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职业道德建构路径思考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良的网络风气给会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抵制较高网络诱惑力的物质条件,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活动。他们不顾会计行业的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利用网络条件,坚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 国家网络法律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个人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因为社会生活不但要受市场规律调节,还要受法律调节,所以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我国在93年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此法对电算化形势下的犯罪鲜有涉及,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不利于遏制违法的会计行为,当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得时候,缺乏法律保障。 在非网络互连经济中很少会有公共决策的机会,作假行为的客观基础也相对较小。但是在电算化开发经济时代就有不同,因为除个人消费之外的一切经济决策,包括生产、投资、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产品销售等等,这些都普遍含有公共决策的性质,这些都可能导致滋生腐败和作假。由此可见网络经济比非网络经济有着更容易产生腐败和作假的客观基础,使作假市场供求更为广泛。 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的具体化,它既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会计工作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把会计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会计道德行为,从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义务,实现电算化会计管理的目的,使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计人员只有遵循职业道德要求,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健全电算化形势下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健全的法制法规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臆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1]。在进行法制建设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电算化形势下违法行为规定明确的惩治措施。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会计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及后续的激励约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互联网建设,对违法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3建立和完善点算化形势下的自律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类情感,是职业会计人员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责任的强烈感情表现,而作为一种自我评价能力素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又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会计人员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信念和意志的表现。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是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的统一和相互补充。因此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标准 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科研成果,交流科技信息,指导科研发展方向的载体,深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在市场经济挑战的考验中,能否坚定立场,刻苦钻研业务,谨守编辑职业道德,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编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期刊水平,是能否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与水平决定期刊的命运 新世纪的到来,科技期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科技期刊的编辑水平决定期刊的命运,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的提高办刊质量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编辑没有好的职业道德,就很难自觉地把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作为自身不懈的追求。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形成要素很多,比如:国家重视科技的政策,科技投入,科技环境,科技意识,科技机制以及科技人才的利用等都十分重要。而在这些因素之外,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可忽视,这已经成为学术前沿人士的共识。权威的科技期刊应源源不断的采集到科技前沿以及资深学者的研究进展,推介科技发明与发现,介绍最新的科技动态与方向,使之成为科技信息的交流中心。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编辑不但要有较高的编辑水平,同时也应掌握本学科的科技动态,科技发展及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刊物质量,从而推动全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整体水平。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可分为两个方面: ⑴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编辑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程度。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应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可以明辨是非,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至于迷失方向。 ⑵业务素质。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业务素质尤为重要。科技期刊编辑对所从事的专业对象的认识能力,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编辑本人能否及时发现所审读文稿的价值,并使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稿及时变成编辑产品而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就更要求具有所从事专业的较高水准,熟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趋势。除此之外,编辑的知识积累,编辑的文字功底,编辑的处理事务能力等也同样重要。 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把办刊质量的提高变成个人的自觉追求。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两者之间,政治素质是根本,具有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自觉地去学习,不断进步,提高业务素质。而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很好的业务能力,就不能分辨稿件的优劣,不能对稿件的取舍做出公正的评判,也就不能对稿件进行有益的加工,期刊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编辑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具有编辑工作的满腔热忱,才能在工作中养成严谨的作风。无论对稿件的取舍,还是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能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更具有敏锐的视角,强烈的职业意识,善于发现甚至发掘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只有这样科技期刊才能在众刊林立中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反之,如不能注意信息的收集,不注意获取新的前沿的科技成果,编辑反应迟钝甚至麻木,长此下去,刊物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科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刊物的生命同样在于创新。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应当始终作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不懈追求。期刊在形式上的创新主要为内容上的创新而服务,应把形式上的创新与内容上的创新相结合,期刊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内容的创新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在树立精品意识和策划的基础上,及时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捕捉科研前沿信息,在本学科科技期刊中不断推出新作,将最新的科研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科研人员,推动科学技术的进展,这样,期刊本身也才能够长久地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喜爱。 总之,科技期刊的编辑素质是科技期刊的命脉所在,就像企业生产出精品,创出名牌那样,科技期刊也同样应有名牌意识。刊物不奉献精品,不能推出学术前沿新作,就会被读者淡忘,被市场所抛弃。而要提高刊物的质量,期刊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满腔的工作热情,勤奋的敬业精神和不断的创新追求。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学习,努力进取,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从而精通业务,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刊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在改变,观念在更新。出版环境的改变给编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使不少人陷入了困惑与误区。在这样的历史变革面前,某些人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在新情况下,新问题面前处置不当,丧失了编辑应有的立场和道德。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科技期刊与其他精神产品一样接受市场的检验。而科技期刊的编辑也同样面临着编辑职业道德的检验。新的时期当然要有转型意识,科技期刊编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然而,这并不是说要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发展。在实践中,人们不难看到出版产品中华而不实的平庸之作,也常常见到只为抢占市场的粗制滥造货色,这与传统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重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自古以来,历史上思想家都把道德的追求作为为人处世的价值准则。今天,在继承优秀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号召,这不仅是对官德的呼唤,也要求各行各业建立和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从某种意义上“为人作嫁衣”的编辑行业讲求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编辑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当然必须有与行业要求相一致的道德水准要求。编辑队伍应当加强管理,加强自身约束,加强个人修养,防止违背职业道德,丧失敬业精神,背离行为规范的事情发生。1995年1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制定了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要求编辑要对国家和人民负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要处理好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作者,自觉维护作者权益。这些是对期刊编辑的起码要求,自然也应当成为编辑界同仁的自觉约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应该站稳立场,遵守出版工作者准则,分辨是非,通过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及自有的高尚职业道德修养,以大众利益的追求为最高追求,以自身健全完善的编辑人格,渗透自身的文化参与意识,从而做到明察秋毫,努力使自己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以出版工作者准则作为标准,默默无闻,讲求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一个编辑的崇高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力量,渊博的学识水平,担负起为社会、为现代人呼唤道德的历史重任。 职业道德论文:银行会计职员职业道德现状和培养对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它与适应银行业发展的要求还的距离还是比较大。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还不够好。虽然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近况固然有其好的地方,但是其存在问题还是比较多。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述 道德是人们生活中较为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道德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古代,道德不仅指处理人际关系之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以及规范要求,还兼指个人的行为品质以及修养境界。在现今,道德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是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等高的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一般道德在社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它的形成与商品经济之进展有着随同关系,成为商品经济活动中一种全新的道德观。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成为权衡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的优劣的尺度。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活动的范畴愈来愈普遍,职业活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现在商业银行会计行业就是其中一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在商业银行会计职业行为以及商业银行会计职业活动的具体体现。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则以及坚持准则,提高工作技能,参与管理,加强,服务这八个基本的要点,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保持公正;通晓业务,能力足以担任会计工作;对银行企业加以保密,绝对不以非道德手段获得别人秘密;提供客观的信息,并予以充分揭示。 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培训的意义 商业银行会计的服务对象涉及到多个方面,供给的管帐信息无疑属于公共产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之发展,此外,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与我国的法律法规搭档,调整工作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倘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劣,那么严重影响到我国大众的切身利益。 大部分商业银行不乏职业道德素质颇高的会计人员。然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的确确仍然发生还是一少部分违背职业道德,乃至犯的不耻作为。因此,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的意义非常重大。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究其原因,无非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行为的必要保障;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激发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自我涵养的主动性。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能够建立全新的商业银行会计行业作风,培育会计人员的杰出工作德行,培育品学兼优之会计人才,维护会计行业之威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一)积极的一面 1.热爱自己的岗位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敬重会计这个职业。现在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一方面出于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出于当下激烈的工作岗位竞争,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热爱着自己的岗位。 2.服务意识逐步提高 当下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于服务对象的服务意识是不断加强的,他们对服务主体非常忠实,心里面自始至终都是以服务对象的经济利益为主。与之同时,他们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谨记把为所有者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是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以谦虚文明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这样的文明服务促使他们的服务达到了高质量的效果。 3.守法合规意识不断增强 当下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都可以准确对会计职业权利与会计职业义务的关系对做出一定的安排并解,加强抵抗行业不正之风的本领,积极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之习惯,积极遵守企业组织纪律,并且积极履行维护财经纪律的责任,勇于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断增强守法合规意识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国民经济得到了良好地运转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 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然而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当下有少量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漠,诚信意识不够,再加上他们的上司不乏一些法纪观念不正之辈,廉洁自律意志力不坚定,因此造成底层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难以遵守和维护职业道德,丧失掉自己的职业责任感,致使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随意更改核算办法,会计核算混乱,财政体系丧失平衡,胡乱造假账,严重致使商业银行出现诚信风险。 2.保护客户信息的行为存在偏差 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保密性,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是可以掌握大量的商业、工作以及客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非特殊情况下是万万不能泄露的,倘若这些信息严重泄露,对于社会经济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3.缺乏钻研专业技能的精神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职业,当下我国多数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忙于处理繁琐的业务,难以抽空学习,再加之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不高,认为会计专业无非就是一些数据处理的简单问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致使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量跟不上时代的信息更新节奏,导致商业行会计专业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具备高质量的技能水平,会计信息是一种空谈。 4.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人员在处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之时,其务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鉴于岗位的局限以及上司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有关。倘若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难以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贵伐,那么管帐信息大有可能会不真实,社会经济效益将大会损失。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为真实客观,倘若会计信息失却这 个特质,势必导致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局面之产生。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整体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信用质地,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现时银行交易中出现诸多的信用缺失事件,这与整个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息息相关,使得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受到冲击,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2.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当下中国从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人数逐步增多,构成的会计步队异常巨大,然而我国的会计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懂核算、懂管理的员工不多。之所以会出现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与职业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的要求的局面,是因为我国的会计道德教育边缘化,很多时候我国的会计,教学都呈现出我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专业素质教育但是却忽略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工作人员难成大器,造成违法行为时常发生,漠视法纪,银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轻忽会计危机防备以及银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造,导致会计政策水平以及营业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3.内控制度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 防止管理疏漏需要依靠一个科学的内控制度,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的科学性令人担忧。某些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内控岗位制约的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设置难以互相约束和监督,而管理则是较为松懈和脱节,即使某些银行拥有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然而却缺乏一个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如此势必助长个别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形成。 当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考核晋升机制也是不科学的。商业银行中的会计人员中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者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得到的奖励是微不足道的,这样导致那些职业道德良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挫伤,同时也滋生了某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 这种不好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重业绩而轻行为。 4.经济利益驱动,个人职业道德滑坡 前面提及,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可是现在有些商业银行会计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层,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个人职业道德滑坡,进行商业银行的会计违规和做假账行为产生。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和恶性经济犯罪频繁发生,会计职能弱化。 四、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一)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当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公众中有着良好信用的人士以及企业,对他们的信用道德给予一定的奖励,运用大众媒体来宣传诚信的好风气。 其次,当局务须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档案制度,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二)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道德良好氛围银行企业应当坚持"以德治企"的理念来塑造企业形象,用职业道德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银行企业应当积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企业精神,注重行为规范方面的管理,把企业道德与企业的理念、行为、经营方向、发展战略、服务特色等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与策划,强调企业和会计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于风险,贡献社会,把"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作为价值观念,营造出一个职业道德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提升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培育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大有裨益。在对在校学生进行基本的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商业银行在职会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当适当对其进行培训,采取适应性学习,扩展性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等多种于培训形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采用讲授、讨论和研讨等培训方法,这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还能减缓其工作与进修研习的冲突。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职业道德自我教育,养成自觉抵制不良行风影响,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促使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更加健全,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促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之间有章可循,形成相互监督约束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是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并且根据其结果进行相应之表彰和惩罚,建立起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倘若缺乏科学合理之奖惩机制,那么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检查就会只顾着形式,却难以施展其应有的鼓励以及震慑功用。因此,为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对会计职业道德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应当纳入被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验证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应为商业银行会计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商业银行企业应当完善银行业内部激励机制,对银行会计人员检查中呈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同时通过公开刊物等大众媒体予以广泛的宣传,这样众多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者从这些道德楷模中得到鼓动的力量,营造抑恶扬善的企业环境。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银行企业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优良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展现企业特色,得到社会公众的了解、认同与偏爱,提高银行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以及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论文: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管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内容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 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 资料管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须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实施。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内容控制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的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馆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鹏同志在致国际国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员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是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的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作者:湖北省汉川市图书馆 许德鹏 文育红 职业道德论文:有关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推行以德治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关键;以德治国、以德治官,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失范的原因,目的在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以德治国”重在治理“官德”,为“官”要有“德”,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固有之义。对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执政党各级公务员来说,只有达到了相当的思想境界,具备了相当的道德水准,才能胜任领导工作。“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公务员特别是高层次公务员,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应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公务员对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身体力行,就会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群众,他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相反,如果公务员不能以身作则,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甚至贪污腐败却不以为耻,就不能做人民群众道德的表率,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就成为空洞乏力的说教,以德治国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公务员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还会使一些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公务员不同程度地掌握一定的权力,“官德”合格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权力的行使方向和效果,官德好的公务员会自觉为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福利,相反则必然会以权谋私,甚至祸国殃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德’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文化,一种行政伦理。新时期加强‘官德’建设,就是落实我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以德治国”,迫切要求党和政府的全体公务员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强大的道德魅力吸引人民,团结人民,凝聚人心,带领人民群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机关的职能和对不通层次公务人员的要求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可以确立公务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标准,约束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的主观随意性,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秩序,保障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引导、约束下,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执行公务时就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运作机制、领导行为等等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双向互动的。公务员行为的规范程度更多地取决于行政机关内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领导方式及其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这种程度越高,对公务员个体行为的规范作用越大。如果这些因素不稳定和不规范,其直接后果会造成公务员情绪上的不稳,心理上的不安,行为上的失范,管理上的混乱,就很难保证公务员行为的规范。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行政机关正常有序地运行与发展具有保障作用,还可以促进行政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和 科学化建设。 二、当前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一)腐败现象丛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公务员经济犯罪的腐败现象呈现日益严重趋势:(1)贪污、受贿索贿现象逐渐增多。这几乎不同程度地遍及各个地区和部门。索拿卡要,收受贿赂。利之所趋,便忘了职责之所在。(2)个案数额越来越大。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千元、几万元上升到近几年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更多。当今世界最大的走私案远华集团走私案涉及案值530亿元,偷逃关税300亿元,相当于1999年海关关税收入比重的53%,相当于1999年GDP比重的0.34。(3)贪污受贿公务员级别越来越高。2002年检察机关查办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3269人,创出历史最高;法院判刑的县处级以上人员数目2002年亦出现历史最高点为819人。(4)法人犯罪、团体犯罪越来越突出,涉案人员较多。这些腐败现象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83年至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办腐败案件所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金额达491.3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左右。1999-2001年这一损失平均每年高达占GDP比重的14.5-14.9%。据报道,目前逃往国外或失踪的官员人数己达数千人,卷走贪污的公款高达130多亿人民币。① (二)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蔓延成灾。当前公务员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有:第一是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与速度;第二是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为求升迁,不讲良心道德,置党性原则不顾,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和贴金工程;第三是对成绩无限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对失误则尽力隐瞒,大化小,小化了;第四是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由于急功近利之心,上级领导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空口号,而下级则疲于应付,在不能完成的压力下只好作假;而某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又不察实际,满足于听汇报和看报表。结果是,敢于弄虚作假的得到 肯定、褒奖甚至提拔,而说实话者则受到批评甚至处分。再加上有的上级领导有意无意地纵容下级弄虚作假—搞贴金工程,提高自己的政绩,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是下级的,自己最多是检查不严,甚至可以推做不知,给了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危及国计民生,阻碍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享乐主义成为时尚。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公务员地位的特殊性,“及时行乐”成为一些公务员的生活哲学,享乐主义蔓延开来。这些人玩世不恭,超前消费甚 至奢侈浪费。他们追求感官的刺激,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尤为严重的是,一些公务员在当地群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下岗职工愈益增多、不少学龄儿童无钱上学的情况下,仍挥金如土,暴珍天物。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将泯灭公务员的理想与斗志,消弥公务员的创业精神,毒化社会风气,引发民心混乱,最终导致社会动乱,党变质,国家变色。可以说,享乐主义特别是公务员的享乐主义成风之时,就是国家、民族衰落之日。 (四)官僚主义有所发展。官僚主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问题上的瘤疾,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深恶痛绝的、群众异常反感的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并 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危害。在新的形势下,公务员中的官僚主义又衍生了一些新的形式,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些公务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想问题做决策凭主观意愿,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溜人,逃避政治责任;还有就是一些公务员变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再就是还有少数公务员职业道德感严重退化,办事拖沓,效率低下,敷衍塞责。这样的干部为数虽少,但是危害却不小。官僚主义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严重的道德不忠诚和背叛,是对公务员从政道德的裹读和践踏,其危害不可小看,不但给国家政治经济及各方面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严重动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务员的道德失范问题比较突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①胡鞍钢,“巨大的腐败黑洞:10类系统性腐败的经济损失”,《纪检与监察》,2003年第7期。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腐败问题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导致公务员道 德失范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封建残余思想文化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说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也大量地存在,就成为封建残余思想寄生和繁衍的温床。列宁在论述苏维埃政权中的官僚主义的原因时指出:它是“小生产者散漫性和萎靡状态的上层建筑”。邓小平也说过: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为了彻底肃清封建残余思想,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改,迅速发展生产力,创造其不能存在的物质基础。 (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对外开放是我们党新时期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在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的今天,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广大资源及市场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坚持。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处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同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有了渗透进来的可乘之机。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或用腐朽的世界观侵蚀,或用金钱行贿收买,或用美色和腐败的生活引诱,使党内和公务员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蜕化变质,达到其“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三)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法律等改革不配套 1.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以往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实行的是金字塔型的权力控制,它以政治权力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把整个社会都纳入政治权力的掌握之中,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调节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由于我国产权关系长期得不到界定,再加上政治权力在计划经济时期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的历史惯性,我国的资源配置权力绝大部分仍然由政治权力掌握,而不是由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由市场来调节。在我国当前的“准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控制能力减弱,控制手段滞后,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导致 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权力过分集中。因此,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及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等因素为权力腐败产生了滋生的土壤。 2.法律体系不建全、不完善。一是立法质量不高,缺乏权威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现有的法律法规中,除一部分制定于计划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其基本内容己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外,还存在着诸如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治标的多,从总体出发治本的少;政策性规定多,法律规定少;原则性规定多,预防性和操作性规定少;要求遵守的内容规定多,而违反规定内容,如何进行处理的规定少;有关个人违法违纪的规定多,有关法人犯罪、集体违法违纪的规定少的问题。二是立法相对滞后,缺乏超前性、预防性和实效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立法体系不建全,一些权力主体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私分国有资产。再加上惩治腐败的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已有的解释多是个人的学理解释,需要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立法解释或“两高”进行司法解释。因此,司法实践中针对一些腐败犯罪具体适用法律难度比较大。由于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民众对一些腐败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需要。 (四)对公务员当前的物质利益补偿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我国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却还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相比,而且就以我国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仅处于稍高于温饱状态的水平。而在高通货膨胀的年份,其实际收入还要下降。虽说是:“革命党嘛,只要有饭吃就行,以不饿死人为原则。”①但追求比吃饱和穿暖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毕竟是和平时期每个人的客观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②所以,随着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把公务员的工资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就很容易使其中的一部分人失去心理平衡,铤而走险,走上以权力为手段和换取工资以外收益的道路,导致公务员道德的失范。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公务员的腐败和道德失范,是人类社会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恒久的话题,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对之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治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治理公务员道德失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加强对公务员的廉政教育 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是要抓好廉政教育。公务员的失德行为根源于思想道德的堕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祛除公务员思想上的病毒,治疗其道德上的缺失,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 1.要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廉政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革和创新。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特别使公务员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思想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反复强调对广大干部要经常进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明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以教育为基础,牢固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同时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以德 治国的思想。 2.在廉政教育的内容上,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加强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发扬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的传统,以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廉洁公正,克己奉公,举贤任能,开拓创新,善于进取; 3.在廉政教育的方式上,要靠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监督措施要到位。事实反复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倾向于腐败。因此,廉政建设中,监督是关键。人类有史以来,就有权力和道德的监督。其中最主要的、最本质的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民主监督权利。 (二)以法治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1.要尽快制定《公务员法》,确立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严禁公务员以其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牟取任何私利。如禁止在职公务员经商,不得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严格规范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辞职从事经营活动,辞职必须履行规定辞职程序并且对公务员辞职后的从业应有必要限制;建立公务员离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限制公务员的配偶或子女从事赢利性活动。 2.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各级公务员必须按时申报其财产收入,包括配偶和子女及其与其相关的财产收入;对于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要公开申报其财产;推行任职财产申报、在职财产申报和离职财产申报制度;在应酬活动中可以接受与本部门有日常联系的团体和人员的礼品、宴请,也可以接受重大节日期间的赠礼、宴请,但事后必须向主管机构汇报和登记。 3.要制定《公务员道德法》,使公务员的道德行为有了统一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 ①《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如道德规范局,负责对道德法规、政策做出解释,并提供道德咨询等。 4.制定《反贪污法》。如新加坡的法律明确规定贪污受贿罪的主体应是全体公务员;明确贪污的概念,即一切利用权力或职务之便接受报酬的行为都属于贪污受贿,并要明确贪污的标的“报酬”的范围,包含现金、礼品、贷款、佣金、免除债务或义务、免受罚款或起诉等。 5.要实行政务公开立法。将国家的行政法规、决定、文件等以一定的方式公开,如可以在政府的网站上,也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体。使得公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也便于公民监督公务员的道德行为。 (三)对公务员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 虽然,腐败是由贫而不是由贪引起的,但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来看,我们还不具备“高薪养廉”的条件,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予公务员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将其工资收入提高到社会中等偏高的水平并与通货膨胀率挂钩还是应该的。我们要想遏制公务员腐败和道德失范现象,使其不以权谋私,就要求公务员除工资收入和法定奖金外,不能再有其他的收入,而这种要求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高收入队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做到。即使我们依靠其他手段能维持公务员的廉洁,但低收入也难以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行政部门来。而那些虽然廉洁但低素质的公务员同样不是我们所 希望的,也是不受人民的欢迎。所以,加强对公务员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也是解决腐败和失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对于公务员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虽然近一年来,我国多次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但其合法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消费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在我国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公务员的收入,使其能以合法收入满足其正常消费。另外,对于国家公务员,应大力增强其收入的透明度,将他们收入水平公之于众,使其隐性收入明朗化,以更好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例如,新加坡政府利用中央公积金制度,对减少甚至杜绝公务员的“59岁现象”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作用。新加坡政府把公务员每月工资的40%作为公积金,存放在银行里等公务员退休后才能支取。这40%的公积金,只在公务员的工资中扣除22%,还有18%由国家补贴。也就是说,国家除了每月发放公务员工资,还要在其公积金中补贴工资总额的18%,一个公务员如果从20岁多参加工作,到退休时将会有一笔数目巨大的公积金可以支取,多则几十万,少则十多万,足够保证过一种优哉游哉的高素质生活,吃穿不愁,颐养天年。中央公积金是实在而可靠的保障,是向公务员提供的良好福利待遇。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不再可能以少数风高亮节的人民公仆“穷而愈坚,不堕青云之志”的标准,要求大部分的公务员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行政伦理水平,我们更应该在“重典治乱”的原则下,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逐步建立“以薪养廉”的伦理化的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 总之,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主题是永恒不变的,即公务员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职业道德论文:娱乐记者与主持人职业道德底线 随着信息发达“步伐”的加快,快节奏的竞争生活让人们感到很大的生活压力。娱乐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求,所谓娱乐包括健身,比如爬山,散步,旅游等等。这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真实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为我们带来的大量的娱乐新闻。也是通过对别人的隐私生活使自己得到愉悦。这就联系到娱乐记者。细细想来,面对娱乐圈的多彩世界,娱乐新闻记者要如何去报道呢? 对于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媒介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第一,经济利益的驱使。眼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社会大环境,对一些记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凡事以经济效益为上,一心扑在钱眼里。此外,由于采访工作是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重脑力劳动,让很多人觉得记者是吃青春饭,只有年轻人才顶得住,得趁年轻“揾多点”。因此出现了部分记者只求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第二, 政治 思想 教育工作的忽略。一些媒体的领导认为只要记者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犯错,其他的问题无关大局。于是对收受礼物、红包、纪念品等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放松了对属下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单位,一年到头难得开一次业务例会,政治学习例会就更少之又少。 第三,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 对于娱乐记者来说,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中难免会受到以上三点的干扰。 进一步的说有的不注重个人隐私,有的肆意篡改,有的扭曲事实,有的收受钱财做粉饰工作,有的夸大其词,有的形象丑陋,不尊重对方,有的偏离职业性质,以记者之名号赚取或者骗取钱财,做炒作者。这些人丧失的是个人道德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 一些编辑每天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娱乐新闻,常常陷于两难的境地,刊登呢?不知是不是故意炒作,有些新闻甚至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不刊登呢?又怕漏掉了确有其事的爆炸性新闻,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我国的传播业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刻,建国以来我们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经验,更没有娱乐报道的经历。没有本行业的职业意识,没有自律的自觉,除了简单模仿外,一切都在摸索中。报道明星,何种情形下的事实可以报道,何种事实不宜报道,何种事实适于粗线条报道而不宜细致入微,如何把握评论的分寸,区分适度幽默和侮辱的界限,照片和图画如何既具有新闻价值,又要防止低俗或侵权,如何区分“满足公众正当合理信息要求”和“迎合低级趣味”,如何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掌握好公众人物的隐私界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用“心”去做娱乐新闻。 一、规范的心 娱乐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似乎与其他新闻有些不同。那么,娱乐新闻是否例外于新闻职业规范?遍翻新闻理论着作,娱乐新闻和娱乐记者并没有单独定义的内容,娱乐记者只是因为报道对象与娱乐界有关得此称谓,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与其他新闻记者没有两样。报道编辑娱乐新闻,同样受到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约束。所以,编辑不能因为自己是娱乐版的编辑,便可以在业务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要用“心”去学习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只是在报道方式上,可以适当地活泼些,适当地有些幽默,但是不能发展到侮辱人格和侵犯隐私。 二、客观的心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包括事实与价值判断分开,全面、准确与公正。所谓公正,是指编辑要谨慎评估新闻事件的所有重要事实,做平衡、完整的版面规划,不偏袒任何一方。10多年前,孙旭培教授在研究我国报道方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报道经验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的概念,提出:“平衡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有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平衡手法所追求的目标,是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联系,是表现令人更加信服的倾向性,是寓倾向性于全面、客观、公正之中。” 运用到具体的新闻事件报道中,就要求编辑全方位的报道各方,尤其是对立方的观点和意见,公正分配版面份额,客观陈述事态的发展。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地摒弃个人好恶和观点,保持中立的观察者的角度编辑新闻事实和对立双方的观点,甚至应当为新闻事件所涉及的双方(或多方)提供平等利用版面发表意见的机会。新闻失去公正,媒体就会失去人心! 比如去年5月闹出的在新京报社发生的窦唯烧汽车事件,之前,已经有一系列不利于窦唯的新闻事件出现,比如4月5日该报曾有文章《丁武奉劝窦唯去看心理医生》,其中几个小标题分别是:昔日爱巢人去楼空,窦唯偶尔回来栖身;窦唯自我封闭,很少跟摇滚圈接触;高原生活困窘,窦唯只给500元生活费;丁武夫妇奉劝窦唯,希望他去看心理医生。4月7日该报发表评论《窦唯骂出心声,我们只听见娱乐》,4月26日,《新京报》发表文章《对窦唯,你不能想当然》,5月10日该报再发文章《窦唯否认骂李亚鹏虚伪》。这些报道和文章,对窦唯与两任妻子、王菲的现任丈夫李亚鹏、摇滚歌手丁武之间的感情、利益纠葛进行了细致煽情的描写,甚至说了那么多的尖刻和侮辱人格的话。这样的新闻,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失去了一颗“客观的心”,我们都没有采用,只是在发生了窦唯烧汽车事件之后,作为新闻链接出现,让读者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窦唯烧汽车的新闻,也并不单单报道窦唯如何言行粗鲁,如何打砸报社,如何点燃汽车,而是从窦唯的角度、网友的反映、媒体的反映等多角度编辑反映这一则新闻事实,让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窦唯的行为。 三、人文的心 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贯穿人文理念。娱乐新闻的主要报道对象是公众人物。由于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明星作为一个受关注的对象,他的行为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明星的行为无论多么隐私,在涉及公民的知情权时应该退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人物”没有隐私权,“公众人物”的私生活都可以肆意报道。比如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 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质需要之后的娱乐消 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道德。 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李咏以品牌价值5亿元蝉联冠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李咏在内的一些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由于自身的负面新闻的影响,仿佛一下子由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转变成了娱乐事件的制造者。早前李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曾坦言自己“已经触到了央视的娱乐底线”。美国文化传播学者波兹曼撰写的《娱乐至死》一书认为,电视决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应是积极进取、明荣知耻的,否则这个民族必然走向衰败。①电视起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文化导向作用,正因如此,对于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所限制。 2006年10月29日落幕的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颁奖典礼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李咏”再一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走向了备受争议的风口浪尖。观众对他嚼着口香糖带着墨镜上台领奖的举动很不满,尤其是他随意调侃孕妇蒋勤勤的举动,更是犯了“众怒”。当晚许多网民就在网上对此展开了批评。而一篇题为《李咏,你的“娱乐”底线在哪里》的博客文章更是在各论坛转贴,作者在博客中写道:“正所谓‘露多大脸、现多大眼’,李咏没忘了在金鹰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张扬自己,但是他的这次张扬却让人感觉到十分恶心。” 央视作为一个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媒体,它的娱乐底线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不能用一句话来做简单的概括,但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媒体性质决定了主持人的娱乐尺度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央电视台一向宣称以社会效益第一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这里我们还是援引李咏自己的话。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受到央视的某种限制? 李咏:任何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会受到限制,国家电视台更是突出。 .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觉得央视的娱乐尺度不够宽? 李咏:主持人是一个要充分展现个性的位置。作为央视主持人,个性张扬的程度以及分寸的把握,是需要拿捏的。 中国新闻周刊: 这个分寸在哪里? 李咏:通俗不庸俗,风流不下流。 在社会效益第一的中央电视台,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媒体的性质,它是政治性媒体,所以其节目也必须体现出权威性与公信力,实行“精英、精品、精简”的策略。②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其娱乐节目本身趋向于益智类的(幸运52、开心辞典)或是表演性质的(非常6+1、欢乐中国行),而非单纯的搞笑节目。央视本身性质决定其娱乐节目主持人必须受到限制,把握娱乐尺度,要能体现出国家电视台的风范,要能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用李咏的话说就是要通俗不庸俗,要以奉献出精美的节目为目标。 2.主持人的素质与职业道德决定了娱乐底线 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不能人云亦云,不可过分程序化,应该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反应要灵敏,对一般的事物最好能有出乎意料的见解,然而这种个性的张扬必须在一定的框架之内,切不可哗众取宠,或是将自己出人意料的见解建立在嘉宾或观众的痛苦之上。“毒舌”事件中李咏貌似个性的麻辣点评,不仅伤害了参赛选手,也让绝大多数的观众难以忍受。 优秀的娱乐节目要让观众在捧腹之后还能有回味的东西,这就要求娱乐节目要有精神内涵,主持人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而且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在出席公众场合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轻浮,李咏在金鹰节一句喜欢“年轻漂亮”演员的玩笑话就惨遭恶评,被观众认为没有内涵。幽默是需要智慧的,哗众取宠会适得其反。能让人笑还不是关键,问题是要用在地方,要有亲和力,最好有深度,反映的东西也要积极。 然而,李咏作为央视名嘴在2005年7月19日与朱军、崔永元等主持人一起严肃地开会讨论“综艺、娱乐节目的低俗化倾向”问题,并向全国同行发出了倡议。倡议称,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倡议还要求主持人要展示健康形象,主持节目要大方得体、用语纯洁规范,杜绝低俗、媚俗、颓废、宿命、无聊的内容,拒绝粗话[,!]脏话、庸俗调侃、打情骂俏、奇装异服、怪异造型。会上还颁布了《广播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音主持自律公约》。这里我们来看看有代表性的两条(2): 第九条:行为要得体,活泼而不轻浮。举止要正派,亲和而不失礼仪。避免粗俗和媚俗,反对矫揉造作。 第十四条:感情要真挚,避免煽情、挑逗。 从这些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视需要的是行为得体,不轻浮、高品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然而李咏在金鹰节上的表现似乎与条款有些出入,行为有些出位。 3.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决定了娱乐底线 中国素来被称作“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古代哲人历来主张“仁者必敬人”(《荀子·臣道》)、“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从生存交往视野中来看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也必须真诚地面对嘉宾、选手和受众,而这种真诚首先应该表现为尊重。如果主持真的能够做到心中有人,尊重他人,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节目的尊重。 如果说道德的约束是否能够起到效果,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体,是其内因的话,那么强大的舆论影响,这种外因的作用就迫使主持人不得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循娱乐的限度。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观众能够及时地反馈自己的意见,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主持人的监督。 优秀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是能够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既张扬个性又不失亲和力,既睿智幽默又富有内涵深度,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媒体的游戏规则,清醒地明了自己的娱乐底线 职业道德论文:试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领域中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在经济改革发展中,一些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现象,制造泡沫经济,扰乱经济秩序,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良的负面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负面影响,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蔽,作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提出的要求更高,所以加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它首先是有利于社会,因为它关系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2、从业会计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1 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专心致志地对待自已职业,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只有为自己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已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 2.1.1 认识到位,敬业奉献。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作为行动的指导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是人人必求的工作,或认为“会计难当,职权难用,成绩难见,违纪难免”等,这就必然会在其工作中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2.1.2 热爱工作,敬重职业。每个人只要热爱自已的本职工作,搞会计工作也是一样,全身心地投入自已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会现不平凡的业绩。 2.2 办事公道 处理各种职业事务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服务于社会。 2.2.1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现偏差。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把好关,守好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 2.2.2 加强学习,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识别能力,明确是非曲直,分辨善恶美丑、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能因职位高低、贫富、亲蔬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2.3 诚实守信 诚信是金,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2.3.1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真实正确地记录,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情况,才能实现会计核算,监督的真正内涵。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结账、报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2.3.2 保密守信,抵御诱惑。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2.3.3 执业谨慎,信誉之上。会计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讲信用、守诺言,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2.4 廉洁自律 会计的工作直接涉及和影响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会计人员必须是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2.4.1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共同作弊。 2.4.2 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要严格自律、自我约束、抵制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清正廉洁。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这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2.4.3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保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落到实处。 3.1 热爱本职,树立形象 会计人员要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弘扬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时代脉搏,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会计人员作为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职责,自尊、自爱、自律、珍惜岗位。多学习相关法规,加强法制观念,自觉消除一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风气。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问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不存私心,不怕打击报复,能自觉、大胆地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坚持原则是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管好用好各项资金的保障。 3.3 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公正无私是检验每一个会计人员有无职业良知,是否尽忠尽职的试金石,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 就是不湿鞋。”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都以国家法规、财经纪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在工作做到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不隐瞒真相,不弄虚作假,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敢于抵制一切违法违纪的经济行为。 3.4 廉洁从政,克己奉公 廉洁奉公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一条重要道德行为准则,也是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德。会计人员直接掌握着财权,整天跟“钱”打交道, 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因此更要时刻把握好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做金钱的奴隶。清正廉洁,是对会计人员的根本要求,更是考察一个财务人员是否真正称职的前提。 3.5 提高技能,强化服务 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使自已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主动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注重自身修养,谦虚谨慎,文明礼貌待人,正确处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服务、为人民服务。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属于个人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将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形象,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能使从业会计人员成为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职业道德论文: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 我国的法官职业化任重而道远。笔者以为,必须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因为高尚品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基础。 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看,必须把法官职业道德作为一套独立的自成系统的规范放在突出的位置,内化于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在法官职业化建设中,职业道德是“基石”。全美律师协会联邦司法委员会提出,美国联邦法院对法官素质的考核应把握三个标准,即正直、职业能力和司法品格。把正直即“高尚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这是对职业法官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法官,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官的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终保障。 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法官通过提高道德素养,正确行使审判权,以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 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法官判断是非必须处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地对待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断案,不得将其个人的爱好、憎恶、偏见带入职务过程中。“社会允许法律有漏洞,但不允许法官不公正”。“当事人可以接受败诉,但无法接受不公平”。因而,每一位法官都要在内心深处默默地、永远地、坚定地记住:自己便是公平与正义的象征,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点滴积累维护公正。 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础。法官的公正、权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廉洁无私,法官应当以清廉、简朴为美德,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绝非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谋生之计,更是出于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和不懈追求。法官要比其他人首先成为真正的人,决不能随世沉沦,追求俗利。法官只有清廉如水,抵御任何形式的诱惑,才能做到公正判案,才能维护司法权威。其实,比起普通百姓,法官会更多地面对诱惑和考验,在审判岗位上真正做到固守操守,承受考验,比常人更难,只有心平如镜,追求简朴的生活,不慕虚华,才能抵御金钱、女色、权力的诱惑。 法官职业道德还要求法官忠厚、谨慎、谦和、耐心。法官还要耐得住寂寞,慎交朋友,在社会交往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性”,低调处世,避免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官的司法活动产生合理怀疑。法官应该具备履行法官职责所要求的个人良知、理性及合乎道德的情感。个人良知要求法官必须时刻怀有公平的理念,居中裁判,不将自己的“好恶”和情感偏向带入审判之中。 司法为民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新的时代特征。法官要时刻牢记宗旨,强化民本意识和孺子牛精神。人民法官站起来就是一把伞,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俯下去是一头牛,为人民群众辛勤耕耘。我们正处于一个加速变革和推进法治的时代,一个重视秩序和强调权利的时代,一个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司法机关和法官以更新的司法理念行使司法公权。在法官的骨子里和言行中,要带着真心、付出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强烈的公正呼声作为司法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作为司法活动的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的最大面和最高度作为司法效果的第一标准,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好国家、法律和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文关怀。这就是新的时代对人民法官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德布鲁赫说过:“法律职业的要求之一是,必须每时每刻都对该职业的高贵及其深刻的问题有所认识。”“法不只是评价性的规范,它也将是有实效的力量,而从理念王国进入现实王国的门径,则是谙熟世俗生活关系的法官。”对法官而言,要正确行使审判权,必须具有意志及道德勇气,不以个人的喜怒、同情或憎恶来左右法律的实践,更不能挟私欲于公权之中。“仅仅要求法官要用最好的智识和良知来裁判,是不够的。应该规定法官仅需要那些最小的智识,而需要那些最大的良知”。由此可知,法官职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如此之重,非职业道德高尚者不可胜任。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社会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但由于职业所固有的社会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每一种职业在道德上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有自己独特的道德标准,如行医要有医德,经商要有商德,从艺要有艺德等。作为执行国家法律和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人民检察官同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所谓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指检察人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处理法律、人际社会关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行为准则,是检察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检察官所从事的是执行国家法律这一特殊职业。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人类理性的升华,其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而公平正义能否得到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的使用,确切地说取决于司法官对法本身掌握运用的程度和司法官的良心,因为法律最终要靠人来执行。万物人为本,执法者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活动的公正与否,正如当代美国大法官奥康纳在北京大学讲学时所说的那样“公正的法律并不保证法律的公正”。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做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人民检察官不仅行使着法律执行权,也行使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古人云“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检察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司法官,检察官做为国家权利运行的监督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其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示范性意义。如果检察官没有良好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秉公执法,甚至知法犯法,贪赃枉法,不仅会损害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而且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宁。因此,检察官应该是司法文明的倡导者、维护者,公平正义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是群众的道德榜样。树立高尚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并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推广到工作以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和业余生活中,通过检察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情操的辐射作用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可以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道德意识,促进公平正义理念在整个社会的确立和深化,促进整体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的提高。 二、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内涵 做为当代的人民检察官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__年专门制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对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概括为八个字:即忠诚、公正、清廉、严明。 (一)忠诚。忠诚是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1、忠于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人民检察官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就要对党忠诚,维护党的声誉,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2、忠于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其强制力来保证其统一正确实施的,人民检察官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加强法律监督的目标,才能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 3、忠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不忠诚于人民说到底就是对党的背叛,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检察官必须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做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 4、忠于事实和法律。事实和法律是客观存在的,忠诚于事实和法律,就是要实事求是,依法办案,强化证据意识,牢固树立证据观念,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人民检察官的人生目的和理想就是献身检察事业,检察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事业,当好一名合格的检察官是历史的选择,必须义无反顾。无论是查办职务犯罪,开展法律监督,还是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大挫折,都应常怀对人民检察事业忠诚之心,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不移,追求到底。 (二)公正。公正是指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公正作为立法的目的,执法的目标,历来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取向。早在我国秦汉时期,人们就对其做出“正义、正当、公道”的解释。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也有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和正确”之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检察机关更把统一执法思想,追求执法公正做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把它做为检察工作“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的核心内容。要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人民检察官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法观,一身正气,秉公执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我们党荣辱兴衰的高度把握好公正执法的底线,坚决维护和捍卫法律的尊严。依法、正确地独立行使检察权,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牢固树立法治观念,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严肃认真地执行法律,不掺半点私情。 (三)清廉。清廉是指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 清廉是为官者从业必备的道德操守,人民检察官对此应有更严格的要求,要重担面前不低头,成绩面前不昂头,遇到困难不垂头,重金面前不昏头。要自觉遵纪守法,淡泊明志,克已奉公。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拒腐防变。时刻做到淡泊名利,甘于清贫,耐住寂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坚决抵御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正确把握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处理好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金钱,法律与美色的关系,绝不能以情换法,以权滥法,以钱卖法。做到不贪于财,不徇于情,不苟于利,正确对待和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牢记入党誓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本色不变。 (四)严明。严明是指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 执法严明,是人民检察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执业技能的综合体现。人民检察官在工作中依法办案要严格,思考问题要严密,调查研究要严谨,处理事情要严正,对犯罪分子要严惩。 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是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同其它机关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执法中要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为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执法必须严格,这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在执法中既要考虑到公正执法,又要考虑到执法为民。思考问题要严密细致,调查研究要严谨 周到。注重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实际调查,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办案中不要被权势折服,在各种诱惑和阻力面前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严格执法,严惩各类犯罪分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重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对于任何一位检察官来说,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他对崇高的司法道德不懈追求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教育及自觉的修养才能形成的。因此,人民检察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要自觉地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努力在职业思想、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各方面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最后达到潜移默化,水滴石穿,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达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的要求。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 (一)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的一种意识反映,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将教育做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一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许多传统美德,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珍贵的道德遗产,对我们今天开展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二是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引导、激励、启发和鼓舞的作用,使其明确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牢固树立检察职业道德意识,自觉用检察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将检察职业道德做为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三是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与检察职业纪律教育、检察机关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警示教育”的方法,对不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达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警戒作用。 (二)提高人民检察官的综合素质 检察官的检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要解决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靠科学理论来启发人、说服人,最终才能转化为广大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在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中,检察官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一个专业素养不高的检察官仅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公正执法的良好愿望,对法律不熟悉,对业务不精通,就可能徇私枉法,结果亵渎了法律,践踏了民主,导致检察职业道德的沦丧。所以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齐抓共管,解决检察干警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促进检察人员的检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通过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措施,既要发现一批精英型检察人才,又要淘汰一批难以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员,把好入口,疏通出口,使检察职业道德修养随着检察事业的进步从总体上提升一个新的档次。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检察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检察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也不容讳言,在我们的队伍中也确有少数人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利用检察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造成执法不公、为检不廉。严重败坏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公正和尊严,为此,在检察队伍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进一步提高检察人员的思想觉悟,树立先进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和法治理念,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重大问题,要敢于找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规范,加以解决。严肃查处个别因为违反职业道德走上犯罪道路上的人员,警示大家遵守、践行好检察职业道德。 (四)强化检察官法律信仰,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在我国,检察官不仅行使着法律执行权,也行使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如果说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吏治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的话,那么检察官正好处于抵制这两类腐败的桥头堡位置。检察官办理案件,查办职务犯罪,面临着各种诱惑,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而对法的绝对信仰是在复杂形势下考验检察官维系职业道德的重要砝码。人民检察官只有树立对法律的绝对信仰,坚信法律的伟大力量,信仰法律规则,才能秉公执法。因此,必须引导检察官树立“唯法至上”的理念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强烈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把法律信仰作为检察官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真正在灵魂深处忠实于法律。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检察官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以现代司法所要求的客观、公正、独立、民主、效率、公开等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来支配检察官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 (五)完善检察权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职业道德修养的外部约束 目前,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体系尚未完备,仅靠检察官自觉提升其职业道德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因此,有效的外部制约仍将是养成和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依托和前提。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中他律机能的发挥将在很长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他律,最主要的就是以监督来完善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这种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而最有效、最经常、最基本的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建立一种适当、有效的规则,使检察官在履行职务时遵循这种规则。这种监督不仅是对检察官行为的规范、对检察权的制衡,也是对检察官的爱护和保护。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检务公开,聘请行风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多种办法,依法公开检察业务办案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主动征求和倾听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和纠正,让检察官的职业道德直接由人民群众来评定。 (六)奉行高薪养廉政策,确保检察官应享有的待遇 现在,虽然检察官的社会地位很高,但其经济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高收入的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检察院,有时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一部分检察官因收入微薄而忙于搞第二职业。尽管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但由于工资要由当地政府来解决,一些经济困难的地方,检察官所增长的工资也就变成了“在历史的档案里”。记得革命烈士写过一篇文章叫《清贫》,文中所倡导的是共产党人要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诚然,这是共产党人不应丢掉的一种美德,但现代社会倡导的清贫,并非单纯意义上生活待遇的艰苦朴素、一贫如洗,更多应指工作作风上的清正廉洁。检察官本是由社会精英组成的一支队伍,从事检察官这一职业的正当报酬应足以保证其衣食无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还要动用经济手段,即大幅度提高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达到高薪养廉的功效。要使检察官的工资高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并建立独立的财政保障体系,免除执法的后顾之忧。这种高薪养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型策略与途径。 职业道德论文: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难以维护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执业过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判断的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不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乏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且得到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保持其职业操守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独立性。据统计,“脱钩改制”后我国有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6万多名注册会计师。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是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支付回扣、佣金等方式,甚至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对企业管理当局言听计从,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注册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从职业素质上看,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不如意,年龄偏大的缺乏必要的现代会计知识,年龄小的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因而缺乏“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看来,不少注册会计师不具备必要的敬业精神,漠视造假对职业信誉的影响,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风险很大,更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目光短浅,不惜以损害事务所信誉乃至行业形象为代价,主动参与造假。 3、对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管理体制,由于行业利益的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从而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和审计造假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真正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诉讼案件仍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因审计造假而受到的查处责令赔偿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受到处罚的力度也较低,因此,造假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造假的收益。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职业道德问题看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渐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行业协会的积极培养,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1、相关法律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注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其次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 2、执业环境的完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设定最低收费标准,用市场机制引导按质论价,限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使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整合各事务所资源,走规模经营,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不仅从学历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或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职业敏感性。 综上所述,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要理性全面地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调和的方式,既要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出发,又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因素。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总体形势虽是较为乐观的,但客观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仍然不容忽视。长远而看,目前的形势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各种措施让注册会计师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职业道德,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怎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 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必须结合两个教育: 第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人们为之而向往,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信仰。它是决定一个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是高尚的还是卑微的、美好的还是丑恶的一条根本的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二、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道德准则应该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是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为一体的道德原则。它的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同时还必须从思想道德上、法制建设上、宏观经济调控上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的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代表着人民利益与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 事实证明,社会风气的好坏,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对不良行为的批判打击力度。道德进步,行动有力,社会就安全。道德沦丧,放任自由,社会就沉渣泛起,盗贼横行,百姓就难以安定。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厉谴责和批判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重视反面教育,惩恶扬善。 人们对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权钱交易和行业不正之风虽然十分痛恨,也开展了斗争,但为什么屡禁不止,蔓延各个领域呢?除深层次的原因外,关键是批判打击和道德谴责不力。如果让这些行为除了在法律上受到严厉制裁外,在道德上也受到社会舆论最严厉谴责,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类似的事情肯定会大大减少。假如听之任之,甚至提供或创造宽松的环境,它怎么不愈演愈烈,到处蔓延呢? 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让那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会的痛恨和鄙视。同时要大力宣传好典型,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形象,使人们学有榜样,让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 现在各行各业正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致力道德建设,并根据自己不同特点制定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这固然重要,但根本还是在于抓好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端正社会风气。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现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坑蒙拐骗都是违法的。只顾眼前利益,只顾个人利益都是不道德的,终究要失败的。 第三、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只有领导自身做好了,党风才会好,政风才会好,社会风气才会好。我们的各级部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象抓经济一样,真抓实干。我们的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重视干部的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德是才之资”的德才标准,把道德素质差,作风恶劣、以权谋私、缺乏“官德”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 第四、我们的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制定可行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活动,以丰富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会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使我们的治黄事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垣河务局) 职业道德论文:浅谈怎样加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 正文: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能够使职工维护职业荣誉,遵守劳动纪律,钻研本职业务,提高从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职业道德建设这种行为准则的建设不像经济工作那样直观、具体,容易取得明显的成效,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忽视职业道德建设,“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出现了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再去解决和处理的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见利主义、自私自利、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拖沓,不思进取等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些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水管单位中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是水管单位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水利部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中指出:“献身、负责、求实”是水利职工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它从职业理想、职业素质、职业作风等3个方面反映出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严谨的职业道德规范模式。各单位要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抓紧完善本单位各方面的具体规范。 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以职业道德的26字普遍规范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依据,结合水管单位自身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加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道德观。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产生于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职工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要求,因此,要在道德观教育基础上,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的教育,并建立开展职业道德宣传和教育的规章制度,树立职工的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把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同水管单位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确立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行为准则,不同的职业,由于职业实践活动、职业责任、职业利益、职业要求的不同,在长期职业活动基础上形成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单位,职业道德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单位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认真研究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如何具体化为水管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按照《纲要》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结合水管单位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充分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拟定切合水管单位实际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既得到社会的认为,又具有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起到好的效果。 三、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把提倡和反对,引导和约束,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对职业行为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管理规章和制度中,既要结合水管单位的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又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把职业道德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为翔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把职业道德规范融入到管理规章制度中去,形成职业道德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考核和奖惩,使职业道德从“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化,加强其约束力、强制力。 四、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发挥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党员和各级干部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用共产主义道德严格要求党员。发挥各级干部的职业道德习惯的价值导向作用,邓小平同志说:“群众在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加强各级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各级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有了党员和各级干部的表率作用,职业道德建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深入开展群众性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职业道德的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职业行为,以活动为载体,吸引职工普遍参与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要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开展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如长葫局开展的“爱岗敬业、服务灌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春灌劳动竞赛等;二是要开展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教育和整顿活动;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带动群众,运用先进典型的职业道德事迹、精神教育和引导群众;四是要以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职业道德实践的突破点,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既治本,又治标,解决群众关心的 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勿心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使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成绩。 六、加强水管单位职业道德建设,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要把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中心环节,职业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不但要纳入行政目标考核和对职工个人考核,还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内容。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职业道德的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文秘站:)治工作,要把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等工作方针、方法和原则,以真诚感染人,讲道理说服人、以行为作示范,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促使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水管单位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水管单位对于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工作秩序的养成,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一定要把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使职业道德规范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一定要结合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只要有扎扎实实的以上工作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水管单位就一定会形成崭新的、优良的职业道德风貌。 职业道德论文: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探讨 在国内举行的第一次关于司法职业道德的国际研讨会上,法官惩戒程序问题成为主题。有些中国法官颇有微辞:中国当前的司法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为约束规范,而法官惩戒程序只是关于如何查处违纪问题的规范,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成为首先需要研究的内容。但是,在与会的加拿大专家眼里,似乎法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尚有弹性,而对法官惩戒程序以及法官的权利在惩戒程序中的保障却被认为是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重要因素。“ 当然,中国和加拿大在司法职业道德方面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所侧重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即使是在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实体)准则体系的中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又称法官惩戒机制)至少也是一个与建立实体准则体系同等重要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施机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含义 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是指法官的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贯彻、实施的机构、程序和其他工作制度的总称。实际上,作为一般规律,任何实体性规范发挥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实施机制。例如,民事诉讼法是实施民法的主要机制;刑事诉讼法是实施刑法的主要机制;行政程序法(包括一般行政程序规范、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是实施行政实体法的主要机制。对于司法职业道德来说,建立一套督促法官遵守职业道德的机制,设立处理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机构,设置相应的人员,建立相应的程序,都是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重要部分。例如,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要求法官严守司法廉洁,这还需要有一些机构、人员和制度确保这一准则的落实,包括宣传、教育、监督等。如果出现法官违反廉洁规范的情况,还需要相应的机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度加以处理。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实施机制的构成部分。 (二)基本特征 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与司法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与民事诉讼制度与民法或刑事诉讼制度与刑法的关系确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自治性。职业道德规范是自律性规范,从而保障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的各项制度也具有完全的自治性。例如,法官惩戒机构一般由法官职业团体(如法官协会)或者法院建立,惩戒机构的组成人员一般由法官组成(也有吸收公众参加的情况),惩戒程序也多由最高司法机关自行制定。当然,根据一国的立法传统,也可以把这种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带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但其本质特征仍然无不表现出其自治性。 第二,准司法性。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的处理,是在一种行政式的准司法模式或机制之下进行的。它与司法(诉讼)程序的不同之处在于,提起指控或投诉的人并不像在民事或刑事诉讼中那样作为一方当事人或检控方在程序中出现,也不必作为被投诉法官的对立的一方监督程序的进行,还不必承担类似于检察机关承担的“举证责任”。但是投诉人有权利知晓处理结果。惩戒机构依职权对被诉法官的行为进行调查,而不是像在诉讼中那样依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而进行庭审。它与司法(诉讼)程序的相同之处在于,被诉的法官享有与诉讼中的被告方类似的权利,如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惩戒机构的处理决定,必须是在听取了被投诉的法官的意见之后作出。 (三)重要性 虽然我国当前对于法官职业道德制度建设重点还放在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体系方面,但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法院地位认识的提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日益显现出其重要。 第一,关系到对实体规范的实现。实际上,没有实施机制的实体规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科学、完善的职业道德实施机制,职业道德规范便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一个国家可以写出完美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如果它的实施机制残缺不全,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这种职业道德规范也难以实施。 第二,关系到能否准确有效地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机制的建立在于保障职业道德标准的实现,其外在表现之一就是使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戒。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也在于有一套有效的程序制度。 第三,关系到能否保持司法独立性。法官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直接实践者,而法官惩戒程序所指向的对象就是法官。因此,这一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法官或法院独立性的实现。这一点是各国研究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奉司法独立为法治之本的国家,任何行为和制度都必须先经得起司法独立这一关的检验。 第四,关系到法官的权利的保护。如果惩戒程序的设计不注重对法官权利特别是程序权利的保护,法官将失去正常履行司法职责的保障。 二、国外机制简介及背景 在研究中国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外的情况。应当说,不论是大陆法系 国家还是普通法系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在德国,联邦法院专门设立“联邦惩戒法庭”(又译职业法院),审理涉及法官和其他高级公务员违反纪律的案件。德国还制定了《联邦纪律法》,规定对公务员(包括法官)采取纪律措施的程序。在加拿大,议会制定《法官法》时一并建立了“加拿大司法委员会”,处理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投诉和政府提请惩戒法官的建议,并为其规定了详细的工作程序。在美国,司法职业道德规范一般由各州的司法职业道德委员会实施。为统一司法惩戒程序,美国律师协会和州司法学会制定了《司法惩戒示范规则》,对司法行为委员会的组成、职权、人员配备,法官惩戒的理由、惩戒种类、证明问题、调查程序、审理程序、决定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联邦和各州的司法职业道德机构可以选择采纳这一示范规则。 对于各国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再详述,以下简要介绍这些国家制度存在的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利益均衡的制度基础。这些国家在建立司法惩戒制度时,十分注意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从而避免因为保护一种利益而伤及另一种利益。例如,美国在制定《司法惩戒示范规则》时,十分谨慎地考虑了几种相关的利益:一是在处理对法官不端行为的投诉过程中,应确保法官获得公平对待的权利;二是司法委员会认为没有正当理由相信法官实施了不端行为时,法官应当获得“投诉保密”的权利;三是应当注意到公众对于严肃认真处理对法官的投诉和以高尚行为标准要求(约束)法官是十分关注的;四是法官和公众都希望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对法官的投诉。 第二,自治性。这一特点在普通法国家表现尤其突出。有的国家从全国司法系统中选任或指定一些资深法官组成司法委员会或司法行为委员会,专门处理法官违纪案件;有的司法委员会由法官、律师、普通民众共同组成,以保证组织的代表广泛性;有的国家则由最高法院行使这一职能。强调司法惩戒的自治性的基础是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法官职业(行业)的主要管理方式,同时把民众判断标准纳入法官行为约束之中。 第三,程序性/司法性。各国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正在逐步摆脱其传统的行政性,而试图建立一种合理、正当的惩戒程序。国外的这些惩戒机制都非常强调程序性或司法性。例如,为保障惩戒案件审理的中立性,调查人员不能参与审理,而只能作为辅助工作人员或者证人;审理时允许提供证据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判断证据的效力;对于投诉人应当以合适的方式告知其程序进展情况等。其中,法官的程序权利的保护在各国都十分充分,而且这些程序与法院进行的司法诉讼程序十分相似。 第四,保护性。可以说,在一些法治发达的国家,法官的公信力是非常高的,而处理对法官的投诉时,除了实现整束法纪之目的外,更侧重保护法官的程序权利,维护司法的独立性不受不当惩戒机制的影响,避免法官履行司法职责的积极性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三、我国现行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及评价 我国对法官行为的约束包括刑法、程序法、行政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约束,相应的机制也分为几种。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情况。 (一)现行机制 应当说,我国现行法官行为约束机制中并没有明确使用—“职业道德机制”一语,但实际上这一机制是存在的,而且多以纪律惩戒的形式出现。这与我国强调司法职业道德比较晚、职业道德在法官管理中尚未获得其应有地位,以及我国在立法和司法纪律中已有很多约束法官行为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例如,《法官法》中就有专章规定法官的惩戒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一些关于法官惩戒的规章制度,如《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暂行规定》、《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查处违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等。也就是说,一些职业道德规范早已纳入了立法或纪律文件之中,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也以纪律惩戒的方式得到确立(尽管该机制的内容远不只这些),在我国称为“(纪检)监察制度”。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仍使用职业道德实施机制这一概念。 我国现行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法官个人自律机制和法官职业自律机制。所谓法官个人自律机制,是指法官通过认真学习、自我觉悟、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等方式,切实遵守司法职业道德标准,避免发生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所谓职业自律机制,是指法官职业(行业)组织(包括各级法院)对于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申诫、制裁的机制,而这种制裁不是来自国家权力,而是法官职业自律管理的固有权力。本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后者。 (二)主要内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我国的“(纪检)监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机构。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机构是人民法院行使监察职能、管理监察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对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其具体监察职能包括监督制约、惩处违纪人员、教育防范、支持法院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保护法官工作积极性等。 第二,监察权限。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具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第三,监察活动的原则。人民法院监察机构行使职权,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适用法律和纪律上人人平等原则、依靠群众原则、惩教结合原则。 第四,控告与受理阶段。人民法院对于公民和机关、社会团体对法院工作人员提出的控告、投诉、检举,应当受理。受理之后,经初查成立的,进入立案程序;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作其他处理。 第五,案件调查与审理。调查是指监察部门查询核对情况、收取证据、认定证据的活动。审理则是由案件调查组将案件提交案件审理委员会或案件审理小组进行审理的活动,包括审核事实和证据、审议案件处理意见、提交审批等。 第六,申诉复查复议。法官受到处理后,有权利提出申诉,要求监察部门复查、复议。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述活动。 (三)评价 我国现行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机制在维护法院队伍纯洁、严肃查处违纪法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现行(纪检)监察机制自身的传统局限性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对法官职业约束和管理的特殊需要。 法官职业的形成与成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法官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司法权力的特点,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随着《法官法》的制定与修改,法官职业与其他职业特别是普通公务员的区别愈加明显。法官职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法官的独立性、中立性、职业化(专业性)、保障性等方面。法官惩戒机制一方面应当实现纯洁法官职业队伍、惩治违纪行为的目的,同时要体现和维护法官职业的这些根本特点,确保司法权力的独立、公正行使。而我国现行机制虽然在惩罚与教育、约束与支持、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方面有所强调,但强调程度仍然不够,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惩处不力或保护不足的情况。同时,现行机制在程序性、行政性、非司法性等方面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司法权力和 法官职业本质的要求。 四、建立新型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之设想 (一)总的考虑 在建立我国新型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以保障法官独立、公正行使裁判权为根本。如前所述,公正与独立是法官职业的本质特征,是一切与法官有关的制度都应追求和维护的目标。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建立也应当如此。 第二,以科学的程序保证及时、有效查处法官的不端行为。机制的直接目的还在于查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维护司法队伍的纯洁,但这一切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实施程序。 第三,以现行机制为基础。我国现行的实施机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当继续发扬,但其中关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审理方式、决定程序等方面需要有较大的改革。 第四,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一些国家在职业道德实施机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国批判地借鉴,但整个制度的建立还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法官职业道德现状、社会对法官职业的期望等。 (二)实施机构 专门机构是整个司法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基础。新型机制要求该机构是一个能真正胜任司法惩戒职责、督促司法职业道德实施、促进建立更高职业道德标准的组织。具体问题可以作如下考虑: 第一,机构的性质应当是自治的或半官方的,即由法官职业自己建立这样的机构。 第二,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当是司法界最具声望的法官。组成人员可以不是专职的,但应当保证一定时间处理法官惩戒案件。同时,也可以吸收部分法律界其他人士或公众参加。 第三,组成人员只是决策人员,因此需要设置各种辅助人员进行调查、提供法律意见、办理行政事务。 第四,机构设置可以打破行政区划,而在一个地区设立一个惩戒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统一对职业道德标准的理解,同时可以集中力量处理案件,提高工作质量。 (三)程序 关于程序的改革,可以参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要求。由于法官惩戒程序的特点之一是其准司法性,而且这一点在一些国家已经得到成功的实践,所以在新的程序设计时应当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特点。作为一种准司法程序,必须应当考虑其公平性、科学性以及举证责任、证明标准、调查与决定的分立等各项具体制度。 (四)法官的权利保护 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特别是被投诉人的权利的特殊保护应当成为建立新型机制中的重点之一。当前仍然存在法官被无端投诉,受到较长时间内的调查,在此期间无法安心工作,影响独立审判的情况。为强化保护,应当特别强调几项要求:一是惩戒程序的保密性。如果调查人员从掌握的情况分析,认为不可能存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应当为该法官保密。但是,从维护司法公信力的角度考虑,如果投诉已经广为人知,则应公开审理并将审理结果公开。二是法官的辩护权,即在作出决定前,审理小组应当充分听取法官的辩护。法官应当有机会为自己辩护,也可以请律师为自己辩护。三是区分正当行使司法职能的行为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应混淆界线。四是对法官采取惩戒措施时,可以听取并尊重法官对处理结果的意见。这种“协商式”的惩戒方法对于法官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十分有益。 职业道德论文:教师的作用与职业道德 教师是一个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认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及其应具备的素质,特点和条件;认识他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地就是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 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的道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是基于学生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而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屡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漳州农校:王少娟)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校内考研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为了更好地为本校考研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校内考研网站很有必要。建立校内考研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给本校考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同学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以及英语、政治等重要基础课,还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课。本文对这样一个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考研;网站;设计;制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持续攀升。20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有在2008年和2014年出现二次小幅回落,但这只是两个小小的回档,这并不影响考研人数大的攀升趋势。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那么如何服务好这些同学就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对如何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考研服务做了详细分析。各个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招生单位基本都建有面向全体考生的官方研究生招生网。分析了此类研究生招生网站的基本功能,阐述了八大功能模块,分析了研究生招生网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此外,还有很多民间考研网站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考研网站的特点是针对全体考生的。虽然有关考研的网站有很多,但这些网站大多数是面对全体考生的,从而包罗万象,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让人目不暇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从而针对性方面较差。而像浙江大学考研网这样的网站是为外校学生考浙江大学服务的,所以为本校学生考外校服务的考研网站目前还很少,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为本校学生考外校服务的考研网站,结合本校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帮助本校考生挑选报考学校,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复习考研基础课和专业课,切实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二、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校内考研网站设计的总原则是:服务好本校迫切需要解决复习考研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网站的整体规划及框架设计必须是具可扩充性的,前台页面的设计必须能保证网站在增加栏目后不会破坏网站的整体结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扩充性,使得后台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栏目进行增、删、修改。 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风格为:综合性考研网站,清新、简约风格,有一个统一的logo图案,背景为学校鸟瞰图。界面创意为标准的图标风格设计,统一的构图布局,统一的色调、对比度、色阶和图文风格。 校内考研网站的功能要求为:(1)具备完善的类别:机构设置、招生工作、学科建设、历年真题、资料下载等功能。(2)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3)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教学交流、资源共享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4)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网络课程库、真题库、专家答疑辅导功能、试题库与在线考试功能,学习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校内考研网站的后台管理包括:(1)图片管理:对图片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片的内容元素主要包括图片的名称、所属的栏目分类,分类由“栏目管理”中动态生成、上传图片,将图片上传到网站页面上。(2)栏目管理:一般是以设置图片或内容的类别作为栏目,在这里可以进行栏目的添加、删除修改栏目名、菜单的排序、类别排序、首页排序。(3)静态页管理:生成静态页面的栏目,包括关闭网站静态页面功能、首页更新静态页、列表页更新静态页、内容也更新静态页。(4)用户列表:用户的各项参数设置。(5)系统设置:进行系统的参数设置,包括系统名称、是否允许用户注册、用户申请后是否需要审核。(6)密码修改:管理员密码的修改。(7)公告管理:首页显示的公告内容。(8)留言管理:对留言的回复、修改、删除。 此外校内考研网站还应该具有下列功能:(1)强大的后台文章编辑器的功能。可方便地用拖动的方式进行图文混排、图片远程上传、上传图片显示效果处理等操作,以及“从word中粘贴”功能,能全部清除word排版格式多余代码。(2)自由编辑栏目模版,可设置多个模版。(3)自由增删修改栏目以及设置此栏目模版。(4)新闻/图片代码调用在后台生成。(5)可增加多个低权限的录入员,增加新闻时会记录新闻的增加录入员是谁。(6)新闻自由设置固顶或推荐,自由更改新闻标题的颜色,可独立设置某条新闻的URL转向。(7)新闻功能,可在后台相关新闻。(8)后台修改新闻管理页面,可以修改新闻的添加时间和阅读数。(9)后台新闻管理时,排序上下条移动的功能。(10)具有审核员权限用户。除可以审核文章外,其余功能与录入员相似。 系统提供如下客户端浏览器支持:IE6.0及以上各版本、FireFox3.0及以上各版本、Maxthon2.0及以上各版本、搜狗高速浏览器、360浏览器、腾讯浏览器等等。系统的开发环境为:PHP+MYSQL。参考文献[3]讨论了基于.net技术的四层架构考研网站设计与实现。 我们设计的校内考研网站栏目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网站首页用动态php页面,将整个网站的最新信息在首页显示。网管在后台可以随时更新首页的内容。浏览者一访问首页就能够了解整个考研网站的最新信息。考研信息栏目主要介绍一些有关考研的最新信息。课程复习栏目里主要放一些有关考研基础课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复习资料。网站链接栏目里放一些与考研有关的点击率比较高的热门网站链接供同学们参考。最后一个栏目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栏目是交流互动栏目,实际上是一个考研论坛,同学们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问题,可以在这个交流互动栏目里提问,管理员应该及时加以解答,此外考研的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栏目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 我们经过制作初步完成的校内考研网站首页如图2所示。 三、结论 虽然互联网上关于考研的网站多如牛毛,然而这些网站多数是面向全体考生的,内容面面俱到,从而针对性方面有些欠缺。本文着眼于建设一个只为本校考生服务的内部考研网,为本校考生考研服务,更有针对性,从而应该可以服务得更到位。具体效果如何还是由实践来验证吧。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析基于PHP和MySQL技术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影响,例如依托专题学习类网站的出现使得学生借助校园网进行自学成为了可能。本文分析了基于PHP和MySQL技术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方案与实现,分别从网站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管理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应用分析。 关键词:PHP MySQL 网站设计 实现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中,首先要分析其需求,包括基本功能需求、硬件需求和系统需求。结合网站的应用背景和需求特定,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合理进行用户权限分配,并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源,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1 网站功能模块设计 1.1 用户登录与注册 首先,在系统功能设计中一般使用B/S结构,也就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网络环境下,将各种功能模块组合起来。用户登录和注册是网站功能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模块,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设置用户权限,如管理员权限、注册用户权限和匿名登录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内容。用户登录的身份验证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为了方便管理,用户名可以统一设置,如将学生的学号设置为用户名,密码由用户自行更改。管理员权限主要是由网站的管理人员使用,对网站信息进行删除、编辑和更改,并且对登录用户的身份、数量进行管理。注册用户可以浏览、下载网站中的绝大多数资源内容,而匿名用户只能浏览网站的基本公式信息。 1.2 网站信息公布 网站信息公布是校园网站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用来公示重大校园动态、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变动等等,所公布的信息来源于相关的校园管理部门,如教学部门、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等。同时,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在公布中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例如当学生登录网站后,以私信或者自动弹出窗口的形式提示学生应当注意的信息。或者在学生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中,设置专门的应当注意信息模块,提醒学生应当注意的一些变动信息,特别是课程信息、个人信息变动、教务信息等等。 1.3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自学资源支持,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构建中,主要的教学资源有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等。同时,在资源共享中,为了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站内搜索技术构建资源查询平台,便于用户搜索所需资源。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资源属性,如文档类资源、图片类资源、视频类资源等等,或者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站内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设计方案成果,将这些成果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方案。资源共享功能模块设计需要针对网站功能特点和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资源优化,例如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等等。 1.4 站外资源链接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功设计中,站外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补充途径,用户在使用站内资源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站外资源拓展,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便是站外资源链接。站外资源链接也分为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两种,外部链接同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外站的访问权限一样,都为匿名浏览模式。而在一些提供资源下载的外部网站链接时,可以通过内部链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注册用户访问权限,例如访问一些文献资料数据库。通过购买这些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内部链接搜索和下载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站外资源连接时,应当对不同的外站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类,按照一定的类别,例如文献资料类网站、网页设计成果类网站、相关软件下载类网站等等。 2 基于PHP和MySQL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的实现 2.1 数据库管理实现 基于MySQL技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实现,应当针对网站数据的储存和使用特点,应当确保数据库的正确性、融合性、有效性等等,优化数据库检索技术,提高数据检索效率,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关系到网站构建的整体质量。在数据库中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和储存,同时将各种文档信息添加日期、作者、预览内容等信息,主要的数据操作功能有编辑、录入、存储、删除、复制等等。再有,应当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适时性,及时进行数据更新,数据存储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一般数据库的管理权限为网站管理人员。 2.2 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信息管理功能主要是实现网站基本的信息公布、信息删除和修改、重大信息警示等等,同时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的录入、修改等等。信息管理权限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站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功能权限和访问者的信息管理功能权限。信息管理人员所主要管理的信息为网站公布信息和一些动态资源信息,而访问者所使用的信息管理功能为个人信息管理和个人资源信息管理。例如访问者在利用网站资源进行学习时,需要更改个人资源数据库,不定时的删除资源和添加新资源,构建成个人知识管理系统。而网站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管理功能时,也应当针对不同信息的特点,在相应的信息公示板块进行信息公布。 2.3 资源共享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站内资源共享和站外资源共享,站内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录入的校园资源数据库和师生上传的相关资源等等,站外资源则主要是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专题网站。在资源共享功能实现中,应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借助站内搜索技术和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资源环境。同时,资源共享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管理人员应当长时期的进行资源引进和更新。 3 结语 基于PHP和MySQL构建网页设计与制作专题类学习网站,应当详尽分析网站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硬件需求、系统需求等等,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和优化。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用户登录和注册功能模块、网站信息公布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外部资源链接模块等等。并且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优化,选择适宜的搜索引擎技术,完善信息管理功能,加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共享。相关网站管理人员,也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网站维护体系,保证网站的稳定、高效运行。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网站设计分析与网页制作 摘 要:网络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网站,面对新的形势,经过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这一现阶段科技手段,拟筹备建立网,并以网站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为工作增添了新技术。本文结合在网站设计方面的经验谈一下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关键词:网站;设计分析;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网络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创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网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一个网站不但要做到操作方便,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还要告诉浏览者它的用处,这些设计都是有讲究的。 1 网站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作为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它的传输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全球的各个领域,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站作为信息时代基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是院务公开、公正、服务职工、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办好网站,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增加职工之间互相的透明性、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 网站设计分析 文字、图形、色彩是展示网站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网站传达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用户对网站第一印象和整体风格关注的主要内部分。要想设计出符合人性化需求的网站,只有多为用户着想,认真地以用户的切身体会出发去完成网站的整体设计。当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用户群因素和界面因素是首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3 网页制作 3.1 选择合适的网页设计软件 当前能使用的网页设计类软件很多,而选择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软件则会让你事半功倍。对于网页制作软件来说,初学者最常使用是Frontpage和Dreamweaver,Frontpage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网页制作入门级软件,FrontPage使用方便简单,会用Word就能做网页,所见即所得是其特点,该软件结合了设计、程式码、预览三种模式。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充满动感的网页。此外,制作网站还要用到边缘性软件,如photoshop、flash等,网页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软件。 3.2 选择网页内容 前期的框架设计好后,就要为这个网站选择内容了。网页内容影响着网站的成败,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内容制作上。内容选择要选有新意的、独特的,这些可以从图书、报纸、互联网等信息媒介搜集素材,素材通常分为三类一一文字、图片、影像。素材准备得越多越好,再从这些素材中粗中取细, 以备制作网站时可以随时拿来使用。总之,网页内容是网站的根本,如果内容空洞,页面制作的再怎么精美,仍然不会留住访问者。 3.3 运用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出不同网页的文化内涵。因为它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确定网页的色彩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在网页的色彩设计上,除了要表现心理和感情联想之外,还要考虑色彩的对比明暗、轻重、冷暖、调和色和纯度对比色的应用等等。合理的用色可以让信息的传递更有价值,使网页更有效和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我们的视觉。 4 网页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⑴网页要一页一页制作,切不可图快,没考虑清楚就下手只会让后面的修改工作更辛苦,首先要制作主页,把主页上的页面的编排、色彩的搭配、链接的方式都设计好后,再以 它为基础,通过变更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建立其它子页,可以利用模板批量创建子页,使用模板的好处是一一同一个模板创建下的网页,对它的更新和修改可以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使网站形成统一的风格。 ⑵特效制作网页时,能尽量用javascript替代的就不要使用java,java会使网页速度减慢,在加入诸如声音、动态网页等小技巧时,最好也不要太多,这都会影响网页的运行速度。 ⑶使用链接到每张图片的缩略图是提供有大量图片的图库时常见的一种策略。缩略图也就是图片的缩小版本,可以让浏览者看到众多的图片。但是,在展示缩略图时,切记不能将缩略图做得太小,因为缩略图做得太小网站的访客就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⑷合理采用JPg和gif格式也是至关重要的,色彩鲜艳高分辨率的用JPg,图片色彩单调的及在256色以内的最好把它处理成gif图像格式。图片大小尽量不要超过30k,小图片(1OOx40)一般可以控制在6k以内,较大的图片可以“分割”成小图片。 ⑸为图片加注解。图片的下载较慢,在没有显示出来时注解的标注有助于让浏览者知道这是关于什么的图片,是否需要等待,是否可以点击。 5 结语 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谈起来很简单,但要制作出真正有创意、经典的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页设计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创新网页制作的方法,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网站设计的能力。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析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 要:基于高职图书馆的特色,坚持一切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结合图书馆网站的设计理念和网站制作的高标准进行建设高职图书馆网站,全面浅析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制作。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网站制作;网站设计 高职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提供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平台,其服务对象是校内师生和社会读者,需要提升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特色化服务水平,使之成为读者利用高职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窗口。高职图书馆网站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各高职图书馆必须大力探索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理念与原则,并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出让读者满意、令读者信赖的网站。我在这里介绍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经验的几点体会。 1 高眼界、高标准、高要求 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优秀的高校、高职图书馆网站学习。在高职图书馆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考了许多国内外著名高校、公共图书馆及高职图书馆的网站,比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外的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图书馆、高职类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在网站设计与制作前,我们对优秀的图书馆网站,结合读者的需求、服务及图书馆业务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对设计与制作高职图书馆网站垫下非常好的基础。⑵网页制作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职图书馆网站的版面整洁、整齐、版式统一、图片不变形和易维护度。 2 设计理念 ⑴符合高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职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高职图书馆具有独特性,网站应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去建设,但高职图书馆面临资源少、服务项目少的困境,我们如何对读者提供有价值服务,需要馆员们多年服务读者过程中总结,才能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网站。图书馆网站建设力图把满足读者需求、方便读者使用作为网站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网站的内容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一个受读者喜欢并信赖的网站是建立于读者明确需求的基础上。 ⑵不使用过多颜色,力求简洁、清爽。色彩可以鲜艳一些,但不能杂乱。从审美角度看,在网站设计时,只使用三、四种相匹配的颜色就可以让网站更为美观了,应尽量避免使网站过于花哨,尽量不用或少用动画、闪烁或滚动的文本。 ⑶页面应布局合理,尽量简洁。一般来说,页面的分辨率推荐1027x768,固定布局宽度来设计;按网站层级来设计布局,同一层级的布局尽可能统一。网站首页布局应简洁、大方,应把服务与资源充分显示在首页面上,可以采取JS滑动显示的技术,容纳更多的内容而不显得拥挤。 ⑷使用一致的设计元素。在网站的全部页面上,都采用一致的字体与颜色,会使网站显得更为统一和专业。同时在网页的布局设计、术语或词汇的使用,以及与用户交互的方式使用等方面,也都应尽力保持这种一致性。图书馆主页、OPAC页面及二级页面在功能菜单及色调上应尽量做到一致。 ⑸图书馆的网站上应设计一个较醒目的给读者发牢骚、提意见、问问题的窗口。 ⑹网站整体导航清晰化。1)全局导航。全局导航也就是说可以帮助用户随时去到网站的任何一个栏目。并且能轻松跳转到另一个栏目上。一般来说,全局导航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可以减少浏览者查找的时间。2)导航栏异化,直接的告诉用户他身在何处。浏览则当前访问的页面所属的导航,在网站建设中要进行特殊化处理,比如一家网站建设公司的网站导航,如果网站主导航颜色是蓝色的,那么当用户浏览到网站建设流程这个大栏目之下,那么网站建设流程这个栏目的导航应该换一种颜色或者做一种特殊的效果来进行体现,以区别与其他的导航。这样浏览者就能够非常的容易的识别到当前导航所在的位置。 3 网页制作――精益求精 ⑴CSS样式制作规范。为了开发后样式名管理方便,请用有意义的单词或缩写组合来命名,一看就知道这样式是哪一块的,这样就节省了查找样式的时间。 ⑵符合搜索引擎。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应符合搜索引擎,以便读者能搜索到图书馆网站。网站设计符合搜索引擎主要有两个标签:标题(title)、描述(description),写法如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顺职图书馆|顺大图书馆 ⑶网站的扩展性及维护的便利性。1)网站的扩展性。日后面临着数字资源日益增多,服务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我们特别要注意网站对后续的改动适应性要强。2)站维护的便利性。网站后续维护的工作中,我们通过网站管理后台权限的分配,把馆内的各部门人员全部调动起来,各自负责各自的网站模块。维护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网站各模块内容的更新;第二、试用的数字资源的及删除等;第三、图书馆业务中内容发生变化的相应更新;第四、网页功能的修改升级或者特效的改造增加。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 摘 要 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MBE-CDIO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点介绍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改革思路、内容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课程在“MBE-CDIO课程体系”中定位并明确技术、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程,并采用展示型过程化考核方式,将企业意见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纳入考核体系。课程改革试行两届,教学成效初显。 关键词 MBE-CDIO 真实企业项目 项目导向 过程化考核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概述 1.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现状 自从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其核心课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笔者已在山东商职学院承担电子商务技术教学工作多年,通过各种方式对国内二十多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调研,发现诸多院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以教授静态网站制作为主,能真正理解、开发出实用的商务网站的学生近乎为零,即便是带有基本会员功能的简单企业展示网站,学生也不能很好理解,更不用说帮助企业做网站规划、运营维护等工作。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研究、梳理、定位,重点向商务偏移,明确了商务网站课程不应以教会学生开发技术为教学目标,而应该教授学生具备理解动态网站原理、能对企业网站进行规划和改版的能力。 1.2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现状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2000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授课内容一直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2008年课程名称确定为网页制作,内容从原来讲授网页制作三剑客等软件操作为主,调整为讲授HTML基础知识及应用为主,辅以Dreamweaver软件操作,并在后续学期开设网页制作脚本语言,注重学生编程思想和代码读写能力的培养。 2009年,经调研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对学生开发技术的要求,开始重视学生对网站运营的整体理解、网站的维护更新等能力的培养,课程调整为网页设计与美化、ASP动态网站规划两门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其中ASP动态网站规划重点讲授动态网站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网站规划,并加入网站的、维护、更新等教学内容。 2011年,专业人才培养在做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我们发现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很大一部分是“商科能力和素质”,并且定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三个岗位目标(网络营销主管、电子商务运营主管、网络客服主管)。因此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课程名称确定为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分两个学期开设;并尝试将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企业网站开发项目引入教学。经过改革和建设,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一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图1 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目标 2012年,专业进行了“MBE-CDIO教学改革”,提出一个覆盖商业职场环境、体现完整生命周期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大纲分解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完成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目标,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主线的9级进阶项目,更加明晰了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的设计、组织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12年专业教学采用“MBE-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式,确定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目标共计28项(见图1),包括1项技术知识、13项胜任工作的能力、5项进阶能力的教学任务,9项素质教学关键点穿插其中,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课程引入“心欣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真实的企业项目背景,让学生完成“心欣平台前台页面规划及设计”(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制作实现测试运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和“心欣平台后台改进规划与实施”(从改进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整合测试运行培训文档设计整个生命周期)两个实战项目;最后,用“心欣农产品交易平台”的改进效果来检测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学习全程,掌握网站需求分析、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网站维护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 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3.1 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基于两个原则:(1)实现教学目标;(2)以真实企业项目覆盖商业职场环境下的完整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涵盖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9项素质关键点、1项技术知识关键点、13项能力关键点和5项进阶能力关键点。这28个关键点,是通过将两个真实企业网站项目(心欣前台页面内容规划与设计项目、心欣后台改进规划与实施项目),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具体内容规划,则依据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理念,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进行组织。(1)静态部分以Web标准HTML+CSS内容为主,引入“心欣前台页面内容规划与设计”项目贯穿。(2)动态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商务网站规划、优化及维护能力,使学生对具备交互功能的动态商务网站有一个全面认识;注重培养学生对项目或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理解,要求学生从需求识别、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到测试、更新维护、运营管理等环节全程参与,并注重对学生策划并撰写系统应用文档的能力的培养。 3.2 课程内容体系组织 课程内容用“心欣农产品交易平台”的优化改进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子项目进行。每个子项目又分解成了专业知识、实训操作、项目实战和展示型考核四个模块。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全程。其中,实训操作模块将授课中涉及的实践操作加以应用并巩固;项目实战模块则将真实项目分解为子项目进行实施和检验;展示型考核模块在各子项目中是比较重要的模块,各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战模块中完成的任务需要进行展示、答辩,必要时将作品向企业推荐,并将企业评价和反馈意见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课程共计64课时,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进行。第二学期进行网站前台的规划设计和实现,分配24课时;第三学期进行网站后台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分配40课时。两学期均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展开教学,实践比例100%。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组织、授课内容课时分配见表1。 3.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用真实项目贯穿课程内容,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用两个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教授方法、技巧为主;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边学边做,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立即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组织讨论、互动;根据每个项目组的反馈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安排进度。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考核方法取消笔试,采用展示型过程化考核。各子项目结束时,学生项目组都要进行成果展示、答辩,检查并共享学习成果;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订,并制定下一子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全部结束时每个项目组实现的都是一个完善的、可、可供企业实际应用的网站,作品以企业是否采用为主要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3)利用云空间加强互动学习和资源共享。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课程将教学目标关键点分解,形成26项工作能力点,一一对应了26个能力关联表格化教案,见图2。 图2 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表格化教案 4 结束语 以真实企业项目为教学背景的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试行两届,教学成效初显。学生对这种用真实企业项目贯穿的、项目导向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肯定,学生作品也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当然,在运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1)企业真实项目一般对项目完成时间、网络安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课程中实现有难度;(2)项目开展和学生的实践训练若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既能满足项目开发需要,又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但不符合学校的教学计划,难以实现;(3)学生作品为企业采用之后,后期网站的维护更新无法保证。 课程组会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尽力克服以上困难,将课程改革的有效部分继续完善、推进、发展。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工会网站设计与制作初探 摘要:以拟筹建学院工会网站为例,介绍学院工会主页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指出了设计与维护网页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主页设计;主页制作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为了拓宽工会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对工会网站建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工会工作,成为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学院工会经过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认真抓好日常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这一现代科技手段,拟筹备建立学院工会网,并以网站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为工会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网站建设略加探讨。 一、加强工会网站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络作为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其传输内容非常非常丰富的,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学院工会网站作为信息时代基层工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院务公开、公正、服务职工、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办好工会网站,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增加职工之间互相的透明性、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网站主要内容与注重面 网站要设有工会新闻、民主管理、权益保障、劳动保护、文件资料、政策法规等主栏目,并加强工会会员管理等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通过网站,迅速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拟开设职工论坛等形式建立“职工之家”,职工和工会干部以注册方式,在网上对事件或人物进行讨论交流,畅谈各自感悟,进行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还可利用网站开展“首席职工”、“优秀工会工作者”等各类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三、技术平台规划与设计 (一)系统应用范围 从系统上分析是一个门户信息交易站点,大多数用户都具有分散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统一的地区,主要通过internet访问。用户侧重使用IE情况分析。用户使用网络带宽分析。估计日访问量在几千人次。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建议在IE兼容上侧重用于IE6.0。出于用户带宽的考虑,建议使用CSS+DIV写网站框架。在网站结构上采用B/S结构。 用户侧重使用IE情况分析,根据网络软件测试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如图: 从图得知使用IE6.0的用户最多占到32.14%。360浏览器使用本地IE核心。其中也有一部分本地核心用的也是IE6.0。其它IE8.0占到21.54%,IE7.0占到6.3%,搜狗浏览器占到6.03%,其它chrome,IE9.0,TT浏览器,QQ浏览器都只占到3%以下。 所以在UI设计和IE兼容性设计上测重IE6.0以上的版本,建议使用CSS+DIV布局。然后再测试调试各常用IE之间的兼容性。 (二)用户使用网络带宽分析 今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目标是4兆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现在,平均带宽达到了50%。今年4月,全国固定宽带接入规模为1.59亿。4兆及以上用户使用比例已经超过了50%。去年年底,使用4兆以上带宽产品才38%到39%,今年却飞快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50%。 所以4M以下的人群仍然是主体。在网站建设过程中,网页的图片和整个网页大小的控制不容忽视。建议页面大小保持在三屏内,网页大小保持在150K以内。这是对用户的体验度一个提升也是对网页大小的一个控制。 (三)任何商业应用程序都有三大类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一类和与用户的交互有关(人机接口),用户如何使用应用程序,这类任务可称之为表示层(Presentation)。 第二类和应用程序所完成的计算处理和程序处理流程有关,可称之为应用逻辑层(Application Logic)。 最后一类与数据的查询、更新及数据管理有关,可称之为数据资源层(Data and Resource)。 四、网站细节总体设计 网站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部分为公众和会员客户提供信息、阅读、查询等功能,后台作为网站管理的核心部分,提供网站数据、类别等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一)前台网站的具体栏目设置 共分为工会简介栏目、工会工作栏目、工会动态栏目、下载中心栏目、工会信箱栏目、工会论坛栏目、留言板栏目、友情链接、站内搜索引擎共9个栏目设置。 1.首页具体板块的设置 提供工会信箱登录以及各分类信息查询系统。左侧是本站动态、工会简介、网站公告和相关链接,右侧是广告位;中间部分是各栏目的信息。 在网站的首页中采用了4种效果,飘浮广告效果,滚动新闻效果,鼠标右键禁用和ie右下脚状态栏文字显示效果。 2.网站工会栏目简介 详细的介绍了工会具体情况以及领导风采、组织机构等内容。 3.网站工会工作简介 专题介绍工会在开展素质工程、法律维权、基层建设、送温暖工程、女工工作、综合等工作的情况。 4.网站工会动态简介 介绍工会的具体活动,包含生动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信息。 5.网站下载中心的简介 网站提供常用的软件及表格和表格模板的下载。 6.网站工会信箱的简介 网站工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具体的邮箱地址。 7.网站工会论坛的简介 网站提供单版论坛。论坛具有一般论坛的常用功能。如注册会员,在线生级,发表帖子,回复帖子,论坛设有良好的编辑器,能够方便的编辑帖子内容。并且有丰富的表情包。让互动更加生动。普通用户也可以注册笔名并发表帖子进行互动。 8.网站留言板的简介 网站的留言板能够通过编辑器方便的编辑文本,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留言。也可以不用注册用户,进行匿名留言。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 【摘要】Flash是Adobe公司的一款多媒体矢量动画软件,Flash网站动感十足,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动作脚本赋予了Flash编程的能力,大大扩展了Flash的空间。现在,Flash在网络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使用Flash制作的网页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交互功能也非常的强大。本文对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Flash动画;动作脚本;交互功能 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各个领域尽显风流,网络多媒体的天空更是绚丽多彩、引人入胜。Flash作为目前最优秀的网络动画之一,它的出现,宣告了网络动画时代的到来。由于FLASH本身具有强大和灵活的网络交互功能,所以它在窄带领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交互多媒体技术标准。Flash在保证传输速度的同时,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交互动画效果。 Flash动态网站是针对多媒体网页设计脱颖而出的一个新型解决方案。它使用矢量绘制图像,它的最终文件可以以“流式”的输出在网页中播放。Flash动态网站动画文件小,互动功能强。它给网页设计带来的无限生机。 一、Flash动画的特点 Flash被广泛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1.从动画组成来看:Flash动画主要由矢量图形组成,矢量图形具有储存容量小,并且在缩放时不会失真的优点。这就使得Flash动画具有储存容量小,而且在缩放播放窗口时不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的特点。 2.从动画来看:在导出Flash动画的过程中,程序会压缩、优化动画组成元素(例如位图图像、音乐和视频等),这就进一步减少了动画的储存容量,使其更加方便在网上传输。 3.从动画播放来看:后的.swf动画影片具有“流”媒体的特点,在网上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像GIF动画那样要把整个文件下载完了才能播放。 4.从交互性来看:可以通过为Flash动画添加动作脚本使其具有交互性,从而让观众成为动画的一部分,这一点是传统动画无法比拟的。 5.从制作成本来看: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在制作时间上也比传统动画大大缩短。 二、动作脚本的特点及基本术语 动作脚本的英文名称是ActionScript,简称AS。Action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执行ECMA-262脚本语言规范,是在Flash内开发应用程序时所使用的语言。目前广泛使用的ActionScript 2.0编辑出的脚本更加稳定、健全。 1.ActionScript 2.0的特点 (1)能够控制Flash动画的播放行为和对象的属性。根据用户的动作来做出响应,并在动画中体现出来。 (2)ActionScript 2.0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的风格和JavaScript语言相类似。它拥有循环、判断和对象事件等高级语言特性。 (3)ActionScript可以使用自定义函数。如果有一个功能要经常使用,则可以把它写成自定义函数,在用到的时候调用它。 (4)支持XML和XMLSocket。 2.基本术语 (1)对象。在ActionScript中,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自己制作的动画元件Symbol实例化后而形成的实体对象Instance Object,声明这类对象后,可以对ActionScript堆砌的属性和动作行为进行控制。另一类是Flash自己定义的抽象对象Abstract Object,例如Math和Date等,这类对象主要用于计算。 (2)数据类型。例如整数、字符、布尔值等等。 (3)变量。在变量方面,ActionScript允许声明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4)事件响应。在Flash动画中,动画的交互性就是通过对用户动作的响应来完成的。 (5)语句和运算符。 三、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 1.网页形式与设计 (1)导航菜单设计 导航菜单设计是Flash动态网页浏览的基础。简洁、有效的导航菜单,可以使浏览者迅速而高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导航的形式有侧边式、上端式、悬浮式、隐藏式等。具有艺术美感的导航会使浏览者的浏览过程变得丰富而富有趣味。导航菜单的设计还要注意简洁,易用。设计导航菜单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小声音、小动画来丰富浏览体验。 (2)网页版式设计及风格 Flash动态网页往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元素也很多。但由于Flash动态网页的超链接特征,使它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展。设计者通常把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卖点分别集中在不同的路径之中,在细化的动态分页中可以根据次主题的不同,对各个构成元素的空间进行多样化安排。 (3)色彩设计 Flash动态网页色彩搭配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网页时除了考虑网站本身的特点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从而设计出色彩鲜明、性格独特的网站。在遵从艺术规律的同时,还考虑人的生理特点,色彩搭配一定要合理,给人一种和谐、愉快的感觉,避免采用纯度很高的单一色彩,这样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页面的色彩设计尽量不要超过4种色彩,用太多的色彩让人没有方向,没有侧重。当主题色确定好以后,考虑其它配色时,一定要考虑其它配色与主题色的关系,要体现什么样的效果。另外哪种因素占主要地位,是明度,纯度还是色相。 2.Flash动画在网站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作品除了以“流式播放动画”播放以外,如:Flash动画短片、Flash MV,还具有一定交互性特点的形式。有些网站的引导界面做成Flash动画形式,一般由Dream weaver软件来完成,做成静态页面。当然,大部分这类页面全部是静态,但也有某些网站做出以下设计。如:网页中的Flash网络广告、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导航栏动画、图片展示动画、Flash交互动画、及由Flash制作完成的网站注册、登陆、计算等系统。 在静态页面中,如果把这些做成动画形式的话,无疑能起到生动、装饰的作用,对浏览者具有充分调动的作用。但是不宜太花、太乱,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不但使浏览者眼花缭乱、烦躁,而且会给网站效应大打折扣,显得烦乱,缺乏信任。 除了采用Flash制作相关的页面外,也有一些网站,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用Flash来制作整个站点。整个站点从概念上就己经包括所有视听元素部分及版式的设计。先不论网站引导界面的设计,由其引导进入的内页面这整个系统都是由Flash软件来制作,就包括上文列举的视频、Flash广告动画、Flash交互动画、网站的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的各级导航栏、图片展示、文字、链接、色彩、音乐、声音、游戏及网站注册、登录、计算系统等。 这样的Flash动画网站,感觉都十分炫,具有很强很独特的个性,基本上能完全调动浏览者的积极性,给人以活跃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Flash作为现代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和娱乐方式,不仅有其实用功能,并且还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因为它具有的趣味性,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在视觉表现上较普通的网页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当中。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信息传达的及时性,该文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为例,论述了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实现了课程多种资源的展示与交流,使之成为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良好平台。 关键词:网站设计;网站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的发展和互联网密集型延伸以及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使用因特网技术进行网上教学已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网上教学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和独特化等几大特点,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点。因此,教学网站的开发制作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要了解和深入探究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好的发展网上教学,推动教学课程水平的逐步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学习网站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信息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2)支持各种资源下载技术。3)提供用户在线论坛、在线留言,增强网站的互动性。4)网站维护简单、方便。5)具有较好的网站安全性。 1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通过对本系统功能应用及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析,此网站采用Dreamweaver CS4作为前台的主体设计工具,主要是运用表格、Div+CSS进行布局排版编辑,网站的修饰添加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Flash CS4、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 CS3等进行辅助设计,制作完成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后台设计部分运用ASP技术添加动态资源,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作为动态数据整理工具,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建设成一个兼容性、安全性、可扩展性良好满足用户浏览信息、交流互动的教学网站[1]。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分析 本教学网站的功能是可以替代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更新跟踪最前沿的教学资讯,灵活生动的把教科书的知识展现出来。用户通过访问网站不仅能在线学习,同时,用户可以寻找下载想要的相关试题和课件,更可以注册会员在论坛上讨论交流。而对于系统管理员,登陆系统后台,不仅要对网站进行系统维护,还要对所有网站信息、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管理论坛的贴子与留言板的信息删除,备份,回馈;管理员也要能实时更新网站内容,最新信息。 2.2系统需求分析 此系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充分发挥网站教学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用户能及时的获取教学资源,管理员能对网站进行维护,对网站资料内容更新和数据的整理权限操作。 3系统概要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本教学网站的特点,将其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前台主要实现信息浏览、资源下载、在线论坛和留言等功能,后台主要是管理员对网站前台信息、论坛及留言进行管理。 该教学网站设计为八大模块,分别是课程描述、教师队伍、课程建设、下载频道、在线学习、师生论坛、用户系统和留言板。 整个学习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网站系统结构图 各模块功能分别为: 1)课程描述模块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内容、基本构成、应用环境等相关的课程描述。2)教师队伍模块介绍了课程主要负责人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情况。 3)课程建设模块包括我院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特色和今后此门课程的发展趋势。4)在线学习包括在线课件、在线自测。 5)下载频道帮助学生下载课件、Word文档、实验软件等课程资源。6)论坛主要用于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一些教学答疑或是学术探讨。 7)留言板主要收集一些用户对于网站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对网站进行改善。8)后台管理系统对留言板、论坛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3.2数据库设计 3.2.1数据库分析 针对网站功能结构分析,本教学网站涉及到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1)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用户密码、E-mail等基本信息。2)管理员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名称、管理员密码等基本信息。 3)论坛文章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文章标题、文章内容、工作区域名称、发表时间等信息。4)用户留言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留言内容、留言者姓名、留言者QQ等信息。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ASP+DW技术的校园工会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根据目前流行的网站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某学校工会网站,网站设计合理,制作完整,功能健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ASP技术和DW技术的充分利用,为网站制作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了在网站制作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决,对网站制作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ASPDW网站制作网络化 工会是学校的重要部门,工会网站可以作为网上信息的重要阵地。使用网络信息,凝聚会员是新时代的工作要求。本校园工会网站采用动态网站制作技术,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完成后,由工会工作人员在远程计算机上对服务器上的网站进行日常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制作网站后台管理模块即可实现此功能。 网站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具体说来有网站策划、网站美工、网站具体模块规划,总体数据库设计,网站制作、后台内容管理模块制作、网站测试、网站上传等步骤组成,作者结合某学校工会网站的制作,总结小型网站的制作经验和技巧,以为网站制作积累宝贵经验。 1、网站的策划与设计 网站的整体策划是根据学校工会领导的综合部署下进行的,这里需要工会工作人员认真讨论研究后,给网站制作人员下达明确的任务说明,由于工会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对网站的风格、网站的功能、网站的规模、网站的模块划分已经非常明确。经过工会工作人员和网站制作人员的共同探讨协商,整理出网站的初步风格、功能要求和模块设计。 参考其他学校的网页制作效果,使用美术基础和网页制作软件PS,设计出来3套网页效果图初稿,每套均有首页,二级页面、三级页面的具体效果,最终由领导确定了一套。在设计的过程中,参考美术老师的意见,借鉴加创新,结合网页的特点,如单位使用像素,宽度适合于800像素的显示器。导航栏的高度要适中,整体结合“块”结构,使用分栏设计,整体风格统一。定稿后,由网站制作人员对网页效果图进行切片处理,作为组装网页的原素材和参考图。 根据网站的具体功能,将网站划分为八大模块:工会简介、工会文件、工会简讯、工会活动、女工园地、健康人生、法律法规、友情链接。其中有些模块只需要一个页面,更多的模块需要二级网页、三级网页的显示。多数模块的内容是需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因此二级模块、三级模块的设计要用到数据库中的内容。 首先是选择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根据功能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数据库。根据工会网站的具体内容并不复杂,所以选择了小型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但在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表结构的设计上却耗费了作者一定的精力。因为没有考虑到后台内容管理的功能设计,所以最初设计表时把需要用到数据库的各个模块都分别设计了表,但最后的后台内容管理模块在数据库内容增删改查时却遇到了大麻烦,因为最初表设计得多了,在做增删改查时也需要做相同多的模块设计,内容就重复了,所以又重新设计表,使用类别字段来区分模块。由此总结的经验就是:数据库设计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前期后期工作全面考虑,相互结合,才能为后期程序的编写提供方便。 2、网站的制作 网站的制作使用DW软件完成,具体制作步骤是:首先创建站点,设置服务器,使用DIV+CSS方法创建各个模块的页面和框架,链接数据库,在各个页面设置绑定记录集,设置服务器行为。网页的制作是最为繁琐的工作,首先依据网页设计效果进行布局的设置,具体方法是使用DIV进行布局,然后使用CSS方法对各个DIV样式进行设置,在设置样式的时候,选择使用外部样式表的方法,因为外部样式表更易于管理。在设置背景图像时,使用PS的切片工具进行制作,切片工具有一个BUG,就是其存储名称不能修改,因此在切片时,最好的方法是先设置好切片的名称属性,在导出时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命名切片了,同时存储的格式最好是GIF格式,因为这个格式支持透明背景,并且在网页浏览器中支持渐变效果。 网页特效的制作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这是需要使用JS代码,网上有很多JS代码的效果和原程序,但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是如何读懂这些代码,把相应的内容替换成你所需要的内容,比如,图片说明文字,超链接等等,还有一件事情是,网上提供的JS效果并不是你所需要的尺寸和颜色,这也需要你读懂JS代码,同时把相应的样式修改成你所需要的样式。本网站使用的JS特效有一个新闻展示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下载JS代码,修改JS代码,把JS特效嵌入到相应的DIV中,其中的制作难点是,网站要求新闻展示是随时间更新的,这就需要把静态的新闻换成动态的新闻,因此需要从后台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字段,同时在后台管理模块中,还要相应的模块处理新闻的增删改查。 网站后台内容管理是方便网站维护人员工作方便专门制作的,工会网站的维护工作是由工会工作人员远程进行管理的,因此就有必要制作一个专门方便工会工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的模块。其制作内容就设计到对后台数据库的增删改工作,由于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工作,因此在对新闻内容的增删改工作上,出现了需要给多个表进行增删改的要求,因此建议今后设计数据库时,将所有的新闻表重新整合,以类别区分各种信息。 另外在处理图片上传的工作时,需要考虑如何上传图片信息。之所以要专门指出图片上传是有原因的,因为图片需要上传到服务器上才能将其具体路径信息记录到相应数据表记录的字段中,也就是说,如果某条新闻需要图片的支持,那么这条新闻的图片是以相对路径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以在增改新闻图片时,必须先把图片上传到服务器相应的目录下。图片上传到服务器后,它的文件名将随机改变,所以要记录好图片的新文件名。这样才能进行和图片相关的操作。文件上传可以分为两种:有组件上传和无组件上传。作者使用的是无组件上传,原因是有组件上传要求远程服务器上必须安装相应的组件才能完成文件上传功能,而无组件上传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组件即可完成文件的上传。 网站的测试是网站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网站制作完毕之后,必须及时进行网站测试,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测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作者将黑盒测试的任务交给3名学生进行,经过2天的测试,将各个模块统统测试3遍,测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网页标题没设置、个别网站内容出现DIV跑位现象,不同的浏览器出现不同的效果,个别网站出现内容描述不清晰的情况等等,通过作者的核实,都进行了更改并重新测试。白盒测试则是由作者亲自完成的,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站点中出现了没有用的网页,处理的办法是将其删除;表单中出现了没有用到的项目,有些项目类型不合适,处理办法是删除或修改;经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后,还需要使用者在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不断的测试,并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指明给作者,由作者进行修改,这就出现的软件的不同版本。 3、网站的上传与更新 网站制作、测试完毕后,就交付给学校网站维护人员进行上传,网站是存放在学校服务器上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网页浏览者通过浏览器将网页请求发送到学校网站服务器上,由服务器将浏览者请求的网页发送给浏览者。 网络信息的更新需要使用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这个系统是作者专门针对本网站设计制作的,专为网站信息的更新维护设计,这样通过此系统,公会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浏览器即可更新网络服务器上的公会网站数据库,从而方便轻松的维护更新网站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网站后台管理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模块,涉及到管理员密码设置更改,网页访问限制,数据库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内容,所有动态信息均通过此模块对网站数据库进行更新。 4、结语 工会网站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能够快捷的消息,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的开销,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本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从网站的策划,设计,制作,测试到,整个过程作者亲力亲为,其中体会非常深刻,本网站的建设基本完成,其基本功能全部实现。如何把类似的网站设计成网站模板,如果实现模板化,此类网站的制作将会更加便捷快速。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能够对各种制作手法和设计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开发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工作过程设计项目教学认证教育考核方式 一、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是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必修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在继承世界现行网站网页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今网站网页开发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准确地反映网站网页开发技术的专业性手段;更加关注学生积淀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能够对各种制作手法和设计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开发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课程理念 确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三个融合(校企融合、课内外融合、技术与人文融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课程开发理念。提前让学生感受工作的氛围,熟悉工作的相关流程,以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并结合我院“我在乎你”的办学理念,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采用项目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制作网站的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对“确定项目――制定策划书――制作网站――验收――总结经验”这个流程的训练,熟悉制作网站的过程,并能够有所成果。 确立素养、行为、技能教育观。重视网页制作过程中技术性心智技能的形成,强调“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能经“迁移”形成类型(“举一反三”);强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以技术开发贯穿网页制作的全过程,技术开发强调设计与制作。强调过程的可重复、可验证性。 课程质量以教师的明示能力和学生的内化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三、设计思路 遵循高职课程改革关于“面向就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职业教育层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三个方面,本课程以一个大项目出发,分解为7个子项目,在完成七个子项目教学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承接的大项目一并完成。 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角度出发,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网页制作的技能。 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努力创建开发项目的条件,突出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实施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始终贯彻任务驱动式的“做中学”,过程体验式的“学中思”,学以致用式的“思中用”和启思益智式的“用中创”的理念。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企业网站开发工作流程(即具体的工作过程),从前期策划开始到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站,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亲身体验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的过程。 1.具体实施建议 (1)明确目的、详细描述操作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项目每次课按照网站开发的进度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操作任务。 (2)对课堂模仿实践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计分。对每一次课堂模仿实践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计分,及时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 (3)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如通过教师项目分解的子项目学习以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完成学生自己的项目,素材由学生自己收集,网页的风格、布局由学生自己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5)项目开发:提前一个月布置任务,并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寻找合适的项目;学生寻找合适的项目后,与客户进行交流获取制作网站的一些素材和信息。根据学生找到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承担不同的工作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一般一个项目分给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拿出一个方案。这样可以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性,此外在最后验收时客户也可以有多个方案进行选择。 (6)学生在完成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的教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有多种渠道来解决。可以是组内成员的讨论、还可以查阅系部的网络课程、通过老师进行辅导、求助于互联网等等。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样既教会学生制作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制作过程的创新性和协作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式教学的功能。 2.教学方法建议 《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以真实项目为案例组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课程教学围绕如何开发一个网站展开,各个教学单元采用“应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四步教学法 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步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网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练、思”四者有机融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方法: 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解读任务 教师初步讲解、示范 学生实施任务 教师巡回 教师评价 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逐步完成案例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从中领悟职业经验。 (3)项目实施法 方法: 下发项目书 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分解 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分析 学生实施,教师指导 提交项目作品 最终评价 引入“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制作网站的工作环境,通过组织学生承接项目,继而进行项目的开发,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技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考核建议 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后,学习的过程和在此过程的学习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企业需求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网站的总体规划,具体完成的过程,最终完成的作品和多方代表的反馈意见。 五、将课程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进行有机结合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之高级网页制作员的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三级,在一种操作系统平台下综合使用网页相关软件完成网页制作和动态数据处理的工作,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网页制作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和制作,并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它是网页设计制作人员、Web开发人员及网页设计爱好者综合应用网页制作开发工具进行专业、高效Web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权威认定。如果尝试将“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独特设计理念、丰富动态应用程序、互动多媒体制作方式等综合能力,创作出更为直观、高效的Web作品。 将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探求高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之间的联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六、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更加接近,我们将继续在实践教学中深入探讨项目式教学法,与企业加强联系,累积真实项目素材,进一步完善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方法。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藏饰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 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方式的商务贸易活动,它与传统的商务贸易活动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电子商务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利用便利、快捷和低成本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的商贸活动.目前大家所讨论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因特网)来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1].一般而言,电子商务包括生产、流通、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所有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处理.电子商务活动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和商务活动、通过增值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和服务(如通过EDI进行采购和报关等),以及通过连接企业或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发生的交易和服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专业化行业网站将有一个迅猛的发展,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将受到高度关注.因此,作者设计并实现了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为发展本区域民族特色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2 网站整体功能 2.1 建站目的 建设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藏族文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打造一个具有地域风情、具有西藏、青海藏族风情特色、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藏族饰品电子商务平台,旨在改进传统的藏族饰品销售方式,将先进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销售方式融进藏饰品的销售中去,让更多的藏饰品生产厂家获得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力,让他们认识到做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整个有关藏族特色的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繁荣昌盛,最终为大力发展区域民族特色经济助一臂之力. 2.2 网站平台 在该设计中,作者选用的是ASP应用服务器技术和SQL数据库的组合方式.ASP全名Active ServerPages,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采用脚本语言VB Script(Java script)作为自己的开发语言. 2.3 网站架构 本网站架构采用B/S模式.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2.4 藏饰品 建设藏饰品商务网站旨在展示和销售藏民族特色商品.首先,藏族的特色体现在他们的衣着也即藏袍中,因此必须设立一个衣服(藏袍)的商务单元;其次,在藏民族同胞穿着的藏服中,一般挂有藏民族特色的饰品,而且藏族首饰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神秘的文化背景强烈吸引着消费者,所以第二个商务单元确立为首饰;再次,藏民一般游牧于大草原中,而他们的家也随着家族的游牧而搬迁,所以藏族人的住所、住所里摆放的家具、使用的器皿也别具特色,那么由此确立第三、四个商务单元分别为:家具和器皿;另外,“扎西德勒”是藏语中的“你好”的意思,通常藏族同胞对外胞表示友好和赞赏时对他说“扎西德勒”,同时敬献上藏族的特色礼物哈达,所以将哈达作为第五个商务单元;最后,“唐卡”是藏族的一种壁画艺术,藏族壁画中包含有藏族的历史和藏族的文化等元素,是藏民族的精神领袖,所以选壁画作为第六个商务单元. 3 网站建设 3.1 Web站点建设 作者通过Adobe Dreamweaver CS3建立了该站点,具体步骤为:执行“站点/新建站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建立一个“服务器模型”为“ASP Vbscript”、“访问类型”为“本地/网络”、“测试服务器文件”为“D:\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站点.完成了这一步,以后制作的网页文档就保存在所建的站点中,并上传到测试服务器. 3.2 数据库创建 一个基于B/S模式的网站仅有浏览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服务器的支持才能被称为B/S,因此使用SQL SEVER 2000来作为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具体步骤为:安装并打开SQL SEVER 2000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新建一个名称为“My EC”(数据库名称的命名没有硬性的要求,EC即电子商务)的数据库,并分别新建“用户表”、“后台管理员表”以及如上所述的6大商务单元表.这些不同的表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用户表完成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等用户信息的功能;后台管理员表用于保存后台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的相关信息;6大商务单元表则动态链接到Browser(浏览器)中,修改了数据库中的表就同样修改了浏览器中的商务单元的相关属性和方法,商家在进行对商品的进、存、销的操作时,直接操作数据库中表的元素就可以了,不必对前台进行修改. 3.3 网页布局设计 WEB站点和数据库搭建好以后,进一步的操作就是网站布局设计.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设计网页时,首先要对网页进行整体的布局,具体步骤为:在“查看/表格模式”菜单命令项,选中“布局模式”,在“插入”栏中会出现绘制布局表格的图标,单击“绘制布局表格”,绘制一个宽度为985的布局表格,使之居中对齐,然后在该布局表格中,分别绘制出导航、LOGO、图片布局及功能等布局表格,如图1所示. 3.4 数据库的连接 网站布局设计完成以后,便要实现网站功能与数据库系统的连接了,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是通过表单和SQL Sever数据库进行连接的.要实现用户的登陆功能,首先在Login.asp文件中新建一个表单,以便将表单中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在表单中分别新建两个文本域和两个按钮,用于传输用户所输入的数据至数据库服务器中.建好表单以后,开始配置Microsoft ODBC SQL Server DSN,在“绑定”中绑定查询的记录集,连接到已建立好的DSN上,查询过程中使用的是SQL语句进行查询SELECT *FROM dbo.denglu,单击“测试”,如果能正确显示出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则说明SQL语句无差错,记录集绑定成功. 3.5 用户登陆功能的实现 要实现用户的登陆功能,在服务器行为中添加一个插入记录,连接到绑定的DSN中,插入到数据库的用户表中,每个文本域分别对应不同的字段名,登陆成功跳转至登陆成功界面,登陆未成功则跳转至登陆未成功界面.在浏览器的登陆页面,为提醒用户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加入相关的提醒.如果用户登陆是在数据库实现查找功能,那么用户注册则是在数据库中实现插入功能.在页面右下角的文件中新建一个Register.asp注册页面,新建表单放入应放的文本域textfield1、2、3、4、5,插入button1和2,绑定记录集到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单击服务器行为选择插入记录,将依次的文本域插入到数据库依次的表中去,再将But-ton1的名称改为“注册”,选为“提交表单”,便完成了由表单向数据库插入记录的功能. 3.6 网站后台功能 本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还设计了后台程序,供网站管理人员来管理网站商品的基本信息,只需要用所提供的管理员帐号和密码即可进行网站后台功能的使用.后台管理系统提供两种基本功能,一是Insert插入功能,一是Update修改功能,即向数据库中插入商品信息和修改商品信息.键入帐号和密码进入后台管理系统,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只需在绑定了记录集后,将服务器行为设置为插入数据,那么这个选中的表单就能从文本域中向数据库中添加数值了.完成这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都已全部完成,再进行具体的网站建设操作就可以了,例如设置图片大小格式、设置网页布局页面规范、美观以及设置网页效果人性化等等.最后在完成了与数据库的连接以后,将数据库中的文件存入根目录的Data文件夹中,将网站的后台文件存入根目录的Admin文件夹中,将图片文件存入根目录的Img文件夹中,网站的主文件保存入根目录中即可. 4 数据库中表和商品的关系 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只集成了六款商品的交易,如果商户有新的商品项,可以随时添加.针对六款商品,建了6个数据库表来存放相应的商品项,分别是:dress表、shoushi表、jiaju表、qimin表、hada表和bihua表.表中现已分别有了现成的“商品”,并且每款商品都有各自的图片在浏览器中显示.商品号、商品名称、商品描述、商品单价和库存量都显示的是数据库表中的数值,也就是数据库中的“商品”,商户如果有新的商品上架,只需要在数据库表中修改相应选项,不必要在浏览器端修改,如果一件商品被成功交易,商户即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应数据库表中的值即可,不需要在浏览器端进行删除[2]. 5 数据库中表和交易的关系 用户在确定购买以后,在收获信息的页面中填写相应的信息(如图2所示).如收货人的省分、城市、区县、邮政编码、街道地址、收货人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用户输入的值,会传到数据库的中shouhuo表中.商户只需要查看shouhuo表中的信息,就可以确定发货信息,从而根据此信息给顾客发货.这样便完成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卖”工作. 6 结束语 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浏览器与数据库的动态链接;网站整体布局合理,页面整体风格简洁明了;设计中所有素材均精心收集并经过PhotoShop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后台管理功能.但是,与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相比,该网站并不完全成熟,尚有待改进.例如,在用户登陆功能方面,可以加入更详细的用户信息和更人性化的权限登陆条件;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加入更贴近现实社会、更准确的数据完整性;在购物车功能中,实现网银功能等等.作者在将来的设计中,会逐步实现.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1.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将课程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突出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2.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实训企业资料,均是以来自于实践一线的真实业务为基础,经过校企双方精心组织挑选。要求学生完成网站调研、网站建设方案书的撰写、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与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而让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实地反映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 3.“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成功地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搬上了课堂,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该课程树立企业网络形象观念,掌握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基本流程、步骤、内容及操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的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调研、仿真学习和作品展示法开展教学活动。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典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案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相互解答和自由互辩,再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引导,由此掌握不同类型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2)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我们组织学生每6人成立一个虚拟的网站建设公司,设置各工作岗位,包括美工、程序等真实岗位,并在内部实现轮岗交替,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真实工作任务的要求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3)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虚拟网站企业中分别扮演网站设计师、程序员、网站美工、汇报人等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在情境模拟、循环和反复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任务的理解,提升操作与管理能力。 (4)现场调研 根据学习的需要我们安排学生分小组进入真实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或者邀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讲解分析,学生根据调研得出网站建设的目标,完成网站建设方案书,设计并制作网站,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素质。 (5)仿真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配有仿真实训室和创业实训室,实训室配以公司真实的经营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组成公司,以轮岗分流、小组间对抗等方式,获得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宝贵经验。每个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实现仿真训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均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6)作品展示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作品,激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任务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举办班上同学的作品展示,让班上同学相互欣赏、由企业兼职教师讨论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作品展示法,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加强了网站评估的能力。 2.教学手段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我们采用了校企联合授课、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组织教学和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开展教学。 (1)校企联合授课 课程实行“双课程组负责人”制,企业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担任课程开发的负责人。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并承担学习任务设计工作,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学习,学时比例达50%以上,课程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此外,由于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涉及到Photoshop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本课程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授课的形式组织教学,受到学生好评。 (2)举办专题讲座 教学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中的精彩案例,通过分享经验、带来新鲜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的了解和热爱。 (3)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 教学中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实践。同时,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1)完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任务单、实训教材、电子教案等。2)教材中配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理论及实务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3)辅助教学资源,包括与本课程有关的以音频、视频、文档等多种形式表现的教学辅助资料,如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特效技能操作的示范录像、电子商务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的近期考试信息等。4)课程剖析,包括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等。5)教学展示,包括主讲教师的相关资料、各界对课程评价、工学结合的项目作品等。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实地调研之后,利用网络辅助查找未了解的资料,完成资讯、计划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4)技能竞赛 将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纳入素质拓展平台,以赛促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举办主题网站设计等比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熟练度的操作,另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中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很多课程都在提倡或是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但不同的课程都具有各自的课程特色,同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具体实施手段,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例如: 1.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 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对课程改革成果的冲击是巨大的和显著的。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讲,与企业共同编订的校本教材,加上配套使用的任务单,是针对学校现状、学生实际情况编订出来的,因此工作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通过任务单来引导工作过程,配合校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 2.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相互配合使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进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小组学习讨论法的缺点便是不能完全做到点对点交流,个别人容易产生怠倦的情绪,甚至有人“滥竽充数”。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笔者发现,课程因为需要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大量的代码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许多学生在课程中容易产生眼酸、眼疲劳等情况,加之程序代码枯燥无味、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另外小组长个人工作压力大,很难督促全组人员的学习进度,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单纯的小组学习讨论法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全班的学习进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让每位同学都在另一个小组寻找一位搭档,两人相互共同学习和检查。学习过程中,每个小任务在指定的时间内,先由自已独立思考和完成,然后搭档双方都交换位置,由搭档来检查对方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纠错,这种方法一方面学生让起立活动了筋骨,另一方面由他人的视角来检查问题往往更加能够一针见血,效果加倍。同时,一对一的搭档学习即保证了学习质量,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外,这种搭档学习方法能够减轻小组长的工作压力,不论是学习、检查和评价,两人的双向交流都是及时的、认真的和有成效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是卓有成效的。 3.合理的设计知识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知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任务中,每个情境都设计了对应的小任务,每次任务在检查和评价之后,由教师或是小组长带领同学先进行本次任务的知识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进行本次任务的感受总结,例如任务中是因为粗心打错字符而导致程序调试失败等原因,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在本次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每次任务都进行相应的知识归纳和总结,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做了系统化整理,并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四、结语 笔者经过这几年不断累积教学经验,已经完成了校本教材和配套任务单的编订,并且逐步摸索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意识到,教师课堂气氛的驾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并且自身诙谐风趣,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气氛。因此,除了寻找更加适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也需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加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 作者:郝静杨波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本文设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网站采用了目前流行的.net技术,在网站中引入了Web Services、XML等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技术,页面布局采用DIV+CSS,利用访问数据库。网站教学内容设置双语教学部分,并利用flash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际实验环境。该网站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难度较大。通过制作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可以帮助相对容易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的实现采用WEB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溶入到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使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抽象的和难以体会的概念等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加深和加快了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将网站应用于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求知欲,同时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增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 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部分、实验教学部分、典型例题及分析、综合在线测试、学习辅助资源、师生互动等。设计指导思想是改变传统上以“教”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 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的方式采用“知识点+实验+典型例题+学习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设计技术,建立起整机概念。 3 教学网站制作 教学网站制作工具采用Visual Studio .NET 2005,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实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除后台维护外各部分如下: 3.1 理论教学部分 学习网站不仅仅是需要给予一种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本教学网站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双语教学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双语教案,双语试题,双语视频及阅读材料。采用DIV+CSS以及母板页技术进行页面布局,界面设计上美观大方、层次清晰、重点集中、视点明确。 3.2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必须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本教学网站采用flash设计了虚拟实验室,对主要实验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及整机实验提供演示及交互操作功能。 3.3 典型例题及分析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这样对于灵活掌握以及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本教学网站采用flash设计了各个章节典型例题及解题分析。 3.4 综合在线测试 该模块实现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的一个考核,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测试系统分章节测试和总体测试,测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计算及综合设计,试卷中的题目按知识点分布,采用XML技术组织知识点。选择题自动判断答案对错、其它题型给出参考答案及分析。 3.5 学习辅助资源 教学网站上提供流媒体教学视频、资料下载、课程相关其它站点链接。 3.6 师生互动 该模块实行权限管理,用户注册登陆后,会看到的各种信息目录,通过点击查看进入,可以查看到具体的信息以及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回复此问题的内容。若问题指定某人答复,则只有该用户能看到并答复此问题。 4 主要实现技术 4.1 技术 完全基于模块和组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具有速度快、便于部署及应用升级、代码与内容分离、方便构建和使用WEB服务等优点。由于和.NET远程处理建立在.NET Framework 之上,因此可以使创建XML、Web Services变得更为容易。 4.2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它解决了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时传输问题,它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流媒体技术适合在相对低带宽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网络课程的实时播放和录播课程的传输,因此可以将流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实现对学科资源的制作、传播和管理。 4.3 Flash动画技术 Flash 是一种创作工具,它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设计者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通过Action和FS Command可以实现交互性,使Flash具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所生成的动画文件(.swf)一般占的字节数小,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下载,在打开网页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得以播放。 5 教学网站特色 5.1 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该网站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最新的网页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与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的结合实现动态交互、在线测试、虚拟实验室,从而使学生将抽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变得形象轻松;通过虚拟部件及整机实验,使得没有实验条件的个人也能获得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5.2 后台维护方便 该教学网站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后台维护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可对相关资源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部分内容老化的现象。 6 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基于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对于教学网站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搭建技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发展学生交流与处理、设计与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信息技术教育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我校开发领域宽阔的选修系列特色课程之一,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拟就我校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的搭建谈谈具体做法。 1 课程提出背景与制作工具选择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站日益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网站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合作。 校本选修课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它以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把兴趣发展为特长,最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施展才华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其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观察、成果展示,作品与课堂表现相结合,课时充足、教学内容广、知识专业性强。基于以上几点,我们选用功能强大的Dreamweaver软件作为网站制作工具。它是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是第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发展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2 操作素材长期持续存储 学生经过初期的规划、设计,确定好自已喜欢的主题和风格后即进入后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一般情况下主题网站制作周期较长,内容具有持续性,每节课都有新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增加,还要保证网站中样式和元素文件合理的路径。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交作业给老师保存,然后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上传下载,让学生自己保存。相信广大教师都曾面临着学生素材持续更新存放的问题。以上的做法或多或少会出现操作时间过长、步骤繁琐、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方便可行的解决方案:架设FTP服务器与DW站点功能结合。 FTP服务器(File Transfer Protocol Server)是在互联网上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的计算机,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传(下载)文件。即学生每次操作后素材存放于FTP服务器中,给每个学生设定帐号与密码,利用FTP权限保护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笔者采用Serv―U是作为FTP服务器端软件,简单易操作。用FTP服务器存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用B/S方式下载与上传(单线程),这种方式并不能体现出网站素材文件存储的优越性,碰到大容量文件时,速度慢、易断线,下载上传易出错。DW的自带站点功能有效地与FTP服务器相结合,它具有多线程FTP传输方式,节省上传大型文件或多文件的时间,能更快速高效地上传下载网站文件,缩短制作时间。DW提供的站点管理功能,以树型结构来展示网站的内容分布,从而实现了对站点布局及细节内容的展示及修改,实现本地站点文件与远程FTP服务器中的文件内容同步更新,传统Frontpage工具软件无此功能。 第一种模式是本地站点与FTP服务器对接。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新建站点”;②输入站点名称(名称每次可以不唯一);③使用服务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填写;④选择“编辑我的计算机上的本地副本,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设置本地文件夹作为网站位置;⑤连到远程服务器,选择FTP方式,输入FTP地址:10.127.192.200;输入FTP用户名与密码;⑥单击“测试连接”按钮,能弹出“已成功连接到您的服务器”对话框,即代表DW软件与FTP服务器连接成功;⑦后面操作按默认值即可。至此本地站点新建成功,在DW界面右侧的文件窗口中(见图1),单击向下箭头即从FTP服务器中获取本帐户所有内容并下载至本地站点,文件出现在本地站点中所设的位置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在本地完成上节课网站制作内容,可在本地及时增添素材信息,调试网站;当本节课制作任务完成后,只需单击向上蓝色箭头即将本地站点中的所有文件信息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稍等片刻,学生所做的网站内容自动备份至FTP服务器,学生无需担心信息的丢失和保存。 第二种模式是直接远程修改网站文件: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管理站点”;②点“新建”按钮,选择“FTP与RDS服务器”子菜单;③输入FTP主机:10.127.195.200,主机目录不要填写;输入登陆(FTP帐号),密码(FTP密码);④单击“测试”按钮,能弹出连接成功对话框即可(见图2);⑤单击确定,再单击完成。此时DW右侧文件区域出现的内容即为FTP服务器中的内容(见图3),若要修改某个页面,双击打开,然后直接保存。整个修改过程全在FTP服务器中存取,非常方便。若有大批量文件修改,建议采用模式一,占用服务器资源少。 以上两种模式均能解决网站文件结构一致性、完整性等问题,根据制作任务不同选择相应模式,学生只需在DW软件中设置好站点信息就可以连续制作网站。 3 网站信息浏览与作品的评价 考虑到网站制作的通用性、互动性,单纯静态单个页面已经落伍,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ASP可以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读写,此时网站的调试浏览必须在IIS(互联网信息服务器)环境下进行,若让每个学生独立安装IIS并配置,技术难度较大。笔者的解决方案是在FTP服务器上安装IIS,设置一个虚拟目录,将学生素材存放文件的上级目录设置为虚拟目录就可以解决此问题,文件存储与信息浏览一一对应起来(见图4、图5),此时学生网站调试的地址如1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1/,2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2……因此,作品的展示就显得非常简单快捷,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开展自评与互评。 有了以上环境,作品成果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学校科技节、班级主题网站比赛、研究性学习等。举办小组展示会,组织全班作品展示,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无需搭建繁琐网站平台,直接在校园网上演示他们制作的网站作品,汇报小组各成员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设计和制作网站时使用新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充分享受成功制作作品的快乐。 笔者采用以上策略很好地完成了《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素材文件持续存储及动态网页浏览环境的创建工作,解决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环境搭建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上述办法制作网站,有利于教师腾出时间钻研教学业务,也更能激发学生制作出富有特色的网站作品。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中职学校《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摘 要: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文将针对动态网页制作课程的特点,从动态网页的开发技术的选择以及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动态网站;教学 中职学生渴望开发网站,但大多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且容易放弃。动网制作既讲理论又重实践,既有概念理解,又有程序设计和应用操作方面的内容。因此一方面是抽象的网站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是基础薄弱、不善思考的中职学生,如何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以下是笔者关于中职动态网页制作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 一、动态网站技术的选取――phpStudy++MySQL+Dre-amweaver 教学中选取PHP+MySQL+Dreamweave的经典组合方式,推荐使用PHP调试环境的程序集成包phpStudy,它集成了最新的Apache+PHP+MySQL+phpMyAdmin+ZendOptimizer,一次性安装,无须配置。同时phpMyAdmin可以通过Web接口简易管理MySQL数据库,学生通过浏览器的图形界面就能对MySQL数据库进行操作。 二、课程内容以综合项目和分任务的方式开展 《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综合项目设计形式,以项目或分任务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将《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分解为一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最后完成较为完整的综合网站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使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轻松入门 讲解动态网站时,学生没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概念,会把“动态”网页理解为有动态的文字或图片。教学时可做两个简单的网站进行比较。如分别做一个静态的和动态的学生学籍管理网站:网站1是静态的,只有一个“学生成绩”页面;网站2是动态的,其中包括具有“学生成绩”栏目的学生成绩详情页面、成绩的后台添加、删除和修改页面和一个简单数据库。老师浏览这两个网站,演示对学生成绩条目进行增、删、改、查的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它们的运行机制和网站后期管理中的优缺点。 通过比较教学法讲解概念,便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理解透彻,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使用视觉冲击教学法,加强学生记忆 将重点简明扼要地写在黑板上,加强学生记忆。如动网的制作流程比较固定,“创建数据库―建站点―制网页―连接数据库―绑定记录集―服务器行为”,学生每节课都看到黑板顶部的字,不知不觉就会记住这样的流程,在实践中也会有条不紊的操作。 (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 在讲解数据库字符集和网页字符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演示用户名是英文和中文两种状态下,网页可否正常登录。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数据库中的记录是中文,数据库连接,记录集绑定都正确,但测试结果不对?引导学生切换到Dreamweaver代码视图,找到部分“charset=utf-8”,再解释字符集的概念,教会学生可将字符集代码改为“charset=gb2312”,测试正确。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会使学生在整个讲解过程中都处于强烈的问题情境中,他们也就会展开充分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会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因此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有的放矢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老师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首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 如注册新用户,用户登录,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先浏览一个在线注册邮箱网站,并且重点演示注册和登录部分,浏览之后学生在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个强烈的欲望: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系统。接着,老师再按步骤、分任务完成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并且重点讲解本网站中的一个关键任务:数据库的连接。讲解数据库的连接任务在整个用户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五)“理论――实践――反思――理论――实践”循环往复教学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动网中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必须反复讲解,反复实践,来加强记忆和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讲解阶段变量及语句,应该采用循环往复教学法,反复讲解和操作使学生消化、接受。 (六)项目教学法,阶段性成果加强自信心 在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将大的综合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比如:将用户管理系统分解为登录注销、注册、资料修改和密码查询四个模块,再详细分解为更小的项目。如将用户注册模块分成四个小任务:1.制作注册页面―熟练使用表单制作页面并实现验证表单;2.实现注册页面填写信息录入数据库―绑定记录集,添加服务器行为“插入记录”;3.用户名不能重复―用户名验证,检查新用户名操作;4.注册成功与失败页面制作―实现正确跳转。 四、结束语 总之,这门课程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也可对某些章节内容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生物学论文:信息技术生物学科论文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应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我认为,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的“整合”,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少每一位教师要能熟练使用电脑,平时要经常主动上网搜集各种与生物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资源,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常动手制作PPT、FLASH、AUTHWARE等,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电脑的多种应用手段,在不断尝试中将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整合”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效果,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面前,教学不能退居于后,成为次要部分,无论如何,教学都是首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都是第一位的东西。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去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必要的,但信息技术从属于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是必然的。若信息技术能在教学过程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作用,非常自然真实地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步骤、一段过程……,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种整合状态,它所达到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刻很难说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在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们之间不分彼此,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也就整合在一起了。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将微观世界或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本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视、听、看等多种感官,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2.关注全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倦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生做题时,可以运用PPT打出不同难度的题,教师通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关注了全体,又达到了分层教学,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总结过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突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如果利用得当,它就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那么素材、课件等就会变为教师的“电灌”工具。我们如果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以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或是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会搞得学生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时间长短适中,信息适量,媒体搭配合理、有序、适当,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及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内容、设计上不应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时,应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想,不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适当地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等来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对课堂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效性。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教材,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承载了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我们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都应该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才能实现最优化。 作者:刘夏末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学论文:科研质量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物学论文:网站素材生物学科论文 1网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生物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收集素材成为一项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物种和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进行采集,当然也可以发动学生去发现、去拍摄。深入大自然既可以放松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紧张心情,又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对于由于时空局限等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种和现象,师生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搜集整理。生物素材的种类非常丰富,既可以是文字,又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发动学生采集,一来可以使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产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训练出一些进行实践操作的实用技能。收集来的生物素材要做到存放有序,以便于查找使用的时候得心应手。各种素材要存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依照生物学体系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每一小类中可存有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素材。当然也可以将各种生物知识以知识框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然后将知识点文字与其内容建立相应的超链接。这样既有分类又有内容,有开有合,条理清晰,脉络明确。 2网站素材的处理网页中视频的处理 视频是网页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形象地表现各种生物现象,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从而揭示出各种生命的奥秘。详细页面中的视频素材应首先进行合理的编辑,截取掉无关或者重复的部分,保留关键内容和核心部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关键性知识,避免在枯燥的等待中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长时间的观看很容易消磨学生的耐性,因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选取和编辑视频的时候,最好要带有声音效果,这样使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切中中心题意。编辑视频的软件很多,如会声会影、Premiere等都是很好的视频编辑软件。网页中图片的处理图片能够形象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因此在拍摄或选取图片的时候要采取慎重的态度,不能应付了事。拍摄时,一定要选取合适的角度以便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生物的外部特征;选取图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如果找到或拍摄的图片素材不理想,也可以利用图形编辑软件进行技术处理,以达到完美的技术效果。有时候某种场景变换太快,很难捕捉到恰当的动作,这时可以使用录像的形式采集信息,采集完毕之后再利用截图工具将播放过程中精彩的镜头截取下来。当然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要注意先将录像设置成高清视频,也就是较大的文件,以保证图片放大时的清晰效果。在网页中处理图片素材的时候要注意大图和小图的搭配使用。小图是为了读者在众多图片素材中迅速选取,也是为了提高浏览网页的速度;大图是读者确定好图片素材之后,双击小图便会展开的图片。大图文件较大,画面清晰,更适合读者下载使用,缺点是文件打开速度较慢,浪费读者时间;小图文件小,占据的空间小,因而打开的速度较快,方便浏览。二者搭配使用,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了图片打开和存储的难题。 3网站的规划与设计 教师在设计网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面对的读者是学生,一切要为学生服务。网站的宗旨是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查看他们感兴趣的生物学知识。文字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网站的设计既要便于教师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授课,又能针对某一章节进行深入拓展。这样的网站设计就能够很好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服务。同时在网站上要设计一些专题讨论区,用以组织一些师生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使网站能够切实地为教学服务。学科网站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网站存在,也可以嵌入到或链接到学校的网站之中。这样就可以节省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方便用户在不同学科间浏览。 4网站首页的设计网站首页的制作非常关键,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感到这个网站确实有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值得读下去。画面设计既要体现生物科学的丰富性,又要体现科学知识的严谨性。首页上的大图可以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大森林的场景,上面是各种动物自然相处的状态。此时不管是以动画还是视频形式,都要以最精彩的画面进行展示。每一个崇尚自然的人都会心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畅想,从而从这里产生畅游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愿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网站的导航栏的设计要新颖别致,比如动物乐园、植物大观园、微观大世界等。网站要提供一些著名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文学类丛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图并茂的文学丛书,从优美的语言描述中、趣味的场景再现中,体味那些不为他们知晓的另类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在理性方面增强对于生命科学的认识。 5网站具体页面的设计 如果说首页是一本书的封面,那么内页就可以说是知识的海洋了。如何规划好这片海洋值得深入思考。笔者的设想是这样的:当点击首页中的导航栏题目,网页跳转到相应的内页时,映入读者眼帘的应该是一幅幅生动的精美画面,使人们立刻进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这就是内页设计的精彩之处。内页所展示给人们的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生动内容,让人遐思,让人畅想,能够有感而发。内页的组成应该有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其中视频应该占主要的篇幅,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说明。内页可以这样布局:分为上左右结构,上部是网站的总导航,下部左部分是总导航下的纲目内容提要,右部分是该提要的详细内容。详细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既要风趣幽默,又不失科学的严肃性。其中图片要能对文字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切忌胡乱拼凑,凌乱不清。在选图之前要尽可能先进行美化处理,力图做到最佳效果。 6网站功能区的设计 为了保证网站素材能够为广大师生喜爱,就要保证网站的开放与更新。让师生既成为读者,又能成为编辑。这就是说师生既能从网站上获取有益的学习资料,又能够作为网站的主人,随时将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内容添加到其中,从而达到共享共建的良性状态。这种做法就好比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能够达到学用相长的目的。网站的这项功能可以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凡是注册成功的会员就有权向网站中添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可以同其他会员就自己添加内容进行共同探讨,以便得出相对全面的结论。当然,会员也能够从中探讨事物的多样性,而不是过分拘泥于某一表面现象,产生狭隘意识。 作者:刘士香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生物学论文:地方高校生物学科论文 1教师科研团队 1.1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地方高校重视学生教学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如园艺学、农业科学、动物科学等),生物学科包括的专业涉及面广,如土壤学、气候学以及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专注于教授3、4门主干课,这种团队组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互补,但在科研中往往难以相互配合。这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往往数量较多,专业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标是以课程建设为主,这样有些教师即使教学质量很高,但科研实力却较薄弱;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每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师,部分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双肩挑岗位,因此难于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团队。而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识。这首先选拔一位团队负责人,也即带头人,他应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项目作为团队支撑,此外,应具有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个人魅力,还应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其次,还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在其相关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最后,吸收几位年轻的教师加入,让他们积极融入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既要落实分配好团队成员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团队成员,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 1.2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提高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科研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实验实践性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它一方面能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与教师的科研能力,并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与科研兴趣及思考能力,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不管是工作还是读研深造都能更好地掌握动手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底子薄弱,缺少硕士点,想要在科研道路上加速发展,更需要师生团队的努力,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上多做研究和探索工作。 作者:赵志刚徐占春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宜春学院 生物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动力源泉。在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发现,首次的绪论课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绪论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绪论课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人体自身肠道中的微生物与机体组织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曾经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这样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可以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开启微生物知识的大门。近年来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对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将这些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原来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使理论知识找到实际落脚点。比如2010年8月,美国鸡蛋因受沙门氏菌污染从而导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豆芽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从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疗。此外,还有近来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们通过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引入,讲解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使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灵活多样,结合临床,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认知对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把课上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对于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内容,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细菌的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在细菌各论部分,选取部分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教学。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授课提纲、学习重点及难点并确定人员分组。小组成员细致分工、相互协作,在课后完成资料素材收集及教学课件的准备。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及时为学生排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安排课堂讲授内容,并传授讲课技巧及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评价标准》,由学生从教学内容安排、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多方面互相进行评议、分析和总结,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从学生独特的视角中发现许多平时不会思索的问题;在学习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这一部分内容时,采取专题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专题讨论式学习由教师提出专题,分组学生在本专题内提出应深入讨论的问题,查资料,作综述,课堂进行讨论。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讨论式教学,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HIV-1感染的分子机制及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受损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经过讨论,不仅全面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综述训练”的机会,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此外,作为一门与临床学科关系十分紧密的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采用PBL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结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个讲授过程中就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检查及防治原则讲解清楚。 3反映前沿,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补充一些开拓性、时代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前沿内容。如微生物的耐药性这一章节,我们为学生播放与耐药机制相关的视频和短片,引导学生就微生物耐药机制的产生及防控进行积极的讨论,鼓励学生查阅耐药机制最新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就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研室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学生讲授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人体微生态学与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新出现的传染病病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进展等教材中鲜有介绍的前沿动态,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进行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及爱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利用网络,练习巩固,搭建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我校于2006年底引入Blackboard教学教育平台,以整合学校所在的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系统为载体,在园区师生中普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协商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引导、鼓励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师生教学资源与占有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本教研室针对五年制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动性较高的特点,让学生利用Bb平台以及互联网其他资源,结合案例式教学,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处于一个将来知识被应用时相似的环境中,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自我指导性学习、问题解决技巧等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教研室利用Excel表格建立课程选择题题库,用Excel函数与宏语言构建选择题练习程序。机组选项题的选项由程序根据知识库计算组合而成,实现考查内容的“72变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特定具体学科问题的掌握能力,并防止了考试对知识的简单再现,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题型设计灵活,考核的内容源于大纲、教材,但又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摆脱了教材文字的束缚,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选择题练习程序改进成可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进行课程选择题的练习系统,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选择题库设计成游戏模式,根据获得的分数和难度进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将攻关练习题库分割成五级:1级0-20分;2级21-40分;3级41-70分;4级71-90分;5级91-100分,最后可将此部分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学生是教学主体”,并始终贯穿“互动”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更新,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作者:邵铁娟何一中陶方方夏瑾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学论文:初中生物学法制教育论文 一、初中生物学的法制教育目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教育是重要实施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后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初步形成民主和法制的意识等十分重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结合环保、禁毒、防艾滋病、保护多样性等内容,加强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二、初中生物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途径 探索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这个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我国的《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义务”部分规定,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宪法做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想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根据初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法制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的教育。 1.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实践证明未成年人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要通过说教法进行校正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在生物学中可以体现为认同爱护植物、保护植被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同法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强化参与环保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案例: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六章的《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明确保护植被的最主要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的活动,增强爱好植被的意识。对于如何依法保护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达到“理越辩越明”的自我内化的效果。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反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这里还必须指出课外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延伸,是实践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自觉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与意识,也认同法律在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行为准则的教育。行为准则就是个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该”型行为准则,二是“不能”型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丰富多彩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点就是严格遵守社会规则。例如,公务员要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第二个重要内容是高度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任何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要想使人的行为具有更高的价值效率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认同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好地符合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就是了为追求“真”、拒绝“假”。初中生物就指出教育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之一是“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情感目标就是确立保护生物圈意识,这可以在学习好“资料分析”中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域的角度分析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典型例子的分析中真实地理解生物圈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着其他的生态系统。同时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产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家园的意识。从知道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到具体行动,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践减碳行动,这就是从意识的认同,实现指导生活中个人行为准则的践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课堂教师的分析引导就是让学生达到意识的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效果的反馈检验也是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调查,比如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中个人所做出的努力,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肯定和表扬,从正面的角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案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肯定,也是能让这种行为延续形成习惯的有效方法。 3.法律法规的教育。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在初中生物学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的相关目标有认识我国颁布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强化依规守法的意识,初步具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决策的意识。关注噪音、光污染、动物饲料添加激素等社会问题,强化社会公德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关注传染病流行事件,初步具备预防意识和决策意识。这些目标应该在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案例: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的“合理应该与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是“关注食品安全”,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当地食品安全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外学生收集食品包装,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配料表,初步学会关注营养和健康。在理解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读和讨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者,可以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维权;第二,让学生知道从事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能从事违法经营,如违规加入食品添加剂等。知道这些法律法规是规范经营和保证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 总之,针对初中生物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课堂一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题活动是法制教育的延伸。对于中学生这样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教学要尽量形式多样化,尽量采用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设计要易于组织和操作,具备兴趣性,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意识的认同重于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学习。当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法制法规的教育和渗透。 作者:洪燕飞单位: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生物学论文: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论文 1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 结合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实际编写情况,我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产微生物学》,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年整。对于一门生命学科来讲,10年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新的、前沿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更多地和实践、和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挖掘学生中存在的创新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少的矛盾,按照教学日历的授课计划,在绪论第一堂课的讲解中,应以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为时间主线,将微生物的相关重要事件、经典的实验设计、划时代的人物给同学们一一展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细菌、真菌、病毒这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和实验课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达到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压缩内容。同时,要紧扣水产微生物学的范畴,着重讲述特殊的水产微生物种类,及水产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为水产养殖业服务的现状与实例。 2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应用的日益普及,目前的大学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使水产微生物学这门略显枯燥的课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解细菌的二分裂繁殖时,通过动画的设计,使学生既明白了二分裂繁殖的概念,同时也对细菌强大而快速的增殖过程有了深刻而形象的记忆。同时,学院尽量保证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或者从网上下载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上传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中,提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要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指出老师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因此,通过QQ、微信、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或者给学生以及时、恰当的反馈。此外,现在手机进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与严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集中听课注意力,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回顾,督促学生课下的复习与笔记整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已讲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在课堂中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进行提问,使他们能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形式的补充 水产微生物学是分支于微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高要求是致力于提高水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不二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农业大学的水产微生物学课程针对水产养殖专业大三学生开设,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0学时,所占比重较大,也凸显了学校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在实验课的设计过程中,实验课教学内容应突出实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将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部分: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划线分离、微生物的培养等常规操作技能,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未知水样的综合检测,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实验内容与在安排时间上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性与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合格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微生物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微生物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络的普及,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顺应时展,进行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吃苦耐劳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力争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兰刘变枝高春生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高中人教版第三册教材《稳态与环境》中,就有两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学前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统一教材,教师按照统一教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4.通过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自为大的成长氛围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在团队协作、集体生活等活动中,自我意识表现尤为严重,心中无他人。我们也发现,有时候他们的犯错,不是故意而为,却是根本没想到。一次一个学生想戴一条放在家里的围巾,一个电话就要求妈妈立即给她送到学校,而她妈妈当时正在病中。让我们看到是心酸又难过。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不要单纯讲形态结构和生理,要给学生贯输群体概念,讲生物的生存竞争,将生物的团队协作,讲动物的反哺行为,讲生物对人类的贡献和危害,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讲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独立生活,促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去拼搏和竞争。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生物学教学中。近几年,作为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科学迅猛发展,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更紧密。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到生物学的知识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灵活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作者:李强单位:重庆市龙门浩专业中学校 生物学论文:教学实践生物学科论文 1.新课标指导下,中学生物学科面临的新的难题 1.1学生调动性不足,课堂缺乏探究性新时期新的教学目标提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设置积极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传授给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根据近一个月的跟班听课我们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讲课方式,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上课效果不佳。再如在苏教版的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有2课的课题探析课,9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但在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往往把这些开放式的课堂取消了,改变成传统的教学模式。如2次课程的探析课教师都取消了学生的讨论环节。 1.2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多媒体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软件因其具有的新颖性、便捷性、开放性而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青睐。为了节省时间、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广大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师的板书更加简洁、课件更加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滋长了教师的惰性。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采用的课件多是经过粘贴、复制而得来的。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创新难,课堂内容陈旧、教学活动因循守旧。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走进细胞》,在研究“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节中,多数教师一般是采用用PPT演示了细胞的演变过程,把论证“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单细胞(最早生命形式)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物系统、生物圈几个步骤。以一篇PPT演示了整个问题的讨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在接受。可见过度的依赖多媒体忽略了学生,使课堂缺乏了灵活性。 1.3只注重课内教学,放弃了至关重要的课外教学例如在讲述《生物链》这节课时,如果可以代领学生到野外去参与野外观察,让学生观看生物界中不同生物是如何生存下去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2.解决策略 2.1“取之有度”,合理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到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固定的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限度的使用多媒体软件,:生物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阔,从动植物的生物密码到细胞机理,从世界上的生物到人本身,生物学的知识无处不在。生物学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教学活动比较无聊,如何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不能可以仅仅依赖于多媒体,如不能总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演示生活进化过程,还要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学校环节中。例如:在讲《生物链》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物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机能如何在生物循环系统中完成的层层传导过程。一般来讲,就是让学生明白生物链中是怎样完成一个动物吃掉另一个动物的。在讲授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合理的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视频播放软件,为学生播放几段视频。如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羚羊吃草,猎豹追赶野生鹿,老虎捕食野生兔子,鳄鱼追杀在河边喝水的斑马……一系列捕食图片构成了一个生物圈,选择不同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整个生物循环的过程。接下来,在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开始演示PPT,PPT上有着本科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等。伴随着PPT的演示老师要把抽象的语言形象清楚的向学生阐述清楚,如解释清楚,在老虎吃兔子,兔子吃草的过程中,哪种动物处于生物链较高的环节,在草被兔子吃掉后,兔子又被老虎吃掉后,有机物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转化的,并有效回答学生的疑问。 2.1开放教学环节,追求探析式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在新时期的教学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细胞》这一节中,把学生带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如根据观察的图片思考该细胞处于分裂的哪一阶段。再如《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种子,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探究式学校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而述之,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实践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解决策略。但创新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作者:孙明崔金莲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生物学论文:环保教育凸显生物学科论文 一、积极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 在生物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很多。教材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也具有环保教育价值,如何恰当地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环保教育乃至整个生物教学活动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学生了解到绿色植物对于控制大气中氧气的浓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给学生介绍:当前地球植物覆盖正在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仅仅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就已经消失了一半;与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线等内容。结合刚学习的知识,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减少所带来的环境危害会认识得更加清晰,会有效地树立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理念。 二、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来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着直接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生物环保教育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把它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渗透环保理念。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这样,把环保教育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会让环境保护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为“绿色之美”能够在生活中实现发挥出力量。 三、结合社会热点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一旦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很容易会演变成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与环保有关的社会热点对于我们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环保渗透。例如,在给学讲到“食物链”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笔者就给学生举了一系列的例子,最典型就是“水俣病”。人以动物和植物为食,那么人与自然因依靠食物链而有了联系,动物和植物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而生长的,当环境里有了汞污染,通过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汞变成了有机汞,水里的鱼类吃了这些微生物,有机汞就在鱼体内富集,附近的人们吃了这些鱼,有机汞进入人体神经细胞,引起蓄积中毒就会患上水俣病,这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而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更专业的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既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也强化了环保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四、利用生物实验深化环保意识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用实验手段呈现的知识、蕴含的观念意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我们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利用实验手段深化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生态缸,引导学生对生态缸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观察、记录,当学生透过实验直观地看到微型生态系统所受到的诸多影响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广大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社会,一旦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得以加强,会给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懂得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生物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绿色之美”的眼睛,使得这些学生以后能够成为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环境的高素质公民,也愿他们将来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作者:王晓旋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生物学论文:有效教学初中生物学科论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进化等展开全面研究的科学学科。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化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面临的难度更大。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1.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课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生物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科技图片,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将一些针对性强和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来树立广大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分的体会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 2.有效设计导入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有效且丰富的课堂导入活动的设计是一堂课美好的开始,而且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良好课堂氛围的创造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程导入活动方面的设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导入活动,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运用幽默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理论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生物知识点。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1.合理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新时期,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探究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广大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自主的探究问题,而教师在其中就只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生物问题实施自主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明确观察的内容、方式与目的等,进而将所有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研究。如观察双子叶种子的结构,教师就可先告知学生观察的顺序:先察看种子的外形,然后将种皮剥去,并分开其两片子叶,将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从而全面认识种子的每个结构,最后让学生自主观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强化了学习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的科学化。