计算机维护论文:医院计算机维护及网络安全管理 [摘要]医院是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医院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与医疗服务安全性。但是,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影响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众多问题中,硬件问题首当其冲;其次,软件问题也是影响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要提高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管理能力,首先必须有专业的维护队伍以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医院必须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其次,要提高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也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此外,需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技术水平。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 在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计算机的大数据记录、处理分析与输出功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均提供了有利的支撑。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深入到医院日常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一旦崩溃,将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疗体系中计算机更是辅助医院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设备,而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各大医院必须考虑的问题[1]。受到计算机系统自身运营功能与外部黑客侵入等多因素的影响,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该文对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读者提供工作参考。 1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计算机网络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概述 在医院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传递3个方面[2]。其中,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对与医院各项事务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而信息处理则是根据预设的程序或者是模式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计算,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信息的传递则是将处理后的结果传递到所需要的群体手中,从而为相关医疗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医院主干线以及各楼层之间采用多模光纤,并留有备份。光纤到机器端采用屏蔽双绞线,线路之间避免交叉缠绕,并与强电保持30cm以上距离,以减少相互干扰。新增网点,距离交换机尽可能短,以减少信号衰减。平时做好跳线备份,以备急用。 1.2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重要性 医院的工作直接与患者的疾病治疗状况相关,部分情况下医院的工作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而在信息化的时代医院的各项工作开展均需要计算机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因此,一旦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将对患者与医院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此外,从患者的信息保密性而言,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被黑客成功攻击或者是出现其它信息外泄情况,将使得患者的医疗信息被泄露[3-4]。而患者的信息被泄露有可能引发诸如诈骗等一系列后续犯罪案件,从而对患者造成难以预见的后果。因此,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做好相关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则是实现医院安全、高效运行以及保障患者利益的重要内容[5]。目前一般医院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多采用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这要求对计算机使用的帐号、用户权限、网络访问以及文件访问等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定期做好监视、审计和事件日志记录和分析,一方面减少各类违规访问,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日志记下来的警告和报错信息,很容易发现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下载和打好系统补丁,尽可能关闭不需要的端口,以弥补系统漏洞带来的各类隐患。对各类工作站和服务器的CMOS设置密码,取消不必要的光驱、软驱,屏蔽USB接口,以防止外来光盘、软盘和U盘的使用。对关键数据实行加密存储并分布于多台计算机[6-7]。 2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问题 计算机系统由软件与硬件两大部分组成,由于计算机是一种高技术集成的产品。因此,在其运行中对于硬件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影响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众多问题中,硬件问题首当其冲。良好的硬件设施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与效率。但是,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维护上,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8]:①设备过于老旧,从而使得设备自身无法保证稳定的运行,进而限制了这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例如,一些计算机的主机运行速度较慢并且容易自动关机,从而使得一些数据的处理出现问题。②计算机的配件质量低下,从而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4]。例如,一些充电电源存在充电电压不稳定的现象,从而使得计算机无法在稳定的电压环境下工作。③计算机所在的运行环境建设存在问题。例如,运行环境温度过高却又无必要的降温设施等;这也容易造成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 2.2计算机网络的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是影响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见的软件问题包括[9]:①软件不兼容。即,所使用的某些软件与计算机系统不匹配,从而导致这些软件不能被计算机使用或者是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系统崩溃现象。②软件系统的自动杀毒能力较低,这就使得杀毒系统不能很好地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导致系统应用出现问题。③系统服务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医院的计算机系统均依赖于服务器的支持,当时,受到服务器维护以及升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院的服务器还存在一定的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容易导致系统问题的产生。 3提升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 3.1加强专业维护队伍建设 要提高医院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管理能力,首先必须有专业的维护队伍作为基础保障。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医院必须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与高校进行联合人才培养,从而借助高校优质的师资资源为医院培养专业的维护人才。②从社会上招聘一部分专业的医院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从而充实医院的人才队伍。③开展定期的医院内部培训,从而提高内部人员的专业技能。 3.2完善医院计算机管理制度 要提高医院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也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医院应当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部门或者是科室,全面负责医院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杜绝管理的无序性与混乱性。该管理机构应当主导制定全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与维护规则,并定期对普通医护人员就相关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与注意事项进行培训[10]。 3.3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技术水平 ①医院要采用一个可操作性强和性能稳定的操作系统,并且要做好系统的升级与更新工作,及时修补操作系统漏洞。②为保证医院数据库的安全,计算机管理人员要及时清除数据库中的不必要用户;同时管理员还要定期更换数据库的登陆密码,避免非法登陆数据库的情况出现。③医院要注意防护来自医院以外的非法网络入侵,定期更新杀毒软件抵御网络病毒,并且医院还要实时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确保医院能够及时应对非法入侵,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作者:覃莉 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谈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措施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大信息时代环境中,计算机的使用遍布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具。虽然计算机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不同使用者的水平不同,也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维护维修及病毒防治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计算机使用的维护维修方法,第二部分探究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维修;病毒防治 作为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之一,计算机逐渐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人们现阶段的工作与生活中,计算机技术的存在无疑能帮助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因此,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或出现故障,直接就可能导致用户数据信息的泄露、资料丢失以及运行故障等等。为此,如何对计算机进行科学使用,并做好维护维修以及病毒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计算机维护维修的相关方方法 1.1计算机使用维护方法 在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使计算机的运行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电压,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UPS添置。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和录音机、电视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发生磁场干扰现象。计算机运行的环境要求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严重的灰尘积累和静电干扰,对于主机箱中的灰尘和碎屑应当及时定期作出清洁,避免出现通风不畅导致卡机的现象。此外,操作过程中不要出现错误使用,在计算机通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将信号缆线和电源线直接拔除,更不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硬件的直接拆卸,也不能对机箱进行随意移动或震动,对于一些不了解的文件内容和软件包,不可能对其随意修改或删除。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硬盘数据的保护,有选择地使用硬盘保护卡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硬盘错误删除或改写的现象,从而使其时刻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不仅如此,保护卡对于病毒入侵和系统分区都有明显的作用,都可以在重启之后继续工作,但由于保护卡工作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对于一些新型病毒入侵或长时间工作的计算机保护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安装一些保护软件,这些保护软件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1.2计算机使用维修方法 1.2.1故障检查与维修。当计算机运行发生故障时,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故障进行准确诊断,接着最难的工作就是故障定位,只有对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确定,才能进行准确的维修与处理。按照维修的基本顺序,应当为:先测试后分析、先外围后主板、先软件后硬件、先确诊后维修。同时,在整个检修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是否有异味、报警声以及部件的松动等。1.2.2故障解决办法。①鼠标、光驱等故障。通常来说,计算机的核心硬件不会发生严重的故障,鼠标、光驱以及键盘经常会发生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多数是因操作者使用习惯不当造成的。在光驱指示灯亮起的时候,直接按下弹出按钮就可能会对机芯部件产生损伤。此外,在使用鼠标时应当注意保持清洁干燥,而鼠标垫上有污垢的话则也会影响到光电的接收效果。②系统故障。如果计算机开机后能通过自检,但是没有办法进入到系统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都是病毒感染导致,进而造成系统文件出现损坏。此外,如果是硬盘故障也同样会造成这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尝试通过安全模式进行检查,通过系统文件检查器和设备管理器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并进行解决。如果遇到设备显示“!”的,则可以在身份查明之后,决定是否设置中断或删除。此外,还可以重新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从而对系统文件进行恢复。如果无法进入到安全模式,则可以通过光盘进入系统对相关文件进行查找。③开机故障。如果计算机出现蓝屏、黑屏以及无显示等情况时,硬件故障或接触不良都会导致此类情况的出现。此时,就需要对电脑的风扇、电源、主板、CPU以及显卡等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关机、开机等死循环的问题,则应当需要对内存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检查其是否感染病毒。如果是计算机的内存发生问题,则用户可以自己采用橡皮擦或高纯度酒精将氧化层去除掉,然后将内存槽中的灰尘进行充分清除,将其重新固定牢固并作出检查。 2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相关策略 2.1对补丁进行及时安装与更新 在设计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过程中,由于会有一定的风险与漏洞,从而使得这些风险会对计算机进行入侵。为此,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不断地更新与升级计算机中的防火墙和软件,尽可能安装最新的补丁,及时弥补并解决整个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2.2构建完善有效的防范机制 在访问来源不明的网络数据时,应当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且要保证杀毒软件时刻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对于在浏览计算机网页的时候携带有病毒的信息,通过杀毒软件能发挥防火墙的重要作用,从而拦截并查杀病毒信息,最终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在安装与使用杀毒软件或防火墙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版本,这主要是由于正版程序无病毒存在,进而可以很好地防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2.3备份重要数据资料 无论日常工作中如何对病毒风险进行防范,但是一旦出现病毒感染造成的后果都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在做好上述防范措施的同时,用户还应当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加密与备份处理,尽可能将病毒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结语为了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证,需要采取相应的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措施。针对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问题,用户应当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故障根源及时进行维护与维修;针对计算机可能面临的病毒入侵风险,用户有必要按照相关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对重要的资料信息进行备份、加密处理,切实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处于安全的状态。 作者:康勇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浅析企业计算机维护的病毒防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对民众的生活、企业的运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现代社会走进信息化的标志,同时还极大改观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更甚。在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中,病毒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它不仅会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同时还可能会损伤计算机的硬件内容,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运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内容展开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的维护工作,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维护;病毒防治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但同时,危害计算机运作安全的病毒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一些传统的维护手段,已经变得不再适合当下这个互联网环境了。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企业的计算机内容所涉及的重要信息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为了防止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病毒内容对企业运营造成损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加强对企业计算机内容的保护工作,提升计算机的使用安全。 一、企业计算机中病毒的相关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述。简单来说,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携带有毒码的内容,其一旦进入到系统之中,毒码就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十分广泛,有蠕虫病毒、系统病毒、后门病毒、木马病毒、U盘病毒和捆绑病毒等多种。根据它们对系统的破坏程度不同,可以将其氛围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一些较为严重的恶性病毒,可以对计算机的数据内容进行攻击破坏,甚至是远程对这些数据进行窃取。在选择攻击对象上,病毒也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入侵形式,这也对防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磁盘和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在互联网技术还有些落后的情况下,磁盘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像软盘、光盘、移动存储卡等内容在复制、修改,或者是删除一些文件的时候,都有可能会被带有病毒的文件进行传染,这样当磁盘成为毒体后,在对别的计算机进行使用时,就造成了交叉感染,病毒也就完成了扩散。而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技术较为发达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并且这种方法具有传播快、扩散广,以及具有较高隐蔽性等方面的特点,对于计算机造成的损害也是呈几何倍数增加。 二、企业计算机中病毒的防治对策 1、网络病毒的防治。作为当下计算病毒传播的主要形式,网络病毒对企业计算机运营造成的危险更甚。所以,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是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关键。首先企业应该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相关的病毒预防知识教育,对于安全操作的规范与守则,进行明确,力争企业每一位计算机使用人员,都能够严格的遵循计算机操作规范。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是采用客服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对于这种模式,要注意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并且派遣专职人员展开监督管理,对企业的计算机使用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文件流通形式,也需加以防范,这一点上无论是网络流通,亦或者是磁盘流通,都要从根本上遏制住病毒的扩散。对于企业服务器上的数据内容,应该从访问权限和文件属性上对齐进行设定,像一些常规的操作内容,都应该结合文件的不同作用,对其赋予相应的权限。2、工作站病毒的防治。各个工作站可以说是企业计算机体系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那些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切入点。除了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外,还需要对整个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对于一些工作站中的重要数据内容,做到及时备份。在对一些远程资源进行接收时,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病毒检测,确定其安全性后,方可执行下一步的操作。在工作站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因该立即对当前的工作进行暂停,结合相关的查杀软件对病毒展开清理,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全盘扫描来彻底根除病毒。当下很多计算机应用了防毒芯片的技术,将防毒功能集中到了芯片上,这样可以对工作站进行全面的保护,当然,为了加强防毒技术,还可以借助相关的杀毒软件,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系统升级,确保其杀毒功能。3、服务器病毒的防治。对于企业计算机而言,服务器可以说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如果服务器被计算机病毒所感染,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计算机体系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会造成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体系瘫痪,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服务器的病毒进行严密的防范。在预防治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服务器本身存在的文件进行扫描定位外,还需要运用在线扫描的技术,对服务器进行实时扫描,监控是否有些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文件等方式进入到服务器中来。对于服务器内容的一些重要文件,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备份,防止它们被计算机病毒破坏,而为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结语: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企业计算机的正常工作,避免病毒对计算机造成损害,相关人员必须要对计算机维护工作引起重视,完善防治措施,为净化网络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张丁方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务段 计算机维护论文:网络安全在计算机维护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科技应用得到普及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实现了网络生活,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安全生活,所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进行维修更新,避免像计算机网络病毒及黑客等影响人们的安全生活,故需要不断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维护中。因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网络安全技术的了解,进一步分析了计算机维护中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维护;安全技术 0前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快速发展,除了在计算机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外,还在其他网络技术设备维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计算机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网络化,并形成专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信息安全、系统漏洞、病毒入侵等,不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网络便利性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隐私安全,导致网络诈骗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所以在计算机维护中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是必要和重要的。 1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 1.1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主要发生于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即操作计算机系统时会给黑客等非法行为提供机会,相应的计算机维护也会给黑客等不法行为提供入侵机会,因为的维护过程中计算机系统需要不断升级与改进,此时黑客和病毒等就会入侵,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2网络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体是指在网络运行中能够产生不良影响,且能够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恶意编译,导致计算机程序出现混乱的一种危险病毒,具有破坏力强、传染力强、潜伏力强和隐蔽力强等特点,重要病毒种类包括蠕虫、脚本、间谍和木马四种。其中,木马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网络病毒,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多发生于网络病毒犯罪案例中[1]。 1.3黑客攻击 黑客也是影响最大的网络危险源头之一,是网络安全工作中最难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黑客实质上是指利用网络系统漏洞制造出更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信息数据,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用户的信息数据,具体制造过程如下:第一,对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准确的信息数据计算,以确定攻击方式;第二,根据计算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攻击行为方式,如将病毒植入用户的信息数据系统中,使用户的信息资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获取。用户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旦被看、黑客攻击成功,用户的个人信息及经济就会直接受到损失,甚至还会因大量空包,引起网络应用通道堵塞,导致网络功能受损[2]。主要窃取的信息资料对象包括支付宝、银行卡的密码等,一旦攻击窃取成功后,账户里的钱就会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转入其他账户,待发现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15年11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这起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被当地公安机关破获,是一个典型的通过网络实施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属于黑客案件。该案件的经过如下:在2016年10月5日13时12分,当地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于6日、11日分别被人取走37.81万元。 2网络安全技术在计算机维护中的应用 2.1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维护中的应用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解决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是系统漏洞,并对黑客攻击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是一种防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阻止网络病毒的入侵,还能够有效防范DOS劫持、DNS地址篡改、身份伪造等的发生,因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针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安全维护中。具体应用如下:第一,先主动筛选并标记用户的重要数据和重要信息,然后对被这些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期性检测,在数据及信息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被改动的现象,则立即对疑似被改动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全面性检测;待被确定为被改动数据及信息时,则马上向用户报警,以提醒用户计算机系统可能出现漏洞或被黑客攻击,需要谨慎操作;如果已经发生漏洞或被黑客攻击则立即停止操作,并请专业的计算机维护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更新和升级,严重的情况下可进行系统格式化或重新换新的计算机。第二,进行用户信息收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筛选数据及信息的形式来达到方法漏洞发生以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收集的形式来及时了解系统漏洞发生及黑客攻击情况。信息收集过程中会对网络交换机使用接口进行标记,并将防火墙系统与联系在一起,使用户信息改动情况被PEP密切监视,进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3]。第三,入侵检测技术具有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但会对网络进行监控,还同时监视网络数据包及其流量,以便于流量高峰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对异常现象进行相应的软件预防。 2.2360网络杀毒软件在计算机维护中的应用 360杀毒是360安全中心出品的一款免费的云安全杀毒软件。它具有查杀率高、资源占用少、升级迅速等优点,可以实现零广告、零打扰、零胁迫,一键扫描,快速、全面地诊断系统安全状况和健康程度,并进行精准修复。其防杀病毒能力得到多个国际权威安全软件评测机构认可,荣获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具体应用如下:第一,先利用360安全卫士的木马病毒库将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各种病毒进行收录和分类;第二,对不同的病毒进行监督,并病毒进行特征分析和对比分析,并对用户发出预警信号,以告知用户要对病毒进行查杀;第三,利用360安全卫士将dll文件中的API函数调出并应用,以便于监控计算机用户的进程,并对360杀毒软件程序进行下一步进程预测,以实现360杀毒软件控制病毒力度提高的目的[4]。 2.3赛门铁克查杀能力的在计算维护中的作用 赛门铁克主要是为企业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的,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水平和质量,其杀毒原理在于将杀毒过程融入到数据的交流中,对符合病毒特征的进程和数据信息,进行可疑性分析和比对,以确定病毒并进行拦截。具体作用如下:第一,截断进程运行并干扰其工作机制;第二,进行报警并提示用户进行操作,此时将病毒隔离到隔离区,使可疑程序运行在安全盒子里[5]。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相应的网络病毒种类也实现了多样化,且相应的危害程度也日益增加,使计算机维护工作的任务量越来越大,进而使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得到了各方人士的重视。网络安全技术的表现形式包括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和赛门铁克查杀技术等,本文就从这三方面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维护中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作者:李勇 单位:安徽行政学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与病毒防治策略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已来临,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要注意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一些不好的使用方式会造成计算机出现黑屏、关机、重启的问题。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其实是很脆弱的,它处于一个随时可能被病毒传播的环境,很容易损坏,所以如何从硬件与软件方面保护好计算机是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排除计算机的内在隐患是笔者要深入解析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维修;病毒防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极大优化了人们的生活,它可以让人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最为需要也最为常见的一大武器,是人们生活、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1计算机简述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具有数值、逻辑计算功能,还具备存储功能,是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数据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准度高、有逻辑判断能力、有自动控制能力等特点。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到如今,计算机已形成巨大的规模产业,带动了全球的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中国使用计算机的用户不断增加,计算机已遍及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还有平常百姓人家,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所需,方方面面都少不了计算机。 2计算机的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的维护是指对计算机的性能进行维护,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计算机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的维护;二是软件的维护。硬件故障会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而软件的故障则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1] 2.1硬件的维护 (1)保证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正确连接。(2)计算机应经常处于使用状态,避免长期闲置不用。(3)对计算机的使用要注意力度,对待键盘、鼠标这些输入设备要轻缓。(4)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清理,擦拭主机、显示器、键盘等上面的灰尘。注意通风散热。(5)合理使用计算机,长期、不间断使用计算机会对计算机造成严重的破坏,合理使用计算机也是维护计算机硬件的一大措施。(6)在稳定电压下使用[2],电压不稳定会导致计算机关机或者重启,会对计算机产生极大的损害。(7)注意计算机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宜过高,湿度也要保持适宜,尽量与电视机、手机、录音机保持距离,防止磁场干扰。 2.2软件的维护 (1)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备份,如若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就可以重新安装计算机系统,否则便很难恢复。(2)定期清理磁盘上无用的文件。(3)看电影、听音乐等要保证在正规网站进行,不要随意点击非法网络链接,下载软件也要选择正规的下载网址,避免软件传播计算机病毒。(4)经常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和杀毒,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使用。 3计算机的病毒防治 3.1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1)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为利用计算机的漏洞而编制出的一组程序代码,它能通过某种途径和方法传播和潜伏在计算机系统内,破坏计算机资源,给被感染用户造成损失,所以,认识计算机病毒很有必要。 (2)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如下。①繁殖性:计算机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在程序运行时,它会复制自身。②破坏性:计算机的破坏性会导致计算机内的文件无法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③潜伏性:这类计算机病毒是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它的发作时间是预先设计好的,一旦时机成熟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④隐蔽性:这类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些计算机病毒会被杀毒软件检测出来,进行杀毒,而有的根本就无法发现,这类病毒处理起来极为麻烦。⑤可触发性:计算机的可触发性会因为某些事件或者数值被激发,从而对计算机进行攻击。(3)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分为:系统病毒、蠕虫病毒、U盘病毒、木马病毒、黑客病毒、脚本病毒、宏病毒、后门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玩笑病毒、捆绑机病毒。(4)计算机被病毒传染后的症状有以下几点:系统运行速度缓慢、无故死机、存储容量减少、发生文件丢失或损坏现象、命令执行出现错误、系统异常重新启动、一些外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文件无法正常打开或者复制等,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3.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3.2.1数据备份 定期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备份,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如果被病毒破坏,这些数据很难恢复,对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数据备份极为重要,计算机处于一个随时被病毒威胁的环境中,数据备份是在恶劣环境之下对自身的保护,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能不受影响或者少受影响。 3.2.2安装杀毒软件 用户要充分认识到杀毒软件的重要性,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是一个很好的预防计算机中毒的有效方法。当然,并不是安装完杀毒软件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定期更新杀毒软件也极为重要[3],杀毒软件是目前预防和清除病毒的一个重要的杀手锏。杀毒软件的安装要选择正版的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及时对计算机进行查杀病毒、清理垃圾和体检等。 3.2.3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也是预防病毒发生的一大根本,看电影、听音乐、浏览网页都要使用正规的网站,不随意点开非法网络链接。邮件是传播病毒的途径之一,切勿随意点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4]。看似没有安全威胁,一旦点击就会给计算机带来病毒威胁,对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当你打开一个网站时,会跳出一些网络链接,切勿因为好奇心驱使就点开,良好的使用习惯也能有效降低病毒的威胁。 3.2.4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是造成计算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所以,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极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木马、病毒的传播。3.2.5对重要文件、信息进行加密一些病毒在损坏电脑使用的情况下还会破坏、泄露用户的信息和资料,造成极为严重的情况,所以对重要文件或者信息进行加密,并且还要提高密码破译难度,还要严格控制网络权限,防止非法入侵者,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4结语 总而言之,除了计算机的操作使用,用户更要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保证良好的使用环境、定期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检测、杀毒。在对计算机越来越依赖的今天,计算机能否正常使用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一大关键点。所以,有必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维修、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给重要文件和信息进行加密、养成定期检测计算机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治。 作者:程立平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浅谈企业计算机维护病毒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对民众的生活、企业的运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现代社会走进信息化的标志,同时还极大改观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更甚。在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中,病毒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它不仅会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同时还可能会损伤计算机的硬件内容,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运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内容展开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的维护工作,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维护;病毒;防治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但同时,危害计算机运作安全的病毒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一些传统的维护手段,已经变得不再适合当下这个互联网环境了。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企业的计算机内容所涉及的重要信息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为了防止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病毒内容对企业运营造成损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内容,加强对企业计算机内容的保护工作,提升计算机的使用安全。 一、企业计算机中病毒的相关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述。简单来说,计算机病毒就是一种携带有毒码的内容,其一旦进入到系统之中,毒码就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十分广泛,有蠕虫病毒、系统病毒、后门病毒、木马病毒、U盘病毒和捆绑病毒等多种。根据它们对系统的破坏程度不同,可以将其氛围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一些较为严重的恶性病毒,可以对计算机的数据内容进行攻击破坏,甚至是远程对这些数据进行窃取。在选择攻击对象上,病毒也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入侵形式,这也对防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磁盘和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在互联网技术还有些落后的情况下,磁盘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像软盘、光盘、移动存储卡等内容在复制、修改,或者是删除一些文件的时候,都有可能会被带有病毒的文件进行传染,这样当磁盘成为毒体后,在对别的计算机进行使用时,就造成了交叉感染,病毒也就完成了扩散。而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技术较为发达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并且这种方法具有传播快、扩散广,以及具有较高隐蔽性等方面的特点,对于计算机造成的损害也是呈几何倍数增加。 二、企业计算机中病毒的防治对策 1、网络病毒的防治。作为当下计算病毒传播的主要形式,网络病毒对企业计算机运营造成的危险更甚。所以,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是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关键。首先企业应该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相关的病毒预防知识教育,对于安全操作的规范与守则,进行明确,力争企业每一位计算机使用人员,都能够严格的遵循计算机操作规范。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是采用客服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对于这种模式,要注意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并且派遣专职人员展开监督管理,对企业的计算机使用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文件流通形式,也需加以防范,这一点上无论是网络流通,亦或者是磁盘流通,都要从根本上遏制住病毒的扩散。对于企业服务器上的数据内容,应该从访问权限和文件属性上对齐进行设定,像一些常规的操作内容,都应该结合文件的不同作用,对其赋予相应的权限。2、工作站病毒的防治。各个工作站可以说是企业计算机体系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那些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切入点。除了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外,还需要对整个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对于一些工作站中的重要数据内容,做到及时备份。在对一些远程资源进行接收时,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病毒检测,确定其安全性后,方可执行下一步的操作。在工作站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因该立即对当前的工作进行暂停,结合相关的查杀软件对病毒展开清理,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全盘扫描来彻底根除病毒。当下很多计算机应用了防毒芯片的技术,将防毒功能集中到了芯片上,这样可以对工作站进行全面的保护,当然,为了加强防毒技术,还可以借助相关的杀毒软件,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系统升级,确保其杀毒功能。3、服务器病毒的防治。对于企业计算机而言,服务器可以说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如果服务器被计算机病毒所感染,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计算机体系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会造成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体系瘫痪,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服务器的病毒进行严密的防范。在预防治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服务器本身存在的文件进行扫描定位外,还需要运用在线扫描的技术,对服务器进行实时扫描,监控是否有些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文件等方式进入到服务器中来。对于服务器内容的一些重要文件,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备份,防止它们被计算机病毒破坏,而为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企业计算机的正常工作,避免病毒对计算机造成损害,相关人员必须要对计算机维护工作引起重视,完善防治措施,为净化网络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张丁方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务段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策略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大信息时代环境中,计算机的使用遍布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具。虽然计算机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不同使用者的水平不同,也导致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维护维修及病毒防治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探讨计算机使用的维护维修方法,第二部分探究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维修;病毒防治 作为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之一,计算机逐渐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人们现阶段的工作与生活中,计算机技术的存在无疑能帮助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因此,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或出现故障,直接就可能导致用户数据信息的泄露、资料丢失以及运行故障等等。为此,如何对计算机进行科学使用,并做好维护维修以及病毒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计算机维护维修的相关方方法 1.1计算机使用维护方法 在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使计算机的运行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电压,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UPS添置。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和录音机、电视机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发生磁场干扰现象。计算机运行的环境要求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严重的灰尘积累和静电干扰,对于主机箱中的灰尘和碎屑应当及时定期作出清洁,避免出现通风不畅导致卡机的现象。此外,操作过程中不要出现错误使用,在计算机通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将信号缆线和电源线直接拔除,更不要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硬件的直接拆卸,也不能对机箱进行随意移动或震动,对于一些不了解的文件内容和软件包,不可能对其随意修改或删除。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硬盘数据的保护,有选择地使用硬盘保护卡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硬盘错误删除或改写的现象,从而使其时刻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不仅如此,保护卡对于病毒入侵和系统分区都有明显的作用,都可以在重启之后继续工作,但由于保护卡工作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对于一些新型病毒入侵或长时间工作的计算机保护能力并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安装一些保护软件,这些保护软件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1.2计算机使用维修方法 1.2.1故障检查与维修。当计算机运行发生故障时,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故障进行准确诊断,接着最难的工作就是故障定位,只有对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确定,才能进行准确的维修与处理。按照维修的基本顺序,应当为:先测试后分析、先外围后主板、先软件后硬件、先确诊后维修。同时,在整个检修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是否有异味、报警声以及部件的松动等。1.2.2故障解决办法。①鼠标、光驱等故障。通常来说,计算机的核心硬件不会发生严重的故障,鼠标、光驱以及键盘经常会发生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多数是因操作者使用习惯不当造成的。在光驱指示灯亮起的时候,直接按下弹出按钮就可能会对机芯部件产生损伤。此外,在使用鼠标时应当注意保持清洁干燥,而鼠标垫上有污垢的话则也会影响到光电的接收效果。②系统故障。如果计算机开机后能通过自检,但是没有办法进入到系统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都是病毒感染导致,进而造成系统文件出现损坏。此外,如果是硬盘故障也同样会造成这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尝试通过安全模式进行检查,通过系统文件检查器和设备管理器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并进行解决。如果遇到设备显示“!”的,则可以在身份查明之后,决定是否设置中断或删除。此外,还可以重新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从而对系统文件进行恢复。如果无法进入到安全模式,则可以通过光盘进入系统对相关文件进行查找。③开机故障。如果计算机出现蓝屏、黑屏以及无显示等情况时,硬件故障或接触不良都会导致此类情况的出现。此时,就需要对电脑的风扇、电源、主板、CPU以及显卡等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关机、开机等死循环的问题,则应当需要对内存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检查其是否感染病毒。如果是计算机的内存发生问题,则用户可以自己采用橡皮擦或高纯度酒精将氧化层去除掉,然后将内存槽中的灰尘进行充分清除,将其重新固定牢固并作出检查。 2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相关策略 2.1对补丁进行及时安装与更新 在设计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过程中,由于会有一定的风险与漏洞,从而使得这些风险会对计算机进行入侵。为此,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及时不断地更新与升级计算机中的防火墙和软件,尽可能安装最新的补丁,及时弥补并解决整个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2.2构建完善有效的防范机制 在访问来源不明的网络数据时,应当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且要保证杀毒软件时刻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对于在浏览计算机网页的时候携带有病毒的信息,通过杀毒软件能发挥防火墙的重要作用,从而拦截并查杀病毒信息,最终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在安装与使用杀毒软件或防火墙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版本,这主要是由于正版程序无病毒存在,进而可以很好地防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2.3备份重要数据资料 无论日常工作中如何对病毒风险进行防范,但是一旦出现病毒感染造成的后果都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在做好上述防范措施的同时,用户还应当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加密与备份处理,尽可能将病毒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 为了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证,需要采取相应的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措施。针对计算机出现的故障问题,用户应当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故障根源及时进行维护与维修;针对计算机可能面临的病毒入侵风险,用户有必要按照相关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对重要的资料信息进行备份、加密处理,切实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处于安全的状态。 作者:康勇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图书馆计算机维护工作中的几点经验 摘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的标配设施,并且在各个图书馆中都有专门的计算机操作室供学生操作使用。伴随图书馆计算机配备的健全,其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图书馆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笔者鉴于自己经验,对于其维护工作提几条经验之谈。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维护;经验 现代图书馆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现代化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于此伴随而来的图书馆计算机成为公用设备使用后的日常维护问题就成了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工作之一,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维护与检查,保证图书馆计算机的长效运行。 1图书馆计算机维护工作重点注意事项 1.1定期检查。一般对于图书馆的电脑设备会有定期的系统检查,或是一个月或是半年,具体由学校管理部门规定,而这种检查往往是请专业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修理与护理工作。但是为了保证日常生活中图书馆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转,就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定期对电脑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而这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但是在很多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工作中,往往因为工作人员检查工作量大,因此很难保证定期进行检查工作。而在定期检查中,工作人员要明确哪些计算机不能使用,大致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出现,工作人员是否能进行有效修复,并且,工作人员必须对专业人员才能修复成功的计算机张贴"已坏禁止使用"标签,避免学生不知情暴力操作造成已坏计算机的更严重损坏,导致修理困难。因此,有效的定期检查将会帮助学校更好管理计算机设备,减少计算机设备的损坏程度。 1.2系统管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专门的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室管理、解疑、报修的全面条理工作。图书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中包括计算机检查、向咨询者解答以及设备维护几个环节,其中维护工作在非营业期完成,但是解答、维护的工作很多都是在营业时间内进行的。一般来说,很多时候管理者对于无法操作的计算机的发现都是来源于学生无法正常使用情况下进行咨询的情况,再由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检查以明确问题所在后进行相关处理或保修。本身这样的环节并不复杂,但是在图书馆计算机室很庞大的情况下就必须将保修工作与咨询工作分开,保证不会因为工作过忙而忘记报修。学校可以为工作人员配备专门的设备或是建立工作微信群,一旦一面的工作人员确定自己检查的设备有问题而无法解决时,就可以及时的报给保修人员,保证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1.3机体检查。在正常的图书馆计算机检查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机体的检查工作,管理人员会检查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软件设备,但是却不会检查耳机口是否损坏、usb接口是否能正常识别、驱动设备能否打开,因此很多图书馆的这些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机体检查疏忽所造成的。而很多时候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并非内部设备损坏而是机体自身出了问题。例如,有的计算机设备无法进行鼠标操作,就需要检查是否是鼠标接口松动或是掉落所导致的。因此对于机体的检查应该从外在的机体检查开始,排除机体原因导致的使用问题,减少修理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并且如果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机体检查,维护好使用环境,也能减少学生对环境与机体的人为破坏,更好保护计算机设备。 2图书馆计算机维护的基本维护方法研究 2.1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图书馆计算机维护的最基本内容,它包括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正常情况下,硬件系统维护最简单判断方法就是通过听主机运行声音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软件系统维护则需要通过检查计算机是否能正常开关机、能否正常运行和下载软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等方法来判断的,对于有些计算机水平很高的高校而言可能会使用自己学校专门设计的系统检查程序进行检查。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可以通过逐步添加或逐个卸载的方式进行问题部分的确定与维修。对于电源没有问题、电脑屏幕变亮但是没有办法进行系统运行的计算机,很可能就是系统问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而造成图书馆计算机系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乱下载或删除计算机C盘文件,因此最有效的维护方式就是在计算机内安装系统自动还原程序,使计算机关机后的再次使用时可以恢复到最初的使用状态,清除上一人的使用痕迹。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单独对每台计算机中的使用者信息登入程序进行单独的检查,保证这一软件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2.2安全维护。安全维护是计算机维护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很多时候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崩溃是由于计算机被感染病毒或木马,导致系统程序被篡改或破环。图书馆计算机为所有学生和教职人员服务,在使用者插入U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病毒带入图书馆计算机中,导致计算机出现问题。因此对于图书馆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方法就是安装杀毒软件进行每天必要的杀毒软件,并且要购买正规的杀毒软件使用,避免免费杀毒软件和盗版杀毒软件杀毒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工作人员要及时对计算机中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保证杀毒软件病毒库信息的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但对于安装系统自动还原的图书馆而言,安全维护就相对轻松,很少会出现病毒感染现象。其次,在安全维护中要观察计算机与管控主机的链接是否正常,保证主机可以正常操控每一台计算机,以确保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对所用计算机实现统一监管。图书馆计算机安全维护还需要进行环境的安全维护,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环境干燥防火,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3机体维护。图书馆计算机还需要进行机体维护,在维护过程中要从观察法、排查法、替换法等各种方法进行维护。首先工作人员要检查计算机机身有无明显的水印,判断机身是否有过进水的现象,从而保证开启计算机后不会出现烧掉配件的问题。同时还要检查键盘按键顺序是否正常,整个机身硬壳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损伤部分是否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并且也要对计算机线路进行检查,保证插口安插正确且没有明显松动。之后,工作人员要利用排查法对机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与排查,从而明确机身外部设备是否存在损坏现象,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在整个计算机维护中,机身维护可能是工作人员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但是这一内容的维护确是整个维修过程不能避免的,只有机身的正常才能维护内部设备运行正常,反之则可能出现连锁问题。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必备工具,而现代图书馆内也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并设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从系统、安全、机身各方面进行维护,关注计算机维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保证维护的全面性,从而实现计算机的长效使用。 作者:植一峻 单位:广西国泰招标咨询有限公司贵港分公司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方法探讨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在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机系统的病毒传播越来越严重,容易产生启动变慢、黑屏等现象,阻碍了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行,因此,做好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是当前形势下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对计算机系统构造和病毒产生的具体原因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讲了如何做到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如何诊断维修、如何有效防范病毒等几方面。本文阐述了关于计算机使用的日常维护、维修、以及计算机中毒的应对办法,便于我们对电脑进行日常维护、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识别以及增强防病毒意识,以此可以延长计算机使用的寿命。 1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1安装维护 安装技巧是否娴熟规范,将会对计算机整体使用期限有着重要影响。在计算机系统安装维护过程中要根据具体说明进行操作,以此避免人为的操作给计算机带来的损坏,这样可使硬件无明显故障正常使用下3至4年甚至更长。同理,同样重要的还有计算机的软件初用装。因为,在计算机使用寿命之内,软件使用不当常常导致系统出现问题。 1.2维护操作环境 远离家电设备等有电磁场的地方,电脑不应该放置在电压不够稳定的环境中,在日常管理中保湿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及时通风、除尘、进行检查清理,当计算机系统不使用时可以切断电源不应该保持在开机状态下;硬件的安装与拆卸应该注意断开电源和关掉开关;机箱尽量不要轻易挪动,对重要性文件不要随意修改,根据保护卡具有的特性功能,可以预防病毒系统的入侵,计算机系统都需要安装保护查杀软件,对内部的文件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安全模式能够全面控制板面,对系统内的存盘也进行了全面保护;杀毒软件要定期更新。 2计算机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故障主要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种原因,经过实际证明发现,计算机软件故障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 2.1系统故障检测 检测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原因需要从细节抓起,检测流程比较复杂,一般要遵循以下检测流程:诊断完软件系统后要诊断硬件,之后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确定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再对症下药,进行综合维修,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查看线路是否有松动的现象产生,电路是否被烧焦等,问清楚计算机故障部位以及是否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做到规范操作。 2.2维修故障 (1)根据调查分析,需要按照系统各个部位发生故障的大小对部件进行一一拔除,对拔除掉的部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并做出能否排除故障判断,多次重复此操作,直至找到故障部位并及时进行解决。(2)对于有故障的计算机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先把系统进行关闭,轻轻叩击显示器再将配备重新启动,如果是由系统部件接触不良造成的,使用这种方法检测处理,计算机系统就能够重新使用。(3)对于计算机的各个部位都要进行认真检查:包括电源、各个接头接触。重点排查计算机零部件是否出现过烧焦的痕迹。有的话,零件部位要重新更换;再者找到短路的原因所在,进行维修要有目的的去维修某一个部件;然后检查计算机主机是否存在积尘情况。过多的积尘就应清理擦拭。(4)利用专门的计算机检测软件进行内部系统诊断,这样对计算机故障起到了一种保护,经过测试的风扇转速和主板的温度等可以清晰明确的显示故障,然后针对计算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报告。(5)也可以先对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进行检测,然后把完整的部件进行替换重新检验,这种操作方式可以明确故障产生的部位,并对其进行维修。 3计算机系统的病毒防治 有计算机病毒是由不断的复制造成的,使得其他软件承受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病毒计算机系统遭到感染和破坏的罪魁祸首就是病毒。 3.1计算机病毒防范对策 (1)计算机操作使用人员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对不了解的文件进行病毒检测后再打开;下载一些专用软件需要到安全可靠的网站中下载,非法网站坚决远离,跳出的不明窗口千万不要打开。(2)正版系统应该被持续使用,操作不当造成系统产生漏洞应该及时进行防护,系统漏洞是形成病毒侵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检测。(3)在系统操作运行中对重要文件应该进行保存和备份,以免病毒侵入带来破坏,否则,系统一旦被病毒入侵,重要数据就会丢失。如果有将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就可以重新恢复系统进行使用。(4)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这样才能确保健康范围下的计算机可以保持正常运行,其中一个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的方法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此外,病毒还会不断进行升级,因此,要定期对软件杀毒系统进行更新,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5)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管理,对重要信息文件采用加密技术,数据加密的保护措施有利于减少病毒的入侵,使得网络风险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还需要牢记加密设置的密码,从而避免忘记密码的情况造成的不必要麻烦。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详细阐述可以发现,当今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给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今社会居民对计算机的购买欲望越来越强烈,能够进行正常的操作适用,但是缺乏日常管理和病毒防治方面的知识,这些都给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给广大使用者造成很大得麻烦。因此,加大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要养成正确的维护使用习惯,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的使用技能,定期进行修复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功能特效,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使用。 作者:周中豪 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局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常见问题和处理方式探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好帮手的时候,但使用计算机过程,往往有一些问题,对大多数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对计算机维护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处理问题。 1.计算机维护中常见问题 1.1计算机常见的开机问题 在计算机问题的维护中,最为常见的和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开机问题,主要表现在当我们按下开机电源的时候,电脑没有任何反应,或按下电源按钮后会发出机器掉电声,但显示屏没有图片,会有一台电脑可以启动,但是几分钟后自动关机,电脑一直卡在标志后的启动界面无法进入用户界面,当我们的电脑在按下电源后无法启动的时候,这将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巨大的困扰,甚至有时候会给用户也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到用户的根本利益。 1.2计算机常见的硬件故障问题 所谓的硬件故障,主要是指电脑中的电子元件发生了故障而导致电脑无法正常的工作,如故障或损坏,硬故障一般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从类别上来看,硬件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源故障、主板故障、声卡故障以及主板故障等。电源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可能是来自软件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来自硬件方面的原因。主板是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主板在启动失败时无显示;CMOS设置无法保存;在Windows中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崩溃或CD-ROM读取磁盘减速现象;安装Windows或在鼠标不可用时启动Windows;计算机频繁崩溃,CMOS设置时会出现崩溃现象;主板COM端口或并行端口,IDE端口故障。以上的问题都会对于正常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到计算机的安全。 1.3计算机常见的软件故障问题 第一,由于软、硬件的不兼容而导致系统的故障。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电脑的软件与软件之间以及软件和硬间之间的兼容性,如果存在软件之间或者是软硬件之间的不兼容,容易导致电脑的死机和电脑的系统崩溃。第二,由于电脑或者是系统的故障导致的人为误操作。在电脑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电脑的故障问题,容易弹出误操作的窗口,导致运行了一些可能破坏系统和电脑稳定的软件,从而导致了系统和电脑的故障,比如由于误操作引起的系统盘被格式化以及文件被误删除的情况。第三,由于电脑的病毒而引发的故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病毒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传染到我们的计算机中,感染了病毒的电脑可能会自动执行删除文件甚至破坏计算机安全的操作,被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随时存在着崩溃和被攻击的风险。 2计算机维护常见问题处理方式 2.1计算机维护中开机故障的处理方式 无显示或者蓝色屏幕或伴随有报警声。这些可能是由于硬件的故障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认真检查电脑的风扇和CPU等硬间,观察其工作状态。如果电脑出现了黑屏的现象,可以选着用酒精和消毒液进行擦拭,清理内存卡。如果在清理后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可以选择更换内存条。 2.2计算机维护中硬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1)事后维护当设备故障或修复工作后出现严重退化时,这种维修方式是一种相对较为被动的维修方式,但是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计算机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对于消除计算机的故障并不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如果在硬件价格相对廉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采用这种方式,如果硬件的价格相对昂贵,采用这种方式将会带来较为大的维修成本。(2)纠正性维护纠正性维护是指在发现了问题后立即进行维修,这种计算机的护理方式适合于那些对于一般故障设备的维护以及对于那些并不存在故障的计算机的改善和提高。(3)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计划对部件进行定期维护,例如检查,维修或更换,以便及时检测和纠正生产设备的轻微异常。这是基于时间的维护方法,因为根据计划时间执行维护工作。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可靠性,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认真对待。(4)预测维护连续监测是一种相对超前的维修方式,这种维修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计算机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计算机可以正常的工作和运转。这种维修方式可以极大的消除计算机可能存在的问题。(5)预维护修理前维护是预测性维护的延伸,它分析设备及其组件损坏的根本原因,以便清楚和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 2.3计算机维护中软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1)纠正性维护。当我们将软件在交给用户的过程中,由于软件在之前的测试中可能存在纰漏或者是纰漏,导致一些问题仍然隐藏在软件之中,虽然这些软件的问题暂时可能不会被发现,但是有可能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在软件的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纠正性维护的成本是最高的,因为需要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纠正,只有在纠正性维护之后,才进行其他方面的维护。(2)自适应维护。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新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存储介质)可能改变,使软件和硬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从而使环境的变化对软硬件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进而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3)完美的维护。在我们对软件的使用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对软件提出显得功能需求,而这种功能需求是以前的软件设计中并不存在的,因此这需要我们重新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定义,从而增强软件的稳定性。(4)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软件为未来奠定基础。高级软件工程方法可用于设计,原型化和测试需要维护(重新)的软件或软件的一部分。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频繁使用,计算机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故障处理的故障排除原则对故障进行分类。为了处理这些常见故障,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治疗方法,或者使用各种治疗方法在一起,则可以排除故障并恢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作者:刘子豪 单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过程中网络安全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工具,促使计算机在社会中获得非常广泛地应用,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生活、生产便利。在维护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其自身存在着非常多的隐性问题,所以处理好这些计算机隐性问题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探析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过程;网络安全 引言 最近几年,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都在应用着计算机,人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共享很多网络资源、开展远程的经济活动,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视频聊天。然而,由于计算机是一种具备物质性的设备,所以在使用时常常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会对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开展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知,维修计算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1计算机安全受到外来入侵网络的影响 当前,计算机安全受到最大的影响是外来入侵网络的影响,大多数人不够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危害对个人的影响力,没有非常高的意识程度。大多数人觉得不需要保护计算机,不保护也不至于产生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使信息被泄露也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大多数用户没有掌握保护计算机的方法,即使非常担心计算机可能会受到入侵网络的破坏,仍不知如何正确保护计算机[1]。 1.2使用安全的工具对计算机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在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因计算机的应用而变得更加便捷,然而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之下,人们更加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2]。为了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的安全,大多数人会使用软件来保护网络安全,例如:人们最常使用杀毒软件,而这软件只能够对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病毒进行处理,而很多用户没有根据正常的使用方式使用,则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大多数用户由于使用的杀毒软件作用不是很明显,就不能够保障计算机的安全,对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1.3对安全的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前,人们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软件就是防火墙,防火墙可以防护计算机的安全,其主要具备的功能是防御计算机受到的外来入侵网络,阻止其他网络访问内网,保障计算机内信息以及数据的安全,并且防火墙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保障计算机的安全性。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计算机的技术不够成熟,存在着很多运行问题,很难将防火墙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很难发现计算机受到外网入侵,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2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分析 2.1提高用户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 由于用户对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不是很强,也没有注意到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很多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用户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3]。由此可知,提高用户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用户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可以先设置密码,之后重点关注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不要浏览不安全的网站,最后用户要养成随时清理以及检查计算机安全的好习惯。另外一方面,用户需要学习保护计算机安全相关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培训,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 2.2利用好进侵检测的相关技术 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是进侵检测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监测外来的入侵网络,并且还可以保护好内部的网络环境的安全。进侵的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两个,分别是软件的设备、硬件的设备。软件的设备和硬件的设备,主要的作用是阻碍外部环境的入侵以及保护好计算机内部网络安全,恢复网络受到威胁时发生的进侵事件、检测出一般检测工具无法检测出来的不法入侵。同时,还可以使用进侵的检测系统,在外来入侵网络破坏计算机内网之前,将不法入侵网络拦截下来,检测以及预警处于运行状态的网络、主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网络防御外来入侵网络的能力。由此可知,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只有利用好进侵检测的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工作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用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在这样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广泛性以及互通性,促使计算机在运行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安全问题,人们也更加关注这些问题。由此可知,只有提高用户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利用好进侵检测的相关技术,才能够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健康发展。 作者:翁立辉 单位: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维护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工作。简要阐述了计算机维护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维护技术;密码安全;病毒防范 作为重要的工作设备,计算机在现今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很多人在应用计算机设备时,却因为缺少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经常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不仅会延误工作,还会影响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企业员工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学习维护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计算机的应用 1.1正确开关机 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做好开关机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开机时,要先打开外部设备和显示器,然后再开主机;关机时,要先关主机和显示器,最后关外部设备。对于这种开关机方式来说,能够在保护主机的同时降低对主机的损坏。因为当设备开关时,电流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主机造成一定的冲击。 1.2病毒防范意识 病毒是计算机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做好防范工作,就很容易感染病毒。因此,需要及时安装杀毒软件,在线更新病毒库,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页,也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对于电子邮件中陌生联系人的邮件,不可随意打开。如果使用U盘,要避免双击打开或者设置自动播放。 1.3密码安全意识 使用电脑办公,有部分信息是需要保密的,对此,要避免让陌生人操作自己的计算机,以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设置部分加密软件,以便更好地避免陌生人在计算机操作中破坏系统数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运行环境要求 对计算机来说,其对电磁干扰、温度和湿度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舒适的使用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运行效率。一般来说,15~30℃是计算机的适宜工作温度,如果温度超出该范围,则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湿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环境过于潮湿,则会出现线路板生锈、电器件腐蚀等情况,进而出现短路或者接触不良问题。此外,由于计算机设备并非完全密封,在应用过程中,灰尘会进入其中。当过多的灰尘附着在电路板上后,就会影响集成电路板的散热情况,甚至导致线路短路情况的发生。因此,需要定期处理机箱内部的灰尘。 2常见故障解决办法 2.1计算机报警声音 当计算机应用一段时间后,主机内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多的灰尘。对此,需要定期清理机箱内部的灰尘。当灰尘多了之后,内存非常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开机时发出报警声音。此时,需要及时断开主机电源,将主机侧面板打开之后拆下内存,使用橡皮擦清理内存金手指后,再清理插槽中的灰尘。待所有部件清理好重新安装之后再开机。 2.2计算机开机出现F1 在开机时,如果出现F1,则表明计算机硬件信息存在同BIOS信息不符的情况,也可能是因CMOS电池没电导致的。这时,就需要及时更换电池。 2.3网络本地连接故障 开机后,如果本地连接状态为未连接或者连接受限,一般是因位计算机没有获取IP地址导致的。如果企业通过DHCP方式紧急获取IP地址,则可能是因为DHCP服务器故障或者上层网络存在故障导致的,使其不能正常获取IP地址。如果企业以静态方式分配IP地址,则需要按照地址分配原则将子网掩码、DNS服务器地址和指定IP地址输入到其中,并通过Ping命令方式测试网关与计算机间的连通性。如果右下角图表为红叉,则表明网线没有正确连接,或网络交换机没有电源。这时,要及时检查交换机设备,看其通电情况是否良好,其端口指示灯是否为绿色。 2.4无法浏览网页 对于这类故障,一般是DNS存在故障导致的。此时,可以打开本地连接,进入TCP/IP协议中将首选和备用的DNS服务器地址输入其中。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DNS服务器,则可以将企业DNS地址输入其中;如果没有建立,则可以输入企业所在省份的DNS服务器地址,并且借助其他计算机上网查询DNS服务器地址。 2.5计算机速度变慢 计算机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慢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多原因导致的。软件方面,可能是因为计算机安装软件数量过多、安装多个杀毒软件占用过多内存或者计算机中病毒导致的;硬件方面,则可能是内存容量太小、硬盘存在坏道或者CPU温度过高导致的。当有其他情况发生后,则需要逐步排查问题存在的原因,即先检测硬件故障,之后检测软件故障。对于部分不必要的软件,要及时清理。如果确实是硬件问题导致的,则需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3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已经成为了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简要研究了计算机维护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需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把握技术重点,保障计算机的应用效果。 作者:叶森 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计算机维护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分析 摘要:现代计算机的运用日趋广泛和普遍,人际交流和获取信息日益仰仗电脑和网络。但是计算机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这些问题或轻或重地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中获取信息以及交流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充分地了解这些常见故障,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常见故障 计算机维护 处理方式 1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几种故障 计算机在日常的生活使用以及维护中,由于时间年限以及计算机本身的质量原因等,时常容易出现开机故障,硬件故障,软件故障这几方面的故障。 1.1计算机的开机问题 在计算机的几种常见故障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计算机的开机问题。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开机键在被按下之后,计算机显示器纹丝不动,不作出任何反应;抑或是计算机有反应,但是一种非正常的反应,例如蓝屏、黑屏关机。这类状况的出现往往令用户触不及防。 1.2计算机的硬件故障 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可以分为假故障和真故障两种。其中假故障通常是指计算机本身的硬件装备以及外带的设施完好,但由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的维护不足,或者是马虎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接触不良,计算机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正常功能都无法运行。而真故障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出现了物理性损坏,主要是显卡、主板以及外设装备等等。真故障会导致计算机的部分功能丧失,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是核心组件出现问题则会使得整个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转,对于损坏的组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维修,那么相关的电脑组件也会被牵连出问题。硬件故障主要集中表现在:主机电源不能正常启动;显示器无法正常显示主机内容、电脑内部温度过热。 1.3计算机的软件故障 在诸多的计算机故障中,软件故障是最为错综复杂。软件故障集中表现于计算机的系统问题上,系统是整个电脑的核心,一旦系统出现了问题电脑就非常容易出现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普遍的计算机软件故障主要有:显示器显示不能进人系统无法开机、程序软件出现罢工、杀毒软件之间存在冲突导致死机、IT菜单异常、系统文件丢失、计算机运作极为缓慢网页无法正常打开、计算机系统中存在漏洞等。需要指出的是在维护的时候出现的最为频繁的是开机问题、杀毒软件存在冲突以及电脑中毒等。 2计算机故障的处理方式 2.1计算机开机故障的处理方式 计算机开机故障的多样性决定了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尤其要有针对性。如果电脑开机之后没有反应,则很有可能是电脑的通电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首先应检查电脑电源的接入是否正常,如若正常,则需要仔细检查电池主板连接电源的线路有没有出现老化或者松动的情况,如果CMOS执行完全部检查并且发现故障时,要载入系统预设值,因为故障是源于CMOS供电的电池电量不足或者电路出现了问题。电池没电可以更换主板的电池,电池的电路出现了问题则可以依靠专业的维修人员来进行维修。除此之外,软件问题以及散热不良,也会导致计算机在开机后反复自动关机,此类情况下,我们可以依托于散热设备或者待计算机自行冷却之后再行开机。而软件造成的故障,本文会在接下来的软件故障中提及解决措施。 2.2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倘若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硬件出现了问题,用户一定要认真检查已经出现的故障,并且准确找出硬件故障的所在,唯有如此方能有助于硬件故障的进一步解决。在诊断硬件问题时,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一是警报法,倘若电脑的电源出现了问题,则可以直接借助于显示的电源警报图标来对电源的受损程度进行大概的界定,如果必要可以更换电池,借助采用警报法能够更好的查找硬件故障问题;二是拔插法,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嘈杂声,建议采用此类方法,把原有的内存拔下来,将插槽进行清理后再插上,再看正常与否;三是系统最简法,意为清理除去计算机内多余的软件,以此来检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有没有问题,但这一方法必须建立在保存好计算机中重要的文件以及资料的基础之上。 2.3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处理方式 倘若计算机出现了软件故障,最为直接的应对方法便是卸载问题软件,再重新下载安装。此类方法可以有效的应对大多数的软件故障。此外,还可以依靠360安全卫士和金山软件测试等具有监测职能的软件,通过监测软件可以检测到计算机内已装软件中是否缺少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是缺少软件运行驱动,借助于对软件数据的检测,能够更为有效直接地解决对软件出现的故障。另外,还能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修改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在新的设计过程中添加新的设计理念,以此来不断完善软件从而解决出现的软件问题。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依托软件间的位置和配合关系,在保证配合的前提下,进行检测,从而推动计算机软件故障的排除。 作者:刘宇皓 单位:珠海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中心 计算机维护论文: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维护措施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设施也在不断进行更新,比如多媒体设施的配备方面。据了解,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基础设施,所以对于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成为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多媒体的概念进行了相关总结,介绍了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常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措施。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维护方案 在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校的教学设施也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视频、音乐以及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大部分高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 一、对多媒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的组合,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就是诸如光盘、磁带等可以存储相关信息的实体;另一方面则指的是可以传递数字、视频、音乐的载体。而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计算机对一些文字、音频、图片以及视频进行相关连接使其组合成为一个大的系统。所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综合性以及交流互动性都比较强,并且能够处理并存储相关信息的技术。多媒体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操作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用户所使用的软件构成。对于硬件系统来说,它是由一些基本的装置构成,比如计算机的硬件、可处理声音以及视频的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装置以及信号的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装置以及接口设备等。在这些装置中,最重要的则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芯片以及板卡、光盘驱动装置,这些都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标准研发的。对于多媒体操作系统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对任务进行实时调动,转化不同的多媒体数据、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控制,以及对于用户所处的界面进行管理等。媒体处理系统工具,主要用于多媒体工具的开发。用户所使用的软件: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定制或开发,主要面对的是大规模的用户。 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相关分类 对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 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主要是利用投影仪对计算机或者视频展示平台的相关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投影到幕布上。声音从音响设备里传出来,使得声音与画面同步进行。这种教室主要由多媒体中心控制平台、教师机、幕布、音响、黑板以及投影设备组成。因为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的投入资金较少,而且应用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应用的是这种多媒体教室。但这种多媒体教室也有一定的弊端,即老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而且这种多媒体教学设施也不适应于实践型课程。 (二)网络性质的多媒体教室 网络性质的多媒体教室实际上是在用于演示的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服务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学生人手一台的多媒体学生机。这种多媒体教室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能够及时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自己亲自动手实践。 (三)用于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室 用于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数据传输,将课程的相关图像以及视频传送学生端,达到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这种多媒体教师可以分为实时交流性质的多媒体教室与非实时交流性质的多媒体教室,使得老师上课、与学生交流、作业批阅等教学程序实施起来更加便捷。 三、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维护措施 (一)常用于计算机的排除故障法 因为正常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正常运行,所以不能等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要对多媒体设备经常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多媒体设备中计算机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以计算机的故障检测为例,检测方法一般为排除故障法。检测程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对软件部分进行检测,没有问题的话再对硬件部分进行检测;(2)先排除比较容易的故障,如根据系统报错的信息检查鼠标、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然后再检测主机;(3)电源是主机能否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电源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不正常也会使得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4)除此之外,在硬件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对线路进行检查,看电脑上的插卡是不是接触正常,如果不是这些问题,再排查其他比较复杂的故障。 (二)解决方法 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学校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比如对主板、显卡以及内存等硬件设施的内部或者周边的灰尘用小毛刷进行定期清理,如果这些地方清理不干净,则会使得硬件上的相关电路被侵蚀,随之出现线路短路等故障。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在不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要将主机以及电脑显示器的电源断开,并且用防尘布将主机以及显示器遮挡起来,避免灰尘进入主机或者显示器里边。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多媒体”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多媒体教室的分类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多媒体设备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计算机为例,分析了相关的维护措施: (1)正常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正常运行,所以要对多媒体设备经常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检测方法一般为排除故障法; (2)对于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学校要安排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清理。因为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维护工作也比较复杂,对于硬件与软件的知识要求比较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对高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维护。 作者:陈英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维护论文: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教学工作,应当尽量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专业课程应当开展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当前在我国大多高职类院校中均开设了《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因而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教学实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持续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应用的普及程度也更加广泛,致使计算机日益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其中PC端的个人电脑是当前普及程度最高的计算机,在各类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家庭当中均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及相应的思考,在实践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 1.教材内容的确立。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应当选取一些目前计算机发展前沿的教材内容,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应用价值且内容较为典型的教材,其中应当覆盖了当前计算机各类硬件的最新性能、特征、组装以及维护的操作规范要点,选取与学生接受程度相符合的教材,重点凸显出其中的技术性、实用性内容。其次应当在选取了相应的教材之后,还应当选取一定的电子教材,确保教材内容更新的及时性,互联网上的相关计算机组装知识其更新速度往往更快,时效性更为突出,通过将互联网上的相应计算机组装知识制作为电子文档,将其介绍给学生,不仅可以起到补充课本教材不足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教学形式的创新。在以往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式,而此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凸显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特色,因而笔者对此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综合实训+模块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专门的教学实验室开展实训课程,在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对于学生计算机组装综合能力的培训,重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课程时对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分组,以五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数量不超过六个,经过多次实验效果总结,此种分组方式教学效果最优。在课程开始后首先由教师进行本次课程内容的讲解,进而提出相应的实训要求并进行操作示范,进而各组学生在组内开展相应的实训练习,对于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分工,合作完成所有的课程要求,继而总结在实际的操作演练过程中所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展开相应的探讨,最后各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陈述本组学生在本次课程所发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最终教师对于本次课程中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并归纳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仍然存疑的问题给予准确的解答。 二、教学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飞快的发展速度。因而对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能够及时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先进性。同时对教学理念及教学的方法思路进行革新,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改进措施 1.突出教学的目的性。本门课程是各类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对此,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初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计算机维护观念,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强调技术能力的累积关键性。 2.倡导启发式的教学。《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训课程的安排要着重从安装、维护、处理故障等几个角度来开展实训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穿插讲解,从而使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始终穿插于整体教学活动当中。 3.拓展学习渠道。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材难免会受到时限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这种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发展的技术。因而学生要想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就必须积极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能力水平。学生可以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或各个节假日期间,深入各个电脑商城之中,去同相应的计算机销售人员进行交流,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接触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其相关思考,首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维护与规范》的教学内容及相应探讨,其中主要包含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形式的创新。进而针对教学效果做出了相应的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主要有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拓展学习渠道等。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相关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维护与规范》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帮助。 作者:孙加军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时事新闻论文:网络环境下时事新闻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输入理论出发,以输出为导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时事新闻运用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基本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输入;时事新闻;读写课;可行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促使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的发达,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之中。虽然如此,很多学生仍然对大学英语课,尤其是读写课缺少足够的兴趣和主动性。由此,本文从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出发,将时事新闻引入读写课的学习中,以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目前,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基本遵循“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精讲,学生课后复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往往认为课堂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所学到的是一种简单化、抽象化、形式化的概念,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同时也导致教学过程枯燥,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缺少兴趣,课堂所学知识也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的情境中。 时事新闻由于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素材丰富、语言简约,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成为大学生们拓宽眼界和增长知识的可靠的阅读材料。基于外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将英语新闻素材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有利用英语新闻促进听说能力提高的研究,如徐袖珍、包延新、郭丽萍、彭佳;有把英语新闻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如韩少杰、周可欣、张潮、毛静、张知国、赵诚;有关于英语新闻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如茅丽莎、朱莉、蔡敏;也有对课堂教学中英语新闻导入原则的探索,如单亚萍;还有对英语新闻在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文化修养等方面作用的探讨,如赵霞、王小平。(周振行,2011) 一、新闻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运用的可行性 1.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实事新闻的获取来源更加便捷迅即。因此,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有取之不尽而又及时更新的资源。甚至是刚刚发生过一天甚至几小时之前的新闻,都可以改造成上课的材料。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不少材料就是取自英语主流报刊杂志,而这些报刊杂志基本都有网络版,这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与时俱进,又不跟大学英语考试脱节。同时各组织机构,主流媒体也都有英文版官方网站,使我们可以便捷获取英语资讯。网络环境下,大量的新闻还意味着教师可以针对所授课的主题和学生兴趣量体裁衣,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取向、以及参考四六级考试的选材,有针对性地选取新闻。而且,网上还有一些有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上传更新各自选用的新闻教学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效率。 2.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推动力。试想学生整天阅读书本上的静态的资料,未免会把它当成是要考试的符号,为了考试而读书,阅读的热情与动机怎么能达到最大限度。而阅读时事新闻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因为他们想在英语课上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获取资讯。Genesee认为:“内容不一定是学术性的,它可以是任何话题、主题或非语言问题,只要学习者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就行。”因此,即使有时的材料难度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也愿意挑战自己,继续完成阅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Genesee,1994) 3.真实性。网络时代的繁荣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讯。这种资讯可以是英语的,也可以是汉语的,至少是学生自身感知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知识建构具有指向真实世界的性质,只有当知识处在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之中时,其意义才会凸显。而知识建构的社会情境性使得知识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知识建构者所处的特定情境、所拥有的具体可用的知识及文化资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习者所能够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语言学习的最终成效又取决于语言环境的质量。只有当语言学习与真实的语言环境相联系时,学习者才能最佳地实现对目标语言的建构。而将英语新闻引入课堂即是为英语学习创造真实的环境,学习者可亲临其中,直接用目标语言感知现实世界。原汁原味的新闻报道,构建出用英语直接进行实际交际的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恐慌感和排斥感。根据外语教学有关语言输入的理论,真实的信息具有可理解性、重复性和凸显性,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同时,用目的语讲述自己周围发生的事,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时效性。课本上的内容毕竟是一年或几年前的选材,内容未免滞后、话题陈旧,令学生有时过境迁之感,更无法保证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而通过网络了解的时事新闻提供了丰富并且动态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的最新时讯,不断接收全新的信息刺激,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二、新闻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运用的具体设计和注意问题 1.任务设计。课程之初明确本学期读写课上要涉及的主题,制定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进度。通过网络,教师、学生小组分头搜集符合某一主题的近期网络新闻材料,在上到该主题前两周汇总起来,预先设计围绕该主题并有可能引起争论的初始话题,设立相应的学习讨论组。学生在阅读网络新闻材料之后,参与到讨论组中,就设定的话题进行发言和讨论。讨论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活化集体教学模式下所学的阅读技巧,展示语言基本功,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有老师选择合适的文章按四级试题的模式,做成快速阅读,仔细阅读或完形填空的形式,在上课时作为辅助书本学习的阅读练习材料。①选取材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选取合适的网络新闻。②选材处理:将选取的网络新闻根据话题分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对影响阅读的个别词语加注。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建立在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的第二语言监控模式,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根据这个假设,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即可习得。(Kashen,1985)③教学重点:拓宽学生阅读量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关注学生深入讨论与交流观点的能力。④应用方式: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的变化,改进话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感受深刻的题目,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灵活运用课本所学的结构分析和写作模式,写成大学英语作文的形式。选用前期做好的阅读练习来强化重点单词的掌握或阅读技巧的运用。 2.注意问题。把时事新闻运用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对老师来说无疑使巨大的挑战。且不说无形中工作量增加了很多,还要有广泛的阅读量和时时的资讯更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归纳和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和现象,不能以个人好恶而妄下结论或一概而论。同时,材料的选择要不断调整,既以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出发点,还要参照大学英语考试的选材取向,多关注有关教育、人文、环境、科技发展社会生活的领域的新闻。此外,上课班级的专业方向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新闻他们自然愿意多加关注。 时事新闻论文:运用时事新闻让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变得鲜活 摘要: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师资方面的限制,当前教学手段、内容、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运用时事新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是本研究要探讨的重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增加时事新闻热点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本文将首先探讨时事新闻教学的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时事新闻运用到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关键词:时事新闻;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时事新闻教学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拓展和补充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瞬息变幻的生活实际,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明确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素(试行)》。思想品德教材的变化速度明显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时事新闻的鲜活性、及时性特点正好弥补教材的不足,能有效的充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关心国家大事。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时事进行教学,通过时事材料理解基本理论观点,利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血有肉,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从而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另外,学生在研究时事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此困难,感到知识的不足,从而自觉地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求知欲。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将时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教师可以讲朝鲜半岛的局势、南海争端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新闻教学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十分钟开设“时事纵横”栏目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拘泥于书本,要让学生主动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重大时事中汲取知识,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设了课前10分钟的“时事纵横”栏目。该栏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要求选取有重大影响力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素材,杜绝花边新闻;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所报道时事进行讨论。对于同一个时事,大家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给大家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学生参与度很高,有时时间到了,大家还意犹未尽;第三部分是教师或学生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没必要对其定性分出谁对谁错,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其肯定,然后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该栏目每节课两个同学参与,一位男生一位女生,每周两次,按学号顺序分组。该栏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2、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熟悉的重大时事问题,设置悬念,作为导入新课的开场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初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选用了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素材导入新课:首先展示315晚会剪辑视频3分钟,内容涉及被曝光的苹果手机、大众汽车、网易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品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身的感受。由于这此材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且是学生十分关心的时事,学生会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赶紧设问:A、商家的这此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呢?B、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通过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状态。 3、开展以时事热点为主题的辩论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辩论是中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表达自身观点的方式,在这样的针锋相对、思想激烈碰撞的场合,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发,知识更得到了增长,见解得到了升华,逻辑得到了锻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此理论知识正好和社会上刚刚发生的时事热点相对应,那么这个时候,开展一场针对此社会时事热点的辩论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讲授《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结合当时的时事热点,给学生设计了一场以“老人倒地要扶”VS“老人倒地不要扶”为辩题的辩论赛,男女双方分别为正反方进行自由辩论,大家在激烈的辩论氛围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此时,辩论的双方谁输谁赢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在激烈的交锋中引发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才是最大的收获。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时事教学法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只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多注重结合社会热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找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切合点,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时事新闻论文:从法学与新闻学角度再解读“时事新闻” [摘 要] 新闻作品有别于时事新闻,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时事新闻”的简约解释则没有结合新闻界的具体情况,导致“时事新闻”的范围常被扩大。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法学界与新闻学界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意见,两者对“时事新闻”概念存在严重分歧。长期以来各类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 时事新闻;新闻作品;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 一、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法学界与新闻学界的分歧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不少新闻作品(包括时事新闻)被随意转载的“保护伞”。关于《著作权法》中的“时事新闻”定义,在后来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是这样的解释,“时事新闻是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据曾参与制定著作权法的专家解释,时事新闻又称纪实新闻,是指全部由信息或“硬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事实)组成的新闻,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可以认为,法律认可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这类新闻没有撰写人的主观情感,也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或背景描述,只是作为信息来传播,报道者对客观事实没有独创性劳动,所以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上述界定是法学界的一种普遍看法,作为一部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其势必与新闻界有紧密的联系,也牵涉到新闻界的利益,那么新闻界对时事新闻的界定又是怎样的呢? 