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逐步推进配电网络工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10kV配网工程,此项配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相对成熟。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10kV配网工程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致使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后续配网的安全使用与稳定运行。因此,相关部门应细致、具体地分析10kV配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配电网络的安全与正常运行。 110kV配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出现脱节现象 随着电力行业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10kV配网工程也逐渐得到了升级与改造。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所用的施工材料也不断更新换代。然而,配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等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配网工程施工时,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忽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致使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出现脱节,导致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1.2管理细节不到位 10kV配网工程施工程序较为复杂、烦琐,而且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给配网工程的质量埋下巨大隐患。例如,配网工程中的中性点接地就会使配电网络中的微小故障逐步扩大。如果配电网络中的电缆发生击穿而又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发短路甚至是配电网络的瘫痪。这些细节问题是施工过程很难掌控的,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够及时发现细节问题,致使配网工程的监督与检查存在漏洞,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失去实际意义。 1.3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存在矛盾 在10kV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施工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性致使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出入。而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致使这一矛盾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配电网络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在设计并制定10kV配网工程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存在考虑问题不全面的情况,没有对实际施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充分分析。同时,相关人员的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工作上也没有做到位,致使配网工程的顺利施工受到影响,在追赶施工进度时忽视了施工质量的控制。 1.4工程施工存在不确定因素 在10kV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致使工程的顺利施工受到影响,也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具体来说,不确定因素对10kV配网工程管理产生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管理的方式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在配电网络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忽略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环境,导致配网工程的出线增多,引发施工质量问题,也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解决10kV配网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掌握能力 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较为特殊,其项目管理与其他工程的管理存在不同,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对现场的施工技术做到充分了解并掌握,才能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管。针对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脱节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的力度,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法增加管理人员新技术、新知识的储备量,并通过考核来检验管理人员的学习成果,保证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将配网工程管理工作做好。除此之外,配网工程的管理人员还应积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为工程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实现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有效衔接,保证10kV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2.2严格把控细节问题 10kV配电网络工程施工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微小问题可能会给配网工程的后期运行以及使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细节的把控非常重要。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性文件,对每一项施工环节的检测规范进行明确指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检查。另一方面,应通过落实责任制的方式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将10kV配电网络工程分成不同区域,并为每个施工区域合理配备工程管理人员,如果某个施工区域出现问题,就要对该区域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问责。尤其是在施工结束后的试运行阶段,必须要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仔细检测,严把施工质量关,保证施工后的配电网络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2.3加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0kV配电网络工程浩大,涉及多个相关领域,所以在施工方案制定后一定要采取严格的措施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施工技术人员对初步的施工方案进行确定之后,应与质量管理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施工方案能否按照施工设计顺利进行。如果存在施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的情况,应对施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以此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才能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2.4制定应急方案 10kV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雷电以及暴风雨等自然灾害,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对整个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给配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与阻碍。以往在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当这些不可控因素发生时,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具体、完善的解决方案,致使在处理突发事故时过于慌乱和盲目,导致事故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在10kV配电网络工程施工前期,应制定具体、完善的事故应急方案。详细分析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最终形成相关指导方案,在事故发生时,就可以按照指导方案处理事故,从而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最终使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10kV配网工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配网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致使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针对配网工程存在的管理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严格把控施工细节,同时还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制定应对突发事故的指导方案,确保10kV配电网络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从而保证10kV配电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1引言 2017年2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在通知中要求高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需要,对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结构、新质量与新体系等进行研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由此开启了新工科研究与建设之路。6月,教育部《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进一步为新工科建设指出了方向与途径。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开展。本文以新工科建设思想为指导理念,以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够面向未来、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具备创新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为目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进行探讨。 2计算机网络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知识更新较快。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从收集到教学反馈上看,部分学生反应此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对现行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增加了学习难度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地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教师也都认可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能会由于先前教学的惯性,或者自身学习与研究经历,不自觉地向研究型大学靠近,使得在实际教学偏重理论,增加了学习难度。从教学方式来讲,采用以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内容构成以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为主线,以各层次的主要作用、相关协议及其工作机制为教学重点。教材采用高校使用较多的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概念及原理较多,且对于网络工程实践的内容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与内容结构这对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也许是合适的,但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此前没有组网的操作体验,就可能会觉得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2)实验内容与网络应用有距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理论教学以网络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协议为主要内容,所以实验教学也主要是对协议工作机制的验证,如协议的包结构与交互机制分析。对于一个没有物理网络构建体验的初学者说,一下子进行协议的包结构编辑与工作机制分析,会觉得学习曲线较为陡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网络的热情。如果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构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等实验,又会发现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相互脱节。这样会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与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为成当前信息社会的基石,市场对于网络工程人才是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与新工科建设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交叉学科整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新工科”理念指引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探索 根据新工科建设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新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3.1重构教学内容,实现网络应用和体系结构并重 为更好地适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我们以网络应用为契入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网络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对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课程内容,除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之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网络构建与数据传输部分:主要包括传输介质、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与简要配置、VLAN、无线网络、IP协议与IP地址、ARP协议、ICMP协议、路由及路由选择协议等,通过这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建方法,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以及计算机之间数据包的传输机制,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知。网络通信部分:主要包括TCP、UDP协议的基本工作机制,掌握基本的进程间通信的的编程实现。可采用Python来实现TCP、UDP的最基本的Socket通信。网络服务部分:主要包括DNS、FTP、Telnet、WWW、电子邮件、DHCP等,通过这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网络服务的工作机制,掌握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实现。 3.2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智能手机的影响,课堂上如何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经过学生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进入协作交流阶段。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境,科学地设计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重点。以域名服务为例,首先,给出一个访问网络的情境,根据已学习知识可知,网络访问中是通过IP地址定位要访问的计算机的,此时可以提问:大家记得哪些网站的IP地址?很明显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够记得多少知名网站的IP地址。我们一般是如何定位到要访问网站的?通过IP地址难以记忆的问题,引出域名的概念与域名结构;其次,通过大家都熟悉的手机中的联系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以及打电话的流程,说明联系人到电话号码的转换,即联系人到电话号码的解析,引导出域名解析的概念。每个人的手机中的通信录最小,是本地解析。域名可以用一个服务器来完成所有的域名解析吗?由此引出分布式的域名解析的概念,以及域名服务器的各类、功能及域名解析的流程。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扩展,是不是每次通过域名访问网络,都要去访问本地域名服务器或者根域名服务器呢?由此引出域名缓存。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不能工作了,我们还可以访问网络吗?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究。在设定的情境中,通过层次递进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动能性。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3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首先,实验项目的设置。将以协议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实验,改变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中心。调整后的实验主要包括组网实验(包含小型局域网构建与VLAN配置、中型局域网与路由配置、局域网冗余策略、NAT配置等)、网络通信(包括UDP、TCP的Socket通信实现)、网络服务(主要包括DNS、WWW、DHCP等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实现)。第二,问题引导、层次递进式的实验内容设计。对于一个实验项目可以包含理解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包含多个已学知识点的综合任务和针对实际工程场景的设计性扩展任务,通过阶梯层次式递进设计与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自主思考,理解与掌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3.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工程第一线,体验岗位职责;聘请行业或企业的资深专家就当前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应用热点等,对学生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状态。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场所;鼓励学生进行华为或锐捷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创新设计与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融合能力和科技创意意识。 4结束语 在“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指导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网络工程应用为契入点,重构教学内容,使之更适合于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以工程应用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其主要指的是在不破坏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条件下进行旅游活动。比起传统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更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因而很多地方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从而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有着及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很多地区和人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并且很多地方认为给来客敬茶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看出,茶文化对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在很多生态旅游区也广泛存在一些茶文化。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的就是茶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1茶文化概述 1.1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主要指的是在饮茶活动中所衍生出的文化特征,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像一些茶书、茶具、茶艺和茶画等都是属于茶文化的内容。茶文化之所以会产生,这与茶的发现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是最早发现茶的地方,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就发现茶叶并将其推广开来,在早期,茶叶是一种比较珍贵饮品,只有一些贵族才会饮用,但是随着茶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采茶产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茶叶的饮用成本逐渐下降,再加上人们逐渐发现茶叶具有清热解毒、帮助睡眠等众多的疗效,茶叶在普通家庭也开始盛行,逐渐形成一种全民饮茶的风气,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茶文化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茶文化吸收了我国很多优秀文化的内容,包括儒家的仁义,道家的自在无为等等,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我国生态旅游区也广泛的存在一些茶文化,若是能充分的利用这些茶文化中的内容,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区的茶文化将能极大的促进茶文化和生态旅游区共同发展,形成生态旅游区的良性发展道路。 1.2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的特性主要有五点,包括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等。历史性主要指的是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性主要指的是不同时期的茶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茶文化被注入了一些新的内涵,比起以往,其更呈现出一种大型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趋势。民族性指的是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生活的结合,我国有众多的民族,茶文化在这些民族中也广泛存在,这些民族由于生活和习俗的不同,所形成的茶文化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地区性主要指的是茶文化的地域差别,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的环境都不一样,最终形成了各自区域不同的茶文化。最后是茶文化的国际性,早在很久以前,我国的茶叶就被传播到英美等国家,并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广泛喜爱,这些国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茶文化,包括英国茶文化、美国茶文化等等,因此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的爱茶人士连接起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交流沟通。 2茶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区政府对茶文化生态游的重视不够 现如今,虽然很多旅游区都开展了茶文化生态游,但是,很多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却没有对茶文化生态游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生态旅游区的政府的治理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思路上,没有很好的对茶文化和生态旅游业进行统筹兼顾,无法很好的将其区域内的茶文化内涵和旅游景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发展区域的生态旅游的时候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传统的旅游景点的发展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探究和发展。即使有很多地区开始发展了茶文化的生态旅游,但是这些地方政府却没有放足够多的精力在上面,为其制定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是更多的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道路,生搬硬套一些其他地方的发展模式。政府对茶文化生态游的重视不够,导致该地区不能很好的挖掘茶文化积极作用,不利于生态旅游区的良性发展。 2.2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我国很多的生态旅游区都是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首先是交通设施的不足,在很多生态旅游区都是一些土路,没有全面建成水泥路,无法很好的满足一些人们的自驾游的需求;同时,很多地区的道路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状况,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往往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种四通八达的路线,制约了游客在这些生态旅游区的旅游。除了交通设施的不足之外,这些生态旅游区的商业服务也比较落后,没有大型的购物超市,只有一些小型的小卖部,而且这些小卖部的空间分布也不是十分合理,有时候要好久才能看到一个可以买东西的地方。除此之外,这些生态旅游区的文化教育也比较落后,尤其是对茶文化的教育,几乎没有涉及。这些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的制约了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3生态旅游区茶文化人才不足 要想在茶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业,就必须要有相关的茶文化人才作为支撑,才能保持该地区的稳定发展。但是,现如今很多生态旅游区都比较缺少茶文化人才,导致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社会大背景下,比起茶文化教育我国更重视一些基础公共课程的教育,教育内容涉及到的茶文化比较少,这就导致我国茶文化人才都比较稀缺。其次是生态旅游区对茶文化人才的重视不够,没有引进足够多的茶文化人才,也没有对员工进行一些基础的茶文化培训。由此看来,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区都比较缺少茶文化人才。 3茶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 3.1加强当地政府对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重视 随着生态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生态旅游区都结合当地区的特色茶文化发展其茶文化生态游,这对促进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很多当地政府都没有认识到茶文化生态游的重要作用,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阻碍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这些生态旅游区的政府要加强对茶文化生态游的重视,对该地区进行统筹兼顾,将其区域内的茶文化内涵和旅游景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根据本地区茶文化的不同,制定特殊的发展道路,促进本地区生态旅游和茶文化的有效融合。 3.2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 建设基础设施的好坏对一个旅游景点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的好,那么相应的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阻碍了其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当地的交通建设,努力将本地区打造成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地方,从而满足游客的道路要求。同时,还要提高生态旅游区的商业服务,加快建设一些大型的购物超市。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生态旅游区的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强茶文化的教育,提高人们的茶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在茶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提高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旅游区的良性发展。 3.3培养茶文化人才 只有具备相关的茶文化人才,才能更好的在茶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可是,现阶段很多生态旅游区都缺乏相关的茶文化人才。所以,这些生态旅游区要加强对茶文化人才的重视,加大投入,积极引入一些茶文化人才,更好的利用当地的茶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与此同时,要对当地的员工等进行相关的茶文化培训,提高本地区人员整体的茶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满足发展的需要。通过引进专业的茶文化人才,对员工进行茶文化培训等努力培养生态旅游区的茶文化人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在茶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的效率。 4结语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在很多生态旅游区都有很多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并且由于习俗和环境等原因,各个地区的茶文化都各不相同,若是能根据本地区独特的茶文化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发展道路将能极大的促进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生态旅游区要加强对茶文化的重视,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促进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对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和管理会计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的不足,并对管理会计如何能在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发挥出更好的职能提出了优化策略和应用探讨,希望能让大家更加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内控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对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以及管理会计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引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该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资产使用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真实性,以及很抓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贪污腐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自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管理会计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和规范要求,它既是激发事业单位管理活力的一种手段,又是推进国家治理、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作为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会计的工作主要为单位的内部管理服务,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掌握,更好的进行财务规划和管理活动,在单位的决策规划、控制以及活动评价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抓好内控建设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强化单位的内控建设,有利于单位及时掌握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强化监督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第二,内控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单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办事流程,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内部监督,在规范作业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式发展,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第三。内控建设是抓好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保障。内控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资金的使用,在资金去向和审批流程上进行严格把控,有效的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我们要想抓好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就必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使单位内部的一切资金活动变得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第二,建立监督机制,对日常的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各部门、各岗位能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的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避免吃拿卡要、徇私舞弊、贪污等腐败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促进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作风形成。第三,还要建立奖惩机制。第四,还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但就目前一些单位的管理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一些单位的领导,从思想上都不够重视,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空号喊得响亮,但都疏于形式,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并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再者就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照搬照抄,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可操作性,实际操作时出现很多弊端,和制度漏洞,反而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管理会计的职能发挥。 三、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当前,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个部门设置。管理会计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会计工作模式,它将单位内部的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分析,并融入到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系统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为内控管理者优化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建设中,管理会计起到了完善体系的职能。它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科学总结提炼,指导单位资金使用,既降低来了管理成本,又规范了资金使用去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更多保障;其次,管理会计是事业单位的搞好内部建设和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动力源泉。在市场经济体制面前,管理会计能促进管理思维的转变,刺激管理创新,推动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第三,管理会计能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工作行为,起到有力的监督,杜绝腐败现象滋生。目前,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第一,受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岗位设置,但授权不够,抑制了管理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第二,就是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够,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人才问题也成为制约管理会计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加强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要加强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需要抓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要增强内控建设的意识,这是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核心动力。主要是单位领导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并严格要求下属工作人员,鼓励员工学习内控知识,赋予管理会计充分的职责权限。第二,加强人才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面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已经由设备、资金等硬件设施转化到人才竞争。内控建设的效果、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单位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职工队伍,提高整体素质。第三,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调控能力。要积极转变上到领导层、下到职工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管理会计的工作,为内控建设在单位的实施扫清思想障碍,打破传统思想带来的阻扰和局限性,从而能够直接、彻底的将问题解决。第四,健全内控建设机制,这是推进管理会计在内控建设中应用的重要保障。重点要放在责任追溯机制和重大支出的决策机制上。要认真贯彻政府集中采购、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发挥财政监管的核心职能,部们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岗位职能细化,责权利明确,必保资金运作的规范。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 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职能工具,完成单位的战略部署,做好决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应用体系。第一,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管理会计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能及时的为内控管理员提供财务信息,并对决策的经济效果做出预测和科学评价,为决策制定保驾护航。在事业单位中,管理会计根据实践经验,以调查获取的单位一手财务数据资料为基础,并结合政治经济发展形势,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决策制定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确定未来的工作目标。之后,在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相关信息融合处理、提炼,揭示规律,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第二,部门预算从传统预算向全面预算升级。现行的预算编制,很容易把决算作为编制预算的参考,为防止预算不足,往往在预算是提高项目资金配额,到年度时有突击花钱,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滋生了腐败现象。和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全面预算更注重预测、规划,以及控制和评价激励。它能将单位目标、职工个人目标、以及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全过程管理,避免了短期行为和“次优化选择”,对单位目标好发展战略给了更多的关注;第三,管理会计在流程再造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管理会计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并结合大数据系统,可以有效的优化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业务流程,消除无用功,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提高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第四,应用管理会计进行绩效评价。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绩效考核也不能直接用财务指标衡量。就需要管理会计根基内控建设中的职责和权限进行监督考评,从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效果,成本控制,以及平衡积分卡分值进行综合评价。 六、结语 抓好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的重要举措。因此,这就要求各事业单位必须从领导层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内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狠抓内控建设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逐步优化内控建设环境,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纵向横向一起抓,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全面推动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
一、引言 在现今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上网。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其具有不同的品牌与种类,在屏幕分辨率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种情况的存在,则对网络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够保证在不同设备上完美的呈现同一个网页。在具体网络设计教学中,这也是其中的教学重点,需要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到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设计目标。 二、关键设计技术 在自适应网页设计当中,其关键设计技术有:第一,媒体查询技术。该技术是CSS3当中的技术,其作用即是支持同一个页面的不同视窗,允许用户能够根据设备性能对特定的CSS样式进行选择。在实际应用当中,通过几行CSS代码的应用,则能够使用户根据屏幕方向以及视窗宽度对页面内容的显示方式进行改变。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不经过修改的情况下将页面内容在输出设备的特定范围内进行显示,而如果不对该技术进行应用,开发人员则无法以设备性能为基础对CSS样式进行选择,可以说,通过具体设计中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实现自适应网页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对于一个页面内容,当具有较小设备宽度时,网页则会存在较为拥挤的情况,如设备宽度较大,页面也会存在较为空旷的情况,无法充分利用网页剩余空间。在该种情况下,如当浏览器宽度变化时根据需求对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显示,则能够有效实现用户体验的增强,对此,通过HTML5当中data-email属性的应用即能够实现该目标。同时,在调整屏幕分辨率时,页面运行效果也会存在状态转换的情况,该过程速度较快。对此该种情况,则可以通过transition技术的应用实现页面中效果的平滑过渡,逐渐显示页面内容的缩放变化,以此进一步实现用户的体验提升;第二,流动布局技术。对于某个特定的设备来说,单纯通过媒体查询技术的应用即能够对自适应网页设计目标进行实现。但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不足,即无法对不同分辨率的设备进行良好的适应。此时,单纯通过媒体查询技术的应用则无法满足要求,而需要对具有更强适应性的设计方式进行应用,而要想对该目标进行良好的实现,即需要对固定、刚性的布局进行摒弃,而对流动布局进行应用。通过流动布局的应用,则可以通过上下文感知方式实现对图片尺寸的良好调整,更好的实现设计目标。 三、传统教学方式 自适应网页设计是现今计算机专业当中的重点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网页不仅具有对信息进行承载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做好设计者技术水平、综合技能以及专业水准的体现。对此,网页设计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通常的做法即是将相关知识分成不同类型的案例,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机房当中对相关案例进行演示,在此过程中学生跟着教师学习与练习,并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辅导。在该模式当中,学生则很容易出现以被动、机械方式实现对知识接受的情况,即仅仅掌握教师在课堂当中讲授、指导过的内容,而无法掌握创新方式,且在具体学习热情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部分无法良好解决或存在困难的问题时,也很容易影响到其学习积极性。对于该种情况,即需要能够在学习当中积极做好转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以往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帮助学生更好获取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形成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掌握良好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的情况下形成好的独立创新意识以及后续发展能力。 四、网页设计同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 在具体教学当中,将网页设计同信息技术结合可以说是网页教学体系当中的关键部分,而并非简单是辅助手段的应用,即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资源情境中进行学习,以此对以探究互动为主的学习活动进行形成,其主要作用体现在:第一,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当中,有效教学即是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的一种方式,即成为设计学习活动的中心,能够按照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共同、独立的方式进行思考,在实际学习当中需要对何种问题进行了解,进而如何实现问题的处理与解决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并非是课本上传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方式与方法。在信息技术环境当中,学生能够较好的以环境当中真实案例的应用在实际学习任务当中做好知识的学习与建构,通过该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激发,且能够使其通过多途径方式的应用实现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情况下实现对主动学习的转变,以此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教学范围。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下,则能够通过网页设计课堂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课堂范围的延伸在对可视进行突破、超越课本局限的情况下使其能够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活动。在网络环境当中,学生则能够获得同以往单纯课本教学方式相比更为广泛的知识来源,且能够同教师、专家与教师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该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获取范围方面将超出课本局限,在具体学习当中不仅仅处于某个课堂、图书馆或者实训室当中,且教师也不在是课程活动开展的中心,而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该过程当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的情况下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说,通过网页设计课程同信息技术两者间的有效整合,则能够在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使原有的教学方式获得本性的转变,使其能够在学习当中主动、积极的构建相关知识,在实现相关学习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做好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在实现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协作水平;第三,教学结构。在以往网页设计课程开展中,主要将教学中心确定为“教”,在该过程中,学生将以被动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接受,同时,网页编程部分内容具有较为抽象的特点,并因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并因此影响到其学习积极性。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学设计则将从中获得较大的转变,获得教学同学习同等重要的教学结构,以此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对最大能动性进行发挥的基础上实现主动学习目标。教师方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即能够更好的体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现对新知识的获取,做好新知识的科学传播,同时,其也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新知识的获取,以更为合理、高效的方式开展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教学内容整合,通过对教学环境的合理创造将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即教师不仅仅负责对知识的传授,且需要能够精心的设计不同教学环境,通过丰富教学情境的提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展开学习活动。