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面获得的指导较少,即使有,也主要以记忆指导为主,但是效果不大。因此,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从学习方法指导这一方面入手,实现学法指导的科学化。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普遍都是采用模拟与记忆的方式来加深对其的理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陈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且极易形成各种概念间的混淆,而这也是教师平时的指导不科学的表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不完全丢弃“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学生背诵知识点时指导学生将重点勾画出来,并在背诵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的检测,或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其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整体上提高记忆的水平。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课堂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与其它学科一样,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巧妙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从整体上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蕾单位:河北衡水6中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现代教育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而且也让教师接受了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有经验优秀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教案,在探讨交流后,由于保存不便,造成流失,浪费了宝贵的经验、知识、心血。而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积累优秀教师一生的教学成果。当前人的课件被后继人使用时,后继人可以发现前人的良苦用心,可以体会和深切感受到前人的思想的深邃,经验的丰富。后继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更新,从而再次应用、留传。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方面应用的现状 (一)生物教师中很多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也缺少实际应用从调查来看,大概43.2%的教师曾参加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而大概4%的教师是自己去的相关培训班,还有18.7%的教师表示有想法。有些进行了相关培训,但未进行实践,未在课堂中使用,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二)生物教学中,未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造成许多教学上的弊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扩大知识面,扩大课堂容量,许多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把一些重要的结论,推导都事先写在PPT上,在课堂中直接呈现出来,这样节约了时间,但是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记录,这种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爆炸式的或呆板式的混完45分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十分必要 (一)年轻生物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许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知识点漏讲,上课时间把握不好等等,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的成绩较差。为了弥补这一缺点,这一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非常必要。年轻生物教师对网络知识、计算机操作、信息化软件、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各方面的接触较多,学习应用起来很快。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能胜过许多有经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技术中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枯燥、晦涩难懂,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味的讲解,收效甚差,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迷糊。如果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不说,学生一看就懂,这样老师节省了精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升,教学显得那么的简单。例如,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部分,书上讲的知识非常多,学生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多,由于中学阶段实验室的设备不如高校中先进,还有学生本身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科目繁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化生物学科的实验部分,单靠书本知识还是难以掌握,难以活学应用到考试中。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知识点便会直观化,如应用实验相关的视频,那么多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在相关视频实验中,就显得顺其自然,合乎常理,学生理解了,应用了,顿时觉得如此简单。印象深刻的选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书本第18页,实验步骤有八步,看书本,即使花很长时间,学生也难以把相关的东西整理成一个体系,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只须一分钟就回明白实验的步骤及重点,又如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讲,未免显得太枯燥,如果加上相关的视频,再解说,学生便会很感兴趣,顿时把所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理解。所以说,将现在教育技术整合到生物教学中来,十分必要。 (三)为使生物教学的内容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教学成果的好坏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学上的构思也大有不同,教学难点的解决各有千秋,无疑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收效不佳,难免导致落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各方面知识可以快速更新,教学得到及时改正和发展,教师可以掌握最新的知识,紧跟前沿科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物课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学校应大力推进计算机教室的建设,生物教师应积极的应用网络知识进行备课,进行交流协作,解决疑难手写教案是教师传统备课的一种方式,这种手写教案有优点,但缺点更多。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共享,备课的水平,教学技能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所以为了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满足教师的需求,学校应该大力建设计算机教室,辅助教学。 (二)为了避免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弊端,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多种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对于一些重要的结论,以及推导部分,不能以PPT一步到位,让学生难以接受,要以传统教学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在PPT或黑板上板书出来,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不足,恰到好处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巧妙地结合两种及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如生物中有许多美丽的植物要求学生去认识,这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识。每天以学一种植物,点滴积累,让学生去认识,在生活中自己找特点,和图片去做对比,真真切切的回归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廖兴利单位:四川省安岳中学 生物学论文:生物学和医学类的论文写作指导 摘要:在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的来稿中,多数研究论文都涉及到目标物质的分子大小,但作者在描述物质分子大小时使用的物理量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回顾“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概念,指出其在运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道尔顿;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量和单位;量符号 1引言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使人头痛的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问题。例如,作者常常需要对研究的目标物质进行描述,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分子大小。在我们的编辑实践当中发现,来稿中很多研究论文在描述关于物质分子大小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多数研究论文仍然使用“分子量”这一物理量,以“道尔顿”或“千道尔顿”为单位(××D或××kD)来描述;有的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物理量但是书写却不正确;只有极少部分论文正确地使用和书写了这一物理量。究竟应如何正确使用? 2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 对所研究的原子和分子的质量进行描述,以往多使用“道尔顿(D)”这一单位。英国化学家JohnDalton(1766-1844)是近代化学之父,在化学方面提出了定量的概念,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当量)定律。在此基础上,1803年又发现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概念,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人们为了纪念道尔顿,以他的名字作为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12C原子质量的1/12,1D=1/Ng,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以往我们常用的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是分子量,它是“单质或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时的相对质量”[1]。我们知道,以一个12C重量的1/12为标准,其他的原子质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质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2]。分子量是物质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原子量之和[3]。 对于分子来说,一个分子的质量,用道尔顿表示时,应该是“蛋白质A的质量为××道尔顿”。因为分子量为该物质的分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之比,所以如果说“蛋白质A的分子量为××道尔顿”,乃是不正确的表示方法。 3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物理量 道尔顿是核物理与反应堆技术中惯用的质量旧单位,自1960年起,用原子质量单位(u)代替它,规定1dalton=1u≈1.6605402×10-27kg[4]。 作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现行有效的1993年修订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选择了“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名称,并在GB3102.8—93的引言中说明:“本标准中的相对原子质量Ar和相对分子质量Mr,以前分别称为原子量和分子量,在使用中,应有计划地逐步采用本标准的名称。” 所谓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Ar=m/mu(m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Mr=m/mu(m为物质的平均分子质量)。它们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1[5]161。 4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等物理量和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道尔顿当初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时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这也许是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单位一直用“道尔顿”的原因。 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应当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描述分子的相对大小,那么,关于道尔顿(D),在现实中用作“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u;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即其单位为1。 虽然“道尔顿”属非SI单位即非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鉴于目前科学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献存在,在某些类型的论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坚持在某些数据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用文献数据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6]认为应尊重作者的选择,虽然期刊中会出现“非法的”D,但不应视为“违法”。超级秘书网 5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 既然明确了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在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时,很多期刊没有能准确把握,造成了很多错误。在国内免疫学相关的7本杂志以及其他生物学、医学类的杂志,发现在稿约、正文以及SDS-PAGE、Westernblotting等结果图中,“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出现了很多种写法,如:Mr、Mr、Mr、Mr以及仍然沿用kD为单位等多种情况。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书写这一量符号呢?根据科技书刊外文字符使用规范[5]197-20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应用斜体;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用正体。根据这一原则,相对分子质量中M是量符号,应用斜体;下标r是relative(相对的)的首字母,不是量符号,也不是代表变动性数字,更不是坐标轴符号,应使用正体。因此,正确的写法是Mr。类似地,相对原子质量的正确写法是Ar。 6结语 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展示其学术成果的舞台,要科学地将一系列学术成果展现出来,要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就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需要广大科技期刊编辑担负起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加强宣传和普及,需要作者和编辑同仁长期不断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生物学论文:白内障生物学效应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方法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UVRB辐射光来自于单色器相连的高压银汞灯,最大输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组大鼠暴露于UVRB的有效生物学剂量均为8kJ/m2。每只动物的一只眼被暴露。两组只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两组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于暴露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光散射强度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但数值接近〔teststatistic=2.56,t(approx.)32;0.975=2.04〕。结论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 【关键词】白内障;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生物学效应 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线(ultravioletradiation,UVR)辐射量增加〔1〕。老年性白内障是人类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UVRB辐射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为止,单一波长UVRB辐射诱导的白内障特点已有很多报道〔2,3〕。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但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和生物学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设备 所有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购自(M BDenmark),保存在可调温动物室,动物室每天12h灯光照明(平均照明度是5lx),12h黑暗;动物在此种环境中适应14d,直到6周龄用于实验。所有大鼠都按ARVO的眼、视光学研究条例进行饲养和实验操作。所有动物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1w以后处死进行光散射测定。辐射光来自于350W的高压银汞灯,直射出的辐射线首先经过水冷却,然后经过两个单色器(λmax=300nmwith10.1nmfullwidthathalfmaximum[FWHM];λmax=310nmwith13.5nmFWHM),最后辐射光照在角膜上〔4〕。在角膜水平,辐射光被热电器(model7101;Oriel,Stratford,CT)测量。美国国家计量局建立热电器测量标准。光散射测量L光分布仪表测量光散射强度〔5〕,此仪表用标准暗箱照明。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穿透被测物,光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如果物体有光散射,这部分光将聚焦在光电二极管上,并发出信号。脂质感光乳剂diazepam(Diazemuls;KabiVitrum,Stockholm,Sweden)被用于作为光散射计算标准。因此,光散射的强度单位是tEDC(transformedequivalentdiazepamconcentration,tEDC)〔5〕。 1.2方法 1.2.1实验过程 每只大鼠以95mg/kgketamine和14mg/kgxylazine混合腹腔注射麻醉〔6〕,5min后,1%散瞳剂tropicamide1滴滴双眼。5min后,固定动物右眼上下眼睑,右眼暴露于UVRB70min。1w后以过量的CO2致死大鼠,剜出双眼,取出晶体置于平衡盐溶液中(BSS;Alcon,Ft.Worth,TX)。在显微镜下去除睫状体,测量每个晶体光散射3次,并照相。 1.2.2实验设计 40只6周龄albinoSpragueDawley母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一组中的每只大鼠右眼活体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每只大鼠左眼没有光暴露。每只眼光散射测定3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结果 晶体光散射强度见图1。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组的UVRB生物学效应较另外一组小(t=2.56,t(approx.)32;0.975=2.04)。 3讨论 大气中臭氧层厚度与太阳光中UVRB的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在最近的10年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7,8〕。臭氧层每减少1%,将会导致世界上每年增加100000~150000例白内障患者。UVRB的眼辐射取决于它的波长、强度、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单一波段UVRB的生物学效应和白内障特点已经很清楚,但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并不为人们所知。可事实上,人类每天同时接受不同波长的UVRB照射。所以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对预防白内障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者已经指出300nm波长左右的UVRB是最易产生白内障的波段〔2,3〕。因为晶体在这一波段上有最大的敏感性,所以本研究选择同一只眼联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和UVRB310nm(剂量42.01239kJ/m2,时间35min)下。因为UVRB310nm的生物学效率是低的,UVRB310nm在剂量42kJ/m2与UVRB300nm4kJ/m2的剂量,暴露时间同是35min时的生物学效率在计算上是相当的〔2〕。这样,在计算上与另一组的UVRB300nm(剂量8kJ/m2,暴露时间70min)的生物学效率才能相近。这是本研究采用如此实验设计的原因。 但实验结果显示,两组UVRB暴露后生物学效应有明显差异。联合UVRB300nm和UVRB310nm暴露的生物学效应要强,但两组数值较接近。本结果与本实验的生物学效率理论设计较接近。即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本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误区辨析 摘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项目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因而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这些勾稽关系可以作为分析工具,验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发现财务造假线索。近年来,部分投资者不加分析地引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代入所谓财务软件或勾稽等式,据此质疑公司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本文对其中较典型的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主表勾稽关系的三个误区进行逐项分析,指出其中错误之处,并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勾稽关系 误区 一、与人工费用相关的分析误区 有分析者循着“根据现金流量表等计算的人工费用总额与根据成本、费用明细计算得出的人工费用总额数值应该相等”的思路,试图将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与利润表中与人工相关的成本费用相联系,得出了以下公式: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期初数)=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的人工费用 关于该公式能否直接用来分析财务报表准确性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上式的逻辑思路。该等式反映了“本期已付现给职工的经营性工资奖金福利,加上本期计提但尚未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应该等于本期有关成本费用中的人工”的逻辑。由于本期人工费用的“支付”未必都是以现金的形式,所以,等式左边第一项即遗漏了非付现的情况。而等式右边只考虑了进入“成本、费用”的人工工资,对于包含于存货中的人工,以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部分等,可能并未考虑。简而言之,该等式逻辑上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其次,再来看相关数据的获取。例如“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这一数据,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并无此项;只有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2]22号,以下简称年报准则)第21条中规定,上市公司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中应“按行业或产品披露本年度成本的主要构成项目(如原材料、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占总成本的比例情况,并提供上年同口径可比数据”。据此,如果直接采用上市公司在此列示的数据,只能得到近似的“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说它是“近似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规则要求按照“产品”或“行业”来披露“主要构成”,可能相关数据大多情况下并非公司完整的生产成本数据,例如,若某制造企业同时开展较大规模的贸易业务,但只列示了自产产品的成本,可能与贸易相关的人工并未考虑在内;二是由于标准不明确,不同的公司列示口径有所不同,有的公司并未将“制造费用”进行成本还原,因此列示的“直接人工”并未包含“制造费用”中的人工因素,有的公司甚至也未包含“辅助单位的人工”。另外,出于对规则理解的差异,有的公司在此分析的是当期营业成本,有的公司分析的是本期投入的全部生产成本,若为前者,则还应考虑存货变动中的人工。又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的人工费用”的数据来源。不能仅仅汇总报表附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表的“工资及福利费”,而应将相应项目列示的“社会保险费”及“工会及教育经费”等也考虑在内。 第三,现实中企业规模、经营情况、核算方式千差万别,很可能遗漏一些具体情况,导致等式两边不相等。如,某公司在利用备用金等零星办福利时,初始借款时未指定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或者本期已使用但未支付现金,将应付职工薪酬转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用于购买实物尚未报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上述等式左边漏项。因此,上述等式并不成立,分析时不能机械套用。 二、与“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有关的分析误区 企业在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根据会计准则,需调增的项目之一是“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意即,若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在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时,有人提出了如下等式: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减少 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并非直接引用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期末数与期初数相减而来,而应当根据有关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上述等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上式右侧项目不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对比观之,上式右侧存在漏项,如并未将长期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考虑在内,也没有考虑应收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被指定为“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公司定期存款利息(在“应收利息”科目反映)。 其次,上式中已有项目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中可能含有非经营性业务,如以应收票据抵付工程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投资等,这类非经营性的业务都应在分析填列时予以扣除;而且,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均为已扣除相应坏账准备的净额,但坏账准备不影响现金流量,因此应对坏账准备的影响予以剔除。由此可见,“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绝非直接引用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期初期末的变动额;类似的,在填列现金流量表附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也应根据公司的业务逐项分析填列。 三、与构建固定资产及投资有关的分析误区 为多方验证固定资产、投资等报表勾稽关系,有分析者还提出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如下等式: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长期待摊费用的增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 仔细分析可知,该等式的基础逻辑具有参考价值,但由于存在遗漏项目,等式并不成立。例如,等式右端仅仅考虑了支付现金的部分,而等式左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增加未必全由付现方式增加,因此应在等式右端增加未付现的部分。除了考虑增加与投资、在建工程相关的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外,还应考虑到研发支出、存货、三项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以及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等特殊事项。当然,这里无法一一穷举企业面临的各种特殊交易和事项,仅以此抛砖引玉,提醒注意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和特殊事项来思考问题。再者,等式左端项目也不完全,例如,并未考虑工程物资,未考虑处置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影响,未考虑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未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及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成本调整的影响。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在左侧予以抵销。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例如,若分析对象从事煤矿等高危行业,按规定应该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专项储备”科目。由于准则规定专项储备核算具有特殊性,与专项储备相关的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时,是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来冲减专项储备,同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按固定资产价值全额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这样,上式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则应包含此部分折旧在内。又如,使用专项储备的在建工程,若未形成资产而直接核销,则应在等式左端加回。 四、结论和启示 (一)不同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进行报表分析、发现财务造假线索的有力工具 根据会计学原理及财务报表的设计理念,企业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天然具有逻辑上的勾稽关系,不论是报表内的或是报表之间的,都可以用来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现金流量表项目与其他主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由于打通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分析通道,便于从不同角度印证报表的正确性,更是发现财务造假线索的有力工具。只要逻辑合理、分析恰当、数据正确,都能达到相应的分析目标。因此,利用报表项目勾稽关系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外部分析者将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直接代入所谓等式,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参考性”的,等式不成立并不必然代表存在财务信息虚假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来由于分析者对部分会计科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式本身的逻辑性值得推敲;二来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穷举的方式将所有特殊事项考虑完全,漏项就难以避免;三来有些必要的数据源并非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作为外部人很难获取,若利用其他经营数据推导代替,难免会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出现。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所谓“公式”,而应结合分析对象自身的经营和业务特征,在报表勾稽关系的指引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上市公司现行财务披露准则部分内容还需进一步明确,以确保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和可比性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部分问题是由于对所引用的上市公司已披露数据内涵理解差异而导致的。由于披露标准不明确,不同上市公司在同一名称的栏目内可能披露了外延及内涵都不同的数据,导致了理解和分析的误差。比如,年报准则要求披露“本年度成本的主要构成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情况”,“成本”、“总成本”是何概念,是全部投入的生产成本、还是当期的营业成本,实践中有不同理解;又如,现金流量表附表将净利润调节为现金流量过程中,对于专项储备增加数与当期费用化部分的差额,是直接放入附表的“其他”栏目,还是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中反映,实践中认识不同、操作不同。这样,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可比性较差,也不便于投资者进行分析和理解。建议对类似披露标准不明确、现实中争议较大的项目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标准予以修订,以确保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和可比性。Z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务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文章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使报表使用者充分了解该公司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天水华天科技;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1 公司简介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成立,企业占地面积32.64万m2,建筑面积8.17万m2,拥有各类设备、仪器3 000多台,主要生产集成电路,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中最具潜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封装测试企业。 2 财务指标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 2.1.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水华天科技在2012年的各项指标变动较大,见表1。流动比率一般以2为宜,2011年和2013年比较接近标准值,表明企业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小。速动比率一般以1为宜,近三年的速动比率都接近1或者比1大,表明企业取得借款比较容易,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流动负债。现金比率一般以20%较好,企业近三年超出标准较多,表明企业不善于充分利用现金,造成了现金资源浪费的现象,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 2.1.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天水华天科技在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在50%以下,说明了该企业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较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企业近三年的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皆呈上升趋势,但都低于100%,表明该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债权人的权益保障程度较高,承担的风险较小,见表2。 2.2 营运能力分析 近三年内,天水华天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都在逐步的上升,资产的利用效率逐年提升,周转速度加快,说明企业分布的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企业存货的流动性减弱,将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固定资产周转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增加,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见表3。 2.3 盈利能力分析 在这三年内,天水华天科技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呈稳步增长趋势,盈利能力逐步增强。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很大,说明企业很好的控制了成本费用和营业利润的比率。同样,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幅度也比较大,说明企业能够很好的运用资金,使企业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企业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整体来看呈上升趋势,且每年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都相等,说明企业的稀释性较强,详见表4。 3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通过以上对天水华天科技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天水华天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及措施。 3.1 提高存货周转率 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在近三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虽然不大,但仍应该引起重视。首先,企业应当减少库存,避免存货浪费的现象,同时减少了企业对存货的保管、整理费用的支出;其次,企业应当制定较好的营销策略,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再次,企业应该对市场调查了解,摸清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2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的管理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全面、正确的得到资金信息,制定出应对决策,防范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另外,企业还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的控制。 3.3 优化债务结构 从天水华天科技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短期负债所占比例较大,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较大的短期负债比例会增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当优化其债务结构,使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合理化,企业的偿债压力得以减轻,生产经营能够持续正常进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但财报中的种种数据往往经过了修饰,传统的报表分析方法更多偏重于会计角度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应着眼于其投资价值和风险,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其投资的保值增值为目标,结合交易所规则和公司发展趋势对分析方法做出改进。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分析 上市公司是指其所发行股票经过国务院以及经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监督部门批准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近年来,徇私舞弊的上市公司案例时有发生,使众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在监管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改善的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对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尤其是财务报表数据的甄别能力。财务报表也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管理现状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情况变化表、附表以及附注部分。财务报表是以现有会计准则为规范制作的,按规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其他利益攸关方以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定期或不定期披露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的披露深度和准确度在相关法规中有统一规定,但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需要投资者使用科学而全面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传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得一般步骤是:提出明确的财报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财报分析方法,收集有效的信息材料并进行归纳和验证,指出财报中的不合理之处,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财务报表分析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方法。 指标分析法,是将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项目的金额或数量进行公式计算,得出系统化的,具有经济学意义和内在联系的财务指标,以指标变化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盈亏结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现代财报分析法中运用最广的分析方法。使用指标分析法进行财报分析时具有直观易懂、计算简便、标准统一等优点。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的数据的比较,寻找具有一般性质的规律,并能体现与其他比较对象的差异的分析方法。用于进行比较的数据可以是具体的绝对值,也可以是基于基线的相对值。一般情况下,可将经验上的数据、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作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法应综合考虑横向和纵向的因素,横向比较上体现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差异,纵向比较上体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成分分析法,是指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成分共同影响某个公司经营指标时,用来衡量各成分变动对公司指标变化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条件控制法和弹性计算法。 结构分析法,是在项目分析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此方法以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项目数据作为整体基数,再根据一定权重推算项目各组成部分在基数值中所占百分比,对项目中各个组成部分建立模型,得出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变化趋势。 上市公司财报制作标准根据交易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由各类不同披露标准的数据组成,仅仅使用单一的分析方法或者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以及真实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由于信息相对透明,面临严厉的监督管理和激烈企业竞争,对其财报的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市公司借助管理和资金上的优势,往往存续期久,对其长期的数据跟踪就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人力资源和技术快速发展也会给上市公司数据带来一系列影响,这都是目前财报数据不能直观体现的地方,上述分析方法面也受到报告时点的静态分析局限限制,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基于投资价值和风险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对上市公财务报表的解读,往往出于对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而并非单纯的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优劣分析。因此,结合公司价值判断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投资者,要想从财务报表分析中受益,必须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从宏观、产业和公司自身多维度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正是体现投资者分析能力的地方。财务报表并不仅仅是会计数据,对其解读也应跳出单纯的数字指标范畴。投资一个上市公司,可以是股权或者债权投资,其目的是投资者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和收益的,对上市公司的投资需要建立在对其财报的系统分析基础上。上市公司股票的既有持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对财报进行分析的本质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有具有长期稳定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才是投资者的理想标的。但是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的企业盈利能力,并非企业价值和股价变动的唯一因素,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及现金流状况,都是影响企业价值和股价波动的关键所在。 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由于上市公司退市新规的推出,财报中的净资产成为首先要分析的风险指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对于上市公司,需要考虑其综合实力,对其评价应反映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净资产应按照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对于净资产的关注同时要结合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比如对于某些公司会有政府补贴,其净资产减去补贴后的正负直接关系到是否可能退市。对于财报中净资产不够稳健的上市公司,无论其所处行业潜力多大,经营指标如何良好,投资者都应坚决回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资产周转率和稳定盈利能力成为对其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水平。除了对传统固定资产利用能力的判断,对上市过程中募集到的资金,尤其是超募资金以及增发募集的项目资金跟踪,也成为对财报解读的重要环节。快速发展的上市公司会充分利用融资优势,推进其重要项目工程,财报中就不应有过多闲置资金,即使这些资金被用于投资,也应辨别其用途是公司主营业务还是单纯进行了资金的投资。真正有潜力的企业一定会将所有资金投入到自身的优势领域,以尽快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资金的闲置和非主营配置,都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信心缺失,这将直接对企业未来成长速度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企业的稳定盈利能力,首先应从稳定的角度衡量。对于利润波动过大的公司,即使当前的财务数据光鲜亮丽,也是应该回避的。对于短期大幅波动的利润,可以是公司管理上的失当,也可以是其所处行业的快速变化。对于利润波动大的年份,应综合当时的宏观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时期进行分析。但总的来说,较大的利润波动都是公司不够稳健的信号。 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不能只站在当前的时点,应综合历史数据考量,绝对值指标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是相对比例会揭示发展的趋势。对财报利润的分析应站在行业的角度,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比较,在利润方差较小的上市公司中选择具有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部分。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应从资产回报、销售回报和财务杠杆三方面进行重点跟踪,其中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时期,这些指标应区别分析。对于处在行业快速发展期的公司,其销售利润率应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财务杠杆不能太高;对于处在行业成熟期的公司,销售利润率只需要保持在平稳状态,在保障企业现金流健康基础上,应加大财务杠杆获得更多利润。销售利润率的提高可以从成本层面和管理层面进行优化,而财务杠杆的提高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宏观经济的加息周期,财务杠杆的主动或者被动放大,都是风险的体现,在降息周期,适当的加杠杆却是企业保证盈利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基于投资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应以风险控制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未来发展稳定性和发展速度为分析标准,结合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周期规律,寻找财报数据背后反映出的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服务于各类投资者。 三、结束语 在越来越规范和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将成为反馈企业甚至行业信息的关键载体。通过对财务报表中会计数据的客观有效分析,可以知悉企业的经营能力、甄别企业的优劣、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总之,财务报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价值、辅助各方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企业的利益攸关方以及各类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根据。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也应随着公司治理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而推陈出新,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应用探析 摘要:所有的决策者都需要信息支持,决策越重要,对有助于决策的信息需求就越大,不同性质的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量或者类型是不同的。本文以华北制药股份公司为例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将财务报表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相关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决策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以求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合理确定公司的价值。如何去判断一个公司的经营好坏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也是本次论文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华药)的年度报表为例,进行详细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用到的软件就是常用的EXCEL,数据均来源于华药2006年至201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 华药公司简介1:华药位于石家庄市和平路东路388号,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和销售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医药产品。2011年末员工总数为16054人,销售额为1213.67亿元,利润总额1.48亿元。公司股票代码为:600812。根据历史效绩指标、投资价值、竞争环境及发展方向等三个大方面对华药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一、历史效绩指标分析 根据财务部统计司制定的评价标准内容和分类,将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四个方面来对华药历史效绩进行评价。 (一)财务效益状况分析 从长远来看,不盈利的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永远是会计界、企业界、投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良好的盈利能力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上。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值: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到,华药这几年盈利能力变化明显,在2009年资产出现较大的变动,按照石家庄市政府的批复文件及财政部2001年的财会[2001]5号《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将部分资产剥离,前三年盈利能力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后三年发展相对趋于平稳。在2010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出现负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使得资金流异常紧张。 (二)资产营运状况分析 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企业运用资金的情况或者资金周转情况。资产营运状况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都密切关心的重要信息。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值: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化学药品制造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比较上述两表可以看到,华药自2006年以来,经营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到2010年处于平均经营管理企业行业水平。随着管理的不断改善,企业在存货及应收账款方面得到强化,使资本周转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近两年周转较快,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较小;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存货资金周转越快,利润通常也提高,短期偿债能力也加强。 (三)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企业举债融资比较容易,相应的资本成本也必然较低;企业面临较低的财务风险,投资者就会较多的持有该企业股票,供应商也比较容易提供商业信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顺利。可见,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情况对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还是先来看看华药2006年至2011年偿债能力指标值: 从上表的数据可见,华药从2006年以来,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由于公司出现经营亏损造成已获利息倍数为负数,其他年份变化不是很明显,整体来看也是持续攀高,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公司仍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正在向良性循环跨进。这一结果可以从已盈利息倍数上看出来,从2006年开始,除2009年受剥离资产影响,已盈利息倍数每年都递增;再从现金比率上看,除2007年降到较低水平。其他年份相对比较稳定。这些都说明企业在具有很强的负债偿还能力,在利用负债来提高税后收益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从目前的负债水平来看,应适当的加以控制。 (四)发展能力状况分析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某一段时间内经营工作的总结,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讲,掌握和了解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现在和将来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过去的经营成果固然重要,但是这些使用者更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据企业过去的业务成果,能够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值: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化学药品制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比较上述两表可以看到,自2006年以来,华药各项发展能力指标值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离优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把握好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传统产品,发展新型产品来是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投资价值分析 从一名普通的投资者角度出发,还要关心股利发放和未来股票价格。因为支付股利要靠获利能力高的营业活动,股票价格要靠市场对公司前景的估计。衡量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主要从市盈率、股利报酬率、每股账面价值等三项指标 华药2006年至2011年股利发放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股利发放情况可以看到,华药除在2006年进行过一次股利配送以来,没有现金分红政策,每股收益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不愿意投资购买的股票。特别对于谨慎型投资者,更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投资一个多年来没有分红的企业。如果在经营较好的年份可考虑适当的股利分红或现金股利政策,增加广大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竞争环境及发展方向分析 华药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药品企业,其产品主要是头孢和抗生素类产品,在医疗领域占有一定市场,特别是2009年集中能源对该公司进行参股投资,注入了部分资金,转变了经营模式和扩大经营范围,在物流、制剂和医药中间体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目前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一些高科技和新型产品的问世,给传统医药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华药股价不是很高,但是华药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近些年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整顿,目前以优良资产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市场竞争,作为传统产业的华药还是能够很好的发展的未来优良股,值得关注和适当时机投资持有的股票。 四、结论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对企业过去、将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且能依据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不同进行侧重点分析,利用分析后的数据信息以及报表中的定性信息可以指导投资决策,当然这些分析在短期内应用性不大,但作为一个中长期性投资来说,购买好的公司的股票并持有,就能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使自己的股票升值很大;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避免购买一些经营困难,盈利状况比较差的垃圾股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整体性并购投资来说,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更加显得必不可少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更加贴切的指导公司的并购及合并决策。总之,对于一名理性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农业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其成长性相对农业中的非上市公司较快,但与其它行业上市公司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很有必要对其农业上市公司报表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海大集团的报表运用报表分析方法,得出季节性需求、背农现象以及自然条件都制约着其发展。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背农现象 一、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 农业上市公司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是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或以其为依托,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并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后,其股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主要是以农业上市公司――海大集团为例,分析其财务报表。 当前,由于之前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正确,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且,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挑战着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由于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行业特征,近年来也享受着国家对农业丰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但是,在分析农业上市公司报表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农业上市公司并没有详细披露这些重要的信息。 从农业上市公司数量上看,十多年来,并没有显著的数量增长,早些的四十多家除去像蓝田股份一样或经营业绩不善倒闭的上市公司,至 2011 年也就 53 家,而所有行业平均上市公司数量为 95 家。当然,从构成比例上,有百分之七八十还是继续存续的上市公司,而且在资产总额经营业绩方面也有一定的成长;但农业市公司总体实力、成长水平与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高新电子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差距更大了。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和非农扩张比较严重,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现象”是指一些本来属于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擅自改变行业属性,将存量或增量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把主营业务放在与农业无关的经营项目上,致使企业的主营业务与“农”相关的收入占比严重不足,农业上市公司涉足其他领域,如创业投资、电子通讯、房地产等。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预混料以及健康养殖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以“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为神圣使命,核心业务是水产饲料、水产苗种和动保产品,向广大养户提供养殖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内容 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内容进行运用技术方法或者综合方法来获得对公司财务运行的了解。 (一)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所以在分析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只要注意和现代企业不同的地方。 1、企业偿债能力 农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也是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于债务,另外是来自于权益,即接受别的企业投资。企业偿债能力,主要是分析二者哪个多,哪个少,有没有这个偿债的能力。即,债务是大于还是小于权益。如果大于就是无法偿还,如果是小于就是可以偿还。 2、短期偿债能力 2001年,刘姝威在《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发现蓝田公司存在严重问题。最终使蓝田股份的高管被送进了监狱,从而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 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通常有一系列指标予以反映。由于这些指标本身准确缺陷以及时空条件的变化,各种指标所的偿债能力也只能是综合的,大致的仅供参考的信息,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 (1)流动比率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负债来作为偿还保障。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流动比率达到2以上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比率也可以用作,当企业遇到突发性的现金流出的时候,表明了其支付能力。 由表1可以知道,流动资产2012年较2011年增加778816867.6元,但是负债也相应地增加了1109512765.16,并且其增加的幅度大于资产的增加幅度。要引起注意,也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海大集团2011年流动比率为2.99,短期偿债几乎没有压力,资金充足。随着2012年负债的增加,更加有效地使用外来资金,使得2012年的流动比率从2.99下降到1.68,二者相差1.31。表示偿债能力有所减弱。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流动负债的增加主要是应付利息的增加。由2011年的830万增加到2012年的3560万,应付利息增加了近3.3倍。其次还有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增加。 (2)速动比率的计算 这项指标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指标,用来衡量公司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又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得来的。 为什么要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呢?主要是因为存货相对其他的流动资产来说,流动性没有那么强,并且,存货在销售时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变现价值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货中可能含有已损失报废但还没有处理的不能变现的存货。部分存货可能抵押给债权人。还有其他的原因,所以将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是企业实际短期偿债能力,这个指标比流动比率更为准确。 由表2可以知道,海大集团2012年的速动比率为1.09,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主要是季节性有供求波动,大多数原料价格呈现了逐步上涨的态势;游养殖业受到一些终端消费不景气、部分区域气候异常不利于养殖生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养殖产品价格波幅较大。表明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速动资产保障减少了0.95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是不同的,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公司,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进一步查找财务报表发现,海大集团的应收账款2011年为17550万,2012年为35400万。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这个数额是相当大的,也是速动比率大于1的一个原因。 (3)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类资产是指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两项资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提现或随时转让变现。该指标主要是来衡量随时支付的程度。 由表3可以知道,海大集团2012年的现金比率比2011年减少了0.91,说明公司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降低了0.91元,但是这个指标是否合理,还应当进行同业分析或本公司多个会计期间的趋势分析,以便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 一般认为,比率为0.2是比较合适的,但是也要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分析,由于海大集团是农业上市公司,所以,现金比率高说明公司即刻变现能力强。 农业行业,在使用资金方面有很大的季节性,成果周期长,收效甚微。有些农业企业就会选择将闲置的资金用于其他的投资,如:创业投资、电子通讯、房地产等。 综合上述四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海大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是相对乐观的,有充足的流动资金,2011年的数据相对2012年的较大,在2011年没有合理使用流动资产,在2012年比2011年有很大的进展。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是从资本市场上公开可以获得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可以按照月份、季度、半年和年度进行报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种。本文将对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公司近年的发展营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其经营效益。 一、 公司简介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12月30日,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4年7月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主要研制生产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和组件线缆以及提供相应技术服务,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高端领域、高端产品研制生产的主要企业之一。 二、 主要报表项目结构及趋势分析 1、 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观察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资产负债表得知,公司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可变现能力)有所下降,而企业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没有明显下降,是平稳趋势,所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了。企业货币资金占比逐年下降,公司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建和投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的,上升原因主要是公司及子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相应增加了存货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到总资产是逐年上升的,其中货币资金逐年下降,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逐年上升,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增幅比较大,可见公司近年正在扩大规模,处于发展期。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比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小,表明公司生产经营负债水平较低,公司生产经营风险小。由此可见,该公司属于保守型资产结构。 2.利润表分析 通过分析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都比较稳定,财务费用为负数说明公司利息收入较多,可见公司运营状况很好。 从定比趋势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各项利润都是逐年增加的,利润比较好。企业的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可见公司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不够。从总体上看,公司各项指标都在呈较大上升趋势,尤其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说明公司发展状况较好,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建议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对营业成本加强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现金流量表分析 通过观察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现金流量表得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在逐年增加,表明公司的财务基础比较稳固,持续经营和获利能力的的稳定程度在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也在逐年稳定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1年为负,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采购原材料、职工薪酬等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由表中可以看到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在逐年减少,其中2010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比较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也是逐年减少但高于现金流入量,尤其是2009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比较多,表明公司正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由表中可以看出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比较少,现金流出量比较多,主要是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比较好。 三、财务指标体系分析 1.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行业平均值,且比较稳定,企业发展情况良好。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从上表的计算可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平稳且高于行业平均值,企业盈利能力较好。从主要盈利能力指标上看,企业各指标都比较平稳且高于行业平均值。 2.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总资产周转率在逐年提高,除了固定资产2011年周转速度下降,其他资产的周转速度有在提高,利用效率增强了。 3.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5倍以上,短期应急能力较强,但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高于公认标准。存货也大幅度增加,可能说明其扩大经营了。说明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较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国际公认的资产负债率是50%,航天电器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低,说明企业是保守型的经营理念。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通过计算2007-2011年的总资产增长率,得知企业每年资产都有增长,企业规模还在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每年基本平衡,比较稳定。企业每年收益都有增长,09年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为负,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技改项目、募集资金项目购买加工设备和基建投资支出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28,003,856.68元。 四、同行业比较分析 通过行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航天电器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比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上,资产负债率远远低于行业水平,可见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是比较好的,在电器行业有很大竞争优势,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策略过于保守, 没有把丰富的资金资源用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上, 在资产净利率高的情况下, 这明显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公司应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政策建议 (一)扩大业务范围, 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该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公司所依赖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在做大做强公司核心主业, 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 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的同时, 公司应加快开发新产品, 拓展公司客户群,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二)扩展融资渠道, 优化资金结构 在公司资金充裕的情况下, 企业应当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并且适当采用负债资金, 以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 (三)积极推广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目前,公司现有产品尚未覆盖全部应用领域, 公司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推广新的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在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和本公司历史业绩的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达到透过纷繁的财务业务表象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目的,为利益相关者能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企业制度的改革深化,企业与外部交流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1 了解公司的营收和获利情况,公司的销售额是否增长及增长幅度、毛利率的变动、管理和销售等费用是否合理,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公司运营总成绩单的最后得分,即业绩。 2 是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目的是判断公司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如何,这是支持公司业绩扩张和业绩可信度的基础,如果一家公司过去的业绩成长性和利润率都很好,但有大量可疑的应收账款,或负债率过高,这样的公司最好也别碰。 3 查看公司现金流量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经营性现金流(CFFO),如果CFFO长期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公司只产生了账面利润而没有收回真金白银。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1 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短期的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也就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是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因为不能履行偿债义务而面临破产的威胁。而且企业偿债能力低就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给公司的竞争能力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会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以至提高投资人的风险。因此,不仅企业的债权人关心,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人同样关心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 应收账款分析。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 3 预付账款分析。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 4 利润表结构分析。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一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做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5 资本金利润率分析。资本金利润率中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这项比率是衡量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提高,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和国家所得税就增加。利用基准资本金利润率作为衡量资本收益率的基本标准。基准利润率应根据有关条件测定,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相当于同期市场贷款利率,这是最低的投资回报;二是风险费用率。若实际资本利润率低于基准利润率,就是危险的信号,表明获利能力严重不足。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认识了目前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财务报表;现金流量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综述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目前有关介绍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只从某个或几个侧面出发进行了阐述,如何就整体进行分析评价是财务分析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2.财务报表分析的技术指标 2.1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盈利数额的大小、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效绩的主要标志。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强。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3)市盈率。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所以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 2.2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企业而言,适度的举债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资本金利用率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①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②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 2.3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 2.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1)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3.财务报表分析的分析方法 3.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会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或指标与分析者选定的比较标准做比较,确定其差异,并据以判断、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方法。 3.2财务比率分析法。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动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其它有关信息,对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见的相关项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据以评价该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方法。 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1.财务报表自身的完善 1.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 1.2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一是增加披露内容;二是适用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 2.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改进 2.1重视现金流量分析。从发展及实物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中。在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从而帮助使用者判断利润的保障程度。 2.2完善财务指标。鉴于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能力,可以考虑用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来代替它。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多种财务分析方法结合分析: (1)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 (2)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 (3)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总之财务报表的报出和分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所以我们在报出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法律法规,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IT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长,行业规模的逐渐壮大,其对报表使用人定期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由此引发的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以及评判标准的规范和统一问题,也亟待得到进一步明确、完善和改进。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和所处行业特点,着重阐述了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披露现状和使用价值,同时指出现有分析工作的局限和不足,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关键词:IT行业 上市公司 报表分析 信息披露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项运筹和谋划全面效益的管理活动,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为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数据基础;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债权人信用资金的安全性提供法律保证,同时有利于政府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财务数据需要定期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来说,报表分析的内容对各类报表使用者更加透明和敏感,其对公司经济活动的总结、评价、预测和决策的分析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IT行业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三种,具有公布集中、数据量大、行业复杂的特点。实务中,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主,结合使用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二、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一)财务报表分析流程 (1)以对外披露的中期报告或年度报告为基础,通过阅读报表附注,依当年度业绩情况或管理层经营管理需要,确定主要分析的方向或侧重点,如资产结构、利润完成、现金流量、股东权益变动等。 (2)计算财务指标(杜邦分析法为主):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等。 (3)运用趋势分析法,整理近3—5年同口径主要指标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当年异常。 (4)结合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预算对比,圈定重点问题,逐级分解问题项目到末级单位(如子公司、事业部、产品线、区域等)。 (5)结合当年度财务预算、业绩考核和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和布局,找出各末级单位异常原因,从单位个体归纳出总体、从局部结论总结到全局,从而形成整个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 (6)针对当年度报表分析中的主要问题,对关键指标设置预警区间,下年度重点实行监控,适时改进。 (二)财务报表对外披露信息中的相关分析内容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定期报告》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各期披露的定期财务报告中,均要单独披露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另外披露管理层讨论及分析,其中分析的内容一部分即源于财务报表分析。 针对IT行业上市公司,除以上内容外,其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报告期内的技术资源整合、自主创新以及具有行业针对性和技术前瞻性的研发计划等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管理思路,也是其在财务报表数据之外,向报表使用人展示公司未来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分析内容。 三、完善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探讨 (一)建立行业标准,增强可比性 目前IT行业公司在报表分析中运用的财务指标,因市场细分后的行业背景、业务模式、核算方法等存在不同,导致计算方法和口径不统一,“个性化”较为普遍。实务中,IT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由简单分销、复杂集成、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以及软件研发等构成,基于各业务特点,其在主要营运指标的计算方法、结果使用和分析判断上也因企业而异,且没有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和参照。 另一方面,由于业内缺少针对行业特点、统一且认可度较高的报表分析评价标准,使得现有报表分析数据较为孤立,缺乏可比性。报表使用人获取的同一企业内纵向信息有余,而行业内横向信息不足,不利于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判断。 针对IT行业业务模式灵活、多样,行业发展周期复杂、多变等特点,应建立业内标准分析流程,将非财务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从指标测算体系和方法的“事前”明确、财务分析过程的“事中”规范,到预警、监控机制的“事后”标准化、制度化,同时制定业内报表分析的评判标准,甚至是行业内各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使得各公司分析得出的财务指标作为单一个体,可以有相对权威的数据群组去“对号入座”,作为比较依据和目标参照,以此客观、理性地评价企业自身当前阶段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建立健全监控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点(单一静态指标)、线(企业内)、面(行业内)结合,加强动态分析 由于对各项财务指标分析所用的数据基本以上市公司过去或历史的经营业绩为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个别财务指标所能反映的财务、经营问题也较为孤立和片面,仅能解释历史状况,缺乏相关性和预测性。所以,它只能作为报表分析的一个方面。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必须根据IT行业背景、公司自身特点、经营环境和地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采用连续的、分业务、分产品、分区域的动态分析,重视与行业整体水平,或者同行业中规模相当、业务趋同、发展阶段近似的公司数据进行动态比较,关注过程和趋势,重于短期内的财务结果。尤其针对IT行业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企业发展模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将报表分析由“事后看结果”的静态分析,逐渐导向于“过程中看变化”的动态分析,才能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降低潜在的决策风险。 除以上外,报表分析还应依据分析目的进行各方面比较。IT行业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受企业规模、业务模式、发展阶段、所处地区等非财务数据的影响更加敏感,报表分析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无论对于内部经营管理,还是外部证券市场,也更需要务实。因此在分析时,不能单一、孤立地关注某些科目,或某些指标,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沿革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数据进行横向比对,通过全面比较,再结合企业实际,发掘出分析所需的实质性信息。 (三)重视收益质量及现金流量,关注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指标分析,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为主,而对现金流量、收益质量的分析和披露不够充分,对报表使用人了解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针对IT企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技术升级快的行业特点,其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收益的质量,以及经营现金对其业务或产品的支持和保障能力,也应是报表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此,要增加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综合反映现金流量、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值。该比率越低,表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充裕。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将利润表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客观的反映了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减少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收益的粉饰,真实反映收益质量。 综上所述,鉴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实际,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报表分析体系,加大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分析结果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报表分析的使用人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善于总结和归纳,在已有分析数据之外,结合IT行业特点,了解上市公司历史和主营业务;关注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本公司所处行业的环境、阶段,充分理解并使用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已相当详尽和明晰的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以发现和弥补公司财务人员在报表分析中的遗漏和不足,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了解上市公司过去、现在运营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本途径,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和政府都非常关注的。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念及特征的分析,提出几点财务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注意事项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在运营一定阶段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与其它企业的财务报表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有以下特征: 1.可理解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理解性,这样的话,对公众而言,可以较清楚地看清上市公司的财务公开信息。 2.相对可靠性。会计信息可以为公司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参考,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以辅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上市公司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作出相关决策。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在核算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研究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步骤有以下几点: 1.确定分析目的、制定分析方案。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数据要求是不同的。如,投资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另外,从分析形式看,有日常经营分析、定期总结分析、预测分析和检查分析。分析目的确定后,应及时的制定分析方案,报与投资者,在批准执行后,应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关注执行的情况。 2.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确定后,可以对被分析问题的相关资料予以收集,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受整个经济、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仅靠一些报表的数据来分析还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对报表以外的一些资料予以整理收集。主要有: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资料。 3.审定并整理资料。首先,对所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要予以审定,以及要核查相关资料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整理收集来的数据,对隐含在报表资料中的重要关系要更深入的研究,并能清晰的整理出头绪,对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财务数据或指标重点研究。 4.对分析出来的结果形成报告。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并将所收集资料的评价信息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数据间的关联以及因果关系,并把企业客观环境的因素结合起来分析,找出形成现状的原因并给予以解释,揭示成绩与失误,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最后归纳整理成一份论据充分、分析透彻的会计报表分析报告。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虽然通过对会计报表分析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对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辅助的作用。影响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分析者的素质、知识水平、能力以及经验方面还需要提高;第二,资料收集的不够全面,例如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与情况了解还不够全面;第三,报表分析方法的计算口径可能不一致,或计算结果可能掩盖实际情况;第四,标准比率选择可能不够恰当等等。 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应要求企业加大披露面和披露深度,使得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加强,并对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其次,为确定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有必要使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这样有助于为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次,加强对会计政策的规范,使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会计政策。而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以提高,适当的提供相关培训,有助于会计人员掌握更强的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研究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综合性的报表,不光是主体公司的财务数据,还包括各子、孙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合并填列。所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从多个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时一方面要了解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通过执行的会计政策分析他的核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报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报表中各个项目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和变化的原因做出理性的判断,得以最终确认。另一方面在运用财务指标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利用更多的财务指标分析,这样可以避免片面的分析判断,数据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透彻,最终使投资者陷入误区,而且还会对政府、债权人造成影响,使股东作出不能正确的决策。 2.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分析的数据节点都是过去的时间,可以看出来这些报表反映的是公司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业绩与经营成果,没有对未来情况的预计分析,市场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新情况随时会出现,过去报表里的数据不能衡量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使投资者做出全面的分析是不太现实的,如要全面的掌握投资分析需要结全整体行业的背景、以及公司自身的经营的风格特点、自身经营的条件情况,在地区及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大氛围中的适应程度,是不是有应对风险的能力与信心,要想得到这些分析数据,仅通过短期的动态分析是不够的,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需要做出连续的动态分析才能提高判断的准确率。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最应重点关注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长债的能力,这里更为注重的是长期偿债的能力。下面我们从如下几个指标来研究:(1)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其涵盖的指标有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认为,此比率如果大于2:1,这样才比较理想。但从公司和股东的角度来看,流动比率则并非越高越好。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除去存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此比率是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比较有保障。(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有个大致的了解。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这一指标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予以反映,这一指标的数值低于100%是最佳状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分析时,需要关注的问题非常多。如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1 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是人到,心不到,教师认认真真在台上讲课,学生却在台下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针对这些学生好玩,喜欢动手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学生喜欢玩,就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既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高效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隔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其次,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1.3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理实一体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1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教材的理论内容太多或者数据分析不够全面,学生看书看不懂。笔者认为,教材应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教学知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语言方面要浅显易懂,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2.2 打造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检验知识,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水平,动手能力与知识水平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金融理论,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懂理论,有技术,又擅长讲课,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施:一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类院校,由于上市公司专职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学校的上课时间冲突,因此招聘此类兼职教师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每学期还是聘请行业专家来我校讲授指导,但主要还是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是参加省教委组织的教师培训,包括外出培训学习和请职教专家来校指导学习,不断想方设法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做的任务”时,要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注重实训,边学边做,增强实践技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而对于多数的高职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薄弱,遇到枯燥又复杂的理论推导,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心放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做是中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中教。”由此可见,做很重要。 “做”即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理财和会计实训基地,模拟理财业务,创造出会计工作的仿真环境,在校内上好实践课。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中的骨干人才走进学校,同时学校的老师走进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生可以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观摩,不断增长见识。三是做好小学期实践工作。每学期期末结束后的半个月时间作为小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企业,查图书,通过自己的认真走访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了本课程的岗位技能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潜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4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核中一张试卷定乾坤,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前几天硬性记忆,考试结束就忘,甚至有的同学打小抄,书也不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最终成绩应由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考核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重点看学生的动手能力。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采取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师对实践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打分。考核时可以带自己总结的笔记本,重点难点可以写在上面,但不能带书籍等印刷复制品,促进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脑。如果不记不写无疑将和闭卷考试无异,与学生阐明利害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对课堂评教连续两年优秀率超过95%,期末课程通过率均大于90%。 3 做好学生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互动。课堂能够动态进行教学,小组中学生分工负责各自任务,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查资料的等自学习惯。通过目前会计专业已有初步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做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教学工作,关键要设计好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通过合理的知识构建做到理论适度,操作应用性强,内容对应职业岗位,提高知识技能。通过不断地总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获取反馈信息,同时扩大视野,吸收现有优秀成果。 依据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并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合作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确定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应职岗位。归纳出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获得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尽管目前在课改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但经过不断修正提高,就一定能够开展适用现有条件的理实一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投身教改,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财务分析人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ZH集团2007-2009近三年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及其他相关内容,围绕该公司的三张报表及财务指标展开分析,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双方面的对比。针对ZH集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了该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对外投资、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状况为基础,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ZH集团 财务报表 杜邦 措施 ZH集团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9913602-7。1993年12月14日,ZH集团经改革委员会桂体改股字[1993]158号文件批复, ZH集团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方式。经营范围包括医药、能源、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酒店旅游业、物流业的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贰级)、投资;自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国内商业贸易(除国家有专项规定以外)。 一、ZH集团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 (一)资产的初步分析(表1) 从ZH集团2007到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上来看,ZH集团2009年的总资本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增长,相比2008年增长了456270000元,相比2007年增长了372670000元。其中流动资产额增长,增长最高达到318339000元,固定资产相比2007增长了232673000元,货币资金增加主要原因系销售资金回笼。从报表中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2009年相对于2007、2008年也增长,其主要是ZH集团处于盈利。在资产的组成部分中,主要是流动资产,2007年流动资产的比重65.91%,2008年流动资产的比重53.85%,2009年流动资产的比重为58.68%;其次是固定资产,其所占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7年占总资产的16.11%,2008年占总资产的为37.33%,2009年占总资产的27.59%。(表2) 公司流动负债由2007年653122000元下降到2008年的536646000元,再减少到531653000元,2009年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总量相对于2008年增加了345000000元,比2007年增加了355000000。由于ZH集团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医药和房地产开发,从当前国家宏观形势分析,各项主营业务中各具优势也各有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而根据公司的负债分析,公司处于不稳定状态。集团加大了付款力度,同时也说明集团的无息负债筹资额下降,有息负债筹资额上升,公司的筹资成本和风险也都加大了。 二、ZH集团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资产运用效率指标 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表2.1 ) 从2007-2009年ZH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而且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存货周转率有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而且低于同行业水平。以上说明ZH集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发展可以从下面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营业利润率,二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因为其财务杠杆低于同行业水平。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表2.2) 营运资本需求有小幅下降,营运资金严重不足。公司不需从银行借贷即可维持运营,说明其偿债能力较强,财务弹性还可提高。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2007年流动比率为1.1423,流动比率2008年为1.0519,2009年为1.6605,相比2008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同行业来说,均低于行业平均值,流动比率过高,可能是公司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而未能充分地利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但流动率过低,则意味着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比较小,公司的财务风险比较大。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同样都在两年内有了大幅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ZH集团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 (1)ZH集团公司较高的偿债能力,即期偿债能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不管是流动比率也好,速动比率也好,相比同行业的偿债能力水平,都显示ZH集团现有的偿债能力较强,并且是其偿债能力每年正在逐步提升。随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逐步推进,公司正在不断地优化资产,调整资产结构。 (2)ZH集团公司财务结构不够稳健,财务风险较大。ZH集团现有资产结构很不合理,公司筹资通道有限,需要尽快改善。 (二)ZH集团财务状况的建议 (l)进一步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一是要针对周转率很低的存货尽快进行处理,以便于提高存货周转能力;二是改善销售信用体系,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缩减传统通信设备的赊销比例。 (2)盈利管理建议。一是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二是降低成本费用,降低成本利润费用率;三是改善资本质量,提高资本收益率。 (3)营运管理建议。从ZH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可见,ZH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趋于平稳,总资产报酬率趋于震荡下降,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趋于下降,成本利润费用率趋于上升,资本收益率趋于震荡下降。因此,建议ZH集团一是增加利润总额,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二是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三是降低成本费用,降低成本利润费用率;四是改善资本质量,提高资本收益率。
影响双语教育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的课程改革的意志是否坚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否过硬。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是一所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张家港市教育局和锦丰镇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其小学部从一年级开始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三个学年。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效果十分理想。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施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后,双语班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以往各届学生,学生变得越来越阳光、活泼、自信;第二,双语班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成绩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非双语班学生,尤其是非英语学科的学业成绩没有受到不利影响;第三,从双语班的学生家长到教育专家、地方领导无不对学校的双语教育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坦率地讲,三兴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在筹划阶段并不顺利。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校上下都心存这样一个顾虑,即学生家长中大部分是来自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新市民(即定居于张家港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对2016级一年级新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拥有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家长还不到50%。 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线教师还是部分学生家长中对这一课改项目心存疑虑者都不乏其人,他们认为学生家长无法较好配合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没有可能承担双语课程家庭作业的辅导职能,教学质量很可能会因此而下降。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来不是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学校领导班子经过集体研究,最终排除阻力,将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中选择“坚决支持双语教育”的家庭的子女编成两个双语班,组织、实施了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并试图从实验中寻求最终让人信服的答案。 一、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与家长相关的具体举措 为了扎实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一方面认真学习已经开展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双语教育专家的指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两年多来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平稳、高质量地运行。 1.帮助家长认识双语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价值 学校为了形成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家校合力”,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初就邀请双语教育专家、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给家长做了通识性讲座,在专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中,家长明白了什么是双语教育,为什么要推进双语教育,如何推进双语教育,以及家长在双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专家讲座和专家与家长的现场对话、解惑释疑,不仅基本打消了家长因自身学历层次所限不能胜任课后辅导的顾虑,还树立了双语班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这一课程改革项目的信心,赢得了双语班学生家长的普遍支持。学校还每学期举办一次双语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双语班的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地方领导走进双语课堂,现场体验双语教育的真实课堂样态。一些家长在实地体验了双语课堂的教学后,特别是在亲眼看到了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与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无缝”互动后,对学校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举措信心倍增。甚至有家长动情地对学校领导说:“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这些从外地来张家港务工人员家庭的子女也能够享受如此免费的教育‘大餐’!” 2.帮助家长合理定位家庭角色 面对学生家长学历层次普遍不高这一问题,学校大可不必为之而纠结,而应该帮助家长合理定位自己的家庭角色,即变“学生家长检查、辅导子女的家庭作业”为“学生教会家长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家长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而家长则是被动的;学生为了放学回家能够给家长当“先生”,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就会注意力更加集中、投入,他们就能够做更好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学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意识就会渐渐增强,并最终形成积极的学习品格和更强的求知欲。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方略颇为奏效———不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更好、学业质量更高,双语课程学习的成就感更强,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值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也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3.改进双语课堂教学,优化课程家庭作业设计 双语教师在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双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努力改进双语课堂教学,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双语组教师在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派来支教的骨干双语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常态化地开展了双语校本教研工作,对每个双语教育学科的每一节课都仔细分析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流程,通过比较来筛选适合的教学方法,反复斟酌所需要输出的英语教学语言,力求做到把复杂的意思用浅显易懂的英语语言加以表述,在精心设计教师的课堂提问和作业设计的同时,尽可能准确预测学生将会做出的多种可能性的反馈,并预设教师的相应应对策略与应对话语的英文表述,力求做到每节课“堂堂清”,不留尾巴。在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设计上,双语教师做到了进一步优化,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面作业的方式,加强了听、说、读的课后训练,并要求学生将朗读性的作业和学生“教家长”的作业完成过程通过视频实录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电子信息手段上传任课教师,确保所布置的双语课程的家庭作业不给学生家长带来负担。 二、实践与研究的基本结论 三兴学校开展双语教育课程改革两年多来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不高这一因素虽然客观上对学生的课后双语课程的辅导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素,但是绝对不会成为制约双语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都不应该夸大外因的作用,更不可以拿不利的外部因素作为迟滞课改、拒绝课改的理由。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DCS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要: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它具有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该系统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应用问题 1DCS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市场情况 基本控制器可以分散的设置,通过数据高速公路的数据总线把多台控制器与操作站连接在一起,形成各节点都有计算机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这类产品统称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能在石油化工系统中广泛应用是因为它能满足以下功能:①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②开关量的顺序控制;③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除此三项控制功能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 据估计,由于DCS在石化行业大中型自控装置中近五年内没有可替代产品,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要有一千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而设备更新改造扩容也需要扩大原来DCS系统,至於日常维护、备品备件,那也是很可观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DCS在石化行业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DCS的主要构成 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 2.1 控制站DCS系统中,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际运行中可以暂时在不与操作站及网络相连的脱机情况下,完成过程控制策略,保证生产装置运行。从计算机系统结构来说,控制站属于过程控制专用计算机,其微处理器从8位发展到今天的32位甚至64位。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即过程输入/输出(PI/O),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在信号变换过程中采用隔离技术以防止来自现场的干扰信号,以及与现场连接的端子及输入、输出信号的物理位置的方便确认,这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主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电磁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 2.2 操作站和工程师站DCS系统形成初期操作站各工程师站合一,即操作站具有操作员功能、工程师功能、通信功能和高级语言功能等。其中工程师功能中包括系统组态、系统维护、系统通用(Vtility)功能。 DCS操作站是典型的计算机,有着丰富的外围设备和人机界面。目前大多数DCS操作站和工程师站已采用高档PC机或工控机,Windows NT(或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DDC(动态数据交换)或OPC(用于过程控制对象链接嵌入)接口技术,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管理网络相连。在采用通过监控图形软件(如iFIX、Intouch)这一点上,各DCS厂家做法不一,有的厂家以此为平台,形成“软DCS”操作站,这多用于中小型DCS系统,或以此类软件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有的厂家对原来的组态软件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上述特点,满足系统开放要求。操作站要实现其多项功能,必须完成数据组织和存储两方面任务,如与工位号相关的一些数据,在操作站中要对由某控制站某端子与现场仪表相连的,由物理位置决定的工位规定工位号(即特征号或标签Tag)各工位说明(可以用汉字),使之与工艺对象一致,以保证工艺操作人员的操作,工位号可以在整个系统中通用。其它还有系统配置、操作标记、趋势记录、历史数据管总貌画面组态、工艺单元或区域组态等,这些均组织成文件,最终形成数据库,存储在硬盘的相应区域,使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共享性、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DCS系统组态、操作站组态、控制站组态(上小节中已讲到)均有相应软件,为DCS用户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人机界面。 2.3 数据通信及网络上两节所述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均为通信网络的节点,DCS网络上的节点还可能有上位机(或称高级控制计算站)、与工厂管理网相连的网关等。DCS网络是DCS的生命线,在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DCS中通信功能的发展是与全厂管理网络(以太网)技术相融合,逐渐实现通信网络由多重结构向扁平化过渡,所以更具有开放性。 DSC系统的规模与通信能力有关系,而通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品的互联问题,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又保护了用户的初期投资。到目前为止,IEEE802.4令牌总线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和IEEE802.5令牌环网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在DCS系统中应用最广,又近年来因为采用以太网的互联网的普及以太网技术的提升,IEEE802.3办公自动化用局域网标准(人们俗称以太网标准)在DCS系统中已有多家采用。 3结语 到目前为止,用户对DCS所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即系统开放性问题;与现场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的接线问题;价格较贵问题。这些问题在第三代DCS中已开始得到解决。在21世纪,新一代的DCS应满足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下面谈谈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DCS两个问题。 ①选型问题。DCS选型应在标书中多列出国际或国外的各项标准同时,也要重视国内DCS相关标准。②服务问题。服务问题成了DCS厂家或系统集成商的新亮点。如何做好前服务、中服务、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DCS系统在炼化公司广泛使用,而且种类较多,主要有HONEYWELL公司的TPS和TDC300系统,横河公司的CS1000和CS3000系统等等,在今后即将投建的新装置中,将把这些系统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加以总结,选择更好的DCS系统为炼化生产服务。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更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自动化仪表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帮助,本文就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石油化工企业;应用 1自动化仪表 石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是机动车还是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都需要从石油中来获取能源和原材料,石油的需求量也是十分的巨大,因此石油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在石油的生产中,自动化仪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自动化仪表是石油化工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 所谓的自动化仪表,就是由很多自动化元件构成的一种具备很多功能的工具,它能够检测一些参数,并且将检测到的内容通过传输系统输出,具备显示功能,并且对于检测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记录。比如在工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有自动控制的仪表,有电动、气动控制的调节仪表。对于自动化仪表来说,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的一个小的环节,在整个工业生产当中,自动化仪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信息显示出来,让人们随时掌握生产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各种自动化仪表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自动化仪表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温度检测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于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温度仪表中有一类是接触式仪表,这种仪表的构造一般比较简单,并且测量温度比较准确,但是温度仪表和被测物体的温度达到一致才能保证这种精度,这靠的是热传递的原理,被测物的温度变化之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让接触式仪表达到相同的温度,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时,而且如果温度过高的话,也会对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非接触式仪表,是通过热辐射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接触,可以有一定的距离,测量的温度范围也较广,反应速度比较快,但是由于其与被测物体有一定的距离,容易被其他物质影响,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在目前的温度仪表中,非接触式的有红外线式的和辐射式的,接触式的有热电阻式和压力式等几种。 2.2压力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压力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测量参数,压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话,会对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断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压力的测量中,有很多的类别,有绝对压力、负压力等等。压力测量的原理也很多,比如电容式、电感式、液柱式等。压力检测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针对不同的测量需求,有很多对应的压力仪表可供选择,选择合适的压力表来精确的测量压力值,对于生产来说十分的重要。 2.3流量仪表 石油化工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流体性质的,在生产中,流量仪表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表之一。它主要测量的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管道的流体的体积,这个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很多环节都要用到,比如石油的开采过程,运输过程以及最终的交易过程都需要流量仪表来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来保证合理的生产,自动化的流量仪表在生产中可以对流量进行实时的检测,如果流量大于之前设定的值,那么仪表将可以提示控制系统,从而对阀门做出控制,减少阀门的大小,来控制流量,这样可以保证其他环节与生产相配合,保证生产的精度,自动化仪表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可以在一些分析软件中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调整,让生产过程更加的合理,生产更加安全,效率更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2.4物位测量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遇到大量的液体或固体物料,它们占有一定的体积,堆成一定的高度,对此物料高度的测量称为物位测量。物位测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物位测量来确定容器中的原料、产品或半成品的数量,以保证连续供应生产中各个环节所需的物料或进行经济核算;另外通过物位测量,了解物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这两个作用无疑对于生产是很重要的,如果物料不足,难以保证下一步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整体的生产会有阻断,而如果物料过多,超过了一定的值,那么对于生产来说,同样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靠物位仪表来保证生产的进程和安全。物位仪表按测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超声波式、雷达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等。他们的测量精度高,反应迅速,测量数据可靠,石化企业中的物位仪表与阀门配合,当物位超出设定值时阀门会相应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保证安全的物位高度,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3结语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给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自动化仪表,它的应用使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掌控之下,对于企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让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自动化仪表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动化仪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实现更多的价值。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方向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思考与实践 摘要:学校化工专业2014年被列入“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专业,本文结合团队教师及其他参与共建教师的经验,对本专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如教师工程背景、企业参与力度、课程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等,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人才培育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重点突出适应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且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充分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促进教学、强化英语教学、培养国际视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主要在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学校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专业,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加强专职教师的工程背景 本专业专职教师每年有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去炼油厂或润滑油厂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为年轻教师及学生提供接触企业装置和工艺的机会。我校联合茂名石化公司,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途径一:针对专业建立的课程群,定期聘请企业一线的有经验工程师为校内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比如,对《乙烯生产》这门课程,定期聘请茂名乙烯厂各个车间的工程师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主要针对每个车间(如裂解车间、芳烃车间、苯乙烯车间、丁烯车间、环氧乙烷车间等)的产品、装置、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讲解,一方面可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直观深入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为教师和企业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的科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途径二:定期送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实习。学校会选派教师去参加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与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达成培养协议,选派三名新进教师去该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Aspen plus”软件应用专题培训。这几位教师均表示这类专题培训非常专业,能很快地掌握此软件的应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得心应手,学生给出的反应都比较好!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学校也定期外派教师去国外大学(如英国知山大学)进行交流和培训。本专业教师队伍应积极走出去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扩宽视野,吸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体系的经验。 途径三:实施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和“听课制度”。最近几年,学校引进很多新教师,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做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对这些新教师的教学把关,同时将这些教师引入学科团队,使其发挥所长。此外,学校建立了新教师的“听课制度”,成立学校或者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定时对新教师进行听课,与他们一起分享上课的技巧或方法,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角色,承担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改革服务。 二、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学校建立了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1.近两年来,学校依托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和广州石化公司等企业,获批三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使学生的化工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得到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可共享资源,培养工程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由专家组采用现场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检查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 2.学校制定形成“企业参与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细则,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有关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的权责,制定培训费用、兼课人员的酬金发放、学生的实习生活补助等事项。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协议”等,建立“以师徒定岗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的机制,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3.本专业以“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为契机,跟踪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和人才的双向需求。比如,本专业教师去北海炼化调研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学校某些课程及内容的设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北海炼化人事部部长反映:现在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将可能侧重于“煤化工”,企业希望毕业生既具有石油化工的专业背景,也具有煤化工的专业背景,建议可在石油化工专业方向增加几门煤化工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而且,炼油厂工程师反复向学校教师反映:“现在既懂工艺又懂设备的人才太少了。”基于此,学校考虑为化工专业开设一些设备方面的课程,或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程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学校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但所有的课程设置都需要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服务。 根据学生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1.学校构建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主要改革内容为:①在学校完成3年的主要教学内容,第四学年主要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②化工设计课程结合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项目和学校化工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课程改革;③认识实习分散进行,为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增设《化工导论》课程;④第七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产实习(含仿真实习),分散到各个企业,以师徒定岗的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⑤第八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部分学生可在企业选题,由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 2.目前本专业建立“油类”课程群,如《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形成课程群网站,加强课程群中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划分、整合与衔接,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和适应。 3.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入部分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广泛搜集、筛选和整理、编写涉及“油类”课程群的典型工程案例。将整理收集的“油类”课程群中的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工程师的角色去体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理论知识运用、设计过程、工艺操作等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编写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高质量工程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案例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四、加强机制建设 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与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逐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与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系统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只有建立好这些保障措施和监控机制,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 五、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上述若干层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思考,或许存在片面性,仅供参考!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表控制系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我国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工仪表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精密化及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仪表是检测、显示、记录及控制工艺参数的基础。随着自动化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加大仪表控制系统的力度,实现数字化电动仪表的目标。 1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 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仪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与完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 1、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仪表系统也逐渐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这种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是由化工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水平。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为满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作为新型自动化检测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全数字式、结构简单、高可靠性与操作性,与其他智能型变送器相比,现场总线型变送器具有较高的分辨力、稳定性,基于此,在石油化工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线分析仪表的广泛使用及推广,在提高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对石化企业产品质量及先进控制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石化系统也逐渐完善。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在线气相与液相色谱仪等。在石化企业炼油调合系统中在线多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这种新型分析仪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中石化杭州炼油厂等企业内新一代实验室低成本汽油质量指标快速测定仪已经开始使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 2、先进控制的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石油化学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自动化仪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仪表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石油化学工业的需求,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使之实现网络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选用先进控制作为石化企业生产装置,不仅可以对装置运作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起到产品质量及收益提升的作用。同时先进控制的应用可以达到运作成本降低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现阶段石化企业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内部分先进控制技术已经日渐完善,如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与推断控制等。现阶段智能控制与模糊控制主要为知识控制的范畴,这也是今后先进控制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次,一般情况下先进控制都是用于复杂多变量过程控制问题处理中。如多变量耦合等。作为在常规单回路控制以上建立的动态协调约束控制,先进控制必须符合具体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特点及操作规定。最后,实现先进控制必须具备较为强硬的支持平台,如计算能力。其主要实现工具为上位机、DCS、FCS。目前我国石化系统和美国Honeywell公司合作,实现了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的应用。 2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质量控制 为有效提升石化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能力,必须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保证关键仪表系统质量时,应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点和共检点的设置,在石油化工仪表系统安装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实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预控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安装就位变送器后,为确保仪表系统导压管线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应选用2.5到5倍的工作压力用水对一次阀后的仪表导压管线进行试压作业,这样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因焊接不牢及安装不正确等原因,导致泄漏等问题的出现。 2、检查仪表接线。在确保端子接线符合相关规定后,必须对线路电阻进行准确测量,并对各线末端标记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导线屏蔽接地线必须连接到计算机房一侧,同时确保中间端子箱的防爆接头等不存在损坏情况。 3、检查与确认计算机系统送电前的相关条件。作为整个安装过程的中心环节,计算机系统送电前检查结果是否真实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使用状况。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主要含有:检查中央空调、UPS不间断电源与计算机接地系统等。 4、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测试及软件组态。遵循相关设计要求,检查其基本功能测试内容,组态任务主要由设计代表和软件组态单位一起完成。自控仪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由监理组织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完成。在对设计图纸与设计文件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进行仪表安装作业。在安装前期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要以会议纪要为主要依据。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尽可能降低失误与危害。同时校验仪表单机,对仪表元件进行测试检查。对其仪表的质量及精准度进行检测与确定。如不符合相关规定,由有关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制造厂商进行处理与更换。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5、在仪表工程设计施工图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部分应执行《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2007;对引进装置的仪表工程,施工应执行有关国外标准规范和参照安装手册;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各类仪表调试安装记录,应填写仪表工程交工资料记录表,要求做到数据真实,字迹端正,各级签署完整,按照规定上报。为了保证电缆敷设顺利进行,应在汇线桥架完工合格的基础上,对全部待敷设的电缆进行现场清查、核对型号、规格、实际长度、绘制电缆作业表,并测其绝缘电阻值,做好各种位号标记,以防混错。特别应注意的是室内外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应分开敷设,不得混放以防信号干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化工仪表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其控制系统也愈加完善。逐渐向着数字化与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作为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为确保仪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规范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并且该行业在最近几年中的总产值在不断的上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该行业在各类产业技能方面也不断发展改进,以此不断适应行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催化精馏技术来分析其特征、作用及应用探究。 关键词:催化精馏技术;石油化工;应用探究 催化精馏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普遍应用的一项科技,由于催化精馏技术便于实践、应用性较强且相比其他技术拥有生产效率等的优势,所以该技术得到了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视,并加大了该技术的利用领域。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能到的广泛引用,是由于该技术具有应用价值高、投入资本较低、温控技术便利、反应速度快等优势特点。所以本文就催化馏技术的特征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及贡献,并对应用技术进行总结,以此归纳催化精馏技术的应用经验,为该技术的发展革新提高文献资料。 1 催化精馏技术的认识及特征分析 1.1 对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念认识 催化精馏技术是从其形成原理的角度来书是指由化学工程中通过合成或者分离耦合的方式来促进催化精馏塔性能的一种技术。而从根本上来讲,该技术的整个过程是较为复杂且对于技术应用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我们从其采取固体催化物质的方法可以看出,其原理是较为新颖且高效的,而且,该技术在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催化物质用科学的方式在塔内进行布设,以此使得催化作用更加高效安全,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化学反应与精馏分离相结合进行协同操作,由此可见,新颖操作理念和高要求的操作是该技术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1.2 催化精馏技术的特征分析 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其在传统的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使得两种技术合二为一。催化精馏技术作为反应精馏中的一种,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两个独立的过程结合到一起,并进行了设备的结合,以此大大提供了催化效率。从其具体特征来看,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选择性优良、转化率较高、耗能较低、设备投资成本较低等特点。从选择性优良方面来说,其主要优势是能够极快的将连串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目标产物清离,使得后续反应得到高效、高质量的反应效果。转化率较高则能提高难分离物质的分离效率。耗能较低则体现在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并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投资成本较低的则是由于催化精馏技术本身为石油工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资金设备,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此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成本。 2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的作用 上文中我们就催化精馏技术的们就催化精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得出了催化精馏技术的一些先进性的特点,而且,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也常常运用依稀装置,并且近年来依稀装置已经成为了石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对石油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催化和分馏技术,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装置,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各个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效率、成本成为了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从催化精馏技术的几个特点来看,它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也能节约能源和降低投入资本,以此使得石油化工的原油分离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在石油行业中引进依稀装置汽油催化精馏塔催化技术是及其必要的。 2.2 通过催化精馏技术提高石油化工效能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一些生产问题,我们将针对性的将催化精馏技术应用到其中,以此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生产装置,从而起到提高生产效能的作用。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依稀装置在高温环境下运作,而催化精馏技术本质上也有热能传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引进催化精馏塔装置来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一些生产装置。此外,催化精馏技术本身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为一体,并且将这两个过程放入同一个装置中运作,所以这在无形中便减少了许多环节,从而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能。 2.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总和考虑 从现今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该行业现今最主要的是技术革新和设备换代,而催化精馏技术虽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不足,但其生产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若能将该技术应用到石油化工生产中,将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能,而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用了扩大产业规模,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形成。所以,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能,还能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的安全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生产行业面临挑战,而催化精馏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可以改善行业内部资源利用情况,是石油化工生产行业改革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石油化工行业引进催化精馏技术,可以为行业内部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力量,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此外,面对国内外行业间严峻的竞争压力,石油化工行业必须及时的抓住机遇,推进技术革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生产设备,在谨慎决策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科技,在发展、创新科技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摘要】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污染物多为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不同种类的石化废水,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成为热点,以化学法、物化法和生化法为主的大量新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 一、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高效絮凝浮选技术 随着我国煤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规模也需要及时扩大。而废水回用目标对废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更高。气浮技术是利用微气泡捕捉并除掉水中的细分散油、乳化油、胶质及悬浮物,既为生化处理提供水质保证,也常用于生化后处理,是煤油厂废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单元。其中叶轮气浮由于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发展得更快。在叶轮气浮除油技术中,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是关键之一。针对现有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开发了一项能有效去除含油废水中的油和COD的技术-FYHG-DO型叶轮气浮除油技术。该技术的叶轮真空度和吸气量均明显高于对比叶轮,很好的解决了吸气量和吸液量的协调问题,肯有良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实际结果表明,隔油池出水经叶轮气浮除油技术处理后,今油废水中的油去除率为67%COD去除率为31%。专家建议尽快进行工业应用试验。 (二)光催化技术 目前Tio2,纳米颗粒光催光催化处理废水的先进性已被公认,但如何将TIO2应用于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的产业化处理过程,却是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完成的TIO2晶须光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该项目通过烧结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地俣成出外部具有微米级尺寸、而内部具有纳米级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剂。采用TIO2晶须催化剂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与小试相比难以分离、回收及工业化困难等问题。以TIO2晶须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可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印染废水的COD降至50mg/l以下,色度小于40倍(稀释倍数),并可将苯环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烯烃类的化合物。 二、石油化工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菌种选育技术 用用生物自固定化技术分离选育出了株油脂化工废水高效降解菌、1株制药废水高效降解菌和2株焦化废水高效降解菌,工程应用发明高效菌对污染物降解能力强,以自固化后可有效地截留在反应器中并保持其降解活性。他们还分离筛选了降解石化和化纤废水的高效菌8株,开发了适合高效菌种附着的特殊生物填料。此外,他们对高停职硫有机工业废水建立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和培养技术,分离了5株可提高废水打中生化性并达到理想脱硫效果的厌氧脱硫菌。工程投运后解决了企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并指标均优于废水排水票准,降低了建设与运行成本。 (二)生物强化(QBR)技术 炼油碱渣废水是炼油厂在油品电精制及脱硫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高浓度、验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挥发酚和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由于污染物浓度高(COD约为2×105 mg/L,挥发酚和硫化物约为3×104 mg/L,含盐量为150 mg/L以上),采用常规方法验以达到处理要求。QBR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高浓度、验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是将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应用于好氧废水处理技系统中,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将专一性、活法10倍以上的容积负荷,将传统生物法验以处理的高浓度、高毒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成本。采用QBR技术的设资、运行费用只有湿式催化、焚烧法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而且不产生废气和废渣等二次污染。 (三)4MBR技术 MBR技术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他离作用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几科能将所有的微行物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使出水的有机污染含量降到最低,具有流程简单、效率高、操作简便、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投资少、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在废水处理与回用中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MBR的废水处理工艺在美国应用以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应用规模也不断增大,处理量从103 mg/L扩大到100003 mg/L,处理对象出不断拓宽,除了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外,还在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废水、水产加工废水、养殖废水、化妆品生产废水、染料成本、石油化工废水及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获得成功。 三、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组合技术的应用 (一)电-生物耦合技术 硝基苯类、卤代酚、卤代烃、还原染料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或产品,但它们都很难被微生物所降解。以前这类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企为业面临的一项难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经过深入研究发明了电-生物耦合技术,利用电催化反应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催化还原(或氧化)成生物易降解的有机分子,微生物则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将它们彻底去除。以含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为例,经过10h的处理,硝基苯去除率大于98%,COD去除率大于90%,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化学模拟生物降解处理技术 该技术采用微生物法与降解废水处理综合技术。该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可逆氧化还原“活性物”,在化学模拟生物降解池中的有机物降解,然后现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有机降解,然后再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强制处理和脱色,从而取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石油化工发展的动态,深入探究了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指出清洁生产、组合工艺、污水回用是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传统反应和分离单独进行的过程相比,催化精馏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节能、收率高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研究与应用日趋广泛。 关键词:催化精馏;石油化工 1 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况 催化精馏是将固体催化剂以适当形式装填于精馏塔内,使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在同一个塔中连续进行,是借助分离与反应的耦合来强化反应与分离的一种新工艺。由于催化剂固定在精馏塔中,所以它起到了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其优点如下: 1、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生产、高收率的能力。这是因为通过可逆反应的利用这种方式,产物能够得到不断地生产,从而有效增加了反应速率,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原料的转化率还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该技术的生产及收率能力较高。 2、催化精馏技术具有低消耗、低投入的优势。在精馏塔中催化反应与精馏可以共同进行,这样既使流程得到简化,又节省了能量,减少了资金、资源等的投入与消耗。 3、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选择性。这是由于可逆反应大多是平衡移动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副反应或是逆反应的发生,进而使选择性得到提高。 2 催化精馏催化剂装填技术分析 由于催化精馏过程中,催化剂起到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所以不仅要求催化剂结构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同时又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目前,用于催化精馏的催化剂主要是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等,催化剂必须采取特殊的装填方式,满足反应和精馏的基本要求。肖剑等圆将催化剂装填方式分为两类,即固定床式和规整填料式,这两类装填方式中均有成功的应用实例。规整填料型催化剂装填方式更适宜于精馏操作,气液接触好,塔内不需要特殊构件,催化剂利用率高。但这种装填方式中的催化剂更换困难,需要停车后人工进塔更换。Sulzer公司采用新型催化精馏填料是Katpak型填料,有流体力学性能测试和热模实验的研究报道 。反应段采用特殊的催化剂装填方式,一般有3种方式: 第一,将粒状催化剂与惰性填料混装,该法的优点是催化剂装卸方便,但细颗粒催化剂堆放在塔内导致上升蒸汽阻力过大。 第二,将粒状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形成催化剂构件,多孔容器可以是尼龙丝等编织物,也可以是铝、不锈钢等材料的丝网。这种催化剂构件又必须和弹性构件相连形成催化精馏元件,并具有较大的开孔空间。这种放置方式应用较广,但因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扩散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构件复杂。 第三,催化剂颗粒放入金属波纹丝网或平板丝网的夹层以及多孔板框的夹层中。这种放置方式传质效果好,但装卸麻烦。 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乳酸正丁酯在食品、医药、燃料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乳酸正丁酯合成采用间歇反应釜,操作复杂,催化剂分离、净化等工序繁琐。杜海明研究了用Hβ沸石催化剂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酯化工艺。他们发现,催化精馏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而且可以进行连续化生产。 2、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迄今,催化精馏技术在MTBE和ETBE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其他的过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如用于异戊烯醚化和二醇醚的生产等。异戊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农药和香料。目前,广泛采用甲醇与C5馏分中的粗异戊烯醚化制取甲基叔戊基醚再分解为高纯异戊烯的方法。该工艺的核心是粗异戊烯的醚化。范存良等在外循环固定床反应器、中间取热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反应器。 3、催化精馏技术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在加氢反应中,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可以降低投资费用,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延长催化剂寿命等。目前,催化精馏技术在选择加氢、苯加氢、加氢脱除含硫化合物中都有应用。选择加氢主要用于C4,C5原料的预处理,以除去对某些深加工过程和产品均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杂质,应用催化精馏技术有利于不需要的烯烃杂质选择加氢,并减少发生连串反应。渠红亮等采用氧化铝粉末制备了镍基拉西环催化剂填料,用于MTBE装置C4原料的催化精馏预处理工艺中。 4、催化精馏技术在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在工业中,乙酸甲酯常以副产物的形式出现,将乙酸甲酯水解成甲醇和乙酸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传统乙酸甲酯水解工艺系采用固定床水解工艺,其水解率低,回收系统能耗高、流程复杂,而采用催化精馏技术可提高水解率,实现节能降耗。苏文瑞采用催化精馏工艺实现了乙酸甲酯的水解。结果表明,催化精馏工艺的水解率比常用固定床工艺高出一倍以上,处理能力比固定床水解塔大得多,且其反应温度低于固定床工艺,催化剂的结垢现象比固定床少,催化剂的寿命较长,回收能耗比固定床节省27.8%。 5、催化精馏技术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乙酸正丁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近些年,文献报道了酯交换法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甲醇、乙酸正丁酯,且丁醇的转化率有很大地提高。其反应系统主要由再沸器、催化精馏塔、冷凝器、进料泵和回流比控制器组成。其中催化精馏塔有由集液板、升气管、催化剂包、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的催化反应段;在集液板下端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溢流孔,其高于催化剂包;在底板上有泪孔;在支撑板上有催化剂包和筛孔;位于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漏液孔;将物质的量比0.5∶5的乙酸甲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催化反应区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到塔内,反应温度50~90℃,回流比0.5~30,常压下进行操作。该工艺提高了乙酸甲酯的转化率,简化了操作步骤,克服了设备腐蚀等问题。 6、催化精馏技术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乙苯是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加在汽油中还可以提高抗爆性能。目前,大量生产乙苯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的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工艺相比,采用催化精馏技术时,该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不受泡点温度制约,避免反应区热点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消除了大量苯的循环,使反应放热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操作压力较低、乙苯选择性高、副产物生成量少。研究表明,采用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足,实现了高收率、高质量地合成N-异丙基苯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催化精馏是一种改进工艺的重要手段。但只有当反应与精馏的条件相适合时,二者才能耦合。另外,催化剂的类型及装填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发展重点在于如何制备高效适用的催化剂及开发合理的催化剂装填方式。催化精馏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过程的模型研究及模型求解,试图通过数学模拟方法获得工程放大所需的参数。但催化精馏过程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外延性较差,用于工程放大时与实际生产有一定差距,这方面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提出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项目设计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 卓越工程师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东北石油大学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出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试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对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进行项目设计教学研究和探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促进构建具有鲜明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进行专业认证奠定良好基础。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紧贴工程实际,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设备专业及相关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引进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实际案例设计,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培养模式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设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核心知识点与典型设备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掌握,从而以一个未来工程师的角色定位面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针对学生设计能力差、对课程中学习到的典型设备设计不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绘图能力差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从2013年开始,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中增设了项目设计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典型设备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它通过实际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典型设备设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培训目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配合学生在学习了有关设备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后,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本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的学生掌握过程装备中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以及工艺流程类图的阅读和绘制等。 (二)培训对象。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典型过程设备包括换热器、塔设备和反应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3个班,90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成30组,每组3个人。30组对应30个设计题目,其中10个换热器题目,10个塔设备题目,10个反应器题目,每组3个人的部分设计参数不同。学生通过课下以完成大作业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课上配比4个学时供教师与学生研讨,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规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更好地保障设计任务的完成。 (三)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具体如下: 1.化工工艺图。为了促使学生熟练阅读工艺流程图、掌握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原则,在这部分实训内容,需要每名学生绘制1张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并撰写工艺流程;绘制1张辅助管道系统图。 2.典型过程设备设计。完成一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计算。以苯-甲苯连续精馏塔设计为例。 设计条件如下:在常压连续筛板精馏塔中精馏分离含苯41%的苯、甲苯混合液,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甲苯不大于4%,塔底釜液中含甲苯量不低于96%(以上均为质量分数)。苯、甲苯混合液处理量6t/h;泡点进料;操作回流比取为最小回流比的1.8倍;塔顶压强,4kPa(表压);热源,低压饱和水蒸气;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设计步骤如下:(1)工艺计算。运用给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计算,采用图解法求得理论塔板数,如图1所示,图解得NT=12-1=11(不含塔釜)。其中精馏段NT1=5块,提馏段NT2=6块块,第6块为加料板位置。并得到部分塔的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数据。根据工艺计算数据,然后进行结构设计。(2)设备的结构设计。根据塔设备的常用结构,参考有关资料和规范确定塔的各零部件的结构类型和尺寸,并进行塔板上的流体力学验算,得到塔板负荷性能图。(3)设备的强度计算。根据规范和相关标准对设备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设计和校核计算。(4)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绘制设备的总装配图。通过前面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每名学生撰写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并绘制相应设备的装配图。 图1 苯-甲苯气液相平衡曲线及图解理论板层数 3.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应用。利用化工流程模拟系统ChemCAD对塔的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辅助设计和操作性能的验证。首先选择精馏单元的Shortcut模块,算出最小理论塔板数及相关数据,然后用SCDS模块依据此塔板数,计算出塔顶、塔底组分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条件,得到相关数据,模拟得到塔顶苯的摩尔分率95.999998%满足要求,模拟得到塔板数为15块,进料板位置为第8块。最后采用了最优化方法中的灵敏度分析,以进料板位置为自变量,以再沸器负荷与回流质量流率为因变量,分别得到再沸器热负荷、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再沸器热负荷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热负荷变化较小。由图3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回流量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回流量变化较小。通过对比,软件模拟和计算稍有差别,软件模拟对过程进行了优化,找到最优的进料板。 图2 再沸器热负荷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3 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4.成绩组成。项目设计环节占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成绩的30%,这30%组成包括4个部分,化工制图部分占30%,工艺设计计算部分30%以及设备设计与制图部分占40%。 经过以上项目设计环节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设计化工过程设备能力;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等化工制图的能力;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设备设计模拟与分析,学习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成本的能力。同时,由于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组学生的设计条件相近,经常在一起研究设计,因而也可以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进行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也为学生从事石油石化设计工作打下基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有利途径。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摘 要: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石油化工中涉及到的生产流程是非常多的,这样就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换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流体温度的转换,这样就可以满足石油生产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进行具体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换热器;石油化工;应用及维护 石油化工的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极为复杂的,如果没有将这些环节中的换热工作做好,就会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换热器主要的作用进行进行温度的转换,将温度比较高的流通传达给温度比较低的流体,这样就可以保证受热的均匀性。换热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否则就会产生泄露,造成的危害是无法预料的,因此在使用换热器的过程中,要做好应用维护工作。 1 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介绍 在石油化工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换热器是单相流换热器,这种换热器一般是用在气体到气体、液体到液体和液体到气体的换热中,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变的现象,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主要的形式是对流传热,利用对流传热的方式需要使用螺纹管、内波外螺旋管和波纹管,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壁面的扰动,而螺纹管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表面传热的效果增大。厚壁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在加工方式上是比较相近的。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换热,加热、预热、蒸发、制冷和过热,换热器就是在温度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温度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有着多种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复合型换热、蓄热式换热、表面式换热和流体连接式换热,这些方式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都是离不开换热器的,换热器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按照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划分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U形管板换热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会给具体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1)要保持网管的清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后都要将网管清洁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网管堵塞的现象,这样换热器就无法正常的使用。(2)在软化水的使用上要严格的把关,在对软化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软化罐和水质的检查工作,这两者都会影响着软化水的质量,在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够使用。 2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2.1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2.1.1 结构特点 这种换热器主要是对管束、壳体和中芯管构成,在管板与管热管相连接之后,就要使用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在壳体和两端的接头上会有流体进出。除此之外,还有缠绕管束的影响,缠绕管束主要是由螺旋管缠绕形成的,必须要保证层与层之间是保持着一致的,在缠绕方向上也要是相反的,最大程度的保证流体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短流的现象,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很多的危险性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1.2 性能优势 这种换热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对应力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消除,如果是大温差的一些工艺,使用缠绕管束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螺旋缠绕管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污垢的降低率,在沉降速度上也会加快。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是极为简单的,重量也较轻,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样就会节省大量的费用,在维护费用上也会大量的减少。 2.2 浮头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浮头部分构成的,这一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壳内自由的浮动,保证管束和壳体是绝对自由的,这样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壳体和管束之间就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浮头端也可以自由的进行拆卸,这样管束既可以设计成为可拆卸的,也可以设计成为不可拆卸的,在检修的过程中也是极为便利的,清洗也十分的方便。 浮头换热器的浮头部分结构,按不同的要求可设计成各种形式,除必须考虑管束能在设备内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到浮头部分的检修、安装和清洗的方便。钩圈对保证浮头端的密封、防止介质间的串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使用经验的积累,钩圈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段的改进和完善。钩圈一般都为对开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拆装方便。浮头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受到不断涌现的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故迄今为止在各种换热器中扔占主导地位。 2.3 泄露问题 焊接质量是换热器制造上的关键。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时,在焊缝两侧形成热影响区,这是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容易产生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即容易形成应力腐蚀的基本条件。若遇到腐蚀环境的影响,例如在H2S、OH-等环境中,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造成换热器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之间的缝隙处存在不流动液体,与缝隙外液体形成浓差电池,引起缝隙腐蚀,也会造成换热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焊接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排列紧密的小圆形单道焊缝,如果焊接工艺不当,就易造成焊缝根部夹渣、熔合不良、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缺陷受到交变应力的影响便会扩展,使泄漏通道扩大,导致泄漏。 2.4 维护 2.4.1 清洗 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就要进行清洗,换热器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腐蚀产物和各种微生物,由于未对其进行水处理,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侧会结有大量的钙镁碳酸盐垢及藻类、微生物淤泥、粘泥等,这些污垢牢固附着于内表面,导致传热恶化、循环压力上升、机组真空度降低,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2 注意事项 ①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戴好劳保用品,需要穿胶鞋、胶皮手套、口罩及眼罩;②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现场要有方便、充足的水源。③在搬运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尽量采用叉车等专用搬运工具。严禁溅入眼、口、皮肤上。如误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请立即就医。④施工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做好"危险品勿动"等醒目标记。 3 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应当加深对换热器的了解研究,掌握正确的换热器应用方法与维护策略,以保障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充分节约能源,提升生产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中PLC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其重点实现数据采集功能,以及监控现场执行机构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油品储运 自动化系统 PLC技术 数据采集 监控 针对所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如何做好油品储运工作都是其必须认真面对的关键工作环节之一。应该说油品储运属于综合性工程科学领域范畴,其涉及范畴广泛,并且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及部门其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军用和民用油品储运存在差别,矿场和炼油厂油品储运也存在较大差别,尽管其从理论上差别较小,然而设备以及技术措施却各具特色。并且,其涉及业务较多,包括的内容较广,比如油品的存储、核算和计量以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有所涉及。实践表明:实现油品储运自动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损耗的减少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简介 该系统主要包括装卸车控制及其销售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罐区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油品在线调合功能),部分还有储运污水处理监控管理系统等几个系统组成。由于对储罐甚至全部罐区进行监控与管理工作是油品储运的核心工作所在,所以这里的罐区自动化技术直接决定了油品储运系统的总体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低。本文主要对PLC技术在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2、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通过PLC技术重点实现的就是罐区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再把采集数据向上位机进行传递,与此同时按照上位机所发指令要求,进一步控制罐区现场执行机构工作,执行相关指令。这里需要的罐区现场数据采集信号包括很多类别,其中有开关量信号(比如电磁阀回讯信号、输出的各种报警信号等等;模拟量信号(比如可燃气体报警器等等);以及脉冲信号(比如刮板和涡轮等流量计);还包括数字信号(比如质量流量计和液位计等)。其中控制输出信号包括开关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及PID调节模拟量信号等组成。 2.1 关于PLC的重点技术指标要求 (1)输入指标要求。这里的检测精度全部针对系统本身而言,而传感器、变送器等并不包含在内(下同)。 1)字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针对质量流量计和钢带液位计等具有各种通讯协议功能的数字输出变送器可以实现兼容。 2)模拟量检测要求:其精度必须±0.1%以上。 要求输出变送器为:4-20mADC、0-20mADC、1-5vDC、0-10VDC。 3)脉冲量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要求计数频率50KHz以下,输入电压5-24VDC以下,比如涡轮、齿轮以及腰轮和刮板等流量计。 4)开关状态检测要求:必须全部采用开关量读入模式,具体无触点开关容量在24VDC500mA。比如阀位、泵开关、液位开关和气体报警开关等。 (2)输出指标要求。针对输出的控制信号,要求无触点开关的具体容量是24VDC500mA。采用4-20mADC、1-5vDC、0-10VDC进行模拟量输出,以及通过比率PID进行调节输出。 (3)PLC数据采集要求。1)定时采集。即根据确定的采样时间对被控对象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同时在数据区进行存储。2)变化采集。就是在采集量变化超出精度范围时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对采集时间也要记录下来。当采集量未超出精度范围时不采集实现数据区的节约。针对本系统定时采集主要在现场模拟量信号应用,其采集周期一般以500ms/次。而针对来自现场仪表脉冲量而言,PLC通过高速计数单元完成采集操作,可能通过PLC的定时中断功能获得采集信号频率信息。而针对液位计、质量流量计等数字信号而言,其是以通信形式传递的,因此可经过通讯口与PLC的专用高级语言模ASCII进行连接,能够避免采集数据和现场测量仪表没有误差产生,实现PLC下(数字信号与I/O信号)的统一采集和控制管理功能。为了预防采集数据时可能产生的干扰,针对脉冲量可执行定时中断采集子程序的方法,确保脉冲不会有丢失现象。针对模拟量可运行数字滤波技术(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等)预防干扰问题。 针对本罐区监控系统来说,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实现罐区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执行以及过程监控功能,针对各储罐的收付油、循环以及注水等尤为重要。 通过PLC监控现场执行元件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为“看门狗”监控,其二为动作反应检测的方法,分别是看设定时间内的动作完成情况,以及在不考虑延时时的动作执行情况。他们的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只是其一不读取回讯信号,PLC不增设I/O点,实现相对简单;另一对回讯信号进行反馈,PLC增调了I/O点,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功能。 为了实现隔爆功能,针对储罐控制阀门通过以气动阀门为主,并经由电磁阀实现控制操作。因此监控罐区储罐阀门需要“看门狗”检测与动作反应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如果开关气动阀,就可以检测到两点的回讯反馈信息。再经过PLC编程后,能够让气动阀两点回讯之间有逻辑关系产生,这样控制执行与监控就变得可靠性更强,基本不会有失误现象。上述都为开关量检测,通过PLC也可实现模拟量监控功能。具体需要同时对两个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对比他们的测量值,看偏差范围的大小确定,如超过规定范围时,对时间再行判断,一旦超过误差时间和范围的情况,则表示存在问题。 3、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PLC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控制执行等操作,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纵然与上位机脱离也能根据预定程序执行相关操作,尤其是新型PLC拥有更大的数据存储区,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因此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迅速得以推广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摘 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时,对科技的要求的是非常高的,石油化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化工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整个石油化工的生产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就需要进行改进,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智能化的仪表,也就是仪表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在整个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还在效率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仪表,仪表系统在整个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已经逐渐的走向了现代化和数字化,数字化的应用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在仪表中除了使用数字化,还使用了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工仪表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仪表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自动检测仪,自动监测仪在性能上的改进是十分大的。 从现场的总线上来说,可以更好的适应了工业的生产,在性能上的提高使变送器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样对整个变送器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现代化的自动化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得到提升,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仪表系统的使用上,因为自动化仪表的改进可以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侠效率,对整个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数字化仪表的出现不仅仅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结构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仪表在操作的时候变得更加便捷,因为现在的很多货物都是进出口贸易,这样对整个生产的要求就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产品的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整体性上,需要将整体性总合的运用到仪表控制系统中,还要将在仪表的管理上加强,使用性能和结构较好的仪表,对生产的产品也是非常有利的,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证,这样出口到过国外的产品就会更加的受欢迎,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要使用较为先进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2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系统的介绍 2.1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中,使用的较为频繁的系统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和集中式控制系统,这两大系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的都是DCS系统,DCS系统在性能和结构上都有着一定听的优越性,相对于传统的仪表自动化系统来说,DCS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兼容性上是非常好的,这样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就有了要求,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兼容性的体现是DCS系统在功能上有着优越性的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将整个企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因此兼容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将本企业不同的型号的系统与厂商的DCS系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控制体系,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控制的时候也是非常便利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的沟通,这样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2 新型DCS系统 DCS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炼油的时候,炼油是不能够离开DCS系统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生产出半成品和成品,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DCS系统可以增加其控制能力,提高自动化的性能,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可以利用DCS系统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应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无法更好的利用DCS系统的所有功能,导致自动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情况复杂的问题。我国在DCS系统生产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软件开发更加适合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这样在功能方面也出现了更好的情况,同时在使用的时候可靠性也是非常高的。 3 具体分析 3.1 检测执行仪表方面 石化现场设备或者管道内界质温度一般都在-200~1800℃之间。现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都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都会直接进入DCS中。在所有仪表中压力仪表是最受重视的,因为它是与人们的安全联系最紧密的仪表。压力传感器和特殊压力仪表都是采用很多原理生产的,能抵御住高温,能在脉动介质、粉状和易结晶介质中测量压力等。再从物位仪表来讲,石化行业都以液位测量为主,并且除了浮力式仪表外,物料仪表都没有通用的产品。但从测量方式可分为浮力式、静电式、超声波式、电容式、磁致伸缩式和雷达式等等。仪表中还有流量仪表、分析仪器、在线过程分析仪和执行器等仪表。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都是工艺参数的保证,对生产过程中物料成分的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分析都是非常必要的。要对排放的物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2 控制策略 从如今的新一代DCS系统的变化可以看出,石化工业在自动化连接控制、批量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基本控制策略还是没有改变。智能化算法如智能PID控制器和多变量控制等都已经开始普遍采用,其都是以DCS为基础的控制,但也都可以独立控制。传统的生产过程都是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但现在几乎都是多个装置一个控制室或全厂都由一个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并且都是以LCD屏幕或CRT显示为主。现在人机界面方面都在以DCS操作站屏幕为主,这样能让公益操作人员轻松地进行操作。 石化装置的工艺过程复杂,很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等。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若仅由DCS设备完成,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了,如ESD系统就会在DCS之外单独运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仪表不仅使得安全生产成为现实,而且现在应用的SIS系统都是以人性化和安全性为主的生产系统。不仅要紧抓安全生产,还要在生产线的危险场所设置警报系统,一旦有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后能及时得到提醒。全厂的每个角落都要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监控下,对重要的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和检测。 4 结论 石油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安全生产,同时在控制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策略及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行业受到能源短缺的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实行节能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节能策略在间歇性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节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管线试压技术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管线是石油化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企业可以通过运输管线完成对各种原材料的运输工作。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大部分危险品的运输和存储都是由管线完成的,因此,管线在石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保证管线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提高管线试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石化生产的正常运行。本文将对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管线试压技术;石油化工;工艺设计;应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企业通常采取管线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材料的运输和存储。在材料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线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材料运输过程,导致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降低生产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线试压技术则能够对管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重视管线试压技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 管线试压技术的概念 管线试压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检验的对象是石化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材料运输管线,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运输管线的完整性、密封性、管道强度以及管线支架稳固性等指标,进而掌握运输管线的实际质量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应用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将此项技术贯彻落实到石化工艺中的所有环节中,并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石油化工工艺设计水平,有效的控制石油化工工艺的实施质量,保证石化企业运输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管线试压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准备工作是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管线试压技术应用中各环节的有效性,确保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石化运输管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计划完成后,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正式的形成相关文件,用于指导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此外,技术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安装计划,安装计划的制定要以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为依据。只有这些技术准备工作都按时完成,才能够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强有力的供技术支持。 3.2 做好试压材料的准备工作 试压材料是管线试压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保证管线试压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管线施压技术的合理性,必须选择符合管线实际情况的试压方法,通常情况下,试压方法主要分为液体试压与气体试压,其中气体试压的材料为具有较低成本的气体,一般使用氮气作为试压材料。而液体试压的成本投入则相对高些,需要使用纯净的水作为试压材料。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试压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压材料,保证这些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实施要求,并确保材料数量充足,不会出现试压过程中材料短缺的现象。 3.3 做好试压管线安全性的检测 在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试压操作与管线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试压技术应用前对整个管线的状态以及附属的安全附件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环节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试压管线的安全性,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降低管线试压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 做好管线的完整行检查工作 运输管线的完整性是保证管线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完整的管线系统才能够完成其在生产系统中的运输和存储功能。在管线试压技术实施前,我们有必要对管线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线具备完整的运输与存储功能。 4 管线试压技术在石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4.1 在塔装置与容器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塔装置的类型主要为分馏塔和气体塔,塔在进行石化生产时还要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各种容器。在工艺设计中,塔与容器之间的运输管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铺设。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杜绝管线中存在位置不稳定或产生振动的现象。为了保证这些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管线试压技术对塔与容器之间的管线进行管线实施试压检验,工艺设计人员则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汽液两相流的布置,保证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在泵装置管线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泵装置是为石化材料运输与存储提供动力的主要装置。想要确保材料运输与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确保所有泵装置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泵装置入口处的支架、管道柔性以及汽阻等进行检查。利用管线试压技术检查并控制管线中的汽阻状态,获取并分析与泵装置连接管线的内部所受压力的装填,确保泵管线的稳定性,提高石化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效率,减少因管线质量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4.3 在管线支架装置中的应用 在管线试压技术中,对于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管线支架进行工艺设计时,必须保证弹簧支架设计的合理性,为管线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支持。但是,弹簧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应用中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控制成本投入。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完成对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验,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优化管架设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管线试压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的检验提高管线的稳定性,保证管线在石化生产中做好材料的运输与存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研究在许多工业领域上都得到了应用,同时也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HPLC技术优势有很多,尤其体现在在难挥发化合物、复杂混合物以及多环芳烃的分离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石油化工 分离 应用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 ( HPLC )的分离能力具备高效、迅速、高灵敏检测的优势,因此受到各领域的青睐,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环保以及检疫等等不同领域上均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跃居成为当今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分析技术。色谱甚至贯穿了石油化工的整个生产流程,从石油开采、炼制、成品、质量检测监控,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本文将简要论述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 原油是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它的族组成与加工工艺的方式有着紧密的关联。原油的简单族组成是通过将其组分分离进行分析,主要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种,而较重的原油组成也相对复杂。传统方式是通过常规四组分法对原油中沥青和重质油族组成进行分析,但类似这种传统的柱色谱法,除了分析流程长之外,还要耗费许多溶剂和吸附剂。 HPLC初始是借助于硅/矾土柱来对轻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通过不断发展后开始通过键合相 HPLC柱来对重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相比ASTM 方法来说,此法在分析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重复性好,自动控制较为容易、稳定。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早已引入了HPLC技术来进行原油组分分析,并出台了相应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进程也越发深入,使油品陷入不断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给催化裂化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重质油组分的分析也成为了控制流化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条件的基础,此时,HPLC技术开始得到认可与推广。 一方面,清除沥青质是色谱柱进行分离前的重要步骤,因为沥青质会对饱和烃洗提过程中的吸附和沉淀对定性定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HPLC解决了上述挑战性难题,其切换反冲阀反冲技术在氰基柱上使原油中的重质组分分析得到了实现,特别是胶质含量的分析,借助比较法对使用极性和非极性不同溶剂反冲洗实验研究来确定极性溶剂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此外,成跃祖等人还对化学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和反冲技术分析原油烃族组成的色谱条件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四种国产原油进行了烃族组成分析。 而后,俞鹏程等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典型分子的测定校正因子和切片进行分类后,成果的实现了用 HPLC技术来进行含有渣油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中的芳烃类别的监测,并得出了最为理想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为饱和烃、一环芳烃以及二环芳烃。在这之后,国外研究人员对HPLC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对示差折光、紫外检测器进行了结合,借助质谱来进行数据的比较,最后得出了饱和组分的含量会随着馏分的变重而逐渐减少,而芳烃组分的含量则会随着馏分变重而逐渐提升,并得出了在利用紫外检测来进行单环芳烃的测定时,最理想的波长是210 nm。 HPLC技术除了可以使用在原料油的族组成分析上外,还可以运用在沸点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上。如果将HPLC的模拟蒸馏与ELSD法进行结合,则可以进行重油中的从中到高沸点馏分的测定,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直接进行不可蒸馏组分的测定,省去了内标的需要,并且该方法与GC模拟蒸馏测定的结果是完全相符的。在HPLC的测定方法中,以正构烷烃为标准物来建立的重质馏分油的分子量分布校正曲线,并进行面积归一化,则可以清楚的知道实际油样中每个分子量分布范围的百分比。不仅如此,HPLC技术还是石油炼制过程中分析抽提溶剂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汽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在汽油产品分析中,GC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烃族组成和单环芳烃的检查分析中,使用的频率更高,在这一点上,HPLC同样有着一定的效果。在进行汽油中芳烃的测定是,HPLC技术的使用不仅有着更高的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知道C6到C10芳烃的含量以及部分异构体的含量。如果利用硅胶柱串联氨基柱来作为固定相,正己烷作为流动相,再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来进行石脑油中烷烃、芳烃的含量测定,不仅可以有的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还可以简化测定过程,同时情况下只需9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测定,这样的HPLC测定方法比GC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进行较重油品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测定时,HPLC技术同样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法。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柴油中也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目前,HPLC除了应用在石油产品的烃族组成分析外,在石油化工产品添加剂中也同样运用到了HPLC法。在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氧化、缩聚等情况,导致润滑油的质量变差,如果在其中适当的加入抗氧化剂则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氧化反应的发生,使其抗氧化性得到更换的提高能。而在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过程中,HPLC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运用外,在许多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的使用到了HPLC技术。在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都需加入相应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染色剂等。而HPLC在添加剂的分离、分析中,可以在不破坏分析物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GC有更更明显的优势,灵活性更大。除此之外,运用反相 HPLC进行PVC塑料中光稳定剂的提取与分离检测同样有着效果高、结果准确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已经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技术之一,尤其是HPLC在复杂原油、重质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组分的分离、分析上的突出贡献,能够使样品结构、性质不受破坏的同时,还能将样品进行无损回收,完全将传统的 LC法整体比下去,达到高效迅速分离分析的目的, 体现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将HPLC技术与其他先进的检测技术、多维分析模式进行适当的结合应用,还能够大大提升HPLC定性、定量的准确率,将实现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逐渐趋向最大化。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摘 要: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催化油浆 应用 软化剂 溶剂 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来说,能否拥有高产量的油浆就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形式的好坏和资金运转的好坏。一般催化,裂化过程中能够产生高量的油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效益,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如今,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1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据专家所了解,催化油浆里面含有一些碳氢元素,尽管其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整体的密度却是比其他石油的密度大。由于其含有的碳氢元素形成各种芳烃,便具备了这类化学物品的特性。就当前情形来看,我国专家对它们进行了猜测和研究,能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们是各种附加化工商品的重要原材料。例如,能够软化橡胶的试剂,填充油制品,纤维材料的生产,增加塑料可塑性的试剂等,我国需要采用高科技进一步对催化油浆的应用做出研究与探讨。 1.1在石油化工方面可以作为软化剂 软化剂一般被用于改变橡胶等产品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改变塑料的可塑性,减少塑料的粘性,降低时间等。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芳烃软化剂,而催化油浆中含有的芳烃化学物品就是很好的一种软化剂,对改善橡胶产品性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橡胶软化剂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催化油浆中的原料所含有的密度非常大,且碳氢元素所形成的化学物品含量非常高,粘度也比较高,就能够很好的参与到橡胶的加工过程中去,软化橡胶的功能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油浆资源的使用功能,对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1.2可以作为改善沥青质量的溶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道路沥青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因此,生产沥青的企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我国往年沥青的生产等级都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石油的质量问题,以往生产沥青时都采用的是含蜡程度比较高的油,用此建造的道路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问题更是遭受危险。而今可以采取催化油浆来对沥青的性能进行改善。过去使用沥青的质量不达标,很难生产出比较高质量的道路,所以目前油浆根据自身密度较大,含蜡比例较低,粘度较小的特点,可以将自身的芳烃化学物品和其他物品保留在沥青中,使沥青的品质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进而修建出高质量的公路,且降低了道路修建部门的成本,解决我国的道路沥青含蜡量较高而带来的道路质量问题。 1.3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石油焦 油浆在化工企业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作为普通的日常燃料油,还可以进行优质石油焦的提炼。石油焦的生产工艺非常繁琐,精准,它需要大量的芳烃化合物和较少的杂质,而其他原料油不包含这些高价值的原料,另外,优质石油焦的产生需要许多较复杂的程序,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如在提炼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等,这些工艺过程导致难以形成针状焦。而催化油浆很好的解决了针状焦生成原料不足的问题,达到了油浆的合理利用。另外,优质的石油焦可以用来制作纯度非常高,结晶度也很高的石墨产品,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钢铁等行业中。 1.4可以作为废油的蒸馏活化剂 在石油工业企业中,进行废油的提纯和循环利用是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需要通过蒸馏体制的完善进行废油的提炼。然而提高蒸馏的出馏率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作,但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通过活化剂进行蒸馏体系的强化。工业企业目前采用催化油浆作为基本的活化剂,主要根据是油浆中含有很多数目的芳烃化合物,它是蒸馏活化剂的一种,能够非常有效的将原料中的物质放入到工业原油中去,进而快速的提高蒸馏出率,增强企业资源利用的程度。 2结语 石油化工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为了能够长久的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进行催化油浆的充分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家通过将油浆与石油化工企业中不同工艺的正确结合,研究出了一些新型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原有产品的特性,减少企业的综合成本。因此,对我们国家来说,进行催化油浆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需要广大石油化工企业和人员的共同努力。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药物化学教育创新 1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 综合基础知识讲授,增强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药物大数据的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研究的开展,给现代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创新意识、药物大数据的概念融入基础知识教学中,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每一类型药物的讲授,应以重点药物、经典药物为例,同时将该药物在最新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进而引出目前该药物的研究前沿。作者在讲授药物结构、命名、合成方法、理化性质、代谢形式等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者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设计思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将该类型药物的发现、发展和衍生化,药物的作用靶点信息,现阶段临床用药、类似药物的研究进展、最新理论和技术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将药物设计方法整合入知识点的介绍中。比如在讲解循环系统药物受体阻滞剂的时候,介绍从药物结构数据库PDB数据库中下载和展示受体的三维结构的方法;在讲授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时,介绍药物数据库Drugbank中查找相关药物性质的方法,介绍磷苯妥英作为水溶性磷酸酯前药的一个成功实例进行讲授。这样使得前药、药物信息等内容有机、生动的展现出来,也将药物综合知识、药物大数据概念和内容落实到了具体的药物教学中。挖掘药物研发信息,使得教学内容具体生动。从药物大数据中出发,挖掘以药物发明史、药学新前沿、药物化学家创造的社会价值、药物化学研究的趣事等相关信息,激发药化学习兴趣。比如在青霉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现过程,教育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细致的科研观察的重要性;在讲授抗肿瘤药物时,也介绍最新的抗癌药物临床研究,介绍密西根大学王少萌教授基于结构设计策略成功获得强效的、口服的MDM2小分子抑制剂,进而实现成果转让约3.6亿美金的成功案例;在糖尿病药物教学中,列举了最新批准的药物,最近一年的糖尿病畅销药物排行,各药物相关的靶点信息,创造的社会价值,带给学生药学新近动态信息。通过生动的药物发明故事,最新的药学动态数据,让药物化学教学课堂更为生动化、具体化、人性化,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深入掌握药物化学知识。结合科学前沿讲解案例,赋予教学内容创新理念。从大数据中寻找药物研发的历程,将药物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最新的进展融于教学中,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药物化学课程安排中,作者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安装主要疾病靶标类型,选取药物研发的成功实例,分析药物研发过程,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包括目前临床使用的经典药物,近年来研发的热门药物、靶点,也涉及老药新用、多靶点药物、系统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课一例的专题讲解。以反应停(沙利度胺)药物的讲解为例,一是讲解孕妇使用反应停后抑制了孕吐反应的同时也产生了海豹胎儿的药物历史上的灾难的经典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了手性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二是突出强调沙利度胺在1998年又被投放到市场,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麻风结节性红斑等病症的治疗,以及2013年FDA还批准了沙利度胺的类似物上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是学生了解药物是可以改造、可以优化,甚至可以重新定义适应证、重新回到市场的。三是介绍关于沙利度胺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2014年Nauture上发表了确证沙利度胺的作用靶点为CRBN的研究论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该药物研究最新进展。类似的案例教学是将科学实践来验证课本中的理论,在教学中融入药物化学领域的新信息、新思想和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充分使用各种药物大数据资源,将药物化学研究的相关数据库应用到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其中包括scifind-er、chembl、drugbank等。SciFinder数据库可以透过网络直接查看《化学文摘》自1907年以来的所有期刊文献和专利摘要,以及八千多万的化学物质记录和CAS注册号。Chembl数据库是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开发的免费在线数据库,从大量文献中收集各种靶点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数据,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查询靶点或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数据的平台。Drugbank数据库中包含了现在上市的或者正在做临床研究的药物的药代、药效、靶点等相关信息。通过该数据库,学生可以快速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适应证、作用靶点等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了解类似结构骨架的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研究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前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安排了1次讨论糖尿病药物的课程,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在数据库中查找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DPPIV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目前的研究前沿。以项目讨论的方式,分别介绍了这2类药物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科研软件,将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应用到药物化学教学中。从2009年开始,笔者所在的教研室编制标准化幻灯片(PPT)课件,并根据每年的科学前沿,更新PPT的内容。此外,作者也在尝试使用其他软件来表现药物化学教学中设计的药物、蛋白结构,包括Chem3D、PyMol等软件。其中,Chemoffice中的Chem3D是一款三维立体分子结构的演示软件。Chemdraw可以从二维的角度观察药物逐步的优化过程,展示药物合成的方法,而Chem3D能够更加直观地从立体上来考察和展示药物功能团变化给立体构型上带来的改变。PyMol是一款显示和分析分子三维结构的软件,应用PyMol软件可以图形化地表达分子动态过程,不仅可以用球棍、飘带等多种方式显示分子三维结构,也可以对蛋白质三维结构进行编辑、修改、显示,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清晰的展示显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原理,并能够以三维图形的方式展示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使得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而又形象地呈现出来。在课程的各个章节的PPT课件中均使用PyMol软件制作蛋白、小分子的三维结构图。通过各种软件的辅助,负责的药物结构、特殊的构效关系,许多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药物结构有更直观形象立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大数据产生,云计算的概念和运用越来越广泛,将云计算的教学平台用于现代化的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整合利用计算资源,降低了基础资源建设中巨大的软、硬件成本。同时,云计算教学平台能够加速药物设计相关知识更新速度,追踪科学前沿,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作者所在的教研室,搭建了药物化学云计算网络课程,学生在登陆云计算服务器后,不仅能够通过网络复习上课课件,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课后练习并进行在线作业提交、提问。教师能够通过云计算网络回答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除了云计算平台之外,云服务辅助教学平台对于信息化教学尤为重要。云服务辅助教学的理念使得课后辅导工具变得多样化,通过时下流行的交流工具如QQ、微信,不但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畅通交流,也可以促使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截图、群发辅助学习资料等方式,共享学习材料和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员的QQ、微信发言提问情况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作者也将药物设计相关的最新文献通过群共享的方式分享给学生,同时也加上自己的对文章的创新点的点评意见,培养学生的追踪科学前沿的习惯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3合理的课程体系 药物化学是连接化学和药学的桥梁,主要涉及设计、发现、开发创新药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药物化学承担了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出发发现创新药物的特殊任务,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等内容。除了必需的基础课以外,还需提供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达到药物化学教育目的。因此,在药物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除了药物化学课程外,还需要以相关课程群为依托,从宏观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知识面也得到拓展。以药物化学为主干课程,以药物化学实验、药物设计学、高等有机化学等为专业辅助课程,主题性更强的课程(如临床用药案例、生物信息学、G蛋白偶联受体药物化学等)可作为为选修课程。目前,作者所在教研室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进行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创新,另外一方面开设G蛋白偶联受体药物化学本科生暑假课程、生物信息学选修课程、临床用药案例作第二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之,药物大数据背景下的药物化学教育改革,要从药物大数据的综合性出发,改革单纯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导向,训练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为动力,确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挖掘有效药物数据能力。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与时俱进,培养出能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作者:欧阳勤 王懿 李海波 刘天渝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研究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数据量增多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入学信息、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成绩数据等大量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和数据也逐年增加。数据量增多,单靠原有的学籍管理者手工纸质记录学籍信息,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新增的数据量,给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管理难度和精神压力。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业务种类繁杂 在大数据时代下,由于数据量增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变得繁杂多样。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按照国家和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对学生取得入学资格进行审核;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和生活状况建立学生学籍档案;通过学生课程成绩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高校教学质量;严格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为在校生和毕业后学生提供其他各种学籍服务等。高校学籍管理具体事务有:新生入学注册;学生火车票优惠卡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学生学习成绩监管;毕业生学历及时注册;毕业生学历查询认证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为在校生服务、为毕业生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服务等。 (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及时性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别是我国采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对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学籍信息数据都有明确的时间管理:各高校学籍管理者都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各高校学籍管理规章、政策和流程,准确及时完成新生入学信息维护、在校生数据管理、毕业生即时注册。此外,在日常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各高校学籍管理者还要应对为学生维护核实学习成绩;为在校生开具学籍证明;为毕业生补办毕业证明材料;为用人单位回复学历查询;为相关机构学历认证核实信息等,这些学籍管理工作也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专业人员缺乏 大数据时代最终的意义是要体现数据的价值,但数据的价值要靠管理者的洞察力去挖掘、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需要专业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对学籍信息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剖析和研究。但现在高校从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教育行业,他们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籍管理工作的培训,普遍缺乏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的知识。此外,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政策,各高校甚至忽视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对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只关注应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对建立严谨的洞察力去分析高校学籍信息和数据几乎没有涉及,这使高校学籍管理信息数据分析研究领域成为空白。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在管理学籍工作的过程中,大量收集、分析、运用各类信息和数据,尝试不断创新和改进繁杂多样的学籍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从而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创新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注重思维模式的创新化。高校学籍管理思维模式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学籍管理模式中,应该不断创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展的思维模式。高校学籍管理思维模式既要符合高校学籍管理,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中的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的数据和信息管理为依托,还要支持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集聚社会资源,体现学籍管理数字化,校园服务智能化,使高校学籍管理数据和信息易整理、易保存、易查询,为高校管理服务,为高校学生服务,为国际社会服务。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规范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做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规范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各高校要以学籍管理公开、公正、公平为基础核心,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流程,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加强学籍保密制度等。应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合理规范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合法。学籍管理规范化有利于高校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下增强自律性,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利于维护高校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正常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促进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智能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通过不断规范和创新达到最终学籍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学籍管理工作繁杂多样,但通过管理思维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规范和完善,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学籍特点,深入挖掘、系统分析和有效处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信息,能简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学籍管理数字化、简单化、人性化、智能化。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修养 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不断进取,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准确运用大数据时代特有的“查询能力、思维能力、甄别能力”。学籍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数据信息及合法权益。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还要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心和管理责任心,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在大数据形态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在大数据中的决策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籍管理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籍管理不只是简单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繁多的学籍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分析、利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了解大数据时代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点,端正工作态度,做好学籍管理数据分析研究,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真正做到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结语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加强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制定适应学籍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的方针和策略。大数据时代要求学籍管理工作者对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有所了解,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和应对各种繁多类型的大数据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将其合理开发和利用。要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就要整合各类信息,重视高校服务,加强学籍管理,建设一支强信息、重服务、细管理的高素质学籍管理队伍。同时还要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稳步发展,不断提高。 作者:杨奕 田宝柱 王艳彦 梁黎明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研究 一、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中理论及应用现状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联网、云端计算等一系列新兴事物的发展,其中强大的数据服务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实践领域。“大数据”概念提出后,立刻成为Microsoft、Oracle、IBM等IT企业研究与开发的焦点,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又一创新优势。从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大量理论研究成果都出现在近几年,通过以“大数据”为关键词,在CNKI、万方数据以及百度文库等平台进行搜索,2010年之前仅有46篇,而2012年324篇,2013年达到1044篇,截至2014年12月,各类研究成果达到了3000余篇。分析研究内容:国内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理论阶段,宏观层面分析较多;能够立足现有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但具备实践创新的成果不多;侧重点单一,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以数据的存储、获取、处理和安全为主。从图书馆管理应用来看,完全实现“数据化”仍然存在几道关卡。第一道关卡是数据应用的复杂性。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很多研究成果都是以纸质或者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未能及时转化成为数据信息,部分研究成果看似过时,但却是某一时代科技发展的精华,因应用不多,很难及时转化。而图书馆馆藏量巨大,其数据类型、结构以及模式都存在极大的复杂性,给搜索引擎、索引建设以及冗沉信息清理带来极大困扰;第二道关卡是数据识别的不确定性。无限交互性是网络应用的最大亮点,但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其多维海量的数据种类为“大数据”应用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除数据本身特点之处,数据学习和应用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道关卡是数据涌现异质性。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视为数据系统涌现特质,用于区别于其他数据,在多元化、异质化以及功能化相对突出的网络数据当中,数据发展是在完全没有进行控制和定义的前提下进行的,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理论创新成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国内的大量研究成果仍然需要宏观理论的指引和实践检验,才能够形成完善的“数据化”应用指导理论。 二、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作用定位 “大数据”应用能够提升图书馆管理整体水平,推动服务能力、个性拓展、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创新及改革,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定位也将更加明确。 1.管理与服务重点逐步向上游拓展。 大量的研究成果显示,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图书还是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媒介,从服务对象来看,都是以下游为重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馆藏资源的整合、存储、提取与应用上。但在“大数据”理念指引下,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开发与拓展,实现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变化趋势,除提供可检索书目库、资源库以及功能信息库外,还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服务,其服务与管理重点逐步向上游转移。图书馆“数据化”功能不再以阅读为重点,而是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多角度分析,形成具有决策参考和情报分析的数据包,为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的服务。 2.功能集成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从社会整体架构来看,图书馆的公共性特征使其成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历来都是基础教育、文献服务、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在人类繁衍生息、科技发展以及思维启蒙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图书馆“数据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往受图书馆容量、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权限限制,很多图书馆只发挥了存储功能,随着数据密集化、集成化和交互性发展,图书馆功能得到开发拓展,在原有的资源存储功能基础之上,又延伸为数据处理、资源整合、服务决策等,功能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3.图书馆构成大数据网络结点终端。 随着国内馆藏资源联网检索功能的完善,大量的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公共图书馆除提供最新的书籍阅读之外,其服务功能更像是一个网络终端,一个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空间的数据服务中心。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地域性特征极为明显,受流动性和保密性限制,很多信息资源和研究成果都是“信息孤岛”,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管理中逐渐消亡。“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管理不再是个人或者组织行为,而是社会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公共服务模块、使用终端、信息空间等形成了完整的网络,每一个公共图书馆都是一个网络终端。既可以通过“数据转化模块”实现信息的搜集,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辐射。 三、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管理工作的服务结构影响数据提取。 相对于图书馆的管理结构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突出的点、线、面纵向覆盖,资源服务结构往往不够均衡,地域性、专业性以及独有性特征明显,其服务人群仅限于某一地域的某一类人群。大数据时代来临,使得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现扁平化交互发展,但终端发展受基本制度、馆藏资源、安全防范和服务结构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大量的动态管理口令和管理,使图书馆信息检索、共享和决策功能大大降低。 2.信息平台的互不联通影响资源集成。 “大数据”服务最大优势是信息存储、集成、处理和应用,我国96%的公共图书资源都实现了基本数据化,引进和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具备信息互通的基本条件。但从功能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很多公共图书馆为保持自己的资源优势,往往不愿意将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资源共享;平台对接程度不高,受技术条件、管理因素和安全要求限制,图书馆资源很难实现信息对接联通;数据化资源占有率较低,很多图书馆仍然采取“双轨制”运行模式,纸质图书占有比例较大。 3.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综合效益。 面对数据化发展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变革,工作人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思想观念更新较慢、个体基本素质不高和普遍适用性不强等,无法实现从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从管理约束功能向服务保障功能拓展。“大数据”时代来临,要求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和发展意识,还要具备常用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维护知识和基本语言常识等,将管理员、导航员、维护员和服务员的角色扮演好,只有这几种角色达到完美统一,才能够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4.信息资源的服务模式影响创新标准。 在图书馆管理“数据化”的呼声中,很多省市的图书馆都进行相应的信息改革创新,力图融入“信息化”大潮,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利益。但从信息资源的服务模式来看,仍然是以存储、检索、管理为重点,实际上是以计算机代替人的功能,整体突破不大。市场需求决定服务定位,需求层次决定发展水平,图书馆“数据化”标准与服务模式是一致的,只有真正将信息资源的共享功能、决策功能、分析功能、服务功能开发出来,才能够提高创新标准,建设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数据化网络。 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方法策略 1.改善服务结构,以制度推动数据终端开放式发展。 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开放及共享程度是知识资源分配的重要标志,必须要在宏观调控前提下,建立数据终端开放式发展模式,完善服务结构。要发挥职能部门管理作用,在供给、回应、规制等方面积极介入,优化政府、资源平台以及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要建设安全防护体系。信息的开放性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发生,要通过“互联网遗忘”法则,设置数字记忆存储期限,净化数据生态环境;建立开放信息机制。依托图书馆服务功能,推动数据化全景控制,加强管理、共享与互动,防止在信息权力分配过程中,出现数据独裁现象。 2.推动资源整合,以共享提升服务平台发展水平。 图书馆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在中国及至世界范围内,建设一个统一、规范和集成的数据化智慧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交易、共享、协作和服务功能。按照特定的建设原则,有限度构建以源数据、感知层、转化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使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对图书馆数据化的资源、服务、过程、目标及任务进行对接,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服务评价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支持可视化、多元化数据交互技术,以此推动最大范围内资源整合,提高智慧平台的发展水平,发挥其共享功能。 3.加强素质培养,以智慧强化数据网络的人力支撑。 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从传统的人工发展到人工智能,而后又发展到更高的智慧层次,可以说是基于数据化模式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不仅要做到网络平台的智慧化,还要做到管理人员的智慧化,按照约翰逊的理解: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水平资质,有终身学习意愿,思维开放,能够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力等特征。对于数据化平台而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像是一种投资,通过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观念上的投资,获取发展上的回报。而有的学者也认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最终发展可能是“数据科学家”或者“数据分析师”,这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期望。 4.不断提高标准,以创新促进平台功能多元化发展。 图书馆管理数据化发展,必然会解决当前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提高信息资源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文化发展重视传承和创新,图书馆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盯社会发展需求,用需求去引导创新,推动平台功能多元化发展。要加快数据信息采集力度,提高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的比率,在做到自身扩容和安全运转的基础上,使用网络平台的交互、联通和共享功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链接,使信息平台由专业化向综合化模式转化、由体系化向领域化方向发展。本文站在数据化时代背景之下,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探索。从文章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定位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影响图书馆数据化发展的因素也更加多元,从服务结构、资源集成、人员与素质,到创新标准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急需管理工作在思想观念、制度标准、评价体系和资源整合上做出新的突破,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的需求。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参与实践不多,很多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其结论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作者:刘丽霞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中网络教育论文 1数据教育是网络教育的发展理路 1.1数据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数据教育?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在整合用户资源的基础上,数据教育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管理实现拉长数据产业价值链,改善网络教育的结构和模式,是以大数据为核心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所进行的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大数据正在重构很多传统行业。麦当劳、肯德基以及苹果公司等旗舰专卖店的位置都是收集、整理生活中大量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而演化出更有使用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行业战略扩张的本质动因。网络教育向数据教育发展,本质是依托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强化网络教育的影响力、延展网络教育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据教育的主要对象的是网络教育的使用者,具体为学习者和教学者。利用数据教育使用者在学习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建构数据分析模型来发现社会关系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建议。因此,数据教育的范式中首先应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网络教育使用者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然后进行理解和优化产生的学习环境。网络教育教育平台的使用会产生积累大量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数据。网络教育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为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教育软件开发者和教育研究者等提供服务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的必然趋势。 1.2数据教育的发展理路 网络教育与数据的融合是网络教育扩张的战略选择。目前网络教育的融合转型中没有成功先例,原因是大家都把科技对网络教育的作用看成是渐进使用过程,而没有看到它实际上对整个教学内容从生产一直到传播、到效应的发生,全都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若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在全世界的网络教育发展过程当中占领、占用这样一个产业的制高点。用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所代表的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文化形态,再加上相应的政策支持,就能够全面开启数据教育。由于数据教育本质上归属于信息传播与网络教育融合的服务产业,因此,它们之间具有众多邻接点,网络教育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等无形资产以及信息生产、传播途径等资源和能力便于转移到数据教育过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数据教育运营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在用户在线学习的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深数据,然后进行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量,找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考量背后的逻辑关系,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是数据教育的发展理路。作为网络教育的高级应用和发展路径,数据教育可以分析学习者的一些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如过去的成绩和学习行为,动态数据如在线登陆方式,讨论发帖量之类,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追踪分析学习者的类型,把学习者进行分类,诸如高成就、比较危险、社会型学习者等不同的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实时干预,对高成就类型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对处于危险状态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和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对社会型的学生,给予社交上的一些支持。在学习开始时做一个学习能力测验对于期末考试成绩预测最可靠的方法。设计更复杂的数据驱动预测模型,则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这一改善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能够准确预测哪些变量。目前,Purdue大学的CourseSignalsoftware已经部分实现了这一技术。Sig-nals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置了红色、黄色、绿色等信号,这些不同的信号可以帮助使用者了解目前的学习状态。CourseSignalsoftware的评估报告显示,参与CourseSignal项目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平均分,并快速地寻找所需要的资源。 2数据教育的理念分析 通过数据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理路的分析和梳理,数据教育包涵以下几种核心理念,即用户为中心、巧用慢数据、借力数据思维和构建数据产业链。 2.1数据教育的核心理念仍是用户为中心 新的科技出现之后,网络教育用户的需求不但是量的增加,还是层次的增加,过去人们对共性的东西有需求,现在对个性的东西也有需求,过去对理性的东西有需求,现在对涉及到人们的情感、情绪等过去在主流网络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少的东西也有很大需求。如用户对网络教育的游戏化,反转式的趋向,数据教育让这些趋向变成了现实。网络教育的竞争是各种教学法的精细化准确化,并且在呈现给学习者的用户前端界面上进行优化,增强前端界面与学习者之间的黏合度,如整个网络教育教学的链条才会不断下移,才会更加符合学习者个体的特点。数据教育是一个更加了解并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借助多样化的科技实现了用户之间差异化学习与学习模式的无缝对接。数据教育能够检测数据中的模式,因为这一教育模式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础之上的。类似技术可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以动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而不是进行诸如人口统计的简单分类,也可以利用协同过滤技术对特定的资源建立模型。如隐含的人与人在论坛上的互动和外显的人与人、朋友或者关注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用于数据教育的学习分析中来探索网络集群、影响力网络、参与及不参与状况。数据教育可以用来对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意义建构,数据教育的价值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形成教育模式为网络教育提供帮助。相比传统的网络教育,数据教育能够提供更加细致和有效的反馈,如学习者掌握熟悉和了解概念到何种程度,根据数据自动呈现以后的学习内容或者不呈现影响学习者掌握后来学习内容的材料。 2.2数据教育要巧用慢数据 2014年5月29日,第九届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预测了未来5年有非常大发展的两大产业机会,这两大产业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者都不大可能涉足的领域:第一是新型企业级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解决企业从内部到外部链接的问题;第二就是挖掘新的有价值的慢数据,发掘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预测信息,为用户寻找真正有价值且能产生效率的慢数据。李彦宏的这一分析和预测不但权威而且有说服力。目前,互联网企业在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流量激增的情况下,面临着新的尴尬,即搜集到的数据真正有价值的很少,无价值的增多。很多的数据根本没法分析更谈不上运用。因此,李彦宏建议搜集慢数据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找准并挖掘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新数据。另一个与之印证的观点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曾鸣分析说,大数据最重要的特征不在大小,而在死活。数据的死活决定一切,从数据的管理到数据的运用,数据必须能活起来,开始跑通迭代,才能产生持续价值。网络教育和其它领域一样,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数据教育的特点在于能够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实时数据,通过利用这些实时数据,达到为网络教育者提供帮助的目的。数据教育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诸如课程材料等学习资源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和统计方法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标。对数据教育来说,抓住机遇去挖掘应用好慢数据和活数据,让大数据成为网络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的增长点,是网络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是数据教育对待大数据应有的态度。 2.3数据教育需借力数据思维 好的数据教育需要有好的教学内容点、技术支撑以及用户洞察。目前的网络教育都没有占齐这三点。互联网不但对这个社会重新组织、重新结构与自己革命性改变的声音,而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中枢操作系统和底层的操作架构,数据教育必须要和它的规则去接轨对接,在这种及ID那个规则的框架中来决定资源配置和运作方式。在这个层面上讲,大数据时代数据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互联网数据思维的竞争。没有可循环利用的数据,就无法提供数据教育的开发。用好数据思维,首先要注重数据积累的长期性和动态性,避免数据库的短期化行为;其次要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完整性即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统一性即一致性,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和完整。统一性保障了完整性。数据的缺失和不精确,将会带来分析的偏移,因此在这种分析上进行的一系列开发也没有针对性甚至是徒劳。因此,在采集和管理数据的时候要设计和完善多种数据维度,有助于数据仓库中设置更多更有效的细分标签。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精确、可靠,用以分析的数据形式统一,才能确保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用户行为习惯是有效的。最后要注重数据挖掘和利用。用户数据的积累和挖掘是一个长期、动态、循环的过程,如果把数据枢纽中心比喻成一个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那么数据教育要利用枢纽对水进行过滤和引导,让它长期保持动态和循环使用,在这个数据的枢纽中心,要不停地激活用户数据,积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让大数据在这个枢纽型中转站得到动态的循环。 2.4数据教育应建构数据产业链 从价值链和传统网络教育的角度分析,网络教育即使在用户数据的采集、处理、储存、分析等各方面完全数字化后,即使数据量再大也不可能去做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因为与很多互联网入口企业相比、与真正生成大数据的公司相比,这些数据量的量仍旧是非常单薄远远不够大的。因此,相对理性和可行的选择是数据教育的运用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力数据资产中介。 在互联网上,任何主动收集庞大数据的行为,其成本都难以想象。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校开始了数据挖掘的探索。如东华大学的智能实验室项目、浙江大学的资产数据项目、复旦大学的学生数据分析和清华大学一些学生成长类的数据分析。总体来看,开始进行数据挖掘的高校共同特点是信息化做得好且规模较大并拥有有充足的数据量。建立网络教育数据的资产中介,专门进行数据的挖掘使用和分析,是数据教育的可行之道。对不具备大规模数据资源的机构来说,数据资产中介是有效的可行之道。 (2)进行数据资产管理,实现学习内容深加工、学习行为分析和监测,是网络教育应用大数据重点挖掘的项目。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曾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可被预测的。但海量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没有精准而靠谱的分析和应用,就没有价值。用户期待网络教育提供的,不是大而全的教学资源,而是满足自己需求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的信息类产品。数据教育不是单纯的资源集大成者,而要从数据库中深度发掘有用信息,进行趋势分析。数据教育显然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一展身手的方向。通过使用各种集合的综合技术,平台上可以自动留存用户关于学习行为的各种数据,如学习一个知识点花多长时间、学习的顺序是否有断点、是否会反复重新学习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这些信息只能称之为数字并不是数据。在媒体领域,我国媒体拟与甲骨文公司展开了多样化的数据库营销合作,并且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体系,目的是实现数据库营销方面的收入拓展。数据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及数据的分析。 (3)做好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量身打造个性化资讯内容,私人定制、精准推送内容。 传统网络教育把所有网络教育的内容向所有人传播,缺乏针对性、精确度,这是粗放型的教育模式。目前网络教育之间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数据教育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关系链,为用户筛选、推荐最适合的内容并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使他们体验网络学习的新感受。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生产和传播是重要趋势,根据用户上网的习惯、浏览的痕迹、参与的话题以及讨论的内容,对其较长时间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得知其上网习惯以及浏览喜好等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选取合适的时间应用恰当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其需要并且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定制学习内容。理论上网络上的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一幅网络肖像以及一个属于自己的UID(UserIdentification用户识别)号。个人的兴趣图谱就是数据教育的基础。基于用户识别特征和兴趣图谱建构的数据教育不但目标明确,可以强化与用户的黏度,而且有利于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甚至达到自动生成匹配高效精准教学模式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相关分析软件,建立可挖掘、可分析的用户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满足用户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的各类内容产品。 3结语 大数据正在重构很多传统行业。数据教育为未来网络教育内容打开充满想像的空间。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数据教育解放了传统网络教育的思维方式,创新了传统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数据可以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教育的未来就是分析数据。因此,数据教育是网络教育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教育的的发展潜力,数据教育会越来越显示出其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指出,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包括学术界、商界以及政府在内的所有领域都开始了量化进程。因此,借助大数据发力,做优质的网络教育模式,期待数据教育给出答案。 作者:孙华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下金融风险防控 一、银行业所面临网络金融风险的类型 1、业务类型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严重阻碍着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众所周知,银行的网络金融业务乃是基于传统的柜台业务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因此传统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信用风险,也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网络金融业务所提供的是虚拟的金融服务,这种服务也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信用风险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映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指的是借款方有很大可能无法按照原贷款协议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所形成的借款,不良贷款的存在较为严重的阻碍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对银行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有着重大的影响。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信用风险同银行的资产、负债存量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信用的建设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而且一旦发生信用的违约和倒退,将对银行开展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各银行均有并执行严格的信用制度,并直接影响着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 (2)操作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方面的操作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人员、系统、程序及突发事件;由于银行职员的操作错误或者客户的疏忽,可能引起银行网络账户的错误或混乱,进而使银行同客户的信息沟通出现问题,一旦使银行无法进行正常的金融交易,将很有可能给银行和客户带来经济损失。同时,存在缺陷的风险管理系统也将无法良好地力助银行规避网络风险,存有缺陷的系统流程设计将会影响银行网络业务的日常进行,给银行带来潜在的系统风险。有时候,流程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将使网络金融业务产生不必要的繁琐步骤,也将降低银行的工作效率。同时,如果发生一些突发的意外事件,如果银行没有事前制定良好的应急方案或应急方案准备的不够仔细充分,也将不能及时化解这些风险,这将使银行遭受到严重的损失。网络经常具有放大银行操作风险的倾向,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因微小操作失误所引起巨大经济损失的例子;对于网络金融业务而言,如果无法合理规避操作风险,将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3)法律风险。 新兴的网络金融业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相应法律文件的缺失问题;目前我国还缺乏配套的对网络金融业务进行专门监管的法律法规,网络金融业务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原有的金融、商务等法律条文进行引申、修订所产生的法规,这并不适应于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另外。关于电子交易合同的法律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加上全国的网络银行还远未达到统一性,这造成了跨行业服务质量低下。第二是关于此方面法律适用的较大不确定性。在现阶段,一旦发生网络金融交易的损失,其责任的划分归属仍然存有十分大的争议,同时适用何何种法律也尚无明确的规定,这导致了今年来很多网络金融犯罪事件的频繁发生,这毫无疑问会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法律方面的风险无法解决,出现损失和纠纷无法合理适当处理的话,就无法从根本上确保网络金融交易业务的安全环境,也将对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阻碍。 2、技术类型风险 (1)平台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有赖于先进的交易平台系统,技术及平台的不当选择也很可能给银行带来比较大的风险。一方面,如果网络交易所支持的技术滞后,将很可能会使银行错失良好的交易机会,并且耗费银行的大量资源,给银行带来效率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技术及平台如果与客户的软件版本不兼容甚至发生冲突,将导致信息的传输发生滞后甚至无法传输,在信息化时代这种事情是不能令人容忍的。 (2)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业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网络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是源头方面,即银行端;银行可能由于风险管理机制的漏洞,存在严重的安全方面的漏洞,并且可能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第二则是用户方面,很多用户在进行网络银行交易时,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不及时对杀毒、防毒软件进行更新,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第三方面是第三方平台,即网络传输平台;客户在输入银行秘钥或口令并通过网络传输时,在传输过程中便有可能被黑客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其截取,使用户无法正常登录或者出现网络连接超时的情况;黑客便可利用截取到的信息,进行犯罪活动,使银行和用户蒙受损失。 二、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管控的分析及防范思考 1、及时完善、规范个人银行信用体系 在我国,各级金融机构基本都开展了网上金融交易业务;因此,要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标准规范的个人征信体系,对个人信用的评价标准作出一致规定。鉴于网络金融交易是建立在虚拟的平台之上,交易双方的交易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双方的信用,因此信用对金融交易实质进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内应当建立全国范围的个人信用体系,使个人的信息及信用情况及时反映在征信体系之内,并且实现银行间的数据共享;同时还应有意识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以期提高全民的信用水平。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的工作需要跨行之间的合作,并且需要线上线下的同步进行;这种基础性工作可以使银行实现长久的健康性发展,显著降低网络金融交易面临的风险水平。 2、加强银行对内部风险的管理能力 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同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因此对人才层次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银行的很大一部分人才,不仅要对经济、金融方面的业务十分精通,也要擅长于网络科技与技术。因此,银行在未来进行人才招聘培养时,应当做到以下两大方面:第一,在引进新人才方面,要着重选择具有现代知识素养的高水平金融管理人才,同时也要适度引进国外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注意培养国内人才到外国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和技术;第二,要注重对老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关于网络金融业务的业务和能力,及时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只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还不够,银行还必须要制定针对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对其中的风险行为和管控举措进行明确和细化,同时还要注意风险同收益的均衡关系;银行应当在保持适度风险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自身的收益。一套合理的风险管控制度应当是使银行的风险水平同盈利性保持适当的平衡。但是,随着资金流动性的变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性等因素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也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变化。 3、建设、健全配套的法律体系 配套法律制度的滞后是影响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我国关于网络金融风险的法律文件《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目前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的网络金融业务环境来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在制定法律时,可以适当借鉴成熟的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国内同国外金融环境所表现出的共性,在此借鉴国外的有关法律防范措施,结合国内的环境制定出符合我国特定法律环境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区分传统银行和网络金融业务违规违法行为的不同,不得随意交叉滥用法律,在对违法犯罪行为制裁时要注意法律适用的针对性。 4、加大对网络金融业务安全方面的投入 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网络金融业务的重要问题。虽然目前我国银行已采取多种安全防范措施来应对网络金融业务风险问题,但网络金融业务风险还一直存在。首先,应当注重客户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银行应建立并加强网银账户的管理机制,对于交易金额异常或巨大的交易及时引起重视,并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客户在开展网络金融业务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谨慎,同时银行应当提醒客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客户在开展业务时,一般是通过浏览器进入相关的网络金融服务页面,因此用户最好将常用的银行网站等信息放于浏览器的固定位置,这样可以起到防止假冒页面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发生。个人在开展业务时,也要注意下载相应的安全控件,并及时下载最新的漏洞补丁和最新的安全程序。此外,银行的开发部门也要及时的对产品进行创新,以及时应对黑客的攻击及自身产品的漏洞。同时,由于新开发产品的上市时间不长,认知度相对较低,不容易成为黑客的攻击对象,这样也可以降低网络金融交易的安全风险。不过,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上线推行时,要切记加强做好安全防范的测试工作;必须待通过全部的测试工作,才可以上线运营,以免给客户造成意外的损失。 三、结论 目前,我国在现代网络金融风险防控方面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因此更要审慎重视对网络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工作。网络金融业务的优点与优势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但也暴露出了一部分的缺点与缺陷,这需要监管机构同银行等不同部门合作起来,工作来降低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有效降低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创建一个健康的网络金融发展环境。 作者:林燕珍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论文 一、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的特征常用4V来表示,具体是指大数据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是数据体量,主要指的是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是数据类型,指数据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大数据技术就是要在这些复杂的数据类型之间寻找其关联性。第三是处理速度,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要求快速化的处理速度,才能使得数据的有效利用。第四是价值,大数据的最终目标是将庞大数据中找到数据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找到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对决策做支持。当前大数据技术不仅产生于特定领域中,而且还产生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数据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育人的新载体自然无法回避这个新的环境变化。分析大数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探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而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已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方向 (一)树立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科技与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这是发展大数据环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前提。针对大数据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大数据本身,理解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的变革力量何在、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其次是在理解大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是充分的确立数据意识,意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最具价值的资源,是发展与决策的源泉。用数据意识驱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例如在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将灌输式集中教育变为交流式个别教育。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量化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使用数学模块对研究对象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目标给予评价并做出判断。定量分析方法始终受到教育工作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评价。但与此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受很多技术因素的限制,一直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成为科学研究新的范式。定量研究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理论假设、建立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分析验证。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需要与数据资源丰富的机构单位合作,借助这些数据载体的平台、资源以及高精尖的技术,进行合理合法的挖掘教育对象的信息,从而精确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外,要建设一支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但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创新的网络教育观念、精通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 (三)促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分析网民的接受习惯,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趣味性,以服务成长成才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加强功能开发,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受关注度。此外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信息资源内容的方向性,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其次信息资源的形式要多样,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经由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再次,信息资源来源要丰富,可以从各大媒体引进、从理论学习资料借鉴、从大型活动中总结、从日常工作中提炼,确保信息资源及时更新。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实现新发展。坚持不动摇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原则。创新发展的是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内容与内涵,进而找准变化点,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方世敏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相关网络管理控制与技术,确保在一个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逻辑安全与物理安全两个方面,其中,逻辑安全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防止没有经过授权对数据进行随意篡改或破坏的行为;物理安全包括相关设备与设施在受到物理保护的条件下保护设备上的数据免于丢失、破坏。 2.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与利用水平也显著提升,办公、社交、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在丰富和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得不让人们警醒,经过笔者梳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病毒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感染力越来越强的新病毒,它们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由于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复制性,能够感染其他程序和软件,因此,一旦计算机中了病毒,其所运行的每一步都将是危险的,都会存在让病毒也随之运行并产生破坏行为,然后应用程序被破坏,机密数据被盗用或被破坏,甚至让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 2)人为操作失误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人们进行计算机相关操作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可能会引起计算机的安全漏洞,或者泄露了某些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一旦被不发分子所利用,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网络黑客攻击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具有更隐蔽、破坏性更强的特点。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黑客通过非正常手段窃取到某一重要数据时,一旦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非法行为时便会引起巨大的波及。同时,在海量的数据中,难以及时识别网络黑客的攻击行为,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4)网络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网络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很多使用计算机的个人乃至企业、政府部门并没有对网络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事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受到各种威胁,最终导致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五是,网络系统自身的漏洞所导致的安全问题。理论上而言,一切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存在某些漏洞。同时,在用户使用各类程序、硬件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也会形成一些网络系统漏洞。二者相比,后者的破坏性常常是巨大的,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给用户造成计算机系统漏洞,进而窃取用户信息,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1.加强病毒治理及防范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对其进行治理与防范是较为困难的。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治理与防范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防范,这种防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治理,可以通过加强计算机防火墙部署来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将那些不稳定的、危险的网络因素隔离在外,进而实现对网络环境的安全保护。同时,计算机使用者树立正确的病毒防范意识,在计算机日常使用中,能够定期利用杀毒软件对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杀毒,并更新病毒样本库,进而确保对计算机网络的扫描能及时识别计算机病毒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2.加强黑客防范工作。 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网络黑客一旦实施其不法行为,常常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问题,因此,为了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应当积极整合大数据的海量信息优势,建立科学的网络黑客防范攻击的模型,以此来提升识别网络黑客的反应速度。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内外网的割离、加强防火墙配置,能够有效降低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大力推广数字认证技术,加强对访问数据的有效控制,并合理认证,有效避免非法目的用户的非法访问,进而提升对网络安全的有效保护。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使用计算机的个人及机构,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熟悉大数据的特征与性能的基础上采取安全的管理措施,时常关注网络安全管理,从技术上给予网络安全保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来实现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目的。对于机构而言,需要从宏观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动态的、有序的、系统的管理规章,依托于云计算技术构建一个更加高级的智慧平台来加强网络安全的防范,进而确保网络安全。对于个人而言,需要从主观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行,在进行计算机操作中,要养成规范化的、文明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习惯,尤其是对于一些钓鱼网站、非法链接,要从主观上认识到其危害,并做自我做起,将网络安全问题尽可能消灭,不传播有安全隐患的信息或链接。 4.加强网络系统漏洞的修复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更新快、存在的漏洞多,需要确保计算机系统的不定能够及时得到更新,进而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行。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修复,能够有效避免蠕虫病毒攻击计算机网络。微软不定期在专门的update站点最新的漏洞补丁,对于使用微软系统的计算机用户而言,便需要及时进行下载这些漏洞补丁,并及时安装。目前,大家可以使用金山毒霸、百度卫士、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等安全管理软件完成对网络系统漏洞的修复工作,进而有效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作者:张国强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25台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论文 1“大数据”的内涵 1.1“大数据”定义 所谓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通常情况下,是指涉及的资料规模庞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的基础上,难以通过主流软件,在合理时间内对其进行撷取、管理、处理。对于“大数据”来说,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数据量(volumes)大,在实际应用中,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形成PB级的数据量。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二是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个数据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格式,数据日趋丰富,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等,已经被冲破,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早已囊括其中;三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四是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Veracity),随着社交数据、物联计算、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起,冲破了传统数据源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效的技术,进一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 1.2“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价值不只在于其数据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对“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进行分析,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提取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1数据输入 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关系数据、平面数据等数据进行采集抽取,然后对其进行清洗、转换、集成等,最后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中,进而为数据联机分析、挖掘等处理奠定基础。