时事追踪、时事报道、时事调查、时事政治,以及时事新闻名称等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上普遍存在,“时事”两个字眼常被拿来加入这类栏目的名称之中。而在新闻学教材中,很难找到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一词的定义,国内新闻学界较为认可著名新闻人陆定一先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以理解为,“时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事实的报道。新华社早年曾出版的一本《时事新闻标题》给“时事新闻”的定义是“时事新闻报道国内外大事,具有重大和广泛的特性”。这一定义与笔者前述定义大同小异:区域上,包括国内外;规模上,体现出重大性;性质上,是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学角度讲比较符合我国新闻实际,而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时事新闻的简约解释则没有结合新闻实务的具体情况,导致“时事新闻”的范围常被扩大。 对比上述关于“时事新闻”在法学界与新闻学界的定义,出现的分歧显而易见。笔者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时事新闻”是法学概念,是法学界创造出的概念,在新闻理论界基本上不认同法学界的定义。 二、时事新闻与新闻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作品是指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的反映新闻事实的作品,其形式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视觉传播形式,通过报刊网络进行传播,也可以是以有声语言、音响等听觉传播形式,通过广播进行传播,或是以视听结合的传播形式,通过电视进行传播。根据不同新闻体裁,新闻作品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调查、专访、新闻评论、新闻图片等形式,以上是新闻学界较为统一的认识。法学界实务中没有给新闻作品给予定义,导致时事新闻的概念被扩大化,现实中被与时事新闻混为一谈,新闻作品遭侵权可想而知。 要说将法学界定义的“时事新闻”概念来在新闻学中找一个相近似、套得住的概念的话,从形态来看,似乎只有新闻作品这一体裁中的“消息”这一类型更加接近“时事新闻”。显然,时事新闻是法学概念,而新闻作品是新闻学概念,含糊一点说两者的关系,可以认为时事新闻(消息)属于新闻作品的组成部分。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是否有《著作权法》所称的“单纯事实消息”呢?应该是有的,比如党报经常报道的会议新闻,内容往往是领导讲话稿;又比如日常报纸中关于一些突发事件的短消息,往往是何时何人在何地发生何事,此类消息影响重大、新闻价值大,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记者还未能及时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但是又不能不报道,所以往往是简短的几十字消息。如下面这一则新闻,就是单纯事实消息。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 总理致电慰问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日本东北部地区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损失。 国务院总理就此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和杨洁篪外长分别致电日本防卫大臣和日本外相表示慰问。 以上仅仅是列举,不能穷尽地概括。但是日常中,这类“单纯事实消息”占新闻作品中很少部分。因为,新闻报道中,这种“单纯事实消息”对读者而言,往往是“食之无味”,读者不感兴趣。因而,我们的记者、编辑或者采编部门千方百计地希望能在这些“单纯事实消息”中提炼出一个亮点,提炼出读者关心的问题,然后深入挖掘,加入很多背景材料、采访。这样一来,“时事新闻”已经不再是普通的 “单纯事实消息” 了,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新闻作品”已不再是“单纯事实消息”了,已经具备了《著作权法》所说的“独创性”,如调查性报道、专访、创作性摄影报道等。这类新闻作品在法学界中,很多人认为是时事新闻,并且被其他媒体以“时事新闻”打擦边球进行转载、转播,严重侵害新闻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进一步区别时事新闻与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 综上笔者论述,应该明确,“时事新闻”≠“新闻作品”,时事新闻以外的很多新闻作品已经具备《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具备了“独创性”就一定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法》所保护对象的特征要求在此不一一讨论),属于新闻记者、编辑的智力成果,应该加以保护。 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用于调整新闻媒体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新闻作品是依靠《著作权法》规定来进行保护的,但我国《著作权法》也有明文的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这也是造成很多新闻媒体借口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而对其他媒体的文章进行抄袭、剽窃或者非法转载的深层原因。《著作权法》本身存在很多模糊不清和过时的规定,对于“时事新闻”的界定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直接导致新闻学界解释和法学界解释不统一,从而引发各种新闻著作权纠纷,造成相关案件审理困难。 尽管我国《著作权法》第5条明确将时事新闻排除在保护对象之外,但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将时事新闻和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加以区分。笔者建议,法律实务部门有必要对时事新闻深一步细化,《著作权法》所述的“单纯事实消息”应有别于笔者前述的经过加工后的“单纯事实消息”,因为经过加工后的“单纯事实消息”已经成为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应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提高新闻工作者、新闻机构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以促进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时事新闻论文:自媒体时代党报时事新闻的“突围”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研究自媒体的学者喜欢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如今,随着我国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凶猛”扩张,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以几何速度增长,中国的自媒体时代已然开启。媒体记者、政府部门和普通网友每天通过互联网、传播海量的即时信息,越来越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已习惯于通过电脑屏幕和手机终端接收这些信息,并以之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首选渠道。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给报纸特别是党报媒体的时事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党报时事新闻版要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扩大舆论影响,最终在网络、手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夹击下成功“突围”,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新闻党报”的办报理念,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 解放思想掀起“头脑风暴” 党报是党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需要遵循宣传规律;但党报更是新闻纸,承载为读者提供最新鲜、最贴近新闻资讯的作用,必须遵循基本的新闻规律。一段时期以来,党报时事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重视宣传规律而忽视新闻规律的现象,造成“会议式”“文件式”报道多、时效性差、信息量不足、贴近性不强、文风僵化、版式死板等现象,读者评说“不好看”。在自媒体时代,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新闻改革,必将使党报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差距越拉越大,潜移默化地消磨党报在读者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进而影响媒体的生存发展。 因此,改革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强化时事新闻版面的“新闻”属性,将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结合而不是割裂开来,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探索和丰富具有党报特色的时事新闻报道模式;对于一般的灾难性、监督性报道,只要舆论导向正确,有利于产生正面积极的社会效益,都应该及时、充分给以报道,以满足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基本需求,而不应该使党报在这些事件报道中“缺位”。比如,中共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党报时事新闻版应就此进行深入舆论监督,狠刹吃喝风,这种监督性报道既有利于党的工作,也顺应百姓呼声,必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给时政新闻一张鲜活的“面孔” 时政新闻是党报时事新闻版报道的重头戏。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党和国家各种会议报道、有关部门的新闻会等等,这是党报时事新闻版的资源优势,却同时也最为读者诟病。这是因为许多时政新闻报道篇幅冗长、味同嚼蜡,让读者一看就“头痛”,难以产生阅读兴趣。编辑必须大胆创新,让时政新闻收敛起严肃的面孔,变得鲜活起来,变得让群众喜闻乐见。 1.在新闻篇幅上,要敢于删砍,使文章“短”下来 冗长空洞、套话连篇的报道不会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只会起到负作用,提出文风要“短、实、新”,时政新闻报道也是如此,必须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以达到去除水分、取其精华的目的。对于国家领导人常规的会见活动,甚至可以采取标题新闻等简洁形式给以报道,而为其他更有可读性的新闻腾出版面空间。 2.在新闻标题上,要精心制作,提炼稿件中的新闻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媒体已然进入了“读题时代”。我们不做“标题党”,但网络媒体在会议报道中做“新闻题”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标题制作中要遵循“精炼、动词、实题”的原则,即标题要短小概括、多用动词、标出新闻点。 强化“三个”意识赢得受众 党报时事新闻报道要占领市场,赢得受众,从整个版面安排到一篇新闻稿件的选取,都要更加鲜明地体现出贴近意识、民生意识和服务意识。 所谓贴近意识,就是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此话讲了好多年,但党报做得还很不够。每天,面对浩如烟海的时事新闻稿件时,编辑一定要选择那些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对于全国性的重要时政报道,也要找准与当地百姓利益的“贴近点”,让报道真正“落地”。 所谓民生意识,就是多选择那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稿件,比如,成品油、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调价,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等等。只要没有重要的时政要闻,在头题等重要位置上,尽可能以较大篇幅刊载此类稿件,对于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使报道尽可能为读者的生活做好服务。比如,时事新闻报道中关于天气变化的报道,比如,最近关于“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的报道,都会鲜明体现这种服务性。 做足“包装”启动视觉革命 “好马配好鞍”。精彩的内容,也必须依靠美丽的包装,才能为读者喜闻乐见。当今,视觉设计已成为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眼球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党报时事新闻版面一定要充分重视“视觉冲击”,把视觉设计的重要性上升到更高层面。 首先,报纸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要大胆运用新闻图片,强调大幅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在版面上半区,尽可能安排一个核心图片区,照片本身应有新闻价值,具备一定的冲击力和美感,以使报纸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在版面的其他位置,应视情况安排大小图片,与核心图片区形成呼应、主次分明。 其次,在效果图、新闻图表的制作和运用上应更加频繁,并使其成为一种主要的版面美化手段。在新闻照片不足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化版面的作用,更能够直观地表现稿件中的“新闻点”,对新闻稿件起到配合说明、提炼升华的作用。美术编辑综合运用新闻图片、图表、效果图、地图等各种视觉表现手段,使版面达到一种“图形化”的效果;文字编辑也更加注重与文字编辑的协作,增强了版面“图形化”的意识,使版面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三,遇到全国两会、雅安芦山地震等类似的重大战役性报道,要加强对版面的整体包装,包括版式、报眉、栏题等等,使版面整体和谐统一,更有力量。 总之,在自媒体时代下,党报时事新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进一步提升报纸品质的契机。自媒体最大的弱点,是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而党报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权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党报时事新闻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报道形式,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成功“突围”。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1],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地理时事,收集并运用时事素材引导和阐释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就中学地理教学中时事新闻应用谈谈认识。 一、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时事新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事新闻与地理教学整合,时事新闻穿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因关注时事问题的发展,产生探究的欲望,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时事新闻的引用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共鸣。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地理教学中穿插时事新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时事新闻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加深。时事新闻来源广,涉及面广,能丰富地理课堂带来的信息,并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理解课本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时事新闻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实课堂教学。时事新闻引入课堂,能拉近教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锻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 二、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时事新闻导入地理新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导入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热情,适当运用时事新闻,是良好的课堂导入。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期过程,学生难以感受短期内气候的变化,可引入时事新闻:蝴蝶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而调整的,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随之改变,蝴蝶更早出现,也更早进入活跃的飞行季节,而这让它们有可能遭遇霜冻而死亡,或比它们所依赖的植物食物提早出现而挨饿。用这一时事新闻导入新课,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气候变化引起的后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心中形成种种疑问,便于引入所要讲授的地理内容。 2.应用时事新闻阐释地理理论。在阐释一些疑难的地理理论时,仅用书本上的概念,可能难以使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意思。辅之典型事例解释地理理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这些地理理论所讲述的内容。[5]例如,讲到厄尔尼诺现象时,单纯讲述其定义学生很难理解,可用2009年我国“暖冬”的案例说明“太平洋现在的表层水温比平均水温高1.3℃左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偏暖的态势仍将维持,并且继续影响大气环流的正常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专家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可能会出现‘暖冬’”,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 3.应用时事新闻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抽象的地理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致不高,对地理学习关注度不够,不能适时地记住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水循环的意义时,依靠书本概念讲解,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难以意识到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引入黄河在最近几十年内的断流情况: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80%以上。通过黄河断流的具体数字,引起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共鸣,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讨保护环境、缓解黄河断流的热情,继而体会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时事新闻拓展课程练习。时事新闻可对教材中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做进一步诠释,弥补教材叙述的不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利用刚发射的嫦娥三号,可出试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发射,将挑战人类月球科学探测历史上的几项“第一次”。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信联系的是?摇?摇 ?摇?摇;嫦娥三号属于?摇?摇 ?摇?摇(人造行星或人造天体)。利用这一题目可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时事新闻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时事新闻的筛选。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时事新闻的使用,而时事新闻需要平时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时事新闻需要筛选、整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才能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时事新闻。[6]筛选时要做到:一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尊重客观事实,在选取时事新闻时要从正规网站和知名度较高的报纸杂志上选取,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存在争议或是无法解释的地理现象要适当应用,并注明是未确定内容,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二要结合教材,适当选取,根据课堂需要,抓住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教材为基准,对所要使用的地理时事新闻进行处理,保留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三要保证新闻的及时性,最好选取最近发生的地理时事新闻,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出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7]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引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面临重大改革,时事新闻的使用需要教师合理地组织和引导。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学生做朋友,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学生,就时事新闻的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其次要符合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时事新闻,达到通俗易懂,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时事内容进行查找、整理和分析,自主展开和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理论结合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自觉掌握课内知识的积极性和掌握的牢固性的提高,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事新闻论文:浅议时事新闻侵权行为的规制 【摘要】由于时事新闻侵权行为不易调查取证等因素,当前我国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普遍存在,对新闻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对此,我们需要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进行合理规制,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明确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关键词】时事新闻 侵权模式 规制建议 我国法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对公民的各项权利保护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法律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同时,我国对公民的各项权利保护也切实得到了加强。我国于1990年开始施行《著作权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入法制化轨道。对时事新闻的侵权模式、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规制,无疑能有效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含义 按照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相应规定在1990年开始施行的《著作权法》中就以明确法律条文确定,后来200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中继续沿用。为了明确“时事新闻”的概念内涵,避免执法中的混乱和相关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泛滥,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对“时事新闻”做出了定义。“实施条例”之所以强调时事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就是针对当时“克隆新闻”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制定的。 然而,现实中的时事新闻往往被错误地理解为: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将在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均理解为“时事新闻”,加上《著作权法》第五条“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各媒体中的“克隆新闻”越来越多,新闻报道的秩序越来越混乱,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随着网络技术日益的发达,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新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各种媒体无时不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达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著作权法》规定:“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稿酬”,导致了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刊载新闻作品的混乱状况。新闻工作者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其他媒体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也无须支付稿酬就被广为转载,转载新闻作品的媒体没有付出任何成本而坐享其成,打击了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的热情。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性和质量保障力大大减弱。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国家法律对新闻报道这种商品应予以特殊保护,而目前的法律规定不利于对新闻报道的保护,亟待加以规范。 我国自1990年颁行《著作权法》以来,一直遵循“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观念。虽然国务院《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了时事新闻的定义,但是对于定义中的“单纯事实消息”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导致对“时事新闻”的定义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这就成为许多纠纷和问题的根源所在。要准确理解时事新闻的概念和内涵,就首先得对“单纯的事实消息”进行明确。笔者认为,“单纯事实消息”的作品,其文字表述应该是简洁的,肯定不是长篇大论的。“单纯事实消息”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新闻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等基本概念,除此之外不应该包含其他的修辞和情感色彩、观点主张、主观感受。 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模式简析 即便当前《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使用时事新闻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导致侵权,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转载转播其他媒体的时事新闻作品。《著作权法》规定:“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稿酬”,即便法律做出此类规定,但是,如果媒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在转载其他媒体的时事新闻作品,如果连作者的署名也给省略了,这很显然是极其不公平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转载构成了对原刊载媒体、原作者的侵权。何况,民事活动中要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许多媒体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果其他媒体仍然不予理会其声明,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予以转载,就构成了侵权。1999年11月,《中国青年报》发表《偷文章就是偷钱偷正义偷良心》一文,该文认为“我们被偷了”、“我们遭遇了最无耻的偷窃”,并且指出,1998年12月24日某报转载《中国青年报》的八篇文章,并且这八篇文章没有任何一篇注明“摘自《中国青年报》”,其中有五篇连作者姓名都没有署具。①《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刊登后,引起了众多媒体对此种转载行为的谴责。此事并没有诉诸法律,但在新闻行业中形成了对此类转载行为的共同抵制。 第二种,提前在采写媒体之前刊登相关时事新闻。提前在采写媒体之前刊登采写媒体的新闻稿件,可能导致时事新闻的侵权使用。比如,某地发生新闻事件,A媒体以本媒体名义指派记者前往采访并写出新闻稿件,后B媒体从各种正常的或者非正常的渠道获得了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便抢先在A媒体报道之前在B媒体刊发、刊播了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报道,则B媒体构成了对A媒体时事新闻稿件的侵权。A媒体指派记者以本媒体名义前往新闻现场采访,A媒体付出了包括交通费、记者工资在内的相应采访成本。B媒体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刊发、刊播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稿件,很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并且不符合《著作权法》的“转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的免责条款。由于新闻稿件此时还没有发表,如果时事新闻的采写者对此没有过错,就构成对A媒体的侵权。 第三种,未进行任何采访活动而据他人的独家线索撰写并刊发新闻稿件。对于此类侵权模式,我国已有法院相关审判案例。1995年9月,广东省汕尾市广播电台记者曹伟向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余海龙(原《汕尾广播电视报》记者部主任)承担侵权责任。理由是,1994年8月,原告接到了被拐卖妇女的求救电话之后,即刻联系公安、妇联等部门对被拐妇女进行解救,原告也参与了解救活动。在解救成功之后对被拐妇女进行了独家采访,在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原告向被告汇报相关工作,并且提供了一些文字素材。8月18日,被告在未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根据原告的文字素材和口头汇报掌握的情况,撰写了《热线电话骤然响起》的文章,该文的立意和视角与原告的文字表述相同。被告撰写的新闻稿件,是根据原告的材料整理之后进行发表的,后来还在1994年度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的新闻评比中获得两项奖项。本案中,被告撰写的稿件线索完全来自原告的有价值的独家新闻素材,并且其成文发表时并未获得原告准许,被告的行为并不适用于《著作权法》“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权利的侵害。②其实,类似事件在当前的新闻界时有发生,只是只有极少部分对簿公堂。 第四种,网络背景下盗链其他服务器的服务内容。除了上述时事新闻使用侵权模式之外,还有盗链等模式可能造成时事新闻使用侵权。所谓盗链,就是服务提供商自己不提供服务内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绕过广告等其他有利益的最终用户界面,直接在自己网站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其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以此骗取用户的点击率,而在此过程中,真正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没有得到任何利益。以盗链方式构成时事新闻的使用侵权,在国外已有具体审判案例得到法院支持。但是,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复制侵权的七种形式为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其中并未规定网络环境下的“盗链”构成侵权。所以,如果在我国发生盗链行为,司法审判机关审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张,导致案件的审理存在争议。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的成因分析 时事新闻被我国《著作权法》确定为不受该法调整的范围,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时事新闻”的概念和内涵,法律和道德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冲突,仍然容易在具体的新闻事业发展中产生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行为,其成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被侵权的时事新闻具有经济价值。时事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在我国学者专家对新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新闻的商品性、产品性,认为新闻具有交换性等商品价值,新闻能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为刊发媒体带来相应经济收入,新闻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由此体现。时事新闻的时效性特征十分显著,在以前的新闻出版过程中,如果某媒体刊播了某条新闻之后,对于之后会产生的时事新闻使用侵权似乎不是那么重视,媒体在乎的是时事新闻是否在第一时间刊播,新闻的时效性会使新闻在媒体之后导致其价值迅速递减。然而,目前的网络技术、印刷技术、通讯技术、复制技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网络等技术的高度发达使新闻信息可以呈现几何级的速度和增长,被侵权的新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迅速传播。正因如此,各媒体均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报道重大新闻、独家新闻为荣,在新闻的经济价值刺激下,给时事新闻侵权行为提供了动力。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不易调查取证。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调查取证难,是导致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因为存在调查取证方面的困难,许多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纠纷案件不了了之,侵权行为并未付出违法成本,更加造成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现象的越演越烈,难以通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我约束解决问题。当前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条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是媒体及其记者竞相追逐报道的对象,国内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一时之间众多媒体立刻跟上进行报道。对于此类新闻报道,不同媒体的采访时间、成稿并刊播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在其他媒体已经报道同一件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后报道的媒体如果完全重复报道之前的已经报道的内容就会导致新闻的价值贬值,在通过广大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在报道完全相同的新闻,其新闻价值可能接近于零。媒体及其新闻采写者为了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千方百计挖掘和新闻事件相关的新内容。此时,不同的媒体及其记者之间如果出现完全相同内容的报道,双方或者多方就可能到法院起诉,而法院对此难以进行调查取证。 《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规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本身并没有对什么是“时事新闻”做出界定,国务院颁行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时事新闻”界定为:“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但是,实践中对于“单纯事实消息”存在不同理解,导致时事新闻侵权纠纷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规制。此外,按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除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在实践中,各媒体对《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扩大化应用”,导致时事新闻以及其他相关文章转载的秩序较为混乱。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规制 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当前新闻行业中新闻转载秩序的混乱、侵权行为的普遍存在,以及法律对时事新闻侵权现象的难以规制,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律法规对“时事新闻”的概念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此,必须在《著作权法》中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从而使人们对“时事新闻”不会产生认识上的歧义。目前,学术界、新闻界和司法实践界还没有对“时事新闻”做出突破《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界定,对于“时事新闻”概念的明确界定需要通过立法方式做出,建议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将“时事新闻”的定义予以明确。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当前,许多时事新闻侵权行为均以“合理使用”为借口规避法律的制裁。对此,司法机关在审理时事新闻侵权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已经构成侵权行为的,对侵权行为者依法从重予以制裁,通过具体的司法审判案例确立“侵权可耻”的观念,以法律制度推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需要对“合理使用”形成正确的理解,形成行业内统一的认识,避免更多的媒体及其从业者以“合理使用”为借口实施新闻时事使用的侵权行为。关于“合理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何时发表、是否发表、怎样发表等问题均需由著作权人决定,任何媒体不得在未经著作取人准许的情况下擅自发表他人未发表的时事新闻。③同时,任何媒体在转载已经发表的时事新闻之时,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否则就构成侵权。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合理使用”的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定,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著作权法中某些较为规范的法律条文,将引用时事新闻后导致著作权人无形资产损失且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均视为侵权,当然,这样的规定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确定。 明确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何种情况下构成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是规制侵权行为的前提。明确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须从如下方面考量:第一,以新闻的来源作为标准进行认定,未经许可而转载“独家新闻”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独家新闻”的来源是针对唯一媒体的,如果没有经过“独家”的许可而擅自转载,无疑构成了时事新闻的侵权;第二,以涉嫌侵权的媒体及其新闻作者是否有深入的采访作为认定标准。如果涉嫌侵权的媒体及其新闻作者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后,创作出和其他媒体已经刊登的内容相似或者相同的新闻报道,则不构成侵权;第三,以被转载的新闻作品是否有独特的构思与艺术品质作为认定的标准。如果被转载的新闻作品并非“单纯的消息”,那么该新闻作品就具有独创性,比如包含富有特色的摄影作品等,此时如果转载行为未得到著作权人准许,可以认定构成侵权。 (作者为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采编技巧探析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时期,时事新闻的采编,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新观念,以选取信息、与时俱进和个性化为采编要求,努力提升职业素质,力争在时代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时事新闻采编;观念;方法 时事的发生有着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的特点,所以时事新闻的采编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还要做到跟踪事件的发展,追求事件的独特性。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纷乱而至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给采编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采编人员做到辨明真伪,勇于创新。 1 时事欣慰信息的选择创新 时事新闻采编首先面临的是信息的选取,选取哪一种信息作为信息报道的内容,在成功与否上起着关键作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工作内容等与过去截然不同),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信息会让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如今网络上流行的微博、微信、博客等多种新颖信息传播介质,对纸质新闻报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时事新闻既是国家意志的载体,又是现实中真实事件的再现,由于各种媒介的参与,会使得事情的真实性有所偏差,这就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量和脑力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地区爆发的类似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因采编人员考虑从哪方面入手,事件的报道顺序,报道的中心点是什么,采用哪一种报道形式等,所以最后达到的报道效果可能略有不同。时事新闻要以事件的真实性为基础,不受外界势力的影响,另外,报道的内容和目的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与此同时,采编工作要跟踪事件的发展,并且及时报道,使听众存有期待心理。为了使听众得到的信息更全面、真实,对于重特大事件要从多方面给予关注,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多方面信息来源渠道,如电视、各家报纸、电台广播,还有网络上的QQ群、博客、微信、论坛、UC等多种媒介,把这些信息予以加工、整理。另外,还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信息共享,对信息进行深度研究,以达到信息的连续性的目的。 2 时事新闻的采编要顺应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遍地开花,高等人才也层出不穷,中国的中青年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在少数,文化知识水平显著提高,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辨别能力。中青年一代,也是当今网络应用的主要人群,网络上的新闻首先会进入他们的视野,引起中青年人群的关注,所以新闻采编人员要根据中青年人群的特点,提供其关心、感兴趣的信息。 时事新闻采编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觉悟。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制度改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思路以后,文化在时事新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它与时事新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今,经济发展压倒一切,文化只是经济发展的附属物。比如,某些地区近些年筹办的形形色色的文化节,当然这些文化节宣传了一些地方文化特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与文化推动作用。可是这样的文化节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简单,和高层次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差距。关于这些时事新闻,实际上是根据一些地方政府的意愿,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与文化品味关之甚少。还有一些新闻媒体单位就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来进行参与。这些都是新闻采编人员应该远离的行为。 新闻采编要有教育性,也就是新闻报道要对现实的人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如何做人、要有同情心、善心。采编人员要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教育人人都要对社会负责,要学会判断美与丑,“ 以判断为前提,侧重某方面来报道,落实事件中的美与思想中的美的一致性。”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有条件担当报道者,网络上的QQ群、微博、微信等等多种信息媒体的参与,把每个人都融入到信息报道当中。网络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和数字科技的多方面应用,能使传播者与听众的位置发生互换,他们之间的分界线不再明显,出现多种形式的信息提供方式。台湾艺人大S的婚礼,回绝了新闻媒体的参与,但是其宴请宾客张朝阳利用自己的微博对婚礼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还上传了许多的照片,在网上被一时热炒,张朝阳毕竟不是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他所记录的婚礼过程没有进行信息的整理,也缺乏新闻的应用性,读者读来略显零乱,但也开辟了一条新的新闻报道渠道。因此,社会急需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努力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踊跃参与信息报道的竞争,增加新闻报道的实用性与应用性。 3 推行新闻采编的个性化发展 第一,建立个性化新闻报道的制度和实行方法。合理有效的实行方法能使工作进展顺利,适时高效,所以,报业部门要根据时事新闻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创造自己独特的运行制度和考评制度。报业部门现在仍然存在着旧的制度,大多数的晚报仍归日报管辖,管理方法和办报的宗旨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仍受党报党刊模式的影响。这样的形势下,固定的办刊思路和模式化行为占很大的比重,甚至占主要地位。所以,如果要想采编人员真正地运用个性化的方法和创新思维模式进行工作,就一定要付予他们广阔的工作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也要制订相应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如和他们的绩效挂钩等,对其个性化的新闻报道要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要能包容其新闻报道的一定内容等等。 第二,时事新闻报道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新闻采编人员不但应该具有发现事件的能力与敏感性,对新闻事件的快速播报,还要具有能够预知某些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社会现象能够提前预知,如奥运会、人民代表大会、亚运会、NBA、CBA等职业篮球联赛等。大多数的新闻事件不能提前预知,但报道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时间也不能相差太远。时事新闻的采编工作,既要做到对象的典型性,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不久前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现象,中国文化界几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有的新闻媒体对此早已做好了前期工作,事件发生后,这样的新闻媒体比没有做准备工作的新闻媒体,所做的报道一定更有说服力和社会意义。所以,个性化的新闻报道,对采编人员的信息来源渠道和对社会多方面现象的预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争取深入时事新闻的实践过程。时事新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异常敏感的话题,只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事件的发生当中去。要想做到新闻的个性化,只有亲身来到事发现场,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事件发展情况。用2012年夏季的伦敦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的开幕和赛程是能够预知的,但大众关注的是每个赛事的金牌归属和奥运会金牌榜情况,这种信息是不可预知的。如果某媒体没有向奥运会派出记者,那么他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其他媒介转述的,首先在时间上就落后于其他媒体,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对事件的剖析也略显苍白,缺乏说服力,当然,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这种情况给予弥补,如请体育界的权威人士和专业人士到场评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取代亲临现象所带来的那种震撼感与感染力。这样的新闻报道一是没有新鲜感,二是缺乏形象性与创新,不会引发观众的追捧。所以,纸质媒体应该增加大量的人力、财力,让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深入到事发现场去,亲临其境,有力推动新闻报道的个性化发展。 时事新闻论文:探讨“时事新闻”在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摘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总结性的概念和结论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时常读书、看报、听新闻广播。那么,可否把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时事新闻加以挑选和整理,并运用到高三复习阶段中来呢?本文针对这一设想展开初步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三历史;复习效率 一、利用“时事新闻”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的必要性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由于现在大部分选修历史的学生主要是由于理科基础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是其弱项,然后把赌注押在了历史上。认为历史只要临考前背一背就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他们殊不知,高考历史与高一时的历史科目测试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学习导向,仅抱如此想法,必吃败仗。如今高考一贯题型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现在高考对记忆要求降低,而能力考察突出。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缺乏社会体验,从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非常抽象,必然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距离感,这种心理特点,势必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把握。 其次,从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宽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稍加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经常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途径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结合起来,运用到历史复习课程之中,势必会产生意外的学习效果。况且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之相反,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总结性的概念和结论比较枯燥乏味,使学生难以理解记忆,也不大容易产生兴趣。如果以时事新闻辅以历史复纲,因势利导,运用到高三复习阶段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必将提高学生备考的效率。 二、时事新闻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效用 1.补充教材知识,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时事新闻能够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密切结合现实,灵活巧妙,彰显平实、自然与亲和,以最大限度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 2.佐证历史材料。历史因其过去性导致许多史料的欠缺或证据不足。以当前的时政新闻来验证以往史事的真伪,提供相应的说服力,况且时事新闻的语言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3.进行情境设置的命题研究。通过设置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使试题依托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一方面吸取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借助了史学新范式,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来命题;另一方面改进了以往命题套路的局限,为命题人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使命题思路游刃有余。 4.服务于高考复习热点。联系时政热点,提炼把握分析,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点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5.推动课外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复习,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三、如何利用时事新闻进行高三历史教学 1.补充式。例如,复习历史必修一中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问题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制度建设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成为高频考点。但作为早期政治史,学生必然不容易理解。那我们可以用时事新闻来解释“中共中央总书记2009年5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让学生理解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考察当今社会一些习俗: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这正是宗法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但也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有些背离。让学生意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艰难性。这可以联系到必修一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等等。让学生掌握对时事的理解和延伸,这正是现在高考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能力。 2.对照式。对照式就是在讲述世界当代史的一些难点问题时,对照中外正在发生的类似事件进行对比式讲解,从而起到加深理解教材的作用。例如,关于货币的贬值问题。教材叙述1973年,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引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类似的美元贬值,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也讲到过,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刺激出口,因为货币贬值,使得出口货物相对便宜。这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学中的问题,学生不大好理解。这可以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结合在一起进行对照讲述。我国政府在亚洲一些主要国家相继宣布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多次重申人民币不贬值,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中国的出口受到困难,但为亚洲摆脱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作出了最重大的贡献,中国此举受到了世界舆论的一致赞扬。当然,人民币不贬值,中央是经过通盘考虑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通过这样的对照讲解,并不是要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货币贬值问题,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释疑式。释疑式就是利用时事新闻讲清一些疑难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全面发展过程,并辅之典型事例,以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例如,讲到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滞胀”问题时。“滞胀”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可用目前日本的经济态势来加以说明。据载,90年代初以来,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992年至1996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0.7%的负增长率,1998年的衰退更要严重。目前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就是“滞胀”的典型。 时事新闻论文:活用时事新闻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时事新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普遍关注的问题等特点,为大多数学生所关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合理、灵活地运用时事新闻,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下面结合课堂实例从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方面来谈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时事新闻;课堂效率;拓展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曾说:“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时事新闻与历史史实进行精心整合,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堂探究,融会贯通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感,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用时事巧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 上课伊始,学生从课间的喧闹过渡到紧张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所学知识的兴趣,及时有效地导入新课?这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重视。历史教师如果能及时挖掘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新闻素材并将其用于导入新课,这必然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并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运用了题目为《日本最高法院裁定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败诉》《日本决定为每名韩国二战劳工赔99元引抗议》两则新闻,同时又引入一段对比性新闻链接:“德国赔偿二战劳工共支付43.7亿欧元”来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针对以上新闻设置如下问题: ①德、日两国对待二战劳工的态度有何不同?②为什么两国对二战劳工的赔偿数额有很大的差别?③这反映出两国对战争及战争责任的态度有何不同?由于这段新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索,自然而然地就将话题引到了战后对法西斯的处理以及“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的不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这段历史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一些时事新闻的篇幅虽小,但也不能忽视其作用,只要教师稍微用心就可利用到课堂上。如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等纪念日,5月1日、10月1日重大节日等,教师如果及时、合理地运用相关新闻导入,既能让学生“不忘国耻”,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历史和现实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然而,教师在运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时,不能舍本逐末,不能为了迎合所用的案例或时事而部分曲解课本知识,时事一定要能 很好地和历史知识相联系,否则不如不用。同时,教师所选择的导入性新闻素材最好是具有典型性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要不然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成为课堂的另一个难点。 二、活用热点巧设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谓“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近期的两会、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对台军售、美国总统奥巴马白宫接见达赖)及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等。历史教师充分利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心理特点,联系社会热点、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能拉近时空距离,进一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助于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进行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及外交成就等知识性的东西较多,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则课堂枯燥且效率低下。笔者联想起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因而在教学中采用了“外交部长答中外记者问”的形式设计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假设老师为“外交部长”,学生中一部分为“记者”,另外一部分为“外交部发言人”。有“记者”身份的同学可以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提出一系列问题,由“外交部发言人”身份的同学进行回答,若有困难的问题或者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再请“外交部长”作答。学生对这种身份的转换饶有兴致,课堂中提出了许多教材内外的问题,不仅培养了提问能力和解答能力,而且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兴趣盎然。这种方式在选修4《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一课的教学中同样得以运用。 但是,因为高考对热点的考查角度也不是直接的、显性的,历史教师所选择这种联系社会现实问题,不能像政治课那样以理论观点说明解释社会现实问题,而是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来进行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应该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健康、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热点问题。 三、活用新闻巧拓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抽象简略,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且高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阶段,知识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也不仅仅满足于“知其然”。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照本宣科,只是传授教材内容,那么历史课就谈不上栩栩如生。而且可以说学习历史是“小知识,大智慧”,如果我们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考查今天的社会,对于各种现象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反过来,用今天的新闻也可以印证学过的历史知识。 笔者曾把《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强烈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无 视中方反对会见达赖》两篇新闻报道用在了必修1《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中美关系解冻”一目的教学中。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一直是历史和现实中的热点,学生普遍对此有深厚的兴趣。中美关系一直是中国非常重视的外交关系,但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不允许受到侵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始终坚持的最重要 的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通过拓展,学生既了解了中美关系的始末由来,又理解了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是决定 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这一难点。 此外,由于历史课内任务紧张,教师延伸课堂内容,适当地结合时事热点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看新闻时完成作业,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选修4《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这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全球性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索马里海盗等诸多挑战。面对这些威胁,你认为联合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要求:(1)上网查找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增长自己的见识。(2)如果你查找到了联合国在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你也可 以把这些措施写进你的作业中。 四、活用时事巧收尾——余音绕梁韵犹存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事实上,教学也是如此。巧妙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比如说,台湾问题是学生所熟悉和关注的问题,但是要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仅靠历史教师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达到的。在进行必修1《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实践》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2010年3月14日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的一段话进行小结:“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教师无须多言,一切感情已尽在其中。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时事新闻的一些实践与体会。实践证明:“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时政新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总之,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收集国内外的新闻热点、重点,充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重要资源,将最新新闻背景材料及时、恰当、有效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历史课不再枯燥,让“历史”焕发生机! 时事新闻论文:报纸时事新闻如何做出“独家菜” 很多时事新闻编辑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面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新闻资源,国内国际新闻很难做到“独家”。不过,有进取心的报纸都在“独家新闻”上力拼。除了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本地新闻的“独家”外,时事新闻在挖掘“与众不同”上也展开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归纳了一下,面对相同的“食材”,时事新闻大致有以下八种烹出“独家菜”之法。 川 菜 虽菜色各异,但都离不开麻辣。对于时事新闻,就是无论做的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虽然都是“别人家的事”,但要想方设法与“我”联系起来。每个地方的“本地”都有特殊之处,这就构成了“独家”。时事新闻编辑要尽力找出“联系”,与本地或本国元素搭上界。具体方法有地理接近、心理接近、情感接近和利益接近。 比如:2011年11月29日《法制晚报》国际版有一条《人均GDP超日 咱至少需28年》,其新闻源头就是日本内阁府在11月26日公布,2010年日本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983美元。按说这只是一条常规的国际短讯,但是《法制晚报》记者通过统计中日两国历史经济数据,用专家解读的办法得出了“预计204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日本”的结论。这就是典型的加入“我”的麻辣法,使得一条人人有的新闻变成了独家新闻。 “中外结合”是把国际新闻做成独家新闻的一大法则。对国内新闻而言,就是外地发生的事,应尽可能地与报纸发行地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联系。比如,某地查出了假药、有毒化妆品等,记者立刻要进行联想,跑跑市场看看本地是否也出现了这些问题。这种有了“我”的内容的稿子,就不同于全国的“通稿”了。而人们对与自己接近的事会更为关心,新闻价值同时也得到了增强。 火 锅 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营造火热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就像涮火锅一样,吃的是一种热闹,也聚合多种口味。随着网络和微博的兴起,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报网联动越来越频繁。对新闻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报纸提供发言平台,对“声音”择取角度不同,可以形成与其他报纸不一样的特色。《福州晚报》有“国内点击”版,对国内社会新闻,配上网友的点评,就是一种“小火锅”了,将各种观点都杂烩其中,拓展了新闻的深度。 自助餐 主要是针对国际新闻,自力更生,直接动手编译。正如吃自助餐,自己去取想吃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提供。 时事编辑一般是“二道贩子”,尽管拿来的菜做法不同,但说到底大家的原料都差不多。直接从外报编译稿件,就不同了,可以拿到与别人不同的原料。这种办法要求报社有极强的新闻翻译人才。 比如,《法制晚报》记者2012年1月10日根据美国媒体编译了《内外各有一屏幕 英特尔推“超级本”》,2012年2月26日从印度《经济时报》编译了《2022年 苹果市值将破$3万亿》等。 当然,直接派记者赶往事发地,是最大的自力更生,可以抢得第一手材料,也能根据本报制定的报道计划采写稿件、配发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也就避免了与同城其他媒体雷同。但对国内国际新闻来说,这种报道方式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实力、新闻纪律等。 茄 鲞 整合、策划、运用独家解读,深度开发,使得报道改头换面。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茄鲞,相同的原料,加进不同的调料,就成为一道特别的菜。在时事新闻里,新闻源头在整个策划里也不再是主要的了。 《法制晚报》2011年12月20日国内版有一条新闻《“限”字当头 明年房价还得降》。新闻源是当日下午,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2011互联网十大热词、年度汉字会”,“限”字入选2011年年度汉字。记者没有将它处理成常规性的短讯,而是通过梳理2011年限号、限流、限娱、限广、限车、限行、限购等新闻,并采访专家,把百姓关心的房价问题再做进一步的预测,使得这条回顾性的消息有了深一层的新闻点。 沙 拉 有意识地组合稿件,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添新闻价值。《福州晚报》2010年3月29日国际版做了一个“废弃的瓶子大有用处”版面,将“塑料瓶建船”、“瓶子建屋”等与瓶子有关的图片新闻组合起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另外,有些媒体还会编发国际国内的零点新闻。在截稿的前几分钟即零点左右,编发一组短小精悍的最新新闻稿件。这种新闻大多数媒体都没有,打“时间差”的做法就能做到“你无我有”。 拔丝水果 将新闻与评论相结合。就像在水果上浇上热热的糖浆,使得水果既好吃又发出不一样的亮光,而且很好消化。 网络上国际国内新闻铺天盖地,而国际国内形势又错综复杂,一般网民并不是专家,这就要求编辑在提供新闻事件最新报道的同时,也要提供详尽的解读和鲜明的观点,从而起到释疑解惑、引领思考的作用。 比如《法制晚报》2012年1月16日有一篇新闻《网瘾致脑残?中国研究引热议》,里面有“观点争锋”,英美专家对上网成瘾是否属精神疾病存争议;也有“马上就访”,采访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对 “网瘾”在我国的现状和列为精神疾病的标准都做了访谈。一条小新闻就热热闹闹地成了一个话题。 霸王餐 霸王餐,一般指吃了不给钱的餐。这里取其霸气,只准他吃,不给别人吃。时事新闻要做“独家”,有些靠的就是买断和预约稿子,用财大气粗的办法,杜绝雷同。 目前,一般是采用买断新华社和权威媒体时事新闻稿件使用权的方法,或向他们预约稿件。在一座城市里常常会有多家综合类平面媒体,其中一家可与新华社等国内的大通讯社、权威媒体签订协议,买断特稿,在这一城市里,决不允许第二家媒体刊登。这类特稿往往是对某一重大事件的深层次剖析,如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新闻背景、发展预测等,稿件的分量较重,发稿的速度极快,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部的负责人曾说,他们追求的一个原则是:“在新闻里看到人。”他们有时也从新华社通稿或者其他媒体的稿件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约请新华社记者采写“能看到人的新闻”。 配 菜 对时事新闻配发图表和漫画,就像在主菜的周围放上一些赏心悦目的花叶。 配发图表一般是针对某些硬新闻,内容比较专业,对此类新闻可将其中的主要数据等制成图表,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配发漫画则一般是针对读者喜闻乐见的软性新闻。美编根据内容采用抽象、夸张等手法,配发鲜活生动的漫画。即使各家媒体都采用了这篇稿件,这种做法也可以胜人一筹。《大连日报》在国际、国内新闻版面开辟了《幽默时事》栏目,将一些重大的国际时事报道形象化、幽默化,通过漫画、诗歌等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版面,吸引读者。 配菜当然不拘于图表和漫画,只要开动脑筋,还可以想出很多新菜相配。 (作者单位:福州晚报)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在《日语读解》教学中的实践与作用 摘要:《日语读解》课程,主要是以能阅读会翻译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编辑放送“时事新闻”,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了快速阅读与翻译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可实施性。 关键词:时事新闻;阅读能力;翻译技巧;实践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只有完全掌握了这五项基本技能,才可以称得上学会了一门语言。如何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学会这五项基本技能,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而大学里的日语教学更有别于英语教学,即使被日语专业录取的学生,其99%都是零起点。因此,三年制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能通过《日语能力测试2级》的毕业生,就需要精心设置每一门课程及每一项教学内容,更要钻研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本文试述的是在《日语读解》课程的教学中,将时事新闻作为辅助内容,应用与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实践结果,证明该教学方法现实感强,把握了学生的实践心理,学有所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可借鉴、可实践的价值。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日语读解》是我学院为日语专业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读”即为阅读能力,“解”意为翻译水平。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日语文章,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日本式的思维及惯用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译的阅读能力。通过讲授翻译技巧,使学生能遵循原文,有根有据的将文章译为通顺易懂、符合中文表达规律的译文。为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材选择上,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以及当今的就业趋势,采用了由我院多名日语教师参编的以“商务日语”为主题的阅读教材。该书是2011年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日语类课程规划教材。意在将内容最新、时代感最强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注重辅导“读”的方式方法,不仅自己要会读,还要能听懂他人的读。要追求语音、语调、表情上与文章内容相符,以综合五项基本技能中的听、说、读的能力。其次在教授“解”的过程中,要及时提示文中的语法表现和惯用型,讲解如何看懂长句中所包含的短句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文章译为“日式中文”,即日语是“谓语置后,宾语提前”的语法表现。通过课后的习题演练,使学生在“解”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五项基本技能中译和写的能力。 二、编入时事新闻的教学实践 尽管所选教材传达的是最富有时代感的最新信息,其中有日本新兴企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日本年轻人的择业思维与方式;日本工薪族的工作态度与人生追求;跨国企业解决商业纠纷的方式方法等诸多内容。但与时事报道相比,依旧有逊色之感。因此,我萌发了编入时事新闻内容做辅助教材的想法并迅速付诸于实践中。 例如,我在本学期编辑的第一篇时事新闻即是2011年9月3日报道的题为「18歳未満脳死、臓器提供へ原文:日本臓器移植ネットワークは、頭部外傷で関東甲信越地方の病院に入院していた15歳以上18歳未満の男性が、改正臓器移植法に基づき脳死と判定されたと発表した。虐待を受けていなかったことも病院の虐待防止委員会が確認しており、臓器提供される。本人による書面での意思表示はなく、家族が承諾した。5日、改正臓器移植法に基づいて、18歳未満で2例目の脳死と判定された男性からの臓器について、7病院で行われていた移植手術が、すべて終了した。译文为:“未满18岁的脑死患者,步入脏器提供者行列”。日本人体器官移植联合组织于9月3日发表了因脑外伤,在关东甲信越地方医院入院治疗的15岁以上未满18岁的男性,依照“脏器移植修改法案”,判定为脑死。经医院的防止虐待委员会的确认,生前未曾受过虐待,可作为人体器官移植提供者。其本人虽没有书面申请,家属承诺了提供意愿。5日,依照脏器移植修改法案,作为第二例被判定为脑死的未满18岁男性的人体器官,在7所病院进行的移植手术全部结束了。在讲解这篇新闻报道时,首先解释了何为“脑死”以及日本的旧“脏器移植法案”的内涵,其中制定“不许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做脑死判定,因此也不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提供者”,因此就明白了作为新移植法后第二例未成年器官提供者的新闻价值。接下来从学习单词的角度,掌握“脑外伤、器官移植、虐待”等词汇,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讲解了“……に基づき”、“……について”、“……行われていた”等语法表现。在《日语读解》的教学过程中,每次都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多媒体放送编辑的最新的时事新闻报道,所选内容多侧重日本的政经新闻,社会时事以及反映日本社会的“少子高龄化”和各种犯罪等社会问题。并且为方便学生阅读,对生疏单词都一一标注读音,需要掌握的语法,都用醒目的颜色标记,有益于记忆与理解。 三、总结实践结果 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在《日语泛读》、《日语读解》、《日语听说》等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性地编辑难易度不同的时事新闻作为辅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通过口头调查的结果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表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闻内容就是昨天甚至是今天发生的事件,感受到了它的“呼吸性”。在2011年10月的课堂上,还编辑了发生在广东佛山市,2岁女孩“悦悦”前后被两辆汽车碾压,司机逃逸导致女孩致死的报道。熟知中文内容的学生更想知道相应的日语报道,实用价值感很强,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科书可以回家后慢慢看,而时事报道只限于10分钟左右,即要求快速阅读又要求快速理解、翻译,因此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力跟上教学进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查看原文的新闻报道、关心社会时事、扩展视野的主观能动性。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少,不能十分理解新闻内容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另外,新闻报道打乱了知识链接的顺序,有时不能准确把握语法知识。 教师在教学方面,增加新闻时事的内容,不仅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和工作量,对教案也有了时限性,有时为追求新闻的时事性,一直追踪后续报道到上课前的10分钟。但是,只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就证明该教学方法是有实践价值的。 时事新闻论文:浅谈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时事新闻作品侵权的纠纷大量涌现的现状,分析了时事新闻作品缺乏著作权保护的主要原因,建议其应当纳入到《著作权法》保护的必要性,并从保障权利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意见。 关键词:原因;正当性;制度构建 随着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大众化、市场化,信息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事新闻。时事新闻报道每天所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广大受众所关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无论是传统的平面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非常重视时事新闻;另一方面,新闻业界之间的侵权问题却频频发生。其原因虽然不一而足,但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著作权法》规定的“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不仅纵容了实践中的侵权,更为严重的是使司法审判遭遇尴尬。 一、时事新闻缺乏著作权保护的原因 我国2001年颁布的《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将时事新闻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时事新闻的本质是反映事实。时事新闻的根本属性是真实性,构成新闻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客观事实,而事实是不能创造的,因此时事新闻只是忠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不具有创造性,因此,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即作品。 其次,时事新闻的表达性形式是唯一的。有学者认为时事新闻使用简单的文字将某一事实作为信息反映出来,符合“唯一表达”标准,其他媒体表达同一新闻事实时,也只能以同样方式表达。[1] 再次,时事新闻的功能在于传播。因为时事新闻的内容涉及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与人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其功能要求广泛且迅速的传播,不应当予以控制,所以法律不给予其著作权保护。[2] 二、设立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 在现实中,对时事新闻给予著作权保护是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不能够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助长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消极作用,有损新闻职业道德。《国际新闻道德信条》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中伤、诬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都是严重的职业罪恶;抄袭剽窃的行为亦然。”与此相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6条第2款规定:“尊重同行和其他作者的著作权,反对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据此,无论时事新闻是否为原创性作品,但作为一种劳动成果,无疑应当受到保护。 第二,随着传媒的产业化,新闻的商品性日益显现。由于时事新闻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具有时效性特征,因此时事新闻,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独家新闻,成为媒体赖以确立其行业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信誉的重要资本。时事新闻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但时事新闻采编人员的原创性劳动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3] 第三,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公民有权要求公开信息;二是对于已经公开的信息有获取的方便和自由。著作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与公众的知情权不是绝对矛盾的:保护时事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是忽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是保护促进创作繁荣。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0月12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16条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这一规定对于时事新闻给予了更多保护。也就是说,即使时事新闻仅仅以“单纯事实消息”的形式存在,在转用时也必须保护权利人的人身权利。这就否定了前述认为时事新闻不具有创造性、是唯一表达形式从而不应当被保护的结论。 三、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制度构建 从保障权利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否向时事新闻人支付报酬,但必须在转用时注明该信息的来源,从而确保权利人的信誉。此外,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修正有关时事新闻的法律规定。 第一,删除《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综合上述分析,《著作权法》第22条第3、第4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已经从法律层面摒弃了《著作权法》第5条的规定,亦即对时事新闻予以保护。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的法律上有例可循:根据英国1892年Walter 诉Steinkopff一案的判决,只要新闻被记录在实物作品上就认为具有版权。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解读这一规则,就是说只要新闻被某种载体承载并表现出来,即应当受到保护。《意大利版权法》第101条规定:“在注明出处和不违背新闻业公正惯例的前提下,可以复制新闻报道。但下列行为视为非法:在实际公报16小时内,或在通讯社授权的报刊发行前,转载或广播通讯社的新闻公报。” 由此可见,无论从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是国外的相关规定,都应当删除“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以排除相应引发的一切法律障碍。 第二,对时事新闻实施优先权保护。 时事新闻的目的在于传播,使得广大公众对相关信息内容尽快知晓,因此,在承认时事新闻享有著作权的的同时,应当鼓励其他媒体、使用时事新闻;另一方面,时事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时效性,转载新闻必须在实际公布的一定时限以后,其他媒体才能够使用,这样才能够保护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创作积极性,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新闻报道,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保护长达数十年,而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如此长期的保护对于时事新闻来说,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妨碍时事新闻的正常传播。因此,只需要给予时事新闻权利人以数小时的优先权,在这段时间内,权利人以外的主体不得转用该时事新闻,时间限制以后,在注明权利人的前提下,可以转用此信息。比如美国对时事新闻给予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其时效性强的特点,只给予20小时的时间优先权保护;而前述意大利的版权法给予权利人以16小时的优先权。 第三,严格规定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的条件。 为了保证时事新闻时效性的发挥,从普遍适用的角度来说,一事一议的方式并不符合时事新闻的特殊要求,因此,不妨采用“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即以一定时间段的时事新闻作为合同标的,一次性签署协议。比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我国《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11条规定:“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的业务,应当同上述有关新闻单位签订协议,并将协议副本报主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这种方式既能够保障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够通过前期签署协议的方式避免由于谈判、签约对时事新闻时效性的延误,有效发挥时事新闻的作用,并且协议内容也具有灵活性,双方可以根据意愿协商具体条款,比如是否支付转用报酬等等。 时事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保证其质量,首先要保障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基本权益。对时事新闻给予著作权保护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必须且可行的,相信这一制度的完善能够为我国时事新闻乃至新闻业、文化业的有序发展增添盎然生机。 作者单位:科技潮杂志社 时事新闻论文:传媒产业化催生时事新闻著作权 [摘要]绝大部分时事新闻报道体现着记者、编辑的心力与智慧,能满足我国著作权法上作品的构成要件,应当享有著作权。给时事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有利于我国传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符合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文章提出了有效传播营销期理论和具体保护运作模式。 [关键词]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传媒产业;新闻线索有偿 一、时事新闻著作权问题的思考 时事新闻不是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目前在我国法学界是通说。但新闻界每年都有新闻作品年度大评奖,时事新闻就是一类主要的作品之一。在法律实务部门的实践中,关于时事新闻品类归属的界定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并不统一,相互矛盾的判例屡见不鲜,急需一个科学公正、相对稳定的标准。基于时事新闻不是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媒体之间相互使用对方新闻稿大面积处于无序化:有的直接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署名为“宗合”等;有的从各家媒体的同一题材报道中分别“载取”标题、导语、主体事实和新闻背景;不同质媒体直接把对方的文字转换于配音、播音;文字媒体把对方的图像播音直接转为文字稿或新闻照片,各种手段或直接或稍作遮掩不一而足。 各媒体相互抄袭使得一些根本没有什么采编力量的“空壳媒体”一样能存在,且靠抄袭减少了外采新闻的费用,节约成本。如果其增强发行的力量和速度,在竞争中不排除会占优势,甚至包括新闻的时效,使得公众分不清究竟谁是真正的独家采访报道者。另外,千报一面,新闻无差别的雷同信息浪费公众时间,增加公众选择需求信息的难度,徒增公众对媒介的厌烦。在这种情形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一方直接通过网络进入对方编排系统,调用对方正待出版的新闻稿件,或在网上拦截对方记者从一线发回本部的新闻消息等这样一些恶性竞争的手段,按著作权法都可以理解为正当行为,因为时事新闻没有著作权。这显然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旨。新闻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对著作权的有关时事新闻的规定及传统权威理解进行反思。 在国际上,人们认为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被认为是国际惯例,其直接法律渊源就是《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二条第八款本公约的保护不适用日常新闻或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该规定不好理解的是“日常新闻”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还有后半句“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各国虽加入伯尔尼公约,但理解却不一致,法律规定也不一致。我国理解概括为时事新闻,解释为单纯的事实消息。美国版权法系可谓洋洋大观,但通篇没有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规定条款。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七条第八款规定“为了促进科学与实用技术的进步,国会有权赋予作者对其各自的文字作品和发明享有一定期限的专有权”。新闻就是典型的文字作品,所以在美国,一般对于新闻或新闻事实,如要转载和传播,即使这些新闻消息的传播是国家鼓励的,是对人民有益的,除非双方有协议,否则必须给原始获得新闻者20小时的优先传播权。一定时间的优先权可以给利益的原始获得者相当的经济利益,专利、著作权制度都是保持一定时间的独占优势,这与新闻的一定时间优先权性质是同质的,只不过具体时间存在差异而已。据此,我们可分析时事新闻在美国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在英国知识产权法系中,《版权法》第三条规定“文学作品系指除戏剧或音乐以外的任何书面、口述或演唱作品、其中不包括……”通篇也找不到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英国是判例法体系国家,在Walter诉Steinkopff(1892年)案中,法官得出:“新闻之上不存在版权,除非主旨被记录在实物作品上。”可见在英国只要新闻事实通过有形载体表达出来就有独创性,受保护。作者基于原始的素材,只要提供了新的劳动、技术和精力就是一件原创性的作品。因此版权保护在英国可涉及电话号码、广播、节目表(例如:1984年BBCand ITP诉Time out案)。法国《著作权法》典相当成熟,堪称大陆法系著作权法的典范,在其中也找不到“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条款。该法典Lll2-4条规定智力创作的标题具有创作性的同作品本身一样受保护。 二、催生时事新闻著作权理论生成的背景 (一)形势政策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传媒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大势已见端倪: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市场化运作,公司法保障。其实马克思针对新闻传媒之一的报业曾指出,报纸是作为舆论纸币流通的,这揭示了报业的文化属性,但同时他也指出,报刊是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这又揭示报业的经济属性。可见新闻传媒是能充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特殊产业。目前,我国大部分传媒单位已经“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走向市场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传媒业的竞争全面升级,已进入比拼内力时代,媒体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苦功。在近年电视业享誉全国的湖南,“频道之间、栏目之间、制片人和主持人之间,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程度,经过了比设备、比技术、比财力、比覆盖面、比收视率的过程后,当物质手段的竞争已经不相上下的时候,比到最后比观念”。竞争如斯,然而媒体的主打产品新闻消息的权益归属却并不清晰,流转就自然无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产业的有效竞争必然会受到影响。“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充分有效的竞争,“优者不胜,劣者不汰”,竞争的效益、目标就难以实现,资源就得不到优化配置。 (二)新闻采编的现实因素。虽然记者享有采访权是国际新闻惯例,但仅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权力,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消息来源有偿的现象已非罕见。如当名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成为一种求大于供的稀缺资源之后,他们(包括经纪人)自然而言想到用金钱法则来筛选要求采访的记者。这种情形在欧美等地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把其称为“支票簿新闻”。在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过程中,金钱同样是打通采访渠道的制胜武器。如采访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巴以冲突等就得为采访支付“采访费”,采什么新闻、拍什么场面的镜头都明标价码。时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媒体广泛使用“提供新闻线索有奖”、“新闻线人”等形式。新闻竞争形势的发展确实在打破媒体无偿地使用信息来源的习惯沿袭。另外,记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新闻信息,如果同期被竞争对手媒体无偿使用,对记者及其供职的媒体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有违知识产权伦理。据此,时事新闻至少是一种劳动成果,是劳动成果就有产权,时事新闻作为一种智力产 品,只要具备作品的独创性、有形可复制性,当然得享有著作权,不享有著作权的,至少也应享有新闻信息产权。 三、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分析与模式构建 我国目前关于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的理论,立论依据都经不起推敲,且又不适应新闻媒体产业竞争发展的需要,应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媒体产业化发展的深入而淘汰。笔者认为时事新闻适用著作权法保护,不受保护的是新闻事实本身.或说构成新闻事实的五要素。新闻品种中的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国家的新闻公报(公告新闻)可能例外。这种例外的条件是指对简讯、一句话新闻来说,作者如果接近该信息无需付出任何智力活动和业务知识技巧即可获得,并且表达出来(完成写作)的形式也体现不出任何智力成分、业务技巧,即视为等同新闻要素的本源性记载,不能为新闻作品,不享有著作权。这种等同新闻要素本源性记载构成唯一表达,内容本来是单一信息,没有进行取舍、结构编排的创作空间,或只有唯一的语言形式,不可能用其他的表达方法和其他的语句加以表达。 需要补充的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可能不予保护不是因为它们篇幅短少,事实上很多佳作短得让人叫绝,如法国作家将书稿《悲惨世界》投出后见久无音讯,就写信催问,信的内容仅为一个“?”号,出版商的回信是一个“!”号。不久,这部巨著问世于众。这两封信,均堪称是最短的作品。还有诗人桑某的七个字的作品《船》“离开水/你能航行?”由于其内涵深刻言简意赅也曾被视为佳作。所以笔者对上述几类新闻体裁没有简单地一概视为非新闻作品。新闻实务中,媒体往往采编一定数量的简讯或一句话新闻编辑在一起,组成新闻集纳,即使单条都不享有著作权,但集合后的整体体现了编辑的智力选择和思想成分,应享有著作权保护。两条简讯往往由于其内容上有某种关联,排到一起常产生妙趣和单条信息内容不包涵的增值效果。“公告性新闻”包括新闻公报、公告新闻、文件全文及摘要。这三种公告性新闻虽具有重大新闻价值,但笔者认为不受著作权保护。首先由于其具有官方文件性质;其次由于其传播有不得擅自更改的特别要求,其产生也非新闻记者的独创作品,由一家首先刊发的媒体享有著作权没有依据。按法理,国家是著作权主体,但国家希望这类作品尽快让人们周知,可理解为国家放弃著作权。所以把这类作品视为公有,而不是这类作品没有独创性。相反,这类作品虽用的是应用语体,但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包含相当高的智力创作成分。近几年来,新华社在播发国家政策法规等“公告式新闻”的同时,往往配合播发记者自采的新闻背景和政策解读,虽常常是交待客观事实,但属于一种解释性的深度报道,凝聚记者较高的智慧,记者应享有著作权。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是基于文字基础上的播音或配音加画面,播音、配音和摄像都是一种专业技术工作,不可置疑其是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因此,直接录制播发电台、电视台的新闻侵犯著作权。如果把播音、配音转换为文字稿则按上面阐述报纸新闻作品的要求判断是否侵权,即看是否仅利用等同新闻要素的本源性事实,是则未侵权,否则侵权。 时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由于其具有职务作品和时效性的特点,其保护应有别于普通作品。笔者把报纸的出版时间与次日报纸出版时间之间称为“有效传播营销期”(电台、电视台为新闻首播至重播间时段)。这段时间是报纸有效零售时间,到次日新报纸一面市,便成废纸。新闻媒体转载别人媒体原载的时事新闻,如在同一有效传播营销期内面市,除注明出处、作者姓名,支付作者稿酬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给予对方媒体合理的补偿。如在原载媒体的有效传播营销期后面世的,则仅注明出处、作者名,给作者支付稿酬即可,因为这种有效传播营销期后的转载对原载媒体有效传播没有什么影响了。时事新闻作品受著作权保护并不排除其他媒体对已报道(发表)的新闻中的新闻五要素的使用,如可以根据一篇新闻消息作品的五要素编发为一条简讯。法律确认时事新闻有著作权后,各级新闻记者协会可以成为新闻作品集体管理组织,行使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报酬费用结算中心的功能,并行使新闻抄袭、剽窃的技术鉴定工作。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的贴近路径 纸质媒体一般都开设有国际、国内、文娱和体育等时事版面。稿件来源主要是新华社的时事新闻。众所周知,时事新闻基本与媒体所在地没有“血肉”联系。缺乏贴近性,再加上新闻来源单一,时事编辑又常常照抄照搬,导致各媒体时事新闻同质化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个性,降低了媒体吸引力。那么,媒体时事报道如何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显示出贴近性呢? 一、从时间上贴近。在动态中捕捉最新消息 对纸质媒体而言。“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这就要求媒体密切追踪不断变动的时事,特别是对于重大时事、突发新闻和体育比赛等,要在不影响报纸出版时间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截稿时间,在动态中捕捉最新变化,在变化中捕捉最新结果,从而让读者更接近事实、更了解真相。 二、从地域上贴近,在空间上捕捉最近距离 但凡媒体,都十分注重从广度、深度和密度上挖掘本埠新闻,因为本埠新闻就发生在读者身边,在地域上、空间上具有贴近性,容易触发读者的兴奋点和阅读欲望,让读者产生归属感。国际、国内新闻虽然在内容上距离地方读者比较遥远,但媒体可以利用地域上的关联性,把国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国内,把国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省内,把省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市内,通过“跨越空间”的二次加工,从地域上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从内容上博得读者的心理认同,增强时事新闻的贴近性。 2009年9月11日,三峡晚报报道美国两架飞机相撞的新闻时,把视点从国际转移到国内,标题拟为《美两飞机相撞,一中国人死亡》,将国际新闻做成了“国内新闻”,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2009年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第11届全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时,把目光从全运会赛场聚焦到湖北,专题报道湖北奥运冠军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将国内体育盛事做成了“湖北新闻”,吸引了湖北人的眼球;2008年,荆门晚报报道北京奥运会,浓墨重彩地让时事新闻本埠化:4月,征集“见证奥运会”特约记者。将北京赛场风云传真到荆门;5月,启动“记者直击奥运场馆”活动,摄影记者每天从北京发回报道;6月,火炬在临近荆门的宜昌市传递,记者全程追踪;8月8日奥运会开幕,组织“万名读者签名祝贺奥运会开幕”活动;盛会期间,还推出“祝福奥运短信征集”“我看我评”“奥运金牌数竞猜”等栏目,突出新闻的互动性,把万里赛场从北京拉近到荆门,凸显了地域上的贴近性。 三、从人物上贴近。在情感中捕捉最佳触点 时事新闻只有时间和地域上的贴近性,还远远不够。因为,时间上的贴近性是贴近之“表”,地域上的贴近性是贴近之“里”,而人物上的贴近性才是贴近之“核”。地方媒体只有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能抓住读者的心,勾住读者的魂,撩拨读者的情,激发读者的志,才能成为在本埠有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的媒体。 2009年8月2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总理在浙江考察的新闻,从新华社通稿中提炼出《温总理考察途中帮黄石孩子转学》的新闻。黄石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总理关心黄石打工仔子女的上学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湖北读者特别是黄石读者的眼球,俘获了湖北读者特别是黄石读者的心,总理的爱民之情,触动了黄石读者的乡情,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2009年10月10日,荆门晚报报道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在众多选手中聚焦荆门佳丽,以《京山姑娘王丽敏闯入华姐大赛总决赛》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荆门市及其所辖的京山县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 时事新闻论文:地市报时事新闻编辑思路 当前,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到欢迎。但综观地市报的时事新闻版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版面不固定,时有时无;有的稿件零散,选择性不强;有的版面呆板,缺乏吸引力。虽然地市报由于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等原因,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能做出大文章。 选稿思路:瞄准“大、高、近” 目前,新华社通稿是国内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编辑要在每天新华社播发的数百条稿件中,根据自己报纸读者群的特点和分布选用稿件。这就要求编辑一方面对所办报纸的读者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十分了解,另一方面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对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动态了然于胸,并有一定的前瞻意识。在此基础上,明确“大、高、近”的选稿思路。 所谓“大”,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要事。国际上重要国家及邻国的政坛变动、金融动荡经济危机、对本地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国际性地区性重要会议、地区冲突、战争、重大灾难性事件、重大体育赛事等等。国内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安排部署、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重大突发事件等等。 所谓“高”,是指人们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焦点新闻。就近几年的形势看,国际上如环境气候问题、核武器问题、经济危机等,国内如求学、就医、就业、房市、股市、网络事件等。 所谓“近”,就是“三贴近”的新闻。时事新闻的“近”,还要考虑新闻事发地地域的接近性和读者的针对性。对周边地区的新闻。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涉及到本地读者切身利益的新闻,要睁大眼睛,抓住不放。 在此基础上,要大开大合,大取大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读者而言,获取时事新闻的渠道很多:网络上随点随看。电视滚动播出,还有广播新闻、手机新闻等。在时效上,报纸处于劣势。如果报纸在新闻的选择上求全,那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因此,要发挥报纸的优势,抓住读者最关注的做深做透,给读者以深度阅读。 编辑思路:做到“广、深、透” 要给读者以深度阅读,编辑在对选定的关注度特高的新闻进行编辑时,就要按照“广、深、透”的思路进行。 “广”,是指新闻的广度。它既包括我们平时说的横向到边,还可以拓展到相关联的方面,让读者看了报纸以后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在编辑新闻时,可以围绕新闻主题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搜集、选择、编辑相关内容,或编辑成篇,或组合编排。 “深”,是指新闻的深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纵向到底。编辑时围绕主题新闻向深挖掘,追寻新闻的进程、发展、趋势,探寻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让读者对新闻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透”。是指新闻透明度。通过寻找新闻成因,分析事物走向,回答读者疑问等,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做到“广、深、透”,除了精心选稿、认真编辑外,还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新闻体裁和编辑手段,文字、照片、图表、漫画,消息、通讯、评论,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编排思路:追求“重、大、活” 版面的设计,一方面要体现选稿的思路、编辑的思想和审美观,一方面要为读者考虑,要能很快吸引读者,让读者感觉舒适、自然。版面设计,其实是编辑的一次再创造过程,是编辑的再一次取舍和意图的表达。一个好的版面,不但需要自己的栏目与风格,更需要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冲击力。时事新闻版面的编排,要追求“重、大、活”。 “重”,就是要突出重点。选编时的重点,要在版面编排时得到体现,要通过编排思路和编排手段。让重点新闻在版面上凸显出来。可以采用大板块、大标题、大线条、大色块、大对比的方式,使重点新闻形成阅读的第一亮点。多个重点时,要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力。对于其它新闻,可以舍弃,也可以编一组简讯。 “大”,是指时事新闻版面的风格要庄重大气。不需要太多的字体变化和美化修饰。重点板块一定要强力推出,可以用大标题、大照片、大色块使之从版面中“跳”出来。第一时间跃入读者的眼球。整个版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线条、色块简洁明快,标题、文字、板块之间疏朗养眼。 “活”,是指时事新闻版面要活泼、活跃、富于变化。时事新闻的选择、编辑和版面编排,自主的空间较大,可以在与报纸的整体风格和谐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和变化,做得更活一些。有重大新闻时突出重点,追求冲击力;没有重大新闻时寻求亮点。追求吸引力。
电气市场论文:电气专业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建设研究 摘要:在分析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增设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以及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源于1988年开办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其他高校不一样,该专业主要为电力行业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特高压、新能源”特征逐步呈现,技术与管理也已开始走出国门,加之始自2003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提出,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缺乏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无法立即适应电力系统市场化运作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一般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了解电力系统的物理概念、运行与控制规律而无法从事以系统潮流计算和优化为基础的电力市场交易方面的工作,电力行业迫切需要同时掌握电气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三峡大学原有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强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建设,培养既熟悉电力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掌握电力行业管理和电力市场机制的新型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和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是对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势学科的继承和发展,课程设置应该建立在现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基础上,主要增设电力经济分析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强调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电力经济专门知识的相互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统融合创新。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三峡大学该专业方向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目标 电力市场专业方向培养的是现代电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学生应该既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工作,又具有从事电力企业、电力项目经济分析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具有比较系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较宽厚的电气工程领域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必备的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理念的培养。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泛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学生可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企业、电力技术研发企业、电力技术经济咨询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规划、电力企业战略、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电力政策研究、电力需求与营销、电价、电力项目投资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电力工程项目概预算和电力工程管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课程体系结构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在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与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经济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发电、供电、基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管理程序,熟悉电力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知识。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力理论基础,能够应用系统的思想、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电力技术与经济实际问题。 在设置电力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时,充分考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模块、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的特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融汇与贯通。课程构建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块,如图1所示。 其中,理论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是围绕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展开,是对其的有效补充。 1.理论课程体系 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增设了以下专业方向模块主干课程: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1]、电力市场[2]、电力市场营销[3]、电力企业管理。[4]如图2所示。 下面分别给出了这四门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 (1)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主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转换成电力并在其传输、分配和利用过程中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掌握电力经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技术、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和经济学知识。 (2)电力市场。系统地介绍电力市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的整体框架及其市场结构,掌握电力市场运营所需要理解的电力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功能运行及其方式,从而为了解电力工业的管理体制和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打下基础。 (3)电力市场营销。该课程立足全面、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主要介绍现代电力营销理论、策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树立电力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了解电力市场营销研究、开发、策划和管理及国际电力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等相关内容。 (4)电力企业管理。让学生了解电力企业的一般概况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电力企业的性质、电力企业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及素质和电力企业管理的方法、艺术以及电力企业文化,为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的经济活动及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考虑到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包括使用各种能源的发电站、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和各种电压用户的复合体,同时还涉及到系统经济、安全地运行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电力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包括经济、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庞大系统,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好有关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因此,为加强学生经济优化的思想和系统管理的理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经济问题,进一步推荐系统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电力工程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电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并将这种工程意识的培养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之中。 图3给出了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模块实践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包括:发电厂经济运行课程设计、电力营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该方向各门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实验包括:电力经济综合实验、电力市场仿真实验、[5]电力市场信息化案例分析实验。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及其每个知识点的工程背景、解决了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有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适应新时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素质人才的需要,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教材采用选购国内外先进教材与自行编写特色教材的组合方式。 根据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对比相关教材,目前每门理论课程的教材指定一本国内外的先进教材作为讲课教材。[1-5]另外,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提供5~7本相关教材作为参考教材。理论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的选择要求体现现有专业课程与增设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 与此同时,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我国电力工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专门人才。实践教材应该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培训型”的鲜明行业特色,所以,实践教材采用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要求突出专业学科特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2.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特点,掌握行业需求,教师们积极与电力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沟通,到电力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宜昌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教学团队还承担了诸如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区域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规划等多项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区域客户直供电进行试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科研课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科学研究能力相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当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四、总结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的设置是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开设的新方向。已有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地级市的客户服务中心、市场部等相关部门,单位对其工作表现反映良好。 本文在分析了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专业增设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及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电气市场论文: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占领海外市场作为营销战略目标之一。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将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集团公司中长期的总体战略定位,提出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东方电气;印度市场;营销策略 一、 东方电气集团简介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集团)是中央确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东方电气集团控股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集团所属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建立于60年代我国“三线”建设时期。伴随着共和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经过几代东方电气人半个多世纪的创业与拼搏,东方电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成套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堪称中国重装工业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集团”;2007年11月,完成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2009年6月,集团公司董事会试点启动,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可批量生产单机最大到1000MW等级的火电机组、单机最大800MW等级的水轮发电机组、1000MW-1700MW等级核电机组主设备、重型燃气轮机设备、风电设备、太阳能电站设备及大型电站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大型化工容器等产品,约占中国国内火电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和水电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核电、风电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六电并举”的产品格局。东方电气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电站工程承包和电站服务为主业,具备大型发电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东方电气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产品运行在世界各地,从1994年起连年入选全球225家最大工程承包商之列,2011年“ENR”排名第80位。 二、 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SWOT分析 1. 面临的机会。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上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印度政府因缺电政府大力推进电力项目建设而带来的市场机遇。当前,印度每年电力的产出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在10%至15%之间,电力短缺是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障碍因素。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模庞大的电力发展计划。根据印度此前设定的电力发展计划目标,在2008年~2012年,计划建造装机容量达7 800万千瓦的电厂,预计总预算控制在1 000亿美元。另外,根据印度重工业部的资料数据显示,印度发电设备年生产能力为800万千瓦, 这意味着印度发电设备的产能缺口在50%以上, 将大大增加东方电气集团占领印度市场的机会。 2. 面临的威胁。东方电气目前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印度政府对印度国内发电设备制造商的保护政策。由于东方电气集团长期以来具有印度国内及国际同行所不具有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使得印度的国内发电设备生产商缺乏竞争优势。尽管在印度国内发电设备商的生产能力有限,不得不引进中国等具有发电设备生产优势的的国家的产品。但在客观上印度政府担忧国内企业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于是,通过设置关税、劳工等种种障碍来增加东方电气等中国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的威胁。 3. 面临的优势。东方电气集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牌优势、卓越的制造能力、价格竞争优势、交货速度等方面。品牌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多年的印度市场的开拓,东方电气生产的店里设备已经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得到了印度业主和县官政府部门的肯定。2008年,印度电力部曾提议限制中国发电设备的进口,改为本土采购。但2010年1月15日,印度中央电力委员会(CEA)高度评价中国发电设备,对其质优价廉和供货及时给予了充分肯定。CEA经过调研指出,在使用中国发电设备的电厂中,电厂负载指数(PLF)高达90%,这大大降低了电厂的发电成本。在印度,已发电的中国发电机组主要来自东方电气集团。目前,印度是东方电气集团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项目总数达到13个,其中2个为总承包(EPC)项目,11个为设备成套供货(BTG)项目。其次是卓越的制造能力,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与技术创新,东方电气已经形成了包括水电、火电、风险、核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店里设备制造能力,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在上述六大方面具有制造能力的企业。印度的相关企业购买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设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方比印度的本土企业交货速度要快很多。东方电气集团可在一年半内交付一家可供400万千瓦电厂建设所需的发电设备,比起印度厂商的交货时间来说,大约提前了30%。 4. 面临的劣势。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设备生产商之一,但是,由于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产品经济附加值不高、公司利润水平较低。总体来看,东方电气集团在研发方面费用的投入较国外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10%~15%)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和重视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不仅难以培养自己的研发人才、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较少,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对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得二次开发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东方电气集团在大型设备产品的系统设计、系统研发、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等方面水平都有待提高;同时,世界装备制造业出现了"传统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融合、传统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趋势,东方电气集团在这些领域还处于落后地位。此外,随着东方电气集团人力成本的上升,原有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廉价优势逐渐丧失。 三、 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总体战略定位 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总体目标定位:即坚持以中低档产品的价格及质量优势取得较大的市场分额;通过自主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以低成本优势,逐渐将中、高档发电设备产品引入印度市场;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结构升级、支付方式灵活化和缩短交货周期等方面逐渐培养并提高该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地位。