在该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能够做好学习进度的管控,对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示范,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既定任务的完成,以此做好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方面,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进行知识学习,而需要以小组为单位,以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基础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在具体学习中,则可以积极进行组间以及组内写作,通过信息工具的充分利用进行远程求助以及技术讨论,更好的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在此过程当中,对于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在逐渐实现学习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空间与时间方面限制的打破,对学习所需的知识进行及时查阅,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好知识掌握,在形成探索欲望的基础上形成更高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自身的网页设计水平;第四,教学重点。在信息技术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做好教学思路与重点的把握。在具体教学设计当中,首先需要能够多次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情况,通过科学主线的建立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在进行多次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同现今职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对比方式的应用对普通页面与自适应页面两者间的不同进行指出,帮助学习者以此对自适应页面的优势与特点进行感受,对学习形容形成更高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资源应用与活动制定方面,需要能够对不同学生的个别特征以及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帮助不同水平学生也能够在学习当中实现丰富学习资源的获得。在具体教学设计中,也可以进行授课对象学习情况分析,如果在分析当中发现学生在自适应网页学习当中存在困难,则需要积极做好针对性措施的应用,以此保障活动以及教学效果;再次,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的表现自己,在对自身能动性进行发挥的基础上自发开展学习;最后,需要充分同教学情况分析结果相结合,在反复讨论与探讨的基础上做好适合教学模式的制定,同市场需求结合对具体项目开发以及页面设计需求进行获得,在环境创设、页面分解与优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内容远程辅导、资源信息化、内容模块化以及手段形象化等活动进行实现,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以更为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信息技术在自适应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可以说,在现今网页设计课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中不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未来教学活动开展当中所必须的一种方式。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对信息技术在网页设计当中的重要性与作用做好把握,以科学方式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1我国的相关规定要求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管理进行相关的改革,不断提升这方面的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工程期限以及施工成本,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当前社会中,国家对于这方面已经能够展现比较强的优势以及生命力,它的中心内容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1.1工程项目质量分工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合作负责,质量管理方面是工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部门是对质量进行控制,施工部门确保工程质量,政府单位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工程项目法人对施工质量要全部负责,而监理部门、设计人员、施工部门要依照相关合同以及规定标准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部门主要是负责政府的相关职责。 1.2注意施工技术的进步以及施工质量的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部门必须要全面进行质量管理,运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式以及相关措施,广泛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科学工艺,依据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增强管理力度的方法,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3工程项目实施招投标的制度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与相关配套以及附属工程都是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公开式的招投标,比如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的管理规定等,这些都是属于大中型的工程项目。而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方法。 2水利工程中经常的施工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部门就是基层水利部门,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任务对于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而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四点。 2.1施工技术的水平比较低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以及实际监理都是县级以上的相关部门进行负责,所以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着一定的惰性,而出现这种惰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靠山。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偏下,因为这种思想导致整体水平一直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还会产生下降的趋势。除此之外,基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事项,所以没有时间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很少时间对自己进行深造,缺少深层次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没有办法负责具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内容。 2.2同时负责多项工作 因为基层水利部门具有施工管理范围比较小、级别较低以及直接面对农村等特点,所以这个部门负责的工作不只是行政管理,还有一项工作内容就是技术服务,同时负责施工设计、实际监理、工程施工以及行政监督等多项工作,不过通常情况下,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 2.3施工设计不严格、存在因为简陋所以节俭的思想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的时候经常出现不合格以及不达标的情况。我国对于水利工程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技术要求,不过这些规定许多水利工程基层部门以及施工人们并没有完全把握,并没有依照相关标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数都是属于民办公助的模式,因为施工资金比较紧缺的原因,所以工程人员一直都能省就省、因为简陋所以节省的思想。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人员因为缺少相关的建筑知识以及艺术培训,所以知识注意建筑功能的要求,很少有施工人员注意施工艺术以及建筑美观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水利工程建筑的形象都是比较粗老以及笨重的。 2.4实际监控不够全面、检测方法不够先进 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设立全面的质量保证机制,而且没有运用先进、科学的施工质量监控措施,甚至有些基层水利部门对此根本没有丝毫意识,所以,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3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建议 因为当前社会中的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建立拥有法人资格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部门,不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工程人员必须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必须要依照我国的相关规定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3.1人力资源的开发及技术人员的分工 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部门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相关的计划,并且依照规定要求以及步骤对于人才进行选拔以及深造,从而让其能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经济市场的要求。激励工作人员在职学习,提升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整个小型水利工程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实际保值以及增值。对于小型水利工程中的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工,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工作方向以及工作内容,确保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技术水平,并且掌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承担自身工作的责任。除此之外,不断增强对于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而且让其能够做好自身的技术交底工作,让工程人员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自身的任务。 3.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质量,人们应该增强工程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设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机构,调动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开展相关的工程建议活动。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及时找到方案中的问题,将其解决,从而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3完善质量监控的方法、提升质量检测水平 只有购买安置相关的检验设备、测试机械以及相关的仪器,工程部门才能够提升施工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于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质量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运用相关的检测方法,从而得到精准的工程数据信息。提升水利项目中质量监控的精准度以及有效程度,降低工程项目中质量评估的失误率,避免工程项目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对于施工材料以及工程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选购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等必须要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实际检验后才能够运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够使用不合格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提升施工质量的检测。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工序以及施工部分,工程人员应该重点对其进行质量监控。重点工序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有相关的监理人员,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现场应该足够勤奋,并且眼疾手快,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4注意美学研究以及景观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必须要注意对于美学的研究以及景观的设计,提升它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当前社会中,水利工程已经进入生态经济水利的阶段,所以,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并且让其能够与保护环境和谐一致。在当前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的视角效果,所以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的时候应该注意外表形态,让其能够成为人类美学的表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时应该遵守实施。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从而做好施工质量的监控工作。提升工程质量方面的教育,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且提升质量检测的水平,设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就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出研究和分析,切实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以及制定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对大学生的人生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其心理健康,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各部门人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时,仍然不能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效果。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指标放在了首位,忽略了心理健康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正因如此,学校尽管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这上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太少,也就是缺乏重视,往往都是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对于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不重视,导致有些心理健康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造成隐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没有一个较完善的认知,因此有时尽管心情长期处于一种很低落的状态,也不会想到这是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课程的开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第二,在目前一些高校的体系中,学校其实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沟通方面十分困难。一般的高校都会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是辅导员来了解学生的想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取得的效果其实并不好,一方面辅导员太忙,很难去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学生即使心情低落,也不会去寻求辅导员或者心理咨询室的帮助,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普遍有一种抵制心理。第三,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学理念还是存在问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极差,学生难以在学习当中掌握主动,随着各种压力的侵袭,高校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给学生施加压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如今每一所高校都有几万学生的情况下,高校的管理的确尤为困难,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高校推卸责任的借口。高校还是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多多下功夫,将更好的教育机制融入到学生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所谓茶文化其实是在我国发扬光大的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本土文化,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慢慢形成的,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则显得更加重要。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茶文化中体现的是丰富的精神文明,能够对当前的高校教育提供帮助。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体系当中,包含着劳动人民的心态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人生哲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对大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开辟出更宽阔的道路。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且有作用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减少大学生产生心理不良情绪的案例,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不会去做一些危及社会的事情。另外,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中,再探索出更加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情况,对于那些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关注和支持。在当前社会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更多,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低俗的内容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导致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完全有必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心理健康问题。再将茶文化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制定的方法之中,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茶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 根据茶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那么对于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肯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总的来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4.1茶文化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茶文化当中,有一套固定的饮茶步骤,以及一些特定的规矩,将这些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就可以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如何正确地看待一件事物。与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茶文化更易让人接受,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让自己套上自卑的枷锁,也不让自己落入自大的陷阱,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学生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平和,不会产生情绪剧烈波动走上极端的情况。 4.2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 茶文化的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修身养性,在饮茶时,人们往往会放空自己,将所有的烦恼都暂时放下,不去理会俗事,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茶的香气当中。因此喜欢饮茶的人往往都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或者说当代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心浮气躁。虽说年轻人年轻气盛一些,但是整体表现出来的就完全是一种浮躁的情绪,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也无法冷静地去处理问题。在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发现,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会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庭条件不佳,另一方面可能是学习成绩不佳,从而导致学生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流。还有一部分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自己不自信,或者将一切看得太过重要,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将茶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平和地看待这些事情,从而避免心理健康问题。 4.3茶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心态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高校都将素质教育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用文化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4茶文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 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新意,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热情不高,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有限。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茶文化之后,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亲身参与融合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活动之后,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以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然后增加重视度。所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5结语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的茶文化资源数之不尽,若不能将其利用,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的茶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内涵和底蕴更是充足,如果能够将茶文化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一定可以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较好的影响。然而,众多高校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至于目前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被广泛推广,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大力推广和落实茶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创举。
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内容逐步拓展到经济管理方面。2012-2018年,先后出台了多部政策规范,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并大力倡导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2017年,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引导公立医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体化建设。全面预算管理贯穿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始终,是医院实现内部控制一体化的重要管理工具。 1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对医院运营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对预定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划、预测和描述,并以预算为标准,对其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计量、控制、调整、分析、报告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分析等流程为基础,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反馈以及监督评价等程序,防止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舞弊及风险,通过检查预算执行进度及结果,及时发现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整的活动,以确保预算能够正确执行以及组织能够高效运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内部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内在保障。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预算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医院管理层统筹规划医院资产、资金的目的。 2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内控视角出发,探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医院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业务层面分析预算管理制度、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单位层面 2.1.1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 部分医院存在未确定明确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或组织机构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不清,缺乏归口和统一管理,不利于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各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存在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不畅,从而会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1.2预算制度与管理不完善 医院广泛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与分析无章可循或衔接不畅等问题。预算管理制度未有效执行,可能存在越权审批、不按规定审批和执行等现象,导致存在过多管理隐患或漏洞。同时,医院未建立预算管理归口部门以及预算专员的培训、评价等机制,可能导致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对于预算刚性与柔性的判断,导致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可能会影响单位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1.3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由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混乱无序,缺乏统一规划,从而会出现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等现象。预算管理无信息系统或预算管理系统未与其他业务系统打通,可能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人为操纵因素,无法有效保障信息安全。 2.1.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医院未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不清晰,可能导致内部监督工作无序开展或流于形式。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未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考核情况,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大部分医院未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可能导致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缺乏依据、标准,从而会影响该项工作的效率、效果。 2.2业务层面 (1)预算编制缺乏规范性、科学性、高效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充分,可能导致基础数据或重要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影响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高效性。(2)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不适配。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脱节、与具体工作未有效对应,可能导致医院内部财力与事权无法进行科学匹配,或预算无法有效落实。(3)预算执行的效率不高。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可能会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未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或进度执行不合理,甚至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存在较大偏差,造成资金浪费或闲置。(4)预算调整不规范。预算调整条件不明确、调整依据不充分、方案不合理和审批程序不严格,可能导致预算调整随意、频繁,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硬约束”。(5)预决算相脱节。决算与预算存在脱节、口径不一,决算编报不合规,决算审核分析不到位,或决算审计不健全等,可能导致决算编报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6)缺乏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医院未开展或实施规范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未有效利用,可能导致预算资金配置或使用效益低下,也不利于顺利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3从内控视角公立医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3.1设立明确的内控工作组织机构,并真正落实权责 医院应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决策,在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内控规范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医院各部门为内控工作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并与内控规范工作办公室之间定期沟通和相互协调。 3.2完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设置关键岗位责任制 公立医院要将三权分离、集体研究决策、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作为基本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决定医院的“三重一大”事项。同时,公立医院要用关键岗位责任制管控日常业务质量,利用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提高关键人员的资质能力。 3.3利用内部控制原则约束预算执行 公立医院应坚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思路,区别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和岗位分工,建立岗位不相容矩阵。同时,针对医院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公立医院应制定管控措施,将制衡机制(决策、执行、监督)和管控措施内嵌至预算管理流程中,实现财务管控“关口前移”,变解释过去为“规划事前、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此外,公立医院要规范重点经费支出的管控流程、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及细则,改变经费报销随意的现象,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4运用内部控制将资产管理与预算联系起来 公立医院要规范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清查工作,将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率、完好率相结合,将资产与预算、支出相结合,提高资产使用率。同时,公立医院要加强资产管理,细化资产的分主体、分层级管理,规范资产配置申请、取得验收、领用调剂、保管运维、报废处置、核算登记及统计报告等程序,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5利用预算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规范采购流程。①严格依据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最后支付的原则进行采购;②对单位采购业务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级次、不同类别的采购管理要求,建立采购分类管理机制;③对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加强采购申请内部审核,定期对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对采购进行全过程管理。 3.6建立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控信息系统 公立医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从工作目标出发,以业务风险为导向,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的无缝对接,搭建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其中,预算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设定预算指标。预算指标上联预算编审的结果,下接预算执行即支出管理,根据预算编审结果自动批量生成预算指标。通过预算指标管理可以分批使用科室分布指标,并调整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策略。(2)确定编制方法。公立医院要制定预算业务计划相关指标,通过对往年历史事项、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制定明年预算关键指标目标值,兼顾医改政策指标以及医院发展战略目标。(3)预算编审。预算编审以科室业务量和需求为基础,面向科室帮助医院制定全面、科学、精细、灵活的预算目标,包括业务计划目标、收入预算、支出预算、项目预算等内容。(4)预算执行。通过费用报销选择预算指标,实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支出的管理目标,约束各科室以及人员的经费使用。 4结语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医院通过实现业务流程在线操作、监控、预警和持续改善,规范业务流程管理,能够促进医院业务活动规范化、高效化和常态化,解决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两张皮”的问题。同时,医院通过推进内部控制一体化建设项目,能够实现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化,进而有利于建设全面一体化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当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出目标定位不够合理、融资困难、财务控制薄弱、财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领导授意财务人员造假、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度较低等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结果。为更好实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首先应确定好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财务结构,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负债结构。其次应强化财务控制,不断加强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各部门坚决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益,最后是要不断加强财产控制,让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另外,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大量技能型人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虽然现在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企业无法根据社会这一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造成企业无法真正利用计算机开展财务处理工作,无法使财务信息化作用发挥,而使企业财务现代化发展受到限制。若企业无法准确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依然采用传统财务处理方式,会影响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尤其是利用人工核算,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责任心,才能保证在处理财务业务时,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因数据录入不当而造成偏差。但会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带来更多工作压力,使财务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造成企业经济业务交易数据处理速度慢,无法为企业战略决策制定提供更多实时数据,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的管理与创新仍有很长路要走。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定的经济秩序、相关的设备,例如无线网、网络加速器设备的制作还不够完善,缺少专业人士研究与调整,缺少对会计信息化标准的规定、生产规划、系统使用流程、营销步骤等等,以上严重影响到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民营企业会计建设缺少法规保护,由于没有相关网络支付、交易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无法保障民营企业自身利益,致使民营企业看重信息化的发展,但因实施环节中缺少战略与管理模式,导致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基础阶段。 2.民营企业缺乏相关财务管理人才 环境学、生态学、资源学、会计学是企业绿色会计必然会涉及的几个版块,因此在绿色会计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不仅停留在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层面,对环保知识与环保法律要求也成为当代复合型人才衡量标准。但就当前民营企业财务人员发展现状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来说,绿色会计专业人才较为稀缺,对绿色会计研究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企业对绿色会计或者环保生态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于政府倡导开源节流意识很多也只是做表面工作,并未落实到每个员工执行层面,这也因当代很多资源浪费型企业大都是传统管理者,会过多考虑企业生产成本与经营效益的直接问题。民营企业对员工环保与绿色会计培训极少,不会投入较多成本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3.民营企业缺少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虽然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会对企业造成经济风险。具体表现在企业缺少对财务管理重视,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信息时,财务核算方式较为简单,造成信息处理准确性不高。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涉及业务较多,在行使财务职能时,能对企业资源开展分类处理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财务部门的作用,但无法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合理配置,缺少资金投入,造成企业财务部门设备不完善,致使财务信息化系统无法将最大作用充分发挥,限制企业经济发展。财务部门数据信息是企业战略决策重要依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优化企业信息化系统,需要实现信息共享,与其他企业进行信息交换。这种新型理念遭到部分企业抵制,由此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无法有效构建。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活动时,依然采用传统核算方式,企业数据信息处理准确性降低,致使企业经济风险提升。 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结构较为简单 互联网为民营企业的兴起营造了良好环境。但由于目前国内互联网经济及财务管理发展尚未成熟,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财务管理结构简单。民营企业相较于传统企业而言,其具有运营方式更为灵活、工作效率较高、市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但传统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传统企业市场稳定性及运营模式都较为成熟。因此,为确保民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则尤为重要。民营企业管理结构简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但可造成企业发展规划制定紊乱并对扩大企业规模产生一定限制作用,同时也对企业长期发展起到一定消极影响。 5.民营企业财务非结构化信息不完善 企业财务信息主要包含两种,即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信息。企业财务核算利用结构化信息,进一步确定财务计量对象。在财务核算数据时,一般不会用到非结构化信息,只有在创造企业价值过程中,才需要结合非结构化信息确定企业潜在价值。由此来看结构化信息能准确将企业经营活动记录,非结构化信息能将企业存在价值进一步发掘。“互联网+”时展,促使非结构化信息逐渐增多,比如电子信息,其中电子商务交易中客户的评价最具有价值,民营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客户评价分析某件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以此制定企业未来工作方案。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传统财务核算方式,并未使用非结构信息,造成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潜在资源,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再加上很多民营企业财务处理财务活动时,对非结构化信息理解程度不深,在评估企业价值时,无法将企业潜在价值进一步确定,对市场交易情况了解不足,由此造成民营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无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是各项制度、业务流程的规范。企业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内部组织方面做出相应制度规定,目的是使企业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化日常工作能够实现制度化。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规范,按照这些具体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稳定和高效。 2.提高民营企业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只有不断加强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从内心真正开始敬畏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引起对财务管理这门学科的重视才能树立社会主义责任感,很好平衡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之间关系,不断建立与完善最适合民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坚决执行环境会计,最终让民营企业主达到自主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目标。民营企业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开源节流意识,改变原先传统成本观念,不断强化对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训,通过优秀企业文化与晋升体制吸引优秀员工加入发展,把对员工培训当作是一种长远投资。 3.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战略实施应当具备前瞻性,制定战略过程中若无准确的数据指导,可能会与时展脱轨,为企业带来较大风险。财务管理战略在制定过程中,应当站在财务视角及资金管理视角做好风险控制,对企业战略走向提供支持。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强化风险意识,规划风险预警制度。构建财务评价标准及风险标准,这也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民营企业应建设管控机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监督财务风险,并做好协调沟通,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自我评估。 4.扩增民营企业财务核算范围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网络经济优势,进一步促使财务信息化核算方式增多,为保证财务数据处理准确,现代企业对财务信息核算提出更多要求。财务信息化的出现能有效缩短数据处理时间,简化财务人员工作。由于传统财务信息核算具有局限性,财务核算范围较小,若企业产生大规模业务,传统财务核算无法将数据分类处理,无法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财务信息核算范围,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开展全面性处理,对企业不可量化数据开展综合性管理,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利用互联网开展财务信息化,使财务数据信息处理过程改变,由业务完成后处理转变为实时处理,在提高数据信息有效性的同时,促使企业战略决策科学性增强。新型财务信息化核算范围扩大,企业根据数据核算结果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经济活动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实现对企业综合性管理与发展,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经济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5.构建现代化民营企业财务小组 一是对财务专业学科体系进行调整。通过提高民企财务工作人员适应能力,帮助工作人员使用企业数据信息技术为主的数据处理工具。既能提高民企财务信息处理速度,又能使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升。二是利用针对性培训方案,提高不同民企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利用继续教育,帮助财务人员正确认识财务理论。首先企业要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综合性测评,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培训方案,才能保证财务人员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网络技巧,进而使财务人员形成较强工作责任心。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减少主观因素带来限制,保证数据处理真实有效。三是民营企业应建立相关考核制度,能有效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热情,使企业能准确掌握财务人员实际情况,根据工作人员情况进一步调整培训方案。同时企业应对经济市场开展调研,将调查结果应用在培训中,使财务人员能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准确使用财务信息处理软件,开展高效率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上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对策的研究探讨,我们发现民企财务管理创新大有可为。民营企业需根据现在市场实际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只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有效,从而降低企业经济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未来的市场竞争一定是复合型人才的竞争,我们相关从业人士也应朝着财务专业化、技能复合化方向发展。