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并发数高,因为成千上万的用户有可能同时访问、操作数据,比较典型的就是火车票售票网站、淘宝等,在峰值时,它们并发的访问量能达到上百万,在这种情况下,在采集端需要部署大量数据库。 1.2.2数据处理 “大数据”技术核心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的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深入数据内部,快速地挖掘出公认的价值,科学地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并根据用户的统计需求,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分布式计算集群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用于挖掘的算法比较复杂,并且计算涉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都很大,常用数据挖掘算法都以单线程为主。 1.2.3数据输出 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科学的建立模型,通过导入数据,以得到用户需要的结果。这已在能源、医疗、通信、零售等行业有了广泛应用。 2“大数据”安全隐患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是非线性增长的,随着数据价值的不断提高,黑客对于数据的觊觎已经由原来的破坏转变成窃取和利用,病毒或黑客绕过传统的防火墙、杀毒软件、预警系统等防护设备直接进入数据层,一些高级持续性攻击已经难以用传统安全防御措施检测防护。“大数据”的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1从基础技术角度看 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是“大数据”依托的基础技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QL(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经过长期的改进和完善,通过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和隐私管理工具,进一步维护数据安全。在NoSQL技术中,没有这样的要求。而且,对于“大数据”来说,无论是来源,还是承载方式都比较丰富,例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车联网,以及遍布各个角落的传感器等,通常情况下,数据都是处于分散存在的状态,难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定位,同时难以对所有的机密信息进行保护。 2.2从核心价值角度来看 “大数据”技术关键在于数据分析和利用,但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用户隐私产生极大的威胁。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无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其他组织挖掘利用。目前,各网站均不同程度地开放其用户所产生的实时数据,一些监测数据的市场分析机构可通过人们在社交网站中写入的信息、智能手机显示的位置信息等多种数据组合,高精度锁定个人,挖掘出个人信息体系,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堪忧。 3“大数据”安全防范 由于“大数据”的安全机制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课题,几乎没有机构能一手包揽所有细节,因此业界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思路来指导安全建设。在传统安全防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数据”攻击事件模式、时间空间特征等进行提炼和总结,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等各个管理角度加强防范,建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防御方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大数据”环境的可靠度。 3.1网络安全 网络是输送“大数据”资源的主要途径,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一是通过访问控制,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前提,实施各种策略来控制和规范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从而达到维护系统安全和保护网络资源的目的;二是通过链路加密,建立虚拟专用网络,隔离公用网络上的其他数据,防止数据被截取;三是通过隔离技术,对数据中心内、外网络区域之间的数据流量进行分析、检测、管理和控制,从而保护目标数据源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侵入访问;四是通过网络审计,监听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准确记录网络访问的关键信息;通过统一的策略设置的规则,智能地判断出网络异常行为,并对异常行为进行记录、报警和阻断,保护业务的正常运行。 3.2虚拟化安全 虚拟机技术是大数据概念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它加强了基础设施、软件平台、业务系统的扩展能力,同时也使得传统物理安全边界逐渐缺失。加强虚拟环境中的安全机制与传统物理环境中的安全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在其之上提供的各类应用和服务。一是在虚拟化软件层面建立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限制对虚拟化软件的物理和逻辑访问控制;二是在虚拟化硬件方面建立基于虚拟主机的专业的防火墙系统、杀毒软件、日志系统和恢复系统,同时对于每台虚拟化服务器设置独立的硬盘分区,用以系统和日常数据的备份。 3.3数据安全 基于数据层的保护最直接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包括:一是数据加密,深入数据层保护数据安全,针对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实施不同等级的加密控制策略,有效地杜绝机密信息泄漏和窃取事件;二是数据备份,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复制,当数据存储系统由于系统崩溃、黑客人侵以及管理员的误操作等导致数据丢失和损坏时,能够方便且及时地恢复系统中的有效数据,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4应用安全 由于大数据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公众可用性等特性,部署应用程序时应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考虑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加强各类程序接口在功能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覆盖生命周期过程的安全实践,广泛采用更加全面的安全测试用例。在处理敏感数据的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之间通信时采用加密技术,以确保其机密性。 3.5终端安全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用户终端种类不断增加,很多应用程序被攻击者利用收集隐私和重要数据。用户终端上应部署安全软件,包括反恶意软件、防病毒、个人防火墙以及IPS类型的软件,并及时完成应用安全更新。同时注重自身账号密码的安全保护,尽量不在陌生的计算机终端上使用公共服务。同时还应采用屏蔽、抗干扰等技术为防止电磁泄漏,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失窃的风险。 4“大数据”安全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采用更加主动的安全防御手段,更好地保护“大数据”资源将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研究课题。 4.1重视“大数据”及建设信息安全体系 在对“大数据”发展进行规划的同时,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对“大数据”安全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对“大数据”的重点保障对象进行明确,对敏感、重要数据加大监管力度,研究开发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引进“大数据”安全的人才,建立“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4.2对重点领域重要数据加强监管 海量数据的汇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暴露隐私信息,广泛使用“大数据”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政府层面,需要对重点领域数据范围进行明确,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制度,对重点领域数据库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用户层面,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使用规程,对“大数据”的使用流程和使用权限等进行规范化处理。 4.3加快研发“大数据”安全技术 传统信息安全技术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兴的“大数据”领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提出了新的安全挑战。加大“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大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水平,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研发,将有利于“大数据”更好地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 作者:乔书芳 赵巍 单位: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论文 1对公共利益诉求的精益响应 就公共管理理论内涵而言,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范围界定,然而诸如精细化的专业管理、明确而有效的绩效评估、强调结果而不是程序、不断的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还是在被学界不断的接受。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对公共利益的积极响应将伴随着治理变革的进程不断的深化,其内在的要求也将不断的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应当确认的是,无论是宪政层面还是民主层面的要求,政府都应当在追求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承担起主要的公共责任,并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应当无遗漏、无差别地关注所有的公共价值和偏好,以此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这不仅是政府存在合法性的要求,也是公共管理的绩效要求。从实践层面而言,公共利益实现的基础是公共诉求的表达,这就要求作为公共责任主要承担者的政府,必须积极创造公民表达和形成公共利益诉求的条件,以使得公民之间、公民和政府之间能够围绕其关心的公共事务,在观念、价值、手段等层面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融合,以实现公民个人需求的社会定位,并在公共领域和公共决策层面形成“共识”,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然而,作为公共利益实现的逻辑起点,现实中公共利益诉求的形成存在着表达和整合的障碍。由分工、社群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困难,会造成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大规模的沟通和协调的困难,甚至会引发其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传统的社会运作方式下,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公共管理的需求,同时,依靠随机抽样等方式来解决数据收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固有的缺陷。而在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研究方法已使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而且,与数据交流的困难看来也已经不是理所当然的了,在组织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了处理数据的更大的信心和能力。大数据所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无疑成为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大数据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这种多样化使得公民的广泛的利益诉求变得可能,可以打破由阶层、教育、收入、习惯等造成的沟通障碍,进而在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建立一种围绕公共事务的共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观念,帮助公民超越短期利益诉求,并为对话表达共同价值提供舞台,以形成对公共事务的共识和公共利益实现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不能止于为公民提供均等化的产品和服务,而应当和私营部门所做的一样,通过市场细分,精益化地实现公共利益。相对于大数据时代,在以往的社会运作方式下,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和数据技术的缺乏,社会生产是通过大批量的、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的。而在以先进的数据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在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则应当通过精益性、无遗漏、精细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民的需求。作为一种技术回应,大数据技术使管理者可以对管理对象的独特需求进行追踪和分析,进而实施管理行为或投送有针对性的服务。研究表明,这种根据个体或人群将公共服务进行细分与定制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效率、效果和公民满意度。事实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有效响应公众诉求的同时,也能提升政府的运营效率和管理品质。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对于数据的态度,应当实现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差别”,从“决策参考”到“精确分析”,从“数据使用”到“智慧支持”的转变。 2对公共管理决策的全新认知 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和权力的来源,决定了在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过程中,政府在公共管理的体系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以及政府所必须扮演的积极角色,而这种地位与角色的有效性极大程度上受到其决策方式、能力和效果的影响。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曾经一度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组织方式而徘徊不前,虽然其后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作为公共决策的重要主体,快速和灵活的大数据时代特征也对政府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在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思维等方面都会对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正是如此,在公共管理的决策领域,由于拥有了全面的信息,过去那些建立在非完全信息假设上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已经被彻底地改变。因此,大数据不仅带来了政府决策的巨大挑战,也提供了变革公共决策的现实机遇。大数据对于决策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一方面,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抓住机会,大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抓取数据,并可以发现其中反映的异常问题和有利时机以把握决策的进程;另一方面,决策的有效制定依赖于完整的信息,大数据可以提供庞大的信息,高质量的、全方位的信息可以有效提高决策的效果。诚然,庞大的信息并不意味着都高质量的信息,事实上,质量远远比数量重要。也就是说,肯定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例如,可以描述政府与公民网络互动的频数,但并不意味着能确切地说明其相互关系,而解释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则更加困难。由此,决策环境的改变必将带来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巨大改变。首先,政府应当开放透明,持续完善公众公平、便利地获取公共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以利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诸如在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财政开支、公共资源分配细节等方面都应当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这既是决策效率提升的要求,也是行政民主的价值诉求。其次,在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体和公众意见的有效体现是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一方面,这要求政府培养数据意识,全方位的重视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工作,为实施大数据战略做准备;另一方面,应当不断推动社会媒体、社交网络等数据平台健康快速的发展。为此,在数据的收集、更新,尤其是数据利用方面,政府都应当不断地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并积极改善公共管理决策的数据环境,提升决策过程中的数据意识,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系统,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 3对公共治理战略的深刻影响 目前,大数据已经在商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商业领域,新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现有的理论模型,可以利用社会网络、数据挖掘和统计等方法挖掘出高维度的市场信息。即便是在社会领域,大数据同样会帮助我们认识和适应公共治理的社会环境。大数据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或管理方式的创新,还代表着人类对于信息更加全面的把握能力,同时也反映着人类自身特性的深刻展现及发展。因此,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必须在大数据的语境下,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理解和分析新的治理问题。 3.1信息技术是一种社会赋权工具,大数据造就了一个权力碎片化的社会 在某种成程度上降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的影响,凸显了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网民可以在表达和交往的过程中,将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变为公众议程的一部分,并成为公民之间、公民和组织间关注和讨论的公共问题。信息和数据将围绕着这些问题产生,而且一旦实现信息的自由和数据的开放,知识和权力在每一个公民之间就是等距的,社会的主体结构就将从分层转向网状,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就将会出现新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公民也就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社会公共领域,其结构特征和特性就成为公共管理价值性和工具性实现的原因和意义。而且如果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交往活动能被系统地捕捉到,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史以来第一次对非正式沟通的流向、观点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传播,以及隐藏在沟通之下的实际网络结构进行观察或作出合理的推断。也就是说,在这种治理环境中,大数据不仅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新变革,也发展了认识这种结构变革的方法。因为,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舆情和民意,网络上产生的海量数据反应了社会结构中网民的行为、能力和态度,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 3.2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现代社会,政府转变治理思维、提升危机意识、调适治理模式的着眼点在于,危机的产生和演化是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实现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危机的突发性要求政府不断提升危机响应的效率,不但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也应当具备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把大数据技术引入危机管理领域,绝不应只将其视作一种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应该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整个危机管理的流程进行再造。另一方面,危机的社会性要求政府密切关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在日常活动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受制于规律、模型以及原理法则,而且它们的可重现性和可预测性与自然科学不相上下。因此,对现实的、潜在的公共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可以提高政府对危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卫生、环保、灾害、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危机,为实现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管理提供基础。 3.3大数据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政府的发展和竞争战略。 事实表明,大数据不仅仅影响的公众个体和企业组织,大数据也可以提升行业、经济体和社会的发展活力。为此,一方面,着眼于大数据时代的环境变迁,政府必须前瞻性地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大数据的发展联系起来,政府必须解决人力资本、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共享、通信和技术开发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以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潜能。另一方面,政府必须通过大数据来改造自身,通过政府机构跨部门的整合,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大数据管理技术,挖掘和利用公共行政的海量数据,来改善和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此外,大数据管理还将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监督的有效模式,以此来保障政府运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作者:王峥嵘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论文 1大数据时代概述 1.1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 人类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追求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上,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因果论,利用因果论推导事物的本质,需要用极其严谨的逻辑方法和缜密的思维,所以能够利用因果论做到这一点的从来只是少数人。理论上每一个件事的发生都是事物本质的片段表现,只要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相关信息,通过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能够跳过繁杂的分析过程,直接还原事物的本质,但是在信息技术出现并普及之前,通过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想要收集到足够的相关信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甚至令人绝望,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完全可以在有效的时间段内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即时性完全能够满足运用相关关系求得事物本质的条件。可以说,大数据就是利用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论。 1.2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典型案例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两个化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有学生课前在家观看学习,教师在视频中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果是学生成绩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为“翻转课堂”。受“翻转课堂”的启发,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edX,斯坦福大学创办了Cours-era、Udacity,开创了大数据技术在大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先河,现在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已经成为了席卷全世界大学教育新风尚,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与PeterNovig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全世界有超过16万人在线注册学习,2.3万人通过了考试,成为大学教育世界化的典范,现在国际上类似的在线课程几乎涵盖了大学教育的各门学科。2013年,上海高校率先成立了中国的MOOC平台,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盟了edX。 2大数据时代大学教育的特点 大学教育会被时代打上烙印,大学教育的产品要满足时展进步的需求,还要承担为时展进步提供人力资源的责任。现在的大学教育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产物,其特点就是批量化、快速的培养了大工业生产所需求的劳动力,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原有的大学教育在功能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了,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流水线式教育正在向着自组织学习改变,学校和课堂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平台,课程周期以微课程为主,学生学习安排更加个性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学习内容不限于书本,还有来源于实际的需求,一刀切式的教育方法正在向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占主导地位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极具戏剧性的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中描述的未来教育的图画与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大学教育能够做到的惊人的一致。 3大数据对现代大学教育创新的积极影响 3.1更开放的校园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校园的围墙只保留了其象征意义,大学教育通过网络的触手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学更加兼容并蓄,包容性更强,大学不再是知识垄断的殿堂,而是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尤其是MOOC和edX已经在全世界高校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使用的情况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完全不需要到国际名校去听令人向往的著名教授的课程,在网络上就可以实现了,所以高校教育在一定的意义上已经国际化了。 3.2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孔子老师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没有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并包容”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大学。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出有组织能力的人、能够独立做出理性判断的人、能够在繁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的人、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甚至脱颖而出的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了现代教育工作者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绝佳机会。 3.3更具时效性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中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时滞性,教学内容大多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难从教科书中了解到专业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另外,学生一般在学校期间又很少有社会实践,绝大所数学生都是从校园直接进入社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和社会接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收集到来自全世界相关学科最新的前沿信息,在课堂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甚至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者分组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4更具合作性的教学过程 大数据时代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大数据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韩愈提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观点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数据时代这一现象被打破了,学生甚至可能在某些领域掌握的信息远远超过教师,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界线再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泾渭分明了,这一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教师的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将被放在突出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和新知识的探索。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传统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也有合作,但是信息交流手段比较网络时代的效率要低得多,大数据时代教师之间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要远远地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最明显的。三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学期间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更久,所以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时间上远比和教师的合作更多,大数据时代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而且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轻松,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取长补短。 3.5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开放性教学过程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强调师生之间互动。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让课堂变得无处不在,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交流平台。学生掌握了更强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向教师提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诉求,教师收集到所有来自于学生的学习诉求之后,和教师或学生讨论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上述的一切过程都可以通过方便的网络平台高效地完成,并运用大数据手段得到最合理的结果,使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得以实现。 3.6更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媒介是黑板,教师的教学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一本讲义或教案,学生的学习工具是一本笔记加一支笔,教师埋头写,学生埋头抄。现在的课堂教学媒介大多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但是无论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其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本质却不会改变,不断变化的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媒介。大数据时代可以采用小班化、多师同堂、家庭课堂、网络课堂、MOOC等方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工业时代流水线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所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和服务的具体化表现,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自组织学习能力,解放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教化和规训。 3.7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问卷调查式方法得到的,调查时间一般是在学期的期中与期末之间,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表达能力、情感交流、教学态度等等,最后由学生打一个优良差的评价。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但是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客观性程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而有所降低,例如学生因为对期末考试的担心而给课堂教学情况并不理想的任课老师一个过得去的评价,或者任课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辅导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是任课教师本身就是院系的领导等等;其次是这种方法几乎没有明确体现出学生的诉求,比如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三是没有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而大数据时代的解决方案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平时在微博、博客、网络社区、校园bbs、飞信、qq群等聊天交友平台中的发言或聊天记录建立一个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模型,因为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往往会显得比较保守而有所保留,以至于老师无法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利害关系而明显会更加真诚和真实。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每一个教师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的建议或培训计划,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评价,掌握这一班级学生的真实状况,包括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等信息,从而在学生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 3.8更高效的社会信息反馈 大学教育是否成功最后还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传统的高校社会信息反馈系统收集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手段一般采用电话调查,这种方法很难得到学生一段时间的就业信息,根本没有办法掌握毕业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学生就业环境的全面信息,并加以分析,掌握社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并迅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 4大数据时代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印度教育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在印度乡村街头安装连接互联网的电脑,那里的孩子从没见过电脑,也不会英文,几个月后他发现孩子们在没人教的情况下学会了电脑,他还在其他国家做过很多类似的以数学、语言等为内容的实验,实验结果都与上述情况类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苏伽特•米特拉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定义: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据此,在教育过程中大学和大学老师便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了。据美国新媒体教育联盟(NMC)的研究,人类学习行为需要的媒介或载体都有其对应的技术基础,也就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会被旧方式阻碍。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和PeterNovig教授全世界的粉丝超过16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为其他大学教师树立了信心,大学将变成一个巨大的训练场,教师就是教练,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时间,也会有重重困难,对大学和大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5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教育创新以培养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一阶段的大学教育结合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将更具智慧,是对学生心智的全面开发,也是信息时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侯大为 杨江帆 单位:武夷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思维下的服装设计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及其在服装设计领域的体现 1.海量信息思维模式 以往人们总是尝试先发现问题,再获取相关信息,探索解决之道。而大数据时代,人们总是先尽可能多的去获取和储存信息,而信息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量大,当遇到问题时再尝试解决问题,其解决的效率和精准度率也有所提升。这种“海量信息”的思维在进行服装流行款式、流行色彩的市场调研时,依然十分适用。 2.新媒体思维模式 信息数据附着在各类新媒体之上,数据格式多种多样,从网页论坛、视频、网络日志、微博微信、甚至地理位置信息等等。新媒体思维正在改变服装市场的营销方式,服装企业传统的营销手段是实体店集中推广、平面广告以及电视媒体宣传,节假期间雇佣大量劳动力街头派发促销传单。而大数据时代,服装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植入式广告、病毒式推广以及低成本营销,打造网络交易平台,全方位收集消费者信息数据,分析消费者潜在消费动机与偏好,从而在推广品牌的同时扩大销售量。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1.教学方式的变革 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逐步进入课堂,教材、教学活动不断被数字化,教育方法应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课堂。网络教学和讨论方式也是大数字时代课堂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服装设计课程为例,在服装风格与流派章节学习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文献查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服装风格的含义与表现,以演示文档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最受欢迎的大学生潮流服饰搭配”问卷进行市场调研,感受数据的多样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2.课程知识点的设置 “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班级授课制中开展有着相当的难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内,教师对学生的“材”无法充分的了解和引导。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例如知识点可以被数字化并与测试题建立联系,测试题中每道题的完成时间、错题数等都以数据的方式记录。计算机通过错题分析出每个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从根本上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服装结构设计类课程中,将知识点与知识点进行组合并设计考核题目,例如人体测量部位与原型版的对照练习,放松量章节的知识点与不同类型板型对应,款式分析与服装风格分析相关联,从而建立知识点与测试题的联系,用相关性思维解决结构类课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3.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逐步进入课堂,教材、教学活动不断被数字化,学生学习过程也将逐渐数字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受到关注,而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将使得每位学生的发展都有据可依。例如,在服装工艺类课程中,将更注重实验课程环节的设计与实验过程考核,根据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鼓励学生海量收集学科咨询,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通过不同考核项目的得分,分析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学习类型。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服装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获取有效信息数据的能力 互联网上各类教学视频、教学文库林林总总,各类网络学院、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应接不暇。高校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当今社会变革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具有大数据思维能力和判别能力,能够在时间学习中利用资源,使数据为专业学习所用。 2.分析数据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利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思想和方法论,最终形成有效的数据,并能够为大多数人使用。利用定量和定型的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形成数据分析报告。该项能力需在服装专业考察、服装创新实践平台等实践环节的课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 3.团队的建立和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应对海量的数据,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基于以上大数据背景和启示,大数据思维模式正在由商业服务领域向教育领域快速蔓延,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主要的思维模式为相关性思维、海量信息思维和新媒体思维,能够与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理念多角度、多层面融合,从而指导服装设计专业从教学方式、课程知识点设置、考核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出适应时代的变革。 作者:李霁 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环境的变化 以前学校用到的数据多是随机样本,随着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海量的数据源源不断产生,数据不仅更多,而且更为复杂,使学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给学校的管理决策等带来了极大影响。学校管理模式面临挑战。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学校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活,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如何采集数据,并从学校办学行为数据中提取具有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减少决策行为的盲目性?如何用数据来说话,让“隐秘”的数据回应教育规律和学校文化?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师生服务,维护师生的隐私,保证各种数据资源的安全?……这些都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变化催生了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的转移。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变革的一次重生,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此前,不少学校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信息化系统和教育装备建设上,忽视数据的挖掘、分析与整合。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使数据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头戏。如校园网络系统的运行、教学教务管理支持、面向特定学生的分析等等,都需要面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其分析的集成问题。关注数据建设,开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一代教育平台,这将对学校的发展与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竞争要素的调整。此前,设计教育环境、布置教育实验场景、洞察师意学情、采集教育信息、进行教育决策等等,往往依靠决策者拍脑袋或者办学者凭借经验来决定。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办学理念再好,办学经验再丰富,也不一定能在教育竞争中获得优势,数据开始决定学校之间竞争的胜负。数据的数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将成为获得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数据为灵魂来主导学校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旗帜。 二、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更加强调数据依赖、数字化管理。大数据为学校管理者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管理的数据观念大大强化。发展是学校的主旋律,科学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大数据没有否定这一原则,而是强化了科学管理的数据观念。数据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决策的基础。数据忠实地记录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云”中。学校办学理念的提炼、发展规划的制定、办学模式的形成、教育评价的完善等,都源于各种数据的挖掘、积累与整合,并以数据可视化形式加以体现。数据资源成为提高学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的生命基因。如果缺乏对学校管理数据资源的挖掘、掌握和利用,就谈不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更不用说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学校管理内容的拓展。 大数据时代,数据化管理首先表现为数据采集。学校拥有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础。进一步加强学校数据采集工作,是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释放数据应用潜力的保证。其次是数据分析。这是数据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开发数据信息的功能,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掌控。例如,教师不必囿于主观认知和学养,只需通过数据关注学生的微观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便可掌握学生的学情,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再次是数据安全。大数据把学校教学、行政、科研、财务等各个要素整合在一个系统。维护师生员工的隐私,有效存储并安全保护各种数据资源,是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方法的创新。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教会人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面对问题时从数据里面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不少学校数据的完整性与系统连贯性缺失,数据分析不力,刻板的原则和单纯的主观判断常常左右教育决策。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学校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型。大数据反映了客观现实,不仅带来学校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革新,还带来管理方法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学校师生员工几乎“透明”地生存,每个人在数据空间中都会留下痕迹,折射其兴趣爱好、需求意愿、性格特征等内心世界。管理者只需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便可以洞悉和预判现实中师生员工的未来行为,准确定位师生的需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重塑学校管理职能。大数据时代,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数据都可能被广泛获取,在学校组织内有序传播,被合理解读,学校组织内部的透明度和沟通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管理层级进一步扁平化。这些特征使学校的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乃至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数据成为改善学校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学校管理决策将基于众多数据及其分析而得出,而非单一的直觉和经验。学校管理的重心将转移到围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教育数据资源的采集、组织和管理,数据资源价值的挖掘以及核心数据资源、紧密相关的数据资源的利用等职能上来。 三、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大数据的出现是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数据对于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直面还是逃避?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增强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承载着师生的需求,反映了师意学情。大数据意味着学校管理的重生,大数据正在颠覆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学校管理者应抢抓这一机遇,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善于透过忠实记录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数据,发现背后内在的教育规律,以数据管理推动科学决策,推动学校各项改革与发展。 2.推进大数据发展战略 第一,从学校发展战略上理解大数据的价值,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建设,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重视数据采集环境建设及其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与整合。第二,从数据资源的质量层面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学校已经具备大数据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整合不深入、数据利用率低等。许多学校的数据分析、利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数据很难被发掘利用也反映了在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数据不准确、不精确、不一致等诸多质量问题。因此,改进数据建设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第三,在数据资源应用上应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更多的数据可视化,降低数据的复杂性,助推数据资源共享,满足公众对数据的需求,重构并优化学校与公众、学校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形象,增进学校的美誉度。 3.创建大数据实现机制,提高从数据到决策的能力 首先,科学的教育决策既需要创新思维,又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加强数据资源库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建构大数据实现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数据被大量产生、汇集,快速地流动更新、存储。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拥有数据,而是拿数据去做什么。为适应这一变化,学校管理者必须掌握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技能,创新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数据分析专家的作用,建设高效的数据治理机制,充分挖掘大数据带来的新价值。再次,以建设数据开放机制为契机,用数据说话,重塑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数据纠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作者:李忆华 阳小华 单位:湖南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南华大学校办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大数据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条件日趋精密,人们的活动、决定、社会关系都能够被记录,人类的行为不再被视为互不相关、随意偶然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串联。例如,亚马逊通过收集用户在网站上搜索、浏览、打分、点评而留下的数据痕迹,就可以勾勒出用户的特征与需求,进而开展精准营销,推荐他们想要的书,捕获用户最佳的购买冲动,提高客户的购买意愿,创造经济价值。再如,医疗机构利用数据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机构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用户喜欢的教育培训计划,社交网络为网民提供合适的交友对象,这些都是大数据核心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智能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够帮助人们找到事物间的关联性,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从而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获得“大知识”和“大价值”。最后,隐性沟通是大数据的实质。对于大数据而言,人是其形成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核心来源,其最终的逻辑指向和服务目标也始终是人。 大数据在本质上而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隐性沟通,包含着数据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给”与“受”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但是这种隐性沟通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言、肢体等沟通方式。大数据时代下,隐性沟通是以计算机、网络等硬件为基础的,以数据及其运算为依托的,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服务宣传等手段,以挖掘用户需求,并迎合用户的心理诉求,最终实现互利双赢效果的新型沟通形式。不论是用户在网络上内容产生的数据,或是用户运用鼠标、键盘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痕迹,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就可以与用户进行一种隐性的对话,预测用户的需求,并进行推送服务,以不断满足用户的需要。事实上,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沟通逻辑关系并没有改变,但实现方式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降低了沟通的成本,而且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达的范围、传递的速度与传播的效果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式的变革,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无法回避和拒绝的新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 大数据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特别是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介的灵活运用,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变革,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微形态。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的迷你化 大数据的惊人发展导致传播载体更加小巧便捷,易于携带与移动。这与传统的报纸、书刊、电视等宏观传播载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一台电视机的显示屏从19到55寸不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显示屏为13寸,而一部手机的平均尺寸则只有4寸。手机凭借其自主性强、便携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微传播的主要载体。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只要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利用微博、微信等软件便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消息,设置新的议题,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的范围,进一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呈现出流动的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的精简化 事实上,传播载体的迷你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精简化的特征。因为流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容易将传播时间分割得更加琐碎,造成了人们愿意选择零散的时间来接收信息,而繁杂冗长的信息是难以引起人们兴趣的,有时甚至带来反感。同时,在数据膨胀的时代,信息的高速流动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需要用更快的方式吸收更多的内容,催生了人们对信息快速阅读和传播的需要,短小精练的“微言微语”反而更受青睐。有学者指出:“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你必须把你的信息削尖,好让它们钻进人们的大脑;你必须消除歧义、简化信息,如果想延长它留下的印象,就得简化,再简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契合这种社会信息化、时间碎片化的发展要求,传播内容变得更加简短、新颖、有重点,可以是通过微博、微信传递的一张图片、一句话或一小段话,也可以是微电影播放的一小段视频。这些微内容较之以前的信息更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视觉性,简洁明了,有的放矢,容易获得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因为信息篇幅较小,呈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容易被更快速地传递出去。 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的细分化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据服务变革,即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把用户分成不同类型的群体,甚至是不同特征的个体,从而进行精准服务。例如,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分成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几个层次,或者学生、工人、农民、干部等不同类型,从而进行分层传播。当然这中间会存在一定的重合,但总体来说,一种媒体的受众在性别、年龄、学历、经历上都有其固定的范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对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关的教育信息和服务,并通过分众化的媒体来传递信息给教育者;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网站、软件和课程以及网络学习平台收集、分析数据,对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进行判断,从而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与问题,使教育对象更加认可、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个性化与精准化。 4.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结构的扁平化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信息传递数量的极大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也逐渐由逻辑清晰、管理严密、分工细致的科层结构过渡到以个人媒体为代表的扁平网络结构,每一个拥有传播载体的对象都是一个传播节点,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的二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传播的专业门槛大大降低,最普通的对象也可以作为教育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并且传播者与受众的位置经常互换、重叠并且逐渐变得模糊,他们既是某些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另一些信息的接收者。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应对之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呈现出速度快、精准性强、互动性好等诸多特点,但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过程中,要树立起大数据思维,培养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 1.树立大数据思维,警惕“信息茧房”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受众的细分化容易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带来“信息茧房”效应。所谓“信息茧房”是指受众往往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对信息进行片面择取,选择个人偏爱的主题和观点,喜欢与自身兴趣相投的“他者”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个自我建构的信息脉络中,个人容易因为他人“赞同性”的暗示而逐渐放大自己的偏见,盲目自信,从而错过一些新的或者相反的信息,导致视野狭隘,个人价值观呈现出碎片化,有时甚至会产生极端主义现象。诚如桑斯坦所说:“生活在茧房里,他们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己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而同时,持不同观点的各个集团间又容易形成话语隔阂,分化明显,认同困难,社会黏性缺失。这些都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困难。因此,要提升微传播的精准度和凝聚力,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树立起全面性、模糊性、开放性思维,走出自己的固有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形成全面性思维。大数据时代,记录、存储和分析数据的技术已经大为提高,要求收集全面而完整的数据,只有对数据的全面掌控才能真正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精准预测与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虽然实时快捷,却以屏蔽开阔的信息视野为代价,造成传播内容的片面性和片段化,影响到教育对象接收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教育对象思想的复杂性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树立起全局性思维,形成系统意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应自觉掌握教育资源库、视听觉媒体、各类搜索引擎、社会性软件及其他各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努力为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生活习惯的教育对象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信息和服务,同时又要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使之成为多种要素协同作用的有机整体,从而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特征、认知能力、话语倾向、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和积极引导。因此,“在任何细微的层面,我们都可以用大数据去论证新的假设”,“它让我们能清楚分析微观层面的情况”。 其次,培养模糊性思维。尽管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高速准确的演算能力以及严格的逻辑证明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精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但也带来了数据的迅猛增加和错误数据的混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受到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树立模糊性的思维。模糊性思维并不意味着思维本身的含混不清、抛开逻辑、舍弃精确,而是当事物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处于亦此亦彼状态时,思维主体利用模糊识别、模糊控制等非逻辑方法把各种相关的精确元素与模糊元素加以整合、匹配,来弥补逻辑推演链条中的不足环节,以越过缺环所造成的障碍,从而促使人们由模糊向精确转化,达到精确性与模糊性的有机统一,实现寓精确于模糊。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教育对象的思想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隐蔽性,使得传播过程中的诸多数据错综复杂,或明或暗、或微或著地呈现着,既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有稳定或短暂的联系,需要传播者通过抽象、概括、综合和推理,找到事物间的关联,从而准确认识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与行为习惯,保证传播的对症下药。因此,“相比依赖于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混杂性,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最后,建立开放性思维。开放性之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重要思维方式,是由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产生与信息传播的广阔性、多元性、动态性所决定的。“现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突破了过去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际环境的小天地,结束了长期以来疏于交往的封闭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过程中,人们对传播信息要有特殊的感受力以及价值的判断力,多与不同意见的人交流,有效消除隔阂,形成共同经验,避免因信息割裂带来的“信息茧房”现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数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需要传播者具有开放性思维。 2.增强数据处理能力,缩小“信息鸿沟” “数据海量、信息缺乏”是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尴尬问题。大数据时代,人们利用微博、微信、微视等各种媒介上传图片、语音、视频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转发等方式对信息进行高频率的传播。但传播的不只是时事新闻、调查报告、娱乐广告,更有预言、传言和谣言;传播环境也已不再是经过传统媒介“精心配置”的逻辑清晰、主旨明确、规格严整的“营养餐”了,而是丰富多元,但同时又是逻辑混乱、主旨各异、良莠不齐甚至互相抵触的信息“自助餐”。面对如此规模化、高速化、多样性的数据,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就会被海量数据淹没,最终导致由大数据的拥有和处理能力的差异带来的信息差距,即“信息鸿沟”。因此,如何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缩小“信息鸿沟”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首先,尽可能搜集全体数据。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多源性,既有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网站日志数据、社交媒体中的文本数据、图片、视频等诸多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用以分析的数据越全面,分析的结果才越接近于真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要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海量的、多方面的数据。 其次,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面对浩瀚的数据,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数据识别能力,对海量数据进行取舍。只有在被大数据灌满之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避免“硬盘和大脑,在数据海啸到来后,成了无用信息的垃圾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对数据及其来源进行鉴别,形成良好的“信息资源观”和“信息价值观”,并善于选用适当的数据计量方法或应用程序软件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大数据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再次,对得出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并进行科学预测。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是关键,而数据分析结果的显示及预测更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对分析结果的接受程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效果。因为,如果正确的分析结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显示和解释,就难以让教育对象信服,甚至会产生信息误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可视化技术,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向教育对象展示分析结果,并采用人机交互技术,使教育对象理解并参与到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来。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确的数据分析,找出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事件的发展走向及趋势进行预测,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效果。 因此,大数据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海量数据,更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处理与管理。只有不断提升人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才能将海量数据不断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重要资源,使微传播过程得到较好的分析、控制和预测。 作者:刘辉 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心理学研究变革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逐渐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心理学中有很多研究表明大数据对技术的高效率,如果将其运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变革,探讨大数据时代对心理学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大数据;心理学研究;变革 和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相比,大数据具备搜索快速、信息齐全、共享资源等优点,更是很好地解决了数据冗余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在很多行业、学科等领域得到了重视。近年来,大数据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也有很多的作用和效果,心理学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反映出事物的内在特性,当然也需要对表象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大数据在其进行研究分析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大数据 1.1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相对于传统数据,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更大,它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数据十分庞大,已从TB级别进阶到PB级别;第二,数据的类型也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在图像、文章、视频和定位等一些方面有非常多的有用信息被提供;第三,它处理的速率特别快,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在数据中快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是传统数据无法与其相比的;第四,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在任何时候数据分析准确性的高低都是关键,公司能因其准确性的高低做出最佳的决策,在现今时代,快速获取有效性信息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正是因为大数据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它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1.2大数据的用途 目前,虽然大数据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但大数据技术上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大数据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大数据科学性的一种体现,它主要是发现和验证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同时,其在天文学、基因组学、生物等其他复杂的科研中应用广泛,是不可忽略的。通过研究者的不断改善和革新,大数据将会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效果。1.3大数据于心理学研究利用大数据开展心理实验研究已经是水到渠成。2014年一项针对Facebook大量用户的情绪调查研究表明,情绪对心理的影响,利用大数据把研究结果进行分类。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在主要接受积极情绪的人群中,积极向上是人们主要的想法。在接受了较多的消极情绪后,原本积极的人都会慢慢就变得消极。在以前的心理学研究中收集近70万个样本,将耗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而大数据技术却能够轻易的做到。 2心理学 2.1心理学的特点 人都是通过刺激下丘脑产生各种情绪,不管是何种表现都是表象,内在的情感需要通过心理学研究进行探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大多数人都很排斥心理学家,认为他们是能轻易地探究人的内心。然而,在真实的心理学界并不存在人们普遍的这种想法,心理学家必须通过人们的行为举止,推测他们的心理,以逐渐推断出人心里真正的想法。心理学对于保持人们思想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和身体健康。 2.2心理学的研究逻辑 在心理学研究上首先要提出一个假设:在当下飞速发展的数据采集技术,不管结果是支持哪一种推测,都会使人们展开无限遐想。然后再证明研究结果与预想的大规模用户实验,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并证实,否则意味着预想错误。心理学在进行假设检验时的研究逻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先验性,在得出最终结果前先进行推断。另外,和心理学研究的逻辑有所不同的是,大数据得出结论之前必须要经过严密的数据分析,它的研究逻辑具有后验性。心理学研究的先验性实质上是由于传统研究方法在获取数据上的局限性,而大数据可以帮助心理学突破这一局限,使先验变为后验。这有利于推动心理学研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符合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哲学理念。假设检验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是,要想得到正确的推断,必须逐次验证各项假设,这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大数据不同,其从各项数据中提炼出来的信息就可以引导出最终要证实的结论,这就是“数据驱动”的妙处,它极大地提高了最终推断的正确性和获取合理结果的可能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心理学传统的研究方法 大数据不仅可以解决数据冗余资源共享等问题,还让心理学研究逻辑不断得到数据采集的改进和完善,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心理学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再把结果统计在一起进行比对。反复地抽取样本才能体现结果的综合性,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研究方法得到改进,庞大的数据不再是头疼的问题,它能对数据进行快速对比,得出总体的比对结果,不再仅仅依赖于样本的检验。在心理学研究中,调查法占据重要的地位。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调查法之一,把要调查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统一打印出来分发给众人填写,之后集中在一起查看大家对问题的看法。除了此之外,访谈法也是调查法中的一种。它一般是用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达到要调查的目的。除了听,看也能很好地对心理学现象进行阐述。人内心的想法都会有相应的肢体语言,对于一些不能用听获取信息的问题,观察法能很好的从侧面获取所需的信息。想得到比较严谨的研究结果,测验法是一个选择,它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完整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践性,更能说明研究结果。与之相像的是实验法,在大数据时代,实验法仍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宝法”。实践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仍不逊色,心理学研究的突破不仅要靠病例,也需要大量实验的数据证明,变与不变的量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严格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法的首要条件。 2.4心理学研究的载体 量表和问卷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载体,需根据自身的情况,回答问题以让别人获取信息,信息的准确度取决于提供信息的人。这受表达者表达方式的限制,而情景式和投射式的量表,可以很自然地避免这种限制。情景模拟可以直观地反应人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这时的行为是由下丘脑直接控制发出的,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投射测量会向被研究对象提供一些刺激情景,被研究者自由表达,分析其反应推断其人格特征。这几种工具载体被积极地应用于研究各种心理学问题,同时还有很多专门针对某种研究的载体工具,不同的载体在针对不同问题时,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认知精神科学的兴起,记录神经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发展。 3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 3.1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运行 大数据时代,网络是人人必不可少的联系媒介。网络浏览也是人们最快获取信息的途径,浏览过的网站会留下浏览的痕迹,浏览的痕迹能间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心。大量的浏览痕迹也能被快速捕捉,这些微小的痕迹在探究用户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数据冗余不再是提取庞大数据需要担心的问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大数据越来越息息相关,对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恰当的解决。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社交网络进行交流,传统的社交是永远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和作用的,所以网络社交从根本上创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通过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浏览痕迹,可以分析人们对彼此的心理,会对某些事做出什么样的回应。为什么会有虚拟世界的存在?什么样的虚拟世界可以构成一个虚拟的社会?网络的存在不是构建虚拟世界的主要因素,它只是一个虚拟基础。主要因素是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只有类似于人类现实社会的生活状态,才能被称之为社会。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在虚拟世界中都要得到体现,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个体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一致性,构成了人们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理解,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已知悉的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不同和一致,对认识虚拟社会、研究有关心理学理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剖析心理 研究表明人在接受某项服务或者用过什么产品后,一定会在心里产生一个想法,这可以归纳为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上会产生海量的使用记录,大数据方法能筛选出一些类似的记录提供给需求者,快速、有效地使研究者得到数据的有效值,有利于加快研究的进度,同时尽量准确地得知用户的想法,尽最大能力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3.3避免错误 个体或者群体行为数据的逐渐增多,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心理行为分析,这能反映出比较大众的认知和感受,群体情绪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有利于把握大事件的走向,避免由于数据调查精确性低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3.4在线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人是很有效果的,但是执行人员的不足让心理干预不能同时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然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上进行快速有效地信息获取,能提高流程的速度,这样的在线心理干预能大面积进行,也会提高效率。 3.5在线心理测评 目前,心理学界通用的主要测评手段是主观性较强的、来自用户自身的心理报告,这种方式的推广难度较高,且时效性也会受到限制,迫切需要改进。国内外学界对此已经展开了多项研究,试图运用数据技术,建立心理评估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的力量,专家可以运用模型对广大用户实施实时的动态分析。3.6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体系也将迎来革新。目前,心理学界的知识体系是在分析了大量现实的个体案例后建立起来的,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人的性格在网络上与现实中差别较大,大数据为相关人员分析人们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人格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其了解在不同环境状态下人所能表现出的人格。 4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大数据采集信息的技术,对于人类行为等的预测,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目标。而现今的心理学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继续在研究的路上不断创新和前进,这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很积极的作用。从某方面来说,行为预测这种外部表现是决策的关键。如果人们在研究结果上不过度加以解释的话,大数据方法将能直接通过群体的行为来进行数据分析,这可以对研究起到较大的帮助。心理学在逐渐发展的途中,需要的不仅是列出一大堆的课题研究,更需要考虑使用高效的方法去进行研究。 5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了体现科学技术的重要产物之一。在心理学领域应适当运用这种技术,尤其对于行为这种外在表现的研究分析。目前,在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方面,很多研究都能依靠大数据取得较为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在效率和信息价值方面。同时,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在很多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适当在研究上提取出对其有用的信息也是必要的。对于研究的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将心理学研究与大数据相联系,给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让心理学研究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 作者:张振国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大数据时代论文: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路径 摘要: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下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从改变教育工作者思维,建立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享平台,以及转变教学模式,开发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路径 1大数据时代下进行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1.1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是时代的发展必然 首先,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出于时展的必然。一方面,当下是一个人才很多,但是优质人才比较紧缺的时代,加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脚步加快,对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高校来说,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对原来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走出一条创造性的发展之路。大数据给人才培养提供的是一条个性化的道路,也就是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获得每个学生的相关信息,比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信息,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避免了同质化管理和无效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学校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对学校来说,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其教学的质量,老师还需要提高其教研的能力。在利用大数据以后,学校的各个部门可以及时并且完整地获取想要的资料信息,然后及时地去处理教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或者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地获得有关信息,然后进行充分地备课或者有效开展教研工作。对于社会来说,学校是一个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接口,所以在社会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时候,学校就有义务为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主动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使得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和社会发展接轨,促进社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 1.2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 另外,要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还是和当今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关。首先,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思想上对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对大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比如有的教育管理者依然沉浸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思维上,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去制定管理的措施,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就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意识到及时发现并预防教学教育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比如有的老师对科技的发展不关注,不重视,导致对大数据有一定的误解,一直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意义,更不要说去积极利用大数据了。其次,是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平台没有被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很多学校也开始引入了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分享平台去获得相关信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学校部门在建立大数据平台的时候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所以平台建立以后很难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另外,虽然很多学校也开始在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但是改革得不全面,不彻底,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几个方面的革新,并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管理模式的所有方位。 2大数据时代实现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路径探析 2.1转变教学管理工作者思维,提高大数据管理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真正革新,首先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方面需要提高他们对于大数据的正确理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工作中。比如有的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要意识到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必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比如有的老师对大数据没什么了解,就需要主动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要主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热点有一定的敏感度。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者还要有较高的大数据管理的素养。比如需要有相应的数据意识,有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反思决策的能力,通过主动收集数据,去挖掘数据背后的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等。 2.2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协调性等 其次,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是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所有学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就需要在学习上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而有的学生在心理情感上比较脆弱,就需要和心理咨询平台结合起来,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需要充分地利用数据分享平台获得相应的信息,相关部门建立好心理预警机制,然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跟踪,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协调性,并且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使得网络教学方式得到推广普及。比如学校的不同部门在数据共享以后,处理教学管理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处理,发生管理矛盾等现象了。比如大数据平台优化以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安排相应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网络直播课等。 3结语 综上,大数据时代,出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要实现变革。虽然目前教育管理模式革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只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好大数据,学校、老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就可以将变革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推送。 作者:赵春辉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课外阅读论文:谈谈小学课外阅读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用”、“学”、“积”——课外阅读的“航向” “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学”即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举个例子,《示儿》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陆游的生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阅读有着南宋史实和陆游生平的书籍,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示儿》,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也就跃然纸上,贯注于诗中的爱国热情也就深撼着孩子们的心。 “积”即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趣”、“广”、“适”——课外阅读的“航标” “趣”即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 “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适”即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不应使我们的“小山羊”这样对我们说:“谢谢你!我不吃骨头。”(引自《小山羊》)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蘑菇”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诸如《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 三、“读”、“思”、“记”——课外阅读的“船桨” “读”即阅读,其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①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如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②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思”即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和抄袭。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①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②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鉴于篇幅不举例说明) “记”即摘记,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 四、“讲”、“展”、“赛”——课外阅读的“马达”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定期测评可采用“讲”即讲述,可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赛”即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讲”、“展”、“赛”的测评方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不愧是课外阅读的“马达”。 课外阅读论文: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读”起来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一部分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本该是人生一大乐事的“读书”,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让他们谈“书”色变了? 一、分析现状:孩子不“悦读”的原因。 课外阅读是孩子们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但是广大学生面对课外阅读不是笑逐颜开,积极欢迎,而是愁眉苦脸,消极应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考试猛于虎”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双休日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在等着他们。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试问他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吗? 3、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但是再经典的好文章就如同再美味的佳肴一样,若是天天都吃,也会腻味的。 二、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悦读”起来了?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让孩子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吃“墨水”,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 1、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其进交流,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列举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的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课外阅读则会伴随他们一生的发展; 2、家长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小学生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童年时期,一天中,听完课,做完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后,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的玩乐。对他们来说,比起白纸黑字的书本来,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娱乐活动更显得要轻松,不费脑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固定阅读时间 每天安排“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坐在教室里,手捧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静心阅读。刚开始时我是采取强制手段,每天要检查人数,检查是否带了书籍,检查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的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他们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2、压缩课内阅读时间 我在备课时,仔细地钻研教材,锁定教学的难点和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此基础上,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开辟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孩子们进行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读后的讨论。事实证明,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营造宽松氛围,追求开放的阅读方式。 1、阅读材料,自由选择为主,经典推荐为辅。 据我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有两种: (1)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书。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寻求冒险刺激,渴望神秘的经历 (2)能紧跟时展,适应时尚潮流的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孩子对于科学,对于宇宙、未来的了解和渴望,对于流行、时尚的跟随,都是我们小时候所不能够比拟的。 当然,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传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书籍,教师应绝对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着则应进行积极的倡导、宣传。 2、阅读过程,减轻阅读负担,享受其中乐趣。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却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 背诵,繁琐分析好字好词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这种“辛苦的阅读”厌恶习起来。其实,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处于一种“无心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3、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已见,珍视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话题,因为阅读总会产生种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严重影响孩子阅读的动机和兴趣的,我们一定得谨慎。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受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正说明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了,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作为教师,要慎重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才能真正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孩子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再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有的孩子喜欢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孩子喜欢模仿书中人物比比划划……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一种真情的流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宽容对待,不应一味加以指责,打击孩子的阅读热情。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更有着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 课外阅读论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论文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论文: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一、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这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占据了他们许多课余时间。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 !""# 年第 $ 期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再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又如,教师与一些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课外阅读论文:对现代课外阅读指导探索 1、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搞好读前“诱惑” 可以选择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或警句制作大幅标语或横幅、条幅,悬挂于学校的各教学楼显目的地方。各教学楼的外墙、楼道、教室走廊、宣传橱窗、黑板报都是宣传的极好阵地,要充分利用起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班级多媒体可以定期举办阅读讲座、名着欣赏等活动,介绍读书成才的故事。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电脑、电视、网络对学生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因此,要充分搞好读前“诱惑”,把这种诱惑搞得越红火越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 2、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学校本来就是一个读书的场所,图书馆应该是书籍的王国,应当成为全校学生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大家都不喜欢书,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鉴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校图书馆、阅览室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增购图书和杂志,特别是现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和经典杂志,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杂志不妨多买一些。当然购买图书时要深入群众,要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可召开师生座谈会或由各班统计学生意见后汇总,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的需求。(2)阅览室搞好环境布置,使学生愿意走进阅览室,走进阅览室后产生急需阅读的冲动。(3)调整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和借阅时间,尽量与学生的活动时间相适应。但毕竟本校班级很多,不可能每班都能照顾到。图书馆可以试行将图书分到班级,由班级组织集体借阅,每个月班级之间轮换一次。这样做,既可避免在馆中借书的拥挤,又能充实班级图书角。图书到班,与学生更贴近,更便于借阅,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4)经常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定期举行图书推介会、阅读知识讲座、名着导读、读书心得交流会、评论会等、有奖读书比赛或征文等活动,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3、营造较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较之图书馆,学生在班级里活动的时间更多,因此更要把它变成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场所。本人在所教班级就进行了这样的班级布置:(1)一条大标语:“读书造就了丰富充实的人——培根”,贴在教室的后墙上。(2)几则名人名言:张贴于教室两侧窗户之间的墙壁上。(3)一个小书橱:内有100多本图书。其中教师和学生捐献了60多本,向校图书馆集体借阅40本。(4)五种报刊:以班费订阅了《中国青年》《科技博览》《旅游天地》《少年文艺》《语文报》。(5)一块黑板报:开辟了“新书简介”“优秀读书计划心得交流”“读书小报”等栏目,由读书小组定期轮流更换内容。(6)一张统计表:张贴于教室黑板的右侧墙壁上。这张表主要统计每位学生每周的读书情况,包括读了多少页书,摘录了多少佳句好词、精彩段落,写心得篇数等。这张表的内容由学生自行上报给读书小组长,由后者填在全班统计表上,每周统计一次并在全班公布。每月由学习委员汇总后上报,并根据统计表评选出本月读书积极分子,经审核原始资料后把先进者名单填上黑板报相应版面。这样的环境布置融宣传、指导、监督、成果展示于一炉,对学生促进很大。许多学生都说,一进教室就想着要读书,要完成自己的读书计划。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课外阅读在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课外阅读论文: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交流 多元性让孩子爱上了阅读 摘要:低年级课外阅读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丰富的阅读内容,生动的图画,使孩子们喜欢上了课外阅读。借助拼音阅读、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又解决了孩子识字量少、读书难的问题。而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又让孩子们乐于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他人共享。阅读内容的多元性,阅读方式的多元性和交流方式的多元性,使得孩子们乐于阅读,乐于交流。课外阅读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 关键词:课外阅读 多元性 内容 交流 从上学期起,学校进行了有关阅读课题的实验。我所任教的一年级推荐的阅读书目是:《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安徒生童话》、《爱心树》、《三毛流浪记》等。通过一学期的阅读实践,我觉得低年级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一学期下来,多元的阅读,让孩子们和我一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一、阅读内容的多元性。 一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是一张白纸。这时适合低年级段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多种多样,有内容短小的童话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小巴掌童话》等;有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有知识丰富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有富有童趣的长篇童话书,如《小猪唏哩呼噜》等。丰富的阅读内容,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乐此不疲。 二、阅读方式的多元性。 根据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特点,在阅读方式上,我引导孩子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年级孩子认识的汉字不多,我让孩子阅读注音版的书目。阅读让孩子的汉语拼音越学越好,识字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帮助孩子走进了神奇的阅读世界。 根据一年级孩子阅读还缺乏独立性的特点,我倡议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不仅能够流畅地读完整本书,而且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与家长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最初的阅读感受。 师生共读,这也是我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有时我会利用阅读课读书给孩子们听,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美好的阅读王国,孩子们在享受着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有时,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们一起扮演者书中的角色,我们一起感受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每到这时,我就会看到孩子们如林的小手,“老师,我来做小猪……”、“老师,我来读大狼先生……”、“老师,我来做花花……”孩子们阅读的热情,充满了整个课堂,我被感动着……孩子们阅读时稚嫩的童声,更是让我也走进了一个纯真而美好的童话世界,我也在享受着…… 三、交流方式的多元性。 每读完一本书,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交流阅读感受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采用最多的就是读书交流会,可以边读边交流,也可以读后交流;其次还采用了读书故事会、读书表演会等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 l 师生共读,边读边交流: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交流片段: …… 师(指着绘本上的图画):哈,狐狸被蜜蜂蛰得四处逃窜,头上还鼓起了很多大包,此时,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1:它一定会说,这个坏母鸡,我上了它的当了!哎哟、哎哟,疼死我啦!(孩子一边说,一边捂着脑袋,装出一副痛苦的样子。) 生2:它会一边逃跑一边大喊:这个臭母鸡,我被你害惨了!都怪我,我光想着吃母鸡汤了,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孩子一边大声地说,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仿佛他就是上当的狐狸。) 师:瞧,母鸡萝丝在得意洋洋地散着步,她会怎么想呢? 生1:她一定会得意洋洋地想:哼,狡猾的狐狸,活该!也有你倒霉的时候!(孩子扬着头、不屑地说。) 生2:哼,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做坏事!(小家伙叉着腰,指着前方说,仿佛她指的就是坏狐狸。) 生3:母鸡萝丝一定会说:哈,这个坏家伙,谁让你不安好心!坏心肠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孩子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好像惩罚狐狸的不是母鸡萝丝,而是他自己。) l 师生共读,读后拓展: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交流片段: 我和孩子们一口气读完了整本绘本,孩子们还沉浸在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的母子亲情之中。我决定趁机进行阅读拓展。 师:孩子们,小栗色兔子和他的妈妈已经将爱延伸到了月亮上,甚至更远、更远……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们之间的这份爱!生活中,你最爱谁呢?你能:像这两只兔子一样表达出来吗? 生1:我爱我的弟弟,从这儿一直到遥远的乡下。(孩子两眼闪着光彩,也许,她看到了她的可爱的弟弟,还有那遥远的乡下。) 生2:我爱我的妈妈,从这里一直到宇宙里。(孩子做了一个拥抱宇宙的姿势,在他的心目中,他爱妈妈的程度就像妈妈爱他的胸怀一样。) 生3:我爱老师,从教室里到月亮上,再到火星上,再回到地球来。(平时较内向的小姑娘,这回声音很响亮,她一边笑眯眯地、深情地望着我,一边极力地做着手势,表达着她对我的爱。) 生4:我爱我们班所有的老师,从教室到月球上,再到火星上,再绕地球一亿圈,再回到这里来。(另一个活泼的女孩子趁机说道,也许她觉得此时只有用“一亿圈”这个在她看来足够大的数字才能表达出她对所有老师的爱。) …… 爱从绘本上延伸到了教室里,爱从栗色兔子母子延伸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l 学生个体阅读,读后交流:如《小猪唏哩呼噜》阅读交流片段: 师:读完了《小猪唏哩呼噜》上册,你喜欢唏哩呼噜吗?为什么? 生1:我喜欢唏哩呼噜,因为他很聪明,他能用和学大狼先生说话的方法吓跑大老虎,完成送鸭蛋的任务。 生2:我觉得小猪很能干,他帮助狐狸掌柜清理了一院子的垃圾,所以,我很喜欢小猪。 生3:小猪也很孝顺,他为了给妈妈买蛋糕,先帮老山羊卖萝卜,又帮狐狸掌柜打扫院子,吃了很多的苦,我很喜欢他。 生4:我喜欢小猪是因为他不管做什么事都先为别人着想,从来都不为自己着想。 …… 师:你一定对这本书里的其他小动物,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生1:我想对月牙熊先生说:月牙熊先生,你想吃小猪唏哩呼噜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命。如果别人吃了你,你妈妈也一定会伤心的。 生2:我想对大狼先生说:大狼先生,小猪救了你的三个孩子,你可不能再想着吃小猪了。 生3:我想对花花说:花花,你帮助唏哩呼噜系裤子,帮助猪太太抽毛毯、晾衣服、抓耗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4:我想对象博士说:象博士,小猪唏哩呼噜帮你做了那么多的事,可你每顿饭只给他吃两粒煮蚕豆,你也太不应该了! …… 在这节阅读交流课的最后,我对孩子们说:“要想了解接下来小猪和这些小动物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接着读《小猪唏哩呼噜》的下册。”“耶!终于可以读下册啰!”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当然,我们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上,孩子们也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稚嫩的童声中,孩子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也一起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受着:他们一起喜欢着可爱的白雪公主,厌恶着凶狠的皇后;他们一起为窗沿上的那颗豌豆挽救了女孩的生命而欢呼,也为化作泡沫的美人鱼而流泪…… 多元的阅读让孩子们走进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他们在感受着这些神奇的文字,也在学习着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在孩子们的阅读中也走进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中,我感动着,也在享受着:享受着孩子们阅读的热情,享受着孩子们阅读的内容,也在享受着孩子们与我形成的阅读共鸣…… 课外阅读论文:谈谈小学课外阅读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一、“用”、“学”、“积”——课外阅读的“航向” “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学”即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举个例子,《示儿》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陆游的生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阅读有着南宋史实和陆游生平的书籍,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示儿》,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也就跃然纸上,贯注于诗中的爱国热情也就深撼着孩子们的心。 “积”即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趣”、“广”、“适”——课外阅读的“航标” “趣”即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 “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适”即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不应使我们的“小山羊”这样对我们说:“谢谢你!我不吃骨头。”(引自《小山羊》)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蘑菇”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诸如《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 三、“读”、“思”、“记”——课外阅读的“船桨” “读”即阅读,其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①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如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②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思”即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和抄袭。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①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②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鉴于篇幅不举例说明) “记”即摘记,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 四、“讲”、“展”、“赛”——课外阅读的“马达”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定期测评可采用“讲”即讲述,可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赛”即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讲”、“展”、“赛”的测评方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不愧是课外阅读的“马达”。 课外阅读论文:采用科学措施,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想营造一种大的语文学习氛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已经不行了。虽然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在课外阅读上往往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教师光强调要课外阅读,而没有指导。只是对学生说课外阅读很重要,必须扩大阅读面,否则语文水平很难提高上去。可到底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训练什么能力,学生根本不知道,甚至教师也心中无数。结果造成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J 二是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不系统。比如说,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订阅《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报纸杂志,人手~份,互相传阅。有的地方搞语文实验室,拿出课堂时间到实验室去阅读。这些做法应该是有一些效果的,但效率不高。只是用了一种跨咸菜的方式,把学生按在阅读的盐水里去腌,没有科学的措施。 要想通过课外阅读迅速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 一、除营造大的阅读环境外,每周要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二、要给课外阅读指导课制定明确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句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还得根据每堂课的具体目标选好阅读材料。 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典型材料,不用太多,三两篇文章即可,印发给学生,以备课堂上作例子分析。其次要有广泛的阅读材料,那就是报纸杂志等,这些材料可以放开,让学生在课下找出与指导课的典型材料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 四、阅读指导课要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就是“阅读点拨讨论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五、课外阅读指导课之后,还很有必要的课下作业,以期进一步巩固提高。 课下作业最好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写阅读周记。周记的内容应明确规定是指导课训练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如果是突出阅读能力,就写文章分析;如果是突出写作能力,就要对指导课上的典型材料进行仿写。这里要强调一下,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根据上述规律,笔者上过这样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目标是“打破固有的旧框子,开拓议论文说理的思路”。选印的典型材料是《中国青年报》上的《大师与大腕的比较》和《男孩女孩》。 学生阅读完之后,老师点拨。这两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举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通过比喻或类比进行说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比如,作者在论证“大师有真功夫需要‘文火慢熬’所以少,大腕靠包装、炒作,所以数量就多”时有这么一段:“东北大米好吃,那是生长期长的缘故;南方稻两季、三季的收成,产量高但不好吃。甲鱼大补,盖因‘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六十天的西装鸡,就没有这等功效。”“高压锅炖排骨,省时、省力,但口感上得作些牺牲;同样的东西,在砂锅里用文火慢慢地熬出来,味道胜出几筹。”接着,让学生从这两篇文章中再找出类似的语段,反复诵读。然后讨论一下,自己平时写文章都怎样举例说理,人家作者又是怎样做的。最后总结,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平时自己写文章,老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而且一个例子就得占半篇文章,没有新鲜感,没有说服力;而人家举身边的生活现象,既新鲜又有说服力,还简洁,况且这些现象我们也知道,只是写文章时不朝这方面想。 这时,我趁势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就机遇和幸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用人家作者的这种思维方式。沉默了一会儿,有同学发言:“幸运宛如一片雪花,它落在他经风霜的树枝上会变成一树银花,落在玻璃上却会变成水滴滑下,你要想留住雪花匆匆的脚步,就得像树枝那样历尽沧桑,满身伤痕。”又有同学说:“幸运是个挑剔的天使。有人考上名牌大学,幸运吧,可人家勤奋好学,认真刻苦;苹果砸在牛顿的脑袋上,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幸运吧,可人家牛顿对物理学早有很深的研究,碰到文盲脑袋上是无论如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就把最初的领悟运用到实践之中,写作的思路得到了开拓。临下课时,再给学生留一个作业,仿照典型材料,自找话题,写一篇阅读周记。 总之,要想使课外阅读收到大的成效,必须有一套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的方略。 课外阅读论文: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语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问泉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当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育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由个体差异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恰恰相反,她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需求 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童话大王”。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因为书中对于“光轮2000”的精彩描写,使学校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下子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暇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给扼杀。 的确,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仞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像的天空。国内的一些原创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上显得稚嫩,粗糙、牵强、荒谬之处甚多,在恐怖的分寸把握上也稍欠火候,在情爱问题上牵扯得过头,没有把握好“安全恐怖”“纯洁情感”这样一个少儿图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艺术标杆和伦理底线。像这样的书,除了能把孩子吓得半死,搞得神魂颠倒之外没有任何作用,绝对是应予以制止的,比如《流星花园》。 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那么,正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孩子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二要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如我在一本资料上看到一位香港的小学老师,她能亲自为学生朗诵《哈利·波特》片断,能和学生一起穿上带有“哈利·波特”标志的衣服,招摇过市地去观看电影《哈利·波特》。 3、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这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 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论文 一、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 国内数字媒体制作手法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借鉴的艰难转折期。依赖直接的计算机编程手段来实现,许多逼真的三维动画角色的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的Java语言、Xml数据库语言、Maya角色动画设计的Mel语言等都要运用到计算机编程。由此来看,目前的数字当然也可以利用“艺术家+程序员”强强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随着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和程序员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未来的计算机说不定可像人造机器人、变形金刚一样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开发”的艺术创作活动,那时,数字艺术手段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时下最流行的三种创作方法 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构成了时下最基本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数字媒体艺术在操作方法、作品的内容形式、普及程度和影响面上均有所不同。 (一)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是指用某一公式或算法 这个公式或这个算法中带以不同的参数,来直接产生一个系列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主题比较抽象、图案赏心悦目,可在服装设计和工业品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较为熟悉,具备理工科背景的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分形艺术和非真实感绘画渲染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分形(Fractal)”这一术语其实最初是源于数学范畴,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词,巴洛克的解释为不圆的珠子,分形指的是无规则、几何所不能描述的无规则的几何对象。比如,复杂的生命理解、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灯,与几何图形相比,显得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这些极不规则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分形。分形艺术展现着无穷变化的抽象图案,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和艺术家沉迷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说明宇宙的演化和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到服装、印染、喷绘和装饰设计中。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借助软件来实现 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为创作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光电鼠标等外设工具,操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艺术家借助这一界面和程序,进行更加专业化、更直接的应用。中国对3D很感兴趣,但是观望的居多,愿意真正大胆尝试的却不多,而整体技术经验也很欠缺。数字影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设备,又要能研发各种人物形象。 (三)人工智能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所谓智能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不借助人机界面控制,计算机可自行根据带有反馈功能的软件,自主完成视觉艺术的创作。计算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给出提示或是不给任何提示,或编程人员加以部分操控计算机绘画过程,或不需要任何人工指令输入,完全是计算机的自主行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三、结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潘云鹤教授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的计算机美术软件及自动创作的作品获得了国际计算机界和美术界的广泛好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CMU人工智能教授H.A.Simon认为该软件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计算机美术程序”。随着人类对于认知科学的进一步深入,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媒体艺术必将在未来数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普晓敏 单位:十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探索现代数字媒体艺术 一、数字媒体的发展、应用发展方向和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和电子信息化成为了当前艺术时展的标志。自此引领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从传播途径上对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角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艺术创作自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信息载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和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大的差别,首先从载体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品创造者不再通过简单的手绘和其他实际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通过以电脑为工具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作,整个传播过程也由原来的口耳相传转变成为具有时效性的网络传播,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艺术品的宣传。数字媒体不但成为了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宠儿,同样成为了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数字媒体的性质来区分,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的数字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早起产物;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的艺术创作,这种创作是一般的文字图像,只是作为一般的信息载体出现的,并不具有美学角度来讲的美感;网络媒体艺术作品就具有了一定的可观赏性,比如类型动画产品就是比较简单的网络媒体艺术作品;目前的主流也就是宽带交换式多媒体艺术作品是当今艺术品,这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如可以进行全方位互动的网络视频游戏等。这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都是人类通过结合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文化输出的核心发展方向。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发展技术,需要将艺术本身的内容和技术水平进行有力的整合,以新型的数字化形式吸引受众,将人们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到艺术品鉴赏的双向互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在文化产品输出上,艺术品将和数字化技术进行更加良好的融合,从数字图书到多媒体互动性报纸再到可以进行双向交流的网络视频游戏等等;在传播渠道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将借助新的媒体技术进行再传播,同时在文化企业管理层面上也将出现更加深层次的改变,创新性技术将和媒体和艺术进行进一步融合以实现数字媒体的多元化经营。 (三)数字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创作形态,扩展了内容表现空间,提高了创作效率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性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媒体发展将会具有更多的层面,同时更加国际化。在充分结合本土化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求的发展,同时结合各种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各种新型的载体,从而设计出更加有吸引力的艺术创意产品。专业方向主要面向CG行业。大家通常能够联想到的是类型动画、影视、视频类游戏创作和广告设计这几个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数字化媒体市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数字化媒体只是出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是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以此推出具有本土化和雄厚文化底蕴的新型数字化媒体艺术品。 三、结束语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作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艺术品本身还是具有非常强的主导地位的,艺术品的艺术性始终无法被市场上的商业性所代替,每个艺术品属性都是艺术品本身的固有属性。对于数字信息化媒体这种新型的载体来讲,媒体艺术的创造工作不仅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挑战,新型的媒体艺术创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参与平台,艺术自此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杨白春学,而是跟日常使用的语言和其他载体一样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交流的新型文化传播方式。使用新型的数字化设备可以拍摄一张照片、录制一首歌曲或者转换一段视频,通过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型技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这就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群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品创作的社会性。与其说新型的媒体技术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不如说它为大众打开了一个可以参与艺术创作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进行对历史的探寻和对未来的畅想,这将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助力。只有当艺术产品真正来源于生活和人民群众,才能使得艺术产品获得更多的受众,促进我国的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杨森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人文学与数字媒体艺术思索 作者:杨桂英廖周瑜曹子林涂璟姚平郑寒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人文学的探源 人文学科,属哲学。研究人类、人类文化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学科。人文学科的现代概念源于古希腊语“paideia”一词,原指公元前5世纪所设立的一门普通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青年人具备公民的素质。它还可追溯到公元前55年西塞罗提出把《人之品质》作为训练辩论家的基本课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家将“人性之学”与“神性之学”相对比;约19世纪,这种区别引申到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到了近代,人文这个词被用来翻译Humanism,也就是人文主义,这个词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在超越和反对中世纪欧洲宗教传统的过程中,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学习典范,以此回归世俗。这些人就被称为“人文学者”,到19世纪的欧洲又有所谓的人文学科,20世纪英美的大学里面也开始出现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对于人的各方面的一种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 2数字媒体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的融合。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人文学是研究人类、人类文化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学科,他研究的范畴与艺术密切相关。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和表现,是反映人类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的一面镜子。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功能。我们在创作数字艺术作品时不能迷失在技术中,不能被新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所迷惑。应该更重视作品所内涵的对社会、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及人自身的思考。更注重作品艺术审美精神审美的意义。 3数字媒体艺术给人文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诞生的新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中与人的互动和参与性给人文学提供新的的研究课题,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互动性与沉浸性。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界限,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人与人的关系联系的方式出现了改变,人们的情感道德理智也同样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新的语言交流方式,这些也都是人文学新的研究问题。 4结语 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也需要对于人文学的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参与者就是人。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文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论研究必然会影响到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没有对人这个本体的了解,触摸、空间移动、发声,这些和人的感知密切相关的设计元素就不能作出完美的表达。所以两者并不是没有联系的,我们研究的对象和受众都是人类。人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我们数字媒体这个新艺术如何做出好的设计给予了新的启发,对于一个设计艺术创作者应该更加充实自己的知识,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多学科交叉性专业。本文在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简介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构建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手机、电脑、数码摄像机等数字设备先后普及,早些年不敢想象的虚拟现实技术(VR)也走到人们的生活中。智能移动设备、网络和数据等共同构成数字媒体,它区别于日常的大众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使信息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中传播。高校人才的培养始终与时代接轨,在数字媒体行业日益盛行的今天,高校越来越重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宽口径的以艺术设计为依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该专业志在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科学与美术设计素养,技艺双修,善于运用计算机和媒体工具设计与创作艺术作品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方向包括数字影视艺术、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网络艺术、电子游戏、影视广告、网络游戏、移动媒体、数字音频和CG图像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早可以追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展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的研究。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建设专业的电脑美术培训班,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正式建立提供理论基础。2001年我国首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设立;2004年国家教育部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列入高校专业目录,属工学门类“电气信息类学科”,授予文学或工学学位。2009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多达50余所,初具规模。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重新划分,列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计学类”,授予艺术学学位,确定该专业学理和法理上的艺术身份。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国外相比严重滞后,目前国外数字媒体已经处于成熟期,而国内却刚刚起步,现有的理念、经验和技术无法做到与国际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面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教学经验,不断与本专业知识接触,是本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尽管我国已经送出去了一批又一批教师到国外学习和接受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先进的方法和理念,但是大部分教师掌握的知识有限,同时只会按部就班的重复国外的技术,缺乏创新思维,这直接影响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2.缺乏有序的理论教学方案。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需要有一套或几套根据学科自身方法和规律而构建的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方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于在国内起步较晚、教师理论知识缺乏、研究热情不高等原因,导致国内各大高校都缺乏一套有序的理论教学方案。3.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度不够。计算机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的科技发明,它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普遍忽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一方面,部分高校排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仅是一门纯粹的艺术专业,在对专业课程配置的过程中,少安排甚至是不安排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虽然也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但是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程序化和呆板化的教学,使学生设计出来的艺术品更像是一种技术产品。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构建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备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师资力量的选择,应摆脱以文凭和证书为主的筛选模式,通过项目实践检测教师的综合水平。选拔集高超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能力、思如泉涌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超强的责任感为一身的人才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师还必须吸收来自国内外的经验,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构建先进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1.课堂教学模式(1)课程理论教学。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校应实行分层式的理论教学模式。一方面,基础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由具体化到抽象化的案例,锻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践项目为引导,令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2)基础操作能力教学。当代大学校园里最常见一种现象就是知识仅存在于书本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培养同等重要,技术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每位学生都掌握基础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媒体本身,将教学过程录制,配以详细讲解发送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放慢速度,明确指点操作目标。同时,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公众讲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会操作。(3)创新能力教学。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为社会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意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的艺术天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创意来源,允许其自由发挥、个性张扬、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实现技术与创新艺术的大胆结合。2.课外教学模式。课外教学模式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基础,尝试打破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开放的知识空间和实际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1)社会讲座式教学。社会讲座式教学是聘请精通国内外设计的教授、社会人士、专家等人员不定期的来校向学生讲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设计思路、设计走向等内容,以此来拓展学生视野和增长见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讲座,学生可以获得新鲜知识,实现自我更新。(2)企业实践式教学。企业实践式教学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总监的带领下,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对承担项目下的不同类型作品进行设计和策划,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对作品做出调整,最终完成客户满意的高质量项目作品。作为目前大多数高校均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企业实践式教学将高校的技术力量同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如此高校、学生和企业都能获益,达到了“多赢”的目的。同时,学生从企业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经验,也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更加丰富化、具体化和先进化,以便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国的数字媒体行业建设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的科学与美术设计素养、技艺双的修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王婼瑶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在动漫设计的应用 国内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不断迈进的态势,步入新媒体与三维时代,拓宽了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应用范围,高新技术引领下,步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在众多行业领域,动漫产业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务必关注数字媒体艺术,凸显其巨大优势,逐步提升动漫设计与制作水平,迎合社会对高素质动漫人才的需求。 数字媒体艺术对动漫设计的重要影响 1.促使动漫设计步入全新发展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融入了各项内容,如,影视剧结合了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手机电影等一些形式,数字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在大众传播上产生了质的突破。传统信息业与通信产业融合在一起,使大众传媒朝向小众方向发展,传播效率较好。动漫产业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凭借其优势,获得了发展。2.拓宽作品内容表现空间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空间与材料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作品发展空间。计算机技术应用下,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使虚拟环境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此外,可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画面进行制作,如,对电影制作而,若想复原古代场景,需受场地布置的限制,且投入的物力与人力资源较多。计算机软件应用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创作者可添加进一些材料或融入自己的创作想象,创作、表达画面内容。3.极大提升创作效率动漫设计与制作利用多媒体艺术,较好地缩短了创作时间,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与传统创作过程相比,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计算机操作技术逐步健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动漫创作效率。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中,使制作流程更加简捷,无论是作品的宣传,还是作品的推广,均表现出高效的流通性,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受到大众普遍认可。应重视一点,数字艺术在提升创作效率同时,也让创作者产生了概念的混淆,如,把艺术创作认为是商品生产,并没重视到艺术作品的根本价值。 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 1.动漫设计二维动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设计艺术比起来,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中,表现出明显优势,这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其一,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作品创作中,使动漫色彩更加合理,借助技术,给设计形象着色,操作高效且便捷,自动处理技术结合了操作系统,有助于图片处理,获得了较高的质量。其二,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作品设计中,需要呈现出关键帧的特点,也就是在构建好的关键帧基础上,通过设备自动生成动漫作品中的中间画面,在任务形象设计上,表现出灵敏的动作,以此体现良好的流畅性,画面十分清楚。2.动漫设计三维动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化艺术的产生与应用,促使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间差别更为明显。二维动画制作利用简单的线条来描设计形象,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三维动画中,营造了逼真视觉效果,更加震撼,无论光线,还是背景等的设计全部达到了较高的技术层次。此外,三维动画设计制作过程复杂化,在各个环节,如,人物形象设计与动画生成上均体现出先进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的基础上,三维动画的制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早期制作的《骇客帝国》及后续制作的《复仇者联盟》、《阿凡达》,均是在三维技术基础上产生而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技术层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性较强,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操作方面达到较高能力。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动漫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照要求。所以,处在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要逐步完善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内容,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以迎合动漫产业发展。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价值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动漫领域,由计算机技术提供支持,剪辑方式变成了数字化非线险剪辑,不再是以往动漫的“时空连续性”,改变了时间流向与速度。数字艺术应用到动漫设计时间上,让时间在任何点出现,将动画中的物理时间与主观时间通过真实的画面展现出来,此外,可随意改变时间点方式。借助回闪与重复利用等手段,表现真实的心理活动画面。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在动漫没计中,表现出另一方面的应用价值。能够表现出所有动漫不能表达出的效果,以数字艺术表现人们所能想到的动作特效与视觉画面,突破了以往“画面现实性”的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并非使用的科技手段越多越好,要切合表意功能最大化规律。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为广大动漫设计师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动漫设计要多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满足动漫创造基本要求,基于此项技术,凭借数字媒体艺术,凸显创作作品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武春沅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种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增色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对于展示设计而言,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能够体现展示设计的设计艺术,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展示商品空间,体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强大之处。文中主要就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象征,各种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展示设计空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凸显了现代展示设计的深刻内涵。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现代展示设计不再沿袭以往的传统表达方式,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表达着与众不同的一面,数字媒体艺术的渗入,改变了展示设计效果,传递了展示设计的设计艺术行为。数字媒体的独特艺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给人类带去各种生活享受,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1、现代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现和传播与现代媒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下,媒体出现了新的形式,各种文字、视频、音频以及数字化信息频频出现,取而代之了以往传统落后的媒体。也就是说现代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体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态势。现代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系列的电脑技术、智能手机、游戏机以及音频传播等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播,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传播平台,不仅提供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平台,而且经由观众交流互动,发扬了人性化的艺术理念。综合起来可以总结出现代媒体的特征,即大众化、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艺术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各种需求,且满足了人类的需求,现代媒体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科学技术正是科学技术的产生,才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在科学技术条件下,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超前卫的媒体艺术不断满足着人类的各种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科学技术呈现同步的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着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发展态势。3、艺术属性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具有大众化艺术所具备的特征,而且还表达了自身的独特艺术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满足着人们的不同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有两大方面,一是基于网络以及各种新媒体、新科技、新材料以及新思想等方面的技术化艺术,主要表达了其与传统艺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交互性,表达了虚拟世界的各种艺术行为。二是数字媒体艺术是商业和艺术的紧密结合体,表达了和传统艺术的相互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大众化设计行为,体现了媒体的艺术性。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介入在网络时代条件下,人类通过新的媒体形式进行各种语言交流和沟通,新的媒体艺术表达出各种文字、图像以及三维环境空间等,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媒体设计形态。科技愈是进步,就愈能够体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展示设计中,不仅成为展示设计新的辅助工具,而且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绚烂多姿。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较之其它国家起步较晚,但是自数字媒体艺术引入之后,展示设计便展示了无穷的艺术设计魅力,这种设计不断与国际接轨。传统的展示设计以文字展示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激光技术、交互影院、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展示设计中放光放彩。2、数字媒体艺术注入了新的展示设计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注入,是一种时代的象征,也是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展示。在科技的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不断表达出各种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以及商业性等特征,由此推动了展示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互动性方面,展示设计有了众多观众的参与,极大地拉近了生活与艺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家在展示设计中融入了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时代性,也展现了展示设计的互动。在虚拟性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呈现出各种展示物的虚拟特性,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数字影像、遥控器、光线、声音以及各种互动装置等,打造出数字化的虚拟时代。在综合性方面,则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以及人的感官多重性进行表达。各种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得展示设计作品更富表现力和象征力。在娱乐性和商业性方面,则融入大众化行为,表达出创作的参与自由性,大众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开始不断充实着人们的生活。3、数字媒体艺术带给展示设计的新变化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展示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符合社会和时展需求的。各种投影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打造了新的媒体艺术空间,表达了展示设计新的展示语言,体现出展示设计的设计魅力。数字媒体艺术由物质转为非物质、由静态转为动态、场景由真实至虚拟加上交互式的变化性,是艺术进步的表达,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展,彰显出展示设计的与众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地宣传自身产品,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时代条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的数字媒体艺术代替了传统落后的媒体,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数字媒体的惊人变化。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中是设计艺术行为进步的标志,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能够打造展示设计特有的设计艺术氛围,还能够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展示设计产品。 作者:胡文佳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就合理地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更加的完美;另一方面使得建筑景观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发生了改变。本文就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进行浅要的分析,其目的主要是分析在现代化社会中新技术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融合 建筑景观设计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景观设计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无论是在设计元素的考虑上,还是在设计方法的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总而言之,新技术的加入必然会引起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而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正是现在社会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 1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表现 1.1设计理念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突出表现首先在于设计理念。之所以要进行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保证建筑景观的安全性,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对建筑各个环节的稳定性进行平衡性设计,只有保证安全性的设计才是初步合格的设计。其次就是要保证建筑景观的审美性,建筑景观的设计要求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建筑景观具备审美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类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审美。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具有一致性,二者的融合本质上就是设计理念中审美特性的融合。 1.2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的融合也是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一般都要进行设计构图,通过对构图的分析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数字媒体艺术和建筑景观设计融合后,在设计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景观效果图的三位构建,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利用此种技术后,设计修改可以直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这种设计方法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2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作用 2.1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有诸多作用,首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目前的社会,社会思想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社会审美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建筑景观在设计中可以进行设计风格的多层转换,及时调整出多元化的设计方案。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给建筑景观设计的方式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种可能性的增加,使得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更加的轻松和自由。 2.2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类专业,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其艺术化倾向都非常的浓厚,建筑景观设计的审美特性其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化倾向,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会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在两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设计理念上,艺术化倾向更加的浓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诸多建筑景观的艺术表现力更强的原因。其次就是在设计方法上,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利用的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所以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审美的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方向的转换,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更加浓厚,其审美意义也更加的丰富。 2.3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学科,主要应用于交叉学科领域,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这种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扩大数字媒体艺术的适用范围。通过与建筑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雕塑设计等设计实践相结合,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其次就是可以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深度。通过应用深度的增加,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 3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发展为现今社会的数字化提供了可能,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促进其现代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对于建筑景观设计而言就是一次全新的变革,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更新,使得建筑景观设计更加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数字化。 作者:宋祎祺 单位:宝坻九中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启迪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概念 1、数字媒体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数字媒体只是一个信息载体,其以2进制的形式来整理各项信息,包括对信息的记录与传播,而这些载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载体,比如实物载体、感觉载体以及逻辑载体等都属于数字媒体,这是广义的数字媒体。结合数字媒体的相关概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感觉媒体。感觉媒体就是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共鸣,使人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上产生直接感觉。二,表示媒体。表示媒体简而言之就是感觉媒体的传送载体,其能将感觉媒体以2进制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将其传送到另一个地方。三,储存媒体。储存媒体的含义比较直观,当感觉媒体数字化后会产生相应的代码,储存媒体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代码媒体储存起来。。四,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是指信息传递的连通线,信息通过传输媒体就能实现信息传递。 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随着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数字媒体逐步出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断将其自身的艺术思维以及理想思维融入到数字媒体中,使得数字媒体不仅只体现出了其艺术魅力,还展示出了其优秀的表现手法以及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今社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其活力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一大亮点是其绘画艺术与传统的绘画艺术不同,其是由电脑数字技术来完成,主要做法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相结合来实现。简而言之,数字科技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最核心的要素,要想使数字媒体艺术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数字科技。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优势 1、使动画设计更具多样化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所以在动画设计制作方面融入数字媒体艺术更能体现出其艺术魅力。并且,数字媒体艺术所涉及的方面相对于单一的动画设计来说更为广泛,使得动画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二维动画,动画设计已经从二维动画发展成三维动画,到如今已经发展为CG动画,并且动画设计的风格也随之改变,这是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2、使动画设计更具真实感 我国最初的动画是以二维动画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当时的科技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二维动画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不真实,仅供娱乐,并不能切身感受。数字媒体艺术将三维动画和CG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并将其融入到动画设计中,使得动画所呈现的场景、人物等更为逼真,人们在感受动画时,能带动人们的感觉器官并与之产生共鸣,带给人们真实感,使得现在的动画设计更受欢迎。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带动了动画设计领域的发展。 3、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现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已在逐步走向成熟,对于动画设计来说更是利大于弊,现在我国很多电影都会加入一些动画设计,这无疑是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也是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渗入使得动画更为逼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将随之提高。并且,现在的动漫电影也深得人们喜爱,其原因是在设计动画时利用三维立体动画,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会有相对真实的感受,这是二维动画所不能给予的,因此,在动画设计中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不但能降低企业成本,还能提高企业利润。 4、促进产业发展众所周知,动画产业能取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在动画设计中融入了数字媒体艺术,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正因为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加入,使得动画产业由原本的二维动画发展为三维动画,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动画将会向CG动画发展转型,这代表着我国动画设计领域又将取得很大成功。 三、现今动画设计所存在的局限性 1、动画设计师的局限 我国的动画设计从二维平面动画到三维立体动画再到现今CG动画,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领域的发展,更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所呈现出的效果也越来越贴近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不仅只是感官震撼,更是精神震撼。但是,随着人们对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所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最大的难题就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技术难度在不断提升,这就对动画设计师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动画设计师要有创新能力,该创新能力并不是一般的想象力而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创新,其次是要求动画设计师要具有良好的操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创作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技术难度在不断提升,这就对动画设计师有着很大的考验。目前我国大部分动画设计师还不同时具备以上条件,这是现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一大局限。 2、设计内容太过复杂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动画设计中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也会涉及较多的内容,所以在动画设计师设计动画时,很容易因为所涉及的内容繁琐复杂而出现各种差错,制作出来的动画往往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时内容太过繁琐也是动画设计领域的一大局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并且推动了动画行业向CG动画转型。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还存在局限性,要想使动画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还要努力解决其局限问题。 作者:李雨霖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技术性特征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关键词:技术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研究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缺口大约每年在15万左右。数字媒体行业仅电视卡通业一个分支就存在着每年200亿元的巨大市场,多媒体产业已成为一个发展规模可观的经济产业。在动画方面,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其中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动漫消费就达13亿元之多。动漫产业还能带动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性特征 虚拟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技术性特征就是虚拟性。包括:应用计算机操作场景模拟和角色建构,部分虚拟场景可利用数字技术变得栩栩如生。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者通过新兴的技术方式创作出一些虚拟人物,获得大众喜爱。例如: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CaptainAmerica:CivilWar),复仇者联盟中有一个成员叫“幻视”,他是钢铁侠的智能管家贾维斯的升级版,这一形象就是通过演员与数字技术结合虚拟出的角色。虚拟制作的超能人幻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影片中的表演也是出尽风头。交互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体验,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创作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传统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传播者将信息单向地传播给受众,但是数字媒体更多注重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且传播范围广、形式多样。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投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之中,大大提升了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度。例如:微博是目前我国社会最流行的一种社交平台,在人们交流与协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大众利用微博文字图片和视频影响等信息,其他用户便可通过这一平台接收到信息。微博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激发出人们参与其中的兴致。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艺术的了解,通过沟通与交流提升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也调动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热情。普适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能被广大观众普遍接受体现出其艺术的普适性,使得参与者不断增多。例如:过去拍摄一套摄影作品需要多方面提供支持,但如今拍摄照片变得如此简单,还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照片进行美化和修饰,使的图像在后期有一个更加好看的效果。 当前有着大批的摄影爱好者进入到摄影艺术领域,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致和热情很大程度来源于多元化的拍摄途径和多样化的拍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多创新技术保用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例如:在绘制图画作品时,通常需要运用很多的绘制工具,通过数字技术绘制图画就更加简单了,在绘制时可通过调色盘功能挑选颜色,从而绘制出更加完美的图片。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改变了人们绘画的操作方式和艺术的审美思维。易变性特征。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时,对于数据的编辑和修改,使得最终的艺术展示效果发生变化就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易变性特征。例如:画面、声音、文字、视频等创作元素通过编程技术被数字化,形成能够编辑的二进制中的“1”和“0”。应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编辑,就算需要变动也不会产生较高的资源消耗。例如:运用计算机的绘画功能进行操作时,通常要进行不断地思索和修改,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浪费。但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绘画时,各种颜色由RGB等数值进行编辑,进行颜色编辑时只要调整RGB等数值就能够实现任何颜色的调整。在进行数字绘画时,若需要改正可任意修改操作,直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再例如:进行电影的特效制作时,大部分设计只要通过数字技术就可完成,同时调整起来也比较容易,通过不断地修改使得作品呈现完美的效果,让观众体验到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解放被传统束缚了的思想 数字媒体艺术可通过仿真技术体验出传统的艺术效果,且相比于传统的应用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例如:计算机的修改技术如同PS中的一些应用版块,可以双向地撤销或重做。传统绘图技术对绘画能力要求很高,绘画能力较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绘图工作。而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更多考虑的是设计的思想理念和修养,无需较高的绘画能力要求。数字媒体艺术解放了被传统所束缚的思想,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艺术创作更加完美。 (二)使艺术的表达形式 更为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体现出一种新型的交流形式。作为一项先进的创作技术,并运用到各种形式的数字艺术中,如:Flash角色动画、网游等。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过程中,交互功能进一步强化了体验者的感官认知,体验者还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判断选择中,而且选择识别上的差异,也会形成意想不到的过程和结果。如此提升了体验者的参与感,激发起了体验者对艺术的兴趣。 (三)超越传统艺术的表现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表达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下,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渲染程度。并且能够呈现出虚拟的现实情境,使人感受到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的真实体验,利用有效途径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交互,并实现与现实情景中相同的体验。不仅可以模拟现实,还能重建名胜古迹、创造奇幻意境,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视觉带来的刺激。另外,数字媒体艺术满足了创作带来的感官体验,拓展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空间。 三、数字技术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与传统文化艺术实现更有效的结合 虽然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还有待提升,数字媒体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不够高,数字媒体的艺术性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针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艺术家的创作下呈现出来,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灵感来源、情感表达都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再加上感官及认知上的交流与结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完成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将多种学科知识间更加紧密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专业知识和艺术形式,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各个学科之间的汇集也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中,团队之间的合作也会愈发增多,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拓宽了各学科知识应用、增加了各学科间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地发挥出自身的创作特点,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发展。 (三)将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创作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开放性、互动性、集成性等优势,在数字媒体艺术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呈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实现多种表现形式间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字技术与感知的的有效结合,将呈现出仿真虚拟现实等艺术效果,开创更多与虚拟物体互动的艺术形式,进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感受。我国的数字媒体已逐渐走向成熟,其相关产业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当今时代艺术创作领域的核心产业。我国大力推广数字媒体产业主要用于传播优秀文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等。所以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艺术创作领域,让其在文化领域发挥光环作用。 作者:王薇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数字媒体以其独特的力量不仅仅只是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之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展示手段上,数字媒体艺术也打破了传统的手段,更加的趋向多样化展示,创新后的数字媒体艺术依靠着强烈的现场感和良好的互动性赢得了广大人们的喜爱与欣赏。在本文中,将会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实例来分析如何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相融合。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展示设计;应用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发展为了一个新兴空间。展示设计不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包含多个领域,包含的范围也很广。数字媒体技术虽然是一个新兴行业,但是通过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展示设计的传播功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创作思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立足于传统的展示设计,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得数字化变为了现实,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而是可以被人们实际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相辅相成,一方面,展示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使用,从而使其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也借助展示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中。展示设计依靠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增添了生命力与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进步,最明显的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一系列的展示设计的指标。展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高科技技术在数字媒体中的运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当前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其发展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少的艺术家为了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新技术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的使用了这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们只重视技术发展,却忽略艺术发展,从长远来看,不会对这些艺术家有什么好处,反而使自己受被动的经济利益驱使。 2.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艺术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逐渐退化,即使创作出来作品,其内容也空洞乏味,失去了原有的创作味道。数字媒体失去原有意义的大部分原因在于艺术家自身知识的陈旧、更新不及时,越来越依赖数字媒体,再加上各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数字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家的创作,即使艺术家的知识储备量再丰富,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难以挣脱条条框框。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一方面没有办法完全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无法彻底抛弃传统的创作模式,从而迷失了方向。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媒体技术的设计,现代媒体技术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给予观众最直观的冲击,从而表达主题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随处可见,但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极具直观性的视频再配上适合的音乐,就会将效果带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加的吸引人们。数字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视觉感受,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展示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促使展示设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传播上也推进了展示设计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它打破了以实物为载体的传统方法,实现了动态与虚拟化的结合。成像艺术的虚拟化,设计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数字媒体在现代展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必然会推进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它扩大了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使计算机在更多的领域被使用,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交往以及通讯方式。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身处在沙漠的人们感受到海浪的拍打声,海鸥的鸣叫声,可以把一切的事物浮现在人们面前。这些技术的复杂程度并不高,只是运用了电脑的合成技术,但是在展示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才有了这样的效果。所有的展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是利用创造性的手法给观众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也是必须承认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艺术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仅靠技术与硬件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要想更好地发展,不仅要牢牢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还要掌握展示设计技术,将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更好的被运用、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制作技术与传播方式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这些设计方式扩大了设计者的设计空间,使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新技术,对崭新的技术社会也充满了向往。设计者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作者:周世明;贾雯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多样化。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展示设计的主要表达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进而指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数学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成为当下新兴的、广受关注的信息传播手段。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成为艺术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更好地向受众传达艺术的内涵和思想,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此外,它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创作者的创作空间,丰富创作者的创作思维,进而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新媒体随之产生,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也迅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是借助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作为手段,将人的艺术感性思维与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结合作为内容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其他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数字技术作为主要手段。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它已经成为现阶段世界艺术设计领域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从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从界面到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媒艺术充分融合。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1.空间展示设计 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有效地拓展设计空间,丰富设计者的思维,更好地赋予展示设计人的思维与情感。提供所要展示的事物与展示场地是进行展示设计最基本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4D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四维空间的展示效果和受众参与过程的体验与思考效果。在进行空间展示设计时,通过借助多媒体声光电技术,配合各种先进的音效系统与动感座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验效果。同时,辅以情境需要的雨雪、光电等效果,构建出符合艺术情境的实际空间,通过对受众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直接刺激,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过程中,时间的流动、受众的活动都可以使空间展示的效果更加明显,将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有效结合,使受众实现视觉等多方面的随意转换,感受设计者的创作思想与主题表达。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展示设计者拓展创作空间,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保证艺术展示的效果,同时使受众的互动体验更加逼真。 2.二维展示设计 借助二维展示可以体现展示设计的优势。随着近年来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二维技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以静态形式多样化与从静态形式向动态形式变化两种形式最为明显。传统的展示设计主要借助二维展示的文字与图像功能,实现静态的信息传播,而数学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影像、投影艺术等先进的技术形成多样性的、动态的二维展示形式。尤其是运用数字影像艺术可以向受众更加清晰、细致地进行艺术展示,还可以通过漫游的方式进行多空间的联动,借助动画的形式实现对艺术的展示,促进受众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3.交互式展示 交互式展示关注受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与思考。展示设计通过与受众形成有效的互动,带给受众更为直接的冲击力,从而有效地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交互式展示要借助连续运转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实现受众与展示设计有效的互动体验。 4.网络展示技术 人员通过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展示艺术——网络展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展示设计者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展示设计中,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展示设计者通过新媒体和网页等平台向受众传达自身的作品。 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艺术创作者将自身的情感、思想等融入艺术创作,同时借助科学技术完成艺术创作,这样的创作过程可以使艺术创作成果更具思想和人性。展示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它是一种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设计类型,它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设计方式和手段。通过在展示设计中创新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才能有效地发展展示设计,凸显其特色和优势。 作者:钱磊 单位:1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西安美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影视广告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特点的介绍,引出数字媒体艺术中影视广告的设计,也希望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影视广告设计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前行。只有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并且将各种各样的视觉元素融合到一处形成一个整体,才会使影视广告带给观众更为直观深刻的视觉冲击。影视广告在制作前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剪辑,后期完善影视广告风格的时候还是需要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优化加工。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广告设计 一、前言 截至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早已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字电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一系列的科技产品都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并没有单一的局限于科技产品中,在当今的影视广告设计中也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身影,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可以说是为影视广告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在这样的契机下,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影视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语言数字化数字媒体艺术的根本内容就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还原的技术。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工具不再是传统艺术的画笔,而是被电脑设备、数字软件和编程语言取而代之,创作的过程也不再是纯手工制作,很多的过程都以计算机语言的方式交给计算机完成。我们以绘画为例,人们抛开了画笔、颜料等常规的创作工具,而用鼠标、键盘、数位板等数据输入工具,结合各种绘画软件来进行创作。 (二)表现多样化数字媒体艺术运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使用各种数字传播载体,可以被无限复制,如此一来使得在表现的形式上不再单一固定。我们以戏剧表演为例,戏剧是一门舞台表演的艺术,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演绎世界的绚烂缤纷。在数字艺术的时代,借助数码、网络、视频、音频等计算机技术,利用声、光、电等手段,综合戏剧独有的表演技巧等就形成了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戏剧。 (三)制作高效化数字媒体艺术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时有很高的效率。以往的电影制作,剪辑师需要按照导演的要求一遍又一遍的查看胶片,挑选最能让导演满意的片段,剪下来再与其他胶片粘在一起,最后完成整个电影的剪辑。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及人力,一部电影的成功放映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的电影剪辑师再也不会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了,数字中间片技术的诞生大大提高了电影剪辑的效率。数字中间片技术是指采用数字扫描、记录和处理的方法,替代原传统中间片所起到的影像传递和调整的作用,其技术不单包括数字校色,还有诸如剪辑、影像转换、变形、滤镜等多个方面。 (四)艺术大众化现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生活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也越来越生活化、大众化。数字媒体艺术主要面对的群体归根结底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多时候我们一旦聊到了艺术创作,自然的就会认为是那些拥有着过人的天赋、傲人的创作技巧的艺术家们。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想要进行艺术创作着实是困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让很多人都找到了创作艺术的机会,开始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就不再被重视了,一个人只要有思想、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完全数字化的艺术,因此数字艺术作品不再只属于艺术家,更多的变成了大众所能接受的艺术作品。 三、影视广告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 由于数字媒体大面积快速度的发展,使得影视广告也有所改变,影视广告的制作拥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第一,影视广告通常会给观者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享受与非凡的创意,有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坚强的后盾,需要不断地提升创意思维,不断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让现实中的事物同虚拟中的事物进行无缝的结合。第二,之前我们所熟识的广告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制于较低的技术水平,从而影响了最后播出的质量,然而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完成的影视广告,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不必再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广告要比早期的广告带有更为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早期的影视广告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广告带来了质的跨越,使得影视广告站在更高层次的水平进行创作。第三,数字媒体艺术让影视广告设计不再是曾经通过绘画的方式或是表演完成的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多样,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再进行墨守成规地创作了。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就有了更多可以采用的思路或方案,在过去这都是无法想象的。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特殊人物形象构建、特殊场景表达、时空错觉置换、气氛烘托、虚拟现实等表达形式,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让影视广告在保留传统意义的同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 四、结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几乎都会与数字媒体艺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越发成熟,在影视广告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只增不减,从而让影视广告发展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影视广告的。我国的影视广告设计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中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国的影视广告事业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潘宋媛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分析 摘要: 20世纪末期,我国的动画行业进入了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日本动画开始进军我国动画市场,数字媒体艺术也随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将艺术形式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被广泛地运用在电视电影、游戏电玩、动画制作和广告展览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对这种艺术越来越重视。文章分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对动画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产业;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一项跨媒体的、新型的、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的新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如电视电影、游戏电玩、动画制作、广告展览等。 二、动画的概念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门幻想艺术,可以将原来一些无法活动的东西变成活动的影像,也能够将人们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表现出来,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能够通过动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人混淆了动画与动画片的概念,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动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将音乐、文学、漫画、美术、数字媒体和摄影摄像等艺术结合了起来。动画可以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CG动画等类型。优秀的二维动画作品有《七龙珠》《灌篮高手》等,优秀的三维动画作品有《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变形金刚》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发展历程 数字绘画的出现源于军事战争,因为军事战争中需要绘制工程图,但人工绘制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准确,因此才出现了数字绘画。军事战争后,人们将数字绘画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如艺术领域等。数字绘画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数字绘画的早期阶段。技术员用数学算法和电子设备形成图形图像,这种方法被称为“电脑绘图”,这也是数字绘画的开端。二是数字绘画的初步发展时期。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计算机绘画,他们将计算机绘画的知识记录在书籍中,之后渐渐出现了正式的电脑画家。三是数字绘画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时期,数字绘画技术得到发展,三维图形绘画正式出现。 四、数字媒体对动画产业的影响 传统的动画难以创作出现实中见不到的场景,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应用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增强了动画创作的可能性,拓宽了动画创作空间,促进了动画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动画的发展,它使动画更加多样化。目前,动画设计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二维和三维,而是越来越多,如CG动画等。早期动画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剧中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但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动画设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动画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强。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动画中的场景和人物越来越真实,促进观众进入剧情。不仅如此,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还带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目前,动漫产业飞速发展,动漫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动画的看点,还使动画的制作成本和制作风险大大降低,提高了动漫产业的收入。 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局限性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形式由平面动画转向了3D动画,随后又出现了CG动画,形式的改变带给了观众更好的观影体验,增强了观众观影时的真实性感受。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观众的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观众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造成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创作的难度不断增加。如何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展,成为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这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动画设计师在制作时非常谨慎、细心,但还是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导致动画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领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的发展和进步,使动画的真实性越来越强,增强了动画设计的多样性,为动漫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作者:柳标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近几年来,对外汉语发现得到迅速发展。国际对汉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来华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严格的要求。在汉语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础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汉语应用能力提升。要了解汉语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对外汉语人才。 一、对外汉语教学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能够赋予学习者以第二语言,使其可以利用汉语开展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本质的区别,重在培养学生利用汉语知识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是培养第二语言教学人才的专业,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发音方法,造字方法、组词造句等。对外汉语的多数学生有自己的母语,在学习汉语时会存在许多困难,因此,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差异,对母语和汉语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汉语与母语的功能区别。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其教育对象是来华留学生,因此,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需创新,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汉语时,需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活跃的思维,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因此,就需要教授学生正确处理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通过母语的积极作用克服母语带来的干扰。教师要充分精通外语和某一门外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汉语的规律和知识,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并承担文化传播的任务。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对汉语本身的教学,更要加强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加全面。总之,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对外汉语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对外交流正在不断深入,这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言思维与语言应用能力,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内容更加实用。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些历史与文化赋予汉语言以无限的生命力。如今,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解释词义与句意,而是要是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汉语的课程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人才质量有效提升。学生要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汉语的基础知识与文化内容熟练掌握,使学习内容符合汉语国际化背景,在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化的基础之上,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熟练应用汉语。 1.引导学习者对汉语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汉语言,打破语言交流障碍。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来自韩国,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的留学生,其本国语言中会借鉴许多汉字,其所在的国家也曾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汉文化有认同感,也更容易理解汉文化。来自欧美与非洲的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与学习会存在较大难度,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之中,提高汉语言学习效果。大多数来华的留学生对汉语学习会充满兴趣,尽管目的并不相同,但归根接地均需要从汉语学习中入手,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赋予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有效的指导与训练,就可以使其更好地学习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 2.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交流 对于学习语言的人而言,发音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在汉语语音中有许多难点,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就会使汉语学习陷入不利境地。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逐渐改变学生的发音习惯,使学生通有所进步。同时,对外汉语会侧重对学生开展词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充足的词汇,实现顺利交流,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可以改善学生交际障碍现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可通过优秀的中化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真正热爱中国文化,提高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均具备神秘的东方文化色彩,十分受到学生欢迎。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交际文化中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东方文化认为卑己尊人是一种美德,西方文化可能会认为虚伪;中国强调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人主义;中国的餐桌礼仪是主人热情好客,劝酒是餐桌的一门学问;西方人则不会强人所难,餐桌随心自在就好。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就会进一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充满浓厚的兴趣,这就意味着汉语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积极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培养出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与作用[J].语言战略研究,2018,306:59-60. [2]谢亚梅.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文学教育(上),2018,07:181. [3]杨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3:16-19. 作者:严天时 单位: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林业技术专业“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探析 摘要:林业技术专业是森林培育与利用系的重点核心专业。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即进行“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该模式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作为提高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林业技术;两区三化;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模式构建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改革方向,我院森林培育与利用系林业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秉承“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积极尝试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创设“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即“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训环境真实化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与实训环境真实化密不可分。 实训环境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实现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及发展,强调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无疑是林业技术人才与行业接轨的最佳途径。 为打造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多次深入林业基层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与林业专家座谈、访谈,与产业、行业和企业交换思想,对体现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具体详见表1)。 针对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林业技术专业构建了森林植物、森林环境、生物应用技术、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等7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立了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生物技术、组培、育苗、种苗生产、食用菌栽培、经济林繁殖、林木育苗大棚等真实化的实训教学场所及“植物引种繁育实验中心”和“温室育苗中心”等4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不仅使学生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使学生非技术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得到了发展,为进一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不仅仅表现在实训场所真实化,其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验实训的内容、项目、任务等均须贴近生产实际,力求把项目教学真实化、现场教学真实化等真实化教学思想贯穿始终。林业技术专业创新了“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例如,近些年,积极参与到林业生产或行业生产单位组织的项目、课题实践中,开展了生产性实训。2005年参加文山富宁县森林资源调查工作;2006年参与云南省罗平县的森林资源调查;2007~2009年参与我省永平县、华坪县、潞西市等多个县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参与广西大新县、凭祥市、上思县等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现了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借助真实化的实训环境,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 实训环境的真实化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技能之外诸如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等非专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同一实训环境完成所有的实训内容。为此,在没有生产性实训的情况下,为达到实训环境的真实化,林业技术专业以仿真性实训作为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仿真性实训是一种高度的模拟现实社会的运行情景,其优越性在于开展的实习内容不受地域、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迎合了林业生产活动具有典型灵活性的特点。在整个仿真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行业、岗位群运作过程,运用所学知识现实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林业技术专业自始至终对实训环境真实化的规划给予高度重视,不论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布局和建设,从内容、项目、层次、规模、地域、设施等按照“从低级单一到高级复杂、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综合”将仿真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把“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边教—边学—边练”的专业教学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把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联系起来,创设了四个“一致”,即课堂教学情境与林区环境相一致,基地即教室,教室即林区;实训设备与林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训的工作情境、运作和管理模式与基层生产一致。例如,针对林木生长物候规律,不同季节生产任务不同,实行“模块菜单,循环实训”。模块菜单即以岗位群职业能力为基本模块,以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为菜单,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导向,布设不同内容、方向、领域和层次的实训学习情境,具体布局见表2。 学习领域围绕四个“一致”力求使学习情境与学习领域有机结合。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了职业能力的内涵,不同的学习领域扩充了职业群的范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努力,实训环境的真实化对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功能多元化 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养、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各项任务实施的场所。实训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思想,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实训环境真实化为基础,围绕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三大核心能力培养的主线,在有限或同一实训基地上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不同类别的实训内容或多个实训项目,实现实训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例如,在校内实训基地,提供了苗木培育从选种、制种、育苗、营养土配置,到栽种、移植等苗木生长过程的场所;针对林木生长的物候期,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进度与物候节律相适应,开展嫁接、修剪、整地、施肥等实训项目。又如,学院后山405亩实训基地,近些年相继开展了土壤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调查、森林抚育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森林规划调查等项目,其资料和数据为森林培育、森林调查技术和森林经营等课程实训提供了依据,实训基地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专业课程全开放的格局。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为实际和便利。 诚然,校内实训基地的全真性、仿真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个别实训项目的条件不能满足。系部经过调研,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不同类型(采伐林场、育苗造林单位、森林经营单位、苗圃等)、不同层次(林业科研、林业经营公司、个体经营等)、不同地域(省内东、西、南、北)实训基地,如德宏州林科所、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红河州国营芷村林场、红河州林科所、红河州林业调查规划队、梁河县林业局等9个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德宏州林科所林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 基地类型的多样化,同一基地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为林业技术“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奠定了基石,为林业技术专业理解“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育人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林业技术专业“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设备生产化 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前提下,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能力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三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走出过去实践教学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或是局限于验证理论的传统形式,走出了理论与生产脱离,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悖,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脱离实际的模式,进而注重的是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力推崇和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和学以致用的目标培养得到了贯彻执行,基地类型走向多样化已形成规模,基地服务功能多元化已成事实。我院升格为高职以后,学院抓住高职高专发展的契机,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明确办学宗旨(服务学生、服务产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办学定位(三立足、三面向、三针对——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针对目标育人才;立足林业,面向林业,针对市场和产业办专业;立足县、乡和社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针对岗位设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林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投资的力度,相继对不适应高职高专建设和发展的实验实训室进行改造和更新,对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整合,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基地建设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软件和硬件建设有了一个较大飞跃。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起实现校企共建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资金引进、融资、世行贷款等多种形式,实现基地建设先进化,设施设备生产化。 随着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功能多元化和设施设备生产化的实施和完善建设,“林区作业进教室,课堂教学延伸到林区”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教师心里。课堂与林区、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最适合的结合点。由于林业技术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实训基地及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近几年,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院层面上需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推进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学院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使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实训设备先进并不等于花大价钱购买国际领先的高精尖设备。实训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其设备就要与目前生产一线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尽量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实训设备应该是产业或行业已经开始使用、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三五年内能体现本行业较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在实训内容方面,既要强调高新技术的含量,又须兼顾常规技术;既要适当考虑超前性,又要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避免出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在林业技术专业建设和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坚持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使学院办学方向更加紧密结合云南林业发展方向,使学院育才兴林的特点更加鲜明。林业技术专业将在学院各方面建设发展的推力作用下,把“两区三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职业技能与实现措施初探 摘要:本文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问题与实现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林业技术专业有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等7个方面的核心技能,实现措施主要有: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林业技术专业;专业能力;培养;探讨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3]。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中的专业能力更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取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核心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专业技能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能从事森林资源培育、调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2.林业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组成。根据当前林业生产单位的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①基本技能:森林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识别技能;土壤识别、森林环境因子调查技能;林分调查技能。②专业核心技能: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 二、核心课程的设置 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围绕以上7项专业核心技能,确立7门核心项目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见下表。 三、专业核心技能实现措施探讨 1.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直观、生动地再现林业生产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林业技能型人才,要关注林业生产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的内容应密切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实践、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结合,及时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反映到实践教学中,保证学习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如GPS和GIS技术、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林业信息技术等[4]。 3.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加大投入,加大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制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校内通过自办专业公司、研究所,吸收学生实习与兼职,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小型课题或专题项目的研究或实践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提高核心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在校外结合本省林业实际,与林业局、林场、林产企业合作,在竹木加工企业的木质原材料生产、绿化苗木生产、集体林权改革、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基层信息化等领域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训,根据企业的需要训练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 4.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5~6]。本专业积极采用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锻炼的方式以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需要。同时,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队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结合职业素质的内涵论述了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涵义,阐述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三要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 林业技术 职业素质 培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林业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激发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活力,推动林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赢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为我国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出高素质的林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从素质与培养目标指向性相关度而言,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之外的职业文化知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必备人格等。 2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作为林业高职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2.1.1 敬业意识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林业技术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爱林、造林、护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1.2 奉献意识 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岗位敬业奉献,就是对于本职岗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干林,爱林,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1.3 艰苦创业意识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林业也是艰苦行业,对林业高职学生来说,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成就一番事业,尤其要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总之,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林业行业精神,此处,还需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 2.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科技教育、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的对林业事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义务感、荣誉感和职业良心的总体规范纲领。 2.2.1 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森林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森林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林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职责。 2.2.2 秉公事林,艰苦奋斗,献身林业事业 林业从业人员以林为业,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履行对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以林为公,不谋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与林业事业融为一体,是林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 2.2.3 尊重科学,规范管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否掌握林业科学文化知识,既代表一个林业工作者的素质,还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问题。林业劳动者应立足于林业的特殊性去寻找其客观规律,林业劳动者从事的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性行业,必须具备严谨、求实、刻苦的科学态度。 2.3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林业技术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具有林业专业所必需的单项和综合的知识与技能,能分析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熟练识别常见森林植物和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具有森林植物调查及森林土壤调查与速测的能力;具有种苗生产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营造和森林抚育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保护的能力;具有森林资源设计调查的能力;具有运用林业政策与法规的等能力。 2.3.2 通用能力 指专业能力之外,对现代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未来发展始终起作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 2.3.3 创新能力 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树立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是在学校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迁移和发展。刨新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等。 3 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3.1 加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熏陶,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3.1.1 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林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林业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林业职业意识。比如:我们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作讲座、聘请校友作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做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3.1.2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相比,更着重后者。因此,我们通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活动、读书汇报系列活动来牵引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3.1.3 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为了让学生了解林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使学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养成的各项训练,我们邀请广西金桂林业公司等林业公司领导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的要求,从而激发了学生自我寻找差距、自觉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的积极性。 3.2 搭建多种平台,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高职林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体现在教学研究、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以教学为研究对象,科学地组织、设计、管理、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以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推动生产的发展。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3.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我系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的老师以具有广西林业行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为依托,结合教学实习,大力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承担广西各市、县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2003年以来,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任务113项,参加教师656多人次,参加学生1600多人次。“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林业建设。同时,“项目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得到有效的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3.2.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了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 探索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评价的结果应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我们在对林业局、林场、林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林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关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 林业技术 职业素质 培养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职业素质的内涵论述了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涵义,阐述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三要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林业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激发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活力,推动林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赢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为我国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出高素质的林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从素质与培养目标指向性相关度而言,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之外的职业文化知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必备人格等。 2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作为林业高职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2.1.1 敬业意识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林业技术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爱林、造林、护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1.2 奉献意识 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岗位敬业奉献,就是对于本职岗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干林,爱林,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1.3 艰苦创业意识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林业也是艰苦行业,对林业高职学生来说,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成就一番事业,尤其要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总之,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林业行业精神,此处,还需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 2.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科技教育、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的对林业事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义务感、荣誉感和职业良心的总体规范纲领。 2.2.1 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森林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森林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林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职责。 2.2.2 秉公事林,艰苦奋斗,献身林业事业 林业从业人员以林为业,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履行对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以林为公,不谋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与林业事业融为一体,是林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 2.2.3 尊重科学,规范管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否掌握林业科学文化知识,既代表一个林业工作者的素质,还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问题。林业劳动者应立足于林业的特殊性去寻找其客观规律,林业劳动者从事的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性行业,必须具备严谨、求实、刻苦的科学态度。 2.3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林业技术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具有林业专业所必需的单项和综合的知识与技能,能分析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熟练识别常见森林植物和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具有森林植物调查及森林土壤调查与速测的能力;具有种苗生产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营造和森林抚育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保护的能力;具有森林资源设计调查的能力;具有运用林业政策与法规的等能力。 2.3.2 通用能力 指专业能力之外,对现代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未来发展始终起作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 2.3.3 创新能力 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树立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是在学校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迁移和发展。刨新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等。 3 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3.1 加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熏陶,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3.1.1 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林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林业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林业职业意识。比如:我们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作讲座、聘请校友作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做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3.1.2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相比,更着重后者。因此,我们通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活动、读书汇报系列活动来牵引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3.1.3 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为了让学生了解林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使学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养成的各项训练,我们邀请广西金桂林业公司等林业公司领导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的要求,从而激发了学生自我寻找差距、自觉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的积极性。 3.2 搭建多种平台,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高职林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体现在教学研究、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以教学为研究对象,科学地组织、设计、管理、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以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推动生产的发展。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3.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我系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的老师以具有广西林业行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为依托,结合教学实习,大力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承担广西各市、县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2003年以来,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任务113项,参加教师656多人次,参加学生1600多人次。“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林业建设。同时,“项目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得到有效的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3.2.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了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 探索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评价的结果应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我们在对林业局、林场、林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林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生产性实训的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一、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通过1~2个月的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让学生实际参加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林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巩固和加深对“必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其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爱林、护林、兴林”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林区、林业以及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 2.课程设计:中职二年级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实训1~2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参与林业实际工作,利用山区下雨时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林业生产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3.成绩考核: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习指导手册》,独立撰写2000字以内的实训总结。由本人、小组、校内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以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的原则,注重过程考核,侧重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态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项中考勤占10%,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各占5%,实习报告、教师评分各占10%,企业评分占15%,综合后最终形成学生的生产(综合)实习成绩。 二、调查样本和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2012级现代林业生产专业、实施实训的区内林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2012级共3个班100人、企业共11个110人,分别回收有效问卷共100份(2012级)、110份(林业企业)。调查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问卷的项目也有所区别。项目包括:“开展生产(综合)实习的季节”、“生产(综合)实习的内容”、“是否有收获、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学校委派的教师评价”等20个项目。 三、结果分析 1.企业对我专业参加实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满意程度。就企业而言,通过实习,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给出的选择分别为:“满意”64%、“基本满意”36%“、满意”73%“、基本满意”27%、“满意”64%、“基本满意”36%(见图1)。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都表示满意,说明我专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在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渗透教学比较成功。 2.企业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择。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0%、10%;“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0%、20%(见图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我专业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同时,也认为我专业学生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 3.学生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企业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的满意程度。就学生而言,“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24%、5%;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3%、27%(见图3)。 4.学生、企业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是否满意”的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99%、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开展生产性(综合)的认同度较高;企业对该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82%、18%,说明我专业安排的生产(综合)实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校内实践操作与现场实训的差距,学校、企业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与学生本身存在问题的差距等。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现代林业专业实施的生产性(综合)实训感到满意。但是,对有些选项,如:“学生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选择“不合适”的学生;“企业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27%的企业选择了“基本合适”,说明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在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林业实训。林业行业属于艰苦行业,掌握林业技术离不开实践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是林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林场或林区,他们很少有从事林业劳动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实训,积累“实践性知识”就更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除了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职业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是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技术指导缺乏教学经验,其所讲授的实践操作与校内指导教师之间有些差异。使学生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认为是“劳动课”或者不知道是按照技术指导还是按照老师的讲授去操作。由于林业行业标准的不同,必须有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下过企业锻炼的、熟悉企业业务的教师作保障。一是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二是提高下派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数量,以满足校内和企业的对接,满足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怎么样会做的更好”。 3.加强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现代林业技术生产性(综合)实训是在“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教学过程围绕林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围绕林业岗位设计,教学场地围绕林场布置。要实现这一教学改革,必须有相应的配套保障条件作支撑。一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逐渐向行动导向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过渡,把课堂搬到林场、林区。二是打破“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根据林业生产特点安排教学活动,改变终结性评价方式。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基地教学、生活条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提高实训质量。 作者:韩燕燕任伟单位:新疆林业学校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基层林业专业技术论文 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 a.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方式仍待改进由于是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所以必须将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为主要依据,并且针对已经完成的基层林业技术任务,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但是因为一些林农对此认识欠缺,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作为重点,从而忽视了其他问题。当然这种想法和认识都对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断制约着它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林农对林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会达到无视抑或对政府的政策有所抵触,使得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b.农村劳动力不断欠缺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城市建设在不断的加快行进速度,使得农村的剩余人口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往往老人们体质虚弱,劳动能力欠缺,有一些老人甚至已经到达行动不便的地步,更别提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了。故而,使得新技术推广工作在实行过程中,虽然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并且有的也愿意参加,但是却难以真正做到具体的实,继而往往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并且没有什么收效。 c.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由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都是一些事业性单位,其大部分的费用都是政府财政的专项拨款,一部分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站,它们的经费都和实际开支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为在基层里开展技术推广和对技术进行指导这些工作,必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支持,这些经费的缺少使得大多数基层的林业技术推广站,其对工作缺乏动力,十分懈怠。 d.工作的队伍不太稳定、不够完善目前,因为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总是不太稳定,使得技术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故而有不少的基层技术人员往往都会被调去做其他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如此,技术人员就缺乏时间去对技术工作进行调研,而且他们的业务技能又不能得到锻炼,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往往都是在十分被动地进行他们的工作,这更加影响到基层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战略方法 a.积极地开展宣传组织培训活动最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领导要加强自己对“科技兴林”的认知,并且要积极的召开专门的会议,加强对工作的部署,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十分重要,故而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例如媒体的讲座、培训班、宣传车辆等途径,进入乡里进入村中开展宣传工作。技术人员必须亲自直接地指导农民,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新技术的福利,使得以后参与新项目的意愿更加强大,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在贷款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群众提供一些补贴都比较好,其次要吸引群众不断参与,同时如果有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其中将会更好。 b.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的队伍要不断建设基层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一般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进行林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保证工作队伍比较年轻,有知识开始必须改革用人机制,需要取用聘任制,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则进行公开的招聘或者竞聘上岗的形式,选取卓越的技术人员,一起在基层林业队伍当中不断进取,其次仍旧要对在岗人员不断开展培训,保证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到更加多的新技术,使得自身的工作队伍整体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经常组织一些科技下乡的活动,确保技术人员和林农知识可以有效的对接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在管理的层面上,也要渐渐的培养资格认证、拿证上岗工作的机制,使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水平,整体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必须使用一套十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员业绩和群众的评价一起放到考核范围之内,并且要将考核的结果同薪资的收入水平、职务的评定以及奖惩等相互挂钩,便于使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C.工作的开展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之前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一般主要是靠政府的主导再去实施,现在必须将这一局面彻底的改变,要做到充分的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把技术的推广加强同企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所等不同的单位相联系起来,做到保证林业的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把有偿与无偿服务都结合到一起。因为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都有所提高,林农更加需要得到一些利益回报,不然他们不会再有兴趣去参加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当地的政府必须充分的把公益性和利益性结合起来,把每个推广项目的科学论证实行起来,保证可以深入的了解林农和市场的需求技术,再去推广这种技术,同时,要把市场和林农想不不到的技术和林业技术推广站考虑到里面,以便能够提供更好地技术服务。 d.把实用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关键和主要方式是把开展有关的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对象。同时,要把培养出林业科技示范的带头人当作能够使林业新技术推广更好的切入点,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够实现。故而,必须做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且要靠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活动可以使农民得到更为有用的生产技术,同时可以指导他们使用新技术实行科学的生产。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市场的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更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行,同时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具有有针对性。同时,更要依据新形势的进展,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实践,以求能够探索出更为适合林业技术的培训工作的新方法,要不断的利用培训和示范效果,使得林农的科技意识有所提高,为形成科技的重要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做贡献,继而把科技致富的思路深深的植入到广大林农的心中 E.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体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大量投入资金,使得林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更为有确定性。在资金的来源上,不仅仅只靠政府财政的补贴划拨,还要想依托对加强技术合作、技术示范以及技术的培训等,将专家请进家中,使得林农可以拥有更为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使得经济效应能够上升。同时要对其进行补贴,使得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直在提高的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因为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种植的补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林农的意识得到了精心照料,这对于实现林业产业发展是一种最基本的动力。 三、结语 就目前而言,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基层的林业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也是将我国林业的科技研究理论成果和生产力结合起来的主要枢纽。故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为重点。 作者:马会阳单位:南召县辛荑产业办公室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林业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林业技术专业是我国林业职业院校的传统专业,近年来,随着“3S”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林业生产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为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培养高素质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林业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激发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活力,推动林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赢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为我国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林业技术专业教学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因此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1社会对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随着“3S”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要具备林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林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需要接触或掌握的技术和设备却越来越多;许多在林业生产中已广泛使用或正在普及的新技术,学生在学校很难接触到。不同的岗位可能对实践能力有不同要求,但总的来说,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2.1提高职业素质的途径 2.1.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小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激情,形式要灵活多样。其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己有场地和资源,从各个方面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2.1.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相比,更着重后者。因此,我们通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活动、读书汇报系列活动来牵引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2.1.3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就是要求林业技术学生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爱林、造林、护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和敬业意识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科技教育、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的对林业事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义务感、荣誉感。 2.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与其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自信心、独立性等个性心理品质是它的非智力因素。高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实践能力主要指知识转化为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它的实质就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2.1变封闭式教学为培养实践能力教学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相似发现等发现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发现成果。显然,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便得到发展提高。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森林调查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实践,搜集数据,整理、加工和应用所取得的各种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锻炼了科学思维,培养了不断创新的实践能力。 2.2.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我系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的教师结合教学实习,大力开展对外科技服务,先后承担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项目。例如:2010年以来,林业技术专业的师生完成了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面积有一百多万亩。现在林业技术专业师生正在进行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二类调查,面积一百多万亩,参加教师6人次,参加学生50多人次。“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林业建设。同时“,项目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得到有效的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2.2.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将所承担的科研课题从中选出子课题,部分同学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老师将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向他们讲授科研资料的积累、设计及论文的写作、撰稿、发表等,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科研课题中,这样不仅使同学们亲历了一次科研活动,也较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学习欲望。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类项目较少,能参与的学生数量较少,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今后,我系准备增加开放的项目,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到实训室中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促进我系的科研工作,争取多出成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念,认真研究和探索,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一定能摸索出一套科学管理的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推进。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林业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激发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活力,推动林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赢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为我国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出高素质的林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从素质与培养目标指向性相关度而言,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之外的职业文化知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必备人格等。 2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作为林业高职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2.1.1敬业意识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林业技术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爱林、造林、护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1.2奉献意识 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岗位敬业奉献,就是对于本职岗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干林,爱林,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1.3艰苦创业意识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林业也是艰苦行业,对林业高职学生来说,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成就一番事业,尤其要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总之,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林业行业精神,此处,还需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 2.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科技教育、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的对林业事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义务感、荣誉感和职业良心的总体规范纲领。 2.2.1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森林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森林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林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职责。 2.2.2秉公事林,艰苦奋斗,献身林业事业 林业从业人员以林为业,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履行对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以林为公,不谋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与林业事业融为一体,是林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 2.2.3尊重科学,规范管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否掌握林业科学文化知识,既代表一个林业工作者的素质,还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问题。林业劳动者应立足于林业的特殊性去寻找其客观规律,林业劳动者从事的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性行业,必须具备严谨、求实、刻苦的科学态度。 2.3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林业技术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具有林业专业所必需的单项和综合的知识与技能,能分析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熟练识别常见森林植物和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具有森林植物调查及森林土壤调查与速测的能力;具有种苗生产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营造和森林抚育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保护的能力;具有森林资源设计调查的能力;具有运用林业政策与法规的等能力。 2.3.2通用能力 指专业能力之外,对现代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未来发展始终起作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 2.3.3创新能力 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树立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是在学校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迁移和发展。刨新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等。 3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3.1加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熏陶,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3.1.1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林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林业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林业职业意识。比如:我们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作讲座、聘请校友作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做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3.1.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相比,更着重后者。因此,我们通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活动、读书汇报系列活动来牵引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3.1.3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为了让学生了解林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使学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养成的各项训练,我们邀请广西金桂林业公司等林业公司领导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的要求,从而激发了学生自我寻找差距、自觉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的积极性。 3.2搭建多种平台,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2.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高职林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体现在教学研究、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以教学为研究对象,科学地组织、设计、管理、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以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推动生产的发展。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3.2.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我系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的老师以具有广西林业行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为依托,结合教学实习,大力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承担广西各市、县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2003年以来,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任务113项,参加教师656多人次,参加学生1600多人次。“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林业建设。同时,“项目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得到有效的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3.2.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了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探索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评价的结果应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我们在对林业局、林场、林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林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精准衔接探索 【摘 要】本文分析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从开发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专业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精准衔接、实训基地共享、加强教研活动等方面探索中高职现代林业专业核心课程精准衔接问题。 【关键词】中职 高职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 核心课程 衔接 2014 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 8 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 9 门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准衔接是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精准衔接原则及措施。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一)现代林业技术专业衔接现状。从 2007 年开始,桂林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可以对口升学到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从对口考试、5 年一贯制、“3+2”模式,到如今的“2+3”模式都是与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衔接办学。2007 年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对口升学率为 46% ,如今是100%,2007 年至 2015 年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对口升学率详见图 1。 (二)中高职合作现状。2014 年 3 月桂林林业学校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向广西教育厅申报了“中高职衔接园林、林业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课题,2014 年 9 月 12 日被正式批准为“广西 2014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级立项。根据项目要求,桂林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制定了《现代林业技术专业(“2+3”五年制)教学标准》。2015 年 7 月 18 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召开了中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工作研讨会。会议就“2+3”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专业招生、教学队伍能力提升与共享等进行了研讨。2015 年 11 月 3 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广西教育厅关于做好我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帮扶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有关要求,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基地的有关事项。 (三)中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现状。中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数学、语文基础较差,普遍对文化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在林业专项设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只能完成一些林业基层生产单位的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项目。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动机,在自我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有的班落后层次的学生数甚至达三分之二以上。 二、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衔接问题 (一)中高职核心课程名称重叠。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目前是“2+3”中高职衔接模式,其核心课程的培养计划还是沿袭分段式课程结构,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完全相同的有 4 门,课程名称相近相似有 3 门,只有中职“森林资源管理”对应高职 2 门课程,具体设置比较见表 1。 中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 8 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森林植物识别”“森林植物生长与环境”“森林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林木栽培与经营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政策与法规”。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 9 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森林植物”“森林环境”“森林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经营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中高职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名称重叠,不可避免地产生专业课程教学重复的现象。这不仅会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中高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叠。中职教材建设相对滞后,部分中职核心课程采用高职教材,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现象,而且课程设置本身重复性较高,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的双重浪费。林业类中高职核心课程设置重复率达到 90% 以上,比如“森林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政策与法规”等课程,中和高职都开设了这些课程。 林业类中高职课程的授课内容也有很多重叠的,例如“森林调查技术”课程,中职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是: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会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会识别地形图;掌握树木及林分材积(或蓄积)、生长量、材种出材量;能进行林分调查。高职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是:本课程是由数理统计、测量学、测树学三部分内容所组成,阐述了对林业试验、林业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小区域平面图测绘和地形图应用;有关林木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是一门内容广泛、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林木测算、统计分析和地形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林场、林业站、勘察设计院等林业系统从事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规划设计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工作。对比以上“森林调查技术”课程可知,中高职授课的内容中林木测量、林地测量、林分测量的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高职主要多一些统计分析,林木、林地、林分的测量内容与中职基本相同。 三、中高职精准衔接的探讨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数额庞大,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是国家林业局确认的重点专业、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中高职衔接课题的研究来实现中职、高职院校资源的互补,最终达到“2+3”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应统筹安排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走上成才之路。 (一)开发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专业教学标准。结合 2014年度“中高职衔接园林、林业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织开发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现代林业技术专业(“2+3”五年制)教学标准》,为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提供基本教学规范。以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为例,在一体化培养过程中,学生能从森林培育、苗木生产与经营、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森林生态旅游岗位提升到规划、调试、管理、职业经理岗位,进一步提升到研发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复杂度和难度不断提高。 (二)教材内容精准衔接。如何实现核心课程内容精准衔接,需合理解决中高职之间教学单元划分、科学确定中职与高职相关能力领域,分层确立课程目标,鼓励中职与高职联合开发校本教材指导书。根据林业生产要求将课程设置为若干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单元;将数理统计知识、林业规划设计、植物生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监测评价等内容列入高职教育阶段,让中职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过程,涉及部分专业软件课的调整,比如 ArcGIS 中职课程标准降低,中高职部分都保留这门课程,高职标准提高,从专业方面要求学生对林业空间数据投影变换及与其他 GIS 软件数据互换等适用方面的掌握和操作,让高职的专业特点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实训基地共享。林业技术专业是广西高校优质专业、特色专业、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林业技术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主要培养为现代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林业技术实训基地,在满足院内学生实训的基础上开放基地,以资源共享理念,服务中职学校,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享型运行和管理机制研究。例如,高职院校林业技术实训基地主要有湿地松母树林、法正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地面气象观测场、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实训基地、植物吮驹暗龋实训基地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可以实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双方共赢,为实现科学、有效、规范的中高职衔接积累有益经验。 (四)加强教研活动。中高职林业专业应加强交流沟通,联办教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每学期开学由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召开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材选用目录,交流心得。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学期中高职专业核心课教师定期开展一次教学质量活动月检查,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中职学校专业核心课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末组织所有参与“2+3”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特点,并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互动环节。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提出选择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统计汇总数据实施评价等四个步骤进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中图分类号:K90-4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5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按照文件精神,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2. 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有效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的透明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关注毕业生职业岗位中需要的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而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客观认识人才培养结果,把办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同时,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是与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的需要。 3.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以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还未构建和制定科学、公认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方法、途径、体制与机制等缺乏。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主要以卷面考试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这种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档案”为载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项目为主导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或决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理论。其中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站在全新视阈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具有公开、透明、全面、真实的特点。 4.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实施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可以称为社会评价,其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4.1 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 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层面可以包括高职院校、政府、行业企业、教师、毕业生、家长、社会舆论等,那么由谁作为评价的主体是需要首先确定的问题,借鉴国内不少高校的经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可以交由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进行。目前最为知名且比较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为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已与国内近700余所高校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是中国首家提供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也是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 4.2 建立切实可行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要考虑其专业特点,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机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凸显林业工程类专业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具体实施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时,第三方评价机构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三套问卷,问卷应按照指标体系,同时体现专业特点,设计第三方评价指标权重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问卷对应人才培养内容指标的设计,林业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均应涉及。 4.3 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三方评价实践中,各评价主体相对分散、独立,各具特点,因此,采用开放性、便利性的渠道与方式,能够让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参与评价。当前现实而可靠的做法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评价,即设计评价问卷,开发评价软件,然后引导、组织评价者参与网络评价。网络评价相对便利,没有确切的时间限定,有利于参评者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问题的策略和建议;十分易于组织,运行成本较低,也便于统计数据、分析原因、归纳结论。建立毕业生几页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信息资料检索和在线咨询等功能,从而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4.4实施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在第三方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信机制,针对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可以尝试“情报员”机制,每个顶岗实习或毕业班级选取1-2名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情报员,负责统计班级同学相关信息,并每月向学校信息管理员汇报,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学校可向班级信息情报员支付相应经济报酬。 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工作,进行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给出结论,并反馈给相关高职院校,院校责成相关林业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评价结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训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5. 结语 第三方评价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育行政评估和学校的自我内部评估的教育新评价方式,既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又是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方式改革的有力措施。构建第三方人才培B质量的评价体系对林业工程类专业真实有效、科学、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加强全新的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而不断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水平。 关键词:林业技术;实训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更多的管理技能,同时提高自己的管理技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对各种林业种植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全面理解,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得实践教育成为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加强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管理,首先应该要对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的地位进行确定,了解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教育应该要与高职的综合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各种林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各种林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林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各种林业技术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 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一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林业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合理的课程应该要综合专业教学目标以及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课程应该要包括各种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要能够调动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完成过程中能够提高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加强小组实践教学 小组教学是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创新,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小组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能促进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成立课程学习小组。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学习小组的成立是小组教学法的基础,成立学习小组时首先要对班级人数进行确定,以便确定合理的小组规模。一般说来,小组的人数应该要均等,但遇到特殊情况时也可以有所调整,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一般说来在小组成员搭配过程中,兴趣相似、能力相近的同学容易聚集在一起,小组成员搭配过程中不能完全任由学生自己选择,否则容易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问题出现。在小组成员的分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需要教师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组员搭配,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课程进行完成,协作完成课程中的各种任务。第二,加强小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的力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当前林业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教育受到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小组内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主要表现为群体之间的协作以及互动,比如在林业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林业技术专业问题的领悟有所不同,因此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以及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讲解过程中启发自己的思维,从而对课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第三,加强课程完成情况的评价。小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合作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且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比如在课程完成过程中的纪律、学习态度、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再给出统一的综合评价,最后得到平均结果,可以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紧张真实的反映。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而言,应该要积极加强林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完善,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要对实训基地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完善,应该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实训基地的各种教学设备不仅要具有先进性,还应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要具有经济性,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需求。实训设备的准备应该要尽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符或者相仿,保证在实训基地内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对日后的实际工作进行适应。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仅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保证相应的硬件设备需求的,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的社会部门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的投入力度。为了保证设备资金,学校也应该要积极拓展思路进行设备资金的筹集,比如不同的林业学校可以用在区域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投资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引言 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林业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林业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在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效率和水平。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效果分析 摘要: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根据林业专业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对2012级现代林业专业学生及区内林业企业进行生产性(综合)实训效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林业专业开展的生产性(综合)实训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团队协作精神;收获知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劳动观念、改善实训条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效果分析 德技并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1]。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提出:遵循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着力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接受良好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 近年来,为了提高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根据新疆林业生产实际和新疆气候特点,在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并最终形成“阶梯式”能力递进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林业工作岗位和林业生产过程的教学活动为导向,在林业生产季节,采取工作实践形式,非林业生产季节学习“必需”理论知识和室内可学的操作技能。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通过对林业产业的素质教育、专业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拓展能力4项能力模块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其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企业实训)――技能鉴定4个阶段,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一、实施生产性(综合)实训的背景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之一,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即林业的“时间性、季节性、艰苦性”等特点。林业行业涉及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在传统的学期制下,理论教学进程难以和生产实际同步。如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林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种苗生产重点在春、秋两季,按传统的学期制,无法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实践操作中。为此,我们修订了实训计划,利用春季、秋季让学生参加生产性(综合)实训,夏季、冬季抽出一定时间教授理论知识。本文通过对2012级现代林业专业学生、林业企业对生产性(综合)实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现代林业专业的生产性(综合)实训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1~2个月的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让学生实际参加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等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从事林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巩固和加深对“必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其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养成“爱林、护林、兴林”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林区、林业以及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 2.课程设计: 中职二年级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学生到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实训1~2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根据企业要求完成种苗生产、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参与林业实际工作,利用山区下雨时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林业生产的技术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3.成绩考核: 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习指导手册》,独立撰写2000字以内的实训总结。由本人、小组、校内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以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的原则,注重过程考核,侧重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态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项中考勤占10%,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各占5%,实习报告、教师评分各占10%,企业评分占15%,综合后最终形成学生的生产(综合)实习成绩。 三、调查样本和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2012级现代林业生产专业、实施实训的区内林业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2012级共3个班100人、企业共11个110人,分别回收有效问卷共100份(2012级)、110份(林业企业)。 调查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问卷的项目也有所区别。项目包括:“开展生产(综合)实习的季节”、“生产(综合)实习的内容”、“是否有收获、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学校委派的教师评价”等20个项目。 四、结果分析 1.企业对我专业参加实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满意程度。就企业而言,通过实习,对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给出的选择分别为:“满意”64%、“基本满意”36%、“满意”73%、“基本满意”27%、“满意”64%、“基本满意”36%(见图1)。企业对我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都表示满意,说明我专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在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渗透教学比较成功。 2.企业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择。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教学内容是否贴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0%、10%;“学生是否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的选项,认为“是”、“还可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0%、20%(见图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我专业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岗位的技能需求,同时,也认为我专业学生具备了在企业工作的综合能力。 3.学生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企业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的满意程度。就学生而言,“对我专业选择的生产(综合)实习企业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24%、5%;就企业而言,对“我专业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选项,认为“能满足”、“基本满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3%、27%(见图3)。 4.学生、企业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我专业生产性(综合)实习整体是否满意”的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99%、1%,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开展生产性(综合)的认同度较高;企业对该选项认为“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为82%、18%,说明我专业安排的生产(综合)实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校内实践操作与现场实训的差距,学校、企业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与学生本身存在问题的差距等。 五、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学生生产性(综合)实训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现代林业专业实施的生产性(综合)实训感到满意。但是,对有些选项,如:“学生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选择“不合适”的学生;“企业认为生产(综合)实习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否合适”的选项,有27%的企业选择了“基本合适”,说明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在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林业实训。林业行业属于艰苦行业,掌握林业技术离不开实践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是林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绝大多数来自林场或林区,他们很少有从事林业劳动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实训,积累“实践性知识”就更有必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生产性(综合)实训除了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现代职业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是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技术指导缺乏教学经验,其所讲授的实践操作与校内指导教师之间有些差异。使学生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认为是“劳动课”或者不知道是按照技术指导还是按照老师的讲授去操作。由于林业行业标准的不同,必须有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下过企业锻炼的、熟悉企业业务的教师作保障。一是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二是提高下派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数量,以满足校内和企业的对接,满足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怎么样会做的更好”。 3.加强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现代林业技术生产性(综合)实训是在“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教学过程围绕林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围绕林业岗位设计,教学场地围绕林场布置。要实现这一教学改革,必须有相应的配套保障条件作支撑。一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逐渐向行动导向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过渡,把课堂搬到林场、林区。二是打破“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根据林业生产特点安排教学活动,改变终结性评价方式。三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基地教学、生活条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提高实训质量。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多元动态”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初探 【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已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走出这个困境,必然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改革,其中就涵盖了评价模式的改革。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评价改革 学生学习或实习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反映学校的办学成果,体现学校的办学能力。从小的方面讲,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是检验学生获得能力高低的重要手段。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多数中职学校沿用了普通教育的做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无法对中职学生做出全面考核。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的意见》指出:“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重点讨论现代林业技术专业评价模式的改革。 1.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视校内评价, 忽视学生实习等校外学习方式的评价;二是重视理论课程的评价,轻视实践课程评价;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学生“能力本位”的需求,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稳定率低、跳槽频繁。 2.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 要进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就要理清学生评价的内涵。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个课程来看,应该涵盖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主体、评价模块等多个方面;从评价性质来看,应该涵盖理论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和态度评价等多个方面;从课程体系来看,应该涵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评价等方面;从课程类型来看,应该涵盖理论型课程、技能型课程、理实并重型课程等三种类型。 3.评价模式改革的实施 3.1评价模式操作流程 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实施的“多元动态”评价模式,具体流程见下表。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课程团队通过对现代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将课程定位为理论型课程、技能型课程、理实并重型课程三种类型之一。上表中各要素(或模块)所占的比例,随课程类型不同,比例大小不一。 3.2理论型课程 理论性较强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等课程,考试可以采用闭卷笔试或口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优点在于易于把握命题规范、考查知识面广。学生态度要素占综合评价的50%(作业及课堂提问(20%)、考勤(20%)、课堂纪律 (10%));期末考试(含知识与技能要素)占50%。 3.3技能型课程 技能型课程(含生产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如《植物识别》、《动物识别》、《有害生物防治》等课程),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不同课程包含不同的技能项目,各技能项目在课程中所占地位也不一样,要依实际情况而定,知识要素的考核可以融入技能考核中,故该类型课程的技能要素占综合评价的比例较大,但建议态度要素至少要占综合评价的30%以上,尤其在生产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更应该加大。 3.4理实并重型课程 既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调实践技能锻炼的课程,如《林木种苗培育》、《森林防火》等,建议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按30%、40%、3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 4.评价模式内涵 4.1多元 4.1.1评价内容多元 知识、技能、态度这三大评价要素。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包含这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4.1.2评价主体多元 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还有企业实训指导教师评价,甚至在数字化仿真模拟实训时,还有电脑的评价。 4.1.3评价模块多元 评价模块既可以是技能,也可以是知识,还可以是作业和平时表现。 4.1.4评价形式多元 评价方式既可以是理论测试,也可以是技能实操,还可以是口试、课堂提问的形式。 4.1.5评价指标多元 在实施评价时,可设置一些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2动态 “动态”是指不同的课程,其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德育课着重于“态度”的养成,基础理论课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实践课则注重“技能”的训练。 5.结语 新疆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能积极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林业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西藏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在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战略背景下,结合西藏林业的发展现状,构建具有西藏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该文阐明了构建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西藏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就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专门针对职业岗位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林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推动林业的新理论和科技创新,为构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美丽西藏、绿色拉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西藏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林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区的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1.西藏林业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结合西藏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局“十二五”规划,拟在全区七地市新建1000个左右的苗圃基地,以服务于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生态屏障工程及城乡绿化、美化建设。此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林下资源开发将成为我区林业产业的新经济增长亮点。 西藏林业从以生产木材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因此作为西藏唯一的林业人才培养教育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紧跟当地林业建设的发展需要,输送对口的林业建设人才,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提供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强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和社会实践,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随后又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重建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述新理念、要求,是研究高职教育特色的依据。西藏高职教育必须从以往的学科教育教学体系和中职教育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建立符合西藏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我院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受传统学科体系的制约,课程设置滞后,已不能适应本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园林化、生态化城市建设的理念逐步增强,林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亟待做出调整。因而,我院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逐步由林区木材生产经营和资源调查转向林木种苗生产和培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岗位技能作为切入点,逐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西藏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西藏生环境态建设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指导作用,通过林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综合分析得出林业技术专业岗位群、拓展岗位群及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目标,结合西藏林业特色和林业生产活动的特殊性,探索并构建了林业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苗木培育和造林规划设计为主线,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 基于工学结合的“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能力阶段、专业能力阶段、职业能力阶段和综合能力阶段。本专业为了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把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在第四学期的六月份,有一次返校,学生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实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第二次回到工作岗位进行定顶岗实习;第五、第六学期拓展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技能操作内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促进基于工学结合的“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本着基本知识够用和理论密切联系林业生产实际的原则改革原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职业动手能力培养转化,即“实际、实用、实践”,形成以“基础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践性课程开设在生产性季节,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技能模拟训练法。 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主要安排在非生产季节,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践性课程安排在生产季节,充分发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借鉴林业行业企业考核办法和职业技能工种鉴定的标准,实行“技能过程+技能目标”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大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的比例。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教学计划中,实现较好对接;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校企合作为途径,培养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增加,重要的是对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从培养基本能力到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融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因此完善校内专项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生产性过程实训、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建设融实践教学、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非常重要。 3.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功能,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多级教学督导评估机制。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督,注重实践教学,进行开放管理,重视监督过程中企业的参与。与企事业合作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设计岗位管理流程、制定岗位运作规范及操作细则。在运作上,进行资料收集积累、数据分析、措施改进、反馈结果,做到有调查、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具要求、检测、修正、持续改进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4.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专业技能的培养,无论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是课程内容的更新等等,双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先行一步。因为缺乏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的教师,缺乏对实际问题、实际操作等深入了解的师资队伍,而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特长,都是空谈而已。因此,系部应有计划、有目的让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进修,并积极参与科研和课题研究,选派骨干教师到高等学府学习访问,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样才能造就一支真正适合林业技术专业教育的教学团队。