未来5年,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的市场发展要跟上印度经济的发展,销售额达保持20%的增长,市场占有率要到达15%。 1. 技术创新战略。要占领市场,首先需要优质的产品,而优质产品的打造源泉则来自于领先的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东方电气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之路,经过几辈人的努力、沉淀和积累,逐步建立了具有东方电气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导致东方电气集团不断寻求技术创新的支撑以便更好应对挑战,于2007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加大了技术创新的研发资金投入,为进一步开发印度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2007年组建的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下设系统集成研究所、新能源所等多个研究分所,开展集成、共性、前瞻性、新领域技术的开发研究。这为东方电气持续的创造发展能力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研发技术支持,完善了集团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中国发电设备行业从产品设计制造向研发与设计制造一体转变。“十一五”期间,东方电气集团科技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保持3.5%左右,为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五年来,科技活动经费超过60亿元,2010年达到20亿。2005年至2011年,集团公司技术研发仪器设备原值从2.52亿元增加到10.08亿元,增加了3倍,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科技经费活动的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东方电气集团计划针对印度市场突破一批核心而关键的技术。在大型高参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风电机组、第三代核电装备、太阳能与储能系统等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电力电子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2.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迈克尔提出来的重要思想,在其三种通用竞争战略中是最清晰明确的。在成本战略的指导思想下,企业决定用低成本的优势在同行业的企业中取得领先。成本优势的根源会因产业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包括专利技术、原材料的优惠待遇、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其他因素。 成本领先战略于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印度政府的政策限制,使得东方电气集团只能参与印度私营电厂的建设,私营电厂对成本的控制使得东方电气集团的低成本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广,东方电气在印度发电设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来源于人力资源的低成本及规模化生产。东方电气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设备生产商,规模经营优势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成本竞争优势。由于印度进口发电设备的关税仅仅5%,而东方电气集团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于印度国内及国际竞争对手比较低,在同等的技术水平下,东方电气的价格显著优于竞争对手,有利于低成本战略的实施。 四、 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营销策略 1. 中长期市场营销战略目标。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动尽一切最大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客户的生产经营能力,想尽一切办法在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能够在性能、质量、效益、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保证最大的价值量。东方电气集团有这样的立志,即努力成为印度发电设备的首选供应商为目标。东方电气集团的经营重点放在增长较为迅速的发电设备市场领域,且需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凭借自身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劳动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优势,成为市场上的领头羊。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中长期营销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扩大海外市场和优化布局。在扩大海外市场开发覆盖上,东方电气集团积极开发市场信息资源,提高市场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市场宣传,积极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通过增设新网络,提高新信息、新市场控制能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优化市场布局上,加强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以印度市场为重点巩固传统市场,下大力气开发中东、东欧、非洲、中南美等新市场和潜力市场。东方电气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和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通过BOT、BOO、技术出口、建立海外子公司、并购等多种方式“走出去”。 二是优化项目和产品结构。针对优化项目结构,东方电气集团需要在稳定火电市场、努力开发高参数火电的同时,加大水电和新能源项目的市场投入,重点培育、认真操作,力求水电市场取得新成果,风电市场实现新突破。针对调整产品结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研发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在做好电站工程总承包、发电设备成套出口的同时,扩大其他机电产品出口。 三是优化流程和全员营销。东方电气集团准备建立投标及合同评审机制,将风险管理融入销售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积极研究全员营销模式,将项目执行、售后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营销行为,积极予以培育和规范,促进市场开发和经营业绩持续稳定提升。 四是强化对外沟通与协作。东方电气集团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同类企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培育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以联合体、业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协作与合作,提升融资能力,进军带资项目领域。增强项目综合开发能力,逐步由单纯的BTG、EPC承包商逐步向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角色转换。 2. 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一是扩大核电和风电设备产能。东方电气集团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目前已经开始向印度批量出口风电设备。着眼于未来,“十二五”期间,集团着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在国际同行中率先形成“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多电并举的格局,着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大容量水电、百万千瓦等级核电等高技术含量设备。通过不懈努力,集团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设备订单从2008年开始已超过传统能源设备订单。通过生产结构的及时调整,在拓展风电、核电、煤气化等新兴能源和清洁环保品市场的步伐中, 东方电气集团一直走得相对稳健。2011年,东方电气集团的火电份额已经由2006年的60%下降至40%,而风电、核电则分别上升至18%至20%。东方电气决定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多电并举的竞争发展战略,继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环保能源,力争从多方面开拓印度市场。 二是增加新能源发电设备研发投入。尽管水电是东方电气集团的技术王牌,火电是集团的业务支柱,水电和火电在集团的业务板块中举足轻重,但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比重,仍然是东方电气集团结构调整的重点。在推进“六电并举”的同时,东方电气集团还关注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如何提高风能潜力,探索太阳能光伏发电之外的技术,并希望在生物质能源转换方面有所作为。为适应核电站应急管理方面的需求,集团将加大核应急设备的研发投入,比如核应急处理机器人的研发等等。 三是提升火电产品交货速度。印度是东方电气集团在国外最大的火电市场,集团力争其在印度火电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加快火电产品交货速度,进一步增强品牌竞争力,将用户要求贯彻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同时要以项目计划为龙头,以合同条款为准绳,增强全员合同意识,以均衡生产原则为导向,加强关键设备、关键环节控制,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确保火电及其他重点产品按期交货。此外还需加强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外委、外扩、外购及分包产品进度和质量管控。另外,东方电气集团还需要紧跟印度市场变化需求,超前研究、储备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在某些方面,东方电气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在印度市场,政府目前青睐700-800MW火电机型,环顾各国,唯有中国企业缺少这类机型的储备。因此,东方电气集团要像对待国内市场一样,为其主要目标市场针对性的开发、储备新机种、新产品。 (2)价格策略。一是实行竞争追随定价策略和精细化报价。竞争追随定价法通常用于工程投标的交易方式。投标价格是投标厂家根据竞争对手的报价来估计确定的一个价格,而不是依据自身的成本费用或者市场需求来制定的价格。东方电气参加印度火电项目投标,目的是希望中标,所以报价一般都略低于竞争对手的报价。根据前面对印度的发电设备市场及竞争对手的分析,相对国外竞争对手及印度国内对手,目前印度发电设备的竞争除质量与技术外,主要表现为价格因素。由于东方电气参与的基本都是印度私营企业举办的电厂项目,私营企业除对技术要求高外,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东方电气采取了竞争者追随定价方式,提高了工程中标率。此外,由于印度火电项目的金额大,竞争激烈,项目执行时间长,需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东方电气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争取项目和有效防范风险的两不误。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在2009年12月,股份公司进出口分公司成立了商务技经处,目的就是要通过项目处和商务技经处在职责上的适当分离来控制和防范风险。虽然国外GE公司等早已有此类管理经验,但东方电气并没有完全照搬GE公司的做法,将市场和商务技经工作隔离,而是采取了在职责上适当分离,在工作上有机结合的方式。三年来,公司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外报价审核和评审程序,新成立的商务技经处参与了印度所有火电项目的价格核算和投标报价审查工作,统一了成本分析表,初步拟出了技术商务检查清单。为有效防范风险,东方电气通过推进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文本,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差异;通过集体讨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疏忽和漏洞,更多地依靠工作程序和部门力量来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是建立工程项目反索赔机制。为防止印度业主方利用工程项目索赔机制增加东方电气集团在工程上的额外支出。东方电气建立了相应的反索赔机制,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的工程反索赔涉及到的范围很广泛,具体包括:业主违约、特殊风险引起的成本增加、工程遇突发事件造成延期、工程保险索赔等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东方电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了对合同、规则章程的学习和管理,充分借鉴并利用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印度发电设备工程承包市场中,建立了包括索赔流程,索赔技巧在内的工程项目反索赔机制。 (3)渠道策略。是参加国际专业展会。发电设备作为工业产品,与一般的快速消费品的小区渠道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参与国际展会不失为重要的工业设备销售渠道。通过参与国际专业展会,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知名度,把握市场拓展机遇,同时也可以树立品牌。印度国际电力展是由印度工商会联合会(FICCI)、印度电力部联合主办的、涉及发电技术及设备、电力自动化产品、电工器材产品、输配电产品的国际性展览会,每年举行一届,2006年开始举办。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先后参加了2008年~2010年的印度国际电力展,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客户展示了东方电气集团在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各领域强大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吸引了各国同行、专业观众、媒体的目光,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印度市场开拓主体。早在2008年末,东方电气集团就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分公司。在项目较多的印度成立分公司专门从事售后服务,东方电气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逐步发展到服务、技术走出去,同时投资海外建厂,研发在国内,制造在当地,这将是未来印度市场的新增长点,也是东方电气下一步的“走出去”战略。 三是与印度企业建立联合投标体。由于印度的劳工政策的限制约束,不允许国外劳动力进入印度市场,这导致东方电气集团独立施工出现相当难度。印度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施工能力,可以利用联合投标体的形式解决施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东方电气集团可以与TATA 集团,诚信(Reliance)集团等能源公司进行合作,他们本身具有雄厚的资金而且拥有独立的施工、技术队伍,对印度本土的电力技术比较熟悉。 (4)促销策略。一是进入带资项目领域。由于部分印度业主方的资金有限,而这部分项目对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的开发具有象征性意义,因此,东方电气集团仍然部分进入带资项目这一领域,为印度需求方提供项目设备进口以获得金融支持。通过为印度需求方面提供出口信用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印度业主方获得设备。但由于带资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是否承接带资项目,也需要综合考虑业主方面的信用和未来的偿还能力。 二是参与印度公益事业。东方电气(印度)公司以集团公司“社会、企业、员工和谐统一”核心价值观及“人和”企业精神为指导,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心业务营造了和谐外部环境。在印度工程项目建设中,通过用工、采购当地化为当地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东方电气印度公司还积极参与捐助学校、孤儿院、市政设施等公益活动,尊重地方信仰和习俗,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电气市场论文:我国电气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电气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电气装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产品制造的技术及产量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一大批拥有规模、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的企业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上海电气、东方电气、西电集团、正泰集团、特变电工等都是我国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很有影响的企业。虽然电气行业发展迅猛,但在我国电气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的现象却较普遍,有不少企业往往靠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维持运转,对外依存度过高。 现在,国际经济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我国电气产品出口频繁遭遇贸易摩擦。除欧盟不断出台和修订“绿色”指令外,巴西、墨西哥、智利、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也了多项产品的能效标准、法规或草案;日本在今年7月1日也新修订了《电气用品安全法》,将LED灯、锂离子电池、插板线等产品纳入管辖范围。如何让中国电气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本文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ABB公司成功经验为例,深度剖析了我国电气产品走向国际舞台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一、我国电气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投资,产能过剩 由于电气行业投资门槛低,使大批企业蜂拥而入,造成产能过剩。据我国工业协会统计,中国变压器的产能大致是世界需求总量的1.5倍。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就有1000家之多,电线电缆行业的企业已超过了9800家。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求,出现严重过剩。据不完全估计,目前仅特变电工、保定天威、中国西电3大家本土品牌的企业产能之和就在6亿千伏安左右,加上具备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以及110千伏以下产品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我国变压器行业的总产能在30亿千伏安左右,然而市场年需求量仅在13亿千伏安左右,近1:3的供需矛盾,成为混乱不堪的行业秩序及市场竞争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由于投入门槛较低,导致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业得以混迹于市场中,成为假冒伪劣的产品源头,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二) 成本上涨,竞争加剧,利润下滑 目前电气企业利润下滑已成为业界的普遍现象,近两年电气行业的产能不断扩张,但多数企业的利润较此前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幅度达20%-30%。2010年原材料涨价成为电气企业利润的厉害杀手,铁矿石的涨价引发连锁反应,硅钢片价格应声而起,而铜、塑料也纷纷涨价,这给作为这些原材料下游的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行业形成很大的成本压力。此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加剧,在招投标市场上,国内电力行业招标时多采用低价竞标的方式,这直接导致了设备生产企业的降价竞争。据一些变压器生产企业反映,部分变压器产品最终售价只有原材料成本的80%左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即使身处资本市场的电气上市公司,其业绩也并不尽如人意。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A股电气设备行业的113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10.41%,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降低7.76%。2012年,仍有一部分电气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三) 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意识缺乏 目前我国电气行业绝大部分产品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出口面临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意识缺乏、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三大“瓶颈”。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偏低,对国外的依附性较高。根据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气产品将近86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电线电缆为154.89亿美元、低压电器及低压开关板为132.89亿美元、中小电机和微分电机为81.45亿美元、电动工具为56.60亿美元、内燃发电机组为33.67亿美元,占到全部出口产品的53.43%。而这些产品基本都属于技术附加值有限的中低端产品,毫无品牌价值可言。其次,对产品缺乏标准意识,在美国每年因消费电气产品事件引发的死亡、伤害和财产损失高达7000亿美元。天祥集团商用及电子电气业务亚太区总裁介绍,我国由于涉及安全问题被列入黑名单的产品要么被责令召回,要么被迫撤出市场,不仅生产企业要承担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制造”的声誉也受到负面影响。所以随着各国标准的日益完善和严格,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产品出口的关键要素,应该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四) 能效标准提高,“绿色”贸易壁垒盛行 我国电气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为限制和消除对环境的影响,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欧盟对《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和《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即WEEE指令)也进行了修订,此外,印度版“WEEE法规”提案20多种物质的含量上限也列入国家立法《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法规》中。此外,巴西、墨西哥、智利、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也了多项产品的能效标准、法规或草案。不久前,美国能源部(DOE)就进口到美国的电气产品是否符合节能标准了相关的通知,以促进其对电气产品能效要求的实施,对不符合美国能源部最低能效标准的进口产品可能在边境被截留。对于中国电气产品出口而言,这些相关的环境和安全要求已经成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些带有明显利益倾向性质的实施细则令我国的电气产品出口海外时遭到重大考验。一些产品技术落后、应对能力不足的企业开始面临经营上的困境,从而不得不退出欧洲市场。 二、ABB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举措 ABB集团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 由两家历史超过100 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电力照明和发电机制造商阿西亚(ASEA)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输送高压交流电力的瑞士布朗勃法瑞(BBC)公司合并而成。其业务运营分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4.5万名员工。ABB在中国拥有包括研发、供应链管理、工程、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有35家本土企业和遍布全国80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2011年,ABB在华的销售额达51亿美元,其中85%源于本地制造。2010年,有10家ABB本土企业入选“中国电气100强”。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参与了中国大量的里程碑式项目,其在中国的市场战略举措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电气市场论文:上海电气开拓越南市场策略分析 [摘 要]越南是上海电气从事海外市场的第一批目标战略市场之一。近几年,越南电力需求大幅上升,为保证国内供电,《越南电力第七规划》主张实行国内外企业联营,吸引国外企业参与电力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这对上海电气将来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越南电力市场以及上海电气在越南电力市场进行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困难进行分析,总结公司所使用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上海电气, 越南, 策略, SWOT ,分析 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越南潜在的电力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承包商的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海电气集团就看出越南电力行业的发展潜景,开始进入并开拓该市场。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上海电气不断创新改革并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越南电力市场现状 越南社会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岸,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总面积331,688 km2,人口8784万(2011年)。从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越南经济发展较快。2011年越南实际GDP为286.97亿美元,同比增长5.89%。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越南电力供应需求都有增加的趋势。2000年全国总发电量为267亿kWh,2005年达533亿kWh,到2010年达970亿kWh,2011年增长到985亿kWh。 越南第七电力规划总图指出,到2015年实现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8,500MW,2020年达到75,000MW,2030年达146,800MW。至2020年对电力行业投资约达488亿美元,年均投资48.8亿美元;2021年~2030年阶段约投资750亿美元。未来10年,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越南电力供应需保持年均12%的增速。 由于电力供应缺口较大,除了电网大扩容并从向外“购电”外,加大发电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新建改扩建电厂的步伐成为了越南解决电力急缺问题的主要手段。越南电力市场被认为是区域内最有吸引力的电力市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的电力公司已经开始进入越南,并进行电厂的承包建设,包括提供相应的一些政府贷款等。中国的一些电力企业,包括上海电气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进入越南市场。先前越南的电力市场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公司的市场,前几年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帮助下,中国一些电力公司也承接了越南广宁、海防、锦浦、汪秘、冒溪等近三十亿美元的项目。 二、上海电气开拓越南市场的SWOT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器电器制造公司之一,以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具有承担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上海电气不管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还是营业利润都占据中国该行业的第一位置。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电气立足电力设备制造优势,拓展国内市场份额,并力争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综合型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建设。越南是上海电气国际化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市场之一。 作为一个中国电气大集团来说,上海电气在越南市场具有较多优势,但是由于集团本身各方面的限制,以及各个国内外电力公司的竞争,上海电气也受到很多压力。 1.优势:上海电气具有技术优势、制造优势、集团优势、地理优势等。跟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国外电力企业相比,上海电气具有国土地理优势及价格优势;跟其他中国公司相比,上海电气有上海沿海大城市的地理优势。上海电气集团与许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及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合作建立合资公司,从这些公司引进了制造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电气拥有雄厚的装备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 2.劣势:上海电气在该市场的最大劣势就是中国企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顾客对公司技术设计、设备成套、承包能力的信任度都不高。另外,由于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其产品涉及面受到制约,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再说,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面临平均成本上升的风险,企业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3.机遇:近年来,越南电力需求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越南处于电力紧缺时期。为保证国内供电,越南尽可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力建设。因缺乏自身资金,越南政府放宽外商投资比率的限制,简化了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同时把价格优势当成承包商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上海电气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4.威胁:除了国内外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压力之外,上海电气开拓越南市场最大的威胁应该是资金问题。由于越南资金短缺,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成本。所以说,在越南市场能把一个项目订单拿到手已经很难,能在建设工期内完成承包项目更难。 三、上海电气开拓越南市场所采用的策略 1.推进品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到越南市场至今,上海电气首先从了解人文风俗入手,掌握适合企业当地化运作的模式,努力推广自身品牌,为独自承担大项目奠定了基础。为了能有效地推进品牌知名度,上海电气已经采取了很多办法,如努力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加入当地中国商会、统一产品品牌、主动参与投标等等。 2.扩宽融资渠道 越南本国电力发展资金匮乏,电站项目大多使用外国贷款或国内各个商业组织贷款,如ODA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俄罗斯贷款、韩国贷款、日本贷款等。因此,融资能力对企业能否承揽越南电站项目有很大的影响。上海电气通过扩展融资渠道,申请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或与国际上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融资,针对效益好的重点项目还可使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从而可以提出有竞争力的报价,所以在争取电站项目上获得有利位置。 3.以电厂工程总承包和电站设备成套为核心 越南的各电站项目前段时间都普遍聘请西方国家公司进行设计咨询,按照西方国家的产品进行设备选型,因此上海电气在EPC竞标中处于不利位置。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市场,上海电气主张以电厂工程总承包和电站设备总成套为核心。上海电气以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以成套公司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上海电气设备成套、工程成套能力。 4.低价策略 对于中国竞争者来说,上海电气的低成本策略虽然不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但是跟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上海电气发电设备的价格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特别在越南电力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上海电气的“低成本地价格策略”是非常好的一种政策,因为价格低是越南业主选择承包商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5.联盟合作策略 上海电气集团虽然在中国被称为全国发电设备制造三大集团之一,但在设备总成套和工程总承包领域的实力与G7国家、俄罗斯和日本的一些公司相比,恐怕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上海电气决定与国际一些工程公司进行合作,如阿尔斯通、西门子、施耐德等。 6.促进和巩固双方合作关系 让顾客或者伙伴知道公司的品牌很难,让他们了解和信任公司的能力更难。上海电气积极努力促进和巩固公司与越方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越南本国的EVN合作,促进双方领导层互访和加强双方技术交流。 7.设立上海电气越南子公司 为了更方便地管理越南市场的业务,并进一步深入发展越南市场,2010年上海集团决定建立上海电气(越南)有限公司。作为上海电气在越南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越南)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地化经营和运作的公司,主要业务有售后服务、市场营销、项目协调等,并具有投资功能。上海电气集团(越南)有限公司对上海电气集团开拓越南市场具有很大的意义。 四、对上海电气集团开拓越南电力市场的战略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通过对越南电力市场情况和上海电气在越南电力市场的SWOT分析,了解上海电气开拓越南电力市场时所采用的一些战略进行分析,本文谨对上海电气在越南市场将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集团层级管理。管理好各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提供项目领导层、技术人员和施工工人等问题的计划;给在越分公司提出总体要求和战略措施,同时对公司的财务方面进行管理。 2.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越南广宁火电站、永新火电站等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工艺设计要求较高并与工程设计结合紧密,所以项目管理方式必然是以技术设计、成套设备采购及试车吊车为核心竞争立足工程总承包方式,而土建设计则成为辅助,设备的制造、施局工安装更处于从属地位。 3.加强越南分公司的职能。集团应更好地利用越南分公司特有的优点,给分公司更好地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同时加强分公司和在越南的各项目部之间的联系,让越南分公司更好地发挥双方协调作用。 4.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对越南各工程项目的员工提供优质待遇,解决好员工流动率较大的问题;对越南分公司进行员工本地化培训,建立高素质的本地市场营销队伍。 5.做好广宁二期和永新热电厂等项目的施工和技术服务支持,跟踪广宁一期项目的售后服务,为上海电气和越南电力总公司将来的合作关系打好基础。 6.加强双方互访和技术交流,解决沟通问题并加强双方了解和信任。 总之,越南电力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开拓并发展越南电力市场是上海电气国际化战略中的重点之一。上海电气应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对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以便能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克服困难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电气市场论文:安徽美普达电气:精准定位赢得市场 家电下乡是国家惠农拉动内需的政策,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美普达电气有限公司的家电下乡活动正在江苏省、浙江省、河北省、云南省等四个省红火的展开,公司副总经理杨世先表示,四个省的销量较之下乡之前增长20%~60%以上,其中江苏省、云南省的增长高达100%。 杨世先说,美普达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支持国家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朋友量身定制冰箱产品,产品价位适中,公司的营销策略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由于产品本身就是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的定位,所以首先在设计上就要以农村的居住使用环境和农民消费行为为标准。美普达调查发现,农村还没有实现与城镇统一电价,加上农村电网比较脆弱,用电负荷不能太大,所以节电型产品是必须的;农村老鼠比较多,家电产品大多属于强电产品,使用电压都在220V,老鼠咬破电源线保护皮后十分危险,美普达电气为冰箱专门配置了防鼠板;农村居住环境比较安静,所受的噪音污染比城市要小,因此美普达电气对产品的降噪方面做了加强;农民文化水平一般不高,美普达电气为此配备了简单易懂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方便农民朋友的使用。以上这些个性化的处理让美普达电气深入人心。 农村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朋友,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最怕不能得到及时修理,如何保障售后服务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迅捷性也是企业需要和农民消费者沟通的要点,杨世先介绍说,美普达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服务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公司创建了“效率+效果服务”的品牌服务网络,服务商扎根全国各地,遍布全国的22个省市1400多个市县,服务触角渗透到全国8000多个乡镇,随时可以为农民提供“贴身”的服务,这也是企业实现“美好生活,普达百姓”战略目标的坚强后盾。 除了产品服务的个性化,农民消费呈现明显的从众心理,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受意见领袖的影响,传播策略上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杨世先认为,文化层次较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对家电有一些了解、关注新闻信息的农民一般都可能成为农村的意见领袖,在营销过程中,美普达会对农村意见领袖的使用意见进行跟踪记录,并给予他们进一步的知识培训,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冰箱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加深他们对“美普达”冰箱品牌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影响更广大消费群的目的。 在媒体选择上,美普达坚持价位适中、具有超高性价比的广告媒体,对多种传播媒介也会兼而用之,墙体广告、非中心城市的电视媒体广告、电台、报纸、条幅等都是美普达的选择。无论是在产品设计、售后服务还是媒体宣传方面,都尽力地靠近农民的生活习惯。 目前,美普达电气在广大农村市场已经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有较强影响力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营销队伍人数达百余人,杨先生说接下来一方面将更进一步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争取使得公司的售后服务半径保持在50公里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做好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强化沟通效果,扩大产品在农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气市场论文:施耐德电气 做精中国市场 “随着施耐德产品性能的不断优化和提升,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0%左右。今年我们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亿元。”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纺机行业总经理董迎宾表示。 看重中国市场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纺织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纺织机械工业是为纺织生产提供装备的基础行业,担负着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以技术进步和集约化增长为中心内容的产业升级的重任,不但需要紧密围绕染整、织造、纺纱、化纤、设计与并发等技术领域,以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纺机产品质量,同时必须以技术进步为主线,推动整个纺织工业升级换代,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化。 对此,施耐德电气专门成立了纺织应用中心,该应用中心汇集了施耐德集团在纺织机械领域的市场专家和技术专家,细心聆听纺织机械制造商的需求,通过长期学习和研究,以及在不同国家之间分享相关知识,针对各种纺织机械的每个应用指标,总结并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应的纺织机械制造商提供从应用指南、优化选型、系统集成到共同设计等一系列卓越的服务。董迎宾表示,“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如全面降低纺织机械的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前提下,全面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先进性,增强市场竞争力: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缩短新产品面市周期;为客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成功的细节,是打进并占据中国巨大市场的关键。” “相信,随着中国纺织振兴发展和转型调整,纺机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董迎宾强调,这次参加上海纺机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续开拓国内市场。为此,施耐德电气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精心筹备,争取把纺机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带给客户。 细致服务是关键 多年来,施耐德电气在业内率先倡导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与客户建立基于双方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客户共同树立良好的产品和企业形象。针对纺织机械制造商在纺纱、织造、染整、化纤和无纺布等各领域的不同需求,不仅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全范围电气产品,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成功开拓中国奠定了基础。 目前,施耐德电气的主要机械设备有纺纱机械,开清棉联合机、梳棉机(普梳、精梳)、并条机以及倍捻机、转杯纺纱机等;织造机械,络筒机、整经机、浆纱机、各种织机(剑杆、喷气、喷水)、非织造布设备等;化纤机械,挤出机、纺丝机、拉伸变形机(弹力丝机)、短纤维生产设备等以及染整机械,烧毛机、练漂联合机、染色机、定形机等,其产品性能高、质量好,深受行业好评。 据了解,施耐德电气不仅涵盖了纺织系统全范围的电气产品,如全系列PLC控制器、变频器、运动控制产品、低压控制产品、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产品、各种传感器和小型自动化元器件,以及现场总线和工业机柜系统等全范围的工业控制和自动化产品,还将提供细致周到的各种技术支持;快捷准时的物流供货;先进完善的解决方案以及高效快速的售后服务等,努力做到和客户一起成长。 电气市场论文:科莱恩 为中国电子电气市场提供性能卓越可靠的造粒解决方案 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制造商科莱恩将通过投资进一步提高工程塑料(EP)和高温树脂(HTR)的本地生a能力,以解决中国电子电气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除了扩建现有的上海生产能力,科莱恩还将运用美国、新加坡和德国等全球生产基地积累的大量生产知识和经验,确保中国基地的产品在安全性和性能方面达到全球优秀标准。 科莱恩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将很快能够获得本地生产的先进材料,这将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及交付时间,也将帮助客户降低缺货风险。 由于汽车和小型消费类电子电气市场中的新产品越来越丰富,工程塑料的用量正在以每年7%-8%的速率增长,远高于塑料行业的整体增长率。同时,中国政府的“十三・五”规划重视先进材料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也有望促使中国市场对EP和HTR的需求激增。 在EP和HTR的小批次造粒生产线供应紧张、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科莱恩利用其在工程及高温材料方面的国际经验和知识升级了中国两个工厂的生产能力。2016年至今,科莱恩已斥资逾750万瑞士法郎用于设备升级和厂房扩建,旨在提升科莱恩上海、新加坡和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电气市场论文:基于就业市场导向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 摘 要: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电气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主要是以计算机以及机械两种技术为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因此加强对电气专业的自动化发展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主要趋势,中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电气专业的改革,以便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建设。在现如今的教学改革中,主要是以就业市场为基本导向而开展的教学改革,这一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应该值得更好的推广下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 关键词:就业市场;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改革 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中职院校在整体规模以及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为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具有综合性能力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各方面技能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为相关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1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电气专业的人才是时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在各个中职院校中,需要培养出能够有效应用电气控制技能,保证电气得到顺利运行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他们需要考取相应的证书,表明能够在社会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电气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稳紧缺的,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看重,他们没有过多的机会可以进行实践,所以在动手能力方面是一个弱势,如果步入社会,很多学生都从事的是与自己所学的电气专业毫不相关的职业,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对实践具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在当前的电气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在对知识以及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始终贯穿这一目标,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建设。 2.1 进行校本教材的研修,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受到学生整体水平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接受以及掌握知识的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应该对教学课本进行改革,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抓重点,抓主体,对学生开展实用性的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得以实现。对教材进行编写,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保证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这也是在当前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一种方法,中职院校应该注意这一点,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发挥。 2.2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动性的认知,所以学生对于就业这个概念并不熟悉,所以在校期间就会无形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到毕业后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是因为在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对就业这个概念加以正确的认识,所以在改革以后,应该将就业贯穿在学习的始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找到目标与方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积极的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将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章节次序,把知识点按照教学需要整合起来,某个项目就可以涉及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某个章节的内容,以最精简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 2.3 根据一体化模式改革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 (1)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2)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3)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4)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5)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6)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7)单片机技术理与实践模块。 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4 加强师资建设,造就“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技师培训工程”,确定定点(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 2.5 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应有配套齐全、能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是一个应该抓住的机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是今后的重点工作任务。 电气市场论文:卧龙电气收购南阳防爆:市场尚未充分挖掘价值 《动态》:最近火爆的行情似乎在重演2007年的牛市,市场资金充沛的时候,上市公司但凡有一些资本层面的动作,就能引来股价连续涨停。不过我关注到卧龙电气(600580)定增预案披露后,股价涨幅并不大,是市场不看好公司收购南阳防爆,还是市场低估了这次定增的价值?公司股价还有没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孔铭:市场这两周来很是火爆,但资金更多的集中在具有互联网概念的个股,小股票的估值已经很高,所以可能有投资者认为在这个时候谈基本面和价值分析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我还是认为卧龙电气收购南阳防爆,市场并未充分认识到公司价值的提升。 简单的说吧,南阳防爆是国内领先的专用电机供应商,与佳电股份(000922)双强鼎立,在核电电机、国防电机、节能电机领域位居行业前列,其中核电产品线资质与技术积累丰富,横跨三代和二代加系列,市场是否已经充分认识到南阳防爆在核电和国防领域的实力以及其未来成长性?实际上这次收购作价也明显低于可比的佳电股份目前估值水平。 从估值的角度,我认为卧龙电气还有上行的空间。当然了,现在收购和定增都还没有最终完成,所以可能股价表现的时机还没到,不过可以持续的保持关注,以及抓住逢低吸纳的机会。 《动态》:听你说南阳防爆在核电和国防领域的实力,这倒是吊起了我的胃口,军工概念可是个持续的热点啊!能否进一步讲讲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孔铭:南阳防爆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中国最大的防爆电机科研生产基地、还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防爆电机分会理事长单位。这么说吧,南阳防爆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国防与核电电机生产商,2010年10月公司初步通过总装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核电电机具备K1、K3类资质,产品包括:CPR1000二代加核电站用JPP消防泵、RCV上冲泵、SEC厂用水泵、RRI冷却水泵,ASG电动辅助给水泵等泵组配套电机;AP1000三代核电站用低加疏水泵配套电机(用于海阳核电站)。 如果你仔细去看公司的组织架构,其中单设“国防核电部”,这就可以明显看出它的不同之处来。 《动态》:卧龙电气本身的技术实力就不弱,这次收购南阳防爆,除了切入更多领域外,技术层面是不是也可以获得大的提升? 孔铭:我在最开始就说南阳防爆的资产质量好,其实主要也是看重公司的技术实力。南阳防爆现有5个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布于南阳、上海、郴州三地,年生产能力1000万千瓦,功率范围为0.12千瓦~100,000千瓦,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与美国GE能源集团和油气集团、德兰塞兰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授予AAA最高信用等级。 南防集团还先后参与1项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和39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获得国家专利10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所以这次收购,从技术层面看是“意在长远”,卧龙电气势必在技术上获得大的提升。 《动态》:除了技术外,卧龙电气还能从收购南阳防爆获得别的好处吗,比如市场和销售方面? 孔铭:这个问题问的好,实际上技术和市场应该结合起来看。 南阳防爆优势在于国内渠道+中低端防爆电机技术,卧龙电气此前收购的ATB优势在于国际渠道+中高端防爆电机技术,两者可以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南阳防爆的下游应用领域与卧龙海外的ATB高端电机较为相似,卧龙电气就可利用南阳防爆的市场渠道嫁接ATB同类领先高端产品到国内市场,在短时间内打通国际-国内市场,提升ATB增长潜力,挖掘进口替代的金矿,我初步判断南阳的渠道未来可为ATB带来20%以上的增量订单。另外,南阳的低成本、高性价比产品也可通过ATB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具体来说,国内渠道优势可以帮助ATB在国内拓展中高端电机本体和项目电机,如进展顺利无疑会大大增厚公司业绩,提升公司估值。然后,结合我国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可以采取OEM模式,借助ATB的国际渠道优势,销售南阳防爆的中低端产品,发挥规模优势。 技术层面也可实现ATB与南阳的无缝对接,把ATB高端技术引入国内,南阳可实现部分消化吸收,发挥成本优势,并开发更适用于中国市场的产品。 所以说,ATB与南阳将实现市场与技术的协同效应。 《动态》:这次收购60%股份的转让价格初定为17.1亿元,即100%的南阳股权估值为28.5亿元。估值上会不会偏贵了? 孔铭:我个人认为估值不算贵,我上面已经讲过,在付出这样的价格后,卧龙电气获得的技术和市场的提升是多方位的。而作为上市公司并购资产,我们也可以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对比估值,佳电股份2013年毛利率为20.96%,净利率为6.34%,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 从产品结构和下游行业方面判断,南阳防暴的大项目型电机占比更高,南阳的毛利率应高于佳电股份,并且可以判断南阳防爆的净利率总体上应不低于佳电或与佳电相近,南阳防爆与佳电股份的销售体量相近,两者净利润水平应相差不远。 佳电股份目前市值高达100亿元(2015.3.25收盘),虽然是说目前市场好,有部分流动性溢价以及核电板块现阶段受到情绪追捧的原因,但对比南阳的收购估值仅为28.5亿元,怎么说都还是便宜的,所以考虑到南阳防爆在核电、国防领域的实力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本次卧龙收购南阳的估值并不高。 《动态》:我们看到卧龙电气3月11日的公告也显示,以1780万欧元收购意大利SIR股份公司89%股份事项的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成。卧龙电气通过外延扩张的方式来实现规模和实力的提升,在整合“消化”上会不会有问题?这一系列并购的逻辑是什么? 孔铭:这一系列并购让投资者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了,但卧龙电气未来的成长路径是很明晰的,公司此前提出过聚焦“一大主业、三大产业、三个技术研发支撑点”,在电机主业加速成长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外延并购实现电机电控一体化延伸,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型油气传动等工控领域实现快速切入,最终实现打造成为电机电控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巨头的战略目标。 电气市场论文:基于澳门市场环境下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摘要:以澳门建筑市场环境为背景,文章简要论述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并介绍了澳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情况,探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内地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造价;成本管理;承揽工程 从开发商及资金来源方面进行划分,可将澳门建筑工程划分为两种,一种为私屋,另一种为公屋。私屋是由企业或个人投入资金,对住宅、商场、写字楼等项目进行开发。而公屋则由土地公物运输局、建设发展办公室以及教育暨青年局等政府部门开发、建设的工程,而公屋开发项目主要包括:山坡加固、码头、桥梁、道路、医院、学校、政府大楼、住宅等等。私屋与公屋的建筑施工管理因业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公共房屋建筑工程、人行天桥等项目均在土地工务运输局的管辖内,承建商必须服从和遵从该局监督管理程序和监管体系。在澳门开展相应工程承包活动,需要在土地公物运输局备案,即可获得允许并能够在澳门建筑市场承建项目。 一、澳门一般工程基建制度 除了分包制度和保险制度外,还有招标投标制度和顾问公司制度。就招标投标制度来看,私人项目招标方式由三种,分别是资格预审招标、选择性招标、公开招标。有测量师单位和各地产商组织私人项目。主要的招标方式为选择性招标,为了防止发生恶性竞争,通常对最低标价的投标者为中标人的方式不推荐。而对于有公共建筑和由政府主导的项目招标时任何在工务局备案企业均可参与投标,标书评审时按照投标公司或者联营体的过往业绩和施工经验及质量、合理造价、合理工期计划以及廉洁诚信记录以18%、60%、10%和12%比例分配打分,得分最高者经公示确认后确定为最终中标者[1][文章引用标错误,请重新标注位置。]。 二、成本管理模式 1、成本管理程序化及合同管理的标准化 通过成本管理的程序化和合同的管理的标准化,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合约部的任务是招标审查文件的形成,工程部的职责是技术审查文件的形成。以劳动力市场价、设备材料、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为依据,可实现投标报价,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后,对通胀预期、技术特征、工期等情况进行考虑。在市场化、时效性方面比内地定额要高[2]。 为了防止合同条款模糊、漏项等问题的出现,合同的管理应标准化,来避免出现索赔,造成成本的增加。 2、成本编码系统的应用 澳门公司由合约部按照成本编码系统,将工程结构分解。对工程项目成本编号的结算、使用、调整、设立进行控制,而相关的费用根据成本编号由财务部收取[3]。投标组将利润、间接费以及直接成本等按照成本编码系统进行分类核算。中标项目可转换为会计控制成本。目标成本即成本编码系统下的合同金额,而预算成本则在成本编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的控制。该成本编码系统的特点如下:能够将不同层次的报表产生出来,并明确责任和项目施工管理目标,给相关项目执行部门分发,并提出决策者分析判断。 3、成本管理最低化 合理、科学地对各项供应、安装等分包工作进行策划极其重要。专业分包商、劳务分包商、设备供应商、材料等均可在满足业主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下按照最低化成本进行选择。各类分包投标的前提是承包商的附加要求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投标单位需在澳门公司合格分包商和供应商名单中进行选择,从而将投标单位有效选出。在此基础上,还应按照公司程序管理的标准,来避免投标的公正性,保密的投标文件递入澳门合约部方可开标,投标单位的名称在各个子项目的开标表格中注明。质量管理业绩、安全、劳工稳定性、劳工素质等均是分包商所需要考虑的[4]。 4、成本管理中的量价分离 在成本编码系统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通过项目部对量进行控制,同时,建筑电气安装公司对价进行控制,才能共同实现。成本管理中实时量价分离,可易于价格保密工作的开展,且容易对价格进行分析、控制。 5、成本管理中的工程变更 澳门公司对工程的变更十分重视,尤其在成本管理方法的变更上与主体工程相差无几。在成本编码系统中按照大类进行集中分配。澳门公司注重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日常信息的积累与合同管理,在简明综合单价、透明化工程量及价格的基础上,索赔工作也较容易进行。 三、控制工程造价 1、合同管理 承包方和业主的施工合同一旦签订,合同生效,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双方应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权力。为避免产生纠纷而提高工程造价,在履行合同阶段需强化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涉及了合同款管理、工程变更管理、材料设备的管理。在签订合同后,预付备料支付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数额进行,其款数则依照条件可产生变动,具体可参照工程进度、工程合同类型的因素。如果拖欠进度款,就会损失企业效益,也会对工程质量及进度造成影响。当监理认可后,按照合同支付一定进度款。工程变更现象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经常遇到。工程量改变必然会影响施工进度。如果需要变更,监理单位应对其展开评审,并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由监理工程师最终确认后,双方才可变更。材料设备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到70%的比例,工程造价的多少取决于材料设备费用的高低。在施工中应充分发挥监理职能作用,强化材料设备管理。在进行材料采购过程中,须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场前还应做好设备和材料的抽验,场内严禁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及设备,才能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2、资金流管理 项目资金运作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孕育着风险,项目的前期合同条款谈判对项目利润影响巨大,但往往由于竞争压力或者销售人员对资金运作不熟悉,导致项目回款条件不利。工程资金预算可控制工程日常货币流动,同时也是对资金管理成绩考核标准进行评价的手段。预算可加强资金运行透明度,从管理上杜绝舞弊现象。财务的管理可实行职务分工控制,确保流通资金的安全。加强工程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每笔支出应有会计人员的复核。除此之外,强化项目自己管理,且开源节流、加快周转、统一使用,进行集中管理。工程款第一负责人是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在合同规定时间内,项目技术员必须对业主申报工程进度款及报量,并在规定时间内催促业主审定。资金收支计划由项目成本员复杂编制,预算部门对工程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问题争议应及时解决,并协助工程项目办理预结算、工程的变更、申报工程进度款等工作。 四、结束语 以澳门市场环境为背景,文章简要论述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及管理。并介绍了澳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情况,探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澳门的市场环境下,自由分工的生产方式有助于电气安装行业有效克服劳动力不足和工程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建筑电气总承包商无法承担损失时,建议购买工程项目保险。建筑商通过投标获得建筑施工总承包权,管理制度是以程序化合约管理手册作为依据,按照该项目,财务部将项目账号进行独立设置,便于盈亏的核算。通过全公司管理人员对各类标号的可计量表格来实现成本的程序化管理。为内地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提供借鉴。 电气市场论文:电气专业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建设研究 一、课程体系结构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在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与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经济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发电、供电、基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管理程序,熟悉电力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知识。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力理论基础,能够应用系统的思想、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电力技术与经济实际问题。在设置电力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时,充分考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模块、电力市场营销与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的特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融汇与贯通。其中,理论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都是围绕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展开,是对其的有效补充。 1.理论课程体系 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增设了以下专业方向模块主干课程: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下面分别给出了这四门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 (1)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主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转换成电力并在其传输、分配和利用过程中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与国民经济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联系。掌握电力经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技术、系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和经济学知识。 (2)电力市场。系统地介绍电力市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电力工业和电力市场的整体框架及其市场结构,掌握电力市场运营所需要理解的电力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功能运行及其方式,从而为了解电力工业的管理体制和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打下基础。 (3)电力市场营销。该课程立足全面、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主要介绍现代电力营销理论、策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树立电力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了解电力市场营销研究、开发、策划和管理及国际电力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等相关内容。 (4)电力企业管理。让学生了解电力企业的一般概况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电力企业的性质、电力企业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及素质和电力企业管理的方法、艺术以及电力企业文化,为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的经济活动及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考虑到电力系统本身是一个包括使用各种能源的发电站、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和各种电压用户的复合体,同时还涉及到系统经济、安全地运行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电力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包括经济、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庞大系统,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好有关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因此,为加强学生经济优化的思想和系统管理的理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中的经济问题,进一步推荐系统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电力工程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电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并将这种工程意识的培养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之中。图3给出了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模块实践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包括:发电厂经济运行课程设计、电力营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该方向各门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综合实验包括:电力经济综合实验、电力市场仿真实验、电力市场信息化案例分析实验。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及其每个知识点的工程背景、解决了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有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适应新时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素质人才的需要,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教材采用选购国内外先进教材与自行编写特色教材的组合方式。根据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对比相关教材,目前每门理论课程的教材指定一本国内外的先进教材作为讲课教材。另外,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提供5~7本相关教材作为参考教材。理论课程教材与参考教材的选择要求体现现有专业课程与增设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力求反映本专业的前沿发展。与此同时,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我国电力工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专门人才。实践教材应该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培训型”的鲜明行业特色,所以,实践教材采用自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要求突出专业学科特点,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2.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爱岗敬业、团结拼搏、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特点,掌握行业需求,教师们积极与电力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沟通,到电力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深入供电局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宜昌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教学团队还承担了诸如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区域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规划等多项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区域客户直供电进行试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科研课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科学研究能力相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当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总结 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方向的设置是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电力行业需求开设的新方向。已有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地级市的客户服务中心、市场部等相关部门,单位对其工作表现反映良好。本文在分析了三峡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该专业增设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专业方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及专业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作者:游文霞刘会家廖道争单位: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电气市场论文:建筑电气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能源、材料等两百多个大行业发展,对于建筑电气产品行业而言同样如此。建筑电气产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无疑给建筑电气产品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必然,哪里有市场存在,竞争也相应的出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建筑电气产品销售经验,根据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对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的营销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四个方面,制定了湖南大壹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建筑电气;营销策略;竞争;市场细分 随着我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能源、材料等两百多个大行业发展,对于建筑电气行业同样如此。湖南大壹集团成立于1998年底,经过17年的发展,湖南大壹集团专注于湖南建筑电气产品的营销,销售商品的类型涉及家装配电、水管线管、强弱电线、开关插座、室内照明等。近两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加上,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湖南大壹集团的建筑电气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递减,销售费用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市场营销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在湖南的销售情况和市场规模,找出湖南大壹集团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营销改进策略。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4P理论 4P理论是基于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主要由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和Promotion(促销),四个部分组成。实践证明,4P理论自从上个世纪诞生以来,一方面,契合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热潮,另一方面,对市场营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市场营销中的经典理论。 1.2SWOT理论 SWOT分析法,亦是态势分析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所提出。SWOT分别代表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四个方面。 2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的品牌比较多;优良的产品品质;比较成熟的薪酬体系;开始着手建立电商平台;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2)劣势:产品价格偏高;交货周期较长;销渠道不健全;专业销售人员匮乏;销售政策不够灵活。3)机遇: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关于节能环保、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出台;先进自动化行业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客户购买实力的逐步增强;消费者对高端品牌认知度的逐步提高。4)威胁:行业增长率下降;产品同质化程度明显;商缺乏议价的话语权;竞争对手实力强劲;客户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 3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事物总是相对的,对湖南大壹集团而言同样如此。湖南大壹集团并不是完美的企业,在公司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销售环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1)产品问题: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种类太多。面对如此多的不同品牌的产品,销售人员很难将每种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熟记于心。此外,由于湖南大壹集团的建筑电气产品种类和品种数目多,也容易导致产品在格规与定位上造成重叠,进而导致库存积压以及品牌之间协调困难等问题。2)价格问题:湖南大壹集团作为型企业,缺乏定价和议价的话语权。另外,网购和跨区域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原有的价格体系逐步瓦解,所以,企业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3)渠道问题:湖南大壹集团主要的营销渠道是集中发展经销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经销商都趋于保护自己利益,经销商各自经营的客户是不会让湖南大壹集团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如果改旗易帜的话,湖南大壹集团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其次,湖南大壹集团对渠道的管理比较松散,管理制度和执行力方面都需要完善;然后,公司财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公司产品种类和数量太多,原资金就显得捉襟见肘,也就无法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建设营销渠道。网购的兴起和物流体系的建立,原有的销售行业的批发模式完全被打破。4)促销问题:第一,湖南大壹集团市场宣传人员的时间和人手的局限性;其二,湖南大壹集团产品未能保持定期和长期的宣传;其三,湖南大壹集团促销宣传范围覆盖面太窄;其四,网络购物和物流体系的成熟,使得消费者购买渠道越来越多,产品的价格也愈来愈透明。因此,分销商也不敢大量囤货和大胆促销;最后,湖南大壹集团的产品众多,对销售人员的素质和知识都要求非常高,而实际上,湖南大壹集团急缺擅于开展促销的优秀员工。 4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 1)产品策略:湖南大壹集团主要核心产品,需要以市场为先导,要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同时,在核心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上,要根据市场严格控制,避免产品格规与定位重叠,导致库存积压,以及产品品牌之间协调困难的问题。同时,湖南大壹集团可以对客户在建筑电气产品质保、指导客户如何正确使用产品、免费安装调试和24小时在线售后服务等方面。2)价格策略:湖南大壹集团根据每种产品的销售成本、成本以及合同规定的最高的市场价格,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方式计算出每种产品的价格区间。另外,湖南大壹集团可以在客户购买建筑电气产品和配件的数量上给予折扣,即客户购买的数量越大,打的折扣越多。同时,对于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根据购买数量总额给予相应比例的折扣。上述这些都是刺激客户的购买并发展和稳定客户长期合作的措施。3)促销策略:湖南大壹集团作为建筑电气产品销售的企业,其促销策略主要从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进行展开。湖南大壹集团需要根据自身建筑电气产品的特性和销售目标,把人员促销、公共关系维护和广告推广等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结合起来,同时,可以根据公司产品品种多的优势,把产品组合起来进行销售,比如“开关插座”类商品与“室内照明类商品”相结合,来挖掘出客户更多的需求,从而拉动公司产品的销售。4)渠道策略:目前湖南大壹集团建筑电气产品销售以经销商营销渠道为主,直销和网络营销模式在慢慢建立。渠道建设主要围绕低成本原则、有效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因此,研究先对直销、经销商和网络营销的特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直销、经销商和网络营销三种营销渠道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公司产品的销售。比如直销+互联网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得营销的效率大大提升,也节省了营销的成本。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一轮加速发展时期,加上,现状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我国建筑电气产品市场将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后,为我国建筑电气产品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湖南大壹集团只有在分析调研市场和把握机遇的基础上,调整营销策略,方能赢得市场先机。 作者:刘亚夫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气市场论文:小议东方电气集团对印度市场营销探讨 一、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总体战略定位 为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2007年组建的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下设系统集成研究所、新能源所等多个研究分所,开展集成、共性、前瞻性、新领域技术的开发研究。这为东方电气持续的创造发展能力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研发技术支持,完善了集团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中国发电设备行业从产品设计制造向研发与设计制造一体转变。“十一五”期间,东方电气集团科技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保持3.5%左右,为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五年来,科技活动经费超过60亿元,2010年达到20亿。东方电气集团的经营重点放在增长较为迅速的发电设备市场领域,且需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凭借自身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劳动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优势,成为市场上的领头羊。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市场的中长期营销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1.是扩大海外市场和优化布局 在扩大海外市场开发覆盖上,东方电气集团积极开发市场信息资源,提高市场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市场宣传,积极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通过增设新网络,提高新信息、新市场控制能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优化市场布局上,加强市场风险防控能力,以印度市场为重点巩固传统市场,下大力气开发中东、东欧、非洲、中南美等新市场和潜力市场。东方电气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和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通过BOT、BOO、技术出口、建立海外子公司、并购等多种方式“走出去”。 2.是优化项目和产品结构 针对优化项目结构,东方电气集团需要在稳定火电市场、努力开发高参数火电的同时,加大水电和新能源项目的市场投入,重点培育、认真操作,力求水电市场取得新成果,风电市场实现新突破。针对调整产品结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研发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在做好电站工程总承包、发电设备成套出口的同时,扩大其他机电产品出口。 3.是优化流程和全员营销 东方电气集团准备建立投标及合同评审机制,将风险管理融入销售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积极研究全员营销模式,将项目执行、售后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营销行为,积极予以培育和规范,促进市场开发和经营业绩持续稳定提升。 4.是强化对外沟通与协作 东方电气集团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同类企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培育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以联合体、业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协作与合作,提升融资能力,进军带资项目领域。增强项目综合开发能力,逐步由单纯的BTG、EPC承包商逐步向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角色转换。 二、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是扩大核电和风电设备产能 东方电气集团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目前已经开始向印度批量出口风电设备。着眼于未来,“十二五”期间,集团着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在国际同行中率先形成“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多电并举的格局,着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大容量水电、百万千瓦等级核电等高技术含量设备。尽管水电是东方电气集团的技术王牌,火电是集团的业务支柱,水电和火电在集团的业务板块中举足轻重,但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比重,仍然是东方电气集团结构调整的重点。在推进“六电并举”的同时,东方电气集团还关注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如何提高风能潜力,探索太阳能光伏发电之外的技术,并希望在生物质能源转换方面有所作为。为适应核电站应急管理方面的需求,集团将加大核应急设备的研发投入,比如核应急处理机器人的研发等等。 2.是提升火电产品交货速度 印度是东方电气集团在国外最大的火电市场,集团力争其在印度火电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加快火电产品交货速度,进一步增强品牌竞争力,将用户要求贯彻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同时要以项目计划为龙头,以合同条款为准绳,增强全员合同意识,以均衡生产原则为导向,加强关键设备、关键环节控制,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确保火电及其他重点产品按期交货。此外还需加强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外委、外扩、外购及分包产品进度和质量管控。另外,东方电气集团还需要紧跟印度市场变化需求,超前研究、储备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在某些方面,东方电气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在印度市场,政府目前青睐700-800MW火电机型,环顾各国,唯有中国企业缺少这类机型的储备。因此,东方电气集团要像对待国内市场一样,为其主要目标市场针对性的开发、储备新机种、新产品。 3.价格策略 一是实行竞争追随定价策略和精细化报价。竞争追随定价法通常用于工程投标的交易方式。投标价格是投标厂家根据竞争对手的报价来估计确定的一个价格,而不是依据自身的成本费用或者市场需求来制定的价格。东方电气参加印度火电项目投标,目的是希望中标,所以报价一般都略低于竞争对手的报价。根据前面对印度的发电设备市场及竞争对手的分析,相对国外竞争对手及印度国内对手,目前印度发电设备的竞争除质量与技术外,主要表现为价格因素。由于东方电气参与的基本都是印度私营企业举办的电厂项目,私营企业除对技术要求高外,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东方电气采取了竞争者追随定价方式,提高了工程中标率。此外,由于印度火电项目的金额大,竞争激烈,项目执行时间长,需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东方电气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争取项目和有效防范风险的两不误。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在2009年12月,股份公司进出口分公司成立了商务技经处,目的就是要通过项目处和商务技经处在职责上的适当分离来控制和防范风险。虽然国外GE公司等早已有此类管理经验,但东方电气并没有完全照搬GE公司的做法,将市场和商务技经工作隔离,而是采取了在职责上适当分离,在工作上有机结合的方式。 三年来,公司不断强化和完善对外报价审核和评审程序,新成立的商务技经处参与了印度所有火电项目的价格核算和投标报价审查工作,统一了成本分析表,初步拟出了技术商务检查清单。为有效防范风险,东方电气通过推进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文本,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差异;通过集体讨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疏忽和漏洞,更多地依靠工作程序和部门力量来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二是建立工程项目反索赔机制。为防止印度业主方利用工程项目索赔机制增加东方电气集团在工程上的额外支出。东方电气建立了相应的反索赔机制,东方电气集团在印度的工程反索赔涉及到的范围很广泛,具体包括:业主违约、特殊风险引起的成本增加、工程遇突发事件造成延期、工程保险索赔等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东方电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了对合同、规则章程的学习和管理,充分借鉴并利用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印度发电设备工程承包市场中,建立了包括索赔流程,索赔技巧在内的工程项目反索赔机制。 4.渠道策略 是参加国际专业展会。发电设备作为工业产品,与一般的快速消费品的小区渠道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参与国际展会不失为重要的工业设备销售渠道。通过参与国际专业展会,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知名度,把握市场拓展机遇,同时也可以树立品牌。印度国际电力展是由印度工商会联合会(FICCI)、印度电力部联合主办的、涉及发电技术及设备、电力自动化产品、电工器材产品、输配电产品的国际性展览会,每年举行一届,2006年开始举办。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先后参加了2008年~2010年的印度国际电力展,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客户展示了东方电气集团在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各领域强大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吸引了各国同行、专业观众、媒体的目光,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印度市场开拓主体。早在2008年末,东方电气集团就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分公司。在项目较多的印度成立分公司专门从事售后服务,东方电气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逐步发展到服务、技术走出去,同时投资海外建厂,研发在国内,制造在当地,这将是未来印度市场的新增长点,也是东方电气下一步的“走出去”战略。三是与印度企业建立联合投标体。由于印度的劳工政策的限制约束,不允许国外劳动力进入印度市场,这导致东方电气集团独立施工出现相当难度。印度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施工能力,可以利用联合投标体的形式解决施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东方电气集团可以与TATA集团,诚信(Reliance)集团等能源公司进行合作,他们本身具有雄厚的资金而且拥有独立的施工、技术队伍,对印度本土的电力技术比较熟悉。 5.促销策略 一是进入带资项目领域。由于部分印度业主方的资金有限,而这部分项目对东方电气集团印度市场的开发具有象征性意义,因此,东方电气集团仍然部分进入带资项目这一领域,为印度需求方提供项目设备进口以获得金融支持。通过为印度需求方面提供出口信用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印度业主方获得设备。但由于带资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是否承接带资项目,也需要综合考虑业主方面的信用和未来的偿还能力。二是参与印度公益事业。东方电气(印度)公司以集团公司“社会、企业、员工和谐统一”核心价值观及“人和”企业精神为指导,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心业务营造了和谐外部环境。 三、印度工程项目 当工程正处于建设中时,通过用工、采购当地化为当地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东方电气印度公司还积极参与捐助学校、孤儿院、市政设施等公益活动,尊重地方信仰和习俗,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作者:付宗平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困境与措施 摘要:该文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教育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之间冲突的原因,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改善措施,希望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深层合作,探索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措施 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准确来说,它是一种利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首创合作教育。当时处于联合培养人才和建立科学研究实验室的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出现在“二战”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界和企业界科研的支持力度,许多高校进入军事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已经很普遍,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实践上也成功地形成了适合本国、行之有效、特色不同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得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得到重视并且广泛开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这促使校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成长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天大天财等,各地也兴起了高新科技园,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了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当前,国内的校企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构建方面,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跨学科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和具体专业合作模式等的构建,最常采用的合作方式是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导入课堂教学、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社会性质的行业比赛、聘请企业专家到高校兼职等,合作领域涉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形式等。 二、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根源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虽然国内一些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校企双方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仍处于浅、中度的合作阶段。调研发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热”而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之间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 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是双方合作的难点所在。企业的经营往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往往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可以不依赖高校的实习生而正常运营;而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等的支持。因此,双方的合作往往缺乏坚实的基础,部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企业是学生就业的方向,但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等机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这导致学生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设计项目质量不高,大多“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加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可能一味迎合高校的教育模式而不顾市场效益,这就使合作中的高校往往是被动的。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育模式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这同时反映出高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是有限的。 2.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如设计公司)规模不大,接纳能力有限,难以接纳成批的高校学生实习。一些企业因为生存问题,在短期不能看到明显效益的情况下,往往缺乏与学校进行长期深度合作的热情和动力,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企业更少。还有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往往只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或者希望借助高校宣传自己。因此,校企双方合作的动机不足,缺乏合作的教育理念。 3.高校缺乏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的鼓励制度 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大多较为年轻,其中一部分是由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直接转变来,“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少企业项目实践经验。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存在参与项目实践少、缺乏设计能力的问题,其在校企合作中难以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能力和实际设计、技术、策划等方面的服务,难以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查发现,虽然高校对师生参与企业实践是支持的,但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这就使高校师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也导致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在形式上具有单一性、参与度缺乏深层次性。以上因素导致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巨大优势与实际作用,没有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本意,使校企合作陷入了困境,合作的可持续性较差。随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才能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保证校企合作有效、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改善措施 针对校企合作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层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创新,提出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要使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真正发挥作用,首要问题是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企业、设计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是行业动向最直接的反映。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社会角色作用,参考行业人才标准,在与企业的交流中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和服务方向,即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以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一体化模式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流程、技术规范和考核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综合提高毕业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使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解决教学与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 2.推行“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可以借鉴一些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托高校与合作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校企联合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明确高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责任与职能。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以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加强高校和企业间的多元共商、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教学环境和资源,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高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知识结构优势互补。校内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与交流,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与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沟通、解决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按时完成;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在工程设计项目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协助校内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 3.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仍是以校内专业教师的评价为主,设计公司、企业的设计师参与的社会评价较少,评价系统的开放性不够;另外,以往的文科或理工科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主要是任务评价、成果评价模式,缺少过程性评价,难以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以真实设计项目为表现形式的实践。因此,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答辩程序和评价标准,由校企导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答辩环节的具体方案是,聘请校外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校内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主席。同时,要求指导教师遵循“回避制”原则,即不参加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对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实施过程性考核,按照学生的设计方案、实物模型、设计报告进行考核。在答辩过程中,企业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专业设计交流。结语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困境,高校需要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王鑫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 摘要: 文章依照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经验,探讨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计制图规范;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下,社会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热门话题,环境设计专业成为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怎样将这个专业办好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要想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注重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关,是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设计制图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一些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等等。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明确设计制图规范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教学监管体制。 二、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毕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可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毕业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的重要方法与核心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毕业设计中,设计制图的规范化尤为重要。目前,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制图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规范问题。设计制图规范要求严谨,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制图规范教学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为了突出效果,往往把毕业设计的重点放在效果图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施工图方面,导致施工图不规范、学生敷衍了事等问题。如,CAD制图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只有标高以米为单位,一些学生在书写时不规范,将标高单位按照毫米计算,导致本来层高3米的楼房变成了3000米的问题。再如,轴标号不统一的问题。一些学生随心所欲地标号,有从右往左标的,也有从上往下标的。设计制图不规范造成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而这些基础性的错误对于一套设计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制图更加规范,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评体系。在这个测评体系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一个主体看待,设计制图规范就是这个主体的中心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制图规范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突出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以国家制图标准设计每一套设计图纸。完成每个阶段的设计后,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小组式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设计制图规范、国家制图标准、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文字规范等。测评本身要准确、合理,真正体现出毕业设计的价值。教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测评标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及时反映出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与毕业生就业接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是一门语言,任何好的想法都需要规范地表达出来,否则只能是空谈。规范是设计制图的重要准则,只有规范设计制图,才能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设计制图规范性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总结经验,有计划、有目标地改革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独立学院毕业设计中环境设计论文 一、研究背景——独立学院及环境设计专业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应当是“一个以生态美学为指引,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室内外设计施工及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中提道:“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温饱问题,环境设计行业体现的是新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状分析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雷同 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校。建校之初的模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弊端,在市场的导向和学院及专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式,提出了必须变革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借此契机寻求其他路径,改变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其具备环境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发挥创作的灵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作灵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母校在环境设计专业“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立属于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现存问题 毕业设计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专业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就是毕业的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毕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过程,还是一个毕业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及展示的机会。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培养方式和选题特点来看,无法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分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沿用母体高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没有创新,选题内容偏学术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实践型。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导致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偏理论化而非应用,使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型特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使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未能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分,直接导致就业的困难。 2.题目宽泛,质量不高 由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均是由指导教师独立给出,大部分为模拟工程题目,未能完全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动手能力,其实践性较弱、造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类型趋向单一。并且题目都较为宽泛,学生不易深入完成。 3.研究内容多缺乏创新性和前沿性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因为需要,由教师给出多个模拟工程题目,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项目实践不足以满足多个题目的制订,从而导致部分题目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过时技术的题目。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脱节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毕业前四至五个月开题,学生接受题目后自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及撰写论文,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沟通不足。此期间,学生可能处于求职或考研阶段,所以存在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较少。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用少量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论文拼凑现象严重,抄袭内容较多。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型”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面较广,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其应用型特点应当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和其他类型高校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时的选题,可以从环境设计专业内容的分类着手,从选题方向、选题范围、题目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和创新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应考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综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转型第一要务便是选题。选题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掌握水平,选好了论题,就等于完成毕业设计的一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选题是直接向大家展示毕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的精确阐述。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的确立是指导毕业生如何使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体现其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独特性,是先决性条件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本身的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在起初进行选题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而针对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应当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方针进行选题,这也是和其他院校培养类型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其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设计内容。毕业生的选题均以室内、室外或建筑设计为主,而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应以实践、应用、技术为方针,教师进行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实施。以景观设计选题为例,景观设计的设计应用型内容选题可以分为宏观型和微观型两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中场所设计的红线范围和尺度大小,决定其所属性质。尺度较小的一般以场地布局为主,而尺度较大的地块一般就以生态理念考虑为先。从微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可供选择的题材较多。如小品设施、公共设施类,都是属于微观应用性角度来看环境设计的领域。 四、结语 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精心安排和设计实施。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更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的代表。独立学院的转型,培养方式的定位,专业的发展,都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并坚持。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这一细节环节出发,找准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是独立学院以及各专业,乃至各位毕业生如何在竞争中找准位置的关键所在。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应该是,“寓技术教育于审美教育,是具备较宽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寓技能培养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应用所学。”提出这一教学思路是基于创造性地解决有关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有两点:其一是环境设计人才需要科学技术做支力;其二是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核心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应该是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院校偏重应用是为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做准备,环境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偏重于直接参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管理、建设等,如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等。独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实践中的吸收应用。二是环境艺术专业技能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动手的应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作用于社会生产实际并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创造力、创新力,是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当是设计实践文化,一种与技术相关的实验文化、设计实践相关的设计文化,以及与教学研究相关的教学文化,而集科学技术、设计实践、实验文化和写作文化于一身。最能体现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也将继续成为在独立学院本科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作者:胡晶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四年教学的总结及检验,对学生步入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从其各项问题出发,探讨了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及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可行性改革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根据一般的设计程序和方法,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学校的毕业设计,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单一,设计面窄,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很好的考评。以往的毕业设计中,课题基本都是常规题目,都不具备实际意义,对于学生的适岗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设计。大学也称为年轻人的养老院,部分学生都会没有过高的积极性,对于作业来说,基本都是上交前的一段时间加紧制作,这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有,毕业设计的课程,可能会与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此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这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降低,很难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 3.缺乏真实性,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设计题目没有实际意义。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基本不会去实际调研,这样只会被动地受制于前人,而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不能有效地形成个人的设计思维。学生只在意形式,没有实际的调研,收集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导致缺乏真实性,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能够全面深入,使设计课题的理解会存在偏差甚至误解,与设计类市场行业脱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往往与实际项目的结合过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做出的设计没有实际意义。 4.评分标准固定,不适应所有学生。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的要求不够严格,全靠教师主观地进行审查,基本没有不过的,并且毕业设计成绩的高低与各个评优评奖没有太大关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应付了事的借口。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1.专业课进程与比赛及毕业设计相互渗入传统的专业课程只是系统、死板地传授电脑软件的知识,并没有关于未来工作的相关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灵活地改变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活动于校内的小范围。建议将比赛与课程相结合,既能使赛事中来自其他对手的压力和未来能获得的成就来激发学生主动性,又能在比赛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化地教授学生各种专业技能。 2.以真实毕业实习项目与毕业设计项目课程为载体大四,学生们基本都在实习中,都有各自的单位,各自的设计任务。由此可以设置一个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就是令其公司给予他们实际的设计项目。这就可以完全避免毕业设计与实习期的时间冲突,并且用公司给的实际设计项目来做毕业设计,既可以向公司展现自己,又可以检验在学校四年的学习成果。 3.以“教、学、做、赛”项目课程实施一体化要提升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能够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严格按照学生设计成果的程度来打分。其次,学生要开阔视野,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各方面的设计信息,这些对于未来设计创意的形成、制作阶段都具有关键作用;再次是能够提前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尽量不与实习期相冲突;最后就是赛事,每年的赛事都可以搬进课程里,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 4.评分标准多元化毕业设计的评审,需多元的、严格的评审。首先,制订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后,要严格制订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做检查,实现进度的汇总,并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因为学生的专业水品不一,教师对每个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并制订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审标准,从选题、草图设计、调研、软件制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审,实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技术能力、设计成果的综合评价。 5.效果分析(有利于就业、创业)如果将以上几条运用到实际中,会显著增加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毕业设计制作的重视程度。每个学生都不缺乏创新性,只是他们没有做到主动去研究、去设计。通过将赛事融入课程,将作品变为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其中会学习到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创业。 三、环境设计专业改革措施与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方向比较广泛,可以与各个设计专业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专业的这一特性,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能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也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将公司里的工作联合系统编入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使环境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实质性的提高。 1.毕业设计答辩公开化答辩的过程公开化,评审的教师现场直接给分,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此时答辩的学生是否符合这个分数,避免了答辩时的个别包庇,保证了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 2.毕业设计成果展专门为优秀的毕业设计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不能让每一个努力的学生都默默无闻。通过评审,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毕业设计,放置在专门的场所里,能令几届同学观看且加以学习,还可以专门制定证书,对这些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 3.跨学科、跨专业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实现学校人才与企业人才“无缝对接”通过以上措施及毕业设计评审的层层审核,能够综合地展现出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成果,对于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其次,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坚持,积极创作,其毕业设计课题已经被公司采纳,接下来就是他们进入社会的新征程。 作者:周慧 徐景福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农林院校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一、创新毕业设计立题与选题形式 1.改革毕业设计的立题、选题形式。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为顺利就业,大部分学生在七、八学期忙于复习考研、在用人单位实习和参加各类招聘面试,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对过去的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再经学院组织专定审定,最后由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毕业设计立题形式进行了改革。先由指导教师申报拟指导的学生人数与毕业设计的方向,再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定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研究生阶段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等,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毕业设计的初定题目和设计任务,初定题目和任务经系和学院审定后可最终确定。这样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以及以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有机地结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2.积极探索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学生申请,并提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人员、拟就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毕业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实施计划以及所具备的设计条件,学院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审批后,可由校外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院指定校内相关教师协助指导,并具体负责与学生的定期沟通与联系。