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使传统管理会计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内部为视点,没有将企业的内部信息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考察,缺少诸如质量、可靠性、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时间等一系列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缺少对企业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分析,不能提供和分析与企业竞争地位相关的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份额、现金流量以及资源需求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为此,管理会计学者在如何使管理会计能够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分析、判断企业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会计信息方面,如成本、价格、业务量、市场占有率和现金流量的相对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分析与评价等。这些研究拓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结合对竞争者的分析来考察本企业的竞争地位,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并据以取得竞争优势而提供内部的和外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性的和定量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回避威胁提供信息,创造条件。这些研究使战略管理会计开始形成,管理会计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来看,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是围绕着战略管理展开的。一般而言,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企业环境分析 环境对企业发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迅速反应,以充分适应环境变化对企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应该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并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 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经济因素;(2)社会、文化、人口因素;(3)政治、法律因素;(4)技术因素;(5)竞争因素。战略管理会计对与这些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的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分析、判断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最近的投资,又如技术进步既可以创造新的市场,产生大量新型的和改进型的产品,也使得现有的产品与服务过时。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技术环境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及其竞争优势。总之,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的行业特点,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研究与判断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费用的发生过程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企业将产品移交给顾客时,也就是将产品的价值转移给顾客。价值是一次移交的,但产品的价值却是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逐渐累积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物质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中的各种活动。基本活动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是与接受、存储和分配相关连的各种活动,生产作业是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外部后勤是与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市场销售是与提供一种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服务是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 辅助活动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之所以称之为辅助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并不直接表现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它们对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并为之奠定了物资的、技术的和人力的基础。 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重要的是,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三、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对成本动因的细致划分难以穷尽,但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由于企业的特点、条件不同,在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时,除了要认识一般的成本动因外,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对企业影响重大的成本动因。 四、竞争对手分析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了全球性经济发展的动力。当代竞争战略是建立在与竞争对手对比基础上的,不能准确地判断竞争对手就无法制定可行的竞争战略。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便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 分析竞争对手首先应明确谁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企业实际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经营具有相互替代性的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上试图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的企业等。在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由于产品的性能相同且基本稳定,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服务质量上,竞争的核心是营销手段和成本。第二类和第三类竞争涉及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价格的差异会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品市场之间转移。分析竞争对手应该以第一类竞争对手之间的分析为主,其中又以最具有竞争力的对手分析为主。 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是确定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的基本工具,在明确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之后,分析竞争对手的重要步骤是识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判断竞争对手是怎样进行价值活动的。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与企业对自己价值链的分析过程相同。在实践中,由于没有竞争对手的直接信息,要评估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成本通常极其困难,这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取得竞争对手的资料。如根据竞争对手在公开市场购买中间产品的市场价格评估相对的成本差异;根据汇率的相对变动判断海外竞争对手的成本变动趋势;根据竞争对手生产场所的地理位置和销售渠道计算其在特定市场的销售成本;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设备判断竞争对手的生产效率;根据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判断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其他人士交谈来评估竞争对手的某些价值活动的成本;根据竞争对手公开的财务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内部刊物等资料提供的数据对竞争者的成本和价值链情况作出判断。另外,也可以委托专门的咨询服务公司调查评估竞争对手。 分析竞争对手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标竿法。标竿法是通过将企业的业绩与业已存在的最佳业绩进行对比,寻求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业绩有效途径和方法的过程。标竿分析的用途是多重的。首先,它是进行企业优势与弱点分析的有效手段。企业的优势与弱点是相对而言的,特别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和。利用竞争标竿确认竞争者中的最佳实务者以及促使他们取得最佳实务的因素,为准确地确定企业的优势与弱点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手段和资料来源。其次,标竿分析可以用来改进企业的实务。标竿分析是模仿成功企业实务的实践。第三,标竿分析为业绩的计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以最佳实务为标准计量业绩,使各部门的目标确定在先进的水平之上,使业绩计量具有科学性,起到指针作用。 五、业绩的综合评价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的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竞争的加剧使以取得竞争优势和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战略的核心思想。竞争使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市场的增长、顾客的需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更新等的变化速度大大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构造企业的组织体系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是管理当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 非财务计量指标具有以下优点:(1)非财务指标直接计量一个企业在创造股东财富活动中的业绩,如计量企业在制造、提供优质货物和劳务,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等活动中的业绩。它能更好地完成业绩计量的诊断职能。(2)因为非财务计量能直接地计量生产活动,所以它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向。例如,一些行业的长期财务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有能力遵守在一个有竞争力价格上改进产品质量的诺言。非财务计量往往能够为管理者改善经营指明方向。 计量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目标、使命和战略各不相同,其业绩衡量指标也不尽相同。至今发展比较成熟且被广为采用的非业绩评价方法为平衡记分卡法。平衡记分卡法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涉及到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等不同利益方面,企业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他们之间的有些需要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企业需要在这些矛盾和竞争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平衡。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现代商业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商业竞争,管理创新势在必行。采用战略管理模式,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与手段,是现代商业企业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现代商业企业既要高瞻远瞩地面向市场,又要脚踏实地精益价值链管理;既要关注最终财务成果,又要注重内部经营流程;既要考核短期经济指标,又要看重企业未来发展与成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当在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知识经济形态下的战略管理会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企业更加注重战略性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持久的发展。这促使企业采用战略管理模式,从内外部环境入手,进行战略定位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监控战略实施,评价战略绩效。为此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于是管理会计向着战略适应性方向演变,发展成为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融合的新兴管理会计分支,其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内外部环境,收集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多种属性信息,分析自身优势,以及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将信息的财务性与非财务性综合,数量性与非数量性并重,采用专门的方法评价、估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体现了综合性、前瞻性、竞争性的战略管理思想。具体地说,战略管理会计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总体目标,以制定战略目标、编制战略规划、实施战略方案以及评价战略业绩为具体目标;内容包括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竞争对手分析,预警分析,质量成本分析以及平衡计分卡等。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现代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更具外向性,更关注环境,更着眼于未来,其提供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它的应用价值首先体现在帮助企业形成创新的思维与高远的眼光方面。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彻底摒弃在目标上只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长期价值,在管理上重物轻人,在业绩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非理性行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客观地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发现外部的优势、威胁与内部的强项、弱势,综合权衡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突出竞争能力与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市场增长的速度、竞争地位的强弱进行战略模式选择、战略与业务规划,从而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一种战略管理会计也正是现代商业企业经营发展所必须依托的。 二、现代商业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现代商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挑战,特别是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和扩张,使得国内商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考验。在此形势下,国内商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及自身的相对强项与弱势,客观地分析企业的战略态势,合理地进行战略定位。然而目前的一些商业企业特别是存在母子关系的现代商业企业集团,组织体系庞杂、机构设置重叠,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失控,资金使用严重浪费,战略管理无法实施。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国内商业企业在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规范化运作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的科技含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对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与国际接轨,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营销技术,实施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管理的目标。 会计系统特别是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重要的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使会计活动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和市场环境变化,通过收集、分析外部市场、客户及竞争者的信息,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供保持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策略方案。目前商业企业集团面临着外部联合与竞争、内部激励与协调的全面挑战。外部要在联合与竞争中谋求发展,内部要在组织模式设计、内部流程再造、员工激励等方面实现成长,因此迫切地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给予思想及技术支持。战略管理会计在动态地分析自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源情况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随时捕捉进入市场并获取利润的机会,注意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全球性变化情况,帮助企业调整战略部署、确定客户需求的新方向。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计划与引导,其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也可为企业员工创造内在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条件,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知道如何为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因此,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是适应竞争环境、改变国内商业企业竞争地位的现实之选。 三、现代商业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培育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的思维观念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日益广阔。在我国商业企业中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特别是服务业、商业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树立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重点强化商业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战略观念、人本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商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观念、外向型观念和不断改进观念,引导员工的合作观念、创新观念及信息价值观念,从而将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会计理念渗透到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根植于商业企业的管理思维。 (二)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 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将信息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触角长、信息来源广,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还包括市场、技术、 人事等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等。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不仅要采用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还需要运用环境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质量成本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这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实施。建立满足现代商业企业战略管理特定信息需求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战略管理及管理会计人才,为战略管理会计在现代商业企业中的应用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运用的策略选择 现代管理会计包括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部分,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属于微观管理会计的范畴。战略管理会计则综观全局、立足长远,以战略的视角审视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是一种外向型的宏观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根据我国商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经营规模与状况、管理水平与方式,以及竞争环境与发展趋向,应将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运用,这是管理会计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齐头并进的发展策略,也是现代商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正确选择,二者结合,能够使我国现代商业企业内外兼修,宏微并重,治标治本,既能谋求生存又能谋求发展,能够更全面、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进我国现代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形成。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功能框架的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是将企业战略思想与会计管理相结合的崭新研究领域,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纵观整个会计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决定着会计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引进与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就是顺应了战略管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将会计管理融人企业战略管理,从而开辟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新空间。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 按照Shank和Govindarajan(1993)的观点:“会计在一个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战略分析、制定战略、设计战术、执行战略、控制和评价战略等系统程序。因此,从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确定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至少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要求,即:既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又要反映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前者要说明的是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理由,后者是要论述战略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 简单地讲,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和支持系统,只有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战略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是对企业整个战略管理会计运行系统的理论指导,是确定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功能和功能要素的基础。两者应该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所以,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应该既是其自身理论的概括,又是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功能构架的总结。 我们在明确了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后,应该对其指导思想有深入的研究。 1.战略成本思想。成本领先观念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看作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指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要求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思想相匹配,如寿命周期成本、优势成本、低位成本、差异化成本、客户成本和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下的成本理念。同时,战略成本思想必须要考虑如何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企业长久的持续发展规划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适应环境思想。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与20世纪后半叶企业环境的加速变化有密切的联系。现代企业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果不能从战略角度全方位、远视角地分析问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类似的观点有很多,如布洛切等(2002)从经济全球化、生产信息技术等方面论述了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必须适应环境发展的思想。我们往往将目前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称之为“新经济环境”。企业战略规划必定是一种动态的程序,决不可能是静止和僵化的,任何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竞争对手分析、客户满意度、差异化或聚类管理战略的运用,都是在环境变化下所作最优选择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3.客户要求思想。由于竞争激烈,因此谁能赢得客户,谁就赢得了经营的主动。客户要求思想的本质就是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指引,如果在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中没有市场价值增值最大化的思想,任何企业就不可能长久地赢得客户。企业应从时间、质量、价格等多方面人手考虑如何满足客户要求。满足客户要求要从产品的功能、价格、款式和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并且要结合竞争对手的状况、企业本身的战略定位和成本战略特性等,来对客户近期和远期要求、战术和战略的要求等进行仔细分析,先导性地掌握或引导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大程度赢得客户和机会。 4.正确定位思想。由于资源有限,企业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十分完美,这就要求企业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出发,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正确的战略定位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企业在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企业发展规模、市场份额、合理定价、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等等。可以讲,企业的整个战略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其合理战略定位的过程。企业在不同的战略发展期应该具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不但应符合企业一定时期的战略定位要求,更要为企业合理的战略定位提供必要的信息,以确保其战略定位的合理和有效。 5.有效控制和评价思想。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后,要有一个严密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战略得到实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分析实际情况,评价战略是否成功及其原因,为以后的战略管理会计积累经验,指明方向。所有这些都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信息和制度保障。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本身就是顺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无论是战略的制定和修正都离不开市场、客户、价格和成本等各方面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控制的及时性等,都无不要通过完善的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制度和系统来完成。另外,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并不是通过直接的财务会计指标就能被认识,它必须要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评价体系才能说明,譬如,短期的盈利可能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伤害,而一定时期的战术性调整的目的可能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战略上的优势,等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要具备以下功能: 1.系统分析功能。前文述及,战略管理会计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用户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等。为了实现这一系列战略思想,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具有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一是外部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要适应环境变化,首先要知道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然后分析其中对企业有利和不 利的因素。对于客户需求分析则要考察不同的产品质量、功能、售后服务、价格等对客户需求的不同影响,以确定客户真实的需求特征。二是企业内部优势和不足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要发挥自身优势,首先要了解企业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种优点和缺点分析应从多方面进行,如将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将企业资源与客:请记住我站域名户需求相比较、将企业现状与外部环境发展要求相比较等。 2.决策支持功能。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是受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定位需求决定的,它建立在上述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企业进行战略定位,不仅需要各种信息,也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提供决策指导,这就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能从战略角度出发,根据已有的信息,找出企业发展的最优途径。这种决策支持功能基本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运行机制应该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实施和修正提供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预测和决策功能,为企业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指明方向。二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对企业具体的战略步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作用,如在涉及企业发展规模、目标利润、未来市场份额、合理定价政策、最佳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的数据支持和制度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3.设计改进功能。战略管理会计是将会计管理融入企业的整体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所以它不同于传统会计只是一种事后反映,而应该是全过程积极参与,对企业整个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具有系统设计和动态改进的功能。这种从战略角度出发的设计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产品或部门,而且各个相关系统的信息是相互沟通、促进或制约的。如成本战略直接影响定价战略,而定价战略又受企业一定时期营销战略的影响;营销战略又决定于企业当时的客户战略,而客户战略的实施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成本战略,等等。战略管理会计的设计和改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心是战略成本管理,所以,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出发,设计出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用低位成本、差异化成本、质量成本、周期成本或聚类成本等战略思路来指导企业的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二是战略管理会计这种设计和改进功能不只局限于现在,而更多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它并不是盲目地或不切实际地追求“最好”,而是强调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当时的战略目标追求“更好”。所以这种理念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因而它必然也是一种动态的战略思想。 4.控制评价功能。在企业作出战略抉择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将战略分解为各个切实可行的战术行动,以支持企业整体战略。控制和评价功能可能是现代会计都具有的,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系统,最符合控制的特征,如财务数据的结果,往往被人们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依据。但战略管理会计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并不同于一般的会计控制和评价,它是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其控制和评价也并不局限于某项或某期的财务结果,而是从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的角度来提出控制和评价的思路和理念。此项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在企业战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该具有控制、保障各项战术措施得以有效贯彻的功能。这种控制的核心不在于某一项成本或销售等财务指标的高或低,而在于是否最大程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二是一定阶段后,企业应该对其战略目标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应该通过完整的信息数据和控制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对企业战略本身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评价,为企业修正或制定新的战略规划提出战略性指导。 上述阐明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系统功能实际是相互沟通和相互促进的,并表现出其独到和强大的优势。因为战略管理会计掌控着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最系统全面的内外部信息和数据,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而它与传统会计管理的差异就在于其绝非简单的数据核算,而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运用和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并从企业内外部深层次的变动因素来分析现状的成因和发展的事态,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战略管理措施指明方向。 三、战略管理会计必须具备的功能要素 本文所称的功能要素,是指完成某项功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构件和方法程序等。同样,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为了实现上述四项基本功能,也必须具备一系列必要的基本构件。在这里我们称其为战略管理会计功能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价值链分析。按照Shank和Govindarajan的观点,对于任何行业的企业来说,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的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联结的结合”。把价值链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要素,是因为价值链分析在分析企业内部优缺点和外部压力及机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例如,通过正确分析购买原材料质量和产品废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确定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其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客户价值链连接在一起分析,可以改进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方法等。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和供应商、客户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新材料,企业运用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满足客户新需求。再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战略指导。 2.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个识别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系统分析程序(布洛切等,2002),它通过对企业内在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确定企业可选择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关键的成功因素,并建立战略控制的信息系统,为这些关键因素制定相关衡量指标等。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可通过SWOT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外部环境、客户需求和内在优势与不足,以确定企业近期和长远的战略发展方向。 3.作业管理和成本动因。作业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所以在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中最关键的是正确把握企业作业活动和正确认定各项作业成本动因。正确的企业作业链的确定是企业有效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基础,正确的成本动因的把握是企业有效实施战略控制的保障。 成本动因可分为结构性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种:前者是指涉及企业发展规模、范围、布局、技术和多元化等所产生的成本,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后者主要涉及供应、质量管理、劳动力投入、作业成本核算、作业预算、短期生产决策和上下游产品联系等所产生的成本,虽然一般讲执行性成本动因大多属于战术层面,但由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战术的有效实施,所以执行性成本动因也是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本规划与修正。保持成本领先是战略管理会计追求的目标之一,成本规划从企业产品设计开始,以客户满意和市场价值增值最大化为导向,通过对客户需求、市场价格分析判断和目标利润的合理确定,对企业作业链全过程实施成本战略指引的计划,并适应环境的变化要求而不断修正。有效的成本规划(日本称“成本企画”)是许多日本企业赶超欧美企业的重要战略手段。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来讲,成本规划的必要性在于它将成本置于首要确定的位置,为以后产品设计、生产提供了控制目标。适应环境变化而适时修正成本规划是其不断完善的过程,成本规划修正强调通过价值工程、及时制供应与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等有效方法的运用,在确保产品功能日趋完善和客户满意度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持续、逐渐地控制和降低成本。 5.战略预算与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发挥整体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战略预算。这种预算与传统预算可能在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其本质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预算目标、预算期的确定、预算项目和预算管理体制的权限划分等多方面。如企业日常的现金预算是保持现金的平衡,资本预算是资金的安排计划,等等;而战略预算并不拘泥于某项资金的安排或成本标准的完成,它更着眼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如何进行企业现在和未来总资源的最佳规划,所以它更具有趋于中长期的特点。当然,战略预算的直接目的是将其战略目标分解为企业各期的预算任务,再通过企业当期预算制定和分解来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利用预算控制,形成切实可行的战略部署。所以讲,战略预算的实质是企业“预算的预算”。 在企业战略预算思路指导下,企业的日常预算编制也会在理念上受到影响,如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预算制度、以作业活动为依据的“基础作业预算制度”和通过SWOT分析不断修正的预算制度等等。另外,战略预算必须辅以必要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不但使得管理过程有章可循,而且对责任的归属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由哈佛大学的卡普莱(Kaplan)和诺顿(Norton)教授提出的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就是一种广受推崇的业绩评价体系,将它用于企业的战略预算评价是再适合不过的,因为它并不局限于某个财务指标,而是从企业整体的成长水平、客户满意、盈利和学习等多方面来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具有明显的战略思想。通过有效和具有激励效应的预算考核和评价,能发现战略预算本身及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动态修正和有效控制提供指引,并能极大地促进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功能框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由其根本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功能和功能要素四个层次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系统整体。其理论和功能的框架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上图结构表明第一层次根本目标,指引着整个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第二层次指导思想,表明战略管理会计为实现其根本目标而应有的战略理念;第三层次基本功能,表明为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和贯彻其指导思想所必须具备的功能;第四层次功能要素,表明为实现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功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构件与方法。框架结构中各个层次由高向低表示对下一层次的战略指引。第二层次的指导思想与第三层次的基本功能,以及第三层次的基本功能与第四层次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或由高层到低层的具体指导作用。显然,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功能框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们内部的各种关联和相互促进或制约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其实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图示和另行标识就能说明其真正的内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和相互作用又必然会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企业战略目标修正、管理制度完善、企业部门职能和权限划分,以及员工素质等各项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里所研究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功能框架是一种基础理论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作适应性调整,以最大程度地适合满足本企业实际战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功能制度的要求。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本文将从西部地区现状、西部大开发赋予企业的机遇、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等方面,论述企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等各方面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西部十省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6.88%。全国已发现的160种矿藏在西部地区均有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仍是不争的事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仍在逐步扩大。不仅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为1997年的14.8%,人均GDP、人均收入、吸引外资额与东部的差距也逐年拉大,在观念、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和体制方面也与东部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西部大开发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 1、优惠的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是一项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为西部发展提供启动资本,并以其他非直接投资的方式,如优惠贷款、低税率等,降低西部地区市场主体的运行成本。还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西部创业,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放宽外资对企业的持股政策。 2、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西部大开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交通部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通道,总规模约1.5万公里;铁道部在“十五”期间,西部铁路预算将达到1.8万公里;通讯、广播电视、水利开发等也在酝酿之中。地方政府也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3、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和建设。中央已确立“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陕西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30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甘肃计划从现在到2010年,种树种草8,000万亩;内蒙古启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五大生态工程;青海将突出抓好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地区、龙羊峡库区和柴达木盆地等6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企业资金缺口将得到改善。西部公司由于股本偏小,加上交通、通讯设施和资源利用条件的局限,影响了其筹融资能力。随着政策向西部倾斜,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资本向西部集中。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国家财政和来自国内外的投资企业也将对西部注入巨资。 5、先进技术、经验和优秀人才将大量涌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良,西部丰富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创业的软、硬环境将越来越好,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企业到西部发展,更多人才到西部创业,他们同时也将把大量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崭新观念带入西部。 6、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西部开发有许多有益的开发经验可以借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探索,东部地区已积累大量成功经验;国外有许多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可资利用,如美、日等国强调科技因地因时地选择开发重点的经验,两德合并后对东部地区开发的经验以及巴西、意大利的经验等。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战略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经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迫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本企业及其竞争对手进行仔细分析,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审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考虑到市场资源的供应和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的观点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并以此目标统一指导企业各个层面的行动,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此,不仅要充分研究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发潜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的整体创业团队精神等,还要深入研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状况和发展战略、投融资环境、客户信息和政府信息等。而为这些研究提供服务的会计就是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 管理会计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概括起来,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以外部信息为核算重点,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2)注重分析研究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3)强调价值链分析法,既强调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也强调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同业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4)不仅重视对财务资料的分析,更重视对其他相关的非财务资料的分析研究。(5)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6)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统领企业各项工作。(7)注重企业整体性,提倡团队精神。 三、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 1、恰当评估本企业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定位。 首先,必须正视企业的优势。如新疆、宁夏等地区,企业拥有丰富的煤、气、油资源,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可谓抓住了自身优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科研力量集中,原有的军工企业基础较好,对发展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技术企业有利;西安、重庆高校集中,科研资源优势明显,企业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其次,要充分看到企业的不足,如产品单一,设备老化,资金、技术、人才匾乏,内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等。正确审视这些劣势,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改进,对短时期内不可避免的则努力通过其他工作加以弥补。只有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劣势,正确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结合西部大开发良好的软、硬环境,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和工商、税收、管理、人才、机制、社会保障等投资软环境将大为改观,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为起点,明确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应该达到的各项目标:包括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资金的融通和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市场的占领和开拓等。 3、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认清市场定位并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使命,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跟踪研究市场消费动态,根据顾客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性能,才能使企业保持恒久的发展活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看作是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定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最终产品凝聚了相关作业上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取舍,关系到企业竞争地位的优劣。另外,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包括对方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它与企业发展潜力关系巨大),产品构成(尤其是价值链构成,它与竞争优势关系密切),市场占有及开发状况,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状况,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等。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市场。战略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而市场的不断拓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佳证明。为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开发的道路,企业不仅要在西部求发展,在中国求发展,更要到国际大市场中去不断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光有资源、技术、优质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市场营销才是产品驰骋市场的助推器,能否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市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以优质产品夺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出新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处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企业,其内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变化,并不断改变策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收集、加工、整理、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相关企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对战略信息库进行筛选、加工、分析、总结,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众多信息进行再处理后报告给决策当局,为企业总体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议战略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1、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实现企业长期良性循环,以企业战略发展为目标,对企业内外部会计,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 2、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战略管理会计产生与知识经济和网络革命的大背景下,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和战略管理的必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渐渐清晰的环境里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正在加剧,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全面性和操作性的特征,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措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市场,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发展和巩固企业长期的战略竞争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趋势 1、建立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研究和推广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构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可以有助于企业抓好基础会计作用和管理能力,是构建一个完成的管理结构框架的开始,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建立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应该引进先进的理论结构,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市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此外,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该借鉴营销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重要理论,建立起具有健全、丰富和全面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2、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必须把缩短循环时间作为员工业绩的一个重要计划、控制与考核核定,以充分发挥业绩评价指标的激励和行为导向作用。较之传统的短期利益倾向不宜与本职工作联系的财务业绩评价,非财务业绩评价中涉及到大量时间评价问题,有关的时间指标形式就更多了。然而,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把企业管理战略与转换成目标,把计划转换成与先关员工本职工作有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非财务指标。制定出明确的计划、控制与考核标准,是管理人员月能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措施,从而避免奖惩过度或奖惩不足,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3、做好价值链分析法的具体应用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企业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企业共同组成的,各企业创造不同的价值。首先,对企业从支付供应商货款(采购)开始,到收取客户货款(销售)为止,企业的内部作业链及其价值形成过程的分析。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价值链上那些属于增值链或增值作业,那些则属于不增值链或不增值作业,并通过控制成本动因,消除这些不增值作业环节,降低企业成本。其三,利用行业价值链来消除内部的不断增值作业,避免企业生产当中对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浪费。最后,应重点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调整和优化远远比外部价值链容易而且花费少,效用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企业面临国际和国内竞争市场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加强战略观管理会计等先进理论和思想研究和应用工作。战略管理会计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企业和会计行业应该熟悉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内容,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做到有所展望,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实际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中应该设立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缩短企业循环时间吗,做好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以具体工作实现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支持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有关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探析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 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 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的分析, 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 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6.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风险,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7.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它应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如顾客、内部管理和长期绩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 基本方法加以保证。这些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4)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的浅探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其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管理会计在成本计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业绩报告系统等方面,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存在上述问题,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逐渐形成。 作为一支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战略管理会计(SMA)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 目前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来看,它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外部%境。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如法律和制度的变更、整个经济市场、自然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动,都会对企业战略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传统的管理会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还必须依靠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有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提供了大量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如市场占有率、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等。 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传统管理会计一般偏重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综合的风险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生产经营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活动,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其他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如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行业产业结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出现的风险,流动性差而导致的风险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由上述比较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些局限,视角从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环境,重视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需要指出的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立足点仍然是会计信息,它改变的只是传统管理会计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并未改变其性质和职能。因此,它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完善,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仍需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发挥战略决策参谋的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些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供高层管理者选择,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传统管理会计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学者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即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3.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成本是为企业 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5.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滞有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也越大。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它通过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来分散风险。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竞争压力的增强,将战略管理推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信息经济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新的方向,便企业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把握发展壮大的机遇。 由上可见,为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不足,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传统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从战术角度深人到企业内部的作业水平,重在“知己”;战略管理会计则立足于全局,从战略角度拓展到整个宏观环境,寻求企业竞争优势,重在“知彼”。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种微观深人与宏观扩展的结合。是现代管理会计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任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目前,由于我国管理制度的基础比较落后,尚未实行战略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全面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企业管理环境的需求。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研究力度不够,目前应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我国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些都将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组织上、技术上的支持。 因此,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可以选择一些管理较完善、会计制度较健全的企业,组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培养出二批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人才。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谈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 在世界 经济 一体化的进程中, 企业 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经营条件日益复杂。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企业仍将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只关注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双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效率如果不能通过市场外化为效益,企业必然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企业只有关注外部市场,关注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 发展 的机会。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便摧生了80年代的管理革命——战略管理。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 会计 ,也必须具有战略性。管理会计的战略性要求管理会计提供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协助企业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的管理会计,通常被称做战略管理会计,它的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所提供的信息突破了一个会计主体的限制 外向性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显着特征。企业制定战略以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区为前提。企业必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调整战略部署,或采取更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供应商的侃价能力、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作为原料和服务的需求者,必然与供应商发生联系,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企业作为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必然会接触到销售渠道,客户或分销商的侃价能力会影响到企业所能索取的价格,替代品的威胁出在于此。而现存的竞争强度会直接影响价格及竞争的成本,如厂房设施、产品开发、广告促销和销售队伍的成本。新的竞争者的入侵,亦会威胁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进行投资。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二、要求提供更多的战略非财务信息 在竞争环境下,衡量竞争优势的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许多非财务指标尽管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合格率、顾客的满意程度、产品交货率、产品退货率、产品返修率等。 目标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致力于扩大市场份额,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决胜的先机。该指标不仅体现了企业在同类产品市场或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产品合格率,体现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反映企业对现有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 顾客的满意程度需要进行较为综合了的考察,可结合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情况,售后跟踪调查统计结果等信息来进行判断。在买方市场上,顾客满意程度是企业能否保持并扩大其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产品交货率,可以评价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也可以反映企业与分销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 产品返修率和产品退货率,直接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这里的“质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下,不仅指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与原来的设计完全吻合,还指该产品能充分满足顾客对该类产品的期望,因此较高的返修率和退货率有可能意味着产品在最初的设计构想上存在缺陷。 战略管理会计瞄准市场,着眼于“知彼”,即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因此还应尽可能收集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供求状况、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将本企业战略决策的分析技巧应用到外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顾客。 三、将预算与战略挂钩 预算是管理 会计 的一个重要领域。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 企业 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战略思维引入预算机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联系战略需求进行资源的预先分配。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决定预算是促进还是阻碍战略实施过程。资金过少,会削弱相关部门的战略任务的执行能力;资金过多,又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并降低财务业绩。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则要求战略实施者深入参与预算过程。此外,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也会相应作出调整,战略的变动总是需要预算资源的重新分配,这就产生了动态预算的要求。 在预算编制形式上,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注重竞争对手、顾客和其他战略因素。传统的编制形式,习惯上将同一账户的 历史 数据作为编制预算数据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改进了传统的记录、计划和报告模式。例如,在报告中增加关键竞争对手甲乙丙丁等项目,根据各种可能的市场条件,预测竞争对手的支出行为,及其面临的水量利条件,以更好了解竞争对手的反应。将顾客对企业支出的不同反应也纳入预算报告,便于确定何种支出行为更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 四、采用战略性的业绩评价制度 战略性的业绩评价制度是将业绩评价制度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由于一个企业的战略行为通常针对公司的具体形势和行业环境,所以各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之间有着许多差异——严格来说,行业中有多少竞 争厂商就有多少竞争战略。但是,如果从各个具体战略再上升一步,就会发现各个战略之间最大最重要的区别和以简单归纳为:(1)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宽还是窄(2)企业追求的竞争优势是与低成本相关还是与产品差异相关。这样就产生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是前两种战略在狭窄市场领域中的应用。 与不同的竞争战略相呼应,企业的业绩评价制度也各有侧重。如果企业战略是成为一个低成本的供应商,则评价指标着重于原材料的价格性能比、内部制造效率。市场占有率及产品交货率,评价的标准应当有利与那些促使成本降低的行为。如果企业是在卓越的质量和服务的基础上追求差别化战略、那么评价时应注重产品合格率。产品品质改进的效率、产品退货率和产品返修率,从接单到发货的时间间隔等指标,评价时,应鼓励那些追求零缺陷,减少产品返修次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加快定货和发货速度的行为。如果企业成长需要新产品的支持,评价时应注重新产品收入和利润占全部收入和利润的比率。 战略性业绩评价,以形成企业整体竞争忧势为目标,综合运用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业绩指标,较之传统的管理会计,改进了业绩评价的尺度,更具合理性。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两个子系统。传统管理会计深入企业内部,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重在“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市场和竞争对手,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寻求比较优势,重在“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各有侧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 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竞争者会计”、“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以及“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供有关企业产品劳务市场、竞争者成本资源与成本结构等财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监视各个期间企业及竞争者的战略。 2.从企业不同角度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2.1 企业内外部环境 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又制约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能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原有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 2.2 企业价值链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生产活动链,生产经营活动链也就是企业的价值链。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对价值链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构成价值链的单个价值活动,而且,要从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各项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3 企业成本动因 多个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决定一项既定活动的成本,一项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动因的地位。从战略高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这些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发生持久的影响。企业特点不同,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明确相对成本地位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改善价值活动和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 2.4 企业综合业绩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面对这些影响,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 3.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我国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 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域。传统的预算模式只是单纯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而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 3.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仍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3.3 现代企业投资管理的需要 现代企业投资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出发,放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传统,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某一时段管理决策的结果,即可控的。 3.4 现代企业人力管理制度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单独确认、计量和揭示。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它既可以应用于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 人事战略规划,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5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 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战略管理会计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奠定了决策基础。在基本具备适度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条件下,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论战略管理会计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以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难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要求。战略管理会计以其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现代管理会计和现代财务会计都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一次开拓性发展。自70年代以来,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渐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尽管英国管理学家西蒙期(Ken , 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传统管理会计从诞生以来一直担当为内部管理服务的角色,以有效地实施计划、决策和控制。主要以某些经济管理理论为支撑,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引入奠定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管理会计在二战后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实现企业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当时主要是实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市场提供给企业的几乎是固定的"蛋糕",企业经营的重心是在"蛋糕"中争取更大份额,关键是降低内部经营成本。与此指导思想相呼应,传统管理会计通常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功能主要在于预算和控制,而且预算以短期预算为主;同时,管理会计将眼光局限于企业内部,倾向于使用账簿中己有的财会数据来看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决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副产品"。 但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全球竞争加剧,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发展,企业不能不站在全球高度,选择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不断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以求企业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获取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对传统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传统管理会计观念更新,尤其是对战略决策信息的提供,要求提供超越企业本身的更为广泛的、更有用的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和财务信息,更重要的是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外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具体说,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传统管理会计在以下方面克服其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其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目光看待问题的缺点,站在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待企业的目标和行为,看到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其二,克服传统管理会计重短期利益的缺陷,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容易造成行为的短期化,如为了一时的利益降低质量标准,但这最终将损失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及至长远利益。从战略角度上说,管理会计最终目标跟企业目标一样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应地,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尺度应采用战略业绩评价。 二、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现代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历史上,管理会计之所以取代成本会计是因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对经营决策缺乏相关性,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使战略管理登上历史舞台。现代管理会计难以提供与战略管理相关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则从更高的起点重新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寻找方向、把握契机。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及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1、现代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如上所述,现代管理会计只顾内部而忽略环境变化的影响,用静态的目光看待问题,只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利益。这些缺陷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短期化、呆板化,缺乏高瞻远瞩的能力,导致企业发展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比如对零部件加工是自制还是外协。这样一个生产决策为例,从管理会计的观点看,只要外协价格超过企业自制的变动成本就应由企业自行生产制造。这是在不考虑企业所处的境况及企业自制零部件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只顾企业短期利益,忽视外部环境状况的决策。如果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生产车间加工工艺落后,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零部件加工质量与市场上其它厂家比有较大差距,该零部件如果由企业自制,最终将导致产成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低下,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一个具备丰富管理经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级管理者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不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战略意识、具备战略思想了解掌握战略管理理论也要熟悉现代管理会计知识,而能把这两种知识融为一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疑将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犀利的武器。这种融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转化为理论指导。但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经营实践者一起来实现。 现代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一点儿不亚于历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战争更多的是依靠正义与武器,而企业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科技与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现代管理会计以单个企业为服务对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追求企业当前的利益最大。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对促进企业进行近期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作用,注重的是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和短期利益最优。 战略管理会计则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用集团利益去交换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弃车保帅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标方面进行大胆的开拓,将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必须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为最高目标,协调各部门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2、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现代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种内向型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不十分激烈时,企业只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在市场立足。因而现代管理会计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各种指标的纵向比较。它不太关注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它所提供的只是单个企业自身的数据,而不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企业上家和下家的信息,努力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产业的最优效益。战略管理会计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比较优势,从相对成本到相对市场份额,它所关注的是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的是比较竞争成本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变动。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范围,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3、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是货币信息,很多涉及其它类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只能提供从财务分析中获取的信息,忽略了其它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因而它是不够完整、不够充分的。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地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这无疑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丰富。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现代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局限,在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上都进行了拓展,帮(下转第 19页)(上接第16页)助企业管理层掌握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信息,全面研究分析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4、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 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为了科学地建立起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有效地指导实践,首要问题是如何确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当然,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会计目标从总体上应是一致的,作为会计研究体系一个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应更具体、更细化。与会计目标相一致,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也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1、长期、持续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会计与经济效益的"血缘"关系正被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认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如果直接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个定义就显得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济效益从时间角度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从空间角度看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之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是相一致,从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这使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分支体系。 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定义,就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个基本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就是要为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整体经济效益服务。 2、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在其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本质属性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直接有用性,它是会计管理最直接的目标;(2)可测性,指作为具体目标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必须在量上能测度,能够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加工、制造出来;(3)相容性,会计的具体目标应该与基本目标密切相关,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受制于基本目标,它是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4)可传输性,会计是为内部和外部决策服务的,它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输给服务对象。 综合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和会计具体目标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以概述如下:(1)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资料;(2)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作好战略决策工作。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谈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本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逐渐形成与发展,与之相伴产生了管理会计这一新型学科。管理会计在引导我国企业经营者进行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阐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 战略 作用 管理会计的基础是现代管理科学,它将管理与会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可以规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进入WTO,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内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这无疑是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全新挑战,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变得十分重要。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又有国外学者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它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法,分析企业的成本动因、成本效益、价值功能,大量搜集与企业战略目标、加工管理方法有关的信息,以协助管理者借鉴学习、确立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评价战略业绩。 一、借鉴与引进国外管理会计方法与经验 国外的企业一般会同时设立两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核算企业对外的经济账目;管理会计则负责完成企业内管理会计的目标,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或增值,与此同时,管理会计还要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如计划、评价、控制、决策等各方面关于考核经营活动的信息,以协助管理部门或经营者管理企业的经营。 美国着名学者波特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家勉励的物种竞争作用力,当中包含: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供应商的侃价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身为原料和服务的共同需求者,必须通过与供应商发生相关联系,了解供应商的侃价能力才可节约原料成本与人工服务成本。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共同供应者,势必会接触销售渠道,客户与分销商的侃价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所能获取的价格,替代品的威胁也表现于此。现存的战略模式强度会直接影响到价格与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会对价格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便要求防御人谨慎投资。 管理会计不属于研究人员,更不属于工程师,但是为了能准确提供或评价有关研究费用、开发费用信息,管理会计还要掌握关于研究开发的部分知识,并且能及时在研究与开发领域发掘出有用的产品信息,最终把产品信息变成相应的经营计划。 二、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一)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管理会计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一职位起到了预测经济前景的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总目标与经营方针的基础上,在考虑了经济规律作用的前提下,在经营条件约束的条件下,选择最合理、最合适的量化模型,有目的地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成本、利润甚至企业资金的变动趋势做出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管理者做出了正确决策,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有利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经常会遇到大量需要决策但不能马上决策的问题,这时,管理会计就可以采用会计、数学、统计等各种各样灵活的技术方法,用简单明了的数学模式表达及其复杂的经济活动,并且揭示其内在联系以及最优的数量关系,减少管理者的决策困难。另外,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管理会计利用娴熟的预测、分析、决策技能,通过估计产品在生命周中各环节中的成本与进入市场后产品成本的转换情况,测算、评价产品的经济效益,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开发投资计划。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还可以指导产品设计者控制必要的成本与相应的投资,帮助产品设计者、研发者设计研发出高效率、高回报的产品。 (二)合理使用企业的经济资源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是管理会计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在分析、评价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潜力以及利用状况时,会用到弹性预算、保本分析、存货控制、投资决策、变动成本法等现代的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为很多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济效益提高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当管理会计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时,管理会计使用的分析方法十分全面,管理会计会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其预测与设计的回报率。管理会计可以使用的分析方法很多,如对数分析、趋势平均、回归分析、指数平滑、因果预测等方法,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还会灵活地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法,及时为设计研发人员提供成本、回报方面的信息,帮助管理者随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三)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 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就是强化、合理化企业的管理。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深化企业的改革力度,因此,企业贯彻落实责任制、改革管理模式就变得十分重要。管理会计十分重视做好员工的工作,设置例外管理、目标管理、业务考核、责任会计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员工在生产经营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能为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护航,以加大我国企业制度的现代化,保证企业经济健康持久发展。 三、结论 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自主经营的权力越来越大,因此 ,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将越来越需要借鉴与引进国外的现代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探析 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 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 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 回避可能的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 从长远利益出发, 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 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文秘站: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 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 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作用 所谓的战略管理会计也即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的形式: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通过对会计工作的战略管理,使得企业会计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为了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稳步的发展,企业除了要重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以及内部所提供的信息之外,还应该要加大对企业外部因素的信息的重视力度,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从而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会计领域中也不例外,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理论,而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得现代会计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的水平,还必须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因此怎样才能够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就成为了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然后吸收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从而才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发挥出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必须要加大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要素出发,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要素 战略管理会计包括三大要素:环境审视、竞争者分析以及用战略眼光而非纯营运眼光看待内部信息。 1.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内部信息。(1)成本动因分析。会计中,使成本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动因,既定活动的成本主要由多个成本动因而决定,而价值活动中的成本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本地位。根据成本动因的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具有战略性和普遍性意义的成本动因在很大程度上给成本发生变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例如企业中的生产能力、利用价值、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都是成本动因,并能够长久的新颖成本发生变化。 (2)价值链分析。根据企业的价值活动,我们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主要是企业中关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项服务的活动。从基本活动的类定义我们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型: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是与接受、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生产作业是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外部后勤是与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市场销售是与提供一种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服务是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 2.竞争者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目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使企业立足于市场,并得到长久的发展,各企业必须要知己知彼,准确的判断对手的战略,并对其作出分析,采取对策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1.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随着对会计工作的战略管理使得会计工作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成为了时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充分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大对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当前战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稂莠不齐,从而很容易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2.吸收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战略管理的会计所采取的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而且操作也很简单,目前已逐渐被我国各企业所应用。例如某市在以此业绩考核中,实行按劳分配的传统做法以及将员工的岗位责任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员工的到勤率融入到其中,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是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共同探讨。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的水平,还必须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和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战略管理会计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从而才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有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人伦思想为主流,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传统文化主要倡导“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和谐中庸的中和思维及直觉经验的顿悟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借助于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思维媒介,能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施加积极影响、提供重要启示。这充分表明,传统文化是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 一、“人本”思想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及人际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思维观念上重视“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处理“民”与“社稷”、“民”与“君”关系时,始终将“民”置于首位,认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体又是治理(管理)客体,显示出传统文化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传统文化还将人划分为若干类别。从治理角度看,有“劳心者”和“劳力者”之分,孔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仅从纯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说,管理的主体是人——劳心者,管理的对象也是人——劳力者,这与现代管理科学对管理的解释完全一致。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极为有利。我国企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树立人本思维方式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创造管理奇迹。 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腾飞,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精髓,在企业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业家将儒家文化融入到现代科学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维理念,激活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如丰田公司明确强调的两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员工,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果联系起来,尊重所有关联客户,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强调尊重、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际关系和谐;二是强调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三是强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一致。中国企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有优势和潜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企业人本管理的推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通过会计职能活动来激励人,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如着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从顾客和员工角度设计平衡计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业奉为至宝。同时,人本管理的实施,也使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成为可能。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管理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如果战略管理会计能够真正实现将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以企业人力资源为对象,确认、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信息,将会计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不仅可以为知识化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关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化企业建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奠定产权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规划和资本预算、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员工绩效评价、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等。 二、“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讲求事物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则是追求完整,强调综合。先秦至明清的大多数思想家都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在认识实践上就是要求人们用辨证思维方法和整体性观念去认识世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能脱离自然,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人类认识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与天、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寻求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剖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要而制定的,管理企业总体活动,追求企业总体效果,与之相适应,也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其服务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战略管理活动,抛弃传统孤立、片面和从局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目标上,只有整体目标才是最高目标;在管理对策上,只有追求整体最佳才能成为最优管理对策;在资源利用上,着眼于整体资源的最优利用;在经营活动上,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元气、阴阳、五行联系起来,要求人们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这种辨证的认识方法有利于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为战略管理会计人员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来源。如在作为战略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成本管理活动中,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运用整体辨证思维观,将本企业与供应商 和购买商视为一个整体,将成本与技术或成本与组织结构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开发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价值链间的联系、成本与技术的联系、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联系,就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价值链成本管理法、成本企画、技术成本管理法(价值工程)、以及虚拟企业和工程再造等。 三、直觉经验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直觉经验思维方式指用直觉、经验和顿悟来考察、研究自然,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没有任何人为界定的直觉思维,主张尽力排除自己已有思想和各种感官感觉。直觉思维认知方法不受任何限制,使思维异常活跃,它赋予人们以清新的顿悟,使人类在问题丛生的杂乱中找到摆脱思维困境的突破口,以直接和整体的方式领悟事物的奥蕴,为创新提供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和“灵光一现”的灵感,使认识者“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发达的经验文明造就了中国先哲们凭经验来断事物的方式,因此,直觉经验思维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思维特点之一。 当今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极具创造性价值的思维方式。激烈的全球竞争导致各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层出不穷,面对动荡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难以把握的竞争态势,企业必须根据情势不断地对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作出相应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此,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惟有摆脱各种既有思维框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开启智慧的闸门、借助于丰富的想象、使思维自由驰骋、凭借战略管理会计的学科优势,设计出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提供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案,才能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人员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式。在各种新思路和新方法生成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直觉顿悟与经验判断思维的影响不仅无法排除,而且其作用非常关键。 四、和谐中庸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启示 传统文化讲究整体和谐,当变则变。先哲们将“和谐”规定为万物生存所依据的原则,人类和宇宙万物只有在整体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存在和发展,“和者,天地之生成也”,“和乃生,不和不生”,强调个人应顺应社会,人类应顺应自然,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法则,但是“天若变”,为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道亦应变”。和谐思想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庸之道”,它要求为人处事不激进、不走极端,当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冲突时,要采取恭敬和谦忍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关系,主张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掌握原则,把握不同的两端,兼顾双边共同的利益,避免偏于一个极端。中庸之道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所寻求的人性最佳状态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是道德伦理和政治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不以僵死的、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量变或质变状态下的“中”;它也不是不辨是非、抛弃原则,老好人的处世哲学,而是至精至纯的美德。和谐中庸思想虽有折衷、保守之嫌,但其实质上呈现出“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特点,这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也有重要启示。 企业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机应变已成为知识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理念。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协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也应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动态中寻求最佳平衡点,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坚持随机应变的同时,应保持永远不变——即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不变,这与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相一致。 战略管理会计强调随机应变原则,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战略管理会计所用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灵活多样;二是指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策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如投资方向和力度、产品开发、产品生产结构等,始终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来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奉行随机应变原则,是为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和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战略管理会计思维观念中,不管战略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程序如何变动,让顾客和员工永远满意、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整体大于局部、长远优于眼前等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至少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发生变动。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当遵循传统文化“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方式,只有认真协调好变化性与连续性的辨证关系,做到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才能真正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和谐中庸的中和思维和直觉经验的顿悟思维四种思维方式,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思维中介,能够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施加积极影响,并提供重要启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我们,更具有推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能力与潜质。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利因素。 战略管理会计论文:怎么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所谓的战略管理会计也即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的形式: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通过对会计工作的战略管理,使得企业会计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为了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稳步的发展,企业除了要重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以及内部所提供的信息之外,还应该要加大对企业外部因素的信息的重视力度,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从而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的会计领域中也不例外,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理论,而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得现代会计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的水平,还必须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因此怎样才能够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就成为了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然后吸收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从而才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而为了进一步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发挥出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必须要加大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要素出发,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要素 战略管理会计包括三大要素:环境审视、竞争者分析以及用战略眼光而非纯营运眼光看待内部信息。 1.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内部信息。(1)成本动因分析。会计中,使成本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动因,既定活动的成本主要由多个成本动因而决定,而价值活动中的成本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本地位。根据成本动因的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具有战略性和普遍性意义的成本动因在很大程度上给成本发生变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例如企业中的生产能力、利用价值、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都是成本动因,并能够长久的新颖成本发生变化。 (2)价值链分析。根据企业的价值活动,我们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主要是企业中关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项服务的活动。从基本活动的类定义我们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型: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是与接受、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生产作业是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外部后勤是与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市场销售是与提供一种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服务是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 2.竞争者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目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使企业立足于市场,并得到长久的发展,各企业必须要知己知彼,准确的判断对手的战略,并对其作出分析,采取对策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1.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随着对会计工作的战略管理使得会计工作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成为了时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充分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大对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当前战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稂莠不齐,从而很容易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2.吸收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战略管理的会计所采取的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而且操作也很简单,目前已逐渐被我国各企业所应用。例如某市在以此业绩考核中,实行按劳分配的传统做法以及将员工的岗位责任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员工的到勤率融入到其中,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是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共同探讨。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的水平,还必须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对会计进行战略管理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和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战略管理会计意义重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从而才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摘 要】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得以进一步加速的重要核心。本文就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 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日渐普及,但是需要注意的时,现代人们对先进制造技术概念还缺少着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也就形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会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理论,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具体应用和实现,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业因为自身生存雪球,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也能够让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促使其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逐渐推广到其他制造领域中。 1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是由美国学者结合当时美国制造业所遭遇的危机和机遇,通过全面、深刻的分析其在制造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国民经济中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得到认识之后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理念[1]。而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行促进了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创新改革,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而言逐渐发生着重大改变,先进制造技术思想也就是在当下的社会局势下逐渐衍生。先进制造技术概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诸多国家的普遍认可,如日本、欧洲各国等,并结合此技术将一系列发展技术制定出来,以此来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持。近几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了充分认识。 从当下理论界而言,尚海没有出现一个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公认的严格定义。而笔者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属于一种技术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对信息、草料以及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然后将其运用到制造全过程,如产品设计、加工以及生产管理与销售等上的一种制造技术总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主要可划分为四种: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是某种具体技术,而是一种技术群,且这种技术群并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动态化。第二,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种只是指制造过程中的一种技术,而是在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以及营销的所有制造过程中予以落实贯彻。第三,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技术群且具有着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特征,其融入了诸多专业学科中的先进技术。第四,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在于计算机技术,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据的一种先进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 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现代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如:绿色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技术、可靠性设计以及并行工程等,促使传统设计思想和方法逐渐开始发展改变。从设计内容的角度上讲,传统机械产品设计的设计过程主要可分成三个层次,及方案、技术以及工艺设计,其设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而现代设计的内容已经延伸到了产品制造的全过程的全面设计,如产品规划、制造、检验、销售以及维护和回收等。而从设计方法的角度上讲,传统设计的主要示结合所积累的经验、单一化的知识以及滞后的生产设计工具来实施,而现代设计则是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以多种学科及技术手段为核心,让并行化、最优化以及精确化的设计过程得以实现。 2.2 产品制造是所衍生出来了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主要是指将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成机械产品的一种方法和流程,在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制造过程中,随着日渐渗透进来的先进制造技术,再加上生产的实际需求,已然衍生出来一系列全新工艺和技术。例如:在毛坯制造上,近几年来涌现出来了诸多高新技术,包括钢液精炼和保护成套技术、高效金属型铸造工艺及设备、新型焊接电源及控制技术以及激光焊接与切割技术等。从机械加工角度上来看,有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技术以及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技术等。从热处理上看,有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等先进技术。从自动化生产角度上看,机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以及集成制造技术等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这些应用技术,不仅能够让机械制造本身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而且也能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发展和建设带来一定的支持作用。 2.3 先进制造技术让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得到创新 在大批量生产模式下,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功能专业化为主,通过对刚性生产线进行运用,让各个部门都能够严格执行自身的职责。而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渗透,促使现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逐渐转变成中小批量生产模式,由此也就促使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不得不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改革[3]。首先,使其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逐渐转变成并行工作方式;其次,从组织形式上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形式逐渐转变成小组组织下的动态、自主管理形式;第三,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转变成扁平式网络机构;第四,从质量为主的竞争战略转变成迅速响应市场的竞争战略;最后,从以技术为核心转变成以人为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其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传统机械制造业输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进一步促进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浅谈现代先进制造技术 摘 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和深远。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中现代加工技术不断地创新,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工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所不同。 关键词: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它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一、先进制造技术产生背景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是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首先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此后,欧洲各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也相继作出响应。人们往往用AMT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 一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基础结构,构造有多个企业参加的“VM”环境,以竞争合作的原则,在虚拟制造环境下动态选择合作伙伴,组成面向任务的虚拟公司,进行快速和最佳生产。 三是并行工程。并行工程(CE)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串行开发过程中,设计中的问题或不足,要分别在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中才能被发现,然后再修改设计,改进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服务)。而并行工程就是将设计、工艺和制造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并行作业,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四是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并且可以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决速发展和三维CAD软件应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三维CAD设计开发,使得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快速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汽车、通讯、医疗、电子、家电、玩具、军事装备、工业造型(雕刻)、建筑模型、机械行业等领域。 五是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以计算机支持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时并行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出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从而更有效地、更经济地灵活组织生产,使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更合理、有效,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的最优化、生产效率的最高化。 六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IM)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强调通过“智能设备”和“自治控制”来构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因此,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制造业市场应变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先进制造加工技术 一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它是指对工件表面材料进行去除,使工件的尺寸、表面性能达到产品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超精密加工的材料已有金属扩大到了非金属领域。根据加工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精度加工可大致分为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 二是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它是指工件成型后只需少量加工或无须加工就可用做零件的成型技术。它是由多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毛坯成型技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技术,正在从近净成型工艺向净成型工艺的方向发展。 三是特种加工技术。它是指利用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及其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上,从而达到材料去除、变形、改变性能等目的的非传统加工技术。 四是表面工程技术。它是指采用物理、化学、金属学、高分子化学、电学、光学和机械学等技术及其组合,提高产品表面耐磨、耐蚀、耐热、耐辐射、抗疲劳等性能的各项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表面改性、制模和涂层等技术。 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生产的产品无论是质量、效率,还是品种,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实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面向转型应用本科院校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从转型应用本科院校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扬课程最大价值,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转型院校 教学改革 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作为本科机械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通常开设在大学本科第6或第7学期,也有的高校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此课程,一般为32~48学时。该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内容覆盖广,知识融合多,技术特点新,模式更新快。而相比之下,该课程的教材内容却存在:内容滞后性,知识概述性,体系分散性和技术动态性等特点[1]。同时,自十八大以来,在全国改革一盘棋的背景下,现代高等教育正引领高校向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向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势必要求技术特点鲜明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本科教学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措施,以更好地完成在本科人才培养任务中的学科使命[2]。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先进制造技术的课程改革,旨在更好服务学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革新教学目标,完善评价方式 学科教学目标必须首先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应用本科院校的技术类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娴熟的动手能力。所以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当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性创新能力上来。而相应的课程评价方式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或期末考查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将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行课时段,根据内容特点区别性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对于基本概念,重点理论等知识点可通过学生事先预习,再通过一次随堂测验考核;对于重要技术,前沿科学可通过设置课后开放性作业考核,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检索文献后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考核;对于综合技术可通过学生汇报答辩考核;对于实践能力除考查课上实验报告外,还应将课外实验次数,实验内容,企业技术调研结果,工程训练活动等内容纳入进来。形成一套围绕教学目标比较完备的考核体系。 二、精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知识涵盖广,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做到一一尽述。所以,应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内容讲解。可以适当增加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技术,先进管理技术的讲授;相对缩减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章节的学时。而每个章节内部讲授也应有详略之分。比如先进制造工艺一章中,就可以强化对其他课程中未介绍且技术应用广,发展前景好的特种加工,快速成型工艺等作详细讲授。而对其他课程中已介绍或技术相近的内容只作补充介绍,不必一一赘述,如材料成形工艺技术等。另外,教学的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最新的学术成果,技术应用和研究热点,以补充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内容多,哲理深奥,综合性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与学生现行的学习实习内容融合较少,造成学生感性认识欠缺,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普遍感到枯燥难懂[3]。因此,授课时应避免只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应尽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先进成型工艺一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实验演示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周边企业观摩或是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又如介绍柔性制造技术时,可以结合学生前期到企业认识实习参观的零件加工工艺,设置“同样的零件通过柔性制造加工时在工艺,设备,工具等方面与现行的加工方式相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类问题,通过现场讨论作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当介绍ERP的知识时,可只对ERP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作介绍,可通过让学生课后自行搜集资料并课上汇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增强共赢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先进制造技术来源于应用实际,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技术,它是用更新的工艺、设备、技术、管理方法优化或改造旧的生产模式。其本身的内涵就相当丰富且新颖,因此在制造类课程中它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利用这一点,采取一体化教学团学活动的方式,让学过该门课的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同学良性互动,既可以巩固高年级同学的知识结构,培育榜样意识,也能够促进低年级同学的求知欲望,发扬进取精神,是一种双赢局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专题讲座、知识问答、技能训练、模拟工程师、创新竞赛,在全专业内形成团结互助,热爱创新的浓厚氛围。 结束语 总之,《先进制造技术》的课程教育应该摒弃不合理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革新长期不变的知识内容,探索与教学目标一致的过程式评价方式,尽最大力量发扬以课程特征为基本的价值效益。立足课程,服务于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更好地培养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断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为不断提高我国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 制造业是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重要行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中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加深对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 (一)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制造技术的内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手工制造上,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是集多家之成,融合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学科内容,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使得制造商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制造工艺、设计技术、自动化和管理,是传统制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先进制造技术在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面向工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工业中进行应用,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制造工艺的应用上,而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还能够应用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包装、维修等等各个方面当中,其应用面更加广泛;二是竞争性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制造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内产品往往受到来自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冲击,这就对国内制造企业在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提出了较高要求;三是带来制造业的改革。先进制造技术标志着制造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既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精髓,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且将制造技术贯穿到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形成制造业中比较特色的产品技术群,掀起了制造业发展的一场革命。 (二)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则是机械制造业产品工艺水平的高低,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与传统大不相同,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程序在制造业中应用的推广,机械制造业也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是管理自动化,而且生产整个过程也要实现自动化。随着国内对机械制造需求量的增加,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成为制约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能够大大提升机械制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其加工模式也由以往的分散式加工向集成化方向改变,从机械制造工艺的第一步到最后加工成品完全集中在一起进行,这样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而且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二、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造技术影响的是整个制造行业的发展,而机械制造作为制造行业中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制造技术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先进制造技术能够推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不断得到应用,推动机械制造企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其产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而且其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市场营销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机械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增强机械制造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为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次,机械制造工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部分,其工艺水平的提升和使用体现了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不断丰富了先进制造技术。由此可以看出,机械制造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之间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结束语 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机械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而应该加强对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研究的重视,上到国家下到制造企业应该将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制造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的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浅谈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课堂教学 摘 要: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制造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先进制造技术,新技术就会需要新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为此高校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新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教师在讲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时引进学科前沿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学科前沿;“先进制造技术”;课堂教学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信息量大而且知识比较新。而先进制造技术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新科技、新理念不断完善,不断有新成果、新技术产生。结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和先进制造技术本身特点,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本科课堂教学,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性 先进制造技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而来,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工厂生产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一系列新的职业及岗位[1]。我国高等院校的机械专业正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送人才,这些人才作为制造部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紧跟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全面了解制造业,为此高校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2]。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技术,不断吸收各种最新的技术成果,那么“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也应该是一门动态的课程,随着新科技、新理念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而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发明等都和学科前沿紧密相关,所以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本科课堂教学就非常的必要。 二、教师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终身学习 近些年来,国家在科学研究上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设置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基金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及进行成果转化。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的海洋,不断有新发明、新产品以及高水平的论文走在科学的前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和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有机结合,对于学生而言能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对于教学而言教研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挖教材,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师而言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紧跟学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研促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给自己的学生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非常兴奋和自豪的[3]。 三、学生激发兴趣、开阔视野、积极向上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航天科技、医学、房屋建筑、汽车、电子、服装等领域都有所应用,使得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变成可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将3D打印技术的最新成果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快速成型这个章节,对于学生而言能开阔视野,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掌握最新动态学科前沿,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同时也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投身科学研究中,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教师课题研究并可以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几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也是终身受益的。比如本科阶段参加科研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思考的习惯,大四完成毕业论文时就能得心应手。如果学生本科阶段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继续深造,走上科研的道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那么在科研的道路上也会硕果累累。所以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科研和本科教学有效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走向高度综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更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和科研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3D打印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摘 要]对3D打印技术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精尖技术领域的需求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3D打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 0引言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指依据计算机三维模型数据,采用与减式制造技术相反的逐层叠加方式,利用金属、塑料或其它材料逐层打印来制作物体的过程,也被称作叠加成型技术或快速原型技术。3D打印技术自1984年问世以来便广受关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推动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掌握和应用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将是未来国家间竞争的重要体现和地位分水岭。目前,发达国家正在飞速发展3D打印技术,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据了3D打印市场的主导,尤其是美国占据了全球近40%的比重。我国的3D打印技术起步较晚,然而,近年来其在国内的应用市场日趋升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达到了20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00亿,从而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3D打印技术引发了制造业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已在航空航天、医疗、建筑等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为尖端技术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1 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航天尖端领域是3D打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美国麻省理工Technology Review中指出,高性能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的突破是3D打印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将成为航空结构轻量化、高效低成本化的革命性途径。美国增材制造路线图将航空航天列为推动3D打印发展的第一工业目标行业,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联盟2014年资助的15个项目中60%与航空航天直接相关;欧盟Horizon 2020 计划给增材制造带来发展新机遇;英国政府2014年资助考文垂大学6000万英镑,建设开发航空部件的国家增材制造中心;德国建立了直接制造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和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结构轻量化方面的应用;法国增材制造协会致力于增材制造技术标准的研究;瑞士的洛桑理工学院以及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均成立了增材制造研究中心;西班牙也启动了一项发展增材制造的专项,研究内容包括增材制造共性技术、材料、技术交流及商业模式等四方面内容;我国在《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 年)中提出到2016 年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 在众多研究计划支持下,航空航天用3D打印金属构件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AeroMet公司于2000年9 月完成了激光快速成形钛合金机翼结构件,并于2001年为波音公司制造了次承力钛合金结构件;2013年,美国普惠-洛克达因公司采用SLM技术制造了J-2X火箭发动机的排气孔盖,另外,美国军方已经利用3D 技术成功试制出导弹弹出式点火器模型,并取得良好效果。我国从2000 年开始钛合金等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一直受到政府主要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打印的钛合金零件的抗疲劳性能比锻件高32%~53%,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一个数量级,该团队制造的某战机钛合金主承力构件加强框投影面积达5.02m2,通过了装机评审,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该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 生物医学领域 随着生物制造概念的提出和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个应用方面是快速构建医学模型以利于术前模拟,提高手术成功率,美国儿童医院曾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患者的心脏模型。 第二个应用方面是利用3D打印的优势来调节材料的密度,通过改变孔隙率和微孔大小,制造适应细胞生长的活性骨骼。Jiankang等人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钛合金半膝关节和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骼,组装后得到了临床表现良好的复合半膝关节假体;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成果制造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骨骼。 第三个应用方面是制造生物器官。美国南卡罗来纳医药大学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了三维肾脏血管;Mannoor等人[13]打印出的仿生耳能实现听觉;清华大学成功制造出了具有自然特性和生物活性的组织器官;西安交通大学采用天然基质生物材料成功研发了打印立体肝组织的仿生设计和制造技术。 第四个应用方面是个性化控制细胞分布,精确打印牙齿生物支架。美国Stratasys公司和德国Envisiontec公司的都生产出了专门用于牙科应用的3D 打印机;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研发、制造出了可摘除的钛合金义齿支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功研制出了人牙髓细胞共混物,并成功进行了打印实验。 第五个方面是3D精准扫描建立3D数据模型实现整形美容。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成功研发出能打印出皮肤的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英国口腔外科医生Andrew Dawood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恢复了肿瘤患者的说话和吞咽能力以及面部特征;我国上海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利用 3DP工艺,打印头颅三维模型及缺损的下颌骨模型,成功为23位患者进行了修复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3 建筑领域 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目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制作建筑模型;二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实际建筑结构。 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使用3D打印机将计算机中的设计三维模型直接打印为建筑模型,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可以用于制作精美的建筑模型。目前3D SYSTEM公司能以石膏粉为原料打印彩色建筑模型。 在工程施工阶段,3D打印技术用于快速打印建筑结构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当前应用的3D打印技术主要有D型工艺(D-Shape)、轮廓工艺(Contour Crafting)和混凝土打印(Concrete Printing)。D型工艺由意大利发明家恩里克・迪尼发明,通过打印机底部的喷嘴,喷射出镁质黏合物,在黏合物上喷撒砂子可逐渐铸成石质固体,通过一层层黏合物和砂子的结合,最终形成石质建筑物;建造完毕后建筑体的质地类似于大理石,比混凝土的强度更高,并且不需要内置铁管进行加固。“轮廓工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教授比洛克・霍什内维斯提出的,轮廓工艺的材料(混凝土)由喷嘴根据设计图在指定地点中挤出后,由喷嘴两侧的刮刀进行外型修整,凝固后可形成建筑结构外墙。混凝土打印由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出,使用喷嘴挤压出混凝土通过层叠法建造构件。 4 结论 许多高尖精技术领域的需求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这些领域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3D打印技术,解决现存的技术难题,实现打印产品规模化生产是3D打印技术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根本所在。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基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创新实践 摘 要:以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目标的重组、教学内容的创新展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改革成果。 关键词:制造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创新 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亟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二次开发,其核心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即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某门课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交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做、思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 1.教学任务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主要讲解的是逆向设计、建模与加工。其具体的工作流程是针对现有样品或模型通过三坐标数字化测量仪准确、快速地将物体的三维坐标数据以数据点集的形式获取得到。在经过数据处理、构建曲面、编辑、修改后,传送至常用的CAD/ACM系统作进一步的设计,再由CAD/CAM系统生成刀具的NC加工轨迹传送至CNC机床制作所需模具,或者生成STL文件传送到快速成型机将样品模型制作出来,也可由CAD生成机械加工用的图纸,再由传统机床加工出产品零件的流程。 2.学生情况分析 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三的学生。学生已进行过三维设计软件造型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学习过机械制图、CAD/CAM技术等专业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3.教学资源分析 理实一体教室或实训室配置有40套三维逆向建模与创新的软、硬件平台。 4.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以上对教学任务、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分析,根据目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设计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教学内容重整组合 三、教学方法推陈出新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遵循“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比一遍”的技能认知规律,采用“听、看、做、比”相融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了,知识掌握较以往更牢固,学习兴趣浓厚了。看来高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源于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从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着手。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浅谈先进制造技术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愈来愈快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抽油机制造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高速发展着。本文主要先就抽油机制造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我国当前抽油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最后对先进制造技术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抽油机 制造行业 科学技术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抽油机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技术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属未来抽油机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日渐成熟。本文就在以分析当前抽油机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的发展应用展开探讨。 一、我国抽油机制造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分析 就从当前世界范围看来,我国属世界上排名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尤其是原油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但是,如若仅从我国当前能源利用的生产现状来看,根本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不仅如此,石油的大量进口也与我国国情发展严重不符。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都对我国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重阻挠。而我国当前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能源的挑战。基于此,在以我国当前发展现状为前提条件下,不仅应该着重提高我国的石油生产量,同时还需做到节能减排,实现我国能源可利用率的提高,特别是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要进一步提高。 依据我国大量实践资料与研究表明,当前抽油机在油田工作中具有极高的耗电量,最高可超过油田耗电总量的40%左右,而抽油机可利用的有效电能仅占实际耗电的1/3左右,就此,如何控制抽油机能耗消耗,实现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将先进的制造技术应用到抽油机制造行业中去,以期借助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促进抽油机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加原油产量。 总之,为节省抽油机的能耗消耗,我们通过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采用改革抽油机基本结构、减少抽油机总体用钢量等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当前得到普遍应用的包括双驴头型抽油机以及下偏杠铃型抽油机等等。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制造技术比较,存在诸多优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进制造技术重视在制造过程中的组成以及对管理合理化的更新方面,它属于由硬件、软件以及人组成的系统集成。 第二,先进制造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为实现并提高制造业的低能耗、高效率、清洁以及灵活生产,实现上述目标可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应变能力。 第三,先进制造技术除了对制造工艺的应用之外,在整个制造业的运作过程中都有应用体现,例如从初期的市场分析,产品的设计以及加工,直至后期的产品服务于维修等各个阶段,都可以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其中。 第四,先进制造基础除了包括物质流与能量流外,还包括信息流及知识流,也就是说其属于将人、信息、管理与技术集为一体的四维集成应用,这也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钢材料的价格在近些年来也突飞猛涨,有些企业虽然在此过程中不乏缺少对抽油机的改革创新,但却并未获得较好效果。究其原因,我国当前还并未形成与抽油机改进制造相关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也就无法实现对抽油机的改革创新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这也与我国发展制造水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我国当先对抽油机的改革来说,主要是集中在引进设计或者是引进改进这两点,设计层次并不高,而就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抽油机设计来看,其出发点在于对抽油机制造原理、结构设计以及使用等多方面、深入角度的剖析,在借助先进制造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抽油机的高效性与节能性。这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我国抽油机的发展,应积极、主动探索国外成熟技术,将新的、成型原理引入到抽油机制造行业中。 三、先进制造技术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就结合我国当前抽油机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应积极对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探索,加以借鉴,引进国外成熟的抽油机制造技术原理,将其在符合我国抽油机制造行业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有效应用与完善。随着我国机床业以及装备业的高速发展,与当前高素质人才相结合来看,我国其实已经具备了设计、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实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人才资源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继而提升我国抽油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产品技术实力的提高。我国大部分抽油机制造行业其实都存在属于自己的研发网络,且将CAPP、CAD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其中,已经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于此,与现有技术充分结合,积极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在抽油机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建立与完善抽油机虚拟样机,在以虚拟样机为基本前提下,进行对我国抽油机工作情况的探讨,可以实现对抽油机可靠性能及基本使用性能的深入分析,继而发现其中不足之处,总结后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完善。 结束语 当前正是我国抽油机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还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属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难关。针对于此,我们应紧抓机遇,进一步促进我国抽油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提倡并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升我国抽油机制造能力,争取尽量与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水平持平,确保在竞争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可以占得一席之地。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的工艺若干分析 摘 要:随着相关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也取得相应的进步。在现在社会上的制造行业和相关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制造行业和机械行业之间出现了一些相似的地方,这些相似的地方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社会的行业之间的发展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而且在相关的制造行业中运用相关的机械行业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制造行业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提高,从根本的角度上解决我国制造行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进一步使得我国的相关经济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总的来说相关的制造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进行相关制造行业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我国的经济方面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而且在很大方面来说,我国的相关制造行业与先关的机械行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使得我国的制造行业的发展有明显的提高,从而使得我国的相关经济水平取得了更加良好的发展。自我国实施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的制造业也取得了很快速的发展,这种快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相关制造工艺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就需要对相关的制造技术与相关的机械制造工艺进行相应的结合,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制造业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1 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1.1 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相关的制造技术的发展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相关的工业制造项目还包括相关的食品制造和机械制造的项目。总的来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相关的制造技术的。而且对相关的制造技术的概述还可以看出相关的制造行业是属于我国现在社会上经济来源的最主要动力,因此做好相关的制造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关的机械制造工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要求对相关的机械制造进行相关的改革。从很大反方面来说,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出现的相关机械设备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关的机械设计和重新制造,在这里就涉及了相关的计息可制造。而且在进行相关的制造技术中也经常会使用一些机械设备,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紧密的联系。从相关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相关的制造技术中配合使用相关的机械制造工艺,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相关的制造技术的进行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得相关的制造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两者之间是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1.2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相关的来说,实行先进的制造技术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进行相关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对现在社会上的技术设计和相关的工艺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在近年来发展的机械制造工艺在很大声的程度上是受相关的制造技术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表明了相关的制造技术采取先进的手法可以对机械制造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与机械行业的改变通过相关的实例可以发现其改变的趋势主要在于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生产方式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相关的机械制造工艺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采取先进的设计理念。而先进的制作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能够满足这种先进机械化的生产,因此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主要在于使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生产更加便捷,进一步实现相关产品零库存的思想目标。 2 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水平和机械制造工艺质量的相关措施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先进制造技术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机械制造工艺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改进机械制造工艺能力。在新形势下若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创新能力,就必须采取相关方面的措施,以此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水平。 2.1 采取措施提高先进制造技术运用与机械制造工艺之间的契合度,加强工艺创新研究开发力度,使制造技术同机械制造工艺进行整合。机械制造工艺创新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利用新型生产制造技术、制造方式和规则体系等等,目的在于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机械设备的品质和经营效率的制造活动。工艺创新的方法主要有:应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先进设备、使用集成技术、使用优化理论。 2.2 国家政府部门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制造部门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的工艺程序。不仅如此,制造单位也要积极参与研究,因为制造单位才是研发的主体。就目前现状来说,机械制造单位应当改变传统的制造理念,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经营管理质量。政府部门要关注机械制造的发展,尤其是对薄弱的环节,应该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采用政策积极引导、支持制造企业的发展。 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试行区域,不断循序渐进的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要因地适宜,地区、单位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在开展推广工作的时候要立足实际,采用滚动式发展方式。试行地区应当采用重点单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不断的研究与分析,一定好待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完善和成熟之后再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 2.4 政府部门和制造企业与高校联合起来,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高机械制造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相关技术的改革,尤其对我国现在社会上高速发展的制造行业和机械行业来说这种改革的趋势显得更快速。而且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相应国家的社会发展需求对相关的制造工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对相关的制造行业的发展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需要涉及相关的机械行业,因此合理有效的发展机械行业使得相关的制造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 【摘 要】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指出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对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数字化;先进制造;机械;信息化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ories Technology)是指以提高制造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综合利用信息、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对传统制造过程中及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的使用、维护、回收、利用等有关环节进行研究并发行的所有适用技术的总称[1-2]。 相对传统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是一项融合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且以制造工程科学为理论基础的重大的制造技术革新,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数字化先进制造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是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的描述,将制造信息采用数字化的表征、存储、处理、传递和加工,从而在数字空间中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3-6]。 2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2.1 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先进性。制造工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工艺,它从传统制造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2)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甚至回收整个过程。 (3)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5)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及对最佳技术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先进制造技术十分重视生产过程组织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和最佳化。 2.2 基于数字化的先进制造技术 数字化制造技术符合先进制造技术的上述五个基本特征。先进制造技术时代是数字化信息的时代,数字化技术是数字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制造业从50年代数控机床的发明,标志着机械制造业向着数字化走出了第一步,随后制造信息化沿着三个方面推进,一是现场生产方面,如:NC/CNC/DNC/PLC/FMS/AC等;二是产品和工艺设计方面,如APT/CAD/CAM/CAE等;三是生产管理和集成方面,如MRP/PDM/ERP/CIMS等。可以说信息技术改变了当代制造业的面貌。 3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 3.1 数字化先进制造的核心技术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它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诞生的。数字化先进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技术[4,6]: (1)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制造过程的建模与仿真是在一台计算机上用解析或数值的方法表达或建模制造过程,建模通常基于制造工艺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并为实验所验证。 (2)网络化敏捷设计与制造。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改善企业对市场的响应性。我国企业向国际接轨就必须在此领域开展研究,尽快掌握并赶上国外先进水平。 (3)虚拟产品开发。虚拟产品开发有四个核心要素:数字化产品和过程模型、产品信息管理、高性能计算与通讯和组织、管理的改变。 3.2 数字化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实现 (1)数字制造的全球实现―网络制造。随着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企业可利用协同工作技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小组成员共享通过数字网络在企业内部传递的知识与信息。 (2)数字制造的动态联盟―敏捷制造。为实现高增值、高产品质量及优质服务,只有借助于高性能计算机和高速网络,在数字化环境中,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制造过程的信息流和数据库等有用的数字化资源,才能对变化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对于某些产品一个企业不可能快速、经济地独立开发和制造其全部,必须根据任务,由一个公司的某些部门或不同公司按资源、技术和人员的最优配置。于是,一种以数字制造为平台的先进制造技术即数字制造的动态联盟―敏捷制造崭露头角。 (3)数字制造的计算机实现―虚拟制造。数字化表征与传递、建模与仿真是数字制造的核心科学问题。这种能实现制造形状与过程的数字化表征、非符号化制造知识的表征、制造信息的可靠获取及其传递的、由整个制造信息形成的数字空间,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供了用武之地。 (4)数字制造的快速实现―快速原型制造。制造业面临两个重要的挑战:一是要大大减少开发时间,二是产品的个性化。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和CAM)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障碍。 虚拟制造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产品实际的制造过程,对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减少开发费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催生了制造技术上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5)数字制造的环保化实现―绿色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为人类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每年产生了近55亿吨的无害废品和7亿吨的有害废品。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一定要在制造的各个阶段进行污染控制。有必要使用能在各个阶段评估环境被影响的后果的工具和方法学来支持设计和制造,一种具有意识的先进制造技术―绿色设计与制造ECD M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4 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未来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基础环境和重要手段,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例外地建立了内部网。制造业在知识经济到来时呈现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可以说信息技术在促进当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信息技术将在更深层次上渗透和改造传统制造业。 当前,数字化制造正在深入发展,其主要趋势呈以下四点: (1)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形成以MBD/MBI(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 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Instructions,MBI基于模型的作业指导书)为核心的设计与制造。MBD是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的表达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定义技术标准,为设计人员服务,解决的是要制造什么的问题;MBI是以三维模型表达的车间工作规范和方法,为加工、装配、检测人员服务,解决的是怎么制造的问题。MBD/MBI技术将使工程技术人员从繁琐的二维图纸和表格文化中解放出来,可将更多精力转移到需求分析和产品创新研发上。 (2)真正并行和协同的实现-数字化制造中的直观可视化工作环境以及建模和仿真技术,为并行和协同工作提供了友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及有效的实验验证手段和评估优化工具。数字化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目前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如精密化、智能化、网络化、极端化等,无一不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3)数字化装配与维修的应用―装配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虚拟现实技术(VR, Virtual Reality)的发展为解决装配序列规划和装配性能仿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虚拟装配技术可在无物理样机的情况下对产品可装配性、可拆卸性、可维修性和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精度、装配性能等进行分析、预测和验证,并支持面向生产现场的装配工艺过程的动态仿真、规划与优化。目前虚拟装配技术已从简单的几何装配正朝着考虑精度、物性、过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装配技术方向发展,这是推进虚拟装配技术实用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4)数字化车间与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车间和和工厂集成应用和高效运营的全新生产模式。它在三维工艺过程、工艺装备、生产线布局和生产管理综合优化和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产品在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上由设计到制造的数字化执行、管理和控制问题,是实现企业挖潜和增效的最有效形式。目前,生产线建模仿真技术和车间布局规划已日益受到重视,它为高效物流实施以及精益生产、可重构制造、单元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提供科学分析工具,尤其对多品种、变批量和混线生产等复杂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 结束语 先进制造技术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有效手段,为了有效地在我国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需要明确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综观以上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可以看出数字制造实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实施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的平台。 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是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的重要一环,其本质是支持数字化或信息化制造业的技术。充分运用当代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先进制造技术符合本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面向车辆工程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很多高校都将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专业必修课程,都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先进制造技术教材不适应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并且当前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立足于车辆制造业,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改革尝试,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在教学模式上尝试采取流程教学法。实践证明,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车辆工程 教学改革 课程内容 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为了应对其制造业所遭遇的挑战,达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加就业的目的,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以增强其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由国家科学工程技术委员会(FCCSET)主持开始实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随后,欧美日等国家纷纷跟进。 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总称,涵盖了制造的各方面,包括工程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支撑技术和支撑环境。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eh,CIRP)统计表明,当前先进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多达30余种[1]。特别是我国近十年来制造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汽车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汽车工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2372.29万辆,同比增长了7.3%,同时汽车销量为2349.19万辆,同比增长了6.9%,产销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前六强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和广汽,其销量分别为558.37万辆、380.25万辆、308.61万辆、254.78万辆、240.09万辆和117.23万,占2014年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79.2%。然而,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为277.44万辆,仅占轿车销售市场的22.4%,同比反而下降了17.4%。因此,国产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制造技术亟待提高和加强。相应地,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这方面的课程需要加强。 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现状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高校就开始面向本科教学相继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来满足工业企业生产的要求。 一直以来,先进制造技术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全面,但是重点不突出。大多数教材都是把先进制造技术分为几个主题技术群,即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和制造自动化技术。该分类方法是1994年由美国工业技术委员会提出的[2]。然而,时至今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了20年,许多新涌现出的技术尚未吸纳进现行的教材中。 先进制造技术之所以谓之先进,是因为它指的是动态的技术,是在不断吸收其它学科新技术的基础上体现其先进性,所以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也应该是动态的,其教学内容应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3]。 另一方面,现有先进制造技术的教材内容广泛,但没有考虑到行业特点,缺乏对应的案例,因此就成了泛泛而谈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造成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的状况。 3 课程改革 3.1 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目前的课程现状与本校的行业特点,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着重强调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以车辆制造(汽车、摩托车和轨道车辆)为导向,引入近年来车辆制造企业逐渐采用的新技术。 机械产品的制造分为三种方式:去除成形,整体成形和添加成形,对应的典型工艺分别为切削加工,材料成形(铸造、冲压等)和快速成形。当前几乎所有的先进制造技术教材都包含了去除成形和添加成形的内容,例如高速加工、精密加工和快速成形,但是现有教材却始终忽略了材料成形技术。然而,汽车、轨道车辆等制造企业已经在开始使用这些新技术。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如渐进成形技术、多点成形技术、热冲压成形等[4]。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先进板料成形技术内容。 另外,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日益受到重视,汽车轻量化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就是轻量化材料的使用。而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焊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钢质车身,因此例如搅拌摩擦焊等一些新的材料连接技术被应用于车身的焊装生产[5]。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先进连接技术内容。 3.2 流程教学法 现行教材内容组织在章节上基本上分为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制造模式几部分[6],然而企业生产实践中,各种技术的应用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技术的使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打乱教材的组织顺序,以生产实际中制造流程来讲授相关技术。实践表明,流程教学法类似于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产品开发阶段。从汽车概念设计开始,在车身造型阶段引入逆向工程技术和CAD建模技术,在车身结构设计时引入CAE技术,在样车制造阶段引入快速成型技术。 (2)生产准备阶段。针对工装夹具设计讲解成组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针对模具设计制造讲解CAM编程和数控技术。 (3)批量生产阶段。针对汽车三大部件:发动机、车身和底盘,以发动机为对象,讲解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以车身冲压为例,讲解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以白车身焊接为例,讲解搅拌摩擦焊等先进焊接技术;结合焊接机器人讲解机器人技术。结合冲压生产线和总装生产线,讲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简析制造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 摘 要 受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生产周期和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先进制造技术呈现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背景和概念;然后,结合现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模式 生产 1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AMT)是指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融合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使材料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更为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精益、敏捷、灵活,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体系,包容了从市场需求、创新设计、工艺设计到生产过程组织与市场信息反馈在内的工程系统,主要以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辅以支撑技术和制造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技术)。如支撑技术包含有信息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管理技术着重在产品品质管理及人员组织培训等。因此,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人、技术、组织三者的协调融合统一。 2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式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是从传统的制造生产模式中发展、深化和逐步创新的过程而来。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大批量生产模式是以提供廉价的产品为主要目的;信息化时代的柔性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模式、敏捷制造模式等是以快速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为主要目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知识化时代的绿色制造生产模式,它是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为主要目的。 2.1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模式由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提出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到推广应用。该模式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以增强制造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且改进产品质量。 2.2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模式是由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制造工业的经验时提出的。这种模式以改革企业生产管理为特点,其基本要求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同时获得极高的生产率、最好的产品质量和极大的生产柔性,使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精益特点。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精益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或看板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包括: (1)追求零库存。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2)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精益生产者开发出了细胞生产、固定变动生产等布局及生产编程方法。 (3)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把企业的内部活动和外部的市场(顾客)需求和谐地统一于企业的发展目标。 (4)人本位主义。精益生产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把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包含了充分尊重员工;重视培训;共同协作等。 (5)库存是“祸害”。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精益生产则认为库存是企业的“祸害”,其主要理由是库存提高了经营的成本以及库存掩盖了企业的问题这两个方面。 2.3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模式是将柔性制造的先进技术、熟练掌握的生产技能、有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灵活管理三者集成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机遇做出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2.4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生产模式是利用制造过程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和研制的模式,即在计算机中实现的制造技术。在产品真正制造出来之前,首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完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预测和评估,从而大大缩短产品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便更可靠地决策产品研制,更经济地投入、更有效地组织生产,从而实现制造系统全面最优的制造生产模式。 2.5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模式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成果,使制造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生态型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模式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制造模式。 3结语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被称为“立国之本”。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制造技术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数据化控制和研发为依托,绿色技术为制造主体,系统化管理为辅助系统的更加灵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术模式,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动。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特色与教学方法 摘 要 分析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结合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先进制造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教学内容优化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0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传统的依靠手工制作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元素,其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工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等均得到不断的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从而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从而系统地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纷繁复杂,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例,将所学的先进制造技术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给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印象更加深刻。 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色 1.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结合机械、电子信息、经营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和清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较深,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性不是很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吃力,对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太熟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特色 首先,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从课程,其综合性较强。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包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过程和信息相当的复杂。 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的学科。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跟踪与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过程,其运用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产品制作加工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等。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强度,并且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学生适应能力也不断受到挑战。 再者,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动态发展的技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渗透到了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设计到生产加工到生产管理再到最后的销售和售后整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最好,才能实现高效、低耗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因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也要随着发生变化,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最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较强。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性较强。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不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不仅重视技术的学习,还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得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2.1 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态变化的课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首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难以兼顾到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知识板块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课程所需课时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课程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相关知识点。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受到制造型企业的青睐。为了顺应这种市场形势,高校必须保证先进制造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程。最后,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色,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2.2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更新速度较快,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为了培养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另外,现代制造型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加工装配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先进制造的技术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理念指导实践,随着新理念的诞生,新的技术也随之出现,因此,随着先进制造理念的独断发展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只有让学生掌握好了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才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另外,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之外,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也有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讲解,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可以采用授业式讲解,对技术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课程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将主要的时间用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上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等,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但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还是应该对整个课程讲解起到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对相关重难知识点做出板书,方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2.4 注重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先进制造课程的实用性和工程性表明这门课程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再加上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理论知识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要加大先进制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型企业、科研机构或者其他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对先进的设备和制作工艺有一个更加感官的接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进制造课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便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和挖掘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型。 3 总结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的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并且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也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以便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除此之外,先进制造技术还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四种教学方法,分别从教学内容、讲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效果着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教学,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在各个制造行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而且在整个制造业生产流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制造业生产流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顺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把握发展机遇,不仅是我国当前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际上制造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研究 虽然到目前为止,行业内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概念。但是几乎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先进制造技术不仅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流程需要,而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共同发展的成果。因此,对现代制造业生产流程在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的再造进行研究,不仅符合当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大环境,而且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1.制造业生产流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对国外的倚重比较大,这样不仅造成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较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较为落后,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流程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设备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生产工艺、制造业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相对落后。 面对当前国际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对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加强我国制造业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再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自身制造技术相结合 首先要明确: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照搬国外先进制造技术,而是要将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我国自身制造业特点相结合。在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再造方面,既要重视对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又要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因为只有立足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生产流程再造,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再造上还要按照行业自身规律进行,不能盲目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 1.2加强制造业人才的培养 对制造业进行生产流程的改造,既要基于先进制造技术,同时又要注重对生产人员的培养。因为先进设备毕竟只是外在因素,想要真正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保证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取得成功,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上面,即制造业企业要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产业工人,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过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要想保证整个生产流程再造成功,不仅要注重对一线产业工人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1.3发挥制造业企业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制造业企业是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的主体,因为归根结底,先进制造技术运用效果还得需要实践检验。制造业企业想要成功地进行生产流程的再造,首先就要重视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投资,制造业企业应该将眼光放长远。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要在制造业企业生产流程的再造上发挥引导作用。当前我国很多的制造业企业都存在着制造技术开发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更加应该发挥好其宏观管理的职能,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流程再造的引导和扶持,提升地方企业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水平。 2.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机械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造业技术的运用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以往单一的技术手段。相应的,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同样也体现在多个方面。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制造业的整个过程中,以机械制造业为例,不管是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还是生产流程中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日益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械产品毛坯制造工艺的生产流程再造 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说,机械产品的毛坯制造既是整个制造流程的前提,也是整个制造流程的关键。目前较为先进的机械产品毛坯制造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铸造的精密性与洁净性,例如,外热风冲天炉熔炼、处理、保护成套技术;钢液精炼与保护技术等等。除此之外,在机械产品毛坯的锻压方面,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诸如:热精锻生产线成套技术;冷温成型成套技术等等,都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再造。 2.2机械产品加工工艺的生产流程再造 机械产品加工流程的再造是整个机械制造业生产流程再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的生产流程逐渐呈现出高效率、高精度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高速切削与高速磨削;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以及游离磨料的高效加工等等。 2.3机械产品表面处理工艺生产流程再造 随着机械产品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机械产品表面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表面处理方面运用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镀非晶态合金技术;新型节能表面涂装技术;高速燃气喷涂技术等等。 2.4机械产品自动化生产技术流程再造 目前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流程逐渐呈现出自动化的趋势,而且在机械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再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是一个大趋势。目前机械制造业生产中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机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集成制造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等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世界各国制造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流程的再造是大势所趋。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把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我国制造技术的自主开发相结合,从而使我国的制造业能够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探析 摘 要: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带动科技前进,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作者简单的分析了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内容,分析了其特征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新兴交叉学科;智能化;绿色制造 1 定义 所谓的制造技术就是把原料变成最终的产品的一种科技。当前时期,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而且国际上常常以该项能力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从上世纪末期开始,由于电脑等科技的出现,使得产品不断的更新发展,此时过去的制造技术已然无法和当前的经济发展能力相协调。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家才能够获取更好的发展。 2 特征分析 先进技术相对于过去的技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过去的技术一般是指将原料单纯的变为产品的一个过程,集中于产品的加工以及装配等,但是新技术的特点是其涵盖了很多先进的工艺,能够应用到整个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别是在以前各项学科等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然而先进科技的特点是能够将各种学科知识有效的融会到一起,逐渐的变成一种综合化的内容。彼此间的界限正不断的模糊。 当前世界是一个整体,由于贸易以及交通体系的完善加之通信领域的发展,制造业已然成为了全球化的模式。而先进制造技术也得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应用推广。越是技术发达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就越快。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全面的推广使用先进制造技术,不过在具体发展的时候也要结合当前的国家发展态势等来分析。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当前正在以非常快的速率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不断的探索研究适合我们国家具体情况的优秀制造科技。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技术群和支撑技术群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技术群主要包括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两大技术群。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系指用于生产准备的工具群和技术群。产品研发所需的费用以及其品质和何时研发成功等都和设计技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在设计的时候可使用很多工具,比如通过电脑来配合设计。最近几年开始出现的并行设计有着其重要的存在价值。第一是它能够缩短产品研发所需的时间,第二是能够将生产时期制造的废弃物质数量减少到最低,进而保证了产品能够再次回收使用。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指用于物质产品生产的过程及设备。例如,模塑成形、铸造、冲压、磨削等。由于先进技术的发展,过去的制作工艺等开始出现显著的改变。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有关加工和装配的技术,也是制造技术或称生产技术的传统领域。 支撑技术群是指支持设计和制造工艺两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性的核心技术。基本的生产过程需要一系列的支撑技术,诸如:测试和检验、物料搬运、生产计划的控制以及包装等。它们也是用于保证和改善主体技术的协调运行所需的技术,是工具、手段和系统集成的基础技术。 4 发展方向简述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逐步智能化、信息化。基于CAD/CAM技术的CMS是制造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向。CMS通过CAX系统和PDM系统,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仿真,并结合数字化制造设备,进行自动加工。所谓的智能制造,具体的说是把人工智能合理的融会到生产活动的所有步骤中去,其能够模仿人类大脑开展高效率的活动,能够保证生产活动呈现出最为合理的状态,而且它还能够进行组织活动。当前社会是一个以信息科技为主体的社会,人们的活动离不开信息,信息科技的发展速率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能力。此时信息科技开始不断的向着制造行业融会,促使着行业发生变化,此时出如C IM S、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企业与虚拟制造等就出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不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受到一定的破坏。当前时期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在这种背景之下绿色制造就应运而生了。绿色制造是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它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能够将生产活动对生态的污染减少到最小。而且能够显著的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资源日渐减少,生态不断恶化的时代里,这种制造方式的优点非常明显,它将会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加工制造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的方向发展。目前加工精度达到0.025μm,表而粗糙度达0.0045μm,已进入纳米级加工时代。超精切削厚度由目前的红外波段向可见光波段甚至更短波段靠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超高速切削。目前铝合金超高速切削速度已超过27m/s,铸铁25m/s,超耐热镍合金为5m/s,超高速切削的发展已转移到一些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 生物制造系统正在逐步形成。日本三重大学和冈山大学率先开展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工程材料加工的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微生物加工金属材料的可行性。我国于1982年将生物技术列为八大重点技术之一。在过去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生物和制造这两个根本没有联系的学科能够交叉到一起,然而在当前社会两者不但出现了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正在以非常密切的形式存在。此时的生物制造体系的出现就是两者融会贯通的产物 。 5 我国当前的发展态势分析 从“六五”开始我国就启动了制造技术,主要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国家部委与地方级重点攻关研究开发,因为受到体制方面的干扰,此类的规划以及探索工作一直都是依据领域来开展完善的。单位自主研发新技术的水平十分有限,而且其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所需的费用等都十分的欠缺。 1995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从战略高度探讨了我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路线和方法。同一时期,国家二期863规划也开始规划下世纪初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最近的几年,我们国家不断的引入优秀的科技,而且注重培养综合化的人力资源,正是由于不断的努力,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已经在制造技术方面获取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过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当前我们的技术较之于西方还存在一些欠缺点。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善其基础要素,比如扩充数控机床数量等,不断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群,提升在市场中的份额。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积极的培养优秀的工作者。 6 结束语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只有获取了先进的技术才能够获取有效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开始出现并且发展壮大,其实一个逐渐发展而且变化的技术体,它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讲,当前的制造业是一个集各种先进技术为一体,并且不断发展创新的行业,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之实践性教学研究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等音乐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性合格的人才,因此高师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要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将针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与即兴伴奏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利用钢琴基础训练和即兴伴奏学习的共通性为原则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选择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即兴伴奏技术 高师钢琴基础课程 深入 研究 根据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基本内容来看,涉及到的技能内容涵盖了基本演奏法、读谱习惯、视奏、独奏、伴奏、合奏、即兴伴奏及配弹、移调、自弹自唱等,这些内容要求显示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都必须都具有很强的综合运用钢琴的实践能力。可是,根据当前高师钢琴教学来看,高师钢琴的学生只追求单纯的技术,对伴奏这一项十分不重视,对钢琴的实际运用能力很薄弱,根本达不到未来的中小学学音乐教师的实际要求。如很多钢琴程度较高的学生,认为只有弹奏大量有难度的练习曲或名曲才能显示自己的“高水平”而不重视对即兴伴奏的学习,且不会将钢琴中所涉及的音乐织体很好地融入即兴伴奏中;而程度不高却又热衷于即兴伴奏学习的学生因为演奏功底的不扎实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师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与即兴伴奏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利用钢琴基础训练和即兴伴奏学习的共通性为原则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选择等来进行研究。 一、打破传统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针对即兴伴奏的技术要点合理安排钢琴演奏技术训练,将钢琴的基本练习多样化。 (一)移调练习 1.首先做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包括和弦的练习,准确熟悉键盘位置,且在练习的过程中配以各种弹奏方法如连奏、跳奏、断奏的各种演奏方式加以练习,使学生能在实际中处理变调,移调等各种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所要求的实际应变能力。 2.在训练时加进简单的小型乐谱,让学生能把这首乐谱在短时间内进行移调练习,这就需要手、眼、耳的密切配合,此项训练对即兴伴奏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视奏的应变型训练 视奏能力是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大多人的视奏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练出来的。如何提高视奏能力,方法如下: 1.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首先拿到乐谱第一要注意的是乐谱的谱号、调号、拍号、速度标记、力度标记等。其次在读音符时,不需要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逐个看,要根据音符的各种组合模式如和弦、琶音、音阶或半音阶的组合特点,以块状的方式来读,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会相对准确。 2.手、眼、耳包括脑的密切配合 在进行视奏训练时眼睛不要只是单纯地注意音符,还要注意意其指法编排、速度、力度以及与演唱(奏)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演奏时要尽量不看键盘,要用手指间的距离去感受琴键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演奏者的耳朵和手指需格外的敏感,对演奏者的要求相对也很高,且在视奏时指法的编排一定要科学,要力求保证音乐旋律声部的连续性,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固定好指法,且每次都要用固定好了的同一指法套路进行练习。视奏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是一定要“超前”看谱,即视觉先于手指一至二个小节,甚至一个乐句,从视觉到手指正确的弹奏总会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没有视觉的“超前”来弥补这个客观存在的时间差,演奏者很难把乐谱弹得连贯、流畅。超前看谱实际上是一种看谱的习惯,这一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会比较难一些,但只要坚持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一定能做到。 二、有效的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将即兴伴奏技术融合于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在“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利用数码钢琴的多种节奏型和多音色对钢琴曲进行编配。 (二)利用数码钢琴上的自动伴奏功能选择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或学生感兴趣的通俗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学习对伴奏的节奏型、和弦、织体的选择运用,并进行伴奏训练。 (三)可利用数码钢琴进行配对练习,由一人或一组学生弹旋律,一人或一组学生弹和声进行训练,也可以把即兴伴奏的自弹自唱加进来分组训练,也可以进行配对配组互弹互唱。 (四)开展学生根据教师所弹伴奏的乐曲风格和速度即兴弹奏旋律的活动,并通过数码钢琴的录制功能让学生把他们完成的作品进行录制,自己检查其问题所在,且老师可以随时监听学生的完成作品的情况并给予指导。 三、结合即兴伴奏教学内容的钢琴教材的选定 (一)声乐正谱伴奏作品的训练 把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课程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布置声乐正谱作品让学生去练习,可以布置从简到难,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钢琴伴奏作品作为教材鼓励学生多练习,并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从中学习到各种伴奏音型和织体,从而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熟悉的歌曲并为之进行歌曲伴奏。 (二)收录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的歌曲作品以及童声合唱等方面的曲目,引入钢琴教学并对这些曲目进行配弹,使学生能更早且更好地为以后走到工作岗位做好实际准备。 (三)选入专门的视奏教材 良好的中小学的音乐师资需要有良好的钢琴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对钢琴的视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计入钢琴视奏教材如赵宋光教授编写的《钢琴视奏教程》,如果有同学对流行歌曲和爵士乐感兴趣,还可以加入《流行歌曲钢琴配弹速成》和《爵士钢琴入门》,这些钢琴从技术上来说难度钢琴偏低,但知识丰富,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初步系统了解爵士钢琴各音乐风格特点。有些学生理论功底好,勤于思考,可以使用一些能够让学生将钢琴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钢琴教材,如:辽宁人民出版社引进的德国版《钢琴―我的最爱最新现代钢琴教程》(共二册),将简明西方音乐历史知识和即兴伴奏知识融入钢琴技能教学中。 四、结语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就确立了使学生在钢琴技巧、乐感、即兴伴奏能力、理论知识、艺术修养方面得到发展的这样一个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而这一培养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的音乐师资,所以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力,而更好地把钢琴运用在学生今后的教学中,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到高师的钢琴基础学中是非常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将钢琴基础课和即兴伴奏课更加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其学科综合和交叉,因此将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声基础理论在钢琴伴奏速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和声是两个及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发生而形成的独特音响效果,包括和声与和弦进行两个主要部分,通过和声的引用可以促使音乐形式丰富,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钢琴伴奏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音乐技能,具有应用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涉及到的音乐因素很多,和声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学前教育音乐伴奏课程中,和声基础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掌握技巧。本文以下结合和声基础理论展开研究,阐述其在钢琴伴奏速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学习和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和声基础理论 钢琴伴奏 学前教育 速成教学 钢琴伴奏课程是钢琴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键盘弹奏规律,同时也要结合和声基础理论;但和声基础理论专业性相对较强,在针对学前教育中,很多知识不可能直接传达给幼儿,因此要强调在钢琴伴奏中的应用型,使其先“知其然”,为后期的“之所以然”奠定基础;但是,缺乏后期的完善工作,就会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况延续下去,造成严重的教育纰漏。 1、高校学前教育钢琴伴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一方面,国家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从多个层面展开发展支持。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也逐渐丰富,但知识性、技能性相对弱化,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要目的。钢琴伴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技能,它包括了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等内容,即要求教师拥有完善的音乐理论和娴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幼儿进行传达,实现边弹边唱。 钢琴伴奏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难度高于一般的演奏、协奏,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幼儿进行不断的互动,随时停顿随时开始,为了增加整个伴奏过程中的协调性、形象性,积极地运用和声基础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实现行云流水、水乳交融的效果,就必须克服以下存在的问题。 1.1 和声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清晰 严格地说,高等院校中钢琴教学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高师音乐教学,其二为专业音乐人才教学。前者主要以满足师资力量的培养、输出为目的,包括高等师范、高职教育、幼师等。而后者则是培养高超技巧的演奏人员,注重个人的音乐修养,主要以音乐学院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专业教育之间界限模糊,师范院校与音乐院校在钢琴人才教育上,沿用了相近的模式、方法和理念,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造成大量人才定位不准确的现状。例如,师范院校的人才与音乐型人才混淆,造成专业水平偏低、发展方向偏离,最终不伦不类,陷入发展迷茫的境地。 1.2 技巧联系中和声理论应用不充分 无论是师范高校人才培养,还是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过度的重视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视了和声理论的应用,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针对音乐作品风格、内容、质量等进行把控。具体的分析,在展开钢琴伴奏课程教学活动中,容易忽略对音乐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教育的直接效果,仅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弹奏,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弹奏。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缺乏创造力、创新力的,只能按部就班的实现效果;这是目前钢琴教学中最大的障碍因素。 2、和声基础理论在学前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现状分析,在我国的学前音乐钢琴教育伴奏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演奏技巧强化训练特征。例如,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讲解某一段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弦结构、链接方式等,然后再接触钢琴的实际联系。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说是中国教育样板形式。包括其他教育内容也大多是先进性理论教学,在进行实践活动。通过钢琴伴奏与和声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再深入实际体验。而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较为隐蔽的,造成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的。 第一,这种模式会造成和声理论和钢琴伴奏技巧的掌握脱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忽视和声知识,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失去了主动探索精神。例如,为了快速的掌握弹奏技巧,教师会要求学生去强行记忆和声链接,这样反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的规律性觉察不敏感。 第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人才形式。教师希望通过语言描述来让学生理解教育内容,在学习中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过大,只重视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脱离教材,更不可能实现主动创造、举一反三的效果。 3、学前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 3.1 突破传统、发散思维 钢琴伴奏的难度虽然很高,但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伴奏的目的是突出歌唱效果,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突破传统思维和限制,钢琴伴奏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仅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和实例学习,是对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浪费。而要实现“举一反三”,就必须应用到和声的理论和技巧。 和声的应用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也是丰富钢琴伴奏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包括和弦、和声进行的组合;学生必须对和声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和弦、和声进行的特点,然后再实践中不断的加入、融合,改善钢琴伴奏的效果。 3.2 注重细节、强化应用 和声基础理论是很复杂的,但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却可以很好地实现配合效果。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和声部分,有针对性展开剖析,并强加练习;个人学习和使用的和声教材,也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并对钢琴教材与和声教材进行梳理,使两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展开教授活动中,要注意细节的剖析,这也是对和声特色的分析,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 3.3 循序渐进、积极创新 鉴于和声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复杂性,利用钢琴伴奏,同时也是一项灵活性很高的音乐技巧。要熟练掌握钢琴伴奏与和声的结合,通常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改善创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学生在针对伴奏的和弦尽心编排时,如果只是模仿或照抄教材中的旋律、形式,是很难产生属于自身创新的做皮你的。那么不妨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各种技巧,并针对某一方面的和声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在“熟能生巧”的情况下,逐步加入一些新颖的和声手法,循序渐进;事实上,只有演奏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和声的效果才能展现出来,进而确定该和声应用的范围是否合适,效果是否可取。 典型的音乐创作形式,是“混搭”类型的,近年来很多人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甚至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这其中所涉及的和声部分,也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才能符合音律美感的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课程教学中和声的学习和应用,对满足学前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现状而言,要求高校音乐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科学地制定音乐教学方法,严格区分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的界限,促使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钢琴伴奏作为一门技巧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和声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有密切的关系。充分的理解和融入,可以提高钢琴伴奏水平,丰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教学中的效果。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浅议儿童钢琴教学中基础练习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文章对儿童在初学钢琴时应遵守和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启蒙阶段应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注重钢琴教学中基础练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引导儿童学习钢琴。 【关键词】儿童 钢琴教学 基础练习、 如今,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忽视钢琴的基础练习,这对儿童今后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困扰,并直接关系到儿童在钢琴演奏中能否有完美的表现。 一、启蒙阶段 钢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儿童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然而,合格的钢琴教师人数较少,很多对钢琴一知半解的教师也开始钢琴教学,教学方法不得当会对儿童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学习钢琴不仅锻炼儿童的大脑、眼睛、手、脚、耳朵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指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启蒙教育是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钢琴学习。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乐理和手型手指,养成良好的读谱、视谱习惯。在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期间,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在儿童独自练习时,家长要对儿童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成功的启蒙教育能够使学生热爱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钢琴初学者,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谱。当学生接触一首钢琴作品时,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识别五线谱上的音符信息,而后进行演奏。在经过长期的练习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视奏能力。背谱是很多钢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的。将钢琴乐谱背下来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背谱建立在对钢琴乐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能够全身心地将注意力投入演奏中。但直接背谱很容易忽视作品当中的细节要求,如表情术语、乐句的划分等,容易出现错音的现象。准确地把握钢琴乐谱所蕴含的音乐信息,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其中作为基础的五线谱是学习钢琴,乃至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熟练地掌握五线谱能够为以后更好的识谱打下坚定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初学钢琴的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 学生在使用五线谱记录音符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要正确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就可以清晰地识谱,从而能够准确地弹奏。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个部分组成。在五线谱中,如果符头的位置越高,表示该音符的音高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如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常识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讲解,随着钢琴曲目难度的增加进而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乐理知识。另外,在弹奏钢琴时,学生首先应将乐谱唱出,再开始弹奏,否则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出现错音或者停顿现象,从而使整首乐曲的演奏变得不完整。 三、手指技术练习 在弹奏钢琴时,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手指的生理结构和弹奏曲目难易程度而有相应的变化。 (一)正确的手型 弹奏钢琴正确的手型是手在放松的情况下放在钢琴上摆出的姿势。五指要自然分开。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要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味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手指变得僵硬、不灵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型要求,要跟着乐曲的节奏以及音乐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才是正确的手型。 对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手型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确的手型能够更准确地弹奏钢琴键盘,将身体的力量传输到手指,从而很好的利用身体的力量去弹奏。教师不要将手型姿势强加给学生,正确的手型要放松手指,而不是将手放在钢琴上很长时间“耗”着,这会使学生的手变得僵硬,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正确手型的误解,影响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手型的位置,从而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手指的要求 大多数初学钢琴的孩子手指还在发育的阶段,手指关节还没有完全成熟,控制能力比较差,在钢琴上很难保持住正确的手型,手指不能很好地支撑起手掌,从而导致折指,尤其是对于四五指的控制,这些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要依照儿童手指结构、手掌大小进行钢琴练习,要让学生的手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专门练习手指的控制力,但时间不宜太长。 (三)手指基础练习 手指要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要求每个手指都必须有独立触键的能力,独立灵活的手指能对各种速度音符进行很好的诠释。手指要具有力量,十个手指的触键力量是不同的,在训练时要区别对待,要求十指要具有相同的触键能力。 结语 钢琴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钢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钢琴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谈钢琴基础教学中分解动作训练法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体会,阐述了分解动作训练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把钢琴基础教学中最常用的断音、跳音、连音等演奏法做了详细分解。这样可更直观的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和弹奏的方法,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入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学;分解动作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由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相应的钢琴基础,加上一些常规的钢琴教学教材中,所讲述的弹奏方法都比较笼统而抽象,操作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分解动作训练法进行钢琴基础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钢琴演奏方法中从宏观上分主要包括两大类型:非连奏和连奏。即无连线或标记Notlegato的是非连奏,有连线或标记legato的则是连奏。微观上分:非连奏中又包括:断音、非连音、跳音、半连音。连奏中包括:单音连奏、双音连奏、和弦连奏。而这些方法都要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来完成。下面我就把钢琴基础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演奏法,如何运用分解动作进行训练做一阐述。 一、断音 断音,亦称断奏。由于动作的特点,俗称落音。是每个音之间都断开弹奏的一种方法。断奏是其他技巧发展的重要基础。断奏的练习可分为手臂断奏、手腕断奏和手指断奏。手臂断奏亦称全臂断奏,是手臂重量自然下落集中在手指尖的感觉。触键手指着力要扎实深透,其余手指和手臂要保持松通。手臂断奏是弹奏的基础之基础。因此,下面着重先谈手臂断奏。 (一)手臂断奏分解动作: 1、准备动作:摆手型。五指自然均匀的分开并各自处于独立状态。2、3、4、5指第一、二关节触键时保持自然弯曲。大指虎口张开,各关节均向外凸起,整个手型呈握球状端正的放在琴键上,不可倒向小指一边。大指要用侧面指尖触键。各手指的触键点呈弧形摆放。 2、动作一:上身直立,两肩放松。大臂往外前斜方向抬起,与肩基本持平。手腕放松,手自然下垂。 3、动作二:大臂高度不变,肘部向腹前的方向旋转至肘重心垂直于地面,手下垂的状态不变,掌心向下,对准键盘。 4、动作三:大臂保持放松,手型呈握球状,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式自然下落。手指指端触键时,注意手指第一关节要凸起挺住,手腕撑住但基本与手背持平,大臂放松下垂。三个动作可数1、2、3分别做,然后再连贯做。指端肌肉垫着力触键,触键时手指能支撑即可,不要用过多的外力,其他不按键的手指略高一些,不要碰到其他的琴键,但不要高高翘起造成紧张。 注意:动作抬起时,手略高于键盘即可,不可过高,始终要放松下垂,肩膀放松,大臂通畅,自然下落。同时注意倾听音色,要求声音扎实饱满,柔和松通。 这个训练能快速起到手臂的放松作用,效果显著。 (二)手腕断奏分解动作: 1、准备动作(与上相同)。 2、动作一:上身直立,两肩放松。手腕向上自然放松的抬起,手自然下垂。手指离键距离一般不超过5公分。 3、动作二:臂肘重心垂直于地面,手下垂的状态不变,掌心向下,对准键盘自然落下。手指指端触键时,注意手指第一关节要凸起挺住,手腕撑住基本与手背持平,大臂放松下垂。 (三)手指断奏分解动作: 1、准备动作(与上相同)。 2、动作一:手掌关节(第三关节)主动将手指抬起,指尖保持向下的状态。即“高抬指”的方法。 3、动作二:弹奏力量送到指尖,迅速弹下。下键速度要有爆发力,第一关节着力要坚实牢固。触键后整个手臂即刻松通下来。要追求清晰明亮的音质,要有颗粒状,并富有弹性。 注意:练习中的“高抬指”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手指有力地弹下去。 二、跳音 严格讲:跳音是断奏的变化形式。 跳音的种类较多,可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按触健的方式分类有:反弹力跳音和下弹力跳音。按主要动作分类有: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前臂跳音。按音符结构形式分类有:单音跳音、双音跳音与和弦跳音。按音符进行形式分类有:相对孤立的跳音、同音连续跳音和不同音连续的跳音。最基础的跳音应属反弹力的单音跳音。亦称上跳式。下面主要谈一下这种跳音的具体做法。 动作一:放好手型,手指紧贴键盘;动作二:以掌关节为动力手指迅速向下推,同时手腕向上拱起;动作三:先用慢动作,将臂顶到极限,然后手指离键;动作四:把以上三个动作连贯起来,快速进行即成。 三、连音 连音又称连奏,是一种音与音紧密相连的弹奏方法。需要连奏的音符,一般用连线(一个弧线)或legato加以表示。有的作品由于风格要求,乐谱上虽然没有连线,但仍需要连奏。弹奏连音,是弹第一个音的手指下键后要站稳,并使重量倾向转移到即将弹奏的下一个手指上,做好弹奏过程中力量转移的“接力棒”准备,两个音没有缝隙、没有重叠。 1、单音连音 单音连音包括二音连奏和三音连奏等。 (1)二音连奏分解动作 动作一:摆好手型;动作二:手腕向上提起,并带动小臂、大臂;动作三:按照落音的方法弹奏第一个音,第二个音的手指顺势贴在键上;动作四:第二个音的手指顶住键,同时,手腕向上拱起,小臂、大臂顺势抬起到极限,然后手指再离键。 (2)三音连奏分解动作 三音连奏的第一音和第三音与二音连奏动作相同,只是第二音不同。具体动作如下: 动作一:摆好手型;动作二:手腕向上提起,并带动小臂、大臂;动作三:按照落音的方法弹奏第一个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利用掌关节的独立活动抬起手指并迅速弹下去,第三个音的手指顺势贴在键上;动作四:第三个音的手指顶住键,同时,手腕向上拱起,小臂、大臂顺势抬起到极限,然后手指再离键。 2、双音连奏 双音连奏,其方法和单音连奏相似,两个声部要尽可能保持连接,最起码要保证一个声部的连接。一般规律是右手保留高声部,左手保留低声部。具体做法举例说明: 动作一:按照二音连奏的动作要领,先用1、3指同时弹出do、mi两音;动作二:然后按住3指的mi(保留音),再同时抬起1、2指;动作三:将1、2指放到si、re键上,用二音连奏的动作四“滚”起来即可。 3、和弦连奏 和弦连奏与双音连奏大同小异。原则上连接两个声部,至少连接一个声部。优先连接旋律声部,一般规律是右手高声部,左手低声部都要优先考虑连接上。如无法连接要尽可能做到意念上的连接。有了以上双音连奏的基础后,和弦连奏的动作也就顺理成章,在此无须多加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种分解动作,在训练时增加了一些夸张动作,其目的是让初学者能正确领悟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在练习成熟后,则去掉夸张成分,保持自然放松的动作即可。 以上只是把钢琴基础教学中最常用的几种弹奏方法,加以动作分解。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实际教学中可更直观的让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和弹奏的方法,使初学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入门。当然,这也是笔者的一点粗浅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以求同行们共同探讨。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中职钢琴基础课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采用数码钢琴,授课采用集体上课方式,教师在课堂里集中讲解钢琴理论知识和示范各种弹奏技术,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课后再进行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然而现实情况是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缺乏研究学习习惯和举一反三的问题解决能力,课余钢琴练习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作业长期完不成的学生滋长厌学情绪等,种种沉疴固疾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阻碍学生钢琴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她们毕业后正常就业。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钢琴小老师;学习资源包;三维学习评价 一、改革背景: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数码钢琴应运而生,现在很多普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种更加节省钢琴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诞生,即一间钢琴教室里放几十台数码钢琴,一位钢琴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同时授课,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模仿,课后再根据钢琴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以巩固练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也称之为钢琴集体课。钢琴集体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学校“三缺问题”,即购买立式钢琴资金短缺、建设独立钢琴练习楼房资金短缺、师资短缺等的窘境,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着种种弊端: 1、学情“不动情” 中职钢琴基础教学问题之一: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地授课也不能打动学生冷若冰霜的心灵。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学科,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失利者,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都不强,学习能力也较一般,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满头大汗一节课,学生在下面逍遥自在一节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习“不研究” 中职钢琴基础教学问题之二:学生缺乏研究学习的能力。 “研究学习”、“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是学好钢琴基础课的重要学习能力,而中职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3、课后“不练习” 中职钢琴基础教学问题之三: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余练习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课后也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钢琴作业,致使长期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传统钢琴集体课的作业一般由该学科的课代表负责,课代表一般只负责收集须要做在作业本子上的作业,而对于其他同学课后钢琴技能练习情况不能有效监督。 鉴于这些弊端,本文从钢琴基础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阐述改革的方案。 二、改革方案实施过程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分组原则 什么是“钢琴基础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呢?就是在钢琴基础课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做为本组的“钢琴小老师”,指导本组成员课前预习“学习资源包”,对本组其他同学的课后钢琴技能练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能够解决本组其他成员在钢琴技能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简单问题。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根据钢琴基础课学习情况按优、良、中、差互相搭配组建学习小组,每组6-8人左右。 (2)“组内推优,有效监督”。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做为“钢琴小老师”。 实践证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钢琴学习能力也因人而异,钢琴学习能力包括:视谱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技术应用能力、创造力、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等。推选钢琴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做为“钢琴小老师”目的是为了实现本小组内小组成员任务的有效驱动,帮助钢琴老师解决本小组课堂以外钢琴基础练习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问题,对本小组课外钢琴练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3)“组间对照,励精图治”。每个小组间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成长树”,相互间对照学习,荣辱与共: 组别 钢琴小老师 组员 学习资源包预习、预练情况 小组评比得分 整改情况 小组综合得分 小组学习排名 第一小组 张敏 张敏 已经预习、预练 80 190 1 李红 未预习、预练 50 加强了练习 王莹 预习、预练时间较少 60 练习时间充分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备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能力,因而中职钢琴基础教学模式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实施: (1)课前制作学习资源包。钢琴老师课前制作 “学习资源包”,并发送到每位学生手中。 什么是“学习资源包”呢?即在上钢琴基础课前,由钢琴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出声音、图片、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并用电脑压缩打包发送给每个小组成员,文件发送方法可以通过班级里建立统一的QQ群,利用QQ群里的文件下载功能下载文件到每位小组成员手机里,小组成员利用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浏览文件里的内容。 (2)预习预练“学习资源包。由“钢琴小老师”组织本组成员课前预习、预练“学习资源包”内容。 每个小组成员在“钢琴小老师”的带领下,课前对“学习资源包”的内容进行预习、预练,同一小组成员对“学习资源包”里的学习重点内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创设学生自我展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创设学生充分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课堂上再也不是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理论、传技能了,而是让小组的成员到讲台上对“学习资源包”里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展示、汇报小组研究学习情况。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讲解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资源包”里的知识难点进行示范、分配下次学习任务。 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三维学习评价模式 基本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常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传统的钢琴基础科学习评价方式往往是对学生一次的技能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果来论学习好坏,忽视学生专业学习过程、集体协作精神、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钢琴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学习成果考核的全新学习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 (1)从方法能力上进行考核。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方法能力上的考核主要是考查课前是否预习、预练钢琴基础学习资源包等。 (2)从社会能力上进行考核。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环境意识,例如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品质。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社会能力上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她们小组合作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主动提问、保持琴室卫生等。 (3)从专业能力上进行考核。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专业能力上的考核主要是考查钢琴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钢琴弹奏技能掌握是否娴熟等。 (4)构建“三维”学习评价体系。学习评价是钢琴基础课完成一个章节、学习单元、实训项目等学习任务之后,在钢琴老师的主持下,钢琴小老师带领本学习探究小组成员先对本章节、学习单元、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再由“钢琴小老师”对自己组内的成员进行评价,最后送交给科任老师进行最终评定。学习评价表的成绩是期末总评的主要依据,也是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员、学习积极分子的直接依据。 评价周期不需要每节课都要进行,可以是一个学习单元、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完成后再进行评价,最后得出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结果: 项目名称:钢琴手指的基础性训练 学号 姓名 名称(分值) 评价项目 自我评比得分 小组评比得分 老师评比得分 平均得分 总分 200304 李红 学习能力(20%) 课前是否预习、预练学习资源包 15 14 12 13.6 62.5 社会能力(20%) 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11 10 8 9.6 专业能力(60%) 钢琴基础理论、弹奏技术 42 38 38 39.3 三、保障措施 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钢琴老师“学习资源包”的制作到最后发放到每位学生手里,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这些设备的支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普及,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基本上解决了钢琴教室具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条件。 2、安装无线网络路由器 钢琴教室须要安装无线网络路由器提供给老师上传“学习资源包”,同时让学生通过手机下载这些文件。 多媒体设备、无线网络路由器均须安装计算机病毒防火墙,无线网络路由器须定时进行控制,防止学生利用机会上不良网站。 3、资金支持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 四、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模式等都赋予了全新的理念,总结如下: 1、更新了教育观念 钢琴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钢琴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钢琴教学法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钢琴老师只是起到协助、公平评价、裁判员的作用,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 钢琴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传统学习钢琴的方式,促进她们职业素养的形成。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是幼儿园,在“钢琴小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研究、讨论,也就相当于是一个教研组,“钢琴小老师”相当于是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带领教研组成员通过小组的探究学习,共同促进专业技术的提高。 3、立体的学习评价方式 钢琴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打破传统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从中职特点实际出发,建立多立面、崭新评价体系。 多立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客观、全面、准确地对评价每位学生,在“钢琴小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在集体学习探究的过程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协作、明确责任、荣辱与共,促进了她们职业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职钢琴基础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改革,弥补了传统钢琴集体课的不足,从小组合作探究分组方法、钢琴小老师的选拔、学习资源包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三维学习评价模式等,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钢琴教学如何抓好基础性训练 摘要:在所有乐器中,钢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之所以称为乐器之王,不但是因为钢琴的曲调优美,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音乐享受,同时也是指钢琴的学习难度较大,给钢琴教学和练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钢琴键盘多、音域广,学生要想掌握钢琴弹奏要点,不但要熟练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还要认真做好基础性训练,把握钢琴弹奏原则。基于这一认识,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基础性训练的作用,并积极开展基础性训练,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减轻钢琴课堂教学压力,促进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钢琴教学 基础性训练 弹奏技巧 在钢琴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既要重视钢琴弹奏方法和弹奏技巧的教学,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基础性训练,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基础技能,达到降低教学难度,更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目的。钢琴与其他乐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方法和技巧教学与基础性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基础性训练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使学生的钢琴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应认真做好基础性训练,将基础性训练贯穿于钢琴教学全过程中,使钢琴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一、钢琴教学应在弹奏方法中加强基础性训练 钢琴学习的初学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弹奏方法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包括坐姿、手型和几种基本的弹奏法。在弹奏方法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基础性训练,学生将难以掌握弹奏方法,课堂教学也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结合钢琴教学实际,只有在弹奏方法中加强基础性训练,才能保证钢琴教学取得实效。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坐姿教学中,加强基础性训练 坐姿是影响钢琴弹奏的重要因素,坐姿的正确性需要在日常练习中着重加强才能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坐姿教学中,不但要传授要点,还要加强坐姿训练。 (二)在手型教学中,加强基础性训练 手型的选择是决定钢琴演奏质量的关键,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最佳手型,在手型教学中,应加强基础性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演奏中选择正确手型,提高钢琴的严重质量,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三)在基本弹奏法教学中,加强基础性训练 弹奏方法的教学是钢琴演奏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演奏法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基础性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必要的演奏方法,保证钢琴演奏质量。所以,加强基础性训练十分重要。 二、钢琴教学应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增加基础性训练时间 如果把弹奏技术、弹奏方法比做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任何乐曲的弹奏都离不开灵活、有力、均匀、敏感又听指挥的手指。生来就具有这些条件的人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人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达到。由此可见,钢琴教学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增加基础性训练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增加基础性训练时间 钢琴教学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应重视基础性训练,并有效增加基础新训练时间,使基础性训练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展,满足钢琴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基础性训练效果。 (二)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加强对基础性训练的指导 为了保证基本练习弹奏中基础性训练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不但要增加基础性训练时间,还要在基础性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基础性训练的指导,提高钢琴基本练习教学实效。 (三)在基本练习的弹奏中,对基础性训练进行合理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基础性训练所取得的效果,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对基础性训练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三、钢琴教学应在弹奏技巧的教学中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 钢琴的弹奏技巧较多,要想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弹奏技巧,就要在弹奏技巧教学中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提高弹奏技巧的教学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断奏技巧中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 断奏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 要想掌握断奏的弹奏技巧,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示范,同时也要在课堂上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断奏技法,满足教学需要。 (二)在连奏技巧中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 连奏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弹奏方法,但也是众多弹奏法中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 考虑到连奏的实际难度,在钢琴教学中,只有增加基础性训练时间,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掌握连奏技巧。 (三)在跳音技巧中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 跳音这是一种增加乐曲色彩的弹奏方法。是在前两种弹奏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手臂和指尖的力量,使声音变得短促的一种奏法。 这一演奏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跳音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基础性训练比例,并重点开展跳音练习,满足钢琴教学需要。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钢琴教学中,只有做好基础性训练,才能保证钢琴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并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提高钢琴教学水平目的。为此,我们应在弹奏方法教学、基本练习的弹奏和弹奏技巧的教学中重点抓好基础性训练,保证钢琴教学能够取得实效。
自动化控制论文:刍议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电力行业中逐渐发展起智能化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高新技术,智能化技术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进行结合的一种技术。虽然该技术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但因其自身的优势,已在我国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智能化技术及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现状,并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思想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部分与电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并有效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 1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一种重要的分支,其研究重点是通过计算机编程与设计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及自动识别文字图像等能力,以帮助人类在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智能化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及精密传感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有效改善操作者的工作环境,并降低其劳动强度,对操作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能起到有效的提高作用[1]。另外,智能化技术在危险性较高的施工领域中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危险性施工的安全性。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水平与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不仅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还能有效提高其可靠性,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操作。 2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电气产品的设计 智能化技术能有效优化电气设备的设计,该优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运用到电机电气设备、电路及电磁场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中,主要是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进行手工式的设计,导致电气产品的设计出现一定的不合理性与局限性,不利于电气产品的全面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且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通过引进智能化技术,能有效提升电气产品的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2]。 2.2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在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运行管理、操作控制、运行监控、画面显示、故障录波、在线分析及参数的修改与设定上得到有效的应用,并实现这些方面的智能化控制,而部分控制功能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2.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发展 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的主要方向,其主要进行电子电气技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应性。智能化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分支技术,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取得一定的成功,且已成为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思想 3.1 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实现最大化的满足生产工艺与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其要求就是电气设计的主要依据,要求以检测元件与工作循环图等形式进行提供,对于要求调速的设备,还要给出相应的调速指标。另外,在适应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要求设计方案必须要具有简单性与经济性。同时要有效处理好电气设备与生产工艺之间的关系,并从设计要求、结构以及设计成本上进行两种关系的协调,并选用合理的电器元件,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 设计思想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就是要实现集中式的监控,且设备运行维护方便,对控制站的防护要求较低,且系统的设计难度较低等。但这样的设计思想就要求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集中到相同的处理器上进行处理。因此,该处理器上的处理任务非常繁重,从而对处理器的速度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远程监控的优点就是能有效节约大量的材料、安装费用,且可靠性与实用性较高。目前,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智能设备的安装,可直接连接监控系统通信,从而起到降低安装成本与工作量。同时,现场总 线监控的功能具有独立、灵活、可靠性,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3]。 4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 智能控制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有效实现电气工程控制的远程化、自主化、高效化及无人操作化,从而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普遍应用已充分将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为该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发展中提供良好的基础。 4.2 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中,也会经常涉及到电气设备的设计,但由于电气设备的设计程序非常繁琐,并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与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且需要结合电气、电磁力等知识进行系统的设计。因此,传统中的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设计者依据经验进行手工设计的,不仅达标率非常低,且系统维护、修理难度比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设计方案都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与cad辅助设计完成的,不仅能有效缩短设计时间,还能有效提高设计方案的使用性能与质量。在优化设计中应用遗传算法是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形式,其在先进性与实用性上的功能比较强大,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有效优化[4]。 4.3 故障诊断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现象是无可避免的,而在电气设备故障发生前,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与故障有关的征兆,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对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有效、准确、全方位的诊断。由于变压器是电气设备的组成部分,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电气设备监测人员要加强对其运行情况检测的重视,且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时与不定时检测与维修。但电气故障由于长时间的运行,其故障的产生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与故障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检修,以将电气故障引起的损失降低最低。而智能化技术无疑是检修故障的最佳选择。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诊断变压器故障时,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则是分析变压器渗漏油的分解气体,以快速、有效地找出变压器故障的大体位置,并根据大体的位置逐渐缩小范围进行寻找,直到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有效的检修[5]。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减少对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时间,还能有效预防故障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还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施工均实现了智能化。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自动化控制论文: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是产煤大国,同时,对煤炭的消耗量也很大。因此,政府对于煤矿的供需问题、管理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上我国每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概率比较频繁,基于对矿工人身安全负责的问题,经过不断研究,发现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与煤矿通风系统的不合理性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煤矿通风系统成为现阶段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到煤矿通风系统,是促进其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对整个通风系统的控制流程加以阐述,推动煤矿通风系统的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煤矿通风系统的完善性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手段,将自动化控制技术积极应用到煤矿通风系统中,对煤矿的通风状况进行监管与控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节,可以加强矿井通风的效果,可降低瓦斯爆炸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对灾害的发生也可以做出预警,从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一、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耗大国,煤炭资源的生产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煤炭生产的安全性管理也显得颇为重要。其中,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煤炭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工人安全的必要措施,为了使他们在井下能够用正常呼吸,利用通风机为井下矿工输送空气,由于井下有很多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通风系统还可以稀释这些有害气体,直到这些气体的浓度达到安全值。为了提高矿井工人对井下环境的适应能力,通风系统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将井下的水蒸气和热量排出来,为矿工提供相对适宜的作业环境。 煤矿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还可以大大降低瓦斯爆炸事件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增强矿井的抗震、抗灾性能。每年因为瓦斯爆炸事故所带来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十分重大的,国家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矿井工人生命安全的条例和措施,对井下空气质量和空气含量的指标都越来越严格,为井下的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的改善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改变矿井内的空气成分,增加空气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稀释矿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使整个矿井内空气的气压、温度和湿度都发生了改变。努力为矿工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井下通风的质量,对矿工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煤矿通风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必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通风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的可靠性和管理水平。构建煤矿通风自动化控制体系,实现自动化监管和无人值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人力资源。 现阶段我国煤矿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还不够完善,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大多比较分散、陈旧,这些因素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对故障等的记录不准确、也无法实现对设备的自我诊断,不能对整个通风体系做到监控管理,并作出相应的调节,降低了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煤矿通风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重大的必要意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煤矿通风系统和安全生产管理不断趋于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 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通信网络,运用计算机,对控制原件和设备进行统一的检测和管理,这些元件都带有通信接口,为实现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提供了便利。其中,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最为广泛。 在对井下的工作人员进行定位时,需要根据目标的移动特征来获取有效信息和数据,建立目标移动的实际路线,gps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还无法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进行追踪,因此,利用无线传感器中的数据编排和数据查询功能来获取定位信息,确定井下人员的移动状态,对他们的活动实行实时监控,有利于控制安全生产管理,对他们做出调度和事故预警。无线传感器中还包括多点定位网络,这样就优化了分布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水平轴线网络的布设方式,进一步适应和满足了地下复杂的地质和开采条件。多水平的跨层网络会加强整个系统的监控性能,使布设方法更加合理化。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还包含着高 度的算法设计,对系统定位信息进行核算和处理,不需要通过信号源,可以直接进行计算,降低了硬件设施的投入成本,也提高了运行效率。在4m之内,可以避免干扰信号,对井下定位的基本需求没有太大影响。高精度的系统定位算法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对盲区范围、定位精度等的计算,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其适应范围也逐步扩大。 (二)通风系统设计 在整个通风系统设计中,对于风量的调节是关键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变频装置,改变通风机的电机转速来调节风量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百叶窗的角度和风门的角度调节风量。另外,采用定时控制装置,实现对井下通风机的自动控制,加置爆破开关,在爆破后就会自动通风,为保障通风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检测元件,对井下空气的温度变化或者气体浓度的改变,来进项控制工作也是加强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的主要途径,但这一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也是未来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三)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原理 煤矿通风自动化控制系统要接收和传输不同的信号,对数据进行监控。依靠频分制和时分制来完成多路信号的传输,按照不同频率和不同时序一次传输信号,其中频分制是最普遍的多路信号传输方式,因其电路简单,不容易发生故障。 首先要对井下环境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掌握井下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空气中成分的含量以及有毒气体的密度、浓度,这些数据的测量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来完成,通过光谱法和红外线吸收来测量井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测量风压的时候依靠差压变送器。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才能指导通风系统的运行。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原理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煤矿通风系统中,对完善通风系统的运行和加强通风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安全生产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煤炭通风系统在整个煤炭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风系统对保障煤炭安全生产和矿井工人的人身安全及健康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了煤炭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尽可能地降低经济损失,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煤炭通风系统的通风质量,便于对通风状况进行整体把握和调度,实现了煤炭通风系统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自动化控制技术操作起来也简单便捷,成为通风系统技术应用中的核心内容,使煤炭通风系统不断得趋于完善。 自动化控制论文: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论文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系统功能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介绍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讨论了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发电厂为例子),展望了将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设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对现场设备状况的精确掌握成为可能,通讯技术的发展则为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采纳。 一、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 为: 1.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对于发变组保护等主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因其设备已经很成熟而且要求全部在dcs中实现其功能尚有一定难度,可能增加相当大的费用,故可以保留。但是它们与dcs间要口求接,控制采用硬接线,利用通讯方式传输自动装置信息,并可以通过dcs进行事故追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1.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 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查线不方便,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由于各种现场总线(如lonworks总线,can总线等)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而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有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opc(oijefor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ec61131已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 pc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正从单一的设备转向集成的系统。 自动化控制论文:对电力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探讨 目前,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迈向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培养和造就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具有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电气工程人才,集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特色于一身的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既能“动口”也能“动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加强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方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1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技术 1.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等,其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如测量控制等装置)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省级电网以上)、自动经济调度(省级电网以上)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1.2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0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i/0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i/0总线与智能f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0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2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进步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国产的工业计算机和引进的pc机技术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厂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汇总、分类、分析、存档、显示、打印、报警、完成操作控制等任务。这~ 时期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结构、功能、通信协议等方面缺乏工业标准,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连;计算机与各设备的通信一般为星形点对点连结,主要采用低速率的串/并行口通信方式,系统实时性不太好,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也较差。 随着上世纪90年代高性能工作站、服务器及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厂监控、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产品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开放式、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模式。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少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的用量,设备体积小还减少了占地面积等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技术性能,增加了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最近几年以来,各种嵌入式产品的出现,例如嵌入式高性能微处理器、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以太网等产品使电力系统中的装置类设备如测量控制设备、继电保护装置、数据通信控制器等得以再次更新换代,装置的硬件电路和应用程序结构简化,产品性能大大提高,装置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功能扩展能力更强。 3 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it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热点有:①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②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③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④ 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⑤特高压电网中的二次设备开发。 3.1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常规电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安装地点一般相隔几十至几百米距离,互相间用强信号电力电缆和大电流控制电缆连接,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指一次设备结构设计时考虑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就地实现,省却大量电力信号电缆和控制电缆,通常简述为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如常见的“智能化开关”、“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主要问题是电子部件经常受到现场大电流开断而引起的高强度电磁场干扰,关键技术是电磁兼容、电子部件的供电电源以及与外部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等技术问题。 3.2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发电机、汽轮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设备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不仅可 以监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而且还能分析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有无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近年来电力部门投入了很大力量与大学、科研单位合作或引进技术,开展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检测环境条件恶劣,要开发出满意的产品还需一定时日。 3.3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电力互感器是输电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按一定比例关系将输电线路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数值降到可以用仪表直接测量的标准数值,以便用仪表直接测量。其缺点是随电压等级的升高绝缘难度越大,设备体积和质量也越大;信号动态范围小,导致电流互感器会出现饱和现象,或发生信号畸变;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直接与微机化计量及保护设备接口。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究出新型光电式和电了式互感器,国际电工协会已了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标准。国内也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正在加紧研发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主要问题是材料随温度系数的影响而使稳定性不够理想。另一关键技术是,光电互感器输出的信号比电磁式互感器输出的信号要小得多,一般是毫安级水平,不能像电磁式互感器那样可以通过较长的电缆线送给测控和保护装置,需要在就地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纤接口送出,模数转换、光电转换等电子电路部分在结构上需要与互感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这里,电磁兼容、绝缘、耐环境条件、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同样是技术难点之一。 3.4 适应光电互感器技术的新型继电保护及测控装置 自从电力系统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后,与之相关的二次设备,如测控设备,继电保等装置的结构与内部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节省了装置内部的隔离互感器、a/d转换电路及部分信号处理电路,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技术是为满足数值计算需要对相关的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如何实现同步采样,其次是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的设计。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应对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提高了电力安全可靠性。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工作的安全与发展。 自动化控制论文:浅论自动化控制器件PLC的发展趋势 【摘 要】自动化控制器plc自20世纪90年展以来,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日益完善。本文分析了plc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传统plc技术与现代plc技术的区别以及现代plc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plc;发展趋势 0 引言 自动化控制是一种通过利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优化、调度和管理。在自动化的控制下能够达到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产品安全性的目的。自动化控制是现代控制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自动化控制技术打上科技进步的列车,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 plc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自动化控制技术自20世纪发展以来,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三个层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可以分为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在传统的自动化系统中,plc和dcs在基础自动化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管理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由计算机和小型机组成。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80%的plc在i/0少于128点的小型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且80%的plc应用在20个梯形图指令中就可以将问题解决[1]。从应用的观点来看,这一统计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传统plc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对满足工业控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面来看,plc在控制领域占有稳固的地位,从其发展至今不会轻易退出其发展的舞台。plc技术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与plc产品追求密不可分。plc在其发展中根据自身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同时与新数字技术和新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且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采用的是iec61131国际标准,编程的语言较为校准,传统的编程语言可以体现在现代的软件中,plc的体系结构、控制任务和控制要求等多方的软件描述进行了改造[2]。从1990年以来,plc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核心地位仍是岿然不动。 2 传统plc与现代plc之间的区别 传统plc技术与现代plc技术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cpu模块、软件模型等几方面。从硬件来看,传统plc技术cpu模块只有一块,储存器的容量有限,在100kb以下,i/0以开关量为主,运算速度上,传统plc扫描时间更长,一般为几十至几百ms,背线总线采用的是传统的低速系统总线。而现代plc的cpu模块不再局限于一块,可以多块cpu模块,储存器的容量较大,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i/0有高低速开关量、模拟量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信号,运算速度较快,可以达到0.2ms,背板总线采用的是高速背板总线或与低速串行总线并存。从软件方面来看,传统plc技术采用的是符合iec61131.3软件模型且可以运行,编程语言上采用的是较为灵活且通用的编程语言,如c、c+等,操作系统上,采用的是基于pc的实施商用时钟;现代plc软件模型采用的是符合iec61131.3软件模型,在编程语言上,采用的是iec61131.3模型标准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的扫描方式采用了时间驱动和事件驱动,且可以按照程序功能设置不同的扫描周期[3]。从技术层面上,传统plc与现代plc之间的区别根本上体现在软件模型的不同。现代plc软件模型在完整地接触编程语言以外的全部内容上表现较为出色,使现代plc突破了传统plc的硬件体系结构,使得现代plc技术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特点更加突出,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3 现代plc的应用以及展望 3.1 现代plc的应用范围 由于现代突破了传统plc的硬件体系结构,其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在自动化领域受到广泛的亲睐,成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主导力量。从应用范围上看,plc的应用范围主要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量控制、过程量控制、数据处理、联网通信6种。开关量的逻辑控制,plc可以借助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来替代继电器,因此,plc在开关量逻辑控制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运动控制在机床、机器人。装配机械等方面运用较为广泛。模拟量控制,因plc技术具有可以将流量、温度等模拟量数值转换为数字值的功能,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cpu处理控制和由转换模块实现模拟量控制。过程控制,由于多路模拟量控制和i/o模块,这样就可以实 现闭环控制。数据处理,由于plc具有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在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中具有强大的优势。联网通信,由于plc的连接功能较完善,不同系统之间可以实现联网通信、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从而形成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4]。 3.2 现代plc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plc所处的环境温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处于0℃至50℃之间,因此在安装plc的时候,要注意与发热量较大设备上[5]。如果plc所安装部位的温度突破了其极限,则有可能造成控制失效,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由于plc的温度范围较小,所以在应用plc时,要确保plc安装于较大空间内,且空间内的通风散热效果较为理想,使plc的各个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的间隔要在30.5mm以上。开关柜上面的通风百叶窗,可有可无,但是如果环境温度处于50℃以上,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如安装风扇来使通风效果增强,进而降低温度,确保plc能够正常工作。plc工作环境的湿度也需要进行控制,要控制在85%以内,对凝露现象也要注意控制,以避免其绝缘性遭到破坏。plc工作环境要保持平稳状态,不能出现强烈振动现象,为保证plc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一些减震措施。plc工作电源选择上,应选用直流稳压电源,从而保证plc反馈信息的准确性,提高plc工作的可靠性。 3.3 自动化控制器件plc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plc技术也趁着网络技术发展的东风乘风破浪,在plc技术上逐渐形成了pac技术。在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中,自动化控制器件由最初的plc控制,发展到pc控制,再由传统plc控制转向现代plc技术和pac技术。plc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自动化市场中的地位更加牢固。而在pl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ac技术以其异型和异构系统之间数据相互交换共享的优势,成为未来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发展趋势。 4 结语 plc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plc技术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不断使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优化,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应用也日益广泛,相信在未来plc控制技术会更加完善,使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平台。 自动化控制论文:配网自动化控制方式与操作要点 摘要:配网自动化对于现代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的优化自动化系统控制方式,并对其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控制方式;操作要点 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的监控、保护和供电企业的有关管理部门有机德尔融合在一起,能够极大改善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见密切更加负责的紧密关系。根据电力系统的结构,配网自动化可以分为配电管理系统自动化、馈线自动化(fa)、变电站自动化(dms 主站)、用户自动化(需方管理dsm)in 个层次的内容。电力配网具备电压双控,分布网络的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tcp / ip协议和电压互感器调度服务器和控制机获得控制参数,包括功率因数、电压参数。本文对配网自动化控制方式与操作要点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配电网优化自动化系统框架 作为配电网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上位机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补偿器综合协调远程投切控制。当变电站的每一条馈线同时带多台补偿器时,由于补偿器之间的都是独立运行的,所以上机位就可以协调和控制每个补偿器的正常运行。在变电站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可以随时的配电网的运行情况以及馈线出口参数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变电站运行时,通过网络服务器的外网进行数据传输,然后配网自动化系统就可以通过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的tcp/tp协议接口,获得不同馈线的首端参数,并且能够对多个不同的补偿器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其正常运行。配电网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是可以变化的系统,因为在整个电力系统工作时,往往会发生结构的辩护,这样会导致补偿器的容量、参数和位置也发生变化,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是一个可以灵活变化的系统。 二、投切控制策略 通过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进行相互沟通与联系,可以将各个补偿线路首端参数,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异常,上位机控制系统将会对出现问题的线路的补偿器发送投入或者切除的命令,以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投入控制策略 首先,应该对功率因数进行判断,如果功率因数小于系统所设定的补偿下限,那么将会投入当前线路特定电容器抵偿武功。根据线路和电容之间的拓扑,电容器可以按照电容器容量逐渐递减的方式进行投入,而当遇到相同的电容器时,则按照序号的递减进行排序投入。如果第一次投入的电容器不能满足无功优化状态,则还要进行再次的补偿投入,优化自动化喜用自动检测到没有满足的状态下,会自动的重新选取电容器投入运行,经过多次的检测和补偿投入,最终会使整个配电网达到无功优化状态。① (二)切除控制策略 当无功功率小于0的时候,系统将会发送无功反送信息,这就说明线路的无功补偿过多,产生了过补的问题。这时则必须切除已经投入的电容器,按照先拆除与无功功率值最接近的电容器的顺序进行拆除。对于已经投入的电容器,则按照容量递增,序号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序,选择与无功功率最接近的电容器进行一次切除。如果系统检测到仍然存在过补的现象,则在下一个周期进行切除电容器,以此类推,经过多次的检测和切除,最终实现电网非过补状态。 (三)控制器投切控制方式 控制器设置有整定窗口,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上下限值作为整定值。如果系统的控制器检测到的电压高于整定值,那么将会下达指令进行电容器的切除;如果检测电压低于整定值,那么就会投入电容器。执行上位机的命令,命令为投入时,整定窗口上移,整定值高于实际电压,命令为切除时,整定窗口下移,整定值低于实际电压,从而将整定窗口调节到最佳优化。控制器通过gprs取得与上位机联系,但是如果上位机发送的连接确认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反馈信息,那么控制器将会独立工作,自动进行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直到与上位机取得联系后会再次受控。 三、通信方式控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手段也不断增加,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中,信息高速建设可供选择的通信方式很多,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以满足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当前,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使用的通信方式主要由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 两种方式。②两者之间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总之,配电网自动化是当今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控制,合理操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自动化控制论文:工业自动化控制初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工业控制技术使得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而工业控制器plc、工业pc等的应用也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本文主要对工业控制进行一下初步的了解。 0 引言: 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即是工业控制,或者是工厂自动化控制。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工控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工厂的生产速度和效率提高了30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外先进的工控技术进入中国大陆,比较广泛使用的工业控制产品有“plc,变频器,触摸屏,伺服电机,工控机”等。这些产品和技术大力推广了中国的制造业自动化进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 1.1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英文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 ①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 ②维护方便,采用插入式模块结构;③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④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⑤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⑥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竞争; ⑦可直接用115v交流电压输入;⑧输出量为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⑨通用性强,易于扩展;⑩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4kb。 为了实现通用汽车提出的要求,第一台适合其要求的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于1969年在美国成功制造出来,自从第一台出现之后,随之,日本、德国、法国也相继开始了plc 的研发,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主要生产plc 的厂家分别是:德国西门子、aeg,日本的三菱、美国ab,ge法国的te公司等。 我国的plc研制、生产和应用也发展很快,尤其在应用方面更为突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专用设备引进了不少国外的plc。此后,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plc的应用逐年增多,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plc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plc,如辽宁无线电二厂、无锡华光电子公司、上海香岛电机制造公司、厦门a-b公司,北京和利时和杭州和利时,浙大中控等。 1.2 工控pc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 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 由于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 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在我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 型:ipc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 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其他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 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并 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 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 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和plc之间,这些融 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2 工控行业仪器仪表发展 工控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 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具有自主版权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 2.1 电工仪器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2.2 科学测试仪器 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器、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档产品为主,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60%。 2.3 环保仪器仪表 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取样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2005年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到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2.4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通过科技攻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5 信息技术电测仪器 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主要发展电测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新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在线测试技术,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用电监控管理技术等。 自动化控制论文: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探析 摘要: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的 发展 趋势。文章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 自动化 系统 0 引言 随着 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机控制时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简单可靠、可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逐步为国内用户所接受,并在一些大型变电站监控项目中获得成功的应用。 1.1 系统概念 1.1.1 系统设计思想 完整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除在各控制保护单元保留紧急手动操作跳、合闸的手段外,其余的全部控制、监视、测量和报警功能均可通过 计算 机监控系统来完成。变电站无需另设远动设备,监控系统完全满足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的功能以及无人值班之需要。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有以下特点:①分布式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布式开放结构,各控制保护功能均分布在开关柜或尽量靠近开关的控制保护柜上的控制保护单元,所有的控制、保护、测量、报警等信号均在就地单元内处理成数据信号后经光纤总线传输至主控室的监控计算机,各就地单元相互独立,不相互影响。②集中式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集中式立柜结构,各控制保护功能均集中在专用的采集、控制保护柜,所有的控制、保护、测量、报警等信号均在采集、控制保护柜内处理成数据信号后经光纤总线传输至主控室的监控计算机。③简单可靠。由于用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可大大简化二次接线。分布式设计在开关柜与主控室之间接线;而集中式设计的接线也仅限于开关柜与主控室之间,其特点是开关柜内接线简单,其余接线在采集、控制保护柜内部完成。④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可考虑用户今后变电站规模及功能扩充的需要。⑤兼容性好。系统由标准化之软硬件组成,并配有标准的串行通讯接口以及就地的i/o接口,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配置,系统软件也能容易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急速发展。 1.1.2 系统规范 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 工业 标准软件,unix操作系统,x窗口人机接口及tcp/ip 网络 通讯规约。为满足开放系统之要求,系统设计一般采用:可携性软件设计——容许硬件技术发展后之软件转换;标准计算机产品——容许整个系统高度兼容性能。 1.2 系统功能 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为视窗图形化显示,利用鼠标控制所有功能键等标准方式,使操作人员能直观地进行各种操作。一般来说,系统应用程序菜单为树状结构,用户利用菜单可以容易到达各个控制画面,每个菜单的功能键上均有文字说明用途以及可以到达哪一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有报警显示。 所有系统之原始数据均为实时采集。 系统应用程序的每一项功能均能按用户要求及系统设计而改编,以符合实际需要,并可随变电站的扩建或运行需要而灵活地进行扩充和修改。一般情况下系统可按以下基本功能配置:①系统配置状况;②变电站单线图;③报警表;④事件表;⑤遥控修改继电器整定值;⑥操作闭锁;⑦电量报表;⑧趋势图。 1.2.1 变电站单线图 单线图可显示变电站系统接线上各控制对象的运行状态并动态更新,例如:①馈线开关之状态,开关的状态可用颜色区别。②开关的操作由鼠标选择对应之开关或刀闸。③每路馈线之测量值可在同一画面上显示。④继电器整定值可修改。 1.2.2 数据采集、处理 采集有关信息,如开关量、测量量、外部输入讯号等数据,传至监控系统作实时处理,更新数据库及显示画面,为系统实现其他功能提供必需的运行信息。 1.2.3 运行监视 系统的运行状况可通过文字、表格、图像、声音或光等方式为值班人员及时提供变电所安全监控所必需的全部信息。 ①报警。按系统实际需要,用户可以指定在某些事件发生时或保护动作时自动发出报警,如一般可设置在以下情况发出报警:开关量突变(如保护跳闸动作);断路器位置错位;模拟量超过整定值;变压器保护动作(如瓦斯、温度)。模拟量之越限值可在线修改。每个报警均有时间、报警信息及确认状态显示。②事件。系统中所有动作事件,如继电保护动作,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操作等。均可自动打印及存入系统硬盘记忆,如设置对以下情况的事件进行记录:所有报警信息;操作人员确认有关报警;开关的操作;继电器动作和状态信息;系统通讯状况。每个事件均有时间及有关信息文字说明,并可自动打印记录。③调整继电器整定值。可通过系统主机或集中控制柜修改各继电器的保护功能和整定值。所有遥改功能均为在线方式,修改完成后的定值将直接传回对应的继电器储存。④操作闭锁。系统对所有操作对象均可设定闭锁功能,以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⑤模拟量采集及报表产生。采集的数据储存於系统硬盘作为编辑报表的基础。按变电站实际输入的信号,可制作出不同的报表:有功电量日、月、年报表;馈线电流日、月、年报表。⑥趋势图。趋势图提供操作人员快速及直观的数据统计,趋势图可分为图形式或表格式两种。 2 微机自动保护装置的应用 一个35kv变电所改造工程中,成功地将国产的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系统运用于终端变电站。施工图设计初期采用的是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保护,并设置了信号屏。 2.1 微机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系统的比较 传统的保护系统与微机保护装置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用微机控制的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了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并取消了传统的信号屏等装置,相应的信号都输入至 计算 机。为便于集中控制,采用集中式设计——将所有的控制保护单元集中布置,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非常简单清晰,所有设备由微机保护屏、微机采集屏、交直流屏和监控系统组成。屏柜的数量较传统的设计方式大量减少。由于各种微机装置均采用 网络 通讯方式与当地的监控系统进行通讯而不是传统的接点输出到信号控制屏,因此二次接线大量减少。同时由于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当地监控系统来取代占地多、操作陈旧的模拟控制屏,使得所有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方便。 