住宅市场的不景气局面促使大量资源向商业地产市场涌流,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部分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存在非理性、趋同性问题,加之近年来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商业地产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此形势下,如何突破商业地产现有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商业地产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 1.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伴随现如今互联网与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为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创造了潜力市场。以万科地产为例,万科地产于2014年与百度搜索强强联合,借助百度所提供的大数据更加精准、充分的了解到消费者的喜好、分析消费人群的特点以及活动轨迹等数据,以此为依据进行战略调整与营销策略的制定,消费者可以借助手机查询广场周边信息、道路情况以及进行线路导航等,标志着商业地产正式步入大数据时代。在此基础上,商业地产应当着重把握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数据挖掘能力,推动精准营销的实现。 2.向互联网金融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也为商业地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选择通道,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开发成为商业地产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以恒大集团为例,恒大金福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已于2016年正式上线,此后恒大集团还不断推进与大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合作,进一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扩展了市场份额。同时,万达集团也逐步推出网络信贷、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不断开拓市场。商业地产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已成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实现地产领域与金融领域的跨界整合,还能够拓宽商业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商业地产朝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3.创新采用轻资产模式 传统商业地产采用以储备土地为主要手段的重资产模式,然而现如今国家出台政策抑制房价上升,相应也致使土地升值的速度有所减缓,过度储备土地反而会使地产企业的负担加剧,甚至会造成亏损。基于此,轻资产模式应运而生,着重将商业地产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整为赚取增值服务收益,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效率、拓宽资源渠道,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地产企业朝向轻资产转型,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4.应用T2T商务模式 T2T模式主要是指商业地产将高科技娱乐化应用嫁接到购物中心、百货大楼等商业地产主体上,增加商业地产的附加值。该模式的应用充分借鉴了高科技体验娱乐项目的优势,增加了消费粘性,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应对电子商务冲击的抗衡力,助推商业地产的转型发展。 二、当前时期商业地产发展的现存问题 1.缺乏长效政策引导 在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缺乏足够力度、缺乏长效政策引导等问题日益凸显,还有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业绩而盲目鼓励开发商兴建大型购物中心,缺乏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考量,对于商业地产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缺乏成熟商业环境 我国商业地产存在起步晚、体系不完备、粗放式经营发展等弊端,难以针对自身发展战略导向、客户需求等实现精准定位,缺乏对于市场业态与市场规律的明确把握,盲目跟风、定位不明等问题突出,导致商业地产在产品开发方面缺乏创新。同时,外部商业环境的不健全、不成熟也为商业地产的转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助长了商业地产“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导致其呈现出整体过剩的发展问题。 3.电商模式带来冲击 一方面,传统商业地产行业仍然保持着旧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之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致使商业地产项目缺乏长足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电商模式的发展,其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以及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对于传统商业地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致使依托于实体店的商业地产交易数量被电商所瓜分,进一步加剧了商业地产的经营困境。 三、加快商业地产转型发展的创新策略 1.实施O2O营销模式,制定差异营销策略 在2012年11月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互联网+”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自此互联网科技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形态,电子商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等概念也在商务、金融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诸如BTB、C2C等商业模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O2O营销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将线下消费与线上消费有机相连,将线上消费的顾客资源延伸至线下,有效拉动了线下消费的增长,也弥补了电商模式缺乏客户体验以及质量保障的缺陷,为商业地产的转型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O2O模式创造性的实现了商业地产与电子商务的对接合作,不仅能够在保留商业地产行业优势的同时创收营业额,还能够加强应对电子商务冲击的抵抗能力。例如苏宁、国美等国内知名电器企业在经营线下商场的同时,也着重打造网上购物平台,引导顾客在线下进行产品体验、在线上提交购买订单,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O2O营销模式有效突破了原有线下消费的局限性,实现了消费决策的前置,引导顾客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平台中做出预先的消费判断、节省大量思考时间,有效优化顾客的消费体验,进而更好的促进客户群体的扩展与营业额的增长。在创新营销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当借助合理营销策略的制定推动方案的具体实施。衡量商业地产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地段,因此应当强化市场需求分析,因地制宜的强化市场定位,借助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制定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应当兼顾诸如区位环境、交通线路、人流量等相关因素。以邻里商业区为例,在此商业区内适宜建立社区购物中心、社区商场等,虽然这类商业建筑相较于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场而言在体量上不占据优势,然而却能够满足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借助配备齐全的餐饮、娱乐设施,能够更好的赢得社区居民的青睐,从而为商业地产的转型提供有效驱动力。在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基础上,商业地产要想提升竞争力还应当注重高端品牌的引进、争取品牌授权,满足高消费人群的选购需要,引导顾客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直观体验、鉴定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的优化顾客的消费体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与商业地产的竞争力。 2.采用T2T商务模式,强化客户体验需求 现如今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商业地产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借鉴模式,商业地产应当积极主动的把握行业市场规律,创新应用T2T商务模式,深入体察消费者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的强化客户在品牌、业态、服务、娱乐等方面的体验。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万达集团已将T2T商务模式应用在旗下儿童游乐场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在保留传统购物中心形式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综合体的升级,着重考察顾客需求、强化顾客体验,并在一、二线城市的基础上将建设触角逐渐延伸至三、四线城市,借助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与手段实现对于消化力的兼顾。具体来说,万达集团利用T2T模式将业态体验、餐饮体验与零售体验三者之间的比例调整为7:2:1,借助高科技体验娱乐实现了客户导流,保留现有商业形式的优势,以此推动客户模式的顺利实施。例如借助手机APP软件的开发为消费者提供预约停车位的服务,倘若消费者未能在超出约定时间的20min内到达,则可以随时取消预约或通过付费的方式保留车位,该APP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停车的线路,免除了消费者难以寻找到停车位的烦恼,从而进一步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购物消费体验。与此同时,T2T商务模式的优势在于弥补了电子商务体验性不足的短板,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中无法实现的社交、体验等需求,进而也为实体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助推力。T2T模式的应用由物质层面渗透到消费者的精神层面,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发掘,例如许多商业地产开发商都在商场中引入了影院、游戏厅、KTV以及冰场等体验类业态,更有部分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购物中心内强化了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吸引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从动态发展视角出发,商业地产应当将原有的购物服务与客户体验相结合,针对顾客综合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更好的寻求符合自身发展路径的转型方向。 3.创新采用轻资产模式,深入拓展融资渠道 现如今轻资产模式已成为国内商业地产企业寻求转型的优先选择,轻资产模式将成本与租金定义为资产考核的主要目标,鉴于当前我国商业地产的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可以依照不同的区位因素进行轻资产成本标准的区别建立。鉴于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民消费水平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应当系统把握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投入计划的精细化制定,例如相较于西北地区而言,我国西南地区的市场潜力相对较大,因此应当加快西南地区商业地产市场的扩张。借助轻资产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商业地产实现规范化转型,还有助于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投入成本,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地产朝向轻资产转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轻资产模式进行盲目的套用,应当采取合理方式针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应当由独立团队针对各自的租金模式进行测算,再将不同部门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倘若二者测算结果的误差值较小,则可以判断该模式具备可行性,进而在相应地区进行大力推行。鉴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地产应当将发展目标驻足在该领域中,强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做好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为商业地产企业拓宽内部融资渠道,为传统商业地产朝向轻资产转型提供支撑,还能够为商业地产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的竞争力。然而现如今商业地产企业在入驻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内部整合的难度较大,还有部分企业存在招商困难等问题,在现如今互联网金融领域理财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传统商业地产企业应当将发展战略着重投放在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中,加大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系统协调合作,同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认可,将自身优势与金融理财产品进行充分结合,例如可以将金融理财产品向实体产品延伸等,从而进一步发挥跨行业的协同价值,更好的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商业地产的转型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伴随现如今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普及,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朝向商业地产领域渗透,商业地产要想在新时期市场上占据稳固地位,就务必将转型提到日程上来,寻求精准行业定位,将电子商务的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强化客户体验,进而有效把握互联网所赋予的机遇、直面挑战,实现自身的顺利转型与长足发展。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以机械制造业中的企业财务内控为基础,探讨在财务内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恰当的解决对策,以期能给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企业财务内控及其作用 一个公司的企业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公司内部各种资源的调度调配,主要包括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等,这种内部控制是保证公司合理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和平、稳定发展的一种措施。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财务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与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控制也不单单是指对财产的控制,还有对人员、物品等的统筹,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会对单个部门的业务来进行控制,还会全方面考量综合业务对整体进行系统的控制,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机械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收支都能够按照规定严格执行,避免财务权力的滥用和灰色收入,保证经济收入的合理性,对个人的一些财务行为能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有效地推动企业严格执行财务上的规章制度;财务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财务上的漏洞和缺陷,并根据这些漏洞和缺陷采取补救措施,整改制度方面的不足,建立一套更加完善、安全的财务体系,防患于未然,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假的风险,使财务信息更加安全可靠,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一套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执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开展和实施,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向前发展。 二、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现在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企业都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他们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身企业的各项制度也都不够完善,在管理上忽视了对人员、物资以及信息等方面的控制,无形中给内部控制增加了阻碍,再加上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了内部管理的制度零碎发展;即便是有的企业已经在内部控制上采取行动,也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许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员工在思想上也没有内部管理的意识,以至于对企业内部管理这项工作落不到实处,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还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上,忽略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部结构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内部机构的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缺乏一个合理的决策机构比如董事会,以至于决策权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决策也不够客观准确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管理层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仅仅认为公司的财务不出现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很少真正考量财务在管理、监督上的作用,许多重大事件的决议也将财务部门放在一边,而且财务部门的相对独立也有一定的弊端,一些人借此侵吞财产、挪用公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财务信息不畅通 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还是将产品的制造与销售放在首位,他们往往只关心企业的盈利等信息,对于财务部门的各种复杂的数据不甚关心,往往只粗略地了解一下最终的数据就罢,再加上各种重大决策上也将财务部门的参与度刨除在外,导致了财务部门“一心算好门内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长此以往,财务部门就容易和公司的各项管理脱节,不利于企业全局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扩大,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信息的碎片化和体系的分散性现象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监督和风评部门欠缺 一个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要想得到完整、充分的发挥,仅仅靠事后的调查监督是完全不够的,在整个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将监督工作贯穿其中,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由于对财务部门的管控制度有待提高,即使有监督工作也仅仅是简单的走个过场,往往做不到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而且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评估意识还不够,所以大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风险评估部门,对财务上的风险评估做不到及时有效,在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以至于在开展项目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意识 当前社会经济金融危机频发,具备一定的内控意识对预防金融危机有一定的作用,公司应该结合目前的形式对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思想意识上的教育,使员工的思想水平整体性的提高,在企业内建立良好的财务内控氛围,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各项制度,比如建立董事会决策制、投票表决制度等,确保公司的每一项财务决定都是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制定的,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财务内控,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内信息的交流,也可以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控体系 企业内财务体系的完善是企业进行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的现状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财务内控体系,对收入与支出、现金流量、固定资产、债务问题、业绩评比和风险把控等严格把关和控制,并且对财务部门中的财权分离、账户分离以及部门牵扯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的财务工作都有法可依、权责分明,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管理层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挪用公款、财务不清的现象,更加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三)加强财务信息的沟通交流 许多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将财务部门从中剥离,殊不知这大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有效的财务问题沟通不仅可以使财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还能使其他部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信息互连的过程中避免因信息不畅而带来的一系列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的高速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不单单是上级和下级的信息沟通,还要确保平级之间的信息畅通,有时候还需要注意和底层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保持与生产商、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各部门的携手合作和生产问题的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财务审计和风评机制 一套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有利于防止财务造假和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所以在财务内控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这个过程包括内审和外审两种制度,内审包括定期轮换岗、预算评估、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方面的合理性、规范性的审查,外部审计就是通过外部的审计公司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审查,有时候内部和外部审计可以配合使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制度,创建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对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贯穿风险评估的工作,定期撰写报告报与管理部门知晓,加强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信息上的沟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财务内控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激烈化,它不仅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同时还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制造业企业只有在时展的趋势和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内控体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保证企业高效、稳定的发展。
本文拟在分析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基础上,探讨当前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时代多种前沿学科的带动下,生物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其中,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一门专业,不仅要求该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有生物技术专业,但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因而加强对我国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以来,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然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竞争的热点产业,更是展现国家实力的重点产业。我国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实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明确将生物技术产业列入到高新技术重点产业之中。在2011~2012年,我国作出了全面推进生物科技及其产业发展规划,并致力于建立健全生物技术服务体系。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提升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强化我国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推进,职业分工与职业分化现象愈演愈烈,这也促使现代化教育日渐形成学术型与职业型这两大形式。其中,学术型教育旨在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型教育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操作性人才。目前,我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但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发展却比较迟缓,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全面化与均衡化,而且严重阻碍了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优良发展。 (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大力实施与推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之,我国普遍存在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问题,这就使得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高质高效的解决对策,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深远。生物技术专业同样如此,只有找准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加大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力度,才能全方位提升我国高职生物技术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二、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由于部分生物技术专业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理解不够深入,加之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导致其在开展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训基地不充足。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合作,从而造成实训基地比较少,难以满足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 (二)课程设置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未体现出当地的发展特色,专业定位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结合密度不够,缺乏精准的定位。由于多数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没有较强的联系实际意识,导致各个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与此同时,我国高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依然以传统课程体系为主,改革与创新力明显不足,导致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陈旧与落后的现象。未能与时俱进的课程设置不仅直接影响了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师并非是科班专业出身,尤其是一些专业跨度较大的教师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物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实践经验均比较薄弱。这种现象导致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频发,也不利于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掌握准确且全面的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另外,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复合型与双师型教师资源更是极为匮乏,目前多数在职教师都是高校硕士毕业生直接到岗任职,缺乏必要的企业实践经历与技能训练,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三、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也是如此,只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生物技术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这就要求,一方面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发展,注重高职学生生物技术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学生的生物技术实训提供充足的平台与机会,切实促进其生物技术操作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创新课程设置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只有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创新课程设置,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当前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实际,高职生物技术专业需要围绕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职业能力等,设置一些创新类课程,适当增加个性化课程的比例。同时,高职生物技术专业还要积极构建专业的选课机制,设置个性发展课、创新实践课、专业平台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等全面化的课程体系,促使高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现代化生物技术产业相接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力量是当前我国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聘任资格与标准,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生物技术专业教师,从“源头”把控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在职生物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各种培训活动,如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企业进行学习或锻炼,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切实丰富其实践经验;三是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培训学习或者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训,提升自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或者复合型教师。 四、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只有持续健全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加强改革与创新力度等,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度重视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文章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国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启示。近年来,我国国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我国对金融、科技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一些国内的研究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发现我国的科技金融创新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科技金融创新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性的作用,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科技金融创新战略较为完善,我国应充分借鉴他国的科技金融创新战略,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 (一)美国 美国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美国拥有着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直接关系,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瞩目。美国最有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主要包括波士顿128公路、硅谷、北卡三角园等,成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汇点。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均为顶尖水平,并且建立了强有力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专业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构建了以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科技产业的一套完善机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引领着世界经济的潮流。另外,美国还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高科技金融机构遍布全美国,为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服务,激励社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另外,美国还构建了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社区性、区域性及全国性的三个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展现出了多层次、全方位及覆盖面广等特点,为不同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建立了紧密的连接。同时,美国发达的股票市场及债权市场均较为发达,均为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 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建立了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银行导向型科技金融体系,同时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银行体系及风险投资市场,日本采用该种投资方式,加速了日本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由于日本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及政策性金融体系,满足了日本不同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了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和发展。另外,日本还具有世界领先的商业银行体系,为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日本的担保机构以政府出资为主,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较低的信用保证收费及健全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及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日本的风险投资市场较为发达,并且先后在国家内部建立了科技金融支持政策,风险投资所使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大企业集团及各大金融机构,日本高效风险投资市场的建立,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带动性作用。 (三)韩国 韩国的科技金融体系由科斯达克为市场中心及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金融支持体系等创业板证券市场体系,推动了韩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政策性基金和政策性贷款两种形式。政策性基金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政策性贷款服务,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进而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斯达克市场作为韩国举世瞩目的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为新技术应用型、研发开发型及风险投资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上市条件,带动了韩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高效实施及发展。 二、国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启示 (一)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加强科技金融产业创新及发展的重要性,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建立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是用小的资金来撬动大的社会资金,拓展资金使用渠道。政府的引导基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阶段参股、参股子基金及由社会共同投资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其次,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发展基金,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定期做好创业发展基金的投入工作,主要用于扶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再次,设立科技风险基金,该项基金属于政策性风险基金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资金使用方式主要包括贷款贴息、资金投入及拨款资助等,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及科技知识的产业化发展[4]。最后,建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由于科技企业在初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担保方式较少、信用等级较低,资金的来源主要以会员企业出资及财政拨付为主,该类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为银行信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担保,为企业更快获得融资提供了支持。 (二)大力发展企业孵化器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必要性,为新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生长环境。我国各地区建立的孵化器情况表明,孵化器为高科技小微企业的培养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小微企业成活率的提升。目前,中国正处于万众创业及大众创新的时代,为了能够孵化出优质的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出力量,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的孵化器具有必要性。在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孵化器给予了企业资金、政策及硬件上的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企业来源。因此,要求各地区政府部门应重视孵化器建设工作,以此为创业者的发展提供途径,进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战略新兴产业园区 战略新兴产业园区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及集群效果,推动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大多数产业园区均以传统性产业为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求政府部门需要在产业园区中积极引进知识密集型及高科技型产业园,以便能够吸引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企业进入到产业园区中来。为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合作建立渠道,促进产学研的快速融合。另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中应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及融资渠道,为优质的企业提供融资上的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为了确保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强化对这一企业的充分认识,应明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特点及发展规律,创新融资工具,制定出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以此来实现对各方资金的充分调动,确保科技金融支持平台的完善建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长效机制,全方位的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动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贾林娟.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8):18-22. [2]廖继胜,韩兵.欠发达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效率评价———以江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16(02):5-14+126. [3]贾林娟.安徽省科技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51-54+63. [4]庄燕娜.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对策[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03):135-137. [5]孙铭言.我国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7,(02):67-69. [6]邵传林,王丽萍.创新驱动视域下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6,(11):65-69. 作者:秦德新 单位:柳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基于此,文章首先就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展开论述,然后分析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探讨提高项目分包管理能力的方法,合理进行劳务工作,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1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劳务分包管理有助于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对于劳务分包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使整个企业不断地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核心凝聚力,因此,对于分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项目分包管理能力,可以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着更多的优势。 2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 2.1分包队伍选择不规范 企业为了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一般选择要求低的施工队伍或者选择合作次数多的队伍,没有明确的选择目标与长远目标的考量也没有进行相关的人员对队伍进行挑选和比较,对于分包队伍的引入没有相关的准入机制。 2.2分包队伍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技术力量薄弱 劳务人员老化、人力补充不足以及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高潮,大量工程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工程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技术人员短缺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相关的分包队伍缺乏相关的施工人员就会临时拼凑团队进行工程的实施,要尽可能地缩减工程的工期,发包方就会被动地投入到施工管理中。 2.3分包队伍与项目管理理念有冲突 分包队伍和企业的目标不一致,分包队伍追求最大的利润化,而企业除了利润之外,还会注重企业的形象。由于目标不同,所以管理理念也会发生冲突,施工企业有必要对队伍进行品牌建设的培训,保证分包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企业形象进行维护,但是这种培训活动很少在企业中进行。 2.4缺乏完善的分包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非常的重要,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对合同的条款进行细化,对于一些容易出现纠纷的细节没有在乎,没有对以前出现的纠纷事件进行总结反思以及反馈到合同合作之中,不细致的合同协议会造成在工程进行过程之中出现纠纷,造成工程工期的延误等事件,并且可能会使管理工作陷入瘫痪,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分包合同管理一定要严格认真。 2.5对劳务分包再分包缺乏有效控制 企业对于选择的分包队伍一般有利于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但是很多再分包队伍就只有施工工人,对于技术和抗市场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导致施工企业和施工一线之间的管理跨度增大,使施工管理的执行力降低,企业对于劳务分包再分包缺乏有效的控制。 2.6劳务分包队伍作业面缺乏科学分配 劳务分包队伍对于易于操作的和体量较大的工作进行抢占,这就会造成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劳务分包队伍发生不和,对于施工过程之中的细节进行忽略,对于企业的统一部署也表示不服从,从而干扰了施工的进程,进而企业的劳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企业只有对于劳务分包队伍进行科学的分配,才能使这些情况不会出现。 2.7对劳务分包施工缺乏过程控制 施工企业在劳务分包进场之后,没有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统一的管理,这就存在劳务过程之中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造成工程隐蔽部位的质量缺陷,这对于后期的工程质量检测非常不利,可能会造成返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8工资支付环节 建筑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其中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居多,由于一些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和一些其他的因素,使得农民工被欠薪、扣薪现象非常严重,这就会造成许多不好影响的事件发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也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对于工资支付环节企业要进行制度的完善,对于农民工的工资要及时进行支付,避免不利事件的出现。 3提 高项目分包管理能力的方法 3.1实行双控考察标准 劳务分包单位须提交单位资质及自评资料,供发包方全面了解其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拟定供方在建或已建工地实地考察,从施工履约能力、现场管理水平、队伍技术实力、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择优选择与需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相契合的劳务队伍。要实行双控考察的评审标准,不仅要对供方提供的资料进行考察,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能够真实地了解队伍实力。分包单位也可以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进行调查,是否有利于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样双方进行考察的方式为以后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3.2强化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关乎到双方的利益,只有将合同管理进行强化才能保证双方的互利共赢,在合同之中,要对于发包人和承包人在支付农民工工资方面进行相关的规定,这才能够避免因薪金问题对企业形象造成的损失。在签订合同的环节,要保证劳务工权益协议书、人员清单等资料齐全,并且保证这些资料的可靠真实性,明确双方的文件签订资料的齐全签订合同之后要进行技术的交底,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再次的明确。并且,在分包采购合同条款中,明确了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严格规范要求签订分包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分外包工程安全环保合同》及《工程建设项目廉洁从业责任书》,加强施工安全履约保证及廉洁从业监督力度,有效避免因发生安全事故或不良履约行为给本企业造成的损害。 3.3加强施工过程中合作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1)在工程施工前期合作,双方应该相互了解,企业要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向分包方进行灌输。(2)企业应该做好总包管理的角色在组织管理和技术上对分包方进行指导,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长远。(3)深入了解班组,建立作业班组台帐。对于大多数工人应该对他们的能力进行登记、备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于一些技术能力较低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得该部分群体可以走向专业化施工的团队;对于施工质量好,有一定信誉的劳务作业班组,应该继续培养,使得以后的合作更多。 3.4增强劳务分包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思想上开始都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从思想上都有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无小事”这一观念要时时宣扬,不断深化。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要进行排查,成立相应的督察小组,并对不能进行安全生产的人员进行惩罚,以示警戒。安全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从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增强劳务分包安全管理,利用企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严谨的安全管理理念、成熟的安全管理队伍为劳务分包安全管理保驾护航。建设项目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对劳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让他们有安全生产的意识之外,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让他们在工作中不因技能不熟练造成失误,从而造成人身安全事件。承包人员要成立监督小组,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事件进行监督,以及对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进行监督。除此之外,还要为施工人员买保险,不仅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也可以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损失。安全工作和安全监督是重要的任务,不可马虎,安全工作不能口头上重视,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尤其在日常施工中。对劳务队人员持续不懈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相关工作才能见成效,安全才能得以保证,经济效益才有保证,企业信誉才有提高。 3.5建立健全劳务工工资保障制度 分包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的条例来发放农民工的工资,将农民工的工资定时发放到特定的账户,并且要将这一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企业还要派出相关的人员对于这一个过程进行监督。施工企业也要自觉地为劳务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且要使农民工树立这个保险意识,这可以减少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分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签订劳务工工资保证协议书,并将其作为合同的附件。 3.6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劳务分包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部门也要进行信息的更新。对于劳务队伍的人员信息,要进行搜集,对于劳务人员的信誉度进行科学的评价,随着企业的转型以及对市场的信息不断变化的定位,经营范围会扩大,新型完善的劳务队伍会出现,劳务需求在变化着,劳动力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一些队伍可能会被加强或削弱,强大的信息基础数据更新,提高信息库的功能,可以在市场过程中寻求最好的劳务队伍;对于劳务队伍的选择要明确标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竞争企业的标准,不断完善,自身的标准提高才能够立足于市场竞争过程之中;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于合同进行管理,避免合同的制订不符合相关的法律,从而不利于企业的维权;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选择进行优化,这就避免了劳务队伍对于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建设的成本;对于劳务工的工资发放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管理和监督,明确了解劳务工工资发放的情况,避免了劳务费拖欠的情况发生;对于信息库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更新,通过相关的信息来扩展经营范围,使企业的发展有着更多的方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务分包的管理人员要对于当前的形式有清楚的认识,要注重市场变化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对于劳务分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及时的解决,保证劳务工作的合理进行,从而保证企业,有着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更好的发展。