这样既可利用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在外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鞭长莫及的无奈局面。 3.提前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将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学初,让学生充分利用第六学期和第三学年暑假,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题目、确定实施计划、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思路和理念),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甚至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主体部分,为毕业设计扩充有效的开展时间。 二、坚持毕业设计“seminar”,强化过程管理 1.坚持两周一次的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一个指导教师单独组织或几个指导教师联合组织,组织自己所指导的所有学生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毕业设计“seminar”,每位学生汇报自己毕业设计的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指点,相互借鉴。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参加“seminar”;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校外较多指导教师,也可组织网上“seminar”。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seminar”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毕业设计成绩。这样既对学生可进行有效地督促,强化过程管理,又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前期不做,后期突击应付的问题。 2.坚持每月一次的指导教师“seminar”以教研室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指导教师“seminar”,通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以及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知识上的、态度上的、技术上的、心理上的、生活上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共同研讨解决办法与对策。 3.严格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专家组成员的构成及人数、检查时间、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的形式、检查的组织管理以及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意见,并明确中期检成绩在毕业设计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检查时所有学生必须以PPT的形式汇报参考资料查阅情况、论文(设计)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进度安排。检查结果在网上公布并在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三、细化毕业设计撰写规范,改革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1.细化毕业设计撰写与打印规范在毕业设计开展的中、后期,请相关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详细讲解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设计说明的撰写要求与规范,使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时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另外,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单独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说明撰写与打印规范,按照设明撰写的先后顺序,将总体框架与要求、具体的结构安排、每一部分具体的撰写内容、字数要求,打印规范等以表格或视图的形式详细列出,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具体的要求和规范,避免往届设计说明中所出现的结构混乱、条理不强、文字表述词不达意、打印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2.改革毕业设计的答辩形式改革以学生答辩汇报表现确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考核形式,将毕业设计答辩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答辩和第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在毕业设计展览的现场进行,由相关教师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指导教师不参与所指导学生的答辩),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展览现场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汇报,回答教师与其它学生的提问,答辩小组现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定。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规定20%~30%的学生不合格,命其限期整改参加第二次答辩。第二次在教室进行,答辩委员由学院指定,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毕业设计相关情况,答辩委员会对其毕业设计成绩进行重新评定,答辩通过则毕业设计成绩合格,不通过者则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不具备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资格。这样既解决了有限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时间上的紧张,又有利于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3.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担任答辩评委并进行打分,以促进学生毕业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生产与发展需要,防止毕业设计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与主观臆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考核更加客观公正,使毕业设计更有参考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 四、为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亮才现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1.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每年在毕业设计答辩前举办由学校牵头,学院承办,并邀请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参加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并对已参加国内其它竞赛获奖的或获得专利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相互监督、交流、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与成果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 2.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申报专利学校积极举办艺术设计大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机会的同时择优推荐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级艺术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亮才现艺的机会,激发学生认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创新性强,设计水平高的作品,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外观设计专利,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3.促进学生作品的科技转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及影响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推荐特别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或设计项目,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研发项目或设计项目相结合,并最终得到实际应用和科技转化,提高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 作者:成密红段渊古曹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毕业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改革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表达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并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给未来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既是高等学校培养设计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统一实践和教学的关键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应用,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减少学校教学和实际设计项目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在目标制定、教学要求和实践创新等方面都有详实的规定。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选题、调研、设计、表达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探讨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实践。 1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规范性和多样性 选择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题目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能否应用本科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全面地完成毕业设计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同时,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还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有明显作用。为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来讲,务必关注题目的选择,实现选题的多样性和规范性。在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应当全面地思考一系列的环节。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还应当实现学生交流表达技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选题应当具备可实施性、典型性、综合性的特点,不可以设置过多的工作量,应当将重点放在深入设计上,并清楚地要求设计的深度。为了跟学生不同的兴趣点相符合,可让教师选择选题范围,而学生只要在教师要求的题目范围之内选择具体题目就可以,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设计的方向,可以是自己擅长的方面。例如,教师可安排商业空间、餐饮空间、酒店空间、居住空间、办公空间等异样的设计题目,学生结合自身的爱好加以选择,指导教师严格把好学生的设计质量关。如此一来,才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指导教师需要注重控制各学生的选题,防止学生一味地模仿,学生选择题目之后提出设计思路并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审阅开题报告后签字。 2调研市场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是调研市场,这也属于方案设计之前的准备事项。为了提升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在调研市场之后需要进行发表和归纳。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让学生通过实习时间来调研市场。借助问卷调查、观察场地、查询网络资源、咨询业主、查询文献信息等方式,搜集设计项目的区域标准、实际信息,以及新工艺技术和新材料等成果,研究制约环境艺术设计改变的一系列要素,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新方向,根据需要将调研市场的报告写好。学生在调研市场的报告当中,应当对选题的意义和背景、选题的渗透点、选题的设计思维、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等加以解释,且对毕业设计阶段的时间加以规划,说明各阶段计划实现的任务,在完成之后以PPT的形式进行发表。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搜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以及学生对选题的理解,阐明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概念设计,以及评价和审查设计规划和程序的可行性、科学性。倘若学生没有通过调研报告,应禁止学生开展下一个环节的事项。 3规划设计过程 在系统地把握项目及其战略目标之后,设计的内容也随之清晰化了。例如,针对景观的设计来讲,规划景观的过程涵盖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等一系列内容,其空间尺度存在差异性。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规划景观的时候,应当主要着重设计城市,而规划城市和区域是次要的。实际的设计目标应重点涵盖阐明分期开发环节、分析景观构造、设计内部和外部交通流线、分析开放区域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等。设计原则应重点涵盖延续场所地域性、功能分区合理、设计生态策略、实现技术经济指标等。在此阶段,学生结合之前的调研数据以及结果,全面地思考艺术、生态、自然等要素,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事项,注重营造兼顾人类感受的空间与空间关系。这个时期,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变得非常关键。每一名学生都负责规划一个区域的设计事项,且让一名协调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目标进行一致规划设计,立足于大局与宏观,负责把握整个场地,对整体的空间形态原则进行确定。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经历重复地设计和推敲“规划整体——规划区域——规划整体”的过程,从而实现更加理想和成熟的设计。 4形成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最后结果的体现受到构思设计方案的影响,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形成设计方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摆脱束缚,敢于实现创新创造性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技法,有效地统一形象和逻辑思维、求异和求同思维、逆向和正向思维、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等,通过各种方式的分析,将设计的闪光点体现出来,且借助草图加以演示,要求每一组的设计构思都具备五张以上的草图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与3DMAX等方式重复地推敲和修正方案,最后选出能够进一步设计的方案,且对方案的有关设计细节进行改进,细化功能分区、深化和分析样式造型、选定材料结构、协调色彩搭配等。然而,为了防止学生在构思方案的时候一味地注重创新性的设计而导致不科学的空间概念,应让学生务必首先兼顾设计应当处理的问题,且对设计的实际功能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设计方案的尺度、形态等进行确定,最终使设计的可实现性大大提升。 5表达设计成果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是设计效果图,其可以实现具象化与视觉性的设计方案,设计效果图属于表达设计成果的关键方式,并且还能够实现工艺材料、外部形态、色彩、内部空间构造间协调联系的优化。因此,在毕业设计当中,效果图的制作要求协调搭配色彩、清晰地处理界面、空间尺度科学、设计素材体现准确、结构关系清晰,正确实现虚拟情境的成效。设计的施工图可以实现规范化的施工以及具体化的效果,因此,制作毕业设计施工图应当满足规范要求,如跟指标要求相适应、大样和节点做法明确、精确地标注尺寸、设置正确的线型、清晰地标明材料、界面的大小适宜等,争取能够实现真实的施工标准。 6注重监控学生和完善毕业设计考核机制 毕业设计的课程存在较多的工作任务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将系统的考核和监控搞好。能够划分考核的毕业设计为三个时期:一是前期的准备,在第五学期的末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拿出三周至五周的时间搞好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事项,对任务书进行,清楚毕业设计一系列时期的任务,将选题完成。二是中期的检查,也就是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开展现状进行不定期检查,针对在外地实习的学生,能够通过一些通讯方式进行监督和督促,且辅导好学生,将考核的记录做好。三是考核结果,诚邀企业的基层工作者和校外的专家参与学生的答辩,实现多元性的考核主体。学生呈现毕业设计成果,且进行答辩,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四是评价过程,针对考核的成绩,注重评价其过程,像是在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当中,毕业答辩占据四成,而毕业设计的过程占据六成。(图1) 7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与总结 经过积极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毕业设计的成果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共获得奖项47项,本专业学生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全国大学生新人杯等重大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竞赛奖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5年共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申请专利4项。同时主干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五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校教改面上项目5项;大连理工大学教材出版基金项目1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应当重视检查和监督、规范程序、严格指标,搜集和反馈教学信息。与此同时,立足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实际办学能力、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等,真正地搞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大提升。 作者:胡沈健 陈岩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综述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普及,城市建设布满我国各地,现代社会对类似人才的渴求也愈发激烈,致使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过大。我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大高校争先开设了该专业,以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利用自己几年学到的知识的重要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思路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变成了各大高校均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方法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学生使用自己几年来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的去解决一个课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入职后,学生工作能力的体现,以及增加自己实践经验的机会。把握住这次设计机会,对学生的未来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学生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且一个作品的优劣,并不能单单看其设计效果和表达能力,设计者的方向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是否在设计中寻找到了好的方向,都是毕业设计作品中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毕业设计属于一个长期的教学,学生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基于毕业设计的这些特殊特点,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涉及的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为自己脱颖而出而展开的探索,也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能力,探寻自身关注方向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首先要注重课程的纪律性和严谨性,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和创新型。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时,都具有实题实做和实题虚做两种方式。实题是一个大前提,不管如何进行制作,都需要依据一开始订好的题目和方向,注重事实,并以此前提基础展开涉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学会尊重设计条件和设计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理念。 1.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需求增大,人才的需求增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这个竞争化和多元化并趋的社会现状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结合现状,制定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各大高校现如今虽然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也鼓励学生完成自己想象的设计,并在其中练习运用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空想精神太多,在未来入职之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2.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时,需要找到革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由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多进行各大企业设计实例的结合,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解除到社会上各种设计的真实方式和行规,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所磨练,在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去,就是该次革新能取得的显著改变。 2.2教学改革方式优点 实题实做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引进各企业的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自行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且完成选题。学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只有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结合社会现状,设计出符合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自己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社会上真实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检验,和实战能力检验都能做到完备且全面.在这种设计中,工作量会加大,难度也会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判时,也应该适当的降低标准。在评判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完全,是否结合现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学生前去设计项目的实际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也是能否较好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各种资料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具备实践经验的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思想中,着重提出实地勘察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但在进行勘察之前,高校必须组织学生了解所涉及企业的企业文化,故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之中,培养创新性和实战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采用选题是存在的,具有真实的背景,企业和施工场地供给学生了解和勘察,但进行选题的方案则是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的,并且由学生自行调动想象力,为其富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收获到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能发现许多现如今该行业还未被发现的解决类似地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教学之中,高校要注重虚实结合,减少学生所受到的阻力和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调配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都能为学生日后入职之路增添光彩,也是高校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将会成为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的重要方向。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以期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1)加强图纸中的制图规范度,大二年级的制图课结束后的后续专业课,要严格要求专题课中的制图规范度。(2)引导学生多看书,多看网络上的优秀设计案例,使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增强实践性。(3)在效果图表现中,不能只注重效果图的美化效果,而忽略了设计宗旨,这在毕业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4)理论知识要综合运用,设计内容要突出主题,围绕设计的中心,使设计主题鲜明。(5)加强手绘训练,提高手绘表现能力,特别是草图的规划能力,用手绘的方式设计方案,而后再结合电脑辅助进行设计的后期制作。(6)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全面知识的引导和培养,拓展毕业设计的领域范围。(8)严查毕业设计的抄袭与现象,提高设计的自主原创性。 作者:唐殿民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总结与检验,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在世界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文章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内涵及特点,剖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理念引用、教学方法导入、教学运行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4个方面,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为环境设计专业引入CDIO教育理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CDIO理念;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逐年增加。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学习转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向,还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要求。作为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高校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1CDIO教育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国际知名大学历时4年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依次代表设计产品从开发到生产的4个阶段: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教育理念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并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1]。CDIO教育理念强调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依次实现学生的个人学术知识、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系统的掌控能力。这非常符合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目前,CDIO教育模式在世界多所大学进行了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国内已有57所高校在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开展了试点工作[3]。因此,引入国际热议并积极实践的CDIO理念,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问题 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和调研分析,结合长沙理工大学2012届至2014届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发现有以下4个主要问题。 2.1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 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开放、变化的专业。据调查,多数工科院校目前基本上沿用普通本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对封闭、理性,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教学模式的人性化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热切期盼的。 2.2毕业设计的选题定位与研究方向缺乏创新性和实际性 目前,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4],但在开学短短的2-3周毕业实习期内,学生难以深入接触一个完整的设计实践项目,实习进度往往与实际项目的进度不吻合,以至于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不能与毕业实习中参与的项目相结合,最后只能采用模拟题。因而,毕业设计选题对社会热点和市场需求的关注不够,缺乏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 2.3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与研究方式缺乏自主性和合作性 毕业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受教育的角色,形成了被动接受信息的思维惯性,学生间缺少互相交流、合作,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挥。2.4毕业设计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由于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复试等几乎是同时段进行,很多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了毕业设计学习之外,导致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进度,影响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加之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标准和反馈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无法有效地运行毕业设计的管理机制。 3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问题,长沙理工大学的教学团队决定基于CDIO的核心精神,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1“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理念引用 CDIO的核心理念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设计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5]。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关系,能够整合多重资源,让学生经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4个完整的能力培养阶段,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训,实现第一时间与市场无缝对接。目前,我校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毕业设计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 3.2“做中学”问题式教学方法导入 CDIO理念主张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支持并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边学边做,主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3.2.1“做中学,学中做”——情景教学法 CDIO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为此,学校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室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工作室,以其为载体把设计项目承接下来,引进毕业设计教学。学生工作室定期由学生组织各种讲座、讨论学习和项目实践,大四毕业生可以利用工作室制作毕业设计作品,同年级学生之间互学互助,亦可给低年级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教师在设计工作室进行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体验学习,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设计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种“师徒相授、级级相传”的情景式教学,能最便捷有效地真正实现“做中学”。 3.2.2“以问题为中心”——研讨教学法 任何设计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毕业设计也是如此,不论是现场调研、选题构思,还是方案设计、效果表现,都应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讨论。毕业设计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和“工作室模式”带领学生设计项目,尽量采取真题真做或真题虚做。导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选定符合毕业设计的课题。学生在真实的场地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空间尺度与实体对象发现问题[6],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7]。“以问题为中心”不仅是学生学习实践中的关键,也是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重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研讨互动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表达。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创作思维过程中,不断迸发设计与表现的火花。 3.2.3“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案例教学法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是以竞赛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竞赛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通过展示、解析和观摩国内外获奖案例和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好地将教、学、做串联起来。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亚洲设计学年奖、艾景奖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南之星、湖南之星、湖南省普通高校师生美术与设计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这不仅可以提高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有利于鼓舞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也促使指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案例。 3.3项目合作式教学运行模式 3.3.1团队合作模式 CDIO理念注重全面锻炼学生的系统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倡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与沟通。每个学生的智育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不同,差异性是学生最典型的问题。毕业设计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行,将学生分组,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均衡。小组分工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研究深度等情况,既可采用同一项目不同角度切入研究,也可采用同一项目不同区域分区进行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各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经验分享,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3.3.2校企联合模式 从2013级学生开始,我校对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采用实验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整个学期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行教学,构建开放培养机制;与学生实习单位建立横向联合,引进各企业的设计实践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通过网络沟通、定期汇报和最终答辩等方式,让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与学校的导师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设计实战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3.4全过程阶梯式教学评价体系 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毕业设计良性循环发展的必要环节。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包括教学评价、管理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成绩4个方面,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CDIO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绩的评定是毕业设计评价的重点。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程序,这里提出一套全过程阶梯式毕业设计评分体系,如图1。将整个毕业设计分为5个阶段:选题阶段、开题阶段、创作阶段、答辩阶段和反馈阶段。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按所定的百分比折算,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1)选题阶段。选题阶段是学生和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课题的过程,可以为后续阶段的考核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2)开题阶段。答辩小组教师根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资料文献的掌握情况、课题的可行性、答辩现场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分。开题报告的考核,与开题答辩同时进行。答辩小组教师审核学生开题报告撰写的规范性、文字的准确性等学术表达能力。开题报告的撰写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3)创作阶段。创作阶段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设计方案深入阶段。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中的表现、考勤进行记录评分。中期检查的考核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和小组同学互评的方式给出成绩,再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和进度情况给出评分,以控制进度,起到督促作用。最后,由教务办审核通过后,学生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4)答辩阶段。集体评阅成绩是在学生姓名、作品名称、导师姓名等信息隐匿的情况下,系部全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展现的设计文本、展板、模型等成果进行的综合评分。最终答辩时,学生经过随机抽签,在答辩当天确定其所在答辩评分小组。为加强各组评价过程和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评分小组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组成。各答辩小组评分之后进行汇总,统一由系部进行评分结果审核。(5)反馈阶段。毕业设计的总成绩不仅应包括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评价,还应结合学生自身、实习企业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形成综合评价成绩。建立多方联动的毕业设计质量反馈机制,能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更全面合理的评价。 4结语 高校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根据地[8]。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教师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积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毕业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与社会需求合理衔接。实践证明,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深入分析过程、比较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教训,结合CDIO理念的核心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教学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 作者:陈书芳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应用型特点要在毕业生选题之初体现出来。基于此,从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背景入手,思考并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来源。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都由以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成为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它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项目设计问题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课程学习阶段迈向工作岗位实践运用的必要途径,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一般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假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一般就是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战能力,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将这样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实际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甲方一般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交图纸,这样的话毕业设计周期与实际项目设计周期很难合理对接。其次,实际工程项目会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例如:甲方的审美趣味、造价控制因素、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等,往往学生做的项目都无法得到实施。所谓假题假做就是由指导老师自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制定相关设计任务书,虚拟设计的平面图纸和场地,这种虚拟的课题一般都不是很直观,与现实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题假做就是利用指导老师曾经完成过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已经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再设计,设计场景的环境与要求都属于真实的,平面图、任务书、设计意见书等基本材料真实有效,指导教师会根据相关的资料,再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作一些修改,然后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实战的场景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获得比较全面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蜕变、成熟、转型。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这类毕业设计选题是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结合实际项目选题 真题真做,与设计公司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的选题具备真正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完整,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环境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创新”与“实践”,只有与市场全面接轨,让学生走出课堂,拿到社会上参与交易的真实项目,才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计效果图上纸上谈兵,但这类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项目设计的时间周期要求,尽量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工程量小、设计周期长一点的项目,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 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将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既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又创造了社会价值,积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科研并将科研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这种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选题,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 三、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大赛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同时指导老师也能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成果。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既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又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设计项目不会有造价、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学生可以从设计思路和效果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设计构思,这样设计创作的作品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可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又能够扩大本专业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四、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随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教学也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将部分学生纳入公司员工管理体系,让学生直接承担公司签约的设计项目方案,实现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动力,以项目导向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因此有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那么在开展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其将在公司进行的工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又可以创造出工作业绩成果。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应用型的特点要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要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应该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项目着手,从选题的方向、选题的范围、题目的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实践特色。 作者:严明喜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五)不及格(60分以下)观点不正确,无设计主题,无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不熟练,标书册子粗糙,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正确。 作者:严明喜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校企合作”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初探 摘 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分析问题、并学会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这是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本文通过对环艺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运用“真题真做”和“真题假做”两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操作难度等方面进行优劣分析对比,“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须根据各个院校的现实情况进行适当选择。 关键词:天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真题假做 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独立工作的演示和准备阶段,是缩短学生能力与岗位之间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放在首位,将毕业设计课题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民生问题相结合,加强环艺与多学科的融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设计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点在毕业设计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学生踏入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学校中,教师专业技能较弱,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方式跟不是市场的变化,教学资源相应落后和缺乏,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老旧跟不是市场的需求等因素,最终导致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日益下滑,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运用相脱轨。以下是根据作者长年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总结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剧增、纷纷选择了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导致学生参与毕业设计时间不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得不到充足的沟通交流。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单一,缺乏创新意思,课题内容与市场接轨较少,大量的抄袭、网上下载等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课题缺乏创新性,同一课题沿用几届学生,许多相应知识点较旧,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已经无法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毕业设计课题范围较窄,与社会接轨的实际项目课题少,仅仅是借用书本教材的理论和方案,死搬硬套于到现有设计方法中去解决设计问题,虚假的课题无法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拓展,长此以往也无法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去完成设计的市场调查,没有深入市场进行真实考察调研,设计中缺乏真实数据和真实体会。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由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学校当老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却缺乏实际工程操作经验,专业知识较为理论化,实际操作性不足,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和指导方面上欠缺实际意义。 (四)由于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的操作经验,对实际项目了解不够,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所教授学生绘制的图纸,在市场实用性和规范性方面略有不足,许多设计都是实际参考价值虚拟作品;随着市场与学生就业方向的不断变化,市场对就业的学生在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上要求逐渐提升,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不能与市场同步,导致学校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降低质量。 (五)用以检查毕业设计的评分制度不够客观规范,仅流走于形式。由于高校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评分标准变成空谈。由于学生个人考研、寻找就业等多种因素,毕业设计多大以个人为单位或少数小组的形式分散进行,导致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非常有限,仅仅能把握大体进度,有时阶段性检查也满足。因此,教师对毕业设计成果的检查,大量的集中在毕业设计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工作量大,时间紧凑,导致无法仔细检查,无法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其同时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正是社会上大量公司企业招聘的时间,学生就业压力大,有的少数同学找到了公司企业上班,而在公司实习过程为了满足公司企业的需要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从而耽误了毕业设计进度,忽略了毕业设计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毕业设计的检查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忽略其过程只看其成果,导致了最终不严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判,而在毕业设计答辩时也是采取放宽的处理态度,使得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长此以往变成了恶性循环,后面几届的学生见此情况也采取忽视态度。如何采用`活多样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解决相关问题,引起了高校教学的反思,也是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迫待解决的问题。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探 以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想解决以上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指导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企业中的有经验的工程师引入毕业设计课程中,从而改变教学管理的模式;另一方面,将企业的问题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不仅使学生在好奇、兴趣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并且可以利用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性工作的特点,提高学生在工作中的自信,也为企业在设计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 2.1 “真题真做”教学的优势与缺点 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按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所处场景大致可分为:校外校企合作模式和校内校企合作模式两种。校外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的运作模式带入到毕业设计运作中,由高校教老师将学生带到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真实项目带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按真实项目真实情景进行操作,企业中的设计师或工程师可以直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这样使得学生能再企业运作的模式下,更加真实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可以进行分阶段性检查。此种模式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较为适用,这种方法不仅帮学生提前进入真实项目的运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对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让学生很好的从学习阶段过渡工作阶段,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恼,同时也便于企业招聘,选拔出本企业需要的人才虽然校外校企合作模式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也有很多难点:公司企业有自己的运作模式,每个项目都需要许多设计师共同配合完成最终设计。公司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即使是小型项目,设计公司也需要对甲方负责,并不能将实际项目完全交给学生完成,学生只能跟着习完成项目中一个部分,而这样的形式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设计流程。即便是公司给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因为项目中各种限制因素,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挥。因此,这样的模式操作难度较大,对学校教学层面而言,也很难达到毕业设计课程的训练要求。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在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成果表达、毕业设计评分等教学环节所采取得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措施,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做到科学选题、规范管理、全程监测,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一、以往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存在问题,都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毕I设计的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涉及面窄,缺乏设计意义和新颖性,可操作性差。第二,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缺乏真实性,主观意识比较强,导致对设计题目的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存在偏差,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点模糊。第三,由于毕业设计课程的后半期与单位实习和就业等时间有冲突,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四,毕业设计评分办法规则不够系统,老师评分时主观性较强,造成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偏低。 二、优化毕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成绩既反映了学生专业水平,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明确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设定的各项规定,严禁指导老师不按正当手续批准学生离校进行毕业设计的现象,同时还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作为教职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时间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成绩的一个指标,从制度上促使全系师生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对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教师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始,做到明确选题原则、规范选题程序、精心选派导师、抓好选题及审题控制。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能巩固、深化、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以及对过去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体现本专业综合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并初步具备助理设计师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是聘请具备高水平的导师,除了本校专职教师,本专业还从母体学校、其他院校以及设计院聘请导师,他们都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着指导学生设计的丰富经验,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高度负责,这确保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2.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 针对环境设计选题容易过大过宽、选题过虚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来解决。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且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难以深入研究,这一直是环境设计类本科毕业设计的通病。鉴于此,本专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坚持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大的课题,可组织数名学生协同攻关、分工设计,但须明确每人一个子课题,或用副标题区别,子课题要立足于大题,分别展开;明确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且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其达到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 3.选题原则清晰,审题符合规范 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选题要反映四年来的学习内容;选题内容不能太大,大题目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完成;每个教师最多选两个题目,同一个专业方向只能带一个;严禁使用过去做过的设计内容;在设计公司完成的毕业设计由设计公司确定题目,禁止拿设计公司的图纸汇报。 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符合规范化要求,选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学生自选课题也须经教师审定),上报选题的内容除学院规定的要求外,必须附上选题的平面图和选题的教学目的,说明选题是如何对四年教学总结和提高的思考。选题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程序进行,首先报专业负责人审批,专业负责人组织审定后,报系主任批准确定,选题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向学生公布。 (三)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学院2010年购置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2013年又做了更新,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对毕业设计各个重要环节都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公布,有力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专业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筑与艺术系和专业组精心组织,包括寻找指导教师、组建指导小组、学习上级精神、听取课题介绍、完成选题审题、下达任务书、拟定开题报告、完成和修改初稿、中期检查、考核导师、定稿、审核答辩资格、安排集中互评、组织答辩、专家重点检查、评优以及论文文档留存和归档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执行严格、规范的程序,保证本专业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流程如下: 1.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 指定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毕业设计工作,形成毕业设计工作组、设计指导小组、专业负责人、专业联系人、系秘书办、辅导员等各负其责的严密组织机构。专业负责人及论文联络员定期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检查、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 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明确目的和意义,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规范化要求。 3.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 建筑与艺术系按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确保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检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主要检查课题落实情况、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以及进行课题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检查任务书是否按要求填写并进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2)中期主要检查学生译文、课题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前期的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检查结果通过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填写中期检查表来呈现; (3)后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规范性及答辩评分情况。 (四)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1.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把好设计作品质量关 专门聘请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初稿时,组织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初次答辩,对每位学生给予认真的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及建议对设计作品修改完善后,再进行最终答辩。 2.采取面上答辩和评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成均衡 为了保证设计作品质量及成绩评定的科学合理,面上答辩分组进行,优秀设计的答辩在专业范围内统一组织、一次性进行(称之为“评优答辩”),且优秀论文比例不超过15%。 3.采取相似度检测(),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论文真实性 为使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设计的各项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切实用自己四年来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报告,学院购买了软件,相关通知,布置检测工作。本专业按照学院要求,评阅之前要求学生自查3次,提交自查报告,指导老师审核。答辩后,全院组织抽查,本专业毕业设计结果显示,全部符合要求。 4.加强展示交流,不断完善作品质量 为使学生的设计理念有互补性的提高,系里每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面向全校展出,以便促进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总之,以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优化毕业设计,学院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改革为例,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作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 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 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观点不正确,无设计主题,无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不熟练,标书册子粗糙,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正确。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研究现状与问题 摘要: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多年来发展迅速,也面临一些需要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本文是有关《建设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品牌模块式与创意社会化”特色教学的设想及研究》课题的先导,主要对近年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研究现状及问题作汇总及分析,在原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现状;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广告设计专业作为近十多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备受社会多方面关注,因社会需求量的激增及能力要求的提高,各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工作,各类针对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也随之增多。依据国内高职院校对广告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界定为广告策划能力、广告设计制作能力、广告营销能力三种能力,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及院校特点,各高职院校在培养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例如,江苏地区的高职院校多数侧重于广告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笔者则以此为范畴进行研究。本文是笔者有关《建设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品牌模块式与创意社会化”特色教学的设想及研究》课题的先导,主要对近年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研究现状及面临问题作汇总分析,侧重于2010年后的相关研究,本文可作为近年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研究的发展缩影,供各位学者以参考。 1研究现状 根据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职业能力培养、业界岗位需求相适应、工作室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改革、专产业一体化及工学交替机制、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主要文献中:潘赞平《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探析》(09.08)与梅健等《高职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14.03)探讨了职业能力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培养体系的研究;李鸿明等《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业界需求的相适应研究》(14.01)、罗丹《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谈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化》(15.02)与姚傲雪《市场需求下的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16.09)提出了业界、岗位需求与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相适应的要求,认为广告行业在快速的发展下刺激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但快速之下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条件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杨雲等《高职广告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2.03)、冯明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初探——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12.11)与马景凤《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13.03)针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开设了现代设计职业教育先河的包豪斯为例,强调采用作坊教学方式的优势,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同时对存在问题给出建议;邹迎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广告专业知识能力类课程设置》(15.09)、石慧《中澳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比较研究》(16.02)与胡晓霞《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创新分析》(16.11)均在课程角度对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创新等进行了研究;黄宁《“专业产业一体化”下的高职广告专业发展研究》(10.11)与李宣霖《高职广告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工学交替机制建设探索》(11.09)研究了专产一体化及工学交替机制的建立,认为现有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工学机制,提出探索建议;宗振举《行业大赛是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14.07)与田商菲《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16.02)涉及了大赛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阳艳群《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11.02)、佘艳琛《基于精准化调研的福建省高职广告专业发展对策研究》(16.12)与曾婷《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16.04)则站在整体角度上去分析探索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对策;陈晓欢《高职广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究与思考》(15.11)是对师资建设提出了观点。另外,还有部分学位论文也对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及改革进行了探讨。综上分析:2010年左右研究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专业产业一体化、项目实训、工学交替等机制建设较多;2012年左右工作室观念较为热门;一直以来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研究中占据重要;近年来市场需求与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相适应的研究较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观念也在近几年得到提倡;2015、2016年,研究方向从教学模式开始回归本源,注重课程设置的反思及改良,与此同时,从宏观角度探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也频繁出现,可见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已逐渐从多年快速的发展期转向沉淀期且努力通过回顾与反思以谋求专业于未来的更好发展。 2面临问题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众多教育者、学者在研究中均有指出且部分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例如:黄宁《“专业产业一体化”下的高职广告专业发展研究》(10.11)提出一体化过程存在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借鉴本科现象严重不具专科特色、师资建设不足、专业教材缺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封闭式教学及教学设备简陋等多方面问题且提出制定目标、编选教材、紧抓课堂教学、提高人文、加强师资、加大投入建设场地及团队等解决方案。李鸿明等《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业界需求的相适应研究》(14.01)中指出专定位不准确业、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条件差及课程设置不科学几项问题,并倡导“职业技能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罗丹《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谈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化》(15.02)中阐述了工学模式产生的问题:教学思想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不当,且提出优化方案。曾婷《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16.04)中提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条件不健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及拿来主义和闭门造车现象严重等问题且提出大概改革思路。综上分析:多数学者认为现今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主要问题。一是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高职教育特色的缺失,存在大量拿来主义的错误。二是师资建设不足,或结构不合理。三是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思想落后,内容陈旧与社会脱节,教学形式不当。四是条件不健全,实践条件差,教学设备差。五是观念封闭,封闭式教学,闭门造车现象大量存在。笔者认为发生以上问题存在许多因素:目标定位不明确是对高职教育的认知不够,高职教育理应对接市场,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师资建设的不足或存在问题是由于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虽然逐渐提高却结构配置不合理,教师与社会脱节现象严重,教师自身存有安逸心理等因素构成。课程设置不科学是重点问题,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而教师自身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师的观念得以前卫,视野开阔且多思考多尝试多交流才能避免教学思想落后、内容陈旧脱节、形式不当等问题。至于条件不健全关系到社会及学校对专业的支持力度,教学设备差需要学校提高对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实践条件差则需要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封闭式教学导致闭门造车的现象大多数原因在于学校的制度及教师的思想,学校需要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需要在思想上带动及鼓励学生走出去、高眼界的观念,因而教师首先要具备这样的观念且摒弃安逸的心理状态。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笔者认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的讨论还需要从解决学生的就业及服务地方经济等角度去讨论。现今广告行业出现入行门槛低,学生竞争大,员工流动频繁等现象,均影响了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及就业问题。虽然学生与公司是双向作用,两者可良性循环亦或恶性,但作为学校方对社会很多因素并不可控,所以需要秉持初衷站在教育方的角度去努力构建人才与社会的良性关系,如何给学生谋求更好的未来,即成了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学生最根本所需,积极倡导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教学,才能使得专业稳健发展以寻求广告行业长远未来。 作者:成寓寓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创建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山东广告、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直接影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原则 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来对接产业发展,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型课程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标准的原则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调研、分析专业所对接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从事岗位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技能及素质要求,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定位学习领域课程,依据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及排列顺序。 3.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面向产业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多层次、多规格、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又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接口和条件。 4.遵循动态调整的开放性原则 广告与电商产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且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行业,我们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向,构建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职业方向课程要随着广告及电商产业的发展及企业需求,适时调整、更新、删减、补充教学内容,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能紧密对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热点。 5.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 就业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点,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区域经济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热点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关于促进广告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文件的纷纷出台,威海地区的广告及电子商务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的火热发展及规模扩大带来的是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因此本专业立足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与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两个方向。 2.专业方向对接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在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是行业发展急需的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电商视觉设计师、淘宝美工等工作岗位。 3.岗位职责中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分析专业对接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梳理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是构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关键。为此,笔者通过大量的企业设计岗位调研,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类,作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客观依据。 4.课程体系构建 遵循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与本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为切入点,抽取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中从业人员需共同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与技能,开发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抽取从业人员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必备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发设置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方向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四个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我们应该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方向能力模块、创新创业能力模块等五个层次教学模块组成。基本素质能力模块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立足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重在培养学生从事设计行业岗位工作基本专业素质,如扎实的美术功底,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视觉表达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完成设计方案所必备的策划创意、手绘与设计软件表现的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方向能力模块属于就业方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某一具体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创业能力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落脚点,而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服务威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本地区广告及电商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促进学业,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学业促进创业。对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职教育来说,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矫荣波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市场大环境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社会人才短缺的问题,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变化,更加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在这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入了大批技术型人才,广告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已经有一段时间,为适应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更新。经过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有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程内容的单调匮乏、课程目标设置的含糊不明确、课程结构的单一等等。高职高专的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片面、肤浅的层面,只将眼光只放在技术和理论上,虽然有利于学生就业,但还是只停留在一个“技工”的层面上,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设计师”,有头脑、有见识、有能力的、能独立的完成一个设计任务,而不只是别人领导下的一个技术工人,这既是市场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高目标人才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培养这一目标人才的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要有与客户和设计整体团队的沟通能力 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和客户沟通,明白他们的要求和意见,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么样才能取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要耐心、细心、真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诚意和能力。设计的好固然重要,但要让客户觉的你的设计好才最为关键,所以沟通的能力不可小觑。与整体团队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毕竟一个设计项目的完成是需要靠一个团队整体能力的推动才能完成,所以还需要有内部协调资源的能力和争得同事支持的能力。 二、要有整体完成广告设计的运营能力 一个广告设计的完成和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很多人的整体运营,培养学生的整体运营能力尤为重要。广告设计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需要运用自身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和各部门协调、调动团队积极心,让所有的绳子拧成一股才能达到最后的整体效果,所以学生要慢慢的积累整体运营能力。 三、要有对广告设计项目的整体策划能力 整体策划能力其实就是把我们的学生从一个“广告技术工人”提升为一个“广告管理能人”。我们教育出来的不能只是一个只看眼前的设计师,而是要有远大能力的设计师,整体的策划能力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怎样培养客户关系,怎样获得订单,怎样推广一个设计项目,怎样获得客户的支持、合作和理解,整体的策划能力是大局的掌控和高能力的体现。当然这不是光靠基本理论知识就能培养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企业中慢慢体会并领悟到这种能力。对广告设计的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才是一个高水平设计师能力的体现。 四、要有对广告设计的灵魂创意能力 做设计的都知道创意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创意是一个广告设计成功的一半,好的创意会有独特的表现力,产生好的视觉效果和更强的艺术性。作为一个好的广告设计师,对一个广告的能力体现首先就是看你对这个广告是否有一个好的创意。创意能力是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也是必不可少一部分。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学,从眼界上有提高,才会从心里有感悟,才能启发他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灵魂创意,设计师的创意关乎到产品广告的反响程度和推广程度,所以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是我们必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身综合应用和再创造能力,还要注意让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创意知识与基本技巧。 五、要有对广告设计具体实际运营的操作协调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是顺利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一个广告设计在前期设计和后期运营阶段中,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具体的实际操作是我们不可预料和预期的,所以我们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实际运营中临时出现和突发的状况我们都要尝试着解决和协调,让整个过程可以顺利完成。作为一名以操作为主要能力的广告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熟练掌握设计软件以及广告设计工作室设计制作的各项流程。总之,高职高专的广告设计专业是培养未来发展的高薪高能力行业人才,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学子。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和教学体系方面还处在完善和调整阶段,其课程体系设计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而且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日益更新,也要求我们广告专业的教学理论要与时并进,努力培养出高层次和高能力的学生和人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最高培养目标,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为导向,培养适应设计业的高层人次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作者:黄芳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改革 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现代广告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现代商品广告的信息传播主要就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如: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符号。当对某商品进行广告信息宣传时,就会通过这些视觉元素符号对其商品进行必要的外观包装设计,并结合市场环境调研、消费心理定位、编排、印刷等等诸多方面的条件参考,从而才能为这一产品的成功宣传打好基础,这就是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正是包装设计课程的市场化与实用性。 一、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收集分析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开始,在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概述等基础知识后,本着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原则,要求学生调研,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包装设计的收集分析。让他们作为包装设计的设计学习者,同时又作为市场的消费者,带着这种双重角色的身份,对市场中的商品形象,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在调研总结阶段,要求同学们把调研的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在全部展示完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既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了很好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同时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的学习,学习调研观察的视角和调研资源的共享。 二、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 创意设计在现代的商场中,包装已经成为“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视觉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此商品品牌的形象价值和产品的销售,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对包装设计的基础视觉元素形象设计的把握学习,开发学生在此类形象上的创意性设计思维,也就成为了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探讨要点。首先要探讨到的包装基础视觉元素就是标志,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在我们现代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它已成为一种浓缩的形象语言,成为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精神象征,消费者也逐步习惯了“认牌购货”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结合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另一课程VI设计中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本着不脱离企业理念、文化的宗旨,制作出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易识易记、与众不同、创意性强、并能促进产品终端销售的包装品牌logo。其次,图形创意设计也是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创作部分。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意在创造能够迅速传达有效产品信息,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进所包装商品的销售。她是广告设计专业进行视觉传达的最主要部分,是传递视觉信息不可或缺的焦点。包装设计课程图形实践练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形象,标志的形象,消费者的形象,卡通、借喻、字体变化、辅助装饰等形象展开创意构思,制作图形,从而能够在瞬间向消费者准确传达出产品的购买信息。第三,包装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又称为文字形象设计,它和图形是包装信息传达的主要两大媒介,只是,字体文字的传达效果没有图形更直接快捷,但字体文字的图意传达比图形更加准确明了,并且在包装设计中,又赋予了字体文字特殊的功能,图形可有可无,可虚可实,可以变化,而字体文字是必需的传达促销的信息。因此,学生们在包装设计的字体文字创意练习中,需要把握字体文字设计要符合产品包装的属性,注意寻找字体笔画之间的关联,提炼出简练的形与笔画,并注意把握整体性和统一性。最后,要介绍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色彩。人在观察或者购买商品时的惯性是“远看颜色,近看形”。也就是说,一个产品首先能不能先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很大程度是色彩起到的作用,这也正是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能否在玲琅满目的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且清楚象征着商品内容的易识别性。 三、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现代新理念设计。产品的包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促进消费的作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经济环境下,如何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无非就是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而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商品的种类繁多,消费者的眼睛也已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或者已产生了视觉疲劳。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某一特色商品,自然而然的就把这些目标受众的眼睛给吸引过来了。因此,这些也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包装构思创作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以自己作为设计者和购买者的双重身份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在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等设计上,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当然,本着绿色环保设计的宗旨,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包装设计的绿色包装理念也成为了我们包装设计课程中教学重点。总之,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教改中,学生们对当今社会的市场包装设计的调研收集分析,对包装设计视觉元素的创意设计,和对包装设计人性化设计的新理念掌握,成为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更加适应多元化市场发展的包装设计人才还需要更多创意理念的补充,这些理念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中。 作者:赵静静 罗姝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发展对策 中商情报网2014年6月的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有关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广告行业发展迅猛,2011年稳坐全球第三大广告市场交椅,纵观目前发展态势,凭借巨额的广告支出费用,未来几年内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不在话下[1]。广告行业发展的关键靠的是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高考实际报名人数的减少,很多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无法完成招生计划,或降低分数线,或转为文理科招生,都不同程度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面对如此棘手的生源危机,如何在招生大战中抢占一席之地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职广告设计专业面对的新招生环境 (一)受各类因素影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根据教育部数据可知,自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人数经历了5个下降年头,2013年全国高考人数跌至912万人。虽然最新统计的2014年数据显示经过5年连续高考人数下降后出现首次上升,但上升的人数只比2013年高3%,为939万人。从全国各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招生统计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源危机依旧存在,安徽省也不例外。伴随着整体招生的萎缩,安徽各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少。如何应对棘手的生源危机,减少高考招生缺额成为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生存和提高竞争力的焦点。以下因素导致高职生源数量减少和生源质量下降: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了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新生儿出生率得到控制,导致现在适龄高中生数量减少;面对生源数量下降的新招生环境,全国高校普遍采取提高录取率的方法,以期招到更多的新生,2013年出现了创历史新高的76%的高考录取率;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招生上更加处于弱势地位,完不成招生计划屡见不鲜;导致普通高中在校生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中职院校的扩招和分流,特别是农村考生的分流;同时社会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保守,认为只有学习差考不上本科的学生才上高职,拒绝报考高职院校,导致学生被录取但是不到学校报到的现象频频出现;此外还受国家政策、学校之间“同源竞争”、经济发展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目前高职院校总体生源数量下降的窘境。面对日益稀缺的生源,为了谋求学校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纷纷降分录取。以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为例,有的考生考前仅学习几个月的美术就可以参加艺考并被录取,这直接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给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摆出了巨大的难题。 (二)应对生源危机,部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招收文理科考生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核心专业,近30年来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不仅在全国几百所高校中开设该专业,且部分高校取得了不错的办学效果。过去,接受过美术教育的学生占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比重很大,随着生源危机的加重,广告行业和经济社会对广告人才需求的变化,生源多元化的趋势在很多高职院校中蔓延开来,很多院校从原来单一的艺术类招生转为文理科招生或综合招生。在新招生环境下出现非艺术类生源对于高职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从过去的教学管理经验中,我们可知,艺术类生源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优势,但是理论知识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不能胜任广告文案和策划相关工作。而非艺术类生源则表现出不同的问题,或者无美术基础、审美层次,动手能力较弱,但相对有着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且学习主动性较高。目前,一些大胆、勇于突破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开始尝试文理科招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招生缺额的现状。如何针对文理科生源的特点,改革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掌握一定的必须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好广告岗位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将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们需长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专业设计同质化严重,导致互相抢占生源,竞争日趋白热化 改革开放松开了束缚在广告行业身上的枷锁,自1979年以来,我国广告经营额年增长速度惊人。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广告业年经营额为5019.7万元、广告公司44.5万家、广告从业人员262.2万人。2014年某网络调查报告也将广告设计专业列为十个最具“钱力”专业之一,广告设计专业在全国300多所高校中开设,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由于高校办学缺乏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趋于雷同,缺乏向社会输送具有特定技能优势、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广告人才办学能力,仅有极少数高职院校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转为文理科招生,但由于受内外因的影响,招生人数难以迅速提升。于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抢占生源,采取“有偿”招生、恶性竞争等不当招生手段,不但不利于解决生源问题,反而影响高职院校在社会和家长心中积极正面形象的树立。要想在残酷的招生大战中抢占一席之地,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必须转变观念,深入剖析,走特色和优质建设之路。 二、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发展对策 (一)针对生源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组织编制了《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广告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科技进步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质量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广告业,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划重点强调了广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和高职院校要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加大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文理科生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对学校软硬件的资金投入。目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沿用以往艺术类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不匹配、不科学。针对非艺术类生源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应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非艺术类生源知识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塑造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广告人才。 (二)更新广告设计教育理念,紧贴市场和行业需求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源危机,如果还秉持着过去老旧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会被社会和考生所抛弃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想要在招生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就必须上至学院领导,下至专业教师,充分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透彻掌握现代广告设计专业先进教学理念的精神与内涵。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必须紧贴市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调查研究当今社会和广告行业对广告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能力的,能在广告公司、文化传播集团或企业广告部门等从事广告文案与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等工作的优秀广告人才。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谋求发展,必须转变思路,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而应通过加强学院和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竞争力,从质量上提升专业吸引力。同时,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要坦然面对文理科学生,尽管他们之前未曾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但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学习主动性上要比艺术类学生强。因此,教师要树立信心,了解文理科学生,面向市场,改善教学条件,努力构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教学体系,谋求内涵发展之路。 (四)有效利用媒介、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在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的现实背景下,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自身的宣传工作不容小觑。在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下,广告设计专业全体师生要立足本专业,从多角度、全方位和独特视角来展开宣传工作。教师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制作符合本校广告设计专业特色的宣传海报、视频、招生手册等,合理合时地在各类传统和新媒体上,切实有效地让专业信息传达到考生和家长心里,帮助他们认知学校和专业优势。其次,可以利用在校学生、优秀毕业生甚至是企业来进行口碑宣传,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事迹来证明学校和专业的实力。总之,招生宣传的手段和途径是灵活多样的,宣传工作不仅是学校招生就业办的工作,更是全体教师包括辅导员共同的责任。只有上下团结一致,目标明确,加强与媒体和企业的沟通协作,才能提高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专业的长久发展带来机会。 (五)开拓招生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面对招生环境的变化,高职广告设计专业除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之外,还需开拓招生市场,提高就业质量,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谋求新的市场。第一,要加大农村学生的招生比例。以安徽省各高校为例,农村学生占在校生比例的一半以上,由于经济、家庭、高中教育资源等问题,很多农村学生选择报考高职。尽管比例较大,但仍有不少农村高中生迫于观念、经济等原因,被高职录取而不报到。所以,要做好农村学生的宣传沟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增加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第二,要加大对开设广告类专业中职院校的宣传力度,寻求长期的招生合作,互利共赢;第三,积极应对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要利用好“自主招生”政策,强化学校和专业自身建设,吸引更多的考生前来报考。同时,还应当审时度势,将目光放长远,立足现实,做好现有学生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就业、招生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新招生环境对于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要想成功应对生存危机并谋求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剖析、审时度势。在充分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内涵的建设、招生就业水平的提高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形成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最终赢得社会、家长和考生的认可,为我国广告行业输送优秀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作者:潘倩 盛夏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城市设计系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校企联办广告设计专业探究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综述 目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中,有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为学校提供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专题讲座,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以及开展校企文化交流等。这些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优势互补、精诚合作的原则。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合作办学功能的不断拓展,以及产教融合程度加深,校企之间的共同利益变得更加广泛。因此,校企联合办学能够有效实现校企之间的人、财、物、信息、文化等资源的有效融合和高度共享,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二、校企联办专业培养模式 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可按如下思路尝试校企联办专业培养模式。 (一)“校企联办专业培养模式”的特色 校企联办专业培养模式有其特色:1.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学习,以“干中学”为教学手段,以培养岗位技能人才为目标,实现岗位精准就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质量的岗位实用人才。2.按“实践——理论——实践”的能力培养规律组织教学。3.以真实设计项目为依托,场景结合,实现教学场景与时间工程场景相吻合,最大程度完成学校教育与行业要求的接轨。4.入学就签订就业服务协议:一是真正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二是培养业务骨干、实现高薪就业。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的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实践性原则。以项目为引导展开教学,以模拟项目过程配合教学,突出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训相结合,完成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2.实用性原则。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做细就业岗位基本技能课程教学,适当扩展教学广度,把核心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固定在企业急需的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岗位,使学生根据岗位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掌握真正的实用技能,最终实现可选择的精准就业。3.岗位需求原则。按照国家职业院校教学要求,充分考虑设计行业岗位需要,按照岗位人才素质构成体系设计教学课程,按照初级岗位就业技能要求设计核心课程。(三)制定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艺术专业为例,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未来的实习工作岗位,具有实际意义。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双师型教师为依托,在企业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以装饰工程项目为驱动设计教学,把项目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车间和工地,使课堂教学和项目实操、市场考察、样板房观摩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授课地点根据课程的需求采取课堂授课或者店铺实习的形式,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企业各项工作,了解各个工程的施工流程,使其达到融入企业、适应岗位、提前就业的目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和企业员工同工同酬,实习完后,优秀者提前录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工作经验,还有工作成果。由此可见,制定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授课形式更加灵活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教学组织 学校负责职业素质和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企业教师负责岗位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企业安排学生到公司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活动,进行包括企业岗位素质教育讲座、实训基地现场考察观摩、项目设计流程讲座、设计材料市场考察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按照项目流程的顺序进行针对性顶岗实训。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磨合适应岗位工作,实现岗位无缝对接,提高岗位就业能力。毕业设计期间,企业集中在学院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岗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专业技能问题,进一步强化重点核心课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打实就业基础,顺利实现就业。还将组织岗位证书培训和考核,使学生顺利实现持“毕业证”和“岗位证书”双证上岗的目标。 (五)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要用真实的工程项目和模拟真实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充分体现企业岗位特点,以各专业岗位项目为核心,以项目实际流程进展为主线,把课本理论知识要点与专业岗位各环节的操作规范结合一起进行授课。统一自编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案,统一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标准化。发挥行业优势,以行业联盟为平台,让学生参与行业联盟多家企业进行培养,实现全新的广泛立体交叉培养模式,快速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顺利过渡。 三、结语 “校企联办专业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以校企合作双方现有的强大资源为基础,以企业岗位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采用全方位系统化教学模块模式,突出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训相结合,完成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多种维度实施人才培养,并通过就业素养及心理培训实让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闻立鸥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 一、高校的广告教育:学生培养新方向 (一)创意思维的习惯 多屏时代的广告从创意作品到创意传播的新方向的转变中,创意的重要性作用仍旧显著。近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导致了产业整合,广告业以其自身对创造性和独特性文化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标准,纳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中。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先红认为的广告教育理念:学广告,就是学思维。所以,综合时代要求与广告专业的教育理念,广告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创意性的思维习惯。广告专业的教师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扩大思维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增加其他专业的课程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让学生拥有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的储存;培养团队协作与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开展脑力激荡法,为创意思维的形成提供学习方法与意识习惯。 (二)投入生活的态度 著名的广告文案创作人李欣频认为:“创意不是一种可被教授的技巧,而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生活态度。”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的获得不仅仅是高校校园内课堂的学习,还要在课外学习如何创造性地生活。以生活导向为主的传播广告时代的到来,让高校的广告教学视角与生活相关联,将教学计划扩展到生活之中,生活与学习相互补充,以生活的热情投入学习,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问题。广告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生活技巧的同时,丰富和深化个人生活营销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创意的敏锐视角触及到生活的积累之中,并将广告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能力通过教学计划中解决实际生活课堂的问题而给予实践的验证和提高。 (三)服务营销的观念 多屏科技下传播的广告时代的到来,其以生活为中心、服务为本的广告营销的观点是广告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时代的合纵连横趋势;也是从消费者需求、广告主诉求以及社会共生效应强调各方利益互化、兼容共赢的协同性价值之下,服务营销使广告的服务从传统内容的传达转向了全方位综合性的广告的创意传播,从广告主单方面的诉求表达转变为以生活为中心结合广告主诉求的服务营销,不仅改变了设计产业中各利益主体的传统角色定位,并极大地促进了设计话语权由单极向多维的开放。学生服务营销的培养目的在于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满足不断拓展的广告服务的范围领域,立足于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理念,明确定位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的立足点,以期实现广告教学的长远化应时发展。 二、实践的广告平台:广告教学新形式 (一)广告实践平台的搭建新模式:社会联接创意综合型实践平台 在我国,随着广告学专业近些年的发展,相关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模式逐渐深入专业课教学。很多高校已经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广告实践平台,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平台的教育模式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与实践资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但在传播广告的新形势下搭建以高校为主导,政府支持与社会联接创意综合型的广告实践平台,不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广告学专业的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也可以让社会实践平台逐渐的运行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高校凝聚业界、联接社会的广告人才的培养平台。从高校自身主导地位连接社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合作,改善相关的民生工程,建立社会实践广告平台,以广告专业的知识首先进行相应的调研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去洞察社会中的相关生活服务缺口,用分析能力发现机会点,应对解决社会服务缺口来进行相应的策划、设计、推广等相关的广告宣传,实施与执行完整的广告策划等一系列的推广宣传。 (二)广告实践平台的教学作用:专业衔接性项目整合教学 广告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运用与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来共同形成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不但能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的在校所学知识能够在正式工作时实现无缝对接。高校在与政府合作进入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可以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观察生活、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充分了解与学习受众的习惯与经验知识,充分从以生活为中心的平台上深入与扩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学会从受众的角度与认知中找寻创意思维灵感,以此做出适合贴近受众需求与喜好的广告作品。高校广告学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可以建立起工作室阶段教学模式,各专业课教师在学期教学前进行授课内容与项目选题的讨论与制定,使学生在各学期中针对同一项目的不同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具有衔接性,同时深化与完善项目的广告策略与执行力度。 (三)广告实践平台的考核形式:学生自我评价总结的重要性 高校与企业、政府、社会搭建的广告实践平台的实质是将广告学的教育由被动的课堂知识讲授的理论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执行,因此,高校广告教学应做好课堂理论教授与实践平台上能力培养的良好结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平台训练的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不能一味的追求理论或者实践的获得,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应合理分配。在考核评价标准中,应将小组成员的互相评分和受众和企业项目经理的评分列入考核之中,将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也放入广告实践平台的考核之中。广告学专业学生在社会实践平台的考核中除了在项目教学中的表现得分外,自己在项目教学结束后需填写相关的自我总结等自测评价反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后及时思索与总结项目课程教学与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反馈材料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努力与付出,避免了项目教学团队合作中的成员挂名得分的现象,进行更为客观公正的评分。 作者:张国斌 赵桓梅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1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自身品牌文化的建立,城市景观的建设以及部分商业文化区的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广告媒体的发达和多样化更是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和空间,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城市视觉艺术的重要部分。