2.2 微机保护的系统配置及监控系统 系统保护由下列装置组成:①线路保护装置。②主变保护装置——可完成变压器的主、后备保护。③综合保护装置。④线路保护装置。⑤电容器保护装置。⑥备用电源自投装置。⑦小电流接地检测装置。⑧综合数据采集装置。⑨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控制操作、画面制作、监视显示、事故处理、制表与打印。 2.3 设计微机保护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2.3.1 由于控制和保护单元都是采用微机装置,故一些必要的开关量和模拟量应从开关柜引至微机采集、保护屏。根据控制和保护要求的不同,输入的量也不同。 2.3.2 开关柜与微机装置之间的端子接线较简单,大量的二次接线在微机采集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内部端子连接。 2.3.3 传统的继电保护整定 计算 结果不能直接输入到计算机,须转换为计算机整定值。 该变电所投产运行后,除开始操作人员对微机系统不熟悉原因使用过控制保护单元的紧急手动按钮外,基本上都在微机装置和监控计算机上操作,整个系统运行良好。 3 小结 变电站微机自动化系统目前运用得还不够广泛,但在先进技术不断 发展 的今天,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其系统化、标准化和面向未来的概念正逐步取代了繁琐而复杂的传统控制保护系统。 自动化控制论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油田集输泵站的应用 摘要:针对油田集输泵站生产操作和管理落后的现状,设计了自动化控制系统。描述了opto22 me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集输泵站分离器岗的应用。应用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测、控制集输处理过程中各生产部位的工艺参数,保证油气集输生产的安全进行,优化现场操作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油田集输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分离器;应用 一、前言 胜利油田现河首站投产于1965年,作为一个老站,设备陈旧老化,事故率、运行维护费用高、职工劳动强度大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集输处理量不断增加。由于监测参数量多,以往靠人工检测储油罐液面、油水界面对盘库不准,手动控制脱水器界面难度高,这些因素给首站生产操作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使生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根据首站现状,2004年实施了集输泵站的自动化改造,并成功地用于集输泵站的自动化生产中。 二、自动化监控系统介绍 (一)me控制系统简介 根据首站现状,采用美国opto22公司的me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首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骨干结构。该系统采用上、下位机方式,在现场采用多级cpu进行控制处理,各i/o模块对输入输出信号能提供4000v的隔离,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灵活性优于其他系统。系统的上位机主要由工控机、控制软件组成;下位机主要由控制器、智能板、i/o模块组成。上位机与控制器通过100mb/s以太网进行通信,控制器与智能板通过rs485进行串行通信,i/o模块直接插在智能板上。控制软件从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下载至控制器。 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如下:一是可靠性高、二是可维护性高、三是智能化、四是实用性强。 (二)me控制系统构成 站内设有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两级控制,上位机控制设在主控室,负责全站工艺流程数据管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将控制岗位划分为分离器岗、计量岗和外输岗,每个岗位均设现场控制机一套,负责工艺流程显示、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1.现场控制单元 现场控制单元分布于联合站的各个岗位,负责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策略的实现,是智能联合站的核心部件。其采集数据主要包括:每台分离器的液位、入口压力和温度、出口汇管压力和温度、脱水泵房和外输泵房的进出口压力、温度、流量泵的电流和电压、每台流量计的来油温度和压力。 各控制单元和上位监控站同时作为控制网络的一个节点,能进行高速对等通讯。me控制系统采用的现场控制单元主控器为snap-lcm4 主控器,可支持串口、arcnet、以太网,可实现多种通讯方式组合,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me控制系统采用snap-b3000单元处理器,其主要功能是可完成和主控器之间的多种通讯方式,并对主控器的要求作出快速的响应;实现i/0的智能化,处理简单的逻辑功能,对本单元的i/0点进行定期扫描。 2.上位机监控站 上位机监控站可以通过组态构成各种功能画面,借助于这些画面可以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及控制。它主要显示参数总貌、工段、细目、趋势、流程图画面、设备启停状态及pid调节功能、系统显示画面示意及各种报表功能,系统数据覆盖了全部生产装置和生产环节,便于形成完整的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图2和图3分别为分离器区生产数据显示画面和工艺流程显示画面。 联合站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进入信息中心的数据库中,通过分析软件,可及时形成各类分析图表。使用标准的网页浏览器可以对系统信息进行监测,生产运行情况、设备情况、计量数据、油气产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三、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分离器岗的现场应用及效益分析 (一)现场应用实例 实例1:2005年3月12日凌晨3点,操作人员发现1#分离器采油六队的液位由原来的0.98mm降到0.65mm,压力由0.28mpa降到0.23mpa,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查,排除了分离器的故障,经过分析判断,认为是采油六队的来液量减少,立即与采油六队联系。经过巡线,发现是采油队一个计量站的外输管线穿孔。由于首站发现及时,使采油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场地污染等事态的扩大。 (二)有助于操作人员准确调节油气分离器 油气分离器工作的好坏,以分离质量和分离程度来衡量,分离质量差,不但随气体流失了本该纳入液相的轻质油,降低了原油的质量和数量,而且气管线中存在的液相原油会增大阻力损失,严重时甚至堵塞气管线,分离程度不好,造成出油管串气,减少产气量。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后,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数据显示,及时准确地进行调节,使分离器液位始终保持在1/2~2/3的位置,保证了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减小过多的气体造成沉降罐内液体的搅动,提高了原油计量的准确性,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产气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结论 本文介绍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先进,在油田集输泵站中,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使生产和管理实现自动化,可以实现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控制集输处理过程中各生产部位的工艺参数, 有效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自动化控制论文: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工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台阶。而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却也不可忽视。在这众多问题之中又以与我们的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污染为问题之首。对这些污水进行控制特别是自动化控制也应该成为社会的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就从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展开探讨,而提出了污水处理自动化的控制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要求,同时对控制系统组成以及功能也做出了探讨分析,希望你能为污水的处理控制以及环境的保护有点益处和贡献。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 应用现状 plc控制 引言:近年来, 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我国电气设备市场上各种各样继电器以及传感器等电气设备的改进和发展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而对污水处理采用现代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污水处理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而且采用现代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给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高质量、低消耗以及稳定可靠的运行, 而且这也能同时使的污水处理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 1.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应用的现状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当前社会的污水处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之上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下面简述一下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应用现状。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能够对污水的处理进行整个过程的实时监督和控制,而达到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以及能够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而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和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的污水处理的目的。不仅如此,污水处理自动化也能够为环保部门的污水监控提供技术的支持。 尽管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如此明显,但是现在的应用现状却是有点令人堪忧。由于地域的不同以及资金的局限,在很多的公司对污水处理的系统还是依靠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检测为手段,而进行检测的仪表基本为国产的离线仪表达不到污水处理的要求。不仅如此污水处理的监测手段也是先取样后测量, 而以测量结果调整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这种不连续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达不到时代的需求。 2.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污水污染程度而有着不同要求,所以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求要根据这些而做到具体。在设计思路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做到处理的工艺过程协调统一并能够实现中央化的控制。而在设计的要求上主要应该注意三点也就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三个模块。第一,时序控制模块。也就是通山的定时控制装置, 也就是指的是特定时间启动的特定的设备。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也就是对污水处理的情况进行控制和检测保证系统的优化控制。第三,数据资料模块。也就是系统对数据以及资料的采集,数据库的管理等功能,而以便工作人员对系统的分析管理。 3.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实现以及功能扩展 污水处理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有了设计思路之后以及设计要求之后那么就是对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的实现和系统的功能扩展了,下面对对这三大块进行探讨分析和阐述。 3.1污水 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那就plc的运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之中,对控制的要求极大,所以可编程控制器(plc) 因可以控制几十点的小型plc 到上千点的大型plc而能够很好的符合在污水处理之中的控制要求,而且其可靠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在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也是极有优势的。第二,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控制结构的组成。对这个组成的原则可靠,经济而易于维护。而具体到面那就是以中央控制层进行远程的监控,而现场控制层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现场设备的运行,至于就地动手层那就是现场的控制开关做到分散管理。而这三层组成能够对系统做到进行集中管理而控制分散的原则。第三,系统安全装置。也就是系统的安全保障。污水的处理系统过于复杂也导致系统的故障可能性高,好的安全装置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3.2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 要做到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那么就应该对系统装置有一些要求,特别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要有所甄别以及选取,以便能够做到系统的优化控制。而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来说,系统的硬件应该主要由监控管理计算机(上位机) 、pl c( 可编 程控制器)以及属于控制和检测的电气控制柜现场监测仪表等组成。而系统的软件更要注意了,按照国内污水处理的要求以及目前目前系统人机界面开发软件来看,首先就是通用流行的in to u c h 、fix、w iz co n 、kin g v ie w , 另外就是一些国内的plc 厂家自主开发的r s v ie w 、e o n e etp、w in e e 等。而且国内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基本上也都是在经典的w ind ow s 或nt 上开发以及运行,而 常用于在w ind ow s 和nt 上的数据库引擎有sql se rv e r 以及m ysql和in teth a se,所以在运用时应该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运用,以实现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最佳运行。 3.3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扩展 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于其选择的处理系统以及各种硬件软件的使用借助也能够实现一些功能性的扩展。第一,那就是上位机的功能扩展。这项功能主要基于plc的运用,在plc 保证基本系统控制功能的同时,而又能够极好的运用系统资料库的历史数据以及存档的运行经验,经过系统自己对比分析,而得到了系统工艺处理的优化参数, 在使用上位机将现有的自动化系统开发扩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动态模拟与优化控制的模拟优化控制系统,从而 提高控制水平。第二,控制系统规模的扩展,由于plc模块化的功能能够使得在加入合适的软件功能之下就能够实现系统规模的扩展。第三,远程网络控制的功能性扩展。这是基于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特点,而采用目前国内市场成熟的有关远程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基于internet的远程性控制,而做到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总而言之,污水的处理现在已经是社会的问题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点,在我国环保的产业内容中,午睡的处理还是占有很大的分量的,所以做好污水处理的工作是有其必要性的。而污水的自动化控制出路系统在如今的社会看来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的管理功能,运行效果以及科学的管理和过程的控制都是如今污水处理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污水处理控制自动化的从业人员在好好地利用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同时也应该要更加努力的深入研究,而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动化控制论文:工业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浅议 【摘要】工业电气工程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研究了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强化管理措施,分析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具体作用,为今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强化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工业电气工程行业的进步。电气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并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工业电气工程生产中的无人参与、减少人工操作等环节,提高工业身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工业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性,也成功将劳动力从繁、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1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控制方式 1.1远程控制方式 远程控制方式是工业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以及减少各种安装费用等,还能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一般来说,现场控制总线技术是远程控制中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由于工业电气工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通讯,一些小型企业在通讯中运用到了CAN等总线通讯,但这种通讯方式在信息传播速度上相对较慢,因此,该控制技术比较适用于小型系统监控。 1.2集中控制方式 想要良好的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必须有控制作为其中媒介,通过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从而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施加一定约束,使其运作形式规范化,最终实现经济价值的创造。对于集中控制方式来说,在操作上较为简单,同时也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控制技术。该技术的控制原理是将系统中全部功能集中到一个系统处理器中,这样可以避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功能分散,让工业电气生产变得简单流畅。同时,也节省了工作人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保养时间与维护时间,只需对单一系统进行保养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并将工作效率提升[1]。但对于这种系统过于集中来说,也会出现一定弊端,主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下达和接受繁杂的命令,稍有不慎,主系统就会因为工作量过重出现损坏,最终影响整个生产效率,对工业电气工程生产极为不利。 1.3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可以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定间隔设计。另外,这种现场总线控制不但包含了远程控制的优点,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模拟量变送器以及间隔设备的使用等,通过智能安装和与监控系统的对接,节省了大量维修和身产成本。在现场总线控制中,由于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即使系统中的某一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止工作,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通过网络技术的配合,可以将其他相似功能的设备接入到系统中,为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也正是因为上述优势,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在工业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如何加强工业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管理 2.1采用数字化控制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的科技化、数字化发展。所以说,数字化建设必然会成为工业电气工程中的主要建设项目。电气工程的本身就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近年来相关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工业电气工程在发展建设中与数字化控制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2实施系统处理机制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电气方面的技术实现主要是通过抗干扰措施、传输信号屏蔽装置以及接地信号处理等措施,这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运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出了系统处理机制的作用。另外,这种系统处理机制还可以对电机的实际运转情况和生产记录进行分析,更具其运行状态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如果发现运行状态异常,就会发出紧急警报,维护人员会根据报警信息迅速确定故障位置,将故障及时进行排除,避免系统运行受到影响。 2.3因地制宜选择设备 自动化控制设备时工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设备,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业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一般来说,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控制处理类设备,包括处理器、终端控制设备等,通过控制处理类设备的相互作用,来对整体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调整,处理突发问题,最终保证系统能够在正常情况下运行。②信息搜集和传递设备,包括信号传输设备和电子信号转换设备等。信息收集传递设备可以对整个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实现对自动化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故障信息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业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变电站 在工业电气工程系统中,变电站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实施也有重要促进意义。在传统变电站日常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都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比如说:数据收集、信息反馈等,但由于众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最终导致系统的整体运行受到影响。通过在变电站中加入继电保护和终端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整体综合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命令下达,实现了即使没有人员驻守,也能保证变电站的合理化运行[2]。 3.2发电厂 发电厂DOS的分布控制如图1所示,DOS控制也被称为分散控制,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由OS、ES、PCU以及以太网等设备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发电厂中所有的信息收发工作。对于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根据DCS的向上传递部位的不同信息,系统会掌握主机以及其他工作站的实施状况,通过监控进行实时管理。(2)根据DCS接受到的下行指令,系统可实现对各个监测部位的活动展开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全面控制。与此同时,DCS因为储存信息的功能不同,还可以对出现故障的部位提供一定的诊断和维修帮助,从而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发电厂DCS中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能使工业电气工程中的网络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加快信息传递效率,还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准确率的提升,让控制工作更加精确。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工业电气工程中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并提高工业身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工业电气工程进行全面控制,降低人工作业内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作者:邢丽敏 单位:天津市电力公司路灯处 自动化控制论文:智能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摘要】智能化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升电气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对其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之后针对智能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智能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目前应用效果最佳的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对于电气工程来说,自动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控制方式弊端明显,工作效率低,对电气工程行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完成人工智能,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更加精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让我国电气工程行业拥有更良好的发展环境,给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 智能化技术在具体应用上具有很大价值,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所以智能化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运用成效。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智能设备的开发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设备独立完成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在进行智能技术研发的时候,工作重点一直放在电子电气技术中。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智能研究来说,研究电子电气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必须完成的内容,这样能够让最终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作为高端技术的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方面得到应用。 2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发展,已经达到智能化水平,电气工程控制实现智能化是最显著的表现,和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2.1无人化控制 智能化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在具体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得到广泛认可。在进行电气设备调节时候使用智能化技术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只需要调节具体技术就能够实现无人操控。 2.2智能化控制器无需控制模型 与传统使用的控制器相比,智能化控制器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对自动化控制器的精密系数进行提高。在实际操作中,传统的控制器如果要控制的对象动态方程相对复杂,那么控制器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导致被控对象的模型设计受到阻碍。工作中运用智能化技术,模型设计不需要进行,这样就排除了不能对模型设计进行预测的情况。 2.3智能化控制器处理数据具有一致性 所有输入的数据都能够利用智能化控制器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工作预估结果。通常来说,控制对象具有可变性,所以需要控制的对象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控制器表现出不同的控制效果。面对具有多样性的控制对象,智能化技术也不能达到全面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就为日后的智能化控制器指引了研究方向,让智能化控制器能够根据具体被控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控制。 2.4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控制水平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使用能够提高对系统的控制水平,首先能够对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排查出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预警并实施反馈调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减少电气工程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3.1神经网络系统 现如今,神经网络系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这一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利用电气动态参数而使用在定子电流的辨别控制上,另一个利用机电系统参数而使用在转子速度的辨别控制上。神经网络系统的构造具有多层的前馈性,在控制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反向学习算法。智能神经网络函数估计器抗噪音干扰能力较好,同时又拥有很好的一致性,不用借助控制模型,这一系列优势决定了智能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最常用的是模式识别和信号处理,对于电气传动来说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诊断系统以及条件监控决策时候,智能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主要是因为它能够使用并行结构进行控制。 3.2智能控制 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的操作得到改善。首先,在控制上实现了无人操作技术,电气工程操作更加高效、自主,无人操作技术的实现使得人工投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其良好的使用效果也给智能化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优越性予以了肯定,这就为智能化技术拓展应用领域打下基础。 3.3优化设计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融入电气设备的设计,通常来说设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要对所有涉及到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除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充足的工作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实验和经验有机结合手工完成设计是传统上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得到的方案要想达标较难,修改起来费时费力。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方案设计都利用计算机完成,在节省设计时间的基础上,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同时使得设计方案具有更佳的使用性能。在对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智能化设计中的遗传算法,这一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得到合理优化。 3.4故障诊断 在电气工程系统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设备故障的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故障的发生不会是突然的,都会有不同的征兆存在,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就能对故障进行有力的诊断。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中,变压器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技术人员对变压器的监测十分重视,这就需要对变压器进行不定时的检测,通过这一工作环节能够减小故障率但是不能杜绝故障发生。对于变压器监测工作来说使用智能化技术就能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诊断,最大程度降低电气故障的发生。在变压器的智能化技术诊断工作中,针对变压器渗漏出油体的分解气做出相应的分析,是对变压器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对变压器的故障范围进行确定,最终找到准确的故障发生点之后完成检修工作。通过智能化技术,首先对故障诊断及检修速度进行提升,其次还杜绝了故障损害电气设备的情况发生,有效延长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4结束语 综上,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上有助于电气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让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变成现实,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投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在电气工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控制、设计,故障诊断等方面都得到有效运用。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就需要技术研究人员不断探索,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刘姜伟 单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化控制论文:净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结合某净水厂的工艺流程,分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及硬件设计选型。 关键词: 工艺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PLC 1净水厂概况 浙江某净水厂设计规模为10万m3/d,供水水源为水库水,原水经7kmDN800引水管道进入净水厂,供水系统为全程重力自流供水,出厂水经消毒后重力自流至城区配水管网。 2工艺流程 本工程净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为:源水来自水库,依次进入综合池、V型滤池、清水池,经处理后,输送至城市管网。本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为:综合池产生的污泥排入排泥水调节池、提升至浓缩池浓缩后,进入污泥脱水机房,脱水后污泥外运。滤池的反冲洗水经回用水池提升至综合池回用。本工程各类药剂投加点:矾投加至管道混合器,石灰和高锰酸钾投加至管道混合器前,粉末活性炭投加至折板反应池中部,氯气投加至管道混合器前、清水池进水管和清水池出水管。 3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管理系统 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管理系统设于生产调度大楼的中控室,采用具有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形式的计算机网络,同时可支持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形式,并可以与上级系统和周边系统链接,现场站与中央控制室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进行数据通信。中央控制站主要完成全厂的数据通信和调度管理。计算机系统建立在开放的、可靠的网络环境中,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都具有可靠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操作员站采用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Windows7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 3.1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 全厂控制网络分三层。第一层为信息层:由2台监控计算机、2台数据服务器、1台WEB服务器、1台工程师站、网络打印机等的基于IEEC802.3标准的以太网组成,在中央控制室设置1套100/10Mbps24口工业以太网交换器,用超五类网线相连,形成星形拓扑结构。第二层为控制层:由中控室监控计算机至厂内现场主站基于IEE802.3标准的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组成。第三层为设备层:由现场控制主站至设备控制箱、现场仪表基于IEC61158标准的现场总线或常规I/O组成。 3.2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服务器及控制计算机选用DELL产品。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采用MOXA品牌,PLC和触摸屏均采用施耐德公司的产品。不间断电源选用APC产品。 1)计算机技术性能 (1)CPU:酷睿i5-4570(四核,3.20GHzTurbo,6MB)。 (2)内存:DDR34GB。 (3)硬盘:SATA串行硬盘500G。 (4)光驱:光驱DVD±RW。(5)显示器:24寸宽屏液晶显示器。 2)数据服务器技术性能 (1)CPU:英特尔至强六核E5-2630。 (2)内存:4GBRDIMM,1600MT/s,低电压,单列,x4带宽。 (3)硬盘:300GB15KRPM6Gbps近线SAS热插拔硬盘*4。 (4)光驱:DVD。 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性能 (1)工业级以太网产品,符合标准的IEE802.3以太网标准,支持STP/RSTP协议,可构建快速冗余以太环网,单台自愈时间≤30ms。 (2)带有SNMP管理单元。 (3)支持Port-basedVLAN协议,可以对网络进行灵活的子网划分。 (4)支持QoS,对信息设定不同的优先权。 4)UPS不间断电源技术参数 (1)双变换在线式。 (2)具有较强的抗过载能力,至少要能够达到125%的过载。 (3)具有人性化触控式按键,清晰易懂的LED界面,可完整显示UPS状态、负载、电池容量、电池更换指示等详细信息。 (4)能够在130V~275V输入电压范围内正常使用。 (5)具备短路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机,故障消除后自动恢复。 (6)具备防雷击保护装置。 3.3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工业监控软件采用亚控公司的KingSCADA开发平台,在此平台上设计开发用户所需的生产管理系统。根据生产过程工艺仪表采集到的数据,生产设备运行中状态信号和电气数据以及化验数据和其他信息等,协调和管理全厂的生产调度,打印生产报表、绘制趋势曲线图,报警及事件记录。生成净水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变配电系统实时动态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时数据、完成报警、历史数据、历史趋势曲线的存储、显示和查询。生成各类生产运行管理的班报、日报、月报和年报表。在线生产成本分析系统具有对任意一个或多个时间段的生产成本进行统计、查询、比较、分析等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自动化控制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器,通过采集现场仪表的生产实时数据和控制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现场工艺的要求,实现净水厂的过程控制、顺序控制、连锁控制、设备的开机、停机等各种操作,完成净水厂的自动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性能PLC及智能化仪表。集中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以实现整体操作、维护、管理和优化;同时,也使得控制风险分散,提高系统可靠性。 4.1控制系统站点分布 本工程在厂区设置5个PLC主站和11个PLC滤池子站。5个PLC主站分别为:综合池PLC主站、反冲洗泵房PLC主站、脱水机房PLC主站、加药间PLC主站、加氯间PLC主站,每个滤格设置一个滤池子站,共11个滤池子站。PLC主站与SCADA服务器组成100M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所有PLC主站按无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方式。 4.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构筑物位置分布相对分散的特点,系统选用施耐德电气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每个控制主站采用施耐德电气的ModiconQuantum热备系统(CPU67160系列)。11个滤格子站,采用施耐德电气的ModiconM340(BMXP342020系列)控制系统。140CPU67160是ModiconQuantum系列最高端控制器,专用于双机热备冗余系统。CPU采用Pentium型芯片,主频266MHz,内置RAM,并提供两个PCMCIA扩展插槽,能够很容易地满足最大限度要求的程序扩展和数据保存。存储器容量可以用PCMCIA卡(存储程序、常数、变量名和注释,备份文件等)进行扩展。集成Modbus、ModbusPlus、TCP/IP(热备端口)、USB等多种通信端口,便于与其他设备实现数据交换。CPU上集成液晶显示屏幕,用于显示系统的运行、故障、通信等状态信息和设置系统的相关参数。带有后备电池的SRAM,可以在控制器断电的情况下保存应用程序和数据。140CPU67160集成了100M的光纤通信端口,完成主备CPU模块的数据同步。QuantumCPU使用可擦写存储器技术,支持控制器的执行存储和指令集。这一最新的非易失存储器技术,在不更换存储器卡的情况下只需通过Modbus或ModbusPlus即可实现操作系统更新。 4.3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各PLC现场控制站设计具有下列功能: (1)具有实时监测所属监控工艺流程范围内的生产过程参数(压力、流量、液位)、水质参数(温度、浊度、PH值、余氯等),并对采集的上述参数进行处理同时供上位机储存、显示。 (2)具有实时监测所属监控工艺流程范围内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采集、处理同时供上位机储存、显示。 (3)具有全自动控制或调节计量泵、水泵、鼓风机、阀门等设备。 (4)具有自动进行越限保护处理和设备故障自动进行保护。 (5)具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具有保护口令,防止越权修改程序。 (6)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检功能和故障自恢复功能。能够承受运行中的各种干扰。 4.4控制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开放性的系统整体结构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系统在投入运行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调整,因此系统必须具有灵活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软件和硬件的配置上能灵活增减。具有强大的系统维护和诊断功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PLC、网络设备、监控软件等系统核心部件以及断路器、开关电源、继电器、接线端子等易损件均选用工业级、抗干扰能力强,在净水厂自动化系统领域有长期运行经验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整个自动化系统能够在严格的工业环境下长期、稳定地运行。系统组件的设计满足国内、国际的安全标准,并且易配置、易接线、易维护、隔离性好,结构坚固,抗腐蚀,适应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能够承受工业环境的苛刻条件。系统提供高度的在线维护性能。任何节点故障、离线或从系统中移去不会影响其他节点正常运行,具有标准的对外通信接口,便于与其他控制系统通信。选用高质量的设备搭建的系统架构,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也将大大减少投运后的维护工作量、并节约二次投入的资金,同时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损失。 作者:斯东浩 单位: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其中男生76人,女生184人,年级分布为大一30人、大二25人、大三131人、大四74人。 2.研究工具。一是采用Luthans等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测量,共24题,分自我效能感、希望、坚韧性、乐观四个因子,每个因子6道题。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6级计分。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二是参考赵冬、谢娟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30道题,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5级计分方法,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均值、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分析。本次研究中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均值分别为100.53、104.47,都处于较高水准;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均值分别为自我效能27.15,希望25.03,坚韧性26.12,乐观26.18。对性别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各变量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年级因素F检验发现,就业能力、心理资本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四个因子中仅有自我效能因子在年级上存在差异,p<0.05,其他因子无差异,p>0.05。两两比较发现,主要是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而其他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2.相关分析。针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及其四个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66,p<0.01;与此同时,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乐观四个因子都与就业能力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7,0.59,0.46。 3.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的哪些维度可以有效预测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乐观为自变量,以就业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坚韧性和希望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R2值为0.46,F值为53.71,p<0.01。 三、讨论与建议 1.研究结果讨论。 第一,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维度的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水平均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就业能力反映了大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综合素质;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性别因素和年级因素并未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产生显著影响。这与谢娟和王尧骏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性别和在校时间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发展并非决定性因素。同时,此结果凸显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并未因为在校时间增加而发生质的提升。进入大学后,在校大学生与求职相关的综合素质并未得到较好培养。这也表明了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学生素养提升上存在需要关注的空白地带,还需要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引导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培养中,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第二,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表明,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以及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都存在高度相关。就业能力问卷测量的是大学生适应就业要求的综合能力,考察方面主要是围绕求职行为能力、自我成长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计划能力、适应能力、责任担当能力等几个方面。就业能力得分体现了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和适应未来就业的可能性。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心理资本得分体现了在校大学生内在的积极适应环境的状态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心理资本水平得分高的人,就业能力得分也高,两者具有较高相关系数,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可以看出,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两个因素分别从外在的行为潜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两个角度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基础,有着实质的密切联系,即使采用不同问卷仍能得到验证。 第三,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影响的讨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坚韧性及希望三个因子能够预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心理资本作为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两大概念的延伸,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尤其是就业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让在校大学生面对挑战性任务时有信心,愿意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自我效能);能在遭遇逆境和挫折时坚持努力,迅速复原并采取新的途径和方法来取得成功(坚韧性);与此同时,相信自己能够设置目标,能想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并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希望)。这些积极心态必将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具有“乐观”取向的个人能够把好的事件归因于内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原因,把坏的事件归因于外部、暂时和特定情景中的原因。有研究发现“乐观”会帮助个人积极面对求职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自己求职成功。本研究虽然已发现乐观因子与就业能力有显著相关性,但本研究认为,由于在校大学生还缺乏足够求职经历,所以乐观因子并未对其产生作用。 2.依据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性别和在校时间上的差异,高校应发挥更大作用,引导不同性别和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引导大学生摆脱性别歧视的影响,鼓励女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找寻适合的就业目标,并保持乐观态度应对就业压力。其次,针对不同年级,高校应结合其心理发展的阶段,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活动。入学适应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寻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在校大学生克服学习无动机和能力培养无意识两大问题。进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阶段,应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未来职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树立“就业靠专业,专业化就业”的就业理念,强化专业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毕业前阶段需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学以致用,以练促成;针对求职方法、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及创业技能开展实战模拟培训。 第二,在校大学生和高校都应重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增加针对性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就业能力从行为潜在表现角度探讨了个体的发展可能。心理资本则体现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两者又都和人才培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校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以实现职业理想。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样应当促进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重视大学生心理成长,分阶段有针对地引导和教育,避免只重视求职技巧,不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的状况。 第三,重视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和希望等方面的培养价值,通过强化心理资本的相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对于就业能力的培养,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为避免相关工作的盲目性和功利性,让学生自我能力真正成长,就业能力的培养方案应该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大学生需要学会做好自我评估,培养自我效能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坚韧性,减少消极心理,克服功利和索取心态;设置合理目标,及时调整方案,保持对未来的希望。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富有发展潜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坚韧性和希望等内容为核心,依据不同阶段发展主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心理资本相关内容的学习和锻炼。有目的、有规划、有递进地开展系列教育,综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促进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作者:李晓鹏李娟娟单位:长治医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视角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理论基础 1.心理资本概述Luthans等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地引导个体积极的行为方式。[1]它可以被测量和开发,涵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心[2];希望即对实现目标所具备的坚强意志与途径交互认知下的积极心理状态[3];韧性即从挫折逆境中迅速恢复甚至实现超越的能力[4];乐观即对消极事件倾向外部归因,对积极事件倾向内部归因。[5]国内多数研究者接受Luthans的结构划分方式,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重新划分。例如,柯江林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将心理资本分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6];张轩辉将大学生心理资本划分为为乐观、希望、韧性、自信和成就动机五个维度[7];周利霞将大学生心理资本界定为愿景、自信、合作、乐观、韧性和感恩六个维度[8];王蓓、苗元江和蒋苏芹将大学生心理资本划分为成就动机、自尊希望、乐观幸福、责任意识、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坚韧自强、包容宽恕以及创新能力九维度。[9]本文借助于较为公认的Luthans的心理资本结构划分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2.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研究伴随着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国内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呈现激增状态,但对心理资本前因变量的探究仍相对匮乏。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众多,涵括个体的生理特征、家庭、组织和社会等环境因素,而大学生并未进入社会生活,其学习成长环境多为家庭和学校,因而个体、学校和家庭因素对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国内有关心理资本的文献也验证了这一点。在个体因素方面,饶从权的实证研究表明女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男生[10],但付立菲和张阔却发现在心理资本分维度自我效能上,男生要优于女生。[11]在学校因素方面,国内学者多在年级、专业和学习成绩等背景变量下考察心理资本差异。在年级上,和彭燕等研究者皆发现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性差异[12],付立菲和张阔进一步证实乐观维度也呈显著性差异。[13]在专业上,饶丛权发现文科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理科[14],但也有学者发现理科生韧性、乐观水平高于文科生。[15]在学习干部经历和实习经历上,饶丛权、戴雪珂、陈俐等学者一致证实这些经历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分维度产生积极影响。[16][17]在学习成绩上,诸多学者发现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19][20]此外,陈学军和章倩的研究表明职业辅导对心理资本存在积极影响。[21]在家庭背景变量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王蓓发现心理资本并无显著差异[22],但吕兆华发现独生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3]在家庭氛围与父母教养方面,杨国欣从理论上阐述了民主家庭教育氛围利于大学生自我效能提升[24],马伟娜和秦艳发现父母养育方式与中韩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皆显著相关。[25]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曹杏田和励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26],但潘清泉和周宗奎发现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及分维度自信、希望、韧性和乐观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7]在家庭所在地方面,吕兆华发现城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和自我效能感高于农村大学生[28],而李力、廖晓明发现农村大学生韧性高于城镇大学生。[29] 3.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研究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多发生在工作场所范畴内,也已证实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侧面表明心理资本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诸多学者开始探究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例如,林萍从理论角度阐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息息相关。[30]励骅、曹杏田和吕兆华则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1],张玮等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32]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而其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仍存在分歧,亟待进一步研究。且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仍多属消极导向型,聚焦于贫困大学生或女大学生等特定弱势群体,多关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违背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另外,如前所述,心理资本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是代际间物质生活条件差异在精神领域的折射。以前的研究侧重于“80后”大学生这一主体,而目前高校的教育主体和未来10年的就业主力将是“90后”高校毕业生。本文顺应这一变化,超脱固定群体的局限性,希望通过在明确“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其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关系的基础上,厘清心理资本的驱动因素,设计促进心理资本培育、提升就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二、理论模型和调查设计 1.理论模型根据对文献的梳理,我们构建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理资本及其维度,用来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其构成;第二部分为心理资本与就业状态关系,用来考察心理资本对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的影响;第三部分为心理资本与相关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来提炼影响心理资本的关键因素,为设计“9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提供依据。具体如图1所示。依据概念模型及相关的文献观点,本文的主要假设如下:H1: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H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校层面背景变量(学习层次、年级、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与实习经历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H3: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家庭层面背景变量(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方式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H4:毕业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就业决策、就业心理状态、就业困扰等)具显著性正向影响;H5:毕业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结果(就业状态、就业速度、就业满意度等)具显著性正向影响。 2.研究量表本研究采用Luthans开发的心理资本量表作为心理资本的测量工具[33],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修订。采用Liket五点计分法进行测量,无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者心理资本水平越高。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因子负荷量较低的第4题、9题、10题、14题和21题逐项删除。删除5个题项后,心理资本量表整体及各维度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900、0.787、0.755、0.770、0.735,分半信度分别为0.821、0.768、0.748、0.735、0.761,均在0.7以上,内部一致性良好。经适合度检验得到KMO值为0.920,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较高,因子结构清晰,结构效度良好。 3.调查设计与实施本次调查从2013年5月20日开始到6月10日结束,以河北省某综合性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样设计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学生来源广泛。该高校在河北省高教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生源分布全国各地,有较高代表性。第二,学科设置齐全。该高校学科涵盖了国家除军事学之外的所有门类,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抽样与比较相对便利。第三,服务调研目的。之所以把调查对象在大一到大四之间进行分配,与分析的目的密切相关。如前所述,本次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探索“90后”心理资本状况对其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的影响,这需要对正在寻找或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四学生来说,很多人从大四学年的10月份开始寻找工作,签约高峰主要出现在下一年的四、五月份。没有签约的同学也经历了若干次的简历投送和应聘体验,对就业过程和结果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同时,5月份也是该高校要求学生返校进行论文修改与答辩的时间,学生集中返校,调查实施比较容易。本次调查的第二个目的是了解“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构成以及探讨影响心理资本的前置因素,为设计“90后”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提供依据。这就需要将样本范围扩展到涵盖大一到大四的所有在校大学生,以便使其更具代表性。第四,办学层次完整,涵盖了一本到三本的所有类型。调查采取携带问卷访谈的调查方式,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7份,回收率为97.4%。其中有效问卷475份,有效率达到97.54%。 三、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后,运用SPSS21.0作为统计工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在此次有效调查样本中,男生共234名,占样本的49.3%;女生共241名,占样本的50.7%。一本学生共215名,占样本总量的45.3%;二本学生共24名,占样本总量的5.1%;三本学生共236名,占样本总量的49.7%。大一学生共103名,占样本总量的21.7%;大二学生共116名,占样本总量的24.4%;大三学生共95名,占样本总量的20.0%;大四学生共161名,占样本总量的33.9%。文科学生共235名,占样本总量的49.5%;理工科学生共240名,占样本总量的50.5%。 2.“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数据显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较为富足,其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略上(大于理论中值3)。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中,韧性得分最高,希望得分最低,即大学生韧性水平最高,希望水平最低,具体见表1。 3.不同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我们把背景变量分为性别、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学校层面包括学习层次,年级,专业类别,成绩排名等;家庭层面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方式等。具体见表2。(1)性别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分维度均未在性别上形成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1不成立。(2)学校层面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希望、韧性、乐观分维度均在学习层次上呈显著性差异,心理资本和希望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2部分成立。通过Tamhane’sT2事后检验,一本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希望、韧性、乐观分维度水平显著高于三本学生。经过LSD事后检验,发现成绩前5%的学生希望水平和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成绩处于6%-25%、26%-75%的学生和最后25%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6%-25%的学生希望水平显著高于最后25%的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生干部、实习经历上并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但在个别维度分析上亦形成显著性差异。“90后”大学生自我效能在实习经历和担任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在实习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担任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水平(M=17.8311)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M=16.5475)。具体分析学生干部类型后发现,担任班干部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M=18.0391)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M=17.0922),但在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上无显著差异。最后,经过LSD事后检验,发现有非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的自我效能(p=0.011)和希望水平(p=0.021)显著高于无实习经历的学生。通过图2可以发现自我效能在专业无关的实习经历上达到顶点,而希望则在专业相关实习经历上达到顶点。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校所授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获得专业实习岗位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发现自身所学知识难有用武之地,导致自我效能感下滑。但与非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相比,专业相关实习经历更能帮助“90后”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形势和自身职业期望,从而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并掌握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因此,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的“90后”大学生希望水平更高。此外,“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专业和接受学校就业心理辅导与否上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当前多数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形式化泛滥,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有效建立解决方案,从而在积累心理资本上功能弱化。(3)家庭层面背景变量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在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教育方式上皆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H3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90后”大学生备受家庭关注,皆从家庭获到巨大的力量与温暖,在心理资本形成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 4.“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分析本次研究将有效样本的心理资本按降序排列,将前后30%的被试样本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代表心理资本水平的高和低,进而运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探究心理资本高低对就业的影响作用。(1)“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的影响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心理资本处于不同水平的“90后”毕业生,其就业决策倾向性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89),但在就业过程中心理状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研究假设H4部分成立。高分组和中分组的“90后”毕业生的求职心态多为信心十足,而低分组的相对消极。具体表现见图3。此外,通过对不同心理资本组别与就业困扰进行交叉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低分组的就业困扰更倾向于自身原因,高分组倾向于社会因素。这也反映出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归因风格更为积极,而低分组毕业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略消极,自信心不足,遭遇就业困境时更容易将其进行内部归因。(2)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结果的影响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可以发现心理资本处于不同水平的毕业生,其就业状态(p=0.176)及就业速度(p=0.30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进一步进行分析,仍旧有一些有价值的所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将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也纳入就业率的统计中,而本研究仅考察心理资本对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关系。剔除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后,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就业率分别为45%、56.1%、31.4%,说明心理资本居中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心理资本偏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就业速度上,高分组和中分组的毕业生就业速度多为一个月内,低分组的毕业生寻找工作的速度多为三个月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其就业更为迅速和顺畅。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分组一个月内寻找工作的比重高于高分组,低分组在半年以上寻找工作的选择上没有样本分布。形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被试样本容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资本偏高的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较高,对未达心理预期的工作单位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就业。而心理资本偏低的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一开始就对工作地点、单位性质、收入水平等期望值不高,珍惜每一个到手的工作机会。此外,以心理资本组别转化的虚拟变量作为自变量,就业满意度为因变量,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通过F检验(F=8.508,p=0.001),两组虚拟变量都就业满意度形成显著解释力。其中,高分组&低分组标准化系数为0.761,中分组&低分组标准化系数为0.584(见表3),表示高分组和中分组的就业满意度皆高于低分组。综上,“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客观就业结果(就业状态和就业速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主观就业结果———就业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研究假设H5部分成立。 四、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1.“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结论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较为富足,其分维度中韧性水平最高,希望水平最低。心理资本及其相关维度在学习层次、学习成绩、学生干部、实习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一,一本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分及分维度希望、韧性和乐观水平显著高于三本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本和三本在社会认同度、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三本学生初入学后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由于中国文凭“等级”观念的影响,三本学生的就业机会明显低于一本学生,这也对三本学生心理资本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三本校方要重视其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优势。第二,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希望水平也显著提升。这可能由于校内师生较为重视成绩,学业优良的学生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成长过程相对顺遂,造就了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这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优良者的学习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而学习不良的学生可能由于多次的失败经验而产生自暴自弃等消极心态。这要求学校打破习得性无助,帮助学习不良的学生积累心理资本。[34]因此,学校急需帮助学习不良者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熟知自身优势劣势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引导其形成正向思考方式,提升心理资本尤其是希望水平。第三,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经历可以帮助“90后”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水平。这可能由于学生干部尤其是班干部承担着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沟通协调等工作能力,较易获得师生的赞扬和肯定,通过持续的成功体验保持自信心。第四,实习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水平和希望水平。这是由于在实习过程中,“90后”大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积累工作经验。这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办事效率,通过成功的工作经历提升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坚强意志,了解自身职业期望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自我就业希望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与学生管理岗位,帮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成功经验,养成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第四,心理资本对毕业生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心理资本高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心态和行为更为积极主动,归因解释风格偏于外部归因,就业速度较快,就业质量更高。这表明心理资本对个人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及就业质量产生积极深刻影响,可以作为改善“90后”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2.政策建议尽管数据显示高校在“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建设上起主导作用,但现实中的心理资本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90后”大学生没有生活在真空中,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上,需要在突出高校作用的同时,加强多方配合,借助多方合力,更好地实现心理资本建设的目标。第一,“90后”大学生要自我完善。每个学生要意识到心理资本对自身就业的显著预测作用,在校期间除了要努力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外,还要善于累积自身心理资本。一方面,“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创造机会提升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就业过程中,要提高自信心,善于把握就业机遇;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知自我和就业环境,设置合理的就业目标,并为之进行积极的职业准备;构筑积极心理应激机制,以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为契机,寻找自身的短板加以完善,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二,学校要构建良好的心理资本培育氛围。首先,高校应将心理资本培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帮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更为直观地掌握积累心理资本的方法,并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加以迁移和巩固,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积累心理资本的习惯。其次,要针对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训及问题解决机制,着重改善本三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各维度水平、成绩不良者的心理资本和希望水平以及非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再次,定期组织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和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心理档案,及时诊断疏导“90后”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后,学校要净化校园环境,构筑积极校园文化和人际氛围,为“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第三,父母要发挥好后盾作用,为子女心理资本提升提供情感支持。家庭对个体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为子女做好榜样,引导子女形成积极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子女的心理状态,在鼓励子女开发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同时积极积累心理资本,拓展综合素质。第四,社会要构建全方位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大力倡导心理资本之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鼓励高校和家庭企业有效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其次,通过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等手段,增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空间,帮助其通过成功经验建立心理资本优势。再次,确保心理教育资金投入,为学校优化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及相关配套机制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受限于研究者人力物力的限制,本研究在对“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与就业关系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首先,本次调查样本来源较为单一,均来源于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样本容量偏小,样本代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加之本研究通过被试样本的自我认知来评估其心理资本状态,可能由于个体认知失衡或主观故意,造成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产生误差。希望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取样范围,增强抽样的规范性和研究的科学性。其次,人的心理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心理资本可能会发生变化。受限于研究资源和条件,本次调查研究仍旧属于横断面研究,样本均来自同一时点。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展开长期的纵向研究,跟踪样本心理资本的变化,深挖心理资本与就业的关系,为心理资本培育和就业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总之,“90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具有积极作用。大学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资本积累的关键时期,关注并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尤为重要。鉴于心理资本建设的复杂性,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构筑心理资本培育机制,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优势来拓展其就业机会和提升就业质量。 作者:杜晓静李慧娟王智红沈占波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教育心理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基本走向市场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下各种因素的影响,转变就业心态,正确认识市场化、端正就业意识,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努力实现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 一、大众化教育下的就业现状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英才教育、大众化憝育、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普及教育三个阶段。姑且不论特罗的理论是否真的适合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际,但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和社会面临的大问题。 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到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达到3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l5%,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因为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加起来所有的就业岗位是4.3亿个。中国现在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7.4亿个。很快就要达到7.5亿个。等于说,中国用7.5亿个就业岗位提供的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0%都不到。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仅用4.3亿个岗位就可以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0%,甚至70%。从这个反差中看出:我国现在要么是充分就业。但是平均从业人员的收入肯定不会太多,而且有可能出现高学历向下积压;要么不就业,不就业使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这几年教育的大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大大增加,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产生了岗位和人才学历的不对等,用人单位呈现出人才“高消费”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教育大众化下的人才浪费,从整体上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 二、就业市场化的选择 有的学者提出“教育市场观”的观点。认为教育市场观是调节教育内部分配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有用的观点,是一种激发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思路,它包括教育在市场中、教育成为市场、教育遵循市场规律。 就业是学生从入学到完成学业的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学生从学校生活进入社会劳动生活,开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还是毕业生的就业标准,亦或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其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 (一)毕业生就业由政府行为过渡为市场行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过渡为市场行为。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的主导作用。收入期望在调节毕业生就业流向、就业观念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之就业专题调查(2002—2003)》指出,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收入。“大学生期望最低月收入平均约3200元。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提高了700元。’’“很多大学生宁愿到收入高但随时可能下岗的单位(占84.9%)。”西南师范大学团委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经济收人的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其对收入的要求与社会实际情况相比,期望值偏高,大学生群体对于最低收入的期望差别较大。 二是双向选择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最主要的方式。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就业市场化即大学毕业生全部进人人才“市场”.企业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是必经之路。各类人才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要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里。 三是部分高校学生一毕业即待业成为可能。部分同学成为就业大军的“校漂族”,部分人无业可就,部分人则有业不就。这也是市场调节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杠杆。面对市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经受严峻的考验。校方也在为就业率的高低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效益,关系到学校下一年的生源。这就是市场规则.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主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直接进人个人创业阶段。 (二)就业市场化过程中要注意处理的几个矛盾 (1)就业市场化与人事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现行的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与毕业生市场化的择业机制相协调,毕业生落户、档案划转等方面还约束着毕业生就业.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社会保障措施尚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毕业生的流动。 (2)就业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缺乏前瞻性,没有与就业市场化实现互动。专业设置上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是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还没有准确把握,盲目设置专业,一拥而上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 (3)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社会、高校及学生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形势,主要是就业观念落后。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缺乏就业主动性。 (4)就业市场化与人才信息不畅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需要良好的就业信息流通.但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信息不畅,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以区域就业为主,还是围绕着接收大学教育的区域打转。 三、市场化就业的对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各种就业因素的影响,多次就业,自谋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转变就业心态,积极就业、谋业,以我为主,并努力完成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 (一)正确认识市场化,增强就业意识是前提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增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解决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大问题。(1)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人世”的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人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 (2)我国就业压力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城市劳动力就业:其次。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找工作.使得城市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3)高校连续扩招,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这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二)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是方向 教育的“大众化”使很多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也使“精英化”就业转为“大众化”就业。这就需要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用大众化的观念来对待就业。要逐步让人们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其素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然和所谓的“高尚职业”联系在一起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平晾长仍然希望到传统受尊重的岗位就业,如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而现实的状况是这些传统的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接收能力在不断减弱;传统观念中所谓的“好工作”、“好岗位”越来越少,也正是这样的观念使他们白白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但是。当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时就会发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以及加入WTO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的职业甚至新的行业在不断涌现出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创业的可能。 (三)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是选择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国家“统、包、管”一条龙服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因此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有意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机会多接触社会,主动了解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特别是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缚.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毕业生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社会的选择。 (四)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是趋势 现在的教育模式将从职业培养人才转向创业培养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只强调按照现有的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培养,而没有看到社会发展对职业变化的需要。在未来,创业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创业教育的凸现,成为高等教育的新任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人才就业的主导方式将不再延续传统的就业模式,即不再是先由社会出现一个职业位置的空缺,然后个体去应聘.而是转变为人才自己预见到社会发展需求.然后组织成一种适应未来需要的知识模式和能力模式,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从而创造出一种职业模式来。这种对社会发展的预见能力和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高超的组织能力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是一种创造能力。未来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进行这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也将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五)培养目标的再确认、反思大学教育是延续 传统的大学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直接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人才,大学教育的有效性并不是体现在学生毕业后的即时就业,而是反映在学生就业若干年后的工作与大学所学的知识技术相关联的潜在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改变了以往学历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格局,必然导致在就业地位上大学毕业生的非特权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使大学学历在社会职业分配上的地位开始动摇,大学生就业的学历规定力在弱化。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加快了大学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分离,呈现出劳动多极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整个教育与培训体制,包括传统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内的教育、培训目标进行重新调整,要求大学教育改变以往以完成学业程度为唯一判断标准的传统,转为关注劳动就业。引入部分职业教育的要素。重视学生在学期间职业观的形成,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业生活,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策略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一个既有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又不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其供需关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波动。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就必须从市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出发谋求解决策略。 如果将大学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专业技能服务看作是类似于商品使用价值可供消费的服务,那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则可以看作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是该服务的供应方,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则是市场中对这种服务的需求方,三方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但由于高校一般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与其他市场中的商品供应者相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它们在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情况下,因为不能随意变动其供应量而时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波动的因素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从以往的供小于求到现在直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供大于求,其始终难以处于一个理想的均衡状态,究其原因,除经济大气候、就业市场机制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外,更多地是受种种微观因素的影响。 1.成本因素。学校培养成本。在供小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学校的成本收回能得到保障。但在扩招后,由于持续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只给予大学毕业生们比较低廉的平均价格,与看涨的学费相比,家长们开始抱怨和质疑学校收费过高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影响着学校培养成本的收回,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刺激市场需求,扩充市场容量,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培养成本和学生接受教育成本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主要为受教育的)成本。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月薪的平均预期在1200元左右,百分之二十在1000元左右。我们以一年为期限考察损益平衡下单个毕业生在校所费的全部成本,其中:单位固定成本用在校本科生一年学费的大致区间3500-6500元表示,目标利润期望值区间1000-1500元,单位变动成本用估计的生活费、书本费、其他杂费之和的区间5000-1000()元来表示,那么计算出来的单位“商品”价格区间在9800-18300元。在这个基础上乘以四,得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就读四年后就业的成本区间为39200-73200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衡损益的最低成本也难以在毕业生找到工作之后的两至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通过他们的薪酬得以回偿。 用人单位的取才成本。用人单位的取才成本指的是用人单位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获得所需人才所支出的一系列费用,其中包括获取相关人才信息的成本、招聘筛选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人才短缺成本及对方违约风险成本。理想的市场状态下,各用人单位都能从市场中各取所需,不存在人才短缺成本和违约风险成本,其他成本的支付也相对较少。在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似乎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人才短缺成本和对方违约风险成本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仔细估量,用人单位要在参差不齐的大学毕业生中寻找到对口的人才,其获取人才信息的成本和招聘筛选的成本其实也并不低廉。 2.价格因素。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整体平均价格是随着供求关系的波动而变动的,虽然其价格受到市场因素的作用,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市场最终还是会给毕业生一个量身而估的价格的,这不仅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的显著体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类似于商品价格的毕业生的身价(薪酬)并不能完全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还受到专业(行业)、具体单位、个人不同预期的影响,毕业生的市场平均薪酬不能灵敏地波动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状态,价格作为商品服务市场一个最明显的因素在该市场中受到约束。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状态决定了毕业生一跌再跌的身价。这是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的一个极端体现。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种“活的”具有永久增值潜力的商品,也不肯完全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 3.价值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作为商品的大学生的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二是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三是再发展的潜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是其用人的首要标准,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成绩、证书、学历与相关测试等对此加以衡量,而单个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及再发展的潜力一时无法用面试或其他简单形式度量。排除造假的可能性之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难以全面测定每一个应聘对象的真实价值,或者说做这种测定不具有经济性。然而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整体价值却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平均价格得以反映。理想的市场状态中,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体现其人生价值,用人单位也可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商品价值属性,市场给出的是一个与其整体价值相称的平均价格水平;在供小于求的态势下,市场会提供一个较高的平均价格,这个价格超过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价值。就目前而言,大学就业市场的平均价格是远低于其整体价值的。 二、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主要策略 我们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供需均衡问题时要从市场的国家和市场各相关主体两个层面来加以思考。 1.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鉴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当前态势,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来促进市场按其规律有效运转,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者,应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服务,确保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创建平等的交易机会与就业平台。交易机会与就业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各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自由流通,使大学生这种商品能够按照自身的价值和价格顺利交易,形成一个良性的全国范围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适度扩大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使企业敢于用人、公平用人;改革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为大学生毕业生解除跨区跨省就业的后顾之忧。 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法治建设,维护就业公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法律手段是政府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手段。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各个相关者的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的秩序与效率。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要从立法的高度来保障他们公平就业的权利。 2.大学生就业市场各相关主体优化自身素质。需求方—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以较低报酬扩大比例的形式多试用应届毕业生,在合理的期限后择优录用。这种方式有利于用人单位低成本利用人力资源,也给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上岗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对于所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员,用人单位可在人力资源部建立人才档案,以学校或专业为类别,结合他们实际工作的表现情况,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其质量和差异,从而在以后的招聘中有的放矢;用人单位应与所在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高校保持联系,交流信息,有侧重地寻找适合本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减少招聘筛选的成本;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在统筹本单位人力资源基础上制定中长期人才吸收培养计划,特别是针对特殊的领域和未来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技术项目,定时或不定时的向社会公布其所需人才的类型和岗位不仅可以保证人才供应链的持续循环运转,还可以为大学新生提供择业风向标,向他们透露未来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供给方—高校。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模式必须随社会用人机制(或谓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出现高校育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在如今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下,高校只有适应市场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培养出“畅销”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一要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目前和将来几年,市场上大学生这种商品都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用人单位因此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苛刻条件,再加上我国地区经济的差异和新兴行业、朝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而深化市场细分,剖析市场需求,找准学校定位是保证产品畅销的前提。二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进行差异化经营。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之中,不仅具备与他人同等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且还拥有他人一时难于逾越的特质与优势。这种特质与优势即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产品进人市场的突破点。高校积极进行差异化经营,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其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与接纳。超级秘书网 商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大学毕业生必须树立起自己是产品和商品的意识,积极营销自我。一要低价人市。按理来说,大学生在输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人市场时应考虑成本回收,但是由于其非市场主体地位和目前市场的低价趋势,其不可以也不能够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擅自调高价格。所以,对绝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在当下一个整体低迷的就业市场下,走低价切人再求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现实而理性的选择。二要资源整合。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资源整合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资源整合,因为信息往往存在不对称、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毕业生谁先占有了市场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谁就能取得就业主动权。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必须主动出击,冲破信息的障隔,利用各种途径比如网络媒介、老师、同窗、亲朋、人才交流中心等整合信息为自身所用。三要价值营销。商品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营销其品质。大学生除提高自身进人市场的内在品质外,还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品质,务必做到“形、态、礼、言”的完美统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摘要:就业形势一年严峻一年,且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就业形势空前的严峻。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极大落差和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女大学生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所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调适方法对促进其顺利就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困扰调适 一、女大学生就业困扰的表现 (一)女性生理特点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困扰 例如某师范大学的小雯在大学生城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需要新闻专业毕业生,就凑过去看,发现自己的条件完全符合。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将简历递给工作人员。可是,对方根本不看简历,只是面无表情的摇头。“是不是只要男的”,她忽然想起以前说的某些用人单位的性别要求,果然工作人员很不耐烦地点了头。小雯的这种求职遭遇,被很多专家定义为“女性就业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的年龄段,又是她们结婚与生育的年龄段。用人单位招收女性职工承担的成本较高。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女职工特殊的胜利现象和所承担的人口再生产劳动,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少招聘单位认为最头痛的是,好不容易招到一名出色的大学生,并且进行了培训,但没多久就结婚生育。女大学生工作后遇到的这些问题,必然会对企业正常的工作造成影响。现在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精兵简政,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而男大学生上岗后却不存在这些头痛的问题,所以用人单位还是会首选男大学生上岗工作。由于我国现有的福利政策。女职工的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增加了所在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企业不愿接受女大学毕业生。我国有学者认为,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会增加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减少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需要。当问到女生就业难于男生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是多种原因形成的,根据女生们选择的多少排序,认为是“性别歧视”、“女生的生理特征”、“女生不及男生优秀”等原因造成的。 (二)女性心理特点产生不良就业心理问题的困扰 女生在求职是对学校、父母和亲友方面的依赖性高于男生,依赖学校推荐、父母帮助、亲友帮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女生认为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首要是靠家庭及社会关系,仅有10%的男生是如此看法。自卑心理也是影响女生就业的是一个重要因素,女生就业难已经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求职前已经想到招聘单位不会要自己,增加了自卑感,打击了自信心。此外,有专家认为,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底,这都严重影响到她们顺利就业。具体影响表现如下: (1)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女生往往存在自负心理,就业时易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2)依赖与从众心理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困难,依赖心理较大。有些女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盲目从众,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选择的“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等企业,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分析。 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及心理调适 (一)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 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女大学生的求职技巧 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三)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 (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的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总上所述,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暂时无法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得到完善。女大学生只要知识、能力和终合素质全面提升,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就业也不再困难。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女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女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4%左右。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 1.1安稳与实惠心理 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不会有“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风险,这些思想导致了女大学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偏爱心理。实惠也成为女大学生的普遍价值取向,有部分女生在“大款”、“大腕”面前,放下清高,挽起“款爷”的手臂,把金钱实惠作为人生目标。 1.2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女生往往存在自负心理,就业时易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这种“性别歧视”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将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 1.3依赖与从众心理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依赖心理较大。有些女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盲目从众,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选择的“大企、名企、公务员、外企”等职业,而忽略了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分析。 1.4焦虑与恐惧心理 就业前的一段时间内,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奔波于用人单位之间,心里非常疲惫。加上就业市场上男女机会的不平等,使女生就业受挫的经历更多,造成女大学生精神上紧张,烦躁不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些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女生甚至出现“就业恐惧”。 2产生心理困扰归因 2.1社会因素 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2.2学校因素 高校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2.3自身因素 (1)不正确的自我定位走入心理误区。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2)低职业成就动机导致行为偏差。女大学生虽然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职业成就动机却较低,有些女大学生将人生幸福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将很多精力放在身材、美容、穿着打扮等外在的形象上,而忽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引发心理危机。 3措施与对策 3.1国家和社会应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 3.2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她们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失败,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参与竞争,引导她们正确择业,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3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写作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二、对策与措施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同时从组织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好的建议。 关键字:心理健康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调查研究显示,高校多数大学生择业心理还是比较稳定的、健康的。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有稳定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有健全的意志,果敢、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的认识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现实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适应性良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环境、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择业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不同的择业过程,大学生对择业理想抱有不同的择业期望值,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如:有的毕业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就业地区放在第一位;有的毕业生把单位性质放在第一位等等。在当前大学生多元的择业价值取向中,有两个取向最为突出,一是毕业生普遍看重经济待遇,关注生存条件;二是择业时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当中,除了就业单位待遇外,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发挥。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事业使生命之树常青”,他们懂得只有将职业价值与个人需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认识职业,去认识自己,才能在择业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意识市场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自由选择职业的心态已经成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的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大学生择业意识也市场化了,具体表现在择业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再是毕业前半年左右开始找工作,而是提前一年甚至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和运作;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寻找职位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专业需求状况非常了解,能做到知己知彼,不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成就一番事业。 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促进教育力量整合。 目前,从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看,多数高校的组织机构由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开始《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并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同时通过政策咨询、心理测试、学术讲座、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部分高校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很零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途径分散、单一,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只有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相结合的组织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地、系统而科学地开展。首先,高校应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化、专兼结合、多元化组合的工作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从校领导到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院系部,再到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不同层面、角度、不同渠道开展择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通过各种力量的相互协同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择业的服务体系,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引导,才能推动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逐渐步入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2.加强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准确地把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心理辅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活 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心理健康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通过“大学生恳谈会”、“大学生座谈会”、“个人成长小组”等自助形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启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心理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就业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3.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择业实践适应的不良。只有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来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辅导对策,实施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排除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实践全过程的心理监测与指导,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能力,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容地面对择业求职。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对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抓住“寻岗”这个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存在着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实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四是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自觉地克服和抵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伴随着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普及开展,其教育模式的建立也必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应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教育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行为,积极把握择业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心理资本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内在积极心理资源,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起到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中的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能够促使大学生设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增强对求职情境的掌控,有效抵御焦虑反应,尤其在面对就业压力、求职挫折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合理归因,保持积极心态和持续的就业动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通过全程生涯规划、导师制学习、实践创新、职业体验以及结合就业心理辅导方式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心理资本;自信;乐观;韧性;就业能力 有关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研究最早出现于英国,着重个体劳动者潜在可雇用性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然多以在职人士为研究对象。国内学者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虽然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都比较一致地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获得、保持、发展工作的综合能力(陈勇,2013),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上的集中体现。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兴起以后,FredLuthans等人(2004)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组织行为领域,形成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的概念,随后有关心理资本研究大量涌现。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包含了自信、乐观、韧性和希望四个维度,具有可测量、可开发、可培养的特性。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作为个人内在潜在素质,具有很大相关性,心理资本的可测量、开发、可培训的特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1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内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就业能力的研究逐渐丰富,沈晓梅(2013)、马亚静(2014)、李晓娟(2014)等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展开了理论方面探讨,李金地(2013)王尧骏(2013),师玉生、安桂花(2014)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吴旻(2015)等人研究也发现大学生事务型心理资本(自信、乐观、韧性、希望)对其就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韩菁(2016)等通过实证研究,均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资本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提升自我效能感,树立大学生就业信心 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度,自我效能感能有效减轻压力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提升又将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在现实中,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人往往能确定较高的工作标准,并能主动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将有助于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追求,成为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就业过程的主动性增强,体现在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外在就业压力时,依旧有充分的自信去面对和克服阻力,寻找与自身条件和生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职业目标,避免盲从或者“高不成低不就”的消极就业状态。此外,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意志努力和坚持度,面对就业压力和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在求职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大学生会确信对求职情景的控制力,从而减少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专注于问题和困难上,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利用情景激发出更大的能量来发挥潜能,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1.2开展心理资本开发,增强大学生就业韧性 韧性是心理资本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是个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常常遭受拒绝。研究发现,韧性好的学生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肯定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韧性有助于压情境下的情绪控制和坚持不懈,能有效缓解焦虑,保持心理健康,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比如调整职业期待,改变认知、运动宣泄、重新规划、接受培训等有效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和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途径。而韧性较低的学生在面对求职失败等挫折情景时,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暴自弃、逃避、攻击等。因此,培养高韧性的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困境突破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1.3保持乐观,帮助大学生正确求职归因 在面临失败和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自我去寻找原因。积极心理学家马丁•斯林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具备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通常会做外部的归因,认为失败、挫折都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等外部的因素引起的,而在面临成功和成就时,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个体会认为成功和成就是自我的内在原因所致,而且是长期的,并会影响到其他活动。因此,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个体,在面对外在的就业压力时,会采取幽默、升华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避免压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求职中难免遭遇挫折和失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逐步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帮助他们摆脱求职挫折感,保持积极心态。 1.4体验积极,保持对就业目标的不懈追求 希望作为心理资本的另一重要维度,指的是人的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表现为对目标的锲而不舍;体现在对目标追求过程中的积极状态,从总体来看,希望品质能够促使个体长期维持兴趣、高兴、自豪等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就业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促使大学生个体获得更多的人际支持和就业资源;同时,良好友善、积极健康的持续状态和坚持有序、路径规划的行为特征,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会逐步稳定内化,构成大学生内在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从就业具体情境来看,“个体在遭遇就业失败挫折等负面影响时,对目标坚持不懈的积极状态和锲而不舍能帮助个体更客观地看待失败和挫折,从而更快地调整好培养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貌主动出击”,体现出百折不挠的品质,克服阻碍达成就业目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就业心理资本 2.1全程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希望感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势必要注重对心理资本的开发,做好大学生的全程生涯规划就是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希望感,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我、用专业方法评估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性向等,充分发掘内外在资源,和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就业政策环境等基础之上设立合理且富有一定挑战的生涯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将目标分解,帮助寻找发掘达成目标的不同路径,可能出现的挑战、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解决预案等,当小的子目标达成后,就会产生积极体验,一方面会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认可,提升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会巩固达成下一个目标的期望,增加希望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2.2实践创新开发大学生自信品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让他们在真实而可行的任务中增加经历和见识,“让他们了解职场环境和岗位要求,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交往技能,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创造价值的困难与快乐,培养良好职业素质”。 2.3导师制培养方式促进自主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提供一种创新性的途径,一方面,专业导师能够提供榜样和重视他人的力量,提供大学生模仿和替代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提供实践的情景和真实体验,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研究专题,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进行结果检验和过程总结,有助于自主探索,保持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韧性,导师在这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提升自信。 2.4职业生涯体验开发大学生职业韧性 职业生涯体验周、岗位实习等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多次的演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内心的职业安全感,将这些情景中学习成果可以内化和迁移到以后的就业情境,有助于就业能力提升,另外,帮助学生通过对演练中问题和困境的解决,学会积极的归因模式,改善对自我和就业的期望、动机和外在行为反应,提升职业韧性。 3设计就业团体辅导方案全面开发就业心理资本 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除了从总体上融入心理资本开发方法,还可以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干预方法,基于某个小的就业团体的开展就业潜能开发的方式,通常显得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就业团体心理辅导是常用的一种干预方式,基于积极心理资本理论的就业辅导团体方案设计可以运用心理测评、游戏、互相评价、个人反思、视频观看、制定计划结合的方式,设计游戏导入、自我探索、叙事重构、建立计划等环节设计进一步开发积极就业心理资本,适度设置就业相关的障碍和挫折情境,允许体验失败,并引导个人反思和内省,引导大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心理舒适区以外选择最想完成的事件且制定计划,帮助大学生们分析实现的步骤和找寻有效资源,重点训练学会延迟满足,选择更有韧性的做法以应对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弹性,提升就业心理资本。 作者:阮小燕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ABC心理教育运用 一、ABC理论简述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一种理论,埃利斯认为,人们通常的情绪困扰,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BC理论是心理学上认知疗法的一种,它是通过纠正人们的认知来改善咨询者的情绪体验,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有两个同事一起逛街,恰巧看到另外一个同事迎面过来,但是对方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直接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是这么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又没带眼镜,没看到我们,也可能有别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想:“他是不是还在为前几天的吵架耿耿于怀呢,他现在故意不理我,下一步可能就要找我茬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想法造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下一步可能前者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的这种情绪会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信念中,就有可能产生情绪障碍。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大学生的部分不良的就业心理状态等都是由于认知错误造成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会有促进作用。ABC理论虽然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是理论掌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笔者认为,如果能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进行融合,将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心理辅导的老师是不可行的,辅导员通过掌握ABC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将会大大增强学校就业工作的力量。 二、ABC理论子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就业心理,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在这里不再论述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仅仅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普遍的就业心理不良现象以及辅导员如何运用ABC理论进行教育和引导进行探析。 1、自卑 自卑主要表现为脸红、低头、出冷汗,这些大学生胆小、萎缩,面对就业单位不知所措。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分为重点大学、普通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等,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学生面对毕业院校比自己好的大学生或者条件比自己好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缺乏信心的现象,这些大学生勇气不足,瞻前顾后,缺乏主动争取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学历相对比较低以及农村的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多,女性出现的比例也比较大。自卑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辅导员在面对这些大学生时,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因为大学生的B(信念)出现了不客观,所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的结果C就出现了问题。面对这些大学生的B,辅导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通过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认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长、优势在哪里,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去比别人的长处;另外,还要认清楚现实情况,对于应聘的岗位自己符合的条件有多少,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条件高的岗位不要贸然去应聘,否则失败的次数多了势必打击自信心,而对于符合条件的岗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力出击,并及时总结应聘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等。 2、焦虑 焦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长期担心、心烦气躁、心神不宁,思想压力大,睡眠不好等,严重的甚至对就业表现出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工作等。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让他们认识到,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地焦虑可以让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以及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学生过度焦虑甚至产生恐惧心理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B(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的大学生感觉自己没有竞争的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焦虑。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的信念B——“没有竞争优势,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行纠正,通过自信心的塑造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方面纠正学生的认知。 3、从众 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就业的选择上,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从众心理,表现为:选择大家都看好的热门职业;就业地区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或者大城市;趋向于选择工资高的单位等。这是因为大学生很多人把别人的就业选择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盲目从众。这种从众往往导致大学生扎堆找工作,造成很多人失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等后果。辅导员针对这种情况,同样要纠正大学生心中的B(不合理信念)——“别人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辅导员要通过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自己适合的工作和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来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求金钱、大城市和工作轻松等条件。而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刚开始起点的不同并不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只要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早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4、自我定位过高 这种大学生也体现为自大的心理,他们认为自身条件很好,自我估计较高,在职业的选择上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脱离现实,心态上自高、自傲,盛气凌人。这种类型的很多大学生往往自己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就业单位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十全十美,对于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但是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这种单位是否能够招聘自己。而这种大学生一旦未能如愿,则容易出现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对于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很大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学生,利用ABC理论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我的条件很好,我就应该去那些大型企业”。纠正这种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很多,辅导员可以利用清单法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人外有人”,帮助他们认识到找工作不是要找所谓的“好”工作,而是要找自己适合的和适合自己的工作等。 三、辅导员运用ABC理论的注意事项 现实中,大学生的就业不良心理现象不仅仅只有以上分析的四种,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是受大学生认知因素影响比较大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就业认知因素是指由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主客观因素推理与判断是否正确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而ABC理论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针对以上四种心理现象最为妥当,因此本文不对其他心理现象进行分析。ABC理论本身是心理咨询方法的一种,笔者认为辅导员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讲求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逐步建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只有这样的前提下,辅导员进行的关于认知等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产生效果。当今国内众多学者对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疏导者,但是具体怎么疏导谈之甚少,辅导员还是要经过实践总结掌握方法。 2、ABC理论是通过纠正学生的认知来达到调整学生心态的目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一些客观现实条件等的不可改变性。如,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经过大学将近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确定,每个人的素质是不同的;大学生的性格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也已经是基本稳定的状态等。只有认识到这些,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瓶颈或者分析问题时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如一位辅导员在进行一名自卑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他要通过交谈认识到这名学生的自卑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家庭、自身素质还是其他原因,而家庭条件等是老师不可改变的,这时在利用ABC理论进行疏导时应该把分析的重点转移,而不应该局限于不能改变的现实情况。 3、虽然本文研究的是ABC理论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的帮助,但是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辅导员在运用这个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其他的一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该理论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不一定所有的辅导员都适合使用本理论,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流前,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生搬硬套理论,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 四、小结 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可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和人生过程中的抗挫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在逆境中,控制负面影响,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仅仅对心理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这些就业心理的教育和指导需要和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其他工作如就业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员,就业指导课程等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探讨 摘要:高职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高职大学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就业和需求相对较窄,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增加,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多方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就业教育;岗位选择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模式变化多样,高职大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辅导学生,以宽容的心与企业合作,增强耐受力和自信心,正确定位职业的选择。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高职大学生人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转折点,需要不断完善心理素质,就业指导老师或辅导员老师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开展咨询和辅导。 (一)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不仅关系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当前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有更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存在就业心理困惑,迫在眉睫的是探讨健康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人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调整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三)就业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有利于缓解高职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利于采取相应策略来服务与大学生就业择业,助推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选择的探讨 (一)大学生求职的态度。据调查,大多数毕业生都谨慎,当前就业形势下占54.47%,需要动员相关力量,聚集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健全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具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建立人才市场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发展调控机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专业群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专业和工作关系时,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工作希望尽可能是专业同行,但是不坚持,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可接受,专业倾向于身份,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男性大学毕业生在此表现更加明显,39.59%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就业市场没有对应的专业,85.41%的毕业生认为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是盲目的去企业,到主动了解他们自己的和客观的了解当前图1的就业形势。 (三)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困难。大部分的毕业生仍然选择克服困难,占40.18%,有33.03%的毕业生遇到的困惑,会抑郁,14.29%的毕业生将继续抱怨没有行动,除了12.5%的毕业生选择逃避现实。 三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就业认知的偏见。自我意识偏差是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需求、价值观和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定位,主要表现为自负和自卑情绪,职业偏见主要为偏执心理、盲目屈服心理。当前就业竞争加大,一部分毕业生决定“先就业,然后选择职业”,降低就业期望值,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公司雇用,就甘愿屈从就业,因此一定程度增加了就业压力的盲目性。(2)情绪困扰。包括悲观、不满、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如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状态,沮丧的职业生涯中,会感到无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3)适应社会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盲目从众和比较心理。①功利主义观。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心理上和其他人比较,毕业生的心态往往盲目地追随或遵循他人的建议,职业生涯中盲目的追求高薪的起点,强调职业的功利主义价值。有的大学生往往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状态出发,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多关注其他就业方向,一直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条件的单位,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就业失败。②依赖心理。依赖是指个人长期由依赖习惯形成的心理状态。学生就业的这种心理往往缺乏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责任,没有个人独立决策能力,没有创业精神,但依赖父母或老师、学校,甚至是他人,而不是积极的。这些毕业生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经常有逃避心理和阻力。③个人完美主义观。由于各种社会趋势和概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个人的经济利益,经济薪酬和工作环境作为主要条件的工作,不考虑他们的理想和社会的需求,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就业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追求完美的工作,要求雇主满足工资、住房、地理位置的所有要求,要求有完美发展的空间需求。一些学生雄心勃勃;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的就业预期和力量的定位过高,过于理想主义,导致重复的挫败;在求职的过程中,或因为他们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必须再就业。④寻求稳定心理。大多数毕业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工作倾向于选择一个稳定的职业,盲目追求简单、稳定、高工资、好工作,而不是选择冒险、富有挑战性的职业,缺乏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然只有稳定,人为地为就业路径增加设置障碍,导致就业困难。⑤侥幸和懒惰心理。一些毕业生缺乏完整职业规划在找工作,主要依赖侥幸和懒惰心理。一些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可以不去验证;不能进行综合研究和自己的理解,依靠假简历提供虚假信息。一些毕业生虚构获奖证书和等级考试证书、社会实践经验和干部经验,一些毕业生在采访中吹嘘自己,在实践评估或试验的结果显示了原型。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为新大学生就业心理导致一些心理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要培养他们吃苦耐老,到基层边远地方就业的准备。(1)树立继续学习心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未来的社会注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因此,一些高职毕业生为了有一个高起点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会选择升级本科或研究生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一些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选择继续学习,以适应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需要,希望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2)明确“就业优先”的心理。所谓的就业优先,是找到一份工作,自力更生,也就是说,第一次就业是职业选择。这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的现实选择,是最理想的心理反映。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是非专业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由于专业限制、工作经验和其他因素,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要求大多数的毕业生有就业优先心理,找一份工作,自力更生,所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经济形势改善,然后实现第二个就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成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是注重个人人格发展的。 (四)关心爱护学生,妥善分析学生就业创业心理 有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来满足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心理需求,以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通过网络等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学校,一些政府和社区提供一些帮助,为实现自己的事业,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加强学校就业心理健康机制建设 如辅导员要管理好一个年级,管好年级里的每个班级的就业心理健康,要培养这个集体的凝集力,一直不断前进,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真正融入学生中间,理解他们,他们才会信服你,把你当作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以做一名幸福感与责任感并存的辅导员。总之,通过对高职学院的毕业生对就业去向、就业态度、就业地区和单位的选择、就业压力、就业心理指导等方面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需要积极引导。高职学院的毕业生需要积极了解人生和未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扩大社会交往,先就业,后择业。学校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辅导员需要将就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在就业问题上,学校、家长、企业还有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正确感官,这个问题也需要四个当事人的努力使之更加完好。 作者:刘萌萌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分析 摘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入手,在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系统地分析数据来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这些心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后果,旨在通过科学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为了避免未来新型问题的发生,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三个方面开展大学身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案:一是社会方面,二是家庭方面,三是个人方面。 关键词就业压力;心理问题;职业价值 1概述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就业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社会、家庭、个人都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只是在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父母的儿女不切实际的期望太高,学校家庭分配的作业太重,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1.2研究内容和意义 运用实证科学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应当如何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如何为获得就业的顺利做好心理素质上的准备,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旨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并对今后的社会就业的趋势发展作出预估,以防将来出现更多的问题,并提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统计调查分析 2.1调查问卷的总体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于2016年2月20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随机发放,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问卷共发放52份,全部为网络调查问卷,实际收回5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2份,无效问卷为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统计调查的基本分析 根据表1和表2调查表明,80%的人选择了就业,28%的同学想要创业,9%的同学想要出国,总的百分率已经超过100%,说明很多人想要尝试不同的道路,表明他们已经做好了自己毕业意向失败的心理准备。也侧面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毕业意向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根据表3所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的培养对策建议 3.1接受客观现实、正确定位自己 在表3中显示,“来自社会的压力”这一项有63%的同学都选择了,“自我期望太高”也占答题人数的44%,而“看见同学朋友找到了工作,自我感觉受挫”的同学也占了答题人数的30%,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承受力对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要从长远的发展去看,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现在的社会看似就业形势很好,也有很多的新机遇和机会摆在大学生面前,但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把握的不够到位,总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到现实就业形势的残酷。任何人不会一开始就立马获得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因此一定要学会接受客观事实,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今的就业形势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太高,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当你有职业可供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一个相对理想的职业,在职位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拓展视野,最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适当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一部分大学生还可以放开自己的眼界,在一些冷门的产业或者地带,发现新的发展机会,并为之努力奋斗,说不定就成为了以后新兴产业的先驱者,取得自身事业的成功。表3表明,“自我期望太高”占到了答题人数的44%,这已然不是一个小比例,说明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上依然有很大的问题。 3.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出击,抓住机遇 在表5中,依然有32%的人在“你觉得你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这一问题上选择了“说不好”这一选项,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质疑。传统的观点认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就是人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对于现在的人而言,基本生活需求早已满足,转而满足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成为了工作的目的,例如满足人们的交往、归属、责任的需求,因而在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位职业发展道路,应当看到职业价值对自身发展的重大影响。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学会了解自身特点,多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多去一些招聘的现场,根据招聘条件认识自身不足,再次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表4表明,约60%的人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有欠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认识到欠缺就需要我们去改善欠缺,以便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机遇总是稍纵即逝,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从而错失良机。要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发现就业机会的时候主动出击,不能优柔寡断,要有不怕失败的闯劲。 3.3直面求职挫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求职路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比如自身能力不够,所学专业不对口等,这时候委屈的情绪就会涌上心头。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只委屈或者发牢骚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调整好心态,直面就业过程当中的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其实就业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可以在就业遇到挫折的时候重新认知自己,找出之前认知的偏差,通过求职过程完善自己的性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求职中难免遇到挫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冷静地对待遇到的问题,客观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改变求职策略,学会自我安慰和调整。 作者:左小利 母巽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学院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传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心理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积极潜能的开发。本文基于就业心理调查问卷,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视角,培养大学生积极品质,从而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被广大网友热议,国内最早系统论述“幸福”的理论源于《尚书•洪范九畴》中的“五福”“六极”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阿瑞斯提也对“什么是幸福”做了详细的阐述,可见幸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近年来,西方的科学家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有关幸福的科学,即:积极心理学。2000年1月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积极心理学这门新的学科形成。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传统心理学将焦点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丧失上,较少关注个体的韧性、资源和更新能力。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给出了积极心理学理论概念的“精髓”,即:“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困扰做出新的解读,同时主张以个体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个体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它的研究目标是,实现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实现从修复心理疾病到构建人类的积极品质的转变。它倡导用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的帮助个体积极、幸福生活。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为了解国内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观念,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对江苏省部分本科高校2016届、2017届毕业生1200人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生。问卷从个人基本情况、就业心态、就业认知三个部分展开,共计包含50道题目,主要从自我认知、就业观念、求职方式、就业心态、就业服务等方面维度综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调查结束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092份,有效率91%。本次调查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可以反映江苏省内多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结合《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下面从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即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观和就业心态进行解读。从认知层面上分析,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动机较为功利和现实,缺乏奉献意识,就业过程中不能精准定位,但同时一部分大学生能准确认知,注重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就业观念呈现多元化。[1]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积极主动查找就业信息,参与各类招聘会和网上求职,少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就业意识,存在“依赖”和“从众”心理;[2]从情感层面上分析,即将走出象牙塔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大学生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面临着多种剧烈情感层面的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会伴随着就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情感层面上存在焦虑、自卑与自负并存、攀比等现象;[3]就业层面的意志是指毕业生自觉地确定目标,积极求职,克服困难,实现就业目的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毕业生时刻充满朝气与活力,能在遇到挫折与压力时从容应对,不断拼搏,最终成长成才。[4]然而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善于应对挫折、缺乏恒心、存在惰性等方面。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策略 传统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部分同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上,而忽视了更广大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思维,由“消极”走向“积极”、由“解决少数问题”向“注重多数发展”转变。第一,心理健康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开展情绪调节。随着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更应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大学生情绪体验,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认知。首先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心理健康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引发大学生开展积极认知和心理活动的“钥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令学生充分信任的引导者角色,充分保证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流露,敞开心扉,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和情绪体验。其次教学环节设计是心理健康课程的重点,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应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列为同学们创设情境,通过启发式、感悟式、互动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助人、自助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充分自主探索、与同伴协同探索的“学习空间”。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摒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灌输、说教等显性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课程环境有机融合。第二,积极心理学专家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积极情绪的有效活动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贴近大学生活、贴近就业实际,在实践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高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模拟招聘、专题讲座、团队讨论、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积极体验,提升技能,同时遵循“隐蔽教育的原则”,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体验中心理得以升华。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活动反馈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态,及时向学生反馈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情况,有目的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体验。第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在团体氛围内个体通过人际交互,与团体成员开展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索、调整改善等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个体在团队中良好的适应与发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有关就业知识和社会体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大学生在就业时树立正确的目标,对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充分认知,从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塑造积极心态。第四,积极心理咨询注重对积极的培育和不断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传统的心理咨询中,治疗的目标在于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而积极心理咨询重点在于发现个体身上的潜力和自助能力。积极心理咨询常利用一些故事与求助者沟通,这些故事一般不与来访者内心观念产生直接冲突,而是从另外的角度作出积极的解释,目的使来访者在积极想象中重新思考自身的行为和观念,并进一步建立新的积极观念和行为模式。 作者:孙文静 罗俊
大学心理论文: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训练;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16项人格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名,对照组56名。研究组给予认知技能、系统脱敏、人际交往训练16 w,并于训练前、训练16 w末和停止训练24w末分别采用16项人格测试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理训练16 w末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与心理训练前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研究组停止训练24 w末16项人格测试量表二级指标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 心理训练在短期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人格的改变无直接影响。 【关键词】 心理训练;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16项人格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加之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体育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1]。为此,作者对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某本科院校体育专业104名大一新生,随机分为研究组58名,对照组56名。排除有心理疾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认知技能、系统脱敏、人际交往训练16 w,并于训练前、训练16 w末和停止训练24 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中科院心理所修订的16项人格测试量表(16PF)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心理训练前后与对照组SCL90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1显示,研究组经16 w心理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与训练前比较其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对照组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表1 两组SCL90评分比较(略) 注: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2 研究组停止训练24 w末与对照组16PF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16PF评分比较(略) 表2显示,研究组停止训练24 w末16PF二级指标检验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感、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3 讨论 本测试结果显示,经16 w心理训练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分的降低。说明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与文献报道一致[3~6]。提示高校体育教师除了具有体育教学技能外,还应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常识,并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改善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干预方法。 在停止训练24 w末经16 PF二级指标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成就感、创造能力、新环境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理训练对人格的改变无直接影响。在教学中采用何种训练方式能达到心理干预训练的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大学心理论文:试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 论文摘要: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其独特性,通过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卡特尔16PF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归纳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根据人格理论分析了贫困生人格的成因:生活状态落后.见识有限;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成熟动机强烈,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教育管理对策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为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贫困,他们来自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疾病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从而出现了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的“双困生”。由于心理能量不足,贫困生容易产生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等心理过程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学习生活效率降低、社会功能受损等负性变化,严重影响了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经济上给予了贫困生很大的帮助,但在我们工作中仍能感受到贫困生精神状态的低落。因此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而且要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精神扶贫,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精神压力。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从九江市四所本、专科院校各个年级的学生中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400名贫困生(月个人消费总额低于九江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40O名非贫困生,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量表fl6PF1进行统一测试.发放问卷各400份,回收问卷贫困生368份和非贫困生392份,问卷有效性分别为92%和98%。数据统计采用W_I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和SPSS软件包。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人格因素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16PF值如图l所示 从图l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贫困生在有恒性(G)、忧虑性(O)、独立性(Q2)、自律性(Q3)四个方面分值高于非贫困生,而在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敢为性(H)、世故性(N)、实验性(Q1)六个方面分值贫困生低于非贫困生。通过统计分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聪慧性(B)和敢为性(H)两个方面差异显著.其显著性小于0.05,而在兴奋性(F)方面显著性明显,其值小于0.01.表明贫困生较朴实,做事审慎、保守,甚至有退缩倾向。 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次级人格因素。比较卡特尔教授在研究人的l6种个性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有4个次元素可以进一步诊断人格特点根据卡特尔的次级人格因素分数的计算公式.利用图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次级人格因素从图2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内向与外向方面与非贫困生差距明显,其显著性差异小于0.05,表现在贫困生相对较内向,在人际交往中不主动,甚至缺少自信。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成因 社会心理学理论表明.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或相似的生活环境中的人会形成相似的人格特点笔者采用访谈法结合人格理论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特点,归纳出影响其人格特点形成的几点因素: (一)生活状态落后.见识有限 本研究贫困生群体中有3O5名来自于农村.其中164名来自于边远山区.这些地区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生从小见识少,对有些新科技不了解,没掌握:另外,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所以进入大学后,贫困生在聪慧性方面与非贫困生有一定差距。同时,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兴奋状态较低 (二)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本研究贫困生群体中有313名来自于多子女家庭,其中195名同学表示父母由于家庭压力较大.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致使他们从小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不自信。为了免受伤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偏内向,极易产生自轻、自贱、自畏等自我意识的偏离,行为上也往往表现为退缩:还有65名同学表示习惯于用不平衡的心态面对一切,他们在交往中不能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叛逆的行为既伤害同学间的感情.又挫伤本人的自尊心.形成人际危机:另外.经济上的拮据也往往限制了贫困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客观上强化了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 (三)成就动机强烈 在访谈中有310名贫困生表示.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使他们更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更早产生了为父母分忧的想法.并有强烈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动力,也就是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在高校里,贫困生在自立、自律、有恒性方面要好于一般同学,他们更能吃苦,更有韧劲。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对策 (一)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 “扶贫先扶志”,在努力加大对贫困生经济扶助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在充分了解掌握贫困生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要对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如笔者在此研究其间。吸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2名。参与成立本校以贫困生为主体的“自强社”.“自强社”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也通过社员们的自助、助人、服务社会等模式.将他们的个人需求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把当前的困难与远大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教育他们正确看待和认识贫困.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面对现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够成熟的为自己定位,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二)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接受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势.又看到自己的内在长处笔者对学生进校后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筛查,并对其中有自卑感、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贫困生进行约谈,予以特别关注,让贫困生感觉到他们是备受关心的在学校层面通过点面结合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如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为了使贫困生打开心扉。笔者组织贫困生开展一些以他们自身为主角的活动,如“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资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困难群体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使贫困生从内心融入社会群体.逐步消除孤独感.并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奉献才华,升华自我。 (三)开展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训练 笔者针对贫困生人际关系能力不高、乐群性分值低、较自闭等心理特点,尝试开展了一些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团体训练如在“肯定性团体训练”中.要求贫困生合理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寻找消极的自我意识.然后运用自我辩质训练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最后通过角色扮演法及各种社交技巧的训练.变通方式.实现认知重建一位同学在参加完“信任之旅”活动后表示.能信任别人是温暖幸福的.被人信任是自豪的.给别人一份信任.给自己一种责任.人与人之间相处就会更融洽可见.贫困生在团体训练中能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并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爱.进而提高了兴奋性.增强了信心.学会了与他人积极相处.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帮助贫困生从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尊和自信 从自身实践中增强自尊和自信.不仅在学习方面努力,而且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的意义不只在于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使贫困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克服困难.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笔者研究其问.尝试在学校勤工助学群体中组织开展“十佳服务标兵”、“意志坚强好青年”、“逆境中的英才”等评选活动,使贫困生认识到,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懂得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财富,自身具有的如坚韧、勤奋、吃苦耐劳等品德都是自己独有的美德:认识到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不要盲目通过追求成绩来满足自尊的需要.学习能力的获得、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等都是学有所成的体现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笔者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经常遇到贫困生因为老师一句伤害性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如“这个老师从来都不关心和过问我的学习”.“这个老师看不起我”等。因此笔者认为要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引导师生以平等的心态看待贫困生,不歧视、多理解、多帮助贫困生,减轻贫困生的贫困感和自卑意识,改善班级、寝室等小群体的人际关系对于贫困生来说.小群体密切的人际互动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在小群体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并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来优化这种人际关系.这对于调适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增强其交往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发动师生扶助贫困生.形成全员助困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积极倡导爱心助困活动。从经济、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贫困生,唤起全校、全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心理论文:试析篮球活动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作用 论文关键词:篮球 体育运动 情绪障碍 论文摘要:针对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以篮球活动为手段的运动处方,规定锻炼者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要求,向锻炼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 1篮球活动的特点 篮球活动是球类游戏演变而来的,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组织几个人进行全场或半场的比赛,在比赛中,如果投篮命中高或运用多种投篮技巧,那么参与者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极大的乐趣,从而驱散了不良情绪的困扰,若能经常这样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开朗乐观,则能调节情绪,克服心理障碍。 2调适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 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动机特征、感情色彩、态度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如果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有害的偏见、错觉,会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嫉妒、猜忌、报复等心理。针对忧郁、猜忌、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进行调适的运动处方:10 21分投篮比赛法:在罚球线上投中得5分,若球落地反弹后接球继续投篮投中得3分,而后球不经落地接住投中得2分。累计得分21分为赢。若一次性投中5,3,2分则为满堂红,可以奖励再投一次。违犯规则的则不计分。“两打一”或“三打两”半场比赛:在半场上,由一名或两名队员组织防一名或三名队员组织进攻。投中篮后,进攻和防守相互交换。采用以多胜少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投篮的成功率。③投篮升级比赛:以球篮中心到地面的投映点为圆心,以此圆心到罚球线的距离为半径画两个半圆弦线,构成投篮升级比赛区线。在北边线上画A,B.C,D,E 5个标志点,分别投篮成00,600,900,1200,1800,每个点为升级点,要求队员5名逐一投完五个点,先投完的队为胜。 3调适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运动处方 运球投篮接力比赛:这种方法要求多位同学参加。将所有同学按人数均匀分为两组,同时在底线上开始运球上篮,投中后才返回投另一个篮筐,投中后交给下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先完成,输的队绕运动场跑一周。组织男女混合的全场比赛:要求参赛队由三男两女或四男一女组合参加.其他的同正规比赛规则一样。 4调节意志品质障碍的运动处方 “三分球”或“两分球”投篮比赛:与同伴比赛,在三分线或罚球线外看谁能将球投中,输者罚做“俯卧撑”。“三对三”或“二对二”轮换赛:进行三人对三人或两人对两人的对抗赛,看哪组先投中五个球。输队下场,换另一队上场与胜队比赛。投篮.时抗赛:可由四人参加,两两一组分为甲、乙两组,要求在罚球线上投篮。甲1首先投篮,投篮后立即去抢篮板球并把球传给同组的甲2,甲2接球后立即投篮,然后去抢篮板球传给甲,如此反复下去直至规定时间。乙队同样进行,比较两队投中球数,投中次数多的组为胜队。如此投篮对抗方法进行三轮或五轮实行三打二胜或五打三胜制,最后决定胜负。 5讨论 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组合。不同思想基础、动机特征、感情色彩、态度方式,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如果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有害的偏见、成见甚至错觉,会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r’一”。由于大学生心理或生理条件的限制,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他们追求理想,但容易脱离实际,陷人空想,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往往不顾客观条件,不善于从现实情况出发,固执己见,急躁冒进,滥用体力与精力,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增多以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恼、苦闷、不满甚至绝望,导致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习效率、生活态度、自我评价。 篮球活动是一种需要体力和智力进行的游戏活动,因此运动量宜从小到大,尤其是有严重身心疾病的同学不宜参加剧烈的对抗活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锻炼在每周两三次,每3个月为一个周期。 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比赛中要求体力和智力的投人较大,而且得分和失分的偶然性很大,造成输赢的不稳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败不馁,胜不骄”的心态,正确看待胜败,通过努力、再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通过篮球活动可以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培养顽强、勇敢、坚毅一、机智、自制、艰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大学心理论文:试析大学生心理特点与高校政治理论教育 论文关键词:心理特点 政治理论学习 政治理论教育 论文摘要: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来说,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和改善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乃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政治理论教育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却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政治理论教育之所以缺乏实效性,其中原因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特点,来探讨怎样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以提高其实效性。 一、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学习心理会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1.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在认知、情感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按年级将大学生划分为大一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三个群体。在政治理论学习中,这三个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反应。 大一学生刚人校门,多数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印象还停留在纯粹的政治常识记忆上,易产生枯燥感和距离感。但此时他们对学校和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学习上具有盲目性,会顺从学校和教师的意愿努力学习,视理论学习为任务,对待政治理论只能以知识接受的方式加以接纳,很多学生不能联系自身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学习仅仅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角色转变,到了大二、大三时,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选择性。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但还不够成熟,处于由分化到统一的转折期,自我意识中理想成分较多,“理想我”在自我意识中处于优于“现实我”的地位,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高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由于上述原因,他们有很强的向往自由和民主的意识。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他们急于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却又不明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时存在着立场不够坚定、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不能认真分析和领悟社会主义目标的客观性、实现途径的现实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从而追捧所谓的“共产主义空想论”。而另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认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假、大、空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到了大四阶段,现实的就业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他们对“现实我”的关注要超过对“理想我”的关注,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职业走向和未来发展。他们看待社会现实多从自己是否与之相适应的角度着眼,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切关注会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动机,因此多数人能够用相对客观的视角,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学习理论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能够在一定深度上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对个体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大四阶段的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也不同于大一时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他们能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更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正确性。 2.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各专业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据王滔、张大均、陈建文等人对重庆、厦门、广州三市2 54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适应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方面,理科类大学生比文科类大学生差,文科类大学生比工贸类大学生差。 而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同样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尤其表现为文科、理科大学生学习心理之间的差异。理科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认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待政治理论学习的情感倾向和态度都会不同于文科类大学生。他们对政治理论能全面把握、深刻理解,但由于其专业特点,他们不懂得政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内容上关注的主要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下,他们可能被动地学习政治理论,但这些政治理论很难进人学生头脑。 文科类大学生在思维上习惯于将社会生活实际与社会科学理论相对照,并据此对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理论分析,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但与理科学生相比,他们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他们更富有激情,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往往带着主观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他们有很高的自觉性,有来自内部的情感驱动力,并且在学习中善于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融合,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但在对待某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方面有时可能会片面化和感情化。 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王滔等人的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存在学校类型之间的明显差异,但在自我特征和个人定向适应性方面,重点大学的学生与普通大学的学生明显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来自过去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当前和未来的心理预期和价值判断。相对而言,重点大学的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成就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往往强烈,他们中的大多数自信心较强而且有远大的抱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往往表现出积极、主动和灵活的特性,能将政治理论创见性地内化,并进一步运用。 一般普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心理预期和自我评价要低于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会产生很多困惑。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不易把握方向从而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一贯性,难于灵活地将理论与自身及社会实际联系。他们对政治理论大多持接纳态度,但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对自身不满,转化为对他人、社会的不满,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也有排斥心理。 4.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特点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过程中,除了上述因年级、专业和学校层次的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心理差异外.还存在着可能因性别、学生来源地的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 男女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专业能力以及成就动机、认知模式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心理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明显表现出灵活性和固定性、创造性和接受性、针对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男生更能灵活掌握和创造性地应用理论,并有针对性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而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学生之间,也往往因为其成长环境、接受教育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但方法不够灵活,对政治理论的领悟也较慢,他们态度偏向平和,不会像城市和富裕地区学生那样富有政治热情,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理论的理解却会更深刻、更本质。城市和富裕地区学生创造性和灵活性较好,对政治理论的接受和掌握更快,并且能更好地将理论与自身及社会实际相结合。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情感,一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论学习,但在对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上可能略逊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一筹。 二、因材施教,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教育 在《矛盾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为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不同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质的方法加以解决。在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1.高低相别、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时不同的心理反应,对他们应区别对待。首先,对于大一学生应使其明辨是非、明确正误,着重培养其独立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让其意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改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其次,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使其深刻理解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全面把握理论。要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积极探索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安排专家辅导、答疑。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其将学习中的新体会、新观点、新创见收集起来进行交流,在交流和创新中达到思想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再次,根据大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更进一步使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研究、研讨为主。针对政治理论中某些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充分查阅资料、深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以研带学,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2.文理相分、扬长避短 理科类大学生理性思维较强,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提出问题,针对政治理论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深人思考,以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从而激发其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内部的情感驱动力。针对文科类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较浓,有强烈的学习激情的特点,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打破保守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融合,在高度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中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例如,安徽师范大学发挥邓小平理论自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中穿插自讲、互评、擂台辩论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科学理论并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学习和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应着重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以把握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献,提升他们的理论功底,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 3.区分层次、把握力度 相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一般而言,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理论功底要薄弱一些,表现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其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较之重点大学的学生也存在差距。对于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他们自身主动地学习、钻研,自行组织“学习论坛”之类的活动,组织演讲或辩论,尤其对于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对于一般院校的学生,首先应着眼于其理论功底的提高,教师应联系实际上好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分析政治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让学生了解各种理论的科学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社会生活中生动真实的材料,用理论去分析社会生活,用生活实际去论证并进一步加深理解理论,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着眼差异、情理并重 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规格的专门人才,各种人才的培养规律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时应着眼差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公式化。为增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理论强化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但政治理论教育不能满足于形式主义、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应注意运用情感的力量来吸引、感染、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关键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的“感恩和责任教育工程”,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家人、对学校深厚的感情,来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节假日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沿着共和国的足迹”“高举光辉旗帜、实践‘三个代表”,“科技文化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和领悟正确的政治理论,增强对理论的感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对高校情理并重地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有很大的启发。 三、结束语 深人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当前,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并未达到理想化境界,提升其实效性是一个待解决的课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影响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根据大学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对增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心理论文:论有氧运动对增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研究 [论文摘要]健身跑活动这种有氧运动能活动人体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氧运动不受场地、器材、季节限制,大学生做起来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宜广泛开展。高校在积极开展有氧运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有氧运动;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l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身心健康对培养人才、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利用体育中的有氧运动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寻找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健身方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就体育中的有氧运动对增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氧运动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锻炼方式、方法予以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08级八个系的大学生800人,涉及经济贸易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电子工程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旅游与涉外事务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2.2测试过程与研究方法 2.2.1测试内容与过程 上述学生进校后经本学院校医体检后均符合相应医学要求,无器质性病变。随后对上述大学生进行了UPI(由日本筑波大学提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问卷测试和晨脉、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身体素质的测试。UPI问卷测试由主试者宣读指导语后,学生独立当场填写,约15分钟内完成交回。共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790份,有效率为98.7%。身体素质测试由我院体育教师担任,均按照相应的测试要求进行。上述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每天早上的晨练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活动内容为健身长跑,不限定跑速和距离,量力而行,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跑,但每次最少要跑完1500m(或慢跑2O分钟~30分钟),每周5天,每天2次,锻炼时计间3个月。完毕后同样进行了UPI问卷测试和上述身体素质测试。共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794份,有效率为99.2%。 2.2.2研究方法 将上述测试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并作综合性的逻辑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1有氧运动对大学生躯体的影响 UPI问卷的躯体类问题在有氧练习前后呈现出差异,可见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经常参加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引导,向大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介绍有氧运动的一些常用方法技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塑造大学生健壮的体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 3.1.2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从情绪类问题的统计对比不难看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见表1)。在有氧运动中,人体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在大脑皮层形成大量的兴奋灶,使得情绪高涨,直接给大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这种由生理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在体育心理学上称为“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1]。当大学生在学业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或失败时,通过有氧运动可将自卑、忧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从而实现移情效应,减轻心理压力。 从人际关系类问题的统计对比可以看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有氧运动前后呈现出显著差异(见表2)。就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需要在其人生构架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练习项目,他(她)们总是与一定的学生群体发生着联系,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满足交往需要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团结友爱的进一步交流中克服孤独感,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学会互相帮助、以诚待人。 3.1.4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神经症的影响 有氧运动可以促使一些患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学生改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排除自卑、抑郁从而表现出自信、坚强、充满活力[2]。体育锻炼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易接受、见效快、无副作用、反弹小和便于自我调节等优点。根据美国学者Kyan的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氧运动能够引发神经递质B一内啡呔等内源性阿片酞物质、儿茶酚胺、5一HT等的含量发生改变,导致运动中的情绪高涨,干扰、破坏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维持心理平衡,消除患者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的效果。 3.2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三个月的有氧练习,大学生的晨脉、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生理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见表4)。从晨脉看,实验班学生出现心动“徐缓”现象,当然仅从晨脉还不能完全判定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增强与否,只有给机体一定负荷,观其变化情况,才能作出真实的判断。肺活量提高,说明肺呼吸功能和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最大吸氧量是反映氧运输系统机能潜力的综合指标,大学生的氧运输机能通过有氧运动得到了显著改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有氧练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有氧运动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有氧练习对于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具有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有氧运动在维护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方面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有氧练习能活动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特别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等,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强体质,特别是提高不同年龄段机体有氧代谓}功能的有效运动形式。 4.2建议 有氧练习易于参加者掌握,方法简单,不受场地、器材、季节性条件限制,是一种简便、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高校体育老师应当积极开展有氧练习,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有氧运动。高校在积极开展有氧运动的同时,也应注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运动能力展示的平台,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成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大学心理论文:关于一例大学生焦虑情绪心理咨询报告 论文摘要:本案例运用空椅子技术和认知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的大一新生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一系列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改善了求助者睡眠状况。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论文关键词:焦虑情绪;空椅子技术;认知疗法 一、来访者情况介绍 (一)基本资料与测评结果 张某,女,大专院校一年级学生,20岁。身高1.60米,面色憔悴。小张独自一人走进咨询室,衣着整齐干净。神情紧张,愁眉不展,谈话有些拘谨忧虑,精神状态显得低落。神志清楚,说话条理切题,性格内向。目前,张某在大学里只是和宿舍同学比较亲近,朋友不是特别多,还没有男朋友。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亦无精神疾病史。对其进行心理测量,结果如下: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测验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项目是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1,标准分为63,属于中度焦虑。 (二)个人陈述 小张说,最近一个月她感到特别心慌,睡眠也不是很好,差不多将近一个多月没有好好睡过觉,每天都在一种恐慌的情绪中度过,上课的时候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时候,也常常很烦躁。其他的文娱活动更是没有什么兴趣。小张说她近来十分害怕“死亡”这个话题,整天胡思乱想,站在高楼的走廊上,就担心自己会掉下去,坐在公交车上就担心自己会忽然跳下去,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而忽然死去……此类的问题一直缠绕在她的脑海里,经常感到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有时候手脚都会发抖,吓出一身冷汗。 在我的引导下,小张慢慢叙述了对她影响比较大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她小学的时候,她的一个同班同学因为忽然肚子疼而被送进了医院,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同学就再也没有出来,很快传出了死讯。这让当时还年幼的她十分错愕,感到人的生命原来是这么的脆弱,可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彻底消失了。第二件事情是有次暑假放假在家,奶奶让她去搬了几个西瓜回家,瘦弱的她感到手臂酸疼。当她回到家后听奶奶说家里的一个亲戚去世了,她忽然感到全身僵硬,从手臂到全身都发麻。她说这个亲戚在她印象中身体一直不错,想不通为什么他忽然就辞世了。这件事情过后她得了种怪病,全身都没来由的疼痛,但是全身检查又没有什么问题,一段时间过后,这种怪病又莫名其妙地没了。这让她感到人的身体似乎不受自己控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第三件事情是对她刺激最大的一件。中学时候,同宿舍的一个原本十分开朗外向的女孩子忽然辍学了,离开学校前,这个女孩对同宿舍的另一个她的好朋友说:“我不想读书了,你家庭比较困难,我出去赚钱给你交学费。”这个女孩辍学后,大家就失去了她的消息,几个月后她们看到她的母亲来学校,才知道这个女孩跳河自杀了。她的母亲显然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她来到学校对小张的那个舍友说:“都是你害死我的女儿,你跟我回家,给她磕头认错!”之后,她们几个同学都来到了她家,亲眼看到了她的母亲抓着那个无辜的女孩,让她磕头认错,也亲眼看到了原本熟悉的笑脸变成了桌子上的一张照片。这件事情对小张的影响十分大,她久久不能走出那种惊恐和悲伤的情绪,带着这些事件的负面影响,她走入了大学的校门。最近,当她再次听到大学生跳楼、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这样的消息后,整个人崩溃了,她对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感,认为自己的生命也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从此惶惶不可终日。 二、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易受暗示的人格与内向的性格特征 从小张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到小张情绪的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这说明小张本身的人格特征具有“易受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格特征具有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缺乏主见,情绪波动大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暗示,加上小张的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受到暗示后,心理能量大量在内心积聚,无法释放。在躯体上表现出来就是查不出生理病症的躯体疼痛,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 (二)接连发生的生活事件 心理学中有一份很重要的评估人心理健康的量表就是“生活事件量表”,其中列举了对人心理健康损害较大的一些生活事件。同时,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频率也不可忽视。我们从小张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接连发生在她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忽然辞世的事件无疑对她的刺激很大,形成了“继发性的压力源”。经历了应激事情之后,她的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地疏导,很多错误的认知观念没有得到及时地纠正,这就导致很多负面情绪与消极观念的累积,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死观教育的缺乏 据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五位、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指出:自杀率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是空白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倡导在教育中引入生死观教育,向学生倡导一种热爱人生、尊重生死、正确看待死亡的教育,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他们热爱人生,以期为学校预防青少年自杀寻求一条新的途径。 (四)合理宣泄情绪技巧的缺乏 小张在每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之后,都不会选择找人倾诉或者其他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而是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一个人独处,一个人胡思乱想,渐渐地她与朋友的关系也越来越疏离,同时自己使社会支持系统丧失了为她及时减压的功能。合理宣泄情绪的技巧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而言,更应该加强这方面技能的培养。 三、心理咨询的过程 针对该学生的情况,我与她共同制定了心理咨询的方案,并积极地争取她的配合。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我为她做了四次的心理咨询,具体过程如下: (一)第一次:问题的评估 在第一次的咨询中,我主要倾听了小张对她的困扰和烦恼的倾诉,在她的叙述中,我又引导她对一些关键性的事件做了具体的阐述,从而使我对她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为下一步采取具体的方案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次:空椅子技术 在第一次的会谈后,我发现,在几件对小张影响较大的事件中,中学发生的那件舍友自杀的事件对她的影响最深。因此我从这件事情入手,帮助小张打开心结。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我采用了“空椅子技术”帮助小张完成自己心里未完成的愿望。在咨询室中,我在桌子的两边摆了两张空椅子,一张象征着自己,另一张象征着那个同宿舍的同学。当她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就用自己的口吻对对方说出所有自己想说的话,当她坐在对方的椅子上,就用对方的口吻对自己说出所有她可能会对自己说出的话。在征求她同意的情况下,治疗正式开始。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小张表现的十分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时,她哭得泣不成声,把压抑在自己心里好多年的话全部都说了出来,其中有对对方的想念,对对方选择自杀的不解,对另外一位无辜受牵连同学的同情等等,当她坐在对方的椅子上时,她以对方的口吻说出了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以及自己对大家的思念,对自己的好朋友无辜受牵连感到内疚。可以看出,其实在小张心中,她并不是真的认为对方是无缘无故就选择自杀的,而且以她对朋友的了解可以推测出她选择自杀的原因。但是在情绪的压一下,她并没有让这些理性的想法占据自己的头脑,反而是让那些不理性的想法,如“人就是会莫名其妙地选择死亡或者死亡”这样的观念充斥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坐在对方的椅子上,事实上是给小张一个换位思考的机会,让她梳理自己的想法,疏导自己的情绪。在经过几轮对话以后,我让小张对对方做个告别,说出自己心中的祝愿。同时也让她代表对方,对自己说出希望和祝福。小张坐在对方的椅子上时,对自己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地生活下去,我一时糊涂才做错了选择,你们一定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不要再为我担心,更不要为我内疚,否则我也会很不安,我永远想念你们,保佑你们!”在说完了这些后,我紧紧地给了小张一个拥抱,抹去她脸上的泪水,告诉她,要像朋友说的那样,坚强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在这次的治疗之后,我还给小张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小张回去后给那个受此事牵连无辜的那个朋友写封信,帮助她疏导情绪,帮助她重新站起来。 (三)第三次:教授放松方法和积极心理暗示方法 在第二次的咨询之后,小张说她感到轻松了很多,回去后睡眠也改善了一些。在对她进行鼓励的同时,我在第三次的咨询中,对她教授了一些肌肉放松的方法以及如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告诉小张,既然了解了自己容易受暗示的人格特点,就要利用她好的一方面,自己积极地给自己正面地肯定,这就是运用积极地心理暗示的方法。例如在自己的书桌上,床头上等熟悉的地方写下鼓励自己的话,重复默念,尤其是在自己紧张害怕的时候,马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四)第四次:效果回访,巩固疗效 在进行了三次的咨询之后,小张说她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那么焦虑不安了,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样极端了。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紧张的情绪突然涌上心头。我告诉她这么长久积累的问题要有一段时间的修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一定会战胜这些负面想法,重建自己的认知体系,重新回到平静愉悦的生活中来。 四、对本案例的反思和建议 通过接触这个案例,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生死观”教育。生死观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国心理学者对生死观教育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讨,认为生死观教育应以生命为主线,从个人推及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由人衍生动物、植物和环境,将今日扩展至未来。生命教育要达成二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二是引导学生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也就是说,生死观教育应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人文关怀,要着力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精神家园;生死观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热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生死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场所与宗教相分离,对学生加强生死观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死态度,而不是宣扬有神论,以及虚无、消极的人生观。 此外,我还建议各个高校要重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与访谈。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有利于筛选出心理问题的弱势群体,主动对其进行心理咨询,防患于未然。对每位学生都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对其在大学期间的心理发展状况追踪研究。这些措施都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主动的心理服务。 五、结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这需要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十分细致入微的了解和关怀。只有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深入学生的生活,对于人生意义的教育,对于生命价值的教育才能真正具有说服力,真正具有影响力。学生思想工作,任重而道远,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我们一点一滴踏踏实实的努力! 大学心理论文:试析利用足球活动运动处方调适大学生心理障碍 论文关健词:足球活动 心理障碍 运动处方 论文摘要: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足球活动的特点分析,针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产生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若干种以足球活动为手段的运动处方,以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且处于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时期,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深人的高等教育改革,难免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情绪情感障碍、社交障碍、以及意志品质的缺陷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进行各项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比赛过程中,都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心理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弥补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 许多体育工作者对此做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以运动处方为方案的调适心理疾病的方法,列举了许多有益的运动项目,足球便是其中之一,足球活动是全国群众都很喜爱的运动项目,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地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果断、机警等意志品质。本文就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以足球活动为调适手段的运动处方。 1.足球活动的特点与调适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 足球活动中射门技巧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调控情感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劣性情绪是大学生最大的敌人,不仅会引起生理疾病,而且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障碍,危害极大。所谓劣性情绪是指持续的消极情绪和过度的情绪反应,例如因不幸事件引起的悲伤、忧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都不能消除,或情绪反应过于激烈,都会对身心造成危害,进而引起压抑、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足球活动是球类游戏演变发展而来的,参加者在比赛中,如果运用多种过人技巧并能射门得分,将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极大的乐趣,从而驱散不良情绪的困扰,若能经常这样保持心情愉快,则能调节情绪情感,克服心理障碍。以下方法是针对忧郁、猜忌、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进行调适的运动处方: ①射门比分法两人或更多人。每人射门10次,在一定的点射门让球打在足球墙上,墙上有不同分数。看十次后总分谁最多,最多的为胜方。 ②“三打二”或“四打三”半场比赛在半场上,由二名或三名队员组织防守三名或四名队员组织的进攻。射中门后,进攻和防守相互交换。采用以多胜少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射门成功率。 ③任意球射门升级比赛以球门线中点为圆心,以此圆心用适宜的距离(视参与者能力而定)为半径画半圆弦线,线上画A,B,C三个标志点,分别与球门线成450,900,1350,每个点为升级点,要求队员面对人墙和守门员在每个点逐一射中球门,先射完的为胜。 (2)足球活动中相互配合的集体性的特点,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改变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它们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关系的不同思想基础、动机特征、感情色彩、态度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如果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有害的偏见、成见甚至错觉,会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嫉妒、猜忌、报复等心理。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是靠群体合作而完成,是以传接球为纽带,以两三个人甚至五个人之间默契地进攻和防守为基础进行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珍重、相互沟通的气氛,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达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以下方法是调适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运动处方。 ①两人颠球比赛要求多位学生参加,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组,两人一组,同时开始颠球,两人交替颠球,球不能落地,看哪一组坚持时间最长。 ②半场“五对五”或“四对四”对抗赛在半场内,五个学生与五个学生之间或四个学生与四个学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哪组学生先进球,输的学生罚做“头拱球”。 ③组织“一枝花”或“两枝花”小场地全场比赛要求参赛队由五男两女或六男一女组合参加,其它的同正规比赛规则一样。 (3)足球活动中的胜败与输赢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的拼搏精神。意志品质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由于大学生心理或生理条件的限制,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他们追求理想,但容易脱离实际,陷人空想,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往往不顾客观条件,不善于从现实情况出发,固执已见,急躁冒进,滥用体力与精力,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增多以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恼、苦闷、不满甚至绝望,导致形成意志品质缺陷,影响学习效率、生活态度、自我评价,影响自身的成才与社会的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比赛中要求体力和智力的投人较大,而且得分和失分的偶然性很大,造成输赢的不稳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败不馁,胜不骄”的心态,正确看待胜败,从而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机智、自制、艰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以下介绍调节意志品质缺陷的运动处方。 ①“点球”比赛与同伴比赛,在罚球点罚点球,输者罚做俯卧撑。 ②“七对七”或“六对六”小场轮换赛进行七人对七人或六人对六人的小场对抗赛,看哪组先进球。输队下场,换另一队上场与胜队比赛。 ③足球网球用网球的场地,场地大小可根据情况自己选择。人数三对三或更多。方法同网球规则,在练习中不能用手碰球。发球时用脚把球踢到地方场地内比赛就开始。发球方获胜才能得分,否则交换发球权。看谁得分先到10分。规则:按照网球规则,球落地一次后就要把球踢到对方场地。 2.建议 足球活动是一种需要体力和智力进行的游戏活动,因此运动量宜从小到大,有严重身心疾病的学生不宜参加剧烈的对抗活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锻炼在每周两到三次,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长短看效果如何。 大学心理论文:浅谈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运动处方 认知疗法 大学生 心理障碍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本文通过实践和查阅各种资料等方法,发现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制定运动处方时,我们要特别重视认知疗法的运用. 1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动向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几年发展很快,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近几年来,采用体育手段干预心理障碍的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把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定为“亚健康”,对其采用不同的体育运动手段,也就是开出“运动处方”.例如: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建议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遇事过分紧张,容易发挥失常(如考试)者建议多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遇事就不会过分的紧张.通过许多的实践都证明了运动能有效调节大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使积极的情绪得到加强,同时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目前如毕秀淑等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焦虑症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丁庆建等的研究采用12min跑练习10周,心理障碍患者的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等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降低.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起着积极的作用. 2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作用 通过运动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可以为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合理的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运动得到升华或转移,从而消除情绪障碍,达到心理平衡.运动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大学生心理障碍以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便易行,不受限制,而且便于自我控制.所以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预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3运动处方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2001年本人在刚人校的新生体育课中,发现两名学生经常不上体育课,而且体育运动能力很差,体质测试总是不达标,并且很少与人说话,性格内向.通过与她们交心谈心,了解她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根据她们的身体状况及爱好,安排运动项目及运动量,针对她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克服生活中的其它难题.经过两年的调适,她们的心理障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并且体育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两例及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可分为三个阶段: 3. 1第一阶段:缓解心理压力阶段 由于心理障碍患者心理压力本身就大,而且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力较差,体质状况不是很好,因此对体育运动缺乏自信.所以安排运动处方时,不宜安排过于复杂或对技巧要求较高的项目,因为一旦患者不能完成,会影响运动处方的锻炼效果,甚至会加重其心理压力.安排处方时多以动作简单,容易控制的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为主,如长跑运动、爬山等.负荷量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而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根据患者练习后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每周练习次数应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30min二这一阶段的治疗要达到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增强患者对运动处方疗法的信心,为下一阶段的治疗打好基础. 3. 2第二阶段:矫正心理障碍阶段 经过上一阶段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很大缓解,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而且对运动处方的疗效更加坚信,那么就可以进人这一阶段的治疗.在这一阶段中要根据患者心理障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的变化干扰,破坏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消耗患者因患心理障碍所积聚的大量心理能量以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具体地说: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集体性的练习项目,像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重点强调与他人的合作,同时要注意观察速度、强度、节奏的变化;焦虑症患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且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像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练习时强度要大,速度要快,每次练习完后要做好放松练习;而对于神经衰弱患者可以选择速度稍慢的长跑或重意念的太极拳等运动,且运动量要适中,速度和节奏要稍慢些.最后要注意这一阶段的治疗初期要与上一阶段交替进行,根据个人的情况慢慢过度,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予鼓励,使患者产生一个良好的心态. 3. 3第三阶段:巩固并提高心理素质阶段 经过前二个阶段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地矫正,则可以进人第三阶段的巩固并提高心理素质的治疗.这一阶段的初期仍然要采用矫正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进行练习,以后逐渐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难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练习的项目和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让患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和方式长期进行练习,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 采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治愈后一般不易复发,因为患者会把治疗的运动处方当成习惯方式长期进行.本人对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心理障碍的两名01级学生进行了跟踪采访,她们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到现在仍然每天锻炼身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很好,并且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4认知疗法与运动处方的配合运用 4. 1对认知疗法的认识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3].认知疗法强调人们的情绪与行为发端于想法或信念,这些想法或信念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人们长期持有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因而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假如消除其不合理信念,改变或修正其曲解的认知,则可以改变其心理和行为. 中国人是一个重理性的民族,注重说理,所以认知疗法从总的倾向看比较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认知疗法对那些能够接受理性分析过程、具有较好智力水平的人尤为适合.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其心理障碍主要是以学习、人际关系及爱情方面的问题为焦点的情绪障碍,因此认知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 4. 2认知疗法的作用 许多心理障碍患者刚开始并不承认自己有病,因此选择认知疗法的切人点非常重要.渴望成才是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而大学生要想今后有所作为,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大学生成才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使其认识到心理素质在成才中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帮助患者分析其所特有的对已、对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从中去发觉其所与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看法”或“态度”,并协助其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不合理性与病态性.在患者能正确认识其心理障碍并希望能改变这个现状后,最后通过分析运动调节治疗心理障碍的原理、效果以及运动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作用,使其接受以上的运动处方治疗. 4. 3认知疗法与运动处方的配合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动对心理障碍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对于严重心理障碍患者,仅仅依靠运动处方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须与认知疗法相结合.如:01级A同学天生体小身弱,家庭条件较差,她想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而在实际生活中她的能力又有许多事不能为之,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了心理焦虑、过分紧张、神经衰弱等症状,久而久之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体育课对其身体状况进行了解,配备不同的运动处方,在运动治疗的同时帮助她分析自己、寻找差距,并使她产生改变自己“不良心理素质”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必须在运用运动处方疗法中同时运用认知疗法,这样才能对大学生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神经衰弱等情绪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在运用运动处方疗法的同时必须注意认知疗法的配合运用. 大学心理论文:关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节与干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实验法,探索以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差异。以有效采用不同内容的运动处方来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便更好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等强度的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攀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方武均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2)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处方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3)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对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论文关键词:焦虑;抑郁;运动处方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了高等院校教育和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库”和“人力资源”建设,给国家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主要是因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加之社会环境、家庭和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一部分大学心理出现问题。其中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疾病最为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调节和干预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单项篮球运动(以下简称单项)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以下简称复项)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对患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进行运动调节和干预,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分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节与干预作用,寻找合理调节和干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科学运动处方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和分组 选择云南师范大学生科院2005—2007级有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个45人。按照焦虑和抑郁分成两组,组成4个实验组。说明:实验成员是身体基本健康、无特殊疾病,适合运动锻炼的本科学生;排除残疾学生和留学生,每一个实验组样本由不同程度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组成。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二)测量工具 l_测试量表:并采用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师大2005、2006、2007级学生600名本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从中选取有焦虑和抑郁心理障碍的学生各90人作为实验组,将焦虑和抑郁学生随机再分为两组各45名。 2.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焦虑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 3.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的,由20个问题组成,使用方便。 (三)实验程序与运动处方 1.实验验时间:2008年9月8II开始至1i月28日结束,共12周。 2.运动处方:(1)锻炼内容分别采用篮球和篮球与太极拳组合两种。(2)锻炼方式单项班篮球采用小型比赛;复项班的项目程序和时间安排为24式太极拳i0min的准备活动和15min的整理放松活动;其余时间为篮球小比赛活动。(3)锻炼时问与频次为每周锻炼3次,为星期二、五早上6:00—7:00和周三下午4:00一5:00,每次实际锻炼时间为60min(含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4)锻炼负荷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在中等强度,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采用每隔15min随机检测5名学生的心率方法,并记录每次运动前、后的心率以供制定计划是参考.合理控制运动强度。(5)锻炼监控由研究者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采用《体育活动等级表》(PARS一3)对其运动量进行测试和监控。 3.对照组情况:对心理健康学生随机抽取同样组数、人数的学生进行同等条件的锻炼,在练习时段结束后与心理障碍组进行对照。 4.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分别在实验前后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且实验班所有同学焦虑和抑郁2项指标均在安静状态下测试。所有数据采用SPSSforWindows15.0软件包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班学生焦虑、抑郁在实验前、后水平变化的差异性比较 注:表示P≤0.05,为显著水平。一表示P≤0.01,为非常显著水平。以下各表同。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出现差异,其中实验复项班的焦虑和抑郁都水平出现显著差异;且焦虑出现非常显著差异。而单项班抑郁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并且单项运动和复项运动对焦虑和和抑郁水平的影响不同。 (二)实验班中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对焦虑与抑郁的影响效果比较 1.实验单项班和复项班之间在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变化差异 从表3的结果可知:经过对实验班的单项班和复项班的T检验,在焦虑方面单项班和复项班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抑郁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比单项篮球运动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进而改善心理健康,而对于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方面,二种不同处方的锻炼对焦虑和抑郁心理障碍的调节没有差异。 2.焦虑和抑郁不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两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人对其进行分析。1990年,诺瑟等人(North,Mccullagh&Tran,1990)多年1969—1989进行的80项有关体育锻炼对抑郁的控制进行了分析:一次性运动活动和长期的体育锻炼均能有效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的降低抑郁。彼得鲁茨罗等人对1960—1989年问进行的104项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的控制作用进行分析。表明运动活动量必须常于20分钟,才能有效降低焦虑;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能有效降低特质焦虑。1992年,拉方泰等人对1985—1990年间涉及有养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观研究分析总结+结果与诺瑟等人的研究和彼得鲁茨罗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体育运动的实验班同学在实验前后的焦虑、抑郁出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实验班中的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的焦虑和和抑郁出现显著差异(P≤0.05);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的焦虑出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对抑郁没有显著差异。不但支持了前人有关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同时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设计了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处方的研究,补充了关于运动处方的制订和调节与干预心理障碍的研究。 三、结论 (1)中等强度的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均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2)单项篮球运动和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对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3)复项太极拳与篮球相结合的运动处方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 大学心理论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图书馆阅读疗法 论文关键词:阅读疗法 心理健康 大学图书馆 论文摘要:阐述了阅读疗法的概念和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13益加剧,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心理疾患已成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上存在缺陷,相对缺乏独立自理能力,而且耐挫力较差,适应能力偏弱,导致在人际交往和面对新环境时引发出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存在着许多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很多方面,有社会各种舆论带来的压力,有家庭传统观念和教育观念与自身观念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自杀、犯罪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以上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担忧和如何应对的思考。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地方,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为使图书馆发挥预防、化解、排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教育职能,近些年兴起了“阅读疗法”,用以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开展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一、阅读疗法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阅读疗法,是运用生理学、医学和读者心理学的原理,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阅读,来寻求心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阅读疗法能够排除读者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改善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辅助医疗的治疗目的。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心理自助疗法,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美国科学家斯塔克在一项全美调查中发现,84%的心理医生在使用阅读疗法,该疗法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有特别疗效。 阅读疗法通过治疗者向读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读者通过阅读来达到缓解、消除心理失调,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作为人的精神食粮的书籍,自古以来就有充实人的精神、满足人的欲求、启迪人的心智、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阅读疗法的干预水j可分为四个方面:智力的、社会的、行为的和情绪的。在智力水平上,阅读疗法可激发读者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反思与分析,并意识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获得关于人的行为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展自己的必趣;在社会水平上,阅读疗法能扩展人的认识范围,强化礼会和文化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读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更加有效地生活;在行为水平,阅读疗法可增强人的活动能力,给读者提供机会,以便在想象中体验各种行为模式,考察其可能的结果,也有助于抑制不成熟的行为,促进成长;在情绪水平卜,阅读疗法可使读者获得许多经验,在阅读过程巾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从而使被压抑的情感和体验进入意识之中,开通情绪和冲动表达的渠道,获得领悟,为读者提供机会以了解自己的动机和他人特定情况下的动机,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阅读疗法既可以单‘地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疗法…起使用。阅读疗法的关键是推荐的书籍应符合治疗目的、当事人的病情和病凶以及阅读水平、阅读兴趣。要避免观点模糊甚至错误的书籍。阅读过程中,读者若能撰写读书笔记,并得到治疗者积极的关注和指导,则效果更好。因为阅读疗法有无压力、无顾虑、无强制性、具有暗示作用的独特优势,使读者易于接受。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意义 1.通过阅读疗法使大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困扰。大学生目前患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防重丁治的原则,以便有效地抑制住患病率二升的不良趋势。读者到图书馆可以无精神压力、无顾虑地进行阅读治疗,也不必支付咨询费用就能解决心理问题。因此阅读疗法相埘于心理咨询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阅读疗法具有娱乐、信息、益智、领悟等功能,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如同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的:“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调查显示大学生70%曾经通过读书来解决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所以阅读疗法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好办法。 2.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是责无旁贷的。阅读疗法服务的丌展是对几十年传统、被动的图书馆阅览服务方式的一种挑战,它顺应了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增强r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信息市场的竞争力。 3.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除肩负着信息眼务的职能外,还宿负着对火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文化、信息素质等多种教育职能。图书馆作为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书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有利于逐步完善阅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阅读疗法在同的研究历史较短,理论与应用研究十分匮乏,它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以积累经验,在实践用中加强对阅读疗法的研究。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 1.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由心理咨询师对馆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人员要极大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心理学、医学等基本知识,不断地加强自身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2.广泛宣传阅读疗法。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还很少,研究进展较迟缓。图=馆可以利用宣传栏、校,播站,举办讲座等大力推介阅读疗法,向学生介绍阅读疗法的作用与基本常识。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从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中找到排解方法。这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乃至今后到社会上能够自觉而有效地利用图书这种特殊的药石预防和凋适心理障碍,使之终身受益。例如,某图书馆举办j,“阅读疗法”展览,以“现代生活的第二起居室——健康阅读——快乐生活”为主题,推广“以书为药”的阅读疗法,并向读耆推荐古代阅读疗法处方一一清代张潮开列的阅读疗法书目书本草和改编的常用对症阅读疗法书日。 3.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闭读台疗室。阅读治疗室应为专的阅览室,环境应布置得轻松幽雅,使读者感到精神放松。藏书要经过精心选择,放置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帮助的文献。由经过培训的咨询靖员,提供心理咨询书刊目录和专题文章,辅导读者进行有效阅读。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在校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传具有启发意义的佳作。让更多的网者来学习。推荐优秀书目,以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还可以和来访者在网络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困惑,使更多的大学生获益。 5.丰富馆藏资源,编制专题书目。阅读疗法必须有相应的馆藏资源,应根据需要合理地进行文献配置。还要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经常地提供心理咨询书目、刊目、专题文章,开展导读工作。 如:阅读大学生成才素质与学习方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学生成功心理训练、祝你成功等书,可以缓解遇到困难挫折引起的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阅读社交心理学》、(《卡耐基交际大全、交际与口才、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幽默与言语艺术、心灵鸡汤系列,对因交际困难而抑郁、孤独的读者会有帮助。因情感问题导致的消沉、嫉妒、厌世等心理问题,可以阅读恋爱心理学》、读者、心灵鸡汤》、走出情绪低谷》、罗兰小语、爱情婚姻家庭等。 随着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El益加剧,情绪因素所致疾病的患者逐年递增,阅读疗法应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不仅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的创新,也有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开展阅读疗法,存预防、缓解、排除大学生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增其心智、健全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大学心理论文:激情与理性间徘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社会学解读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 键 词:大学生;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换言之,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当外面的某个事物被他们感知并激发起他们的情感时,他们会如醉如痴地紧紧追随。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着感觉走。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时,大学生在消费中的情感“两极性”心理也非常明显,肯定与否定都比较明确,强度也比较大。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二)无法抗拒的符号消费 法国的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2]于是,人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层或小团体的相同、一致和统一。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随大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所谓一致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社会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3000元的手机,我却早已用上5000元的甚至1万元的,以此来显示我的与众不同。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 “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代表着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为什么?一切,或者几乎是一切。因为他孤独地处在上百万孤独者身边,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摆布。”[3]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修眉、洁牙、丰乳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贵代价来实现“人造美女”“人造帅哥”梦。正如吉登斯所说的:“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二、躁动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大学生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4]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某一时点上,又可以看作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消费者的某种感情反应状态(如生气或惊喜),某种认知反应状态(如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或评价),某种行为反应(如对某种品牌的消费),都是上述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整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虽然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的决策过程)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现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独特消费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个性与文明——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第一,发展个性消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5]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正如叔本华所说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6]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生出新的欲望,如此层出不穷,永无终止。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样的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费。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费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心理论文:浅析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结合 探索 [论文内容提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后频繁跳槽等问题暴露出当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相互融合等特性决定二者在教育内容、师资条件、教学形式上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后频繁跳槽等问题一再被提及,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目标感缺失,自我认识程度不高,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工作的关系不了解。这也暴露出当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各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各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进行就业指导等。但从实践效果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就业指导着重于求职技巧而忽视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指导,讲座对象有限且内容缺乏延续性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的相关探索或许能给从教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1.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标绝不仅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而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职业能力及气质、性格等基础上,结合职业环境等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及具体方案。大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困惑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能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环境支持和允许自己干什么?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去以后有什么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上的心理困惑,具有成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而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2.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性 “大学生自我认知”(具体包括对自身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兴趣等的认知)、“职业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能力等)、“职业世界探知”(具体包括对职业与专业关系、职业环境分析等)以及“职业决策技术(包括生涯决策平衡单等的运用)”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对准现实 “生涯通道”,做好人生规划的前提。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等内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更是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进行着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发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1]职业生涯目标的明确与生涯设计的过程也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人能尽可能把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契合在一起,将‘我意欲’和‘我必须’统一起来,从而使人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2]因此,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共同促进。 3.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越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引导学生在开放、安全、融洽的氛围中去认知自己和职业,去了解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职业决策的方法,同时练习职业生涯规划决策的步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果采取单纯的知识讲授就可能变成空洞的说教,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真正的引导教育作用。这就决定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必须是经验式、建构式的。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一群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人的聚集和参与,形成团体互动的力量和意图性的团体经验,从而达成个人发展的心理辅导方式。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大学生在开放接纳的心理环境中通过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经验分享、脑力激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了解全面真实的自己,同时团体的集体智慧和社会支持也能激发大学生去更深入地去探究职业世界,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信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效果易巩固和迁移等特点。因此,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各大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方式 1.教育内容的结合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一般都在大学二年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课时控制在16-20左右。就业指导则通常在毕业前进行1-2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的时间、内容都不固定,缺乏统一性、系统性。这些有限的课程、讲座及就业指导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教育部有关规定而开设的,大都流于形式,其实根本无法真正完成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教育,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更是有了极大的进展,能较好覆盖到高校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必然和大学生的心理个性、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如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安排如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的学习与测试等内容。这既可以弥补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时的不足,又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实际,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师资条件的结合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中往往把就业指导归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少人是“半路出家”,专业化程度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间较长,各级各类高校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人员,同时由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背景相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较好胜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关职业素质、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再加上专业教师及聘请的一些行业内人士开展关于职业认知、职业探索等方面的教育,几方面结合能较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3.教学形式的结合 随着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逐步开展,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考察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团体生涯心理辅导”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很多从教者的好评。研究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如果局限于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学生容易变成“被动接受者”,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而以 “团体生涯心理辅导”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团体生涯心理辅导活动中,以团体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团体中来,通过团体生涯心理辅导的一系列活动,实现对自我认知的提升、感受职业的特性及要求、学习职业决策的技能、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力、体验职业生涯规划中种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体验、参与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使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变得不再抽象,不再“遥不可及”,而且在团体活动中,通过交流,借助团体的动力,大学生可以从团体其他成员身上得到启发,甚至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团体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对生涯规划的困惑不仅某个人存在,而是大家共同要面对、探究解决的问题,这可以消除他们在心理上的不安,能更好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设备、师资等资源。依据不同理论的生涯心理团体辅导还会不断出现,很多学校在职业指导中应用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二者的有机结合前景广阔,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师资问题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具有良好的心理学背景,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求执教教师具有心理学知识,同时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时从专业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目前高校师资缺少的正式那些真正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这使大学生真正了解职业世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部分高校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尚有不足,更难以兼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一方面应鼓励有志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相关行业学习交流,支持他们参加“职业规划师”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聘请相关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士”到大学兼职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同时,对这些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通过几方面的努力,建设、培训一支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2.结合的形式问题 如上所述,团体生涯心理辅导这样一种助人的技术正日益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一技术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如果掌握不好,团体辅导方案实施中可能“曲高和寡”。此外,团体生涯心理辅导针对的对象是团体,对于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应将职业生涯心理问题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3.结合的内容问题 事实上,不仅仅大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在以新的视角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不仅仅是职业决策的相关内容,其他如职业转换的准备,其中的心理准备也将进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畴,这也是二者有机结合中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大学心理论文:浅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干预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处在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应激性、痛苦性、危险性、机遇性、时限性等特征。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存在的问题,应建立防御、监控、干预、转介、善后等五个系统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危机理论和危机干预最早基于精神病学家Lindemann (1944) 的一项工作。1942年波士顿的一场大火夺取了近500条生命, Lindemann参与了对101位伤者及其亲属的心理评估和治疗。Lindemann指出这些幸存者体验到的极度悲伤是对悲惨事件的通常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能显著地降低其最终转化成心理病症的可能性。Capalan(1964)把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危机,对危机中的人给予帮助便称为危机干预。广义的危机干预可以是全方位的帮助,而狭义的危机干预便是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大学生是处于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心理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且具有不可控性。 2.应激性。心理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它需要人马上紧急应对,而不管大学生主观上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承受。 3.痛苦性。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痛苦的,会让大学生无所适从、痛不欲生,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危险性。心理危机中的危险可能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人际交往等,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学生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5.机遇性。“危机”中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成功地把握危机情境或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大学生能够度过心理难关、恢复心理平衡,并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发展,这就是机遇。 6.时限性。危机的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未得到及时解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 (三)正常应对心理危机三阶段 一般的正常应对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即反应阶段,此阶段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是完全反应阶段,当事者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是消除阶段,当事者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好计划。心理危机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突然死亡的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不够深入和成熟 近些年来,心理危机干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自杀企图者及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的有效的干预方法。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参照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发展很快,势头很好,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青少年自杀心理预防热线。各大高校也相继颁发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等文件,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这些将会更好地帮助危机中的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接受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报道,自杀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前列原因,也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一至三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3〕。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个体在遭遇危机事件时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能力差 由于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起步较晚,各大高校也是近些年开始重视,因此,干预的时间紧迫性和干预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如:SARS 爆发时大学生中出现了过度恐慌、逃离学校的现象,结果不仅逃离不了,而且导致更加恐慌。很多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名存实亡、反应迟缓、应激能力差,丧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 (四)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把心理危机预警的任务交给辅导员,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再加上辅导员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对象过多,有的高校一名辅导员要管理上千的学生,因此根本不可能及时进行预警。如:马加爵3天杀了4个同学,被害的薛荣华事前曾找过辅导员“诉苦”,但是没能引起重视,预警机制中没有任何反映。若是有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预警系统理应得到正确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出决策,也许能避免很多起马加爵式惨案。 (五)高校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有效的机制 近几年的大学校园里,学生自杀、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的处理主要仍是班主任、辅导员做思想工作,而真正科学化、专业化地对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高校并不多。我国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人屈指可数,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还不足200人〔4〕。而且大多集中于精神卫生医院和为数不多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在欧美,从事正规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的人员必须受到严格的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训练,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5〕。我国应加强和规范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防御系统 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系统做好危机的早期预测, 并通过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 防患于未然。 1.大力开展防御性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体系。对新入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发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信息变化。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组建一支心理危机预警队伍,明确分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根据高校的运行特征,可以设置四级(校级、院系级、班级、朋辈级)、三线(学生线、教师线、管理线)的工作队伍,及时准确地了解预警对象的信息变化,定期对重点学生进行了解、评估,并汇集所有信息于校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构,便于统一部署,采取必要果断的措施。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如:团体辅导、朋辈辅导、发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热线电话、校园110、校园邮箱、网站留言板等。利用所有的机会和力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意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之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二)监控系统 1.收集学生心理疾病与危机信息,组织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会诊,通过早期干预、心理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走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道路。危机干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功底和专业技巧、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其他较高的心理品质,如对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洞察、面临突发危机事件的冷静性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与学生工作队伍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专职人员的缺乏问题,也可以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思政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危机预警和识别能力。 (三)干预系统 力求在最佳时期即危机事件发生24至72小时之间,对危机进行有效干预。该系统将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识别危机程度,协助当事人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6〕。 1.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心专家组成员由资深心理医生、学生工作管理专家组成,负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及相关课题研究。 2.建立和开通24小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校园110。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校园110,确保陷于精神痛苦或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能及时找到救助方式,其他学生也能及时传递信息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便中心及时采取措施。 3.学习、运用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危机干预六步法: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提出可变通应对方式制订计划获得承诺。其中,前三步主要是倾听技巧,以移情、真诚、尊重和客观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和做出反应;后三步便是行动,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和环境支持,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 (四)转介系统 转介系统要求学校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请专家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把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干预措施。一旦发现有自杀企图并计划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迅速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对自杀未遂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业机构救治。 (五)善后系统 善后系统是在此次心理危机过去之后,通过个案咨询、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及其同学、家长、班主任等相关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减少负面影响,避免下一次心理危机的发生。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探讨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每个家庭都重视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同时对家庭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家庭投资理财情况,论述了当前家庭理财重要工具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资本市场在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未来趋势 1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每个家庭的财产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存到银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贬值现象,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投资理财为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1有利于保证目前及以后的收支平衡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普通家庭经济收入不但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也可以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每一个人都具有40~50年的劳动时间,可以拥有较高的工资收入,更多的人在考虑自己不能从事劳动以后,日常生活如何解决?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一味将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政府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过多依靠自己的儿女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开展家庭投资理财活动,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 1.2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普通家庭要重视自身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均衡,这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希望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普通家庭在解决当前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在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来增加家庭收入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2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2.1大量普通家庭参与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 当前中国普通家庭普遍要求开展金融投资活动,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银行储蓄资金日益减少,有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人们不再一味将自己的财产存入银行,传统储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国内股市行情不断走高可以看到,大量炒股爱好者将自己家庭的资金投入股市当中,在最初几年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在经济形势回暖的情况下,股市同样有了显著性变化,对这种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大量股民在炒股中获得了较大收益,从而拉入更多的股民,因此股市行情日益走高,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称之为“跟风行动”。这是中国民众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认为炒股可以收到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不顾一切全部涌入其中,更多的人将家庭的全部资金投入股市。本文认为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但要考虑到可能收到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能面临诸多风险,以及自身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当前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行情持续走高,为投资人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 2.2投资产品市场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自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已不再着力于储蓄,自最近一次中央人民银行降息可以发现,开展投资理财活动的家庭日益增多,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时间,便涌现出大量的投资理财专家。如股票、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涌现,人们在几年前不会想到银行部门也会着力发展金融理财,人们普遍认为保险也只局限于车险与寿险。但当前这些想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当广大民众不再喜欢将钱存到银行时,为了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只有进行改革与创新,着力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此相同,如果局限于车险与寿险那么购买人群则日益减少,但如果引入投资理财产品的话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前来,有效推动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活动就是从保险业逐步发展而来的,因为国内民众还不能正确认识保险业,才出现了上述现象。 2.3投资理财从固定资产实现了向无形资产的过渡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20世纪初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每一个炒房的人都获得了巨大收益,由于开发商的压盘,涌入城市的人群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导致国内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住房情有独钟,所以一旦国家养老与养儿防老等情况不能实行,更多的中年人将自己资金全部投入炒房当中,同时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楼房建设,大量楼盘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富的房源。前几年,楼房的价格不断暴涨,政府部门及时出台管制政策限制了房价的疯涨。当前投资又逐步回归到无形资产方面,股票、基金、期货等再次成为人们投资的首选,这些项目易于操作、及时获利,人们在家中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即可操作,当前很多工薪阶层利用中午或者晚上休息时间开展此类投资。 3展望普通家庭投资理财未来发展 3.1大量家庭必将加入投资理财活动当中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每个人都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但因为财富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家庭当中,只能依据劳动人员的不同贡献进行分配。因此普通家庭得到的资金不但来自于自己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利用投资得到。但不管哪种形式的投资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进行了投资并不一定收到回报,但如果不参加投资则必然收不到回报。随着可观资本的不断增值,普通家庭拥有的资金如果不开展投资理财活动,那么财富则会发生贬值现象,所以普通家庭只有开展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才能保证自身财富不断增加。当前国内证券股票基金要求有着较大的开户基数,但只有极少部分应用于运行。由于股市存在较大的风险,本身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很多股民认为专家投资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因此购买了大量基金希望得到较多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投资受益人群日益增多,本文认为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因为政府不能及时制订资金管制政策、普通家庭不具备投资技能,我国很多普通家庭只能投资于那些风险较小、收益较低、变现能力较强的产品,如基金与股票等。对那些有着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购房、黄金、期货等各个方面,可能普通家庭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 3.2展望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情况与投资理财发展情况 3.2.1金融投资必须与投资理财相协调 在公司投资理财与普通家庭金融投资过程中,都要遵循市场客观规律,要能准确控制市场运行的方向,防止过多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当前市场运作方向主要包括基本运动、中期趋热、日常波动三类。基本运动指的是基本牛市,如股市不可能始终处于上涨阶段也不可能始终处于下跌阶段,才是较为正常的状态。对于普通家庭投资人员来说要更多关注股市的中期趋势,这是由于股市确定了基本运动,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中期趋势。所以普通家庭投资人员要更多关注中期趋势,以市场发展情况为标准及时调整行情,调整的时间与范围是不确定的,通常以几个月为标准,一旦大盘进入调整期,投资人员则需要及时转变投资思维,改变投资方式。 3.2.2储蓄与有形投资将会持续减少 普通家庭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观念以后,将会把自己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其中。不管家庭拥有的经济实力如何,必须要预留一部分资金,将这些资金放于银行当中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本文认为短时期内普通家庭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银行部门。在分析房产实例时可以发现,当前人们关于炒房行为有所收敛,这一现象不只表现在房地产业,而且也表现在整个有形投资市场当中。几年前人们认为只有购买自己能够看到的资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随着多种无形投资形式的出现,人们的思维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想法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4结语 总之,国内普通家庭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的数量将会日益增多,当前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都已得到了普通家庭的关注,银行储蓄已与人们的投资需求相分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的形势下,本文认为将会有更多的普通家庭参与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投资活动中,同时普通家庭的投资技能与风险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常维沪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金融法律投资理财论文 一、我国个人理财和个人投资的长期发展对策 (一)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 针对国家在构建金融法律体系上的误区,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理财业务的门槛设置。法律体系中要指明理财业务的门槛:一是理财公司的理财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二是理财公司的财务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足够完善;四是公司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要求。2.信息公布的规范。法律体系中要说明信息公布的规范:一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理财收费、投资类型和收益率等信息;二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公司业绩、管理能力和公司资质等信息;三是理财公司有义务公布支付方式、计费方法和计费标准等信息。 (二)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 在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及银行行业中,理财人员几乎都是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多,而对其他两大金融行业的了解偏少。因此,当这些行业的理财人员在面对行业跨度较大的金融产品时,往往很难给出客户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于是,本文建议这三大金融业都要充分认识到理财人员的这种不良现状,除了要求理财人员熟知本行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求理财人员多学习另外两个相关金融行业的知识,从而打造出一批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综合性理财人员。 (三)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 本文建议三大金融业可以采取“守旧创新”的基本发展策略。所谓金融业的守旧是指:金融业拓展现有的宣传渠道,尤其在新兴媒体上多做广告,让更多居民熟悉行业所拥有的金融产品,从而吸引和拉拢更多居民来选购理财产品,保持行业的持久竞争力。所谓金融业的创新是指:各大金融业在坚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理财服务或理财产品,让这些新服务和新产品来进一步吸引客户,从而让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虽然,理财投资者在选购了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之后,理财公司都会给理财投资者配备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理财人员。但是,理财投资者不能依赖于理财人员的看法和建议,而是应该加强自身理财与投资水平的修养。本文建议理财投资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修养:一是理财投资者一定要树立理财、投资都有风险的意识,而不要一味相信理财人员所说的毫无风险;二是理财投资者要尽量学习每款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的具体内容,通过自我分析来正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与投资产品;三是理财投资者要多向理财人员了解所选购产品的真实情况,时常关注选购产品的最新动态;四是假如理财投资者碰到了理财公司或下属的理财人员侵权的情况后,要立刻向理财公司或下属理财人员提出索赔的请求,假如对方拒不索赔,那么理财投资者最好跟监管部门反映真实的情况,请监管部门帮助自己维护权益。 二、结束语 首先,本文阐述了在个人理财、个人投资中最显著的几个误区:一是法律上的误区;二是人员配置上的误区;三是产品种类上的误区;四是宣传上的误区。其次,本文具体阐述了解决的方案和对策:一是构建综合性的金融法律体系;二是培养综合性的理财人员;三是大力拓展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四是提升理财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水平。 作者:罗文平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帮助我国大众家庭,管理好家庭财务资源,关于理财投资的研究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趋势分析。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理财不仅可以让人们追求财务自由,而且还可以保障人们的财务安全。面对现阶段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迅速,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为了在金融投资理财环境日益纷乱复杂的环境下,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提高金融投资意识,推动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趋势分析。 一、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在金融投资理财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面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上可供大众家庭挑选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为了让我国大众家庭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仍然能够选择在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意愿,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保证财务升值。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国大众家庭,由于贪念影响投资的选择,错误的选取风险投入较大的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财务资源的风险;不仅如此,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还可以提高社会理财能力,在实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参与人员获得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金融资源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总而言之,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些必要性体现在:1.平衡家庭收支情况,增加家庭理财投资收益,提高大众家庭生活质量;2.通过科学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抵抗意外风险,以及危险灾害的能力;3.有助于创造大众家庭人员之间的团结,让大众家庭收入与利润明细清晰,捋顺大众家庭经济关系;4.平衡消费与节约美德之间关系,利用投资理财,实现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平衡物质物欲、理想生活追求以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5.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后,大众家庭可支配的余额资金日益扩增,大众家庭不再愿意将钱死死地放在银行,等待死收益,更倾向于家庭理财,这种投资意愿带来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社会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社会投资理财需求,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竞争日益严峻,金融投资理财需要创新性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投资理财创新性发展,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分析研究具有必要性。 二、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也得到不断增长。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意识到:放在银行储存的钱币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贬值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投资理财等手段,让钱币流通起来,让钱生钱,才能实现利益的扩增。为了促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在纵观我国现阶段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后,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这样几点问题:(1)我国部分大众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对金融理财投资有误解,不仅不进行理财投资,还散播金融投资理财的负面思想,阻碍影响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进度。(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需求日益扩张,面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热的问题,很多家庭出现了不顾家庭基本经济情况,盲目跟风,胡乱选择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问题。(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令大众家庭选择的时候容易出现跟风,不顾现实经济状况。(4)随着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能力日益提高,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方面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已经从生活理财的方式方法,逐渐转变到了投资理财需求方面。(5)由于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时间不久,对这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与弊端,还有待完善。(6)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理解认识不深入,选择理财投资的时期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人员,片面地认为现阶段不需要进行理财投资,赚的钱应该都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己价值方面,理财是成家之后,或者年龄大的时候才去做的事。 三、解决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问题的建议 为了推动我国金融的全面发展,针对上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法进行解决:(1)加大我国社会对大众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加强大众家庭闲置资金的合理配置,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2)通过国家银行等正规金融股投资理财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知识的宣传,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身家庭状况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额外收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少人们盲目跟风攀比的投资问题,减少由于选择不恰当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而带来的金融投资风险。(3)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投资的法律宣传,增强投资人员的法律保护知识,减少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风险。综上所述,在思想意识上帮助人们认识到理财投资的好处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人们投资风险意识,与法律知识保护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利益收益,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管理与研究,帮助大众家庭根据各自经济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切忌在选择过程中,不可不顾自身家庭状况,进行中短期金融投资理财,购买量控制在小幅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便于统计资金,获得可靠稳定的资金收益。 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在持续地、飞快地增长着。为了帮助我国大众家庭可以根据家庭财力状况,将闲散资金投入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正确认识金融投资理财,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通过金融投资理财,推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纵观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势头良好,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趋势;是利用社会大众家庭闲散资金,帮助社会经济对金融资金进行合理科学配置,进行小资金集中汇拢,统一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化资金利用创新性体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降低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风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投资趋势;选择多种投资理财产品,分散投资,是一种将资金合理分配,有效抵御经济社会市场投资风险,细水长流,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投资的有效调整。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增加资金流动,保证资金收益长期性可持续性;通过购置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小型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期效短,资金不闲置的资金使用,同时将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通过购置增长、稳定型股票的长期持有,节约手续费,也免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不仅如此,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更是一种改变传统思想束缚,积累家庭财务资产,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满足家庭物质需求,实现家庭人员人生目标,与时俱进的一种家庭资产管理思想。最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发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毕竟我国现在是处于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情势,现在的年轻人以为数不多的养老缴纳金,供养人数众多的老龄人群,然而现今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大,选择一个孩子或者丁克生活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面对这种下一代养老金缴纳人员溃减的现状,现阶段的人员只能依靠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家庭收入,通过购置保险、证券等理财产品的方法,为以后的生活提前准备一个保障,避免退休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时,可以不受疾病造成经济压力,保障晚年的生活所需。 作者:尹丽华 单位:天津农商银行北辰中心支行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说明此类金融活动的普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和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 1.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 1.1金融投资成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我国大众家庭理财指的是普通家庭将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参与社会金融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大众家庭理财实际上是社会剩余资金以某种形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展示货币价值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众家庭理财主流是储蓄,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而市场经济发展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更为缓慢,国民需求较少,储蓄利润高于大多数的理财形式。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理财形式显示出较高的利润率和灵活的操作性,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使得民众更愿意参与各种形式的金融投资,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理财形式,成为目前我国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1.2新兴理财产品成为热门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具有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为家庭投资提供广泛平台。与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保险同步,为了获取资金优势,银行也衍生出大批理财产品,该现象符合金融市场规律,也符合我国家庭理财行为的发展规律,即民众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以民众手中的财富量为标准选择理财产品。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很多家庭理财逐渐转为网络金融理财形式,参与P2P投资或者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购入门槛低、随存随取的理财产品,是现今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新潮流。 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问题及原因 2.1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受市场影响大 我国大众家庭以理财的形式参与金融活动,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员,同样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储蓄理财转为以股票、基金为主流的金融理财,再转变为即时的网络金融理财,大众家庭理财经历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变。也正是由于受金融市场影响大,大众家庭理财的收益同样也由金融市场决定,但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由大众家庭理财汇入金融市场的可用资金额度不容小觑,但是,这部分资金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大型企业或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然而,大部分金融理财风险却由普通家庭理财承担。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的管理者是普通民众,他们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对理财本身的理解程度也仅限于“拿利息”,非专业的理财行为和态度,使得家金融理财的发展受限,这也是未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的突破口。 2.2大众家庭理财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储蓄的欲望连续降低,在该现象产生同期,我国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具有较大比例的股民存在将自己的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的意愿。参与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P2P投资,以期获得相关的收益。但是,大多数家庭金融理财所获收益都不能满足家庭理财管理者的预期,很多家庭金融理财活动,受股票、期货交易的波动性影响,呈现出“赔本”的状态。股市行情不佳导致家庭破产的事件时有发生;P2P公司无法收回单款,间接导致投资家庭本金亏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大众家金融投资理财仍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中的理性行为较少,而根据金融理财的主流趋势,以及小部分股民投资获益的选创效益,大众家庭理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跟风作为中国公民思维习惯特点,也容易造成巨大亏损,因此,如何理性地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如何尽可能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是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方向之一。 2.3大众家庭理财需求难满足 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闲散资金赚取利润,而这些利润将应用于个人花销或者家庭开支。实际上,有目的地、积极地参与金融理财的家庭,将理财所得用于固定家庭开支的占大多数。例如,在固定资产理财较为盛行的时期,部分家庭将购买房地产作为理财的主要形式,购房后将房屋出租,利用租金供应子女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子女毕业之后,将房产作为子女结婚成家之用,这是典型的理财满足家庭需求的形式。但是,在金融投资理财活动中大众家庭理财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理财所得收益不稳定,在满足固定的家庭开销需求方面,可操控性不是很强。金融投资理财的高收益吸引着大量家庭的参与,但是其对家庭理财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又使得一些家庭理财管理者将理财的视角转向其他项目上。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针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设计的产品,本身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对于家庭型客户来说,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个性化不明显。如何满足理财需求,也是大众家庭投资理财发展的主要目标。 3.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趋势 3.1家庭可参与的金融理财项目逐渐固定 民众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要求家庭理财的管理者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对金融市场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不现实的。在民众积极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同时,随着各种金融理财活动发展逐渐稳定、民众在理财过程中的不断交流和总结,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项目会逐渐稳定。首先,在国民经济迅速提升、投资受益者比例大的前提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队伍中。股票作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形式,已经在家庭理财中存在了一段时间,股票行业本身的参与规则逐渐固定、经济人对参与者的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股票收益和风险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作为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首选;其次,因政府的资金管制政策和大众家庭对投资上技能的缺乏,国内大众家庭均会进入到门槛更低、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足、变现能力更强的金融投资领域,比如说购买基金和股票等;而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求更强的房地产、黄金、期货等项目,大众家庭可能不能加入其中。这意味着,我国股票行业仍以大众家庭为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为家庭型投资者提供股票和基金购买指导以及相应的服务,是促进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策略。 3.2家庭理财管理者以及相关理财产品对风险进行高度控制 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可把市场运动的方向分为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和日常波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幅变动,安全性高。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要学会掌握基本运动以及中期趋势,忽略日常波动;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应始终保持乐观的投资心态,根据家庭资金的持有情况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理性地进行投资,尽量避免盲目追求利润,否则投资的获利亏损的大幅起落容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除了家庭理财管理者从主观角度进行风险控制之外,提供投资理财产品的证券公司、银行等,也应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帮助大众家庭识别和预测风险,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对家庭理财的损害。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作为新兴的理财形式,已经得到大量家庭型投资者的支持,为了高度控制风险,相关金融主体,如P2P贷款公司,应该主动向参与者披露经营信息以及必要的会计信息和征信信息等,这些能够成为家庭型投资者衡量风险、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很大的帮助。 3.3针对家庭理财需求设计更具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 大众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开销需要,在服务个性化的现代社会,金融市场也开始重视针对家庭型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根据家庭理财的主要目标提供合适的投资型理财产品,在对家庭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客户分析作为开发理财产品的基础,使理财顾问成为家庭型投资者的指导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金融投资理财目标。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和推广。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兴业银行推出的教育型投资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顾问,能够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帮助家庭型投资者选择最合适的理财产品,这种从产品到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是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主流,也是银行以及其他投资公司发展家庭型客户的主要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参与者,家庭型投资者在理财能力和知识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理财风险的客观认识且目前的理财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需要。理财项目逐渐集中并且固定,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者,都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规避理财风险。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作者:欧阳日恒 单位:南开大学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趋势 一、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概述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金融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之一,相较于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社会财富并使这些资源得到二次利用,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对金融活动进行注资,并从金融活动所形成的经济价值中获得分红形式的利润,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我国社会的金融大盘是由各大上市公司、企业、政府和市场经济的自然变化决定的,但是,普通家庭的投资理财也涵盖在社会金融理财范围之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投入在金融活动中的货币虽然不多,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笔财富;并且,许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都是分阶段性的,比起企业和社会金融活动,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目的更明确,甚至连理财收益的处理都是比较固定的。从以上对金融投资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分析,我们得到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即,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以不具有经济组织性质的家庭为单位的金融投资理财行为,这种理财行为目标指向为低风险高收益,并且理财的途径和模式选择以家庭需要为主要原则。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金融投资理财以货币活动为主,因此,一切与固有资产有关的理财行为和理财方法都不属于金融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家庭买卖房地产的行为不是金融投资理财行为,但是家庭购买住房公积金或者住房保险,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明确了这个意义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按照最基本的金融投资理财风险排列次序,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风险最高的是股票和期货,股票是所有家庭理财当中收益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其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但需要专业知识,期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原理几近相同;风险中等的是基金和国债。基金是专门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再次投资的一种金融活动,也就是说,所有购买基金的家庭相当于同时将资金委托给一个小型金融投资组织,成为组织的共同股东,承担分红和风险。基金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率不如股票和期货,国债则与基金的金融活动模式基本相同;风险最小的是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者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虽然投资的风险几乎为零,并且可以使家庭始终持有可用资金(或在某些风险中有所保障),但其收益率是最低的。 (三)探讨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相较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家庭的金融活动与其说是使用能够资金,还不如说是管理资金,因此,家庭金融活动多用“理财”来描述,而不是直接用“投资”。普通家庭金融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家庭持有的货币量不断增长,以满足家庭消费需要,对此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国大多数参与金融活动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理财建议,使家庭理财的最终目的能够实现,即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家庭理财一旦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就能故事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家庭理财能力的提高能够使我国金融活动中这部分散户的金融行为科学性增强,有助于家里较好的金融投资秩序,死我们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重视普通股家庭作为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探讨家庭理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和围观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事务家庭理财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勤俭节约”、“紧紧手,年年有”和“积谷防饥”的家庭财务管理意识,实际上就是家庭理财的缩影。现代社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生育资源,摆脱贫困已经不再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大多数家庭都必须要负担老人养老、子女读书上学、结婚生育和自身养老的责任,这意味着小康之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经济问题,家庭经济压力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受众的资金并不足以开创一份额外的事业,那么,只有选择投资理财一条道路;另外,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货币以一种缓慢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通胀,虽然国家经济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还是十分明显的,家庭要使手中的货币价值能够包吃住,就必须依靠家庭理财实现家庭资金的增值。基于这两点原因,家庭理财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普通家庭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据可靠资料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家庭都在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尽管所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家庭资金确实以不同的方式流向金融市场,并创造了相应的价值。 (二)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形式具有时代性特征普通家庭在金融投资理财中所选择的理财方式极具时代性特点,这与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活动的影响力有限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主要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和购买国债,到如今演变成了储蓄和购买一系列保险。采用这种理财方式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他们的理财观念相对柏寿,对风险的规避心理较强;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活跃起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从那以后,各种类型的理财方式纷纷出现,股票一度成为家庭理财中的热门方法;股票大盘的动荡和储蓄、国债的低收益率使热衷于家庭理财的人们将目光投向基金。如今,购买基金已经成为家庭理财总应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并且深受80、90后一代青年人所推崇。家庭理财在不停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及成为此种金融活动的重要发展成果,而这个成果,还将随着家庭理财的发展延续下去。 (三)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家庭理财已经成为我国普通家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形式,很多理财爱好则也对股票、期货、基金等理财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深刻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家庭理财的人们都能够对有限的财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使得家庭理财的实际作用减弱,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的稳定性,例如,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股票危机当中,导致家产荡然无存。对风险规避的能力较差,甚至对风险缺乏预测能力,是大多数家庭理财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者对“理财”活动本身存在着认知偏差。流行于网络的家庭理财辅助性APP“她理财”联手好规划网进行了一次家庭理财理念调查,发现家庭理财中存在着五大误区:第一,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行为存在着一夜暴富的可能;第二,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就是家庭金融投资;第三,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符合家庭实际需要并且规划长远的理财目标,很多家庭理财行为实际上是在随波逐流;第四,家庭理财者对理财收益存在明显偏好而忽视了理财风险;第六,理财者认为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挣钱的过程。家庭理财中这五大误区的存在,实际上是由于理财者并没有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本身形成清楚的认知,将投资理财当成一种单独的金融的活动而并没有对家庭的财务进行整体的管理,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或者不能重视到理财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三、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融投资理财将成为普通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社会财富总量的累积增长并不会平摊到每一个大众家庭并使之受益,而是根据市场参与和投入分得相应的利益,而普通百姓分得社会效益增长的成果除了劳动收入外,就是资本投资收益了。但资本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获利;而如果你不参与投资的话,那你就干脆没有得利的机会了。根据美国当前社会家庭收益增长分析,基本上是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约有50%以上的收益增长部分来自资本利得。在这样可观的资本增值环境下,不参与资本投资,无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在市场经济变化中都可能被财富边缘化。而普通大众不被边缘掉的最可行措施,就是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了。我国未来的经济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主,社会生产力过剩已经使我国青年一代遭受着比较大的就压力,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分配的越来越不平均,普通家庭的成员在未来能够通过自身工作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的可能性越来越弱,家庭需要以理财为主要方式,合理分配家庭资源,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另外,在家庭能够选择的理财方式之中,金融投资理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如银行存款,以前相对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推出的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又有准储蓄型产品,能够稳获高于同期存款的收益,还有与股票收益挂钩的产品,通过买人民币理财产品间接投资股票,此外其他各种理财品种也极大丰富,基金的热卖就是人们信任并且积极投入金融投资理财的一种表现;相反固定资产投入对家庭理财的帮助作用越来越小,以房地产投资为例,10年前的这种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房地产的收益率陡然提高,然后又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房屋购买限制令和银行贷款的约束,使房地产进入了一种低迷状态。一旦家庭将资产投入到房地产上,则其收益效果救很难确定。相较之下,金融投资的收益更加灵活,并且因为收益周期较短,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仍是可以规避的,这使得金融投资理财成为未来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二)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对金融风险的对抗力加强由于金融投资理财将会成为普通家庭理财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家庭资金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财的重视长度提高,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在全球性出现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状况,再加上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方式和投资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增长,这就给普通家庭投资构成了极大的风险环境。普通家庭受限于专业金融知识的储备量,从而不能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大多数家庭的投资方向甚至是出于对周围邻居、亲朋好友的跟风,这就给百姓家庭的资产安全埋下了隐患。普通家庭的投资一般具有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方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投资质量不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是家庭金融投资潜在的风险。那些热衷于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散户”开始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力求从根本上巩固自身对金融投资环境的认知,从根源上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去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环境。还有些家庭型金融投资者通过金融书籍、报纸、电台、网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金融知识的储备是一个精细、漫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里,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摒弃以前的投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缺点,提升自己的市场判断力,进而提高投资质量,保障家庭资产的安全,从根源上面降低家庭投资的风险。 (三)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将呈现出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模式目前金融市场提供给将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方式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受到理财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理财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不能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金融投资理财成为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会有所提高,这一切都与理财者个人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力提升和对家庭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关。一个成功的家庭理财者必然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既要追求收益、又要规避风险,还要兼顾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财要求下,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必然呈现出一个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理财模式。从理财者的身份和责任来看,家庭中只要是能够胜任理财责任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参与理财互动,这必然使家庭理财的模式发生变化;从科学理财对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来看,最有效地处理金融危机、度过风险的方式就是购买不同层次饿种类的理财产品,获得多样化的收益,或者,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至少保证某一个或某几个理财产品还能够发挥作用;第三,金融市场提供给家庭理财者的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家庭理财者有必要根据家庭的需要去选择这些理财产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理财模式,例如,对“零花钱”的投资以短期利润率高的为主;对“读书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来说,应当一较长年限的、稳定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为主。 四、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观念为了实现家庭收入的保值与增值,应该培养对理财知识和技巧的认知,并将之转换为理性的处理投资项目和规避风险的技巧上。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观念,在理财方面就是通过理财者不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而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二)善于利用投资收益在满足了基本的财产保全以后,在仍有富余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上提供的诸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增值计划。这些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资产积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 (三)重视理财中的家庭个体差异家庭经济的状况不同,家庭成员不同的个人喜好,所以,在投资的工具上侧重点不同,资金的注入也不一样,产生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有所差异。就拿中国南北部做比较:从家庭的资产总量来说,北方家庭可能不如南方家庭,关键是理财观念和方式有很大差距。经济稍差的北方家庭有放弃理财的想法,中等家庭将财富主要用于养老、孩子上学、买房等保障性开支上,主要理财方式为储蓄。富裕家庭则大多将财富用于消费,而南方家庭则更注重财富的增值。较为贫困的家庭努力进行脱贫致富,中等家庭认为保障性开支需要更多支付,必须让现有财富尽快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盈余用于更多方式的投资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既具有金融活动的本质,又具有家庭理财的独有特征。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理财不仅成为家庭最主要的事务,而且影响极具时代性特征;但,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将更腐恶家庭理财的需要,并且,家庭理财在理财模式和风险对抗能力方面也能有所提高。总之,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现在、乃至未来最有潜力的理财方式,值得每个家庭进行实践和总结。 作者:何锦旭 胡显东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审直属分局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浅谈金融工程与个人投资理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将面临极大的发展和挑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投资人员角度出发,意味着具有更多机会能够参与到产品生产分配中,共同分享经济增长产生的红利。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金融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要想跻身到金融市场的投资理财工作中,学习以及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一、金融工程及其基本组成 从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来看,可以划分为狭义上金融工程以及广义上的金融工程。具体来说,狭义上的金融工程是借助数学以及通讯工具,在现有金融产品基础上,实施组合分解,从而设计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以及特定属性的产品。广义金融工程主要是采用一切工程化手段对技术开发问题进行解决,具体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定价、风险管理以及交易策略的科学化设计等。总体来说,金融工程则是将“金融”以及“工程”进行创造性结合,采用工程技术实现金融产品与金融技术的大胆创新,对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性解决常见的金融问题。就技术角度而言,不管是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的金融工程,关键内容在于风险管理工具以及金融技术。现有金融工具属于金融工程组成部分之一。现阶段,成熟的理财产品大致能够划分为股权产品、债务产品、衍生产品以及综合产品四种,比较常见的是衍生证券。具体来说,衍生品又可以包括期货以及期权等。现金、股票以及债券等形式的基础性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工具属于基本材料设计过程中的材料。此外,金融工程能够创造大量全新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进而极大丰富投资人员的选择。 二、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现状 投资理财不等于简单的攒钱、存钱,把钱放在银行里,也不等于简单的买卖股票。个人投资理财,简单的说,就是“既会挣钱,又会管钱”。它是是根据个人、家庭的需要和目的,将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安排、置换、重组等,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全面性、系统性综合经济活动。投资理财的核心,是把资产以及资产收支情况根据价值评估实施结构性量化预测,然后再在能够涉及到的投资工具当中将大量有效工具科学筛选出来。之后把拥有资产有效转化为一定形态,并搭载到相应投资工具上,充分考虑投资工具所具有的流动性、风险性以及效率性,对其形态与价值实施科学评估,从而以此进行取舍以及调整,实现个人资产、家庭资产始终维持在相对高效安全的状态之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储蓄、保险、基金、债券、股票、黄金、房地产等的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中国大妈们壕置黄金的行为,虽然有些盲目投资的感觉,但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空间。而由于投资者投资动机的趋利性,加上投资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较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掌握,使得我国个人投资理财普遍缺乏长期规划与整体安排,尤其是对理财工具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明显不足,金融工具的应用不容乐观,这种情况也和目前国内市场用于个人投资理财的工具种类比较单一有关系。 三、金融工程技术在个人投资理财中的应用 (一)套期保值的分析套期保值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风险暴露实体凭借与风险头寸情况具有相反意义上的套期工具对风险进行防范。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套良好的套期保值工具能够与原始风险进行高度契合,从而最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然而,完美往往是难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套期保值工具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仅仅是作用程度存在差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不科学的套期保值方式将会带来更大风险。 (二)投机分析投机主要是借助对市场信息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发展趋势来对具体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投资的时候,通常会暴露出一些新的风险。此外,投机还会体现到相应的杠杆原理上,即衍生工具可以利用低资本来获得高头寸,如大多数衍生工具都因为保证金交易而产生巨大的杠杆效应。这种情况下,收益虽然高出了很多,但风险也相应很高。 (三)套利套利的含义是借助多个市场的共同行为,不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就可以赚取大量利润。无风险套利技术是金融工程的主要定价技术。具体来说,金融工程重要目的在于套利,相应的金融工程师将会采用无风险套利的方法实施金融资产的科学定价,之后再寻找合理化的套利机会实施套利。当市场上存在套利机会时,就意味着资产定价存在有高有低的特点。这种情况下,相对理性的市场参与人员就会遵循“低进高出”原则实现利润的套取。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关人员对于利润追求的过于狂热将会引发对过低定价资产的抢购以及对过高定价相关资产的不理智抛售,从根本上导致市场始终处在非均衡的不良状态。因此,具有套利机会也就意味着定价方面的不科学化,一般情况下这种问题不会维持太长时间。 四、金融工程技术在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重要性 (一)金融工程技术往往能够为个人投资理财以及风险的规避提供借鉴以及解决方案。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更好的实现风险的分散以及对冲,与传统方式相比较,因衍生工具存在较强的高杠杆性,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还会在定价合理的前提下,使风险管理工作存在较高的灵活性以及准确性。 (二)金融工程技术可以在个人投资理财业务中发挥决策性作用。现财观念和技术离不开以现代金融理论为支撑、代表先进金融思想的金融工程技术。在未来中国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的趋势下,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进行市场前瞻分析及后市研判,可以帮助投资者抢占先机。 (三)金融工程技术能够扩大个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的选择范围。利用金融工程技术构造的衍生产品能够辅助投资者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控制风险水平,有利于投资者大胆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扩大其选择范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典派盛世艺术品投资理财试水“国际金融海啸之浙商应对”专题沙龙 由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杭州分会、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公共关系与法律事物部主办,《赢时代》《浙商信息参考》《浙江经济》、浙江传媒学院提供支持的“国际金融海啸之浙商应对”专题沙龙及“爱的宣言”主题晚会,于2008年12月13日在杭州市黄龙饭店隆重举行。近200名浙江知名企业家(均为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同学)参加了会议。 沙龙上,同学代表、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钢先生就“国际金融海啸笼罩中国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投资理财金融化带动投资重组”作了主题发言。 “爱的宣言”主题晚会伴随着浙大校歌拉开序幕,由浙江传媒学院学生主持演出。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同学30人捐款3万余元,帮助贫困学生度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钢就今天捐助贫困同学的活动,期望这些优秀大学生不能因为家境贫困而中断学业,并能发奋图强,早日成才,报效祖国。接受捐款的浙江传媒学院学生代表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浙江传媒学院老师代表贫困学生为浙江大学企业家经理人同学会赠送了“爱心助学”锦旗。 对于目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为何还要协办这场“国际金融海啸之浙商应对”和“爱的宣言”主题晚会?这场专题沙龙能否对艺术品收藏拍卖领域的复兴起到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朱钢提供的一些艺术品投资建议,以及推出的“艺术品投资保值融资理财项目”引起现场企业家的极大兴趣。让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及企业家同学们介入艺术品收藏领域,去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中华遗产,并借此提升企业及企业家的文化品位,彰显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呼吁得到了企业家的共鸣。 “彩瓷皇后”即将亮相典派盛世2009春季首拍 娟 娟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诸多拍品成交额和成交价不断缩水的情况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的拍品成交价格却依然居高不下。其中珐琅彩瓷,更因其做工精细、极富艺术价值、增值空间广阔等特点屡屡刷新着拍卖纪录,创造着一个个拍卖神话。 珐琅彩瓷是在康熙时期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的,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使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因此珐琅彩也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也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康熙时期珐琅彩由于初创,还显得不够精致;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工艺更臻炉火纯青。雍正的珐琅彩瓷胎更白,更密,追求线条优美,釉面更加莹润,随着技术的进步,珐琅彩色彩也发展到几十种,画面立体感更强。且和后代乾隆朝相比,画面更加韵味十足,做工更精。由于雍正皇帝酷爱珐琅彩瓷,会直接谕示其制作细节,故此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形小巧、精致,更加俊秀,让人爱不释手,所以雍正珐琅彩也自然是所有瓷器中价格最高昂的,被世人美誉为“彩瓷皇后”。 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9首届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推出的、由资深收藏家提供的一组12只“雍正珐琅彩十二生肖蒜头瓶”,也是此次首拍的重点拍品之一。 该组“雍正珐琅彩十二生肖蒜头瓶”单只瓶高13.5厘米,蒜头形口,直口微撇,长颈,颈部凸起弦纹一道,硕腹,圈足,通体以珐琅彩加金彩绘十二生肖。该套珐琅彩十二生肖蒜头瓶,所用珐琅彩料透亮,画面中更多吸收了西洋绘画的技巧,山水注重远近透视的变化,动物的各部具有西洋油画的效果,纹饰清晰,准确细腻地描绘出十二属相的形象,体现了宫廷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底,品相极佳,色彩鲜艳,意味深长隽永,外底松石绿釉,上蓝料双方框内书“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其玲珑秀美的造型,洁白莹润的胎釉,繁缛精致的纹饰,斑斓绚丽的釉彩,制作技艺精湛,蕴涵了皇家的艺术性情,把珐琅彩瓷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巧夺天工之作。近年来,珐琅彩瓷器在各拍卖会场上大放异彩,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宠儿,倍受藏家关注。而成对成组出现的更是凤毛麟角,稀世之作。相信此组珐琅彩瓷也会在典派盛世首拍现场脱颖而出,成就雍正珐琅彩瓷器历史的新篇章。 责编 水清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和发展,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个人资产也生出了投资理财意识。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也不断地涌现出各种理财业务,而各个院校也开设了金融专业。金融专业和投资理财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个人投资理财在其中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而本文主要就是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个人投资理财;中职金融专业;地位;作用 投资理财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现有的资金财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安排,以此实现资产的升值。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是不可能依靠感觉或者运气就能实现的。真正的投资理财是需要对市场动态发展变化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将已有的资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有较为显著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1. 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学,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个人资产投资理财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本身就是金融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金融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其重点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财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管理观念,之后再培养学生综合理财管理能力。所以,金融专业教育改革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2. 是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职院校每年都会为社会培养较多的金融人才,这也是金融专业教学的目的。但是,在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在增大,同时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有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其自身金融知识储备量相对而言较为匮乏,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金融工作者求助于银行内专业人士,而这一现象本身就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中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强投资理财知识教育,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处理理财问题的专业能力,这样学生在今后不如市场才不会出现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现象。所以,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素质,提高学生理财意识,让其今后能够更加迅速地上岗,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金融专业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大多是要为他人进行资产管理,而这一项工作本身难度就较高,需要较高专业的人才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项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投资理财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还是较为匮乏的,而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提高下学生理财能力,让学生掌握市场金融信息以及理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此外,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财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为学生设计今后的就业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能够迅速地找到较为合适的岗位,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 个人投资理财能够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 在对中职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进行了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学生就能知道要如何对自身财富进行管理,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会积累财富,并且通过这些财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个人投资理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只让学生如果对财富进行管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投资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投资能力,真正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投资。就比如,可以是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以是对一些理财产品进行购买。所以,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个人投资理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财富积累的手段,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解决理财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对金融专业的投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金融理财项目活动课程,以此提高学生个人投资理财能力。 2. 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 中职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好投资理财工作也是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就能很好的促进这一教W目标的实现。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的适应力,这样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寻找出解决通货膨胀的方式。金融市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话,就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而这个时候人民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投资理财能力,就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就很难开展有效地工作。但是,如果对学生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教育后,学生就会懂得金钱收益的重要性,积极地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客户资产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个人投资理财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各院校意识到中职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以及市场的全面性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000)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普惠金融背景下广东省乡镇居民投资理财现状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提出“普惠金融”的号召,普惠金融是指将金融普遍惠及所有群体,特别强调在贫困地区、乡镇、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中提供金融服务。 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研究广东省乡镇居民近年来的投资理财现状,就偏远乡镇居民对金融产品的熟悉度、投资理财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对广东省金融企业能更好的为乡镇居民提供符合需求的金融服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并根据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他的讲话表明,虽然普惠金融是国家提出倾向于扩大金融的受惠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普惠金融也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立足于广东省,我们希望通过对广东省乡镇居民理财观念及习惯的分析,为金融企业找到开发更加适合乡镇居民的理财产品的依据。同时也促进农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地点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于本校学生均来自广东省的不同地市及乡镇,故利用学生暑假放假回家期间,将调查表发放给学生,进行收集。此外,项目小组也选择了其中一个乡镇,组织同学进行了集中深入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内的乡镇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调查对象学历分析参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学历分析 小学以下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大学以上 5% 21% 28% 20% 18% 8%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学历主要集中在小学到大学,总体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初中学历人数最多。学历分布的多样化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出各文化层次居民的消费及理财观念,从而使调查结果的得出更为科学。 (三)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多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理财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品牌的认知度,对新型消费观念的接受度,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广东省乡镇居民消费理财观念的趋势,找到乡镇居民之间消费及理财观念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剖析消费理财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找到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最终达到“合理消费,健康理财”的目的。 三、调查结果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全面考察了广东省乡镇居民的消费及理财观念: (一)金融企业及理财产品的认知度 问卷的第一问调查的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即居民对金融企业及各类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该图显示,超过半数的广东省乡镇居民对金融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有一定了解,但是非常了解的比重较小,说明金融企业在乡镇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居民从不关注金融企业及金融产品。这一数据也反映了乡镇居民目前仍有较大一部分对金融不感兴趣。特别是粤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二)投资理财态度 在对理财重要性的调查中,91.7%的人均认为学会理财很重要,8.3%的人认为无所谓,0%的人认为理财并不重要。而这认为无所谓的8.3%的人群中均是农村居民。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能正确的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城镇与农村相比,极少数农村居民还未对理财引起重视。 在关于增加理财知识的调查中,20.8%的人表示为了增加理财知识,参与过相关培训,其余的人则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培训。由此看来,现如今为了取得较好的理财效果,城乡居民均主动地参加相关培训丰富自己的理财知识,这对于健康理财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三)投资理财方式 关于理财方式的选择如图2显示。 图2显示:41.7%的人选择存银行这一最为传统也相对最为安全的理财方式,仅次于存银行的是炒股,占37.5%,然后是买房,占8.3%,最后是买债券、基金等,占12.5%。近年来,随着股市、房市的大热,越来越多的居民将理财的触角延伸至这些风险较大但收益丰厚的行I,促使了理财方式的多样化。 当然,不是说理财方式越多样化越好,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理财方式,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并合理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理财效果。 (七)投资理财效果分析 对于理财效果,4.2%的人认为很成功,58.3%的人认为一般般,不置可否,25%的人认为不够理想,12.5%的人认为很失败,当然,这仅仅是自我评价,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但就数据而言,多数人仍不满意目前的理财效果,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四、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要将居民的消费与理财观念结合在一起调查,是因为消费与理财两者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学会合理消费,健康理财,才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及理财观念的进步,同时也暴露出部分观念的不合理性,以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所存在的差距。想要学会合理消费,就必须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必要的消费知识,扩充消费方式,健康的理财观的形成也是相似,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存在以下问题,并就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金融企业及产品普及度较低 首先,要鼓励金融企业多下乡镇宣传金融产品;并且建议政府或者金融监管部分可以予以一定的资助。其次,金融企业也要加强在乡镇地区的品牌建设及资助力度,例如可以与化肥、种子、农机产品等乡镇居民常见的企业合作,将金融企业的产品广告做在这些产品上。再次,乡镇地方政府也要大力正面的宣传金融企业,特别是基金、保险等产品。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二)投资理财产品较为单一 要大力普及信用卡购物及网购等新型消费方式,通过加大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顾客;其次,可以开放更多的理财渠道,鼓励多种理财产品方式的组合叠加,以便取得最佳消费效果;再次,应当突出对新型理财方式优点的宣传程度,改变城乡居民固有理财模式。 (三)投资理财方式不够科学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加强宣传,加大科学理财知识的普及度;其次,要开展理财知识讲座,并尽可能多的在农村地区免费开展;再次,可以开展模拟理财大赛等活动,激发群众理财积极性;最后,应当鼓励居民对理财方式进行科学的有机组合,以便取得更好的理财效果。 总体来说,乡镇居民理财观念及理财实践均不及城镇居民,需要在以上多方面努力。最后,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和这份调查报告,能够对金融企业开发乡镇市场,培育乡镇居民科学的消费观、理财观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的影响 【摘要】在过去的一年理财大众化热潮兴起。各种理财项目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千帆竞发。如何取得更大的理财收益,也成为百姓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随着理财渠道不断增加,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逐渐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财方式。互联网金融给众多投资者投资理财观念上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理财 货币基金 监管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经济领域正进行着一场大变革,而深化经济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特别是在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行业异军突起,因其具有门槛低、便捷度高等特点很快吸引一批民众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进展火热。 各种理财工具竞相推出,互联网金融百舸竞流。不仅理财渠道,理财项目不断新增,互联网金融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财方式。用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在商场超市购买种类繁多的商品,打车不用现金,当抢微信红包已经成为节日期间小小的期待,去众筹平台上当一次股东,在P2P平台上体验数倍于银行的超高收益,此番种种已经体现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悄然改变普罗大众的理财消费习惯。像民众所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带来了变化。而门槛低、便利化和不错的收益则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危机频发,如P2P平台卷款跑路、众筹平台的相继倒闭、电子白银期货诈骗等,因此对于金融消费者的正确引导,降低风险也是行业发展中的燃眉之急。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互联网技术革命性降低的成本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降低革命性的成本,以前只有中产阶级才能申请信用卡,现在学生在一个电商网站上多次交易,也可以打网络白条了。正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所以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使在校的W生、底层的劳动者,收入微薄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财了。 (二)效率高,更简单 理财领域在生活中相对来说,以前是非常不方便的领域,无论是买理财产品,都需要银行柜台实体排队购买,有时候买一些相对高收益的信托产品还要有大量的资金要进行繁琐的面签。但互联网金融兴起后,这种理财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简单便于操作。 (三)受众广 互联网金融的新兴理财模式下,客户能够打不受时空的限制, 在互联网上直接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方便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四)发展快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大数据和网络连接的便利性得到了快速增长。以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这一独立的P2P平台为例,上线发展两年便成为估值数十亿美元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大型独角兽公司。 (五)监管弱 一是风控弱。由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设,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所以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监管和法律约束方面有待加强,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六)高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高。目前我国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监管政策还有待完善,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发生恶意骗贷、非法集资等风险问题。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给了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可乘之机。二是网络安全风险高。我国缺乏一个安全的互联网环境,容易诱发网络金融犯罪。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大众投资理财观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GDP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用投资理财资金越发充裕。目前的传统投资理财途径主要有银行存款、债券投资、购买股票、持有外汇、房地产、贵金属、艺术品、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房地产、债券投资对资金要求过高;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太低;股票、艺术品、贵金属等要求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股票、外汇、期货投资则风险过高。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优势在于以超低的门槛限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客户体验,使居民的投资资金的收益大幅提高,推动了个人理财市场的迅速发展。 另外我国目前存在很多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信用和实力的限制,这部分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取得发展所急需的资金。金融脱媒的发展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促进,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所需资金,个人理财产品项目或者企业融资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发行,使市场上出现很多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与传统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更有流动性优势,这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实时赎回与转账结算相比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之一,使得此类金融理财产品在风险水平和流动性上与银行活期存款相较无异,收益水平却明显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在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选择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2014年以来,以余额宝、苏宁零钱宝、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相继抢滩中国金融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用户众多,大规模的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替代银行活期存款的金融变革已经到来。 四、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大众理财市场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强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因缺乏明确法律规范、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管,风险危机随时可能爆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产品项目和服务越来越多,这一问题更为显著。第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工产品有相当显著的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例如余额宝、陆金所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工产品等。第二,现行法律缺失现实情况下也很难划清与非法集资、诈骗的敏感金融犯罪的关系,加之P2P网贷平台跑路现象严重。第三,有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了“水土不服”,在国外盛行的众筹模式转而在国内则被定为“非法证券活动”,隐藏着巨大的法律政策风险。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控制风险是现阶段解决互联网金融面临着风险频发与监管缺失的双重制约境况的必要措施,也是目前互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知识技能培训 大多数不具备专业金融知识的普罗大众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为了消费者更为清晰的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提升风险意识,提高消费者的投资消费判断力,降低其在互联网金融投资中的风险负担,就必须要做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此外,互联网金融提供者在宣传产品时不可对其风险进行刻意回避,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受众风险意识教育。 (三)加强整个行业的自律性 是对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行业监管的有效措施,行业自律是规范行业准则、维护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和正当利益的重要途径。通过行业内有效的交流,减少行业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同业成员的共同权益以及协调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合作共赢。鼓励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如P2P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三方支付协会等,加强对各行业平台的有效监督和正确指导。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快速的提高,金融投资及理财慢慢普及到了每家每户,且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现今国内普通家庭投资理财的情况,辅之以家庭理财的重要工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行情及可能出现的趋势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证与分析。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未来趋势 一、大众家庭进行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分析 本世纪以来,由于国内经济水平的飞速上升,加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多数家庭逐渐认识到把钱放到银行中可能会贬值,只有借助投资理财这种渠道,让钱生钱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一)均衡目前及以后的收支状况 以作者的观点来看,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来讲,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外,进行合理的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个人一生最多可以有四五十年能够创造劳动价值,挣钱拿工资,那么当你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如何继续维持好日常生活?众所周知,我国现在有着十分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惊人的人口增长速度,所以单纯地依靠政府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同时,将养老的重担抛给子孙后代是更加不理智、不可取的行径。因此,在如今这种情势之下,选择家庭投资理财这种方式,更好地为自己带来收益,为未来的生活提供一份保障、一份安心。 (二)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状态 更好地均衡家庭目前及今后的收入和支出仅仅是被作为最基本的目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都盼望薪酬能够一年高过一年,期望家中的经济状况更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大部分大众家庭均衡目前及今后的收支状况想得仅仅是满足现在及未来的温饱需求,只是为生存下去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但是,若想生活质量更高,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二、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家庭的投资需求大 现代中国的大众家庭对于金融投资的实际需求较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储蓄资金的大量转移。经由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调查表明,现今中国民众对于银行储蓄的想法已有所改变,没有之前那么强烈的意愿将自己的资金投入银行。考虑到这种情况国内的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因此不少炒股爱好者把家庭的大量存款由银行转移到了股市当中,起初这种现象尚不明显,然而在本年度的第一季度末达到了一个高潮。这种状况并不难解释,尤其是借助炒股这一方式获得收益的股民,主动拉取更多的人进入到股市当中,于是股市行情被抬得越来越高,一般称这种状况为“跟风行为”。上述是中国民众思维习惯的一种特点,觉得哪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赚到钱就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更有些人会把全部的家当都投进去。通常来讲,这种思维习惯需要谨慎,除了考虑某种方式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之外,还必须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毕竟不论哪种投资均存在风险性。 我们都知道,股票、债券、基金共同被称为金融理财的“三剑客”,如今这三者的行情都还不错,能够为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带来财富和收益,激发更多人投资的潜力。 (二)理财产品的分类较多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目前不少家庭早已不再偏好储蓄,从上次央行降准降息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投资理财上,仅仅几年时间,便产生了一大批投资理财专员。就像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那样,股票、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几年前根本不会想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做理财投资,保险也被认为仅仅是车险和寿险。然而,现在这些思维界限均已打破。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本来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当出现社会大众不再偏好储蓄的情况时,想要维系自己的资金源,金融机构就应进行相应改革,投其所好,把人们所关注的金融投资理财引进来,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持持续运转。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讲,如若只做车险和寿险的话,购买者一般不会太多,但当引入投资理财产品之后,人们的关注程度就会迅速增强,进而激发保险业的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理财就是由保险向外划分的,由于国内民众对保险的认识不够到位,才会引发这种状况。 (三)投资理财从有形向无形过度 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在上世纪初期,当房地产行业刚刚兴起并为人所知的时候,几乎所有炒楼的人都发了一大笔财,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商的强力压盘,外地务工人员对楼房的刚性需求等等,都在此阶段显现了出来、刺激了国内房价的上涨。自古中国人对于房子就有家和温暖的共识,十分注重居住品质。因此,当国家养老、养儿防老等想法均无效的情况下,楼房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年人养老的唯一保障,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大兴土木,一栋栋的楼盘平地而起,以供投资者购买。前几年,不少楼房的价格都涨了好几倍,在这种利益暴增的情势下,政府的管制政策像一盆冷水把房产投资的热情熄灭。目前投资者明显可以感受到投资逐渐由有形向无形转变,股票、基金、期货等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宠,这些投资项目拥有操作便捷、收益明显的特征。除了不需要数量快速增加的股票交易所外,也无需拿实物来兑换现金,只需点击下鼠标便能够完成,目前很多白领都用午休的时间进行交易和相关操作,特别方便快捷。 三、大众家庭投资理财未来形势分析 (一)大多数家庭选择加入投资理财队伍中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每个国民都为世界经济创造了不少财富,在刺激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但是,由于所增加、积累的财富无法平均地被分配到每家每户当中,而是依照劳动人员的参与程度和所作贡献进行有关分配,即我们常说的“按劳分配”。所以说,大众家庭的资金除了来自辛勤劳动以外,就是资本投资收到的回报了。当然,所有的资本投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即使参与了也未必能有收益,可如若不参与则一定无法获得任何投资带来的收益。在目前这种可观资本增值的前提下,不管个人拥有资金的多少,只要其不参与投资、不进行理财规划,将会被财富边缘化。因此,普通的大众唯有借助资本投资来参与市场的正常运作才能不被边缘化。 现在国内的证券股票和基金开户基数较大,然而真正利用到运营中的比例极少。因股市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加上又没有掌握足够的股票专业知识,不少股民一致认为专家投资是正确的、有极大帮助的,进而大量购入基金期望获得和市场相对应的回报。现有的一个趋势就是,在目前这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现有投资受益者高达八成的前提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行列当中。由于政府的资金管制政策和大众家庭对投资方面技能的缺失,我国大众家庭都将进入到门槛较低、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稳定、变现能力好的金融投资产品,像购买基金、股票等等;对专业技能要求更高些的购房、黄金、期货等投资,大众家庭恐怕无法加入其中。 (二)大众家庭的金融投资预测及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1.金融投资顺应投资理财趋势 不论是公司的投资理财,或者是大众家庭的金融投资,均需要依市场的规律行事,把控好市场运营的主流方向,切莫一味追求暴利。我们可以将市场运作的方向分成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及日常波动三种。基本运动,即基本牛市,举例来说,就像是股市,不可能一直涨或者一直跌,这样才是正常的状态。对于大众群众来讲,最应注重的就是中期趋势,因为如若基本运动确立,短期内无法改变其中期趋势。因此投资人员会准确掌握中期趋势,在牛市的中期阶段,主要根据市场氛围来调整行情,其次调整的时间范围不等,一般为几个月左右,如若大盘进入到调整期时,此时投资者应立即改变投资思路、变更方式。 2.储蓄的偏好会继续下降、有形投资比重将会锐减 一旦普通民众形成了自身的投资理财观之后,便会将自身的大部分积蓄投入投资市场。因此,不管家庭经济实力怎么样,都会选择保留一些资金,这些资金在银行中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轻易变动,所以说短期内,大众家庭对于银行储蓄的偏好将持续降低。通过前一阶段的房产实例能够总结出:目前人们对房产的投资偏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不只是房地产,整个有形投资市场都是这种趋势。在几年前,不少人以为必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才能让人心里踏实,而现在多种无形投资突破了这种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并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投资理财已成为国内大众家庭最基本的管理个人财富的方式,像股票投资和购买基金等投资都深入到了大众家庭的日常理财生活中,银行储蓄现今已远远满足不了民众的实际需求。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上升、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经济环境下,预测会有更多的大众家庭参与到这种风险小、变现能力强的投资方式队伍中来,并且投资者自身的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等都会进一步提升。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浅析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真正实现了平民化和大众化,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理财投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规范化和保险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金融理财市场,保证了理财用户的财产安全和投资自由,但是金融投资是把双刃剑,风险与利润并存,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理财投资,成为了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理财工具;现状与趋势 一、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重要性 1.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利用投资理财,保证个人或家庭在当前与未来之间实现收支平衡,保证金融资金的持续利用,维护个人或家庭生活的稳定,是越来越多人进行金融投资理财的根本动力。人的价值创造是有时间限制的,以正常人活到80岁为例,在前18年甚至是20几年的时间里,属于学习阶段,完全或大部分生活所需费用由父母支付,属于无收入阶段。而在60岁以后,多数人退休或失去经济来源,属于低收入或无收入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内,多数人群靠什么来生活呢?就是在20-60岁之间,利用可支配的工作收入进行投资理财。 2.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灾害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危害性事故,例如疾病、车祸、火灾等,使得家庭财产或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损失和危害,对于一些普通收入家庭来说,往往出现生活困难、资金周转不畅等困境。而通过金融投资理财,可以将家庭财产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收支,当遭受到不可抗拒的灾害事故时,也能够有较为充裕的资金进行灾害应对。除此之外,即便是投资理财期间不发生意外事故,也能是理财资金进行有效增值,获得一定数量的收益。 二、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现状 1.投资理财需求旺盛,股民基民数量激增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股民和基民的数量呈持续上涨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呈现出指数型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基民的数量规模也出现了相应的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首先,现代人群的理财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当前社会主流人群以“80后”为主,他们对待家庭金融理财的态度决定了社会金融理财投资的总趋势。在老一辈人看来,节俭生活花费,尽量降低家庭支出是理财的最好手段,因此老一辈人群大多采用银行储蓄的低风险手段。而当代的青年人群,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面对丰富的市场投资与消费环境,力求在消费与收入、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指点,因此,投资理财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同时,现代各大金融市场的金融投资内容不断丰富,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理财需要,例如商业银行在原有的银行存贷款功能上,相继推出了外汇业务、储蓄增值业务等。 2.个人持有的理财品种相对丰富 家庭理财观念的变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接挂钩,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状态,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额外投资,对于家庭投资理财的概念基本为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可供自由支配的财产数额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资金安全和资金增值的现实需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根据2014年中国城镇理财用户调查显示,乡镇居民投资理财的人群明显增加,并且金融资产结构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居民选择“购买基金和股票”的人身占到了总人数的29%左右,选择银行储蓄存款的人身占42%左右,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理财产品,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向着多元化、理性化方向发展。 三、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1.多元化投资和分散风险成为大众投资主流 首先,多元化投资的出现与当前理财产品种类的丰富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可供支配资金也会逐渐增多,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也会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从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看,根据人们理财需求的不断增加,理财产品会更进一步细化,从而使得多元化投资成为了可能。其次,“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直是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共识,即分散投资风险。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投资理财带来了不可知的风险,面对不规律的市场变化,选择分散投资无疑是广大群众安全理财的首要标准。 2.顺应投资理财趋势,紧跟市场运动主流 过去,很多人在理财中都存有从众心理,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理财的风险,如见大家都炒股,也不管自己对股票是否了解,也就跟着炒了起来,如果股市行情和走势良好,尚能获取部分利润,而一旦股市走低,这部分人群不能合理规避股市风险,就会变得血本无归。而现在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大多数人都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理财,理性决策,如当别人一阵风地炒股时,则会理智地投向风险相对较小的基金或其他项目,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稳健理财成主流。现在多数人在理财时,都会注意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过去的投机冒险走向相对稳健,尽可能地在保本理财的基础上,一再适当进行一些有风险但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理财,而不是完全置安全稳妥于不顾,一味地追求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品种,进行不适当的投机冒险,甚至孤注一掷,盲目地涉入连自己都没有把握的高风险投资理财领域。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官方数据以及西南财经大学所做调查等多种资料对我国城乡居民的金融资产状况、城乡收入与理财差距以及国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方面进行分析,挖掘我国居民真实的理财状态与投资情况。 【关键词】理财多元化;城乡差距;金融资产;方式变化 一、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概况 随着收入和资产的提高,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产品选择上越来越具有主动权,且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储蓄不再在资产结构中扮演“一头独大”的角色,居民的金融资产按照个人喜好被分散在如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和保险等不同的金融产品上。对几十年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可归纳出以下资产变化的几大特点: 1.居民金融资产种类由仅有的储蓄和手持现金两种增加为多种 建国初期,人民在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以外很难有剩余,居民金融资产基本无从谈起。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居民有了少量的储蓄,居民金融资产除了现金、存款,还有少量公债。但总体上,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还是高度集中在储蓄这一形式上。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居民金融资产形式依然是单一的现金和储蓄存款。随着改革深入,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以及保险基金等相继出现,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策以及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地扩大,金融资产结构加速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储蓄及手持现金在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例有明显变化 居民手持现金大量增加,但比例下降,以1980年至1999年间为例,由40.93%的比例降到12.3%。储蓄存款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我国居民持有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其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59.9%上升到1991年的70.07%,此后稳定在65%至60%之间,1999年为61.5%,进入新世纪以来比例进一步下降。同时呈现出的特点是,居民对定期存款的意愿大幅度下降,而活期存款迅速增长,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向短期化转变。 3.债券、股票、保险、外币储蓄等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从无到有,有价证券等投资性资产持有比重明显上升 建国初期,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为落后,资产结构以手持现金和储蓄为主。20世纪80年代出债券开始兴起,居民手中的资产有小部分向债券分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股票、保险、外币储蓄等新兴的金融产品都开始萌芽,居民开始有了投资意识,开始将手中的资金分散到多种金融产品上,并且在期间,投资比重直线攀升,以1985年到1999年间为例,所占比重由5.1%升到17.1%。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价证券的资产持有比重更是大幅增加。 4.在有价证券市场上,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明显改变了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 与股票有关的金融资产持有量明显增加,存款持有量下降。而近年来的股票市场复苏,投资渠道拓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从而促使居民将这原本视为风险系数相当高的投资途径作为盈利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居民存款余额,大约占GDP总值的80%,股票资产已成为国民财富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城乡收入理财差异比较 1.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中国城乡居民投资理财的变化及其差异比较必须联系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及差异。2000年至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较1979年至1999年显著增长,差距明显拉大,2000年至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缓慢增长,而2007年后直至2013年,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 2.城乡居民理财比较 相对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方式的单一性,城镇居民投资理财方式较多样。2006年,各类金融产品正逐渐为居民所接受,投资基金意愿劲升。2009年,从居民投资方式看,房地产、基金和理财产品、股票分列前三位。2014年,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储户”的居民占44.9%,较上季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是“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事业投资,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1.6%,16.2%,13.3%。 3.西南财经大学的相关调查结果 西南财经大学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巨大,其中投资性收入,城镇是农村的8.8倍,对于储蓄,城镇与农村居民都具有高储蓄率。 三、国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趋势 1.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动趋势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长十分迅速,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居民家庭财产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使得我居民更愿意将自己的限制资产用与投资不断提高自己的财产总额。 2.金融资产比例不协调 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仍以储蓄为主,占总量的半数以上,国债,股票等虽呈不断增长趋势,但所占比例仍比较少,同时,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品种比较单一,并且分布不均,因此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只是初露端倪,尚未形成合理的结构。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分布很不平均,银行存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有价证券,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比例较少。低水平的金融资产结构限制了居民部门利用资产组合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无法运用多元化的金融资产满足多重储蓄动机的活动。[8] 四、总结 回顾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金融市场的逐渐活跃,投资理财进入千家万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时,城市居民在理财方面表现比农村用户更为活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的不平衡。 对于微观上的中国居民,抛开城乡的横向差距,纵向看来,我国居民理财情绪明显高涨,尽管尚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未来的趋势必将是投资方式愈来愈多样,市场交易规模愈来愈大。 金融投资理财论文:对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的几点探讨 【摘要】本文对我国家庭金融投资李成才进行概述,说明这项理财活动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认为,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依靠的是理财者机会和精力,只要能够摆正理财态度,就一定能够在理财活动中取得成功。 【关键词】家庭理财 金融投资理财 探讨 一、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概述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 金融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是目前社会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之一,相较于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社会财富并使这些资源得到二次利用,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对金融活动进行注资,并从金融活动所形成的经济价值中获得分红形式的利润,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我国社会的金融大盘是由各大上市公司、企业、政府和市场经济的自然变化决定的,但是,普通家庭的投资理财也涵盖在社会金融理财范围之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投入在金融活动中的货币虽然不多,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笔财富;并且,许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都是分阶段性的,比起企业和社会金融活动,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目的更明确,甚至连理财收益的处理都是比较固定的。从以上对金融投资理财和家庭理财的分析,我们得到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范畴,即,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以不具有经济组织性质的家庭为单位的金融投资理财行为,这种理财行为目标指向为低风险高收益,并且理财的途径和模式选择以家庭需要为主要原则。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 金融投资理财以货币活动为主,因此,一切与固有资产有关的理财行为和理财方法都不属于金融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家庭买卖房地产的行为不是金融投资理财行为,但是家庭购买住房公积金或者住房保险,就是金融投资理财。明确了这个意义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按照最基本的金融投资理财风险排列次序,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法分为以下几种:风险最高的是股票和期货,股票是所有家庭理财当中收益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种,其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但需要专业知识,期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原理几近相同;风险中等的是基金和国债。基金是专门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再次投资的一种金融活动,也就是说,所有购买基金的家庭相当于同时将资金委托给一个小型金融投资组织,成为组织的共同股东,承担分红和风险。基金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率不如股票和期货,国债则与基金的金融活动模式基本相同;风险最小的是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者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虽然投资的风险几乎为零,并且可以使家庭始终持有可用资金(或在某些风险中有所保障),但其收益率是最低的。 (三)探讨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意义 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相较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家庭的金融活动与其说是使用能够资金,还不如说是管理资金,因此,家庭金融活动多用“理财”来描述,而不是直接用“投资”。普通家庭金融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使家庭持有的货币量不断增长,以满足家庭消费需要,对此进行探讨能够帮助我国大多数参与金融活动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理财建议,使家庭理财的最终目的能够实现,即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家庭理财一旦被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就能故事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家庭理财能力的提高能够使我国金融活动中这部分散户的金融行为科学性增强,有助于家里较好的金融投资秩序,死我们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重视普通股家庭作为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探讨家庭理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和围观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 (一)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事务 家庭理财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勤俭节约”、“紧紧手,年年有”和“积谷防饥”的家庭财务管理意识,实际上就是家庭理财的缩影。现代社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生育资源,摆脱贫困已经不再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大多数家庭都必须要负担老人养老、子女读书上学、结婚生育和自身养老的责任,这意味着小康之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经济问题,家庭经济压力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受众的资金并不足以开创一份额外的事业,那么,只有选择投资理财一条道路;另外,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货币以一种缓慢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通胀,虽然国家经济并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还是十分明显的,家庭要使手中的货币价值能够包吃住,就必须依靠家庭理财实现家庭资金的增值。基于这两点原因,家庭理财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普通家庭中最重要的事务之一。据可靠资料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家庭都在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尽管所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家庭资金确实以不同的方式流向金融市场,并创造了相应的价值。 (二)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形式具有时代性特征 普通家庭在金融投资理财中所选择的理财方式极具时代性特点,这与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活动的影响力有限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主要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和购买国债,到如今演变成了储蓄和购买一系列保险。采用这种理财方式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他们的理财观念相对柏寿,对风险的规避心理较强;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活跃起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的,从那以后,各种类型的理财方式纷纷出现,股票一度成为家庭理财中的热门方法;股票大盘的动荡和储蓄、国债的低收益率使热衷于家庭理财的人们将目光投向基金。如今,购买基金已经成为家庭理财总应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并且深受80、90后一代青年人所推崇。家庭理财在不停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及成为此种金融活动的重要发展成果,而这个成果,还将随着家庭理财的发展延续下去。 (三)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家庭理财已经成为我国普通家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形式,很多理财爱好则也对股票、期货、基金等理财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深刻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家庭理财的人们都能够对有限的财产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使得家庭理财的实际作用减弱,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家庭经济状况的稳定性,例如,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股票危机当中,导致家产荡然无存。对风险规避的能力较差,甚至对风险缺乏预测能力,是大多数家庭理财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者对“理财”活动本身存在着认知偏差。流行于网络的家庭理财辅助性APP“她理财”联手好规划网进行了一次家庭理财理念调查,发现家庭理财中存在着五大误区:第一,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行为存在着一夜暴富的可能;第二,大多数理财者认为家庭理财就是家庭金融投资;第三,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符合家庭实际需要并且规划长远的理财目标,很多家庭理财行为实际上是在随波逐流;第四,家庭理财者对理财收益存在明显偏好而忽视了理财风险;第六,理财者认为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挣钱的过程。家庭理财中这五大误区的存在,实际上是由于理财者并没有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本身形成清楚的认知,将投资理财当成一种单独的金融的活动而并没有对家庭的财务进行整体的管理,一味追求利益忽视风险,或者不能重视到理财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三、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金融投资理财将成为普通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 社会财富总量的累积增长并不会平摊到每一个大众家庭并使之受益,而是根据市场参与和投入分得相应的利益,而普通百姓分得社会效益增长的成果除了劳动收入外,就是资本投资收益了。但资本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获利;而如果你不参与投资的话,那你就干脆没有得利的机会了。根据美国当前社会家庭收益增长分析,基本上是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约有50%以上的收益增长部分来自资本利得。在这样可观的资本增值环境下,不参与资本投资,无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在市场经济变化中都可能被财富边缘化。而普通大众不被边缘掉的最可行措施,就是参与资本市场运作了。我国未来的经济以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主,社会生产力过剩已经使我国青年一代遭受着比较大的就压力,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分配的越来越不平均,普通家庭的成员在未来能够通过自身工作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的可能性越来越弱,家庭需要以理财为主要方式,合理分配家庭资源,保证家庭生活质量;另外,在家庭能够选择的理财方式之中,金融投资理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也日益丰富。如银行存款,以前相对比较单一,而近几年各大银行推出的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又有准储蓄型产品,能够稳获高于同期存款的收益,还有与股票收益挂钩的产品,通过买人民币理财产品间接投资股票,此外其他各种理财品种也极大丰富,基金的热卖就是人们信任并且积极投入金融投资理财的一种表现;相反固定资产投入对家庭理财的帮助作用越来越小,以房地产投资为例,10年前的这种固定资产的收益率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房地产的收益率陡然提高,然后又随着政府的一系列房屋购买限制令和银行贷款的约束,使房地产进入了一种低迷状态。一旦家庭将资产投入到房地产上,则其收益效果救很难确定。相较之下,金融投资的收益更加灵活,并且因为收益周期较短,对家庭的不良影响仍是可以规避的,这使得金融投资理财成为未来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二)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对金融风险的对抗力加强 由于金融投资理财将会成为普通家庭理财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家庭资金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将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财的重视长度提高,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在全球性出现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之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状况,再加上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方式和投资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增长,这就给普通家庭投资构成了极大的风险环境。普通家庭受限于专业金融知识的储备量,从而不能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大多数家庭的投资方向甚至是出于对周围邻居、亲朋好友的跟风,这就给百姓家庭的资产安全埋下了隐患。普通家庭的投资一般具有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方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投资质量不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都是家庭金融投资潜在的风险。那些热衷于家庭理财的金融投资“散户”开始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力求从根本上巩固自身对金融投资环境的认知,从根源上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去判断瞬息万变的市场投资环境。还有些家庭型金融投资者通过金融书籍、报纸、电台、网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金融知识的储备是一个精细、漫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里,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投资意识,摒弃以前的投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缺点,提升自己的市场判断力,进而提高投资质量,保障家庭资产的安全,从根源上面降低家庭投资的风险。 (三)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将呈现出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模式 目前金融市场提供给将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方式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受到理财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理财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不能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金融投资理财成为家庭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家庭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会有所提高,这一切都与理财者个人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力提升和对家庭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关。一个成功的家庭理财者必然不会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既要追求收益、又要规避风险,还要兼顾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理财要求下,普通家庭金融理财必然呈现出一个目标统一下的多元化理财模式。从理财者的身份和责任来看,家庭中只要是能够胜任理财责任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参与理财互动,这必然使家庭理财的模式发生变化;从科学理财对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来看,最有效地处理金融危机、度过风险的方式就是购买不同层次饿种类的理财产品,获得多样化的收益,或者,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至少保证某一个或某几个理财产品还能够发挥作用;第三,金融市场提供给家庭理财者的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家庭理财者有必要根据家庭的需要去选择这些理财产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理财模式,例如,对“零花钱”的投资以短期利润率高的为主;对“读书基金”和“养老金”的投资来说,应当一较长年限的、稳定性较强的理财产品为主。 四、对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观念 为了实现家庭收入的保值与增值,应该培养对理财知识和技巧的认知,并将之转换为理性的处理投资项目和规避风险的技巧上。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观念,在理财方面就是通过理财者不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而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二)善于利用投资收益 在满足了基本的财产保全以后,在仍有富余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上提供的诸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投资理财工具,进行增值计划。这些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资产积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规避风险,赚取最大利益,成了个人经济生活中新的时尚。 (三)重视理财中的家庭个体差异 家庭经济的状况不同,家庭成员不同的个人喜好,所以,在投资的工具上侧重点不同,资金的注入也不一样,产生的投资理财的方式有所差异。就拿中国南北部做比较:从家庭的资产总量来说,北方家庭可能不如南方家庭,关键是理财观念和方式有很大差距。经济稍差的北方家庭有放弃理财的想法,中等家庭将财富主要用于养老、孩子上学、买房等保障性开支上,主要理财方式为储蓄。富裕家庭则大多将财富用于消费,而南方家庭则更注重财富的增值。较为贫困的家庭努力进行脱贫致富,中等家庭认为保障性开支需要更多支付,必须让现有财富尽快增值以确保生活的正常运行,小康家庭则将盈余用于更多方式的投资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既具有金融活动的本质,又具有家庭理财的独有特征。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理财不仅成为家庭最主要的事务,而且影响极具时代性特征;但,家庭金融投资理财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将更腐恶家庭理财的需要,并且,家庭理财在理财模式和风险对抗能力方面也能有所提高。总之,我国普通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是现在、乃至未来最有潜力的理财方式,值得每个家庭进行实践和总结。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小制作让幼儿超越自我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能力强的聪明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地放弃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平时自信好强的幼儿在遇到失败后失声痛哭,甚至迁怒于一起活动的同伴,或是活动的材料。从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启示: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成功者,而性格活泼开朗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成功者。科技小制作活动能培养幼儿具有稳定、持久的情感,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的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一、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 科技小制作引领幼儿走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殿堂,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创设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孩子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为孩子们制订出了各种有趣、好玩的科技小制作,如:跳跳娃、魔术大公鸡、纸偶不倒娃、自制桥、果奶帆船、美丽的风筝、飞机、好玩的拨浪鼓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设计图纸、绘制流程图,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制作。就这样,孩子们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发现了其中的科学秘密。 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幼儿充裕的材料,让他们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大胆实践。例如,在科技小制作“桥”中,我们请来在桥梁公司工作的员工,给孩子们讲述桥的发展、桥的种类、桥的规模和风格,在操作区放置了各式桥梁模型。然后在轻松的谈话中讨论:“你准备做什么样的桥,它牢固吗?”“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为什么?”在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是根据自己心目中的桥,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老师只是参与其中,提醒孩子们:弓形桥用什么材料制作最合适,斜拉索怎样牢固地固定在桥面上,使他们进行更有逻辑、更为严密的思维。 二、让幼儿懂得坚持不懈 现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半途而废。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幼儿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有利于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其坚持性。例如:在制作玩具“各种各样的车子”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方形的轮子,使他们制作的车子走不了;在制作房屋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过期的电池,使他们的房子通不了电等。然后在他们要放弃实验的时候教育他们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半途而废,就完不成作品。老师则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想办法坚持把作品做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当孩子完成了一个作品或者有了新的发现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说:“祝贺你,你成功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对他们说:“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一定会成功。”在不断的鼓励、赞许声中,孩子的精神上获得满足和愉悦,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使制作活动成为一件愉快的事。 三、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来完成,这就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制作风筝骨架时,教师惊奇地发现孩子们自发两两合作系绑绳子,又方便又牢固,体验到了合作的成功。又如:霖霖制作好了拨浪鼓的鼓槌,拿起透明胶准备把穿好珠子的棉线粘贴到盒子上。他找到牛奶盒侧面的中心点,把线头按上去,用透明胶去粘住,感觉位置不对,又撕下来,粘了几次,没有成功。他灵机一动,马上向旁边的妮妮求救,很快他们就把两个鼓槌牢固地固定在盒子侧面的中心点上,他高兴极了,忍不住摇动了一下盒子,“咚咚咚”,拨浪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霖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表情。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优秀人合作。 四、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科学小制作活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自己的目的。“要学会游泳就得下水。”因此组织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们自己找出正确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既科学又美观牢固的作品。 在自制“桥”的活动中,幼儿都喜欢制作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挺拔的斜拉桥。他们在制作由主塔放射出的斜拉索时,通过实践得到很多的方法:用胶布粘贴固定斜拉索;在桥面上打洞固定斜拉索;将斜拉索绑在每个桥墩上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还提出每根斜拉索要均匀固定,这已远远超越了最初制作的目标。 科技小制作活动,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我们要继续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科技小制作的学习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去尝试,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自主探索,使幼儿在制作中不但了解科学知识,而且通过自制作品,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任何产业都有可能通过增加知识投入来提升其附加值”.因此,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生产知识的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要,科技竞争成为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激发青少年科技制作与小发明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意识,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潜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创新意识要从这里起步,这就显得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下文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1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 1.1物理教师应接受物理大师教育思想 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严格定量科学.物理学中所有的结论都是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升华的结晶;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力戒弄虚作假,倡导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都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还有物理学家为造福人类探索知识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渗透在物理学中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方法(象观察、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等效替代、科学推理等),这些都无不给学生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为将来从事科研,从事创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且培养学生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要通过教育:“个人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还指出学校教育“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还明确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物理学应该注重“物”的过程,然后才到“理”的结论.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物理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实验与探究,也要注重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接受物理大师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2教师应接受最新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我国将原来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改革:第一是课程的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是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是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首先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师只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动手制作,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科技制作与小发明,这才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力保证.作为物理教师,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2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开展科技制作或小发明活动,一般先进行宣传,或以黑板报形式通知或以文件形式通知.组织形式上常以教研组或任课教师为组织者,成立兴趣小组,再布置任务.在宣传和组织的过程中,多渗透活动的意义.最好是通过培训讲座,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讲解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科技制作论文:快乐DIY,模型制作在科技活动中的新模式 摘 要:模型课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科技制作活动类课程,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这些活动能让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带来体验动手的乐趣,同时也成为现代人一种更加休闲、健康的娱乐方式,有着极为广泛的拥戴者。 关键词:科技制作活动; 模型课 模型活动的本身,也有难度与形式上的区别,比如飞机模型,从构造上来看,有用一张纸、几分钟就能制作好的最简单的纸模型飞机;也有要用上千个零件、花几千个工时才能制作好的无线电遥控像真模型飞机。从性能上看,有只能飞几米远、在空中停留几秒钟的模型;也有能飞几百千米、在空中停留几十小时的模型,所以各个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模型制作活动的方式也应当做出适时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环境。 一、实现自主设计,海陆空模型制作活动要有明确的动机 每个同学在选择模型课前,应当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制作海陆空模型,你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其次,最好不要每人都去购买成品器材。Do it yourself !对,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模型制作的比赛中来,测试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加模型活动的竞争性。第三,要实现学生的自主设计,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不要像文化课那样,把不同的学生教成一个模样。当然,模型课不能上成发明创新课,因为从指定的制作对象来说并不要求我们去创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制作技能,而不要期望自己在课程中会新发明一个作品。 最后,要采用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方法:保持简单、目标明确,这可能没有创造性,但我们的目的也正在于学会设计,提升动手制作技能,它能使我们同学自然而然地产生不断革新技术的创造欲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化繁为简,善于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制作障碍 模型活动要用到材料学、结构学、工艺学、空气动力学、电子学、无线电学和电动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一般中学的科技活动课在其他老师与家长眼里只是“剪刀加浆糊”、“锤头加榔头”、“锯子加斧头”,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在中学里学生会有什么高深的技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分步实施。首先可以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教授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习时间。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完成以后,再重新分组,即把不同知识点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小组,那么这个小组通过合理的分工,分别从原理、设计、材料、绘图及动手制着等方面入手,就可以实现针对多知识点的复杂设计与制作,因为这是建立在前面知识基础上的再学习与深化,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更有技术含量的作品。 在我校,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利用常见的材料,已经制作出了几十件“飞机能上天、潜艇能入水”的作品,这都要归功于学生团队合作的教学尝试。 三、富有个性的设计,是模型课程的灵魂所在,是模型制作中的重头戏 初学者可能会在设计上遇到困难,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可以工作什么不能,但是我仍然建议先设计。设计的好坏是制作成功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作品一定不能进入制作阶段。 模型制作中的设计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选择设计 需汇总制作中所需要的各种附件名称、材质、数量、国标号以及用途等,形成附件材料单。材料可以多方获取。其实作品中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木头、金属、塑料、绳子、电线等)。 2.一定要有尺寸的设计 加工图需明确表明各种加工方式及各部位的加工尺寸,并在需要表达装配关系的地方配组装图,表达要求有三维特点,所有这些应该符合其实际的尺寸和比例。 3.要采用KISS方法,保持简单、目标明确,寻求功能成本的最优化 设计的同学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模型的性价比,力求使整个制作活动的造价与其性能、功能相匹配。 4.一定要是全面的设计 比如设计视觉效果要求,人员分工等。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设计工作,一份好的设计方案,不亚于一份好的制作样品的作用。 5.一定要是可行性的设计 应尽量保证原主题设计风格不变,即车就是车,船就是船,让别人能直接体会到。 6.应该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及装配的可靠方便性,考虑好结构配套是否可以实现该功能,从而制定出更优的配套方案及合理的加工方案;要注重配套五金件、粘胶剂的选择,满足强度的要求 四、选择合适自已的设计工具软件 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的非课本知识量很大,他们总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见解,有很强的设计欲望,但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针对这种情况,如能在课堂上使用“CAXA”或者“SKETCHUP”等一些设计软件,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学年我校的学生在上设计课时就是使用该软件来进行,同学们在前几次的熟悉过程中很容易的学会了大部分基本操作,基本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设计意图画出设计图纸来。对于同学们完成的设计图纸,不管是数量和质量都比以前用徒手草图的形式要好得太多。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设计作业: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 利用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经验,我们改进了模型课的教学方式,并进行了近两年的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开设方案。 科技制作论文:高科技数字切割设备助力高效商业广告制作 随着数字喷墨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出现在我们面前:UV平板打印、特殊材质印刷、高品质打印、工业数字切割、异形切割……这些新技术也日益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行业和我们的生活。 目前,国内广告制作行业许多走在技术革新前列的先锋型商业广告制作企业,如上海康达喷画、上海柏连艾广告等公司近年来都添置了许多新型的数字喷墨印刷设备,近期又完善了印前数字流程及印后的高速数字切割设备,如UV工业平板打印设备、超宽幅UV卷对卷打印设备、Latex卷对卷环保型打印设备、ESKO高速数字切割设备、Caldera色彩及打印流程管理软件等等,以期以完整的自动化工艺流程为中国商业广告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整个行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朝着工厂化、自动化、规范化、流程化、品质化、环保化以及输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全球市场上领先的数字化印后加工技术公司ESKO,拥有从设计、异形排版、成本计算到印后切割的完整流程解决方案,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和完美的跨平台管理模式。ESKO公司的高速数字切割设备Kongsberg(康斯博)是最受欢迎的数字切割机之一,号称工业数字切割设备中的“劳斯莱斯”,是展示架及展板制作生产线的主力军,也是ESKO最为畅销的印后加工系统。它可以提供不同于其他设备的切割材料的广泛适用性,同时智能易用的软件系统保证其生产的自动化、高效率以及精确度。它集合了高速、稳定、精确的切割制作特性,特别适用于那些“24/7”生产型商业广告制作的公司。其每分钟100米的线型切割速度使其成为市场上同类产品中的领先者,从而满足那些批量灵活、快速生产型企业的需要。 Kongsberg系列切割机领先于其他同类型设备的特点在于其高效率、自动化以及广泛的切割材料适用性。同时,与切割机配置的其他工具、如压力控制、高精确度的V切工具,针对瓦楞纸和泡沫的往复式震动刀具,针对固体材料的静态切刀,以及针对包装材料的压痕工具等,也是非常受客户欢迎而实用的工具。这也是针对商业广告和标识道具制作的完美补充,实现了全数字化生产流程的POP展示及短版包装的全套自动化作业。 ESKO的ArtiosCAD(雅图)及i-cut套件,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流程——从设计到印前、再到数字印刷以及数字化印后加工的自动化。即便是印刷公司收到的文档丢失重要信息甚至是出现错误,软件也可以自动地帮助纠正,从而实现有效的版面布局设计以及数字化印刷和印后加工,有利于缩短一些不完整文件的处理时间和减少材料的浪费。i-cut套件包括三个主要模块,i-cut预飞检查PDF文档的正确性,或者在加工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i-cut版面设计和排版保证了加工材料的最大化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印刷次数,全面提高生产率。i-cutVisionpro保证切割与印刷图像的轮廓的完美拼合。 中国商业广告制作市场已经被全球广告业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拥有完整流程和高效率自动化设备的公司必将赢得市场的先机。高科技数字切割设备也必将成为商业广告制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清楚看到这些高科技设备和自动化高效流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价值,让企业摆脱束缚,一同迎接这个新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拥抱新的市场机遇。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科技体育模型的制作兴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科技体育模型;制作兴趣;指导 科技体育运动是指不需要直接的身体对抗,而是运用特定的知识、技能与科技含量较高的器材展现运动成果和技术水平的体育运动。其主要包括模型制作、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项目。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对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呢?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之前,辅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使学生明确科技体育模型自身的特点,让他们知道其与玩具的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参与这一活动应以学生自愿,不影响他们文化课学习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要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身心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分析与实践能力 当代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因受家长的溺爱,部分学生在家中缺乏动手的机会,其分析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很差,做起事来杂乱无章,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制作科技体育模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做事的条理性。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认真阅读操作说明,然后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再进行设计、组装。他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可逐步养成科技体育运动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活动,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活动设计方面下工夫。如,开展手掷飞机制作比赛、美化家园的小能手比赛,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之中。其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活动。从细节做起,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导致他们宁愿站在旁边观看其他同学制作模型,也不愿动手动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科技体育模型陈列室,以供学生存放、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购置一些科技体育模型、模具、科普读物等,从而为这一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身作则,提高辅导教师自身素养 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中,辅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其一,加强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这一活动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其二,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科技体育知识及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技能,具备较强的活动指导能力和科技体育运动能力。其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科学素养,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四、多元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班级是开展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如果能将这一活动纳入到对班级工作的综合考评中,则会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模型制作兴趣。评价方式要由教师单一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综合评价转变。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严格遵循新课程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考核,评价要点在于学生的活动表现、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及科学素养的提高等。 五、定期比赛,给予学生适当奖励 要培养学生科技体育模型制作的兴趣,教师还应组织他们定期进行比赛。如,手掷模型飞机、橡筋动力扑翼模型飞机、橡筋动力固定翼模型飞机、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比赛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可以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其间,教师要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对比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模型制作优良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从而促进科技体育模型制作活动深入开展。 科技制作论文:从课外科技作品《梦系青花》的制作谈水墨在青花中的运用 摘 要: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瓷釉质晶莹清亮,白中泛青,给人以清洁雅致之感,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我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由于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青花瓷在各种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探究以青花瓷为素材制作的动画设计作品,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视角绽放青花的艺术魅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梦系青花》 水墨 青花 引言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瓷釉质晶莹清亮,白中泛青,给人以清洁雅致之感,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民族色彩。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瓷面洁白晶莹,青花纹饰优美,色泽清新,幽雅苍翠。尽管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但能将写意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古人曾用“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作为青花瓷的真实写照。 被誉为“国之瑰宝,瓷质荣光”的青花瓷最能体现文人的诗意、画意和情境。“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未太极生。”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青花明净素雅,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追求浓淡、枯涩、空灵、清远的意境。青花瓷的制作起源和中国的水墨艺术密不可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使用单色进行描绘和表现。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中灵活地运用中国水墨典型的黑白体系表现手法,看似简单,却十分富有表现力。 一、动画作品《梦系青花》的创建思路 任何一个动画作品都要有鲜明突出的主题,这样才能吸引人,所以制作之前的构思就显得很重要。作者的制作水平和技巧都会在动画作品中表现出来,所以认真分析制作思路、制作方向等非常重要。动画作品在制作前要充分设计好动画脚本,即动画剧本,需要制定好所表现的主体,设计好分镜头及每个镜头的表现手法,制定好特效的制作方案,这样有利于后期制作,也有利于团队的分工合作。在《梦系青花》动画作品的制作中,至少有两种思路:一是充分考虑到青花瓷传承了水墨画的精髓,同样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特点,意境十分优美。而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不仅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还涵盖了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制作的作品从整体上要充分体现青花中水墨意境的美。二是强调细部特征的表现特征,在设定好一个动画漫游线路之后,按照该线路所要表现的青花纹饰单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科学的纹饰单体的建模工作。在构思表现手法时,还要突出动画技术优异于实景拍摄的特点,可以利用在实物拍摄中无法完成的以虚拟表现的画面实现方法。 二、青花瓷中的水墨意境 要想在作品中充分体现青花中水墨意境的美,就必须了解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的内在关系。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中灵活地运用中国水墨典型的黑白体系表现手法,看似简单,表现力却十分丰富。黑白体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中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水墨画艺术中的黑白体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把黑白体系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形成魅力无穷的黑白世界。青花瓷正是将这种独特的中华魅力巧妙地进行运用延伸,成就了又一个民族经典。青花瓷传承了水墨画的精髓,同样拥有兼收并蓄的绘画特点,意境十分优美。水墨画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画风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不仅印证了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还包括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禅语等。 水墨韵味悠远,变化精彩纷呈,整个创作过程充满无数的可能与悬念。它看似温润、淡泊、平和的外表下实则隐藏了一股不可撼动的稳固的力量。青花瓷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与律动;它的白,并不是单纯的白,而是白里泛青,犹如玉脂,看似简练却有不动声色的低调奢华;用色单一却不单调,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浓浅相映、粗细相交,于一蓝一白间,创造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作者的思绪,幻化出无穷的神奇。 三、青花纹饰中的水墨画 在《梦系青花》作品中青花瓷器纹饰是主要的展现部分。如何在作品中更好地表现青花瓷器中的纹饰就显得非常重要。青花瓷器的纹饰与绘画风格,是一部浓缩的绘画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元青花的纹饰。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有序,笔法干练流畅有力,勾勒渲染粗壮沉着。元青花瓷器绘画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与人物故事等,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元青花装饰内容有作为边饰的图案,如回纹、锦纹、龟背纹、变形莲瓣、莲花瓣里加折枝番莲、团菊、牡丹、流云,其他还有缠枝花卉、海涛纹、如意纹、如意纹内加海马、卷枝蔓草等。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得完全,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种青花纹样,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作品的延伸。 四、在作品创作中巧妙运用水墨的技巧 “墨分五色”主要是指作画时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不同物象的明暗、肌理等,所谓“五色”即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这在水墨画创作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在陶瓷艺术中与之相通的是青花分水,即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所显示浓淡变化与中国画的五色一样,在坯上分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层次,使单一的色料富有奇妙的变化,达到浓淡分明的艺术效果。因此,无论是中国画还是陶瓷绘画,彼此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是音乐,不论使用什么音符,一样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这就是艺术的相通性。 我们说,现代青花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又结合了一些现代审美理念,所以我们可以在古代文人画的基础上,把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和现代青花瓷的工艺相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科技制作论文: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物理活动课,不是随意的课外活动,而是课堂内外各种方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师的角色被摆到组织者和总结者的位置,应该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参与探究的开放性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等这样一个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使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老师和学生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建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内容、自由组合、采用尽可能的方式,例如亲身实践、查阅书籍、浏览网页、观看科技节目、求助于家长、社区中心等获得的各方面的知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和处理,最后课堂组织形式则以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工处理,完成一个小实验、一个科学探索过程或制成一件小制作。例如,在一次学习家庭电路的过程中,林嘉俊同学提出:“老师,我们对家庭电路的知识只建立在理论上,感觉很空洞,我想做一个家庭电路的模型。”当天的下午我和他们几个同学把模型做出来后,我问他们:“现在还模糊吗?”每一个同学都会心的笑了,那是一种满足的笑。当我们学习到某方面的知识时,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方面的实践活动、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请有关方面的人物向学生们进行讲座形式的教育。例如:当我们学习到电子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器件的制造工厂,让学生亲眼感受生产线上的实践;又比如学到有关电灯等器件的知识时,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Edison等发明家发明创造的一些片段,组织学生上网查阅中山古镇灯饰发展的情况,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艰辛,体验家乡建设、发展的成果,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努力学习的热情。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将最大限度地运用实验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活动教室,打破传统的教室格局,采用面对面的小组组合形式。 二、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现成的实验套餐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制作。在桌面上和抽屉里摆放着小实验工具“套餐盒”,盒内是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如:铅笔、导线、铁钳、铁锤、铁钉、水杯、胶水、木版、玻璃板、橡皮筋、蜡烛、纸张等等日常的简易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充工具盒,自由选择、结合实验材料,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物品演示多个课本上的实验和小实验。在此过程中,往往有的学生会制作出很多与课本的实验相关的有创新的制作的。例如:在去年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中,有部分同学找来了一些大可乐瓶子、打气筒、一些密封的胶水等,加上老师提供的细小玻璃管、橡皮塞等工具,决定做一个“水顶球”(一个利用大气压把瓶内的水压出顶起乒乓球的实验)。他们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多次试验才做成功),然后自己想办法密封、固定,当时发现水柱很难竖直,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最后采用了某个同学提出的在可乐瓶子的底中央涂上一点红色,调节玻璃管使管的底部对正红点的方法才把玻璃管竖直了。还有卢淑贤同学在课堂上观看滑动变阻器的演示实验后,向我提出“老师我觉得学校的滑动变阻器操作不够方便,老师演示时,由于导体细小,可见度小,我想到一种比它还好的。而且如果成功的话,全班的同学都可以自己进行堂上实验了”于是她找到了一些电阻率适合的吉他弦,一些小钉子、几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电池,我们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把她想到的便携式滑动变阻器做出来了。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小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经过这样的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来自同一原理但不一样的制作。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实验的器材最好是一些利用废品和日常工具可完成的,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动手也可以培养他们节俭和环保的习惯。 三、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制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制作的能力和创新的思想。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初步定出一个方案,然后辅导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思想的前提下加以修整。定题后,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这是一个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践中的创新过程,必须对学生给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帮助。例如:去年的活动中初二(10)班的陈金龙同学,他从课外书上看到一段关于“失真房”的文章时,他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马上想把它缩小做成一个小制作。他把设想告诉了我,看完那篇文章后我发现把它缩小不会影响到它的失真效果,于是大力的支持他去做,我们一起研究它的构造,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章和刊物,其间我向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一些必要的帮助。最后他成功地把失真房做出来,而且在这次学校的小制作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他和同班的杨志斌同学两人在一次下雨天回家的路上,观察到雨点垂直落到雨伞中央部位的声音特别大,而落到倾斜的雨伞边缘则小得多,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能否减小雨点打到屋顶时发出的声音呢?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几经挫折,不断完善,终于完成了“消音雨蓬”的制作。“消音雨蓬”在学校小发明、小制作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林嘉俊、杨志斌、卢淑贤等同学所获得的成绩正好体现了科技小制作的成功,他们经常这样对我说:“老师没有你的教育,我们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上,小制作活动让我们懂得了研究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公开的评价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其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结合,尽可能挖掘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平时参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进行形成性的评价。通过本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的小制作评比对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等的综合性评价,作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去年我们分别奖励了一批小制作:一等奖“失真房”、“消音雨蓬”等五个项目;二等奖“便携式滑动变阻器”、“水汽火箭”、“一纸顶千斤”、“多功能大气压演示瓶”、“双向楼梯灯”等十个项目;三等奖“投石车”等十五个项目。通过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功并非高不可攀,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特长。 五、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以物理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科学探索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提高,下面使实验结果小结: 1、通过调查统计:98%的同学喜欢活动课,其中90%的同学认为趣味性强,可以动手实验;82%的同学认为思维的灵活性有所提高;76%的同学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想法。50%的同学在课外喜欢动手制作或做实验。全部参加小制作活动的同学都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2、小制作活动的学习和制作,同学们的提出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使同学们养成了实地调查、实验、查阅书籍、浏览互联网、求助于家长等习惯。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六、问题讨论 我校的小制作活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完善本课题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许多问题还有待指导和不断改正和实践。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使用Illustrator软件制作科技期刊插图 摘要:介绍了使用Adobe Illustrator获取EPS格式文件的途径、步骤和EPS格式图形的处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利用Illustrator软件的强大矢量图形处理功能制作EPS格式科技期刊插图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手段,可以明显增强科技期刊插图的清晰度和美观程度,插图的输出质量可以达到与正文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期刊插图;Illustrator软件;EPS格式。 国内科技期刊排版多采用方正排版系统,而其中大多数期刊插图都采用TIF等位图格式,所以图形、线条和字符输出质量都明显不及正文。随着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的升级,推出的版本已经支持Illustrator软件生成的EPS格式文件,从而为科技期刊描图的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EPS(Encap sulated PostScript)是由Adobe公司设计的用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格式。EPS称为封装(内嵌)的PostScript格式,它继承了PS的所有优点,且能够被无损地嵌入到其他PS文件中,所以很适合于用做插图文件格式。 Illustrator系统是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矢量绘图处理软件,它能够以又快又精确的方式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用Illustrator制作的文件,无论以何种倍率输出,都能保持原来的高品质。它的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与Photoshop类似,所以,对于熟练使用Photoshop的编辑或描图人员很容易学会并熟练使用。此软件与EPS文件格式出自同一家公司,这使两者具有更好的矢量兼容性。 一、ESP文件的主要获取方式 1.直接调用 如果作者提供单独的矢量格式文件,就可以在Illustrator系统下用“打开”方式直接调用。在Illustrator CS版本下可以直接调用的文件格式有27种之多。常见的科学计算软件生成的矢量格式图形文件,多数都能被Illustrator系统识别,有的虽不能被识别,但只需要利用第三方软件作适当的格式转换,生成通用的矢量格式图形文件就能被Illustrator系统识别。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科学计算软件资源,也为期刊插图的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打开的矢量文件作适当的处理(后文将介绍)后,即可另存为EPS格式的文件。具体方法为:单击Illustrator选单栏中“文件”“存储为”,出现保存对话框,选择保存路径,键入文件名,保存类型选择“Illustrator EPS(*.EPS)”,单击“保存”,出现“EPS本地格式选项”对话框,设置数据,单击“确定”,EPS格式的转存文件保存。 2.拷贝粘贴 (1)选择目标插图。将目标插图选中,进行复制。选取对象可以是电子文稿中的插图,也可以是图形处理系统中打开的图形。使用相应软件选单栏中的“编辑”“复制”,也可使用方便的功能键“Ctrl+C”直接复制。 (2)在Illustrator中建立新插图。运行Illustrator系统,单击“文件”“新建”后出现“新建插图”对话框,对“版面设置”和“颜色模式”对话框进行设置后单击“确定”,出现新建插图界面。 (3)粘贴目标插图。在Illustrator激活状态下,单击选单栏中“编辑”“粘贴”,或用功能键“Ctrl+V”,目标插图拷贝入新建插图界面中。 (4)Illustrator下的编辑加工。可对整体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或对图形对象进行删除或增加,及其位置、大小、线条的粗细等进行精细加工。如不进行Illustrator下的编辑加工操作,则可以跳过此项操作。 (5)文件转存,方法同EPS文件存储方法。 3.底图绘制 有时作者提供的原图是非矢量格式,如果图片的质量再不高,就可以采用Illustrator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绘制,生成的新图片也可以成为EPS格式的插图。 (1)首先启动Illustrator并打开一幅要处理的线条图原稿。 (2)在软件操作界面右边的图层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图层,选择钢笔工具,并在画笔选项中设定线宽、顶点和转角的形状;放大原稿(便于准确跟踪路径),用钢笔工具描出原图中的实线。 (3)实线部分完成后,再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创建一个新的图层,同上设定画笔形状后,选虚线,设定虚线与间隔的宽度,再用钢笔工具描绘出虚线。 (4)如有更多的线条,则通过新建图层和修改笔画选项来创建新的线条。 (5)所在图线描完后,删除原来的底图图层,并在重新描绘后的图上标注文字。 (6)全部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文件存储,方法同EPS文件存储方法。 二、用Illustrator处理图形文件的方法 1.去除游离点和剪切蒙版 由于有的图形可能存在看不见的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必须去除,否则可能影响图形大小,导致发排后的插图长宽比例失调,形状失真,甚至会导致在北大方正排版系统中图形无法显示。去除的方法有两种: (1)选择菜单栏中的“选择”“对象”“游离点”(“剪切蒙版”),此时可以看到图形中看不见的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已经被选中,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将其删除。 (2)使用“直接选择”工具(默认快捷键A),框选图形,找到游离点或剪切蒙版位置,再逐个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游离点或剪切蒙版,并用“Delete”键删除。 有时会出现图形比实际可见的部分大很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可见的部分图形较远的位置存在不可见的游离点的缘故(检测方法:按Ctrl+A选中全部图形,此时在“信息”窗口上可以看到图形大小,“W”后面的数值表示宽度,“H”后面的数值表示高度;再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可见的图形,在“信息”窗口查看图形大小。如果前后数值相差明显,则说明存在不可见的游离点)。此时,也可以用“直接选择”工具框选中可见图形,在菜单栏“选择”“反向”,按“Delete”键删除即可。 2.修改图形中的线条 用“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中需要加粗或变细的线条,在工具栏中选择线条的磅数为0.5 pt,具体的磅数大小因不同期刊对图形的要求而异。对于同样粗细或相同描边颜色的线条,也可以使用菜单栏中的“选择”“相同”“描边粗细”(或“描边颜色”)来选中,再修改线条粗细或描边颜色。 (1)修改(或添加)虚线:选中需要修改的线条,在工具栏中可以看到蓝色的“描边”字样,选中“虚线”并设置虚线和间隙的磅数。 (2)修改(或添加)箭头:选中需要修改的箭头所在的线条,在菜单栏中选择“效果”“风格化”(Illustrator效果中的)“添加箭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线条始点或终点的箭头类型。 3.修改图形中的文字 EPS插图需要并且允许配以矢量字符,在输出EPS文件之前,应该对已有的字符进行编辑和补充。通过处理可使作者植入的矢量文字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可以选择跟正文一样的字体。 用“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中需要修改的字,此时在工具栏会出现字体工具,可以通过调整参数修改字体类型和字体大小。图形中的汉字,最好选用与期刊正文完全相同的字体(如方正书宋);字母和数字最好选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图形中字母存在斜体,所以字体类型中选择“Italic”,这样所选择的字母即为斜体了。 由于Illustrator中植入的字符有些不能直接在北大方正排版系统中显示出来,所以编辑好的字符需要作“轮廓化”处理。在菜单栏中“选择”“对象”“文本对象”,选中需要轮廓化的所有字,右键选择“创建轮廓”(Ctrl+Shift+O)即完成了字的轮廓化工作。也可通过“直接选择”工具并配合“shift”组合键选择需要创建轮廓的字。这样处理后,字符变成了矢量图形再输出EPS插图,避免字体的嵌入,在发排时也不需要调用终端上的相关字库。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件保存 考虑到与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兼容性问题,制作的Illustrator文件的保存类型为“Illustrator EPS”,即文件的后缀名为“.EPS”。EPS图形文件主要用于北大方正排版系统的图文混排,保存的版本应选择“Illustrator 8 EPS”的保存版本。如果选择其他版本保存的EPS格式文件,可能不会被方正排版系统识别,会造成图形显示不出来,发排后的插图将成为空白图形框。 为了方便修改,建议在字符“轮廓化”前后分别保存至不同的文件夹,轮廓化之前的文件主要用于后期排版、校对中方便于对图片中字符的修改,它对保存版本的选择不必特别要求,默认即可。 2.颜色模式选择 由于目前彩色插图采用的是CMYK四色印刷,因此制作的EPS彩色图形要确保为四色模式,否则在发片时会出现错误。在新建图形对象时,在“新建文档”对话框中,要将“颜色模式”设置为“CMYK”。在处理已打开的彩色图形文件时,需要特别注意色彩模式的转换,将专色转换为四色。具体方法为:“文件”“文档颜色模式”设置,将图形对象的RGB颜色模式转换为CMYK模式。 3.处理文字时的图形大小 在图形处理时,建议将图形实际大小调整为排版时的图形大小,这是为了使Illustrator中设置的字体大小,不因排版输出时图形的缩放而造成字体大小发生变化。 4.其他 (1)在排版系统中使用Illustrator生成的EPS图形文件,其方法可参考相应的软件使用说明。如,在飞腾4.0版本中使用EPS文件,方法同使用TIF格式文件一样。在书版10.0版本中使用EPS格式文件的命令为: [|PS,[,][][][][#][%][:]|] (2)Illustrator用来处理Auto CAD、Grads、Microcal Origin、Excel等软件绘制的图形非常方便,这些图形都能被Illustrator以矢量图的形式识别。然而有些作者由于对编辑行业的不了解,以为提供的图片无需修改,从而错误地将原本易于使用Illustrator处理的矢量格式图形转变成位图格式,给插图的编辑加工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科技制作论文:以校园科技节节目制作焕发学校主题活动魅力 摘 要:在组织开展校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能够亲历体验的好主题,往往决定着一项活动能否成功。校园电视节目由于其画面直观、形象,内容通俗易懂,在为儿童提供多感官体验的同时,也陶冶了儿童的审美情操,特别受学生的喜爱。优秀的电视节目形式对开阔孩子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非常有教育意义。如果主题活动能以电视节目形式为载体,将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和主题活动有效整合,从“定主题、演节目、说新闻、考知识”的方式来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有所收获,不失为一条极佳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电视节目制作;科技节;主题活动;有效途径 校园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求知欲旺盛的儿童起着增长见闻、开阔视野的作用。在校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发展意识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从栏目的策划、采访到摄像、主持都将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如果能将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形式运用到主题活动中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有所收获。本文试以学校科技节节目制作为例,探讨开辟主题活动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一、“焦点访谈”法――定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必须与社会生活相合。现在的电视节目中,访谈节目越来越多,而且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焦点访谈”“杨澜访谈”“鲁豫有约”“咏乐汇”等等。这些访谈节目往往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话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主题,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学会与人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能够亲历体验的好主题,往往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选择活动的主题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访谈节目的做法,让学生观察和采访学校和当地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人们的不同看法,然后通过讨论确定主题。 比如,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前,我首先组织学生去访一访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家里的爸爸、妈妈等,了解学校和家长目前最关心的问题。结果,对60名孩子的采访中,有48名孩子都表示,最近学校正在开展第三届科技节,科技节活动是学校的热门话题。围绕着科技节活动,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里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对活动内容、评选出来的“科技小明星”,老师和同学都热衷讨论。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采访,我们达成共识,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学校科技节。当然,由于是在学生自己的采访下确定的时下最流行的活动话题,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是激情高涨了,并且他们仍然会处在一个继续采访和调查的学习过程中,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在确定好“学校科技节”这个活动主题后,我按照“焦点访谈”的做法,让学生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命名,如制作《科技小实验》节目的研究小组,命名为“小云访谈”,访一访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趣事、得到的收获等。在这个访谈节目的策划中,研究小组的成员在准备什么问题、邀请什么嘉宾、如何应对节目现场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了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梦想剧场”法――演节目 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也都有表演的天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特别渴望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人都喜欢看综艺类的电视节目,比如:老毕的“梦想剧场”、李咏的“非常6+1”、还有滑稽的“乡村大世界”等。这些节目都突出了观众的参与性,为广大表演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观众自己唱主角,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我们的主题活动也要增强全员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注重活动参与性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所有学生上台表演创造机会。校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方案的制订、节目的编排、录像的采编、拍摄脚本的编写、演播厅的布置、活动的组织、现场主持等工作人员均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前,我就借用了“梦想剧场”里的那句经典口号:“梦想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我要求各个制作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与科技节有关的电视节目。一期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专题片《自制泡泡水》的录制历时近半个月,有20多名工作人员,5个六年级班级参与其中。在节目准备阶段,大家合作收集电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的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精诚合作,为这期节目出谋划策。在这个自发组织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智慧、能力已经完全得到了证明,他们自己研究体会到的教育更是不可估量。这个“梦想剧场”,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还战胜了自己胆怯的心理,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次活动中,那些后进生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突出。 2.注重形式多样化 一个活动主题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其形式可以是“说、看、动”相结合,这样就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从而创设活跃的活动氛围。由于学校科技节的节目形式丰富,播出的内容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活,加之科技节节目中的演员都是学生身边熟知的人,学生便想看、爱看,极易对此产生兴趣。此次学校科技节的节目形式真是丰富多彩,有专题片《最有趣的挑战实验赛》,学校电视台对“纸陀螺竞时赛”“扔不破的鸡蛋挑战赛”等科技挑战赛进行现场直播,这些精彩的挑战实验吸引了所有观众,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屏住呼吸,期待着实验的结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有纪录片《“火箭”的诞生》,记录了一个学生从自制火箭到试射成功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这期节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研究探索问题,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还有家庭DV《鸡蛋的沉浮》,一位学生在家里做这个科技小实验时,请家长帮忙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然后通过校园电视台播放给全体师生观看,看着这位学生专注实验的身影,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解说,观看电视的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科学氛围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表演的乐趣,还体验到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只要学生有好的创意,且切实可行,校园电视台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与能力的实践舞台。 三、“小强热线”法――说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向公众传递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收看新闻节目,比如“小强热线”“师爷说新闻”“1818黄金眼”等等。因为节目中有大众所关心的话题,并能了解一些身边最新的生活动态和一些奇闻乐事。将这样的体裁,通过学生的编排和创造,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 在制作学校科技节节目时,我模仿“小强热线”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己推选一位队员来做新闻主持。结果,大家一致推选一位叫丁晨可的队员来做节目主持人,并将节目取名为“小丁热线”。丁晨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编排报道了一则《城北小学“体验科学 快乐成长”活动在城市广场火热上演》的新闻。报道结合了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与解说同时进行展播,并且现场采访了参加活动的同学,手持话筒的小丁俨然一位电视台主持人的形象。节目主持人的台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临场应变的能力、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不仅仅主持人,其他参与制作和配合制作节目的同学、嘉宾、现场观众,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提升。“说新闻”活动,不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阵地建设,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浓烈的气氛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四、“开心词典”法――考知识 每一个少先队员都是好胜的,赛一赛、比一比对他们来讲都特别感兴趣。如今这样的电视节目也层出不穷,“开心词典”“超级大赢家”“超级辨变辨”等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小学生喜欢挑战,喜欢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因为知道有知识问答环节,学生的求胜心理一定会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一切,并不断地去主动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为求成功而努力。这样既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还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制作学校科技节系列节目时,我们就安排了一期《科技知识知多少》的节目。学生在参与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都认真地做了赛前准备,从各种报纸上、网上和图书室搜集有关资料,还积极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广泛的调查访问、信息收集、专业知识充电、多方研讨等活动来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非常激烈的学习和讨论的氛围。《科技知识知多少》节目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进取。 综上所述,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就相当于一股“东风”,为我们老师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从中吸取构建活动主题的养分。将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和主题活动有效整合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定主题、演节目、说新闻、考知识”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共同参与、团结合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电控部分教学演示动画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研究了制作教学演示动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媒体软件Flash、Photoshop、Pro/E、3D max及Director制作了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并应用于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演示;动画制作;实践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更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观念与授课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变革,促进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的变革,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随着多媒体技术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中就包括教学演示动画。 为了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具体课程,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们首先要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一、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程的特点 1.教学对象的特点 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的教学对象从年级上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从专业上分主体应是理工类的学生,此外还有少量经管、人文类的学生。 对于大一、大二的理工类学生,他们还处于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专业课几乎没有接触。 这时他们参加选修课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学生科研立项及业余科技活动的好奇。对于经管、人文类的学生,他们能参加这门选修课,除了为获取毕业所需的学分外,更多的是为了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总之,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教学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对动手实践、参与业余科技活动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专业知识不成体系,不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及缺乏经验,又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容易丧失信心。 2.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每学期1-10周开课,上课时间为周六全天,上午理论授课,下午动手实践。根据教学计划,每次上课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并且教学模块之间衔接紧密。以电控部分为例,教学模块的设置顺序为:直流5V电源制作、单片机最小系统、智能小车驱动板原理与焊接、Protel电路原理图绘制、C51程序设计基础、流水彩灯控制、舵机驱动、直流电机调速等。如果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没有掌握全部的知识点,会直接影响他下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 二、制作教学演示动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4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内,理解、记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并在随后的4学时内通过指导动手实践,使学生重现所有知识点,做到真正掌握。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上述目的。例如,在讲解直流5V电源制作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单纯依靠电路原理图,虽然可以使学生理解每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但很难对电源波形的变化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直观的印象;而且原理图上的符号毕竟不是真正的电子元器件,即使学生掌握了电路原理,但由于不熟悉元器件的特性,在电路焊接时经常无从下手。如果能在电路原理图上用元器件实物照片替代相应的符号,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电源波形的变化过程,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将文字、图片、模型及影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交互式的教学演示动画。 三、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以直流5V电源制作为例,简要叙述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原理背景、制作方法及演示效果。 直流5V电源制作。直流5V电源的工作原理是,交流220V市电通过9V变压器后,进入桥式整流电路,电源波形由交流变成直流;220V极性电容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使波形变化幅值变小;稳压芯片78L05使电源波形稳定在直流5V;瓷片电容104起到高次滤波的作用,使电源波形更加平稳。 在教学演示动画主界面上,用元器件实物图替换了原理图中的符号。在授课过程中,点击不同的元器件图片,会出现相应的文字介绍及电源波形图,按照电流的走向依次点击,可以使学生完整、形象的理解直流5V电源的产生机理。 四、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的应用 对于参加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的低年级同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工程概念,掌握最基本的工程方法。如果单纯借助于文字、理论公式或工程图纸,很难让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概念或方法的本质。交互式教学演示动画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教学中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首先对基本概念、方法做概述;然后运用教学演示动画分部讲解,将理论和实际效果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印象;接下来学生可以参考演示动画及教材进行动手实践,完整地掌握一个教学模块的全部知识点。 在2010-2011年春季学期的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演示动画融入理论授课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参加课程的学生分为41个小组,最终有34个小组完成了所有的教学环节,做出了实际作品(程控小车),成品率达到了82.9%。 科技制作论文:科技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演示型CAI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摘要: 本文从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阐明了CAI课件在该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演示型CAI课件的设计制作方法,最后以科技素质教育课程之一的《生命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的内容证明CAI课件的应用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CAI课件 设计制作 教学应用 效果反馈 1. 引言 以提高文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内的综合性教育课程,其中科学知识是有形的可量化的内容,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却是寓于科学知识的传媒之中。所以教与学是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平台支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具有教学信息可重现、表现手法多样化的优点,从而成为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随着各高校多功能教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了CAI教学。而CAI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课件的制作,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对教材内容把握全面而又有一定的制作技巧的教师才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课件。 2. 演示型CAI课件的设计制作 演示型CAI课件是教师课堂授课所用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因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接近,而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不同于教科书和讲稿,其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一套优质课件除应遵循科学性、教学性、可操作性、简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还应具有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直观,便于日常维护与修改的特性。 心理学家Trechler对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占知识总量的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单用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听觉和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这充分说明了视觉和听觉对学习的重要性。演示型CAI课件教学能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看课加听课,这种形象、生动、自然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还达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2.1 课件制作所用软件的选择 用于演示型CAI课件的制作可以基于多种软件,如Word、Authorware、PowerPoint。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认为: Word简单易做,文字信息及图像信息都能很好地展现,特别是“显示比例”调节功能,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屏幕上字符的大小并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但对于某些科技知识,如生命科学的微观内容的动态画面无法实现,复杂的实验过程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程序无法演绎。 Authorware做出来的课件虽然具有交互性,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不能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及强调重点,且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PowerPoint是一种专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幻灯片的工具,它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利用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各种文字,绘制图形,加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并根据需要设计各种演示效果,且随时可以进行修改。上课时,教师只需轻点鼠标,就可播放出预先制作好的一幅幅精美的文字和画面,并能通过设定链接按钮进行调选所需要的文档文件、动画文件、视频文件进行播放。 基于以面授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于100人的综合教学班,PowerPoint是制作演示型教学课件的最佳软件。 2.2 课件内容的收集 通过对科技素质教育课程的教材选定及内容把握,在制定了教学大纲及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已有讲稿,界定了文本内容、图片内容、动画内容及视频内容。 文本是课件中不可缺少的构件。包括讲稿中的各标题、知识性概念、定义及必要的解释性内容,如引导性解释、图片的简要说明等。在选择文本内容时考虑到很多学生喜欢满片记笔记,这必将影响听课效果,因此尽量显示少量清晰的文本,做到选择词汇准确、简明扼要、易产生联想。 图片是构成多媒体课件的可视元素。静态图片是课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来源有利用平板彩色扫描仪将所需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或从网上搜索。 动画是多媒体中一种重要的图像表示法,它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图片,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收集过程是将静态图片进行分解,压缩成后缀为JPG的图像文件存储后备制作时调用。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可将静态图片进行分解,再按有序的步骤及路径随鼠标的点击而出现。 视频是CAI课件的辅助元素,选择与教学相关的科学教育影片中的某些片段穿插在知识点中播放,不仅可以使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掌握知识。利用Windows Movie Maker将与教学相关的科学教育影片中的特定内容进行剪辑制作后保存,即可成为小影片供制作时链接。 2.3 CAI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课件来自于成功的设计,每一堂课都应有核心的内容。如何针对核心内容设计出具有创意而又新颖的教学课件,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意图的根本,也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也能说明教师对该堂课在认识上、理解上所独具的特色。例如课程之一的《生命科学》的课件制作。该门课所选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书系中的《生物工程与生命》,该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是向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最先进和发展最迅猛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鉴于科技知识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不论新旧总是不断地被进行着验证、修改,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在教材基础上有所扩展。但根据课程的性质,该课程只设置了36课时,这就要求课件制作时不仅要解决生命科学领域晦涩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生命奥秘的微观领域不可视的问题,生命科学中的某些实验过程,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原理在课堂中的展现等,还应解决课时与信息量之间不成正比的矛盾。 2.3.1 统一背景的制作 PowerPoint虽有自带的设计模板可作为背景,但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我们自制了各章的统一背景。制作方法是首先选择适宜的图片(均是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如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室、细胞、人体身份的认证、DNA结构的确立等),然后新建空白演示文稿,单击菜单栏的插入按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图片/来自文件,然后在给出的对话框中查找并选择预先保存的图片。将插入的图片放大到与幻灯片版面等大,打开图片编辑器,单击颜色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冲蚀,即可将图片设置成半透明状。接着在图片的上下各绘制一长条矩形做边框,并为边框选择合适的颜色。上边框的宽度略大,添加上章节的名称。最后将上下边框及图片一起选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组合,则一张背景图片即制作成功,将其予以保存以便调用。 2.3.2 投影内容的组织及编排 投影内容组织得好,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也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选取和组织投影内容时,可以按以下几点做: 2.3.2.1 简明扼要。 CAI教学课件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一个由丰富、准确的科学内容和鲜明完整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作品。因此应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讲授要点,使投影的内容简单明了,主次分明。 2.3.2.2 合理的页面设计。 良好的页面设计对激发学生使用课件的积极性和有效地与计算机交换信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字颜色与背景的匹配应合理。鉴于多媒体教学投影所用的都是白色幕布,文字投影到屏幕上时其对比度比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要差很多,并且计算机产生的字符属点阵型字符,经投影放大以后字符的清晰度又进一步打折扣,因此字体颜色的选择首先应考虑投影效果。视觉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研究告诉我们补色对比是最鲜明的色彩结构,因为互补色可建立完美的色彩视觉平衡。根据课件背景的色系较浅,字体颜色宜选深色的红、蓝、黑、绿。在文字的字型选择方面我们兼顾了视觉效果和美感,大标题用楷体,正文用宋体,字号选择注意教室后排学生的视觉。鉴于多功能教室的投影屏幕的规格根据教室的大小分别是120英寸(60人)、150英寸(120人)、180英寸(多于240人),经反复对比,根据不同字型、字号在投影屏幕上放大的情况,以后排学生正常视力为标准,选择了幻灯片上标题字为32号(小标题为宋体时)或36号(大标题为楷体时),正文选28号字。 在内容的排列方式上,为了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放在屏幕最显著的位置,但由于在投影过程中难以做到常规教学中的“逐字”展示,而过多的暴露往往会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感觉,不利于他们积极地思考,因此屏幕信息的出现是一次操作(单击鼠标左键)呈现一个信息,讲解完毕再进行下一次的操作。对于某些特殊操作步骤则给出有关下一步操作的指示信息,例如:在按钮上注写必要的文字予以说明作用,对于有些超链接则直接选中文本,利用字体颜色的改变加下划线提示超链接操作。 2.3.2.3 使用插图、动画及视频有明确的目的。 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只有当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时,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由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中,通过视觉而获得的知识是83%,因此适时地插入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图片、动画及视频并配以语速适中、声音响亮的解说,就可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掌握科技知识。 动画是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制作的。虽然这种动画显得呆板,但可以随着讲解分步实现,这对于大学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尝试。方法是在幻灯片中插入扫描后经处理、分解及保存的图片,根据需要对图片进行适当的缩放,选择透明背景,再利用PowerPoint 2003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选择进入方式为“出现”及动作路径为“直线"或者“曲线”,并将其定义为“从上一项开始”即可实现。一个完整的动画过程少则4―5个图片,多则十多个图片,因此这对制作过程的细心和耐心也是一个考验,而这种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本身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素材。 3. CAI课件教学应用及效果反馈 3.1 教学过程的应用 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要求来看,传统的讲解加板书的推理论证过程,才是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些需要详细分析、仔细推导的过程,应该通过使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在大屏幕上现场进行演绎。而生命科学教学中需要详细分析、仔细推导的内容不适宜现场演绎,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已表现在幻灯片上,但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可充分利用PowerPoint放映中指针转换功能,对需重点阐述的内容将指针换成画笔,一边讲解一边在投影屏幕上的重点内容处作记号。 3.2 教学效果反馈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清晰规范精练的文字对学生造成了多种感观刺激,不仅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力,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某些理论的解释画面经历了静态画面、动态画面及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板演。为了对比三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蛋白质合成”,来进行教学后的效果反馈(见下表)。 分析: ①所用时间:传统教学用时最长,因为除了必要的板书,还需边讲解边画出翻译元素及过程。静态画面用时较少,是因为省略了板书及绘画过程,但为了使学生的视线、思路跟上讲解速度,每一过程间有一定的停顿。动态画面用时最少,是因为文字和图形随着鼠标的单击操作、教师的清晰讲解而适时出现。 ②课后思考题的正确率:静态和动态的媒体教学相差不多,但与传统教学相比相差最大的是对三种RNA的认识,原因在于直观表象胜于口授,对于指出教材P135所述翻译的错处,动态与静态表现出差异较大,原因是人的视觉暂留生理现象与看课加听课的效应综合的结果。 4. 结语 CAI课件的应用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课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情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的深刻理解和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才能制作出适应课堂教学的精品课件。但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教学方法,当不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科技制作论文:浅议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画笔制作工艺的改造 摘要:画笔在欧美有着广大的市场,学生自小学开始就普遍使用,良好的艺术氛围使更多的人一直保持着绘画的爱好和习惯。国外市场对画笔的需求量很大。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是画笔制造大国,出口量占世界总销量2/3以上。但作为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画笔制作的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达到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科技;传统工艺;画笔制作 中国的画笔制造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品种产量大幅增长,以及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中国生产的画笔类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市场,还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客观的分析,就目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制笔大国也仅就制笔生产的数量而言。2008年中国出口各类画笔12.17亿支,出口创汇仅7 615万美元,平均每支笔的出口价仅为0.063美元。由此可见,中国的画笔类产品档次低到何等程度。中国出口这么多的画笔类产品,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只响当当的中国制笔品牌,因此,改造中国的传统的画笔制造业及其生产工艺已迫在眉睫。 一、画笔及其制作工艺简介 画笔是一种专用绘画工具,一般笔杆多为木制,笔毛为猪鬃,也有少数狼毫和化纤的。得心应手的画笔,能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情趣,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绘画艺术以及家庭主妇和各类艺术爱好者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 (一)画笔形状及功能 1.圆形画笔:最古老的一种画笔。它有一个钝的笔尖,可用来制造较圆润柔和的笔触;小号圆形画笔可用来勾线,侧锋使用能出现大面积的模糊的色晕,也可用于点彩技法。 2.平头画笔:扁身平头画笔直到19世纪才出现。用于制造宽阔、拖扫式的笔触;可用平头侧边画出粗糙的线条;转动笔身进行拖扫式用笔,可出现粗细不均的笔触。 3.榛形画笔:扁身圆头,又叫“猫舌笔”。兼有圆头、扁平两种画笔的特性,但难以控制。在表现曲线状的笔触时,它是一种更优雅、更流畅的画笔。 4.扇形画笔:属于新型特制画笔,笔毛稀疏,呈扁平的扇状。用于湿画法中的轻扫与刷,或柔化过于分明的轮廓。喜欢薄画法的画家常使用这种画笔。使用扇形笔揉色时,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妨碍它的灵巧性。 (二)画笔型号与材质 画笔型号与用途的关系最为明确。大型号画笔通常用于制作大笔触肌理和铺大色块,而小型号画笔通常用来画细线与色点。鬃毛等硬质画笔大小型号齐全,貂毛等软质画笔一般没有大号笔,而扇形画笔(多为鬃毛或人造毛)则没有小号的。 1.鬃毛画笔:多为猪鬃,弹性强、结实、有强度。着色时常会留下鬃毛印痕,能挑起浓稠的颜料。可搓、擦、刷,一般不会出现笔毛粘在一起的现象。多用于厚实的有笔触肌理的画法。 2.貂毛或獾毛画笔:属于高级画笔,软硬适中,着色时较柔和、均匀,没有笔触痕迹,适于画面的细部刻画。松鼠毛、猴子毛画笔也属于软毛画笔。 3.牛毛和骆驼毛画笔:属于软毛画笔,多用于罩色。 4.人造毛画笔:具有貂毛、獾毛等高级画笔特性。人造毛可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画笔,这种笔既能柔和局部颜色,又能进行细部刻画。但它不能放入水中浸泡,其毛在水中易变形。 除上述产品而外,通常所说的画笔还包括下列两种型号:(1)板刷:特别适宜画大幅画,有时小板刷可替代大号画笔使用。板刷另外一个作用是给干透的画面上光。(2)绘画滚子:用来铺开颜色和创造质感。使用绘画滚子从刚画过的地方轻轻滚过可以将笔触压平,并使颜色扩散开来,产生其他绘画工具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画笔制作工艺 画笔通常由笔头、笔管和笔杆三部分组成,其制作过程中首先三部分各自独立完成,然后将成型的笔头装进笔管(并由特殊胶水粘牢),最后将它们与笔杆配套,完成整枝笔的组装。 由此可见,画笔制作工艺的要点首先在于对于各种毛色的笔头处理,其次在于对包括铜材、铝材以及塑料材质的笔管加工,最后是木杆、塑料杆以及有机杆等笔杆的表面处理。 1.传统的笔头处理方法纯粹沿袭国画及书法中毛笔的制作工艺:即首先将各种笔毛在水中浸泡,漂洗后再进行梳理,清除浮毛、杂毛,然后开始手工分毛,根据型号大小分出均等数量的笔毛,用细绳或细线扎好,等待装入笔管。 2.笔管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复杂一些:铜质材料通常需要电镀,使其表面发亮,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对于铝质材料而言,仅仅将表面抛光打磨,进行简单的表面氧化处理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3.笔杆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较为烦琐而复杂,也最耗费人工:首先要打磨木质笔杆,使其表面平滑,然后手工打底即上1~2道底色,然后要根据需要在上5~8道面色,要求更高的还要再罩上一层光油,以达到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 由于上述工艺基本依赖手工操作,除了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和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就是很难保证产品工艺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因此,要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画笔生产制造大国,能够真正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画笔制造工艺方面花大力气,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文化传统产业。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内容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中国画笔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画笔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一)笔头处理方面 用化学浸染法取代纯净水漂洗法。传统的漂洗需要相当长时间,而且未必能够洗净笔毛中的杂质。国外技术人员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和调查实验,发现在水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不仅可以加速漂洗时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清除杂质和污垢。运用这一工艺处理后的笔毛,爽滑平整,甚至可以免掉原先必不可少的手工梳理一道工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尤其是对高档猪鬃笔毛的处理,在经过高温蒸煮并使用特殊化学溶剂浸泡后,笔毛会自然收缩成环状(即所谓Interlocked),不仅吸墨性能增加,更可以在若干次反复使用后仍然保持收拢的峰型。可以断定,这一技术在画笔行业的普遍运用和推广,必将大大提升中国画笔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并提升中国整体行业的实力和形象。 (二)笔管处理方面 中国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明显不及国外。画笔制笔行业的电镀大多采用传统的陈旧工艺,镀层质量不能保证。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电镀工艺,如脉冲电镀、高速电镀、复合电镀、震动电镀等,这些高新技术都可引入中国画笔制笔业的表面处理。 针对铜管表面电镀工艺而言,目前国际上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镀行业。应用计算机与近代分析技术结合,对电镀工艺进行控制。除电镀时间、镀液温度外,还对镀液的PH值、金属离子浓度,添加剂的消耗速度进行测定、调整和维护,使工艺能控制在最佳状态,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目前国际上激光技术在电镀中也得到了采用。利用激光能影响镀层结构,使晶粒细化,改善镀层质量,采用计算机控制激光束运动轨迹,还可以得到预期的复杂几何图形,不采用屏蔽便可进行选择性电镀。我们画笔制笔行业也可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应用于制笔电镀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制笔的电镀质量。 针对铝管表面处理工艺,目前国外已研制成功不锈钢着色工艺。采用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高温氟化法、有机物涂复法,气相裂解法以及离子沉积法等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此项技术也可引人我们画笔制造行业,以提高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金属漆涂复于铜质或铝质笔管的表面,以提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光亮度,从而达到提升产品档次的目的。 (三)笔杆表面处理方面 中国木杆的制造历史已近八十年。如今中国木质笔杆的年产量是全球之最,笔杆的品质处于世界的中游,尤其是笔杆的外观(涂料的涂布与表观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国际名牌油画笔外观铮光发亮,看似塑料涂层,中国的笔类产品外观短期内光泽度和丰满度等尚可,但数月后失光产生了,笔的外观再也没有原先的光亮与丰满。为提高画笔木杆外观的光泽与丰满,防止失光的产生,应当从笔杆油漆、涂料等方面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 1.封闭漆:木材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它能吸收与挥发水分。虽然画笔木杆的木材经过变性处理及杆面涂布油漆,但木材的吐纳水分的本能未消失。画笔制造工艺规定笔杆制成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涂上油漆,不然就要产生质量问题。虽然笔杆已涂了油漆,由于现行笔杆底漆(配方与材料)的封闭不严密,随着水分的吐纳,木质纤维收缩,表面缝隙加大,漆膜随缝隙下陷而下陷,漆膜下陷之后导致表面不平整。因而表现出光泽下降,丰满度下降,所以应当选择一种分子量大、收缩率小、封闭性好而且抗水分渗透更好的树脂,这样就在基础上防止了木质画笔笔杆的光泽和丰满度下降。 2.底漆:底漆一般都是填充料量比较多的一类油漆,它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漆膜的丰满度,使木质的表面空隙部分得到填补,另一方面增加漆膜的厚度,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减少面漆的次数。底漆的颜填料也要求有一定的细度标准,只有当颜填料的表面积达到一定数值,才能降低油漆实干后漆膜表面的收缩量,从而保证笔杆表面的平整度。 3.面漆:面漆在木杆油画笔表面涂装中是关键的材料,面漆既为木杆油画笔五彩缤纷的颜色,又给使用者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为此对面漆提出如下要求:(1)面漆中所采用的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而且配方中所选择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溶剂的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这样才能降低漆膜实干时的收缩率,保证漆膜表面的平滑度。(2)面漆中所采用的颜料一定要研磨到一定的细度标准,而且要得到一个颜料颗粒分散稳定的体系(储存时的稳定性与涂布时的施工性)。如果颜料颗粒分散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增加,颜料颗粒会出现返粗现象,这样就破坏了涂料的施工性能及笔杆表面的平滑程度,直接导致光泽的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漆膜表面用光漆罩光,一般仍不能弥补光泽度的损失,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浮色发花现象。(3)面漆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填充料,因为填充料对油漆有一定的消光作用(它在油漆中仅仅起到降低成本作用),这样虽然面漆中的成膜物质增加了,但漆膜表面的光泽度有一定的损失。 4.光漆:光漆在木杆画笔中是决定外观最重要的涂料,它一方面为笔杆表面提供光亮如镜的漆膜,另一方面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光漆的耐磨程度和抗划伤性能,同时亦是影响光泽的几多因素,光漆的光泽度与笔杆漆面的平整度有关,更与漆膜分子的结构性质有关。为此必须对光漆提出如下几个要求:(1)光漆中所采用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而且能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和透光度。(2)光漆中所采用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即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使所采用的树脂均处于溶解的稳定状态,而且在溶剂的挥发过程中,溶剂的混合物始终使树脂处于溶解的稳定体系,直至最后溶剂挥发完时各种树脂均能平稳地流平。这样才能保证光漆从湿漆膜到干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状态,而不因为光漆中某种树脂析出而导致漆膜的光泽下降。 (3)选择合适的助剂来增加光漆漆膜的手感,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上光以后的其他工艺,特别是不影响漆膜的重涂性。 5.针对其他材质的笔杆如塑料杆、有机杆等,可以采用自动喷涂及烫塑、印花等工艺,增强其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尤其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流水线喷涂工艺,借鉴到画笔笔杆表面工艺处理方面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能够极大地节约工人手工劳动时间,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油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举措 1. 2010年9月中央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要求,以创新思维带动文化企业的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也是油画笔制造行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主席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必须提高创新意识,提高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用世界眼光调整和改变思维方式,审时度势,提高创新本领,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全球化的重要竞争手段。为此,各制造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必须保证将年销售收人的3%~5%用于科技创新,并不断提高这个投入的比例。 2.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关键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画笔制造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要在行业内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气氛。要千方百计留住现有的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的力度,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现有的科技人员要加强培训,更新知识,从而促进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大力引进外行业甚至国外的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画笔制造行业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 3.重视信息,利用信息,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融人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升温,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信息资源的及时获取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决定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将决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争取主动,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说,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实力。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地从国外、从其他行业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给制笔产业以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科技制作论文:让课外科技小制作在“变”中闪光 当前我国中学基础教育战线上正在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这种课改在很多方面就犹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意味着处于新课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和调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要做到这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处于课改一线的教师们应该有一种捕捉灵感的思考习惯,哪怕是平时的一个现象、一个物体或书本中的一段话都可能是触发思维灵感的火花。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外国的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看完后,我被这个看上去似乎是为了引人发笑而开设的娱乐节目深深地触动了。联想到我校课题组在中期评估中出现的一些困惑,猛然有一种豁然开朗、思维突变的感觉。 一、思想上的“变” 分析国外《超级变!变!变》节目中凸显的先进理念――做一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习者。 1.这种节目的出发点就渗透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参赛节目不一定要有多少深厚的科技知识,只要能够选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以最少的成本完成一个任务的演变过程,它可以是一个物体的演变或一个现象的展示,也可以是一个有创新的科技小制作,不管科学成分的多少或档次的高低,只要能让评委和观众在“变”中觉得眼前一亮,就都能顺利过关,甚至可以得到高分。 2.节目的评价目标上也体现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在整个节目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只有表演者的激情参与,没有失败的沮丧,没有扫兴的冷场,更没有不文明的举动。在表演台上是表演者努力、尽心、放开的展示,而且时不时地在主持人富有幽默感的激励和赞扬语句中掀起一浪浪高潮;在台下,我们看到的是穿着平易近人甚至令人发笑的,但绝对没有板着脸令人胆战心惊的评委。他们同样不时用一些鼓励性举动和肯定评价伴随着身后观众阵阵的笑语和如雷的掌声中送给台上努力的表演者,让他们自然而真实地了解自己设计的节目有多大价值。 3.该节目真正做到了面对全体公民:其广泛程度令人吃惊,在参与的表演者中,既有富有创造精神的主流年轻人,又有很多热情且极为投入的儿童,甚至有老态龙钟但热情不减的老人,这不仅体现了这种节目的全民参与性,而且展示了老一代与新一代在创新理念上的传承和发展。 4.参与者的团体协作精神让人敬佩:在参赛的节目中,既有一个人的创新火花,又有两、三个人的小配合,甚至有七八个人的共同表演。表演分工和难度存在很大差异,但在表演过程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参与者们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性与团体合作性让人吃惊。在表演中不管你处于哪个环节,有可能是观众关注的,也有可能是观察始终都不能看清脸的配角,但他们从不在乎角色的重要程度,也不在乎观众是否关注自己,他们只在乎团体的参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这种团体合作精神正是新课改中的一种努力目标。 二、行动上的“变” 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困惑,调整研究理念和方式――做一名思考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 反思这些《超级变!变!变》中的先进理念,我想到了我校研究课题《课外科技小制作与创新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困惑,终于得到了解决: 1.在活动目的上要“变”: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以培养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主,活动中的科技小制作作品档次和科学知识成分如何是次要的,我们要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活动得到主动发展。在活动中要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乃至终身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准备器材、应用相关知识真正自主设计蓝图、动手创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学知识走向用知识,从全盘接受老师、书本的理论到用实践验证这些理论并这些理论为基础走向创新的殿堂。 2.在培养目标上要“变”:对于将在中国土地上实现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在活动中必须集中力量认真地加以培养,否则活动的实施就与新课改总的三维目标相悖。 3.在活动方式上要“变”:课外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结合,集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但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听科普讲座、看科普电影、写科技小制作小论文的形式辅助小科技小制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还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减负”后不至于无所事事,从而真正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在评价内容上要“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程度,如用小科技小制作展、小科技小制作论文评选、创新奖、学习奖、科技奖、合作奖、进步奖等评价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方方面面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物理课外小科技小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乐意参加的第二课堂。 科技制作论文: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摘 要】 在小学生的所有学习课程中,科学课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课程。科学课的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求知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他们未来的方向和兴趣选择。在小学的科技课上开展科技制作的小活动,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决定了知识最后产生的效用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开展科技制作的活动时,应该合理地安排教学的目标和过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技课上开展有效的科技制作小活动,来进行具体的措施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活动开展;策略方法 小学的科技小制作指的是,教师结合课程的一些科学知识与内容,来对里面的某一个科学制作进行模仿式的学习和实践;或者,教师给定一个课外的主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来进行自主的科技学习和探索。在传统的小学科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往往很少让小学生来进行单独的动手操作,而是自顾自的将一个实验的过程或者制作的方法和学生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和演示,这种单一的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提起对科技制作的兴趣,更加不易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和生活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许多的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握整个活动的全局动态,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整个课堂的大部分的主权需要教师来交还给学生。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自己课堂上实施的科学教学的经验,谈谈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技类小活动时的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和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实践类的小活动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一定要放在所有教学策略的第一位。兴趣是帮助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一个坚实基础,人们可通过培养自己对一门学科的兴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天性喜欢丰富多彩的东西,对于抽象的科学知识理论的兴趣相对较低。不仅如此,他们处于低年龄段,自制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小活动以前,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活动,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科学制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习雨衣裙子的制作时,在正式开展科技制作的环节时,我会先将自己提前制作的科技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和使用。雨衣裙子是一种简便式的雨衣制作,针对在日常的雨衣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雨衣的裙边被雨水黏住裤边从而打湿裤脚和鞋子的现象,我们会在雨衣的裙边加一圈泡沫的裙边,从而撑起整个裙摆,防止出现这个情况。我在课堂上演示了这个具体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后来的制作过程都能处在一种十分积极、主动的状态下。 二、创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针对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单一性的问题,我们从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出发,创建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两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即将在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同时,还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关于这个课堂模式的创建,教师主要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以及与教学科目相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明确告诉学生课程学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然而具体的情境导入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内容去进行设计安排,在小学的科学小制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情景的导入使得课堂的教学环节得以轻松、自然地进行下去,易于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三、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 分组学习合作法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适的分配,也是在开展科技小活动时的一个不错的课堂组织方式。它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群体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小组内由组长和组员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例如,我教一些简易的科学模型制作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分组学习合作法。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平衡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水平,而且让整个教学的气氛达到一个不错的顶点,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把控好整个课堂的场面,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意见。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满着活力和乐趣。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地转换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利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能在合作性的探究学习中共同、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持久而稳定。也就是说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设立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去积极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科技制作论文: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陈鹤琴老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了方法论。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科技活动中,小制作活动成为一项幼儿喜欢的动手活动,小朋友平时在游戏活动中就喜欢把各种盒子做成一辆汽车、一次性纸杯做成一朵菊花、卫生纸卷筒做成一个小丑娃娃……而这些活动也能使幼儿手指的小肌肉很快发展起来,动作变得协调而灵活,从而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多种形式的小制作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有效地“导入”,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科技小制作活动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动手活动中去,感受科技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如果我们能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主动参与科技小制作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显得非常的平淡,幼儿就会觉得整节课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从而失去了兴趣,导致幼儿不愿主动去学习去动手。 如我们可以设置情境导入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开展大班科技活动《魔盒》时,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的魔盒能成功放在桌边?让幼儿也产生制作这样一个魔盒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动手的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科技知识蕴含在情境中,就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技知识的熏陶,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再如《升降小桶》活动中,鸟宝宝掉到陷阱里了,鸟妈妈该怎样救她的宝宝呢?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幼儿想各种可行的办法,从而引出幼儿对升降小桶的兴趣,尝试去动手制作它。 除了以上这种方式之外,还可以有提供合理的材料导入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和创设适当的环境导入活动等。只有导入环节设计得生动、巧妙,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动手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合理的材料,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的材料。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摆弄任何东西,而小制作活动正好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科技区中投放不同层次水平的材料。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自选材料来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 例如:在科技小制作活动“瓶盖溜溜球”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制作完成,自己拧螺丝,自己打结等,那么在科技角内,他就可根据溜溜球的特点选择其他制作“溜溜球”的材料,进一步巩固制作技能。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半成品进行制作,如为他们打好结的绳子等,他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技能也慢慢有所提高。当幼儿拿着自己做成功的溜溜球互相欣赏、玩耍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制作活动,树立幼儿自己动手的观念 科技小制作活动主要树立一下自己动手制作的观念。激发幼儿自己制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如果教师看到了幼儿有了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表扬。让幼儿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幼儿就会非常有信心。推动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小制作活动中,幼儿也需要老师的热情鼓励与积极参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讲到孩子心理特点时也指出“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可见鼓励的作用对幼儿有多么重要。当幼儿在制作完一个作品后,内心一定是非常开心的,他希望与老师、同伴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称赞。此时,如果教师用否定、嘲笑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的时候,幼儿一定会失去信心,会非常伤心,而反之,如果教师用鼓励的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的话,那幼儿一定会在这样的言语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做到想做,从不敢做到敢做。 四、一日活动,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科技活动中,幼儿时常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技能。如:我们时常会让幼儿进行撕纸、剪纸的活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由于刚接触剪刀,他们都非常想剪好,可是越是心急,孩子们就越是剪得不好,一条直直的线被他们剪得歪七扭八的,但是,我并没有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提醒他们:“小心一点,当心别剪到手哦。”甚至我会手把手教他们。这样慢慢练习了之后,幼儿的剪纸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一条直直的线也基本都能剪出来了。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还会使用到糨糊、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制作技能,强化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科技角中,我们也提供了各种工具,让幼儿自己去摆弄、去尝试、去发现,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的动手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我相信,只有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幼儿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作者单位: 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 科技制作论文:电教手段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手段也逐渐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所谓的电教手段,意即电化教育手段,它是一种利用电化媒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其主要方式包括:电子计算机、投影、电影、幻灯、录音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提高幼儿在科技制作小活动中的创新探究能力,是值得提倡并加以推广的。 一、电教手段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的应用探究 教学案例一:自制传声筒 1.创设情境,成功导入 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次成功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幼儿教学亦不例外。幼儿园科技制作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来为幼儿创设情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导入。就“自制传声筒”的科技制作教学活动而言,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传声筒,然后问学生:“这些图片好看吗,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做出回答。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两个人利用传声筒传声的动态画面,并配备相应的声音信息,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传声筒呢?”这时,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会给教师一个肯定的回答,教师的导入目的也达到了。 2.分组合作,情境化教学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两个人一组来完成这次的小科技制作。首先,材料展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投影为学生展示制作材料:线、两个纸杯、一个起子,并把材料发到每一组学生的手中。其次,播放录音。先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展示制作方法的文字信息:①用起子在杯底钻一个小孔;②拿出线,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打上死结。为了加深幼儿对制作方法的记忆,教师要利用声、文结合的方式,把制作方法用录音的形式让幼儿再听一遍。接着,合作实践。传声筒制作成功后,教师把传声筒的玩法用影视动画形式为学生进行演示,并适当进行解说:两人分别拿着一个纸杯,一人把耳朵对着传声筒,一人对着传声筒说话。然后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科技小制作实践活动,教师并作一定程度的总结。 教学案例二:会变色的花 1.视频导入 “会变色的花”是一项科学小实验活动,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一定的科学小知识。在此之前,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把幼儿的思维引入到这个科学小实验活动中,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就“会变色的花”这个科学小实验活动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动态视频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导入。视频中要呈现以下画面:两朵浅颜色的花,向其中一个花瓶中注入一定的液体,接着,注入液体的那瓶花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播放视频的时候,教师要在旁边对视频内容进行解说。视频播完后,教师要问学生:“两朵一样的花,为什么其中一朵花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幼儿会根据自己所见,回答:“因为其中一个花瓶中注入了水?”教师接着问:“什么水这么神奇呢,能使花的颜色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幼儿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教师也成功实现了知识内容的导入。 2.实践教学 “会变色的花”是一项科学实验活动,幼儿自然是实践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这项实验教学活动中,首先,材料展示。教师利用计算机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用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两朵浅颜色带茎的花,两个同样的透明瓶,蓝墨水。幼儿在对材料进行识别后,教师把相应的材料发到幼儿手中。其次,展示操作方式。对实验操作方式的展示可以先通过文字信息的展示:①注水。在两个瓶中注入相同量的水,但是其中一个瓶中要滴入几滴蓝墨水;②观察。把两朵花分别放进瓶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观察花的颜色变化;③记录。指导幼儿对花的茎以及花朵颜色变化作好相应的记录。但是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需要把其中的文字信息利用录音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并且教师要对此作一定程度的解说。 3.实验总结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对花朵的茎以及花朵的颜色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接下来教师就要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并作一定的汇总,把汇总的结果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并利用图文声像结合的方式把科学小知识传授给幼儿:播放花朵颜色变化的实验操作画面,配有相应操作方式的录音。然后用声音传达的方式为幼儿展示这次的科学实验知识:茎对植物来说,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命的作用,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的茎可以由下而上把根中的水分输送给植物的各部分。实验中花朵颜色的变化就是因为花的茎把蓝墨水输送到了植物的各个部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其他植物进行验证,比如说用香菜、芹菜等植物代替花朵来做实验。 二、总结 总的来说,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而言,科技小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探究能力,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电教手段的利用在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幼儿带来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作者单位: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 】 科技制作论文:流程图在科技小制作运用中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科教兴国”国策在学前教育落实的体现。近年来,我园以“科技”为特色,围绕着“两小科技活动”制订了一系列具有我园特色的课程,以大班年龄段幼儿为主体,以科技小制作为载体,开展了幼儿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使用各种流程图中,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参与,老师也不断地尝试,探索出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的可观察、利操作的流程图,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科技,从科技走向社会”的宗旨。 一、流程图在科技小制作中运用的意义 1.丰富学习内容 在科技活动中加入流程图,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科技小制作不一定强制是课程中知识的活动,只要幼儿的知识层次与能力层次允许,都可让幼儿更多地利用流程图有效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习能力 依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我们只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园外,使幼儿离开幼儿园后还能继续学习和探究,这样一堂活动完成并不代表就结束了,也应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探索,记录下来与同伴一同分享。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主体,老师是一位旁观者,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促使幼儿来涉猎更广阔的科学领域知识。 二、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重要作用 科技小制作的魅力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让幼儿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完成既定任务,解决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形式多样的流程图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多样化流程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科技活动中,由于每个活动内容科学原理不同,就需选择合适的流程图来开展有效地活动。比如:大班科技活动“空中缆车”,制作步骤比较简单,这时就可运用照片流程图,形象地展示,依次串联排序,让幼儿观察,他们就能看着照片来制作缆车了。但大班科技活动“会自动行驶的小船”,如果单用照片流程图来展示,最后一环节,教幼儿旋转螺栓不清楚,这时拍个螺栓旋转的视频加入流程图中,这样更有利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了。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科技活动。 2.巧妙运用流程图,激发幼儿自主探索 在开设活动前,老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身处地为幼儿设想,使流程图的环节明了化,这样的流程图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快乐地进行轻松操作活动。另外,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老师增加一些自编的操作儿歌,比如:大班科技活动“拉拉乐”中,“小小线儿洞里钻,钻过一个又一个,两个头儿打个结”――老师自编的形象儿歌让幼儿轻松学会制作拉拉乐的基本技能,通过形象语言来完成钻洞、打结环节,让幼儿在轻松自主中习得科技操作技能,获得了小制作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制作教学方式,也更受到幼儿的欢迎,激发幼儿去探索。 三、多样化流程图种类的好处 在科技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流程图的种类上,分为照片、视频、实物的科技小制作流程图。这些不同形式种类的流程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在小制作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看流程图或是设计流程图来开展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到流程图给科技活动带来的方便,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多样化流程图使探究活动富有多样性、智慧性和创造性,幼儿探究的自主性、创造性也随之提高。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老师要让幼儿去选择探索的材料,将探究、思考与表达的过程给予幼儿,让他们自主地亲身经历、深刻感受。这样,幼儿才能设计出自己眼中的科技小制作的流程图,表达出当时年龄独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才能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表达探究活动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小制作活动中。 四、完善流程图,避免小问题 在科技活动中,流程图的设计与制作中拉近了幼儿与创造设计的距离,使他们的思维分散和扩展,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艺术和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那么在完善流程图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小问题的存在,才能使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得以有效使用。 1.在流程图的设计上,老师应考虑流程图上图片是否利于幼儿观察操作、各个图片之间比例与实际事物的比例相匹配等。让幼儿在观看实物来设计流程图,平时还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一些身边常见物品,才能设计出所用材料的样子和制作相关的步骤。 2.家庭是科学教育中一片重要的天地,老师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关注幼儿的科学行动,和幼儿一起参加科技小制作,记录流程等,有效引导他们到园内外去学科学、用科学。鼓励家长,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成果到课堂中来,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制作流程图,老师让幼儿讲自己最困惑的,认为最难解决的,如果有幼儿不会,就请会的幼儿来帮助,鼓励幼儿合作、互相帮助,一起来解决流程图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一次又一次流程图在科技活动中的使用,在我们不断地完善中,这样的科技制作活动,幼儿能自己看流程图、自己为小制作来设计流程图,幼儿的主动学习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已不知不觉地开启了探索科学原理和想象的兴趣之门,更全身心投入到这样的科技教学活动中!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看待世界的方法。而大学美术教学致力于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懂得运用艺术的眼光来发现世界。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应当重视二者的结合。本文将对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学;美育教学;渗透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不仅能够让美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帮助大学美术教学查缺补漏。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天然的联系让两者的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成长为能够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人。所以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当重视起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结合。 一、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必然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被广泛提倡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从而为其他教育提供心理基础。而美术教学则要求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结合时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理论基础的完善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并非是一个新近诞生的理念,早在十八世纪就已经有相似的观点出现。在著名教育家杜威继续发展了这个理论之后,美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就已经开始了广泛的实践,相关的理论也在逐步地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某种联系,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存在着契合点。可以说,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已经搭建完毕,需要我们用实践来检验它[1]。 二、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的区别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尽管也有着比较多的契合点,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比如,两者的追求目标是不同的。大学美术教学更加看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而美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和情感体会。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区别决定了教育方法会有分歧[2]。 (二)公开性和保密性的区别 由于美育教学直击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所以需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与教师的深度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希望被其他人看到,教师也不希望其他人干扰教学进程,所以美育教学有着保密性质。而大学美术教学则没有这个问题,由于是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大学美术教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公开性。教师在课堂上公开交流,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观点,课堂更加开放。 三、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教育观念的结合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两者的契合点进行渗透教学呢?首先要在教学观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观念上达成两者的统一。美育教学进入美术教学中能够为美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让心灵美和艺术美达成良性的互动。美术教学进入美育教学能够改革美育教学的形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大学美术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要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更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法。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依靠基础知识的巩固来启发审美能力,而从美育教学来说,教师要直接进行心理上的指导,来让学生据此认识世界。美育教学渗透进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融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教育平台的互补 大学美术教学往往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美育教学则没有地点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美育教学,也引起美育教学呈现出一对一辅导的倾向。在两者进行结合之后,美育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更高效率的进行美育的指导,而美术教学也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把美术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去。 (四)教师队伍的结合 美育教学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要更好让两门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支既懂得美术教学,也懂得美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这样教师在进行大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就能够不自觉的加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两门科学充分融合。 四、结束论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对于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首先总结了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大圩么似乎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最后对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作者:宫清泉 美术大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剧烈变化,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生活、工作、学习服务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而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学校开设,为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大学美术教学发展为例为例,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希望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美术教学信息化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美术教学;运用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大类,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一系列人工智能手段对外界的声音、文字、数字、图像、影音、符号及其他相关信号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获取、分辨、加工、处理等活动。目前,信息技术以迅猛的速度进行发展,其产生的影响已覆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的各个领域,对工业、农业、服务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大学美术教学中出现了网络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以电脑、电视、视频、音频构成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为提升大学美术教学效率、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方式方面的运用 大学美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容量大,而且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特点,多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器官,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各种功能于一体,便于在课堂上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真实情境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创作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正好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美术听说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将听、说、看、画等集为一体,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在教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生活中的事物,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和创作,从而使得学生的画作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同时,一些名家的画作因条件限制难以接触,教师可以广泛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 2、教学内容方面的运用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图片的授课性内容较多,而文字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无法对色彩、线条以及意象等方面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有关色彩、线条、意象等方面的动画,增强现实可感性。例如动画与图片相比,其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动画的放映,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美术欣赏的技巧和方法[1]。尤其是对建筑作品的欣赏,动画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建筑物整体的美感,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的效果将十分生动。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将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美术学习需要对大量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研究,而一些美术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无法接触,对于一些珍贵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欣赏画作等方面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色彩的调配、线条的勾勒以及图片的处理等。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发现能力、观察能力的训练,注重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思维习惯,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丰富绘画风格。 3、在教学互动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技术手段,能够为人类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极大的便利,这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以此提升大学美术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美术家园”,美术家园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在该信息系统中集合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发表看法,互相学习。教师应扮演欣赏者、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共欣赏,交流看法,从学生的思维和眼光中了解学生的艺术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习效果大为提升,也能构建“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性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美术家园”里包括了课堂答疑和美术作品展示栏目,学生通过线上交流,一方面可以解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疑惑[2]。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获得同学和老师的点评,以此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美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长远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发表美术作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在大学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具体结合教学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优势和网络技术的便捷,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美术朝着效益化、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此促进大学教学改革的进步。 作者:高常青 高惠凡 单位:景德镇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1.多元化 多元化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学的突出特征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筛选先进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接触到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资源的丰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大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自主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强。上文提到,受到网络资源共享的影响,大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会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展方向也更加多元。除了能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培养。 3.交流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交流性增强。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间交流、校际交流以及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有网上教研、教学资料共享、网络课程等。 二、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网络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促进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此,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刺激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衍生和发展,也丰富了现阶段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此外,大学美术的信息化教学,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贡献条件,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三、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化设施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措施。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信息化调整,主要的实施方法有兴建多媒体网络教室、规划区域教学网络等。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不同的教室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听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和不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也缓解美术教师上大课的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实际工作强度。本文认为,学校建立的多媒体授课教室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广播功能、转播功能、监视功能、私信功能等。广播功能是指授课教师可以将屏幕上的内容呈现到每一位学生的屏幕上,避免大屏幕授课的简单杂乱;转播功能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某一位学生的屏幕内容呈现在其他学生的屏幕上,这一功能主要是适用于示范教学、提问等;监视功能是指教师的主机能够监控所有学生的电脑运行情况,防止学生用电脑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私信功能是指教师能够接收到从学生电脑中发出的私信,主要适用于答疑环节、或者是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等。 2.收集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各种积极有益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将收集到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数据库内。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可以随时访问资源数据库,调取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来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用于学习研究、写论文等。 3.实践能力 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联系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美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丰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美术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在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大学美术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美学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杨梦玲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意义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培养一定的特长。大学生美术课的教学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鉴赏审美的眼光,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在紧张繁忙的大学生活中,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认识上的差距,对于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来说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美术教学成功经验,提高高校美术教学水平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大学生;素质发展 一、引言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亟待补充有关美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才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多寡并不能代替美术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层次,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并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实践证明,美术教学陶冶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创造力是人类最美好的能力之一,西方教育学家认为,对于事物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是人类内部的基本驱力。人类生存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一定的创造力才能不断发明更好的东西,发现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人类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情感和心灵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的事物的感知。创造力的存在是新事物不断出现的前提,这种新事物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层面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的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虽然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创造力的实质是不变的。人类综合利用情感、智慧、生理、直觉、美感等条件,进行一定的创造。在美术作品中,就特别能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不管是我国古代的彩陶还是西方古希腊的雕刻,处处彰显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者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一般的大学学习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往往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在创造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美术教育教学往往能够对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很好的弥补。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注重强调个人性格的发挥,对于美术作业的完成也可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实现。美术学习教学方面的灵活,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象在审美的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离不开审美创造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联想能力是由某一种事物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只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范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作用。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事物。因此,想象能力对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审美活动中,想象能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强的人,在审美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丰富,反之则越贫乏。大学里的美术教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进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单纯的临摹和模仿在美术的学习中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即使是技术再好的模仿作品,也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平。美术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会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力获得空前的提高。这种创造思维在大学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就会变成一种素质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的学习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相信都会从美术教学中培养的创造能力中获益。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爱心的培养。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体会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安宁。而艺术这个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可以让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柔化欣赏者的内心,有利于人们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善良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必然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没有爱心就相当于精神上的贫瘠。在社会中,爱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通过艺术的作用来柔化他们的内心,获得更多人文方面的滋养。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美术教学并不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任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美育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大学生审美的过程,即是爱心的流露。因为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赋予所审美的对象之中。审美的过程体现出人性中的闪光点,越是懂得审美的人,越具有丰富的爱心。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些学生和老师只关心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对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不甚重视。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失衡。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具备对美的认知欣赏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做到爱美、知美。有了一定的审美底蕴,大学生就不会对一些营养不多的流行歌曲或者一些平庸的肥皂剧进行追捧,也不会穿一些奇装异服来哗众取宠,以丑为美。因此,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起着一定的培育作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于艺术语言的精确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丰富体验。这种审美素质是依靠专业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来进行提高的。 (三)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美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在对于美术作品的表象美的欣赏方面,还包括在道德层面上的认知和把握。在中国的传统美育当中,一直在强调心灵美的作用。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美感是从创作者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认同感。美术同样可以给人带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作用。比如,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有许多反映战争残酷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反战的作用。美术对于人们表现世俗中的情感,激发起人们的共鸣上有着一定的意义。美术的教化作用使大学生领悟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而独特的精神氛围,足以涤荡心灵的污垢,达到一个美化心灵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因为,审美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超越性的活动,一个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在心理层面可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一是对于物质性的超越。美术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审美的功用主要是进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要进行美术审美活动,需要与物质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审美训练,学生可以学会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变得更加达观,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心理调控。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超越。主客体这一二元对立的概念提出对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使艺术的和谐性在学生的认知观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起美术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合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来进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薛佳佳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美术大学论文:民间美术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民间美术,一般是指民间广大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为自身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它是一种民族的基础文化,根据广大劳动者的自身需要和直观审美来传播和发展。民间美术与民族民俗密切相连,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族民间风俗生活的直观性审美表现。在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以纯美的视觉形式表达了民间广大劳动者群体的思想愿望、社会行为和文化方式,凝聚着人类社会群体审美心理和审美追求的全文化进程。中华民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民族辉煌。在这片土地上,众多的民族群体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俗演进,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众多的艺术门类和样式、五彩缤纷的艺术面貌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显示出不可替代的艺术形态和常看常新的艺术吸引,是中华民族贡献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 一、中国民间美术是爱的艺术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构成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中华民族本原哲学体系核心的“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和宇宙本体论,就是人类繁衍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哲学升华。在社会现实中,生存与繁衍,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贯穿古今的社会发展的基本文化意识,同时也是民间美术表现的永久的主题。在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对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的灌注是通过对生命生活的爱的表达得以体现的。从神祀祭拜、人生礼仪到年节时令,这些与人民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民俗活动,是人们最真切的尊重生命、企盼美好生活的行为方式,无不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对生命和生活的爱。在一切艺术创作中,爱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的艺术活动离不开对爱的体验。在中国民间美术中以爱为主题的理念更是鲜明而突出,执著而浪漫。这不仅体现在作者的人生感悟、艺术追求和创作实践当中,也体现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各种题材和对其充满爱意的艺术形象塑造中。以民间剪纸为例,剪纸既是剪纸者的生活方式,也是传递情与爱的艺术手段。这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爱。对生活的爱早已深埋于剪纸妇女的心中。她们大多从小受剪纸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被剪纸作品中充满美好祝愿的各种趣闻故事所感染,加上她们诚实、善良、谦卑和无私的性格,这些都化为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剪纸内容多是以富贵吉祥、诸事如意、祈福辟邪、多子多寿、鸳鸯戏水、喜气盈门、年年有余等包含着美好愿望与爱的题材为主。生命真谛的真实体验,更体现出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这种爱的新生、爱的重组、爱的力量使作品处处透着爱、洋溢着爱,并使爱成为创作的核心,也使剪纸艺术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二、中国民间美术是求真的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真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真切关注和在艺术创造中情感的真率表达。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密切合作、共同生活中,以世代承传的群体行为和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情感联系、共同的理想追求形成了独特而相对稳固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积累。在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中,以社会的主体力量带动着民俗变换和社会进步。在现实社会中,对客观规律的探求、肯定社会存在和生命意义,是广大劳动者关注的永恒主题。他们追求的是现世的、直观的、可望可及的与自身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与死、爱与恨、祈求与佑护、幸福与繁荣。对于他们来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这些生活现实的真实存在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祝福祈祥等具体的人生礼仪远比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幻的空想更为现实和重要。因此,民间艺术家总是满怀热情地去探求生活和自然中的客观之理、生命之美,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去表达。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物化形式,也是历代民族群体繁衍生活的真实记录。他们用身边廉价的物质材料,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创造出绚丽的艺术世界,以表达他们豁达乐观的现实理想和执着的精神追求。他们不虚假、不做作,满怀真情实感的艺术创造保留了人类那颗没有泯灭的童心。它那既合乎客观逻辑又超越自然形态的综合造型正是人类共同追求幸福理想的真实展现,是基层劳动者借艺术创造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真诚渴望的实在的、执着的方式。它真实地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赤裸裸的爱。 三、中国民间美术是求善的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完全是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生活需要就做,不需要就不做。民间艺术“为生活”的实用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朱光潜先生说,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在社会实践经验中,人类体会到种种与人为善、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和谐共生所带来的美好与欢乐。这种于人、于己、于物、于人生都有益的功利性愉悦被人们总概为善,因为善的内容是美好的,因而善的事物的表象形式也就逐渐成为美的象征。在文化多元与世界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以现代视角,回望传统文化的民族之根,民间艺术带给我们的不单是心灵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现实与未来的追问和思考。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美术作品里面所体现出的那种对生命生活的真爱,所体现出的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正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具有真正的现代意义。新一代大学生肩负着承传文明、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艺术”,是根,是源,是滋养和延续艺术发展的丰田沃土。挖掘中国民间美术中深刻的本原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大学生艺术教育融入民间美术的内容,可以起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迷茫的审美误区,确立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增强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加深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的作用。 作者:张力克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问题和解决策略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大学也经济的展开了美术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审美有了新的要求,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问题 (一)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办学力度不够 综合性大学在美术教育办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综合性大学是由许多院系组成想美术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综合性大学开展美术教育专业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综合性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学校开办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综合性大学的还处在美术教育的摸索阶段,学校对该系的办学力度不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是一个贵族式的学习项目,纸、笔、颜料、模特等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一个学生要完成高等美术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低标准为1万元。综合性大学对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般对教室、工作室、石膏模型、模特、书籍等资金投入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由于资金投入过少无法正常的展开教育活动,综合性大学无法负担学生过大的外出写生费用,教学活动展开的力度有限。 (二)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课程安排不精细 在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中的课程安排过于广泛,课程种类众多但不够精细深入。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的美术学院存在着一些差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书本理论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创新,只是依照专业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沿用中国注重理论,注重技巧的教育模式。在该种教育模式之下培养的学生成为匠人的可能性多于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在专业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综合性大学美术还增加了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对待这些课程的态度各有不同,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设置了众多需要学习的美术项目看起来很专业,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学生将时间投入到众多的学习项目之中,每一种艺术都只是学会了一个皮毛。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体系不成熟,正处在不断的摸索建设之中。 (三)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管理经验不足 综合性大学对美术教育的师资投入有限。在多数综合性大学教师结构单一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从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正规的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在到综合性大学中执教的,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一般教师结构单一。传统美术教育培养的专业化人才渐渐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美术专业的需求。教师队伍的组建缺乏高精尖人才。当前教师的思想受到传统美术教育理念的限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十分薄弱,学生的学习多数是靠自己。 二、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优化措施 (一)加大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办学力度 综合性大学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了学校开办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的展开综美术教育探索,有意识的加大学校的美术教育办学力度。加大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纸、笔、颜料等基础美术教育基本工具的资金投入。提高综合性大学对美术系学生的资金支持,适当的调整学校的收费情况,降低办学费用使贫寒学子能够独立完成美术学习。综合性大学需要加对美术教育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室、工作室、石膏模型、模特、书籍等教学资源的整体水平,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展开教育活动,积极推广学生的写生活动,教学活动展开的力度有限。 (二)优化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课程安排 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中的课程安排过于广泛,这即是一个优点又是一个缺点。学校需要将课程教育精细化,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深入学习。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课程需要教学优化设置将其与专业美术学院相同的优点发扬下去,注重课程理论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理论体系。不断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在传统教学活动的优势上提出新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重技巧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精神,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加强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端正学生对待公共基础课程的态度,保证学生认真学习。改变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聘请优秀的教师对众多美术项目进行专业的讲解,同时增加学生课程选择的自由行,使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身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将学习时间与学习的精力充分利用,展开精细化的美术教育模式。建立成熟的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体系。 (三)加强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师资投入与管理 加强综合性大学对美术教育的师资投入。改变综合性大学教师结构单一现象,充实当前的教师队伍。培养一些打破传统美术教育思想束缚的美术教师,跟上当今社会对美术的需求。将高精尖人才引入到教师队伍的组建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有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综合性大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大学需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积极的推进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将新的理念不断的带入到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展开教学活动。 作者:王宁宁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专业教育美术类大学生管理论文 一、美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 第一,思维活跃,但往往缺少大局意识。美术类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同于其他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开阔,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具有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但美术类大学生中间也存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有些美术类大学生很少关心时事,对人生价值、生命存在意义等感悟不深,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二,崇尚个性,但往往团队意识较弱。美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非常重视自我意识的表达,在生活中不盲从,在专业方面不跟风,能够找到独特的表现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有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多从个人价值出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较弱,缺乏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 第三,竞争性强,但往往纪律意识涣散。美术类大学生大部分较早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训练教育,有可能误读个人努力的意义与作用。他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尊重人格,向往所谓绝对自由,但往往缺乏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习惯,个人行为往往带有自由性和随意性。部分美术类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学习纪律性较为松散。 第四,有自信心,但往往抗挫能力较弱。美术的表达在于艺术地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的理念,美术类大学生往往体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创造力。在美术学习的经历中,教师往往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肯定学生独特的表现力。加之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由于在专业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缺少挫折经验,一些美术类学生承受失败和否定的能力较弱,在被批评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理顺思想问题,出现消极情绪,甚至在生活和专业学习中陷入困境。 第五,重专业学习,但往往忽视文化基础的学习。由于在录取时美术类大学生文化成绩的不同要求,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学习习惯较差,往往更重视专业课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加之学习文化课时偏科,出现了英语等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影响了他们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一些学生出现荣誉感缺失的现象。 第六,形象鲜明,但往往价值取向模糊。一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努力追随和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盲目追寻诸如浪漫放达、风流倜傥、傲骨脱俗、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外在形象,追随强烈、张扬的外在特征,但由于学养不足,往往肤浅地理解某些艺术家的张狂、怪癖,影响了自己价值观的判断。第七,学生人数少,往往榜样作用较弱。美术类院系规模一般比较小,学生数量少,虽然专业教学效率高,专业教学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之间距离感的缺少使其很难树立榜样。在日常的管理中,学生之间由于关系密切,很难做到学生自我管理。 二、美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由于美术类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一味采取简单的“重病下猛药”管理方式容易形成学生对管理者的叛逆心理。由于美术类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学习,管理者可以采取“专业渗透法”进行教育,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就业教育、党建工作等环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优势。 策略一:融入专业教学,隐性实现思想教育。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环节,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首先,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的思想教育是隐性的,它平和又亲切,却又无时不在。专业学习是学生愿意接受和贴近的,它通常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观念和品质。教育者可以用历届毕业生成功的经历感染学生,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困惑,甚至在专业探讨的过程中,插入针对学生日常管理和生活习惯的问题,通过这种不经意的提醒和点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教育者通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批评教育与批评之后的问候和关怀,可以使学生奋发向上。 其次,专业教学可以常态化地进行榜样目标的教育。学生往往向往和崇敬成功的典范,而优秀毕业生是学生身边成功的榜样,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和可实现的成果。教育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和梦想的距离并不遥远,通过身边的成功者告诉他们,他们也可以做到。教师在常态化的专业教学中谈论到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同时,可以选择性地介绍成功者曾经的奋斗或执着,让在校学生切实体会到成功不是等待得到的,成功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善自我。 再次,专业教师完成的思想教育,往往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美术类大学生虽然个人意识较强,但往往情感较为脆弱,自尊心强。专业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同的专业学习经历也是增进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批评和意见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因此,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便于日常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学生喜欢陶醉在专业学习的浓郁艺术氛围中,在教育者的带领下,他们美术专业学习中的成功感被唤醒并不断被强化。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孜孜不倦的学习被理解为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毕业也就能获得理想的单位。美术类专业教学以艺术或者设计实践为主,在参加各类比赛中不断有学生获得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赛事奖项,良好的氛围会战胜不良的影响,学生在实践中会不断成长。 策略二:专业教师导师化,辅导员职责服务化。 美术类学生中存在散漫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简单的严格管理容易导致学生与管理者的对立。将学生管理融入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是美术类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将班主任机制改革为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的“导师制”,可以成功践行“寓育于教”。针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者应该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利用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尊敬,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实施并完善导师制,能有效地育人。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专业教师,特别是运用模拟企业的运作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常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导师制”实现了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身份的合一,实现了机制创新。导师为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学的同时必然加强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的管理,自觉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学生管理平和亲切,却又无时不在。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各司其职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学生的观念和品质。 其次,可以实现学生“技”与“德”同步成长。“导师制”的教学团队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必然增强育人责任心,必然会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改变了以前教师上完课就走的现象,实现了学生“技”与“德”共同提高。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角色和教育方式,改变了过去学生管理“说教化”的现象,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管与被管”的角色关系,实现了高校育人品质的提高。学生不但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了本质性提高,而且,由于“导师制”全面延伸至学生事务管理中,专业教师不仅完成了常规学生事务管理,还可以承担学生党团建设、班级建设、奖助贷学、义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评优评先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等职业品质,使学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使辅导员工作形成“服务化”机制。辅导员转为服务者的身份后,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转型为专业型的沟通,能够达成良好的相互理解,也易于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从而有效发挥专业导师在学生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十分有效。如,组织学生开展企业项目教学,模拟企业员工工作,模拟企业岗位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校就体验岗位角色,实现“入校即入职”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零距离”对接。辅导员组织学生形成孵化小组,一边完成项目工作,一边学习岗位合作,以模拟企业角色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辅导员与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管理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管理,有效地软化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学生管理关系。 策略三:建立就业危机教育,完成自律性提高。 美术类大学生由于较高的学费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对未来的职业要求更高,当在就业中遇到挫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如,一些美术类大学生有“成功梦”,认为坐在舒适的设计公司或开办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就是成功。虽然他们将成功理解得过于简单,缺乏切合实际的就业观,但这也说明他们意识到就业的危机性,就业教育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动力。将就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教育相结合,是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事实上,随着近年经济走势的变化和高校的扩招,美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是部分美术类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以想当然的态度应对就业的压力,不知道散漫的行为方式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当不利。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陷,振作精神。美术类大学生教育要将生命和生活的价值教育落实到职业生涯层面,将职业生涯提升到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层面理解,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使学生带着感恩心、进取心规划自己的人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等,从而定位自己,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化人生成功可能性的价值。特别要对美术类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请企业专家或优秀毕业生介绍成功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仅有一身技能不见得就可以成为好员工,企业需要的往往是默默奉献、吃苦耐劳、不计较名利的员工,需要的是品质优良的员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职业生涯规划,将随之产生的对生命价值、职业追求以及自身的思考融入职业生涯,体会到奉献、合作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心智,在实践中成就人才,在锻炼中强壮体格,在自我修养中完善人格,在思考判断中追求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美术类大学生由于具有与其他群体大学生不同的特性,不能通过简单的批评、惩罚、处分等方式,由辅导员统一管理,应该倡导以专业引领的管理方式。他们需要一定的施展才华的自由空间,管理者应允许他们有非原则性的“出格”,允许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我思考,这样有利于管理者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作者:戴拥军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现代科技论文 一、现代科技在当代大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强力冲击,当代美术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以视觉文化的审美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正在兴起。亦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美术教育的体制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我国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诠释更加科学,如教育概念的界定范畴不仅包含技能上的培训,还需着重强调“视觉美术教育”或者“视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美术教育的空间范畴大而广,它包含了各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视觉图像等方面,也包含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代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指的是视觉艺术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和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更加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建立起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意识。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外围配套设备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其设计速度比传统美术样式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二、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启示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资源共享与信息网络化的境域,现代科学技术对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可以同步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教育资源。现代美术教育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的支撑,无论是现代艺术的教育性质,还是技术手段的全新应用。这对于国内外美术流派与思潮信息的把握更是至关重要,而这些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是数字媒体。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突然与迅猛,它在不断发生裂变的同时,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譬如,视觉传达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换角色。这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术教育视觉传达数字机能的引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二是快速的科技发展给视觉传达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我们在很短时间内逐步与国际接轨,“读图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和印刷品等“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些都归于西方视觉设计教育的影响。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化设计特征逐渐显露。现代科技促使视觉传达艺术形式更加完美,而中国传统文化及图形融入到“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显示了其不断的融合与交汇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几乎以登峰造极式的神奇方式,给人们的各个生活的空间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的变化,使人类几千来年的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变成了一个肯定现实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时代。 作者:李华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创新力 一、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 1.全面提高对大学美术教学的认识是基本前提 在认识上,高校要营造一种氛围,倡导客观、全面、合理地认识大学美术教育。教师应重视大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切实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从选材到课堂再到日常,都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单调地对学生进行纯理论的灌输,应该结合比较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影视、生活实际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对美术学习的广泛兴趣,那么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学生应真正地接受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转化为增强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途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突出和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核心内容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不断推进。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互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应进行理论教学,更应积极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应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观察细微的平常事物,不断发现典型,并将典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写生,回到课堂以后,可以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并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并且这种日常的学习应持续进行,将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融入大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核心内容。 3.不断完善配套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是根本保证 考核和评价方式往往是接受美术教育的大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试想,如果大学美术教育最终的评价方式并不体现创新创造能力的考核,那么大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学校、教师必须从考核和评价方式上,肯定和确保大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查评估。如,在最终的考核形式上可以通过灵活度、想象空间较大,需要融入额外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题目,来评判学生成绩,进而特别强调和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可以通过创新成绩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美术教育的相关考核和评价机制,这是促进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保障。 二、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改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大学美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意,这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大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教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个人创造水平也得以提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大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将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其在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能够不断创新、创造,突破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2.大学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往,部分人对于美术教育的定义就是,学生机械模仿的一种学习。有些人评判学生美术成绩的方式是看画得“像不像”。因此,大学美术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美术教育学科本身而言就是新的突破与发展。高校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全面人才,这有利于美术教育学科研究工作的继续开展,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是处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中的。 3.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符合当前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以适应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打造为“创新型”国家,符合我国的“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战略理念,必将有助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陈澄单位: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教育中大学生创新力的培育 一、巧妙选择美术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还要注意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有一定的扩张空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训练中的模仿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学生一味地模仿,不顾及内心感受,没有进行思考总结,就会使自己的思维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样的课业内容乏味、没有含金量,也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说出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到室外写生和进行社会实践,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应用心设计这类活动,巧妙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不断提升其想象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进而提高其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使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综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衡量和评价。如果片面地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会使不同素质、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均得到一定发展,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敢于创新的自信心。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这样将会使学生注重课业的表面效果而忽视课业的质量,没有创新见解,因此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大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充满热情,并善于发挥内在的创造活力,是实现创新的主干力量。大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教师需要不断对其潜能进行挖掘和开发,才能使其创新意识不断成长和发展。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不断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不断创新,使他们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个性。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艺术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在领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自己心中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表达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诚恳、热情的指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敞开心扉,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才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保持学生自身个性三个方面逐渐成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成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此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阳柳宋羽单位:江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大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规划意识自律意识集体意识文化学习意识 [论文摘要]高校美术新生冈有其特别的性格行为,美术生辅导员在进行新生教育时要根据美术生的性格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以规划意识教育,自律意识教育,集体意识培养,文化学习意识教育为重点的新牛养成教育。 新牛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根据新,丰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美术新生是高校新生中特别的个群体,但是有关他们的教育研究目前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加深对新生教育的研究深度,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新生教育的认识。 要做好美术新生教育,首先要分析他们的性格行为特点及管理难点。 美术新生,对大学存在理想化的认识,充满好奇与迷茫;但也有着鲜明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1.充满理想,具体目标缺失 美术新生充满艺术家情结,喜欢理想,常常会梦想将来拥有自己的设计室和作品集。可是他们进入大学,脱离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后却不会自己设定目标,从具体的行动中实现理想。于是,不知如何规划生活条理和学习进度困扰了大部分的美术新生,令他们未能有效地安排学习生活。这一种情形在美术新生中较为普遍,并持续较长时间,直到下学期中断才有所好转。 美术新生充满理想却不会规划不会行动,这给辅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既不能伤害学生的理想或伤害他们的积极性,也要让学生懂得具体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规划的习惯。 2.个性随意,纪律意识淡薄 美术生创作讲究灵感,生活随意,想创作的时候就立即记录下来,没有灵感的时候就睡个够;学习本着及格就行的态度,行动lz不紧不慢,纪律意识淡薄。但大一生活讲究纪律,他们不但要参加军训,要早读,要按时上课,要考试,还要参加社团活动,参加会议等等,而这些活动都有纪律要求。美术新生不…‘定认同这些规章制度,有时还产生抵触情绪,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美术新生忽视纪律的情形是新生管理的一个工作难点:管得太-严,学生不买老师的账;太松没有效果。这就要讲究一个度和方法,要学会激发他们创作热情的同时保证他们按时上课。 3.自我意识强烈,班集体观念淡薄 美术新生个人意识强烈,重视个人价值,在要求自己有个人风格的同时,也要求别人能认同自己的看法。这些特点郜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求特别严苛、缺少宽容、难以与人合作,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缺乏班集体观念。大学生活离不开集体,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美术新生必须在这个小社会中学会各种生存规范,各种相处之道。 美术新生班集体观念淡薄是新生管理工作的难点:既不能打击他们的个人意识,但也不能让个人意识影响了班集体的团结。所以,美术生辅导员要做到这两点并不简单。 4.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美术新生学习习惯差、稳定性差、情绪化、功利心态明显、随大流、缺乏个人主见。这些问题造成美术新生成绩不理想、补考人数多。如一个二十多人班级竟然有半数在文化课考试中高挂红灯。而且,薄弱的文化根基导致美术生在表达能力上稍逊。新生在文字表达、口头表达或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语言浅薄,逻辑不清,错别字多,主题不明等问题。 因此,帮助新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形成文化学习习惯,提高个人表达能力是美术辅导员必要的工作,不可轻视。 根据以上提到的美术新生的特点,美术生管理者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新生教育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1.明就业形势,促规划意识的养成。 针对美术生喜爱沉浸理想、漠视现实的特点,新生辅导员要让美术新生明了当前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促进学生脚踏实地地开展大学生活。 在数据中了解就业形势。具体的就业数据能让美术生明白现实、重视现实。从开学初就要让学生知道最新的就业状况,给学生列举各种有用的数据,如全国美术专业就业人数,单位用人需求量,各类美术院校最近的就业率,各美术专业的工作满意度……各种的数据对初来大学、不理会现实的美术新生来说都是一个刺激,刺激着他们奋发的神经。 明了就业工作技能。美术新生不仅要知道就业数据,还要知道从事美术专业所需的技能。技能范围非常广泛,有基本的绘画技能,平面设计技能,环境设计技能,广告设计技能,还有文化素质的培养,创作思维的培养等等。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目的地去规划。而以所做的无非是要新生主动地尽快地调整心态,珍惜时间,学会规划大学的每一步。 根据形势,根据技能要求,根据个人特点,辅导员可以按照目标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规划习惯。如长短规划结合:指导学生为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都定下学习任务:进而设定四年的规划,如大一要积淀文化根基,打好绘画基础,掌握各种画法的技巧,开始接触基本的软件操作;大二要在软件设计上有所深化,设计成型作品,并渐渐塑造个人绘画或设计风格;大三要重点突破,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深入钻研一个项目并有所突破;大四要积极实习,锻炼求职技巧,为就业作最后的准备。2.软硬兼施管纪律,促纪律意识的养成 美术生随意和自尊心强的性格特点令纪律意识的养成成为教育美术新生最令人头痛的一环。要有效地促成自律意识的养成就要软硬兼施。 软:以理服生,以情动生,以榜样领生。首先,教育者要从课程价值和纪律要求等说理方面给学生打下预防针,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树立起按时学习和遵守纪律的观念;其次,在“感恩教育”中打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懂得通过努力学习和找份好工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通过“惜取少年时”来为理想奋斗;最后,在“榜样教育”中引领新生的行动,让班干部成为遵守纪律的榜样。只要充分调动班干部,让每一个班干部都带领一群同学遵守纪律,按时上课,那么自觉遵守纪律就会蔚然成风,达到预期目标。“软”工作的实施就是希望能最大程度上调动美术生的自觉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硬:“违章必究”,不手软。由于美术新生的自律意识波动性大,思维片面,范围较狭窄,所以要通过相应的处罚措施来警戒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既然之前已经和新生声明了规章制度,那么考勤就要严格执行,落到实处。一旦知道考勤只是做做模样,美术生是有可能一个都不来的。如何做到“违章必究”就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教师平时就要处处留心学生上课的出勤状况,特别注意旷课迟到的“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要及时向老师反映出勤状况以及同学学习状态等等,让老师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或个别辅导,或全体教育。 良好的学风依靠良好的纪律意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软硬并行”,必定能培养美术新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3.多种活动增感情,促集体意识的养成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团结友爱活跃的班集体能培养出个性完善的学生。而根据美术新生以个人为中心的特点,教育者就要通过创设多种合作活动,加深学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牛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这些活动包括:军训,创建工作室,组织校外活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协调作用等等。 首先,军训是锻炼合作精神的大好时机。军训中的集体活动可以迅速融合一个班集体,共同为取得军训的好成绩而携手努力,培养彼此间的信任和感情,消除交往中的芥蒂。 其次,通过创建设计工作室加深学生间的了解,培养新生的合作精神,生活交流的技巧;再次,组织校外各种类型的活动既能活跃身心,开阔眼界,还能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精神,加强班集体凝聚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建设好二个班集体,班干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班干部在美术班上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的学院,因为随性自我的美术生更容易接受一个有能量的榜样,一个有威信的领军人物。因而,教育者一定要找出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带领同学共同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 4.兴趣添信心,促文化学习意识的养成 美术新生由于对文化学习一向重视不够,才造成根基浅薄,信心不足。因此要促成美术新生的文化学习意识的养成,就必定从增强他们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信心着手。 要让学生重视文化学习就得先让学生认识到拓宽绘画和创作的空间仅有美术知识和美术绘画技巧是不够的,而不地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能增强个人的美术修养,触发创作灵感。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国内外令人神往的风土人情,文理科的独特思维,生理心理上的奥秘等等,都可以提升美术生的气质修为;而文学作品中的点滴,器物用具中的细节,特别风情中的奇妙之处,心理学上的一个纯粹名词都可能成为激发美术生创作的源泉,令创作的火花产生灿烂的光芒。其次,要增强美术生对文化学习的信心就要给他们更多可以表现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动笔,大胆发表见解,勇于表现特长。同时,在展现的平台上培养他们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兴趣越浓,学生越重视,表现得就会越好,信心自然就越足,文化学习的氛围自然越浓,学习的意识自然越坚定。 美术新生是有冲劲有理想的一群,也是自我无目标的一群。新生教育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规划大学,还要规划一生;不仅要让他们学会遵守班级学校的纪律,还要遵守社会和人生的规范,做正派的人: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关爱他人,爱护班集体,还要学会爱学校爱民族;不仅让他们学会积累美术的技巧,还要学会修炼文化素养,积淀人生点滴,丰富人生。这样他们才能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调整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素质,为职业生涯作充分的准备,为人生画图的展开绘出精彩的一笔。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所以对美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心理学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鉴赏课也逐渐走入了我们的大学课堂。美术知识的学习、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些基本的学习内容无一不跟美术鉴赏课堂有关,因此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从美术鉴赏的概况、美术鉴赏的功能、美术鉴赏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这三个主要方面对美术鉴赏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鉴赏;大学教育;影响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鉴赏的概况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2.美术鉴赏过于形式化在大多数的大学美术鉴赏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观赏,只了解教材上相对应的作品,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作者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达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作为知识认知的一种方式之一,美术鉴赏不仅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对更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美术鉴赏的内容往往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美术鉴赏就一直被人们广为推崇,比如古时候的人们对诸如瓷器、画卷、折扇等常见的东西进行美术鉴赏,通过鉴赏可以对其质地、产地以及铸造工匠等相关信息进行得知。由此可以知道: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进一步地认知,现代人通过对于古时候的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的认知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们对了解其所出产的年代、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格,等等。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由于现在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人都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然而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却将其本质忽略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及认知[3]。 (二)教育功能 对于艺术的鉴赏,首先是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我们去对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何种心理状态,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他创作这幅巨著时所生活的年代的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由此也可以引申到画中的内容,通过画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宋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鉴赏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思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开拓思维,并在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 (三)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在主观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人的审美可以让人找到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然而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并在脑海中增强感知,再加以后天的教育从而培养起来的[4]。审美功能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同时,人的审美能力也是与道德相关联的一种感官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具有审美的功能,就可以在对所认知和感知到的事物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审美的思维,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把控以及表达。大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对于审美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个人秉性,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审美思维以及审美的理念,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5]。 三、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影响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封建传统政策和小农经济以及将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种偏爱有知识和技能但因循守旧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忽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们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的[6]。丰子恺先生曾说:“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想象是有形的东西变形,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想象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因此,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人类审美能力的涉及范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灿烂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对比,如美与丑、对与错等。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与美术家们的距离,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一种审美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充分感受到美对身心的愉悦功能。 (三)广博知识的学习 艺术家豪泽尔曾经说过:“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艺术家,可是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美术鉴赏课是根据人的理解能力而开展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提高领悟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社会,并且都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如果想要领会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情怀进行了解与掌握。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活动来发现美术作品的种种外部关系以及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美术知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同的更新,确保自己所教授的是完整而准确的美术常识[7]。同样地,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美术的课程,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世界信息课。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审美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境界问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意志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例如:《长江万里图》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母爱的融入使欣赏者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对母爱的歌颂;还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卫》,这座作品表现出的坚定、顽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后人。当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全面的姿态迎接未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努力。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不单单是一些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认清美丑的基本常识。正义是美的、是被后人所敬仰的,邪恶是丑的、是被后人所不耻的、坚定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摇是丑的、是我们不应效仿的。所以,美术鉴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8]。 四、结语 美术鉴赏是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想象来升华自己。通过这种作品鉴赏的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来引起共鸣,加深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在直观事物面前,人们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也会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力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各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作者:许黎雯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 一、对我国小学教师教学 教师们关注的重点是教授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能否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而且反思中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关注,重方法(98%)而轻感受(36%~40%)。但教学经历越丰富的教师,在反思时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也会逐渐增多。在反思方法中,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撰写教学反思、教研活动、案例分析、请教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这四项上,而问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以及查阅理论文献这两种方法,教师应用得非常少,平均不超过12%,而且在学校所提倡的教学反思方法上,普遍不太重视错题档案这种方法,对网络教研这种反思形式应用不多。对教研活动这种形式,普遍认为研讨主题不明确,流于形式,对青年教师成效不大。在该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因素上,该学校教师教学理论学习不够,高达70%~80%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该校教师在教学反思上重方法运用,轻理论学习;重个人能力提高,轻促进学生进步;而且教学任务繁重,使该校教师疲于进行教学反思,也使得部分教学反思活动流于形式。 二、促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及其能力提高的措施建议 (1)教师个人方面 我国小学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学习实践,不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积累和修正教学中所得的实践知识。其次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才能具备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来提高反思能力培养的内在心理动力,同时培养反思习惯,培养问题意识,记录思考内容,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第三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拓展反思途径,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多采用错题档案等形式。最后要加强教学研究,以专题引导,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反思来提高反思能力。 (2)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首先要改变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赋予教师自由空间来构建良好氛围;注重反思指导,以各种形式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具体操作实践的指导,同时针对不同教师提供分层培训和指导。然后要改革教研模式,可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结对式跨年级教研活动、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等创新教研模式,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开放环境,促进反思交流。 作者:刘宇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双山小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 [摘要]为了构建适应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模型,通过调查农村中小教师社交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参考教师胜任力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法构建了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由22个因子组成,聚类六个维度。综合已有教师胜任力模型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考虑在线学习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在线导师、成果展示平台、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定期评价等五大系统以及促进教师胜任力的六个因子群。根据模型通过在线导师提供持续实时帮助,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多功能聊天室实时沟通,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教师优秀作品,定期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关键词]社交网络;教师胜任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胜任力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起的基于胜任特征的教师培训和学校范围内胜任特征的一项测评运动[2]。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Huston关于教师的胜任特征的总结[3],丹尼尔森等人提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四个维度[4],HayMcBer公司关于高绩效教师的五种胜任特征群的概述[5],Kabilan提出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标准等[6]。1998年Bissehoff和Grobler运用结构化问卷总结出了教师胜任力的二因素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Competence)[7]。1999年Arthur将即得经验加入其中,探讨了即得经验对教师胜任特征的影响,并建构了中学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8][9]。上述研究成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研究者所在国家采用,成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主要标准。我国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集中于将教师胜任力作为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的胜任力模型进行探讨,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博客的教师胜任力提升。在我国教育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10],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现实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理论成果不足以指导教学实践,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要求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以“国培”为核心的各级教师培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集中培训成本过高、效率偏低,必须找到能够让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途径,而社交网络如QQ、微信的出现正好满足这种需求,运用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不仅是对现有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更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和教学质量。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笔者随机选取了广东省大埔县和甘肃省康县农村教师200名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88份,问卷有效率94%。 1.教师使用设备的基本情况 (1)使用设备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登录社交网络使用电子设备的分布情况,排在前两位的为台式电脑和手机,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74.7%和69.4%,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29.6%的人选择使用平板电脑登录社交网站,使用人数较少。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设备的比较 各个教龄段的教师登录社交网络使用电子设备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台式电脑和手机,教龄集中在0~5年和6~10年的教师使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而教龄在11~15年、16~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教师使用台式电脑登录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由此看出,教龄较短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而教龄较长的教师倾向于使用台式电脑登录社交网络。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设备的比较 不同学历的人使用上网设备登录社交网络情况不具有差异性,相对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各学历段的教师都更倾向于使用台式电脑和手机登录社交网络。 2.教师使用社交软件的基本情况 (1)使用软件 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分布情况:排在前两位的社交网络软件为QQ和微信,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85.5%和70.4%;使用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相对人数较少,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34.9%、22.00%、21.5%、19.4%。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的社交网络软件主要为QQ和微信。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的比较 针对农村中小学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各个教龄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软件都是QQ和微信,而且二者所占比例相近,都在40%左右;而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的使用率较低,且所占比例相近,在3%左右。各个教龄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不具有差异性。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的比较 针对农村中小学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各个学历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软件都是QQ和微信,而且二者所占比例相近,都在45%左右;而微博、人人、博客、飞信的使用率较低,且所占比例相近,在3%左右。各个学历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软件情况不具有差异性。 3.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基本情况 (1)使用功能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分布情况: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新闻资讯和分享动态,分别占所有调查对象的68.6%、69.7%和62.2%;其次为群聊和附近的人,占所有调查对象的43.1%和33.5%;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社交游戏功能使用的人数只有31人,人数最少,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6.5%。 (2)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较 不同教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情况:各个教龄段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都为聊天功能、分享动态和新闻资讯,都超过60%;社交游戏在各教龄段中使用的人数最少,都低于20%;新闻资讯在20年以上教龄的人群中使用人数最多,为48%,由此可以看出,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关注新闻资讯。 (3)不同学历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的比较 不同学历教师使用功能的情况: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群聊和新闻资讯,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排在前三位的为聊天功能、分享动态和新闻资讯,由此可以看出,所有学历段的教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上不具有差异性,而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在聊天功能和新闻资讯外更倾向于群聊功能,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则更倾向于分享动态。 (二)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 为构建适合网络环境下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模型,首先研究了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方面已取得的成果,采用德尔菲法分析教师胜任力因子,并进行问卷调查证实因子成分以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以“胜任力”、“教师胜任力”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CSSCI”,共检索到81条结果。剔除无效样本,选取与本研究相近的13篇论文重点研究,编制《教师胜任力因子核检表》,核检表中共66个因子。将核检表发放给由九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各位专家以匿名的方式选出他们自认为重要的胜任力因子,经过三次征询与反馈,专家们的意见最终趋于一致,得出了胜任力因子22个:沟通技能、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艺术感、遵守规则、治学严谨、质疑态度、热情、概念性思维、个人影响力、客观性、创造性、情绪洞察力、坚持性、自信心、接受挑战、抓住机遇、自我控制、成就动机、效率感、反思能力和利他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调查广东大埔县和甘肃康县的农村教师200名,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22个因子进行降维,得出六个因子群: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外显潜力。关于胜任力模型最早的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它们都共同说明了教师教学胜任力是由外显和内隐两部分构成,教师教学胜任力内隐因子包含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教师教学胜任力外显因子包含外显潜力。外显潜力主要指的是显示在冰山表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表面的、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那部分内隐因素,是内在的、根本的、不易被观察到,需要通过因子分析才能发现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内隐与外显的关系,构建出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的五个因子群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而外显胜任力因子的一个因子群则属于显现于外的可观察到的部分。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因子与外显胜任力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内隐决定外显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而外显是发展的具体程度,是内隐的外在表现。通过此模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内隐部分犹如冰山潜藏水底的部分,不可直观却实际拥有巨大的能量,而外显部分即所谓的“冰山一角”。通过此模型,我们能很好地分析教师胜任力构成成分及要提升教师胜任力应该把握的要素。 三、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 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11]。一方面,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源每天成级数增长;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资源零散、无序且互不关联。西门思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12]。联通主义的产生,为新时代背景下学习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解释,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区别于传统学习理论的最大特征是:注重人文精神,关注知识源的外部联结,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充分考虑个体内部认知与外部群体智慧的关系。而克罗斯曾说:“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学习的生态论———学习就是构建及优化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13]。所以,当今的学习应该是互联的过程,是学习交流网络构建的过程。如图2所示,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利用现有的社会交互网络工具创建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目的明确的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社交网络,开展持续的网络培训、学习和知识管理。在社交网络里有教师、专家、在线导师等多个主体,组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利用QQ、微信等交流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协作、评价等形式的学习对话,分享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建立知识的连接。专家、在线导师等助学者可提出反馈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持续不断的指导,从而避免个体知识建构带来的主观性与片面性。这种轻松自然的社会交往让教师感受到良好的情感关怀,知识的获得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维持了教师的学习动机。根据前期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交网络设备使用的调查报告,并结合教师胜任力的模型,以及相关传播学理论,笔者构建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的模型,如图3所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模型,能够从理论上提出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具体策略和可操作模式,并通过研究对理论上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该模型由四大部分构成:一是需要教师提升胜任力的因子(外显因子和内隐因子)以及相关的各种网络资源;二是利用社交网络提升教师胜任力的手段(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和成果展示平台);三是评价机制;四是培训主体(教师)。作为教师,要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不断地深化经验和专业的知识,知识可以传授,经验需要积累。下面主要论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教师知识和经验深化方面所要起到的作用。 (一)在线导师 创建基于“导师—研究生”[14]模式的在线导师团队。在线导师团队成员主体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他们一是身处高校,专业背景扎实;二是容易接受新事物且熟悉各种社交网络相关软件;三是时间和精力充沛,能够每天上网,及时解决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保证了教学互动的质量;四是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联系密切,能够及时沟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对于教师,在线导师满足了他们实用、即时的学习需求,并且这种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教师学习不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学习是发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而非人为模拟的。这种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更加需要教师得到在线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在线导师的专业知识的完善性、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潜力的教学胜任力因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二)资源库 现今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资源网站,这些网站往往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交互功能,有着较大的用户参与度。比如用于共享文本资源的博客、QQ空间、微信公众平台等,用于共享视频资源的土豆和优酷等。我们利用这些成熟的网站,首先建立分工明确的资源库,其次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最后再将这些能够提升教师胜任力的资源利用社交网络推送给教师,从而满足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的学习需求。而针对移动设备推送的资源部分,根据最小粒度原则,我们将文本篇幅、视频长短等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切割再进行推送。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资源繁多,造成教师获取资源的时间浪费和获取通道受阻。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完善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励志故事、教学技巧等,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外显潜力和高阶潜力。 (三)多功能聊天室 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15]。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与朋友、同事、父母间的聊天或者是讨论等,这些都是学习的机会。普遍认为,有75%~80%的学习都是以这种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16]。根据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对话学习理论[17][18],我们可以通过协商分歧逐渐分享理解,并彼此改变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功能聊天室的社交网络将各地不同的一线教师组织起来,通过例如QQ群聊、微信通讯等即时社交软件交流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在与其他教师同仁的交流互动中,将自己的问题、想法告之别人,在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交流互动中,某些时候会发现其他教师的想法比自己原来想象的更好,能学到更多有用的内容,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多功能聊天室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人际潜力。 (四)成果展示平台 学习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经验的分享获得。而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经验分享”。案例教学一般把自己过去成功或优秀的教学事件,通过系统的经验总结沉淀成经典案例,再通过成功展示平台让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内化案例情景,把其他教师带入案例情景中,通过其他教师的探索、研讨习得经验。通过建立成果展示平台这种方法:一是为教师提供能够进行“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的地方,从而使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二是在成果展示平台中,加入奖评机制和激励措施,从而体现教师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勇于分享。成果展示平台的作用就是使教师的内驱潜力方面的教学胜任力因子得到提升。 (五)定期评价 定期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包括:在线导师制度、资源库(文本、图片、视频等)的建设和管理、多功能聊天室的聊天内容以及成果展示平台中教师的表现。在线导师定期提交工作总结,并定期组织在线导师开会,讨论通过社交网络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在资源库中统计教师对推送的文本资源的阅读量、视频的观看次数及评论,在成果展示平台统计教师的留言、评论。根据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和绩效,会通过积分、信誉、等级等形式表现并记录在案,然后在成果展示平台展示成果突出的教师列表,当教师看到自己的成果及其他教师的活动记录时,会不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比较,从而产生动力。让教师之间也可以看到彼此的成绩,除了合作与竞争,同时,建立专门的情感激励员,通过情感交流激励教师更多更好地参与。定期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评价,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定期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教师的质疑态度、创新性等,从而使教师的思维潜力得到提升。 (六)五大模块相互作用 资源库的存储、下载等功能,为在线导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传递、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分享提供平台。在线导师制度,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及时解答问题抑或是传递最新教育信息,并承担相关教师培训任务。多功能聊天室承担了在线导师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多数的交流活动,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是整个模型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成果展示平台,一是可以为教师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二是能够为在线导师对教师的定期评价提供反馈资料。定期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师胜任力提升模型,能够让在线导师监控模型的运行状态,从而做到及时调整提升策略。 四、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优势 (一)充足的前提条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事、医疗、企业等领域一直都是新技术得以发展的温床和基地。在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也说明了新技术给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专家学者们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知识增加是以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在当今的网络社会,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利用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进行交流的趋势已无法阻挡。