0引言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职业教育”正在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另外,“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种行业的不断融合、创新发展,涌现出许多新职业,急需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研究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在信息化学习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探索一套适用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教育部开展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这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放置在各大在线学习平台,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互联网+职业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的意义 1)混合学习是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学习意愿不强的重要途径。何克抗认为,所谓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鼓励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在线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网络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有效利用相关资源开展网络学习,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混合学习由于其方式包容、教学灵活等特点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模式。李克东等认为,混合学习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讲授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表现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基于混合学习的核心内涵与思想,混合学习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必将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支持下职业教育的变革。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网络学习比例较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但目前状况是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情绪,从而表现出学习意愿不强的情况。而混合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在混合学习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学生学习,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未来社会,职业院校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通过混合学了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外,也能掌握未来公民所需具备的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混合学习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出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意愿,网络学习的比例也提高了。2)混合学习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自律性。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带领下完成,所以学生面对网络化学习,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引与辅助,会存在自律性差、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也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混合学习模式从理论、实践、资源等方面探讨、解决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目前学生还未完全获得自主学习技能的情况下,混合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混合学习,学生既能够获得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学习,也能通过线下与教师面对面学习,高效地获得知识。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生毕业后,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满足未来多元化的职业需求,促进自身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混合学习在教师带领下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互联网+职业教育”混合学习模式 1)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中心”,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通过搜索网络在线资源开展讨论、探究、学习,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学习汇报,将学习成果、学习经验、学习体会在班级讲解、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学会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学习,学会团结协作,同时通过讲解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教师履行监督、引导、解疑的职责,并通过点评、总结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2)基于项目型任务的问题探究模式。基于在线学习资源,以问题构建项目型学习任务,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学生围绕问题完成项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课前充分借助网络在线资源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实现对知识的学习,课上教师针对学生仍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交互工具,带领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学习目标。3)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混合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以成果完成为目的开展相关学习,完成成果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成果可以是一个软件、一篇论文、一个微课、一个学结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目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成果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档案得到完整保存。4)移动混合学习模式。借助平台进行微课制作,教师、学生能够以手机为主要载体,为移动混合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开发的微课可以实时生成二维码或链接,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进行学习,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提高混合学习效率。5)课堂师生互动模式。该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主要以知识讲解、传授为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划分,一部分仍然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一部分采取在线学习方式,真正在课堂中实现线上和线下实时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讲授时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主动学,线上学习时教师做好启发、引导学生的工作,辅助学生学习,实现线上、线下按需切换的目的,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3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 “在线学习资源+混合学习工具+项目式课程”融合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混合学习模式,主要环节如图1。笔者以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互联网+职业教育”混合学习模式。1)课前学生基于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本课程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刘光定等老师讲授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学习,并且以学生喜爱的微信作为交互工具。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中心、自主学习”,课程学习前提前告知学生,在线学习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40%。教师划分学习小组,每组5人,每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分工明确,成员间协作、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建立班级课程学习微信群,主要用于布置任务、分享学习经验、师生交互。在课前学生基于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任务阶段,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难度适中。然后教师学习任务,推荐学习资源。学生据此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在线学习任务。此阶段学习以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2)课堂上教师采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面对面教学。面对面授课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学习时不清楚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小组间讨论,在小组间讨论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由教师进行讲解。课堂上教师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如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工具,实现线下、线上教学优势互补。3)课后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并提交。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将每次学习任务完成后的学习体会、学习作品在HTML5在线制作平台上制作成便于分享的H5手机微课作品,并上传微信学习群,供教师、同学评价。4)总结评价。该阶段是对学习的进一步升华。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评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持续改进学习的目的。同时,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系统化,弥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容易出现的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的现象。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混合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为职业院校学生从容面对未来职业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单纯的知识传授已满足不了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给学生呈现一个高质量的课堂,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技能,满足学生未来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需求。
一、大数据概念和对现代生产的意义 (1)大数据概念。百度百科对于大数据的解释: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并不是对信息的多少进行概述,而是一个范畴概念,是指一定的数据之下,没有办法通过现有的模式进行分析、管理、处理的数据。在现阶段,如果不启用新模式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很可能会接收到过时、无效、错误信息,导致损失结果的发生。 (2)大数据对现代生产生活的意义。互联网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大数据时代,仅仅面对一个简单的搜索词条,我们就可能接收到上百万的信息,更何况在专业层面。充分利用大数据能压缩人们的生产时间,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早在19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成功的例子。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为了统计18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其发明了一台电动器来读取卡片上的洞数,该设备让美国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耗时8年的人口普查活动,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在现阶段,充分分析大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其在社会多方面都存在重要意义。大数据的多功能用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作用,提升了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大数据分析能为需求者带来更多更科学的选择机会,提升了企业活力和健康发展。同时其为我们更为完整的定义了消费和生产的需求关系,从根本上促进了供求关系的和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减缓资源浪费情况,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大数据促使组织形态产生变革,大数据将推动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正如同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组织的出现和繁荣。大数据时代对人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我们能接触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生活交友范围区域更广阔。同时,个体的面对的选择更多,更趋于多元化。 二、财务信息化的概念与作用 (1)财务信息化概念。财务信息化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基础的,能够将繁杂的财务信息在信息平台上记录、计算并生成结果的财务信息计算、存储方式。财务信息化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完整的信息系统将现代科技融入信息管理之中,财务信息化是分别将会计处理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信息相互连接,将片面的系统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出现,衍生出了会计电算化、MRPII等体现信息化思想的企业管理流程。我国财务信息化起步较晚,且多用于企业改革之中。这种模式,将财务人员从烦琐的记账、计算中解脱出来,让财务人员能更多地将目光放置分析、管理、决策层面,从而促进企业更科学决策、合理推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良好的铺垫。 (2)财务信息化在经济市场层面的直观反映。财务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是企业优化管理执行能力以提升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财务信息化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引入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要素,谁就拥有更高的发言权,在这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更有优势。而这类信息,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之下的各类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同时,财务信息化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变革,能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支撑,获得更多具有时效性、价值性的信息,为企业做出更合理、科学的决策,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1)加强资源共享。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就是资本,是生产生活的重要指标。高校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促进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特质,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财务公开,便于广大师生对财务信息进行监督,不仅促进财务信息公开化还能保证财务管理的廉洁性。同时,财务信息化促进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有效信息,促进高校进行资源整合,节约信息资源成本,加强高校的信息交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对高校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信息终端进行财务信息处理,并且自成体系,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方便广大师生进行财务信息报备。同时可以杜绝一个报告需要多人重复盖章,一项工作需要重复计算排查的工作现状。因为计算机的计算比人力更节约时间,错误率更低,所以能更有效的信息。让高校财务信息人员从繁杂琐碎的碎片化信息中脱离出来,将目光更多转向信息分析。同时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缩减财务工作人员需求,节约高校的财务人力成本。 (3)提供更多决策方案。高校的建设和决策也是要通过财务信息来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分析,精准化计算高校需求,充分分析高校的资源输出和需要,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更精准、科学的决策方案,避免人为决策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 四、高校财务信息化面对的问题 (1)人员组织安排。现阶段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未尝不可,但是信息化建设对于人员的要求更高,也更精准。而高校的财务人员通常是会计从业人员,且人员数量较多,所拥有的也是事业编制。一旦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引进具有相关知识的人才,一方面这些人才的引进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这些人员引进之后,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员冗余,这些冗余的编制人员有待解决。 (2)没有明确建设意识。高校与企业不同,高校没有明确的利益需要,其属于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必然和企业有差别。高校在内部管理上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并不明确,加上高校的经费有限,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导致其更注重“计划性”。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发展与管理始终遵循“中庸”之道,并没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然而没有强烈需求就没有明确动力,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高校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不够重视的。 (3)信息化本身具有危险性。我们说过,财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基础的,在财务信息平台上进行录入、计算、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虽然计算错误概率小,但计算机的执行需要植入一定的程序,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安全防护整体不够,尤其是针对重要的财务信息,如果一旦遭到入侵或被植入病毒,轻则信息泄露,重则会带来错误的分析结果,致使相关人员做出错误判断,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即使是非营利性的高校也对财务信息化有严格要求,在面对一些负面案例之后更是不敢轻易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所以导致现阶段很多领导还是愿意使用效率低的方式进行财务信息处理,习惯于面对面听汇报,白纸黑字的发公文,签署意见,而计算机设备仅用于打字以及复印、打印使用,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作用,同时,也不符合现阶段无纸化办公的趋向需求。 五、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措施 (1)组织培训。想要改变,就要先针对人员的思维进行开拓,高校要想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一方面解决了财务信息人员的岗位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则加强财务信息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更要组织领导人员进行思想培训,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抓住机会,招纳具有现代财务信息化思维的高校人才与会计从业人员,以加速高校本身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高校现编人员的学习信念。 (2)引进先进设备。想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然要引入一批新型的设备来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现阶段的高校发展需求,以及高校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高校引入相关的软件设施,就足以支撑高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市面上软件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在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安全性。 (3)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不够强,传统的财务内部管理仅根据自身的工作进行责任承担,对于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处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全面划分责任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连带责任管理,以加强其危机意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组织的决断力。在实践中,我们更要通过责任具体化、个人化来进行风险防范,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避免舞弊现象出现。 (4)建立安全防护措施。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安全防护可以利用现阶段社会上本身的计算机科技公司或利用高校本身的人才自主研发具有防护性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相关的财务预警系统,设置防火墙,为高校财务信息进行多一层保护。高校财务信息人员及监管人员要把握财务信息软件、硬件的安全性,要避免在财务信息化软件、硬件上安装其他具有风险性的程序。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高校要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存档归类,备份保护财务信息,加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止信息泄露。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高校建设需求的。在高校建设中,高校也面临资金问题和需求问题,更需要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提供较为合理的建设措施,进行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并且更节约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赵杰民.基于大数据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18(11). 2.王嫱凌.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探讨.纳税,2018(30). 3.董玮.着力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5). 作者:朱琳 单位:河南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从武术口头传说、武术精神、武术情感、武术思维、武术技术几个方面解读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组成要素,并且认为,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应该从遵循传统武术的本质、转变传统武术的保护理念、提高武术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着手。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展现给予世人的是依附与非依附的区别,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让人们看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需要通过人来展现。相对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它会不断的变化、甚至消失,而物质文化则会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质,生命周期更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无外乎两种思路,一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延长其活态性,如培养合适的继承人;二是将其转化为物质性,如目前采取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的记载。无论何种形式的保护,都需要我们快速的采取措施,减少这种文化遗产的流失。 1传统武术的组成要素 当前学术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多都是沿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定义从广义上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文化,如果从非遗的视角来解读传统武术的组成要素,笔者认为,传统武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关武术的口头传说 夸张是中国民间文化对人物塑造的一种模式,拥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是中国农耕文明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现实表达。民间流传的有关武术大师的传说,虽然有很大的传奇色彩,但是展现了普通大众对武术的认识层次,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模式。随着国人文化层次的提高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熟悉民间传说的人群年龄的增高,武术口头传说生存空间的范围正面临流失甚至断层。可喜的是,已经有部分学者将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民间的传人进行研究,但是,这些还难以弥补武术口头传说文化面临断层的境遇。 1.2武术精神 武术精神指的是习武之人所展现的一种精神品质,它承载着武术人对中华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传承;是习武之人的一种道德品质的展现,是中华武术区别以其它文化特别是他国体育项目的灵魂所在。武术精神犹如一支魔力棒,指引着习武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武术精神无论是保家卫国也好还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也好,其终究体现的是一种行为的展现,即在国家危难之际、遇到不公之际,是否敢于亮剑。在当代法律健全的环境中,武术精神所提倡的亮剑不是鼓励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问题出现了,有没有亮剑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在出现道德滑坡及危机的当代社会,更需要武术精神的传承以担负更广的社会责任。 1.3武术情感 武术情感是用武习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与展现,这种感情包括师父与徒弟的情感,师兄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包括练武人对武术的情怀。传统武术能够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富的资产,这不是一种偶然,是无数的武术家怀着对武术的情怀不断的交流、观察、探索、总结才达到这么大的体系。正是这种情怀促使武术在近代中国百年战乱中依然流传。 1.4武术思维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层次,同时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高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说,传统武术展现给当代人的不仅仅是它的技术层次,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展现。从拳术名称来看,传统类拳术中的象形拳融合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将某一动物(如猴拳、螳螂拳、蛇拳等)、某一生活方式(船拳、板凳拳、巾拳等)、某一历史事件(武松脱铐、鲁智深醉打山门拳)通过技术动作记载下来。如果说拳名是表达古代武术家记载历史的一种工具,那么拳术动作名称的命名则体现了中国人至高无上的思维方式,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为了更好普及现代武术,很多动作名称进行了统一化,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等,这样做迎合了武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同时也失去了武术技击动作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表达。正是因为现代竞技武术失去了这样的特色,才更容易显现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 1.5传统武术套路 传统武术套路是整个传统武术文化体系中的主体,套路失传了也就意味着该拳种的文化体系彻底断层,所代表的精气神也不复存在。在传统武术的原生长环境中,习练者对于技术动作并没有提出严格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对错,多数拳师在造拳过程中依据其实战性来进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对立来考虑其动作的编排合理性,产生过程遵循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凭空想象刻意追求。当然,也不排除以功利性为目的进行造拳,刻意追求与其它套路的风格、特点、理念不同之处,以便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造拳过程会诞生一种新的拳种、一种新的传承体系,同样也是对原有拳种一种异化。 2传统武术保护面临的困惑 当前学术界争论的最主要的观点是“是否对传统武术进行开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经过开发肯定会失去其原生态,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意义”。追其原因,主要是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我们过多的将传统武术的保护放在了经济层面来考量,认为:能够给当地提高更高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练武人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更多的传承人,表明传统武术的保护呈现了好的趋势。武术要想更好的生存,需要探寻产业化的道路来做支撑。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矛盾性与曲折性,传统武术的矛与盾已经显而易见,并且在各方人士的调和下在逐渐的弱化,传统武术的曲折性正得到改善,这需要一个过程。正如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笔者认为应当拓宽传统武术的保护范围,不要局限于经济层面的考量,避免出现技术体系单飞的局面,而所蕴含的精神、思维、情感同样是我们考量的对象。当前传统武术的普及面发展在历史中处于最好的时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由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机构、传承人组成的保护体系逐渐的成型,并且为传统武术的传承提供了针对性的支持。现在习练武术的人数,是历史上任何时代最多的时期,习练武术的人群,是所有体育运动中人群最多的项目,但是,却是欣赏观众比较少的项目。终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过分的追求经济层次价值,降低了精神层次的价值追求。传统武术具有活态性,展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它的延续代表了传承人的一种情感,它的传承应该将所蕴含的精神、情感、文化、思维等一代代的延续下去,这样其自身才更有生存力,其活态性才会发挥更广的作用。如果将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上转为对传统武术的精神层次价值的追求上,相信,其经济价值的提升将会更上一个层次。 3传统武术保护的再认识 3.1传统武术保护的本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应该遵从其自身的本质属性,而不能脱离其本质属性进行开发。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事物的组织构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本质属性不应该刻意的去进行改变,如果破坏事物的本质去进行保护,其保护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意义,我们就无需尊称为遗产,可以光明正大地称其为新生事物。传统武术的本质是技击,虽然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改变,其技击价值所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进而衍生出健身、养生、娱乐、表演、经济等价值,但是其新的价值功能的出现则局限于习练人群对其应用的层次,但其技击属性则不应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丢失,它代表了一个历史遗传下来的技击文化符号,而不是将这种文化符号在现代潮流中淹没,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保留其本身的技击属性是保存其价值功能的关键所在。 3.2传统武术保护理念的转变 传统武术的保护一般是以静态保护及动态保护来进行,对于动态的保护学术界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认为动态保护将会破坏传统武术的本真,如竞技化,市场化。但是,我们需要懂得,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由于资料的匮乏与遗失,我们很难深刻的理解它的本真所在。传统武术在传承的过程中,其本真不是一成不变的,肯定在不断的衍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我们现在所能够读懂的本真,更多存在于个体的话语权中。因此,如果我们仅仅将传统武术的保护局限于追求传统武术的传统特性方面,那我们的保护只能局限于不断的争论之中。学者高丙中提出了“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题,他认为:“非物质文化成为公共文化,大致发生在两个层次,一个是在观念上被大众公认,并且得到公众的自愿参与;一个是在体制上被政府部门正式承认,并且以一定的公共资源加以支持”。如果我们将传统武术的保护理念转移到“公众共享公共文化”的领域,更多的探讨传统武术对社会的意义及生产价值,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路径将会进一步的拓宽。 3.3传统武术的保护应看成是一种人类共享的文化 传统武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官方统计已有129个拳种,进入21世纪以来,有相关报道新的拳种被发现,拳种数量已经达到131个。在中国古代,由于门派之争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承思维的禁锢,很多拳种仅仅在自己的门派弟子中传承,如我们所熟知的武当、华山、峨眉等;也有在自己的族人中传承,如岳家拳、杨家枪、陈氏太极拳等。虽然有着传承的禁锢,但是,其文化特征还是人共享的,其共享的模式是一种纵向的共享,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独特的传承模式被彻底的打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竞技武术的出现,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并且迅速的占领了庞大的武术市场发展领域,使本来就面对生存危机的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迫使传统武术不得不对自己的传承思路及传承方式进行改变,由此出现了以传统武术为媒介的各种传承机构,如武术学校、传统武术拳馆、培训班、培训机构,传统武术拳师对于收徒弟的数量也不再限制。由此产生了一种现象,传统武术不再是某一门派或者家族独享的文化,而成为了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使传统武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特性得以彰显。 3.4传承人需要具备文化自觉的意识 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更多的情况下,不能依靠“等机遇”来发展自己的体系,关键的是自身的文化觉醒。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与社会以及研究机构能够做到的是帮扶、指导、协调的角色,无论怎样去努力,终究要回到传承人来实践。因为传统武术的体系过于庞大,政府和各界人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武术拳种完美的挖掘,因此,在外界因素没有到来之际,传承人应该意识到自身承载武术文化体系的传承现状,以及传承思路,以减少传统武术的流失。 4结语 我们现在享受的武术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资产,我们现在所创造、创新的武术文化资产,将成为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更多的部门和学者的关注与参与,将当前发展比较好的拳种更好地传承下去,将濒临失传的拳种进行重点性照顾,一步一步地展现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覃业银.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与特征[J].求索,2011(11):119-121. [2]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保护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报刊,2006(05):165-167. [3]金露.游走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36-43. [4]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艺研究,2008(02):77-83. [5]龙先琼.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及其保护原则的理论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47-52. 作者:李春龙 马惊涛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当前我国在开展建筑工地施工时,往往将施工现场设置在城市的内部或者是居民区等。但是,建筑单位要是没有真正地开展相应的保护环节,就会产生许多生活污染。这些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工程的进度,还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及麻烦。所以,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开展融入环境保护及管理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1开展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也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这些年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增进,建筑工程的项目也愈来愈多,于是就会出现更多的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开展工程过程中的扬尘、水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物问题等。由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因素都会让人们的生活存在困惑,并相应地影响城市的可持续。所以,建筑施工人员在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不断地保护城市的环境,这样才可以让居民的生活更加健康、绿色。 2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1建筑施工中的扬尘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中运用的施工原材料的种类较多,并且一些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运用较多,但是以上的材料都会在施工中产生较多的粉尘,且在运输及进一步地使用中也会出现许多的环境、尘土的污染。而道路上的扬尘算是施工中比较严重的污染之一。这是由于施工原材料在被运输时,车辆往往会将地面的尘土带起,并且留下许多灰尘。此外,建筑施工材料的运输车如果承载的货物越重,那么最终留下的扬尘也会较多。同时,汽车在行驶中也会产生许多尾气,这类气体中包含许多种物质,因此其味道也比较刺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不光来源于汽车等,还会在人们搬运材料时产生,这类粉尘都会影响到施工人员、附近居民的健康。出现扬尘较多的区域也会有着污染环境的现象,所以,施工管理人员更应当着手对环境的保护,并不断地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尽量降低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并促进社会环境更加良好。 2.2建筑工程中的水污染问题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水污染的现象,并且这类现象更加普遍、严重,也会造成许多后果。其实,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现象大都来源于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雨水等。但是,大多数建筑施工场地都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并将生活中的污水进行随意地排放,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用水。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是遇上雨天,受污染的雨水就会进入到地下水体系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含有悬浮物以及化学物质较多的现象。 2.3建筑工程中的噪声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工程来说,其中最不能避免的环境污染因素就是——噪音。这是由于许多建筑施工工程的周期都比较长,其中,还包含了比较复杂的流程工序。因此,建筑施工人员不光要在这样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还应当关注于仪器等的选取。此外,工程中需要运用的仪器、设备等,大都会产生许多噪音,如果不注重解决,不仅仅会使工人施工效率低下,具有较低的效率,还会影响社会安全。 2.4建筑工程中的废弃物污染问题 建筑工地在施工中基本都会存在着许多废弃物污染的现象,并且其中的生活垃圾、废物等也会相应地给人们的生活到来困扰。如果这类废弃物垃圾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清除完毕,就会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棘手,也会让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建筑工地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材料、混凝土、水泥等,其中还有一些化学物质。其中的生活废品大都是由建筑施工人员遗留的,不仅仅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要是没有经过处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建筑施工工程中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 3.1对扬尘问题的防治 对于当前的建筑施工工程而言,其中要重要的就是——环境问题,尤其是扬尘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依照现场施工情况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挑选合适的方式来实现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现场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原材料在运输中可能产生的灰尘,应当设立运输专用的路线,并尽量与外界相隔,这样以便能完成运输过程中的洒水等工作,从而更好地解决运输中的扬尘问题。此外,在施工中搬动材料也会产生许多扬尘,这时可以在搬运之前在地面洒水,降低出现粉尘的概率。 3.2降低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现今建筑施工场地在噪音进行污染防治过程中,要从其中几点着手:(1)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及时地对机器、设备进行更新,并淘汰掉产生噪音的设备,保证使用与绿色理念相符合的施工设备及仪器。(2)建筑施工人员还要相应地跟进施工机器、设备的维修及养护,以此来避免施工中存在问题。(3)施工人员还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施工,以免给周边人员的休息带来不便。 3.3减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在施工中降低出现水污染的概率,需要在远离水源的区域开展施工,并将施工中的废弃水进行收集,经过隔离之后再分配。不过,施工人员如面临一些生活用水的问题,就需要将其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要是遇到泥浆等废水,就要将其安置在指定的位置,不可以排放进水流中。 3.4对施工过程中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废弃物,那么有效地分类、处理以及再利用就是较好的解决策略。施工人员需要将其中不具备价值的垃圾进行处理,并防止其造成污染。建筑施工单位在采取此类措施之后,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废弃物的防治工作,并更好地保护附近居民居住的环境。 4现念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建议 4.1加快施工进度的可控性 除了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管理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战略分析及解决措施外,还要加快施工进度的可控性。主要指在一项建筑项目得到正式实施之前,会进行精密而严格的制定和规划,因此,施工进度往往会自觉遵守其规划而表现出一种发展趋势。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还能够避免在规划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突发问题,而为了确保施工环节能够按照正常的轨迹顺利地实施,应该时刻对工序进行整体的统筹管理,这样能够实现施工工艺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契合程度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施工的可控性,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道工序都完整地执行,并顺利完成最终的竣工工作。 4.2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机制 一项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整体的管控,更重要的是对各个部分的施工情况建立较为成熟的质量检查体系,主要指: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严格把关施工质量的情况,才是施工管理阶层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其中,专业人员应当到现场对实际情况进行各项参数的记录和比对,从而达到对现场实施情况的完整了解,有助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策略的改进。因此,管理阶层应当积极注重对质量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及创新。 4.