这样的背景下就使得社会对于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我国充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并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制定了“文化强国”的发展策略和目标,而我国地方政府更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升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并制定了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但是文化产业想要真正获得发展,关键还是文化产业的设计人才。当前我国广告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设计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广告设计人才无法满足设计岗位需求的现状,广告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更是很难满足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广告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2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2.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目标 做好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教师观念的更新,要求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并结合时展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全面的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并能够针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是在了解学生认识程度和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工作,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告设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广告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和创造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更新教学形式,改善授课方式 在整个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要能够做到针对市场对于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确定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和规划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是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实践水平,同时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将传统的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转变为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这样一来就是需要设计师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作品的展示,进而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3制定考核目标,开展特色教学 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革新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目标还是凭借学生广告设计作品去衡量一个学生广告设计水平的高低,这样考核的方式和标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素质起不到任何作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广告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广告设计应具备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就需要我们制定新的考核标准,除了对学生广告设计作品进行打分外,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广告设计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设计实践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日常实践三项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这样考核和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技巧和实践三者进行紧密的结合,进而推动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4采用与大学生广告赛事相结合实践教学方式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广告设计类似的比赛也层出不穷,其中针对大学生举办的广告设计大赛更是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广告设计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命题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一些广告设计命题,并将比赛内容和其他参赛获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了解企业对于广告设计的需求和广告本身带有的商业性质,便于学生全面的掌握广告的本质和核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广告设计教育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酷,改革和创新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为了做好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学生学习规律,更新实践教学方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设计教育模式,全面的提升广告设计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广告设计人才,推动我国广告业的发展。 作者:王亚琦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广告设计专业学习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告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研究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学习、了解并掌握广告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根据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有其专业的特色和学习的特点。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一是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对设计理念加以了解,掌握设计的整个流程,并应用艺术的手段把产品信息表现出来,传播出去;二是传播新的学习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协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在现实中如何把握设计的命脉,在团队协作中如何凝聚集体智慧的同时避免主观主义,克服沟通的困难。 二、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角色换位,教师为“配角”,学生为“主角”,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基本技能课程为主线,依托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学互动”的方式。教师通过引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再将一个独立的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布置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则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通过合作、协调,了解工作过程及掌握每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节。项目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并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重点。专业基础课着重于“讲、练、评”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着重在各课程衔接上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顺序及所需知识来设计,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现课程与专业的教学目标。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印刷工艺课程为例,按行业、企业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应该是先做标志,再做广告,最后进行印刷等。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先集中安排标志设计课程,再集中安排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待后一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到了要用到印刷工艺的知识了,这时,再集中安排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采用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根据教师设计的真实且有衔接关系的业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融理论于实践,实现“教学做、理实用”的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同时,笔者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设计有关“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问卷495份,回收率100%。在调查有关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题目为“项目教学法是运用实例解析和项目训练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你对这种教学法的态度是”的问题中,选择喜欢并支持的占73.7%,排在选项的首位;在题目为“你认为项目教学对你的设计能力有何帮助”的问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了“使我在遇到同类型的设计时,能够快、准地进行设计”,有25.7%的学生选择了“只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的案例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就无从下手”,有6.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帮助”;在题目为“你认为普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是”的问题中,有79%的学生选择项目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设计水平,有16%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有5%的学生选择“二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设计,能亲身体会到设计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项设计任务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由此证明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持支持和接受态度的。 三、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四、小结 “项目式”教学模式仍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笔者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其对调动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实产生了可以进行系统考察、量化衡量的正面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证明其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模式随着在更多学校、更多专业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变得更加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张莎丽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就业难缓解路径分析 现阶段企业青睐实用、够用、好用的专业人才。通过对广告人员的能力分析,结合广告设计行业和企业的职业标准,明确了广告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专项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其中专项技术能力包括设计定位、广告创意、设计表现和广告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而职业关键能力则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取信息、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依照工作任务需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提出多种广告创意思路、解决广告制作关键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各种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市场营销及广告类人才在人才需求上位居前列,但是广告行业的整体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广告网主办的“2012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2届营销、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中已找到工作的占46%,有工作意向的占9%,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45%。目前看来企业有需求、学生就业难,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直接造成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设计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接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数量及规模增长速度较缓,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供大于求。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造成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使得大学生就业门槛也逐渐提升。很多企业负责人承认,他们在招聘设计人员时主要看经验,对员工的要求是:有过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市场、有创意、熟悉各类设计软件、思维超前、勤奋等。以河北搜才网平面设计业近期某一天职位招聘为例,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有234个,78.6%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是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只有不到50个岗位对员工的工作经验无要求。广告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系统的培养,但高校对具有实战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较弱,难以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自然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广告教育的质量已成为管理部门、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1]。关于广告设计教育的调查统计显示,企业认为广告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严重落后于实践,“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全方位的了解,能力不足”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沟通与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同时企业所需技能和学生所学知识相差太多,造成学生的实践技能薄弱,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二)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使其就业面受限。当前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才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北京创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主要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约占从业人数的69.1%,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约占3成,说明企业在用人时并不简单地唯学历论,更关注实际能力。现代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已由单一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变,专业岗位在要求员工有精湛技艺的同时,对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就广告营销岗位来说,除了沟通能力外,员工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脉资源。 (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过度注重薪酬导致就业难。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大学生应及早制定职业规划,以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而目前大学生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其就业标准通常以“一个好的公司、一份好的薪水”来笼统表述,殊不知仅广告行业就有创意、媒介、设计、制作、客户业务等多个岗位,而“高薪酬”的职位对技能和实践方面要求较高,对于刚步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能达到的并不是很多。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可能会选择行业中的哪个岗位,应如何努力才能更接近目标,剖析自己之后,利用大学生涯通过实践活动多了解未来计划从事行业的背景,做有备之战,否则只能沦为被动。 缓解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一)在充分研究市场需求与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审批要具有严格的程序,要由时下行业、企业提出专业设置和培养要求,然后由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进行调研,提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并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之后实施,以满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与时俱进。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社会对于其职业化关键能力的要求是不变的,可变的是职业专项技能[2]。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以纵向延伸能力培养为辅,以职业化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知识群和相应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与就业市场挂钩,要独具特色,课程内容要突出能力培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有形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强调与广告专业有关的职业行为领域及其任务设置相对应,与当地的企业发展规模、工艺技术运用,以及企业的具体岗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行业工作结构中设置课程结构,体现鲜明的“职业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跟时代特征,课程设置要突出实用性兼顾系统性,突出稳定性兼顾可变性,突出实践性兼顾理论性;课程内容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高度综合性,即要少而精;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 (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重在体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主要指由企业提供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而学校提供理论知识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周中约7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此举对于增强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目前鉴于广告公司的规模和各学校在校生的人数,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入企培训,而通过引企入校开展“校企广告项目合作”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鉴于很多广告工作是以项目为基础开展的,学校可以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社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学生通过参与一个或是多个项目的平台,在实践中掌握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过程中所需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团队精神、需求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这一环节大大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为学生后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明确职业定位,拓展就业渠道,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师是他们所有人的梦想,但是回归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在广告从业人员体系中,设计师是金字塔的中上部分,与设计师一起撑起金字塔的还有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策划人员、摄影师、流程执行、助理设计师等大量人员岗位,就广大的毕业生而言,应该有的放矢,根据自己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特长,纠正功力心态,以多元化的眼光去选择岗位。广告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一直以来广告投放的市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这种情况致使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对自我的定位及评价过高,对于待遇及环境有较高的追求,造成就业渠道受限。其实学生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的就业现状。从学生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难”,是难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根据调查,即使目前广告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仍有57.6%的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工作。大中型城市及发达地区人才蜂拥而至,以至于人才相对过剩或大材小用,而艰苦的地区(包括广大农村)却没有人去。目前,广告市场在不断拓展,伴随广告主对三、四线城市消费市场的开拓步伐,学生的就业空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加强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使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拓展思路,着眼长远,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 (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创业。一直以来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障碍主要是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其实这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经验推理”,据相关显示:专业知识在整个制约因素中只占到33.5%,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缺乏核心技术”等因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作用及地位日益彰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广告营销与传播日渐成为广告主关注和选择投放的媒介形式,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网络创业则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网络创业作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方式,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和途径来实现其网络创业理想。譬如,开网店、加盟网络连锁企业、网络经营专业商品等,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以经营者姿态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对于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都十分有益。(本文作者:姚春丽 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革新措施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主要是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广告设计专业中很少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受过专业的训练或是对广告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由于是为了应对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只是对广告设计专业中的部分课程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因此专业素质不够全面,这也直接造成了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许多学生的审美意识淡薄,在广告作品的欣赏以及具体设计实践中缺乏审美能力。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学生有独立的思维以及广告设计能力,但是在教育中缺乏团队合作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较淡薄,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在走入社会之后,由于广告设计岗位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特殊性,学生缺乏团队之间的协调能力,因此无法适应工作需要,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容易被社会市场所淘汰。 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过分强调了学生所学广告设计理论知识专业化和系统化,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告设计的具体实践能力比较差,对所学知识的融合性也比较薄弱。由于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各学科之间的过于精细的分类,致使广告设计专业学科较多,致使老师在广告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追求教学进度,或者只重视理论研究而轻技能训练,顾此失彼,不能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由于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并且在教育教学中个别的授课模式的信息含量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广告设计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从而使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难度增大。所以,我们必须对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构建新知识、新思想、新信息的教学模式,使全新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更具有普及性、实效性和适用性,使学生的广告设计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和不断发展,使学生的广告设计学习观念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征,以满足社会对广告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而是要转变成全新的、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并认识到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以学生吸取知识为主的活动,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差异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具体的做法主要表现在: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程度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老师的作用不是教会学生广告专业的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训练学生获得正确广告设计和制作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广告设计的具体实践能力。 (二)改善教学形式,改进授课方式 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要针对市场需求来确定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全面加强实际训练的教学环节,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广告设计制作和管理能力为主进行训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训,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岗位的学习、了解、体验及运用,经过系统的培训锻炼出优秀的广告设计人才。同时,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堂中,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有所变化,将传统的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转变为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也就是说,设计师要积极地、主观能动性的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抽象思维充分发挥,真实自然的呈现作品,从而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使客户满意的广告作品。 (三)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广告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要在广告设计专业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广告设计专业课不单单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广告设计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在掌握广告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可以在设计的广告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设计的广告作品具有生命力,并且能够准确的呈现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将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能力,是他们所学到的广告设计专业知识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能够使学生更加正确、科学、灵活的掌握广告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在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中做到“寄情于物”的设计效果,从而精准的、完整的设计和塑造出广告作品的艺术形象,将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转变学习途径,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中,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是学生们主要的学习途径。所以,老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修养,同时也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学习的主要途径之外,还要组织集体课和小组课,集体课和小组课的实施给老师提供了一个转变学生学习途径的一个有利机会。这就需要老师在集体课和小组课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教育,组织他们进行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讨论和设计广告作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广告作品设计中能够汲取别人的设计思维方式和制作经验,使他们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渠道更加广泛和多样,有利于他们广告设计专业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途径的转变是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又一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更加具体,从而使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制定考核目标,创新特色教学 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目标,传统的考核目标仅仅是凭学生的广告设计作品来打分,去衡量一个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高低,这种考核标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一个广告设计优秀人才所具备艺术修养,所以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新的考核目标,对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书面测试;对学生所设计的广告作品进行考核打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评估;最后,根据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日常实践三项成绩综合评估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利于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将理论、技巧和实践相结合,齐头并进统筹兼顾的进行广告设计专业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广告赛事相结合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有关于广告设计的赛事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一些针对大学生所举办的广告设计大赛。老师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安排可以与广告设计大赛的命题相结合,比如针对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艺术设计大赛主题和要求,可以布置有关“反皮草”广告设计的命题。然后,能够结合比赛内容和其他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所关注的视角以及思考广告的商业性,从而能够有效掌握广告的本质与核心,有利于学生在广告设计学习中把握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目前形势不容乐观,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和素质出发,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专业技巧、实践创新三者相结合,树立他们学习广告设计专业知识的信心和乐观心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只有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全新的广告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的提高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广告设计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作者:李万军、郑磊、贾宁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 摘要:“包装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意性。市场需求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制作类课程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很大,决定了该课程的行业定位及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要彰显数字化、区域化和功能化。可根据目前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将3D打印技艺融入传统“包装设计”课程,使教学实践的内容行业化,项目市场化。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模式,即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引领”“工作室制”等适合高职学校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满足“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实施。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模式;3D打印 “包装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包装造型、结构、平面设计及广告应用能力的专业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它主要通过包装的方案策划、设计及制作等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包装的功能、结构、材料、造型、视觉设计以及印刷制作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并掌握相应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与技能。“包装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意性。市场需求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制作课程发展的导向性作用很大,决定了该课程的行业定位及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要彰显数字化、区域化和功能化等特征。 一、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一)区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融入区域文化特色,将地方性的文化特征与包装的造型设计很好地融合,适用于地方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区域特色商品。学生对区域特色文化是有情感认知的,融入区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包装设计项目的同时,也掌握了包装设计的技能。在高职包装设计教学上,将区域文化特色融入进来,就是提高师生对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认知,了解区域文化特色给包装设计教学带来的影响及帮助,从本质上改变只以纯专业技术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笔者所在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结合姑苏地区的特点,以几个产品包装为项目引领,完成了包装设计课程的区域化融入。 (二)3D打印技术的包装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互联网+”模式的出现,无论是B2C还是C2C,商家和客户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产品。“私人定制”的产品能够让顾客获得自我满足感。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个性定制类产品的商店。高职包装设计课程中运用3D打印技术来革新包装设计的创意性,3D打印技术具有便捷、多样、高效、材料无限组合、设计空间无限等众多优势。3D打印技术能够解决产品个性化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可根据项目的需要通过UG或3DMAXS等三维设计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绘制。修改设计,可直接在三维设计软件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取得满意的个性化设计效果后,即可通过3D打印机制作。笔者所在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融合了多元化的区域文化特色和3D打印技术。课程内容涉及容器造型设计、包装印刷及制作工艺、包装效果图、包装设计项目实战,其中包装设计项目实战所占课时最多,占总课时的1/2。容器造型设计、包装效果图、包装设计项目实战三个教学模块中均含有3D打印技术。 二、传统包装设计 与3D打印技艺相结合的双轨培养方式传统产品的包装是以各种方式或手法来充分展示产品的传统特色的,借助包装的特色来较充分地传达区域传统文化信息,体现包装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与意境。由于产品本身具备特定的特质,包装设计要符合产品属性,因此,传统包装设计满足了产品包装设计中个性化的设计模式,也满足了创意的设计。“包装设计”课程中我们保留了一部分手工绘制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于传统产品和区域性产品的包装设计,包括手绘草图、修改设计草图、上色、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我们除了运用品牌设计外,还强调了造型设计。以前包装设计主要是通过PS等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整体效果及包装展开面,根据包装展开面进行印刷封装。通过个性化造型设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模块中。在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融合中,我们把传统的包装展开面设计改成了产品包装的个性化造型设计,更为直观地展示产品包装的360度立体呈现效果。在项目实战教学中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手绘草图和修改设计草图,这个过程是产品包装设计的造型创意阶段。同时我们在草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模型建模,后期模型调整、支撑设计、打印、后期处理等相应的3D打印技艺的工序。 三、高职“包装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应用 根据目前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将3D打印技艺融入传统“包装设计”课程,使教学实践的内容行业化,项目市场化。“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适合高职学校学生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实施。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学团队经过研究,总结出三种较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和实训场所为一体;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目标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单单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一体化。同时,“理实一体化”也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知识结构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知识技能接受的基本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组合。高职的“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要始终坚持把“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60%,并科学合理地根据包装设计市场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包装设计”课程包含了容器造型设计、包装印刷及制作工艺、包装效果图、包装设计项目实战项目模块。在课程设置环节中,我们把包装设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模块中。如包装容器造型设计项目中包括了理论方面: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原则、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包装、包装容器的设计原理;实践方面: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方法、包装容器建模方法、包装容器打印、包装容器的后期处理。将理论环节融入到实践项目环节中去,让项目具备理实一体化的功能。 (二)“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 “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即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该方法重在项目化和工作过程化。“项目引领”的教学方法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师生共同参与,为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符合高职教育倡导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念。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前期要做好调研,选择合适学情和行业特征的项目,因此,“包装设计”课程的项目要具备以下四大要素:一是项目涉及的内容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点;二是项目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密切相关;三是项目难度要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包装设计”课程的项目遵循了以上四大要素,从简到难,层次分明地进行了容器造型设计、包装印刷及制作工艺、包装效果图、包装设计项目实战等项目。项目囊括了苏州地区包装行业所需求的技能,含印刷类、3D打印类等包装类型。2.小组协作小组协作首先前提是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小组机制,因此分组尤其重要。一般4-6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班级设立两位助教。分组环节中兼顾学生的层次差异,力争每个小组实力平均,以避免学习层次起伏偏大的问题。任务分解是小组合作的最重要一步,也是项目能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任务分解到成员,必须经过小组的协商和沟通才能实施,要保证每个成员能够发挥自己的长项,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找到成功感和归属感。任务整合及小组内部评估是小组协作的最后一步,这里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对小组实施完成的项目进行合理化评估,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小组成员一起再进行修改和总结。3.项目展示和评价项目教学后期,由每个小组选出能代表该小组的最终项目成果并进行简单的项目答辩,然后开始对小组最终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点评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助教点评和教师点评等几个方面。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教师点评是教师指出小组作品中比较成功的地方和有创意的地方,以及提出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三)“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指运用校内教师工作室来组织的局部提高性教学,主要起到提优的教学目的。“包装设计”课程利用3D打印工作室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对项目组的组长和助教进行相应的项目前辅导,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发挥到帮带指导作用。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教学课堂的效率。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不仅对课程教学的推进节约时间,还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兴趣、专业引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组长和助教可以参加各项比赛,为专业竞赛能力提供保障。 四、结语 “包装设计”课程将传统包装、3D打印包装等内容融合在课程中,符合了市场及行业的要求,对于革新的“包装设计”课程,我们一直在研究并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引领深化课程教学的成果,并辅助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拔优培养,促进课程教学成果优化。 作者:朱华明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河北省内广告设计专业型人才培养重点应该注重内涵发展与改革,以产学融通、应用,校企合作为主旨,课堂理论知识与企业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广告设计专业型人才综合培养体系。 关键词:广告设计;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 河北省大部分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及课堂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书本教材教育培养模式突显,不能适应广告设计专业在教学尤其在实际项目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需求。 一、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 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1.基于就业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今大多数高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是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主结合行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而设置的专业。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定位与社会诸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人才培养的模式还不够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相关课程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未来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的重点势必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因此广告设计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必须具备跨岗位和跨专业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从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主动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研究专业教育目标、专业特点与未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力求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2.优化结构,建立鲜明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未来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对于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专业特性和实践教学作出准确的评估,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配置。结合市场调研分析,增减课程学时,科学调配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例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综合实践课等。其次,在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安排上,应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尤其课程标准应根据当今广告行业的特征提炼出重点核心课程,并与业界专家探讨,予以修订。而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首要应放在实践环节,引导和教育学生真正地将实际项目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以达到教学目的。3.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方法改变为“实际项目”教学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个人的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把控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应该改进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和模式化的学习方法,达到一种主动摄取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一直延用的传统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很多都是创意理论型,在校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创意而缺乏实践意识,毕业后实践能力就会遭到很多质疑。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具有弹性特征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框架下有目的地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在具体的实际项目设计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迅速适应市场和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在毕业时快速达到广告企业的用人标准。 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开展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向、争求企业合作,通过搭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平台,科学的分析、构建广告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共享高校的智力资源,还能够储备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共享企业的实际项目资源,把具体实际的项目引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迅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工作室”制教学以应用型为主旨的“工作室”制教学打破了高校课堂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开放式的教学与实践,建立在理论课程基础上,以专业技术实践应用为主,以专业教师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承接具体实际项目,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之,结合目前河北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只有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合理科学的设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性教学为特色,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培养模式,产学融通,以产促学,以学推产,达到以教学为引导、应用为主旨的目的,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面临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广告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初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有力地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在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本文试从广告微信微学堂的设计创办,现代信息技术软件有效使用,广告微课视频的录制,广告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广告设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微学堂;微课视频;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有力地促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在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图形图案,三大构成,平面软件应用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信息化手段,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可以明显体会到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笔者在多次调查中得知,当前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广告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并不理想。多数学校的广告专业是在美术专业的基础上慢慢衍生而发展起来的,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习惯性的以传授书本知识和经验为主,因此学生的设计能力是在书本和教师的思维下成长的,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造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理念,以及信息资源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碰撞和互动,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学到了“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再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计划和组织进行学习、设计,以致于设计出来的广告作品缺乏灵性,没有太多的闪光点。笔者经过不断思考研究,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传统广告设计教学现状。在传统的广告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运用还停留在师生查找收集资料,传输教学内容,利用QQ群等平台提交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优势未能广告设计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找到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新方法?笔者结合我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特点,做了以下下一些尝试: 1创办微信广告微学堂 信息化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室和画室为主,而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一个开放的平台。基于这一理念,可以借助学校微信企业号的平台,创办广告微学堂,每周通过微学堂师生的优秀广告设计作品、设计感想以及好的课程信息,整体展示和分享师生的设计作品、优秀作业,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教学,随着参与度的不断提高,这一平台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将作品、作业上传到微学堂上这个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学生由被动设计变为主动参与设计。同时,专业管理员在广告微学堂设置评价和讨论平台,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进入讨论区,在讨论区中可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专业老师就可以在平台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客户端,学生和老师可以选择实名或匿名,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会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与教师之间更好的交流。 2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软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实、用活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1]例如,在《图案变化的方法—简化法》一课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组词抢答游戏,学生通过学生上网查阅词组,抢答问题,并总结这两个字的区别,然后请学生登录校内教学信息和资源平台,上传简化法家庭作业,由学生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并请优秀作品设计者分享自己绘制简笔画的简化经验。随后播放简化法技巧动画视频,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总结简化法特点,通过教学平台下发任务,并提出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对象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draw等软件进行简化法练习,学生完成后将作品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共同评价出优秀作品,以自荐形式挑选几个学生,将其作品通过教学平台同时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做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分别运用了信息化教学平台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通过平台看一看,自主探究,做一做,对图案进行简化练习两个环节,掌握了简化法的学习,通过实践,养成了学生观察总结的习惯,从而锻炼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3录制广告微课视频 传统的我们广告基础课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法,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模式,比如我们的美术史论课,基本是教师讲授为主;二是以“学”为主的模式,我们的素描水彩等绘画基础课,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学生自己在临摹、练习;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的广告文案写作课。这些教学模式将教育的内容变成一系列问题,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顺应了素质教育关于发展与创造的思想,但是对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师接受。比如教师通过教研室其他老师的帮助录制《Photoshop》、《手绘效果图》两门课程的微课视屏上传至学校的教学互动平台、微信课堂、班级微信群,以方便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复习巩固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由于远程教学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的分离这一特点,通过网络教学来实现的学习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布置、考试、笔记记录等,教师在网路平台、手机APP上都有所体现。如此网络平台的角色就可以转变了,由原先的教师单向传播转变为一个充满教师、学生交互与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 4建立丰富新颖的广告教学资料库 教育信息资料库的建立。计算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几乎可以作为人脑的延伸,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正促使着以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学中许多要我们记在脑子里的东西,现在可以储存在电脑硬盘里。因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人和技术两个方面,即哪些内容是计算机可以代替我们去做的,哪些是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2]为此,笔者与广告教研室的10多位教师共同建立了广告设计教学资料学习库,在广告教学资料库中,分门别类地建立了教学资料,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目录,目录的设定是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学期开设的课程确定的,在这些目录下在分别建相应的子目录,以保证资料的一目了然条分缕析。教学资料下我们建立课件、图像、试卷等内容,在课件文件夹下我们还建立了《素描》、《室内设计》、《速写》、《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广告摄影》等三级子目录。教学资源库对所有广告专业学生开放,在这个资源库里,老师和学生可以找到平时上课的各类课件,上课所用的各种软件,以方便他们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样建立相对完整的专业资料库,可以使我们师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促进了教育的新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正在尝试和探索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使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笔者在广告教学中对信息化技术所做的一些探索与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前方路还很远,还要努力前行。 作者:马继 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高级、专业、职业的定向人才需求也大幅提升。如何在以定向培养为基础的专业教学、职业教学中顺应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研究如何实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职业教育的良性改革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广告设计;定向培养;课程改革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属于短期突进模式。在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性、涵盖范围和实用性得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在获得良好成绩的背后,也存在市场认可度较低、人才质量参差不齐、职业理论培训和职业实践培训比例失衡等问题。这引起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等多方的重视。众多职业教育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学术探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法,项目化教学正是其中之一。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和侧重点归纳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的职业教学方法。其中,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通常是为某一专业目标服务的。正因为存在这种指向性,项目化教学更适合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项目化教学通常有一定的流程。首先,教师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发现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与教师交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再次,教师根据学生在从发现项目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教学反馈。最后,通过总结讨论和二次实践等形式达到提升学生定向能力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化教学的侧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以工作实践与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理论学习的真实感,从而转变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的学习态度。第二,学习项目的定向掌控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以市场需求作为课程逻辑设计的根本前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一切教学设计以实现定向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第三,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进行工学结合,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一些抽象的软硬环境具象化,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职业教学任务进行模拟生产,让教学环境尽可能地规范化、制度化。 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概况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下简称“该专业”)自2015年起开始招生,每年招收学生约90人。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网页美工等,其教学培养目标以向广告经营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宣传设计部门输送精通图像处理技术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学生的定向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艺术审美能力、对客户广告宣传需求的深度理解能力、综合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的集成培养。 三、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选择分析 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核心课程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和网页美工等。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周期也不同。在选择具体的项目化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综合衡量相应的教学周期和教学目标,进行定向的教学课程和培训实践项目设计。 四、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具体案例探究 1.科学定位科学定位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先决条件。先要客观权衡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状况。如,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包括广州恒美广告有限公司、广州醒沐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广州金思维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有些为专业的广告经营企业(如恒美广告、醒沐品牌策划等),它们对人才需求的侧重点是综合广告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设计部门(如金思维营销策划等),它们对人才需求的侧重点是美工设计能力、软件技巧与熟练程度。根据这些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培养出的学生是最具备竞争力的。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正是将地方区域内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需求与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以多种方式(文献调研法、电话访谈法、网络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对专业对口岗位的能力需求与技能需求进行了调查,为项目化教学的科学定位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依据。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总结出的项目化教学科学定位能力权重关系图如图1所示,项目化教学科学定位能力需求调查样例如表1所示。2.明确宏观培养方案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为出发点明确宏观培养方案,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具体设定由基本素质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组成。专业技能课程分为专业前导课程、专业并行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个组成部分。专业前导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基础、设计概论等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专业并行课程包括各类图形图像设计软件,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图形创意等单项设计基础课程;专业后续课程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和网页美工等课程。3.项目化考核机制的制定考核机制也是项目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教学预期效果、学生接受程度、真实效果、市场(合作企业)认可度等一系列重要指标都需要通过考核机制衡量,从而为教研室对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细节评价提供数理依据。而在通常的考核机制中,项目化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占总分值的70%到80%,学生完成项目后的成绩和具体考勤细节占总分值的20%到30%。考核的执行周期视项目化教学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常规周期为1到2周进行一次,整体项目任务完成后再与考勤情况汇总给出综合成绩。4.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果归纳通过文章的理论论述,结合该专业的项目化教学实践,可总结出取得的主要教学成果有如下三点:第一,为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挂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避免了以往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现实市场而造成的理论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第二,将行业需求代入教学设计,将复杂教学理论堆积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定向培养职业教育,让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跳过漫长的实习期,更快、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阶段。第三,为校企的深度合作提供契机,将“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真实、可靠,更加符合合作企业的具体需求。在提升学校口碑、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合作企业以最高效率获取“来之能战”的专业人才,达到双赢。 作者:邓腾 谢洁萍 吴坤娴
美术类论文:职校美术类专业历史教学方法革新 【摘要】职中美术类专业历史课程由于是一门文化辅导科目,不纳入期末考试范畴,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面对稀缺的课时和浩繁的书本知识,许多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师生难以形成课堂共鸣,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职业中学;美术专业;历史教学;方法革新 职中美术类专业历史课程由于是一门文化辅导科目,不纳入期末考试范畴,难以引起学生重视,面对稀缺的课时和浩繁的书本知识,许多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师生难以形成课堂共鸣,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程都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起—个引导者的作用,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历史的殿堂.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一、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和专业特色 美术专业职中生大多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性格外向、想象力丰富。特别渴望展现自己的长处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和称赞,对感性和形象的东西尤其感兴趣,但虚荣心强、情绪波动较大、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注意力难以持久,对理性和抽象的知识往往会敬而远之。所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教学内容,结合职中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美术专业特长,让他们能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展现自我的能力和特长,品味成就感,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在给学生讲授《祖国的统一大业》一课时,安排了一个课前预习的教学活动:请学生临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并设计今后台湾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区旗。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该活动自觉设计了未来的台湾区旗,而且在活动中这些学生都主动了解已有的香港、澳门区旗的设计特色和理念,查找能体现台湾地域特征的标志性物体,设计出的区旗有的还十分优秀,我立即将该活动升级为一次竞赛活动,对优胜者进行一定奖励,该次活动一方面转变了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观念,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不仅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也指人们对客观存在过的史实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故而历史内容生动具体丰富多样,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容易激发学生感情,激励意志,又因其内容都是真人真事,有血有肉,富哲理于史实,寄智慧于真理,有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但在教学中过程,教师往往因为教材的制约,突出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意识等内容的讲述,使历史失去了生动性,变得枯燥、艰涩,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要积极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课程趣味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一)补充与美术专业有关的课外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要注意学生美术专业的学习热情极大高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尽量补充与专业有关的内容以迁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课时,讲授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时,挂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的挂图,讲授完他们的基本状况后,让学生寻找与其他两者具有不同风格的青铜器,当学生找出是三星堆青铜礼器时,就向他们讲解三星堆青铜礼器的设计风格来源于印度,从而再引入现在史学研究领域从三星堆青铜礼器的设计风格探索出远早于西汉张骞的丝绸之路的由四川蜀道到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来丰富课程内容,能通过专业内容(设计风格)学习热情的迁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自己美术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强化历史课程的自觉性。 (二)增加社会生活史的内容,提高学生人为素养 历史上,古代居民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与美术设计有较大的联系,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丰富、加强的内容。例如:在讲述民族融合史的时候,我们可向学生补充胡、汉服饰比较的历史知识: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优点,对汉族的衣服进行改进,现在汉族仍然使用的马靴、马甲等物品最初来源于少数民族。这样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既能增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知识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与美术专业技能相关的历史知识,至少在他们今后进行影视剧务服务和舞美设计时,再也不会出现让曹操大军踩踏玉米地的谬误了。 三、革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落后,是职中美术类专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师要积极革新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他们的认知途径。 (一)改变教师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方式、认真选择学生容易上手的活动内容,做好活动后的反馈。笔者曾经在学校组织的面向苏南地区公开教学活动课中展示过一节“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发展之我见”的历史活动课,要求学生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定位自己观点和写好维护自我观点的辩论稿,在课堂上先设立三个投票箱,分别标上“促进说”、“阻碍说”、“促进、阻碍并存说”,然后由学生进行投票,将自己归入三个阵营中的一个,然后唇枪舌辩进行论战,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学生感到自己成为了课堂主人,而且通过活动使分析问题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获得较大提高,学生在课后的反馈中希望老师多组织类似活动,可见,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是一种成功的方法。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历史感性认识 美术类职中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对声音、动作、色彩等形象的东西具有特别的敏感度,采用具有声、形、色等立体感受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调动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讲授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呈现历代的瓷器精品图片,用表格展示近年各大拍卖行进行的公开拍卖的古代瓷器的价格,这样就可以通过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中国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形成认同感和自豪感。近年逐渐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现代化教育手段无疑是历史课程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情境,吸引学生入境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职中美术类专业历史课程建设的有力助手。 总之,“当前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中职美术类专业的历史课堂教学并无定法,贵在有效,只要我们认真钻研,肯定能够找到激发中职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 1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 1.1期刊的种类不够丰富在期刊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下,电子期刊将在所藏期刊数目上占去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国内美术类院校中有名的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仍大多以纸质期刊为核心开展。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八大美院对综合性电子期刊资源购买重复率较高,几乎都购买了CNKI中国学术期刊,部分购买了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报刊数据库。而艺术类电子期刊由于价格较为昂贵,订购数量很少,种类较为单一。 1.2期刊的服务方式单一相比国内3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院校图书馆,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发展落后,由表2可以发现大多数美术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仅为陈列、整理、阅览、复印等传统方式,仅中国美术学院可外借馆内期刊;嵌入式学科服务环节薄弱,仅提供留言板、QQ咨询、联系邮箱等一些基础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简单的读者咨询,学科服务没有开展,少有微信图书馆、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服务,服务层次不够深化、不够与时俱进,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读者需求。就服务方式而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走在八大美院的前列,目前已开展了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读者反映良好。以本馆为例,纸质期刊服务多以展示、提供阅览为主,缺乏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电子期刊则死板地陈列在图书馆主页上,缺乏宣传与指导,利用率不高;学科服务还尚未开展。 1.3馆员的服务效率低由于历史的原因,美术类院校图书馆员中工勤类人员比例较大。以本馆为例,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仅为4人,专业结构极不合理,馆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能力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馆员,因而直接影响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影响了期刊网络服务的有效开展。 1.4读者的文化信息素养亟待加强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美术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素质,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美术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训练而忽略文化知识的积累,造成学生综合文化信息素养偏低;同时,美术类师生多半从事创造性活动,对文献需求较小,阅读需求少,获取灵感的途径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2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措施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正经受着新时代的考验,面对期刊类型多样化、期刊管理自动化、期刊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者需求深化的挑战,笔者提出如下提高期刊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2.1改革期刊管理体制,实现期刊管理综合化期刊从签收、上架、整架、打捆装订到再次上架,离不开整个图书馆各部门馆员的协同合作。期刊管理一条龙体制在手工检索、印刷型文献作为载体和自给自足的保障体系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点。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读者需求的深化,其已经影响采访、编目、网络技术、参考咨询工作的整体性、科学性、连续性,已经不能适应期刊工作的需要,为了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提高“采、编、阅”的工作质量,精简机构,节约经费开支,减少重复劳动,便于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该实行综合性期刊管理模式。例如:采编部门负责导入、套录MARC数据、采购期刊;阅览部负责整理、验收、登到期刊;网络技术部负责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及其他技术型问题;参考咨询部则负责面对读者,及时答疑,引导读者,方便解决他们对期刊信息的各种需求。如果期刊实行外借服务,流通部也应参与期刊管理工作。 2.2简化期刊工作流程,加快期刊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取代传统手工方式对期刊资源进行管理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期刊的加工、MARC数据采集、装订属于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应外包给期刊供应商,减轻馆员工作负担,从而更多地投入到期刊“采、编、藏”等业务的现代化管理,整合期刊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期刊数据库、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等。 2.3丰富期刊服务方式,加快学科服务进程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服务方式,强化期刊特色服务。应从方便读者利用和最大限度发挥期刊馆藏资源作用的角度出发,实行部分期刊外借服务,拓宽读者服务领域。在原有的信息参考咨询部基础上,馆员应针对读者需求在社会网络大平台上,深度挖掘期刊文献信息,对信息资源及时进行二三次加工整合,形成知识单元,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最新的期刊信息;开展文艺类文献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专题期刊文献展览、专题读书会等服务或活动。图书馆还可以与各院系合作,利用图书馆硬件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补充扩展,将图书馆服务主动融入到师生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方便读者,提高效率,实现艺术文献的学科特色服务。 2.4科学组织期刊信息资源,加快特色资源建设期刊信息的组织由期刊征订、特色数据库建设、期刊分类排架3方面组成。美术类院校有别于普通文史理工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偏重于戏剧、美术、文史、设计等门类,所涵盖的内容与其他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图书馆在购置期刊资源时,应以本校专业设置和科研特点为前提,根据师生信息需求有重点地购置期刊文献,并合理配置中外文电子期刊,减少冗余,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与纸质期刊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电子期刊采购可通过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区域美术院校或者全国八大美院图书馆联合的方式,采购美术类的电子期刊资源,特别是针对价格很高的国外电子期刊资源;还可通过网络补充学校电子资源,比如ELF⁃WOOD、麻省理工学院的开发网站等。在此基础之上,加快本院校特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对图书馆美术类专业期刊文献资源的补充,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分类排架方面,针对本馆读者及馆员的信息素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设置期刊排架号。例如:使用分类号+著者号为索书号,对每一类现刊进行分编,并按索书号排架,并将索书号所代表意义及排列次序以简图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过刊则可采取年代+分类排架号排架。 2.5实施期刊评估,科学续订期刊目前,这一流程被国内许多图书馆忽视。在实践上,期刊的选择和订购需要采访人员、专业学科馆员、学科专家的参与,针对期刊的学术性特点、价格变化、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结合读者满意度调查,定性和定量地使用统计数据来续订期刊。其中,读者参与评估计划及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分析由信息咨询部门承担。 2.6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期刊文献类型的多样化、期刊文献信息服务的深层次化要求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以美术类为主的多学科文化素质,并能够对网络美术类期刊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浓缩和深层次加工,进一步开发新的信息产品,使用户获得信息精品。图书馆应按照期刊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7建立二级分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以本馆为例,二级学院资料室虽然在隶属关系、经费划拨以及职能上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二级分馆,但在管理上仍为传统的资料室服务模式。应打破传统,充分利用其教学科研人员集中、专业期刊使用频繁的特点,将专业性较强、读者面专一的学术期刊提供给二级分馆,并号召成立相应的学科专家小组,选派富有学科背景的馆员或者培养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至二级分馆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同时也利于搜集读者反馈及建议等,不断改善期刊服务。 2.8加快全国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据笔者了解,目前尚未成立以美术类院校为主的图书馆联盟,目前国内更多地建立了一些以片区为主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比如首都图书馆联盟、重庆图书馆联盟、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等。美术类资源价格较为昂贵,由于图书馆购书经费的限制,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应该建立国内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联盟成员受协议和合同制约,相互提供定题服务、馆际互借、原文传递、通借通还、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9培养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合格的美术类专业学生不仅应包含专业技能,自身文化信息素养也相当重要,他们更需要文化知识的沉淀,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灵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图书馆是美术院校学生的主要信息源。美术院校学生除了使用图书馆内的艺术书籍外,还使用了期刊、视听资源、报纸、儿童图书、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特藏。图书馆还应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读者的专业特性,组织开展信息素质培养教育、美术类信息资源开发等主题相关的活动;利用美术类院校专业优势,征集师生创意,建设更为舒适的、适合读者阅读的图书馆环境,并从软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除此以外,鉴于师生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应选拔出信息素质较高的读者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作为普通师生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纽带,激发师生建立与图书馆的深厚感情,方便读者的管理与图书馆业务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期刊管理人员与多方合作,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有效地提高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质量。 作者:马毓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美术类论文: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一、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 秽貂系中各民族在陶瓷、金银、绘画和建筑等方面成就较高。高句丽的建筑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中原的建筑风格,从某种程度来讲,高句丽的建筑艺术成就能和敦煌相媲美,具有很高的价值。到了近代,在各民族互相影响、沟通交流的情况下,不管是建筑、交通,还是服饰、美术,都有很大的发展。以上所举的只是众多历史文化中的少数例子,这些艺术文化遗产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历时代的冲击,使得传承人越来越少,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就当前形势来看,民间的传统艺术的发展阻碍重重,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有效融合,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 自从我国政府开始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后,各级部门深入调查分析,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级。在分类上可以分为文学、美术、音乐、医药等几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相继采取措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且拟定了各种方案和相关保护措施,以确保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三、东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省级文化部门相继成立了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中心和机构,各种非遗机构的成立为东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的督促下,东北地区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就保护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人员不足的问题,专业的收藏人员缺少,研究专家稀缺,这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很难高效展开,不能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这与遗产的丰富内容不相匹配。其次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较少,虽然有些建设项目提上了工作日程,但却没有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专业且系统的研究、宣传与保护。虽然有些分散在各个博物馆,但是数量很少,且并没有被大量展出,而是保存在仓库内,如果没有较好的保存条件,还会使其遭到破坏。 四、结语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之一,是劳动人民生生不息的智慧结晶。面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失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成全民参与的事业。社会要加大投资力度,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工作有效进行。其他行业人员应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的特性,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加以创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宫丽慧 王思儒 单位:渤海大学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一、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创新群体中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具创新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针对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等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于现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文化战略举措;这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有效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方面。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人文科学修养等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出一批敢于创业、能够创业、成功创业的高素质自主创业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当下,校内外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情况显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就业,具有很强的时代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培养创业人才对社会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统筹各方力量,才能培养更多知识型高素质创业人才。开放办学(创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创业视野,了解美术类专业在社会中的行业发展趋势。走出校门,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考察、实践等,如学生可到艺术设计公司,通过考察和学习了解艺术类企业运营方面的知识,以深化课堂专业教学的课程学习。依托高校所在地区人才资源(美术系毕业生创业成功者),聘请艺术设计相关领域企业家、高端设计人才来创业实践基地讲学,讲授创业规则、就业趋势等实践专题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化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建设: 1.能够培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和自我评估的指导教育。 2.在学生进行探索创业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创业认知的机会,为其提供相适应的实训基地、艺术产业实践机会。 3.为学生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学习实践平台环境和创业氛围融合在一起。 二、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的依据原则 面对创业,美术类大学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重点。要切实提高道德文化、业务素质、心理身体等素质,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和开拓创新等一系列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素质,在社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身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美术类合格人才。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模式(多种模式)的建立,拓展了学生专项创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现实支撑,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将成为文化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源之一。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需要有以下的条件支撑: 1.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教学机制建设,坚持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互为体现、互相促进。 2.进行美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素质。 3.创业教育模式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高度契合。 4.探索创业教育实施的规范性与保障性,在现有素质教育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业实效评价规范建设。 三、美术类专业创业在当前市场体系下的解析 美术类专业的核心本原就是创造创新,不但在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专业中体现,而且在油画、国画、版画等纯艺术专业更需要原创性,甚至艺术产业管理、创意文化等美术边缘学科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而创造创新观念。大学生的艺术创作、设计能力是其就业的首要条件。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在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更要全面系统地思考,这就需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以及现代社会需求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中。让美术类大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艺术需要的变化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在创业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下,及时调整自己的创新创业的方向及目标,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充实、拓展拓宽自己的能力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创业做到有的放矢。创业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就是时代的要求,研究当下美术类专业市场以及市场需求,对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是必须的、不容逃避的时代教育课题。 (一)美术类专业市场和美术类边缘专业市场的种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美术类专业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教育要适时转变自身发展模式。研究市场就是研究创业教育发展的市场和内容。下面罗列一些美术专业可以涉足的行业(或未来的发展行业):美术类专业:职业艺术家、绘画装饰、美术教育、美术培训、平面设计,家装,环艺、城市雕塑;美术类边缘专业:墙画、插画师、色彩咨询师、艺术咨询、艺术资讯、画廊经营、美术用品营销、艺术品营销、美术写生基地、民间工艺品传承以及营销。在这些专业发展的同时就形成相应的产业,创业教育模式就要跟相应的产业对应才有最优的社会、教育资源配套,才能将教学和市场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二)美术类专业创业模式相对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动漫艺术创意产业社会专职画家产业艺术教育培训产业艺术设计咨询服务时尚潮流咨询培训艺术文化志愿活动传统艺术文化继承环境艺术工程设计市政文化志愿活动民间美术资源传承新兴艺术门类探索艺术文化产业管理非遗申请研究保护地方文物管理保护艺术收藏拍卖产业美术类专业应根据当前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毕业生创就业形式的转变,积极适时地调整课程培养体系。不但要加强对美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和训练,也要根据当前社会美术类行业不断出现的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时尚元素的发展,开展针对性教学和培训是完全有必要的。在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更要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美术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不能做狭义的求职技巧指导的理解。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才乃至人生的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业教育在美术类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中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不能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尤其要避免全程化的创业教育变成毕业前的应急指导。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学生所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求职技巧层面,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就业,使创业教育的实效落到空处。创业教育的开设有着以下作用和价值: 1.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有效沟通。产学研一体化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借鉴的价值,可改进高校所在地区美术类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 2.大学生内在精神即终身研究性学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机制的建设,是当代大学精神培植的有机组成部分。 3.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融入美术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开拓美术类专业教育新内容。 4.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互为体现、互相促进,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解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5.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天然有机的联系,创业教育不是美术类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创新性教学、研究型教学,也正是创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内容之一。 6.创业教育是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应用性强,参研人员具备美术学、教育学以及社会活动、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全面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创业教育和模式创新的生成机制 全球化语境的当下,实用性的诉求更为迫切。艺术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凸显出艺术教育的价值。美术类专业大学生也渴望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运用于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当代大学生富有创意,团队合作中能够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国际艺术教育主张提高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艺术学习以创新为核心,创新要以实际应用为基础。 1.创业模式创新和实践以及和就业创业政策之间的关系是模式创新的现实重要依托条件。 2.研究现有创业模式,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途径的探索,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研究创新、创业实践,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深化以创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理论建设。 4.创业教育与模式创新要同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与社会和谐融合。 5.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前瞻性和现实诉求的系统化建设。 六、创业教育模式的现有形式种类 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当代高等教育要提供更为广泛、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帮助美术类大学生做好创业乃至人生发展规划,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之路,获得自主进行创业的技能,能够具备应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人的压力的能力,帮助美术类大学生建立创业的心理自我调试机制。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提供有效的理念框架、前景预设和教育规划。 1.依托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以学校为主,面向市场的创业教育模式。 2.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3.学校—市场,或者本校—外校、国内—国外分段学习(实践)创业教育模式。 4.学校对口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创业教育模式。 5.大学生毕业后市场(企业)在自我需求的现实诉求下进行的岗前培训。在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中,可以展开各校外和校内各系之间不同层次的合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提高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综合竞争能力。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下,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并重、学校推荐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逐渐形成。全国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和渠道,进行行业发展预测的信息化建设,深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教育规划。 作者:徐亮董怀晶高一帆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美术类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将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落实,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社会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呼吁声音也越来越高。搞好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建设,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面对如今社会呼吁高素质学前师资的形势,找准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具有幼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对幼师美术能力的要求,对原有的传统授课模式进行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内外活动,适应新形式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需要寻找创新的路径,扩展美术内涵,强化实践环节。美术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科学的去引导,确保每一个社会个体从幼儿时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受到了启示,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殊性;启示 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就用简单粗糙的线描图形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个人的发展与幼儿时期对想象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被推上了日程,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投入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使美术课成为培养学生美感、美德、美术技能的阵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美术技能的教师队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发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幼儿教师。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婴幼儿的教育,其中早期的启蒙教育深受重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逐渐从教育专业中凸显出来。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综合的发展,确保幼师不但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对艺术课程进行吸收和运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人群,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学前教育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为0~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婴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教育是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早期经验影响大脑结构,人的终身发展受学前教育的影响,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力资源水平做基础性贡献。美术类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性。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确定了美术类学科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相互连接的桥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学习美术类课程,掌握课程的基本要领,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一些基础的课程,通过基础的艺术课程来对幼师进行综合的培养,学前教育基本的艺术课程包括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其中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基础课程的一门专业,贯穿学前教育美专业始终的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美术类课程即是技能训练,又是审美素养的培养,美术类基础知识与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各种视觉形象的特殊特性。激发学生们的个性思维,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确保其视觉形象的表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幼师学生掌握美的规律,正确的认识美、欣赏美、翻译美、理解美、并有能力创造美,为今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视觉图像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大背景,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掌握丰富的美术类课程的特征,熟练运用这些特征,去完成将来的儿童美术基础教育重任。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将孩子引进艺术殿堂的起点,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知识,使学生的修养和内涵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懂得爱美之心,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现状 2.1缺乏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是从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毕业的学生,没有进行系统专业的幼儿美术心理知识的学习,缺少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只能从“专业美术”角度来对学生做要求和指引,为其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后果很严重。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学的美术课没有培养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美术能力,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到高考的特殊训练,一般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美术的基本功,只传授专业美术技能,会严重打击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们没有接触到幼儿心理与生理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没有掌握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课程设置上来讲,专业的艺术院校分科比较细,可是学前教育美术类的基础课程一般只是素描和色彩,一般情况下专业院校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手工、美术欣赏、绘画、图案等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应用得到,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并没有专门开设这四门课程。有很多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是通过自学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掌握其中的教学技巧,很难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生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2.2教育理念落后,缺乏适应新形势的专业实践型美术教材无论任何一学科都是依据教材来实现教学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学科还沿用传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材,这套教材内容之间联系比较密切,系统性强。过于强调美术造型技能、技巧的教学与训练,但是这套教材据今年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本无法与当下人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步。这套教材的内容,美术鉴赏的内容单一,把技能训练作为美术课程的首要任务。理论知识的介绍占了教材的绝大部分,根本没有与现代媒体结合,教师只是着重讲述造型的基本方法,同时还缺乏对优秀幼儿美术作品的介绍,忽视了学生对于绘画造型美感的认知体验。内容较多,难度偏高,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所引导的写生造型上,学前专业的普通学生,没有接受过高考美术训练,根本没有专业的能力去完成。在美术类基础课的教学上,没有针对绘画造型的形式美感做出深入鉴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感受美、翻译美的基本审美体验,教学偏重技能,学生使用的基本教材严重不足。 2.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上所传授的都是传统的内容,单一的素描课程教学内容,很难满足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美术基础训练课程的需求。虽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专业性强,但是学生们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很难适应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背景下形式多样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层次不同,学生们的年龄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教材和评价标准却不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同一水平的理论能力是很难的,无差异的评价标准也是不科学的,让学生头痛更让老师们难以适从。有一些学校对专业美术课的认识不足,评价局限于保持课堂高度的纪律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作品的鼓励,美术有了开阔性,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过分的强调保持卫生清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限制学生的创作能力。 3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中得到的启示,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3.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师资队伍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包含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等四方面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思想。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艺术活动,感染幼儿的心灵,开发幼儿的心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快对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幼儿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扎扎实实的与幼儿美术教学有关的知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将幼儿心理与生理特点有效地融入到学前专业的美术课中来,实地参观和学习一线幼儿园的美术课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这一角色。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教师要牢固的掌握,当幼儿园开展活动、环境布置还是玩教具制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美术技能。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发现自己所处的状态,掌握幼儿园需要的美术技能技巧,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创新美术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更贴近实践。 3.2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为三年,制定新的课程结构,可以尝试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幼儿园教学需求相结合,为将来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打下基础。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比重,将欣赏内容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应强调结构素描,减弱明暗关系,加强线描写生,可以将各种生活用品作为描绘的对象。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色彩美汲取灵感,减弱写生色彩教学。精美的图册、可爱的玩具、时尚的装饰品,都可以作为学生鉴赏色彩搭配的对象。应结合幼师的专业特点融入可爱的卡通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还可以绘制童话故事,促进实现素描教学的活学活用,还能实现学生延伸相关的美术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设计制作,将体现个性化美术设计与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还可以使用环保材料加工成玩教具范本,提供给幼儿园。在实践中,学生在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园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们在手工教学中不断挖掘新材质,使无价值的东西重新焕发光彩,在幼师手工课教学中,应不断学习,将好的资源、好的创意纳人到课程中来,在手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作出调整。调整各个阶段学生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理解能力强,对理论类知识的掌握更容易的,应该提高课程设计类的美术作业。起点低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好的,对实践性强的技能知识更易把握,可以先提高技能方面。幼师美术教学评价要体现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不应该是单一的标准,应该进行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多元评价。更不应该仅限在常规期末考试,绘画比赛、画展、基本功过关等各种形式的测试手段都可以采纳,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幼儿园所必需的美术基本功,增设一些卡通简笔画、折纸等技能方面的小测试。通过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不但保证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完成课堂教学,还能够凭借自己好的技能完成教学。学校建立更加合理的美术课程评价系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艺术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造型美感解析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的增加,学前教育也更加的趋于科学合理,绘画造型美感解析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当下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感知美、翻译美、欣赏美等全方面的审美能力,制定出适合专业的美术课程,更全面地在绘画造型美感解析研究的基础上来完成技能训练。进一步促进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的教师要在造型美的认知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审美经验,制定出适合该专业学习的艺术课程,提高对艺术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社会培养专业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莎 单位: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 美术类论文:师范类美术教育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人类发展的要求,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群的美术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美术教育适用于社会各领域,如地域、民族、经济、时代等,同时它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提高公民的自身艺术素质,利于发展社会审美意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方式,使教学途径增多,教师的角色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改变,他们改善了以前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在各方面的进步,如创作、传播方面,使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有了更大源泉。艺术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功能进行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创作,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艺术创作形式。人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出有兴趣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体验和传播。现代艺术和声像艺术的发展都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因为,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传递形式多样,好的和不良的视觉现象渐渐影响着人们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美术教育如何在信息社会下更好的发展,受教育者如何拥有健康的审美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对信息有正确的处理能力,是信息社会下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多元文化认同观念与美术教育 伴随国际间各领域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日益明显,优势文化形态侵蚀弱势文化形态的现象日益明显,便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并存。