通过调查发现,实验区的教师也多采用社交网络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这必然使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形态将基于这种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变革,这也为我们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二)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前期的调查,教师胜任力包含外显和内隐两大部分。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作用”原理,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相互转化的关系,外显因子是内隐因子的外在表现,内隐因子是外显因子的抽象内化。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社交网络促进这两部分知识的提升?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也包括两部分,即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体验活动,“内部的心理和意识常包括了外部的动作和操作,外部的活动也包含着内部的思维的动作和操作”[19]。教师在应用社交网络过程中的操作实践活动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些外在表现都是属于外部体验活动。而通过这些操作实践活动以及与同事、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活动,间接促进教师自身内隐知识的提升,这种从外部体验活动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迁移过程就是内部心理活动,它“既不是对外物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事先存在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包括主体与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20]。教师利用社交网络可以做到既依赖于外部体验活动,又依赖于内部心理活动,通过两种活动的不断转化使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三)低廉的资金优势 在经济领域非常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投高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成本控制”是教师培训过程中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的“国培计划”,其覆盖面终究是有限的。而我们构建“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提升模型”的目的也有提高成本效益的良好愿望。 (四)终身学习体系的必然要求 当一系列的“国培计划”以及类似于这种面对面培训的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就会跨越到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境,在不同的转换中进行学习,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进行学习和得到支持,而不是离开课堂后就终止了。面对这个问题,基于社交网络促进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在技术赋能(Technology-Enabled)的社交网络时代,教师不仅能够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持续学习,而且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知识,探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社交网络,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导师的指导,从而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实现。 五、结论 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将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相结合,将社会资源与教师教学相结合,将高校教学研究与一线教师实践相结合。在线导师、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成果展示平台和定期评价这五大模块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提升思考 教师是构成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人物。“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能,越来越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效果的今天,教师效能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1]教学效能是指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主观判断和觉知,以及对实现有效教学能力的客观表征。作为理论与实践界的“顽疾”,学业负担问题备受关注,但其解决历程可谓步履维艰、收效甚微。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存在着天然的“联姻”,是学生学业负担形成的重要外部场域。然而,学界以教学效能的视角来化解学业负担问题则鲜有探讨。因此,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为背景,以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化解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在性别、教龄、学历、任教阶段和区位等不同维度上的特点和差异,以了解新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过程中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现状和特点,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中小学教师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善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有效减轻提供现实参依。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均衡性,避免方差变异,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按照7大区域(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抽取8个省(自治区)、2个直辖市和1个计划单列市,包括辽宁、甘肃、河北、河南、广西、山东、云南、浙江、天津、重庆和深圳,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9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80份,有效回收率为79.3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教龄、任教阶段、学历和区位等情况。其中男性教师762人,女性教师1618人;小学教师625人,初中教师889人,高中教师866人;0~5年教龄教师393人,6~10年教龄教师472人,11~15年教龄教师512人,16~20年教龄教师447人,21年以上教龄教师556人;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241人,本科学历教师189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48人;城市教师1241人,县城教师507人,农村教师632人。 (二)研究工具 从学生学业负担的形成机制看,学生的学习效能是其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影响因子,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为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活动,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无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学业负担因子链上的重要外部场域,教师教学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负担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来源。鉴于此,以教学效能的逻辑理路探寻学习负担的解决之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属于自编问卷,包括二阶七维度。二阶是指个人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七维度是指个人自我效能感中的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和一般教学效能中的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以及教学环境。个人自我效能感涵盖了心理学意义上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指个体对教育、教学和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认知,相信教育、教学和教师自我能力对学生个人素养提升和学业成就发展的重要价值。它包含教学认知、教学情绪和教学期望。教学认知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所持有的基本观念和态度。教学情绪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对待教育教学行为的态度体验。教学期望是指教师希望通过教学,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基础上,外化为对成效的追求,对教师素养的规定,也即从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素养、能力和个性化特征等外化形式可以推断或判断教学成效的程度。包含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提升教学质量,而采取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教学业绩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而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总和。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物化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本文所指称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为重要指标的教学人际环境以及以教师对学校认同感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教师教学效能的个人自我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姻”,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换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在“减负”和“增效”过程中实现学业负担问题的优化解决。问卷涵盖32道选择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式,并期望通过整体以及各层面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段来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三)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信度。所谓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越高即表示该问卷的结果越可靠、稳定与一致。通过分析,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4,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介于0.666~0.891之间。其中,教学认知为0.592,教学情绪为0.691,教学期望为0.829,教学能力为0.891,教学策略为0.834,教学业绩为0.666,教学环境为0.672,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2.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的检验通常以题目分布的合理性来判断,属于一种命题的逻辑分析。本问卷是在参考已有教学效能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特点以及遵循学业负担问题有效化解的逻辑起点编制而成。在初步拟定问卷之后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家进行审查,同时发放200份问卷进行预测,根据相关专家们提出的修正意见以及问卷的预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包含有32道题项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调查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工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特点和存在样态,因而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本研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0.442~0.616之间,呈现中低度相关,说明问卷各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679~0.947之间,达到了高度相关。这表明测量工具的七个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表现 本研究从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等七个维度,对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和不同区位教师的教学效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考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总体水平和特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的平均值为3.95,接近于临界值4。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七个维度上,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平均值分别为3.94、3.98、4.14、4.01、4.02、3.34和4.09。其中教学情绪和教学环境的平均值最高,而教学业绩和教学认知的平均值最低。从图1中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除教学业绩以外,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等六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在3.9以上,其中教学期望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为4.14,而教学业绩的得分最低,为3.34。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总体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由此表明,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期望的影响因素最大,而教学业绩影响因素最小。在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业绩的均值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在学校教育场域中教师所秉持的“分数至上”“成绩本位”“升学为要”等传统教学价值观念尚未转变,致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将多数甚至全部精力用于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将升学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和终极价值追求,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造成中小学教师教学业绩的整体水平较低以及结构性偏失。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性别差异 为考量不同性别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七种教学效能指征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表2的数据表明,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和教学环境四个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策略和教学业绩三个维度上无明显差异。女性教师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教师。从图2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教学期望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为4.20;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男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教学业绩维度上的得分最低,为3.31;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教学期望、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情绪>教学认知>教学业绩。由此可知,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平均高于男性教师,即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于男性教师。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教学效能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具有更积极的教学情绪、较高的教学期望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良好适应性造成的。首先,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呈现出“温婉、细致、朴素”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有益于情绪的合理管理与积极调控。另据调查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社会化历程中形成了更好的情绪表达和管理能力。[2]因此,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情绪水平。其次,大多数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更喜爱和认同教师职业,在教学过程中女性教师能够获得较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产生较高的教学期望水平。再次,女性相比男性具有较强依赖性,其在进入教育教学场域后,为提升教学有效性,会有意识地更新教育观念、专注教学准备、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有助于其快速适应并融入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女性教师在教学环境层面具有较高水平。 (三)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任教阶段差异 不同任教阶段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分别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任教阶段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3)。表3的数据表明,不同任教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分别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六个维度上有着极其显著差异,在教学业绩上有显著差异。且小学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七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 情绪、教学期望、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五个维度上高中教师高于初中教师,而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初中教师略高于高中教师。从图3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任教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和层面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3可知,在各个维度和层面上,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此外,除了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略低于初中教师,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均高于初中教师。因此,可以从整体上来说,不同任教阶段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低顺序大致为:小学教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这可能是由于特殊的教学任务和独特的教学环境所决定。小学教师相较初中和高中教师,尚无过重的教学任务和明显的升学压力,这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初中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上高于高中教师,可能是由于初中学生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所致。初中学生处于情感、思维、智力等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人格成长的“叛逆期”,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协助。 (四)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教龄差异 不同教龄的教师秉持着迥异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念。本研究分别调查了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以及21年以上五个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显示教龄是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见表4)。表4的数据表明,不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和教学情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业绩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三个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上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21年以上教龄>16~20年>11~15年>6~10年>0~5年,表明中小学教师教龄越长,教师教学效能越高。从图4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教龄阶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由图4可知,21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教学能力和教学期望四个维度上均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业绩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0~5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在中小学教师的各个教龄阶段,0~5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期望和教学环境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新进教师所特有的心理环境所决定的。刚从高校毕业的新进教师,对教师角色充满了期望和憧憬,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所理想的教师。因此,其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激情和期望,并主动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环境。此外,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业绩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这一教龄阶段的教师正处于职业上升期所决定的。处在职业上升期的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和建树,因此其会在做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育研究。 (五)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学历差异 为考察学历对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大专及以下、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学历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5)。表5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教学期望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策略、教学业绩和教学环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在教学认知、教学情绪和教学能力上并无显著差异。从图4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教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5可知,在各个维度上,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于本科学历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教师的教学效能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因此,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上来看,其高低顺序依次为: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表明中小学教师学历越高,其教学效能越高。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和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可能是由不同学历阶段的教师所接受的知识、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所导致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其学习生涯经历了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在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在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理论创新思维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与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相比,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能够更快地理解、接受和运用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模式,其教学效能呈现出更高水平。此外,本科学历的教师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接受的教育更为系统和完整,其在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层面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本科学历的教师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的教学效能较高。 (六)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区位差异 不同区位的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效能上不尽相同,为考察区位对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城市地区、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不同区位的教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6)。表6的数据表明,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表现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教学认知维度上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在教学情绪、教学期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五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教学业绩层面并无显著差异。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总体及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教师,农村地区的教师在总体及七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县城地区的教师。从图6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由图6可知,在各个维度上,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地区。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不同区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县城地区。城市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的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达程度远高于县城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是影响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速度,同时还影响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结构的变迁以及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变革。[3]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这就为该地区教育领域充足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撑与保障。同时,较高的经济待遇也会吸引大批学历较高和资历较深的优秀教师聚集在城市地区,在加剧了教师间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技能、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提升。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进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在性别、任教阶段和区位这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女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师,高中教师在除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以外的其他各个维度上的教学效能水平均高于初中教师;城市地区教师的教学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和农村地区教师。第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学历差异,即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越高,其教学效能总体水平越高。第三,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教龄差异,即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其教学效能总体水平也不断提升。基于此,为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水平的整体有效提升,进而助力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化解,应构筑理念先行、动力跟进和环境支撑的三位一体策略体系。 (一)理念先行———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任教阶段差异,并且在总体表现水平上,教学业绩的均值最低,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价值观念上秉持着异化的观点和理念。这一现状的改善,需要更新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确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所谓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是指教师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所确立的对整个教师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较为系统化、理性化的认识和觉悟的观念体系。教师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体系,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性、情感性、情境性与开放性、非一致性、相对稳定性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5]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精华部分,坚决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已与新时期教师教育的发展相去甚远的迂腐陈旧的思想,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变革,引领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科学教学观念的形成,对于教师习得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具有重大助益,以此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奠定理念基础。 (二)动力跟进———深度优化重塑教学素养 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存在着显著的教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秉持着不同的教学价值理念,拥有着不同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决定教学实效和效能的动力所在。因此,为实现教师发展阶段的相对均衡化,需要统整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中培训,以优化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实现教学素养的深度优化。首先,完善教师的基础性素养。知识与文化的传递者是对教师形象的传统认知,而要改变教师这一保守形象,需要构建当代教师富有内在发展需求与创造活力的新形象,形成由价值—动力系统、文化素养系统和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所构成的教师基础性素养结构。[6]其次,实现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有机融合。传统教师培养模式割裂了学科知识的获得与教育知识的培养,使两种知识处于一种分离的平行状态。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需要实现两者分离基础上的融合,以实现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有效复合、内化和深化。教学效能是影响学业负担问题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围因素,而教学素养的不断优化与提升,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路径,其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提供了持久动力。 (三)环境支撑———共生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 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学历背景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位和学历差异。具体来看,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学历背景下的教师秉持着迥异的教学价值理念、拥有着差异化的教学知识体系以及教学技能,致使不同区位的教育资源结构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差异。改善这一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水平的整体提升,需要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优化和提升创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物质条件和心理环境。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信念、价值观的教师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交流等途径改善教学实践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形成的组织。[7]学习共同体的存在能够打破不同学校间的地域限制,增进城市和农村教师的有效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汲取有效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反思自身教学方式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推进了教师流动机制的有效实施和教师资源与结构的均衡配置,从而将有效弥合不同教师群体和同一群体不同教师的教学效能差异,这为学业负担问题的有效缓解营建了现实环境。 作者:罗生全 孟宪云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运用博物馆资源下教学创新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对一般的社会而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就是研究、收藏、展示以及教育(汉宝德,2000)。研究与收藏,旨在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建立学术的途径。展示与教育,则在提供全民的文化信息,增进个人的知识修养,也兼具休闲文化的功能。由此观之,博物馆本身也肩负着教育的重任。位在台中市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即以“协助各级学校达成其教育目标,进而为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建立基础”为建馆目标。 本研究团队中的各个学校,皆位在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科博馆)的附近。面对近在咫尺的知识宝库,原本应有密切的学习与运用。然而,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为此,乃着手设计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和研究分析。 为了探讨教师们运用科博馆教育资源的现况及困扰,乃针对科博馆2公里以内的8所小学,设计所需要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随机抽样调查距离5公里内4所小学的教师们,探讨运用科博馆资源偏低的原因,并设法找出改善的方法供相关单位参考,期能提升教师运用科博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意愿,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2研究范围与限制 本研究所欲探讨的问题有三:(1)距科博馆较近的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访科博馆的次数是否较高?(2)对于科博馆的庞大教育资源而言,教师的认知及使用的情况如何?(3)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科博馆,有何困扰的因素?为了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科博馆附近的12所小学(表1)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A、B、C三组。距离在1.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15分钟可到的4所小学,标记为A1-A4。距离在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大于20分钟的4所小学,标记为B1-B4。距离在5公里以内、不宜以步行方式前往的4所小学,标记为C1-C4。 当执行本研究时,将会面临一些限制。首先,因碍于人力、时间的限制,本研究无法进行全面性的大规模调查。即便如此,所选择的12所小学,仍然会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统计性。其次,针对科博馆附近小学的教师们,运用自行编篡的《台中市小学教师利用自然科学博物馆资源辅助教学调查问卷》,可以获得相关资料的数据,作为量化分析之用。从汇整的数据统计中,可以了解小学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时的现况和困扰。然而,研究的结果较不容易延伸至其他属性的使用者。第三,虽然本研究的数据有限,但量化分析后的统计性结果,可作为日后进行大规模研究时的基本依据。 2文献回顾 2.1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 1986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成立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一号。建馆目标有二: (1)阐明自然科学之原理与现象,启发社会大众对科学的关怀与兴趣。协助各级学校达成其教育目标,进而为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建立基础。 (2)收集有代表性之自然物标本及其相关资料(含人类学遗物),以供典藏及研究,并作为展示及教育之用。各项场馆设施迄今仍陆续完成、启用,全区面积近14万平方公尺,每年参观人次在300万人以上。 2.2科博馆的教育资源 从教育资源的面向来看,主要展示区分为六大区块。包括:太空剧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厅、地球环境厅、人类文化厅及植物园等。永久展示区,涵盖了天文、物理、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及人类学等领域。另外,还有随时推陈出新的临时展演。科博馆将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各类主题结合在一起,透过科技整合,来展示或演示科学教育的内涵。科博馆是科学传播中的重要平台之一,其丰富的、有趣的知识,实是科普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许多学者研究指出,科博馆对于小学教学,有正面、直接的帮助。许宗仁在《运用科博馆教学辅助自然科学习对小学生学习成就与态度影响之研究》(许宗仁,2003)中指出,运用科博馆教学辅助自然科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持正面肯定的态度。透过科博馆的学习,能够激起学习自然科学的动机。 2.3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的情况 当运用科博馆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意愿及行动规划,不仅会影响科博馆的使用频率,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科博馆的彰显成效。教师若能善用科博馆所提供的各项资源,进行校外教学,当可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如此,不仅对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亦可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建构出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学习的成效(谢鸿儒,2000)。左曼熹(2003)的研究中提到,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只有教师,才能使博物馆中的学习活动与学校中的教材做适当的联结与延伸。苏丽英(2008)的研究中也提到,在学生团体决定参观博物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着推手的角色,更具有决定能力与消费的决策权。陈慕迪(2002)的研究中指出,当教师想运用博物馆的资源进行校外教学时,往往会受限于(1)教师本身对科博馆资源的认知程度,(2)学校行政的支援与配合,(3)科博馆辅助资源的配合。若这三项因素无法改善或配合,则将会大幅降低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进行教学的意愿。 3.研究方法 3.1研究架构 3.2研究对象 为了进行问卷调查施测,首先要决定出研究对象。兹以科博馆为中心,考虑路程1.2公里以内、步行时间15分钟以内的四所市立小学,随机抽样80位教师,作为A组样本。其次,考虑路程1.2至2公里的范围、步行时间15-30分钟的四所市立小学,随机抽样80位教师,作为B组样本。最后,考虑路程2至5公里范围内的市立小学,随机抽取4所小学,再抽样80位教师,作为C组样本。在此研究中,所有的路程计算,均以google地图作为基准。在google地图中,通常会有好几条建议的“规划路线”。兹选择其中最近的“规划路线”,作为本研究的行走路线。 3.3调查问卷 以“台中市小学教师利用科博馆资源辅助教学调查问卷”为蓝本,收集文献探讨,拟定研究架构,设计所需要的调查问卷。有关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1)在教师背景的资料中,将包括性别、学历、职务、担任自然与生活科技或生活课程的经验、专业背景及任教年资等。 (2)在运用科博馆教学的资料中,将会涉及下面三项议题。 A.带领学生前往科博馆的频率,其中包括: A1带学生去科博馆的前往动机 A2教师对于科博馆的喜好程度 A3学校与科博馆间的距离考量 A4学生前往科博馆的交通方式 B.教师对于科博馆资源的掌握,其中包括: B1教师对于科博馆的认知程度 B2对于科博馆教学的使用方式 B3教师期待科博馆的教学效果 C.执行科博馆教学的实际困难,其中包括: C1学校配合科博馆的行政支援 C2教师本身的科博馆教学经验 C3执行科博馆教学的场馆空间 4结果分析与讨论 2012年2月21日发放问卷,3月5日回收。实际的发放情形,如表2所示。问卷回收后,相关次数统计数据汇整后,分析内容如后: 4.1教师背景资料 教师背景资料,大致符合台中市现行教师结构状况。惟任教年资“五年以下”较少,系受少子化影响,近五年内新进教师较少之故,非取样偏差。 4.2教师使用自然科学博物馆教育资源现况 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频率(见表-3),A、B二组明显高于C组,显示距离较近,确实会增加前往科博馆的次数。若以自订的“加权”方式计算,经常使用的人数乘以4,偶尔使用的人数乘以2.5,很少使用的人数乘以1,从未使用乘以0,加总后除以人数,可以发现A、B、C组的前往次数,每年为1.09次、0.99次与0.55次,但是每年平均一次的次数,仍属偏低。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使用0次”的教师有68人。前往动机为“依学校课程计划”的教师,使用次数大都有每年一次以上。显示将“前往科博馆进行教学活动”置入“学校课程计划”中,有提高前往科博馆次数的作用。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动机:在可以复选的状况下,前三强选项分别为:“自己选择可以搭配学校课程的教学活动”(59%)为主,其次为“依学校课程计划”(42%)及“有难得一见的特展”(37%)。由上述所得的比例,可以印证文献回顾中苏丽英(2008)提到的在学生团体决定参观博物馆的形成过程当中,教师不仅扮演着推手的角色,更具有决定能力与消费决策权。 (1)喜好程度:“喜欢”及“非常喜欢”带学生前往科博馆的教师比例占全体调查样本的71%。 (2)前往方式:步行距离15分钟内的A组4校,对于往返交通方式,83%选择步行明显高于其他二组学校,显见地利之便。 (3)137名(67%)受访教师认为,科博馆与学校的距离会影响带学生前往的意愿。 4.3科博馆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形 教师使用过哪些方式去运用科博馆的各项资源的前三名,依序为:利用预约系统,预约剧场教室教学活动或解说员导览130人(63%)、利用周三上午的免费时段103人(50%)、及鼓励学生办理“家庭卡”或“恐龙卡”,以便多次入馆78人(38%),第一项为免费教学设施,须“团进团出”。第三项为“付费办理、多次进出”,显示“使用费用”,影响非常大。受访教师认为科博馆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校教学的比例高达94%,显见科博馆对于协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地位。受访教师对于科博馆的各项设施了解及使用情形,使用情形最高的前三种,依序为:植物公园、太空剧场等节目、各项常设展览。最低的为:科学咨询、科博馆出版品及科学研习。在影响教师使用科博馆教学资源的困扰中,前五项依序为:担心学生安全及秩序、没有适当时间前往、热门课程预约不易、往返交通问题(A组除外)、部份展览及剧场收费过高。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此研究中,以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周遭五公里以内的12所学校为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探讨教师对于科博馆教育资源的使用动机、使用频率、使用项目及使用后的效能进行调查。在各组样本中,所有路程的计算,均以google地图作为基准,选择最近的“规划路线”,作为本研究的行走路线。经数据分析后,可获致下列的结论。 (1)教师普遍认为科博馆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协助教师教学及辅助学生学习。 (2)科博馆与学校的距离会影响带学生前往的意愿及前往的交通方式。 (3)将“科博馆教学”置入学校“课程计划”中,可提高前往科博馆的次数。 (4)“使用费用”是决定使用科博馆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师具有学生团体前往参观博物馆的“决定权”与“消费决策权”。 (6)离科博馆较近的学校,前往科博馆的次数较多,但每年平均一次,仍偏低。 (7)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教学的困扰为:担心学生安全及秩序、没有适当的时间前往、热门课程预约不易、往返交通问题(A组除外)、部份展览及剧场收费过高。 5.2改善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中所提出的问题,乃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为了改善运用科博馆资源教学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下列的各项建议。 (1)交通改善:建议政府加强规划科博馆周边公共运输系统,增进交通运输能量及便利性,促进前往意愿。 (2)策略联盟:市政府教育局可常态性办理教师科普资源运用研习营,让教师了解、熟悉科博馆资源及运用方式。订定教师使用科博馆资源的奖励办法,提升使用资源的频率。科博馆可采行策略联盟,主动提供课程教学方案,协助学校融入课程计划,即可提高前往使用的次数。 (3)认养赞助:寻求企业,认养、赞助学生参观费用。遇到部分高价特展,主动协调厂商,办理反馈性的学生参观活动。教育主管单位应增列经费,补助师生运用科博馆资源。 (4)课程配合:将学校特色与科博馆资源结合,在课程计划中设计相关的课程单元,让使用科博馆资源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摒除教师消极的决定权,维护学生利用科博馆学习的权益。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 “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学员生理心理上的差异选择适合其学习节奏的教学方式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学员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员的终身发展。 1、权威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较适合于专业理论、专题以及教学经验的系统介绍。“他们(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以讲座或个别交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造性思想。”邀请的专家学者可以给学员带来大量的热点与重点话题、丰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邀请的教师是教育理论的优秀践行者,给学员带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座,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狠抓重点、猛攻难点、深析疑点、穷追热点、精缩要点。在课堂上增加专家学者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形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教师和学员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师生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交流有助于生成新的意义。专家教师们的热情讲解以及学员精力集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具体的教学问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目的、任务的不同,选择真实的、典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既要有优秀的教学实践,也要包括违背教育原理或心理学规律而导致不良结果的案例。案例中蕴含着典型的师生行为以及情感态度,通过这些客观生动的教学事例、学员积极地参与讨论,使学员明了教学理论,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并从中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学会教学评价与反思,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选择案例,进行深度的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也可以设计综合案例,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多层面地解读、分析思考,与教师以及同伴交流、分享,使学员思维发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深入地归纳总结,使培训教师整体地感受教学理论,获得全面的知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情境化,便于学员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问题式研讨 课堂上问题研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的问题要精挑细选,具有启发性、创新性,要包含教学难点问题、教育热点话题等方面。这些与学员紧密相连的问题才会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自觉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上要让每一位培训学员畅所欲言,有依据地发表自己关于该问题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凸现其主体地位。在同伴交往中相互启发,吸纳同伴值得学习借鉴的知识经验,共同提高。通过与教师、同伴关于问题的研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反思总结,把新知识融入到以往的知识体系之中,更新、补充、拓宽原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员的反思总结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继续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综合地、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增加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曲洪娇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管理效率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常规可以说是对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这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的实施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常规管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行为的规范来说都是重要的保障,保障教学秩序稳定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等均离不开教学常规管理这一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能够对具体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区的良好的效果。应当针对教学常规出台明确的量化要求与行为指标,加强制度完善,有效落实,规范化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科学有序地展开教学常规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积极的条件。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依照教学计划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展开。教师具体授课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具体涉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能构认真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教学进度的安排可以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章节等。 2.认真备课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上好课,备好课是基本前提。上课前,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针对备课要制定完善的教案。备课阶段需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应当紧贴课标要求,对教材熟练掌握;其次需要对授课的重难点做好把握,明确教学目标;第三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第四针对教学过程应当精心设计,针对每一节课都制定具体的教案。 3.把握好上课环节 对整个教学来说,上课是中心环节,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对上课时间要对上课时间有效利用,提高上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作为教师在仪表、教风方面都必须保持端庄;其次教师必须对教案做到掌握,明确教学任务;第三、教学过程务必严谨,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构建积极的互动;第四,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培养与分层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第五,在课上能够对教材熟练驾驭,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做到有效把握,对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做好把握,并进行系统化总结归纳。第六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意多样化,切实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杜绝单一呆板的说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应用多媒体、组织竞赛等方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把握好作业环节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作业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作业布置方面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与每节课的任务要求,把握作业量应该适量,难易程度适度;同时需要把握时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做到全收全改;第三应当注意规范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作业正面评价;第四多进行面改,注重分析来自学生的反馈。 5.紧抓考试环节 对于教学效果检验,考试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在期中与期末以及每一单元都应该组织考试。在考试方面需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第二要依据计划按时组织考试,认真评阅试卷;认真分析开始试卷,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学生档案的进一步健全,能够对学生成绩有效跟踪。 6.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教师的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一定要提高重视吗,把握科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作者:高用勤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继续教学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学习目标: 1、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4、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5、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类别和任务: 1、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4)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调入教师培训期为一年,期满经考核不合格者延长一年培训期。 2、教师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程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突出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培训要求: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5年内累计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学校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规定,每年将教师岗位培训情况进行记载 3、骨干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25名骨干教师,其中的部分教师将分别参加省、市级培训。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全区乃至全省和全国较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科研专题、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 4)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培训要求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要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 学校积极向市、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人选,并保证骨干教师按时参加培训。 4、计算机全员培训 1)培训对象: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和有关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部分教师具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培训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3)培训要求:学校先全部轮训,培训结束后,接受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核验收。 5、提高学历层次培训: 1)培训对象:已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 2)培训目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教学计划》要求对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 育。 4)培训要求:年,我校教师达到专科水平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提高学历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助学自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课程班以及教育硕士的学习。 五、继续教育的方式 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平均每年不少于48学时。本着统筹管理、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集中培训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每年要组织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校每年组织不少于18学时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把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每年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区继续教育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切实搞好校本培训计划,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要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本周期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条件保障 1、依法治教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2、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学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条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期间,仍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实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继续教育证书》是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凭证,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使用与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能参加职称评聘,不能续聘教师职务。 4、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 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实验课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县市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5、保证继续教育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负担。 6、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开放高效的培训系统。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7、完善继续教育领导机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总务主任为成员的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科室,办公室主任由教科室主任兼任。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教学管理方法 一、学期注册: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履行报到、缴费、注册手续,远程教育学员第一学期入学时必须在三级(中央电大、省、市电大)网站上进行实名注册。因故不能如期履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未经请假逾期二周不注册的学员,将不安排本学期结业考试。 二、考勤规定: 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教学课程安排到校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不得无故请假,因故确需请假者需持乡镇中心学校签署意见的证明方可请假。未经请假无故不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者,作旷课论处,每学期旷课超对面授时间50%,将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并通报全县。 三、自主学习: 电大远程教育实行“一网双学”的主导型教学模式。“一网双学”教学模式的涵义为:“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以网络教学系统为支撑(一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辅导教学相结合(双学),形成一种基于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开放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模式,以学员任职单位为基础建立自学小组,每个自学小组每学期开展自学活动不得少于4次,并做到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时间安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载。 四、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 在籍学生每门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20%,学员每门课程必须上网学习4-6小时,完成4次形成性作业,参加面授辅导或网上学习出勤率达到80%,形成性考核成绩方可及格。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本学期结业考试。 五、奖励和处分: 凡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给予表彰并向任职单位通报。 凡违学校纪律,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并通报任职单位;因旷课太多,造成二分之一以上课程结业考试不及格,县教育局将取消其学费补肋并通报全县。 六、毕业、结业: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正式注册学籍的学员,其所修课程的学分8年内有效。其间每门课程均可办理结业证书。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倾斜,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困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已不再是物质基础而是教师,其教学能力发展集重要性与特殊性于一体。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师作为学习者,其教学能力的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教师应敢于面对,积极应对。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1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特殊意义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学者们大致有教育过程观和心理过程观两种代表性观点。本文主要是基于学习者视角下教学能力提升进行阐述,故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结构不做详细解释。师资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核心能力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必然离不开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成为制约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故关注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1.2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族地区教师事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在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均衡发展,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1.3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为一个逐步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3]教师由一名新手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提高的内在需求。 2“互联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遇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技术与设备装备、内容与资源建设、大数据管理、综合评价改革、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4]近几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形式逐渐兴起,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抓住时代机遇,正真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整合。 2.1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和信息平台“互联网+教育” 使优势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也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观摩学习。慕课、微课盛行的今天,教师自身的学习再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进行观摩学习。二是MOOC平台开设了教师教育课程。民族地区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为自己充电,所以“互联网+”对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高效且便捷的平台。此外,互联网资源方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信息搜集,整合域外资源,弥补资源匮乏的劣势。 2.2提供客观全面的教学反馈,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性评价,教师的教学亦如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有可能达到胜任教学乃至擅长教学的状态。“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也就是教学反馈。一是以人为镜: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与网络公开课平台上的优秀课堂进行比较,通过仔细分析自己与优秀课堂教师的差距,进而逐步改善。二是以数据为镜:传统课堂的教学如何真正知晓的只有学生,但在互联网上不同,它是开放的,任何人在学习后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评论群体具有多样性。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评论产生的数据,并发现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将很好地帮助其教学,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问题。 2.3准确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大数据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预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如公开课点击率以及学习者的评论就会发现哪些课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在高校课堂也是必须的。通过MOOC平台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和教学内容不失为做需求分析的一种便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学生浏览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兴趣爱好。 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告诉我们提升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因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等相对较弱,其教师更应在这时代转型中抓住机遇,提升自己,实现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3.1改变职业态度,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言之教师劳动态度。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人将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勤勤恳恳地耕耘着,收获着,进步着。但也有不少人仅仅将它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培养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而并单单将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 3.2合理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如何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共享,打破了以往优质教育资源垄断的现状,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观摩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互联网+”提供了外在的环境和机会,能否利用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面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争取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传道受业解惑者”。 3.3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创新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教育的功能已由传承、教授转向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服务。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集大成者,自然而然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但在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教育已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调整好心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服务者的姿态进行教学,打造互动、个性、灵活的课堂氛围,由教师向导师转变。 3.4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民族政策和理论法规 团结和发展是民族高校永恒不变的任务,所以,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对党的忠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外,还应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法规,对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民族发展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民族学的基本文化素养是成为民族地区好教师的前提。民族地区在教育资源分配中不占优势,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愈加完善,网络资源愈加丰富,此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物质条件的落后,而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学习理念,更新观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杰 单位: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方言区由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其语言交流仍然以地方方言为主,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区使用普通话交流将是大势所趋。而培养普通话需要从启蒙教育开始,所以本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当前方言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作深入的了解,找出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普通话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出适合提高方言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从而提高方言区普通话交流水平。 关键词: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 背景: 方言区概念界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目前存在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其中方言区就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普通话发展背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中国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一、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状况 方言区教师由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普通话水平较为低下,然而在普通话的使用过程中也是问题百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重视程度上看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有些领导对推广普通话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率先发挥领导作用,加上方言区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狭隘的地方观念根深蒂固,校园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还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宣传也不到位,导致许多偏远山区的教师对普通话了解甚少,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 2.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学校领导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很多教师仍然使用方言进行教学。比如淮北市三区一县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测试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不但普通话水平低,甚至连最简单的汉字也不认识,就连基本的课文朗读也不会,更不用说语音表述了。”还有的教师在自身普通话改善的学习过程中忽略学习过程,注重测试结果。他们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走走形式,只要交了测试费就一定可以达标。更有甚者认为普通话达不达标没有关系,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发展状况上看 教师普通话的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比如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学科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普通话的水平。 1.地域差异 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乡普通话发展差异明显,城镇的教师普通话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城镇的教师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而在乡村,教师用普通话教学达不到这个比例。 2.年龄差异 教师队伍各个年龄阶段存在,随着年龄递增,学习能力下降,普通话水平也随之下降。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要高于中老年教师。他们一般都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口语表达的基本功也很好。而中年以上教师,普通话水平就“千差万别”。有的会一点,有的甚至一点也不会,课上课下都是用方言交流,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也是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的一大不好的状况。[4] 3.学科差异 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文科教师普通话基础比理科类教师基础要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更扎实,语感更强。这就需要引起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视,缩小学科差距。 二、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桂柳话方言区,澳门地区,重庆方言区的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为例。 (一)桂柳话方言区小学普通话教学体会 笔者谈到在广西北部、西北部,人们的语言主要是以桂柳话为主。所接触到的小学,除了会讲壮话与别扭的桂柳话以外,其他的语言都不会说,比如,他们常把“方法”说成是“荒华”,把“老师”说成是“老私”,把“公鸡”说成是“空鸡”等等。当学校推广普通话时,新入学的学生根本不屑一顾,而且还在学习普通话中经常闹出笑话。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语音差异大,词汇、语法也有明显不同。结合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从学生语言获得、加工产生的全过程加以干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效率。 (二)澳门地区普通话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澳门回归十几年,其语言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发展,澳门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在师资、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语言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种情况相对于澳门特区的语言政策是滞后的。此外,澳门政府当局正积极推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成为了其中必须和必要的一环。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普通话课程改革上应采取的措施,即尽快为普通话课程作出课程定位、修改现行的澳门普通话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校采用合适的教材、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普通话课程的经费投入、加强普通话教学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重庆方言区普通话课的朗读教学 笔者提出方言区普通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带有方言特点的语音语调,提高普通话水平,检验的方式是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在笔者看来,朗读环节之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朗读是普通话日常运用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二是朗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从以声韵调为核心内容的单字单词的发音向说话能力转换的成败。因此成为从学到用的中转站,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普通话能达到的等级。由于普通话与方言母语的差距较大,人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接触到标准的朗读,只能通过两种特殊方式去模拟和学习普通话的朗读,一种是中小学课堂的课文朗读,另一种是以电视等公共媒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朗读比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朗诵比赛。 三、提高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普通话地位日益剧增,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普及普通话,但很多地区的教师仍旧用方言教学,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一些适合教师普通话水平发展的策略。 (一)克服普通话发音障碍 1.增强语音规范意识,了解普通话系统中的声母韵母区别。 2.加强语流音变训练,发好每一个音的声韵调,不等于就能说好普通话,还要努力培养好语感。 3.走出朗读的误区,吐字清、口形活、读的流利、准确,防止漏读、跳读、添读等现象。 (二)改善学习普通话的方式 1.应该普遍提高教师对普通话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适当将普通话作为一门考试课程,一次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掌握每个教师教学常用语的发音错误,提高普通话培训的针对性。 3.拓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式,运用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普通话联系。 总之,方言区普通话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所以,只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才能对小学生普通话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方言区普通话交流的整体水平。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学反思 【摘 要】教W反思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重要抓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学会并坚持在教学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最终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教学行为;学习行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可是在近年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笔者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仍然停留在完成任务的水平上,没有充分利用教学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 反思是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活用反思,在不断地积累和改进中获得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反思意识弱化 部分教师把教学反思当作任务,甚至认为它只是教学设计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因此,尽管节节课在反思、年年在反思,但基本原地踏步,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 教学反思缺乏持续性 教学反思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教师持续投入精力。即使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在短时期内也很难有明显的成效。再加上一线教师疲于应对各种任务,很少有人持续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许多探究型的教学反思点也就不了了之。笔者在查看教师备课本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很认真地做教学反思,但是仅限于某次课堂教学,是零散的,甚至对教学同一方面的反思在同一本备课本中反复出现,自然就感受不到教学反思的价值。 3. 教学反思缺乏交流探讨的氛围 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关起门来反思。不交流,不辩论,就没有借鉴,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最终也没有达到教学反思的目的。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分学科进行,校际之间交流很少,导致教学反思缺乏碰撞与突破口。 二、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 教师既要反思“教学失败之处”,也要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中在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和探讨方面,而对很多堪称经典的教学亮点却搁置一边,较少提及。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没有从教学反思中获得更多教学自信和教学快乐,反而会因为陷入对教学问题的困惑中出现迷茫。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都应该及时记录,并进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与学习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对师生产生的共鸣点、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及时进行思考,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获得教学自信和感受更多的职业价值。同时,教师要对教学中出现的疏漏、失误甚至是败笔进行剖析,以吸取教训,不断积累处理教学问题的经验,在教学上实现新突破。 2. 教师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 新课改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机智、教学对话等进行回顾与进一步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反思。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精彩的、异常的、活跃的)。在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会不断地制造意外:独特的见解、深度的思考、另类的角度等,这都会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问题无论处理得怎么样,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一旦教师积累了、思考了、探究了,对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还要注重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对话,它会像镜子一样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课堂教学实际,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也会在换位思考中找到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的教学突破口。 3. 教师既要在课后反思,也要在课前反思 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习惯于课后反思,其实课前反思同样重要。 课后反思的是“生成”。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后对这些节外生枝、锦上添花的教学捕捉和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爆发,是必须珍惜的教学资源。 课前反思的是“预设”。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课前,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情感变化,对早已经司空见惯、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进行再思考,就可以给课堂融入更多的时代信息,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和实效性。 三、重塑教学反思理念,在坚持教学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 1. 转变观念,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教学习惯,主动去思考和研究 唯有坚持才是硬道理,教师要主动完成教学反思。习惯一旦形成,教学反思就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只要留心,每个教师都会发现和找到值得研究探索的教学反思点。 2. 深度思考,学会在反思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教学反思不单单是课后记一记、想一想,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注重积累。不仅仅是一节课、一个问题的反思,更是对若干次教学反思的集合和挖掘,教师会在对比和反复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然,教师也可以拟定主题,有意识地去搜集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在教学反思中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 3. 勤于动手,在整理中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智慧火花,很多时候由于大脑遗忘规律,会导致思考停留在原地,甚至会因为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搁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将点滴教学智慧记在本子上积累下来,即使搁置一段时间,在需要时自然会有整体的把握和思考,从而提炼出自己的教学观点。只有坚持写出来,才会在积累中实现专业的升华。 4. 加强交流,注重实践,在碰撞中实现自我发展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中小学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交流,听取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换个角度可以使视野更宽阔,更有利于教学的进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在与专家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探讨,汲取他们的教学智慧,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在查阅书籍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对策 摘 要: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受教师和外部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存在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以及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的策略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旨在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因素 1.小学教师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比理论素养匮乏的教师更容易看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技能进行反思改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素养。本文所说的人格素养是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对于教学的热爱。 2.小学教师教龄。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随着教师的年龄变化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对于初任教师来说,更了解学生及教学内容,可以很快学会教学反思的技能。 3.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校领导品质及用人标准、教育理念都会影响教师对待教学的看法及积极性。如果校领导是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的表率,就会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反之,校领导有偏执性格,打压教师的教育教学想法与行动,助长不正之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教师和同事间的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进行交流的前提。如果同事之间存在隔阂,就会对教师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也会出现大量问题。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相当融洽的氛围中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即教学相长。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出一些宝贵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值得思考的反馈信息。反之,僵硬的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学反思也无半点好处。 4.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追求和态度。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是不会有心思去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对理想教学的追求应是教学反思动力来源的一个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积极的教师更愿意进行教学反思,心理倾向消极的教师不愿甚至厌恶进行教学反思。 (二)外部学校因素 1.学校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式,甚至可以扩展教学反思的内容;反之,则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 2.学校的组织环境。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果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就会反思怎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怎样对教学活动改进能够提高升学率。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并不重视成绩,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更加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校制度环境对教师的压力小,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自如,情感态度上也更愿意去反思,制度环境若是给予教师很大压力,就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有效进行。 3.学校给予教师的时间资源。 反思的时间充裕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反之,教学任务及其他教育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进行反思,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 (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 反思目的存在偏颇首先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偏颇,这种偏颇主要是受学校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其对内容的选择,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 (二)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小学教师掌握的教学反思技能比较少,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取反思的信息提高反思能力。小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知道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运用何种方法指导实践的问题。 (三)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 目前,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个人对教学的反思,反思方式单一。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一些教师不愿与同事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教学反思方法之中强有力途径的“集体备课反思法”的力度。 (四)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 目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频次是不够的,现在学校虽在各种程度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能够落到实处、能够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人很少。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组织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则,导致学校只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同时,一些很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每天的工作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不够。 (二)教师认识不足 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他们没有反思意识,将教学反思当作教学活动额外的负担,自然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反思活动。 (三)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 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使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导致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无论是孤立的教学,还是孤立的教学反思,均会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关注点单一、形式固定、反思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四)缺少反思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同时,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量大。学校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活动,同时,学生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很多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或是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的时间很少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反思。 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价值取向应该从重视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这种转向是为了缓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是说不看成绩,而是将成绩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一个考查方面。学校的观念转变了,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辅导,并且可以利用在职培训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在教师培训中,应组织教师有系统地学习反思理论,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学习与教学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理论,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教师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相对合理化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自主反思。对教龄短的初任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培训,并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对教龄长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三)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 学校的领导可以从学校的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引导,创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的氛围。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培训活动和实践拓展训练,通过教师间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增进教师对彼此的了解。同时,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使大家公平竞争。还可以设置集体成就的奖励制度,这样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团结,从而为教师间教学反思的交流奠定基础。 (四)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 “学校应该把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的计划,从而在时间、内容上给予保证。”同时,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小学教师疏于教学总结的原因分析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摘 要: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经常写作教学论文,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不过,当前,多数教师平时疏于教学总结,甚至对其存在抵触情绪,分析其原因如下:(1)工作忙、压力大;(2)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3)学校教研整体氛围不活;(4)个人惰性;(5)社会行政事务的干扰。 关键词:教师;教学教研;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一、教学工作忙、压力大 1.教师紧缺,任课负担重,工作量大 近年来,由于教师老龄化、新进教师少、小班额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区中小学教师紧缺现象突出,因此,一线教师的任课负担重,工作量普遍偏大。 2.教学要求高,“三考”压力大 狠抓教学质量是各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政府考评学校的直接指标。学校绩效的直接体现就是“三考”。初中需要中考出成绩,高中不仅需要高考出成绩,学考也是一个主要指标。无疑,学校“三考”成绩的好坏,就成了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因而,学校考评各年级教师,“三考”的成绩就成了主要的考评依据,故一线教师压力很大。 3.各类教学活动层出不穷,疲于应付 学校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丰富学校课余生活,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故几乎所有学科教师必须承担这项任务。除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科教师比武活动、继续教育活动和学生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比如奥赛、作文大赛)层出不穷,教师疲于应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1.校本教研要求不能落实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必要措施,“八个一”(每位教师一学年内必须有1篇论文,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看1本教育专著,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有1万字以上的教学业务笔记等)应运而生,完成校本教研任务,可积24分教研学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因为种种因素实际很难做到。大部分教师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就让大家有了法不责众的心理。在每学年的年终考评中,其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以致恶性循环。 2.“评优”“评先”中教师论文的作用价值体现不够,影响积 极性 年终考评是对教师年度工作的最终评价。影响年终考评的因素方方面面,教师教学论文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整体而言,所占比值有限,以致教师在取舍中往往忽略了这一因素。 3.教师职称晋升制度还有不足 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是一种奖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但总体而言,当前的教师晋升制度还是靠资历,教龄长往往有利,尤其年轻教师,很难脱颖而出。 三、学校整体教研氛围 1.常规教研活动形式化 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师听课、教学督导活动、学科教学比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搞好常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质量,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但多数学校的现状是教研活动普遍流于形式,不仅有教学管理的因素,也有教师个人积极性的问题,以致集体备课往往是教师在一起聊聊天敷衍了事,听课则是学校检查人员一走大家就作鸟兽散等,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散作风,致使积重难返。 2.教研组内部文化建设 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缺乏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很难将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糅合成一个整体,内部教研文化建设乏力,散沙一团,往往各自为战,甚至相互防备,这无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哪怕有自觉的教师进行教学自我总结,也进步有限。更有甚者,在这样整体懒散的氛围中,自觉的教师往往被视作怪物,被大家排挤。这些因素肯定会影响教研的积极性。 四、个人惰性影响 教师虽然接受过相当的学历教育,知识层次、个人素养相对一般人稍高,有一定上进的自觉性,但何尝不需要一定制度、措施的约束和督促。当缺乏有力的约束时,与一般人也就差不多了,尤其那些自我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教师,课余沉迷于麻将、字牌、KTV娱乐等,很难将心思、精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更遑论教研了。 五、社会行政事务对教学的干扰严重 学校承担社会责任过多,各类行政单位对正常教学干扰严 重,可能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比如城市的各类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等)、消防部门的消防演练活动、治安部门的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活动、党建部门的党员作风建设等一些与学校或有关或o关的活动,或者教师要进行组织学习,背诵相关文件知识,或者学生被要求进行大扫除,抽背相关知识等,活动多了,师生均有不堪应付之感,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节奏。 影响教师教研工作积极性或许还有更多因素,但如能在缓解教师教学压力等方面多加探索,让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就能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爱教、乐教,使其或许能解开这一死结。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和策略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摘 要:聚焦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与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说明了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然后总结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包括观摩其他教师授课、写反思日记、与同事交流、与学生沟通。最后提出了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加强小学教师的合作反思与交流、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途径;策略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教师,其使命是重大而又光荣的。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小学教师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与教学工作,发现规律并总结经验。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师主动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的时时监控。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主动并且发自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乐于反思,并时时监控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活动会因人而异,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储备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教师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本文将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分为如下三种: (一)专家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不仅会考虑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状态,还会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遵循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政策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教学反思层次很高,可谓是一种专家型的教学反思。 (二)技术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对待工作的热情很高,并且非常认真地在每节课后都对课堂教W进行反思,但是他们的教学反思多数是在对自己的教学技巧进行反思,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可能是由于这类教师刚刚入职不久,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还没有充足的精力去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的层次并不高,却也有利于改进教学,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技术型的教学反思。 (三)全人成长型教学反思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首先会考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然后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整堂课学生的收获,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反思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双方,以及环境与气氛等各种因素,并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反思,层次亦高,应该归为全人成长型的教学反思。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在小学进行将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是听其他教师讲课与自己作对比、写教学反思日记、询问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之间互相讨论等。 (一)观摩其他教师授课 观察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以及教学活动的进展,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非常有价值。在观察过程中,要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深入反思,并将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二)写反思日记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有写反思日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不管是出于学校领导的硬性要求还是出于教师自身的爱好,都是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鲜事、一天中的教学经历、与学生的交流等内容记录到自己的反思本中,并以日记的形式每天记录,隔一段时间再去翻看日记,会有不同于当时的感悟,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教育规律。 (三)与同事交流 现在我们提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构建教师共同体。通常在教师团体中,一个教师的智慧是有限的,当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困惑时,自己一个人的反思效果通常不会很大,若得到其他教师的指点,可能会顺利解决问题。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交流以及教师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提点是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关键途径。 (四)与学生沟通 目前我们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考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想到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反思的基点。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我们时刻从学生身上找突破,并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都说实践出真知,但是没有强大理论指导的实践,通常是比较盲目的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理论来支撑自身的教学实践。面对教学困境时,有深厚知识底蕴的教师更容易突破困境,在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更多收获。因此,教师应该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并将理论知识与自身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优缺点以及课堂教学实况等记录在日记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反思个人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不同方面的记录、分析、再记录、再分析,教师能得出许多有益的结论。每次翻看日记时,都将有很多收获。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做,但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并养成习惯。 (三)加强小学教师的合作反思与交流 常言道“一个和尚没水喝”,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于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来说同样起着借鉴作用。当前教育提倡教师之间合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当然,这更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与人合作的品质。因合作而形成的教学反思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巧的完善与提升。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其他教师一道共同进步。 (四)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微课”是伴随网络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形式新颖。通常教师是无法直接看到自己上课时的状态及教学过程的,通过录制“微课”教师便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情况,这样就很容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种策略是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不仅带给人们生活极大方便,同时也使学习更加便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有效反思。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反思,还可以利用“微信”中各种公众号来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21世纪正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一定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借助现代网络设备进行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教师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教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课堂活动可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能与基本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对艺术进行阐述,让学生可以理解美、欣赏美,继而去创造美,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如何用美的语言来将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美术课不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科目,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放松身心,所以这样的课程并不需要非常严肃的进行,相反,它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小学美术课程包括很多内容,绘画、剪纸、作品欣赏都是其中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来进行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但是一切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拥有的,同时应该注意语言修养,用生动优美且精炼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 语言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在美术课堂上,面对一幅名画,可能学生看不懂这幅画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对这幅画进行讲解,这就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艺术了,如果教师的能力优秀,那么学生可以很快了解这幅画的意境,课程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如果教师能力普通,那么学生到时也会是一头雾水,并不了解那些名作的意义,教师为此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二、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的要求 1.使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艺术进行阐述 教育无法离开艺术、无法离开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性质和价值在《美术课程标准》中都有着明晰的规定,其中包括“强调愉悦性”、“关注文化与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抒发情感,表达艺术与创意”、“让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知美术”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必须因场景的不同展开灵活的教学方法,语言的组织应当做到有序、生动、形象,并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语调,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抑扬顿挫,形成动听的语境与优美的节奏。如果美术教师可以这样对课程进行讲解,那么课堂就会变化为艺术殿堂,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进行学习,不知不觉便会融入到课堂之中,比如对作品进行赏析是,配合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用适合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描述,营造文化氛围与艺术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2.使用风趣、易懂的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中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他们的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点,除了采取特殊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无论教学环节再丰富还是教学方式再巧妙,最终都学要靠教学语言来进行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将幽默的语言与课程中的教学形象、知识以及教师对课程的间接巧妙结合起来,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形象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授剪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剪纸的纪录片,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是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到快乐。 3.使用规范、精炼的语言传授课程 有关教育思想的体现有很多种,教学语言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对课本一味的重停也不是脱离课本、无边无际的闲谈,而是应该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语言要合乎逻辑,又要精炼准确,只有这样对美术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学生才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4.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措辞,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 教师在美术课上,既要注意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看高或看轻某位学生,评价学生时语言也要注意,对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不能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 三、美术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 1.加强自身的学习,让自己拥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文化修养。 学习是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提高个人能力与修养境界的必备能力,教师决定着中国新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多读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名家名作、名言警句,还是与教育有关的著作,甚至是报刊杂志,都应该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做到以书为友,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东西和你不知道的东西。 2.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以发挥出作用,教师应该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首先,教师在每节课进行之前都应该写教案,在研究教材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想课程的内容与进程,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其次,课程结束后需要认真进行总结,想想有哪些想要的没有讲出来?哪些语言表达的不生动、不具体?哪些环节的语言设计的比较好?善于反思,下次才可以做的更好。 再次,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讲座、课程、甚至是电视、广播都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资源,从别人的话语中吸取经验,把他人的东西变化成自己的东西。 最后,乐于同他人进行交流,所谓“三人同行有我师”,别人的经验可能正是你说欠缺的,应该虚心求教,把自己的课程教到最好。 结语 教师的劳动方式很特殊,它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工作,进行表达与交流。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富有想象力,还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对于语言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在对学生的授课中引领学生的发展。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的转换决定着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以前课堂的主导转向“互动式课堂中的引导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我们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设计学案,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想学生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学生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他们的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多安排一些实验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想学生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活中的实例搭建沟通的桥梁,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想学生所疑 我在课堂上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结”。此时,若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惑”不及时排除,长期积累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 4.想学生所错 我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或者是在复习时,我会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5.想学生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我认为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以做的实验尽量做,实在做不了的我会下载视频让他们观看。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我汇报,不足之处,我会给以指点,学生非常高兴。 6.想学生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 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变换灵活,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初探 【摘 要】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化学教师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师;自我评价;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种种不足之处,缺少发展,无法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就要不断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化学课程需要新的评价体系,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学的结果的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从各种文献资料介绍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完善;而对教师的评价还很不完善。实际上,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家长评价等。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同行、领导和专家评价,重点是在课堂评价。而教师自我评价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促进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新课程下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 1.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才能较快地提高本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是一个教学经验累积和总结的过程。而对教学的自我评价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很多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即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这些认识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教师只有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和提炼,才能促进他的发展。 2.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自我评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教育或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 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为教师创造了实施更多创新形式、创新内容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分析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和提炼出一般规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是新课改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基本要素。 三、新课程下化学教师的自我评价中的反思策略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反思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教师把它们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 实施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不仅注重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导致部分化学教师曲解了大纲的要求,片面地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事实上,学生面对陌生的学科,尚未了解其主要包含了什么内容,就更谈不上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课后问题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进而导致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对他们的解题思路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让学生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本的内容基本上是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按照课本中的例题,或者老师的讲解就能解决练习册或者试卷中的问题,因而就懒得整理解题思路,归纳和总结解题方法.他们认为常规的解题方法思路简单,虽然计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但是不用动脑筋.而使用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虽然能够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但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因此他们不愿意对解题思路进行整理,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殊不知,虽然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在解决同一道题时花费的精力差不多,但是针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技巧性的解题方法则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清解题思路的好处和作用,进而自觉地归纳和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一解题技巧之前,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方法太消耗精力和时间,影响答题的速度,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题思路和巧解方法来解答问题,学生通过体验和比较自然会认识到理清解题思路,找准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分层次做题 多做练习题固然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但是初中生面对众多学科,各科的学习时间已经不够分配了,也就更没办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题海中了.因此,化学教师要让引导学生有目的练习题,不能盲目地看到什么题就做什么题,要对习题进行层次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题,一般是学生在学完某一部分知识后,教师顺势为学生布置的一些练习题,这类习题比较简单和专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刚学过的知识.第二层为重点题,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这类习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常常会包括多个知识点,比如学完某一部分的内容后课本中出现的练习题或者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对于这些题型比较复杂的练习题,教师要提醒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要善于从中寻找解题规律,研究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够使他们逐步做到举一反三.第三层是难点题,也可以称作能力拓展题,这类题一般是试卷的压轴题,综合性很强,甚至要用到所有的学习内容来解决,因此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常常是将各种解题思路和方式混杂在一起,让学生理不出头绪.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着急解题,在没有解题头绪的 情况下可以先看看答案,找出自己解题思路的障碍点,之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寻找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知识的整体性,最终总结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为提高中山市初中化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2013年中山市教育局决定举办中山市初中教师化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活动。我有幸参加这次竞赛,通过比赛,我从中发现了一些亮点和问题,并受到了一些启发。 一、中山市首届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1.竞赛内容:竞赛分为“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和“实验方法创新竞赛”两个项目。 (1)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现场规范、熟练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实验。竞赛的形式为:抽签选一个30分钟内利用常规实验仪器完成的初中化学实验,包含对实验仪器进行组装或对某个不合理装置进行正确装配或对某个不合理试剂配置进行调整后方可继续实验。 (2)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参赛选手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竞赛的形式为:30分钟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改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原实验方法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创新点和特色、使用的好处),并且附上文字说明。 (3)器材和耗材准备。常规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主办单位准备;创新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参赛选手自备。 2.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竞赛评分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其中“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占40分,“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占60分。组委会将聘请市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每位参赛选手的各个参赛项目进行量化评分,经评委会综合评议后确定获奖人员和等次,并择优确定参加省竞赛人员。 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多数参赛教师实验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在抽到题后,能够立即进行实验设计、准备器材,并且及时整理好器材,表现出了较高的实验素养。实验过程中思路清晰、准确,能够注重实验教学中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注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创新实验是这次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大部分实验设计并不完美,因此实验创新还留下很大的空间。大部分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都有明显的亮点,有针对教师演示成功率方面的改进,也有针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改进,还有面向学生实验的创新。有部分教师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 2.存在的问题 (1)平时很少参与实验准备。在基础实验操作竞赛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参赛教师进入比赛实验室后没有清点实验仪器和器材后就直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缺少某种仪器。而本次竞赛活动中,为了观察老师们的实验习惯,评委会研究决定,赛前将仪器作了处理,比如过滤中选用了下端较尖的漏斗。这一处理让一些优秀选手在基础实验操作中因为不会根据漏斗的形状适当改进折叠漏纸的形状,从而造成过滤太慢而没有完成实验。还有竞赛实验中设计了让天平指针都不为零。一些选手因为称量前没有调平天平就开始称量,从而造成竞赛失分严重。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往往依懒实验教师,很少自己独立地准备实验器材,还可能实验前都懒得去预做一次。在此有必要提醒并建议化学教师们尽量养成参与实验准备的习惯。 (2)基本技能退化,实验操作素养有待提升。在本次竞赛中所暴露出的最突出问题是,我们很多老师无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逻辑顺序,还是数据的处理都不清晰和严谨。比如: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很多老师是直接用手来移动游码的,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直接将氯化钠放入细口瓶中溶解,在计算9克氯化钠加入21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直接用9除以30来计算等。 (3)本次创新操作技能竞赛中,也存在不少无新意的设计。例如,有选手直接将启普发生器搬来制取氢气并演示氢气爆炸实验,从而可以看出参赛选手信息闭塞,平时很少去学习交流。这样的教师的实验观念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参赛的创新实验方案,其要义就在于新,至少是有改进并且是有实用意义。若你将别人十多年前的设计方案原版拿来参加现在的比赛,还说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提炼和总结,那只能说明你缺少交流和学习的激情和实际行动。 三、竞赛后的反思 初中化学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驱使下,经常以信息技术等媒体代替实验,自身实验经历少,更无时间去研究,教学中重实验结论、轻实验现象,很少分析总结过程,甚至有教师以讲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做实验。常年如此,不仅学生,连老师们的化学实验基本功也将会变差,实验素养将会降低。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规范操作技能。学校内同科组的老师平时应该积极探讨各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倡导教师参与课前实验准备与课前预先试做一次实验。 2.加强实验教研,提高化学教师实验创新能力。不同范围区域或全市应该多组织一些实验创新竞赛活动,促进交流与学习。 3.加强创新教具的研制,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验的创新教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激发学生动手来参与和设计实验,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试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一是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二是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三是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一是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二是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三是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三是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或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三是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四是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锲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于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可能长期坚持单调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故。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 新课标强化了对实验的要求,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实验素养呢? 1 丰富的实验基础知识 丰富的实验知识是做好实验的前提。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其中实验的变化情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验内容要求和变化的核心思想,不断提高新课标的实施能力。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清楚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细节。尤其是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必须了如指掌。 2 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首先,教师的实验操作必须正确、规范、熟练,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次要会连接仪器装置。如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并会使用打孔器对橡皮塞打孔、对玻璃管进行加工处理等。最后,要会熟练取用化学药品和使用常见仪器。如粉末状或细颗状药品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大颗粒药品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的取用:倒放瓶塞握标签,两口紧挨倾斜慢,倒完盖塞原处放;使用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前要校零、调整等初始准备;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并有估计值等。 3 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 熟练的实验方法技能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对每一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确其中的道理,了解它的作用和可能结果。如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而不能充当反应容器(如溶解、稀释等)等。其次要按实验动作规范操作,不得违反操作禁令。如使用研钵研碎固体物质时只能研碎不舂碎等。最后,要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总结实验方法。如电解水的实验“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炼迷药,顾及脸”(即: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收集气体验满气体)。 4 强大的实验研究能力 新课标鼓励实验教学创新,因此,教师要在研究化学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不断挖掘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素材,通过反思和研究来改进实验教学。一是可改进具体实验。出于实验安全、操作方便、节约试剂、减少污染的考虑,可改进教材中分别存在现象不明显、污染严重、试剂用量大、操作麻烦的实验。①增强实验现象的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6―3】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探究实验“电解水的实验”等;②减少污染的实验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分子运动现象”等; ③减少实验结果误差的改进研究,如演示实验【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等。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可研究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活动。①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如【实验11―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等;②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11―2】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等;③将传统实验改为开放性设计实验,如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他的判断;④将学生实验活动改为探究性实验,如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⑤根据需要补充实验,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等。三是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如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饮料瓶和小药瓶)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鸡蛋壳和贝壳代替碳酸钠、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进行实验等。四是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可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外实验,如除去水壶或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测定当地厂矿排放的酸性或碱性污水、田间地头土壤的pH等。 5 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实验素养的“健美”过程,它是化学实验素养内在美的外在表现。良好实验习惯养成,应做到“装置归整齐全”“用具排列有序”“节约蔚然成风”“记录科学规范”,为学生的实验起好示范作用。一是教师必须养成试剂、仪器使用有条不紊,摆放整齐,仪器、试剂使用后立即复原,实验台整洁干净。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试剂、仪器,重视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配置硫酸溶液时,应注意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浓硫酸溅出而可能导致实验安全问题;废酸、废碱和实验后的残渣、残液或所得化学产品要倒入指定的回收缸内,按照绿色化学原则进行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三是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谨,养成诚实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注意有效数字正确使用的习惯。四是要节约水、电、燃料和试剂,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碎玻璃等不乱扔,更不能投入水槽中,应放入废品桶中等,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 6 科学的实验评价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要对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进行评价;二是要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验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中合作与交流等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摘 要: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主体,其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文章对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培计划;信息素养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为了使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再成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为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因人制宜地开展培训工作,对新疆地区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为新疆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参考性的意见。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承担的2012年“国培计划”新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初中化学部分参训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的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98%。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了新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8题,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按照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方面,将整套问卷设计为五部分:个人基本情况(5道题),教师信息意识(8道题),教师信息能力(8道题),教师信息伦理(6道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6道题)。 二、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分析 1.信息意识的分析 信息意识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需求信息的意念和利用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愿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大作用,了解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还要善于发现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同时注重培养自身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 通过表1可以看出,95.7%的教师表示信息和信息技术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或较大,而且100%的教师非常愿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这说明绝大多数化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愿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接受信息技术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网络下载学科资料了解学科研究动态的教师占有43.5%。而且在教师“使用电脑或网络的目的”的数据统计情况表明,37%的教师利用网络浏览新闻和收发邮件,游戏聊天的人数占30%,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仅为22%。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使用网络主要为生活娱乐服务,使用网络与同行交流及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并不高。 2.信息能力的分析 信息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其信息素养的核心即信息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坏。结合新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调查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结果如表2所示。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师应使用有效的筛选方式,检索出与化学、化学教育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网站,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充实自己,提高化学教学水平。通过表2统计结果发现,73.9%的教师能比较熟练的浏览、查找、下载网上与化学教学相关的资料,但能有效使用关键词和逻辑词进行检索信息的教师占30.5%,经常访问化学网站的教师占34.8%和已建立化学教学资料库的教师占30.4%,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并不熟练利用网络查阅与化学相关的资料,并且不能对从网络中获取与学科相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加工、整合和存储。这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师对教学信息的有效利用,不利于教师广泛吸收与化学教育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难以生动有效地传授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实践辅助作用,切实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进而阻碍其专业发展。 3.信息伦理的分析 信息伦理是指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信息道德情操,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对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信息伦理状况调查情况如表3所示。 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仅有26.1%的教师在撰写科研论文时能够全部注明信息资料的出处,仍有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注明信息的出处,表明教师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与此同时,仅有13.0%的教师非常了解与使用计算机相关的法律、伦理问题,进一步说明了教师信息伦理意识缺乏,这将会在使用信息资源时产生不当的信息行为。由于教师自身信息伦理意识淡薄,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此,应不断加强教师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教师在自身信息伦理道德不断提高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4.信息技术培训的分析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是必然的趋势。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和方式,为设置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奠定基础,以便于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有47.8%的教师参加过2-3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这是阻碍其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目前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方式多样化,43.5%的教师认为专家进驻学校,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予以指导培训比较适宜,而且有34.8%的教师比较认可短期集中、定点培训的学习方式。这说明教师较倾向于专家面对面指导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这样能有效地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专家请教。同时,问卷中也反映出教师认为影响信息技术培训的因素有培训时间短、学科针对性不强、讲授多、操作少、学校硬件设施差等。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找寻化学教育科研信息,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新疆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建议 当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如教师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有待加强,教师信息检索获取及整合创建能力还需提升等,这些都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有效快速提升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应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承训院校信息环境以提高学员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 (1)加强硬、软件建设,为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在培训中,为实现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需要承训院校具备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给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机会,同时保证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因此要在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激发学员信息意识,形成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在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承训院校还应充分重视信息氛围的营造。来自南疆偏远地区的年长学员因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低,对掌握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兴趣不大或有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承训院校激发学员信息获取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利用学校数据库资源为学员演示利用关键词、主题、篇名与作者等方式检索文献、期刊和报纸等的方法,让学员感受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学术动态,使学员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科研的意识,促进学员快速掌握信息检索整合的方法,从而提升其信息素养。 (3)倡导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应具备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成为学生树立信息伦理道德的典范。所以,教师在引用他人的知识劳动成果时,应注明出处,维护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传播时要对自己发表成果的科学性负责,做到言之有据。因此,在培训中应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及开展活动如教学课件制作大赛等培养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2.掌握信息检索利用与管理技能以提高教师信息能力水平 (1)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询和整合网络环境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常用的搜索引擎有搜狐、雅虎、百度等,也可利用各种类型网站,包括各类教育网站、专业网站、数据库等,其中教育网站有中国教育网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业网站如中国化学会、中学化学网和化学学科网等,数据库有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 (2)管理信息素材。将查找到的信息和素材可以作为网页存储到硬盘上,需要时,可以利用网络使用浏览器打开查看。也可建立一系列的文件夹,信息与素材分类进行储存,便于查找和使用。 (3)掌握常用化学教学软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有些素材进行创造,因此,要求部分化学教师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软件“超级化学助手”、“化学金排”,化学计算和作图软件“ChemExcel”、“ChemDraw”,化学类数据库“Chemfinder”,掌握这些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表达化学信息。 四、结束语 新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信息素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针对学科教师设置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训网络。通过不断提升教师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促进新疆教育教学改革。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之必要性 摘要:中学化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初高中化学老师都有义务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初中化学老师关注、学习高中化学,不仅可以充实自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辩证观点;化学教学;应用 我们知道: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1]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然而现实生活中笔者看到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在逐渐降低,能力发展进入高原阶段,教学方法的固化和教学内容的窄化使他们早早进入教育生命的“倦怠期”。 最近观摩了一次化学评优课,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评比中,有位老师表现非常突出,但最终没能拔得头筹,只因为授课过程中他指着铁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试管中的液体强调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但事实上,由于氯化亚铁容易被氧化,此时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已不是浅绿色了。科学性的错误导致了该参赛老师的失利,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初中老师关注高中化学,在必修1的专题3的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与应用》中就能找到正解。 此课令笔者感触颇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听课中,愈发觉得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学习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下与化学同行做点交流。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专业成长之必要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课本,掌握重难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必须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如果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只讲些物质性质,写些化学方程式,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做练习题,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化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反之,要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幽默有趣;课后对学生问的各种问题能快速、准确地回答,那么这个教师肯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2] 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常常自诩选对了专业,认为比起语数外等主课老师,年年都在初三教化学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然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他会和学生强调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至于这胶状物其实是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的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也许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并不知晓,因为只要让学生背熟书上的原话,应对中考是没有问题的。诚然,中考是不会考查胶状物,但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此如何践行?再如,化学教学要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但是一些初中化学老师为了逼迫学生、诱导学生背诵化学式,教学生用读“元素符号”的方式读化合物,碳酸钙称之为“CaCO3”,氢氧化钙称之为“Ca(OH)2”,化学式是背下来了,用化学式来读物质名称也顺嘴了,坏习惯也就养成了。在高中听课的时候,学生也就会对规范的化学用语有一个较长的排斥过程。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拥有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心常怯”。初中化学老师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充实自我,而这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教师应当确立自己的成长规划,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成长个性,自始至终把读书、育人、求索作为自己成长的三大基石。 二、不当蜡烛,学做太阳——教师角色调整之必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教师比作“蜡烛”,蜡烛总是照亮别人的同时毁灭自己。然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教师理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成材高度。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作“蜡烛”而应该学做太阳,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只有生命澄明,浑然自觉,具有了太阳的光辉,才能以己之美造他人之美。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于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45分钟后就是大“句号”,头脑中很少有“问号”,更谈不上思考。 上学期听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1课时,内容是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执教老师在演示(第48页和49页)[实验10-1]时,“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现象非常明显,但是没有成功地看到“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变蓝色”的现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告诉学生“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这个结论。事实上,类似的“意外”在其他化学老师的课堂上也在发生,他们以种种理由搪塞学生,或干脆就不做这个实验,只告诉学生结论,这种空口说白话的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们的心病,但鲜有人去思考,去解决。且在教学中发现放置在试管架上的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后红色又褪去了,有些学生也注意到了,但执教老师没有留意这个教学生成。这样的一堂课,且不说其他问题,教学达成度已然是不高的了。而以上两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初中化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前者我们不妨借鉴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的姜跟华老师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吴星教授的启发下试验成功的五种石蕊溶液的配制方法(详见《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后者就需要我们的初中老师去学习一些高中知识,从而知道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关键。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正认为,思考是“在宁静中找智慧,”他说,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由此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以谋生为手段的教书匠,常常不思而教,就像蜡烛,燃尽了就没有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思考”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思考”来激发自己去永恒进取,去成为太阳,不仅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三、研读教材,把握课标——教师教学研究之必要 课标版的中学化学教材全套一共十本,其中初中两本、高中八本。初中部分:分为上下二册,共十二个单元。高中部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板块。必修1、必修2。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六《化学实验》。教师仔细研读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从行动中总结出经验,将经验升华为思想,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仔细研读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可以看到编者以实验为纲领,指导学生来学习化学,让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实验,让化学教学在实验中进行。高一开始上的化学实验课,涉及的基本操作溶解、蒸发、过滤、沉淀、蒸馏、结晶、萃取等,都需要实验来加以验证。学生对实验的领悟难度很大,比如蒸馏操作的步骤、蒸馏装置的特点,是需要反复强调、提问、讨论、启发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这之后,必修2专题三的第一单元中再次涉及到蒸馏操作,而在这之前,初三化学的上册第四单元中水的净化方法就已讲到蒸馏,且教材安排了用简易装置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由于时间问题,往往以一句“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操作”带过,实验不做,原理也不讲,无形当中加大了初高中衔接的难度。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不只是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初中化学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初中化学老师熟悉高中化学,特别是必修1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初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处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可以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时可以适当的进一步扩大。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西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而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的必要性还有很多,学习,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 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对甘肃省初中化学教师语言表达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通过统计分析甘肃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活動中教师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目前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语言表达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提出化学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度、感染力等。 关键词:化学教师;语言表达;课堂教学;有效性 1.问题的提出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十倍。”教学语言是教师的首要基本功,是教学技能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简洁精练、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对师生教学活動信息的交流、科学知识的传承、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通过对2012年甘肃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活動中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性、简洁度、感染力等方面的评价、统计和分析,明确了我省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与各位同仁交流商榷。 2.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统计与分析 2.1样本的选取 以我省14个市(州)的15名参赛教师在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情况为研究对象,他们代表了我省不同地区优秀教师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广泛性。 2.2观察要素的制定和统计 评价语言表达能力的要素很多,为了使评价更具有意义和可测性,并根据我省初中化学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清晰度、感染力三个维度作为观察要素,每个维度又分为若干子项目,并配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表1《基于课堂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观察要素与评价标准》,后简称《评价标准》)。根据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进行随堂统计评价。 2.3统计结果的分析 本次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的课题是“元素”和“离子”。这两个课题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化学启蒙阶段的教学,建立化学元素观和物质微粒观是核心任务之一。根据《评价标准》,我们对参加优质课竞赛的15名教师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作了具体的记录、统计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2.3.1从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角度来看,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有待提高 教师能否使用化学学科语言准确表达是准确传承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掌握专业语言、构建科学知识的前提。从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统计结果看:绝大多数教师语言表达无科学性错误,但有13.3%的教师出现了少量的科学性错误,如:“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元素符号书写时小写写在右下角”等。53.3%的教师表达很严谨,46.7%的教师出现少量不严谨的表达,如:“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否会互相碰撞打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的相对运動”、“钙、锌表示什么?”、“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地球是一个元素”等。66.7%的教师表达很规范,33.3%的教师出现少量不规范的表达,如:“钠原子加7个电子容易还是失1个电子容易?”、“电荷数为1必须不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装’成新的分子”、“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以及“5H”不按照化学语言去读,而是按照英文字母读。 2.3.2从语言表达简洁度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清晰度、简联性存在不足 从语言表达简洁度的统计结果看,53.3%的教师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很有条理,听起来很清楚;46.7%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条理『生欠佳,出现一些不清晰的表达。如有教师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只讲元素种类,解读不透彻,表达不清晰。46.7%的教师的语言表达简单明确,通俗易懂;53.3%的教师语言表达不简练,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如有教师每隔一两分钟就重复出现“我讲的同学们听懂了没有?”的表达;有教师简单重复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而浪费时间;有教师出现“再比如举个例子”等不简练的语言表达。 2.3.3从语言表达感染力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节奏感明显而幽默性不足 从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幽默性的统计结果来看:60%的教师语言表达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节奏感,40%的教师语言表达平铺直叙,节奏感不强,让人昏昏欲睡。20%的教师语言活泼丰富,表达灵活多样,80%的教师语言表达语气单调,方式单一。如有教师的语言表达大多是填空式语句;有教师一节课几乎全部使用“说的非常好”这样的评价语言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有教师习惯了在课堂中经常向学生说“有问题没有”、“明白了没有”等语言,显得非常单调。更值得一提的是,100%的教师在教学中无幽默性语言。当然,在优质课竞赛中,可能有些教师不敢轻易在课堂中使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担心出错。 3.对提高教师语言表达技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3.1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规范严谨地传承化学知识和思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定理、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有特定的学科专业语言和用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要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切莫信口开河,随意表达,造成知识表述的不科学、不规范、不严谨,从而影响知识传承的准确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影响学生的规范表达。例如,用生活用语代替教学用语,把“加热”说成“烧一烧”,将“集气瓶”说成“玻璃瓶”等等;混淆某些变化或反应的主体,如把酚酞与碱相互作用后显示特殊的红色说成“碱遇酚酞变红”,使学生弄不清究竟是谁变红;不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化学方程式,把其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以及把“pH3”说成“氢化磷”,“NH3”说成“氮化氢”等等,都会影响知识学习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养成,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解答化学题时经常出现的语义不清、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答非所问以及化学用语不规范等现象,往往也与教师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有关。 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必须通过自身教学语言的科学、严谨、规范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能用科学、严谨、规范的语言传承化学知识和思想,就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预设课堂语言,把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运用化学专业语言作为一项任务、一种习惯,长抓不懈,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提高语言表达的简洁度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持续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说废话”,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表示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课堂语言机械重复,废话连篇,降低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的语言手段。幽默需要智慧,简洁、生動、形象而富有条理性、感染力和幽默性的语言会提高知识的传承效率、增强师生的亲和力、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保持学习有意注意的方向性和持续性。在2008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動中,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缪徐老师以其科学、严谨、规范、简洁的课堂语言征服了各位评委和观摩教师,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的段亚鹏老师用其幽默的语言,实现了高效课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这二位老师赢得本次优质课大赛的特等奖,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省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動中,参赛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感染力不强,缺乏生動性和幽默性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注意提高教学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节奏感、生動性和幽默性。善于联系实际,寓理于事,深入浅出,把抽象深奥的化学概念、化学定理和定律具体化、形象化,善于使用形象的比喻、鲜明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動有趣,更好地启发学生。 教师平时就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节奏感,力求语速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速度,因为语速过快,会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而听不懂;语速过慢,音量过低,又容易使学生思维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有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知识探究状态。 在严谨的化学科学教学中,做到幽默并非没有可能。例如,在去除杂质提纯物质时,学生往往使用试剂不当而引入新杂质,有教师把这种情况形容为“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能一语双关地指出问题所在,提醒学生注意。幽默的描述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当然,幽默只是手段,不能为幽默而幽默,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理知识、逻辑知识、专业知识、哲学意识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对自身的内涵修养在量上要求广博,在质上要求深刻。只要注意学习,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善于积累,每一个教师都一定能使自己的化学教学语言更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优质高效。
时事新闻论文:网络环境下时事新闻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输入理论出发,以输出为导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时事新闻运用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基本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输入;时事新闻;读写课;可行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促使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的发达,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之中。虽然如此,很多学生仍然对大学英语课,尤其是读写课缺少足够的兴趣和主动性。由此,本文从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出发,将时事新闻引入读写课的学习中,以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目前,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基本遵循“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精讲,学生课后复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往往认为课堂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所学到的是一种简单化、抽象化、形式化的概念,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同时也导致教学过程枯燥,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缺少兴趣,课堂所学知识也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的情境中。 时事新闻由于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素材丰富、语言简约,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成为大学生们拓宽眼界和增长知识的可靠的阅读材料。基于外语教学的特点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将英语新闻素材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有利用英语新闻促进听说能力提高的研究,如徐袖珍、包延新、郭丽萍、彭佳;有把英语新闻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如韩少杰、周可欣、张潮、毛静、张知国、赵诚;有关于英语新闻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如茅丽莎、朱莉、蔡敏;也有对课堂教学中英语新闻导入原则的探索,如单亚萍;还有对英语新闻在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文化修养等方面作用的探讨,如赵霞、王小平。(周振行,2011) 一、新闻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运用的可行性 1.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实事新闻的获取来源更加便捷迅即。因此,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有取之不尽而又及时更新的资源。甚至是刚刚发生过一天甚至几小时之前的新闻,都可以改造成上课的材料。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不少材料就是取自英语主流报刊杂志,而这些报刊杂志基本都有网络版,这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与时俱进,又不跟大学英语考试脱节。同时各组织机构,主流媒体也都有英文版官方网站,使我们可以便捷获取英语资讯。网络环境下,大量的新闻还意味着教师可以针对所授课的主题和学生兴趣量体裁衣,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取向、以及参考四六级考试的选材,有针对性地选取新闻。而且,网上还有一些有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上传更新各自选用的新闻教学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效率。 2.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推动力。试想学生整天阅读书本上的静态的资料,未免会把它当成是要考试的符号,为了考试而读书,阅读的热情与动机怎么能达到最大限度。而阅读时事新闻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因为他们想在英语课上了解当下发生的事情,获取资讯。Genesee认为:“内容不一定是学术性的,它可以是任何话题、主题或非语言问题,只要学习者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就行。”因此,即使有时的材料难度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也愿意挑战自己,继续完成阅读,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Genesee,1994) 3.真实性。网络时代的繁荣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讯。这种资讯可以是英语的,也可以是汉语的,至少是学生自身感知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知识建构具有指向真实世界的性质,只有当知识处在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之中时,其意义才会凸显。而知识建构的社会情境性使得知识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知识建构者所处的特定情境、所拥有的具体可用的知识及文化资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习者所能够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语言学习的最终成效又取决于语言环境的质量。只有当语言学习与真实的语言环境相联系时,学习者才能最佳地实现对目标语言的建构。而将英语新闻引入课堂即是为英语学习创造真实的环境,学习者可亲临其中,直接用目标语言感知现实世界。原汁原味的新闻报道,构建出用英语直接进行实际交际的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恐慌感和排斥感。根据外语教学有关语言输入的理论,真实的信息具有可理解性、重复性和凸显性,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同时,用目的语讲述自己周围发生的事,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时效性。课本上的内容毕竟是一年或几年前的选材,内容未免滞后、话题陈旧,令学生有时过境迁之感,更无法保证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而通过网络了解的时事新闻提供了丰富并且动态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的最新时讯,不断接收全新的信息刺激,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二、新闻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运用的具体设计和注意问题 1.任务设计。课程之初明确本学期读写课上要涉及的主题,制定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进度。通过网络,教师、学生小组分头搜集符合某一主题的近期网络新闻材料,在上到该主题前两周汇总起来,预先设计围绕该主题并有可能引起争论的初始话题,设立相应的学习讨论组。学生在阅读网络新闻材料之后,参与到讨论组中,就设定的话题进行发言和讨论。讨论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活化集体教学模式下所学的阅读技巧,展示语言基本功,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有老师选择合适的文章按四级试题的模式,做成快速阅读,仔细阅读或完形填空的形式,在上课时作为辅助书本学习的阅读练习材料。①选取材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选取合适的网络新闻。②选材处理:将选取的网络新闻根据话题分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对影响阅读的个别词语加注。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建立在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的第二语言监控模式,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根据这个假设,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即可习得。(Kashen,1985)③教学重点:拓宽学生阅读量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关注学生深入讨论与交流观点的能力。④应用方式: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的变化,改进话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感受深刻的题目,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灵活运用课本所学的结构分析和写作模式,写成大学英语作文的形式。选用前期做好的阅读练习来强化重点单词的掌握或阅读技巧的运用。 2.注意问题。把时事新闻运用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上对老师来说无疑使巨大的挑战。且不说无形中工作量增加了很多,还要有广泛的阅读量和时时的资讯更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归纳和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和现象,不能以个人好恶而妄下结论或一概而论。同时,材料的选择要不断调整,既以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出发点,还要参照大学英语考试的选材取向,多关注有关教育、人文、环境、科技发展社会生活的领域的新闻。此外,上课班级的专业方向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新闻他们自然愿意多加关注。 时事新闻论文:运用时事新闻让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变得鲜活 摘要: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师资方面的限制,当前教学手段、内容、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运用时事新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是本研究要探讨的重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增加时事新闻热点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本文将首先探讨时事新闻教学的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时事新闻运用到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关键词:时事新闻;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时事新闻教学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拓展和补充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瞬息变幻的生活实际,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明确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素(试行)》。思想品德教材的变化速度明显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时事新闻的鲜活性、及时性特点正好弥补教材的不足,能有效的充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关心国家大事。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用时事进行教学,通过时事材料理解基本理论观点,利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血有肉,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从而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另外,学生在研究时事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此困难,感到知识的不足,从而自觉地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求知欲。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将时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教师可以讲朝鲜半岛的局势、南海争端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教材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新闻教学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十分钟开设“时事纵横”栏目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拘泥于书本,要让学生主动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重大时事中汲取知识,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设了课前10分钟的“时事纵横”栏目。该栏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进行时事新闻报道,要求选取有重大影响力的、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素材,杜绝花边新闻;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所报道时事进行讨论。对于同一个时事,大家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给大家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学生参与度很高,有时时间到了,大家还意犹未尽;第三部分是教师或学生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没必要对其定性分出谁对谁错,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其肯定,然后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该栏目每节课两个同学参与,一位男生一位女生,每周两次,按学号顺序分组。该栏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2、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熟悉的重大时事问题,设置悬念,作为导入新课的开场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初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选用了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素材导入新课:首先展示315晚会剪辑视频3分钟,内容涉及被曝光的苹果手机、大众汽车、网易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品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身的感受。由于这此材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且是学生十分关心的时事,学生会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赶紧设问:A、商家的这此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呢?B、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通过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状态。 3、开展以时事热点为主题的辩论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辩论是中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表达自身观点的方式,在这样的针锋相对、思想激烈碰撞的场合,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发,知识更得到了增长,见解得到了升华,逻辑得到了锻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此理论知识正好和社会上刚刚发生的时事热点相对应,那么这个时候,开展一场针对此社会时事热点的辩论赛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讲授《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结合当时的时事热点,给学生设计了一场以“老人倒地要扶”VS“老人倒地不要扶”为辩题的辩论赛,男女双方分别为正反方进行自由辩论,大家在激烈的辩论氛围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此时,辩论的双方谁输谁赢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在激烈的交锋中引发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才是最大的收获。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时事教学法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只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多注重结合社会热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找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切合点,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时事新闻论文:从法学与新闻学角度再解读“时事新闻” [摘 要] 新闻作品有别于时事新闻,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时事新闻”的简约解释则没有结合新闻界的具体情况,导致“时事新闻”的范围常被扩大。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法学界与新闻学界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意见,两者对“时事新闻”概念存在严重分歧。长期以来各类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 时事新闻;新闻作品;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 一、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法学界与新闻学界的分歧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不少新闻作品(包括时事新闻)被随意转载的“保护伞”。关于《著作权法》中的“时事新闻”定义,在后来颁布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是这样的解释,“时事新闻是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据曾参与制定著作权法的专家解释,时事新闻又称纪实新闻,是指全部由信息或“硬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事实)组成的新闻,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可以认为,法律认可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这类新闻没有撰写人的主观情感,也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或背景描述,只是作为信息来传播,报道者对客观事实没有独创性劳动,所以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上述界定是法学界的一种普遍看法,作为一部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其势必与新闻界有紧密的联系,也牵涉到新闻界的利益,那么新闻界对时事新闻的界定又是怎样的呢? 时事追踪、时事报道、时事调查、时事政治,以及时事新闻名称等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上普遍存在,“时事”两个字眼常被拿来加入这类栏目的名称之中。而在新闻学教材中,很难找到关于“时事新闻”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一词的定义,国内新闻学界较为认可著名新闻人陆定一先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以理解为,“时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事实的报道。新华社早年曾出版的一本《时事新闻标题》给“时事新闻”的定义是“时事新闻报道国内外大事,具有重大和广泛的特性”。这一定义与笔者前述定义大同小异:区域上,包括国内外;规模上,体现出重大性;性质上,是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学角度讲比较符合我国新闻实际,而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时事新闻的简约解释则没有结合新闻实务的具体情况,导致“时事新闻”的范围常被扩大。 对比上述关于“时事新闻”在法学界与新闻学界的定义,出现的分歧显而易见。笔者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时事新闻”是法学概念,是法学界创造出的概念,在新闻理论界基本上不认同法学界的定义。 二、时事新闻与新闻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作品是指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的反映新闻事实的作品,其形式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视觉传播形式,通过报刊网络进行传播,也可以是以有声语言、音响等听觉传播形式,通过广播进行传播,或是以视听结合的传播形式,通过电视进行传播。根据不同新闻体裁,新闻作品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调查、专访、新闻评论、新闻图片等形式,以上是新闻学界较为统一的认识。法学界实务中没有给新闻作品给予定义,导致时事新闻的概念被扩大化,现实中被与时事新闻混为一谈,新闻作品遭侵权可想而知。 要说将法学界定义的“时事新闻”概念来在新闻学中找一个相近似、套得住的概念的话,从形态来看,似乎只有新闻作品这一体裁中的“消息”这一类型更加接近“时事新闻”。显然,时事新闻是法学概念,而新闻作品是新闻学概念,含糊一点说两者的关系,可以认为时事新闻(消息)属于新闻作品的组成部分。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是否有《著作权法》所称的“单纯事实消息”呢?应该是有的,比如党报经常报道的会议新闻,内容往往是领导讲话稿;又比如日常报纸中关于一些突发事件的短消息,往往是何时何人在何地发生何事,此类消息影响重大、新闻价值大,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记者还未能及时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但是又不能不报道,所以往往是简短的几十字消息。如下面这一则新闻,就是单纯事实消息。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 总理致电慰问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日本东北部地区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损失。 国务院总理就此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和杨洁篪外长分别致电日本防卫大臣和日本外相表示慰问。 以上仅仅是列举,不能穷尽地概括。但是日常中,这类“单纯事实消息”占新闻作品中很少部分。因为,新闻报道中,这种“单纯事实消息”对读者而言,往往是“食之无味”,读者不感兴趣。因而,我们的记者、编辑或者采编部门千方百计地希望能在这些“单纯事实消息”中提炼出一个亮点,提炼出读者关心的问题,然后深入挖掘,加入很多背景材料、采访。这样一来,“时事新闻”已经不再是普通的 “单纯事实消息” 了,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新闻作品”已不再是“单纯事实消息”了,已经具备了《著作权法》所说的“独创性”,如调查性报道、专访、创作性摄影报道等。这类新闻作品在法学界中,很多人认为是时事新闻,并且被其他媒体以“时事新闻”打擦边球进行转载、转播,严重侵害新闻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进一步区别时事新闻与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 综上笔者论述,应该明确,“时事新闻”≠“新闻作品”,时事新闻以外的很多新闻作品已经具备《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具备了“独创性”就一定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法》所保护对象的特征要求在此不一一讨论),属于新闻记者、编辑的智力成果,应该加以保护。 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用于调整新闻媒体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新闻作品是依靠《著作权法》规定来进行保护的,但我国《著作权法》也有明文的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这也是造成很多新闻媒体借口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而对其他媒体的文章进行抄袭、剽窃或者非法转载的深层原因。《著作权法》本身存在很多模糊不清和过时的规定,对于“时事新闻”的界定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直接导致新闻学界解释和法学界解释不统一,从而引发各种新闻著作权纠纷,造成相关案件审理困难。 尽管我国《著作权法》第5条明确将时事新闻排除在保护对象之外,但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将时事新闻和时事新闻以外的新闻作品加以区分。笔者建议,法律实务部门有必要对时事新闻深一步细化,《著作权法》所述的“单纯事实消息”应有别于笔者前述的经过加工后的“单纯事实消息”,因为经过加工后的“单纯事实消息”已经成为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应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提高新闻工作者、新闻机构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以促进我国新闻传媒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时事新闻论文:自媒体时代党报时事新闻的“突围”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研究自媒体的学者喜欢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如今,随着我国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凶猛”扩张,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以几何速度增长,中国的自媒体时代已然开启。媒体记者、政府部门和普通网友每天通过互联网、传播海量的即时信息,越来越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已习惯于通过电脑屏幕和手机终端接收这些信息,并以之作为获取新闻资讯的首选渠道。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给报纸特别是党报媒体的时事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党报时事新闻版要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扩大舆论影响,最终在网络、手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夹击下成功“突围”,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新闻党报”的办报理念,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 解放思想掀起“头脑风暴” 党报是党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作用,需要遵循宣传规律;但党报更是新闻纸,承载为读者提供最新鲜、最贴近新闻资讯的作用,必须遵循基本的新闻规律。一段时期以来,党报时事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重视宣传规律而忽视新闻规律的现象,造成“会议式”“文件式”报道多、时效性差、信息量不足、贴近性不强、文风僵化、版式死板等现象,读者评说“不好看”。在自媒体时代,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新闻改革,必将使党报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差距越拉越大,潜移默化地消磨党报在读者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进而影响媒体的生存发展。 因此,改革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强化时事新闻版面的“新闻”属性,将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结合而不是割裂开来,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探索和丰富具有党报特色的时事新闻报道模式;对于一般的灾难性、监督性报道,只要舆论导向正确,有利于产生正面积极的社会效益,都应该及时、充分给以报道,以满足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基本需求,而不应该使党报在这些事件报道中“缺位”。比如,中共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党报时事新闻版应就此进行深入舆论监督,狠刹吃喝风,这种监督性报道既有利于党的工作,也顺应百姓呼声,必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给时政新闻一张鲜活的“面孔” 时政新闻是党报时事新闻版报道的重头戏。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党和国家各种会议报道、有关部门的新闻会等等,这是党报时事新闻版的资源优势,却同时也最为读者诟病。这是因为许多时政新闻报道篇幅冗长、味同嚼蜡,让读者一看就“头痛”,难以产生阅读兴趣。编辑必须大胆创新,让时政新闻收敛起严肃的面孔,变得鲜活起来,变得让群众喜闻乐见。 1.在新闻篇幅上,要敢于删砍,使文章“短”下来 冗长空洞、套话连篇的报道不会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只会起到负作用,提出文风要“短、实、新”,时政新闻报道也是如此,必须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以达到去除水分、取其精华的目的。对于国家领导人常规的会见活动,甚至可以采取标题新闻等简洁形式给以报道,而为其他更有可读性的新闻腾出版面空间。 2.在新闻标题上,要精心制作,提炼稿件中的新闻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媒体已然进入了“读题时代”。我们不做“标题党”,但网络媒体在会议报道中做“新闻题”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标题制作中要遵循“精炼、动词、实题”的原则,即标题要短小概括、多用动词、标出新闻点。 强化“三个”意识赢得受众 党报时事新闻报道要占领市场,赢得受众,从整个版面安排到一篇新闻稿件的选取,都要更加鲜明地体现出贴近意识、民生意识和服务意识。 所谓贴近意识,就是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此话讲了好多年,但党报做得还很不够。每天,面对浩如烟海的时事新闻稿件时,编辑一定要选择那些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对于全国性的重要时政报道,也要找准与当地百姓利益的“贴近点”,让报道真正“落地”。 所谓民生意识,就是多选择那些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稿件,比如,成品油、天然气等生活必需品调价,保障房建设,医疗改革等等。只要没有重要的时政要闻,在头题等重要位置上,尽可能以较大篇幅刊载此类稿件,对于提高党报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使报道尽可能为读者的生活做好服务。比如,时事新闻报道中关于天气变化的报道,比如,最近关于“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的报道,都会鲜明体现这种服务性。 做足“包装”启动视觉革命 “好马配好鞍”。精彩的内容,也必须依靠美丽的包装,才能为读者喜闻乐见。当今,视觉设计已成为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眼球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党报时事新闻版面一定要充分重视“视觉冲击”,把视觉设计的重要性上升到更高层面。 首先,报纸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要大胆运用新闻图片,强调大幅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在版面上半区,尽可能安排一个核心图片区,照片本身应有新闻价值,具备一定的冲击力和美感,以使报纸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在版面的其他位置,应视情况安排大小图片,与核心图片区形成呼应、主次分明。 其次,在效果图、新闻图表的制作和运用上应更加频繁,并使其成为一种主要的版面美化手段。在新闻照片不足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化版面的作用,更能够直观地表现稿件中的“新闻点”,对新闻稿件起到配合说明、提炼升华的作用。美术编辑综合运用新闻图片、图表、效果图、地图等各种视觉表现手段,使版面达到一种“图形化”的效果;文字编辑也更加注重与文字编辑的协作,增强了版面“图形化”的意识,使版面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三,遇到全国两会、雅安芦山地震等类似的重大战役性报道,要加强对版面的整体包装,包括版式、报眉、栏题等等,使版面整体和谐统一,更有力量。 总之,在自媒体时代下,党报时事新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进一步提升报纸品质的契机。自媒体最大的弱点,是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而党报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权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党报时事新闻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报道形式,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成功“突围”。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1],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地理时事,收集并运用时事素材引导和阐释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就中学地理教学中时事新闻应用谈谈认识。 一、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时事新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事新闻与地理教学整合,时事新闻穿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因关注时事问题的发展,产生探究的欲望,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时事新闻的引用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共鸣。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地理教学中穿插时事新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时事新闻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加深。时事新闻来源广,涉及面广,能丰富地理课堂带来的信息,并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情况理解课本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时事新闻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实课堂教学。时事新闻引入课堂,能拉近教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锻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4] 二、时事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时事新闻导入地理新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导入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热情,适当运用时事新闻,是良好的课堂导入。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期过程,学生难以感受短期内气候的变化,可引入时事新闻:蝴蝶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而调整的,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随之改变,蝴蝶更早出现,也更早进入活跃的飞行季节,而这让它们有可能遭遇霜冻而死亡,或比它们所依赖的植物食物提早出现而挨饿。用这一时事新闻导入新课,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气候变化引起的后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心中形成种种疑问,便于引入所要讲授的地理内容。 2.应用时事新闻阐释地理理论。在阐释一些疑难的地理理论时,仅用书本上的概念,可能难以使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意思。辅之典型事例解释地理理论,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这些地理理论所讲述的内容。[5]例如,讲到厄尔尼诺现象时,单纯讲述其定义学生很难理解,可用2009年我国“暖冬”的案例说明“太平洋现在的表层水温比平均水温高1.3℃左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偏暖的态势仍将维持,并且继续影响大气环流的正常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专家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可能会出现‘暖冬’”,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 3.应用时事新闻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抽象的地理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致不高,对地理学习关注度不够,不能适时地记住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水循环的意义时,依靠书本概念讲解,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难以意识到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引入黄河在最近几十年内的断流情况: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80%以上。通过黄河断流的具体数字,引起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共鸣,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讨保护环境、缓解黄河断流的热情,继而体会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时事新闻拓展课程练习。时事新闻可对教材中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做进一步诠释,弥补教材叙述的不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利用刚发射的嫦娥三号,可出试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发射,将挑战人类月球科学探测历史上的几项“第一次”。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信联系的是?摇?摇 ?摇?摇;嫦娥三号属于?摇?摇 ?摇?摇(人造行星或人造天体)。利用这一题目可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的《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时事新闻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时事新闻的筛选。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时事新闻的使用,而时事新闻需要平时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时事新闻需要筛选、整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地理教学,才能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时事新闻。[6]筛选时要做到:一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尊重客观事实,在选取时事新闻时要从正规网站和知名度较高的报纸杂志上选取,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存在争议或是无法解释的地理现象要适当应用,并注明是未确定内容,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二要结合教材,适当选取,根据课堂需要,抓住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教材为基准,对所要使用的地理时事新闻进行处理,保留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三要保证新闻的及时性,最好选取最近发生的地理时事新闻,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出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7]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引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面临重大改革,时事新闻的使用需要教师合理地组织和引导。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学生做朋友,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学生,就时事新闻的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其次要符合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时事新闻,达到通俗易懂,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时事内容进行查找、整理和分析,自主展开和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理论结合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自觉掌握课内知识的积极性和掌握的牢固性的提高,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事新闻论文:浅议时事新闻侵权行为的规制 【摘要】由于时事新闻侵权行为不易调查取证等因素,当前我国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普遍存在,对新闻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对此,我们需要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进行合理规制,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明确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关键词】时事新闻 侵权模式 规制建议 我国法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对公民的各项权利保护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法律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同时,我国对公民的各项权利保护也切实得到了加强。我国于1990年开始施行《著作权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入法制化轨道。对时事新闻的侵权模式、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规制,无疑能有效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含义 按照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相应规定在1990年开始施行的《著作权法》中就以明确法律条文确定,后来2001年修订后的《著作权法》中继续沿用。为了明确“时事新闻”的概念内涵,避免执法中的混乱和相关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泛滥,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对“时事新闻”做出了定义。“实施条例”之所以强调时事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就是针对当时“克隆新闻”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制定的。 然而,现实中的时事新闻往往被错误地理解为: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将在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均理解为“时事新闻”,加上《著作权法》第五条“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各媒体中的“克隆新闻”越来越多,新闻报道的秩序越来越混乱,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随着网络技术日益的发达,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新闻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各种媒体无时不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达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著作权法》规定:“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稿酬”,导致了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刊载新闻作品的混乱状况。新闻工作者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其他媒体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也无须支付稿酬就被广为转载,转载新闻作品的媒体没有付出任何成本而坐享其成,打击了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的热情。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性和质量保障力大大减弱。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国家法律对新闻报道这种商品应予以特殊保护,而目前的法律规定不利于对新闻报道的保护,亟待加以规范。 我国自1990年颁行《著作权法》以来,一直遵循“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观念。虽然国务院《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了时事新闻的定义,但是对于定义中的“单纯事实消息”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导致对“时事新闻”的定义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这就成为许多纠纷和问题的根源所在。要准确理解时事新闻的概念和内涵,就首先得对“单纯的事实消息”进行明确。笔者认为,“单纯事实消息”的作品,其文字表述应该是简洁的,肯定不是长篇大论的。“单纯事实消息”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新闻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等基本概念,除此之外不应该包含其他的修辞和情感色彩、观点主张、主观感受。 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模式简析 即便当前《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使用时事新闻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导致侵权,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转载转播其他媒体的时事新闻作品。《著作权法》规定:“媒体刊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稿酬”,即便法律做出此类规定,但是,如果媒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在转载其他媒体的时事新闻作品,如果连作者的署名也给省略了,这很显然是极其不公平的。笔者认为这样的转载构成了对原刊载媒体、原作者的侵权。何况,民事活动中要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许多媒体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果其他媒体仍然不予理会其声明,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予以转载,就构成了侵权。1999年11月,《中国青年报》发表《偷文章就是偷钱偷正义偷良心》一文,该文认为“我们被偷了”、“我们遭遇了最无耻的偷窃”,并且指出,1998年12月24日某报转载《中国青年报》的八篇文章,并且这八篇文章没有任何一篇注明“摘自《中国青年报》”,其中有五篇连作者姓名都没有署具。①《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刊登后,引起了众多媒体对此种转载行为的谴责。此事并没有诉诸法律,但在新闻行业中形成了对此类转载行为的共同抵制。 第二种,提前在采写媒体之前刊登相关时事新闻。提前在采写媒体之前刊登采写媒体的新闻稿件,可能导致时事新闻的侵权使用。比如,某地发生新闻事件,A媒体以本媒体名义指派记者前往采访并写出新闻稿件,后B媒体从各种正常的或者非正常的渠道获得了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便抢先在A媒体报道之前在B媒体刊发、刊播了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报道,则B媒体构成了对A媒体时事新闻稿件的侵权。A媒体指派记者以本媒体名义前往新闻现场采访,A媒体付出了包括交通费、记者工资在内的相应采访成本。B媒体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刊发、刊播A媒体采写的时事新闻稿件,很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并且不符合《著作权法》的“转载或者转播其他媒体已经发表的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实时性文章”的免责条款。由于新闻稿件此时还没有发表,如果时事新闻的采写者对此没有过错,就构成对A媒体的侵权。 第三种,未进行任何采访活动而据他人的独家线索撰写并刊发新闻稿件。对于此类侵权模式,我国已有法院相关审判案例。1995年9月,广东省汕尾市广播电台记者曹伟向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余海龙(原《汕尾广播电视报》记者部主任)承担侵权责任。理由是,1994年8月,原告接到了被拐卖妇女的求救电话之后,即刻联系公安、妇联等部门对被拐妇女进行解救,原告也参与了解救活动。在解救成功之后对被拐妇女进行了独家采访,在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原告向被告汇报相关工作,并且提供了一些文字素材。8月18日,被告在未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根据原告的文字素材和口头汇报掌握的情况,撰写了《热线电话骤然响起》的文章,该文的立意和视角与原告的文字表述相同。被告撰写的新闻稿件,是根据原告的材料整理之后进行发表的,后来还在1994年度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的新闻评比中获得两项奖项。本案中,被告撰写的稿件线索完全来自原告的有价值的独家新闻素材,并且其成文发表时并未获得原告准许,被告的行为并不适用于《著作权法》“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权利的侵害。②其实,类似事件在当前的新闻界时有发生,只是只有极少部分对簿公堂。 第四种,网络背景下盗链其他服务器的服务内容。除了上述时事新闻使用侵权模式之外,还有盗链等模式可能造成时事新闻使用侵权。所谓盗链,就是服务提供商自己不提供服务内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绕过广告等其他有利益的最终用户界面,直接在自己网站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其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以此骗取用户的点击率,而在此过程中,真正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没有得到任何利益。以盗链方式构成时事新闻的使用侵权,在国外已有具体审判案例得到法院支持。但是,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复制侵权的七种形式为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其中并未规定网络环境下的“盗链”构成侵权。所以,如果在我国发生盗链行为,司法审判机关审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观点主张,导致案件的审理存在争议。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的成因分析 时事新闻被我国《著作权法》确定为不受该法调整的范围,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时事新闻”的概念和内涵,法律和道德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冲突,仍然容易在具体的新闻事业发展中产生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行为,其成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被侵权的时事新闻具有经济价值。时事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在我国学者专家对新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新闻的商品性、产品性,认为新闻具有交换性等商品价值,新闻能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为刊发媒体带来相应经济收入,新闻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由此体现。时事新闻的时效性特征十分显著,在以前的新闻出版过程中,如果某媒体刊播了某条新闻之后,对于之后会产生的时事新闻使用侵权似乎不是那么重视,媒体在乎的是时事新闻是否在第一时间刊播,新闻的时效性会使新闻在媒体之后导致其价值迅速递减。然而,目前的网络技术、印刷技术、通讯技术、复制技术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网络等技术的高度发达使新闻信息可以呈现几何级的速度和增长,被侵权的新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迅速传播。正因如此,各媒体均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报道重大新闻、独家新闻为荣,在新闻的经济价值刺激下,给时事新闻侵权行为提供了动力。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不易调查取证。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调查取证难,是导致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因为存在调查取证方面的困难,许多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纠纷案件不了了之,侵权行为并未付出违法成本,更加造成时事新闻使用侵权现象的越演越烈,难以通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我约束解决问题。当前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条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是媒体及其记者竞相追逐报道的对象,国内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一时之间众多媒体立刻跟上进行报道。对于此类新闻报道,不同媒体的采访时间、成稿并刊播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在其他媒体已经报道同一件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后报道的媒体如果完全重复报道之前的已经报道的内容就会导致新闻的价值贬值,在通过广大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在报道完全相同的新闻,其新闻价值可能接近于零。媒体及其新闻采写者为了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千方百计挖掘和新闻事件相关的新内容。此时,不同的媒体及其记者之间如果出现完全相同内容的报道,双方或者多方就可能到法院起诉,而法院对此难以进行调查取证。 《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规范。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本身并没有对什么是“时事新闻”做出界定,国务院颁行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时事新闻”界定为:“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但是,实践中对于“单纯事实消息”存在不同理解,导致时事新闻侵权纠纷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规制。此外,按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除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在实践中,各媒体对《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扩大化应用”,导致时事新闻以及其他相关文章转载的秩序较为混乱。 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规制 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当前新闻行业中新闻转载秩序的混乱、侵权行为的普遍存在,以及法律对时事新闻侵权现象的难以规制,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律法规对“时事新闻”的概念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此,必须在《著作权法》中明确“时事新闻”的定义,从而使人们对“时事新闻”不会产生认识上的歧义。目前,学术界、新闻界和司法实践界还没有对“时事新闻”做出突破《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界定,对于“时事新闻”概念的明确界定需要通过立法方式做出,建议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将“时事新闻”的定义予以明确。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当前,许多时事新闻侵权行为均以“合理使用”为借口规避法律的制裁。对此,司法机关在审理时事新闻侵权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已经构成侵权行为的,对侵权行为者依法从重予以制裁,通过具体的司法审判案例确立“侵权可耻”的观念,以法律制度推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需要对“合理使用”形成正确的理解,形成行业内统一的认识,避免更多的媒体及其从业者以“合理使用”为借口实施新闻时事使用的侵权行为。关于“合理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何时发表、是否发表、怎样发表等问题均需由著作权人决定,任何媒体不得在未经著作取人准许的情况下擅自发表他人未发表的时事新闻。③同时,任何媒体在转载已经发表的时事新闻之时,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否则就构成侵权。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合理使用”的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定,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著作权法中某些较为规范的法律条文,将引用时事新闻后导致著作权人无形资产损失且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均视为侵权,当然,这样的规定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确定。 明确对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何种情况下构成时事新闻使用的侵权,是规制侵权行为的前提。明确时事新闻使用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须从如下方面考量:第一,以新闻的来源作为标准进行认定,未经许可而转载“独家新闻”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独家新闻”的来源是针对唯一媒体的,如果没有经过“独家”的许可而擅自转载,无疑构成了时事新闻的侵权;第二,以涉嫌侵权的媒体及其新闻作者是否有深入的采访作为认定标准。如果涉嫌侵权的媒体及其新闻作者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后,创作出和其他媒体已经刊登的内容相似或者相同的新闻报道,则不构成侵权;第三,以被转载的新闻作品是否有独特的构思与艺术品质作为认定的标准。如果被转载的新闻作品并非“单纯的消息”,那么该新闻作品就具有独创性,比如包含富有特色的摄影作品等,此时如果转载行为未得到著作权人准许,可以认定构成侵权。 (作者为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采编技巧探析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时期,时事新闻的采编,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新观念,以选取信息、与时俱进和个性化为采编要求,努力提升职业素质,力争在时代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时事新闻采编;观念;方法 时事的发生有着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的特点,所以时事新闻的采编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还要做到跟踪事件的发展,追求事件的独特性。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纷乱而至的形形色色的信息给采编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采编人员做到辨明真伪,勇于创新。 1 时事欣慰信息的选择创新 时事新闻采编首先面临的是信息的选取,选取哪一种信息作为信息报道的内容,在成功与否上起着关键作用。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工作内容等与过去截然不同),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信息会让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如今网络上流行的微博、微信、博客等多种新颖信息传播介质,对纸质新闻报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时事新闻既是国家意志的载体,又是现实中真实事件的再现,由于各种媒介的参与,会使得事情的真实性有所偏差,这就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量和脑力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地区爆发的类似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因采编人员考虑从哪方面入手,事件的报道顺序,报道的中心点是什么,采用哪一种报道形式等,所以最后达到的报道效果可能略有不同。时事新闻要以事件的真实性为基础,不受外界势力的影响,另外,报道的内容和目的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规律。 与此同时,采编工作要跟踪事件的发展,并且及时报道,使听众存有期待心理。为了使听众得到的信息更全面、真实,对于重特大事件要从多方面给予关注,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采编人员可以借助多方面信息来源渠道,如电视、各家报纸、电台广播,还有网络上的QQ群、博客、微信、论坛、UC等多种媒介,把这些信息予以加工、整理。另外,还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信息共享,对信息进行深度研究,以达到信息的连续性的目的。 2 时事新闻的采编要顺应时代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遍地开花,高等人才也层出不穷,中国的中青年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在少数,文化知识水平显著提高,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辨别能力。中青年一代,也是当今网络应用的主要人群,网络上的新闻首先会进入他们的视野,引起中青年人群的关注,所以新闻采编人员要根据中青年人群的特点,提供其关心、感兴趣的信息。 时事新闻采编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觉悟。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制度改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思路以后,文化在时事新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同时它与时事新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今,经济发展压倒一切,文化只是经济发展的附属物。比如,某些地区近些年筹办的形形色色的文化节,当然这些文化节宣传了一些地方文化特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与文化推动作用。可是这样的文化节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过于简单,和高层次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差距。关于这些时事新闻,实际上是根据一些地方政府的意愿,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与文化品味关之甚少。还有一些新闻媒体单位就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来进行参与。这些都是新闻采编人员应该远离的行为。 新闻采编要有教育性,也就是新闻报道要对现实的人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如何做人、要有同情心、善心。采编人员要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教育人人都要对社会负责,要学会判断美与丑,“ 以判断为前提,侧重某方面来报道,落实事件中的美与思想中的美的一致性。”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人都有条件担当报道者,网络上的QQ群、微博、微信等等多种信息媒体的参与,把每个人都融入到信息报道当中。网络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和数字科技的多方面应用,能使传播者与听众的位置发生互换,他们之间的分界线不再明显,出现多种形式的信息提供方式。台湾艺人大S的婚礼,回绝了新闻媒体的参与,但是其宴请宾客张朝阳利用自己的微博对婚礼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还上传了许多的照片,在网上被一时热炒,张朝阳毕竟不是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他所记录的婚礼过程没有进行信息的整理,也缺乏新闻的应用性,读者读来略显零乱,但也开辟了一条新的新闻报道渠道。因此,社会急需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努力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踊跃参与信息报道的竞争,增加新闻报道的实用性与应用性。 3 推行新闻采编的个性化发展 第一,建立个性化新闻报道的制度和实行方法。合理有效的实行方法能使工作进展顺利,适时高效,所以,报业部门要根据时事新闻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创造自己独特的运行制度和考评制度。报业部门现在仍然存在着旧的制度,大多数的晚报仍归日报管辖,管理方法和办报的宗旨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仍受党报党刊模式的影响。这样的形势下,固定的办刊思路和模式化行为占很大的比重,甚至占主要地位。所以,如果要想采编人员真正地运用个性化的方法和创新思维模式进行工作,就一定要付予他们广阔的工作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也要制订相应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如和他们的绩效挂钩等,对其个性化的新闻报道要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要能包容其新闻报道的一定内容等等。 第二,时事新闻报道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新闻采编人员不但应该具有发现事件的能力与敏感性,对新闻事件的快速播报,还要具有能够预知某些事件的发生和一些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社会现象能够提前预知,如奥运会、人民代表大会、亚运会、NBA、CBA等职业篮球联赛等。大多数的新闻事件不能提前预知,但报道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时间也不能相差太远。时事新闻的采编工作,既要做到对象的典型性,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不久前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现象,中国文化界几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有的新闻媒体对此早已做好了前期工作,事件发生后,这样的新闻媒体比没有做准备工作的新闻媒体,所做的报道一定更有说服力和社会意义。所以,个性化的新闻报道,对采编人员的信息来源渠道和对社会多方面现象的预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争取深入时事新闻的实践过程。时事新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异常敏感的话题,只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事件的发生当中去。要想做到新闻的个性化,只有亲身来到事发现场,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事件发展情况。用2012年夏季的伦敦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的开幕和赛程是能够预知的,但大众关注的是每个赛事的金牌归属和奥运会金牌榜情况,这种信息是不可预知的。如果某媒体没有向奥运会派出记者,那么他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其他媒介转述的,首先在时间上就落后于其他媒体,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对事件的剖析也略显苍白,缺乏说服力,当然,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这种情况给予弥补,如请体育界的权威人士和专业人士到场评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取代亲临现象所带来的那种震撼感与感染力。这样的新闻报道一是没有新鲜感,二是缺乏形象性与创新,不会引发观众的追捧。所以,纸质媒体应该增加大量的人力、财力,让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深入到事发现场去,亲临其境,有力推动新闻报道的个性化发展。 时事新闻论文:探讨“时事新闻”在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摘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总结性的概念和结论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时常读书、看报、听新闻广播。那么,可否把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时事新闻加以挑选和整理,并运用到高三复习阶段中来呢?本文针对这一设想展开初步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三历史;复习效率 一、利用“时事新闻”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的必要性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由于现在大部分选修历史的学生主要是由于理科基础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是其弱项,然后把赌注押在了历史上。认为历史只要临考前背一背就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他们殊不知,高考历史与高一时的历史科目测试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学习导向,仅抱如此想法,必吃败仗。如今高考一贯题型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现在高考对记忆要求降低,而能力考察突出。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缺乏社会体验,从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非常抽象,必然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距离感,这种心理特点,势必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把握。 其次,从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宽泛,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稍加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经常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途径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结合起来,运用到历史复习课程之中,势必会产生意外的学习效果。况且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之相反,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总结性的概念和结论比较枯燥乏味,使学生难以理解记忆,也不大容易产生兴趣。如果以时事新闻辅以历史复纲,因势利导,运用到高三复习阶段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必将提高学生备考的效率。 二、时事新闻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效用 1.补充教材知识,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时事新闻能够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密切结合现实,灵活巧妙,彰显平实、自然与亲和,以最大限度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 2.佐证历史材料。历史因其过去性导致许多史料的欠缺或证据不足。以当前的时政新闻来验证以往史事的真伪,提供相应的说服力,况且时事新闻的语言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阅读障碍。 3.进行情境设置的命题研究。通过设置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使试题依托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一方面吸取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借助了史学新范式,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来命题;另一方面改进了以往命题套路的局限,为命题人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使命题思路游刃有余。 4.服务于高考复习热点。联系时政热点,提炼把握分析,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点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5.推动课外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复习,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三、如何利用时事新闻进行高三历史教学 1.补充式。例如,复习历史必修一中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问题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制度建设和中华文明的延续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成为高频考点。但作为早期政治史,学生必然不容易理解。那我们可以用时事新闻来解释“中共中央总书记2009年5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让学生理解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考察当今社会一些习俗: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这正是宗法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但也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有些背离。让学生意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艰难性。这可以联系到必修一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等等。让学生掌握对时事的理解和延伸,这正是现在高考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能力。 2.对照式。对照式就是在讲述世界当代史的一些难点问题时,对照中外正在发生的类似事件进行对比式讲解,从而起到加深理解教材的作用。例如,关于货币的贬值问题。教材叙述1973年,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引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类似的美元贬值,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也讲到过,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刺激出口,因为货币贬值,使得出口货物相对便宜。这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学中的问题,学生不大好理解。这可以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结合在一起进行对照讲述。我国政府在亚洲一些主要国家相继宣布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多次重申人民币不贬值,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中国的出口受到困难,但为亚洲摆脱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作出了最重大的贡献,中国此举受到了世界舆论的一致赞扬。当然,人民币不贬值,中央是经过通盘考虑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通过这样的对照讲解,并不是要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货币贬值问题,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释疑式。释疑式就是利用时事新闻讲清一些疑难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全面发展过程,并辅之典型事例,以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例如,讲到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滞胀”问题时。“滞胀”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可用目前日本的经济态势来加以说明。据载,90年代初以来,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992年至1996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0.7%的负增长率,1998年的衰退更要严重。目前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就是“滞胀”的典型。 时事新闻论文:活用时事新闻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时事新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普遍关注的问题等特点,为大多数学生所关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合理、灵活地运用时事新闻,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下面结合课堂实例从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方面来谈谈时事新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时事新闻;课堂效率;拓展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曾说:“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时事新闻与历史史实进行精心整合,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堂探究,融会贯通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命感,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用时事巧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 上课伊始,学生从课间的喧闹过渡到紧张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所学知识的兴趣,及时有效地导入新课?这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重视。历史教师如果能及时挖掘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新闻素材并将其用于导入新课,这必然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并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运用了题目为《日本最高法院裁定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败诉》《日本决定为每名韩国二战劳工赔99元引抗议》两则新闻,同时又引入一段对比性新闻链接:“德国赔偿二战劳工共支付43.7亿欧元”来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针对以上新闻设置如下问题: ①德、日两国对待二战劳工的态度有何不同?②为什么两国对二战劳工的赔偿数额有很大的差别?③这反映出两国对战争及战争责任的态度有何不同?由于这段新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索,自然而然地就将话题引到了战后对法西斯的处理以及“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的不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这段历史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一些时事新闻的篇幅虽小,但也不能忽视其作用,只要教师稍微用心就可利用到课堂上。如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等纪念日,5月1日、10月1日重大节日等,教师如果及时、合理地运用相关新闻导入,既能让学生“不忘国耻”,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历史和现实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然而,教师在运用时事新闻导入新课时,不能舍本逐末,不能为了迎合所用的案例或时事而部分曲解课本知识,时事一定要能 很好地和历史知识相联系,否则不如不用。同时,教师所选择的导入性新闻素材最好是具有典型性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要不然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成为课堂的另一个难点。 二、活用热点巧设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谓“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近期的两会、中美关系的发展(美国对台军售、美国总统奥巴马白宫接见达赖)及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等。历史教师充分利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的心理特点,联系社会热点、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能拉近时空距离,进一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助于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进行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及外交成就等知识性的东西较多,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则课堂枯燥且效率低下。笔者联想起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因而在教学中采用了“外交部长答中外记者问”的形式设计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假设老师为“外交部长”,学生中一部分为“记者”,另外一部分为“外交部发言人”。有“记者”身份的同学可以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提出一系列问题,由“外交部发言人”身份的同学进行回答,若有困难的问题或者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再请“外交部长”作答。学生对这种身份的转换饶有兴致,课堂中提出了许多教材内外的问题,不仅培养了提问能力和解答能力,而且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兴趣盎然。这种方式在选修4《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一课的教学中同样得以运用。 但是,因为高考对热点的考查角度也不是直接的、显性的,历史教师所选择这种联系社会现实问题,不能像政治课那样以理论观点说明解释社会现实问题,而是从历史课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来进行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应该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健康、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热点问题。 三、活用新闻巧拓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抽象简略,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且高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阶段,知识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也不仅仅满足于“知其然”。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照本宣科,只是传授教材内容,那么历史课就谈不上栩栩如生。而且可以说学习历史是“小知识,大智慧”,如果我们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考查今天的社会,对于各种现象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反过来,用今天的新闻也可以印证学过的历史知识。 笔者曾把《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强烈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无 视中方反对会见达赖》两篇新闻报道用在了必修1《外交关系的突破》一课“中美关系解冻”一目的教学中。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一直是历史和现实中的热点,学生普遍对此有深厚的兴趣。中美关系一直是中国非常重视的外交关系,但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不允许受到侵犯,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始终坚持的最重要 的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通过拓展,学生既了解了中美关系的始末由来,又理解了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是决定 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这一难点。 此外,由于历史课内任务紧张,教师延伸课堂内容,适当地结合时事热点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看新闻时完成作业,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选修4《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这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全球性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索马里海盗等诸多挑战。面对这些威胁,你认为联合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要求:(1)上网查找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增长自己的见识。(2)如果你查找到了联合国在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你也可 以把这些措施写进你的作业中。 四、活用时事巧收尾——余音绕梁韵犹存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事实上,教学也是如此。巧妙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比如说,台湾问题是学生所熟悉和关注的问题,但是要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仅靠历史教师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达到的。在进行必修1《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实践》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2010年3月14日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的一段话进行小结:“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教师无须多言,一切感情已尽在其中。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时事新闻的一些实践与体会。实践证明:“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时政新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总之,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收集国内外的新闻热点、重点,充分利用好时事新闻这一重要资源,将最新新闻背景材料及时、恰当、有效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历史课不再枯燥,让“历史”焕发生机! 时事新闻论文:报纸时事新闻如何做出“独家菜” 很多时事新闻编辑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面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新闻资源,国内国际新闻很难做到“独家”。不过,有进取心的报纸都在“独家新闻”上力拼。除了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本地新闻的“独家”外,时事新闻在挖掘“与众不同”上也展开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归纳了一下,面对相同的“食材”,时事新闻大致有以下八种烹出“独家菜”之法。 川 菜 虽菜色各异,但都离不开麻辣。对于时事新闻,就是无论做的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虽然都是“别人家的事”,但要想方设法与“我”联系起来。每个地方的“本地”都有特殊之处,这就构成了“独家”。时事新闻编辑要尽力找出“联系”,与本地或本国元素搭上界。具体方法有地理接近、心理接近、情感接近和利益接近。 比如:2011年11月29日《法制晚报》国际版有一条《人均GDP超日 咱至少需28年》,其新闻源头就是日本内阁府在11月26日公布,2010年日本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983美元。按说这只是一条常规的国际短讯,但是《法制晚报》记者通过统计中日两国历史经济数据,用专家解读的办法得出了“预计204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日本”的结论。这就是典型的加入“我”的麻辣法,使得一条人人有的新闻变成了独家新闻。 “中外结合”是把国际新闻做成独家新闻的一大法则。对国内新闻而言,就是外地发生的事,应尽可能地与报纸发行地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联系。比如,某地查出了假药、有毒化妆品等,记者立刻要进行联想,跑跑市场看看本地是否也出现了这些问题。这种有了“我”的内容的稿子,就不同于全国的“通稿”了。而人们对与自己接近的事会更为关心,新闻价值同时也得到了增强。 火 锅 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营造火热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就像涮火锅一样,吃的是一种热闹,也聚合多种口味。随着网络和微博的兴起,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报网联动越来越频繁。对新闻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报纸提供发言平台,对“声音”择取角度不同,可以形成与其他报纸不一样的特色。《福州晚报》有“国内点击”版,对国内社会新闻,配上网友的点评,就是一种“小火锅”了,将各种观点都杂烩其中,拓展了新闻的深度。 自助餐 主要是针对国际新闻,自力更生,直接动手编译。正如吃自助餐,自己去取想吃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提供。 时事编辑一般是“二道贩子”,尽管拿来的菜做法不同,但说到底大家的原料都差不多。直接从外报编译稿件,就不同了,可以拿到与别人不同的原料。这种办法要求报社有极强的新闻翻译人才。 比如,《法制晚报》记者2012年1月10日根据美国媒体编译了《内外各有一屏幕 英特尔推“超级本”》,2012年2月26日从印度《经济时报》编译了《2022年 苹果市值将破$3万亿》等。 当然,直接派记者赶往事发地,是最大的自力更生,可以抢得第一手材料,也能根据本报制定的报道计划采写稿件、配发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也就避免了与同城其他媒体雷同。但对国内国际新闻来说,这种报道方式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实力、新闻纪律等。 茄 鲞 整合、策划、运用独家解读,深度开发,使得报道改头换面。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茄鲞,相同的原料,加进不同的调料,就成为一道特别的菜。在时事新闻里,新闻源头在整个策划里也不再是主要的了。 《法制晚报》2011年12月20日国内版有一条新闻《“限”字当头 明年房价还得降》。新闻源是当日下午,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2011互联网十大热词、年度汉字会”,“限”字入选2011年年度汉字。记者没有将它处理成常规性的短讯,而是通过梳理2011年限号、限流、限娱、限广、限车、限行、限购等新闻,并采访专家,把百姓关心的房价问题再做进一步的预测,使得这条回顾性的消息有了深一层的新闻点。 沙 拉 有意识地组合稿件,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添新闻价值。《福州晚报》2010年3月29日国际版做了一个“废弃的瓶子大有用处”版面,将“塑料瓶建船”、“瓶子建屋”等与瓶子有关的图片新闻组合起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另外,有些媒体还会编发国际国内的零点新闻。在截稿的前几分钟即零点左右,编发一组短小精悍的最新新闻稿件。这种新闻大多数媒体都没有,打“时间差”的做法就能做到“你无我有”。 拔丝水果 将新闻与评论相结合。就像在水果上浇上热热的糖浆,使得水果既好吃又发出不一样的亮光,而且很好消化。 网络上国际国内新闻铺天盖地,而国际国内形势又错综复杂,一般网民并不是专家,这就要求编辑在提供新闻事件最新报道的同时,也要提供详尽的解读和鲜明的观点,从而起到释疑解惑、引领思考的作用。 比如《法制晚报》2012年1月16日有一篇新闻《网瘾致脑残?中国研究引热议》,里面有“观点争锋”,英美专家对上网成瘾是否属精神疾病存争议;也有“马上就访”,采访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对 “网瘾”在我国的现状和列为精神疾病的标准都做了访谈。一条小新闻就热热闹闹地成了一个话题。 霸王餐 霸王餐,一般指吃了不给钱的餐。这里取其霸气,只准他吃,不给别人吃。时事新闻要做“独家”,有些靠的就是买断和预约稿子,用财大气粗的办法,杜绝雷同。 目前,一般是采用买断新华社和权威媒体时事新闻稿件使用权的方法,或向他们预约稿件。在一座城市里常常会有多家综合类平面媒体,其中一家可与新华社等国内的大通讯社、权威媒体签订协议,买断特稿,在这一城市里,决不允许第二家媒体刊登。这类特稿往往是对某一重大事件的深层次剖析,如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新闻背景、发展预测等,稿件的分量较重,发稿的速度极快,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部的负责人曾说,他们追求的一个原则是:“在新闻里看到人。”他们有时也从新华社通稿或者其他媒体的稿件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约请新华社记者采写“能看到人的新闻”。 配 菜 对时事新闻配发图表和漫画,就像在主菜的周围放上一些赏心悦目的花叶。 配发图表一般是针对某些硬新闻,内容比较专业,对此类新闻可将其中的主要数据等制成图表,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配发漫画则一般是针对读者喜闻乐见的软性新闻。美编根据内容采用抽象、夸张等手法,配发鲜活生动的漫画。即使各家媒体都采用了这篇稿件,这种做法也可以胜人一筹。《大连日报》在国际、国内新闻版面开辟了《幽默时事》栏目,将一些重大的国际时事报道形象化、幽默化,通过漫画、诗歌等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版面,吸引读者。 配菜当然不拘于图表和漫画,只要开动脑筋,还可以想出很多新菜相配。 (作者单位:福州晚报)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在《日语读解》教学中的实践与作用 摘要:《日语读解》课程,主要是以能阅读会翻译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编辑放送“时事新闻”,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了快速阅读与翻译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可实施性。 关键词:时事新闻;阅读能力;翻译技巧;实践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只有完全掌握了这五项基本技能,才可以称得上学会了一门语言。如何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学会这五项基本技能,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而大学里的日语教学更有别于英语教学,即使被日语专业录取的学生,其99%都是零起点。因此,三年制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能通过《日语能力测试2级》的毕业生,就需要精心设置每一门课程及每一项教学内容,更要钻研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本文试述的是在《日语读解》课程的教学中,将时事新闻作为辅助内容,应用与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实践结果,证明该教学方法现实感强,把握了学生的实践心理,学有所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可借鉴、可实践的价值。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日语读解》是我学院为日语专业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读”即为阅读能力,“解”意为翻译水平。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日语文章,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日本式的思维及惯用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译的阅读能力。通过讲授翻译技巧,使学生能遵循原文,有根有据的将文章译为通顺易懂、符合中文表达规律的译文。为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材选择上,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以及当今的就业趋势,采用了由我院多名日语教师参编的以“商务日语”为主题的阅读教材。该书是2011年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日语类课程规划教材。意在将内容最新、时代感最强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注重辅导“读”的方式方法,不仅自己要会读,还要能听懂他人的读。要追求语音、语调、表情上与文章内容相符,以综合五项基本技能中的听、说、读的能力。其次在教授“解”的过程中,要及时提示文中的语法表现和惯用型,讲解如何看懂长句中所包含的短句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文章译为“日式中文”,即日语是“谓语置后,宾语提前”的语法表现。通过课后的习题演练,使学生在“解”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五项基本技能中译和写的能力。 二、编入时事新闻的教学实践 尽管所选教材传达的是最富有时代感的最新信息,其中有日本新兴企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日本年轻人的择业思维与方式;日本工薪族的工作态度与人生追求;跨国企业解决商业纠纷的方式方法等诸多内容。但与时事报道相比,依旧有逊色之感。因此,我萌发了编入时事新闻内容做辅助教材的想法并迅速付诸于实践中。 例如,我在本学期编辑的第一篇时事新闻即是2011年9月3日报道的题为「18歳未満脳死、臓器提供へ原文:日本臓器移植ネットワークは、頭部外傷で関東甲信越地方の病院に入院していた15歳以上18歳未満の男性が、改正臓器移植法に基づき脳死と判定されたと発表した。虐待を受けていなかったことも病院の虐待防止委員会が確認しており、臓器提供される。本人による書面での意思表示はなく、家族が承諾した。5日、改正臓器移植法に基づいて、18歳未満で2例目の脳死と判定された男性からの臓器について、7病院で行われていた移植手術が、すべて終了した。译文为:“未满18岁的脑死患者,步入脏器提供者行列”。日本人体器官移植联合组织于9月3日发表了因脑外伤,在关东甲信越地方医院入院治疗的15岁以上未满18岁的男性,依照“脏器移植修改法案”,判定为脑死。经医院的防止虐待委员会的确认,生前未曾受过虐待,可作为人体器官移植提供者。其本人虽没有书面申请,家属承诺了提供意愿。5日,依照脏器移植修改法案,作为第二例被判定为脑死的未满18岁男性的人体器官,在7所病院进行的移植手术全部结束了。在讲解这篇新闻报道时,首先解释了何为“脑死”以及日本的旧“脏器移植法案”的内涵,其中制定“不许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做脑死判定,因此也不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提供者”,因此就明白了作为新移植法后第二例未成年器官提供者的新闻价值。接下来从学习单词的角度,掌握“脑外伤、器官移植、虐待”等词汇,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讲解了“……に基づき”、“……について”、“……行われていた”等语法表现。在《日语读解》的教学过程中,每次都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多媒体放送编辑的最新的时事新闻报道,所选内容多侧重日本的政经新闻,社会时事以及反映日本社会的“少子高龄化”和各种犯罪等社会问题。并且为方便学生阅读,对生疏单词都一一标注读音,需要掌握的语法,都用醒目的颜色标记,有益于记忆与理解。 三、总结实践结果 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在《日语泛读》、《日语读解》、《日语听说》等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性地编辑难易度不同的时事新闻作为辅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通过口头调查的结果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表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闻内容就是昨天甚至是今天发生的事件,感受到了它的“呼吸性”。在2011年10月的课堂上,还编辑了发生在广东佛山市,2岁女孩“悦悦”前后被两辆汽车碾压,司机逃逸导致女孩致死的报道。熟知中文内容的学生更想知道相应的日语报道,实用价值感很强,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科书可以回家后慢慢看,而时事报道只限于10分钟左右,即要求快速阅读又要求快速理解、翻译,因此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全力跟上教学进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查看原文的新闻报道、关心社会时事、扩展视野的主观能动性。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少,不能十分理解新闻内容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另外,新闻报道打乱了知识链接的顺序,有时不能准确把握语法知识。 教师在教学方面,增加新闻时事的内容,不仅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和工作量,对教案也有了时限性,有时为追求新闻的时事性,一直追踪后续报道到上课前的10分钟。但是,只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就证明该教学方法是有实践价值的。 时事新闻论文:浅谈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时事新闻作品侵权的纠纷大量涌现的现状,分析了时事新闻作品缺乏著作权保护的主要原因,建议其应当纳入到《著作权法》保护的必要性,并从保障权利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意见。 关键词:原因;正当性;制度构建 随着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大众化、市场化,信息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事新闻。时事新闻报道每天所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广大受众所关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无论是传统的平面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非常重视时事新闻;另一方面,新闻业界之间的侵权问题却频频发生。其原因虽然不一而足,但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著作权法》规定的“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不仅纵容了实践中的侵权,更为严重的是使司法审判遭遇尴尬。 一、时事新闻缺乏著作权保护的原因 我国2001年颁布的《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将时事新闻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时事新闻的本质是反映事实。时事新闻的根本属性是真实性,构成新闻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客观事实,而事实是不能创造的,因此时事新闻只是忠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不具有创造性,因此,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即作品。 其次,时事新闻的表达性形式是唯一的。有学者认为时事新闻使用简单的文字将某一事实作为信息反映出来,符合“唯一表达”标准,其他媒体表达同一新闻事实时,也只能以同样方式表达。[1] 再次,时事新闻的功能在于传播。因为时事新闻的内容涉及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与人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其功能要求广泛且迅速的传播,不应当予以控制,所以法律不给予其著作权保护。[2] 二、设立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 在现实中,对时事新闻给予著作权保护是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不能够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助长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消极作用,有损新闻职业道德。《国际新闻道德信条》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中伤、诬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都是严重的职业罪恶;抄袭剽窃的行为亦然。”与此相应,《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6条第2款规定:“尊重同行和其他作者的著作权,反对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据此,无论时事新闻是否为原创性作品,但作为一种劳动成果,无疑应当受到保护。 第二,随着传媒的产业化,新闻的商品性日益显现。由于时事新闻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具有时效性特征,因此时事新闻,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独家新闻,成为媒体赖以确立其行业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信誉的重要资本。时事新闻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但时事新闻采编人员的原创性劳动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3] 第三,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公民有权要求公开信息;二是对于已经公开的信息有获取的方便和自由。著作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与公众的知情权不是绝对矛盾的:保护时事新闻记者的权利并不是忽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而是保护促进创作繁荣。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10月12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16条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这一规定对于时事新闻给予了更多保护。也就是说,即使时事新闻仅仅以“单纯事实消息”的形式存在,在转用时也必须保护权利人的人身权利。这就否定了前述认为时事新闻不具有创造性、是唯一表达形式从而不应当被保护的结论。 三、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制度构建 从保障权利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否向时事新闻人支付报酬,但必须在转用时注明该信息的来源,从而确保权利人的信誉。此外,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修正有关时事新闻的法律规定。 第一,删除《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的规定。 综合上述分析,《著作权法》第22条第3、第4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已经从法律层面摒弃了《著作权法》第5条的规定,亦即对时事新闻予以保护。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的法律上有例可循:根据英国1892年Walter 诉Steinkopff一案的判决,只要新闻被记录在实物作品上就认为具有版权。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解读这一规则,就是说只要新闻被某种载体承载并表现出来,即应当受到保护。《意大利版权法》第101条规定:“在注明出处和不违背新闻业公正惯例的前提下,可以复制新闻报道。但下列行为视为非法:在实际公报16小时内,或在通讯社授权的报刊发行前,转载或广播通讯社的新闻公报。” 由此可见,无论从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是国外的相关规定,都应当删除“时事新闻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以排除相应引发的一切法律障碍。 第二,对时事新闻实施优先权保护。 时事新闻的目的在于传播,使得广大公众对相关信息内容尽快知晓,因此,在承认时事新闻享有著作权的的同时,应当鼓励其他媒体、使用时事新闻;另一方面,时事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时效性,转载新闻必须在实际公布的一定时限以后,其他媒体才能够使用,这样才能够保护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创作积极性,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新闻报道,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保护长达数十年,而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如此长期的保护对于时事新闻来说,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妨碍时事新闻的正常传播。因此,只需要给予时事新闻权利人以数小时的优先权,在这段时间内,权利人以外的主体不得转用该时事新闻,时间限制以后,在注明权利人的前提下,可以转用此信息。比如美国对时事新闻给予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其时效性强的特点,只给予20小时的时间优先权保护;而前述意大利的版权法给予权利人以16小时的优先权。 第三,严格规定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的条件。 为了保证时事新闻时效性的发挥,从普遍适用的角度来说,一事一议的方式并不符合时事新闻的特殊要求,因此,不妨采用“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即以一定时间段的时事新闻作为合同标的,一次性签署协议。比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我国《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11条规定:“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的业务,应当同上述有关新闻单位签订协议,并将协议副本报主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这种方式既能够保障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够通过前期签署协议的方式避免由于谈判、签约对时事新闻时效性的延误,有效发挥时事新闻的作用,并且协议内容也具有灵活性,双方可以根据意愿协商具体条款,比如是否支付转用报酬等等。 时事新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保证其质量,首先要保障时事新闻权利人的基本权益。对时事新闻给予著作权保护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必须且可行的,相信这一制度的完善能够为我国时事新闻乃至新闻业、文化业的有序发展增添盎然生机。 作者单位:科技潮杂志社 时事新闻论文:传媒产业化催生时事新闻著作权 [摘要]绝大部分时事新闻报道体现着记者、编辑的心力与智慧,能满足我国著作权法上作品的构成要件,应当享有著作权。给时事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有利于我国传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符合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文章提出了有效传播营销期理论和具体保护运作模式。 [关键词]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传媒产业;新闻线索有偿 一、时事新闻著作权问题的思考 时事新闻不是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目前在我国法学界是通说。但新闻界每年都有新闻作品年度大评奖,时事新闻就是一类主要的作品之一。在法律实务部门的实践中,关于时事新闻品类归属的界定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并不统一,相互矛盾的判例屡见不鲜,急需一个科学公正、相对稳定的标准。基于时事新闻不是作品、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媒体之间相互使用对方新闻稿大面积处于无序化:有的直接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署名为“宗合”等;有的从各家媒体的同一题材报道中分别“载取”标题、导语、主体事实和新闻背景;不同质媒体直接把对方的文字转换于配音、播音;文字媒体把对方的图像播音直接转为文字稿或新闻照片,各种手段或直接或稍作遮掩不一而足。 各媒体相互抄袭使得一些根本没有什么采编力量的“空壳媒体”一样能存在,且靠抄袭减少了外采新闻的费用,节约成本。如果其增强发行的力量和速度,在竞争中不排除会占优势,甚至包括新闻的时效,使得公众分不清究竟谁是真正的独家采访报道者。另外,千报一面,新闻无差别的雷同信息浪费公众时间,增加公众选择需求信息的难度,徒增公众对媒介的厌烦。在这种情形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一方直接通过网络进入对方编排系统,调用对方正待出版的新闻稿件,或在网上拦截对方记者从一线发回本部的新闻消息等这样一些恶性竞争的手段,按著作权法都可以理解为正当行为,因为时事新闻没有著作权。这显然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原旨。新闻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对著作权的有关时事新闻的规定及传统权威理解进行反思。 在国际上,人们认为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被认为是国际惯例,其直接法律渊源就是《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二条第八款本公约的保护不适用日常新闻或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该规定不好理解的是“日常新闻”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还有后半句“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各国虽加入伯尔尼公约,但理解却不一致,法律规定也不一致。我国理解概括为时事新闻,解释为单纯的事实消息。美国版权法系可谓洋洋大观,但通篇没有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规定条款。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七条第八款规定“为了促进科学与实用技术的进步,国会有权赋予作者对其各自的文字作品和发明享有一定期限的专有权”。新闻就是典型的文字作品,所以在美国,一般对于新闻或新闻事实,如要转载和传播,即使这些新闻消息的传播是国家鼓励的,是对人民有益的,除非双方有协议,否则必须给原始获得新闻者20小时的优先传播权。一定时间的优先权可以给利益的原始获得者相当的经济利益,专利、著作权制度都是保持一定时间的独占优势,这与新闻的一定时间优先权性质是同质的,只不过具体时间存在差异而已。据此,我们可分析时事新闻在美国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在英国知识产权法系中,《版权法》第三条规定“文学作品系指除戏剧或音乐以外的任何书面、口述或演唱作品、其中不包括……”通篇也找不到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规定。英国是判例法体系国家,在Walter诉Steinkopff(1892年)案中,法官得出:“新闻之上不存在版权,除非主旨被记录在实物作品上。”可见在英国只要新闻事实通过有形载体表达出来就有独创性,受保护。作者基于原始的素材,只要提供了新的劳动、技术和精力就是一件原创性的作品。因此版权保护在英国可涉及电话号码、广播、节目表(例如:1984年BBCand ITP诉Time out案)。法国《著作权法》典相当成熟,堪称大陆法系著作权法的典范,在其中也找不到“时事新闻”或“新闻消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条款。该法典Lll2-4条规定智力创作的标题具有创作性的同作品本身一样受保护。 二、催生时事新闻著作权理论生成的背景 (一)形势政策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传媒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大势已见端倪: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市场化运作,公司法保障。其实马克思针对新闻传媒之一的报业曾指出,报纸是作为舆论纸币流通的,这揭示了报业的文化属性,但同时他也指出,报刊是一个有收入的文字事业,这又揭示报业的经济属性。可见新闻传媒是能充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特殊产业。目前,我国大部分传媒单位已经“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走向市场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传媒业的竞争全面升级,已进入比拼内力时代,媒体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苦功。在近年电视业享誉全国的湖南,“频道之间、栏目之间、制片人和主持人之间,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程度,经过了比设备、比技术、比财力、比覆盖面、比收视率的过程后,当物质手段的竞争已经不相上下的时候,比到最后比观念”。竞争如斯,然而媒体的主打产品新闻消息的权益归属却并不清晰,流转就自然无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产业的有效竞争必然会受到影响。“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充分有效的竞争,“优者不胜,劣者不汰”,竞争的效益、目标就难以实现,资源就得不到优化配置。 (二)新闻采编的现实因素。虽然记者享有采访权是国际新闻惯例,但仅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权力,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消息来源有偿的现象已非罕见。如当名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成为一种求大于供的稀缺资源之后,他们(包括经纪人)自然而言想到用金钱法则来筛选要求采访的记者。这种情形在欧美等地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把其称为“支票簿新闻”。在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过程中,金钱同样是打通采访渠道的制胜武器。如采访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巴以冲突等就得为采访支付“采访费”,采什么新闻、拍什么场面的镜头都明标价码。时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媒体广泛使用“提供新闻线索有奖”、“新闻线人”等形式。新闻竞争形势的发展确实在打破媒体无偿地使用信息来源的习惯沿袭。另外,记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新闻信息,如果同期被竞争对手媒体无偿使用,对记者及其供职的媒体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有违知识产权伦理。据此,时事新闻至少是一种劳动成果,是劳动成果就有产权,时事新闻作为一种智力产 品,只要具备作品的独创性、有形可复制性,当然得享有著作权,不享有著作权的,至少也应享有新闻信息产权。 三、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的分析与模式构建 我国目前关于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的理论,立论依据都经不起推敲,且又不适应新闻媒体产业竞争发展的需要,应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媒体产业化发展的深入而淘汰。笔者认为时事新闻适用著作权法保护,不受保护的是新闻事实本身.或说构成新闻事实的五要素。新闻品种中的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国家的新闻公报(公告新闻)可能例外。这种例外的条件是指对简讯、一句话新闻来说,作者如果接近该信息无需付出任何智力活动和业务知识技巧即可获得,并且表达出来(完成写作)的形式也体现不出任何智力成分、业务技巧,即视为等同新闻要素的本源性记载,不能为新闻作品,不享有著作权。这种等同新闻要素本源性记载构成唯一表达,内容本来是单一信息,没有进行取舍、结构编排的创作空间,或只有唯一的语言形式,不可能用其他的表达方法和其他的语句加以表达。 需要补充的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可能不予保护不是因为它们篇幅短少,事实上很多佳作短得让人叫绝,如法国作家将书稿《悲惨世界》投出后见久无音讯,就写信催问,信的内容仅为一个“?”号,出版商的回信是一个“!”号。不久,这部巨著问世于众。这两封信,均堪称是最短的作品。还有诗人桑某的七个字的作品《船》“离开水/你能航行?”由于其内涵深刻言简意赅也曾被视为佳作。所以笔者对上述几类新闻体裁没有简单地一概视为非新闻作品。新闻实务中,媒体往往采编一定数量的简讯或一句话新闻编辑在一起,组成新闻集纳,即使单条都不享有著作权,但集合后的整体体现了编辑的智力选择和思想成分,应享有著作权保护。两条简讯往往由于其内容上有某种关联,排到一起常产生妙趣和单条信息内容不包涵的增值效果。“公告性新闻”包括新闻公报、公告新闻、文件全文及摘要。这三种公告性新闻虽具有重大新闻价值,但笔者认为不受著作权保护。首先由于其具有官方文件性质;其次由于其传播有不得擅自更改的特别要求,其产生也非新闻记者的独创作品,由一家首先刊发的媒体享有著作权没有依据。按法理,国家是著作权主体,但国家希望这类作品尽快让人们周知,可理解为国家放弃著作权。所以把这类作品视为公有,而不是这类作品没有独创性。相反,这类作品虽用的是应用语体,但往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包含相当高的智力创作成分。近几年来,新华社在播发国家政策法规等“公告式新闻”的同时,往往配合播发记者自采的新闻背景和政策解读,虽常常是交待客观事实,但属于一种解释性的深度报道,凝聚记者较高的智慧,记者应享有著作权。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是基于文字基础上的播音或配音加画面,播音、配音和摄像都是一种专业技术工作,不可置疑其是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因此,直接录制播发电台、电视台的新闻侵犯著作权。如果把播音、配音转换为文字稿则按上面阐述报纸新闻作品的要求判断是否侵权,即看是否仅利用等同新闻要素的本源性事实,是则未侵权,否则侵权。 时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由于其具有职务作品和时效性的特点,其保护应有别于普通作品。笔者把报纸的出版时间与次日报纸出版时间之间称为“有效传播营销期”(电台、电视台为新闻首播至重播间时段)。这段时间是报纸有效零售时间,到次日新报纸一面市,便成废纸。新闻媒体转载别人媒体原载的时事新闻,如在同一有效传播营销期内面市,除注明出处、作者姓名,支付作者稿酬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给予对方媒体合理的补偿。如在原载媒体的有效传播营销期后面世的,则仅注明出处、作者名,给作者支付稿酬即可,因为这种有效传播营销期后的转载对原载媒体有效传播没有什么影响了。时事新闻作品受著作权保护并不排除其他媒体对已报道(发表)的新闻中的新闻五要素的使用,如可以根据一篇新闻消息作品的五要素编发为一条简讯。法律确认时事新闻有著作权后,各级新闻记者协会可以成为新闻作品集体管理组织,行使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报酬费用结算中心的功能,并行使新闻抄袭、剽窃的技术鉴定工作。 时事新闻论文:时事新闻的贴近路径 纸质媒体一般都开设有国际、国内、文娱和体育等时事版面。稿件来源主要是新华社的时事新闻。众所周知,时事新闻基本与媒体所在地没有“血肉”联系。缺乏贴近性,再加上新闻来源单一,时事编辑又常常照抄照搬,导致各媒体时事新闻同质化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个性,降低了媒体吸引力。那么,媒体时事报道如何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显示出贴近性呢? 一、从时间上贴近。在动态中捕捉最新消息 对纸质媒体而言。“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这就要求媒体密切追踪不断变动的时事,特别是对于重大时事、突发新闻和体育比赛等,要在不影响报纸出版时间的前提下,尽量推迟截稿时间,在动态中捕捉最新变化,在变化中捕捉最新结果,从而让读者更接近事实、更了解真相。 二、从地域上贴近,在空间上捕捉最近距离 但凡媒体,都十分注重从广度、深度和密度上挖掘本埠新闻,因为本埠新闻就发生在读者身边,在地域上、空间上具有贴近性,容易触发读者的兴奋点和阅读欲望,让读者产生归属感。国际、国内新闻虽然在内容上距离地方读者比较遥远,但媒体可以利用地域上的关联性,把国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国内,把国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省内,把省内新闻的着眼点放在市内,通过“跨越空间”的二次加工,从地域上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从内容上博得读者的心理认同,增强时事新闻的贴近性。 2009年9月11日,三峡晚报报道美国两架飞机相撞的新闻时,把视点从国际转移到国内,标题拟为《美两飞机相撞,一中国人死亡》,将国际新闻做成了“国内新闻”,吸引了中国人的眼球;2009年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第11届全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时,把目光从全运会赛场聚焦到湖北,专题报道湖北奥运冠军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将国内体育盛事做成了“湖北新闻”,吸引了湖北人的眼球;2008年,荆门晚报报道北京奥运会,浓墨重彩地让时事新闻本埠化:4月,征集“见证奥运会”特约记者。将北京赛场风云传真到荆门;5月,启动“记者直击奥运场馆”活动,摄影记者每天从北京发回报道;6月,火炬在临近荆门的宜昌市传递,记者全程追踪;8月8日奥运会开幕,组织“万名读者签名祝贺奥运会开幕”活动;盛会期间,还推出“祝福奥运短信征集”“我看我评”“奥运金牌数竞猜”等栏目,突出新闻的互动性,把万里赛场从北京拉近到荆门,凸显了地域上的贴近性。 三、从人物上贴近。在情感中捕捉最佳触点 时事新闻只有时间和地域上的贴近性,还远远不够。因为,时间上的贴近性是贴近之“表”,地域上的贴近性是贴近之“里”,而人物上的贴近性才是贴近之“核”。地方媒体只有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能抓住读者的心,勾住读者的魂,撩拨读者的情,激发读者的志,才能成为在本埠有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的媒体。 2009年8月25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总理在浙江考察的新闻,从新华社通稿中提炼出《温总理考察途中帮黄石孩子转学》的新闻。黄石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总理关心黄石打工仔子女的上学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湖北读者特别是黄石读者的眼球,俘获了湖北读者特别是黄石读者的心,总理的爱民之情,触动了黄石读者的乡情,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2009年10月10日,荆门晚报报道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在众多选手中聚焦荆门佳丽,以《京山姑娘王丽敏闯入华姐大赛总决赛》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荆门市及其所辖的京山县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 时事新闻论文:地市报时事新闻编辑思路 当前,地市报的时事报道愈来愈受到重视,受到欢迎。但综观地市报的时事新闻版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版面不固定,时有时无;有的稿件零散,选择性不强;有的版面呆板,缺乏吸引力。虽然地市报由于版面不多、稿件来源相对狭窄等原因,时事新闻难以和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大报相抗衡,但只要编辑多学习、肯策划,小版面也能做出大文章。 选稿思路:瞄准“大、高、近” 目前,新华社通稿是国内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编辑要在每天新华社播发的数百条稿件中,根据自己报纸读者群的特点和分布选用稿件。这就要求编辑一方面对所办报纸的读者年龄结构、职业分布十分了解,另一方面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对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动态了然于胸,并有一定的前瞻意识。在此基础上,明确“大、高、近”的选稿思路。 所谓“大”,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要事。国际上重要国家及邻国的政坛变动、金融动荡经济危机、对本地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国际性地区性重要会议、地区冲突、战争、重大灾难性事件、重大体育赛事等等。国内像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安排部署、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重大突发事件等等。 所谓“高”,是指人们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焦点新闻。就近几年的形势看,国际上如环境气候问题、核武器问题、经济危机等,国内如求学、就医、就业、房市、股市、网络事件等。 所谓“近”,就是“三贴近”的新闻。时事新闻的“近”,还要考虑新闻事发地地域的接近性和读者的针对性。对周边地区的新闻。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涉及到本地读者切身利益的新闻,要睁大眼睛,抓住不放。 在此基础上,要大开大合,大取大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读者而言,获取时事新闻的渠道很多:网络上随点随看。电视滚动播出,还有广播新闻、手机新闻等。在时效上,报纸处于劣势。如果报纸在新闻的选择上求全,那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因此,要发挥报纸的优势,抓住读者最关注的做深做透,给读者以深度阅读。 编辑思路:做到“广、深、透” 要给读者以深度阅读,编辑在对选定的关注度特高的新闻进行编辑时,就要按照“广、深、透”的思路进行。 “广”,是指新闻的广度。它既包括我们平时说的横向到边,还可以拓展到相关联的方面,让读者看了报纸以后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在编辑新闻时,可以围绕新闻主题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搜集、选择、编辑相关内容,或编辑成篇,或组合编排。 “深”,是指新闻的深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纵向到底。编辑时围绕主题新闻向深挖掘,追寻新闻的进程、发展、趋势,探寻新闻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让读者对新闻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透”。是指新闻透明度。通过寻找新闻成因,分析事物走向,回答读者疑问等,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做到“广、深、透”,除了精心选稿、认真编辑外,还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新闻体裁和编辑手段,文字、照片、图表、漫画,消息、通讯、评论,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编排思路:追求“重、大、活” 版面的设计,一方面要体现选稿的思路、编辑的思想和审美观,一方面要为读者考虑,要能很快吸引读者,让读者感觉舒适、自然。版面设计,其实是编辑的一次再创造过程,是编辑的再一次取舍和意图的表达。一个好的版面,不但需要自己的栏目与风格,更需要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冲击力。时事新闻版面的编排,要追求“重、大、活”。 “重”,就是要突出重点。选编时的重点,要在版面编排时得到体现,要通过编排思路和编排手段。让重点新闻在版面上凸显出来。可以采用大板块、大标题、大线条、大色块、大对比的方式,使重点新闻形成阅读的第一亮点。多个重点时,要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力。对于其它新闻,可以舍弃,也可以编一组简讯。 “大”,是指时事新闻版面的风格要庄重大气。不需要太多的字体变化和美化修饰。重点板块一定要强力推出,可以用大标题、大照片、大色块使之从版面中“跳”出来。第一时间跃入读者的眼球。整个版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线条、色块简洁明快,标题、文字、板块之间疏朗养眼。 “活”,是指时事新闻版面要活泼、活跃、富于变化。时事新闻的选择、编辑和版面编排,自主的空间较大,可以在与报纸的整体风格和谐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和变化,做得更活一些。有重大新闻时突出重点,追求冲击力;没有重大新闻时寻求亮点。追求吸引力。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仪在船舶计量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运输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就针对船舶做好相关的计量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而传统所普遍采用的测深钢卷尺计量方法,因受到测量器具与人为性操作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各种误差情况时有出现,因而随着我国船舶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在进行计量操作时亟需采取相关的电子测量仪器。本文就基于对电子测量仪的构造及其原理的分析与探讨,来进一步阐述了其在船舶计量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电子测量仪;船舶计量;构造;原理;应用 近些年来,在船舶计量方面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发展迅速,尤其是以电子测量仪器为代表的计量设备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为滞后,完全无法满足于快速发展的船舶计量需求。为了提高我国船舶计量管理的水平,我们不但要尽快加强对有关计量技术的学习,同时还应引入先进的电子测量仪器,尽快追赶上国际水平,以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有效维护。 一、仪器构造及原理 本文就以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所生产的HERMetic UTI2000 TOUCH电子测量仪器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电子测量仪器的仪器构造及原理。这一测量仪器目前在船舶计量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被用作于大型容器当中的液体空距、温度和底水计量方面。其可借助于尺砣上的电子传感探头,依据声波位于不同介质环境下传播速度差异来实现对于液面的精确定位,同时通过超声波的传输时间长短来就超声传感器和被测量介质之间的位高情况,具备一体化的测量效果,可实现智能化的自主校正,具备良好的测量精准性与稳定性。 (一)仪器构造 1、电子传感探头 这一部分内容就包括了导电性、温度传感设备、剩余空间、参考高度等内容,其还具备一项磁性开关,在将探棒伸入进储油罐内实施测量作业之时在通过两处位于存储罐底端位置的磁铁之时便可将探棒当中的电源开启。 2、电子终端 此部分仪器就包括有指示灯、显示屏、键盘、蜂鸣器、变压器等。其作用价值主要是通过将由传感器所获取到的信号转换成为蜂鸣器声响,同时指示灯发出闪烁并将数值读出并显示。将所测量介质的温度、稳定性、导电性及相关信息显示于显示屏之上。 3、存储管 这一仪器主要是通过不锈钢所进行制造的,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可对传感探头发挥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在存储管当中安装了快速连接探头,仪器设备能够十分高效的被安装至船舱计量口阀门位置,其上端安装有顶盖,能够在不应用时对传感探头起到一定的固定及保护效果。 4、不锈钢卷尺 不锈钢尺是传感探头和显示单元信号传输与地线连接的重要中间介质,在卷尺的两面都印有一定的刻度值,其中一面为公制刻度另一面为英制刻度,在进行船舶计量时通过观察其刻度数值便能够准确的了解到反应点与读数标识间的距离,卷尺读数窗口具有明确的读数指示与视窗刷;其中所预先设置的清洁器能够有效的预防运输介质被吸入外壳当中,在清洁器上设置了两个开关按键,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用作维护的工具。 (二)仪器原理 仪器传感探头即为不锈钢管,在其末尾出封闭有PFA头,主要是应用在对于高、低粘性液体的测量过程当中,其具体涵括有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导电电极等设备。能够通过一次测量便可完成对于船舱以及储藏罐体静态容器空高液位、温度、底水等四方面指标的测量。 仪器空距感应设备主要是采用两项压电陶瓷板以及电子电路所共同构成,在感测探头一端被浸入至石油液体当中,接收器即可获取到所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同时将其所测得的各类信号及编码发送至接收器来引起蜂鸣器的持续声响,进而便能够实现对于空距的测量。通常在设备出厂之前已经对于传感器进行了校对验证,因此在投入应用之后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已经无需再对其空间与界面进行调节处理。 温度传感设备是由铂电阻温度检测设备所构成的一种元器件,其更多的情况下是被安装于温度电极当中,为了能够将测量反应时间尽可能的减短,在此电极当中便添加了一种导热体,能够将温度检测元器件所发出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传感器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元件电阻值对于温度特性曲线均会存储于传感器存储器当中,且由于船舶发生偏移或是漂移等情况而产生出的误差值均可通^安装于传感器探棒当中的微处理器来予以校对与补偿,微处理器能够将更多的数据信息予以串行化同时将之显示于控制面板,将所测得的数据如实的显示出来。此时若要对传感器亦或是卷尺再进行更换也无需再次予以校对验证。空距、温度转换和设定等相关操作均可借助于控制面板来实现。 在对介质界面进行检测之时,主要是利用单个测量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导电性来对液面分界点进行测量,在仪器通过非导电液体空间进入至导电液体空间之时,传感器导电电极和与之相关的电子电路编码信号便会将蜂鸣器声响从长时间的持续,转变为中间存在一定间隔的声音,进而便能够完成对于介质界面的精确测量。 二、在船舶计量中的应用 (一)参考高度测量 在船舱计量口阀门处正确连接仪器,同时做好对地线的连接工作,卷尺清洁器应被设定为关闭状态,开启舱计量口阀门同时启动电子测量仪,之后将不锈钢尺的把手旋转按钮松开,持续放入到船舱罐体当中,促使传感器能够完全浸入到所要测量的介质当中,在传感器触碰到基准底板后,按下开启按键,把仪器转换为浸入与温度存储单元,其中“+”键能够切换出仪器的浸入功能,在此过程之中偏移量往往采用毫米为单位而展示于显示屏上,同时蜂鸣器每间隔2s鸣响1次。持续下放传感器直至其触及基准板蜂鸣器连续鸣响即可逐步将卷尺卷收直到蜂鸣声完全停止,在此过程之中要做好对显示高度的记录工作。 (二)空高测量 使卷尺清洁器处于开启位置,同时卷回直至蜂鸣器每间隔2s鸣响1次。而后关闭卷尺清洁器在传感器和船舱储罐当中的存储介质发生接触后,对蜂鸣器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会即刻使其转变为持续性的蜂鸣,此时应当位于反应处逐渐下放传感器以确保能够实现更加精确性的测量,相应的这时面板当中所标识出的数值即为剩余的空间高度。若仪器数值标识与剩余空间高度存在出入时,应当对读数采取及时的更正处理。 (三)温度测量 在对船舶存储舱体空高完成了测量工作后,即可调整仪器至温度测量处,依据空高测量数值来选取适宜的温度测量点,将曲柄把手旋转按钮松离,持续下放卷尺促使传感器可进入至规定液位高度,将传感器在这一液面高度进行摇晃,以保障温度探棒能够逐渐测得附近介质的平均温度。温度对于介质稳定性的影响信息会交替显示于仪器面板,在其所显示的数值趋于稳定后便可进行读取并予以记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应用便携式电子测量设备,不但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且其功能种类十分多样,操作起来也十分便捷,同时还可极大的提高测量作业的安全性,有助于降低油耗及污染情况,可大幅度的提高计量工作的精确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介质温度、液位与底水的精确测量,在船舶计量方面作用价值巨大。 电子测量论文:浅谈电子测量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科技力量也不断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也不断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电子测量”这一名词就出现在我们大众的视野。并且也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到各大高校,之后就不断的被运用到各大领域中。电子测量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我们就电子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电子测量 应用与发展 虚拟时代 一、电子测量 如果我们想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就必须通过测量来实现,而在所有的电子技术中,能对研究对象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评价的只有测量。那么电子测量到底是什么呢?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也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主要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等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的性能进行测量,而且也可以通过各种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 二、电子测量的特点和作用 电子测量被广泛的应用,其自身肯定具备了其他技术所没有的特点。首先就是电子测量的测量量程广。量程,就是仪器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而我们所要测量的大小差距较大,这就对测量的要求更高,量程广就是电子测量技术的显著特点。其次是电子测量的测量速度快。因为电子测量是通过电子的运动和电磁波的传播来进行工作的,所以测量速度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当然不止这两个,例如测量准确度高、频率范围比较宽等也同样是电子测量的特点。 电子测量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大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意义。电子测量的出现使人们认识了电磁波,对波的了解更加深入;显微镜的不断换代,使人们发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门捷列夫用这句名言肯定了电子测量的作用,可见电子测量在科学发展中至关重要。 三、应用与发展 电子测量可以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变为电量进行测量,这也就是广义上的电子测量。而狭义的电子测量则包括更多的方面,如能量的测量、电路参数、信号特性、设备性能的测量等。电子测量的出现也使一大批电子测量仪器出现。这些仪器经历了从模拟仪器、数字仪器、智能仪器,最后到虚拟仪器的发展过程,到达了二十一世纪电子测量发展的前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也就对电子测量提出更高的发现要求,所以应该致力于电子测量技术的深入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测量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加大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融合。计算机、通信是这几年来发展速度飞快的信息技术,电子测量依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电子测量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的应用更好的结合起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看到电子测量技术在计算机、通信行业中的应用有更好的发展。 2.制造技术趋于现代化。针对电子测量所研究制造出的测量仪器也不断的发展,但应该加快其发展。在国外,EDA、SMT等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而我国也应大量采用CAD、等技术,实现技术的“模块化”,使测量仪器的研究周期不断缩短,这样就是电子测量仪器更新换代加快,有效的提高我国在电子测量领域的发现水平。 3.电子测量仪器的通用化。传统的测量仪器过多的依赖于硬件性能,这就使电子测量仪器在科技领域中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硬件性能的操作、控制等在一定条件下会使电子测量仪器不能正常的使用,从而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测量的需要,把控制性能与其紧密结合,改变软件的设计从而达到改变测量仪器的功能,使得一台测量仪器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增加测量仪器的用途。 4.测量平台的扩大化。国家在前期的发展中着重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制造业的壮大来提升我国的实力。但随着电子测量的出现,我过也开始发展能为电子测量提供平台的服务行业。但是目前来说服务业的发展数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子测量的发展,所以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电子仪器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四、虚拟时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台虚拟仪器在美国诞生。随后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效应,各国纷纷开始朝着虚拟化方向发展。虚拟仪器产品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加,我国也正积极的投入到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想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促进电子测量仪器虚拟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 结语: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走了质的提高,电子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成效也特别显著。但是,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依然是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我们更是要实现“兼容性,模块化,软件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才能使电子测量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电子测量技术是多领域共同发展的结晶,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必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 电子测量论文:基于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测试技术进入标准化阶段,企业要求从事电子测试的人员的实际能力也在不断的转变,而目前高职教育中《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项目缺乏创新,还是以课本理论实验传授为主的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企业对电子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技术;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法;微课 0. 引言 人们通过测量来认知世界,揭示世界运行的客观规律,从而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而电子测量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技术领域。《电子测量与仪器》是高职各电子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原理、选用原则、如何进行电子产品调试和测量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2]。 而目前国内许多大中专学校都存在实验教师队伍人员缺少、人员能力的不足、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设备过于成就和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等情况,同时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限制,往往学生们在实验室所做的实验跟不上实际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对电子人才的需求[3]。 一般的电子测量实验教材理论分析较多,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测量方法介绍较少,且实验过程也相对枯燥,往往学生们面对实验元件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先手,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实验[4]。 1. 当前《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问题 《电子测量与仪器》是高职各电子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电子测量水平对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找和参照相关的的文献,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经验,归纳和总结了当前《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5]: (1) 实验教学资源的匮乏 高职教育一般比较注重理论的教学,侧重于基本知识的传授,往往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而《电子测量与仪器》是一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性,但受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软硬件资源的缺少,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和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实验教学不能实践性地进行操作,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难以理解电子测量实验的技术要点。 (2) 内容有些枯燥乏味。 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内容是关于各类电子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如模拟式电压表的检波器基本原理与结构,数字式电压表中A/D转换器的的分类及主要原理框图组成,万用表的组成原理等,都涉及了许多基础电路图和原理框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难懂不易理解,学生易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3) 测量仪器分类较多,但实验教学课时有限。 随着电子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大量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诞生,电子测量仪器功能越来越丰富,技术指标和性能也不断提高,用于特定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条件的电子测量仪器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测量仪器分类越来越多。 2. 项目教学法和微课的实验教学实践 在理论基础欠缺的情况下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可先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针对实验教学中某个实验任务,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作实验室微课,加快学生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储备过程,然后实施项目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设计实验并制作微课视频,通过PDCA循环进一步的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1)项目选择 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与工程实践应用密不可分,因此老师在实验授课时通过播放与实验相关的微视频来缩短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如某型号信号发生器的演示视频,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压测量系统等等,经实践证明,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储备。 (2)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以工程实践需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设定,项目的具体任务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而定;项目设计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实验知识点,但重点知识必须涵盖;根据实验项目总体要求,把实验教学内容隐含在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提高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 首先老师可结合该项目才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讲解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有个总体的了解,其次,老师应确定好项目的分组情况,由项目小组成员共同推荐项目负责人和各个成员的职责。 (4)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自评是在项目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小组成员通过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的,解决效果怎样,最终实验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明确项目的得与失,并探讨失败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互评是在老师的主持下,各个项目小组负责人展示自己实验项目的成果,然后通过公开答辩,且其他小组成员均可以对该项目提出问题,以评价促进学习,大家共同提高。综合评价是老师总结各个项目小组完成情况,给出的完成类似项目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且老师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 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开展,结合项目教学法,可构成PDCA循环圈,且在整个循环圈中,学生都是直接的参与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和创新等综合能力,更可让学生明白团队的能量。通过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和微课相结合的方法,必将极大的推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更加的切合专业技术培养方向,为学生以后就业、创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电子测量论文: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电子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速度以及检测的功能都在迅速提高,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测量仪作为测量的重要仪器,他的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技术指标、结构特点等等全方面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对现有电子测量技术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电子测量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 发展 现在世界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要想在现在世界中立足,必须发展自身的科学技术,满足现代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以及创新的日益发展,对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的现状是对电子测量技术的一个重大考验,电子测量仪器需求不断的更新换代,并将软件技术、虚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到电子测量技术中,使电子技术在智能化、精确化、简约化和多功能化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是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应该注重对这些方面的创新,如果出现了现在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电子测量仪器的要求的情况,通过这些时间也可以为后续改良电子测量设备的做出积累,我们要结合现代社会对电测测量仪器的需求和专业的电子测量技术的知识,对未来电子设备的发展做出贡献。 1.电子测量仪现状 1.1 多功能化 现有电子测量仪器应当和以往的传统电子测量仪器不同,原有测量仪器仅仅只是依靠硬件设备发挥检测的功能作用,这一测量方法限制了测量设备的用途,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任务,现在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改进,让一台电子测量仪同时可以完成几种任务,不仅仅是针对单一的任务,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子测量仪的使用率,实现了电子测量仪的多功能化。通过对任务的整合转换,使电子测量仪能够同时实现热能、光能、电能等多种能量之间的转换,使电子测量仪对多种数据进行测量,从而使电子测量仪具有多功能化的特点。 1.2 模板化 模板化,指的是设计技术采用功能模板化。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模板化进行调整,对测量仪器起到及时配置的要求。在对测量仪器的性能上实现模板化的调整,将模板化技术运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⒋蠓度的缩短创建一个新模板、新系统的时间,减少了新建的测量步骤等等。在电子测量仪器的更新上,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模板化设计理念和模板化技术,能够辅助测量仪器的更新,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保证了在测量中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模板化理念和模板化技术将是电子测量仪器未来发展中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势头的一个新兴技术、 1.3 多技术综合化 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发展理念是智能化控制,通过相互结合多项技术,对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和发展模式等多项技术进行改进,使电子测量技术更进一步。可以将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技术中,例如在电磁检测仪器中,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超导体传输技术、微电子设计和纳米技术的结合,使测量仪器成为具有现代化技术的创新性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大数据计算和传统的电子器件测量仪器相互融合,测试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电路的测量转换数据,加快工作效率、减少数据获取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电路做出调整。 2.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2.1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指的是将微管理芯片技术这一软件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设备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从上世纪80年代起,软件技术就已经开始被专业的一起技术研究者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时,DP结合软件技术组合成的虚拟电子设备新兴软件技术出现,软件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运用一直持续到现在任然被认为是一个可以长足发展的技术,有越来越多的软件技术被应用到电子测量设备的设计中,例如RC-42、CIB、USB等许多的新型电子技术都被运用到测量仪器中,这样的设计为设备的测量功能提供了标准的结构器件,例如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仪器中,我们就能通过对计算机的windows页面进行操作取得测量结果,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统计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收集、排列、整理、计算和统计,然后将数据但应到显示页面,增强了仪器的说一句管理的性能,所以,软件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测量仪器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多的应用该技术,使电子测量技术做出进步。 2.2 虚拟测量 虚拟测量是属于一种数据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技术手段,虚拟测量技术在电子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将会带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但目前虚拟测量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好应用,虚拟测量技术对测量仪器的要求较高,要作用虚拟测量技术,必须提高当前电子测量仪器的质量。虽然目前虚拟测量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但任然有技术专家对该技术进行测量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为未来虚拟测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对电子测量设备的研发中,在各类传感器、元件和技术中的研发条件下,研发出了各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专业、迅速、智能化的专业仪器。虚拟测量技术是未来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重要特点,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获得更准确地数据。 2.3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指的是将无线信号传输到与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互联网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移动网络技术,是属于未来通信设计中一种重要的手段。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广泛,例如WiFi,WiFi技术是一种盛行于全世界的无线网络技术,WiFi技术是由世界以太网络兼并组织命名的一种专业的网络术语。WiFi技术也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信号运输技术,指在几百米的范围类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相互连接获取无线信号。WiFi技术仅仅只是无线通信传输技术中的一种技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远程无线网络技术也可以在电子测量设备设计中被推广。例如,现在光纤远程信号传输技术属于比较新型的网络技术,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也能成为一种远程监控的无线网络技术。所以,我先通信技术也是我国未来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应用,将成为新一代电子测量设备的技术特点。 3.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测量仪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在21世纪中,我们对于电子测量仪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对电子测量设备的设计技术奥球也越来越严格。要具有兼容性、精确性高和稳定性强的电子测量设备才能满足现代工艺、生茶和生活的要求,我国目前的电子测量设备具有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电子测量设备市场输出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但是任然存在着巨大不足,尤其是现在技术不能满足高速变化的技术和要求,在电子科技技术水平这一方面任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在对电子测量设备进行设计时,必须和想在发展技术相结合,明确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特点,结合创新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电子测量设备。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误差分析研究 摘 要:如今人们的生活中,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普遍,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难以进行我们之后的数据需求。在文章的讨论中,主要就电子仪器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从电子测量误差的概念进行出发,分析了造成电子测量误差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在之后的测量中减少误差,提高我们测量的精准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 关键词:电子仪器;测量;误差分析 前言 现在生活中的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其中的电子测量是无所不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秤,测量中使用的电压表、电流表等,都涉及到电子技术的应用。但是在电子的测量中,由于它们的灵敏性,往往不规范的操作或其他原因的影响就会造成实际测的数据具有偏差,给我们接下来的数据应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主要就电子仪器测量中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能够对测量中的误差降到最低,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我们所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 电子误差存在的类型 电子仪器测量中根据造成误差的原因不同,大概将这些误差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在之后的降低误差中能够有着更好的针对性。由于电子测量中所应用的计算数据思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难以对数据准确的进行计算,这属于系统误差;接下来就是在实际的测量中,由于操作过程中,每次的实际操作不能够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在所得到的数据上有着一定的不同,这类误差一般为随机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少其误差;同时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并且可能在读数中有着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测量的结果与实际值有着较大的偏差,这种误差被称为疏忽误差。在这几种误差中,有的可以通过人为的进行多次操作或者规范操作将误差降到最低,增强电子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 2 电子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测量设备的误差 测量的设备存在`差主要是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附加件引起的误差,一般是由于仪器的读表精确度较低、仪器表的固定不够严谨或者仪表的零点存在问题、刻度不准等等问题。同时仪器所使用的电压不同、电流不稳定等情况都会给电子仪器的测量结果带来影响,造成所测得的结果不够精准的情况。这些由于电子仪器所存在的问题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是较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它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放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不过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对仪器的校准的方式对其进行降低,保证能够更好的为数值的测量提供依据。 2.2 人为使用的误差 人为误差主要是相关的测量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测量操作中造成的影响,一般是由于测量人员的分辨力、视觉疲劳或不良习惯等造成的,同时不否认部分测量人员缺乏责任心使得测量的结果存在问题,同时不好的操作习惯和对于刻度读错也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并且对于仪器的应用操作中所使用的规范程度也会给测量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或者说在测量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预热、调节和校准等工作,都会给接下来的测量造成误差。同时在不同的人员进行测量中,不同人员之间的差异也会造成读数的误差,使得测量的结果出现不同,造成数据的不准确,给接下来的数据的使用带来困扰。 2.3 外界环境影响的误差 对于不同仪器所使用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测量操作中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电磁场和外界振动的影响对于仪器的测量要求条件的不一致性也会引起对于测量结果的误差。同时在校准的过程中,对于所需要的外界环境的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就使得仪器在首先的校准中就造成了误差,这样的结果对于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实际的电子仪器的测量中,外界环境的因素对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密切关注。 3 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 3.1 对设备误差进行减少 不同的仪器设备有着不一样的测量精度,在这样的测量中能够保证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在每次的测量中,都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同时对于一定时间内不使用的仪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减少仪器本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误差,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对仪器的问题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的时候,需要尽量将被测量出现在接近仪器表满刻度的区域内,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数的准确性。同时在使用之前对于仪器的校正更是十分必要的,要求能够将仪器的刻度、指针等问题进行准确的校正,同时需要保证仪器的附近没有磁场等严重干扰物的存在。对于仪器所存放的环境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证,这样也不会对仪器造成损坏,在之后的使用中出现误差等问题。 3.2 规范人们的操作方法 对于仪器的使用,都是会经过人工的测量,在人工进行测量中,相关测量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对于测量的结果也是有着较大的影响的。对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误差,大多是由于人们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测量,这样便不能够有效的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纵使有些电子仪器设备在实际测量中严格按照操作的规范进行测量,对于仪器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也是需要人为进行注意到的。并且在对数据进行读数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能力,准确的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保证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提供更好的数据。同样为减少误差的出现,我们在进行读取数据和记录中,可以通过多次进行记录或者采用多人对同一数据进行记录,最后求得其平均值,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3.3 降低环境对设备的影响 对于电子设备对数据的测量中,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比较难以注意到,但是经过实际的评定,电子仪器外界环境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对于电子仪器的调节,需要保证外界环境符合电子仪器校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仪器在接下来的使用中测量的更加准确。同时环境中湿度、温度、电磁场和热源的影响对于仪器的考验也是比较大的,在外界环境多变中进行存放测量的设备,肯定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在之后的测量应用中,不能够准确的进行测量的工作。并且在电子仪器进行实际测量中,需要特别注意周围电磁场的影响,因为电磁场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小磁针的指示,这样纵使操作再规范,也难以保证读出精确的数据。