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得到正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和承担高危险系数的风险,也就是说,执行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一同面临各种未知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正式上岗之前需要具备专业的认定和培养,能够具备较为突出和自觉的安全意识,并且,还要对现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掌握,避免错误使用带来安全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严格的安全培训之下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此外,政府以及施工单位的职能部门要加强重视程度,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加以控制,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人类与社会能够和谐相处。 5结语 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在新时念的发展背景下,其施工环境保护的重心、措施需要放在实际情况中,并分析出问题中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对相关专业实施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各个管理环节应该强调其精确度,从而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环保性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尚立顺,赵松岭.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35):96-99. [2]潘朋,夏明阳.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标准化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7(20):195-196. [3]张鑫.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4):260. 作者:陈超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1矿山基建工程的特点 (1)单件性 由于矿山基建工程有着特定的用途,因此导致矿山基建工程具备较高的特殊性,对于结构的不同、体积的不同及面积的不同,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即便是在用途相同的基础上,矿山基建工程的等级及标准也会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一现象就导致矿山基建工程的项目形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而致使工程成本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预算不能单纯的按照规格、型号来进行定价,需要进行单件计价。 (2)多次性 矿山基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面较高,建设周期也较长,同时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多次计价,保证在后期的投资建设中不会出现超预算的现象。 (3)分项性 矿山基建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单项工程组成,而单项工程是由多个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组成,分部工程则是由分项工程组成。在工程成本的编制阶段首先需要对分项工程进行预算,进而逐层的进行汇总,计算出整个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 2矿山基建工程成本预算 (1)成本估算 对于成本的估算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造价预算的成败,因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的估算过程进行要个的把控与指导。成本预估指的是造价预算的管理作用,其具体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根据相关图纸的设计深度来对成本计算进行一定的补充与完善,进而使用成果来对整个矿山基建工程的全过程建设成本进行管控。②不同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施工时间及施工单位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成本预估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考虑。③成本预估还具备着对造价预算估算的工程量与指标的管控作用。在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的成本计算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工程量及市场价格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价预算的技术性。在矿山基建工程决策阶段要合理的把握成本计算与成本预估,在此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相关数据系统,并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2)设计概算 在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对矿山基建工程的计价分析来进一步实现工程成本造价结构的完善,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矿山基建工程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在特征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概算最为显著地特点就是其系统性,造价概算的系统性主要包括设计估算、概算、预算等一系列系统,它们之间进行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进而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影响率能达到35%~75%,因此,加强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设计阶段进行计价分析时,要对施工方法及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性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使设计估算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矿山基建工程设计阶段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是施工平面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施工平面设计指的是对总图运输及总平面布置的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功能分区及用地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施工工艺的设计是对矿山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3)施工图预算 矿山基建工程在施工图设计结束后,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算消耗定额等对矿山基建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进行编制,进而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施工图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使预算能够与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3矿山基建工程成本管理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的造价管理体系 矿山基建工程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系统性工程,因此,一个矿山基建工程的设立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对于相应技能的要求也是极高。在矿山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专业的图纸设计,并要准确分析施工条件、施工流程等因素。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才能对拟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应标准,对整个矿山基建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健全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可以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矿山基建工程土建造价管理的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造价管理人员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其进行长期性、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加强造价管理人员对管理学知识应用的熟练度,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并熟练运用统计学知识,并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实现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考察制度,并配以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培训过程中表现良好且通过培训掌握了更多专业技能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在考核中多次不合格,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招聘,对于管理、统计等专业的人才也应该加大引进力度。 (3)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矿山基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在于对材料、设备及设计变更上的管理,①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材料市场的调研工作,对市场的价格做出准确的衡量,在厂家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厂家,在材料入场后,要做好对其存储管理,并要在通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应用到施工中;在矿山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浪费的现象出现。②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造价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此,必须要在矿山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快要到达使用年限的机械设备,要加强对其的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价成本。③管理人员与相关建设人员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并要建立合理的变更签证管理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基建工程的成本预算及管理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对其成本进行预算与管理,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志涛.基建矿山项目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12. [2]王强.如何做好矿山建设成本预算[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1526-1526. [3]韦季监.如何搞好矿山建设工程成本预算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285. 作者:王永举 单位: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对企业内控的积极影响;其次分析了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风险;最后得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机制优化策略。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效率,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应对风险,保证资产安全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对会计的控制和对管理的控制,其中加强对会计的控制是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普及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发展也不成熟,因此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对企业的内控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机制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相关理论的完善,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1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以及对企业内控的积极影响 1.1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将传统的手工记账和会计核算方式转变为由计算机处理[1]。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合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1.2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控的积极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内部控制范围、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进行分析。 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风险分析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企业内控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为企业内控带来了风险,并且近年来问题逐渐凸显,值得企业关注。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安全、思想方面、软件方面和会计人员方面,阐述了企业内控风险。 2.1增加会计信息安全隐患 一方面,由于连接外网增加会计信息安全隐患。从原则上来看,企业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人员的电脑不允许接入外网,只能在内网环境中操作。但是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习惯于从互联网搜索信息,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网络都与外网相连。同时,由于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并不统一,很多软件需要连接外网才能操作,所以不得不接入外网。外网的接入则对会计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例如,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都会影响企业会计数据安全[3]。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的存储存在风险。会计电算化普及后,企业需要将相关的会计数据录入系统,并由系统自动保存会计信息、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等。一旦会计电算化程序或者计算机出现问题,则会计档案存在损坏和丢失的风险,同时外网的接入也对会计档案的存储带来风险隐患。 2.2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不利于企业内控机制 部分企业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是为了攀比,搞成了形象工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仅注重会计电算化软件核算功能的应用。而会计电算化除了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外,还具有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功能,如果只注重核算功能的开发,则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设置了多个模块,如果能充分开发相关模块功能,则企业内控管理会事半功倍[4]。企业之所以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主要是因为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影响相关模块功能的使用和进一步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企业的内控机制不仅要防范会计风险,还要对经营风险等内容实施有效控制。而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开发则有利于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风险 案例:A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营业务是大型空压机制造,累计投资超过3亿元。该企业使用的是金蝶财务软件,财务数据使用软件核算,并进行及时数据分析,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会计软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软件问题包括:适用性差、成本较高、故障难排,从而为企业内控增加了风险[5]。上述案例表明,会计电算化软件问题也会引发企业内控风险,同样需要重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电算化软件风险。首先,存在软件的适用性问题。我国的企业基本都是从外部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这些软件是统一开发,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其次,企业需要支付较高成本购买软件。对于案例中的A公司来说,经济业务较为特殊,因此部分软件功能处于闲置,但购买时需要支付全部功能的费用。最后,软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由于软件开发人员不熟悉会计相关业务,所以一些软件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增加了风险。 2.4会计人员引发的风险 一方面,会计人员由于操作不规范引发企业内控风险。会计电算化普及之后,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不仅需要将会计信息录入系统,还要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会计人员对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不规范,则会造成数据录入错误、核算结果不准确等风险,而这自然会引发企业内部控制风险[6]。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引发企业内控风险。从我国的企业来看,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很多业务不熟练的人员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内控目标,就应当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机制优化策略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优化。而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应当受到重视,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解决,从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应当从会计信息安全、电算化管理、软件和人员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3.1加强对会计信息安全的保护 一方面,企业应当采取必要保护措施,避免因接入外网而引发信息安全风险。企业可以设置专业防火墙,防止因接入外网而造成会计信息泄露,避免企业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应当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避免因病毒、黑客攻击等问题造成会计数据损坏,从而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重要的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人员应当使用仅连接内网的电脑,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会计档案的存储管理。会计档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主要是保存在系统内部,企业还应当将重要档案进行备份,保存在磁性介质中,例如硬盘等。另外为了进行双保险,企业还应将部分重要档案打印成电子版进行保存,最大程度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3.2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重核算轻管理的思维模式不利于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因此企业需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开发。首先,企业应当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算和运营效率而应用的,而不是面子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会计电算化重要性,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进企业内控机制的优化。其次,企业应通过会计电算化加强业务流程管理。企业在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后,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对相关的业务流程模块进行开发,保证其适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最后,企业应利用会计电算化加强人员管理。电算化软件中不仅包含客户信息,也包含员工信息管理模块。例如员工的考勤情况等内容,是企业计算薪酬的重要参考,人员管理模块的功能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实现内控目标。 3.3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不断优化 首先,企业应当选择兼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在考虑自身成本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与自身需求匹配度高的电算化软件。同时,一般会计电算化软件都有售后服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情况,让软件供应商对相应模块功能进行调整,以提高适用性,这也有利于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其次,在会计电算化软件出来新版本后,企业要及时进行更新。因为新版本往往是对旧版本的功能优化,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企业出于使用便捷性的考虑不及时更新软件,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加强;最后,在排除软件故障时,不仅应当有软件工程师的参与,企业还应当指派专门的会计人员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从专业角度解决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化,是企业完善内控机制的有效途径。 3.4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其一,企业应当注重对会计人员操作风险的防控。一般来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员主要有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和业务员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限和工作内容。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不同角色的权限,并要求会计人员保管好自己的系统密码,从而降低操作风险。同时,企业的内控制度中还应当包括会计人员的职责及惩罚机制,避免因会计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经济损失。其二,企业应重视会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企业应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再教育、继续深造、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从而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 4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增加了企业内控的风险。本文在对相关企业内控风险分析后,得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控机制优化策略。第一,企业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会计信息安全的保护,实现内控机制的完善;第二,企业应当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加强电算化的管理功能;第三,企业应当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优化,提高其适用性和实用性;第四,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相关的操作风险,实现企业内控目标。 参考文献: [1]汤盛农.浅析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 [2]毛培德.试析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内控[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9). [3]宋卫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控关键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2). [4]张丽洁.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内控管理[J].中国外资,2017(3). [5]林丽菊.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7. [6]李素霞.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内控管理[J].纳税,2018(1). 作者:阎素玉 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形式,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局面。文章首先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介绍,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发展不均衡,这就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建设则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使我国东西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区域经济发展达到更好地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行,使我国中西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发挥其优势产业,实现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全面融合。 1“一带一路”建设介绍 “一带一路”是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其中,“一带一路”的“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借鉴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理念,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中国和其他国家所拥有的双多边机制,经过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一些国家建立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一同开创经济融合、文化交流的共同体,为区域经济发展稳定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已经有24个行政区域开展了“一带一路”建设,包括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不仅使我国与其他国家增加了国际贸易交流,也在国内各大城市之间实现了经济交流,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密切,促进了区域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动力。 2“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国各大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迟缓,这些因素阻碍了区域间的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减少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使东部与中西部间经济能够完美融合,达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东西部区域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中西部地区引进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解决了中西部地区技术困难问题,相反地,中西部地区一些自然资源充足,向东部地区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 2.2“一带一路”建设使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一种战略决策,这种决策的实行,使国家区域经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也将我国区域经济与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要面临着国内各个区域经济间产生的差异所带来的压力,更要承受沿线国家所带来的冲击。就我国国内经济市场而言,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优势也更明显,由东部区域向中西部区域的产业转移,为西部地区本身的产业带来挑战,由于西部地区企业综合能力较差,与东部地区企业相比较处于劣势,这样,就阻碍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国外技术引入国内的形势来看,当国外企业进驻到国内后,为国内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竞争,给国内企业带来挑战。 3“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分析 3.1实现区域性经济战略的融合 区域经济只有融合起来才能推动自身发展,区域经济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国也相继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长三角战略等,但这些发展战略仍存在着弊端,仅仅局限在每个区域自身范围内,区域之间没有实现沟通交流,联系也不密切,很大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发展决策的提出,打破了现阶段这种困难局面,各区域间真正实现了交流融合,把各自区域中的优势资源挖掘出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使我国各区域逐渐实现了融合发展,区域性经济决策不再局限于自身区域中,逐渐向其他区域扩展,达到了一点带面的发展局面,要想达到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各区域间摒弃以往的观念,与其他区域间实现多交流,引入其他区域好的产业,将自身优势产业推出去,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3.2加强区域间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使区域经济联系密切,该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区域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各区域要利用此平台,与其他区域开展多边合作。针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要利用好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引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运用自身先进技术,创新产品,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也要把握好先机,将东部地区先进技术引入到本区域企业,结合本地区自身特点,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跟上东部地区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3.3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由于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在区域经济发展融合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经济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利益,从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所以,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区域经济协调机制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目的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冲突进行有效地调节,找出解决矛盾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外,还要在每个区域建立协调部门,从自然环境、经济产业等方面实现分别管理协调,使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协调一致。 3.4加快区域交通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策略虽然在每个区域中建立了连接,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区域中交通条件的影响,对区域融合发展设置了阻碍,加快区域交通建设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域沿线的公路、铁路、水路建设,是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建立起一个发达、完整的交通网络,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5区域产业的融合与调整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等原因,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产业结构来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则明显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在每个区域中对其产业进行调整分配,例如,将中西部地区能源、化工、制造的产业优势,与东部地区现代生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进行融合,打造一条完美的产业链。根据每个区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分配、科学调整,将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4结论 “一带一路”建设决策的实行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我国东西部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推动区域发展进程。同时,由于东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区域融合发展受到阻碍,只有在坚持“一带一路”建设决策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战略的融合,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加快区域交通建设,对区域产业进行融合及调整,才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 [2]宋君.“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7(21). [3]韩承平.“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4]邢娟红.“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5]郑志来.“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7). 作者:李昕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受自身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等制约,想要更好地提高发展效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支持,如果资金缺乏,将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金融服务的特点,随后针对商业银行如何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小微企业对其贡献非常大,同时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可以看到,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发展优势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主动,小微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等,这些都需要依靠资金的强大支持,所以需要加强融资,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进而有助于不断推动小微企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考虑小微企业自身的信用以及还款能力等才能决定能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大的资金支持。加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对策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金融服务特点分析 小微企业在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时期,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支持发展创业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小微企业的快速崛起和不断成长,在发展过程中,其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困境就是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想要扩大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等,都需要资金,如果资金问题不能解决,将会对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甚至由于资金短缺,还会导致面临破产等问题。虽然国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金减免等,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他们需要寻求更大的融资平台,但是小微企业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以及在信用方面没有建立可靠的资质和市场信誉,可提供的抵押资产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的开展,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贷款等服务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各种情况和实力,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资金服务决策。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将会影响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小微企业自身的独特属性决定了金融服务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小微企业的融资周期往往较短,由于他们的资金周转率比较高,所以贷款形式也主要是以流动性贷款为基本的模式,金融服务的周期要求比较短,一旦贷款到位他们将尽快进行生产运营,从而满足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且资金周转率比较高,所以通常需要的融资金额较低,当然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融资贷款额度也比较低。此外,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频次相对也比较多,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在开拓市场的进程中也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发展,所以需要的金融服务资金虽然比较少,但是在原材料购买、新设备采购、偿还贷款等方面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次数比较多,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流动资金相对较少,所以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才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比较急,这些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这样就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暂时面临的资金短缺等问题,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很多的因素,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小微企业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1)对小微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综合实力等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和评估,为提供金融服务奠定基础。商业银行虽然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贷款服务,但是也要考虑自身的风险以及收益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小微企业的资质、信誉以及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各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为相应的金融服务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降低服务风险。在对小微企业开展调查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和小微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产品有哪些,了解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产品的具体需求,做好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全面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对统计调研资料进行综合评估,计算行业的发展风险等情况;另一方面需要确定服务的具体领域和提供的具体服务。小微企业很多,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需要谋求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长远发展,所以需要对相应的小微企业进行筛选,明确具体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政策的研究,对国家行业相关的发展政策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监管部门等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小微企业的各种情况,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风险、实力等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为精准服务等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2)完善相应的服务制度,加强流程审批。一方面,要针对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等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对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流程以及服务的具体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加强各个端口的管理,确保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来执行,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审批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将贷款前调查、贷款过程资料等手续审批以及贷款服务管理等全过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尽可能简化中间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压缩贷款审批时间,从而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针对贷款需求分类、项目评估、贷款发放以及后续跟踪等过程加强直接管理,将更多的权限下放至支行,加强过程监督和审计,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多元化服务模式探索。除了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以外,商业银行还可以进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比如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探索性引入小微企业联保贷款模式,这样通过构建共担风险模式,更好地提高小微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供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增值服务,创新性推出一些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制定个体化金融服务、财务保值增值方案等,这样更有助于吸引有实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加强和商业银行合作。 (4)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模式。商业银行要针对小微企业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和国家有关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小微企业互通的信息沟通平台,进而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政策以及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提高信息的共享性,进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不良风险的发生。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用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进行纠偏,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服务风险,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3结论 总之,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从资格审查、审批流程优化以及金融服务模式多元化创新等角度进行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精准服务水平,获得更大的效益,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发展,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段闻捷.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服务小微企业[J].投资与创业,2017(9). [2]韩炳旭.如何做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J].中国经贸,2017(11). [3]梁彩红.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4(9). [4]赵燕.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现状与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4(28). 作者:霍晓雨 单位:河北唐山农商银行