毕业素质论文: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从师任教的综合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已逐渐被全社会所认识。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1. 应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教育观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来鉴别、评价音乐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各个方面来欣赏、理解音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 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音乐教师应具有“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的能力。“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声乐技能与歌曲演唱,键盘乐的弹奏与即兴伴奏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编导,合唱队训练,指挥常识,少年鼓号队训练,文艺晚会的排练,组织与节目排演,良好的乐理,较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等。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掌握并能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中外音乐史等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或两门的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建议 1. 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高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会唱歌,又要学会教别人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需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 2. 挖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 (1)高师音乐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是运用“传授”和“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是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编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讲解、辅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求得知识与应用的统一。 (2)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比如讲“合唱”贯穿“和声学”,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是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的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大型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几首咏叹调,一年弹几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力求“通才”与“专才”的统一。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结合新音乐课程标准,提高自身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可采取以下措施: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新教材的使用;了解“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课程目标的学习;将新课程纳入《音乐教育学》课程中。音乐教育学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它涵盖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并和教育改革有实际联系;要组织师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标准,实施自我掌握运用的能力。 毕业素质论文:强素质\重技能\拓市场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摘要: 结合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实践,分析了职业院校业招生就业工作现状,提出了应从明确学生定位、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着手,强化就业市场开发,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从而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就业;毕业生;大专;职业院校;政策研究 0引言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实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推动学校稳步发展。 1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西安电力学校,1994年3月升格为专科,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电力类普通高校。学校招生范围为全国30个省区,总体生源情况良好。在计划投放较多的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占总计划的85%左右),生源情况较为理想。以陕西为例,报考比例达到3:1左右,近三年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为458分、462分、464分,平均分分别为477分、482分、488分,远远高于省控高职线。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5.94%、93.60%、92.88%,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吸纳学校毕业生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他经济形式企业占35%左右,并且其他经济形式企业录用份额出现逐年上升趋势。情况表明,在目前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情况下,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也已成为安排大专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渠道。 从行业分布来看,学校近三年在电力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77%以上,主要集中在电网企业、五大发电企业、其他发电企业及其他电力企业。 从就业区域分析,学校毕业生就业基本上是以面向西北的电力企业为主,但近年来毕业生选择到沿海及其他地区工作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从区域就业比率上看,学校沿海及其他地区就业比率从2008年的20.81%,2009年22.08%,逐渐增长到2010年的41.98%,这不仅说明毕业生逐步转变了就业观念,也同时反映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工作日见成效。 2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技能培养,积极为企业输送合格适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后,高等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学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大教改投入力度,强化激励和示范作用,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在强调“精、严、细、实”的教学传统前提下,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结合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理实一体”的课程开发,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试点,近三年来,学校投入150多万(师均投入5000元)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强化技能实训。学校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定位,大力开展技能实训教学,加大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近三年投入资金1.2亿,建成符合生产现场实际的发电、变电、输电、供电、营销、通讯、管理等21个实训基地,并开展技能鉴定,强化学生生产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就业前技能水平提高。根据学生就业后反馈的数据,学生在就业后3个月至半年时间即可达到发电厂生产运行岗位定岗要求,较电力企业要求提前半年到一年时间拿下工作岗位职责,为生产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管理。秉承六十年一贯的严谨管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卓有成效。1999年以后,在高校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状况,结合电力企业生产特点,坚持半军事化管理,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在学生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坚持违纪处理和学籍处理,近三年学生违纪处理人次数从2.3%降到0.67%,留级生由1.3%降到0.55%,对达不到学业要求的学生严格处理,从而保证学生质量。严格管理,铁的纪律,强化了电力行业特点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就业后很快适应企业要求,这也是学校学生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3在就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能源基础工业投资,电力类企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学校在坚持传统电力类专业特色的同时,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确保学生就业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在原有就业制度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细化,制定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突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向纵深开展。二是建立就业工作激励机制。针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学校于2009年3月颁布实施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就业工作激励机制,促进就业市场开发,稳定毕业生就业率。该项制度充分调动了全校教职工参与就业市场开发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是注重“市场导向”,积极开发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开拓和建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已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工作,由校长及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青海、陕北、内蒙、深圳、广东等地开发就业市场,并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市场开发团队。根据学校学生专业特点,加大在能源产业聚集区的开发力度,如新疆吐哈地区、宁夏宁东地区、陕北地区等,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向西北以外地区不断拓展,在沿海及其他地区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四是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具有一般市场运行特点,及时捕捉就业市场信息,是做好市场开发的关键。学校依靠五十多年办学积淀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开发就业市场。另一方方面,高度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及时准确的接收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发展状况,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五是加大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在开设常规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增设电力企业发展方向讲座,向学生讲解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特点,明确本校毕业生及就业工作的科学市场定位,积极引导学生到国家能源工业重点发展的西北地区就业。 毕业素质论文:“双轨”规划,打造高素质毕业生 摘 要: 为了让毕业生更快地给自己定位、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强地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院采用“双轨”规划教育方法,从学院“育才规划”和学生“成才规划”两个方面着手,双轨其下,以把毕业生打造成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理论和实践能完美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双轨”规划 成长规划 育人规划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学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此时,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高校重点研究的问题。 目前,毕业生盲目就业的问题十分严重。经常有大量毕业生直到临近毕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还没有一个大概的定位,简历的制作基本处于一种无知状态。招聘会上,许多应届业生乱投简历现象屡见不鲜,签订三方协议后,毁约的现象也经常发生。针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大、自我认识不充分、择业盲目等不良现象,我院制定了新型的就业指导措施,利用“双轨”规划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步步为营”,以绝对的实力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林。 一、何谓“双轨”规划教育? “双轨”规划即为学院的“育才规划”加上学生的“成才规划”。“育才规划”是学院根据学校、系部及学生的特点制定的职业指导课程,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育才规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育才规划课程的构建以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分阶段职业指导:一年级开设择业指导课;二年级开设创业指导课;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 “成才规划”是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双轨”规划之间有何关系? “育才规划”是学院面对全体学生的宏观教育,而“成才规划”则是学生个体对自身的微观设计,两者平行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首先,“育才规划”是“成才规划”的基础。学生刚步入大学的校门,难免对大学生活感到新鲜,而对自己的学校,专业,甚至自己本身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没有能力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及时按阶段给予“育才规划”教育,即择业指导,让学生在入学适应教育以后,就对学校、对专业、对自身有整体的认识,能够根据专业特点、自身能力、兴趣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学生的“成才规划”建立在学院“育才规划”基础之上。 其次,“育才规划”调控“成才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级的提高,基础知识的丰富,自身能力的增强,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及时的调整,学院的“育才规划”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起着很好的调控作用。学院在二年级、三年级分别给学生“创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在各种教育课程、专业讲座等的教育、感染下,学生的思想可能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原先制定的生涯规划,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或是对原来规划作适当补充。如,有一名学生原来根据专业特点、自身评估给自己职业生涯定位为高级工程师,但在经过学院深入的育才教育,听了老师的创业指导教育后,他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想在毕业五年后就开创自己的公司,职业定位由原来的高级工程师就转变成了高级管理者。可见,学院的“育才规划”教育确实给学生的“成才规划”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再次,“成才规划”反作用于“育才规划”。当今,大学生的“成才规划”已经成为各大院校重点关注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话题也到处可见,许多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但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个时候需要学院给予相应的合适的“育才”教育,同时又根据成才规划的独特性与阶段性对宏观的育才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成才规划的结果使育才规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细化,让其更适合学生的发展。目的是在多次调整以后,找到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湛、适应能力强、团队精神足的优秀毕业生。 三、如何实施“双轨”规划教育? “双轨”规划具体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在“育才规划”的基础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成才规划”,再根据学院“育才规划”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作适当的补充和调整,目的就是将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毕业生。 “育才规划”第一步:择业指导。一年级的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大学感到无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学习,不知道如何走好三年的大学之路。虽然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学院在大一开展择业指导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新生在入学适应教育期间,对他们进行学校、专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学院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如何在接受“择业指导”教育以后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大一阶段,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然后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的育才教育已经使学生加深了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学性,使学生树立了专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了基础。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估,准确的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根据规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育才规划”第二步:创业指导。把“创业”作为学院育才规划的第二步是时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谋取职业。本阶段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重点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还包括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等。 大二阶段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参与学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部分学生在创业指导后会改变其原先生涯规划,而有的学生则坚持原来制定的生涯规划,只是在某些细节方面做了更深层度的细化。 “育才规划”第三步:就业指导。无论是育才规划,还是生涯规划都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现在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以调整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 这个时候再回首看看自己入学时候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有没有根据学院“育才规划”教育及时对“成才规划”进行适当的细化或调整?自己是否按照规划要求一步一步走来?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要求?是否让自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毕业生?是否能够以一定的能力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林? 学院实行“双轨”规划这样的教育方式,将“育才规划”和“成才规划”完美结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双轨”规划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断的实践、谋和、创新;需要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的毕业生打造成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理论和实践能完美结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毕业素质论文:新时期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学校的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根据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及为高职院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 高职院校 英语 策略 一、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调查分析 1.专业知识需求 通过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调查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基本包括专业知识、人才能力、岗位素质需求三个维度。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专业知识需求中可以看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积累,对了解客观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企业中国际贸易类行业,对于一些高层次、高科技的系统化信息,需要以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大部分企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强、英语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中,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胜任工作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作为工作储备。 2.人才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还体现在人才能力的需求上,能力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及专业的培养与训练。企业日常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中英文工作的处理问题,这就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实践能力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大部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最为看中的就是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营销推广能力,不少企业中的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非常频繁,掌握英语听说的实践能力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因此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中对人才能力有着较高的需求。 3.岗位素质需求 对于岗位素质,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对于岗位素质的要求则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善于沟通与学习的基本素质,这样在工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此外,应变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也是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变,组织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其中,企业最重视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面对一些中英文工作时,能够拿出坚持的态度,认真完成工作。其次,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中还比较重视团队精神,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善于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面临问题 1.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困境 高职毕业生是经济发展的紧缺性人才,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困境的根本在于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达不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及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足。目前我国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对于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高职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与高职毕业生自身英语能力不足,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不够完备,没有完备的英语课程设置。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实践经历少,以及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法与实际社会岗位需要脱节。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培养方案,高职院校方面应当注意完善英语教学体系,对英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方面应当对英语师资力量进行强化及培训。 1.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明确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的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中需要明确新时期企业的需求,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思路的改革。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精神,教学观念落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在高职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中要注意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发挥出英语的使用价值,高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仅是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英语实践应用。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相关的工作,创新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中,还需要注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当前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体系课程十分单一,分为英语技能训练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两种。其中,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以英语语言运用教学为主,而专业英语课程专业性过强,理论知识过多,学生中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课程偏难,词汇量大,内容形式单一、枯燥,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因此使得英语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出现问题。基于高等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未来工作中更多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符合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场英语运用的能力,调整英语难度,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以及企业需要创新教学体系。 3.英语师资力量的强化及培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大,学校进行扩大招生,基于这种情形必将导致教师需求的增加,而在高职院校中,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相比于其他专业比较欠缺。目前高职院校中缺少英语教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素质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经历少,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弱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强化英语师资力量,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教师学历高低上。 毕业素质论文:论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摘 要:我国大学生的数量逐年攀升,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各高校应尽快加快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逐年攀升,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达到了749万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毕业即是失业已成为一个残酷的事实。当然,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部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各高校本应尽快加快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但是,现实情况不尽人意:用人单位反映部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够,且存在功利性强、缺乏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由此可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通常而言,综合素质是指个人在特定的时期,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社会修为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人的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外部形态以及内在涵养的比较稳定的特点,[1]是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手册上明确标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含了德行素质、在校成绩、文体素质及能力素质四个部分,而更有学者对大学生的素质做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即: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这七个方面。[2]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硬性要求。 二、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其在从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在大学期间所读的 专业不是一个方向,但大学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会对他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方式、知识领域范围、逻辑思维乃至个人的性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同的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对于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似的人生体验,它们会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心理、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储备,即不同职业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及专业人员本身所固有的职业素养。通过不胜枚举的成功人士的实例证实,许多人可以在非专业的职业领域内之所以可以取得显著的成就,究其原因,正是他们通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的学习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都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由此可见,无论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什么职业,他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会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发挥和运用。[3] (二)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及相关能力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无数的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奋进、拼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道德品行等在内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近些年用人单位意见和人才市场的就业信息反馈意见来看,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更多地是看重人才的品行。而这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价值观念,只有牢牢树立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起来的理想与信念,才能使之成为个人人生奋斗方向和前进的驱动力。 2.增强法律观念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公平与正义观念、权利与义务等基本观念。[4]自觉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3.提高科学素养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大学生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认知方法,在自身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冷静的内在心理素质,树立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广泛猎取文化知识 科学巨匠钱学森曾说过:“我们要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5]文化知识中包罗万象,涉及到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宗教学等领域内的人文常识。古人曾讲:“腹有诗书气自华”,意识是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而要做到这点,可以通过诵读经典名著和欣赏文艺作品等途径培养。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抗压,解压能力、向上进取的奋斗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都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外界教育环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里特征、行为方式和能力等心理因素。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有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心里素质。 6.扎实的专业技术 牢牢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核心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着重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知识技能在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的过程中,都能为他们保驾护航。 7.强身健体,强壮体魄 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的体质、体魄、身体耐性和灵活性等,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养成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其日后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促进其身心康健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都大有裨益。 (三)储备社会实践能力 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到个人兴趣、爱好及个人特长的选择,也更要注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语言表述、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作用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这是因为,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作用力。这是因为,社会实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力,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多数大学生应聘者自身所具备的硬性条件往往不差上下,而能决定其成败的是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可惜的是,在校园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更为重视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却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而实质上,这些被人们所忽视的实际能力,却恰恰成为学生们找工作及阻碍他们事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不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实中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客观地看待自我。这具体表现为对求职岗位、薪金等期望较高,一味追问企业能够给自己什么样的生活待遇,而较少自问自己能够为企业做什么。此外,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遭遇挫折后,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是唱高调,也不是一味地不讲个人利益,只讲奉献,而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看待就业市场的正常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就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特点,尽快确定将社会与个人求职目标相统一起来,不仅如此,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帮助大学生转换角色,以便尽快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充分了解就业信息,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专业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用阳光的心态应对职场障碍。 (五)提高求职面试技巧 求职面试的技巧是获取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之一。用人单位都在积极地找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聘者担任某一特定岗位,但是,求职者若想叩开职场大门,就必须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通过特殊的技能展现给用人者,即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意义涵盖广阔,这包括口头及书面沟通技巧、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技巧、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跨文化沟通技巧、组织策划等技巧。【6】在求职者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后,求职者就需要有目的地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真准备应聘材料和应答语言,并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与面试材料,以期更有效地展示自我真实水平与风采。良好的求职技巧有助于求职者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把自己的个人才能及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这里所涉及的各项能力不仅在学生择业时需要,这也必将在其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要掌握这种对自己能力正确评估的技能,及时了解自身与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差距,同时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以期早日达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此外,学生要根据招聘条件,逐步完善自己的应聘资料,这将会大大提高其应聘成功的机会。 深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是进一步顺应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竞争的硬性要求。它既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及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大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竞争中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接受了高等教育多年的大学生们,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如能给予其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其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及适当的求职技巧,就能助其早日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总之,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对策及有效途径。 毕业素质论文: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研究探索 摘 要:随着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会计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会计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毕业生角度开展调研分析,采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开发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通过对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其过往几年实际工作中正反面的工作事例,用专业技术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会计专业学生建立有效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 综合素质模型 知识 技能 职业素养 如果把毕业生看做院校输出的产品,其商品化后面的细分市场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场需求,围绕需求去开展人才培养,我们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生命力。 本文重点从员工(即毕业生)角度展开。课题组利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创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选取会计专业绩优毕业生和绩差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收集有效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 在素质模型中,识别素质和能力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即包括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技能/能力: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职业素养:指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深层次意识和习惯,它是决定个人职业潜能的重要指标,即冰山素质模型中水面之下的部分。 从本次受访的毕业生实际陈述的其现实工作中的情况,提炼出影响其实际工作表现或业绩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层面的现状如下。 1.知识层面 在知识层面,受访学生基本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财务知识,但成本核算、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 知识的教学比较局限于财务专业领域,这当然是可以起到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重点学习好专业知识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理解企业业务的进度比较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性。 2.技能/能力层面 在技能/能力层面,受访学生在陈述自己做得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时,对于影响其工作成效的技能/能力的表述多集中在: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等方面。 受访学生相关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就业后工作成效的关键能力都是做为财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技能和能力。 3.职业素养层面 在职业素养层面,受访学生对于影响其工作业绩的主要素质表述集中在: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 受访学生相应的真实语言表述节选见表2。 对于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责任心、主动性、成就动机成为影响其工作成效的主要职业素养。其中尤其以成就动机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素质模型三个层面的能力素质中,职业素养是最难培养和训练的。 二、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模型 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结合企业管理中对财务人员素质模型的研究和运用结果,我们对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模型做如下总结。 1.知识层面 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税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2.技能/能力层面 (1)财务核算、税务处理能力 ①定义:收集企业财务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准确、及时地编制各类凭证和报表、计算并上缴应纳税款,完整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绩效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并确保正确性、及时性、合法性。 b.优秀水平:能够根据业务类型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能够审核他人的财税业务处理,准确判断正误;能够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纳税筹划、帮助企业合理避税。 (2)学习及知识的转化能力 ①定义: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其转化成实际操作步骤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各类交易的要求,正确分解并形成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 b.优秀水平:能积极主动了解专业领域形成的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 (3)沟通协调能力 ①定义: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与他人达成共识,并能以合适的形式(书面、口头或其他)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正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掌握与他人的交流重点,能对可能影响达成一致的因素有准确的预判。 b.优秀水平:交流中能根据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对方达成共识,对产生的矛盾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4)关注细节的能力 ①定义:了解实际工作中各个细节的具体工作,准确掌握各个细节的工作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控制错误产生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够细致地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9%;对他人提交的数据资料的细节性问题能准确判别。 b.优秀水平:能有意识地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系统性工作的建立方面去思考减少细节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5)自我激励能力。①定义: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奖励和处罚的情况下,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能力。 ②需要达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仍能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b.优秀水平:在没有外界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能自行设定工作目标并排除干扰去实现。 (注:优秀水平是在合格水平基础上的能力提升,是在满足合格水平之后的进一步的培养目标。) 上述能力只是列举了与学生工作业绩关联度相对比较高的几种核心能力,也是几种需要重点培养和加强的能力。当然,要取得好的成绩,是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发挥作用的。 3.职业素养层面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内心追求卓越的一种心理内驱力。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自我绩效目标的高标准设定,以及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绩效水平; ②愿意承担更多职责,将事情彻底完成; ③不断积累各种成就,对完成工作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热情,努力达到标准或客户(包括内外部客户)的期望等。 这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其他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挥。 (2)责任心。责任心体现在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是基于责任而形成的一种应该承担、敢于承担的意识。对于财务工作者,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责任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①一种严谨务实、关注细节的工作态度; ②信守承诺,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的品质; ③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个人工作、行为符合规范等等。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责任心的缺失必然直接导致其工作质量下降;假以时日,必然强化其“打工者”的心理暗示,从而加大其职业积累的难度。 (3)主动性。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积极主动的人会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觉,具备敢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主动性常常等同于超出工作需要或期望的某种努力。在具体工作中,主动性表现在: ①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在尚未要求解决问题之前就积极了解问题,为将来解决问题提前做准备; ②对工作相关联的甚至工作之外的问题进行思考; ③积极发起变革或是采取行动以提高效率,处理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满足顾客(内外部)需求等。 (4)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对自己的观点、决定、能力的自我信仰。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自信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技能的熟练运用程度。而在实际工作中,自信心体现为: ①偏爱或热衷于向工作中的某些难题发出挑战; ②积极寻求独立,愿意以独立的姿态开展工作,对专业工作认真负责; ③在主要问题上表现出丰富的专业知识,愿意以一种明晰、自信的方式挑战他人的想法; ④在那些更有经验、更有知识的人面前也能有效工作; ⑤能妥善处理批评意见,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把握重心控制局面。 三、小结 在教学现状中,由于教育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尚处于摸索期,一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而对于职业素养,基本没有涉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素质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个人要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须是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都要符合市场需求。 根据调查模型和会计教学经验,提出技工学校会计专业“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企业为中心,把企业的工作环境应用于教学,将实际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以技能应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企业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项目教学的情况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学,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主要采用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将学生引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就关键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反复、针对性训练和评价的立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确保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毕业素质论文: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与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非常重视的现象,本文就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基于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期望分析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的现状,探讨了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以及综合素质考核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并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深入研究了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就业实践 如今国内外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供需较为严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要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推广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人才市场来看,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也变得更加民主,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频繁,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越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期望有如下几点[1]: 1.良好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质。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的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前沿展望有广泛的认识。 2.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项目,是继专业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点考核内容,希望能招纳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具体上是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更注重团队精神。现在众多企业十分重视团队意识,一个好的团队能带来的贡献远远比个体贡献值相加还要大。要求毕业生有团队意识和整体思维,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触发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气氛。同时良好的交际能力,会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有较好的动手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如今企业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担心会招到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员工。动手能力涉及到个体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下顺应我国教育改革趋势的大众教育办学模式,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得到了更多人们和企业的认可。但这种办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去革新、转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有别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体就业竞争上处于落后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略低于公立院校。 2.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对在校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能适应该领域各个岗位。同时,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就业好坏程度成正比,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局限性。如今高校在设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实施方案时,大多都是以学校的角度,主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素质考核的成绩往往是用来作为党员入党考核、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各类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及考核项目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运作大而实际虚,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无法顺利市场趋势,无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锻炼、考核,进而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设置 高校在制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时,所考核的内容应该以更利于毕业生将来进入企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标准,能反映学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除了拥有能自主刻苦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换,社会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正受着来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被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爱国观念、热爱社会观念,不可忽视。 2.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为高校毕业生产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意识;职业道德精神等等。 3.专业文化水平与素养。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工作能力难以全面发挥,因此,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努力地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到行业及其行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调研,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部分。 4.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如果就业形势不佳,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在挫折到来之前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或在经历挫折时,有能调节自我心态的能力,使得自己能从容冷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实践中的探讨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就业实践的可行模式。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许多的弊端,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二是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体现其“专门人才”特色;三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实践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实践模式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教育行业和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进行发展而来的。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又能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和社会双赢互动的模式之一。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校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高校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可获取全新行业信息,拓展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了解市场和各行各业的实时信息。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纽带,认识社会和市场的实时状况,不但增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围。同时校企合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尽快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进入工作角色,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团队凝聚力。 3.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方,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强了领域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实用技术人才。(1)正确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监控体系,全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之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从而正确衡量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以此为根本进行有用的专业配套设置和有关的课程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实践体系。(2)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使企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校的教学手段逐渐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主线进行转化,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毕业素质论文: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封闭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针对此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深入了解了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素质 会计专业毕业生 问卷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胜任职业的会计人员,即培养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对陕西省大学会计教育的不足和为提升陕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问卷设计及样本描述 (一)调查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关于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重要性方面,二是关于对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满意度方面,三是对学校教育需要改进提出建议以及对学生自身提高专业素质提供建议方面。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一是从事会计教学或学术研究的教师;二是实际会计工作人员,包括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三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四是会计专业大四学生。调查方法: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问卷相结合。 (三)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包括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剔除没回和无效的,实际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如下: 按职业,会计教育或研究人员30人,会计实务人员212人,非会计专业管理人员52人,大四学生58人,其他32人。 按学历,硕士及以上51人,本科234人,大专99人。 按从业时间,0年的58人,0-1年的69人,1-5年的114人,5年以上的143人。 三、调查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各专业素质分析 结果分析,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知识;受访者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会计人员最重要,而知识最不重要。按评价结果看,受访者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均不太满意;其中,对知识素质最满意,而对职业判断能力最不满意。 (二)陕西省会计毕业生专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调查中显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太满意。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懒得学新知识,跟不上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更替,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和处理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会计的工作质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企业往往账实不符,出现问题;有的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考取专业职称和会计师证书的意识十分淡薄。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善。目前,陕西省大学会计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侧重知识理论教育,轻视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如设置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等课程,而忽视对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中教师较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帮助其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也较少插入具体案例进行实际分析。在实践方面,学校学习与单位实习结合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时的综合素质。 3.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上,教师仍然以课堂讲授书本知识为主,添加案例较少,与学生互动少,使得学生学习被动,知识变得抽象和枯燥,难以发掘其主动性。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课很少或者没有,导致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会计毕业生综合能力较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毕业从事会计岗位的职业素质自然就低了。 四、对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提出建议 (一)调整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会计教育应该定位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强调应试教育。所以,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要强调综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是仅就科论科,而应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运用。因此,老师应该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能总让某些老师长时间带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应定期给老师换课,使其知识充分。老师应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具有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为他们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实践力度 在教学改革中,要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分布,增加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会计实训模拟、会计实操训练、电算化操作、会计案例分析、毕业实习等;在实训课程中,可以邀请校外的会计、税务、审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讲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业务水平。同时,行业或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应引入学校的课程中,使职业培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毕业时同时拿到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法结合运用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必须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启发式和培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学生来讲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要增加与会计职业判断相关的内容,强调培养职业判断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慢慢养成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四)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习 学校应在学生大三或大四期间抽出时间安排其参加实践学习。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学校选择某一实习单位进行长期合作。学生到实习单位兼职会计相关岗位,可以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运用,又增强了实践能力。学校要把课程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可以分开并各自集中在某些周进行,也可利用周末或长假时间安排实习。 (五)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首先,各级部门和单位要重视继续教育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把继续教育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时间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切实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其次,会计人员应当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毕业素质论文:音乐专业毕业生素质的培养 摘 要:音乐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门人才,我校音乐学学生临近毕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毕业生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适时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优秀合格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从而繁荣我们艺术的园地。 关键词:底蕴;音乐修养;声情并茂;情感优化;市场包装 音乐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门人才,他们对繁荣社会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尤其是经济形态的不同,便必然出现对音乐人才的不同素质要求,我校音乐学学生临近毕业,我认为,为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利实习试讲,再此对音乐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结如下: 一、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贯通的音乐修养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音乐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地理等多门综合的文化知识。有一些音乐工作者(包括音乐教师、歌唱演员、乐手等)在拿到一首歌或一部音乐作品时,仅仅是演唱汇了作品的旋律,对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甚了解;某些音乐教师也只是会教唱曲调、节奏,讲不出作品的含义。近几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歌手大赛,测试项目中加入了素质测试。对这一举动,社会反映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样要求音乐工作者音乐毕业生不仅不是对他们的额外要求,而正是社会在发展中向专门音乐人才提出的更高标准。坚持这样的培养方向才可能逐渐减少以至于以后的音乐人才不要成为“音乐匠人”。 音乐素养指的是音乐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衡量音乐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国外,大量以前鲜为人知的音乐文化领域。如西方的蓝调、布鲁斯、偶然音乐、噪音音乐等等。这些西方音乐的涌入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还引导了我们同国际音乐主流接轨,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了国际舞台。正如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效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唱法”。在器乐上,民族器乐与西洋乐器的相得益彰,使中国民族乐团一次次出现在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上。因此,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音乐毕业生,必须具备中西音乐文化贯通额素养。 二、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音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必然要求音乐人才也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所谓音乐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指不仅在技巧上、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在表演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音乐艺术只有当“声”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声情并茂,才能将乐曲的内容、作者以及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将之流进听众的心灵,使观众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声”与“情”两者在音乐艺术中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现在很多音乐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巧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但一上台参加表演就觉得无论是动作、举止还是抒发作品情感上都有欠缺,音乐本身是时间的艺术,它要求表演者在一段时间内将多年积累的技术技巧及经验表现和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具备较高的技巧的同时,具备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以情带声,做到声情并茂,已达到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要达到声情并茂,先要以声传情,“声”即指音乐技巧、技术理论、歌者的演唱技巧、乐手的演奏技术、作曲家的作曲配器理论等。再以情带声,“情”是音乐家的思想感情,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音乐修养,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情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声”无“情”,那是没有灵魂、没有意义的音乐,同样,只有“情”而无“声”那只是头脑中的思维、情感而已。现代音乐人才只有“声”“情”结合,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只有“声”“情”并茂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音乐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情感的优化效应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维系素质形成,是音乐学毕业生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是社会发展对现代音乐学毕业生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音乐教育中进入特定的环境。以情感诉求为基础和纽带,可以促进音乐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产生一系列的优化效应。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条、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依赖、创造力的凝固。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演唱、节奏、节拍的重复及律动的配合,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学毕业生要学会贯穿情感,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音乐学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之始就要把本源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以及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学生做生动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同时,走出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感觉,进进入一个情感的真实环境。这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本源环境和现实环境的联系。教学的着力点必须始终放在调动学生“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上,使学生处于萌发情趣的氛围之中,这里面,关键是音乐学毕业生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由学唱的单纯模仿进入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进入自己的探索。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必须精心编创教案,调动多种手段,开展组合式教学,动静结合,衔接配套。具体到音乐教育,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唱歌与律动结合,是歌唱与情感表达互为作用。 四、熟练的电子音乐技术及自觉的市场包装意识 将电子技术运用到音乐艺术中去,打破了以前音乐只能由人演出或由人演奏,传播途径只有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不仅加快了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而且造就了音乐的多样化形式。尤其在电脑音乐出现以后,一些电脑软件的使用,可以使我们在电脑上制作出具有任意一种音色、音量,时值的音乐,由电脑制作出来的音乐里有相当高的精确性并且具有修改方便的特征。就传播途径来说,通过电脑及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音乐冲破地域和国界的局限性。加强音乐的传播速度和力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音乐人才,应当将电脑多媒体及电子信息技术等作为一种工具,加强电子技术在音乐制作和流通过程中的运用,将多媒体,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传统音乐的革新与传播。 音乐作为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发挥着促使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它将通过自己特有的性格,以多种形式、多种媒体方式,把一种形象、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到社会中,使人们在商业文化、美学文化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多健康文化的参与。高水准的音乐沙龙、交响音乐会以及新兴的音乐美学文化将取代很多诸如电子游戏厅、低下赌场E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例如近期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新酒吧,除了高品位的室内设计和优雅的消费环境,更重要的是直接引进音响视听器材,在这里可以听到、买到最好最新的音乐作品。所以音乐也就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产品的不断升级,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音乐包装了市场,同样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音乐毕业生的自我包装意识也要不断提高,从开初的一支笛子、一把口琴到每晚十九点听到新闻联播上演奏出庄严雄伟的《国歌》,感受到音乐和声的魅力与震撼,歌唱演员从以前单一小电声乐队伴奏演唱,到现在气势庞大的乐队演奏,我们也感受到了音乐通过包装后强大的感染力。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简单的装束、舞台单调的设计到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容光焕发的演员出现在华丽辉煌的舞台上,这一切让我们耳目一新。这一切都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以及音乐人才包装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给音乐毕业生的培养成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适时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优秀合格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从而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艺术的园地。 毕业素质论文:职业化教育背景下毕业生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多,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现状,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并深入分析大学毕业生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就业效果,同时也与企业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职业化教育已成为必然。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已成为各学院思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企业需求;毕业生素质;匹配度 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大学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匹配程度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包括自身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包括自身素质及实践经验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匹配度。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应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素质,并清楚自身在就业中的优势与劣势。由此可见,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职业化教育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毕业生素质现状 (一)在身心健康及个人修养方面,大学生普遍缺乏运动,对于身体素质也不是特别重视,同时,也不是特别注重穿着打扮等礼仪问题。 (二)在社交能力方面,多数大学生的交际圈子过于狭窄,交际能力比较薄弱;团队协作能力也很弱。首先,学校所提供的团队环境对此有一定的影响,社团组织有限,其次,多数学生没有培养自身团队协作能力的意识。 (三)就适应社会能力来讲,随着如今社会发展的开放化,大学生在假期结伴外出旅游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在创新能力这块,如今的大学生空有创新意识,却缺乏创新的能力,一方面,我国高校存在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诸多因素,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高校部分学生缺乏大胆求新的精神,局限于书本知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在校成绩在影响大学生就业方面占一定比例,而大学生在校成绩现状却不容乐观;另外大学生虽然都有过兼职的经历,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却很少,所以工作经验是大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最后,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学校对理论学习的偏重和学生实践意识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当匮乏。 (五)在自我决策能力方面,领导能力是最差的,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仅仅想当次要管理者或者服从命令的群众。这充分体现大学生的领导意识不强。但在自我管理和独立方面还比较乐观。 二、企业对大学生素质需求 (一)人际交往: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企业重视人际交往是无可厚非的。 (二)实践能力:工作与学习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实践,一个是纸上谈兵;而这恰巧也是我们从校园进入到工作岗位所必须面对的;同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看重的无非也是你的实践能力,因为这关系着公司的利益,所以,实践能力是我们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所必备的。 (三)团队协作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懂得协作,敢于协作,放下身段去与团队中的他人协作,是生活中的你、我、他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在如今的企业当中,对于团队协作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四)领导能力: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都追求成功、渴望成功。渴望当一名受人尊敬领导者,想要作一名领导者,就需要你具备领导能力。而领导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决定一个团队是否成功。企业当然也希望大学生能够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三、建议 (一)职业能力和企业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从高职院校来看,可以依托企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弥补”双师型和师资的不足,完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从学生能力角度看,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行职业实践活动,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通过掌握职业技能与学生就业相挂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到增强。 (二)教育与职前培训一体化。一个新员工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学识和经验与工作的不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会感到较大的压力。这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又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因此,职前培训不可忽视。因此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相对应的职前培训必修课。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一,以非业务素质为重点,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第二,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形势,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度的高低,并基于企业的需求分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匹配度。有些学校由于忽视了企业的需求,仅仅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致使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由此可见,在职业化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提高匹配度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经之路。 毕业素质论文:民办高校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与就业创业工作分析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本文提出了将素质拓展训练运用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去,为做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 素质拓展 就业创业 1.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的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可丰富毕业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拼搏奋斗精神,最终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也是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2.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2014年创业大学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超过3成,今年,又有48万大学生在工商部门登记创业,比去年多了12万。民办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市场作用、着力改革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 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民办高校要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2.1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属于通识性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有效载体,因此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我国大学创新教育较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层面的指导上,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足,而“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等多为临时性的安排,并未采取规范性的课堂模式,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这个层面讲,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整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层,是实践层的有效支撑;同时从实践的角度看,它又是比当前惯常采用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更规范和更高层次的形式。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指:民办高校有计划地位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所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2.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类教育体系应包含基础层、引导层和实践层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层面属于课堂教育,第三个层面为实践能力培养。基础层的课堂教育指的是“创业管理”、“创新管理”等性质的课程;引导层指的是带有导向性的课堂教育,比如“风险投资运作”等具有强烈创业导向性的课程。部分民办高校已形成一些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民办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并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2.3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好一批实训实践基地。同时建立成果和学分转化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创新创业项目。民办高校首先在课程设置和专业上要进行调整,要积极开创性的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聘请创业导师;其次要推动高校建好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再次要改革教学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最后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3.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实现和获取的有效途径。这个环节关键是要梳理和构建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训练项目,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合理排列,形成符合特点、张扬个性的素质训练方案。 3.1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建立就业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开展各种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提高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毕业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行学分制,进行量化管理。民办高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应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不仅达到极拓展自身素质目的,还可以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完备的素质拓展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3.2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过雷区、过电网、越障碍、过独木桥和珍珠岛任务,这些项目都不再困难,关键就是要运用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将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到集体中,共同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些项目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有水上训练(扎筏求生),它的训练项目是积极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其成功的基础是合理的安排活动,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有全局观念、协作意识,积极投入并有必胜的信念。 3.3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强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 毕业素质论文: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大学生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就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提出了设想。 一、求职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目前,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心理方面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正确的择业观,在实践中,能够主动适应环境、自觉调节情绪以及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然而,准备踏进社会的大学生们,显然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毕业在即,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状况,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工作待遇、工作环境、能否找到自己既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在择业的过程中能否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初次涉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本来正常的心态变得敏感起来,反映在就业心理上,主要有下列几点。 1.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冲突或者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郁及某些心理、生理的反映。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每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实践中,每名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残酷的现实,对毕业生们产生了有形或者无形的强大压力,导致习惯了父母呵护的大学生们产生焦虑的就业心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能否找到自己喜欢的又是自己擅长的工作、在择业的过程中能否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初次涉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本来正常的心态变得敏感起来。过度焦虑是大多数毕业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适度的焦虑是正常有益的,并可以产生动力,促使个体不断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社会功能和身体机能,使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紧张烦躁,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焦虑程度发展严重时,个别毕业生可能会产生“就业恐惧症”,一提起就业就紧张、恐惧,对前途没有信心,害怕离开学校,极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过度焦虑这种心理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成功择业的首要步骤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这是正常的,一名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胜任某项工作,才能展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因此,自信心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自信不等于自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今的社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充满着严峻的挑战,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人们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在选择职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响,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选择职业时胃口吊得很高,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对困难估计不足,盲目自信是一种幼稚的求职心理,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其实,用人单位往往反感急功近利和过高估计自己的人。到头来,这些人会因为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反而在择业中受挫。所以,毕业生除了要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外,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毕业生合理定位的前提。 3.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 毕业生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就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心理素质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个体在环境的熏陶下,经过有意识的修养,逐渐内化成的一种心理结果。作为初涉社会的求职者,既要有成功的准备,也要有落聘的准备。面对落聘的现实,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落聘并不等于失业,更不等于事业无希望。它只是失去了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也许还是好事,因为以后找到的工作可能会更适合自己。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他们在就业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目标游移、依赖、从众等几个方面。 二、从“心”开始,创造美好的未来 求职就业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大考验。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对就业也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国家把大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通过市场调控,使用人单位能够录用到满意合格的人才,毕业生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实施优化配置的一项就业政策。在这种双向选择中,毕业生要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就必须与其他的毕业生展开激烈的竞争,且若想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就必须避免上述错误的产生,从“心”开始,创造美好的未来。 1.认识自我,确立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包括三个主要步骤:一是认识自我;二是了解职业环境;三是决策。可见,在职业选择中,正确评估自己的特征与职业活动的相关因素,是正确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与社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联系不是太紧密。在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还有许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因此,一些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为了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社会改革的步伐,大学毕业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注意收集社会各个方面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多角度、多方位地主动出击,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作为初涉社会的求职者,既要有成功的准备,也要有落聘的准备。面对落聘的现实,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人喜欢挫折,但是漫长的人生路上难免遭遇挫折,狭路相逢该如何应对?如前所述,作为初涉社会的求职者,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落聘并不等于失业,更不等于事业没有了希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选择职业的机会很多。客观结果已定,能够改变的只有主观的态度和行动,要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从教训中学会“重新做人”,放下包袱,再上征程。 3.正视现实,自信豁达 大学毕业生要进行职业选择,就应该对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有勇气面对这种现实,采取灵活变通的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豁达地面对择业当中的困难,才能够战而胜之。自信是大学生择业成功应当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自信是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表达,是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估计。“自信的人力量强大,怀疑的人力量薄弱”。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胜任某项工作,才能展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后,只要自己符合条件,就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大胆地接受挑选。 三、结语 大学扩招、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种种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看待社会、正确看待自己,按照上述的几个的基本要求从“心”开始,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及时排除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就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新村社区工作站) 毕业素质论文:从毕业设计入手提高军校合训学员综合素质能力 【摘 要】针对当前军校合训学员的培养模式与特点,提出改进一种开放式的毕业设计模式设想,并对具体的执行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训学员 毕业设计 综合素质 当前全军院校正在深入推进任职教育改革,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部分学历教育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科学员经过四年的培养,参照原有专业进行二次分流,重新分配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任职培训。学历教育的侧重点不仅在于打牢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还需要培养毕业生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任职培训。 本科毕业设计是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潜在的专业变化、学员自身能力素质差异、现有教学计划、执行模式的弊端等,都使得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实践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 为满足岗位任职培训对应届毕业学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大作用,锻炼和提高应届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摆在全军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 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海军几所学历教育院校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的调研和学习,并结合近年来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经历,我们发现当前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毕业设计实际执行时间较短 每年3月开学后,学员选题与导师分配,通常在4月底之前完成;5月开始进行毕业实习,大约2~3周时间,5月下旬返校;实习结束后,全面投入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阶段;最后由各教研室组织所属相关专业教员进行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 由此可知,留给学员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同时毕业临近各项活动也相应增加,因此实际的时间可能还不足一个月。毕业设计的实际执行时间较短,再加上一些行政性活动占用时间和日常作息时间的要求等,时间问题是当前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分流专业变化影响工作热情 当前的分流模式是全海军院校统一分配,指挥类、政工类、机械类、电子类等专业交叉分流,尽管在分流的问题上,各院校均能依照尽可能贴近原有专业的原则,但每年的任职培训专业计划与当年应届毕业本科生的专业出入仍然很大。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0年毕业的兵器工程专业20人,有一半的学员毕业时分流到其他专业,专业岗位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将毕业学员对于毕业设计的投入与热情。 3.自身素质能力差异较大 军校毕业学员相比地方大学生毕业时的工作压力要轻松得多,却带来一个问题:同一个班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彼此之间综合素质及能力相差却很多。一部分积极上进的学员综合素质较高,知识全面、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力较差、心理素质差、应付思想严重、基础素质低,只会读死书,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有这些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为: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知识与能力分离严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协作精神。总之,学员自身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等差异也对毕业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过程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规范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与汇报、多级答辩等形式都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质量。然而,对于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而言,采用中期汇报等形式的过程控制手段已经不是很现实了。主要受进度安排与时间的限制,具体有两点:(1)毕业设计的前期展开由于学员缺乏足够时间进行题目的消化与理解,很难得出行之有效的研究结论,因而进行阶段性总结缺乏基础;(2)完整的毕业设计执行时间原本就不多,很难再给学员分配出单独的阶段性汇报与检查的时间。 5.答辩及成绩评定存在人情分 在毕业考核、论文和答辩等多重压力下,毕业设计中一筹莫展的学员开始向指导老师诉苦,指导老师无奈于学员的前途与毕业模式的限制,最后给出近似于捷径的毕业设计帮助,使得学员可以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而这一做法正是对于学员综合能力与素质锻炼的极大偏离,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 上述几个问题虽不够全面,但在当前毕业设计过程中却比较普遍,有针对性地解决或避免这些影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 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因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主观上有学员自身能力素质差异和心理的不确定性因素;客观上有教学计划与实施模式、严格有序的过程监管和综合全面的成绩评定机制。对于这些问题,除了加强日常思想教育、强化文化知识学习以外,还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的速度和力度 为使学员能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的复杂要求,必须建立体现能力素质要求的新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三层楼”结构(基础课――工程技术科学基础课――专业课)。新型课程体系可以采取模块化设计,“底层”为共同基础课面对所有专业的学员,包括思想政治基础、军事技能基础、理工文化基础等;“上层”则主要拓宽专业平台,以专业主干和专业方向的模式设置。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考虑搭建学员们的专业素质平台,不直接面对未来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课则可以采用选修或公共选修的形式,目的是扩展学员的专业认识、开阔眼界,同时为进一步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和帮助。 2.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员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因材施教是最难的。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同,学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基础等方面各有差异。学分制是很好的一种模式,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需要更多的关注。努力设计和改进科学合理可行的学分制课程模块,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酌情建立个人能力模型,针对不同特点的学员,侧重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 3.加强教员的主导作用,增进师生交流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员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应该是学员的亲密导师。笔者所在单位正在开展的“导师制”教育模式改革,就是加大师生交流,强化教员主导作用的有益尝试。导师制培养是近似“一对一”的培养模式,本科学员从进入高年级开始指定相关教研室或相关专业的教员作为学生的“导师”,为学员提供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等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汇报与交流的方式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教员与学员的深入交流,不仅有利于学员科学文化基础的培养,更重要的经过教员的言传身教,教员的自身素质会对学员的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而且对于学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4.创新毕业设计模式,强化学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毕业设计不同于各种竞赛、创新大赛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竞赛参与者的选拔与培养更多倾向于精英模式,因为竞赛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声誉;毕业设计则更倾向于一种普适教育和锻炼的过程,每一个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学员都会经历一次毕业设计的考验。创新毕业设计模式,以学员为中心,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开展开放式毕业设计的设想 针对军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素质要求,设想一种以学员为中心的开放式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实践、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应届毕业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法和成绩评定机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开放式毕业设计模式以学员为中心,设计开放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和严格的过程控制机制,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一个开放式的选题平台;相对自由开放的毕业设计时间;开放交流的设计过程;严格的监管机制。 开放式的选题平台是指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依托网络化平台,建立一个开放式的选题环境。即将进行毕业设计的学员,通过网络浏览等方式了解课题背景和要求,并进行选题和交流。 相对自由开放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基于如下考虑,虽然教学计划是相对固定的,但可以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向前延伸,在四年级开始时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开展;或者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同时开展。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提供充裕的时间,使得整个过程相对自由,避免由于进程紧张所带来的匆忙。 开放交流的设计过程是指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性任务,主要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采用开放式的实施方法,不仅提供给应届毕业学员之间交流的机会,同时允许低年级学员参加,使得他们对于毕业设计有一个预先的充分认识和了解。开放式的报告会将提高学员对于阶段性工作汇报的重视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毕业设计的进行。 严格的监管机制是对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保障,为避免人情分和临时“抱佛脚”等行为和现象的出现,将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同时设计对应的评分机制。开题、中期汇报、导师评定、评阅意见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等分别记分,综合后作为整个毕业设计的总分。各部分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基本上反映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为避免导师有给高分、评阅教师评分有随从导师的倾向,同一专业指导导师可以采取课题小组交叉答辩。申请优秀的学生还要实行两级答辩,以确保优秀论文的公正性,同时也给一般答辩者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 毕业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放式的毕业设计将为应届毕业学员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从而使得这个平台在学员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锻炼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1.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题能激发广大学员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爱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部队实际、装备发展现状。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得到传承,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有助于学员在未来的岗位上融会贯通、开阔视野、锻炼技能。 2.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 每一期学员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课题的分组设计要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基础不同的学员的课题方向问题,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员的实际能力。 3.指导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从理论上给予指导,又要从实践上给予帮助。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课题、控制课题进展、把握课题质量。 4.兼顾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文化培养 军队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地方院校,学员的特殊身份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员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需重视道德品质与文化的熏陶与培养。通过言传身教,树立学员的爱国奉献精神、精武爱军精神等。文化的传承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五 结束语 素质教育泛指一切提高个体适应性的教育,一切有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与职业适应性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素质教育,而这种教育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全军院校正在开展的任职教育改革对于应届毕业学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毕业设计作为普遍且重要的实践教学手段,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当前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的开放式毕业设计模式有利于创建一种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锻炼平台,对于提高应届毕业学员的综合素质有着一定的辅助意义。当然,具体的执行效果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改善,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军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必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下得到成长。 毕业素质论文:注重素质教育培养机械类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摘要:作者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多所学校机械类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大学毕业生专业改行的原因,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改行原因是一直找不到专业感觉,难以担当专业技术工作,所以注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培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改行;就业; 素质教育;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 作者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工科大学毕业生改行了,专业改行浪费了人才资源,本文提出了在工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思想。 1. 调研样本选择、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1) 选择调研样本 对多所学校工科机械类本科毕业生网上发放问卷,委托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部门统计,借大学生返校聚会的机会,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608份,共收到问卷496份作为样本。 (2) 对改行的界定 考上研究生的不在统计之内,在企业从专业技术工作做起,走上管理层岗位的不算改行;跨越一级学科的专业才算改行。 (3) 对改行与毕业年限关系统计分析 对496个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图1所示专业改行与毕业年限关系统计结果,毕业就改行的162人占32.2%;工作一年改行的178占35.8%;工作一年改行的178占35.8%,以后改行的可能性很少,可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占32%;可见超过一大半毕业生改行了。 2. 改行原因分析 对一年内跳槽的166人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图2所示结果:在企业心理落差很大,与自己理想状态的工作相差很远的占26%,而这些人大部分还没有接触真正专业技术工作,半年内就跳槽;业务能力不适应单位需要,不能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占70%;总感觉工作太累待遇低的占18%,这三者百分比大于100%是因为部分跳槽者原因占二或三项,为此以由重到轻的顺序统计跳槽的原因依次为:E、D、F,可见跳槽第一位的原因是在原单位业务技术能力不足,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不适应专业技术工作。 可见:机械类大学生在企业工作一年基本就是决定是否跳槽的关键时间节点,而在校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在企业第一年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跳槽,也决定了大学生职业技术生涯发展前景。 2. 反思机械类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弊端 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能适应原单位岗位技术工作,原因如下: (1)很大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比较好地培养起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做为把学校教学向企业专业技术工作过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偏离了工程自然的正确道路,做了脱离工程实践的纯理论性设计,没有起到把学校教学向企业专业技术工作过渡的桥梁作用。 (2)学校政策上缺乏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的机制,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3)大学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差,与我国高校长期过分偏重理论和学术性专业教育,忽视了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为特征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 机械类本科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思路 (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贯彻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即把知识点和企业实践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让学生“看实物、看工作过程、动手做、置于工作现场发挥耳、眼、手、动作全部投入的教学过程”,拉近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形成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 教师在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过程中,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注重选择来自企业工程应用题目,注重把知识点、实物、实验和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弄明白,掌握的原则是只要是真刀实枪设计、安装、操作的实实在在课题就认为与企业工程实践接轨。通过企业工程案例获得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设计,即使学生照图册抄也明白为什么这样设计,避免闭门造车和就画图而设计,不能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4. 企业要以项目的形式加强毕业生实习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 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首先面临半年左右的实习期,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没有安排学生以工程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实习,而让学生全厂逐个车间工段观看实习,很容易走马观花,难以达到应有的实习效果。如调查发现某企业三位机械类毕业生在机械加工车间实习了四个月,问及某台立式铣床相关技术问题时,只知道铣轴上键槽,其他如工序尺寸、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设计基准、铣床传动链和电气控制等问题一概不知,这样实习期满根本承担不了轴的加工工艺设计和铣键槽工装设计。 建议企业对新来大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习:每组给具体的实习项目,已经设计成功投入使用的项目(一道工序为主)即可,如A组轴铣键槽项目、B组精车削轴项目:均涉及加工设备、工装、工艺规程、加工工艺尺寸链计算及电气控制与维修等实习,把书本知识和前人的设计理实一体化认真学习通一遍,把电气控制原理图再对照实物画一遍,毕业生以项目成果和实践为导向,深入学习、理解、学习项目的内容,组与组之间再互相交流学习,达到实习一个项目有多个项目的收获。项目实习结束可转入另一项目。有的企业就这样以项目为切入点安排新到大学生实习,明显提高了实习效果,实习期满学生感觉有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了。 作者在2013年指导专业课程设计设计进行了文献[2]所述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学毕业生进行项目实习,实际就是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项目教学法在企业实习的延伸,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很快就能担当起专业技术工作,有效地培养了人才,跳槽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使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孙哲:男, 1986年5月生,硕士,山东淄博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程师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两点建议 摘要: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在词义、句法和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阅读任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以读为本 循序渐进 参与讨论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长期以来,我国语文界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文言文教学无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言文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好。因此,将文言文引入小学语文教材,既是一种尝试,更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即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记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笔者从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原则 1、以读为本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理解,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主,读中悟理、读中悟情。 首先,教师可以安排范读、听读、自读、听读、领读等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和语气,揣摩句子的读法,达到读通课文、感知文意的目的。 其次,以学生自读为主,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不宜采用逐字逐句讲解分析的形式,更无必要讲授文言知识,应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的情味,形成文言的感觉,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蕴涵的道理。 其三,拓宽文言文阅读的范围。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例如,在学习《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语言精妙,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2、循序渐进的原则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要求他们在文言文的意境中读出古文味来,确实有些困难。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指导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课文插图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还可以在必要时加以点拨。 3、参与讨论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相比于现代文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言文,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过程引导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的欲望,然后学生围绕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圈画、交流等学习方式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展开讨论,最后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在词义、句法和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阅读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1、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应太多考察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尝到阅读文言文的成功喜悦。例如,《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3)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几项或是全部目标,然后采用“同组同质”的分组形式,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达成这些预设目标。 2、示范阅读理解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发他们的思考,并采取行动帮助他们克服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如《学弈》一课的教学,学生可能会提出“‘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教师就可激活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全班讨论来总结学习方法。例如,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的方式,推测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能不能主动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加以自我提问,如“读了课题,猜猜文章会写什么?”,“是不是和我想的一致?”,“我是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呢?”,“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哪些还需要我进一步学习的。”等等,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一块颇具争议的领地,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如何协调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编写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如何通过教学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等等,这些都还值得我们去不断关注和研究。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探微 摘 要: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对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及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通过实践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传播和承接的媒介。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及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大量的“之乎者也”与现代文大相径庭,小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产生陌生的距离感和畏难情绪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求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诵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的目标与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无师自通”,都说明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教学文言文,诵读尤为重要,且需注重以下几点: 1.读准 读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得把字音读准确。文言文中存在通假字现象,虽然不要求仔细讲解古汉语的特殊语法,但在朗读时还是要做一些浅显的解释,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例如《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句就涉及两个通假字,在朗读时就得变换读音。 2.读通 读通也就是要注意读好停顿,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要按照词语及语言特点,最好指导学生划出正确的词语停顿。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好句、读好文,也有助于其对句子的理解。例如《杨氏之子》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应提醒学生注意“家”和“禽”中间的停顿。 3.读懂 读懂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每个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十一册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同时也指出,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同时要重视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字多义”和“古今异义”这两种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这些内容课标根本没有要求,不讲也罢。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小学文言文教学要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那么这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最宝贵的能力的载体就必须得到重视。只是讲解不需太过仔细、透彻。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可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去”和“汤”这两个字在课文注释中的解释,并与其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比较,很容易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没有提及“古今异义”,但是学生已经了解了,同样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再如,在教学《学弈》时,学生会发现,课文里“之”这个字出现了6次。这些字,有的当助词“的”讲,有的作代词讲,书中又没有作完全的解释,学生就很难把握,以至于有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几个“之”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而不是单独、机械、孤立地拿出来讲。当学生了解了每个“之”字的意思时,自然就理解了。 二、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 如,在学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后,紧接着学习的是《晏子使楚》。此时学生们还保留着初学文言文的热情。于是我趁热打铁,再一次将学生们带进文言文的大花园中,去采撷一朵朵语言之花。当我把《晏子使楚》的文言文选段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尽管刚开始时读得不流利、不通顺,但是经过努力,这个片段终于被完整流利地读了下来。至于文章大意,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现代文,也能很顺利地读懂,并能和和课文中的故事对应起来。经过比较,学生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又如,在学习课文中的成语故事时,我也会适当穿插文言文。如“程门立雪”“响遏行云”等。通过比较,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和感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几篇文言文既短小精悍又生动有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特点。如,《两小儿辩日》,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合理发挥,创造性地加进一些元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这种教学方法,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文言文课堂散发活力。 综上所述,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其中之一,同样要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既要看到“言”的重要性,又不可忽视“文”的价值。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造意识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这块“处女地”必将迎来“春风已度玉门关”后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要:文言文是一种文学语言,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使教师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重视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语感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情感培养等方面,力求在探索研究中,提高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有其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和时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朗读是第一位”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好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粗浅经验。 1.抓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位。读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读的作用: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②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我在上课时一句一句地教,并且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如《伯牙绝弦》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③学生自由朗读。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④同桌互读,这样他们之间就可相互帮助纠正错误的发音。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 ⑤全体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这环节,主要是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韵味。 2.养成良好的习惯,探求实在的方法 建立在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自己找食吃。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所以必须加强小学文言文学习。 其实,文言文教学不比外语教学,它仍是母语教学,不像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与古代汉语还是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所以我们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便要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使他们增强学好文言文的勇气和信心。 小学阶段的预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教会他们选择义项的方法,养成在阅读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在预习中应该反复朗读;再次,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整体感知古文大意;最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讲古文的作者、出处及背景资料。学习习惯就是一把能打开大门的钥匙,它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3.激发兴趣,让学生找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初读,让学生们先把文字读正确通顺。让学生先将文章自己读一读,然后由老师做精心的范读,再由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译就是“把一种语文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文。”我想孩子们的自“译”,应该是先“推测”,让孩子们先经过文后注释,从一字一词开始翻译,再把全句的意思连贯起来译,再联句成文,学生就对文章内容不难理解了,这样的过程,是化难为易,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孩子们逐步领略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的升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了文言文的故事内容思想感情。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孩子们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有滋有味的。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学生将理解到的课文内容,运用对话、动作、表情,有条件的还可准备恰当的道具一一展现出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这也是提高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兴趣一条有效途径。 4.及时总结学法 这也就是应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想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有一种功半事倍的效果。 5.文言文教学要很好地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手段 直观是帮助理解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和音频、视频。它能重现远隔几千年的社会风俗,常人走不到见不了的山水美景也能很方便地呈现在眼前。有助于对文言文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不是完全独立的,是交叉的,相互关联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住这几个要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 小学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实效性,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一如既往地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挖掘,不断探索研究,小学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讨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较小。关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只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学习定位于诵读层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诵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完全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解决?我们认为,应坚持“读”字当头,以读促悟,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接触、感受文言文的过程。南怀瑾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的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与文字的会意和音韵。”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古文与现代学生的隔膜,要冲破这道隔膜,读,应成为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才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才能被文言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一、文白对读,引发阅读期待 小学生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合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借助文本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用讲故事、读译文、说典故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地、设身处地地触摸文本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然后给学生读文言文原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急于领略文言文的风采,急于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接着是文白对读,感知文本大意。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杨氏之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前,可以讲讲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再由《世说新语》引出《杨氏之子》,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引发阅读期待。学生“愿意去读”,效果要比老师“叫他去读”好得多。 另外,还可以巧用预习,化难为易。由于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又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新鲜感不但丧失,还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成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杨氏之子》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预习要求:1.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2.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3.课前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学生都想成为这“三才”中的一才个个跃跃欲试,不想落后,于是很自然就进入了预习阶段。预习了也就有了基础,课堂上的学习自然也就顺畅得多,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一些。 二、指导练读,用语感去触摸 《杨氏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编在“语言的艺术”单元首篇。编者这样安排,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怕学文言文。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逐步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读通文言文应是文言文教学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按文言文的节奏读顺课文。因此,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把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过三关的模式来进行:第一关,读通。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错读,断读,没有韵味等问题这是正常的。初学文言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闯好“读通”关。读音不同的字词,要指出;断句、停顿,要引导学生体会;难读的句子要领读;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语调,音断气不断等。要把范读、领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读正确、读流利,又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如教学《杨氏之子》,在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划分语句分节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学生在朗读古文时注意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古文韵味作适当的铺垫。第二关,读懂。如《伯牙绝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有的学生按照注释理解为“太好了,高高的就像泰山一样”,也有的学生理解为“太好啦,我仿佛在琴声里看到了像泰山那样的高山”、“太好了,听着音乐,我好像看到了巍峨的泰山”。对于这些理解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赞赏学生掌握了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把握文言语句的主体意思,核心意思,句子的简洁与具体则不必苛刻。第三关,吟读。古人把读书称为“吟”,叫做“咏”。因此,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要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为目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给古文进行正确的断句。想当年,有着天下第一老师翁同指导的光绪帝,年十六而未能正确断句,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学生。 怎么断句?断在“所断之处”。文言文多以单词节表意,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一词一顿是规律之一。文言文断句和理解内容紧密相关,多读几遍,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断不好。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大意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没有听说”是一个意思,“孔雀”今古一样,“是先生家”是一个意思,“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鹅等,而文言中的“禽”指鸟、鸟类,所以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断句后,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如,《学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开篇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正确的断法是“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照现在普通话的读法来读,于“之”后面是要停顿的。但是试读之后能够发现,对则对矣,可是怎么听都不是那么回事,缺乏古文的味道,倒像现代文。要是出现“断点”多一些的文句,问题就更多了。如下句:“使弈秋诲二人弈。”正确断法是:“使/弈秋/诲/二人弈。”一断一停,读着读着,旁人不禁要问:“您是结巴还是紧张?”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那就是在断点处,把断点之前的字音延长。如:“使――弈秋――诲――二人弈。”延长声音时可以轻,然后试着摇头晃脑,开始时感觉有些怪,但如此几次之后,能发现,咦,还真有点儿意思呢!再想想以前那些长衫瘦弱的书生,是不是和他们的读书方式有几分接近了呢?让学生模仿这样的读法,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领研读,用心灵去感悟 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二道障碍。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字词意思和现代文相差甚远。对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其含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意思,鼓励他们翻译文言文。读与思结合,读与导结合,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情感、掌握技巧。 1.放手让学生试译课文。小学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且课后都有注释,应该说,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养成逐字逐句直译的良好习惯对于以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文言文每句话中每个汉字的意义都是比较固定的,古代语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只要把每个单音节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双音节词就可以翻译过来了,这和英语学科的译群翻译法类似,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尝试着翻译课文。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予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如出示下列自学提纲:(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自主阅读;(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出来;(4)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如《学弈》一文中六个“之”、两个“其”、两个“为”的疏通;一些离现在生活和学生实际较远、古今意义变化较大的实词的理解,如“走”字;一些难以理顺的句子,如《学弈》中“唯弈秋之为听”的串译等,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3.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愉快。如学习《杨氏之子》中的“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一句,可采用先看注释理解“诣”、“乃”的意思,再将注释带入原文揣摩句意,使语言通顺流畅的“看注释理解词句”方法。而“为设果,果有杨梅”一句,因教材中没有注释,则可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学习方法。先理解“设”的意思,再联系上文弄清“谁为谁设果”,然后完整说说句意。由此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要说明白文言文的意思,需要适当添加语言。这句话就省略了“孩子”“孔君平”,解释时只有加上这些词才能说清楚。还有“抓重点字理解词句”的方法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后,及时小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强调请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练,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靠什么方法学到的。 在学生读懂文言文的字、词、句义,疏通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后,老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诵读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等。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起先要注重朗读的体味,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可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通过熟读,不仅读出字面上的内容,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掌握文言文的断句、重读的规律,把握文言的语气、语速,形成文言文语感。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读懂了文意,读出了文气,读出了个性化的理解,学习兴趣会特别高涨,从而享受到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摘 要】自从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程以来,它成了教与学的难点。有的教师认为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哗众取宠,对文言文教学不重视;学生也觉得文言文“难读”、“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读中体会、表演文言文故事、拓展文言文阅读等几个方面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态度;兴趣;诵读;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它们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欣赏语言美的情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 目前,教师比较注重字词与内容的理解,而忽视诵读、体会、学习方法的教授。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爱读,从而有所得、有所悟呢?以下是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总结的几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认知文言文重要性,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分,而白话文仅是扇轴下部的扇尾。两者在数量、质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文言文是现代白话文先祖。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编排了四篇文言文:五下的《杨氏之子》、六上的《伯牙绝弦》、六下的《学弈》、《两小儿辩日》。由于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本的时间不长,老师们在上公开课、教研课时不敢轻易尝试。 因此,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小学课本中选编的四篇文言文都是短小精悍的经典文章。《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对小学阶段只要求“诵读”和“体会”;在评价方面,注重学生“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不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上,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丰富文言文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再加上语言简练、精深,学生读起来拗口,难以理解,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又有人说文言文是小学生的“第二外语”。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很是积极,也许是因为文言文简洁、精悍,也许因为新鲜与好奇。教师要把握学生第一次的新鲜感,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古韵味儿的课堂,触动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欲望。 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最好就是从古诗词、古代名言警句、古代名人轶事或古代乐曲入手。如教学《伯牙绝弦》时,在诵读中配上古琴乐曲《高山流水》,传达出两位朋友相知相惜的情感,既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四步成诵,读中体会 “语文语文,以读为本”,这是教师们口中经常念叨的。节奏感较强的文言文和古诗一样特别合适诵读。教师不妨遵循“四步朗读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朗读。 (1)读准字音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古音字、生僻字、破读字,比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到现代已经不常用或是不用了。《学弈》一课中有“弓缴”一词,其中的“缴”字,在这篇课文中它就读zhuó,平常很少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查询方法扫清阅读中的障碍。 (2)读通句子 初学文言文,学生没有形成文言文语感,教师更要注重学生诵读。如《学弈》中有一句易读错的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开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经常有学生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不利学生理解与记忆。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各种朗读形式教给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从中感受到古文的韵味。 (3)读懂文意 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工具书等理解字词的意思,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却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意思。文言文中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适合“意会”而不宜于“言传”。只能是靠反复朗读,从朗读中去琢磨、体会、感悟。 (4)熟读成诵 诵读正是对文章情感淋漓尽致的再现,是把“不动的文字变成活的语气”。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语气,理解意思,进而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也可以抓住重点句的理解,然后进行反复的诵读,感情渐渐就出来了。只有多诵读,学生才能对积累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积累,真正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四、拓展文言文阅读,巩固学习方法 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重相对其它文体的课文,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应结合课文,拓展阅读一些层次差不多的文言文。比如,《世说新语》可成为学习《杨氏之子》之后的自读篇目;学了《伯牙绝弦》后可以推荐《望梅止渴》、《黔驴技穷》的文言文版成语故事;学了《学弈》后推荐文言文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还可以积累古人的名言警句。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法,使其能学、善学、乐学。 我们要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魅力,吮汲思想精华,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文言文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不致因时空的久远而褪色。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她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潜质和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但是在文言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很多教师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要么熟视无睹,要么一读了之,要么无所适从,很少有人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二是大多数小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久远,再加上语言简约、精深,很多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没有形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影响终身。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我认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作为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作品是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给后人的佳作。它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形式、写作技巧、思想情感,令我们深深地折服,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学习文言文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智慧之门;可以让人懂得美、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在幼年与少年时都和这些作品有过亲密接触。伟大领袖写过很多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诗词,很大原因也在于他吸纳了这些古文学的精髓。因此,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十分必要的。 二、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地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趣闻轶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以激发他们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读通文言文 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教学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特别合适朗读。但是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初学文言文,教师更要注重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读音不同的字词,教师要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稍慢,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课文中难读的句子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并带领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2.读懂文言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古人读书的追求――读书志在明理。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应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意思即可。另外,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易于“意会”而不易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又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 3.背诵文言文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蕴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敏锐的语感,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 4.课后扩展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总之,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学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实效性,我一定会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一如既往地“上下求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小学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几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解文言文,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怎样让这几篇课文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好这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绚丽多彩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和揣摩,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做到“读――放――摩――悟”。 一、读,就是先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小学阶段,学生是初步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心中一定要有“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开教学。如第十二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其中两个小孩争辩的句子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正确断句,把句子读清楚,把句子真正地读通顺,那就很难去理解两个小孩到底争辩的是什么。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有的教师在学生刚一接触到文言文就急着想让他们去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大意,这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只有学生自己把课文中句子的停顿读清了,把句子中要强调的内容读出了感情,学生才能在这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课文,去了解课文内容。如在《伯牙绝弦》一课中:“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若没掌握好句中的重音和停顿,没把伯牙悲痛欲绝的感情读出来,就很难去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更不用说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了。 在文言文的诵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范读课文,且能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是极有帮助的。其次,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速度放慢下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一些重要词句的重音变化,注意到词语间的停顿,从而读出不同句式之间不同的语气。如《学弈》一课中,“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应读出疑问语气;“曰:‘非然也。’”这句应体现出肯定的语气。在指导学生读通文言文时,我们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古诗诵读与文言文的诵读其极相似,教师应结合古诗教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技巧。 二、放,就是在熟读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字词句,然后把所理解的词句串起来,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应当过多繁琐地去讲解文言文的语法、词法。学生理解古文的主要障碍虽然是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别,但我们消除这种障碍,不是靠教师去大量地讲解古文句式的运用和句法的变化,而是应当在学生反复诵读后,让他们自己去参考课文中的注释,自己去揣摩句子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如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教师只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高山、江河的气势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句式的表达上去约束学生。 同样,在小学文言文教学当中,不仅没有必要去讲解古汉语知识,也不宜逐词、逐句讲解课文。如《学弈》一文的开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可以是多样的句式,如“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弈秋在全国下棋的人中是最有本事的”,甚至还可理解为“弈秋是全国的棋圣” 。这些都符合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没有必要一定得按照标准的语法规范来翻译。 三、摩,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课文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达到交流互动。 让学生自编自演文言文的内容,学生才能亲身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弄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如《伯牙绝弦》一课,如果学生没有把自己放在故事中,没有亲身的体验,是悟不出朋友间互相理解的重要意义的,更不能感受到古人那种知音难觅的心情。所以,学生读通顺课文,理解好课文的内容对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把课文内容给演绎出来,只有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被深深挖掘出来。 四、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感、自编、自演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总是通过简练的文字、生动的形象把所蕴涵的道理说得深刻,引人深思,而其中又往往充满着幽默与滑稽。如《学弈》一课,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感悟出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文言文对所想表达的寓意常常不会明确点出,总是让人自己去体会。所以,对古人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悟,往往这样得到的结果才会印象更深刻,意义更具体。 又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仅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常识,是很难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的。只有学生熟读两小孩之间的问答,理解他们所辩论的理由后,经过分角色体会,才会懂得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才能感悟出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文言文的教学“读”是为“放”做铺垫,“放”是“摩”的前奏,“摩”是“悟”的基础。四个环节又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放”才能更好地“读”, 只有“摩”才能更准确的“悟”,“悟”是“读”、“放”、“摩”的升华。文言文的教学应当把读、放、摩、悟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三步走”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经常诉苦:初中文言文太多,读不懂,学起来很难。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和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得不好有很大关系。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只有三五首古诗词,而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就有10首古诗词和7篇文言文,高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更大。虽然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但由于对文言文接触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觉得陌生,再加上文言文词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因此文言文对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犹如“天书”般令人望之生畏。 为了让小学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顺利衔接,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加强文言文阅读指导,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准备。 一、激趣拓展,引导学生走近文言文 小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平时接触得太少。为了和初中教材衔接,小学高年级应该在课外阅读中补充文言文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古典文学作品入手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三顾茅庐》一文,会产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因此可以从《三国演义》中选择《桃园三结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故事片断,作为文言文启蒙阅读材料。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现代文版的《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学生学习时非常喜欢,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古文版给学生阅读,有现代文版内容作为基础,古文版内容会很容易理解,学生在文白对照式的阅读中会对文言文逐渐熟悉,减少陌生感。《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中也有不少情节丰富、内容有趣的优秀作品,很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作为初步阅读的文言文范例。一位语文教师曾说过:“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在小学阶段,不妨让孩多走近文言文,多积累文言文常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这些内容时,会产生重遇故知的喜悦,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朗读背诵,让学生感知文言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遣词造句凝练,与现代文相比,更具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学习文言文如果不诵读就无法体会到它的妙处。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和古诗大都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千古传诵。背诵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其它内容,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学生与文言文的接触,应该把朗读作为有效的学习手段。反复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背诵,了解文言常识,而且能培养古文语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思想深邃,文风隽永,感情委婉,内容复杂的文言文,教师不必在语言上做过多的解释和描述,大可任学生自读多背、反复品味,让其在反复诵读中实现初步感知和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文言文机会的增加,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增长,这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渐渐内化,分析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也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 三、培养习惯,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学习以诵读为主,以意会为主。有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会不满足于这种浅显的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养成一些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寻找文言文阅读材料。比如,可以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翻译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必要手段,在阅读时遇上理解障碍,应首先想到自己解决。可以利用注释一句一句地理解,在理解不过来的情况下,不必太过教条地逐字翻译,可以采用前后调整词序、增补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来整理和润色。另外,可以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一本古汉语词典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好助手,教会学生查找辞典的方法,他们会在选择合适义项,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再次,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写作心态,能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以上所说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会产生很大的益处,有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但现代语言也是在几千年的文言文历史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因此,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说小学文言文的阅读好比是接力赛中的第一棒,那么,小学高年级应重视文言文、文言诗文的的阅读,以人为本,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只有小学这第一棒跑得快,传得顺利,才能使初中文言文学习这第二棒有更好的优势和竞争的基础,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不断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隆政小学(226602)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怎样搞好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打开中国古代文明的金钥匙。在文言文濒于消亡的今天,学好文言文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它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改变传统的从头到尾的“扫描式”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杨氏之子》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敲门砖。以下,我就结合《杨氏之子》的教学实践及课后反思,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循序渐进 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文言文亦然。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韵味强,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 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熟读成诵、升华延伸。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科学的指导是关键。即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只有充分的读才能让学生懂得文意,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二、渗透学法,疏通文意 杜威曾经说过:“学习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词句意思,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甚至对小学生讲授古汉语知识,这是不可取的,结果适得其反。事实上,小学阶段的这几篇文言文,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所以我们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便要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勇气和信心。 《杨氏之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能够读懂文意是一个重点。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首古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理辩的过程中,我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三、凸显自主,尊重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提出的这些全新理念对我们从事文言文的教学同样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就根据教参的示例,出示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注意读好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后面讲解文句的环节时,讲到“家禽”一词我又特别强调了停顿。茌这里,“家禽”与今文理解不同,指的是“家里的鸟”。读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在“家”与“禽”之间停顿。 课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认为这个地方的节奏划分的不够准确,因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把家禽划分开,表示是家里的鸟,那么‘此/是君家果。’这里的‘君家果’也应该划分成‘君家/果’这样前后才是一致的,朗读起来也才更顺口。”学生说韵很有道理,因此,我又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一意见,再次指导朗读。 四、活化语言,营造意境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言文的韵味。我想老师的语言是不是也应该引用一些古文,这样既和课文相得益彰,又能用这样的语言来刺激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始,揭示课题后,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课题“杨氏之子”来介绍自己,将学生带入了古文学习的氛围中。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进入体会的环节,我引用了朱熹的读书八法之一“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让孩子学会静静思考,品词品句。 在领悟了杨氏之子回答的精妙之处以后,我又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句式来练习说话。我问:黄晓英同学,假如你去李乐诗家拜访看到桌面上摆放的一盘李子,你会怎么说?学生马上答道:“李子是君家果。”另一位学生又接道:“未闻黄鹂是汝家禽。”对于学生的这一精彩问答,我表扬道:“汝甚聪惠。”我想,通过活化这些语言去感染学生,浸润学生,必将为课堂营造出更为浓厚的古文味。 总之,小学的文言文教学,最应该给学生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初次学习文言文,能感受其中的美妙,从而产生浓厚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从此打开文言之门,走进烟波浩渺的古文世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徜徉。这是我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小学文言文教学是一片较为沉寂的土地,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多去思考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策略,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那么必将能在这块土地上开垦出一片新绿。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即古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习并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中蕴含的道理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才能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从喜欢文言入手。 如果一个小学生,即没有多渊博的学识,有无何文言文常识,面对“之乎者也”的古文,也许早就头晕晕并望而却步了,更谈不上去读。如何消除初学者的这种惧怕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是最好的诠释,不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小学生喜爱文言,从怕文言到爱文言,不妨这样试试:以读为本,读通文言。曾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教学文言更应该如此,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了错读,断续,没有韵味等问题。初学文言,教师更要注重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读音不同的字词,教师要指出,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稍慢,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精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二、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二个困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当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言文里的“文言”让人觉得艰涩难懂,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可能就是手忙脚乱、囫囵吞枣地将其记下,感觉极其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的能力,甚至会从根本上抹掉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起到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味道,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自读自悟。 如《学奕》中一句“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这样理解“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弈秋是全国有名的围棋高手”、“弈秋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围棋大师”。对于这些说法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注释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三,背诵文言文,记住好词佳句。 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课本入编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蕴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如《学弈》一课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所以成为文章的佳句。《两小儿辩日》中末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采用反问句式,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也体现了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知为知,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诸如此类佳句,还很多,能背诵文言及文中的佳句,既让学生熟记课文,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 四、初步尝试赏析文言文 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的赏析要求不应太高,只要能理解文章所讲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即可。小学课本所编的这些故事大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当他们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时,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其畏难情绪。学生已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熟读了许多名言警句,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且这些内容的学习方法都与文言文的学相径庭。虽然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不是从零开始,也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由此可见,小学生赏析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不难。 如《学奕》一文,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只要学生能弄明白“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能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即可。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经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果教师能做好以上几点,那么学生对文言文就乐学、会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小学阶段,我们接触的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情感,让我们为之折服。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虽然选入教材的数量极少(共四篇),但是从目前教学上来看,误区很多。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会出现以下情况:1.教学过深,即教师将所有的东西包括语法在内都统统教给学生。2.教学过浅,即只是读读背背而已,学生连最起码的朗读节奏都不知道。 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再次翻开课程标准,我们看到的只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过,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只是与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合理过渡,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即可。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给学生“启蒙教育”的。所以说,积累语感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则是通过文言文教学,了解一下古代文化。这些即可定位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二)文言文教学形式过于呆板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一个模式:读课文认识生字,再根据注释逐字逐句翻译。教法可谓呆板至极。因此,课堂氛围也就沉闷,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也有个别教师扩大拓展,无限制地“挖掘课堂资源”,结果虽使课堂无比活跃,但内容偏离了,学生自然也没有收获。在课程标准中,我们读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工具,让学生学到方法;侧重人文,则让学生懂得道理。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古文的韵味,品味其独特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该如何教,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汉字入手,抓字形和渊源 文言文教学,首先得明确字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了解了汉字之美对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伯牙绝弦》时,为让学生理解“绝”字的意思,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伯牙把琴弦弄断了。 师:那好。我们不妨把课文换一个题目叫《伯牙断弦》,如何? 生:不好。仿佛一百个“断”也不如一个“绝”字。就好像我和你“绝交”了,就是永远不好了。而“断交”,仿佛还有和好的可能。 师:(出示繁体字“絕”)看,“绝”字有一把刀,将左边的丝全部割断了,一点都不剩,所以叫—— 生:绝弦。 通过分析“绝”字,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比单纯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言文教学一定要趣味十足 文言文离我们的语言较远,小学生读起来很困难。很多小学生都会对其“望而生畏”,在还没有学习时就开始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消除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很重要,而让我们的课堂趣味十足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再以《伯牙绝弦》这课为例进行说明。 师:摆在老师面前的是一架钢琴,我要弹琴了。但在古代不说弹,而说“鼓”。用古代的话来说,现在老师要—— 生:鼓琴了。(大笑) 师:说话,在古代是“曰”,老师要—— 生:曰——了。(大笑)。 …… 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个情境,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联系,可以让课堂在趣味中展开。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乐学。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可放开大脚步,脚步一定要慢。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也不会产生过度的压力。 (三)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在读和背上多下工夫 我们知道,古诗教学重在朗读与背诵。其实,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入选课本的文言文篇幅短,特别适合朗读。曾国藩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言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追寻古人读书的姿态,寻其韵味,抑扬顿挫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机,多积累一些经典的文言词汇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的语感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文言文课上,我们应倡导大声读、反复读、多种形式朗读,从而使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初读,抓读音。只有先把字读正确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韵律美。复读,把握节奏。文言文都有优美的韵律,指导学生读准节奏,方可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再读,想象画面。我还以《伯牙绝弦》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伯牙静坐,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静心倾听,能说出他的想法。 师:把画面想象还原成书面文字。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文言之美,用画面展现,不仅能还原语境,还能更好地记忆和背诵,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学生对内容无比熟悉了,教师再让学生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背诵下来的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还有其中的画面,以及其中的情感。 (四)言意兼得 学习古文和现代文一样,不仅需要理解意思,更需要学习句式。如我在《伯牙绝弦》一课中的应用。 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 ,子期曰:“ !” 此设计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与文本的对话,实现了写话训练、语言积累的有机统一。 总之,文言文教学讲究方法,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有了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文体让学生乐于接受,为学生善于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编 张翼翔)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抓住“趣”与“读”这两个字,以达到让学生喜欢并学好文言文的目的,进而去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关键词: 文言文; 兴趣; 朗读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顶华丽的皇冠的话,那么流传久远文言文则是那皇冠上闪耀的明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和揣摩,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趣”与“读”。 一、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古人亦云:“上自圣贤,下至愚孩,未有声入而不应。”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文言文,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不但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然而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身课内外的阅读和其他途径,已经积累了不少文言文方面的知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1)古语中“说”读什么?(曰)(2)“我”在古语中读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们)(3)那么你怎样讲?(汝)你们该怎样讲呢?(汝等)。(4)问你吃过饭了吗?可以说?(饭否)(5)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说?(孺子可教也)通过以上内容的交流,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他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此时,我趁热打铁随即告诉学生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渴望立刻去课文一探究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乐学的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把声、光、象技术乃至各种艺术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创设出一个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教学情境,其激趣活情的显著效果令人折服。如果教师善于创设这种教学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心潮澎湃,内心总是充盈着迫切要求亲历亲为的冲动。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一开始,我便以美妙动人的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又以凄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在教学尾声之时再次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如此凭借特定的情境,特有的烘托、感染、熏陶的教学功能,激活了学生乐学的情感,使之生成学习的主动精神。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刻思考的自觉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情感,那么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重中之重,并以此为主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点燃学生喜欢文言文的情感之火。作为语文老师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其实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的教学,我们都可以很好创设各种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准确,句读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那么如何在文言文中发挥朗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 (一)学生自读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批注生字字音及一些字词的今义,粗知课文大意。这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个方法。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很难读好它。那么此时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这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榜样,创造朗读条件,鼓舞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我主要指出他们读错的地方并及时纠错,然后正确地领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奏,以帮助学生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再如《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粗略地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三)学生个别朗读 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因素,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对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必要时,也可由两个以上学生比较着读。 (四)全体学生齐读 当学生对课文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基础时,可由全组或全班齐声朗读,让优生带动后进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和气势,同时也可使每个学生增加朗读练习的次数。 (五)学生自由朗读 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当然在朗读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并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教师要着重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读通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牢牢地把握这些,不随意地拔高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主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辅助,必要时加以讲解。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点滴 2000年2月20日晚,在欣赏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有许多教师将古诗文引进小学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新教材中也第一次出现了文言文,这对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虽然这些文章的篇幅很短小,然而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相对现代文而言比较难懂,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因此,笔者觉得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这几篇短文上,而应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它感到新奇、有趣,摒除畏难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年代较为久远、理解较为困难的文言文愿学、乐学,关键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首先自己对文言文充满兴趣,并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首位,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 一、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学弈》前,要求学生尽量搜集有关作者孟子的材料。学生们搜集到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以及孟子的其他材料,内容非常丰富,让学生对孟子怎样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对学习他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预习《两小儿辩日》时则要求学生搜集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生平、事迹,还有“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中午太阳看起来小”的科学常识。组织交流后,学生知道了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同学们知道了孔子的相关背景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起课文来就会兴致盎然。 二、多种朗读,激发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经验,今天我们仍可借鉴,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如果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读到流利通畅为止,未尝不可,但他只是“任务性”的敷衍。如果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渐次提高,效果会好得多。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这样做的: 1.教师范背。笔者把教师范读课文改成范背课文,而且告诉学生笔者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背出来了,你们的记忆力比老师好,一定会背得比我更快,旨在告诉学生“读熟文言文,一点也不难”,以激发学生胜过老师的“斗志”。在教师范背时,提请学生注意教师的停顿和重音等。请学生大胆评议教师的范背。 2.自读互读。学生或两三人,或三四人分成小组,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学,找出生字、多音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互相纠正朗读,看哪一组先读正确、读流利了,每组或派代表当众朗读,或小组集体表演朗读。这样,不管功课好坏,在小组学习中都有机会得到表现。 3.让学生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那样抑扬顿挫,让他们沉浸在文言节奏中;而后再带动学生读出轻重徐缓。先自己读,然后小组读,最后齐读,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去体会语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4.分角色表演性朗读。《两小儿辩日》中,人物个性分明,语言很有特色,所以我在学生读通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5.小组合作,弄懂课文内容。由教师讲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懂,虽然都是“懂”,但这二者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前者看重的是为教书而教书,后者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因此先开展一个“注释搬家”活动,把课后的注释搬到文中相应字的下面,这样有“一箭双雕”之功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弄懂每句话。要求学生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师适当点拨。 三、课本剧表演,发挥兴趣 把归纳寓言寓意籍于“访谈”的进程中,将复习巩固融入小品表演之中,可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起来。” 例如,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学生自由结合,用文言文表演一遍(即背诵课文)。在学生知道关于太阳远近的科学常识的基础上,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级交流。 四、课后拓展,提高兴趣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小学阶段,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通过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后,笔者补充了《论语十则》,选取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名言,对重点字词提供适当的注释,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觉得古文一句话就能包含很多内容或说明很多很深的道理,真是了不得。 只要我们能紧扣新课标,正确认识文言文,真正热爱文言文,遵循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抓住“读”这个根本,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就一定会来到!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新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一组文言文,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大纲指出: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就应与传统文言文教学有所区别,下面,我就结合《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以图激趣,初读感知 以图激趣,初读感知是我们进行现代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例如《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也配有一幅插图,这幅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在上课伊始,我就用多媒体出示这幅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象、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位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从图上看,课文讲的是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一位老爷爷给两个小孩讲故事。”有的说:“一个夏日的早晨,一位老爷爷向两个小孩问路。”还有的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问题,老爷爷在判断谁对谁错……”想象多种多样。借此时机,我让学生带着争议依靠插图、注释,联系上下文初读课文。结果,每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投入,很快就能读通课文了。 二、反复朗读,读中领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使其在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如:弗(fú)、曰(yuē)、沧(cānɡ)、汤(tānɡ)等。其次,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读熟课文,恰当断句。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一句,在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把此句读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就很难理解此句话的意思了。这时,我就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句意,然后再让学生试着反复去读,结果,学生很快就能正确地朗读了。 2.逐字精读,读中领悟 能正确熟练地朗读文言文后,我们还要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因为相当多的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读中领悟。如《两小儿辩日》中,“而日中时远也”中的“也”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语气词,和现在常用义不同。在理解这个字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理解其他字的意思,然后再试着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最后通过对整句话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也”是一个句尾语气词,没有具体意义。 三、复述表演,实践探究 为了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试着用文言文来讲《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实际上,也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背诵下来。当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例如,我在讲到这一环节时,就用多媒体放映插图,然后让学生看着插图,用两分钟的时间回忆这个故事。接下来,请三名同学分角色复述这个故事。出乎意料的是,这三名同学竟然都没有看书,而且非常准确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同时,其他同学在看、想、听的过程中,也都能很快地把课文背下来了。由此可见,复述是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四、旁征博引,探索奥秘 对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无法裁决的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一定也会感到十分好奇,并且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就可布置这个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己去寻找答案。课上,再让其展示学习成果。例如,我班知识丰富的曹云根同学就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找到了这样的解释: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通过他的解说,学生们很快都明白了这个问题。总之,旁征博引,让学生们探索奥秘,不但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科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 五、开拓思维,创意表演 在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资源解答了两小儿的疑问后,可让学生开拓思维,创意表演。这不但可以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就提供了这样的活动设想: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已经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遇到两小儿辩日时,你会怎样为他们裁决呢?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结果,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不但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自己也真正地成了“小圣人”。 总之,在整个文言文教学中,也应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有效运用故事点燃小学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夜春风,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吹来了高段语文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文言文。文言文的出现,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舞台。但同时也让教师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拔苗助长,雾里看花 不少教师把小学文言文和初中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在课堂中,不从学生实际和课程理念出发,过分地强调文言文中的语法,过分地进行拓展等,操之过急,任意拔高,使学生苦不堪言,从而导致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就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兴趣。 (二)拘泥形式,寡然无味 不管什么形式的文言文,有的教师走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读通读顺课文后,就开始重点字词的解释理解,然后分析串讲,了解内容,最后再读读背背。长此以往采用这种机械、单一的形式,将会使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期待消磨殆尽。 (三)轻描淡写,避重就轻 有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只是一种调剂,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教学时隔靴搔痒,草草了事,不能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有效运用故事,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透过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效运用故事,开展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故事,形成阅读期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小学高段的学生依然喜欢情节,喜欢形象,好奇心强。刚接触文言文,如果只是围绕固定的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串讲,学生的阅读期待马上得到满足,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适时导入跟文言相关的逸闻趣事、寓言、典故等,再次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导入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情感始终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强化。 (二)还原故事,领略真实美感 1.借助插图,合理想象 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相对比较短小,因此,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所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的东西。插图虽然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留有很多空白点,很多想象的空间。利用好了插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会更完整、丰富。 2.依托背景,大胆猜测 文言文的生命意义只有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才能显现。只有准确指向具体历史背景的故事才有针对性,才能指向文字背后真实的人物思想情感。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背景的介绍引入是甚为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把握情感。有了故事背景作依托,学生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又合理的猜测,延伸了故事内容。 3.找准基点,适时还原 在想象和猜测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期待已被完全调动起来。这时,教师用与文言感情特点相适宜的语音、语调、语速进行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去认识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感受文言的韵味。还原历史,还原人物,带领学生在故事中去领略真实的美感。 (三)演绎故事,诠释别样精彩 1.抑扬顿挫,吟出文言音韵之美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验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诵读是不能忽略的。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学生读出文言的节奏,使学生真正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受到感染,想象画面,产生身心的愉悦,更好地感受文言的音韵之美。 2.别开生面,演出文言形式之新 小学高段的学生仍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剧本表演正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会主动去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为了让表演更精彩,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拉近他们与文言文的距离。 3.融会贯通,唤起文言学习之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初始阶段,要打破学生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故事的欣赏和表演中,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乐学、会学,激起学习之趣。 (四)编写故事,丰富文本内涵 1.抓空白,写别样文章 由于文言文的笔法简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简单,不够具体生动,因此还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理解,主题的领会上,抓住空白,进行仿真的细节补充,让故事情节更为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样的二度创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使文本的内涵更为丰富。 2.移视角,编缤纷故事 文言文的故事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换个角度,移个视角,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故事新编。可以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生发,重新编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既能显示学生的创新思维,故事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续情节,构崭新画面 文言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人物形象都是借助情节展现出来的。根据文本中展现的故事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来一个精彩别样的续写,就会使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拓展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是不能让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所以,用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抛砖引玉,带领学生去收集和阅读一些短小、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等,让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的追求。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
0引言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名题、数学家的有关材料及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为此,教材在“数学阅读”“你知道吗”“小知识”等栏目中,根据数学知识点穿插了一些数学史知识。这些数学史知识虽然对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获取更为丰富的数学史资料,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渗透效率。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渗透数学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一下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1网上搜集史料,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1.1数学史故事 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许多数学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数学家艰辛的探索过程。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高尚情操。为此,课前可根据学生大都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自主获取相关的数学故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概括后形成学习资源,发到班级数学网站中共享。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引导学生搜集高斯小时候巧解数学难题的故事,既能使学生了解到高斯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称号,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要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引导学生搜集笛卡尔生病卧床发明坐标系的故事,既能使学生了解到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又能使学生感悟到观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导学生搜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引导学生搜集陈景润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陈景润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仅依靠纸和笔进行计算,终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为祖国争了光。这些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斗志,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往往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相关数学概念时,引导学生搜集概念的发展史,可以改变死记硬背的现象,使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如在教学“负数”这一概念时,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可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是最早认识负数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魏晋时期的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给出“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的正负数区分方法。而在国外,人们对负数的认识要晚得多。如印度的婆罗摩笈多(约598—660)于628年才认识负数,并在数字上用小点或小圈记来表示。西方对负数的认识更晚更曲折,例如:14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天方夜谭,16世纪的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称负数是“荒谬的数”,笛卡尔将负数看作“不合理的数”,等等。在他们看来,1表示一件物体,2表示两件物体,3表示三件物体……那0就表示什么都没有,而负数比0还小,这样的数怎么可能存在呢?直到17世纪,荷兰人日拉尔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1.3数学史名题数学史名题是数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趣分馒头”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以碗知僧”题:“巍巍古寺在深山。不知寺内有几僧?三百六十四只碗,刚好用尽不相争。三人共食一碗菜,四人共分一碗羹。请问世间高算者,原来寺内有几僧?”“李白买酒”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些题目妙趣横生,其解题思路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意义。为此,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历史名题,一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二是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人解决问题的巧妙思路,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三是通过对这些趣题的诵读和分析,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从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思维的敏捷性。以上材料的搜集,既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品德修养和科学精神,从而受到启迪与教育,增强数学情感,提高数学素养。 2多媒体演示,展现数学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2.1展现数学美 数学本身充满美的韵味。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信息技术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于一体的优势,在展示数学美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有关“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天安门、故宫、天坛公园等图片,可使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的图片,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和谐美及简洁美。这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又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2展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布鲁纳说:“掌握数学思想可使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领会数学思想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生活经验)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推论、证明、解答等过程无不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因而从数学史的角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重要途径。关于这方面的教学,传统的“粉笔+黑板”信息呈现方式难以使数学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效果不理想,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九章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把三角形高的一半进行裁剪,使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同时在转化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转化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在总结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刘徽与《九章算术》,并演示中国古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帮助学生提炼“以盈补虚”的思想。同样,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由于圆是曲线图形,与其他图形不同,因而要探究圆的面积,也需要引导学生将圆和以前所学图形建立联系。为此,可引导学生采用16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切西瓜”办法,把圆切成许多小瓣,再把这些小瓣进行对接,使之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分析长方形与圆的关系,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圆的面积=圆周长一半×半径=πr×r=πr²。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开普勒的“切西瓜”办法,并演示一个圆被分割为16等分、32等分、64等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圆可以被无限地分割,而且“分的份数越多,形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一过程既能使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渗透了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 3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课后交流更加顺畅。为此,在数学史渗透的过程中,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教师可利用QQ等网络工具,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后,推荐学生阅读以“圆”为主题的数学史书籍,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开展以“圆”为主题的墙报、手抄报制作活动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这种网络化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交流的时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史渗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数学史渗透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忻仪.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价值[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312. [2]冯文波.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90-91. [3]李绿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9):90-91. [4]林艳清.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吉林教育,2016(33):123. [5]周义元.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77. 作者:丁湘瑗 程文华