所以在电子仪器的测量中,需要特别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增强测量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在如今的生活中,电子仪器应用的十分普遍,但是对于影响其测量精准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同时由于测量的方式,不管通过怎样的测量方式,多么先进的测量设备,测量结果存在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差,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的接近准确值,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测量的本质属性,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对于影响电子仪器测量的分析,这样便能够对我们之后的测量方式进行调整,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误差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产生,提供测量的精准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方便人们的研究工作。 电子测量论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 摘 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仪器测量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测量的,电子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要进行相应的测量,因此,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到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电子测量仪器;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的信息设备来对相应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的过程的一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同一类型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目前,人们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于电子仪器的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要重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一)测量的作用 测量也可以使得生产活动的行为更加规范,在机械零件制造的过程中,已经生产完成的机械零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这些零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而且通过测量也可以了解相应零件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零件的使用要求,工作人员对于零件的参数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意义 测量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目前测量工作使用的都是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也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但是电子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都是利用电信号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的,这样测量人员就很难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但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电信号进行转化,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对相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保证了后续工作的稳定运行。在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直流电压,那么就要进行数模转换,如果使用的是交流电压,那么就要先进行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转换,之后再进行数模转换。这样就可以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通过相应的实验可以发现数字信号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电子测量仪器的测量过程进行简化,这样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减少了各种因素对于测量结果的不利影响。 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的应用 (一)在发生器上的应用 发生器就是信号源,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电子测量设备,发生器使用的是频率合成技术,但是无论是直接的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还是间接的锁相式频率合成技术,都必须要利用低通波滤器来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滤波,而合成信号源能够克服晶振仅仅能够提供特定频率的相应缺陷,提高了信号输出频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能够使得输出信号频率达到与基准频率相同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能够提高发生器的功能,使得信号源变得更加稳定。 (二)在电业测量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的过程中,电业测量是非常常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测量方式。电业测量的机理就是将测量的电压转变为直流电压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测量。目前电业测量已经被数字化,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中涉及两个核心的问题:一个是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转换之后再进行A/D转换,另一个就是在得到了直流电压的时候直接进行A/D转换。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转换,A/D转换所包括的量化和取样都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非常基础的环节。在实际的应用中,将这两者应用在了电压表上,这样电压表的测量准确性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测量的范围、抗干扰能力和分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在示波器中的应用 示波器是一种利用波形硐允静饬拷峁的一种电子测量仪器,被测量的信号必须要将电子束打在相应的荧光物质上,这样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相应的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对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如果使用的是常规的电量,那么示波器均能够进行相应的显示,例如频率、峰值、电流和电压。但是如果遇到了特殊的电量,就要通过一定的调整才能够利用示波器进行测量,例如调幅度和相位差等。示波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但是示波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如果违背了相应的操作要求,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正常的情况下,示波器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图形能够准确地描述出被测量的信号,以下就是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示波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如果将示波器设备当作是信息系统,那么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关系式:s0(t)=s(t)*h(t)。 其中,s(t)是我们需要测量与观察的相应信号,s0(t)是在示波器上所显示出的相应的波形,*是一种卷积运算的符号,h(t)是指已经输入的信号源。因此为了保证测量人员所观察的信号和示波器上所显示出来的信号的契合度较强,那么就要保证示波器的输入激响能够满足迪拉克函数的要求。这一函数为h(t)=δ(t)。 只有这一函数成立的时候,s0(t)与s(t)才能够相等,按照斯彭斯的信号理论可以得知,如果上述的说法要想成立,那么就示波器的宽带就要无限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一条件是无法达到的。而且示波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相应的3db带宽的影响。进行估算的时候,使用的是方根原则,而且被测量的信号就是高斯信号,而且高斯信号也是方根原则能否成立的关键,在实际的应用中,高斯信号极少,这样就导致了高斯信号与示波器之间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要想减少这一误差就要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反卷积技术,相应的关系式如下:s(t)=s0(t)(l/*)h(t)。 在这一公式中,l/*就是指反卷积计算,在这对关系式中可以将误差缩小,这一计算公式在过去仅仅是在理论推力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少被应用。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数字信号技术就可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测量中,使得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假设使用一个标准信号,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示波器中,并且将这一输出信号设定为s(k),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示波器对于信号的离散型算式h(k),在对这一离散型算式进行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加存一个信号重构的反卷积算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无论示波器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信号是否存在着失真的现象,都能够根据现有的信号进行重构,从而得出我们想要得到的信号。这样,进行电量信号的观测便无须再受到示波器的限制。 结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永远离不开测量工作,其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而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测量仪器则是当前测量工作所使用的高级手段,为实现测量工作的精确化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数字信号处理对于提高电子测量效果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让电子仪器测量的性能提高至原效果的数倍以上。虽然当前该种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思路,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在科学的高峰上继续攀登。 电子测量论文:虚拟电子测量仪器技术 摘 要 近年来出现的虚拟仪器突破了传统仪器的束缚,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虚拟仪器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测量仪器组建技术,由计算机操纵,利用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及模块化硬件板卡,结合高效灵活的应用软件,完成各种测量、测试任务。 【关键词】虚拟仪器 测量 LabVIEW 1 虚拟仪器概述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ation)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仪器系统,以通用化计算机作为核心的硬件平台,由使用者自己设计定义,具有计算机操作界面,测试功能由软件来实现。它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化计算机与功能化硬件相结合,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友好图形界面,自己操作计算机,完成对被检测量的采集、判断、分析、显示、存储数据等功能。 1.1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虚拟仪器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软硬件测试平台,它可代替传统测量仪器并自由构建专有仪器系统。传统的测量仪器受到硬件的限制不能发挥很大的互联。而虚拟仪器将仪器硬件搭载到计算机平台,再加上应用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的融合,大大缩小硬件成本和体积,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及分析处理。 1.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基本硬件是计算机和信号采集调理部件。计算机自身包括微处理器、储存器、显示器等部件;信号采集调理部件为GPIB仪器控制模块,VXI/PXI,仪器模块/总线标准模块以及数据采集卡。软件构成主要有开发平台软件和用户应用软件。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的LabVIEW。LabVIEW全称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是功能强大灵活的仪器和分析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图形化,用图标来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 LabVIEW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图形化的仪器编程环境;高效内置的程序编译器;灵活的程序调试手段;数据采集与仪器通信应用的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函数库;支持多种系统平台;开放式的开发平台等。LabVIEW程序包括三个部分:前面板、框图程序、图标和接线端口。前面板模拟真实仪器前面板;框图程序利用图形语言控制前面板上的对象;图标和接线端口把LABVIEW程序定义成子程序,实现模块化编程。 2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2.1 传统仪器测量系统概述 传统电子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都是硬件化的技术方案,因其结构上的先天局限性,决定了相互之间没有令人满意的互联与通信机制,不能实现充分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所以在不改变设计思路的情况下,难以组建成综合测试系统或电子测量平台,也就不能完成对被测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估,进而得出准确判断。 2.2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集成系统设计概述 虚拟仪器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测量仪器组建技术,由计算机操纵,利用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及模块化硬件板卡,结合高效灵活的应用软件,完成各种测量、测试任务;除信号的输入输出外,测量、控制、分析、变换、显示等功能均由软件来实现。 2.3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测量系统比较的优点 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是,使用者可以自定义专用仪器系统,功能灵活容易构建,应用面广。它符合“硬件软件化”发展趋势,被称作“软件仪器”。它的功能齐全且多样化,价格合理,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仪器计量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主要有以下特点: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性价比高;缩小仪器厂商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扩展性强,开发维护费用低,可配置性强;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信息量大,测试过程完全自动化,数据可编辑、打印、存储,有完整的时间记录和测试说明;通过软、硬件的升级,可便捷地提升测试系统的水平和能力;信号电缆少,故障率低,有操作保护;系统开放、灵活,功能可更改,技术更新快;可以和其他设备互联;软、硬件都具有模块化、开放性、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等特点。 3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设计原理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的软件应用程序,由LabVIEW编程环境开发,动态链接库通过CLF节点调用,达到与USB控制器的互联通信。LabVIEW程序编写分为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有登陆界面和各个虚拟仪器界面。后面板是编程程序框图,对前面板的各个模块进行编程,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整体的程序框图。 程序设计中,使用软件模板提供的旋钮、按钮、开关、数字显示、图表、图形等控件,在前面板设置输入输出对象,按照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图形化交互界面。框图程序设计是图形化程序的源代码,与前面板一一对应,使用软件提供的结构控制、数值运算、字符串运算、数组运算、布尔运算、信号分析、波形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仪器控制等控件,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控制和分配前面板的输入输出。程序中的数据信号根据程序逻辑关系,沿数据线流动,满足“数据流驱动”。 在虚拟电子测量仪器中,硬件部分由USB控制卡,信号发生卡和信号采集卡组成。12V电源供电,通过USB2.0连接到计算机,与软件连接相通。 作者单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陕西省榆林市 719300 电子测量论文:与时俱进优化电子测量实验教学 【摘要】电子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科学的依据,本文从电子测量的发展趋势和当今高校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电子测量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测量 虚拟仪器 互动 开放 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电子信息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象征,它的三大支柱是:信息获取(测试/测量技术)、信息的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三者中信息的获取是首要的,因为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许多高校的许多工科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把“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更新迅速。 电子测量包括测量仪器和测量理论两部分。当前电子测量仪器已经经历了由模拟仪器发展到数字仪器,又由数字仪器发展到智能仪器阶段;现在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量限扩大化趋势 2)集成化、模块化趋势 便携式仪器越来越多,使用者要求集成化、微型化,例如简单的数字温度计、湿度计等,成本低,可靠性高;仪器模块化,可以方便安装选件,可以方便升级,可以方便故障诊断和维修。 3)智能化趋势 具有很强的自校准、自诊断、自补偿功能;很强的存储、计算、报表输出功能;很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很方便使用。 4)数字化趋势 无论高档还是低档仪器,数字化越来越普及。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成本越来越低;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5)虚拟化趋势 虚拟仪器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硬件(用于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 虚拟仪器的特点:性价比高,传统仪器贵,虚拟仪器便宜。传统仪器功能固定,虚拟仪器改变软件即改变了仪器,可根据使用的需求随心所欲地组成仪器。 6)网络化趋势 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来控制和使用电子仪器,使工程师远在千里之外仍能遥控仪器和获取结果。 7)跨专业多功能化趋势 一台仪器,可测量多种参数,具有多种用途,而且这些参数是跨越传统上我们认为是不同的计量专业的。好处是节约投资,节省空间,携带使用方便。 而测量理论也由经典测量理论发展到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方法相结合、传统的测量技术与最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时期下的新的测量理论:如误差理论与测试信息论的结合、测试与控制工程结合的测控技术、测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自动测试系统技术、测试与软件和信息处理相结合的虚拟仪器、测试与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网络化测试技术等。同时,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如模拟数字电路、信号和系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通信与控制等)的处理上,充分体现出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 然而现状却是: 1、测量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独立。在好多电信学生的心目中,测量课程是独立的,实验更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即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误觉,好象在重复其它课程的实验,无太大新意,而变得好象索然无味,使得本课程成为了一门抽象难懂、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望而却步的“难学难用”课程了。而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兴趣不大或兴趣全无。其实不然,测试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刚入校时所学的高数是测试技术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是现代测试的重要工具;电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就是讲解的测试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讲解的就是测试原理。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有机的联系成一体。 2、学时数日渐减少,与其在电信专业里的重要性不相符合。一般高校的测试技术在非电信专业大概就是30―40学时之间,在电信专业为30―60学时之间(还包括实践教学),实验学时就更少的可怜了,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上的应用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 3、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每个院校都购入了一些测量仪器,但跟扩招的学生数相比,却还是不够,当然这也与每个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有关,但毕竟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将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颇为不利。 4、实验孤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好象不大。现有的测试技术的实验不外乎是一些测试仪器的使用,非常片面。其实测试技术应该贯穿于整个电信专业的实践当中。在电路实践中反应的是实验仪器的使用;在低频电路、高频电路的实践中反应的是实验电路;在信号、电子测量、传感器中反应的是实验原理;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毕业设计中反应的是其综合应用。即其实验的体系结构应以实验仪器为基础、以测量方法为线索、以误差分析来提升、以实际应用为归宿。 故而要优化电子测量的实验教学,必须从现有的这些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改革与整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究电子测量实验可与其他课程实验的整合。 测量在电信工程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一直贯穿始终。无论是从高数、计算机基础到电路、低、高频电路,再到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从微机原理、单片机到EDA、MATLAB、DSP、ARM,无不与测试技术相关。高数是测试技术的理论依据;测量电路与系统由各种电路、传感器和计算机构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可利用一些计算机语言进行辅助设计和仿真。测量技术的讲解可以站在信号的高度上讲解,使得学生起点更高,更能充满信心的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故而可将学生四年的实验课统一安排,统筹规划;先从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到应用实验仪器测量基本电路及其电参数,再到实验仪器的熟练使用、扩展使用;最后到自行选用实验仪器,计算参数,构成测量电路,设定实验步骤,完成各种任务。这样即可合理安排学时,避开学时压缩对课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可避免重复劳动所带来的厌倦心理;还方便开设一些综合性课题。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总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如若学生对某一课程兴趣盎然,则其学起知识来必然事半功倍,在学习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记忆力增强,跳跃性思维活跃,即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批判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多年来,我们在如何更好的实现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我们认为,学生能力培养需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 [摘 要]针对目前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在教学与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课题组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平台,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对该课程进行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模式下的教学与实验改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改革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类学科的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存在着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听课不能够集中精力,使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该课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主要还是以做作业习题为主,即使增加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但基本上也是“纸上谈兵”,不能够与实际应用结合,效果也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以“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模式通过实践探讨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案,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首先,我们在教材选用上进行了大范围的筛选工作,最后选定了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古天祥等编著的《电子测量原理》。该教材主要是在学习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讨论测量技术与方法、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而且在涉及具体电子仪器时是基于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而不是基于仪器的设计与制造,对于非测控专业的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适合。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给定学时,我们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了有效节选,在讲述课程各部分内容时,注重从原理、误差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测量原理作为基础,通过测量误差分析来提升,以其实际应用为归宿展开课堂教学。最后改进传统的、较为死板的课堂讲述,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例如在讲到电子计数器时,教师可以把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先进行实物演示,在成功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介绍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采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其实现方法和设计过程,这样将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再根据给出的实例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给出的毕业设计实例进行性能分析。学生自己成立讨论小组,采用比较、讨论等方式从设计方案、技术指标等方面得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以课程设计报告形式通过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上交任课教师,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很多仪器以及具体操作等知识,单一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知识非常抽象。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现有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进行了教学手段多样化改革,其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课件动起来 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上,有效地加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使多媒体课件动起来。根据课程的属性,将课程讲授中涉及的许多先进电子测量仪器通过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以动态的形式对电子计数器、示波器等典型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将其组成工作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联想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课件中通过嵌入仪器的实际应用操作视频进行课堂演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多元素嵌入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有效地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日常出勤率和上课的专注度都大幅度提升了。 2.SAKAI网络平台用起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本课程教学组充分利用河南理工大学网络平台――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阅读资料等资源整合后挂在网络课堂上,学生可以拥有更长的时间与更广阔的空间对其进行充分浏览、慢慢消化。该网络教学平台还具备布置作业、点名、练习与测验、讨论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信息,将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消化。比如之前提到的毕业设计实例分析,学生成立讨论小组完成讨论后,以电子作业的形式进行上传Sakai平台,教师可以实时进行跟踪,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做”两方面的效率,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验实践改革 作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做”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使用各种仪器,搭建各种测试系统,学会对电子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文展开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是在河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平台上进行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实验内容除了常规的验证实验外,任课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测量、测试实验,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测试系统设计,利用实验室实验模块完成测试系统搭建,并进行相关实验测试验证。学生自由组队完成的测试系统实验在经过教师的验收后可以充当常规实验。对于验收效果较好的实验,教师要给出优秀的实验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和课程方法的多样性带动了考试考核方法的多样性。考核方法上,摒弃了仅仅由平时成绩和最后试卷成绩共同决定最后成绩的传统方法,进而改成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课外活动成绩共同决定。 (一)平时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20%,由考勤、Sakai网络平台点名、作业以及讨论答辩成绩共同来决定。其中考勤和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讨论答辩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第一部分是考勤和作业,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要结合Sakai网络教学平台,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另外,考勤记录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教师要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在“点名册”内,最后作为给出成绩的依据之一。第二部分是讨论答辩成绩,这项成绩通常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一个论文或一个项目,通过Sakai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进行讨论、网络答辩,最后由任课教师给出。 (二)期末卷面成绩 期末考试内容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考题可以灵活多样,以闭卷为主,适当增加了理论设计题目的考核,使得试题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以及全面系统地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三)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占30%,其中课程开出的常规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自主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实验给出的成绩比例在这个环节得以体现。 (四)课外活动成绩 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最大之处体现在课外活动成绩的给定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第二课堂,我校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变动。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程度以及所获得的相应成果,在总成绩上直接给定课程成绩。 同样,学生参与的各种电子设计大赛、测试系统开发项目,也可视为加分项目。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总结 本文对河南理工大学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几年来的教学和实验改革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和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及考核方法改革 摘要: 深化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同时通过考试环节的完善和创新,力图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电子测量;教学方法;考核改革 0引言 教学方法由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十分重要因素而被人们所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状况,对学生各阶段乃至整个学习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更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的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只是通过单纯的卷面成绩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以《电子测量与仪器》作为试点课程,在测控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1电子测量课程的特点 电子测量是测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仪器的操作和应用。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比较深奥的理论,算法比较抽象且难懂;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涉及面很广,它的应用包括了整个电子、通讯、自动化等多种学科的很多领域,比如取样、信号合成、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都在电子测量中得到应用,因此教学中还要涉及如何把电子测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问题。 2教学方法的探索及改革 针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基本拟订了改革的方法如下: 2.1 增强学生参与性。不同于以往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了某种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和操作后,要求学生以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并以报告的形式写出目前最新的技术指标,之后要抽点学生下一次课上来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型号产品为例子来写报告,同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同学在组内都要讲解他说查到的仪器资料和型号,以及这个仪器的特点,阐明电路结构并进行分析性讲解,这就使得学生要了解这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必然在课后就要去查询相关的技术原理,小组讲解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去查找资料并准备讲稿,比老师单纯的对仪器知识的理论灌输有效果,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学习上带来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仪器学习的兴趣。 2.2 围绕教学大纲,把握住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讲授方面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渐对仪器建立起兴趣爱好。但大学的教育也必须注重理论环节,这和实践环节有等同的重要性,在某一种仪器以及电子测量方法介绍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拟出一个题目来讨论,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比如,10人一组,共8个小组,最后,一个小组拟出一道题目。 2.3 测量技术发展很快,电子测量仪器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适应形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一些现代的电子测量手段以及先进的仪器作为例子引入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结合实验教学,不再完全理论和实验脱节,理论讲解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验例子讲解。有某些理论课程可以到实验室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仪器特点,真正做到教与学结合。由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和课程方法的多样性带动了考试考核方法的多样性。考核方法上,采用了平时成绩和最后试卷成绩共同决定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3.1 平时成绩考核30%,由考勤,实验成绩,讨论答辩成绩共同来决定。考勤和作业占到平时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到平时成绩的30%,讨论答辩成绩占到平时成绩的40%。 第一部分是考勤和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另外,考勤记录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在“点名册”内。最后作为给出成绩的依据之一。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是结合实验具体操作情况来打分的一项成绩。 这一项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具体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情况。第三部分是讨论答辩成绩 ,这项成绩通常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一个论文或一个项目,然后通过演讲答辩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小组外的全体同学还要提出各种问题请小组答辩的成员回答。最后以小组答辩和工作完成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依据,决定每个人的成绩,由小组外的其他同学和教师评价给出。 3.2 期末卷面成绩以教学大纲为参考,覆盖面广,考题可以灵活多样,以闭卷为主,可以考核一些新的仪器技术,另外,增加了理论设计题目的考核,使得试题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考核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该项成绩占到70%。 4总结 现代大学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够激活师生思想、情感、潜能、智慧,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改革依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将继续努力并研究该门专业课程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改进,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考核方式真正有效的改革。 电子测量论文:仿真软件在电子测量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近年来,测量学在社会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测量准确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实验将实际电路组成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测量学知识和理论。而仿真软件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检测,能够为电子测量教学提供更多支持。文章分析仿真软件概念及其对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仿真软件;电子测量学;教学活动;运用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形成了很多教学软件。其中仿真软件能够克服客观条件,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特点的课程。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不够具体,无法帮助学生日后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利用仿真软件开展电子测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仿真软件概述 所谓仿真软件,是指建立在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级、快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其融合了数据库、图形学及计算数学等学科形成一种通用性软件包。现有电子类仿真软件有View logic、OrCAD等,其中Multisim是国内外最为常用的DEA仿真软件。在实践应用中,不同仿真软件各具特色,如PSpice功能较为强大,适合对复杂电路进行分析和优化,而Protel综合性能较好,且使用范围非常广,能够将电路仿真及PCB设计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仿真效果。 将仿真软件引入到电子测量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抽象、枯燥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以动画、图文等多媒体视听形式呈现出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电子测量技术试验需要设备投入非常大、且难度较大。如果引进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能够节省更多资源投入,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总而言之,将仿真软件引入到实践教学中非常必要,不仅是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仿真软件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运用 1.开展演示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仿真软件虚拟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合电子白板进行师生互动,使得演示更加形象、具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进行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借助虚拟设备进行仿真。经过仿真处理的信号发生器,图形更加逼真、形象,无论输入、还是输出端口都能够完全呈现出来。不仅如此,点击鼠标能够对设备进行操作,与真实的设备操作具有一致性。如选择输出波形、频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然后操作控件,最后与真实的设备进行对比,以证明演示教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简化实验过程 众所周知,电子测量具有实践性特点,单纯依靠理论讲解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实践操作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以往试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搬运设备,不仅对设备性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且使得演示操作过程繁琐、麻烦。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仿真软件,以此来简化实验过程。如利用示波器跟踪测量信号波形、测量电路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仿真软件操作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 3.实现远程控制 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能够在智能设备中应用,还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目标。如在具体教学中,数字存储示波器作为一部重要的设备,对其进行讲解时,该设备自带STO实时监控软件,与计算机连接后,我们能够在电脑仿真界面上对设备进行针对性操作,如信号输入、探头衰减倍数的设置等。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补偿,且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对设备的真实性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循序渐进地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4.加强课程设计 目前,社会对电子测量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人才的实践能力。但现行教学活动中,往往侧重课程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基于仿真软件教学,我们将电子测量学与其他课程结合到一起,如模拟与数字电子的结合,设计出详细的虚拟电路图,然后进行波动监控、数值测量等相关知识的分析,计算并获取数据,为具体的安装、焊接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上述过程,教师都可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利,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跟随知识发展脉络开展实践学习。采取这种方式,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不可否认,仿真软件对于电子测量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来看,仿真软件的应用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够一味地使用,教师要注重虚实结合,兼具理论与实践,设置趣味性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仿真软件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多学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仿真软件的认识与分析,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方式,并立足于电子测量教学内容,将仿真软件运用其中,构建趣味性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程设计、开展展示教学,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电子测量教学持续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中应用Proteus仿真的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分析目前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去,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得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Proteus仿真 1 电子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测量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结构、原理,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电子信息领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老师首先讲授理论,然后再实验室验证性实验的方法,随着现有高职生源水平的下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条件进行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利用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演示出来,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但是单纯的图片或者动画演示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显然的不够的,它涉及到很多具体电路和仪器的工作原理,这些仪器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较难理解。 2 Proteus仿真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成为现代工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电路仿真软件Proteus。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一款EDA工具,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 我们以信号发生器为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与教学中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电路知识设计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总方案如下: 信号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方案有多种,如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或将方波变成正弦波等等。本课题采用先产生正弦波波―方波,再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的电路设计方法。由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经过迟滞比较器产生方波,再由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学生通过设计信号发生器的电路了解了信号的发生器的结构原理,也对振荡器,延迟比较器和积分电路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的掌握。而且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设计和搭建电路也节约的时间和硬件等资源,同时也避免了搭建实际电路时,由于焊接水平影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 3 总结 将Proteus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中,不仅使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与学生在国家电子类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毕业设计,创新项目和课外活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电子测量论文: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正面临着种种难题亟待解决,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点多但是课时有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等。近年来,随着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提高《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希望。本文通过对微课和《电子测量与仪器》的特点分析,简要探讨了将微课应用到《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过程中的前景。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微课;教学方法 一、引言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各电子类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而言,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感到枯燥无味,并缺乏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授课效果,需要授课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寻找更为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近年来,伴随着微课的兴起,为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2-3]。本文将结合微课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重点讨论。 二、什么是微课 1.微课简介。微课(microlecture),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长度较短的教学过程,时长通常为5~8分钟。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着某一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展开。“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一经引入,就迅速在我国的各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高等院校中推广开来,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广泛的研究热情[4]。 微课的核心是关于某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及点评等辅助性内容。教师在编制微课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添加音频内容,将对该知识点的点评加入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时同时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由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平时更为集中,因此会使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2.微课的特点。微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下几个自己独特的特点: (1)短小精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可能需要10~20分钟的时间,包括板书、PPT等教学资源的使用,但收到的效果却是一般。而微课虽然长度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辅以声、光等多种感官刺激,势必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点突出。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都是与教学内容的主旨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更为突出,便于学生接受与掌握。 (3)素材丰富。微课的教学素材来源丰富,并且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图片、视频等,目前还有各种专门用于制作微课课件的软件,如可以进行屏幕录制的Camtasia Studio,制作交互式视频课件的Adobe Ultra、Adobe Captivate,以及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的Adobe Premiere等,这些都为微课课件的制作提供了大量新颖的素材,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 (4)学习时间灵活。借助现在发达的英特网,只要将微课课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后,学生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这些课件并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由于时间短、重点突出等这些特点,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不易疲惫,并且会迅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电子测量与仪器》该课程处于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后继阶段,是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电子测试水平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近年来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授课经验,并结合查阅相关的文献,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内容枯燥乏味。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中,前期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类电子仪器的原理性介绍,如示波器中示波管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各种类型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以及内部的主要模拟电路等,都涉及了大量的电路图和原理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学情绪[5]。 2.知识点多但课时有限。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各种电子测量仪器正逐步朝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各种性能不断提高,各种新颖的功能也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该门课程知识点的迅速增多。仅以数字示波器为例,在课堂讲解时不仅要对各按钮、按键的功能进行说明,还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波形信号的具体调节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对该仪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就会占据大量的课时资源。在上实验课时,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因此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直接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开课时间一般是在大三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此时的学生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洗礼,逐渐产生两级分化,有的学生保持了高中阶段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放松懈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探索,寻找一种更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密切不分,因此笔者在授课时经常会找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某型号数字示波器的演示视频,基于应变片的自动测试系统等等。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这些视频的兴趣很高,通过播放短片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学生们认真听讲的程度较之传统的语言讲解高了不止1~2倍。 微课正好拥有这种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它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资源,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也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在这门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还包含了自动测试系统的组建和实现,以及虚拟仪器的使用,这些教学内容都特别适合使用微课来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组建和演示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然后通过后期的处理,添加一些动画特效,将其制作为一个5~8分钟的微课课件。不仅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还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随时的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而且收效更好。 五、总结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微课正在因其自身的各项优点引起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微课的介绍,以及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深入分析,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探讨。经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本身的一些特点,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通过对微课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提高《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测量论文:模块化设计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电子测量与仪器是测控专业的重要课程。针对以往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改进思路,并以计数器实验为例,阐明了模块化设计的实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模块化设计;计数器 一、引言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是测控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及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1]。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电参量的测量原理、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方法。 该课程所包含的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电压表、示波器、计数器、信号源等)的使用[2],掌握仪器仪表工作原理,学会利用现有设备采取正确的测试方案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能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设计简单的测量电路。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以计数器实验为例,计数器实验要求了解和掌握通用计数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频率比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直接使用通用计数器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虽然在实验之前会向学生讲解相关测量原理,但学生往往只记住了通用计数器的操作方法,即如何测量频率、周期和频率比,而对于通用计数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则没有结合理论课上的内容进行深究。这样,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自觉的深入探讨工作原理,理论与实际没能结合到一起。 三、改进思路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将实验改成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思考方法的训练,知识的综合运用起了很好的作用[3]。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通用计数器,当然会有一定的改进效果。但又有可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调试细节上,而又重新忽视了测量原理。因此,在细节的划分上要有一个折中,模块化设计是一个解决方案。我们重新设计了实验项目,制作了实验板,将通用计数器内部的主要模块分离出来,体现在实验板上。 计数器测量信号频率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fA为被测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变成标准的方波。门控电路产生门控信号,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闸门可以用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来实现,门控信号为低电平时,与门关闭,方波信号不能通过与门;门控信号为高电平时与门打开,方波信号能通过,此时要求门控信号的频率要小于方波信号。门控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闸门时间。闸门时间内通过的方波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显示出来。计数结果N再除以已知的闸门时间即得到fA的频率。 将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稍作修改就可以用来测量信号周期。将fA整形后的方波看成门控信号,而将原来的门控信号频率提高并看成被测信号fg,此时fg的频率要高于fA且fg的周期已知。这样,在fA的方波高电平持续期间,fg信号可以通过闸门,计数器对fg进行计数。计数结果N再乘以fg的周期tg即得到高电平持续的时间,若高低电平时间相等,那么fA的周期应为N*tg*2。 计数器测量两个信号频率比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fA与fB为不同频率的两个输入信号,假设fA的频率大于fB的频率。fA经过放大整形后直接送到闸门的输入端,而fB经过放大整形后的信号作为闸门信号输入。此时,在fB高电平持续期间,fA整形后的方波能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的结果是fB的半个周期内(假设fB的正负半周期相等)通过的fA的脉冲数,因而频率比为计数结果N*2。 根据以上的分析,测量电路中的关键模块为:放大整形电路、闸门、门控电路、计数器及显示器。因此,设计图3所示的电路模块。其中,计数器及门控电路由单片机构成,可以通过键盘设置标准闸门信号的时间长短。将这几个模块使用PCB电路板实现,要求学生根据测量原理在这几个模块之间进行连线,搭建正确的电路对信号的频率、周期以及频率比进行测量。并写出计算表达式。期间,要求学生使用示波器对连线的各个结点的波形进行测量记录,进一步领会相应的测量原理。这样,学生面对的是这几个抽取出来的主要模块,对通用计数器内部结构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将注意力放在测量原理上。 四、结论 该实验板在我院2012级测控专业与自动化专业中进行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通用计数器内部结构通过若干主要模块体现出来,屏蔽了一定细节,减少了学生的重复劳动,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理解测频原理上来; 2.同样的几个模块,连接方法不同,实现的测量目标(测频、测周、测频率比)也不同,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使用示波器测量各个连接点的波形,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电路调试能力。
艺术与科学论文:艺术与科学融合 摘 要: 介绍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设计与科学、设计与艺术的相互关系,论述艺术与科学融合给当代工业设计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设计方向的拓展及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艺术; 科学 0 引言 作为物资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古代的兵器、乐器、食具到现代的家具、电器、文具、火车、飞机、太空船等等,无不在满足实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其外形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人类今天灿烂的物质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空间的扩大及审美领域的延伸,给传统的设计理念注入新的内涵。以现代大工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设计艺术”———工业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变奏和融合中,怎样体现自身的时代性质与特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艺术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石,对当今艺术设计定位及未来设计领域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于工业设计 1. 1 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 industrialdesign)是近百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学科,工业设计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不同的国家对此称呼不一,英国称之为设计(design) 。19 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现代设计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文明时期的设计是以手工业设计为主的个性化设计,称之为“手工艺”、“工艺美术”,设计、生产和消费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不仅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适合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蒸汽机、火车等一系列工业机械化成果的引入,使社会由封闭的小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系列化、批量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特征由此显现,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相联。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使工业设计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到“包豪斯”时期,工业设计已发展成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教育体系的学科,并明确地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1 ] 。 围绕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定义,国际上各专业机构和学者一直争论不休。1959 年6 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性工业设计机构———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 icsid) 。1980年联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联会,对工业设计概念作了修改,定义如下“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指的是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业化产品设计,以及为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助性设计———视觉传达广告、包装、装饰等设计。国际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含义及范围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延伸,事实证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带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 2 艺术与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只是一种对物象的摆弄和布局,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本能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产资料的增多,设计成为对事物和物象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和设想,达到人们对事物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条理、计划是人类对事物审美的一次飞跃,也是艺术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设计从其开始就与美的活动紧密相联,每一次艺术的变革都会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19世纪初艺术运动思想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将设计称之一门艺术,设计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而设计是用艺术的眼光去设计,因此“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词语广泛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艺术推动设计、设计演绎艺术[ 2 ] 。 设计的形态能给予人的五感极大的影响,但其中视觉和触觉影响最大,这是直观感受的反映,这个感受的结果应该是美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结构与外形、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现代科学介入物质,转为某种技术和材质形态、一定的材质与技术的同构,为设计艺术意境创造提供了有利的物化条件。无论从设计或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1. 3 科学与设计 了解到设计与艺术难以割舍互相渗透,再注意推动设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即设计与科学之间深刻的关系。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技术世界,机器时代的到来促使设计最终与制造业分离,成为真正独立的专业, 19世纪印刷术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印刷业、设计业、尤其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1839 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使视觉表现迅速扩大和普及,此外新的能源和动力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带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照明、通信、交通等工具的不断革新换代,都与时代科技发展相伴相随。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每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工艺设备,接着凭借这些工具和机械设备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设计从初始的简单粗糙发展至今天的实用精美,从蒸汽机火车到当今悬磁高速列车、从人工发报机和电话到现代互联网,每一个时代的设计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设计师的才智体现,同时是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创新的标志。论文网 毕业论文 在今天,现代设计具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味美等。特别是由于当代多媒体及数码技术迅猛介入现实生活,极大地拓展了未来设计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设计元素,深化了设计环境的意蕴显示及空间的表现,为设计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2 艺术与科学融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由于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学相辅相存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尽的福音,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审美标准、人体工程学程度的体现均在于艺术化的水平。 2. 1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 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具匠,也是科学家、工程设计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中国古代“六艺”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曾经非常密切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 随着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当今许多科学家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又回过头来呼唤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和融合。1999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过《网络艺术流派方兴未艾》一文,提出“缪斯也需要科学的翅膀”,揭示艺术与科学融合将带来各种艺术流派和手法的百花齐放,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将起推动作用,对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3 ] 。 2. 2 艺术与科学结合构筑现代设计学科 艺术与科学融合不仅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而且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及艺术教育体系带来深刻影响。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代表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以及战后在德国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是共同的,目的是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以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实践证明只有突破单纯侧重艺术,以及侧重技术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走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许多院校,设计艺术专业和理工科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设计艺术专业重形象思维,学生不懂技术,不了解新工艺、新材料。如 艺术与科学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分析 摘要: 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教导策略,给幼儿一定的探索空间,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手工制作 在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要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充分融合,遵循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指导策略和教学素材,提供幼儿宽阔的探索空间,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进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改变手工制作活动的思路 当前,传统手工制作的制作思路相对简单,未能深入涉及科学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手工制作的思路,探索物体的具体性能,进而引导幼儿发现这种性能的原理或者原因,开展科学设计,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充分融合。例如,在不倒翁的制作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不倒翁的外观进行详尽的观察,在对其外形特征具有一定的认知后,进而探究它不倒的具体原因。教师要鼓励幼儿扩宽思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想法进行验证,如果不能找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幼儿就做不出真正的不倒翁。在不倒翁具体制作中,教师还要适当加入一些探索环节,例如,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固定重物放置的位置和方法,并且不断对设计进行科学调整,进而在制作过程中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 二、挖掘手工制作中的科学教育价值 (一)将科学规律与形态分析有机结合 任何物体的造型都是对现实客体的综合以及分析,其中涉及明暗分布、空间配置以及物体结构等规律和特点。例如,制作不倒翁,幼儿就需要弄清复合体结构的相关知识,并且分析其各部分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以及比例等。既有对不倒翁形态的综合与分析,使其造型优美;同时还要对不倒翁的科学规律进行综合与分析,使其具备不倒翁的特性。在制作中完成对物体的科学规律与形态分析,可以实现幼儿的推理、感知、理智以及知觉的完美结合。 (二)科学设计和探究手工制作的过程 对幼儿手工制作过程进行设计和探究,主要包括设计制作的目的和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科学分组,开展作品评价、反思、总结以及交流,其中,幼儿的自评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帮助幼儿反思制作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幼儿可以回顾自己的手工制作全过程,综合考虑资源以及技能的有效利用。虽然幼儿受到年龄限制,尚不具备主动反思的能力,但是教师要给予幼儿科学的指导,帮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价、交流和反思,进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加强对手工制作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三)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制作 如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画草图是重要环节,幼儿将脑中的思路画在纸上,实现思维的客观化以及外在化转变,让制作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草图绘制就是幼儿自身想法的体现,通过草图幼儿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草图可以为不倒翁的制作提供提示线索和背景因素,充分表达幼儿的情感。因此,在手工制作中,教师要对幼儿科学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制作,并且引导幼儿以草图的形式将自己的设计与构思展示给小组成员,组内开展讨论,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三、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条件 教师要深度挖掘手工制作的现实价值,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融合,教师要耐心、积极地引导幼儿,提供给幼儿更大的探索空间,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设计,不能用统一的规范要求以及限制幼儿。 (一)合理选择制作素材 例如,传统的“纸工老虎”,幼儿只需要按照规定好的虚线以及实线进行剪裁和对折就好,这种手工活动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制作素材。例如“建造房屋”,需要幼儿自己收集各种资料,进而画出草图、开展小组合作,分别扮演粉刷匠、水泥工、木工、水电工以及设计师等角色,考虑如何设计门窗、房顶的结构以及如何开展制作等多方面内容。 (二)充分挖掘素材功能 幼儿园课程通常划分为健康、语言、艺术、社会以及科学等几个领域,教师在组织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中,要注重各个领域的联系和融合,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例如,在不倒翁制作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制作素材的教育功能,实现幼儿经验以及能力的全面提高,将制作过程变为幼儿建构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到创造的美和探究规律的乐趣。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充分融合,可以培养幼儿创造美、感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探究意识以及发现能力。科学与艺术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实现两者的统一与融合,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樱英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门开发区幼儿园 艺术与科学论文: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一方面继续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幼儿阶段是最容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阶段,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然后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从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等方面论述,最后笔者给出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从主体层面、课程设计层面、实践活动层面展开,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合研究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加工提炼创作出来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哪怕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有艺术的存在;科学是人类逐步进化,寻求自身发展、自身突破的内在需求,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进而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研究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针对的主体年龄段是3———6岁,这是儿童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理解如下: 1、幼儿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艺术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第一,幼儿艺术是幼儿情感的表达,是幼儿自身的文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的表现;第二,幼儿艺术是幼儿将自身的情感、特征投射到客体身上,并且把客体当做自己的一个方面;第三是幼儿艺术的成果方面,指的是幼儿的艺术创作成果。在此基础上的幼儿艺术教育是指,艺术教育者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2、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幼儿把握自身所认识到的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通过发问、观察的方式,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儿童科学进行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教育仅仅是一个启蒙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3———6岁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是这样,他们在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育目标上,无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培养幼儿专心钻研的素质,无论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需要幼儿潜心、专心的做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心无旁骛的基本素养,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因此,幼儿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有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教育来源上,虽然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以音体美的教育为主,向其他形式扩展,科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看起来二者的教育内容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二者在教育来源上是相同的,都是以幼儿的生活、接触到的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比如对幼儿开设的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是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疑问为基础开展的,比如为什么会打雷,飞机为什么会飞,等等,对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的课程,也是鼓励幼儿以身边周围可以随处接触得到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科学要求更加严密,追求合理性与逻辑性,艺术追求创造力,追求灵感的闪现,但是他们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都主张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都认同在合理基础上的大胆探索、追求,对任何知识都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盲目服从权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怀疑但不过激的良好教育方式方法。 三、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1、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但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是最不受束缚的,也是在幼儿时期最容易培养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好奇心,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蚂蚁、飞奔的汽车,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把这种好奇心进行有力的引导,向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引导,通过对二者的融合,恢复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生态的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幼儿以自身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陌生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创造性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也被激发出来。在艺术化的教育中,幼儿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2、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与感情世界。 科学研究需要细心,艺术需要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感情,这二者的结合,将会使得两种状态向有利的方向结合。我们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与培养,然而科学研究并不是机器,在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研究中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对于科学的热爱,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恰恰有利于幼儿在其小时候就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其他工作,都能以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阳光开朗的人,而不是只会从事某一个工作的无趣的人。通过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的开展,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不断成熟,沟通交流能力也在不断地往更高的水平迈进,通过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处事更加稳重,行为更加从容,而且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在与别人进行合作时表达,让别人可以懂得自己的意愿,这都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智力的开发。 众所周知,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与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同样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比如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面对一些趣味实验,有多次失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不断尝试,面对同伴的质疑,是否可以从容应对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此外,通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广泛涉猎艺术与科学知识,不断学习,增长学识,培养广泛的情趣,拥有求知创新的心态,可以全方面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意志力的培养。 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1、在主体层面,逐步渗透 在主体层面,我们进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针对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科学教育的接触比较浅显,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科学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教育,要想把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工具、多种形式、多种生活学习情境刺激幼儿的积极与主动性,从而在多方面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我们可以在儿童文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利用艺术形式使幼儿对教育活动产生好奇,有求知欲望。比如在叫幼儿乐器或者唱歌的时候,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人的器官是怎样相互协作发出声响的,在教幼儿的唱歌过程中,把艺术与科学完美的融合,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 2、在课程设置层面,注重关联性 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建立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比如,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甚至带有破坏力的特点,让孩子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起来,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与恒心,还让孩子在拆卸、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努力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可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给幼儿一幅画作原形,让幼儿根据画面的构图、造型的不同把事物或动物比作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来创作出作品等等。 3、在实践活动层面,注重动手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真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目的。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手工制作或者简单的实验,结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活动需要探究所要制作物体的性能,按照其原理进行科学设计,在感知基础上探究原理,整个过程需要不断与幼儿相互配合,根据设计的需要不断调整设计,这就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发幼儿渴望学习知识、帮助同伴的愿望。并且,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比如放大镜、潜水镜等等,我们可以在让孩子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或者进行简单的美术手工制作,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比如剪纸画等等,充分调动孩子动手的积极性,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孩子更乐意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都离不开对幼儿的科学培养,而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佳的培养方式,虽然艺术与科学各有各的教育价值与认知体系,艺术教育强调情感表达及审美,科学关注真实,但诚如笔者前面分析所言,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等等方面都是相通或者相类似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李红竹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系 艺术与科学论文:声乐教学科学化与艺术化 摘要: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技术第一”“重声轻情”“演唱技术等于声乐艺术”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存在这些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因素有:第一,对声乐教学科学化思维的误解;第二,教学实践中没有遵循声乐教学艺术化的本质。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科学性,也要遵循声乐的艺术性,将技术转化为情感和创新,技艺结合,实现科学化与艺术化协调统一发展。 关键词: 声乐教学;科学化;艺术化;协调发展 科学是严格,艺术是创造。在现行声乐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教学方法的快速、高效和声音表现的技巧,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致使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都普遍偏低。科学与艺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互进退。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技术难题,使声乐教学在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过分地强调声乐教学的科学化,最终将导致科学化对艺术化的否定。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科学性,也要遵循声乐的艺术性,突破纯技术的声乐教学观,实现科学化与艺术化协调统一发展。 1正确理解声乐教学的“科学化” 任何用“科学”来审视艺术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音乐艺术是用现实来表现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态,因此,音乐永远也不会成为纯粹的“科学”。然而,在以“高超技巧为美”的审美诱导下,以科学化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在教师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共性模式。在这种训练模式中,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技巧的准确性,造成学生只一心埋头专研技术,甚至卖弄技术,而忽视了声乐艺术自身的风格和灵魂。“技术第一”“程式化”“重声轻情”的错误观念层出不穷,歌曲难度、演唱技巧和高音等逐渐成了衡量歌唱的一把标尺,演唱技术与声乐艺术画上了等号,形成当今“千人一腔”“有声无情”“有声少情”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科学的理性帮助我们解决了声乐教学中各方面的技术难题,但过分强调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将造成科学化对艺术化的否定,最终导致声乐教学的发展走进只注重科学发声(技术)而淡化艺术的本质的怪圈,声乐艺术走入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错误框架之中。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声乐事物的两个方面,若将科学化当成声乐教学中的全部,而忽略音乐自身艺术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将不再科学。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对待“科学化”,打破纯技术的教学观,坚持“技艺并重”“声情并重”的原则。 2声乐教学艺术化的本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科学技术来服务于声乐艺术,而不是创造高超完美的歌唱机器。音乐是艺术,离不开人的情感和想象,需要通过音乐审美创造活动去再现和表现人的情感理想,审美主客体需要在人的想象中实现。唯有将音乐、艺术、情感、个性放在声乐教学的第一位,才更加容易触及艺术的本质,学习者个性化的情感才会更加容易凸显。声乐教学艺术化,首先应树立不断的创新意识,释放个性,拓展第二次创作空间,关注教学中即兴歌唱行为的发挥。只有自我意兴在创新中自由地舒展,歌者从中得到自娱和审美需求,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和审美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要遵循“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原则,将声音技巧发展、转化成为情感的体验和深化的过程。“情”在声乐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艺术修养“,唱情”应该是有情有声、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表现过程。放眼当下“,有声无情”“有声少情”的声乐教学正是因为丢失了艺术最具价值的生命因素——情感,才显得格外枯燥、无味、单调、苍白。情感体验是声乐艺术的生命线,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种标尺,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艺术感染力的蓄积。最后,还要遵从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活体验和声音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3科学化与艺术化协调发展 在声乐中,歌唱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表现手段。声乐教学切不可孤立地要求声音,防止只追求声音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发声技巧上,造成僵化的状态。精于技法固然很重要,但技术最终是为歌曲服务的,这是基本原则,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辩证统一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宗旨。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声乐事物的两个方面,技艺结合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之中,二者是平衡、协调的发展关系,将科学技术和艺术分离对待都是不科学的。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科学性,也要遵循艺术性。声乐的科学性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也不同。只有将已掌握的科学方法和原汁原味风格的作品相结合,我们的演唱才会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如果只有方法那仅仅只是一部会发声的机器。掌握科学的发声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演唱生命更加持久,声音更加圆润、健美,但对技巧的过分追求则会导致作品艺术性的缺失,情感表达空洞而苍白。反之,只顾艺术化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我们也不可能很好地贴近作品,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演唱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在尊重科学的时候,还要尊重于艺术自身的规律。假如我们把一切艺术纳入标准化、模式化的轨道和体制里,我们虽然尊重了科学,但却忽视了艺术的本质和灵魂。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在进行歌唱基本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结合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培养歌者的艺术表现能力。歌唱的技巧是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手段,歌曲的艺术处理与表现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将声情完美地结合,演唱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高境界。科学是严格,艺术是创造。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探索其中符合艺术规律的特定思维方式,还要通过训练指导学生探究其中隐藏的科学道理。如果把声乐教学单纯定位在传统的技能技巧训练的模式上,而忽视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只能导致专业素质畸形发展,最终将被变化发展着的社会所淘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科学与艺术协调统一发展的教学理念,逐步促进声乐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陶定美 单位: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 摘要: 科学与艺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区别,是不断完善的一对范畴。涌现大成智慧和创新思维的智利基础是科学思维、科学知识与艺术思维、文艺知识相互融合促进的结果。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目的性与规律性:体育教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实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生命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科学性;艺术性;和谐统一 1.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科学”的具体定义,学界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科学的本质特性在部分有代表性的界定中体现出来,即科学具有方法实证性、认识创造性、客观规律性、理论系统性和人文精神性等特征。体育教学科学性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学的规律性与目的性;体育学艺术性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 1.1体育教学的目的性 科学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体育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下一代,以转化为其自身的精神财富,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所以,遵循体育技能、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上,缺乏对学生教学人文价值的教育是体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现代教学观的基本要点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单方面讲,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生理效应,但更深层次的,体育教学还应从人文角度关注学生的成功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体育课程的生命力体现在“笑声与汗水”并存。因此,体育教师要重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超越单纯的技能传授,强调通过技能学习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在我国,长期以来体育教育界掩盖了这些本源性特质,传习式体育的“三基”颠倒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关注生命的持续性,树立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生命发展的科学性体现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互补性等方面。两方面都不可偏颇,一方面,要科学有效地促进生命的生长发育,加强运动价值观的控制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爱好、动机、态度、兴趣等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的规律性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教学受这些规律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用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体育课程与教学本身恃有的功能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特定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等。在教学中需要认真把握和运用的规律有如下几条:内因决定规律、评价导向规律、成长差异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内因决定规律。这一哲学定律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当代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只有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条件下才能生效。认为教学行为必须通过教学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者的内因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评价导向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好比高考所蕴藏的巨大导向作用。体育教育中评价导向的事例更多。体育教学从中小学至大学,均是遵循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考试项目来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既没有兼顾学生的身体条件,也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完全按照评价项目进行。遵循这一规律,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把学生的体育意识,进步幅度等纳入学生的评价中,以综合评价为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就要确定正确的评价导向。儿童、少年和成人在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一差异被我们称之为“成长差异”。每一个体的遗传、性格、环境以及学生的营养状况都不尽相同,同一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状况、心理素质等情况区别也很大,如此,就形成了个别差异规律。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的组织上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应予以区别对待,既要重视同一时间身体状况不同的学生,又要考虑大多数个体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状况。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学习各种动作技能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略掌握动作阶段;其次是改进与提高阶段;最后是巩固与运动自如阶段。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我们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遵循教学规律也是确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然,符合规律性又必须以目的性为指导。在教学目标指示的范围内探讨并遵循教学规律,也就是说,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才去遵循教学规律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性,在课堂中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特殊的教学场所中,高效地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支配着体育教学。所以,把握体育教学规律以指导体育教学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体育教学的艺术性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广泛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它包括艺术学、审美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及众多边缘学科。进入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或者超越体育教学的科学层次,如同舞蹈家经历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科学求同,人求异,艺术正是对两者的超越与整合。体育教学的艺术性是寻求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多向交往,是体育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伴随着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化,这一理念旨在解放教学主题的创造能力,减少以往教学中过于浓重的指令色彩,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释放,解放教学主体的创新精神。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旋律正朝着变“苦”学为“乐”学的趋势发展。教师若想在体育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并掌握体育教学艺术,以帮助学生达到乐于学习体育的境界。体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语言的美,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师教态的美等方面。教学语言美主要体现为口令准确清晰,评价恰如其分,讲解生动形象,富有激发性;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设计方案别具一格并易于实行,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学过程的美表现为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节奏感,教学组织井井有条,教学形式活泼有序,教学方法新颖独到;教态美表现为举止潇洒,充满活力和健康。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艺术手段的多样化体现在教师课堂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师仪表风范等等,都受各教材特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方方面面都表现为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第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用艺术表演来形容一堂体育课,这种艺术表演看似有章可循,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情境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发生等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往往不拘泥于课前计划,能娴熟的运用一套教学技能与技巧,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和探索如何使体育教学具有艺术色彩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即所谓智能型和技能型的体育教师。没有这样的教师,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将永无实现之日。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科学知识,研究体育的教学艺术,使体育的教学法、教学技能、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被运用。只有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获得教学过程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而不是千人一面,体育教师应该从掌握教学科学、规律和基本技能起步,同时注重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达到教学的艺术层次。 3.体育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著名学者俞子夷老师在《教学法的科学观和艺术观》中提到“教员就好比文学家和美术家,教学的艺术是一种介绍与传达,教师教学生,如果缺乏科学依据,实在危险,但若只知道科学的根据而没有艺术的手法则无法对付千变万化的学生。因此,教学法应兼顾科学和艺术两方面。”这就如同一枚硬币,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来看,科学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程序”和“规格”,形态相对稳定。以三段论为例,三段论是一种科学结构模式,这种模式是艺术形成的条件和前提,脱离科学结构制约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艺术的提高离不开对科学结构认识的深刻程度。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教学,因此艺术性也要以科学性作为前提。缺乏科学的指向性,教学就容易失去方向。因为艺术性离开了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无从谈起。因此,体育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3.1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根源 科学与艺术都起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前人在与狂暴的自然力斗争时,发展了各种科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就是艺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缪斯是古老科学与艺术的伟大象征。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备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传诵至今,如“关关雄坞,在河之洲,窃灾淑女,君子好求”等,其中饱含的理性之光,涉及农业、气象、天文等知识。历史文献的记载表明,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是息息相关的。 3.2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对象 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现实出发,有学者认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是“科学”。区分各门学科的要点在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客观世界。科学就是追求真理。科学的任务在揭示自然界奥秘的同时揭示人、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奥秘,探寻反应其本质及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当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而是从反复的实践检验中提炼出来的。它应具有真理性、普遍性。但科学知识从相对真理涌向绝对真理的进程永远不会停息。艺术的任务是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和实际生活以及情绪感受,并以多姿多彩的方式,揭示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揭示真善美与假恶丑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展开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类情感世界的多彩画卷。 3.3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目的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不同,是由于其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视角不同。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大众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更清晰的认识现实世界复杂的事物,但是,科学技术和文艺理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以科学的知识,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现实世界各种复杂的事物,包括认识我们自己、人和人的精神的本质和规律。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以科学的目的和艺术性培养大众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说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3.4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灵魂 体育教学要寻求一种创新精神,也就是艺术生命的灵魂。其实,科学更需要创新,创新也是科学发展的灵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只是停留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缺乏新的发现,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就无法承认其科学研究工作。体育教学中,应为实现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服务,搭建师生活动的平台;体育教师要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境界。唯有如此,我们的学校体育才能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总之,由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共同的根源———维护生命的健康;有共同的对象———体育教学活动;有共同的目的———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共同的灵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所以,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本就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 作者:张汇敏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科学与艺术设计的高校体育基础课 1高校学生体质现状与原因分析 1.1体质现状 2004年12月成都某高校一名大一男生参加1500m长跑锻炼时,猝然倒地,随即休克,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2012年12月东华大学一男生在1000m体测中半途倒下,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逝世。像这样的事例还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体能下降很明显,心肺功能差,稍微跑一跑就不行;肌肉无力,不少同学的关节很僵硬,和60多岁老人的关节差不多。”浙江大学的体育老师韦俊芳很无奈。 1.2原因分析 部分省份抽查显示,教育部规定的1400多堂体育课充满“水分”,开课率不足、锻炼密度不大,小学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到56%,初中达76%。更令人担忧的是,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也不大,如果按通常40%的练习密度计算,16年中只有12天时间的有效锻炼。没有时间和强度的保证,学生的体质怎能提高。到了大学,学生空余时间多了,体育课也得到很好的保证(没有其它科的老师占有,下雨天也能在室内进行)。但是又出现一些宅男宅女们,他们在寝室上网或睡觉。没有做够运动,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功效就会下降,同时人身体的气血运动的速度缓慢,体内的垃圾及毒素不易排出体外,人体免疫力就降低,人就会生病,碰点超负荷的强度,身体就适应不了,而出现猝死或受伤的事故。因此要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我们对每一节课要在科学的设计的前提下结合艺术的教学,培养他们对某项运动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运动体验,学生只有在课上享受了,快乐了,学生才会有课下练习的可能,只有课内课外的练习时间保证了,学生增强体质的目标才有实现。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 2较好完成高校体育基础课的目的及任务实施办法 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在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去迎合他们及时代的需要。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科学的设计时,不仅要从生理方面,还要从心理方面,甚至是灵(意识)方面,同时结合艺术性教学。艺术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艺术能用激发他人思想和情感的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这样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动”转变成“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所教的内容、方法与思想要为学生所用,便于他们课外自学、自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担心,还会为以上所列出的现象而焦虑、紧张吗,不会的。因此对一节课要科学的设计,艺术的创造,这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师迫在眉睫的当下任务。 2.1前提——科学的设计 以往教师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只是进行身体的锻炼,即生理方面的训练。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在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科学的设计体育教学课堂,不仅要从生理方面,还要从心理方面,甚至是灵(意识)方面。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的办法,应让学生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2.2保证——艺术的教学 在科学的设计教学课堂的基础上把艺术性教学引进课堂,把艺术性融入教学,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语言(设问、提问、讨论等)与非语言(肢体语言)讲解与学生身体健康的话题(呼吸与生命和生命长短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千年鹤万年龟的道理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认真而快乐练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动”转变成“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不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健身、健心又健脑的目的,就会大大减少因参加体育锻炼而猝倒的现象,其机率降到零。 2.2.1语言与非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一项教学基本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讲解中讲究语言艺术性,通过简明扼要,生动、饶有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解能使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语言词语要准确、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特点,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流利顺畅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听得清晰、明白、舒服。同时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哲理,也就是说体育学习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在教学中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非语言(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视线接触等)的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自然协调的手势(ok、竖起大拇指等)、表情(微笑、赞许等)、姿势等,做到赞许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体育活动。 2.2.2组织的艺术 由于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也在与时俱进,因此不仅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且组织也要一定艺术性,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独特,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个性,创意性情境,开拓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思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他们所面临的现实,能机智地、灵活地做出多种方案,并迅速进行优选使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例如一节课的素质练习是蛙跳,学习动作技术本来就是很枯燥的事,老师让学生自己想象青蛙向前进是怎样的动作,再通过学生用绳子自摆图案练习跳远,让学生体会向上、远跳的动作。通过老师的改变使学生们感觉到课堂的新颖,兴趣大增,使学生更快的掌握了动作技术,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分组进行比赛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在欢乐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大腿力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3结合科学的设计,艺术的教学 艺术需要科学,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中有科学,科学中有艺术。艺术的科学,科学的艺术,都很深奥,也很大众。教师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科学的设计,课堂的组织要有艺术性,艺术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多彩的。同样的一节体育课,只有科学的设计与艺术的教学相结合,教师才会展示出不同的艺术,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3结语 体育基础课教学教师不仅要从生理、心理及灵(意识)方面科学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平台——艺术的教学,即示范与讲解艺术、组织教法艺术、气质与仪表艺术、教学环境艺术等,而且还要把科学的设计与艺术的教学要相互结合,让学生享受每一节课,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作者:李双俊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科学与艺术设计形态关系的思考 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在谈到建筑问题时说过:建筑是“概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科学”。这就是说,成功的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建成,其内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融为一体的。明清两代的宫殿———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建筑设计如此,其从属的艺术设计意义相同。科学发展与艺术设计相依相伴,使得设计在具有功能性的同时,艺术性也大大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借鉴新兴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科学本身也致力于各种实用化的需求,这促使了科学技术更进一步的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新型设计不断涌现,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用途和心理需求,需要美观与实用融为一体,也促使更多人性化的产品出现。这种普遍性的原理决定着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二者因为其本质的相同性所产生的结合运用将会越来越多。 关于这个题目的讨论,李政道先生曾于1996年5月23日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所作的学术报告中解释到艺术和科学的不可分割性,这是在学术界第三次明确提出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的话题,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他将绘画、诗歌、雕塑等艺术作品与科学中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联系起来,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难以否认,通过科学的精确解释,从任何一方面来说,科学与艺术都是难以分开的。它们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然意义相同。现在许多人甚至直呼:“设计”就是“发明”,我们暂不讨论其论题的正确性,但是不难看出,科学技术贯穿于设计创作之中,没有科学技术作基础指导,任何一项设计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创造性的根基作用 艺术设计与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创造性作为一种激进而又融合的能量贯穿渗透于科技和艺术设计之间,给这锅美羹加入了很多新的滋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核心部分,成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自主创新,同样作用于我们的艺术设计中!二者的根基一样,本质上也是相同的。从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便不难看出,科学作为基础的技术发展产生了各种思潮,同时为设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创新思想一直跟随在二者之间,从未变离。创造能力作为一种人类所独有的能力,发展了科技和设计的同时,缩小了其间的差异性,与此同时也推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1、设计中创造性作用的反应 科学与设计不同,从一个创造出来的设计产物,我们可以探索到当时设计师的思维活动。科学的开始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探索,科学的论证实验,得出的数据只能说明一个结果,并为下一步确定一个方向或者只是另一条道路的开始。科学不同于艺术创作的感性,它将自己的思想隐藏在非人性化的科学语言之中。当阐述一种理论或假设的时候,如一些高新纳米材料或微生物,其语言不是用来描述事实,而是用来表达意象。对于一些超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世界下面,科学家们只能用想象出来的意象来说明事情的合理性,以此解释并打动别人。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创造性的开发和训练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无疑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在我们无法直接跨进的区域里面,不管是微米世界还是几千亿光年的宇宙世界,人们总是首先作理论假设,再利用已知的数据对假设的结果进行证明,用来支持这种论证,之后从论证出发,进而论及一些新的现象。艺术设计中创造性作用的体现就更不难想象了,其运用的广泛性涉及各类作品的创作。从欧洲最古老的洞穴壁画便可以看出,这些图画反映的是最古老人们的创造想象力,一些带有神秘巫术思想的神秘壁画,是将人的思想从可见事物之上,再加之以联想、假设,可以说这是古老的平面设计。在艺术接受无限创造性的作用下,古今观赏者进行艺术接受的过程中,人们臆想中的世界也加以不断延伸。现代的艺术设计师同样将创造发挥到极致,并用在各类作品的创作之中,以便于人们的使用。不管在造物的过程中,还是艺术品的创造之中,创造力一直紧紧跟随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自古及今,概莫能外。 2、创新推动了科学与设计的融合 一方面,在科学与设计的结合中,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出人们的创造热情,加快了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创造力与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契合作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人们适应世界,改造世界,让许多设计变得更加人性化,更便于为人所用。创造能力将科学与设计结合起来,并归纳总结,每前进一步都是人们的创造力前进发展的结果,分析逐渐加深,概念逐步清晰,新产品也多种多样。设计中的科学,科学中的设计,也使世界的层次多变复杂,世界中有世界。相信创造力的不断增强,在科技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之后,会产生更多新的领域和新的创造发展。后面所提到的分子美食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事实体现。 科学精神影响下多样的艺术设计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艺术设计或科学范畴,在食品、服饰、医学等方面也都有着同样的具体体现。科学的进步,给设计以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以不可思议的分子美食来说,1988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分子美食学,利用科学技术将食物中的成分优化、分解,并进行烹调,事实证明,分子美食已经被人们接受并投入到实践应用之中。分子美食是一项科研活动。不是由厨师实行而是由科学家完成的,是欧洲烹饪的一个艺术流派(这是百度搜索给分子美食的解释),这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融入,将厨房变成一个实验室,增加了食物本身的口感之余,还给人以出乎寻常的视觉享受。艺术的情感性加之科学的知识性,二者的完美结合,与李政道先生的解释不谋而合,艺术与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原理和意义的相同性也再一次得到了新的证明。新的设计在不断追求功能性与美观的过程中,高科技成就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二者的成熟,成为了二者有机结合的润滑剂和加速剂。在设计过程中展示现代科技的美感表达,并以艺术设计展示现代科技之美,同时用科学技术丰富完善高科技美感设计。在科技的发展中,人们也冲破了二维空间的束缚,三维、四维、五维的产品都相继诞生,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设计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就像某商城的广告词:电脑越变越薄,鞋底越变越厚,围巾变屋里戴的,丝袜变冬天穿的,手机变成看的,书变成收藏的。科技要我们这样变,使这种变成为了可能。科技将美带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把工业化环境中的技术带到了普通家庭之中,将其工业化的精密技术结构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公共环境带到了私人的私密空间之中。这种转换赋予了设计以新的意义。当然,设计也反过来给工业性增添了艺术美的色彩,使得机械生硬无感情的工业化产品出现简洁化、结构化、科技化、艺术化的设计特点,展示出一种现代技术之美。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不断地交融,中西方设计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设计这种综合多样的性质表现更加突出。科技联系着设计,科技的创造方式制约影响着设计领域的发展。世界要进步,设计要发展,就必须结合高新科技、高信息化技术。从世界艺术设计史发展历程来看,中外各国任何时期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二者是水乳交融的。这种关系也必将一直跟随着多元化进程设计发展的道路变化。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正确看待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拥有四大发明的灿烂历史告诉我们科技的重要性。汉代张衡的地动仪是现今最早且能准确得知地震地点的仪器,它既是一件科学应用于实践的产物,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八条龙口含龙珠,下方各有一只蟾蜍与之对应,外部造型独特,威武无限,其巧妙神奇的构思和内部精妙的结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改革开放后,各种文化思潮蜂拥而至,对现代艺术当然也有着不小的冲击,在不断地影响艺术领域的同时,我国科技也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前进。在国际化的世界大环境之下,要想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就需要着重突显出本民族的个性特征,与世界设计水平接轨,并有所突破与超越。因此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考虑如何借鉴和利用好本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与资源,用科技武装自己,用民族的精神充实自己,并借鉴世界现代设计提高自己。 以独具特色的设计显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民族特征。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整个现代设计在关于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上,现阶段设计艺术观念落后于科学的观念,特别是中国的现阶段,出现了不对称的比例关系。运用好科学技术的同时,设计本身的思想性特质,功能性、观念性及艺术性才是其灵魂的真正价值,任何”新技术”也终究会成为“旧技术”。我们不仅仅要把握好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还需要注意到设计作品的本质特征。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怎样做到科学合理为设计所用,将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紧跟时代潮流并真正成为经典实现永恒的新设计是当今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话题。 作者:孟文怡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联系综述 1功能主义与芝加哥学派 19世纪欧美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在探索建筑如何适应时代需要的问题上,美国走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代表性的思潮是功能主义的出现。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过后,城市重建十分迫切,新的城市建设必须满足芝加哥作为美国中部经济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城市发展对于密集的工业区和高层办公楼的迫切需要,伴之钢筋混凝土和金属框架结构技术的成熟,推动了芝加哥的建筑师对于高层建筑形式的探索。芝加哥学派最重要建筑师之一沙利文在其著作《高层办公楼的美学考虑》中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功能主义建筑发展的起点(图4)。沙利文的学生赖特进一步从功能的角度发展了住宅平面的自由形式,放弃了从装饰出发的设计手法,引领了功能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但是,芝加哥学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并未普及到其它类型的建筑领域。 2功能主义与包豪斯 1923年,包豪斯在魏玛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展览会,格罗皮乌斯发表了新的宣言,明确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的口号,实现了包豪斯的转向:从手工艺时代走向了机械的、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时代。1926年,格罗皮乌斯为功能主义给出清晰的定义:“通过对于形式、技术和经济性的系统化理论及实践研究,包豪斯寻找到建筑由内而外的形式,它是建筑内部功能和自身‘性质’的产物,我所说的‘性质’指的是建筑的形式源自于用现代化的材料通过现代的生产和建造方法来实现。我们把这种设计方法称之为功能主义的设计方法”[1]。包豪斯校舍(图5)就是其理论的实践,格罗皮乌斯还通过一系列住宅设计实践,彻底解决了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使之成为推动现代建筑向前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包豪斯的探索,功能主义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并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功能主义也随之达到第二个高峰。 3从美学高度理解建筑技术 自从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成熟以来,建筑的构件间相互剥离,突出承重与非承重、结构与非结构的区别日趋明显。从法古斯工厂、包豪斯校舍到萨伏伊别墅,建筑都被精简成基本要素———柱子、梁、屋顶,并暴露在建筑的表皮之外。正如密斯所言:“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2]。从这一点来说功能主义者是自觉地将理性主义的方法纳入建筑创作中,并且察觉到理性主义在工业化条件下的高效性和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可能性。密斯设计的高层建筑形式在美国乃至世界普及,正如他所提倡的“用混凝土框架、钢和玻璃建造皮与骨的建筑”[3],西格拉姆大厦(图6)便是这一时期密斯的代表作。他所推崇的钢和玻璃的结构理性主义的背后是以高效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为依托的,现代建筑已不必再有像中世纪的教堂那样漫长的建造周期。在高技建筑中,结构功能的优化通过建造的快捷来体现,突出表现为标准化构件与装配式施工;装配的概念可以小到一个螺栓,大到一个整体房间单元。同密斯推崇钢结构一样,柯布西埃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推到极至。在昌迪加尔法院(图7)设计中,他对钢筋混凝土预制与装配进行研究与应用,不但实现了其标准化、产业化的高效性目的,同时也达到了这种理性活动所产生的特殊的美学效果。 建筑的发展对科学技术产生新的要求 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使建筑不断进化,进而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涵,由单纯谋生的住所,进化为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场所,由此使建筑拥有了艺术性的内涵。然而,无论是对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还是对文化艺术的形式表达,最终都要落实为一定的材料及物质技术形式,技术是建筑的原始出发点,也始终是建筑的实现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也随之发展,而建筑的发展又绝对不是被动地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还不时提出要发展自己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促进科技研究的深入发展,从而能动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革新,这便是建筑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辩证共生关系。图8蓬皮杜艺术中心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有要求,又有可能,于是各种新的建筑类型如航空港、超级市场也就出现了,建筑设计的领域也大大扩展。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将要出现的新事物令人拭目以待。很多建筑师抓住了这一点,把这种科技的艺术展示当作一种强有力的创作表现手段。他们的作品不仅产生了独具一格的风采,有些甚至成为了一种时代的标志。由于受到机械主义的影响,这些建筑师在设计中往往自觉的运用技术进行表现,其作品中往往夸大技术的作用,认为技术是在解决一切问题中的绝对权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图8)的创作正是这样,该建筑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在建筑的外观上,没有常见的墙体与开窗的处理,只有暴露的钢结构框架与鲜艳的设备管道,建筑的形象与内部结构之间的联系不复存在,外显的结构和设备元素成为最具表现力的主题,构件之间的精密连接与组合表达了对技术逻辑的尊重,将建筑的尺度感转化为不同结构组件的尺寸,通过空间流线的组织,使一切展现得自然而亲切。 技术表现主义的持续发展 许多热衷于技术表现的当代建筑师也开始将其目光转向技术表现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在技术表现中,建筑师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是如何运用现代高技术去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这个领域,欧美国家处于领先的位置,涌现出一批擅长运用结构技术的建筑师,他们针对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根植于自然的、极具技术表现倾向的建筑。许多优秀的工程实例为我们展现了结构技术表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方式与手段。这其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尊重保护自然和融于自然。尊重保护自然是从形态的角度出发,在建筑的布局、空间组合以及外观形态上注意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较高的自然环境,使建筑以一种谦虚的态度面对大自然,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尽量减轻自然环境中的人工痕迹,甚至牺牲自我表现的机会,最大限度地维持自然环境的原始风貌。建筑的美表现为人造之美,是人工的产物,有着自身的内涵和法则。自然与人工是矛盾的统一,而将建筑有机地与自然环境融成一体,在整体上达到美的升华,则是建筑艺术所追求的目的。建筑师通过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可以将建筑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使建筑师的艺术构想得以成为现实。将特定自然环境的意义诉诸于建筑的形象,这种符号学的方法能够赋予建筑某种自然的属性,从而在视觉效果上与环境取得和谐一致。现代结构技术的发展与新型建材的应用使建筑师能够较好地解决建筑的几何性与自然地理形态非几何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建筑创造中表达出对自然环境的亲和力。 结语 建筑至今仍在科学与艺术中摇摆不定,这并非是件坏事,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才会形成如此众多的风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各式建筑。建筑不是单纯的形体或内部功能,其物质性以及使用功能、精神功能贯穿在建筑过程中,我们既是创造建筑的主体又是建筑的服务对象。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技术本身便与人及社会息息相关,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将人的因素放在技术的中心位置,只有把技术功能的内涵加以扩展,直至覆盖心理范畴,才能真正使建筑成其为人的建筑;只有运用适宜的技术,保护和保持地域特色,建筑才是有生命力的并且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艳晨许剑峰李冰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谈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 摘要:钢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科学的思维与理念,善于利用音乐的科学原理展开音乐教学。重视钢琴教学的艺术性,突破技艺为主的观念。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形势以及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简要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升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科学化;艺术化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时,要学会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钢琴音乐学科原理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钢琴音乐的本质,利用科学、理性更具专业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艺术观念的培养,创新艺术化教学思维。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把握钢琴音乐中的理性与生命,灵性与悟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最终促进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升。 一、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形势 我国的高校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设了钢琴音乐教育,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已经培养出了很多技能性人才,但是钢琴演奏的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钢琴音乐教学更加科学化与艺术化。所以,在在钢琴音乐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追求模仿的准确性,使得演奏作品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提升。同时,钢琴音乐是一门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时越来越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逐渐摆脱演奏技巧为上的理念。 二、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的科学化和艺术化 (一)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科学化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高校钢琴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也渗入科学性的原则,强调科学实践。但是,就目前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而言,更多注重理性形式,以娱人为主要宗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主要是形成科学化的理念,在教学使钢琴演奏与力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相符。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相应的制定相应的考核钢琴技术水平等级的曲目。从而使得钢琴音乐教学的理念与理念更加符合规范性,最终促进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在进行钢琴音乐教学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钢琴演奏方法要与重力学原理相符合。在钢琴触键时要遵循杠杆的基本原理。在演奏时,在力的传导作用下,对指尖、手腕和小臂的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心理学的呼吸控制方法,进一步控制演奏练习时的速度,演奏联系过程中还要控制演奏时的张力、音色以及音响变化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遵循科学化理念有利于促进提升演奏的效果,将曲子剖解成几段,展开慢速或者快速的演奏练习,分层地攻破技术上的难点问题,在逐步地掌握难点问题以后,最后完整地联系曲目,利用分解合成的钢琴练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规范性。在钢琴演奏发展的过程中促进钢琴演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二)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艺术化 钢琴音乐强调艺术性,在进行钢琴音乐教学时要遵循“艺术为上”的原则。在钢琴演奏音乐教学时实现艺术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音乐教学经历了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艺术教学需要教师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并进行适当地补充,形成对钢琴音乐的理性认知,形成情感体验。在钢琴音乐演奏时实现艺术化,主要是通过音乐来实现的,演奏者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能,在演奏时有效地控制声音的强度,具备张弛的理念。根据自身的理解将作品中的旋律与情感演奏出来。高校音乐教学虽然培养了很多技术娴熟的演奏者,但是缺少艺术化的音乐动感,没有给赋予作品生命力,使得音乐的情感更具有流动性,在演奏过程中没有将自身的情感、想象融入到钢琴演奏中,最终实现演奏的艺术性。因此,为实现钢琴演奏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加重视钢琴演奏的艺术性,摆脱“重技轻艺”的观念。在教学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步步突破技术上的难点问题。在钢琴音乐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灵性与悟性,他娱与自娱、理性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灵性是一种天赋,但是悟性可以后天的不断学习而得到,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突出强调学生悟性的提高。他娱是通过演奏娱乐他人,是教师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自娱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时自我娱乐,是对自己的一种欣赏和自我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尽情的开展自娱行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演奏,爱上钢琴演奏。理性有理由增加钢琴音乐情感体验的可信性,强调对音乐技巧的理解,但是生命主要强调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的内在体现,让学生达到一种自然放松的生命状态,在展开钢琴音乐教学时,突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为实现钢琴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实现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音乐教师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掌握钢琴音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促进钢琴音乐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 作者:朱翼宇 单位:三亚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 一、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新的科学技术将人类不断带入新的时代,然而艺术则不断使这个时代变得更加丰富。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生活的物质与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固然也成为当今研究者研讨的热点了。设计艺术是两大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功能合理性所依托的科学技术和审美所依托的艺术。无论哪一种设计风格或设计产品,它的最终服务对象和使用者都是人,人的需求一端连着科学技术解决实用性的问题而另一端则连着艺术创造解决审美问题,综合起来就是设计艺术。科学技术与艺术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并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并肩发展。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设计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了设计的大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背景、环境状况的种种改变,都会影响着设计师的选用材料、设计风格、设计方法。随着方法、材料、工具的改变与变化,科学技术对设计活动产生着直接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展 2.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设计都是联系紧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设计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都需要创新,这样制作出的物品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使用需求。如西汉长信宫灯:宫灯灯体为鎏金,双手执灯静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阴阳家的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镶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板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可以说长信宫灯非常符合现代人体工学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在环保功能与光学照明方面的设计运用。20世纪以来,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科学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提高了。21世纪后现代艺术设计要求设计师要更科学、更理性的去创造与认识一切,这样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设计师设计创造的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所以说现代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比如现代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师很难展开他的设计活动,或者说不用计算机的辅助,会在速度以及效果图上落后于其他熟练操作各种辅助软件的设计师。又比如即使是在传统绘画方面,也面临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现代的艺术工作者,既要有返璞归真的思想也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不能单一的去追求某个方面,否则就会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2.2科学技术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需求,与设计的目的几乎相同,同样都是为人而设计。设计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奇、异的效果。科学技术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因为他需要艺术的外壳来包装自己、推广自己、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有了新技术的血液注入,传统的艺术形式才能够得到继承的同时被完善和发展,从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由于活动的种类与规模的不断拓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自然的过度开发。所以人类开始重新思考正确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新能源或改进原有能源技术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在七十年代,格鲁斯在德国首先提高了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就是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这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进而帮助设计决策方向。如今,人们开始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从前的二维设计状态不断地受到三维四维设计的冲击,设计师在不断探求新的领域,而受众也在不断尝试接受新的设计状态。由于技术的支持,艺术家的思维也延续到其他领域中去寻找突破的灵感。所以说“数字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造型基础,现代艺术设计也逐渐由传统设计方向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的媒介变得更加宽广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去帮助设计师将灵感转换成现实。反过来艺术设计帮助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快速接受,同时,艺术设计的灵感通常是超前的,那么超前的创造性思维会推动科技的更快速地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 作者:姚晓晗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与科学论文:探索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 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与发展 1.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设计都是联系紧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设计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都需要创新,这样制作出的物品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使用需求。如西汉长信宫灯:宫灯灯体为鎏金,双手执灯静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阴阳家的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镶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板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可以说长信宫灯非常符合现代人体工学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在环保功能与光学照明方面的设计运用。20世纪以来,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科学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提高了。21世纪后现代艺术设计要求设计师要更科学、更理性的去创造与认识一切,这样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设计师设计创造的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所以说现代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比如现代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师很难展开他的设计活动,或者说不用计算机的辅助,会在速度以及效果图上落后于其他熟练操作各种辅助软件的设计师。又比如即使是在传统绘画方面,也面临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现代的艺术工作者,既要有返璞归真的思想也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不能单一的去追求某个方面,否则就会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1.2科学技术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需求,与设计的目的几乎相同,同样都是为人而设计。设计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奇、异的效果。科学技术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因为他需要艺术的外壳来包装自己、推广自己、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有了新技术的血液注入,传统的艺术形式才能够得到继承的同时被完善和发展,从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由于活动的种类与规模的不断拓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自然的过度开发。所以人类开始重新思考正确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新能源或改进原有能源技术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在七十年代,格鲁斯在德国首先提高了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就是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这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进而帮助设计决策方向。如今,人们开始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从前的二维设计状态不断地受到三维四维设计的冲击,设计师在不断探求新的领域,而受众也在不断尝试接受新的设计状态。由于技术的支持,艺术家的思维也延续到其他领域中去寻找突破的灵感。所以说“数字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造型基础,现代艺术设计也逐渐由传统设计方向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2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的媒介变得更加宽广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去帮助设计师将灵感转换成现实。反过来艺术设计帮助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快速接受,同时,艺术设计的灵感通常是超前的,那么超前的创造性思维会推动科技的更快速地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 作者:姚晓晗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与科学论文: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探索 摘要:长期以来,艺术与科学一直被视为两种不同甚至于相互排斥的文化.但这不是事实.检视人类文化发展史,艺术与科学不仅不是分离与排斥的,相反,二者还存在着自然的接合性.从艺术对科学的影响这个视阈而论,无论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还是科学信念都含有艺术和审美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科学的发生、发展以及成果都离不开艺术的熏染,艺术创造了科学,科学具有艺术的气质. 关键词:艺术与科学;心智游戏;科学信念;精神动力 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是不是毫无关系的两种文化现象、两种对立的人类精神活动?我们认为,“分离”乃至于“对立”说是缺乏根据的.据我们对人类文化史的考察,可以认为,科学与艺术不仅不是分离与对立的,而且还具有高度关联性. 1科学的发生源于艺术灵感 什么是科学?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M•W•瓦托夫斯基在《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就如它也是一种知识体系一样.它的特性可以描绘为一种探究的过程,一种对真理的探索.[1]17客观地说,瓦托夫斯基的这种科学观还是比较传统、比较朴实的观念,但即便如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科学不仅是对世界奥秘的探索,也是对人类智力能量的探险,或者说是人类更高级的精神游戏.“世界的探索”也好,“智力的探险”也好,它们的意义也许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仅是为了获得真理,或者为了达到什么道德和社会的目的,它们本身就自成目的,即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或者说给人一种幸福感.从人类学的视角,也可以把科学理解为人类为了存在的幸福而展开的一种以探索世界奥秘为内容的智力游戏.把科学活动这样一种“神圣”的事业诠释为一种“智力游戏”,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对科学的轻薄.相反,倒觉得“游戏”观念恰好揭示了科学活动之所以为科学、之所以为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的本质特征.物理学家狄拉克曾经这样说过:“将它(指物理学,也就是科学)描述成一种游戏,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这种说法是很恰当的.”[2]95化学家卢瑟福在回答别人说他总是处在事业的波峰之上时也这么说:“我自己创造了这个波,难道不是么?”[2]94“自己创造”“有趣的游戏”,即他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他沉迷于其中自由游戏,从中体验到了精神的快意.也正因为如同游戏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工作,科学家才能取得科学上的伟大创见和发现.所以说,很多心智一般的二流的科学家能够做出一流的工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这种“无我”的游戏心态.如果从人类认知行为本身而观,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本来就并非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这个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里,根本不存在属于“科学的”和“艺术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意识结构.作为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进化适应而获得的大脑,自然法则和宇宙结构的特征以及早期人类与环境交互所形成的认知特性已经在这一种系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在人类大脑中是以混沌样态存在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神经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分离的原理[3]53.如果按照我们上面的解释,科学研究的目的并非都是为了获得真理或某种道德、经济、社会的等实效性目的,它本身就是生命或人生的乐趣,那么,科学与艺术便结下不解之缘,或者说在科学世界的建构中,艺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学作用. 2科学的探索过程蕴含着艺术品质 人与世界打交道,认识这个世界,最朴素地说,有三种目的:一是纯粹智力游戏的乐趣;二是为这个事物所惊异、所吸引;三是认识世界的规律,使其为我所用.就一般的科学活动而言,出于纯粹智力游戏的当然也有,但不普遍.第三种目的者较多,但大体上属于应用科学.还有一部分科学家的认识活动属于第二种情况,即被世界的存在现象所惊异,于是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智力投入探索其奥秘.海德格尔曾说:惊异是哲思的开始.其实,不止是哲学,人类所有的形上之思都是源于对所思之物的惊异.惊异是人类一切精神探险活动重要的心理动力学.关于人类形而上学活动产生的这一起因,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作出了朴素的阐释.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他这样写道: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4]5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哲理探索”并非专指哲学活动,而是人类的一切形而上学活动,当然包括纯粹科学活动在内.不过,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并不仅像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那样是因为其神秘而令人不解,还在于这个世界具有一种艺术或美的特征;或者说,是因为人们看到了一个“艺术的世界”.他们为这个世界的艺术特性和美感所惊异、所感动、所诱引,于是形成了对其探索的心理动力.所谓“艺术是令人产生惊异之物”或者说“美是令人惊异的东西”,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特别对于物理宇宙现象,如天文学、理论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的宏观研究,科学探索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宇宙的艺术品质和美感所激发起来的.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S•钱德拉赛卡在谈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时所持的艺术游戏或审美游戏心理时曾这样说过:他在解释他所说的“适当”的含义时指出,这就是一种艺术或美的标准.[2]14说得直白一些,科学家的工作宗旨就是力求使他所认知的客体成为具有艺术或美的事物,也即艺术之美蕴含于科学的探索过程中.也许有人认为S•钱德拉赛卡的观点只是他个人物理学研究的体会,而不具有科学家群体的普遍性.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再看看另几位大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彭加勒这样说道:正因为简单和深远两者都是美的,所以我们特别刻意于寻求简单和深远的事实,我们醉心于探求恒星的巨大轨道;我们热衷于用显微镜寻觅极为细小的东西,我们欢欣于在遥远的地质年代中寻觅过去的痕迹,都是由于这些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欢乐.[2]68-69彭加勒表述得十分清楚.科学家之所以沉醉于纯粹的理论思维中,就在于他体验到这种活动是一种艺术游戏,也就是说,他的认知行为类似于一种艺术和美的意象加工,他和它们是在游戏.也正是由于这种“艺术游戏”,使科学家的认知活动超越了“主-客”对峙或者功利主义的框架,而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忘我”恰恰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这也正如迈克尔晚年在回答有人问他为什么花这么多年时间去测量光速这个问题时所说的那样:“它太有趣了!”不是“有用”而是“有趣”.“有趣”正是艺术游戏的心态.我们发现,科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其科学活动中,“有趣”起了重要作用[2]28.数学家G•N•华生证明印度数学家拉马努扬留下的几百个恒等式,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当他回忆他当时的研究过程时这样说道:研究拉马努扬的工作和由此提出的问题,不仅使我想起拉梅在读埃尔米特关于模函数的文章时的评述:“令人惊心动魄.”而我无法用一句话说明我的感受,像下面的公式……给我心灵的震撼,恰如我走进美第奇教堂的圣器室,见到米开朗琪罗放在G•美第奇和G•美第奇墓上的名作“昼”“夜”“晨”和“暮”所引起的震撼一样.这两种感受是无法区分的.[2]70正是拉马努扬留下的恒等式的和谐、匀称以及音乐般的节奏等艺术美感吸引了华生,使他沉醉其中而忘记一切,最后终于证明了这些恒等式.确实,正如高长江所说,没有艺术与审美的感受,没有游戏的趣味,科学家不顾一切地思辨某种事物,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心智与行为![5]71我们再来看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发现量子力学时的心理感受:……在短短的几天内,我明白了在原子物理学中,只有用可观测量才能准确取代玻尔-索末菲的量子条件……通过原子现象的外表,我看到了异常美丽的内部结构;当想到大自然如此慷慨地将珍贵的数学结构展示在我眼前时,我几乎陶醉了.我太兴奋了,以致不能入睡.天刚蒙蒙亮,我就来到这个岛的南端,以前我一直向往着在这里爬上一块突出于大海之中的岩石.我现在没有任何困难就攀登上去了,开始等待着太阳的升起.[2]62在这段文字中,海森堡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科学发现的心灵体验:能量守恒原理的“异常美丽”的内部结构强烈地吸引着他,它被“陶醉”其中.在科学家那里,科学活动的过程不是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数字打交道,而是像艺术游戏、审美体验一样的激情与想象投入.“是事物的艺术和美让人感到震撼,感到兴奋”,这几乎成为许多大科学家对自己科学活动动力的认同.用现象学的语言来表述,也就是研究对象所显像出来的艺术美感,成为科学家科学发现之旅的内驱力[6]172. 3科学的成果彰显艺术美感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现科学的真理,这几乎是所有科学活动的终极诉求.不过,对于科学家而言,这个“真理”并非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是由抽象的命题、冷冰冰的逻辑理论或枯燥的公式构成的,它应当是一件艺术品,具有美的属性,比如凝练、匀称、和谐、简妙等.用科学家经常使用的譬喻来说,它应当像音乐、像诗歌、像绘画一样具有美感.没有艺术特质,没有美感,这个真理就不会为自己所认可,为人们所接受,甚至怀疑它的合理性.正如保罗•狄拉克所说的:“让方程式优美,比让方程式符合实验更重要……因为差异可能是由于未能适当地考虑一些小问题造成的,而这些小问题将会随着理论的发展得到澄清.在我看来,假如一个人在进行研究工作时着眼于让他的方程式优美,假如他真有正常的洞察力,那么他就肯定会获得进步.”[5]241在这段话中,狄拉克向我们表白了一个科学家之所以诉求科学理论审美个性的原因,科学理论如果不具备艺术或美的品性,真理性也会受到怀疑,只有具有艺术或审美洞察力,科学研究事业才能进步.也正因此,科学真理,科学发现的成果,无论是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反应式还是宇宙空间模型,都应体现出艺术的意蕴.对于这一点,曾为牛顿和贝多芬等写过优美传记的沙利文给予了肯定.他说:由于科学理论的首要宗旨是发现自然中的和谐,所以我们能够一眼看出这些理论必定具有美学上的价值.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就在于它的美学价值.因为,给原本是混乱的东西带来多少和谐,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手段之一.[2]69由于科学家的智力探险活动所要追寻的是一个艺术的世界,因而,他的研究活动就不仅仅是与毫无生气的人工符号打交道,而且也是一种艺术知觉活动,其研究结果也应当是一个艺术或美的作品的创造.也正由于科学发现的这一艺术维度,形成了科学界对于一种科学理论和一个科学真理的评价标尺:艺术和美的尺度.缺乏美感或没有艺术性的理论虽不能说是一种坏理论,但绝不可能是完美的理论.科学研究的重要的学术典就是:“单个陈述或者整体理论的表达方式,亦即美感与简单性.”[7]159也正像保罗•狄拉克在谈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以受到科学界的接受与认同时所说的那样:“是什么使物理学家们这样乐于接受这一理论的呢?那就是它伟大的数学美,尽管它违背了简单性的原则.”[2]159甚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形:当科学家面对自己提出的若干科学理论或模型而要做出最终评价标准时,通常选择的是美的而不一定是真的.弗里曼•戴森曾引用魏尔的话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挑选一个时,我通常是选择美.”[2]75戴森在介绍魏尔的引力规范理论的确定时这样描述道:魏尔曾经承认这个理论作为一个引力理论是不真的;但它显示出来的艺术气质和美感又使他不愿放弃它,于是为了美的缘故,魏尔没有抛弃这个理论.多年以后,当规范不变性应用于量子动力学时,魏尔的直觉被证明完全是正确的.这类例子在科学史上很多,如雅可比的《动力学讲义》、玻尔兹曼的《气体理论讲义》、索末菲的《原子结构和光谱》、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等,既可说是科学著作,也可说是艺术作品.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最终成果即科学真理(定理、模型、理论)选择的艺术或审美标尺,也许还不宜仅仅从美与真的内在关联性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尽管对一些科学家而言确出于此种心智计算.美的现象是否就一定导向真的结果,或者科学的东西只要是美的就可能为真,也许在科学认知上我们永远也言说不清,至少在现在,人类科学史还没有验证这个事实(魏尔的引力规范理论由美而为真具有偶然性).它也仅仅是一种信念,就像著名天体物理学家A•S•爱丁顿所说的信念一样[8]227.它也许并不为真,但它作为一种信念,却激活了科学家发现精神远游的动力.“美的一定会是真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使得许多科学家在进行最终理论抉择时选择了艺术或美的形式.科学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世界,就是把人类心灵深处最渴望的东西、人类存在的意义最丰富的世界创造出来,以供灵魂的遨游和托命.S•钱德拉赛卡曾这样说过:科学就是通过个人努力,来检验所研究的对象(无论是天体世界还是生命世界,是数字世界还是量子世界)是否合适、和谐,或者说“形式”“连贯性”,如果它们还没有达到这一点,科学家就通过进一步的探索使它们达到这个境界;或者像戴维•多伊奇所说的那样,通过在虚拟环境中的计算游戏,使得“宇宙的终结”这种“丑恶”的现象消除掉,而创造一个“永恒”的世界、和谐的世界.正是由于科学家对于真、善、美的理想世界的追求,才使得他们所创造的科学世界不仅符合真的标准,也符合美的理念;不仅是一个逻辑世界,也是一个艺术世界. 作者:张赢予 艺术与科学论文:景观设计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发展 摘要: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融入一定的艺术要素,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的材料以及技术。要想确保景观设计获得成功,必须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景观设计未来也必定向着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共存、个性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艺术;科学;融合 科学是通过具体语言对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种客观规律加以概括,而艺术则是通过形象语言形式来表现我们对于世界的感悟,两者均是为了揭示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过,他们之间却有着差异的特质。科学揭示的是事物所存在的客观规律,而艺术揭示的是情感世界中的一些规律。景观设计涉及内容主要是对土地和其上方的物体进行规划,使我们获得更加安全、舒适、宜居、健康环境的艺术与科学。目前,景观设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更加重视景观设计中的精神文化,确保景观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现代景观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人们群众。而以往的园林景观,主要是针对个别贵族所建设的。和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现代景观设计会更多的受制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材料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更加善于对艺术与科学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设计出更加美观与舒适的园林景观。 一、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在人文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文明作为重要的主体,其与自然文明相辅相成,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无论是从我国的敦煌壁画以及兵马俑,还是从国外的金字塔等,均能够证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发展是与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其和政治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发展以及种族的发展等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对形式美原则加以运用,更重要的是景观设计过程属于涵盖非常复杂艺术因素的一个设计过程。通过对艺术的运用,能够确保景观设计更加具有内涵,能够让景观拥有更为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环境和空间属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并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对环境以及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好还是坏,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对于“神韵”的把握与运用,而“神韵”却需要经由一些“视觉符号”才能传递至欣赏者。经过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将不同类别的建筑符号体系化,同时也将不同建筑符号赋予了各自的内涵。例如,爱尼尔柱头代表的是欧式风格建筑,斗拱重檐代表的是中式风格建筑,劵拱门则是代表伊斯兰风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视觉符号,便能够将观赏者内心的情感唤醒。由于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美感是受到心灵的影响,而通过符号的运用则能够引发美好感觉。并且,各种符号在经过不同的组合以及架构以后,同样也能够呈现更为丰富的内涵。艺术所拥有的包容性没有边界,其除了包含有和建筑艺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符号以外,同时还包含有和我们生活存在关联性的各种事物以及理念等。在进行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对于景观内涵理解,然后再采用和景观存在一定联系的艺术元素加以重新创造。例如,在设计吉隆坡机场的过程中,设计师将环境以及建筑物更加紧密的融合于一体,展示出了“绿色文化”的设计理念。其将机场的选址设计在森林之中,不管是在候机厅位置还是在外部,均保留有之前的森林,在室内又专门设计出了瀑布、溪流等森林元素,还把森林之中的流水声、鸟叫声等采用一定的技术融入其中。通过这一设计我们能够得出,艺术因素之中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有没有正确理解了艺术因素的包容性,是否将艺术因素加以合理的应用。因此,我们说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二、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 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不过,景观设计的灵魂需要依附于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事物之上,而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视觉效果、触觉效果以及听觉效果等,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材料以及技术才能表现出来。采用怎样的工艺以及材料,才可以更加适宜的展示出景观所拥有的灵魂?在景观设计所采用方法方面,主要体现在科学因素之中。文化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工作平台才能展示出来,其中技术便是工作平台。要是我们将艺术因素看成是人们心理方面的享受以及精神方面的愉悦,则科学因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理方面的享受以及功能方面的便利。所以,科学因素是景观设计不断前进的动力。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同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让景观设计工作拥有了更为全新的工具以及材料,同时,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发展,使得设计的理念不断革新。 三、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所采取的方式包含有科学方式以及艺术方式,两者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不过,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科学和艺术两者的出发点相同,均是为了能够寻找到真理,保证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两者之间在本源方面同样也相同,均是来自我们的实践活动。景观设计属于交叉性的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学科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社会学科方面的内容。景观设计不是仅仅针对环境表面加以美化处理,其涵盖了结构、功能以及造型等不同方面的设计内容。要想确保不同方面内容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安排,要用到非常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与理论,例如,工程学理论、力学理论以及数学理论等。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艺术的追求。所以,成功的景观设计必然要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知识。不然,景观设计也仅仅能够达到装饰的效果。科学属于重要的资源,而我们若是想享受到科学这一资源,应当应用一定的载体,便是设计。设计也是一种艺术的延伸形式。在景观设计中,涉及有非常多的内容,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和艺术之间互补的趋势其实属于一种客观存在,通过对多学科发展的有效利用,能够进一步的拓宽艺术创作途径与手段。 四、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更加的强调人所拥有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对于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是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均应当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以更加符合人们在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设计的经济性,不过,也不可一味的讲经济。目前,景观设计要求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人们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当有效解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行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为人们营造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要确保景观设计中的通风设计、采暖设计以及照明设计等均能够达到人们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并且,也要考虑卫生以及安全的因素。当这些全部达到要求后,还应当达到我们在心理上的要求,这也是开展景观设计工作中极为困难的一项工作。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应当多采用曲线造型,要重视层次感,并且应当确保空间更加适宜人体的尺度,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大体积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才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拥有更为深刻与美好的印象,确保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以及优美的环境。 2.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趋势 自然是我们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自然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均是景观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确保自然和人工环境能够和谐的共存,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城市之中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引入一定的自然景观,能够确保城市中的生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可以极大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应当重视和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应用,要追求一种人和自然的融合,不断强化景观设计中自然要素的运用,使得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证我们能够融入自然之中,能够达到和自然共生存的目标。现阶段,因为受到了资源短缺以及能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加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设计,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突出一定的形象特征。不同的地域以及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以及文化,同时还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俗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这种个性化加以展示。尤其是在我们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后,由于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与快速,不同地域以及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却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需求。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所拥有的风采以及特征,展示出了城市中居民的精神面貌,也会彰显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所以,景观设计是对于城市最为集中以及整体的概括,也充分体现出了城市拥有的个性。 4.系统化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属于一项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有社会形态方面内容、地理环境方面内容,还包含有人文精神方面内容以及历史文化方面内容等。之前进行景观设计时,仅仅依靠设计人员直接以及主观性加以设计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景观设计的要求,面对如此复杂以庞大的设计对象,要是不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便无法更加快速以及整体的对设计加以把握,更会影响到设计的质量以及水平。系统论最为重要特征便是整个系统所拥有的功能,要较每一个构成系统因素的功能总和大。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系统,才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手段,可以在总体上对设计对象本质特征加以把握,确保进行设计过程中拥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与依据。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借助于系统性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五、结语虽然艺术和科学属于我们认识以及了解世界过程中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方式,不过,两者在最终的目标方面却可以保持一致,两者均是为了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艺术和科学进一步的进行融合,确保我们生活的环境空间能够更加充满活力,为景观设计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蒋良艳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 艺术与科学论文: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引言 事实上管理只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这样可以在需要发挥其功能的时候更好的发挥出来,可是很多人认为管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管理是一门艺术,在管理这门艺术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找到方法去弥补。 一、高校行政管理改革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以德行政” “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也是行政之道,现如今在我国高校当中行政管理主要应该依据道德来进行管理和实践。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就一定要做到以德行政,这样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公平的。在教育学生和培训教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遵循我国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育人先育德,只有拥有好的品质,才配得上好的学识。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以先进带动广泛性,从而通过广泛性进一步的推动先进性。 (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要有利于营造和谐高校 和谐高校与和谐社会之间实际上是整体与部门的关系,和谐高校在社会当中是一个小的整体,这个小的整体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现在的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这种差距会从根本上带给一些学生自卑的感觉,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会感到自卑,而一些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则会感到非常的自大,这种差距的形成越来越明显,产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校方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就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的推进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内涵 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学习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学习,还可以是通过网络上的学习,现在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都能涉及到,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书本、电脑、电视等载体去进行学习管理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实践活动当中去进行管理的学习,也就是边干边学。在学习管理经验的过程当中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非常重要,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更加重要。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能否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然而管理的艺术性往往指的是管理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的灵感,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管理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能够掌握正确的技巧就会巧妙的进行行政管理。 三、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的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 笔者认为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好事物的前提,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要想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巧妙的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在现实当中,无论是任何的一门企业还是一个部门,要想将自己的员工管理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度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管理制度能否带给所要管理的人们一些激励和启发,没有激励的管理制度是失败的,对于不同的人群一定要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本文当中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对于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可以采取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在设计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意见,因为具有民主的管理建议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管理起来也更容易。只有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将管理这一学科转变为具有艺术特色。 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与管理的科学性相比,管理的艺术更难理解一些,管理制度很多时候会被人认为是一种契约或是一种固定的规章制度,但是总而言之这种管理制度是具有局限性的,不能够应对生活和学习当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例如在现如今的高校当中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规章制度有很多,这些制度的规范必定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在制度规定的不完善的地方就需要具有艺术性的管理方式,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就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完善。在这个社会当中无论是任何的一种法律法规还是规章制度,必将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和漏洞,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关部门的管理者就需要利用具有艺术手段的管理方式去违和的处理,所以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我国现如今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与内在联系,让人们在管理制度当中拥有激励自身奋斗的目标,人都是理性的,都知道趋利避害,在制度与及时既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懂得选择。管理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也是一种具有艺术色彩的学问。 作者:李旭东 单位:西京学院网络数据与安全部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从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 [论文关键词] 市场营销 本质 我国企业 [论文摘要]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只有从市场营销的本质出发进行策划、实施,才能取得营销活动的最大预期效果。违背市场营销的本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有可能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最终会失败得很惨。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前,企业必须明确市场营销活动的本质。企业只有遵循市场营销的本质开展营销活动,才能取得企业的长盛不衰。我国企业还需要更加自觉地遵循这一根本。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市场营销的成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即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而指导思想应该符合市场营销的本质。 一、对市场营销本质认识的发展 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市场营销观念或市场营销哲学的变化基本反映了这个过程。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企业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三者的利益。市场营销观念从生产观念开始,经过了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4C营销观念等。 市场营销观念的不同阶段,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是不同的。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在生产观念、推销观念阶段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具体表述,但我们可以总结出,争取获得最大的企业利益是营销的本质。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利益上的双赢”是市场营销的本质,即只有先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实现企业的利益。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数目的急剧增长、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企业生产中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使用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致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收到了威胁。王曼莹在哈佛大学教授马尔康·麦克纳尔“市场营销是创造与传递生活标准给社会”的市场营销本质概括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是对现代市场营销最本质最深刻的揭示”观点。作者认为,王曼莹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营销观念对社会长远利益的关注,另一方面放映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要提供给顾客所需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更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健康消费,不断提高消费的质量,改善生活品质。 二、对我国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评价 我国的企业开展全面市场营销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才引进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在部分大中专院校进行教学,企业界开展初步的市场营销活动。而且,企业营销活动主要是从广告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相对短缺的经济现状,是我国企业还处于生产观念、推销观念的营销观念阶段。到上世纪末,在我国渡过了商品短缺的状况,进入买方经济状态,全面的市场营销活动才真正开展起来。 在上世纪末,以广告促销为主要手段的市场营销活动曾经成就了某些企业短暂的辉煌。霸王VCD、秦池古酒、旭日升饮料等借助强大的广告创造了销售业绩的神话,但由于没有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实力,短暂的辉煌之后就进入了破产的境地。成也广告,败也广告的教训促使有长远目光的中国企业家开始注重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品牌化建设上来。在此阶段,海尔电器以冰箱的高品质和大力进行品牌、企业文化建设,配之“五星级服务”的广告宣传和落实,造就了海尔品牌的中国电器第一品牌的地位;雕牌在通过开发透明皂和有实效的广告宣传掘出第一桶金,在此阶段,名噪一时的企业还很多,但能够坚持下来,做大做强的企业却较少。海尔、雕牌等的成功,有各种营销策略恰当使用的功绩,但最根本的是坚持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利益上的双赢”的营销本质。 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国内外那些长盛不衰的企业并没有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企业总体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只有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存在和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坚持顾客至上的根本宗旨,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生产、销售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在顾客满意基础上实现企业目标。以此标准检验我们的国内企业,可以说,海尔、联想等大型企业中的大部分在不断改进企业的营销工作,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中小企业树立了榜样。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的国际化,产品的同质化,企业数量的大量增长,国外大型企业的强劲竞争,加之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中国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广告手段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但高知名度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企业的利益需要品牌的高信誉度、高美誉度作为支撑,但这不是仅能够广告能够实现的。企业的营销活动基本上还处于“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利益上的双赢”阶段。可以说,在“为社会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方面,我们的企业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目标还不明确,营销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不强。 在“为社会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方面,消费品制造企业应该是先锋队。消费品制造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地产品创新和广告等促销活动做着努力,但仅仅是开始。综合媒体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一幅新的生活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典型的白领,年龄在30岁以上,拥有域外风情或乡土风情装饰风格的大面积住宅,穿高档西装或休闲装,有私家车,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工作状态,闲暇时出入于西餐厅、咖啡馆,打高尔夫或去健身房,身背手提电脑,手机响不停,划卡消费……。当然,新的生活标准不仅是这些,健康的、节约的、适度的消费理念也是需要的。在引领消费者新的生活标准和方式上,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不能忽视的。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论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山东威海市电信局)徐莅萍顾延良 [摘要]电信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新趋势,给我国电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根据我国电信企业行业特点与营销重点,提出全员营销、摒弃传统广告宣传方式、营建全新企业文化及拓宽范围,实行差别化经营等策略。 “所谓服务业这一行业根本不存在,只是各行业中服务成分所占的比重大小有所不同而已,每个人都在为他服务”。(TheoeloeLevitt语)显然,电信企业应属于服务成分较大的行业,笔者试从电信企业现状及服务业的特点入手,阐述电信企业的营销策略。 一、电信企业的正确定位 电信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新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些新的经营理念,竞争观念、手段和策略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国人走来,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国内通信市场。 资产重组后的电信企业由于无线寻呼的剥离,邮政与电信的分营,移动公司的独立,实力受到了明显的削弱,经营范围与市场空间也随之相应变得狭窄。而在我们电信企业整体实力削弱的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实力,都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弱小。我们对于通讯市场曾经有过的垄断时代已成为“昨日黄花”,电信市场不再有“巨无霸”的存在,代之而起的是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同时经历了这几年电信市场的长足发展,邮电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飞速提高,邮电通信不再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从总体上说,通信能力与市场需求相比已经不再是短缺。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内需求普遍疲软的情况下,WTO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将比现在可怕上不只十倍百倍。 因而,在目前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要”,已经不应再成为我们电信企业的宣传口号和行动指南。面对日益壮大的竞争对手和相对狭小的空间,如果仅仅立足于用户需要的满足,我们将失去现有的市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营销才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这既是企业工作的起点,又是企业工作的终点。没有市场营销企业就无法生存。“先有市场后有产品”之所以成为近几年企业界流行的经营方针即缘于此。由此可见,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营销,发现需求,选择市场需求是企业的第一任务,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因而,我们当前的任务当是创造市场,制造需求,引导消费,唯如此,我们电信企业方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电信企业行业特点与营销重点 电信企业从属服务行业,因而我们必须从服务行业的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行业特征的市场营销方案。“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功效或利益,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生产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联系”。这就决定了电信企业具有如下行业特点: (一)不可触摸性 服务是无形的。与有形产品不同,服务在被购买以前是看不见、品味不到,摸不着、听不到或嗅不出的。而购买者为减少这种不可触摸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必然会寻求服务质量的标志或证据。他们将从看到的地方、人员、设备、沟通资料、象征和价格等方面,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 因此,服务提供者的任务是“经营证据”、“化无形为有形”。产品营销者受到的挑战是要求他们增加抽象观念,而服务营销者受到的挑战则是要求他们在其抽象供应上增加有形证据。 如果我们想使我们的企业看起来服务快速和有效,就要中以试用以下几种工具使这种定位策略有形化。 1、场所电信的有形环境必须暗示出快速和有效的服务。企业的外部和内部设计要做到整洁明快,对办公桌子的摆设和人行通道应进行认真设计规划,从外观上看,等持接持的顾客所排队伍不应过长,应有足够的坐位给正在办理业务的顾客。 2、人员全体工作人员应当是忙碌的。他们应当做到衣着得体统一,并佩戴统一标志如工牌,并在始终保持微笑服务的同时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语。 3、沟通资料沟通资料应能表明高效率,宣传小册子应做到印刷清晰,层次分明,图片也应经过认真选择。 4、象征即企业的标志,如电信的徽记。 5、价格各种服务价格要能始终保持简单明了。 (二)不可分离性 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二者一般而方是同时进行的。这与有形物品的情况不同,后者是被制造出来的,先投入存储,随后销售,最后被消费。如果服务是由人提供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服务的一部分。因为当服务正在生产时顾客也在场,提供者和顾客相互作用,是服务营销的一个特征,提供者和顾客两者对服务的结果都有影响。 (三)可变性 服务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因为服务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在何时、何地提供。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可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步,投资于挑选优秀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培训,使其对顾客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适当反应,从而减少服务的可变性;第二步,通过顾客建议和投诉系统,顾客调查和对比购买,追踪了解顾客的满意情况。这样,质量较差的服务便可被察觉出来并得以更正。 (四)易消失性 服务不具有可贮藏性。不可能事先生产出服务留待以后消费。它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消费的过程,因而极易消失。由于服务性企业具有以上特点,因而服务性企业如果只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来经营势必困难。在服务性企业中,顾客面对着服务质量不太稳定和较多变化的服务者,服务结果不仅受服务提供者的影响,而且受“不公开的”生产过程的影响。因而服务性企业的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市场营销,而且还要插入其他两种市场营销,即内部市场营销和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 内部市场营销,意指服务公司必须对直接接待顾客的人员以及所有辅助服务人员进行培养和激励,使其通力合作,以便使顾客满意。市场营销部门可能做的最大贡献应是:“特别善于促使机构的其他部门每个人都实行市场营销。”(贝利语) 交互作用市场营销,意指感知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者和卖者之间交互工作用的质量。在产品营销中,产品质量与如何被取得的方式之间毫无联系,但是在服务营销中,服务质量则是同服务供应者混为一体的。顾客评价服务质量,不仅依据其技术质量,而且依据其职能质量。因此,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交互作用市场营销的技巧。 相对于传统营销而方,内部市场营销与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共同构成现代市场营销———全员营销。亦即市场营销的重点就是全员营销。 三、全员营销的营销策略 全员营销不仅包括营销手段的整体性,还包括营销主体的整体性及营销战略的整体性。传统的营销是以生产者为中心,以产品售出为目的,而现代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经理在推出凌志汽车时所说:“我们不应仅满足于顾客满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愉悦”。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样牢固树立“企业以市场营销为核心,市场营销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观念,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生产管理、内部改革、资本运营等工作统一到服务和服从于市场这个中心上来,把搞好市场营销放在一切经营活动的第一位,以市场营销部门为中心,管理、生产、后勤部门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向市场营销部门提供服务。亦即搞好对外营销必须先搞好对内营销。某家旅游公司曾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其含义并非是不重视顾客,而是将员工列为第一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员工满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顾客,从而实现顾客的满意。在树立“员工第一”思想的同时牢固树立“前一部门是后一部门的顾客”的思想,从而最大限度的激活内部市场营销。 全员营销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每道工序、每个员工与顾客都处于同一个不可分割的价值链,每个员工的工作都与顾客密切相关,只不过越靠近顾客的对顾客的影响越大。作为电信企业仅局限于对外的窗口,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营业厅,我们以前抓服务的重点放在营业厅,而忽视了对另一些主要的服务群体如机线人员的管理。对于电信企业而言,机线人员服务的好坏对我们企业经营的影响更为直观。而在我们以前的实际工作当中,只是狠抓营业员的服务,而忽视了机线人员的规范化服务,导致我们的机线人员不象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反倒象是农村的个体包工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声誉。全员营销应注重这些重要环节,不允许出现任何细徽的漏洞。 全员营销的另一个前提是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不仅要精通自己分管的业务,对于我们电信企业所有的业务都应有全面的了解。威海电信局曾经实行过“首问负责制”,意即每个员工在接听客户的电话,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不应回答“不知道”,而应负责到底,为客户咨询有关部门,给予客户满意的答复。这种做法虽然比以前有所进步,但弊端在于浪费了客户的时间,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请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对每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对每项业务都能如数家珍,这对我们的企业发展将会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从一线员工到支撑系统员工,不但要有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觉悟,还要有过硬的服务本领。加强全体员工的技能培训,使其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全员营销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高服务的技术层次。体现服务水平的还有服务技术、服务手段。不仅包括服务手段的技术化,还包括通信能力的提高和通信手段的增多。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服务层次的飞跃。如计算机的普及,使收费速度大大提高;联网收费,使客户体会网多面广的优势;产品的更新换代,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由于全员营销具有上述特征,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与传统营销手段并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摒弃传统广告宣传,建设全新企业文化 服务性企业较之制造企业在营销方面有许多不足,根据美国乔治和迈尔克斯德尔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部门较少可能实行市场营销组合活动;(2)在提供服务区域较少可能进行市场营销分析;(3)很可能在内部处理自己的广告而不是求助于外部的广告社;(4)较少可能制定全面的销售计划;(5)较少可能制定和实施销售培训方案;(6)较少可能利用营销研究公司和营销顾问;(7)如用销售总额百分比表示用于市场营销上的费用,在这方面则有可能花费更少。 作为曾经是国家垄断经营的电信企业,其实际营销手段比以上的论述更差。作为“官商”,我们曾经信奉的教条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作为“瓶颈部门”,我们曾级“酒好不怕巷子深”,这些陈规陋习导致我们在向市场经济转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留有尚未褪化完全的计划经济的胎记。我们很多电信企业的广告仅仅做在家门口,做在营业厅里,我们在电视电台报纸所做的也仅仅是干巴巴的条文广告。广告这一引导消费的手段居然堕落到“顾客须知”的地步,广告魅力在我们那种做了也白做的论调中消失殆尽。我们所做的广告仅仅向人们表明我们做过广告。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些经营者发现了这些问题。虽然我们欠缺国际商业巨头的大手笔,但我们绝对不能丧失商海博激的信心和勇气。一些电信企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推广:如在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实行了不同的广告宣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我们所有广告宣传中,缺少最根本的主题———企业文化的宣传。 企业文化包括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贯穿于企业发展道路、生产业务、经营管理以及职工思想政治、文化修养、业务技术素质的方方面面。高水平的质量服务文化,才能创出优质的服务,创优质服务又有力地推进企业的质量服务文化建设。众所周知,海尔公司在兼并红星电器厂时,仅派驻了几个管理人员,就使红星厂由亏损几千万的企业5个月内扭亏,他们凭借的是海尔品牌、海尔企业文化的灌输。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而方,无疑是企业魂。 因而我们在使用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的同时,应侧重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树立我们的形象。如我们可以对社会有影响的群体实行优惠政策,借以提高我们的知名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种投入与产出的比肯定会优于广告的效果。同时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弘扬企业,创企业品牌,求名牌效益,力争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价格手 段,不可多用,不能滥用价格大战一直是企业界惯用的营销手续。曾几何时,价格成为我们企业的制胜法宝,推销产品的不二法门。仿佛祭起价格这个大旗,就可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但我们的消费者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幅度的降价手段,最终结果导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近几年较为有名的是全国的彩电价格大战,造成全国彩电行业至少53亿的损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彩电大战导致了今年上半年的彩管行业的全面停产,彩管行业只能用减少供应量祈求价格的回升。在我们通讯市场,同样是烽烟四起,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里的渔夫并不是指由于降价而得到实惠的消费者,而是指国际上那些圆睁双眼,紧盯我们这块世界上最大的尚未开放的通讯市场的通讯业的巨头们。我们原本就不足以与之抗衡,我们本应该联手与之竞争,而我们采取的价格战无疑将自己的市场廉价出售给了他们。当然价格战并非一无是处,通过价格大战,可以做到优胜劣汰,导致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并由此锻炼我们的企业抗风浪的能力。但是价格手段毕竟是双刃剑,此应不可多用,更不能滥用。而应该配合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价格攻势;同时价格不能一降再降,那样会使顾客有了等待心理,反而更糟。 六、拓宽经营范围,实行差别化服务 当价格战与铺天盖地的广告刺激不了消费时,我们应该拓宽经营范围,实行差别化管理。但是要想做到将我们的服务与竞争者的服务区别开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经营范围的缩小,竞争对手的增多,使得价格竞争愈演愈烈,许多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不多,只要省钱就行。由此可见,只要顾客认为服务的差别不大,他们对提供关心程度便会小于对价格的关心。解决价格竞争的办法是发展差别供应和建立差别形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因为一个满意的顾客对价格的关心程度低于对提供服务者的关心程度,同时一个满意的顾客较为容易的接受开展的新业务,而且对我们电信企业的成本而言,发展一个新顾客远比吸引一个老顾客的费用高。因而我们电信企业应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实行差别化服务管理。 这种差别化服务管理具有两层意思,其一为本企业与外企业的不同,使顾客能明确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为别人所无法提供的。这一点可以配合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其工作重点应侧重于经营范围的拓展,让我们的服务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其二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经营范围的拓展,不仅包括外延的拓展,还包括内涵的拓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同时细分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学生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免费装机发售电话卡刺激消费;对于消费层次不高的人应教会他们使用程控电话的多项功能,如“呼叫等待”、“转移呼叫”等,提高通话率;对于消费层次较高的人应大力宣传“一线通”等先进业务;对于大用户(主要指那些群体数量少但业务量比重大的用户)建立大户室,设立大用户档案,甚至于采取青岛局的办法:为大用户设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使大户业务稳中有升,同时推出新业务后率先向他演示,从而引导消费。 总之,在我们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中,要以现代营销观念为主,以传统营销观念为辅;以全员营销思想为主导,突出营销部门的地位;淡化广告宣传效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忽略价格杠杆功能,严格差别化服务管理;立足现有市场,创造消费需求;以先进的营销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电信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永立潮头,勇往直前。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浅谈港口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港口计划和垄断模式的破除,竞争局面日趋激烈,市场营销作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港口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树立什么样的营销观念,采取怎样的营销方式,只有认真分析现状和未来,找准市场目标,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战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有备而战,获得主动权。[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港口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 港口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不是直接的有形产品,其市场营销发展同产品企业不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产定销。港口生产完全依靠国家货源统一调拨计划来组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计划,提供的是货物运输服务,经营和管理在港口内部进行营销的方式是“守株待兔式”;二是推销阶段。当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过渡,港口运输能力出现供过于求时,港口的经营和管理不仅仅是单纯的内部生产,而且逐步向外转变,直接面向市场。为满足港口生产的需要,各个港口相继成立了对外经营公司,经营人员四面出击,承揽货源,营销方式是“渔猎式”;三是市场营销阶段。营销与推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差别:推销考虑的只是如何将自己的服务和作业能力推出去,没有从用户需要出发;而营销则是把中心放在满足货主的需要上,真正设身处地站在货主的角度思考问题。此时的港口市场营销可谓是“养育式”,因此港口企业不仅注重组揽货源,更重要的是对港口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引导货源,培育货源,用营销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货主需求,促进货源的增长,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港口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港口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拥有的经营环境不同,采取的营销策略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确定营销策略之前,首先应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 1、市场需求因素。港口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是货物的位移,所以其需求因素是完成进出口贸易的各进出口公司、具有进出口权的生产性企业、海运公司、轮船公司、货代公司等,它的用户来源于所处的经济腹地。一方面,由于邻近港口的经济腹地基本是重叠的,因此对存在竞争的港口来说,他们的市场需求因素大致是相同的。另一方面,由于港口企业“产品”的派生性,所以受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贸易减少,需求萎缩;经济繁荣,市场需求膨胀,这种影响要远远强于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东南亚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竞争因素。港口的竞争因素是与其共有经济腹地的其他港口有直接关系的。例如笔者所在的烟台港周边有青岛、大连、天津、秦皇岛、连云港、威海、龙口和烟台市地方港口,可谓竞争对手林立,近年来各港口争相强化各自的竞争势力,竞争手段锋芒毕露。 3、资源因素。就我们烟台港情况来看,一方面地处胶东半岛东端,铁路运距长,同样的运输量,运输成本高;另一方面位于蓝烟铁路支线的末端,该线且是铁路疏运的唯一通道,目前利用率已达到70%,所形成的“瓶颈效应”,使烟台港疏运能力严重受制;其三受泊位吃水限制,大型船舶需过驳进港,增加了装卸费用。 4、内部环境。一是不利因素:外欠款大,冗员多,是制约各港口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造成费收不及时,拖欠款数额大,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了货运市场的正常运转秩序。关于冗员问题,据不详细资料统计,全国各港口在劳动力人员结构上有三个“1/3”。即:1/3是失去劳动力的人员(主要包括离退休、工伤、病休人员),1/3是富余人员,1/3是创造劳动价值的人员。二是有利因素:港口是信息、物流、工贸、进出汇中心,是商品流通的主动脉,其市场覆盖率高,拥有的市场开辟范围广。为此,面对市场,各港口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优势,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们烟台港拥有的优势:一是烟台港拥有一支精明干炼的领导班子;一支经过长期市场磨炼的具有业务专长、服从管理和指挥、具有独创见解的经营人员队伍;一支具有“开拓创新、干则必成”港口精神和拼搏精神的干部职工队伍。二是拥有烟台港自己的名牌“产品”——散化肥灌装作业线,并有与其配套的专用码头、一流的灌装设备和化肥保税库场,这在全国沿海港口独树一帜。三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组合和形成集团合力为目的组建的联合港埠公司,已在经营机制的改善、经营活动力的焕发、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和内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所拥有的市场不同,因此,应采取的策略也不相同。但必须知己知彼,在认真分析竞争对手、自身势力、用户需求及间接消费费需求的基础上,给自己以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 三、港口应针对实际实施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工作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纽带,它为企业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创造了条件。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已成为企业深入市场、开发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面对激烈竞争,不应战,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只能坐视失败。而仓促应战,盲目应战,乃至错误应战,亦无胜算可能。要有效实施市场营销,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营销战略。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通过对港口及烟台港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实施营销战略,要避强就弱,发挥自身优势,出奇制胜。 结合烟台港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做到变“以生产为中心”为“以货主为中心”,变“以生产第一”为“以质量第一”,变“利润第一”为“效益第一”。 其次在战略实施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强强结合,联合发展战略。与周围大的港口相比,烟台港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因此在选择营销战略上,不易采取分散营销的战略,应走联合自强的道路。经营总公司的成立,使烟台港的经营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为联合发展铺开了道路。营销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并不仅限于经营公司一个部门,而是各个部门协作的结果。因此一方面要根据货源结构对各经营公司的职能进行适当调整,突出主要货种,形成核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手段降低装卸成本,弥补地理位置产生的额外成本,将不利因素通过整体营销方式和策略势力的增强予以弥补,提高抗击市场冲击的能力,同时对外要不失时机地建立区域营销网络,形成支持烟台港揽货 事业大树的庞大根须。在网络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取重点实施区,培养典型,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推广。烟台港已在山西、济南两地建立了办事机构,有了一定的基础,借此扩展营销势力,做为建立营销网络的典型。在推广范围上,可以根据货源种类、分布情况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起营销网络的框架,借鉴典型经验,逐一实施网络发展计划。二是选择营销区域时,要在强强竞争的同时,有目的地选择较弱的竞争对手,并尽可能通过占有这类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以扩大自身的份额,增强盈利能力。三是人才本地化。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总存有排外意识,增加了营销的难度,因此发展当地人才,有意进入当地营销组织,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开拓营销网络的有效对策。四是将营销网络延伸到间接用户。市场营销的对象不仅包括直接用户,而且包括间接用户。如化肥货源的间接用户是农民,因此要将服务延伸到农村,建立起间接消费者群体,通过消费者的需求,带动货主的购买意向。 2、发展物流港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的发展是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寻找契机的,靠的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而增强竞争势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港口作为货物集散地,是商品经济活动中实物的流通和空间位置的交换,也是流通领域的物流交汇中心。为此,只有最大化地发挥好“物流中心”的作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港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种表现形态,根据其活动范围分为五个系统,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港口是集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将物流活动作为一个与生产活动、商品流通活动紧密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系统,并按商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实施系统化管理,以提高物流活动最佳的效率与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港口是物流系统中的主体,在商品流通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物流系统建立应以港口为主,并由港口对这一系统实施综合管理。即从整体的角度,系统角度出发,研究商品流通领域某一具体货物形态、发展趋势和具体的环节,注重各个环节对区域和全系统的影响,将港口、货主、航运和直接生产商品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促使物流交割市场的发展。一是在物流成本分析方面,要将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的各种职能综合起来,进行总的成本研究,从而实现高运费通过库存、包装等费用的降低加以综合,以求降低总的费用,为货主提供一个优良的经营环境,以谋求获得综合经济效益。二是根据物流活动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要求,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港口应实行物流活动的联合化经营,为社会提供比单独经营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协同物流系统活动中所有货主、航运部门、国家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建立共同经济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势,在物流活动中减轻各部门的投资负担,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最佳配合,降低分配成本,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更进一步挖掘物流领域的潜力,沟通城乡经济,加速商品流通,促进区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三是营销战略要逐步向物流服务项目系列化、服务范围扩大化发展。随着物流的社会化,港口运输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从而促进物流功能得到进一步的补偿和完善。作为专业化的港口运输企业除了以向社会提供运输、报关、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几大基本职能以外,还应增设如分拨、组装、配货、维修、租赁、代办托运和保险,以至保税、无偿仓储等相关的服务项目,实现系列化的分配服务,使物流向着多功能、系列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四是港口的物流作业要走向集装单元化。集装单元化,是将货物按照一定的堆码方式和一定的重量集中放置在一定的承载工具上,以视为一个“装载单元”来进行装卸、搬运作业。目前港口最普遍的集装手段是使用托盘、网络和集装箱,今后应向托盘搬运专业化转变。将托盘的规格进行统一规定,使之与国际集装箱和卡车车厢的尺寸成模数关系,以提高装载效率。对零星、散包装的商品则多采用集装箱搬运等。采用集装单元化系统来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易于实现作业的标准化、定型化、机械化。因此,集装单元化系统是当代物流作业的最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一个关键。 在港口建立物流市场,是市场营销的深入和港口发展方向。国外经济学者将物流领域形象地喻为企业经营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由此看来,港口作为物流最直接而又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拓物流领域发展的前景。 3、实施名牌战略,带动企业全面发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强烈意识到要创建自己的名牌,形成与竞争者产品的差异,这是企业在实施竞争战略的一个有效手段。烟台港可以说在树立名牌意识上早有建树,为吸引散化肥货源,烟台港从硬件上引进了国内首条一流的灌包作业流水线,软件上围绕灌包计量、标准件数装车法、堆存质量、运后服务等方面均投入大量资金,做了大量工作,使烟台港的散化肥灌包在货主的心目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创出了散化肥名牌产品。但这只是树立名牌的开始,只能说明其是有了名牌的基本功能。一个成功的名牌除了要满足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基本功能外,更多地强调的是服务。名牌必须在更多的方面加以延展扩充,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种满足超功能以外需求的超值服务,散化肥能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维持名牌地位,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进行名牌营销,赋予其新的附加值、新的内容、新的活力。成功的名牌在于它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好处,并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因此,烟台港的名牌战略,一方面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开展“超值服务工程”,了解用户的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研究满足需求的方法,寻求具有烟台港特色的服务方式,向货主提供其他港口做不到、货主想不到的优质运输“产品”。另一方面,在成功名牌的影响下,积极采取名牌延伸策略:一是同品种的延伸。国内化肥生产业的崛起,化肥进口量势必逐渐减少,而国产化肥出口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烟台港可以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较大中转港的经验,借助化肥保税的优势,形成化肥营销、生产、灌装、仓储、运输一条龙服务,促使建成化肥中转港口。二是不同品种的延伸,获取最大效益。抓住散粮进口量增大的契机,吸引散粮货源。按ISO90002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散粮灌包质量体系,提高散粮灌装质量。同时要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散粮灌装能力,逐步在沿海港口中形成散粮接卸、灌装的优势,树立散粮货源名牌,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以名牌带动其他货源,以名牌战略赢得客户,提高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 4、注重社会行为,实行合作营销。港口企业与货主在形成供应与需求关系之前,还须经历一种社会行为,而这种社会行为的质量往往决定着货主对企业的满意度,在港口企业内部营销环境满足货主需要的前提下,社会行为成为影响港口对货主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能给港口增加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是消极的,给货主,也给企业带来负担,影响企业竞争力。如货主为了遵守国家法规和制度,保证货物的质量,对进口货物要进行报关、报验,按规定及时缴纳关税等,货主花费了时间,增加了费用,但保证了国家的利益,避免了走私行为,为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对港口来说,形成社会行为这一产品的买方为货主或港口,卖方为国家 行政机关,他们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为交换条件,共同完成交易活动。对这种社会行为尽管可以通过各种法律、规则强制货主作出牺牲(成本支出),而国家机关为了国家的利益也会认真执行规定,但从根本上应以提高货主的觉悟和形成利益共同体为手段,实现最终目标,况且有的社会行为也很难强制人们去遵守。社会行为往往仅靠港口的一个部门或一个营销者进行很难办到,因此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应将营销的着重点放在同货主相关的、可能发生的社会行为上,要靠众多的市场营销单位、营销者一起共同努力与合作,实施合作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口岸环境,以有利于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经济地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以有利于降低港口和客户的消耗,以有利于减少商品大生产费用的追加,达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特别是烟台港,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在运距、运费、铁路疏运等方面同周边主要港口竞争尚缺有利因素,要想扭不利为优势,只有加强合作,搞好合作营销,同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组织联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共同抵御竞争对手,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走向市场、占领市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有利途径。因此,港口企业必须正确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开辟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创出生存、发展的广阔前景。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机制的研究 【摘 要】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而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从而,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因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催生了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原有的管理方法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管理创新便成企业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市场营销 问题创新 机制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 一些企业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高层营销管理缺位 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不能形成良性沟通,造成重业务轻管理的局面。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高层管理缺位会带来许多危害。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营销工作缺乏方向。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3.许多企业缺乏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中国的计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等都为其它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随意漂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市场营销具体的创新措施 1.营销观念创新 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如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我们的营销观念必须创新,才能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要求:一是要突破传统市场时空界限,树立起全球营销观念。二是要从传统的同质化营销、大规模营销转为异质化、定制营销理念。三是从单向营销理念转到互动营销理念。传统营销只能提供单向的信息传递,消费者通常处于被动地位,企业成为主导,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可以利用网络高度互动性实现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到最终服务和消费者的互动营销。 2.营销策略创新 产品策略创新:网络经济改变了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从产品的内涵看,产品的知识及技术含量提高了;从外延看,网络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服务成为商品,知识、信息技术也成为商品。因此,企业在产品策略创新中首先就要注重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产品种类,引导消费者需求。其次,要根据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通过双向互动搜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个性化商品。海尔运用网络为顾客订做冰箱的成功就是典范。价格策略创新: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地域范围和容量上的局限,基本上解决了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并据此做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因此,多样化的价格策略在网络上难以实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分销策略创新:在这样一个强调交互性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渠道创新,即通过虚拟商场、无形商店及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毋庸置疑,网络交易的产生对于企业现有渠道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单。这种直接互动与超时空的网络购物,无疑是营销渠道上的革命。 3.产品市场创新 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战国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战,企业是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还是去寻找消费者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需求,或创造一种新的需求呢?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还是另做一块新的“蛋糕”。市场创新不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而是去做新的“蛋糕”。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采用“让利不让市”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结果往往得不偿失。高明的企业则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如高科技市场。高科技市场是我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到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美国的微软、中国的北大方正等着名企业,都是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大获成功的。 4.营销管理创新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将从以往注重业务的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因此,营销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既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更是一种基于网络经济的新型管理理念。营销管理创新还应在企业内建立起实需对应型营销体制。实需对应型营销管理体系是相对于推测型营销体制而言的。过去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预测确定,现在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建立实需型营销体制成为可能。实需对应型营销体制强调的是实需对应,即将销售时点的信息同步地传输给商品策划、设计、生产及仓库地点,从而通过销售地点的信息实现设计、生产、物流、经营等决策的一体化。 5.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 三、结语 当今的世界飞速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做大,要紧跟潮流,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管理、分析、 总结、学习、借鉴、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理论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营销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新的形势和环境企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努力更新营销观念,不断进行营销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机遇和主动。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探析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对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对二者相结合后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影响力得到了企业管理者一致的重视,但真正付诸到实践中的结果却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中,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虽然为企业带来了相当多的经济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潜藏着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本文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着手,对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整合前的基础准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为了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并为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概念认知 (一)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主要指的是社会个人、企业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相关的产品研发或改进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一为在原有的理论支撑下创造性地进行新的产品的设想与研制,其二则为以原来存在的某件具体的产品为蓝本,进行新一轮的改编与改进,以适应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产品开发有很多种实现方法,具体分为发明创造、排列组合、技术改革与深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改革与制度创新等等。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对银行体制贷款业务的刺激与开发,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究其实质仍旧属于产品开发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产品开发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因素中新晋组成部分,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在西方经济体系中被称为“Marketing”,是市场学和行销学的统称,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发展必备的管理知识被MBA列入经典商管理论课的组成模块中。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的市场营销,则有着另外一重含义,在我国,市场营销指的是在产品被生产出来后,通过市场的交换和传播功能为社会消费者带来富含产品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操作和流通过程。其中,在市场营销中,相关工作人员被称为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对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现阶段,80%的上市公司将市场营销设立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其中63%将市场营销部门作为企业日常经营发展的一部门投入了极多的资金与注意力。在63%企业中,总计包含了500多万的市场营销人员,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企业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相关部门的管理是完善企业工作的重要形式,其中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关乎整个企业的发展命脉,也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在我国,企业管理包括企业运行体制中的所有部门和企业发展涉及到的一切事务,并在了解了相关机构的运作方式和每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后对每一个部门进行的预算、组织、引导和协调合作等诸多操作,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基础准备 (一)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理论准备 (1)明确市场营销是产品开发的动力。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味的关门造车就可以将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研发出来的,而是应该根据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倾向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产品研发。而如何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需要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解渠道。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营销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最基本的动力,只有市场营销的结果清晰的[,!]将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未来的消费倾向展示出来,才能促进产品开发,才能使得开发出来后的产品一经投入便能够很快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 (2)了解市场营销对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市场营销对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上,第一点为市场营销能够为产品开发解决后顾之忧。在产品研发前,市场营销能够提供市场消费者最真实的消费情况,并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将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未来的消费导向直观的呈现出来。但如果产品开发没有足够的市场营销的数据支撑,在开发过程中就会瞻前顾后、束手束脚,对于正在进行的开发工作没有信心。市场营销重要性的第二点则表现在产品价格的设定上。在产品开发后,新产品的价格与其他产品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新产品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此时,市场营销的强大作用力就凸显出来了。市场营销能够在产品定制价格时对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有一个大致的统计,为新产品价值的定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区间,避免出现价格不合理的情况。 (3)确定产品开发完成后的市场营销策略。 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进入市场的时间也会对产品的销售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以生活必备的电器类产品来讲,人们生活的75%的部分要依靠电力的支持,而电力问题一旦出现,则会造成相当大的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此类新产品研发问世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就进入市场,应该在进行多次试验检查后,利用每次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 综合分析后确认该产品可以进入市场,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将产品投入到市场中。 (二)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行动准备 (1)进行产品开发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市场营销部门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市场职能,通过对市场中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程度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且在调查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类消费群体,应该扩大调查面,囊括市场中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以实现市场调查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据我国近十年来的社会统计结果显示,美的公司针对市场中20~30岁、30~40岁、40~50岁的三个年龄段的、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消费者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调查,并在总结了现今社会群体的消费需求后推出了美的变频空调这一全行的产品,利用变频功能满足人们对空调既节能又舒爽的双面要求。 (2)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有潜力的产品。在现阶段的产品开发中,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发挥的强大作用对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在市场营销部门进行了市场调查后,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调研结果呈现的市场需求。比如在OPPO音乐手机的市场调研中,大部分消费者对该手机的音乐功能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但对于该手机稍显落后的照相功能表示不满,特别是某些机型不具备前置摄像头,使得消费者没有办法拍出美观的自拍照。在该调研结果的引导下,OPPO公司推出了全新的照相手机,具有360度可旋转的前后摄像头,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为该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 三、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层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层人员,相关决策者必须对适合企业发展与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9]。现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产品开发与市场调研的结合,企业决策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坚定的遵循着促进二者相结合的正确发展战略。 (二)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共同作用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其内外部的监督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二者相结合的脚步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外部监督主要是由市场监督部门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指挥下进行的,对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及时的指出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建议。而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来实现的,内部监督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研发过程。在研发过程中,有些研发人员为了尽早的将成品研制出来并实现丰厚的经济收入,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此时,就需要内部监督部门及时的对产品研发人员的不正当行为予以责罚或取消其参与研发的资格,减少恶劣的影响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三)提前对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想 在企业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对市场发展环境中潜藏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是为二者结合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预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10]。针对企业在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管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前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来临前做好准备,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当风险来临后,管理者应当适当的分化风险,将大的风险分散成诸多小的个体,再逐一消灭,降低风险控制的难度,减少风险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企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战略不仅仅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还需要管理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消费者未来可能出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达到饱和后的下一轮消费趋向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结果的影响下改进产品开发过程,推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向着更容易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企业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通过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促进开发出来的产品质量的提升和适应范围的扩大,在新旧产品的竞争中充分展示出新开发产品在性能和适用范围上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可以说,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既有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还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对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促进二者有机统一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企业正在朝向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前进。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尚不丰富,对于经济的未来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对于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的实现也没有十分典型的成功案例。因此,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未来的更深入研究。本文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需要的前期准备,主要有明确市场营销是产品开发的动力、提前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有潜力的产品和根据产品开发情况进行市场营销等理论和实际准备。在上述准备条件的基础上,为企业提出了提高管理理念、发挥监督机构的重要作用以及站在消费者立场上看问题等四点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市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浅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浅析 一般而言,企业市场营销的环境有很多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和产品的销售。企业的市场环境可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一般微观环境中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市场营销活动,微观环境包括供应商、销售商、顾客以及公司的员工。宏观环境与之对应,宏观环境中的因素是大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对企业的间接性影响,例如经济形势、自然条件、法律法规等。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对于企业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都是双面的,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企业的营销环境不是稳定不变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意识到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市场的变化做出对自身市场营销相应的调整。 2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营销的时代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目前经济的发展是全球性的,不再是个别地区或者国家单独的发展经济,很多企业不仅要受到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受到国外企业的竞争,再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市场营销战略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式了,国际企业的营销模式和营销形式要比国内企业先进,因此,国内企业不得不马上进行市场营销的创新,各个企业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以便制定出一个符合市场的营销战略。再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市场营销。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很好地把信息技术融于市场营销中,进而来促进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1] 3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途径 31开发潜在市场,树立品牌效应 营销活动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出现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随其出现的还有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推广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企业对市场的定位决定了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方向,包括销售、定价等战略。企业首先要树立一个自身的优秀的品牌,进而来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后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形象和地位也能得以提升。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不仅能抢先占得市场,而且能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一个企业品牌创立,首先要做的是抛弃传统观念,转变经营体系和理念,进而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市场营销能够通过制定产品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以及促销活动来协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供求关系,进而来缓和供求矛盾。市场营销创新是一个缓慢的、持续的过程,不同行业、企业以及产品都不是相同的,企业应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来制订出不同的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完全的体现出市场营销的作用。[2] 32细分营销市场,改善营销理念 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可以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在原先传统的营销模式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已经意识到市场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使得现代市场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市场营销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改变出发的角度,不仅要对消费者负责,还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企业要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企业发展的动力即是来源于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最直观的仍然是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青睐度,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目标时要慎重而行,多方面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收入、需求等,可以把一个长久的目标分成诸多短期目标一个一个实现,进而创建一个新型市场营销模式。 市场营销帮助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价值联系,企业不断地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市场营销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其涉及政治、经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综合这些因素才能制定一个良好的营销策略,还要把握好市场的状况,并利用合适的工具,还可以寻找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开发,进而开展成功的营销活动,这样能使消费者更早地了解产品,产品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后可以让消费者对营销方案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33对企业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自身的市场优势 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要结合自身情况,紧紧围绕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的最大价值。产品在销售前期,要特别注重产品的品质以及品牌的建立,要让品牌深入人心,这样在后续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消费者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于产品质量更高要求,这些因素都迫切的需要企业不断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及时消除这些因素改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品牌的建立和产品质量之外,服务也是营销产品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建立高品质的服务。企业在目前的营销方式中还要不断地融入一些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敢于突破,积极大胆地开阔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先进的营销战略。根据先进的营销理论,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以展现出企业自身的市场优势。[3] 34创新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 企业的市场营销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对这些规律探析、总结,最后得出很多有价值的营销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心理都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着联系,两者之间会发生作用,所以企业需要多了解一些市场营销理论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合适的产品来占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在当今社会,卖方市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而消费者对于买方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必须调整各个模式,全面以消费者为主体进行营销,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还要注意协调整合好各个要素,防止它们之间的影响发生冲突,从而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营销模式。 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它们在共同的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营销活动,同 时还要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达到企业的目的。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形象,时刻围绕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主导,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要对市场营销的本质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营销理论来创新企业当前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立体化营销体系。[4] 4结论 一套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体系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动力,其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大对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视程度,对企业自身市场营销战略的缺陷要有着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些不足,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1企业战略角度 企业的营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不能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思考营销战略。而是应该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做好布局。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营销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整个企业的长远经营。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使命等,即回答企业要做什么,企业要怎样做的问题。在营销这个方面讲,属于战略范畴的就是我们最终要生产什么产品,我们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我们的营销理念是什么。把这些基本的问题回答好,并且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有助于产品的成功经营。在大家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时代,很多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积极研发非油炸食品,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都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2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保证产品的质量脱离了产品的营销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创意很新颖,也不会持久。因此,企业如果想成功地进行企业的营销策略创新,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夯实基础。首先,在产量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例如更新设备、企业间的联合、外包等,从而确保提供充足产品,这样可以确保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逐渐建立顾客忠诚度。然后是产品质量方面。尽管,当今时代,市场上的很多营销理念都跟随消费者不同层面的需求而改变,但是如果只是产品的营销理念发生改变,而产品的质量没有改进,消费者也不会对产品保持长期的忠诚度。在这些方面,海尔公司一直很踏实地实践“真诚到永远”的诺言,保障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生产制造业利润率逐渐降低的情况,海尔一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相反,三鹿奶粉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最终不仅是失去顾客满意度,而是使积累了多年的品牌在瞬间崩塌。 3挖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目标 寻找合适的经营平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市场逐渐被细分。很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市场以后,往往会通过建立行业的标准、专利保护等手段建立起市场地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企业需要付出很大的进入成本。对一些企业而言,过高的进入成本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的瘫痪。因此,如果企业想要长期经营,需要自己确立自己的市场范围,充分的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另外,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很多的市场空缺,这些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营销成本低,且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例如,苹果公司推出小而轻薄型的ipod来满足消费者在健身的时候听音乐的需求。要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不仅要充分的挖掘市场潜在需求,而且要明确目标,寻找合适的经营平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上购物由于其便捷、省时、省力的有点,逐渐成为一种举足轻重消费方式。很多企业和品牌选择建立自己的网店。然而电子商务也有很多弊端,在中国,由于专利保护方面的意识不够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产品被抄袭。而这些产品又不能很好地保证质量,最终导致很差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在选择自己的营销平台时一定要慎重。如果可以正确选择营销平台,企业的营销就可以高效顺利的进行;反之,不仅无法成功实现营销战略创新,反而导致品牌形象的破坏。 4确定合适的营销模式 合适的营销模式有助于产品营销的成功。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要把营销战略创新提高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层面上,并且要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正确进行市场定位。而在确立市场营销模式方面,我们要注意与之前各个方面相呼应,不能产生矛盾。另外,我们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也逐渐趋于个性化。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更是热衷于追求个性化。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即“个性化”营销模式。在服装产业,这样的营销模式比较盛行。很多品牌把服装设计环节直接与销售环节无缝连接,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生产。此外,很多私人定制的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有逐渐壮大的趋势。除了“个性化”营销模式,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立体化的营销体系。从产品设计理念、质量以及营销理念等方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还要建立完善的顾客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5企业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在投入资金和精力在营销策略创新的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良好企业形象。例如,很多排污企业的产品往往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企业要用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以及地方相应的法规,为地方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企业的形象,企业主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从自身做起,打造良好个人形象。例如,俞敏洪在个人形象塑造方面,非常注重亲和力,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企业形象。 6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数据平台 进行营销创新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顾客关系数据平台。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先进的预测技术或者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来预测顾客的行为。企业需要在顾客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进行投资,建立完善的顾客信息系统。完善的数据管理能够让企业了解顾客的动态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培养和维持顾客忠诚度。 7总结 本文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现状,电子商务、个性化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逐渐增长的趋势,分析了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重要意义,发现当前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企业营销战略创新途径。以期对企业营销战略创新有所助益。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摘要]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根据自身的特点应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 第一,选择较分散的目标市场。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第二,选择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地域性较强的目标市场。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目标市场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促销策略 渠道策略 自机器大工业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每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诞生,又有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在历经各种挫折与困难之后仍能坚持下来,很多中小企业继续成长和走向成熟,不少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大企业、大公司。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普遍都达到90%以上,甚至在“大企业王国”之称的美国已超过了95%以上。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功不可没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主要还有赖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相应优势。 中小企业除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优势,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能否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战略 将组成市场的不同群体找出来,然后为市场的某一特定群体开发产品,这一特定群体就被称这为“目标市场”。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企业就必须确定它们服务的目标市场。 1.中小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重要性 三国时期,刘备初起之时力量薄弱,当时天下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势力比较大的则北有曹操南有孙权,而刘备审时度势,选取蜀中为据点,终成三分天下之势。其中刘备旗下将相的鼎力相助功不可没,但刘备在最初以蜀中为根据地,同时大肆宣扬自己是皇室宗亲,标榜自己乃仁义之士的种种举措则为这个局面展开了很好的头。 用市场营销学的观点来看,这里就有个目标市场选择的问题。我们常说的目标市场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目标地域、目标人群、目标需求。而刘备则正是在正确分析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基础上,选定了正确的目标地域——被曹操与孙权忽略的蜀中,锁定了正确的目标人群,并迎合了他们的目标需求——蜀中百姓渴望安定、尊崇仁君,从而为其日后市场地位的奠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的选择 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目标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择较分散的目标市场。分散的目标市场,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而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大企业生产时一般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为主,它难以适应小数量、多样化的要求。小企业可发挥自己灵活性的优势,抓住这些发散的目标市场。第二,选择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地域性较强的目标市场。同样,这些目标市场是大企业进行规模生产所无暇顾及的,同样大企业选择这部分目标市场时,付出的成本较高,远不及小企业有优势。 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征地一席之地,除了要有正确的目标市场选择,还要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等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1.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源源不断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而开发新产品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远远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借鉴香港的企业的明智选择。香港的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以中小企业居多,缺乏独立研制产品的条件。他们的产品策略主要是紧跟国际市场潮流,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最新技术,研制仿制产品。 2.选择正确的销售渠道,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与制度下,绝大多数国际企业都未能将产品直接售于消费者,在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些中间媒介,这些媒介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中间媒介如批发商、零售商,在取得产品合法所有权之后,再转售出去;另外如经纪人,企业代表,销售人,负责寻找顾客,代表企业与人洽商,但他们并没有取得产品所有权。 3.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国际企业常用的产品价格策略有: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价格策略、产品线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等。而对于中小企业一般采用低价法策略,满足顾客追求物美价廉的的动机,赢得市场优势。香港的产品常以物美价廉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这归功于香港的中小企业的价格策略,他们以微利低价全力推出新产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由此可见,成功的价格策略,是中小企业营销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 4.选择正确的促销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产品的促销就是人们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活动手段和媒介等来宣传、介绍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销售的目的。促销活动主要有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方式。中小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准确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但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区域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方式,或直接让利,把促销交给有实力的经销商。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战略计划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善于找先机和制度创新,发挥先行优势,并扬“船小好调头”之长,打主动战。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论述 1企业战略角度 企业的营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不能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思考营销战略。而是应该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做好布局。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营销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整个企业的长远经营。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使命等,即回答企业要做什么,企业要怎样做的问题。在营销这个方面讲,属于战略范畴的就是我们最终要生产什么产品,我们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我们的营销理念是什么。把这些基本的问题回答好,并且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有助于产品的成功经营。在大家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时代,很多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积极研发非油炸食品,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都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2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保证产品的质量脱离了产品的营销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创意很新颖,也不会持久。因此,企业如果想成功地进行企业的营销策略创新,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夯实基础。首先,在产量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例如更新设备、企业间的联合、外包等,从而确保提供充足产品,这样可以确保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逐渐建立顾客忠诚度。然后是产品质量方面。尽管,当今时代,市场上的很多营销理念都跟随消费者不同层面的需求而改变,但是如果只是产品的营销理念发生改变,而产品的质量没有改进,消费者也不会对产品保持长期的忠诚度。在这些方面,海尔公司一直很踏实地实践“真诚到永远”的诺言,保障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生产制造业利润率逐渐降低的情况,海尔一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相反,三鹿奶粉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最终不仅是失去顾客满意度,而是使积累了多年的品牌在瞬间崩塌。 3挖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目标 寻找合适的经营平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市场逐渐被细分。很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市场以后,往往会通过建立行业的标准、专利保护等手段建立起市场地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企业需要付出很大的进入成本。对一些企业而言,过高的进入成本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的瘫痪。因此,如果企业想要长期经营,需要自己确立自己的市场范围,充分的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另外,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很多的市场空缺,这些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营销成本低,且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例如,苹果公司推出小而轻薄型的ipod来满足消费者在健身的时候听音乐的需求。要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不仅要充分的挖掘市场潜在需求,而且要明确目标,寻找合适的经营平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上购物由于其便捷、省时、省力的有点,逐渐成为一种举足轻重消费方式。很多企业和品牌选择建立自己的网店。然而电子商务也有很多弊端,在中国,由于专利保护方面的意识不够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产品被抄袭。而这些产品又不能很好地保证质量,最终导致很差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在选择自己的营销平台时一定要慎重。如果可以正确选择营销平台,企业的营销就可以高效顺利的进行;反之,不仅无法成功实现营销战略创新,反而导致品牌形象的破坏。 4确定合适的营销模式 合适的营销模式有助于产品营销的成功。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要把营销战略创新提高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层面上,并且要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正确进行市场定位。而在确立市场营销模式方面,我们要注意与之前各个方面相呼应,不能产生矛盾。另外,我们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多,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也逐渐趋于个性化。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更是热衷于追求个性化。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即“个性化”营销模式。在服装产业,这样的营销模式比较盛行。很多品牌把服装设计环节直接与销售环节无缝连接,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生产。此外,很多私人定制的企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有逐渐壮大的趋势。除了“个性化”营销模式,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立体化的营销体系。从产品设计理念、质量以及营销理念等方面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还要建立完善的顾客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5企业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在投入资金和精力在营销策略创新的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良好企业形象。例如,很多排污企业的产品往往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企业要用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以及地方相应的法规,为地方居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企业的形象,企业主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从自身做起,打造良好个人形象。例如,俞敏洪在个人形象塑造方面,非常注重亲和力,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企业形象。 6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数据平台 进行营销创新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顾客关系数据平台。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先进的预测技术或者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来预测顾客的行为。企业需要在顾客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进行投资,建立完善的顾客信息系统。完善的数据管理能够让企业了解顾客的动态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培养和维持顾客忠诚度。 7总结 本文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现状,电子商务、个性化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逐渐增长的趋势,分析了企业营销战略创新的重要意义,发现当前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企业营销战略创新途径。以期对企业营销战略创新有所助益。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摘 要】自二00五年四月一日《中华人民共以及国电子签名法》及《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新兴的电子认证业务患上到快速发展。电子认证业务(通过发放数字证书来解决网络身份认定、信息加密传输、数字签名以及网上行动不可抵赖等问题)已经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首要组成部份。与全世界电子认证市场相比,我国目前处于1个电子认证业务快 速增长的时代。电子认证企业如何制订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捉住市场机遇晋升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其业务可延续发展已经是燃眉之急确当务之急。 【症结词】市场营销;电子认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电子认证 依据《电子认证服务业“1025”发展计划》,到“1025”末期,我国将构成笼盖全国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基本构成可靠电子签名认证体系,电子认证市场范围突破八0亿元,电子认证市场潜力巨大。从市场角度来看,电子认证业务触及到的潜伏利用市场无比广泛,单单从公共信息服务这个领域来看,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渐深化电子认证的利用,电子病历、电子保单、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更多业务将患上到广泛展开。 1、市场营销基本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动身点,有规划的组织各项经营流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以及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进程。通过互相调和1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以及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进程。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1个暂新课题,其营销策略无比值患上钻研,拥有行业业务推动意义。 2、电子认证及电子认证企业内涵 在钻研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前,先理解甚么是电子认证是无比必要的。在现实糊口中,人们通过出示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表明自己的身份。在网络环境下,大家通常互不见面,如何肯定对于方的身份呢?一样需要有1个相似公安机关的第3方机构,为网络用户发放身份标识——电子身份证(即数字证书)来表明其合法的真实身份。数字证书是证明网络用户身份的信息文件,用于网络通信中辨认通信者的合法身份,而发放数字证书的认证机构(简称CA机构),也就是依法核准能从事电子认证业务的电子认证企业。 比其他企业,电子认证业务和电子认证企业独具特点,从事电子认证业务的企业均认识到数字证书运营收益高,只要证书通过利用发放下去,每一年可带来固定的收入及利润。但因为电子认证业务是1个新型业务,电子认证企业均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如何胜利营销拓展范围化的电子认证用户市场?采用何种策略走上1条可延续发展道路?下面进行1些探讨。 3、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患上知电子认证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实现数字证书用户的范围发放,从用户的数字证书服务及使用费中取得利润。因而,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扩展市场的证书销售量以及增添市场客户为中心而开展的。它的核心是:电子认证企业必需面向市场、面向业主利用部门以及终究的系统利用终端用户,必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于营销策略做出各种有效调剂以及立异利用,本人认为: 第1、立异“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战略的施行是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电子认证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依据行业、市场以及企业资源状态,趋利避害,解除不利影响,不失为明智选择。 第2、立异电子认证服务策略 通过业务流程立异以及技术支撑手腕整合服务资源,树立出产以及营销联念头制,在售前、售中以及售后各个阶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利便的服务,拓展点CA发放方式;终究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虔诚度。深刻细致地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对于于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及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服务策略,采用不同的营销手腕。当用户群体发展到必定范围时,加快客户端服务外包的策略服务,为节省本钱以及提供服务质量,稳住市场以及用户,需要采取该策略进行市场的推行以及进1步的用户发掘。 第3、价格策略的选择 需要走捆绑式利用推行以及1证多用相结合的捆绑式使用销售模式,立异电子认证收费模式,走1证多用相结合的捆绑式使用销售价格模式:踊跃推进大行业利用和证书客户端利用,走证书用户1证多用的捆绑式利用使用模式,踊跃推进税务、工商、通讯运营商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利用,1方面拓展组织机构电子认证以及自然人电子认证的利用,另外一方面应知足用户自己需求开辟新的证书用户,在用户基本证书年服务费的基础上,每一开通1个新利用,依据利用的次数和利用的价值的区别,收取不同价格的利用开通费用。 注:本人但愿该钻研为推进我国新型电子认证行业的经营战略以及市场拓展拥有现实意义以及鉴戒意义,本论文仅仅是本人在公司多年的市场营销工作中的 总结以及体会,但愿对于行业能有参考价值,并敬请各位专家指导赐教!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谈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一、传统经济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观点把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看成是一项单纯的销售手段,是帮助企业扩展市场销售渠道、将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辅助活动,传统观点认为消费者永远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样式、包装、附加服务、文化内涵等其他延伸的东西远远没有价格更为看重,因此,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传统的观点还认为,没有必要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必要的细分,总是试图用一种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低成本生产和批量化生产;这种观点还认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加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以此增加企业的利润,等等。 总而言之,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还处于一种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种手段和技巧,而没有上升到一种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和重视。现代企业的营销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现和执行。 二、新经济背景特点及其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市场逐渐联系到了一起,众多的企业营销活动者在一个场合同台竞技。新经济背景下与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因素及其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和平台,利用电子商务的强大手段,企业可以以传统营销手段无法做到的低成本开展一对一营销活动,可以帮助营销者收集消费者的信息,进而分析和挖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模式,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第二、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及其在商品生产中的快速运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产品开发的成本能否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及时地收回并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是每一个阶段的营销策略必须考虑的问题,每个阶段的营销过程的策划、组织和统筹工作都要以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短作为参考依据,营销活动的预算和投入必须考虑到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能否收回。 第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产品的替代性越来越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目前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已经完成,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样的现实要求企业不能再依靠传统的营销战略,采取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而要进行市场细分、发现不同的需求和模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赢得局部优势。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新思维的内涵及对策 针对以上对于新经济特点的论述及其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结合企业目前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不足和误区,提出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战略的内涵并采取相应策略加以实施和执行。 第一、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营销活动和一对一营销服务。电子商务缩短了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传统营销活动的中间环节,使消费者和生产比较低的成本面对面的接触,这就使得企业营销活动者可以采取传统营销者无法采取的手段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营销活动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营销者对于消费者的了解是第一手资料,因而也对消费者的了解和掌握也更真实,对消费者的需求分析的准确性也更高,从而更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第二、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和购买行为进行市场细分,发掘和识别不同目标市场的细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市场细分是消费者消费特征和购买行为模式发掘和模式识别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机会发现的重要方法,市场细分强调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异质性,把不同的消费者群分成若干的以需求特征和购买模式标识的细分市场,然后针对性制定营销策略并开展营销活动,可以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注意社会和公众利益。一个品牌的建立可能需要很多年艰苦的努力,但毁掉一个品牌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新经济形势下,特别是那些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行业,其营销活动必须转移到社会公众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环保问题,重点宣传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无公害性和环保性。 四、结语 新经济背景下有着较传统经济不同的经济形势和特征,客观上要求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活动要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灵魂,因此,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要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开展市场细分和市场调研,在营销活动中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环保要求的表达。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革新思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入WTO之后,更多的大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有立足之地,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当今,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首先考虑的第一任务,所以市场营销的创新成为重中之重,因此,认真地探索和研究企业在新世纪市场营销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当前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创新是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需要,当前中国企业市场营销主要面临着下面几个问题: 1.1营销观念狭隘守旧 我国有很多企业在营销中,过于强调销售业绩,忽视产品售后服务的美誉建设;强调销售人员单兵作战能力,忽视销售人员相互协作;强调销售部门对企业兴旺的关键性作用,忽视销售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的密切联系。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整体营销观念的贯彻,要求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密切协作,在各尽其责中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1.2企业高层营销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营销却只是企业营销部门的事,企业高层或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或管理职责不到位,因此,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造成企业营销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①企业全部的营销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影响企业整体营销优势的发挥;②营销决策缓慢;③营销缺乏方向。企业营销高层缺位时,企业的营销只能是营销部门跟着感觉走,仅仅是以卖出产品为核心目标,企业的整个营销系统没有战略、没有方向,营销人员“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结果是企业产品无法销售出去,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形象。 1.3企业市场营销与其他部门脱节 市场营销是以研究综合性市场营销活动及规律为目标,它通过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再通过有效的促销、分销渠道和价格策略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要求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目标,从而确立了市场营销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市场营销是由企业顾客及相关环境因素组成的系统,体现了企业和顾客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相互协调关系。它与企业其他部门是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是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总是把市场营销同其他部门割裂开来,单独做市场营销决策和计划,结果,必然影响到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及整体的发展。 1.4对企业营销网络作用的忽视 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要依靠市场营销实现资金的循环,保证企业的生存成长。在这个网络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1.5创新能力欠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代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6市场营销中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存在不足 企业都清楚,顾客是上帝,失去了顾客企业就无法生存。但很多企业却只顾眼前利益,在市场营销中,忽视了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只开展一些单纯的售后服务,并且大多数是等顾客有了问题后找上门才提供服务。也有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委托某些维修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并没有把顾客服务纳入企业整个营销系统,也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及经费支持,直接影响到顾客服务的质量。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是赢得顾客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到市场营销系统中,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买到“顾客”,从而为企业买到明天,买到未来。 1.7企业缺乏营销战略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真诚的“海尔”、永固的“长城”、绚丽的“长虹”、高飞的“小天鹅”、毫不屈服的“乐凯”与豪情万丈的“用友”,都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大海里随意漂泊,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蓝海战略,主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①重建市场边界。②注重全局而非数字。③超越现有需求。④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⑤克服关键组织障碍。⑥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2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2.1树立以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为主,价格竞争为辅的现代营销理念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营销手段的广泛应用,信息高速流动,产品硬件标准趋同,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形成,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利润已低到接近成本且平均化,这一切使价格竞争几乎达到极限,在价格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时,企业之间竞争主要转向非价格的竞争,包括通过产品的品种、质量、性能、专利、品牌、款式、特色、包装等各种促销活动来唤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并使其购买产品,从而达到战胜竞争对手的目的。 当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谁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服务竞争正是适合这一规律应运而生的,它是对传统的竞争模式的变革,它属于非价格竞争的范围,其核心是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好、更有特色或者更能适合顾客各自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竞争。营销是一个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能获益的过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在新世纪,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 2.2尽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 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及员工都必须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服从市场营销,服务于市场营销,全面树立“市场第一、顾客至上”的营销理念。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营销的需要来确定企业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配置,分配经营资源,决定企业总体发展方向。要不断改革流通渠道,导人新的渠道模式,壮大客户群体,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营销网络,要不断开发新的营销形态和模式,开拓营销网点,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当然企业在开拓营销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社会责任的原则,要依法办事,不可违法经营,如企业要按法律要求保护消费者及其利益,并使其享受应该享有的权利,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又要符合道德规范,符合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2.3强化营销管理、创新营销组织 现在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已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在营销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系统、不全面,常常造成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整体营销职能大打折扣。高层营销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工作缺乏方向而盲目指挥。感觉营销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特色,他们首先追求“感觉对路”,虽然在转型市场中有其理由,但也有大的风险,中国商界的“大起大落”、“流星闪现”现象就是代价。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企业的营销工作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赢得用户,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现代营销强调的是整体攻防能力,企业应不断对营销组织进行创新,使其精简、反应快速。21世纪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化和自动化。由互联网带来的速度、效率,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营销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营销环境。 适应网络时代变化的营销组织要求反应迅速、沟通畅通、加强企业内外的协调和互动。传统的产品部门、分销部门、广告部门、公关部门和推销部门等都会被逐一淘汰,未来企业营销构架特征是不设中层管理机构,层级减少,20世纪层级组织体系将由网状组织体系取代。因为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竞争强调的就是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行为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敏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市场营销组织建立的模式。因此,精简、富有弹性和互动、极具效率并且高度自动化、网络化,将是营销组织在信息化社会设置的基本原则。 2.4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知识化的营销队伍 企业是够拥有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营销队伍,事关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失败。营销创新能否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知识型的营销人才。新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人才。他们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能够正确引导客户的消费观念,灵活运用综合知识使科技与营销完美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2.5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名扬中外的熊猫电子集团正是坚持科技开路而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对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摘 要】自二00五年四月一日《中华人民共以及国电子签名法》及《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新兴的电子认证业务患上到快速发展。电子认证业务(通过发放数字证书来解决网络身份认定、信息加密传输、数字签名以及网上行动不可抵赖等问题)已经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首要组成部份。与全世界电子认证市场相比,我国目前处于1个电子认证业务快 速增长的时代。电子认证企业如何制订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来捉住市场机遇晋升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其业务可延续发展已经是燃眉之急确当务之急。 【症结词】市场营销;电子认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电子认证 依据《电子认证服务业“1025”发展计划》,到“1025”末期,我国将构成笼盖全国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基本构成可靠电子签名认证体系,电子认证市场范围突破八0亿元,电子认证市场潜力巨大。从市场角度来看,电子认证业务触及到的潜伏利用市场无比广泛,单单从公共信息服务这个领域来看,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渐深化电子认证的利用,电子病历、电子保单、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更多业务将患上到广泛展开。 1、市场营销基本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动身点,有规划的组织各项经营流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以及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进程。通过互相调和1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以及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进程。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1个暂新课题,其营销策略无比值患上钻研,拥有行业业务推动意义。 2、电子认证及电子认证企业内涵 在钻研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前,先理解甚么是电子认证是无比必要的。在现实糊口中,人们通过出示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表明自己的身份。在网络环境下,大家通常互不见面,如何肯定对于方的身份呢?一样需要有1个相似公安机关的第3方机构,为网络用户发放身份标识——电子身份证(即数字证书)来表明其合法的真实身份。数字证书是证明网络用户身份的信息文件,用于网络通信中辨认通信者的合法身份,而发放数字证书的认证机构(简称CA机构),也就是依法核准能从事电子认证业务的电子认证企业。 比其他企业,电子认证业务和电子认证企业独具特点,从事电子认证业务的企业均认识到数字证书运营收益高,只要证书通过利用发放下去,每一年可带来固定的收入及利润。但因为电子认证业务是1个新型业务,电子认证企业均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如何胜利营销拓展范围化的电子认证用户市场?采用何种策略走上1条可延续发展道路?下面进行1些探讨。 3、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患上知电子认证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实现数字证书用户的范围发放,从用户的数字证书服务及使用费中取得利润。因而,电子认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扩展市场的证书销售量以及增添市场客户为中心而开展的。它的核心是:电子认证企业必需面向市场、面向业主利用部门以及终究的系统利用终端用户,必需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于营销策略做出各种有效调剂以及立异利用,本人认为: 第1、立异“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战略的施行是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电子认证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依据行业、市场以及企业资源状态,趋利避害,解除不利影响,不失为明智选择。 第2、立异电子认证服务策略 通过业务流程立异以及技术支撑手腕整合服务资源,树立出产以及营销联念头制,在售前、售中以及售后各个阶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利便的服务,拓展点CA发放方式;终究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虔诚度。深刻细致地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对于于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及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服务策略,采用不同的营销手腕。当用户群体发展到必定范围时,加快客户端服务外包的策略服务,为节省本钱以及提供服务质量,稳住市场以及用户,需要采取该策略进行市场的推行以及进1步的用户发掘。 第3、价格策略的选择 需要走捆绑式利用推行以及1证多用相结合的捆绑式使用销售模式,立异电子认证收费模式,走1证多用相结合的捆绑式使用销售价格模式:踊跃推进大行业利用和证书客户端利用,走证书用户1证多用的捆绑式利用使用模式,踊跃推进税务、工商、通讯运营商等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利用,1方面拓展组织机构电子认证以及自然人电子认证的利用,另外一方面应知足用户自己需求开辟新的证书用户,在用户基本证书年服务费的基础上,每一开通1个新利用,依据利用的次数和利用的价值的区别,收取不同价格的利用开通费用。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现代企业的客户资本管理(市场营销论文) 内容提要:客户资本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与业务往来者之间的组织关系的价值,是客户与企业保持业务往来关系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客户资本是企业与客户共同形成的学习性资产,具有极强的外生性和较弱的投资性。客户资本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度量。企业客户资本的管理应通过建立客户主文件、建设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设立呼叫中心、进行组织变革和培育适合客户资本管理的企业文化等途径来实施。 客户资本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瑞典斯堪的亚公司的智力资本主管列夫·埃得文森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休伯特·圣翁奇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他们认为,客户资本是指企业与业务往来者之间的组织关系的价值,是客户与企业保持业务往来关系的可能性。一般地说,构成客户资本的基础是客户库、营销渠道、企业信誉、服务力量和客户忠诚等。 与传统的资本形态及企业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相比,客户资本存在如下特性: 1.客户资本是企业与客户共同形成的学习性资产 企业是形成客户资本的主导力量,但不是惟一的力量。客户资产的形成是企业与客户交互学习的结果。客户应该是企业知识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向客户学习的方面包括:(1)客户通过“用中学”形成的知识;(2)客户需求的变化;(3)客户单位的技术瓶颈;(4)客户可能使用某种更新产品的能力;(5)客户设计产品的技能。 2.客户资本具有极强的外生性 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结构资产、人力资本等内生性资产形态相比,顾客资本的形成、维持和运用均不能由企业单方面决定,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的价值观、态度和其他心理特征。此外,顾客忠诚度的培养和维系还受到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改变和行业环境改变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客户资本具有极大的外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对客户资本的投入必须有延展性和长期性,不能一蹴而就。 3.客户资本具有较弱的投资性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结构资产、人力资本等资本形态均可通过直接投资、专利技术入股、管理模式的输出等方式而形成权益资本。而企业客户资本的载体是客户,客户强烈的能动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使得企业无法将顾客的忠诚度作为投资的工具,而只能将客户资本中的营销渠道、服务力量等当作权益资本来获取投资收益。 4.客户资本具有极强的价值整合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同的资本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企业的职能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的价值观,而不论企业遵循何种价值观念,最终都必须通过客户才能实现。客户不仅是企业的利润来源,而且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宗旨的重要载体。因此,没有良好的客户资本,企业其他资本形态的效益发挥和价值实现就没有可能。 客户资本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像其他资本形态那样具有可度量性。为了反映客户资本的存量、结构和动态特性,瑞典斯堪的亚公司设计出了本公司的客户情况表(见表1)和智力资本平衡表。智力资本平衡表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财务、顾客、运作过程、更新和发展、人力资源。顾客部分设置了27个指标,反映5个方面的内容:顾客类型、顾客忠诚度、顾客角色、顾客支持和顾客成功。更新和发展部分反映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基础,它用61个指标来衡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顾客、市场吸引力、产品和服务、战略伙伴、基础设施、员工。应该说,这一方面的大部分指标仍然是企业客户资本的表征。 1.企业客户资本的顾客部分衡量指标: (1)顾客通过电话和其他电子设备与公司联系成功的概率(由抽样调查得来) (2)回头顾客的比率; (3)销售网点的数目; (4)内部的信息技术顾客数; (5)外部的信息技术顾客数; (6)合同数/信息技术员工数; (7)顾客对信息技术的熟悉比率。 2.企业顾客资本的更新和发展部分衡量指标: (1)市场费用/生产线; (2)改善“方法和技术”所占的时间比例; (3)顾客平均购买力/年; (4)为顾客开展新的服务和培训方面的花费; (5)顾客主动与公司接触的次数/年; (6)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方面的投资; (7)合作伙伴设计的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 (8)合作伙伴提供顾客培训、顾客服务所占的比例; (9)公司和战略伙伴在培训方面的总投资; (10)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价值、能力、升级费用; (11)管理信息系统对公司投入的贡献; (12)公司销售系统的总价值、能力、升级费用, (13)销售系统对公司收入的贡献; (14)过程控制系统的总价值、能力、升级费用; (15)过程控制系统对公司收入的贡献; (16)公司通信网络的总价值、能力、升级费用; (17) 通信网络对公司收入的贡献。 表1斯堪的亚公司的客户情况 1994年 市场份额 14524 失去顾客 资金资产,每个客户超出斯达林克公司值 78(单位:千瑞典克朗) 客户满意度(1-5分制) 资料来源:[英]安妮·市鲁金:《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1998年第1版,第29页。 此外,安妮·布鲁金还设计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客户管理状况的“客户审计表”,它也是一种初步衡量客户资本的有效工具。 1.建立客户主文件 要有效地实施客户资本管理战略,企业可以从深入收集顾客数据并加以分类着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挖掘(Data mining)、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和CTI技术完成分类和顾客喜好等信息的收集工作。也可以通过顾客交流和市场研究等多种途径来收集数据,然后将其按照可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通过数据挖掘或数据归档(Data profiling)等分析技术,更好地了解顾客的类型和趋势。 2.建设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顾客的知识、经验、欲望和需求等都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传统企业管理的着眼点往往在后台,而对于哪种产品最受欢迎、哪些客户是最赚钱的客户、售后服务有哪些问题等前台问题,企业则重视得不够。这一忽略往往导致大规模的客户流失。商业经验表明,一般公司平均每五年失去其一半客户,而建立新客户的难度则是保持老客户的5~10倍。CRM系统就是一种专门管理企业前台业务的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客户信息的系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客户关系资源,也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从容自如地面对客户提供了科学手段和方法。在电子商务中,CRM系统则是一种在企业及其客户、供应商和业务伙伴之间建立无缝的通过Web进行协作的能力,可通过包括Web在内的多种渠道来跟踪和管理与客户进行的交流和交易。 CRM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销售力量自动化(SFA)、营销自动化(MA)和客户服务。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吸引客户和留住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企业流程彼此融合的情况下,采用CRM系统的公司便有灵敏的客户回应能力,这种回应能力必然会增进客户的忠诚度,同时使公司得以吸引新的客户并促进销售的增长。特别是在与客户交流频繁、客户支持要求高的行业,如银行、保险、房地产、电信、家电、民航、运输、证券、医疗保健等行业,采用了CRM后,都会获得显着的回报。根据Gartner的抽样统计,通过CRM系统采用主动式客户服务的企业,其销售收入增加了15%到20%不等。 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称为客户服务中心、客户关照中心、客户联系中心、客户支持中心等。传统的呼叫中心是指几个人工座席代表 (Agent)集中处理呼叫业务的场所。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引入、自动语音应答设备(VRU)的出现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呼叫中心的定义有了新的内涵。现代呼叫中心是一种基于CTI技术(计算机网与通信网集成)的一种新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它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工作组,这些成员既包括一些人工座席代表,又包括一些自动语音设备。他们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共享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交互式服务。现代呼叫中心的涵义已远远超出了客户服务的单纯意义而成为了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和企业增值流程的基本构成因素之一。完备的呼叫中心具有以下多方面的功能: 1.我们知道自己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对象吗? 2.我们知道客户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而不是买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吗? 3.我们发展长期客户的潜力如何? 4.我们的客户中,长期客户占多大百分比? 5.通过什么活动能够产生长期客户? 6.与客户联系的最佳时间是何时? 7.隔多长时间与我们的客户联系一次? 8.什么活动能使我们的客户变成真实忠实客户? 9.对于有简介记录的客户,我们有没有恰当的销售渠道? 10.我们的销售人员有能力向记录客户推销吗? 11.向记录客户进行销售每次平均费用为多少? 12.失去一个客户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是多少? 13.失去一个市场百分点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是多少? (1)呼叫中心是企业对客户的单一联系窗口。呼叫中心能提供客户一个明确且单一的对话窗口,提供一次购足(one-stop)的服务,解决客户询求协助的困扰并避免干扰内部作业。 (2)呼叫中心是企业能让客户感受到价值的中心。呼叫中心能提供给客户在产品核心功能之外的更多的附加价值,例如个性化咨询服务,24小时电话服务,这些附加价值有助于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增加客户满意度。 (3)呼叫中心是企业的市场情报和客户资料中心。企业透过呼叫中心来接近市场,有下列几种途径:收集客户的抱怨与建议;收集客户的基本资料、偏好与关心的议题,建立客户资料库;先透过呼叫中心、网站上参观人潮、客户来信等通道来了解市场的动向。 要想完成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企业的组织结构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HP为例,它在2000年10月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其改革成果之一就是将HP按产品线划分的组织结构重组为按客户划分的组织结构。将面对客户的前端部门按照全球客户部、商务客户部、大客户部、新经济客户部和电子销售部划分为五个组织,分别针对企业、商业和消费者市场,负责解决方案的设计、销售和全面客户服务模式。客户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联系点与惠普打交道,并获得全面解决方案,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从一个部门只能获取其中的一部分。此外,企业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按客户行业、客户所在区域等划分组织结构,这几种方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5.培育适合客户资本管理的企业文化 在数字经济时代,客户拥有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用一系列功能强大的网络商品搜寻工具。虚拟人管理是指个体消费者拥有自己独立的电子空间,他们在因特网上运用软件扫描网络,软件根据个体消费者的需求特性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最优的产品和服务。虚拟人管理强化了消费者的用户主导权,它打破了市场交易各方的权力平衡关系;使主导权从卖方转向买方,使交易按照消费者所喜欢的方式进行。消费者通过设定自主软件中的消费格式而使个人消费变得理性化和程式化,从而使传统商业广告的诱惑效益快速下降。这就是说,单纯的“推 销”会显得更加无能为力。当用户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销售就从供应商的“推”变成了客户主动的“拉”。当客户试探性地与公司推广或销售人员联系的时候,他心中很可能已经大致明确了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已经确定了他的预算。如果公司销售人员能够及时地探测到了这个潜在客户心中的需求,根据这些信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握客户的心理,将他发展成为忠实的“回头客”。由于通过这种大量的持续的“一对一”的客户接触所需要的费用正在大幅度降低,如果把大众营销的开支平均到每个新客户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用“拉”的方式效率更高,而效果也更令人满意。CRM的效用正是这样体现出来的,它把“为客户解决需求”的理念贯彻到电话服务系统(CTI)、自动销售系统(SFA)、市场推广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等与客户打交道的所有环节中,客户只要向企业发出任何联系信号,每个部门就都知道他寻求的目标、购买习惯、付款偏好和最感兴趣的新产品等等,他对这个企业的感情和关系就这样逐步地得到了深化。因此,一个真正贯彻了客户资本管理理念的企业一定也实现了企业文化的转变,即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以推销产品为目的转向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企业内部则从各部门的多头作战转向团队协作。 企业市场营销论文: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及其对策 摘要:“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电力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市场风险、“两改一同价”相关的风险、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是主要的市场营销风险。 防范市场营销风险要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严格依法经营、实现城乡经营一体化、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 关键字:电网经营企业市场营销风险成因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在风险中经营的,电网经营企业也不例外。当前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厂网分离”迫使电网经营企业把主要利润来源从发电侧转向售电侧,电力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的风险不容忽视。 据中国能源网转引中国电力网7月1日的报道,电费拖欠问题使得印度国家电力委员会破产,今年已经亏空51亿美元。由于大面积窃电,消费者拒绝交费,可观的补贴和为农民无偿供电,国电委员会的财政一直飘红,一些省的输配电损失高达50。这是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生动例证。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1、电力欠费风险。当前电网经营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电费回收困难,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截止20__年底,新欠和历欠电费达7.95亿元,约占全年应收三项电费162.26亿元的4.9。巨额电力欠费造成电网经营企业虚赢实亏、资金周转困难,形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巨额电力欠费的形成,有用电企业经营困难、社会法制不完善等外部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以破产、改制方式“金蝉脱壳”、偷逃电费的情况日益严重,此外,农电体制改革期间,被解聘的农村电工大量拖欠电费甚至携款外逃也时有发生。从内因看,长期以来实行以资金结零“硬指标”考核电费回收,忽视对电费回收过程的规范管理,瞒报欠费、垫交电费、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也是造成电力欠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窃电及线损风险。窃电已经成为电网经营企业效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东北电网每年被窃电量约20亿千瓦时,其中辽宁省达10亿千瓦时,折合损失3亿元。业内人士指出,省级电网经营企业因窃电受到的全部损失,可达到总供电量的1左右。 窃电之所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顽疾,主要是窃电具有“高收益”,同时由于对窃电分子的打击不够有力和不够一贯,窃电又具有“低风险”。 一般来说,窃电损失可以归于管理线损的范畴,相对于窃电形成的损失,线损管理的粗放和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没有得到得到足够和充分的认识。以河南省电力公司为例,20__年售电量为386.99亿千瓦时,线损率为8.83,如按上年线损率10.73计算,相当于少损电量8.07亿千瓦时,按20__年售电均价395.12元计算,相当于少损电费3.19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电力公司20__年线损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线损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当前电网经营企业的线损风险,突出表现在基层单位线损指标不真实上,主要原因有基层单位线损考核点计量装置误差超标,供、售电量统计和抄表时间上的不对应,线损率“四分”考核不落实,为完成上级线损考核指标而人为造假等。 3、市场风险。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电价和售电量两方面。 当前对电网经营企业电价产生推高效应的主要因素有:独立发电企业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改造等引起上网电价上涨,国家电价体系中新增输、配电价,贴费取消后输配电网络建设资金缺口,多年来累积下来的巨额欠费风险尚未释放,城乡电网改造的巨额投资贷款还本付息,城乡居民“一户一表”后运行维护、劳动定员和人工成本、商业投保等费用的增加,以及国家要求逐年增加利润和调高电力税收等政策的影响等。相应的电价降低因素不足。 电价是由国家管制的,降低电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既定目标,如果电价水平低于电网经营企业正常运营的成本,企业风险会特别巨大而深远。 由于电能的需求弹性较小,现阶段可能导致企业售电量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方经济不景气、营业区划转或大用电客户转向独立发电企业直接购电等。 4、“两改一同价”的相关风险。主要有产权移交后增加的安全风险和两网改造的资金还贷风险等。 随着农村电力资产的移交和城市居民“一户一表”的推行,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因触电人身伤亡等电力事故对电网经营企业的索赔会越来越多,一次赔偿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元。 从荆州局几个农村县市局的情况看,尽管当前农村居民实行的过渡期电价比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价高出0.3元左右,但由于线损较大、运行维护费用偏高,如支付贷款本息就形成亏损。 此外,农用电力设施被盗也时有发生,如荆州局所属公安县电力局20__年10月以来2年多时间,被盗低压线路价值达100多万元。 5、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风险。近几年来,基层电力职工因抄表收费、查处窃电以及停电催费等工作原因,受到谩骂、围攻、殴打等人身威胁和伤害事件呈现上升趋势。 基层营销职工普遍呼吁加强电力执法工作,在对“你最希望解决的实际困难”进行问卷调查时,近一半的职工选择了“强化电力执法”。 从本质上说,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大 方面的原因:从内部看,是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和经营管理的粗放,如欠费风险、窃电及线损风险等,这是下一步电网经营企业自身努力的主要方向;从外部看,宏观经济、法制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也给电网经营企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两改一同价”相关风险、电力职工人身伤害风险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二、电网经营企业防范市场营销风险的主要对策 1、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 电网经营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和实施,确立电力市场营销作为核心业务的战略地位,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决策层要彻底改变“重发、轻供、不管用”思维定势,树立从电网规划、设计到电网调度及运行都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大营销”观念,加大对营销部门的现代化投入,强化培训引入激励机制,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和待遇,不断提高营销工作质量,大力推进电力市场营销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电网经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导入企业形象综合识别系统(cis系统),一方面要倡导品牌意识,扎实开展优质服务,树立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全方位开展行业“公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沟通作用,在修改“电力法”、强化电力供应和使用的法制秩序、“两改一同价”、电价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电网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2、强化供用电合同管理,增强依法经营意识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不少电网经营企业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和行政权力,还没有把自己与用电客户摆在同等的地位,没有意识到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建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唯一契约,不签订合同、合同要素不全、合同涂改、不按合同执行等不规范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供用电合同的管理问题要摆在营销工作的突出位置。 要加大对合同管理的考核力度,把没有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不履行合同等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行为列为营业事故,严肃处理。 对电力客户的违约用电、窃电以及拖欠电费、故意伤害电力职工等行为,要更多地运用合同法、电力法、担保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武器,有力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强化农村电力市场营销,增强一体化经营意识 要理顺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由市场营销部门开展城乡一体化市场营销工作,实现农电工与系统职工同工同酬,或者由农电工组建抄表公司实现独立核算。要有计划地提高农电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待遇,要加强对农电工电费风险金的管理,对农村大用电客户的电费宜直接交基层供电所收取或银行代收,对每月电费较多的农电工,还应实行分次向农电工给付发票和回收电费的办法,最好每次给付发票不超过该电工所交风险金,同时积极向农村居民宣传凭发票交付电费防止欺诈的问题。要加强农电工工作质量的审核和稽查,可以推广农电工交叉抄表,发挥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可能的电量电费流失。要扎实开展线损“四分”管理工作,认真查处线损管理上的人为造假问题。 当前防范欠费风险要把重点放在营销第一线的基层营业站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执行电费抄核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大对隐瞒欠费、截留、挪用电费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定期对各基层营业站(所)的电费发票与欠费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与收费人员对帐,明确追缴欠费的责任人员和时限,认真进行奖惩考核并形成制度。 禁止用电客户用欠条领走电费发票,发生视同给付发票职工的个人借款进行追缴;禁止收钱不给用电客户等额发票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用电客户优先领取欠费期1年以上的电费发票,防止形成呆死电费。 接收网改完成村前,必须与村组电工结清电费。 落实专人负责对重点用电客户的欠费及其生产、破产、改制情况进行监控,防止企业借改制偷逃电费。 4、强化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增强风险经营意识 电网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落实专业部门,负责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电网经营企业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研判的基础上,可根据风险类别,主动积极地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采取集中投保方式,重点防范触电人身伤害事故、设施被盗、自然灾害、电力运行事故导致客户损失、职工因工受伤等风险。