文章通过对目前建立电子政务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的建设实践进行探讨。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在管理方面已经不再是传统处理文件的行政事务了,电子政务的建设目的就是真正的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也就是提高政府在决策上的质量和应对能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性,使政府完成改革和创新。而电子政务的建设也会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产生一定的冲突,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改变传统政府的管理观念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公共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建设 在新的公共管理视角下,改变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管理观念和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这种公共管理是在一九八零年到一九八九年所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其强调重视公共服务的效率以及对公共问题的回应能力和解决能力,重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结果,以满足公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的公共管理中,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公共管理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创新,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是时展的衍生物,也是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公共管理上使用信息电子化流程,从而电子政务也就随之产生。在政府的管理职能中,包括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而电子政务就是将这些管理职能进行信息网络化,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促使政府在运行中的行政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利用电子化的管理模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随着我国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力支持,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市场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在政府职能管理上的思维模式进一步的产生了新的变化,促进了电子政府的建设{1}。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足 在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发展上目标不明确并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一些地区政务过于墨守成规,没有将行政管理与现代化网络应用充分的融合起来,对于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认识不清。及时进行了结合但也只是简单的将各种标准条例搬到网络上,在工作思路和服务意识上没有太多的改变。还有一些政府对于先进技术和设施过于强调,对资源不能有效的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仅仅是表面的信息电子化,忽略了公共管理的核心目标,从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二)规划不健全,缺乏人员机构 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标准化程度处于落后阶段,这最根本上的原因就是在电子政府的全局规划上不健全,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府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如此一来,一些地方政府自电子政务的建立上就没有一个健全的标准规范,使业务信息管理和服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变得单调枯燥,无法发挥电子政务所具备的应有成效和优势。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机构,电子政府的团队建设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工作需求。在很多机关政府里,会信息技术的不懂公共管理,懂公共管理的不熟悉信息技术,这种情况同样限制了电子政府的专业性发展。 (三)有关电子政务的立法过于滞后 由于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上可依照的只有一些与其相关的行政法规,缺乏系统性的完整相关法规,所依照行政法规在法律效力上约束性不强。比如有关行政电子签名中的一些法律保障,因此在公文信息等传递上依然使用的书面形式来形成法律保障和法律效益,不利于电子化政府的建立。这一方面上行政法律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电子建设发展的一大因素。另外就是在电子行政法规的立法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性标准,纲领缺失,同时在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在一些地方会有冲突与矛盾,这些方面都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个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2}。 三、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的建设 (一)加强服务意识,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意义就是对工作中的行政思维进行改变与创新。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之前就需要政府真正的认识电子政务,对电子政务的优势和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建设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相关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加强不仅行政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建设电子政务以及机构改革等方面上的基础。在一些国外的行政管理网站中,比如美国的联邦政府门户网站、韩国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都是以服务为主要的基础核心的。另外,就需要政府积极的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政府无法做到的,因此,政府应该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优势来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并根据国情将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与现代化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创建出一套新的高效管理模式,提高行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各方面资源浪费以及机构臃肿等现象。 (二)统一规划,加强人才培养 一方面国家在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应设立一个统一的领导规划,使全国都有一个统一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然后在由地区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时政务需要有效的发挥出电子政务的信息化资源优势,建立资源共享和服务化为一体的网络平台,统一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改变传统相关信息资源的封闭缺陷。另一方面则是建立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专业机构单位,在由这个单位对地方政务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规划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政府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在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完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人才管理和培养,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建立优良的电子政务队伍,比如将电子应用技能的培训与公务员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3}。 (三)完善有关电子政务的行政法规 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就需要加快对相关立法的建设,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流程,使政府的服务管理变得透明化,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对电子政务的安全进行立法完善,将技术性与规范性结合起来推进电子政务安全法律法规的开展。同时根据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上的立法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立法制度。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安全通信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在电子政务建设运行中用户的合法权益。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各种网络暴力和犯罪等屡见不鲜,我国在这一方面上的立法还不完善,因此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以及更好的实现净网行动,保证网络的绿色与健康,我国应加快制定一套完整健全的“网络律法”,严厉打击网络不当言论和犯罪行为,促进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行政活动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只要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好建设的方向,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调动积极因素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通过共同的努力,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4-38. [2]陈健.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构建与实现——有关服务型政府视角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5):224-224. [3]杨雄飞.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会建设——以宁波市海曙区工会工作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4):115-124. 作者:张九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道桥建设还是工程建设,均与林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此外,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在林业方面的需求也与日剧增,由此,更突出了优化林业造林方法、革新和完善营林生产管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引言 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助推国家的发展。因此,广大林业从业人员应当努力做好管理工作,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积极对现代林业造林的方法进行优化,如此,方能有效满足当今时代对林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来讲,国内的环境问题并不乐观,所以即便仅从这一角度去看,加强对现代林业造林方法以及优化营林生产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下文笔者将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浅析一下现代林业造林的具体方法以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期可以给相关从业人员的后续工作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1现代林业造林方法以及灾害的防治 1.1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1.1.1利用枝干造林。林木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所谓枝干造林,就是将林木的枝干肢解下来,然后移接至土壤之中,一般情况下,被移接的枝干均能自然存活。枝干造林法可以为林业节约很多成本,不仅十分方便,而且成活率很高。被肢解下来的枝干于土壤中还可以充分发挥从之前林木中带出的性能,继而能快速成长。1.1.2利用种子造林。种子造林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造林方法,就是将种子种到土壤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育使之渐渐成长为林木。在运用该方法时,可选择一片较为辽阔的区域,不用提前进行育苗,直接播种即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种子造林法所需的条件相对较为苛刻,主要有以下3方面内容:土壤中的水分必须充足,能够保证树木的正常成长。一般来说,土壤水分充足的地区,雨季偏多;林木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鼠类害虫的滋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当尽可能地远离人类的生活区,以避免鼠类害虫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无论是播种前、还是播种过程中又或是播种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观察和管理土壤中的种子,以确保种子能够健康成长。对于播种造林,常用的方法有撒播、条播、缝插、穴播、块状播种等。在播种以前,播种人员要注意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消毒、催芽、浸种等,这对种子早出芽、减少鸟兽危害、提高幼苗抗旱能力等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2灾害的防治策略 由于生物、环境、天气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林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伤害,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是自然灾害。因此,广大林业从业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2方面着手。1.2.1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在日常的工作中,林业从业人员应当居安思危,绝对不能等到灾难“兵临城下”才开始着手准备,要将预防工作做到前面,以保证灾难真正到来时,能够有效、积极地运用相应的技术或者药物去应对,从而尽可能地将林业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1.2.2科学造林。对受灾林木进行清理、重新造林以及更新造林方案应当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和林业自然规律,始终坚持分类实施、破解难点、突出重点、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绝对不能搞一刀切,要重视科学经营与林木清理、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结合,努力推进林业灾后重建以及恢复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对林地进行清理时,绝对不能随意,要注重目的树种与现有植被的利用和保护,如在面对潜伏萌发能力比较强的阔叶树树种或者仍有5~6盘枝条的针叶树时,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对折断的树枝进行清除即可,大可不必全面伐除,以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人为的二次破坏。 2营林生产管理的一般对策分析 2.1加强建设种苗基地 2.1.1选择树种是营林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大多数种子园正处在第2代的建设中,或者正在向着第2代的方向迈进,不过,从长远考虑,广大营林生产管理人员还需继续扩大种子园的规模与基数。2.1.2对企业母树林的结构进行调整。具体来说,营林生产管理人员可用一些接近熟林或者基本与母树林条件相符的树木去渐次替代已经老龄化了的母树林。此外,由于一些母树林基地十分珍贵,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些母树林基地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积极实现良种选育这一目的。 2.2发挥苗圃运营机制的作用 广大营林生产管理者应尽可能地将苗圃推向市场,充分发挥苗圃运营机制的作用,实行多种经营与竞争机制,科学利用私人经营和承包的方法,以将苗圃运营在真正意义上搞活。 2.3提升管理力度,降低投入 2.3.1尽可能地缩减造林成本。对此,广大营林生产管理者可先从对单位面积内的苗木成本进行缩减着手,当然,成本的缩减必须要在合理范围之内;要缩减单株成本,且要基于适宜的条件,尽可能地缩短单株的培育周期。2.3.2科学选择林地。精心选择适宜的造林场地是营林生产管理者优化自身管理的前提,与此同时,广大营林生产管理者还应转变以往一个造林班只可以种植一种树木的狭隘观念。2.3.3尊重市场需求,择优质树种。充分尊重市场需求,并据此去选择优质树种,尤其在集约经营丰产林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3提高营林生产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有效的管理是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为有效的管理能够令林业发展更具针对性,从而能使林业分布的规划更加科学,继而能显著提升林业质量,这对林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的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者绝对不可以让自己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去掌控营林工作。因为从营林造林的视角去看,树木的成长质量是评估其效益的主要指标。也就是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且要做好树木保存率、生长率以及存活率的统计工作,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加科学地去营林造林、规划林业的未来发展,继而有效去除林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在积极提高管理力度以及营林质量的同时,广大营林生产管理者还应当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去保证营林的保存率与成活率。要坚持营林效益与营林质量并存这一原则。具体来说,广大营林生产管理者可以这样去做:对营林进行重新定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营林的地位并不是十分突出,常常为人所忽略。而这,正是长久以来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所在。因此,在现阶段,广大林业从业者以及营林生产管理者必须要对营林的作用予以充分重视,及时转变旧有思想,及时对营林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定位;实行责任制。明确好每名员工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范围,切实贯彻责任制,且要赏罚分明;营林生产管理者需立足实际,根据本地的营林工作实况,有针对性地去制定行之有效的举措。 4结语 我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优化整个国家的环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广大林业从业人员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工作,加强现代林业造林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营林生产管理模式,以推动林业的发展,继而助推整个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士柏.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分析及造林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8(21):63-64. [2]张静.林业造林育林技术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8(20):40. [3]戚洲.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园艺,2018(16):229. 作者:董运奇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这也给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基础。微课视频、网络公开课和Mooc等网络教学形式作为新颖的教学手段,对于好奇心强的年轻人具有一定吸引力。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引用庄子的名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来形容物理学的涵盖范围之广和物理之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铺垫。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高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与各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1] 1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简介 大学物理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而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可能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我校,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教学模式,即纯黑板教学,纯多媒体教学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但是,有数据表明,纯黑板教学和纯多媒体教学都不是受多数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所以,二者怎样结合、扬长避短是当代物理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3]笔者通过本人的教学体验,对这三种教学模式的体会是:(1)纯黑板教学模式讲究一板一眼,学生能够看到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方便记笔记,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是数学、物理学科老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所以对于新进教师我们还是提倡使用纯黑板教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模式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有限,而且由于教师要在黑板上进行大量的推倒和演算,从而大大降低了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频率,加上缺乏新鲜感,对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及手机和网络来得快。(2)纯多媒体教学相比于黑板教学,呈现的信息量更大,并且可以大大解放教师的双手和精力,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及时作出回应,而且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可以通过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做形象的展示,降低了理解难度。但是基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动脑动手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幻灯片一页一页的播放有时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按照教学思路对幻灯片做了处理,并非整页播放,但由于是课前做好的内容,不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机应变的调整,学生也可能来不及做过多思考,就已经进行到下一页,有些学生跟不上,干脆就不去追随老师的进度,开起了小差。(3)基于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对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扬长避短,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也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电子产品进课堂,使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模式。[4,5]正是由于SPOC的出现,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平台和机遇。首先,从近几年高校给大学物理课程分配的学时情况来看,有减少的趋势,而教学内容并没有缩减。因此,纯黑板教学已经不足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课前在线预习可以分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其次,单纯地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反复学习,而在线课程资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复习阶段对于掌握不够扎实的内容重复学习,加深理解;最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学生对各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和熟悉程度已经为他们加入SPOC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情境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本理论的介绍,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延伸学习往往不够深刻,这是因为课堂学习几乎就是学生除去完成课后作业之外可以用来学习本门课程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而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教与学的过程从课内拓展到了课外,教师可自行在教学平台(如泛雅网络平台)上建课,包括上传课程的教学视频、课件、讨论问题、作业等资源,根据每节课程的特点,事先安排预习任务,比如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讨论问题、查阅资料或者列出不理解的问题等等,教师在后台监控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这样,课堂教学就变得有的放矢,针对重点问题集中讲解,因为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深度也将有所提升。以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中“光栅衍射”这一节内容为例。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关于光栅衍射的视频和相关的预习思考题:(1)光栅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有几种计算方法?(2)光栅衍射中单缝衍射和缝间干涉哪个先发生?(3)光栅方程的形式是什么?有哪些应用?(4)缺级现象是怎么发生的?(5)最大衍射级次怎么判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将这些问题分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在课前重点讨论,完成预习。经过这一环节,一般只有小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以上问题基本掌握。课堂上,每个小组先对自己负责的问题派代表进行讲解或演算(要求一学期下来基本上每人都有成为代表的机会),教师通过大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光栅衍射原理的掌握情况,针对理解有偏差或者不够深刻的问题作进一步讲解。经过学生和老师对课程内容分别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以上五个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定量计算。此时,教师可带领大家做延伸学习:如光栅衍射的暗纹条件,平行光斜入射光栅的光栅方程等,并留下课后思考题:(7)对光栅衍射的条纹特点“亮、细、疏”怎么解释?(8)平行光斜入射光栅的最大衍射级次怎么计算?课后要求学生再次观看教学视频,仍旧不理解的同学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者通过教学平台提问,由老师进行课后答疑。最后,完成课后作业,并根据自身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分梯度完成教师提问:以上(1)~(5)属于基本问题,为必答题,(7)、(8)属于延伸问题,为选做题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均计入平时成绩。经过最后一个环节,绝大部分学生对光栅衍射的基本问题能够掌握,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掌握延伸问题。可见,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教师课前的备课行为不是简单的写教案和做课件,而是要对即将讲授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下发预习任务,课后要进行线上答疑,批改作业;学生也要在课前按照要求进行实质性地预习,即动脑和思考,课堂上也不仅仅是被动听讲,而是要带着问题和任务去上课,课后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结语 本文对现存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优点和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更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但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撑,教学细节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调动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更符合时展的步伐。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蓓,张占新.工科学生学学物理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9):136. [2]张永梅,张旭峰,刘兴来,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7,27(Z1):134-137. [3]夏辉.工科《大学物理》两种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J].物理通报,2015,(9):10-13. [4]张晓娟,吕立杰.SPO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4):96-101,130. [5]孔祥宇,许可.目前两种流行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基于SPOC式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9):99-102. 作者:朱桥 刘建科 罗道斌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路基工程质量是影响公路路面运行的主要因素,若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与标准要求不符,不仅会影响公路工程运行安全性,而且会增加公路工程后期运营阶段养护成本。因此,对公路工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特征及质量要求 填石路基施工期间,填石路基料具有密度变化大、结构密实、压缩变形大、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等特点[1]。其中填石路基料密度变化大主要是由于填石料级配的差异,其干密度也具有较大变化,对填石路基施工碾压参数具有直接的影响;结构密实主要是指填石路基施工阶段存在小粒径填料较多的情况,极易形成密实度较高的骨架结构;压缩变形程度大主要是针对普通土性填料,填石料较大的压缩模量也增加了后期工程维护强度;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主要指在填石路基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颗粒填料会逐渐风化,其稳定性也会逐步下降。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有关石方路堤施工技术标准,填石路基施工要求施工用材料应为不易风化的中硬度岩体。同时在施工阶段应避免采用严重风化岩石进行路基填筑。如煤层、炭质岩类、风化页岩等;而在填石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应保证填石路基施工顶面无空洞或者明显的孔隙[2]。在填筑其他填料前期,填石路基最后一层铺筑厚度应在400.0mm以下,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在150.0mm。在填石路基中层填筑阶段,细料(小于0.05mm)含量应在35%以上;在填石路基施工阶段,为保证填石路基施工质量,可在应用大功率推土机的基础上,利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联合施工。结合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参数的控制以及孔隙率、压实沉降差修正处理,可保证填石路基±20.0mm无明显突出点。 2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1工程概述 某公路工程路基全线长14.568km,位于山脚下山丘地段,地形较复杂。通过对该公路工程整体线路勘察,选定该工程K13+560—K13+690段为填石路基施工路段。该施工路段长度为130m,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该路段填石路基施工时间为2018年09月15日—2018年09月20日。 2.2在公路工程中的运用 (1)填石路基施工材料及设备选择。该工程填石路基施工段主要施工材料为挖方路段石渣、取土场外缘废弃石渣。主要填石路基施工填料类型为开山石渣、废弃石方、残坡积碎石土。该路段主要施工用设备为3台CAT330挖掘机、5台10方自卸汽车、3台T142推土机、1台X155装载机、2台SM222压路机、1台东风洒水车及1台索佳水准仪。本路段填石路基施工用设备均为配套设置,且水准仪上具有自动安平装置。(2)在填石路基施工前期,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应将表层耕植土、腐殖土完全清除。然后在距离填石路基施工区域相近的废土场进行土方堆积。同时对填石路基施工基底进行夯实处理,在路基基底夯实处理阶段应保证基底压实度在91.0%以上。针对稳定斜坡地基,若地面横坡坡度在1/5左右,可直接进行路基填筑;若横坡坡度在1/2.5左右,需在原填石路基施工区域进行宽度2.0m以上的台阶挖设[3],并控制台阶向内部倾斜2.5%。需要注意的是,若基岩面层厚度不足,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应将基岩面层覆盖层清除后,在保证基岩面层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台阶挖设。在填石路基基底处理完毕后,可采用压路机对原填石路基施工基底进行碾压。并依据原地面高程数据,放出路基填筑边线。同时沿填石路基施工路线纵向进行标高指示桩的设置。(3)在填石路基布料期间,该填石路基主要布料方法为方格网法。即依据拉料车放料进行网格布置,每车拉料12方,沿水平方向进行石料填筑,保证填石路基松铺厚度为55cm。依据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进行均匀填料。为保证后期摊铺作业顺利进行,可以预先设置石料运输路线,并利用填料挖掘机直接装入自卸设备,运输至摊铺现场。在填石路基摊铺施工过程中,主要依据每侧填料宽度高于设计宽度55.0cm的标准,在路基两侧设置刻度55.0cm的标杆尺,每间隔5.5m进行一个标杆尺的设置。标杆尺设置完毕,在每卸载一车填料之后,利用推土机进行粗平摊铺。若施工局部存在坑洼,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局部进行碎石块整平处理;若填石路基摊铺施工阶段,存在石块级配低、石块间空隙大的情况,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向每层表面空隙内填充粗砂或者石渣。通过多次填料充实,可保证填石摊铺密实度。(4)在填石路基碾压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采用推土机对摊铺路面进行局部整平处理。通过推土机可促使填石料相互挤压,在保证填石料混合均匀的同时,可提高整体填石路基面平整度。在局部整平后,填石路基施工人员可在填石路基施工面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即沿路堤纵向间距3.8m、横向间距5.5m并排设置观测点。在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首遍碾压,然后依据先慢后快的原则,从弱到强进行振动碾压。在具体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过程中,需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在6.0km/h以下[4]。按照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的顺序,进行纵向进退式填石路基碾压施工。在横向接头及前后相邻区段纵向碾压施工过程中,一般需控制接头位置重叠0.45m左右,控制前后相邻区段纵向碾压重叠1.25m左右,保证填石路基碾压均匀,避免漏压、死角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若填石路基存在大块、硬质材料,施工人员应将其清除或者破碎处理,保证破碎后硬质材料符合要求。此外,为确保碾压质量,在摊铺初平阶段,填石路基施工监理人员需对松铺厚度进行检测。在静压一遍后进行人工整平。同时在弱振一遍的基础上进行二挡强振碾压作业。此时填石路基施工监理人员需跟踪检测前期碾压效果,并依据检测数据调整后期碾压遍数,以保证填石路基碾压施工质量。在压路机碾压6遍后,在目测碾压层稳定、无明显碾压车轮痕迹且表面平整的基础上,进行压实度检测[5]。 3结语 综上所述,填石路基料具有密度变化大、结构密实、压缩变形大、填石料长期性能不稳定的特点,在填石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区域特点,严格控制填石路基施工料粒径及级配。同时在摊铺初期、第一遍碾压及碾压中期、碾压完毕后,对填石路基摊铺厚度、碾压密实度进行全面检测,以保证填石路基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方金城.公路工程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3):37-38. [2]沈伟.公路工程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2(14):131-133. [3]余娟.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6):157-158. [4]张勇.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7):32-33. [5]杨晓字.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5):207. 作者:张亚龙 单位: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单位对内部审计也有了新的要求,通过淘汰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继而设立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审计体系。我国内部会计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经法律审计等,内部审计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单位的内部审计的方式主要包括控制与治理程序、评估风险管理,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主要是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与监督活动,通过对审查以及评价的内部控制以及开展有效性、适当性、合法性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1财会收支审计工作的现状 1.1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的财会收支审计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各单位从原来没有审计机构,到现在的机构设立,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单位的经营者对财会收支审计的重视度不高,部分单位的财会收支审计部门的设立并非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更多是被上级所迫建立的。有些单位的内审机构虽然设立,但是却还名不副实,缺乏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还有的单位将内审部门与财务的工作混为一谈,难以发挥财会审计的作用。有些领导并不了解本单位的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职能与制度规范,导致不知该怎么管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还有的单位对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工作态度并不关心,没有有效的奖惩机制与激励措施,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使员工内部人心涣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会计审计工作行为也不合乎规范。另外内部财会收支审计人员对财务人员也很难撕破脸进行查处,对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与疏漏,难以下手解决查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内审机构的威信力与影响力。 1.2财会内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佳 财会收支审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技能与知识,还要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而且一名内审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是一名多面手。但是就各单位目前的财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来看,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足以适应当下时代对单位内审工作的需要;再从年龄机构来看,内审工作人员偏老龄化,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手段都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从知识结构来看,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管理专业出身,对具体的审计分类学科知识与技能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缺乏对财务工作的综合素养。财会审计人员应该懂得如何经营管理、计算机营运、工程技术实施、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种高层次的知识结构是当前财会审计工作人员还难以达到的要求。而且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缺口逐渐拉大,这就给单位内部审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特殊主体内部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行有关会计审计制度,是各单位通用的全面规定,对社会与国家的财会审计制度而言,相应的缺乏对医院、教育、民政等特殊主体的财会审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导致现行的制度条例,对这些特殊主体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这不仅致使这些单位内部财会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常常受到执行部门的强行抵制,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到实处。 2窗口服务类收支的特殊性在审计检查中的问题 2.1存在四舍五入的长短款 目前大多数窗口服务类收费系统都是精确到“分”,但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收款员都是按照金额中的“分”值,四舍五入到“角”来结账,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在现金盘点时金额就会出现长短款的情况,虽然数额不大,但审计时却成为一个问题,审计结论既不能写账实相符,也不便写账实不符,每次只能以“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单独将此情况表述出来。 2.2窗口每日上缴银行款后仍滞留大量现金 目前大多数窗口服务类单位都是由开户银行的押运公司代为上门收款,银行一般在每日下午的三四点钟到各家医院收取现金,但是收款员上缴当日现金后收费工作仍要持续,导致单位内部当日滞留大量现金,给现金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更容易导致资金挪用等情况的发生。 3加强单位财会收支审计工作 3.1健全单位的内审机构,提高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单位内部的财会收支审计的地位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显著。单位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了财务风险。为此,从单位行政隶属的层面上来看,内部财会收支审计一定能够要在本单位负责人的带领下,与单位内部的纪检、财务、检查等部门分别设立,以此来保证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行政权力,对本单位负责人独立负责与报告工作;从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工作的职能与内容来看,要合理的发挥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规范控制管理、评估单位经营利润、严格实行会计核算、预测潜在的经营风险等作用,尤其需要内部财会收支保持其独立性。只有内部财会审计工作保有独立性,才能不断发挥出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评价、鉴证等职能。但也需要单位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在保有独立性的同时,还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视内部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建立规范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制,实行服务与监督并举,把监督运用于会计审计服务当中,贯彻落实到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加经济效益,确保单位发展的持续稳定,实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3.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单位的主要领导应该重视对财会审计部门人员队伍的建设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内部财会收支审计的选拔机制上,要将那些懂业务、作风正、能力强、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员选入工作队伍中来;要将那懂建设、工程、投资、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吸引进来,从而提高单位财会收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在内部财会收支审计部门内搞好职业道德建设与思想作风建设,解员工之多难,提升员工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与习惯,明确财会收支审计的价值意义,如何行之有效的开展财会收支审计工作。另外要定期宣传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以及对法律法规与工作制度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增强员工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违规行为与违法行为将有怎样的后果,要组织他们定期学习先进的会计审计知识与经验,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在财会收支审计的工作内容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审计视野,创新审计工作方法与技术,引导审计人员突破旧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方法,追踪财会收支审计的最新动态,比如基建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此外,内审的工作人员还有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与工作技能,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自学、工作积累等方法,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与法制意识,掌握多种工作技能与信息开发应用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3拓宽审计范围,改进审计方法 审计部门既要保证审计内容覆盖的全面性,又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内部审计的效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抓住侧重点,以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等几个方面为重点,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单位的各个环节,对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延伸,在采购、招投标、服务价格等工作中,审计过程既要严格监督检查,又要确保监督到位,保证财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全面健康发展。 3.4实行审计问责制 任何行之有效的内审制度,都不可或缺的是内审问责机制,如果一个单位内部缺乏执行力,那所有的制度都会沦为摆设,而不会被落实到实处,发挥它真正有效的作用。因此,单位要保证财会收支审计的建议以及意见的落实情况,积极促进内审的成果转化成为单位财务管理,大力加强财会收支审计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及控制潜在风险与达成目标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就需要实施内部审计问责制度。通过全面实行内部审计问责制度,有助于各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有助于各单位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各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与解决,有助于提高各单位负责人经营管理决策的可靠度、准确度,有助于弥补财会内部控制的缺陷,有助于提高财会内部审计的威信力与影响力。 3.5拓宽财会收支审计范围,实施战略转型 由于目前的财会收支审计作用仅仅拘泥于对事后监管的作用,各单位对财会内部审计的要求逐渐提高,财会收支审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而内部审计工作也要进一步履行对单位经营活动的监督职能,并逐步先保值增值、内部控制、效益评价、风险管理、责任分析等反面延伸,从而为外部经济活动与单位内部的经济行为的公正、公开、公平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加速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从单纯的复核型、发现型向增值型、预防型转变。而在审计角色上,应该由“经济警察”转变成为“咨询顾问”“决策参谋”;而针对于审计的内容来讲,应该摒弃传统的财会收支审计,转变成为管理、内部控制、效益审计三位一体;而对审计手段上,应该从手工转向网络信息技术辅助非现场审计、联网审计;而针对与审计监督的时期转型,应该从事后监督转变成为事前、事中以及全程监督审计;而针对审计行为的转型,应该从随意性、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向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转变。 4结语 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和评价单位日常经济活动,查缺补漏,为单位行政管理层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作为经济实体的一分子,各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获得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而财会收支审计工作更是今后各单位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这就需要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相互协调与不懈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中财会内部审计不断趋于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梅.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14(1). [2]李小娟,王方芳.加强单位内部审计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探讨[J].企业研究,2014(8). [3]李玉.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经济,2014(23). [4]丁琳.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J].财会学习,2016(10). [5]石玮.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3). [6]玄志军.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7]丁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作者:柳媛 李慧 单位:济南市人民医院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为中心,结合房地产全产业链的现状和全面营改增的政策,来探讨如何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 一、结算方式的筹划 企业的结算方式通常有三种,分别为现金采购、分期付款、赊购。企业一般会采用先付清货款、后取得发票的方式购进货物,如果是这种方式下,即使货物已经验收入库,但只要货款尚未全部付清,付款方仍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如果企业选择分期付款方式购进货物,则进项抵扣时间为每个付款日的当期。在实践中,能否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影响到企业的进项税额是否能及时抵扣,如果不能及时抵扣,将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因此,为了实现及时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房地产企业应尽量采用分期付款、分期取得发票的方式,分步产生递延增值税税负,这样既可以缓解纳税压力,又可以获得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 二、进项税额抵扣的筹划 为了保证尽可能产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房地产企业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房地产企业在改为征收增值税之后,能获取多少从上游企业购进的进项税额来抵扣是关键,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抵扣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我国相关税收规定,进项税应当符合“物流”、“发票流”以及“资金流”相一致,否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对票据的管理。A.在购买物料的时候,房地产企业须对合同加以关注,在合同中列明支付资金的时间和比例,并仔细审查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合同条款是否一致。B.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少采取零星采购材料的方式,可以采取集中采购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获得价格优势,还可以与规模较大的正规供应商合作,确保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C.房地产企业在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劳务前和在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初期谈价时,必须严格审核对方企业能否符合规范销售和建设的要求,能否按要求提供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若对方企业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应考虑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另外选择其他企业。D.应加强对虚假发票的识别和防范,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财务人员,均应具备辨别真假增值税发票的能力,在接收发票时应仔细比对,若取得虚假发票,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合同管理 房地产企业在改征增值税后,应重视合同的管理,企业在拟定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增值税税制下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甚至其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政策,特别在“营改增”的过渡期,国家不断出台的补充条款,企业可以在适当时候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给自己节税。