西方文化作为当前的一种强势文化,对其他文化体系的发展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造成影响。世界的各个地方都进行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原文化的发展,还能发展新文化。人类文化的进步离不开多种文化并存发展,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我们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文化和经济一样,形成一体化现象。 (三)我国现行基础艺术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影响 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入美术教育人才和基础教育师资。因此,基础艺术课程改革影响着美术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这样,势必引起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的改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基准,通过分析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兴趣来划分绘画领域,各阶段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情感认知,更加注重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使美术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基础美术教育思想的改革满足了新时代的文化需要,新标准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新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传授给受教者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艺术修养,让学生能自己构建美术知识和文化。加强师范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明确师资的培养目标,使教育体制更适合时代的需求。高师美术教育正处于新的变革期,要明确时代因素对高师美术教育变革的影响,以此为方向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途径 (一)树立正确美术专业艺术观 要明确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认清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把握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本质和特点,要清楚的知道美术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艺术人才。要改变以往的育人轨道,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在美术文化素质和美术教育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培养社会所需的发展型人才的功能。 (二)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它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供学生创造和创新,学生永远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只会成为传统美术教学的牺牲品。因此,高校的美术教师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美术知识的能力。采用多种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创作,让学生的创作灵感更敏锐,从而进行美术创新。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 我们要改变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结构,不能只是单纯的讲解知识,要将教育理论、学科专业课、学科教学法和教学实践完美结合起来。高师美术课程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美术教学课程论为纽带,构建包括美术专业技能、艺术基本理论、艺术心理学、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实习、美术教育研究以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在内的课程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角色转换和定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以后更好的融入到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做了坚实的铺垫。只有这样,才能将高师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统一起来,共建美术教育的美好未来。 (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与创新 我们要明白美术的学习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动手绘画,只有将人最真实的感情注入到美术学习中去,才能体现美术真正意义上的美。美术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和熟练绘画技巧,还要让受教者的感情注入到美术学习中去,真正体会美术教育的美,才能更合理的掌握和应用美术知识,也能更透彻的理解艺术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反之,我们只注重感情,而不注重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不能真正改善美术教育,所以要将“技”与“道”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和补充,两者缺一不可。此外,还应注重教育理念以及作品创作技能的改革与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术风格也不同。创新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美术的一个重要属性,在以后的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者:罗小博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学科新教学理念以及实施 摘要:近期,南京晓庄学院发展规划处组织安排了研修课程,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启发式的平台。本次课程学习过程中多位教授、博导的精彩讲座和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也将是未来各类具体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变通的起点。对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师来说,不断思考与更新美术类学科教学理念,接纳并吸收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是本职所在。笔者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也将更多地关注美术类学科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需求制订教学方面的系列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相关变革,使得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齐头并进,继续努力博学善教,平衡精英教育、拔尖教育与普及教育、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美术学学科;教学理念;具体实施 2015年10月份,南京晓庄学院发展规划处陆续精心安排组织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修班”和系列讲座形式的课程。通过对此阶段系列讲座课程内容的学习,笔者获益匪浅。通过听取各位教授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体悟与经验,笔者加深了对于如何做一名优质高校教师的思考,了解了大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和生师互动的重要意义,亦更深入地理解了信息时代对于教学新技术运用的大趋势及其具体操作方式、方法,使得自身原来较为狭隘的教学思路得到拓展,眼界亦得以提升。如何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是每一位高校教师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将近十年教学经历的美术专业教师,通过本次课程内容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引领(宏观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从师德、学科专业、教师专业三个方面提出对大学教师发展与成长问题的理解;东南大学教授、博导李霄翔对于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职业发展的挑战与思考。微观方面:南京大学教授王自强对于将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具体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分享与再思考),结合日常教学,反思了以往的美术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其中,笔者思考最多的便是如何在提升自身美术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同时,融入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笔者在本次研修班中的学到的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一、师生关系的优化 1.密切关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心态 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动机(如就业、兴趣爱好等),在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发掘其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可通过网络问卷调研,或设立类似美国特拉华大学的观察辅导员岗位,师生面对面进行课后交流,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 2.教师对于新教学方式的理解与师德传承 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将来的校外工作、生活的思路与方式,这种影响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完善人格与良好师德的教师对于学生具有人文感召力,教师的恰当鼓励与润物细无声的精神熏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美术教学理念,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单单包括美术专业能力、学术科研能力,还包括将其他跨学科知识运用于美术课程教学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将美术认知融入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这些正确的美术教育教学基本理念有利于教师传承传统的艺术教育学识,以开拓性的思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迎接新时期教学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及时获得美术教学的相关信息,并将其迅速转化为相关教学改革的新动力。 3.师生主客体的变换 教师应做好课堂内外主次关系和师生主客体关系的转换,将以往美术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为主,将课堂教学时间扩展到课后,并以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相关的绘画实践练习也以学生课后大量练习,教师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为主。学生课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搜索所需的学习资料与知识,其间所积累的问题留在课堂上提出并作相应的探讨,这就将学生的学习重心移至课后,而非课堂上的几十分钟。 二、对新教学方式的接纳与创新式运用 教师应充分结合传统美术学识与互联网时代教学方面的高科技。如,教师可了解新技术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好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在现代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美术类学科应该进行改进与革新,以打破固有的授课模式,教师应以更加包容、开放、积极的心态融入互联网技术时代。教师应将优良的艺术传统与高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师生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将教学与科研高度统一起来。要做到以上几点,一方面,教师在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基础教学时,应时刻提醒学生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依旧可以冷静思考,并力争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优秀美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市场价值是附加在艺术之上的。市场价值与艺术水准并不完全等值,美术类课程教学应立足于创作高艺术水准、高品位的艺术作品,而非随市场的高低涌动,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改变作品的格调。另外,在美术学科建设以及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应兼顾社会需求与就业需求,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美术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等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美术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要关注美术专业学生将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专业与职业相对接的部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在人才辈出的今天,教师应当依旧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重视精英教育、拔尖教育的同时,顾及多数学生的普及教育、通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教与学,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周晔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思路 一、当前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被边缘化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认识自己,了解职场信息,掌握求职面试技巧,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快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引导部分有能力的同学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目前,多数美术类高校或美术院系对就业指导课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充分认识到课程在促进美术类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方面的积极意义,一些美术类高校或美术院系并未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或者虽然纳入教学计划,但是在国家强制性制度安排下一种非自觉的行为,并未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也未设置系统的教学大纲,课程定位不清楚,缺乏相应的师资选聘和培训制度,未设立与课程配套的就业指导咨询制度,鲜有高质量的教学教改研究,课程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规范,有些高校仅将其设为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课堂出勤率不高,很多的美术类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只是应聘前的包装课,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大部分美术类学生在校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对就业指导课程不感兴趣,不重视,不认可,学生去上课只是为了赚学分,课程没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强调实用性,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特点和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直面和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课程内容,才能实现课程的独特价值。美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较强,求职技能生疏;自我期望值较高,心理抗挫能力不强”。【1】目前,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多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多是对就业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笔试、面试能取得成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仅是提高就业率,完成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就业指标,缺乏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个体针对性和专业针对性,忽略了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忽视求职心理调适和求职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此外,美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比较强烈,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毕业生的比例比较大,但目前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没有针对这一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和指导,个别高校或学院即使开设,也仅体现在创业理论的传授,缺乏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传授和指导,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浓,创业能力和水平缺乏。 (三)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 教学形式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参与课堂,强调互动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相比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授课方式,该课程更需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模拟现场、参观企业、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目前,美术类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多数还是课堂“填鸭式”授课形式,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缺乏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分析,缺乏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及美术类学生目标行业特点的职业选择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讨、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形式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和实际需要“两张皮”现象,学生很少有机会能走进招聘会,亲自体验求职过程,或走进企业,切身感受职场氛围,课堂上,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能听到企业管理人员、人事工作人员或校友的现身说法,因此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枯燥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课程内容陈旧,有效信息量小,学生仅能从课程中获取关于求职礼仪、就业形势与政策等理论性知识。 (四)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涉及心理、法律、求职技巧、礼仪、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又要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掌握人才需求信息”。【2】该课程是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素质教育类课程,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然而目前美术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专职、稳定的师资团队,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多是由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他们曾直接从事过毕业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对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用人标准等很难有透彻全面的理解,整体素质与课程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同时,这些现有师资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能投入时间和精力认真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备课和相关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授课教师评职称困难,直接影响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学科归属不明确等问题,就业指导任课教师也很少有机会接受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战培训,这些因素导致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业化水平低,课程尚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经验教学阶段。 (五)课程体系不健全 学生大学四年学涯都是在为求职做心理准备,知识铺垫和能力积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与此对应,就业教育也应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抓起,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内容应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知识,形成长效教育机制。目前,多数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并未被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贯穿于大学期间,课程体系不完善。就课程开设时间而言,就业指导课程只在大四开设,课时数偏少,学生在大一接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缺乏大二大三阶段学生职业规划的跟踪调研和阶段性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实际需要;就内容设置来看,课程一般仅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就业指导课程重求职技巧培训,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属于学生求职前的“突击课程”、“包装课程”和“应试课程”,属于“季节性快餐”,仅能在学生毕业前对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讲解、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技巧讲座等服务,“没有触及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树立和职业素质准备等深层次问题”,【3】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课程设置个性化 学生毕业去向不同,对自身和职业世界的认知水平有异,现行就业指导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应朝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不断调适课程设置,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迎合求职市场,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个性是艺术的生命线,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美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开放,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崇尚个性和独立,因此,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要充分研究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就业实际情况,分析他们的生涯发展要求和发展水平,实施灵活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采取就业意向分组讨论、实习工作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就业讲座等灵活多变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需要,尽量小班教学,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巩固和促进教学效果,课程还可以辅以就业指导咨询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解决学生个体的疑惑;任课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生涯档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督促学生适时调整求职目标和就业去向,并为求职目标做出实际行动。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搭建创业平台 大学生创业不但能解决自己的毕业出路问题,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吸纳其余毕业生就业,即便学生毕业后不走创业之路,包含首创精神、冒险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创业精神对美术类学生岗位成才也十分重要。崇尚自由的美术类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之路。但目前美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课程设置缺席、创业平台狭小等问题,应高度重视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强化创业辅导,增强美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系统知识传授、典型案例分析、美术类专业创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在工商注册、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搭建创业平台,鼓励有意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美术类大学生创业形式一般为提供美术培训、销售美术用品、宣传资料设计印制、开办个人工作室,提供个性化产品如手工漆艺作品、个性化婚纱摄影等,这些创业形式需要有经营场地,学校应根据美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开创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支持,并努力将校内相关业务交给创业学生做,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就业指导课强调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启发与学生探讨相结合,形成立体就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美术类高校可以通过开拓市场资源,促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一是可以邀请有实力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知名招聘网站人事经理或往届校友给学生做讲座或开展“就业沙龙”“毕业展演”等活动,融学术交流与就业指导于一体,借助相关校外人士的现身说法正面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扎实专业技能,提升综合实力,更有可能通过他们推荐或引荐一些就业单位,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二是建立稳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实习基地,畅通参观用人单位的渠道,经常带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夯实美术类大学生专业应用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当前专业的技术要求,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美术类院系与美术市场的对接;三是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图片解说、精彩视频、名人名言、统计数据、权威调查、故事分享等教学手段,采取职业测评、案例教学、模拟面试、体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体验,主动分享,促进学生及早了解就业形势和求职择业状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专业化 师资队伍素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美术类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仅限于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和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师资来源单一,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缺乏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地选聘师资。美术类院系应尝试在校内教师中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且关心学生事务的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可以吸收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制定和实施就业导师聘用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形式,扩大师资来源。聘请对美术行业用人有深刻体验的人力资源专家、优秀的校友作为特聘就业指导导师,定期为美术类大学生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还能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将企业发展前沿动态带进学校,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现有师资培训。美术类院系要加大培训经费支持力度,改进就业指导课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机会让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参观、交流和访问,以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批选拔优秀教师参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专题培训,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强化培训效果,扩展培训规模,拓宽培训内容,建设好保障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水准的长效机制。 (五)课程体系全程化 “全程就业教育”,是指“将大学生顺利就业并立业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理念与能力形成全面、系统的一门学科,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主就业的意识,以及不断发展的立业能力的专门教育”。【4】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研究美术类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水平现状,分析总结美术类专业特点、美术类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分专业、分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一时要引导学生觉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唤起他们自主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指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认知自我,认知职业世界,初步确立职业理想和毕业去向,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大二大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相关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为顺利求职和求职后的职业适应打好基础;大四阶段,为学生讲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传授求职技巧,包括简历制作技巧、笔试面试技巧以及就业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关于就业的报告论及,国家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5】这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协调各方,全面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建设。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提高认识,深入研究美术类学生特点和美术专业就业特点,为提高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率,改善就业质量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作者:叶扶荣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摘要 美术类职校学生的年龄、个性、经历都有其特殊性,如果在教学之前不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学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如何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这些艺术类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本末不能颠倒 艺术兴趣可以培养 社会的介入 就业问题 这是摘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中的一段话:“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发展已经进入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列入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国家发展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人民需要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就更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大规模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可喜的发展,10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毕业生近1300万人,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① 然而,我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期间,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些孩子的就业希望。种种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使我感触良多,我默默地思考着,如何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这些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路子。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曾多次向各种各类学校提出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之所以觉得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如此重要,是因为艺术职校学生的年龄、个性、经历都有其特殊性。如果在教学之前不先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学活动几乎无法开展。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了解到有几个重要的心理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这些问题像一个无形阴影笼罩着他们,使他们几乎透不过气来。现在,把其中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拿出来分析。 误区一:都忙着要打工挣钱。挣钱第一,学习第二。本末颠倒。 对于第一个误区,下面有一个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後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後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於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启示?” “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②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例如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学习阶段没能掌握好技能科学知识。如各种应用软件的运用,如摄影基础、造型训练等,到社会上工作你能完成好各种设计任务吗?就算有就业机会,能把握住吗? 误区二:对上学不感兴趣,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对于第二个误区,其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我在一所美术类职业学校调查中发现,几乎每十个美术类职业学校学生中都有四个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每个班级都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希望转专业。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爱好选择比较模糊。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需要多想些办法。(1)改善学校环境,在这一方面,艺术类学校的学生老师都是强项,但真正能去实行的却很少,例如在学校征集CI策划,在学校的整体视角传达方面尽量做到庄严整体。如学校标识、教室识别牌、学校动线牌、各科室识别牌、学校雕塑、对外开放学校作品展示厅等。这既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能促进学校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一举两得,这方面也可以参考中国美术学院。有了这些,学校才能有一个浓厚的艺术氛围,而这种氛围是感染学生使其产生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2)增加户外艺术实践活动,如环境设计类的实地考察、摄影类和写生类的外景练习等。通过户外实战练习,既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在古代的中国,许多的教育都是在室外进行的。现代西方国家的户外教育发展水平也较高,许多课程经常在户外进行,夏令营一类的户外教育活动也较多,有的国家还有专门的户外教育学校。相对而言,我国现代的户外教育发展水平偏低,近年来比前些年更甚。有专家为此呼吁,为了民族的未来,中国学校教育也该改革进步,增加户外教育活动。对于孩子的户外教育,也许我们也应在观念、制度、经费乃至执行细节上下点工夫了。 误区三:来自家庭的问题,信心危机。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等现象。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心理教育中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对于这些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孩子,教师的正面鼓励很重要,但仅仅是教师和学校的关怀实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介入,如民政局或者希望工程等。要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在这些困难家庭中还有些家庭因为特殊的原因,处于非常艰难、温饱都几乎无法解决的境地,有的还住在几乎就要倒塌的危房里,有些家庭父母亲人有疾病。虽然这些家庭的孩子读书都不用交钱,但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因素还有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生活的担心。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短期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实是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或生活条件,让这些孩子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安心去上学。 误区四:就业难,认为所学知识与将来的就业问题关系不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着许多暴发户,富二代,以至于学生有一个错觉,知识解决不了将来的经济问题,职校毕业后就是去打工,用不了许多技能。事实上,在目前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步入就业市场的今天,就业毫无疑问是一个社会难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和培训机构都不是万能的,学员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以为交了学费,就会分配一个工作,这个思维方式显然行不通。正确的做法还是要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就业的优胜劣汰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难题。但一些大学生没有选择消极等待,或者转嫁矛盾,而是选择了就业不错的职业教育进行短训,从而顺利就业,起薪也不错。这种积极的方式不仅有效,也值得鼓励和提倡。相反,一些职校生在就业面前,或仅仅寄希望于学校,或者父母的关系,或对就业信心不足,或是要求过高,最终的结果真是很令人担忧。对此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埋怨别人,埋怨社会。③ 我们不禁要问,把握命运航向的是什么呢?贝多芬耳朵聋了,他说:“我听到我的心在演奏”;霍金要不是一肚子的学识,没准会在哪个疗养院终此一生呢?答案找到了,是知识,是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一个有知识的人确实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就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国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曾多次向各种各类学校提出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去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当然,我们所希望培养出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但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从小不停的被迫读书考试,不良的竞争造成诸如“实感冷漠”④等等的心理因素已经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了。希望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这些孩子们的身心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接班人。综上所述,解决艺术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他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 美术类论文:20世纪西方美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为艺术而艺术”、“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 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从单纯绘画到画面立体分割法,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20世纪西方美术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有巴拉的《被拴住的狗的动态》,表现在运动中的物体。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 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把梦境与现实想结合,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幻想、希望等人的主观思维来表现画面,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 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很多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类论文:2D卡牌类手机游戏的美术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手机性能的提升,手机游戏也开始从轻量化的休闲游戏向着大型游戏转变。手机游戏在整个游戏市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形成游戏市场的新一个发展点。2D卡牌类手机游戏也在不断的成熟发展中。比较成熟的有三国杀和我叫MT等。 游戏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美术设定,而随着游戏技术研发的深入,手机游戏的设计也不越发精致。2D卡牌类手机游戏好的美术设定是整个游戏的精华,所以需要在前期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表现。好的前期美术设定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2D卡牌类手机游戏的亮点就在于人物设计的精美与道具场景的演绎。 关键词:2D卡牌类手机游戏;美术设计 2D卡牌类手机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收集不同的角色卡,强化自身实力寻找出适合自身的卡牌组合。每个角色都有一套独特的法术和技能。2D卡牌类手机游戏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设定、充满色彩的故事情节、与玩家之间不同阵容的相互较量的新鲜感来吸引玩家。 在2D卡牌类手机游戏中美术设计,可以从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搜集大量各类图集资料与服饰发饰资料。力求将游戏的主题和氛围充分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游戏角色不只是需要设计精美吸引玩家,而且还需要能够贯通整个游戏脉络,甚至是带给游戏本身一种升华。作为整个游戏的精髓与灵魂,整部作品中的美术设计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优劣,好的人设既可以满足玩家的愿望和幻想,还能丰富游戏情节,给予游戏玩家更加愉快的游戏体验。 一、人物角色设计 根据故事时代背景和剧情发展。角色造型需要符合时代特点,在创作中也要适当融入现代元素,兼顾到故事设定与美感。美术风格多以半写实的画风为主,其中的人物需要基于写实的基础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漫画化处理。即弱化物体表面的文理及细节。对角色造型适度的进行变形和夸张。设计主要运用重造型而轻细节的扁平化风格。会有大面积的纯色作为角色主体色。通过加入较少的补色来让整体观感得以均衡。并通过将毛发等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绘制,进而突出角色整体的体块感。通过对肩部、四肢、手部及脚部等部分进行夸张变形,以求能够突显出角色的轮廓。务求让玩家在最短的时间接受并记住游戏中的角色。 角色的造型在进行单独角色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每个角色因其自身的定位与作用不同,如果不能将设计考虑严谨的话,很有可能会让玩家产生对角色甚至于是对游戏整体的质疑。 二、武器装备设计 武器装备是指可以装备在角色身上的道具。需要根据不同的游戏角色不同的职业以及种族特点,来设计出符合角色自身特点的装备类道具来。就如同男女服饰不同一样。当然,这其中也可以有一部分各种族通用的,如披、风戒指等。根据2D卡牌类手机游戏的剧情的发展,游戏中的各色人物均有自己的武器道具,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角色的身份以及种族甚至是性格特点。2D卡牌类手机游戏中各个角色的武器要有可辨识度。名字易记为宜。道具设计要有自己的特点。 道具设计要依据游戏风格和故事背景。道具的造型、大小以及武器装备需要和谐统一。根据角色的造型和服装统一设计。才能够很好的展现整体的美术风格。道具在不同阶段的造型要有所关联。在丰富玩法的同时兼具视觉美感。在进行单独道具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每个道具因其自身的定位与作用不同,如果不能将道具设计考虑严谨的话,会让玩家产生对角色甚至于是对游戏整体的质疑。 三、场景设计 2D卡牌类手机游戏场景设计是指游戏中的背景。根据美术风格和时代背景,设计主要场景和小场景。场景设计要对应好正确的时空关系,营造艺术氛围。在整个游戏的美术设计中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2D卡牌类手机游戏由于2D的平面属性,并没有更好的空间营造体验,使玩家有更好的代入感。这就更需要我们在简化真实场景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美术设计。把平面的场景通过光线、虚实等手段进行艺术化处理,更好的带来视觉体验。 在色彩的设计中,不要颜色过于饱和。在能够衬托卡牌的同r,保证视觉导向的统一性。 美术类论文:美术类特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广州市美术中学 美术生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美术特色高中这个特殊的环境及其学生的特殊学情。特别是文言文作为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宗教、教育、文化、伦理道德等社会学科知识的语言载体,容纳的是先哲们对世界探索与认知的智慧结晶,从美术生的职业发展来说,如果他们学会从文言文中寻找文化之根,有助于他们提高其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 一、从哲学文化分析古代诗文 美术生整体的特征是自我意识比较强,较强调自我的感受,比如经常更改校服、佩戴特别发饰、不守规则等等。“自由”“自我”是他们所推崇的,再加上青春期的身心特点,所以他们时常挣扎在因自由被约束而产生的愤懑中,觉得老师、家长的认识短浅。但是如果引导他们走进历史长河,在一些能引起共鸣的问题上探讨,那么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思考和观点,更会在其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变。 比如自由的问题,庄子的《逍遥游》即论及“绝对自由”“相对自由”,这个话题就是哲学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命题。结合文言文中对大鹏鸟与四种人的描述,学生明白了自由是有条件的;同时也明白美术生想特立独行,想突破现实的条条框框,追求“绝对自由”,这是“形而上”的。但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有所凭借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就必须做些不情愿的事,来获得“相对自由”,这也是一种“形为心役”。而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逍遥游》中的借助风力才能起飞的大鹏鸟得不到,现代生活中“有待”于各种便利条件的我们,更得不到。所以,“形”与“心”是人生中的哲学矛盾。 二、从民俗文化分析古代诗文 从职业发展来看,美术生以后就业大概是设计、绘画、动画等方向。无论是环境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离不开对本土环境的了解。对民俗文化了解越多,文化底蕴越厚,其作品就可能更有r值。中国的民俗文化,折射了古代人民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上古时代人们尊神祭鬼,所以有大量关于祭祀的词语,例如“社”“祖”“年”等。针对美术生擅长画画的特长,按照文言文中所提及的内容,让学生去调查、研究茶、酒、建筑、戏曲、对联、谜语、服饰等民俗文化,再以绘画的的形式将民俗文化表现出来。例如笔者在讲授《离骚》前,让美术生去研究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然后以“民俗文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理解。手抄报中的屈原或峨冠博带,或香草裙带,或神情悲愤,通过画作的方式,学生对《离骚》的作者已经有了较好的了解,课堂上再以香草美人为切入点讲服饰、谈寓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本所传承的文化就缩短了不少。 1. 饮食文化。比如李白《行路难》的“停杯投箸不能食”。“箸”,课文解释为“筷子”,那为何李白不说“停筷”?这就牵涉饮食文化。《说文解字》:“箸,饭欹也。从竹,者声。”可见,最初的筷子是用竹子做成的。而“箸”与“住”同音,寓意与愉快进餐的氛围不太切合,到了宋代改成了“筷”,寓意快乐。李白在《行路难》中用“箸”,取义其谐音意:停止不前。饮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在今天也时有看到,比如餐桌的公筷文化与礼仪,女孩出嫁时携带筷子的习俗等。 2. 服饰文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在文中解释为低级官员,衣服与官职有何关系?这就涉及古代官员服饰问题,古代官员的品级与其服装的颜色、质地、配饰是一一对应的。比如三品以上穿紫色,八品、九品穿青色。 3. 器皿文化。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符”。现在常说的“符合”即从古代的“合符”这一军事术语发展来。 4. 礼仪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义之邦。比如《鸿门宴》中的座次安排的礼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他们的座次体现了与会人物身份的尊卑,宴会中东向最尊,其次是南向、北向、西向。还有“南面而事之”“虚左以待”“箕踞以骂”等都包含了古代礼仪文化。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系统和具体的要求。中学音乐教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应将音乐尽可能地生活化,把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中学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自身情感自然地融入音乐中,实现以声传心和以情动人。由此可见,中学音乐教师的情感体验传递在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共情由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音乐作品承载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共情无疑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情感传递割裂开,那么就难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共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来丰富学生关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一、共情能力的概念与界定 (一)共情概念的起源 由于共情的内涵较为丰富,不同的学者对于共情的理解也不同。对于共情的现代意义的使用最早见于休谟关于“同情”的哲学论述中。在其之后的现代道德情感主义代表人物迈克尔•斯洛特提出,休谟在《人性论》中用“同情”来解释多种心理现象,将“同情”——即共情看作人与人沟通中至关重要的原理。“共情”翻译自德语中的“Einfuhlung”,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移情”,是指一种能够接收、识别、感受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构造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爱德华•铁钦纳将德语“Einfuhlung”转化为“empathy”,使其成为心理学概念,进而解释和丰富了共情的内涵。由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共情,最开始被用于心理咨询过程中。罗杰斯认为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质,共情能力即“体会他人的情感过程就像体会自己的情感过程一样的能力”。罗杰斯还提出了知情统一的教学观,他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由于教育的作用。该观点认为人的成长除了文化、环境、教育这些外在的因素,还需要自我潜能的觉醒。基于这个理论思想,罗杰斯把“患者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中,提出了“自由学习”的学习观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在他看来,精神世界中的认知和情感是最重要、最紧密的部分,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知情合一的人。这种能够将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 (二)共情概念在教育学中的发展 共情教学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它强调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通过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来真实地还原教材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相关情境。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共情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要学会体会作者的情感,再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教材中情感内容的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产生共情的课堂无疑更加充满趣味性,从而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活动与交流的双重场所,但如今大部分中学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忽视了教学本质,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师生双方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尊重、理解彼此,共同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氛围。 二、共情能力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价值 国内对于教师共情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师共情能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共情是培养和维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关系所必需的特质,增强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自我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共情既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需求,又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音乐教师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时,就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进而构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课堂。当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或艺术表演时,时常会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有时悲痛万分,有时激情澎湃,这便是共情在起作用。共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通过知情并行、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使学生和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共情能够促使中学生产生亲社会行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正在逐渐发展,主要表现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倾向于提出新的想法、理论,思考问题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明显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在这个关键阶段,共情教育会对他们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青少年的共情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出现亲社会行为,即更容易在他人受到伤害、损失时产生难过、同情等情感,也更容易对他人伸出援手。这与美国社会学家霍夫曼的观点一致,即共情有道德教育作用,它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个体因移情而产生的各种感受都会成为亲社会道德行为的动机。由此可见,共情所引导的道德教育正符合音乐教学提出的德育要求。 三、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课堂中的应用 2011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身情感、提升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美并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音乐中感受心灵的纯净。 (一)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应用 在音乐课中,文字只是载体,各种形式的乐曲才是真正的主体。以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塔瓦河》为例,乐曲前言写道:“热爱祖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下面的乐曲呈现了祖国美丽的山河,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其实是对乐曲主题的一种铺垫引导,将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热爱祖国”引入乐曲是为了使学生与作者共情。在实际欣赏乐曲时,很少有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伏尔瓦塔河真正的美丽风景,也很少有同学能够从歌曲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在此处就需要运用能够使学生产生共情的教学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进而感受作者在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中蕴藏的深沉的热爱。此时,学生与作者的共情就形成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当学生能够体会乐曲中的中心思想时,课堂目的也就达成了,即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对于一些创作感情较为细腻的歌曲,学生更需要深入感受作者情感。比如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的《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首简洁易懂的流行歌曲。教材中的歌曲要求是“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艺术形象,按照歌曲标明的表情术语、速度、力度等要求进行演唱的总体设计”。这样的音乐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需要实现音乐知识和人文感情的内化。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如果学生的想象力稍显贫乏,就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师在此处的引导要更加地形象具体,可以介绍这首歌曲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赈灾义演时的曲目之一。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结果上来看,共情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机会,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对话,从而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 (二)中学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在音乐实践课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就是音乐实践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唱、做、听、动、创、读、写七个方面。”这也是音乐课区别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的地方。音乐是一门实践课程,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分为歌唱表演和器乐表演两种。学生对歌唱技能和器乐演奏技能进行学习并运用这些技巧对乐曲进行演绎,这就是音乐的实践性。在教学《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欣赏乐曲,接着运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或者歌唱来演绎该乐曲。前文提到过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的区别,当学生与作者进行初级共情时便可体验作者的情感,在音乐鉴赏层面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要求。但是当学生对作品进行演绎时就需要产生高级共情,既要传递作者本身的情感,又要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产生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从而演绎出不一样的风格。在对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西藏人民进行初级共情,在积累了初级情感之后,教师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还可以在原歌曲情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作为当代中国青少年对于国家统一的喜悦与骄傲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演唱歌曲时就会增添一定的层次感,使歌曲情感表现得更加丰富鲜明,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世界得到升华。 四、结语 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学音乐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将自身情感自然地融入音乐并传递给学生,实现以声传心和以情动人。共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共情能够了解作者的情感动机,也能通过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也能通过共情去体会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然而,国内对于音乐教师的共情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需要更多地探讨共情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与作者的共情形成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当学生与作者共情并体会乐曲的中心思想时,课程目的也就达成了,即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在音乐实践课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产生高级共情,既要传递作者本身的情感,又要使学生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产生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演绎出别样的味道。共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通过知情并行、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使学生和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晶晶.风险社会中音乐的共情教育——兼论音乐在疫情中的教育作用[J].汉字文化,2020,(20):181-182. [2]闫沣麟.音乐表现中共情力提升研究[J].戏剧之家,2020,(16):52. [3]叶滢.基于共情理念的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策略探索[J].亚太教育,2019,(11):137-138. [4]孙冬妮.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8. [5]谢莉莉.幼儿心理理论、移情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湖北师范大学,2017. [6]杨亚青.幼儿教师共情能力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李南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摘要: 分析了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材现状,提出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材为例,从新形态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新形态教材开发“五融合”实践探索,探讨了校企“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以期为高职化工及材料类专业课程教材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校企“双元”;新形态教材 “三教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教学的基本蓝本,教材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2]。校企“双元”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契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范式、彰显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材料领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要紧跟产业升级、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等方面需求,瞄定“三育融合(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政能力相融合)”目标,校企“双元”推进新形态教材开发,其具体路径设计主要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思想,强调学习成果的达成,按照OBE原理,根据反向设计原则构建模块化课程,开发新形态教材,可有效将社会需求传导至课程之中。 1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粘合剂、涂料以及在交叉领域的复合材料)是任何行业不可或缺的,小到穿衣吃饭、电脑手机,大到建筑楼房、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新经济对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开发相对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以及国内其他高职专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 1.1教材建设缺乏标准与系统设计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的开发应遵循“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路径,教材开发应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3]。目前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统一标准,适用性不强。客观上,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不大,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学标准亟待完善;主观上,大多数老师开发教材时忽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教材建设缺乏系统设计和清晰的开发思路,教材之间内容重复、衔接不够现象依然存在,课程内容在不同教材中反复出现的现象比较普遍,教材内容理实融合、产教融合不够,“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实践体系”二元对立。 1.2教材立体化、信息化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人心,教学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对教材的呈现形式提出新的挑战[4]。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课教材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仍然以纸质化的教材、辅导材料等为主,其教材多借鉴于本科传统教材,或者在本科教材基础上进行所谓职业化的改编,甚至直接采用本科教材,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立体化教材明显不足。传统教材在知识技能信息的传输上效率较低,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由此,新形态教材应运而生。新形态教材开发涉及到很多信息化新技术,比如新课件制作软件、微课制作技术以及录屏软件等,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比较依赖。而担任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课的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整合资源搭建团队能力也不够强,很多学校团队协同开发新形态教材的氛围不浓。尽管近年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建立,但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交互性不强、体验感差等缺陷,还未形成整体的系统化体系,教材立体化、信息化不够。 1.3教材内容与职业证书制度衔接不够,缺乏行业融入 目前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应用的新形态教材,其内容大部分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外加部分的实训岗位技能综合,通过撰写讲义或者教材,单打独斗编辑而成,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畏难情绪较大,不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教材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撰写讲义时所针对的对象、设备和技术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且更新不及时等缺陷,一些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案例也无法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同时,专业课教材内容也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甚至相互孤立,职业技能等级证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够,无法实现“课证融通”[5]。 2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2.1搭建对接职业标准和课证融通的“三层两贯穿”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接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领域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融入价值观教育、人文与科学素养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重构模块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理高分子材料工程师、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助理合成材料测试师)融合的“三层两贯穿”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将“三育融合”“课证融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并重、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高度衔接统一。 2.2重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内容 调研高分子材料行业企业,梳理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从业人员所从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解构岗位技能,整合专业与职业新体系,重构单元与模块新体例,融入行业与企业新动态,根据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要求,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构建遵循成果导向(OBE)原理,即反向设计原则,以岗位面向为最终产出,反向构建支撑它的核心能力,所有的核心能力支撑岗位面向,培养规格支撑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支撑培养规格。 2.3制定与模块化课程匹配的课程标准 依据高分子材料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包括所需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校企联动制定与模块化课程匹配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保障、课程考核与评价六个部分。课程结构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模块化课程的内容,明确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以及应获得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为参照制定课程标准。 3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 3.1新形态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构建 以服务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学生为中心,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聚焦行业新技术,组建新材料领域教材开发协作共同体,形成“校-校-企”联合开发团队。通过走访、调查协作共同体、相关高职院校,梳理校企“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及措施,探索教材开发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建构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建设动力协调机制、立项遴选工作机制、建设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新形态教材质量的监控与管理机制(专家审议制度、选用审批制度以及质量评议制度)、新形态教材建设成果激励机制等。 3.2新形态教材开发“五融合”实践探索 探索教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实践、教材开发与岗位工作需求融合实践、教材开发与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挖掘融合实践、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改革融合实践、教材开发与信息技术发展融合实践,促进教材开发模式“三转”,即:教材建设出发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材框架内容构建从“以理论知识构建为重点”转向“提供课程教学活动全过程服务资源建设为重点”;教学组织应用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多维、立体化混合式学习活动为主。注重将职业素养习得部分、专业技能训练部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促进教材呈现形式“三融”,即: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融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融合、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融合。 3.3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具体路径设计——以“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为例 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思想,坚持“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原则,邀请岗位专家围绕课程对应的岗位,通过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习成果(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对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将职业标准、岗位(群)要求、工作流程、典型案例等纳入教材内容,梳理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和思政素养知识,进行课程模块化设计,重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课程内容体系(学习任务),形成职业能力清单,对职业能力清单进行教学化处理,进而以职业能力清单作为整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校企共同开发对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见图2。 4结束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高职教育教材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目前国内出版的高职新形态教材还很少,新形态教材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探索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应在保持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将知识与技能单元碎片化、模块化,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双元”原则,高度契合行业和岗位需求。同时需要教师从传统教材的思维中跳跃出来,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将教材知识点、技能点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融合,同时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作者:童孟良 唐淑贞 刘绚艳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学院
本文就高校语文教育中创业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予以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为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创业教育的渗透提供实践参考。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就一定层面上而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开始有所上扬。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被提升了日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能力和素养的支点成为高校教育的共识。实践证明,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减轻社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高校的语文教育本身具有与创业教育的契合点,能够在实现对大学生人生和人性关注的同时,实现对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精神追求的生活。 一、高校语文教育中创业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就创业教育的内涵而言,是指能够通过系统而专业的理念和能力的输出,使人才具有一定的事业开拓能力,并通过创业这一途径,将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大化。高校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关联。首先,高校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形成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语文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利用汉文化中的思想可对大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的接纳并吸收职业道德的内涵。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成为其未来创业中最宝贵的基石。其次,语文教育的技能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建立优秀的职业能力。创业意味着市场开拓及产品推出,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案能力将成为高校学子未来创业过程中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出的利器,有助于高效地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再次,高校的语文教育中的独特思想性是其成为创业教育的前沿。创业是新时期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高校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需因时而进,站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的高度,紧密贴合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下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思想。高校语文教学的改变,将不仅仅是其在内容呈现层面上得到优化,更能够促成高校语文改革中,学生本位理念的得到践行,提升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下的高校语文教育实效。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渗透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多停留在课堂教育和创业技术比赛的层面。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充分的认识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多将这一意识的传播归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范畴。未能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谋求创业意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其语文教学中的创业教育只是片段化地出现在语文课堂的思想交流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成为了形而上的教育。 (二)教材内容缺乏 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将创业教育有效植入语文教学的直接原因为高校并未能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创业教育被游离在课程内容之外,成为了教师意识与学生意识间的交流,未能通过案例的援引等形式完成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同时,在高校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因教师自身对创业教育理解的偏差,对创业者材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到位,进而致使高校语文中创业教育的水平停留在一个相对平庸的档次。 (三)创业实践缺失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中给予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成为高校学子创业的坚强的“亲友团”,高校学子创业成功的案例显著增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创业的新高潮。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亲友团”中,高校多是由高校技术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融入,而高校语文教师的占比十分微小。这导致高校语文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话语权”被剥夺,仅仅沦为一个思想的鼓动者。 三、高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主动地转变观念,融入到推动学生创业浪潮中,成为学生创业的道德约束者和精神指引者。在大学语文教育中逐步加大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认知并理解时代背景下创业所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更为宏伟的历史文化视角,为学生的创业注入精神的动力,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动机。进而使大学生群体之中,不敢创业的萌生创业意识,敢于创业的人坚定创业思想。同时也可将往届成功创业的学生典范邀请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让他们讲述创业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开发语文创业的教材 高校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尝试建立系统且完善创业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为高校语文教育的创业教学提供基础的参考。而高校的语文课程教师更应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初心,主动地发现教材、挖掘教材、编校教材,从而使自身在语文课程的教育之中,言之有物。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学习做人的方面留下了诸多的良作,这些传统著作将在高校语文老师的重新解读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同时,高校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将自己所发现的创业故事引入到课堂之中来,通过他人的事例,来讲解如何在遇到就业难、被辞退等问题时,不屈不挠的寻找其他道路。 (三)引入创业实践的内容 高校的语文教育中应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技能一同培养,不但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而且也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高校学子获得未来创业中的基本能力。如可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商业谈判、面试、推销等情景模式,并完成整个流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当前,多数高校的创业实践仍是以社团活动或职业体验为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语文教师要主动地走向学生创业的队伍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帮助学生分析需求及趋势,找到自身产品的短板与优势,并依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市场拓展出谋划策,逐步成为团队有力的支持者,提升自身在学生创业中的“话语权”,让每一个学子真正的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在高校的课程中最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精神的良性塑造。而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相对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高校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植入创业教育理念同时,通过多效的课堂手段,达成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意识教育的有效渗透。在这一进程中,还应明晰的是:市场是高校语文中创新教育的智慧源泉和实践对象,高校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创业元素的教学情境中,要以市场化为策略,以学生创业能力意识为基点,避免多而不精或情境构建不切合教学实际的问题,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创业情境探讨中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求知欲,并为高校学子的未来创业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苗青,刘露宏,递春.创业过程中各类文体应用情况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6):104-105. [2][3]孙普.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创业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0):3-4. [4]王芳.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22):79. [5]刘英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J].文教资料,2018(33):40-41. [6]吴伟奇.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7(16):68-69. [7]王高科.双创教育视野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 作者:海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低碳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能够对低碳以及环保理念进行有效落实,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发展。而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本投入,而由于政府投入资金往往是有限的,所以金融支持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针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金融支持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低碳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它对于新机制以及新技术有更高的依赖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需要较多的资金,所以必须要做好金融方面的支持与分析。如何对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成为了多数人员探究的问题。“绿色金融”概念的提出,为人们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路径,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作为融资、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旨在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更好推行做好基础。所以做好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究,深入分析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意义重大。 一、低碳经济的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少的温室气体,或者不产生温室气体,以这种模式来开展生产经营。如此能够减少碳排放量,从而对社会环境的改善起到较好的作用。碳排放量是影响温室效应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可以让温室气体的含量得到大幅度降低,由于温室气体含量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导致气候出现异常状况,这就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变革,积极进行创新机制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动生态文明化建设。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基于全球变暖状况下提出的,相关的研究者发现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的室温气体,会导致全球温度不断提升,也就是说会引起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容易导致环境发生恶化,使得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中,这就对全球降雨产生影响。同时,温室效应还会推动病原体迅速滋生,使得其传播范围更广;环境的剧烈变化还会影响地球的反馈调节,因此就会诱发自然灾害。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对这种现象进行缓解和改善,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了重要的途径,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应对,不过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也只有得到充足的金融支持,才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开展,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二)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 低碳经济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形式,而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一旦脱离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长久持续下去,所以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不可脱离金融支持,其对金融支持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金融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推动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将其运用到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能够为低碳经济注入活力,促进低碳经济实现快速有效发展,所以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金融支持建设尤为重要,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必须要紧密联系起来。另外,低碳产业的有效发展会刺激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双方之间相互作用,彼此有利。 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科学的法律规范 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法律规范的支持,政府只有构建科学化的法律规范,才能够为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也才能够为金融支持提供更大的有利作用。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缺乏健全科学的法律规范,现有的规范较为落后,审理管理机制以及体系发展模型都存在诸多问题,政策约束力以及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金融支持的推进。同时,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大的笼统性,无法对低碳经济发展金融支持提供明确的参照,无疑影响了该方面工作的更好开展。 (二)低碳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采取有效手段推动了低碳经济发展,也对金融支持模式进行了改革,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低碳经济服务模式较为落后,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的产品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然而其实际发展却并不顺利,在发展中还存在低碳服务意识低下,产品开发不科学、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于低碳经济的有力推进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与传统项目相比较而言,低碳项目需要运用大量的新技术,而新技术往往存在大范围使用效果折扣以及不成熟等方面的风险,就那些高风险的低碳项目而言,假设没有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那么就会导致金融支持面临较大的风险,比如,政府提供担保,或者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保险,离开了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就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的要求,从而会对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提供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做好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 (四)制度缺乏激励性 虽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然而从具体情况来看,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有效落实。能耗高、污染高的两高企业还是很多地区的支柱性企业,GDP、税收以及就业岗位等都需要这些企业来创造,地方政府无法对这些企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反而还需要金融机构支持这些企业发展,这就无法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不能对其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限制了低碳经济发展。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 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促进低碳经济金融支持的有力开展,我国政府应当对相关的法律条款以及规范等进行有效健全和完善,相关人员要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要求以及管理模型与市场发展情况向符合,推动各项操作措施的有力推进。这就需要政府对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细化规定,结合当前市场的现实情况对条款进行更新。而且地方政府还应当构建低碳经济的扶持制度,提升基金结构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有效推广民间低碳经济运行模式。 (二)创新低碳经济服务模式 相关部门在对低碳管控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要集中处理服务模式,提升管理机制以及服务模式的有效性。而且相关的金融机构应当对信贷项目的运行方向进行有效把握,重点对低碳行业进行支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维护,确保经济结构与实际需求相贴合。同时,金融机构还要针对于低碳经济进行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开发,比如对绿色信贷进行有效创新,进行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还要深入挖掘用能权、排放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积极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创新工具的发展。再比如,还可以积极进行绿色保险业务的创新与开发,发展低碳企业贷款保证险、绿色建筑险等创新性险种。 (三)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应当监控大中型低碳项目的杠杆率。部分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规模扩张较快,而又没有进行风险控制,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经营面临诸多问题,破产倒闭成为了结局,因此应当对大中型低碳项目的杠杆率进行密切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措施的采取,有效降低风险。第二,要合理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效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能够将环境高风险行业的未来不良资产率估算出来,得出未来信用风险和环境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能够推动金融机构对自身的资产配置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降低自身对污染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 (四)提升制度的激励性 首先,政府应当改变补贴方式。当前政府所采用的补贴方式基本上是一次性资金补贴,这对于低碳项目而言根本不够,所以应当改变补贴方式。可以采用市场化的补贴方式,如此能够促进节能减排效果的不断提升,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效果得以有效改善。其次,要改变补贴结构。当前我国政府补贴主要是用于低碳项目建设,而这些项目在建设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此才能够实现运转,所以政府应当对补贴结构进行改变,可以对低碳项目的运转进行补贴,在项目稳定运行之后在停止补贴。同时补贴方式也应当以市场化为主。这样能够更好地对这些项目进行激励,提升制度的整体激励效果。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做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才能够为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启奥.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农家参谋,2017,(12). [2]孙茂新.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7,(12). [3]张开阳.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商论,2017,(04). 作者:林金强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中的测绘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仍然需要更好地应对各种测绘环境,以保证测绘技术在各领域中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测绘技术的研究,对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依托未来的测绘需求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阐述。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领域的发展都更加的依赖新技术的产生,从而在本质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技术水平。在地质勘查领域也同样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便依托经纬仪与激光测距机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查活动,为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及地质测绘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然而,在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以往的测绘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技术需求,因此新技术的引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必然,GPS定位技术的引进与实践便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测绘技术的特点 测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技术,它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地质勘查等领域,不仅保障了测绘的科学性、准确性,更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数据化已经成为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使测绘技术更加的便捷、准确。其主要特点包括:(1)自动化特点。自动化是我国推进工业4.0时展的重要标志,在测绘技术中应用自动化软件进行图形的设计与绘制,减少了传统测绘中的人工压力,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2)精准性特点。在信息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精确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利用设备代替了人工的操作,通过严格的系统管理进行数据的转化,并以精密仪器进行分析与处理,使测绘的精确性成指数上升。如针对300m距离下的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其测绘误差仅为毫米级甚至更低。(3)综合性特点。在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中,不仅实现了传统距离、高程等相关数据的测量,更实现了对信息的全面搜集与反应,其信息构成也更为综合,使测绘变得更加便捷、精确与全面,同时在三维技术的支撑下,使其测绘结果更加的立体,全面打破了传统测绘技术中的局限。 2.地质勘查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1GPS测绘技术 GPS技术是最早被我国应用的测绘技术,它依托于良好的信息化水平及卫星定位技术,使测绘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乃至在当前的地质勘查中GPS技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GPS测绘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支持,通过空地一体化的测量,能够快速的形成测量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处理与传输,使测绘实施者快速地获取测绘结果,在效率与准确率上得到了本质上的保证。GPS测绘技术中主要包括内业与外业两部分,外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野外的观测、选点、质量检测及标志等活动,以为后续的地图绘制、标记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外业则主要实施测绘数据的完善处理,并进行测绘结果的总结。根据GPS测绘技术的工作流程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成果检测、外业观测、外业选点及建立标志等环节。从技术层面而言,在进行GPS测绘的过程中,为保证数据成果的准确性,至少要采用2台以上的数据接收设备,同时至少需要同步观测4颗以上的卫星,并且还需要操作人员选择视野开阔,无过大、过密的遮挡物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2.2RS测绘技术 RS测绘技术也被称为遥感技术,其在地质勘查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RS测绘技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特点便是能够实现对物体进行识别与探测,这一功能在航空探测中应用最为普遍。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测绘需求的发展,20世纪所形成的技术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测绘要求,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下,RS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与完善,逐步从原有的可见光探测转变为集系统化处理及信息化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利用不断的技术升级与信息化改造,当前RS测绘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图像的精确处理,使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及实时性更高,同时也为地质勘查技术带来了新的技术选择,对测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S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获取大量的实时测量数据,并能够提供不同波段所测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的功能,其较强的抗干扰性有效规避了地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测绘面的扩大提供了保证,也为地质勘查工作的顺畅进行奠定了基础。此外,针对特殊环境及测绘需求,RS技术更加注重了对遥感器的优化设计,以通过不同遥感器的特定功能实现特殊的测绘需求,并且加入了综合信息的处理技术,以便通过新遥感设备的应用提升测绘综合信息的形成。 2.3GIS测绘技术 目前,随着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具备了良好的应用趋势,它属于现代测绘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测绘技术,融合了多种科学理论,实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要求。GIS技术主要依托计算机及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将空间事物与地理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并快速的形成图像信息并进行呈现,从而打破了传统测绘技术中的局限,也改变了未来测绘技术发展的理念。GIS测绘技术在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现代化特点,对于现代地质测量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主要包括:(1)多纬度特点。GIS测绘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形成特异性的地质构造,同时还可以对成矿进行预测,从而在实践中进行地质勘查的指导。(2)定位性特点。GIS测绘技术中包含了丰富的测绘数据,可能通过其中特定的功能进行特定因素的分析,并形成综合性的测绘数据,便于对地质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通过计算机及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及设备进行地质勘查及矿产位置的确定,以保障矿产开发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数据优化及技术更新过程中,还更加注重了技术的智能化融合,以通过测绘建立相关的模型对数据进行筛选,从而提升地质勘查的质量。 3.地质勘查中测绘技术的未来趋势 在当前的技术应用背景下,无论是GPS、RS还是GIS测绘技术,都需要根据地质勘查环境与需求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变革,以此适应未来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其主要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如下内容:一是加强软件的开发。在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利用软件技术的辅助能够实现测绘数据的系统化、规范化与精准化,促使测绘技术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从而构建起良好的测绘框架。二是强化软件应用。当前的测绘技术应用中,大多都是以软件作为主导,依托有效的测绘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完善,强化软件的应用将很大程度的降低人工测绘压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严谨性,尤其是专家系统的融入,使测绘具备了更强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实现测绘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促进地质勘查的质量提升。三是注重新技术的融合与开发。测绘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科技发展所主导的,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在测绘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融合,结合不同技术下的优势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从而使测绘技术更加的成熟与全面,克服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局限,从而进一步塑造全新的技术应用格局,提升测绘工作的保障性功能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地质勘查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现代化测绘技术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精确以及可靠信息,同时可以充分了解区域内地质情况和地质构造,新型测绘技术具备较大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GPS、RS以及GIS技术将会更加完善,这样会进一步促使地质勘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对于地质勘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钰.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00. [2]陈思超.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发展[J].江西建材,2018(10):55+57. [3]甘承萍.探析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中国锰业,2018,36(03):32-34+38. 作者:姚德龙 单位: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乡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教育发展的起点,也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乡村幼儿园教师是办好乡村学前教育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指的是对自己作为教师这一专业人员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与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矛盾冲突之下,了解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建设新时代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研究除了从理论层面探讨教师专业身份的困境与重塑之路,就是在实践层面以城市幼儿教师为案例开展调查,缺乏以乡村幼儿园教师为主体的实证研究。因此,从动机驱向、效能体认、情感归属、地位感知和角色确证五个维度对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探求专业因素、编制因素和收入因素对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有利于较为详细地了解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辽宁省20所乡村幼儿园的417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发放问卷。剔除填写不合格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43份,问卷有效率为82.25%。下页表1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调查问卷测评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水平。问卷共22题,包括动机驱向、效能体认、情感归属、地位感知和角色确证五个维度。 (三)数据处理 所有题项均采用7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所有题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说明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越高。课题组运用SPSS26.0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运用LISREL8.7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调查显示,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总体情况及各维度情况如表2所示。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整体均值是6.23分,高于平均值4分。在动机驱向、效能体认、情感归属、地位感知和角色确证五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分别为6.12分、6.29分、6.33分、6.03分、6.30分。这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现状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五个维度上,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情感归属 角色确证 效能体认 动机驱向 地位感知。 (二)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在各维度的表现 1.动机驱向维度:有15%的幼师不愿终身从事幼教事业 调查结果显示,有96.17%的幼师是出于热爱而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但有15%的幼师不愿终身从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尽管大多数幼师是因为热爱而选择了这份职业,但是这份初心在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永葆,仍有部分已经从事幼师行业的教师会选择中途退出。因此,未来乡村幼儿园教师改革,要更加关注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引导教师守护入职的初心,使其坚守幼儿园教育岗位。 2.效能体认维度:有90%的幼师能够从反馈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数据显示,有90%的幼师能够从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合作、幼儿的进步、职后培训和以往的成功中感受到幼师工作的成就感。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成功的工作体验、再造培训的学习机会等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其工作信心,使其体验工作的快乐,明确工作的价值,从而在幼师岗位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3.情感归属维度:有85%的幼师能够对工作产生归属感 调查显示,有85%的幼师能够与同事志同道合,获得归属感。归属感是个体与群体之间在心理上的联系,具有归属感的幼师能够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4.地位感知维度:有30%的幼师未能感受到教师地位 数据显示,有30%的幼师不认为自己在教师群体中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没有体会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这可能与幼师的工作性质和传统的社会观念有关。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让幼师切身感受到公众的肯定: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正向宣传力度,重塑幼师良好形象。 5.角色确证维度:有90%的幼师能够灵活调整自身角色 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安全的守护者,也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本次调查结果中,有90%的幼师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幼儿园中承担角色的多样性,并根据不同场景灵活调整,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 (三)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差异分析 1.专业差异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师工作动机更明确 为研究专业因素对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学前教育专业、其他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等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在效能体认、情感归属、地位感知和角色确证四个维度中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在动机驱向维度呈现显著性差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得分明显高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 2.编制差异分析:有编制的幼师对幼教事业更为忠诚 为研究编制因素对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的影响,课题组分别对有编制的幼师和无编制的幼师及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有编制与无编制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在效能体认、情感归属、地位感知和角色确证四个维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仅在动机驱向这一个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讲,有编制的乡村幼师比无编制的乡村幼师有着更高的动机驱向。 3.收入的差异分析:工资水平影响幼儿教师留任动机 为研究收入因素对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的影响,课题组对工资处于各个水平的幼师及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的幼儿园教师在动机驱向这一维度有显著差异,在其他四个维度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动机驱向维度中,月工资为1500元及以下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水平显著低于月工资在2501元~3500元的教师,同时也显著低于月工资为3501元及以上的教师。 三、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现状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情感归属最高,有85%的幼师能够对工作产生自豪感;角色确证和效能体认较好,有90%的幼师能够灵活调整角色,并从外界反馈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动机驱向有待加强,有15%的幼师表示不愿终身从事幼教事业;地位感知亟待改善,有30%的幼师未能感受到教师地位。乡村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呈现出专业差异、编制差异和收入差异,具体表现在动机驱向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的工作动机比非师范类专业幼师的工作动机更明确、有编制的幼师比没编制的幼师对幼教事业更忠诚、工资待遇高的幼师留任动机更强烈。 (二)思考 1.明身份,确定位,提升幼师自我地位感知 依照社会认同理论的观点,如果社会大众对一个组织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从属于这个组织的人会对组织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情感。对于乡村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而言,社会大众往往轻视其职业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乡村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信和认同感,导致其地位感知较低下。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直至目前,尤其在乡村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等地区,还有部分群众尚未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和谐、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对幼儿园教师也存在“阿姨”“保姆”等错误认知。我国幼儿教师身份长期不明、地位不清也成为影响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形成正确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幼儿园教师是在附则中被列入“中小学教师”的行列,在部分关于教师的政策文本中尚未提及幼儿园教师这一群体,政策本身的模糊导致社会甚至不少政府部门对政策理解产生偏差,幼儿园教师长期被忽略或排除在“中小学教师”及其待遇保障政策之外。因此,提升乡村幼儿教师自我地位感知,首先需要从政策层面发力,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身份和地位,从源头保障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其次,社会需要不断挖掘乡村幼儿园教师先进典型,通过媒体渠道加大优秀榜样宣传力度。最后,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大众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进而重塑幼儿园教师在大众观念中的形象,逐渐提升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地位感知。 2.保待遇,稳工作,提高幼师工资福利水平 课题组研究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编制分配会影响其专业身份的建构,具体表现在动机驱向。在艰苦的环境从事繁重的工作,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待遇成为乡村幼儿园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要想保持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必须提高行业内教师的工资和编制等待遇。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提升教师的工资水平,绩效工资要对位置偏远地区、教学力量薄弱的乡村适当倾斜。另一方面,要严禁有合格教师来源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和以任何形式占用教职工编制的情况,保障乡村幼儿园教师获得编制。针对没有编制的教师也要不断提升福利待遇,实行同工同酬,保护其在岗在职的意愿,尽最大可能减少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流失。 3.育人才,供师资,提速幼师队伍培养步伐 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乡村幼儿园教师胜任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研究数据显示,在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非师范类教师有更强烈的动机留在当前的岗位中,这与其接受过的专业学习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水平,就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占比,加大非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一方面,在公开招聘本专业教师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各地政府要积极与师范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师资培养计划,保证“入口”供给。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在职的教师,要抓住专业培训的契机,利用好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机会,使其树立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的科学理念,掌握保育教育的基本技能,逐步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从而加快建设稳定且高质量的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杨雄,杨晓萍.乡村振兴战略下幼有优育的实践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4). [2]肖起清,洪清.聚焦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届全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2021(3). [3]单文顶,袁爱玲.身份重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之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5(3). 作者:申轶群 但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利用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康复,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促进患者重返社会为目标,同时也是对临床医学补充和完善的新型医疗专业[1]。整合医学强调从整体出发,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其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医学观以及整合观[2]。整合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符合。近年来,在开设中医康复的院校中,相关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将中医养生、康复治疗与神经系统、肌肉骨骼解剖、医学影像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病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授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加强了中医康复学与其他临床学科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加强实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整合医学模式的特点 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HIM)强调从整体出发,将医学领域中先进的知识、技术及临床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同时根据患者相关心理状况、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背景,进行调整和修正,使之成为更加适合人体健康、疾病诊治的新治疗体系[3]。整合医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框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4,5]。美国西余大学于1952年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该模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实施“新途径”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将以器官为基础的课程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紧密连接,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993年,在英国爱丁堡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进一步受到各国专家的推崇。