服装设计论文:谈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摘要:在强调服装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设计方式是发展我国时装业的正确方向,在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两者的联系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应该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使社会和设计师本人协调地联系起来,为发展中国时装事业做出努力。这一切对于我们时装设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高要求。中国时装业要更快发展,需要每一个设计师刻苦钻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协调的关系。 关键词:时装设计 服装商业性 服装艺术性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生活中人们以追求时髦,讲究穿着以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时尚。服装设计越发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时装,既是商品又是艺术.谈起服装,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学术和艺术因素,对于一个单纯搞服装设计者来说,更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研究.但在服装厂家、公司眼中,首选的是市场,设计出的服装有市场才有价值. 服装属于商品文化。东西方对其理解大相径庭。西方人把艺术作为其价值的评价主体;而我们则以功利评价服装为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时装设计之中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呢?个人认为,应该从时装设计的社会客观性和设计师的人为主观性这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首先,在允许的条件下要极力追求时装美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以功利为评价核心,追求以销售为第一性的时装设计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这是由于人们对时装的整体认识尚未完善,着装知识尚未普及等等因素。也就谈不在时装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如何完美结合了。比如我国的旗袍,以合体、反映人体曲线美,具有民族味作为主要特色而为不少中国女性青睐。但是,旗袍的穿着场合限制较大,与现时代人们的的生活距离较远。可某些服装厂家不顾现装,对其进行简单的修改就期望大批量生产,于是出现了既失旗袍的优雅端庄又缺现代筒裙款式的味道‘新式样’,这样的“设计”之后果必然是造成产品的积压。当然,我国设计时装的另一因素是长期的封建意识造成我国人保守的思想和严重的“从众”心理,促使着毫无个性的设计产品充斥市场。 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建立一个正确的设计思维。艺术性的,商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为作用的两个要素,任何放弃了它们的前提而孤立强调其中之一设计都不能也不可能会创造优秀的作品。艺术性和商业性在设计中应该是并列的,而这其中,艺术最终应服务于商业性。 时装艺术是既联系与其它艺术又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立文化。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的联系媒介,就是必须通过消费者加之鉴定设计的成败。可见必须把商业性作为设计的首要条件。鉴于国内的经济基础及设计水准,把功利作为评价之核心,以人为设计目的,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和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提高设计作品的商业性呢?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 流行倾向与市场的销售状况。现代时装最显着的特征是“变”,我国在近几年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在服装业上这一种趋势,越来越靠近世界的流行轨道而逐渐显着起来。由此而来,如何追求时尚的穿着成了消费的中心问题。于是,流行倾向的研究就成设计师作品致胜、服装厂家、商场部门获得的重要一环。时装的适应性差、流行周期短等特点首先表现在商业性上的是具有良好商业较益的时装在设计销售上是以多品种、多层次、多变化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的。其次应该明白时装的流行倾向特点是泛指某几种类形的面料、某几组色彩及服装款式的长短,大小、松紧的总趋势。它的要求是设计师应结合市场需要灵活地把流行趋势溶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中。求类似而并非盲目照搬。再次是流行倾向与市场消费的紧密结合表现在对时间与流行的掌握上。时装的流行千变万化,但它还是有一个产生、发展至消亡的过程。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在流行倾向产生之前具备准确的预测能力,而当一种流行和款式已形成和定型之后才跟随它去设计生产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商业价值的。 第二, 设计与生产、销售的协调性。时装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门强调人与人协作关系的艺术。因为时装设计很大一部分是感觉的东西、心理学的东西、带有某种数学的东西。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经历了设计师与厂商之间、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设计师之间的循环反复的关系,只有适当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使设计作品发挥良好的效益。关于这一点对与我国市场来说,由于服装业刚刚起步,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因而在市场上就不难发现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设计师的作品厂商无法接受进行批量生产;而厂商的商品的产品又缺乏其艺术属性而被消费者持否定态度;设计师渴望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有失去了服装厂商这中间环节的支持。这种互相间的不协调产生了服装业发展的不稳定。要改变现状首先是各服装厂要有自己的设计师,有自己的名牌产品,有自己的消费者。 第三, 时装之所以是时装,就是因为它以时尚为准则,以美与新为核心内容。圣。若朗从绘画上吸收灵感,创造了蒙得里安系列及一系列极富绘画艺术特点的高档时装,显示了惊人的神韵和设计师本人高雅的艺术修养;三宅一生的布料塑造的具有立体形态的时候使穿者成了一个会移动的塑造。。。。。。。。时装的艺术性可以这样理解,即指设计师运用的艺术修养尽善尽美。因此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视作提高作品艺术性首要条件。 第四, 提高艺术修养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需要设计师自身意识到其重要性而不懈的努力。时装艺术广泛地包融着建筑、音乐、绘画、文学等等美学形式。如中世纪地哥特风格使时装艺术大放异彩;时装的节奏感来源与音乐上的韵律;从绘画中引入了达达主义、主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风格等等。正是设计师对其它艺术的融合贯通,来完善自己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的。这表现出设计师高雅的鉴赏力,然而它的前提则师每个设计师必须具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不难想象:如果一个一点也不懂时装史的人为迎合近几年的复古风而设计的古典情调的作品史什么样子的。 其次使设计作品富有艺术价值还在于设计师的设计角度。一名设计师的作用应该是以他的设计思维,设计作品来引导消费。在我国常形成这样畸形的流行:一种好看的款式、一人穿、百人穿,象发的工作服;一种流行色彩,一人穿,生活象一下子失去了七彩色。前年流行运动服,全城的人都成了运动员,今年看好广告衫,大街小巷一下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产品推销员。这里自然存在着一种 对流行倾向的理解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一种“从众”的观念困惑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表现在设计上这不是进行设计,不是进行引导消费,最多只能算来“样”加工。自然无从谈及设计艺术价值了。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是跨越时空限制,从新的角度创造出时装与人体的整体感和氛围。设计师应该广泛地从自然界、人类历史、社会、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世界上的名设计师们没有忘记这笔丰富的设计资源,它不仅仅只是历史的遗产,而且还时刻在生中创新、补充、发展。象圣 诺朗经过中国一行推出的以中国古文化为特点的“中国风”系列哄动巴黎时装界;帕克 拉邦纳的金属唱片制成的时装来源于现代文明;保罗 戈蒂埃用闪光面料及黑色网纱、拉链塑造的“未来形象”得至自然界的蜘蛛网也独领风骚。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的现代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上,我国曾被誉为衣冠王国,礼义之邦,从博大的唐风到明清的秀丽,历代精美的服饰品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遗产以及遗留下来的诸如雄伟的故宫、小巧的苏州园林等等各种风格独特的建筑;驰名世界的中国丝绸,浪漫的丝绸之路;多民族不同的有服饰特点;不同地貌产生的各异的自然美......。为每一个设计师创造了丰富的设计资源。皮尔 卡丹从中国故宫飞檐得到灵感,创造了风摩世界的时装翘肩样式;帕克 拉邦纳从长城得到启发,设计出了独具一格的长城领。同样的东西在我们的设计师是否站在一个设计的全新的角度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是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性的重要一环。 总而言之,在强调商业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设计方式是发展我国时装业的正确方向,在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两者的联系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应该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全方位提高的。其中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建立起商业性的流行预测机构。以消费都的反馈和西方国家流行倾向为依据,为设计师提供客观的设计方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设计师、服装行业至少对于市场调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第二、树立正确的商业性概念。我国目前不少服装厂家(设计师)进行的所谓纯商业功利性设计与生产,其实应归结成不符合今天市场现状的计划性产品生产为主体,辅助以少量的消费反馈,而这种生产方式在西方国家的时装商业中已很少见,甚至于已不可见。我们的企业是以消费者是否接受为标准的。因此,我们的设计中其实已经放弃了以人为设计目的这一商业性设计的首要条件。时装设计需要设计师与厂商之间的协调发展。故要发展时装业,还需经营决策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生产经营机制的良性循环。 第三、提倡时装的艺术表现力,摆正艺术与商业之间关系,使国内时装业走向高级时装发展的正确轨道。中国时装必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这一切对于我们时装设计师提出了一个高要求。中国时装业要更快发展,需要每一个设计师刻苦钻研,解放思想,不懈地努力,及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另一个时装中心。 服装设计论文:绳结艺术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目前流行的有韩国丝、如意带、金银等金属类线材等材料。现代成衣绳结的选材还可以与不同材料组合,充分体现质感和表面肌理效果。这些材料因质感和肌理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纤维空间构成感与工艺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巧妙地运用材料本身所独有的形式美感,开发材料固有的审美特性,再加上多样的绳结自身质感与色感与不同面料相组合,便可形成丰富的独特的服饰视觉效果。现代成衣绳结设计绳结艺术经过千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语言,现在中国传统绳结艺术被视为东方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正被赋予现代设计理念,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展现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现代成衣绳结艺术的表现手法是用各种可塑线材和传统图案纹样作为设计延伸元素,通过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相糅合的设计创作出个性化的成衣,对传统“绳结”技艺和内涵作出崭新的诠释。现代成衣绳结设计不能只凭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更不仅仅是造型和色彩的形式组合,而应该是对某种观念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诠释。现代成衣绳结的色彩设计较传统绳结丰富很多。红色是传统绳结艺术的主色调,它蕴含着符合中国绳结最质朴的吉祥的文化内涵。然而现代成衣绳结的色彩设计除了传统的红色外,也可选用一些金黄色、绿色、黑色等其他颜色。现代绳结艺术要注意选择材料以及色彩的搭配,例如同种色、相近色,以及一色系中深浅色搭配在一起会产生和谐的美感。 结构设计是绳结设计的重要内容。绳结按其功能价值可分为两大种类:实用结和装饰结。作为实用结主要是用绳子编制成钮扣、腰带等起系、捆、扎等连接、固定的作用。作为装饰结如花结,主要是充分展示绳结本身的结构美和工艺美,代表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着喜庆、吉祥。现代成衣绳结在原来绾、结、穿、绕、缠、编、抽七种不同的编制方法基础上,创新绳结编制方法,图案新颖。绳结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如单结、带结、块结和网结。单结是完整而简练的单体绳结,它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可以反复编制形成更为复杂的群结。带结是一种以一维的形式用一根或多根的绳结反复编制成连续延伸的线状群结,如手链或是腰带等。块结是由单根或是多根绳结盘绕穿插而成。网结是以单根或是多根绳线通过基本结的重复、勾连、延伸而形成的面状群结。绳结的结构设计还可以与其他的多种艺术形态相结合应用在成衣上。绳结图案在成衣面料上的应用绳结艺术运用到现代服装上是十分广泛的。现代绳结设计充分融入其它服饰技艺,开发创新绳结艺术应用在现代成衣面料上。如绳结可作为花纹图案雕刻在饰物中,印在素绉上、织在锦缎里,用以表达美好的吉祥寓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绳结机理在成衣面料上的塑造在装饰方法上,绳结可运用在布贴、刺绣、绒绣等工艺上,使之更加多彩。如利用缝制线迹肌理进行装饰的方法,在面料上采用粗细不同的毛线、丝带和绒条,以扎、结、盘、填的方式塑造肌理,表现立体化的花卉、吉祥文字等纹样,浅浮雕般醒目的绳结肌理与面料底纹对比强烈又不失优雅,古意盎然中透出现代气息,东方情调中传递出大家风范。绳结艺术在成衣配饰上的体现绳结作为衣服上的配饰变得流行起来,如以各色丝带线、皮条等编结并串接珠子制作疏密有秩、变化丰富的结饰腰带。如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的唐装,盘扣运用于服饰中,既实用又美观,还体现了东方特有的韵味。绳结还可用以点缀装饰,如在领口、胸前、衣缘、袖口、腰部等处都可运用一些设计巧妙、款式精美的绳结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绳结服饰配件创作时,不能只是进行杂乱无序的堆积,而必须遵循服装设计规律进行题材选择、画面构图、决定作品大小、设计色彩搭配等等一系列的构思。 在人们个性化、时装化的着装心理和服装工业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现代化的生产特点的背景下进行服装创作,期望能找到既有个性体验,又能适应成衣生产的技术途径。探索结果可以将传统的绳结装饰技艺结合现代服装艺术设计理念和现代加工技术,拓展服装设计与制作新领域,适应中国绳结装饰服装的现代化批量定制。市场调研调研中高档女装市场,了解都市白领女性的服装需求。在纷繁复杂、琳琅满目的时尚世界里,都市白领女性渴望感知一种纯净却不羁的共鸣。优雅是一种坚持,时尚延续着这样一种坚持,她们希望拥有一种源自内心的从容和宁静,诠释自己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以期满足被认同被爱的心理需要。设计创作面料整理后,系列服装结构设计先采用立体构成方法进行造型和粗裁,把裁片展开进行平面修改,再在人台上进行试样,修正完善后进行精确裁剪、图案绘制、拓下样板、缝制加工。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交错应用,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来造型和修改,用平面的方法形成制作样板,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用手工尝试多种花纹图案的绳结小样制作,经过多次反复比对后确定图案后再进行实样批量制作。作品市场化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编制技术文件。其内容包括构思说明、效果图、款式图、规格表、结构图、放缝图、推码图、工艺单、生产流程图和成本核算等。依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结合服装行业背景,提出满足个性化着装需求和现代化生产相统一的目标,技术与艺术结合,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技术,顺应了现代成衣订制的特征与趋势。二是传统装饰元素与时尚风格服装的结合,古朴韵味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的结合。 服装设计论文:谈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2.科技素养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我们能真正做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应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大批新型纤维;莱卡的广泛运用,使穿衣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舒适与合体的矛盾得以解决;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纤维面料、绿色聚乳酸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既具有天然纤维的风格,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赋予面料以新的风格和内涵,丰富了表现力,使服装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散发出新的魅力;随着“基因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纤维和面料。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鉴于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学和环保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以“绿色”为美,形成了当今的“绿色文化”潮。由此可见,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3.跨文化素养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当地人们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则称为“文化沟通”。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正在成为现实。国与国间的经济交往的增加,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经济资源的共享,也必定带来文化的共享。未来的服装,可能很难说清它是源于何种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心胸开阔,具有一代新风,能设计与生产出与全球 化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性的中华服装。4.市场经济素养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我们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不懂产品的真正涵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这在给我们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挑战。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消费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整的产品有三层涵义:实质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比如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在购买一件服装时,往往把精神上的满足看做是产品的实质,即他她从产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把产品的实用功能看做是产品的实质所在。所以,作为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了解你的消费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级化妆品生产企业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则是信心和希望。” (文秘站整理) 服装设计论文:分析电影服装设计与角色性格塑造的理念 一、电影服装设计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含义 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最初用于保护身体、遮羞蔽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装装饰和美化开始被重视原来简单的屏蔽效应修正功能已经从社会的实际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服装艺术民间暗示的含义和代表的政治意义,完美地体现出来。 影响深远的电影艺术,跨度大,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所描述的内容,也对服装的要求很高的,需要的真实性,但也兼具艺术性。电影的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道具,而穿着的服装字符的外表形象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审美取向。服装是的元素最亲近的人,最能体现性格的人,所以,在影片中的服装不仅要反映的装饰美,而且还与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建立人物丰满的层次感,反映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影视人物造型所蕴含的服装信息 人物的身份,除了用言语和行动,以显示最重要的,但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依靠合适的衣服,视觉上的冲击,让人们观看电影和电视的时候,初步的印象。观众将很快就能服装信息,以确定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的定位。 服装被称为“身体的延伸”。心理学认为,服装是一个反射的心理和心态”装扮和修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性格,爱好,和值。这件衣服可以起到美化自己的表现内心世界,并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反映不同态度的人对自己的角色在社会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专家研究和分析的服饰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的问题。服装与某种信息,因此,服装和心理的趋势密切相关,反映一个人的情感和性格。 在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中,抛去精彩紧凑的剧情,最大的看点是由中外时尚团队合作打造的主角徐静蕾和有着“美丽时尚达人”称号的吴佩慈。吴佩慈以红色褶皱抹胸裙搭配黑色铆钉高跟凉鞋出现,大长腿的优势显而易见,很有“白骨精”的味道,让人觉得个性十足;而徐静蕾则是层叠上衣加上西裤外带鱼嘴高跟鞋的形象,既掩盖了比吴佩慈身材丰满的劣势,也显得比较低调,实用性很强,容易模仿。通过这样对比,影视中的角色形象更加丰满,也在不知不觉中,透露给观众一种微妙的时尚信息。 三、电影服装设计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与展示 影视服装是剧组的设计人员根据电影剧本以及导演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刻画而进行的设计创造,通过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展现出角色的性格、地位、职业、身份以及他们的情绪和命运。电影服装和舞台上的戏曲服装在运用上大不相同,戏曲服装的主要表现是沿袭旧制,通过几百年以来的艺术沉淀,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少有变化。而影视服装的设计来源是生活,设计的依据和灵感同样是生活,利用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千变万化,设计出来的服装可以更贴近生活,从而形成“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千古真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和性格的种种特征表现。例如:电影《红楼梦》中的贾府是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在原着的小说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珠环翠绕、锦衣绣袄、让人眼花缭乱的服饰描写。而在电影中,这些描写被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从服装的视觉感受上,对人物的性格、心理都产生了深切的认知。贾宝玉是贾家的希望所在,是全剧的男主角,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宝玉在生活中绝对是时尚和精致的代表。他的情感在服装上也有体现,其服装的主打色彩就是红色。在宝黛初见的时候,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见到了衣着华贵、服装色彩斑斓的宝玉,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使得宝玉的形象一下子深入人心,把一个活泼好动、喜欢自由、风度翩翩的贵族美少年展现得堪称完美。那“平生万种情思”的形象,一刹那间深深地镌刻在黛玉心中,为两人的情投意合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也暗示了宝玉在贾府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特殊身份。男人在称呼女性朋友的时候,往往会说“红颜知己”,红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的也是女性。而宝玉是那样关心女性、推崇女性,红色的装饰是他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的颜色,表现出他积极、亢奋的性格特征。他所居住的“怡红院”,他小时候的诨名“绛洞花主”,红色在展现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电影服装设计对人物角色的塑造 电影和电视服装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有良好的美学基础和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对人性的敏感和强烈的情绪生命的力量。斯坦利·库布里克曾经说过:“如果说,电影是虚构的,其实我觉得这是更喜欢音乐,它是一个情感和情绪化进程的推进。主题隐藏在背后的情感意义,最后出现”服装设计这是前进的一种无声的机器演员还没有说话的神神不知鬼不觉数字悄悄地呈现出来,然后再与跌宕起伏的剧情和角色的过程,反映自己的美丽和紧张感。 所以,如果他们中的人物,没有深入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设计师设计的服装,无论多么美丽豪华的苍白。在《莎翁情史》中,女主角薇奥拉的服装就几乎和她的语言一样为我们清晰地描述了这样一个聪慧而勇敢的女人:她穿着那件像蜻蜓一样的彩虹褶皱纱和杏黄花缎的外衣;还有那件浅湖绿色的衣裙,看上去就是一位海底公主;唯有那件沉重暗淡的金色婚礼服,使她看上去僵硬呆滞,即使是那块很轻的头纱也不能减轻这件服装的重量。在整部电影中,薇奥拉的婚礼服装是唯一件看上去不对劲的衣服,但正是这种感觉使得它成了一件很搭的衣服。薇奥拉穿着它的时候,她所有的动作都变得很困难,她变得犹豫不决,踌躇不定,变得没有那么性感——令人窒息的绗缝紧身胸衣似乎是对她将来单调沉闷的生活的预兆,似乎是她为适应这种生活所必需要上的第一堂课。我们都知道,伊丽莎白时期,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庞大夸张,在其中脱颖而出。 服装设计论文:对舞台服装设计思路探索 由于舞台服装要为舞台艺术服务,所以必须受到舞台艺术的制约,这也就决定了舞台服装的假定性必然会高于其实用性。令舞台艺术的受众能够从舞台艺术中联想到真实生活,并认同舞台艺术所表现出的内容,是舞台服装设计及舞台服装运用的重要目的之一,这就是舞台服装的假定性。人们心中的审美尺度会影响人们对艺术真实性的认知和认可,而假定性作为一种约定成俗的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心中的审美尺度。总而言之,舞台服装在舞台效果的要求下必须要具有假定性,而在符合假定性的基础上实用性中的合身、便利、耐穿等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舞台服装作为舞台艺术中的一部分,与舞台中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是紧密相关的,并且会受到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与制约,如在舞台艺术表演中,舞台空间与服装的搭配程度、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关系、角色自身的形体条件等都会对舞台服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舞台服装设计中,舞台艺术中的其他方面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舞台服装设计与舞台其他表现艺术的和谐,才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舞台艺术中的舞台与观众席会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效应会使舞台服装强调的内容不在于缝制工艺,而是在于整体的轮廓与造型,尤其表现为对材质和色彩的重视。同时由于距离效应的存在,舞台服装在再现生活服装方面的材质选择上通常会以假代真,即利用类似的色泽与质地来仿制生活服装。而事实也证明,这种以假乱真不仅经济,而且在表现效果上也更加事半功倍。这也就决定了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中服装样式、材质、色彩的选用应当放在突出的地位上。 舞台服装设计与舞台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 (一)舞台服装设计与化妆造型的关系 由于舞台服装设计与化妆造型都是为塑造角色外貌服务的,所以舞台服装设计与化妆造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都能够通过直观的视觉效应来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内容,为角色的外部形象起到定位的作用。两者不同的是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难以做出改变,而舞台服装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不断的变换。无论如何,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中,重视与化妆造型的相辅相成应当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二)舞台服装设计与舞台美术的关系 舞台美术应当包括舞台服装设计,因为舞台服装能够塑造良好的舞台形象,为舞台艺术的受众提供更好的视觉享受,所以舞台服装设计应当属于舞台美术的范畴,但是舞台服装设计又与舞台的设计、灯光、道具、效果等各个部门在媒介语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各个部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要将舞台艺术做到相对完美,就必须实现舞台服装设计与舞台美术的相互融合与互补,在与道具、灯光等默契匹配的基础上保持舞台视觉形象的整体性。 (三)舞台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的关系 舞台服装设计与表演艺术的体现载体都是演员,在舞台艺术中,舞台服装设计是否贴切也将影响表演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舞台服装能够促使演员尽快进入角色。舞台服装作为演员的外部形象,能够折射出角色的特点及情感状态,所以通过对舞台服装的定位可以诱发演员去体验角色,从而促使演员能够更形象地表达角色的感觉;二是舞台服装设计需要与表演艺术互补。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角色的外在特征,而表演艺术需要演员通过表情、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这种表现手段的差异应当通过互补来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对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与把握。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对传统舞台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一)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对传统舞台服装设计的传承 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服装设计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舞台服装设计构成样式的传承。在舞台服装设计中,坚持创新势必会带来发展,但是事实上舞台服装设计领域中的许多方面必须受到表演艺术形式的局限而不能随意做出改动。例如在一些传统的舞台戏曲表演中,舞台服装中的样式、花色等方面都是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而固定下来的,也使受众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这也是许多老戏迷通过人物的服装就能辨别出角色的原因,所以这些具有“写意性”以及“符号性”的舞台服装应当继承而不能进行随意的创新;二是对传统服装设计审美观点的传承。同样是以传统戏曲为例,传统戏曲重视整体美与对比美,在舞台服装颜色上包括黑白对比、华素对比、同调对比和援例对比,这些色彩的运用十分独到并且对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仍旧具有很大的气势与借鉴作用。 (二)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对传统舞台服装设计的创新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对传统舞台服装设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的创新。随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现代舞台服装设计逐渐体现出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我们应当在传统舞台服装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国际化,从而保留舞台服装设计的本土性与民族性,而无论是背离传统性还是国际化都是不符合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发展趋势的;二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应当挖掘和发挥出传统舞台服装设计中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台服装设计在服装造型、服装面料、服装制作的设备、服装的材质工艺、服装的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现代舞台服装设计进行创新将使舞台服装设计成为科技发展的一个符号,使舞台服装设计具有更深的人文内涵。 现代舞台服装设计思路 (一)重视与角色形象和情感的结合 舞台服装的设计能够塑造出舞台角色的形象、体现出舞台角色的情感,也正因为如此,舞台服装设计由于受到舞台人物形象的局限,必须要表现出特定人物的特点,如通过服装的颜色来体现角色的情感变化,蓝色表现出角色的悲伤与忧郁;粉色来体现出角色的柔情;白色来衬托出角色的高贵和纯洁等,符合舞台角色的舞台服装设计能够成为一种传情的工具,通过给予观众视觉冲击来使观众体会到舞台艺术要表达的内容,所以重视舞台服装设计与角色形象和情感的结合,能够对舞台表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服装的统一与变化 舞台服装设计的统一能够使舞台艺术更加整齐与单纯,而舞台服装设计的变化则会使舞台艺术更加活泼,没有变化的舞台服装设计只会使舞台艺术显得过于呆板。所以舞台服装设计要重视统一与变化的结合,统一的准则是和谐,而变化的准则则是适度,只有和谐的统一才会给予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而适度的变化才能够实现与统一的互补,并且没有杂乱的感觉。 (三)突出服装的时代性 在一些传统的舞台艺术中,尊重传统的服装设计构成样式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但是在一些具有现代感的舞台艺术如现代音乐剧中,服装设计应当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即要具有时代感与时尚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当前时装设计的原色做出借鉴,在角色衣着的风格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夸张来突出角色的个性化,从而加强观众对剧目发生背景的印象及对角色的印象。 (四)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 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服装设计理念能够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能够使服装设计成为体现科技发展的一个符号,例如在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中的铃衣舞就是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服装设计的实例,铃衣舞采用许多银铃作为装饰,成为了服装设计的一大亮点,而与演员身上的灯带结合进行舞蹈可谓是有声有色,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服装设计论文:论现代艺术对服装设计艺术的影响 一、前言 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和彻底的现代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艺术设计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代艺术作为20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代表性的现代艺术是立体主义。它颠覆了古典艺术"真"的原则,即彻底放弃了空间透视的方法。主要艺术家有毕加索。二战后至今,现代艺术主要是沿着达达主义的轨迹前行。它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是反艺术。主要艺术家杜尚。其影响一直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其它流派还有野兽派、未来派、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传统艺术不同程度的否定。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它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而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着装体现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时代气息,现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二、现代艺术对服装图案设计的影响 (一)抽象的几何纹样 抽象的几何纹样受抽象派画家观念的影响,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打破了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二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抽象绘画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对自然物的概括与提炼所创作的抽象绘画,带有浪漫色彩。另一种是用单纯的点、线、面、形体与色彩构成的抽象绘画,比较理性。这种艺术形式最具装饰性和图案特征。如荷兰风格派的主将蒙德里安的创作,他利用垂直水平结构和原色矩形色块的作品,简洁却蕴含着严谨而复杂的结构关系,虽是装饰性的,但具有深刻的哲理,使得许多人产生了精神共鸣。 服装设计师也直接采用了蒙德里安的语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存在着。抽象派美术对现代装饰艺术和图案艺术影响广泛,使得印花织物的纹样处理呈现崭新的特点,随意的抽象的几何纹样取实的精致的花卉纹样而广泛流行。 (二)平面构成纹样 平面构成纹样的产生源于包豪斯的构成理论,以点、线、面、体来高度概括复杂的事物,将几何形体进行理性的排列,构成新的艺术形像。这种平面构成纹样被广泛运用于染织图案中,并不断推陈出新。如男式衬衣的印花图案就是比较典型的平面构成纹样,以极小的几何图案重复并且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形成大面积的几何形态,不仅男士衬衫上会应用平面构成纹样,T-恤,领带,围巾等也有平面构成纹样的应用。 (三)欧普纹样 欧普纹样来源于欧普艺术(optical art),又称为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或视觉艺术,在60年代流行于欧美。 60年代以前,布料上的织纹图案仅限于苏格兰格纹、千鸟纹和人字纹等传统织纹。60年代,纺织和印染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再加上欧普纹样比较便于拷贝和复制,使得欧普纹样广泛应用于服饰品设计,掀起时尚界的革命。 因此,欧普纹样应用在服装、丝巾、领带等服饰品上会产生一种时尚前卫的着装效果。另外,欧普图案所产生的视觉错觉还能达到修饰、雕塑身材的目的。如07年秋冬季,以60年代为设计主轴的马克·雅各布斯、乔治·阿玛尼等设计师品牌,相继推出采用类似欧普艺术手法的服装。英国知名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奎恩、日本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Comme de Garcons)和纪凡希品牌以大小不同的黑白棋盘式格纹等。 (四)立体派纹样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索所建立。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它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探索画面结构、空间、色彩和节奏的相互关系,在造型和表现上突破了时空限制。 立体派纹样应用于服装面料的印花设计中,使平面的布料仿佛具有立体感,赋予服饰品独特的美感,采用这些图案设计的服饰大有毕加索之风。这种纹样的融入使着装者洋溢着充满时尚的气质,在当时的欧美社会一度流行。 (五)野兽派的杜飞纹样 杜飞应用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写意手法,吸取马蒂斯绘画的装饰风格,线条质朴简洁,花卉图案形像夸张变形,人物动物相互交错,豪放粗犷,流畅自然,具有创造性、装饰性,后人把这种写意花卉图案称之为杜飞纹样。时装设计师利用杜飞纹样体现服饰设计作品的独特灵魂,体现一种自然美、野性美,利用流畅飘逸的线条结合服饰品的造型,生动而鲜活地突显出服饰的独特魅力。 (六)迪斯科纹样 迪斯科纹样的命名源于迪斯科音乐和舞蹈,迪斯科纹样有着迪斯科般的风格特点,新鲜、多变、富有活力。迪斯科纹样最初来源于美国影片《星球大战》,大多是描绘星系和宇宙的主题,超人、外星人、天空流行等图案,后来,迪斯科纹样采用抽象派巨匠康定斯基和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绘画作为服饰面料的图案,从两位大师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平铺色块,流畅潦草的线条,强烈的对比色,用干笔在纸上一蹴而就,挥洒自如,当然,印有迪斯科纹样的服饰品也会被赋予迪斯科个性,给人以富有活力、浪漫、新潮、潇洒的视觉感受。 三、现代艺术对服装材料设计的影响 20世纪的女性追求独立,彻底抛弃了紧身胸衣,喜欢式样简洁,有综合功能的服饰,由蕾丝、花边、丝绸面料组成的内衣问世时,曾引起轰动,有人称它为“内衣革命”。现代服装设计越来越注重材料的开发性应用。然而在二战之前,服装设计基本上以款式、结构和造型的变化为主。50年代的蓝色丝缎晚装。极其轻柔的面料,被称为“女人的肌肤”。20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面料,有句名言:仅次于情人爱抚的,是好的布料。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设计师开始以材料为出发点进行服装设计,如1966年拉巴尼设计了以仿金属片链接的时装,七十年代后“面料魔术师”三宅一生作品的面世,都给了服装设计界以巨大的冲击。到八、九十年代,材料逐渐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一些共识。 四、现代艺术对服装廓形设计的影响 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将19世纪浪漫主义风潮打破。现代西方服饰逐渐去除了大量不必要的装饰,越来越强调其功能性,服饰变得简单、实用。随着女权思想的逐渐成熟、普及,女装与男装之间的差异日渐缩小。随着20世纪下半叶年轻风潮的兴起和大众审美标准的变迁,服饰流行日益多元化、平民化。 1、20世纪20年代:永远的经典——可可·香奈儿“现代主义”设计师追求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和平共处,在追逐机械化、现代化的同时,女性的束缚也被逐渐解除。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法国女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以她简洁的日常服装、运动装、便服和度假服装,将女性从束缚中解放。她推出直线型男孩儿式的轮廓和新潮的短发,提倡背肩包与针织品套装,她把晚礼服“法定”的拖地长裙缩短到与白日服一样的长度,尽可能使造型朴素、单纯化,她教给人们如何用人工宝石来装饰自己,把服饰品的装饰作用提到首位。 她提供了具有解放意义的自由和选择,让女人也可以穿裤子将服装设计从男性观点为主的潮流转变成表现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香奈儿设计时装追求实用,推 动了服装设计新概念,对现代女装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2、20世纪30年代的服装廓形:斜裁女皇——玛德琳·维奥内特 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光滑轮廓与"现代主义"秩序井然的线条相和谐,这可以在不少设计师的作品看到,如玛德琳·维奥内特的斜裁真丝缎子的紧身女装,巴斯博物馆两件藏品的其中一件是1934年的拖地长袍,裙子的上半身是蕾丝褶皱紧身胸衣、飘逸的绸缎轻盈地从肩上泻下,下半身是招牌式垂坠长裙,腰间饰以褶皱。 维奥内特的设计强调女性自然身体曲线,反对紧 身衣等填充、雕塑女性身体轮廓的方式,有“裁缝师里的建筑师”、“斜裁女王”的称号。在大师一生的作品中,“古希腊女神式”的斜裁和皱褶垂坠连衣裙是她设 计中的经典代表。她打破了之前打版制样的裁缝传统,而直接将布料或垂挂或缠绕在身体上进行裁剪,利用衣料的自然垂坠使得时装如第二层肌肤般轻盈飘逸,勾勒 出女性流动的曲线和曼妙的体态,皱褶则是这种剪裁方式 所衍生出的特有细节。 但这些最终都被更精心制作的轮廓所替代,到了这10年结束时强调肩部、掐腰和连身的裙子更加坚定了新浪漫主义设计倾向,并预示了战后“新外观”的出现。 3、20世纪中后期的服装廓形——迪奥 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主宰巴黎的高级女装潮流的人是迪奥,他的设计与他丰富的艺术修养和让敏锐的艺术感觉是分部开的, 1947年,考虑战时物质节制强加给服装业的简朴需要,迪奥推出的“花冠线条”轰动了时装界,被誉为“新风貌”。1952年,迪奥设计的三件套——羊毛夹克、线条简洁的帽子和柔软淡雅的结绸短裙,多年来一直成为时装设计的样板。迪奥设计的裙子,常在裙上打褶,或者用各种颜色的布镶拼;有时还缝上绢网,打造丰满感;各种各样的帽子侧戴头上,再配以硬高领的上装。接着又有了不对称裙子、O型、A型、 Y型、H型、郁金香型等各种廓形的服装。他在巴黎时装界辛勤工作的10年里,巴黎女装从整体到细节都发生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他的线条设计和整体结构设计优美绝伦,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妇女和其他服装设计师们。 服装设计论文: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应用与探讨 摘要: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已经成为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服装美的重要体现。好图案的设计与选择可以掩饰形体的不足,也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 关键词:图案 服装 设计 装饰元素 情感表述 文化差异 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地位的象征。我们通常设计服装会从三个方面着手:款式、色彩和面料,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很多时候人们却忽略了图案在服装中的重要作用,这个现象与以往设计师设计完图案无法得以实现有关。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印染技术的提高和数码喷印技术的出现,这个瓶颈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近年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已经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那么,图案在服装设计中如何运用才能起到审美的作用呢?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表述呢? 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在现在人们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了。据史料记载,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凸版印花技术,到西汉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到现在,圆网印花、平网印花、数码喷墨印花等印染技术已经普及,不光应用在服装上,已经遍及了每一个装饰角落。在服装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案的应用形式及部位 服装设计中图案的装饰主要集中在领子、胸部、腰部、袖口和下摆等部位。 领子、袖口、门襟、衣摆和裙摆部位多以二方连续纹样装饰为主,并且多体现在套装上,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在领角和衣襟的摆角部位通常会使用角隅纹样,并且多是以对称形式体现,形成对称美。胸部、衣摆或裙摆的装饰,尤其是大的衣摆和裙摆通常会采用不规则的单独纹样,或是单独纹样进行散点式排列,在大小、疏密上形成不规则排列,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另外,运动装、t恤衫和童装等也会经常采用单独纹样进行装饰。童装中除了采用花卉图案表达甜美可爱,还会采用卡通图案造型赢得儿童喜爱,体现其童真活泼的感觉。 四方连续图案在我们服装或是家纺产品中应用广泛,但都是作为印染面料图案使用,多直接作为服装整体图案,而不是应用于某个局部。 二、 图案与人体 服装除去防寒保暖的基本功能外,人们比较在意的就是审美感觉了,服装的美感主要体现在款式美、色彩美、材质美和工艺美这几个主要方面。但图案其实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部分,并且图案的使用与人体美紧密相关。在这个以?为美的时代,纤细苗条的身材是人们尤其是女孩子们所向往的,好的身材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服装美。我们可以利用图案和色彩给人们造成的错觉,达到显瘦的视觉效果。比如胖体在选择花型或波点图案时比较适合选择中等大小花型或波点,过大的花型和波点会有扩张感适得其反,过小的花型和波点图案又会显得琐碎与小气,与人体特征不符。同样在色彩的选择上深色系会优于浅色系,因为深色系有收缩感,而浅色系会有扩张感。 另外条状图案也会给我们视错感,比如竖条图案会让我们觉得有向上的延伸感和挺拔感,横条图案会让我们觉得在左右方向上有拉伸感,利用这个错觉我们就可以给胖体型人设计竖条图案服装,让其有瘦高的挺拔感;相反对于过瘦的人体我们可以采用横条图案设计,不仅可以使形体显得丰满,还会产生活泼可爱的节奏感。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这些,但服装设计不是一次性设计,作为穿着服装的消费者其实也是自己的设计师,通过选择与搭配完成服装的二次设计。 三、图案的情感表述与联想 大千世界中万事万物无论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只要用心去体会都能给人以无限遐想,色彩如此,图案亦是如此。大花型譬如牡丹之类给人以高贵、大气、华丽之感;玫瑰图案给人以浪漫感;小碎花型给人以田园感;格子图案给人以质朴感;波点、卡通图案给人以活泼感;传统图案给人以民族感;佩兹利、莫里斯等纹样给人以异域感;波普图案给人科幻感;动物毛皮图案给人以时尚感,其中也不乏野性之美,比如豹纹图案等等。 当然对于图案的联想表述还跟其色彩与面料有关,深色系的图案给人以沉重感;浅色系的图案给人以明快感;暖色系的图案给人以华丽感;冷色系的图案给人以沉静、质朴的感觉。带有光泽的面料让人感觉华丽,亚麻、棉布等就会让人感觉质朴。这些需要人们细心观察、真心体会才能够得 的情感语言,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 四、图案的地域性文化差异 图案作为装饰元素尽管给人以美感,但是由于民风民俗以及各个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对于图案的喜好也不同。 中国的很多传统图案不仅老百姓喜爱,也深受设计师们的青睐,不仅因为它们带有浓郁的东方特色,还因为很多图案带有吉祥的寓意,比如鲤鱼代表连年有余;松鹤代表延年益寿;喜鹊、梅花代表喜上眉梢;凤凰牡丹代表婚姻美好、荣华富贵等等。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别,每个国家的喜好也不同。比如加拿大喜欢枫叶图案;意大利喜欢植物、动物等自然图案,尤其是猫狗,这跟意大利人喜欢大自然密切相关,而狗却是泰国的忌讳图案;埃及不喜欢星星图案,但是星星和新月却是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标志;日本喜欢松、竹子、梅花图案,忌讳菊花、荷花,而在泰国,荷花却受到欢迎和喜爱;乌鸦在中国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斯里兰卡却被视为神鸟;中国人不喜欢猫头鹰,而在西方人眼里猫头鹰却是智慧的象征等等。 因此,服装设计师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只要是自己的设计对象就应该了解他们民族的风俗与习惯,这样才能打开市场,让自己的产品被接受。 服装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图案在服装设计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图案美是服装美的重要体现。因此,服装设计师必须很好地了解与把握。 总之,好的图案设计会给人以美感,能够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去,图案美就会成为服装美的一部分,服装设计师应该很好地把握和应用。 服装设计论文: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满族服饰 文化特征 继承 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礼仪性表现、标志性特点、流行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满族服饰其发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阶级等级的消除、中西结合的创新等方面。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它以一种符号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信仰 ,同时也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民族之问的涵化、融合 ,民族服饰自身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每一个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艺术传统等等,无不折射到他们的衣冠服饰上。服饰不仅能展现出人类文明的全部,也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形态。 我国有 56个民族 ,有多种多样的民族服饰 ,作为 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服饰文化,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影响着整个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众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马褂等已被近、现代中国人接受并认可 ,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 的典型代表。满族和汉族的服饰在文化、礼仪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呈现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特点。满族服饰元素已成为中国服饰乃至世界服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一、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继承的文化特征 满族的民族服饰文化是文化变迁和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不但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实践,证明既适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它把继承、借用、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当代中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借鉴的重要内容之一。满族服饰的形成 、发展和变迁 ,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满族服饰发展和变迁的轨迹对研究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推进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同繁荣、对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流行时尚的结合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满族服装样式演变发展成为现今的旗袍,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穿着,已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成为中华民族女性服饰的象征,在现代服装中表现着丰富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 满族服饰沿袭至今主要以立领、盘扣、开衩、龙凤等题材团花图案、立体圆扣等服饰元素体现在服饰中,这些服饰元素包括镶、嵌、滚、绣等变化丰富的装饰技法,已经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应用这些元素的服装被界定为 “中式服装”。 (二)礼仪性表现 开放政策使我国各行业对外交流活动el益频繁,出席各种外事活动时为了表明我们的身份,礼仪性服装则需要穿着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中式服装自然最为恰当,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在百姓生活礼俗中,婚礼等场合穿着旗袍也成为一种习俗,尤其是新娘的礼服,大多是大红色龙凤团花镶金织锦的旗袍,象征富贵祥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三)标志性特点 国际问文化 的传播带动文化产业与产品呈现标志性特点,医学、酒店、餐饮等都有中式和西式差别,相应 的服务人员所着服饰也有着中式和西式风格区别。中式服装基本都以满族服饰元素体现其中式特点。 (四)流行的体现 因为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大的变革或事件,从而会导致某种服饰流行。皮尔卡丹等世界级大师的中国风时装设计和世界首脑apic中国区上海会议的中式服装都使中国元素服饰火热流行。 二、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发展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服饰 式样 、着装方式与服饰观念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对 旧的服饰文化的彻底否定 ,而是对 旧式样 的更新 ,对 旧观念 的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满族服饰的发展体现了旧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融合。 (一)阶级等级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员上朝时要穿补服 (即官员的朝服),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①补服就是在前后心处补一块有多处纹式 的外褂 ,补子又分为 圆补和方补,在补子上饰 以各种鸟兽 图案作为品级的徽识 ,清朝 《会典》规定补服图案文武官员官阶不同。现代服饰中补子则没有了阶级意义,演变成补花 图案 ,成为现代 中式服装元素。 “龙、凤”图案表现了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尊荣,在清朝时期,只有帝王与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绣上龙凤图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龙、凤”图案已没有了阶级等级的限制,现代人认为龙凤是富贵权利的象征,所以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团花图案题材很多还沿用龙凤图案,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 )中西结合 现代西方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服饰文化特征,不是单纯地再现,主要是对沿袭的满族服饰的分解并与现代西方服饰元素重新组合,总体风貌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将传统的代表中国的满族服饰元素巧妙地和现代西式服装造型相结合,体现适体 、简洁、轻松、 自由的风格。 所谓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主要从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国内设计的比较成功的有 “木真了”、“玄色衣裳”、“阁兰绣”等品牌,既有时尚性又能展示浓郁的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皮尔·卡丹、伊夫·圣洛朗等设计师也曾运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成功的作品;tom ford在 2004年为ysl rive gauche所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龙的图案和中国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时尚气息,创造出典雅而前卫的新旗袍样式;john galliano的设计,则运用立领 、扣袢系结等,结合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华贵、自由、洒脱而前卫。 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中国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国、各民族妇女们的欢迎,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设计师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号化、表面化②地组合中国满族服饰元素,比较东西方差异,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国元素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总之,满族服饰与现代中式服饰一脉相承,如果说满族服饰是工笔画,那么现代中式服装就是写意画。满族服饰对于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21世纪,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主体文化特色,又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融洽的相处,真正做到 “文化自觉”,如何将传统和现代以及世界 的服饰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服装设计论文: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 【论文关键词】传统图案 装饰工艺 服装材料 服装款式 【论文摘要】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随着全球范围内“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的愈演愈烈,而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图案在服饰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图案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与深厚的华夏文化内涵,它是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 1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 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彩陶上运用纹样来装饰自己的生活。新石器年时代仰韶文化的精髓—彩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骄傲,它的纹样结构严谨,疏密适宜,色彩雄厚朴实,它主要反映的是原始人的渔猎生活,水是当时纹样常用的题材,水波纹、旋涡纹、重叠同心圆、弧形三角形都是从水的动态中摄取而来。此外,谷叶纹,斜叶纹是反映当时人们耕作生活的。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铜器促进了图案的发展,其图案以云、雷变化的回纹为主要形式,还有蛇纹、羊纹、鸟纹··一以及具有图腾象征的龙凤纹、怪兽纹,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与凤的形象在人们的理想中发展完善并流行了数千年。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龙凤的形象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等纹样在民族服饰中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到封建社会,战国时代的工艺美术上出现花卉图案和人物、动物图案,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不劳而获,其图案也受其影响,精美严谨、规整多样,配色调和而华美。汉代织物和绣品的图案,以变化的云雷纹和动物纹为主流,也有以植物为主题,服饰中常用题材有人物、动物、几何纹、花卉等,形象生动概括,风格粗犷豪放,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花卉纹样日趋成熟,运用广泛,著名的唐草纹一直影响宋、元、明、清的图案风格,唐代图案丰满、富丽、端庄、大度。宋代图案古朴浑厚,豪放流畅,色彩较唐代沉着淡雅,服饰图案以写生折枝花为主。明朝是我国古代图案遗产最丰富,存在世最多的时期,明代图案特点是结构严谨,造型简洁而丰满,色彩沉着而富丽。大都运用谐音、会意的手法,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2中国传统图案的特点 中国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无论是在纹样造型上,还是色彩上,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它是构成古代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四个艺术特征。 2.1图案题材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图案题材广泛、丰富多样,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创造美的活动中,善于借助无情的山水、花鸟等,将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图案中,寄托自己的情感,采用这种“移情”纹样,常用叙事形式的手法,使观者也觉得它遇有了情感和生命,并逐渐成为本民族图案的一大特色。也可能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如龙凤等纹样。 2.2图案造型具有“写意”性 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不是客观,而是一种思维、思想和状态的存在,是主观化的客观存在,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向来都是轻“实”重“意”的,在认识和理解客观物象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的特点,以自身的理想、感情去刻画形象。传统图案留下了许多诸如“意境”、“意象”、“意趣”、“意绪”、“意在笔先”、“意在言外”等语言和思维的结晶。 2.3图案纹样具有“标识”性 在纹样题材内容上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地位,图纹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堆),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麟为斧形,象征决断;献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这是“十二章”图案的象征意义,又是社会意识在图案中的集中反映,充分体现了纹饰这门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逾越。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同时从纹样色彩上表现人的等级,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 2.4图案构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中国传统图案极其讲究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汉代植物图案中常见茱英纹,这是由于茱英是古时的祭品之一,有去灾辟邪的寓意。((龙凤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种图案。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中国传统纹样的吉祥寓意在明清图案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古代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任何一个优秀的传统图案,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是无数艺人与工匠多年的创作结晶,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图案,是历经几代或几十代工匠、艺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炼而成的。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图案引入到最时尚的设计中,中国儿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底韵在服饰文化中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服饰中复古风潮的流行就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完美的体现。由于时装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因此,复古的流行也决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而是以现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装和淦释,所以现代的服装设计不仅要体现传统的文化韵律,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材料和技术手段,使传统纹样释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1传统图案与现代工艺手法的结合 在过去,传统纹样多以手工刺绣的形式表现在服装中,而今科技高度发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新工艺层出不穷,人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高速度、高品位、单纯优质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观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过去,龙凤纹样是皇家的专属,装饰手法也以刺绣为主;而现在,除了在晚礼服中常用外,其工艺手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是传统的刺绣与珠绣结合,也可以是直接印染,甚至可以做雕花镂空处理。 3.2弱化传统图案的寓意,注重其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图案讲求寓意,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完全可以弱化其寓意,只追求其形式美感,服装上的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与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如在一个多袋的休闲裤中绣上龙纹样,既增添了裤子的文化内涵,又展现了它的时尚感与休闲感。 3.3传统图案样与现代材料的结合 只有将传统纹样的各类题材同现代各类织物的质感和色彩恰当地结合,才可发挥出异于一般纹样的造型效果,才能为时装的意境塑造增光添彩,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传统纹样不仅应用在绸缎、棉麻等常规面料中,而且常常在新材料,如现代皮革等材料中广泛运用。 3.4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款式结合 传统的图案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出新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传统图案只有与具有现代时装款式造型的服装结合在一起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要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展示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3.5古今结合、中西合璧,揉合时空创造新机 中国传统纹样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显得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加以简化,可以保留图纹的古意,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宜男百草,吉庆(馨)有余(鱼)”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古纹样历经年代的粹炼,具有典雅的风格与深度的内涵,它蕴含着先人们的无限巧思,如能将其图形精神维持,另透过现代设计观念,予以精简图形,保留原创的部分,必然呈现新的面貌。同时将传统的图案装饰手法与西方的图案装饰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自成一格,自然呈现另类新意。 以中国传统图案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这些时装的外形虽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却充满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青烟淡墨,超尘出世的气质,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时装中,有的很难说清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但已成为时装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纹样,于是突然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服装设计论文: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满族服饰 文化特征 继承 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从服饰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继承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礼仪性表现、标志性特点、流行的体现等四个方面;满族服饰其发展的文化特征主要有阶级等级的消除、中西结合的创新等方面。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它以一种符号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信仰 ,同时也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民族之问的涵化、融合 ,民族服饰自身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每一个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艺术传统等等,无不折射到他们的衣冠服饰上。服饰不仅能展现出人类文明的全部,也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形态。 我国有 56个民族 ,有多种多样的民族服饰 ,作为 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服饰文化,满族及其先世的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影响着整个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其中众所周知的旗袍、坎肩、马褂等已被近、现代中国人接受并认可 ,并成为中华民族服饰 的典型代表。满族和汉族的服饰在文化、礼仪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呈现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特点。满族服饰元素已成为中国服饰乃至世界服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一、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继承的文化特征 满族的民族服饰文化是文化变迁和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不但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实践,证明既适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它把继承、借用、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当代中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借鉴的重要内容之一。满族服饰的形成 、发展和变迁 ,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满族服饰发展和变迁的轨迹对研究中国民族服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推进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同繁荣、对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流行时尚的结合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满族服装样式演变发展成为现今的旗袍,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穿着,已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成为中华民族女性服饰的象征,在现代服装中表现着丰富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服饰元素的象征 满族服饰沿袭至今主要以立领、盘扣、开衩、龙凤等题材团花图案、立体圆扣等服饰元素体现在服饰中,这些服饰元素包括镶、嵌、滚、绣等变化丰富的装饰技法,已经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应用这些元素的服装被界定为 “中式服装”。 (二)礼仪性表现 开放政策使我国各行业对外交流活动el益频繁,出席各种外事活动时为了表明我们的身份,礼仪性服装则需要穿着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中式服装自然最为恰当,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在百姓生活礼俗中,婚礼等场合穿着旗袍也成为一种习俗,尤其是新娘的礼服,大多是大红色龙凤团花镶金织锦的旗袍,象征富贵祥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三)标志性特点 国际问文化 的传播带动文化产业与产品呈现标志性特点,医学、酒店、餐饮等都有中式和西式差别,相应 的服务人员所着服饰也有着中式和西式风格区别。中式服装基本都以满族服饰元素体现其中式特点。 (四)流行的体现 因为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大的变革或事件,从而会导致某种服饰流行。皮尔卡丹等世界级大师的中国风时装设计和世界首脑apic中国区上海会议的中式服装都使中国元素服饰火热流行。 二、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中发展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服饰 式样 、着装方式与服饰观念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对 旧的服饰文化的彻底否定 ,而是对 旧式样 的更新 ,对 旧观念 的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满族服饰的发展体现了旧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融合。 (一)阶级等级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员上朝时要穿补服 (即官员的朝服),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①补服就是在前后心处补一块有多处纹式 的外褂 ,补子又分为 圆补和方补,在补子上饰 以各种鸟兽 图案作为品级的徽识 ,清朝 《会典》规定补服图案文武官员官阶不同。现代服饰中补子则没有了阶级意义,演变成补花 图案 ,成为现代 中式服装元素。 “龙、凤”图案表现了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尊荣,在清朝时期,只有帝王与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绣上龙凤图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龙、凤”图案已没有了阶级等级的限制,现代人认为龙凤是富贵权利的象征,所以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团花图案题材很多还沿用龙凤图案,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二 )中西结合 现代西方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服饰文化特征,不是单纯地再现,主要是对沿袭的满族服饰的分解并与现代西方服饰元素重新组合,总体风貌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将传统的代表中国的满族服饰元素巧妙地和现代西式服装造型相结合,体现适体 、简洁、轻松、 自由的风格。 所谓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主要从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国内设计的比较成功的有 “木真了”、“玄色衣裳”、“阁兰绣”等品牌,既有时尚性又能展示浓郁的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皮尔·卡丹、伊夫·圣洛朗等设计师也曾运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成功的作品;tom ford在 2004年为ysl rive gauche所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龙的图案和中国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时尚气息,创造出典雅而前卫的新旗袍样式;john galliano的设计,则运用立领 、扣袢系结等,结合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华贵、自由、洒脱而前卫。 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中国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国、各民族妇女们的欢迎,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设计师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号化、表面化②地组合中国满族服饰元素,比较东西方差异,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国元素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总之,满族服饰与现代中式服饰一脉相承,如果说满族服饰是工笔画,那么现代中式服装就是写意画。满族服饰对于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21世纪,中国文化必将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既保持本民族的主体文化特色,又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融洽的相处,真正做到 “文化自觉”,如何将传统和现代以及世界 的服饰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服装设计论文: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 【论文关键词】传统图案 装饰工艺 服装材料 服装款式 【论文摘要】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随着全球范围内“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的愈演愈烈,而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图案在服饰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图案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与深厚的华夏文化内涵,它是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 1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 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彩陶上运用纹样来装饰自己的生活。新石器年时代仰韶文化的精髓—彩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骄傲,它的纹样结构严谨,疏密适宜,色彩雄厚朴实,它主要反映的是原始人的渔猎生活,水是当时纹样常用的题材,水波纹、旋涡纹、重叠同心圆、弧形三角形都是从水的动态中摄取而来。此外,谷叶纹,斜叶纹是反映当时人们耕作生活的。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青铜器促进了图案的发展,其图案以云、雷变化的回纹为主要形式,还有蛇纹、羊纹、鸟纹··一以及具有图腾象征的龙凤纹、怪兽纹,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与凤的形象在人们的理想中发展完善并流行了数千年。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龙凤的形象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等纹样在民族服饰中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到封建社会,战国时代的工艺美术上出现花卉图案和人物、动物图案,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人们不劳而获,其图案也受其影响,精美严谨、规整多样,配色调和而华美。汉代织物和绣品的图案,以变化的云雷纹和动物纹为主流,也有以植物为主题,服饰中常用题材有人物、动物、几何纹、花卉等,形象生动概括,风格粗犷豪放,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花卉纹样日趋成熟,运用广泛,著名的唐草纹一直影响宋、元、明、清的图案风格,唐代图案丰满、富丽、端庄、大度。宋代图案古朴浑厚,豪放流畅,色彩较唐代沉着淡雅,服饰图案以写生折枝花为主。明朝是我国古代图案遗产最丰富,存在世最多的时期,明代图案特点是结构严谨,造型简洁而丰满,色彩沉着而富丽。大都运用谐音、会意的手法,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2中国传统图案的特点 中国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无论是在纹样造型上,还是色彩上,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它是构成古代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四个艺术特征。 2.1图案题材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图案题材广泛、丰富多样,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创造美的活动中,善于借助无情的山水、花鸟等,将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图案中,寄托自己的情感,采用这种“移情”纹样,常用叙事形式的手法,使观者也觉得它遇有了情感和生命,并逐渐成为本民族图案的一大特色。也可能是人们主观想象的如龙凤等纹样。 2.2图案造型具有“写意”性 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不是客观,而是一种思维、思想和状态的存在,是主观化的客观存在,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向来都是轻“实”重“意”的,在认识和理解客观物象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的特点,以自身的理想、感情去刻画形象。传统图案留下了许多诸如“意境”、“意象”、“意趣”、“意绪”、“意在笔先”、“意在言外”等语言和思维的结晶。 2.3图案纹样具有“标识”性 在纹样题材内容上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地位,图纹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堆),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麟为斧形,象征决断;献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这是“十二章”图案的象征意义,又是社会意识在图案中的集中反映,充分体现了纹饰这门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逾越。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同时从纹样色彩上表现人的等级,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 2.4图案构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中国传统图案极其讲究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汉代植物图案中常见茱英纹,这是由于茱英是古时的祭品之一,有去灾辟邪的寓意。((龙凤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种图案。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要坐第一把交椅的,那么,第二位就该是凤了。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中国传统纹样的吉祥寓意在明清图案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古代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任何一个优秀的传统图案,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是无数艺人与工匠多年的创作结晶,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图案,是历经几代或几十代工匠、艺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炼而成的。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图案引入到最时尚的设计中,中国儿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底韵在服饰文化中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服饰中复古风潮的流行就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完美的体现。由于时装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因此,复古的流行也决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而是以现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装和淦释,所以现代的服装设计不仅要体现传统的文化韵律,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材料和技术手段,使传统纹样释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1传统图案与现代工艺手法的结合 在过去,传统纹样多以手工刺绣的形式表现在服装中,而今科技高度发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新工艺层出不穷,人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高速度、高品位、单纯优质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观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过去,龙凤纹样是皇家的专属,装饰手法也以刺绣为主;而现在,除了在晚礼服中常用外,其工艺手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是传统的刺绣与珠绣结合,也可以是直接印染,甚至可以做雕花镂空处理。 3.2弱化传统图案的寓意,注重其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图案讲求寓意,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完全可以弱化其寓意,只追求其形式美感,服装上的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与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如在一个多袋的休闲裤中绣上龙纹样,既增添了裤子的文化内涵,又展现了它的时尚感与休闲感。 3.3传统图案样与现代材料的结合 只有将传统纹样的各类题材同现代各类织物的质感和色彩恰当地结合,才可发挥出异于一般纹样的造型效果,才能为时装的意境塑造增光添彩,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传统纹样不仅应用在绸缎、棉麻等常规面料中,而且常常在新材料,如现代皮革等材料中广泛运用。 3.4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款式结合 传统的图案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出新之处,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它们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现代服装中去,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传统图案只有与具有现代时装款式造型的服装结合在一起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要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展示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3.5古今结合、中西合璧,揉合时空创造新机 中国传统纹样对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显得过于繁杂,所以,在应用时必须加以简化,可以保留图纹的古意,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宜男百草,吉庆(馨)有余(鱼)”的吉祥意境,但要放弃满地花的纷繁格式。古纹样历经年代的粹炼,具有典雅的风格与深度的内涵,它蕴含着先人们的无限巧思,如能将其图形精神维持,另透过现代设计观念,予以精简图形,保留原创的部分,必然呈现新的面貌。同时将传统的图案装饰手法与西方的图案装饰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自成一格,自然呈现另类新意。 以中国传统图案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这些时装的外形虽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却充满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青烟淡墨,超尘出世的气质,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时装中,有的很难说清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但已成为时装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纹样,于是突然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服装设计论文:浅析对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 服装设计 教育 实践 就业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在当前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各门课程合理设置,学生才能得到综合性培养。教师应该安排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分析现在企业和学生就业的客观情况,指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社会。 服装设计是综合性的美学设计,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与穿着关系着人的心态、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装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艺甚至是社会文化、经济等潮流。服装设计既具有审美性,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独创性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它属于设计美学的范畴。 从古至今,服装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装饰品,也是人们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流通的商品。特别是后者的壮大,使服装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纪里,服装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服装企业必须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缩短商品周期,降低库存,环保意识的增强。在这复杂的环境中,设计师要以清醒的头脑,镇定的姿态,敏锐的目光,为企业产品导航。正因如此,设计师这一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服装设计教育则成了重要的后备力量。而如何培养一个迅速适应市场的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主要课题。 一 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各门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掌握,以及毕业之后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学的课时基本上是固定的,在这固定的课时内怎么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我们要考虑的。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把握。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掌握中外服装发展历程、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的搭配及摄影基础等基本知识。例如,在服装发展史中,把握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在服装的结构中,了解人体结构特征,线条的运用;在服装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缩水、缩热、保暖、吸湿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装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区域人们对色彩的尊崇和厌恶,等等。只有这些知识丰富了,才能够充分表现设计灵感。手头能力的练习也是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艺课开设和绘画课开设加强了对学生手头能力的锻炼。 其次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第二个阶段课程设置时,在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像服装结构变换应用中分割线和省道的处理、服装面料中面料再造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要结合立体裁剪这样创造空间比较大的课程进行,使学生将基础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设计。 再次,在后期教育阶段应该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市场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能力的优缺点,市场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和对于设计师产品的标准。如服装商品学、服装心理学、服装卫生学、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企业管理学及服装各种软件等课程的内容。 最后,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设计师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职业,也是一种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师的水平对于企业有决定作用,而设计师的素养对其作品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从学生阶段就应该抓起,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如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看起来和服装设计的关联并不大,但它们是几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蕴和本源。服装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设计师除了掌握服装方面的设计理论知识,还要对艺术史论、美学、中外服装史、艺术概念,甚至包括非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艺术或设计内容,如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门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启发借鉴”。[1]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指大学生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能力。它服从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总体期望和要求,具有未来指向性,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他们为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做准备的过程”。[2] 着眼于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综合能力的锻炼。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并提供最新服装专业知识信息和服装市场信息,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让学生有对知识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还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支持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导和助手。不仅要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且要让学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发现自己的价值。 三 作为教师,欲正人,先正己。教师这一角色甚至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适应社会;而学生的表现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别是现在很多艺术专业中,教师是刚毕业的“80后”,学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阶段,年龄相差甚少。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现在学生性格多样性,年轻人与年轻人的碰撞,问题自然多。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本上都是小课,每个班的学生不是很多,老师应该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学生,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给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既丰富了自己,积累了经验,又把学生带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和服装企业是现代服装产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服装企业纷纷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现代服装产业特征之一是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运作都围绕提升品牌价值进行,服装企业是服装品牌运作的执行者,院校是提供维系服装产业运转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学生毕业所面对的问题太多。服装业还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时期,服装企业从节约成本出发,多选择偏僻的地方落址,规模也不太大。学生刚毕业时多憧憬着去大公司就职,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给他们第一个落差。对于新手,服装公司总是先安排做一些打杂、剪样板之类的事情,这些小事淹没了学生要做设计师的愿望,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每月开销基本就没有剩余,有的企业工资要拖后几个月才发,这和每年万余元学费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这样,在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学生不愿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总期待着有朝一日会到大公司就职;而平日安逸的环境让一些学生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要求完成的项目中,缺乏自我牺牲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付出与得到之间不能平衡,付出就认为自己吃亏,别人占便宜。一些学生觉得企业档次不高、条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这些使得企业形成了对服装院校学生的一种偏见,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眼界高、资格硬,而学生设计的东西又不理想,在接纳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纳。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应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避免一本备课笔记讲到老的情况出现。 总之,老师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服装设计人才。 服装设计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设计教育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教育体系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服装产业已逐步在工业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悄然进驻到蓬勃发展的服装产业中,服装是以科技为依托,以美学为规范,以肢体语言为形态,以市场价值创造为目的。那么我们在确定服装设计教育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思路上,必须充分了解目前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服装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紧跟飞速发展的服装产业变化、绝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使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与服装产业发展以及市场脱轨。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产、学、研”逐步形成具有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设计教育体系,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所谓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因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作为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育,应立足于“技术与设计并重”走一条特色服装设计教育发展之路,逐步形成特有的“学院与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艺术”的教学特色,“设计师与企业家”的育人特色,“传统与国际”的发展特色。 一、将崭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 必须在社会需求及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更新学科,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服装市场和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是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现代的服装设计教育与未来的人才关系,爱德华牛顿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服装产业是一种‘今天’的事业,‘今天’的人穿什么衣服就做什么卖什么就可以了,而教育则是‘明天’的事业,他左右着这个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决定其在世界的地位。”在这段论述讲述了教育具有前瞻性、长期性、重要性之外,还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人才质量、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乃至国家未来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摈弃以往“大统一、大而全”的服装教育模式,这种服装教育模式所显现的突出问题就是学不致用,学生一旦走入社会适应性、实用性较差,他们在专业上好像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能胜任。这种较长且痛苦的磨合期,使学生面临的选择不是跳槽就是改行。归其根本就是现有的教育模式以呈现出“僵化”,服装教育体系远远不能适应对服装产业、服装市场灵活多变、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有特点的人才需求,所以对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必须不断的进行及时更新、调查和修正。这也是服装产业和服装专业自身的属性和特性所决定的。 对专业设置应该突出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避免大而全、力求精而专,设置的重点应是智能、技能及创性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应用及动手能力。服装教育应与学生为本,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本,积极地探索和解决教育与实践的脱节、教育与市场的脱节,打破固有模式,在学科的交叉和更新,在社会实践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二、服装教育的市场化之路 从开办服装专业以来,我们高等服装教育,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了许多人才,但许多企业仍在疾呼,服装真正人才的需求太难,让人可悲的是现在的毕业生连市场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更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甚至还自我陶醉在单纯的“艺术设计”迷恋中不能自拔,他们崇尚艺术,鄙视技术,不清楚设计与产品的关系,不关心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在加之学院和社会结合上的误导,使学生们只热衷于毫无目的的行空大赛和纸上谈兵,缺少动手能力更没有市场意识,这样的人才培养智能是扭曲的,不合格的,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更应及时对现在服装设计专业作出调整,特别是在教育的方向和定位上,一定要坚决的向实用性上转移,充分的突出服装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改变我们在服装教育上的偏差和教学结构上的不合理。在服装教育中共性是基础、个性风格,没有基础谈何风格,同时服装也不是纯艺术,它是实实在在的商品,现在服装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设计轻工艺,他们误认为服装设计才是“阳春白雪”而工艺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高职高专院校服装教育应与企业、市场并轨衔接,真正的面向市场,走学以致用的办学渠道。 三、师资结构的调整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更是服装产业的实践者、职业人、或开拓者,这是新时期服装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把服装行业的名师战略引入高校,形成名师效应,在整个服装教育中,既有教授又有名师,这样就形成了特色而具有鲜活力,特色往往产生于特色的人才之中,同时让我们服装专业的教师努力走向产业、走向市场、走向品牌、融入社会、打造自我、实现自我。将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产业目标和项目带回院校、搬进课堂、融入教学之中,使校园与校外、课本与实际有机的结合。教师利用暑期停岗实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所以极具特征的教师队伍,名师群体,对我们高职高专服装设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更新十分重要。
浅谈微特电机技术:驱动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探讨 摘 要:在驱动领域中,微特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靠性问题影响到其能够得到顺利应用,为此,加大对微特电机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是避免故障、减少损失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微特电机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主要目的是为微特电机日后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驱动领域;微特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 20世纪30年代,微特电机开始兴起,它是应军事装备、科学技术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按照其用途可划分为驱动用微特电机和控制用微特电机两种类型。对于驱动用微特电机来说,转换能量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电子器件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现象,影响到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军事装备以及航天等重要领域,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要求更为严格。为此,加强对驱动用微特电机系统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国际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把可靠性技术划分为冗余和容错两种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系统主要故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国内相关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大对驱动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推动国内在此领域技术进一步发展。 1. 可靠性理论概述 所谓的可靠性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以及条件内,产品可以顺利完成某一规定功能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产品维持功能的时间。电机驱动系统在多个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充分应用,电机驱动系统在不同的场合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对于电动车来说,虽然它的驱动系统有一部分发生了故障,但因为系统具备容错能力,为此可以带故障继续运行,及时电动出的转速质量在不断地下降,这些故障不会影响到它的运行。可以及时把电动车送到维修店进行维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电动车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功能,它的功能并没有失效。又例如,对于高射炮来说,它的3个主要功能分别为射速、射程和命中精度3个方面,如果该电机驱动系统发生了故障导致仅有两个功能符合要求,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说明其顺利完成规定的功能。所以,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顺利完成规定功能,首先需要把判断故障的主要依据明确出来,接着再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工况不同,判断产品功能失效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2. 电机驱动系统主要故障 一般来说,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情况可划分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两种。 不同的类型,其表现出来的故障也会存在差异。对于电机结构来说,其内部一般存在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两套绕组。因此,电机本体内的主要故障主要是指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两套绕组发生短路或者断路。对于永磁电机来说,其电机体内只有电枢绕组没有励磁绕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之下,绕组发生故障的几率往往比较低。但是,永磁电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永磁体主要是在转子的表面进行安装且不容易冷却,容易导致高温发生退磁故障现象。在运行环境一样的条件之下,和其他一般的电机对比,开关磁阻电机发生故障的几率也是比较低,因为在内部均不存在永磁体,也不存在绕组。 一般来说,电机本体故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绕组发生断路。 (2)绕组匝间、绕组出线端、绕组相间发生短路。 (3)永磁体励磁发生故障。 此外,驱动电路的功率变换器故障也是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表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直流母线接地。 (2)输入电源对地短路。 (3)开关器件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 (4)功率开关器件操作过程中,发生断路。 对于电机驱动系统来说,要具备高可靠性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电机的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控制电路相间的电耦合、磁耦合、热耦合可以达到最小,当发生以上描述的各种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对一部分故障进行物理隔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故障产生的影响,即发生一个或者多个故障的时候,电机依然可以在仅符合某一种技术指标的条件下带着故障继续运行,具备比较高的可靠性。 3. 如何进一步提高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 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几个有效途径来进一步提高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 3.1 从驱动电路拓扑结构着手 不断开发高容错性的驱动系统电路拓扑结构是提高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并联冗余相和提高缺相容错能力的方法来实现高可靠性的电路拓扑结构,电路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是两者的前提要求。当发生故障现象的时候,其他相会承担这一部分的工作,不会给其他相的工作造成任何的影响。冗余技术可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进一步增强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并对控制线路和相数进行备份。虽然采用冗余结构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驱动电路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用相的驱动电路增加了,也进一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累赘以及浪费。 3.2 从电机本体结构着手 电机本体自身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对于SR电机来说,双凸极是其主要的结构,磁体、绕组、电刷等都没有在转子上安装,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当其处在高速度运行状态系的时候可以降低故障发生几率。集中绕组是R电机定子主要采用的方式,从空间上来分析,相对的定子极串联形成一相,所以它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独立又可以分为电路的独立和磁路的独立。当发生短路或者断路等故障的时候,不会给其他相关的工作造成影响,利用检测装置,对故障及时进行监测,并及时在该系统把该相进行切除,防止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当电流一定的时候会不但会促使转矩脉动不断变大,还会促使平均转矩不断下降,为了提高电机在断路故障下的运行特性,把驱动电路分别于每一个极下的绕组互相进行连接。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某一极绕组发生了故障,且该极下绕组电压为零,此时电机的转矩主要是由该相的另外一极的绕组来产生。但是,当SR电处在这种结构下发生故障的时候,不但会产生比较大的径向力,还会导致电磁力产生不平衡感。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使用双绕组结构的SR电机进行布局可以进行弥补。 3.3 从传感集成技术着手 在电机驱动系统中,传感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其中一个安全隐患之一,长时间使用之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感器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损坏,加之灰尘会给光电信号造成阻挡,容易导致系统发生故障,给整个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为此,在电机驱动系统的传感器集成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方面,很多国外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或缺了很多成果,总结出很多方法。一般来说,无位置传感器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构造一个转子位置信号的检测电路,而不是在定子上直接安装位置传感器。采用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主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来着手,电机本身具备一定的电压、电流参数,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参数达到获取转子的位置信息的目的。续流二极管法、查表计算法、反电势法以及查表计算法等等都是经常被使用到的方法,且都比较成熟。此外,在国外有很多类型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主要借助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对电机驱动系统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流传感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日后微特电机驱动发展以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结语 综上可知,对高可靠性的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提高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虽然对于微特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还未完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加以完善。 浅谈微特电机技术:微特电机的误差测试分析 【摘 要】当今社会文明最基本的支撑技术中有一项就是电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机的使用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微特电机是电机技术领域最先进、最活跃、最具有潜力的一个分枝。在我国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独立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并且拥有自己的一套技术考核标准,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电机门类。 【关键词】微特电机;误差测试;分析 微特电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微特电机的测试误差加以控制。微特电机的测试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测量技术中检测仪器的测量误差和误差的记录方法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 一、微特电机的发展方向 微特电机的发展方向大致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此阶段的特点是借助数字化的传感器、集成化的电路等技术实现电机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第二,高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机的转矩、运行速度等进行了控制。第三,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趋势,追求低噪音,电机小巧的特点。第四,永磁无刷化的发展趋势。第五,直接驱动的发展趋势,要求高速大功率。第六,大功率集成化的发展趋势,追求电机驱动单元的网络集成化。 二、交流异步感应电机转速测量 电网频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交流电机的同步转速,电网频率低,交流电机的同步转速就慢;电网频率高,交流电机的转速就快,电机的实际转速随着电网频率的高低变化而发生变化,电网频率的不稳定导致交流电机转速出现不稳定。为了加强对交流电机转速的控制,有了相对转速和绝对转速的区分。相对转速是交流电机在50Hz电源频率标准下的转速;绝对转速则是电机运行标准中一分钟的实际转速。电动机的相对转速和绝对转速随着电网的频率高低呈现出两条不同的波浪线,当电网的实际频率大于50Hz的标准时,相对转速高于绝对转速;当电网的实际频率正好是标准的50Hz时,相对转速与绝对转速相同;当电网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的标准时,相对转速低于绝对转速。 交流电机的测试工作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当交流电机的测试工作涉及到转速是判断电机是否合格的临界点时,需要采用相对转速作为评价的标准,就是通过电网频率的分布得到电机自动伸缩闸门的时间。电网频率最高时,电机的转速也最快,闸门自由伸缩的时间最短,测量的结果是相对于标准50Hz的转速;电网频率最低时,电机的转速最慢,闸门自由伸缩的时间最长,测量的结果同样是相对于标准50Hz的转速,通过这种方法补偿电源频率不稳导致的误差,对电机的转速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果闪光测速仪中配备了50Hz相对转速测试的功能,交流异步电机的转速测试最好采用相对转速的测试档,以此避免因电网频率变化造成电机测试误差;如果没有具备相对转速测试档,需要对电网的频率进行鉴别。 三、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测量中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用户使用的标准指南,反映了“基准电气零位”误差偏离实际值的大小,使用者通过产品的相对误差值就可以知道使用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大小。相对误差是对产品提出的更高生产要求,即使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的两倍甚至是极端值,只要绝对误差很小,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合格的。相对误差符合电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所以现行的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测量中普遍采用相对误差的表示方法。传统的电气误差标准只在乎生产制造,忽视了用户的使用环节,因此现行的误差标准针对传统标准的弊端做出了修改。相对误差标准对产品的生产规格和测试环节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相对误差把“基准电气零位”作为参考点,真实、准确的反映电机的误差,误差的测试环节具有重复性。绝对误差可以选择“基准电气零位”作为测试的参考点,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电气零点”为参考点,两者测量出的绝对误差值都是固定不变的。因为相对误差选择“基准电气零位”作为误差测试的参考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精确地评点电机合格与否。 四、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误差测量采用绝对误差 步进电动机步距误差分为累积误差和分步距误差。累计误差是指根据步进电动机起始位置的相对值、每一步转的实际角度与理论值的差,选取这一周转动中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记为步进电动机步距误差测量中的累积误差。分步距误差是步进电动机每一步实际歩距和理论歩距之间的差,通常选取一周中步距误差绝对值中最大的数值作为实际的分步距误差。累计误差的测试点是随机选取的,因此累积误差不能采用相对误差进行表示,不同测试点产生的误差数值不同,误差的测试工作不具有重复性。绝对误差测试中无论测试的参考点是什么,都不影响误差值的变化,符合了步进电动机误差测试参考点随机性的特点。分歩距误差实际上是相对误差,测量得到的误差数值大小一样,只是测量误差选择的起点不同,每个起点中表示误差的符号不同。 五、微特电机误差和仪器仪表误差的不同之处 微特电机测量的绝对值中没有理论上的真值,只是有类似于真值的数值。例如步进电动机误差测量的歩距角和位置角,都只是理论上的角度,绝对误差就是测量时电机实际的旋转角度和理论角度的差。还有一种绝对误差测试中只有实际值没有理论数值,例如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测试中测量得到的电气角度影响着正切函数电桥绕制的准确率。仪器仪表的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具有正负数的区分。真值需要借助高一级的测量工具得到,在没有利用低一级测量工具得到的测量数值时,此数值也只能是实际值,不可以称为真值。 仪器仪表误差的表示方式和电机产品的误差表示方式基本一样,但是由于电机产品误差测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误差的表示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同。例如相对误差的表示方法,仪器仪表采用百分比的表示方法。虽然电机中旋转变压器的余弦函数采用百分比的表示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使用的方便通常用各点的角度误差代替百分比的误差表示方法。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的测量不能选用百分比的表示方法。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是以“基准电气零位”为标准的电机实际旋转的角度和理论电气角度的差,并且即使随着转角的角度不断增大,误差数值的大小基本不变,误差数值之间不存在任何比例关系,因此多级旋转变压器电气误差用“基准电气零位”的最大正负值表示误差,不采用百分比的表示方法。 六、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微特电机凭借它自身高效率、高节能和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会迎来一片快速发展的新天地。虽然我国微特电机使用范围广泛,但是微特电机的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完善,微特电机的技术水平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必须加大微特电机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升微特电机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使我国微特电机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浅谈微特电机技术:《微特电机及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微特电机及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针对新成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个方面,提出了《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微特电机及系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微特电机及系统;教学改革;实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微特电机系统通常是由与常规电机结构、性能、用途或原理不同,体积和输出功率较小的微型特种精密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硬件电路组成的复杂系统。融合了电机、计算机、电力电子、控制、机械、新材料和新工艺等高新技术,是现代武器装备、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生活自动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1]。本文结合新成立的本科院校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准确定位本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必须的平台与保障。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新成立的应用型二本院校的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明确课程地位的基础上做好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细化工作[2]。学校提出以“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落实到《微特电机及系统》这门课程中,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将微特电机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够在微特电机系统遇到的问题中,分析、定位好问题的所在,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①增加预备知识。《微特电机及系统》是以电机学和电机拖动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但有些同学电机基础薄弱,因此在课程讲授前,应将电机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作详细讲解[3,4],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②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分为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与电气工程三个学科方向。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等,缩短专业课程的学时,精简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伺服电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教学主线,通过试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③增加新型电机教学内容。随着控制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电机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传动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动的电磁理论,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①采用推理式教学方法。采用推理思路教学,如交变电流交变磁场交变磁通交变电势电流电磁转矩,推动转子旋转,进而输出机械功率。通过诸如此类的推理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准确理解“电机的本质就是一个能量转换工具”,而且有利于他们理解电机的可逆性原理。②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大部分微特电机在结构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共性内容,因此,比较不同种类的微特电机结构和原理,根据已经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如学生对开关磁阻电机和磁阻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理解比较困难,而对步进电机非常熟悉,这时,可根据步进电机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来讲解开关磁阻电机的内容。③互动法教学。采用互动法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应根据其与普通直流发电机原理的相似性,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直流发电机的相关内容,然后再分析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独有特性。同时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如解决永磁式同步电机启动问题,首先讨论得出无法自启动的原因:第一,转子本身存在惯性;第二,定、转子磁场之间转速相差太大,进而得出永磁式同步电机自行启动方法:在转子上安装启动绕组,启动时,依靠鼠笼式启动绕组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转动起来,当转速接近同步速时,定子旋转磁场就与转子永磁磁场相互吸引牵入同步。这样通过讨论和归纳,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永磁式同步电机转子上会安装启动绕组。④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学习《微特电机及系统》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讲解时只要重点把握微特电机结构和基本原理,并增加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微特电机的基本用途时,一枚导弹中需要60多台电机,仅一艘潜艇导航仪表配套设备就用90多台电机,并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的方法演示随动系统跟踪和定位过程,形象地让学生了解随动系统中的力矩电动机、自整角机和伺服电动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当学生听到和看到这些生动的微特电机应用实例,他们就会明白《微特电机及系统》这门课程和高新技术是紧密结合的,具有广泛的用途,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环节的改革 1.理论教学穿插实验教学。结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实验中心为国家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契机,添置了新的微特电机教学模型和实验设备,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验教学,教学模型通电时,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电机运行中的起动过程、制动和可逆等。因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电机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2.严格要求实验预习报告。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详细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实验的目的、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静态特性和调节特性、转速如何调节、主要性能参数和指标有哪些、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完成本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实验的具体步骤等,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实验预习的检查,使得学生对实验有整体的把握,使他们带着目的做实验,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易于发现、解决问题。 3.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单一的验证型实验,为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设计性综合实验势在必行。在设计性综合实验中,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都由学生自己拟定。 4.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由于《微特电机及系统》课程的特殊性,通常的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结束理论学习后,要增加两周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考核,将每五个学生分成一组,选择以不同的微特电机为对象,给出设计要求,完成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工作,最后通过答辩确定学生成绩,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微特电机及系统》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抽象、实践性非常强的运动控制方向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进一步丰富内容,尽可能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布艺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运用和作用 摘要:在室内软装中,通过布艺的搭配,能很好的诠释主人的品味和爱好。可以通过灵活更换布艺来转换空间的风格。 关键词:布艺;软装;空间效果;空间风格 一、布艺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运用 如今,布艺在现代的家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若是说“硬装修”是家庭中的使用功能的装修,那么就可以说“软装饰”中的布艺在室内装饰中是最有魅力的装饰。布艺因其特性可以展现出各种风格的特色。其次,软装风格中的布艺更能显示出它的桀骜不驯的特点,布艺不但能够诠释空间的风格,而且不同风格之间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二、布艺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作用 (一)布艺可以灵活转换空间的风格 布艺装饰具有柔和的质感,具有易更换和便于清洗的特点,无论是室内陈设或维护清洁都十分方便并富有变化性。 布艺装饰品因其布料的色彩、图案、质地的多边形,室内空间的搭配和风格的多元化,绝不部分的布艺装饰品所呈现的风格多以贴近人心的舒适、自然、温馨的感觉为主,与布艺装饰品的布料的质地、色彩、图案相呼应。由于空间风格不同,布艺制品的质地、色彩、图案有所差异。如欧式风格和美式风格的布艺常用单色、格纹、碎花的布料,打造出回归自然、温馨浪漫的氛围,与原木色家具的一体搭配,更具特色;地中海风格,主要包括西班牙风格、意大利风格、希腊以及土耳其风格等,西班牙风常以织锦、色彩华丽的或者金葱的绸缎布艺为主,展现出贵族的高贵华丽的气质;意大利风格的布艺饰品多以大方、简洁的设计风格为主,多以鲜明的极冷的单色调突显其本身个性的特点。 布艺本身的特点是轻巧优雅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和谐的色调、多变的图案、柔和的质感使空间呈现出舒适、明快、活泼、温馨的气氛,更符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休闲、轻松的心里和气质高雅、大气尊贵的品味。同时,布艺还具有易清洗、便更换的特点,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四季的变化,更换布艺不同的质地、色彩、图案去改变室内空间的风格。布艺饰品因其易于更换;便于调换。因此布艺在室内软装饰中成为了最佳选择饰品。 (二)布艺可以塑造室内空间效果 在室内软装设计中,布艺被称为最有魅力的“软装饰”。布艺针对不同的功能对室内空间所塑造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1.使空间具有流动感 布艺的使用功能和墙体相当,作为隔断,可以把室内的空间进行分割,但是因其质地不同,作为软隔断布料多选择丝绸等半透明布料或者选择透明的布料,是的室内空间具有对话的效果。以前人们觉得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几个不同功能的房间拼接在一起就是房子,但是现在家居,越来越追求流动空间的境界,卧室、客厅、书房等不同空间之间相互呼应的,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空间与功能,彼此连通起来,组合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在小面积的空间中,运用布艺的软隔断,可以让人的视觉感受到房间的宽敞。在色调上,重的颜色会让空间显小,反之,轻的颜色会让空间看上去开阔些许。 2.使空间变得温暖 人们如今已经习惯性随着季节变化来变换家中的布艺用品。由于冬季的到恚室内的空间温度需要迅速提升,一些暖色调的布艺以及绵柔质地的布料开始受到大家的喜爱,让室内的空间效果随着四季的更替而替换,室内的空间效果也会因其改动产生变化,也使得布艺在整体的空间效果中获得四季变化的效果。 3.使空间变得柔软 在彻底放松的空间,布艺的质地可以很好的创造出舒适、柔和的环境效果。棉绒的地毯,使得空间地面的坚硬、冷感的大理石变得更为柔和、绵软的效果和质感。 4.塑造室内安静的效果 对于室内的卧室来说,选择墙体软包和地毯可以吸取来自外界杂音的功效,可以增强室内空间的混响效果,有利于改善室内空间的声音环境。软包和地毯可以营造出安静的空间效果。 (三)布艺可以为家具增添多样化 布艺的原材料属性具有保温、防潮、吸声、遮光、易于透气、增强弹性等功能,采用现在技术处理后的阻燃、防污、抗皱、拒水等属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家具的功能性内涵和使用性的外延。 从室内空间意义来看,部分家具和布艺品不发生表面的接触,没有表面上的相互联系,但是在室内的构成中,布艺品通过本身特有的质感触觉,丰富的色彩图案和视觉的形态,如在共享空间环境中,围合的沙发可以构成一个会客的独立空间,在此空间上的四周,布艺品可以悬吊、垂挂等形式来强调此空间的作用,增强空间的融洽感和私密性。 家具和布艺品的组合联系,使整体空间产生特定的界面效果,可以采用彼此呼应的地毯或挂毯等装饰品来表现:创造视觉上的虚拟空间,采用线条、多彩、强烈对比的布艺品来创造动态空间。 三、结语 所以,在室内软装设计中,布艺不仅具有原始的物质使用性,而且还通过本身与室内其他家具的搭配,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主要角色之一。通过它们的色彩、材质、样式上的选择来塑造特定的空间效果和风格,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居住者更加舒适。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论永州瑶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各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渐趋融合,又各保持各自的特色,这样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源泉。 一、永州瑶族文化元素 瑶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永州市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理位置偏僻,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因此,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瑶族人民在极少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千百年生产劳作生活的积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永州市不仅拥有全国瑶族人口聚居最多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也有着全世界瑶族同胞寻根访祖的圣地――江永千家峒,这里是神秘的瑶族发源地,不但有千年古寨遗留下来的原始风光和瑶族风情,而且更有震惊世界的女性文字――永州女书。瑶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颇有民族特色的图案纹饰,构图手法、色彩与造型等将对现代设计的创作带来独特的灵感。因此研究永州瑶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运用,不仅利于继承和保护瑶族的民族文化,而且对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室内软装设计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永州江永女书 女书(又名江永女书)是一种独特的汉语书写系统,起源于湖南永州市江永县,以前在江永县及其毗邻的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以及广西部分地区的女性之间流行的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比较成熟的特殊文字符号体系。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时期独自绽放的女书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女书仅限于女性间的传承和使用 当时的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无权上学、认字和读书。大部分女孩出嫁以后在家里受了委屈无法表达出来,于是她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想让自己的姐妹知道,借此宣泄自己的情感,为了避讳也不想让自己的隐私让外界包括男人知道。于是女书仅限于妇女之间使用。一般情况下,由母亲或其它女性长辈传承给下一代,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 (2)女书是一种表音文字 女书文化是瑶族文化与汉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所以,女拥有着与汉子相似的形体、笔画和结构。但汉字是一种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而女书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字所代表的都是一个音,因此女书只能通过江永当地的方言来记录。每件女书作品都可以用方言唱出来,所以它是一种由特殊文字记载的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结合的文学形式。现时文献搜集到的女书文字约有七百个。女书的字型虽然参考汉字,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3)独特的书写和造型 女书文字呈长菱形,形式上既有小篆体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劲挺的姿态。从图片上不难看出,女书笔画一致,并无粗细之分,因为女性书写,所以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此外,女书蚊子的造型还常常通过刺绣的工艺手法,用于衣服和包袋上的装饰。 (二)永州瑶族服饰 瑶族传统服饰制作考究,不同地区和族系的衣服也存在差异,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主要以高山瑶和平地瑶为主,瑶族男子服装相似,头饰多用青蓝色布包头作为装饰,衣裤整体颜色多用宝蓝或者藏青色,通过土布手工缝制。 (1)高山瑶 高山瑶传统服装颜色以青蓝色为主,男女服装颜色相近,女装比男装制作更为讲究,衣服边角及袖口常配有彩色布边,头饰上绣有精美的图案,整体服装配有银饰。 (2)平地瑶 平地瑶传统服装和高山瑶传统服装相比风格更为朴实,女装头饰更为简单,常用青黑色的田字形头巾作为装饰,材料由蚕丝和纱线组成。衣服袖子常,袖口小,衣服领口配有银扣,其余为布扣,其鞋面常绣有云状纹。 二、室内软装设计 (一)软装定义 “软装”是相对“硬装”而言的,指在室内基础装修完毕之后,利用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室内纺织品、家具、艺术品、灯具、花艺以及植物等实用或装饰性的物品对室内空间进行的二度陈设与装饰美化。作为家居饰品,他更能体现主人的品位。 软装可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软装室内软装设计需要服务的空间类型多种多样,在进行软装设计时,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布置。 按照使用性质,室内软装设计可以分为家居空间软装设计、公共空间软装设计。 (二)软装设计原则 软装设计需要从风格、颜色、尺寸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在设计风格上有欧式、中式、地中海、田园、美式等,要根据主人的个好选择合适的风格,其次在颜色上要注意和谐统一,其设计原则主要有: (1)比例适度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说过“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些悦目的颜色。”由此可见比例适度的重要性,合适的比例总是能突出美感。 (2)色彩协调 色彩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软装设计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室内环境中,各种色彩之间的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创造室内空间气氛的关键。 (3)风格统一 进行室内软装设计时,风格的一致是个大问题,这和硬装是一样的,都要讲究风格的完整性。各种材质的款式、色彩、质地,应统一在一个相似的大基调中。 (4)突出个性 个性特征是软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室内装饰设计的个性特点,不仅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人的价值观和欣赏倾向的差异,而且更突出、更集中地表现了主体特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主体的个性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决定了室内软装设计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论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物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建筑设计的水平关系着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外观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设计的美观性、观赏性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开发自身的创造才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室内装饰的要求,软装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本文就软装饰的定义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软装饰概述 软装艺术起源于现代的欧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满足了温饱需求的条件之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建筑住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软装饰问题成为现代住宅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软装饰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具体来说,软装设计及在居室装修完成之后,根据居住者的个人喜好以及特定的软装风格利用布艺、窗帘、拄画、灯具、家具、地毯、绿植等等物品对居室进行二次装饰,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更加美观、和谐。下文简单就软装饰的具体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 1.家具 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家具,家具的类型、材质多种多样,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功能以及业主的使用需求审美需求选择不同的风格,从而实现美化室内空间的目的,从风格的角度来说,家具可以分为中式家具和欧式家具两种,中式家具以中国古典建筑设计装饰为主要的设计风格,中式家具可以分为清式家具和明式家具为主,传统的中式家具以黄花梨、沉香木、紫檀等硬木为主要的材质,但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不适合现代普通居民的使用,因此出现了现代中式家具,现代中式家具保留了传统的意境以及精神象征,制作工艺上摒弃了以往繁杂精细的纹路图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欧式家具是欧式古典风格装修的重要元素,家具艺术感强,华贵优雅,欧式家具的主要木材有橡木、胡桃木、桃花心木等等,从材料上来说,室内家具主要有实木家具、人造皮革、藤编家具等等几种。 2.灯具 灯具是现代建筑室内装修必备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灯具不再仅仅局限于照明,更多的应用于室内装饰,首先灯饰本身能够增加室内设计的美观性,其次光与影相互作用之下也能够营造出不样的视觉效果,因此灯具选择时不仅需要注意其外观效果,还应关注灯光的颜色。 3.布艺 软装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即布艺,布艺包括窗帘、地毯、桌布、灯罩、各种床上用品等等,种类繁多,功能不一,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窗帘及床上用品的使用最为广泛,布艺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室内整体的装修风格,使室内设计更加流畅柔和,增强室内的亮度,布艺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室内布局及装修风格进行设计。 4.墙体装饰物 壁画、墙纸、无缝墙布、纱窗等等都属于墙体装饰物,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墙体、美化墙面环境,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墙体装饰物的添加能够让室内分区更加明显,在视觉上增加了室内空间的面积,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装饰工艺品 装饰工艺品在所有的装修设计之中都会应用到,它们的使用能够使得整体的室内设计更具艺术性,工艺品选择时可以完全按照业主的个人爱好以及室内的整体风格进行,不需要拘泥于某一类固定的物品。 6.室内绿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现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的增强,室内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一些绿色盆栽净化室内的空气,同时增添空间的生气,因此室内绿化逐渐成为室内装饰的重要元素之一。 软装设计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软装饰对于室内环境相当于公园中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它能够赋予室内空间一定的精神价值及生机,对于建筑物十分重要,下文主要从意境、尺度、色彩、质感、风格等等几个方面简单讨论软装设计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仅为相关人员的室内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1.意境 意境其实也就是整个室内空间的环境氛围,根据建筑及空间功能的不同,营造的空间的氛围可能会有不同的意境,室内装饰品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设计幼儿园的室内空间时,设计人员往往会在墙壁上绘上各种卡通人物,营造一个生动的、充满动画色彩的室内环境,然后将室内的桌子、凳子等等设计成为蘑菇、石头、木桩等等的样子,让整个室内空间充满童趣。 2.尺度 室内设计中空间的整体把握十分重要,室内的家具、电器、甚至一个花瓶、挂钟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所有的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空间的维度,任何一个物品的位置变化,都会对这一维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合理设计空间布局能够使得整个空间维度比较宽敞,让人感觉更加舒适。 3.色彩 常言道“远看色,近看花”,室内装饰的色彩搭配直接影响着室内的视觉效果以及风格,室内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颜色的色系相近或者相同,避免选择相互排斥的对比色,色彩搭配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选择能够稳定心理平衡的调和色,然后搭配少量的对比色,使室内气氛更加活跃,不同的色调上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官,比如蓝色、绿色等等冷色调会让人联想到大海、蓝天、河流等等环境,红色、橙色、黄色等等暖色调会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等物品,会带给人温暖的感觉,白色、黑色、灰色、金色等等中性色能够与其他的任意色彩相协调,同时让人感觉轻松、沉稳。色彩会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觉,同时还能够反应不同的历史文化,比如说故宫室内的陈设就具有十分典型的中国传统网络基调,黄色的织物象征着华贵,同时给人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 4.风格 软装饰对于室内风格的塑造十分重要,通过合理选择灯具、家具、布艺等等软装饰品能够塑造许多种不同的室内风格,或古典或现代,或传统或新潮。 5.质感 质感主要可以通过材质进行表达,软装饰物的表面色彩、文理、发光度、光滑度等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比如致密坚硬的紫檀木会带给人种含蓄、端庄、高贵的感觉,光滑的真丝织物会给人柔顺、温和的感觉,嫩绿的植被及灵动的金鱼会带来勃勃的生机,剔透的灯具会带给人洁净、明亮的感觉。 结束语 室内的家具、窗帘布艺、灯具、装饰物等等元素都会影响到室内装修的实际效果,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业主自身的喜好,合理布局,保证室内设计的流畅性,设计风格的统一性、协调性,增加设备的美观程度、舒适程度,提高客户对于设计效果的满意度,本文就软装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的具体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设备装修中更加追求个性化、多元化,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才能够切实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 (作者单位: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饶淳(1970-),女,贵州贵阳人,贵州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代软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能够展现出设计特有的艺术风格,还能够体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软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受欢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就以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室内软装;设计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软装设计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室内软转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为了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室内软装设计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室内软装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软装设计的融合,是现阶段我国室内软装设计创新发展的关键。 一、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融入 作为中庸思想的主要代表,儒家一直被世人所关注。孔子的仁爱思想被历代人所推崇,并成为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展现了中庸思想的价值。通过仔细对儒家的思想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将这种思想与室内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种思想的价值。设计师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对不同室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传统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和设计技巧,合理地加入F代化元素,既能保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又能让现代化元素更好地进行表达,满足室内的观赏需求。 设计师需要突出儒家的中庸思想,将主要的设计过程与以儒家的仁爱思想相结合,让室内装饰更好的体现来自自然的美。例如:对于家居的设计,假如设计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构思对室内进行设计,所呈现的结果则会显得十分简陋和落后,而融入了传统文化的雕刻工艺,既可以让家居脱离俗气,又可以满足一定的观赏需求,由此可见,将中庸思想与家居设计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让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精神得以享受,心情也会变得开朗。 (二)道家思想的融入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更加追求来自自然的本性之美,这与现代人所讲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论相一致。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虚空无明的状态,他所思考的道法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尊重和不破坏自然环境。这种思维方式与普通的逻辑思维有明显区别,人们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思想境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将这种无法用语言进行传递的思想境界参透。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道家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派性质,将这种思想理念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室内设计的艺术价值。设计师采取虚实结合的设计模式,不断加深对于理论思想的构思,让设计结果更加神秘。 二、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 (一)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中图案的应用,能够为室内墙面设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通过装饰画、木雕以及挂屏等介质承载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来说,壁画都是在比较大的空间内应用,这种大空间的传统文化图案应用,可以采用青龙纹,或者兽面纹。隔断的设计,可以采用几何图纹,比如冰裂纹或者是棋格纹,文字或者风景也可以。而家具、工艺品或者是壁饰上的图案,则可以采用凤鸟纹、植物花草纹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喜欢讲究的布局是“天、人、地三合局”。所以,室内的天花就相当于“天”,要明亮、平整,设计出来的色彩要跟整个墙体和室内家具相搭配,可以在墙体天花以及墙角的部位做一些线条,这样就给人一种宽敞、平整的感觉。 (二)传统书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的书法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意象,有坚厚的美学基础。比如,在屏风上以占体书法为基本画面,就会带给欣赏者以浓重的文学气息,不但具有简单明快的特点,还是一种独特的装饰设计元素。除了这些,书法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的形式就是对联和匾额,特别是一些老住宅或者庙宇等室内设计中,基本都会在门框上悬挂对联,也会在大堂的上方悬挂一些匾额,设计出来的效果比较庄重而威严。在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厚的室内设计中,书法的装饰效果同样也很明显。比如,可以把汉字刻印在不同的材质上,从而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像金属汉字等。总之,书法装饰在不同的空间布局中,跟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束语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法展开了具体论述,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室内设计的创新发展,丰富设计形式与文化底蕴,而且也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分析 摘 要: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开始逐渐趋向个性化空间的设计。如今,室内设计的风格日新月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装饰,是许多设计师追求灵感的重要来源,不仅将传统元素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室内软装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元素。本文主要是对传统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室内软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 0 前言 室内软装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室内软装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软装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创新,将中国文化中所沉淀的传统元素发扬与传承。如今,传统元素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所以设计师们在对室内软装设计时需要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近几年,对个性化空间追求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也正是设计者们将传统元素融入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主要原因,使得传统文化元素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更多的关注。 1 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1.1 汉字 汉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软装设计上能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通过汉字本身,可以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浓重的文化气息,如果在室内增加诗歌挂画,会使得整个室内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汉字图案来装饰室内,如寿、福、禄等汉字,它们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2]由于中国人对对称平衡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四平八稳式”是我国传统对均衡对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为了寻求和谐、平安、吉庆,往往利用一些汉字图形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例如,在室内装饰中常见的“出入平安”“家和万事兴”“五福捧寿”等汉字图形,分别以“寿”“安”“和”为中心基点,很好地体现出了均衡与对称之美。再如,小、北、双、丰、兆等汉字都是根据均衡、对称的形式法则创造而来的,汉字不仅是汉字图形的装饰元素,还是汉字图形装饰的主要元素,汉字图形装饰是以汉字元素为中心的。因此,汉字元素在形式上给人一种均衡、对称的视觉审美观感,还能够给予人一种愉悦的心理,同时还能彰显出祥和、圆满的寓意。 1.2 图案 图案也可称为纹样,它是中国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图案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图案已经被人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的装饰图案能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并能够凸显出室内质感,同时体现出屋主的气质。例如,在室内的家具中采用宗教中的万字纹图案进行雕花设计;在家具的边角还可以使用马蹄形的图案;还有在室内贴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不但可以突出房屋主人高贵的品质,还能够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随着潮流时代的发展,彩绘工艺也能够将中国古典的图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给予人良好的视觉体验,使得彩绘也逐渐被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中。 1.3 色彩 室内设计逐渐倾向于使用中国传统的色彩,如白色、红色、黄色、青色,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白色象征着纯洁、美好,是一种宁静与自由的体现;红色象征生机、活跃、热情、鲜艳、充满生命力,是喜庆与不朽的代表;黄色是帝王之色,给予人一种明亮、崇高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青色代表生命、年轻,给人以雅感、没有事俗喧嚣的安静。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使用我国传统的色彩,因为在目前很多人把室内装饰的风格定位为中式风格,然而在中式室内设计中往往以红色为主要的色彩,如红色的窗帘、被子等,这些色彩均能有效地凸显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 1.4 传统工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不断地创造,传统的工艺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刺绣、剪纸、壁画等,这些精美的工艺作品都凝结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智慧,而且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将传统的工艺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可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犹如壁画工艺,可以体现出某个领域的独特文化,还能给人一种审美的情趣,是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手段。再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剪纸工艺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剪纸工艺在色彩与材料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门窗装饰中使用剪纸工艺,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可将我国传统的字画、家具、玉器、古玩、陶器等这些工艺作品直接作为室内装饰品来使用,因为其本身就是艺术品,能够增加室内的中国传统体元素的韵味,让室内设计风格更加符合人们的追求,体现出时代感。 2 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融合于现代室内设计文化,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室内文化气息。将汉字、图案、色彩、工艺等传统的文化运用其中,不仅仅凸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浅淡软装设计对未来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摘要】室内陈设设计又被称作软装设计,主要工作内容为将室内那些容易被移动的装饰物件进行艺术性的布置。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压力的加大,很多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放松,使得身心得到愉悦感。在室内设计环节,大多数人更加注重对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得空间具有良好的艺术性和独特的个性。而在空间室内设计领域,软装设计无疑属于关键环节。 【关键词】软装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影响 1、软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软装设计时,需要注重诸多要素的综合考量,这些要素包括了尺寸、风格和颜色等。其中设计风格则包括田园式和欧式等。对于需求方,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偏好来遴选相应的风格,然后再配置对应的颜色,实现颜色和风格的统一和协调,让整个空间设计变得主次分明,拥有显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且在进行软装设计时,还需要对装饰效果进行重视,下面对软装设计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统一原则。颜色、样式和物料的材质等诸多元素要具有统一性。例如室内空间所选择的家具风格具有简约属性,此时选择的窗帘样式也应该具有典型的简约属性。 第二,协调原则。室内诸多物体陈设在一起能够给人带来协调和稳定的感觉。 第三,平衡原则。在开展软装工作时,室内的装饰物件并不一定要具有对称性,关键需要使之具有平衡杆,关键是不能一侧极为丰满,而另一侧则极为瘦弱,这样就缺乏平衡感。另外室内的屋顶颜色相对于地面而言,一定要更为清淡。 第四,对称原则。这个对称原则并不一定要让空间的陈设变得绝对的对称,如果这样反而会觉得呆滞。实际上在整体对称的条件下,在一些局部区域进行稍微的改变,这样会让陈设变得更加灵动。 第五,节律原则。在开展软装过程中,要让整个陈设空间都要有一定的变化,使之具有层次感,这样就能够让整个陈设变得具有韵律感,尤其是复式建筑空间的软装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节律感。 第六,视觉中心原则。在整个陈设空间中,要在视觉范围之内形成一个中心,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让整个空间每个角度拥有一个关键点。而这个关键点也能够很好地指导具体的软装设计。 2、软装饰在室内设计的具体运用 2.1 布艺织物元素是软装中的主角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布质品,比如窗帘、椅套等。这些物件在软装设计环节极为重要。因为这些物件拥有一些特定的纹路和颜色,而且还能够创造诸多的样式模型。另外这些模型和室内的家具进行配合,就能够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艺术空间,让整个环境变得更具有生趣。另外这些物件更替也相对简易,并可以运用不同的样式进行相应的搭配,并让整个家具的软装设计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2.2 灯具是家居空间的重头戏 灯具不仅有照明的功能,在具体的空间中还能够起到装饰的效应。尤其现在灯具样式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且风格多元,比如有中国风、西洋风和华丽风等。实际上有些灯具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艺术品,不同材质构成的灯具可以协调布置在一起,让整个装饰变得更加突出,另外也能够创造出优美的光线,让整个家居空间变得更加温馨。 2.3 合理使用绿色植物 在居住空间中布置一些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去除空间中的有害气体,还能够让整个空间环境变得更富有生气。而选定这些绿色植物,不仅要遵循生物生存条件,还需要遵循居住环境的特征。比如需要选择一些合适室内温度成长的绿色植物,如果空间较大,那么可以配置散尾葵等绿植。如果存在较高的柜台,则可以使用吊兰这样的小绿植,这可以让环境变得具有动态感。如果在窗台上或者桌子上配置一些水养植物,那么也能够形成别样的氛围。 3、软装设计对未来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3.1 室内空间设计生态化 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尤其是臭氧层规模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希望能够回归自然的。而通过绿色环保这样的空间环境设计,就能够让人们获得原生态的空间感。正是因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色环保设计运动才真正兴起。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天然物料,将传统和现代的风格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本土化的艺术特色,这一点对全球的设计风格及理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尊崇朴实自然的风格,崇尚简约的设计理念,真正体现出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念和体系。 3.2 室内空间设计风格化 在物质生活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群众期望能够摆脱大量物品所带来的压抑感,希望能在居住空间中获得相应的审美追求,那就是统一风格。因为室内空间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整体性的设计艺术,需要对空间、颜色、造型和功能等诸多要素进行科学整理,让环境和意境的关系变得协调统一,进而让整个空间环境变得更具有意境。一个成功的空间环境设计作品,都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设计领域所涉及到的造型、色彩和光影以及声音等诸多元素都可以借助于现代科技,实现最佳的艺术搭配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室内环境的设计也开始逐步向高科技领域发展。在设计风格领域更加注重频繁的变化,在设计理念上则更加注重新颖性和探索性。 3.3 室内空间设计个性化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建筑空间基本上都保持一致,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平淡。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同一空间的单调问题,很多设计师开始注重空间环境设计的个性化。其中有一个方法就是自然转换至室内空间中,让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彻底联通。还有一种设计办法也能够有效的突破之前的水泥堆砌而成的空间,例如可以采用曲面或者斜面的装饰效果,让垂直和水平的直线变得具有动态性。另外还能够使用空间环境中的图案和色彩等元素来优化整个空间环境,使用玻璃镜面的发射效果来实现空间的拓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创新手法,可以让整个空间设计变得更具有个性化。 3.4 室内空间设计人性化 设计室内环境的关键就是实现人和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让整个环境空间更加合适群众的居住,也就是说,在软装设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以人为本。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实施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在日本,很多自助销售设备得到全面应用,这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室内空间软装设计领域,同样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满足需求者的使用需求。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代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希望获得更加高雅的生活,那么他们对于软装设计的要求,就不再是仅仅凸显其艺术性和审美内涵,对于以人为本和贴近生活的要求也开始变得更加迫切。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论室内软装设计中时尚符号的运用 摘 要:目前家庭住宅装修装饰创作中软装创作占据着重要地位,和硬装相比,软装比硬装更能表现出一个家庭的情操与志趣。软装创作中潮流符号的使用更显的具有创造性及决策性,更能衬托出家庭主人对潮流元素及符号的掌控。本篇文章以此为依据,先是对家庭软装创作的流行符号特点展开了剖析,随后具体讲述了在潮流界范围内流行符号在软装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家庭创作;软装;潮流符号 一、室内软装创作的潮流符号特点 目前室内装饰的重心慢慢的开始向软装创作过渡。首先,是因为目前建造能力的提升减小了硬装的装修难度,其次,软装更加能够显示出消费者的设计需求及风格特色。时尚风格是目前软装需求比较多的一种创作风格。室内软装创作的流行元素表现了顾客的情操及见识。软装创作能够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创新性。创新在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潮流界来说也是如此。在流行范围内非常容易看到创新连续不断地出现带动时尚,从多年以前的豹纹图案出现到后来的流行颜色及色彩相拼,再到现在Minimalism的超群出众。不管是潮流圈的服装设计还是软装中的潮流运用,我们都能够看到创新的作用。家庭住宅装修装饰创作中流行元素的创新不但与时尚潮流圈互相贯通,还经常出现将早期的元素提取过来融合当下时尚元素,再创新产生别出心裁的创新产品。 2.差别性。潮流就是要别具一格。所以在室内软装创作中创作人员要重视依据对顾客的定位供给差别化的创作形式。比如对于上了岁数的消费人群可以将当下流行的若干潮流化的古典风格运用到创作中去,然而对于青年消费人群则可以选用日韩元素的流行元素。倘若消费者喜欢欧美风格则可以将众多的欧美流行元素运用到室内软装创作中去。 3.效用性。潮流的效用性是创作人员必需要面临的问题。创作人员必需拥有长远的眼光。通常情况下,越是具有超前及远见思想的创作被广泛审美认同的时间间隔就越长,效用性就越大。例如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艺人的服装在那时是比较前卫的,一些服装就是在目前来看也是非常时尚的,这种潮流就有了很多年的效用性。 二、国际时装秀对软装创作的影响 1.时尚元素对室内软装的影响。在当代室内设计领域,经常用流行符号等时尚元素当作设计创作灵感的来源,或者依靠对其实施笼统的处置模式来实施创作。创作人员将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变化为室内软装创作的语言,融合创作人员的想法,将时尚元素经过肢解、革新等模式创造出室内软装的流行符号。 在2014年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的走秀台上,格子成为了最为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室内软装设计领域,格子作为创作人员脑海中经常使用的创作元素已经沿袭了很多年,然而在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上格子创作让人眼前一亮,不一样元素及款式的格子让人耳目一新。使用这样的时尚风格运用于室内软装创作,以流行而又出乎意料的感知带动2014年秋天及冬天的软装创作趋势。格子独有的多线条特征给人眼前带来端庄高雅的优雅之美及跳动典雅的节奏之美。对于室内软装创作来说,格子不但是软装修的方式,而且还是渲染室内空间氛围及设计室内空间元素的主要构成部分。格子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弧线、延伸、回旋或者作为补充色彩,都能够给软装创作以打破旧例的创造能力。 2.流行色调对室内软装的影响。在2014年法国巴黎时装秀上,混合搭配变成了全场时装秀的核心,也成为带动今年冬天服装色调的引领方向。对于室内软装创作,混合搭配好像一直都存在,然而今年冬天混合搭配色调又变成了潮流首选。对比色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互补色,在色相分布图上处在对比位置的两种相比程度相差最大的两种色调。通常状况下,一类色彩表现为有温暖感的颜色,另一类色彩给人一种阴凉、宁静的颜色,而且两种色彩分别属于鲜艳及灰暗和明亮与暗淡的两个方向。在这中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Red和Green,Blue和Orange,Yellow和Purple。在室内软装创作中,混合搭配在色彩相同的状况下表现出灰黑色,这样在看起来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想要将红色表现更加明显,只能选用绿色去陪衬红色,色彩的冲突使其将另外一方推到另外一端。固然也有运用两种色彩不那么矛盾的办法,减小一方的表面大小,或者减小一方的鲜艳度或者明亮度,或者将两方互相交叉与渗入等。互补色的室内软装运用,不但能够产生色调上的极大冲突感,还能够对创造室内色调有巨大的作用。引人注意的色调在起居室、儿童休息室的软装创作是未来室内软装创作的潮流首选。无性色彩指的是黑色、白色、灰色,是近年来实行的新潮流,能够构造出端庄优雅的当代感。选用中性唯一的色彩取代经常变化的色调,并且防止色调选用的剧烈差距,比如在很多的地方也会选用多种色调及光线。中性色彩通常指的是黑色或者白色,然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这两种颜色。软装创作中性色的选用一般情况下适合于给人寂静和深思之感。 三、从法国、意大利带来的潮流暗号 在2014年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带来了一个流行信号是非洲民族文化。非洲对于外来人而言一直充满神秘色彩,其元素以粗野的部落文化而闻名遐迩,特别是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的马赛民族。他们的服装、色调经常的改变,其巨大的耳洞是马赛民族的象征。本篇文章中采用了这次家具展上的软装例子。在起居室,用黑色及灰色相互混搭为主,用木头做的黑色家具搭配黑色的铁制灯具在往一边配搭灰色的沙发,建立了起居室软装的根本格调。焦点在于非洲人物挂画与书架上摆列的是马赛民族的人物形象画。这样形式的作品一并显现在沙发抱枕上面。基础风格的新古典主义搭配以色彩明亮的马赛民族的软装,将起居室充满了非洲大陆浓厚的原始感觉,其诡秘感及稳重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四、从国际家具展带来的潮流暗号 舒服安逸是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永远不变的旋律,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国际家具展上我们很容易的看见诸多同时具备创新及舒服安逸的创新商品。例如卡佩利尼这一品牌,自从品牌成立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与极其简单但是非常舒服安逸的创作引领着当代家具行业的发展。在这次国际家具展上卡佩利尼依然推行其传统的风格带来了新的创作商品。和卡佩利尼不一样的荷兰家具品牌摩伊是非常注重舒服安逸和感性。大范围内墙面上的画与松软的羊毛地毯将富有的美感衬托的浓墨重彩。卢卡・尼奇托作为创作工艺品的始作俑者,2015年创作的小糖果产品非常的吸引大众的眼球,融合了金属、均衡、将来、简单、色调等风格。小糖果产品被放置在床铺旁边也非常容易成为这个空间的主旋律。 五、室内软装创作中流行符号的应用 对于室内软装创作中流行符号的运用,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伦敦剑桥钢琴酒店里套房。闻名遐迩的剑桥钢琴酒店套房是由时装品牌DVF的创始人范福斯特伯格和奥利弗格尔博斯曼一起创作。每个房屋内不但使用了时下最为流行的软装创作符号,并且也留有饭店早期的装修艺术效果。这样的创作在元素一致的基本上能够将钢琴套房的流行元素呈现出来。开导性的新颖空间聚合了诸多创作风格,其中包含漂亮的现代图形、引人注目的具有中国格式的花草图案,还有动物皮毛花纹等。房间内地面上铺有色调鲜艳的羊绒毯子,屋内的窗户、镶在墙里面的装饰材料和家具垫子都选用Diane von Furstenberg高贵布艺品系列,包含当代气息的布艺品系列和卷筒式的典雅魅力完全融合。 六、结束语 室内软装创作要到达流行创作的程度是要求创作者对时尚有长时间的了解与琢磨。创作人员需要经常与海内外时尚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对其产品的流行风格及家庭住宅装修装饰的融合要充分的弄明白。并且要特别注重本身的革新运用。尽最大努力使产品能够显现出潮流信息而不至于过于老套。固然对创作趋势的了解与掌握并不是意味着直接抄袭。室内软装创作人员应该防止照搬照抄,努力创造自然健康、合理竞争的设计环境。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欧洲古典风格与新古典风格的对比,总结出新古典风格之“新”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新古典风格出现的时间及背景,挖掘其本质与特点,同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设计的来源、本质特点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设计;建筑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空间不再满足于功能性,对于居住空间的审美性的要求也慢慢提高了,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室内软装设计。本文主要围绕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设计展开探究。 1、欧洲新古典风格出现的时间及背景 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于18世纪50年代,出于对洛可可风格轻快和感伤特性的一种反抗,也有对古代罗马城考古挖掘的再现,体现出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兴趣。这一风格运用曲线曲面,追求动态上的变化,到了18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风格变得更加单纯和朴素庄重。 软装历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生活中的艺术,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懂得用鲜花、瓷器、陶罐等物品来装饰室内空间,用不同的装饰品来表现不同场合的氛围。而现代人则更加注重用不同风格的家具,饰品和布艺来表现自己居住环境的独特品味和生活情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带给人们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更多的选择,什么样的搭配更协调,更美观,更高雅,更能彰显居者的品味,成为一门艺术,于是诞生了软装饰行业。 在中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吃饱穿暖不再是基本需求,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达到更高层次,与此同时,软装行业也在提升人们生活需求和审美标准的方面。 2、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的本质 欧洲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颇具代表性的尊贵姿容,一直以来都非常受众人的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复杂到简约、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传统材质与色彩的大致风格,但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色彩、装饰品以及整体风格特征。是对欧洲古典主义室内软装设计一个高度提升。 欧洲新古典主义,这一风格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旧式欧洲古典主义的厚重华丽,对欧洲古典主义的精华进行提升,更加符合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体现欧式风格的同时让人觉得更加舒适。这便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的不同特点与本质。 3、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归结一下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的特点: (1)“形散神聚”是新古典风格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注重外在装饰效果的同时,采用现代装饰手法与材质还原古典那种贵族气质,让人隐隐感受到华贵却不浮夸的视觉体验。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2)用比较简化的手法将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征,省去欧洲古典主义的纷繁、厚重。使风格在外在体现出“轻”与“新”的特点,内在加强了创作风格的神似。 (3)传统仿照欧洲古典主义往往会过分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化与特色,大量的照搬古典设施、家具,日用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 (4)暗红色、珍珠白、黄色、金色是欧式风格中比较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精彩。在整个空间中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而在墙面的设计中使用了古典欧式色彩的壁纸配合经过提炼的欧式线条,使欧式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鲜活时尚的品味象征。 4、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新”的体现 欧洲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欧洲室内设计的创意,首先,欧洲是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底蕴,创新、开放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的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软装设计其实就是经过改良与的软装设计,它含有高度浓缩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点,又融合了现代设计师对欧洲古典主义的尊崇,二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式的轻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风格软装设计在软装设计方面打破了原来古典主义的沉闷、规矩、中庸的色彩搭配及造型,融合了具有经典性、时尚性于一体的新古典主义。那新古典主义风格到底是怎么样打破这些的呢?一般来说,室内软装设计师们都将改变的突破口寄于家具、造型、色彩、装饰品、园艺和花艺等来实现他们的软装设计效果。 欧洲新古典风格软装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逐渐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沉闷、忧郁,以稍亮调的温馨色彩搭配,如象牙白、米黄、清新雅致的浅蓝、稳重而不过分奢华的暗红、古铜色等演绎着新古典主义的华美、近人的新风貌,给人感官以愉悦的享受。 装饰品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室内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需注意的是应大整上与整体色调风格融合在一起,协调自然平衡。除了家具之外,几幅具有艺术气息的油画、复古的金属色画框、剔透的水晶制品、精致的银制或陶瓷的餐具也能平添很多古典的韵味。带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品更会给室内软装效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也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她灵巧的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典雅华丽与现代时尚,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表现和文化品位。 去繁就简,在保留欧式古典风格的元素之上,去除繁杂的设计堆砌,以沉稳大气的风格为主,搭配一些古典元素,营造出优雅舒适,富有浓郁特色的整体空间。这就是新古典主义室内软装特点之“新”。 5、欧洲新古典主义室内软装行业的现状 中国的软装设计行业并不完善,下面来分析一下该行业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5.1新古典风格软装设计离普通消费群体还有一定的距离 普通住宅消费者,极少有可能能接触到软装设计,只有高端家装少数工装或者公司设立有专门的软装部门。对于大多数的家装公司而言,他们并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软装设计团队,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室内设计师带领业主进行软装配饰的选购。主要是以经销商、设计师以及家居厂商为主。而在欧式新古典风方面,就更是一个大的缺口了。 5.2软装市场缺乏专业的从业机构 软装行业的从业者专业水平未能跟上潮流,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向外延发展家纺,把发展家纺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还没有形成专业的软装市场。并且,现在中国市场专门的软装单位数量很少,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机构。 5.3缺乏专业软装设计师 因为在我国软装市场消费火热起来的时间比较短,兴起的速度较快,一般都是由室内设计师带领业主进行软装配饰的选购,专业的软装设计师人才缺口非常大,“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半路出家的现象”,并不完全专业。 综上所述,中国大部分消费群体,缺少细分、专业的行业机构,更缺乏软装设计师和细分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软装设计师。三点主要原因,使软装行业很难细分风格化,也使真正懂得了解欧洲新古典风格的软装设计师难以发展。 6、总结语 软装设计是一个新型行业,我国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同时软装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在软装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大自然和现代化的完美结合,不断提高软装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同国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行业协会的构建,积极引导消费,提升我们的软装设计能力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论盐城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应被融汇在现代范畴的室内设计之中,凸显设计特色。融汇传统元素,显示独有的文化表征,是室内软装特有的设计走向。盐城地域独有的这类元素,拥有多样优势。在软装设计中,应当整合运用。唯有如此,创设出来的居室才会凸显亮点,表现新颖风格。 盐城临近海域,它独有的区段特性、战略方位特性都应受到注重。在很长时段内,盐城传承及延展的传统文明,涵盖着深层的多样要素。室内软装特有的新颖设计,应能显示明晰的室内风格。盐城特有的区段文化,融汇地域特性,延展了多层内涵。为此,有必要创设新颖的设计机理,结合室内特有的真实架构,提升审美水准。 盐城地域特性 历史进展之中,盐城区域累积得来的文化凸显了多样色彩。这些特色文明,构建了城区延展的美好图景;对于室内范畴中的软装设计,也显示了指引。具体而言,盐城独有的累积文化,含有如下元素: 首先,盐城被归类为革命老区,是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历经了奋战及抗争,终于夺取胜利。历经皖南事变,战略转移之中的新四军也经由盐城,留下红色文化。现存这类旧址,含有泰山庙及正北楼、抗大学校故地、烈士纪念塔及银行旧址。在苏北大地上,盐城显示出独有的红色文明。 其次,盐城毗邻海域,拥有盐都美称。城区内的产海盐历程,已超出两千年,归属盐场中心。在全国范畴内,它是最大基地,拥有海盐文化。存留下来的产盐旧址,包含西溪古镇、海春塔及多样的盐场。在这之中,还保留着盐灶。海盐特有的制备流程、城镇居民习俗、民间累积下来的艺术,都是非常独特。许多历史名人,也紧密关系着这一区域。 再次,盐城归属湿地,是丹顶鹤故乡。面临东海的盐城,沿海延展出来的滩涂超出了4500平方千米,在亚洲范畴以内是最大的一块。在这类滩涂中,构建了保护区,专门保护这一区段内的珍稀禽类、其他珍贵物种。区域布设着的滩涂很广,丹顶鹤常常栖息。这种优美景致,激发了诗情及独有的创作灵感,留下了描画古镇美景这样的美丽诗篇。 解析软装设计 现代架构下的室内软装,起始欧洲大陆。在早先进展中,被看成装饰流派。历经多年进展,它已被拓展至全球,快速发育成熟。最近几年,伴随生活改善、审美水准提升,现代特有的新颖软装也渐渐被注重。在各个区域内,地域风格各异;由此延展得到的软装艺术,也会带有差异。探析多彩风格,是室内软装特有的创新根基。作为装饰设计,软装被划归某一分支,是新兴的行业。 在室内设计中,软装创设了美好及舒适的总氛围,供应精神满足。这样构建起来的家居,吻合了多层级的个体需要。在总体装饰中,硬装饰被划归为根基,创造总的轮廓;与之对应,软装添加了多样的点缀,构建温馨空间。添加进来的装饰并不是冗余的,它们衬托着静谧及温馨这样的氛围,显示室内亮点。常用到的软装,含有灯饰及布艺、花草及装饰画。 设定新颖理念 1.涵盖文明底蕴 室内框架中的各类软装,契合现代审美,拥有深层级的底蕴及内涵。入住室内以后,会体悟出独有的温馨。为此这类设计应能接纳并延展文明要素,涵盖深层底蕴。传承传统要素,添加新颖内涵,融汇多样体悟。现今多样软装,融汇着盐城累积的独特文明。妥善融汇古今,是应被注重的。 历经摸索探析,创设了软装独有的新颖风格。这类中式风格,含有传统路径下的多样细节。重构这类细节,发掘并且运用,这就折射出新旧框架内的要素交织。增添新颖文化,把它们设定成深藏的设计精髓。对比新旧软装,摸索出独特精华。增添新的手法,运用于平日内的软装构件。 2.选购新颖材质 设计好的居室软装,应能折射出多样的历史题材,融汇多样风格。在这一层级内,软装应选购最适宜的材质,以便打造造型。现代特有的新颖材质、天然类的材质应被融汇在一起。例如:常用到的木质、玻璃及藤条、坚固的不锈钢。这类新旧对比,强烈吸引视觉。例如某博物馆,增添了园林架构内的幽僻路径,包含竹子倒影。在构建空间上,它表征为独有的园林趣味。人工累积起来的假山,配有天然石头,布设巧妙分割。 居室搭配着的金属原材、古典的老虎窗,突破传统路径下的材质装饰,整合多样搭配。它含有古典意蕴,体现现代质感。在现有空间内,图案含有典型情形下的文明内涵,提炼并创设了新颖的符号。放弃惯用设计,寻找出新颖路径下的匀称变化。 3.搭配色彩图形 软装要调配多样的色调,汇聚均衡色彩。例如:把室内拟定为草堂的总体形态,悬挂着竹帘;在卧榻之上,布设被子枕套。放弃沉闷色调,添加明晰的自然色调,强度对比凸显。经过调和色调,创设惬意及轻松的软装居室。居室陈设着的多样物体,含有传统元素,配有亮丽图案。但与此同时,要保证拟定好的主旨一致。 再如:常用纺织制品、服饰镶嵌着的图形,可用来布设窗帘这样的软装。在现代居室内,还可添加抱枕、成套床上用品、桌旗及关联的设计。设定家具款型,用在新颖情形下的家具摆设。这类原材及款型,含有古典雕饰、各类新颖屏风。纹饰及布设着的摆件,可被设定成各类漆器。镶嵌着的首饰盒、摆设好的相框,显示传统元素。 设计中的细节 盐城区域之中的独特文化,含有红色文化、产盐类的文化、近海特有的生态文化。新颖软装设计应被灵活运用,侧重调配色调。在真实设计中,要注重的细节含有如下: 1.调节软装色调 选用人工色调,是调配色彩必备的细节,也应予以注重。传统盐城建筑,常会选取很近似自然的这类色调,让人觉得很朴素。适当调和色调,可增添家居之中的厚重氛围。在构建墙柱时,选用厚重黄色、浓郁的深红色,它们都紧密关系着古典范畴的哲学思路。在这之中,黄色被归类为必备的色调,视为中间色调。 搭配居室软装,要选取偏柔和的这类色调,以便彼此中和。最优美的色调,含有三类元色、其他陪衬色调。偏冷色调及对应着的暖色调可被布设在一起。但在软装之中,不可添加偏多的冷色调,避免室内变得冷清。在平日生活中,暖色让人觉得很暖心,象征喜乐及希望。例如室内抱枕可被设为粉红、浅橙色这样的暖色;搭配着的床罩及窗帘,可设定为淡绿色、雅致的淡蓝色。 2.填涂软装彩绘 传统木质原材含有自带的弊病,例如很易碎裂、很易遭到虫蚀、遇有明火被引燃。为此,在木质软装上,应当添加漆面以便设定保护。借助这一特性,木质自带的本色被维持,还可增添彩绘。布设这类彩绘,自由度还是很大的。例如:盐城特有的文化架构内,惯用琉璃制备成的透明构件来制备家具。发挥天然优势,也不可忽视创设出来的人造软装。 现代特性的居室,并不常常采纳木质的总构架。在这种情形下,彩绘不再被设定成主导,而是变成点缀。然而,若被妥善运用,也可凸显亮点。对于传统符号,可以提炼抽象。历经艺术加工,简化原有的符号。常见家居构件,也可经由裂解及形变,变为新颖的某一意义,显示象征内涵。新旧两类符号,由此被衔接在一起。室内设计混合着惯用的色调、现有的新颖色调,带来独特搭配。 3.慎重选购原材 建筑框架设定成木质的架构。在建造承重架时,应当选购木材;余留的其他细节也含有多样的原材,例如屋面及地面、细节及台基。对于有着古典气氛的这类居室,更应慎重去选购原材。软装常用木材,含有椴木及楠木;搭配着的硬质石材,含有汉白玉及青白石、花斑石及稀有的绿豆石。古典建筑搭配着简易的砖瓦。调配多样材质,穿插这些建材,凸显了本体的居室特性,显示朴素风格。这就为视觉添加了舒适的体会,构成传统特色。 4.描画美好图案 历经长期进展,盐城累积着灿烂的海盐特色文化,创设多彩文明。这类元素经由抽象及提炼,变成多样的软装饰。软装饰图形包含盐晶体、动物植物、历史杰出人物等。创设的美好图案,折射出盐城居民期待中的美满及幸福。通过构建软装饰,可以表示赞美,或者凸显独有的魅力及风姿。 在借鉴及接纳中,不可单纯仿照。这是由于,传承下来的地域文化,也有不符合现有家居气息的地方。若单纯来仿照,就会破坏意境。设计独特软装饰,还应考量选出来的家居场合。依照场合特性,选出最为适宜的软装及布景。设计居室软装,常用这类图案。窗帘及搭配着的床上枕套、沙发及门帘,都可添加绣出来的这类图样。它们蕴含吉祥,为居室添加了亮色。应当规避的另一倾向,是过于凸显这样的海盐文化特性。适当增添含蓄成分,让人经由思索才会体悟出来。这种设计思路,常常会获取更为优良的居室效果。 结语 在地域文化中,可摸索出独有的思路及途径、独特美学原则、文化层级很深的符号。这些累积要素,适合被整合在新时段的设计流程中。对于地域要素,可以嫁接移转,增添原有的这类内涵。发掘独特风格,接纳盐城地域特性,创设新颖的软装细节。善用拼接符号、传统软装构件,创设典型的新颖内涵,密切衔接区域范畴内的文明延展。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浅谈室内软装设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装修品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重装饰、轻装修”的口号。在空间的营造过程中人们往往更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可变性、参与性与互动性,注重家居氛围的营造、紧跟时尚潮流的设计等方面。“软装饰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室内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室内;软装饰;设计 1何谓“软装饰” 软装饰是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硬结构空间提出来的概念,是建筑视觉空间的延伸和发展。软装饰一般是指室内装潢中可以移动的、易于更换的饰物如窗帘、沙发、书画、工艺品、床上用品、家具等,对居室进行二度陈设和布置。软装饰作为可移动的装修,打破了传统装修行业的界定。 2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2.1软装饰在居室的衬托作用 无论是作为室内家具的摆放、工艺陈设,还是在室内活动的人,都需要有相应的背景作为衬托。比如说在客厅里用羊毛毯、化纤毯等,都可以烘托家具。在小的空间,可适当在茶几下局部铺设,更能体现出客厅的主题,利用沙发的靠垫或装饰布来增加温馨的气氛,也是改变家具颜色的最方便的方法。 2.2软装饰在居室的装饰作用 现代室内设计是包括软装饰在内的综合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因此设计要遵循艺术规律,才能达到装饰美的目的。随着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窗帘已不再是单纯的调节温度、光线,遮光、防尘的功能,它在现代家居环境的美化及环境营造中它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优质纱帘薄如蝉翼,可增加室内的轻柔、飘逸气氛。 2.3软装饰在居室的调整作用 由于软装饰的随意性大,便于更换,且能体现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品味,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室内许多不理想的方面进行调整。 如果房间不够明亮,可以用布质组织较为稀松、布纹具有几何图形的印花布做窗帘。如果房间显得太空洞,那么可以选择布纹较柔软、蓬松的材料,具有吸光质地的材料来装饰地板、墙壁,而窗户则大量选用有对比效果的材料,或在醒目的地方,采用颜色鲜亮的窗帘布幔、床罩。使其与地板和墙壁形成鲜明对比,改变房间空阔、单调的感觉:如果房间显得太矮,可使用色彩对比强烈的竖式条纹和图案来装饰墙壁和窗户:显得太窄的则可用横式条纹和图案装饰墙壁和窗帘,在狭窄的两端使用醒目的图案,可以利用材料的反差、对比。 2.4软装饰在居室的分隔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趋势是争取流动的具有可变性、参与性的空间,而软装饰的利用,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用帘帐、织物屏风划分室内空间,是我国传统室内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质量。 2.5软装饰在居室的系列性 系列变化是渐变、渐次、退晕、层次、统一、和谐、整体等形式法则的主要表现。各种软装饰都有它自身的系列性。此外,窗帘和壁纸可以构成系列,窗帘和挂画也可以构成系列;靠垫和沙发可以构成系列,窗帘、床罩、枕垫也可以构成系列,甚至软装饰和室内的其他物件如家具、灯具、器皿、大件陈设物等,都可以构成系列变化形成统一风格。 3、软装饰的分类及运用 3.1室内纺织品 室内纺织品亦可统称为“布艺”,其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布艺是软装饰中用的最多的一种元素,从窗帘、纱、幔、床上用品、布艺沙发到地毯、壁挂和各房间的家具蒙面,布艺已不是单纯的功能上的配合,更多的是调和室内装修中生硬的、冰冷的和呆板的墙面、家具和地板,通过布艺柔和、弱化、重组室内空间中的棱角,使之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不同的材质、不同图案和颜色的布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起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3.2字画 字画是室内软装饰的灵魂,它是主人思维深处的精灵,是跳动的音符,同时更是视觉的焦点。既然是视觉中心,那么只有个性鲜明的字画,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要在室内软装饰中尽可能用最少的视觉语言,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而使字画从正负形面积中跳跃出来,成为视觉捕捉的焦点。同时,字画的台理选择也是体现居室主人性情和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3.3室内绿化 在日益喧嚣的都市,现代人越来越崇尚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绿色植物、水、鲜花、自然光等。自然元素移植到室内,不仅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还使室内环境变得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室内植物的选择一般是双向的,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室内温度和湿度生长:二是室内空间对绿色植物的制约,选择不同的植物,在某种意义上,是寄托一种情思,一种期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对话,达到情境交融的意境。 3.4光与影 灯是室内装饰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灯有了双重作用,一是用于居室空间的照明;二是用灯的造型装饰周围的环境。用光和影为主题,既可营造一面墙的磅礴气势也可营造一份温馨浪漫,还可以通过点光源成为视觉的中心,并利用其处理装修中的死角暗角,从而得到别有韵味的情趣。光源带来的光晕效果也诠释了现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宽松的生活状态。 3.5工艺陈设品 每一件工艺品,都表现某种内在的东西,既然表现了就要传递某些信息。许多工艺品传递着“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测的和无法确定的抒情价值“并”能够引起种种诗意的反应。 4软装饰的分类及运用 4.1美式古典风格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浅欧式,简单、抽象、明快是其明显特点。而且多采用现代感很强的组合家具,颜色选用白色或流行色,室内色彩不多,一般不超过三种颜色,且色彩以块状为主。 4.2欧式复古风格 亦欧式,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华丽、高雅,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感受。以室内的纵向装饰线条为主,包括桌腿、椅背等处采用轻柔幽雅并带有古典风格的花式纹路、豪华的花卉古典图案、油画等挂画及艺术造型水晶灯等装饰物都能完美呈现其风格。 4.3日式素雅风格 亦称和式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使用于面积较小的房间,其装饰简洁、淡雅。一个约高于地面的榻榻米平台是这种风格重要的组成要素,日式矮桌,配上草席地毯,布艺或皮艺的轻质坐垫、纸糊的日式移门等。日式风格中没有很多的装饰物去装点细节,所以使整个室内显得格外的干净利索。 4.4中式风格 具庄重、优雅的双重品质。墙面的软装饰有手工织物(如刺绣的窗帘等)、中国山水挂画、书法作品等。房间顶面不宜选用富丽堂皇的水晶灯,宜选带有木制的造型灯(灯光多以暖色调为主)。因为中国传统古典风格就是一种强调木制装饰的风格。 4.5田园风格 具自然山野风味。用有节木材、方格、直条和花草图案,以朴素的、自然的干燥花或干燥蔬菜等装饰物去装点细节,造成一种朴素、原始之感。 4.6现代简洁都市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功能,以“少就是多”为指导思想,强调室内空间形态和构件的单一性、抽象性,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常运用几何要素(点、线、面、块)来对家具进行组合,从而让人感受到简洁明快的时代感和抽象的美。 5结束语 软装饰因其轻便、舒适的独特质感和相对便宜的价格,带给生活许多便利和美感,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的室内环境设计和装修过程中,它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我们要充分发挥软装饰的作用,让其体现出更大的功效,让家居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论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收入日益增加,对生活住房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室内设计中软装设计的兴起。我国室内设计师积极吸取国外软装设计的优秀理念,并将其与我国的软装经验与模式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创新软装设计的艺术手法。本文介绍了软装设计的理念与方式以及软装设计在家居装修中的实践应用,希望对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我国软装设计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这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不得不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如何使建造出来的建筑能满足大众的需要,既美观又实用,则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设计师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力求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室内设计需求相适应,利用软装设计的优势使室内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满足不同住户不同的的实际装修需求。 什么是软装设计 通俗易懂的来说,软装设计就是对住房内可灵活移动与改变的家居物品的选择与摆放设计,例如;房间内悬挂的窗帘,客厅墙壁上装订的艺术品。室内设计中的软性设计通常是在对房屋的固定设计完成后进行的,目的是使室内环境更加充盈与和谐,提高房屋装修的美感,在感官上提高装修设计的可观赏性。家居硬性装修通常是指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装修设计,例如墙面的粉刷,天然气的安装。软装设计对于家居的整体装修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硬性装修提供的是设施以及房屋的设计骨架,软装设计则能使硬性设计更加丰满,和谐,提高房屋整体装修的层次感与设计感,填补硬性装修的缺陷,良好的软装设计更能彰显住户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软装设计的设计原则 软装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组成部分,它在设计过程中是要符合室内设计总体的布局理念与风格的。这就要求软装设计人员要从各个方面对将要进行的软装设计进行适应性的思考,如果住户要求的室内整体装修风格是“宫廷”感的,那么线条简单的室内软装设计就与装修风格相背离。软装设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突出装修风格起到辅助作用,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软装设计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致性 任何软装设计结构的样式,材质,颜色都应该属于同一个设计风格,不能将提升美感的软装设计随意结合。比如,室内的吊灯是豪华型的“欧式”款式,那么相应的沙发以及茶几的风格也应该是欧式的。 2.平稳性 软装设计切忌室内环境布置的不平衡性,将室内一端的软性设计布置的满满的,而另一端却是非常稀少,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于“头重脚轻”的感觉,违背了软装设计本身要提升室内美感的设计目的。在软性设计中,同样要注意不要太过于追求对称性,这虽然会使室内设计看起来更加整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软装设计为提升室内布置提供的灵活感,使室内整体布局显得更加“死板”。 3.设计重点 软性设计不同于硬性设计,它的布局相对来说更加灵活,这也就使得不少设计师在进行软性设计时过于用力,重点设计的繁多复杂,使房间整体布局显得混乱。软性设计要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突出的设计重点数量要与范围大小相适应,比如一个房间内最好只有一个设计重点,这不但有利于体现房间设计的层次感,对室内整体的软性设计风格把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软装设计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软装设计有助于维护室内设计的科学性,在用软装设计的艺术创新调节当代建筑硬性设计结构的同时,还要利用软装设计的材质与特点,为人们营造有别于工作环境的有机氛围,以舒适,健康,轻松为创作基调,进行不拘一格的室内设计。软装设计的应用有助于室内设计的层次划分,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内空间,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使软装设计与硬性的房间线条相结合,以解决硬性条件无法轻易改变的设计弊端,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目的。 软装设计的应用 软装设计中对房屋大小的掌控,对色彩的运用与搭配,对装饰品材质的选择,对软装设计的整体意境烘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屋内的家居用品和电器都有自己所占的大小空间,科学空间设计能在视觉上“增加”房屋面积;在对色彩的运用上,要注意采用同一色系或类似的色彩搭配,符合房屋的整体基调,这样有助于提升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不同材质的装饰物品传达着不同的感官感受,透明或者磨砂的玻璃,花瓶瓷器的纹理与光泽度都对室内设计风格的传达产生着影响。软装饰有助于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强化以及环境的烘托,为了营造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对软装饰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经济的稳定向前,使人们提高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住房条件作为物质生活的首要指标,也给装修设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商机。作为室内设计的两部分,硬性设计与软装设计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硬性设计强调室内设计的实用性,软装设计则强调室内设计的独特风格性。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能够更好的体现现代人的品味与生活条件,清新个性的室内设计也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放松与感官上的愉悦,将功能性与个性相结合,设计出有特色的实用家居环境是当代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浅议不同装饰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纺织品元素是室内软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的要求和品位的日益提升,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不同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室内软装设计水平。 【关键词】纺织品;元素;软装饰;室内设计 1 现代室内软装的概念 现代室内软装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一般指在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中,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且舒适优美,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软环境。硬装打造出空间装饰的轮廓,软装在空间装饰中充当化妆师的角色,它可以使空间变得温馨和谐,是空间装饰的点睛之笔,大致包含家具、灯饰、各类布艺、装饰工艺品、装饰画、花艺等。 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的交融催生了现代中式风格。现代中式的软装风格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构成部分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创新运用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此风格也是现代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的产物。传统新用是现代中式风格的精髓,新跟旧是相对应的,也就是选取传统精华部分用新式手法应用于现代软装设计中。 该风格的室内空间是通过软装将一些典型传统文化内涵图形图案元素及纹饰符号等的提取再设计,放弃传统的绝对对称,寻求均衡式变化。像草堂中的竹帘,卧榻上的枕、被、垫子,等。通过放弃大面积沉闷的自然朴素色,加入明度和纯度对比强烈的色彩打造现代轻松惬意的室内空间。 通过室内陈设物,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形式,色彩以及图案的二次创新再设计。完成了从建筑主体到室内设计,高度统一的设计主题。再比如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纺织品及服饰图案运用在现代软装的窗帘设计、抱枕设计、桌旗设计以及床上用品等的布艺设计中; 中国明清家具的款式造型运用在与新式家具材料的结合中,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建及纹饰雕刻运用到室内软装的摆件及新式屏风等的设计中,中国汉代漆器的色彩运用到现代摆件及相框首饰盒等的设计中等等。 3 纺织品软装饰色彩的运用 作为软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型和色彩缺一不可。而室内纺织品的设计,更是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说过:色彩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方式,色彩不仅能够装饰人的居住环境,更能够帮助人类认识环境。在色彩的运用上,尽量选择共性较强的色彩组合,或增加对比色各方的共同性,削弱尖锐刺激的对比,使颜色的色调统一而调和,更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尽量使用绿色或者蓝色这样的冷色调织物组合,让人内心涌出清凉的感觉来,仿佛在海边吹着海风,或是在草地畅快呼吸(如图一)。 在寒冷的冬季,则可以使用黄色或是红色这样暖色调织物组合,让色彩通过纺织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好像坐在暖暖的火炉旁(如图二)。 在选择室内织物的主色调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到色调与使用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我们在医院中常见到的粉色调,它很好地烘托了一种稳定安静、有序的环境,而换成其他鲜艳浓烈的眼色就显得极为不妥。 色彩的选用还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像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中国红,就是带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装饰色彩。一抹蓝色则是地中海装饰的最深情表达。色彩之间可以通过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重组和构建,来协调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统一和协调的装饰效果。 4 现代室内装饰中“明式”风格的运用 “明式风格”在现代室内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所设计的明式家具上面。而艺术化的造型和合理化的结构,充分显示了一种质朴、明快和简洁的艺术感。这种设计架构既实现了一种美观的效果,同时也对功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明式家具有着大方和简洁的造型,家具表面没有多余的装饰累赘,通过线条的组合,带给人一种利落的感觉。而这种特点,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完全的符合,尤其是那种简约的设计风格,更是备受年轻人的推崇。明式风格其实与当下流行的“极简主义”的审美风格有重合的地方,其古朴自然的审美追求和设计理念,与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暗合。 极简主义(Minimalism)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是一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明式家具古朴的造型,在花纹装饰设计中,摒弃繁复复杂的设计条纹,而以回归自然作为其审美追求与审美格调。通过实木构件与良好的木工工艺的结合,通过榫卯结构的组合与构件,打造以实用为目的的家具。实用性的家具是其在家居设计中的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而这使得整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感受。这些家具的设计使用来源于生活,但其最终旨归也是走向生活。而人文与生活的相互结合,使得明式家具成为设计界的一种理念,(如图三)。 5 结语 发扬和继承传统装饰艺术风格,并非是简单的沿用,而是利用现代的手段,表现传统的装饰语言,通过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充分融入,形成有机的整体。依照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传统的装饰风格的不同特点,并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明式风格中隐性和显性的特点充分地汲取,在现代室内空间中,充分的运用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明式风格”,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空间环境进行打造。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室内软装设计中的时尚符号 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符号是软装设计的前沿问题,时尚的特性决定了设计的时效性。本文从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性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国际时装周对室内软装设计的影响以及应用案例。 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性特点 室内软装设计在当前“轻硬装、重软装”的趋势下被格外重视。软装设计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具有时尚特征的软装设计无疑会展示居住者和使用者的品味和档次。笔者认为,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性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新奇性 室内软装设计中时尚性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新奇性。在软装设计中所有的时尚符号都体现出新的内涵,新奇性是软装设计中时尚的生命力所在。对室内软装设计而已,新奇性不仅是对经典元素的再造,更是对时尚潮流的预测和把握。 差异性 室内软装设计时尚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差异性。这里的差异性是指受众的差异性。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时尚理解。随着社会时尚在社会生活中渗透的层面越来越广,这样的差异性体现的越明显。 短暂性 所谓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性,是被特定人群中一小部分人所接受并运用,而其他人只是在认识、接受这种设计的路上。如果一种设计被社会所广泛接受,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时尚了。例如巴黎秋冬时装周所展示的,只是某一部分人的前卫表现,即为时尚。 国际时装周影响软装设计 1.流行元素对室内软装的影响 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通常以时尚符号等流行元素作为创作灵感的源泉,或者通过将其进行抽象化处理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创作。设计师将当下最前沿的流行元素转化为室内软装设计语言,融汇设计师的思想,将流行元素通过解构、创新等方式构造出室内软装的时尚符号。 在2014年米兰时装周的的T台之上,格子成为引人眼球的亮点之一。在室内软装设计领域,格子作为设计师手中常用的设计元素已沿用多年,但米兰时装周上的格子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不同风格和款式的格子令人炫目。利用这样的时尚流行元素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以时尚而又出其不意的冲突感引领2014秋冬室内软装设计潮流。格子特有的多线条特质给人视觉上以凝重大方的典雅之美和跳动优雅的韵律之美。对室内软装设计而已,格子不仅是软装饰的手段,更是营造室内空间气氛和创作室内空间风格的主角。格子的变形更是无穷,曲线、拉伸、旋转,或者填充色彩,都会给软装设计以突破常规的创造力。 2.流行色彩对室内软装的影响 在2014年巴黎时装周上,混搭色彩成为瞩目的焦点,也成为引领今冬服装色彩的风向标。对于室内软装设计,混搭色彩彷佛从未消失,但今冬混搭色彩又成为时尚之选。 对比色 对比色即通常所说的互补色,在色相环上处于相对位置的两种反差最大的两种色彩。一般情况下,一种颜色属于暖色,而另一种颜色则属于冷色,且两种颜色分属于鲜与灰及明与暗的两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黄色与紫色。在室内软装设计中,混搭色彩在等量的情况下呈现出灰黑色,这样的视觉效果是失败的。所以,要想使红色更加凸显,只有用绿色去衬托红色,颜色的冲撞使其将对方推向不同的极端。当然当然也有使两种颜色不那么冲突的方法,降低一方的面积,或降低一方的纯度和明度,或使彼此交错和渗透等。对 比色的室内软装应用,不仅会带来色彩上巨大的冲击感,同时对营造室内格调有很大的作用。跳跃醒目的色彩在客厅、儿童房的软装设计下一季室内软装设计的时尚之选。 无彩色 无彩色指的是黑、白、灰,是最近几年流行的新风尚,能营造出高端大气的现代感。采用中性单一的色调代替变幻不定的色彩,而且避免色彩选择的强烈对比,给人安静柔和的感觉。单一并不意味着单调,需要时也会通过色彩的变化达到舒适感,像是在一些特殊的位置也会采用多元的色彩和光线。中性颜色一般则是白色或者黑色,但并不仅限于这些颜色。软装设计无色彩的选择偏重于给人安静与沉思之感。 从巴黎、米兰传来的时尚信号案例 在2014年米兰国际家居展上传来的又一个时尚信号是非洲部落文化。非洲以神秘大陆而著称,其风格多以狂野的部落文化而闻名,尤其是肯尼亚的马赛部落。服饰的多样性、色彩富于变化和巨大的耳洞是马赛部落的标志。文中选取了本次家具展上的软装案例。在客厅中,以黑色和灰色色调为主,黑色的木质家具配搭黑色的铁艺灯具,旁边配合灰色沙发奠定了客厅软装的基本形式。亮点在于非洲人物挂画和书架上陈列的马赛部落人物肖像画。这样风格的画作同时呈现于沙发抱枕上。基本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配合以鲜明马赛部落的软装,使客厅充裕着非洲大陆浓郁的原始气息,其神秘感和厚重感油然而生。 室内软装设计中时尚符号的运用 对于室内软装设计中时尚符号的应用,本文选取了伦敦Cartridges hotel Piano套房。大名鼎鼎的Cartridges hotel Piano套房由Diane vonFurstenberg与Olivier Gelbsmann共同设计。每间套房内不仅利用了当下最时尚的软装设计符号,同时也保留酒店原有的装饰派艺术特色。这样的设计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又凸显piano套房的时尚。极具启发性的别致空间荟萃众多设计元素,当中包括优美的当代图案、夺目的大型中式花卉图形,以及动物皮毛花纹等。套房备有色彩华丽的羊绒毯子,房内的窗饰、嵌墙式壁布及家具衬垫均采用DVF尊贵布艺系列,充满现代感的布艺系列与Cartridges的优雅魅力完美结合。 结语 室内软装设计是当下室内设计的热点,如何做到不落俗套,推陈出新,是设计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时尚符号的把握、应用应从借鉴做起,大胆利用时尚元素和符号,将我国室内软装设计推向世界高峰。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关于室内软装设计原则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究 摘要:软装是相对于硬装而言的,软装是在居室完成装修之后进行的利用可更换,可更新的家具、灯具和饰品等进行的二次装饰。软装是室内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软装设计水平,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室内软装设计原则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软装设计;原则;发展趋势;研究 软装是相对于硬装而言的,软装是在居室完成装修之后进行的利用可更换,可更新的家具、灯具和饰品等进行的二次装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位业主或室内设计师都设法提高室内舒适度而努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室内软装设计原则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如下分析。 1.软装概述 软装就是软装饰、后期配饰、家居店面陈列设计,是主要针对家庭空间、商业空间、样板间的家具、画、陶瓷、花艺、布艺、灯饰等的装饰设计以及家具、家居饰品卖场的陈列设计,通过饰品、艺术品的陈列设计赋予空间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软装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1]。 2.阻碍软装设计的因素 2.1消费者的审美观念 物质生活高度发展,人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软装可以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不同的软装设计风格对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修养素质的人群有不同的追求。从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上看,很多消费者没有达到程度的阶段,很多消费者都是在被动的接受设计室观念或者跟随他人的设计风格。 2.2行业处于初级阶段 软装设计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软装行业在生产、设计、流通、消费者引导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市场上的软装设计过于生硬,有些作品基本上是模仿国外的设计,没有创新。没有出现大型的软装市场。 2.3缺乏专业的软装设计师 目前我国在软装行业缺乏专业的软装设计师,很多设计师都没有专业的设计教育经历,也没有学习过软装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诉求使得对软装设计从业人员要求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使得软装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设计的作品也很难到达审美境界。 2.4地区和民族文化影响 地域文化与当地历史、民风、民俗、地域紧密联系,对内共性、对外个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地区由于经济和人文环境不同,存在很多落后或封建因素,对我们的软装设计造成影响,以致于造成软装行业滞呆不前,难以突破,没有生机。 3软装设计基本原则 软装设计和布置应以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下面是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回归自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向往天然的材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软装设计中要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运用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3.2融入现代化气息 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高科技产品也日益走到了寻常人家,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在软装设计过程中,要通过现代声、光、色技术打造出现代感极强的空间环境,软装中智能化的出现,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现代信息技术的气息。 3.3提高整体艺术化水平 人类社会物质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力求从“物的堆积”中解脱出来,走出原有的条条框框,逐渐向着整体艺术美感,空间层次感靠拢,软装设计对居室的空间、形体、色彩、虚实关系及功能组合关系把握起来,为人们营造更充分的艺术化的境界。 3.4突出个性 工业化生活给社会留下的是千家一面的境况,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开始想要打造属于自己个性化空间,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形成自然的美好环境。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运用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图画、色彩、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来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 3.4民族化区域化发展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统一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软装设计关注传统的、特色的东西,让室内陈设的民族化趋势强了起来。将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风格运用到软装设计中来,提高我们的民族化设计风格,同时也起到团结民族凝聚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2]。 4.促进软装设计行业发展 4.1积极引导消费 国内软装设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整体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家具产品的销售业推动了人民对家居软装的设计要求,从销售产品本身上升到了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的引导消费,从而带动了消费群体消费习惯的根本改变,以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动整体消费。例如红木家居成为室内中式或中式古典装修的一个重要的装饰元素,能够体现出屋主人的文化古典气息。大型的软装行业市场的建立也促进软装设计发展,所以积极引导消费,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使软装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成立软装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成立软装行业协会旨在构建软装饰行业规范体系,提升软装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度,推动软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软装饰协会强调务实,强调服务,以行业发展方向为代表、以企业需求为代表。加强软装行业间的相互交流,提高软装设计的宣传力度,举办软装设计大赛和研讨会,都有利于打开软装行业的市场,提高软装设计的整体实力。 4.3培养高素质的软装设计人才。 目前,商业空间的装修已非常重视软装饰设计的作用,这种趋势得到了客户充分认可,为软装行业的发展赢得了新的契机。软装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专业的软装设计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目前软装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在实践中学习,人才的发展已远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专业人员极其缺乏。只有加强软装设计方面的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赋予室内空间生机与精神价值的重要元素,提高软装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 4.4加强同国外的交流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都通过旅游、交流、等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渗透,室内软装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创造性的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设计经验,为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发展建立渠道,为中国走向世界铺平道路。同时也有利于软装行业的有序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5.结语 综上所述,软装设计是一个新型行业,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巨大,同时软装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在软装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大自然和现代化的完美结合,突出主人的个性化特色特色、民族化特色和整体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软装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同国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行业协会的构建,积极引导消费,提升我们的软装设计能力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室内装饰设计的灵动之处――软装设计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家的环境要求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住。而软装此时在装饰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作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连接桥梁,被用来改造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软装设计就如花儿有了绿叶一样相得益彰,使得家充满生气,充满美感。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 软装设计 引言 软装是近年来装修界诞生的一个新名词。随着人们生活物质财富的富足,人们在生活中开始更多地追求对精神层面的享受,追求更加舒适更加健康的生活。 家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栖息地,是私密而安全的港湾,近年来“重装饰,轻装修”这一设计理念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室内的软装设计。软装设计作为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需从多方面研究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 什么是软装饰 软装饰是指除了室内装修中固定的、不能移动的装饰物(如地板、顶棚、墙面以及门窗等)以外,其他可以移动的、属纺织物料的室内装饰物(如窗帘、沙发、珠宝盒、欧式纸巾盒、床上用品、收纳盒、玻璃制品以及家具等多种摆设、陈设品之类)都可以称之为软装饰。 软装饰不应仅仅是针对家装来的,比如美容中心、服装店、品牌卖场等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都需要用一些装饰品、工艺品(欧式纸巾盒、收纳盒、珠宝盒)来衬托他们的场所或者产品。室内软装饰意在将家打扮的更美更舒服,在于将我们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室内场所装饰得更靓更时尚。 2 软装的种类 软装是对室内装修工程完成后,对室内装修场景进行装饰摆设、布景配搭等处理,使其装修效果更加美观化、使用功能更加合理化。软装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2.1 家具软装 对家庭装修而言,装修完工后,给其配上电视柜、沙发、床、餐桌椅等就是家具软装;对办公室来说,装修完成后,配置办公需要的桌椅就是办公家具软装;家具软装配饰重点在于除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外,一定得注意所配家具与整体装修风格的协调;切记软装是让装修场景更加美观的一个装饰过程,如果不注重搭配效果,只是简单的进行普通家具的摆设,这样严格意义上讲不叫软装。 2.2 布艺软装 布艺软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窗帘的配饰,二是指日用品布艺的配饰。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布艺软装都得遵循色彩搭调、造型协调的要点,不注重要点的随意搭配不光难以使装修场景美观,有时反而会降低原有装修的效果。 2.3 花卉及装饰画软装 让装修场景与大自然相融合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花卉及盆栽的软装配饰,在合理的位置上摆放花卉或盆景,在美化了装修场景的同时又让室内充满生机。而墙面最好的装饰就是装饰画,合理的挂画对装修场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如何做好室内软装设计 3.1 层次运用 简单规则的层次会让人觉得大方得体,庄重优雅。错落有致的层次会让人感觉到丰富和有趣。但是层次必须要设计师去规划,否则杂乱的层次很容易让人看起来是走进了一家仓库或者杂货铺,杂乱带给人的情绪影响是绝对负面的。 3.2 色彩运用 色彩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颜色会通过视觉系统带给人不同的想象和感受,纯色的躁动、暖色的温暖、冷色的冷清,有时候甚至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取悦人眼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色彩用好。 3.3 光影运用 有光才有影,人才看得见物体。不同的光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通过一些形容词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光的反应,如温暖的、冷艳的、冷清的、刺眼的、昏暗的等等,这些都是光对于我们情绪的影响。影子有时候让人觉得神秘甚至恐惧,也有时候因为抽象变形可以让空间显得更加生动。另外光影也有突出重点和加强层次的作用。 3.4 造型运用 物的造型可以让人们区分物品的用途和种类。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造型会让我们在空间里觉得有趣,而规规矩矩的造型又会让我们感觉到轻松和舒服。经过产品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各种物品造型或实用、或美观、或厚重、或纤细、或圆润、或刚硬。不同的造型给人带来的情绪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造型在各自合适的空间里出现,都会让氛围变得更加协调,让空间变得更美。 3.5 文化运用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把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装饰风格加以分类,就产生了许多设计风格。经常提到的古典、新古典、中式、欧式等等风格,都是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装饰风格给出的名称。每一种文化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当我们把有某种文化特色的元素应用在软装设计当中,就会让空间氛围具备这种文化的韵味。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于不同文化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每一种文化代表的装饰风格,都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影响。 结语 生活中有许多选择可以让自己快乐,一把椅子、一盏台灯,提升了舒适,点亮了空间,也改变了生活的气氛。乐趣来自变化。多一份对设计生活的关注,也就多了一份选择的自由。 室内的软装设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时候一件精致的小饰品,一件适合室内风格的创意家居,都能很好地提升室内的整体效果。 室内软装设计论文:室内软装设计课程对艺术素质要求的研究 摘要:室内软装设计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与社会的需求分不开的。同为艺术课程,对学生艺术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懂得相关的艺术常识,还要通过建立艺术课堂和实验室、进行个体差异培养研究、加强专业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加强社团活动等措施提高艺术素质。 关键词:室内软装设计课程 艺术素质要求 理念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高职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HGJXHC111309 )阶段性研究成果。 软装,也叫做软装修、软装饰。和传统“硬装修”的室内装饰不同。它指在完成地板、墙面、门窗等硬装后进行的材质上也比较‘柔软’的后期装修。如窗帘、沙发套、靠垫、花艺、布艺 、挂画及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对室内的陈设与布置。家居饰品,家具等,更能体现主人的品位,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 软装适用范围有家庭,专卖店、休闲场所等,一些高档场所,如高档会所等,都需要用一些软的装饰品、工艺品衬托他们的场所或产品。 软装是新兴的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受重视,而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软装设计课程也成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有的院校还开设了家具专业,由此可见,软装在社会上有很大的需求。 和其他艺术类专业和课程一样,室内软装设计课程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软装设计师职业。家居软装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比较高,其中有一点是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对于市场的敏锐力,实际的动手能力是现在企业用人的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自己经营家居卖场的设计公司,那更是必不可缺的。 要成为一个软装设计师,首先,最基本得设计软件要用的熟练,其次,要有必须的艺术素养,对于艺术的文化和起源等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还是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软装设计师,非常重要的还是要具有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只有整合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较为出色的软装设计师。 软装设计一定要知道巴洛克美术,巴洛克美术是17世纪的美术样式,它的发源地是意大利,以热情奔放、剧烈、装饰的华丽富贵而形成一体。巴洛克美术在当时很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因此在17世纪风靡整个欧洲,也影响到了其他艺术流派。18世纪以来,倾向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因此对其进行讽刺。因此也就让巴洛克美术的时代停留在17世纪。 在软装家居的设计中,设计师们要更加真切的体验到家居陈设的流程和细节,让更多好的工作习惯在自己身上养成,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贴近主题的需要。 艺术素养是什么?先从艺术说起,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 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 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和曲艺等等。艺术修养就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进行的努力锻炼, 以及经过长期实践所达到的一定艺术鉴赏水平。 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 尽管他的外在表现,甚至生活状况不一定太好。 他的内在精神生活一定比别人丰富而有创意。于是大千世界变得那么富丽,他自己也变得富有。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不管他担任什么工作, 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 更仁慈, 更幽默, 更易展现个性, 更潇洒从容。许多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能以他们的辉煌业绩产生广泛的震慑力, 但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 却往往是那一份艺术素质。因此,艺术修养也可以定义为一种生命的独特存在状态, 是一种具有重大实质性意义的人格力量, 而不是人生的一个过客。 艺术修养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 因此, 又不能因强调直觉而把它看成是一种纯个体的东西。艺术修养有一些起码公认标尺, 因此, 需要先把自己的个体人格首先经历一次陶冶。凡属全人类公认的世界艺术名作, 要强迫自己投以积极的审美态度, 学会欣赏, 以取得这种社会性修养的基石, 然后再来体会个体感受。 目前提高室内软装设计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措施有: 1.打造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课堂和实验室。即具有现代特点,气氛活跃,环境幽雅,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的和教学环境。让学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要有艺术展览室、演出厅等艺术功能的设施。使教学环境整体上充满美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置身于艺术的殿堂。美育的基本特点是“ 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所以凡是古今人类按照美的原则所创造的物体,都可以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教材。艺术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但也不能忽视许多辅助性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员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这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方法。从艺术教育自身出发,还可以开展歌咏、舞蹈、绘画、书法、摄影等各种各样艺术表现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校必须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地组织,在学生参与及欣赏中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及对艺术的感受力和审美力。各种活动应处处体现“出 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艺术素质教育。 2.进行个体差异培养研究。审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人各异,受到自身文化程度、民族、地域,经济的条件所限制。美感具有个人直觉性,有时对于同一艺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历史传统积淀程度不同的审美主体、其审美能力、审美倾向也自然会有所不同,美感的个体差异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对待这种审美个体差异在欣赏课程设置上就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各异的科学教育观。欣赏课可以进行阶段性设置,普及、实践、提高三个阶段,艺术欣赏应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在普及中提高,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能力的重要实施过程。 3.必须加强专业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专业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补的,两者的联系,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在艺术欣赏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艺术对其它学科积极的作用,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把专业艺术教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教育各自的单一目标整合到总目标中来,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4、加强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加强学生的社团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人文艺术氛围。成立各种学生艺术团体和开展各种比赛,强调群众性及普及性,使活动制度化、多样化、经常化,使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内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应用,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进一步提高。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是对艺术欣赏课堂之外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总之,软装设计课程和学生的就业均离不开艺术素养的提高,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创新能力,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包装设计与色彩设计分析 【摘要】 包装设计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它传达了与商品相关的各种信息,是商品价值属性的体现,对企业而言,优良的包装设计是重要的营销手段。色彩是影响包装设计最重要的视觉要素,要想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必须重视色彩对包装设计的作用,合理地进行色彩设计。 【关键词】 包装设计;色彩设计;视觉语言;人性化设计 1.绪论 包装不是现今社会才有,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人们用来包裹、装纳物品。如今的包装,是指为方便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而采用各种技术工艺与包装容器、材料的总称。 2.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包装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其设计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理和形式美法则,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美观功能,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1]。 2.1吸引注意力,形成视觉印象。 色彩是包装设计中最强烈的视觉语言,它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最先注意的是色,然后才是形。也就是说,在商场货架上摆放的琳琅满目的同类产品中,最先让消费者感知和注意的视觉第一印象是商品包装的色彩,所以色彩在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中占据第一位。 2.2体现商品属性,传达商品信息。 商品包装的色彩设计要符合商品的属性,能真实地反映商品自身的特点和性能,使消费者能正确地联想出包装中商品的相关信息,以增强顾客对产品乃至企业的信任和了解。如果消费者不能从商品外包装的色彩上正确地联想到内容物为何物,那么也就失去了包装设计传达商品信息的意义[2]。 2.3增强商业价值,树立企业形象。 很多企业通过其商品包装的外在色彩表现,增强了商品的识别性,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乐饮料业两大巨头,非常可乐和百事可乐就采用截然不同的色彩作为自己企业的标志色,非常可乐采用喜庆、活力四射的红色,而百事可乐则用冰爽、清凉的蓝色作为主色调。 3.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对包装设计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要想创造出成功的包装设计,运用色彩来传递情感,就应该注重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情感效应,正确把握色彩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3]。 3.1色彩的心理效应。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会将其与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事物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定的联想,对这种色彩引起某种感觉倾向,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如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膨胀收缩感等[4]。 3.1.1色彩的冷暖感。 人们看到红、橙、黄等色后,会联想到太阳、火焰的光辉和热度,给人温暖、火热的感觉,这些颜色称为暖色。青、蓝、蓝紫、蓝绿色为冷色,会让人联想起冰川、海洋、太空等,给人寒冷、清凉的感觉。包装设计中,矿泉水、冰镇饮料类多采用冷色,以达到冰爽的感觉,而白酒、洋酒类包装多用暖色。 3.1.2色彩的轻重感。 影响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的色彩给人轻的感觉,明度低的暗色感觉比较重。高明度色彩让人联想到白云、棉花、羊毛等,给人轻柔、轻快、漂浮的感觉,暗色使人联想起钢铁、石头等,产生沉重、降落的感觉。所以在包装设计中,若要表现产品稳重、安全可靠的感觉,可在外包装或整个画面下方采用明度低的色彩。 3.1.3色彩的前后感。 色彩的前进感和后退感是色彩的一种物理性视错现象,与光的波长及眼睛构造有关。明度高、纯度高的暖色为前进色,明度低、纯度低的冷色为后退色。利用色彩的前后感的特性,可以充分表现包装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3.1.4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 纯度高、明度高的色彩会给人华丽的感觉,纯度低、明度低的色彩给人质朴感。冷暖色而言,暖色华丽,冷色质朴。另外,质地细密、有光泽的色彩感觉华丽,质地粗糙、暗淡无光的色彩显得朴素。在一些高档礼盒包装上,就可以选用给人华丽感的色彩,提升包装的品质感和档次感。那些传统、古朴、素雅的产品包装,如茶叶、手工工艺品等可用质朴色。 3.2色彩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好的包装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综合地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分析受众人群的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需求,创造出合适的色彩设计[5]。人在不同年龄段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婴幼儿喜欢高纯度的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青年人喜欢高纯度、高明度、强对比的色彩。中老年人喜欢简单、沉着、稳重的色彩,如灰色、蓝色、紫色等,还有黑白色。性别上,男士产品包装多采用能体现男性沉稳、阳刚性格的色彩,如蓝色、黑色。女性商品包装则多用柔和、亮丽的色彩,如粉红色、玫瑰红、浅紫色等。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色彩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例如,黑色象征着死亡、绝望、庄重、肃穆,西班牙人非常喜爱黑色,但在瑞士却禁忌此色;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哀悼之意,中国的葬礼上多用白色,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悼念,而西方国家的婚礼多用白色,是忠贞、神圣的象征;蓝色象征宏远、理性、科技,中国古代人民多穿着青蓝布衣,表达朴素之感,传统的青花瓷又体现中国人民沉稳内敛的民族性格。荷兰、挪威、法国等国家都喜爱蓝色,但埃及却禁忌它;很多国家都喜欢用黄色、橙色作为食品的包装色,但日本却喜欢用简洁、纯朴、干净的淡雅色彩,如灰色、白色。 总结 包装是商品的沉默的推销员,而色彩是最强有力的促销手段[6]。优良的包装色彩不仅能美化商品、吸引视线、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对商品起宣传作用。 作者:曾俊源 单位: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无障碍包装设计视觉信息表达 摘要: 目的旨在克服消费者在视觉信息获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便其更加便利地使用被包装的商品。方法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结合包装设计案例,从图形、文字、色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无障碍包装设计中视觉信息的表现规律。结论为了使无障碍包装设计中视觉信息的表达更加科学、合理、精确,无障碍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应简洁和具有针对性,文字设计应易读性强、排版合理,色彩应具有一定的识别度,并结合图形和文字进行设计,以达到包装设计更加趋于人性化的目的。 关键词: 无障碍设计;包装设计;视觉传达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来接收的,信息的传递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无障碍包装设计是建立在无障碍设计概念基础之上的,它利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多种视觉符号,对包装上的各个信息进行综合性设计,并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对信息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无障碍设计理念来增强包装的功能性、安全性、便利性,使包装的各个展示面都能方便、准确、快捷地将商家想要表达的信息进行有效传达,使包装上的信息传达与交流变得畅通无阻,以确保不同消费者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及更有效地获取商品基本信息和使用包装。 1包装中图形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包装上的图形是设计师运用富有创意的视觉图形语言进行构思与表现的,从而达到包装商品销售信息传播的目的。设计视觉障碍者认知的图形与普通图形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对于一些老年人和识字能力较弱的儿童,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包装上花哨的图形,还更加关注包装所表达的情感,即是否具有感染力、亲和力以及人情味,是否能够通过图形这一视觉语言,把产品信息鲜明、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设计师科学合理地提取图形的关键信息,抓住各自的典型特征,从而设计出准确真实、表里如一、清新悦目的图形[1]。 1.1图形语言设计应简洁单纯 一般来讲,简洁的形象对于有视觉障碍的人群而言最容易被识别,也最容易被记忆。图形的简洁并不是简单、无内容、无价值,简洁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单纯明了的图形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使人们易于识别,因此在对无障碍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进行设计时,要强化包装上的主体形象,使其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性,将主题性的、个性化的设计元素进行放大,在整个版面中占据绝对中心位置,使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来突出主体[2]。,3只小猪药片包装,能帮助家长解决掉小朋友都不喜欢吃药的难题。整板药片上设计成3只非常可爱的小猪形象,小猪的耳朵和猪蹄设计成三角造型的药片,鼻子的位置设计成圆形的药片,而3只小猪做出来的动作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病痛部位,它们分别捧着自己的腹部、胸部和头部,表示这3种药分别用来治疗腹部、胸部和头部的不适,包装上无需文字说明,小朋友需要服用时在各自的位置上拿取即可。 1.2善于运用导视设计 包装中的导视设计就是运用简洁而醒目的图形符号来表达准确的含义,使各信息载体之间通过导向设计变得合理有序、主次分明,保障消费者的视线通过恰当的引导,轻松方便地了解包装上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方法。一般来讲,人们的视觉规律是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从一开始注意力捕捉,到各种信息的传达,再到最后留存印象而结束,来引导消费者依照包装上的导视符号提示来浏览各个展面上的重要信息,使人们能够顺利正确地开启包装[3]。在导视图形设计方面,通常运用一些抽象、简洁、概念化的示意图或插画表现包装开启的方法,并且配以文字说明。指示性图形符号可选择色彩鲜艳的线条或箭头,用来增加包装信息的识别度,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对重要内容的注意力和加强记忆效果。老年人药品包装(图片摘自吕萃萃的《无障碍药品包装设计研究》),药片按照服药的顺序标示有指向的箭头,同时设计师还在药片上标注上服药的时间,这样老年人可以按照指示的线路和带有提示性的日期进行服药,不容易忘记是否服了药,这种药品包装就能有效降低重服、漏服现象发生的概率,设计更加人性化。 1.3图形设计要有针对性 无障碍包装中的图形设计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幼儿、老年人以及视觉障碍患者而言,图形传达无障碍性设计更是非常关键。例如,为了避免儿童因阅读困难而忽视重要信息的情况出现,设计师可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性说明方式来进行表述,这样既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又比那些说教式的文字更方便儿童认知;对文字理解与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或者开窗设计。燕麦片包装(图片摘自陈艳球的《老年人食品包装的易用性设计》),开窗的形式将里面的燕麦片显示出来,用非常直观的图形化语言告诉那些不识文字的老年人这是泡着吃的燕麦片。设计成了具有凹凸纹理的象形图画,这样一来,盲人就可以通过触摸了解到食物的种类甚至更为详细的信息。 2包装中文字的无障碍设计 文字是包装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交流思想最直接的途径与手段。为满足弱视和老年人群体的视觉需要,包装上的文字设计必须易读、易认、易记,以便使这些弱视群体更准确、轻松地获取包装上的文字信息。 2.1文字设计的易读性 对于无障碍包装中的文字设计,字体必须为消费者的眼睛服务,因此易读性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包装上每一部分的展示面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所有的信息都具体地加以说明,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视觉界面上的文字设计应做到简洁明了,使人们在瞬间的视觉接触过程中能最有效地了解产品的信息[4]。需要注意的是,包装中的文案说明避免使用笔画较多的繁体字或者使用很长一段小型的字体;字体大小建议在14~16pt,英文字体使用SansSerifs字体为佳;字体变化与风格不要过多,一定要让其特征鲜明,风格尽量控制在3种字体之内,或者在使用一种字体形式的基础上,使用这种字体的斜体和粗体;用来表述商品的品牌名称建议使用黑体、中圆体或者是无装饰线条字体,楷体识别率较低,不适宜用来表述重要的文字信息;说明性文字使用细宋体,尽量少用花体和装饰字体。药品包装上的字体设计,字体设计简洁明快,图文并茂,识别度较高。 2.2文字排版合理化 对于一些老年人和视觉障碍者来讲,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传达包装上的信息,字体版式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对于品牌的名称,一些重要信息的文字应该比资料性的字体更大,做到清晰易辨;段落之间的间距要恰当,一般行间距以1.5倍最佳,以减少文字之间的密度;文字尽量不使用竖向排列的方式,如果文字竖向排列时,也应该使文字编排具有一定的视觉流程,并加大行间距与字间距的区别,突出文字方向;还有一些包装上面的文字排列紧密,在视觉上不容易被区分,可以将文案中的多种信息整合成块状,通过文案的集合性使版面设计更具条理性。或者适当置入线或线框,灵活运用线条的虚实和粗细进行不同组合,这样既可以起到区分内容的作用,又可以在版面中产生骨骼形态,视觉上达到均衡的效果[5]。 3包装中色彩的无障碍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心理学》中指出:色彩能够表现情感,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6],作为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既要思考使用这些配色方案能否将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简单直观地呈现给人们,又要考虑使用的色彩所要传达的使用对象是谁,特别是要优先考虑色盲、色弱这些消费者的视力水平。 3.1色彩识别度要强 在日常生活中,色盲、色弱者即便能够看到色彩,但是对一些颜色无法正确感知,因此在视障人群中,为了弥补视障对色彩分辨的不足,设计师在进行色彩搭配时,最佳的色彩设计方案就是使用不同明度的色彩及同一色系、明度对比较高的色彩组合来显示重要信息[7]。具体来讲,就是在色彩搭配中要避免使用色环中邻近色来进行对比,尤其是当两种颜色的明度对比不够强烈时,应该使用色环中上半部分的最亮色与下半部分的最暗色进行对比,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色彩识别性加强。男士保健品包装设计见图6,在色彩上单纯地使用了黑白两种颜色,纯钢质感的黑色符号元素表现在纯白色的背景中,黑白对比非常明显,既具有简单直接的力量感,又强化了药品的信任感;另外,色盲群体只能分辨出黄色系、蓝色系及灰色系,容易混淆绿色、黄色与红色的组合,灰色与青色的组合,蓝色与紫色的组合,因此在一些重要信息以及医药化工类的标签中最好不要使用此类颜色进行搭配[8]。 3.2结合图形和文字 为了确保信息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给公众群体,包装中的无障碍色彩设计还应该配合不同的文字、图形以及材质,以帮助色盲和色弱患者快速地识别包装上的文字与图形信息[9]。根据部分色盲、色弱人群的视觉认知特点,采用明暗对比与饱和度都强烈的配色方案,背景色应该和文字、图形的颜色形成对比,要具有一定的色相及明度差异,这样对文字和图形有很好的衬托作用,避免使用低明度、低彩度和色相相邻的颜色组合,设计师还应注意包装材质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特点,避免有眩光的情形。另外,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突出包装中的重要信息,设计师可以在包装的侧面、开口等具有引导性的位置,添置明显的色块以加强识别,还可以用一些醒目的红色、橙色或黄色来突出包装上的商品保质期、安全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让色彩标示在包装上也成为一种有效的识别方式[10-11]。 4结语 包装中的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更多地关注弱势人群的需求,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为弱势人群设计的,而是为所有消费者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性。为了实现包装中信息的无障碍准确传达,作为设计师应该在包装设计上尽量地使视觉传达信息既要有适用性又要有针对性,针对消费者个体差异制定设计方案,了解消费对象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个体因素,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对构成商品包装信息的文字、图像、色彩等视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将爱与关怀的人文情怀融入到包装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包装中信息视觉传达的无障碍设计。 作者:纪向宏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茶包装设计比兴手法运用 摘要: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茶包装要体现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茶道,将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力图使茶包装设计在说明茶叶品性的同时彰显中国茶道,最终在茶包装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与中国味道,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 比兴手法;茶包装设计;茶文化;中国茶道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宗教内涵。在茶包装设计中运用比兴手法除了说明茶叶的品性外,还要反映茶文化与中国茶道。这样的茶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增加茶叶作为商品的附加值,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更是对茶文化、中国茶道的传承与弘扬。 一、比兴手法在茶 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历史悠久、运用广泛的表现手法,源于先秦儒家诗学,最早见于战国末年的《周礼》,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将“比”“兴”连用,合二为一,“诗之有意,画之有情,正是通过‘比’与‘兴’的结合而实现的”[2]。“‘比兴’合成一词,一方面是因为兴中有比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加一大于二,可以有更大的包容。”[3]比兴手法可以比喻、比拟、寓言、咏物等,通过客观物象而寄托、抒发及表现主体情感与观念,是“物”与“心”的统一。比兴手法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而且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其所形成的隐喻、抒情风格,在茶包装设计中亦得以彰显。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本性清淡优雅,是饮中圣品,有君子美誉。茶树生长于青山绿水间,得日月雨露精华滋养,满腹清和之气,被称为尘外仙芽;茶叶自采摘后要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复杂工艺处理后才能饮用,可见茶要经历凤凰涅槃般的生命历程,在淡香中重获新生而本色如一;泡茶首选泉水,高山流水,人与自然山川在一壶茶中融为一体……茶的诸多天然属性易于言志比德。茶从人们发现到享用,逐渐超越了消暑止渴的基本功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茶文化。中国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充分吸收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以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呈现。儒家学说是中国茶道思想的主体。儒家茶人将“洁性不可污”的茶性应用到人格修养中,把“中庸”“礼仁”思想融入中国茶道,如晚唐刘贞亮谓茶有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中国茶道精神———清、和、敬、静,均与儒家思想相吻合。佛教在茶叶生产、茶文化发展方面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茶具有破睡功能,佛教徒修行坐禅时提倡“以茶代酒”,继而僧人饮茶成风。专心静虑、顿悟成佛的禅的境界,又与质朴、清淡、纯和的茶的本性相通。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与茶的关系呈现出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境界。人们把茶叶当成与人一样有生命、有灵性的生灵,即自然人化。人化自然在茶道中指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具体表现在品茗时对自然的亲近、情感与自然的交流。“‘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又是与茶的自然天性极其吻合的,因此确立了茶道虚静恬淡的本性。”[5]中国茶道吸取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融汇三家的基本原则,体现出“大道”的中国精神。比兴手法作为连接中国茶文化与茶包装设计的桥梁,对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汉字的传承、材质的确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不仅要具有保护茶叶、便于储运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茶的天然属性、茶文化与中国茶道,提升茶叶作为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销售,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正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所说:“设计不仅要有一流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头脑,也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本土化的内容,如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使设计作品具有空灵、淡泊的东方水墨意境。”[6]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都可成为茶包装设计中用来比喻、比拟、寓言、咏物的素材。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恰当地表现茶的品性,激发消费者对包装内商品价值的认知,在心理层面拉近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最终促使消费者购买茶叶,而且能够提升茶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品位,传承与弘扬茶文化与中国茶道。 二、比兴手法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一)传统图案的比兴手法 图案是一种直观、形象地传达信息与观念、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传统图案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融入了传统哲学与文化理念,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具有寓意性、象征性的特点。传统图案包括传统装饰纹样、吉祥图案、民间图形与中国画等,传统图案“是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美,这种美表现为意境美,通过寓意、谐音、联想、象征等抽象的表现形式,把人们美好的愿望融入其中”[7]。将传统图案经过变化、重组后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通过比兴手法表现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表达设计师的某种意趣与情感,与接受者达到视觉与情感共鸣,这不仅是对茶叶品牌形象的定位,而且是对传统图案、中国茶道的传承与弘扬。乌龙茶、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综合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方法,品性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铁观音冲泡后茶色如铁,形如观音,其历史典故与凤凰有关,在包装设计中,根据铁观音馥郁清幽的口感,以红色为主体色调,图案选择云纹与草书“清风”。规整的云纹装饰图案增强了整体的形式美感,体现出铁观音的个性与档次。云纹寓意高升、吉祥如意,与铁观音的渊源相联系,凸显铁观音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民族性。草书“清风”既是这款铁观音的主题,又有清廉、廉洁的寓意,是茶道精神中“廉”的表现。规整的云纹、草书“清风”与接受者的理想愿望相结合,进而表达人们吉祥如意的愿望与清正廉洁的寓意。黄山毛峰产于云雾缥缈的黄山,黄山地区“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图案结合水墨山水、传统云纹与毛峰造型。浓淡适宜的水墨山水,若隐若现的云气与远山,传神地表现出黄山毛峰产地的自然景观,同时“追求文人林下清谈之风与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把归于自然作为美的至境”[8]。云纹装饰图案,强化了毛峰天高云淡的特性;一芽一叶鲜嫩的特级毛峰图案,直观地表现出毛峰的质、色、形。 (二)书法汉字的比兴手法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表意性与象形性特征,折射出古人对山川自然的敬畏,对伦理道德的尊崇。汉字在茶包装设计中是传达茶叶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汉字书法,更具有“意象表征”与“形神兼备”的特性,不同的书体蕴含着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与视觉冲击力,如楷书稳重端庄,行书婉转流畅,隶书厚重朴实,草书豪放飘逸,篆书古朴高雅。汉字的“深刻与完美令其成了一种具有思维观念和审美心态的语言图画”[9]。汉字书法作为文字标识,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是对茶叶品性的介绍,更是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有效途径,使得茶包装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碧螺春的包装充分展现了茶包装设计中对于书法汉字的运用。厚重古书的外观,寓意博大精深,竖排的五体书法诠释了碧螺春悠久的历史,白色的宋体“碧螺春”置于五体书法之上,色彩与字体的强烈反差凸显了主题,同时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青色的主体色调强调了碧螺春作为绿茶的品性,金色的印章肯定了包装内商品的质量与信誉。印文化融入茶包装设计中,也是汉字的表现方式之一。“由印面意象美和意境美所营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远格调,又赋予了它引领观者步入自由梦想的空间,凭借想象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境地。”[10]将印章引入茶包装设计中,挖掘印章所具有的象征性传统及视觉联想,与茶的品性相契合,引导消费者透过包装确定茶叶的品质与价值,从而实现视觉传达的寓意性特征,达到宣传商品的最终目的。普洱茶包装,以印章的形式突出“陈年普洱”的设计主题,宽厚的印边框及印面图案庄重典雅的视觉效果,与印章下仿古色调的古书页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陈年普洱尊贵、至高无上的古代帝王般的气魄,这种综合文字、色彩与形式的组合,简洁而不简单的设计,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既是对“陈年”的解读,又是对普洱茶品性的说明,同时印章作为权力的凭信与防伪的手段,在此处转化为对普洱茶的肯定,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充分展现茶包装中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尽显茶道之简约质朴的形式特点。 (三)传统色彩的比兴手法 色彩在茶包装设计中是最敏感、最活跃的视觉要素之一,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是茶包装设计成功的因素之一。传统色彩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一种制度性的文化”[11]。在茶包装设计中综合茶的自然属性、中国茶道的相关内容,利用传统色彩的寓意性恰当地表现茶的品性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色彩设计。产于湖南的安化黑茶,加工工艺复杂,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养生保健图5安化黑茶包装功能显著。安化黑茶包装选择黑白二色。黑白二色是道家哲学二元论的色彩象征,是阴阳转化的标识,“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2],大面积的黑色庄重而高雅,意在表现茶道精神之“寂”,同时凸显出白色的字体和图案。白色的“禅”字,是佛家的参禅悟道,即除去欲望,放下执着,回归本性,从而达到宁静安详的状态,与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相近。黑白二色的包装,不仅再现了传统道家的文化色彩观,传达佛、道宁静淡泊的色彩心理诉求,强化视觉冲击力与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感,同时,透过黑白二色表现出安化黑茶“涅槃寂静”的茶道内涵。产于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耐冲泡,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加之与皇家、宫廷的密切联系,包装设计一般以红色、金黄色为主。红色是人类最早认识到的颜色,也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颜色,运用于嫁娶、节日、集会等喜庆场地,象征着兴旺、团圆、吉祥等,尤其是近年来的“中国红”,不仅代表着红色色相,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并且成为当今世界流行色之一。尊贵、亮丽的金黄色,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象征,具有帝王风范。红色与金黄色的搭配,尽显吉祥与喜气、尊贵与特别,用色彩表现出我国的吉祥文化与民族底蕴。 (四)传统材料的比兴手法 传统的包装材料主要有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原生材料如麻绳、竹筒、藤条、稻草等,取材于大自然经过加工发生质的变化的材料被称为再生材料,如陶瓷器、纸等。“包装的主题和内容是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得到体会的,材料是使其内容物化实体。包装设计离不开材料,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等都会影响到包装整体风格的传达。”[13]在茶包装设计中把握材料的物质性、象征意义的转化与延伸尤为重要。对传统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对茶叶“绿色”特性的最佳诠释,环保的包装材料能够贴切地体现出茶叶清新自然、古色古香的特性,也是对包装内茶叶新鲜程度的说明,符合现代人们即买即饮的生活习惯与回归自然的愿望。竹者重节,节者为信,竹子代表重节、重信,同时,具有高雅、虚心、廉洁等精神文化象征,是儒家“比德”思想的集中体现。用竹筒包装的西湖龙井茶极具雅致、简洁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防潮功用,在增强商品包装趣味性、文化性的同时,是对龙井茶雅逸、脱俗、高尚品性的说明,传达人们对君子品质的追求及以茶养廉的愿望,是对“清”的中国茶道精神的表现。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对木质材料情有独钟,木质表现出的与人之间的亲切感是其独有的”[14]。竹筒包装的西湖龙井茶,充分演绎着道家人化自然的境界。棉纸价格便宜,易折叠且无异味,用棉纸包装的茶,配上中国书法与朱色印章、稻草绳,是对自然的回归,在保护茶叶的同时增添了包装的趣味性,较好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特色。 三、结语 经过对比兴手法在现代茶包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发现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中蕴含的丰富的寓意性和象征性的因素,运用我国传统诗歌创作的比兴手法充分挖掘蕴藏于传统图案、书法汉字、传统色彩与材质中有关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喻、比拟、寓意、咏物,从而创造出更为贴切的传达茶的天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包装设计。优秀的茶包装设计要将茶的天然属性、中国茶道的内涵与现代审美习惯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物质追求与艺术追求的同时说明产品的信息,使得茶包装设计基于宗教、文化底蕴而兼具现代气息,这是对现代设计师的要求。另外,在茶包装设计中选择传统图案、色彩、文字、材料等进行产品包装时要充分尊重销售地域的审美习惯,因地制宜地与销售市场相联系,这样的产品才容易打开市场。 作者:张玉霞 单位: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研究 摘要: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包装设计也在走向高速发展之路。人们对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叶的包装设计形式繁多,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包装,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意方式、制作程序。目前,最受市场欢迎的茶叶包装设计一定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基于此,本文对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茶叶;包装设计;色彩应用;方法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人们喜欢品茶,边品茶边品人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创意的包装设计逐渐形成,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价值,而且还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茶叶包装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优秀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促使茶叶销售量的增长,还有助于推广茶叶的品牌形象。掌握包装设计的技巧是每一位优秀设计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功能 优秀的包装设计者会用心去感受自己的作品,将作品当成自己的好友,作品的色彩是很重要的,相当于朋友的肤色,作品的造型即是朋友的骨骼,而作品的材质正如朋友的肌肉。这样由文字、图案、色彩和造型组合而成的就是设计者心中的作品。由此可见,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好的色彩设计能使它从万千作品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极具竞争性的社会环境中更能体现出其优势。色彩这一元素可以直接展现出产品的特色,对消费者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刺激他们的消费欲。图像通常可以快速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可是这种感染力不如色彩,色彩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它使产品形象更加鲜明,人们被它吸引,进而想要了解产品,最终决定购买。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好,一方面有助于展现出产品的形象,传播产品的信息;另外,也能起到推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作用。 2茶叶包装中色彩的设计要求 2.1注重色彩的社会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体现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装色彩搭配得好的茶叶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既不失体面又不失时尚。将绿色环保理念置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中,是设计进步的一大表现,现在人们追求的就是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设计者能把握住这一心理,便能设计出让人觉得舒适合理的茶叶包装。不仅是绿色环保理念,还有众多因素,如民族、地区、社会心理甚至是消费者的年龄阶层,都是包装设计者必须要深入了解的信息,掌握了不同人群的色彩心理,便能针对他们搭配出不同的色彩,设计出更多令人满意的作品。 2.2注重色彩本身带有的功能 正如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花语,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淡雅、高洁让人想到白色,典雅、庄重则是黑色所展现出来的,还有表现出热情的红色,忧郁的蓝色,这些都是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觉。而以上所提到的色彩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则用得很少,为了表现出茶叶的自然清新,设计者会将绿色和土黄两种颜色搭配起来,绿色为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茶叶的包装不仅不能采用鲜艳的颜色,而且不能刻意地去模仿自然,给人一种虚假的感受。另外,在色彩处理时要时刻围绕人的心理和感受进行调整,适当强化展现自然的颜色。在进行色彩运用时,应该尽量地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来突显出茶叶本身的质朴与自然。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把色彩与整个包装盒的风格进行有效统一。如果在整个设计理念中,运用过多的色彩,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观。此外,应该多参考其它同类产品的包装设计,通过借鉴的方法来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取长补短,让所设计的茶叶包装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的审美意识,提升产品竞争力。 3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方法 3.1注重包装物色彩的照应与面积比例的协调 3.1.1包装是为了展现出产品的内在。 消费者可以从包装的色彩猜到产品是什么,这就是包装与产品的照应关系。如果这种照应关系不能体现在日常的销售中,人们根据包装的色彩进行选购却并未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那么再优秀的包装设计也体现不出它的优势,人们不会再被吸引,更加没有了购买欲望。 3.1.2合理的色彩面积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各种颜色搭配制作而成的画面中会造成不同色彩的面积大小不一的效果,要使设计的整体效果达到最好,必须要有恰当合理的色彩面积对比。 3.2注重单色与原色及其协调色的运用 3.2.1学会运用原色。 白、黑、黄、蓝、绿、黄都是原色。原色是基本色,通过将不同原色混合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原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鲜明,具有较高的纯度。很多现代包装设计者不屑于运用原色,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恰当合理的使用原色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包装有一种单纯的美感。 3.2.2增加单色的运用。 适当增加单色的运用可以使茶叶的包装设计主题更加鲜明,树立茶叶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被吸引住。但如果过多的运用了单色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仅没有视觉冲击力,还会使人觉得单调、无聊。 3.2.3协调色的色彩设计。 大多数人都知道暖色系和冷色系,普通的包装设计都有这两大色系的身影。冷色系中最常用的是紫色和蓝色,而暖色系中最主要的是黄色和红色。色彩设计中协调色就是将不同色彩或者色系恰当的调整搭配而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给人一种舒适、唯美的感觉。 3.3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运用 3.3.1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大部分包装设计中都会涉及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这种对比关系往往让设计者很难把握。包装设计中将对比关系用得极致的设计作品既能达到“疏可跑马”,却又“密不透风”,这正是中国书法与绘画中的精髓,其对比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像雅俗对比、深浅对比等形式都是在色彩上经常表现出来的对比关系。 3.3.2深浅对比在色彩中的运用。 要论起在包装设计中使用最多、最常见的色彩对比关系,排在首位的就是深浅对比。设计者将深浅不同的色彩置于同一个画面,不但不影响美观而且看起来很协调,这即是应用了色彩中的深浅对比关系。很多运用深浅对比的包装设计作品以浅色作为底色,在构图的时候则使用深一点的颜色,其中浅色占据画面中绝大部分面积。有作品是以淡绿色作为底色,由墨绿色勾勒出线条,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作品。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作品,都是利用深浅对比表现出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各类包装上到处都有深浅对比的影子,从国内到国外,从醇香的葡萄酒到美味的肉制品,都采用了深浅对比的方式,充满了淡雅、简单和纯净。 3.3.3轻重对比在色彩中的应用。 轻重对比和深浅对比一样,在包装设计色彩运用中都是很常见的对比手法。轻重对比通常将代表素雅和深沉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不觉得单调而且非常和谐。轻重对比可以将素雅的颜色作为底色,用深沉的颜色作为主题,这样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而在此基础上稍微一转换,又可产生相互照应,互相衬托的视觉效应,这样的包装设计看起来也是很美的。但是要如何选择颜色搭配也是值得研究的。很多设计者都愿意采用冷暖色对比,如蓝色与红色搭配、白色与黑色相结合,对人有视觉冲击力,极易吸引大众的眼球。也有的设计者喜欢用协调色对比,深咖啡色中带淡黄,深绿中一抹淡绿等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看起来更加和谐。茶叶包装中的色彩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包装设计者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在对茶叶市场销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之后,还要分别设计出多种方案用以选择,由消费者和市场通过试买来评价出设计的优缺点,在这基础上,设计者再三修改之后才能达到好的色彩效果。 3.4注重把握设计的民族性与本土化 中国的包装设计发展得非常迅速,涵盖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味,但要想冲出国界的限制,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因为目前的包装设计还缺乏个性和创新。包装设计中多取材于本土化,如果再添加上富有新意的设计,会使该商品更具与众不同的优势。但是要兼具个性化与本土化的特点是很困难的,设计者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他们不仅要从包装设计的色彩、图案等各方面完美的表现出商品本土化的特点,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具有特色的设计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很多设计者都迎难而上,已经创作出很多令人惊叹的优秀作品。另外,运用表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颜色有助于展现本土化的特点,同时也可不失个性化的表达。对于传统“五色观”色彩体系,我们应该要做到取其精华,再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取长补短。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中国包装设计之路越走越远,创造出中国特色品牌,最终走向世界。 4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要将茶文化永远的传播下去离不开包装设计的功劳,而优秀的茶叶包装设计要求设计者能掌握色彩的运用,不断寻求世间的真、善、美。优秀的茶叶包装作品不仅有助于茶叶的销售,而且可以创立茶文化品牌形象。中国传统“五色观”色彩体系成为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基石,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伟 郑兴我 刘冰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多感官包装设计运用研究 【摘要】 随着当今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只注重阐述产品特性的包装已不再适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多感官”的外包装产品。产品的外包装正在吸引购买者的目光,所以“多感官”的包装设计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本文将从“多感官”理念的外包装涉入,谈如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关键词】 多感官;包装设计;消费 “多感官”包装设计理念指的是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器官刺激入手,从而使产品对购买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单一的外包装会使产品看起来过于简陋,难以提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生厂商开始在外包装上下手吸引消费群体。“多感官”的包装设计是一个新颖的理念,同时也是一门集合物理化学、材料学、设计学等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其设计意图是使用新兴的技术、材料等来保护产品,避免在长途运输和保存过程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包装设计在产品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包装设计对人五官的影响入手研宂其发挥的作用与应用。 1包装设计中视觉的应用 为了对消费者的视觉产生影响,产品包装开始使用鲜明的色彩,并且在外包装上使用与产品颜色相同的色彩,以此起到强调的作用。如端午节的粽子礼盒外包装上多采用绿色来衬托主体。有的外包装使用与当时节日感觉相同的色彩来烘托气氛,如春节礼盒多采用红色,中秋节礼盒多采用黄色等。对于某些针对特殊群体的产品可以设计更加有特点的外形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儿童零食等可以设计为圆形、动物形状等来吸引儿童的目光。因此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从视觉上來吸引消费者己成为普遍做法,有的甚至会使用彩色亮片等明亮的外包装。但是一定要注意“度”,避免过于鲜艳的外包装让消费者产生厌恶感。 2包装设计中的触觉应用 视觉首先吸引了消费者,其次触觉就会发挥作用。当消费者拿起产品时,触觉会对其是否购买产生巨大的影响。外包装的凹凸感可以让消费者摸起来有踏实的感觉,就像岩石的表面,凹凸的表面便于消费者的拿取,不会轻易脱手。有的产品外包装釆用金属等坚硬的外壳,虽然让产品看起来比较冰冷,但却增加了产品的分量,使产品看起来更有质感。现在多数外包装釆用圆柱形,不仅是因其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可以获得最大的有效面积,进而获得最大的有效容积,而且可以减轻包装物内应力。上下底面都可另外裁剪制成,其余只需要一个矩形卷成即可,节省包装材料;外观设计也可多变性,多方位观看都不受影响。在外包装设计材质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如化妆品最好采用塑料材质,相比较玻璃材质塑料材质更轻便简洁,且不易破损的特性也使它更适合化妆品的盛放。 3包装设计中的听觉应用 对于儿童早学机等产品,大多数商家都会在外面摆上样机,平时样机播放的声音会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现在的大多数儿童商品都是有声商品,由此可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听觉影响的重要性。像麦当劳的麦旋风等产品,无限循环的音乐播放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脑中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此产品。广告作为一种听觉的刺激,也会对产品造成一定影响,如某个商场播放的广告咅乐就会使消费者无形之中想到该品。所以,在包装设计中对听觉进行刺激会促进消费者的购买。 4包装设计中的味觉和嗅觉应用 感官之间的相通性让视觉产生的效应同样会作用在味觉上,就同望梅止渴,如购买坚果类的食品外包装的食物图案消费者看到后会不由产生唾液分泌。对商品的外包装上使用香料等会对消费者的嗅觉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相关调查显示嗅觉会对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定的刺激,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产品都在使用香料对外包装进行处理。像香水等特殊产品由于其扩散性较强,即使隔着外包装也能闻到香味,也同样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5包装设计中的多感官应用 现在的包装设计己经不能满足单方面的感官刺激,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成为了设计者考虑的着重点。如儿童的卡通玩具,不仅具有特殊的形状,还有特别的声音,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相对于成人的产品,则更注重视觉和味觉的刺激。由此可见“多感官”设计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多感官”包装设计对产品尤为重要。由于环保消费理念的产生,绿色、简洁的主题成为了包装设计的潮流。所以产品的大小决定了包装设计的大小,避免浪费。包装在保护商品的性状不发生太大的变化的同时,还具有积极促销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越演越烈,更多的人在想尽办法使之促销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单一感官的刺激会引起其他感官发挥效应,因此“多感官”包装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商家采纳,包装的灵活设计也会愈发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作者:王伟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购买动机对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摘要: 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社会下,人们无论那女都开始购买化妆品。而对于现在的化妆品第一眼消费者看的就是包装,根据包装来估测商品的价值信息,并由此来区别男性化妆品与女性化妆品的分类。因此,现代化妆品的包装对于商品来说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好的包装能够成功的吸引到顾客的眼球,由此达到商家销售的目的。现代化妆品的包装是受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影响,会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段的变化发展着。 关键词: 消费者心理;现代化妆品产品包装;购买动机 一、前言 在当今物质越来越充足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开始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现代社会不仅仅只有女性需要化妆品,男性也同样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不停的对现代化妆品系列设计开发新的产品。面对越来越多的同类护肤品的产生能分辨的不仅仅是品牌和质量,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包装。而一个好的化妆品不仅仅是满足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现代化妆品的发展越来越庞大,各类商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这些原因各类商家只有靠着各自不同的消费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在当今的社会包装设计对产品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件好的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也是对商品价值与档次的体现。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要满足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包装的二次利用性,包装的环保性等。 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1、色彩 一件能够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现代化妆品的包装就需要通过商品的文、图、色以及造型来加深人们的印象。不同的商品要用不同的元素来包装,比如说在给口红进行现代设计包装时,包装的主要颜色应该由口红自身的颜色为主,这样既可以传达信息又吸引消费者注意,在男性与女性的化妆品包装中最明显的区分就是色彩,男性的化妆品多数是用深色系来包装,而女性化妆品的包装则是多数用非常亮丽的颜色来装饰。因为在商品的包装中颜色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最强,商品包装中所运用的色彩会给消费者带来诱想。因此,运用色彩这既是人们的主观影响又是人们的客观影响。 2、造型 同样像色彩的运用一样包装的造型同样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与购买欲望,一个独特的造型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同样会非常的引人注目。造型的独特会吸引人们的注意,注意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识事物的指向和集中。通过对现代化妆品的包装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刺激能够加深人们对事物的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通过对化妆品的独特包装造型的吸引购买者的购买动机。 3、包装的材质 包装的材质在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中同样充当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材质可以非常明确的体现产品的价值档次。也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商品。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是玻璃瓶装的化妆产品,玻璃具有耐热性,透明性,化学稳定性,阻隔优良性,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器皿,并且具有回收性。因此玻璃在化妆品的包装中有着很高的出场率,还有金属材质的包装兴起,等等。 三、消费者的购买动对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有的消费者他们会因为一时喜欢而买下商品,在这种情感消费人群中现代护肤产品的包装设计起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这类消费群体会促进现代护肤产品包装的设计变得更加完美和新颖。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就要不断的生产新产品,利用新型的现代护肤产品的包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也是近年来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的原因,而我国是世界上化妆品消费大国排名第八,由此可见在中国化妆品的流通是多么的庞大。并且,现在流行将化妆品作为礼物来赠送,正是考虑到这点许多厂家都会将化妆品的包装做的越来越精致华丽,让消费者一眼就看中这件商品的包装而购买它。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对现代化妆品包装的发展 1、人性化 最能体现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之一的就是人性化了,因为有许多的化妆产品需要人们随身携带,如果由于包装的不够牢靠而使得化妆品撒的全身都是这会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因此,商家考虑到这些原因后在包装上有了许多的改变,也许这些小改变在平时不会被人们所注意,但是正是由于这些人性化的改进使得现代化妆品包装得以变得日益完美。例如,现在的唇彩是水状的如果盖子没有扭紧不管放在哪里都容易发生侧漏,而现在的唇彩包装会在出口处堵上一片塑料膜并且在中间划上一个十字架的开口,这片塑料膜不仅不影响正常的使用还能在盖子没有盖紧的情况下堵住里面的唇彩,使得唇彩不会流出来等等一些贴心的设计。这些都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 2、环保性 包装的环保性,由于大部分包装只有为了达到美观和传达信息等等一些基本的功能,而忽略了一个相当吸引消费者的功能就是包装的环保。比如说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里的一些代表例如化妆棉,现在买的化妆棉都是包装在一个塑料盒子里,而这个盒子可以等化妆棉用完后装一些零碎的小东西等等。这些人性化的二次利用包装完全可以吸引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与购买,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这些具有二次利用的环保包装会吸引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与购买。 作者:陈页希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雕塑艺术包装设计运用 【摘要】 商品化时代的到来使现代产品免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工业产品设计中除保证其基本质量外,更应从外观包装方面着手,确保产品包装设计能够达到吸引消f者眼球、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标。而工业包装实际设计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入,如雕塑艺术等,其在彰显工业产品个性特征的同时,可展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提升工业包襄的吸引力。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相关概述、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以及雕塑艺术运用于工业包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 雕塑艺术;工业包装设计;运用;注意事项 引言 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体现,现代包装设计融入较多传统文化元素,在表现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以当前工业包装设计为例,其更注重传达商品特性,其整体造型设计将决定产品的风格特色与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现行大部分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中,多将如雕塑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但由于设计中忽略塑造手法、塑绘结合等的应用,导致较多深层次含义无法被传达出来,工业包装设计难以达到其实质目标。因此,本文对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相关概述 关于传统文化元素,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水墨意境在绘画中的体现、京剧在电影创作中的体现、人物雕塑在产品造型中的体现等,这些设计艺术都可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无论哪种文化元素,其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的民族精神元素,将其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使产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念。而所谓现代包装设计,主要体现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包装品、包装用品以及包装物的简称,可代表产品包装相关的辅助物、材枓、容器以及相关的装饰物等;第二,在包装物中融入产品的行为;第三,设计产品包装物的活动。以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为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要求产品整体设计风格体现简约主义、高科技倾向、环保主义以及人性化设计倾向等,确保产品在包装设计中符合这些多元化设计要求,才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1]。 2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中雕塑艺术的运用 2.1雕塑线性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雕塑艺术中,基本语言之一便是线条,整个线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概括性、抽象性两方面。以工业产品容器的包装设计为例,其通常以球体、圆柱体、锥体、方体等形状存在,而这些形状的构成便涉及线性元素,在不改变产品原有本质~特性的同时,能够使产品形状更为丰富。事实上,现代大多工业包装中对雕塑语言线条运用的实例极多,如以香水瓶型设计为例,在形状上多以圆柱体为主,整个瓶身通过垂直条纹的应用使轮廓更加分明,为消费者营造一定的梦幻迷离之感。再如现行较为知名的香水品牌“香奈儿”,其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瓶身、瓶盖等都利用雕塑线条进行设计,如瓶盖中利用线条勾勒出宝石切割形态,而瓶身中的线条则以千净、简洁为主,这样使产品造型突出富丽、高尚、纯净、简洁等特征,有利于对大多女性消费者产生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中线条完全充当包装的外衣,但其并非局限在单纯的几条线上,更注重利用其描述相应的审美体验、民族审美情感等,这样可使产品包装设计获得更好的效果气 2.2雕塑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雕塑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主要用于时代精神的传达以及视觉效果的丰富,可使消费者情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如现行较多工业容器包装中往往直接对雕塑的本色、简洁等充分利用,典型的鼓酒、酒桶酒都利用雕塑使地方特色展现出来,相比大多商品容器设计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雕塑色彩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可使商品特性展现出来,增加商品的消费价値。以工业产品容器包装设计为例,雕塑色彩元素在产品包装中大多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国窖魂”包装中的雕塑艺术,其在色调上主要选择褐色、黄色,能够展现典雅、清新的风格;再如“国窖天香”包装中的雕刻,为突显出产品的优雅与祥和,将颜色选取为银色、白色以及宝石蓝等,这些都可使商品的真正内涵利用外包装展现出来,做到内外结合,以此提高商品的价值。实际进行工业包装设计时,应保证雕塑艺术色彩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对色彩美规律正确把握,确保产品包装技能展现东方色彩,同时更具现代气息%。 2.3雕塑意境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包装设计美的体现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意境。现代工业包装设计中的意境主要集中在我国古典美学范围内,可使整个包装传递出“此处无声胜有声”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一般包装设计中为满足意境传达设计要求,往往对人类精神层面给予较多的重视。以现代工业包装中雕塑意境元素为例,其首先对包装造型引入美学原理,使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新的形态意蕴融入包装中,这样在保证包装具有艺术审美色彩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精神意蕴,使消费者在欣赏产品包装时产生更多的联想。例如,对于“千年蜀王酒”在容器包装设计过程中,便利用雕塑艺术中三星堆人物进行造型的刻画,具有一定的新奇感,加上其将现代艺术与传统东方文化意境融于一体,使酒的文化意境充分展现出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尽管雕塑艺术中的美往往具有粗犷、原始等特征,但若能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效融合,不仅可起到装饰作用,还可直接将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意境传递出来[‘1]。 2.4雕塑文化元素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包装设计除具备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外,更侧重于将文化启迪向人们传递,使个人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行较多工业产品设计活动中,企业为强化商品吸引力,盲目在包装设计中融入过多的线条或色彩元素,尽管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却无法真正引导人们去挖掘商品的内涵与价值,宄其原因在于未在设计中将文化内涵融入。因此,工业包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极为重要。以景德镇烧酒容器包装设计为例,其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雕塑表现方式,将较为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息设计于容器造型中,部分消费者实际品饮中,除青睐酒自身品质外,也注重在品饮中感悟传统艺术内涵。另外,雕塑艺术实际运用中,在造型设计方面往往引入书法元素,使造型中的文字编排能够达到错落有致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受众对产品的审美情趣。因此,雕塑艺术中的文化元素对于工业包装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雕塑艺术运用于工业包装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3.1雕塑艺术运用中的“以人为本”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目标主要可界定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工业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其在身份上本身具有双重特性,即: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的“推销人”。其中的消费者需求主要指商品的物质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而产品“推销人”则强调利用刚进入市场的产品打造一定的品牌效应。若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完全崇尚科技,使设计特征表现出简单化特征,将造成造型外观美感的缺失、人情味的缺失,最终使产品被消费者冷落。因此,在雕塑艺术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其追求的简洁特征应以“物适消费者”为基本理念,确保在雕塑艺术运用下,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程度得到提高[6]。 3.2雕塑艺术运用中的“商品定位”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要求做好商品定位工作,主要要求雕塑艺术融入后商品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且企业品牌形象得到树立。由于工业包装设计面临的消费群体在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在雕塑艺术运用时应注重对借鉴尺度进行把握,确保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层次得到准确定位,这样才可使雕塑艺术发挥其连接人与商品的桥梁作用。以当前日本工业产品中的容器包装为例,其之所以得到国内外包装界的认可,主要因其在包装造型、色彩以及图案等方面都蕴藏较多审美内容,能够增强H标消费群体的满足感、愉悦感。 3.3雕塑艺术运用中的“主题表达” 工业包装设计中对雕塑艺术的借鉴应保证其能够使商品主题突显出来。部分企业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雕塑艺术的运用极为盲目,如线条使用方面,我国雕塑形式与非洲国家、欧洲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若工业产品目标群体为欧洲或非洲国家,且设计时过分强调中西方雕塑艺术的结合,将会造成包装主题过于模糊,传递的精神文化内容也容易被曲解,失去雕塑艺术运用的实际价值。因此,在雕塑艺术引入后,应充分考虑将产品价值、企业文化理念以及雕塑艺术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进行融合,以此使包装设计主题更加明确,有利于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的提升7)。 3.4雕塑艺术运用中的“形象树立” 企业对雕塑艺术的运用,最终目的在于使品牌形象得以打造。其中的品牌主要指对企业商品的具体描述,是将所有商品象征、记号、术语以及名称等集于一体的组合体。由于这种组合体是企业与竞争者的主要内容,所以应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丰富性与生动性等特征。在借鉴雕塑艺术过程中,要求将其审美内涵注入到包装中,使消费者在欣赏包装过程中能够透过外在雕塑艺术,领悟其传递的内涵,这样雕塑艺术的“无形价值”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进而达到企业形象树立的目标:8]。 结语 雕塑艺术在工业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提升产品包装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确认识传统艺术元素、包装设计的相关内涵,充分发挥雕塑艺术中色彩元素、线条元素、意境元素以及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保证雕塑艺术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主题、树立形象等,以此使工业包装设计的目的得以实现。 作者:吕丽蓉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美术系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包装设计简约主义风格运用 一、简约主义风格综述 简约主义风格来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它特别强调设计中的内在独特魅力,把设计概念简化到设计本身。虽然简约主义一词来源于西方,但是其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提出过。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早就说过:“少则得,多则惑”。这两句话直观的意思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后来的“lessismore”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老子所倡导的以少胜多的思想是非常接近。相比较而言,西方的简约主义风格仅仅只存在于设计当中,而中国的简约思想不仅延伸到了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达到了更高水平的哲学层次,深深渗透在民族文化中,特别是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影响深远。“简约”精神在设计美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也是来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起初简约主义风格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到后期发展到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平面设计、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的名言“少即多(Lessis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风格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少就是把任何多余的东西可以省略掉。因此,含蓄的空间设计往往是简约的,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简约主义风格是当下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它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与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自然地本能和理性的需求。在商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这种快节奏、压力大、满负荷,已让人到了无处释放情绪的情况下,特别渴望得到一种可以彻底放松身心、以简洁,大方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中。物质与精神相互转换下,所产生的共鸣来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状态。 二、简约主义风格在现代包装中的多样化体现 简约主义风格的基本特点是实用大方、简洁舒适、具有美感。在实践中现代简约主义风格倡导简洁、简化,摒弃前面的粗糙、简陋、琐碎和奢华的设计风格。设计的形式化需要追从与设计的功能化,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人对于现代简约主义风格体现在“消费观”上,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具有品味,跟着时尚的步伐尽管奢华但不失品味的同时,又注重合理节约的生活理念。它给人一种解脱的感觉,让人们看见这样简约的包装心中有购买它的欲望,特别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清晰可见。“简约而不简单”中的“简”和“约”只是表达手段,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并不简约”。它并不等同于简单,更不是粗浅的“直白”。简简单单表象虽是现代简约主义风格的表现形式,但这种风格是经过设计师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所得到的精华、以及设计师在实践中积累的技巧处理和平时对材料的熟悉了解之后,是思想和艺术生命碰撞的火花,设计作品的空灵之美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设计师总结概括,上升到简洁精炼的境界,赋予设计作品以文化品位和时代气息地表现形式;它的实用性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味,即美观大方,又实用耐看。简约主义风格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简约主义风格在当今包装设计中日益演变成为主流风格,所追求的是纯净中见典雅,简单中见丰富。它主张的是材料俭省、结构容易理解、色彩简单、造型洗练、以及文字精炼和信息传播准确。主张“少即是多”设计思想,设计作品的画面时尚简洁、豁达,无需任何过多的装饰图案,让观者在瞬间一目了然地认识商品的属性、功能、形态等方面的信息,即简约又便于传播。设计师要考虑怎样的组合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随意的将图形与文字简单的叠加和堆积。包装中又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要属视觉传达中的色彩,这个影响着购买力。简约主义风格直接向我们表达的是具有情趣、思想、爱好。当代包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风格,摆脱了以往的花哨、五颜六色的样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简约风”的出现也在日益影响着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讲究用色在巧不在多,适度就好。追求色彩的搭配,精炼,调和,单纯色设计给人以安静的感觉和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单纯特性色的质朴、沉静、带有高雅使人在享受酸甜苦辣咸后,回味着另一种的清爽、淡淡的幽香。恰到好处的运用特性色,有利于提高商品的档次与品质并且强化商品特征,增强商品的时代感与个性魅力。当然,在众多以特性色为主体的包装设计中,其间往往也点缀着一些纯度较高的色彩,一方面与无彩色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烘托主体色彩,更好的达到陈列效果。 三、现代简约风格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二十一世纪里,商品包装除了原有的而功能之外,还具备推销商品的功能。因此,不同时期的包装文化映射着各个年代的不同。由于长期的竞争导致大量包装超越了“度”地限制,导致包装的浪费,影响消费者购买物品的心理,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些华而不实的包装设计给消费者带来伤害,一些商品包装在空气中无法降解,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根据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地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简约主义风格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它与现代包装设计完美结合起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是时展地需要,也是现代包装设计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仍不可小觑,资源的无度浪费是很可怕的事情。中国包装的发展趋势倾向于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想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简约主义风格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是必然发展趋势,也是需要大众去维持和监督的,慢慢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包装风格。为此需要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更好地发展我国包装产业。 作者:迟玉华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包装的美观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包装设计人才的努力。但是,目前部分包装设计人才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专业素质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为设计公司培养与提供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这不仅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关键词: 项目导向;包装设计;课程教学 目前,设计公司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较为重视创意设计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中,能够真正满足设计公司需求的不多。所以,高职院校包装设计相关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整,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设计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设置问题 1.实验设备有待更新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过多的现象,这些学生大多中考成绩不佳或急于就业,想要通过学习技术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还在应用过去的实验工具,并且由于实验工具不够,学生的实际练习不足,一些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设计平面图学习课程知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一些实际问题。如,包装设计的成型过程、包装设计所需要的材料形式、包装设计所需要的印刷技术、包装设计所需要的成本预算等,这些知识虽然与设计课程的关联较小,但是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高职院校不能重视这些问题,学生的就业将受到影响。 2.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专业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学生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不足,不重视学生的实践,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引进充足的教师进行包装设计教育,在招聘时没有对其专业素质进行严格要求,部分教师年龄较小,缺乏教学经验,在教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只能用单一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就业率。一些在学生参与工作以后,会因为实践能力不足而离开工作岗位,对发展造成影响。 3.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设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与评价体系,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阻碍。同时,部分包装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即使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也难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有效的评价,这就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设计效率降低,不能成为包装设计公司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高职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是较为科学的,主要是因为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较为有利。在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相关就业教育,分析社会的设计需求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部分项目导向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在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时,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项目导向教学中,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相关公司,并且在接触过程中总结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这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会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经济意识,使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包装设计,在保证设计外观美感与吸引力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调查之后,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工作经验,还能提升包装设计专业素养,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项目导向教学中,能够提升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设计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设计的价值,这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较为有利。所以,高职院校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导向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三、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1.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制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较为重要的,高职院校应该在制订方案之前,分析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对市场进行资料的总结与现实调查,根据设计公司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在教学目标中制定学习内容,添加较多的创意性实际应用知识与理论知识,在保证学生掌握足够的创意知识之后,教授学生相关的印刷工艺知识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包装进行设计,制作出效果优良的图案。同时,教师在设定教学方案时,还要重视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使用计算机对包装进行设计。另外,教育目标设定中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出现抄袭他人作品的情况。学生拥有自身的设计特色,才能在设计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自身设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2.项目导向教学设计 在项目导向教学设计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设计三大项目的教学内容。三大项目包括包装结构、包装改良、商品包装设计项目。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就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需要对包装纸盒等的结构进行设计,如礼品包装结构设计、牙膏包装结构设计等。在包装改良设计项目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各类商品进行研究,根据商品的包装需要对包装进行改良设计。在商品包装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商品包装分为十个大单元,要求学生制作相关包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类包装设计项目设置为详细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设计包装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高职院校在引进项目导向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对项目的引进方式进行分析。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授课项目的引进方式越来越多。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在教授学生相关设计知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包装设计与加工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几位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要求企业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引导学生完成较为基础的工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重点执行市场调查工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工作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技术、理念先进的包装设计工作,接触设计中最前沿的研究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设计素质。同时,教师要重视项目导向教学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渠道对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包装设计的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包装进行设计,或安排学生进入市场,调研相关包装设计需求,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包装设计技术与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好的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价值。 结语 在包装设计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只有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发展潜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项目导向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对此教学模式的分析,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作者:文静子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食品包装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爱为宗旨的儒家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美学思想具有“中和为美”、“尽善尽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特征,这些美学特征对当今中国食品包装设计具有正确的指导性作用。中国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着内容与形式脱离、艺术个性薄弱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借鉴儒家美学“尽善尽美”思想可促进包装设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吸收儒家美学“和而不同”思想则能突出食品包装设计艺术个性。 关键词: 食品包装设计;儒家美学;天人合一;尽善尽美;中和为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外部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观念逐渐侵入我国,整个国际文化格局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表明我国已经将文化发展纳入到发展体系,以此应对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爱为宗旨的儒家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思想更是中华精神与传统审美的主要特征。中国设计领域中,食品包装设计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深度挖掘儒家思想对我国食品包装设计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精彩纷呈,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集前人之经验,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不仅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的基础,更在后人不断增补基础上使中国美学伫于世界美学之巅。儒家美学具有“善美”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特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善美的统一,先秦时期儒家就已将两者视为一体,主张“美”与“善”相互关联。仁爱是儒家美学的哲学思想,仁爱就是孔子所说的善。儒家美学思想中,“美”是基于“善”的原则上加以完成的,美是善的外在形式。包装设计亦是如此,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本质美应完美结合在一起,进而达到外善内美的和谐状态。儒家美学又具有中和为美的艺术特征。《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作,主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从中易于看出,“中和”思想在《中庸》中所占位置极为重要。在设计创作中,“中和”思想表现为设计对社会产生的和谐作用。儒家美学思想具有“天人同构”的艺术特征。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从未中断,其中蕴藉着朴素的生态理论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在设计领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包装设计最基本的哲学基础。 二、儒家美学思想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孔子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其“仁”与“礼”的思想本质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仁”是孔子道德体系的最高标准,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述而》中提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2]在这里孔子将“仁”看作生命的始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礼”是孔子思想另一要点,在孔子看来,“礼”是人的生活准则、统治工具、社会制度与伦理规范,借助于“礼”,“仁”才得以实现。从孔子“仁”“礼”观念中派生出来的诸如“善与美的统一”“中和为美”美学思想,为当今设计寻找一条适合之路提供了有益启示。孟子是儒家思想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他还将艺术的感官享受扩展至道德领域,提出“吾浩然之气”的美学观点,这对现代设计者完善人格意识与自我心理重建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今设计讲求“设计为人民服务”,设计是一种实用美术,同纯艺术的自我表现有较大差异,借鉴孟子美学思想,可促使人类密切相关的食品包装设计将更符合人们的性情趋向。荀子的美学思想为“天人相分”观,他将天人关系上升至哲学高度,这是其美学思想之基石。荀子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了“天人相分”中“人”与“天”的差别,但又相互遗依存、统一。在当今食品包装设计领域,媚俗包装只为博人眼球,塑料包装使降解困难,黄金包装只为彰显财富,这是对食品包装设计人文主义的亵渎。对于当今食品包装设计而言,“天人合一”美学理念对其具有绝对的启示价值。 三、中国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包装设计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食品包装设计方面,不论从工艺、设计还是包装材料上,食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 1、内容与形式脱离 食品包装设计内容与形式的脱离。对产品定位不准、误解产品价值取向是食品包装设计内容与形式脱离的主要原因。设计界并不缺乏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食品包装设计,比如SoyMamelle牛奶的包装设计。这是一款高营养的乳制品,包装是白绿相间的瓶体。该产品瓶身采用了牛的造型,既简洁又真实;包装颜色以白绿相间搭配,白色代表乳制品,绿色则是健康、自然的体现;包装纹样以牛身斑点加以点缀装饰,美观又充满趣味。在产品竞争压力之下,诸多食品包装设计过于强调创意,将毫不相干的内容附加设计之中,违背了食品包装设计原则与消费者的思维习惯,因此导致丧失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所以,如何在食品包装设计上最大化彰显食品内容,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包装设计艺术个性薄弱 食品包装设计艺术个性不明显。对于食品包装而言,独特的包装设计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纵览食品包装市场,易于发现相当部分食品包装设计明显缺乏艺术创新。以我国市场牛奶包装为例,不管是表现题材还是设计风格都极为相似,甚至存在严重盗版情况。中国牛奶市场两大巨头蒙牛与伊利高端奶的包装设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比如都采用开创式结构,长宽高比例一致,颜色沿用惯有的蓝绿色,侧面标志的位置与大小一致等等。这两款牛奶包装设计,不管谁克隆谁,此结局是中国食品包装设计的悲哀,这一弊端给予了食品包装设计者以警示。 四、儒家美学思想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启示 1、儒家美学“尽善尽美”思想促进包装设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认为“善”与“美”是两个不同但又不孤立的概念,两者统一便是“尽善尽美”,这也是孔子美学的最高目标。《论语•八佾》中提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这一言论实质讲的是“尽善尽美”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武乐尽管能够带给人以形式美感,然而没有道德价值,实为遗憾;在孔子看来善是艺术的最高要求,但他又不轻美,有言道:“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4]润色、修饰是指形式上的不断完善,若言辞不修饰,内容就不会有较好的表达。食品包装设计中“美”是外在形式,“善”则是产品的内容。尽善尽美的儒家思想给予启示,食品包装设计外在形式同包装所传达信息契合一致时才会使产品焕发生机。 2、儒家美学“和而不同”思想突出食品包装设计艺术个性 自古以来,儒家大儒在主张整体和谐的前提下承认事物要素之间存在差异,并主张各就其位,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就是其所谓的“和而不同”。在当今食品包装设计领域,“和而不同”的辩证关系,对产品渗入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风格多样化给食品包装设计者以深刻启示。食品包装设计个性化彰显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包装设计的民族化风格素材源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与民族遗风等诸多元素。将食品包装设计的个性化根植于本土民族文化之中,就是“和而不同”对食品包装设计的最大启示。 作者:杨海英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手绘插画包装设计应用 摘要: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成长,人们的生活程度越来越高了,人们在审美方面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消费者们都是通过包装来了解产品的质量,好的包装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诱导人去产生购买的欲望。然而,不但要使人们一般的审美得到满足,而且还要让消费者得到心灵上和情感上不同的收获,所以,怎样才能让创意去满足某些人的需要,是现如今的创意设计中不可轻忽的要点。其美化商品、传达信息、促进商品销售,已经成为判断其包装是否成功的标准,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在我们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品信息,而手绘插画已经成为现代创意中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用最为直观的形象,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真挚的情感互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现在已经用于包装设计的多个方面,其中包含了文化与商业活动、影视娱乐、社会世事等。所以,论文从手绘插画的认知方面出发,分析了插画在现代包装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图形语言在包装设计中的特殊优势,传达出手绘插画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手绘插画;现代包装设计;图形语言 设计语言在现代创意设计中是最为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把商品信息十分快速和精确地传递给人们的主要方式。而且,它也表达着产品设计中的团体特点。由于,对产品包装中的图形语言来说,非常有用的构成因素就是插画,所以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生活变化之后,得到了很多新鲜血液,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很多多彩的表现方式与途径。从汉字萌芽时,插画表现方式就开始出现了。虽然它的材料、表现方法、传播媒介等不那么的好,但是,在慢慢的成长之中也产生了很多其他的情势,而且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很重要,也终将会从以后的创造表现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文章从手绘插画的认知方面出发,浅论了手绘插画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一、手绘插画的历史演变 在我们国家,手绘插画是较为悠久的汗青。从天下最老最悠久的洞窟绘画开始,所有的作品都在验证着手绘插画的成长。手绘插画是随着报纸、书本的变化而形成的。可是它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二十世纪的美国,那时做插图工作的大多是艺术家们,做的插图都有手绘形式,之后因为抽象画风的引导,手绘形式逐渐变化为抽象了,到最后,手绘形式又重新回到了具象。由于谍报年代的来临以及现代设计的延展,现代手绘的寄义已经变成了更加生活化的形式。插画,在拉丁文的笔墨里,是“照亮”的意思,是为了添加文章中的文字所带来的趣味性,让字义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具象地活跃在人们眼中,同时走入让人的内心。在现在出版的读物之中,手绘形式早就超越了这个词的雅称。手绘插画不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带动性。 二、手绘插画在当今包装创意的近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现在通行的贸易方式包括出版物中的图片、吉祥物、影视设计和广告这四个表现形式。实际在现代中国,手绘插画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它不断的出现在服装、影娱、杂志、广告等传播形式上。随着内容的不断的增加,也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成长为实用的表达途径。手绘艺术不仅拓展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不断翻新着大脑,带给大家无限的思维能力。比较有历史的商品包装,大多都采用了传统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摄影的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需要,让包装上的表现形式被逼真的摄影图片所代替。伴随着新的科技形式的衍生,即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手绘插画的形式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由于比较自由的缔造方法和工具,让固有的思维形式,出现了新的改变。随着手绘形式的商品化以及材料和工具的不断更新,手绘插画形式也由此步入了新的世纪。现如今作家们的风格都不一样,作家们常常为达到心中的想象,会想尽办法打破以前使用单一材料的形式,促使手绘插画获得无限的表现性。 三、手绘插画在当今包装创意的重要性 在现代包装形式中手绘插画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广告和企业形象宣传的特别门类。以下就是手绘形式在现代包装创意中的四点重要作用: 1、生动地展示商品,直给产品信息 商品信息的传播要比较直接,这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们的消费惯性,让消费者在商场里,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发现商品。因此,现代的手绘插画的形式就是将产品信息更加简洁、精确化,便于消费者去了解产品。 2、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一直以来的产品包装,都是一些较为简单、平面化的元素作为产品包装的图形语言,这样会使包装较为单一化,没有什么新意。然而手绘插画的介入,让产品包装赋予了新意,给包装设计带去了更有意思的表达形式,从而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兴趣,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所宣传的产品。 3、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为了突出商品特殊的品质和内涵,运用“手绘插画”这种表达方式,是最具说服力的,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表现,可以使创造性思维有更多的展示形式。例如:市场上的果汁饮料,有的会采用简洁写实的方式去表现,传达出饮料的美味;然而,也可以采用手绘插画的手法,赋予其亲切的感觉,增强广告说服力。 4、增强商品的魅力,刺激消费 包装上的图片内容不一定要跟企业和产品自身有关,其实可以更加的生活化,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融合在产品里,让产品更加感情化,这样对于人们的心理影响会大一些,而市场销售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好很多,所以手绘形式的优势很大,表现范围也很广大。因此,手绘插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情感,更加具体的表达着产品的特性和内涵,清晰的传达给消费者们,让消费者们产生购买欲望。 四、结语 手绘插画作为现代创意中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表现方式,用它较为直观的具体形象,真实的生活经历、真挚诚实的情感互动,被充分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如今的商品经济一体化之下,让包装设计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在商品包装之中,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应该把手绘插画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在包装设计中,并且还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拓展,发现这其中特殊的精神与内涵,将手绘插画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对其进行再次创作,以提升现代包装设计的品质。同时,以现代的审视观点去重新看待手绘插画的文化所在,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手绘插画形式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 作者:王士川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品牌包装设计互动体验实践 摘要: 所谓的品牌包装设计就是从商标、图案、色彩等构成入手,根据品牌的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设计出色彩搭配协调、图案美观大方、商标符合产品内容的包装方案。从营销的角度说,就是设计匀称,凸显重点,夺人眼球,从个性化的角度入手,给顾客视觉享受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本文针对品牌包装设计中的互动体验实践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品牌包装设计;互动体验;实践应用 1品牌包装设计的变化 以往的包装设计经常以广告传播的渠道使消费者了解熟悉。它在传统的广告传播渠道中起着传递商品信息、推广品牌形象、美化产品效果的功能,特点就是单一性和间接性。消费者通过实体店,大型卖场或者电视传媒上,可以接触到品牌包装设计的产品。因为传统包装设计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给他们带来视觉冲击,最终得到他们选购的兴趣,使得产品得以销售,企业利益得以实现。所以在以往时候,设计者更加注重对于外包装的立体式设计,以其完美的色彩搭配,强大的视觉冲击,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一个优秀品牌包装设计师的考核标准之一。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品牌包装设计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大变革。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选取物品与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商品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越来越向着方便化、简洁化的趋势改变,同时人们眼界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要紧随社会的步伐,大胆的突破创新。 2品牌包装设计互动性的运用 2.1现如今人们选购物品的态势 随着时代的改变,消费者越来越依靠互联网进行采购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也使得新型产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对于网购者,他们对于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接触可以说只有2次机会。第一次,当网购者进入互联网开始浏览网店,他们会通过商家在互联网上对产品的展示,看到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第二次,就是网购者通过对于产品的了解,最终对其下单,然后通过物流公司送到订购者的手中。此时,消费者可以在拆除产品包装的时候看到品牌的包装设计。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购物,抹去实体体验这一环节来说,这使得传统的品牌产品包装设计,已经失去以前创作时的价值意义。 2.2品牌包装设计的创新优化 传统的品牌包装设计以其单一性和间接性,可以说是消费者的被动吸收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选择产品的方法是越来越简洁方便。特别是对于网购者,他们与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接触仅仅只有2次。所以品牌包装设计必须进行优化创新,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互动体验的环节。所谓的互动体验环节,就是改变以往的消费者被动接受的产品信息的情况,开始让消费者也参与到信息的传达创意中来。使传统单一的传播渠道变为多元化立体式的传播渠道,同时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抓住消费者心理,从以往的单一表象的设计走向互动体验的交流,这样可以改变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使得产品品牌有了新的形象,促进消费提高企业利益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口碑。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营销产品的效果。 2.3品牌包装优化创新实例 根据以上提出的针对品牌包装的优化创新,加入互动体验环节,我们举出一个电商化妆品牌的包装实例,进行分析。针对该电商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开始对其革新,采用互动体验实践与一次性改变消费者认知的环节。对于网购者选择产品的第2次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互动体验实践环节,使得网购者在情感上对于该品牌产生好感,如此可以传递该品牌的核心价值;之后与网购者来一次一对一的交流,给消费者传递该品牌产品的资料,普及消费者对于该化妆品的使用知识,如此可以潜移默化的使得消费者对于该产品产生信赖感,可以使得该化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得到重塑,为之后的购买打下好的基础。在包装设计中,对于互动体验环节的创作,就是打破传统的设计,构造新的设计思路,要从品牌的概念出发,了解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品的需求心里,结合营销知识,和交互设计的含义,将产品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品牌产品的使用手册,消费者的购买品与商家赠送品,还有品牌产品的作用。通过消费者对于产品了解的不断深入,可以使得他们相信该品牌的力量。