一、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等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成熟。首先,在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效率和效用;其次,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对问题进行解读、求解以及验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真正感受到数学本身的实用性;最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能够从思维方式上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会用数学语言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等数学中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 1.建模方法的使用 在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学生运用建模方法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是来解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政治、自然等现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建模的过程,习惯用建模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包括“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在前期时,学生们可能会觉得使用的过程较为生硬,这都是学生本身建模意识不强的体现,还不习惯灵活地运用建模意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建模意识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来分析案例。具体举例来说,在高等数学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基于全概率公式的递进关系来描述染色体的遗传原理。 2.建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现代高等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步引进各种相关软件,新型软件的学习和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建模,例如Spss、Matlab、Lingo等。首先,相关软件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让整个建模过程更加智能化,减少烦琐的计算并且降低数据处理的错误率。其次,通过软件的运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更多的尝试,不断满足自身对于相关课题的探索,增强学生本身的探索兴趣和能力,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增强建模意识;最后,相关的建模软件能够在新知识教育上面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高等数学科目上整体学习效用不断提升,也锻炼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积极参加相关组织和比赛 在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过程中,传统的书本教育和课堂教育只能够起到基本的知识传播作用,学生的快速吸收和成长还需要有更多的外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来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的研究组织,并且积极参与相关的比赛,进而提升学生本身的数学素养。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建模协会的组织,并且在学校内定期进行相关活动的举办,包括一些固定课题的分析,小组的相关比赛以及与校外组织的交流会等,通过越来越广泛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将建模意识融入知识体系中,成为分析问题的一种习惯和常态。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较为知名的相关比赛,努力去尝试和适应正规比赛的节奏和风格,完善自身的数学建模体系,提高自身在比赛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4.将建模意识纳入日常考察范围 为了能够切实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建模意识,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考察标准之一,并且区别于传统的闭卷考试,通过灵活性、开放性的题目来切实考察学生对建模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让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让建模意识成为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建模意识的相关考察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数学的内容,还可以通过更加具有生活化的题目来帮助学生进行深刻地理解,并且不断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 三、结束语 建模意识作为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模块,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也需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来不断提升相关的教学手段,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质量。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浅谈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摘要】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历史尚不足50年,但由于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服务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成为当前医疗保健性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 0.前言 一旦提及医学,让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疾病,医院,健康,病人等等。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也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随着社会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把视角从生存转移到生活上来,进而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不言而喻,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生活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准确及时地检查出病人的疾病,如何将现有的医疗设备改进,如何开发出更具使用价值的医疗器械等等,都成为生物医学工程所要考虑的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是以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扩展之中。就现阶段而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人工器官、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系统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传感器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治疗与康复的工程方法等。 1.国内发展现状 1.1发展还不完善 中国的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较晚,相对于国外一些发展较早的国家来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很浅显,跟国外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距离还很远,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其研究的人对它都有或多或少负面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但实际的培养计划中生物、医学学的很少,电子学得多些,学科广而不专,就业不好。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以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 ,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很多学习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抱有消极的态度,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这也反映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不完善,没有形成很好的体系,没有在国内高校中产生普遍影响力。 1.2发展方向不够全面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主要将目光着眼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使用,发展方向比较单一。仅仅着眼于医疗器械而不是全面的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深深影响着在这一领域学习的学生,不能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将自己的研究全面化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保守,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不利于生物医学工程更好的发展。 1.3包含的学科多杂 我们知道,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理、工、医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边缘学科,其中工程学又包括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等。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学,神经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矫形科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习的重点是生物医学,但是在解决一些生物医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工程学的知识,掌握工程学的知识对于更好的掌握生物医学又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发展前景广阔 正因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他本身就有很多空白领域可以开拓。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进一步地互相渗透结合,必将推动医学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家都知道看病治病离不开医疗器械,现在是,将来也是,但如何将未来的诊疗仪器实现智能化,检查结果,治疗程序均可实行人机对话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中国目前大部分医院设备陈旧,而且高端医疗设备更是几乎全部进口,所以说市场是庞大的。更好地提高国内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增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的了解程度,培养出一批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能够研发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也是有待发展的。 由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都将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并不是一个学科在发展,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得一些成果都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服务。这就好比各个学科,各个分支都在无形中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默默贡献力量。由此可见,生物医学工程汇集了各个领域的尖端技术,这也就为生物医学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在生物医学研究、知识产生、转化研究和卫生保健中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对提高医学水平,促进医学科学的现代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我国能够培养出一批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贡献力量,也期待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浅谈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摘要:现代医学本质上是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做了介绍。 关键词: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 1生物医学工程简述 1.1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中叶,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多因素所决定的。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因医学进步的需要而兴起的一个学科,其内涵是将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维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1.2生物医学工程的贡献。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生物医学工程为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发展了一系列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标的医学仪器和装备;第二、从技术科学角度出发,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但总体来说忽略了疗效价格比。 2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简述 2.1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结合生物学、医学和生理学来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生长、运动及消亡规律。第一、人工器官,主要研究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并用计算机求解该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各种条件下生物系统运行的机制和状态;第三、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技术,对生物体中含有的生命现象等信息的信号进行检测和量化,从中获取各种生物信息;第四、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如何从被湮没在干扰和噪声背景里的生物医学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第五、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如何将人体有关生理、病理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显示为直观的图像、图形方式。 2.2领域拓展。医学的变革必然导致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变,并大大拓展学科的领域范围。据相关研究显示,对人类健康、生命威胁最大的那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并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癌症,包括基因组在内的全部生物学因素亦仅占29%;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却占主导地位;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进而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形成一个以提高人的健康和功能水平,增进人际和谐,强化群体效能为目标的多个学科领域――人类健康工程。这需要全新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技术装备。 3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生物医学工程是当代最受重视、最具吸引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我国的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与不足之处。 3.1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市场处于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状态,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强力冲击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贸易逆差巨大。 3.2当前,我国国内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标准、进口税收等方面的滞后政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进程。 3.3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是知识密集、多学科交叉、竞争挑战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严重激烈的大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也不例外。 3.4我国的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近20年。在中国,生物医学产品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左右。 3.5我国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缺乏自主创新,存在着对引进国外产品全力仿制的行为。我国大多生物医学工程是因循已有知识和技术,技术储备匮乏;我国大多生物医学工程往往寄希望于以市场换技术,结果丢了市场而未换到技术。 3.6我国国内生物医学生产企业的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协作性差。加上市场信息滞后,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重复现象。 4解决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调整进口税收方面政策。调整进口税收方面的工作,适当进口元部件研发的国产CT机制造成本。使本应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国产医疗设备的优势几近丧失,而成了高价货。因此,一定要加快调整生物医学产品进口关税结构,促进民族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 4.2提高生物医学产品技术标准。由于技术标准落后,就技术贸易壁垒而言,在生物医学产品领域我国几乎处于不设防状态。因而,要提高生物医学产品技术标准,减缓并制约国外产品甚至二手设备的长驱直入。 4.3加紧实施生物医学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化战略。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建立以行业管理为基础的进口产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快建立我国生物医学产品技术质量标准体系。 4.4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一方面,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增加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立项和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将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范畴并放在突出地位,享受国家高新科技产业政策;此外,可以建立国家生物医学技术及产业发展基金。 5对于生物医学工程未来发展的预测 (1)生物医学工程介入性微创,将来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2)各种生物医学工程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3)生物医学工程解决了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查系统将被应用。 (4)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缓释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材料、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新突破。 (5)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机械结合型、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概述 摘 要:生物医学信号是人体生命信息的集中体现,深入进行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探索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新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 信号检测 信号处理 1 概述 1.1 生物医学信号及其特点 生物医学信号是一种由复杂的生命体发出的不稳定的自然信号,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微弱信号,信号本身特征、检测方式和处理技术,都不同于一般的信号。生物医学信号可以为源于一个生物系统的一类信号,这些信号通常含有与生物系统生理和结构状态相关的信息。生物医学信号种类繁多,其主要特点是:信号弱、随机性大、噪声背景比较强、频率范围一般较低,还有信号的统计特性随时间而变,而且还是非先验性的。 1.2 生物医学信号分类 按性质生物信号可分为生物电信号(Bioelectric Signals),如脑电、心电、肌电、胃电、视网膜电等;生物磁信号(Biomagnetic Signals),如心磁场、脑磁场、神经磁场;生物化学信号(Biochemical Signals),如血液的pH值、血气、呼吸气体等;生物力学信号(Biomechanical Signals),如血压、气血和消化道内压和心肌张力等;生物声学信号(Bioacoustic Signal),如心音、脉搏、心冲击等。 按来源生物医学信号可大致分为两类:(1)由生理过程自发产生的主动信号,例如心电(ECG)、脑电(EEG)、肌电(EMG)、眼电(EOG)、胃电(EGG)等电生理信号和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非电生信号;(2)外界施加于人体、把人体作为通道、用以进行探查的被动信号,如超声波、同位素、X射线等。 2 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及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的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和成分等信息进行检测和量化的技术,涉及到人机接口技术、低噪声和抗干扰技术、信号拾取、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工程领域,也依赖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信号检测一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见图1)。 ①生物医学信号通过电极拾取或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②放大器及预处理器进行信号放大和预处理;③经A/D转换器进行采样,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④输入计算机;⑤通过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进行信号分析处理,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包括:(1)无创检测、微创检测、有创检测;(2)在体检测、离体检测;(3)直接检测、间接检测;(4)非接触检测、体表检测、体内检测;(5)生物电检测、生物非电量检测;(6)形态检测、功能检测;(7)处于拘束状态下的生物体检测、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生物体检测;(8)透射法检测、反射法检测;(9)一维信号检测、多维信号检测;(10)遥感法检测、多维信号检测;(11)一次量检测、二次量分析检测;(12)分子级检测、细胞级检测、系统级检测。 3 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研究从被干扰和噪声淹没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医学信息的特征并作模式分类的方法。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目的是要区分正常信号与异常信号,在此基础上诊断疾病的存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广泛地采用了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如对信号时域分析的相干平均算法;对信号频域分析的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和各种数字滤波算法;对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功率谱估计算法和参数模型方法;对非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短时傅立叶变换、时频分布(维格纳分布)、小波变换、时变参数模型和自适应处理等算法;对信号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如混沌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3.1 频域分析法 信号的频域分析是采用傅立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将时间变量转变成频率变量,帮助人们了解信号随频率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特性。信号频谱X(f)描述了信号的频率结构以及在不同频率处分量成分的大小,直观地提供了从时域信号波形不易观察得到频率域信息。频域分析的一个典型应用即是对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研究信号所包含的各种频率成分,从而揭示信号的频谱、带宽,并用以指导最优滤波器的设计。 3.2 相干平均分析法 生物医学信号常被淹没在较强的噪声中,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对这类信号的高效稳健提取比较困难。最常用的常规提取方法是相干平均法。相干平均(Coherent Average)主要应用于能多次重复出现的信号的提取。如果待检测的医学信号与噪声重叠在一起,信号如果可以重复出现,而噪声是随机信号,可用叠加法提高信噪比,从而提取有用的信号。这种方法不但用在诱发脑电的提取,也用在近年来发展的心电微电势(希氏束电、心室晚电位等)的提取中。 3.3 小波变换分析法 小波分析是传统傅里叶变换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号分析工具。目前,小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分析、模式识别、量子物理及众多非线性科学等应用领域,被认为是近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有许多特性:多分辨率特性,保证非常好的刻画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如间断、尖峰、阶跃等;消失矩特性,保证了小波系数的稀疏性;紧支撑特性,保证了其良好的时频局部定位特性;对称性,保证了其相位的无损;去相关特性,保证了小波系数的弱相关性和噪声小波系数的白化性;正交性,保证了变换域的能量守恒性;所有上述特性使小波分析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小波变换在心电、脑电、脉搏波等信号的噪声去除、特征提取和自动分析识别中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3.4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元结构和神经信息传递机理的信号处理方法。目前学者们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其共性是由大量的简单基本单元(神经元)相互广泛联接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其特点是:(1)并行计算,因此处理速度快;(2)分布式存贮,因此容错能力较好;(3)自适应学习(有监督的或无监督的自组织学习)。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基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的医疗检测与诊断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高新技术发达的世纪,许多的领域的引进了高新技术,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技术在许多学术领域得到大量应用,许多学科都在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而在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信号一般含有生物系统生理与结构状态相关的信息,因此,这些信号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篇文章就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角度,重点探讨生物医学具有的特点、检测方法、以及诊断意义。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 技术处理 医疗检测 诊断 1 生物医学信号特点 生物医学信号其实就是人体内发出的光、电、声的信号,但是基于人体内的特点,生物医学信号与一般医学信号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信号不强,在母亲体内得到胎儿心电信号就非常微弱[1]。噪声较强,由于人体本身信号不强,加上人体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所以,信号非常容易遭受噪音影响。频率范围通常不高,其中除了心音信号频谱有一点高以外,别的电生理信号频谱都不高。随机性较强,生物医学信号一方面是随机的,同时也是平稳的。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让生物医学信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对许多医疗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小波变换在医学中的应用 2.1 在电脑信号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临床电脑影像分析中,基本是采用目测标注的模式来进行,这种方法容易让工作人员疲劳,并且误差很大,造成临床上多导EEG的“特征提取”与“数据压缩”始终处于主观处理上[2]。在分析过程中,窄窗口用于分析高频,宽窗口用于分析低频,这种分析方法体现了相对带宽频率分析与适应变分辨分析思想,有效的克服了上面的缺陷,有效的提升了信号及时处理途径。(1)EEG信号检测:在以往的瞬态检测中,通常是利用傅立叶变变换和匹配滤波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后者在检测中需要相关信号的支持,前者一般只对有周期性并且能持续发出的信号有效。而小波变换检测具有突出局部特征的能力,对短时瞬变的低能量较为有效,而且不需要提前先验知识。利用小波变换中的多尺度分析,可以参照EEG中的棘慢波、伪差等不同尺度的表现来实现对异常波的检测。(2)EP信号检测:因为小波变换利用的基波的频率分辨率和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小波变换也使用于别的非平衡信号。在进入2010年以来,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来提取诱发电位,在提高信噪比、减少刺激回合数等方面都研究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不久的将来有实现诱发电位单词提取的可能。 2.2 在心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ECG作为生物医学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适合利用时间尺度与时频来进行分析的。众所周知,P、T、QRS就是ECG信号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组成中,各波的频率特性有所不同。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ECG是一种具有明显时间尺度与时频特征的生物医学信号。(1)ECG信号检测。QRS波群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主要有:面积法、阈值法、斜率法等[3],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的弊端,如果遇见干扰严重等情况时,通常错误率较大。在最近的一些检测中,有的工作人员将小波变换引入到了ECG信号特征值的获取和识别中,而且对于解决上面的弊端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2)ECG晚电位检测。当下,在累加平均是许多晚电位分析仪器检测采用的主要手段。Meste有效的利用了小波变换对晚电位获取进行了讨论。 2.3 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研究从被干扰和噪声淹没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医学信息的特征并作模式分类的方法。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目的是要区分正常信号与异常信号,在此基础上诊断疾病的存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物医学信号的处理广泛地采用了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如对信号时域分析的相干平均算法;对信号频域分析的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和各种数字滤波算法;对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功率谱估计算法和参数模型方法;对非平稳随机信号分析的短时傅立叶变换、时频分布(维格纳分布)、小波变换、时变参数模型和自适应处理等算法;对信号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如混沌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 3 光学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在癌症诊断应用中,将光线安装在可以自由转动的仪器上,利用光在移动中碰见组织而反射的路径,这时,光的许多特征就可以为观察者提供许多的人体内在结构观察窗口。光学人体扫描仪主要是为了定位、诊断、识别人体内部患处的问题,对患者内部相关部位进行照亮,让观察人员了解到患处与周围内在结构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而实现有效的诊断。 自体荧光技术;在癌症诊断中,光谱技术很早的已经得到了使用,主要起源于光动力学质量研究阶段。在70年代左右,众多癌症专家都在尝试着将光敏荧光法应用到癌症诊断中,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诊断时,患者必须提前注射抗光敏药物,但是,这种药物存在着很多副作用,所以,这种诊断方法不能大量使用。为了克服这种诊断的弊端,“自体荧光法”检测激光诱导的肿瘤组织自体特征荧光的方法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国内一些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共振喇曼光谱、血清自体荧光实验研究、进行了许多的统计分析,通过波长激光对患者的血清处理变化,观察自体荧光的信号变化与共振喇曼峰二者之间有无明显差异性,进而对癌症患者进行诊断。实验结果说明:食道癌、胃癌、胰岛癌等癌症患者在经过血清激光作用治疗后,喇曼光谱有明显的差异性[4], 并且荧光信号强度在降低,荧光峰发生了变化,变化幅度与正常人相比要大得多。 一些癌症学者又通过自体荧光体侧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在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时,是采用的多元判别法。实验的实验结果显示:所采用的多元判别法可以依靠很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来分别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研究更加成熟、通信系统和医学图像归档相续出现、家庭医疗保健器材快速发展、远程医疗诊断需求不断提升,对医学信号的图像增强、分析处理、压缩、去噪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现代分析方法和传统分析方法的结合,足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生物医学信号技术的出现,对未来的医疗检测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本科教学探讨 【摘 要】《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文章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以及结合本专业该课程的实际情况,探讨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和其他专业课程联合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并从工程角度解决防病、治病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课程特点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外大多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该课程内容包含生物医学信号的测量、处理和定量描述;还有探测生物医学信号源,描述一个生物医学物理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内在联系。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生物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具备获取、处理和解释生物医学信号的能力。该课程充分体现了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性,其综合性、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因此其教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医学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课程教学目标来看,目前讲授该课程的国内外情况并无太大差异,即:使学生学会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检测到的心电、脑电和其他各类生理信号进行处理,学会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与高等数学、复变函数、数理方程、模电等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由于教学内容上涉及到大量的算法理论与公式推导,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些单调枯糙,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需不断完善和改革,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内容 (一)针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 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课,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在不停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必须把讲解经典方法和介绍最新发展动态结合起来。目前,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有随机信号基础、随机信号检测、参数估计、功率谱估计、匹配滤波、维纳滤波、自适应滤波,涉及面广、数学公式多、理论概念抽象、实际应用知识较难掌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需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修改教学课件,调整理论推导与实际应用等内容的比例;另外在教学中更多地加入与MATLAB软件的互动以及教学演示软件的操作,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MATLAB是一个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计算环境,可以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在信号处理与通讯、信号检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其丰富的可修改的函数库也可给学生提供好的实践空间。通过MATLAB软件的调用可实现生医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处理算法的直观化。教学课件中与MATLAB的交互主要采用函数调用的方式,简洁明了,让学生对各种算法处理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 另外还采用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编写教学演示软件,教师或学生通过与软件界面的交互了解本课程中常见信号处理算法的功用,数据的导入导出,各种算法的软件实现方法等等,该软件目前已初步成形,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当中。 (二)改变实验教学的形式 任何一门与实际技术技能相关的课程都需要实验环节。实验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生医信号处理的实验教学通过生医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3-4个综合的生理信号处理的程序设计题目。如题目“心电信号的QRS复波检测”让学生了解了心电信号的特点,熟悉了低通、高通、带通等滤波器的设计与计算机实现以及熟悉使用MIT/BIH数据库;题目“维纳-霍夫方程”让学生对维纳滤波的知识进行巩固,熟悉其计算机实现,对寻找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下的最优滤波器有更深的认识,且能观察维纳滤波对一些不同的常见的生理信号,如心电,脑电信号的处理效果;题目“Yule-Walker方程”让学生通过编程对实际生理信号(例如脑电)建立AR模型,从而对参数模型法估计功率谱有了更深的了解,且对使用白噪声驱动生成随机信号,脑电数据压缩等方面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内容设置多样化,既涉及到生医信号处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如信号检测、最佳线性滤波器设计、现代功率谱估计方法等;同时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编程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获取生理信号的能力,学生既可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医疗仪器如心电图机、脑电图仪等获取心电、脑电信号,亦可通过MIT/BIH数据库获得所需的生理信号。 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有不同的成果展示。在团队中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并负责不同的分工任务,他们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使每个学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既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他相关课程联合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流程为:生物医学信号及其特性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的识别诊断,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后两个环节,前两个涉及较少。通过综合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对前两个环节有较好的学习,从而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整体流程有完整且深刻的理解。 如在课程设计中,所有的设计内容都涉及到了对生物医学信号及其特性的了解和信号采集这两个环节,学生利用生医实验室已有的设备器件,如心电图机、脑电图仪、多道生理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平台获取相应的生理信号可实现对该两个环节的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复习了《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传感器》等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将几门专业课程联系成一体,使得专业学习更加的系统化。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更是经常涉及到生理信号处理的完整系统流程,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更多地结合实际应用,引入更多具体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例,将真实世界与理论研究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学好这门课程,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浅谈生物医学的信号处理方法:医学院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实现双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现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途径,从而为医学院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双语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各种工程学科同生物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1]。从1979年11月“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至今,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随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完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已成为许多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继“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生理系统建模”等课程之后开设的面向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的课程。该课程作为生物与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体现了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性,其综合性、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对培养学生从工程角度解决生物医学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主要缘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最初的单一研究、精细分析、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学科高度综合、融合的基本态势,既要求在医学理论构成上融合,又要求在诊断治疗技术应用上融合[2]。按照医学发展的要求,将更多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随之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整个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进步。这样,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双语教学和专业的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查找原文学习资源等实际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双语教学经验,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教学现状及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 课程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86年,由神经工程、医学仪器、物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构成。针对自身学科特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提出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课程学时包括36学时理论课程和18学时实验课程。由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含有较多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必然分配较多学时;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2.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包括教材语言和授课语言两方面。使用原文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原文专业知识的表述。但由于语言等文化差异,全部利用原文教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合理删减原文教材重组后编写方式较为适宜。专业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授课尚有一定难度。当前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外语+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将有利于双语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 教学方式 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开展小应用讨论,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鼓励英文口头报告;课下布置相关文献题目,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鼓励用英文撰写报告等方式。 4. 同行学习 双语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外语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或偏重英文教学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相互学习,进而提高双语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理解其他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 5. 总结 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双语课程改革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删减重组原文教材;鼓励师生互动;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激励毕业论文 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 (1)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 (2)选择激励方法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3.使用多途径的激励手段 (1)薪酬激励。薪酬是单位满足员工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证,也是员工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许多单位本着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员工工资酬劳与劳动成果直接结合起来,意在以工资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运用此激励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员工的同工同酬;第二是奖励优良的工作业绩,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第三应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危险性、职务高低、年龄与工龄、单位负担能力及财务状况、地区与行业间的差异等。公务员之家 (2)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集中体现方式是职工持股计划。好处是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股东股权结构,也更直接的把职工利益跟单位利益挂钩,从而密切了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入股,不仅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对管理部门听取职工意见、加强民主管理的压力。 (3)智力激励。智力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智力效能,增强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其主要方式有学习培训、参与决策,竞赛评比等。学习培训要注意机会均等,否则容易引起职工的消极和不满情绪。领导者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评比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起员工的创造热情,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鼓舞和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和行为,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设置目标的时候必须注意设置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情感激励。一是与下属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善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作为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塑造亲和的单位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4.把握好有效激励的原则 (1)综合考虑单位的发展环境。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也就是说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 (2)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 (3)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 (4)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成本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企业并购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并购企业没有妥善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并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生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以来,企业并购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经济的迅猛崛起,既存的经济格局将被打破,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就我国而言,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但在90年代后,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但是无论全球范围还是国内的并购,都存在着同样的严重问题,即并购成功率很低,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仅为30%左右(邱明,2002)。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都离不开“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管理创新角度,探讨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主题。从宏观上看,它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从微观上看,它是企业自身发展有提高投资效益,发展规模经济,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多元化经营等效应的必然途径。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整体实力的增强,兼并收购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路径,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 在工业化时代,战略资源是资本,公司的唯一目标就是不断赚取利润。但在信息时代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和创造性。公司能够取得收获的唯一途径就是利用存在于雇员本身的这些资源。人的因素是并购企业面临的最敏感的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多项研究表明,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并购方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短期财务利益上,而在并购前后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和利用“人的因素”,譬如整个并购过程中的有效沟通,获得员工对组织的承诺,高层管理者的推动,以及留住关键员工等方面。而今,越来越多的参与了兼并收购活动的经理们意识到,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在企业产权变更时处理好人的问题,才是使并购交易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核心因素。 人力资源及其管理过程在现代企业并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瞩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并购浪潮的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障并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并购后价值创造的过程是在双方组织交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冲突,包括员工心理冲突、文化冲突、组织机制冲突和技术资源冲突等方面,并极有可能演化为组织危机,从而破坏企业核心能力或其载体和来源,导致关键人员大量流失,直接损害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能力。从有利于核心能力的保护、转移和扩散的角度出发,并购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决定能否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并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并购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并购企业欠缺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HRM)的视角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由于并购具有战略性,常常被视为一种战略行动(Jemison Sitkin,1986),因而需要从战略视角考虑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目前,许多并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尚未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未认真分析并购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些都对并购的成功造成很大的威胁。 2.并购企业缺乏系统的评估及保留关键人才的计划。在组织资本中,最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是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企业专属人力资源,而这些能力和资源是附着在以个体和组织为载体的技能和知识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中的。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关系到企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积累,以及在组织内部的有效联结。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才(包括关键管理者及技术人员)是重要资源,是不可被轻易取代的,他们的离去将导致决策制定上的一系列问题,而 这些问题可使整个并购价值降低(Trautwein,1990)。并且他们的离开不仅仅削弱了企业,还可能增加竞争对手的实力。被并购企业关键人才的离职问题是并购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并购方的关注,但是并购方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评估,也没有制定全面的人才挽留方案,仅通过被并购公司的股东或高层管理者的评语,或者外部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意见,或者并购方管理层对他们的印象,就做出人力资源识别的结论,并据此采取一些表面化的、不系统的人才保留措施。事实上,用这三个方面的意见的任何一种来评估被并购公司的人员,都是很不合理的。 3.并购企业缺乏有效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问题是并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但仍常常被忽略。企业文化作为鼓舞士气、加强沟通和优化管理的核心因素,具有个性化、一贯性和隐含的控制性特征对企业并购的成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影响一个群体成员彼此互动方式的各个方面,并且文化不易被修改,故此文化的威力在两种自主的文化彼此密切接触时都能得以体现,而这典型地发生在两个企业的并购中(Schein,1992)。并购中的文化差异对整合过程的有效性和股东的利益都有破坏性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程度又因行业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在服务业(如银行业)中,文化差异的此种影响更强,而在制造业中,其影响程度得到一定缓冲。并购后企业能否化解文化冲突,有效整合文化是决定并购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文化的兼容性。 4.并购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在整个整合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迫切想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想知道新公司未来的发展设想,想知道自己在新公司中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整合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员工得不到这方面的详细信息,相反却是谣言满天飞,使企业内部充满了焦虑、动荡和不安。一方面,并购方没有建立一条顺畅的正式沟通渠道,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都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并购方的经理们也不情愿与被并购方的员工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无法回答后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并购方离职的员工承认,他们之所以离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关于并购的任何信息,他们不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不知道自己在新机构中的位置,也从来没有指望能够在新公司中得到满意的职位。 三、并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措施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企业变革期的管理手段,而且是一门艺术。由于并购情况多不相同,它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运用相同的策略及方法进行解决。转1.构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着手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思考。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需要从战略视角出发,在整个并购战略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开发计划,以保障人员的平稳过渡。 (1)开展彻底的人力资源尽职调查。人力资源尽职调查能够为评估目标企业的关键人才及团队、制定恰当的人员整合政策提供事实依据。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的评估工作包括员工的薪资水平、员工福利(包括医疗、保险、津贴等)、绩效考核办法、劳资关系等。由于并购企业的文化类型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一差异将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进度和难度,也将直接影响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绩效,企业文化调查是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整合的基础工作。 (2)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主要包括人员留任政策、考核和激励政策、人员培训及职业发展计划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人员留任政策的制定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这一工作这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的初始状况,而且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到企业引进的人才的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的留任一定要慎重。考核制制会影响员工的去留及工作积极性,因此,应当建立科学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应通过培训向员工宣扬企业新的目标和文化,并依据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职业发展计划,将员工个人需要同组织需要整合在一起,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组织内部的磨擦,提高组织绩效,更好地实现并购目标。 (3)留住关键人才。所谓关键人才,是对被并购企业价值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是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和企业专属人力资源的携带者,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可能严重损害被并购企业现有的组资本和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他们可能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或者是销售骨干等。为了必须确保大多数(如果不能做到全部)关键人才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从并购开始直至并购磨合期结束后)的确留了下来,并购方需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及时评估,即在公司未来的人才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尽职调查中所搜集的信息,来完成对关键人才的评估;专人负责与有效沟通,即并购方需要指定一位高层人士通过阐述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肯定其个人价值、对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做出承诺等方式以稳定这些关键人员;挖掘需求,即了解他们对新公司的期望,并明确影响他们离职的因素;有效激励,即结合员工的需求设计科学的激励方案,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公务员之家 (4)确定新的领导团队。新任的高层领导者,在被并购企业人员心目中往往被视为并购企业的代表和象征,他们采取的任何政策决定以及对待人才的态度、行为均会被员工认为是并购企业的意思表达,直接影响目标企业的人才的去留。新领导者要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激发新团队的工作活力。在充分理解并购前两个公司典型经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团队的任务、人员等实际情况,通过正式的及非正式的交流,引导团队成员的行为趋向组织的目标。新的领导团队的能力与领导风格,将是保障整个新的企业营运策略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新的领导者不仅要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新政策的制定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保障新政策的贯彻执行。 2.开展基于能力的文化整合。由于能力决定着员工和组织的成功,而企业文化则决定着员工能以何种程度表现能力(Michael•Zwell,2000),因而,并购后文化整合的根本目标就是创建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向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方向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整合应该在并购活动开始最初就要着手行动。企业文化的整合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即探索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文化差距、评估文化适应性,确立文化整合模式。企业文化差异是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要消除文化冲突,首先要识别双方文化差异。人力资源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双方企业文化的特征、强弱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基于对原有企业文化的清醒认识,开展文化整合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落在实处。可以通过基本的展示、介绍会议、“跨公司会议”、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深入的跨文化分析等多种途径了解彼此的差异,了解的内容包括彼此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根据并购的战略、并购双方文化的优劣和强度大小、文化适应性程度等综合因素,确立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初步制定文化整合模式,既选择吸收式、分离式、融合式还是变革式。 第二阶段即文化整合开始执行的阶段,也就是文化整合步骤的实施阶段,这一个阶段往往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管理层的调整或人员的精简等较大的变革举措。有相当多的文化冲突能带来有积极意义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关于什么是对新公司最好时,这就是最好的合并。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文化冲突的管理,步骤包括尊重双方文化,明晰双方文化,促进相互适应。 第三阶段是指两种文化逐步走向融合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个阶段中新的制度或管理层的调整业已完成,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维护这种新制度使之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贯彻。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训练,即加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具体运作上,可以将并购双方的员工结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跨文化培训。还可以通过工作岗位的交换、组建共同的工作团队和任务小组等方式,尽快促进双方员工的交融,从而加强每个员工对新文化环境的适用性,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有效沟通分享信息。并购方通过与目标公司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缓解员工对企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感,从而尽量减少并购对人力资本所产生的“震荡”,并提高员工士气,而且可以通过建立一种开放和坦诚的气氛来提高管理层在员工心目中的可信度。由于企业的并购过程是一个震荡激烈、各种矛盾激化的非常时期,许多问题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完全预料到的,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并购领导小组,成员由并购企业选派的主持工作的管理人员、被并购企业员工代表以及社会上聘请的管理专家组成,全面策划、组织和领导人力资源整合。并购领导小组是组织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 首先,成功的收购者应在宣布并购的同一天就勾勒出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并向新员工们传达对他们的热情与尊重。公司需要开诚布公地向员工解释并购的动因和期望达到的效应,解释被并购公司将如何适应新组织,及时公布新公司的整合 计划,让员工了解并购及整合的最新进展情况,并找准自己在未来公司的目标定位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打消员工的顾虑和焦急,并减少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并购之前,这种交流和沟通就应当在关键员工之间进行。其次,在整合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协调员工的心理,降低不确定性,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教育员工,让员工了解产业的经营环境与组织变革,协助员工有面对并购的心理准备与培养再被雇佣的未来价值。同时,增加员工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参与,特别是让关键员工参与到整合的规划与执行中,并购整合小组应由来自双方的成员组成。这不仅有利于双方员工的沟通和了解,增进双方在整合过程中的相互支持和协作,还表示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的尊重,增加整合过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结构及其启示 摘要:可雇佣性是企业雇佣人才和高校培养人才的共同关注点,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可雇佣性要求,研究高校和企业在可雇佣性上的认知差异可以帮助两者实现人才对接。文章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收集高校的培养方案以及企业相关岗位的网络招聘广告,采用质化研究从高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得出两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结构的认知异同,进而为高校的培养模式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质化研究;培养模式 一、 可雇佣性的研究现状 可雇佣性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雇佣性是复杂多面的,Hugh-Jones和Siobhan(2008)认为复杂性主要来自于可雇佣性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用人单位、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多数学者普遍认可Yorke和Knight(2006)的定义,即可雇佣性由一套技能、理解力和个人特质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可雇佣性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例如,一些学者(Andrews Russell,2012)从企业的角度将可雇佣性细化,包含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商业和客户意识、素养(literacy)、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Hillage和Pollard(2009)则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将可雇佣性阐释为:(1)获得初始工作的能力;(2)满足轮职换岗所需,能够维持就业的能力;(3)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能够在不同组织(公司)之间转换的能力。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可雇佣性最关键的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点: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个人特质(如主动性、责任心等)。 人们普遍承认,可雇佣性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具有目的性以及有效性的高等教育和培训系统则是提高可雇佣性的基本条件(Harvey,2005)。澳大利亚工商会(ACCI)(2002)曾对澳大利亚多家大中小型企业的雇主关注点进行研究,发现雇主正在将对技术、技能的关注逐渐转移到一系列个人特质以及丰富的基本能力。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指导,会促使高校的培养方式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日本则采取将供给方与需求方也就是高校和产业界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讨确定了对毕业生就业相当重要的三项内容:主动学习、实习、组织支持和评估(Ito,2012)。英国政府也引入一套业绩指标来衡量各高等教育机构的成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关联。 国内不少学者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高等教育与可雇佣性方面的研究,例如,闫岩、任广新(2013)通过调查问卷、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研究总结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8项关键性工作任务和74项所需关键技能知识,据此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课程模块化+综合实践”的课程体系模式。叶红春等(2013)则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诸多问题,倡导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但是有关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比较企业岗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要求与高校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理解,以期发现二者在可雇佣性内容上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体系。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我们在两个影响范围比较大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上,选取了国内70条大中小型企业2015年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信息,作为可雇佣性研究的企业样本。 为提取高校培养目标中有关可雇佣性的信息,我们选取了60所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其中包括20所211、985国家重点高校,20所普通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以及10所职业技术学校。 2. 研究过程。首先对招聘信息以及高校培养目标进行信息编码,使所得每个条目做到含义单一且清晰明了;然后将表达类似或意思相近的条目进行同类项合并,合并后的条目招聘信息共23条,高校培养目标共24条;最后,在研究者的主持协调下邀请组织行为学三名博士对两组条目进行归类。 归类后,反映企业需求的招聘信息被分为四个维度:专业经历、一般技能、HR关键能力和责任心,没有无法归类的条目。高校的培养目标共分为六个维度:专业经历、基本知识技能、通用能力、科研能力和身心健康,没有无法归类的条目。 三、 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质化研究的结果来看,企业招聘要求以及高校培养方案具体的维度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1. 高校视角与雇主视角的关注契合点。由表1可知高校所关注的可雇佣性在某些方面与企业的关注点是相吻合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经历。多数高校培养目标里明确规定,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毕业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企业也总是希望新员工入职后就能适应岗位要求,工作上手快等,在以上有关专业经历方面,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是一致的。 (2)一般技能。一般技能也叫通用技能或可迁移性技能,这种技能的提高往往会大大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显然,高校在其培养目标中非常强调对一般技能的培养,包括外语、计算机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此类技能在以往的企业招聘要求中也频繁呈现,高校和企业对于一般技能的培养和要求非常契合。 (3)一般工作能力。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一般工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创新能力、团结协作、适应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是大多数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企业之所以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这些能力,是因为HR从业人员必须主动去了解和熟知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具有向管理者以及员工推销人力资源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方案的技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个个体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所以团结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 高校在可雇佣性培养方面的欠缺之处。尽管高校与企业在可雇佣性要求上具有较多的一致性,然而,企业所关注的可雇佣性的部分内容,在高校培养方案并没有被有效关注。 (1)企业强调实习经历,而高校对实习过程把关不严。样本中五分之一的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有实习经验者优先,说明企业还是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实习经历,而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中往往更多的是课程化教学,即使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有实习过程,但是高校对实习过程缺乏监控,仅仅借助一份实习报告作为实习凭证,而对于很多学生的实习造假行为却视若无睹。实习质量无法保证,会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质量,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可雇佣性。 (2)企业强调过硬的基本技能,而高校强调娴熟的应试技能。高校培养目标关注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一般技能的培养,但是有关的培养目标还不够具体,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侧重点,监督和实施不力。例如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应试技能的培养,大学毕业生往往掌握的都是“哑巴英语”。再如,在计算机操作方面,高校只是以考级的形式勉强督促学生掌握编程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满足不了企业对毕业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操作的要求。 (3)企业需要实用的职业能力,高校培养宽泛的一般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是一个独立部门,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种与职业相关的关键能力,例如:良好的服务意识即公仆精神,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如及早判断员工与企业的矛盾以便尽快解决)。这些企业所需的能力并没有出现在高校的培养目标中。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高校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即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即使对于一般能力的培养,高校也没能严格履行培养方案的要求。此外,高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考核机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学习过程基本不存在压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高压力职场生活。 (4)企业需要负责任的人,而高校却忽视了责任心的培养。责任心是个人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表明,责任心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组织支持的情况下,责任心会通过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于艳等,2013)。所以,企业非常重视毕业生是否具有责任心,每一份招聘广告中都几乎会提到“责任心”一词。然而,高校的培养一开始就假设学生是具有责任心的或者学生的责任心是不可培养的,这种假设甚至使毕业生在应聘失败时仍然不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 (5)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型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是通用型人才。企业的各项工作分工非常明确,在人才的使用上更强调专业和实用,但高校的人才输出不仅仅指向企业,其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宽而泛。因此,二者在人才的能力对接上存在缺口。例如,本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高校培养目标中都提出培养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的毕业生,并且要求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用于毕业设计以提高科研能力,大有把本科教育研究生化的趋势。企业在人才选拔中首先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高等实用性能力和技能,而往往把科研能力看作是可选项。 四、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启示 1. 完善实习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这一平台,通过校友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高校也需要建立已就业的毕业生的学生网络,帮助在校大学生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在校学生明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高校通过更多地增设企业奖学金,并将学生的实习成绩与企业奖学金挂钩,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并获得提高。此外,学校可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实时监控学生的实习状况,学生要定期向指导老师上交实习报告,这既可以帮助高校教师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获取第一手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防止学生的实习造假行为,提高学生的实习参与度。 2. 培养学生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在本研究中,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电脑操作和英语能力。在电脑操作方面,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要单纯为了考级服务,而应该更多地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例如,通过实践应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教会学生运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度“强制性”地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学院在课下营造良好的“英语角”文化。 3.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能力培养。教师要随时能够将最新鲜的案例带入课堂,一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逐渐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要引入“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设计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利用校友平台和学校资源,邀请学术界和雇主代表参与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即可达到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以及提前与企业要求接轨的目的。在这一点上,英国职业教育基于雇主驱动、需求导向、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学校与雇主通过交流把行业、雇主和劳动力市场的组织需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课程,毕业生整体的可雇佣性明显提高(李传瑛、王春秋,2013)。 4. 多方创造条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责任心培养应贯穿在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的所有环节中(刘波、陈力,2014)。首先,学校要实行责任意识的文化渗透。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校园广播、大型的责任意识主题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的文化氛围,唤醒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会对自己负责。其次,具体到各个班级可以实行班委轮流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岗位,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明确角色责任并对所在岗位负责,通过实际的岗位工作塑造学生的责任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强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每门课程都可以增设课程服务岗位,让每位同学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密切相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调查,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 调查 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更加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作用,使学生在踏出校园的同时也赢得职业成功。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观念转变,提高方法等手段来改善目前自身状况,努力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相适应的内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大学生自身,重点是获得和改善自身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知识、行为、动机、态度等因素,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1.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以河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为确保调查的可信度,按比例向女生随机发放33份,男生发放17份,调查过后共回收50份,回收率100%。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比较能放映大家的真实情况和想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6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定位、规划意识与行动、职业准备、课程和就业服务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问题并总结了原因。 2.调查结果分析 (1)自我认知和定位方面。调查显示,32%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非常了解,66%的同学只了解一些,还有2%的同学不太了解;对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同学(44%)只了解一些,可见学生自我了解程度不够。其中84%的学生通过同学、朋友来认识自我,34%和26%的学生通过家人和老师进行自我了解,36%的的学生运用网上测评工具。由此可知,学生认知的获得缺乏科学性,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学生对自己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清楚的占42%,不太确定的达到54%,还有4%的学生感觉不清楚,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 (2)规划意识与行动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8%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只有2%的同学认为不太重要;6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可见,大家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比较高。对于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2%的同学表示感兴趣,一定会去;62%的学生一般学校要求了才会去,1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还有2%的同学感觉没用,不会去。可见,学生态度不端正,缺乏主动性。只有18%的同学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不太了解。有68%的学生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有过规划,但是没有坚持多久,5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还有42%的同学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规划。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3)职业准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8%的同学不太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专业,42%的同学非常了解;没有关注过喜欢职业的变化趋势的占44%,关注过的占56%;88%的同学对自己喜欢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不太清楚,只有12%的同学感觉非常清楚。可见,人力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环境还不够熟悉。只有12%的学生参加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基础,62%的同学都很少参加,还有26%的同学几乎没有或者从来没有参加过。由此可知,学生实践比较匮乏。 (4)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面。调查显示,有14%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具有实用性,7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理论性太强,还有16%的同学认为课程理论与实际脱节。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实用性不强,还有待改进。 (5)就业服务方面。调查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只有20%的同学感到满意,64%的同学感觉一般,还有16%的同学对其不满意。针对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对自身的影响程度,10%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影响,74%的同学认为它的影响一般,还有4%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用。可见,就业中心提供的服务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有90%的同学认为大学阶段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大家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和正规化的需求。此外,58%的同学希望获得职业咨询的服务,55%的同学选择了人才测评,51%的同学希望得到具体的求职辅导,还有46%的同学想要职业推荐。可见,学校对相关服务的建设还不够。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全面认识自我,准确自我定位 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除了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那里外,还要借助相关的测量工具。比如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评、卡特尔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等。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理性评估,可以借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或者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准确的自我定位包括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路线和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可以采用SWOT分析,职业定位就是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和目标进行最佳匹配。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在性格、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专业知识及社会环境,对将来的工作进行方向性的规划。 2.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于行动 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讲座,要积极主动参加。因为只有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框架,才能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怎么去规划。其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的评估以及对职业环境的了解,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制定大学期间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符合目标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规划开始可以是短期的,1年或者一个学期,一个季度,关键是把计划一点一滴落实于行动。 3.熟悉职业环境,进行社会实践 大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都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对外面的职业环境了解不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应当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掌握外部环境的第一手资料,也不会影响学习。一是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将专业知识与择业就业结合起来,深入社会,形成全面、客观的外部环境认知。二是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如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与专业相关的活动项目,深入体会社会环境。三是通过专业导师的引导和推荐,有针对性地参与实践。 4.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及实用性 对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课程的开设要具有系统性,从入学时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全过程。大一注重意识教育;大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大三开展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大四引导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付诸于实践,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要打破单一的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多元化,充分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素质测评、专业实习、行为训练等有机结合。 5.加强就业服务的建设 学校要注重就业中心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就业中心除了定期开展招聘会,举行就业讲座,校内招聘信息之外,还要及时与校外各大企业取得联系,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岗位推荐和实习服务。学生也要经常关注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动态,获得更多就业方面信息。 加强人才测评和职业咨询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力度。运用心理测量、情景模拟等手段,对人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等因素进行测量。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结果客观认识自我,摆正心态。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咨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会因为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人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四、结论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不乐观。在自我认知及定位、职业准备、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对此提出了5条对策:全面认识自我,准确自我定位;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于行动;熟悉职业环境,进行社会实践;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及实用性;加强就业服务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全面推进和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 摘 要:毕业论文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综合性检验。目前,毕业论文在选题、写作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标准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综合性检验,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对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可以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如选题的范围、难度过大,导致论文工作量过大,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选题偏易、重复、陈旧,工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偏离专业方向;或者课题研究无理论或应用价值;或者课题的名称不规范。 (2)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缺乏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论分析和深度,没有联系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错误,论文题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译错误等。 (3)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如论文抄袭严重,论文结构混乱,文题不符,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编写不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篇幅过短等。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或关键控制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主要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文献综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②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如前导课程设置不当,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对学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②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裕等。 (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不重视,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大;②学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充足的时间;③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如专业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内部环境:如学校教风和学风较差,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学校外部环境:如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科研论文弄虚作假等。 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高校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标准化原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对毕业论文主要过程中成熟的重复性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完全可以制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对不成熟的重复性事项或临时事项,可以制定为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如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标准或奖惩制度、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毕业论文编写规定、毕业论文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最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评阅和盲审制度、毕业论文资料归档制度等。 (2)认真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有关标准或制度。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毕业论文有关标准或制度的宣贯和培训,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有关标准或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或制度实施。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应以应用性研究课题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限定在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3)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或监督。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如我校以开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归档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基础,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检查的主体是学校督导团和院系两级主管部门。 (4)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 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 (5)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毕业论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主动应对环境压力。 一是为应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状况,毕业论文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至第七学期中期进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是为了防止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可以利用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的抽查检测。 4 结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重量管理,应从毕业论文的现状调查开始,统计和整理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化管理应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毕业论文有关的质量标准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煤炭企业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作为煤炭企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在我国煤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通过强化考核制度、实行跟踪管理及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等创新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以提高煤炭企业对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为煤炭企业提供优秀合格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 毕业生 人力资源 管理措施 1 煤炭企业在管理毕业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行业也逐渐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方面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煤炭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和管理。但是煤炭企业在管理毕业生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①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因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缺少对相关惩治和奖励制度的认识,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②责任划分不明确。目前,人力资源是管理毕业生的主要部门,此外其他部门具体的职责还不够明确,使学生和企业的重视度不够,达不到实习的效果。③管理存在局限性。毕业生人事关系所在部门主要对转正后的毕业生进行管理,其他部门不能进行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全面的实现人才培养的工作[1]。 2 煤炭企业加强毕业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考核制度 对毕业生进行考核是验收培养人才工作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管理毕业生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化的考核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综合、阶段及日常考核是毕业生管理考核的主要方向,其中业务素质和业务报告是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定期鉴定是阶段考核的主要方向,是在不同学习阶段内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检测;跟踪管理是日常考核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考核形式。 2.2 实行跟踪管理 实习是让毕业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实际工作进行结合的过程,作为学习和步入企业的过渡阶段,主要包括指定单位实习、技术实习和劳动实习。而延期管理是指对上岗毕业生进行实践指导的深层次管理,目的是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2]。 指定单位实习要求毕业生到单位的基层生产中进行体验和历练,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技术实习过程要求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单位进行多单位轮岗式的锻炼,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业、全面的培训目的;而劳动实习则是将毕业生安排到煤炭矿井生产部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劳动对自身的劳动价值观进行评判。 挂职锻炼是延期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毕业生上岗后的一年内,统一筹划毕业生在业务组长、车间管理主任以及采掘管理班队长等不同工作方面的锻炼,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通过这种挂职锻炼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毕业生体会到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提高对工作的了解和重视,促使毕业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加快毕业生的成长,此外还提高了毕业生的组织和指挥、设计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在企业内的发展。 2.3 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 要想加强煤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毕业生、基层单位和公司三方面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其中毕业生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更好的适应工作做好铺垫;由基层单位直接对毕业生实行培训和管理,通过考核和日常管理等措施来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工作人员;公司管理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来实现的,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来完成组织协调和制定制度政策等工作。自我管理是毕业生工作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思想决定着行动,要让毕业生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 基层单位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毕业生能否在以后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基层单位在实习和挂职锻炼阶段要切实的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落实日常监督工作,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计划和方案来组织和锻炼毕业生[3]。此外还要对毕业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监督,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到定期的交流,及时的纠正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完成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表现进行定期鉴定及总结的方法,不断鼓励毕业生,挖掘毕业生的潜力。 煤炭企业在管理毕业生时要将各种学习活动的举办和日常岗位的培训进行综合,强化毕业生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能力,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来谋划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形成系统科学化的培养模式。同时要注重公司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使毕业生了解企业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通过轮岗实习、深化理论学习和挂职训练的措施来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这种规划-锻炼-学习-发展的培训模式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摘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作为见习单位,医院安排医学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不只是完成了政府交给的任务,同时也丰富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认真分析,深入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解决毕业生就业见习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完善,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影响 0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大学生找工作、落实就业将更加困难。在此压力下,政府推行毕业生就业见习尤显重要。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参加就业见习活动,以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合理的就业见习制度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作为人才密集型组织,接收高校特别是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是医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医院本身也将从这一制度中受益。而从现有的报道和论述中,专家学者多从社会和毕业生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鲜有从用人单位的视角来阐述的。事实上随着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推行扩大,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 1 增加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延伸至与个人建立劳动关系之前,必须增加新的内容来应对这种变化。 1.1 增设指导老师岗位 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配置见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际操作中医院会按照见习人数的多少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必须选择有经验又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担任,具体负责设置见习岗位,安排见习时间,完成见习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1.2 增加科室管理工作量 直线管理者,即科室负责人是直接管理者,要为分配到本部门的就业见习毕业生安排见习内容,进行业务指导,定期评价其工作情况,如实填写培养记录。还要区分就业见习毕业生与在校实习生和见习期工作人员的不同身份,安排工作任务时要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规有关规定,临床和护理岗位不得安排单独值班,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要注意既要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又不能违反岗位责任制度,更不能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 1.3 提前考察拟用人选 以政府倡导的30%留用率计算,在70%的人员被淘汰前,需将全部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列入候选名单。利用劳动关系建立前6-12个月见习期时间对他们的工作胜任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时间更充足,更具真实性。向前延伸的管理方式,使医院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筛选出与岗位匹配的人,减少了招聘费用支出,降低了招聘风险。 2 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等待社会各方去研究解决。例如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政府部门的角色和相互责任,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就业见习费用成本控制,就业见习制度评估等等。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主要有: 2.1 对医院人员配置的影响 按照3名见习医师与1名住院医师的工作量相当,2名见习护士与1名临床护士工作量相当,1.5名其他见习学生与1名其他工作人员工作量相当换算,假设医师、护士和其他人员岗位缺口比例为1:1:1,那么医院每接收100名见习毕业生,就可以弥补45人左右的人员空缺。这当然是一种假设状态,但至少可以说明见习毕业生对医院总体工作量分担是有贡献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注意到这些事实的存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人员配置。根据岗位需求、学科建设和人员梯队建设等要求,科学合理的编制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分析人员供求时,把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种情况考虑进去,在符合医院战略发展的前提下,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留出一定数量的岗位份额。 2.2 医学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 医疗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医学教育的终生性已被深刻认识,医学终生教育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知识更新(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2]。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去向复杂,如何在工作后进行知识的弥补,需要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下一番苦功夫进行思考。 对见习毕业生重点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①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②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特征、长处、短处和发展需要;③帮助他们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积极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④帮助他们了解“医、药、护、技”执业和准入制度规定,准备考取执照;⑤建立临床带教制度,在高年资医生、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3 引导见习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超过96%[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毕业生更能面对现实,抓住机会就业。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所工作,让他们看到国家大力建设和扶持基层卫生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在那里他们同样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利用人才市场等共享信息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大型综合医院和各级各类专科医院、卫生院、社区的人才需求信息,多方寻找就业机会。 2.4 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权益 李小琼研究后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权益的现状至少存在就业见习机会不公平、劳动权得不到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制度较弱、权益维护路径不明晰等四个方面的问题[4]。工作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最大程度的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助力度,对有突出表现人员实行奖励制度,使医院成为有社会责任的用人主体。 2.5 关心见习毕业生的心理健康 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的毕业生,处于“准就业”阶段,工作长时间得不到落实,心理负担较重。首先是没有归属感,由于不是正式职工,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去留不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灰心丧气,随意弃岗。其次是为婚姻问题所困,多数人年龄偏大,加上迟迟找不到工作,直接影响到个人婚姻的选择和决定,思想压力较大。要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 3 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规范不断完善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2006年人事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依据。为落实国家政策,河北省和唐山市也分别出台了管理办法。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制定本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指导下负责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组织实施;明确工作程序,工作内容;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直线管理者的管理责任;明确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资金保证。规范操作流程,岗位信息、人员选择、人员确定、进入岗位以及人员离岗等工作环节中需要坚持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确定。签订就业见习协议,协议应明确见习岗位、见习期限、补贴标准,以及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义务。 3.2 做好工作分析 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不同于普通工作岗位,鉴于医疗卫生工作的科学性和风险性,有必要对特定的工作作出明确规定,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要针对见习岗位编制专门工作说明书。这样做一是为毕业生审视和规划自己的工作指明正确方向,二是为开展考核鉴定提供客观的标准,三是预防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四是进行胜任能力分析,预测未来工作情况。 3.3 制定本单位聘用就业见习毕业生的办法规定 以医院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明确见习毕业生的留用率。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提前向所有见习毕业生医院岗位需求、报名条件、选拔方法、程序、时间、地点、咨询电话等,确保所有符合条件者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优秀的、有培养潜质的毕业生设定特别程序随时进行录用。 从选人、用人的角度看,医学院校扩招和医学毕业生的逐年增长,给医院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医院要从战略的高度制定规划,加速人才选拔培养,利用人才优势取得竞争优势,推动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纳入管理和研究的范围,并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加以重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不断完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和实践舞台,帮助他们尽早就业,尽早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有用之才。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浅论旅游专业毕业生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店业缺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与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对口率低两种现象并存,且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这种教育与行业需求不适应,学校、酒店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原因、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旅游专业毕业生;酒店;人力资源管 酒店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酒店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酒店的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大学生员工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是酒店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酒店能有效地吸引旅游专业到酒店就业,能有效地降低旅游专业毕业生员工的离职意愿,成为提高酒店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旅游专业毕业的对口就业率低。根据,郭倩倩的研究发现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 (二)饭店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根据,仇学琴的研究表明,2001-2002年云南省星级饭店员工学历层次专科及以上为37.1%、高中(含同等学力)及其以下占63.9%。 (三)高离职率。根据浙江省饭店协会的《2008浙江饭店白皮书》近5年来酒店业员工离职率分别为25.64%、23.92%、24.2%、22.56%、23.41%,比一般行业5%—10%的员工离职率要高出1—3倍。据其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内酒店学生员工三年内离职率高达66.1%,进酒店一年就离职高达48.2%,甚至有些饭店招聘的大学生员工一年内全部离职。 二.问题的原因 (一)薪酬低。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情况统计公报(2009)》了解,2009年餐饮业员工平均年收入为21193元(非私营)和15623元(私营)。为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4.7%,在19个分行业中居倒数第二。 (二)劳动强度大。据笔者对在酒店工作在酒店工作的同学不完全统计,他们一天工作时间是10—14个小时,远远大于国家法定的8小时,且没有节假日(节假日的劳动强度更大)。 (三)酒店的“逆向”选择和淘汰。由于酒店业对员工的隐性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把许多有到酒店就职意愿的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拒之门外。另由于对隐性知识的培训成本高,酒店就采取更方便的方法——挖墙脚,造成了高的离职率。 三.问题建议 (一)在校期间 1.就学校而言。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要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适应酒店的高素质人才。 2.就酒店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到酒店中兼职,为酒店发展储存人才。 3.就学生本人而言。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学会热情待人的处事方法;善于人际沟通、善于学习。总之要不放过充实自己的每一次机会,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酒店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习期间 1.就酒店而言。在安排工作岗位时,应尽量考虑实习生的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状态,因人设岗。对实习生的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实习生充满自信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在工作中感到成功、成长的快乐,提高成就感。酒店要支付给实习生合理的薪酬;要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关心和帮助实习生。 2.就学生本人而言。要通过建立同事、师徒、上下级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资源。通过具体的工作,了解酒店的经营模式、总体规划;学习到各种工作技巧;丰富酒店工作经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要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员工,而不是酒店实习生。 3.就学校而言。要尽量选择高星级酒店为实习合作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正式上岗期间 1.就酒店而言。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更好更快的融入酒店;尽可能通过内部提拔,争强员工的积极性,留住大学生员工;尽可能使员工感到公平,这不仅仅是工资的公平,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公平、提拔机会的公平;合理工作安排,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员工工作时间和个人生理与家庭需要之间产生一定矛盾和冲突,导致员工工作压力较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率高主要原因之一。 2.就大学员工而言。要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酒店、回报社会;积极为酒店发展献言献策;不仅仅把酒店当做工资的来源,还要把酒店当做家来热爱。 3.就社会而言。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到酒店工作,对到酒店工作的提供政策(如户籍、劳动、人事等)支持。 四.结论 要解决教育和行业需求不适应,学校与酒店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不仅需要我们高校的努力,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酒店的努力。只有高校、学生、酒店、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酒店业和旅游高等教育稳定的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文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然后对广东金融学院第一届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作了问卷调查,之后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深入了解了我校首届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我校首届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呈现出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职业发展状况特点,以及职业发展瓶颈,希望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作为管理学科的新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做了很多研究。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状况国内研究情况。傅志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00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虽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不明确、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没有较为成熟的专业教学模式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从加强专业建设规划与指导,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我国实际的专业教学模式,加强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着手。蔡厚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2002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与实践中管理者的核心素质直接对应起来。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1)专业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创新技能;(4)写作技能;(5)计算机技能。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国外研究情况。在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绝大部分缘自职业学院的MBA,本科生的数量很少。美国大学的核心是文理学院,它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后者的培养与科研密切相关。这个核心之外是职业学院,如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等,这些职业学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他们获得学位是职业学位。职业学位有两大本质特征:学术性和职业性,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职业学位要求有独特的知识领域,较高的专门技术层次,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即学位是从事职业的必备条件。 二、研究假设 基于本研究的内容,笔者提出了如下的相关假设:(1)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HRM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2)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对HRM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 影响存在差异;(3)是否很好掌握外语对HRM毕业生的职业发 展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4)工作经验以及其他基本能力要求 对HRM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很大;(5)HRM职业人职基本匹配,但升职压力很大,升职对能力要求很高。 三、研究目的 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综合能力仍有待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走向人力资源岗位。针对此问题,本课题组立足于对我校首届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调查,对调查数据加以科学分析,得出我校首批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状况,以及对影响其职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因素和能力。这既是对于我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我校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四、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231份问卷,全部是通过网络渠道发给05级毕业生作答。其中104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剩余的是我系其他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且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最后回收了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不高,但回收的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之后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五、研究工具 (1)电话访问:该课题组成员全面调查之前对首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抽样作了电话访问,形成了一些预调查成果。(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此问卷系本研究团队根据调查小组全面调查之前的抽样电话访问的预调查结果设计而成,共29道题。该调查表调查了毕业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其现在职业发展状况。 六、数据处理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数据加入输入,并对录入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并结合本文原假设,笔者尝试得出了一些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因素。具体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如下:(1)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HRM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明确以后的求职目标,制定发展做计划,从而指导之后目标的实现;它还可以对本身的职业进行规划,帮助事业达到另一个巅峰。由统计数据可知,Pearson Chi-Square(皮尔逊卡方检验)中Asymp.Sig(2-sided),即p=0.004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HRM专业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学术性和技能性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一栏中,“非常弱”、“有点弱”、“一般”、“有点弱”、“比较弱”、“非常弱”各占比例分别为:2.6%、3.8%、12.8%、17.9%、33.3%、26.9%。同时,“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一栏中,统计结果显示,“非常弱”、“有点弱”、“一般”、“有点弱”、“比较弱”、“非常弱”各占比例分别为:1.3%、2.6%、5.1%、7.7%、16.7%、51.7%、9%。基础理论上的相对掌握不足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生岗位具体工作的开展,从而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满意度较低,又导致了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的欠明朗,加之毕业不久的工资待遇较低,暂时的低待遇和职业困惑的难以解决又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其工作满意度,有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链条,困扰着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3)是否很好掌握外语对HRM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Pearson Chi-Square(皮尔逊卡方检验)中Asymp.Sig(2-sided),即p=0.001 66.2%的人认为自己在职位上是人职基本匹配,侧面说明HR职业的发展有一定平台,正因为自身能力在HR职位中能得以发挥,这就让人们愿意留在本职位,既实现了企业的期望,也使员工能力效用最大化,达到双赢状态,因而人职匹配状态奠定了HR的发展空间,但从升职前景光明比例只有15.6%中看出,HR的升职前景并不是很突出,甚至有18.2%的人认为大材小用,因而也说明在HR职位上,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人才,并且其升职前景不足够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也是HR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八、对策与建议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鼓励学生多参与其中。大学生入学之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所做的规划,又是大学生活与职场的必要衔接,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尽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指导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建议积极响应国家要求,鼓励学生多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比赛。(2)加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视和考察力度,引导、督促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HRM核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化,是HRM毕业生长期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当成为其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之一。(3)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人际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有主动学习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HRM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要求。多参与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到学生的这些能力。目前校内主流的团总支、学生会以及社团都能为此提供比较合适的平台。此外,校外实践活动,也是应该予以鼓励支持的途径。(4)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加大对外语水平的考核比重和力度。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HRM工作人员在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的强弱。学校里传统的对外语水平的考察都只是停留在听和写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更要鼓励学生对外语口语的锻炼。目前主要停留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核阶段,除此之外,学校普遍存在对学生实用英语口语的教育考核不够,而英语口语的流利标准,对毕业生求职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是一个该引起重视的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从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当前热门学科,该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展的不完善,也存在着巨大挑战。作为高校,社会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去增强同学就业的水平和机会。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机遇;挑战;原因及对策 人力资源是当前热门学科之一,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力资源并不是过去简单的人事工作,如今招聘、培训、考核、企业文化等等都是其涵盖的内容。社会各个层面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人才,更令一些企业求贤若渴。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缺口,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但不是都能进我们以前概念的“好”单位(如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或者直接就可以做管理岗位。 一、当今高校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当今高校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者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方向)主要是由医药类学校开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培养的目标一般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合格毕业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医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医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医药人力资源的测评、招聘、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医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结合培养目标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宏微观经济学、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测评、组织理论、雇佣与培训、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学、现代医药企业管理、普通心理学、统计学原理、公司财务管理、劳动法规、英语、计算机等。而设定的就业方向:可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医院等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调配、培训等相关工作。 二、当今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1.当今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机遇 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大范围上来说,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前途十分广阔。在国外许多企业资源计划(EPR)软件系统中,人力资源(HR)是非常独立的一块。在企业实施ERP过程中,HR部分都是由专门的HR顾问负责。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大多都是行政出身,进来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和市场的需求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国内的人才资源队伍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由再现型素质向开拓创新型素质转化;由内向型素质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素质转化;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据权威机构调查,国内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量为600多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其中北京缺40万,上海缺60万,广州缺50万以上,武汉也在30万人左右。对于其中的细分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 由于市场巨大缺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资也在节节攀升,据调查,大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薪水一般月薪数在1万至1.5万元或高达1.8至2万元(一般在1.5万元上下浮动);薪酬经理、招聘经理等大抵在6千元一1.2万元之间(一般在8千元上下浮动),在这样的工资标准中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薪资水准一般在1.2万元左右浮动,最高不超过1.5万元,最低不低于8千元。高薪使人力资源管理师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业。从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由徐静蕾执导的励志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可见一斑。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由西方传入中国后,迅速得到传播和认同,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热潮近年来逐渐升温。然而,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很多企业还存在许多观念误区: (1)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属于行政管理范围错误。实质上这仍局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不是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使企业内最有潜力的资源--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并服务于企业增值的目标。因此,凡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员工对企业价值有关的职能,都应包含在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系统中。这个系统大到宏观层面,如远景、战略(与人是否配合,是否能够产生激励),小到微观操作层面,如招聘技巧、绩效测评,其间还有企业组织、职位设计、企业文化等中观层面。行政管理职能基本上是微观层面的,只是大人力资源系统中的一小部分。 (2)人力资源工作基本处于企业内部,对企业经营业绩没有直接贡献错误。许多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处于辅助位置,而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生产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目标,都必须在承担这些职责的人的有效工作下才能最好地完成。一个好的市场推广活动也许在短时期内可以显著增加企业利润,但若缺乏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长期稳定的市场拓展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使企业目前的业绩得以保持,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地成长。 (3)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错误。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解,是造成这一误解的原因。实现对全体员工的价值开发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目的,这不仅包括基层员工,而且包括中级甚至高级管理层。只要员工存在之处,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延伸,整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大人力资源系统。许多跨国公司提倡这样的观念:所有部门经理都应是人力资源经理,因为他们对下属负有招聘、考评、开发、激励等职责。人力资源工作要想切实有效,没有各职能部门的执行、配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上观念误区的一个共同根源是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企业各部门的系统性。那么,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作出规划;提请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说服各部门主管认真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对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如专业化的技术系统);注重对企业员工,尤其是职业经理层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职能的转变又是大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求的),就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不能仅局限于人事手续的管理技能,更关键的是要把目光聚焦到企业战略的整体把握和有效执行上来。从参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分解、监督执行,从企业文化重塑与再造,学习型组织建设、综合绩效管理、企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人力资源审计等一系列事关企业发展与命运的重大职责都将成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新的职责。这些变化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并提高自己的从业技能。 三、如何从课程设置引导人力资源本科毕业生的就业 1.我校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就业分布及其原因 由目前市场上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的数量和就业的远大前景,我们可以预见本专业学生毕业生的就业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实施情况并不尽然。根据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情况显示,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然而专业对口的就业率较低,从就业分布来看:医药代表占36%;人事专业占20%;办公室文员占16%;咨询顾问占6%;自主创业占4%;入伍占4%;考研占4%,其他占10%。因此可见,班级的大部分的同学主要还是从事于与医药营销相关的职业,人事岗位的比率只占第2位。造成同学们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不能如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看似入门较低,可实际上,这一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盲目追逐导致职业生涯错位是很可怕的。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一定要知己知彼,一厢情愿追求职业目标不可取。“某管理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职业性格应该是感知型和沟通型,善于协调、组织、演讲,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和艺术的沟通者,同时又是严谨的政策制定实施者。” (2)由于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性、效益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是复合型的。而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 (3)从应聘情况看,医药营销岗位的门槛要更低一些,没有太多的专业限制,而且招聘人员需求量较大,同学在此列求职中往往是一投即中。而部分医药代表的成功也刺激了同学的专业“转向”。 2.加强课程设置合理性,提高同学就业质量 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及在求职过程中占有优势,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发挥优势,我们必须在同学的课程设置上加以培养和引导。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除了发挥专业优势,牢固学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相关课程,更要发挥我们学校优势,增加相关医药类课程,使得我院的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应聘岗位时,除了一般的企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医药类的企事业单位也是他们可以选择对象。而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医药类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3.课程以外的证书式教育增加了就业的砝码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人才资源队伍的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由再现型素质向开拓创新型素质转化;由内向型素质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素质转化;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大学本科毕业生要想在毕业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了专业知识成绩过硬,普遍的英语计算机知识之外,还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资格考试,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便是人力资源管理师。 随着外部坏境的不断变化,就业形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当今的大学生应该根据本身和外部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自身和学校等周边的有利条件,多方位的寻找就业途径,审时度势,不断进行自我完备,迎接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析 【摘要】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文章或设计。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水准,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绝不能忽视这一环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论文 设计 改革分析 在中国,目前很多企业还处于经验管理模式下,对人的管理仍然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近几年来,中国企业正逐渐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把人作为一种活的资源加以利用与开发,如何能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但是,随之而来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不了解人力资源为什么重要,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此,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空前增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继在很多高校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更多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而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主要环节。 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文章或设计。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水准,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绝不能忽视这一环节。 1.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都是单门学科的考试,或是一些课程实践、实验等,虽然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检验,但是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对大学所有课程学习和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一个全面的检验。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运用所学专业的各种知识,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果,更需要系统地检验。而且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要具备一定的说、写、收集信息等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检验更加不是能只通过考试就能检验出来的。因此,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检验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考核的重要环节。大四学年基本上是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占了整个大学期间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个环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环节的存在,能引导和激励大学前三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前三年的教学质量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很多高校都是一个新设的专业,对于此专业的教学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处在摸索的过程,因此教学质量还有待大大提高,而毕业论文(设计)不仅能提高本环节的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其他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学会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各基本职能的管理模型,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校和其他一些高校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来看,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的毕业论文(设计)形式仅仅是限制在论文的范畴,基本上不考虑设计,从而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选题基本上为约束性选题,这种方法既不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原则,也偏离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结果是,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从而敷衍了事,无法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预期效果。 1.形式单一。作为本科毕业检验的重要形式,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绝大部分是以毕业论文作为单一的形式,基本上不考虑设计,从而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虽然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学生毕业检验的主要形式,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实践性特强,而且对人的管理本来就是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人力资源管理很多职能模型的建立都不是仅仅通过一篇毕业论文就能完成的。因此,毕业论文这种单一的形式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 2.选题不当。由于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缺乏,加上有些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不到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时,很多都理论性过强,题目过大过宽,不能很好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很多学校都是由指导老师限制选题,学生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毕业实习联系起来,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在选题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与教学脱节。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但是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与前面三年的学习过程脱节,结果是既不能巩固知识,又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4.不能指导工作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纯粹的空洞的理论说教,对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现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不就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的摘抄,要不就是一些企业管理现象的罗列,不能用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 5.管理不合理。因为现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加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所以,很多学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管理工作相当松懈。对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很少过问,只关注最后的论文或设计。而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查阅资料、初稿撰写、修改等环节基本无人过问。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6.评审制度不健全。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一般都是照搬其他专业的一些方法和程序,根本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对策 1.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重。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改变过去只注重毕业论文的撰写,忽视毕业设计的做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是要加强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真正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出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型。 2.指导贯穿于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虽然是大四学年的教学工作,但是要通过改革现行教学体系来提高本科生论文质量,首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其次,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学生打好了理论基础,才能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再次,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把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只有平时加强锻炼,才不会到时临阵磨枪。 3.规范管理。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从提前安排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答辩方式等方面进行,要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深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有效科学地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力求做到毕业论文命题多样化、毕业论文研究知识化、毕业论文价值化、毕业论文答辩系列化,加强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 4.加强评审。除了采用传统的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外,应该结合其他多种方式全面评审,而且对于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应该采用不同的评审方式。要进一步规范评审的的程序,严格评审的各个环节,把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一关。 本文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个体差异与相关分析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工作流动、求职过程和对大学生涯的评价,并对各个方面进行了个体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的本科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工作评价与工作流动原因、对大学生涯的评价与工作评价均显著相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个体差异 1 就业现状 (1)岗位与薪酬。岗位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为普通员工,处于中高级管理层面的毕业生为少数。主要是因为毕业时间在1~5年之内,而HRM岗位属于行政岗位,一般需要晋级的年限至少为2~3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4.9万/年,而处于这个水平之上和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经典的2∶8,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毕业生处于“富人”级别工资,80%的毕业生处于“大众”级别工资。职位等级与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正如上文所述,职位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年限相挂钩,因而,越早毕业的年级职位总体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薪酬水平上处于优势,一方面男生本来在这个行业属于少数,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虽然行政类工作女性较多,但是高级行政类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与职位差异相类似,随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会随转正、定岗、调薪等环节,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从表1中描述统计的详细数据中发现,2008、2009届毕业生工作喜欢度和薪酬满意度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应该也较高,事实上是2008、2009届的工作满意度均值小于5届总均值,究其原因,可能为对于早毕业的同学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纵向看比较满意,但是横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几年,进展不大,从而对现有工作处于不太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这满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员工也可能越来越觉得报酬与他或她的资源不匹配”的论断。 2 工作流动 毕业生中将近一半同学没有转换过工作,1/4的同学只转换过一次工作,平均流动次数为1.9,流动率较低。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一旦有相对稳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工作2~3年以积累经验,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类工作本身稳定性较高。 (1)工作流动原因的个体差异。毕业生工作流动最主要原因为职位前景不满意、待遇不够高和寻求更好机会。此外想积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满、想尝试自主创业和工作厌倦是影响毕业生流动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工作转换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也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动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可得在工作流动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很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钱、地位等压力,如果在职的岗位不能很好地释放他所面临的压力,那么很可能通过转换工作获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另外寻求更好机会、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厌倦和对公司前景不满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流动原因与工作状况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自主创业与员工工作喜欢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方面的评价显著正相关,与“对HRM前途的认识”异常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自主创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精力投入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较满意的工作不太会选择自主创业。 工作待遇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相关看,与工作喜欢度、薪酬满意度和“对HRM的发展前途认识”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满意度必然会随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状况评价。 职位前景与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及HRM发展前途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对HRM发展前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对职位前景的认识相关。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满意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对于该职位的前景比较满意,更加不会因为此原因离职。 3 求职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普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要容易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充分拓宽信息渠道,挖掘就业途径,促成自己的就业。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因素首先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缺乏需求信息、对社会缺少了解和企业了解不足,并且这些困扰因素在不同的毕业生身上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社会了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低,对社会了解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略显稚嫩,从而影响其求职。职业素养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明显比女生所受影响大,对于在校生,普遍认为女生总体综合素质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职业素养,女生总体情商高于男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对于男生而言这方面欠缺,成为求职困扰因素。性别歧视方面,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别歧视,但总体数据看,歧视程度不高。专业不对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年级均值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递增递减趋势。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社会关系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各个年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可能是因为各年级踏入社会的不同,也就是进入职场的时间造成的交际圈效应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先增加,后减小。 4 大学生涯评价 对于大学生涯的评价中,兴趣得到很好发展和强化了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结交有影响的朋友、学到有用新知识、认识有影响的老师、获得锻炼提升能力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五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涯评价与工作喜欢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涯的收获对工作喜欢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可能的因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收获颇多,大学的较大收获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优势下,发生连锁反应,较高的综合素质,寻求较好工作,较好工作具有相当满意的薪酬,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职级。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愈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整个大学生涯评价对工作状况评价产生显著的相关性。 5 调查研究总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专业,目前社会需求量较大,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良好。但无论是就业现状、工作流动、求职过程,还是对大学生涯的评价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学生对大学生涯的评价直接影响其毕业后对工作的评价,而对工作的评价又与工作流动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对本科生的培养中,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实践能力的强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工作胜任力。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进步,交通运输业也随之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人们又对这一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人们要求发展交通运输的同时要保护环境。鉴于此,作者在文中对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的探究,希望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要求;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中,其在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严峻,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环境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保护环境也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将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代价,兼顾二者,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1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以上二者的哪一个,我们都要求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强调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通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促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其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取。不仅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从长远处顾及到子孙后代对于环境和能源的需求。 1.2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事实证明,我国以前所走的那条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缺乏战略性的眼光,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应该遵循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这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的同时注意对环境做出保护,实现双赢。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减少对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行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归根结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将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1占有土地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一旦不能做好细致的规划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土地的占有主要体现在客运站、货运站、轨道、机场等设施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上。 2.2消耗能源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一系统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铁路轨道和火车车皮的建造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铁矿资源,公路的铺设会运用消耗大量的石矿能源,能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 2.3耗费资金 进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的时候,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同时会雇佣大量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消耗。 2.4破坏环境 第一是噪音污染,建设铁路设施的时候、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都会造成大量的噪音污染,如果没有做出适当的防治,将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休息;第二是空气污染,城市中的公交、铁轨上的火车以及大海上的客船等运输设备在运行的时候会排放大量的气体,其中大都是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污染性较高的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第三是水污染,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破坏了水质。 3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3.1有效利用资源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不再将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发挥并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合理的布局和系统的规划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注意对于耕地做出政策性的保护,同时实现废弃土的重复利用,尽可能不要破坏林地和草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不要因为定价太低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对港口岸线资源予以恰当的利用。我国的海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对潮汐现象带来的巨大能量予以合理的利用,提高港口的利用效率。 3.2采用先进技术 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的堵车问题日益严峻并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运而生,其在加快车辆运输速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很多的方面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去。 3.3完善交通体系 一套完善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优化和规范运输市场和秩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因此,要建立交通体系并不断地健全。 3.4严格管理标准 严格项目用地审查,把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节能法规制度,加强行业节能监督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制定节能评估导则和审查指南,将节能要求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硬指标。 3.5加强环境保护 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时候,应该投入较多的财力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对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进行规范;对车辆的发动机技术和排放技术进行改进;在汽车尾气的排放过程中降低噪音污染,在道路中间设置屏障,从以上各个方面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 3.6和谐发展战略 第一,增强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站在全局的角度和立场上进行交通运输业的规划。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道路建设中去,但是对于硬件设施的保护力度却不够,应该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注意保护硬件设施,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第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将人民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实际需求作为这一行业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三,“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将城市中的服务业、生产业、人口、供需的关系处理好。在城市规划中,将这四类统筹安排,协调处理相互关系,坚持统一发展。第四,完善竞争机制,政企分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内容,严格控制政府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脱离政府的发展,二者并存但不需要结合或统一发展。在管理方面,制定二者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交通运输业在依照国家法律范围内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4结束语 大家对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想必是了如指掌,因为交通运输业作为衣食住行中的“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年来社会在发展这一行业的时候缺乏对环境的保护,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该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健康良好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鸿宇 单位:秦皇岛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缓解运输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车辆显著增加,对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化管理,就会阻碍交通事业发展,特别是我国目前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能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整体运输能力、运输需求以及交通承载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的分析和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承载力不足与运力过剩的矛盾,进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动力压力。 (二)不利因素 1.对交通运输管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具有革命特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还不到位,导致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应用。 2.对交通运输管理网络提出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来形成现代交通运输管理网络,这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基础。尽管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现代科技信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传统管理网络的改造和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别是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站点较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全等因素制约,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整合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必须首先在理念上狠下功夫,牢固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不仅要推动各级政府转变理念,同时也要推进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转变理念,只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关键。必须着眼于破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瓶颈,抢抓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融资渠道,既要加强政府投资,又要激活民间资本,实行政府扶持、部门自筹、社会参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三)打造管理队伍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队伍。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具有专业素质、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机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奖惩机制建设,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结论 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抢抓有利因素,破解不利因素,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作者:潘丽梅单位:靖西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税制与会计变化 行业的盈利和营运都会受到税制改革政策的影响,而国民经济状况又会受到行业状况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因此,作为营改增政策的试点行业之一,交通运输业的税制改革更容易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交通运输业在此次税制改革中的变化和所受的影响也要比其他试点行业更值得关注,以交通运输业为例,研究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业绩效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税制变化 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是营改增政策在交通运输服务领域体现出的最主要的税制变化,在四大类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应税服务中,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是最彻底最明显的,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这两大类服务的税率都由之前的3%变为之后的11%,且都按照一般计税方法征收增值税;而陆路运输服务和水路运输服务这两大类应税服务的税制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税率的变化和计税方法的变化都与不同的服务业态相关,在陆路运输服务中,道路客运服务在营改增后的税率由3%变为11%,计税方法也改为进项税抵减销项税的一般计税方法,而如轨道运输、长途客运等服务税率在营改增后则没有发生变化,仍按3%税率征收增值税,计税方法是不进行进项税抵扣的简易计税方法;水路运输服务的税制变化更为复杂,主要分为国际海运、国内运输、轮期租和轮客渡等业态,其中,国际海运服务在营改增前免征营业税,因此,虽然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但营改增后按零税率计税,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对国际海运服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国内运输服务是水路运输的各种服务业态中税制变化最明显的,税率也是由3%变为1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轮期租服务的税制变化也比较明显,与国内运输服务不同的是轮期租服务的税率是由5%变为11%,轮客渡服务的税制变化与陆路运输中的轨道运输等服务的税制变化相同,都是按税率3%的简易计税办法征税。 二、交通运输业试行营改增的会计确认变化 1.营改增差额征税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是由营改增政策行初期试点的局部性导致的,交通运输业在试行营改增政策之前,有一部分业务实行的是营业税差额征税办法,试行营改增后,理论上这部分差额征税业务应该可以通过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来实现与原来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相同的避免重复征税的效果,但是,由于营改增政策试行初期,试点范围仅限于部分省市,因此对于与非试点地区纳税人有业务往来的试点地区纳税人来说,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政策来实现原来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效果,由此产生了营改增的差额征税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1〕111号)的规定,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所提供的应税服务中,如果有在试点前实行营业税差额征税的应税服务,那么在营改增政策试行后,该部分服务应该确认的销售额,等于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支付给非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从这一角度来说,营改增的差额征税主要是用来抵减应纳税收入,而对于差额部分所减少的应交税费则用来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对于这一问题,一般纳税人需要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新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在进行会计确认时需要将由于差额征税而导致的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不同,不需要设置新的科目,只需将少缴的增值税额计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即可。 2.发生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确认。 对于兼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试点一般纳税人,期末留底税额是这类纳税人在营改增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这类纳税人在开始试点之前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在试点开始后应该作为进项税转出,不能抵扣销项税,应该先在备抵类账户“增值税留抵税额”中确认,如果后期还能够发生这种增值税应税服务,这些留抵税额才可以抵扣这些增值税应税服务产生的销项税,否则就不能进行抵扣。例如,A公司是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一家交通运输业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营改增政策,该公司在营改增之前属于兼营增值税应税服务的一般纳税人,2011年发生期末留抵税额3万,2012年1月发生销项税额共3万,进项税额共1.2万,其中,原有的增值税服务发生销项税额2万,营改增项目发生销项税额1万。在本例中,2011底应将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先计入“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借方,2012年1月份原有的增值税应税服务销项税额占总销项税额比例为2/3,因此该部分应税服务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2/3,为0.8万元,本月进项税额中剩下的0.4万元属于营改增项目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而2011年的3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只能与0.8万一起抵扣原有增值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本期可以抵扣2万元减0.8万元,为1.2万元,这样期末留抵税额还剩3万减1.2万,还剩1.8万没有抵扣完,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有借方余额1.8万。这样以此类推,直至“增值税留抵税额”账户余额为零。 3.取得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确认。 营改增政策的试行是逐步进行的,由于各地试行营改增政策的时间不同,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的部分试点行业实际税负出现暂时性加重的情况,这就可能会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方式加以支持。如果公司申请了这部分资金,那么在收到资金时,应按实际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4.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的会计确认。 增值税纳税人如果有在2011年12月1日后第一次购置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以及后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产生维护费用的,购置及维护费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就可以全额抵扣增值税纳税额,如果纳税额不足抵扣,还可以递延至下期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进行抵扣;而如果不是第一次购买,那么费用就必须由自己负担。关于这一问题,营改增政策对两种纳税人的规定是有差别的,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抵减增值税,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减免税额”的明细科目,专门用来核算营改增后由于第一次购置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技术维护而产生的可以抵减的增值税额;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只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里面直接冲减掉要抵减的增值税额即可,不需要像前者一样新设置“减免税额”科目,这样的核算方式要比前者简单很多。 作者:单海滨 单位:威海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1.交通运输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高达8%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交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也高达4%左右。交通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作业外,也间接的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兴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带动了建筑业的大规模发展;兴建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发展;兴建大型交通设施需要大量能源,带动了能源工业的飞速发展;兴建交通设施虽然运输大量的原材料,带到了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当然也带到了汽车、船舶和航空等领域的发展,带动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加直观的是,兴建交通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带动了人才需要发展。 2.交通运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交通运输为是经济发展服务的,交通项目的设计与规划优先考虑社会资源的利用,考虑生产力的布局。国民经济生产过程强调经济利益的获得,交通运输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运输费用,提高企业的最终利益。交通运输最终影响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交通运输项目的实施,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加高效益的发挥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同时又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和经济产业带,甚至重点港口或城镇的建设。总之,各国都通过交通运输项目来影响和优化本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各地方的经济产业带,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交通运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为地理区位的差异,不同的地方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发展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将不同地方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重新配置生产资、劳动力和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分工不断深化,经济生产趋于专业化、交通运输所体现出的优势更加明显。交通运输发展的地区,货物运输到达的程度就越发达,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就最高,生产要素利用率最高,自然而然就实现区域内资源最优配置,从而达到了该地区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目的。 4.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虽然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交通运输产业如果需要长期、持久、稳定的发展必定需要地方经济发展的反哺作用。只有地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才能保证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方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驱使交通运输进一步的升级和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的物质保证 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效率和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创新必须需要先进的技术、创新资金和必要的建设资源,这些都离不开区域的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的革新提供物质保证,为交通运输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提供机会。如果离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就失去了保障。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运输的发展都有赖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 二、结语 中国古语云:“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道出了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交通运输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交通运输都不发达,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通常也不会很高。当然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反作用或加大交通运输的投资和发展。交通物流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认真思考两者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发展好地方区域经济,进而发展好全国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作者:张黎 邹丽娟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审计定位与工作思路探讨 在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审计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设置,也未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前几年的机构改革时撤销了一些内部审计机构,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每年一个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动辄数百亿元,但通常专职的交通运输审计人员只有数十人,数量极少,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根本没有可比性,监督的作用则难以发挥。交通运输审计工作重监督、轻服务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管理加效益”,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因而其定位更趋于监督职能。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实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效益”的体现,而这个效益则又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在一些单位和一些人看来,内部审计的定位还是“管理”,是一种监督式的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这种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地方和单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因种种原因,未把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够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的对象是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对象主要是对下属单位,对本单位的监督和评价则比较少。一些单位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未遵循应有的审计工作程序,存在一定审计风险。而在审计过程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抓住审计重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格式化,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要求宽,交通运输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是“专才”不少,而掌握掌握综合、全面知识的“通才”型审计人员少。 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定位 1.将“管理加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加以融会贯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而促进管理的目的最终也是效益,这里的“效益”是广义的。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浪费,增加组织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内部审计工作应将两者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2.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都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促进。监督是本,服务是源,有效服务才能体现审计的价值,没有服务,审计就没有活力。要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监督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监督有效就是服务有效。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分揭示,又要本着对交通运输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干部负责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3.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同时对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审计结果和决定也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行为的线索,审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内审与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处理。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内审与外审的相互补充。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积极做好沟通协调、配合支持、整改反馈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享,有效避免重复审计。推进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审计组织,为交通运输内部审计服务。 对加强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想考 1.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和做好交通运输内部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主动争取。首先态度上就必须要积极,要多请示汇报,让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三是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围绕领导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只有做好了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领导才有重视的充分理由。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的地位也就会相应提高,但是要真正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扎实的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就是“为”和“位”的辩证关系。同时,在审计进行中,还要争取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要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多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一是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审计工作部门不能上级和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安排就坐等。要积极主动,重点向前移,工作向下沉。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依法审计、符合程序的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达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做到审计行为规范;遇事先讲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尊重他人;不讲大话粗话,不伤害别人感情,做到和谐相处;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客观公正;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严以律己。要把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理念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四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坚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必须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当然,对每一个单位而言,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全面审计是前提,突出重点是关键。“全面审计”就是审计范围要全覆盖,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无论有多少所属单位、所属单位有多少个层级,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不能留下死角。比如,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坚持做到100%的离任要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就是要关注重点单位、重要项目、重要资金,以及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抓住牵动和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大事,以有限的力量达到最好的监督效果。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和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不断改进跟踪审计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切实维护建设资金安全。 4.加强行业指导,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审计工作的指导,适时出台审计工作的规划或指导意见,有效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需要审计工作能够为基层单位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要重点加强和开展审计工作制度体系的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研究,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交通运输系统的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增配有效的审计力量,有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特别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应当要争取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改进工作程序,保障专业人员能够随时充实审计队伍。特别是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工程类审计人员的比例,适应当前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加大审计培训工作力度,改进培训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推进与审计机关的共建,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施委托审计等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网络。(本文作者:王启乔 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审计定位与工作思路探讨 在一些交通运输部门,审计机构未按规定进行设置,也未配备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前几年的机构改革时撤销了一些内部审计机构,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每年一个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动辄数百亿元,但通常专职的交通运输审计人员只有数十人,数量极少,与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根本没有可比性,监督的作用则难以发挥。交通运输审计工作重监督、轻服务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管理加效益”,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因而其定位更趋于监督职能。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实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效益”的体现,而这个效益则又是广义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在一些单位和一些人看来,内部审计的定位还是“管理”,是一种监督式的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这种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地方和单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因种种原因,未把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够强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的力度就大打折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内部审计独立监督和评价的对象是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经济业务。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对象主要是对下属单位,对本单位的监督和评价则比较少。一些单位在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未遵循应有的审计工作程序,存在一定审计风险。而在审计过程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抓住审计重点,最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格式化,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面要求宽,交通运输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是“专才”不少,而掌握掌握综合、全面知识的“通才”型审计人员少。 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定位 1.将“管理加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加以融会贯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而促进管理的目的最终也是效益,这里的“效益”是广义的。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浪费,增加组织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内部审计工作应将两者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2.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都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促进。监督是本,服务是源,有效服务才能体现审计的价值,没有服务,审计就没有活力。要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监督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监督有效就是服务有效。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分揭示,又要本着对交通运输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干部负责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3.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同时对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审计结果和决定也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行为的线索,审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内审与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处理。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内审与外审的相互补充。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积极做好沟通协调、配合支持、整改反馈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享,有效避免重复审计。推进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审计组织,为交通运输内部审计服务。 对加强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想考 1.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和做好交通运输内部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主动争取。首先态度上就必须要积极,要多请示汇报,让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三是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围绕领导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只有做好了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领导才有重视的充分理由。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的地位也就会相应提高,但是要真正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扎实的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就是“为”和“位”的辩证关系。同时,在审计进行中,还要争取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要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多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一是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审计工作部门不能上级和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安排就坐等。要积极主动,重点向前移,工作向下沉。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依法审计、符合程序的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达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做到审计行为规范;遇事先讲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尊重他人;不讲大话粗话,不伤害别人感情,做到和谐相处;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客观公正;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严以律己。要把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理念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四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3.坚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必须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当然,对每一个单位而言,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全面审计是前提,突出重点是关键。“全面审计”就是审计范围要全覆盖,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要跟进到哪里;无论有多少所属单位、所属单位有多少个层级,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不能留下死角。比如,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必须坚持做到100%的离任要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就是要关注重点单位、重要项目、重要资金,以及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在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要抓住主要矛盾,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抓住牵动和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大事,以有限的力量达到最好的监督效果。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交通运输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要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和做好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不断改进跟踪审计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切实维护建设资金安全。 4.加强行业指导,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审计工作的指导,适时出台审计工作的规划或指导意见,有效指导交通运输行业的审计工作。同时,还要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需要审计工作能够为基层单位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要重点加强和开展审计工作制度体系的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对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标准和规范等进行研究,促进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交通运输系统的主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增配有效的审计力量,有力推进审计队伍建设,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特别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应当要争取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改进工作程序,保障专业人员能够随时充实审计队伍。特别是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工程类审计人员的比例,适应当前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加大审计培训工作力度,改进培训方式,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推进与审计机关的共建,有效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实施委托审计等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适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网络。(本文作者:王启乔 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交通与运输论文:社会组织如何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机制 新时期,交通运输作为与公众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行业,其“公共性”将更加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须吸纳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行业发展,形成政府部门引导下的“多中心治理”局面,以合力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由此,从交通运输管理走向交通运输治理,必然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可持续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工作机制。从目前来看,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工作机制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工作形态。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类机制。 一、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引导规范机制 有序吸纳、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是交通运输部门处理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抓手。总体看,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引导机制尽管不明确,但具有一定的实践形态和实践基础。1.法律层面的引导此项机制最为明显地表现为近几年政府通过制定或酝酿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为其有序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创造条件。(1)宏观法律层面。《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都从宏观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治理提供了引导。(2)法规层面。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志愿者组织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育发展部管社团组织的意见》、《交通部社团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部管社会团体考评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部管社团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部管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提供了引导和规制。2.政策层面的引导(1)宏观层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次重要文件都强调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组织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主要组织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而在对社会组织管理上,有“双重管理体制”——强调对社会组织进行有序管控;亦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强调社会组织整体建设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和作用发挥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并且在“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中对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作了专节阐述。(2)中观层面。突出表现为中央、国务院在各个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政府治理的政策引导。一是在社会组织党建领域。1998年中组部与民政部共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社会团体建立党组织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2000年中组部《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二是水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发展领域。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倡“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作用,依靠公众力量”。中央文明办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志愿者组织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三是学会改革方面。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3)微观层面。突出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对交通运输治理过程中政社分开的政策引导。2014年交通运输部出台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将适合由行业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或移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二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志愿者队伍的政策引导。水上安全救助领域,“政府领导、社会参与”成为《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重要原则之一。以专职人员为主、以搜救志愿者队伍及民间力量为补充是普遍采用的人员构成模式。根据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和《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方案调整(2016—2020年)》,未来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将从单一部门建设转变为多部门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持续扶持海上搜救志愿者发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技能培训与装备支持成为未来水上交通安全和溢油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行动支持机制建设 各级政府不断调整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制度政策,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制度基础,为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提供行动支持。目前在以下3个层面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行动支持具有一定的机制化雏形。1.政府购买服务(1)法律层面。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之一。按照现行规定,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领域包括公共交通领域,而《办法》所规定的社会力量可以承接的服务范畴为:志愿服务运营管理、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规划和投诉、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这些方面都与交通运输治理具有关联度。(2)实践层面。交通运输部还尚未出台针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的政策规定,此领域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地方层面。一些大行业协会经由地方政府认定获得承接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资格,得以在不同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渠道参与到行业治理中来。2.授权委托政府以定向授权委托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授权委托参与治理的社会组织主要以部管社会组织和其他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历史渊源的官办社会组织。涉及主要领域包括培训、课题研究、行业标准制定、等级评估、资质认定和评奖等。这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部门服务购买的方式为政府部门的定向委托。相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授权委托的方式是当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更多采用的一种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的渠道和模式。从实践层面,授权委托使得被委托的社会组织能够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巩固相关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提升行业治理效能。3.资源支持(1)人力资源支持。主要体现于政府部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对社会组织人员素质予以提升。主要集中于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历史隶属关系的官办社会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学会)层面。比如,交通运输部对部管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力。救捞部门对海上搜救和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其搜救和救助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公共危机意识,保证其能够正确行使志愿者的职责。(2)技术和装备支持。主要体现于水上救助部门对志愿者队伍在救助技能和救助装备上的支持。比如,东海救助局在温州虹桥镇设立救助接令与快速反应出动点,以便于同当地志愿者队伍进行应急联动。 三、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 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是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基础依托。当前,尽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具体的行业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序和机制设置。总体上讲,交通运输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信息沟通交流通道,形成了不同的机制基础。1.官办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类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此项机制的参与主体目前还主要集中于部管社会组织和其他一些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着传统密切联系的社会组织。由于部管社会组织形成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移。因此,其本身很自然担负起政府部门治理行业“信息源”的角色。而且从其行业协会本身的性质也需要其把行业的政策需求反映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商会作为会员的利益代表者,为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要求其必须对政府反映会员的利益诉求。同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作为了解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比如,交通企业管理协会、道路运输协会等部管社会组织都定期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行业动态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些学术性社会组织(如公路学会、智能交通学会等)通过学术性交流、研究等活动为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2.在一些特定治理领域,部分志愿性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非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互动处于一种相对弱化的状态。相对于官办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没有一般性的体制内渠道向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但并不意味着草根社会组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信息沟通。尤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如水上安全救助和海上搜救领域),草根志愿者组织作为群众性救助力量是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与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互动的。 四、特定领域吸纳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 这主要指伴随着交通运输和社会力量的发展,部分社会组织基于不同原因被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吸纳至特定领域的治理中,扮演起“协同治理”的角色。目前看,特定领域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机制从大层面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性的主动作为,吸纳和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另一种是某些社会组织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等层面自主活动形成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吸纳和引导这部分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目前,此领域的实践主要体现于:官办行业协会与志愿者队伍两类社会组织在特定领域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治理。1.官办行业协会在诸如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文化建设等重要的行业治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协同治理职能这主要源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角色转变过程中对官办社会组织的有意识赋权。这可从一些行业协会的固定职责上窥见一斑。比如,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参与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则负有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资质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职责。对于官办行业协会而言,此类参与治理的渠道或形式是与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主动赋权直接相关。2.在志愿服务领域,具有慈善性质的志愿者组织是行业治理的重要协同辅助力量这个主要体现于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两支队伍的活动上。以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志愿者为例,不少城市交通运输都有“平安交通志愿者”队伍。 五、结语 社会组织是政府管理的有力助手,与政府部门优势互补,对于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工作机制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核心问题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参与交通运输治理需求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双方都亟需在理念和制度层面做好准备。政府还应当从中观层面构建一种有效的吸纳、引导、督导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工作机制,才能够使得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从价值到现实之间有一个很好的均衡和融合。唯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构建一个引导、培育、督导社会组织有序、科学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大环境,才能真正使得交通运输这一具有典型社会服务性质的行业具有更强、更深刻的社会性。 作者:隋斌斌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类教材选用与编写 摘要:教材是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师生互动的载体,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并进行合理的教材选用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对辽宁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教材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措施,进而给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教材选用建议,并制定了教材编写计划。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教材建设;选用;编写 大教育家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是后世儒家弟子学习的基本经典,而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纂的《论语》,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体现。正是这些自成体系的教学材料使儒家教育蓬勃发展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仍方兴未艾。可见教材在教育中的价值。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学生学习之托,教师施教之据[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优化学科平台课程体系,理顺和明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色[2]。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和师资、实验室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研究教材建设,以适应多层次、多目标、多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类教材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多年来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类教材的使用,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教材覆盖面不均衡。有些方面的教材十分丰富,可供选用的空间较大。这对于各高校相关专业选择更好的教材很有益处,但是过多的教材资源不仅本身是一种浪费,会造成个别教材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也是对编撰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某些方面的教材又凤毛麟角,选择余地很小,特别是缺乏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教材和学科基础教材,如交通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评估管理、二手车评估和鉴定、交通检测设备等方面都是社会紧缺的领域,但是教材却很少或者没有合适的。(2)同类教材庞杂众多。有些方面的同类教材较多,各有特色和长处,又存在不同的差异,例如,交通工程学教材就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可以使用,但又有所不同,这给教材的选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必须全面评估,择优使用。(3)部分教材更新较慢。有些教材出版的时间较早,虽然初版存在不少错误或纰漏,但一直没有再版,有的虽然有再版,但是内容随着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更新的速度明显滞后。(4)部分教材比较稀缺。个别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如专业英语方面的教材非常单一。有的课程可供使用的教材又不合适,只能通过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作为实际使用教材,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甚至会存在因为没有教材而放弃开设某门有用的课程的现象。在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用的指导书几乎全部是授课老师自己编写,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供利用,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也较稀少。(5)专业教材系统性差。虽然不少教材都是隶属于某个教材系列,但是由于各个系列之间并无清晰的关系,每个系列又不甚完整,导致教材混杂,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甚至在同一系列里的教材也没有实现系统的关联和分工。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上下游教材关联性较弱,重复内容很多。例如,交通调查的内容在多门课程的教材中反复出现,几乎每个涉及到交通调查的教材都要花一定的篇幅进行比较充分的介绍。(6)创新引领作用不足。现行的教材编写多以理论为主,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顺序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方式埋没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3]。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建设和编写也要转变观念、面向创新,在浓缩理论精华的同时,融入本领域的创新和应用研究成果,吸纳众多教育者的创新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完善创新设计项目,使教材不仅起到理论教学作用,也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 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通过比较分析,结合高等教育新形式下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在上述问题中,比较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教材内容重复度大;(2)陈旧内容更新较慢;(3)创新应用教材紧缺。由于教材编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同时编写和出版教材也受到学校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的彻底解决,在短期内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编写,还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充分有效的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挖潜,外部吸纳。以下几点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发挥编者和教者的双重作用,不断优化和更新教材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专业教材内容除了要反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4]。在编写新教材或再版教材时,如果不能在统一框架下实现系统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就必须要求对现有的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课程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根据课程自身需要,取精去葩,杜绝与上下游特别是上游课程教材有过多重叠内容。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广泛调研、多方征集建议,尽可能吸收国内外新近的教学研究成果,尽可能积累和提炼编者第一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素材,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同行的公开教学案例。使教材分工明晰,内容精练,汇粹智慧,发挥教材的潜能。在教学组织实施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同时要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人制宜,不断补充教学内容。(2)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编讲义的作用,形成适合专业的教材体系。专业教师要通过教改项目、课程课题组等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研究,制定教材选用指导意见,规划教材编写计划,积累和提炼教学案例素材,设计创新教育项目,针对实际需要和选用教材的不足编写教学讲义,针对创新和实践教育的实际背景编写实用的指导材料。讲义的编写相比于教材的编写,周期短、见效快、修订方便。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自编或者课程小组集体编写的讲义,更容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互动效果。所以,要重视教师自编讲义的编写和利用,使本专业的教学材料优化,形成更合理的体系。讲义建设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专业学生特点,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使讲义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真正成为高质量、适合本校学生的高等学校讲义[5]。(3)开发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项目,积累和丰富创新教育材料。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各个专业面向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学校工科平台和专业教学体系中都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地位,设置了多个训练环节。广大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带领学生开展了各种创新活动,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创新型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契机。专业教师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现有的创新活动,如参加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创新形式,开发新的创新项目,设计更多的创新性、设计型实验和实践内容,并探索创新教育指导方法,尝试编写各类创新活动指导材料,不断积累创新教育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创新教育素材,尽快形成创新教材建设规划,逐步充实创新教材体系。(4)实行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提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是先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对课程性质和学时的要求制定课程大纲,选用教材来适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教材的编写一般并没有考虑教学计划的特点,各校的教学计划也有差异,教材的编写同时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约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存在选用的教材一旦更新或变化,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会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当教学计划发生变化,原有的教材和讲义也会出现不适合的现象。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始终不是首要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现象,有必要提高教材的根本地位,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材选用和编写指导意见,以现有和规划的教材和讲义为基础,对教学计划的课程及学时进行配置,做到以一线教师通过教材和讲义来带动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机制,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作用。 三、关于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选用建议 根据上述的建设思路,课题组通过对现有教材和使用的讲义进行了学时匹配和内容更新等方面的评估,结合实际执行的教材选用情况及其反馈信息,考虑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特殊要求,制定了具有参考性的教材选用建议见表1。其中未包括在实践环节教师通过自编的指导书等材料。由表1不难发现大部分推荐教材与计划学时比较匹配,但是为了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需要结合实践和案例进行适当更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有些教材初版后更新较慢甚至没有及时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对讲授内容进行更多的更新和补充,必要时可使用自编讲义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在教材缺少或者不合适时,自编讲义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意图。例如,交通CAD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CAD绘图技能,并应用到交通设计中,而市场上的CAD教材局限于基本绘图操作,缺少交通设计实例,教师通过自编讲义,将积累的交通设计项目融入到CAD基本绘图训练中,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编写规划探讨 从表1中可以看到,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使用的自编教材和自编讲义比例还比较低,过分依赖现有市场流通教材。由于部分现有教材存在可选余地小、内容与学时不完全匹配、内容陈旧更新慢等不足,并且创新和应用型教材比较缺乏,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专业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专业除了要研究和论证合理的教材选用计划外,必须加强专业教材包括讲义和指导材料的建设规划。课题组根据现有教材选用建议,在考虑了教师编写人力资源和能力、外部影响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课程和实践环节,制定了初步的教材编写规划。见表2所示。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总结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课题组的教学经验,讨论了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本的解决思路,并提出了教材选用建议和教材编写规划。这对于今后专业教学的教材选用以及未来的教材编写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唐阳山 陈学文 魏丹 徐兆华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去油化发展与建议 摘要:在交通运输领域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利用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将实现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交通用油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实现交通发展与能源需求、交通用能与油品、交通服务与碳排放“三个脱钩”。为此,应明确交通运输重塑能源长期战略和实施路线图,及时调整炼化、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以基础设施高效升级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在电动汽车和货车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突破。 关键词:交通发展;能源转型;汽车社会;电气化;去油化 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背景下,通过加快交通运输模式创新和技术变革,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能够实现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从而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是继工业之后能源需求增长主要领域。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年均增速达9.0%,高于全社会能源需求7.3%的年均增速。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从2000年的1608万辆跃增到2015年的1.6亿辆。目前,我国人均交通用能不足美国水平的1/10,不足欧盟、日本水平的1/5。如果延续目前粗放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用能需求可能还将增长数倍,不仅能源安全、资源环境等将难以承受,而且将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物流成本负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型城市,交通运输粗放发展导致的拥堵、雾霾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损害城市宜居程度和竞争力。研究表明,机动车在北京市PM2.5排放中占20%左右,重污染时段达40%以上。一些中小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甚至超过大中城市水平,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尤其突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将不断上升,交通发展道路选择不仅直接影响能源需求、环境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关系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交通物流体系成本效率等,加快变革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二、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大幅提高能效、降低能源需求的潜力 交通运输领域重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在支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交通运输领域需求减量、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潜力。 (一)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化模式,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运输和出行需求 在交通运输领域,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需求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驱动,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密切相关。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降低工业化发展对重化工行业的依赖,选择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能够明显降低煤炭、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运输需求,并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距离。目前,我国单位GDP货物运输强度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倍以上,是日本的10倍以上,具有相当大的下降潜力和空间。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去产能”进程中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我国货物运输需求增长速度可以明显减缓。在城市化方面,通过引导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紧凑型城市,推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向多中心、混合功能、小街区模式发展,积极发展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购物等,也能够大幅降低机动化出行需求。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已经在反思和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以宜居程度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等理念。丹麦哥本哈根还把发展自行车道作为城市规划优先任务,提出打造全球最好的骑行环境,我国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也在推行“摩拜单车”方式,解决居民出行“前后一公里”问题。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升级发展关键阶段,彻底改变“摊大饼”式发展模式,探索高效宜居的紧凑型发展道路,在从源头节约能源、土地、水等各类资源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 (二)以铁路和公共交通为骨架,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以铁路、公共交通等替代卡车、私家车等运输出行方式,是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二的铁路网络、世界第一的高铁网络,中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铁路密度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推动交通运输由“总量不足”向“结构优化”方向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快完善人口密集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铁路运输占货物运输比重下降的趋势有望得到扭转,铁路在客货运输出行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铁路、水运等高效方式在货物运输中的比重,是降低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速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公共交通体系方面,我国主要城市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出行分担率等方面,与东京、纽约、香港等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空间。在城市规划、资金投入、土地安排、路权分配等方面,“公交优先”战略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今后伴随“市民化”成为城市化工作重点,把公共交通切实放在城市发展首要位置,对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圈、城市带发展进程中,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人口、经济等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提高电力、天然气在交通用能中的比重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具备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截至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已经突破试点示范起步“瓶颈”,有望进入快速普及发展阶段。通过积极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化石能源需求,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过程中,我国有望开创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新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具备实现赶超跨越的战略机遇。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新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的特征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及时调整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快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购车许可、限制行驶等辅助政策,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有望在全球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在交通能源需求增量中,石油需求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电力、天然气等替代。 (四)乘用车和载货汽车并重,大幅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 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内燃汽车也具备持续提高能效的巨大空间。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7亿辆,汽车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辆,绝大多数仍是传统内燃汽车,并且汽车平均油耗水平明显高于欧洲、美国水平。研究表明,通过持续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快普及轻量化、小型化、动力总成升级优化等先进成熟技术,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有望下降到3L/100km左右,比目前平均油耗水平下降一半以上。同时,由于货物运输能耗占我国交通能源需求的60%以上,载货汽车领域能效提升的潜力更大。目前,美国能源部实施的“超级卡车”项目,仅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成本有效的技术,重型卡车的实际能耗能够下降50%以上。对我国而言,通过提升卡车装备水平、发展甩挂运输、优化物流组织管理,实际能耗下降的幅度将更大。此外,在“中国制造”创新升级过程中,伴随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等共性技术发展突破,也将有利于汽车能效持续提升,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降碳带来更大的外溢效益。 三、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是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主要方向 根据我们的研究,通过推广应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我国交通运输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进程将显著加快,能够实现交通发展与能源需求、交通用能与油品、交通服务与碳排放“三个脱钩”。 (一)以较低的能源需求增长满足交通运输与城乡居民出行的快速增长需求 到205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货物和旅客周转量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3.9倍、4.9倍,私人汽车保有量相比2010年增长5.9倍。如前所述,在交通部门重塑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交通运输终端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放缓,2050年仅比2010年增长1.3倍。同时,交通终端用能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进入持续下降通道。 (二)交通用能摆脱对油品的高度依赖,实现电气化、清洁化、多元化 在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发展推动下,电力将成为交通部门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到2050年,电力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达到22%,远高于目前1%的水平。交通用能全面实现清洁化,电力、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汽油、柴油等油品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并且交通用油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 (三)交通运输体系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显著提升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2030年左右成为市场主流,在汽车销售量中的比重超过一半,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交通运输体系综合效率明显改善,2050年单位客货周转量的能源消耗相比2010年下降一半以上。不仅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推动下,交通运输的组织效率、经济效益也显著改善。 (四)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出重要贡献 尽管交通运输重塑能源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需要增加在铁路、公共交通、电动汽车、高效卡车方面的投资,但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投入。与延续当前的发展态势相比,交通运输重塑能源到2050年需要的累计额外投资仅16万亿元,远小于其带来的节约能源、减排污染物等效益。同时,在节约不必要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在促进电动汽车、智能交通发展方面,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繁荣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四、启示与建议 (一)明确交通运输重塑能源长期战略和实施路线图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涉及宏观经济、行业管理、技术选择、政策体制等方方面面,其长期愿景目标也不会自动实现。要把新一轮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产业革命等大势与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衔接起来。坚定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中,针对货运、城间客运、城市客运、汽车、慢行交通等不同细分领域,明确分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二)及时调整炼化、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对未来油品需求、汽车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延续目前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恶化炼化、汽车等产能过剩问题,带来巨大的投资沉没损失。同时,伴随交通用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电力、天然气等将加快替代油品消费,汽油柴油失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要全面停止新建炼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并在“去产能”进程中加快既有产能改造升级,适应多元化、清洁化变革趋势。 (三)以基础设施高效升级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突破“瓶颈”制约阶段,在升级发展过程中,要以节能高效为重要原则,引领生产力合理布局、城市化紧凑发展,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城乡一体规划中,要围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协调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加大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等支持力度。 (四)在电动汽车、高效卡车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普及突破 进一步强化财税、标准、价格等综合性激励约束政策,在保障需求持续增长、稳定市场预期基础上,建立补贴、标准等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不断创新进步。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共性技术开发、充电基础设施等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灵活运用购车许可、限制行驶、停车收费等政策,促进租赁共享等商业模式创新,在电动汽车普及、高效卡车研发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作者:朱跃中 田智宇 伊文婧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让交通运输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就迫在眉睫。本文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引言 交通运输企业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但面临的细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在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中,财务管理都将得到贯穿。所以,还要通过合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使企业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交通运输企业及时转变了等、靠、要的观念,逐步将提供的服务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精细化过渡,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的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目前,交通运输企业承担了大量非盈利社会责任,各辖属公司也地处不同地域,收入主要包括营运收入、营运衍生服务收入和财政补贴性收入等,收入和支出大多以现金流为主,固定资产比重大,流动资产比如原材料、存货的比重小,各辖属公司的财务人员大多以派出为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既要面临重要的战略机会,又要面对风险隐患增加的挑战,结合交通运输企业自身的特征,交通运输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都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内控制度空有摆设,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一方面各分支机构地处于不同的地域,更容易受各辖属公司负责人作风的影响而不敢做,财务管理过于随意和松散,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大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不想做,习惯于按经验和按传统办事,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内审人员经常会因为业务知识不全面而出现检查监督不到位,往往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后补就,无法在事前、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内审人员即使发现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制度的一些漏洞,碍于一些原因,最后实施的处罚措施不得力,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二)企业承担大量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作为从事高危行业的交通运输企业更是首当其冲,一方面,外部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国家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运输、飞机运输、客车运输,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线路不断加密,尤其是跨省营运线路、相互重叠的营运线路势必受到严重冲击,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和应对,不能进行科学预见,措施不力,势必加大了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需要融资购入大量固定资产投入运营,流动资产比重较小,而固定资产比重高居不下,相对来说,交通运输企业需要利用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融资负债筹集资金购置资产,但由于投资回收期过长,资金结构不合理,偿付能力存在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应急抗风险能力,都会使交通运输企业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三)财务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交通运输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补贴,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付,财务人员大都习惯于被动的开展财务工作。一方面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实际业务脱钩,数据的分析、填报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都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缺乏灵活性、适应性;财务人员未能按照交通运输企业自行开展的业务进行全面考核分析,汇总财务报告以及披露潜在的隐患,无法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真实、全面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陈旧,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面对会计信息化时代,缺少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无法有效的应对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 四、加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合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企业高效发展。首先,从岗位部门职责设置、审批权限、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等入手完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垂直管理,避免人为干预,规范财务人员的会计行为,务必做到财务人员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制约,使各项财务工作严格按规定落实;其次,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严格管理,做好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发现的财务管理中的任何问题对症下药,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并监督落实整改到位;最后,在执行内控财务控制制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仔细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财务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转。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首先,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调控机制,比如可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资金使用监控体系,财务人员应树立风险观念,不断提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够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对宏观环境变化加强动态分析,做到早准备、早谋划、从容应对,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其次,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多措并举,科学合理利用庞大的现金流,提高投资收益,积极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论证资本成本与风险的利弊关系,不为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最后,我们进行财务管理风险时,应充分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我们要建立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过程控制,而对于在新的环境和变化会衍生出新的风险,我们要积极应对,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风险档案。 (三)以人为本,优化财务人员队伍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复杂。面对这种发展形势,企业财务会计还应得到素质水平的提升,才能进一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财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并自觉维护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崇高的会计职业理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财税法规及新政策的学习,更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数据库等新技术,成为复合型财务人才;其次,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企业要完善对基层财务人员的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的考核标准,调动财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枯燥的记账,要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主动反映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总之,在新的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企业面临问题复杂多变,如何让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解决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中问题就迫在眉睫,积极建立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以人为本,优化财务人员队伍,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财务管理,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白道涛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着交通事业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不仅给城市建设带去了极大的困难,也为周边环境带去了极大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这一现象不断的疯长,指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交通部门的能源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研究综述 交通行业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蓬勃发展,但由于其行业存在这特殊性,使得整个行业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增加了成本消耗的同时,还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入一个无限循环的死胡同。因此,相关的图交通部门必须要对我国交通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从而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来减少交通的能耗,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加高速的发展。 1公路运输能源消耗 在中国,公路交通运输是受众范围最广的一种交通费,主要通过汽车以及货车拉载乘客和货物来展开出行的,具有灵活便捷,快速,承载量小等特点。并且受我国具体公路交通情况影响,我国公路运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途、小型的乘客汽车数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加,私人用的小型乘客车的数量也不断地增长,而小型货载车辆则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社会整体需求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而公路运输的能耗则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根据相关专家对于公路运输消耗的研究报告总结来看,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造成公路能源消耗上账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这样几种因素:公路数量的变化,汽车数量以及构成结构的变化、人们节能意识的转变以及公路自身呈现出来的特点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降低公路能源消耗的措施,其中主要涉及新能源的使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汽车生产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改善等多个方面的方法。并且在不同的节能方法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从而从整体降低公路运输能源消耗水平。但是纵观所有交通运输来看,公路运输能源消耗量较大,所以许多研究学者深入研究整体交通运输成本问题,并且根据环境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包括短途绿色出行、海上高速公路等。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周边环境,降低公路能源消耗,还能推动公路不断发展。 2铁路运输能源消耗 与公路不通,铁路属于专线的叫运输方式。比公路的运输量大,并且不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并且在所有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中,铁路的消耗是最低的。所以,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具有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然而这只是学者在横向研究比较中得出的结论,并没有深入对铁路展开纵向的运输研究,没有深入到铁路运输能耗的本质。现阶段在研究铁路能源消耗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在消耗的整体情况、铁路运输的结构以及铁路运输消耗能源结构等,并且将铁路运输与公路和水路运输相比较。最后得出大力提倡铁路运输发展的结论,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交通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因为铁路运输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仍然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浪费的情况。因此,这就要相关管理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检测,提高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最终提高全体铁路的节能水平。3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城市交通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内部运行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城市公共客运为基础。因为城市交通所面向的消费群体为城市人群,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受到城市内部各方面的高度影响,例如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城市线路的安排设置等。在具体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较多,不仅包括民用交通工具,还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对能源需求不同,多数公共交通使用的是柴油和天然气以及电力能源带动,其中天然气和电力属于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汽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比例上升。由于交通运输业自身特性,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水平较高,对柴油、汽油以及燃料油等油类资源的消耗水平远远高出其他行业,从而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整体成本,对我国社会经济更好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些研究学者在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后,建议对私家车整体数量进行限制,大力建设公共客运,从而改善城市交通整体能源消耗结构,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有些研究学者在对城市实际交通情况以及交通行业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后,阐述了一些影响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的因素,并建议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耗水平。 结束语 降低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不仅是在能源消费量上有所下降,更应该是能源的充分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相关研究的特点,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通运输降耗的研究的拓展方向:第一,增强弱势研究。对航空、水路交通运输方式的能耗问题加强其研究力度。不同地区受客观地理环境影响,交通运输中重要依托方式也会因地制宜。加强水路运输能耗的深入探究,可为其提供理论的降耗支持。第二,切入物流角度。伴随现代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物流要求低成本和快捷性等,通过物流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方式整合,降低交通运输系统能耗,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第三,增加实证研究。鼓励增加实证研究检测,及时反馈降耗对策和途径在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提出的降耗策略和途径不断优化,促进相关降耗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加快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速率。第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带来能源消耗问题,同时也产生生态环境影响。因此,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前提下,宏观控制交通系统,优化系统结构,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优化现代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第五,健全降耗评价体系。建立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的降耗评价体系,可将降耗成效具体量化,可以明确交通运输系统中依然存在降耗空间的方面,推进降耗过程循序渐进。第六,控制民用汽车和居民出行。 作者:徐胜军 单位:鹤岗市公路管理处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针对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有利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化 评价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其评价总体思路、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研究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对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预警和管理具有重要用用。 一、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贝塔朗菲,是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概念,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合。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通常的系统都是具有某种目的的,可以协商、综合成为具有良好功能,其功能以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一般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一起构成了系统的整体运动特性,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则会影响其他要素,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区域经济学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其研究内容是根据其研究对象而定的,其重要标志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的空间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置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政策是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措施,区际间分工具有发挥区域优势。经济学家对运输问题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运输经济学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中运输经济引论主要包括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业的性质和运输资源配置;运输市场以对运输市场的一般分析为基础;运输企业包括它的企业制度形成及其对塑造市场主体等;政府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上这五个方面是运输经济学的组成。运输经常学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其概念非常明确地内涵了发展原则,追求的公平性原则,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是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指针,包括经济优先、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而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协同学是德国功勋科学家哈肯提出建立的,是其子系统以复杂方式作用构成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按一定规则形成相应结构和功能,协同行为有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自动产生空间、时间和功能有序结构。 二、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如何协调发展 首先要了解“协调”和“发展”两个概念。要把协调看作是一种组织管理工作,把协调当作事物发展的一种态势,要处理好区域内经济社会各要素关系,使得区域内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协调应是发展的一种规定,发展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发展用来叙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化。协调发展是“协调”与“发展”的交集,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发展聚合,因此,交通运输发展也、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等,具有整体性、适应性、层次性、相关性等。区域经济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系统,是个动态的系统,处于有组织的活动状态,区域内、区域外发生着有机联系。交通运输是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标准,某个范围有目的性的空间位移,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指承担该区域的客货运输任务的各种交通运输设备、资源、人员及相应的管理组织的整体,按照不同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其中铁路运输子系统运输能力大,但其固定成本很高;公路运输子系统资金投资少,但公路运输系统的运输成本高;水运子系统运输成本是最低的,但是水路运输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航空运输子系统速度快,但是航空运输子系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管道运输子系统具有特定性,适用于天然气和流向比较集中的原油等。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在运输生产过程、生产时间具有连续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需求,运输任务也随着变动。区域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区域经济的开放性靠交通运输来实现,它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来看,交通运输发展是协调发展的战略,它强化区域经济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本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以更进一步促进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 三、如何评价两者的协调发展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个系统发展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应解决选择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了得到准确的、客观的、可靠的结果。作到全面但不可包罗万象原则,应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基于理论体系,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相关性,指标的选取应易于收集、量化,在共同的原则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两个子系统为单位进行。要采用合适的指标选取原则及方法,指标的初选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并对初选的指标进行完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评价其水平。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降维问题,消除了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影响,较好的解决了权数处理问题,有利于提取系统的主要信息,但一定要注意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当然还要确定协调发展系数的计算方法,判断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并针对区域制定适合的管理措施、方案,以期有助于促进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管理。 作者:崔双静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运输管理所 交通与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与大气环境治理 摘要: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形象的环境治理行动中,交通运输行业理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创新管理、技术革新入手,向传统宣战,在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交通运输行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对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雾霾;治理;大气污染 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呈加重趋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稳居全国前列,PM2.5超标呈常态化,空气污染已成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一大公害,治霾防霾刻不容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很多,主要有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等。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还百姓一片蓝天白云,交通运输行业责无旁贷。 1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合理设置收费站 我国很多公路收费站存在车辆扎堆等待缴费的情况,有资料显示,汽车怠速3min消耗的燃油相当于正常行驶1km消耗的燃油,而且发动机在怠速时,燃油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正常行驶的数倍。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合理设置收费站及收费车道数量,避免或减少大量机动车原地怠速的情况,特别是大力推广ETC不停车收费技术。 2严格推行上路车辆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激增,相当一部分机动车排放不达标,属于“黄标车”。一辆黄标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数辆达标汽车的排放量,因此淘汰黄标车势在必行。黄标车的治理不仅在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应实行黄标车淘汰制度。同时,对汽车生产环节,国家应对进入市场的每一款车型进行检测评估,严格按国家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对技术落后的车型,应严格限制其生产和销售。只有从机动车生产和销售环节把住关口,才能为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治污创造有利的条件。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显得颇为必要而紧迫。有研究显示,在北京市一个出行者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比乘私家车出行平均每年少产生4.1kg的碳氢化物,28.6kg一氧化碳和2.3kg的氧化氮。显然,提高公交车在汽车保有量之中的比例可以很好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环境效益。 4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在我国的长途货物运输中,应积极谋划交通大格局,特别是能源、建材等大宗货物材料,在具备水运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水路运输,在内陆地区优先采用铁路运输。对于水运、铁路不能通达的地区,再转由公路运输。只有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使能源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创造最低的能源产出比,将货物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大力发展新能源机动车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燃油汽车仍占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占比还很小,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采取补贴等形式鼓励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 6结语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形象的环境治理行动中,交通运输行业理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从创新管理、技术革新入手,向传统宣战,在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作者:曹艳民 单位:唐山市交通运输局 交通与运输论文:道路交通运输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问题;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交通运输行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当前道路交通中各种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出促进道路交通发展的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1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1.1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在维护和建设道路交通中,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同时也要耗费大量的化学能源。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较高,其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仅占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35%,而我国将近85%以上的能源都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上。所以,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1.2道路交通结构不完善 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较,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不管是从道路交通设计理念,还是从设计原理上来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运输结构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道路运输交通的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道路交通运输结构系统,无论哪种形式的道路交通结构系统,都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应不断提高,相关服务工作水平未达到具体规划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断头路”这一现象,严重制约我国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的网络效应;在建设道路和养护道路过程中,大范围应用一次能源,没有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导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 1.3道路和交通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在道路交通的运行及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汽车排出的尾气直接污染了自然环境。同时,汽车尾气也造成我国很多一线城市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汽车鸣笛也造成了噪音污染等,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大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2解决道路交通运输问题的具体措施 2.1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我国社会建设成为环境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贯彻和执行十八大会议政策,提出应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这一策略。第一,应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既可以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也可以符合节约自然资源的要求,并且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二,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道路交通行业发展中,应用智能化道路交通系统,不但可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质量,而且也能提高交通的安全。同时,在应用智能化交通系统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各地区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道路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解决交通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2.2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需求量也在不断发展。不论从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还是从发达国家实际情况分析,都需要一个可以支撑国家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所以,这就需要加大力度研究交通系统,改革传统的道路交通结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及时解决道路交通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稳定运行。从各方面上来讲,唯有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人力上,都加大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投入,才能确保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 2.3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 在建设我国城市道路过程中,如果采用根据道路需求量增大而加大力度建设道路这一设计理念,可以说这种设计理念过于简单,并未结合其他因素考虑到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城市初期阶段中,虽然交通运输量并不大,但是急需要形成基本道路结构体系,如果采用单纯依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这种设计理念是可以满足在交通运输量不大的情况下的需求,但从可持续发展层次上考虑,这种设计理念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根据总体规划的引导,对道路网络系统进行大力建设这是一种科学、可行、有效的方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造破旧的道路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作。在改造传统道路系统中,应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引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等技术,不断加强规划道路交通和管理道路交通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道路运输结构系统是否完善和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了确保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稳定发展,这既需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完善解决在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鑫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运输管理处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及策略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但容易造成学生以观影取代文本阅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精心甄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外国文学电影细读问题意识比较文学 在视听文化影响强大的当下,经典名著备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普遍倾心于影视产品带来的视听愉悦,而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索然,这给以作品为支撑的外国文学课堂带来了挑战,有学者提出构建“图文互文的教学模式”。[1]许多中文专业的教师根据外国文学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外国电影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利用。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打开一扇窗,也可能会让学生止步于文学阅读。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弊端,才能充分发挥电影作为课程资源的功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大学生健康地鉴赏西方文学经典,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建构开放性的人文视野。”[1]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本文围绕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和策略进行思考探索,希望能对外国文学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1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的优势 1.1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 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资源,为学生感知国外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文学植根于深厚的国外文化土壤中,对外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对西方文化存在疏离感,文化差异成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障碍。由于个人经历、视野的局限,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符号上。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基本上是由外文翻译的中文版本,因此与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又隔了一层。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建立在了解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不足,学习外国文学如同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译制电影是学生感知了解外国文化的便捷途径,尽管电影中的人物语言经过了翻译转化,但影片所负载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历史等文化信息则是原始直接的呈现,它是鲜活生动的文化资料,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学作品的人文意蕴奠定基础。 1.2电影进入外国文学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 新生代大学生思想自由活跃,周围充斥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化消费产品。外国文学课堂如果继续依靠教材和教师传统的讲授已经很难唤醒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声、情、画并茂的影音资源则让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性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而电影资源的巧妙嵌入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走进外国文学的世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电影是一门有别于文学的艺术样式,它的叙事手法、鉴赏方法都与文学存在着差异。外国文学教师要高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加强电影艺术鉴赏活动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影资源,重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索文学作品向电影艺术转化过程中的取舍与再创造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只有加强电影鉴赏和批评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实现文本阅读与电影鉴赏的有机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外国文学课堂利用电影的弊端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有各自的媒介、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融合了编导的生命体验、价值取向、艺术个性等元素,即使是忠于原著的电影也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电影创作者受到电影时间和叙事节奏的制约,在改编时会对原著中的人物、内容、情节等进行削减和压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而观看一部译制影片仅需一两个小时,且给人带来视听愉悦。尽管每位外国文学老师都会给学生提出文本阅读要求,但很多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捕捉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把电影看作原著的压缩版,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放弃对作品的阅读。文本阅读的缺失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电影毕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文化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因素,会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造成电影在人文诉求、风格呈现等方面与原著产生很大的分离。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影片作为文本阅读的替代品,则会造成对原著的误读。 3外国文学教学运用电影的策略 3.1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 电影资源进入课堂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以服务文本教学为指归。外国文学教学以文学课程的学习为主阵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影视教学服务于文学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2]教师要正确认识电影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喧宾夺主,以影片观赏代替课堂讲授。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引入电影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作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和司汤达,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历史、社会心理等文化信息。由于年代间隔及社会文化差异,仅靠文本阅读及想象活动和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进入小说构建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教师如果借助《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经典影片,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立体可感的历史情境中,缩小历史文化隔膜感,走近文学大师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用心灵触碰他们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3.2精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 部分外国文学名著有不同的电影改编版本,有的电影对原著改动较大,注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不适合选作外国文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谨慎筛选影片,“真正把那些成功地体现原著精神,又能依据影视艺术本体特征改变而生成的作品带进课堂。”[3]教师在选择影片时,最好选取原声带中文字幕的电影,此类影片能够呈现给学生原生态的声音和情境。《高老头》、《包法利夫人》(1991版)、《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安娜•卡列妮娜》等影片成功再现了原著的艺术风格,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涤荡,而且能够诱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冲动。“文学经典的意义永远阐释不尽,而一个好的电影版本只是众多阐释中的一种,鼓励学生从图像回归到文字,在比较和细读中发现问题,获得认知和审美感受。”[4]教师选取忠实于原著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影片,通过电影这扇艺术之门,引导学生向文本阅读回归。学习外国文学如果离开了文本阅读这一根本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过电影这个窗口,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潜心阅读小说原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批判能力。”[5]阅读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要涵养文学精神,是不能绕过文学作品阅读这个基本途径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陶冶心灵和蓄养情操的过程,它能够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身的生命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外国经典电影与小说文本进行参照性阅读。日本电影《罗生门》通过多视角叙事揭示人性的深邃复杂,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也采用了多视角复沓叙事的手法。学生在学习福克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影片《罗生门》,学生通过观摩影片获得对多角度叙事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阅读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两者的对比性阅读,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二者叙事艺术的差异,实现文学史与文论学习的结合,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与作家的灵魂展开碰撞和对话,丰富情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3重视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跨学科思维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对于培养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眼光、本硕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以及和课程本身的时代性和学术性,都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6]而引导学生对电影和原著进行比较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思维的一条途径。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电影改编是一个跨学科重构的过程,电影创作者在重构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赋予文学经典以现代性审美内涵,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追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学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用这类电影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文学的概念。例如好莱坞影片《特洛伊》对《伊利亚特》的改编大胆调整了人与神的关系,有意弱化了神的色彩和力量,突出了人的因素。[7]教师要把学生观影的热情与史诗的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运用影片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小说和电影文本的细读,考量电影在画面构图、场景调度、视点转换等方面的深层意蕴,探索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对原著的继承和超越。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才能洞察细节差异,逐步建立起问题意识,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探索文学转化为电影艺术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归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逐步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能力。而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或者学术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外国文学教学课时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精选的外国影片推荐给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观摩鉴赏,将影片细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观摩影片之后,鼓励学生撰写影片赏析或评论,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能力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借助撰写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机会,激发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感受力,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的话语转换之间进行穿越性思考,将体验和感悟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阐发,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晓丽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论文 一、英美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及策略 实行英美文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及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功能以及文化素质。而电影可以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状况以及社会背景等,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一方面,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已经成为可能。尤其是通过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更是为作品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使得枯燥、乏味、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校的先进设备日趋增多,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接触外国文学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不再仅仅是借助书本上的内容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一些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作品认知的需求,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就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英文文学中的深层内涵,有时文学中的这种深层含义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的,此时就需要辅助原版电影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电影的演示,寻找未知的答案。此外,许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典范,具有代表性,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英美原版电影,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更标准的外国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会大大得到提升。而且在观看原版影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相关策略 首先,了解原版电影的背景。在观看原版电影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交待影片及作者的相关背景然后提出一些和影片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观看影片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看个热闹;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观看原版电影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形式。因此,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对相应英美文学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应多多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悟、体会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如报告会、心得分享会等,让学生对电影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分享和讨论,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欣赏、鉴赏以及分析能力。这才是原版电影辅助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利用英美原版电影辅助 英美文学教学的策略英美原版电影只是学生提升自身文学作品鉴赏以及理解能力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地用原版电影将文学作品取而代之,最重要的是通过原版电影去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原著。首先,要选取最能代表原著精神的影片,利于学生对原著的理解。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影片最能体现出原著的精神,而且无论是影片中的语言还是人物情节都对原著进行了最佳的诠释。学生可以在对影片理解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阅读,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原著有更深的体会。其次,要鼓励学生观看完整的原版电影。一部完整的原版电影能够使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难以将原版影片进行完整播放,这种片段式的影片不利于学生领悟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此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完整影片,并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影片相关的问题以检测学生的观看和理解效果,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增强影片的理解力。最后,对影片进行剪辑,实现对比式教学。无论是何种课程的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最有效的就是采用针对式的教学方式,即结合授课的内容,播放与其相关的部分影片。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也是如此。对影片进行合理的剪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与授课内容有关,应该包含作品中内容比较丰富、有着较深的文学意义,以及教师难以向学生讲述或者作品中情感难以表述的内容。以此实现文字与影片的结合。在许多情况下,一部相同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影片来诠释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剪辑影片实现对比式教学,考察学生对不同影片之间表达情感、思想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结语 虽然原版电影作为辅助工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枯燥、乏味感,但是原版电影只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一种辅助工具,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英美文学原著。因此,原版电影只是催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在这份热情和兴趣的驱使下,去阅读文学原著,从而对原著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 作者:陶冉冉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英美文学教学论文 一、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 (一)电影具有文学价值许多电影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电影在体现文学价值时具备两方面的内容。首先,电影的制作来源于文学的文本,电影不过是文学的一种载体。英美文学的文学色彩非常凸显,而电影的制作离不开文学文本,并且将文学文本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许多人都希望电影可以体现更高的文学价值,而不是纯商业的电影制造,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去展现文学魅力的电影是人们特别期待的。其次,电影是对文学文本的另一种阐述。电影作为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材料,教师可以与文本进行对比的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对电影和文本间差异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更深入的理解。电影是具有文学价值的,学生通过电影材料,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文学,而且可以对英美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电影可以辅助文学教学电影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播放电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文学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首先,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电影更易实现,学生看电影更加直观,能够促使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时更有想法。其次,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会对文本产生好奇心,善于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寻找与电影的不同之处,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程度。在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播放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许多学生十分迷恋电影,播放电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而学生对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不断回味,会试图从文本中寻找文学的魅力,这也就促进了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阅读能力。 (三)文本和图像结合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思维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我国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其教学方法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有许多高校的专家学者等对电影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达成了共识,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文本与图像的互动,从而更加适应教学方式的改革。 二、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材料的原则选择材料原则主要遵循两个方面:一是态度开放。选择的电影素材只要是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文学文本的理解,就可以作为教学时选择的材料。目前来说,电影对原著进行的改编的方式有三种,即忠于原著的翻译式改编、细节性放大但与原著基本框架一致的改编、对原著大胆创新的自由式改编。这三种改编的方式中,最为肯定的是第一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两者也是有可取之处的,通过给学生播放后两种方式的电影,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多种角度去看待文学作品。二是选材精炼。一部电影的播放时间较长,而高校学生的课时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将一整部电影全部播放完毕,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使选择的材料与授课的内容高度相关,从而使教学效果发挥更加理想。倘若电影选材不当,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因此需要教师在选材过程花费时间和精力,更准确的把握选材原则。 (二)播放材料的原则播放材料原则主要遵循两个方面:一是收放合理;二是观评并举。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播放电影的目的。播放电影是为了使学生对文学加深理解,使学生轻松的学习英美文学,而不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增添负担。这就需要教师谨慎考虑电影播放,科学合理的使用电影素材,从而使电影引入课堂是一种放松的娱乐形式。其次,适时插入对电影内容的评论,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批判思维。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影播放手段时,需要对电影适时的停止、回放,并且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边看边思考,又不会使学生只是单纯的观看电影忽略了文学文本的学习。 三、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将学生课堂权力归还给学生将电影引入课堂,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二是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电影素材。首先,教师授课之前,学生对文学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通过教师课堂播放的电影,学生可以有效的将阅读文本和观看节目相结合,从而学生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影像中与文本有出入的地方,学生会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十分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其次,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寻找与文学文本相关的影视资料,在课堂上互相展示成果,有效形成主体的对比,利于师生对影视资料与文学文本间不同之处的研究。 (二)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互动环节这种方法适合辅助对名人名家的教学活动中,因其作品较多,被翻拍成影视也较多,所以调动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互动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如果课堂学习的主人公背景较为复杂,作品较多,教师则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各个小组布置任务,从而在课堂上起到汇总的效果。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互动环节的方法,可以使小组同学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更有效的对文学文本进行学习。 (三)尊重学生对文学的理解看法英美文学中,有许多名著的理解与学习难度很大,学生理解文学文本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从而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惧和不满情绪,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看法,并在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赞同。在学习英美文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影,这些电影通过现代意义的翻拍,能够增强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学生观看文学电影过程中,必定会对电影的某个情节产生共鸣,从而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在学生理解未偏差的基础上对学生理解给予肯定,并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加强理解。 (四)兼顾文本与图像的结合在我国高校的英美文学授课过程中,兼顾文学的内视性与图像的外在性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英美文学的创作背景和时代与我国高校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时代有很大偏差,所以学生往往不能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学的内涵,而电影形式与我国高校学生的距离较近,通过电影的播放,可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和电影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四、结论 总而言之,电影应用于高校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教学环节的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图像化越来越为广泛的青年群体所接受,通过图像的呈现,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加明确英美文学的内涵,也可以促进学生在课文中积极寻找电影故事里的精彩片段。 作者:王晓蕊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浅议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的联系 我们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几乎都是根据当代小说改编的。他曾经感叹道“: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作品都不会存在……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可以说,当代文学成就了中国当代电影;没有文学的繁荣,也就没有电影的成功。实际上电影的繁荣寄托于文学的繁荣,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素材的基础,这些不仅是导演创作经验谈,同时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经验总结。 我国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文学作品的大量改编。伴随着文学作品的改编,也基于文学和电影的创作者所处的共同历史境遇和社会环境,文学的思潮、观念、风格乃至叙事技巧也自觉不自觉地被纷纷引入,无形中对中国电影进行了重塑。也就是说,大量的经过文学改编的影片的出现,使得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得紧跟民族反思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有趣的是,和中国文学发展所经历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等几个阶段的思潮相同步,电影出现了伤痕电影如《神圣的使命》、《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反思电影如《天云山传奇》、《人生》、《芙蓉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寻根电影如《红高粱》、《牧马人》、《黑骏马》、《黄土地》、《边走边唱》等和改革题材的电影如《陈奂生进城》、《人到中年》、《祸起萧墙》、《野山》、《秋菊达官司》等等几个阶段。特别是张艺谋拍摄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一举拿下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更是莫言文学作品以影视剧的形式第一次受到国际认可。正如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所言“:电影和文学,实际上是一对互相依赖的关系。好的小说、好的文学作品是基础,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有名的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作品,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但反过来,如果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很成功,也会扩大这部小说的影响,也会提高原作者的知名度。《红高粱》当年被张艺谋改编,第一次获得国际上A级电影节大奖,反过来也提高了我的知名度,扩大了《红高粱》这个小说的影响力。后来很多作家的作品也都是这样。”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也促使中国电影反省:注重文化思维而非市场功利、注重个性自由创造而非统一规格玩弄、注重人性挖掘而非概念主题俯就才是正道!”②莫言的作品不仅仅是在于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还在于莫言在文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性情,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电影《红高粱》正是有了文学的内质才能走得更远,因此可以说文学永远是一切艺术的呈现。进入新世纪后,迅猛发展的电影高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时代”“,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影视生产越来越注重和依赖新技术、高科技,并且以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来制造视听奇观征服观众。沃卓斯基兄弟1999年的《骇客帝国》开启了电影影像叙事、景观叙事的新纪元。风靡全球的《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指环王》、《2012》、《阿凡达》等影片则是靠着叹为观止的视听效果让人如痴如醉。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在产业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也不失时机地选择了大片策略。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创下了2.5亿的票房奇迹,拉开了中国大片的序幕,此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等中国式大片借鉴好莱坞“高概念”电影模式,采用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创造出了中国电影的视听奇观。过犹不及,这些“大片”不尊重叙事的逻辑、情节的逻辑、人物性格的逻辑,造成了很多笑场和漏洞,同时也放弃了从文学中去寻找电影的主题、趣味、美感和人性深度的努力,有意无意地拒绝文学的滋养,不可避免地陷入文学性贫血的艺术困境,因而遭到人们激烈的批评。当下中国电影文学贫血、叙事紊乱、情感苍白,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以视听为其主要表征下,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总体的关系当中,中国电影的“文学”创作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电影环境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完全不一样,当文学不再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以视听文化为其主要表征的电影势必将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习和应对好莱坞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一个非常艰难但是又必须完成的使命。 中国电影经历一个初级阶段以后,应该有一个更全新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文学需要电影,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占主流的今天,文学通过电影进入受众的视野,在文学创作中寻找切合大众心理和情感的题材通过电影表达,也可以将电影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只有中国文学辉煌时代的到来,才有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到来。电影是综合性艺术,而文学是它最大的综合性因素。这种综合不是一种相加,而是一种化合,是被转化成电影的语言、元素变成电影自身的一部分血肉。这就是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我以为这样很好,没有必要否认。 作者:廖晓文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中国当代电影发展与文学的关系 烧着的始终是二堆熊熊的“哑火”。为什么电影界的“奥斯卡”文学界的“诺贝尔”会垂青于同样是亚洲和东方的弹丸之邦日本和贫穷的印度呢?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俺以为艺术不是一门吃饱了就可以出去耍猴的行当;艺术家不能等同于工厂里面熟练的技术工人。艺术作品不能奉行“拿来主义”更不能靠“山寨”;且称之为乞丐文化或是流氓艺术。艺术家必须具备自我批判意识与创造精神此两种品格;即风骨与思想。 电影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整天玩弄着那美女开会俊男扎堆的无聊游戏,此亦为中国影坛的一大特色。所谓电影起码也要能够表达出思想承载着人性吧;但此两点恰是当代中国电影的硬伤与软肋。 最搞笑的是;某些导演竟扬言若给他们几个亿的话也同样能够导出像欧美那样的大片来!呵呵;恐鬼才会相信他们喷出的豪言壮语呢?典型的“猫盖屎”!再来瞻仰一下当代中国的文学界,可能称之为“文字界”更贴切些吧。单看那些整日里打着作家和诗人旗号招摇的人士就多如牛毛给人以“大海”般的感觉。 作家和诗人是多么奢侈的尊称而今却已然沦为了鸡肋。