比如:房地产企业在签订建筑安装工程、装潢工程等相关合同时,可以尽可能选择“甲供材料”的方式,进而可以获得17%的进项税额抵扣,增大了成本的抵扣率;房地产企业应与上游的合作商家在用总价法的方式来对电梯、门窗等计算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今后再产品的输送、安装过程中对方一一计价,避免加大成本支出。 (三)扩大精装房比例 房地产企业大幅提高精装修房的比例也可以成为一种降低税负的方式,因为在精装房中的家具家电采购可以取得16%的抵扣率,而销售精装房时,将按房价、装修款及家具家电合计金额按10%计算销项税额,从而可以在赠送家具家电环时获得额外的6%的抵扣率。目前较具实力的房地产企业的精装房比例较高,均达到75%以上。而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多为毛坯房,可以选择调整开发重点,在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的同时,结合当地需求,进行一定比例的精装房建造。 (四)固定资产的购置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的附件2规定: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及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产生的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不动产及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进项税额抵扣,可以减少当期增值税额,但抵扣进项税额后,原来计入不动产及不动产在建工程的成本便降低了,这又导致最终转入固定资产后计提的折旧额减少,折旧减少后会引起利润总额的增加,导致企业所得税增加。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做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时,应当综合考虑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做到合理规划,避免盲目通过采购固定资产来增加进项税额抵扣,而加大企业所得税税负。 (五)控制利息支出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巨大,通常除了自有资金外,还需向外部借款,且借款金额一般为千万以上,但目前的政策规定利息支出不能获得进项税额抵扣,所以,房地产公司在筹资环节应注意控制好借款及利息支出,平衡好财务杠杆。 三、采购价格选择的筹划 根据税收相关规定:一般纳税人在发生销售货物、劳务、不动产等增值税应税行为时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来确定销项税额,而其当期购入货物、劳务、不动产等可以取得进项税额,以两者的差额来确定应纳增值税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入货物、劳务、不动产等时,无论取得怎样的发票也不能抵扣。所以,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后,如果为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利用进项税额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我们还应该知道:影响房地产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关键点就是其上游的货物或劳务提供方的纳税人身份,如果货物和劳务的提供方为一般纳税人,可以给房地产企业带来6%、10%、16%三种抵扣率;当货物和劳务的提供方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只有其向税务机关提出了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申请,且代开成功后,那么房地产企业即可适用3%的抵扣率,否则,房地产企业就无法享受进项税额抵扣。但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不能仅靠进项税额的抵扣率大小来判断选择向其上游的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提货,还应结合两种方式产生的净利润来判断,比如: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后,企业增加的净利润可以填补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损失,则应当建立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合作关系。 四、改变经营模式 在“营改增”之后,适当调整企业经营模式有助于解决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缩短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 在我的执业过程中,审计过大大小小几十家房地产公司,有的房地产公司开发一个项目的周期较短,两到三年开发完毕并完成销售,而也有部分房地产公司由于地块纠纷问题或领导班子管理能力问题等等原因,一个项目从买地到开发完毕再到完成销售,整个周期长达九年,经我们的审计数据表明,开发周期较短的这些房地产公司毛利率均能达到28%以上,而开发周期较长的房地产公司由于长期占用大量资金,需要长期支出大额的财务费用及人工费用,成本较高,毛利率仅为15%左右。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防止资金短缺,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降低资金占用和财务费用。 (二)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品质 目前房地产企业众多,开发的楼盘规模大小不一、楼盘品质参差不齐,房地产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商品房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房屋住得舒服的阶段,绝大多数人民还会考虑到整个小区的环境,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周边的学校、医院、商场、绿化等等。因此,房地产企业在买地时,社区配套设计时,建造商品房时需要充分的调研及可行性分析,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高品质智能化社区的打造,才会有可能在残酷的市场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进而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也能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 (三)建立企业间的合作 中小房地产企业往往因自身资金、声誉等实力不够雄厚,难以竞争到优质地块,也难以开发一些大型优质项目,因此,可以采取与其他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通过联合购地、联合开发等形式展开项目合作,既能从大型房地产企业中学习到更好的经营管理模式,还能实现优化结构、扬长避短。 五、加强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营改增知识培训 由于增值税纳税和管理较为复杂,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等多年来一直征收营业税,其中的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对增值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充分,是否仍停留在征收营业税的阶段?这部分人员在法律法规、会计处理和税收等多个领域是否能正确划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是否能积极应对新税制,这都是房地产企业所需要重视的。房地产企业的工程量较大,项目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从开始到最终完成都需要3-10年不等,在项目进行阶段均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费用,进而产生进项税额。面对新的税收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税收风险意识以及税务筹划能力非常重要,而对于在项目前沿的业务人员的税收风险意识也必须强化,才能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但在我执业过程中发现,目前有些房地产企业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仅是形式上对财务人员进行简单培训,而有的企业虽然对财务人员进行了增值税的培训,但未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导致业务与财务脱节,增大了企业的税收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综上所述,税务筹划的计划以及实施是项对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其需要结合大量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从过去到将来一段较长时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且企业在税务筹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更多的顾全大局,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相结合,注重税务筹划实施的前瞻性,以稳健经营作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各类可行的税收筹划建议,选择当中最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税务筹划方案,最大程度的优化企业利益。当企业在面对较大项目或是税收难度较大的项目时,若是企业预计自身筹划可能预期不太理想,可以选择委托税务专业机构,利用专业人士具备的税收筹划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 作者:卢婷 单位:祥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找准切入点,传统武侠文化即能为现代体育精神文化的构建与完善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同时,现代体育精神的世界性也会为传承与弘扬武侠文化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现代体育精神是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地域、超等级,深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现象,[1]具有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极高的教育价值,体育精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是随着体育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扩展的,只有在与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构建和完善。武侠文化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早已深入人心,对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面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者虽是不同概念的文化,但各自以不同形式诠释着人类文明的共性,都包含着某些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想,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有了契合点。党的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贯彻这一思想指示,基于二者的契合点,加强交流互鉴,构建好切入途径,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武侠精神、发挥了武侠文化现代价值,又可为现代体育精神发展完善提供丰厚滋养,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1传统武侠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内涵 1.1传统武侠文化内涵 武侠的存在,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现象,[2]它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侠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侠义精神,“侠”是指侠士的行为特征,“义”反映的是为侠者的道德内涵,侠和义融合成侠义精神。[3]义是核心,是武侠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和准则的伦理观念,是武侠用于自律的道德标准,也是衡量人性善恶的行为准则。如做人要有正义感、责任感;如追求公平、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如为国家和公众利益舍己助人的大无畏精神。侠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己积淀为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评判理念,并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的重要源泉与核心价值世代传承。武侠文化另一个内涵就是武术文化。郑春元在《侠客史》中说起“武不侠不立,侠不武不成”。武是侠的存在基础和手段,侠是武的目的和追求,武与侠结合在一起,成为武力的道义的化身。如天人合一、重义尚德、以武会友、讲礼守信、勇猛无畏、见义勇为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武学的智慧和力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1.2现代体育精神内涵 体育是人类“心灵的勇气和身体的活力合为一体”的活动”。[4]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成为现代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核心与灵魂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西方体育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概念,是在体育发展演绎过程中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并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精神文化。什么是体育精神?它的内涵包括哪些?到目前为止,尚处于探讨阶段,未有统一的认识。综合起来说,体育精神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体育行为中不断积累和升华的思想概念,由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具有某种超越时间、地域、种族、政治和个人生命的特征。不同民族和国家结合各自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精神内涵,一般认为自由平等、公平竞争、追求卓越、契约和诚信的规则意识是它们的共同性。它不仅对于体育本身的存在、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道德和文化价值,而且对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2传统武侠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契合 2.1价值追求的一致性:“自由、平等、和平” 身佩利剑的古侠士们不受国家、地域、权力的约束,置身江湖,四海飘泊,他们遵循着“侠”的准则行侠仗义、锄暴安良、抱打不平以“济王法之穷”。[5]虽然侠者有时候破坏的是旧的秩序,却包含着追求个性自由的因素,还在道义的基础上包含着公正和平等的因素。最后推进着一方的和平,促进人的平等与自由。一位名副其实的侠者,更是许多美好精神品质的集中化身,可以为世人之榜样。这种追求社会和平,追求人格的平等与自由是武侠文化最闪亮的特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与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和平与发展,平等与友谊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体育是人类最能表达平等、自由的活动之一,体育赛事是唯一一种跨越一切障碍,将不同国家,不同人种聚集在一起进行活动的大型盛会,赋予人们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各项竞技运动最畅快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的提升,促进相互了解,维护人类尊严和和平。 2.2道德追求的一致性:“公平,公正,诚信” 为求公正公平,这是武侠精神品质中最为人称道的东西。[6]由对铲除不平行公正一事的执著,而转成对社会清明,世道祥和的追求,几乎成为历代尚气任侠者,用血肉印证的一种内在性情感,具有直接表征其人群类别和人格精神的鲜明特征。它是一种对社会公正公平的绝对信仰,既无以上害下,以大欺小,又无以富侮贫,以强凌弱,以仁厚待人,秉所当行而行。凸显其情理上本应有的是非判断,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既可施于国家民族,当国家遭到异族的入侵,则“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7]更可以施之于一般的社会人群,“欲除天下不平事,方显人间大丈夫”。[7]武侠作为在这种独特历史遭遇中形成的社会群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在其诞生之初就标举“诚信”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将“诚信”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赋予“诚信”以行义立身的根本性意义。武侠的这些道德品质远远超出了一般社会人群所认为的当然的适宜程度,冯友兰认为,它“比其社会性的道德所规定者高”,表现为一种超道德的特征。这与体育运动倡导的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的道德要求高度一至。公平,公正,诚信作为体育运动参与者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体育精神的魄力所在,倍受推崇和向往,体育运动的竞争必须服从公平竞争、公正竞赛的原则,遵守规则,照章办事,决不作假。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如假球黑哨、兴奋剂、贿赂裁判员等都是违背体育精神的毒瘤,都将为人们所唾弃。 2.3奋斗目标追求的一致性:“更高、更快、更强” 武侠需要强大无比的武功支撑,侠离不开武术,中国传统武术修行能使侠拥有高尚的思想和高超的武功。在武功修为上超越对体能极限的超越。无论是轻功、硬功、软功还是兵器功夫,世代流传不断研习,招式在潜心创造中越来越多、功力效果越来越强。武侠为追求高超的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付出艰辛、流血流汗、披荆斩棘地习练、感悟和再习练,体肤砥砺中也磨练出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超的功夫,侠者,更是不断超越的前进者。这与体育运动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个人追求高度契合。“更高、更快、更强”是对现代体育精神的高度概括。表明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前进方向,它激励着运动员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勇敢的登攀体育高峰。展现了现代的体育运动倡导的永远进取、不断创造的精神,锻造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武侠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存在诸多共同点,使二者融合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这既是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时代价值,也是现代体育精神发展困境下的迫切需要。我们只要找准切入点,传统武侠文化即能为现代体育精神的构建与完善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同时,现代体育精神的世界性也会为传承与弘扬武侠文化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黄珺.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5(6):25-26. [2]陈山.中国武侠史[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1. [3]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侠义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7(8):12. [4]沈健译.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4. [5]陆永品,点校.史记论文.史记评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32. [6]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和世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07. [7]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和世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1. 作者:谷春雨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现代社会对儿童成才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地开展无疑让儿童亲身体验运动中的无限乐趣,给予学前儿童强健体魄与高质量的社会精神。体育游戏不同于角色游戏,需要儿童发挥想象力模仿扮演,也不似结构游戏那样要求儿童利用发展思维进行玩具搭建,它本身就存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喜爱体育游戏,更多的是出于对体育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更完善地追求身心的发展。可以说,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儿童最亲切、最需要的天然活动,而且,其活动中传递的精神与国家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吻合的,所以说,体育游戏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查阅有关文献发现,研究体育游戏的领域纷繁复杂。在知网中以“体育游戏”为关键词检索近十年以来的文献发现,符合要求的文章7787篇,有65篇是关于“儿童体育游戏”的文献,其中民间儿童体育游戏13篇,乡村儿童体育游戏4篇,少年儿童体育游戏8篇,除去关于残病患群体的儿童体育游戏的24篇外,有关正常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文章不足20篇。可见,国内有关体育游戏的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不过,针对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研究较少,但从已有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人们研究的着眼点。 一、对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界定 滕达认为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具有游戏和体育两种属性的活动,林君薇将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界定为训练儿童体能、智能和技能,促进思维、想象与创造发展的益智活动,刘军的研究认为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属于游戏的一种,是根据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以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辅助手段,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所形成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手段。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对于社会个体的身体健康、认知发展、技能训练、思维道德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何游戏都包含着一定内容、环节、形式与规则。但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因具有易于组织、便于开展、效果可观的特征,得到了教师及儿童的充分喜爱。体育游戏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它能够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健康发展、生理机能教育与社会认知教育,成为促进学前儿童愉悦身心、自我调节、张扬个性与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手段。同时,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神经中枢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训练儿童对外界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一项集走、跑、跳、投等多种动作的综合性活动,其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操作简单,正是体育游戏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前儿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教师可以在特定的场地进行组织开展。相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满足其身心年龄的发展需求,因而,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对儿童个性化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二、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功能研究 1.身体健康发展 肖艺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的运动能力地发展。赫达在其基础上还对游戏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的整体构思上进行了实验研究,显示赫达关注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儿童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后,身体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具体表现在平衡能力、速度能力及投掷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但是发现儿童的立定跳及体前屈的能力没有发现明显提高,说明学前儿童的爆发力和柔韧性没有得到促进作用。但是肖艺的恰恰相反,实验结果显示,体育游戏对儿童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道德品质发展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体魄,促进感官等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它还对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李梦云和李金龙通过对资料的研究以及有针对性的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发现,学前儿童在塑造健康体魄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了初步的责任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儿童不再是家庭中的个体,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份子,儿童在不同种类的体育游戏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会沟通、分享,合群意识不断发展。刘乃宝在其论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中阐述,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德、智、体、美、劳地发展,尤其对德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他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认为进行体育游戏的目的可以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除此之外,活动过程中学前儿童的互动行为又会让儿童树立顽强道德意志、丰富儿童的道德情感,而且,教师作为进行正面教育、良好榜样的施教者,本身具备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就在潜移默化塑造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总之,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的终身教育影响不可小觑。 三、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 学前儿童的游戏是有规则游戏中的一种,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顺序组织的有序的活动,带有极强的组织性。再加上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对规则的理解能力受限,更需要游戏组织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目前的文献梳理来看,已有研究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基本都集中在组织原则和组织方法上。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关于教师具体指导行为的研究,但是基本都是穿插在组织方法中,因而不再另作标题进行介绍。 1.体育游戏的组织原则 目前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原则主要有三个,即锻炼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原则。但对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众说纷纭,王辉、况明亮等人对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的思考中阐述要遵循自由性特点,对待幼儿应该积极鼓励大胆创新的精神,多给予表现的机会。而张利芳和宋彩贞强调游戏应该遵循规则性的特征,认为进行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时必须要接受相关规则的约束,把儿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遵循体育游戏的规定,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2.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 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主要有儿歌改编法、比赛竞争法、模拟法、结合法、变化法。曾超对传统的体育游戏组织模式进行批判地继承,认为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灵活多变,传统体育游戏往往教师为主体,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完成所要求的任务。在现代社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体育游戏。 四、关于以往研究文献中的优势和不足 1.以往研究的优势 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作用研究的文献有很多,儿童是游戏活动的主体,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儿童成为世界的共识;体育游戏对于特殊儿童作用研究很多,尤其是孤独症儿童体育游戏和面对智障儿童应如何更好组织体育游戏正在被社会所关注,虽进程缓慢,但在众多人士的一步步探索尝试下也有了部分结果。 2.以往研究的不足 (1)对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本质区别界定不明。由于幼儿体能发展和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特点,使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与户外活动、户外游戏、室内体能活动等概念的认识模糊,人们普遍认为体育游戏就是在室外进行的自由活动,抑制了体育游戏的外延。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概念不明会造成相关研究边界混淆,难以聚焦到所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实质,需尽快在这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研究。(2)专职教育人员对体育游戏的指导方法过分僵化。组织游戏的方法大都是来自中小学的体育课,缺少幼儿园特色的有针对的体育游戏形式与情节。在文献中可以觉察出,大多数幼儿园都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这些教师往往都是体育专业毕业,他们懂体育、懂体育教育,但是对学前儿童的特点了解有限,在体育活动指导过程中往往出现脱离幼儿实际能力水平,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等情况屡屡出现。(3)体育游戏的改革规定监管不足。时间、方法、场地和形式都没有在幼儿园贯彻下来,运动量的控制是否适合每位学前儿童没有特别的规章规定。具体表现在各级行政部门对幼儿园体育关注度不足,导致幼儿园对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器材等准备不充分,限制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展。但是如何才能使行政部门、园长、教师都实现意见统一,共同促进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进一步研究。(4)学前儿童活动的内容选择随意、单一,活动组织形式化。有为了活动而活动,为游戏而游戏的倾向,幼儿教师的体育游戏专业理念薄弱。文献中的许多教师做法都集中在户外组合式器材或自制的一些材料上,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可以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但是幼儿的生活材料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应着眼于如何将幼儿生活中的物品用于体育游戏。(5)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对儿童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研究少。不能只关注对身体健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还要加大关注对儿童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扩大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功能的研究范围。因此,学前儿童体育游戏领域仍是一个有前景并迫切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 [3]刘军.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4. 作者:徐薇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前言 知识创新理论,主要是指科学家和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在跨地域以及跨学科的合作下,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相关性研究,并经过探讨获得研究成果,从而建立新思想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以此来确保新思想能够被运用到产品以及服务当中,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在知识创新理论当中,企业知识创新模型以被细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知识创新过程;其二,知识库;其三,知识场。知识库,指的是知识运用获得的成果,而知识场指的则是建立在知识创新模式基础上,并达成运行的基本场所。基于知识创新模型,企业创造过程以及创新过程便是由外部空间取得知识,并经过科学的筛选,并与外部空间的知识相融合,在这一情况下创造知识的整个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创新关系解构 2.1具有相同的管理目标 一般人力资源管理是服务于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以及知识吸收的,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企业中,在知识创新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故而,为了最大化地激发企业职工的潜能,同时实现知识创新,就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撑。对于知识创新型的企业,在管理工作上需要协调好职工和职工之间以及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其自身效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这恰与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谋而合,都是为了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持续优化既有组织成员的知识结构以及其工作能力,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增值发展。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要有完善的内部知识网络,实现有效的流通,基于知识创新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此才可以获得稳定的发展。 2.2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会给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借助知识创新,能够拉近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距离,全方位增强企业职工的素养,实现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进而提高人力资源运行效率。然而,要切记知识创新要具有合理的创新动机,而且要具有科学的人力资源配备,并在此基础上,给职工提供共享空间。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可以将企业内部职工的知识及创新动机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做到资源的充分运用以及有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创新企业团队知识,优化企业环境,这样企业知识也能够将外部环境的知识有效地吸收和运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创新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人力资源共享及转移,从而充分实现企业知识创新目标。 3.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建策略 3.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体系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加能够让职工更多地吸纳新知识,并且不断提高新知的吸纳能力。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外部环境来获取高素质人才,这也是企业知识创新必备要素。其次,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故而企业必须展开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从而提高其价值性的同时,保障其独特性。在企业的运营发展道路上,需要不断创新知识并优化技能,这是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知识创新方面的外显。最后,实现人力资源激励,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知识共享,并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故而,企业一定要将自身战略目标与职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如此才可以做到人力资源变动与发展战略的相契合。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方面 第一,做好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同时,要构建必备的人力资源存量,这是企业吸纳人才的关键。第二,企业要确保人力资源存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保障知识的可持续创新发展。然而,要切记一定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支撑。第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信息有着不可取代的交流作用。基于此,应该合理地变动企业组织架构,从而确保有效的内部信息传递,尽最大可能保障内部信息的及时交流,以免给企业知识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3.3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方面 经过对企业知识创新具体要求的全面分析可知,在职工招聘环节中,必须确保职工符合知识创新的要求。尤其是知识创新战略要和人力资源战略相匹配,同时,和企业自身知识创新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从而与人力资源战略达成高效配合。另外,在人力资源招聘环节中,要充分考察招聘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个人性格等,从而对其工作能力以及态度进行有效的甄别。所招募的职工必须符合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并且要明确其职能。如此,才能充分实现企业组织知识架构的平衡发展。根据实际招聘需要对新职员录用要求做出适当的变化,从而拓宽人力资源职能,并渗入到人力资源招聘的所有环节当中。 3.4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渠道方面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个体学习;其二,团队学习;其三,企业学习。在这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职工以及企业行为的全方位加强,促进知识层面的持续创新,并在知识创新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是在创造能力上不断追求发展。在工作实际中,要恪守以下要求:第一,多鼓励职工,激发其自主的创造性行为,建立反馈系统,并利用有关机制来充分引领职工,从而充分提高其创造力。第二,给职工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创造性活动具有随意性以及偶发性,故而企业可以从职工的创造力中受到启发,积极完善自身的决策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知识创新。第三,以多种手段激励职工,从而有效激发其灵感,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促进知识创新。第四,锻炼职工的洞察力,不断创造变化条件,提高职工的适应能力。 3.5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措施方面 在人力资源激励上,要将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合理地进行结合。企业知识创新,应将人力资源激励切实落实,根据企业的既定工作计划,对于成绩优异的知识创新团队和职工个人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在工作实际中,要对团队以及职工个人的工作绩效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需要积极建设完善的激励反馈体系,以验证激励效果,从而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缺陷,及时对激励制度做出改善和优化,从而确保其符合企业知识创新要求。通常激励需要依靠团队文化建设以及增强合作能力的途径来实现,这样才可以基于知识创新实现心理契约的建立。 4.结语 在知识创新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人力资源存量增加和人力资源增值目标实现,以及人力资源知识共享的有效激励等三个方面。在借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使企业人员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作用下,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状态,还能使知识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寅英.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03):144. [2]陈月华.基于知识创新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路径选择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2):112-113. [3]曹乔乔.知识创新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6):210. 作者:金洁煌 单位:广州华胜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1月,甘肃省《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提出,要培育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其中,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促进农业资源高效流动的活动,以达到节能减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是继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路。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旨在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理念来实现农业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1]。通过分析全国及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甘肃省循环农业专利情况,能够为涉及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科研项目立项、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营销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1全国循环农业专利申请及专利运营状况分析 1.1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笔者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2021)(试行)》[2],并利用智慧芽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平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名称为“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和分析。主要采用IPC分类号的检索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名称为“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相关的IPC分类号进行检索,通过去噪去重,最终得到中国相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50224件。 1.2专利申请趋势 专利申请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由图1可知,在2010年以前,关于循环农业方向的专利申请量增长缓慢,2010年之后申请量迅速增长,并于2017年达到最大值。然而,近年来申请量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这可能与我国农业部2017年发布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有关。该通知指出,从2017年起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集中力量快速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1.3法律状态分析 如图2所示,在全国850224件专利中,失效专利409435件,占比高达48%;有效专利236228件,仅占28%。由此说明,我国循环农业领域总体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1.4主要申请人分析 由图2可知,全国关于循环农业的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五的专利申请人分别为江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博得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林业大学。从排名前十五的申请人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循环农业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分布在公司的专利申请量较少,说明该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大量的技术创新仍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未来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排名前五的申请人中,江南大学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浙江大学的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C12N,其次是A01H(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上海博得基因开发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C12N等生物技术领域;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则主要分布在A01G(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A01H和C12N;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分布主要集中在A01H和C12N。 1.5技术分布分析 中国循环农业领域专利技术分布如图3所示,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A23L(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它们的制备或处理,例如烹调、营养品质的改进、物理处理;食品或食料的一般保存)、C05G(肥料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的添加剂组分的混合物;以形状为特征的肥料)、A23K(专门适用于动物的喂养饲料;其生产方法)、A01G、C12M(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C12N中。其中:在A23L技术领域,雀巢产品技术援助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学专利申请量较多;在C05G技术领域,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大学、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处于优势地位;在A23K技术领域,长沙瑞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备显著优势;在A01G技术领域,四川农业大学专利申请量显著领先于其他申请人;在C12M和C12N技术领域,浙江大学和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处于优势地位。 1.6专利运营情况分析 专利运营管理是企业专利资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辅助活动的总称[3],包括专利的许可、质押、转让等。专利许可是许可人以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方式允许被许可人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专利的活动[4]。专利质押是指专利权人将拥有的专利权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5]。专利权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受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交给受让方的技术转让形式。我国循环农业领域专利中,发生权利转移的专利共40494件,约占总申请量的4.8%;发生许可的有3784件,约占总申请量的0.45%;用于质押的专利有3506件,约占总申请量的0.41%。反映现阶段我国在循环农业领域内专利技术市场转化率低、专利许可专业化水平不高[6]的现状。 2甘肃省循环农业专利申请及专利运营状况分析 2.1专利申请趋势 如图4所示,甘肃省循环农业专利总体申请趋势与我国循环农业专利总体申请趋势保持一致,在2010年以前,专利申请量缓慢增长,2010年以后申请量增长迅速,并于2018年达到最大申请量。一方面相关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另一方面与国家2010年以后陆续出台的专利资助和推进政策有关。 2.2法律状态分析 在甘肃省循环农业11880件专利中,失效专利数量达到5462件,占比高达46%;有效专利数量为4079件,仅占总申请量的34%;其余的2339件专利目前处于审查过程中。与全国水平相比,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专利有效数量占比高出全国循环农业领域有效专利6个百分点。 2.3主要申请人分析 如图5所示,甘肃省关于循环农业方向的专利集中在甘肃省各个科研院所,其中甘肃农业大学专利申请量为599件,排名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分别排名第二、三、四,这3家单位申请量接近。在排名前十五的申请人中,高校及科研院所共有13个,说明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对申请量明显较多的前4位申请人进行具体技术分支的统计,发现甘肃农业大学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A01G、C12N、A23K等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C12M、A01K(畜牧业;养鸟业;养蜂业;养鱼业;捕鱼业;饲养或养殖其他类不包含的动物;动物的新品种)等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C12N等领域;兰州大学专利技术主要分布在C12N、A01G及A01H等领域。 2.4技术分布分析 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专利技术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A01G、C05G、A01K、A23L、A23K、C12M等IPC分类号中,与全国总体趋势存在细微差别,A01K出现在甘肃省主要技术中。