通过该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品牌包装正在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使得在没有实体体验的情况下将产品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通过互动体验实践,使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相信该产品,并且爱上该产品。 3如今品牌包装设计的特点 3.1设计元素的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立体化 传统的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一直是由点及面,根据色彩、纹理、材料的选择,来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冲击,从而使得消费者进行消费,这使得消费者和产品间过于单一化。而如今的品牌包装设计,通过对新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表现在销售渠道多样,实现与人互动体验的效果,使得消费者与品牌产品产生情感,更有利于产品的长远发展。 3.2设计构成由平面发展到立体多维化 互交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元素的设计优势外,还包含了多方面的元素。比如人与产品的情感、产品与渠道的关系等等。使其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更加复杂且趋于系统化。与传统的包装设计相比,如今的包装设计正在向着多维化的方向发展,在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外,还要做到使得消费者达到了解产品,喜欢该产品的程度。 3.3品牌包装设计更加人性化 由于设计构成变得更加多维化,所有互交设计使得传统的品牌包装设计变得更加有趣,也实现了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亲自参与到产品的互动体验中来。可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所有的产品都向着人性化的角度发展。品牌包装设计更是运用互交设计,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它不仅可以在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从情感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欣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结束语 传统的品牌包装设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品牌包装设计的结合,使得品牌包装设计又有了新的活力,可以说品牌包装设计的互动体验实践环节,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人文关怀,从情感上也使得消费者得以满足。 作者:张雅莉 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电视节目包装设计应用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包装一词已从对产品的包装渐渐延伸到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包装于产品,是通过对其的外在包装来达到产品内涵,本质的传达,美的包装也是产品自身宣传的一方面。而电视包装,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对其外在形式的包装,什么样的节目内容制作什么样的包装设计,每一档节目都拥有自身的灵魂和内涵,因此,包装设计于电视节目,起到了突出节目特点和个性,确定自身节目形象,使观众对节目的识别度提高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或是企业公司对自身的电视宣传包装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数字科技发展的脚步同样也为电视包装来带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发的高。电视节目包装的第一要素是视觉,视觉上的美感决定了人们对于节目的关注度,电视包装的视觉要素主要包括色彩,图像(、活动画面,固定画面,动画),构成元素等要素。本文以新版《江西天气预报》片头包装为例,来分析视觉设计在电视节目包装中的应用。 一、色彩营造节目氛围 1、塑造节目形象 正确的选择节目色彩,特别是优势色彩,是对节目定位,形象确立的第一步。并不是说颜色的面积要占到多大,而是它能很快的突出节目特色。例如湖南电视台,近几年的包装设计做的非常到位,比如我们现在说到黄色,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湖南台,他们把黄色已经做到了企业的深处,做到别家电视台自觉的不敢用黄色来做颜色定位,黄色和芒果已经成了湖南电视台的标志和形象。它已经是湖南台的特色之一。此次我们江西天气预报片头的颜色定位是以四季为主要线索,以绿,黄,橙,蓝四个颜色代表春夏秋冬。颜色随着时间的转变而变化。根据实时的季节最后的落点颜色也同样是当时的季节。明确了节目定位,传达了我们节目全年365天都陪伴着观众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都不会缺席的节目形象。 2、反应节目情绪 色彩是有灵魂的,红是炽烈,绿是新生,白是纯洁等等。因此,电视节目包装的色彩选择也是节目情绪的表达。湖南卫视一直是打着青春的口号,走年轻人,学生党的路线,黄色是活力的象征。东方卫视一直走着事实,新闻类的方向,因此红色作为他们的节目主打色,体现了热血,民族情怀。这都是色彩体现节目,频道情绪的表现。我们此次节目的片头颜色定位也是如此,从春天绿色代表新生到夏天黄色代表活力,再到秋天橙色代表温柔,最后是冬天蓝色代表静谧。此次新版节目的以这样的色彩设计为线路,体现的是我们节目的新定位,在服务观众的同时,注入新鲜的活力,我们希望这不是一档只有老年朋友观看的节目,而是一档开放性,各个年龄层都愿意看下去的节目,因此,色彩的转变是第一步,摒弃了老版节目只以蓝色为基调的形式,这次用四季四种色调配合,吸引观众的眼球,反应节目的情绪。 二、镜头运动丰富节目情节 1、三维动画活跃节奏 数字时展迅猛的今天,传统的相较简单的二维动画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三维动画当道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仅是在电视栏目包装,电视广告,影视节目中,甚至是网页设计,虚拟交互设计等等新兴设计行业。三维动画的魅力在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和三维软件达到脑海中设计的画面,再利用镜头的组接和镜头画面内图形的调度,完成一个整体性的包装。《江西天气预报》的片头是以四季为时间线,镜头的运动是以代表四季特色的绿叶,柳树叶子,枫叶及雪花四者之间的变换为衔接,在许多方块组成的代表大地的虚拟承载物上进行季节的变迁,随着镜头的运动变化,最后定格出现天气预报四个字。在各个构成元素的材质方面,我们制作的是当下流行着,明亮,时尚的玻璃材质,镜头的运动也是节奏轻快,鲜明。整体效果是充满活力和积极性的。如果拿老版本的片头相比较,可以说老版的片头是一个儒雅的中年男人,而新版的片头却是一个20出头的,充满正能量的青年人。 2、构成元素引导观众 画面的构成元素在整个节目包装中一般都是统一的,针对不同节目提炼出带有自身特色的构成元素,其统一性体现在内容上,以及形式上。在江西天气预报节目的片头上,作为代表大地的方块在设计的角度上有序的搭建,方块上不规则的有天气符号,温度,数值等天气元素在上面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的升高或者降低,还有等高线,冷锋暖风示意图,观众第一眼看就能知道这是一档关于什么类型的节目。在节目传达上期待了很直观的作用。节目中构成元素的学问很大,用的好的话可以使整档节目灵活,用的不好的话会使节目索然无味,反而起不到带动观众互动的作用,例如湖南卫视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一场选房子的比赛中,爸爸们需要靠自己射箭比赛的排位来决定能否提前选房,比赛分好几轮,依据最后的综合成绩决定。此时制作组在屏幕上用动画的方式制作了一组排位顺序,不断的根据得分的变化来调整名次的排位,形象而清晰的表现给观众实时的赛况。此时这个小动画的作用非常大,由于机位多,剪辑点多,观众不可能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的情况,而且剪辑也会造成一些画面的割舍,因此这个动画在这里充分的让观众一目了然。再配合字幕,旁白的情况下,全方位的了解赛况。这就是好的元素可以使节目更加灵活丰富,观看性更强,更容易吸引观众,方便观看。 三、视觉设计是电视节目包装的重要组成 这是一个视觉与互动的年代,人们开始讲究体验性生活,讲究生活品质,动态影像的视觉感受在电视包装中起着先导的地位,视觉设计在电视栏目包装中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当人们得知一件产品,认识一个新品牌,看见一档新节目的时候,不是其内容先展现出来,而是通过视觉效果的外在包装吸引人们的关注,得以传播其产品本质,品牌文化,节目精神。因此,视觉设计于电视包装中,是设计美感,也是传播方式。 作者:刘莉坤 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马尾绣纹样包装设计应用 摘要: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消费者们在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后,不断追逐起了产品的一个重要附加值———产品的包装设计。水族马尾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工艺,它独特民族纹样和鲜明的文化特色都成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广泛的运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中。本文通过水族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方法、意义和案例的分析,对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得出展望。 关键词: 马尾绣;纹样;包装设计 水族马尾绣是一种以马尾作为主要原材料的手工刺绣技艺。这种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的刺绣技艺是水族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水族村寨里。以马尾绣技艺为能力象征的水族妇女们世代传承下来的马尾绣纹样更是百花齐放,精彩绝伦。本文将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实现它真正的艺术价值。 1水族马尾绣典型纹样 马尾绣的纹样题材非常丰富多彩,除了造型美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的特点以外。水族图案纹样中体现了先人丰富的古文化信息,与水族悠久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调研,将马尾绣纹样分为以下三种典型分类。 1.1植物纹样。 属于自然纹样的一种,主要是水族妇女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向往,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想象,将自然界的植物抽象化形成的。出现的最多的有石榴花(果)、葫芦、南瓜籽等。石榴花(果)在水族妇女看来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也代表了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1.2动物纹样。 在水族的马尾绣绣品中,动物纹样是运用极其广泛的。马尾绣背扇中最常见的动物纹样是蝴蝶,这是根据水族的传说为了报答蝴蝶的恩情,便把它绣于背扇之上。从此,蝴蝶成为能为水族驱邪避害,保佑子孙平安成长的象征。除了蝴蝶以外还有形态各异的蝙蝠、鱼、鸟等。 1.3人文纹样。 水族属于单一的民族体系,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水书,是水族妇女进行织绣的一个重要题材。以多种变化形式出现的竹简纹样,体现了母亲们希望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望子成才心愿。与竹简相呼应出现的纹样是笔,和竹简有着相同的寓意。人文纹样还包括梳子、古代钱币、铜币图案等。除此之外,马尾绣绣品每一片绣片都有自己独立的边缘,边缘刺绣常用锁边绣型,水语称为“梭”,例如回形纹锁边绣、浪花纹、豆腐形、三角形、万字格形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边缘的锁边绣型确实是包装设计中不可多得的边缘装饰纹样。 2水族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追求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下,产品不但需要具备本身的功能价值,它的产品附加值成为商家们决战的利器。在当代包装设计中,水族马尾绣纹样的应用是对马尾绣的一种良性的传承与发展。水族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运用方式。 水族马尾绣自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深受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府的重视。通过宣传和展出,人们也对马尾绣纹样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中,水族马尾绣纹样在线条、色彩和构图上并不能完全符合现在设计美学的标准,因此照搬典型的马尾绣纹样是行不通的。首要的事情就是先提取出马尾绣纹样中可以运用的设计元素,例如轮廓线条、纹样的造型、色彩搭配等。第二,正如上文所说的,我们对传统纹样加以分类归总,根据不同的产品的包装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具体的纹样,并加以变形配色。第三,根据包装产品的要求可以直接运用的元素是最为方便的,但是也要注重配色;要加以改造和改变配色的纹样要合理的解构重组。这个过程不仅是对马尾绣的简单的改造,而是要将马尾绣纹样与现代设计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符合现代设计美学的设计原则的艺术处理,创新出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审美感的包装设计。 2.2设计原则。 将马尾绣纹样巧妙的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也是需要遵循几个原则的。首先是地域性,商品从生产到包装都要考虑地域性,例如康师傅方便面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会生产不同味道的方便面,包装也会不同,四川风味火辣辣的火锅味方便面包装以红色为主,江浙口味的鲜虾鱼板面以蓝色为主。所以地域文化特征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少数民族手工技艺,广泛的运用到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是必然的,也是不会犯错的一种包装设计,这种特有的地域性也是马尾绣自带的一种特性。很好的利用本身的特性以后,加上一些符合当地审美观念和贴近消费者的设计心理。第二是创新性。传承人通过大量的展览,马尾绣绣品风格和配色也有了固定特点,但是一次次的展销并没有很好的效益。主要原因就是绣品太过注重地域性而忽视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性。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最应该遵循的应该是产品包装的实用性原则了,满足了实用原则再加上创新运用,就能设计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了。 2.3应用到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将水族马尾绣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植入到现代设计中的同时,也是对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水族马尾绣纹样符合设计美学的审美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古朴的色彩搭配,生动的造型,都散发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这些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无疑会增添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价值。水族马尾绣饱含着水族人民的智慧与信仰,每一个纹样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是在产品的包装设计过程中,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桥面的运用进取,不仅会引起少数民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会激发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更是向世界民族展示我国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机会,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产品的包装设计本身就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方式,也是各大商家在市场竞争体制下存货的方式。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往往可以凭借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在水族聚居地的市场上,旅游纪念品更是需要以马尾绣设计元素的产品来吸引顾客。所以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2.4案例分析。 1956年亲笔命名的都匀毛尖,又称为鱼钩茶,产自贵州省都匀市,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的包装设计更是应该包含传统设计元素,所以其设计纹样的选择上需要斟酌。从水族马尾绣纹样的分类上来看,植物纹样和人文纹样里的都有满足传统文化特质的纹样。图茶叶的手提袋选用了马尾绣背扇的中心纹样“树”来作为茶叶包装的核心纹样。背景选用的叶子纹样的底纹,来凸显“树”这个中心纹样,又互相照应和谐统一。多变稳重的“树”纹既可以展现出茶叶的清新柔美感,又呼应了茶叶的自然属性,简单朴素的色彩让茶叶的手提袋包装更具有古朴的禅学韵味。 3水族马尾绣纹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展望 水族的马尾绣自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马尾绣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学者都纷纷到贵州进行田野调查,水族的马尾绣纹样也逐步被大家发掘并整理。笔者也对水族马尾绣也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了,建立的水族马尾绣背扇的图案纹样库,已经做了系统的统计并运用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整理归类。例如展现出自然风貌的植物纹样,还有展现不同角度状态的动物纹样。我相信,再设计师们的才华出众的设计下,水族马尾绣纹样会被广泛的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水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最本质最纯粹的东西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了,传统手工艺渐渐被淡忘。将少数民族的图案纹样运用到现代的包装设计里,我们向世人传播着她的文化内涵。用文件这些死的文字来保护不如让设计师们去灵活的运用它,不断注入新的时代文化意识,让水族马尾绣展现新的生命。 作者:柯文晴 李奇菊 单位: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包装设计构思论文:现代包装设计素描探究 【摘要】 素描是一门绘画科目,通过线条的浓淡、粗细、设计、构思、创作,勾勒出一幅幅美学意图,表达出绘画的理念。但随着行业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素描已不再简单地活跃在教学领域和设计领域,它的发展已经慢慢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本文从素描的涵义概念出发,探究了它在饮料包装、书籍包装、食品包装、标识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关键词】 素描;现代;包装设计;应用探究 引言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素描也在不断变化,并与新的元素相互交织融合,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它以独特的姿态和极具魅力的形式,向人们传达着美的信息。并通过手绘、构思、创作等手段,在插画、包装设计、绘画等行业广泛运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青睐。 1素描的涵义 素描一词来源于西方。早些时期人们将它用于绘画创作的素材与草图稿件,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风格,并拥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大部分人在学习美术设计时,都是从简单的素描开始的。素描讲宄的是造型技巧,运用线条的粗细和浓淡,来表现物体、人物、风景、符号等。素描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美的意象和美的欣赏,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的绘画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构思能力,并从不同角度提升我们的审美观念。 2素描在饮料包装中的应用 素描的形式是变化多样的,它所涉及的风格、使用的元素,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饮料的包装设计中,也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作设计。随着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饮料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商家除了在制作、工艺、口味上精益求精,还要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另辟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新的销售缺口。素描形式的包装设计,蕴含着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突显品牌风格,通过绘画、图片、文字等画面结构,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二是在视觉上,增添饮料包装的装饰性,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目的。例如针对现代年轻人,饮料的包装设计,尽可能走时尚高端路线,采用强烈的个性涂鸦和荒诞的摇滚风格。或是运用插画风格,绘制出豹纹、斑马纹等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此外,还可根据饮料的特性,绘制出甜美、写实、浪漫的卡通风格。 3素描在书籍包装中的设计应用 手绘是素描的另一种绘画形式,相较于照片,通过手绘出的素描图形,更增添了一丝灵活性、艺术性与真实性。在书籍的包装设计中,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塑造出人物的生动表情和灵活形象,也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增添了书籍包装的装饰性、象征性与写实性。任何一部书籍的封面设计与包装设计,都必须要建立在书籍内容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内容决定封面,内容与封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以梵高作品为主题,所设计的书籍封面,就要采用鲜艳夺目的色彩,热烈奔放的线条以及细腻明朗的笔触,这样才能凸显出梵高作品的鲜明个性。相较于艺术书籍的缜密性,儿童书籍的包装设计则显得可爱、活泼,且轻松随意,它着重要表现的是儿童的天真与可爱。在《小王子》一书的包装设计中,作者以素描的形式,使用简单、凝练的线条,明亮、鲜艳的色彩,勾勒出小王子天真、勇敢的可爱形象,在审美观念上,不仅迎合了现代儿童的审美口味,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思想。 4素描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科学调查显示,人们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80%来自于视觉。因此,要想进一步打开食品销售的渠道,就要在商品包装设计上进一步强化,采用文字、形象、色彩、画面等综合元素,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在食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准确抓住食品的所属性质、销售对象和使用人群,这样才能通过素描的形式,勾勒出食品包装所需要的图片、语言和文字,避免出现错误信息。一幅成功的素描插画,不仅能起到“一图胜千语”的作用,还能帮助生产企业扩大销售渠道,令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例如乐天小熊饼干的包装设计,设计师将儿童所喜爱的小熊卡通形象,绘制在食品的外包装之上,并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小熊可爱的模样,最醒目的还是画面中的母子熊,小熊紧紧地趴在妈妈的背上,一家人显得十分温馨,同时也令消费者清晰地了解了食品所要向人们吐露的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素描能通过想象、设计、创造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不同创作。在饮料包装的设计中、食品包装的外观上,都能清晰地发现它的身影。它以一种美的意念、美的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述说它的形式,它的风格,它的独特以及它的魅力。素描还能从不同层次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与欣赏水平,给人带来美的愉悦。 作者:刘丽雪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教师论文:试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 要: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弹性化,课程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完善。随着体育课程的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势必需要重新定位。 1 前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的启动,我市某些县、区也被浙江省教委列入2003年教学改革实验区。新课程将会如生机勃勃的春风走进广大教师的生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去解读体育课程标准并转换角色去适应新课程标准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一些认识,以供广大同仁们参考。 2 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2.1 课程目标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的转变。这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目标已经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终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它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何处,教育总是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渊源于终身教育的终身体育思想正日渐成为我国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体育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用体育来减少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缓解和消除身心的疲惫,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体育课程改革应十分关注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他们打下爱练爱玩和会练会玩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体育,它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必须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2.2 体育课程内容日益多样化和弹性化 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载体,体育课程目标要顺利实现,内容的选择很重要。一直以来,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人们对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区别认识模糊,于是,竞技运动项目就构成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诚然,竞技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无疑具有正面的作用。但如果不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任何改造就直接搬到课堂中,就难免会造成课程内容的竞技化、成人化倾向。此外,我国以往对每一项教材规定具体的学时比例,目的在于全国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事实上却造成了统一性有余而灵活不足的结果。 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样化和弹性化。通过对教育部95年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与2000年《体育健康教学大纲》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大。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行)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一个显着区别,是课程标准着重构建了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2.3 体育课程评价日渐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手段 体育课程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体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有关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体育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体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它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首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努力构建旨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评价的诊断功能、改进功能和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以发展性教育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为目的,强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和改进,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再次,体育课程建设评价的目的,是对体育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 3 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3.1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作用必将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一个“优育与健康的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为了充当合格的新角色,体育教师应成为一个“体育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一个“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体育教师将不再是为了满足少数学生的需要而单纯地传授运动技术,他们将帮助每一个学生分析并确定自己的体育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体育教师将变成导师和咨询人员,而不是继续充当高高在上的绝对正确的权威。体育教师还应成为体育诊断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工作中,他们都应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2 体育教师是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课程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在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进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已逐渐被纳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范畴中。大卫?奥麦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决不是从科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拮取一些事实,而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相对过去我们十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言,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强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 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向表明, 体育课程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操练以及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而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此,体育教师的角色也不应仅仅是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应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3.3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和体育方法的创新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体育课程建设将面临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在此新形势下,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既是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体育课程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需要,还是全面优化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以科研促进体育课改革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创新型的体育教师。 4 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训与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的进一步确立,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性。体育课程的隐性功能也越来越显性化。它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更加强调健身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和统一性与选择性的结合。如此改革,迫切需要培养适应新需要的体育教师,也更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新课程知识的专业培训,根据各地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本地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 5 小结 体育课程目标除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传授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被纳入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范畴,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用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体需要,更加强调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和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弹性化。体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指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强调课程评价应该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完善功能,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体育教师在组织与实施中需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成为创新型和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论文:分析体育教师在推动校园足球运动中所起的策略 一 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整个校园足球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要认识教师自身应具备的素质,认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关系。教育过程具体到体育教学中,就是由体育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构成的能动体系。要研究体育教师的行为,就要探讨这种交互关系最后产生的结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受三种因素影响(教学情境、教师、学生学习),只有教师的行为方式符合教学情境要求才是最佳的、最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由教师决定。教师的行为表现要符合学生的期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体育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分析。通过对渭南市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文化教育和开展校园足球训练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渭南市乃至全国学校推广校园足球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学校及家长感受到的高考压力比北京等大城市大得多,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多数学校、老师的价值观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导致在中学开展足球这一传统项目的学校与小学相比形成大面积萎缩,受学校足球场地及学校价值观取向等因素影响,真正把足球作为传统教学项目且教学质量较好的不超过5个,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学校与社会对推广校园足球运动不是很积极,进而影响了教师推广校园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3.体育教师自身的能力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影响。当前学校体育教师多为体育院校毕业,他们在校期间所学专业多与足球无关,因此,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这也是影响校园足球发展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形式,包括考试形式,学生都没有发言权,教师只关心教什么,怎么教,根本不关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完全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处于次要地位,导致一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形象。加之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进而影响了整个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 二 通过对校园足球活动推广不利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改变现状,首先要从教学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做起。 1.从基本的教学做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体育教学形态,建立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改变被动的、僵化的师生关系。聚焦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掌握了课改的主动权。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面[ ]向全体、关注个体、主动参与、分层落实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观为核心理念,以主动参与、和谐互动为基本要素,以精心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度的习题训练为操作策略,以每句话都有用、每分钟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为要求,力求课堂活动中的情景生成,多元活动中的问题生成,达到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渡的境界,以有效集体备课,以备学生为前提,找准真实的教学起点,力求有效课堂教学,把教师工作重心前移,把备好课作为关键点,将植入性个人研究、集体研讨、校内教研结合,分块备课,教后反思,人人参与,资源共享,化集体智慧为个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成绩的进步与提高予以肯定,哪怕提高有效,也反映了学生努力的成果,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慢慢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为学校推广校园足球运动打下基础。 2.推广校园足球活动不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能实现的,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以消除学校与家长的后顾之忧。教师要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完成训练。 3.体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教师技能表现得好坏对学生能否喜爱上这项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在自身专业能力方面不断加强,并在自身足球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体教结合的方法,聘请具有足球专业能力的运动员作为外聘教师进行技能训练,自己进行理论教学,在整个足球活动中通过训练学习提高自己的足球技能水平,为胜任校园足球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教师作为实施推广校园足球活动的最基本一环,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把校园足球运动推广开来。 体育教师论文:试析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及其制约因素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机智 运用 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教学机智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为顺利地发挥教学机智,必须认识影响其发挥的主客观的制约因素。 教学机智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教学机智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理论与实际、深思与果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独特结合和特殊呈现。它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头脑灵活,急中生智,灵活而巧妙地实施教育。教学机智也是课堂管理艺术中的重要一环。 1教学机智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1.1细致入微的观察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便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捕捉到课堂上的各种反应,从而及时地把握和调节教学内容、进度、节奏,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和管理的良机。例如,在做侧向滑步推铅球的辅助练习,双手抛球练习过程中,在实现预定的练习数量上,同时要观察学生心理反应,若练习情绪较高,则可多加几次练习,反之,则可减少练习。 1.2机警敏捷的反应能力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或意料不到的问题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预兆”,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例如,在做技巧练习鱼跃前滚翻时,要对可能出现的腕关节及颈部损伤作练习前的准备,万一出现损伤,则应及时处理。 1.3迅速准确的判断力 在进行观察和反应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音语、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课堂的偶发事件,体育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及时判断发生问题根源、目的和影响范围,选择对策时采用有利的方案,把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1.4鉴定理智的自制力 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出现纪律问题,当教师处理方法不对不公正,或学生认识不到错误时,往往会出现学生和教师“顶牛”的现象,学生甚至会演出恶作剧,戏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机智冷静地审视度势,主动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例如,在上课当中,往往会遇到个别体育基础较好、个性好胜、好强但又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对这种同学,笔者一般不在课堂上严厉指责,尊重他的自尊,课后再与其交心、谈心,使其改正缺点,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师生之问的对抗,又改善了师生间的友谊,取得较好的效果。 1.5灵活果断的应变力 体育课堂上任何一瞬间,都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事情,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极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应变力并非是单纯的“机灵”而是体育教师素质,学知和经验的综合反应。应变力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理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以学生的练习情绪,学习态度练习效果为依据,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遇到被动局面,不惊慌失措,更不能为了掩饰自己不足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是增强自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转危为安。 2教学机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1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使学生的消极情感变为积极情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出现粗暴、傲慢、顶撞、报复、攻击、冷淡、冲突和无理取闹等言行,面对学生的这些消极情感,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总是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此时,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对学生的不满,利用幽默、暗示等方法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同时用庄重而亲切的态度、良好的教态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体验。选择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宜的练习运动量、密度、难度等,通过控制及时地促成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转化,迅速提高学生对体育认识活动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2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使师生思维导向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每个班里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动作技术不规范,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度紧张、害怕;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往往性格孤僻、怪异,有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针对这些不同学生的心理与能力,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总是能根据教材内容、运动环境,巧妙引导,合理运用教学机智中的“堵~‘导”变通机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堵”“导”变通的教学机智,对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堵”即控制,也就是控制学生思维,将学生思维的涓涓细流纳入有效的思维流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即点拨诱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树立起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继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行列。 “堵”和“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意点拨诱导,讲究“导”的艺术,又要注意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妙刨设和谐情境,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尊重的满足。教师也总会利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要注意不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运动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灵活机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主导作用。 2.3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往往会使教师陷于窘境,要处理就会拖延上课时间,还会伤害到学生的情感,如果不予理睬,有损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就要采用教学机智,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暂时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采用幽默渗透的方法,往往会使师生都能“会心一笑”,双方关心更融洽、更和谐,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增进师生感情,其妙处在于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特殊情况,能保持冷静,巧妙地加以解决,既维护了课堂上学生的自尊心,又确保了教师的维系。不可采用冷冰冰的说教,简单粗暴的压服,而是要冷静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方法,如:(1)类比渗透,即用一种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2)侧击渗透,即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出来,只是从侧面敲击以使其注意;(3)先褒后贬,即把批评的话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表明,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体育教师教学机智发挥的制约因素分析 3.1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 3.1.1体育教师的知识经验这里的知 识经验是从广义的角度谈的,既包括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机智的产生似乎是“灵机一动”,它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体育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长期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合金”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结合。个体获得了知识经验经过转化、吸收,变成个体的认知成分促进知识向智力的转化。个体具有这样的“认知特质”,一旦有诱发教学机智的教学场境,便可触动直觉,产生灵感。所以知识经验是教学机智产生的重要前提。 3.1.2体育教师的思维与情绪特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机智的产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它的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过程,在思维的心理品质以及思维的心理过程上有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其次,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并采取灵活的解决措施。第三需要情趣盎然的表达力。体育教师的思维类型、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对教学机智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思维是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教学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等品质。体育教师的情绪特征对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体在感觉良好时容易发现分类的原则并适用这样的原则去整合、回忆信息与心境状态一致的信息,由于享有共同的情感状态,而更易于被提取。积极心境会加速对有关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人不费力地回忆起许多材料,从而简化信息输出的复杂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的平稳,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经验,机智地应付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3-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条件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灵感,它的产生与课堂教学气氛是分不开的。体育课上,师生交往和谐,师生心理同步,能够激发教学机智的产生。 交往和谐是构成师生心理同步的前提条件。教学社会学认为,课堂教学进程是师生互动、人际交往的进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交往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唤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使师生间不仅认知同步,而且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达到了一种心理同步。这种心理同步会产生~种“效应”,它能激发老师的灵感,激发教学机智的产生并得到充满魅力的发挥。所以,作为特殊课堂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也是影响体育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地客观因素之一。 4结束语 教学机智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而且体育课堂教学机智不是单一的能力,课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它渗透了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学识和经验“合金体”。影响体育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因素有其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排除主观制约因素,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服务;体育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去灵活,巧妙地处理和解决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险情”,从而使教学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体育教师论文:关于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问题的探讨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体育教师一直在积极摸索、改革,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使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尽早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条不紊。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 角色定位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设计下由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意识品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好似一个机械的作业过程,教师在掌控作业流程。在课堂上,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而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皆有所获。这无疑给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而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真正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如此,体育教师才可以把握教学“命脉”,尽早做到角色定位。 一 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了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 2全新的课程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二 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提升一个更高理念 (一)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支烟,两颗球,三根跳绳混到头。”反映出当时教学的情况和效果。也可反映部分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工作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落后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着重研究教学工作,紧扣大纲,跟随教材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巧妙设计课程,不辞劳苦地示范、讲解,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并用既定的条款评价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其中,教师在主宰着课堂,他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学生只需去完成即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形成了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情况。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融在自己的练习、学习中。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沟通、互动。师生关系是疏远的,淡漠的,紧张的,也是不平等的。 (二)客观阐述 1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学生是求知做人的,没有学生便没有教师。只有学生的存在,才会有教师的存在。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了学生,才有教师的存在,才会有学校的存在和发展。体育教师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2在以曾前提倡“尊师爱生”,但现在置换一下“爱生尊师”显得更为妥当。一名教师只有用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才能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若想到学生的尊敬,应先反思自己是否用心热爱学生。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着想,那他必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 3过去,有些教师对学生只是一味地教,教,教,多多教,拼命教,而学生只是学,学,学,多多学,拼命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受挫,狭窄,不利于他的末来健康成长。脑子越用越灵。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在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师生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体育教学中学生多学、多动、多想,用他自己独特方式去完成任务,殊途同归。体育教师则不仅要参与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育进度等,应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 (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健。 过去,体育教师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贬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多学科知识的接触,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素养,才可以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互相尊敬与理解是师生关系构建的一个先决条件。 教师应充分尊敬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应尊敬教师的辛苦,了解师恩不图报,做到相互沟通。教书育人是一种途径,促使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得到提高与发展。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 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一) 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 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知识和技能,才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一个好的示范、宣染作用。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并促使学生产生“我也想做,我要做好”的念头,清楚,条理的动作要领,促使学生产生“我该怎样做好”的想法。充分展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完成目标。我曾听说一节支撑跳跃课上体育教师动作没做成功被撞了一下,却边揉胸脯边说,没事的大胆点。我想学生敢做并能做好那才是怪事呢!因此,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二) 注意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做到知识综合化、网络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基础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相关知识,才可以在教学中从容自如。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激发其运动欲望,把住学生的“命脉”。如在跳高教学中尤其体质较差的学生有惧怕、胆怯心理,这时教师给予心理上的暗示、辅导、鼓励,同时不经意间悄悄降下高度,“欺骗”学生,使其越过。这时他的心理是何等快乐而又兴奋啊!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拨他的“我还要做”的心理,同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使其完成目标,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物理学中的单摆原理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明白“骑撑后倒摆动上”技术中绷脚尖直腿压腿的技术动作,并促其去思考、想象。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清晰、活跃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知识的综合化、网络化,为适应新标准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教师的思想素养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体育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做人成才方面受到启发、熏陶。 三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 平等的合作者、引导者 新标准下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 才可以体现新标准理念,积极实施新标准。情境体育、快乐体育即是在师生合作下完成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引导、启发,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 知识渊博的评述者 新标准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综合知识能力,形成知识专业化、网络化、综合化。现代教育形势下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知识库。在课堂上的表现奇花异放。这时教师应需用渊博的知识去解决那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随机应变,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互相学习,做学生的“学生”。 (三) 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教育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才会使个性得以发扬。因此,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得到尊重,有发言权、自主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做练习,完成目标,殊途同归,得以学生个性培养。 (四) 真诚常识者 新标准里注重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育教师应关注赏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的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真正做一个学生的真诚赏识者。 结束语 新标准颁布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改革,然而我们只有深层次地认识、理解新标准,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可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才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角色定位;才可以实现新课程的使命:学生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体育教师论文: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体育隐蔽课程 素质 文化性 行为性 依附性 论文摘要:随着体育隐蔽课程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认识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性。体育隐蔽课程教育具有文化性、行为性、依附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敬业精神、较强的业务素质、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良好的情感素质。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体育隐蔽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它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在体育教育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等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那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更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加以积极地引导。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隐蔽课程的涵义 隐蔽课程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蔽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蔽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正规课程同时起作用。 隐蔽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蔽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蔽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对此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蔽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 二、体育隐蔽课程教育的特点 (一)文化性 高校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体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和社会规范,也是人的社会化的手段。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它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现象,是由人对体育的需要、思想理论方法等观念形态的内容和外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规格和设施构成的,包括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的复杂整体,而隐蔽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所以体育课隐蔽课教育也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它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行为性 体育课隐蔽课程教育中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体育课不同于别的课,它是以操作行为、身心互动和课堂指标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三)依附性 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文化,发挥其功能。离开了这些客观的载体,体育隐蔽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体等。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价值并非完全直接显现于学生身上,它所携带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学生直接吸收,而相当部分则依附于其他载体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具体而言,学校教育化的环境、体育教师的行为、校园文化、各种人际关系都携带着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意向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构。 三、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1]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榜样和道德形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的课堂常规,首先自己要遵守。例如不迟到、不早退,体育教学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及着装要求等,教师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作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爱和体贴学生。教师的爱心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巨大磁铁,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不能真正和蔼平易地对待他们,是不可能从心底里获得学生的喜爱的。 (二)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实践性特点,体育教师往往要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承担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等繁重任务,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学科教师更多的心血和劳动。高尚的敬业精神、坚定的奉献信念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三)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只有具有了较强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几分钟精彩的讲解、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等都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较强的业务素质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四)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因素:体育器材的合理摆放美、学生队伍的组织美、练习时的队型设计美、教师的仪表仪态美、教师的语言美、示范动作的形体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满足,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美学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 体育教师情感素质如何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LP.索普指出“: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2]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师生之间的协调和适应会使教学过程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而且,师生沟通,情感融洽,有助于形成师生的亲密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人格平等的原则,事事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用真诚的情感打动学生,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发挥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导向作用。 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还要有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情感表现的倾向、方式、分寸,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善于控制支配自己情感,抑制无益的情感,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论文: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意蕴 【论文关键词】反思性学习 教育智慧 人文情怀 哲学境界 【论文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追问审视,因此反思性学习就成为体育教师追求教育智慧的学问。这要求教师应具有人文情怀,经过反思训练,进入哲学境界,在实践的反思中升华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前言 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不断地提出要求,不仅要拥有专业特质,更应该具备一些其他素养,其中包括反思能力,反思能力能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只有“亲其师”,才可能“信其道”,教师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等人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的,它通过教师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等特征表现出来。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是个人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是提高人生修养、人生境界的必须途径,体育学科在不断地反思中使体育科学渗透着人文精神智慧的灵性,在教育活动中始终渗透着人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性的品格。教师要做真我,不要刻意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态度,要让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的你,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㈣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若干尖子生,而是帮助所有学生成为一个人,一个具备鲜明个性、有创造力并能融于社会的成功的人。虽然我们教师作为人的现实存在都是有限的,但我们总在试图从有限的存在中去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因为那是我们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二、反思性学习是体育教师追问教育智慧的意境 反思性学习是指体育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并能以独立及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主动地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解释、分析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学习过程。反思(relfection)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原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光的反射的间接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反思性行为是一种比解决问题更为复杂的逻辑理性过程._20教师智慧既是知识又是能力,体现在对教育的认知、评价和操控活动中。体育教师只要能真正走人反思性学习,将被领入探究、追问的境界,才能使教师真正能体会到人心灵内部那种理性智慧所带来的无限乐趣,这比物质带给人的快乐更深刻、更持久体育教师是反思性学习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实践者,教师身处在体育教学实践环境中,比其他外部研究者更了解教学的复杂性,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哲学之“思”运用于实践,更能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系统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成教育任务。体育教师的反思性学习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与他人的经验为基础,反思是一种意识活动,教师的实践从某种程度讲是受观念意识的支配,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与他人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师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剖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从先进教育理论和他人的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摆脱传统的束缚,在不断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体育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是个人独立和群体合作的结合,是个性化或社会化的统一,反思对教师个人来讲是个性化的意识活动,但是这并不排斥与其他主体间的协作与交流,在合作中促进主体间相互理解,通过共同探讨,提高认识水平。体育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最终将落脚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受自身教育观念的指导,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认识,它在信念中导向性地影响实践,突出体现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理解。因此,反思性学习将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对行动、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从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理论本质,从而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 然反思性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教师自我学习逐渐提升的过程,是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反思可促进教师不断地质疑、提炼、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反复实践和理论指导下提高能力与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与社会要求。人的精神品位是对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开掘,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不断地探究的过程中从传统的惯例行为中解放出来,用审慎的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洞察水平,改进教学实践,使其更有效,更富于创见,从本质上追求更合乎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正是反思性学习,使这一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 三、反思性学习是以体育教师的人文情怀为条件 (一)爱和关心。作为体育教师的情怀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人文情怀,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能一视同仁。正如我国教育家夏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他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这些个体起先都是柔弱的,教师要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追求比当前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肯定和欣赏能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励他们成为更加优秀出色的人,而这样的关注必定是将学生平等看待为前提的。其实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学生。当教师站在学生眼前,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抹嘴角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叹,将蕴藏在心底的情感抒发出来,能使本已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当然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心灵深处。作为体育教师更应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保护学生受教育权和安全,人们对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体育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见,认为体育专业层次低、水平低、就业难,进入体育专业学生会情绪低落、态度消极、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深切地热爱学生,体育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没能考取其他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体育专业的,是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自律性弱、学习积极性低。当教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看见学生都在NJL,教育者的眼神,拥抱了所有的人,并把他们看在眼里,这个眼神包含了使命感,包含了教育者伟大的爱,从感情上贴近学生,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积极探求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爱护;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就像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一样,是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以学生成长和发展变化的价值为前提;教师能看到学生人格和个性自我成长,不断出现新的成熟迹象. (二)希望和信任。教师给予学生的希望是指对学生各种发展可能性给予教育者所拥有的耐心和耐性、信念和信任..一般情况,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我们只对自己真正热爱的学生怀有希望希望有时说起来就是一个词儿而已,但在充满爱的教育的情境下,对一个学生寄予希望就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面对学生的方式,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崇高的人格体现。教师应懂得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学生的“缺点”,有人曾经说缺点实际上是一个还未成熟的优点。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教师可以换一个视角,让学生的缺点在某种角色下闪光,善于发现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将体育专业学生的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引导到学习中,给予机会让他们发挥特长,让他们感受被欣赏、被认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宽容、允许犯错、允许质疑。有些事情他们是有潜力完成的,也许他们做得有些慢,或者会出一些差错,这时教师需要用克制和耐心来代替急躁,用平静的等待来代替干预。师生之间相互弓l导,臻于成熟,相互贡献各自的才干,而不能预先设定一个“永久”的结构。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习好坏,家庭背景的优越与否,能容得下性格、脾气、爱好、兴趣不同的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用真诚和热情赢得学生信任。我们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学生由教师给予希望所产生的激励和自信,学生也会在希望和信任的情况下不断努力,不管这种努力会经受多少次失望的考验。教师要使希望和信任的伟大意义得以显现。 (三)责任感和使命感。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信奉之、遵循之、笃行之,在此基础上升华为爱岗敬业的高尚精神、教书育人的高超水平、为人师表的高洁品行。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教师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开发,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师才能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不乏激情,严谨而不乏幽默,执著而不乏灵性。 我们从一个伟大的老师那里所得到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体育科学知识体系或一组成熟技术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老师体现和代表知识的行为方式——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会从教师那里得到许多知识之外的观念,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人生哲学,并能将这些付诸实施于他们的将来。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将来利益的手段,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关系不但有学科之间的,而且有人与人之间的,以一种教师个人的方式体现所教授的知识,它的意义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尊重、热爱和相互间体验的快乐情感,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地位必须通过从学生的给予中赢得,这要求教师必须投入热情、激情和感情,所以教师出错在所难免,教育者有时也会感到缺乏某种教育的品质,会表现出心情郁闷、生气、失望,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深深的责任和使命。 四、反思性学习是体育教师获得教育智慧的途径 (一)问题意识。人在这个世界中会产生许多问题,问题的存在是教师产生反思的先决条件..没有问题的提出,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对思考的再思考——反思的存在。教师的问题意识表现在,必须时刻从学生发展的更高层面反思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关注学生和自身的逐步完善,从深层次确立人活动的意义根据。教师积极的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反思能力,一个富有思想的人比一个缺乏思想的人更能显现出对他人在一个具体环境中的理解,教师教育的敏锐力则是典型的教育理解、聆听和感知学生知识、道德发展状况的能力。体育教师关注更多的则是在体育教育特定的关系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也许起初只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矛盾,在不断的追问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的问题不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在“这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的不断追问中提炼普遍的教育规律,在对规律与实践的反思中升华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观察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情境一般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不断地采取行动,必须当机立断。当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活力和气氛有些敏感,教师需要某种方式把大家联结起来。不论教师的准备有多充分,可教学的情境使教师时刻意识到学生的感受。这种意识是一种智慧,不是一种仔细计算和缜密的反思,是一种自然的体验,不是在反思的基础之上的描述把握教育时机,从学生的声音、眼神、动作中领悟学生间的细微差别。 (三)思考能力。体育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地寻求与思考,不断地追问与批判,这需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因为这个过程难免承受精神的痛苦和心灵的孤寂;教师应拥有博大的胸襟与高远的气度,开阔视野,并包容这一切;教师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专且心静,任自己思想遨游驰骋,反思的过程随着思考已被融入到另一种隐含或直觉的能力中去了,处理不足的教学资源、对待特定的学生,对教育的情境或时机中的相互作用的现实予以特别关注,最终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利用正确的知识,采取有效的步骤、技术或方法,得到满意的结果。 五、反思性学习的哲学境界是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旨趣 (一)哲学境界。体育教师的反思性学习以哲学境界为旨趣能体现和提升教师的内在精神世界,使认识、思考、解决问题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哲学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运用最一般的原理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哲学境界是对人本性的“表达”,这意味着哲学境界的指向是同人的超越本性指向是一致的;哲学境界是对人的境界的“凝练”,这意味着哲学境界表达着人追求“境界”的客观要求;哲学境界是对人的“境界”的“体认”,这印证着哲学境界汇聚了人追求“境界”的理想和价值。 体育教师运用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方法反思,审视和处理教育问题,蕴涵着教师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指向。在这里哲学作为教师的自我意识的理论,给教师提供的不仅是关于人的知}只、人的规范、人的模型之类,它给予教师的足促进自我不断超越自身,升华自我的人生境界.崇高而积极的时代精神,对真实的渴望,对真诚的憧憬对理念的追求哲学之思无处不在,它渗透我们思想所及的一·切领域,蕴涵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使教师不断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把握其内部发展规律,预示发展态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哲学始于追问,终于解答,但在看问题时候所产生的既涵盖问题本身又超越问题的意义。也是教师从未来角度设计时候给自己活动提供的“意义”设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旧的设计的批判,从这个角度说“意义”总是被超越的哲学境界就是形而上学。长久以来,对教师而言,提及学生,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接受,而是如何改造,都是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学生。因为要改造学生我们必然会预先设定一个“结构”,它诠释了我们对学生未来成长的设计和期望。但对哲学终极意义作为人的类本性的追求,更应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将主体间性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起来,主体与主体的联结和统一是实现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体现前提,存在的空问维度的主体间性使生活意义的沟通、交流、理解成为可能。从本质上来说,哲学是强调境界的,是对教师精神境地的某种追求,体现人的追求、人的价值。 (二)培养反思批判精神。反思批判精神是一种哲学精神,它蕴涵教师自我主体意识,批判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根源于教师的实践活动,从实践着手有着对实践肯定和理解的方面,但主要是对现存相对立的,因而更多指向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哲学的批判过程就是人的自身否定过程,对教师来说也就是教师对自身否定和不断超越的过程。这种批判精神不仅仅是方法,更体现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哲学反对盲目保守传统和在生存关键问题上退缩。人的行为和目的绝非是盲目的必然产物,当然这种哲学反思批判所担负的任务是“不愉快”的,但又是人的活动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理论方式,哲学已经担负起这样的不愉快任务,把意识的光芒普照到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上,而这些东西已根深蒂固,似乎已成为“自然的、不变的、永恒的”。人类思想就是在哲学批判的肯定性与否定性的辩证统一中展开,它推动人类不断反省和超越自身,不断确立自身活动的意义根据,不断地在历史中对设立的理论前提进行反思批判,我们教师在批判中否定世界,生成为真正的人,升华人性,寻求着教育者的意义。 体育教师论文:浅析“体育社会化”形势下高师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化;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综合分析新时期体育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体育教师的知识及素质结构:旨在为适应21世纪“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探索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及其改革途径,重新树立21世纪体育教师新形象。 社会化(socialization)既是一个学习的积极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人们彼此互动、熟悉其所生活的社会的时候,当他们形成“我是谁”的观念、对他们的目标和行为做出决定的时候,社会化就进行着。所以,社会化指的不是一个社会塑造人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人们积极和其他人接触,并做出塑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生活世界的决定的互动过程。体育运动作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带给人们的健康与快乐是其他项目所不能比拟的,因而,体育的社会化也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体育教师为适应当今体育社会化的新形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1、体育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为适应体育社会化新形势,体育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而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教师,仅有知识并不能胜任教师工作,一定要有职业道德、相关知识、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构成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从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懂得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程管理、并具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者。 1 .1各项体育课程的策划设计者 体育教师首先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也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才。是一个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渊博知识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1.2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者 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未来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目标的,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健康观,实现自己的健康目标,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1.3体育教学设计和任务的执行者 体育教师的直接任务就是要培养对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既然未来社会需要健康体魄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不但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体育人才,还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拥有专业知识且健康体魄的各级各类人才。 1.4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 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技能、方式、方法,同时更应该让学生理解那些离开课堂后有利于健康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并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1.5学生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引导者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求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阶段。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引导者,他们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并逐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体意义上的主动发展。 1.6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教师是社会的一部分,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作贡献是教师的职责。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人开展,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退休在家的老龄人,特别想通过文化娱乐、身体锻炼来消磨时光,这正是体育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通过业余时间的理论指导和业务辅导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社会体育活动内容也不断涌人校园,加之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态,使一些如登山、越野等探险刺激类运动项目,郊游、体育舞蹈等交往类运动项目,贻拳道、武术等健体防卫类项目,在校园内外具有广泛的群体影响力。教师应在顺应这种大趋势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角色方向,加强对此类运动的知识学习研究,为人们的身体锻炼与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将自己的专业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达到观念与行动上的转变。 1.7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技术的创新者 社会环境的外在压力与体育教师内部的动力相结合,就决定了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学科拓展的必然性。现代体育教师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科的相容性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学会并能适时、适度、适量、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悉和掌握多媒体等先进仪器设备,这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效益必不可少的能力;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需要体育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教育模式下的实践方案,更加急迫地要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有机地灵活地处理和掌握、探求新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体育教师需要的职业素质 一名体育教育必须具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高尚师德等良好职业素质。具体说来,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有3类8种素质(如表1)。 3、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 为适应不同社会角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就要有所改变,就要适时调整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按人才培养目标来分,可以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人才、体育管理与经营人才、体育保健与康复人才和业务训练教练人才;按人才培养的多元性来分,可以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体育教育通才和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按人才培养的规格来分,可以培养体育教育小学类人才、体育教育中学类人才、体育教育大学类人才、体育教育科研类人才、体育教育信息类人才。社会在飞速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才。就体育领域来说,不仅需要体育专才,还需要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等领域的通才。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要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而随时改变。 4、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 体育教师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能力不是单纯某一个学科所能够覆盖的,需要的是跨学科、多层次、综合的知识体系。所以,体育教师培养必须跳出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要建立以社会需求为总培养目标,专业基础深厚、专业口径宽广的以培养一种职能为主又具有多能化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培养内容上应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去实施(如图1)。 5、体育教师的培养对策 5.1明确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对于整个教育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体育教师应当加厚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以一种职能为主又具有多能化的新型人才。 5.2改革体育教师课程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改变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改变过去基础理论窄,自然科学类薄弱,政治思想课程偏重的现状,使课程内容非专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统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同时,加大“专修课”深度,拓展“选修课”广度。 5.3改革体育教师培训政策,创造宽松的培训环境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强高层次、多级别的人才互访。任何大学即使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不能直接去当教师,必须去师范院校或有关培训机构学习一到两年并获得教师资格证后,方可走上教师岗位。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的再培训力度,使体育教师教育知识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科研能力创新化。 5.4转变主管体育领导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的培养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要想使体育教师的社会角色多样化,就要彻底改变主管领导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是“小三门”的错误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使学校体育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 体育教师论文:浅谈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专业化取向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化 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 取向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教师教育专业化为背景,分析专业、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专业化取向及支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认为:构建并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发展策略。 课程发展的历史表明,课程总是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并受一定价值取向制约,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是课程变革的先导。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的历史也表明,其课程的改革都受到一定时期教育观、体育观的影响。因而,确定明确的价值取向,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强调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背景下,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位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也理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确立明确的改革取向。由于按一定方向构建的课程体系是专业的存在实体,因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取向的确立就决定着体育教师教育的方向,因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取向在体育教师教育实践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而且这一影响并不会因为以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忽视而销声匿迹。那么,现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确立怎样的取向呢?在教师(包括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师范教育专业化取向的现时背景下,以专业化为取向无疑应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本文首先从专业及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概念的分析来认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专业化取向和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1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 1.1专业及其评判标准 明确专业的概念是理解专业化的前提。专业的概念常在教育学和社会学范畴论及。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由专门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广义也可指专门的职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就其内容而言也可称为“专业教育”,可以说“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可见,在教育学范畴,专业常指高校为培养专门人才设置的各种专业,是培养专门性人才的基本单位,由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组成。在社会学范畴,专业指专门性的职业,指必须经过专门化的高等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职业。在汉语中,专业也有“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专业和专门的学问”两层意思。从专业的两种取义来看,教育学范畴的专业与社会学范畴的专业虽有视角的差异,但二者的联系是密切的。 虽然,近年“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的提法常见于高等教育的文献,但伴随高等教育重心的下移,多数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要考虑专业的培养方向即职业指向,并以专门性职业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技能为自己专业课程体系的资源;而社会分工导致的专门性职业的从业者又通过专门性的高等教育培养。即社会分工造成的职业种类很多,但并非每一个职业都被称为专门性的职业,即专业性职业或专业。而非专业性的职业人员也不必在高等教育设置专业来培养,尤其在高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那么,怎样的职业才能称为专业,或者说专业或专门性职业以什么标准来判别?显然,这关涉到怎样理解专业的标准问题。 由于国情及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对专门性职业即专业的认识界说不一,对专业所下的定义及特征的描述也不尽相同。由于职业分化由社会分工所致,对社会职业的专业性研究也多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也有学者把专业理解为:“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体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近年来,我国的学者认为,所谓专业,是指对社会的进步具有较大的贡献,地位较高,具有不可替代的职业特点。在专业的标准或特征方面,我国学者对专业的标准也提出了概括性的论述,认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不仅仅以学历或业务要求为标准,而是由与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决定的。因而提出公认的专业至少有3个方面的规定。首先,作为专业的职业实践必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因此,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任职前必须接受过规定的专业教育,同时,每一个专业还必须具有与其它专业有区别的专业要求,方能具有独立专业的资格。其次,作为专业的职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把社会利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即对从业人员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最后,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自主权。 总体来看,学者们对专业特征的描述及标准的确立,往往以比较成熟的专门性职业(如医生、律师等)的特征为参照,因而所提的特征或指标体系往往是一种理想化的专业模式。但同时也认为,这些专业模式也的确为职业的专门化提供了理想目标,使“半专业”或“准专业”的职业有了专业化的方向。而专业化就是这些“半专业”或“准专业”迈向专业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并有阶段特征的过程。 1.2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与理想的专业标准相比,教师职业是否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呢?从国际组织方面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已对教师职业的性质作了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性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显然,这一表述实际上更多地是关于教师应该成为专门职业的一种强调,反映的是一种理念,并不能反映教师职业的实际专业地位。实际上,长期以来,教师职业并不被西方社会视为一种专业,半专业或准专业地位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专业的尊重,专业工作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和优厚的经济待遇,非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较低。这种社会现实反过来形成了一种社会意识:尊重专业工作者,并认为优厚的经济待遇是专业工作的一个主要指标。而恰恰因为这方面,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这反过来又造成了另一个现实的存在,真正有才华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子弟不喜欢进入教师队伍。西方国家教师们不满足于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为争取自己的专业地位而努力。以致于20世纪60年代,还造成了教师与官方的对立。 以较成熟的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及专业属性。日本学者认为,如果以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它还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实践中包含的知识、技能缺乏作为一门专业的那种独特性,不能维持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严密性;第二,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程序都事先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教师的自由时间和工作独立性都比其他专业少;第三,教师的修业年限远比其他专业短;第四,教育许可资格容易获得;第五,教师多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第六,教师经济待遇低下。教师仅在非赢利性服务这一点上符合专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和长期训练及特殊才能和素质上尚逊色于其他专业。因而,教师只能达到“准专业”的水平。 美国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依照目前的表现诊断,教育只能算是半专业。不过,就其贡献及社会功能而言,在本质上,教育应该是一项专业。平心而论,教师一职并未充分发挥其潜能。我国学者多从教师的特性及教师培养的角度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进行分析。基本的观点有:“教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具有其固有特性的专门职业。教师劳动产品是活产品,某个教师的某种直接作用的效用是较难确定的,也不易看到即现的成败效应。与医生、律师等专业相比,是有一定替代性的专门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还只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师范教育还只是一种‘职业’定向,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使教师走向专业化道路的所谓‘教师专业’,以及适应这个专业特点的课程结构体系”。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教师的社会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教师的地位尚具有明显的伦理性质”。 从国内外情况看,对于教师专业的现状并非实质上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上的高低问题。从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看,它确实具有其它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就专业现状来讲,与其它较成熟的专业如医生、律师等相比,还不得不承认由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足,使其处于“半专业”或“准专业”的状态。即“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还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这种可替代性源于教师教育缺乏较强的专业性”。也正因为如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才有了必要,而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最终提高教育的质量,也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3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取向 职业并不等于专业,专业代表着一类特殊的职业,这类特殊的职业之所以被称为专业,在于该职业及从业人员必须达到公认的一系列“专业”标准,专业化就是这类职业及从业人员迈向这一公认的“专业”标准进而成为专业的不断努力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半专业”或“准专业”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的过程,即其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职业从性质上看已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专业,但其专业化程度不高也是公认的,因而还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而这一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既然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专业性职业(专业),而其专业化程度尚不高,那么其专业的发展就应具备专业性职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是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业工作,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两点:首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这样一个专业人员所必须经过的发展历程。因为,新教师虽然经历了职前的教育训练并获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即成熟只是相对的,而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 既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阶段、多内涵的持续发展过程,那么教师教育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全程支持。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概念就随之而出。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概念,是指教师教育的方案要根据教学工作的性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实施。既然以专业化为取向,那么教师教育就得具备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但由于教师教育的学科基础——教育科学的地位尚不如教师教育制度那样稳固,发展与完善教育科学体系就成为教师教育专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取向,就成为教师教育的理念。而重视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构建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师教育制度,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所强调的。 2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必然性 不言而喻,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这一理念具有普适性,并且要通过各具体的师范专业体现和落实。即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的理念涵盖了各具体师范专业教育的取向,各师范专业教育的改革取向也应顺应这一专业化理念。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专业教育的一种,自然不能例外。这是因为,培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本位目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通过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化体现。那么,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取向所指什么呢? 既然,教师专业的发展把教学工作及教师当作专业性工作和专业人员,教师教育专业化取向是指教师教育的方案要按教学工作的性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实施;而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又属于“教学”和“教师”的范畴,那么,作为师范专业教育的一种,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取向即指该专业的教育方案要按体育教学的性质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规划、实施。 由于专业是按特定方向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换言之,按一定方向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就是专业的实体。因而,从教育内容的视角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取向从根本上说还要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即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最终要靠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化来落实。因此,以通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来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目的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必然要求其课程改革以专业化为取向。所以,以体育教师是专业人员为前提,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直接目标,以专业化为取向进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核心思想,可以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专业化取向是: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统整,尤其注重能体现其专业性的课程构建,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课程支持和支撑。这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3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学科基础 3.1早期体育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 教师教育史研究已表明,教师教育的产生、发展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完善相伴,教师教育制度的确立巩固也是教育学科不断完善的结果。虽然教育科学的地位还没有教师教育制度那样稳固,但教育科学的发展的确为教师教育提供了学科支持。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史研究也表明,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是体育专业教育发生、发展的动因,因而体育专业教育制度也基本依附于教师教育制度,其学科基础也多依赖于教育学、心理学。由于对学校体育功能早期的追求更多地趋向于强身健体,因而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学科也是体育专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学科基础。例如,美国早期的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中就多由生物学和医学学科组成,生理学、解剖学、卫生学是其传统课程,且多由医学专家执教,这一传统对今天的体育专业仍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是早期体育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 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也表明,体育专业教育的最初社会动因也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体操)师资,因而其专业制度也与教师教育制度相伴。由于我国近代教师教育制度模仿日本而来,尤其是早期体育专业教育多由日本人或留日归国学者执教,因而体育专业教育带有明显的“日化”痕迹,其专业教育的课程也多以兵操和普通体操为主,虽有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生理学类课程但并不太受重视。20世纪20—30年代,随教师教育模式的“美式化”以及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传人,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类学科课程开始大量出现在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计划中。之后,这些学科课程继续受到重视,体育理论、体育学科教学法、卫生教材及教法等能针对体育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也开始广泛出现并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体育专业教育的“苏化”以及学校体育受技术传授为中心倾向的影响,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重心发生了变化,运动项目成为课程的中心,但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生理学及解剖学仍是主要课程,体育教育学科类课程则集中于“体育理论”。至改革开放前期,这一状况尚无实质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的1988年,为突出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以及更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国家教委颁发的体育类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体育”专业更名为“体育教育”专业,并提出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有教育科学、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所列的主要学科课程也相应以此3方面为主构成,最能体现体育教育学类学科的课程被命名为“学校体育学”。 3.2现今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从上述体育专业发生发展的概述中可以看出,早期体育专业教育更多地依赖于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现统称人体科学)学科,这些学科也成为体育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随后体育教学法、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等体现体育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可以说,以培养体育师资为本的体育(教育)专业是建基于教育科学、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学之上的,这不仅反映在专业的课程中,也反映在国家的有关文件中。但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发展中也可以发现,在以上3类学科中,对体育教育学类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曾度重视不够,相当时期内能体现此类学科知识的课程往往是“体育理论”或“学校体育学”,也反映出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有所忽视。而被我们所忽视的这个体育教育学类学科(课程),却恰恰是最能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特征的支撑学科(课程),尤其在当今体育专业教育已广泛分化、非师范类体育专业相继出现的背景下,更能彰显这一点。 专业性的职业不仅应有相应的基础学科(组)支持,也更应有能突出体现该专业独特性的支撑学科来支撑;同样,专业教育不仅要有相应的基础课程,也应有能体现该专业教育之所以存在的支撑课程,否则这一专业教育就无存在的理由。这个支撑课程也就是所谓的专业课。所谓专业课,一般是指高校各专业为教授学生该专业的专门知识、专门理论、专门技能所设置的课程。显然,强调专业性是专业课的特征。就体育教育专业来说,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在于“体育教育”。因而,这个支撑学科(课程)理应是体育教育学(课程)。 4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策略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化取向的根本要求,就在于必须明确并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有宽厚的专业基础课,还应有体现并反映体育教育、教学特性的专业课。因此,明确专业的支撑学科及课程并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对其合理构建,是以专业化为取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专业化为取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把体育教育、教学及体育教师当作专业工作和专业性职业来看待为前提,这就要求专业教育不仅要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课,更要求提供能体现并支撑其专业发展特殊性的专业课。而体育教育学类课程则是其专业课的集中体现。 由于学科是课程的资源,且由于长期对体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不够,构建体育教育学类课程首先要从该学科的建设人手。因而,构建并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是专业化取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工作。 概括地说,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教育现象、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学科领域。虽然对其的研究范围尚难作定论,但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的内容、体育课程编制、体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体育教育的手段、体育教育的评价等,应是其研究的主要问题。虽然体育教育学学科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密切相关,但并非它们的简单相加。影响体育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以往常将它们等同,或视为几者的相加。事实上,它们应有所区别。学校体育学主要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总括性学科,它虽涵盖了体育教育学的内容。但由于其“总括性”而难以对体育教育有关问题深入探索。而体育教育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也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体育教学论则注重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和特点的探索以及教学法则的理论研究。而体育教材教法则着重各具体运动项目的教法分析。 从以往的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学科内容来看,已难以适应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的需要。因为在现今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体育教育的本质、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课程的改革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解决已非传统的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材教法所能单独胜任。因而,需要一个统整的学科(组)来对此做出解释、预测和指导,体育教育学即是这样的学科(组)。 体育教育学的构建至少应包括3个层面或领域:一是从哲学意义和原理意义上探讨体育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及原则方法的关联性;二要探讨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和评价问题,即体育课程的编制问题;三是体育教育方法与体育学习方法的统一问题,以及各自的特殊性问题。这样构建的体育教育学将会是一个学科体系,它可能会有体育教育史、体育教育目的论、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研究、体育(运动)学习论、体育方法论、体育教育评价论等多个分支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来说,不必以课程的形式与之一一对应。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并非是只针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而言的。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期发展过程,本科教育阶段只是其专业发展的预备或初期阶段,可以说只是预备性教育。据此来看,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是针对“为体育教师专业全程发展提供支撑课程”而言的。 5 结语 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任何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3方面的因素:一是该职业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功能的重要性;二是该职业的从业要求高低;三是该职业的社会位置数量的多少。社会职业也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社会的作用。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获得亦然。尤其是现今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得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与专业发展将更受人们的重视。因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给学校教育及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则是履行这一职责的主体。以往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地位的提升不足及其职业功能的发挥不够,与其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即是提高其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而以专业化为取向进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则是其基本的途径。 体育教师论文: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论文关键词:江西省高校 体育教师 工作满意感 调查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1"3-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公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工作满意度口ob Satisfaction)是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罗宾斯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并且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水平低,对工作就可能持消极的态度。 大学教师职业是一个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我国巨大的社会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师职业以新的内涵,使得大学教师的职业满意感问题日益凸现。体育教师是学校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支柱,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服务学生的质量。因此,定期地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对稳定教师队伍和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挑选我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有效样本中,男教师26人,女教师14人,初级职称18.8%,中级职称52.3%,高级职称27.3%,其他1.6%0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1.3问卷设计: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设计可效度的检验,本问卷设计出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常见的几大因素:工作负荷、自身工作的适应性、继续教育、人际关系、报酬待遇、学校行政运作、学生行为、教师压力方面等,在每个大的因素下面又分设了几个小问题。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体育教师工作负荷现状的调查 在2005年度,每周授课次数为5次以下的教师占16.8%,6次课以上的占37.3% , 9次课以上的占45.9%。有45.1%的教师反映自己的工作在上班时间内无法完成。有30%的人反映每天都要带训练队,负担很重。有25%的人反映目前的课程让他们感到很生疏,自觉教学比以前吃力。有58.9%的教师反映他们在课后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准备教案。有40%的教师反映新课程的改革让他们觉得有压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量都很大。在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的大学体育,不仅要求教师在操场上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示范动作,而且还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对自身工作适应性的调查 有75%的教师反映自己是很适合做教育工作的。有51.3%的教师反映在教学工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49.5%的教师反映他们能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55.3%的教师反映教师的工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从主观愿望上来讲,我们的教师是很乐意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很多教师都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但当扮演的角色期望和需求不一致的时候,即造成角色冲突。 2.3对继续教育方面的调查 有60.8%的教师反映希望能够继续进修,但是没有适当的时间。有48%的教师反映自己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有55.5%的教师反映对教师进修渠道感到不满意。有31.6%的教师反映对教师工作晋升的机会感到不满意。有25.7%的教师反映学校并不是很鼓励教师进修而且非常配合教师的进修工作。在知识经济的年代里,信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及时地获取信息,不断充实自己,就将会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有些教师也反映从教快十年了,还从未参加过相关专业的进修和培训。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也成了当前教师队伍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4对报酬待遇方面的调查 有44%的教师反映对目前的薪水制度感到不合理。有26.2%的教师反映对学校给自己的奖励和鼓励感到不满意。37.4%的教师反映对教师的各项福利和利益感到不满意。有30.5%的教师反映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得到的回报并不相称。有38.8%的人反映学校的人事考核及奖励不公平。访谈中,教师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作付出与工作收入不相称,同时教师还反映对晋升认可的不满意,有些学校内部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表明在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5对学校行政运作方面的调查 有35.3%的教师不满意学校行政部门对教学工作的配合。有31.9%的教师不满意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有35%的教师不满意学校的各项制度。有38.3%的教师不满意校长协助教师解决问题的状况。有32%的教师反映对学校的各种通知方式不是很明确清楚。有39%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环境和自己的期望不符合。行政是手段、服务,需要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结合组织内的人、事、财、物等有限资源,以达成既定教育目标。教师对行政运作的满意度也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总体看来对学校行政运作管理的力度和幅度还有待加强。 2.6对人际关系的调查 有30.5%的教师反映学校同仁缺少沟通,思想无法适当交流。有24.6%的教师反映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学校同事不会主动来帮助自己。有19.8%的人反映无法获得学校和同事给自己的支持。有73.1%的教师反映学校的同事之间有很多小团体,常各自为政。有19.6%的人反映学校各教研室之间缺乏协调,往往因此而妨碍教学工作。有38.6%的教师反映对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状况感到不满意。群体对组织中成员的行为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个人必须与同事、教研室和上司之间有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和互动是组织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处理不得当,也会造成体育教师对工作的不满意。 2.7对学生行为的调查 有20%的教师觉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自己的教学不感兴趣。有59.2%的教师反映在教学时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有18.9%的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教学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学校学生的扩招,学校的教师和器材设备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违背我们教育中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8对教师压力的调查 93.4%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有压力的。排在对自己工作压力影响最大的前五位因素分别是:科研论文、学历和职称、教学工作量、个人的发展前景、学校的期望值太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体力与智力相融合的,老师们既要教学(训练),又要科研,创造性强,工作要求高,压力大。一般而言,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升挑战力与成就感,但是太大的压力则可能引发生理疾病与心力交瘁的困境。尤其是学校教师工作上所承受的压力,若无法有效地调适,将影响工作表现与身心健康,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3.对策研究 3.1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在工作中,要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展开积极的预防性心理疏导。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关注、分析体育教师群体中的“特殊者”,从找根源入手,多途径展开心理调整,让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 3.2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管理的变革和创新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管理上的变革和创新。如:领导充分信任教师、关心教师,激励教师做好工作,让他们民主参与学校的管理,行政部门加强服务意识等。只有一切工作都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并发展人,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学校的管理不仅要服务于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与自由选择,还应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关注教师的利益、情感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3.3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 亲密关系与友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工作当中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当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令人偷快时,教师对工作就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满足感。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会提高教师对集体的满意度。如:为了增加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学校可多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等。体育教师帮助多开展一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体育娱乐活动等等。 3.4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继续教育和培训已成为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他们衡量自己职业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了。因此,学校要不断强化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坚持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期培训为主”的原则;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如:让教师参加全国性体育论文会议和其他体育培训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到教研组做专题报告,指导体育教学、科研、业余训练等工作。 3.5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平的报酬和奖励机制 公平感取决于两个比较,一是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纵向的、历史的比较;二是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他人付出的劳动进行横向的、社会的比较。公平的报酬取决于学校的绩效评估是否合理。而解决分配是否公平的关键在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不同教师的工作量是否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因此,一方面对体育教师目前的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应加强考核的规范操作,特别是保证年度考核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严肃性。 体育教师论文:简析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风格;形成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与心理基础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主观能动性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教学风格的整体。 体育教学风格,就剥本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及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目三与审美风貌。几乎所有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河聋受学生翻里和喜爱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他们有的讲解简明精炼,重点突出,有的示范动作优美,潇洒大方;有的授课稳健、豪放、有的幽默,有的流畅,别具匠心,互不雷同。这种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风格,之所以受到学生的称赞,既与教师善于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关,又与教师的教学风柏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体育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体育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沦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实际的运动技术与技能,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体育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复石别三、多样性。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专业素养,心理特征,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对教学艺术的主劝酝亘求,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都会对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下面分三个部乡朽左行阐述。 1文化与心理基础是构成体育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 所谓文化基础是指体育教师的社会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修养水平。心理基础是指体育教师的一般认知椒正、意向日:特征和个性特征。 教师职业是‘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体育教师同时还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过程。要想胜任教学,就需要有较高的社会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修养。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知识结构状况,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了一个教师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其中,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如对教育、体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心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精神动力复茹出。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状况,如各种知识的储备量,体育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育、生理、心理、等理论知识的多寡,以及各种知识间复杂而独特的联系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和风格恃氛,如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一般能力涅茹出。 由于每一个教师的先天素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也不同,每一个教师的认知品性、意向品性和个性就各不相同,这就构成教学风格的一般心理基础。其中,一个教师的认知品性,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的为式,是偏向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是习惯于求同思维还是求逆思维;还有思维的灵活性,反应的速度,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的特点,注意力的分配能力,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能力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教师的意向性品质,如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情感的丰富程度,晴绪的控制能力,激情的特点等,也是构成教学乒漪的因素。一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也会使他们的教学风格显示出差异。 综上所述,教学厉沸的一般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共同构成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成为教学风格的“根基”。如果把教学风格比作独具特色的“建筑物”,而央定一栋建筑所能达到的高度则取决于“根基”的深度和稳固程度。同样,体育教师教学“根基”的深度和稳固程度也制约着其教学艺术,乃至于教学风格所能达到的境界。如果“根基”不稳就很难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由此可见,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作为教学风格的“根基”,其“稳固程度和建构方式”,对以后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相当的制约作用和影响。 2主观能动性是构成体育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 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个胜、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等几个方面。它是构成体育教学万游的内部因素。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前提。教学经验泛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认识与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如一个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探索而形成的对诸如怎样维护教学秩序与组织教学,如何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何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的认识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年限。一般来说,教学年限长的教师就比教学年限短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些。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成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但反过来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原因就在于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达到成熟的标志,虽离不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仅靠教学经验还不行,还需要教师在科学性教学的同时,通过对教育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并最终使这些教学个性达到成熟的、稳定的状态。 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汽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教师个性与教学个谁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个性是其教学个性形成的心理基础,而教学个性的形成是教师个性及其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具有什么样个性品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与其类似的教学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教师都能形成某种教学个N}特征。因为只有具备号起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才能形成某种教学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学风格的体现,但教学个性并不等于教学风格。只有当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追求中,教师主体浦日性在教学方式、方法、风格等的结合体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这个教师的教学达到稳定的个性化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与探索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教学风格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整体素质有~个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自己教学个性优势与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作风能够不断地进行反馈调整,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是要求教师要有勤奋、顽强的教学科研精神,在教学艺术的追求中,要大胆改革实验,并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把教育教学科研作为推动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乒储。 3外部环境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教学风格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传统,时代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学对象等。在现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发展,以及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从而促进了各种教学风格的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场地器材,能促进教师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风格,反之,则会抑制教学风格的形成。 构成教学风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上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相互制约,彼此促进。 结语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复杂的、多样的,匕主所论只是从尸个视角,一.个角度对它的阐述。只有在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实现创造性的结合,才能形成教学个性,拜巨呈稳定状态的表现与结果,这种创造性的结晶就是教学风格。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学风格的追求要适应改革的需要,也要适合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应提倡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对教师个体来说,要积极学习他人的教学特长,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体育教师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热爱之情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二、期待之情 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此时,教师若能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若教师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无望、厌烦的感觉,学生得到老师这样的情感信号,自然彻底绝望,认为自己果真不行,而放弃对动作的继续尝试。可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给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的。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愉悦之情 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要持之以恒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再优秀的教师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冲击和干扰,时常出现忧愁、烦恼、悲伤、激动等情绪。若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 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特点,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较多,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愉悦的心境会使之平静理智地来处理问题,使突发事件转化为新的契机,不至于因发怒而影响原有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反之,教师本来心情烦燥、压抑,遇到这种情况便怒火中烧,失去理智,向学生发泄出来。结果往往是,说话走火,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整个教学情境随之变得沉闷、压抑起来。这样,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宽容之情 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 对学生有宽容之情,不但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师本身从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师充分体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对学生怀有宽容之情能驱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体育教师论文: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它制订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和评价范围。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有着七大主要不同之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对当前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面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并尽快地适应、接受这种改变,保持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帮助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争取大面积地改善他们对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困惑与焦虑,端正他们对《标准》的正确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标准》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向“研究”要“教学质量”。 怎样有效地帮助广大体育教师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标准》的研究信心,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实验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师的职业观,要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职业仅仅是各个行业当中的一份职业,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教育家,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他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他的职业价值;他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他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他所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2)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从当一辈子教师转变成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质。从“德”来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学问的道理。要培养“大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从“才”来说,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科教师要学习理科知识,理科教师也要学习文科知识。特别是要努力学习外语和电脑。中小学的非语言课如果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还必须学会从网上获取资料,学会自制课件。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教师如能写一手好宇,做一手好文章,琴棋书画都懂一点,才更能使学生“服”。 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学生学不好,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是研究者。教师职业愈来愈与科研人员趋向一致。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从凭借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参加科研会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体育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把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把握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体育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体育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在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4)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 课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曾经有一位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体育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觉自由的权利,没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独立思考的剥夺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自觉活动的抑制必然导致能动性的消蚀,自由选择的取消必然导致责任感的淡漠。 根据《标准》的要求,这种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即“生本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从体育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自我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觉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负责、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主体人格。 (5)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智慧与方法应是同步的。教师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疲于做题和应付考试,能得到高分,却难以避免低能。满堂灌的教学以及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往往只是训练学生成为解决考卷问题的“熟练技工”,从而戕害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6)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转变成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体育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那就只能培养受到身体训练,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有可能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象。如果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受到心理方面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要负责任。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小学期间为一生的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师除了教知识、技术、技能之外,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只有身体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际关系就会不断摩擦,这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悲道而驰的。 总之,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与理解《标准》提出的健康概念和内容,深入地学习《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清晰《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学习领域目标,把握好《标准》的内容标准,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育教师论文:浅论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 信息能力 培养提高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培养和提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时代中,体育教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也为体育教师完善自身能力和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也越来越凸显出了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在高速发展过程的又一关键词。那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总体形势,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更应该提高自身对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也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是体育教师在自我完善过程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现状 因为体育学科的性质就注定了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所以体育课是以身体教学为主的课程,而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教授的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能力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主动获取信息意识不强 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一系列的变革,而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迥然不同,在教育领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表现出了不同层次的主观接受意识。有的表现出了主动接受的态度,有的表现出的是被动的接受态度,体育教师对于现代信息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容乐观,不是十分想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就越好,科研成果也就越多。但是从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总体上对信息的获取和提取、存贮、分析、加工能力十分有限,有待提高,而且在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获取信息数量不足 获取信息的数量也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取信息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信息获取的能力,由于高校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获取能力差,而且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的娴熟程度不高,对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认识不足,同时,缺乏准确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也不能使用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使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比较陈旧,以上的诸多问题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在获取信息时表现出获取总量不足的状况。 二、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有助于开发自身潜力 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在培养和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提取和存储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开发了自身的潜力。而信息在传递、交流的过程中,必然具有再生的能力。这里的再生能力就体现在自我内化信息之后,会对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使自己能够充实原有的知识库,改变陈旧的信息观念。 (二)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 提高自身对信息的提取、存贮、分析、加工的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因为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将来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能力的塑造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缺乏充分的信息来源,就不能及把握当今体育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体育教学的最新方法,这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极大影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合理的内化和吸收有用、重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产生一些平时不能预知的、积极的体会,对自身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 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的另一主要作用还体现在提高教学。因为教师在加紧苦练内功的同时,如果具备了一定的、甚至比较高的信息能力,必然使自己对教学大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能对教学的方法有所创新,体育教师甚至可以将自己对书本中某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前提是必须使体育教师掌握比较娴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比较高的信息驾驭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 三、结论 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一系列的变革,而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拥有及时掌握前沿科技和相关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傲视群雄,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信息能力的掌握很容易被体育教师忽视,但是现代社会考察人才的标准已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评价准则,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有了一个庞大完整的评价体系。信息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所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即信息能力成为新世纪的人才规格标准。因此,培养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对体育教师这个岗位来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体育教师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热爱之情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二个方面: (一)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二、期待之情 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此时,教师若能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若教师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无望、厌烦的感觉,学生得到老师这样的情感信号,自然彻底绝望,认为自己果真不行,而放弃对动作的继续尝试。可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给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的。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愉悦之情 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要持之以恒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再优秀的教师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冲击和干扰,时常出现忧愁、烦恼、悲伤、激动等情绪。若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 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特点,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较多,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愉悦的心境会使之平静理智地来处理问题,使突发事件转化为新的契机,不至于因发怒而影响原有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反之,教师本来心情烦燥、压抑,遇到这种情况便怒火中烧,失去理智,向学生发泄出来。结果往往是,说话走火,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整个教学情境随之变得沉闷、压抑起来。这样,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四、宽容之情 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 对学生有宽容之情,不但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师本身从严要求自己,在教学中根据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师充分体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对学生怀有宽容之情能驱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分层次教学论文:论中职学校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分层次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英语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界定出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施以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使每个学生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分层次的依据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32%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没有必要开设英语课,因为他们觉得毕业以后根本没有机会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英语。2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是害怕期末考试不及格影响毕业。只有6%的学生在自觉地学习,目的是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在参加调查的学生当中,有23%的学生不能借助词典阅读。65%的学生听不懂简单的日常对话,更不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12%的学生写不出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个别学生甚至写不全26个字母。 由此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英语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英语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分层次的方法 新生入学后,先进行一次英语摸底考试。试题的设计必须有很高的区分度,以便能够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军训期间,教师阅卷算分,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A层次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大约占30%。C层次基础较差或没学过英语,或不喜欢学习英语,基本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大约占20%。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但是学不学外所谓,听说有困难,大约占50%。学生分班仅考虑他们的英语成绩,不管他们所学何种专业。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班里,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时间里,他们才来到一起,其余时间回归各班学习本专业的课程。 三、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贯彻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确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对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目标分解。 对于单词,A层次的学生对所有的单词和词组要求“四会”,B、C层次的学生只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过关。对于课文,要求A层次的学生不但要正确地完成习题,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B层次的学生要正确地完成习题,并能把重点句子或段落背下来。C层次只基本理解短文内容和正确完成习题即可。对于作业,A层次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内容以外,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B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中主要语法和词汇,掌握重点、难点的内容。C层次的学生掌握教材中主要语法,可多做些记忆性的作业。 高层次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广泛接触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数中间层次的学生立足于课本,努力达到教材中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要求;低层次学生通过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并兼顾补缺补差,也就是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使各层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获。 对失败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首先要勇于向学生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使学生切实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成功的切入口,并花大力气去指导他们,激发每一个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使得每位失败的学生都获得成功。 四、分层次评估 期中、期末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A、B、C三套试卷试题相同但难度不同。C层次学生的单词拼写是提供两三个字母的。其选择题仅提供2个选项。作文给出大致提纲,学生只需用一些恰当的词串起来便可。B层次学生试卷参考普通试卷难度。而对于A层学生,附加一些竞赛类试题,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基础题80分,拓展延伸题20分。试题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C层学生基分高,对A、B层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延深扩展题补足A、B层学生的基础分。允许C层学生做拓展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仅占学生总成绩的60%,其余4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进行评定。根据总成绩,部分学生可以到其它班级学习。通常情况下,A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C层次学习。同时,C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允许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到A层次学习,实行动态管理。 五、分层次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法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一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基本相同,允许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层次的班级里,教师可以较容易地选择教学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敢放松,因为学习落后可能会被分到下一层次学习。英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让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获得成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分层次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法的效果是明显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控制课堂纪律是一个难题。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来到同一地点学习英语,其余时间则分散开来,一个学期下来相互都叫不上彼此的名字,因此在这样一个始终是“陌生”的环境中,学生觉得没有必要约束自己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其次,分层次教学给任课教师课余时间辅导造成了不便。教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熟悉学生。等到熟悉得差不多了,课程也就该结束了。最后,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将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英语课,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 学生层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环境,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将将受益终生。 分层次教学论文:在高一分层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一个工作布置会,也是一个改革动员会和研讨会,召开得非常及时。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回到这个年级,心里非常高兴。回顾本年级组感到很不简单,因为它总是站在宁中改革的最前列,做的往往是前无古人、困难重重的大事,比如: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到新课改的实施、学业水平统测、新高考的举行,再到如今的分层教学改革。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让其经历常人所不同的苦难,所以我说本年级不简单,总是开风气之先,承担着宁国中学改革的重任。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譬如:曾经因成就显著,使全省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还包揽过宣城市文理科状元,统测获得合格率、优秀率全市第一,高考总人数和一本达线人数创历史新高等优异成绩。这一切都给如今的分层教学改革的开展带来了信心,对此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和自豪。 在当前推进分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必须做到三个“转变”,今天提出与同事们共勉。 一、转变认识。当前,高一年级分层次教学处在开始阶段,应狠抓前一个月的班风、学风建设。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对以旅游者观望的心态,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口号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分层就是承认差异,但这并不等于放弃A层次学生。相反,他们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无尽宝藏,因为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可挖。现在,教师得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的先行者。 二、转变教法。实现分层次教学以后,学情不同了,教法就应该不同。转变教法是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要分析学情,掌握教法的深浅度和有效性。对于A层次四个班的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打仗靠血性,教育靠耐性,不追高度求温度,不讲深度求效度。对B层次5、6班的学生,要教学生有抱负,不抱怨;有傲骨,无傲气。对C层次7-16班学生的要求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怕人分化,就怕你分心。总之,因材施教正是为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最终找到教育质量的增长点。 三、转变作风。作为走在分层教学改革前列的高一年级教师,应该积极实践,努力开拓,仔细钻研,关注细节,集思广益,务实求真。要求各教研组在下周制定出分层计划,积极为分层教学工作简报提供稿件,以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心得和经验。 一个集体是一部乐曲,它不是单个音符的罗列,而是由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要和谐,无杂音,这就要求我们合心、合力、合拍。成败在此一举,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勇于开拓,相信就一定能够走上理想的星光大道。 分层次教学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本着这一原则,作为天津市地方院校的老牌传统专业,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拓出依托第二课堂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即结合传统的“五四”学术节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课外活动为形式,组建本科学术科研班,启动本科生科研创新立项,实现分层次 培养。 新的人多才培养模式要求有相应的创新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有效的管理模式要靠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这一整套制度体系涉及学员选拔制度、班主任及导师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 一、科研班指导思想 借助汉语言文学传统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的优势,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探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创新型、研究型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一思路,文学院重点在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创新意识上下工夫,大力推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落实大众化教育时代本科生“分层次教学”的工作思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积极进行研讨式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利用第二课堂,组建本科生学术科研班,本科生学术科研班着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通过“开放式教育”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二、学术科研班学员选拔制度 本科生学术科研班遴选综合素质突出以及个别科目方向能力超常的学生。每两年招生一次,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招生对象面对当学年进入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的学生。学员选拔采取自愿报名和任课教师推荐两种方式。对于专业必修课成绩进入年级前20%的同学可自愿报名,参加选拔,对于综合成绩不够突出但在单项学习和阅读积累上有优长的学生可由相应课程任课教师推荐参与选拔。这种选拔机制一方面既保证能选拔出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又给了对于在某一研究方向上有独到见解和发展潜力的学生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从不同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经过了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学术科研班可尽早确定自身兴趣点及研究方向,由高水平导师导学、导研,为将来研究成果的取得打下坚实基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大学的专业学习生活已经过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经过科研班的进一步培养与训练,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创新立项,将以往所学转化为科研成果。 在学员选拔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成绩由前期学习基础及成果和面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比重。前期基础和成果可以是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业课课程优秀作业等。将成果数量以分数的形式量化,形成初步成绩。面试由科研班各研究方向导师亲自把关,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由导师组给出面试成绩。将两部分成绩结合最终选拔出学术科研班成员。 三、班主任及导师管理制度 本科生学术科研班的学员来自于文学院中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为方便管理,学院为科研班配备班主任老师一名。这种非自然班的管理模式有别于一般班级。在学术科研班中,班主任的职责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管理、研究项目管理和研究成果管理,而非组织活动及思想教育等。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检查活动考勤、督促学员认真填写《文学院本科学术科研班学员手册》、安排活动教室、通知讲座时间地点及相关事宜。通过网络飞信、qq群等手段与学员交流沟通,将学员学习情况、学习要求及时反馈给导师,以便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调整辅导计划。 导师是本科学术科研班学员的引领者。文学院为科研班各个研究方向均配备了高水平导师,导师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95%以上,更是不乏博士后出站人员甚至博士生导师。导师组织学员以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研讨、项目参与、科研论文撰写为教学主要内容,根本改变了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讲授方式,而代之以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专业知识领域内进行探索和交流的研讨方式,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师生关系上变“主一客”改造关系为“主一主”合作关系。[1]导师在指导学员过程中担负着如下职责: 1、导师通过电子邮件、见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定期组织本研究方向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或学术沙龙,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 2、导师应在寒、暑假之前为学生布置假期作业(读书,写一篇读书报告;或者开列一个书单,由学生自主选择;写一个专题的论文索引和综述等。可统一要求,也可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层次水平布置不同作业) 3、每年为学生布置一个学年作业,论文字数等要求参照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规定(每学期是否安排学期作业,如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等形式依据学科不同和学生水平可自行规定。) 4、每年5-6月份,文学院将举行一次本科学术科研班成果汇报会,举行学术论文评定,择优刊登于院办刊物《学问》专号。 5、导师每学期应总结本学期科研班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下一学期学生的读书、学习和研究进度做出计划。 这种为本科生配备“研究生式”导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分层次培养而进行的一种尝试,与以往的本科生导师制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本科生导师制往往采用“分摊制”,对导师分管的学生进行随机分配,这样的导师制实际上是“无的放矢”,导师所长也许并非学生所需,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很少,很难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文学院本科学术科研班“研究生式”导师则是依照研究生分配导师双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拓展专业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为考取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导师发现一些在学术研究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尽早培养。 四、考核与激励制度 为提高学术科研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导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制定了导师与学生的双重激励机制。 在考核机制方面,我们主要以学生参加学院传统学术活动“五四论文大赛”的成绩以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对的数量为标准。本科学术科研班依托学院每年一度的“五四论文大赛”,原则上要求学术科研班学生均要参加,参赛作品即为学术科研班研究成果。对于其中的优秀成果可以由导师推荐公开发表。截止到目前,由学术科研班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十余篇。鼓励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这也是学术科研班创新培养模式的亮点之一。 在激励制度方面,我们采取导师与学生的双向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学生研究过程中优秀的选题以及已经初步完成的优秀研究成果可以由导师推荐或自由结合研究团队,申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创新立项”的形式获得学院的研究经费资助。学院通过对获批项目的资助以及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激励学生的进一步研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学术前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导师的激励首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完成的优秀毕业论文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而获得的绩效奖励来实现。另外,学院还对科研班导师指导学生的成果进行量化,折合为课时为导师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总之,在这种分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相应管理制度模式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必然还会不断完善。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步发展,并且做到管理制度的高度完善,才能切实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长期有效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分层次教学论文: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 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 (4)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 五、“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 分层次教学论文: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践分层次教学实践 【摘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源各类层次,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完成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得,分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分层,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生物化学 高职护理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护理专业学生有:文、理科学生兼、普通高中、三校生等,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有个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是有必要的[1-2],它不仅能满足同一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有利于高职护理教育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1.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3年9月入校的护理系6个高职班护理专业的学生.共580人.按照学生成绩抽取成绩优秀的3个班303人作为实验班.3个班的学生成绩按序排列分出a、b、c个班,另外3个班记作a1,b1,c1共计277人作为对照班(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材均选用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学教材《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潘文干主编第六版)。因此,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成绩对比。各组采用相同的考试试卷,将a、b、c三个班与a1、b1、c1三个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其中成绩a班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分层教学的有很大的优越性:b班与对照班采用统一试卷,测试结果略高于所有对照班,说明分层教学有一定优势;而c班成绩则低于对照班成绩,分层教学效果不理想,可能是c班的学生基础的原因。由表2可以看出,期末成绩a班学生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任然高于其它组及对照班,并且各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随教学的时间越长, 与对照班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是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3.结论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优生更优秀,差生有所进步;但长时间的这种状态对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心理健康,分层次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对学生心理及学习状态的观察和研究,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了“还学生快乐学习”。 分层次教学论文:关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探讨 【 论文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分层次教学 【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 教育 、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 计算 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 理学 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 教育 ,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 总结 ,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 发展 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更应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让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地分班,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本文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更好的教学经验,将教育、教学越做越好。 分层次教学论文: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初探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初探 概率统计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伴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的进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专业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我们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势在必行,而分层次教学便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1 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步伐的加快,高校间的软、硬件实力差距加大,而特定高校内的专业设置、生源优劣也相去甚远。近年来这些差距在行业特色高校更加凸显,这也是我们尝试进行分层次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的是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满足各专业各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深度挖掘学生潜能,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以笔者所在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以下简称为南信大),南信大是以大气科学为核心,理、工、管、文、经、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院校,气象类学科多年排名全国前三,而其他学科排名相对靠后,是典型的行业特色高校。前些年的概率统计教学由于学时少等原因,常常采取“齐步走”的教学方法,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并未针对数学基础和专业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这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课程结束后很难达到特别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扩招等原因,高校新生素质呈下降趋势,在我校,在校学生其水平差异、层次差异也很明显,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3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调研相关兄弟院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具体特点,我们对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方案有如下思考。 3.1 层次划分方案 (1)按专业划分。 第一层: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气象学、遥感、数学、物理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很高的专业。 第二层:电信、信控、计算机、环境科学、水文气象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较高的专业。 第三层:经济、管理等对概率统计理论方法体系要求一般,主要侧重于具体应用的相关文科类专业。 (2)根据数学基础进行划分:由于概率统计的学习与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可根据高等数学的成绩,将同一专业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第一层:数学基础扎实,高等数学成绩优秀,排名本专业前30%。 第二层:数学基础一般,高等数学成绩良好或中等,一般占本专业学生总数的60%左右。 第三层:数学基础较差,高等数学成绩合格甚至不合格,一般占本专业学生总数的10%左右。 3.2 分层次教学及考核形式 (1)教学过程:根据各教学层次修订原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实施分层次考核。同时,概率统计课程尽量安排在统一时间节点上课,这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交流进度、切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促进教学相长。 (2)考核形式: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三个层次的学生需采取三类考核标准,相应有三套难度递降的期末考试试题。可对该课程的成绩构成进行改革,学期总评成绩=(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层次系数。其中第一层层次系数为1,第二层层次系数为0.9,第三层层次系数为0.8。当然,不免衍生出这样的问题—— 该方案对专业第二、第三层中概率统计学习效果优异的同学不够公平,解决的方案是:第二、第三层中的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可参加上一层次的考核。 3.3 利用网络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授课时数有限,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而希望课后能与教师做更多的互动,以得到学习上的帮助。为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分层次教学进行辅助:开设专业学科网站,建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试题库,完善网络课程。 4 行业特色高校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反思 在行业特色高校实施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方案。近6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我校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已初见成效。首先,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学生按专业和数学基础被分为若干层次,这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充分的提高了自我,而学生评教和督导评价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其次,作为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高,2011年,我校气象类相关专业三位同学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另三位同学更是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 高教社杯。 我们认为在行业特色高校实施概率统计课程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在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概率统计分层次教学方案也将不断完善。 分层次教学论文:《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 《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学习《离散数学》有益於提高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有助於培养学生严谨、完整、规范、规范的科学态度,并能为后续课程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因此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后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及目标差异,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次的方法有很多,而在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离散数学》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这三种不同的施教方法,这种多层次的讲授在全国高校的《离散数学》教学中是比较少见的。 2 采用《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学生的差异性是各个学校都存在的现象,而这种差异性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深圳大学表现得更为明显。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和学习动机两方面。 首先由於深圳大学在省外招生是高於一本线的,而在省内招生是二本线,因此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入学时基础就比一般的学校差异更大。而且学生英语程度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在上双语课程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只要给出一些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就能够理解书上大部分概念和定理,而有些学生即使把每个词的意思都告诉他们,却仍然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而在学习动机方面,由於深圳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有相当的比例会选择到国外或香港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大都英语基础较好,主观上非常接受采用国外经典的原版教材以英语或双语进行授课的方式。 教师的差异性也是实施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的重要原因。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离散数学》课程组包括外聘的印度籍教师和多名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以及数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良好的教师资源保障了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3 如何采用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 3.1选课 选课采用的方法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课,并施行试听两周可任意换班上课的方式。笔者所在的学院每个学年会同时开6~7个《离散数学》平行班,其中一个班为全英文授课,两个班为双语授课,三到四个班为中文授课。在开学初各位任课教师就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课件的电子版挂在学校的网上课堂,学生可以随时下载了解课程情况,咨询选修过课程的学长,根据自身基础和对自我要求自行选课,在选课后可以试听两周课,根据试听的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师的课程。 3.2授课 开学两周后课程选定后,学生就基本固定到所选班级上课。由我院聘任的印度籍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由海外归国博士进行双语授课,英语授课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的都是kenneth h.rosen著的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fifth edition)的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教材使用的是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的《《离散数学》(第四版)》。英文授课课件全部采用英文:双语教学课件采用英文为主,对重要概念、原理和结论给予中文注释;中文课件以中文为主,关键概念提供英文对应的单词。 所有课程都包括《离散数学》基本的内容例如命题逻辑、一阶逻辑、集合、关系和函数、图的基本概念以及树等。所不同的是,中文课程还包括代数系统的一些知识如群、环、域等,而英文和双语课程包括计数例如鸽洞原理等知识点。这些差异是因为选用的两本教材的差异。 虽然不同课程采用了不同的施教方法,但各种课程方法共同的目标是能够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由於《离散数学》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的特点,在教学环节,各种施教方式都必须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应用性教学及直观性教学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作业和考试 《离散数学》课程的许多原理都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做练习才能对相关的概念、定理深入理解,因此在各种教学的课堂讲授后一般都会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自己练习,要求英语教学班和双语教学班级的习题采用英文答题,中文教学班级采用中文答题。两本教材都配备了大量习题。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在每次布置作业时。基本题目占70%,选做题目占30%。学生必须完成基本题目,而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做部分或全部选做题目,从而既能保障大多数学生跟上进度,也能够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高目标的学习要求。 考试时各个课程试卷都包括100分基础题和30分附加题,学生基本题在85分。附加题超过18分可以获得a+的成绩。英语和双语授课课程采用同一试卷,以英语命题并要求英语答题。中文课程采用另一试卷。中文命题并要求中文答题。试卷一般包括10道左右大题和2道附加题,命题范围涉及逻辑、集合、函数、数论、图论、树等多个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4 采用《离散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离散数学》分层次授课在深圳大学已经进行了三年(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表2~3给出了近两年英语、双语(选择一个班)、中文(选择一个班)三门授课学生考试情况。 由於采用了教考分离,增加了考试难度。但从学生的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基本上有70%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学分。在双语和英语课程还有超过20%的学生可以获得a以上成绩。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中文教学班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英语和双语班的成绩好。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文和英语及双语的试卷命题不同,虽然两份卷子所考查的知识点大部分相同,但在命题时难度还有一些差异,特别是中文试卷包括代数系统的证明题,比较抽象,学生失分比较多;而英文试卷与中文试卷不同知识点的内容是计数原理,由於比较直观,学生得分率较高。另外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好坏影响大於采用何种语言授课的影响。由於不同班级学生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会有差异,虽然使用英语掌握《离散数学》诸多知识点是比较困难的任务,但由於大部分选择英语或双语课程的学生是希望进一步到国外或香港深造的学生,持有比较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实际学习时比较主动,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透彻。 5 结语 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正在招收更多英语底子好的生源,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近三年来采用了中文教学、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这三种不同的施教方法。这种分层次教学不仅能够适应学生不同的基础和需求,而且利於深圳大学尽快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当中,培养更多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分层次教学论文:分层次分目标教学在大专外科护理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探讨分层次分目标教学运用于大专外科护理学课堂,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分层次;分目标;教学 目前,如何扎实推进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大专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研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1]。只有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兴趣,求得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2]。因此,根据学生差异,分层分目标进行大专外科教学,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1 方法 1.1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材进行分目标处理。教师在吃透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单元备课,要把每一单元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a、b、c三个目标,优秀生为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中等生为中层学习目标,学困生为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按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要求)。笔者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这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1.2上课,自觉运用分目标教学。 上课是运用分层次分目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一般应在每单元授课前,让学生明确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如《低钾血症》除掌握重、难点外,优秀生应掌握有关概念,案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提出护理诊断、拟定护理措施,鼓励他们多收集、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培养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中等生应理解有关概念,熟读课本,叙述其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学困生应了解有关概念,熟读课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不同学生合理进行分层分目标授课,使每个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1.2.1活动要求分层次分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1.2.2小组合作分层次分目标。 合作学习是分层次分目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笔者有意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安排在一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享受合作的乐趣。 1.2.3评价要求分层次分目标。 在课堂中,教师的鼓励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但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只用“谢谢”来肯定他们的回答;而对于那些平时怕开口、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当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抓住时机用“好、很好、非常好”等评价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争取更大的进步。 1.3作业设计、课后辅导,应体现分层分目标教学。 ①作业设计、课后辅导要因层制宜。如案例分析时切忌“一刀切”,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②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虽然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目标,但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教师也要耐心地给予纠正,使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内容是哪些重难点内容没有掌握;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做好准备。 2体会 原苏联心理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国内外许多专家研究,一个人的智力包括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等。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个别差异。分层分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目标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学习外科护理的兴趣,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论文:浅谈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例如,在教“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三、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四、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分层次教学论文: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感于此,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下面就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其他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简单习题。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 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最后,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对课外作业也要进行分层次。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布置一些简单的综合题;给b层学生的作业以基本知识及中等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选一些较难的基本知识练习。这样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中高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四、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2)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分层次教学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分层次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 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组合,定期升降 每当接到初一新生时,我便进行一次中小学衔接教学的调研测试,并参照小学毕业会考的数学成绩和小学原数学教师对该生的数学能力素质鉴定,将该班学生按好、中、差程度分甲、乙、丙三个层次,并以自愿组合,适当调整为原则,把三个层次的学生编成五个学习小组。为了鼓励进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进行一至而次升降调整。 二、分层补偿,区别对待 为了学习新知识和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在讲授新课时进行分层补偿。补偿时主要以课内为主,并把重点放在丙组,在补偿内容和要求上,丙组学生以补知识为主,达到准确地掌握知识,补上授新课所需要的知识,乙组学生在补知识的同时,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和技能性训练;甲组学生则主要是帮助他们揭示课程的内部规律,开拓思维,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作不同的处理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次,处理好基本要求与升学要求的关系。数学大纲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应达到的,选学内容则应视情况而有所区别对升学有望的甲、乙两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对升学希望较小的丙类学生则晓之以理,引导他们明白,虽然学生和运用选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前途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知难而上,多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重视基本要求,结合升学要求,交错进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教选学内容时,适当加入了一些与之有关联的新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分层次,处理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数学大纲和新课标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针对以上要求,几年来,我探索了“低起点、分阶梯、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整体”教法。这种教学特点,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而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地实施了分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分”有“合”。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常规训练系列三个层次学生以同一要求,实施整体教学。 四、作业布置分层次 在备课时,我时常设计一套既面向优等生,又不伤中差生学习信心的练习题组。由此,给甲组学生布置的作业偏重于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使优等生得到提高,要求乙组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对丙组学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会应用定理、概念解最基本类型习题,促进技能的形成。在做法上,我加强了学生的学法研究与指导,杜绝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质量。 分层次教学论文:浅谈分层次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中使用省编新教材,高中仍使用部编旧教材,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关于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伴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中专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毕业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中专生源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都需要探索。本文拟就分层次教学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诸位。 其实,分层次教学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今日老话重提,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新的思考。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得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正所谓老生常谈,常谈常新。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中专生源,实施分层次教学,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无需统考计算机和英语。这就是说,对普通中专的要求还是高一些的,虽然中专生源的素质并不比其它职校高。在2001年省厅48号文提出的教改原则中,明确了“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必须够用为原则,讲清概念,强化应用。”这里实际上讲得很明白,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必须够用”不仅针对专业教学,同时还指高考升学。所以,高考必须的文化课必须安排足够的量,要保证高考够用。若如此,必须够用的文化课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多了。因为过去只针对专业教学,不仅课程门数少,而且深度有限。这样,势必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就难得时间保证,还怎么“强化应用”?而且,鉴于中专生文化基础现状,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上加大投入,恐怕会事倍功半。结合我校实际,该开设什么课呢?我们认为,除公共英语达到一级,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初级外,其余文化课,该砍的砍,该减的减。开设道德、应用文、计算技术、商务礼仪、形体、普通话、书法、公共关系等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课,体现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在专业教学中,不追求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而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围绕国家资格证的应知应会组织教学。国家正在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中专学校应建成资格认证基地。既区别于短期培训,又不同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比,普通中专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多了文化底蕴。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相比,它以职业岗位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综合化,加大实训,突出应用。 四、ab试卷,分层考核计分 这里的ab试卷,不是指同一难度的不同题目,而是指同一课程的不同难度。a卷为基本要求,b卷为较低要求,选择权在学生个人。可全选a卷或b卷,也可部分课程a卷部分课程b卷,全在学生自我控制。对选择b卷的学生不歧视,鼓励学生量力而行。而且,ab卷分值相同,不再换算。为增强ab试卷的可操作性,还可将ab试卷合二为一,题目划分为ab组。学生在同一试卷上自选a组或b组题目。除教师和学生个人外,其他人不知选题详情,给学生留一份自尊。这似乎不公平,其实不然,同等分数的a卷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b卷学生也绝不会去宣耀,只会增强自信心:只要努力,人人能行。这里,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这既靠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给学生以够得着的目标,他才能去努力,否则,望尘莫及也就不去及了。由学生个人选择试卷,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好处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弱势也正是在于:基础知识很牢,创新意识较弱;要我做做得很好,而我要做却无所适从。分层考核,自主择题,虽然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一个方面,但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凡是我们认识明确的事情都逐一去做,不以事小而不为,那么,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处在困难时期的中专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也还正在探索。我们虽已认识到教育对象的智能类别,但离完全因材施教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学态度,在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人人学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同样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所以,至于他是a卷100分还是b卷100分,对某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当然,ab试卷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既要保证a卷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b卷学生吃得好,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分层次教学论文: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应用 一、发展性评价 应用于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发展性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等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与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存在很多共性。 1.两者都体现课改精神 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习者的进步。通过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分层次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两者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等级的学生,应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后进者,着重于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对于中等生,着重于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对于优秀者,着重开拓思路,激发潜能。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过程,感受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两者都对后进生的学业成绩和语言能力有促进作用 后进生常常在语言学习方面感到困难。使用发展性评价,把语言能力和考试成绩之间的联系减少,将会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 4.两者都契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赋予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全新的内涵。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学,我们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不仅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更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注重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教师应用不同层次的目标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教师所确立的层次目标彼此是相互衔接的,为学生层次的动态发展变化提供支点,以促进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努力。 2.注重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参与表现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参与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和学习策略的发展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问卷等方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发展程度,通过课堂学习行为记录的形式或问卷的形式,结合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观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其良好情感的培养和认知的发展。 3.注重于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的评价 (1)定期进行口语测试,按学生层次,分三种类型:基础型 (只需朗读课文、回答老师简单问题等)、模仿型(模仿对话、扮演角色进行口语表达等)、交际型(提供情景,学生自主交流)。通过口语测试了解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况,只要完成所处层次的目标就合格,如有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奖励。 (2)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学习中遇到的英语问题;平时作业,试卷;制作的图片、卡片、照片;教师的评价资料;成功的作品等。教师定期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进行评估,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改进”两个指标对记录袋做出评价。记录袋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用于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从而在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培养了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作业评价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例如默写作业,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有较高的正确率;对中等生,适当允许一定错误;而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同学,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单词和词组。达到要求即可给优评。笔头作业也是如此。这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看到不足与进步,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 (4)阶段测试 测验或考试后教师可进行两次阅卷。第一次阅卷后,教师就学生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然后让学生订正后再次阅卷。考试并不是终结,而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学生逐渐养成习惯,每次考试后会自觉地分析错误原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考试结果不满意,教师可以就学生改正原卷中的错误情况给予第二次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为不同学生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后进生,这种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5)互动参与,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参与的态度、广度和深度。评价的关注点为:目标是否明确,小组成员是否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设计及实施;成员是否明确角色分工;成员是否以倾听、协作、分享的方式参与;成员是否有均等的参与机会;问题是否是在集体参与的情况下解决等。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这是发展性评价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一面。总之,在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其目的在与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发展性评价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适当指导,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上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戴海岭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分层次教学论文: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健美操教学论文 一、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的实施 为健美操教学方法提供了创新改革契机。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健美操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健美操的教学效率的,所以要依据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健美操的过程中多关注其他学科的进度及内容,将健美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联系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给学生留出创新的空间 体育课课时所占比重小是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无法得到完整教学的主要原因,所以众多体育教师都在课堂上拼命追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创新,达不到由心至身的锻炼效果。如果让学生在教授健美操动作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动作改进,将更具有观赏性的动作加入健美操内,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健美操的学习中。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缺少沟通交流的教学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可以加深对健美操动作的理解记忆,教师也能从中突破找出适合教学的模式。在交流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舞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自信心,利用兴趣教学提高分层次教学的效率。 四、分层次教学 每位学生对肢体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有无舞蹈功底会对健美操的学习进度产生巨大的分层,所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是并不可少的。教师先进行统一的教学,演示动作后将动作标准的学生挑选出来,和教师一起分批对学生进行分解教学,高效迅速地完成分层次教学。健美操是一项充满魅力的运动,在健美操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本文就根据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而在实际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联系新课改的标准有效解决,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者:安乾单位:重庆市梁平县梁平中学
心理毕业论文:技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指导 摘要:近几年来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了需求总量,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本文主要探讨了技校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技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对技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 关键词: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就业指导 一、技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技校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困难与机遇并存。从大局势来看,技校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1.技校招生数量持续增长。尽管现在全国正在普及高中教育,大学也在不断扩招,但全社会正在逐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大学毕业后选择重新回技校学习的也大有人在,招生数量和质量都在连年上升。 2. 技校办学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就业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注重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学的机制。与企业形成伙伴关系,开放式办学。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基本功训练,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着重培养掌握高精尖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普遍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3.技校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层次得到提高。许多技工学校破除“等、靠、要”落后观念,主动走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找生机,逐渐形成了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办学机制,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4.技校布局结构趋于合理,规模效益得到提高。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全国技工学校在逐年减少,而规模和层次则在逐年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困难的一面。现在全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了需求量,这就会使得竞争逐渐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现在大多数技校都存在一种模式———定向就业,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学校就已经给确定好了就业单位。这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多问题。 1.消极等待心理。定向就业造成学生不但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安心学习,而面临就业是也只知道等待。殊不知在学业技能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又会有哪家企业需要。 2.自卑依赖心理。很多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感到自卑,会认为自己是技校生,没有高学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就会过多依赖学校的推荐就业。而学校推荐就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会使得学生失去择业的自主权。 3.盲目从众心理。有些毕业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选择职业时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时只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4.固执狭隘心理。不顾社会需要,不顾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化的辩证关系,对自己已形成的择业观念不思变通,结果是择业范围大大缩小,成功的机会不断失去。 三、技校学生的特点 要加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分析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系统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大多在15~18 岁,这个年龄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思想可塑性大。这个年龄的学生思想变动大,好奇心强,但辨别能力差,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面对多彩的世界,如果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比如,对电脑网络信息,学生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之多,包括好的信息和不良的信息,学生总怀着好奇心跃跃欲试,但由于辨别能力差,很容易上当受骗,学好学坏有时只有一步之隔,有的学生甚至迷恋网络游戏,从而荒废学业。 2.容易偏激和冲动。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学识等方而因素的限制,活泼好动,血气方刚,情绪波动大,容易发生偏激、冲动的失衡现象。校园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时常发生,就是这种偏激冲动思想的突出表现。 3.心理承受能力差。21 世纪是信息时代,竞争十分激烈,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成人也不例外,更何况技校学生,而且他们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缺乏必要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困惑或挫折时,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悲观失望。有些学生因为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教育,就承受不了,甚至离校出走。 4.自卑心理比较突出。技校学生大部分是升学无望之后不得已而选择就读技工学校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不想读而被家长强迫的。技校学生往往都有“自己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的想法,总认为技校生比高中生和大学生低一等,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表现在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读技校只求混日子,凡事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少数学生甚怀有“破罐子破摔”的不健康心态,不容易听进老师、同学的教育或劝告等。 四、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技校生本身的特点,学校对其指导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1.充分利用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业敬业、勇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倾向,确定职业方向,明确学习目的,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升学和就业选择,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2.要“请进来,送出去”。“请进来”就是邀请企业或用人单位来学校讲学做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以及现在用人单位对所学专业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学习一些必要的就业技巧。“送出去”就是指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亲身体会。 3.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进入学校后,由于学业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就会造成学生并不了解社会的需求状况。学校应该从入学开始,就着手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参观实习,勤工俭学,增强心理接受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增强入学教育,每个学校都在做,但大多数技校都只是强调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并不知道或者并不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知所措。学校应该在入学时就让学生了解所学的专业,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确定学习目标,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5.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和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课堂教育外,还需设有让学生随时能向老师咨询、交流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机构和场所———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人员应由校医、心理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精通心理学、教育学且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或班主任组成。一般3~5人为宜,咨询室可以实行定期轮流值班制度,保证随时有人值班,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室还可以设置信箱,接受学生信件咨询等。 总之,技校学生的就业心理有自身的特点,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加强学生的就业基本技能、技巧培训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应对面试,怎样有技巧地回答考官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学校只是他们将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场所,能力的体现还要靠他们自身。 心理毕业论文: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问题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高校与毕业生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择业,充分发挥人生价值。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心理教育 心理调适 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8年的559万到2009年的611万,2010年达630万,而2011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达到660万。我国高校在世纪之交开始大规模地扩招,引发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岗位需求却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令不少人发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感慨。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慢慢消退,经济又进入平稳发展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面临就业的当今大学生带来了不少压力。我认为,导致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心理问题。作为高校教育研究人员,我将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对于高校毕业生整体而言,他们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就业,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大学生活几乎与社会脱节,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阶段,一旦面临就业,就要承载社会、家庭较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较高,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权且将他们的心理分为以下几种。 (一)“随波逐流”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因为人格尚未成熟与完善,对社会缺乏比较理性的认识,容易受家庭、朋友、社会的影响,缺乏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对工作和职业前景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爱好所在,在茫茫求职路上随波逐流,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而很少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选择。看到同学甲考公务员,于是也备战公务员;看到同学乙准备简历找工作跑招聘会,于是也天天跑招聘会到处撒网,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二)“焦虑畏难”心理。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没有做好充分就业准备,缺乏就业方法,担心受挫,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种过度的焦虑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正常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三)“自卑自大”心理。 很多大学生虽然很重视就业问题,专业能力也相当不错,但由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谋求合适岗位的勇气,在求职时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与之相反,一部分大学生自视甚高,好高骛远,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设定与自己能力远远不符的就业期望值,一旦遇挫自信心就容易瓦解,一蹶不振。 (四)“依赖攀比”心理。 一部分学生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就业时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学校、老师把就业招聘信息送上门,依赖家人朋友试图通过关系就业;或者盲目与他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他人的工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设定与更改,容易在就业中遭遇失败。 (五)“逃避懈怠”心理。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没有勇气到社会上拼搏,他们或逃避或推迟就业压力,寄希望于提高学历而获得竞争力。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就业中遇到了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全面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渐渐成为不就业、难就业一族。 二、高校亟须加强健康就业心理教育 在新时代,高校一方面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其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科学择业,更重要的是在入学之初就加强健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1]。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大学,不少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的问题。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放松的大学生活,他们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飞向哪里;在独立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生活与学习、恋爱、就业之间的关系,导致不少悲剧发生。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显得极其必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减轻他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 对待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积极、进取向上的心态,从而在就业竞争上取得胜利。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主要内容,是激励人们奋斗和创造的力量泉源。没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因此,大学入学之初高校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就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各种讲座、专题、论坛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启蒙和职业理想教育;在之后几年的大学教育活动中,连贯性地、分阶段地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2]。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解决好个人成才与国家需要、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等矛盾,不断引导他们找准方向、合理定位,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最终将毕业生成功地“推出去”。 三、高校学生需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他们同样要面临择业就业问题,在就业中是主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对就业起到主导作用。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大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一)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态。 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各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自卑、怯懦、骄傲、懒惰等多种不良性格特征。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应对自身有一个充分认识,不仅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而且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再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途径。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让自己经得起挫折,胸怀宽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向自己信任的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倾诉,有助于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积极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3],解开心理疙瘩,克服心理障碍。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助于应对压力,而且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就业理念和行为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自我定位。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一方面对社会环境和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制订一个大致职业规划,在就业上做好心理准备,有主人翁意识,摈弃错误的幻想和等、靠、要思想,结合对社会形式的正确判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专业上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技能,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通过学习和锻炼为成功就业增加砝码。 (四)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 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而真正在能力上不少学生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导致在目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情况下,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就业大学生互不满意的状况极其普遍。要实现顺利就业,大学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一致,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4]。当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长阅历,作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准备。 四、结语 综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一方面高校务必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以人为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精彩。 心理毕业论文: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执行者“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扰,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毕业生们就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笔者现就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职生指导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几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一)自卑心理 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二)自负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做“白领”的,是国家干部。这种心理表现在择业上,则是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三)盲目从众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 (四)矛盾心理 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与机遇。 (五)攀比心理 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先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六)依赖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七)冷漠心理 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不再去努力,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八)实惠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往往在招聘会上,说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他们往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孰不知沿海城市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虽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适合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同学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鉴于上述种种现象,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二、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有国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三)要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四)要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之外,作为家庭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他们的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这就要求国家要制订和颁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心理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女生心理特点的研究 小学六年级女学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她们是处于一个少年时期的学生大约年龄在十二岁左右,她们即将告别小学步入一个崭新的新环境,是从少年儿童期逐步过渡到青年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我们研究小学毕业班的女生心理问题,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有一个好的路途,深入了解她们的心理变化情况,使之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少年期,为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打好基础。 一、女生的心理特点 女生的心理特点与男生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相同的点更多一点,不同点很少。女生在进入少年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了很多的兴趣,引起她们的幻想。 六年级的女学生的兴趣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一点要优于男生,而且还多变,常常会有一定的依附性,对男生的动向只是跟随,在班里会国某项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行为。 的广泛,但非常不稳定,有时候喜欢画画,过一段时间又喜欢唱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会越来越稳定,有可能会成为终身的兴趣。老师要抓住女生的这一特点细心引导,让他们真正形成一种自己的爱好。 2、生理的变化明显与男生。 六年级女的学生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时期,女生的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这种表现又男生更为突出,他们感到好奇的同时又怕羞,有些女生甚至为此自己的身体发良出现抵触情绪。女生发育较早,开始由动转为静,开始怕羞,喜欢对衣服与打扮,开始关心自己的衣着,更多的话题开始转向“美”。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有些女生可能出对男生的反感,通过是疏远男生,甚至指责男生,但也有些女生对男生又特别关注,可能是他们自己感觉到的“爱”,对有关“性”的话题很感兴趣。喜欢把哪一个男生与哪一个女生喜欢在一起谈论,甚至有的是个别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 3、女生独立性较强,能力提高快。 六年级的女生的出现第一个生理发育高峰,在身高方面,身体成熟方面较为突出,比男生发展快,在一个班级中女生平均身高甚至会高于男生。受此影响,她们有能力去欺负一些男生,在男生面前表现蛮横,男生也多怕女生的取闹。女生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各方面强烈地表现出来,有了对人、对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这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突出,此时的男生还是小“傻瓜”的时候,女生已经俨然成了一个小大人。女生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她们之间有自己的秘密与窨,发生的事情也多于男生,很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其能力也得在提高,她们能较好地独立处理不少日常问题,做事井井有条,喜欢与老师交流。但也不好因互出现,因为独立意识的增强,常与长辈发生冲突,有时候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不懂事。 4、思想易动摇,是非辨别有待提高。 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不像童年期那样容易暴露思想,但波动性大,容易受到暗示。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因而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多,获得的知识纷繁复杂。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常常在学校要求和社会思潮、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感到困惑和烦恼,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的现象。 二、对女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心理特点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对学生的心理正面引导非常养关键,让她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这一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以期待她们能顺利的度过少年时期,为她一生的旅途写下美好的记忆。 1.老师做女生的心理医生。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比家长的教育更重要,随着阅历的丰富,她们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她们会正确的辨别事与非,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也有了深次的理解,而不是再像一二年级那样无知与天真,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依赖老师,对老师的劣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所以老师要批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她们当成“小大人”来看待,尊重她们,理解她们,不要再简单的批评她们。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六年级的女学生更喜欢和蔼可亲,知识广博的教师,亲其师,信其是她们的标准。老师要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好朋友,做她们的心理医师,与他们民主平等的交流。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小学六年级的女生精力比较旺盛,交往愿望很强烈,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欣赏和认同,在班级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充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能密切学生间的交往,增进学生间的学习和了解,起到促进自我认识,丰富情感体验,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寓教育于活动,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3.给女生设置适合于女生的心理教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女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也有独特的功效。在教学时,可以营造建出轻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上她们喜欢的心理课,说她们感兴趣的知识点,让他们感觉这是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让女生获得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解除心理困惑,促进女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课程可以一周设置一次,也可以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进行专门教育。教育的内容要有计划性,也要科学有效,适合六年级女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毕业论文:试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心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变革,择业和求职现已成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适时调整好择业心态,在择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就业态度和动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满足现状。教师及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良好的求职择业观念,对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变革,择业和求职现已成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好人生这一步,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他们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兴奋甚至是激动;另一方面,也为择业的严峻形势而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适时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与形成原因分析 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就业态度和动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满足现状,具有较高的期望值、眼高手低等情况存在。 根据对我校(包括机电高职、计算机高职、会计电算化高职、软件高职等)152名高职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急于求成,就业期望值较高,而且诚信意识不强,实用主义思想支配就业选择,一些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再是,高职生充满就业信心,但有少数学生缺乏勇气,底气不足。可见,高职生普遍自我评价较高,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存在着对职业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高职生就业与成才的高期望值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以及他们自身所处的层次环境因素影响,形成了部分高职生在择业和就业问题上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复杂而过度情绪的反应。高职生求职择业中埋怨用人单位录用程序烦琐,盼望面试一锤定音,焦虑心理常使他们签约不慎,后悔不及。 2、胆怯心理。这是一种胆小、脆弱性格特征的心理现象。有的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面试时,怕见主考官;试用时,谨小慎微,怕说错话。 3、依赖心理。某些高职生在求职择业中不主动去联系单位,不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亲属,坐等学校优生优荐,指望父母包办。 4、自负心理。这是一种缺乏自我客观评价,心理素质极不成熟的表现。高估自己,低看别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胜人一筹,在求职择业中,好高鹜远,一旦未能如愿,则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 5、自卑心理。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自卑还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破罐破摔,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6、挫折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他们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败。 7、攀比心理。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总想谋到一份自己认为比别人强的岗位。 8、从众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忽视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过分追求实惠。 分析起来,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就业形势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制度日趋完善,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的或与往年持平,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导致许多心理困惑的产生。 2、用人单位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录用观念上还存在首先看毕业生的毕业学校,甚至对高职毕业升有能力和素质认知上的偏见,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用人单位挑肥拣瘦,使毕业生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容易产生自卑或者自弃心理。 3、办学机构因素的影响。各高职校为了宣传和招生等需要,表面上是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习和实践的影响下,就接受了“大学生”的称呼和概念,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4、毕业生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大都是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本身就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方法不当等问题,心理承受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关注,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二、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应对措施 就业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 致使高职生求职择业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就业能力。如不及时有效解决,将会损害个人身心,破坏家庭安宁,贻害学校生存,危及社会安稳。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1、学校要加强高职生求职择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学校不仅要注重生源进口和专业教学,而且应注重生源出口,关注毕业生就业。要广泛深入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要积极开设求职择业指导选修课,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求职心理与艺术,更好地就业。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及时解除心理冲突,迅速消除心理误区,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2、要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理智评价自己,要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要有正确而客观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定位自己,从而使之切合实际的合理设计未来的人生目标。 3、要鼓励他们勇于竞争,让他们能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包装,自我推销,自我实现。 4、引导他们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挫折。高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更需要自知、自信、自立、自强。要清醒认识到,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政府主管部门要政策引导,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发挥社会上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6、家庭也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 总之,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毕业生如果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弄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地选择职业,也就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帮助高职生树立良好的求职择业观念,也必将对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毕业论文:浅议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调适 【论文关键词】:焦虑;心理;调适;毕业 【论文摘要】: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社会问题,毕业前的焦躁、不安、忧虑困扰者众多学生,对他们进行毕业前的心理调适,使他们良好择业,迅速融入社会,这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社会普遍问题,大学生从 "安逸"的大学校园,走向极具竞争力的社会,工作的压力、环境不适应压力、焦虑、恐慌、寝食不安、无所适从。心理焦虑是指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毕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毕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但要实现顺利毕业,就必须认清毕业形势,正视毕业现状,转变毕业观念,调适毕业心态,把握毕业机会。 大学生要认清毕业形势,正视毕业现状。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四倍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的毕业形势会相当严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只有认清毕业形势,正视毕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焦虑属于正常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固然重要,但他们的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更加受到招聘单位的关注。而考研、突发事件、经济拮据等不愉快的经历,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焦虑。事实上,部分大学生也存在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的问题,有的学生不能正视毕业形势,产生了素质恐慌,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顺利毕业。 只有正视毕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适度的心理焦虑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它可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但是,如果心理过度焦躁、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调整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会埋没大学生的潜能,给毕业带来额外的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焦虑心理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面临毕业,自己正处于严峻的形势之中,这时的焦虑心理是一种正常反应,我们可以提醒自己正视毕业;如果我们对毕业形势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估,即不能正视毕业形势,则产生的焦虑心理就不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就会使我们自己感到异常紧张,严重时会导致焦虑障碍。 1. 大学生要转变毕业观念,调适毕业心态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存在着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群体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毕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特别是挫折心理,对大学生毕业影响最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毕业形势,冷静地做出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毕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毕业观念,建立新型的毕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毕业观。 应届毕业生面对毕业形势,回避的应对方式虽然可以缓和焦虑程度,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方式因为没有真正解决毕业问题,长此以往是要付出较大代价的,焦虑源并不会因此自动消失,反而会对本人纠缠不休,不定期还会出现,所以必须随时戒备。如果我们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继续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杀自信心;如果我们反复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带来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举步不前。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毕业形势,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废食,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的做法不可取。 大学生要进行心理调适,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转变毕业的思想观念。应届毕业生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竞争就要伴随自己一生。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不再继续努力,也会失去这个工作。有竞争就会有风险,确立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面对毕业焦虑,进行理性思考是基础,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2. 大学生要把握毕业机会,顺利实现毕业 毕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在许多的情况下,当良好的毕业机会到来的时候,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毕业机会丧失。一方面,许多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主要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有的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毕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毕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会出现坐等心理,坐等就容易失去机会,如果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就会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学生在毕业过程中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一些良好的毕业机会。 焦虑心理会让大学生觉得紧张和担忧,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他们把握毕业机会。在毕业过程中,大学生既要适当地放松自己,使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又要注意把握机会,不能让毕业的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把握机会并不是越紧越好,就像我们手中的沙子,你把握得越紧,留下得就会越少。 放松心情的有效方法有多种,比如运用想象的方法来减轻焦虑,我们可以想象毕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情景,进而放任自己体验焦虑心理,同时随时提醒自己,焦虑心理虽然让自己不舒服,但没有多大危险性,至少不会致命,在想象中,我们就可以与焦虑共存了,另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够调整紧张情绪。 我国目前的毕业体制,有利于拓宽职业选择面。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就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也相应地越大。把求职的自主权送到学生手中,他们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和各种信息的刺激,反而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毕业的危机感、恐惧感。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来,总有一部分人暂时找不到工作,这是正常现象,要找到本人求职愿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需要时间。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不能放松自己的心态,面对笔试时感到紧张,等到面试时感到更加紧张;有的毕业生对自己向往的高待遇岗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他就越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顺利毕业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 心理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需求及城市医院用人单位招聘门槛的不断提高,临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然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亟需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愿意到乡镇就业。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式、希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基层就业心理存在着看重环境、待遇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旨在为帮助学生走出基层就业心理误区,调试自身心态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就业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就医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大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临招聘困难,面向基层培养的专科临床生对到基层就业有着各自的顾虑,求职心理在学生择业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本文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毕业后的基层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帮助学生走出基层就业心理误区,调适自身心态提供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73份(四个专业方向发放份数分别为临床医学212份、康复治疗方向13份、眼视光方向21份、健康管理方向27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81名(29.7%),女生192名(70.3%)。 (二)方法 本次调查为电子问卷,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形式。内容从4各方面进行调查,分别为到乡镇就业的意愿、希望的基层就业形式、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原因、希望的优惠政策。每个问题下设3-7个选项,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到乡镇就业的自我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62.6%的学生愿意到乡镇就业,其中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方向、眼视光方向、健康管理方向分别为70.3%、38.5%、33.3%、37.0%。不愿意到基层乡镇就业的学生为37.4%,上述4个专业方向比例分别为29.7%、61.5%、66.7%、63.0%。这说明不同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的差异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影响较大,以专升本升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临床医学毕业生较其他三个专业方向更接受到基层就业,就业态度更为务实。研究显示,学校相关部门从新生入学时就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心理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1]。 (二)基层就业期望值 88.3%的学生选择有正式编制,工作地点在乡镇,6.9%的学生能够接受乡管村用形式(正式编制在乡镇,工作地点在村),而聘用制的仅有9.3%。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很看重事业编制。目前,编制的有无关系到相关待遇的落实,医学生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着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而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合法保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基层政府只有确实增加基层岗位的设置,才能更好地解决专科临床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问题[2]。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原因 1.个人发展机会的影响 在37.4%不愿意是到基层乡镇就业的临床医学毕业生中,认为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机会少的占63.7%,57.8%担忧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与大城市相比,基层相对落后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对于医学生来说发展空间存在局限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想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本职医疗工作,如果这个理想不能实现,就留在城市社区或干个体行业,不愿意下基层,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在基层会失去个人发展机会[3]。 2.福利待遇的落实问题 调查显示,44.1%的毕业生认为保险、住房等福利待遇低,38.2%认为工资低,26.5%认为生活环境差。目前,大部分乡镇地区物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物质条件艰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积极性,成为阻碍医学毕业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另一主要因素[4]。 3.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 44.1%的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就业与家人期望不符,41.2%考虑到不利于子女发展。家庭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及家长不愿接受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后到基层就业的事实。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到家乡。在决定是否到基层就业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听从父母和亲友的意见[5]。然而,医学较强的专业性及较单一的就业面,使得其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引导学生及家长明确专科医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存在的巨大潜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已成为新的突破点。 4.希望的优惠政策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希望得到的优惠政策多集中于能够得到与城市一样的福利待遇;工作一定年限后到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工作;优先获得晋升和培训等发展机会;给予一次性的货币补偿等几个方面。 三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误区的积极调适 (一)转变功力思想,培养良性心理 目前,在一些毕业生中存在只注重物质利益、不愿吃苦或者过分强调自我感受等不良的就业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择业期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自身期望值过高,且只讲究金钱、名声,不愿到待遇低、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而引发了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无奈”;同样,就业后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对此,作为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我们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并引起注意,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作风及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增强学生在面临挫折的心理耐受性教育,扩大专业心理疏导的受众面,逐步培养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心理[6}。 (二)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就业心态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面对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素质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就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作者:王雪 李芳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心理毕业论文: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对初中毕业生心理现状的调查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我国,初中毕业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身体发育正处在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急剧的生理变化会带来极为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变化。而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青春期的学生都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这使得他们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地位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青春期的学生既要经历“心断乳”危机,又要感受自我意识的觉醒,加之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的不适应。同时,内心深处的许多矛盾也等待着他们的处理,如:渴望被理解和选择自我封闭的矛盾,渴望人际关系和拥有独立空间的矛盾等等。基于这种特殊时期存在的矛盾,笔者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笔者利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结合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st)对本市几个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随机抽取本市初中毕业生300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86份。结果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学习的压力感过重。初三毕业生在学业上的负担无疑是很重的,许多学生表现出对课业负担无法承受的状态。这种不适应加上对未来抉择的迷茫,让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敏感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毕业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当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落差时,许多学生会产生压力过大、自卑感强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应试教育,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主科课程让路成为主流,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第二,强迫症状。对于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及行为的强迫症状,通常都伴随着焦虑及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因为担心成绩,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及检查,同时总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的情况。通过调查后期的面谈,发现这一时期的强迫症状与学习压力及对未来选择的压力有关。第三,人际关系不适应。在由童年进入青春期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开始逐渐摆脱父母和师长的束缚,想用自己的方式结交朋友。但有些学生因在家中习惯了被照顾和关注,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能很好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加上没有有效的社交技巧,导致在学校没有知心朋友,如果回到家里再没有人理解,就会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第四,在情绪上的不平衡。根据调查问卷的测评结果显示,情绪不平衡上的得分明显偏高。这是因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情绪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成熟与幼稚、依赖与独立、闭锁性与开放性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及时,就会造成情绪体验不平衡。 二、对初中毕业生心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 根据以上给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学习成绩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度紧张。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满怀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中考,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既有考出好成绩的自信,又有发挥失常的思想包袱。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导致了他们产生焦虑,继而过度紧张。第二,迷惘无助。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但到了毕业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失衡,会经常考虑是否能够如愿考上高中;如果中考失败,是否能顺利就业等问题。这些忧虑导致了迷惘无助心理的产生。第三,失落而导致的对抗行为。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以往的学生生活中大多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到了毕业阶段,由于成绩始终不能提高,他们对自己升学感到毫无希望,此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进而表现出对抗行为,如利用骂人、打架、故意违反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三、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快速地给予解决,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毕业这一特殊时期。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不能过分地追求分数及升学率,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升学压力。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本市还没有一所中学设立起由专业心理医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室,学生出了心理问题很难找到专业的治疗渠道。因此,这些硬件设施的建立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学校应经常开展心理讲座来增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意识,为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及障碍的条件。毕业班的班主任多处于重压之下,加上教务工作繁重,更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态度,多花些精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抵御各种心理困扰的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遍心理,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却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重。许多家长在物质方面给予了孩子极大的满足,但在与子女交流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这种重视成绩远高于重视心理健康以及长期与孩子缺少沟通的环境下,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成为必然。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三者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初三这一特殊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及心理异常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给与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了解其兴趣和特长,鼓励和帮助其实现理想。初中毕业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加上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厌倦等情绪。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学生本身的性格和气质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身探索,让其从了解自己开始,进而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作者:李洪霞单位: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河南学校 心理毕业论文:校园毕业生择业心理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择业的不安感。高校学生毕业到人才市场时会发现职位的选择很多,所面临的职业压力也不一样,当然薪酬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毕业生会感到茫然不安,因为之前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理,而受到市场经济不景气,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各种信息的刺激,感到无所适从,有些人甚至会觉得恐慌。如果这种负面的情绪一直影响着自己,在短时间内又不能自己进行心理排解,这会导致焦虑心理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二)择业的不自信。很多毕业生在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情况都抱着乐观的心理,但是当到了人才劳动力市场时,看到各行业的竞争激烈,又因为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面对面试官时不自信,以至于可以胜任的工作没有把握机会。 (三)择业的定位不准确。由于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自己的工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眼高手低。毕业生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薪水高、起点高、职位高。在这种心理环境下,工作的选择的较为少的,毕竟对毕业生来说,在现在毕业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是公司挑选你的过程,而并不是任由你来挑选。 (四)择业的攀比心理。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过于关注他的就业情况,盲目的与他人攀比,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以他人的工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这是很不正确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并不是说你技不如人,只是每个人适合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别人能做得来的工作你不一定性,同样,你做得来的工作别人也不一定能做。所以,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 (五)择业的态度。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因为对社会的认知较少,缺乏对社会客观的认识,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和职业规划一片茫然,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特长,盲目的跟从他人,人云亦云。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的具体来源是大学生在择业是的不良的价值观以及走向了心理的误区。想要改变毕业生择业的价值观和不良的心理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进行心理调试,也需要多方面的关注。比如学校老师的建议,家长根据学生情况的指导。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不了解,反倒是家长老师对他们有一定了解,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地定位,调整心态,根据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踏入职场的第一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发挥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尽最大的努力回馈社会,这才没有辜负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培养。 二、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的矫正措施 对于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的矫正是十分迫切的,这是很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有严重和轻微之分。学校和社会以及家长必须高度的重视这个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和矫正,毕竟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主要生力军,只有他们能准确地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才能稳定人才就业市场的秩序。 (一)从毕业生方面来看。 1.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毕业生在毕业是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都有很大的理想和抱负,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跟自己想象完全相符的工作,鉴于这种情况,高校毕业生应该从实际出发,主动的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个人理想结合到一起,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以自己的个人目标为寻找工作的主要目标,积极主动投身到需要的地方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的认识才会有意义,也会让自身觉得有使命感,存在感。就像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提到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2.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帆风顺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停的面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工作会越来越难找。所以对大学生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这种心理状态,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是大学生自己需要做到的。很多大学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随便找一份工作将就,有合适的就换一个,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认真地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检讨,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从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来看。社会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摒弃错误的价值观,端正就业心态。对学校而言,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对学生进行帮助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人生初步职业生涯的目标。家长是影响毕业生择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毕业生寻找工作都是要听从家长的意见。所以家长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能一味的追求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职业时,如果家长只期望找一个工资高的职业,而不是从毕业生地角度出发切实的为他们考虑问题,这会致使毕业生心理压力过大或者是带着虚荣的心理,以至于影响他们的择业观。 (三)心理辅导的方法。关于焦虑的研究指出,团体辅导以及行为治疗技术是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法。团体辅导,可以称为团体咨询或小组辅导或团体训练,这种方法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巾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心理毕业论文: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一个群体,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如何健全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共招收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447.34万人,其中全国高职(专科)招生237.43万人,占53,1%;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333.5万人,其中高职(专科)在校生达到595.65万人,占4.7%。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然而.就业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截至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2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3%,本科生为84%,高职(专科)生仅为61%。2005年高校毕业生中,高职生占到近一半的比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此也引发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时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1心理健康概述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强调: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没有健康作基础,人生的一切将会黯然失色。从世界范围来看,健康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关注的一大主题。那么.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称wH0)给了我们答案:“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从生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其功能应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不健康的体质遗传。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出了毛病,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从心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对自我必然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优点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其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有效的动作;在发展自我的同时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得到发展。从社会行为上看.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常模而不离奇古怪.所扮演的角色符合社会要求,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离职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临近毕业之时都要面临择业、求职的难题。一些同学在择业时.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与能力没有充分的考虑.急躁盲目或无所适从。有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常常产生愤怒、焦虑、灰心、内疚、失望、无助、不满等情绪体验。有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独立性不够.自信心不强、面试技巧欠佳、性别歧视等各种心理问题。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2.1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面对的困惑如今,“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类的就业方式已经取代了过去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同时也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的一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由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差,便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心理。比如不少学生拥护“双向选择”,因为他们不满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制度下滋生的腐败之气和不正之风,认为这下找工作得全凭真本事了。然而事实上市场体制的健全还有—个过程,他们可能很快会发现,“关系”对于找—份好工作仍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自己也身不由已的去寻求这种不正当的帮助,因而内心矛盾剧烈。同样,虽然学生们推崇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寻求自己在社会中位置.但由于社会竞争及甄别机制的不完善,一些人显然靠不诚实的行为.甚至欺骗的手段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尽管大多明白.这种好处只能是暂时的.但毕竟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们内心造成了强烈的不平衡。在好的职位与好的就业地之间徘徊,举棋不定.也是大学就业面临的主要困惑之一。因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羞异。近年来.大学生的择业目标趋向于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而这些地区也不{焉要引进如此之多的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不愿去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也缺乏积极主动地引进人才的政策与措施,而这些地区其实是最需要知识分子的地方。 2.2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社会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而他们往往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他们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心想毕业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然而有些入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自负心理自负是一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大学生就业时的自负心理主要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畅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 2.2.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浮价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的浅层是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者对事物的期望值部比较高.对人对自己都喜欢追求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主要表现为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往往发党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套很多在这里根本行不通,从而认为自己很没有用,产生自卑心理。 2.2.3羞怯心理腼腆、扭捏、不好意思、说话音量小、表情不自然、脸色通红等都是羞怯的表现。在产生羞怯心理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又不敢放下大学生这个身份,去向其他一些学历不高,但技术过硬的入请教.严重影响了其技术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2.2.4浮躁心理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到私营企业上班,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想到自己作为大专生有学历而自己拿的工资与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等同,心中不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矛盾冲突更加加剧,出现了浮躁不安的心理。 3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途径 3.1准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一些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总有一种自负感,对自己期望很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不断瓣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劣势,发挥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工作岗位。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顶峰的。大学生在工作中要有从小事做起的准备,这样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毛病,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同时,我们还要全面地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确立竞争意识,学习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第一人生哲理,养成勇于进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惯,于是我们就有了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今天的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需要他们迎接人生的挑战。要培养起自我选择和自我负责的独立人格,相信并运用自己能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整情绪、情感保持稳定乐观,对人对事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前途充满信心,敬业、乐业才能事业有成。如果遇到了各种就业问题不会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沦,遇事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到学习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心情也会多一分阳光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进行自我调整的方法,如知足者常乐,转移注意力,学点幽默,寻找乐趣,等等。 3.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来说大有裨益。一是可以从帮助他人之中去寻求快乐,即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二是思想上结了疙瘩.遇到了想不通的事,可以和知心朋友去交流,向人家诉一诉苦,甚至可以宣泄一番,发一发牢骚,得到理解和帮助;三是能够做到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懂得谦让、不为一些小事和别人斤斤计较。 3.4学校、社会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 针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普遍性,学校、社会应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如举办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心理问题消除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超级秘书网: 心理毕业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心理强化措施 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自卑与自负、焦虑与恐惧、依赖与从众、攀比与嫉妒、挫折与矛盾、怠慢与消极的心理等多种心理问题,通过就业指导让大学毕业生能够了解社会环境、职业市场以及自己的特点,调整心态,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择业道德、健康的择业心态,增强择业意识。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 1.以心理健康知识为载体的宣传教育 (1)课堂教学任务结合心理学知识根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要求,各高校课程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增加了自我探索的内容,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技能、能力等,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能够认识自我,所谓“知人者智,知自者明,适合自己才是最好”,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择业目标,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及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2)职业指导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园里为实现毕业生安全毕业,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以就业为重点,实现网络化服务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现状和需求,深入调研和心理测评,根据调研和测评的结果,针对毕业生现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辅导,如职场有约等活动;邀请资深专家开展主题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深入到每位毕业生,使他们能否进一步的认识自我,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大学生们自觉维护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调适能力;在组织学院心理健康活动之余,以各学院活动为载体,举办切合本学院学生需要的日常心理健康活动。例如,开展心理情景剧,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同学齐参与,反映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主要内容,不同班级、专业可根据人际交往、情感、学业负担、考研和择业就业压力等问题自拟主题。如“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宿舍关系你我她”“用‘心’学习”“提升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激昂青春,你我共享”“说句心里话”“心的交融,心的飞扬”等。(3)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心理调试法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能清醒地认识优势,发现不足,从而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针对性将个人咨询与群体辅导相结合,通过求职诊聊、帮扶机制,对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困惑,使之能够深入了解通过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根据职场单位用人标准及单位所看重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同时,了解职场政策,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正当权益。 2.健全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 在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中,在毕业生人群中关注高危群体,做到“内紧外松”,时刻与宿舍同学、班级干部、学生家人保持紧密联系,向学校领导上级组织、心理中心及时汇报情况,整理电话记录和谈话内容,动态跟踪危机个体,根据不同情况制订危机干预方案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辅助家长正视孩子异常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及时进行治疗,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早康复。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跟踪防预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预工作,确保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心理防预站和心理社团等咨询点,心理咨询中心将对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保健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号的鉴别与反馈;(2)心理委员及宿舍心理保健员工作职责;(3)“舍友伴我行”成长小组工作安排与实施。3.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根据当今大学毕业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咨询途径,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设立了多种心理咨询通道,可供学生自己选择,并及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遇到不顺的事情会主动向辅导员诉说,寻求心理辅导。绝大多数前来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辅导下解除或缓解心理困惑和压力,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水平 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辅导员心理辅导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求职水平。辅导员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辅导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将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到位,提供心理服务指导。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职业水平的培养和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和完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有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在求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四、结束语 高校应通过在职业指导中关注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端正求职动机,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增加心理承受力,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的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的示范带动作用,掀起关注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潮,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李黎 工作单位:广州大学 心理毕业论文:茶艺专业毕业生心理教育干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间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激烈的岗位竞争学生容易产生择业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毕业生心理教育干预开始受到关注。鉴于此,本文以茶艺专业毕业生为例,首先分析择业焦虑的表现和成因;其次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心理干预方案,缓解毕业生择业焦虑,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以期为高校毕业生正确应对焦虑情绪,面对择业问题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教育 干预茶艺专业是高校有计划培养茶艺工作者、相关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的专项课程,是为适应我国茶叶市场经济发展设立的“年轻”学科。茶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叶生产技术相结合,要求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涉及茶室设计、茶具选择、冲泡技艺等多个方面。茶艺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与茶叶相关行业(例如:茶园的管理、现代化茶叶加工、茶叶品质鉴定、物流运输等),是具备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焦虑是人类面对某些外在应激时做出的自然情绪反应,表现为个体的紧张不安情绪,过量焦虑会直接对个体认知能力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困难,而茶艺专业出现时间较短,社会认知度不足等原因使该专业毕业生择业难度加大,学生择业焦虑情绪频发,通过心理教育干预帮助毕业生应对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表现及成因 高校茶艺专业主要是为我国茶产品行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学科针对性较强,毕业生就业受行业发展规模及经营者用人理念影响大。应届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一些困难,出现择业焦虑情绪,对学生求职和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分析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具体表现和主要成因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状况,有针对的制定干预方案,是高校心理教育干预开展的大前提。 1.1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表现 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根据程度不同主要表现为:糟糕的情绪体验、焦虑行为出现和心因性生理疾病三个阶段,程度由轻到重通常是递进式反应,但也会同时产生。首先,糟糕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回避、颓废忐忑、易燥易怒、对外界信息反应过大、容易大喜大悲、认知趋向极端化等;其次,焦虑行为包括刻板强迫性重复(例如:反复修改简历等),茶饭不思对日常生活和活动失去兴趣;最后,心因性生理疾病指个体出现失眠、脱发、盗汗症状及继发性肠胃疾病等。适当择业焦虑可以帮助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提升自我综合能力,以适应行业需求,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效率和身体健康。自身抗压能力较弱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将就业效率低片面归结为就业形势不好或专业“冷门”,不断抱怨使不良情绪蔓延,会对周围同学甚至低年级学生造成恐慌情绪。 1.2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成因 茶艺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标志着个体正式从校园走向社会,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实践检验,也是从心理上对自身舒适区的重要突破。这一过程中,毕业生往往面对着相当的不确定因素和选择,对所学专业是否容易找到工作、薪资水平是否理想有所担心,既有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好奇也有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出现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家庭及学校三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用人单位不断提高入职“门槛”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核心优势。在家庭方面,家长普遍对行业现状及专业就业形势了解不足,片面要求子女从事稳定高薪职业,误导毕业生择业方向,与现实不匹配的过高期望无形中为学生增加了择业压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够,宽泛的指导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部分高校为保障专业就业率,开展公开就业情况统计,促使学生尽快就业,同学间对比会增加毕业生择业压力,甚至使一些学生为完成就业选择并不适合的岗位。毕业生自身状况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心理状态失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缺失。一部分毕业生面对择业准备不足,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操作技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盲目投递简历导致效率低下;另一部分毕业生有明确的目标,但目标脱离实际基本无法实现,在求职过程中反复碰壁使学生开始出现认知偏差,不愿意接受失败。我国传统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烹制技艺决定了从业者需要较长实践积淀,一些毕业生希望立刻成为收入可观的高级茶艺师或茶叶品鉴师是不切实际的。毕业生无法对行业发展及职业晋升有明确认识,在择业过程中眼高手低,一味将用人单位不录用原因归咎为就业形势不好或专业“冷门”,导致落差感带来的严重焦虑。 2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心理教育干预机制 在我国严峻就业形势下,应对茶艺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干预需要从加强学校辅导、建立家长与学生沟通和提高学生自身就业认知三方面进行。 2.1学校方面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需要结合茶艺行业发展现状,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符合当前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和业内大型企业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使毕业生有机会提前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对已经出现择业焦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团体辅导形式解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鼓励同质性群体分享经历互相鼓励。采取放松训练、归因方式训练、自我效能感提升等多种辅导技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期望值,有效缓解学生择业焦虑现状。此外,学校应该完善心理辅导中心,及时应对一些心理波动大的学生,防患于未然。 2.2家庭方面 家庭带给毕业生的择业压力主要源于家长与子女间沟通不足,首先,父母缺乏对行业发展现状及专业就业形势做出正确评估渠道,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和他人观念影响,误导子女的择业方向;其次,受时代影响两代人对职业选择有着观念差异,双方沟通不足会使这种差异转化为亲子冲突,为毕业生带来压力。因此,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当主动承担起子女情绪的疏导工作,对毕业生择业给予必要的鼓励和适当建议,在毕业生遇到择业问题时不要一味的埋怨和指责,多去帮助子女分析原因正确解决所遇问题。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学习,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环境有科学认识,避免父母“一言堂”造成学生错误的择业规划,双方通过沟通探讨出能够得到双方认可的结果。 2.3学生自身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茶艺专业毕业生需要更新传统择业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争取就业机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选择具有发展优势地区,在单位选择上更多关注公司的发展空间,避免一味追求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认识到茶艺从业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果不能立刻从事高级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应当认识到自身能力存在的“短板”,接受在基层操作岗位积累经验完善自身。充分认识到自身具备的优势和不足,既要避免“眼高手低”的骄傲情绪也要避免缺乏自信导致的“自哀自怨”。由于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在择业过程中考虑父母、师长给出的建议,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选择。 3结束语 焦虑是人类面对应激时产生的基本情绪,可以帮助个体充分调动身体各项器官机能,保障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觉醒性,适当焦虑是提高人类生存率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过量焦虑逐渐成为情绪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高校毕业生面对从校园到社会的身份转变,择业焦虑情绪非常常见。茶艺专业毕业生学习内容专业性强,求职范围具有很强针对性,学校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建立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克服缓解择业焦虑情绪。通过增加学校、家庭沟通和学生自我认识,帮助学生把择业焦虑情绪由压力变成动力,发挥高校心理教育干预作用,缓解学生面对就业产生的复杂情绪。完善高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教学与岗位需要相适应,避免第一理论教学与岗位需求不符造成的就业困难,以高质量专业人才输出保障我国茶产品行业走上专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卢锴锋 董雅洁 单位:河北省承德医学院 心理毕业论文: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 就业就是高校大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后进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就业压力大成为很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利用心理学知识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择业与就业,也对建设和谐高校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然而错误的认知会使一部分毕业生迷失自己,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部分大学生总是高估自己在就业中的位置,只去国企、事业单位,总之没有好的工作宁愿在家里,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中,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中,就是不愿意俯下身来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自卑、从众、焦虑、逃避和依赖等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简单地讲,是指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具体表现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常常抱怨和责备自己。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学校不是“211”“985”,因为自己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总是觉得自己不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些毕业生没有积极地看待自己在就业中的位置,而是埋怨自己没有生在好人家,面对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求职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等待,不会主动出击,有好的招聘机会也不敢上前。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专业功底不行,因而更加退缩,一次次失败加重他们的沮丧感和不平衡感。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心理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这些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为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详细的自我分析和求职规划,一味跟随他人的脚步走,进而就慢慢地失去了自我。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特点,很多大学生都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何种工作,进入何种行业。在就业过程中,自己的过度迷茫便出现了从众现象。 3.逃避心理逃避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认知和适应能力差而产生的对就业问题的消极回避态度。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择业中受到任何打击就会退缩。表现为消极等待亲戚朋友给自己介绍工作,或者是依赖于学校的就业部门为毕业生们联系各类就业信息,也有些学生会选择考研或者是出国攻读硕士研究生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后马上找到工作的约占70%,选择继续深造的占20%,选择出国和自主创业的约占5.3%”,而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70万人,那么在这种严峻形式下,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逃避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勇敢面对。 4.焦虑心理焦虑是个体在主观上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存在的担心和不安的情绪,而自己又不能够做出什么有实际意义的努力。焦虑是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主要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和自我压力大造成的,表现特征为持续性焦虑和紧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情绪就是焦虑,对于正在求职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存在适度的焦虑可以增加其就业的积极主动性,然而物极必反,过度的焦虑却会降低学生的判断推理的能力,甚至导致行为失控。 5.依赖心理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家庭条件优越,许多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孩子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严重忽略了对孩子自立性的培养,这些孩子的自立能力较差,很难具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由于家长的溺爱,当他毕业的时候,面对复杂的人际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他们没有走进就业大军的队伍,没有去参加过招聘会,就退缩了,这种依赖的心理会给毕业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孩子甚至是自己天天在家上网打游戏,而他的父母却要为了他的工作而四处奔波。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外部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在很多方面都跟随时代的潮流,但由于中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观念浓厚,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父母所学的专业,父母的择业观都深深影响到子女的选择。一般的父母很多事情都替儿女做主,工作的事情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想法和安排,即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工作,在他的父母看来这工作并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按照他们的思路安排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还有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子女上了大学工作就有了保障,殊不知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大众教育,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毕业生在父母高期望值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就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缺乏系统的就业心理指导高校往往很重视在校生的心理问题,由于毕业生最后一年去实习和找工作,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遭到遗忘。很多学校的就业心理问题都是由学生的辅导员来承担的,但是很多辅导员都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就业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帮助很小,一旦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就要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碍于面子,很多学生都不会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不去做心理咨询而是选择自我排解。