多所谓的作家诗人也不过是一帮垃圾搬运工或叫作专业生产多余文字的机器罢了。他们洋洋洒洒的天书风格实在不是一般人类的审美能够企及或欣赏的了的,则更像是为了满足地球以外的神马鸟儿的口味。 文字其实更像一个接近于我们灵魂的载体,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是无眠的孤独的甚至是痛苦的产物。而今一帮“文人骚客”沐浴更衣皆跑龙套似地签名作秀实像极了小丑儿,说白了就一“书贩子”。 今日之文坛流派林立且互捧臭脚。真正的文学大家乃以思想著述立于世且不随波逐流;然此等之流却聊以维生计耳!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和文学相似性艺术 摘要:电影与文学都是人类的一种表意方式,都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即为叙事性。当代叙事学研究以及电影改编自文学的普遍现象,均表明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叙事文本的基本范畴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因此从两者的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话语的技巧———修辞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详细表现。 要害词:电影;文学;相似性;文本;叙事性 文学是古老的艺术,电影是当代的艺术,两者的产生相差几千年,而就在两者共存与发展的短暂时间里,却不断地联系、碰撞并发展,两者的关系有时被人们认为水火不容,有时却被人们合二为一,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还没有哪两类艺术的关系像电影与文学那样被人们所争论。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阐述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及其表现。 一、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相似性的根本所在(一)理论依据。文学和电影的根本差别,是书面文字和视觉影像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把它们分隔为不同的世界。要穿越这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隔阂,最好的方法是把文字和影像两者都看成符号,其目的都在于传达某种意义。在这个角度,文字和影像都是一个更大的表意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广义的“语言”的组成部分。文学和电影都是从自身最理想的起始线出发,一个从画面,一个从言语,它们朝着共同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完善地表达意义。正是在写作论文文本的意义和人类的理解这个哲学高度上,文学与电影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如伽达默尔所说的:“解释学观点的普遍性是包容一切的……归根到底,歌德的论断''''万物皆符号''''是对解释学思想最全面的概括。它表明,一切事物都指示出其他事物。”[1]文学与电影最根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具有时间艺术塑造形象的特征,即在时间的流动线上展开形象的叙述。小说是时间艺术,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延续时间中积累组合,在人脑中形成一篇小说的故事形象。电影是诉诸视觉的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的艺术,电影的运动性决定了它的时间特征,也就是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在延续时间中运动发展,最后构成整个影片的银幕形象。正是在观赏延续时间中展开形象,使得电影在理论上就具备了类似于文学的叙事性质。所不同的是,“文学的叙事是根据主要被看作线性顺序的时间展开的,而电影似乎就是要通过同时性的观念才能完成叙事”。“确实,叙事性是连接小说和电影最结实的中介,文学和视觉语言最具有相互渗透性的倾向”。[2]电影叙事学与文学叙事学一样,都是当代叙事学的重要分支,都有着浓郁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背景。而在一般叙事学和符号学研究中都是既包括文学,也涉及电影,即使在早期俄国的形式主义文论中也包含着对电影理论的研究。自从克里斯蒂安·麦茨把索绪尔的符号学原理引入电影理台州学院学报第30卷论研究,并于1964年发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之后,电影叙事研究才有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同时,与文学叙事的联系也更紧密了。因为,麦茨的研究表明,“电影与文学的研究自从在内容分析上建立起相同的一致性后,又在表达方式的层面上建立了一致性。易言之,过去电影与文学只是在语言的表达内容(对象、题材、范围……)的研究方面相联系,而现在则在语言表达的方式上联系起来”。[3](二)事实依据。从诞生之日起,电影即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等影片,尽管只有一两分钟,尽管不怎么出色,但它们确确实实在讲故事。到1915年美国闻名导演格里菲斯综合运用蒙太奇手法拍出了长达2小时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短短的20年时间,电影就具备了讲述复杂故事的能力,并可以与小说相媲美了。电影“大量借鉴了小说和文学这一古老形式。因为正是小说把文学遗产传给了电影,从而使它从中获得了灵感和源泉”。[4]79-80正如这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杰作是改编自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所喻示的,百年电影史说到底是电影与文学(另外还有戏剧)的关系史。这里有两个重要事实,一是“电影事实上日益明显地走上小说的路,并且成绩斐然”。[5]电影史上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而在得奖的电影中,改编自文学的比例就更高。世界上闻名的小说大多数曾被搬上过银幕,有很多还不止一次。怪不得温斯顿说,“电影确实可以和世界文学杰作等量齐观”。[4]48许多闻名作家同时又是有名的电影编剧甚至电影导演。二是“小说对电影这一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影响就是叙事和讲故事的形式”。[4]81电影从文学尤其是小说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通过选材、剪材来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通过人称、线索、结构的安排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种叙事技巧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完美、更精致和更富有表现力,等等。也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借鉴和利用,使我们一度分不清彼此,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掀起过一场电影与文学关系的大讨论,甚至出现了“电影就是在银幕上完成的文学”这样一种观点。 二、电影与文学的相似性的详细表现(一)叙事方式。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叙事方式之一。文学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这些表达方式在电影中也同样存在,除了运用的媒介不同———前者是语言文字,后者是画面影像外,其他方面,包括目的、意义、作用、效果等都很相近。例如“叙述”,常见的叙述有顺叙、倒叙、分叙、插叙、补叙等,电影中也相似。这里举倒叙和分叙各一例。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或电影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使文章或电影的叙述回到“顺叙”。这种手法往往可以突出中央,造成悬念,渲染气氛,形成波澜,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避免结构上的平铺直叙。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影片一开始,主人公劳伦斯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飞驶,前方突然闪现两个骑车人,他躲避不及,飞入路旁树丛中,葬礼之后再顺叙劳伦斯的一生。这里的倒叙手法把主人公的爱冒险和富于人道精神的个性突显出来,同时也有吸引观众的作用。分叙,是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它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晰,有条不紊。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奈得利破坏公园控制系统、偷窃恐龙胚胎逃跑却被恐龙吃掉,格兰博士与蕾克丝、蒂姆三人在躲避恐龙的追袭,哈蒙特、马尔登和萨特博士则在控制中央竭力修复系统,这三条线索分开叙述,把这些事件的复杂关系叙述得一清二楚。再如议论和抒情。文学作品中的议论主要有作者的评论和作品中人物的议论两种。相应的,电影中也主要是这两种,假如是剧中人物的议论,可以由角色直接说,假如是作者的评论,可以借助画外音,也可以借助于画面。如俄罗斯影片《烈日灼身》中,画在巨幅画布上的斯大林画像在微风吹拂下,像水波纹一样起了皱褶,这实际上是电影编导对斯大林这个人物的评价。文学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电影也与此相应。电影中的直接抒情往往直接由剧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间接抒情则借助空镜头、音乐和歌曲等手段。2、结构方式。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在叙事结构方式上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开头、结尾、过渡、巧合等等。例如“照应”,如《乡音》的前半部,几次借人物之口提到并表现了陶春的腹痛,为后面发现陶春患癌症作了伏笔。所以,后面的情节发展就显得有理有据,也显得自然。《魂断蓝桥》以主人公站在滑铁卢桥上拿着吉祥符回忆开始,又以回忆结束,两端是现在时空,而中间是回忆的内容,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如影片《死亡诗社》,基丁老师在上课时站到了桌子上,启发学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索问题,并让学生轮流站到桌子上领悟一下感触。后来,校方将一起事故的责任推到基丁头上并欲赶他出校门时,学生们不顾教务长的吆喝而一个接一个地站到桌子上对基丁表示支持。再如“省略”,在文学创作时,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在构成情节时略去多余的时间过程,在刻划人物时略去没有价值的部分,这就是省略。它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电影的艺术手法。马尔丹说过,“电影是省略法的艺术”。[6]影片《苔丝》中,苔丝杀亚历克那场戏:苔丝伤心地伏在桌上哭泣,她望着亚历克插在牛肉上的那把刀子,眼里布满了愤怒,接下来的镜头表现苔丝急步从楼上下来,匆匆外出。而公寓治理员布鲁斯太太坐在楼下绣花,不经意中看到天花板渗出的不断扩大的红晕,她好奇地站到桌上伸手去摸,旋即惊恐地用手捂住了嘴。这个情节因省略的手法而表现得非常含蓄,没有把凶杀的场面展示出来,起到了维护苔丝在观众心目中美好形象的作用。(二)叙事角度。叙事角度是叙事本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7]叙述人身份的确认,为影片叙述提供一个总体叙事角度,不同的叙述视角,确立起叙事主体与所叙之事的距离、范围和介入程度,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叙事评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谁是叙述者”,二是“人物视点如何”。“谁是叙述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称。文本中最常见的人称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蓝、白、红》,影片叙述人身份均是“本文中存在的观众”,即第三人称“他者”———叙述人跟着被叙之事走,因而对故事的评判权还给了观众。影片《城南旧事》,保留了小说的第一人称的自述体风格,整部影片从小英子的视角来表现,因而观众容易认同主人公的感触。文学中第一人称可以直接用“我”“我们”这样的词语表达;影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则通常采用画外音的方式。假如说“人称”是叙事角度的直观表现,那么,“人物的视点”则是叙事角度的内隐方式。文学中的人物视点可以由叙述人直接加以叙述,但电影却不能,它要通过镜头来表现,有时单个镜头不能传达视点关系,需要与前或后一个镜头的配合。如《蓝色篇》中萨布林娜见朱丽的镜头,前一个镜头是萨布林娜面对摄影机的近景,下一个反打镜头是从萨布林娜背后拍摄的双人近景,由此我们才可以确定,这里的人物视点是客观视点,而不是剧中人物视点。另一方面,电影的表达面要比文学复杂,它至少有两个叙事层面:视觉层和听觉层,在视觉层包括了影像、构图、光线、色彩等,在听觉层则有对白、音响、音乐等。正因为如此,法国电影叙事学家弗朗索瓦·若斯特把电影的叙事角度分为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和所知角度。假如对应这种分法,那么,文学的叙事角度只有所知角度了。因此,叙事角度,包括人称和视点,是电影与文学叙事相似性的表现之一,只是电影的叙事角度更加复杂而已。 (三)修辞。叙事话语在文学文本中以言语的方式存在,在电影文本中以影像的方式存在,同样,作为叙事话语技巧主要表现的修辞,在电影和文学中也有着各自相应的手段———电影修辞直接以画面形象为修辞手段,而文学修辞是以语言文字为修辞手段。不过,从修辞所达到的效果来看,两者又有着相通之处,比如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隐含着的思想,运用对比来突出差异,运用反复来表示强调,等等。电影与文学在修辞技巧上有很多的一致性,但不等于所有的文学修辞在电影中都能找到,那些借助词汇特有的语音、语气、语义技巧创立的修辞,如谐音、反问、设问、呼告、仿词、顶真、回文、对偶、移就等等,就不能与电影的修辞建立起对应关系。电影根据自身媒介的特点,则充分运用隐喻、象征、反复、夸张、借代、比较、衬托、示现、拟人、双关等修辞。例如“比喻”。电影是典型的隐喻性艺术。由于直接借助自然物作为表意符号,所以“喻体”与“本体”之间通常呈现为同一关系,而不是比喻这种文学修辞的相似关系。电影中由实物组成的代码和被编码物(实物本身)是无法严格加以区分的,本文中自然意义上的本体,与文化意义上的喻体同时出现。卓别51林的《大独裁者》中,踢气球舞蹈那场戏,大气球做成一个地球仪的样子,是为了喻示出独裁者兴格尔想统治和玩弄整个世界的野心,而这个气球不小心被他踢破,则喻示了他终将失败。意大利影片《天堂影院》中主人公与银行家的女儿相爱了,但由于门第悬殊而注定是一场梦。导演借助栏杆、建筑物、木帘等障碍物将他们隔开,而当他们到野外郊游时,碰到了银行家。此时,银行家在画面中的位置恰好将两个年轻人隔开了,尽管银行家没有说一句话,但画面已经给我们喻示了“他们再也不可能在一起”的含义。再如“象征”。电影中的象征与隐喻非常接近,大体来说,比喻是画面并列或“碰撞”产生的临时的局部的新含义,象征则画面里的事物不断重复出现并稳定地联系着它的文化含义,如影片《蝇王》中的海螺。影片开头,海螺从水里被捞起来,并做成吹号的工具。随着海螺被当作集合的工具和一次次的使用,它在整部影片中就获得了“权力和规范”的象征意义。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封闭的陈家大院在不同的片段里反复出现,于是,它获得了象征意义———封建社会的缩影。影片中的“主题道具”灯笼也成为封建院宅里欢娱、恩宠、荣耀的徽号,灯亮则代表着“幸福”,灯灭则象征着所有的不幸。 电影文学论文:哲学重提电影文学性 摘要电影文学性是从电影与小说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电影的特性,它包括主题意蕴的人文性、情感的幽默性、故事的真挚性、叙事的机巧性等。电影文学性在当代电影理论探讨和电影创作实践两方面正在被冷落和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理论界专注于电影的绘画性而忽略甚至排斥电影的文学性;二是当代电影奇观化的审美风潮影响所致。非常必要,一是强调传承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重要意义,二是呼吁拯救当代技术主义电影文学性品格的下降趋势,提升当代技术主义电影的艺术品格。 关键词电影文学性;技术主义电影;审美价值 一、什么是电影文学性 电影文学性是从电影与小说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一视角出发来探讨电影的特性,如电影要贯穿作者的意图、要塑造人物形象、要再现事物的进程与各种矛盾冲突等。电影文学性是衡量电影艺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关于什么是电影文学性,我国著名电影艺术理论家张骏祥是这样解释的:影片的文学内容包括影片的思想内容、典型形象的塑造和文学的表现手段。在影片主题思想方面,他既反对直奔主题,同时也提出要防止忽视一部影片的主题思想,指出影片的思想性或哲理性还是以明确为好。关于典型形象的塑造,他认为要通过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这一说法带有时代的烙印,虽然基本明确了电影文学性的内涵,但在电影文学性的具体阐释上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电影文学性应该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表达对人类过去、现在及未来命运的思考。电影的文学性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性,要有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关怀;在情感表达上要真挚,不虚假造作;在叙事上要圆融连贯,能将一个事件(故事)讲述得既曲折有致又不故弄玄虚。刘锋杰在《文学是简单的》一文中对“故事”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打动人心的人性故事,既是人类的实践产物,又永远都是满足人类审美想象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之一。”尽管不同类型的电影其文学性品格有所差异,如受众较多的大众电影更多地考虑电影叙事的机巧性或幽默性,而受众较少的艺术电影偏爱电影的悲悯情怀,但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叙事的内在逻辑性、人物性格的基本完整性却是任何类型的电影都必须具备的,它也是任何时代处于不同审美文化思潮中的观众不变的、永恒的审美追求。 电影文学性是电影生命力旺盛的重要表征。中外电影史上的电影家都非常重视电影的文学性。经典时期的好莱坞电影艺术家们把向观众奉献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作为他们主要的艺术追求。早期的中国电影理论家和电影导演虽然认为电影是戏剧的一种,但他们同时强调“文学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一种记载……影戏是居文学上最高的位置的,最具有文学的价值的”。郑正秋在《明星公司发行月刊的必要》一文中也认为,影戏非有文学的意味、艺术的价值是不会成功的。早期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够突破帝国主义的文化入侵和国际资本的强力渗透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取得观众的认可,能同输入国内市场的好莱坞电影一较高下,固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与郑正秋他们那批早期电影工作者对电影文学性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很少有人提“电影文学性”。电影文学性在当代中国电影理论和创作中的失意有着复杂原因,但显然与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界对电影特性的片面认识和当代电影的审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二、电影文学性被边缘化的原因 当代中国理论界对电影文学性的放逐肇始于1980年代那场众多电影理论家都参与讨论的关于“电影的本性”和“电影文学性”的争辩。张骏祥认为电影“是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提出电影应该具备文学价值。张骏祥的这一电影观念立刻遭到郑雪莱的反驳。郑雪莱认为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不是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而且对张骏祥所提出的电影的文学价值说表示质疑。他认为,“任何艺术都有思想性、主题思想等问题。任何艺术都有塑造典型形象的任务,而不仅仅限于文学”。“一切文学艺术都有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问题,都有塑造形象的任务。如果一定要用价值这个字眼的话,那么。各种艺术所要体现的可说是‘美学价值’。而未必是‘文学价值’。”在这场争鸣中,郑雪莱对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尊重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张骏祥的电影观念确实并未揭示电影的本质。一门艺术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找到了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性,电影肯定不是传统意义的文学。但是郑雪莱强调电影的美学价值、取消电影的文学价值,这个观念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电影文学性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电影与文学的有机联系而言的。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同多种艺术形式有着密切联系,同文学的关系更加紧密:拍摄电影需要文学剧本,很多电影改编自文学名著。就电影和文学作为两种独立的艺术而言,他们在某些方面也非常接近,比如他们都是时间艺术,都在一定的时间流程中展开故事情节、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我国电影理论界强调电影文学性的理论渊源应该是苏联学者的电影观念,他们认为电影是“具体化了的文学”。弗雷里赫在论述了电影与其他艺术的相似点后,对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论述:电影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节反映现实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这一电影观念不同于西方电影的形式追求,更倾向于给观众带来富有生活气息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其次,电影文学性作为一个电影概念被提出来后,得到了很多电影理论家们的认可,电影文学性被认为是衡量一部电影作品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 在那场沸沸扬扬的辩论中,张骏祥的电影观念受到了质疑,而且连带他对电影文学性的强调都被冷落了。电影的绘画性,即如何用富有深意的镜头语言去表现人物,成了那时电影理论家们和导演们最需要确立的电影新法则。在电影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都被僵硬地束缚在一些机械的条条框框中的时候,在中国电影经历了“”电影的假、大、空后,在电影被极端化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后,电影理论家和导演们迫切需要重新为电影“立法”;当无法肯定表达什么是否还是禁忌的时候,如何表达就成了首先需要突破的方面。一些陈旧的电影语汇遭到激烈的批判,一些从西方电影中引进的电影语法迅速被确立为电影语言规则。电影的绘画性,也就是电影的画面造型被推到了电影舞台的中心,成为电影的本性。原来绑在电影这驾马车上的很多不必要的东西被扔下,电影甩掉了附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非电影因素。但遗憾的是,厘清逐渐演变成了对电影同文学有机联系的抛弃甚至蔑视。在以后的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电影被演绎成为一种唯画面的视觉艺术,淡化甚至放弃了故事、人物等与画面相匹配的内容。电影的形式语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张扬,与此同时,电影文学性被遮蔽。 在电影中,消费奇观已经成了当代电影审美价值的主导趋势,并且这个趋势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世界各国的电影都开始追逐这个潮流,电影已不再是以故事为主要审美价值的文化形态,而是演变为以场面和视觉奇观为主的重度能指电影。现代人生活的摩天大楼、乘坐的航天飞机、惊险刺激的游乐场等,已经建构了现代人生活中的奇观,从而使消费奇观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奇观是人类文化史中由来已久的一种现象,远古先民的宗教仪式、中世纪的圣像崇拜、拉伯雷时代的狂欢节、路易王朝的断头台、大革命时期的庆典,这一切都曾是奇观的场景。可以说世界本身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奇观所构成的,世界本身就已经是奇观化的文本,我们就在奇观之中。对奇观的渴望几乎一直是好奇的人类想要摆脱自身平凡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电影与奇观的关系最为密切。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与奇观之间的血缘联系。一位早期的中国电影观众在他的《观美国影戏记》中这样描述他的观影感受:“观者至此几疑身入其中,无不眉为之飞,色为之舞。忽灯光一明。万象俱灭。其他尚多,不能悉记,洵奇观也!”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对发现一个让观众意想不到的奇观世界的热情始终未减。电影理论家伊芙特·皮洛说过:“电影唯一的宗旨似乎就是令人眼花缭乱,使人心醉神迷,用美仑美奂的布景引人入胜,以洋洋大观的场面征服人心。”毫无疑问。对奇观的追求一直是电影艺术家们的梦想,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电影中的奇观还只是小打小闹。后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电影对奇观性的依赖已经被置于其他任何电影艺术特性都无法比拟、无法望其项背的位置。 电影文学性正是在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界对电影特性的片面理解——不恰当地过分强调电影的画面造型,而忽视或蔑视电影的文学性,以及当代电影审美文化环境的奇观效应的双重夹击下,在电影理论和实践中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了。 三、的必要性 首先,从我国文化传统来看,有必要。相对于强调电影的绘画性这一西方的形式主义传统来说,电影文学性更加关注电影的内容,而对艺术内容的重视向来是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国自孔子开始就强调尽美尽善,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但如果“文”和“质”发生矛盾时,尤其当“文”成为一种没有内容的外在虚饰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把纯粹的官能享受排除在审美之外,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感官享受。《老子》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认为审美本来同感官的愉快分不开,但是无止境地沉溺于声色感官享乐就会使人与审美无缘。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一部针对文学创作中过分追求辞藻的形式主义趋向而写作的文艺理论著作。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刘勰指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就是说,内容是文辞的经线,文辞是内容的纬线。必须首先确定经线,然后才能织上纬线。所以写文章也要先确定内容,然后才能产生畅通的文辞,这才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随后,他进一步指出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另外一种是“辞人篇章,为文而造情”,并且总结出了为以后中国人一直信仰推崇的艺术传统,那就是“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欲翳”。意为,写文章运用辞藻,目的是要讲明道理,如果辞藻浮泛诡异,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会模糊不清,最后必然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只有繁丽的文采而缺乏深刻的思想感情,看起来必然令人生厌。刘勰的这种文、质并重,但又以“述志为本”的内容一形式观对后世中国人的创作和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电影审美价值取向上,中国人更关注电影通过形式呈现出来的内蕴。尽管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审美风尚也有全球趋同的态势,不少年轻的中国人在审美观上可能更接近于西方的审美价值观,较能欣赏电影的形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电影内容没有追求。 其次,从当代电影的创作实践来看,忽视电影文学性直接造成了当代技术主义电影思想的暧昧不清、人物的虚假失真和情感的夸张造作。技术主义电影是指新世纪以来主要依靠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宣传来获取票房利润的商业大片。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这些影片是中国技术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他们无疑在电影的奇观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其中的视觉、音响效果代表了目前中国电影技术的最高水准,完全可以同好莱坞大片一较高低。但是与雄伟壮观的奇观相对照的却是渺小可怜的故事和虚假造作的情感,就像是一个打扮前卫的时尚女郎却裹了个小脚。思想暧昧陈旧、人物形象干瘪失真、情节简单粗陋、情感夸张造作,其对文学性的无视甚至蔑视已严重损害了这些电影的艺术质量。 针对观众就《英雄》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思想意蕴提出的质疑,张艺谋这么回答:“按照我们以往拍文艺片的习惯,都喜欢找一个文以载道的大主题,于是就找了这么一个说法,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重视这个,你们也不要用一个好像多么大的标题来定位,这只是一部电影。”电影不是必须得表达什么思想,这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确实有一些中国电影因为忙着思考哲理,而忽略了电影的观赏性。但问题是《英雄》它自个儿憋着劲用着力在解说着“天下和平”,却又没能说周全说动听,就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它完全可以向观众只展示它最美丽的羽毛,可它偏偏还要炫耀它丑陋的屁股,完了还要责备观众为什么要看它的丑陋的屁股。 作为新世纪的商业大片,如果对它们的电影文学性要求过高显然不切实际,这与它们所追求的商业目标相冲突。因为那些技术主义电影锁定的观众群是那些迫于生存竞争压力日夜煎熬、把在电影中寻求娱乐放松作为欣赏目的的现代中国人,或者是那些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不深的外国观众。从这个层面上说,技术主义电影不可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已经彻底放弃了在电影中进行精神探索和情感释放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寻找到一个与故事相匹配的奇观影像和一个能感动人的故事,并使形式与内容实现完美的结合。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技术主义电影只追求奇观和场面,而放逐了最起码的叙事的内在逻辑、人物性格的基本完整和情感表达的真挚。如果技术主义电影的这种轻视电影文学性的状况得不到扭转,尤其当这些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呼风唤雨,有意或无意地遮蔽其他一些电影的存在价值,从而成为一种电影话语霸权的话,这些无视电影文学性的商业电影的危害就更不可忽视了。 综上所述,由于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界对电影特性的片面认识和当代电影审美文化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国电影,尤其是主导着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主流商业大片,都陷入了一个因为忽视电影文学性而导致的审美价值误区,从而造成电影作品思想的暧昧不清、人物的虚假失真和情感的夸张造作。电影的现状表明:中国电影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亟待加强对电影文学性的重视和研究。 电影文学论文:苏联电影文学诗意及对电影影响 苏联电影早已成了历史,在中国现在似乎只存在中老年人的记忆里,然而在世界影坛上,苏联电影的辉煌和贡献却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苏联电影不但具有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而且还以其浓郁的文学诗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美学特色,并在中俄两国电影文化几十年的交流中,对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在中国文化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电影艺术走向市场之际,我们不妨再回过头认真思考研究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联系和影响,探讨电影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审美适应性,这将会对我们认识电影发展的本质规律有着很大的益处。 一 符·维·阿格诺索夫在谈到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时曾说道:“20世纪的俄罗斯承传了自身的文化传统,而文学则形象地反映出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考察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础。”[1](p3)实际上也是我们考察苏联电影的基础。上个世纪苏联文学的巨大成就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就苏联电影来说它和苏联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联电影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学基础,可以说它是在俄罗斯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浸淫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苏联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处处都闪现着俄罗斯文学的浑厚、深沉、辽阔的艺术底蕴和壮丽而忧郁的抒情现实主义特色,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向往和思考。苏联电影以其鲜明的文学性特征区别于娱乐电影等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影。特别是“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电影创作,使苏联电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文学性诗意风格。 电影的文学性实质上是指电影作品从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浓浓的文学精神和韵味,它有别于纯粹的商业电影和戏剧式电影。在电影诞生初期,苏联的电影大师们就反复研究学习俄罗斯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并从文学创造的角度着力探索电影如何运用电影的影像和视觉表现力来地描绘生活。在默片时代的高潮期,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杜甫仁科等一批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在批判法国“先锋派电影”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地实验和发明了电影的镜头剪辑,并揭示了这种剪辑技巧在艺术创作中听显示出来的隐喻、对比、以及理性揭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他们把这种关于电影镜头的剪辑组接技术称为蒙太奇。电影蒙太奇可以象文学那样具有艺术典型化的创造作用、对形象内涵的理性揭示和表现功能。客观地讲当时爱森斯坦和普多大金等人对蒙太奇的努力探索实际上是想找到电影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表现能力,并创造一种艺术性的电影,为此他们创立了以社会主义美学思想为基础的“诗的电影”学派,并奠定了苏联电影的文学风格。对此,米·罗姆认为爱森斯坦等人是充分地继承了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的创作精神,“对于我国文学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而爱森斯坦是深入研究过的。他所以提出‘杂耍蒙太奇’,正是根据原始艺术、古典悲剧、托尔斯泰的经验以至世界艺术的全部经验概括出这种手法的。”[2](P95)也正是由于此,在他们的电影中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色彩。象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奖金号》和普多夫金拍摄的《母亲》等影片则标志着“诗的电影”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很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注意了诗的隐喻与电影叙事的密切结合,显示出了影片的大气和场面的惨烈,此片赢得世界影坛的广泛赞赏。 为了使电影能够象诗那样去表现出浓郁的情绪性和鲜明的“俄罗斯忧郁”: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爱森斯坦就拍出了《白静草原》,尽管这部影片在当时遭受到了极左思想的批判,但它仍表现出爱森斯坦对电影的诗意情绪化进行的深入不懈探索。影片内容是少先队员巴甫立克·莫洛卓夫因向苏维埃政权告发了富农父亲及其同伙的罪恶阴谋,而被其父亲手杀死的故事。这部影片并没有完全迎合当时的政治气候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的本质,特别是父亲杀子的场面写得极富人情味。此外这还是一部具有屠格涅夫式的诗意片名的影片,影片并没有详细具体叙述一个故事,而是运用多样化的电影语言手段去表达和挖掘影片的内涵。本片按照爱森斯坦的说法就是影片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是采用非现实主义手法处理的”,这里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隐喻、借喻、假定性等手法,这些丰富多样的表现技巧使影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影片还特别突出了影像造型的电影元素作用,环境、布景、自然景色、道具、照明、明暗对比等成为超越演员表演和对白的重要的剧作手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影片内容的表现。影片正象科瓦洛夫所分析到的,在影片中“爱森斯坦没有把大自然意识形态化,而是赋予它以灵性。他的仁慈厚道的俄罗斯中部地带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他发怒、欢乐、和悲伤。在那里整个人类世界都是自由自在的。在永恒、回声隆隆的苍穹下,杀子本身就具有奉献牺牲的语言的特征。”(3)(p137)这类“诗电影”对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影响很大,以至后来出现一大批优秀的诗电影,象《伊万的童年》、《跟随太阳走的人》、《雁南飞》、《士兵之歌》、《恋人曲》等影片。因为这些影片都非常好地运用了诗的语言表现方式:譬喻、寓意、象征、主观情感性等艺术手法,使影片比较完美地体现了作为文学主要形式——诗歌的艺术韵味。 “散文电影”是苏联另一种极具文学色彩的电影体裁形式。散文电影是通过人物的形成过程去体现主题思想,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其表现手法体现了散文创作的“形散神凝”的基本特点。就这一点而言,这也是戏剧与小说的共同美学要求。戏剧有其时空局限,强调对话,视点固定等特性;小说也有其时空跳跃,结构灵活,重视抒情和描写以及插叙等特性:散文电影也就是借鉴了小说与戏剧的艺术表现特点,并以更加纪实的方式使影片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其中早期影片有: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夏伯阳》;艾尔姆列尔的《伟大的公民》,以及格拉西莫夫的《七勇士》、《教师》等影片,这些都是富有代表性的散文电影。其中,格拉西莫夫的电影最具散文的特征。格拉西莫夫非常喜欢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文学和美学的营养,力图像契诃夫那样,深入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在影片中体现出“平凡中的诗意”和“平凡中的美”。在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非常好的散文电影的出现,如舒克申的《红莓》、舍皮奇科的《升华》和罗斯托茨基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影片。特别是最后这部影片以散文诗的方式展示了二战时期苏联女战士的魅力与悲壮。正像卡拉甘诺夫所谈到的:“姑娘们在远离前线和部队的卡累利阿地区森林里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但是他们在牵制了敌人、阻止敌人伞兵窜向白海运河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每个姑娘都像他们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一样,在影片的进行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建立功勋的诗学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对胜利的价值的思考也通过银幕动作、气氛和语调得到更加清晰地刻画。”[4](p110)影片以充满诗意的艺术意境,描绘了影片的典型环境:幽静的山林、漂浮着轻纱一样的雾的湖面,古老的乡野小教堂,远近传来的鸟的叫声,安宁而又富有生气的村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发生了一场卓绝的生死较量。六个美丽的姑娘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象爱神一样的女战士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为国捐躯,使人充满了痛惜和崇敬。影片的诗化散文特点还表现在它的结构上,在影片中以残酷的战斗为发展主线,然后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构筑了三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形式,并从空间的情绪色彩上创造了这种结构所必需的意境。黑白颜色的镜头表现的是阴森残酷的战争,高光色彩镜头表现的是姑娘们对战前爱情与家庭的回忆,而真实还原的色彩则是对现实安宁幸福生活的再现。正是这样的彩色蒙太奇的结构形式,使严峻的战争、梦一般的回忆和绚丽的现实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密切联系。高调彩色而提纯了的回忆场面是现实女战士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而现实那美丽灿烂的山林,又是女英雄们的崇高精神的折光。影片以凝炼的笔触、抒情的意境和新颖的结构形式,从多方面塑造出了极富启迪意义的银幕形象,并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实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综上所述,苏联电影中所表现出来强烈诗意和散文色彩,实际上是其所追求的文学风格的多种表现方式,并折射着俄罗斯文学的传统的文化色彩。电影的这种风格也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新颖的欣赏喜悦和美的艺术享受。正是由于此,苏联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并对我国的电影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苏联电影浓郁的文学特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然而这种艺术上的影响由于社会政治方面的极左思想的制约,有时候显得顺利,有时候也呈现出曲折和困难。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的政治大环境决定了电影所关注的首先是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对于苏联电影的接受首先注重的是其革命的思想内容。我们从众多的苏联电影作品中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看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复杂性与艰苦性,并鼓舞了我们的胜利信心。此外,我们更多的还是提倡从前苏联电影中获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和感染,如所放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等。这一些电影在当时确实给了正在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以极大的鼓舞和教益,也对年轻的新中国电影给予极大地影响。正象夏衍同志所描述的:“以苏联电影为榜样,并制成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影片。”[5](P8)而这一切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象《钢铁战士》、《红日》、《红旗谱》、《南征北战》、《地道战》等影片。可以说苏联不但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而且,也整整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和电影审美观念。但是此时我们的失误也是严重的,那就是我们在关注苏联电影的革命性与思想性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苏联电影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文学诗意的美学特性。特别是当五十年代苏联电影出现解冻迹象时,不少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苏联电影艺术家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努力从多方面开拓电影表现生活的领域,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试验,拍出了很多富有强烈文学性的“诗电影”和“散文电影”。象《雁南飞》、《海之歌》、《士兵之歌》、《七面风》、《伊万的童年》、《恋人曲》等为人们所瞩目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也能很快通过不同渠道输入到中国,但那时国内对待这些影片的态度很是令人费解的。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影片大都是作为反面教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放映,人们不但对这些影片思想内容的变化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视而不见反而以极“左”的态度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活动,把这些富有艺术探索价值的影片看作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黑样板,是政治上的修正主义,是艺术上的形式主义。当然也有一些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敏锐的注意到这些苏联影片的审美意识上的创新性,并对这些影片的诗学特点做出了深入的分析。郑雪莱先生对此曾说道:“我们有些同志囿守于三四十年代:‘戏剧电影’的概念,认为‘诗电影’、‘散文电影’等等仿佛都属于旁门左道,甚至将其斥为‘现代派’,殊不知爱森斯坦、杜甫仁科、早已是‘诗电影’的代表人物,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赫依费茨迄今仍是以散文电影风格的成熟运用而著称。……采用戏剧或诗、散文的风格则属于诗学的范畴。其实、散文化或散文电影在现代电影中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风格,它更接近于叙事文学,及艺术散文的诗学特点,因而使电影与文学更加靠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倒可以说,现代电影中的文学形式大为加强了。”接着在谈到苏联电影《海之歌》时,他又说道:“这个电影剧本既有散文、诗(抒情诗)、史诗(叙事诗)的因素,又有戏剧的因素,它既具有较高的电影艺术综合性及电影性,又具有不可置疑的文学魅力或文学性。”[6](下卷p64)显然在真正的电影艺术家那里,他们还是在默默地关注和研究着苏联电影。苏联文学诗意电影对我国的影响在以后年代的电影创作中逐渐显示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电影诞生以后的几十年间都是影戏和戏剧电影的天下,只有极个别的影片如《小城之恋》表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我国电影真正地向艺术、向文学靠拢是在“”以后开始的。此时电影的风格、样式、结构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大批极富文学性的电影相继出现。随着电影美学观念的进一步确立,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演化为一种更加随意自由、更加生活化叙事方式,于是出现了散文式电影。如《城南旧事》、《都市里的村庄》、《小街》、《逆光》、《巴山夜雨》、《如意》等。这些影片都力求从电影艺术的本体、现实生活的本源与流程上来进行艺术的变革。《都市里的村庄》采用了多层次、多侧面穿插并进的手法,虽然它以丁小亚受冷漠与孤立的故事为主线,但其他的情节纠葛并不是它的必然有机延伸,而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对主题有着自己的意义。《城南旧事》则是以小主人公英子童年的目光,关注着发生在老北京的几个故事,这几个事件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又是时代的折光,影片的格调朴实清新、含蓄隽永,叙事随意自然,有着极强的艺术真实感。这些影片在结构上都力求避免人物的戏剧化,尽量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和真实的时间关系来结构影片。影片还注重细节的运用,注重场面的积累,注重光影造型,强调视觉形象的象征意味,使影片透露出浓浓的诗意。此外这些散文式影片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文学式结构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在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观念最突出的变化则是文学诗意影片的崛起,这是由一批年轻的“学院派”电影艺术家们带来的。这些艺术家大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电影理论知识,并受过严格的电影制作训练。他们观摩了大量的外国影片,其中包括苏联的一些经典影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元素。他们在对中国传统电影冷静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从电影本体论出发,向文学靠拢,大胆实践,终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富于诗意美的电影给世人一个惊喜。《红高梁》、《黄土地》、《海滩》、《晚钟》、《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在世界影坛上相继获得大奖,这标志着中国文学诗意派电影美学的诞生。这些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造型意识,注重向文学吸取营养。影片中大都通过精心的空间造型和叙事以展示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并以此来揭示审美对象的深刻内涵。影片中那些高度写真又混然整体的空间处理,质朴逼真又达到高度的象征概括化的画面构图、以及精心独到的光影造型等不但给人以新颖的诗的意境感受,而且还传达着丰富多义的历史文化意蕴。 这种诗意美电影还打破了叙事电影中情节是塑造人物、展示内涵的唯一的手段。在传统的电影中叙事性占统治地位,影片要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或曲折、或惊险,总是要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种电影的情节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线性的封闭性电影结构表现方式。而诗意电影强调的象诗一样是意象而不只是故事,它刻意追求的是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以及色彩、光影等空间影像的造型以达到作品思想内涵的目的,并希求运用形象的含蓄性给接受者以思考、回味的广阔空间,让接受主体自己去体悟影像造型的思想意义。所以说诗意电影是意象体系,是开放性的结构。由于诗意电影重视影片的造型性,这就必然带来影像思想意念的多义性,一个画面、一缕光影、一抹色彩都可以引起观众多种多样的联想和思索,每个人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以看出,这种“以形写神”、“写意传神”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特征,也有苏联“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艺术韵味。如《海滩》中老鳗鲤等人奔向咆哮的海潮,人和自然合为一体,显示出无穷的意味性。《黄土地》结尾处,憨憨穿着红兜肚在求雨的人群中呼喊着,逆向奔行,画面采用的是高速摄影,缓慢的奔跑动作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所创造的意念也是耐人寻味,富有意义的,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更是一部情节简单、纯净的电影。有的人把这部影片描述为“散文诗”,也有人称之为“抒情电影”,实际上都无不可。的确,《我的父亲母亲》不同于张艺谋以往的风格,他不是着意在影片中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而更多地是一种对意境和画面的塑造。这部影片虽然淡化了故事情节,然而却通过优美出众的音画造型传递给观众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一种心灵的抚慰,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美、对真挚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另外,创作者在这类影片中都不是通过画面把现成的结论和观念奉送给观众,而是运用精心营造的富有诗意美的画面引导观众去想象和思考,进而感悟人生,理解世界。总起来看,在文学诗意美字观念下创作的电影作品具有新颖独立的意义,由于这类影片是以新的结构形式和造型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的意识和观念,所以它不仅是一种直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理解思考的艺术,它同当代人多层次、多视点、多极性的思维方式是相一致的。诗意电影及其美学观念正是通过电影的特殊造型手段,向世界电影美学的哲理化、内心化和生活化健步迈进,终于以其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电影的这种发展趋势,实际上也是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确实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营养,但我认为它主要还是从文学和戏剧获得了更多的自身发展的基质。到现在为止,不管电影的自身视听造型手段有多么长足的发展,他仍然摆脱不了文学的强大支持,或者说他仍然需要向文学那样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表现力和对人、对世界深刻认识来赢得自身生存的价值。如果说苏联电影一开始就注意到文学元素的重要性,并进而在电影艺术实践中实现了电影的文学诗意性,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前提下,也终于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意性电影,这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电影文化出现了新的转型,出现了内容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影片出现了“浅”、“俗”、“丑”的不良倾向,缺乏艺术的魅力,当然也就不能吸引观众。电影的创作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就一味地闹剧化和粗俗化,而应遵循电影的艺术的创作规律,着眼于提高影片的艺术晶位。所以说我们的电影还是应该多借鉴一些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特别是苏联电影的文学诗意性特点,要提高我们的电影的艺术品位,使电影在给人娱乐的同时,更能给人强烈的富有诗意的审美感受,这样电影的发展才会多样化,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才会更有前途。 电影文学论文:苏联电影文学诗意及对电影影响 苏联电影早已成了历史,在中国现在似乎只存在中老年人的记忆里,然而在世界影坛上,苏联电影的辉煌和贡献却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苏联电影不但具有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而且还以其浓郁的文学诗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美学特色,并在中俄两国电影文化几十年的交流中,对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在中国文化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电影艺术走向市场之际,我们不妨再回过头认真思考研究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联系和影响,探讨电影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审美适应性,这将会对我们认识电影发展的本质规律有着很大的益处。 一 符·维·阿格诺索夫在谈到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时曾说道:“20世纪的俄罗斯承传了自身的文化传统,而文学则形象地反映出俄罗斯复杂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考察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础。”[1](p3)实际上也是我们考察苏联电影的基础。上个世纪苏联文学的巨大成就是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就苏联电影来说它和苏联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联电影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学基础,可以说它是在俄罗斯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浸淫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苏联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处处都闪现着俄罗斯文学的浑厚、深沉、辽阔的艺术底蕴和壮丽而忧郁的抒情现实主义特色,总能引起人们无比的向往和思考。苏联电影以其鲜明的文学性特征区别于娱乐电影等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影。特别是“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电影创作,使苏联电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文学性诗意风格。 电影的文学性实质上是指电影作品从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浓浓的文学精神和韵味,它有别于纯粹的商业电影和戏剧式电影。在电影诞生初期,苏联的电影大师们就反复研究学习俄罗斯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并从文学创造的角度着力探索电影如何运用电影的影像和视觉表现力来地描绘生活。在默片时代的高潮期,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杜甫仁科等一批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在批判法国“先锋派电影”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地实验和发明了电影的镜头剪辑,并揭示了这种剪辑技巧在艺术创作中听显示出来的隐喻、对比、以及理性揭示的巨大艺术表现力,他们把这种关于电影镜头的剪辑组接技术称为蒙太奇。电影蒙太奇可以象文学那样具有艺术典型化的创造作用、对形象内涵的理性揭示和表现功能。客观地讲当时爱森斯坦和普多大金等人对蒙太奇的努力探索实际上是想找到电影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的表现能力,并创造一种艺术性的电影,为此他们创立了以社会主义美学思想为基础的“诗的电影”学派,并奠定了苏联电影的文学风格。对此,米·罗姆认为爱森斯坦等人是充分地继承了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的创作精神,“对于我国文学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而爱森斯坦是深入研究过的。他所以提出‘杂耍蒙太奇’,正是根据原始艺术、古典悲剧、托尔斯泰的经验以至世界艺术的全部经验概括出这种手法的。”[2](P95)也正是由于此,在他们的电影中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色彩。象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奖金号》和普多夫金拍摄的《母亲》等影片则标志着“诗的电影”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很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注意了诗的隐喻与电影叙事的密切结合,显示出了影片的大气和场面的惨烈,此片赢得世界影坛的广泛赞赏。 为了使电影能够象诗那样去表现出浓郁的情绪性和鲜明的“俄罗斯忧郁”: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爱森斯坦就拍出了《白静草原》,尽管这部影片在当时遭受到了极左思想的批判,但它仍表现出爱森斯坦对电影的诗意情绪化进行的深入不懈探索。影片内容是少先队员巴甫立克·莫洛卓夫因向苏维埃政权告发了富农父亲及其同伙的罪恶阴谋,而被其父亲手杀死的故事。这部影片并没有完全迎合当时的政治气候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的本质,特别是父亲杀子的场面写得极富人情味。此外这还是一部具有屠格涅夫式的诗意片名的影片,影片并没有详细具体叙述一个故事,而是运用多样化的电影语言手段去表达和挖掘影片的内涵。本片按照爱森斯坦的说法就是影片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是采用非现实主义手法处理的”,这里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隐喻、借喻、假定性等手法,这些丰富多样的表现技巧使影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影片还特别突出了影像造型的电影元素作用,环境、布景、自然景色、道具、照明、明暗对比等成为超越演员表演和对白的重要的剧作手段,较好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影片内容的表现。影片正象科瓦洛夫所分析到的,在影片中“爱森斯坦没有把大自然意识形态化,而是赋予它以灵性。他的仁慈厚道的俄罗斯中部地带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他发怒、欢乐、和悲伤。在那里整个人类世界都是自由自在的。在永恒、回声隆隆的苍穹下,杀子本身就具有奉献牺牲的语言的特征。”(3)(p137)这类“诗电影”对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影响很大,以至后来出现一大批优秀的诗电影,象《伊万的童年》、《跟随太阳走的人》、《雁南飞》、《士兵之歌》、《恋人曲》等影片。因为这些影片都非常好地运用了诗的语言表现方式:譬喻、寓意、象征、主观情感性等艺术手法,使影片比较完美地体现了作为文学主要形式——诗歌的艺术韵味。 “散文电影”是苏联另一种极具文学色彩的电影体裁形式。散文电影是通过人物的形成过程去体现主题思想,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其表现手法体现了散文创作的“形散神凝”的基本特点。就这一点而言,这也是戏剧与小说的共同美学要求。戏剧有其时空局限,强调对话,视点固定等特性;小说也有其时空跳跃,结构灵活,重视抒情和描写以及插叙等特性:散文电影也就是借鉴了小说与戏剧的艺术表现特点,并以更加纪实的方式使影片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其中早期影片有: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夏伯阳》;艾尔姆列尔的《伟大的公民》,以及格拉西莫夫的《七勇士》、《教师》等影片,这些都是富有代表性的散文电影。其中,格拉西莫夫的电影最具散文的特征。格拉西莫夫非常喜欢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他从契诃夫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文学和美学的营养,力图像契诃夫那样,深入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在影片中体现出“平凡中的诗意”和“平凡中的美”。在以后苏联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非常好的散文电影的出现,如舒克申的《红莓》、舍皮奇科的《升华》和罗斯托茨基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影片。特别是最后这部影片以散文诗的方式展示了二战时期苏联女战士的魅力与悲壮。正像卡拉甘诺夫所谈到的:“姑娘们在远离前线和部队的卡累利阿地区森林里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但是他们在牵制了敌人、阻止敌人伞兵窜向白海运河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每个姑娘都像他们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一样,在影片的进行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建立功勋的诗学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对胜利的价值的思考也通过银幕动作、气氛和语调得到更加清晰地刻画。”[4](p110)影片以充满诗意的艺术意境,描绘了影片的典型环境:幽静的山林、漂浮着轻纱一样的雾的湖面,古老的乡野小教堂,远近传来的鸟的叫声,安宁而又富有生气的村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发生了一场卓绝的生死较量。六个美丽的姑娘为祖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象爱神一样的女战士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为国捐躯,使人充满了痛惜和崇敬。影片的诗化散文特点还表现在它的结构上,在影片中以残酷的战斗为发展主线,然后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构筑了三个不同时空的画面形式,并从空间的情绪色彩上创造了这种结构所必需的意境。黑白颜色的镜头表现的是阴森残酷的战争,高光色彩镜头表现的是姑娘们对战前爱情与家庭的回忆,而真实还原的色彩则是对现实安宁幸福生活的再现。正是这样的彩色蒙太奇的结构形式,使严峻的战争、梦一般的回忆和绚丽的现实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密切联系。高调彩色而提纯了的回忆场面是现实女战士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而现实那美丽灿烂的山林,又是女英雄们的崇高精神的折光。影片以凝炼的笔触、抒情的意境和新颖的结构形式,从多方面塑造出了极富启迪意义的银幕形象,并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实质。 综上所述,苏联电影中所表现出来强烈诗意和散文色彩,实际上是其所追求的文学风格的多种表现方式,并折射着俄罗斯文学的传统的文化色彩。电影的这种风格也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新颖的欣赏喜悦和美的艺术享受。正是由于此,苏联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并对我国的电影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苏联电影浓郁的文学特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然而这种艺术上的影响由于社会政治方面的极左思想的制约,有时候显得顺利,有时候也呈现出曲折和困难。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的政治大环境决定了电影所关注的首先是电影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对于苏联电影的接受首先注重的是其革命的思想内容。我们从众多的苏联电影作品中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看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与巩固政权的复杂性与艰苦性,并鼓舞了我们的胜利信心。此外,我们更多的还是提倡从前苏联电影中获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和感染,如所放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等。这一些电影在当时确实给了正在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以极大的鼓舞和教益,也对年轻的新中国电影给予极大地影响。正象夏衍同志所描述的:“以苏联电影为榜样,并制成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影片。”[5](P8)而这一切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象《钢铁战士》、《红日》、《红旗谱》、《南征北战》、《地道战》等影片。可以说苏联不但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而且,也整整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思想和电影审美观念。但是此时我们的失误也是严重的,那就是我们在关注苏联电影的革命性与思想性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苏联电影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文学诗意的美学特性。特别是当五十年代苏联电影出现解冻迹象时,不少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苏联电影艺术家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努力从多方面开拓电影表现生活的领域,并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试验,拍出了很多富有强烈文学性的“诗电影”和“散文电影”。象《雁南飞》、《海之歌》、《士兵之歌》、《七面风》、《伊万的童年》、《恋人曲》等为人们所瞩目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也能很快通过不同渠道输入到中国,但那时国内对待这些影片的态度很是令人费解的。当时的情况是,这些影片大都是作为反面教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放映,人们不但对这些影片思想内容的变化和艺术形式的创新视而不见反而以极“左”的态度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活动,把这些富有艺术探索价值的影片看作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黑样板,是政治上的修正主义,是艺术上的形式主义。当然也有一些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敏锐的注意到这些苏联影片的审美意识上的创新性,并对这些影片的诗学特点做出了深入的分析。郑雪莱先生对此曾说道:“我们有些同志囿守于三四十年代:‘戏剧电影’的概念,认为‘诗电影’、‘散文电影’等等仿佛都属于旁门左道,甚至将其斥为‘现代派’,殊不知爱森斯坦、杜甫仁科、早已是‘诗电影’的代表人物,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赫依费茨迄今仍是以散文电影风格的成熟运用而著称。……采用戏剧或诗、散文的风格则属于诗学的范畴。其实、散文化或散文电影在现代电影中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风格,它更接近于叙事文学,及艺术散文的诗学特点,因而使电影与文学更加靠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倒可以说,现代电影中的文学形式大为加强了。”接着在谈到苏联电影《海之歌》时,他又说道:“这个电影剧本既有散文、诗(抒情诗)、史诗(叙事诗)的因素,又有戏剧的因素,它既具有较高的电影艺术综合性及电影性,又具有不可置疑的文学魅力或文学性。”[6](下卷p64)显然在真正的电影艺术家那里,他们还是在默默地关注和研究着苏联电影。苏联文学诗意电影对我国的影响在以后年代的电影创作中逐渐显示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电影诞生以后的几十年间都是影戏和戏剧电影的天下,只有极个别的影片如《小城之恋》表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我国电影真正地向艺术、向文学靠拢是在“”以后开始的。此时电影的风格、样式、结构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大批极富文学性的电影相继出现。随着电影美学观念的进一步确立,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演化为一种更加随意自由、更加生活化叙事方式,于是出现了散文式电影。如《城南旧事》、《都市里的村庄》、《小街》、《逆光》、《巴山夜雨》、《如意》等。这些影片都力求从电影艺术的本体、现实生活的本源与流程上来进行艺术的变革。《都市里的村庄》采用了多层次、多侧面穿插并进的手法,虽然它以丁小亚受冷漠与孤立的故事为主线,但其他的情节纠葛并不是它的必然有机延伸,而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对主题有着自己的意义。《城南旧事》则是以小主人公英子童年的目光,关注着发生在老北京的几个故事,这几个事件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又是时代的折光,影片的格调朴实清新、含蓄隽永,叙事随意自然,有着极强的艺术真实感。这些影片在结构上都力求避免人物的戏剧化,尽量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和真实的时间关系来结构影片。影片还注重细节的运用,注重场面的积累,注重光影造型,强调视觉形象的象征意味,使影片透露出浓浓的诗意。此外这些散文式影片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文学式结构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在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新时期中国电影美学观念最突出的变化则是文学诗意影片的崛起,这是由一批年轻的“学院派”电影艺术家们带来的。这些艺术家大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电影理论知识,并受过严格的电影制作训练。他们观摩了大量的外国影片,其中包括苏联的一些经典影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元素。他们在对中国传统电影冷静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从电影本体论出发,向文学靠拢,大胆实践,终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富于诗意美的电影给世人一个惊喜。《红高梁》、《黄土地》、《海滩》、《晚钟》、《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在世界影坛上相继获得大奖,这标志着中国文学诗意派电影美学的诞生。这些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造型意识,注重向文学吸取营养。影片中大都通过精心的空间造型和叙事以展示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并以此来揭示审美对象的深刻内涵。影片中那些高度写真又混然整体的空间处理,质朴逼真又达到高度的象征概括化的画面构图、以及精心独到的光影造型等不但给人以新颖的诗的意境感受,而且还传达着丰富多义的历史文化意蕴。 这种诗意美电影还打破了叙事电影中情节是塑造人物、展示内涵的唯一的手段。在传统的电影中叙事性占统治地位,影片要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或曲折、或惊险,总是要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种电影的情节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线性的封闭性电影结构表现方式。而诗意电影强调的象诗一样是意象而不只是故事,它刻意追求的是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以及色彩、光影等空间影像的造型以达到作品思想内涵的目的,并希求运用形象的含蓄性给接受者以思考、回味的广阔空间,让接受主体自己去体悟影像造型的思想意义。所以说诗意电影是意象体系,是开放性的结构。由于诗意电影重视影片的造型性,这就必然带来影像思想意念的多义性,一个画面、一缕光影、一抹色彩都可以引起观众多种多样的联想和思索,每个人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以看出,这种“以形写神”、“写意传神”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特征,也有苏联“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艺术韵味。如《海滩》中老鳗鲤等人奔向咆哮的海潮,人和自然合为一体,显示出无穷的意味性。《黄土地》结尾处,憨憨穿着红兜肚在求雨的人群中呼喊着,逆向奔行,画面采用的是高速摄影,缓慢的奔跑动作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它所创造的意念也是耐人寻味,富有意义的,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更是一部情节简单、纯净的电影。有的人把这部影片描述为“散文诗”,也有人称之为“抒情电影”,实际上都无不可。的确,《我的父亲母亲》不同于张艺谋以往的风格,他不是着意在影片中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而更多地是一种对意境和画面的塑造。这部影片虽然淡化了故事情节,然而却通过优美出众的音画造型传递给观众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一种心灵的抚慰,表现的是艺术家对美、对真挚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另外,创作者在这类影片中都不是通过画面把现成的结论和观念奉送给观众,而是运用精心营造的富有诗意美的画面引导观众去想象和思考,进而感悟人生,理解世界。总起来看,在文学诗意美字观念下创作的电影作品具有新颖独立的意义,由于这类影片是以新的结构形式和造型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的意识和观念,所以它不仅是一种直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理解思考的艺术,它同当代人多层次、多视点、多极性的思维方式是相一致的。诗意电影及其美学观念正是通过电影的特殊造型手段,向世界电影美学的哲理化、内心化和生活化健步迈进,终于以其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电影的这种发展趋势,实际上也是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确实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营养,但我认为它主要还是从文学和戏剧获得了更多的自身发展的基质。到现在为止,不管电影的自身视听造型手段有多么长足的发展,他仍然摆脱不了文学的强大支持,或者说他仍然需要向文学那样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表现力和对人、对世界深刻认识来赢得自身生存的价值。如果说苏联电影一开始就注意到文学元素的重要性,并进而在电影艺术实践中实现了电影的文学诗意性,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前提下,也终于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意性电影,这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电影文化出现了新的转型,出现了内容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影片出现了“浅”、“俗”、“丑”的不良倾向,缺乏艺术的魅力,当然也就不能吸引观众。电影的创作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就一味地闹剧化和粗俗化,而应遵循电影的艺术的创作规律,着眼于提高影片的艺术晶位。所以说我们的电影还是应该多借鉴一些外国电影的创作经验,特别是苏联电影的文学诗意性特点,要提高我们的电影的艺术品位,使电影在给人娱乐的同时,更能给人强烈的富有诗意的审美感受,这样电影的发展才会多样化,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才会更有前途。 电影文学论文:儿童文学电影改编思考 [摘要]电影和文学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改编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天马行空的诡谲想象、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而大放异彩,深受读者的喜爱。在视觉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即以英美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作为切入视角,从改编策略、改编效果、影像表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电影改编的规律。 [关键词]儿童文学;电影;改编 电影和文学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改编却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电影发展史上,大量的文学作品都通过改编的方式被搬上大银幕,如《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面纱》《肖申克的救赎》等著名影片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它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天马行空的诡谲想象、丰富多样的叙事内容而大放异彩,深受读者的喜爱。[1]在视觉文化成为主流的今天,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即以英美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作为切入视角,从改编策略、改编效果、影像表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把握电影改编的规律。 一、改编策略 电影与文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绝非易事。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主要通过直观的影像画面来讲述故事,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小说则依靠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所以,将文学改编为电影实质就是将文字语言转换为视听语言的过程。但电影改编并不是简单照搬复原,而是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为数众多的英美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搬上大银幕,引起了轰动。首先,叙事内容的转换是英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重要手段。电影和儿童文学都是典型的叙事性艺术,以讲述故事作为自己的叙事基础,这种共通的特点为把文学改编成电影提供了可能。删增与改动是电影改编的主要手段,是把文学转化为电影的必经之路。[2]以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灰姑娘的故事在欧洲流传久远,很多电影制作者都对这个童话进行过改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迪士尼推出的《仙履奇缘》三部曲,即《仙履奇缘》《美梦成真》和《时间魔法》。1950年上映的动画影片《仙履奇缘》基本上延续了原著的叙事模式,讲述了处境凄惨的灰姑娘在神仙教母的帮助下成功地参加了王子举办的舞会,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除此之外,影片也保留了小说中的经典元素,如水晶鞋、南瓜车、魔法等,这体现了影片对原著继承的一面。但灰姑娘的故事内容相对简单,无法满足电影74分钟的片长要求,于是在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增加猫鼠追逐等情节,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内容。而《美梦成真》和《时间魔法》作为续作,它们对灰姑娘的故事则进行了全新的演绎。2002年推出的这部《美梦成真》由三个故事连缀而成,讲述了灰姑娘成为王妃后的生活。身为王妃的灰姑娘无法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这令她感到十分难过。在经历了挣扎与纠结、痛苦与迷茫之后,灰姑娘终于意识到了只有做回自己,这样的生活才会完美。2007年的《时间魔法》讲述了继母利用魔法将灰姑娘打回原形,但坚强的灰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邪恶的继母,重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由这三部影片可以看出,它们都以灰姑娘的故事作为叙事基础,同时又根据影片需要进行了改编,将灰姑娘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令人眼前一亮。其次,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人物形象进行重新塑造,这是电影改编的另一策略。英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们也通过电影的传播而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电影史上,为数众多的英美儿童文学都被改编成电影,如《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精灵鼠小弟》《冰雪奇缘》《驯龙高手》等。这些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这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在蒂姆•伯顿执导的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导演对女主人公爱丽丝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用心良苦。这部影片是根据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儿童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展开叙事,讲述了她在仙境的种种遭遇。在爱丽丝形象的塑造上,影片与小说相比大有不同。小说中的爱丽丝还是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幻想,天真活泼;而电影中的爱丽丝是一个19岁的少女,遇到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小说对于爱丽丝形象的刻画较为单薄,没用凸显出人物在经历困难后的心理变化;而电影则通过爱丽丝击败红皇后、解救疯帽子、大战恶龙等情节细腻地表现了爱丽丝内心的波动与选择,由此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呈现在观众眼前。 二、改编效果 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目前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段,是沟通电影与文学的纽带。一般来说,电影与儿童文学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创作规律与特点,这就决定了将儿童文学转换成电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对文学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文学基础上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无论是在叙事节奏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抑或是故事情节方面,都与原著不尽相同。首先,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叙事节奏上更显紧凑。文学与电影毕竟存在着不同:文学作品可以用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来讲述故事,但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明快的叙事节奏来完成叙事,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因此,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与原著相比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同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节奏上。儿童文学以儿童作为阅读主体,多以平铺直叙的单线叙事为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激烈,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3]但是电影在受众群体的定位上并不局限在某一个群体,这影响着电影的改编策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是电影改编的主要特征,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同名儿童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夏洛的网》在清新自然的镜头语言下,讲述了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电影为了使叙事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于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如删减了夏日、家庭谈话、蟋蟀等章节,增加了老鼠、蜘蛛、乌鸦等动物的戏份。这样的改编策略使得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流畅、紧凑,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其次,从文字到电影的改编效果还体现在叙事主题的继承与深化上。在英美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赞美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是其主要的叙事内容。如《夏洛的网》中对纯真友谊的歌颂、《动物农庄》中对动物反抗精神的赞美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以这些文学作品为蓝本改编而成的电影在主题思想上也体现着明显的继承性。但是儿童文学以通俗易懂为主,这必然会影响作品的思想表达深度,给人一种浅显、简单的感觉。因此,电影制作者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深化原著的主旨,以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电影突破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下,讲述了主人公爱丽丝的成长历程。电影延续着小说中爱丽丝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与确认这一主题,“我是谁”成为困扰爱丽丝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影片还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将成长的主题融入爱丽丝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这样的处理使电影更耐人回味。从表面上看,爱丽丝在仙境所做的一切是命中注定,因为“预言书”中早有记载。但是,影片着重刻画了爱丽丝在遭遇困难时候的点滴成长轨迹。当她回到现实世界,勇敢地拒绝了豪门公子的求婚时,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人格由此树立。 三、影像表达 在电影发展史上,涌现的许多经典儿童影片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改编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文学作品也通过改编焕发了新的生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主要借助文字来描绘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作为直观艺术的电影则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情达意。改编成为沟通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转化。从文字到影像,改编电影赋予了原著新的生命。首先,根据英美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电影直观地呈现了原著的空间场景。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叙事内容的改造、人物形象的重塑、环境场景的选择等。或唯美、或壮观的场景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空间场所,成为刻画人物心理、渲染氛围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电影改编者关注的重点。2010年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影片《驯龙高手》改编自葛蕾熙达•柯维尔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维京少年希卡普成长为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影片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人龙大战的场面:喷射火焰的凶猛巨龙、四处逃跑的维京居民、英勇奋战的屠龙勇士……整个博克岛陷入一片慌乱之中。电影通过刻画如此激烈的战争场面,凸显了人类与恶龙之间势不两立的生存状态。在村落居民的心中,龙是邪恶、可怕的生物。因此,“格杀勿论”成为每个村民心中的基本信条,但这之中不包括希卡普。少年希卡普也曾想通过屠龙行为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肩负起保卫家园的重任。但当一条受伤的夜煞摆在他眼前时,他犹豫了,最终他选择放走夜煞。在接下来与夜煞的相处中,他渐渐发现龙并没有人们所描述的那么可怕。影片通过场景的呈现,描绘了一幅人龙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巨龙巢穴的视觉呈现:在雾气缭绕的画面中,成群的龙飞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将捕获的食物投到深渊之中。电影以鬼魅的红色、阴冷的黑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空间环境,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其次,改编电影的影像表达还体现在影像风格方面。文学作品是电影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电影的发展注入活力。改编电影主要通过把大量的文学语言转化为流动、直观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进而实现两种艺术之间的转换。但是不同的导演因为个人风格的不同,他们拍摄出的电影也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在英美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中自然也不例外。例如,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在拍摄电影时就常常将哥特元素融入其中,这在《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等诸多影片中都有体现。在改编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蒂姆•伯顿同样以他所擅长的哥特手法进行拍摄,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艺术创造力。[4]掉入兔子洞的爱丽丝来到了仙境,跟随她的脚步观众看到了神秘的古堡、阴森的墓地、恐怖的森林……导演用哥特元素装饰画面,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童话世界,令人大饱眼福。而在系列影片《霍比特人》中,彼得•杰克逊则用气势恢宏的场景、如梦如幻的色彩、灵活多变的镜头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魔幻世界。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原本生活在夏尔国,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是巫师甘道夫的到来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巴金斯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旅程。在路途中,这支探险队不仅看到了隐藏在森林深处的精灵王国、可怕的荒蛮之地,还遭到了半兽人军队的围攻、恶龙史矛革的攻击。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主人公巴金斯终于成为一位有担当的霍比特人。作为影像时代下的“宠儿”,电影在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故事素材,成为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另一方面,电影凭借其强大的视听优势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直观的画面,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驯龙高手》《动物庄园》《纳尼亚传奇》等经典英美儿童文学的成功改编为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者:王菲 单位: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及策略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但容易造成学生以观影取代文本阅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精心甄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外国文学 电影 细读 问题意识 比较文学 在视听文化影响强大的当下,经典名著备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普遍倾心于影视产品带来的视听愉悦,而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索然,这给以作品为支撑的外国文学课堂带来了挑战,有学者提出构建“图文互文的教学模式”。[1]许多中文专业的教师根据外国文学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外国电影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利用。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打开一扇窗,也可能会让学生止步于文学阅读。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弊端,才能充分发挥电影作为课程资源的功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大学生健康地鉴赏西方文学经典,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建构开放性的人文视野。”[1]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本文围绕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和策略进行思考探索,希望能对外国文学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1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的优势 1.1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 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资源,为学生感知国外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文学植根于深厚的国外文化土壤中,对外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对西方文化存在疏离感,文化差异成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障碍。由于个人经历、视野的局限,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符号上。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基本上是由外文翻译的中文版本,因此与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又隔了一层。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建立在了解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不足,学习外国文学如同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译制电影是学生感知了解外国文化的便捷途径,尽管电影中的人物语言经过了翻译转化,但影片所负载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历史等文化信息则是原始直接的呈现,它是鲜活生动的文化资料,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学作品的人文意蕴奠定基础。 1.2电影进入外国文学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 新生代大学生思想自由活跃,周围充斥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化消费产品。外国文学课堂如果继续依靠教材和教师传统的讲授已经很难唤醒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声、情、画并茂的影音资源则让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性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而电影资源的巧妙嵌入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走进外国文学的世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电影是一门有别于文学的艺术样式,它的叙事手法、鉴赏方法都与文学存在着差异。外国文学教师要高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加强电影艺术鉴赏活动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影资源,重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索文学作品向电影艺术转化过程中的取舍与再创造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只有加强电影鉴赏和批评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实现文本阅读与电影鉴赏的有机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外国文学课堂利用电影的弊端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有各自的媒介、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融合了编导的生命体验、价值取向、艺术个性等元素,即使是忠于原著的电影也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电影创作者受到电影时间和叙事节奏的制约,在改编时会对原著中的人物、内容、情节等进行削减和压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而观看一部译制影片仅需一两个小时,且给人带来视听愉悦。尽管每位外国文学老师都会给学生提出文本阅读要求,但很多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捕捉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把电影看作原著的压缩版,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放弃对作品的阅读。文本阅读的缺失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电影毕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文化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因素,会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造成电影在人文诉求、风格呈现等方面与原著产生很大的分离。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影片作为文本阅读的替代品,则会造成对原著的误读。 3外国文学教学运用电影的策略 3.1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 电影资源进入课堂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以服务文本教学为指归。外国文学教学以文学课程的学习为主阵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影视教学服务于文学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2]教师要正确认识电影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喧宾夺主,以影片观赏代替课堂讲授。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引入电影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作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和司汤达,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历史、社会心理等文化信息。由于年代间隔及社会文化差异,仅靠文本阅读及想象活动和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进入小说构建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教师如果借助《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经典影片,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立体可感的历史情境中,缩小历史文化隔膜感,走近文学大师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用心灵触碰他们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3.2精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 部分外国文学名著有不同的电影改编版本,有的电影对原著改动较大,注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不适合选作外国文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谨慎筛选影片,“真正把那些成功地体现原著精神,又能依据影视艺术本体特征改变而生成的作品带进课堂。”[3]教师在选择影片时,最好选取原声带中文字幕的电影,此类影片能够呈现给学生原生态的声音和情境。《高老头》、《包法利夫人》(1991版)、《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安娜•卡列妮娜》等影片成功再现了原著的艺术风格,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涤荡,而且能够诱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冲动。“文学经典的意义永远阐释不尽,而一个好的电影版本只是众多阐释中的一种,鼓励学生从图像回归到文字,在比较和细读中发现问题,获得认知和审美感受。”[4]教师选取忠实于原著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影片,通过电影这扇艺术之门,引导学生向文本阅读回归。学习外国文学如果离开了文本阅读这一根本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过电影这个窗口,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潜心阅读小说原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批判能力。”[5]阅读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要涵养文学精神,是不能绕过文学作品阅读这个基本途径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陶冶心灵和蓄养情操的过程,它能够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身的生命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外国经典电影与小说文本进行参照性阅读。日本电影《罗生门》通过多视角叙事揭示人性的深邃复杂,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也采用了多视角复沓叙事的手法。学生在学习福克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影片《罗生门》,学生通过观摩影片获得对多角度叙事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阅读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两者的对比性阅读,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二者叙事艺术的差异,实现文学史与文论学习的结合,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与作家的灵魂展开碰撞和对话,丰富情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3重视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跨学科思维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对于培养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眼光、本硕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以及和课程本身的时代性和学术性,都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6]而引导学生对电影和原著进行比较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思维的一条途径。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电影改编是一个跨学科重构的过程,电影创作者在重构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赋予文学经典以现代性审美内涵,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追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学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用这类电影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文学的概念。例如好莱坞影片《特洛伊》对《伊利亚特》的改编大胆调整了人与神的关系,有意弱化了神的色彩和力量,突出了人的因素。[7]教师要把学生观影的热情与史诗的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运用影片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小说和电影文本的细读,考量电影在画面构图、场景调度、视点转换等方面的深层意蕴,探索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对原著的继承和超越。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才能洞察细节差异,逐步建立起问题意识,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探索文学转化为电影艺术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归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逐步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能力。而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或者学术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外国文学教学课时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精选的外国影片推荐给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观摩鉴赏,将影片细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观摩影片之后,鼓励学生撰写影片赏析或评论,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能力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借助撰写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机会,激发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感受力,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的话语转换之间进行穿越性思考,将体验和感悟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阐发,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晓丽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网络文学与电影互动性消费研究 一、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的源头活水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和电影改编,在其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中都呈现出消费时代的属性特征。首先,从创作文本上来看,网络文学积极探索大众文化心理,寻找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倾向于消遣化、娱乐化、青春化的文学风格,丰富的题材类型几乎涵盖了大众的各类选择,在改编成电影剧本时自然迎合了市场的消费需求。如网络人气小说《失恋33天》立足于青春情感题材,在网络上连载时便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在对其进行电影改编时,制片方以“光棍节”爱情治愈系电影为卖点,取得了不凡的票房业绩。网络文学的优势不仅在于其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学题材类型,还在于其拥有海量的故事资源。如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讲述了一位罹患癌症的都市女白领叶蓝秋因“公交不让座”而遭到全民网络人肉搜索的故事,后改编为电影《搜索》(陈凯歌执导)。影片中通过人物、事件的逐层推进,展现了一系列如同“蝴蝶效应”般的职场、道德、舆论、人情等社会各方面的变动沉浮。该影片以其新颖独特的故事题材,在国产电影低潮期一路逆势而上,最终获得了电影市场的认可。电影与网络文学结合带来的是资源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电影剧本资源的匮乏,也可以实现网络文学与电影的市场双赢。其次,从版权营销上来看,网络文学既是电影剧本的源头活水,同时又能降低电影剧本的版权费用。当下的文学网站已进入“全版权营销”时代,各网站通过多媒体、跨行业的营销建立起了“签约—付费阅读—印刷出版—影视—游戏改编”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模式。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只是业余出身,他们的版权费用与专业编剧相比自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虽然随着网络文学电影改编热潮的兴起,网络的版权费用也在逐年提升,但对于制片方来说,相较于支付给知名编剧的版权费用,购买网络文学的改编版权仍具有较大的资金优势。热门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在版权营销上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部小说不仅被成功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还改编为话剧,登上剧场舞台。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报告》中显示,“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有很大市场空间,表示会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用户比例达79.2%”。因此网络文学的版权经营和多元开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金矿,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不仅仅是文化资本增值的过程,也是消费文化属性的一大表现。再次,从受众群体上来看,从网络文学的读者到电影市场的观众都是文化产业“参与性消费”的一员。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模式中,受众群体仅仅是单向的文化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和影视文化作品的内容,即使有发表评论的权利,也往往是文学、电影作品完成之后才能参与其中,缺乏能动性而颇显滞后性。当下媒介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文化产业的受众群体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自由评论和表达的方式参与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甚至可以引导文学/影视作品的生产、策划、推介的走向。具体来说,在传统的文学模式中作者在稿纸上挥洒笔墨,读者抱书本体验情感,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创作—阅读”的单向传输。随着信息开放与共享的网络时代的来临,读者参与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新型的文学模式中,作者与读者形成了“创作—评论—再创作”的交互性传输。在写作前,网络作家首先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选择符合市场需要的题材;在写作中,网络作家可以通过阅读网友的实时评论、与网友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来随时调整创作内容和创作走向;写作完成后,网络作家可以依靠作品的网络人气实现影视改编的文化资本增值。当今的文化市场所谓是“得网民者得天下”,在改编电影之前,热门网络小说已经获得了极高的人气,聚集了一大批网络读者。当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后,这些读者自然会转化为忠实的电影观众。同时,这些读者/观众也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影响电影选角、创作、宣传的走向。在此影响下,电影市场也适时而变,运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各类新兴方式与受众沟通,积极了解受众的情感需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从而达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目的。因此,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受众群体不再是单纯的客体身份,而是交互环境中的一员。他们凭借网络的影响力介入创作、参与创作,成为文化创作的重要一环。这种受众的“参与性消费”正是互联网影响力介入文化产业链条的表现,也是媒介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消费文化的重要价值标准。 二、电影市场:网络文学的坚强后盾 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市场上商品数量和种类的极大丰富,使得大众的需求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满足。但同时,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众的消费欲望也在逐步扩大。“冲动和满足源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被打破了,冲动受到控制并且有意识地指向一个扩大了的满意领域。”在消费文化时代,由于受到这种“需求—生产—再需求—再生产”滚雪球模式的影响,文化产业不可免俗地成为了一种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物。网络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审美化的消费品,同样属于文化产业化的范畴,它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符合上述“生产—需求”的互动关系。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促进了国产电影的蓬勃发展;反之电影市场的需求,也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电影改编热使网络文学“潜剧本写作”方式逐步推广。网络文学本来就是一种文学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营销合力的实践行为。由于网络文学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的写作,生产方式的不同使得网络作家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往往要比传统作家敏锐得多;另外,网络作家要想在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学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他的文学生产力必须不断地提升。因此,与传统作家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相比,网络作家更倾向于融入大众、走向民间,主动地采取文化和商业并行的写作策略。电影改编作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一环,它的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得网络文学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敏锐的网络作家们很快感受到电影改编的持续热力,开始有意识地将写作朝着电影剧本的方向靠拢,形成了“潜剧本写作”的倾向。在选题上,侧重于电影市场热捧的题材,如青春、玄幻、戏仿等;在情节安排上,更加注重戏剧化的场景效果;主人公形象、语言表达都自觉地采取影视剧本写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增加作品被影视公司青睐的可能性,而且影视公司在购买该作品后,可以不用花费很大精力去再次改编,减少电影制作环节的投入。同时,网络文学网站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编剧公司,开展剧本改编推广工作。所以,无论是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还是“潜剧本写作”与网络文学网站自营的编剧公司,都是消费文化需求下的文学生产与增值过程,是文学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改造提升,也是文学产业化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电影改编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网络小说《盗墓笔记》,自2006年在网络连载以后,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读者。2007年小说一经印刷出版便登上了畅销书榜单。随后随着网络小说的继续连载,以《盗墓笔记》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小说不仅改编为漫画、游戏、还改编成话剧、以及与国外影视团队合作的影视剧制作,实现了全版权运营,取得了较高的增值收入。这一案例表明,网络文学要想持续良性发展,还是要依托自身优势,与电脑、手机、电影、电视、剧院、出版界等多媒介合作,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化道路。在这一点上,“盛大文学”的运营和发展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盛大文学”自称为“全球华语小说梦工厂”,是中国最大的社区驱动型网络文学平台。根据盛大文学网站显示,“2012年,盛大文学在影视等版权开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计售出版权作品近千余部,艾瑞报告显示,2011年根据网络原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中,来自于盛大文学的原创作品最多”。这种有组织、有规模、系统化、标准化地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影改编的生产模式,既拓展了网络文学的生存空间,又适应了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是文化产业化的最好诠释。电影改编还是网络文学走向主流文学,得以与传统的精英文学分庭抗礼的重要助推力。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精英文化一直以其严肃的使命感、高雅的审美性牢牢占据着文化界的主流位置;与之相对应的大众文化则一直处于支流甚至是末流。“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大众概念都是精英的对立面,不管其定位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因为只要文化被强化其精神审美的一面,大众就难以摆脱非精神审美的拘牵,而被定位于较低的精神维度。”而在当下的消费时代里,文化早已走下神坛回归民间,成为了“狂欢式”的大众娱乐体验,具有大众化、日常化、娱乐化的审美特征。这种大众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较为纯粹的审美范式,瓦解了精英文化的权威地位,从而使文化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早期的网络文学来看,由于网络文学的写作者一般非专业作家出身,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文学熏陶和写作训练,因此他们的作品难免出现立意粗俗、语言鄙陋的状况;同时网络文学的消费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学品位低下;再加之网络文学市场的庞杂性,导致管理约束的困难,这几方面的原因共同使得网络文学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与传统的精英文学平起平坐。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学市场的逐步规范,网络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文学性和审美性俱佳的网络文学作品涌现了出来,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就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后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如《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活着》等,都是由传统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然而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却热衷于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这除了网络文学的高人气之外,与网络文学自觉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追求是分不开的。如《山楂树之恋》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两部网络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以其清新唯美的审美品格给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展现了当下网络文学的较高水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壮大,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也打破了不相往来的格局,出现了主动交流的新局面。唐家三少、当年明月等著名网络作家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也向网络文学敞开了大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在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为网络文学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借助消费市场特别是电影市场的强大助推力,网络文学实现了与主流文学的握手,文坛出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互动互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无论是主流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应以文学性和审美性为评判标准,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为电影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学资源。 三、网络文学与电影互动性消费展望 “拷贝盘上的世界和印刷文字中个人的梦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电影业自身也把自己的一切成就看成是导源于小说,这一点不无道理。电影的拷贝形态和剧本形态,都完完全全和书籍文化纠缠在一起。”因此,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离不开一个好故事、好剧本。尽管在消费时代,文学也成为一种消费商品,但同时它又不等同于普通的日常消费品。网络文学若想与电影继续“联姻”,就必须自觉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性,注重思想深度的挖掘,关注现实干预生活,构建一个健康的文学生态。只有做到这一点,网络文学才能在影视改编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另一方面,电影在选择网络文学进行改编时,除了注重文学的审美性和思想性,也要充分考虑到电影创作的自身规律,选择易于改编的网络文学作品。路易斯•贾内梯在谈电影的文学改编时讲到:“一般认为,如果某个艺术作品在某种艺术形式中的成就较高,改编至另一形式的成绩就往往不如其原著。因此,《傲慢与偏见》虽被改编成电影多次,成就却都有限。而影史的杰作,如《假面》《公民凯恩》,几乎都不能改编成小说。这主要是因为文学与电影媒介不同,其内容分别受其形式支配。”因此,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必须做出系统化的分析,如电影的文学性如何,角色的表达能否完全呈现,整部影片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改编策略是忠于原著的“忠实改编”还是只保留原著意念的“松散改编”,这些都是改编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问题。综上所述,当下的网络文学为电影改编提供了源头活水,反之电影市场又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助推力量,这是消费时代文化策略与商业策略共赢的结果。只有保持这种可持续、有活力的互动消费模式,才是网络文学与电影发展的长久之计和正确趋势。就此而言,网络文学与电影实现产业化合作,仍然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作者:张书娟 单位:浙江大学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资源融入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探索 一、文学与电影相互改编的比较研究 (一)原著文本与改编电影的比较研究 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主要体现在电影对文学文本的改编。传统的电影改编强调对原著的忠实再现,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地归结为图像语言对文字语言的置换,这也是两种不同的叙述模式之间的转化。改编过程中两种艺术内在的差异性更能引起大众舆论和文艺评论的关注。从写作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图像是对文学文本的二度创作。现如今,“电影改编不再是仅仅发挥其普及经典阐释文学原著的功能,也不再仅仅是选‘电影性和文学性的小说’或‘能够充分电影化的作品’来改编,它的外延与内涵都扩大了。”[1]新世纪的电影作品没有止步于再现原著,而是在改编过程中较多地突显编剧和导演的个性化解读及创作。例如张艺谋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陆犯焉识》,只选取了小说最后30页的内容。影片在叙事手法上是张艺谋式的,淡化情节和主题,长于场面的营造、情感的煽发、色调的渲染。因而使得改编后的影片留白较多,减少了必要的情节过渡、交待和发展,给观众更多的艺术想象空间。而小说《陆犯焉识》是通过主人公陆焉识在残酷的动荡岁月里的命运变迁,控诉了政治环境对人性的摧残和异化,歌颂了知识分子对于正直、良知、责任的坚守以及自由的追寻。改编后的影片,在情节上成了原著的删减版,在主题上对于历史的反思和自由的追寻均被弱化,观众的聚焦点被转移到了时代变迁中爱情和亲情的思索上来。另一方面新世纪以来,影视剧改编成为大部分作家创作作品和扩大影响的潜在梦想,因而使得文学文本具备了鲜明的影视化特征。电影艺术镜头式的叙事语言、强烈感官刺激的象征符号、故事情节的强化等等都对当代文学写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而言,电影改编是对原著作品的阐释和批评,它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接受和批评方式。因为电影制作者“在电影剧本写作、电影拍摄甚至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对原著所做的选择、删减、增加甚至变形都体现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批评方式。”[2]我国关于文学与电影的跨学科研究长期局限于原著文影视与舞台艺术本及其改编电影的相似与差异性的比较,这包含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比如李欧梵的《文学与电影改编》、张宗伟的《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魏韶华的《从小说到电影——1980年代以来现代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反思》等。学术界也有针对个体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的专题研究,比如《刘震云小说的影视化研究》《麦家小说影像化研究》《严歌苓小说与影视改编互动关系研究》等。总体说来,对小说与电影改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在具体的文本细读、改编的理论研究以及改编差异性的原因分析等问题上似乎稍有欠缺。并且从研究对象出现的时间上来看,主要是集中在新世纪以前的小说文本与改编作品的比较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如张爱玲的《色戒》、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麦家的《风声》等纷纷被搬上荧幕,其中不少是对文学原著再创造的精品。然而与此相关的研究在数量上较之新时期电影改编的研究要匮乏得多,研究观念和方法也较为陈旧,往往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的结合与背离。今天,我们的研究应当从电影对文学的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文学文本与电影作品在主题、情节、结构、意义、风格等方面异同性的浅层比较,而应当深入挖掘改编的规律及美学意义、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及衡量改编成败得失的标准等等。我们既要关注新世纪以来具体的电影改编现象,也要注意抽象改编理论的探求,从而更好地指导电影改编实践。 (二)电影及其改编小说的比较研究 新世纪以来,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热映的电影改编成小说这种反向发展的模式也逐渐盛行起来。如周杰伦为自编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撰写的同名小说《不能说的秘密》和《天台》。这种改编力求忠实于原著,不颠覆受众原有的观影印象,因而创作空间不大。根据电影改编小说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文学语言对影像语言的转换上。倘若小说的语言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便难以复原影片所营造的画面感和情绪感,往往沦为品质低劣、缺乏营养的“快餐文学”。小说《被偷走的那五年》的作者八月长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影视改编小说并不容易,“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电影中许多灵动的情节和细节落在纸上会失掉三分颜色,把具体的画面与声音转化为富有想象力的文字,这样的再创作其实相当吃力不讨好。”电影及其改编小说的比较研究,由于研究对象较少,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我们可以把电影改编小说纳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型创作现象中加以研究,比如可探讨电影改编小说的创作原理、叙事特点、改编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等。 二、突破“改编式”研究套路的探索 除改编原著之外,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对于电影作品的创作灵感、主题内涵、叙述策略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尤其匮乏。因此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与新世纪电影的互动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发展的空间。 (一)非改编原著与电影的比较研究 即跨越性地比较电影改编原著之外的文本和电影在主题内涵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异同。这并非是基于感性认识、生硬地建立二者的联系,重点突出的是二者的借鉴和承继关系,从而实现不同艺术形式间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聚焦于新世纪电影的研究相当的匮乏。苏州大学章颜在2013年完成的博士毕业论文《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中通过比较歌德的诗剧《浮士德》、黑泽明的名作《生之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了文学和电影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突破“改编式”研究套路的实践性探索,这对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探讨非原著文本与新世纪电影的交流互动给予了宝贵的启示。比如我们可以对小说《爸爸爸》与电影《杀生》进行比较研究。《杀生》的导演管虎在接受访谈时称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中的傻子形象(丙崽)乃是影片主人公牛结实的创作灵感来源,影片“也有寻求某种精神之根的意思”。[3]可见,影片与这部“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着强烈的思想共鸣。两者都继承了鲁迅国民性寻根的创作思维,既赞颂了包含于民间文化中的民族优良品质,又批判了潜藏于传统文化心理中的国民劣根性。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建构起新世纪电影作品与上个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沟通的桥梁,甚至可以上溯到鲁迅先生开创的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影响至深的一个思想母题——批判和改造国民劣根性,使得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在建构健康的国民性,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这一方面找到了契合点。 (二)电影作品蕴含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解读性研究 新世纪以来,不少导演为了寻找艺术创新的生长点,凭借文学化方式变革传统的电影语言。文学化思维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美学风格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电影文学化的理解,我们可以不必肤浅地仅从改编的角度去挖掘文学在故事情节、主题内涵、人物性格等方面对电影产生的影响,还可以拓展性地探讨文学在创作思维、艺术手法等方面对电影的美学风格和表现手段施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陈晓的《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以侯孝贤、朱天文合作为研究个案》,以长期跨界合作的导演侯孝贤和作家朱天文共有的艺术品味为出发点,总结两者艺术创作上的共性,比如张爱玲式的苍凉意境、故土乡愁情怀、社会边缘化视角、散文化的叙事风格等,进而探讨两者如何实现电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的成功契合。新世纪以来,文学化的理念思维和表达方式,在贾樟柯、管虎、王小帅等的电影作品中,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符号,引起了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如管虎电影作品中包蕴的鲁迅文学精神、寻根文学思潮等等。我们通过对新世纪以来电影作品深入细致地鉴赏研究,发掘其内蕴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学思想、创作母题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叙述策略等文学性元素,从文学、文艺学以及比较文学的角度,可以充分地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对于电影艺术的阐释功能,同时也可以归纳出新世纪电影文学化的特色及规律,进而为新世纪电影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研究的电影作品的创作时间可由上个世纪拓展至新世纪,从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当下研究价值。研究的电影作品也可突破本土的局限,放眼全球电影市场,创造性地开掘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对于世界电影的艺术阐释功能,进而探讨人性、生存困境等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话题。 作者:寇嫒丽 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电影文学论文:电影的叙事性文学足迹探析 本文作者:王洁辉 单位:平顶山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在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种“照搬式”的影视改编路径难以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而畅销小说的洛阳纸贵让影视创作者看到新的曙光。从《黑暗时代》《亚瑟王》的英雄传奇故事,到《布拉格之恋》的悖论式“眩晕”技法,再到《达•芬奇密码》的详略得当、跌宕起伏,电影改编从畅销小说中汲取灵感又勇于创新,迎来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时代。 电影的叙事性文学足迹:选材与详略 畅销小说的改编电影绝大多数是以故事为着眼点的,情节的推动、人物的设定是电影的核心,叙事性的特点使电影中的文学足迹较为明显。电影改编的关键环节集中在背景选材、详略取舍与叙事手法上。第一,文学选材要深厚、广泛,探索尽可能多的观众兴趣点,以便于激发电影创作灵感;第二,不可照搬原著,影视作品的时间有限,无法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因此情节安排要详略得当、去粗取精。 (一)取材广泛,视角集中 小说家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搜索中汲取灵感,对亚瑟王传奇的描写不断推陈出新,留下一部部巨著名篇,《亚瑟王之死》《国王牧歌》《仙后》《荒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亚瑟王国”。这个西方世界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不可避免地成为影视创作的取材源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部:1981年《黑暗时代》、1995年《第一骑士》、2001年《阿瓦隆迷雾》以及2004年公映的《亚瑟王》。《黑暗时代》是导演约翰•保曼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较大程度忠于原著,完整的叙述了亚瑟王传奇的基本脉络,从亚瑟的出生、拔剑、称王,到一统天下、王国繁盛,直至背叛、乱伦和死亡。影片中人物众多,墨林、摩甘娜、兰斯洛特、桂尼维尔等都粉墨登场,且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由于叙事全面,情节安排上十分紧凑,圆桌骑士追寻圣杯等经典历险故事大多几笔带过,加之当时电影特效水平的限制,是电影看起来过于拖沓,更像是一部人物纪录片。亚瑟王传奇故事是博大、庞杂的,要把所有的情节融入两个小时的胶片中不切实际。《黑暗时代》做到了取材上的广泛着眼,但没有进行梳理和定位,细节表现不突出,疏于肤浅的叙事,而立意和文化内涵差强人意。 相比之下,杰瑞•查克导演1995年的作品《第一骑士》(又名《剑侠风流》)则截取了亚瑟王传奇的一个侧面,即圆桌骑士中勇士兰斯洛特对亚瑟王的忠诚和对王后桂尼维尔的爱情这个两难的抉择来展开情节。流浪剑客兰斯洛特从歹徒手中救下了出嫁途中的少女,风流剑客与妙龄少女一见钟情,为了陪在桂尼维尔的身边,骑士投在亚瑟王麾下默默守护,在一系列战争和吞并之后,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纵览全片,电影在小说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中世纪浪漫主义创新,雄伟的城堡、碧绿的原野、英俊的骑士,视觉效果极佳。可以说,这部影片取材于亚瑟王传奇,但定位在圆桌骑士的爱情故事中,探讨忠诚于爱的矛盾和抉择,情节紧凑集中、叙事完整,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2001年上映的《阿瓦隆迷雾》根据著名魔幻女作家玛莉恩•布托德蕾从女性角度改写的传说改编而成,女性主义足迹十分明显。影片故事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背景设定为古老宗教的没落之时,虔诚的皇后桂尼维尔,野心勃勃的摩高丝,湖夫人薇薇安以及阿瓦隆最后的祭司摩根,在王国没落之时讲述一曲史诗般的传奇,姐弟乱伦、三角关系、父子相残等剧情残酷上演。亚瑟王传奇演化成为宗教斗争的产物,亚瑟王也丧失了领袖的睿智与英勇,沦为周旋于诸多女性之间的牺牲品。当一切复归于沉寂,茫茫原野中传来基督教堂沉郁的钟声,迷雾最终笼罩了阿瓦隆上空。这部影片的视角定位于亚瑟王背后的几个女性人物,以女性的视角展开情节,细腻且平静,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场面却内里波涛汹涌,可谓取材定位独树一帜。四部影片中最为出名的要数2004年公映的大片《亚瑟王》,它一改《阿瓦隆迷雾》的颓废与无奈,亚瑟王重新恢复了骑士领袖的英勇与果敢。他成功地把互相仇杀的部落统一起来,带领他们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电影还原了当时的历史,以亚瑟王的统一之路为视角,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情节,战争场面宏伟,骑士、将军刻画英勇伟岸,是一部较为成功的英雄主义战争史诗作品。影视改编在取材时要完整、广泛,但定位视角时要注意取舍与偏颇,应当选取一个核心点展开情节,设定饱满的人物形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电影毕竟与小说不同,它应该是精炼的、集中的。 (二)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达•芬奇密码》(TheDaVinciCode)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悬疑小说,一经面市就横扫美国各大畅销书榜,以750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纪录。在叙事话语上,作者采用简洁、紧凑的语言,特充满悬念的设置故事情节,展开叙述。此外,书中大量使用了文字游戏、字谜游戏和密码游戏,把峋山隐修会、达•芬奇、牛顿等特定历史人物和故事重新解读,内容丰富,文化深厚。电影《达•芬奇密码》在进行改编创作时保留了原著的悬疑特质,紧凑情节,选取最贴近“追凶寻宝”主题的边线展开叙述,以时间的直线顺序发展为主导来组织叙事。影片安排详略得当,事态从点到面渐次发展,整个故事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因果式线形结构在影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利用制造悬念、设置圈套等叙述技巧,强调对信息的藏与露、铺垫与照应,极大增强了本文中难以表达的结构叙事张力,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和脉搏。小说的情节特别是解谜过程十分复杂,全部融入电影如处理不当会显得枯燥、晦涩,导演在把握精髓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环节,以紧凑影片节奏。例如,片中删去了兰登与索菲在卢浮宫逃跑前与巡逻警察斗智斗勇的较量情节,还有假装去撒骨灰等,使影片的关注点集中于谜题的发现与破解之间,为主要情节留有余地。又如,出于发行和票房的考虑,影片对宗教问题没有过多的争论和阐述,对达•芬奇的生平、画作《岩间圣母》的描述都没有出现,对圣婚也只是在影片结尾时出现很少的镜头,回避态度十分明显。笔者认为,这种详略得当的选取是十分必要的。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部危机重重的悬疑侦破故事,这也是影片受众范围广泛的基础,过多的宗教描写难免喧宾夺主,使影片流于小众的宗教主题电影。 小说与电影的互文叙事 影视创作者要承认和利用小说与电影的互文叙事,观众难免会将改编电影与原著相对比,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来比照,创作者不要一味地剥离或靠近,而应结合语言性与画面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艺术特性和连接点。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最先提出了“互文性”概念:“所谓互文性是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毫无疑问,文学与电影也具有很强的互文性特征,不能割裂开来,特别是在影视改编中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叙事。前者通过文字叙事,而后者借助镜头叙事。两者的艺术元素是相互交织的,文学具有电影的空间视觉性,要通过想象实现;电影具有文学的时间流逝性,要通过活动的视觉画面来表现。 以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电影作品《布拉格之春》为例,两者在叙事上具有共同性,而策略上却各有所长。《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有叙事者存在,“我”在小说第一句提出“永恒轮回”的哲学命题,旨在为小说中的人物托马斯设置一个规定情境,即关于轻与重的存在编码。而导演考夫曼在长篇的哲学理论中提炼出了电影主题,选择用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长跑为主线,由表及里为观众展现轻与重的哲学命题。与小说的单线叙述不同,影片分为五个阶段展开情节:小镇初遇、感情插曲、布拉格政变、流亡瑞士、回归田园。 或许有人认为,影片《布拉格之恋》只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一段影像,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镜子一样触手可及又凉气袭人,外化了小说深奥的哲学逻辑,使叙事更加通俗、生动。立足于文学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我们能更好地解读影片的文学足迹,创作最佳的剧本,实现更高的电影艺术价值。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思考 摘要: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发展前景,同时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教育方面的要求进行概括;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阐释了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的重点。最后结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的做法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生;就业指导 一、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 1.整体上就业需求旺盛,就业人数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具有较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的增多也会使得就业人数越来越多。通过研究得知,历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0%以上。 2.教学质量不同,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各不相同。鉴于市场经济对于市场营销方面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开始把市场营销作为热门专业,大量招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但是,每个高校的教学质量不尽相同,教学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尽相同。 二、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要求 1.发展的前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贸易的格局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当中。而我国,由于加大了对祖国中部及西部的不断开发与发展,使得企业越发需要引进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下的各个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为了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为其注入活力。有关资料表明,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企业界举办各种人才交流会多达2000多场。而市场营销人员却是每次人才交流会上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供不应求的。 2.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新形势的要求。首先,如今企业不单单只看重学历,而是侧重于学生的能力。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是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并不过分看重学历,它们从自身利益、实际情况出发,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其次,毕业生能否顺利走向国际或是进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系统内部,关键在于应届毕业生的外语能力如何。企业招聘时,不仅需要市场营销人员具备销售能力,也需要市场营销人员了解其销售理念。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充分掌握该行业的相关情况。再次,由于时代变更速度加快,企业更在意学生是否及时掌握了前沿知识,更关注学生积累的实践经验是否丰富。最后,在招聘时,一些企业也会重视毕业生是否有未来的发展规划。企业招聘往往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企业渴望找到与企业以及文化发展愿景相符合的员工。 三、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指导 制定以科学就业为目标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相关教学人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与自我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第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更为明确。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严于律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对于未来就业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学生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第三,拓展学生素质,使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能力。除了进行科技创新、参与社会实践以及进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也需要及时开展素质报告会以及人文素质拓展活动等,使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大格局的观念有所提高。第四,实现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的方式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招聘方式有所改变;同时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问题,还可以通过企业以及行业资深人士通过校内报告等方式予以指导。 四、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指导现状 1.我院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着重培养。首先是通过各种团总支、学生会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供学生施展才华,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其次,与优秀知名企业合作,举办营销大赛,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使自身能力得以提升;另外,为了使学生提高其求职技能,我院积极开展各种就业讲座以及职场培训等。 2.不足之处。首先,办学特色不够明显,通常是举办常规活动,难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抓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较晚,就业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些脱节;再次,校企合作的方式传统、守旧,不能使校企合作的真正作用得以发挥。 五、对策 1.改变对就业指导的固有认识。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就业指导,使其与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 2.特色办院。积极促进学生就业,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 3.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积极进行教育并给予科学指导。学校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地对自我进行认识和了解。 4.加强校企合作。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对其进行相关行业知识的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就业协议的签订。 作者:侯冠群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具体措施 3.1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改革成效 4.1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在论文选题上,学生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成果为选题依据,每位同学选取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具体工作过程的描述,总结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市场调研、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陌生拜访、产品推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观点、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重视度,提高了综合技能实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毕业设计,如《浅析“吴良材”眼镜促销方案的设计》、《浅谈“百事可乐”校园广告方案的设计》、《浅谈对“天堂伞”广告策划实训活动的探究》、《“传澄”情侣礼袜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相宜本草”护肤品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等。 4.3毕业设计抄袭率较低 由于本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参与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活动的总结与提升,真题真做,即使是同组同学,由于选择实训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写作,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所以在选题、写作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基本避免了雷同;在写作过程中,导师也严把质量关,对存在的抄袭情况及时发现与制止。这些做法,有效地控制了抄袭率,历届毕业设计的抄袭率都较低。以2011级为例,抄袭率为0的占41.5%,抄袭率低于5%的占50%,其余的抄袭率也都在10%以内,远远低于毕业设计抄袭率不得高于30%的标准。 作者:王平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思考 【摘 要】利用多种形式调研,并通过第三方就业数据评价,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近两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发现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收入水平高是该专业就业的亮点,但也存在岗位稳定性差、技术特征不突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就业质量 思考 为了更好地把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缩短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就业路径,客观反映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社会适应性及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本专业在专业学科设置、素质教育、学生就业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于2015上半年对广州及周边的数10家汽车相关企业和毕业生共159人进行了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并委托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进行调研统计。 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座谈访问当面交流:此调查对象是广州本地及周边的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毕业生本人;填写问卷调查表:将问卷调查表发给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共发出122份,收回98份;电话访谈:对外地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和毕业生进行了电话沟通。 一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家庭轿车的普及,作为汽车市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更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如广州春源红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次就计划从该专业要毕业生25人。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收入水平也高,就业竞争力指数居我校之首,因此受到广大高考学生的青睐,成为近几年来学校机电系的热门专业之一,报考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这一点上也凸显了其专业特色和社会认可度。同时,从2012年开始至今年我院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质量进行的第三方调查数据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1.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本专业是从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从2008年到2014年七届毕业学生总共572人,现该专业在校学生总计293人。近两年的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如下表所示。 近两年的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 时间 毕业生人数 就业率 2012届 102 96% 2013届 55 96% 2.毕业生就业区域、行业、岗位结构分析 跟踪调查显示,2012、2013年这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而且珠三角区域所占比例很大,占81%。其余部分在粤西5%、粤东8%、粤北6%。 两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主要是汽车经销业,占比为73%;也有少数从事其他领域和行业的营销工作,如房地产、电商、市场研究公司等。而汽车相关行业中大部分是在4S店和汽车配件单位,如日产4S店、福特4S店、大众4S店;也有从事二手车及租赁工作的,如五加五汽配公司、神州汽车租赁公司;还有一部分人在汽车修配厂和汽车美容店。 两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集中在个体民营的比较多,其次是国企,再次是合资和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为私企69%、国企21%、合资5%、机关事业单位5%。 就业的部门主要有:销售部、客服部、市场部、人资行政部、售后部。 就业的具体岗位有:中层管理人员为3%、一般行政人员和文员为10%、营销人员为75%、售后客服人员为12%。 二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情况 1.就业对口情况分析 这两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学校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率可达73%,基本对口为17%,不对口为10%。 2.就业稳定性分析 调查显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两年以上用工合同的达60%以上,但从一而终的却不是很多,他们在毕业半年内就有51%的有跳槽经历,究其原因这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个人两方面都有关系,个人原因多一些。 3.就业薪酬水平分析 在所调查的两届毕业生当中,个人月收入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平均月收为4450元,列我院所有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之首。其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上为11%;月收入4000~5000元的居多为45%;月收入为3000~4000元的为34%;2000~3000元的最少仅为10%。 4.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规模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规模统计如下:就业单位为50人以下的为17%,就业单位为51~300人的为42%,就业单位为301~1000人的为24%,就业单位为1000人以上的为17%。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座谈,普遍反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吃苦耐劳、进取、协作、与人沟通等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高。学生的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感觉非常满意”的为90%,“比较满意”的为6%,“一般”的为4%。 6.毕业生主观满意度情况分析 我们综合了毕业生对所在的工作单位、职位、薪酬等方面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主观满意度为75%,基本满意的为15%,不满意的为10%。 三 本专业就业的优势分析 从上述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情况可以看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业率高。从统计两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可看出,就业率均达到96%,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达73%。反映出该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学生在校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良好的实践技能,能顺利完成校企对接,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行业任职能力强,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在汽车4S店、汽车配件经销单位、汽车修配厂、汽车美容服务公司及汽车租赁公司任职,从业岗位为销售部、客服部、市场部、人资行政部、售后部等。毕业生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较高,感觉非常满意的达90%以上。薪酬待遇较高。统计数据表明,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平均达4450元,月收入4000元以上毕业生占调查人数的56%,收入水平列我校各专业之首,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四 本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第一,虽然本专业就业率高,但就业区域来说太集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市居多,而广州市汽车限购这一政策,对汽车销售量有一定影响,势必会对用人的职位数有影响。有的毕业生宁可放弃自己的专业也愿意留在广州市而不愿回到不发达地区,这样对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就会有一定影响。 第二,个别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一定偏差,既想收入高又不想吃苦、不能吃苦,这就使得初次就业率受到影响。 第三,很大一部分人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造成盲目流动、跳来跳去,就业稳定性不够好。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半年内就有51%的有跳槽经历。这样即损害了企业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第四,汽车技术能力特征不突出,毕业生多以营销方向岗位就业,没能完全体现专业属性,就业局限大。 2.思考与改进 第一,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清形势、认识自我、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客观、理性地就业和择业。广东省汽车类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每年培养的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势必给大城市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压力。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地域局限,谋求向外发展。我院现在已有学生在广西、江西就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学校的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等学科设置、教学方面都比较满意。但有学生建议应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特别是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调动和活跃学生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入实际较典型的案例,从培养学生职业修养和实际能力出发,调动学习积极性。专业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利用现有的汽销实验室开展实验实训;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我们校外的32个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由学校走向岗位的过渡。 第三,强化证书制。以此来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不能仅考虑汽车营销员资格证,还要在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经营等方面的职业资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毕业设计高职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考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类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越来越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检验的一个环节,也是用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做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让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 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 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 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 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 具体措施 3.1 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 改革成效 4.1 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 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在论文选题上,学生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成果为选题依据,每位同学选取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具体工作过程的描述,总结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市场调研、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陌生拜访、产品推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观点、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重视度,提高了综合技能实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毕业设计,如《浅析“吴良材”眼镜促销方案的设计》、《浅谈“百事可乐”校园广告方案的设计》、《浅谈对“天堂伞”广告策划实训活动的探究》、《“传澄”情侣礼袜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相宜本草”护肤品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等。 4.3 毕业设计抄袭率较低 由于本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参与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活动的总结与提升,真题真做,即使是同组同学,由于选择实训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写作,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所以在选题、写作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基本避免了雷同;在写作过程中,导师也严把质量关,对存在的抄袭情况及时发现与制止。这些做法,有效地控制了抄袭率,历届毕业设计的抄袭率都较低。以2011级为例,抄袭率为0的占41.5%,抄袭率低于5%的占50%,其余的抄袭率也都在10%以内,远远低于毕业设计抄袭率不得高于30%的标准。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管理制度不容乐观。希望学校能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到毕业论文环节,首先从教、学和管三个方面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其次从质量环的各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再次在人员上要强调管理的全员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全面质量管理 1 引 言 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演习,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的基本过程。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它对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现状和质量状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本专业毕业论文,对其选题、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和管理制度不容乐观。 2.1 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将别人的文章剪切拼贴或稍加改动,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这些投机取巧的方式,在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在少数。 2.2 文献综述问题 文献综述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关键环节。第一,许多学生对文献综述缺乏统一的认同,对什么是文献综述和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缺乏准确认识,因此文献综述的质量也就不高。第二,营销专业的文献综述包含在开题报告中,篇幅很小,难以对目前研究现状和各种观点进行较为完整的归纳和总结。第三,文献综述不够规范。许多学生将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综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现状,而且普遍对文献中的观点缺乏评价。 2.3 外文翻译质量不高 外文翻译既能培养学生利用外文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多地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又能考查学生外语水平情况。但目前来看,营销专业大四学生的外文文献翻译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语句不够通畅,内容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学生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外文文献,由英译汉改为汉译英,用翻译软件把中文文献译成英文,翻译质量可想而知。另外,有些学生的外文翻译虽然数量上符合学校规定的字符数,但与论文的关联性不大,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用价值不大。 2.4 教师评语缺乏客观性 指导教师的评语是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地指出论文所取得的成绩和创新性,但同时也要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评语未能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还存在着评价不客观或缺乏对论文本身质量的评价,致使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主观认定最终给出的成绩与论文实际水平不相符合。另外评阅教师对论文的评语存在着与指导教师评语类同的现象,有些评阅教师未提出是否可以参加答辩的意见。 2.5 答辩过程不容乐观 首先,答辩记录是学生论文答辩过程的真实反映,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准、表达能力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虽然对每个学生的答辩过程都有记录,但大多存在着答辩记录过于简单的问题,表现在:答辩小组提问数量较少,最少的只有3个问题;再者是学生答辩内容记录过少,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答辩的真实情况。其次,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制度不甚科学,表现在:评阅老师评分时过于以指导老师的分数为参考和基准,尽量使两项成绩处于同一档次上,不能达到独立评判的目的,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拉不开档次。再次,五级制的评价界限比较模糊,特别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均处在80~89分,但最终都被评为良,不能令人信服。 3 原因分析 3.1 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后半学期,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准备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大部分毕业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寻找理想工作上,对毕业论文写作也只是抱完成任务的态度,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保证。由于现实中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对就业并无很大影响,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撰写毕业论文看作是获得本科文凭的手段,所以许多学生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3.2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当前应试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大多数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缺乏对考试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不愿意带来更多的工作量,更愿意按传统方式。这种传统方式的教学和学习,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思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形成。大学的应试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沉溺于追求课程分数,而削弱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追求,也忽视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给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缺乏 从整体来看,本科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课程比较缺乏。毕业论文要达到较高水平,除受专业知识影响外,还受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是目前,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的课程并没有成为普遍开设的课程,这大大阻碍了学生获得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知识的正常渠道。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来看也不例外,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营销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流程和规范等写作基本常识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知识的了解主要来自大四阶段指导老师的有限指导,有些来自学院组织的有关讲座,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没有实现毕业论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这充分表明,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缺少科研训练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但这种素养不是短期能造就的,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除了个别学生参加过URT(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之外,大多数学生平时缺乏科研能力的训练,只有在大四上学期才被安排一次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是毕业论文的启动环节。因此缺乏长效机制,学生的科研素养较难形成。 3.5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有待规范 首先,毕业论文写作任务书描述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大致思路以及计划进度等有关内容,这本应是由指导教师下达给学生的。然而有些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书由学生自己填写,最后由教师签名。而且同一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有些学生的论文日志是毕业论文完成后通过时间追溯写就的,不是毕业论文真实过程的记录。其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本应是学校根据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检查。通过中期检查,可以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环节是对毕业论文进行过程控制的关键一环。但事实上这个环节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校的中期检查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抽查比例很低,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对中期检查不够重视。其次,教务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对各系上报的中期检查材料只是收全而已,而对所写的内容关注的不多,最终使检查流于形式。最后,少数指导教师敷衍了事,甚至根本没有进行检查,便随意地在中期检查表中填写“正常”。 4 毕业论文环节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其特点是全过程的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和全员参与的管理。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应力求在管理范围上体现全面性,包括教、学和管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在管理过程上体现全程性,也就是从质量环的各个环节加强监控,不断改进;在人员上强调管理的全员性。 4.1 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质量意识 首先,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的总结,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和独立工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其次,要在学院、系、教师和学生各个层面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4.2 合理设置相关课程 毕业论文教学需要相关课程的支撑,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是毕业论文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在本科阶段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很少有相关课程。所以,一方面,建议在大二或大三时增设论文写作课和研究方法课等作为专业必修课。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和规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各个写作环节的目标和任务,获得文献检索的技巧,掌握各研究方法的使用。另一方面,以现有的专业课为依托,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这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时根据主要课程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论文写作的初次尝试;大三阶段可以结合专业课的学习撰写学年论文,初步掌握正规学术论文的写作;大四时可充分利用实习报告写作中积累的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开始正式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院管理部门要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并能腾出时间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其次,指导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和实践工作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再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和人格修养。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格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教师良好的学术风范的形成。 4.4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提高更多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使学生的就业率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另一方面,学校与用人部门和单位应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使用人单位了解和配合学校毕业论文阶段的要求,意识到忽视和放弃这一环节对谁都不利,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4.5 加强全程性管理 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环节由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评审等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每个责任部门做好全程的控制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保障。学校、学院和系形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层级系统。主管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教务部门等相关机构和人员是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机构,在整个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系或教研室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各层次要做到职责清晰。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学院应加强对各系部的监督检查,各系应提高对其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标准。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历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当今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就业;需求 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毕业生相当于“人才产品”。对“人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出产品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为接下来人才产品的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依据。下面笔者将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ZT”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营销人才需求情况。 一、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2006年,其中06级和07级学制为2年,2008年开始调整为3年制,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笔者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1.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毕业初期选择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基层营销工作,如各行业企业的销售员、市场专员、业务员等;对薪酬的期望分布较为集中,其中06、07级毕业生在毕业初期有5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37.5%在1500-2000元之间,只有12.5%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上;08级毕业生2011年毕业初期有4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40%希望拿到1500-2000元的期望薪酬,只有20%选择了2000元以上。除了薪酬之外,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最关注的是能否从工作中学到东西、职业发展前景及所处行业,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工作的挑战性。在毕业2~3年之后,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素质的提升,06、07级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有所提高,主要分布在5000元以上,但是达到预期目的的很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跳槽2次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甚至还有跳槽4次以上的,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从毕业至今未跳过槽。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发展前景差,也有部分毕业生是因为与老板或同事难以相处、工作单调学不到东西而跳槽。对于目前有跳槽打算的毕业生来说,再择业时他们普遍认为工资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岗位晋升机会和公司的发展。 2.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①行业选择范围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初期就业和后来再择业时的方向都是营销对应的工作和岗位,但是对行业的选择范围过窄。②自我定位不当。由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类专业,导致营销人才的供给不断增加。再加上基层营销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就业门槛低,有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给营销专业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供需理论,这两种情况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基层营销人员的“劳动力价格”被拉低。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普遍存在期望薪酬偏高的现象。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初期更关注的并不是经验的学习与积累,而过早的考虑了职业提升和工作挑战性及自我兴趣等因素,这就造成了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自我定位存在偏差。③工作稳定性差。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有过跳槽经历,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跳槽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发展前景差。但笔者认为,大多数人选择“跳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发展空间,而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判断。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安心稳定地工作,如果单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必然会有许多新增岗位和发展空间。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资料整理和调查,对社会上营销人才整体需求情况和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1.社会对营销人才整体需求量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以河南省为例,根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2年上半年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2012年上半年,需求量前10名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行政文职、客户服务、金融理财、工程类、财务、计算机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械制造与设计、电子电路,占岗位总数的67.9%。” 从行业角度来看,通信行业人才需求中的营销服务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其中,市场营销类、通信技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比例为5∶3∶2。快速消费品销售人才主要集中在日用化学品、食品、服装、美容护理品等行业,销售类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目前,此类企业除大量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门店销售人员、销售代表外,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如品牌经理、关键客户经理、渠道经理、城市经理等中高级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河南快速消费品行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和保健品两大类,由于人员跳槽频繁,成为快速消费品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 2.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①企业对营销人才的岗位需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前四位的岗位是: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和营销管理等。其中岗位需求量最大的是产品销售人员,而营销策划人员的需求量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现在基本与产品销售的人才需求量持平。②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企业认为营销人员不仅要能销售产品,更应该注重市场营销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沟通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人际网络并将其顺利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希望通过市场营销人才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有能力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买家的眼球;同时企业希望营销人员能够进行营销活动方案的策划与策划文案制作,并能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组织与控制。③企业对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评价。根据用人部门反馈信息来看,ZT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接受新思维新事物能力较强,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营销人才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陈旧,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所脱节;营销人才在校期间不太注重学习方法的改变,致使知识积累少,知识面窄;ZT学院市场营销人才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差,营销职业实践技能较弱;一些人员不善观察思考,只会听从指挥,不善于主动发挥潜能去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另外,用人单位也反映,大部分ZT学院的营销人才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此外毕业生在情感、认知、行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ZT学院在培养营销人才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认知和心理方面的教育有所忽视,导致不少营销人才很难和同事上级和睦相处,工作缺乏团队精神;最后,营销人才也存在不正确的就业择业观。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对毕业生的择业观和方法的培训还不到位,导致对有的人才期望过高。 三、总结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里,不仅是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也在讲市场营销;不仅是消费品行业,工业品行业、服务性行业同样需要市场营销。因此,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可以扩展到各行各业。另外就是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具备营销理论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营销技巧的运用。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样很重要。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出现的新情况,本文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性人才的重任。作为实践性更为突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就业为导向,使其适应岗位的要求。作为对学生离校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察的毕业设计(论文)更是我们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缺乏联系,学生普遍不重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第五个学期末或第六个学期初,这个时段正好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时间相冲突,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寻找工作中去了,对于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有些学生甚至从网上全盘下载,敷衍了事,造成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偏低。 1.2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大,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的特点不但体现在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样也要体现在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一个好的设计(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最后完成的质量,然而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普遍缺乏新意,不少选题都沿用了很长时间,早已与实际发展脱节。有些选题太大,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度太大,无法完成,更没有办法进行市场调研,这样就使得论文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失去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特点。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更加失去了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兴趣。 1.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够,质量把关不严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都负责二十名左右学生的设计(论文),而这些老师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增大,出现了时间、精力不足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不积极与学生沟通,这些方面都影响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2 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端正思想,引起重视 在专业教学环节,专业老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就业的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并且能应用到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引起重视,产生兴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2.2 结合实际,优化选题设计 学院、系部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展前就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向教研室提交毕业选题,由相关专家和企业人员对选题设计进行评议,考核是否符合市场营销的实际要求,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选题的难度,制定详细的评议标准,将论文选题规范化。然后将确定的选题与指导老师通过网络等方式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工作需要来确定选题。系部根据学生的选择与指导老师沟通,由指导老师确定与学生见面、协商。这样学生、指导老师的自主性就更强,能够更快地做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准备,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之间的关系。 2.3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搞好毕业实习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联系发展新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认真选题的基础上,带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任务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实地考察,积极认真地做好市场调研,获得珍贵的设计(论文)的一手资料,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核机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学校也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环节,使更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4 建立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加强设计(论文)的指导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指导老师考核制度,将论文指导的细节量化,并根据论文完成情况对论文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论文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也能调动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对未完成论文指导任务,论文指导效果不好的老师按照教学事故追究责任。 2.5 加强指导老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 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市场管理方面经验的人才增强学校、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更应该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作为学生毕业报告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毕业实习任务、工作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毕业报告”,或者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改革过去高职毕业论文由专任教师单一指导的状况,增强毕业报告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功能。 2.6 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制度,答辩形式多样化 针对很多毕业生从网上下载与抄袭的现象,在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提供设计、论文完成中的材料,比如调查问卷,而且将其作为最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细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体系,将选题意义与实际联系程度以及设计(论文)的创新性等等指标都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评分体系。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对指导老师的考核,加强对论文指导的监督。改变单一的答辩方式,对于就业单位较远,无法返校的学生可以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答辩,学校也可以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集中在异地进行答辩。学院也考虑提高答辩学生的比重,引起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更加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高职教育与营销专业的特点,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毕业技能鉴定代替毕业设计(论文),以适应高职教育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需要。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研究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市场营销人才一直是人才需求的热点。而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发现,市场对他们的需要并不多,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弱。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如果有效培养学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呢? 一、明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 当前社会与企业对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三个层次:战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战略型营销人才包括营销项目策划与规划人才、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人才。他们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方向的研究,具备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市场营销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熟知企业、行业的营销活动全局以及各个流程、环节;管理型营销人才则是指掌握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活动规律,能够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既积累了一定的营销技能,同时具备与营销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是在企业中从事具体营销工作,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促销、推销等工作。社会与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从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特点来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是高职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定位的基本方向。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1.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市场营销实务中,要求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从礼仪的角度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饰、仪容、仪表的习惯;(2)礼节、礼貌、礼仪的习惯;(3)电话礼仪的习惯;(4)交流、交谈、倾听的习惯;(5)递接名片的习惯等。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关键。 2.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对其招聘条件分项统计得出的结论,下列能力是学生要重点培养的:(1)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2)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3)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4)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5)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6)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性强等。 3.专业实践技能。一是开展市场调查与落实市场营销计划能力。首先,从市场营销的流程来看,做好“市场调查”是营销者的首要工作。其次,根据市场调查所得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计划”。要求营销计划要能从产品数量、产品销售种类、销售单价等方面编制好预算销售表,从销售人员分工、销售费用预算、货款回收、合同签订等方面具体落实销售任务。二是产品销售和业务拓展能力。首先,在给定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企业资源优势等条件下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其次,能根据消费者心理、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产品的特点等做好产品销售和推销的工作,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第三,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网络营销的工作。三是改善客户关系能力。要求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并通过客户数据分析识别重要客户,根据各种购销记录,制定保持与客户发展合作的关系,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分析企业营销计划的完成情况,对照顾客投诉及服务流程管理方案,从改善客户关系的角度入手确定服务营销组合策略。 三、积极开发项目课程,推行项目教学新模式 高职专业的毕业生以技能见长,而学生的技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课听讲就能获得的,必须由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这就要求改变原来的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推行项目化教学。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市场营销专业的项目课程是把企业不同经营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由于学习的内容是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学生在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综合问题,这必然涉及各种知识,而且各种知识再也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有机配合的,促进学生横向关联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这样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既能熟练教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技能和实践技能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项目化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教目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其次要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龙头企业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注重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比例;聘请龙头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一项改变学校教师结构,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 五、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仿真实验室。实验室须采购一定数量的电脑,配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软件、广告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国际贸易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软件等,同时能够保证上网畅通方便。其中教学软件应有营销管理、营销谈判、推销技巧、营销决策等的功能,这主要是便于学生用软件进行仿真操作,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特别强调以市场营销专业岗位为基本模块,将营销管理分为一般营销人员、市场调研员、部门或地区业务经理、营销副总(主管),营销策划经理、中间商、网上商等岗位来进行行为实践和教学。由于市场营销活动具有复杂多变、灵活性综合性强及社会联系广泛等特点,采用单纯采用软件仿真操作,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基本思路是在学生掌握了营销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后,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关模拟企业经营和市场供求竞争状况的真实资料和案例,运用实验室布置和播放录像等方法,尽量营造一种真实环境的气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和方案,撰写相关的报告,最后由有经验的老师和营销专家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评定成绩。 2.策划建立校内实习公司。建立实习公司能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来设计实习公司专业实习的功能,并且派遣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实习公司它模拟一个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实习的内容包括:(1)公司或店铺筹建策划、企业CI策划、公司注册登记、卖场的设计、商品采购、商品陈列、促销活动等,涉及市场营销专业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2)与校外企业联系的功能。利用实习超市的商品采购业务建立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并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校外企业开展商品促销、市场调查等实习活动。(3)营销知识研讨、交流和推广的功能。实习公司附属市场营销协会,每月举办一期“营销沙龙”,开展营销知识的研讨和交流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和校外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营销知识的讲座。 3.组建虚拟公司,实践网络营销。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从总体上说,网络市场潜力巨大。与企业共建虚拟公司,进行虚拟经营,一方面可以加强校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从企业获得教学项目,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开设网店进行经营。引导学生在国内的C2C平台(如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店,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践活动。通过经营,学生可以实现在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情况下实践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店铺CI策划、产品决策、价格决策、网络促销、网络广告等活动,真正实现未毕业先就业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校内除建立实验室、实习公司之外,还可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实训实习。如:学生校内摆摊实训、电话营销、校园网营销、校内展销会、校内创业营销一条街等多种方式都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1引言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有了快速发展,纺织行业也有了大幅度的复苏,使粉末冶金行业有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某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类金属机件的小型企业,其产品以铁粉、铜粉为原料,主要为汽车、摩托车、家电、农机纺织机械等行业配套服务。产品现主要为内销,但随着我国入WTO,经济的对外开放,迫切需要公司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本文主要通过搜集该企业的信息,查阅理论书籍,分析国内外市场以及公司自身的现状,为某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营销计划与战略参考,分析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1.1公司概述 某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某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企业,某省轻工系统“销售利税五十强”企业。该公司于一九九七年投资600万元,新建厂房7000多平方米,新厂区位于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某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总资产2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0万元。现有职工350人,中等专业学校以上毕业生107人。年产量500吨,总产值15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公司拥有15—315吨粉末冶金专用成型压机和精整压机共*台套,铁基、铜基、烧结炉*台套,并配有后续机、精加工仪表车床等加工设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铁基、铜基、铁铜基,系列含油轴承、摩托车减震器零件,铁基粉末冶金结构件、汽车拉申件。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并与一些大公司建立了产销关系。而且公司根据目前情况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方针和生产战略方针。公司无论在产品产量、生产规模还是生产能力都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企业。 1.2行业状况 粉末冶金制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普通机械制造到精密仪器;从五金工具到大型机械;从电子工业到电机制造;从民用工业到军事工业;从一般技术到尖端高技术,均能见到粉末冶金工艺的身影。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及采用成形和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制成材料和制品的工艺技术。它是冶金和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集化工、冶金、机械等为一身的粉末冶金行业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粉末冶金机械零件日益增长的需求。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已成为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电、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农用运输车等诸多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零部件,其市场需求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十五期间,粉末冶金零部件的需求量将从20__年的68,100吨增长到94,100吨。其中汽车行业粉末冶金零部件的总需求量将从13,400吨增加到22,500吨,增长幅度近60。这为粉末冶金行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汽车零部件企业4413家,三资800多家,03年全行业销售产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3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4月22日在“20__首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论坛上”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总体上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水平,基本满足国内引进车型的配套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粉末冶金行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研发能力弱,工业装备落后,产品水平低。在粉末冶金产品结构方面,结构零件约占机械零件总产量的60,而国外约占80;产品精度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一般企业相差约2—3个级别;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均有较大差距,稳定性欠缺。粉末冶金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低档产品多,生产过剩;高档产品欠缺,市场供不应求,只能寻求从国外进口。 2.1微观环境:公司内部情况 从公司的运营状况来看,该企业在行业内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P(政策):由于该行业基本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并不存在政策的偏袒,所以每家企业面临着同样的政策背景。从这点上来看,该企业没有优势。 E(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某市并不是一个很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因为即使在某省,某市都不算是很发达的地区,而且该市周围并没有大型的汽车、摩托车等生产商(最近的也在北京、天津)。所以在企业所处环境上,该企业并没有优势。 S(社会):在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该企业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但是仍然有一些比较强的竞争对手,而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产销网络,所以如果每家公司都保持现有优势,不出现临时的重大变故,不会轻易丢失客户,但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大规模地拓展市场。所以从社会这方面来看,该企业在自己的产销网内有非常大的优势,但从整个行业来看,该企业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T(技术):该公司虽然是该行业在长江以北最大的企业,但该行业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而且对下游企业—— 汽车、摩托车等企业有比较强的依附力,所以如果一些大型的汽车生产商如果想要涉足该行业,很容易培养起来竞争力很强的企业。所以技术上,该企业也不存在很大的优势。 2.2宏观环境 原料供应商:目前公司的铁粉原料都由山西阳泉提供,此供应商在铁粉生产领域属大型企业,产量大而且稳定,公司目前只有这一家原料供应商。这样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渠道,也有利于形成长期的供销同盟以提高行业的竞争门槛,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这样会使公司受限于供应商,而失去了从供应商方面削减成本的机会,同时如果供应商出现问题,例如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公司想要立即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将会加大成本,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在这方面公司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进货渠道,积极寻找新的原料提供商,一方面可以自己主动寻找,另一方面可以以招标的形式,吸引供应商。这样可以在原料成本方面掌握主动权,分散风险,同时可以保证原料供应。 市场状况: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粉末冶金也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汽车、摩托车及各类家电需求量巨增,这些产品的配件市场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有需求就有竞争,作为市场先入者的衡水粉末冶金公司应该趁行业竞争不是十分激烈的时候努力扩大市场,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竞争对手:作为一个生产粉末冶金产品的中型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衡粉的竞争对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规模都领先的较大型企业,一类是小型的私营企业。第一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南京、上海、宁波、重庆地区,其规模大,而且大多是合资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大量的专业人员和先进的技术,在产品档次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此时中国的零配件市场最短缺的就是高档次的产品,此类无论在国家政策还是技术引进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这类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中等产品占的比重不大,低档次附加值低的产品几乎不生产。第二类企业,大都为私营的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其在管理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一般是老总一个人做决定,管理紧促;管理人员少,各方面费用小,成本低,因此在价格方面有很大竞争力;而且大部分是新发展起来的,设备较为先进,但产品多为低档次产品;由于其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产量受很大限制。鉴于该公司目前的技术及规模情况,一时很难进入高档次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很弱。因此将中低产品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是最佳选择;和私营小企业相比,该公司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场地,产量大而且稳定,原料采购量大,可取得较优惠的价格,原材料成本低,工人多,生产能力充足,有比较正规的管理体系,能够从整个市场分析,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计划。因此该公司在中低档产品的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 3设计市场营销计划3.1设计营销计划的思路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确定了企业的任务和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在其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市场营销计划包括的内容有内容提要、当前营销状况、威胁与机会、营销目标、营销策略、活动程序、预算、控制。企业要想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就必须针对以上内容做相应的调研、预测,充分了解并分析营销环境、营销信息系统、消费者市场、组织者市场,确定细分市场及目标市场。 公司的发展方向有以下三种选择:首先,以扩大生产原有产品为重点,这样可以减少风险,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通过对企业的产品线分析看,该企业的产品宽度不够,如果仍然按照现在的产品结构发展,企业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其次,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备品备件及跟踪服务,这样可以使企业从生产上向服务提供商转型,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看,生产商的利润总是越来越低,而服务提供商可以长久保持较高的利润,所以可以考虑公司的转型。其三,开发新产品,这是最难的,但是企业必须做的,没有能适应新市场的新产品,就无法使企业在近期的发展中取得领导者的地位,无论是转型还是扩大规模都无法谈及。 公司是否开发一项新产品,是否进入一个特定的市场,取决于市场是否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取决于对市场的准确衡量和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动机以及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是市场细分的根据。粉末冶金行业的主要消费对象是一些大型机械设备、汽车、家电企业,市场领域广泛,加之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使粉末冶金市场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行业发展快的风险。该公司位处某省某市,交通相对比较便利。目前将市场定位在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山东、天津和东北地区,因为这些是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公司在作市场细分时,根据销售对象的行业分类,也是分为三部分: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 目标市场是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根据市场细分标准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细分市场,并作为企业营销对象的市场。一个细分市场要能成为理想的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购买力,有足够的销售量和营业额;有较理想的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市场竞争还不激烈,竞争对手未能控制市场。目前,该公司将江南地区作为一个新的目标市场的所在地,一方面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发达,汽车制造业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公司在生产技术方面较为领先,产品质量再同类产品中处较高水平,易于进入市场。在制定具体的目标市场策略时,企业有三种选择:无差异市场策略、差异市场策略和密集性市场策略。基于目前公司的规模教小,而且资源有限,可以采取以密集性市场策略为主,同时在局部实行差异市场策略。在江南地区不仅有知名品牌的汽车产地,而且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汽车消费的大量增长,使得一大批中小型汽车发展起来。针对市场情况,该公司可以将汽车零配件作为主产品进入,同时顾及纺织机械配件。 3.2产品策略 它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产品寿命周期策略、商标策略、包装策略、服务策略等一系列内容。 目前该公司的产品线长度为3,既产品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项目: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和家电配件。从宽度上来看,汽车配件主要是汽车发动机上的配件;摩托车方面主要是减震器;家电方面主要是洗衣机上的旋转轴和空调上的平衡块。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产品线长度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对下游企业的依附性,一般情况下大于或等于3就算比较适中;而宽度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的市场风险,至少应为2。由此可见产品线长度为3,下游行业为3个,比较适中;但宽度只有1,每个行业只有一种主要产品,所以宽度较窄。如果产品线不做改进将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建议公司扩大产品线宽度,增加产品种类。 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判断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销售增长率为标准,一般来讲成长期产品的销售增长率一般比较平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大致相同的增长率,而成熟期增长率将会下降直至0,随后进入衰退期;另一种是与市场的同类产品作对比,包括性能、技术含量和成本,一般来讲新产品至少在这三个方面里有一个方面是优于企业当前产品的,所以企业应该不定期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测评,以避免落后市场。然后根据已掌握的信息,预测各阶段的延续时间与增长速度。 针对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相应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来讲,产品处于导入期时, 应该采取保持产品性能的策略,使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在成长期时应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销量达到最高点,增长速度缓慢,同时生产力过剩,市场竞争加剧,此时企业可采取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市场改革策略、产品改革策略和市场销售组合策略。其中,市场改革策略主要指将现在的产品推向尚未开发的细分市场,比如行业的转换或者地点的转移,以此来使原有产品获得新的生命力,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产品改革策略主要指改进现有产品,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通过命名和宣传的不同达到开发新市场的目的;最后一种市场销售组合策略是指通过组合不同产品,通过捆绑策略来进行市场竞争。 从该公司的情况来看,该公司的产品有一部分正在从成熟期转向衰退期,这部分产品以前是或者现在仍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柱之一,但产品的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而且从产品本身来讲,产品在技术方面已经完全成熟,性能方面的改进空间已经很小。例如摩托车减震器,此产品销量最近几年并没有多大增长,为了延长其周期,公司可以尝试在新的市场,比如南方市场来推广这些已经成熟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已经成熟,容易打开市场,同时又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成本。 该公司还有一部分产品正在处于导入期。但这部分产品有的是公司刚研发出来的,市场风险比较高;有的是专门为配合大企业推出新的成品而专门开发的,比如平衡块是专门为LG做的,虽然依附于大企业会降低新品推广的市场风险,但由于推广主体是LG,所以即使产品推广成功,主要的获利者是LG,该公司不能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公司应该对前者进行周密的市场推广计划,通过更多的前期预测来降低风险,并从中取得尽可能高的利润。 该公司在判断产品生命周期方面,以销售增长率为标准,但是由于其信息通道欠发达,使得销售与产品生产相对滞后,产品积压较严重。所以企业应该加大信息通道建设,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使企业能够准确预测产品发展前景;在另一方面,公司应该同时与同类产品作比较,多收集信息,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报价,判断产品所处生命阶段,及时调整生产,避免供不应求或产品积压。 新产品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继续生存,企业就必须将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营销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使新产品开发减少风险获得成功,企业应遵循几个原则新产品的开发要符合国家规定、新产品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发新产品应考虑结构相似工艺相近的原则。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要进行准确的市场调查和研究,要保证企业的新产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 粉末冶金产品开发的关键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某公司虽然其在技术上已达到国内较先进的水平,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较小,资金有限,不能大规模的进行市场开发。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室,但是专业技术人员少,科研设备落后。针对公司自身的不足,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企业可以选择独立开发和联合开发这两种方式。对于技术含量低,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企业可以自行研发,取得专利权,以赢取较高的利润。而专业性水平高的产品,可以采用联合开发,一方面可以与大中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完备的科学理论和设计基础为公司服务,公司可以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目前企业已于河北工业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开发了与空调器配套的铸造黄铜平衡块。另一方面可以与客户建立联合开发项目,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反馈关系,由于是与顾客共同研发,因此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设计均合乎顾客的需要,但这样的产品可能属于为单一企业量身定做,可能市场前景并不广泛,而且由于专利转让问题,企业并不一定有完全的市场开发权利,所以这种新产品开发模式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高利润。 在产品精度方面,公司积极引进精加工设备和电子检测仪,使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在产品质量方面,各车间配有质量检测员,不定期进行产品抽查,而且建立了责任制以及最低次品率,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最低损耗率。同时公司也在研究新的原料,提高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的耐磨性和抗压性方面。在产品档次方面,公司应该积极在国外寻求合作伙伴,随着关税降低,刺激了大量电子机械以及汽车等商品的进口,给我国的机械配件行业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主要是高档次产品市场。该公司应该积极利用自己技术优势和地理优势,开拓高档次产品,并且积极引进资金,争取早日进入高档次市场。 品牌和包装策略:在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在粉末冶金行业也是如此,而且因为其产品大都为配件产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就显得更为困难。该公司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在以前这并不影响公司的销售,但随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以及市场的对外开放,零配件市场也在进一步趋于正规化,拥有自己的品牌已经十分必要了。在树立自己品牌方面,该公司可采用两种策略。一部分专业性产品,例如为LG公司生产的平衡块可以和名牌大企业建立关系,只作为其配套公司;一部分基础产品,例如摩托车减震器,此类产品任何品牌摩托车都要使用,这类产品,公司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在品牌推广方面,对于专业性产品,企业应该保持产品的质量,并加大与大型厂商的联系进行一对一营销;对于基础产品,公司应该加大对用户的营销,使产品在最终用户心目中留下好的口碑,促使成品生产商选择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要对成品生产商进行一对一营销,双管齐下。 3.3定价策略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买卖双方一次交易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价格的高低。同时价格也是反映市场变化最灵敏的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最活跃的行为。调整价格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企业定价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一、成本。这是生产商定价的主要标准,也是最简单的标准。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产品涉及行业较多,对每种商品都设计独特的定价模式会大大消耗企业的精力,所以只好采取这种最简单的以成本为主要因素的定价方法。 二、需求和利润。主要考虑到企业的财务收益,单纯的利润因素将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企业必须考虑行业需求。 从对企业的调研来看,企业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利润为中心的定价目标,它包括最大利润目标、投资收益率目标和满意利润率目标。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时,可实行高价、高利政策,但这种目标不可能长期维持,必然遭到多方抵制、竞争甚至政府干预。二、以销售为目标,包括销售增长率目标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目标。企业如果想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可采取降价的策略。三、以保持现状为目标,此目标主要是企业想让企业保持现有的优势,不被其他企业追上。 从目标和因素的对比来看,该企业现有的定价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企业的目标。以成本为导向主要是为了保持利润,而以销售和利润为辅是为了保持现状并扩大销售量,所以现在的定价策略比较合理。 在实际的实施中,该公司在定价方面确立了以利润为目标的定价策略,公司根据上年销量和价格来确定今年的产品价格,而且相应制定年销售额和年利税额。在定价方法上,公司目前采取成本导向定价,因为目前粉末冶金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差异较小,这时候就必须考虑成本,根据竞争对手来制订价格。所以在原材料方面,粉末冶金产品主要是铁粉和铜粉,因此产品定价主要基于原材料的涨幅以及市场供销情况。由于近期钢铁类价格上涨,公司采取了提价措施。但是目前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多为小企业,其成本很低,只靠成本定价并没有优势。所以公司应该多考虑从需求和利润角度来定价,时刻关注 市场,掌握供求状况和竞争状况,制定灵活的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但是价格不可以波动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公司的信誉度。 3.4销售渠道策略 选择有效的销售渠道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销售渠道简单的划分为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不同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决定着不同的渠道策略。是利用现有的渠道,还是建设新的渠道,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分析:(一)、产品品类的一致性和目标消费群体的一致性(二)、成本和风险。 该公司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了直销策略,这主要是基于公司产品的性质以及消费群体的特点而决定的。粉末冶金产品是生产资料性质的,主要是汽车、机械等大型产品的配套零件,大多为批量生产,批量订购,而且消费群体多为汽车、家用电器、纺织机械等大型企业,目标市场比较明确、集中。因此,与其设立中间商,不如直接与最终消费者联系,进行针对性的销售,从而降低价格,并保持利润,同时可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关系,了解顾客的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或与顾客共同研究开发,而成为其盟友公司。在这种直销关系中,也遇到了问题,由于需求市场较为分散,业务员显得尤为不足,但是培养一个业务员成本又很大,因此在目前公司欲扩大规模之时,可以适当设立几个中间商作为联系客户的桥梁。 该公司下设两个销售子公司,分别负责不同地区的销售。这样便于搜集信息,了解整个市场动态。而且,可以刺激公司内部的良性竞争,使两个销售公司的职员努力开拓市场,提高销量。可是虽然公司的销售量有所上升,但在销售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业务员短缺,信息匮乏,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使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在采取直销策略时,也应适当增加其他渠道,例如公司想要开发江南地区的市场,但是只靠本公司业务员是很难的,这时公司应该采取本地化策略,可以在这个地区寻找商或者设置分公司,利用当地的营销关系和人才,帮助企业打入江南地区的市场。 目前,公司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粉末冶金行业,在老客户方面,衡粉大部分产品主要是客户主动联系,虽然已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销关系,产品销售情况也比较不错,但是这样难免有些被动,所以在与老顾客可以采用主关系营销,定期与老顾客联系,并给予一定优惠,这样一方面可以给顾客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其为公司做免费广告,进一步开发新的顾客。具体实施可以根据厂商与本公司的合作时间提供不同的打折优惠,例如:合作时间超过十年的八折优惠,5年的九折优惠等等。 公司目前外销占总销量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多为附加值低的产品,主要是贸易公司主动联系的,公司并没有出口权,也没有固定的国外客户。公司现在并没有将外销列在计划范围内,也没有积极寻求国外客户,这将使公司丧失很多的顾客。鉴于公司目前的销售能力,不可能直接接触国外顾客,因此建议公司利用网络资源,关注供求信息,主动联系需求者;或者积极与国际贸易公司联系,提供出口产品。 但是企业规模并没有太大发展,长此以往,公司的市场优势可能会受到其他发展快的公司的威胁,因此公司不能只局限于保持老客户,应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产品领域。公司内部应该加快更新设备,增加产品线,扩大规模。 同时,针对于我国粉末冶金行业中小企业较多,零配件又是主要产品,在贸易渠道的开发上可以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所谓集群,是指一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一方面可通过专业化生产,避免产品的趋同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企业的信息和技术资源,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 3.5促销策略 促销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沟通过程,主要目的是将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上的顾客。主要的促销方式有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目前该公司在产品促销方面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方法,这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势必造成很大影响。树立企业形象、开创企业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该公司应该尽快改变这种古老的销售情况。每年粉末冶金行业都举办各类产品展销会,该公司应该积极参加,借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创造更多的外销机会。参加展销会还能为企业提供了解其他企业产品的机会,以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公司也没有自己的网页,在这个网络时代,没有自己的网页,企业将会错过很多的机会。建议公司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扩大影响,联系业务;或者利用阿里巴巴等著名的网络平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此外,公司应该聘请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关系的营销人员对客户进行一对一营销,逐个击破,占领市场。还可以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的广告攻势,使企业最终用户心目中落下根基,最终促使成品生产商选择自己的产品。
浅析运动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研究 【摘 要】目前大部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按理论科目分类而设置的,各实验室之问缺少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本课题试图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健康体适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医学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是在体育学基础上与医学、生物学相互交叉派生而来。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外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发展迅速,为推动教学、科研、训练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内院校该专业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费有限、设备配置不合理、专业实验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情况制约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但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程在不同的分实验室完成,学科间缺乏交流,使学生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不能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此外,局限于传统模式的实验室,很少能够与运动实际相结合,不能给本专业乃至全校师生提供健康促进、运动处方、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失去了参与实践的机会。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进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教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 优化实验室设置,建立综合性实验室 我国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经费和研究条件,难以达到本专业今天高度发展的需要,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交叉和合作,通过多学科的合作解决一些运动人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把实验室功能单一,小而不全,很难形成有相当规模与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实验室合并为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突出本专业特点,将原各学科实验室的师资、设备统一调配,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相关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水平。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应安明等报道,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按教学、科研、开发三类和教学技术体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三个层次重新规划调整垒校实验室的设置,实验室由原来的85个调整组建为52个,减少了40%。这样基础教学和技术教学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或者说借助整个学校的力量,如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以及心理学系的力量,使实验室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 2 调整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创新性实验室 运动人体实验可以本专业学科的内在结构,对现有实验进行重新调整,将以单门课程为基本单位形成的课程设置,调整为由几门密切相关课程共同组建的综合实验,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合理的优化结构。突破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模式,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使之从验证性实验向创造性、设计性转变,按照必修与选修实验相结合,现成与自创设计实验相结合,应用性与设计、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原则构建新的实验模式。建立起导师制,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探索运动人体科学中仿真性和虚拟性实验的实践与应用。坚持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更应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实验方法、手段于体育实践中,进行人体机能测试、运动选材、体育康复理疗等解决实际问题。 3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3.1 知识传播方式的开放 首先在实验项目上向学生开放,学生自选或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实行预约式实验教学。建立实验室网站,将全部实验项目制成网页,包括实验内容、要求,实验要达到的目标、实验方法,向学生公布。让学生自选项目或自行设计项目。或将部分仿真、虚拟实验推向因特网,可通过网页获取知识完成部分实验操作。 3.2 实验对象的开放 首先,实验室在完成其基本教学科研任务后,可面向校内师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体质测评、健康监督、健身、减肥、体疗康复、心理测试、运动处方等,在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更好地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供服务。其次,为各级体委和运动员选才提供相关服务,向各类运动会、运动队、健身俱乐部、民间体育运动会等提供机能测试、健康监督、康复服务、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帮助。 4 建全实验室队伍 实验室队伍建设是能否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多途径多方式吸引高学历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尽快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实验人员的知识面,打破了原有实验技术人员固定在某个实验室的格局,实验室全面负责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教学人员具有一专多能的要求,掌握相近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使实验技术人员至少掌握两门学科以上的实验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共享。周月娟认为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实验室能否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设立流动编制,聘请研究生当实验指导教师是实验室队伍建设工作的一大亮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实验队伍建设可以参照其他大学和专业的做法,一方面提高当前实验队伍的素质,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吸引高学历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 5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动手能力。建立以为教学为主要目的的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综合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接近体育运动的实践,同时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全民健身活动的实施,发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最大效益。 浅析运动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医学类高职学生运动员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 摘 要: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极强的,以进行击球对抗的一项球拍类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在大专院校,人群集中,场馆齐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本文就结合本校情况,对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就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作用、内容、影响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在羽毛球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把握。 关键词:医学类;羽毛球;心理训练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广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世界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在医学类高职开设的体育选项课,不仅是学生课堂锻炼和学习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课后锻炼的重要手段,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点往往与他掌握技术动作的快慢与运动员的战术打法风格密切相关,并且个性心理特征还会直接影响其行为表现习惯。因此,对于一名羽毛球教师或者羽毛球教练员来讲,了解并熟悉所教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教师或者教练员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指导与管理。 一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校级羽毛球运动会,以及参加省级大学生羽毛球比赛,所以羽毛球训练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何把握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是教练员的一个必修课题。 大专生的年龄结构一般在19到21岁之间,其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注意特点已经有了较好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尤其对独立、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倍感兴趣,同时,他们感情丰富,而且易于冲动,常因一分、一局或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常常在场上出现不可思议的动作。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在训练中不认真,训练中出现急躁的心理,训练中只注重进攻而忽视了防守等等,根据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观察,由于很多教师忽视教学、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的训练,往往凭经验和习惯实施教学,更多的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致使大学生们不能认识正常的兴奋和过度紧张,缺乏自我抑制和调节的能力,喜好打顺风球,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不仅对比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针对不同的同学做到对症下药,坚持个别性原则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不同的学生,男生和女生心理承受不同,因而可以采用一般性训练方法。但同时也要看到运动者的个性特点,心智能力及心理状态都有差异,因此应该考虑个人特点心理训练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重复性原则:通过心理训练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是在运动员的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心理训练所发展的某些心理品质,一旦停止实践就可能消失。所以要对运动员进行的专门化知觉,一旦停止一段时间的训练,感知能力便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应该遵循重复性原则,反复实践,使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反复的培养和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以形成稳定的的心理素质。 循序渐进原则: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都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操之过急,就不易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比如进行意志训练,难度要求只能逐步增加,日积月累,从而使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得到发展。如果一开始难度就很大,无法完成.便可能出现某种畏惧情绪对意志培养造成某种障碍。 在稳定的心理训练中,学生的赛前的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赛前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进入最佳竞注意力集中训练.就是使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和内心杂念的影响,只有进行合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任务之上。学生才会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只有提高集中注意的能力,才能提高兴奋水平,加强意志的努力程度,达到提高训练和竞赛效果的目的。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也必须因人而异,此外.注意力集中练习,与运动员的动机、兴趣、责任感等因素有关,训练中应注意发挥这些因素的正面作用。 我们有目的的给学生一些通精彩比赛的视频能够激励学生对于羽毛球的热爱,特别是偶像式运动员的视频,更是学生的最爱,通过尤伯杯,以及汤姆斯杯的比赛视频,学习视频中选手的打法和技巧,提升实际对阵中的技术水平。并且在训练之余与学生交流比赛心得,大大的改善教学的方法,丰富课堂的内容,通过视频教学不仅可以放松一下学生们的紧张疲惫的心理,而且对于提升训练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表扬和夸奖,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少一些严厉,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学生在训练的时候难免有一些动作不够到位,技术掌握的不够好,这时候需要进行心理暗示,比如说加油,没有问题,你肯定行,你还可以做的更好之类的鼓励。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富有哲理的谚语恰当的解释了拼搏精神,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以及更好的在比赛中建立自信,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羽毛球是一项融灵活性、对抗性、锻炼性很强的运动,考验参加者反应能力,是斗智斗勇的一项运动,对于锻炼身体和身体的协调性都是很好的一项运动。针对我们大专学生体育运动中一些复杂的心理,我们通过在不断实践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暗示,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摆脱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影响,以朋友的身份教导和帮助学生,让他们能够克服平时中的一些畏惧,胆小,怯场的心理。以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意志品质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提升训练和比赛的效果。 浅析运动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运动医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训练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科学提高学生的体能,而且在体育教育中可减少学生运动损伤,消除疲劳等。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探讨运动医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构建安全高效的体育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 应用评价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时常发生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运动损伤的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与否和体育教学项目及教学技术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将运动医学和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处理相结合,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政策,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运用运动医学的方法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处理。笔者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心理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现在学生越来越不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对于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采取应付态度,在课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有危险性及技术性较高的体育锻炼中产生恐惧心理,运动损伤的情况很容易发生。 2.自身素质不佳,运动机能差。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运动机能随之降低,带伤或者病后初愈等原因都不能在教学中将运动的技术动作顺利完成,这样就导致运动项目的各个教学环节的难度及危险性增加,提高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技术动作的错误及违反运动规则。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项教学运动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要点,所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关键点就是对每一项的运动项目技术熟悉掌握。同时在身体对抗较激烈的运动项目中,违反运动项目的规则就会使运动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4.运动强度大。 对体育活动的时间及运动量要有合理安排,如果由于兴趣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对运动不加节制,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没科学安排,就会很容易造成体力透支。对于这种情况不进行有效管理,持续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慢劳损的发生。 5.运动场地及设备气候等客观因素。 根据我国的体育教学的实情,体育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场地及设备和气候等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很重要。如跑道的平整性、器材的损伤及雨雪天气等原因都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 二、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运动医学的预防作用。 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运动技术动作正规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否发生。为了减少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我国医学运动损伤学在对运动损伤不断深入研究,努力防止和减轻运动损伤的发生。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对减少运动损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体育工作研究者可以对体育教学的手段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体质的增强作出贡献。 2.运动医学的参考作用。 运动医学能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随着CT,MRI,彩超及核素扫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提高对运动的损伤治疗水平。 3.运动医学的治疗作用。 运动医学的发展会对运动损伤的治疗给予科学合理指导,对运动损伤进行科学治疗能有效减少愈后后遗症的发生及并发症的产生。目前我国对运动医学的研究已经较成熟,运动损伤发生后运用运动医学治疗已经相当普遍,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基因治疗等治疗技术的发展对运动医学的完善产生促进作用。 4.运动医学的指导作用。 运动医学利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学生的体能进行科学评价及指导,从而保障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对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是有力保障。能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将训练疲劳及时消除,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结果对运动技术做科学指导,对学生的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的实践引导,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需求,运用合适的运动医学术语对体育运动做出指导。 5.运用运动的保障作用。 学校要对体育运动的使用场地及运动设施设备进行定期养护,定期对运动场地的完整性及安全性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年久失修的运动设备,减少由于场地设备引起的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对初中生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对训练强度体质较弱的学生,结合运动医学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膳食做出合理安排,保障学生体育运动顺利进行。 三、结语 体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的学科,对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展迅速的初中生来说,如何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运动损伤,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运动医学的内容包括与运动相关的所有医学问题,所涉及的面极广,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它涉及的内容既包括运动生理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药物学,更涉及运动心理学等方面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运动医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加强体育课的安全措施,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保障学生快乐安全地参与体育教学,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 浅析运动医学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从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研究方向凝练、学制安排、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考核制度执行和学位论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创新和实践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运动医学在逐渐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1981年以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家体委科研所、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运动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了大批运动医学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1]。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首批获得运动医学硕士授权点的中医院校,一直重视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本文从中医院校运动医学学科专业特点着手,以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模式、课程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以及学位论文要求等几个方面,探索与实践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思路与方法。 一、中医院校运动医学专业特色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运动医学学科的范畴主要包括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性疾病防治、运动营养、运动创伤防治和体疗康复等[2]。但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所开设的运动医学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依托中医药领域的优势资源,凸显“中西医结合,医体渗透”的专业特色,形成以系统学习运动医学理论体系为主,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体育有机结合,极富中国特色的运动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在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注意培养能够适应运动医学、中医学科学进步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坚实的运动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应用中医药学方法技术从事运动医学科学研究或临床工作的,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科学道德、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划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特色。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没有统一认可的现行模式,各院校在专业定位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医药特色,也没有开辟出适应各地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运动医学专业方向。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如何彰显“中西医结合、医体渗透”的特色,将是改革和实践的重点。 2.专业课程体系不够科学。中医院校培养的运动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运动人体规律,而且要求熟知相关医学、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合理的安排医学类与运动类、西医类和中医药类的专业课程比例,丰富研究方向、个性化培养方案,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改革和实践的核心问题。 3.培养平台和培养途径单一。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和《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要求“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规定对中医院校运动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搭建联合培养平台,拓宽培养途径,健全培养机制,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1.凝练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方向。和西医院校、体育院校的运动医学研究方向比较,广州中医药大学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更具有中医药特色:第一,突出了中医骨伤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包括关节软骨、骨的应力性损伤、骨骺损伤等运动性损伤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第二,慢性运动性病症中医药防治的特色与优势研究,包括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免疫低下和女运动三联征等病症;第三,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疾病的运动疗法研究,尤其注重中国传统体育的医疗保健功效研究。 2.学制安排和培养模式创新。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年为3年,原则上用0.5学年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5学年完成临床实习实践,用1学年进行科研训练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为避免导师个人研究方向的局限,采取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和院外专家指导三者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院外专家包括临床相关科室(如运动创伤、骨伤、外科、针灸和康复等)、体育和师范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充分发挥导师、导师组、专家和硕士研究生多方的积极性,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注重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能力,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参加以运动损伤和康复科室为主的临床实习实践,参与导师组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校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 3.突出中医药优势,优化课程体系。现有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指定选修课程、选修课和学术讲座四个模块,极富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养生本草、内经选读、体质学说与中医临床、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等。同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逐步打破学科和院系之间的壁垒,把骨伤科、外科和运动医学等学科及其师资力量整合,逐步增设了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运动医学等课程,供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选课[3]。为了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注意将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新技术、国内外运动训练科学化等新内容纳入到运动医学课程内容和学术讲座中,增加了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运动专项训练与医务监督等前沿课程,并且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4.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形成了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和临床考核等三方面的完备的考核制度。其中课程考核规定,凡是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科目,都必须进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查一般为专题论文的形式),考核时注意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有机结合。中期考核规定,在研究生二年级下学期中期阶段,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着重学生运动医学专业科研能力的考核)在内的全面考核。临床实践考核由学生实习所在单位(主要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直属的附属医院)临床科室安排,导师、导师组和研究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情况了解。 5.从多环节规范学位论文管理。在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撰写阶段,主要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面向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关课题研究,要求研究生针对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了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独立撰写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阶段,依据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由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论证,专家组必须有一名校外专家。在学位论文撰写阶段,主要由导师指导,要求论文专业规范,研究成果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或新见解。在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阶段,首先由图书馆,再按照大学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盲审抽查、专家评审等环节,再由二级学院按照大学要求组织论文答辩,最后提交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课程考试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四、总结与展望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运动医学硕士点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临床医学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运动医学为新成立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中医药学的技术和知识防治运动损伤、运动性病症,并研究慢性病的运动疗法,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的目的。经过多年发展,运动医学硕士点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研究方向,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和院外专家指导三者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逐步优化了课程体系,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和临床考核等三方面完备的考核体系以及多环节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但鉴于发展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目前在运动医学硕士点建设中依旧存在着培养平台和培养途径相对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按照《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和《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中如何充分弥补科学学位研究生无法规培、本科非临床医学学生无法报考执业医师等局限,将是下一步改革实践的重点。因此,必须结合社会需要,进一步整合中医院校的中医药优势资源,与附属医院(尤其是非直属的西医院)、研究所、相关企业(如健身康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逐步开辟校企结合的培养途径,共同搭建运动医学特色项目建设平台。而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抗运动疲劳、中医药对运动损伤的防治、运动(尤其是传统保健体育)与治未病、运动训练与健身的医务监督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可以考虑积极构建相关平台为运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服务。 浅析运动医学的地位与作用: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 【摘 要】运动康复专业是近年新增的专业方向,其课程体系中的运动生物化学对于医学专业属新开课。如何使这门课程与医学各科衔接,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实践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更名为运动康复专业,属特设专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和相关新兴学科结合日益紧密,运动康复专业就是体育、康复与医学交叉结合的新专业,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及高等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是,这门学科目前面临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等诸多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材的选取 不同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先期已经历过医药类学生必修的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运动生物化学教材中部分内容与生物化学是重复的,如果二次讲授,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门课之前主要是在体育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的,授课用配套教材的内容也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的,与医学专业,特别是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有何联系,开设本课程有何目的和意义等学生都不十分明确,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表现较为被动,课后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及时做出调整,本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既考虑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架,又考虑学生专业知识拓展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大纲的协调制定 目前,教育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化教学大纲。我系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并以此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生物化学的内容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些知识哪些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其毕业后在工作中有应用价值的,在备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认真思考。要立足于教学要求中掌握的知识点,适当拓展知识面,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一些实用性内容。因此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专业特点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如推拿学、养生康复学、营养学、生理学、体育等,授课中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学好本门课程确实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能够了解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知道一些评定和监控运动中人体机能的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座谈会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寻求更适合运动康复专业层次学生教学的方法。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其教学模式基本为教师满堂讲,学生只需要接受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过多的思考。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形成被动依赖的心理,并且使学生丧失探索新知识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精心挑选了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四、注重实验 运动生化是实验性的课程,不能光讲理论而不进行实验,体院学生基础不太好,更应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验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验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应该打破局限课程的实验体系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作为医学院校院校新增专业的一门新开课,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更新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人格心理学论文: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 近年来人格心理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概述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分别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岗位匹配、薪酬设计、激励机制、绩效测评等管理环节的作用和运用。有利于发挥人格心理学理论在各种组织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测评;激励 一、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心理学的内涵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二则是关注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人格心理学形成并集各家之长后,主要有六个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二、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看 (1)人格类型理论在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一书中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可以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心理类型,个体的差异进一步的划分可以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 内倾型的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沉静、含蓄、内敛的特质,较多关心自身而较少注意外在的事物,对知识性思考性的工作较有兴趣。而外倾型的人在性格上则表现出活泼、善言辞的特质,关心周围的一切,喜欢参与社会活动。 合理把握对人格类型理论的运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招聘环节息息相关。外倾型的人更为主动,在招聘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加出彩的一面,与招聘官进行交流时思路流畅,举止落落大方。这样的表现在社会知觉偏差中容易产生“晕轮效应”。事实上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岗位仍要以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素质测评的判断指标设计,才能使性格与职业匹配。一个企业的科研部门职位的招聘更加应该看重的是独立思考,善于思索的能力,内倾型人才可能会更加适合这样的知识性员工岗位。 人格的不同类型在进行员工管理和员工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极大的影响,它影响员工选择更为适合的职业或者进行职业族的规划,在日后的培训内容选择和岗位晋升方向上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另外一方面,其预测也影响着绩效标准,外倾预测管理类的工作绩效更佳,因为这些岗位需要较多的社会交往活动。 (2)以集体无意识理论观跨文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观管理。荣格概念中的心理图谱可划分成两个基本的区块: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即集体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荣格认为我们头脑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是弗洛伊德没有谈到过的,他把这部分叫做集体无意识,以表明它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它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且每个人的无意识素材都基本相同。正像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理特征一样,我们也继承了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不同民族所独有的“集体意识”在“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尤为显得突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在国外所属分公司的团队建设中,必然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由“集体无意识”造成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跨文化的管理问题。一个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性,这不仅存在不同拥有国籍,文化的团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也存在外派人员自身需要经历的一个“文化休克震颤”的认知过程,社会角色的模糊、价值观的冲突、异国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不适应等等,都需要一个心理的调适期。 除了文化和心理上的冲突,由此延伸而来在薪酬管理方面的薪资制度不同,待遇差异也可能导致问题。因此除了不断调整薪酬体系,使员工理解和认同差异性,进行价值观管理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国“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的特征使得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文化都是集体主义和权威服从的家长式文化。 荣格理论中关于“集体潜意识”的认识流传于一个民族的血脉,不易被割舍,平时不明显,但潜在的隐藏并影响着我们。在管理中包括价值观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树立都与此有关联,如何灵活的运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忠诚感,形成稳定的组织承诺值得借鉴。 (3)“阴影”原型的以小窥大。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关于意识的重要原型,有 “阴影”这个原型。阴影一词具有戏剧性,但它包含着我们的无意识部分,这部分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可比喻为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荣格主张,一个能很好适应社会的人,能把善与恶都结合进自己的整体中。 对于善与恶的合理把握,与人性的基本假设理论相关。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人性假设的特质,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实践更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与假设的基础之上。因此,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提出了人性截然不同的X理论和Y理论,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成熟的超Y理论体现了阴影的善与恶在企业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超Y理论主张组织和工作的匹配性,这有利于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的效率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绩效的目的。 将工作设计与人结合起来,使得性格与工作相匹配,让特定的岗位由适合的人员担任,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的目的。对于工作内容与情绪,态度,动机方面需求的重视,在决策中可以建立合理的工作任务安排,薪资待遇和管理制度。而针对性格的差异化与动机态度的不同,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以调整更加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培训结果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胜任率。 2、从特质学派的角度来看 (1)人格类型维度视角的用人。人格测验是人员测评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人员选拔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和能力,而忽视了个性方面的特征。渐渐地,由于人格测验有利于提高选聘工作的有效性,此类测验在选拔和雇佣人才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关注。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荣格的心理类型学说,大五人格模型,霍兰德的六种与工作相匹配的性格维度等都证明了人格类型理论在人员测评中的广泛运用。通过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等等测量方式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员的一些性格特质,利于对员工进行考评。 人格理论的特质流派中最为典型的是“大五模型”及其建立的一系列具有信度与效度的人格测量量表。“大五模型”人格的各种维度对招聘雇佣环节也有影响,包括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性格与职业相匹配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外向性、责任感和经验开放性是衡量领导力的强有力的指标。在另一项对“大五人格”的研究中,神经质与动机负相关,而责任感与动机正相关。“大五人格”的五部分,尤其是外向性和经验开放性,也与职业兴趣和职业类型有关联。而且,在人格研究中,责任感是衡量工作绩效最一致、最普遍的指标。故而公司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会侧重于对于员工忠诚度与归属感的培养。 (2)员工激励视角的薪酬设计。特质流派中的成就动机,归因,A型人格,情绪和逆境商(AQ)的相关知识也与组织的人才管理具有关联性。高成就动机的人,我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需要注意到薪资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甚至可能薪酬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工作时间长短上出现“拐点”,反而下降,这与薪酬管理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发生都息息相关。 (3)归因视角的绩效评估效度。归因理论对于绩效评估具有借鉴意义。区分是内因还是外因的判断标准可以用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来解释,它有三个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正是由于归因中存在着基本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和行为者――观察者效应的问题,在很多的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才会采取多角度的绩效评估体系。360度反馈体系正是基此缘由,从不同的对象中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绩效评估的信度与效度。 3、从人本主义流派的角度来看 以马斯洛为首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企业进行人才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使得我们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仅仅要重视建立具有激励效用的薪酬体系,也要从其他方面出发,满足员工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如通过丰富工作内容,工作轮岗,带薪休假,学习与培训机会,晋升通道,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以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员工绩效,形成良好的团队建设,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目的。 4、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角度来看 这部分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称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或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 自我效能感很高的员工,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新环境中成功完成任务的期望也较高,渴望获得成功与认同,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环节,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经过培训之后,员工可能会更愿意承担分配的任务并且努力的工作。从期望的角度来说,个体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和绩效之间具有的关系,以达到激励效果。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们的个性特征没有好坏与对错之分,人格研究在企业管理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视。近十多年来,人们认识到不同的个性特征在特定的岗位或者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合度,从而导致各种组织普遍开始关注人格理论在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人员测评,激励机制,薪酬设计,培训开发,绩效评估等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如今的社会是知本社会,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结合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论,有利于发挥性格,兴趣与职位匹配的功效,利用动机与需求,真正达到“人岗匹配”,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目的。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人格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系统地分析了人格心理学课程中自我剖析案例的操作过程,并指出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我剖析;案例教学;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个体内心世界领域的心理科学,学习人格心理学首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作为心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全面透彻剖析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了解每个人的人格特异性。这样一门探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学科,如果单纯进行理论讲解,没有学会实际分析人的性格特点,那么,学习本门课程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自我剖析、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推演分析别人的心理特点,把不同流派和不同理论家的观点都可以运用在个体分析中。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部分学生对待专业课比较认真,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学生对待这门课有较多期待,能投入更多的热情,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较高热情基础上,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案例教学,就能强化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讨论分析是个案教学的主要手段,案例是学生自身相关经历以及自我剖析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案例促使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能力,是教学的必要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作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较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把书本知识和学生自身特点融为一体,能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自己的人格特点及成长经历,案例教学以课堂分析讨论、小组学习、解决问题作为主要途径,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主动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却没有提高。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尝试使用案例教学,实现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在具体现象和人格特征的分析中。分析讨论的过程是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从而,为专业学习提供保障。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加强教学相长的体验。 二、人格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包头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专业学生选用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该教材系统性强,各个理论流派知识连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笔者基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理念,把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业知识的讲解,第二部分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作用是服务于专业知识的讲授,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选取案例 人格心理学的案例可以选取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的生活事件,也可以是个体特点的自我剖析,还可以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创伤性事件。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要强调,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遵守“保密原则”,对每一位学生提供的案例,只供课堂学习,不能私下议论,更不能传播,同时对每一个案例,在课堂前需经学生同意作为教学个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共同学习讨论,在讨论中使用的案例不是随意列举的例子,而应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在尊重个案学生本意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设计研讨的事例。案例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人格特点。 (二)呈现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后,就要把它呈现在课堂上。人格心理学案例大多采用自我剖析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描述具体事件发生时间、过程、当时的心理感受,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再次提及此事件时的感受。通过学生自己描述,可以观察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和动作,甚至一部分学生在陈述案例时痛哭流涕或欲言又止,通过这样一系列微表情和语言都能让学生们更准确地体会这个案例,更好地分析个体的心理过程。同时,这样的释放和倾诉也能让案例本人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导,许多压抑在心里的问题随着倾诉逐渐释怀,反而能让案例本人在这件事件中的阴影消失。这类案例分析安排的时间应该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这样在巩固课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应用具体化,能让学生把两者统一起来。 (三)指导分析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个人案例,同学们未必把握个案的核心内容,也不能快速分析个人的个性特点,这也是个体案例教学的优势,它通过教师启发性指导,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个案描述的事件与个人人格特点的相关性,进而引发学生主动地思考自己的心理特点。 (四)课堂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参照对比,进行自我分析的有效手段。课堂讨论一般按人数划分为若干小组并让每名小组成员把自己的思考、观点、疑惑都表达出来,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们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讨论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个案讨论中了解别人的观点,学会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考方式。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管理课堂,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及时指导,使学生始终围绕个案进行讨论分析,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纵深分析,拓展广度,尽量避免表露教师的观点,以免给学生过多的心理暗示。 (五)课堂总结 个案讨论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对学生表达的观点、思考的方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专业知识在个案中的运用,分析个案中显示的个体的人格特点,并对相关人格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与辨别。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及时肯定并回应学生,同时也要指出问题所在,这样能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讨论中,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案例教学在人格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材不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紧紧围绕课堂知识点进行。如果案例选取不得当,那么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不能把个案和个人特点及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不能正确地分析各种人格障碍,那么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所以在对人格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案例的恰当性需要认真把握。 (二)教师和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管理课堂的能力在个案剖析中十分重要,在个案教学中,需要教师有耐心认真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方式,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往往因为授课时间有限,学时数有限、学生知识有限等缺少必要的引导。同时,人格心理学作为分析人的一门学科,在分析个体人格特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痛哭、崩溃、发狂等心理焦躁的状态,给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应对这些特殊情况,对一部分特殊案例和情绪失控的学生及时做出安排。同时学生也要改变只接受讲授的方式,要调动自己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能力上有待提高。 四、结束语 在以探讨人的个性形成的特点以及人格障碍为主线的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格特点,在这些差异中,积累不同的案例素材,可以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为以后心理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新娣 单位:包头医学院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测验对人格心理学课程的作用 摘要:学习人格心理学,不仅考验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同时也考验学生的自我个性分析能力。当前,不少学生虽然参与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却不了解这门课程的作用。加之不少心理学教师偏重理论分析,忽视结合人格测验授课,导致学生始终无法提高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所以,详细探讨人格测验在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关键词:人格测验;学生;人格心理学;作用 人格心理学是以人格测验为基础的抽象性心理学课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学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心理学规律,为个人学习和生活服务。目前,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偏重于心理学理论教学,人格测验较少,学生被枯燥的心理学理论束缚,失去学习兴趣。而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主要对于人格测验在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人格测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否则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人格心理学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不断深入探索人格奥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测验则可以实现。在人格心理学中,为避免枯燥心理学理论“霸占”学生的思维,笔者带学生在课上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实践证明,这种人格测验非常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说出了他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人格特质;而一些学生则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把他们从自我认识混沌中抽取出来,能够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过实践积极了解个人心理学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格心理学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展人格测验,提高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二、人格测验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知识 人格心理学理论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学的内涵,若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枯燥的理论,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但若此时恰当地运用人格测验,使学生从人格测验中获取感性认识,并结合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理论,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对人格心理学抽象理论的兴趣。如笔者带学生做艾森克人格问卷时,提到了人格的维度理论,强调人格特征研究必须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包括E维度、N维度、P维度、L维度)出发。做完艾森课人格问卷,笔者以某同学为例,说明问卷的记分与获取结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该同学的特质。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说明该同学是一个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且其对危险环境较敏感,做事不易出现掩饰倾向。在这种自我测验下,学生能更直观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点,进而在其学习中采取更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为此笔者建议在人格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效率。 三、人格测验可辅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 据相关研究指出,适当的人格测验有利于帮助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利用人格测验了解以上几种心理因素后,即可让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教案与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看,使用人格测验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优化效果:一是不再仅仅着眼于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会逐渐选择更多与个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学习方式;二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整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三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进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总体来看,心理测验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逐步改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四、结语 人格测验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认清“我是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及学习方向。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人格测验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人心理学的需要,让学生真正从人格心理学学习中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及课程学习对自己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作者:何莉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学习小结范例 人格心理学兴起之时,走的是一条研究本能为主题的路线。早期的是达尔文、尼采等先锋,中期是动力心理学的佛罗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还有英国的麦独孤以及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等。 中期末尾,本能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文化的因素就已经浮了上来。弗罗姆甚至已经转型为社会学家,苏联的列昂捷夫、维果茨基俨然是社会文化学派的绝对倡导者了。 这个时候,还有瑞士的在研究本能的结构,而美国的人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游弋于本能与文化之间,20年内经常混淆两者的概念,到超个人心理学出现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显然已经破产。这个时候,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却一轮接一轮的上演,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本妮迪柯特,后来符号学派的米德。班杜拉的研究路线走的很好,走了一条本能与文化融合的视角,但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班杜拉的学生终于迷失了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人格思想很少,所谓的认知疗法实在是一种害人的诡辩。现在是后现代心理学下的人格研究。后现代的建构理论是完全的文化模式,而一些分支执著于本能。现在人们在迷茫的争论之中,仿佛看见了新大陆遥远的海岸线了。 未来的人格心理学的出路是澄清文化与本能对人格产生着怎样的交互影响。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解决人成长的奥秘,理解人的痛苦与快乐,能够超越弗洛伊德的地位,成为人格心理学数代天骄。 人格心理学论文:基于微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常用社交工具,是个体进行自我表露的平台。这不仅帮助个体释放表达欲望,也是个体寻求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相关分析等定量分析法以及内容分析等方式,个体的微博使用行为以及微博内容能够成为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微博;人格;社交工具;自我表露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是个体抒发、表达每时每刻所见、所想、所感的重要社交工具,其不仅可以作为个体表达的平台,也可以作为了解和观察他人的媒介。由于其注重时效性、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和随意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点。 1微博与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由Jourard于1958年提出,他将自我表露界定为表露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主要基于自我倾诉动机、自我满足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而使用微博进行自我表露,表露对象主要包括自我、亲友和陌生人。值得注意的是当表露对象为自己时,往往不在意别人看法,此时自我表露的形象与“真我”是较为契合的。当出于社会交往动机时,表露对象则为亲友,但在微博中的诉说又不同于现实中面对面,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自我的表达而不用顾忌过多。陌生人作为潜在的微博观看者,虽然微博使用者并不是有目的地向其自我表露,但由于其素未谋面且不与现实生活发生关系的特殊身份,也并不妨碍微博使用者进行自我表露。 在自我表露的内容方面,往往以兴趣爱好、娱乐搞笑、日常生活、情绪情感、新闻事件、观点态度、人际互动等等为主。这些内容的表达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体释放表达欲望,一方面也是个体寻求自我、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一项以759名大学生微博使用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微博的使用需求分别为人际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公开、传递即时信息、心理需求满足。并且,大学生微博使用的信息公开和传递即时信息能提高生活满意度,传递即时信息能缓解抑郁情绪,信息获取能缓解焦虑和压力的负性情绪。 2微博与人格特质 使用多项人格测试与微博使用行为进行相关分析是现有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与社交网站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其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高外倾性的个体会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工具,并且高开放性的个体也更倾向于使用新功能和新产品。此外,有研宄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质,而高神经质人格的个体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来避免孤独,可能表现为对于社交工具的依赖。另一些研究表明,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和自我展示呈正相关,具有这些特质的个体更倾向于在微博上表达真实自我,而高尽责性人格会较为谨慎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表露。 金一波等人研究发现,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未使用者,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并且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微博与自恋人格的关系是人格研究的另一个切入点。国外研究现实在社交网站上个人动态更新较为频繁的人,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自恋性格的得分,国内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有研究者利用朋友圈使用行为做了类似分析,结果发现个体使用朋友圈的频率和情感上对朋友圈的依赖都与个体的自恋水平有显著正相关。除了使用频率、动态更新l率之外,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的朋友数量,群组个数、点赞行为等也是研究者利用微博使用行为考察进行人格心理学相关研究的线索。 除了上述定量分析的手段,内容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研究手段,内容分析法是对口头叙述、文字、图像资料等材料进行系统、客观、量化处理的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在基于微博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把搜集到个体所的散乱的微博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编码,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解释,进而形成对研究对象客观而系统的描述。有研究使用该方法发现自恋水平高的大学生在社交工具中倾向于更新个人状态,信息分享行为较少,并且内容集中在对生活轨迹和个人身体的描述。在一项以新加坡华人本科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通过收集他们的微博文本内容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和大五人格得分进行研究发现,微博中一些词语的使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特别是使用死亡词(如“死亡”)、性词(如“性欲”)和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如“我”)三类微博词语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约四分之一的变异,并且高于个体大五人格得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以上研究表明,不管是从定量分析或是定性分析的角度而言,微博是个体进行自我表露和自我展示的重要媒介,利用微博作为分析个体人格特质的工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是当前进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条新的途径。