在《整合医学初探》中,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提出整合医学是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现代医学离不开整合,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规律的实践医学体系[6,7]。 2中医康复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需要学生掌握技术种类繁多的新兴综合类学科,要求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面对问题的创新性思维[8]。而我国现代康复治疗学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缺乏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同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康复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传统教学中单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人才。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更加强调学生理论知识量的掌握,缺乏知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通常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及整合思维。 3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扮演着课程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综合表现的评估者[10]。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模式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作为目标,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11,12]。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具体的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该模式通过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连续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13]。整合医学教学过程中,以PBL、以TBL、CBL为基础,以疾病为切入点,整合多学科相关知识,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将疾病的相关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情况以及后期康复治疗计划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练习、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正确的临床决策[9]。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整合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是单纯地将以前的课程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临床操作技能达到深度和广度的有机融合[14,15]。将原来的各门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排列方式,变成整体更加协调、内容结构更加良好的新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的需要[16]。整合思维的形成对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整合医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4整合医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缺乏整合教学的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培养整合思维,导致整合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整合观念,未真正领会整合课程的内涵,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在课程的设计、讲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和缺陷。整合医学的教学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也需要对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应加强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汇报整合课堂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所学知识,推动整合课程更好的发展。我们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师研修培训,参与整合医学的专题讲座。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来满足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5教学评价标准 由于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已经不符合要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对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全面、客观、完整的考评方法,根据临床客观实际情况和医学教育特点而建立的多站式技能操作考核[17]。将OSCE应用于康复治疗学的教学评价考核中,通过模拟临床工作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标准化患者的评定、设定目标、康复治疗计划的书写,以及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这种评价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和实操能力。6小结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整合医学模式更加强调全方位、整体及立体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整合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8],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19]。整合医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整合医学理念贯穿康复治疗的教学,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当代高水平中医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需要,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冬艳,吴毅.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71-73. [2]韩宇,洪流,陈阳,等.整合医学融入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9):79-80. [3]许鹏程,程飚,付小兵.基于整合理念的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展望[J].医学争鸣,2020,11(5):10-15. [4]席焕久,秦书俭,李红玉,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研究[J].医学教育,2003,23(5):1-5. [5]李勇,修燕,梁敏,等.整合医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6,37(12):16-18. [6]樊代明.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J].医学争鸣,2017,8(3):1-19. [7]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12):19. [8]张凤仁,李洪霞,赵扬,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96-98. [9]明海霞,陈彦文,武燕,等.基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开展PBL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4):714-716. [10]欧阳学认,许华,刘华,等.基于临床教学案例库的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4):174-176. [11]周乐全,刘海梅,闫福曼,等.TBL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15-16. [12]王运贤.T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学教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9):11-12. [13]田雪,丁凤鸣,周妍,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见习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1):3-5. [14]乔敏,路振富,孙宝志,等.学习哈佛经验建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4):44-46. [15]郭开华,黎孟枫,吴敏昊.整合医学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2):113-116. [16]高岳,张东华,郭劲松,等.医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60-62. [17]姚隆,李华,曾闽榕,等.基于器官系统的OSCE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4):458-462. [18]赵丽微,辛程远,蔡建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6,45(26):3732-3733. [19]胡继宏,张艳,吴建军,等.培养具备科研和实践综合素质的预防医学人才的构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144-146. 作者:王磊 周维 何宇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我国教育部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7个学习主题来系统构建生物学课程结构,每个主题包含若干生物学重要概念,其中内容要求部分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形式来呈现相应的概念体系。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建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进而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在新情境下探讨和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现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课为例,例谈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概念教学实践。 1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概念教学目标 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维度,而教学目标是课程总体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呈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当反映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应将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分解,使其具体可操作,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具体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评价标准”等三方面来表述,这样叙写的教学目标,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教师要组织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和任务的途径或方式以及具体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2]。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的教学为例,可以设置如下教学目标:①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关资料,初步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发展分析资料、数据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②通过吸烟对生物危害的模拟实验,训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③通过问题驱动,激发科学思维,围绕要探究的课题,正确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与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探究实践中发展一定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酒精对生物影响的实验分析,科学地了解过量饮酒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初步形成适应与平衡观;④通过分析讨论,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与解释,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珍爱生命,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态度责任意识。 2厘清层级关系,细化概念教学路径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每一个概念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层次顺序和内在联系形成的有组织的概念体系。厘清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学生理解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能够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结构化知识脉络的重要基础;同时,教师也能以此选择切合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深入理解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的教学为例,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及教学实践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3践行概念教学,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健康生活是态度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也是学生应达成的重要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健康生活人人都提倡这样去做,但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我国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出现的健康问题大大增加,而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只停留于表面,要想让学生践行健康生活,并能够主动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自主内化健康素养,建立态度责任意识。而态度责任意识的建立不能空口泛谈,教师应依据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通过生物学探究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态度责任才会深入人心,进而外化于行,成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3.1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数据展示和讨论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然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却日益凸显。从而引出课题,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同时,通过对课前收集的“关于吸烟饮酒问题的调查问卷”数据解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吸烟酗酒到底有什么危害呢设计意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3.2探究分析,建构概念 学生虽然知道吸烟酗酒有害健康,但也仅存在于长辈们告诫中的浅层认识,对于其中的原理认知并不清晰,在概念建构环节,笔者利用模型演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实证探究吸烟酗酒的危害,自主内化概念体系的建构。 3.2.1吸烟对生物危害的实验 装置(图2)基于肺的模型上做了改进,为了实验装置方便简洁、效果直观,弱化了对毛细血管的处理。让学生观察并对比吸烟前后高锰酸钾溶液、棉絮以及鸡血的颜色,引发学生思考: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物质分别是哪些呢从而引出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这几种香烟中主要的致病物质,同时告诉学生香烟燃烧时可以产生4000多种化合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有害的;结合展示吸烟前后身体的直观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吸烟对人体危害的认识。设计意图:装置模型有效地模仿了人体肺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知识系统化建构,通过烟草对人体危害的模拟观察实验,能同时观察到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等物质所产生的危害性,观察的成分更加全面。通过直观的现象,可以给予学生警示,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吸烟会产生哪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学生基于证据和科学合理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吸烟有害健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这一科学思维素养,同时也自觉完善了“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这一重要概念。 3.2.2酒精对生物影响的实验 教材原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是水蚤。但在开展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水蚤体型小,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操作难度大,心脏很小、不易找到,同时水蚤观察效果受其他因素干扰情况较多等。所以改为用腹部透明肉眼即可见其心脏的清道夫(图3)作为实验材料[3]。改进意图:①以清道夫为实验材料,学生较为熟悉,材料易得,同时体型较大,腹部扁平,肉眼即可观察到心脏的跳动,饥饿或饱食情况、温度以及氧气含量的变化对清道夫心率无明显影响;②不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操作简单易观察,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花覆盖在清道夫的背部,可以保持清道夫体表湿润,使清道夫处于有氧环境中,能够保持正常呼吸,不受伤害。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实验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如下关键问题:①你认为酒精对清道夫的心率有什么影响②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③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④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能不能用不同的清道夫来做实验⑤心率怎样计算要增加实验结果准确性,最好还需要做什么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围绕要探究的课题,正确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改进实验材料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清道夫的心跳。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组织学生收集全班数据,取平均值,利用Excel软件快速生成折线图直观反映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酒精会抑制清道夫的心率。接着询问学生,为什么酒精浓度越高、清道夫心率反而越低呢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酒精会麻痹生物的神经系统,结合展示酗酒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学生进一步明白酗酒的危害。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流程;并充分利用希沃白板快速且直观反映实验结果,训练学生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体验感和成就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通过探究“酒精对清道夫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体验了问题的生成、提出到解决的完整学习过程,并通过观察和推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自主内化概念体系的建构。 3.3表达交流,深化概念 为了强化重要生物学概念,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通过对“在实际生活中,你会怎么劝说亲友戒烟,不要过量饮酒”的交流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吸烟、酗酒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消极影响”的认识。同时,除了吸烟、酗酒之外,毒品给人带来的危害更是巨大的,利用活动课带学生参观校园毒品预防长廊展览,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了解了吸烟酗酒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后,你还知道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熬夜、不运动、饮食不规律、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等等都是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虽然许多慢性疾病都是在成年时期发生的,但是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因此,应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与解释,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热爱科学的精神,珍爱生命,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态度责任意识。 3.4践行体验,应用概念 收集学生健康生活的一些视频或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如参加健康的集体活动、积极锻炼等,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将健康的生活坚持下去,让学生设计健康的一周生活,录制小视频上传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分享记录健康生活,并制作设计宣传海报,向同龄人、亲戚朋友等传播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设计意图:通过社会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进而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践行健康生活,同时,线上和线下结合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态度责任意识。 4小结 本课例通过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通过数据分析、观察推理等,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另外,对两个重要实验进行了优化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后,学生观察得更清晰全面,同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自主内化了概念,也渗透了生命观念和态度责任教育,最终实现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郑达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叙写[J].生物学教学,2020,45(11):2426. [3]肖琪.刘春燕.蔡金红,等.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实验改·3·进[J].课程教学,2017,32(11):111114. 作者:占迪专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中学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体系是高校生存的基础,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指的是对学校财务收入与支出的预算进行管理,以达到学校对财务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目的,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探讨、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只有高校财务人员重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积极寻找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从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简述 1.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高校作为一种大型综合性学术机构,借助于高校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也是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采纳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高校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其工作效率,并能够为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几率 高校为实现其各项职能的需求,有时候也需要通过融资以及筹借等模式来进行资金的收集,借此来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了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需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能够对各种借贷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并且进行适当的评估,这样能够在满足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因为借贷不合理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发生。此外,在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财政资金的最优化配置,能够起到良好的经营风险控制效果,并促使高校得以持续的发展。 3.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合作 高校本身是由多个部门所融合的整体,就高校各部门的运行现状分析,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并且均与财务部门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因此说高校在进行内部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借助预算管理模式对各部门的资源以及运行资金进行管理,并通过对其进行合理计算的模式实现校内资金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因此,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可以促进高校各部门的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能够将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利用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管理工作离不开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在学校运作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也是校内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是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完善财务预算相关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措施,使制度与学校实际情况相一致。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预算管理体制普遍都不健全,有些虽然制定了管理体系,但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并没有起到引导性作用;有些高校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使得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没能体现管理制度的规范、监督作用。管理制度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就会缺少约束力,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2.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预算编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预算编制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目前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都沿用传统的方法,工作效率低下。例如有些学校使用“基数加增长”方式,一方面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在传统预算管理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财务预算发展的要求,在计算方法上容易出现误差,会导致下一年的实际预算支出发生问题。 3.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财务数据庞大,且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会有大量的数据报表。这就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以保证在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结合当前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个别部门没有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单位没有关系,这就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单位不能很好地合作,往往出现有些部门是把资金申请下来后,再计划如何使用的现象。还有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但在实际资金应用过程中才发现不合理,导致与实际出入比较大。再有个别部门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抬高预算标准,而财务人员不能真实地了解到预算支出的具体情况,造成财务预算出现混乱,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学校的资金正常运转。 4.财务信息与成本核算不透明,缺乏监督机制 通常情况下,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是由多个单位及人员共同完成,经过学校领导决策同意后,交由审计、财务部门确立,并赋予法律效力,然后到网上,对外公开并接收监督。而在我国高校运作中,大部分学校不能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在实际资金应用中弄虚作假,导致不知道钱究竟花在哪里。随着高校收费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流向问题受到了相关人员广泛的关注,而且高校的战略目标如何规划及实现,都没有相关的具体文件。 三、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1.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管理体制 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责落实到个人,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对于预算管理要有计划性,建立长期发展目标。另外,根据当前预算管理的发展要求,对原来的预算编制方法需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以前的“基数加增长”方式,可以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坚持择优选择的原则,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要组织所有部门人员参与进来,实施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吸取成功的经验,健全预算管理体系,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2.建立新的预算审批与评价监督体系 在高校预算过程中,可以设置财务预算管理中心,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与编制,与各部门协调发展,实施会计委派制,便于对各部门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还可以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小组,各个部门在申报预算的同时,必须经过学校相关领导研究审核、确定后方可实施,以有效防止虚报假报的现象。另外,可以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预算过程中资金流向以及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健全年度预算审计制度,确保预算在年度中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虚假报账的现象。 3.提高对财务预算的认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应建立在各部门都能认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上。高校预算小组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及人员能够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激发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因为个人利益而发生营私舞弊的现象,进而破坏学校整体的预算编制工作。另外,各部门要对资金支出进行细分,实现收支平衡,加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防止出现漏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预算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4.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制度 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应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制度。例如,可以将各个部分的工作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资金利用效率效果比较好、执行力强的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那些工作中不认真执行,申报预算超出实际的部门应给予通告批评。通过建立有约束力与控制力的预算管理激励体系,发挥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一方面可避免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预算管理方法,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现代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教育理念逐渐向学生本位转变,倡导素质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素质教育实施下,高校要在科学、先进的思想指导下开展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发展中融合了儒家、道家等思想精髓,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能够指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应当在茶文化指导下展开,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内在逻辑问题 儒学是东方文学精华,处于儒学圈的中国人天然地具备朴素唯物主义精神,习惯从感性角度看待事物。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哲学影响,西方人更具有理性的科学精神,以理性思维为主,与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待高等教育能够做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并与就业市场相适应。但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在践行“学生本位”思想时,无法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能与产业联动结合,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得不到全面发展。 1.2教育教学模式问题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直接造成“分数至上”这一怪现产生,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以灌输式等模式为主,教师往往主导着课堂上的一切,以致于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主观能动性及创新、创造等能力得不到发展。从中不难看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刻板,满足不了学生全面发展诉求。 1.3教学资源问题 教学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如电训室为硬件资源,教材、教师为软件资源。教学资源是高校开展卓有成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其质量高低、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就目前来说,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一般以书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书本外的知识内容,以致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创造、创新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茶文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茶文化是历经几千年而形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包括教育领域。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茶文化带来了什么启示呢?下面从茶文化精神内涵着手探讨了茶文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启示。 2.1“静”对教育教学改革启示 “静”是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之一,体现了唯物辩证哲学。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们总是在静止中对事物进行度量。“静”文化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可知,高校这些年一直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一个个新理念、新方式、新模式不断的植入具体教学活动中,而这样的动态变革却少了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即忽略改革效果评估考核,对改革后的效果关心不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从茶文化的“静”中得到启示,在动态变革中平心静气思考改革工作带来的效果,以便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改革效果。 2.2“思”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喝茶品茗有“思”的成分,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凝神、静气,品味着的茶味、感悟着人生道路,这种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除了品茶外,赏茶依然含有“思”的成分。在赏茶过程中,人们在愉悦氛围下分享、感悟与反思诸多的问题,能够更深层次的展开思考。把这种“思”文化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的启示为:每一个专业特色不同,所拥有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也不同,各有优势、各有缺陷,要求高校管理层、教育工作者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分析,对每一个专业教学的短板进行反思,深剖问题成因,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3“淡”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清淡、淡雅是茶给人的形象,不少人把茶的这种品质看作是为人处世之道。对于高校而言,应当从茶文化的“淡”精神内涵得到启示。当前不少高校致力于学校建设,期望成为国家级、省级等重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过于浮躁,未能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校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才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校领导要通过“淡”文化的渗透来抚平人才培养上的浮躁情绪,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3基于茶文化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及实践 3.1教育教学改革 反思茶文化中的“静”、“思”、“淡”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在茶文化启示下,高校要从三个方面反思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第一,对教学概念创新的反思。近些年我国高校一直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致力于教学概念创新,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分层教学”、“探究教学”等。从字面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种教学理念创新的新颖性、合理性,但是改革实践时间尚短,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来不断优化改革实践效果。第二,对相互模仿的反思。我国高校数量众多,教学水平较高的第一梯队高校往往是其他高校模仿的对象,这种相互之间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达到了共同竞争、共同发展,但是容易造成办学同质化问题。而且,后者模仿前者若不当,容易陷入邯郸学步的刚发境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本校办学优势,构建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三,对人才培养的反思。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高校在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的时候,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不要受功利思想影响,少做一些学校建设层面的包装作秀,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3.2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在传统茶文化引领下,高校教育教学应用茶文化开展卓有成效的改革实践活动,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第一,提高教育教学格局。从全局角度看,高校教育教学格局要做出适当调整,主要教育背景、社会优势等方面着手。为了做到这一点,高校管理层开拓自身眼界,学会茶文化中的“静”与“思”,不断反思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找出不足并加以调整。第二,推行知行统一教育教学改革,少一些华而不实的研讨会、学术会等,多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深入课堂中去,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如,“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等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时,既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更注重教学实效提升,防止教学改革形式化;第三,增强教学自信。第二、第三梯队学校学习第一梯队学生的办学理念、模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文化性、精神性的一些东西,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的教学自信,勇于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形成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教学优势;第四,立足于校本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少一些功利主义色彩,围绕办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创新精神,搞好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他们的教学创新带动学校层面的教育改革活动整体开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五,加大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的建设力度,拓展教学资源,尽可能的提升教学资源优势,以此来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4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之一,其“静”、“思”、“淡”等思想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启示,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利于取得较好的改革实效。在茶文化思想渗透的影响下,高校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有效的改革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场所环艺设计及装饰 1.1非茶场所设计趋势 非茶场所主要指与传统茶文化相对立的现代流行场所设计。目前,现代流行设计趋势分为两类。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欧美流行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欧美风为审美标准的场所设计开始普及。从整体欧式风格建筑商圈、到场所室内的风格设计,都以北欧冷调风、美国田园风、法国文艺风等欧美风格为主导。另一方面,为进行场所设计的创新,许多设计师都会施行场所中西结合的双向设计。例如著名的“荷花亭”饭店,便是标准的中西融合餐厅,既有中式乌龙茶,又有英国红茶。这类中西结合的场所设计中的装饰及布局都比较杂乱,场所的文化结合设计还没有找到稳固的立足点,因此,场所的融合式设计较为突兀。非茶场所的主题与文化虽不在茶传统元素分类之中,但可以以传统茶场所在现代文化中的复兴为借鉴,多角度地应用于中西、古今文化场所,制定出非茶场所的创新设计体系及融合方式。 1.2非茶场所装饰特点 茶场所的装饰特点以“茶”为主题,进行各类茶周边产品的摆放、推广。总而言之,茶场所的装饰都是为“茶文化”这一核心主题服务的,都是围绕地区的地域性或民族性茶特点来进行设计改造。非茶场所的装饰多以“审美”为主,不注重装饰的文化内涵以及与主题的契合度。在许多英式早茶馆中,场所的设计以及装饰多以混杂的欧洲风格为主,装饰的烛台是美式的、板凳和茶具又是法式的。场所的装饰设计多以现代人对高级场所的认知以及审美为主要走向,完全忽略了英国茶元素。由此可见,非茶场所也是由不同的主题进行发展的,然而其场所装饰设计理念却越来越偏离主题文化,只看外表不看内涵。茶场所虽然也有为审美而设计的西方传统装饰,但装饰作为修饰和辅助,并不影响整体的设计格局。综上,非茶场所的装饰设计越发本末倒置,忽略了主题文化的核心内涵。 1.3文化装饰价值走向 现阶段的文化装饰价值走向以“审美、新奇”为主。即不仅装饰要给人一种美感,更要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才能够让顾客在无数个美感固化的场所中对所在场所记忆深刻。在茶场所中,以茶叶为形状而设计的洗手台、香皂盒、熏香摆件和吊灯等创意装饰层出不穷。这些装饰设计在不影响整体传统文化的同时,给人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甚至能够烘托整体的场所氛围。非茶场所的装饰同样以新奇的设计为主,但因没有核心主题的支撑,场所负责人只考虑新奇而忽略了在文化主题之下扩展的文化内涵,因而找来了许多与场所主题环境和氛围不同的独特装饰。然而这些装饰无法在场所中形成整体性,与场所无法有机融合。由此可见,现代的场所文化装饰价值走向虽以审美为主,但更注重在文化内涵上进行思维发散、装饰设计,而非空洞的美学观感。 2茶文化装饰普及可行性分析 2.1茶物品表象装饰 茶物品的表象装饰是指以茶器具(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茶叶形状及色泽、茶画、茶服饰等实体物品为基础,进行装饰设计的具象物品。茶物品的表象装饰因其做工的精美度、涵盖内容的广泛度,在非茶场所的融入普及具有可行性。首先,以茶器具和服饰为代表的装饰设计,能够在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非茶场所室内进行桌面摆件装饰以及墙上挂饰设计。其次,以茶叶形状及色泽为主题设计的各类装饰物,能够在各类外国主题场所做少数的辅助性美感装饰。除此之外,各类娱乐场所、办公场所等,都能够利用茶器具进行装饰设计。甚至在公共区域场所,以茶叶形状而设计的落地装饰、以茶盆景为主的公园装饰,都能够进行普及发展。综上,茶物品表象装饰能够在各类场所进行不同程度的装饰设计。 2.2茶文化内涵装饰 茶文化内涵装饰指以茶文化的思维元素为主,进行物品设计的装饰。茶文化的内涵装饰多具有抽象性,并且能够和各类文化融合。因此,茶文化的思维性装饰普及度,较茶表象物品的普及度可行性更高。一方面,以茶道为主体而设计出来的装饰应用较多。这类装饰多在企业办公区域或学校、小区等公共区域进行普及,并以挂画、茶字、刻石等较大的装饰物为主。茶文化的内涵装饰多在公共区域,旨在用茶德时刻警醒人民,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以茶文化融合精神、茶太极精神等茶抽象精神为主的各类装饰,能够与外国或现代文化融合,并装饰在非茶主题场景内而不显突兀。此类装饰不以茶物品的表象形状为设计理念,而以茶精神的内涵为设计思路。设计的物品多以雕塑、绘画为主,旨在通过中西融合的茶文化装饰,凸显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文化兼容并包的方针政策,促进文化繁荣革新。 2.3茶思维装饰应用 前文提到,茶文化内涵式的装饰普及应用度较广。通过研究,茶思维装饰能够应用到各个方面。茶思维装饰应用不仅指从茶的具体思维发散而进行设计的装饰,还指从理论思维层面出发,利用茶文化思维,对非茶场所中与茶无关的场所装饰设计进行创新整改的思路。茶太极思维下的融合思维能够让现代娱乐场所吸收各方文化元素,将传统精神与娱乐精神相融合,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场所。茶建构主义思维能够让设计师在环艺设计中注重整体性与细节性的统一;而茶绿色生态思维则能让环艺装饰注重生态环保,即装饰品的应用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多以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为主。 3非茶场所中的茶装饰融入策略 3.1开发场景融入模拟方案 通过分析,我们对茶文化装饰融入非茶场所的探讨结论十分可行。为进一步将可行性转为实践结果,必须开发场景融入模拟方案。一方面,在计算机技术下,将装饰设计进行3D建模与场景融合,再由系统测算出装饰融入场景的契合度。提前模拟场景融入,能够节约成本,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的测算建议,对装饰的设计思路以及摆放空间进行改动。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模拟场景融入的结果,直接通过系统复制出类似场景的不同融入方案。节约效率和人力的同时,将方案归类存档,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类场景装饰设计之中。 3.2创新文化交融装饰内涵 从古至今,茶文化的内涵一直在演变、流传和扩大。近代茶科学的出现,让茶文化的内涵又多了新的科学性解析和层次。基于此,为将茶文化装饰更合理的融入非茶场所的环艺设计中,必须创新装饰设计中文化交融的内涵。在茶学之下,将茶文化内涵与现阶段的各类主体场所文化进行交融测算,找出共同点后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儒学“仁爱”观念与西方人权主义相结合,创建出以“人和仁”相结合的抽象装饰物。在此范例下,将茶文化与各类文化交融结合,并将其可行性的结合方案制定出体系和理论脉络。将装饰设计的内涵体系与前文的模拟场景建构体系相结合,扩大茶文化装饰的融入标准及规模。 3.3构建场所思维虚拟装饰 虚拟装饰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在非茶场所进行仿真体验的装饰设计。在此之下的场所“思维”虚拟装饰,则多以茶思维为主,进行与顾客之间的虚拟交互。例如在国家“光盘行动”的方针下,设计师在各饭店酒楼增加3D模拟现实投影系统。基于茶思维的绿色环保理论,系统在顾客点菜前,会在饭桌上投影出世界资源缺乏的3D场景,提醒顾客不浪费、不多点。由此可见,虚拟装饰多以茶的某一特定思维为发散点,在非茶场所进行思维渗透以及智能交互。在宣扬茶思维优秀理论的同时提高顾客的互动体验度。最重要的是,茶思维虚拟装饰不会干扰到现实场所的主题设计,因此,是最容易在非茶场所普及的茶文化装饰。 4结论 通过开发非茶场所的场景融入方案、创新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装饰交融内涵,让茶文化装饰融入的理论研究投入到实践中来,茶文化装饰逐步融入到各类场所环境中。经过场所的思维虚拟装饰构建,茶文化的装饰融入逐步向更高阶的层次发展。茶装饰不再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场景设计,而是能够烘托整体场景环境、提高整体环境设计契合度的关键因素。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且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重要生产力,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程序作为重要的应用语言,对计算机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写,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可见,本文展开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具有显著价值。 1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发展现状 1.1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现状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是程序语言设计。通常情况下,程序语言可以分为计算机低级语言和计算机高级语言。在计算机低级语言中,机器语言是第一代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代码序列,机器语言可以通过二进制机器代码的方式,完成对计算机规定操作的控制执行。然而,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尚不是十分成熟,机器语言并不会主动在其他机器上运行编写程序。机器语言具有直观性不足的特点,所以人们学习机器语言时的效率相对不足。此种现象,在汇编语言创新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汇编语言作为第二代程序设计语言,其主要是依据特定计算机系统进行合理设计的,可以通过助记符号和地址符号完成工作。此外,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借助不同的平台,高级语言能够被翻译成不同的机器语言,此种现象可以促使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性。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设计发展,是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能够为提升程序设计语言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 1.2程序设计方法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程序设计方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程序设计方面,多是借助磁盘操作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DOS),计算机程序的编程方法,完成程序设计编程工作。此种编程方法形式变化多样,但是缺乏有效的移植性,影响程序设计水平的提高。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可视化编程与面向对象化编程方法逐渐研发出来。可视化编程,主要是指通过对控件的调用和控制对象属性的设置,能够从程序设计需求者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在计算机窗口完成对程序的设计。此种编程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编程的快捷性。此外,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具有大众化的优势,可以根据对计算机程序单元或是对象的组合性发展,完成程序设计。目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当前信息时代下常用的方法。 2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多应用型开发研究 2.1计算机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计算机程序设计已经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私人企业,都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解,在办公中引入了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下的管理系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学校的学生个人档案管理系统、大型图书馆书籍借阅管理系统等,都方便了人们的查询。上述管理系统的运行,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通常将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借助该管理系统中的程序,实现对企业员工信息的综合处理,减少企业经营中各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从某种角度而言,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直观地掌握商品销售和库存的情况,在明确企业发展大环境和市场的基础上,能够借助程序设计,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与客户资源的综合性管理。由此能够看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将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能够充分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技术,提升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的处理水平。 2.2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工业工程中的开发应用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开发及应用过程中,其在工业工程中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通过对工业工程现状分析,在城市进程加快的同时,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可能受相关条件限制和突发状况的影响,限制工程进度的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程序加以应用是保障工期进度的重要因素。将计算机程序应用于工业工程中时,主要是加强对工程机械程序的设计和应用。在应用期间,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角度,将其与图形相结合,从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层面出发,为工程布局和电路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若发现施工漏洞或是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判断,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设计各项数据精确性的同时,快速解决施工问题。在工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时,施工技术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流程和重要性,并且要结合当前施工的具体现状和环境,有针对性地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借助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够使工业工程施工效率得以提升,并保障工业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2.3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医疗卫生中的开发应用 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的环境下,各种疾病发病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看诊成为就医时的难题。看病难、买药难,逐渐成为我国医疗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将计算机程序应用到医疗卫生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率。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计算机程序常用的部门为急诊挂号部。以往,患者到医院就医通常需要在门诊挂号,而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上涨,急诊挂号患者日益增多,长时间的排队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将计算机程序应用到急诊挂号部后,患者在就医时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序指引,在网上进行挂号,询问疾病相关信息。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使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能够及时就医。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率、医疗工作质量和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计算机程序设计在电子商务中的开发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重视生活质量。在电子商务中,借助计算机程序,能够有效节省人们外出购物的时间,也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通常情况下,在电子商务中对计算机程序的应用,多是建立相应的网站,实现对实体商店的综合性宣传。利用计算机程序,能够使电子商务呈现在线模式,使消费者能够在家观看企业中的相关商品信息。在计算机程序下的电子商务发展中,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得以改变,以往实体店购物的不便之处,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计算机程序应用到电子商务中,可以全面性、系统性地对数据进行快速统计,降低人工统计数据的工作压力,也减小了人工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可见,在电子商务中,计算机程序设计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日后应加强计算机程序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结语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程序设计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计算机程序的多样设计,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的功能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掌握计算及程序设计的开发及应用情况,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从计算机管理系统、工业工程、医疗卫生、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当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应用情况。期望通过本文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关内容的探究,可以为日后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水平,促进计算机程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民宿企业的成本构成 民宿行业为了实现“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经营理念,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其中包括装修成本、物耗成本、能源成本、人力成本和营销成本等。在单体民宿和民宿聚集群面前,无论是发展中高端民宿还是打造“民宿+”的全域旅游,市场利润都在不断减少,成本管控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精细化运营迫在眉睫。 1.1装修成本 装修成本是指民宿主为实现房屋改造而支出的费用。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成本会拖垮整个企业,为避免同质化问题,北京市的一家民宿主,耗时5年时间,花费260万元,把一间仅有35m2的房子打造成民宿圈“网红”房,网友却戏称之为“乱七八糟”。如此巨大的成本支出为企业的生存埋下了隐患。 1.2物耗成本 物耗成本是指民宿企业中客房耗品、餐饮饮料、日常用品等成本。目前,大多数民宿企业在物耗成本控制中存在采购方法不不科学、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物耗成本统计分析、对耗品价格及使用数量不敏感等问题。在物耗成本中,70%是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相关研究表明,采购成本降低1%,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在10%以上。 1.3能源成本 能源成本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必不可缺的成本支出,由水、电、气3部分组成。现在的民宿企业在能源使用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于企业中经常使用的水、电、气相关的配套设备,没有详细的标准,造成水、电、气的无效耗量很大。就杭州市桐庐县唯一的全电民宿——“厚院村舍”而言,电能的有效利用必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能源利用分支,未来的“厚院村社”还将推广观光电动车作为园区内的交通工具,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方便自驾游旅客使用。那么,在能源成本管控方面,电能管控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人力成本 民宿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人员的职工薪酬、人员的生活成本、人员福利成本等。目前,民宿行业存在人员数量冗余、人员职业能力较弱、淡旺季人员数量无差别等问题。人员数量冗余主要体现在人员岗位重叠化、人浮于事。在卫生打扫这一块儿,由于一间退客房和一间住客房的打扫时间不同,在住宿人流量大、住期短的前提下,企业在打扫卫生人员上就有可能增加成本支出。人员职业能力较弱体现在工作能力较弱。在民宿企业中做前台的就只是做前台的,不能达到身兼数职的效果,且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民宿企业员工数量差别较小,造成人力成本较高。 1.5营销成本 民宿企业的售卖方式分为3种,分别是OTA售卖平台、自有渠道售卖和人工售卖。OTA平台是指通过广泛地传递线路信息,为住客提供住宿咨询,使客人完成网上支付或者线下付费的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民宿对OTA平台的依赖程度达到了80%~90%,网购网站的提成大约占3%,OTA平台的佣金就直接高达15%~20%。自有渠道和人工售卖是指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渠道、电话预约等,但是此类渠道由于专业程度不高,所以吸金程度明显低于OTA平台,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还没有很好地走入住客视野。 2民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2.1装修成本控制途径 民宿企业在装修成本控制方面可以站在住客需求的角度,制订装修计划。在成本支出初期,应该多观察、少花钱,个人主观的东西不适合太多,应从住客群的定位计划整个企业的成本支出。民宿企业在筹备之前,有必要做一个超出预算20%~30%的成本预算表,把成本预算表里超出1万元的项目单列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如果在筹备期间,成本预算已经定稿或者装修效果图和住客群定位已经确定,那么凡是涉及10m2或两间房以上的区域改造项目,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项目,把成本投入放在住客的基本需求上。装修材料可使用可持续性材料,同时达到减少后期维修费用的目的。 2.2物耗成本控制途径 2.2.1合理控制采购成本 控制采购成本不是简单地削减成本,而是一整套的系统工程。在民宿企业的收入中,餐饮收入占比很大,餐饮净利润的多少直接受餐饮成本影响,就餐饮的首要环节食材采购来说,民宿企业采购人员应该具备随时掌握周边市场动态变化的能力,熟悉采购的每一样食材。食材最好就地选购,减少运输成本;如果采购量大,要挑选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食材供应稳定及食材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做好库存管理,如果库存不当则会引起食物变质等情况;在每天需求量少的情况下,减少库存数量,做到当天定量采购。 2.2.2完善耗品体系 在不影响房间入住体验的情况下,民宿企业要根据价格、淡旺季情况搭配不同耗品(数量、质量)。例如,在房间价格高的情况下,房间易耗品可以放置六件套甚至十件套,在质量上,可以选择国际品牌小瓶装。在房屋价格低的时候,民宿企业要减少易耗品套装数量,一些易耗品可以放在前台,客人有需要可以到前台来取,在质量上,可以换成价格较低、使用时间长的大瓶装。从营销的角度出发,耗品要具有创意,如以绿色经营为企业理念,不提倡使用一次性耗品,从而节省部分易耗品费用。 2.3能源成本控制途径 在水电气使用规划上要进行严格把控,民宿企业可以根据季节调整公共区域、走廊的晚上照明时间和灯饰的安装位置,并对水电气的输送装配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民宿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大功率用水用电设备,及时统计住客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用水、用电量,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增加企业成本支出,但是这些优质设备使用的时间越长,企业的平均成本就会越小。例如,浙江省桐庐县供电有限公司为确保电力供应与民宿经济同跨越,对民宿电力配备进行了改造。一方面,优化电力线路路径及台区位置布点设计,另一方面,启动“绿色通道”,升级改造输电线路,实现电能替代工程从业扩报装到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为“厚院村舍”民宿提供了高效的电力支持,也使“厚院村舍”民宿走在了民宿行业的前列。 2.4人力成本控制途径 2.4.1告别固定薪酬体系,优化人员结构 在“一岗多职”的民宿企业中,企业可以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的薪酬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工作量的差别,尤其在客房打扫卫生的数量上,灵活安排人员,例如,在旺季企业可以在保证原有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招聘兼职人员或者通过时间调整安排其他人员打扫。其次,企业也可以通过专业培训使之由工作一面手变成多面手,从而减少员工的数量,把每一个员工打造成能接待客人、能网络推广、能维修设施、会打扫卫生的全能角色,例如,町隐民宿学院就是为民宿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 2.4.2合伙经营,全程托管 民宿企业要想在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全程托管”已是趋势。这种模式如同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在运营层面进行合作,并不进行产权层面的交叉和持有。例如,携程旗下的民宿连锁品牌有家民宿,解放了民宿主和大部分民宿职工,尤其是针对保洁阿姨,除了节省了大量成本外,保洁标准也区别于普通的家政保洁。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管家没有时间监督保洁工作成果,那么很容易出现房客对室内卫生不满意的情况,据途家网对民宿消费者的调查情况显示,住客对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与卫生,卫生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很难再拥有回头客。 2.5营销成本控制途径 民宿企业应扩宽销售渠道,减少对OTA平台的依赖。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我国民宿企业的主要住客来自于活跃在网络时代的90后。当慢生活的民宿遇上求新求变求的90后,民宿企业就可以考虑采用网红直播、与APP进行合作的营销方式吸引住客的注意力。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就利用直播上演了“网红直播”,结合直播期间书店名相关口令,迅速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力,且这种新兴媒体制作成本比较低。关于民宿、情怀、故事等一系列与民宿相关的词可以直接连接到爆款APP中(如知乎、豆瓣影评),就像百度和爱奇艺的生存模式,给民宿企业一个流量入口。APP负责民宿的内容沉淀,而民宿则负责内容的形象化、生动化,用一个知名的点去衬托,为民宿企业省去大量的营销成本。 3结语 无论是单体民宿还是集体民宿群,在保证自身特色不被同质化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自身成本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法宝。本文基于当前民宿企业面临的大背景,对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控制成本的方法,有利于推动民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网系统在市场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力产业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所以对配电网工程建设成为时代的硬性要求,优化电网体系,改善基础供电设备质量。下文主要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为以后供电效率提升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的意义 1.1实现电力系统标准化 在整个电力系统应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且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管理软件结合,让整个系统的设计、规划、实施和建设等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体系落实整个编制管理、统一管理标准,并且可以减少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损失。可以实现工资系统的立即性和合理性,让系统数据可以高度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不同层次的业务管理信息做到有条不紊的管理。并且在网络传输数据时可以做到迅速、合理、安全,便于电力系统一体化管理。 1.2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冗余操作 在项目规划、设计、改造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案进行操作。采用标准化方案进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落实技术水准,并且统一设备规格、设备连接方式,并且科学合理的使用整个工程资金,提高各类物资的采购精准度。简化操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操作。通过标准化方案可以极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2现阶段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工程开发建设过程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所以整体体系依然不够成熟完善。在配电网建设规划管理不能具体落实到具体的基层工作中,并且管理的力度和范围依然十分有限。创建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初衷就是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并且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整体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常常忽略掉最重要的用户调查环节,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建设的项目不能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从而打断工程施工程序,让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增加了难度。 2.2配电网工程建设工期长并且工作量繁杂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遍布范围广,所以为了满足各地人们对电力需求,建设配电网工程的核心意义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给配电网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量。国家电力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但是由于客观实际因素的困扰,导致整体施工建设过程持续工期较长,以及整体工程建设的难度加大。 2.3整个配电网建设管理体系保障机构不够科学合理 现阶段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人员和部门规划职责不够合理,系统设计规划和管理执行工作都是同一个部门来完成,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工作人员数目有限,所以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工作任务都无法按质按量的完成。甚至在个别基层单位,建设配电网工程过程中忽略了前期规划的环节,而直接开始施工建设,这样使得整体工程暴露出巨大的不定向性和未知性,从而使得工程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功能都不能得到保证。 2.4配电网系统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配电网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一线施工人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是现如今,各个电力建设工地上的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并且存在一些技术人员中也无法保证高水准的专业水平。由于配电网系统施工过程中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轻则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进度,重则影响整个配电网体系的使用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3对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上文已经对现阶段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配电网工程建设工期长并且工作量繁杂、整个配电网建设管理体系保障机构不够科学合理、配电网系统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整个配电网建设管理体系保障机构不够科学合理这个问题较为严重。根据上文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措施。 3.1加快完善配电网络建设管理体系 在电力系统中如果想要使得配电网工程顺利落实,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科学完善的配电网络建设管理体系。在整体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前期用户调查过程,合理的调查规划对整体工程的设计、建设能够奠定夯实的基础。所以,在配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用户的调查需求工作,才能面对用户的需求有条不紊的做出对应的供电计划,并且将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步骤进行合理规划,将管理理念深入落实到各个建设过程当中,按照规章制度落实施工工作的开展。 3.2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引进新技术 由于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工程量巨大并且工程难度很高的过程,在漫长的施工周期中,引进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并且推进配电网工程施工进程,积极引进国际一流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杜绝教条主义,在施工遇到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使用国际一流施工手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将建设过程与时俱进,并且相关电力部门要加强人力物力资源的投资,对于原材料的质量要做到严格的把关,保证工程的材料质量是保障整体工程安全的首要前提。并且在加大投资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贪腐现象的出现对施工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杜绝教条主义,使得工程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施工结果。 3.3加强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保障体系 加强保障体系就要要求电力系统的各级单位做好员工工作任务安排,将工作任务科学合理的进行分配,并且使得人员与工作任务进行统一调度,对工作任务做到深度分析,分清工作上的重点与难点,划分工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从而安排对应人员进行工作的开展,为配电网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4对专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在配电网工程建设及管理的过程中,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设的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工程施工进度的快慢就是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熟练程度的直观体现。所以,在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相关单位和组织可以定期开设培训课堂和专业技能大赛,不断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提高。让技术人员在讨论、比赛的过程中吸收行业优秀的经验。对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就相当于为整体供电体系乃至整个电力行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而保证了整体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3.5不同电力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 配电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不是某一个电力部门单独施工完成的,而是很多个电力部门一起协调合作共同努力而完成的,所以不同的施工单位要加强合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协商解决,及时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尽最大努力为整个配电网工程建设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推动整个配电网工程建设平稳进行。 4结论 总而言之,配电网工程建设是整个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最困难、最复杂的环节,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技术、材料、方案、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施工设计人员必须结合这些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合优秀的管理方案和工程项目的特征以及丰富的建设经验,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配电网工程的建设是整个电力系统发展的动力,并且提升了电力行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配电网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1.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体育参与者与体育运动之间的情感犹如恋人或朋友的关系,包含着美好的感觉和意愿。一方面,体育参与者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既可以是观赏、也可以是参与竞争。体育运动并非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涉及到其他人,因此有机会出现合作与竞争的机会,可以发展出友谊的感觉。友谊、团结的感觉会对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善意、尊重、友好、美好的意愿等。这些情感体验在维持社群联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醒着合作和协作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有助于强化社群构建共同的愿景。但总的来说,如果注意防范体育运动的过度行为,体育运动在维持社群联系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积极和显著的。必须要承认,体育运动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活动相比,体育运动更能抹平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向教育渗透的一种形式 将体育运动融入学校教育的主要理由在于它有助于融洽社群关系。学校系统也是识别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要场所。然而,尽管两者紧密相连,但体育运动并不是体育教育的代名词。体育教育不仅包括体育运动,而且还包含一系列的身体活动,包括非正式的游戏、涉及一些规则和技能的游戏,以及正规的比赛,体育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但不幸的是,一直存在一种普遍倾向,要不把体育教育视为体育运动,要不就把体育教育视为玩耍游戏,或是两者的组合。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源于体育在概念上的模糊,其次就是忽略了这些多元活动的教育意图,体育教育的教育意图是要成为彰显生命力量、自由意志和情感欲望的教育力量。同样,人们需要学习一些关于身体、关于身体如何运作的知识和方法,并且通过身体体验来培养对自身的认知,建立自身与外界世界的链接。 3.对体育教育在教育中发展地位的探讨 不幸的是,体育教育在教育中长期处于边缘的位置,体育教育在教育中往往是最不受关注的一环。体育教育的教育意义是明显的,例如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有助于构建社会良性发展的机制等。但体育教育仍然不被重视,其主要原因可能源于社会认知:一方面,现代社会认为知识、心理、精神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必须,而身体的锻炼和发展与这些关系不大,身体锻炼和发展是非认知性;另一方面,教育一直进行着革新,而体育教育对这一进程的发展贡献不大。为了融入教育,体育教育增加了认知性目标、心理、道德发展等目标。显然,体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尴尬,但其对身体素质、心理品质、道德发展等方面的效用,却也表明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首先,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教育不可或缺,体育教育和教育都服务于全面育人这一目标,满足生命的发展和需求是它们共同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身体不仅为知识学习提供物质基础,还为知识学习提供所需的自律。身体活动与智力、精神的发展息息相关,智力和精神的发展需要注意力的发展,而这些注意力的发展依赖于日常生活中人对身体欲望的管控。体育有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转移至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所有任务。体育运动远不止于快乐的层面,体育运动对卓越的追求有助于促进人类的繁荣。体育运动虽然也需要认知,例如对规则的理解,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实践。这意味着,在体育教育中,大部分的学习是非认知性的,但如果将人作为一种整体的具象来了解,就会发现认知不仅仅是心灵的问题,而是涉及身体和心灵的整体问题。通过重复性的、有节奏性的和集体性的身体锻炼可以形成经验,经验使体育教育产生价值和意义。在考量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时,人们往往会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考量,但实际上,考量的最好方式却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即参与者的视角。也就是说,在讨论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时,实际参与者最有发言权但往往又被排除在外。在任何一次身体活动中,人们都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呼吸运动,但只有在运动中,人们才会特别留意呼吸问题,体育运动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提醒,就在于体验,而不是什么外在的明确目标。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意义和价值,而其它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只是在构思身体活动的过程中构建出来的。将体育教育纳入理论范畴,会导致人类的身体活动与人类体现出的具象事实产生脱节。了解人类的肉体实质对于理解人类如何调和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赋予世界意义至关重要。但仅仅将人类限制在肉体实质的领域,并不能体现人类的整体性质:人类不是灵肉分离的物种,而是灵肉一体的物种。人类的经验不是脱离肉体的认知,而是一种基于“在世存在”的、溶于世界里的灵肉复合体的认知。体育教育的意义在于,将心灵从肉体的羁绊中升华出来,因为人们往往会在不经意的身体活动中忽视很多基于身体的丰富体验。在沙滩上的跑步,体现了快乐体验的精神和情感质量,肉体与心灵都参与进来,这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有效移动的问题。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需要全面考虑,不仅仅是认知的问题,还包括情感的问题和精神的问题。体育教育是对身体的重新教育,包括身体的状态、姿势和表情,以便人们可以保持与身体的联系,以便人们进一步认识基于身体存在的自己。自然界的动物生活多以身体为中心,只有人类才能够将自己看作是可以与身体分离的个体,但实际上,人类根本离不开身体这个物质基础。体育教育涉及的就是要让人类重新将自己视为基于身体的存在,而不是与身体相脱离的存在。体育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体系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包含了各式各样的身体活动、游戏和竞赛。体育教育要融入学校教育,最有可能的途径是强调竞技的伦理和身体的教养意义。竞技的伦理包含公平竞争、尊重规则、团结协作、奉献精神等,身体的教养意义包括身体素质、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体育运动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产生影响,但体育运动并不能涵盖体育教育,相反,体育教育可以部分地涵盖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与体育教育联系紧密,由于体育运动的普遍存在,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矛盾存在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体育运动本身,特别是专业体育可以由其带来的实际效益来证明,例如娱乐、经济效益、社会凝聚力等。体育教育是否也能如体育运动一样发挥这些效益,体育教育如果能够实现或者靠近这些目标效益,那么它的地位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因此,体育教育也要积极地借鉴竞技体育运动的成功经验,为自身的发展增加推动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育要坚持围绕人的发展,要回归育人的本质,彰显对人的“生命赋值”和“精神塑造”,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语 体育运动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情感体验与社群联系等方面。体育教育是体育运动向教育渗透的一种形式,但体育教育并非体育运动所能涵盖的,体育教育具有典型的教育价值导向。但体育教育在教育领域长期处于边缘位置,要解决这一尴尬的局面,首先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自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要充分挖掘体育教育自身的潜质。
在推动经济的同时,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本文以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为讨论基础,结合当前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新时期房地产经济管理方向与原则的加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以期推动解决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基础上,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繁荣昌盛。在全球经济持续变化的状态下,房地产经济仍然能够持续增长,并且发展趋势也较为良好,进而加速了业务以及规模的不断提升,使得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越来越显著。当前,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房地产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力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深入的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同时,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如基础不够牢固、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模式过于传统陈旧、结构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因为不均衡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导致了我国居民居住型购房需求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障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问题已经凸显为居民住房难问题,这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经济供给侧情况,随着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商品性居住用房的建设规模以及速度,但是由于房屋售价已经不能与当地居民消费水平所平衡,继而出现了大量的闲置住房,甚至出现了“鬼城”。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当前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要对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一方面可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基础,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总之,对房地产经济管理进行强化已成为时展和行业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一)行业管理顶层设计缺乏,制度落实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但是我国市场运行监管的现有体制却相对欠缺,这就进一步导致了顶层规划的不严格。因为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与中央对经济管理权责的界限不够清晰,有的针对同一项目的发展管理在不同级别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甚至出现意见的分歧,这严重制约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建设无序化、投资盲目化等,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并不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 (二)行业立法工作发展滞后,行业管理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我国在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的立法没有依据这一发展形势而变化和完善,各级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管控依然以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为主,这就严重阻碍了行业管理的提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政府针对相关领域问题的主要干预方式就是宏观调控制度,但是宏观调控属于政策性的行政行为,并不能上升到法律层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政府落实也无法得到法律的强有力的保护。随着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房地产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宏观调控手段已经无法解决和处理好当前房地产行业管理中的新困难新问题,但是我国在房地产经济管理方面的法规体系迟迟不能构建,使得行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不能以有效的法律手段来及时化解,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引导工作不足,管理方式比较单调 在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经济管理体系中,对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来说,主要的规范性措施就是限制性命令,在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政府主管部门只是注重一味地进行红线管理,强调令行禁止,而对于如何引导企业和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相对比较模糊和欠缺,这种注重“堵”而忽略“疏”的管理模式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整体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相对来说仍旧存在着创新缺乏、模式单一等问题。 三、加强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的方向,应当从国家层面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明确,同时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中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进一步对适合我国国情、重点突出、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规划加以建立。因此,既要积极构建起与房地产经济发展具体适应的制度,又要建立健全房地产经济法律体系,并对监督机制建设进行完善落实,以实现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度重视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行业组织 为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应当高度重视房地产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工作开展引导行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充分的重视房地产行业,对其组织的具体行业管理工作也要加倍注意,充分将行业商协会在政府管理中不断融入,协同工作、相互配合。二是应当对商协会法律体系不断建立完善,以确保行业组织管理的合法性和有序性,从而凸显出行业商协会在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的巨大价值。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辅助和支持我国房地产经济得以法制化发展,应当进一步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需求融合,从而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建立健全房地产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并注重房地产的司法探索,以各级政府司法机构的指导来进一步规范和保护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经济也不断发展。一是对于房地产经济管理要进一步的加强,并不断结合市场发展调整和升级相关的管理举措,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二是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结合形势准确判断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更加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相关的从业企业一定要紧盯形势变化,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切实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断创新行业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经济管理,保证我国房地产经济平稳有序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重中之重是成本管理,可直接联系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等管理,若失控,可严重下降施工项目质量。随着高速公路施工单位春笋般冒出,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加强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一、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内容诸多,包括预测、分解、核算、考核等。实际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中重中之重的环节是成本计划,利用具体数字来实现,包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降低成本等内容,可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后续成本核算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及保障。成本控制中心系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作用较大,可对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实现综合考虑,角度较多,例如,项目性质、分工情况、人员组成、具体规模等,可为整个施工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指导。另外,有效联系成本控制系统内容并划分具体责任,实施责任落实制,可有效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目标,可有机协调不同专业成本形成的不同需求,价值较高。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构建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可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可避免信息未能及时传递而失去作用的情况出现。成本控制中心应了解项目施工情况,根据实际进行成本跟踪及监测,评价成本,合理选择解决办法,对不合理地方进行及时纠正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完成,促使施工成本有效降低。 二、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凸显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严重缺乏 对我国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现阶段情况进行分析及探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实际施工中,不能有效落实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问题较多,例如,某家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理环境未能提前考察及深入研究,导致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等消耗费用未能获得正确预估。若出现这些问题,可导致施工项目成本严重超过计划成本,施工单位无法对市场变化形势做好有效应对,例如,某企业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市场价格严重不稳的情况,施工单位受到了直接影响,若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可大大增加高速公路施工成本。 (二)成本管理整体规划严重缺乏 高速公路施工成本管理中严重缺乏成本管理整体规划,对于高速公路施工单位来说,以往应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不够先进,范围狭窄,仅仅针对施工阶段进行管理及干预,不能实现全面管理,不能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因此,提出了整个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实施成本管理的概念,即施工前期至投入使用,每一个阶段均应加强管理,从施工资源、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等多方面对支出费用进行有效管理。 三、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方案 高速公路施工方案涉及施工程序、施工安全、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施工方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准备阶段应有效联系现场实际进行综合考虑及具体分析,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确保先进可行。高速公路施工方案涉及内容较为繁杂,制定施工方案质量好坏可对项目施工成本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某企业施工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合理制定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工作,有效避免了自行改变现象出现,提升了施工项目质量。 (二)进度 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工期也属于重点影响因素,施工方案不同,施工工期不同。例如,某企业项目的工期较紧,为了赶上工程施工进度,提出了加大资源投入的办法,增加了企业施工成本。另外,在该企业还存在一定不足,施工进度安排方面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也拖延了施工工程进度,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对于具体项目来说,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定的对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三)质量 施工质量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可对施工成本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施工中存在各类因素,可造成施工反复或者停工。对于项目来说,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达到质量方面的要求,存在具体目标要求,质量成本是为了达到预定成本而花费的必要施工费用,也包括工程未能获得预期质量所形成的费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产生质量缺陷,前一种质量成本可保障施工质量,若因故障情况导致二次施工或者纠纷索赔、停工等,后一种质量要求因此形成。例如,某企业中,仅仅关注眼前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施工要求,短期内,看来节约了较多资源,但是,长远来看,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较多,可能导致二次施工,增加了施工成本。 (四)安全 施工安全包括施工有关环境、机械设备、人员及资源等安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将控制融入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在不同环节中,实现从整体至局部的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对高速公路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安全管理,可有效保障施工进度、成本及质量。对某企业施工安全进行了解,发现该企业只做表面文章,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因此,施工期间,应避免以上问题,采取措施来加强实践,及时清理隐患,可避免问题严重。 (五)物价变动 市场环境下,物价变动较为常见,施工企业为了避免受到物价波动的干扰,应对企业管理观念进行及时转变,动态跟踪物价并将规律及时摸清,对成本调整对策进行调整,确保科学合理,争取成本投资最小化,保障工程质量,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需使用机械设备及大量材料,因此,需对这部分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及规律进行重点关注及把握,购买材料时机合适,科学控制生产成本。 四、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积极构建项目成本管理相关部门及机构 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管理机构是施工现场管理,由于施工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不具有专业成本管理相关知识,导致项目成本管理的效果不佳,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中需使用专业人员,明确管理机构中工作人员的职责,有助于顺利开展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另外,对成本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有利于有效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二)施工阶段中的成本管理措施 高速公路整个施工期间,施工阶段可主要体现成本管理,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重视,提出了几点措施,第一,对合同管理进行有效加强,施工前分析承包合同并了解其中存在的风险及施工计划成本,提前做好预防,另外,施工单位与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同需重点关注,保证合同中相关内容有效落实,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避免出现经济纠纷,实现成本良好控制。第二,确保施工方案经济、科学,由于现阶段工程施工应预先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中,应对不同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思考,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经济的施工方案。第三,对成本进行定期核算。施工期间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因此,应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实现施工动态成本管理。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措施 对现阶段高速公路施工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工作量较大,施工时间较长,参与施工的人员较多,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验收阶段,争执较多。在高速公路每一个施工环节中,融入成本管理,竣工后,计算施工量,严格遵守制度及合作规定,若出现计算争议,应由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有效解决问题。将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做好可提升施工单位经济收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事业迅猛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升,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应分析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内容、问题、影响因素、措施等,促进管理水平提高,足够重视成本管理意识缺乏及成本管理整体规划缺乏,对项目成本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促使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有效加强,促进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工作质量提升,从而有效促进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顺利开展,降低施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诸多方面均存在着问题,涉及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激励等,让石油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需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快速发展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我国国力的提升。而石油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企业如果要获得有利条件,就需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进一步加强。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重视利用人才,并在管理中对自己的管理方式做积极调整,站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角度上高效管理人力资源。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因为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大部分石油企业均未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也忽略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人才。与此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薪资的分配并非是根据为企业所做贡献的多少来展开的,通常都是和员工的工龄、职务、职称和级别挂钩。如此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十分落后的,让青年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人员招聘缺乏科学性 同我国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一项,石油企业的人情关系网也一样复杂,所以,在石油企业的人员招聘活动中,部分应聘者往往是凭借这样那样的关系而被录取,而并非是依靠自身的学识与能力。这些人在进入单位后,常常眼高手低,工作效率不高,而这样也会让那些通过招聘途径进入的员工的心理与情绪受到影响。普遍存在于人员招聘中的人为操作让石油企业在招聘人员方面不具备较强的科学性,进而便很难招聘进优秀人才,以推动企业发展。 (三)培训机制较落后 企业培训除了可促进企业员工工作技能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现阶段,部分是由企业管理者只将眼前利益看到,而未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予以重视,即使培训也采取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仅进行表面的学习,与实际生产相脱离,且很多时候也未合理的利用企业有限的培训费用,企业领导更是培训经费用作他用。同时石油企业更缺乏健全的培训体系和明确的培训对象,在对培训对象进行选择时,根本没有弄清楚哪些员工应该接受培训,因为企业培训是领导一言堂,他说选谁就选谁,所以,很多人均错误的认为培训就是休息,根本未具体明确培训对象;不仅如此,也没有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形式,几乎均未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认真培训;且也缺乏培训评估,忽略或不重视培训结果,以致于没有将完备的培训评估体系建立起来。这些均对企业的育人机制造成了极大的制约。 (四)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因为国内大多数石油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均未对建立激励机制引起重视,所以,在诸多石油企业中,激励机制都是以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存在。同时,石油企业还需长期地探索怎样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而石油企业匮乏的专业人才资源以及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激励机制的构建。除此之外,部分石油企业还应完善对那些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奖励方式。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应同时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而目前一些少数石油企业均主要为物质奖励,没有对员工的内在性质奖励引起重视。 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管理观念 石油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予以更新和完善。人力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企业若要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要依靠人力资源,与此同时,在分配薪酬时不能只参照传统的薪酬发放模式,即依据员工的工龄、职务、职称和级别来进行,而需紧密的结合这些传统的薪资发放要点和员工的实际贡献,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科学与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还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二)规范人员招聘 企业为空缺职位补充人员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人员招聘,外部招聘能够将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为此,石油企业应对人员招聘予以规范,在招聘人员上严格遵循职位分析形成的标准与条件,在招聘过程中不能区别对待,以让招聘的公平与公正性得到保证,真正招聘到那些认同企业文化,并可以让岗位要求得到满足的人员。 (三)注重人员培训 第一,在培训投入上加大力度。石油企业若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加强培训投入,如此一来就能够让企业对自身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一清楚认识,提高员工的素质。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企业需对培训的教材与人员做合理安排,根据培训人员的不同,需将科学的培训内容制定出来。第三,对培训管理体制予以完善,注重防范风险。一套科学可行的培训管理体制将为培训系统的成功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而诸如培训投入,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案以及培训成果等均包括其中。因为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的领导人经常将培训忽略,所以便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所以就让企业流失了大量人力资源。为此,石油企业应从领导开始,对建设企业培训制度引起高度重视,并将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制定出来,检查培训成果,安排调度员工的培训。 (四)完善激励机制 事业企业的激励机制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石油企业应构建一个长时间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一,各大石油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立足于各员工的专长和特点对相关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制定。同时,企业相关部门还应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各员工制定相关信息档案。个人档案中详细记录了所有员工的工作记录和考核结果等,从而确保员工今后的晋升有据可循。事业企业在运行中还应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以将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认同体现出来。第二,企业还应对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语言明确,借助适当地下放权力,让相关部门均拥有管理机会。第三,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企业还要严格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企业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严格把激励机制中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加强建设石油企业激励机制,可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给激发出来,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为企业服务。企业管理者应经常召开员工会议,对员工的需求予以倾听,尽最大努力让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员工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开展工作。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而若要使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就需在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予以重视,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机制进行完善。考核员工业绩,并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日常的管理中还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与人力资源的招聘机制进行完善,从而顺利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程度的改变,成本核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其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升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可以将有效降低资金的浪费情况,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资金利用,从而使成本核算效率得到有效增强。 一、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探讨 成本核算是企业展开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其计算所使用的主要单位就是货币。同时成本核算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其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花费的所有成本都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还应该对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都进行合理的计算。成本核算的顺利有效进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成本核算的工作结果能够将企业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的花费都呈现出来,让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情况。所以,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企业会计核算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计划的制定实施,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成本核算对会计核算的重要影响分析 1.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目标 有效利用成本核算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内部资源资本的流动情况,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相关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其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资源上的无效投入,帮助企业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速度 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管理能够让企业对外部的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的运营情况都有一个确切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完成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相对来讲更加激烈,通过成本核算的有效应用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使其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完成成本以及经营决策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是否可以顺利地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不仅仅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对企业的成本计划、考核、预测、分析以及改进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还有很大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成本决策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加真实地将自身成本管理的全过程都呈现出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发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的管理人员缺少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 因为我国经济腾飞的时间比较短,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起步也比较晚,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也比较片面单一。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企业的会计部门在进行工作设计的时候也出现了比较大的缺陷,相关的工作以及部门设计根本不能匹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仓管部门以及生产管理等部门基本上都没有专门负责成本核算管理的专职会计人才,都是和其他机构部门共用同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造成了一人多职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给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平白无故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量,导致了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核账、记账以及报账等工作上,根本没有精力进行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最终造成了成本管理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在负责会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担负出纳的职责,每到月尾还需要进行纳税工作以及账务处理,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复杂,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其不得不进行相关工作的简化处理,成本核算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被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本没有办法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二)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企业的很多财务工作人员都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受到了传统守旧思想的影响,不会主动甚至不愿意去学习心得成本核算管理知识,也缺少在工作上的创新意识,难以及时有效地完成成本核算方法的转变创新。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都只是例行公事对自身经手的账务进行月结,并没有对成本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判断分析,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根本就不具备为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依据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理论知识素养都比较差,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三)对成本核算的监督力度较低 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如果发生了实际情况和报表不符的现象,企业很难直接找到责任负责人、比如,如果材料领取工作环节或者采购等环节发生问题的时候,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后续就会陷入无止境的责任推诿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切实完成成本核算的监督工作,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对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埋下比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让企业的竞争对手找到可乘之机,将企业拉进破产的深渊。 三、强化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提升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现在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必须要拥有足够优秀的生产技术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一定要提升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应该在思考产品制造问题的同时,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并增强售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因为对于整个企业的就能够从生产环节来讲,产品的售后维修和生产流程、技术方法、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手段等一样,同样都属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将成本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以及市场发展方向进行成本核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很多产品都从物质性转向了商品化,在这个转变流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讲,要想切实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应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以及用户需要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调整更新以及成本核算管理的协调完善,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够将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全面呈现出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切实的发展政策,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 (三)提升对决策成本的重视 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应该根据时展需要进行管理中心的转移,提高对外部管理以及成本决策管理的重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成本核算,并为企业的接下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企业在进行决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更加及时高效的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夯实根基。 (四)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进行成本核算 在最近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随之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步,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成本管理软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虽然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紧随时展的脚步,进行先进成本核算软件的应用,但是其管理水平相对来讲也比较差。因此,企业应该在引入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软件管理水平,从而将成本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国外资本进入了我国市场,这种情况也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的行业市场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抓住发展机遇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经营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应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措施进行会计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并为企业的进一步经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更真实的理论依据,让企业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企业一定要提升对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优秀的发展环境,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 (一)教学目标不均衡,文化意识培养不足 依据《商英国标》中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国际商务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部分由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构成。