其中:在A01G和A23K技术领域,甘肃农业大学处于优势地位;在A01K和C12M技术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具备明显优势;在C05G和A23L技术领域,庆阳敦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甘肃大整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微弱优势。 2.5专利运营情况分析 甘肃省发生权利转移的专利共计426件,占甘肃省循环农业专利总量的3.6%;发生许可的专利共13件,约占申请总量的0.1%;发生质押的专利共23件,约占申请总量的0.2%。其中:首件质押专利发生在2010年,质押登记生效日期主要集中在2015—2020年,其中甘肃双创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以及各银行作为主要质权人,反映出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专利总体运营水平滞后,主要是专利本身质量不高或申请人自行转化意愿较低等诸多因素导致这一局面。 3结论 甘肃省是典型的农业省份,近些年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6],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总体专利申请量来看,排名全国中后,反映出甘肃省总体专利技术创新仍面临挑战;从专利有效性来看,现有专利失效率较高,反映出甘肃省循环农业相关专利中的低质量专利较多;从专利运营来看,运营水平远低于我国总体运营水平,说明获得授权的相关专利大量成为沉睡专利[7]。针对上述问题,甘肃省需采取措施来推动省内循环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建议 4.1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技术突破,提升专利创新水平 甘肃省专利总体申请量为11880件,全国排名第25位,且该领域起步晚于全国5年左右,因而发展较为滞后。但是,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呈迅速增长态势,说明甘肃省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已经关注到该领域并积极研发。未来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应当持续关注该领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专利创新水平。 4.2提升专利运营水平,助力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甘肃省循环农业领域专利运营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大量专利被闲置,反映出现有的已授权专利市场价值较低,这就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提升专利质量,申请人应深入研究循环农业各个技术领域,并将相关研究转化为知识产权,提升专利的市场价值。同时,各个专利代理机构应当提升专利代理人员的专业性,避免由于撰写问题导致高价值专利未获得授权从而影响专利运营水平,以此推动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4.3紧跟政策导向,关注特色领域,发扬优势技术 申请人应及时跟进国家相关政策,根据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大趋势预判未来发展热点,抢占新技术发展高地。进一步结合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特色领域发展优势技术,以此打破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目前处于较为落后态势的局面,助力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季珊珊,李中周,范华兵.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2019,(17):56-57.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首次发布[J].河南科技,2021,40(8):3. [3]朱国军,徐永其,张宏远.企业专利运营管理内涵及职能模块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8):81-85. [4]刘佳,钟永恒.基于专利许可的科创板企业技术转移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1,39(5):892-899. [5]夏轶群,盛广印.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有效违约信用激励机制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4):29-35. [6]吕磊.论专利主张实体的成因、运营模式及应对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8):150-156. [7]谢小丽,陈振夏,于福来,等.基于专利分析探讨我国艾纳香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药房,2021,32(10):1158-1164. 作者:尤瑾 乔志伟 李洋 马玉萍 黄新业 单位:兰州大学药学院 兰州大学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如何诊断课堂教学质量呢?要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要诊断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足,以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结合学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专家式评价 专家式评价主要表现为教研员调研听课,少数外聘学科领域专家来校指导听课。专家级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阔的教学视野,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聚焦课程的改革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等方面,诊断精准,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但其成熟的教学研究风格也同样是问题所在,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专家经常依据自己固有的研究理论和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严苛的要求,甚至与课堂实际可行性有较大距离,对授课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一定伤害。 (二)行业大师式评价 行业大师式评价主要表现为聘请行业、企业大师指导听课。此类专家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行业、企业文化背景,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更关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学生课堂关注度与师生互动效力、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结合等方面情况,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偏向务实性和技术专业性。但行业、企业工作的经验,导致行业大师过度强调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要求,却不能对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教学做出合理指导,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欣赏不足,对知识系统性评价不够科学,对课堂改进和发展评价不到位。 (三)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最为常见,包括相同学科教师听课评价、不同学科教师听课评价。此类评价最大特点是:教师对课堂教学都有相当程度的体验,对学科知识和教学环节熟悉,清楚彼此个性,了解学生情况。但是作为同行,往往碍于情面,导致课堂教学评价难以深入,教师们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四)学生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有话语权的就是学生,无论授课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引导设计、组织课堂,只要学生能听懂、学会、掌握并应用,就是一节好课。当然,学生评价确有一定说服力,但学生评价不应是唯一标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三个方面做出了规范,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校本标准”。我们本着“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 我们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全面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对教师在教学中付出劳动的尊重,也是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经过反复探讨、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重构。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由学生评价、系部评价、校级评价三部分构成。学生评价:①教育督导室、教务处统一部署,系部组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学生登录学校专设网络平台进行不记名评分。以班级为单位,评价对象为本班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②每学期不少于三次组织评价,每次选取班级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网络评分。③网络评价采用百分制,期终各课程取各次评分的平均值。系部评价:①系部自主决定评价形式,采用百分制评分。以系部管理人员、教研组日常听课、日常检查评分为依据,期终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学期评分。②系部评价内容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③非本系部的外聘校内教师,由外聘教师所在的系部负责教学质量评价。校级评价:①教育督导室牵头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职能处室,学期结束前汇总学校组织的专项教学活动中各课程教学考核检查情况。②在学校组织的督导、教学检查等工作中发现教师不符合学校教学工作规范的,通报至各系部。教师被通报1项的不能评定为优,被通报3项的不能评定为良以上,被通报3项以上的不能评定为中以上。③随堂课评分一次合格的该课程最高评定为中,二次以上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为差。2.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系部按学生评分占60%,系部评分占40%的权重,在学期结束前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初评,按优(85分以上)、良(75分~85分)、中(60分~75分)、差(60分以下)四个等级评定。系部将初评结果报至教务处,教务处会同其他职能处室进行复评,确定最终评定结果,各系部在系部范围公示评定结果。系部按照优、良、中、差对应系数1.1、1.0、0.9、0.7进行工作量计算后报至教务处。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点 1.教学目标。一是科学性。教学目标应是符合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全面、具体;正确把握重点、难点,突破到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心智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操作性。能力目标表述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2.学习任务。①学习任务的落实学习任务落实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呈现的形式和时机科学合理,能够创造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明白自己将学什么,如何学,怎么学,能高效达成学习目标,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②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合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学习内容设置符合大纲标准,观点明确、理论正确、概念准确、知识系统、逻辑严谨;学习活动所需相关资料(教材、教具、案例、图片、影视、课件、信息等)充足,能够合理运用教具,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3.过程调控。①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应选择适合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创新符合目标、内容、学生实际的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主题活动设计等方面创新教学方法。②学习指导的广度、效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给出正确、有效的指导。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层次清晰,能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用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关注学习过程、方法,并能引导学生从分析中归纳规律和方法;教师要明确评价的指向,以公正、客观、开放的评价方式积极、多样地评价学生。教师板书要科学合理、清晰简洁、条理性强、重点突出、富有艺术性,教师课堂语言流畅简练、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和感染力。4.学生活动。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学生课堂关注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绪高涨。参与广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情况好,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活动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足。参与深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学生能按要求正确操作,与他人协作、分享;能提出相关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5.学习效果。目标达成: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师生交流融洽、合作愉快。能力成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灵活解决问题,能独立完成操作和练习,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可迁移性能力。情感体验: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求知欲强烈,学生会学、主动学,课堂气氛活跃。教育家叶澜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五个要点: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结合学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及运行机制,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潘国章 单位: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0前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教育部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各类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1依托工程训练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工程训练作为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学生受益面最大的实践必修课,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工程训练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诸多探索和实践,目的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指明要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要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大学生的工程素养和价值取向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各类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刻不容缓。当今社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还应有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因此,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不仅应注重工程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还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很多高校针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但在工程训练实践领域却未形成系统性研究范式。因此,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针对工程训练课程,开展基于大学生工程素养提升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很有必要。 2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内容探索 2.1结合学校历史弘扬钢铁精神和劳模精神 武汉科技大学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工艺学堂,后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1995年,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历经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学校将钢铁办学特色贯穿发展始终,形成独特的钢铁文化,其内涵是“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中的“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赞扬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观革命精神,讴歌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踏入钢厂后成长为中高层管理与技术干部,他们身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前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宠爱和保护中长大,衣食无忧生活不愁,鲜有吃苦的机会。一帆风顺的读书经历、简单纯粹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从小远离社会磨炼,因此缺乏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然而,很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钢铁冶金或其他重工业行业,劳动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在车间还需要穿戴特殊劳保用品,经历安全文明生产、质量检查验收重重考验。只有意志坚定、勇敢担当,不怕艰苦、热爱劳动,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卓越,才能攻坚克难,从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行业佼佼者,担当企业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培养他们成为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2.2结合李四光事迹弘扬“李四光精神” 李四光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同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现代地质事业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1910年7月,李四光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教习兼校办工场场长。任职期间,李四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和高技术人才。之后,李四光深深扎根我国地质界,专注于我国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先后指导发现大庆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组织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发展“两弹一星”作出重要贡献[5]。李四光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将“道技合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求索创新、精益求精、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部分大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修身以提高综合素养,缺乏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迷惑不清,丧失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丧失质疑和探索的能力[6]。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让“李四光精神”和工程训练课程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工程技术,敢于创新创造,勇于担当奉献,乐于追求极致,培养出具有“李四光精神”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3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3.1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工程训练课程教师绝大多数出身于校办工厂,虽然工程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强,但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学过程缺乏工程文化渗透和工程素养引导。尽管部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很多青年教师,但他们大多出身理工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敏感度方面先天不足。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价值需求的综合型实践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明确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组织工程训练中心教师重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引导他们学习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帮助他们认识高等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一是定期开展思想政治专题学习活动,让教师熟知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和路线,了解时事政治和国际形势,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坚定教师政治立场;二是组织座谈会活动,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和专业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交流,保证课程思政内容的正确性和实时性,提高工程训练课程教师的思政水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工程训练课程具有实训模块多、时间短的特点,各模块指导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不同,通过集中教学研讨和备课方式,深度挖掘各模块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方式,形成各模块系统性育人模式,增强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效果。 3.2课程育人环境建设 20世纪80年代,时任院长卢寿慈教授讲:“培养学生就如同炼钢,学生就像一块矿石,只有通过不断冶炼,反复锻打,方能成钢、成材。”生铁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百炼成钢,人也需要社会环境才能成才。因此,打造全方位工程训练课程思政育人环境,才能让课程思政从量变到质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针对钢铁精神和劳模精神,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建设钢铁企业杰出校友纪念长廊,以图片或墙板形式讲述杰出校友的光辉事迹和个人贡献,以及所在钢铁企业百年沉浮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着眼细微处,胸怀大格局,在历史变迁和岁月沉淀中感悟自身使命和社会责任。邀请钢铁企业高级工程师走进班级,讲述从风华正茂的学生到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史,讲述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企业管理干部的奋斗史,讲述百炼成钢蜕变为敢担当敢奉献的钢铁人的英雄史,用身边的故事感动学生、鼓舞学生,让钢铁精神和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针对“李四光精神”,在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开发专题栏目,讲述李四光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光辉事迹,书写李四光在历史变迁中的个人成长故事和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每年在全校范围内选择几十名优秀学生成立李四光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实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具有“李四光精神”的高质量、高层次新世纪工程技术人才,以点带面,让“李四光精神”辐射全校,最后走进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3.3教学模式研究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工程训练课程有很多模块,每一个模块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例如:铸造模块工作环境差,钳工模块劳动强度大,电工电子模块要求严谨细致,车工模块要求安全生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钢铁企业的校友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学校钢铁精神的内涵,明白劳动光荣劳动最美,不仅能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工程训练各模块训练,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校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数控模块要求精益求精和创新创造,教师讲授制造工艺知识和数控编程语言后,要求学生自主画图设计轴类零件,并用数控机床独立加工出合格零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李四光的光辉事迹,激励学生在零件设计环节发挥想象力、创新精神,在数控编程环节勇于尝试多种方法编程,并用实践检验不同方法优劣,在数控加工环节反复实践,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培养学生尊重知识、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学打造线上思政平台,精选《大国工匠》视频、学校钢铁精神宣传片、李四光事迹视频等做成案例库,让学生课前自学,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钢铁精神、劳动精神、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与素养。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线上思政案例展开教学,让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而行,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思政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后引导学生观看完整的《大国工匠》视频,并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大国工匠”为题,提交一份观后感报告,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总结 当前,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已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增强课程育人效果,切实提升大学生工程伦理与素养,而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形成多角度系统性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有待研究。课程思政效果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协力合作,不断牢固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思政案例,才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科学素养和奉献精神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郑翠 蒋国璋
中医治病自古以来都是集“医、药、护”为一体,其中蕴含了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精华的集中体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都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经典著作,其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中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不仅是完整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求,而且是中医护理专业继承和弘扬中医护理事业的基础和前提。尽管当前我国对中医护理教学的开展已经较为成熟,但对于中医经典学习和传授的开展还有待强化。《伤寒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还是构成中医护理学的主体[1]。因此,本文重点对《伤寒论》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思路作一综述。 1张仲景及其《伤寒论》 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名机,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著成共16卷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与实际诊疗相结合的专著[2]。该著作流传至今,并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内热病的内容结集为《伤寒论》。 2《伤寒论》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理论技术 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在中医经典著作中零星散见。由医圣张仲景著作的《伤寒论》蕴含了大量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并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从中医护理技术这一角度来说,在《伤寒论》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如对熏洗法、点烙法、坐浴法、烟熏法以及渍脚法等护理技术的记载。从急救护理这一角度来说,《伤寒论》中对自缢者抢救的方法予以详细记载,类似于现代人工呼吸法。从药物护理的角度来说,《伤寒论》中对中药煎法、服药方法以及用药后护理方法等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例如,张仲景认为在相同中药煎法下,其药效会受到水质的影响,如有泉水、沸水、浆水、潦水、甘澜水等[3]。对于用药后的护理,《伤寒论》中明确指出在用药后应喝热粥等予以辅助,从而起到养胃和发挥药效的作用。还十分注重用药后的饮食护理[3]。例如,在桂枝汤服用后应禁肉面、黏滑、生冷及五辛等物的食用。对于饮食护理,还以专篇论述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如,冷热食忌、四时食忌、妊娠食忌、五脏病食忌等。不仅如此,在饮食护理的过程中,还强调了辨证施护。除此之外,在饮食卫生方面,也明确指出不应食臭鱼、馁肉、秽饭等。《伤寒论》中对于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记载,对现代临床有效展开中医护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对于中医院校展开中医经典护理教学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对于《伤寒论》中护理方法的研究,最早始于1983年,并提出了“医护合一”。而提出对《伤寒论》护理内容展开系统的梳理则是在1985年。1986年,又有学者提出应建立仲景学说护理研究机构,并编写仲景学说护理医学教材[4]。目前,既有文献对《伤寒论》中制剂、服药、药后护理及预防调护等不同视角的研究、整理和分析,不仅是对中医护理内容的有益补充,而且对编写中医经典护理读本,以及中医护理教学的有效展开也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伤寒论》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思路 3.1案例教学 中医经典实质是对临床实践的观察与总结。案例教学核心是案例,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案例调查、阅读、分析以及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于中医经典教学而言,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在临证思维中强化中医理论知识。临床中医学不仅具有流派区别,而且具有地域区别,以中医经典中的病案为依据展开案例教学,不仅能够突破流派和地域因素的制约,而且能够从中医经典中汲取更多的临床心得。林敏等[5]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中医经典是临床的活水源头,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同时认为案例学习是中医经典传习的重要方式。中医经典病案是案例教学的标本和学习内容的载体。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小组学习方法对中医经典中的病案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对诊疗方案各抒己见,而后通过教师的合理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王新等[6]在研究中以病案案例观对《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第28条进行了解读。这为中医经典案例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以《伤寒论》护理理论和内容等资源为依托展开案例教学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3.2第二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不仅忽视了对学生护理技能的培养,而且难以保证学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伴随教学的大力改革,第二课堂教学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此,彭波等[7]在研究中指出应积极推动具有中医特色的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的搭建,并指出要形成以“中医经典强化平台、专业学科竞赛平台、文化宣传推广平台、社会实践应用平台、科创学术培训平台”为主干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五维一体”的第二课堂平台体系。其中,中医经典强化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营造浓厚的中医经典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强化学生中医经典的学习能力。借鉴上述教学思路,在展开中医经典《伤寒论》护理教学时,可将《伤寒论》诵读大赛、知识竞赛等融入第二课堂。这不仅能够促使中医经典走出教室,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 3.3对分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是于2014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将传统讲授式与讨论式课堂优势相结合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将课堂时间一半分给教师,一半分给学生,即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及讨论3个过程,因此又称为PAD课堂。岳滢滢等[8]在研究中对PAD教学法在《伤寒论》的具体应用展开了分析,并指出这一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和内化吸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4现代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中医经典教学的改革进程。在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将慕课、雨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以展开现代信息化教学。马丽杰等[9,10]在研究中对慕课盛行形势下《伤寒论》教学方式和慕课建设进行了思考。王保华等[11]将翻转课堂与BOPPPS模型相结合,对《伤寒论》教学进行了设计,并指出其为《伤寒论》提供了更具吸引力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韦姗姗等[12]学者则将雨课堂引入《伤寒论》这一专业必修课中,并将其贯穿于课前、课中及课后。余洁英等[13]则在研究中对借助《伤寒论》条文辅助记诵APP的课后自主学习及网络化考评量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陈明等[14]则分析了Flash动画技术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伤寒论》中医经典护理教学中也可将慕课、雨课堂等信息教学法应用其中,以提高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3.5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背景下,将诸多优秀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方法,是一种注重应用和锻炼能力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近年来,融合式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中医经典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李梦华等[15]在研究中对《伤寒论》融合式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并从环境融合、方式融合、资源融合以及评价融合4个方面进行了构建。张楠等[16]则在《伤寒论》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归纳比较、形象类比、病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形成了多元融合教学模式。 4结语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散见于中医经典著作中。对于中医护理专业而言,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中医经典中的中医护理资源,并通过中医护理经典案例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现代信息化教学以及融合式教学等,为学习中医经典的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护理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余洁英,刘雅倩,韩新,等.思维导图构建《伤寒论》方证脉络的教学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9,12(4):612-615. [2]温雅,丁元庆,张思超.《伤寒论》火热证治对后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9):3946-3948. [3]张紫妞,司明威,郑越文,等.《伤寒论》中针灸理论及其与经方结合运用浅析[J].四川中医,2020,38(2):21-24. [4]张萌,李孝波,门九章,等.翻转课堂在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9-11. [5]林敏,柴可夫,朴春燕.学经典做临床:从中医经典教学改革谈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0):32-34. [6]王新,冯诗瑶,吴昊,等.以病案案例观解读《伤寒论》第28条的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7):649-652. [7]彭波,王飞,田理,等.基于“五维一体”第二课堂平台提升中医学类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3):1-4. [8]岳滢滢,李家庚,刘松林,等.“对分课堂”教学法在《伤寒论名医医案精华选讲》课堂中的探索与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0):2499-2500. [9]马丽杰.MOOC形势下《伤寒论》教学方式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0(7):94. [10]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等.伤寒论慕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86-87. [11]王保华,方剑锋,李赛美.BOPPS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的伤寒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22-25. [12]韦姗姗,王慧峰,张晓琳,等.雨课堂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37-39. [13]余洁英,廖华君,王静,等.伤寒论信息化教学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1):1-4. [14]陈明,尹笑玉.伤寒论教学中Flash演示教学法应用的探讨[J].中医教育,2019,38(3):36-39. [15]李梦华,张瓅方.基于《伤寒论》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式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39-40. [16]张楠,王振亮,张金玺.多元融合教学模式在《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163-165. 作者:刘希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古老医学,是中医四大基础学科之一。它偏重于对临床医师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医外科医师由于经常要给患者进行一些处置,如换药、箍围、掺药等,与患者的接触要比其他专业相对较多。如何在与患者的接触当中给患者以亲人般的感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医疗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师是住院医师的得力助手,肩负着学习和工作2项任务。作为带教老师不只要教给他们专业知识,重要的是要教导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德,教师有责任将隐藏在专业中的思想道德内容传授给学生[1],教导他们具有同情心,设身处地与患者交流,这会增加学生治疗疾病的急迫感和紧张感;看着患者痛苦,他们会有使命感,会更加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寻求疾病的解决之道。所以中医外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尤其注重思想政治建设,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实践报道如下。 1思政教育在中医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 1.1思政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是保证国家人才储备的必要手段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常言道,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任何时候都不过时[3],目前,医学院校虽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作为一门单独课程与专业脱节,学生对此认识不深,规培医师更是直接与临床对接,很少甚至不再接触思政教育,这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对学医信念的动摇,把医学职业单纯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不能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学业精湛的学生会流失海外造成国家人才流失,所以思政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意义重大,医学专业中普世救人的思想与党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念不谋而合[4]。 1.2思政教育与专业融会贯通可以激发规培医师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 在中医外科专业技能培训中加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医外科的发展历史,知道中医外科学擅长治疗疾病的手段主要是整体观和外用药物,这是中医外科区别于西医外科的主要方面,是中医外科的优势,也是中医外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先天解剖不足而另辟蹊径的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我们在临床带教中教导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把中医外科发扬光大。 1.3思政教育可以提高住培学员的医德增强他们治病救人的使命感 反过来又会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医外科疾病多经久难愈,尤其是皮肤疾病,有“治病不治癣,治癣干丢脸”的说法,患者面对缠绵不愈的病痛,身心饱受折磨,由于严重的健康焦虑影响个体对身心健康的评判能力,导致个体频繁地求医,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财力损失和生活质量下降,带教老师通过把疾病移情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同身受,会增加学生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加大住培医生减轻患者病痛治愈疾病的决心。 2思政教育在中医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2.1入科培训中的思政教育实践 住培学员进入中医外科后首先需要进行入科培训,除了介绍科室情况,安全教育、工作纪律要求、科室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学习制度及相关的规定、卫生制度外,针对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要向住培医师交代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住培医师观察疾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的伤害程度,让新入院患者填写身心症状自评量表,针对病情向学员介绍科室既往疑难患者被病痛折磨,四处治病的坎坷经历,激发住培医师的同情心,让其对中医外科工作有深刻认识,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临床带教中的思政教育 在临床带教中,强调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不收受患者红包回扣,对患者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给住培医师起到医德表率作用。中医外科临床带教工作包括小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临床技能操作及日常病例管理5部分。在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中加入其历史演变及现代研究进展已经是中医外科常规讲座思路,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方向可以对学科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中,中医外科多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针对具体病例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法,通过比较患者疾病表现的不同和治疗的不同得出一个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案。在情景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相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让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讲解,老师在旁聆听总结,增强住培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在临床患者管理过程中,一天至少3次查房,勤与患者沟通是中医外科对住培医生的硬性要求,通过勤与患者沟通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者苦痛,让患者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和情感的依托,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所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但冷冰冰的技术解决不了患者心里的创伤,“医德并举”才是中医外科住院医师培养的核心思想。 2.3出科考核中的思政教育实践 中医外科住培医师出科考核分理论与实践2部分。理论出科考核病例诊疗过程是否给予患者止痒、止痛以及理疗、安慰治疗是考核住培学员是否把思政教育贯彻到临床的主要指标。临床实践考核中给予患者箍围、火针、换药过程中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动作是否轻柔是我们实践考核打分记录的标准。 3中医外科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思政教育感悟 3.1临床带教要教给住培医师严谨务实认真的医疗作风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患者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稍有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要人性命,所以医务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管理患者、下医嘱、处置等临床实践中不仅要时刻提醒住培医师谨慎认真,而且要做好把关者与监督人。 3.2思政教育要贯穿在住培教育始终 住培医师在科室轮转多在2个月以内,在有限时间内把思政教育与专业相结合需要带教老师精心备课,在临床工作与学习各个环节体现人文关怀[5]和中医仁爱精神,凝聚医者核心价值观[6],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有“为医当仁”的理念。 3.3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 带教老师的培养也是中医外科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7]。只有带教老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行医以德为先,才能反过来教导学生,所以科室定期开展医德教育,学习医院相关法规,加强对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 4结语 改革开放40多年,大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学生对学分的重视要大于对思政课程本身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在工作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的岗前培训,是在专业中体现思政教育的一个恰当时机[8],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思政教育有助于住培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王朝亚,朱银龙,杨锐.高职院校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9):98-99. [2]赵寒冰,陈煜,段力,等.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0):26-27. [3]赵歆,罗和古,吴秀艳,等.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3):4-6. [4]魏繁,吕侠,孙成鹏,等.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6):169-171. [5]吕红玲,黎玉叶,张琨.浅析人文关怀在中医院校体格检查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52-154. [6]陈志琳,杜洪志,周静,等.中药调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5):36-38. [7]周庆莹.对中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2):174-176. [8]张明雪,文雨薇,张丹,等.课程思政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0):28-29. 作者:韩雪 杨爱龙 张 磊 尹航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