并且不限于微博,目前微信朋友圈等新兴的社交工具也同样可以用来进行分析。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研究发展的综述 摘要: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人格的本质作出了贡献,且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本文在对人格心理学研究传统范式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并提出未来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揭示人格研究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关键词:人格;人格心理学;范式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1 精神分析范式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大的,但对它的理论和时间存在着很多争议。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人(如阿德勒、荣格等)。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但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又提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1.2 特质论范式早在1937年,奥尔波特就指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是根据人们在某一特征上的表现程度而分类的。该范式强调人的个别差异。 1.3 行为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行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由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后来,米契尔又提出了“认知――情感的人格系统理论”,它正好弥补了特质论研究的不足。 这一范式最初产生于沃森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它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个体内在力量,把人格看成是各种行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1.4 人本主义范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因强调人的本性及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而得名。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这一范式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关注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及其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本的观点,在当时开辟了人格研究的新途径。人本主义者对人类自然本性抱着乐观态度,对人类潜能和人生目的的发展怀有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人本主义者主张应该以心理健康者为研究对象。 相比较而言,以上四种范式的研究目的各有其侧重。精神范式关注的是人格发生的动力的探讨,特质论范式重视人格结构的静态画面的研究和描述,行为主义范式强调的是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人本主义范式则试图从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即自我实现)来探索人性的本质以及人格存在的终极目的与价值。 2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三种新的人格研究范式。其中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分别源自于行为主义和特质方法。而进化心理学应被视为人格心理学的新范式。 2.1 社会-认知范式这一范式源自于行为主义范式,以班杜拉、米契尔为代表的社会-认知范式正尝试着从个体的认知过程(主要是直觉和记忆)来研究个体的人格,他们试图以各自的理论来整合社会-认知范式。在阐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时,班杜拉与米契尔都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认知在个体人格形成中的作用,把人格看成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人与环境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还不十分清楚。另外,在研究中,他们还试图寻求多种测量方法与技术手段对理论进行验证。目前在社会-认知范式下的许多研究的联系是比较松散的,由大量各不相同但又寻求相互独立的小主题组成,而没有把他们连接起来的总的主题,更没有提出一套彼此具有系统关联的假设构架。 2.2 人格研究的生物学范式这一范式来源于特质论范式所使用的特质研究方法,强调个体行为模式差异的生理起源。随着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探讨人格产生的内在机制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可能的事情。已有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某些情绪和社会性特质在大脑中都有确定的解剖点,如杏仁核对人的攻击性和某些情绪性有重要影响作用。 2.3 进化心理学范式这一范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经过验证的理论构想,只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模式的演变,这使得它对人类进化及行为的解释缺乏说服力;二是在个体的适应性行为中,更关注性行为的进化与发展,这似乎与弗洛伊德所强调的性本能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人格研究目前使用的方法可大致归纳为实验法、临床法与问卷调查,而这些方法本身都面临一对矛盾,即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难以两全的问题。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保证了内部效度,却很难将复杂的社会文化变量还原为个别实验室变量,导致研究的生态效度低下;相反,临床研究较好地还原了人的生活场景,但由于变量不易控制,研究的内部效度不尽人意,难以精确地刻画出变量间的因果联系。此外,问卷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但仍存在理论基础与现实情境相脱节、被试回答真实性、量表预测效度、测量目标的含义难以确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效度。而如若将这些本身意义未明的测量结果拿来,以进一步探讨与其它变量间的关系,必然又使结论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虽然目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也存在着缺陷。就理论使命来说,人格的理论建构可谓丰富,但距离科学理论的标准尚有差距。在理论的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和有用性上都有欠缺。人格的研究呼唤整合的统一的理论,不仅学科内部各种范式之间需要整合,而且学科间也需要整合,人格研究需要整合来自发展的、认知的、社会的、生理和临床的研究成果。 人格心理学论文: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ざ缘贝中国人格的完善作用及影响 摘要:“人格”一词其实是一个外来引进词,在我国文化中表示人的能力、气质品质、德性、才性等等内在的特征规范的概括和总称。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对当代中国人格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文章就中国古代人格思想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为总起,浅要论述了当代社会中国人格的概括,针对性提出了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延伸和中国化人格理论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古代人格心理学;当代人格;完善;作用 一、中国古代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儒家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物质文明具有一定的排斥,主张贵理斥欲、重义轻利的人生原则。儒家在追求塑造德性、伦理价值的人格方面,不能对经济伦理具有一定的重视,所以对人身权、财产权的认识,也一直被抛弃在伦理道义之外[1]。 (二)注重守志持节、自尊自爱 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中,对于坚守志节道德自觉非常注重。要求个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保持自身操守,经受住勇达生死、威逼利诱、声色货利、饥寒愁苦的考验。如果召侮取辱、自暴自弃,必会收人鄙夷、排斥。 (三)注重推行仁爱精神、主张人格独立 对物、人、天三界,中国古代人格思想非常注重对人的意义,认为人作为社会、宇宙的核心。人的主体资格、主体地位,也成为人高于一切的思想基础,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支配。 (四)追求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的完美人格 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的完美人格追求作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文化中,一个道德健全、完美的思想人格需要有永不懈怠、努力向上的精神追求。 二、当代社会中国人格概况 (一)我国当代人格的现状 1.道德精神 对个体的价值人生奄度教育,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人的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不断奋斗的道德精神。 2.意识教育 对个体进行自我完善、环境意识以及科技意识的现代意识教育,进行法规意识、安全意识等的基本公民道德教育,从而能够对社会充分了解。 3.情感认知 使个体具备对情感变化规律的认识,认识自身情感变化,并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具有良好的交往关系。 (二)当代国民人格中传统与现代特质的比较 传统的人格主要包含:男性优越、宿命自保、安分守成、孝敬长辈、遵从权威。现代的人格主要包含:两性平等、尊重感情、乐观进取、独立自顺、平权开放等[2]。人格进行现代化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人格在进行塑造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稳定特性,人格进行现代化的转变必须经过量到质的转变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格的现代化转变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互动的结果,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决定其即会受到环境影响又会受到个体的制约[3]。一方面,个体需要不是被动消极的适应社会变化,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性的适应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在变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三、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延伸 (一)中国古代人格思想与当代人格教育的承接 1.理性对待历史和现实 当代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实现既要了解历史,又需关注当下,同时还需把握未来。因此他们必须肩负一定的历史责任,具有对社会的义务感也强烈的责任心,一切向前看。 2.继承古代人格思想的优秀品质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扶困济贫、诚实守信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耐劳、吃苦、勇敢、勤劳的优秀品质,都是当代人的人格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人只有吸收古代人所传承下的古老优秀品质并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丰盈而具有时代的气息。 3.必须有对整体顾全的现实意识 这需要个体将自身与国家和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哟和谐整体的现念,即具有顾全大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现代意识,能用整体的意识去分析认识问题。 (二)中国古代人格思想对当代人格教育的促进发展 现代化的理想人格需要在社会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形成,不仅需要我们放眼于世界,更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应当具备相应的纪律和法制意识。当前社会不同与以往时期,在当代,对纪律、法制的重视已经超越以往的任何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这也就需要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依照相应的纪律、法律来进行[4]。因此,培养良好的纪律和法制意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应当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对儒家传统理想人格的继承主要有自尊、自强、自主、独立的人格。对民族、个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当代中国理想人格的构建,需要在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以自尊、自强、自主、独立的优秀品格振兴中华民族。 四、建构中国化的人格理论模型 当代人格教育所能产生的良好效应,对个体甚至对集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人格作为人生价值观念中的稳定心理思想基础,也是能够形成稳定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在心理基础。人格作为能够形成特定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原动力,也是作为个体真正成熟的标志。所以,进行的人格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格理论模型。 首先,个性品质的优化。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必定形成多种多样的个性人格,健全优良的人格个性作为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提高个体的优秀品质,也就需要我们摒弃以往的传统塑人模式。个性作为个人的心理品质,同个体的非智力要素相关联。因此必须注重个体的非智力要素的科学培养,从而能够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5]。 其次,人格意识的优化。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人格同古代人格的必然会有一定的冲突。人格意识的优化必定会成为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能够对人生意义及本质有正确的理解,理想的人格品质需要个体吸纳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取向,不断的将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价值体系[6]。 结论 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其中就含有对人性论的深入探讨,即对人本性的探讨。人性本善、本恶还是中性,儒家学派中经典的《大学》中就表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格的教育,将情感、意志、知识以及相关的各类学问集人格于一身的全面完善和发展,注重人与人通达的教育理念,重视成才与成人的教育结合。古代的思想人格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出现了种种的人格缺失所导致的道德滑坡现象,因此,从古代人的思想人格当中取其精华应用在当代人的思想人格教育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人格心理学论文:探究人格心理学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摘 要】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阐明了人格心理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重要作用 生活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时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有明确规定,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心理健康,人们才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现代心理学证明:心理健康的人,较能充分发挥其心理的潜在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拥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业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谈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维持生理健康。最简单的原因是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例子证明,已经证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使生命发出绚丽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一致,而集体中受人排斥的、嫌弃的个性品质也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辉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败,有的人坚强巧妙的战胜了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经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并坚强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收获。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必须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要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若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则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讲究心理卫生,必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修复过程。 我们自身要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们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人格心理学论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 摘 要:以毕生发展观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1)以积极视角解读日常生活,对人格发展进行积极赋义;(2)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评价;(3)培养积极的防御机制;(4)创建积极环境,促使积极改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pathology psychology)是一门致力于纠正人生命中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在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下,人格心理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问题人格或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消极事件,强调压抑、侵犯、恐惧、愤怒、悲伤、自卑、自私和欺骗等消极人格特征[1]。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也围绕不同理论流派如何解释和处理消极人格特征而展开。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美德和内在的积极力量[2]。强调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应该围绕人的良好人格特质以及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展开。提倡以积极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个体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激发人自身的内在动力和品质,以帮助人获得幸福和力量[3]。 1 积极心理学关注三种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便得以形成。在24种已经提出的积极人格中,有三种人格特质倍受关注,分别是: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和乐观。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既是一种人格特质,又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并不完全是由生活本身的客观质量所决定。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地归因方式或解释风格影响人们产生了不同的主管幸福体验反应风格。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的反应。学者认为自我决定性人格特质对个体的内在动机、社会性发展和幸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乐观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所存在的客观事物能产生一种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它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并把这种特质运用到生活的不同层面。因此,在人格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中突显塑造这三种积极人格特质是非常重要的。 2 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 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来设计人格心理学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以积极视角解读日常生活,对人格发展进行积极赋义 在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中强调“积极”地感知,引导学生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来体验自我人格发展的轨迹,发现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他人,并强调对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件进行积极赋义。挖掘各人格心理学理论流派中强调的积极和美的层面,强调用积极的视角来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生活、学习和社交等各方面。 2.2 强调积极的体验和评价 在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中,打破固化的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个体的体验取决于个体如何评价发生的事件,采取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模式,有助于产生积极地体验。积极体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体验幸福、激发心流和情绪拓展。体验幸福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积极情绪;激发心流指个体在体验一切生活事件的一种高度集中和指向的投入状态;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能够帮助个体突破限制和开发经验,拓展人们瞬间的认知行为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本。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当分主题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积极情绪。通过各种实验和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讨论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除了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的,还应强化学生理解积极情绪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强化乐观和快乐这一阶段课程设计的重点。 2.3 培养积极的防御机制 积极心理学家指出一个真正的积极心理适应机制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发展之中。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情境。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人格心理的课程设计通过开展“我的生命线”活动,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的重要历程,关注自我和人格的形成的过重中的“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从生物遗传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和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展开,分析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历程,并引导学生丰富对自我的理解和觉察。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生活的作用。成熟的防御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创造性的、积极的解决途径,打破消极的心理模式。 2.4 创建积极环境,促使积极改变 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强调塑造积极人格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因此,在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中,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创建积极情境,如建立团体和班级氛围,选择合适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促使积极转变的发生。并增加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积极体验各种不同的转变。 3 结语 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背景作为指导开展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对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发展能够产生更加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对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和乐观三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关注,也为人格心理学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这种理念打破的以往传统的理论流派介绍,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发现式学习,不仅丰富教学模式,同时也为课堂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总结了在本学期我们如何设计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 人格心理学是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暴露出了弊端。本文将介绍本学期我们对该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次教学改革选取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08级、09级共180人。 1.2 方法 1.2.1 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所谓研究型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针对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彻底摆脱过去那种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为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建立一个资料室,同时大力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人格心理学的全部教学资料上网,为构建研究型学习模式创造物质条件。②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运用文字、图像、图表、flash等形象化语言,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③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精讲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论、讲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讲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1-5的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二是开列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要求配合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阅读10本课外书籍和30篇参考资料,课外书籍内容应适当的列入考试范围。 1.2.2 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理论框架、概念原理的学习;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和计算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些实验课都是我们总结国内著名大学的经验精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课程的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 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体验式教学一般分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备课、学生讲课、其他学生评教、教师总结几个环节,所讲内容一般是易于理解和拓展的部分。由于学生的尝试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所支配的,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活跃思维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产生求知欲,才会积极去尝试。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提供生动、新颖、富有趣味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通过学生体验式教学及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点评,使讲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综合能力会明显提高,为其毕业实习及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4 及时反馈,增强师生互动:在每次课之后,我们都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个别指导,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每次的进步与不足,帮助他们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另外,我们还采取了拜访预约制,使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交流更有目的性,也更加深入。 2 结果 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人格心理学课后随机抽取08、09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50人不记名填写心理学教研室编制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意见表完成。 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84%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其今后的学习很重要”。“你对本课程的兴趣”选择“大”的学生占66%。在本课程的最大收获中:有70%的学生认为使自己“专业知识丰富”, 10%的学生认为“能力提高”,其余20%的同学认为自己 “学会如何学习”。可见,教学改革使学生们认识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是具有内在动机的,所以大多数同学对于人格心理学教学的总体评价是好的,自己在人格心理学课上的学习是满意的。 总体上来说,此次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有效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一些学生提出“增加一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更加紧密”,“希望老师多列举一些新颖的、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来讲课”。考评方法的改变,使得部分学生不适应,学生需要去改变“应付”一次考试的学习方法。作业和考试的增多,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因为反馈“不仅是考评的一部分,更是学习的一部分”。但由于课时有限,我们的反馈还是很不够,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另外,考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设置几次作业和考试更为适当,如何确定考试和作业的不同难度,以更好地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真正保证考评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范畴的性 【摘要】 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性与人格是互相影响的。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对性与人格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同性恋及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影响个体性态度的人格变量、男女两性对待性态度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应探求性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性; 人格; 同性恋; 性变态; 性态度 几千年来,有关性的描述频频出现在文学、绘画等作品中,但真正系统地研究性却只是近一百年的事,人们对性的研究已涉及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目前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性心理异常与人格的关系,另一个是对性态度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两个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试图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1性心理异常与人格 1.1同性恋 一些学者认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有生理上的差异,也有人认为二者在生理上并无差异,只是对性伴侣的选择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研究发现,就约会次数而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并无不同,只在性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加放纵;在关系卷入和对伴侣的性行为两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同性恋的排他性较异性恋低[1]。总之,研究未发现同性恋者具有某种共同的人格特质。 1.2性变态 性变态者通常由非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去寻求性满足,有关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较多,一般认为,性心理异常者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如有人对男性性变态与男性强迫症进行MMPI对照分析,发现二者在人格上有共同的特征:退缩、敏感、拘谨,表明性变态是一种强迫行为,性变态者更加柔弱、缺乏自信[2]。 目前有关性侵犯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暗示:性侵犯者更可能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精神异常的结果。例如:性侵犯者在神经质上的得分较高,而在外倾性、尽责性上的得分较低;强奸犯有较高的自尊和强烈的男性优越感,对自我的优越感也很强[3]。因性侵犯而入狱的罪犯比因其它罪行入狱的罪犯表现出更多的强迫性和回避性[4]。 1.3性功能障碍 与性有关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人格(心理)问题互为因果。研究已经证实:有勃起、射精困难的男性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惩罚、对抗性、愧疚感、对拒绝的敏感性,更高的外控水平,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害怕承诺、担心失去对关系的控制、有较高的性愧疚感[5]。 在当代,提到性就不能不提艾滋病。艾滋病与人格并无直接的联系,但一些人格特征如感觉寻求,却可能增大性行为的危险性,高的外控水平也可能与此相关。较高的神经质、较低的尽责性、较低的宜人性得分与高风险行为有关,同时高风险组在自我效能、自我约束、成就动机上得分较低[6]。 2对性态度的研究 性态度量表可同时对性态度的几个维度进行测试:性的放纵度――个体认为可以和许多人保持性关系而无需承诺;性实践――性行为同时有控制生育的义务,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的理想――性是爱的表达方式;性的工具性倾向――性不过是追求身体愉悦的工具。 2.1人格变量对性态度的影响 如前所述,心理学家最感兴趣的是人格与性的关系。五大人格因素与性态度、三种性行为之间彼此相关。男性在性兴奋与性好奇两项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性满足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另外,神经质与外倾性两种特质对个体性态度的预测力最高,其次是尽责性和经验开放型,个体的性行为则与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三种特质有关[7]。目前常被心理学家关注的人格变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自尊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与其外表吸引力、成败经验、以及在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有关,因此个体对性的态度受到所属群体性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性态度开放,则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对性放纵、性实践和性理想的认同均较高,当一个社会团体的性态度较保守,或一半开放、一半保守时,成员的自尊水平与其性放纵的程度并无相关。也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无论是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自尊与性态度均无显著相关,但自尊水平与对性的工具性态度有微弱的负相关,低自尊者更倾向于把性当作是满足身体需要的工具。 女性自尊水平会影响避孕行为[8],高自尊的女性在避孕行为中感觉到的风险性较低,即她们认为自己意外怀孕的可能性较低。当性行为中怀孕的风险性增大时,高自尊的女性却常常会低估了这种可能性。 2.1.2内倾和外倾内、外倾是人们描述人格的常用维度。外倾的人在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上得分较高,内倾的人则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假设外倾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更早、频率更高、有更多的性伴侣。研究支持了以上假设,而且外倾者比内倾者更早获得有关性的知识,对性的态度感到更加愉快,更喜欢寻求新鲜感,对性活动的兴趣范围更广(同性恋除外)。 2.1.3自我监控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高度自我监控的人会随时根据社会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而监控水平较低者则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情绪和看法行事。高自我监控者更加愿意与除伴侣之外的其他异性约会,他们更愿意与并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性关系,有更多的性伴侣,参予了更多不同的性活动[9]。为什么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加放纵、自由的性态度和范围更广的性倾向呢?研究发现,高自我监控者更多地将自己描述为“具有诱惑力的”、“善于调情的”,更多地将自己的约会伴侣描述为“善良的”、“真诚的”、“礼貌的”、“温暖的”,也许是这种对自我和异性积极的知觉方式,使得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异性建立性关系[10]。 2.1.4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显示“真我”的内心活动,自我表露是人际互动的重要影响因素。Miller等人曾用自我报告法测试个体对恋人的自我表露水平,以及激发他人进行自我表露的能力,发现性放纵、对性的工具性倾向与自我表露无关,但性实践和性理想与自我表露呈正相关[11]。 2.1.5男子气和女子气男子气与女子气与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同有关,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社会普遍承认的、分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如男性威猛、果断,女性温柔、细腻。研究表明男子气的特征与性放纵呈正相关,相反,女子气的特征与之呈负相关;男子气与性的工具性倾向无相关,女子气则与之成呈负相关。 另外,一些人研究了人格特质对已婚夫妇性关系的影响,发现影响性满意度的是伴侣之间的关系,不是人格特质[12]。在评价伴侣关系的四个维度:亲密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性关系中,亲密性对伴侣间关系的满意度贡献最大,性关系所起的作用最小[13] 。由此看来,人格变量对性的影响更多地发生在未婚者身上,他们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婚姻关系;对已婚夫妇而言,长期的亲密关系已使人格特质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本身。 2.2性态度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性别的不同也使得男性和女性在性的态度上有不同的表达,对性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性的态度上,男性和女性既有共性,也存在性别差异。 2.2.1婚前性行为在对婚前性行为和手淫的态度上,男女两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大多表示赞同,女性则相反。在第一次性交的年龄上男性和女性是相似的,但在“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因为感情因素而发生性行为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而男性由于好奇的原因发生性关系的数量是女性的两倍。对随意的性关系赞同与否,男性的回答更多是肯定的;对特殊性行为的态度,男性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女性则更多地是由于爱或被需要。而对于情感因素是否是发生性关系的必要条件,女性更多作肯定回答[14]。另外,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比女性早,性伴侣比女性多。 2.2.2性吸引力的来源男性和女性都同意外表的吸引力是引发性愿望的最重要的原因。有趣的是,男性常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使男性更有魅力,女性多认为温柔、无助、脆弱会使女性更具吸引力。而事实上,女性并不是如此看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同样,男性也并没有对女性的温柔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2.2.3对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在性的态度上,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都比男性更加严厉、苛刻。例如在中国古代,男性可以三房四妾,而女性即便是丈夫死后也终身不得改嫁。那么,男性和女性自身对性的评价标准是否有差异呢?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两性都对有感情的性关系评价更高,表明在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上并无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性背后的关系背景更加重要[15]。 总而言之,就性态度而言,男性和女性确有差异。在性态度量表的102个项目中,有73个项目是有性别差异的,其中包括测试放纵度的全部29个项目,几乎每一项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加放纵,同时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男性的性态度有更多的工具性倾向。不过,在性行为的实践和对性理想的认同上男性和女性的得分是相似的。在性的自由度和工具性倾向上,也并不是说男性就持十分赞同的态度,只是他们不赞同的程度比女性小而已。与差异相比,两性之间的共性仍然是主要的。 3性与爱的整合 尽管性和爱并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时候,爱是性关系的动机,而性是表达爱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格背景。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使得人类的性与动物区分开来。为了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性与爱的关系,研究者还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其中包括六个分量表:浪漫式、游戏式、伴侣式、现实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将这六个分量表和性态度的四个分量表混在一起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三个因素:游戏式的爱情态度与性放纵和性的工具性倾向彼此呈正相关,属因素Ⅰ,而奉献式的爱情态度与此呈负相关;浪漫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态度,性的实践、性理想都注重伴侣间的情感与承诺,同属因素Ⅱ。现实式的、伴侣式的爱情态度最看重的是关系的长期稳固性,属因素Ⅲ,并与占有式的爱情态度呈微弱的正相关,与性放纵呈微弱的负相关。 4小结 从性与人格的研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性对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Freud就曾经以性心理的发展来解释人格,但Freud显然夸大了性的作用,并因其泛性论而广受批评,于是在他之后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再也没有了性的位置。性与人格关系的研究提醒我们:在性与人格的关系上,我们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呢?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性心理异常者同时也是人格异常者,而人格障碍在性行为上常有极端表现。临床上对心理障碍的研究也表明,人格障碍与童年期性心理发展受阻有关,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性心理的发展对人格发展可能有极其重要的、但被我们长期忽视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有关性与人格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对性心理异常者的研究,对性态度的研究尚属空白,这说明虽然我们已经不再“谈性色变”,但性似乎还没能登上心理学研究的“大雅之堂”。另外我们也看到,对性与人格的研究成果尚未能纳入到已有的人格理论体系之中,笔者认为,这正表明我们对于性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知之甚少。我们想要知道的决不仅仅是性变态者有哪些人格共性,而是性心理在人格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此,我们对性与人格的研究重点在于把性心理的发展放在人格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性之于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会计论文范文:科研项目管理会计论文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政策性 来源于各级政府或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拨款,资金使用需要遵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也需要遵守各拨款单位的具体经费管理规定。属于国家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例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的通知等。国家拨款项目经费管理的违规行为将受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惩戒,构成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而体现了指令刚性、执行强制的政策性特征。 (二)综合性和长期性 一个大型研发项目,可以分解为多个子课题,需多单位、多部门、跨专业合作才能完成,甚至需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其项目研发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且基本无历史经验数据借鉴,因而更加复杂。大型研发项目的研发周期普遍超过一年以上,有的甚至持续数年。项目管理活动中,对成本归集的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配比难度大。 (三)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以盈利为目标,科研企业也不例外,科研项目的立项需建立在研发成果的盈利性目的基础之上。科研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利润,研发支出资本化,研发成果将来为企业或其所属的集团带来长期效益。科研企业往往在同一时间内,一方面开展项目研发,是非盈利性业务;另一方面开展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标。因此无论从科研项目或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实施项目研发,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并存。 (四)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创新性强、过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因此研发投入的构成与投入量不确定,研发成果有可能会偏离预期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研发成果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项目研发不成功,研发支出费用化;研发成功,研发过程中,会形成固定资产、存货(产品、样机)和无形资产,但项目研发初期,难以准确对成果进行界定。 (五)经济技术复杂性 科研项目研发对象一般都是行业、领域和整个社会中具有前瞻性和尚未知晓的事物。科研项目实施的探索性,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可以参照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缺乏等因素,可能导致研发项目在经济技术方面变得错综复杂,也使得科学合理地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更加困难。 二、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公司治理结构制约 要让管理会计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科研企业存在定位不准确、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问责机制等问题;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深,在管理实践中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管理者一般以完成利润指标为考核导向,追求短期利益。上述情况的存在,可能会直接导致研发项目决策不当,研发成本控制不严,研发成本核算范围扩大,研发费用资本化不当,造成潜亏挂账等问题。 (二)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 技术方法运用不系统主要表现是在运用上的自发性、偶然性、以及运用范围的局限性。首先,管理会计易受主观态度影响,导致管理会计优先满足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主观需要,当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有可能主观上倾向于回避于己不利的管理会计信息;其次,技术方法不成熟,缺乏相关规范,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较多,应用技术方法较少;最后,管理会计运用尚无相关评价标准,在企业中运用也缺乏应有的法规制度依据,难以判断应用水平的高低、优劣。 (三)信息系统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公司一切财务会计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与管控、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迅速对财务数据及与管理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将其转化为满足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财会信息化建设阶段,部分建设完成了ERP信息系统的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的管理系统流程整合任务未完成而形成信息孤岛。 (四)缺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师并非等同于普通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更好的项目管理才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许多会计人员接触过管理会计知识和培训,但是这些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并没有系统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外,科研企业的管理会计比较特殊,有着很高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普通会计人员还不能很好地将管理会计知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建立授权管理制度 建立授权管理制度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实现上级在向下级委派任务的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现权责对等。在科研企业授权管理制度建立应包含项目决策层面授权和日常项目管理层面授权: (1)项目决策授权 为避免项目立项及决策风险,应依据科研企业特点建立科研项目决策授权制度,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进行论证与审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专业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估、论证,而不能由无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审核。重大项目,坚持专家评审和集体决策相结合。针对科研企业的特殊性,可设立由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及技经人员构成的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和论证,提出项目执行风险点,提前审核把关,评审意见为项目审批决策的依据。 (2)项目管理授权 项目管理授权主要是日常工作授权,即公司管理权利与责任在公司内部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分解与传递。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科技管理部门及财务部等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项目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各行其责、相互牵制,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在科研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商务管理、物资管理、会计核算等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加强过程监督管理,明确责任机制,避免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降低政策性风险。内审部门针对项目执行、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等风险点定期进行科研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对项目进度滞后、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经费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等情况重点进行审查,提前预警。 3.进行统筹协调管理 科研企业是科研项目第一责任主体,项目课题组具体承担执行责任。企业应统筹协调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从项目申报开始就介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在项目预算申报、项目执行实施、项目验收结题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指导与协调,及时纠偏。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共同组成的“科研项目管理协调小组”,深入到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验收各环节,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实行“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企业战略实施,实现计划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财务预算与研发项目计划协同运转,以考核促进项目研发目标的实现。 1.明确科研企业的定位 科研企业的定位需予以明确,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应是完成研究开发任务,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 2.明确科研项目的考核导向 对于科研企业的业务,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为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对于研发阶段的业务,考核重点为科研成果,关注的重点应为科研任务的完成,只要完成课题就可以得到相应激励,不应与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由此,通过区分经营与研发考核指标设置,研发阶段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上,而对于产业化的考核重点则向经济指标倾斜。 3.建立“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企业总体研发目标和战略焦点分解至各个项目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形成以计划落实目标、以预算保障计划、以考核督促计划、以奖惩兑现绩效的管理机制。将战略性科研项目列为公司战略焦点,集全公司之力,集中突破,各部门、各承接单位层层承接与分解,将各项目成员绩效与项目进展完整地结合起来,各司其职,保证科研计划的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绩效评价和激励深度一致,做到奖励与鞭策并行,激发创新精神。 (三)运用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在“计划、预算、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下,将科研项目研发任务分解至各个年度,而相应的项目总预算也按照计划分解至各个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得以顺利执行。 1.项目预算是基础 项目预算的编制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满足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项目预算可依据经费来源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并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以及对照项目研发计划,将项目预算分解至各年度,以确保项目计划与预算保障相匹配。 2.企业预算是统筹 项目预算分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汇集成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对各项目的预算之间进行平衡,统筹资源,保证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保障项目计划执行所需的预算。 3.项目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相结合 在年度的预算执行中,每一笔项目支出既受年度财务预算控制,又受项目预算控制。项目预算把握研发进度,财务预算反映企业战略计划,两者相辅相成。 (四)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这样的“硬件”来实施和控制,并且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通过诸如SAP等ERP软件平台来实现。系统建设一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ERP实施阶段,二是优化项目阶段。 1.ERP实施阶段 建立ERP管理平台,同时集成工作流程。在核心系统中实现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档管理等核心业务的对接。通过ERP管理平台的实施,对项目管理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2.优化阶段 ERP系统的优化应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工作审批流程的精简与优化、功能报表开发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及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可以主要通过如下优化措施提升系统功能: (1)项目进度管理与数据维护,建立项目结构、进度计划和进度监控,开发项目进度报表,对科研项目进度进行实时展现与跟踪。 (2)项目人工费与项目间接费用全范围分摊,企业制定一定的项目成本分摊原则,如以科研项目的各作业成本为基础,通过开发ERP系统报表来实现全范围成本自动分配至具体科研项目,尤其是科研项目中不便于直接统计的人工成本与间接性费用分摊,可以通过ERP系统开发来实现和优化。 (五)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财务数据体系 1.构建多层次、多维度财务数据体系 科研项目在计划审批、预算批复、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各阶段,均需将相关管理数据输入系统。系统中上、下游数据层层关联,上游环节,自动对下一环节实施控制,比如:预算指标不得超出项目计划指标。在资金支付、项目成本实际发生环节,如何将项目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融合,是数据输入的难点。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并不相同,尤其是国家拨款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科目开支范围具有法规强制性,不得随意列支。首先,将预算科目拆解,对预算科目的明细项目进行重新定义并与会计科目(成本要素)相关联,实现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以国拨经费预算中的燃料动力费科目为例,该预算科目拆解为电费、水费、气费等会计明细科目。将预算科目拆解为一般会计科目后,预算科目已与一般会计科目建立起对应关系,突破了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两套体系的障碍。其次,根据项目预算科目分解对应的会计核目(成本要素),创建WBS,对项目各层级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化编码,形成WBS节点。最后,在日常预算管理中,对项目各WBS节点赋予预算指标值。合同签订或支付发生时,受此成本要素预算金额控制。会计核算时,从该成本要素中列支,财务数据同时归集至会计科目和科研项目节点,形成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相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 2.财务数据的个性化 在数据输出方面,通过加强财务数据的多层级和多维度建设,可在系统中开发满足各级管理需要的报表,除生成普通会计报表外,还可以生成与预算科目相一致的科研项目进度分析报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合同执行情况报表和项目经费决算报表等,使项目报表个性化,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改善人员结构,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工作中,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岗位练兵,加强懂技术、会管理、掌握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人才队伍培养。 四、结束语 科研企业应积极研究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及其风险,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本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实际,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最终达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目的。 作者:赵贤文 王斌 王洪峰 单位: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论文 一、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管的现状与缺点 依据目前来说,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导致了他们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任意地调动和运用,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也没有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安排。由于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使得会计监管工作的不足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够合理 在会计监管工作中,由于我国新制度的制定导致一些企业在监管工作中仍然会有新制度与旧制度并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监管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会计信息效率。结果往往会使得会计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时不能得到约束,阻碍了企业整体发展。 (二)国家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这几年来,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会计监管存在不足不能得到完善,从企业整体型上来看,第一,由于我国会计监管工作属于分散性管理,一些相关的会计监管只能存在交叉管理,所以导致会计监管没有做到有效统一监管;第二,是由于在监管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监管工作没有目的性,各部门各行其是,致使监管工作减弱的严重问题。第三,相关监管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员素质低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监管职能需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会计监管工作更好地实行。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管过于表面 企业的内部管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相关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没落到实处审计委员和监事会这两种方式是企业内部监管的重要形式。目前来说,大多企业的内部相关的会计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与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发挥,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来说就是行有虚无。 2、会计监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会计监管人员是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好内部会计人员引起会计监管工作在国有资产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为:第一,在企业监管部门中会计监管在企业监管中做的是售后工作,这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正真理解会计监管的意义,他们把会计监管工作与审计监管工作并为其谈;第二,由于大多数企业会计部门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关键,往往在企业中出现一些造假行为,所以企业在面对会计部门这种造假行为的时候并没有严惩;第三,在企业中会计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在面对一些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不能做到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之不能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社会会计监管较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仅包括了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还有社会的监督。而在社会监督中,因本身监督意识较薄弱,使监督作用无法发挥,监管力度也不大,社会监管弥补了政府监管工作的不足,但是这并不属于政府的会计监管机制,因此政府也无权执行,政府只能做到中介监管。此外因为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不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会监管力量不足。 二、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的措施 (一)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 建立关于国家国有资产会计和审计机制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管的力量。国家的审计机关是依据特定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审计监督的,具有独立性。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的首要条件是要保证审计部门对其实施相关的责任,全面落实会计监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要明确分工到审计部门,这也是达到审计部门履行监督权。因此,为了能够是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就要设立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二)落实社会监管职能 社会中介监督是属于外部监督的形式,根据相关规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检验审查,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资料等进行公正、合理评价的一种监督方式。社会中介监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社会中介监督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定和法律的认可。除此之外,为了使社会中介监管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所以国有企业各部门以及各机关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因此,针对社会监管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对注册会计师队伍进行全面建设,提高队伍成员的的道德素质水平,通过相关规定增加社会监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监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会计监管达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用时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机构的相关职能提升企业治理结构,从而避免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做出错误抉择和违背道德的事情。 2、健全与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制度 加强内部环境监管工作。由于企业资产具备所有权以及控制权的分开,因此我们必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人为了私利将自身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监事会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基础。监事会主要是由企业股东、政府职员、以及企业职员组成的,依据企业相关规定,监事会有权监管财务部门的一切情况,并且可以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严查,监事会的成立能够有效地对会计部门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监事会能够及时反映。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所分析得可以看出,目前一些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仍然有些漏洞,为了保障企业利益与社会经济能够逐渐发展起来。企业必须要重点关注会计监管工作,努力完善会计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作者:陈建华 单位:建德市财政局 会计论文范文:高职教育管理会计论文 1管理会计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现状及原因 1)当前会计类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比较低,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管理会计课程。 高职院校开展会计和财务类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类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记账、做账等财务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教育。以我校为例,之前开设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但是管理会计不属于核心课程,后来因为开设课程的压缩,导致取消了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究其原因,在于会计职业教育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思维中。 2)高职类管理会计教材缺乏,专业管理会计教师等教学资源不够。 高职类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普遍对纯理论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反感,管理会计的教材很多都是理论化的东西较多,没有针对高职类学生的经典教材,相关教学资料缺乏。很多高职管理会计教师并不是研究管理会计的老师,专业师资不够。 3)高职类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枯燥,单纯照搬本科理论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较差,教学效果不好。 很多高职老师没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都是毕业就进入职业教育,对管理会计的实际经验不多,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现状的教学方法。同时,高职教学方法较乱,各种新教学方法和思想层出不穷,但真正适合各自学校的方法不一,大家纯粹为了模仿形式的方法,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效果。 4)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因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和路径,因为学校与企业脱节较为严重,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教学方法枯燥。在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推广校企合作,但因为会计类教育涉及到企业的核心信息,很多企业参与学生培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大量管理会计方法尚未运用到职业化教育中,如作业成本法、企业价值链管理、品质成本管理、战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平衡计分卡和EVA指标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5)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相应专门组织进行管理会计的推广,也没有企业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导致管理会计高职教育的缺乏。 在职业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我国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有正式的机构设置,而管理会计工作却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会计职业教育才会真正繁荣。 2促进我国管理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国家应建立管理会计的专业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出管理会计资格证书,开展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为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应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不断丰富和完善管理会计知识,组织大家进行资格证书考试,推广管理会计,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2)根据市场需求,明确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企业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管理会计一线人才的高职院校应依据市场需求,随之转变教学思维,重新确立管理会计教育目标。会计教育目标不应该仅限于培养财务会计人员,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大量 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日益完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管理会计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继续以传统的观念将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辅助部分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改进和完善管理会计高职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 高职教育侧重学生技能的训练,管理会计高职教育中的教育内容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工作实际,侧重学生管理会计技能的训练。管理会计的技能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目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许多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育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有的学校进行了一些管理会计的实践培训,但基本上还处于仿效模拟阶段,并没有对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起到指导作用。所以,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到学校,也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习,如果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实训室,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入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中。可以聘请校外职业界导师来校任教、指导,培养出符合职业界需要的管理会计新型人才。 4)改变管理会计现有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考核。 在当今的中国,评价学生学习管理会计成绩好坏的传统方式就是考试,而且试卷均有标准答案。管理会计实践性很强,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企业预算和决策提供信息。在这种考核方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高分低能、眼高手低、一到实际工作时就束手无策等现象。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同时,也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如案例分析、实地调查、方案讲解,由学生现场进行分析等等;而对于实训部分,则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管理会计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按照学校课程考核标准要求打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谢喻江 蒋智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基层工会规范化财务会计论文 一、基层工会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情况 (一)机构岗位方面 大部分基层工会都能做到配备专、兼职的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主管、出纳等财务人员的分工及职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 (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不规范,使用科目不正确。如工会干部差旅费在“业务支出—外事活动费”列支,探望病人和职工活动费用在“其他支出”列支,帮困捐款计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工会经费入“会费收入”,会议费、购入固定资产在“职工活动费”列支,备用金和工会工作人员借款计入“借出款”等。 2.报销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要求。报销凭证附件不齐,如,职工活动支出只有发票作为原始凭证,没有详细活动内容和参加人员等,大额活动支出没有活动请示报告、预算及参加人员名单,慰问购食品、订报等无发放清单。 3.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有的单位“其他应付款”记载款项近十年未发生收支;有的大额历史遗留款项长期挂在“代管经费”;有的在往来款里核算投资及投资收益等。 4.预算管理不规范。有的基层工会本级的年度预决算没有编制或未经报批,有的基层工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没有按预算对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超预算支出,未按规定程序追加预算。有的基层工会未开展活动,年底经费结余数额较大。有的基层工会超预算、有的仅完成预算的百分之二十多,未按要求进行预算追加或调整。 5.内控和监督不规范。不相容职务未按规定要求分离,如,收据的购买、保管、使用均由同一人操作,缺少内控制约;出纳人员作为收款人或报销人;个别单位由工会主席或副主席兼任出纳岗位等。有的单位经费支出不是由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而是由行政领导审批。 二、加强基层工会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规范化模板建设 上海市总工会在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上海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模板》,并列示在“上海市总工会”网站上供各级工会下载。模板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决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会计稽核、货币资金管理、工会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第二部分: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了机构岗位、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开设银行账户、账务处理实务、会计基础规范化标准说明和会计监督。第三部分:附件,包括工会的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目录、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往来款项明细表、经费收支决算表和经费收支预算调整表等,要求基层工会从实际出发,抓落实,针对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 (二)强调全过程的预算管理 全总要求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是加强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1.要根据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单位收支情况,确定预算目标,科学编制预算,合理预算经费支出结构,报本级工会委员会和经审委员会、上级工会审批后执行。 2.在预算执行中,要对预算项目执行进行实时监控,规范经费使用标准和手续。每年10月底,根据市总工会财务部相关规定,凡是总支出超出预算的,均应按预算报批程序办理预算追加手续。总支出在预算内、科目间调整的,分两种情况:如果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调增,其他科目调减,则由本级工会委员会和经审会讨论通过即可,不必报批;反之,如果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调减,其他科目调增,则需报上级工会审批。 3.预算年度后,要认真完成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分析,做到查漏补缺,以更好的完成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 (三)完善投资事项决策程序 投资作为基层工会“三重一大”项目之一,必须实行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同时基层工会投资必须在有经费结余的前提下,遵守国家有关投资规定,规模适度,量力而行,效益优先。并按以下流程办理:投资前可行性论证,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工会审批后,列入预算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投入资金或实物,取得投资证明或其他有效凭据,投资后跟踪管理,取得投资收益。投资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应该及时关注投资损益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四)加强基层工会财务人员业务学习 由于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他们由于本职工作忙,很难照顾到工会会计业务,加之有些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对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不熟悉,导致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薄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上级工会要加强检查指导,要针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完善制度,把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作者:陆娟 单位:上海市总工会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经济新常态管理会计论文 一、中央企业是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开拓者 2012年,国资委号召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确定了13个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提升,其中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专题均属于或者涉及管理会计的范畴。近几年来,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交流研讨、编写案例、制定提升标准等措施,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深入发展。各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预算制度与组织体系,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与方法,加强预算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事前算赢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执行监督与考核,取得明显成效。全面预算对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有效地促进了资源配置与运行效率的提升,对企业KPI指标的管控作用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再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例。2009年国资委决定对中央企业进行EVA考核。EVA是指企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盈利能力,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资本成本的净值。EVA是全面考核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多数中央企业EVA考核的权重达到或超过50%,很多企业在集团内部也实施EVA考核。企业通过建立价值诊断体系,即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以资本成本为基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层级和不同环节,将EVA的构成要素从财务指标向管理和操作层面逐级分解,绘制出要素全、可计量、易识别的价值树,揭示价值形成的途径。同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价值树指标中,识别出反应灵敏、影响重大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从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出发,选取国内外优秀企业作为标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明晰价值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甚至业务流程的管理,完善价值提升策略。比如某石油企业将EVA分析与评价引入油气产品的产、炼、销、储,以及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某汽车企业深入挖掘价值增值的关键要素,从生产制造延伸到售后服务与衍生业务,促进了全价值链创效;某机械制造企业要求各成员单位按月编制EVA驱动路径表,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某钢铁企业将EVA改善程度与年度、任期考核密切、全面挂钩。可以说,EVA考核方式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的价值管理与价值提升。在2013年的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向企业提出了开展“精益财务管理”的要求。精益制造是有名的管理会计工具,它通过优化生产与业务流程,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与功用。精益财务管理就是要求中央企业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制度流程设计,降低成本,提升价值,防范风险,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与优化配置、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深度参与投资管理、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加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等,使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实践证明,各中央企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全面预算、价值管理、成本管理、绩效工具、流程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持续推进财务与业务融合,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与实践案例,比如兵器装备的全面预算管理、新兴际华集团的商业计划书、宝钢金属的价值管理、鞍钢武钢的成本控制、中航集团与中国商飞的项目型号总会计师制度,等等。 二、管理会计是企业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 当前,实体经济成本费用持续提高,利润率不断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工成本高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行,能源原材料价格总体上升;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上升。在传统行业续期不足、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毛利空间不断压缩,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低毛利也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企业要持续发展、保持盈利增长,除了调整结构与技术进步以外,最根本的还是成本竞争,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而成本费用控制正是管理会计最基础的研究领域,其标准成本管理与差异分析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与责任中心会计等,是企业最为传统的成本控制工具方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会计是企业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也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工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传统的核算型、管控型向价值型、决策型转变。价值型财务管理指财务要做价值的维护者、管理者、创造者;决策型财务管理指财务要做决策的支撑者、参与者、评估者。而管理会计正是促进价值创造与提供决策支持的一门学问,是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的桥梁和工具。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价值导向的价值链分析与供应链物流、风险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与财务预警方法等,都对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另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也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加快转型。比如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会计服务外包模式的普及,既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将大大解放和减少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现有的出纳、会计、报表等岗位上解放出来的人员或者冗员需要转到管理会计岗做数据分析、做业务伙伴、做决策支持。 三、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管理会计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面临艰难转型,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是经营机制转换,再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前两者已有较多论述,这里谈谈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发现和组织独特的资源交易,为企业带来正现金流。总结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商业模式:工业企业是投资建厂、招聘工人、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回收货款,然后再投入、再生产,没有整合供应链,没有打通价值链,价格下降、成本高企、毛利下滑;商贸企业是先采购后销售,或者先销售再采购,或者采购销售,其中融资性贸易、大宗商品融资有一些创新,而一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把“经”念歪了,导致出现重大经营损失。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是没有竞争力的,必须进行改造和创新,我认为最基本的创新就是“产业、金融和互联网”三个要素的组合。作为一家传统白色家电企业,海尔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靠的就是创新。它新的需求从市场来、从用户来,产品设计从互联网来,设计在全球招标,生产在全球进行,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保持了创新活力。这就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商业模式。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创新有很大关系。商业模式创新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商业模式创新与构建中,管理会计要提供决策支撑、流程设计、成本管控、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服务,所以在商业模式创新中要大力引入管理会计。当前,企业引进和推广管理会计亟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二是企业要加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从企业战略高度推进管理会计实践;三是加强管理会计案例的总结、提炼与交流,加强管理会计成功案例的宣传推广,以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廖家生 单位: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资源消耗成本会计论文 一、企业的成本改革 1.企业成本的区分。 企业的成本是对于商品基础价值和收益的指标,是企业对经济产业和物料的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会计是保证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价值的标准,在强烈的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加深企业的市场经济最大利益的有效获取,保证对于企业的产品物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保证企业可以在源头完成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下的有效化最大利润,精打细算完成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发展。企业成本的会计预算是对于企业产品的相关投入,成本估测,产品销量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收益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整体估算范围,尽快减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加深对于企业的设备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整体的利润收益的最大化。将完全化企业成本与变动的企业成本进行相关分析,是企业的各类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功能,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过程。 2.企业资源消耗会计和企业成本会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随着企业成本会计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模式喜爱,加深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的改革,传统的企业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市场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很难满足企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需要加深企业的资源的整体控制,对企业的资源消耗控制需要以企业的资源和相关成本为依托,建立合理的资源和成本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管理,深化企业的成本会计改革,以新型的企业成本应用模式,完成企业的有效化管理,从而适应企业的资源消耗,保证企业的会计发展,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的进度增幅,推进了企业资源消耗,而资源的消耗会计又进一步地加深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二、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管理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 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一种具有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加深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建立合理的企业会计创新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整体的系统构成,加深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资源合理的管理,保证企业资源消耗成本的战略系统可以更好地发展,构建成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成本内部的资产改善,对外部资源进行成本管理方式的提升,宝恒企业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各种成本会计管理以企业的资源方式进行有效的设定,加深的整体经济市场发展,提升企业技术的成本会计,完成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控制和管理。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特点。 对于不同的成本会计中,资源消耗会计师对于企业的整体服务的资源消耗,保证企业的资源整体数据统计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资源消耗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资源消耗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企业的资源会计优点 1.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发展优势。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和市场经济调控下,企业将资源的有效调整和控制作为优质手段加深企业的会计管理。企业的消耗会计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加深企业对于市场经营下,成本的有效精细化分析,对企业的多个成本配置问题进行资源调控,完成企业成本的管理和分配。 2.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条件。 在企业的资源消耗会计管理中,对于企业的资消耗以足够的资源费用进行支持,加深企业内部的管控,对于企业内部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行合理的统计和控制,保证资源消耗的成本会计管理。但是,企业的资源消耗成本会计在实际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分组的企业管理者模块的物资优化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整体企业的优化没有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对企业的商品经营发展进行成本会计管理和控制,加深企业的成本会计创新,保证企业的成本会计方式的有效改革,使企业在新的市场发展管理机制下,形式适合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价值管理。针对企业资源中的管理问题,对企业的资源会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寻求更加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成本发展管理模式。 作者:鞠文举 牛胜芹 单位: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作业成本会计论文 一、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财务人员未能对作业成本管理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作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这种管理方法过于复杂和繁琐,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手段而言,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过程十分繁复,导致财务人员引入该成本核算方法的积极性很低,造成作业成本法无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其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良好条件。要运用作业成本法,企业就必须要将产品视作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重视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针对各个环节给予科学的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工作,然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没能成功构建完善的生产销售控制体系,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运用创造有利环境。其三,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持。企业要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必须要不断引进各种高科技信心技术,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信息科学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得已经很广泛,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成熟,但是目前还没有研发出专门服务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科技信息技术,无法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二、加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要在目前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作业成本核算意识,首先要根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重新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其次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采用全员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所有员工均应明确自己的具体作业成本中心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养成良好的作业成本控制意识。最后企业必须要针对生产制造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包括材料、动力、设备等各项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重视对企业资源、能源等消耗的控制。 (二)重视人才培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该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同时引导企业财务人员积极配合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作业成本法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明白实施该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作业成本法的学习中。在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初始阶段,企业应该对国内外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况,稳定推进作业成本法应用。 (三)加强部门联系,重视政府支持 企业财务人员应综合分析具体的产品成本状况,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及领导,不同部门针对企业成本实施深入分析及有效整合,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将非增值作业终止,减少相应部门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要调动全体员工的力量,为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及成本归集改善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作业成本法应用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同时也是整个企业的事。另外,企业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例如争取政府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经济支持,推动企业作业成本法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实现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四)加强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是要实施事后分析以及总结。针对作业成本,事后分析值得是针对实际发生的不同作业法以及预先制定完成的成本标准,开展有效对比和分析,将存在的差异计算出来,同时,再此前提下对引发差异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具体责任进行科学落实,从而推动成本责任考核工作,并为新标准以及新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成本差异分析指的是企业形成成本后,针对日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全面分析和研究,挖掘引发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进一步明确具体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环节的目标成本确定提供有效依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成本的减少,提升总体经济效益。针对作业成本控制工作,建议采用定期报告制度,全面了解不同成本资料的控制状况,明确实际成本以及目标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引发差异的原因,制定科学措施进行偏差纠正,为企业奖惩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通常,成本控制中的事中控制在综合性以及全面性上相对比较缺乏,所以,这些缺陷必须要通过加强事后控制进行有效弥补。作业成本的时候分析实际上是事中控制的延续,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以及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新标准以及新方法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法要求在成本事后控制中,针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以及传统预算制度的具体运行方式进行归纳和改进,实施作业实行差异分析。研究事前控制以及事中控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成本控制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为下一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指导,这同时也是事后控制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必须要编制科学的作业成本报表,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报表进行补充完善。 (五)促进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有效结合 作业成本法在可控成本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其它可控性差的成本因素依然可以采用传统成本法。比如,一个科技密集型企业通常需要经过数个生产作业步骤,且重视非财务变量,如产品的设计、零件数量、运输距离等,就应该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因素,达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的目的,并考虑企业中其它不可控成本因素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其它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过程若步骤简单,耗时又不长时,可以考虑继续采用传统成本法,而对于生产过程中所需消耗的多种材料则使用作业成本法,最大程度的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这样将两种成本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互相弥补,既可以提高企业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多的真实成本信息,又成功的降低了成本消耗。 (六)科学开展作业成本核算,发挥其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作业成本核算属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工具。作业成本管理一般由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业绩评价与改进这三大步骤构成。作业分析要求企业对全部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是否具备增值性,综合分析作业项目是否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发生增加,是否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企业实施成本动因分析的过程中,对可以促进企业成本减少的动因进行有效保留,而针对可能引发企业成本增加的动因,建议对其作业必要性实施重点分析,同时制定有效的方案将企业成本降低。之后,开展科学的业绩考核,通过调查客户的满意程度,分析企业不同财务指标来实现有效考核,针对企业生产周期以及利润增长率等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核算,能够发现影响企业成本状况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相比,作业成本核算可以针对企业间接费用进行准确分摊,针对企业作业实施全面分析,将管理引入更高层次。作业成本核算能够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企业管理走向成熟化。 作者:王珊珊 单位: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论文 1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创新思维能力缺乏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对财务会计的开展都十分重视。虽然企业对财会工作有较高的重视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观念科学、客观、合理。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往往只重眼前利益和利润,忽略了长久的效益发展趋势,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只一味应用传统方式,对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工作严格、生硬管理,不懂变通,未能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时刻创新管理策略、方式。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财会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合理,影响企业发展。 1.2内控制度落实度不够 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政策,但没有将重点放在内部控制方面,且很多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导致财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企业财会制度落实度不够、相应制度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3外部监控不全面 很多企业虽已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外部环境的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影响还未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使得外部监控漏洞过多,甚至是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与外部监督沆瀣一气、私相授受,对企业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1.4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设置不合理,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问题,不合理之处主要是指一人多岗的现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量大、内容杂,但却未能设置相匹配、相符合的岗位,导致工作人员较少,不得已而一人身兼数职,难免会因压力太大而在工作中常出差错,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2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的加强策略 2.1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对企业经营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内控工作越做越好,因此,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首先,企业不应该固步自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以提高竞争竞争力、降低成本等目标,不断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手段,持续质量改进,促进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中不断创新、优化,能够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还需注意,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散思维,创新途径的过程中,需结合企业实情出发,不能盲目地效仿、推崇或照搬其他企业的手段,以免出现管理与实际不符、脱轨的问题。 2.2完善并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领导层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内控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及时完善与优化,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严谨、详细,使其能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适当的约束,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以财会制度、内控制度作为参考,并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内部控制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能够做到钱账分离、账实相符。再次,以内部控制制并作为主导,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经营与发展特点,制定年度会计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制度、利润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由专人负责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使财会人员能够严重按照计划与制度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内控效果。 2.3细化管理流程以加强内外监督 外部监督有较多漏洞,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总结认为,企业可通过细化管理流程,来加强内外监督,使内外监控能够互相牵制,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企业应该将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细化,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外部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力求管理的精细化。同时加强内外部监控,通过内部多人负责,外部定期调整岗位等措施,完善优化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使其能够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引的作用,以规避内外部人员同流合污的不良问题出现。 2.4合理分配员工岗位 财会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企业长效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合理分配员工岗位与责任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应该根据整体的管理情况与业务需求,对职位进行分配,尽量做到一人一岗制,以保证工作质量,减轻员工压力。若存在特殊情况,也可允许设置一人双岗、一人多岗,但要保证员工工作量合理,同时还需注意,一些岗位不可同时兼任,以免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例如,某人员岗位设置为出纳,同时不能兼任档案保管、收费等工作,以防范工作中失误。此外,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促进岗位分配合的途径之一,企业除了要引进专业人员外,还应该给现有工作人员提供进修机会,使其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从而胜任并做好内控工作。 3结语 现阶段发展中,我国各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关企业应该提高重视,利用各种手段策略,持续质量改进与优化,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的长期盈利与长效发展。 作者:薛国红 单位:南宁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准则接轨新旧财务会计论文 一、企业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现状 1.新财务会计准则在推广的过程中,大多沿用原则性的定性规定 没有过多考虑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了准则的操作性能。譬如关于企业的资产组合、权益法核算、商誉减值测试、折现率选取等规定以大中企业为模板,并不适用于小企业的操作,在中小型国企中,会计准则操作性不足的客观现状,主因除了推广经验欠缺,而且很有可能过于依赖旧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习惯,但也并非旧财务会计准则需要予以全盘否定,在新财务会计准则操作时,依然有必要承接旧财务会计准则科学之处,做好两者的协调平衡。 2.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发现新准则的对旧准则的补充规定不够明确 仅限于个别具体事项,影响实务操作的有效把握。譬如企业在合并报表的时候,资金流通权管理难度大,不利于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控制。这种规定的盲点,主要是因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经验不足,尚未在实践当中检验出具体的良莠,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推广实践中,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需求和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准则规定内容。 3.不同企业的规模和层级各不相同,其体制与行政因素的适应程度 直接影响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譬如企业的财务会计考核,随着利润的增长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的改变,企业更为重视利润的上报,对于职工薪酬、升迁等个人利益未能兼顾,使得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掺杂太多的主观因素,不利于新旧财务会计准则的接轨。 4.在特殊经济形势下的适应性有待提高,譬如金融危机 由于新财务会计准则没有综合考虑会计的变动因素,而仅仅考虑业绩的考核,丧失了企业会计转型的主动性,尤其是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关键性阶段,如果企业在会计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对企业准则的理解和把握不深刻,会影响企业相关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种情况尽管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一旦出现,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覆灭,尤其是中小型国企,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为此对于新财务会计准则是否能够适用于特殊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详细情况,通过接轨磨合进行确定。 二、企业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的建议 鉴于企业新会计准则在应用时存在的弊端性问题,在此针对中小型国企的会计管理工作,要求我们掌握企业在接轨准则时的基本情况,对企业管理结构进行改善,提高新会计准则执行的适应性水平,以及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前瞻性等,实现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 1.企业管理结构的改善。 企业管理机构是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制度环境的营造主体。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历史的包袱会影响企业执行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效果。但由于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譬如业务资金不足等,要求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正面要求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的基础上,协调好监督经营和日常经营两者的角色,同时还要紧密联系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致力于企业的成本科学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笔者认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予以完善,提出企业管理机构改善的新思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开辟新途径。 2.会计准则执行的强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财务会计准则执行的适应性,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认识水平,加强企业一把手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工作,尤其是董事会和总经理等管理人员,要提高他们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确保新财务会计准则能够得以强制执行。 2.2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得财务会计准则能够得以尽快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实践当中,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另外还要主动与相关监管部门的联系,建立新的培训学习渠道,由专家牵头指导相关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更快适应新财务会计准则。 2.3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要针对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业务工作,其中包括标准、程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提高企业维持资金流入和流出平衡的管理水平,以及减少企业资金闲置现象,企业应积极参照相关指引政策监督检查企业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将新旧财务会计准则接轨落实到位。 2.4企业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结合企业内部确认制度、中介机构评估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提升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可靠性,以及降低新财务会计准则执行时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风险。 2.5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强化,譬如没有确认的财务资金流入,应结合可抵扣的资金亏损金额差异,在出现坏账损失时,将损失从坏账准备中分离出来,避免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增强资金流入风险的控制。 3.实现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 新财务会计准则与旧财务会计准则的衔接,要体现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以便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譬如新财务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某些企业的会计科目成本类科目不明确,而且成本范围和口径不统一,以及产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而新财务会计准则不仅要求以固定的时间测算商品的服务成本,在成本科目之下,归集了明细科目,并且通过对商品服务效率的科学考评,按照经济类别设置企业会计支出科目,以确保财政核算指标口径的统一。除此之外,新财务会计准则还加强了成本核算和控制,配比了收入与费用的因果关系和时间的一致性,这对于企业商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情况来说,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为此,新财务会计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我们不需要续提报废的固定资产,并将固定资产历史的财务会计信息登记在备查簿中,可作为企业日后购置固定资产的参考借鉴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应用新财务会计准则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新财务会计准则的适应性问题,了解新旧财务会计准则在接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掌握新财务会计准则应用的难点。新旧财务会计准则在接轨的工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治理机构,为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新财务会计准则的认识水平,同时加强新财务会计准则相关的培训工作和规范公允价值核算等,实现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前瞻性。 作者:杨雪梅 单位:天津市天材伟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会计论文范文:税务会计及计量属性财务会计论文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1.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准确计量。因此,它们主要的不同就是它们的计量对象和计量目标的不同。 1.1关于历史应用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 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来说所占的地位比例比较明显,因为历史成本准确可靠的一些特性,这比较符合税务会计中税法对计税基础的要求,所以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占了很大一份优势。然而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虽然对于财务会计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下,衍生出了许多新生的金融工具,这使得历史成本在财务税收的地位减弱,而财务税收则以公允价值作为它的主要的计量属性。因此,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说,它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明显要低于在税务会计中的地位。企业的资产一般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的,在企业的税务会计中,因为历史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税收会计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的,而在财务会计中,最初的计量是采用一定的历史成本计量,但在后续工作中会运用到很多其他不同的计量属性。这就是历史成本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所采用的程度上的差异。 1.2关于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 税务会计最主要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在采用历史成本的时候,要满足的条件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这样一来,就需要拥有相应的交易记录。而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市场价格等相关的信息不够准确可靠时,税务会计在这种情况下才会退一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公允价值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只是作为补充,而不是首要的。但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公允价值则是它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它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使用范围很广,在所有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这是两者在适用范围方面的一些差异。税务会计在进行计量时尽量回排除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一些市场风险,这样它在税法的依据下,使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税务会计下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在计量中,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现代财务会计的迅速发展中又衍生出许多金融工具,但这类业务的核算,更多的都需要用到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公允价值只是一种市场价格,它只是为了税务会计计税服务的,那么公允价值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就是一种预期价值。这是它们在采用目的方面的一些差异。在税务会计中,对于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是有一定的限定的,它仅仅是限于在无法确定市场价格及资产的不确定使,它才会采用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但主动权和决策权不是在自己手中掌控的,这要取决于相关的税务机关。而在财务会计中,在三种不同情况下,资产在市场上的一个参照性的报价,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报价,可用相关类似的报价进行适当的调整,再者,但都无法确定时,就可以采用多种估价技术来估计公允值。因此,对于估价方法来说,财务会计的估价方法层次比较多样。这是它们在估价方法上的一些差异。 2.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相同之处。 历史成本对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重要的计量属性。在企业的相关税收方面的资金活动中,税务会计要用历史成本进行准确的、真实有效的计量。在财务会计包含一些税务会计事项时,税务会计都要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报告。历史成本的可稽查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这决定了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二者都要以历史成本作为最初的计量。当然,相对于税务会计,历史成本是作为它的首要计量属性。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以重置成本作为补充的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除了历史成本计量这一计量属性外,还需要运用其他的计量属性最为补充,因而重置成本也只是作为它的补充计量属性,多应用于财务会计的盘盈固定资产方面的计量。在税务会计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在两个地方可以运用到重置计量。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适度的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候都是要以适度恰当的原则,有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限定条件的。如果对引入公允价值的环节不加太多限制,很可能会出现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可靠,甚至会引起一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在双方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公允价值的运用的,他们都是根据一定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其金额,我国在金融资产交易初步形成市场的时候引入了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企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来确定企业以非货币形式获得的各种收入来源的金额。 二、结语 就目前来看,税务会计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税务会计的实务,而不论在会计的计量属性还是理论研究上,财务会计体系都已经日趋成熟。我国在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准则,而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并没有明显的存在于我国的一些税法法规中,但是它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都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异同之处,但它们在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中担当者重要角色,因此,在理解和有效运用它们的同时,两者在计量属性方面的差异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糜迎桃 单位:南开大学 会计论文范文: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论文 1改革意义 (1)有助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2)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专业教师能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能促进我校培养符合市场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后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提高我校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水平。(5)还可以为会计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为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现状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拓展,又是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财务会计还是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及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这些资格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各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操作技能。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形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2.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2.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4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5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6实施方案 (1)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2)和往届毕业生进行座谈或其他形式的沟通。(3)内容与岗位及业务流程一体化教材的选取。(4)带领学生去企业或者事务所参观,为他们选聘校外老师。(5)规范并强化实训教学,且实训教学参照企业财务部门进行。(6)一边进行理论研究,一边在卓越人才班中进行试点教学。对教学单元修改完善后再进行大面积的试点,并与其他同类院校进行交流。(7)让学生在假期到企业挂职,真正让理论作用于实践,反过来再理解理论。(8)排课时,积极配合想在企业挂职或者兼职的专业老师。 作者:孙玲玲 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论文范文:公立医院改革中管理会计论文 一、在医药价格改革中的应用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之一是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并配套实施价格补偿、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之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由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收入三部分组成,“以药养医”现象比较突出。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后,医院结余来源由原来的三项缩减为医疗服务与财政补助两项,恰当应用价格补偿机制、合理设置医疗服务价格是确保补偿机制改革成功的关键。管理会计中的定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顾客导向三种类型。以公益性为本质体现的公立医院,其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常见的有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和盈亏平衡定价法等,经常运用到管理会计中多元化成本概念、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关键应用公式有: 1.成本利润率加成法:产品单价=单位制造成本×(1+成本利润率)。 2.资金利润率加成法:产品单价=单位成本+(资金占用额×资金利润率/产品数量)。 3.贡献毛益率法: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贡献毛益率)。 二、在医保支付改革中的应用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的要求。医保供方付费方式按具体实施办法,可分为按服务项目、按服务人头、按服务人次、按住院床日、按病种、总额预付、按工资标准、按绩效、混合支付制等支付方式。之前,我国医保供方付费方式以按服务项目支付为主。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DRGs)是目前国际上最为理想并且科学的病例组合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我们应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以满足医保支付改革的需要。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是以医疗活动为中心,通过对成本发生消耗的原因即成本动因的确认和计量,以此作为标准来分配成本,是从资源到作业,再由作业到医疗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是上述成本核算的核心方式。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应用公式有: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直接成本+∑成本动因成本。其中: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将卫生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的依据,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卫生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和标准;作业动因是将归集到作业成本的费用分配至成本对象的依据,反映成本对象对作业成本的耗费情况,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标准。 三、在改革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公立医院改革议题中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提出“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说明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制度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的特殊导向性和推动力,将对公立医院改革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评价公立医院改革的得失;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的偏颇;促进形成改革基本路径;确保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常见的评价方法有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以行为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法,也有以特质性为对象的绩效评价方法。比较推崇的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管理会计中的平衡记分卡由四个部分组成:财务(Finance)、客户(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分别由外部评价指标和内部评价指标、成果评价指标和导致成果出现的驱动因素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短期评价指标和长期评价指标四个方面的平衡组成。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可以根据平衡计分卡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患者、服务流程、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确定一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确定二级、三级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其中:二级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患者负担、患者信任、缺陷管理、服务效率、医疗质量、科学研究、职工成长8个指标;三级指标包括成本结余率、人均创收、药品比例、均次费用、病人满意度、纠纷发生率、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医疗质量、科研能力、学历职称等12个指标。 四、在完善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办医,目的是引进竞争机制,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为此,公立医院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实现内部精细化管理,积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抓住预算、投资、采购等方面的重大经济事项管理,提升其在医疗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完善医院内部管理。 1.标准对照的差异化分析。 将核算对象如某一科室确定为成本中心,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即标准成本,将实际发生数与设定标准进行比较与差异分析,以找出成本控制的着力点;为进一步约束易受主观性影响的变动成本,需拟定各核算单元的定额消耗考核目标,定期考核并找寻原因,以实现公立医院的成本领先优势。 2.实现全口径透明化预算。 公立医院应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8月31日财政部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充分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方式方法,实行全面预算,注重预算管理的公开化,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应用管理会计中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获利指数(PI)、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方法,对基建项目、设备购置等重大投资事项进行经济角度可行性论证,计算比较决策方案,以提升公立医院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4.库房物资采购保管管理。 公立医院应当运用管理会计中有关存货管理的ABC分析法,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控制办法,以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公立医院还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经济订货批量的理论,注重库存物资成本控制,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作者:李乐波 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 会计论文范文:基本理论下环境管理会计论文 1现有会计体系的缺陷及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1.1现有会计体系的缺陷 面对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战略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系统过于注重财务信息,而环境战略所关注的环境绩效,有许多是不能表现为财务信息的,一般只适宜表现为非财务的定量信息,有的甚至无法量化,而只能作定性说明。即使是那些能够以财务信息表现的绩效,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会计的控制职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环境管理的需求和会计系统的局限迫使人们寻求管理会计系统的改进,以使其能够反映和控制环境绩效,为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服务。 1.2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首先引发的是人们关注环境负债及其在财务报告的披露。Peace(1990)首次提出环境核算的概念,Gray(1990)研究了环境问题对会计的启示和会计界可能对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从而掀起了人们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重视。环境会计研究,也因此从社会会计研究中以单独的名称独立出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会计研究迅猛发展,出现了与各个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交叉互补的趋势,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在宏观层面上,联合国1992年提出了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系统(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的研究,中国也开展了如何建立中国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研究。在微观层面上,环境会计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和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研究。1999年,联合国成立了“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并召开了第一会议,统一了各国实践的名称,首次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同时号召各国政府积极促进推行环境管理会计。 2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 Schahegger等(1996)首先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认为环境会计主要涉及记录、分析和报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和既定经济系统(如企业、工厂、地区、国家等)所产生的生态影响的各种作业、方法和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在上述专著基础上发表了新作,正式使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名称。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SMA,1996)指出环境会计是“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在嗣后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过程”。该定义基本上从传统管理会计衍生出来,突出其信息加工的本质,并侧重于为决策者服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8)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设计和实施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对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进行管理”。该定义将环境管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管理,这与其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一致的。Bennet(t2001)认为与环境有关的管理会计利用会计和相关信息为内部管理提供支持,是“生成、分析并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优化企业环境和经济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该定义将环境绩效置于经济绩效之前,是为了突出其环境倾向,并表明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同等重要。1999年联合国统一定名环境管理会计,认为环境会计可以是国家会计,也可以是企业会计,涉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内部和能够货币化的外部成本。联合国采纳了ECOMAC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对财务和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使用,从而将环境和经济政策综合起来,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ECOMAC,1996)同时指出,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经理作出资本投资决策、确定成本、进行产品或流程的设计决策、绩效评价以及一系列的面向未来的决策。环境管理会计可以看作是决策支持工具,同时也是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用来将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和经济信息综合起来以便作出更好的经营和环境决策。在联合国2001年的报告中,又将环境管理会计广义地定义为“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量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以利用”。(UN,2001)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环境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包括财像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则是共同的。综上所述,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基本上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都是为了区别以服务于外部使用者为主的财务会计而提出的。多数定义仍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认识环境管理会计,但对信息处理类型,有的则只强调成本信息,或内部化的财务信息,有的则同时强调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而内涵最广的当属联合国的提法,要求包括外部成本和外部性的信息。 3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目前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各国也都将其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热门发展方向开展研究。这其中美国的相关研究更为丰富,相对而言,美国的环境法规更加严厉,因此企业可能会导致的环境负债风险也就更为突出,因此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关注度也更高。由于与美国的地缘关系,加拿大的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也较为热门。而在欧洲,其关注点着重集中于能源、原料和废物等物质流动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环境管理会计寻求降低耗费、提高效率的方法。在中国,由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有待进一步拓展,源于实践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几乎为零。更多的研究导源于研究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走的是一条理论促进实践的道路。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国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过,由于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环境管理对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的专家工作组,积极促进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可以预见,政府的参与将大大推进中国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由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很大程度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决策质量,使企业的决策行为符合环境法规要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很强,纯理论性研究较少。从相关研究文献看,各研究认同环境管理会计为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加工整理服务企业决策。因此,对于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可以视为现代先进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环境成本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美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分类,以及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的区分等,还是为多数人所接受。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者需要加强与环境管理研究者的合作,借鉴环境经济学计量环境影响的工具,才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所突破。目前在内部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无形环境成本如何计量,其范畴应当包括哪些,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而从应用的角度看,主要研究文献基本集中于短期决策,一般都是探讨可能如何应用。但是,对于一些考虑环境因素的长期投资决策工具,战略规划和控制如何应用环境成本信息,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如何构建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和谐统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使改善环境绩效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企业环境管理战略,乃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以及企业如何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要求,如何将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态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如何将环境管理会计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等众多问题,都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玉勤 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论文范文:会计分权下会计信息管理会计论文 一、会计分权下的会计信息管理 (一)会计分权 企业要长期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从资源配置、管理层设置、重大决策程序、关系部门关系组织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尽管企业的组织变革会根据企业具体所面对的环境差异各有侧重,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种共同趋势,即从传统的事业部制向扁平化的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N-FormOrganization)演变。这种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强调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被统称为组织分权。会计分权,是下属业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在会计决策上享有自主权限,能够自主设计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以及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 (二)会计分权下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集权会计信息系统下,要求下级业务单元提交的财务报告要标注规范,并且上、下部门采用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政策,会计信息上交之后,上级根据会计信息对下级进行各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和指示。而分权会计信息系统是在原则上使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政策和操作方法,但下级业务单元可以相对灵活地选择具体的制度、政策,并且下属单位能够参与资产评估、定价、成本摊销等决策过程。总的来说,集权意味着上级对大小会计事物是全部处理,各业务单元没有自治权利,而分权则表示下级业务单元在会计决策上享有相机处理财务问题的权利与自由,甚至包括即使最基层的单元经理与会计人员也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具体选择集权还是分权,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产业类型、市场环境、内部人员素质等内外因要素具体分析,且分权程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会计分权的管理优势 会计分权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各业务单元的会计业务与经济业务本身有直接接触,更了解市场环境与工作的具体细节,单元会计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分权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协助经理人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分权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集权模式中传递会计信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传递过程中会损耗一定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机会成本。 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分析 会计信息如果能够全面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并且能够被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适用于决策和评价,则可以认定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效性。在此前提之下,管理者可以使用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对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经济决策的。从理论角度出发,可以把会计信息本质属性定义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本质属性说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一)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相关性 在决策有用性下,相关性的定义是: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把握整个经济区间内经济活动的结果,让决策者能够根据信息进行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预测,亦或纠正先前预期错误。相关性的理论基础是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这是因为会计信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记录,而相关记录能够反映市场和企业发展动态,所以信息同时也有预测价值。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决策之后、生效之前,对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及时的提示,对于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及时性起到重大的影响。决策本身就是总结过去、预测未来而做出经济计划的过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回答的是“信息内容的选择”和“报信时间的把握”的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的实体内容,二是时间的限制条件,对于企业决策而言,都是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另一属性。可靠性的定义是保证会计信息合理抛出错误和偏见造成的影响,本质地反映它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信息属性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而言应具备准确、忠诚的特点。由于会计信息是以数据表现经济现象,本身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依靠准确的数据,才能进行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对于相关性而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解决的是“如何报”的问题,包括选择与经济评价结果最相关性最强的经济事项,保证会计信息尽可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所需求研究的经济现象,避免可能出现的偏见和错误。 三、会计分权下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转变 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使用会计报表信息辅助领导决策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为企业转变管理会计师角色,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决策、实行分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分权模式激发了下级单位管理会计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和提升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积极性,使管理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发生转变。 (一)基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师角色定位 1.辅助CEO的“智多星” 在过去,管理会计师在决策中的角色一直被视为单纯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当前管理会计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管理会计被赋予了履行决策、制定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管理会计师应是CEO的“智多星”,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者最有力的军师。在工作中不仅要把握现有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也要控制未来各种经济活动。 2.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诸葛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分权促使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成本管控,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在企业中工作范围,尤其是在确定企业经济活动、资源配置和产品发展设计、物质采购、产品分销、营销或售后服务等的产业资源分配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基本上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成本核算职能进一步发展为战略决策、业务合作参与者。身为管理会计师,必须有强烈的规划意识,要为企业谋算、预估未来发展路线,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工作,而且要能独立设计核算规程,帮助企业衡量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提供应对风险的实际策略。在企业管理中,因企业资源有限,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资源分配压力,管理会计师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有效地完成决策中的资源组织工作。同时,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监督资源运用的效果。 (二)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师角色转变的发展策略 1.从外部环境出发 (1)对会计管理师的决策参与环境进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制度环境,我国虽然已经有了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见,但是目前企业的实施情况良莠不齐,所以必须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2)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我国多数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很多管理会计工作仍包涵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虽然有部分企业成立了诸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部等管理会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师与管理会计师的分工却并不明确。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明确管理会计师的权力、职责和权责范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会计师和管理会计员工管理和监督,促使管理会计部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会计信息。(3)配合相应的监督机制。因于会计师或者管理层本身也可能出于一定的动机,而没有严肃执行会计准则,因此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通过审计准则、监管制度、会计人员评价机制等,保证会计师与管理层都能够遵守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 2.从管理会计师的个人内在发展出发 公司要加强管理会计师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发展、会计制度变迁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加上企业发展也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都意味着管理会计师的责任日益增加。然而不同管理会计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经济背景等都会直接影响决策判断的准确性,因此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对其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判断能力、职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的综合型管理会计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四、结语 在会计分权管理模式下,业务单元管理会计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的出具者和业务单元经营决策的谋划者之一,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便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业务单元管理层的决策有用性。 作者:陈思语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会计论文范文:企业实际应用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也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分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措施,结合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相应的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最为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即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2)目标: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具体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3)职能: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预测、规划、控制和评价等;(4)工作程序:一是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作为管理会计的业务对象,予以确认;二是以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的数量进行明确;三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理和归集,进行统一的记录和分类;四是对经济活动发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评估;五是结合评估结果,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编报;六是将整理好的信息提供给相应的信息需求者。 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在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从目前来看,已经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了成本、价值管理,由原本的项目和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和战略管理,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方面同样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影响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管理会计意识有待加强。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会计应该是一种管理行为而非核算行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会计意识相对薄弱。一方面,管理会计人员缺乏独立的地位,受其他管理人员的制约,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会计不够重视,认为会计工作的关键在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知识附加成分,可有可无,同样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2.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证管理会计合理应用的重要前提,而在实际应用中,影响管理会计作用发挥的外部环境,一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方向性指导;二是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处于相对平等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三、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对策 针对当前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强化,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应用环境的限制。因此,要想保证其功能真正发挥,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解除环境因素对于管理会计的制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健全和完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另一方面,应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改革,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2.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因此,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确保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管理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简化管理会计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提升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水平,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开发适应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软件,同时加强对于管理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促进管理会计向着电算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应该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确保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陈剑锋 单位:河南同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语文电教论文:高中语文电教思路探究 本文作者:谷守磊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车轴山中学 导入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无疑会让学生激情万丈,所以设计好导入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步。笔者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孝女当家——孟佩杰的视频,对于理解散文主题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上完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说一声“妈妈,我错了”“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再如,在教学《琵琶行》时,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导入,让学生体会琵琶演奏的特点。这些电教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握文章的特点和主题。有了这些做铺垫,上一堂好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主题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教学的主题是新课的讲授,通常语文课堂会进入程式化:介绍背景——朗读课文——结构分析——主题归纳。长此以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陷入课堂沉闷、效率低的误区。笔者把电教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再和课文讲解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兴趣更浓,印象更深,效率更高;教学曹禺的《雷雨》时,放映电影版《雷雨》的有关片断,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就能清楚了解周朴园统治的家庭和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很快把握住周朴园自私虚伪、冷酷专横的个性特征,体会到时空集中、矛盾集中的戏剧特点;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录音带和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MTV,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讲《从宜宾到重庆》,可以播放《话说长江》“从宜宾到重庆”段的录像带,学生可以一边听着缓慢的、浸润情感的解说词,一边观赏一幅幅风光绮丽的画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祖国大西南的风物人情,体会课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等。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弥补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扩展知识面。 拓展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能不能让学生课上思考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提高能力水平,用以指导人生,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电化教学无疑会为问题的解决起到辅助作用。结合近体诗教学,观看视频《唐之韵》,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笔者结合网络多媒体,向学生及时介绍地震的灾情,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题词“多难兴邦”,遇难母亲最后留给孩子的短信的新闻视频这些都彰显了大灾面前人性之美。事后学生自发地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笔者又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的安全教育。学完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学生不满足人们原来对作品谱的曲调,又为其谱了新的曲调并进行演唱,一时轰动校园;学完房龙的《“宽容”序言》之后,学生根据家乡故事,自编小品《仁义胡同》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演出;又由学生在全自动录播教室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无名之死》,均大获成功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掌握,锻炼提高了组织、表达等能力,做到了展示才华、健全人格、拓展视野,更主要的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谁敢保证这里不会出下一个文学大师,下一个表演艺术家,下一个导演,下一个民俗学家呢? 感想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才能更好地诠释它,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多媒体让教师把握时代脉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大容量、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系统地建立起语文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可以说,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经之路,它的广泛使用必将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以电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综合的、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以电教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就像一个磁场,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好风凭借力,助我教华章。采用以电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像一片沃土,值得教师去辛勤耕耘;似一棵新芽,值得教师去精心培育。 语文电教论文:中学语文电教应用思索 本文作者:王艳辉 单位: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初步探索出的简易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电教可用于微机娱乐和教学娱乐。微机娱乐活动是用来学习微机知识的;教学娱乐则是用微机来促进生成竞赛的学习气氛,从而把知识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孩子们利用微机系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完善。该方式方法在培养优秀生和辅导落后生的教学中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初中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性、集合性和实战性特点,给电化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初中语文电化教学,实践证明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初中语文课文里存在许多难以表述定义、表象和规律,远远超出孩子们理解能力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阻力和教师辅导上的难题。比如名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里关于月色的刻画,初中孩子理解时有一定难度,语文老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视频方法,把这种难以理解的月下美景播放出来,让孩子们实际感受一下,比老师生硬的讲解要生动许多,便于孩子掌握知识要点。 电化教学的突出特色其实就是生动形象,初中学生的思维又是普遍以形象思维作为平时思考的主体,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特殊性,提高孩子们的情商,创设极好的教学氛围。③古今大串联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东西的时空变幻性极强,而电化手段则可以体现独到的特色。比如,语文课堂上,出现涉及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点的物象,孩子们不能正面感受其特殊性,电化手段教学就可实现跨越古今时空的大挪移,再现当时的情景,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不可回避的问题 电化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有“不怕乱用,就怕不去用”的思想,造成在工作中强硬使用不当电化方式,将微机授课这样的全新模式生硬带入语文课堂,使原本很有秩序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的原有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往往存在人物差异、地方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等,因此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绝对不可盲目引进,简单模仿。 目前各地很多硬件建设良好的学校,表面上拥有较好的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课堂,其实质还是没有离开“一言堂”,有的甚至完全脱离现代语文教育理念,这样先进的电化手段其实对改进传统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素质低下的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随意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或大量布置课堂练习题。先进的手段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成为应试教育思想浓厚的老师的“法宝”,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今后方向 电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利有弊,但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其利大于弊的优点,如果一味夸大弊端,势必让这项新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夭折。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广大老师要刻苦学习,拥有更多电化教学知识,掌握更多多媒体的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编写和制作,真正把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上来。 语文电教论文:小学语文电教媒体教学思路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也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人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假如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味地运用传统手段,要求学生反复地临摹或抄写。就会造成学生对书写作业的厌恶.进而影响对识字、写字乃至整个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电教媒体,造成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再加上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字的写法。例如:对于某些笔画较多的字。我就采用投影复片的方法,一笔一笔分解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记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还能准确掌握书写的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传统的方法,让他们不看投影边学边画边书写。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记忆就比较深刻。 二、利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比如说,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大榕树等需要观察但又无法挪动的事物带上课堂,可以解决“黄果树瀑布由上到下的景象变化”等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问题借助录像中鲜活的画面。教师可以采取定格、回放、局部放大等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很多情感、处境已经远离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无法感同身受,造成理解上的难点。例如《船长》一课中,船长命令大副对不听指挥的人开枪,这令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此时,播放人们争抢救生艇的混乱场面,学生通过观察就会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险和时间的紧迫。这样化难为简,自然理解了开枪命令的必要性,对船长的机智与果敢更加敬佩了。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为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是凭借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O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看幻灯投影故事的主要情节,想象故事开头,续编故事;看配音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等等。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教师先用录音与幻灯将学生带人故事情境,让学生听故事,看画面;接着关掉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然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编故事;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当堂完成,而且正确率较高。这样的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愿学、乐学,而且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四、利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素质 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如在公园里赏菊后,我们就可以在习作训练课上再播放观菊时的录像片段,启发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句。描绘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菊花,特别是花、枝、叶的形状。接着练习写片断,然后用实物投影或幻灯投影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评析。通过交流、评析、修改、对比,学生收获不小,就连后进生也找到了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而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我们恰好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见其色,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再次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的能力。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以达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媒体教学论文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的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名于心而不名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然学生感知。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另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俩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争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一次与湖中的鱼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的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执教《燕子》时,我通过电化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和自然环境中体会较难理解的语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呈现方式,既形成具体又方便快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新理念,即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自由、探究”学习方式我对所教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学习资料这一学习形式,作为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课堂就一定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草原》一课,我采用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感受,突破教学重点,感受蒙古大草原的景和人,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首先,依据文中的语言描绘,我将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色制作成幻灯片,然后让学生边理解文字,边观察蒙古大草原的图画,边欣赏《草原牧曲》。最后,利用幻灯片超级链接的方法,在草原风光一片中接入“襟飘带舞”的蒙古人民、“急驰”的马,使“景”“人”达到意境的协和,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把课文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悟,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蒙古大草原景的“壮美”、人的“好客”这两个教学重点有了充分理解。通过电化教学,不仅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就能教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优化管理论文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月食》一课,关于月食开始和结束时月亮样子的变化,书中描绘得十分形象而细致,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光听老师对这两段文字深入浅出地扣来挖去,就完全搞清这两个恰恰相反的变化过程,并非一件易事。即使当时背下来记住了,稍过一段时间便会出现搞混或淡忘的现象。看来,光凭教师的嘴巴和学生的耳朵,教学效率是很难提高的。 如果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给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建立语言与物品、数与形、色彩与形体、文字与环境的联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声画并茂促兴趣「激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例如《看月食》一课,在讲日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也就是课文的第4自然段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的变化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动画边注意听与课文匹配的解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彷佛把他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天体之中,强化了第一信号系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表像,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缩短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彩图排序促智能「转化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学获得知识的前提。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 在讲《看月食》一课时,我事先通过计算器设计了显示月亮形状及颜色变化的七张彩色图片,然后打印出来,课前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学生经历声画并茂的初步感知后,启发他们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准这段话中写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月亮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把七张彩图按顺序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读书也读得分外专心。在认真阅读、找准关键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摆图了,大多数同学摆得又对又快。 运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的现象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多种感官同时激活,进行观察、阅读、思考、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语言文字,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三、文字显示促过程「强化 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将知识结构「硬塞给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不是让学生铭记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某些结论,而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把七张彩色图片按顺序摆好后,我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打出第4自然段文字,然后请学生板演,并让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找出的显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下加点。诱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比较,找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到小的,并指出,正因为有些同学专心读书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所以摆图又对又快。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懂得结论的获得应以本为本,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第4段课文,既方便了板演学生,又直观地给在座的学生演示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习过程。 四、综合运用促理解「深化 学生搞清了月食开始时月亮样子的变化,是否真正读动了课文的这部分内容呢?我看并不尽然。于是我先请同学们观察7张彩图,看看月食开始时除了月亮的形状在由大变小地变化,还发现什么也在变化?学生很快发现月亮的颜色也在由明到暗地变化。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从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中找出写月亮颜色变化的字、词,学生不难找出开始是「玉,最后是「红铜色。然后我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亮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直接找文字屏幕上的句子回答,学生又顺利找出是「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我再一次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开始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看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月食开始时的景象。 在这里,教师先继续利用图片和文字屏幕,引导学生找出月亮颜色及此时天色的变化,使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时再配上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印证书上的文字,为复述课文设置了梯度,而且易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存储下来,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像这样,教师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在此基础上,理解月食结束时月亮变化过程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手段管理论文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媒体教学管理论文 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倒重点的不同,提出了“侧听、测说。侧读、侧写”等几大类的划分。本文单就这一学科,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侧听说,强化语音听说训练 1.借助录音教材,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无迹可寻,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电视及录像,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的说话。演讲、辩论是听说训练中深层次的内容,它要求“话”、“表”结合,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还应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语言。这若单从理论上阐明操作要领,而没有可参照的示范,要让学生在此项训练中有所成就是很难的。录像。电视的介入,则增强了它的可感性和可仿性,便能使学生演讲时侃侃而谈。 初一年级有《怎样讲故事》一课。 能讲好故事,是听说能力中的高层次。培养这种能力既困难,也很重要。 我校开了一堂公开课,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首先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知道讲故事的要领,接着播放《刘纯燕姐姐讲故事》的录音带,体会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L的要求,然后播放中央电视台动画城中董浩叔叔讲故事的录像,着重注意其中的表情、动作。姿态,再让学生讨论、分析所看所听范例的优点及其可借鉴之处。最后组织学生模仿着讲故事,要求“话表”结合。大家现‘渺”现卖,现学现用,成熟而又形象地表演赢得了在座百来位老师的掌声和笑声。 另外像《要说普通话》、《说“话”》以及第四册中的演讲与辩论,我们都运用了电教手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播放音乐,进行诗歌教学 “诗言志”,诗歌感情深沉而内蕴,讲意境。这使得诗歌教学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诗的深层含义。选用与诗感情相协调的音乐能映衬出诗的意境与内涵,使内涵之情外露成可以感受的音乐,诗的教学在诗配乐的潜移默化之中逢难化易了。 二、侧读,置阅读于有趣的情境中 侧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电教媒体作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一篇新课文,学生是否学得起来,能否积极开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入新课是否成功。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设计一个良好的导人语,就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去。 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水平不够,课文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更需要采取电教方法。当然这就需下一定力气设计制作一些音像资料业如在上《说“话”》这一课时,我们就先设计了一段录音对话:闹市中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人各不相让,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而另一段则是车厢中一人踩了另一人的脚,由于相互谦让.风平浪静。从而引出说“话”,这样做学生很感兴趣,课就容易上好了。 2.播放电影录像,设置特定情境或印证课文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如《木兰诗》。《青山处处埋忠骨》、《牛郎织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若选播其中的片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与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像《木兰诗》,是一篇腊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播放相关情节后,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 3.利用投影片,使细节内容形象生动 投影片是现成的音像教材,教师也可以利用透明胶片自己动手制作。 如在讲《变色龙》那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升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自己动手,利用胶片制作综合复习系统图表,以利于串点成线,联线成网 在综合复习中,将所学知识综合成系统网络图表,并将其绘制在透明胶片上,即可投影使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多班次重复费时的黑板书写,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信息储备,重温各种知识,进行整体比较。既言而有据,又大大减少复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对提高复习效率和总体成绩大有种益 三、侧写,优化作文教学 1.利用录音、电视等视听媒体,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响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感受艺术铁力,引发学生对其内容、主题、意境的联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们利用《东方时空晨曲》,让学生反复听,再描绘晨曲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与情境;用录音机录下1996年五四联欢晚会节目,再根据录有写联欢会。通过这些听的感觉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确有很大帮助。 2.利用投影片,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语文写作涉及面很广,有些写作内容学生一时难以清晰回顾。尤其是说明文,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由于缺少实物观察,学生可能不甚明了。若采用投影胶片或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写动植物之类的作文时,要求写一篇命题作文《蜡蜒》,此时学生感觉不好写。我们便利用生物投影片,并制作了3幅画:《蟑蜒在水面上疾掠》。《蜡蜒复眼的特写镜头》、《蜡蜒捉虫瞬间人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错蜒的特殊复眼、飞行本领高超、捉虫才能超众三个特征,写起作文来就胸有成竹了。 3.利用投影,当众评改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参与。一般学生,只是看了老师给的分数和评语就了事。这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利.而我们则是先把全班学生的作文先观看一遍,挑选了三个档次的作文,让学生写在透明胶片上。全体同学面对投影的典型例文讲评。老师则在投影片上做些简单记号,或在黑板上简写他的讲评,反复地改,充分地议。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民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体味到写作的不够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满足,记忆深刻,同时更激发了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自己的作文;这难道不是取得了用投影评改作文的成功吗? 语文电教论文: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论文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 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若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 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二、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 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 题,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从较深的层次上把握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色,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电视录像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一总论的整体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三、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情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紧情发”,清代学者王国 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衰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以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究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电化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把幻想世界再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从而衬托出现实生活的冷酷悲惨,在讲授《瀑布》一课时,学生对瀑布的声音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播放了瀑布的声音,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叠叠的风吹过松林充分感知,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学起瀑布的声音来。 四、运用电教手段,展示事物变化过程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 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 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乐学”。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教学运用论文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小小的船》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01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2101世纪的教育将是1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2101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根据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基本装备情况来看,已经由“2机1幕”向“3机1幕”进教室推进,加上电教设备的逐步添置,为运用电教进行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人长期担任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1课题进行近56年的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1些经验和体会。以小语第6册课文《荷花》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投影、录相、录音、插图和自制的投影片等多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1、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荷花》这篇看图学文,是文坛巨匠叶圣陶先生的杰作。从个体看,荷花色香具全,姿态各不相同;从整体看,满池荷花挨挨挤挤,无风静态极美,有风动态更美。上飞蜻蜓,下游小鱼,意境如诗,犹如1大幅活的画,令人赏心悦目。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深化认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冒号导入重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自制的复合式抽拉投影片,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1教时播放荷花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指导观察、引导思考,通过对画面的认识去读懂课文 除了缺乏1阵风吹来之时的动感美景外,《荷花》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1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蕴含着发自作者内心的喜爱赞美之情。我按照边走边看边想的观察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认识初步读懂课文,做到心领神会。 3、把握重点,借助录像欣赏作者对荷花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录像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1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我有目的地进行2次定格冒号第1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1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1步理解了“1池荷花”的静态美;第2次定格在“1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1朵荷花”,并跟着1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人人明白的结论冒号“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感叹号!”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 4、 自己动手,精心制作抽拉式复合投影片,加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以原投影片蓝本,精心制作了蜻蜓、小鱼在满池荷花中上飞、下游的抽拉式复合投影片,渲染了人、景融汇1体的动态美。 5、录音是师,适时多次播放朗读磁带录音,让学生叫读过程中边欣赏边正 音,发挥小语在普通话推广中的特殊作用。 小语朗读的磁带录音,其音色、音质、音准的程度,毋庸置疑地超过1般教师。特别是《荷花》这1篇课文,是百读不厌、越读越有滋味的名篇,充满诗情画意,只有通过朗读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为此,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即席效果。 作为探索,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教学本课文已经尝试好多次,与过去采用的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较,唯1的体会是有效地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死教、学生硬记,最后前教后忘记”的弊病。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冒号 1、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2、忌千课1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3、忌1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4、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做到该用就用,而且1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至今,我在使用电教的实践中尝到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甜头,并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为“办现代化学校,育跨世纪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奋斗。 语文电教论文:中学语文电教资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邓小平同志“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方法比较落后的问题”和“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以及总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示,笔者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扭转以往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使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能力”,强调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 一.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会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现代技术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电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脱胎换骨”,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传统教材中融进现代生活的内容,传达时代的信息,才能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和未来,学以致用。 2.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教师需要用一些新的手段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潜力。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和声、光、色、动画、特技等表现手段及表现手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科、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电教媒体于语文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看有情景、想有思路、说有内容,又能展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结果,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通过看、听、写、议、评等一系列活动,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又动脑的同时,不断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信息及时反馈 任何一门学科,个别化的教学,教师才可即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场及时调整传授的方式方法,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如果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则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对大部分学生很难实现反馈。语文写作教学更是如此。传统语文写作教学走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讲”这条路。教学中需要留较长时间给教师批阅,学生的写作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教师也无法及时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教学效率不高。电教媒体介入教学过程,为教学信息的反馈、为教师调控教学过程或检测学习结果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合适的电教媒体进行写作交流反馈,反馈之及时,反馈量之多,反馈面之广,都是传统反馈手法所无法实现的。对于教学中要求学习写作的环节,笔者常常运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分组当堂完成的写作片段,通过小组代表自评、互评、师评等步骤,或表扬,或肯定,或指正错误及不足之处。如此交流若干组写作内容,使学生不仅明确自己所写内容的优劣,而且也了解了其他同学写作的好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取长补短的目的。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人们要求同时接受视觉与听觉全方位、交互式的感官信息。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电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充实、最具体的经验,收到快速度、高质量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电教媒体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快、容量大、通道宽,这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分析教学中,合理采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或向学生提供典型的分析材料,作读析示范,尝试交流,不仅比单纯听读句子的感知效果好,比当堂板书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极大地加快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冰心的《小桔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投影片出示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方面的典型句子,迅速、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知识观占主导地位,把媒体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再现书本的知识,学习者仍然处在被动状态,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性,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教育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改善。而开发利用电教资源,通过合适的途径,则会较好的适应现代语文教学。 语文电化教学的资源比较少,虽然教学软件大约有上千种,但能用于语文教学的不过几十种。尤其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速度大大低于教材更换的速度和教学要求的变化速度。 1.用好现成的教学软件以及图片、配音 图片包括作者照片、课本插图、教学挂图、资料照片、课文绘画等等。投影图片讲解课文,其直观形象性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如用鲁迅的照片教学《一面》,能使学生看到鲁迅先生“硬骨头精神”;用《苏州园林》的教学挂图,能再现课文说明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感,以至完成道德修养的巨大威力。常见的配音表现形式有解说词、音效(配合动画而发出的声响)和背景音乐等。声音的使用,可使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声图并茂的作用,渲染气氛,引起共鸣。教学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加入声音效果最佳。音乐的旋律和曲名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能使学生产生联想,倍受感染。 2.巧用影视节目 作为声像同步的电视艺术,它的直观效果、传递速度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科技博览”、“电视散文诗”等节目水平高,效果好,政策性强,教育力度大,是电化教学的可贵资源。(1)直接使用,有的电视节目短小精悍,与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可以直接使用。如教学《岳阳楼记》,可用《上下五千年》中对范仲淹的介绍。教学《小桔灯》和《我的老师》,可用“电视散文”中的同名作品。这些节目既有对课文最为得体的朗诵,又有非常恰当的画面和十分和谐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课文的感染力。(2)剪辑使用,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而有些信息散见于许多电视节目中,需要剪辑。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剪辑火山爆发和洪水、泥石流、飓风等大自然快速杀手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之一”一词的准确性。 教学文学名著片段,可以剪辑电视连续剧片段辅助教学。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解读课文。(3)配套使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电视节目配套教学,比较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如教学《小桔灯》,用“电视散文”《冰灯》《萝卜灯》比较学习,这两部电视艺术作品都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宽容和谅解,完善自身人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语文网络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如:让学生制订一个暑假旅游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教学整合,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大量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活动,来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工作,共享合作成果。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还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课题等协作性学习活动。这种整合教学,可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与群体的融合,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如写作训练、片段练习、资料阅读等,都可以网上交流,获得更好的教学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学生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电脑在广大城乡家庭中普及,语文电化教育的手段会更加丰富,课堂电化教学的生命力会更加强大。 呼长波,教师,现居山东莱西。 语文电教论文:小学语文电教媒体使用要合理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思考。 如何使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要做到“三个合理”。 1. 选择电教媒体要合理 在教学前,要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选择合理呢?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知识的重点、难点,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这几点关你就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 运用电教媒体要合理 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也十分重要,否则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呢?一是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哪些内容用,哪些内容不用;二是教学中,哪些电教媒体单独使用,哪些电教媒体配合使用,怎样配合,要设计好;三是教学中,哪些媒体先用,哪些媒体后用,教学到什么环节时用,要用得合理。 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辨事物和联想,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可合理地选用幻灯机、录音机。当教学进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用电脑电视将课文插图放映出来。画面展示出:“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美丽。穷兄妹俩凝神倾听,贝多芬无限深情地弹奏钢琴的情景。”紧接着第九自然段,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使音乐与插图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观其图、听其曲、思其文的浓厚氛围中,随着缓慢而清幽的琴声,不仅皮鞋匠仿佛看到:“月亮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而且月亮也从学生们的心中升起来了,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在他们的心中荡漾;那轻纱似的微云在人们脑海中浮现;那海面上的大风在他们的耳边刮起;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在他们的心田激荡。音乐把他们从柔媚、和谐、幽静、朦胧、抚慰、体贴的境界带入了一种粗旷、激荡、刚健、雄伟,充满激情与悲愤的世界。让同学们在这充满激情的音乐声中,在产生浮想连篇的意境中,去体会感受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去分辨事物和联想…… 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而且懂得联想是由于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要合理,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声画的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也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3. 操作电教媒体要合理 语文课堂电化教学中,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也非常重要。否则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是合理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就会出现冷场,教学中断,教学程序脱节,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技能要纯熟,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决定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再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赏读,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学会积累语言,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又能悟出道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就能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师生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效果。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课中如何突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摘要】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作用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造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化教育;直观性;趣味性 电化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直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录音带、幻灯片,创设情境,音像同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活动。 如教学《浪花》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想去看看海边的浪花吗?”学生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或退潮时水流哗哗声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了画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拾贝壳的灯片。 当学生看到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听到哗哗的海浪声时,个个如痴如醉,仿佛自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水哗哗地涌过来;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捡贝壳。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电教手段,体会文章中心 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领会中心思想。如教《过桥》一课时,为了让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当讲到“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放学时,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两个地方时,可利用投影映现雷锋脱了鞋卷起了裤管,身背着一个小同学,正走在一座窄窄的小木桥上,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小河里涨满了水,河水已漫过了小桥,水正从桥上哗哗流过。 桥的一头还有几个小同学正等着雷锋把他们背过去的情景的灯片。让学生利用画面一起讨论,说说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通过学生直接观察画面和讨论,雷锋的高大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三、运用电教手段,强化思维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为了突出达尔文特别喜欢小动物,从不伤害小动物,可以先设计一张画有小松鼠的灯片(这张灯片可以活动),再画一张达尔文站在树林里的灯片,然后把小松鼠的那张灯片从下往上拉让小松鼠从达尔文的脚上一直爬到肩膀上,再让小松鼠的头东看看,西望望(松鼠的头也是可以活动的)。 当学生学习这段课文时,看到活动灯片的演示,个个情趣益然,都说:“小松鼠这样调皮,可达尔文站在那儿还是一动不动,他真是太喜欢小动物了。”又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课文中有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的语言,也有对大熊猫动作、吃竹叶描写的语言。这对大多没见过大熊猫的学生来说,很难把形象和文字联起来。于是,我们就留心观看电视中《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从中录了一段有关大熊猫的镜头。教学开始时,学生们看着录像里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听着播音员赵忠祥生动、诙谐的解说词,一个个高兴极了。 看完录像,在学习描写大熊猫样子这一段落时,有的同学说:“大熊猫长得好可爱,头是白的,可眼睛和耳朵是黑的,真有趣。”有的同学说:“大熊猫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真好玩。” 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具体说出了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用录像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可启发学生一 边看灯片,一边听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浆,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就有了读的兴趣,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轻轻地跟读三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 通过电教手段还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如《王二小》一课教学结束时,怎样指导学生读好全文呢?教师可以在讲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听歌曲《二小放牛郎》。 当画面上出现敌人凶恶狰狞的面目,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形象,录音机中传出《二小放牛郎》那悲壮的歌曲时,爱与恨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跌荡,学生的心潮也起伏不平,歌曲听完后,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同学们,王二小的血不会白流,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对王二小的热爱和怀念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充满激情的读书声。从读书声中可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对二小的无比热爱的感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作用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造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总之,在语文电教课中突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文电教论文:小学语文电教的有效教学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脑等电教器材作为学者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无法重演的事物能够重现,使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见,使抽象的要领化为具体事实。。采用电化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电化 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准备上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授课主题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电教,设计时机 "教人未见兴趣,心不乐学。"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电教媒体表现力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例如,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象,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 2.运用电教,创设课文情景 语文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印象为主,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可以创设具体情景有效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强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识记。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重要要求。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借声像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以增强感染力,丰富感性知识,加深理解课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意境,感知课文内容,来理解那些内涵深刻的词句,让教学过程中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耳、鼻、手、脑综合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 3.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责任所在。的确,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来说尤为重要,电教媒体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条件。例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学生选择教育网上优秀课件时,要注意注重大容量的材料积累和内容的丰富性。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体会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是自制课件要充分利用声、乐、图象等多媒体素材,通过有机地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体会文章主旨的声光电背景,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计算机应用于一体,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计算机的应用,体会了新的学习模式和新科技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遐想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教学手段的利用,都要从学习语言出发,最终落实到语言学习上,都不得以代替教师对教材所下的工夫,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5.利用电教媒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注意,提高欣赏能力 ,创造是每个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是最喜欢创造的,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上了学习,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随着鼠标和画面的滚动而灵动,让数学设计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植到学生心灵深处。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语文电教课,确实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教媒体集画面视听于一身,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不仅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还能拓展知识容量。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电教论文:语文电教媒体教学之我见 摘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成为日趋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电教媒体 教学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燕子》是一篇介绍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的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燕子活泼可爱,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燕子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燕子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燕子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有的说:“燕子来了,春天也就来了,我喜爱报春使者燕子。”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燕子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燕子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又如教第十册《丰碑》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及“情”的思索: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运用电教媒体,启发想象,发展思维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教《惊弓之鸟》一文时,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又如在教学《暮江吟》这首古诗时,抓住诗中艺术化的自然美,采用电教手段使用递增复合片,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几个镜头组合在一起,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出现“远景”,“夕阳斜照着江面,江水呈现出一半绿色,一半红色”,接着推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再推成近景,“水面轻晃,红光绿影闪烁着,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我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一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联想审美情趣的产生,让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学生在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时,也不断地发出“为什么”、“怎么样”等讯号,思维就兴奋起来。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机遇,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加以全面推进[1]。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视角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 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勤奋努力、艰苦奋斗、领导组织才能、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2],体育课程及组织方法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宽阔的场地,不必过于拘谨,活动过程中的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尴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活动情景;篮排足球项目中培养的快速沟通、协作及团结能力;田径项目中速度、耐力跑培养的顽强意志品质;韵律操中形成的张扬个性的风格;素质拓展项目中寻求的自我突破;攀岩等项目敢于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坚忍不拔精神……简单的队伍集合,队形的调整、徒手操的领做等对学生的领导组织才能均有促进作用,不同的项目对培养学生养成个性化、生活化、终生化的思维观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均有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形成拥有良好契合。 2.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模式改革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学校体育是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活动模式,因此当今高校几乎都采用选课制度,即学生自主选择时间、选择教师、选择项目的“三自主”模式,学校教务部处统一将每位体育教师的资料、授课时间、授课项目放到教务选课系统,学生从大一即可自主选择。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兼顾兴趣和特长,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3]。相互熟悉的学生大多有相似的兴趣爱好,更易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更趋于一致,容易产生共鸣,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目标培养时更容易实现。 2.2课程内容改革 2.2.1区分不同类别的课程,进行针对性能力培养。完全的三自主选择,会出现休闲、新兴体育项目受欢迎,田径、足球课程少被问津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在选择时间和项目上需要进行约束,比如针对大一上学期的学生开设田径类课程,设定必修课,其他学期由学生自主选择。做出此要求的原因为: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明显;田径类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人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有良好塑造作用。篮排足三大球类项目主要以团体练习的形式展开,在掌握基本的技能后,注重配合协助,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应学掌握的基本能力。为避免专项式训练比赛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为主,适当降低比赛氛围,多加强学生们的语言沟通,自主协调的能力培养。2.2.2增设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育项目。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可以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定向运动、攀岩,花样跳绳等,这些项目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随机应变和敢于挑战的能力;对于一些具有高强度、危险性和挑战性的拓展培训,可以和相应的拓展基地进行合作,或加强师资方面的进修与培训,拓展教师视野和业务能力以胜任新增教学工作。2.2.3素质拓展活动融入体育课。体育课在进入基本部分前一般会安排准备活动,可以预热肌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以避免肌肉拉伤,现有准备活动大多是慢跑、徒手操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增加素质拓展内容。教师需提前准备好准备活动的相关游戏内容,对该游戏进行拓展讲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一能力培养。相关素质拓展方面游戏的引入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团结协作方面可以选择坐地起身、同舟共济、珠行千里等内容;组织能力培养选择两人三足、履带战车和盲人方阵等;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可以选择传球、穿越电网、齐眉棍和荆棘取水等活动。 2.3挖掘体育课程的创业 健康是现代人的时尚,也是创业的热点。体育课程的形式、内容与方法,每一环节都可以在课堂之外衍生成创业项目或产品,例如:观念推广、器材研发、游戏设计、共享平台、健身场地、会员制度等等,鼓励学生思考、试验、组队并申请孵化,由体育老师提供体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跨领域、校内外的辅导资源,师生都可以经由体育课程而激发创业的灵感与热情,甚至真正进行实际的创业。 2.4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育者完成体育教学既定教学目标的方式,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样一个授课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积极引导作用,教师决定着练习内容和如何练习,运用得当方能事半功倍。例如,花样跳绳教学的多人8字跳练习时,规定每组至少一名异性进行自由组合、选出一名队长,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队友失误、不同见解导致矛盾出现,这就需要队长学会协调同伴间关系,找出解决方法,必要时教师要站出来,加以正确引导。对于艰苦奋斗敢于挑战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可以在教学中讲述名人故事、优秀运动员往事,提倡学生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运动中故事的引入讲解,不仅让枯燥的跳高课变得更加生动,还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对他们的精神也是一次锤炼。体育课中学生的团队练习项目,为避免团队大锅饭现象,除了进行团队综合考评,还要进行团队内部成员的评价,可让队长根据团队成员对本队的贡献进行分数评定,具体团队项目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体现公平性。 2.5考核内容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对体育课内容掌握程度的检验,成绩高低将影响着学生的评优评先,甚至能否顺利毕业,因此学生对此非常重视。考核内容将影响着学生平时练习积极性,在我们往常的排球考试往往是自垫、自传的方式,导致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少、互动少、协作意识淡薄,因此建议采用两人对垫、对传的考核方式,对传对垫可以让两人学会配合和协作,培养她们的相互协作精神。对垫和对传技术要高于自垫和自传,学生练习的量和强度势必会提高,这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适当给大学生增负的要求;健美操教学中,个人动作完成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积极练习后可以完成,之后的练习积极性会变弱,可以将考核内容规定为个人展示和创意团队展示,为了团队的整齐度,学生们会多次排练,既锻炼了身体,又熔炼了团队;创意团队展示需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发挥集体所长,这个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和提高;评分采用录制视频后评分的方式,可以作为评分依据,使得评分更具公平性。 3.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历史使命。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重要责任,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等的改革,让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樊丽明.人民日报大家手笔: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108/c1003-29750041.html/2018-01-08. [2]梁法泽.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02):116-119. [3]张建宇.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天河学院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05):50-55. [4]林辉,段廷进.福建省在榕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三自主”教学选课模式调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02):134-135. 作者:聂瑞莲 梁法泽 单位:阳光学院基础教研部
统计类论文:实验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统计学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及繁琐的计算使得对多数学统计的学生而言,统计学就是一门十分枯燥的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过是考试及格罢了。其实不然,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统计学属于一种方法论学科,只要是有数据的地方皆有统计学的使用之处。造成这种理解的原因可能与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公式的数理推导,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形成教师、学生两条线。 此种情形下,我们认为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完全可以实施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实验教学将有利于打破教学中长期固守的“教师讲解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陈旧模式,从而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起来,做到既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和辅助作用,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期待也非常高。笔者对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征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建议,共收集56份文字性建议,其中有35人表示目前教材中案例陈旧,而且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更加贴近实际例子为主,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统计学实验教学法的特点 相比其他实验教学方法,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有其特点。 (一)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进行实验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并训练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这要求统计学原理的实验教学要紧密结合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点,一个实验要与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明确对应。 (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 由于统计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搜集数据,用课堂所学的统计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编写案例,分析案例。 (三)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表现统计学的实验教学案例。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目前为止,使用较多的两个软件为excel和spss,统计教材中经常有较多的数据,利用软件可以使教材中的多数内容“还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繁琐统计学公式的计算背后的“简单”软件显示。 二、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上述讨论,对于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笔者也提出了自身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也都是为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在学院开展和进行。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就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质量,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恰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案例,并对拟选用的实验案例进行认真研究。 1.相关老师的课题。可以说,经管类多数课题的研究皆需要一定的调查数据资料作为支撑,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借助于专题调查,就是根据所研究问题性质,设计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及数据的分析整理过程,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师生共享”之目的。 2.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目前,经济管理学院与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大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调查大队的一些专项调查资料,比如2009年度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以及河南省调查总队组织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电话访问的工作是由经管学院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的。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有关的、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实验案例。2010-2011学年第2学期,笔者首次尝试让学生分组作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组成学习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5个左右,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相关。在所有19个小组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领域包含学生消费、旅游、手机使用、网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既锻炼的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当然,一个调查问卷并不能完整包含统计学原理中的所有知识点。相反,实验内容应该随着知识点的变化而改变,笔者的实践见表1。 (二)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 实验教学案例质量是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经验,甚至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观念都对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统计方法的选择与统计数据的类型有着紧密关系,为了了解各种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设计调查问卷时,教师应该对相关调查问题进行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到问卷的目的,也要考虑到不同数据类型的采集。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实验案例的形成,除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外,还应该与其他专业课老师进行结合,不断完善,逐渐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建立案例库。 (三)传统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进行 虽然实验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但是实验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由此才有了实验教学的课时比重问题。也就是说,实验教学也需要传统教学的相互配合。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统计学原理则是统计方法的基础,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述,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统计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能有相应的实验,很多抽象的概念就无法用案例来展现,只能采用单向灌输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认为,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包括均衡思想、从数据进行推断,以及运用符号等,它们是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统计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统计能力——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办法。总之,统计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过分的强调应用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改变统计学学科的性质。 因此,统计教学中要从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出发,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的关系,使它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如果不顾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概用案例教学,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样看来,实验教学法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方式,两者的结合才会满足教学中的全面要求。根据笔者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课时分配比例方面,实验教学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应该在20-30%之间。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在统计学教学中推广实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和完善统计学教学的方法,但同时应该认识到,统计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成功的实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所扮演的是“导演”+“导师”的角色,需要为整个实验指引方向、控制节奏。学生应该提高对实验的认识程度、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统计类论文:物流类统计教学革新 作者:段春媚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 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材一般采用《统计学原理》,虽然版本不同,但内容区别不大,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和数据的计算,较为抽象,会计、金融、营销、物流等专业讲述的内容相差无几,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操作的培养。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众多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按岗位群设课,突出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专业基础课,统计学如果仍沿用教师上课讲授、课堂练习、作业批改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模式或许能让学生学会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怎样进行趋势分析,但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起的作用很小,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统计学的考试过去一直采取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日考勤、课后作业为辅的形式。考试内容一般按照教学大纲,主要考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这种形式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会去背公式,背例题,而很少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关系 统计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内在规律,这种工具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只有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才有其用武之地,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我们除了强调各类统计学的理学共性,还要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管理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管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几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实施了项目教学,统计学的定位就是为这些核心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讲授时要充分考虑到专业课程和项目教学所涉及的要点,使讲授的知识与之充分结合。根据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从事项目教学指导教师所获得的经验,现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项目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统计环节做了总结(见表1)。 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渗透到了物流专业课程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后续的企业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答辩情况、社会实践和项目调研报告的内容分析以及个别访问,我们发现,被调查的96名学生中,93.75%的学生表示在实践岗位上需要用统计知识处理问题,比如各类订单的统计、库存情况分析等;78.13%的学生在分析报告中运用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来说明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这些结合点用案例或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认同及其应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统计学教学改革尝试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对统计学课程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软件应用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统计不要求具有多高深的理论,技能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理论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选取最常用的最实际的知识,将重点放在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上,特别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指标的建立及分析。理论教学做到深入浅出,穿插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统计学更加科学、更加实用。考虑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统计学处理问题时,手工操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统计的需要,所以每一部分内容都与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使数据的显示和分析变得快速简单,也能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度。在软件的选取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可行性。目前,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SAS、BMDP、SYSTAT等,这些软件大多为英文操作界面,其强大的功能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实用。而随处可见的Excel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其提供的统计函数、统计制图、电子表格及数据分析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教学要求。[2]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学院提供的机房,假设一个工作场景,通过Excel软件操作将知识当堂消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合作 统计学是一门由实际问题驱动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配合案例和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接受新知识。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所需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3]在教学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是整堂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为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解统计调查时,第一步先给出任务:对我院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第二步分组分析任务,确定出完成该任务需要先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问卷,然后是调查的开展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第三步是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包括重温之前学过的统计工作的过程,并尝试调查问卷的设计。准备就绪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次小规模的统计调查实践,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第四步是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组将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讨论、互评。教师对大家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同时可以提示大家,至于怎样规范地整理资料、如何进行较为准确的数据分析才能使本次调查圆满结束,将作为以后的一个新任务。由此留下了一个悬念,让同学们期待下一个任务的开始。通过这种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带着任务学习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任务完成机会,有利于各自特长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互补。 2.案例教学法。统计学里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以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作为任务,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于是,我们精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或者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以案例作为任务的关键部分,既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综合指标时,可以先不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假想自己为物流公司的人员,将任务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物流活动,通过物流总产值、库存周转率、车船空载率和平均采购成本等问题的分析,进而学会使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学习趋势分析时,设计为物流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案例,并结合Excel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思想。与专业相关联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仿佛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透过这些案例也明白了学习统计的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可以将统计学中的大量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视觉效果。例如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和统计表、统计图的设计。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好这个工具,使之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完全依赖这个工具。课件的制作要精练,不能照本宣科,要掌握好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配合一定的板书详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又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时不多的情况下,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考核方式,合理评定成绩 考试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考试的形式常常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分为单选、多选、填空、判断、计算几个题型,这种形式比较规范,答案统一,易于操作,但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比较机械。考核的结果只能看到学生是否用功学习了,却无法真正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能力,成绩再好也无法活学活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难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将过程考核进行了细分。平日考核分别包括统计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如问卷的设计、调查活动的开展、调查结果的分析等)、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面试;期末测试分为笔试和上机操作。笔试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考查学生对各类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力;上机主要考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设计制作、统计函数的运用等。考核项目的增多,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有助于学生成绩的全面综合判定。考核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自然会将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既能弥补学时的不足,又能将知识很好的内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了这门课程作为“工具”的特点,强调其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统计类论文: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我们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知识的渗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结合诸多实例,具体阐述了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代数;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1998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统计学专业分为理科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分别授予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前者属于数理统计方法与应用范畴。2012年9月,统计学类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在其下增加了应用统计专业。为了适应统计学类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统计学类专业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其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必修课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学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类专业在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统计软件、实习、实践课程等培养统计应用能力的课程得到了强化,理论课程的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高等代数课程也受到课时减少的影响。然而,高等代数课程是统计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包含理工类大部分专业的考研数学知识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着统计学类专业其它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高等代数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下保证高等代数课程的系统性,又能够突出重点,保证它们的高等代数知识能够满足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其更适合统计学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统计类专业高等代数改革内容 (一)根据专业需求调整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学类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为目标。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使学生理解其思想,并通过例题与应用加深体会;而对过于繁杂的证明可适当降低要求。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教材非常少,大多数院校采用数学专业相同的教材。然而,统计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数学类的学生薄弱,对高等代数这样高度抽象的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统计学类专业开设线性代数课程替代高等代数课程,这样会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感到相对轻松,但统计学类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的教学,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建模等,会由于没有充分具备相关数学基础而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统计学类专业需求与学生情况,对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紧密,是高等代数的基础部分,是统计学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知识点,必须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线性变换、欧式空间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知识点,不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统考数学的范围内,但其思想与统计学的主要方法联系紧密,略去将对后继主干课程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也需要重点讲解。而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多项式理论、λ-矩阵、双线性函数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的知识点,与统计学类专业的主要方法也没有直接联系,不讲或者略讲这几部分内容不会对本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造成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课程总课时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大多数高等代数第一章是多项式理论,该章定义、定理多,逻辑推理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而这一章的内容、方法与接下来的几章几乎没有联系,只是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才会用到几个因式分解定理。我们可以在即将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时,简单介绍因式分解定理以及其应用方法。这样安排一方面是由于统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理论证明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方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前期因繁杂的证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且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更多的例题,以及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二)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作为统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其实际背景,特别是统计学方面的背景,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欧式空间后,讲解投影法在最小二乘法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求极值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求解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统计学背景。我们提出有实际应用背景方面的问题,如以脚长与身高的关系为背景,利用投影定理求出一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最小二乘解,并结合学生的脚长与身高数据,求出身高与脚长的经验公式,并介绍该经验公式在刑事侦查等领域的应用。这一问题与统计学联系紧密,与学生紧密相关,且容易理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统计学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数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会再次讲授最小二乘法,但这些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偏导数的工具求极值,在教学内容上没有重复。此外,我们在高等代数中讲解最小二乘法,会使学生在其他课程再次学习该方法时更容易接受,达到以旧促新的效果。在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通过例子讲解其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微分方程、马尔科夫链中的应用。 特别的,数列通项公式求解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初等数学问题,与学生的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容易被学生理解,而该问题的解决却需要借助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矩阵相似对角化在分离变量中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学习热情。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差分方程求解,是统计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此时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将这一问题做简单变换,就可以变成一个微分方程问题,采用的分离变量的方法与差分方程完全一样。而马尔科夫链中的讲解,可以以人口流动模型为背景,利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求出人口模型的稳定状态。这三类例子背景不同,但其处理方法却是极为相似的,可以让学生体会抽象思想的魅力。在讲授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与二次型之后,我们可开设“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这一个专题,通过几个具有实际背景的若干个例题,如身多个学生的身高体重问题分布散点图、体会线性变换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理解主成分分析的思想。通过这些渗透,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代数方法的掌握,同时为后续相关统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代数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原因之一是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含有大量的计算和证明,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和证明过程的理解。然而,板书的书写速度较慢、信息容量小、表现等缺点,使其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进步,各种教育工具不断涌现,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精彩纷呈。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新的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模式。但任何教学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一些板书量特别大的章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但正是由于多媒体授课效率高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进度,学生的思路也容易随着多媒体翻页的变化而断掉,不能对课堂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时候我们必须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将教学框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采用各种途径满足于促成学生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一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但现阶段地方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弱,翻转课堂不适合作为高等代数这类趣味性弱且高度抽象的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我们注意到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分层教学,将一些扩展内容,以微课、电子书、论坛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宽和加深知识体系。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沟通及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统计学类专业基础数学课的教师,要着力思考如何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思考如何讲基础课的教学与本专业的背景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定义、定理方法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着力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系统化的呈现出来。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戢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统计类论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对经管类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特色为导向,运用“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统计学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顾剑华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类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思考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 著名统计学家C.R.Rao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 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 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 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突出专业契合度。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 (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 (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作者:李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论文 一、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特点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 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 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 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 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济数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后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保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进行后续经济研究的必备工具。目前国外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内重点高校的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也在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也可逐步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作用: 1、增强经管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介绍常用的试验工具和软件,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度,丰富和优化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证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4、引入经济实验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较弱的状况。 5、这种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逐步改善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在学习中的“不好学、不善用”的现象,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促进高校精品课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发展,提高专业的优势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 针对目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概率统计课程学习中呈现的情形:(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显现出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轻经济应用;(2)经管类学生不知概率统计知识学了何用,学了不用、学了不知怎么用。本文探索和尝试在经济数学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讲授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演示性,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学生使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在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周3课时以内,本门课程所修的总课时数为48课时以内,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并且也无成熟的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实验教材,无法设立单独的概率统计实验课程。因此,可在目前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部分章节中结合经济、金融、管理实际问题,形成概率统计课程综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综合案例,介绍它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数学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简化处理过程,锻炼和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让其能够知其何用,知其怎么用。经济数学的其它课程总,在内容、方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再单独设立适合民族院校的经济数学实验课程。 2、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 可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特点,周期性的给学生布置概率统计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和综合案例实验报告,小组形式完成验证性的实验报告分析和经济实例的实验报告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体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理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和解决简单经济实际问题能力。在有限的学时下,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实验教学内容,会使的教学内容课时较紧张,因此,建议概率统计的知识点的讲授上可以忽略一部分非重点的知识的逻辑推证,转为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实例数学化思想的讲解,如在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这一章结合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计算知识点,可以补充金融学、寿险精算课程中简单金融实例;在讲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时可以结合管理学、金融风险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大数定律这一章,可以结合寿险精算中保费的计算案例及精算起源特点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数定律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应用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实践,让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知识是怎么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笔者近两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概率统计内容及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选择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案例。(2)结合已有资料,与信息技术老师、实验室老师沟通在实验室里配备合适的数据软件如Matlab及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Spss数据分析软件。在这一步可结合各民族学校学生的整体层次进行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经管类学生使用软件以熟练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用计算软件为辅。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Matlab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学生反映效果也较好。(3)讲授理论教学时也建议在多媒体教室中,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瓶颈 1、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一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软件,对概率统计知识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很忽视,以后会不会都可以靠数据分析软件求出结果来。因此也伴生了这种不注重数学理论、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的现象了。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缺乏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就使得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体系框架,还要具备熟悉操作多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综合经济案例来给学生引导,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对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老师必须向复合型的专业数学老师转变。而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承担这一基础课程的老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师资紧张,典型现象就是教师忙于代课,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提高和学习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复合型的课程实验教学人才和师资紧缺。 3、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取舍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补充的内容,只能将已有的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简化了,如何合理安排概率统计课程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取舍,这也是目前制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加大对概率统计课程复合型 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以下:数学知识的积淀、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适时变化、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数学化能力,这都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加快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进程,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2、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于在课程内容中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所以学生的概率统计作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学习题的计算及推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验证型实验报告、综合型经济实例报告的分析。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加大小组报告成绩、平时考核比重,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创新素质的具备、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能力。 3、依据专业特点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实验教学案例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在大二开设,专业课程也已开设了一些,可依据专业课程内容,适时补充经济问题实例,充实实验教学案例,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作者:杨晓荣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统计类论文:类比法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1类比法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匈牙利数学家玻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其侧重的不是逻辑性、确定性、严格性,而是创造性、猜测性、灵活性。概率统计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通过类比引出并揭示其本质。此外,我们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借助类比法,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有机系统地统一起来。 1.1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的类比由于事件可以看成由某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因此可将二者类比学习。例如:集合A∪B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元素x仅属于A或者仅属于B或者属于A和B的公共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用韦氏图来表示。此时若将A和B看作是事件,则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即概率论中事件的和等同于集合论中集合的并集。同样的类比方法,我们可将集合论中集合的交集类比到概率论中事件的积中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回顾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算,随之再引出相应的事件间的关系运算,最后归纳总结。此外,事件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均可对照集合的相应性质进行类比学习。 1.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类比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学生感觉较容易,但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往往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由于分布列在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与密度函数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等同,因此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边缘分布列与联合分布列的关系可以过渡到连续型随机变量中边缘密度函数与联合密度函数的关系中去,此外诸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充要条件以及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均可轻松过渡。具体我们可通过“把连续的问题离散化”这种方法,实际是将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对分布列的求和变成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密度函数求积分即可。表1我们将对其中的部分性质及计算作一个简要的类比。 1.3一维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降维类比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低维空间的知识相对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过渡学习。降维类比法是将高维空间中的数学对象降低到低维空间中去观察,利用低维空间中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归纳出高维数学对象的性质。我们知道一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分别为:在研究二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时,我们可用降维类比法得到其联合分布函数分别为:通过上面的类比得知抽象的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一维随机变量有着一致的表达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此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均可借助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引入。 2类比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是解题的有力工具。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若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思维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条件、结论或者结构形式上的类似,联想与之类似的概念性质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概率统计中有这样一题: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ae-3xx>00x≤≤0,求a。分析:此题若由密度函数的性质,通过积分可求得a=3。但是我们若通过与指数分布的密度函数f≤x∪=λe-λxx>00x≤≤0进行对比,可知a=3。这样在解题中不需要计算便可得到结果。 3、总结 总之,类比法是创造性地表达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概率论的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恰当的类比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去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从而真正地认识和理解目标对象,否则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类比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概率论教学中若恰当应用类比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者:李燕楠何建营单位:中原工学院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办法探索 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以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为核心,该地址分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快递地址中所有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概率分布情况,综合评价出该快递地址对应各个取送点的可能性,最终对快递地址应分类到的取送点做出判别。在模型的训练阶段,以人工标记出取送点分类结果的快递地址作为训练数据,首先过滤训练数据中的停用字符,然后对快递地址进行分词得到其包含的最小地址要素,最后统计出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频率分布及概率分布,并计算最小地址要素的区分度系数d。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进行快递地址分类时,首先过滤待分类地址中的停用字符,然后对地址进行分词得到其包含的最小地址要素,最后由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判断出待分类地址所属的取送点,完成快递地址的自动分类。 快递网络中的中转点和取送点以不同大小的地域范围为服务对象,各级中转点以各级中心城市为基本单位,取送点以各中心城市辐射的周边市、县、中心城市内的社区为基本单位。中文地址采用地域范围由大到小的层级嵌套方式书写,地址中不同地域范围大小的地名在取送点分类时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同的。以北京市地址和快递取送点的分布情况为例,北京中转点下辖几十个取送点,分布在北京市各个区、县、社区内。“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这类地域范围广阔的地名,其所指代地域范围内的取送点数量众多,对取送点的分类判断帮助不大。详细的楼(门)牌号地名,如“9号楼”、“A座”、“204室”,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远小于取送点的基本服务单位,在取送点的分类判别时也不需要关注这类地名。在快递地址的分类判别中,将这2类地域范围过大和过小的地名定义为停用字符,从地址中过滤清除出去。物流地址中的特殊字符,如括号、空格、破折号等,对取送点的分类判别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也定义为停用字符,在地址中予以过滤清除。 中文地址采用连续字符串的形式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符。在地理地址编码领域,中文地址的分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中文地址分词,是将一个中文地址文本拆分为多个最小地址要素[9]的过程。最小地址要素是不可继续拆分的地址要素,具有最小的地址意义。如对中文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进行分词,可以拆分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5个最小地址要素。依据利用信息的不同,目前的中文地址分词方法主要有2种:基于地名词典的方法[1011]和基于地址特征字的方法[12]。基于地址词典的方法维护一个尽可能完备的地名词典,通过串匹配技术在地名词典中查找最小地址要素进行分词,主要采用最大正向匹配方式和最大逆向匹配方式。基于地名词典的方法准确率完全依赖地名词典的完备性,但实际操作中地名词典的更新维护存在很大难度,地名词典的完备性难以保障。各类最小地址要素包含一些相同的字符串作为后缀,这样的后缀字符段称为地址特征字或地址通名,如“北京市”中的“市”、“海淀区”中的“区”就都是地址特征字。基于地址特征字的方法为各类最小地址要素定义特征字并制定相应的拆分规则,通过对特征字和拆分规则的匹配完成对地址的分词。这类方法摆脱了对地名词典的依赖,但特征字和拆分规则的合理选择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地名词典和特征字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文地址进行分词。采用某物流公司提供的北京市地名词典作为中文分词的地名词典,该词典共计包括10151个北京市地名。本文依据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定(CH/Z90022007)》[13]中对最小地址要素的分类方法,将最小地址要素划分为行政区划地名、小区名、街巷名、标志物名、兴趣点名、门(楼)址6个大类。中文地址表示为字符串T=t1t2…tn,n为字符串T的长度。地名词典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d={p1,p2,…,pr},特征字词典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f={p1,p2,…,pm}。中文地址分词后得到的是一组最小地址要素,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r,Pr初始状态为空集。本文采用的地名字典与特征字结合的中文地址分词方法步骤如下:步步步骤骤骤1如果字符串T为空,转到步骤3;否则,查找T的前缀能否匹配地名词典Pd中的元素,如果匹配成功,即存在(1,2,,)idp∈Pi=r,使t1,t2,…,tk=pi,其中,k为pi的长度,则将t1,t2,…,tk放入Pr,并将T置为tk+1,tk+2,…,tn,转到步骤1;如果匹配失败,转到步骤2。步步步骤骤骤2查找T的子串能否匹配特征字词典Pf中的元素,如果匹配成功,即存在(1,2,,)ifp∈Pi=m,使tj,tj+1,…,tj+k1=pi,其中k为pi的长度,则将t1,t2,…,tj+k+1放入Pr,并将T置为tj+k,tj+k+1,…,tn,转到步骤1;如果不存在,则将则将T放入Pr,转到步骤3。步步步骤骤骤3返回Pr,算法结束。 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以人工标记出所属取送点的快递地址作为训练数据。随机选取5条训练数作为示例,说明该模型的训练方法,随机选取的示例训练数据如表2所示。首先以2.1节和2.2节介绍的方法过滤掉快递地址中的停用字符并对地址进行分词,每条标记数据得出一组最小地址要素及其对应的取送点,结果如表3所示。例如“朝阳区建国路乙118号京汇大厦三层人事部”这个快递地址,过滤停用字符并地址分词后,得到最小地址要素集合{建国路,京汇大厦},这组最小地址要素对应的取送点为990060。然后,统计出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各取送点的总次数,得出每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各取送点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在示例标记数据中,“建国路”这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990060的总次数为3,对应取送点990030的总次数为2。训练数据中所有快递地址提取出的最小地址要素总数为m,取送点的总数为n,那么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各取送点的频率分布情况可以用一个m×n的矩阵F表示,F中第i行第j列元素fij为最小地址要素i对应取送点j的总次数。同时,统计出每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的取送点的总数,本文将其称为最小地址要素的区分度系数d。根据示例训练数据求得的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概率分布和区分度系数分别如表5、表6所示。“建国路”对应取送点990060的概率=3/(3+2)=0.6,对应取送点990030的概率=2/(3+2)=0.4。由于“建国路”既对应取送点990060,也对应取送点990030,因此它的区分度系数d=2。至此,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训练完成。2.4地地地址址址的的的分分分类类类方方方法法法应用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对快递地址进行分类时,先过滤掉待分类快递地址中的停用字符并对其进行地址分词,得到一组最小地址要素,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r={p1,p2,…,pk},k为最小地址要素的总数。 本节通过实验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进行性能评估,选取训练用时、分类用时、准确率和拒绝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本文对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拒绝率的定义如下:拒绝率=无法分类的地址总数/待分类地址总数准确率=正确分类的地址总数/(待分类地址总数无法分类的地址总数) 本文选取某快递公司提供的已人工标记取送点分类结果的北京地区快递地址作为实验数据,从中随机选取63535条作为训练数据,2000条作为测试数据。通过本文提出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对2000条测试数据完成自动分类后,将自动分类结果与原始的人工标记结果进行对比,对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的性能做出评价。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如下:CPU:IntelCorei52400,3.10GHz,双核;内存:4.0GB;Cache:一级数据缓存128KB,一级指令缓存128KB,二级缓存1MB;操作系统:Windows7专业版,32位;编译平台:VisualStudio2010;编程语言:C++。3.2实实实验验验结结结果果果与与与分分分析析析本文测试了应用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进行快递地址自动分类的效果,测试结果如表7和图2所示,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的训练速度快,对快递地址进行自动分类的分类用时短。采用63535条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的平均训练用时约为5.19s,对2000条待分类地址的分类用时平均约为0.85s,分类速度达到每条0.43ms。(2)置信阈值S(定义详见2.4节)决定了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拒绝率。S值越大,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越高,拒绝率也越高;反之,S值越小,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越低,拒绝率也会相应越低。应用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时,应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S值,在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效率间合理权衡。(3)置信阈值S为0.75时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为99%,拒绝率为9.3%,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行业,快递行业必然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快递地址所属的取送点做出分类判别,提高包裹分拣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快分拣速度,降低人力和包裹存储的成本。