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越强,跨文化适应能力就越强。传统教学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点的教授,对能力素养的关注度不够,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衔接也不够顺畅。缺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会给国际商务沟通带来障碍。较强的跨文化沟通意识是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提高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内容不丰富,文化主体意识薄弱 文化凝聚了民族的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它不仅表达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也是历史的载体。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发展,西方文化迅速传播,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并不断渗透在当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由于缺少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学习,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仍然存在交流障碍。随着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多元文化的必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主体文化意识,增强中国主体文化自信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提升方向。 (三)教学方法不多元,文化沟通能力有限 传统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关注语法、词汇、句型等内容的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商务知识和跨文化技能的引导,很难真正将“语言+技能”有效结合,口语交际能力及文化沟通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辅以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训练。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便会在商务活动中屡屡碰壁。因此,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能力与技巧,避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才能使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开展。 (四)教学模式不灵活,文化双向互动缺乏 在缺乏个性化学习的传统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由双向平等的文化交流渐渐倾向于单一的强势文化,过度重视异质文化的导入学习,无法为双向互动交际打下良好基础。学生不能顺畅地表达、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从而带来文化冲突、引起交际障碍。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习俗,加深对其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以调动学习语言与多元文化的积极性,为文化双向互动和交际做好铺垫,最终实现跨文化交流。 (五)师资队伍不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卓越的师资队伍是优质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背景,与行企业发展不能形成无缝对接。因此,围绕跨文化交际前沿领域重大热点问题,提升师资团队的教研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企业交流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强,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还有差距,且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理念,助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二、商务英语信息化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落实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信息化教学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促进其主体发展。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知悉学生自身发展和认知水平,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特点及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学习中的困惑,完成真实或者模拟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教师紧扣学生需求开发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辅以引导指导,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二)更新教学内容,建设商务英语教学资源体系,拓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 传统教学传授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知识已不能支撑学生今后工作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双向交流的视角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商务礼仪与禁忌、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问题和对策。为此,在参照《商英国标》的基础上,以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库为依托,依据“行业、岗位”的标准,围绕“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建立系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资源库基于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主干课程的在线课程,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商务语言的应用,覆盖基本语言知识点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其数字资源既能服务于标准化学习,又能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从而构建具有鲜明的外语学科特点,突出“语言+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信息化平台。 (三)创新教学方法,智能交互协作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PBL项目式合作进行学习活动,注重学习者移情学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活动案例,重视真实的商务情境教学条件及相关国家文化渗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外在学习环境,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智能交互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进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数字学习平台或移动学习APP开展交互协作学习,如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交流讨论、视频直播互动等。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通过在线签到、作业发放、在线考试等功能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样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随时随地学习、与小组同学面对面地合作探究等,让学习有效的发生。 (四)探索教学模式,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视跨文化商务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化手段全面运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混合式学习系统优化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及课后拓展三部分的教学过程,融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内容基于PBL项目式教学创设真实的商务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助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中分析讨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共同学习,从而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在信息化环境中,借助多元信息化手段的在线学习能突出学生主体,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明显提升,有助于转化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克服沟通困难,跨越交际障碍,提升商务适应性,综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国际商务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商务实践能力要求。 (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商英国标》指出:“商务英语教师应师德高尚,具备合格的英语基本功、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到企业进修和培训,掌握行业动态,汲取先进经验,学习跨文化商务技能,增强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进步,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的提高显著改变了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极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满足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深化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信息化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需要教师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而保障信息化教学的良好开展。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国际商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在商务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参照《商英国标》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项要求,探索信息化手段辅助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多元化途径,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在“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中,必须借助课程实践的特质,把“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和思政教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艺”扬“道”;“道”入“艺”心;“艺”、“道”合一的新型教学形态.将“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次序调换,而是通过探讨与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陶瓷艺术内化到学生之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且这一方向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的科研中也相对空缺。在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辨过程中,有必要引发艺术学子的兴趣,需要抛弃纯哲学理论的讲授,扎根在“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探索新的艺术化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1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难题与目的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象征。因此,陶瓷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是人类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人类的感知能力,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发掘功能与艺术的关系。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网民快速增长,其中大学生网民为网民数据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在校园中,随时可见,每一名学生都被智能网络包围,尽管上课时段,也需要智能网络辅助教学。虽然,智能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但对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带来了难题,更加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首先,就整体信息环境而言,由于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也快速膨胀,我们称之为“信息爆炸”,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5)个人接受严重超载。面对季度膨胀的信息量,面对“混沌信息空间”和“数据过剩”的巨大压力,人们对于信息的苦苦追求和期待忽然变得踟蹰了。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地出现。汹涌而来的信息使人无所适从,从浩瀚的海洋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变得十分困难,其中存在着大量无用的,甚至不真实的信息。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惯性搜索来获取有关于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准确知识是相当困难的,经常会产生信息误解。其次,就教学环境而言,由于智能网络的发展,现在大学生基本沦为“低头族”、“微信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对于艺术课堂来说,教学实践中我们无法避免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等网络工具作为教学手段。因此,如何让学生抬起头来,至始至终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是教学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最后,就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课程性质来说,主要目的是弘扬陶瓷文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转变艺术视角,完善学生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感知能力,完成“感知——实践——再构筑”这一教学目的。让学生扎根在传统文化,通过感知来内化文化,立足于实践,构筑新的设计体系的过程。过多的信息,以及分散的注意力会弱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缺乏敏感度,从而无法体会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课程思政与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攻克我们的教学难题,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2探索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功能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这个指导方针,我们首要任务是扎根于我们陶瓷传统文化,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扭转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变革。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此言同样适用于当前的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中。传统的陶瓷文化教学还是存在教学模式上的单向输出,让学生单向的接受文化传播,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以至于课堂学习气氛淡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扭转这种局面。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只有这种教育,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在此过程中输出陶瓷文化。在艺术院校中,这一点尤为需要注意,艺术类学生性情活泼,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性较强,喜爱独特新颖的新生事物,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文化的输出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教育。因为陶瓷的工艺美术属性,所以过程是陶瓷的标签,动态是陶瓷的特征。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传播有极强的体验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陶瓷文化的参与感。陶瓷文化的动态特征可以体现在,陶瓷文化的时间动线和地域动线。第一,就陶瓷文化的时间线来说,它不是简单的线性时间的发展,它还具有跨时间线的特点。陶瓷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和技术,文化也不断发展,但是却不是简单的新的材料、技术与文化代替旧的材料、技术与文化,而是传统材料、技术、文化与新型材料、技术、文化融合发展,互相跨越。根据这一特点,在陶瓷文化传播中我们可以立足于学生容易接受新的材料、技术文化,来传播传统的材料、艺术、文化,使得提升学生对陶瓷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第二,陶瓷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的地域,地貌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影响陶瓷的文化。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走出去”,通过对当地的生活习惯,地质地貌,传统文化的深入考察,来近距离接触陶瓷。通过实地考察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加可以深入体会陶瓷文化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文化本体里,成为推动陶瓷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中国梦”的社会正能量。 3探索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方式 3.1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艺道于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教育 清代《魏源集》曾记载:“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中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提倡“亲历诸身”和“验诸实事”,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去取得的,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认为“身教”比“言传”重要。魏源把人的认识比作“水”,把客观事物与“盂”作为比较,认为“水”必须随着“盂”的方圆而方圆,强调主观认知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应注重实践教育,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反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首先,学习陶艺技术之前开展调研,通过观察生活,学会感知生活的细节,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材料、技术与文化的特质,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发现陶瓷艺术与设计的创新点;其次,通过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设计来示范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从做中学”,通过实践来检验调研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调整之前片面性的知识框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根据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再次整合知识,扎根陶瓷文化反思实践结果,为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这门实践课程很好实现了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艺道于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教育核心。 3.2互联网+的教学目标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格式,“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允许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马化腾提交的《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中,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同样,我们高校的教育者也应该将此作为教学目标和手段落实到我们实践教育中。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实践艺术课程可以把“互联网+”作为教学目的,通过开展校内工作室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工作室需要通过“O2O”方法来作为教学手段,把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这门实践艺术课程打造成一个“艺”“道”“技”“心”融合为一体,通过线上进行文化与知识的传播,线下来完善时间技术的校内工作室,创造“课程品牌”,让校园里的“低头族”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不断学习,同时也要开展艺术设计的跨界融合,不仅让艺术设计类学生参与进来,也应该发动其它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不断丰富知识,为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真正实现“艺”“道”“技”“心”的核心价值,达到“互联网+”的教学目标。 4结语 综上,陶瓷文化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迎合时代要求,扎根传统文化,并结合专业的实际要求,体会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学生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全面创新,提综合素质,实现“中国梦”。
大学英语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地调整。相关研究者针对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英语教材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进而在系统把握英语教材编写需求的基础上,发现从文化内容角度看,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相对较为明显,这也已经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材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吸收先进的教材改革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从新时期时展背景下高校人才英语素质的培养要求角度,探索教材改革措施,增强教材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真正发挥出英语教材的重要作用,助力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 1教材基本情况 对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到综合教程、阅读教程、听说教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各项内容作为依托,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将英语教学活动的改革发展方向作为参考依据,力求教材的设计和编撰能够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适应,使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情况得到改善,促进教材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的体现。因此在实际开展教材编撰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分析,不再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作为主要的内容,而是探索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将中国信仰、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教材体系中,确保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对西方文化、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了解,也能深刻理解本国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也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教材的内容编排 为了在研究中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明确,本文选取成功改革的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解析内容编排情况,对基于文化内容的教材改革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明确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教材改革的综合效果。首先,吸收前期经验,加入本土文化内容设计。在对教材进行编撰的过程中,在保证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文化等,有效避免教材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基于中英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英语教材的应用价值。其次,在深层次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将语言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来,即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相关教材编撰者对中英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和差异进行挖掘,并把握其中的要点设计教材内容,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母语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掌握合理应用目的语文化的技巧。最后,教材所选择的语言材料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百科知识型的特征,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认识西方文化,进而把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母语文化的自我意识,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合理处理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效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树立。 3基于文化内容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措施 在结合教材编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本文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统筹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就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引入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促进大学英语教材编撰质量的不断提高。 3.1在教材中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研究发现,由于在中国国语语境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过程中面临着文化输入量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编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其文化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的与文化体系为主。但是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需要,要想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插入学生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目的与文化和母语文化差异的探讨,进而在发挥英语教材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在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以本国文化作为基础去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能确保在多元文化世界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在教材编制过程中,要适当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教材编撰者想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Englishpubs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适当融入teahouse方面的内容,并适当地插入中外作家的作品,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3.2注意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在英语教材编撰方面促进英美国家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要从表面上适当地选择中国文化融入到教材中,强化学生中国文化语言能力,还要从文化的对比角度,对内容进行挖掘,进而把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实施中国文化教育或者英国文化语言教育难以实现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有效处理,为了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片面的认识,要发现中英文化的深层次差异,进而突出教学效果。以《东郭先生和狼》中蕴含的文化现象为例,在中国文化传统道德理念中,狼吃人是邪恶的,是不能被怜悯的,狼恩将仇报是恶的代表。而在英美文化中则不存在相似的概念,从生物教育角度,学生能够理解狼的生理特性,认为狼吃人与人吃猪肉和牛肉是类似的,狼饿了就要吃食物,而东郭先生在食物链中就是狼的食物,狼吃东郭先生不涉及到善恶问题。东郭先生的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意识,最终被狼吃掉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从这一角度看,如果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结合中英文化的差异简单地将其融入,一味地强调“狼的恶”,那么将会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表层上,无法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在探索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将视角停留在单一的文化层面上,而是要对深层次的文化交际内容进行挖掘,制定合理的教材编撰方案,突出大学英语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发挥多元民族文化观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多元民族文化观,突破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避免从本国文化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描述和对比,有效消除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基于文化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思想对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解释和描述。在对高校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教材真实性会受到编写者文化视角的制约,只有编写者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合理的选择文化内容,才能增强教材的应用价值,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突出教育改革实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结资料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失语”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也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措施,针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辅助。在未来研究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从文化内容入手,结合学生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进行更为系统的论述,增强研究的全面性,为英语教材改革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淑琴.跨文化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177-179. [2]李惠胤.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研究——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24-130. [3]刘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究[J].知识经济,2016(20):112-113. [4]王永亮.跨文化传播的症结及其消解——基于我国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配置之检视[J].英语广场,2017(9):73-76. [5]徐丽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3-154. [6]岳春芳,张健稳.中国文化失语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2):134-135. [7]仲蕾.基于儒家文化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6(8):138-140. 作者:岳美荣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仅供相关人士参考。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和相较于之前的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加强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融合,需要制定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则作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工业化,并且逐步引入信息化,实现现代农业化,政府需要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转型,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帮助农村人口掌握新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整体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将农村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1.1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农村人力资源进入城市,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取决于自身的技术能力,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足,加上学历不占优势,那么就无法在城市找到好的就业机会,尽管找到了工作,但是也与城市劳动力的工资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表明,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口的竞争力低,无法胜任高智商的脑力工作,只能完成体力劳动作业,另外,农村人口的转移,会给城镇带来资金流入,可以拉动城镇的经济增长,城镇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农村人口在城市内获得了收入之后,能够回乡创办企业,修路、投资教育等,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再开发,这样一来,当地政府部门就可以更好地制定农村发展策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1.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让农村地区的人们不再依赖土地生活,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概念,对于农村人口来说,进城打工能够获取更高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稳定性和行业的选择产生了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且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从而帮助农村人力资源实现转变,有助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2.1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强农村改革,实现农村人口转移,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教育、住房等问题,对农村人口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更好地适应城镇化需求,提高竞争能力,促进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 2.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的扩张,导致耕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不匹配,加上更低收入远远低于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得不选择放弃耕地,转而进入城镇寻求就业机会,因此,当地政府需要释放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宏观调控,与当地的企业做好让农村劳动力安置工作,让农村劳动力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就业的地点和部门,保证同工同酬的待遇,提高劳动价值,增强工作认同感,只要同样的技能水平能够获得同等收入,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的转移,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充足没有就业机会的现象,又使得城镇的劳动力数量增长,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打下基础。 2.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然而目前的发展,导致这三者之间存在严重失衡,农村人口数量的扩增,或者是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程度都与当地的教育缺失有关,一般而言,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的生育年龄通常比较晚,而且不愿多生多育,更注重小孩的综合素质教育,由于教育的缺失,农村人口通常早生育,而且一般都是生育多个小孩,这样一来使得教育的负担更加重,导致小孩的教育水平也无法跟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教育的不足,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对于生态保护的理解不足,容易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比如焚烧山林等行为,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无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力资源质量较低 我国的人口数量多,其中农村人力资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如果没有对农村劳动力很好地利用开发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大,政府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的转移,那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工作,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常住人口有关,然而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群体,这些群体虽然长期居住在城镇内,但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待遇的不平衡,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3.2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加上农村地区比较偏远,以及老旧的保守思想的影响,农村人口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都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进城打工,这样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偏少,对新鲜的科学技术掌握能力不足,而且城市生活对于农村人口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一旦进入城市后,大多数农民子弟都不会选择再回农村,这样就导致农村失去了潜在的人力资源,教育的进一步缺失,使得劳动力素质无法提高。 3.3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产业结构分布不均 农村地区比较偏远,居民分布不集中,给政府部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带来了难度,而且不同地区的地形状况不同,下乡工作开展难度大,加上农村的产业大多依靠当地的地理环境,靠天吃饭,如果当年的气候不好,那么就会影响种植的收成,从而影响整体的收入,产业结构分布不均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新型城镇化要想稳步实施,那么就必须引导农村产业进行改革。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对策 4.1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 政府必须意识到要想改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必须要加强农村的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的基础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向城镇学校就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应当地特色的技能培训工作,培养新时代的农民,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帮助农村人力资源更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满足农民转岗就业的需要。 4.2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引导和服务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转业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城镇化发展情况下需求的劳动力人才,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改革现行的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引导和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从而更好地配置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4.3深化、落实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改革 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体系,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连续性进程,加上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需要统一的执行标准作为指导,当地部门需要出台适应本地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合理改革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并且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进行登记追踪,提供城市生活的福利待遇,切实保障农村人口的合法权利。另外,可以制定有关回乡创业补助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带动农村共同发展,一方面能够为农村带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和努力留住人才,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缨,李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以重庆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07) [2]周石生.高等教育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J].教育评论,2013(01) [3]万一.韩日农村教育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10(01) [4]李文政.浅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条件构建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 [5]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 [6]汪晓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J].科技向导,2011(35) [7]高士友.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25(6) [8]张吉.城镇化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于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02) 作者:李月 单位:淄博英乐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医药行业有大量的未被满足的培训需求,需要通过企业、员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医药从业人员急剧增加。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培训员工而不断引进创新概念和高端技术,使员工能够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员工培训有利于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1]而对于员工来讲,培训能够提高自身价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并适应社会发展。国家相关管理制度也要求加强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由此看来,如何进行有效培训不仅是医药从业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最终实现政府、行业、企业和员工多方共赢的关键。[2]越来越多的培训专家开始使用“工作场所学习与绩效”一词来替代传统的培训概念,强调培训的双重目标,即员工学习和提升组织绩效。[3]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提高生产率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4]国内的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有学者提出国内医药企业培训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培训执行不到位、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弊病。[5-6]外资企业培训体系相对完善,培训需求的分析和效果评估也更有针对性,值得国内医药企业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面向医药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回收来自25个省份的有效问卷204份。其中河北、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陕西、湖北和天津的问卷回收数量占样本总量达到80%。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问卷内容:一是一般特征:年龄、学历、职级和雇主情况等;二是培训组织现状:培训部门人员设置、上年度参加培训数量、培训费用、费用来源、参与动力和培训内容等;三是培训满意度:培训整体满意度、企业重视程度、培训数量满意度、需求的迫切程度等。 1.3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培训组织现状和培训需求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培训组织现状结合企业性质进行交叉分析。培训满意度评估,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5级评分法。 2结果与讨论 2.1一般特征 从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来看:26~30岁和31~35岁的青年员工较多,分别为62人(30.39%)和84人(41.18%)。20~25岁、35~40岁和40岁以上人员偏少,分别为21人(10.29%)、22人(10.78)%和15人(7.35%)。从学历结构统计:主要以本科为主,126人(61.76%);硕士,46人(22.55%);大专,31人(15.20%);大专以下,1人(0.49%)。学历结构体现了医药企业对药品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高要求。从企业性质上来看: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较多,分别为80人(39.22%)和62人(30.39%);国有企业,25人(12.25%);外商独资企业,19人(9.31%);合资企业,18人(8.82%)。从职级结构上来看:高级管理人员,8人(3.92%);部门管理人员,21人(10.29%);一般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67人(32.84%);高级职员,30人(14.71%);一般职员,78人(38.24%)。岗位类别为非必填项,有80.88%进行了填写,主要以销售岗位(27.45%)、营销岗位(21.57%)、管理岗位(11.76%)和研发岗位(9.31%)为主,生产、人事、商务、后勤岗位人员较少。 2.2培训组织现状 从部门设置来看:有56.37%的比例所在公司设置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有32.35%的比例虽然未设有专门培训部门但人力资源部有专人来负责培训;仍然有11.27%的比例既没有专门培训部门又没有专门人员。从分层分析上看,培训部门或者有专职培训人员设置,股份制企业比例最高(93.75%);外资企业和国企相对能够保证专门培训部门的设置,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多以人力资源部专设培训专员承担培训职能。从上一年度参与培训的次数来看:上一年度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别有36.84%和33.33%的受访人员接受了超过3次培训。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上一年度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比例较高,分别为17.50%和14.52%。上年度不同性质企业人均培训次数(大于3次以4次计)由多到少依次是:外资企业2.58次,合资企业2.56次,国企2.36次,股份制企业2.01次,私营民营企业1.94次。培训次数和培训比例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都要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可能与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培训部门的设置有关。从费用及费用来源来看:年度可承担培训费用2000~5000元的比例最高,为29.9%;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的比例相接近,分别为23.53%和22.55%;超过5000元的比例明显降低,为13.73%。培训费用的承担者主要还是由单位全额报销(74.02%)。在分层分析中,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员工参与支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25%和29.03%,其他企业中均小于10%。私营民营企业员工自行负担的比例最高24.19%,约为股份制企业的2倍。从参与动力来看:参与培训的原因和动力多项选择中,提及率最高的前三项为:提高员工个人能力(80.88%)、适应企业发展(63.73%)和提高工作业绩(63.24%)。仍然有33.33%的人员是因为公司或者领导安排参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在所有性质的企业中都排在参与动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外商独资、国企适应企业的发展是第二重要的因素,而对于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提高工作业绩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私营民营企业并列排在第二位的还有适应企业发展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3培训满意度 调查显示,员工对培训整体满意度表示非常满意的有30人(14.71%),比较满意的有58人(28.43%),一般的有80人(39.22%),很不满意的有12人(5.88%),比较不满意的有24人(11.76%);员工对企业培训的迫切程度,表示非常迫切和比较迫切的分别有70人(34.31%)和84人(41.18%),有需求不迫切的有47人(23.04%),仍然有极少数人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和没有培训需求。由此可见有很大的培训需求没有被满足。在不同企业性质的员工培训满意度组间分析中,外商独资企业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较高,合资企业表示很满意的比例最低,但是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均未出现很不满意。其他性质企业均出现了一定比例(>4%)很不满意的评价。国内企业员工表示培训非常迫切的比例远高于外资和合资企业(>30%),这也说明快速发展的国内制药企业存在更多没有被满足的培训需求。员工评价公司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选择非常重视的有39人(19.12%),比较重视的有78人(38.24%),一般的有51人(25%),不够重视的有33人(16.18%),很不重视的有3人(1.47%);员工对培训数量满意度表示不够和非常不够的分别有72人(35.29%)和35人(17.16%),还可以的有64人(31.37%),足够和绰绰有余的分别有24人(11.76%)和9人(4.41%)。与培训满意度结果相似的是,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均没有出现很不重视评价,且外商独资企业员工认为非常重视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制药企业员工认为培训绰绰有余和足够的比例,仅有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接近50%;其他性质企业的员工的比例均不足20%,且有超过10%的员工认为目前公司安排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比例在私营民营企业当中竟然高达24.19%。 2.4培训内容 目前企业开展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岗位技术培训(68.63%)、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53.92%)、工作任务及规章制度(45.59%)、管理技能培训(40.2%)和职业资格培训(32.35%)等。培训内容制定过程中与员工的类型和在岗时间有直接相关性。岗位技能培训,是新入职员工或者是企业有重大变革时全员培训最重要的课程。接受培训后的员工,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是企业希望能够统一全员思想,并提高管理效率的内容。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培训是企业容易忽视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往往也是员工,尤其是新入职员工希望能够了解并切身相关的。员工只有熟知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才能够在发展平台上做出更优异的成绩。 3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除了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还要探讨为了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员工培训应该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供支撑。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从战略上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和费用预算。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设立培训部门或者是专职的培训人员进行年度预算、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培训内容方面看,医药企业员工需要的是更为详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进行管理能力和职业培训以拓宽员工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国外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种观点[J].人才开发,2004(6):1-2. [2]陈倩倩.医药研发人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82-84. [4]崔建华.企业“培训文化”的建设[J].石油教育,2003(2):2-3. [5]贾建浩,赵静.医药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7(24):58-60. [6]尚志清,陈晶.我国医药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5):194-196. 作者:贾建浩 单位:河北大学;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充分发挥相关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林业人员要意识到技术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对苗木培育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具体包括育苗地的选取、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施肥技术的应用,此外还针对移植造林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林业工程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环境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树木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净化空气,防沙固土,对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厂规模逐年扩大,对化学燃料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除此以外,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发展林业工程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然而,由于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年限不长,相关技术比较落后,造林效率也比较低下。进入21世纪依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研发新型技术。为顺应时代潮流,林业工程建设也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种苗培育技术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型技术,为树木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技术分析 1.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具体来说,实际工作中在进行育苗地选择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土壤质量好、排水系统通畅、地势平坦的区域来进行育苗播种工作。既要保证阳光充足,又要尽可能减少风力对其产生的侵袭。这一环节的工作应建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特定苗木在生长时可能会需要特定的水肥条件,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后期追肥或是土壤改良作业来完成。其次综合考量育苗地的交通状况。交通状况也是在选择育苗地时需要参考的因素,对其进行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降低后期人工维护作业的工作难度。建设林业工程的过程中,若能够按照以上原则选择育苗地,则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育苗以及后期移植造林作业的效率。选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所选择的育苗地进行整地作业。其重点在于平整地势、疏松地表,进而为苗木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的作业中要将土壤中的杂草、石块、杂物清理干净。正式播种前30d内要进行1次翻土作业,深度需控制在25cm,具体情况可根据苗木种类方面的区别进行调整。 1.2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的采集与储备。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到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在植树造林开始以前,要做好种子的采集和存放工作。通常情况下,林业工程人员会直接选用施工当地的树种,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选用当地的种子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给林业单位节省了经济成本。其次,环境对树种的生长比较友好,不容易出现虫害、土壤温度条件不适宜等情况,种子的存活率比较高。最后,选用当地的树种,可以有效避免物种入侵这一情况,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在种子的储存方面,需要重视种子的干燥环节。目前常见的干燥方式包括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这两种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同时各有其注意事项。例如,人工干燥方式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精确的把控,一旦温度达不到要求,可能会造成种子的死亡。此外,种子的储存要求温度较低,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冷库,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例如将种子存放在通风阴凉的环境即可,简便易行。 1.3播种技术的具体分析播种法 目前的林业造林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优点是简单易行,类似于种植普通的农作物,但其后续工作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如植树时,虽然只要将树种撒到土里,但在其幼苗时期十分脆弱,不易存活,这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把控树苗的生长环境,保障其健康生长。植苗法。植苗法的效果十分依赖于施工土壤的情况,在对土质进行分析考察以后,处理好施工土地,挖出深浅适宜的土坑,然后直接将苗木的根部埋入土坑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土坑的深浅,土坑过深,会掩埋一些树苗的枝干,这会导致其枝叶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影响其健康生长。但如果土坑过浅,又会使得树苗的根部暴露在空气里,吸收不到土壤养分,并引起水土流失。分殖法。分殖法,即对带有根部的树苗,或将树苗的其他器官,例如枝干等当成种苗,进行培育。这一方法拥有许多优点,如生产成本极低、树苗种植率高易存活、树苗生长速度较快、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树苗的生长时间较短等。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树苗体内含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的数量有限,使得培育范围受限。此外,对模板的质量要求较高,这增加了培育的成本。 1.4施肥技术的具体分析 具体来说,需遵循种子的萌发隋况以及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施肥,要严格控制好施肥次数以及施肥量。在此基础上,要结合特定苗木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选择性施肥,这一过程中用到的底肥应以发酵处理或堆放的圈肥为主,要做到施肥均匀,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苗木生长旺盛期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此环节的追肥主要以氮肥、有机磷肥以及钾肥为主,确保能够充分供给苗木的生长需求。肥料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苗木的生长,但施肥量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苗木的病害甚至死亡,林业人员要引起重视,严格把控对树苗施肥的时间以及使用量,不规范的肥料使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经济损失。 2加强对林木种苗培育的管理措施 为了优化营业生产的管理系统,提高造林的质量,要加强对土质的重视程度,为树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造林工作结束以后,要按时观察树苗生长是否符合预期水平,如果树苗长歪了或者根部暴露在空气里,这种情况下,就要立即进行松土、铲除杂草以及培土等工作,创造适合树苗生长的土壤环境,避免土质劣质如干燥板结、病虫害等问题。最后,为了树苗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健康稳定地生长,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修剪工作,防止树苗被遮蔽,接触不到阳光从而影响生长。 2.1研发新的林木品种,增加树苗的存活率 我国的林业工程出现时间较晚,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关的培育技术方面,我国的情况还比较落后。这使得我国在世界林业工程方面的水平较低,在国际市场中也不具备导向权力。此外,大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种苗的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不牢靠,又缺乏相关经验。这直接导致了种苗的生长情况不理想,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要保障林业工程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林业培育人员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意识到种苗培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树立创新意识。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增大研发新种苗的经济投入力度,鼓励专业人员对新种苗的研发,同时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系,优化林业工程内部结构,为提高种苗的存活率打下基础,进而全面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林业的价值和效用。 2.2扩大种苗种植基地规模 树苗在幼苗时期的生长情况十分重要,影响到树苗整个时期的生长,要增强树苗的生长速度、抗病虫害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需要重视幼苗的培育工作,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对幼苗的培育水平,增加种植量。具体包括,将种植和培养种苗的工作当初重点,在种植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扩大种植基地的规模,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保障种苗的生长能力,这样才能为树苗日后的生长打下基础。 2.3构建合理的幼苗苗圃运营机制 营业造林不但能产生环境效益,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负责林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实现营林造林的作用最大化。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林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这一现象,考虑淘汰过去的经营方式,在管理幼苗苗圃时,采用私有制和承包制,以顺应市场的发展。此外,林业企业在选择经营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市场情况,构建最适合本企业的运营方式,这样能保障幼苗园圃健康稳定地发展。最后,林业企业在更换运营方法的过程中,要符合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例,构建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在该企业运营出现问题时,林业部门及时收回其运营权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林业可创造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林业贡献力量。为了全面显著地提高我国现代林业的水平,必须重视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同时健全完善营林生产管理体系,采用合理优良的造林方法。此外,现代林业要想稳定健康地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对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调动其积极性,以得到良好的林业质量。 作者:马志兰 单位:巴彦县林业和草原局
1ESP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ESP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为三类,分别是学术英语课堂教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和职业英语课堂教学。 1.1学术英语教学现状 学术英语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除英语本专业外的所有英语学习的总称。包括四六级英语、托福雅思英语等等。ES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学术教学学术性浓厚,英语书本应用多,日常应用较少。一方面,大学学术英语教学以应试为主,课堂从读写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多为书面语言习惯,在进行中外交流时,聊天语法太过程式化,并且对外国友人的口语、日常语都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考试侧重于听力和阅读、作文等,口语考试较少。因此学生对于中英翻译、英语论文等写作水平较高,对于英语口语的应用水平较低。ESP作为英语应用语言学,对语言的实践应用要求很高。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始逐步更换教材,以新概念英语实用教材为主,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1.2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教学是针对英语本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的应试考试为主。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比学术英语教学难度要大,ESP视域下对专业英语的口语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包括同声传译、英语论文演讲等。因此大学专业英语教学课堂的内容及方法不同于学术英语教学,更侧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发散。由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口语实践性,在中国航空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以《ESP视域专业理论》为践行指导的课堂,就突破了以往是书本式教学,以“影视剧教学”为主,让学生从美剧的语法特点中进行分析总结。甚至让学生自主发挥台词模拟演戏,提高学生的临场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的日常口语技巧,培养学生的美式思维。 1.3职业英语教学现状 职业英语教学即针对各职业为主的群体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教学。现《ESP视域专业理论》中已成熟的教学体系包括贸易、石油、航空、物理、护理等方向的职业英语。职业英语的词汇特殊性及名词、语句运用的专业性,是ESP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难的类别。在各个职业英语课堂教学前,教师需先根据每个职业的特性及背景进行备课,再针对性的讲解。职业英语教学往往与本职业下专业课程相联系。例如西南护理学院中临床解刨、儿童护理等课程实践中,要求专业教师全英语授课,学生的实验交流也要全英文进行,培养学生的英语环境和习惯。茶文化的特殊历史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由于中外目前学术交流多以科学、历史传统为主,经济贸易也日趋繁荣,因此职业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面在茶科学、茶历史学及茶叶贸易学。 2ESP视域下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2.1茶科学英语教学分析 因科学实验英语也以理论英语词汇和语法为基础,因此ESP视域下的茶科学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理论科学英语教学。现代茶叶出口量逐年上升,线上线下购买茶叶的外国用户越来越多。而茶叶的出口英语介绍不能只单单的介绍茶种和冲泡方式。在人们注重身体健康的当下,茶学理论及各茶类特性也应标注在茶叶售卖区域,茶叶售卖人员必须熟知介绍茶种成分及特性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对于体质阳虚和阴虚的人,身体肥胖和消瘦的人要科学性的介绍茶种特性、茶叶成分以及为什么此茶种适合此类人群。因此,茶科学理论英语教学越发重要。大学的茶科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注重英语词汇的应用和语法表达,还需学生熟知茶叶的特性及组成元素。在考试中会对不同茶种特性进行英语测验。 2.2茶历史英语教学分析 ESP视域下的茶历史英语教学主要应用于中外学术交流。因此,如何将枯燥难懂的茶历史名词用简明、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表达,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首要教学目标。因茶文化自身历史原因及从古文到英语的二次翻译难度,茶历史英语教学尚未有自身体系,许多词汇翻译教师群体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茶历史英语教学课堂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课堂教学从单向转为双向,学生和教师共同研究词汇表达,全班自行创造班级教学体系脉络和口语翻译习惯。不仅弥补了当下没有的教学体系和成熟词汇,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另一方面,茶历史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茶历史词汇及相关用语,还要教学茶文化背景,做到“历史与英语相结合”的学术型课堂。综上所述,茶历史教学课堂体系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善。 2.3茶贸易英语教学分析 茶贸易英语教学是茶英语教学中最重要、应用最广的部分。首先,茶贸易英语教学要对当今经济名词和茶叶名词进行双向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茶叶与贸易结合在一起进行对外交流探讨;其次,在茶贸易英语教学中要进行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转向教学。面对如今贸易壁垒、出口关卡等问题,学生在茶叶经贸英语的应用上,要学会灵活思维、严谨逻辑与对方打贸易战,让茶叶出口尽量保持在稳定上涨且利润不下跌的天秤上;最后,茶贸易英语应当与谈判英语相结合,在出口销售的过程中,对企业合作、贸易股份分成等进行合理谈判,让我国贸易方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据优势位置。因此,茶贸易英语教学要与当今时事政治、谈判技巧及美式思维相结合,培养贸易经济综合型人才,为我国茶叶出口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ESP视域下茶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 3.1茶文化地域性英语课程 以ESP视域的应用语言学为基准,对于目前为主还未形成体系脉络的茶英语教学,应当进行分类教学,再整合发展。一方面,对于不同地域的大学,以茶种区域为划分,进行茶文化地域性英语课程教学。即只教学或者先教学本地区的茶种特性、成分及茶习俗文化。例如广东地区的茶文化英语课堂教学可结合早茶习俗和叹茶风气进行教学;而抚顺地区的高校可以以采茶戏为例进行教学。茶文化地域性分类教学,契合了茶文化庞杂的历史文化及民族地域系统,针对性的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本地区学生在本地区发展时的应用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将各地的分类英语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整合归纳,形成全国性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综上所述,ESP视域下茶文化地域性分类教学法是让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完善的一个过程。 3.2国际茶生物学实验课程 在我国“科教兴国”政策指导下,ESP视域下的职业英语教学针对性的将茶科学及生物学融合,进行国际茶生物学实验课程。国际茶生物学实验课程应当先以“一对二”形式进行试点开设,即一个导师对两个学生,两个学生分别为英语母语学生和汉语母语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和课堂交流中,三人都要以英语为主,不仅锻炼英语语言环境应用能力,还是为我国生物学人才在国外的研究留学打下基础。在国际茶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对于英语母语学生的加入,除配合汉语母语学生进行语境交流练习及美式思维培养外,还可从外国人身上学到美式科学思维,有利于我国科教人才的英语、科学两方面共同进步。 3.3ESP导向下的茶英语系统 ESP导向下的茶英语系统将会以“应用”取代“应试”。以《ESP专业英语理论》为主,茶英语系统的所有课堂教学都分为两个部分来设置。其一,前半节课的教师集体讲授和理论指导,即单向教学法;其二,后半节课的学生实践演练和模拟应用,即双向多元教学法。在ESP下的茶英语教学,以开展茶贸易辩论会、茶历史文化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茶文化英语应用能力。在茶英语系统下,将学生的口语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纳入系统中,以演讲、情景模拟等考试形式取代应试书面考试。 4结论 ESP视域下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还能增强高校学生的英语国际应用能力。通过茶文化地域性分类教学和国际茶生物学课程的开展,ESP导向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必将逐步发展,以“应用英语”取代“应试英语”,进而促进我国英语语言应用学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整合,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成本的较量,这就需要企业开拓思维,深挖管理,降成本、出效益。所以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整个的管理系统中成了重中之重,是公司是否具有持续运营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房地产项目具有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投资风险高、核算环节多等诸多特征。这就特别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加大对成本的持续性管理,尽量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实现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房地产企业成本的主要核算对象和核算项目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与前期费用、工程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公共配套费用与间接开发费用、筹资费用四大部分。 1.1土地与前期费用 房地产企业通过招、拍、挂等各种形式购入土地,这是企业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根据各项数据统计,土地和前期费用占到总开发成本的18%左右。购买土地成交之后,企业通过土地面积与容积率的换算,得出开发项目所占用的土地成本,进而计算各项成本费用,据此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分析。这期间前期费用比较多、杂,要分清、分细核算科目,为以后的成本统计、汇算清缴等打好基础。 1.2开发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这部分的成本核算是重中之重,据统计要占到总成本的72%左右。由于房地产企业用地都是几十亩到几百亩,是成片开发还是分期开发,是分住宅、商业、别墅,还是车位、储藏室等,类型比较复杂。同时开发期间跨越时间长,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一定要确定好核算对象,分类型、分项目计入成本。 1.3公共配套费用与间接开发费用 公共配套费用种类繁多,且基本都是政府部门收取,没有议价的可能性。同时存在缴纳及时性、数额比较大的特点。公司必须全额缴纳以后,才能办理各项证书。开发间接费用是和工程有关,但又不能直接计入工程项目的费用。根据单据,计入各明细科目,待以后按项目进行分配。 1.4筹资费用 筹资费用是房地产企业很大一部分支出。现在通过正规银行途径贷款比较难,基本没有可操作性。而通过民间途径贷款,又存在发票开具困难等。这就需要企业事先筹谋,预先规划。 2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企业的决策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房地产行业经过这几十年热火朝天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由于房地产行业相对来说的高利润,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这个行业,其中很多是其他行业转行或者是半路出家的,对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缺乏相对的了解,管理思维还停留在旧行业或者旧模式中。同时受到生长环境和个人素质的影响,大部分管理者的水平亟待提高。年龄大的领导者,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工程都是干到哪说到哪,基本没有预算和控制。年龄小点的,大部分都是接替家族企业,对成本管理也比较忽略。 2.2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模糊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应该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其范围可大可小,层次可多可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规定:“房地产企业一般按照开发项目、综合开发期数并兼顾产品类型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所以成本对象的确定应该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同时便于成本的归集和结算,还要适应成本监控的要求。如果是小规模的开发,如单幢或者几幢的开发,核算对象比较容易确定。但随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开发面积越来越大,开发类型也是各不相同,开发周期也是越来越长。这就造成是以整个项目为核算对象,还是分期、分片、分整栋、单栋楼房,都没有确切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核算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整个的经济效益。 2.3企业缺乏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当前房地产行业竞争力非常激烈,有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维护。成本管理中缺少完善的目标,缺乏成本竞争意识、缺乏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整个项目统一的管理体系的规划。即便有的编制了管理体系,甚至也只是表面文章,应付检查监督。导致成本管理有名无实,成本落实和控制并没有落到实处,缺乏有效性,企业的竞争力堪忧。 2.4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不明确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牵扯的费用多,核算的科目复杂。这就要求对各个费用有个明细的核算,便于后期费用的分配,成本的计量。会计相关规定需要按受益原则和配比原则进行分配,选择分配办法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更。这个只是确定了一个大的方向,但每个房地产行业开发的房产类型不一样,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造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差别很大。 2.5随意调剂成本,任意虚增成本 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成本控制措施比较到位,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比较高。而中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安排在财务,对成本的处理存在随意性,不知道按项目进行分类记录,间接影响了各个项目的实际成本金额。在项目结算前,为压缩利润,调整企业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大多加大计入建筑安装成本,虚增工程结算成本,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 2.6难以确定成本核算周期 房地产企业核算周期长,但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必须按周期进行。月底、年底要及时地核算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企业进行评价和分析。由于房地产企业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果遇到资金周转难等问题,工程迟迟都不能结算。导致无法确切地计算成本利润和各项税金,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影响到工程的核算周期。 3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策略 3.1加强成本核算意识,提高人员核算能力 首先,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领导者,应具有长远的战略管理、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模式,应制定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全方位管理的成本管理方针。要突破狭隘的成本管理模式,把企业的重心转向企业整体的管理方面,重点抓成本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限的,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的管理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坚定的学习理念。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人员,尤其是成本核算人员必须熟悉工程开发内容和行业特点,尽量参与工程部门的规划、预算和工程合同签订等方面的工作,及时沟通学习,全面熟悉和掌握会计与税收方面的规定。在核算过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核算清晰,分配方法运用合理、全面、系统,正确的反映企业的成本。对负责成本核算的人员进行优化,淘汰不合格人员,把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放到重要工作岗位。最后,根据工作的需要,通过网络课程、现场培训等方式,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培训学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成本管理人员们一起讨论研究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一起出谋划策,一起解决疑难问题,为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 3.2确立明确的核算对象 成本对象的确立,应当明确、清晰。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类型多,首先应充分考虑税法的要求,进行一下税收预测,尤其是土地增值税的预算,严格区分普通、非普通和其他三种类型。其次现在实行的基本是按《工程规划许可证》来确定土地增值税的核算,所以在项目的开始,就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个大的工程规划,这样就便于核算对象的设立和核算。 3.3设计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 房地产企业应立足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土地费用控制的空间小,而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控制空间比较大,只有这方面把握好,才能体现整个控制体系的力度。在制定成本体系过程中,注意不能忽略工程设计的作用。设计合同的合理性,成本的最小化,对以后的工程开展至关重要,所以要提前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模式。 3.4明确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占地面积比例、预算造价比例、建筑面积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一个单位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书面明确,按照“谁受益谁分配”的原则,将成本费用与公共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摊,提高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经确定分配方法,不能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更改分配方法,一定要报备管理,并在财务报表中备注说明。 3.5全程监督考核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避免调剂和虚增成本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成本规章制度,让成本核算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这样才能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如果是大型的成本项目,应该成立专门的核算及监督小组,统一办公,进行专门的成本预算、控制、决算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算管模式和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最好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及时反馈信息,为以后的项目开发积累经验。一定要加强考核落实机制,对成本管理的结果有记录、有总结、有监督、有奖励,这样整个的控制体系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3.6科学设定成本核算的周期 土地成交以后,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这时候就要明确成本的核算周期,便于以后的工作开展。这样设计的重要性就再次体现,根据图纸设计,项目类型规划成本核算对象,统筹资金,按计划完成整个项目的决算和交付,就能确定核算周期,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是连贯和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只有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它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解决和总结经验,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核算工作质量取得良好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清芳.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的分析与探讨[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89-92. [2]蒲亚萍.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经贸实,2018(2):38-39. [3]薛惠鹏.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对象设置与项目成本核算[J].管理观察,2018(14):24-26. 作者:王秀华 单位:济南嘉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6年,一部名为《锦绣未央》的古装剧引发了一波收视狂潮,这部作品先是在网络上火爆连载,后又被精装出版,再被收购改编为影视剧,但一直深陷抄袭风波中。2017年,包括知名作家温瑞安在内的12位作家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联合起诉《锦绣未央》原作者抄袭,并且得到了余飞等45位编剧的声援和资助。这类网络文学作品抄袭事件频频发生,已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得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成为焦点。 一、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 网络文学作品通常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基础发表的、通过超文本链接等方式来呈现的文学作品。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相比,网络文学作品的特征还是很鲜明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作者身份复杂化 传统文学作品的作者大多是专职作家,他们具备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一定的受众基础,如贾平凹、严歌苓、王安忆等。这类作家作品的出版,首先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创作期,待作品完成后,再经过专业编辑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有机会将其作品发表在纸质媒介上。若是要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则需要申请到一个专门的书号,才能作为纸质书籍推向市场。这种出版模式对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往往需要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底。网络文学则大不相同,普通人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获得发表资格,在网络上进行写作的人可以是专职作家,也可以是医生、工人、工程师,甚至可以是学生。网络的发展使文学创作的主体多元化,对专业背景的要求较低,不需要受众基础,人人都可以创作,作品的发表不再是一个难以望其项背的梦想和神话。 (二)流通方式多样化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是以纸质书籍形式呈现的,经书店等对外流通,交流范围相对狭隘。而网络文学作品的运载方式则更加多样化,读者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到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中阅读。这种流通方式不仅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而且能让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使得受众面更大,流通范围更广。 (三)文字发表快捷化 传统文学作品的出版程序繁琐,作品要经过创作、出版、销售等各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一段时间。而网络文学作品,作者只需要注册一个网站账号,就可以在平台上发表其作品,然后平均每天更新一到两章的内容,直到作品创作完成。如果网络上读者反响热烈,还有机会出版成纸质书。这种随写随发的模式可以让读者每天都能以阅读到新章节,满足对故事情节的追求。 (四)作者与读者交流紧密化 传统作家在出版作品之后,一般通过开读者座谈会,或者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来与读者探讨作品、互动交流。显然,这种形式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网络文学作品允许读者在文学网站上发表评论,表达自己对人物情节的观点,这种模式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明显高于传统作家。当作者再次登陆网站看到留言后,往往会回复读者,甚至会接受读者建议,从而改变创作思路,对作品进行修改。这种紧密的交流渠道比之传统作家具有很大优势,不仅能鼓励作者的创作热情,还能让更多读者参与到讨论中,大大地缩小了作者与读者者之间的距离。 (五)快餐式的盈利化 网络文学创作最初只是对文学创作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的情感抒发方式,希望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和更多人产生情感共鸣,其形式主要是以网络小说为主,且题材较之传统小说更为宽泛,如仙侠、言情、玄幻、穿越、网游等。但随着网络文学网站运营的成熟以及各个文学网站之间竞争关系的激烈化,于是网络文学成为“快餐文学”的代名词,其文字冗长、情节枝蔓,甚至形成专门的写作套路,难以像传统文学那样形成经典流传之作。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基数的与日俱增,很多网络文学借助其原本的网络影响力被影视公司收购版权,引发了当下的IP热潮这让网络文学具有了巨大的功利性和盈利化,缺乏传统文学长期积淀的厚重感。 二、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是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作品指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显然网络文学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具有独创性,且能以某种形式复制,属于作品无疑,自然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并实施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网络著作权作了进一步规定,明确将《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都纳入到法律保护的范围。尽管如此,现实中网络文学著作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侵权成本低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学的出版门槛降低,甚至成为个零门槛,这也使得网络文学作品极易被其他用户复制使用,而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人也很难对其作品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即便采取也很容易被他人破解。同时,网络经营者更能轻易盗取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非法牟利,进一步侵犯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 (二)维权成本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使网络文学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让网络文学作品的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极高。首先,难以准确锁定具体侵权人,尤其是存在多人侵权的情况下。其次,即使确定了具体的侵权人,固定证据、聘请法律专业人士等都耗费巨大。而且从起诉到一审、二审最后到执行耗时较长,影响权利人正常的生活。 (三)立法不够完备 目前,虽然中国在构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都是从国外借鉴而来,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法。如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避风港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了网络平台逃避责任的挡箭牌。“避风港原则”是指当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网络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ISP)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创建页面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义务,否则就视为侵权。该原则最早源于美国,虽然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仍然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甚至被ISP当作“尚方宝剑”,网站服务提供者借此一直推卸责任,导致了作者利益的丧失。对此,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网站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站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犯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避风港原则”的不足,此后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红旗标准”。但是,由于法律上对审查删除侵权作品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大多数ISP在收到侵权人的通知后,往往会故意拖延删除时间,以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更大的利益。由于法律的不够完备,让“有心人”钻了法律空子,才让网络文学作品的侵权行为愈演愈烈。 三、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策略 (一)提升网络技术,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要加强网络技术保护措施,加大侵权的技术难度和侵权成本,使侵权者知难而退,从而有效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来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目前,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站准入门槛低,尤其是对网络文学网站编辑的要求也不像对专业的纸质媒体编辑的要求那样严格,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网络文学网站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严格审查网站编辑的专业背景,规范管理网站的访问制度,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营造更好的氛围。通过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才能规范网络文学网站的运作,切实有效地防范网络文学的侵权现象。 (二)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如果能给予侵权行为强有力的打击,势必能震慑到不法分子。正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太高,即便是法院最终判决侵权人赔偿,但赔偿数额也不高,所以才让侵权人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侵犯著作权。当然,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维护体系,不仅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还需要做好及时的事后救济。由于诉讼成本太高,加上网络虚拟性这一特殊性,诉讼管辖制度中属地管辖之规定造成诉讼程序异常繁琐,因此,有必要简化司法救济程序,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管理机构,给打击侵权行为提供及时、充分、有效的救济。 (三)加强立法,构建和谐网络创作空间 界定某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侵权,对司法工作人员来言比较困难,因为许多ISP利用“避风港原则”打法律的擦边球。因此,弥补“避风港原则”的缺陷,使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的合法保护更加有效,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确定ISP是否采用“避风港原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法院甚至可能对同一事实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判决,因为法院自行裁定只能参考作品与作家的知名度等因素。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盗版,杜绝侵权行为,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应当使著作权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防治侵权人钻法律漏洞。依照当前网络文学网站的严峻现状,中国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数字出版法,通过法律规定来明确网络文学网站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作者的维权权利和创作义务,使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专业的法律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康建辉,赵萌,宋柏慧.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214-217. [2]胡明.论网络文学的著作权保护问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6(1):65-67. [3]沈瑨.试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责任[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4]杜启顺.网络虚拟财产权利救济方式探微———以民事责任体系为论证进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4):109-116. 作者:杨雨藩 崔家新 单位:淮海工学院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成本控制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主要体现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协调配置。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提高控制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属于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的规模在不断的提高,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等相关企业也是越来越多。所以,针对当前社会的这一情况,建筑工程的企业规模在不断的壮大,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同时作为建筑企业也迎来了很大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作为建筑企业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赢得不败之地。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作为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就需要对工程的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这样可以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学参考,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与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2.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中主要施工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影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与土地资源,这是工程施工的主要成本支出。通常情况下,土地资源是企业进行购置的,所以土地的成本是确定好的,因此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变动影响是比较小的。而原材料的价格是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的,因此材料的价格没有固定性,对于工程的造价影响比较大。如果工程预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施工成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会给采购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还包含了一些施工设备与人工费用的支出,这些也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影响作用。进行该预算编制的主体就是工作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预算的编制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进行该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就会造成预算编制的结果与实际的情况之间存在差别。第三,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工程设计工作对于实际的工程造价影响非常大。在整个工程的施工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一部分人员认为工程的设计工作对造价的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实际的工作中证明,不是如此,而设计工作中的造价控制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就会对施工中的造价产生影响。 3.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 3.1经济预算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建筑行业的建筑规模与建筑的数量逐渐的增加。然而一些工程的预算管理体系等方面没有做到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没有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做到全面的规划与分析,由于经济预算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引起一些严重的漏项情况发生。另外,在我国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针对于误差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没有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样就会对建筑企业在编制报表的工作中失去了相应的参考标准与约束制度。最终导致预算的编制工作出现误差,不能得到有效的约束。另外我国目前的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样就会造成施工企业中的一些工作人员其专业的素质与综合的水平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工程的预算结果,以至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产生影响。 3.2管理工作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最佳效果,需要保证管理的规范化与完善化,同时还需要明确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对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理等多个方面。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职责权限的明确区分,不然就会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实现工作的顺利高效实施,同时也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无法实现责任的划分,从而引起工程经济预算工作与成本的管理。 3.3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方法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对于工程的预算与成本的控制中,出现的集中问题就是没有定额的使用,从而借用定额进行核算。这样就会造成建筑的类型、施工质量等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预算与工程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影响到工程的造价管理。所以,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费用作用基数行核算,这种计算方法中对于材料之间的差价没有考虑周全,直接导致工程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在实际的核算中失去控制。 3.4工作人员的影响因素 一个建筑工程进行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中是需要一些固定的公式与方法进行的。然而这其中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认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中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使用,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与速度。从而节约了人员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人为的影响因素在预算过程中是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从而导致预算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资金使用也出现了缺口等。 4.建筑工程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 4.1提高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水平 工程进行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时候,要积极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确保预算工作的质量。这在整个预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其预算的编制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此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工作中属于较为复杂并且重要的工作。要对具体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要将建筑成本的支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其次,要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这些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保证该预算编制质量。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最终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质量。 4.2加强预算编制的创新思维 当前建筑工程的逐渐发展与深入分析,要不断的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创新与应用,这样可以保证跟上时代的发展大潮。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预算工作的质量,并应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对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进行健全、完善。同时,使用多人工作模式,并且挑选其中最优秀的最全面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立榜样的作用。同时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中,最终实现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确保整个工程的造价管理得到全面的应用。另外,创新的思维模式也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4.3健全成本控制的机制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整个管理的过程需要一个完善的机制作为支持,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针对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进行成本的管理之前就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指导成本工作。在实际的施工中还要对管理机制进行落实。一些施工的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对于成本的控制只注重个别时间段的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制度,最终造成成本控制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比而言,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4.4强化职责划分 建筑工程中的经济预算与成本的控制,需要多个部门所有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落实,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各部门、各岗位都应该担负起成本控制的责任,能够将自身工作与成本目标相结合,对成本核算与管控中人员责任进行细化、分工,提高员工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保证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另外,要实施完善的奖惩制度与考核管理措施。 4.5加大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力度 工程中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影响到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影响,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在成本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这方面对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关注成本要素,还需要加强进度、质量控制。对于质量管理,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质量检测明确材料采购标准与质量标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做好成本价格的控制。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优势,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返工、误工现象,保证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4.6注重科学评估 工程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成本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做好各个阶段的评估工作有助于成本目标的实现。首先,在设计初期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保证后续施工顺利完成的基础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本的使用。所以,需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这样可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且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要求。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所有的施工工序与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具备了良好的监督机制与评估制度就会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与工程质量安全。 5.结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其工程的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出发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建设水平。其中的建筑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工程的造价管理就需要加强预算的核算质量,就必须重视预算编制工作。从综合单价的组成出发,提高预算的工作质量。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管理与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纳税筹划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促进了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时期下需要强化财务管理,在管理中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在复杂的形势中发挥纳税筹划的有效性,加强财务管理,最终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给员工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在财务管理中积极探讨纳税筹划的重要作用,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选用最佳的纳税方案,促进了企业融资,有效提高了财务部门人员的纳税意识,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纳税筹划的相关介绍 纳税筹划指的是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筹划,从而制作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纳税操作方案,以此方式达到了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起源于西方,税务专家为纳税人提供了税务咨询,成为一种成熟的、稳定的行业,纳税筹划行为的关键是经济效益驱动,通过对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调查发现,纳税筹划需要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的要求,帮助企业减轻税负,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费用成本,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纳税筹划主要具有这几个特点:纳税人的可变通性,纳税的对象和实际对象差别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纳税人具有可变通性,对于特定的纳税需要缴纳特定税;课税对象具有可调整性,在定额税的前提下,税额越小,代表着计税依据越小,此时纳税人的税收压力也就越小,销售收入具有可调整的余地,在纳税时,销售收入尽量多增加可扣除项目;税率差别性,税种不同,税率就不同,因此说,税率具有一定的差别性,这为企业和个体纳税提供了有利条件;时效性,纳税筹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实际纳税筹划的环节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纳税筹划做出适当调整,此时纳税人只能适应它,同时在纳税环节还会受到现行税收政策的约束,也就是说,一旦税收法律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纳税筹划也要跟着改变。 二、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是主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政策来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以财务管理利益为主,在纳税筹划中,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将纳税筹划运用在财务管理中,主要具有优势。 1.提高财务部门人员的纳税意识 在财务管理中积极实行税收筹划,相应人员熟练掌握了纳税方面的法律知识,以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全面掌握了税收政策。日常工作中,自觉学习纳税筹划知识,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纳税人员纳税意识的不断提升。 2.降低税收风险 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了纳税筹划能力,同时降低了纳税成本,在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了财务风险。不过于重视自身经济利益,在财务管理中积极对职业道德、企业未来风险、法律风险等内容进行有效规避,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了财务风险影响纳税筹划,稳定了企业的发展秩序,尊重劳动者切实利益,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信誉。严格遵守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科学的考量企业利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来进行,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及时处理好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快速实现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高效地完成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纳税筹划,有效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同时在纳税筹划的环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将相关资源及时有效地整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工艺,促进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有效地刺激消费,这对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减少税收的方式,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强化纳税筹划的作用 1.纳税筹划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投入成本对当期利润造成了重要影响,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用合理方式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在减少存货成本的环节,利润降低了,相应的税务也减少了。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考虑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积极分析税务风险,对企业利益进行权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了稳定发展。 2.纳税筹划在筹资中的应用 筹资环节,为了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利益,需要将企业筹资及时分为权益、负债,因为筹资方式不同,因此在纳税筹划环节,需要将两者及时区别开来,积极运用税收法律来进行减税,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但是随着企业负债筹资的增加,税务风险也会增加。 3.纳税筹划在投资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的投资活动来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在此环节,主要对企业的投资对象、组织形式进行合理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各项收益,同时加大对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有效宣传,有效规避了财务风险,达到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共赢。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实施纳税筹划的有效途径 1.提高人员的纳税意识 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要求相应的纳税人一定要具有基本的纳税意识,及时做好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个体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比如纳税人要学习更多的纳税知识,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知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来制定了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此环节将企业的收益作为主要考虑,严格执行纳税筹划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发现财务风险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当前问题,有助于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企业损失,带来了最大的利润。 2.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纳税筹划队伍建设,要求纳税人以及财务人员必须要具有基本的纳税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及时进行筹资活动,更多关注企业的运营状况,科学的组织投资活动,构建有效的税务人才培训制度。作为纳税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纳税筹划知识,还要能够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清楚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现状,在相互对比的情况下,及时选用了最佳的纳税方案。明确纳税筹划的标准流程,便于为企业的决策人员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将纳税筹划和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3.积极学习税收知识 积极借助国家的税收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加强对专业税务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在此环节,相应的纳税人要主动研究关于税收的优惠政策,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自己,更好的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了解税务规定,根据税额规定来进行企业投资。及时调整税务政策,同时国家规定,被用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等方面的投资额可以进行税额抵扣,在此环节需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明资料,更多的了解税额抵免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抵税额,同时将其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来制定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4.积极了解税率差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及时进行纳税筹划,及时利用税率差异来进行纳税筹划,提高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比如在税务筹划的环节,积极采用价格转移技术来进行税务筹划,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实现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主要以货物、劳务、资产、资金等管理方式来促进企业利益之间的有效转移,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低税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企业的税务压力。积极分析企业所得税平均实际税率与适用税率的差异,比如所得税平均实际税率等于适用税率的情况:如果当期期末存在暂时性差异或者有可抵扣亏损的现象。及时确认未来纳税,由此得到所得税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不管这种差异是否是暂时性的差异,要求企业所得税平均税率等于适用税率,例如企业在2016年的年末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在2017年,企业税前会计利润达到了1100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00元,税法折旧为60000元。根据相关规定和通知,企业固定资产按照2年直线法计入折扣,2017年,企业运用直线法得到的会计折旧为120000元,假如企业适用税率为32%,在2017年年末有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来进行抵扣,此时得到了企业2017年应纳税率:110000+(100000-60000)=150000元。将应纳税率与暂时性差异及时进行对比分析,这预示着企业的所得税缴纳需要提前,及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企业的所得税缴纳时间延后,因此需要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纳税所得额会大于企业利润缴纳税额,及时调整纳税时间,从而使得所得税平均实际税率不会偏离适用税率。 5.企业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及时明确纳税筹划方案,国家政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税率优惠政策和各类补贴,促进了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公平竞争。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之间及时达成了协议,以绝对优惠的政策来吸引跨国企业,全面开展了财务管理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要求任何企业不得利用税收、财政、金融等国家资源向特定企业提供优惠条件,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对纳税筹划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促进了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财务管理,积极运用税收法律来进行减税,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提高人员的纳税意识,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学习税收知识,积极了解税率差异。以货物、劳务、资产、资金等管理方式来促进企业利益之间的有效转移,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低税率,了解税额抵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将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