本文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以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为核心,通过统计出的最小地址要素与取送点的概率分布关系对快递地址进行分类。该方法适应性强,对人工标记的训练数据规模要求低,几万条训练数据就可以满足模型训练的要求。因此,即使运营时间较短、人工分拣的快递地址历史数据较少的快递公司也能应用本文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针对北京地区的快递分拣配送数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扩充训练数据集,扩大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适用范围。 作者:邵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统计类论文:多元统计聚类应用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出准确、及时的分析并制定正确的决策,已成为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统计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应用 1、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起,已开始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和经济等领域拉开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的帷幕,20多年来在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 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诸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何同时对多个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通过对多个变量观察数据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揭示这些变量之间内在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多元统计分析是实现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 2、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中,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是不够的,为提高科学性、可靠性,通常需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果说一元统计方法是研究一个随机变量统计科学的规律,那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不同的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 多元统计分析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 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这里,重点研究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及其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3.1聚类分析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去分类,于是数学工具逐渐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分析的引进,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样本当作一类,然后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并类,并计算新类与其它类之间距离,再选择近似者并类,每合并一次减少一类,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本都合并成为一类为止。所以,聚类分析依赖于对观测间的接近程度或相似程度的理解,定义不同的距离量度和相似性量度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在企业销售领域,销售商需要考虑对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名称商品的分类问题。例如: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的类别的啤酒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变量包括啤酒名称、热量卡路里、钠含量、酒精含量、价格。根据以上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实现把同一类型的啤酒企业归到同一类别。再如商业企业制定商品销售价格时,需要对某个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物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零售价格指数等,因而要先对这些价格指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3.2判别分析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是判断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对已知分类的数据建立由数值指标构成的分类规则,然后把这样的规则应用到未知分类的样本中去分类。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所用的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式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分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 商业企业在市场预测中,往往根据以往所调查的种种指标,用判别分析方法判断下季度是畅销、平销或滞销。当然,判别分析经常与聚类分析联合起来使用。在聚类分析中,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假定分类结果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现在判断新商标的啤酒属于哪个级别的产品就需要用判别分析。 3.3主成分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多指标(变量)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由于指标较多,再加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种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主分量分析。超级秘书网 在商业经济中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据指标综合成几个商业指数形式,如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指数、商业活动指数等。在市场研究中,常常需要分析顾客的偏好和当前市场的产品与顾客之间的差别,从而提供给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向的信息。顾客偏好分析时常常用到主成分分析。例如:某汽车销售商在商业竞争对手中选择了销售的17种车型,访问了25位顾客,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对17种车型打分,打分范围0~9.9,9.9分表示最高程度的偏好, 3.4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用以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计算量大,又缺少高速计算的设备,使因子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停滞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使因子分析的理论研究和计算问题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应用,它是将错综复杂的随机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再现原始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认为因子分析是将指标按原始数据的内在结构分类,使类似指标相关程度高,不同类的相关程度低。因子分析分R型因子分析(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和Q型因子分析(从相似系数矩阵出发)。 例如:某销售企业对100名招聘人员的销售策略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出了50道题的试卷,其内容包括的面较广,但总的来说,通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事物的敏锐和果断程度、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生活常识等,我们将每一个方面称为因子。显然,这里所说的因子不同于回归分析中的因素,因为前者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而后者有极为明确的实际意义。因子分析在市场调查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对30个调查区的商业网点数、人口数、金融机构服务数、收入情况等2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我们就需要处理20个指标,并给它们以不同的权重,这样不仅工作量变大,而且由于指标之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会给分析结果带来偏差。另外,给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众多指标设置权重系数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于是可以考虑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然后再给它们以不同的权数,从而计算出各个调查区平均综合实力得分,以便决定在某个调查区拟建何种类型的销售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均需借助统计分析软件,目前较多使用的有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这些软件均提供了多元统计分析功能。 统计类论文:股票市场数据的统计聚类分析 摘要: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股票价格的一般方法,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并确定上市公司与股票价格相关的基本因素,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来进行实例研究,并判断出各公司股票质量特征,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科学严谨的建议. 关键词: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股份公司通过对股票的全面发行,可以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当今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股票市场的行情,将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股票行业中以期得到丰厚的回报,为了促进股票合理化,产生了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分析和预测,对上市公司股票业绩进行综合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股票价格的新型方法,我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并且确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基本关键因素,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来进行实例研究,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基本变动趋势,为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提供科学的建议.国外学者Serpil[1]将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对早期综合预警模型进行估计.AprilKerby和JamesLawrence[2]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来作为选择质量好或不好股票的依据.NewtonDaCosta等人[3]提出了一种根据风险回报准则的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现货市场中的股票分组的技术.Anderon[4]利用判别分析来对资本市场作进一步的研究.国内许多专家学者[5~10]根据证劵报告中的信息,选择每股收益、投资收益、净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一些公司或企业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试图将这些公司和企业进行分类,为股票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依据进行实例研究.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3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投资者提供科学依据. 1股票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 1.1数据的选取 统计分析方法是处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研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需要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任意选取了巨潮资讯网2014年度报告数据中的3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共7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实例研究.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以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其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净利润为最终经营业绩,净利润越多,就代表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净利润越少,则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越差,它是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每股净资产越高,则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就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则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就越少.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的百分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总资产指的是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营业收入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由巨潮资讯网年度报告数据中选取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见表1(股票名称略去,以编号代替).总资产、净资产以及营业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这3者是股票是否有购买价值的基础,只有基础越好,股票才越具有购买价值.所以这3者是人们在购买股票时需要长期关注的. 1.2聚类分析 图1是运用SPSS软件对3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的树枝状联结图,选取的聚类指标是30家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财务数据,包括: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共7项财务指标.根据图1,可以依据股票的财务状况将这30支股票分为3组.第1组:25号股票;第2组:3号股票和4号股票;第3组:剩下的其它27支股票.从分组情况看,第1组股票归为第一类.这支股票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的财务指标都很高,且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财务指标也都不低,说明这支股票的获利能力高,并且股票的数量庞大,使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等均很高.总体来说25号股票作为第一类股票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根据个人的投资理念和即时的市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对此类绩优企业进行投资.将第2组股票归为第二类.这两支股票的7项财务指标均很高,特别是每股收益是最高的,说明股票的质量很好,数量也够庞大.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前景也都比较可观,投资者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其它情况以辅助自己做出投资的决策对第二类企业进行投资.剩下的27支股票归为第三类.这些股票的财务状况不如第一类和第二类好了,其中,有几支股票的每股收益甚至是负的,由此可见,这类企业显然是不适合投资者对它们进行投资的.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投资者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的其它财务指标对股票进行分析,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这样既实现了投资者的资本增值目的,又满足了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1.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数据降维,如果原始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那么因子分析的意义并不大.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判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从相关系数结果表2来看,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700,即每股收益越高,则净资产收益也就越高.总资产和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的相关性都很大,相关系数均超过0.900.接下来,判断是否可以应用因子分析来进行数据降维,判断的方法为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方法.结果(表3)显示,KMO检验结果为0.706.球形度检验统计量为571.392,p值为0.000,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下面计算各变量共同度,每个变量之间的共同度越高,就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越能反映原来的7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如表4,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全都超过了0.700,就说明了公因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原来的7个指标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的计算特征值以及方差贡献率得到表5数据,由表5可看出: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92.772%,也就是说只需要前两个因子就已经能够解释这7个财务指标信息的92.772%,所以本文仅采用前两个因子对股票进行综合评价. 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效果比较好的因子.表6中的系数为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系数估计值.表6中的2,3列分别是两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载荷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在因子中的影响程度就越大,越小则说明该指标在因子中的影响程度就越小.把7个指标归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和股票质量因子这两类主要因子:因子1在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这4个指标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可以将这4个指标定义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因子2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3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可以将这3个指标定义为股票质量因子.将成分矩阵表中所显示的数据代入因子得分模型,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Factor1=0.045Z每股收益+0.980总资产+0.998净利润+0.996净资产-0.037每股净资产-0.008净资产收益率+0.982营业收入;Factor2=0.876Z每股收益+0.077总资产+0.035净利润-0.035净资产+0.953每股净资产+0.942净资产收益率-0.073营业收入. 计算不同股票的两个因子得分,如表7所示.在因子1中总体财务状况因子的排名中包揽前3名的分别是25号、3号、4号股票,说明这3支股票的综合财务状况较高.因子2中排名较前的是18号、3号、15号股票,说明这3支股票的质量较好,每股获利较高.注意到18号股票的因子1排在最后而因子2排在第一,这是因为该公司的总资产额在30家公司中相对较少,营业收入也相对低,导致因子1排名在后面,但其每股收益达百分之四十多,与其它公司比遥遥领先,因而因子2排名领先. 综合聚类分析的树枝状联结图1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类的股票可以被称为蓝筹股,这类股票发展前景好,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十分可观的.这表明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投资,投资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好公司的股票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效果.第二类股票可以称为绩优股,这类股票不论是在综合财务状况方面还是在股票盈利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人们购买这类股票时需考虑即时的市场情况,分析公司即时的财务状况.第三类股票可以称为劣质股,这类股票总体财务状况则表现较差,投资于财务状况较差的股票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却不能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率,人们在购买这类股票时则需要慎重考虑. 2结论 本文运用了描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随机选取的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把3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3大类,体现了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结果与各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相符合.聚类分析综合了选取的7项财务指标反映各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发展水平.因子分析将文中所选取的上市公司的7项财务指标综合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和股票质量因子两个综合变量,为分类和评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优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除此之外,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的综合评价函数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避免单指标评价的片面性.也可通过各因子的得分,了解财务状况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得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实例证明,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股民选择和分析股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例支持. 作者:黄玉洁 钱丽丽 陶凤梅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聚龙股份有限公司 统计类论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改研究 摘要: 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大数据的需要,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规定,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其处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影响着当前各行各业、相关领域及学科的发展,尤其对统计学的影响更为深刻。统计学原有的结构架构、理论体系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大数据时代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统计学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依旧是数据。大数据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对数据收集的影响。以往统计数据主要是由统计调查和实验获得的。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的产生方式呈现多样化,如由网站浏览痕迹、GPS系统、监控视频等方式产生,由此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使海量数据很容易获得。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不像以往的统计调查那样首先要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和用途,而是漫无目的地收集数据,事先并没有确定性的用途,因此数据的价值密度很小。例如大街小巷布满了监控录像设备,几乎公共场所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被摄录下来形成了视频数据,但如果想从中获取某事件的线索,却是大海捞针。不过大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很大,通过各种统计分析后最终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效果。这对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大数据对数据整理的影响。以往通过统计实验和调查得到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如时间数列等,可以很方便地用二维表格表示。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少部分数据具有结构化特征外,更多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直接转换成二维表格,例如文本、图片、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各类图像和音频/视频数据、HTML等等。这些复杂结构的数据使得数据的整理过程要有所调整。传统的统计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预处理,数据的分组、汇总与显示等。大数据的获取,使数据整理步骤更加复杂,需要应用更多的技术,例如数据的甄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等。 3.大数据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是海量的,使数据具有样本即为总体的特征。因此,数据分析不再总是对样本分析,有些是直接进行总体分析。传统统计学的样本分析方法,例如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还应加入一些新的分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二、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思路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主要包括统计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大数据相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已学过的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大数据处理过程中,例如在大数据下怎样完成进行数据的获取、选择与辨别、保存与处理加工等,怎样确定可能的数据范围与来源,怎样建立指标体系并分类数据,怎样调整或制定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怎样把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再统计分析等。另外,统计学教学,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都会增加。《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探究与经管专业学科的交叉性,使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能有效地结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出能为本专业服务的可行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通过解读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在指标分析内容上着重讲解财务分析指标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再如进入网购时代后,电子商务日益壮大,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从身边的同学入手收集自己所关注的数据,从中获取专业信息。因此,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征,以及“大数据”的特征,着力加强统计学的拓展教学和基础知识教学。 2.统计学案例教学改革大数据产生和发展于规模经济,每个大数据问题都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慢慢引入大数据的定义和相关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把学生引入具体事件,使学生直接认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趋势,从现实问题出发,寻找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并进行最优选择。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案例教学比课堂习题更接近“实战”,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利于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案例教学中,同学们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到相关领域中去实践,如电商、企业、金融、营销等需要决策的领域。实践教学能考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把学过的基础知识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面对大量数据辨别出有用的数据,深入处理,进行行业分析做出最优决策,最终完成行业分析报告。此外,还要加强统计软件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使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让学生运用软件来加工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在讲授理论内容时,与统计软件操作同步讲解,使学生能够上机实现所有操作。给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和拓展的机会,满足统计学实践教学目的,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充分的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同时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上,进行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作者:王宏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手术无菌切口分类统计分析 医院的手术切口分类统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评价该院手术质量的客观性指标,也是手术科室考评的质控指标,同时还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统计学指标[1]。近年来,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导致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升高。为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在临床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规范用药,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师要熟练掌握医院手术患者的无菌切口分类的标准和统计方法,保证相关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研究分析我院手术患者无菌切口分类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2014年于我院进行手术后出院的住院病历首页数据,筛选病历中记录使用无菌手术及无菌切口操作的病例。 1.2研究方法根据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编撰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编撰的《医院医疗统计使用手册》等,对筛选的病历进行逐一对照检查,找出不属于Ⅰ类无菌切口手术误计入无菌切口的病例,按照手术解剖部位分类统计,计算其构成比和误记率。 2结果与分析 分析我院2012—2014年手术后出院患者12654份,其中病历首页记录有进行无菌手术无菌切口的病历8734份,经过对照检查,其中不属于Ⅰ类无菌切口手术误计入无菌切口的病历916份,误记率为10.5%。从表1中可以看出,将不属于Ⅰ类无菌手术切口误计入无菌手术切口比例最大的是子宫、输卵管相关的妇产科手术,主要包括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或切除术、宫颈切除术等;其次是肾、膀胱管和输尿相关手术,主要包括输尿管切开、肾脏移植术、膀胱造口术等。此外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会阴部手术、包皮环切术等相关手术的误记比例也较高。 3讨论 3.1手术切口分类标准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编撰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对手术切口的分类做出明确规定,将手术切口可分为3类:①无菌切口,又称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的手术,手术部位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呼吸道、口咽部位、泌尿生殖道、消化道等,且手术局部无损伤或炎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如颅脑手术、四肢和躯干手术、视觉器官手术等切口均属于Ⅰ类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称为Ⅱ类切口。该类手术有3种情况,一是术中需要离断或切开人体与外界相通以及可能沾染的空腔脏器的切口,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手术;还有胃大部分切除术、肺切除术、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二是手术中需要切开某些难以彻底消毒灭菌的体表皮肤,如会阴部、阴囊手术等。三是需要重新切开近期愈合的伤口,如初期外科处理缝合的切口、6h内的创伤切口、Ⅱ期胸廓成形术的切口等。此类手术需酌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③污染切口,称为Ⅲ类切口,是指手术切口部位暴露于感染物,以及接近感染区域或感染组织。例如各种脓肿切开引流术、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缝合术等,还有唇腭裂手术等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切口,肠梗阻手术和胆道手术等个别腹内手术也属于该类切口。这类手术感染危险性大,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2手术切口分类界定误区虽然《手术学全集总论卷》《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对于手术切口的分类都有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各医院、医师对标准的认识和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手术切口分类的界定会出现分歧和错误,给医院手术切口统计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手术切口分类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将Ⅰ类切口误记为Ⅱ类切口。比如卵巢手术、剖腹探查术、非外伤性的开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白内障切除术等内眼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单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虽符合Ⅱ类污染切口,但实际均需执行无菌准备及操作,手术部位完全可以做到无污染。②将Ⅱ类切口误记为Ⅰ类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切开空腔脏器内容物的污染,所以即使术前有充分的无菌准备,也不能计入Ⅰ类无菌切口。另外还有会阴侧切、剖宫产术、阴道手术等都应属于Ⅱ类切口。③将Ⅲ类切口误记为Ⅱ类切口,例如窦道切除缝合术、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等不能计入Ⅱ类切口,因为这些手术的部位与感染物邻近或是直接暴露于感染物中,所以应列为Ⅲ类污染切口。 3.3应对手术切口分类界定问题的建议①首先,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中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由于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目前的手术种类和术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内镜微创手术、介入诊断治疗手术、干细胞移植术、射频消融术等新型手术,而传统的手术切口分类标准并未收录这些手术。当前,有很多医院直接将这些手术切口计入Ⅰ类无菌切口,或计为0类切口,未明确规定的标准对手术切口分类统计带来了误差。因此,医院需及时更新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一些容易造成分歧和偏差的手术切口类型进行准确定位,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便医师和统计工作人员可以准确、有效地进行手术切口分类和统计工作。②其次,要加强对医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手术种类越来越繁多,手术切口分类也越来越复杂,给临床医师和统计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较为新型的血管介入手术、微创手术等的分类,或者因为实际操作不够熟练,在病历首页或电子病历上的填写不准确等。因此,建议医院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特别是对于新上岗的住院医师、研究生、实习生等加强培训,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保证病案的书写质量,还要定期进行督查和考评,将考评结果反馈到每一个科室以便及时改进。此外,要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增加其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手术切口分类统计报表;并严格把关无菌手术切口分类情况,发现有不合理或错误的情况及时将其反馈给临床医师进行修改,不断提高手术切口统计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要加强对手术切口分类统计的管理,规范手术切口分类标准,加强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病案填写质量和切口分类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准确数据。 作者:叶小群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 统计类论文:财经类院校数理统计论文 1一题多解教学法 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懂书本知识,会做统计题目,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问题.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光靠书本的固定公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道题目为例,采用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求解,即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联系,而且还能培养其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如介绍假设检验的接收域时,通过一道具体应用题,分别用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知识构造检验统计量和枢轴量,发现,所谓的接收域与区间估计中的置信区间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分析,使学生对统计中两个重要的内容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联系上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因材施教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班级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手段采取适当调整,可使得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开课之前应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通过所得信息制订总体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课下也应该对作业情况进行适当总结,调整课时进度.比如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专业性质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加强难度,多安排一些理论推导,强调概念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其他专业学生,应注重实际运用,特别是与统计相关软件的应用,使得其能尽快处理实际问题. 3“辩误”教学法 数理统计的大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容易产生困难,因而会出现一些常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数理统计中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如介绍检验的P值概念,教材的定义是“利用观测值能够做出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就可以选择书中具体例子,通过选择不同显著性水平ɑ,得出接受原假设还是拒绝原假设的结论.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辩误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比较问题,正确理解其概念,而不仅仅是对概念的死记硬背. 4结语 数理统计课程虽然概念抽象,方法难以掌握,但作为教师,只要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推理形象化,加强师生的互动,灵活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变得很容易。 作者:丁华丁宁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统计类论文:基于类比法的概率统计教学论文 1类比法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1.1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的类比由于事件可以看成由某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因此可将二者类比学习。例如:集合A∪B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元素x仅属于A或者仅属于B或者属于A和B的公共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用韦氏图来表示。此时若将A和B看作是事件,则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即概率论中事件的和等同于集合论中集合的并集。同样的类比方法,我们可将集合论中集合的交集类比到概率论中事件的积中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回顾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算,随之再引出相应的事件间的关系运算,最后归纳总结。此外,事件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均可对照集合的相应性质进行类比学习。 1.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类比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学生感觉较容易,但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往往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由于分布列在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与密度函数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等同,因此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边缘分布列与联合分布列的关系可以过渡到连续型随机变量中边缘密度函数与联合密度函数的关系中去,此外诸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充要条件以及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均可轻松过渡。具体我们可通过“把连续的问题离散化”这种方法,实际是将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对分布列的求和变成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密度函数求积分即可。表1我们将对其中的部分性质及计算作一个简要的类比。 1.3一维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降维类比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低维空间的知识相对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过渡学习。降维类比法是将高维空间中的数学对象降低到低维空间中去观察,利用低维空间中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归纳出高维数学对象的性质。通过上面的类比得知抽象的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一维随机变量有着一致的表达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此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均可借助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引入。 2类比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是解题的有力工具。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若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思维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条件、结论或者结构形式上的类似,联想与之类似的概念性质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概率统计中有这样一题:总之,类比法是创造性地表达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概率论的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恰当的类比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去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从而真正地认识和理解目标对象,否则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类比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概率论教学中若恰当应用类比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者:李燕楠何建营单位:中原工学院理学院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加强优秀班集体建设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应该“慧眼独具”: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讲究一个“法”字,管理上要有法,处理问题要得法,遇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依法,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细心,要做到过程精细、态度精心、从而产生精品结果。那么要形成一个充满激情、自信、团结、向上、创新的精品班集体应该怎么做呢? 要在管理上做文章。 关键词:班集体;管理;建设 一、管理要有目标 首先是制定目标。一年级开学初制定的目标是:“我爱我家,团结向上”二年级的奋斗目标是:“让我健康快乐每一天!” 其次是落实目标。制订目标仅仅是目标管理的开始,落实目标才是目标管理的关键,也是目标管理的中心。我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通过竞赛促进目标的落实。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全班同学之间的达标竞赛活动,看谁最快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并建立达标光荣榜,群星榜等,达标者由我会在榜上贴上星星、小红旗或其它表示光荣的标志,并且每月还评上班级的各类星级学生。 二、班级管理求精细 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学生学习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一定要做到细化要求,言传身教,指导到位。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在老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一个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做,结果做出来的事情事与愿违。比如整理书包这么小的事情,孩子们往往是把书本往书包里一塞,就行了,要拿什么就特麻烦,因为里面一团糟。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因为他们懒,也不是他们故意。他们其实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实在是不知道整理的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专门找了一个时间,教孩子们整理。让他们把大课本和小课本分开放,注意把常用的放上面,本子放在最上面,这种方法非常成功,以后他们整理起来可认真了,还互相比赛呢,更令人高兴的是拿的时候也快速方便了。 三、班级管理要艺术化 (一)在赏识中激励。在管理中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我从来不吝啬我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我经常用我的表扬让孩子们的心充满着期待、充满激情,充满向上的力量。 我们班的洪骁,活泼好动,且忘性很大。有一次课间,我发现他居然拿出来了一本课外书来看,一改小皮猴的样子,俨然一副小书生的模样,我还故意走到他的背后,看他是否是装样子给我看的,但他居然是没有发现我,然后,我在课堂上大声地表扬了他,表扬他爱看书,表扬他是个小书迷,把他给激动的热血万丈,以后每天都校,他却总不忘了带一本课外书,看书就更加入迷了,冲他这种爱看书的样子你说能不表扬吗?而我的表扬又会带动班级多少小皮猴啊!同时又会有多少小皮猴会变成小书迷啊! 我们班的许颖杰是个比较怕写字的孩子,但是他为了得到我的笑脸(笑脸就是一种表扬),做起预习作业来甚至连睡觉都会忘记,做的连妈妈都不好意思叫他休息,用他妈妈的会说是“着魔了”。 (二)在平等中交流。我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我通过看、聊、访去了解学生。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如:“贴树叶留秋色”、“植物角的建立”、“图书角的建立”、“让生命充满爱”的观后感的书写等等,我都积极参与。有时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有时我站在一旁看他们玩,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我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纯净的童心,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我还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到我的博客里去,在博客的《精彩故事》栏目里有很多我们班级孩子的故事,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看。目的就是为了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四、班级管理要科学化 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当选的干部必须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培养干部,让各处干部管到位,层层负责,分工明确。如我们班级的马倩就是我的“马老师”,只要我不在的时候,她就是小老师,全权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当然她也有着和老师差不多的权利,在评优时,她有着和老师一样的权利;王丹青就是风纪检员,谁的衣冠不整,包括红领巾不戴,有权批评,督促其戴好红领巾后进教室;刘嘉晔、沈煜、尤卓文是班级的课代表,包括收发本子,督促错误学生订正作业等;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年多来,小干部们在我的耐心诱导下,热情鼓励下,在全班同学的积极拥护下,能力越来越大,工作的方法是越来越多。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整体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创建优秀班集体 摘 要:通过整体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供一种很好典范,增进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量化 规范 目标体系 参评办法 优秀班集体 凡担任班主任的,无不在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最佳途径。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1、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的重要性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具有长效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且会不断沉积下来。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正是这样不断接受教育又继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 因此,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目光来设计,看待一切教育活动。班级管理亦如此,必须有“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去整体规划中职(三年)。这一点往往为不少班主任所忽略。他们往往只有学期,学年工作目标,没有考虑整体目标,有些是没有想过的目标体系,反正学校没要求;有些是觉得我又不准备带三年,没必要;还有些则是认为我只管带班时能评上先进班集就行了?严格地说,这都是对学生不够负责任的行为。 刚刚组成新班集体的中职生,往往还存在中考失落的阴影中,甚至不少人心里还有“混三年拿个文凭”的思想。此时班主任若不及时引导他们确立中职(三年)的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窘况。何况班集只有有了明确的远大目标,才会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学生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动力,否则会出现诸如“争创先进班集是你班主任想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之类看法,而不是学生的内在需要。其实,一个班集的班风,学风如何,对班集每位成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导向性,控制力和感召能力。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里,会强烈的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与这个班共荣辱,“班好我好,班差我辱”,因此会尽力地为班集争光,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相反,在一个涣散的班集里,学生想学好上进,都会觉得有众多的压力和非议。所以,班主任必须从班集组建伊始,就用明确的班集目标去团结,凝聚人心和为学生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 2、科学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 根据系统理论,班集就是一个系统。构建班集管理目标体系,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系统的限制性输出结果,即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具体地说是班集的专业定向和社会需要;2、 系统要素的结构和状态,即本班学生方方面面的实际;3、 系统的外部环境,如校风校纪,学校管理模式,文化教育氛围等。其中,中职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决定班级管理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学生实际则是影响班级管理目标构建的根本因素。因此,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看,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不仅既要有中职三年的总体目标,而且还要有学期、学年的阶段性目标,既要有智育目标(学识、能力和技能),更要有德育、体育、美育、劳技等全面发展的目标;既要有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的目标;更少不了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目标。从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看这些目标还需要按照班级管理层次,层层分解,建立起班级总体目标学期,学年目标班委,团支部目标班(团)小组、宿舍、课代表目标,个人目标是具体目标,处在目标的基层。目标各层次之间互相依存,低层次目标是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低层次目标的逐步实现来达到。所以,科学构建班集管理目标体系就是要形成用总体目标以一贯之,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螺旋式上升发展的班集管理目标网络的有机整体,从而达到系统的整体优化。 3、科学构建班级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3.1、班级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学校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贯彻中小学道德行为规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班集、学生实际出发,与学生一同制定(学生不仅是班集管理的主体,而且是最了解自己方方面面的实际);班主任可在深入调查、全面把握学生实际、广泛听取专业老师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依据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及班级成员的大多数所具备的基础素质和班集成员中为数不多的素质较差的最低素质,提出班集管理的总体规划和蓝图,然后交由学生广泛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通过几上几下地修改,订正、补充,以充分体现全体同学的意志,成为他们行动指南。 3.2、第一任班主任必须制定班级管理总体目标,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和核心。否则,班级管理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优秀班集体,继任的班主任则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完善班级管理的总体目标,并围绕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带领同学一步一步朝总体目标靠近,尤其是学期、学年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方向,为其服务,鉴此,班主任不宜频繁更换,应保持相对稳定,频繁更换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彼此熟悉、了解和适应,更谈不上有目的地管理班集体。 3.3、科学构建班级管理目标体系还应注意构建目标的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保障体系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就是要根据班级管理目标分解层次,层层组建相应的管理组织。首先,是组建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再是班(团)小组、科代表、宿舍长等。所有组织机构的确定,特别是班委会、团支部的产生都实行公开任职条件、资格,引进竞争机制,民主选举产生,并定期(如一学期)进行民主评议和定期(如一学年)改选。但改选不宜太频繁和“彻底换血”的全员轮换,那样会使班务工作因学生班干部不熟悉工作而出现大滑坡,因此应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保留骨干,补充新手。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优秀班级管理秘诀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来,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很辛苦,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技巧,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组建班委,培养“亲信” 建立一个良好的班委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基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人和喉舌,他们可以代替班主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班干部又是班主任的耳目,他们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报告学生的矛头和举动,有利于班主任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一些偶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班干部的选用有一定技巧,班主任要做到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可以让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同学做班长,他可以处理和平衡方方面面的关系;可以让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的同学做学习委员,他可以起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让纪律观念差的同学做纪律委员,时时提醒他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这样做可以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方法多样,不能死板教条。也可以自曝奋勇,竞聘上岗,或者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和培养,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二、建章立制,依“法”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班级管理也要具体的管理制度,比如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等。我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别人不同之处在于“细而全”。比如上课说话,回答老师提问,帮助别人,尊敬师长全部纳入考核。实行记分制,表现好的加分,否则扣分。这些分数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也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依据。教师普遍反映我班同学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孰不知我有制度做后盾。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的加分,同学们踊跃举手,,抢着发言。回答正确的加分,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应该有一种凝聚力。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们的口号就是“要第一,不要第二。”“为班级争光添彩,不为班级抹黑添乱。”每一次考试,每一项活动,我们都要和其他班级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可以找到差距,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争胜心和班级的凝聚力。 四、善于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级总体成绩上去上不去,关键在学困生,班级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关键还在学困生。学困生成绩上不去固然有智力的因素,但主要还是态度问题。只要学生思想工作能够跟上,学困生的转变是不成问题的。这需要耐心,也需要智慧。首先班主任要和学困生平等相处,和他们交朋友,多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其次班主任要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交往,有的学生就是因为结交了不良朋友而导致思想波动,成绩下滑。 五、做任课教师和学生联系交流的桥梁 班主任要经常从任课教师哪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争取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班主任还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及早改进。班主任要树立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要说一些不着调的话,有损任课教师形象的话。 六、善于和学生家长沟通 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成长。绝不要把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变成告状,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公正。有优点及时表扬,有缺点及时指出。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从电大班级管理教学中浅谈小学班主任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策略 摘要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班级,它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与载体。可以说,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本保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班集体的建立,要求班主任需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定位,要具备优秀的班主任心理素质,要设定好管理班级的目标和策略,会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力量等。 关键词 电大 教学 小学班主任 班集体 上学期,笔者承担了电大教育类专业的班级管理的课程教学,学生大多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因而本文就对小学班主任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策略作如下浅见: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做人的工作。实践证明:没有人是能够脱离集体组织以及社会发展而独立存在的。对于学生而言,在其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学生同样会离开老师,离开班集体而生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经由班主任的教导学会如何生存,怎样生存。而从班主任的角度上来说,班集体当中的几十名学生应当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强化集体意识呢?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将精力放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形式当中,教学管理的质量是无法得到根本性提升的。很可能今天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解决,然后明天又出现另一个问题。这不仅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也会加重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负担。反过来说,如果班主任将教育管理的精力用在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中,那么学生个体发展过程当中的思想就势必会受到集体思想的引导,从而以多对一的方式提升班集体以及学生的管理质量。笔者结合教学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试图探讨小学班主任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策略,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教。 1 班主任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定位 1.1 班主任应该努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我们都说集体就好比是一个团结安定的家庭。对于班集体这个特殊的集体组织而言,班主任所肩负的角色是怎样的呢?很显然,班主任绝非单单是这个家庭中的家长或者是朋友。笔者认为,班主任可以说是家庭这一集体当中一个亦师亦友的重要角色。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之上以公平且民主的教学管理方式将学生凝聚在班集体这一整体当中。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教师需要将真诚的爱与乐于奉献的精神融入与学生的相处、沟通当中,能够在各项事务的处理过程当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解决,以此种方式明确教师在整个班集体当中核心地位与引导职能,促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带动之下构建成为一个温暖的组织与集体。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坚持以下几点制度。 (1)绝不轻易请家长。笔者认为,在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及个人发展的过程当中,不管学生犯下了怎样的错误,都应当在对学生讲解错误原因与错误危害之后,相信学生已认识到错误并有意愿改正,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最好避免请家长。以此种方式让犯下错误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班集体以及班主任给予他们的尊重感与信任感,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进而达到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 (2)班主任应当对班集体当中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学生在整个班集体当中是否是学生干部,是否是优秀生,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班主任都应当保持一致。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与班主任以朋友的形式相处,然而在集体活动当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秉公处理、铁面无私。在此种方式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意识到一个道理:如果要想在集体的这一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绝无任何形式的特权。 (3)班集体在管理过程当中的任何事物及决定的产生都不得采取班主任个人行为决定的方式,而应当采取班集体参与者(包括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民主讨论的方式予以决定。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当中的集体责任心与民主感。 (4)特别关注班集体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坚持个别谈话的教育方式。切不可在班集体出现事情之后再找学生进行谈话,而应当采取事先预防的方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一来我班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气氛,在学校处处发挥着榜样的作用。 1.2 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榜样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所说的话,所讲的道理,所做的事情所引发的效力往往是超过学生父母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教师的模范行动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教师言传身教的讲授同样会使得整个班集体的素质不断规范与完善。换言之,在班集体教育管理过程当中,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地克服自身弱点,以自己合格且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整个班集体的行为活动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同样参与集中,共同努力去完成既定目标。也许在做的当下它只是一件小事,但蕴含在小事背后的教育作用却是尤为关键与深远的。如笔者教过有一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课程学习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会明显感到比较吃力,产生一定的厌倦与畏难心理,我则把自己进修学习中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情况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进步。 1.3 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前进的引路人 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作为国民教育的前线阵地、学生茁壮成长的主要家园——班级,应成为学习型班级。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成长的引路人,达尔文说:世上最有用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成为学习型班级,就得让学生学会学习。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引者。如何指引呢?首先,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懂得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其次,班主任可以向学生提供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也可以直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学习方法;第三,班主任可以举办学习方法报告会。最终通过班主任的指引,班级的全体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2 建设优秀班集体班主任的心理素质要求 2.1 班主任要善于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学生,摸清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各方面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十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中,笔者一直身临班主任工作一线,在研究学生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1)认真研究学生档案,初步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刚接新班,面对陌生的面孔,怎样才能快速熟悉、了解学生呢?最有效的突破口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表和综合评价手册对学生的过去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学生成绩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书面材料,也包括学生的日记、作文以及上交的作业等,这些一般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倾向以及心里想法。 (2)经常开展课外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打蓝球和打羽毛球等,与学生共享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品质以及人际关系,既发现了学生身上的缺点,也看到了学生身上潜在的动力和闪光点。 (3)深入学生内部,全面了解学生。既然是交往,就应该互相来往,具有双向性,即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教师。在交往中,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且不要因教师而摆盛气凌人之势,给人以功高自居之感。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教师的诚意,才能使学生更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学生才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4)注重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一个班级四十几名学生共同生活,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只是学生表现中的一种现象,不做调查就很难深入到矛盾深处;有的问题头绪纷杂,说不清谁是谁非,不做调查,就很难找到矛盾的症结;有的问题似是似非,不做调查,就很难弄清真相。这些都说明,要全面了解学生,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5)经常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一部分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中往往养成了懒惰、固执等不良生活习性。这些,在学校一般很难被教师发现,只有到学生家里和家长沟通,进行实际调查,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过程,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了解方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否则就会导致与学生关系的紧张,最终将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教育好学生了。 2.2 班主任要善于亲近学生 亲近学生,就是班主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接近、接触,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感受温情,与学生心灵相通。班主任要懂得如何接近孩子,尊重和关爱学生,要采用和蔼的态度进行亲切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与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亲和力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博爱情怀的外在体现。亲和力也是一种修养,是对生命、对真善美挚爱情怀的自然流露。班主任应该具有亲和力。君不见,越是伟大高尚的的人物,越是给我们平易近人之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亲和力的底子是知识、是能力、是人格、是修养、是美好仪表。班主任的亲和力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今后如何与人交往,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好感,使学生对班主任所带班级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亲和力确是班主任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2.3 班主任要用爱心打动学生 班集体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作为班主任要用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它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真心,动真情,要用真诚去唤醒学生们的良知,用真诚去理解学生们的“荒唐”,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让每一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教育名家任小艾说,对学生要有爱的能力,什么是爱的能力呢?那就是让你爱的人爱你!我们有90%的教师“爱”着学生,可是也许只有10%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爱”!我们的教师是多么迫切需要提高爱的意识和能力啊!我们读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读陶行知和陈鹤琴,在他们身上读出师爱的本源,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理解、期待与宽容。 中小学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里,都有所谓的“差生”这样的群体。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不同,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生”是难免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需要教师用宽容的心态、真诚的期待,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3 班主任构建优秀班集体的策略 3.1 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只要我们明确了整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就会明确班集体这一整体的共同理想与发展方向,进而获取整个集体向发展目标前进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班集体奋斗目标的确定应当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这三者所构成,在以上目标逐步达成的过程当中产生相应的激励效益,进而将每个学生参与班集体奋斗目标完成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班主任需要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目标的实现使班集体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以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3.2 形成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以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班风。 3.3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从而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使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高效运作集体。为此在班内可以实行“分级管理制”。 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 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 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 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4 培养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队伍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积极、健康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3.5 班主任要通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去形成一个优秀班集体 班主任平时也许会给学生讲很多做人的道理,学生听到可能也挺激动,但听过并且激动过之后能否实践则可能是另一回事。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呢?笔者认为,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通过开展活动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体验生活,感受社会。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集体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更何况任何一个集体活动都要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不管什么活动,只要你组织,就需要大家出谋划策,团结协作,要是个比赛,咱还得争取好成绩。所以这就既可以锻炼大家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还可以锻炼大家的竞争意识,要是失败了,还得帮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挫折,这些都是将来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必备的品质。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集体就是学校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形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要经过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能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协作共事、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高昂情绪,促进学生友好竞争,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创建优秀班集体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主任要合理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善于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勇于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敢于发挥班委和骨干的核心力量、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创建优秀班集体一个优秀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优秀班集体 创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主任要学会创建优秀班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1. 班主任要合理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曾带过一个基础很差的班,班内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学生中的差生。刚开始的一星期,班内学生上课不听,下课打追,作业不交,卫生不做,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破摔,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此情况,我找同学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起点,迈好中学生活第一步,确定第一个目标,塑造一个新的我。经过努力不仅达到这个目标,班集体在毕业时还成为“三好班。” 2. 班主任要善于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我接手过一个二年纪的班集体,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还在班会上倡议班会之后班内成立一志愿团,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 班主任要勇于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几年来,我按照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4. 班主任要敢于发挥班委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在上一点中提到的一级管理人员即为班内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职责长的工作等。 5. 班主任要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讲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教育活动需要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确定。最后特别强调的是,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完成以上工作。 总之,我们班主任教师只要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做好总结,通过总结要认识不足,吸取经验,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是完全能够干好的,所负责的班集体一定是最优秀的。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班级管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学生的成长、家长的厚望、学校各项教育计划的实施,最后都落实到班级管理上,落实到班主任的双肩上。所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培养学生认可的一种教育理念。下面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创建班风、学风的诸多体会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优良班风的创建和培养 班风、学风是一个班级风貌和魅力的体现,但班风、学风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人为本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我在创建班风时力求做到 “三个重视”: (一)重视每一次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 每学期一开学,我总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劳动从中观察每一位孩子在假期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发现他们成长的一些点滴,同时也注意他们成长中的误区,从中能了解到每个学生较全面的真实情况。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重视第一次班会课 在这次班会课上,不仅要全面介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制定相应的班规及处罚措施,明确向学生提出一个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努力把良好品行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大家要做一个对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教育他们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并以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对优秀做最好的诠释;教育大家正确分清和认识个人和集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你有和大家共同分享班集体荣誉的权利,但这首先必须建立在你要为班级荣誉作出贡献,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的前提下,你才可以享受到大家集体努力得来的荣誉。并用不同方式来形象比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如树干和枝叶、一叶小舟众人划桨可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等,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推而广之,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这样来培养。 (三)重视平时的日常管理 1.巧用班干部,挖掘学生潜能。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威信。但班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当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更不能过分苛求指责。为了多给大家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个人自荐、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将选票多者征得个人意见后,确定了人数不等的班委组合,分组分别轮流值勤一周。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可相互间取长补短,互助协作、共同进步。 总之,班委、班风建设的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注重和学生的个别谈话。这种谈话,通常是朋友型谈话,似拉家常一般。我的经验是采用一抓、三有、五要的方法进行:一抓:就是抓住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内向生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谈话方式有所不同)三有: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先考虑好;要有准备,即准备好相关的谈话资料、事例,了解被谈话学生的心理动态;要有耐心,谈话时会遇到学生不接受教育,不承认错误,甚至顶嘴、侮辱老师的情况,这时切不可动怒,要耐心启发诱导,反复表明态度进行开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二、以班风促学风 学风是教育教学、思想培育、道德教化的一种长期积淀,它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杜绝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更杜绝自习课纪律乱差等现象发生。在充分发挥班委、团支部作用的同时,我注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以培养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竞争意识。我是这样做的: (一)实行每周一班会课上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制度 利用班会课上的5—10分钟时间由学习委员负责,各科代表和小组长为成员的学习兴趣小组,进行各学科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探讨,还可以进行演讲或展示个人才艺、诗歌朗诵会、小型书法比赛(钢笔字)及板报小组的才艺比拼、作品展览等,把讲台变成学生锻炼成长的舞台,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注后进生 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使其明确每天复习的内容及应完成的任务。计划和目标定的不能太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确定一个稍加努力就可以小有成效的近期目标,之后再根据其完成任务情况,进一步制定一个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又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同时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后进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体现。时时耐心相帮,及时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这时,优秀,对他们已不再陌生。 对于屡教不改的“品困生”,除选一些明是非、有能力又与其较熟的班干部进行帮助外,还要靠班主任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后进生的心解冻不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几天就能办到的事。老师的主动沟通、真诚关爱及尊重他的人格、习惯和隐私,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作风正派、工作严谨、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关心学生的班主任是永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的,他们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是的,只有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共同研究班主任管理的艺术,让优秀不仅成为学生的习惯,也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才可能在班主任舞台上演出一台台更感人的“戏”来,也才能真正让教育之园百花齐放,春色常驻。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加强班级管理培育优秀人才 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到班级的学习氛围,大到学校的学风建设,无不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军人物和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建设团结友爱、良好学习氛围的班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上应该以合理的引导为主,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加强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特色性,培育优秀人才。 一、落实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无论是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上,还是具体措施的施行上,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做到处处为学生着想,并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老师的关怀,才能够愿意服从老师的管理。 (1)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公正的对待,无论成绩好坏,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一视同仁的呵护。因此,成绩不应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上必须注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上的关怀和学习上的鼓励。有些学生成绩不突出,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活动参与积极性低,老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类学生的发展。对于这一群体的学生,老师必须加以重视,有计划地与他们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多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在空闲的时间里邀请他们到办公室进行一次轻松的谈话,一方面,通过家常话的形式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期待他们改正等等。另外,在课堂上,通过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问题的方法,逐渐地来改正他们羞于表现自己的缺点,培养勇于表现自己的意识。 (2)尊重学生意见,发挥民主性。班级建设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为促进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班主任一方面必须要发挥学生的力量,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比如,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先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分析他们意见是否可行后,再做具体的规定。在实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此不满,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在管理的细节上,必须要给学生自由,比如在座位安排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来作调整。 通过发挥民主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满足学生自己做决定的心理需求。学生只有在得到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之后,才能感受到老师对其发自内心的关爱,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敷衍,从而乐于服从老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目标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立足于环境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首要任务。 (1)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班干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起到带头的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比如,晨读时,学生很难自觉地拿出书来朗读,班干部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通过带头朗读,来带动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首先,根据学生不同职务来安排具体的任务。比如班长,可以负责统筹协调班内的学习事务;学习委员负责反馈学生对于不同课程老师的意见等。为了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学习委员为核心,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日常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学习之余,带领大家一起去总结,思考学习规律,如解决数学应用题中的追击问题,优化问题,以及语文课中的诗词,成语的应用都可以是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的话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每天可以设置一个值日班长,在监督学生的早读、午休和晚读的同时,较好地发挥其认真学习的模范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2)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表扬,班主任可以以满足学生这一种强烈的荣誉意识为切入点,建立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演讲比赛,班主任可以利用每个星期的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我是演讲者”的比赛。通过学生打分和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评选,通过复赛、决赛等不同的赛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走上讲台,展现自我。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点评要以激励为主,使整个班级从上至下形成活跃的、热烈的学习氛围。在比赛结束之后,要颁发各种奖状,除了冠亚季军之外,还可以评选出最佳气质奖、最佳台风奖等等。通过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学生愿意学习的学习环境。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建设班级必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够建设具有特色性的班级,促进学生成才。班级建设要从依赖于制度管理的传统管理思想上脱离出来,发挥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作为班级管理的指导原则,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最终目标,实现以老师引导学生、以学生促进学生的管理目标,培育优秀人才。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班级管理中如何建设优秀团队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德育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自己的未来。而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各科教师和本班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间构成的互联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当仁不让的重要责任。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打造优秀团队呢? 一、以身作t,率先垂范,树立威信 “师者,人之模范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强、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惟命是从,那么教师的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班主任在本班学生间的威信,所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进而在班级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如果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就会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教学水平高、道德素质硬、管理理念新,堂上能讲课,课下能交心,既要勇于奉献,又要有责任心,明白自己学生的真正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心声,遇到问题要先了解事情的经过,倾听学生的解释而不是直接简单粗暴的苛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被他们认可的良师益友,为以后的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治班,科学管理,打造优秀团队 首先,班主任要改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善于发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心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 其次,班主任也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策略,在管理中要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把一些班级中的具体事务交给学生来做,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建立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 最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整体要求时,应实行“粗放”管理,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放”一方面指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都能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有益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留有自我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中生,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去。 此外在班级内部,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班级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倾注爱心,走近学生内心 高中生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这就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多亲近、常倾听、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去交流、去沟通、同时不失时机,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疏导、关心或鼓励,激发学生走出困境的信心,指点他们人生的方向。 尤其是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既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也不能大声呵斥,予以白眼,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促膝谈心,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用诚恳、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努力使他们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观念等稳步提高,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赶。 五、加强与家长沟通,拓展校外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学习任务繁重,家长们也多是比较关心学生的后勤方面,而忽略了与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宣传学校、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对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讲究方法与实效,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试议班级管理与优秀人才的关系 一、落实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 尊重学生意见,发挥民主性。班级建设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更需要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为促进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班主任一方面必须要发挥学生的力量,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比如,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先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分析他们意见是否可行后,再做具体的规定。在实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此不满,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在管理的细节上,必须要给学生自由,比如在座位安排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来作调整。通过发挥民主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满足学生自己做决定的心理需求。学生只有在得到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之后,才能感受到老师对其发自内心的关爱,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敷衍,从而乐于服从老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目标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立足于环境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首要任务。 (1)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 班干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起到带头的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比如,晨读时,学生很难自觉地拿出书来朗读,班干部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通过带头朗读,来带动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首先,根据学生不同职务来安排具体的任务。比如班长,可以负责统筹协调班内的学习事务;学习委员负责反馈学生对于不同课程老师的意见等。为了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学习委员为核心,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日常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学习之余,带领大家一起去总结,思考学习规律,如解决数学应用题中的追击问题,优化问题,以及语文课中的诗词,成语的应用都可以是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的话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每天可以设置一个值日班长,在监督学生的早读、午休和晚读的同时,较好地发挥其认真学习的模范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2)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表扬,班主任可以以满足学生这一种强烈的荣誉意识为切入点,建立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演讲比赛,班主任可以利用每个星期的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我是演讲者”的比赛。通过学生打分和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评选,通过复赛、决赛等不同的赛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走上讲台,展现自我。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点评要以激励为主,使整个班级从上至下形成活跃的、热烈的学习氛围。在比赛结束之后,要颁发各种奖状,除了冠亚季军之外,还可以评选出最佳气质奖、最佳台风奖等等。 通过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学生愿意学习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建设班级必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够建设具有特色性的班级,促进学生成才。班级建设要从依赖于制度管理的传统管理思想上脱离出来,发挥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理念作为班级管理的指导原则,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最终目标,实现以老师引导学生、以学生促进学生的管理目标,培育优秀人才。 作者:李业霞雒福秀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百盛希望小学 班级管理优秀论文: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一、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管理班级的首要条件 班主任作为班级中全体学生的管理者,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比起来他们和学生的交流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和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班主任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生处于学习和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任何行为都有强烈的模仿心理,班主任要给他们作出正面的表率。同时,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班主任要从细节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要求学生不能说脏话,不打架,不乱扔废纸。在对学生进行要求时,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学生要求的这些事,渐渐地,学生也养成了好习惯,听到有学生说脏话,他们会主动让学生改正,看到地上有废纸,他们主动捡起来…… 二、重视班委班风建设是管理班级的主要任务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卫生等情况进行管理,还要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行培养。在管理班级时,有很多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可以选择一些在班级中威信较高、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班干部。 (一)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时,如果班主任自己选出认为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会使一些学生对班主任的做法不满意,导致班干部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效果不佳。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民主投票选举,选出学生认为符合班干部要求的。同时结合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从学生选出的人选中再次选择出班干部。民主选出来的班干部不仅学习较好,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较高,对于班主任安排给他们的工作学生能很好地配合,使工作能有效地完成。在班干部选拔出来之后,班主任还要对班干部进行培养,使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班干部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使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地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在班干部进行工作管理时,班主任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式都要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快速掌握班干部的职责。在进行管理时,对于班干部出现的错误,班主任要和他们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进行指导。班主任不能把班级的所有工作交给班干部,而是和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班主任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检查,并每周一举行班会,把上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使班级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增强他们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和他们进行谈心,明白学生的想法,把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消灭,使他们都能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行班级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同时对班级提出有用的意见,都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结合班级现状随时召开主题班会,对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解决。例如,在开学初我召开“我理想中的班级”主题班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理想中班级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要创建理想班级,需要大家做哪些工作。通过大家积极的讨论,学生理想中的班级都是团结、向上、和谐、进步的。与此同时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他们一起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由于班级制度的制定学生也进行了参与,他们都很有自觉地遵守班级制度。在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时,我召开“学习方法、经验交流”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当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矛盾时,我随时召开“论友谊”“欣赏别人”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不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使同学之间的矛盾随时化解。为了使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我召开“谈理想”等主题班会。总之,召开主题班会,是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措施,它使我们的班级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凝聚力。 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是管理班级的保障 为了使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更强,我把各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把卫生、纪律、学习的管理分配给学生,使他们在对这些任务进行管理时能体会到责任感,促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其他学生进行的管理能积极响应,使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我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评比。学生为了使自己小组能获得优胜,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帮组其他学生,使小组成员获得进步。在互相帮助和竞争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养成了讲卫生、懂礼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使班级风气积极向上。 四、结语 总之,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不仅要关注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制度的遵守,还要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塑造,使他们成为一个能自我约束的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使学生的个性不断获得发展,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时候,能使学习和思维都能创新性地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也担任着对学生灵魂塑造的责任,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对他们进行健康积极的引导,使班级管理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王乾伟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十一中学
本文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机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以供参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满足更多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高校作为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摇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升教育效果,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1]。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创业意愿不强,缺乏主动创新创业意识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不强,缺乏主动创新创业意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传统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如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启蒙教育,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具有较强的思维依赖性。二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现阶段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安逸,他们认为只要把现在的知识学好就不错了,也不愿意吃苦,缺乏创新创业的勇气。三是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找份稳定的工作或者高收入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对创新创业有较大的担忧与质疑,过于关注得失,导致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 1.2创新创业教育不够,缺乏创业实践锻炼平台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引领下,高校虽然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纷纷开展了丰富多样和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但是,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而且实践锻炼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还停留在相关政策的解读、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层面,教育的覆盖面也不广,其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再加上高校常常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第二课堂,且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开展存在较大阻碍。另外,高校虽建有实训基地、实验室、项目孵化基地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持长久的交流与合作,质量并不高,甚至形同虚设,导致搭建的实训平台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一些实训平台也只能满足部分大学生的需求,还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实训平台而只能将创业停留在想象的阶段。 1.3创业措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创业环境支撑 近些年来,政府虽然陆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措施来帮助大学生,但辐射面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也不足,导致创业环境缺乏有效的支撑。从学校层面上分析,一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未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大多数高校还只是创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公益活动、比赛活动与选修课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甚至表面,缺乏较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是纸上谈兵,更不能对在实践操作上给予大学生有效的指导,导致大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2]。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机制 2.1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其实指的是将有效信息转为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能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去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一种综合、复杂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创新素质的培养则是以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创新意识,转变他们的创业思维,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路上利用创新来有效降低风险。 2.2创新能力的开发 创业能力是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意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确证以及外化,其包括精确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是一个人在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逐步形成的。高耀丽则认为创业能力其实是将他人或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创意等转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 2.3创新创业理论的实践 创新缘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同时实践又能反作用于理论。从这一角度来看,创新创业理论的实践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与整合性。该理论强调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着重开发他们的创业能力。所以,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创新创业发展状况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其搭建实践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就能大胆进行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3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3.1营造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上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首先,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比如高校可组织开展“挑战杯”创业大赛,从市场需求、项目选择、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以校园文化方式积极弘扬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感,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提升创新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之下,不断增长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其次,引导学校社团的发展,发挥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的不同,先在专业内部组建和专业相关的科研实践社团;可组织相近专业社团之间的各种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或组建社团;积极组建科技实验社团,如现代设备社团与机器人社团等,营造科技氛围浓厚的创业环境,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想法。最后,营造创新创业的实践环境。积极组建一支集创新创业咨询、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指导队伍,为有创新创业意识或想法的大学生提供场地、帮扶、咨询与指导等服务,让其想法能落地、成长。同时,高校还可借助校园网、宣传栏、微博等平台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或者师生相关创新创业的成绩等,充分活跃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气氛。 3.2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逐步优化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一,以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依托,设立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与专业选修五大类。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学科基础组成的学科基础课,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将这些课程有机穿插进教学大纲中,以便为其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编排上,还需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渗透进学科基础教学中,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而由专业方向、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专业技能课程,可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展,主要为其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最优的途径。课程内容上应灵活加入有关创新创业实战必需的能力以及知识,教学方法可采用体验式,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道路。第二,不断总结经验教学,逐步性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完整的课程体系,采取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课时。第三,加强校企长期合作,定期举办“与企业面对面”“创业企业家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充实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为其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指导。第四,开设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思维锻炼课程。高校可利用教育大数据,使理论课程教材得到丰富,从而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如依托云计算研发类似猿题库或者梯子网等在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也可通过VR技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现实虚拟”,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感知力。 3.3建立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复杂,且涉及多个学科,所以,高校应建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以拓宽培养渠道。同时,还可邀请本土知名企业家或创业企业家、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来校不定期授课或座谈等,通过这样高水平、多层次的导师队伍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践,促进理论更好运用在实践当中。此外,还需加强校内导师团队和外界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或者研修,多前往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实训基地等进行走访调研,以弥补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从而形成较完善的梯级创新创业指导体系。 3.4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载体,在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平台不仅能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可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经常性地组织校内外创业大赛,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提升能力,加强实干精神,更有意愿参与。二是利用“互联网+”搭建创业模拟平台,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顺利进行,高校可通过“互联网+”搭建创业实践模拟平台。比如组织宣讲会、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创新创业互动交流会、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让不同专业与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还可组建创业实践模拟仿真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如ERP软件系统、创业模拟实验室、沙盘模型等。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引导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其真正参与实训与实习,帮助其梳理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学生借助该平台可获取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企业需求与社会经济状况有一定了解,以便为日后创业实践做好准备。四是积极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认识程度大幅度地提升,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真实的发展方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现代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须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虞亚平.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 [2]张乐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5). 作者:吴晗 刘强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可能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校、对教师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家长资源到底如何来利用呢?为了有效的利用好家长资源,我们在园内开展了“我的工作您了解吗”家长资源调查表,表格下发到每个家庭,要求每个家庭填报一个家长的工作内容,幼儿园根据家长所填写的内容,整理出可利用的家长资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征询家长是否来学校参加家长助教活动。幼儿园还通过各类平台,向家长宣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所应扮演好的角色及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肯定家长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届时,幼儿园通过表彰优秀家长、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激发和调动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个孩子的爸爸是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生,在春季传染病流行期间,我园邀请孩子的爸爸冯医生来园给孩子们上“感冒了怎么办”的活动,冯医生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做成了适合孩子接受和观看的动画课件,给孩子们讲了感冒的知识以及怎样预防感冒等,一堂生动的健康教育课程就此生成了,这是难能可贵的资源财富。而孩子们所获得的健康小知识并没有因为一节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老师和孩子一起商讨,可以在游戏区开辟一个“快乐健康吧”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扮演的角色,就像一个医生小博士,孩子们就这样乐此不疲地游戏着。我们又将游戏活动延伸到共享区,在整个年级进行游戏共享,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交流、共享愉悦。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助推了幼儿园的课程。 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园位于镇中心地带,幼儿园周围有陆家老街、消防中队、敬老院、烈士林园杏泉园、镇文化中心、水利站等,各类银行、医院、超市、商场、菜场聚集周边临近地段,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财富。而在一日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找一找、聊一聊、摸一摸,画一画,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寻找和发现身边的可贵资源。一方面,我们利用电子地图,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的位置,找到自己居住的小区的位置,让孩子们用各种彩笔画出多种不同的回家路线,然后在回家路线上找到沿途的各类店铺,再在感兴趣的店铺上做好标记。另一方面,我们将这些社会资源变成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老师抓住孩子关注的热点,围绕孩子的兴趣,开展“我的美丽家园”“消防员叔叔你真棒”等班本主题活动。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了幼儿园的课程。 三、物质资源的灵活利用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低结构自然物的运用越来约被重视和使用,那么,材料的收集便成为了老师首要做的工作了。以前收集材料,老师往往是利用QQ群、微信群或者短信发一则通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XX材料,然后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但是这两年,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老师在组织孩子游戏时发现,要求孩子的收集的材料其实都是家长在做,孩子根本没有一起参与。于是,老师改变了收集的方式,比如,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收集中,老师设置一个活动主题“收集真好,变废为保”的活动。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预备开设哪些区域?这些区域里需要投放哪些材料?你看到过哪些东西可以投放在这个区域里?……这样通过和孩子共同探讨后,孩子们成为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设计者和参与者。然后通过谈话,让孩子们对废旧材料的材质、功能、用途等等有个大致的了解。孩子们回家以后,就会积极去寻找家里面的废旧物品,孩子们将收集好的材料与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然后通过开展谈话活动,说一说它的用处,来一起分享收集的成果,再将资源进行分类摆放。通过谈话,孩子们对自己班级游戏区所需要的资源展开分析讨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自由分组,展开了班级间的互谈互访。讨论结束,就要进行分类和统计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先将游戏区使用的资源和专用室使用的资源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游戏区的几个区域和专用室的不同功用,将收集的游戏区的资源和专用室的资源进行再分类,分类结束,孩子们开始为资源盒设计标志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是真正的资源的收集者和使用者,真正成为了学习与游戏的主人。物质资源的灵活利用,支撑了幼儿园的课程。 四、网络资源的选取利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了教师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网络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我园充分利用网络的内容,收集有用的信息,建立网络资源库,每个老师都可以进资源库参考,通过筛选、调整、组合,形成新的课程,适应不同类型班级孩子的需求。例如:在开展的《小小粽子香又香》这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在网络上收集了有关重阳节来历的图片,还收集了有关包粽子的影像资料,老师结合图文深情并茂地讲解了有关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而后又是让小朋友亲身体验了包粽子的过程,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让小朋友品尝。在整堂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迁移了经验,更学会了合作、分享、协商等。网络资源的选取利用,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其实,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需要我们教师去做有心人,教师要多观察、善发现、勤引导、多利用,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需要我们教师成为幼儿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幼儿走出课堂和幼儿园,走进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好园内外的各种资源。 作者:金妹娟 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浅谈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经验 班主任是凝聚一个班级学风、教风、班风的指向标和可靠力量。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班主任的工作体会。 一、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个人魅力。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班主任自身的良好形象,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也是班主任形成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作为班主任,教学上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面对新的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深感自己教学上尚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既深@教材又博取兼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和常规思维。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班主任老师必须利用家长会、通讯、通信等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要讲清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人才,才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有用的人;要讲清“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讲清只有多学各种知识,孩子才能在社会生存,学习各种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家长明白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以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 三、把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班主任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得成功与否,决定着班风能否最终好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的原则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一般不用“武力征服”,“武力征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我始终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初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多从情感上打动他们。批评他们大多数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时时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明白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并对他们进行细心、耐心的教育,从不间断地鼓励。班主任在平时要对学生多进行一些自理、自立、自强的培养,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心理压力太大。另外初中生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有的因家庭关系破裂,缺少温暖而自暴自弃;有的因自我约束力太差而无心向学;有的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郁闷寡欢;有的因智力低下、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对头导致成绩低下而缺乏自信;更有青春期阶段,学生不时出现的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对本班的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常倾听、勤观察、多调查、善分析,去沟通、同时不失时机,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疏导、关心或鼓励,激发学生走出困境的信心,指点他们人生的方向。 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任何事情都为他们“安排”得十分周到,不注重孩子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学生在校通常表现为自私、懒惰、怕苦、怕累、怕脏,有的甚至称王称霸。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批评,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六、细化班级管理 班主任首先要广纳良言,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不容易。我会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鞭策自己,用满腔的热情去干好班主任工作。 七、民主地处理问题 一个班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情,班主任不可能样样事情都了解得完全属实,偶尔也会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事实并非如班主任了解的那样而轻易就下结论,那么不仅仅是学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着信任危机。民主不仅容易赢得学生,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武断的做法却民心大失,表面看来,你最威风,你永远正确,但在学生心里永远与你隔着一层,为什么不能谁正确就听谁的呢?学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辩护”不仅能让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尊,学生懂得自尊,班主任应当高兴。当然,也不否认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并不正确,总是掩盖自己错误,甚至于狡辩。那么,何不让他充分表现?班主任反而可从其表现认识其错误思想根源,以便对症下药。相反,如果不管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甚至将本应有的解释也当作狡辩,那么不仅对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无益,还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师生间产生隔阂,信任不再。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认真干,我们又会收获很多常人所得不到的快乐。正可谓:人生处处有道场,生活时时有禅机。如果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就会向释迦牟尼所说“离苦得乐,转迷为悟”。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初探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教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快乐。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如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 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 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比如,我们班的xxx,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他特别想当学校的值勤员,我就满足了他的要求,推荐他当了学校大队部的值勤员,他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他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上课发言也积极了,效果非常明显。 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建立值日班长制 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民主改选班干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 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 3.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 三、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参加成人自学,参加计算机考试,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2.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我的学生,严格要求他们,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的。 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填写优美旋律。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社会和家长对班主任的期望又太高,这就导致班主任的责任大、工作繁、身心累。当班主任苦,大家都知道,怎样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寻找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呢?关于班主任经验交流有关成功和失败的个案我就不谈了,我想从班集体方面说两点。 一、班级制度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闲死人,一套好的班级制度能很好地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制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能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积极维护,制定制度时可以利用班会―班主任起草―班会讨论―集体举手通过,程序要正式,不仅要贴在墙上,更要印在学生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制定制度管理自己。 2.要有可操作性,我们制定的班规很大程度是按老师的意愿来完成的。但缺少操作性,当学生犯错后,遵照班规处理就无法进行,操作不了。 3.班规制定要因地制宜、因班而定,过严无法执行,过松不能规范行为。各个学校制定的班规校规,有可供借鉴的地方,但也不乏过于严苛不符合实际的规定。所以制定班规要结合实际,所定班规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保证班规的执行度,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班主任也应该积极维护班级制度,让班级制度有温度也有力度。 首先,学生违规,班主任要严肃处理,避免人治和因人而异,管理中我们遇到偶尔犯错的学生无意违反班规,处罚感觉又过重,这种情况。我会先征询他的意见:“我绝对相信你是无意的,但你既然违反了,你看怎么办,是改一下班规,还是就当不知道?”这样站在学生角度就能争取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常违反班规的学生,要主动出击,经常关心他,提醒他“今天怎么样,你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一句话,不能赶“土豪”走,只能和“土豪”做朋友。 二、班主任与教学 班主任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怎样处理好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注重调节课堂氛围,坚决制止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打瞌睡的学生以此形成良好的学风。 2.通知事情时最好在课后通知而不在课前通知,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当堂课的投入。避免一天出现多次通知,不确定的事不通知,还有一段时间才需要做的事不通知。 3.不要让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一心二用可能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要在自己课堂上进行长时间的思想教育。 4.反复说服与劝导教育是班主任工作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针对个人比集体有效,关键看你的耐心和坚持,我们要发挥“大话西游”中“唐僧劝说两个小妖怪的精神”,要让经常违纪的学生看到我们就起鸡皮疙瘩,这也是一种力量。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也不优秀但还在做班主任那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因为无法优秀。所以做了班主任的,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想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感染周围的人,因为我们都喜欢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小谈 摘 要:班主任工作,繁琐并充实着,辛苦并欣慰着。班主任,主一班之常规,任一班之主事。故,班主任所言所行,皆影响着一班之风气,如学风,如正气,如品格,如凝聚力。在此,我浅谈班主任工作管理之点滴。本文主要从班级凝聚力、爱的教育和批评艺术三个方面浅谈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 爱的教育批评艺术 班主任工作,繁琐并充实着,辛苦并欣慰着。班主任,主一班之常规,任一班之主事。故,班主任所言所行,皆影响着一班之风气,如学风,如正气,如品格,如凝聚力。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仅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更要参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本文试着从强班级凝聚力、如何在管理中渗透爱以及对学生如何进行批评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思考。 1、树班级荣誉,强班级凝聚 高屋建瓴者,导一方志向。不去努力寻找,哪里会有方向!一班之方向,在于集体的指向。班级指向明确,则个人目标明;集体齐头并进,则个人动力凸现。因此。我以为,要管好一个班,当首抓班级凝聚力。 1.1营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氛围 已逝的一年,也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曾记得,开学伊始,所做的一件重要之事便是集全班之力鼓捣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班训,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并召开主题班会,由学生选出几个有号召力且能言善辩之人进行论证,使学生能感觉到一点,“二班是我家,小平是我哥”。如此,既可以壮集体声威,又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间的距离。令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同学,每一个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有我才完整,没我就不完整。由此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为班级的荣誉而贡献。以后,凡违规者,均以在尊重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渗透集体利益来引导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2、于集体活动中强凝聚力、争荣誉感 学校的集体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佳时机。抓住此良机,可省班主任万千口水。如一年一度的冬运会,还如过去一年我校高中年级的辩论赛,我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人人有事做。因为这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活力,唤醒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同学们的拼搏精神,重燃同学们的学习欲火。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2、以爱为核心,塑良好品德,强应试能力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师生情;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故,在此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2.1、设身处地,做多心人,用爱心换取真心 常言道: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师生之间亦是如此,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老师得尊重学生。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我提倡学生必须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可以涵盖生活、学习、人生、社会等方面。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多方面地了解,才能在做学生工作时知道学生大致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因为学生也是人,有的可提,有的不必提,切不可所有学生在做工作时搞一刀切、一风吹。 班主任工作犹如交朋友。朋友贵乎真心,与学生相处,也在于真诚、真心待之。惟其如此,学生方可敞开心扉,愿意自觉接受班主任建议。 2.2不做雕刻家,做欣赏家,欣赏也是爱的体现 有个这样的故事: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2.3、严格中含温柔,做到严骨柔情,即严于爱相统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体能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全的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惩治。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聪明,有进步。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爱的表现。 我们知道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以严表;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有个很有思想且成绩、品德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老师,你的做法特酷,先打一耙,然后给一颗糖吃,我喜欢。我说:我更喜欢你的这句话。 2.4、公平公正,魅力无限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勤奋、爱学的学生,还要爱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问题生。这些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厌烦。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 摘 要: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家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其次是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幼儿工作。开展过程中内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关键词:家园;更新观念;利用家长资源;共育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单独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几年来,我始终把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的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有效地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仅仅是把家长看成被动的配合者,只替教师做一些辅助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上建立家园双方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新型关系中,家长不仅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生活和学习进步,更应关注孩子在身心方面全面发展;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更应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去,并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教师共同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性”。 二、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1)成立一个家委会。 在与家长首次见面的家长会上,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应该做那些事情,让家长明白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关系是幼儿前进的两只脚,缺一不可,使家长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不仅对幼儿园和班级有更清楚的认识,更加明确自己在班级中应担当的角色, 帮家长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知道应怎样参与幼儿园、班级的活动,怎样参与家委会的工作,怎样指导、教育幼儿。 (2)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带头作用。 班级家长委员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在开展每一次班级大型活动之前、在制定每一阶段主题目标时,我们都会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讨论,从活动设计、准备阶段起就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了解每次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内容、组成形式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吸收有益可行的观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长积极地参与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我们的活动也是越做越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幼儿工作。 (1)幼儿园的活动不再是教师或家长强加给幼儿知识经验,而是鼓励幼儿在各种自主探索过程中,得到学习发展。幼儿年龄小,为了能让幼儿有目的、有层次地学习,发挥家长资源的各种作用,能提升主题活动对孩子的教育功效。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家长资源贯穿于整个主题活动中.使家长资源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资源。在主题活动“好玩的汽车及标志”中,我们发动家长利用周末,带幼收集各种汽车的标志,观察各种车的不同等,在观察过程中孩子说家长做记录。回幼儿园后让幼儿分享参观的所见所闻,说说家长们向幼儿介绍的知识,听起来十分有趣。 (2)另外,我建议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可以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幼儿上一节课,大胆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让家长了解、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 1、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 班级的家园联系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家园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它能密切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努力地挖掘它的潜力,结合本班的创新意识,将它分为若干小版块:各栏目版块图文并茂,体现了形态各异,内容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成为家长接受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例如: “请跟我学”、“温馨提示”、“家教博览”等新颖别致的名称,让家长产生了亲切感、温馨感。 2、让家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开展各种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工作。 五、家园合作的内容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在家园合作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能家长全方位地接收信息、受到指导。 1.专题讲座经常性。 每年制定讲座计划,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就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作系列讲座,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教水平。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如:针对小班家长的需求,我们邀请现代家庭教育专家为全体家长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的专题讲座,家长出席率达到了98%以上。家长们对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报告非常喜欢。 2.家长座谈制度化。 家园互动座谈会,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共谈教子热点问题,共享教育成功感受,共商家园共育大事。座谈会上家长踊跃发言,或成功经验,或育儿困惑,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育儿经验。保健医生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健康教育,如卫生、作息、营养等方面专业知识。让家长们明白,我们要培养的是“活泼开朗身体好、勇敢自信善交往、好奇探索兴趣广、文明礼仪习惯好” 的新世纪儿童。 3.家长开放实效性。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主张:必须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园家长学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系列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活动科学化。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观摩孩子们的精彩活动,参与孩子们的各类游戏,观看孩子们享用喷香的午餐等。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 4.亲子活动趣味性。 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亲子绘画大赛“美丽的满洲里――我的家”、“亲子趣味运动会”、“庆六一艺术节”、亲子小制作“谷类粘贴画”等系列活动。 家园共育氛围的形成,关键在教师如何做家长的工作。教师应改变以往“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工作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管理是一门艺术。要做好班级管理,必须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还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班集体,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工作策略 三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感触颇深。不敢说有多成功、多辉煌,只能说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要有爱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我班有一名叫张自强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家长对他也不关心,缺少母爱;因此,我经常找他谈心,时间一长就发现他并不笨。我开始对他进行引导,耐心教育,他开始认真学习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可是好景不长。我反复想着,还是不能放弃他。放学把他留下来陪他写作业,单独辅导;只要有空就和他谈心,有时我还把他领回家,给他做好吃的,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他的心扉:原来是那几天他感觉有些被冷落了,是想吸引我的重新注意,就这么简单的想法,于是,我对他说,你永远是老师最听话的学生,后来还当选了班干部。他的进步和转变,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因为,我差一点就放弃了他,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心中有爱,把爱给予他们,从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的温暖,给予他们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和你不再有距离,会和你交心,会变成你眼中最优秀的学生。 二、要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班级的总负责人,是学生最“重视”、也最易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到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大到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不注意细节,不注重形象,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那么他的学生也将会和他养成一样的习惯,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形成,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对自己要更加严格,律他之心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同时,还要树起强烈的责任心,对学生、对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做一个正直、诚实、乐观的教师,做一个勇于进取、严于律己的教师,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研究管理 我一直努力地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要求学生做”转变为“学生要求做”,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健全班级激励机制等,点燃他们努力奋进的星星之火,鼓足他们放飞希望的勇气。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艰辛、复杂的工作,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只要我们汲取众家之长,认真学习、反思、总结,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好方法,为了这个目标,我会一直努力着!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南屯基小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之我见 摘 要:人要将心比心,老师更应该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理解是桥梁,尊重是前提。人与人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感情的沟通。在此提出以下几个观点,跟同仁一起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以身作则;爱心;转化 一、事业心、责任感是担任班主任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颗为自己的事业而献身的热心,他才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故事已经证明了的真理。而作为与人打交道的教师,尤其是我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如此。 二、以身作则是班主任最过硬的本事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服教育。它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服教育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比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到得早;要求学生不缺课,我无论哪天,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在学校坐班,从早到晚基本都是在学校。 三、爱心是班主任的生命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他们最亲近、最信得过的老师,但其是否具有爱心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爱心是班主任的生命。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还要把自己扮成一个严师的角色,一个慈母、一个朋友的角色,和学生做到以心换心。这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因此,班主任只有从周围的一些小事做起,关心班上每一个学生,他的工作才会有效果,才会有凝聚力,才能把一个个不同个性、不同差异而又活泼可爱的学生组成一个坚强的整体。 四、“问题生”的转化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现在各个学校“问题生”都不少。这是现在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面对这些有问题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掌握一整套科学的、高效的、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做好班上“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为社会多培养有用的人才。“问题生”的转化显然是现在各个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然而,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急不得。要教育和转化好“问题生”,我认为,首要工作就是要消除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愿意和老师交流;其次,老师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学生自尊心入手,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灵活多变地和学生打交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就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三部曲”,“交 流―情感―朋友”。这样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怀和照顾,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觉醒,从而唤起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学期开学时,有一个高一新生,名叫李××,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的亲戚。报到时家长和学生一起来的,报到后家长把我拉到一旁,把他在初中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我。在初中,他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生”,经常打架,被派出所关过几次。在家又是一个个性倔强、不听家长话的孩子,他父母再三叮嘱我要严格教育,家长一定不会责怪老师的等等。听完后,我心中一团疑惑,当时就想怎么样去和这样的学生交流。 然而,根据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我很快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他是学校老师亲戚这个方面入手,告诉他我们就是一家人,以消除他的戒备心理;不去主动询问他初中的一些事情,要让他自己亲口跟老师说出他过去的一些问题、过错,并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过去的行为有愧于家长,有愧于老师,更有愧于自己。 于是,第二天一开学,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从他是学校老师亲戚这件事上说起,一方面,要为亲戚争光,不能给她脸上沫黑;另一方面,要给亲戚在学校教育其他学生提供说服力。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能做好,那你的亲戚在学校教育其他学生的时候,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别的学生就会以你为例子,来跟你的亲戚“讨价还价”,或者他根本就不会听你亲戚的教育,甚至让你亲戚难堪。 说到这,他基本上认同了我说得有道理,不时地点头。我看到时机已基本成熟,话题一转,就顺便要他自己说说在初中的一些表现,帮他分析分析。他很自愿地说出了自己在初中时的一些行为,同时也主动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从他进高中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来分析,告诉他初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到高中后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时要送劳教所劳教,就不会像初中那样,只是被关进派出所,一切事情由家长来处理。 由于对他的了解及时、细致,教育方法得当。再加上平时的关心、鼓励,他学习上明显进步了,表现也好了。一学期下来,学校发生了不少打架的事件,但他没有参与一起。成绩也进入了班上先进行列。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在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进步,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 通过这个例子,本人也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也深深地觉得教师不容易,班主任更不容易。但我又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要尽职尽责,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相信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自己。 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做转化工作的教师。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作者单位 湖南省益阳大通湖第一中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浅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的教师生涯至今已有十一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为7年。我热爱班主任和教师这一工作,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很多人都说老教师有老教师的经验,听老人言,吃亏不会在眼前。也有很多人说,80后的教师感觉不如老教师那样,没有好的经验也不够谦虚。但是我觉得,80后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并不比老教师差,相反,80后的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的好朋友,在和学生的交往上其和谐程度要比老教师好,因为他们的想法更接近学生的心声。在此我讲讲80后教师当班主任后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班级管理要科学化,育人工作要高效化,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班主任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班主任要高度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它是激发自己努力工作的内驱力。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为首”的重要性。再次,德育作用于集体、集体又作用于德育,决不是“单打一”,而应是“合打一”。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能取得德育的效应。我的做法如下: 1.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 (1)家访要多一些,争取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要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家长们与我们既同心,又同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上还可以,但在家里就不行了。以前之所以消极,部分学生不懂事是其一,部分家长不支持也是其一。一定要通过家长,让学生在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长期的沟通了解。我班部分学生相对比较调皮、较缺上进心,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借话或做小动作,班上学生比较活跃,所以纪律不是太好。首先我调整好心态,增加耐心,减少冲动,使自己情绪稳定,充满激情、爱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多与学生私下谈心交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依赖。例如,在我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叫小涛,在我上课的时候喜欢讲话,他看老师的眼神是那种不屑一顾的样子。让老师看了很不舒服,很多老师都和班主任反映这个学生很让人生气,喜欢讲话,而且喜欢顶撞老师,有时甚至和老师打起来。当我走进教室的第一天,就被他撞得差点翻到,因为上课打第一铃了,我就走进教室,而他刚好去偷偷打了一个同学的头就回头跑,撞到我的时候,我 “啊!”的一声,他才看见我,很多同学看见了就煽风点火:“老师,他故意撞你的,快点打他,他是我们班最牛的学生了,快点让他尝尝你的厉害。”我看看他,他就一副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样子,我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回答我,想走回到自己的座位去,我就说 “站住!”其他同学就把他的名字告诉了我,“你想怎样?”他问,我说“小涛啊――,你的衣服裤子脏了,我给你5分钟时间到教室外整理干净。”“十分钟行不行?”“行,同学们看表,到十分钟后就告诉我,现在开始上课”,没有想到五分钟他就回来了,他打同学的事和撞我的事就这样过了,没有想到他上课竟然能安静了一节课,倒不像其他老师说的那么可怕。我上的课内容非常简单,因为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仍然要教ABC等字母,所以我反复教学生读写背这些内容,没有想到他是非常的积极,我叫4个同学上黑板写26个大写字母,再叫4个同学上去写26个小写字母,再给4个同学上黑板去改26个字母,再叫4个同学读出26个字母,然后叫全班同学一起读26个字母,老师不是按字母顺序来读,而是打乱顺序来读,看谁反应快,这个同学竟然参与了4次活动,而且做得很棒。我为此而专门表扬了他。 到第二次,第三次测验的时候,没想到他竟然能拿及格,哎呀,真是不简单啊,我开始喜欢他了,容易的题难点的题,我都喜欢叫他回答,同学们就嫉妒他了,悄悄告诉我说,小涛是留级生,怎么不会26个字母呢,这句话让我感觉他像是作弊得的成绩,有点失望,但是我自我安慰:别去看学生的以前,多看看他们的现在和将来吧。我一如既往的表扬他,他还是认真的学习,可是,有一件事让事情有改变。 他也喜欢测验,可是有一次测试的时候因为试卷不够,我就没有发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包括小涛,他当面就说,“你不给卷我的话,我就不学你这科英语,我也不帮你考试,让你的英语考得差差的,让校长批评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在看着我,我当时就火冒三丈,对他说“你觉得你在学习是为了给我而已吗?你不学习对我会有影响吗?你错了,你不学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过了这三年,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关你屁事?不用你管。”好大好嚣张的口气!我当时就想处罚他,让他知道老师的厉害,因为很多同学在看着我,我正在上着课呢。我就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想让小涛同学学习好一点是为了谁好啊?现在他说不用我管,那么我还要不要管管他啊?”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90%的同学都在指责他的不对,有的同学更说要他向老师道歉, “利用群众的舆论也可以造就人才,它也同样适用于校园里的同学。”,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那么多同学都不不支持他,他的气焰就没有那么嚣张了,我马上给台阶他下,“小涛同学相信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了,同学们就不要去指责他了,相信他也是很难受的吧,其实,他是想学习的对不对,只是没有得到试卷才急成这样,才说出这样的话对不对,相信没有得试卷的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老师看不起你们对不对,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想学习的,不论你们以前学不学习,听不听课,还是考试考得很差,我都不会放弃你们,只要你们肯学,肯问问题,我一定都会回答你们,不会对你们说'那么简单也来问我' 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是问题的题目就不简单了,所以,我要向小涛同学道歉,是我错了,我不应该认为难做的试卷就给成绩好的同学做而不给基础较差的同学做,比如说现在发的卷,虽然有点难,但是几个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合作写完一张卷也应该没有问题吧,不懂就问好吗,那么你们几个同学就要一张卷来写,小涛同学负责,明天上午交给我,好吗?”“好的!”那几个没有卷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响亮,我就这样化解了同学和老师的矛盾。全班同学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我教得也得心应手。 后来,小涛曾悄悄冒着被同学打的危险,他告诉我一些同学因为一起去上网引发的打架事件,其中有些同学拿刀来学校打架。因为举报及时,我也处理及时,所以避免了一场同学的打架事件和之后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的事情发生。我觉得,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适当的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常常会有惊喜发生。 2. 树立班级奋斗目标 (1)争取期末被评为先进班级体。 (2)全班团结一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班风,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4)差生的转化效果好,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3.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 “关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更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师人格。即先做人,再做知识的传授者。我们面对的学生参差不齐,心理有差异,发展不平衡,成绩有好坏,思想进步有快慢。因此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给予浓浓的爱意,特别是各方面都很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笑脸面对,真情接纳。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真情去点燃他们奋发进取的火焰。尊重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老师,师生之间就能互敬、互爱、互助。教师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一个班集体中,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只有我们保持高尚的品格,以功利上的超脱和事业上的进取,以完善的人格力量,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在这前提下我做了以下班级工作。 (1)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具体分工,并听取班干部的班级建设计划,使班委工作正式运作。(2)调整部分学生座位,使学习小组达到最优化组合,均衡力量,建立帮扶。(3)及时调整值日安排表,加强值日组长职责,确保各块卫生干净整洁。(4)及时进行班风校纪的教育,以常规管理为载体,规范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重申学校各方面的要求,防患未然。(5)开展礼仪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文素质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6)开展法制监督员值日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沟通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带头做好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上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7)继续做好后进生工作,稳定、激发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积极上进的学习自觉性。(8)继续开展写周记、日记活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和学生时刻保持心灵上的沟通。(9)以学习委员为核心,以各科课代表为主的自习课和午间自主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10)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办好黑板报和学生的手抄报活动 。 (11)制定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约束同学们的思想行为。(12)尝试实施班干部轮换制度。(13)倡导在班级工作和学习中大力实行《中学生一日常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开发创造力。(14)严格请假制度,坚决杜绝私自外出和随意缺课现象的发生。(15)力加强安全教育,时时处处讲安全,以防为主,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16)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每次考试结束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查找经验与不足,并列出整改计划和下次考试的目标。(1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摆正学生的同学交往观念,确保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班主任不应充当班集体的“保姆”,而应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这样班主任应当力争是学生的朋友,同时是各科任老师德育的伙伴,学校领导的参谋。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沟通与外界的联系,跟上改革与发展的脚步,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这样,虽然比较繁琐,但是却很有意义,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的长大,心里也是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祖国的明天,照顾好他们就是照顾好我们祖国的未来。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摘要:班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讲究方法,让班级集体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本文总结了一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 关键词:班主任;责任感;班干部;德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班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 一、热爱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本职,是一个合格班主任的必备要素。热爱学生,就是关心学生就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并努力的帮助他们纠正;对其积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另外,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尊重他们,摆正与他们的关系。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可能与教师产生敌对的情绪,逐渐发展到产生厌学,最后发展到逃避学习。因此,在学生面前,切不可言过其实,以势压人,小题大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责任感是班主任应具备的另一要素,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没有教育责任感,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必须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 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首先,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工作和教学活动中,凡是要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这样在学生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号召力,推动力,说起话来学生就愿意听。 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对象是学生,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会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班主任,连自己班上学生的人数,学生的姓名都搞不清楚,怎么能把这个班的学生教育好?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访问。其中最好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全面观察学生,以及调查访问学生、学生家长、学生亲友、任课教师等与学生相关的人。 了解学生,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了解学习优异的学生,还要了解那些表现相对差的后进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况,了解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了解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他在过去取得的成绩和曾经遇到的挫折,更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期,他们易受外界的影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经常了解学生,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并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从不同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整个班级来说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只要选择和培养好班干部们,班级才能有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工作也会相对轻松。 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经过观察了解班上的一些积极份子,也可以通过自荐、委任、竞选等方法把那些愿意为同学们服务,有一定号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为班干部。班干部一旦产生,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他们,在纪律上,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在其他各个方面也要起着带头作用,但在其犯错误时,班主任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可偏爱班干部,以免造成班上不团结的现象;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要鼓励他们放手去干,对他们做得对的要坚决的支持,同时在班上学生面前多表扬;再次要培养班干部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能通过他们建立健康的舆论,以影响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自觉地调节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改变与集体不相适应的行为。组建和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还要注意: 1、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挑选品学兼优、而且热心工作的学生当班干部。 2、班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人。 3、在实践中教给班干部管理班级工作的方法,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坚持表扬奖励为主的原则,培养班干部工作的创造性。 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了班干部们这些有力的助手对班级的管理更轻松了 四、利用班会,做好德育工作 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班主任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 1、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互相沟通,灌输正确的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思想,向学生列举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各类作业等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风。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千万不要忽视社会、家庭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在社会和家庭来说,是非常少的,同时在学校的时间里,大多都花在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了,为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决不是班主任个人的事,它是全社会,是全体家长们共同的事。而学生主要是与家长们生活在一起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家长沟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哪种教育方式进行探讨,选择出最佳的方式,然后家长和班主任互相配合,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勤于管理,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级集体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让学生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班主任面对的是思想既活跃而又任性的孩子,要想成为称职的班主任,仅做好上述十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爱;培养 俗话说,班主任时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而正是这些最小的班主任,却是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因此,班主任的道德修养、自身素质、工作方法等,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接下来我就来谈一下本人在班级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爱是源泉,用心爱每一个孩子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因为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及上课的表现情况应特别关注:如经常去教室边巡视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二是生活方面,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经常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去关爱和照顾他们:如天气突然变冷,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服以防感冒。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有宽容心。对在校学生来讲,无论哪一个学生,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说,在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所以,我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要本着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帮助他们去改正错误。对屡次犯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在班级众人面前,点名批评,应多采取正确疏导和说服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二、作为班主任就得敬业、勤业 我记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多年来,通过实践我深刻的认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每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我总是不忘提醒自己――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也希望自己的特点被学生知道。 所以,我在做自我介绍时经常会这样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这样学生在一开始就会提醒自己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让这个认真的老师找出自己的毛病。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好开展了。比如严格的要求扫除,严格的要求纪律,认真规范学生的行为等等。说到勤业,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多看,多说,多谈。也就是腿勤,嘴勤,手勤。每次深入班级都要有所收获。多看,就是认真观察,每一次到学生中都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察其言观其色,多说,就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及时说出作为班主任的你的观点立场。 三、“先专政后民主”,形成独特的管理班级特色 没有专政就没有民主。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情上,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尽量形成民主的氛围,做事要公平、公正、合理。这是最终结果。但开始是一定要“严”字当头。以确定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领导型”位置。我深知对待学生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因为立法然后知恩,威立然后知感,要做到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四、引导互相学习,培养竞争氛围,形成优良学风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认为孩子从同伴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从长辈或老师身上学到的。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加强彼此之间竞争意识。使成绩相近的同学之间不服输。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管理中我不只是关注成绩在前面的学生,而是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效果是好则更优,劣能变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班级骨干分子的培养与使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如何巧用班干部,挖掘学生潜能,是对班主任智慧的考验。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威信。但班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当他们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更不能过分苛求指责。 我还坚持长期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为了多给大家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个人自荐、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将选票多者征得个人意见后,确定了人数不等的班长组合,分组分别轮流值勤一个月。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可相互间取长补短,互助协作、共同进步。 六、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还必须力争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我非常重视家校的沟通与交流,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大课题,班主任面对的是思想既活跃而又任性的孩子,要想成为称职的班主任,仅做好上述十个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体会。天道酬勤,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祝愿各位班主任通过自己勤劳的耕种换来一个好收成。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聋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例谈 摘要:聋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缺乏自信,任性、缺乏信任感,这就需要特校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帮助他们树立起应有的自信,换位评议增强凝聚力,热爱尊重学生,使之在自信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自信;换位评议;热爱尊重 由于耳聋学生双耳失聪,有口不会说,与外界接触、交流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心灵酷似一片荒原,变得不信任老师、同学,有些聋生连一些起码的自信都没有,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特校的老师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去润泽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灵。 一、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成长 在这些年的班级管理和进行中,我始终坚持一点: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应有的自尊和足够的自信,并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我已做过四轮毕业班班主任。汤某、王某一个属于自暴自弃型,另一个属于朝三暮四、胸无大志型。我找汤某个别谈了几次话,发现了原因:有的老师歧视他,同学也看不起他。我就直接对他说:“如果你还是自暴自弃,别人会更加看不起你。假如你能改变自己,认真学习,别人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在练字时,我反复鼓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好。我还手把手地教他一笔一画地练。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讲错了没关系。同时,我还教育其他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应该歧视成绩差的同学。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他的字有了明显进步,上课发言也积极了,值日工作也更加起劲了。毕业后,他还写过三封信,向我汇报在新科集团的工作情况。自尊和自信让聋生找回了自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王某某的智力明显落后,想法不断改变,而且胸无大志。我没有放弃他,当他“开小差”时,我就注视着他,问他:“你又在想什么了?能告诉我吗?”促使他赶紧集中精力“听”讲。课堂上,我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使他几乎无暇“开小差”。另外,我不让他象过去那样单独坐,安排他坐在成绩较好的旁边,只要问题回答对了,我就马上表扬。这样一来,他的积极性提高了,钢笔字也进步了。 针对我班学生较为活跃的特点,我在元旦前夕都组织学生搞元旦联欢会,每个学生都倾力设计好节目或活动,大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跃了身心,增进了友谊,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实践证明,让学生拥有自尊,建立自信心,才能快乐地在自信中成长,也更能创造出自信进取的班级氛围。 二、“换位评议”,增强凝聚力 老师的督促,学校的管理以及青春期的萌动,使学生永远扮演着接受教育和说教的“被告”,从而导致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教师的教育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大胆尝试了“换位评议”的方式,给学生一次机会,评议我的教学、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把心里话写出来。我认真阅读了学生的评议:平时,史老师上课给我们幽默、干净的感觉。对你教我们语文知识的方法比较满意;史老师检查我们自学词语是否做对了,发现有问题便和我们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常会犯错误,老师对我们严格、公平,从来没有重罚我们。批评时,你会和颜悦色,以消除我们害怕的心情。有时个别学生不听话,你的脸色很严厉;记得老师说过咳嗽应该要捂住嘴,可是没能做到,学生也希望老师改正掉这习惯。 看完这样的评议还算欣慰,总算还被学生认可了。我只得当着学生的面承认:“老师当面咳嗽确实不好,以后注意改掉。”“喜欢史老师整天板着脸吗?学生犯了错误,我只是点到为止,让你们自己去思考、改正。你们快毕业了,应该懂得自己反省!是吧?!”大家都笑了,总算领悟了我的教育方法。 的确,学生们有了心事和困难愿意和我说。班级活动主动积极参与……这就是“换位评议”带来的凝聚力。 三、热爱尊重学生、理解催化式教育 当然,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更需要教师有爱心,热爱学生,需要尊重理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重的意义,尊重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因此,给他们多一些尊重和理解,这便是对他们的热爱,会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中接受你的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也不会意气用事,更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耐心开导,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有个学期,巢同学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了解情况后,知道他要面子,不会讲。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请梅校长先找他单独谈话。后来,他承认了错误。期末考试后,我又单独找他谈话:“你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是我让梅校长找你谈话的,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人知道,暂时不告诉你父母,看你下个学期的表现,好吗?”他点点头。后来,他在评议中写道: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史老师没有当众批评我,而是为了不让大家知道,悄悄地叫我去梅校长那接受教育……轮到史老师,他的方法不同,他不想伤害我的自尊心,只用手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后来,他又在作文中写道:从此,这件事成了我的秘密,永远永远地藏在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每想到那件事,我就受到良心毫不留情的谴责!第二个学期,他表现比我预料的还要积极。 这使我想起,以前班上的李某、巢某调皮捣蛋。我只顾自己发泄胸中的怒气,结果教育效果为零,还发生了“顶牛”现象。可见,尊重和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真正表现,他能促使学生在心平气和的沟通和交流中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有体会:教育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为人之道。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只有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投入真情,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完善个性,展示个性魅力。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就得努力完善内在的人格魅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班主任工作经验探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班主任要本着"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的思想来管理班级;班主任必须要有为才有位。本学期以来,受学校委托,我担任10级数控班班主任工作。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年来。在学校领导、教务处、军教处领导的培养和指引下,加上许多老班主任的传帮带,和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在处理和几个后进生的关系上,让我颇感欣慰。但是也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和挫折,后来经过努力加以克服,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在曲折中前进,我和全班学生在患难中成长,结下了更深的师生之谊。 一、成功的经验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由于和学生们年龄相仿许多兴趣爱好相同,开学伊始,我便和他们在篮球场上打成一片,爱打篮球的学生一般都不爱学习,他们看到我如此重视体育运动,便认为自己英雄有用武之地,表示愿意听我号令,这样就增强了我在班级中的亲和力。 在课堂学习上,本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则,多和学生在学习上充分交流,经常和他们谈当今大学数控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企业里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方向,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力鼓励,树为全班学生的标兵;对作风涣散,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多多谈心,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得当的,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风扎实,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所以班级从入学以来,每一个月都被教务处评为"学习流动红旗班级"。另外,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打算继续深造,他们的学习精神也感染着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于大部分学生(中优等生),我主要是从鼓励他们学习并考大学继续深造的方面做工作。平时利用每天晚自习的辅导的时间,跟他们一起学数学和英语,从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看还是很有效果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本着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思想为指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上,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主张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以及人权上完全平等。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的本性并不坏,就象有一首歌曲唱的那样"我们都是好孩子"。对于常犯错误的孩子,主要从思想上感化他,了解他的家庭背景,触及他的灵魂。尽量不以命令的口气去强制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以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一些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长江后浪推前浪,雏凤清于老凤声",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效果反而更好。本学期班级由学生自行组织了成功的元旦晚会,业余篮球比赛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数控技能竞赛取得郑州市团体一等奖。另外,在班长的组织带领下,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在全校优秀班级汇操表演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二、困难和挫折 例如我们班有个性格古怪孤僻的学生,我在引导他进入正常学习轨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他来自河北,幼年时父母离异。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的性格也和一般孩子大不一样。他脾气暴躁,做事情马马虎虎,上网成瘾,在教室里整天睡不醒。他好象心事重重,又不愿意说出来。各科任课教师反应强烈,我多次和他交流,讲一些大的道理,但是效果都不理想。长期以来,我对他找不到突破口。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大半个学期。有一次制图课上,我发现他又在打盹,而且作业完成状况很差,我就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他请家长到学校。他听到要请家长,顿时泪流满面。我把他叫到外面,他这才把他的家庭状况给我描述了一下。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学业几度荒废。我从他的言语当中发现他对他的母亲特别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是惟命是从。课下,和他母亲联系之后,张延轩表示只要他母亲让他做的事,他都会不折不扣的完成。从那天之后,我就把一些学习和训练任务细化,督促他每天完成。他的母亲也经常监督他作业的完成状况。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感觉他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明显好转。他自己主动开始学习,并且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救赎行动。这样的孩子意志都很坚强,所以取得的成绩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从这样的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只要找到突破口,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很多学习生活习惯很差的学生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另外几个有网瘾的学生的转化工作也很复杂。他们已经上网成瘾,而且经常在教室里交流攻破网络游戏的经验,在调查他们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时,他们会互相包庇,合伙把事情遮掩过去。对于他们几个,我也是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我开始对他们实行逐个击破的方法。首先,在班级的坐位安排上我让抱成团的他们分崩离析,分散在教室两侧,让他们没有在一起交流游戏经验和在一起出主意逃学的机会。在者就逐个和他们的家长联系,让他们了解学生的现状,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并从资金上给他们控制,让他们手中的钱先行充入饭卡,这就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坚决杜绝他们外出打夜市。最后,就是找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并在学习上多加辅导,先让他们从学习简单的内容入手,他们学会后,会有一种成就感,逐步建立起信心。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会继续努力因材施教,全力以赴把他们培养成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著名的作曲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的手中也有一只苹果,大家彼此交换,你我的手头上依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这种思想,那么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今后一定要多多交流,学习老班主任的先进经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为人,止于至善"。在班级的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努力。但我坚信,凭着我的一腔热血,和立志要和学生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的决心,我们下学期的学习和各项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摘要]本文是一篇有关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我从班级的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路队纪律、班级纪律及个人卫生和班干部的培养,介绍了班级管理的复杂及细微,但每个环节都要落在实处。 [关键词]纪律 卫生 良好的学风是学习的基本保证,做为班主任抓好课堂纪律,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所带的是低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再加上男孩比较多,无形之中工作量相对加大、加重。怎样才能打造一个纪律严明的班集体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从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路队纪律;抓好班级卫生及个人卫生和抓班干部的培养这几个方面来谈谈班主任的工作。 一、课堂纪律 在课堂纪律方面,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而后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纪律班长,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过把瘾”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当“领导”的难处,学会了换位思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 二、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跳绳、拍皮球、丢沙包、做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既建体又受教育,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做危险的游戏和活动,不到危险的地方玩。 三、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班级开展了“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站队不仅做到快、静、齐,而且进行自主管理。每天有一个同学站在队伍的最后边,看管前面的路队,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记录下来,班会上进行汇报,老师小结,表现好的及时表扬,表现差的予以批评、教育,自主管理制度在我班已经形成。 四、抓好班级卫生及个人卫生 为了给每个老师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除了节假日,我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检查孩子们的手脸是否洗干净,衣服是否整洁,教室卫生是否搞好,发现问题,及时动手解决。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天长日久,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养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抓班干部的培养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管理学生就只会敲桌子,大声喊,结果是越管越乱,发现问题我没有批评、责怪他们,而是教给他们管理的办法。 做为一名班主任,工作的细微,繁杂真是难以言表,孩子们的书包开了,你得帮他拉好,孩子的鞋带开了,你得帮他系好,难怪同事们常常开玩笑说,你们班主任比“保姆”还“保姆”,我们的确身兼多职,在学校是保姆,是妈妈,是老师。同事们的玩笑包含着对我的肯定与赞扬,但要做到更好,我觉的我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力争把每个角色扮演到最好。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实验小学)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 摘要: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班主任,肩负着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心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键词:班主任 用心工作 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及其活动的组织者,既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又要组织协调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及其关系。同时,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建立崇高的威信,就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呢? 一、用心工作,关爱学生 用心,就是热爱班主任工作,有一份责任心。用心与不用心,工作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一位班主任潜心于工作时,他就会想尽一切方法,把工作做好,他就会调动智慧、创造力,并把它们用在工作上;不用心,就会应付,消极地工作。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基础和有力手段。班主任只有和同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形成这种良好关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 1.确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中学生的人格 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成长环境和相关的发展主体性的教育条件。对于学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学校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可采取观察分析、资料分析、个别谈话、调查等方式,如制定《学生情况调查表》,自设调查项目,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爱好、甚至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教育。然而,在新世纪,班主任就应当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只有这样,当学生做了错事后才能心悦诚服地向教师和同学承认错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当学生得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鼓励他们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参与管理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建立一些班级的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班级公约》等,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这样,班级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会有同学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主任就能及时发现班级所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 2.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客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等,这些差异应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依据。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待遇,势必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列夫•赞科夫有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是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基础。离开了爱,也就无教育可言。所以,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转变后进生,转变后进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下三种: (1)激励法。激励是教育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鼓励,是对他人的思想、言行进行认可、肯定性的评价。激励能够强化人们的行为习惯或行为倾向,增强其发生行为的动力,激发起自信心。后进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怕被人嘲笑、看不起,老师掌握了后进生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激励这些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老师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肯定所完成的部分,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完成得更好。通过激励法,可以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2)表扬法。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后进生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教学管理中恰当地运用表扬的方法,能起到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达到健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效果。有的差生因受到表扬而心胸豁然开朗,更上一层楼。当然,表扬要注意方式、因人而宜,有的进行单独表扬,有的进行全班表扬,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 (3)反复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的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使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学到老师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3.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注意捕捉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自信心理需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是基础,只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班级教育才能情通而理达;学生干部是班级骨架,只有班干部大胆负责和鼎力支持,班务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借助学生闪光点是激发转化学生的最近通道……总之,运用这些方法来管理班级,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摘要】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感触颇深,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 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中感触颇深,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即千头万绪,又充满挑战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是摆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要建立完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最终都是通过班干部落实实施的,他们是班集体的中流砥柱。特别是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就是班主任的化身,是学生的主心骨。因此,培养一支负责、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他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繁琐事务,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提高班干部积极性最好方法就是多鼓励。通过鼓励激发班干部的积极性,奖勤罚懒,在班干部遇到困难时,班主任更要多鼓励与帮助。 二要关爱每一位同学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关爱学生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关心学生的吃饭、住宿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和爱好等。不仅要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中下等的学生,从而获得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并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要有严明的纪律 首先要严格要求,定好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到一切稳定后,再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培养感情。这样可以迅速的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另外,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罚值周、罚写检讨等等。只有严中有爱,用爱熏陶出来的学生,才是教书育人的赤诚之心。 四要建设良好的班风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个优良的班风是班主任辛勤劳动的回报,那么,怎样把学生组织成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呢?我先给全班每个同学都分配一项合适的工作,并建立服务员制度,使全班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值日----学生们自豪的称之为“小当家”,值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处理班级一天中经常性的事务,如上课时喊口令,带领全班同学向老师行礼,课间领做眼保健操,课后带领值日生打扫教室等工作,让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一个健全良好的班风建设起了。 总之,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 在几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 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因此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 要努力去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时时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班主任是执行者。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二、班主任做个标准的天平。 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 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三、协调各科平衡,平等对等科任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骨心,不让学生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平等对等任何一科教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班主任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 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窗帘的安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如:苏小飞,董甲甲,班小飞,陈梅,陈彦妮等会经常主动为班级挂好窗帘,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上都是规规距距,爽心悦目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如:李乐乐,杜文斌,于朋威等。我会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同学们互帮互助,平和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胡雪颖这样写道:“我以我是三(5)班的学生为荣,我不愿做任何有损班级的事。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帮老师管理好班级,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争取每周拿上流动红旗,月底评上行规示范班”看了她的日记,我好感动!我的班主任工作没有白做,再辛苦也值得。 五、增强管理意识使班级更上一个台阶。 1、完善班干部队伍。创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入了新鲜血液,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明确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努力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在适当的范围内放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做到事事有总结。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积累宝贵财富。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 3、开好班会。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说,学生轮流到前面进行自我介绍和即兴演讲,有助于增进了解,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有助于今后开展工作。 2、写,经常布置家庭作业和小练笔,如《假如我是班长》《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家》《我的学习计划》等等,评选出马雪娇、吕娜、申新豫等优秀小作家,通过写作活动,一方面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能力等情况,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脉搏,便于做学生的工作。 3、同时开展“读一本好书,练一手好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学鉴赏论文: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及阅读 一、古代文学作品对现代人格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人国家至上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 爱国是现代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热爱自己的国家、捍卫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利益、反对国家的分裂仍然是现代中国人的共同情结。当我国经济不断走上富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领先世界、体育竞技摘金夺银充分展示大国风采时,中国人是举国欢腾为之欢呼雀跃;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时,中国人热泪盈眶;但当台独的呼声不断叫嚣之时,中国人是强烈抗议并且义愤填膺。这些爱国情愫就是源于古代文学倡导的爱国思想。“正道直行”的屈原,其爱国的赤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一心报国而终不为皇上所用的陆游,临死前喊出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心声,其满腔的爱国热情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见《愤》《示儿》)。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就是这样在古代文学所弘扬的爱国人物的爱国思想积淀及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慢慢孕育而成。 (二)现代人自强不息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中国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低下坚强的头颅。在解放战争年代,凭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民族独立的彻底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同样凭自强不息的精神,独立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神舟六号、七号、八号宇宙飞船乃至实现了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从而震惊了全世界。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永不服输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特征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古代文学的涵养。儒家经典《中庸》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之道,主张刻苦学习,不甘人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些都是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每日孳孳”的大禹、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都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化身;从古到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雄狮、奔马之类,也都是古人托物言志借以表现自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现代中国人就是在古代文学所传扬的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熏陶下而具有了人定胜天、绝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性格。 (三)现代人厚德载物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中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受人敬重的人。在评价一个人时,人们往往把人品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反之,品德低下的人则难以得到单位的重用与人们的赞赏。厚德载物精神还广泛表现在中国人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外来文化上,凡事兼容并包,体现了中国人恢宏宽容的气度。现代中国人的厚德载物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中浓墨重彩所赞美的都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如大舜的后母、父亲和异母弟弟屡屡加害于他,而大舜一次又一次地以宽厚的胸怀和崇高的德行感化他们。尧也因此最终把天下让给才德兼备的舜。除此之外,古代文学还通过品德高尚的人的言论来教育我们要厚德载物。《论语•阳货》:“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言论中都渗透出厚德载物、宽以待人的精神。而《老子》:“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则教育人效法大地是最高的胸怀。 (四)现代人以和为贵的人格源于古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中国人非常注重家人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曾有“和气生财”、“和顺满门生百福”、“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之说;在对外关系上,中国人主张与别国友好、平等相处,不称王、不称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些都是当代中国人以和为贵的高尚人格的体现。这种体现也是离不开千百年来古代文学的感染与熏陶。“和”、“同”在儒家的经典中是出现得比较早的,在《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当中都可以得到佐证。如《尚书•尧典》中说“: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君陈》中说:“宽而有制,从容以和。”《礼记•月令》里说:“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在《礼记•乐记》中:“乐文同,则上下和矣。”“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以上所谈及的都是“和谐”、“调和”、“融合”之意,实际上这是儒家“和同”思想的较早表达方式。儒家“和同”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精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道出了世界只有“和合”才能发展的真谛。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宣传这种“和合”思想与人物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史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蔺相如为了“和合”,早朝时不与廉颇争列;在路上与廉颇相遇时引车避匿,他的这种为了国家安宁而争取内部团结的高尚行为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对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影响相当深远。 二、传授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首先要过文字关 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及繁体字写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与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相比较,已发生较大变化。要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首先必须过文字关,只有过了文字关,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传授过文字关的方法及技巧。一是教会学生认识繁体字,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或可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及许慎的《说文解字》来认识繁体字。二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意义实在、指代明确、直接关系到语句理解的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实词,避免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三是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五种句式。可推荐学生参考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一书,该书讲述了字、词、句的使用以及一些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对过好古代文学文字关有极大的帮助。#p#分页标题#e# (二)教育学生要主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多读多背是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传授学生朗读的技巧。一是借助注释,粗读课文。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二是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细读,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三是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四是熟读课文,要熟读成诵,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求学生诵读时要做到: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三)教育学生要学会分析与判断,正确区分对与错 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代文学也存在着一些糟粕,对古人及至今人人格都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如《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成玄英疏曰:“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其意是说为善为恶都不好,只有走“中虚之道”才能养身、全生;有用之大树被伐,无用之小树被当为烧柴,有用无用都难以全生,庄子教导人们最好的办法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些言论对现代人格产生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些人擅长于察言观色,不发表意见,不表达自己的观点,看风使舵,随波逐流,形成一种明哲保身的圆滑人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宣扬了一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这种思想使现代人格掺杂进了个人主义极端严重因素,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金钱至上、贪赃枉法,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自我失范、道德沦丧,价值观崩溃,人成了“物欲”的奴隶……为此教育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应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分清良莠,不能一味地全盘接受。 (四)传授学生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 1.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去思考。由于作者人生经历的不同,使得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性。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行探究,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如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却不被楚怀王理解,甚至“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因而他的作品充满着忧愤。又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受到过生与死的考验,因而把生死置之度外,其作品也显得豪放从容。 2.从作品内容、形式去分析。拿到一部作品,应对它进行整体阅读,熟悉它的内容,进而思考作家选取了什么题材,表现了什么主题,塑造了什么形象,这些形象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品味。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教育学生用心去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捕捉作品的意象,去品味作品中蕴涵的情感。这样就会感受到“蒹葭苍苍”的淡雅,“鸷鸟之不群兮”的高洁,“脉脉不得语”的哀怨,“南望王师又一”的期盼,“满纸荒唐言”的辛酸,进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与作者同悲同喜,以此体会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等,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人格。 文学鉴赏论文: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学鉴赏的作用 摘要: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文学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活动,除了使得一个人的语言感悟能力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习者在“交际、意识、民族的差异、敏感性,以及人文的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传统的界限需要不断突破,视野需要拓宽。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融入英、美文学评价的价值,使学生对于文学评价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用;探究 一、文学作品鉴赏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生兴趣培养的作用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其实属于一种艺术再现的过程,而学生在欣赏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展开对文学、作品的想象与理解,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合其中,从而能够深深地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领略到作品中的文化情境,感受英文语言带来的影响。 (二)不断提升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能力 对英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觉最难的就是阅读理解。在平时练习中,英语教师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英、美文学的著作,从著作中可以理解、感受他们的文化、习俗,逐步提高对英文阅读的理解的能力,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 (三)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文学、历史和文化修养紧密结合,有了英美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化的前提下,学生所进行的写作技术训练,就是在一个有着文化和文学积累的层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师在教授时,学生对其记忆与再表述,也是借助于相应层面的表达能力而完成的。 (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就必须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对异国文化的了解,这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英美文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文化、他们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二、英、美文学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英文影视赏析地合理应用 教师结合课本知识选择一些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让学生学习英美的文化、风土人情,使得学生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最蓝的眼睛》《秀拉》等作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文化冲突、概念的理解。但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面,对于文学的知识、文本的分析作为一个辅助的方面。 (二)给学生创造机会学习文学鉴赏的能力 广泛意义上的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之中,逐渐养成一种能实现一定活动的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中能够最初去感知文中的大意,逐渐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之中,往往不能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用于学习,或者是否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在活动中。因此,不仅仅针对课文之中的阅读部分,还是关注学生对课文的一些题目进行审题的方法,最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去体会课文的真正内涵,以及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对课文仔细地分析、了解,从而逐渐总结、归纳出英语阅读方面的规律,即精华部分。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等能力被更进一步得到提高。一切措施,均是为了把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提高。所以,对学生来说,通过课外的阅读来提高能力,或者通过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课外的读物等来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在课文中的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多去体会课外的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以及提高他们在自学方面的能力。 (三)创设学习文学作品的真实情景 一般而言,在高中英语的教学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要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要多进行相关的思考了,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将枯燥、静态的剧本,要以学生的身份去扮演、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刻地感悟着当时的文化情景,更加对文学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 (四)采用现代电子媒介,深化文学名著的评价教学 在高中英语学习时期,对于学校,应开设多方面的“英语世界、文学名著等鉴赏于评价”等课程,让学生在阅读、分析、鉴赏当中对英语世界文学名著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学生在文学鉴赏、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把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审美能力发展了,培养了学生的素养,包括文学的鉴赏、评价、创新等方面。从内容上来看,从希腊神话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欧洲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西方文学源流、演进的过程。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文学评价、应用的教学与研究中,需要突破传统语言的研究模式,在传统语言教学的内涵、研究层面得到拓宽,从纵向和横向方面不断拓展;开展具有“多科性和跨学科”的研究,或从文学、文化、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开辟出一条新的、具有研究性质的领域与课题,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提高新时代高中英语在文学教学、研究、评价、应用等方面的水平。 作者:哈静 单位:河北怀来县沙城中学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服装设计论文 一服装设计形式美和文学鉴赏的相通之处 1对称和均衡 众所周知,不同时代的服装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每一种服装形式都能够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服装可谓是展现时代全貌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形式有所表现,还可以对社会发展中的审美和文化思潮进行解读。形式美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服装设计的对称性和均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无论是传统的造型艺术还是现如今的服装设计都会涉及到对称性的特点。服装设计中对称性的设计主要是以人体本身对称的特点为依据。另外,自然界中的对称形式多见,比如花草、飞禽等等,服装设计的对称性也是为了和自然界中的对称形式相呼应。均衡性主要是指服装设计所涉及到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均衡性。比如门襟,修饰手法等等,服装设计的均衡性不仅要体现在空间感上,还要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在文学鉴赏中,对称性和均衡性的特点也比比皆是。文学形式包含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等等,对称性特点比较明显的就是诗歌,无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绝句都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可见,文学鉴赏和服装设计都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称性从总体上看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严肃性,有时甚至会过于单调,而均衡性则表现的十分灵动。二者的融合体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 2对比和补充 所谓的对比,简言之就是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事物放到一起进行分析,通过直观的效果的比对,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对比关系能够对审美的个性进行突出表现,同时还能够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在进行对比的时候,主要进行色彩对比,款式对比以及面料的对比等等。对比的目的就是提升视觉上的震撼力,实现服装造型的新颖性等等。每一种服装品牌都有其独有的设计方式,在各种服装设计中都要融合对比的方式。而补充则是针对服装设计艺术中一些规范和原则,来对一些构成元素进行排列和组合,使得设计工作不至于更加单调。在文学鉴赏艺术中,采用的对比方式主要是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等。这是比较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法。实现动静的对比是对景物、场景、感情等进行有层次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内涵。另外,虚实结合与对比,也是为了增添文学作品中已有状态的灵活性。可见,文学鉴赏和服装艺术的形式美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通性。 3节奏和夸张 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节奏和夸张的方法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对直线、曲线以及褶皱变化的出现形式来提升服装形式美,服装就如果山水画,富含一定的韵律感,强化服装设计的什么(改成审美)和艺术。当然,文学作品中的节奏感和夸张的形式更是突出。文学形式只有具有节奏感,才能够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每一季每个品牌每个服装设计师都会运用自己擅长和青睐的形式美法则在自己的服装设计中,极力做到运用的合理、和谐和完美。当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高雅与低俗,稳重与诙谐,活泼与呆板的冲突,应该在融合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新构思,打造现实,用新的内容突破原有的观念形式,合理的运用服装的形式美法则,丰富和发展服饰文化的内涵。 二总结 形式美法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作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欣赏与批评艺术作品的一个角度,或是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来对待。服装设计的形式美和文学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设计人员要对其加强重视,相互吸收借鉴。 作者:杨晓菲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 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交互运用 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其实不然。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现当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此,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范例”效用。所选的作品应可起到范例的功能,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总结、归纳文学鉴赏的规律。以《沉沦》为例,解读潘先生时很多同学还不能注意到其“先生”的身份,之后再看“他”,则能很快注意到其“留学生”的身份,并由此身份入手对人物加以分析和评判;更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与狂人、潘先生等知识分子形象相对比,反思现代史上知识分子的道路与命运,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正所谓授人以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交互运用,是学生掌握文学鉴赏基本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文学鉴赏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与研究能力相比,他们更希望得到提升的是实践能力。这也是他们对理论类课程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是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掣肘,却也是创新的切入点,若能发挥文学与戏文的双重优势,则将实现双赢。讲授与表演的结合,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课程可选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是戏文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将表演带入课堂,截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表演并加以陈述,能够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巴金的《家》为例,可表演觉民逃婚后众人的不同反映,演完后开放“观众”进行点评。在互动环节中,对觉新帮觉民说话到底有几分真心等问题经常产生分歧,“演员”表演时对人物内心的揣摩与“观众”对人物的认识在碰撞中激发思考的火花,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的加入弊端在于所需时间较多,即便课前准备所耗费的时间不计,一节课时间学生表演加上点评与讨论,最多只能完成一到两个片段,很难全面铺开。若要实现全部学生的参与,所需课时量占的比重势必过多。当下社会,早就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图像文化的流行对于以文字作为表达手段的文学来讲是巨大压力,而当大众习惯于通过各种影像资料侧面了解文学文本时,误解与偏见也随之而来。但与其排斥,不如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化危机为转机。影像之于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重视,其一是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其二是难以体味文字之美。对于不喜阅读文字、只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了解文学作品的学生而言,作品是以一种固化了的形象出现的,这就弱化了小说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再者,电影与文学作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改编,一部分图像无法或很难展示的部分必然会丢失,其他内容也会经由导演或编剧的理解产生一些“误差”,或增或减或变。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正是戏文专业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入比较的视野,在对改编的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准。同时,老师也可指导学生讲文学作品自己改编成剧本,表演并制作成短片,既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为文学与影视教学之间搭起了合作的桥梁,不同课程之间若能相互沟通配合,让学生既不必增加学习负担又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综合运用讲授、范例、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辅相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作者:司方维单位: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作品鉴赏高中语文论文 一、对文学作品的知识内容的学习 (一)要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知识水平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文章的理解外,还要加强对作品的各个角度的了解。比如说,从文章的主题方面、材料的选择方面、语言的运用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鉴赏方法。教师这这些方面,可以设计一定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这样,在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将这些文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学生不仅要学会课上的内容 更要对课外的知识进行积累只有越来越多地获得知识,才能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可以通过扩展阅读量来增加自己的积累,这对文学作品在感悟力上也有提高。 (三)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文学作品的作者,进行一定的知晓,知道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在什么环境下创造的,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才能把握作者的撰写思维,不至于对主题理解偏,我们才能更容易去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 (四)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作品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出来的物质,作者通过表达,反应自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同态度。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创作的文学,有其历史下的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的内容。即便是处于同一个时期,每一位作者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出入。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要对作者,以及当时的创作环境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二、鉴赏方法 (一)着眼整体 鉴赏局部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先确定其中心,从整体出发,再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的分支构成一个作品。针对文学作品的某一方面,我们要找到其特殊之处,将隐含的情感和局部内容进行连接,共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当我们在鉴赏文章的一部分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整体内涵来把握,结合文章的主体,对局部内容进行比较好的了解,最后融入整个文章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体会和把握作品,在思想感情方面进行理解。 (二)根据文章的体裁 进行鉴赏针对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而言,学生在对此进行鉴赏的时候,要根据作品的重点内容进行欣赏。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主题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运用的表达手法上却几乎相同。所以,在鉴赏文章时,根据不同的体裁,我们要抓住表达的主题,尤其在表达方式上,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所以,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把握不同题材的作品的重点内容,体会当中人物形象的设置。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我们教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对文学作品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累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要结合文学知识,对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理解,最后,把握总体思想,逐步实现对文章的鉴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识。 作者:吕淑艳单位: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对学习语文的好处 一、诗词类文学作品之鉴赏 纵使相逢应不识,我不再往年之模样,即使相见了也应该不认识了吧?细想又怎么还会见面,进一步突出作者的哀悼之情。下阕中,小轩窗正梳妆,这是在作者梦中出现的场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相隔十年作者也一直在幻想能够有重逢的那天,好不令人心痛!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没有话语只是静静看着对方,我们丝毫没有感觉突兀,因为一个眼神就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表露无遗。最后一句,把读者从梦境拉到现实,在完全相对的两种情况的对比下,想到每年只有凄美的月和小松岗陪伴自己,柔肠寸断!总体来说,这首词的整体基调是悲伤,句句都透露着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全词如诉家常,却字字血泪,平淡中寄予着真淳,情意缠绵中包含着无尽的思念。读这首词时,深入到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我们也会有垂泪的感觉,这就是意境所能带给我们的,能更好理解一个作品所要说明的部分。 二、散文类文学作品之鉴赏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是优美的,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质朴无华的文采。多读一些好的散文还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在读到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我们会不自然地选择摘录或者背诵,在写作适当的时候加以利用;这一类大多是排比句和对山水等的画面描绘,例如,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另一方面,一篇文章不会总是优美的句子,还有一些是白描的场景,以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是最难的,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写作技巧。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么一段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作者用最朴实的文字,不加浓墨重彩的,白描出极其熟悉的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作者着重描写了父亲过铁道的情景,如何走去、探身、爬月台、倾身,都如实细写下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们也看见了这幅画面,体会到一位慈父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之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我们感觉很顺理成章的一个动作,一切都是行云流水般没有哪怕一丝的突兀,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描写的功底。其实,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是因为在写作的时候有真情的融入。一篇作品没有情感的穿插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没有情,任是再多排比、比喻的手法也写不出该有的感觉。所以,写文章一定要注重情感的融入,神入其中。再如,假如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就应该看成是一个辩论会,自己是辩手,每一个理论和根据都要用心斟酌,要知道你的唯一目的是让别人认可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 文学鉴赏活动是通过审美心理,把文学作品中的表象转化成读者的整体意象,这一过程往往带给读者很强的顿悟感。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文学鉴赏要突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其主要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从中领悟到作品之中的人性美、自然美,领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领会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尤其在古代诗歌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感受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总之这些都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加上学生自己的探索,从一个作者的角度用诗歌、散文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事物的真实看法与态度。这才是当今素质教育下,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目的。 作者:钱淑萍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基础学科部语文 文学鉴赏论文:高中文学鉴赏提升策略 高中生要多读书,提高自身的语感 高中生要培养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条途径就是自身要多去阅读文学作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语言的美产生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即语感。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在预感敏锐的人的心中,“赤”不单理解成红色,“田园”不光理解成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光理解成春天的雨。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到“落叶”就会产生武昌、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真的文学,真的语感就在此。”语感是通过大量的、有效地阅读来得到提高的。高中生自身一定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去阅读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与自身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相结合,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高中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要注意,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最好选择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所受评价很高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自己积极创设情境,引发自身的联想和想象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人们去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字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美。如果只是漫不经心的阅读或泛泛的浏览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人们在全神贯注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会使自己的思维进入文学作品中的情境中去,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入迷”或“忘我”的意境。这时候是人欣赏文学作品的最佳状态。所以高中生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文学作品再现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自己内心的的情感共鸣,使自己积极主动的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例如学生在欣赏诗人光未然的著名诗歌《黄河颂》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下大合唱《黄河颂》的视频资料,或者再网上查找一下黄河的图片,以雄壮的音乐和图片来让自己体会到黄河的气势,从而使自身在相应的情境中去体会《黄河颂》中作者对黄河的感情,使学生自己的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换。 在阅读后展开讨论 学生深入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一种途径,但人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所以学生在阅读后相互讨论也是学生自我提高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一种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同时发表下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例如学生在阅读完《愚公移山》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愚公这样移山到底值不值,这时学生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有的学生说愚公这样移山虽然做事功效很低,但是精神可嘉,并且最终感动了上天,这就充分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道理。也有的学生说愚公只需要搬家就可以达到目的,没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去做无用功。无论讨论的结果怎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作品的理解,提高了文学欣赏能力。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文学欣赏能力,它对于高中生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要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拓展自身的阅读面,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提高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 本文作者:李彦昭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实验中学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教学 1.表象阅读。所谓“表象”,即学习主体在感知基础上,头脑中形成和保留的印象。表象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它包括“粗知整体”及“品味语言”两部分。 粗知整体。这一阅读要求可在通读全篇中完成,它的要求是粗知大意,了解作者写了些什么。常用如下方法: ①概括法。教师可教学生用以下问题对作品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如:“这篇散文写了哪些人、事、物、景?你能为每幅景取一标题吗?”“这篇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这首诗(散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这场戏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等等。 ②图示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梳理,把握其间的结构关系(层次、级位)及性质关系(虚实、正反、衬比、因果等),然后以能集内容、结构于一体的图象标示出来,达到醒目、直观的效果。如: (附图{图}) 品味语言。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文章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精妙含蓄、耐人寻味,因而鉴赏的基础便是对语言的揣摩与品味。词语是构建意象的材料,由语言品味深入下去,才能对作品意象进行探讨,因而必须把握好这一环节。常用的方法有: ①朗读法。这是品味语言、获得美感的途径之一,是美育直觉性特征的运用。教师可从感情、重音、停顿、速度、艺术音调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变为具体的感情,使学生能毫无障碍地进入作品,接受渐染熏陶。 (附图{图}) ②咀嚼法。对作品中所用词语的准确、精美、巧妙、合适等特点进行反复咀嚼品味,以获得美感的方法。教师可采用选择、删除、置换、添补、调序等手段进行比较。如:“‘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流、泄、涌)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请在括号中选一合适的词。”“‘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去掉加点词可以吗?”“‘他刚离去。’将‘刚’换为‘已’‘早’可以吗?”等等。 ③评注法。评,是对词语功能及作用的评论;注,即对词语的言外之意及弦外之音的挖掘与揣摩。教师引导学生作评注的过程也就是品评词语获得美感,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如:读到“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时,教师启发:懂得了什么,怎么懂得的?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了,评出:“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历史、现实何其惊人相似”“同样处境同样心境”“国民党、司马氏高压无二致”等。指导时要注意训练学生概括感悟,提炼语言,既能多角度挖掘,又能写得简洁、明了。 ④涵泳法。“涵泳”意指沉入作品中细细体味。对作品中精彩的细节,可采取涵泳的方法,因为好的细节在表现人物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高明的作者往往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细节,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逼真、血肉丰满,而精彩的细节又离不开精彩准确的语言,因此,品味细节中成串的词语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美感,同时也是认识“形象”的必要步骤。如:涵泳葛朗台抓十字架的一串动作描写:“(眼睛)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嘴)动了一动……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不仅会为作者入木三分的夸张描写所叹服,而且也看到了一个“贪婪成性至死不悟”的形象。 2.得意阅读。得意,即进入作者创作的意境,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它包含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美学理想、美学趣味等。意境就是主观与客观、意与境、情与景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鉴赏文学作品虽然从语言入手,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现以诗歌鉴赏为例谈谈。诗歌兼具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只讲句意,难以品其三味。鉴赏诗歌应引导学生从诗的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形象,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在指导中既不能浑沌,又不能过实,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好的文学鉴赏课往往从品言到忘言,故而“得意忘言”又是鉴赏的法门。“得意”要通过下面的步骤和方法来完成。 ①再现法。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人物活动的方法。入境及揣摩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要凭借或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情景或想象作品未直接写出的人物的心理、神态甚至语言行动,并要形成语言表达出来。它虽不是个人独创,但由于要再现别人创造的情景和形象,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如:教《沁园春·长沙》,问:“人们都说诗中有画,这首词中有无画面?如果你是画家,你该准备几种颜色?请用语言给我们‘画’一张‘橘洲秋景图’吧!”教《荷diào@①丈人》,问:“丈人起初态度冷淡,后却热情地‘止宿食之’,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请想象子路‘拱而立’的神态,丈人‘植而芸’时的心理活动。”教《小麻雀》,问:“小麻雀到底是死了还是活了,作者未写出来,你猜呢?请展开想象,给我们描述一下小麻雀死后(或活后)的情景吧!”再造想象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储备的丰富与否及思维活跃与否,整体把握及语言品味是它的前提,但不能止于“前提”。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发展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集多功于一役,何弃之为? ②幻联法。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联想出另外的人、事、物、景、情,以准确把握意象,丰富自我感受的方法。联想,是创造思维品质之一,它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其保留在头脑中的印迹也会相互联系,能否善于利用这些联系点(如相关、相似、相反、相类、因果等)展开联想,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应找准联系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如:教《,你在哪里》,教师让学生为这一首诗进行“MTV”创意:“想想,‘他大步向前不停息’一句可叠印哪些画面?‘大地’‘森林’‘大海’又可叠印哪些画面?”这样,原作中的4幅画面变成了近乎20幅画面,学生勾联起了他们所知道的总理事迹,并能分类地叠印在不同的画面中。于是,思维调动了,画面丰富了,对总理的缅怀之情也更浓烈了,师生进入到最高的审美境界。教《荷花淀》,读到“淀边夏夜图”时,可启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你曾走进过相似的意境吗?”学生想到了“洪湖采莲图”、《天鹅湖》中“群鹅戏水图”等,这样,眼前的画面立体化了,审美享受也更丰富了。 ③寻踪法。这是直接探寻写作主旨、感悟作品感情的一种方法。好的抒情散文中,材料往往是很散的,写人只见鳞爪,记事只叙片断,状景、咏物也只有点滴掠影,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是含而不露。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类作品?可采取“寻踪”的方法,即抓住作者感情若隐若现的草蛇灰线,把握象征形象的整体特征,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找出抒情点睛或反复重复的语句,这样,感情的“踪”就可被捉住了。如自读《雄关赋》,可布置思考:“‘雄关’在本文中有几个含义?哪些句段抒发了对不同‘雄关’的感情?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④换元法。小说、戏剧是作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但由于情节性强,人物似乎很“具体”,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偶然的“这一个”的感觉。要把握作者创作主旨,可用“换元”的方法,即尝试着用改变人物、改变场景、避开矛盾的方法,看看能否改变人物的命运、情节的结局,从而引导学生跳出“这一人”“这一事”,去认识作者反映的生活。如教《变色龙》,问:“有人说赫留金真倒霉,要不碰到奥楚蔑洛夫就好了,是这样的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奥氏”只不过是沙皇走狗的一个典型形象,作者针砭的是沙皇的黑暗统治。教《警察与赞美诗》,问:“苏比最后不到教堂,是否就不会被抓?”教《我的叔叔于勒》,问:“没有在游轮上巧遇于勒,于勒的命运会改变吗?”等等。 3.评鉴阅读。这是指在获取了表象,领悟了作者写作主旨,得到了一定的审美感受后,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或作品中的人、事、物的看法的阅读要求。在中学阶段,这是属于高层次的阅读内容,注意把握尺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谈出(或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审美判断往往比套用某种理论模式演绎出来的结论更能引起别人的兴趣与共鸣。 ①多视角评价。即对一部作品可采取多视角的方法进行评价,如:“评《琐忆》的议论多姿美”“评《黄山记》的结构美”“一滴水中的光辉——评《夜走灵官峡》的构思”等。 ②比较评价。即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鉴赏评价,可在同单元作品、同作者作品、同题材作品、同体裁作品等范围内进行。注意选准比较的角度,引导学生析同辨异,进行分析综合。没有分析,比较就不能进行;没有综合,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不能确定了。如:“不同的结尾相同的韵味——《猎户》《黄山记》《土地》结尾析”“我更喜欢《荷diào@①丈人》——《〈论语〉两章》比较”等。 最后,谈谈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教出“个性”。文学作品也是“文章”,因而在整体把握、理清层次、品味词语等环节上似乎与其他实用文并无二致,如果仅如此,那就抹煞了文学的“个性”。因此,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是文学鉴赏的教学重点,不能简单地把“鉴赏”处理为对内容的“理解”。 2.要鼓励新见。“审美”是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对作品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生活经验、性格好恶,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诠释和评判,无怪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鉴赏课中要多组织学生讨论切磋,允许见仁见智,允许辩论,鼓励新见,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均可,这对于活跃思想、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思维都不无裨益。 3.要归纳学法。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往往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有时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倒反而是一种模糊美,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学方法可以模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必须明确、清晰,要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如对初读小说的同学归纳小说读法:“理清情节找果因,分析人物看言行,环境包括‘景’与‘时’,写作主旨了于心。”诗歌的鉴赏方法:“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 4.要拓展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光靠课堂是不行的,因此一定要拓展课堂,建立“大单元”“大语文”观念。“大单元”观念即用单元教学的理论,读一篇带一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举一反三,以达到开阔视野,提高赏析能力的目的。“大语文”观念即读作品联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出课堂,跨越校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影视艺术美,运用课内所学鉴赏方法对这些美进行欣赏、评价,并能够将感受写下来。 5.要注意阶段侧重。以上方法是就整个中学阶段的文学鉴赏课而言的,各个年段对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因而应各有侧重,低年级偏重于表象阅读及适当范围的联想想象,高年级则应以启发联想、想象为主,高二高三应着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 以上浅见谨供同仁参考,望指正。 字库未存字注释: 文学鉴赏论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对幼师文学素养提升 摘要:在学前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文学鉴赏能力,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幼师与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文学素养;幼师 一、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在成长阶段都会接触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说,在童年,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陪伴。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重视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让儿童多多阅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主要面对的是儿童读者,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审美及理解能力,是以儿童为主体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都会与儿童的生活相关,贴近儿童心理。一些文学作品表达了儿童的愿望,一些表达了儿童的情感,既有童趣,又符合儿童审美,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带给人一种美好想象。现代是一个网络化时代,由于信息开放,儿童成长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儿童文学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情趣,还可以守护儿童的成长,给予儿童快乐,给儿童带来温暖,让儿童的童年过得更加幸福。金波曾表达过,阅读对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所表达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历经怎样的变化,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对儿童的成长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儿童的语言表达、思维判断、艺术鉴赏及想象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影响,不仅网络无法取代,其他媒体也无法取代。儿童文学作品鉴赏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的写作水平,而是以儿童文学为介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给儿童美的享受,让儿童成长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文学素养高、人格健全的人才。 二、强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儿童文学普遍具有趣味性,阅读儿童文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不断探索,产生幽默、诙谐、机智的艺术趣味。儿童文学主要面对的读者是儿童,因此,比较注重童趣,没有趣味性的文学作品,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开展文学鉴赏活动时,幼师应区分成人作品及儿童作品的差异,包括想象空间、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关注对象等差异。我们的视野与儿童的视野不同,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事物,在儿童的视野里,却充满了趣味和新奇,且由于逻辑思维差异,儿童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例如,在《我和小雪人》中,诗句表达了儿童对于天气变化的反应,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太阳出来后,小朋友们堆的雪人慢慢融化了,这让他们觉得很好奇,于是去问,太阳公公啊,我的雪人怎么融化了,太阳公公说道:“天气太热了,小雪人跳进河里洗澡了。”这首诗对于天气变化做出了奇幻的描写,生动地向小朋友们解释了自然变化,具有童话色彩。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又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因此,他们常常很好奇,很喜欢问为什么,对于世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想象。小雪人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童趣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儿童文学除了“文”之外,还要具备“趣”,童趣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培养学生的童趣是开展儿童文学鉴赏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从形象构建、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语言技巧以及审美角度等方面,体现文学之美,让读者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给人带来幽默、滑稽、轻松。 三、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美 儿童文学作品除了要注重趣味性,还要注重美感。任大霖说过,语言、意境以及想象均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美感的体现。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优秀的儿童作品对于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儿童应感受儿童作品的美感,体会快乐和幸福,感受温暖。语言表达代表了人的思维,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儿童在情感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学阅读,来丰富语言,提高思维能力。在《鸟树》这个童话故事中,扬扬和东东两人一起捉住了鸟儿,并给鸟儿喂食,帮它找妈妈,但最后鸟儿还是死了。他们非常伤心,把鸟儿埋在树下,并用葡萄藤做记号。后来,葡萄藤发芽了,成了鸟树。这个故事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以及在儿童阶段的独特情感。幼师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中加强文学素养的培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当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读者的经历或情感相似或相通时,就会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感应,形成共鸣。在《岩石上的小蝌蚪》这一童话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得到了两只小蝌蚪,用瓶子装好,但不小心把瓶子弄碎了,于是他就把蝌蚪放入小水坑里,养在岩石中。由于天气炎热,水坑里的水不断蒸发,但小蝌蚪对小男孩非常信任,当小鸭子和小花狗来邀请小蝌蚪下山时,它们拒绝了请求,最后被太阳晒干,依附在岩石上,成为两个黑点。当读者读到这个故事时,如果仅仅了解故事内容,那只能说这是阅读,而不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鉴赏指的是读者根据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如小蝌蚪、小男孩、小鸭子及小花狗等,进行积极的联想,使形象更为丰富,让故事更生动,将故事剪辑成电影镜头回放,为小男孩的善良及小蝌蚪的执着感动,为小蝌蚪被暴晒而揪心,为小蝌蚪变成黑点而惋惜,为小男孩的不负责任而愤慨,使故事充满情感色彩。这就是读者对故事的共鸣体现。如果读者因为这个童话故事联想到信守诺言、讲信用等美德,那这个故事便充满了艺术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 五、从不同角度提升幼师与学生的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作品较多,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诗歌、小说、童话等,应根据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类型,从不同角度提升幼师的文学素养,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金银岛》《丛林故事》《快乐王子》《彼得潘》《艾丽丝漫游奇境》等儿童文学类型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展现了儿童爱哭、好奇心强、喜欢逞能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生动。在阅读时,应从不同的类型中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例如,《长袜子皮皮》讲述了一个叫皮皮的小女孩,为人仗义,性格豪爽,力气奇大,但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的代表,但作者对于皮皮的天性却大加赞赏,没有将儿童形象复杂化和成人化。在阅读该作品时,应站在儿童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想法,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从不同层面不断完善文学素养。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儿童文学的鉴赏方法,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总之,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挖掘作品中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宏宇 单位:辽宁省铁岭市信息工程学校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当代文学论文 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交互运用 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其实不然。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现当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此,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范例”效用。所选的作品应可起到范例的功能,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总结、归纳文学鉴赏的规律。以《沉沦》为例,解读潘先生时很多同学还不能注意到其“先生”的身份,之后再看“他”,则能很快注意到其“留学生”的身份,并由此身份入手对人物加以分析和评判;更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与狂人、潘先生等知识分子形象相对比,反思现代史上知识分子的道路与命运,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正所谓授人以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交互运用,是学生掌握文学鉴赏基本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文学鉴赏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与研究能力相比,他们更希望得到提升的是实践能力。这也是他们对理论类课程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是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掣肘,却也是创新的切入点,若能发挥文学与戏文的双重优势,则将实现双赢。讲授与表演的结合,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课程可选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是戏文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将表演带入课堂,截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表演并加以陈述,能够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巴金的《家》为例,可表演觉民逃婚后众人的不同反映,演完后开放“观众”进行点评。在互动环节中,对觉新帮觉民说话到底有几分真心等问题经常产生分歧,“演员”表演时对人物内心的揣摩与“观众”对人物的认识在碰撞中激发思考的火花,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的加入弊端在于所需时间较多,即便课前准备所耗费的时间不计,一节课时间学生表演加上点评与讨论,最多只能完成一到两个片段,很难全面铺开。若要实现全部学生的参与,所需课时量占的比重势必过多。当下社会,早就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图像文化的流行对于以文字作为表达手段的文学来讲是巨大压力,而当大众习惯于通过各种影像资料侧面了解文学文本时,误解与偏见也随之而来。但与其排斥,不如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化危机为转机。 影像之于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重视,其一是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其二是难以体味文字之美。对于不喜阅读文字、只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了解文学作品的学生而言,作品是以一种固化了的形象出现的,这就弱化了小说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再者,电影与文学作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改编,一部分图像无法或很难展示的部分必然会丢失,其他内容也会经由导演或编剧的理解产生一些“误差”,或增或减或变。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正是戏文专业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入比较的视野,在对改编的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准。同时,老师也可指导学生讲文学作品自己改编成剧本,表演并制作成短片,既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为文学与影视教学之间搭起了合作的桥梁,不同课程之间若能相互沟通配合,让学生既不必增加学习负担又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综合运用讲授、范例、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辅相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作者:司方维 单位: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鉴赏论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思路 无论从文学作品本身的特质看,还是从诸多语文专家的理论共识看;无论从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还是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看,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文学作品课,要上成文学鉴赏课。文学作品课,应该把培养“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目标。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家们都很重视文学教学。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在(认识国文教学一(国文杂志)发刊辞》一文中说:要养成读写的知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途径不可……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的认识。”张志公先生也明确地表示:“我很重视文学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们人人成为文学家,但是人人都要接受文学教育。”他还主张编两种课本:(文学读本》和《语文读本》。他说:“话文课一本《语文读本》,一本《文学读本》,双管齐下,各有任务,又不混杂,语文教学就会从空中楼阁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同现代化建设对语文的需要端端正正的接上轨了。”(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如此高瞻远瞩为文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而言之,重视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把“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文学课的教育目的,是由教育要求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每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是社会培养人才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所有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上文学作品课才能达到“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呢?我们认为,文学作品课的教法和学法都要采用能体现文学作品特质的方法,即应采用体现形象思维的方法。 第一,着眼作品整体,准确鉴赏局部,了解内容,感受形象。卓越的作家创作文学作品,都从整体出发写作局部,以各个局部构成作品的有机整体,表达主题。有些作品的某些局部,独特感情深涵于景物描写之中.如果孤立地鉴赏这种局部,就会只能体会到它描写景物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品味出那景物描写的深刻思想感情的内涵和它在全篇中的作用,影响对作品整体有机地体会和对思想感情、主题意义的把握。有的作品的某些局部,既有其局部相联系表达主题的意思,又有其独立表达的意思,这独立表达的意思还往往富有意义。如果孤立地鉴赏这种局部.就容易只注意后者,而忽略前者。这样,既不能体会到该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也会影响对作品整体有机性的体会和思想感情、主题意义的把握。只有着眼整体、准确鉴赏局部,才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准确地体会到局部在全篇中的作用,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整体的有机性,及其思想感情、主题意义。因此,在进行文学教育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整体阅读作品,通过文学这一内容及形象的载体,去了解作品的内容,感知形象。无论是一首诗歌、一篇小说,或是一篇散文,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我们鉴赏者的审美感知,也只有建立在文体的整体把握上,才能了解文学形象,发现艺术美。 第二,理解形象,探求主旨;发挥想象,再现形象。前面谈及的把握整体,感受形象是文学鉴赏的第一阶段。而理解形象,并在脑海中明晰地“再现形象”,是文学鉴赏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感知”是对文学作品表象的轮廓的认识,那么“理解”这个阶段便是从作品有机整体出发,披文人情,沿波讨源,因形体味,深人到作品内部的深层世界,对作品整体的各个层面进行具体化的品味认识。从文学鉴赏的实践看,“理解”是多层次的,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表层理解,就是对作品的字面理解,对文章的外观理解。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接受作品的语言信息,包括理解作品的词句、典故、以及起兴、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也包括对构成意义的表象、结构、韵律、节奏,以及文章中特定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把握。总之,应启发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对人、事、物是“怎样写”的。所谓“深层理解”就是对作品的象征意蕴和文体的结构艺术的理解。是对作品的情感感悟,对形象的具体化的“重建”。所以,阅读鉴赏作品重在从“把握文学语言”切人,在脑海中“立体”地“重建”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进而去理解和把握形象。 第三,激发感情,独立思考,评价形象;反复涵咏,熏陶情操,创造形象。对一篇文学作品的鉴赏,从根本上说,就是探讨作品“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写什么—就是要感知作品的基本内容、主体形象和事件。怎么写—就是要认识作者对作品内容的展现,探究作品是运用怎样的基本形式和艺术手段,把他对人生的体验传达给读者的,这就是理解形象。为什么写—就是要认识作者对某一人生体验的表达底蕴和表达这种底蕴的艺术方式的奥秘,进而深悟形象,评价形象。只有实现了这一鉴赏过程的最后阶段,才能实现文学鉴赏的优化效应。所以我们认为,文学教学,要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段人手,深人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下面简要谈一谈文学作品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段:一、鉴赏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对于这方面鉴赏,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句人手,体会其表现事物特征,思想内容的力量,特别要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二、鉴赏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对于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应只是停留在修辞方法的辨识上,而应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其运用,鉴赏其表现力量,体会其对表现事物特征,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力量。三、鉴赏恰当运用表现方法的表现力量。好的作品为表达一定内容,往往恰当地选用了一些表现方法。对比、衬托、联想、象征、虚构、夸张、讽刺、渲染、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描写的方法(白描、细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抒情的方式等都是常见的表现方法。鉴赏时,既要弄明白作品运用了何种表现方法,又要搞清楚这些表现方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特殊作用。与此同时,也不妨引导学生反过来想一下,假如作品不使用此种表现方法,而用其它的,那么这篇作品能否产生与原来一致的表达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应重视表现方法的鉴赏,因为只有在阅读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写作时主动地积极地选用恰当的表现方法,并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因为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四、鉴赏巧妙安排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是组织材料成为有机作品的手段,也是表达作品主题的手段。材料的选取(完整事件或片断,现实或梦境,今或昔,人事或景物等),材料的剪裁(详略),材料的布局、开头、结尾,过渡(词、句、段)、照应等,都决定于作品的内容特点和主题。 鉴赏时,不应只是单纯理清结构特点,而应扣住思想内容,鉴赏那样安排篇章结构对表现内容和表达主题的作用。为了深人认识文学鉴赏中的这个根本问题,让我们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作一具体探讨和阐述。这篇散文写的是“荷塘”及“月色”的妙境。初读便可让人认识到,作者把“荷塘”及“月色”融为一体,把内心世界与自然界化为一炉,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创造出了一个殷实美与空灵美相融合、互辉映的人化的“第二自然”。作者笔下的一切,荷塘也好、月色也好;热闹也好,冷静也好;歌声也好,倩影也好;喜悦也好,哀愁也好,全都笼罩在一团烟雾里,隐隐约约,没精打彩,静物的隐秀动静,情感的藏露隐现,相得益彰,辉映成趣,给人以和谐美和朦胧美的享受。鉴赏至此,仅仅是弄清了“怎样写”的问题,还没切人文体结构的深层领域,更重要的是还要深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而对作品形象作出评价,揭示其艺术结构的奥秘。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为什么具有朦胧之美?作者投射于物的“情”为什么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便会明白:作者不满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严酷现实,以及他苦闷、仿徨,希望有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这心情便是全文抒情的主旋律,因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全都打上了这种情感的烙印。而作品中的“我”,一个同情革命、要求进步,不满现实而又无力回天的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便会在读者面前再现出来。同时,读者的情操也随着阅读被熏陶,被升华。阅读进人到了这一境界,才算把握了作品的整体精神和形象的深沉底蕴。在文学阅读鉴赏中,感知形象、理解形象、深悟形象,构成了阅读鉴赏的三个阶段,这也正是鉴赏心理的运行轨迹。在文学课教学中,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逐层深人,往返流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理解、去深悟形象,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优化效应。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教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无论是朗读、想象、联想还是分析、讨论、评价,抑或是使用挂图、影视手段进行教学,只要是有利于激发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均可拿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