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那么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在众多的压力面前,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3.招聘中存在的偏见对毕业生的影响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很重视学生的学历而忽略学生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低学历的人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还有的用人单位在求职条件中标出“211”“985”的字样,是否为党员,是否做过学生干部,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这些条件的设立使得很多同学都没有机会进入面试就被关到了门外。而实际工作中,这些硬件条件又会起到哪些作用,无疑会导致更多的毕业生选择逃避而不就业。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强化家庭教育,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是指父辈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这样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对子女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之前承担了孩子的学前期的教育工作。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大的心理负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2.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由于高校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问题,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以此来缓解毕业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在就业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如果存在因就业压力大而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3.要提供职业生涯教育,及时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方向的规划,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改变错误的认知。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和社会对比等方式,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有清楚地了解,这可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进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4.要加强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都放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当从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心理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同时,积极探索应试教育的现状,找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学生才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 总之,在积极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形势的同时,对大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把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放到解决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重视就业指导服务与心理咨询等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作者:夏海杰 李丹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心理毕业论文:毕业生就业心理AHP法分析 高职生是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的中坚力量,就业是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人生的转折点。面对就业,高职毕业生既期望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理想,又担心自身专业技能、兴趣爱好、未来发展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落差和隔阂。这种患得患失和忧虑恐惧的就业心理成为了高职毕业生毕业的严重障碍,也是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入了解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本研究以江苏某职业学院为例,展开了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设计和分析方法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职院校有效地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江苏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样本抽样,进行了就业心理状况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抽样是问卷调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4000余名毕业生中,按照学院规模、专业分布和学生人数的对应比例抽取了8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745份,回收率为93.13%。通过对全部问卷进行逻辑检查和幅度核查之后,除发现一些学生附有强烈感慨留言的特殊问卷之外,没有发现无效问卷,说明本次就业心理调查问卷的取样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问卷内容的设计是取得就业心理调查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次就业心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评分析。调查问卷为匿名性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自我认知、专业认识、就业思考、理性追求、意识培养、人性矛盾和育人评估等内容。通过对全部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整理,把每一份就业心理问卷的资料输入EXCEL文件,进行概率统计、描述性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来分析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条理化层次化的建模分析是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研究的关键步骤。构造出一个有效的分析结构模型才能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做出科学分析。层次分析法,即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美国的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结构化、层次化分析的决策方法,它模拟人脑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模型化、数量化综合评价,是一种简洁实用、定量数据信息所需较少且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方法。经过经验借鉴和专家建议,AHP法是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的有效分析模型。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AHP法模型分析 首先,建立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就业心理因素的实际分析,将全部问卷内容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Z”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第二层“准则层Oi”包含为“自我认知、专业认识、就业思考、理性追求、意识培养、人性矛盾和育人评估”。第三层为“方案层Cj”,包括:“自我认知”指标下包括“性格分析、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素质欠缺、知识外延”;“专业认识”指标下包括“兴趣专业、满意专业、专业前景、专业方向”;“就业思考”指标下包括“考虑频次、意向准备、正在准备、曾做准备、择业规划、前景态度”;“理性追求”指标下包括“理想职业、入职重点、就业意义、薪酬预想、性质追求、地区追求”;“意识培养”指标下包括“西部历练、基层考验、毕业准备、意识认知、培养途径方向”;“人性矛盾”指标下包括“就业压力、承压能力、内部心态、挫败准备、差异心态、意向不符、机遇把握、心理困扰”“;育人评估”指标下包括“整体评价、意义评价、效果评价、引向评价、咨询频次、效果帮助”。其次,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并综合专家意见,将高职大学生心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结构中各指标因素两两进行判断比较,从而构造出准则层、方案层判断矩阵。然后将准则层判断矩阵、方案层判断矩阵进行列向量归一化并处理结果,从而判断出方案层与准则层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层次分析最终得到参与调查问卷学生的就业心理的评分标准。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准则层Oi“自我认知、专业认识、就业思考、理性追求、意识培养、人性矛盾和育人评估”诸要素的划分,针对各类要素的问卷调查结果,依据上述AHP评分标准分析如下。“自我认识”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28分,本次调查毕业生得分为20.5分,即评分73.2分,说明高职毕业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为中等偏上。其中他们对自我的素质欠缺、性格分析和兴趣爱好方面的认知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知识的外延方面比较处于劣势,从侧面反映了高职类大学生在知识外延拓展上具有提升的必要性。从高职这一客观角度分析,其间接地影响到的学生的主观认识,从而对其动机、兴趣和情绪产生影响,继而造成后续就业认知的差异性。只有端正自己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去加强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13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6.6分,即评分51分,说明高职毕业生的专业认识水平为及格偏下水平。其中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感到并不感兴趣和满意,但是,对于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是较为满意的。在许多学生的观念中相比于兴趣而言,选择一个有利于就业的专业更为重要。“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或接近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它选择项被高职生们排在前三位,体现了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1]这个调查结论正体现了学生选择专业的心态。在当今大环境下,大学生理想就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导致尽管入学所选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和满意的,但为了就业而只能选择能够保证就业的专业,“先就业,后择业”,此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就业心理。在排除概率性前提下,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基础上,去学习更多自己喜欢的其它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 “就业思考”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6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5分,即评分83分,说明毕业生的就业思考水平为良好以上。其中,在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但是,对于以后的生涯规划尚存在些许问题。“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被推向市场的毕业生们不仅面临着人生理想、职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而且还面临着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威胁”[2]。因此,大学生应树立生存、发展、事业融为一体的职业生涯观。首先要能够保障自身的社会生存基础,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其次在职业发展中发挥技能特长与智慧,推动工作进步。最后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理想追求”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4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3.6分,即评分90分,说明毕业生的理想追求水平为优秀。其中,对于以后的工作预想有着自信与充分的准备及抱负,但是,对于薪酬方面,有着现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即职业预期较高,理想色彩严重,就业目标通常忽视个人能力与经验的积累。高职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好事情,但不宜急功近利,否则会导致择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另外,高职大学生对于工作单位倾向于有实力且发展稳定的国有、三资企业,对于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意愿较弱;工作地点的选择也是倾向于发达繁华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意识培养”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18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11.3分,即评分63分,为及格水平。其中对于基层考验和西部历练有一定数量的同学能够承受,但是,对于条件的考虑还是非常在意:其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是在条件符合自身要求下,才有意前往;有1/5的学生是拒绝考虑的。毕业生对于“毕业准备”和“就业意识培养”是比较积极的,其中有1/2以上的同学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毕业准备,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识到“就业意识”非常重要的;当然,也存在近1/5的同学缺乏此类意识。对于“就业指导”的渠道,有32%的学生是通过学校,31%的学生是通过亲朋好友帮助,24%的学生是进行自己搜索,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是通过职业咨询机构等其他途径。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就业意识培养亦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养成自我意识以达到更具期望的就业“人性矛盾”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28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20分,即评分72分,为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有2/3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较大,这是符合国内就业大形势的;有23%的同学有非常高的心理承受能力,39%的同学有比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有29%的同学承受能力一般;就整体而言,高职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好;面对竞争有45%的同学相信可以成功,面对失败有近一半以上的同学可以坦然面对,这体现出高职生面对就业挫折具有良好的心态和认识。在就业过程中即使职业与自己意向相悖时,亦有74%的同学选择继续“先就业,后择业”;当机会来临时即便以后会有更好机会,仍有54%的同学选择抓住当前机遇,但有26%的同学持观望态度;体现了高职生能够从现实出发把握当前的机遇。高职毕业生面对压力应该直面压力,改变思维方式并适度宣泄以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参加一些放松训练和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等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和未来人生。“育人评估”层面分析:根据上述所求的AHP评分标准,此类问题共计3分,而该校毕业生得分为1.8分,即评分60分,为及格水平。其中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的整体评价,有24%的学生非常满意,32%的学生比较满意,35%的学生持一般态度;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合理,但仍需进一步的改善。对于就业指导的作用,有73%认为是完全有必要和意义的。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加强毕业生个性化心理咨询与辅导,强化其职业生涯意识,使就业指导与咨询适应时展需要,为疏导毕业生心理压力发挥积极作用”[3]。当遇到就业心理问题时,30%的同学选择和同学和朋友交流,26%的同学向老师寻求帮助,19%的同学选择到心理咨询处寻求帮助,但存在个别同学选择默默承受,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仍有发挥作用的更高空间。对于就业心理咨询的帮助,17%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能够获得成长的动力;2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42%的同学认为有点帮助,可见就业心理咨询对于毕业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必要性。最后,本次调查的整体AHP评分为70分,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为中等水平。其中,专业认识和意识培养方面的心理存在偏颇,需要学校及学生加强重视和深化;对于自我认知、就业思考、理想追求、人性矛盾和育人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去调节和学习,为更好的就业和健康的就业心理而努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和AHP法分析,可以明确地看出,高职毕业生对于自身能力和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意识还算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对于专业认知与专业发展的认识还很欠缺,对未来目标也缺少规划,存在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态和现实落差。因此,对个人而言,要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加强对专业的投入度与兴趣度。从学校角度而言,积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方向,完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等内容,着力打造高职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解决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关键步骤。“学校要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完善高职学生的就业体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职生就业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适时调整高职生就业心理并给予科学引导与压力调适,是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和重视的必要环节。 作者:王庆鸾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毕业论文:媒体对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一、大学生择业的信心与准备不够充分 信心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具备充分的信心,才能获得成功。大学生的自信是实现其就业成功的关键与基础,但是,通过对5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可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所表现出的信心明显不足。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为此做好就业准备,表现出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差、对国家相关政策掌握差。在本次调查中,有60%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有73%的大学生对相关工作的流程以及国家所颁布的就业政策不了解,只有35%的大学生清楚自身的职业方向,19%的大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就业行业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二、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影响 1大众传媒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调查问卷中有关大学生“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当前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现状”问题,有4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学校获取信息,有39%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大众传媒,14%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朋友、同学;2%的大学生选择通过人际传播获取。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获取就业信息仅占全部途径的1/3。但是,通过与老师交流了解到,大学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基本上从媒体获取。因此,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大众传媒渠道获得,可见媒体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2大众传媒直接传播的影响要小于间接传播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获取相关就业形势,有42%的大学生会因为获得的信息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有64%的大学生在获得就业信息以后表示对自身的就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在从朋友、同学获取就业信息的大学生之中,有6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就业会与该信息相关联。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重要影响的是学校,其次是朋友、同学,最后才是大众传媒。媒体对就业心理的引导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信心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前提与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大众传媒在大学生的就业引导中,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大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有些媒体曾经热炒过“大学生苦读四年,月薪等同农民工”的新闻,这种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学生的就业热情,从而呈现出一种较为悲观的认识,以至于对教育带来长远的社会影响。 3对大学生的创业鼓励政策及与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经过宣传报道,各个地方都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大学生的政策,但是对于这些政策的宣传并没做到入耳入心。另外,对大学生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不够,比如调查发现很多应届大学生虽然有着创业梦,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与支持,从而无法进行实践,梦想也付诸东流。另外,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宣传报道的力度也不够。 三、提升就业自信心的媒体对策 1加强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在与各个相关部门的联动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报道,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从而为应届大学生提供自强不息的创业榜样,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并对此进行宣传。在宣传中要保证宣传的正面性与典型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2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合力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新闻,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新闻报道。要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媒介的合力,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并且要积极宣传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在开展舆论引导时,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在改善就业环境的同时,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愿望,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3提高大学生就业宣传的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生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要使其具备人文精神,加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使就业宣传针对性更强。 作者:甘露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训练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欲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组织和提高相关的学习资料.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并且提倡学生先学习,教师随后点评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按照新课标的提倡做到教师和学生课堂角色的相互转化。 总之,要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他们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多背、多记、多练。只要我们在扎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一定会有更高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综合学习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专门安排的一项活动,其活动内容往往与本版块课目的内容相关,且有其独立性。此项知识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项活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合学习活动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基于此,对于综合学习活动课程的教学应该遵循“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综合学习活动“三步教学法”。 综合学习活动绝不是课堂上简单的阅读与领悟,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又取决于活动过程,归根结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伊始认真地“讲一讲”了。然而,如何设计这个开场白呢? 1、结合本版块的知识内容设计导语。 2、从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开始。 3、由与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讨论对象设置疑问。 这样,经过教师精心、细致的酝酿,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就会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实践活动中去,为实现学习活动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经历了充分的调查、阅读、采访等过程之后,教师要进一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情展示。 1、讨论疑难问题。 2、撰写调查报告。 3、组织学生演讲。 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疑问、见解等,集思广益,使同学们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综合学习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意义深远,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精心策划、悉心组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讲一讲、放一放、说一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新的尝试,是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必将在语文学习与实践中产生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 [作者] 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张波 [内容] 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呢?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点明了思与学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质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麻雀》一课,学生结合预习提示提出,猎狗和小麻雀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老麻雀为什么从树上飞下来?我就此问题设置思维热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上述问题抓住主线,感知课文,从而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终生赖之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开启思维闸门,深化思维过程,并内化为学习动机。寓言《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体裁相同,情节相似,文章结构类同。在学第一篇寓言时,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①抓关键问题解题;②读议词句促理解;③联系实际知理,运用三步法,知识迁移。学第二篇寓言时,学生就可以自己阅读体味,揣摩词句,适时反馈,展示思维过程,从而“求大同,存小异”地学会了这两篇寓言。课后,我帮助学生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总结其它寓言的学法,形成自学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语文教材是凭借,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激发思维波澜,从课文延伸到作文,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学《种子》一课,我以文为例,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突出人物朴实品质的写法,写一位自己喜欢的人,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美德,先让学生观察,再口述、评论,从观察到表达,触及思维,从学写到会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当中藏龙卧虎,我重视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思考空间,坚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经常在课后设计一些仿写、小练笔、课文发挥性复述提纲,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春夏秋冬系列文集》、《二十一世纪畅想曲》、《虎刺花》、《假如我是》……这些课外练习,令语文课余味无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启智、怡心、育美”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在教学中尊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重视智力因素,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善思。学《瀑布》一文,我领学生划停顿、找重音,读出诗的韵律。通过配乐朗读,想像画面,以流水淙淙,瀑鸣阵阵,再现思维情境,使学生陶然于美景之中,如临其境。在这里,想像是一种补充,可以产生思维飞跃,形成审美素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组织了兴趣小组,开展了大家学广告、闯语文宫、爬句坡、我与语文交朋友演讲、班标设计、劳动纪实调查报告、明星艺术廊等活动,建立语文与智力与生理机制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玩味、品尝,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情感,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思维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要想培养出符合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利途径。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得顺利高效。 1.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图片,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达到"课伊始,趣办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 2.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资料。例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学生很少亲眼见到,对赵州桥的 历史 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画面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桥,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3.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奇迹;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标新立异,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高趣味性与启发性,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也利于接受。这样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 3.1 大胆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创新思维。例如教《小小的船》一课,利用多媒体感受晴朗的夜空美景后,让学生驾着"月儿"去想象太空的情况。教《春天来了》这课,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春姑娘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 3.2 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表达秋天到了?"有的学生回答:"快谢的荷花,夏天时,荷花盛开了,荷花谢了,秋天不就来了吗?"有的说:"枯草、落叶。"这样引导大家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越用越灵活。 3.3 丰富联想。联想是创新的翅膀。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中,有一个句式练习:湖水像一面镜子。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星星图,启发学生联想:夜晚的星星象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认为:"星星像小珍珠。"有的同学认为:"星星像天上贪玩的不肯回家的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还有的说:"星星像钻石,就像妈妈手上戴着的那种,一闪一闪的。"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新课改就像一弯活水注入了我们封闭沉寂的校园,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开启着我们的智慧,挖掘着我们的潜能。在新课改的洪流中,我们打破了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现状,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执教到现在,半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更使我加深了对新课改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点滴体会。 一、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言、文学、形象、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感。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咀嚼品味,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如在讲授《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体验数词与其他词语组合后构成的场景的意境之美。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在《小小的船》一课中,我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思考“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之外还像什么?”我得到的反馈越多,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参与得积极性越高,就越能使学生体会月儿之美。 二、语文教学应体现“儿童味”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填鸭”和控制,而是借助课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自觉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注意力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真、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得以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知,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教师不仅要学会引导,更要学会去倾听,甚至你还会有所收获。如在《阳光》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呢?”我没有想到同学们都回答得那么好,有的说:“阳光可以把湿衣服晒干。”有的说:“有了阳光,我家就能晒萝卜干了。”还有的说:“阳光使小树更高,禾苗更绿,给万物带来了生命。”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感觉很欣慰,看来让他们了解阳光重要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有些时候,当你一改往常滔滔不绝的形象,扮演一位倾听者时,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语文教学应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个人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多因素凝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整体的审美风貌,这种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在教学方面则可改为“课如其人。”正如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教师。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也决定了每位老师语文课的不同。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钻研教材。课本上的内容要烂熟于胸,并能通过自己的重新编排,达到环环相扣的目的。第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达到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目的,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则正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第三、设计教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语文课上显示与众不同的个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里,教师与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编辑:果宝)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材建设,近10多年来,成果迭出,令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年代以来公开出 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就达11种之多,这些教材,既有适合师范院校在校学生的通用教材,又有面向教学第 一线教师的自学教材。在此,笔者选择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六本教材作一比较研究,借以回顾与展示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建设的跨世纪思考。这六本教材分别为周仁济、 翟惠文、叶树明、高惠莹、袁微子、崔峦编著(以下简称周本、翟本、叶本、高本、袁本、崔本)。 一、基本概念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 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 ,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 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高本、叶本、袁本、崔本认为小学语文 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周本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高本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 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 张,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 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 高本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高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 查和评价。周本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叶本提出,小 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 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 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 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崔本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 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 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 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叶本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 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确提出 理论与实际并重。袁本、崔本和叶本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 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 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 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 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 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 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 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 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 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 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 骨。袁本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 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 的内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叶本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袁本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 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袁本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 。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崔本、袁本、叶本皆 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崔本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 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 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 原则的阐 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 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 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高本、叶本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 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 ,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 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 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 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 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袁本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 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崔本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 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叶本则 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 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崔本和袁本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 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综观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阐述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 学习规律提出教学原则。二是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教学原则。三是都能从“结合”上探讨每项 教学原则。 对教学原则探讨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思考的角度不同:周本从普通教育阐明的各个学科应遵循的六个教学 原则中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叶本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 的,提出四个原则: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 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相结合。崔本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以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四个结合。袁本未提出教学原则,但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个角度,提出要处理好四 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 关系。高本则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以及内部关系,提出四个原则:文道统一原则,客观事物观察、思维、 语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究竟有哪些教学原则,国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体有十 多种提法。经过10多年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高本所提出的四个教学原则有代表性, 能放到一定关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讨,并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时,应明确三点:第一,要深刻认识语文教学原则同一般教育学的教 学论中讲的一般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第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第三,语文学 科的教学原则,应该是语文科所独有的,或者是非语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应用研究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应用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解答和教 学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两方面。 六本教材在应用研究方面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及时吸收、反映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 新成果。多数教材重点选择介绍了影响较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 林的“情境教学”实验,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二是都能重视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一些教学实例,并努力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 。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实验的方式有别。有的教材将改革实践置于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如 崔本、翟本、袁本),有的则置于教材后面列专章介绍(如叶本、周本、高本)。第二,对教改实验的研究程 度不同。多数教材缺乏对引用的教改实验的深入挖掘。而叶本不仅客观地介绍各种教改实验,而且加上主观的 评析,对某一项教改实验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提出了四个研讨的 问题。 五、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状况,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下面 试对教材的时代性、师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较。 教材的时代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质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观点来阐述教学理论、知识和 方法。袁本、高本、崔本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崔本,它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崭新时期编就的, 更能体现新的教育观点,如在“小学语文应遵循的原则”一节里,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 观”。 教材的理论性。六本教材中,袁本、高本理论性较强,著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对一系 列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几本教材虽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 但只是一般化的阐述,教材整体的理论性次之。 教材的师范性。综观六本教材,叶本和崔本的师范性体现得比较突出。首先表现在定位确当,教材的内容 在深度和广度上基本上符合师范生的实际。还表现在恰到好处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秀 教学实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从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读性。六本教材中,叶本、崔本条分缕析、行文流畅、语言质朴,可读性最强。翟本、高本、周 本语言精练,层次清楚,可读性较高。袁本重在阐发、论证,逻辑性强,对于师范生可读性较差,但对有一定 语文教学经验的读者,如担任这门课的语文教研员,又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启迪性。从编排体例看,叶本在正 文前加了“自学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袁本、崔本、高本仅附有思考题。相比较而言,叶本、 崔本更为规范,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的实用性。叶本、崔本较好地处理了教学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完全摆脱了学究味,从纯理论的圈子里 走了出来,着力于面向教学实际,将第一线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师范生 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纪教材建设构想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 了坚实的一步,但 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 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在指导思想上要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教 材新体系。 如何探寻构建教材新体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处理好我国传统教学法、现代外国教学法、新时期语文教 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博采从长、综合创新之路。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一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 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 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二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 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 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 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 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 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 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应加强下述工作: 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 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 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 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三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以他的渊博学识、丰富的实践,洞察语文学科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联系,从1919年起就语文教 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有卓识的见解,特别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有关论述,对我们编好教材有许 多新的启迪。 (三)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结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应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要体现学科内容的 系统、完整。具体编排时,可按逻辑顺序组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起到统 领全书的作用。这一板块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第二板块着重阐述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 、阅读教学、听话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等,这一板块,既要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 教学特点,又要对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 修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一板块的基本理论和第二板块的实践操作交相辉映,第三板块是 前两个板块的扩展延伸。三个板块浑然一体,构造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系统。 (四)构筑中师特色鲜明的新型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可建立两种体系:一种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体系。这种教材内容要根据语文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并 兼顾长远需要来确定“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构筑具有中师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具体运作上要明确这 样的原则: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讲明为度,要避免大块头的理论分析。另一种是训练从教能力的实践技能体 系。这种教材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作相应的确定。具体可分为:模拟实验课教材、教育实 习教材、音像教材等,成为一种能力训练的新型教材体系。 这两种教材相互配合,互为表里,形成中师特有的教材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兴趣。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赞美声,我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信息和图形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三、运用电教媒体,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触摸春天》一文中学生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很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网页,让学生观看我搜集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感恩的心》,让学生通过视觉的观看、听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从而明白: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奇迹, 他们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他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作为健康人,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四、使用电教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也比较差。要让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适时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由于电教手段具有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特点,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超越时空的、有声有色的形象化知识,适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依物说话、言之有物,逐渐有话可说、学会说话。如在教学《雨》这课时,我训练学生说说下雨的场景,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在学生的头脑中雨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他们没有留意过它的声音,更没有能力去通过声音去分辨雨的不同。这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将大雨“哗哗”、中雨“淅淅沥沥”、小雨“沙沙”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样就立刻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再要求学生说雨的特点,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五、使用电教媒体,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学习“芽”的草字头和“树”的木字旁时,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从小草(大树)到古文字再到偏旁的渐变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生动再现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形与义的内在联系,既形象又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媒体,可提供丰富直观的训练说话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的几个策略 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总是与相应的情感、意志、毅力、兴趣密切联系的,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态度,没有顽强的学习自主力,就谈不上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把握和自觉运用,也谈不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说,学生能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有对学生起着动力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法指导必须要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相结合,着眼于育人,使学生带有明确的动机,使学习具有相应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在学习上刻苦自学、立志成材的事迹,使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顽强学习的毅力。同时,我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一些自学竞赛活动,如词语搭配、分层、分段,看谁做得对、做得快,来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同步推进,做到有机结合 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获得切实效果,我认为主要途径应是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在教学中,首先是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和琢磨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已掌握知识的程度,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我在讲新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根据课文特点,指导相应而又具体的预习方法,如理清文章思路、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内容主次的方法,同时在授课时我还注意更新教学结构,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这样就要强化课堂训练,一方面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自学为主线,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部充满着教法与学法、传授知识与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把学生领向自己学习的路子,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以《少年闰土》为例,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特点”,侧重写的训练。 1.依据教材特点,揭示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在讲读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材特点,揭示知识规律,总结出学习方法。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首先是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要求去初读课文,对内容先有个初步了解,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课写了几个人,主要写谁,是通过几件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第三步是抓住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人物特点再精读课文,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思考分析:(1)课文描写闰土的外貌,抓住了那些特点?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课文写了那几件?哪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3)从闰土讲的几件事中,表现了闰土的什么性格特点?(4)在介绍闰土的四件事时,作者还写了自己的什么想法?他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我都让学生阅读解答。我很少说话,而且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正确的,我只要稍做小结就行了。之后,进入第四步,总结写作特点,揭示表现人物的几种常见方法:①人物外貌、 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②突出典型目f例;⑧进行衬托对比。 最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2.补充阅读,强化知识 叶圣陶先生早就倡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通过 “学会”逐步达到“会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学完一组课文,我立即向学生推荐一些同类型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学过的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路,通过“再运用”提高学生能力。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知识得到了巩固、强化,学生对记叙文知识的掌握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3.仿写片段,突破难点 在一、二、三类课文的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中巩固、深化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做法是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两处显着特点,仿写一两个片段,促进知识迁移,使阅读中学到的读写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为综合写作训练搭桥,降低了作文“坡度”。在教学中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把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片段练习,安排到每课课后作业中进行。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训练有序.教有目的,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总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我认为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如教学十一册《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教学法十一册《小抄写员》时,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学生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教学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整合有效的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但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取代课本,不能取代语言文字,所以,语文学科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回忆10年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本教科书,一张黑板,一盒粉笔,最多再加上一些生字卡片、手绘挂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激发,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之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怎样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呢?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然而,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所以在一年级课堂中,孩子们表现出无兴趣,懒洋洋的,不愿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兼具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 一位老师在新课伊始,出示课件,情境导入,声频、图画(故事、画面):在一条美丽的小河边,一个小姑娘在练嗓子,a a a,多认真啊!大公鸡站在草垛上,000的打鸣,催人们早起;一只鹅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美丽极了。生动的画面、娓娓动听的故事、可爱的事物形象,这一幕幕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津津有味的听着故事,聚精会神地看着投影幕上的画面,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张大嘴巴a a a;公鸡打鸣o o o;白鹅白鹅e e e,画面上跳了出来要学的三个韵母。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自制力差,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较差,学习过程中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为劣势。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了。让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无限魅力。对于不易区别的形近字,还可以设计生动的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区别字意,记忆字形。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识字本身的单调、乏味,除了应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屏幕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没有条理,且病句错字连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 学生的生活 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如母亲节前,我让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表达对妈妈生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篇作文比较好写,但学生容易写空话、套话,或者写一些司空见惯的接送上学、看病这类题材。为此,我让学生看剪辑的影视资料《母亲》、《家有儿女》等,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妈妈平时对他们关爱的细节也都一一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 :请记住我站域名/ 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率和方法。 但必须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立足于语文课程,重视但不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领悟、理解,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所以,语文学科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化课堂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建筑欣赏论文:论建筑艺术欣赏在素质教育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大楼、南京商茂大厦、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悉尼歌剧院等,通过建筑艺术的欣赏,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史,感受现代化建设是如何令人振奋!中国现代建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突飞猛进,上海浦东金茂大厦(420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80米),与傲然屹立的东方明珠电视塔(460米)对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成为人们认识时代精神、观瞻新风尚的窗口!这些现代建筑艺术的新成就为我们组织教学内容,发掘建筑的艺术感染力量,启发学生思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困难是:素质教育如何操作?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分层次分程序教学是一个大的范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实践。“素质”一词,生物学上本义指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所谓的“遗传因素”,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素质也可理解为:当你抛开一切知识与书本后剩余的东西,它不是某些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所有事物、知识、文化等在人的身体、心灵、头脑、骨髓中内化之后表现出来的品质。“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也应该指与生俱来的好素质。有专家认为“,审美教育,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及运作的突破口,更应是身临现代困境的人和社会解放的必要中介。”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将极大地影响人的智力开发,使审美教育与单纯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的传统模式的智力教育或空洞说教走形式主义的德育教育区别开,“以美启真”“以美储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筑艺术的特征有四个方面:形式美、静态美、动态美、意境美。课堂教学中建筑艺术欣赏方法,一是了解和掌握形式美法则,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二是具备一些建筑学知识,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三是善于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四是从整体结构上全面、完整地欣赏艺术作品;五是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掌握各类艺术相通之处。课堂教学中,有限的时间还要用于组织教学,教学任务是主要。如此,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必须有所取舍,以利于组织,发挥高效率。因此,应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尽可能不显现教育的意图,以便更大效率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所谓不露痕迹地起到教育目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间跟随某个知识点之后;有时直接在授课之前,开始上课时介绍;有时在课后和大家谈论;更多时候是让学生自主搜集这些信息,做调查报告,做展板展示,以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 从基本层面上讲,学生是爱学习的,然而传统教育模式的打压策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加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学生不满足于枯燥的课堂教学。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使学生兴趣转移,从互联网上接受知识很快,它的优点在于信息多、更新快,问题出现在管理的调整和网络的安全检查方面,如一旦解决,则传统的多教师教育局面将面临冲击,教育观念的更新非常紧迫,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能接受较多信息。教育调查显示,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博闻强记是学生喜爱的重要因素。 因而,建筑艺术欣赏应用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知识的信息容量,同时,教者再控制好知识点的相互关联,能有效完善教学环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这种建筑欣赏的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反馈显示学生课堂上再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积极参与的。 作者:袁顺利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 建筑欣赏论文:国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缺失与建构 一、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主要类型要科学地开展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幼儿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幼儿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文根据建筑的结构、色彩、装饰、造型与占据的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外观特征与象征意义,依据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属性,将中国建筑艺术分为园林建筑艺术、宫廷建筑艺术、民居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艺术四大类,为幼儿教师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一)“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下面以苏州“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为例,说明“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不同年龄班应有的不同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中视觉艺术的美,喜欢观看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能简单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理解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简单表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大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能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结构、色彩、造型等。 (二)“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宫廷建筑艺术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下面以宫廷建筑艺术中“故宫”欣赏为例,说明“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各有侧重。小班幼儿:感知故宫的宏伟,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多样性,对故宫的各种布局感兴趣,喜欢欣赏故宫。中班幼儿: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讲解,能理解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建筑式样,特点是布局方正整齐,各部分之间对称、均衡、和谐,感受故宫建筑的艺术美。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故宫特点的基础上,用涂色、填画、造型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对故宫的感受。 (三)“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民居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最早的、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类型。下面以欣赏“北京四合院”为例,说明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时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北京四合院布局,对其布局产生兴趣,能够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观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艺术的特点,知道东房、西房、南房、北房的名称和位置。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北京四合院布局的基础上,能通过动手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现代建筑艺术是指20世纪后建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鸟巢”为例,它的欣赏活动在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鸟巢”的造型美和主要功能,对比感知“鸟巢”与鸟窝的相似点。中班幼儿:通过理解“鸟巢”造型特点,知道其用途和意义,感知“鸟巢”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大班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技能进一步表现与表达“鸟巢”建筑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理解“鸟巢”的寓意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美。在实施上述类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建筑物,而且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让幼儿到现场观察和欣赏,进一步感受身边的建筑艺术美。 二、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实施途径建议 在了解“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类型并确定了欣赏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去收集丰富的欣赏资料,供幼儿操作,然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欣赏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系统而灵活地开展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有“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的一席之地:不仅可以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活动中,也应渗透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活动中。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为主,让幼儿在多通道参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我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造型、结构、色彩等要素。也可以通过欣赏照片、课件和拼接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视觉美,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中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性,体验其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相关教育。比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自制的仿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动材料,如画有飞檐图案的插塑等,供幼儿自主游戏;在美术区投放画笔、纸张、颜料等,供幼儿自主表现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感受;在表演区,可以投放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为舞台布景,供幼儿戏剧表演时使用;等等。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呈系统地安排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精神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通过环境创设这个载体,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创设:一是在幼儿园的建筑装饰风格上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在造型上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园内适宜的地方放置按比例缩放的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二是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运用不同风格的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来装饰中国建筑艺术主题墙,并邀请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区域,特别针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模型或图片进行欣赏,如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客家围屋等。 (三)在生活中随机进行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还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机进行。比如,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外出旅游时,多为幼儿介绍当地的中国建筑艺术。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实地观察和体验优秀的中国建筑,感受不同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和美感;也可以与社会联系,组织幼儿参观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充分利用幼儿的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延伸“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课堂。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整理相关教育经验,尽快将“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融入到当前幼儿园的美术课程中,以进一步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作者:王冰 付晓莉 李云霄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建筑欣赏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仅仅凝聚在优雅诗词歌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的地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如此久的存在于我国,大体是因为古代木材资源丰富,木材做的防震。而用石头砌墙,需要很好的黏合剂,而且材料难求,这个在古代而言要有相当的财力和物理的,一般人家都是没这个奢望的。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而已,它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文化习俗。在中国奴隶社会早期,服务对象不同的建筑就有了不同,不仅在规模上有差别,还有诸如使用夯土起台,石灰抹面装饰等区别。这种差别昭示了日后建筑等级制度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伦理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它一直是中国文化总体取向的依据,其仁义礼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倚重和利用,成为指导国家社会生活和行为的准则。这一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显的表现在建筑的礼制化上。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建立的礼制为规矩准绳,当然建筑也不例外。等级森严,一丝不苟,这样以礼制等级为依据,就不难明白紫禁城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布局是如何产生的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形象被人们与政治和人伦规范联系起来,并认为这是本于天道的,因此,建筑等级制度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建筑的“内在”要求,不可违背。这就是由文化而发展来的建筑学,礼制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在结构,布局,装饰上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大到故宫,园林甚至是陵墓,小道居民的住宅都有这些文化的烙印。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的一部百科全书, 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仅仅要保护好它,更要以此为基础,使得我们的建筑学更上一层楼。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对称美 布局 形象美 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是让古今中外对其叹为观止。其规模浩大、形象曼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 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在古代中国,封建思想牢固,有“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思想意识,所以古代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庭院的建筑方式体现了古人门第思想深固,另外这种庭院结构也能体现当时庭院主人的家世如何。一般情况下,庭院的规模和庭院主人的财势官力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有了古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一入深似海”。 这种错落有致的院落结构不仅加深了古人之间的门第思想,而且也给我们后人今天参观留下了几许神秘色彩。 此外,我国还保留了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房屋。这也四合院也体现了古人庭院式组群布局建筑。古人不仅爱将生前居住的地方建成庭院式结构,考察很多官宦人家的墓地,很多也是“庭院式”结构的,古墓中主墓是墓主人的死后栖息所,而除主墓外还有好多坟墓在古墓中,这些坟墓构成一个“庭院式”结构,把亲人死后也可以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古人生死相依,封建迷信。 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人无疑是最有想象力的。我国古代的建筑多半是以牛马蛇神之类的动物作为依托来建筑的,在我国许多古楼之中,有很多房梁,支柱等建筑上都有龙凤的雕刻,让人望而生畏。而古楼的楼顶四周也多以神兽动物来装饰,给人一种威严感。 而中国古代的石狮应该是中外显著的标志之一。石狮多半放在古代权威人家的门口“看家”,让对主人有非分之想的小人望而却步。同样,石狮高大威猛,目光凶狠,给人一种威严感,象征主人的财力与权势。是家里、门第雄厚的代表。 《红楼梦》中贾府无疑是当时最为有实力的家庭之一,而大观园的门面上也同样矗立着两个石狮,象征着贾府的势力。 此外,中国古代的建筑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不过,古代建筑在用色方面也是有阶级之分的。不是每种颜色都是可以随便运用的。即便如此,我国古代的建筑无不体现了一种大气、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尤其是在佛门之地、皇宫贵族的应用,让人看后无不感慨天朝的壮观,浮想联翩。 五、古代建筑与“风水”的结合 风水之说也是起源中国,并且可以说是流传至今,在现在,我们很多家庭盖房子还会找风水先生算上一挂。而在中国古代,由于古人对封建迷信的依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所建建筑每一处都有风水之说。尤其是国都选址,皇陵建造,无不是“风水宝地”。古人崇尚“天时、地利、人和”,而这里的风水就是讲的“地利”,而风水宝地之处多是高山多水之处。先不说这些地方是否真是风水宝地,但是这些远离尘世的地方多少可以使人心灵沉静,是佛家陵墓的首选之处。也可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水宝地了。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风水所说不需要雕饰,只需要选择。在选择风水宝地时,我们首先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恶”,与此同时,风水之说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天然美,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 其次传统风水学说追求的美,就是整体的美,而并非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美, 这种整体美,就是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美,首先是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上的和谐统一,而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美。 这种和谐,又和古人中庸的思想和为一体了。 六、总结 建筑的历史美,主要是体现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上。我们人类的每个时代,均是用它所有的技术来创造建筑。而那些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被我们欣赏的道理。 建筑欣赏论文:建筑学中外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初探 一、社会背景 在艺术史上,把古希腊罗马之后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称为中世纪。在时间跨度上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的欧洲历史,对于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同,时间划分也不相同。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在社会制度上属于封建社会,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欧洲中世纪存在着世俗和教会两种等级制度,国王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如公爵、伯爵、侯爵,后者把部分土地封给中等封建主,如子爵和男爵,中等封建主再把土地封给最低的封建主骑士。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封主,下一级是上一级的封臣。天主教会也按等级分为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助祭、副助祭,这就是教阶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完全被排斥在封建等级制之外。城市市民被称为第三等级,政治上也处于无权的状态。在中国,许多人误以为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是不同的宗教,而事实上它们都属于统一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只是由于具体仪规不同和基督教特殊的历史而分为三个教派。基督教在中世纪消灭了所有的异教,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都被视为异端。在艺术史上,最能体现基督教思想的自然是教堂和与教堂相联系的各种作品(包括祭坛画和雕塑)。 二、教堂实例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分化而来,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耶稣的门徒把基督教传播到罗马帝国,起先基督教是下层人民群众信仰的宗教,罗马帝国统治者担心人数日益增多的基督徒会威胁到帝国的统治,对基督徒采取迫害的政策。后来许多中上层人士直至皇室成员都相信了基督教,君士坦丁皇帝终于在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380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教堂在欧洲大陆广泛建立,成为欧洲文化的重要代表。 (一)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Sophia Cathedral)建于公元532—537年,平面接近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7米。前方有一座三面围以柱廊的院子。中央大厅上方覆盖着大穹顶,穹顶距地面55米。建筑师采用了一套穹顶体系支撑巨大的穹顶:正中高悬在上的是直径33米、高15米的半球形穹隆,由40根拱肋构成,下接一个鼓座,在四角通过一种叫做“帆拱”的三角形拱体把圆形过度到方形平面,架在四角各一个南北长18.3米、东西7.6米宽的巨大半穹顶上,以抵挡大穹顶的南北侧推力。大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侧各由一个半穹顶承受,半穹顶的侧推力又由其拱角上较小的次一级半穹顶和墩座传递出去。在中央穹顶下面的鼓座上,开着一圈采光窗,从下仰望,大穹顶仿佛漂浮在半空中。墩座和墙体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贴面,组成图案,两侧巨墩之间有上下两层列柱,柱身呈深红或暗绿色。柱头白色,上贴金箔。穹顶和拱顶以及地面用马赛克装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人把圣索非亚大教堂也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在教堂外面四角增加了四个尖塔,内部也增加了伊斯兰教箴言装饰。拜占庭建筑在俄国、东欧得到广泛传播。拜占庭建筑在集中式基础上又发展出平面十字形教堂,十字的四臂等长,称为“希腊十字”。在十字的每一个臂上都升起一座穹顶,与中央大穹顶相呼应。 (二)巴黎圣母院。 基督教神学的秩序感在建筑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出现了早期基督教建筑和罗马式建筑,后来又出现了哥特式(Gothic)教堂。 哥特教堂首先在法国出现,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是其第一个成熟的作品,这种风格后来逐渐普及到全欧洲。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1320年竣工。巴黎圣母院平面上属于“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相对,纵臂长,横臂短)。整个教堂全长130米,宽47米,中部堂顶高35米。全部建筑用石头砌成。正立面按常规向西,进门后是长达127米的中厅和左右两条侧廊,十字交点以东是祭坛、三面围绕祭坛呈半圆的回廊和廊外隔成一间间的祈祷室。正立面是典型的哥特式双塔结构,分三层:底层有内凹的三座尖拱券门,拱券门内侧层层后退,下部布满雕像,上部是层层线脚,被称为“透视门”。右侧“圣安娜门”的中柱上雕有公元5世纪时巴黎主教圣马塞尔的像,拱肩是圣母和两位天使,两旁是莫里斯·德·苏里主教和路易七世的雕像。中门表现内容为“最后的审判”,中柱上是耶酥在世界末日审判每个人的场景:一边是升入天堂的灵魂,一边是被推入地狱的罪人。左侧的“圣母门”是三门洞中最精美的,中柱上雕有圣母和圣婴像,拱肩部分表现的是圣母生平。哥特教堂的特点是垂直感强,整个建筑有一种向上的动感。巴黎圣母院属于早期哥特建筑,到后来,哥特教堂更加强调向上的动势。在巴黎圣母院内部,中厅的宽度是12.5米,高度却达到30多米,上面交织着尖耸的肋拱。教堂后部在十字交点上是尖细的高塔,高达90米。横轴向左右伸出侧厅,立面上也有尖拱和圆形花窗。在教堂外面侧部还有凌空的扶壁支撑教堂。 哥特式教堂主要在法国、德国等北部欧洲国家流行。欧洲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些又高又直的哥特尖塔正是北欧森林的再现。在南欧的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不太突出,开始得也比较晚。1385年动工,建了500年才完成的米兰大教堂是其著名代表。“哥特”(Gothic)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它的贬称,意义与“野蛮”相近,但在艺术和建筑史上,它却逐渐成为了经典的象征。 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园林建筑欣赏与设计 摘 要:我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类型多姿多彩,不仅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也能为人提供方便。常见的园林建筑有亭、厅、楼、阁、廊等,其中以亭最为典型,亭不仅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建筑点缀,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元素,高处建亭可俯览全景,深林置亭可如诗如画,临水筑亭可相映成趣。亭是我国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令人赞赏,其设计理念亦值得探讨。 关键词:园林;建筑;亭 1 中国园林亭欣赏 亭是园林中颇为活泼的审美因素,她作为园林建筑中的建筑小品之一,其本身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审美的出发点,“江山无限景,全聚一亭中”,园林亭的美包含了其建筑本身、园林环境以及整体的文化内涵,“中国建筑之美为群屋之联络美,非一屋之形状美也。”其美是多角度的,也是无穷的。 我国园林亭的美往往是虚与实的结合,是一种含蓄的美,饱含了浓烈的古典文化意蕴,所谓的"实"指的就是园林亭本身,她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身阿娜多姿的美,而所谓的“虚”则是与园林相互辉映所营造出的美的意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而设计师们所期待的就是让变幻多姿的实体亭来获取无限美的意境。 我国园林亭大多选用木质材料,因为木质材料建筑的园林亭往往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亲近,这种设计也正体现了朴素的宇宙观,而亭的屋顶也是亭整体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状则富于变化,有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常见的六角形、八角形,还有灵活的圆形、扇形等,如八角的塔影亭给人以稳重壮实的美感,圆形的笠亭给人以温暖和谐的美感,等等,其形状的变化体现着人设计理念的灵活以及大自然的丰富和包容千万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亭也得以不断发展,增添了不少的元素和创新,园林亭的装饰也呈现出各种风格,包括材料的运用以及色彩的处理等等,而在当代,园林亭的建造往往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尊重生态环境,同时还兼顾其地域特色以及园林所能带动的辐射区内的经济。 2 园林亭设计 园林建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造型、布局、空间处理等方面,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觉千差万别,类似的亭子建筑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就是不同的韵味,而相同的环境中摆放不同类别的亭子也有可能一个是败笔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创举了,所以,园林亭的选址一定要细细斟酌。园林亭选址与组景构思是分不开的,设计师必须要让设计的亭子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建亭处的地理因素对亭的影响,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建筑的质量,可谓内外兼修,园林设计师经常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园林的地理优势,增添优美的风景。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平地筑亭往往选择道路交叉口或路旁的荫凉之处,这种亭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方便,还能作为标志,指引游客;山顶或山腰建亭也非常普遍,比如叠彩山的游览就是从亭子开始,行至半山腰又添置一亭,供游客驻足欣赏,待登上山顶,亭子又如终点,站在亭中,近处远处的景色尽收眼底,而游客身处的亭也成为了美景中的一部分,山中建亭不仅能方便游客游览,为游客提供绝佳的视角。 根据园林环境选定亭址,下一步就该深入研究亭本身的构造以及布局,使之与具体环境能融为一体。园林亭的平面结构往往比较简单,基本都是选择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其构造除主体构架的柱子、亭顶、栏杆、座椅之外,通常还会有桌子、碑匾等等,亭的入口普遍会选择穿过式设计,一个或者两个入口将人引入小亭。而亭屋顶的设计对于整个亭以及园林来说都很重要,因而其设计风格往往也比较多变,有三重檐、歇山、盔顶、平顶等等,强调自然野趣意境的园林亭,其材料多选用松、竹、棕榈等结构或木结构,甚至是茅草顶也可以用来突出自然野趣的风格,也有仿欧洲古典、伊斯兰等具有不同地域风情的亭屋顶,其柔美的线条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为人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但也不会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同时,园林亭的装饰也不能忽视,这些细节的设计不仅能体现出设计的精致,还能给人带来很温馨的感觉,比如淡雅的挂落能给人柔和之美,而精致的花格设计则能给人如诗如画般的感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以及艺术的延伸,现代化的园林亭的设计在尊重其文化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提倡”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以及”回归文化,人文合一“的人文生态原则,要求园林的设计更多地与城市生活相融,提高人们的生活享受,因而,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园林以及园林亭,其设计往往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种新的园林亭设计理念。 建筑欣赏论文:关于中外建筑欣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个相同的特点,学生在上课时一味的追求软件的技术运用,而设计的作品总感觉在设计上美感不足。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者是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行。学校开设一些基础类课程,如素描、色彩、欣赏课等课程似乎是在给学生打基础,但实际的教学中,课程的结构和学生之后的设计联系不紧密。教学时经常是非常枯燥地讲解图片,这也成为这类课程一个很大的误区。在此对中外建筑欣赏课程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建筑赏析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艺术讲求审美和精神,技术针对实用和物质。但是无论如何,艺术和技术都要结合才起作用。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其中艺术欣赏类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如:艺术概论、中外设计欣赏、建筑赏析等课程。老师上课的形式以讲授为主,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简单地被告知上。却忘记上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把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些,迷失了教学的方向。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1 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目的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懂艺术设计观念的操作能手。但很学生在非常熟练地使用一些软件操作上做出来的作业总不尽如人意,其实就是忽略了基本美术知识的加强。以中外建筑赏析这门课程为例子,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此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中外建筑赏析,了解国内外著名建筑,从这些建筑中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建筑之美,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对建筑审美有所感悟,课外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为后续将要开设的关于设计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比如:在欣赏作品的时候,需要从不同方面去考虑:材质、结构、构架、环境、技巧等,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课堂中应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不应简单的满足于对表象的了解,学生只有对一个作品有了自己的感悟,知识才能升华成灵感,才更容易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学生了解了课程的目的,学习起来将更有动力,有方向。 2 课程的教学结构应辟新路 这里所说的教学结构应辟新路,并不是舍弃传统,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讲授的建筑欣赏给人的感觉是老师知识丰富而学生孤陋寡闻,课程上完后写一篇论文草草了课。传统的建筑欣赏课,大多老师都是按照历史的发展去计划上课的内容。上完课程之后留下在学生的脑海里的却是很多历史标志性的时间,建筑大师的名字,忽略了艺术设计学生真正要走的方向。那么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呢?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重点应该是在短短的课程中如何得到“启发”,如何去挖掘建筑中的精髓。所以作为建筑欣赏的教学不能再用老模式去讲授课程。以下是我对该门课程的结构的理解。整个课程结构分两部分:认识建筑艺术和体验建筑艺术。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可以选择性学习。如室内设计方向学生,根据课时我们可以只学习体验建筑艺术这部分,这部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宫殿建筑、宗教建筑。着重点可以放在各种建筑的特色上,这主要是为了能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增加设计灵感。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内容结构图 3 教学中应该要教学互相促进 时代在发展,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学习艺术也是一种提高个人精神情操的行为,它可以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后放下疲惫的身躯,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但在艺术作品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去思考艺术的内涵,领略作品的精髓,并探索新的艺术之路呢?我们以苏州园林和苏州新博物馆为例。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苏州新博物馆设计者设计大师贝聿铭的祖籍是苏州,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贝聿铭设计博物馆新馆,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在学生学习《园林建筑》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把园林建筑与苏州新博物馆联系起来分析,分析他们的传承与发展。如果去枯燥的讲解苏州园林,学生可能很难领会园林的巧夺天工。但把当今的新博物馆和苏州园林联系起来去思考,这也许能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如图2所示。 图2苏州园林与苏州新博物馆 综上所述,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需要理论去左右设计,太注重理论,将把我们的设计限定在一个框框之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首先要告知学生的是课程的学习意义,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其次,旧的教学结构需要更新,用更好的方式去启迪学生发现美。最后,教学中应该要教学互相促进,知识不是孤立存在,传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在课堂的内容的编排上要多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引领他们去发现美、实现美,这才是课程的真谛。 建筑欣赏论文: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 有人说建筑是首凝固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建筑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别具特色。在高中欣赏课中也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能体会和感受建筑的内在美,这是任课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缩短古代建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颖的建筑艺术作品罗列在我们眼前,学生往往受其影响,更愿意多了解现代建筑,而忽视了我国独特的古代建筑。而这恰恰是我国建筑的根本,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应该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呢?笔者觉得精彩的开头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使人眼前一亮,能成为课堂的“点金之笔”。精心设计的导入过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教学中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建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很强的画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皇权的象征――宫殿建筑》一课时,笔者播放了一段故宫的全景视频。这段视频的拍摄角度比较特别,在一分多钟的背景音乐中,画面从北往南俯瞰着故宫,极具震撼力的场面,让人不禁感叹故宫的庞大与威严。视频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原来对故宫还是知之甚少的,因而自然而然地有了想去了解的欲望。 二、严谨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就看教学过程是否严谨有序。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我们可以从建筑的布局等方面去欣赏,从而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古代建筑的方法。中国古建筑例如住宅、宫殿等,在布局上有一些相似的规律。它们大多由若干个庭院组成。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家中主要人物,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古人所说的“侯门深似海”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特性,笔者就举故宫建筑为例。北京故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具有代表性。故宫建筑大家都比较熟悉,有些学生还去过故宫,于是笔者就请去过的学生回忆一下,在浏览故宫时都参观了哪些地方,然后在故宫俯视图上指出这些建筑的位置,尝试让学生总结参观地点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原来大家几乎都是沿着一根直线行走的,从前到后参观了这条直线上的建筑。配合图片浏览,学生得出结论,故宫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重要的建筑就放在这条中轴线上。然后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让学生从几张建筑照片中看哪种布局与故宫相似。大家都认为四合院的布局与其最为相似。这也就说明了故宫的布局是一种庭院式的布局,是一层套一层的。 通过图片浏览,学生能感受到故宫建筑的布局是对称的,而且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同时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就像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古建筑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中国古代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典园林与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也都游览过古典园林,让学生用所学的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去分析古典园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既增强了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又在无形中融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中,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学习小组都很积极地去寻找关于园林的材料,并配合PPT讲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从PPT展示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对于园林艺术的独特见解,每个小组重点分析的内容都不一样,正好形成了知识的互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兴致很高,在搜集整理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自己展示特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最棒的学习状态。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就如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汲取营养,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山,勇敢地投入生活。”对高中学生来说,更加要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学会欣赏分析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体会建筑艺术的美感,汲取古典艺术的精华,从而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将中国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 建筑欣赏论文:建筑审美欣赏中的意象重建 摘要:建筑既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而艺术是要通过审美欣赏才能获得的。在建筑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意象重建,它同时也是建筑审美欣赏的核心。本文从文学的美学角度,着重分析研究了在建筑审美欣赏中意象重建的作用和欣赏过程中领略的不同层次,由外及内,由里触及建筑欣赏中人物相融的最高境界,以期提高建筑欣赏的品位与水平。 关键词:建筑;审美欣赏;意象重建 建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西方,建筑素有“凝固的音乐”与“石头史书”的称誉。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标准一直影响着后世对建筑的认识和发展。 建筑物只是坚固、耐用却不美观,那它只能是满足功能的房子。只有具备了实用和审美两重性的建筑物才可称为“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艺术。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因而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就要从领略建筑艺术欣赏内在的审美规律出发,探索建筑欣赏的内核——意象重建。 意象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所谓“意”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意向、意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等,而“象”则指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为感官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意象是人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中生成的精神品,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存在和一个审美表象系统(包括仿象、兴象、喻象与抽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构造生成的现实的艺术品。 为什么在欣赏建筑艺术时要进行意象重建?这是因为意象在建筑创造和建筑欣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而欣赏建筑艺术依然是意象生成的过程。在建筑物起始的构建及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及建造者们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念、思想、精神、情感意象倾注融灌于建筑中,在建筑物中无不打下建造设计者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的意象烙印。而审美欣赏者站在创作者的肩上欣赏建筑,在接受创造者原有意象的同时,也在重建扩展着自己对建筑的新意象。虽然这种建筑欣赏生成意象的契机来源于已有建筑艺术品,受其外观和内涵的暗示与引导,重建的意象不会完全脱离原有意象,重建一个与原有意象毫无任何关系的意象,但这种意象的生成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复制,不可能完全获得建造者创作的原始创意,而是欣赏者对建筑能动的产生意欲、情感、想象,重建着一个与原创意既有相通,又有区别的新的建筑意象世界,这一意象世界的生成是建筑欣赏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建筑艺术欣赏的意象重建。 建筑意象的重建,对于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所生成的意象也不尽相同。从古至今,众多名人名家、文人墨客和欣赏者住足在建筑成果前,在赞叹中流连忘返,留下了无尽意象世界的千古绝唱。如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它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历代王朝都进行过多次扩建与修缮,主要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其作为城堡防御匈奴、东胡的南下掠夺,其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而随着朝代的更迭,长城的防御功能逐渐弱化,赋予它更多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聪明的象征。由于它多建于群山之颠和逶迤的险山峻岭中,为欣赏者留下丰富的意象世界。曾写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等大气磅薄的诗句。而今,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成为向世人开放的游览圣地。在穿越历史的金戈铁马和峥嵘岁月的空间中,游览者寻找着古人建造者的足迹,感叹着先人们伟大的创举,生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意象。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嗟叹道:“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在悠久的历史面前,我们的时间太短暂了。”从单纯的军事作用,到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再到对历史感叹的变化中,对长城的审美欣赏中所生成的意象,充分反映了建筑审美欣赏中意象的重建过程。 即使在今天,建筑欣赏的意象重建也无处不在,如当今流行的以“怀旧”为特征的新型审美需求,在许多地区成为时尚,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的一些老军工企业、钢铁厂、纺织公司等废旧厂房和设施,在工厂旅游、产业观光、艺术工厂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筑设计师们以新的视角重新定位、重新挖掘和重新改造,对这些老厂房和旧设施在实用功能、保护资源、历史文化方面,从表现形式到建筑内涵重建意象,让游人在留恋建筑原有创意的同时,对新创意也倍加欣赏,使老企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与青春,也提升了建筑艺术的审美欣赏水平。 优秀的建筑艺术,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欣赏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建筑艺术的欣赏,不是重建意象一蹴而就,对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群体,它是一个开放的无终极结果的过程。欣赏者对建筑艺术产生审美的感受也是一个多重结构,它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不断升华的审美感受,是从孕育到朦胧再到清晰的心理变化的阶段性过程。因此,在建筑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对建筑审美意象生成各个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要细致入微的探寻这一精神层面在建筑意象生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建筑立面须突出观察 观察是欣赏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对于建筑作品,欣赏者最初接触时,首先看到的是由物质材料堆成的建筑外观,通过建筑的名称、实用功能及所处空间,对建筑外部形体有一个最初直观的了解,通过建筑的线、面、造型、体量、排列、色彩等独特的艺术抽象语言,欣赏者开始感觉到其背后隐含的或历史、或文化、或地域等方面的意义,从意识上初步有了一个不太完整或是粗浅的意象,或多或少的能够感觉到建筑外表所体现的直观上的美。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朦胧之美,对于不熟悉的建筑作品,欣赏者凭借自身的艺术敏感力,来感受这种似有似无潜意识中的朦胧之美,但这种对建筑的感受毕竟是浅显的,且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有些欣赏者甚至没有感觉到建筑的这一朦胧之美,尤其是在一些建筑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意义非常隐喻或隐晦,欣赏者对表现出的某种宗教、非现实流派、地域文化等缺乏了解和熟悉,如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一些“光亮派”、“银色派”、“高技派”等,其创造的意象就不是普通欣赏者所能体会到的。 建筑欣赏论文:古建筑欣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建筑欣赏论文:我国古建筑的美学欣赏 建筑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具体到物力上就是建筑材料的使用。而由此散发的建筑美也给人深思,对于古建筑的美学欣赏必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筑设计。 一、材质的美学欣赏 古代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没有钢筋混凝土,他们采用的材料大多都是纯天然的,仅仅进行简单的人力加工。技术条件决定了古代建筑只能以木材和石头为主,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和石结构的。 就木结构而言,由于木材的长度有限,那么用木材构建的建筑也就不会很大,而且会有很多的支撑柱子,内部结构小巧紧密很有安全感。这反映出古代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雅。这种小巧玲珑的木结构建筑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从美学艺术上讲也就是取法自然。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有一种喜悦感,很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显得温润柔和,同时显示出中国古人欣赏自然的美学价值。北京故宫建筑群最主要材质就是木头,体现古人追求意境和自然之美的美学观点。 就石料结构而言,大多是指就地取材的山寺建筑和园林雕刻。相对于木结构的而言石料建筑较少,这与古代人力物力有限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如此古代石料建筑还是和木结构建筑一样最大的体现自然之美,很少有人类刻意雕画的痕迹。许多流传至今的皇家园林都是用天然成型的石料来布景。石料建筑与木结构的建筑往往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二、造型的美学欣赏 中国的古建筑可以说是形形色色,造型也是不计其数,每一种不同的类型都显示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古建筑造型中最突出的是屋檐的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与屋身有很大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也就是屋身的变化会带来屋檐的变化。古建筑的屋檐主要有屋檐高大、翼脚翘起的特点。飞起的屋檐有一种动态美,把本来静止的建筑带动的灵动欲活。这既有美学欣赏价值,也体现中国古老的动静结合的辩证思想。 除了屋檐,屋顶的造型多为曲线形,像希腊那样的平顶式基本很少见,这样的屋顶使本来笨拙的建筑显得灵动。而且这样的架构符合没美学的逻辑在简单和自然中增加美感,静态的屋身在动态的屋顶和屋檐的带动下极具美感。 古代建筑造型中不可忽视的是斗拱,斗拱使连接屋顶和屋身的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木结构的,这就有了特殊的构件斗拱。斗拱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木材本身的结构把他穿插架构在许多木构件之间,一层层的叠加,放在屋檐下柱子和屋顶之间。斗拱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唐宋到明清时期发展成熟,他的最初出现只是为了连接柱子和屋顶,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变化,渐渐成了装饰的结构。斗拱有着一律整齐的形式,而且相互对称相互均衡,各个部件之间都十分的协调,而且衔接的很巧妙,使整个建筑拥有和谐的韵律。斗拱的构件大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就是从侧面看也多是倒过来的等腰三角形,从上面俯瞰有的斗拱成“十”字,有的是“田”十分的对称。并且斗拱的外观还有完整的几何关系的美感,展现出和谐统一的韵味。这种斗拱除了实用和美观价值之外,还或多或少的体现古代人的社会伦理和思想观念,和各种制度的秩序美。 三、色彩的美学欣赏 建筑有了形还离不开色,有形有色才是完整的美观的建筑。色彩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不同的色彩传达出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搭配和组合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色彩是比较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在建筑物上也是如此。中国古建筑大都是木质的,木头容易潮湿被腐蚀,为了长久居住和保持就需要在木结构建筑物的表面涂一些涂料来对建筑物加以保护。这些用以保护建筑物的涂料往往也兼具美学欣赏的价值,这是古代实用和欣赏相结合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这种差别也明显的体现在色彩上,尤其在衣服颜色的运用上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古代建筑涂料的颜色运用也十分的谨慎。斗拱是在屋檐的阴影下面,常常以冷色调为主,比如青蓝碧绿。木建筑的柱子和墙壁大都以丹红色为主,这样的红色和檐下的青蓝碧绿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很美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对比色在寺庙建筑中运用的比较多,寺庙的柱子多用黑色,而底下的台基多是白色,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黑白对比。 古建筑中注意用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能颜色太杂,这样就不能现实建筑的庄严。我们经常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一座很富丽的建筑,但在中国古建筑中很少能找出能用这一词语修饰的建筑,即使作为几代皇宫的故宫也没有色彩斑斓,而是以黄红两色为主。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那建筑不可避免的表现等级制度,所以流传至今的古代建筑大都十分庄严,为了展现庄严在颜色的分配上不能杂乱。色彩的单纯给人一种崇高的威严感,宫廷建筑的黄瓦红墙达到了色彩的和谐还展现了皇家的雍容华贵。 四、平面布置的美学欣赏 古代建筑不仅单个的有很大的美学价值,就其整体的布局而言也具有很大的美学欣赏价值。古代的建筑都是庭院式的。有许多单个的房屋相互连接形成一座屋,然后在屋的周围布置一些其他的景观建筑,这样的庭院和建筑构成错落有致极具美感。古代院落式的布局是在重要的建筑前修建许都院落,主建筑放在庭院的最后,能够激发人们寻找主建筑的兴致和情趣,增加建筑的美感。同时依靠院落里的景致映衬出主建筑的重要地位和居住之人或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古代的庭院还能使单一的房屋建筑富于变化,是主建筑的形态,呈现不同的姿态,从而达到衬托的效果。古建筑的庭院布局是建筑平面结构的纵深发展,呈现出非凡的艺术美感。 除了庭院组合古建筑也十分讲究布局的对称,主建筑大都建在中轴线上,其余的建筑都围绕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均衡的布置严肃又井井有条,体现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和不容僭越的君臣关系。 庭院和围廊组合的建筑在古建筑中是最常见的,像北京的故宫和明十三陵都是主建筑群掩映在层层的庭院之后,既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又有很大的审美情趣。 结语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的灿烂辉煌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古建筑除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外,在材质、结构、色彩和布局上都体现很大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思考。通过将古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我国的建筑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特别是新课标的推广使用,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地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地位。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常使得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完全体现出来,因而导致化学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作用。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所实施的多媒体手段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投影、摄像等方面。这些方面需要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下边,笔者在这里论述一下对多媒体的这几个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实验中如何使用投影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明白物质的变化过程,能够通过实验得到感性认识,从而在理性上去思考,提出疑问,获得结论。进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并且。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且实验以其事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等来反复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反复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而在实验中采用投影技术,可以大大改善上述状况,克服缺陷,提高演示效果。投影技术主要的功能是将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放大,克服传统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能够使所有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特别是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使用摄像、录像技术 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变化过程时间较长的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耐心和注意力是一种考验。然而要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是不容易的。而且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就要有选择性地对学生的观察时机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加工,既能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全过程。又能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应或者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毒气等,因此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而借助录像就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 录像技术具有功能效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可以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如:高速或缓慢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缓慢地观察实验中的高速成反应变化。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感知观察到的细节,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同时又缩短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较复杂的化工过程也可以通过摄像、录像技术清晰地显示出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生活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成本高、危险性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要求较多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借助教学录像来完成,以保证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化学具有严格的规定,是不允许出任何差错的。因此,做实验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甚至会产生实验事故。因此,如果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失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于实验的恐惧心理, 而在进行实验前,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失误的产生。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实验操作的软件资料,教师要注意采用。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的操作,一旦失误。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氯气的实验室制作软件。对这一操作做一些特别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一旦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再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学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地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操作步骤较多。复杂或者装置较多的实验,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可以先进行模拟实验,等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细节完全熟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乙酸乙酯的制取,在多媒体技术上,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着设计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网络“实验室”中畅游,发挥各自的才能,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网络“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现象都会进行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提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展示微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从而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再通过模拟技术,放心地让学生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进行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采用最普遍的手段。但是由于实验对所需的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实验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现。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克服这方面的限制,提 高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1开设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意义 通过各分支学科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国高等化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专业化、专门化”的“窄、专、深”课程体系,化学实验的目的重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人为地消弱了化学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渗透,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化学人才的培养。为了打破传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旧模式,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渐进发展的新模式,各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好多综合化学实验的书籍,发表了大量综合化学实验的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9]。综合化学实验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成果,学生通过综合实验领悟到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使得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2开设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条件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是完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之后,在化学学科层面对化学知识、实验方法综合运用的一门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基本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掌握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该类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实验题目准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教会学生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让学生参阅参考文献列出实验的详细步骤,培养学生连接单元操作、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验,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工作能力。 3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实验以有机合成、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金属离子为主线,辅以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的测定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方法。(2)巩固物理化学实验中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及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3)掌握分析化学实验中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2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动搅拌器、三口烧瓶、回流冷凝器、加热套、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仪。试剂:对苯二酚、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重铬酸钾、水杨醛。钼(Ⅵ)标准储备溶液:1mg/mL,准确称取0.1500g光谱纯MoO3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10%的氢氧化钠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用时逐级稀释为1.00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水杨基荧光酮(SAF):0.001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0.02mol/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 3.3实验内容 (1)无机离子显色剂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水杨基荧光酮的中文别名为邻羟基苯基荧光酮,9-(2-羟基苯基)-2,3,7-三羟基-6-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铁、铜、锌、钴、钼、铝、锡、锗、钨、锰、锑、铬、钛、铑等金属离子的测定中。在岩石、矿物、药物、食品、环境水等领域的无机离子分析、药物分析以及生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杨基荧光酮按文献[10]由30g(0.12mol)的1,2,3-三乙酰氧基苯溶解在热的400mL50%的乙醇中,滴加20mL浓硫酸,在70~80℃时与8g(0.0655mol)水杨醛反应4h.冷却,在暗处放置二周后,用乙醇重结晶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2)水杨基荧光酮与金属离子钼(Ⅵ)的显色反应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某种金属离子与水杨基荧光酮进行显色反应。本文仅以与钼(Ⅵ)显色为例说明实验的设计过程。钼的特性和钼工业的发展为钼的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钼的分析研究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钼的分析方法甚多,其中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而倍受欢迎。而荧光酮类试剂光度法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钼的测定中。 3.4实验方法 在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的1.00μg/mL钼(Ⅵ)标准溶液,2.0m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3.0mL0.001mol/L的水杨基荧光酮(SAF)溶液,2.0mL0.02mol/L的CTMAB表面活性剂,水定容,摇匀,10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最大吸收波长5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3.5结果与讨论 (1)吸收光谱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显色,测定有或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相应配合物在不同波长下以相应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吸收光谱曲线,绘制吸收光谱,求出两种情况下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工作波长。探索表面活性剂是否使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是否对显色反应起到增敏作用。(2)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络合物形成的关系探索取一定量的CTMAB溶液按实验方法显色,以试剂作空白参比测量吸光度,并用表面张力仪测定相应CTMAB浓度下显色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浓度CTMAB溶液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结果见表1。以CTMAB浓度的对数lgc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γ为纵坐标绘制CTMAB浓度与表面张力(曲线1)和吸光度(曲线2)的关系曲线。从曲线1折点求出此体系中CTM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找出吸光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见图1。(3)工作曲线取不同量的钼(Ⅵ)标准工作溶液,按实验方法测定在2.0mLCTMAB存在下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及25mL溶液中钼(Ⅵ)符合比尔定律范围。 4结语 本文仅以水杨基荧光酮与钼(Ⅵ)显色为例说明实验的设计过程。本实验建议32学时,其中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实验10学时,水杨基荧光酮与金属离子钼(Ⅵ)的部分为10学时,查阅文献、编制实验方案与撰写实验报告等12学时。图1的绘制采用Origin8.0软件来绘制二维图形,方法为选中数据后,点击工具栏中的Plot/Multi-Curve/Double-Y即可。工作曲线的绘制 及线性回归方程的获得都可以用Origin8.0软件来完成。其中水杨基荧光酮也可以不用合成,直接用购买的分析纯的试剂与钼(Ⅵ)进行显色反应,探索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选用常用的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等进行增敏研究。水杨基荧光酮法测定锌、钴等其它金属离子可参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运用新理念,探究实验教学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好多年,对传统的教学感悟颇深,但我从不放弃传统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采取当代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学习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知识,积累直观感性经验的源泉,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念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要领和理论,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规律探索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实验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而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则要以化学实验为主要载体.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挥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探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必须在教学中探究实验教学,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对所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或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验证都是按照抓药式的设计或习惯性的设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新教材两个必修、五个选修模块的实验部分有充分体现“创新”理论的空间.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增加了相当部分的实验活动内容.“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栏目,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直观性强,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体现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对学生积极思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理念的建立以及体验创新的喜悦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目标. 1.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地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要创建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调查有96%的学生都愿意上实验课,在这96%的学生中,有98%的学生认为有了演示实验或者是分组实验,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不至于死记硬背.从不同角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在发明创造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除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外,还必须是对某种发明、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兴趣是创造力的推动力.要想使学生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从化学实验入手是极好的方法,比如:高一学生在学习氯化氢时,你做一个“空瓶生烟”的兴趣实验,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亦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做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实验数据的第一手数据,同时对于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概念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同时对于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验操作技能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属于高分低能,理论分数非常高,但实验考查时手忙脚乱,不知从哪开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至于得不到应有的现象,甚至由于错误操作损坏仪器,乃至发生危险.加强实验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基本仪器的使用,了解仪器的使用范围、性质;第二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连接、布局合理,便于观察,操作准确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第三是,多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通过多渠道培养其实践能力.对一些典型的实验加以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而探究反应机理,这也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深印象,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地去探索适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老师应该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 文秘站: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实验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懂仪器的性能、还要懂得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第八、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第九、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相应实验技能、小制作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智力更是培养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主.本文拟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的粗浅体会。 一、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我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实践:①将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例如: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的小爬行昆虫,这样在课前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增加在烧杯中预先放入小昆虫的实验。这一实验不仅在课堂上气氛热烈,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且为怎样验证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的学生发散思维做了有利的铺垫。②开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规范了基本操 作。③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如“鲜花怒放” 、“烧不坏的手帕” 、“神奇的铜树”等十几个实验,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④建立科研小组。研究并实现变废为宝,从学生实验“氢气的制取”留下的废液中,回收硫酸锌;用废铜丝制备硫酸铜;利用所学知识来识假、识劣,如对市售化肥硫酸铵、纯净水优劣的鉴定等.⑤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所以,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二、加强分组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近年来,致力于成功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需要具有独立自信,而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这是成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要求科学研究必须走向集约化。过去那种单门独户的实验室式的经典研究已经落伍,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需大量集约型科研带头人。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在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的趣味实验时,要求学生(每个小组两人)在进入实验室以前,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操作者(把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每人首先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对换)。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学生既可当选手也可当裁判。裁判员先集中学习竞赛内容,归纳操作要点,讨论评分方案,最后经教师审核确定。为了达到“安全、正确、快速”,组员们献策,选手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科研小组以四人为一组,一人为组长,一人负责执笔,针对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收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教师认可,再分头准备。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三、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求真精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令炎黄子孙至今仍引以自豪。但为什么现代科学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中国?中国古代领先于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科学思想的培养工作长期被忽视;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科学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在邓小平理论和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 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硫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杯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识支配行动,行动加上能力,才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所以,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先有结论,后演示验 证的有15个。验证实验中,学生往往成了“看热闹的观众”,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对其中多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前文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设计即为一例。由于实验改革,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碳不能的性质实验”的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一部分学生 的灵感和求知欲。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查阅课本,进行自学,不仅对学过的反应进行了复习巩固,还增强了学生对未学反应好奇心。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它具有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表明,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报道”、“不法商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揭穿。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学生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受到了锻炼。化学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 新精神的培养。 切实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吸引优秀学生立志化学研究,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中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只是其中少数,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培养和训练有何关系呢?笔者认为,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的那种积极参与、善于合作的潜在意识,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概述 1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实验,实验的目的也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参与实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结论正误的验证。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学生已经知道Cu-Zn-H2SO4中,Zn做负极。笔者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是不是总是做负极?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并结合网络资源搜索有关信息去自行设计和创造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自己实验方案的正确与否。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了新知识:哪一种金属做负极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又如,学习实验室制氨气时,向学生提供药品:碱石灰、浓氨水、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氯化铵等。并提问:制取氨气用什么药品好呢?哪些药品可以制得氨气?生成的氨气如何检验?如何干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参与实验的设计与验证,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如,学生已经知道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于是让他们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要求能够较长时间地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讨论,优选出最佳方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科学思维能力。 2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以认识世界,解决疑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若未达到预期结论,需要调整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使探究过程趋向合理化,这会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魅力。例如,让学生比较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他们先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与预期的一致,则说明实验方案设计得合理;反之,让学生反思方案缺陷在哪?发现不足,同时思考“为什么”。又如,银镜反应的实验,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便让学生讨论分析失败的原因,他们经过反复分析验证实验终于成功了,欢呼雀跃。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实验过程为什么要用洁净的试管?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再如,中和滴定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学会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固体、液体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够分析实验误差。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将部分实验设计成学生实验,让学生亲手去做,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经常训练能够提高实验技能,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得心应手。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评价,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新知。 3针对实验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问题仅仅借助于教师的讲解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借助化学实验,可以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分析、总结,真正领会到化学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镁为什么可以溶于氯化铵溶液?有学生认为是NH4+与OH-直接反应;有学生认为是NH4+水解生成了H+与Mg(OH)2电离出的OH-反应,破坏了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使Mg(OH)2沉淀溶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全部溶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结果分析争执不下,于是笔者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哪一个结论正确,并提示学生可以将氯化铵溶液换成醋酸铵溶液进行验证。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平衡移动原理。又如,学习糖类时,对淀粉水解产物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的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设计问题情境,挖掘创意,完善他们的创造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特别是实验的技巧,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会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21世纪的化学教学,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 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 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教师甚至因噎废食,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例如:“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破损”;“金属钾、钠取用适量”;“切不可往正在进行加热的盛有苯酚甲醛混合物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催化剂”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教育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因此,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某早点铺,学生吃完早饭把塑料袋随手抛在桌下;天安门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电影院的座套上被口香糖污染。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待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 二、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1. 加大实验改革力度应当从教材入手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该书所有实验的编写均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安全、步骤、处理方法、问题等几方面组成,例如:在“体积的测量和溶液”实验中,安全部分写道:“在实验中必须始终佩带护目镜。14mol/L NaOH溶液的腐蚀性很强,取用时要戴手套。溅出的任何化学药品要立即用水擦净。应该注意碱会腐蚀玻璃,要用大量的水彻底清洗玻璃仪器,以防止被腐蚀性物所腐蚀。”处理方法中写道:“铜溶液倒入标有铜废液的烧杯或瓶中。溶液用水冲入下水道。保持工作台面和天平周围的清洁。送回冲净的容量瓶和移液管”。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极尽详细的要求安全措施及回收处理方法,如果我们的教材中也能补充这样的要求,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实验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从该书的实验编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实验的思路,首先搞明原理、目的,在目的原理的前提下,选择实验用品,而后就要全面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步骤,回收处理。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安全和环保。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一思路中明显的漏洞,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2.教师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② 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③ 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④ 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从“环保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 用,如《硫酸的工业制法》《炼钢炼铁》《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电解电镀》等章节涉及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② 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③ 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摆在所有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深入的课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同行不吝赐教。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浅论专科类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生化实验课首先就要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通过实验去探求其中的奥秘,能通过实验课来获得一种成功胜利后的喜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首先通过生化实验的新奇多变和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引起学生的暂时性兴趣,因此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本学科丰富的实验内容,在安排学生实验和设计演示实验时要贯彻巧妙安排富有兴趣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暂时兴趣。例如,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中,利用碘与淀粉及其水解产物的颜色反应,来比较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速度,其中可观察到各管蓝色深浅不同。安排的这些实验课,都是生化基本实验,这样学生做起来就会感到既容易又有趣,进而诱发学生的暂时兴趣。其次要让学生由暂时性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兴趣。由于暂时兴趣易于消失,对学习帮助不大,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产生了稳定兴趣,就能够主动钻研,认真操作,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针对于此,我校经常开设一些和临床实际练习比较紧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生化实验与临床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充分认识生化实验的重要性,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主动预习实验内容,认真操作,增强做实验的积极性。例如:血糖、血脂、ALT、CO2CP、胆红素测定等,这样既学习了实验操作方法,又结合了临床,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书本上的理论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实验 课教学应顺应学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根据生化实验的教学目的,在强调比色、离心、电泳、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进展以及科研工作实际的需要,完善了生化实验内容体系,将本教研室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重新筛选,选择注重结合临床医学,减少落后的单纯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每个实验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上, 也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地安排课时,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克服传统实验课教学缺乏连贯性、系统性的缺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实验分小班进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本技术及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养成学生被动、依赖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讲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带着问题自学实验指导的内容,找出有哪些实验设计的缺陷并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的方案。其次学生讲述和教师精讲相结合:上课开始时,先请几名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讲述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预期结果,提出对实验 的改进意见。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并鼓励有不同想法的学生积极发言,形成一个很好的热烈讨论的氛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根据情况有重点地加强实验指导,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从中领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使其自始至终了解自己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操作目的及相应的实验结果,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尽可能小,对生化基本实验,要保证一人一组;而对不能一人一组的实验,则要精心安排,尽可能保证每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首先鼓励学生就本节课遇到的问题做一个讨论,并且还可以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心得交流一下,大家各抒己见;其次,实验结束后,各实验组选代表报告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接着全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畅所欲言;最后老师再做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内容应该包括设计思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1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多媒体技术借助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传 递信息,为解决授课抽象难懂问题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较传统单一的媒体更丰富、更直观,它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教研室全体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制作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课件,课件内容除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外,还包括重要的实验准备工作和一些复杂、耗时多、费用昂贵,目前的仪器设备达不到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其单调、枯燥的缺点,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2网络资源 学校已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和四个电子阅览室,并购有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知识总库,学生随时可以在网上查阅各种期刊和书籍。图书馆全天开放,学生也可在图书馆借书或阅览室查阅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和理论教学课件,上传到生化教研室的网站上,供学生随时下载、观看,增强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5.综合考核实验学习效果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强化学习动机。以往对学生的生化实验内容很少进行单独考核,往往仅很据实验报告成绩来作为对学生的实验考核, 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做试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操作时不认真,实验失败了也不认真分析结果,实验报告主要靠抄袭他人的正确结果[3],这种方法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加强了实验综合考试的力度, 制定了相应的实验课成绩考核方法,实验考试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实验笔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循证医学教学体会 1EBM的涵义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2-3]。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①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②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④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①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②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 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 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3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以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例,我们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而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采取怎样的干预(治疗方案)。如采用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等,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TIPS术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是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治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而言,还是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遵循EBM原则,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 4结语 EBM理念为临床教师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教学模式,同时也对高校教师个人提出更高要求,对教学方式是新的挑战。但老思维解决不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用EBM的学习方法,才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开放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模式 摘要: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开放的实验平台,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主体,在实验室正常运行中起主要作用。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和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实验室制定了安全管理、仪器使用、研究生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科研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研究生;规范化管理;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内实验室)是集合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药物分析、细胞生物学等为一体的实验室,是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作为开放性实验平台,每年吸引校内外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等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实验室运行的主要群体。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力度加大,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其规范化管理对于保障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室仪器、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等尤为重要。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研究生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 实验室是学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环境是实验室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壮大,全国各大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如北京一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学生死亡;近日,上海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名学生手被炸伤。经调查,85%~90%的安全事故是人为造成的[2]。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3]。实验室除了各种实验仪器外,还具有多种辅助仪器,如高压灭菌锅、微波炉、电磁炉、烤箱、双蒸水机、水浴锅等,这些仪器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实验室带来了安全隐患。此外,实验室还有一些化学试剂,如二甲苯、甲醛、无水乙醇、乙醚等,若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中内实验室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以提高研究生安全意识,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①加强安全教育[4-5]:对新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进行安全培训,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介绍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和一些有毒试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考核,签安全责任承诺书;②完善管理制度:由研究生组成实验室安全卫生督查小组,制定仪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注上注意事项,张贴在相关仪器旁边,以便时时提醒操作人员,另每天下班后对实验室尚处于运行状态的仪器进行统计,并督查其安全关闭;③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实验室除了为研究生提供实验平台以外,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办公环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习惯,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带口罩,避免佩戴手套接触办公室的门锁、鼠标等,不乱扔手套、移液枪头等,实验结束后及时消毒操作台,定期清扫消毒实验室,严格区分实验区和办公区,为研究人员提供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2仪器使用规范化管理 中内实验室拥有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小动物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多种大型仪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仪器设备、维持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6]。本实验室借助于学校的仪器共享平台,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所有仪器设备均由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保管,但是研究生是仪器使用的主要群体,仪器的正常运行在科研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生对仪器的认识和规范化操作尤为重要。为避免盲目操作仪器造成损坏或者寿命缩短等情况,实验室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由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主要针对其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及相关的辅助仪器,使其对仪器构造、原理、功能、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学习,熟练掌握该仪器使用操作。一些大型仪器培训后需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者发放该仪器使用通行证,凭证件方可操作仪器。其次,有些实验操作时间长,或者时间不固定,仪器主管人员不可能24小时待在实验室,故每台仪器除由相关技术人员主管以外,由1~2名常使用该仪器的研究生协助管理,主要负责仪器的维护和使用登记情况等,及时向主管老师汇报沟通,以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心,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及利用率。 3研究生实验技能训练 研究生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是科研顺利进展的基础,大多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对实验一无所知,跟着带教老师或者师兄师姐做实验也都是只会操作、不求甚解、机械重复、遇到问题不会解决,针对该问题,为了促使学生自己查资料学习,而非被动接受别人的信息,实验室以小组形式定期开展讨论,以实验室开展的项目分组,比如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荧光定量PCR、ELISA、免疫组化/荧光各一组,成员为正在开展该项目的研究生,每组可以自定时间轮流讲解该实验相关的原理、方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所测定指标的意义等,内容不限,带教老师参与指导,其他小组成员即将开展该实验者均可参与旁听提问。另外,研究生在弄清原理的情况下鼓励支持其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每年开展一次有奖实验技能竞赛,分为知识抢答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考察学生理解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4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 研究生阶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不够的,锻炼科研思维、培养科研素质才是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据观察,本实验室的研究生大多都很认真努力、有上进心,但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做好科研,科研思路从哪儿来,有的过于依赖导师或带教老师,希望自己的毕业课题由老师来定。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中内实验室制定了研究生管理规范,以期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投入科研。①开展实验室教学活动:所谓研究生刚进入实验室时,由导师及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小组,定期开展实验室教学活动[7],讲解包括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学处理方法、科研经验、科研思路等内容,因为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习的还是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对科研的培养很少,自己也很迷茫,此时亟需导师或者带教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②实行带教制度: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带教模式,带教老师由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带教老师除了教研究生实验技能以外,培养其科研能力,指导其独自设计完成课题。③定期进行文献或读书汇报: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前或者研究过程中,需要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相关书籍,了解该课题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时进行总结,定期开展文献学习或者综述汇报。④定期汇报实验进展情况:研究生及时统计分析实验结果,随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实验进展,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研究方案。按照高等学历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目的是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具备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8]。可见,科研能力是我国高校研究生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高校水平的重要方面。我校中内实验室为校内外硕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条件,并初步对研究生管理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科研氛围。目前为止,中内实验室已培养硕博研究生上百名,经过规范化管理,研究生毕业时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高等学历教育的要求,毕业后或继续求学或参加工作,在新的环境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 作者:田燕歌 刘学芳 赵鹏 董浩然 郑万春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改进 【摘要】中医内科是组成中医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教学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中医人才的质量。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中医内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现状,提出了中医内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分析了不同方法存在的劣势,希望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中医内科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医;中医内科;内科教学;教学方法 中医内科在中医教学中是一门具有较强临床性的学科之一,也是中医临床课程的基础。在传统中医内科教学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医内科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是中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探讨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成为中医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医内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中医内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依然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取,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而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独立思考过程,这也导致了学生无法将中医内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中医的理论以及性质决定了中医是一个具有极强临床特定的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医学科目之间的渗透,注重知识的多样化以及知识的交叉已经成为现代中医内科的基本要求。虽然现如今医学有了巨大发展,可能中医内科在现代医学理论下受到冲击会越来越大,但是中医内科的依然无法被取代,加之当前社会对中医内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中医内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中医知识,更需要集合现代医学理论。 二、中医内科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PBL教学法的运用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也被称之为问题式教学。其最早产生于1969年美国著名教授Bzrrows,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我国最早于1986年引进该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注重从问题角度入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谈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病例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问题设置以及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中医内科基础理论、方剂等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中医内科知识解决问题与Fenix问题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知识的扩展然中医内科知识的扩展具有信息面广、信息琐碎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具备:首先,要储备充足的知识量、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内科临床经验。其次,知识的扩展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内科理论基础,并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学生进行中医内科课程扩展时,适宜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也要适当。再次,要制定科学的中医内科教学标准,在这方面我国还没有相关标准要求,只能依靠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制定。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哈弗大学提出,并且在上个世纪80年引入到我国教育体系中,现如今也是世界教育普遍运用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通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及模拟案例,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来看,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在于通过运用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着充足的实施条件,将临床中患者真实病例或教师进行迷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让学生阐述病理特征以及与中医相关的证候特点,在让学生通过辨证分析的方式制定案例治方案,教师则需要对学生成果进行点评。中医内科运用案例教学能有效提升血神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加深学生对中医内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教师还需要将中医内科基础知识与案例相关通,形成新的知识记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但由于案例教学方法对中医内科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要耗费第大量精力对案例进行筛选、制定案例教学难度与层次,既要求保证案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也要保证案例教学的层次性,更需要保证案例教学的相关性,从而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目前,从我国中医内科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表现在案例选取更多是教师个人收集与整理,缺少规范性以及参考性,更缺少案例的更新与完善机制。 (三)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由于能有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有助于能促进学生制定与参与计划,从而有效在一定时间内完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好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中医内科的具体教学来说,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将一些具有独立性的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处理,学生则针对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方案的实施过程、项目的结果统计以及项目最终评价,通过让学生了解项目的每一个步骤与环节,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中医内科教学涉及到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以及方剂学等多门基础课程。所以,中医内科的可能有着更加丰富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半中医学的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项目,加以融合辩证法以及理法方药的任务交与学生,从而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中医内科的理论认识,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医内科的魅力所在,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更体现出了当代教育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改革趋势,是目前中医内科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目前国内的中医内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项目教学法教材,并且教师也需要在开展项目教学法中需要做好大量工作,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工作量较大,并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难以量化考核。 (四)临床带教法的运用 在传统中医传承中,师承式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医的原始教学法,通常是以为师傅带着一位或即为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做到在实践中学习,现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高校中医内科的教学需求,但其教学效果依然值得现代中医内科教学所提倡,也就是需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带教。临床教师通过临床带教的方式,结合内科临床的特点,将实践经验教给学生,而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诊断,也巩固了中医内科理论知识,更强化了知识的运用。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内科相关疾病进行望闻问切,了解典型的内科疾病,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病人治疗。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学生济宁临床诊治,临床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心,但是他们却把握不住重点,所以老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思维,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批评、指责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 作者:向赤霞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临床教学体会 摘要:肾系病证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将临床教学体会从“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的讲述,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强调章节内容的共性,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突出优势病种的重点教学,注意理论知识的重温”;“勿忽视西医教学,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以及“课堂教学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同时融入名老中医经验”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临床教学体会 肾系病证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多种肾脏疾病的诊疗仍有相当的局限性,而中医中药的治疗能明显发挥其特色优势,形成互补。所以加强中医内科肾系疾病的教学尤为必要,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十分关键,若教学不得当,讲授不明确,便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笔者就中医内科肾系病证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道探讨如下。 1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的讲述,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中医内科学》中各章节的分类是在病因分类基础上,以脏腑分类为主导,围绕脏腑辨治来划分各病证系统的,分为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及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七大类。脏腑辨证是内科辨证论治的核心,它突出了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所以在讲述每个系统病证的分病种之前需要强调各病证共有的与所属脏腑的整体相关性。肾系病证尤以强调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为主,当学生十分熟悉肾主水、司气化;肾藏精、主封藏等生理特点及其病理变化过程后,就会清楚为何这些病证要归属于肾系疾病。因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肾与膀胱相通,气化失司后水道不利,在下焦与邪热博结便可致小便频急涩痛、淋漓不尽,发为淋证。又因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主要物质基础,当肾的藏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生殖系统的病证:遗精、早泄、阳痿等。这些均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疾病篇章中所涉及的病证。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上述病证的发生发展主要责之肾,而且要理解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肾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当肾处于病理状态又影响到其他脏腑时,便会导致诸多疾病发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发生的与肾相关的病证都在肾系疾病中讨论。如:肾阴亏虚,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病变影响到心后可致不寐、心悸;依据病证的特点和整体相关性,当隶属于心系病证。再如:肾精不足,腰府失于濡养、温煦,诛邪因肾虚而乘客,筋脉痹阻后可发为腰痛。内伤腰痛虽与肾元亏虚密不可分,但自身明显具有肢体筋络病证的特点,限于脏腑整体辨治也有其相对性,不可能面面俱到,则将“腰痛”一证归属于肢体经络病证当中。同时一些其他的病证随着病情发展也可累及至肾,如:“消渴”一证,当病变影响到肾,表现为主水、司气化功能异常,出现水肿、少尿等症时,便可纳入肾系疾病的范畴。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部分内容的讲述,这样有助于在分述各病证之前让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初步认识到病证之间发生、发展、演变与病变脏腑的关联性以及各个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性,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2强调章节内容的共性,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 2.1中医学的“肾”并不局限于“肾脏” 本身,中医肾系病证范围更广肾系疾病的讲述,教学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中医学当中所讲述的肾,绝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二者并不等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医学从解剖学角度提出的肾脏是个很具体的概念,它是一对实质器官,具有排泄、内分泌等功能。而中医学所说的肾则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范围更加广泛、复杂,不但包括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延伸至许多更重要更抽象的功能概念。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主水液,司气化,肾纳气,肾主骨等等的理论都包含在内。它的意义在于从整体上把握系统间的相关性,维持机体内的动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指导实践,体现出中医学特有的整体观念[1]。我们所讨论的中医肾系病证主要就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肾脏疾病为研究对象,所属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预后都在其内涵范围之内[1]。 2.2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本虚标实为肾系病证的特点 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但总体不离肾虚,肾虚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2]。无论是先天不足,肾元亏虚或肾虚兼有他脏虚弱均可导致肾系疾病。临床中绝大部分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的发生都与肾虚密不可分。“水肿”的发生离不开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关键责之肾,肾阳亏虚失于蒸腾气化,开阖不利,故水液潴留而犯溢肌肤;“癃闭”虽病因多端,但同样主要责之于肾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淋证”也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湿热而发生的;而禀赋不足、命门衰弱、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则是“阳痿”、“遗精”发生的主要因素。肾系疾病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常常表现为本虚兼有标实的特点[3]。如:“水肿”一证中,邪实多集中在阳水,阳水多属实,由风、湿、热、毒诛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虽多为虚证,但不排除外感邪实的可能性,另外病久则可见瘀阻水停。再如:“肾虚而膀胱热”高度概括了“淋证”的发病机理,乃本虚标实之意也[4]。所以我们需要辨别病证的本虚标实以及辨别邪实的种类,这对临床准确遣方用药至关重要。强调总体章节内容的共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肾系病证的教学须关注此点。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强调肾虚对于疾病发生所起到的本质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肾系病证的一般辨证规律,同时亦要强调辨证不可完全拘泥,在辨识本虚的基础上还需要辨别是否兼有邪实,是以本虚为重还是以标实为急,临证需灵活处理。 3突出优势病种的重点教学,注意理论知识的重温 肾系疾病中具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病种,如:水肿、淋证、尿浊等病证,教学时需要突出强调,宜安排较多的学时来重点讲述,让学生全面掌握其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进入临床后可以得心应手。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因“肾藏精、主生殖”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病证在临床上多归属于中医男科学和生殖学范畴;而“肾不纳气”所引起的病证则常常归属于肺病科的范畴。这是医学发展、学科分化的结果,所以作为熟悉、了解的内容讲述即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重温理论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乃至内经、伤寒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加深对疾病从生理功能过渡到病理状态,逐步发生发展过程的理解。这样知识才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也会更加牢固、全面。 4勿忽视西医教学,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 《中医内科学》在教学上无疑要把理法方药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临证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但强调中医教学的同时,也勿忽视相关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这样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诊断治疗上的思路会更加开阔灵活[5]。另外,也需要让学生熟悉目前临床上全面诊疗该疾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熟悉哪个病种其中医中药的治疗占有明显优势,或者该病种在哪个治疗阶段更适宜采用何种疗法,或者哪个病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会提高疗效等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反映临床治疗上的诸多特点与变化,让学生尽早适应当前医院的实际诊疗状况,加强临床实用性。如:“水肿”一证,包括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功能性、内分泌失调性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其中肾性水肿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临证都可按照阴水、阳水来进行辨治。而“淋证”则是临床上常见的“尿路感染”;现代医学中提及的“乳糜尿”便可参考“尿浊”章节的内容来辨治。 5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好处十分显著,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更加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6]。如:“阴水”与“阳水”的病证鉴别,阳水肿处皮肤绷急发亮,按之凹陷即起;阴水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再如:“尿浊”之小便浑浊,白如泔浆。这些病证的特征和文字对此生动的描述,如果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即使该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历和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也难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形成具体和系统的印象。而许多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学生上课始终盯着投影仪观看,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幻灯片一张连一张的播放纵然横向知识扩展很多,但缺少知识的纵向直观感。知识框架的搭建及重点、难点内容的突出需要结合板书内容,这样会更加醒目。所以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可优势互补[7]。 6课堂教学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同时融入名老中医经验 典型的病例分析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比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效果更加深刻和形象生动。通过病案的详析,从实例入手,强调以病例为基础,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对相关疾病的感性认识。其既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又能培养学生面对疾病时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上形成互动,真正做到学用结合[8-9]。同时在遣方用药时可以融入名老中医经验,所选择的名老中医经验一定要与所授课的病种相匹配,简单易学,实用可靠,能真正体现名医名家的水平,学生对这些独特的经验用药也更有渴求感,可以加强学习兴趣。例如“淋证”的教学,可以将门诊典型的尿路感染患者举例,给出完整的病史,让学生独立完成疾病诊断、证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具体方药。完成之后要给予点评,纠正错误,讲解具体方药时可以引入邵朝弟等肾病名家的治淋经验用药[10],这样能促进学生把该病种的理法方药掌握、运用得更加到位。《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桥梁,是从学生走向医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从肾系疾病的教学体会抛砖引玉以探讨内科学的教学,以便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薛雪 柳强 袁军 王小琴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中医院 中医内科论文: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探索更为理想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60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名,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两组学生均安排统一的授课老师、统一的学时数。以两组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中医涵养的形成,促进学生解决复杂多变的中医内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临床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如何做好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在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因此,笔者在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方法,观察其对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及实施方案 1.纳入对象。随机抽取进入中医学专业学生60名,学生入组均以自愿为原则,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试验过程中禁止参加者接受其他方式的培训。2.排除标准。(1)既往曾经从事过医疗行业,考取中医本科后参加期末者;(2)已接受过《中医内科学》教学者。3.研究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使用stata12.0软件,给定种子数200,按1∶1比例生成随机序列,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30名,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进行《中医内科学》教学,两组学生均安排统一的授课老师、统一的学时数。4.评价指标。(1)期末考核成绩评分(以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数据统计,总分100分,60—80分为及格,≥80分为优秀)。(2)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由两组学生采取无记名形式对教学方式和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 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 80分为非常满意)。考核评分由与本课题研究无关人员进行(单盲),以减少测量偏倚。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意向性分析及符合方案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且满足方差齐性的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的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1.两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比较。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评分合格人数为28人,合格率为93.3%,试验组合格人数为30人,合格率为100%,两组间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对照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评分优秀人数为18人,优秀率为60.0%,试验组优秀人数为25人,优秀率为83.3%;两组间优秀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证实了试验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2.两组学习反馈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调查比较。对照组学生调查结果:不满意人数为5人,满意18人,非常满意7人。试验组学生调查结果:不满意人数为2人,满意6人,非常满意22人,两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307,P=0.000),说明了试验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 三、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它的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连惯性、逻辑性不强,讲授起来内容枯燥乏味,掌握起来相当有难度。由于存在课时少、内容多、难记忆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目前,尽管部分院校已尝试引进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法等创新教学模式引入《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当中,但受课时及实际条件限制,难以普遍开展。因此,以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多沿用课堂讲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方法,以讲解为主,教学法形式较为呆板、沉闷,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证的思维能力。PBL是一种提倡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具体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当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目前在国内外医学教学领域深受学生和教师的赞誉。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当中,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要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情境出发,去分析问题,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知晓程度、想了解的程度,再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假设,查阅资料,在给定的时间内学习研究,返回小组、报告研究结论并重新反思问题,最终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案。采用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对给出的问题进行认识、分析、讨论、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精力集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比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去进行记忆要稳固、持久得多。本研究在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引入了PBL教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对比,引入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记分及满意度;此外,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中医涵养的形成,使学生能解决复杂多变的临床实际问题。笔者认为PBL教学法适合我国中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昭玲 单位: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如何培养脏腑证治临床思维 摘要:分析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指出临床思维实践训练不足的弊端,改革病例教学,实施引入师生共同演绎较复杂的临床病例的教学法,反复对学生进行脏腑证治临床思维训练,经3年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有助于培养脏腑证治临床思维。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病例教学;脏腑证治;临床思维 对于中医类医疗专业在校生而言,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即建立真正的辨证论治思维体系。从教材编写和临床实际来看,目前辨证论治使用最多的是脏腑证治体系,脏腑证治思维是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最应该培养的基本临床思维和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学习和快速进入临床状态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培养学生脏腑证治临床思维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教学现状 中医内科学既是临床课程,又是学习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故一般安排在其他临床课程之前进行讲授。学习中医内科学时,学生虽已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及方药知识的学习,但尚未接受过系统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不懂和谐的医患沟通、从容接诊患者和收集四诊资料,尤其不熟悉一边有目的地进行四诊,一边逐步确立证素、合成证型和合理处方用药,更谈不上最后的交代医嘱。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病例引导教学法,如PBL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和文字描述典型病例教学等[1~3]。这些教学法均强调与教材病种证型一致的典型性,较为简单,系统辨证体现不足,不符合临床实际,而且学生的理法方药整体思维得不到训练,学习主动性差,教材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在面对复杂临床实际病例时,会感觉学无所用,以致无从下手,进而延缓进入成熟的辨证论治临床状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前从未独立接诊过患者,从未独立开出一张中医处方,缺乏临床感觉,与处方用药的“下笔如有神”相去甚远。另外,中医类医疗专业学生毕业后轻视辨证论治,片面追求秘方、验方,甚至全盘西化,仅用现代药理指导处方用药。这些都应引起警示,临床课程教学,尤其是中医内科学教学,要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中医处方用药必须辨证论治的深刻烙印,培养学生真正的中医临床思维[4,5]。 2教学方法 在介绍中医内科学总论时,应该围绕脏腑证治实际操作做好前期准备,安排脏腑辨证技巧、脏腑基本证治、临证问诊思路、处方与医嘱思路等专题讲座,结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技能考核第一站和第三站的答题要求与技巧。教师在讲解各系具体病证前,应精心备课,选择较复杂的临床多证素组合的实际病例(最好是来自临床的病例),并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内容。讲述具体课程内容前,教师对患者基本信息及舌脉进行板书,师生分别扮演患者与医生,学生围绕主诉问现病史、相关病史,教师将先前准备的临床实际病例按照问诊思路演绎出来,一边回答学生问诊,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关键信息,问诊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诊断、证型、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和交代医嘱。课程讲授过程中也可适当结合此病例。下节课上,在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之后,抽查5~10名学生的处方用药作业,并选取一份较好的处方在黑板上板书,结合病例分析处方得失,尤其是处方实施与疗效分析。由于时间紧张,建议一节课演示病例,一节课分析处方,间断实施。 3临床思维训练 3.1问诊思路首先对患者进行望诊、看舌摸脉(这些资料由教师提供),其次问主诉(患者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最后围绕主诉问现病史,旨在搞清楚西医诊断是什么病和中医诊断是什么证。现病史分两段,一段问主诉产生的诱因、当时的状态、诊疗经过(包括就诊医院、检查、诊断、用药及效果等),此段应有意识地考虑或排除西医疾病诊断,在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可决定给患者开用中药。二段问当下,首先,搞清楚主诉现在的具体状态,围绕主诉问伴随症状,注意结合舌脉有针对性地问诊,一边问诊一边考虑证素,一边试探一边肯定或排除,先考虑病性再考虑病位。病性分虚、实两方面,肝心脾肺之虚从气、血、阴、阳方面考虑,肾之虚从精、气、阴、阳、方面考虑;实从水湿痰饮(或化热为湿热、痰热)、气滞、血瘀、食积、外感等方面考虑。病位从肝心脾胃肺肾等方面考虑。常规的食纳、睡眠、大小便、妇女月经等均需问诊。其次,问患者相关病史、其他症状、特殊要求等。再次,患者自我补充。最后,注意是否已问患者脾胃状态。3.2脏腑辨证思路与技巧脏腑辨证关键在于提取证素,包含病性和病位两方面。提取证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证素分主次(病性的主次和病位的主次要分别辨析),组合得出合适证型。病位因素辨证技巧:胁肋胀闷或其他不适与情绪有关,病位在肝;心悸、失眠、健忘,病位在心;腹胀、纳差、便溏,病位在脾;咳痰喘,病位在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病位在肾;脘胀、嗳气,病位在胃;尿频、尿急、尿痛,病位在膀胱;高热神昏,病位在心。病性因素辨证技巧:虚者:气短、乏力、自汗,劳则更甚,为气虚。血为红色,血虚则淡或白,一方面表现在唇、甲、舌、眼睑,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另一方面表现在血不养心的心悸、失眠等。阴虚则内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少津、脉细数,阳虚在气虚基础上见寒象(形寒肢冷、畏寒肢冷、手足凉、喜温喜按等)。先天矮小、痴呆,为精亏。实者:水湿痰饮一为阻滞气机,表现为胀闷困倦;一为困阻脾胃,表现为纳呆、呕恶、便溏等。食积见嗳腐吞酸或大便臭如败卵。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均见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胀闷疼痛不定,与情绪有关,为气滞;刺痛,痛有定处,夜间为甚,舌紫暗、瘀点瘀斑,脉涩、结、代,为血瘀。口臭、口干、便秘为胃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必为湿热、痰热、食积化热之一,脉濡为湿。3.3论治思路首先,针对主要证素选择最佳主方,针对次要证素选择合并用方或者针对性加药。针对最主要的证素看是否需要个别加强,选择相关方药。其次,考虑主症或者患者感觉痛苦的某症状,进行强化对症治疗,其余次要兼症,不需个个处理,因为前面主方已治本,若患者特别要求或特别不适,尤其是食纳、睡眠可适当考虑。最后,考虑西医病因,思考是否有较好的针对性中药对因治疗,注意考虑脾胃,调和药性、凝聚药性。可在熟悉方药和中医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处方进行适当加减。处方加药:一般从相关方中选取关键药物,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如五行生克、气血津液、药性升降浮沉等加用相关药物。处方减药:开每一味药时,顿思该药的药性、功效和患者当前状态,不合适时可考虑减量、换用或舍弃。3.4医嘱思路仔细交代药物的煎服方法,尤其是先煎、后下、服药时间等。若患者或家属难以体会,则需书写清楚,嘱其寻求帮助。此外,还需交待饮食注意事项、休息或运动注意事项、特殊注意事项等。 4实践体会 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师生共同演绎临床较复杂病例并处方用药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连续实践3年,广受学生和同行认可,反响较好。学生普遍反映该教学方法操作性强,临证感觉与体会多,尤其是反复的问诊思维训练和辨证论治实践使得脏腑证治思维深入人心。学生在实际处方用药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看到教师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疗效后,增强了中医自豪感和信心,坚定了中医临床职业取向。这种脏腑证治中医临床思维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以前所学中医基础和方药知识进行复习并综合应用,反复练习后,大部分学生反映有一种临证自然而然,处方“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为后续临床课程学习及将来实习和毕业后执业打下坚实基础。实际上,这种教学法正是对学生“早临床、多临床”认识的实践。不足之处是,这种师生演绎实际病例的教学法,只是反复强化脏腑辨证论治思维,对应用其他辨证方法的训练不够。 作者:李勇华 杨昆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科论文:五诊十纲在中医内科学的应用 摘要:中医内科学心衰病的提出是中医学合理适当地融入现代医学,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结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五诊十纲”理念弥补四诊八纲的局限,使中西医病证相对应,开创现代中医教学新思维与新方法,在心衰病的教学中尤为体现。本文将从五诊十纲提出的背景与在心衰病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诊十纲;中医内科学;心衰病;教学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如何改革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使现代医学与之无缝衔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力求培养出传承创新的专业人才是不断探索的话题。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结合现代医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现代中医“望、闻、问、切、查”五诊;再结合上古圣人“治未病”、“养生”和现代预防医学的思想,形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已未”十纲的诊治[1],以四诊八纲为辨证基础,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医辨病辨证体系,拓宽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思维模式。而心衰病是中医内科学新提出和规范的疾病,四诊八纲在心衰病的教学中难以概括全面,特别在病名上,容易与中医内科学上的喘证、水肿病等相混淆,导致病位不明确,治疗效果欠佳,将理化仪器检查与辨已病未病融入,更能体现现代中医辨病辨证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1“五诊”与“十纲”的提出顺应医学发展的趋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诊断明确与否摆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单靠望闻问切四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疾病诊断的要求,容易造成医疗的疏漏,在辨病明确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即“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的现代中医临床思维模式[2]才是现代中医的特色,例如恶性肿瘤辨病不明确,如何辨证也是徒劳。如何以传统四诊为支撑点,拓展中医诊断的新方法,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望、闻、问、切、查”五诊,即运用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来发扬中医,把西医学的体格检查与理化影像作为中医四诊辨病的延伸,如听诊器协助诊断咳嗽病,心电图协助诊断心悸病。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提出150年前的中医诊断依据,只能依靠望、闻、问、切捕捉得来。现在有了条件,应该再加上一个检查的查诊,发展为五诊[3]。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绳,是临床上广泛运用的基本辨证方法。而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倡阴阳为总纲,包含万事万物互相对立的两面,统帅寒热、表里、虚实六目,纲统领目而不是并列关系,“寒热、表里、虚实、标本、体用”为十纲[4];夏克平学者以道家经典《老子》有无辨证观和《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认为八纲仅适用于有症状体征的已病,而健康、亚健康、潜病、前病、传变则属于未病之无证,辨证应先辨“有无”,“有无”为十纲辨证的纲领[5];邓铁涛教授根据上工治未病的思想,结合中医养生与现代预防医学,提出阴阳为万物之纲纪,地位不可动摇,在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辨别已病与未病,极大地促进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与临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五诊十纲”为心衰病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与方法 2.1规范病名明确诊断心衰病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古籍虽有心衰病的相关论述,但鲜有提及心衰病病名。《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大部分医家通过四诊合参以“心水、心悸、喘证、支饮、水肿”等病名来描述心衰病。直至西晋王叔和《脉经》“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首次提出心衰病。而心悸、喘证、水肿等只是心衰病的一种主症,并不能系统概括心衰病,如心衰病是心系疾病的最终转归,而心悸病是心脏体用受损的表现;喘证以肺系疾病为主,水肿病关键在肾脏,关系其余四脏,气喘、水肿是心衰病的主症之一,不能混为一谈。在无法明确诊断情况下,五诊中的查诊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B型脑利钠肽、N-末端原脑利钠肽或者超声心电图协助四诊合参,便能排除鉴别诊断,准确辨病从而规范病名。2.2拓宽病因便于理解心衰病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年老久病,禀赋异常有关。如何理解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引起严重的心衰病,用中医理论阐释比较抽象,难以被学生接受,五诊十纲的引入使得病因浅显易懂。在未病方面,通过查诊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热或者病毒引起的重症急性心肌炎,与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侵袭而发病相符;饮食不节制易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长期不控制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吸烟、酗酒容易导致酒精性心肌病,与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痰热内蕴,痹阻心脉吻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等几率也随之上升,契合年老久病,心肾亏虚,发为心衰;为求证禀赋异常的病因,可以运用基因检测手段筛选罹患某种心脏疾病的概率,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在已病方面,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紧张焦虑,与过度体力活动容易引发血流动力学变化,妊娠分娩加重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衰,与中医学的情志失调,劳逸过度不谋而合。2.3辨别已未防病传变《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则求之,无则求之。虚则责之,实则责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所言“有”为已病,指有一定症状体征的显形病证;“无”为未病,指无症状体征的隐性病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明确临床辨证要辨别已未[6]。心衰病已病辨证上病位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气虚为主,兼夹阴虚、阳虚,标实有痰浊、血瘀、水饮;病情发展分为急性慢性。邓铁涛教授强调心衰病病机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本虚标实,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治疗上主张“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代表方为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与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夏、茯苓、三七)[7]。而未病辨证上包括两方面:一为对未病之个体的早期预防养生:对于先天禀赋异常的未病个体,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进行筛查,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家族遗传病,同时进行良好生活方式如积极运动、健康饮食、控制烟酒、限盐与脂肪等的干预;对于亚健康的未病个体,可以通过气候、环境、饮食、运动、人体体质等方面进行调摄,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二为指导无症状体征之病体的用药调摄。心衰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和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等,通过五诊中的“查”诊,如心电图、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血压计等辅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向心衰病进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心衰病早期治疗方面,陈可冀院士认为,气虚血瘀型病人多见于心衰早期,病位主要在心肺,方宜用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丹参、川芎、赤芍等)[8]。四诊八纲是中医辨病辨证的基础,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在望闻问切中加入查诊,在八纲中引入已未,绝不是中医西化,而是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服务,互辅互补,相得益彰,促进中西医医学的交流。 作者:郑耿东 李荣 吴辉 吴伟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 中医内科论文:谈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中医内科教学和临床实践,针对分型加减一直不被授课教师重视的实际,分析分型加减课堂讲授的重要性。结果:分型加减体现的是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的灵魂,是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其内容的讲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结论:把《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放在重要的位置讲授,能够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临床运用,《中医内科学》理论讲授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和临床近20年,深感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医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一定程度上要从细节做起,如《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就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细节问题,很多教师因学时所限,不讲或者少讲《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部分,似乎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岂不知分型加减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所在,它的讲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笔者现就《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认识,与同仁共勉。 1《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的重要性 1.1分型加减是中医内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中医临床运用的灵魂 如果说《中医内科学》是临床的一个宝库,那么辨证分型就是打开宝库的钥匙,而分型加减才是真正的寻找宝物的探宝器。临床上几乎没有病人的病因病机与教材典型证型高度一致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所以临床中就没有固定的病因病机,没有固定的证型,没有固定的治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药。中医治疗病人,采用的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体现其运用知识高度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就体现在分型加减上,所以分型加减是中医内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临床运用的灵魂。 1.2掌握分型加减是学生由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 中医临床的灵魂是辨证论治,“有是病,用是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讲证型不讲加减,学生就无法掌握中医临床的灵魂,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流程,学生不知临床加减,一味照本宣科,对号入座,就会形成理论与临床隔离的局面,因为临床没有与教材一模一样的病情,对学生的临床运用能力和以后职业能力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1.3分型加减的讲授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重要载体 教师教学水平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即传授知识、艺术化教学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也需要有灵活、自由发挥的载体,而《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和风格的重要载体。因为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既可以是教材上有的知识,也可以是自由发挥、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在这个载体上,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因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喜欢中医内科这门课,从而对学生职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2《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方法与意义 2.1病因病机是分型加减讲授的内在规律和依据 《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灵活性大,不易把握,讲解难度较大,也是许多老师不愿讲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万变不离其宗,分型加减有其内在规律和线索,即病因病机演变。讲好分型加减,必须把握好这条线索。加减中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是在证型主要病因病机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中医内科学》教材在分型加减的描述上,有时以症状为依据加减,有时以病因病机为依据加减,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临床表现是外在的,病因病机决定其临床表现,所以,讲授分型加减一定要牢牢把握病因病机演变这条线索,只有这样,分型加减的讲解才能条理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和理解,才能达到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以暑湿感冒加减为例。暑湿感冒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暑湿侵袭,伤表犯中,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在这一病机中,病性有两个:暑和热,病位有两个:卫表和脾胃,病机演变也会在这四者之间发生。暑热偏盛,发热、口渴、痰涕黄稠、舌红、苔黄、脉数,加黄连、山栀、青蒿、黄芩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加藿香、佩兰;湿在脾胃,胸闷脘痞、泛恶、口渴黏腻、腹胀、便溏,加陈皮、半夏、苍术、白蔻仁;热在下,热盛伤津,小便短赤,加六一散[1]。可见加减背后是病因病机。 2.2分型加减讲授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平台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可争议的重要途径,给学生以思想自由、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不受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考试等约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重要平台,师生平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在自由思考中提高教学效果。 2.3分型加减讲授是拓展知识、与临床接轨的重要阵地 《中医内科学》很多知识已形成共识,也是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考试必考内容,但在知识拓展和与临床接轨的讲解上有一定难度。《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不涉及上述内容,其灵活性较高,为知识拓展和临床接轨提供了一个场所。仍以暑湿感冒为例,因为暑就是热,暑湿本质就是湿热。在知识拓展方面,可以讲授湿热病治疗原则,因湿热易停于中焦,火性上炎,裹湿上行;湿性下趋,裹热下行。湿热弥漫三焦,故治疗上焦顺势清热,中焦健脾,下焦祛湿。下焦祛湿有两个途径:通腑和利小便。这样学生不仅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了然于胸,对其他湿热为患疾病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触类旁通,为走向临床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在临床知识讲授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暑湿感冒因湿热交蒸,临床治疗取效较慢,注重通腑(尤其消食)健脾,使湿热从大便走,利水通淋,使湿热从小便走,湿热去则疾病易愈。这样既拓展了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韩华刚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内科论文:TTE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TTE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程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TTE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我校医学院2009级中医针推班本科生开展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并自拟教学评价标准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参加教学的19名学生进行测试评价,TTE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达A级者占26.32%,及格率达94.74%,与传统模式教学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教学模式对中医内科学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TTE教学;中医;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新型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是高等中医教育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传统中医学则更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不断强化教学适应“学生及临床需求”的观念,创新性开展中医教学改革,只有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1-3]。近几年来,我们探索一种中医临床教学的“TTE”教学模式,即Teaching(教学)、Training(训练)、Evaluation(评价)英语缩写“TTE”。现将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避免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们在2013年2月~2013年7月对本校医学院2009级中医针推班19名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采取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教学。首先选择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相当,诊疗技能各异的10个中医内科病证(喘证、痰饮、心悸、痴呆、胃痛、眩晕、瘿病、中风、水肿、痿证),随机抽签确定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医内科课程各5个病证,每个病证教学时为5学时。教材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4]。 1.2教学方法 TTE教学是导师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开展理论与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深入浅出的传授临床技能操作。TTE教学方法分:第一步:导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讲授理论知识;第二步:导师讲解并示范诊疗技能操作方法;第三步:学生自习技能操作;第四步: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难点操作;第五步:导师对学生诊疗技能操作测试评价。五个步骤按教学需要有机的结合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助讲解技能操作。 1.3观察指标 教学课程完成后,导师在讲授的内科病证中设制考题,测试包括两个部分,传统试卷笔试与技能操作测试。传统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判断题、多选题、简答题与病案讨论等)笔试时间90分钟;技能操作测试2个项目(中医四诊和西医诊疗方法各1项),技能操作测试由学生抽选考题,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口述答案并进行模拟技能操作。传统试卷考试占总分60%,技能操作测试占总分40%,以观察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TTE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记录TTE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4教学效果评定标准 自拟教学效果评级标准:测试得分90以上者A级,得分70~89为B级,得分60~69为C级,得分60以下D级。测评人员由TTE教学法授课教师、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及临床教研室主任组成。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表1示,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测评结果及格率(A+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2.2TTE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TTE教学模式不适于在传统教室内完成,教学点需设在医院,或教学点与临床基地在同一个校园内,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临床见习。②TTE教学模式不适于>15人数的班开展,因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导师一对一技能操作培训。③TTE教学模式所需教学时比传统教学模式多。 3讨论 长期以来,课堂讲授式教学是中医教育普遍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5],这种教学以“填鸭式”灌输,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笔记,而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较低,其结果是理论脱离实际。教师对学生要求仅限于将授课的知识要点在考试前复习背熟即可,此种教学法虽可系统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目标[6,7],但进入临床后,由于学生缺乏诊疗技能操作训练,以致许多优秀学生出现“学而不能致用”的现象[8]。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的突破点[9]。所以,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前期所学的中医诊断学与西医诊断学等相关知识正确的应用在内科相关病证的诊疗过程中,如何将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有机的与中医内科学复繁的辨证分型相结合,这是中医内科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开展的TTE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其目的是希望将学生前期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中西医的诊断方法能在中医内科病证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内科知识的同时,能复习并操作前期所学习过的相关技能,让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成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地。当然,TTE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技能操作要熟练,临床经验要丰富[10]。TTE教学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启发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临床问题及掌握临床技能操作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手把手”的传授临床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大胆实践,力争把学习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灵活的过程,让“趣味学习”始终贯穿在TTE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在开展TTE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对2009级中医针推班不定期召开TTE教学方法师生座谈会,学生普遍对TTE教学模式很感兴趣,特别是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感到掌握的程度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好。从两种模式教学效果学生测评结果比较分析表中亦可看出,TTE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达到A级及及格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显示出TTE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分析其实践性较强的原因是TTE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由过去“教学核心”或“信息提供者”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转变为“导”师。这个重要的角色转变给教学带来的最大特点是避免了“纸上谈兵”,强化了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在TTE教学中我们还体会到,如果希望TTE教学达到好的效果,导师必须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①要求导师集体备课,商讨内科病证讲授的重点与难点,规范技能操作流程。②注重传授分析和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思路与方法。③重点培训临床诊疗技能操作,解决学生进入临床后出现诊疗技能差的问题。④督促学生按执业医师考试指南要求完成技能操作流程,为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奠定基础。⑤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奠定好的基础。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互学互助,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来,我们采用TTE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中医老年病学以及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但开展TTE教学实践的时间很短,样本很小,难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步探索,例如,如何更合理分配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培训的时间;如何将前期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的与临床病证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中医临床课程等。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改进TTE教学方法,力争让TTE教学方法更符合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为中医学的发展壮大增添活力。 作者:祁友松 李茜 褚伟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OSCE考核模式研究 1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1.1方案的制定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又叫做多站式临床考核,是指使用模型、标准化病人甚至是病人来模拟临床场景,从而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一种以客观的方式评价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2],它能较好的发挥对医务人员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评估方面的评估作用[3]。课题组借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制定了我校中医内科学OSCE毕业考核方案。本方案包括制定了中医内科学理论考试、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等内容,并咨询了资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学生中的意见及建议,修改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最后方案制定如下。 1.1.1中医内科学理论考试 组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临床带教老师(4人以上)进行命题。命题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大纲命题,题型为A1、A2、A3、A4、B15种题型,每种题型50题-100题形,由项目负责人组成50-100套题形成题库,每套题保证难易度一致,难、中、易比为1:4:5。 1.1.2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组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临床带教老师(4人以上)进行命题。命题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中医内科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典型病例编写病例分析题库,每个病种病案不少于3例,整个中医内科病案不少于60例。 1.1.3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 组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临床带教老师(4人以上)进行命题。命题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中医内科各专业需要掌握的中医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制定题库,内容包括:体格检查(按人体部位或系统检查方法考核,在头面部检查、前胸及后背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及四大穿刺(骨穿、腰穿、胸穿、腹穿)。每套题包括体格检查及四大穿刺内容各1项。考官根据考核内容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用于评分。 1.1.4中医临床答辩 组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临床带教老师(4人以上)进行命题。命题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中医内科各专业需要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典型病例制定题库。每道答辩题目应包括:病案分析(口述该病例的中西医诊断)、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开具常规医嘱(包括中医理法方药、西医常用药物)。 1.1.5对所有实习生进行实习前培训 将考核方案告知实习生,考核方案中理论考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各占一定比例记入毕业考核总成绩,使其按照毕业考核为导向,完成实习计划。 1.2考核对象 将此方案应用于2011届270名及2012届255名中医类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从中医内科学理论考试、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中医临床答辩、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4个方面进行考核。 1.3考核方法 1.1第一站 中医内科学理论考试总分100分,考核成绩占总分的60%。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题进行考核,考试时间2小时,考核方式:闭卷。考试结束后课题组组织教师集中阅卷。 1.2第二站 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总分100分,考核成绩占总分的10%。学生从题库中抽取一套题,围绕所选病例进行采集病史,在1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所写病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法的《2012年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评分标准评分。 1.3第三站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总分100分,考核成绩占总分的20%。体格检查及四大穿刺均要求10分钟内完成,超时则评为不及格。体格检查在学生模特身上进行;四大穿刺在模拟穿刺模型上进行穿刺,考官按照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评分。1.4第四站中医临床答辩总分100分,考核成绩占总分的10%。考生针对临场所抽病例进行现场分析并进行临床答辩,回答该病案分析(口述该病例的中西医诊断)、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开具常规医嘱(包括中医理法方药、西医常用药物)。 1.4考核时间 考核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实习前一周按照方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考核,学生结束实习返校后第3周对学生再次进行考核,比较两次考核成绩。 1.5考官认定标准 临床技能考核考官要求为主治3年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2位考官为一个考核小组同时对1名学生进行考核。考官在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6总分计算标准 综合考核成绩分析:考生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60%+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10%+内科常用临床技能考核×20%+中医临床答辩×10%。 1.7评价分析 (1)比较学生实习前、实习后综合考核成绩的及格率(60分以上)及优秀率(80分以上)。(2)对学生、带教老师以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改进考核方案。 2结果 2.1两届学生实习前、实习后综合考核成绩 两组毕业生经过以毕业考核为导向的实习后,理论考核通过率及优秀率均较实习前有所提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2011届发放问卷调查表270份,回收265份,回收率98.1%;2012届发放问卷调查表255分,回收251份,回收率98.4%。从表2看,以毕业考核方案为导向进行实习,可以促使我校医学生尽最大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普遍满意本毕业考核方案。 2.3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课题组向2011届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129份,回收129份,回收率100%;向2012届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113份,回收110份,回收率97.3%。从表3看,以毕业考核方案为导向进行实习,我校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提升,大多数临床教师对毕业考核方案持满意态度。 2.4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 课题组向毕业生就业单位以邮寄方式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临床能力的满意程度。按照毕业考核方案进行实习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临床能力较往届的毕业生逐年提升。 3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为医师执业注册的前提条件”。为使我们的医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相接轨[4]。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培养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有高素质、具有创造性思维、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临床诊疗工作要求。我们进行的中医内科学OSCE毕业考试方案的研究,发挥了毕业考核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和评价作用,通过考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和临床诊治能力。当然我们的毕业考核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3.1第二站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采用题库形式,让学生抽题后进行发挥,自行完善病例的书写,这个过程缺乏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在目前医患矛盾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应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作为临床实践教学重要内容,并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但是,每年我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让每个学生都到临床进行实战考核难度较大,一则考核时间周期长,影响毕业考核的进度;二则考核当时每个内科不一定有典型病例的患者住院,三则即便有典型病例的患者,也满足不了众多的学生问诊,患者本人亦不愿意多次配合。如何在考核中增加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研究一个重点内容。 3.2考核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尤其在第四站中医临床答辩中,部分考官存在打“人情分”的情况,碰到自己带教过的学生就适当的放宽考核标准,碰到没有带过的学生,考核标准相对严格一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考官未能正确认识到毕业考核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了的重要性及指导意义。目前我们采用双考官、随机分配考生的原则,尽量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另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学生的考试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考核能力出现异常。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临床医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本考核方案对2011、2012届医学生生毕业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证。 3.3结论 本毕业考核方案的制定实施,是经过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多次修改形成,符合中医内科学本科生的教学大纲及临床实习带教的需要,能指导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施治及临床操作能力。同时它能够较为客观的对医学毕业生的临床诊治能力进行评估,促使他们强化训练,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黄鸿娜 史伟 黄晶晶 黄雪霞 区锏 杜娟娇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硕士创新能力培养 1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重点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目前,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着重在临床跟师,对各种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诊疗方法。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除了要挖掘中医传统的诊疗方法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根据各种理化性质,以探究中医诊疗新方法。因此,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良好的科研基地,必将更好的为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学术氛围及物质支持。 2改革培养方式,加强管理方法 2.1培养方式的探索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大多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由于研究生数量众多,在使用设备及研究思路上不尽相同。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探索在实验室整体规划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达到研究生既能获得导师指导,又能服从实验室统一安排管理的目的。 2.2日常管理的改进 2.2.1建立档案 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由科研秘书建立完整的档案。包括个人相关信息,考试成绩,研究方向,具体开题时间;中期技能考核相关资料;实验原始数据;毕业论文等。此档案使得研究生的管理更具规范化,促进了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2.2.2定期举行研讨会 在每个学期开始,每周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每位研究生报告的顺序和时间根据其科研进度及学习情况而定。通过研讨会制度,不仅使报告者的科研思路更为开阔,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得到启发。通过定期的研讨会,使整个实验室的科研氛围浓郁化。又能有效地提高实验研究的效率。 2.2.3统一进行开题报告 由科研秘书召集,实验室所有同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可邀请相关专业硕士生导师参加,本实验室所有研究生到会旁听并参与提问,秘书做会议记录。每位开题者以PPT形式报告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与会各位导师根据报告内容给出不同建议,从而有利于科研思路更为具体更为完善,避免浪费科研资源。 2.2.4研究生自治管理 打破导师单一管理的格局,建立研究生自治管理模式。将科学实验室所有本专业研究生进行分组管理,每组设一名负责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清洁,大型仪器设备的协助管理,危险用品的协助监管等工作。还经常组织一对一谈心,加强组内研究生学术交流及沟通。除了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之外,还应负责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等。 2.3实验技能培训 2.3.1研究生基本教育 (1)实验室的现状教育及规章制度学习。包括科学实验中心简介、各项规章制度等,让研究生对科学实验中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增强实验室安全。(2)科研作风教育良好的科研作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通过踏实的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端正的科研态度和缜密严谨的科研作风。 2.3.2大型仪器及常用技术方法培训 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实验能顺利的进行,避免实验室经济上的损失,降低对实验室工作的影响。针对高效液相等大型仪器进行经常性、阶段性地培训,对PCR技术、ELISA技术进行手把手的讲解,做到各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对于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胸有成竹,能够娴熟的掌握科研技术。 2.4建立实验资源共享机制 2.4.1实验耗材、试剂共享 科研实验中需要用到大量耗材及试剂。但部分科研试剂针对性强,且使用率低,对初开展科研的学生,购买该类试剂时常较为盲目,造成极大浪费。为此,实验室通过建立各课题组耗材、试剂目录,则可避免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的试剂,节省经费。研究生离开实验室前,对剩余的试剂、耗材以及资料等进行交接,使实验中心实验条件维持良性循环状态。 2.4.2实验经验共享 尽管一个实验室会有多个课题组或多个研究方向,但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基础的实验方法或技巧会被实验室成员共同采用,如某一实验流程、某一试剂配比,或者某一篇好的参考文献。通过实验室统一登记,可分享给全体研究生,使之可以快速吸收他人的经验,少走弯路。 2.5建立实验室研究生奖惩制度 要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高效的实验室环境。建立实验室有效的奖惩制度,有利于防止弄虚作假,营造严谨、活跃的学术氛围。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声明科研纪律,并明确研究生的奖惩办法。每学年评选出实验室优秀研究生,颁发优秀研究生证书和奖金,并通报表扬。此外,还把这些研究生纳入全校研究生奖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和考核中。有效的奖惩办法,既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动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于违反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定的研究生,进行通报批评。 3结语 总之,研究生教育重在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实验室不仅肩负着承担科研项目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虽然在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渐发展并完善此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作者:孙正伊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1坚定信念,发扬中医 教学质量的提高客观上会推动医疗、科研水平的进步,因此医学教育应奉行精英化教育。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形态能促进学生对中医的学习,所以要强化思想教育。传统医学在经历数千年沉淀的同时也因历史变革而受重创,近代废除中医的错误思想的残存、当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及社会奢靡之风的蔓延使得报考中医的考生下降的同时也影响了在读中医学生的思想,因此当前对中医人才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必要。纵观中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转业人数比例增加,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中医人才的流失将直接影响中医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传授中医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告诫学生戒浮戒躁,教导学生静心定志,淡泊名利,刻苦学习背诵中医经典,立志传承中华文明,坚定学生对中医发展前景的信念,教导学生自觉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的重任。同时由于知识结构的统一性,指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博览群书,其中书法、古诗词、易学、四书五经等国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正如《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之第一要“先知儒理,后知医理”,同时也为研读古代医学夯实基础,进一步有助于古医经典的理解与阅读,深层掌握中医病因病机,促进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发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浅涉临床,知行相伍 由于《中医内科学》学时有限,实训课程学时比例相对不足,学生的实践及临床思维能力相当较低。根据笔者调查比较及考核显示:自主参加临床见习的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常见病的认知水平及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相对于纯理论、脱离临床学生的均有所提高。所以中医院校应根据实际客观需要增加中医内科的学时并按4:1的比例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其中跟师见习是临床实践中较有效的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则师生固定,利于师生交流;二则时间地点固定利于学生更好地安排自我学习时间;三者病人复诊,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某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如此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相统一。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反复的强化训练,外加课后的自我学习,带着临床实际问题到课本中寻找答案、发挥主动能动性的深刻思考、请教老师讲解传授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而灵活的运用、领悟中医的博大精深。 3应用 PBL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据资料统计显示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已在国际知名的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是主要以讨论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而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培养临床思维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所谓医学理论知识不仅是中医基础知识还应涵盖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药理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医学知识。精心选择设计典型、难易适度的中医内科病案示教,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每个内科病证都具有其相关的中心证候特征及动态证候特征,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筛选临床问题,引出病案中疾病证候的演变趋势,让学生深入探索分析其病理内涵、提炼证候要素,注重潜在可能并发症,思考并解决其中蕴含的主要次要矛盾的方法,辨证选择方药,注重君臣佐使的变化。运用整体联系的动态调控思维法,培养科学的发病诊病观及治疗预防观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比较不同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让其认真解释其中的原理,加强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既需科学严谨的诊治态度又需敢于发表观点的勇气,所以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病案分析示教并营造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PBL教学法可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明显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各种临床疾病的能力。 4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中医内科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发生深刻变革[2]。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已日趋成熟,我们在享受网络资源的生动形象便捷的同时也应增加自身的经验教学,传授自身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当今临床中的疑难杂病与困惑,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临床思考能力。适时多次引用中医经典原文,一则利于阐释中医病因病机,展现中医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对某一病证的理解与掌握;再者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中医经典,提高自身文化内涵。由于中医学学时相对不足,授课时应去繁从简,首先回顾已知,既利于学生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联系又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疾病之间的转归转化。其次要突出重点,精简内容,总结规律,利于记忆。中医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化的医学模式,明确疾病的主干内容:病因病机发病观、辨证诊病观、治疗预防康复观[3]。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病证的概念、历史发展、病机、病理因素、诊断依据、辨证要点等主要矛盾,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医内科的知识要点。中医内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基础精深、渊源长久的学科,其来源于反复的临床实践,升华为理论,又反证于临床、不断验证。中医内科教学要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的临床效应,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在灌注中医知识的同时也要坚定学生对中医的信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会新知,培养创新型中医临床科研后备军,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 作者:张德新 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论文:中医内科学病证编写 1病因病机 对病因病机,中医一般是从宏观整体上加以概括,较为笼统,每个疾病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情志失调及饮食劳倦等,欠缺检验尺度和说服力。因此,可以考虑抓住这一薄弱环节,在中医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微观和局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以期更准确、客观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如“脾胃肝胆系病证篇”中的“痞满”可通过知识链接,简要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痛、痞满等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内活动性炎症与脾胃湿热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从炎症反应网络调节通路和胃内微生态改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阐释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理基础[2]。该成果能更深层、具体地阐述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中医病因病机学内容。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西药的摄入及对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等,中医学对饮食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描述不应仍停留在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不规律饮食等传统认识上。“脾胃肝胆系病证篇”在胃痛的病因中提及有毒之品,体现了中医病因学认识的发展,但较为笼统和片面,如能进一步详细列出解热镇痛抗炎药、激素等药物和其他腐蚀性物品则更好。另外,在阐述噎膈的病因中增加腌制食物的摄入、黄疸病因中增加药毒(解热镇痛抗炎药、激素、抗结核药物、红霉素类等)损害等内容,则能在突出中医药特色基础上体现中西合参,反映中医与时俱进,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深入认识,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发病、预防等。 2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疾病的诊断不能仅依靠典型症状,而应重视早期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对诊断的重要性,方可见微知著。如发热恶寒、头痛、四肢酸痛及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可以是黄疸的早期症状,但此时常因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而给予解热镇痛抗炎药(对黄疸患者而言更是有毒之品)治疗“感冒”,从而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在黄疸的诊断中加入发热恶寒等早期症状是很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现代医学先进检测方法的应用,使中医传统辨证方法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拓展,使现代中医在现代科技指导下更好地诊治疾病。如借助电子胃镜可以“望诊”胃痛、痞满、呕吐、噎膈等患者食管和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肿瘤等情况,可以早期发现食管和胃的恶性肿瘤;借助食管测压测酸可以“问诊”嗳气、吐酸、呃逆等症状的轻重;借助心电图、心肌标记物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区分胃痛和真心痛,使缺乏“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典型症状、仅表现为胃脘部胀闷不适的真心痛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避免出现“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电子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能更直接地观察消化道内腔,在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及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中,比钡餐透视更有明显的优势,建议“脾胃肝胆系病证篇”在阐述有关检查时应明确指出这一点。总之,编写教材时在列举各项实验室检查时,可重点介绍各自的特点、优缺点,以期更好地指导学生以后的临床实践。 3辨证论治 在阴黄阳黄的辨证方面,“脾胃肝胆系病证篇”虽然提出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但对二者鉴别的重点仍着眼于黄色之鲜明晦黯、阳证与阴证伴随症状。临床常见黄色鲜明,但病证属于寒湿阻遏或脾虚血亏的黄疸,如著名中医学家俞长荣所说的“灿灿橘子色,并非尽阳黄”[3];另有学者经过多项研究,提出“阴阳黄”的概念[4],认为是阳黄向阴黄渐进的中间阶段,并就其病机、辨证论治进行详解。因此,建议在阴黄阳黄的辨证中,应详细分析二者病机演变之差异,同时说明阴黄亦可出现黄色鲜明,增加“阴阳黄”的相关内容,能进一步完善黄疸的辨证论治,既知其一又知其二,更符合临床实际。鼓胀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神昏是其严重并发症,是病情发展恶化的结果,也是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的。神昏的常见诱因包括呕血、黑便、高蛋白饮食、便秘、过度利尿等导致的低钾性碱中毒、缺氧、低血容量、药物影响等。只有充分了解诱因,才能消除诱因,更好地治疗疾病。这是必须详细讲解的重点内容,体现着“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在方药选择方面,“脾胃肝胆系病证篇”中胃痛之瘀血停胃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呕吐之肝气犯胃证选用四七汤,尚有商榷之处。失笑散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剂,但其中五灵脂乃复齿鼯鼠的粪便,入药煎煮时臭味浓烈。胃痛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闻之、饮之容易诱发或加重呕吐,不利于治疗;而且,胃痛患者多数病程长,病情缠绵,起病多兼有脾胃虚弱,已成虚实夹杂之证,需选取人参、党参及太子参等益气健脾之品;且人参畏五灵脂,也使失笑散缺乏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四七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紫苏叶、厚朴、半夏、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功用为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主治痰涎壅盛之证。呕吐之肝气反胃证是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治法如“脾胃肝胆系病证篇”所说为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显而易见,选用四七汤与病机、治法不相符合,宜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小半夏汤加减。 4结语 历代医家形成的理论知识、积累的诊疗经验,既往各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成果为当代教材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疾病谱的不断演变,临床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观点,也是值得重视的内容。中医内科学教材建设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正确态度继承前人学术成果,因此,应不断总结当代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科学技术新成果,将其充实到今后的教材编写中,以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促进中医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培武 刘凤斌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论文:内科学在中医专业的教学改革 1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目前西医内科学的发展方向是除了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外,其逐步涉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但是目前中医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求,因此本教研室定期组织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讲座,不断充实更新教研室老师的知识储备[2]。同时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借助课堂时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所以本教研室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手段将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像、动画,甚至是模拟真实环境,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手段,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1引入CBT教学模式CBT教学(Case-basedteaching,CBT)是一种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选择常见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是病例的选择,因此本教研室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病案,病案的选择要同时具备广度、深度以及难度适宜,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反映疾病的发展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CBT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临床诊断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在真正诊断病人时的自信心,通过学生对一个个真实病例的分析,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3]。2.2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教研室运用PBL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和实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结合,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给出结论,教师在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分析,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忽略的错误和细节[4]。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因为西医内科学本身内容较多,PBL教学所强调的自学必然增加教学耗时,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同,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开发,因此本教研室根据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适当运用PBL教学,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临床见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临床,西医内科学内容繁多、抽象,而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见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传统的见习教学都是以教师示教为主,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节省了时间,但是对学生的启发性,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够,为改善这一状况,本教研室定期让学生进行示教,而实习老师起引导作用,然后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西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5]。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西医内科学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4完善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质量最直观的检测指标就是考试,考试制度能够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使考试更加科学,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模式,因此本教研室在试卷中加大了病例分析以及资料综合分析类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6]。 5总结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各大中医专业的教学宗旨,传统教育模式下只重视中医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必须重视西医课程的开展,而西医内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程,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张竞之 刘彬 刘慰华 谭永振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版图设计论文:一种基于厚膜工艺的电路版图设计 摘 要: 在电子线路版图设计中,通常采用印刷线路板技术。如果结合厚膜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元器件数目繁多,电路连接复杂,且安装空间狭小的电路版图设计。通过对3种不同电路版图设计方案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惟一能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基于外形尺寸的要求,综合考虑电路的性能和元件的封装形式,通过合理的电路分割和布局设计,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体现了厚膜工艺技术在电路版图设计中强大的优越性,使一个按常规的方法无法实现的电路版图设计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电路版图设计; 电路分割设计;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厚膜工艺 0 引 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设备、系统的组装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路功能的集成度、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产品不断地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除了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外,电路结构合理的版图设计在体积小型化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厚膜工艺技术简述 厚膜工艺技术是将导电带和电阻通过丝网漏印、烧结到陶瓷基板上的一种工艺技术[1]。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是在厚膜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将电阻通过激光精调后,再将贴片元器件或裸芯片装配到陶瓷基板上的混合集成电路[2]。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厚膜工艺流程图 厚膜工艺与印制板工艺比较见表1。 2 电路版图设计 2.1 设计要求 将电路原理图(图2,图3)平面化设计在直径为34 mm的PCB板上(对电路进行分析后无需考虑相互干扰),外形尺寸图见图4。其中:序列号及电源为需要引出的引脚。 表1 厚膜工艺与印制板工艺比较 图2 原理图(1) 图3 原理图(2) 图4 外形尺寸图 2.2 设计步骤 2.2.1 分类清点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 分类清点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见表2。 表2 元器件数量 2.2.2 确定电路设计方案 根据电路原理图,对以下3个方案逐一进行分析: (1) 方案1:在印制板上双面布线 简单计算一下各种元器件所占面积:贴片电阻电容:4.8×46=220.8 mm2;贴片二三极管:8.9×5=44.5 mm2; 贴片集成电路:77×3+72=303 mm2;贴片运算放大器:33.44×11=367.84 mm2;电 位 器: 38×4=152 mm2;晶振:16 mm2。 元器件的总面积:220.8+44.5+303+367.84+152+16=1 104.14 mm2≈11 cm2。 印制板的可利用面积(单面):3.14×14.52=660.185 mm2≈6.6 cm2。 很显然,利用双面布局布线,印制板的面积远远满足不了设计的需要。另外,印制板为圆形,元件布局时面积的利用率更低。所以仅仅利用印制板的面积来进行平面化设计,理论上不可行。 (2) 方案2:印制板上安装双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 采用厚膜工艺和印制板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局布线。首先将电路原理图进行合理分割,确定要利用厚膜工艺进行设计的那部分电路,剩余部分电路则布线到印制板上。用厚膜工艺的电路,在陶瓷基板上采用双面布线,组装贴片元器件,可以增大布线的面积。然而,为了和印制板结合起来,双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的引出端数目需求较多,采用最多的引出脚数量,也满足不了印制板与厚膜电路电连接的需要。 若采用裸芯片元件进行布线,则必须采用金属全密封封装。由于金属外壳的存在,导致基片的面积变得更小,模块的引出端数目随之减少。另外,裸芯片的电路只能采用单面布线,这样不能满足元件放置的需要,更不可能实现布线的需求。 所以该方案也不可行。 (3) 方案3:印制板上安装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 由方案1和方案2得知: (1) 必须在印制板上安装厚膜电路模块; (2) 采用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且均采用双面布线。 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和1个双列直插式模块进行比较,虽然引出脚数目相等,但2个单列直插式电路比1个双列直插式电路的布线面积增大了1倍。对于圆形的印制板,将2个厚膜电路模块平行放置在直径上和与直径平行的最近位置,就可以保证厚膜电路模块和印制板之间的过渡线数目最多,且高度不会超过允许高度。经验证,这样的布局达到了厚膜电路模块和印制板上电路连接的需要,而且所有元件达到合理放置。 所以,方案3是可行的。 2.2.3 电路版图设计过程[3?4] 根据印制板外形尺寸的要求,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的陶瓷基片分别选用32 mm×16.5 mm×0.8 mm和30 mm×16.5 mm×0.8 mm两种,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对2个电路原理图进行合理分割,可调元器件和大体积元件放置在印制板上,不可调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陶瓷基片上,经过合理布图,陶瓷基板上PCB图分别见图5,图6。 图5 厚膜电路1(正面和反面) 图6 厚膜电路2(正面和反面) 红色为一次导体,浅绿色为介质,深蓝色,红色为一次导体,湖蓝色为介质,为二次导体,其余颜色为厚膜电阻,紫色为二次导体,其余颜色为厚膜电阻,共有13个引出脚。共有12个引出脚。 将两个厚膜电路模块按照厚膜电路的工艺进行封装完成后,作为印制板上的两个元器件,将其与厚膜电路模块外的元件在印制板上进行布局布线设计,即可完成整个电路的版图设计,并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个产品的印制板装配图见图7。 图7中,W1~W4为电位器,X为晶振,J1和J2分别为两块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C2为片式钽电容,U7为SO?8集成电路,R*为片电容,其余为引出脚。 图7 印制板装配图 3 结 语 在电路版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调试的需要,将需调试的元件和体积较大的元件放置在印制板上,无需调试的小体积元件放置在厚膜电路模块里,使得仅利用印制板难以完成的布图任务因巧妙利用厚膜工艺集成而大大缩小了产品的体积,从而实现了复杂电路体积小型化的目的,而且使产品美观,调试方便。 厚膜技术从早期应用在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等领域,发展到现在的汽车、家用电器、音响设备等工业领域,无不说明厚膜工艺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 版图设计论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对微电子专业学生理解电路设计的概念和工艺技术的认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此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方法;改革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结果,版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芯片的性能和经济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具备成为合格的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基本潜质,是摆在微电子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普遍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突出实践,理论配合 传统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采取理论教育优先,学生对于版图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规则非常熟悉,但动手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往往在学生毕业后进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还需二次培训版图设计能力,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这是由于没有清晰的认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性质,造成对它的讲授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影响到学生在工作中面临实际设计电路能力的发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一门承接系统、电路、工艺、EDA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授课,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无法得到体现,违背了课程应有的自身规律,教学效果和实用意义不能满足工业界的要求。我们在重新思考课程的本质特点后,采取了实践先行,理论配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集成电路版图是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膜图形,实现芯片设计的最终输出。版图是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使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我们首先讲授版图设计工具EDA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EDA软件的每一个主要功能,从图形的选择、材料的配置,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实际的版图设计是如何开展的,每一个步骤是如何使用软件完成的,整体芯片版图设计的流程有哪些规定,学生此时设计的版图可能不是很精确和完美,但学生对于什么是版图和如何设计版图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版图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牢实的实践基础,此时再去讲授版图设计理论知识,学生更能理解深层的工艺知识和半导体理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实践先行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注重细节,加强引导 传统方式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占大部分时间,学生知道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等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但是在版图设计中,这些元器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实内心中充满着疑惑和不解。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从工艺细节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者,首先要熟悉工艺条件和期间物理,才能确定晶体管的具体尺寸、连线的宽度、间距、各次掩膜套刻精度等。版图设计的规则也是由工艺来确定的,掌握了工艺也就掌握了版图设计的钥匙。我们将通用工艺文件的每一条规则向学生讲解,通用元器件的规则整理出它们的共性,最小宽度、长度、间距的尺寸提醒学生要记忆,不同芯片生产厂的工艺对比学习和研究,学生在这一系列规则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理解熟悉了工艺规则文件的组织构成及学习要点,能够举一反三的在不同工艺规则下,设计同一种元器件的版图,即使电路元器件的数量巨大,电路拓扑关系复杂,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学生也能够依据工艺规则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版图,这都是在理解了工艺规则细节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关注细节,加强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完善考核机制,争取比赛练兵 学生成绩的提高,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可或缺。以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作业和课程报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考核,造成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采取项目形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知识点,将通用模拟电路分成五大类,每个大类提取出经典的电路10种,使用主流芯片加工厂的生产工艺,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它们的版图全部设计出来,作为库单元放在服务器中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充分理解库单元实例的基础上,将以往设计的一些实用电路布置给学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合格的版图,以此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可以接触到不同工艺、不同结构的多种类电路,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版图,这极大的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时间观念。学生在设计版图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他们会采取问老师答疑,和同学讨论的多种方式解决,不仅能督促他们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对遇到的问题也能多角度思考,最重要的是他们亲自动手设计版图,将工艺、电路、器件综合考虑,在约定的时间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老师根据学生上传至服务器中设计的不同项目版图打分,而且将每个项目的得分出具详细的报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点评。学生通过查阅报告,能够知道课程学习的缺点和得分项,为下一次提高设计成绩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除了日常学习设计版图项目,学生可以争取参加微电子专业的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体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版图设计项目,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如何发挥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从事版图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四、总结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锻炼想结合的课程,对它的讲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合理的实践环节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版图设计论文: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研究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涵盖了微电子学、电路理论、计算机图形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这是微电子学专业的办学重要特色和人才培养重点方向。以CMOS反相器和基本MOS差分放大器为例,介绍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环节,巩固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了集成电路设计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版图;CMOS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设计、芯片制造和封测三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产业链基本形成。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用开发水平急待提高、产业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集成电路产业中,集成电路设计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和灵魂。而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远滞后于计算机与通信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大量高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微电子等相关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4] 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软件平台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2005年起借助于大学计划,和美国Mentor Graphics公司、Xilinx公司、Altera公司、华大电子等公司合作建立了EDA实验室,配备了ModelSim、IC Station、Calibre、Xilinx ISE、Quartus II、九天Zeni设计系统等EDA软件。我校相继开设了与集成电路设计密切相关的本科课程,如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ASIC设计方法、硬件描述语言等。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关键内容不遗漏,突出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和充实,结合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构成了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教学过程。[5,6] 集成电路设计从实现方法上可以分为三种:全定制(full custom)、半定制(Semi-custom)和基于FPGA/CPLD可编程器件设计。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特别是其后端的版图设计,涵盖了微电子学、电路理论、计算机图形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这是微电子学专业的办学重要特色和人才培养重点方向,目的是给本科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 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中,采用的是中电华大电子设计公司设计开发的九天EDA软件系统(Zeni EDA System),这是中国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工具软件。该软件与国际上流行的EDA系统兼容,支持百万门级的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可进行国际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转换,它的某些功能如版图编辑、验证等已经与国际产品相当甚至更优,已经在商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及东南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模拟和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发挥了强大的功能,并成功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九天EDA软件系统包括ZeniDM(Design Management)设计管理器,ZeniSE(Schematic Editor)原理图编辑器,ZeniPDT(physical design tool)版图编辑工具,ZeniVERI(Physical Design Verification Tools)版图验证工具,ZeniHDRC(Hierarchical Design Rules Check)层次版图设计规则检查工具,ZeniPE(Parasitic Parameter Extraction)寄生参数提取工具,ZeniSI(Signal Integrity)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等几个主要模块,实现了从集成电路电路原理图到版图的整个设计流程。 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九天EDA软件的功能特点,在本科生三年级下半学期开设了为期一周的以九天EDA软件为工具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 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中,首先对集成电路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介绍版图设计的基础知识,如集成电路设计流程,CMOS基本工艺过程,版图的基本概念,版图的相关物理知识及物理结构,版图设计的基本流程,版图的总体设计,布局规划以及标准单元的版图设计等。然后结合上机实验,讲解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详细阐述基于标准单元库的版图设计流程,指导学生使用ZeniSE绘制电路原理图,使用ZeniPDT进行NMOS/PMOS以及反相器的简单版图设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单元电路进行设计,如数据选择器、MOS 差分放大器电路、二四译码器、基本RS触发器、六管MOS 静态存储单元等,使学生能深入理解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最后介绍版图验证的基本思想及实现,包括设计规则的检查(DRC),电路参数的检查(ERC),网表一致性检查(LVS),指导学生使用ZeniVERI等工具进行版图验证、查错和修改。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平衡技术的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优化设计 摘要:微带线结构的不连续性,使反射损耗和插入损耗较大,影响滤波器性能。利用平衡法提升滤波器并联分支中较低的特性阻抗,达到降低微带线宽度的目的,从而均衡整个滤波器的宽度,使版图仿真优化。以一个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通带内反射损耗从-9.566 dB降低到-15.837 dB,插入损耗从0.679 dB降低到0.322 dB,与直接采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相比,该方法能缩短滤波器设计周期,获得满意的滤波器性能。 关键词:低通滤波器; 微带线; 平衡技术; 版图优化 收稿日期:20110911微带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的重要部件。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加速了微带滤波器的研究进程,发明许多Q值适中、重量轻、稳定性好的微带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使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提高复杂电路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设计者通常运用Richards变换与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13]。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在接头处会由于相邻耦合线线宽不同产生不连续性,使插入损耗较大,不满足一些射频通信的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电磁带隙结构与高低阻抗线结合的方法,改善了通带性能,但阻带性能变差,体积变大[4]。运用分形技术设计高低阻抗滤波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设计方法复杂,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5]。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平衡技术优化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的方法,并以5节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为例,通过在低特性阻抗并联传输线节点处再并联相同长度的微带线,修改两条微带线特性阻抗为原来的两倍达到优化版图的目的。原理图仿真和版图仿真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使用ADS软件就能方便修改,并且可以用于带阻滤波器等其他微带结构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平衡技术设计原理 使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设计微带滤波器,所得串并联传输线长度理论上是相同的。选取各支节传输线长度l为截止频率下波长的1/8,由终端开路传输线阻抗分布表达式:Zin(l)=-jZ0tan β1(1)式中:传播常数β=2π/λ;Z0为特性阻抗。将l=λ/8带入式(1)可得:Zin(l)=-jZ0(2)若传输线长度l保持不变,使两条特性阻抗Z0相同长度l相等的终端开路传输线并联于同一点,则其输入阻抗会减半为Z0/2;反之,将两段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特性阻抗提高1倍并联于同一点且保持传输线长度l不变,则输入阻抗保持不变为Z0。 由以上推导可知,用平衡技术修改滤波器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不影响各节的输入阻抗。 2用Richards变换、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由于当频率较高时电感和电容应选的元件值过小,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如此小的电感和电容已经不能再使用集中参数元件并且工作波长与滤波器元件的物理尺寸相近,滤波器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可忽视,需要考虑分布参数效应[67]。基于以上原因,设计者先设计出有电感、电容组成的集中参数滤波器,然后运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转换为合适的微带滤波器结构。 本文设计的微带低通滤波器指标如下: 截止频率为f0=3 GHz,通带内波纹为0.5 dB,在2倍截止频率处具有不小于40 dB的带外衰减,输入/输出阻抗为50 Ω。基板厚度H=0.762 mm,基板相对介电常数Er=3.66,磁导率μ=1 H/M,金属电导率为5.88 mS/m,封装高度Hu=1.0+33 mm,金属层厚度T=0.035 mm。 通过计算选用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模型进行设计[8]。电路原理及其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微带低通滤波器原理电路及仿真结果由图可以看出串联和并联的微带线长度均为λ/8,而宽度与特性阻抗大小相关。 由于原理图仿真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而实际的电路板需要考虑耦合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ADS版图仿真是采用矩量法进行电磁仿真,对版图的仿真结果更符合电路实际情况[8]。图1所示的滤波器原理图对应的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果3用平衡技术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 由于微带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越高,传输线的宽度就越窄。反之,阻抗越低,宽度就越宽。从第2节中的滤波器原理图可看出,TL3和TL5两段并联的微带线,他们的宽度比较宽即特性阻抗偏大,使用平衡技术,在TL3并联点处再并联一根相同长度的终端开路微带线,将两根线的特性阻抗扩大为原来的2倍,并运用ADS软件中的LineCalc工具推算出线的宽度W。对于TL5用同样的方法设计。电路原理及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改进后微带低通滤波器原理电路及仿真结果图3所示的滤波器原理图对应的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果由图1和图3的原理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前的反射损耗,插入损耗与优化后的数值几乎相同。这与使用平衡技术修改原理图后不改变原有滤波器阻抗的结论相一致。 由图2和图4的版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通带内反射损耗由-9.566 dB降低到-15.837 dB,插入损耗由0.679 dB降低到0.322 dB。 可以看出,运用平衡技术均衡微带低通滤波器微带线宽度后,使通带内反射损耗明显改善,插入损耗明显降低,达到了性能指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用平衡技术优化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的方法,讨论了平衡技术的设计原理,并以一个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仿真结果表明此滤波器版图仿真性能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的微带滤波器。该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使用ADS软件就能方便修改,并且可以用于带阻滤波器等其他微带结构的滤波器,有效地缩短了设计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版图设计论文:引入CDIO模式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开发实践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将CDIO的教育模式引入到《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开发中。鉴于CDIO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层面的系统性及其广泛的适应性,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从引入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的分析到课程评估的结论,阐述了该课程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CDIO;高职教育;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开发 CDIO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模式,是工科教育“做中学”的一种。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它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职业道德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此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发起,现已运用到几十个大学的众多专业,并获得产业界认可。 高职教育改革及引入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多年来一直处于变化不定之中。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所谓高技能人才,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为“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近些年,我们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协助毕业生提高就业信心,实现优质就业,传统教育下的毕业生上岗适应慢,沟通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经验,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频繁“跳槽”等,而这些都难以符合现代企业的需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CDIO教育模式恰恰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导,CDIO教育模式引领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应用CDIO模式开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 (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课程理念与思路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特点,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全程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围绕多个相对独立的案例展开。案例的选择强调源于工程实际,注重内容的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具体、形象,易于接受,也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及职业岗位紧密联系,有利于课内知识向工程实际拓宽、技术知识向工程实践迁移,从而有力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全程实施情境式教学 本课程改变了将理论与实训分开的传统模式,在教学中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以相应的工业案例为主线,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流程授课,使学员在学中做、做中学,以提高IC版图设计技能训练的水平。同时,通过情境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小班互动式教学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24人小班制教学,全程在实训室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设置实训操作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师生互动性。 企业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实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工程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个流程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抗压力,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具有实践意义。 (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之课程标准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标准涉及四个方面内容。 专业知识设计 专业知识方面围绕IC版图设计职业标准所要求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本课程的内容分成多个模块:基础模块(系统操作部分)、应用模块(软件使用部分)、 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基本单元的版图设计)、技能提升模块(整体布局与项目掌控)等4个模块包含了8个情境。具体内容包括:Linux基础、版图识读与电路提取、design rule简表整理、绘制符合design rule的NAD2/NOR2版图、DRC及LVS验证及冲突识别和修改、standard cell的框架结构制定、standard cell版图设计、芯片CD4013的版图设计等,每一个情境都对应了某个特定岗位的部分工作内容。这些情境不仅可提供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机会,同时,也可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实训,采用定期上交项目总结报告和分组进行项目实施进度报告等方式,为学生今后在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团队意识的培养 能够快速地融入一个集体当中是从事设计与研发人员必备的能力,而常常被教育者和学生所忽视,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关注对单独个体培养的成效,而实际工作中“独自作战”的时代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合作,绝大多数的设计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所以这时人际交往就凸显其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训过程中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如文件夹命名方式、文件管理等采取利于团队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设置。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CDIO系统的搭建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CDIO系统按照下面的框架完成了搭建任务,如表1所示。 (三)《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CDIO系统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CDIO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设计如下:本课程以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如design rule简表整理,见表2)为载体,将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该项目设计,形成一个整体。紧紧围绕知识体系教学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养成主线组织教学,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能做事、会做人。 本课程特色 (1)双语教学,强化应用,适应外企工作。 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课件与讲义,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采用两种语言进行作业,从而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为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按企业标准建设,内容先进、实用。采用了与众多研发设计公司一致的SUN工作站,建立以UNIX/LINUX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安装版图设计普遍使用的Cadence工具软件。(3)企业项目实训。以企业的研发项目(Reverse、design rule简表整理;DRC及LVS验证及冲突识别和修改、standard cell库的建立、芯片CD4013设计等)为载体,在真实的环境(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实训室配置)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完成课程开发教学任务的教师具有多年在外企研发设计的工程背景,学生完成工学结合的作品符合企业设计需要。(4)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评价结合,技能训练与表达训练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合。评价方面包括学习态度、5S素养、项目报告的书写、项目汇报、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按版图设计职业标准四级难度要求随机从题库抽取试题)。(5)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中青年教师、工程师都有学院内部培训课程和企业项目参与的经验,并且要求每年都要开新课和实验、训练项目。每个月都有业务和管理能力评价和学期段考核。参加过的培训都要有项目报告和培训体验交流。在实行课程轮换的同时,实行岗位轮换,使教师熟悉专业核心技术并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和承当企业培训等途径,促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倡导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实训指导教师,还是培训师和项目工程师,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组织教师参加行业比赛,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需求,客观评价教师的技能水平。 课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单是从学生的考核成绩上来评价,还在学院内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监管体系,督导组会不定期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抽查与监管。更重要的是毕业的学生受到企业的好评,这是对我们课程质量最客观的评价。 课程评估 (一)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CDIO教学模式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中已初见成效,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测试的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全部取得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四级职业证书,通过对2008届、2009界毕业生就业调查,我院微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被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多家知名外企争相录用,就业率达100%。这些企业普遍认为我院的学生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担任技术员及助理工程师以上岗位的占75%左右,不少学生已升任工程师助理及工程师。 (二)改进方向和途径 配合微电子专业建设,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全方位发展,符合企业的需求,不是单搞课程的开发,而是要建立起贯通的课程体系,从研发到制造,把先进的CDIO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提供知识供学生学习。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紧随行业技术的更新步伐,及时更新案例项目。 CDIO教育模式的先进性、普遍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学院结合本校和行业特点都探索出新的模式。我们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模块化的成功案例,利用CDIO教育模式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开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九天EDA系统的全定制版图设计 摘要:以反相器等基本单元版图设计为基础,利用华大电子推广的九天EDA系统软件,采用0.6um硅栅CMOS工艺,按照全定制集成电路的后端设计流程,即基本单元建立、版图布局布线以及版图验证对用于数据采集的D触发器进行版图设计。其中着重对数字电路基本逻辑门版图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此版图已用于相关芯片的设计中,结果表明通过该软件系统设计的D触发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版图设计;九天EDA系统;D触发器 1引言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把成千上万的电子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甚至电感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合理与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产品的最终性能[1]。目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较多,但主流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EDA工具价格昂贵,而我国自主开发的九天EDA系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2基本概念 2.1 版图 版图是将三维的立体结构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的设计过程,是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它包括了电路尺寸、各层拓扑定义等器件的相关物理信息,是设计者交付给代工厂的最终输出。 2.2 版图设计 它将电路设计中的每一个元器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转换成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版图信息。主要包括图形划分、版图规划、布局布线及压缩等步骤[2]。版图设计是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集成电路的功能是否正确,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面积、成本与功耗及可靠性等[3]。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从设计走向制造的桥梁。 2.3 集成电路版图实现方法 集成电路版图实现方法可以分为全定制(Full-Custom)设计和半定制(Semi-Custom)设计[4]。半定制设计方法包括门阵列设计方法、门海设计方法、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积木块设计方法及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方法等。全定制设计方法是利用人机交互图形系统,由版图设计人员从每一个半导体器件的图形、尺寸开始设计,直至整个版图的布局和布线。全定制设计的特点是针对每一个元件进行电路参数和版图参数的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性能以及最小的芯片尺寸,有利于提高集成度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设计自动化的不断进步,全定制设计所占比例逐年下降[5]。 3九天EDA系统简介 华大电子推广的应用的九天EDA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与国际上主流EDA系统兼容,支持百万门级的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可进行国际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转换,它已经在商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及东南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模拟和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发挥了作用,成功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集成电路芯片[6]。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7]:ZeniSE( Schematic Editor)原理图编辑工具,它可以进行EDIF格式转换,支持第三方的Spice仿真嵌入; ) ZeniPDT ( Physical Design Tool)版图编辑工具;它能提供多层次、多视窗、多单元的版图编辑功能,同时能够支持百万门规模的版图编辑操作;ZeniVERI ( Physical Design Verification Tools)版图验证工具它可以进行几何设计规则检查(DRC) 、电学规则检查( ERC) 及逻辑图网表和版图网表比较(LVS)等。 版图设计用到的工具模块是ZeniPDT,它具备层次化编辑和在线设计规则检查能力,并提供标准数据写出接口。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8], 4设计实例 任何一个CMOS数字电路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的逻辑单元(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组成,而基本单元版图的设计是基于晶体管级的电路图设计的。因而在版图设计中,主要涉及到如何设计掩膜版的形状、如何排列晶体管、接触孔的位置的安排以及信号引线的位置安排等。以下以一个用于数据采集的D触发器为例进行设计。 4.1 D触发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D触发器电路图,如图2所示,此电路图是通过九天EDA系统工具的ZSE模块构建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设置CLB=1。当时钟信号CLK=0时,DATA信号通过导通的TG1进入主寄存器单元,从寄存器由于TG4的导通而形成闭合环路,锁存原来的信号,维持输出信号不变。当CLK从0跳变到1时,主寄存器单元由于TG2的导通而形成闭合回路,锁存住上半拍输入的DATA信号,这个信号同时又通过TG3经一个与非门和一个反相器到达Q端输出。当CLK再从1跳变到0时,D触发器又进入输入信号并锁存原来的输出状态。对于记忆单元有时必须进行设置,电路中的CLB信号就担当了触发器置0 的任务。当CLB=0时,两个与非门的输出被强制置到1,不论时钟处于0还是1,输出端Q均被置为0。 4.2 D触发器子单元版图设计 图2所示的D触发器由五个反相器、两个与非门、两个传输门和两个钟控反相器组成。选择适当的逻辑门单元版图,用这些单元模块构成D触发器。 对于全定制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工作平台,包括设计硬件、设计使用的EDA软件以及版图设计的工艺文件和规则文件。此D触发器的设计硬件是一台SUN Ultra10工作站,设计软件是九天EDA系统,采用0.6um硅栅CMOS工艺。 CMOS反相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单元,由一对互补的MOS管组成。上面为PMOS管(负载管),下面为NMOS管(驱动管)。由反相器电路的逻辑“非”功能可以扩展出“与非”、“或非”等基本逻辑电路,进而得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在电路图中,各器件端点之间所画的线表示连线,可以用两条线的简单交叉来表示。但对于具体的物理版图设计,必须关心不同连线层之间物理上的相互关系。在硅CMOS工艺中,不能把N型和 P型扩散区直接连接。因此,在物理结构上必须有一种实现简单的漏极之间的连接方法。例如,在物理版图中至少需要一条连线和两个接触孔。这条连线通常采用金属线。可得如图3(a)所示的反相器的局部的符号电路版图。同理,可以通过金属线和接触孔制作MOS管源端连接到电源VDD和地VSS的简单连线,如图3(b)所示。电源线和地线通常采用金属线,栅极连接可以用简单的多晶硅条制作。图3(c)给出了最后的符号电路版图。 通过九天版图设计工具绘制的反相器版图如图4所示。其他基本单元的版图可依此建立。 4.3 D触发器版图设计 先建立一个名为DFF的库,然后把建立的各个单元版图保存在DFF库中,同时在库中建立名为dff的新单元。调用各子单元,并进行相应D触发器的版图布局,接着就是单元间的连线。主要用到的层是金属1、金属2和多晶硅进行连接布线。接触孔是用来连接有源区和金属1,通孔用来连接金属1和金属2,多晶硅和多晶硅以及相同层金属之间可以直接连接。版图设计完成后,再利用版图验证工具ZeniVERI对该版图进行了版图验证。最后,经过验证后D触发器的版图如图5所示。 5结语 在分析CMOS 0.6um设计规则和工艺文件后,采用九天EDA系统,以D触发器为例进行了版图设计。实践表明,九天EDA系统工具具有很好的界面和处理能力。该版图已用于相关芯片的设计中,设计的D触发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版图设计论文:企业版图设计教学与实践 一、企业对IC版图设计的要求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版图设计员工时,除了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等要求之外,大部分是考查专业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会对新员工做以下要求:熟悉半导体器件物理、CMOS或BiCMOS、BCD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熟悉集成电路(数字、模拟)设计,了解电路原理,设计关键点;熟悉Foundry厂提供的工艺参数、设计规则;掌握主流版图设计和版图验证相关EDA工具;完成手工版图设计和工艺验证[1,2]。另外,公司希望合格的版图设计人员除了懂得IC设计、版图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Foundry厂的工作流程、制程原理等相关知识[3]。正因为其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而国内学校开设这方面专业比较晚,IC版图设计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更为巨大,所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就成为各设计公司和猎头公司争相角逐的人才[4,5]。 二、针对企业要求的版图设计教学规划 1.数字版图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由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结合版图验证工具实现的。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加载准备好的由verilog程序经过DC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与Foundry提供的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文件和I/O的库文件,它包括物理库、时序库、时序约束文件。在数字版图设计时,一是熟练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如Encounter、Astro等,鉴于很少有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推荐学生自学或是参加专业培训。二是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的设计,可以由Foundry厂提供,也可由公司自定制标准单元版图库,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设计好标准单元版图使其符合行业规范至关重要。2.模拟版图设计。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无论是CMOS还是双极型电路,主要目标并不是芯片的尺寸,而是优化电路的性能,匹配精度、速度和各种功能方面的问题。作为版图设计者,更关心的是电路的性能,了解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知道为什么差分对需要匹配,应当知道有关信号流、降低寄生参数、电流密度、器件方位、布线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模拟版图是在注重电路性能的基础上去优化尺寸的,面积在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在模拟电路版图设计中,性能比尺寸更重要。另外,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作为前端电路设计师的助手,经常需要与前端工程师交流,看是否需要版图匹配、布线是否合理、导线是否有大电流流过等,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懂工艺而且能看懂模拟电路。3.逆向版图设计。集成电路逆向设计其实就是芯片反向设计。它是通过对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与分析、整理,实现对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洞悉。因此,对工艺了解的要求更高。反向设计流程包括电路提取、电路整理、分析仿真验证、电路调整、版图提取整理、版图绘制验证及后仿真等。设计公司对反向版图设计的要求较高,版图设计工作还涵盖了电路提取与整理,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工艺流程;而且还要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标准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三、教学实现 1.数字版图。数字集成电路版图在教学时,一是掌握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对UNIX或LINUX系统熟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指令;二是数字逻辑单元版图的设计,目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大都采用CMOS工艺,因此,必须深入学习CMOS工艺流程。在教学时,可以做个形象的PPT,空间立体感要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工艺的层次、空间感。逻辑单元版图具体教学方法应当采用上机操作并配备投影仪,教师一边讲解电路和绘制版图,一边讲解软件的操作、设计规则、画版图步骤、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紧随教师演示学习如何画版图,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适时停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有错加以纠正。这样,教师一个单元版图讲解完毕,学生亦完成一个单元版图。亦步亦趋、步步跟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掌握速度更快。课堂讲解完成后,安排学生实验以巩固所学。逻辑单元版图教学内容安排应当采用目前常用的单元,并具有代表性、扩展性,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扩展到整个单元库。具体单元内容安排如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选择器、异或门/同或门、D触发器与SRAM等。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符合行业规范,比如单元的高度、宽度的确定要符合自动布局布线的要求;单元版图一定要最小化,如异或门与触发器等常使用传输门实现,绘制版图时注意晶体管源漏区的合并;大尺寸晶体管的串并联安排合理等。2.模拟版图。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更注重电路的性能实现,经常需要与前端电路设计工程师交流。因此,版图教学时教师须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能识CMOS模拟电路,与前端电路工程师交流无障碍。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工艺对模拟版图的影响,熟练运用模拟版图的晶体管匹配、保护环、Dummy晶体管等关键技术。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的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在内容安排上,一是以运算放大器为例,深入讲解差分对管、电流镜、电容的匹配机理,版图匹配时结构采用一维还是二维,具体是如何布局的,以及保护环与dummy管版图绘制技术。二是以带隙基准电压源为例,深入讲解N阱CMOS工艺下双极晶体管PNP与电阻匹配的版图绘制技术。在教学时需注意晶体管与电阻并联拆分的合理性、电阻与电容的类型与计算方法以及布线的规范性。3.逆向版图设计。逆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数字标准单元的命名规范、所有标准单元电路结构、常用模拟电路的结构以及芯片的工艺,要求学生熟悉模拟和数字集成单元电路。这样才可以在逆向提取电路与版图时,做到准确无误。教学方法同样还是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流程,达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当以一个既含数字电路又含模拟电路的芯片为例。为了提取数字单元电路,需讲解foundry提供的标准单元库里的单元电路与命名规范。在提取单元电路教学时,说明数字电路需要归并同类图形,例如与非门、或非门、触发器等,同样的图形不要分析多次。强调学生注意电路的共性、版图布局与布线的规律性,做到熟能生巧。模拟电路的提取与版图绘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常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因为逆向设计软件提出的元器件符号应该按照易于理解的电路整理,使其他人员也能看出你提取电路的功能,做到准确通用规范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应面向企业,按照企业对设计工程师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开始就向学生灌输IC行业知识,定位准确,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本文从集成电路数字版图、模拟版图和逆向设计版图这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教学可以满足企业对版图工程师的要求展开探讨,安排教学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做了分析探讨,力求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IC行业做出努力。 作者:李亮工作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Virtuoso平台的单片射频收发系统电路仿真与版图设计 引言 在当前通信市场的带动下,通信技术飞速向前发展,手持无线通信终端成为其中的热门应用之一。因此,单片集成的射频收发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典型的射频收发系统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滤波器、可变增益放大器,以及提供本振所需的频率综合器等单元模块,对于工作在射频环境的电路系统,如2.4G或5G的WLAN应用,系统中要包含射频前端的小信号噪声敏感电路、对基带低频大信号有高线性度要求的模块、发射端大电流的PA模块、锁相环频率综合器中的数字块,以及非线性特性的VCO等各具特点的电路。众多的电路单元及其丰富的特点必然要求在这种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功能丰富且强大的设计平台。在综合比较后,本文选定了cadenceVirtuoso全定制IC设计工具。 Virtuoso是Cadence公司推出的用于模拟,数字混合电路仿真和射频电路仿真的专业软件。基于此平台,Cadence公司还开发了面向射频设计的新技术,包括射频提取技术、针对无线芯片设计的两个新设计流程。不仅如此,目前的Virtuoso已经整合了来自合作伙伴安捷伦、Coware、Helic和Mathworks等公司的技术,射频设计能力大为增强。使用该项新技术,可以减少设计反复,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其AMS工具可以实现自顶向下、数/模混合的电路设计;Composer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电路设计的输入和管理;spectre/SpectreRF仿真器精度高,适合不同特点的电路设计;Layout工具包含了布局、交叉参考、布线、版图验证、参数提取等功能;此外,Virtuoso能进行可靠的后仿真和成品率控制。 基于Virtuoso的行为仿真和系统规划 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最终能否成功,以及模块指标分配是否合理可行,都有赖于具体电路设计之前对系统的行为建模和计算,即所谓的行为仿真。这也是自顶向下设计模式的关键一步。Cadence内置的Verilog-A和VHDL仿真器,以及混合输入模式的仿真方法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而且,Cadence软件免费提供了大量的行为模型供选择使用,对于射频系统设计,所要做的就是调用并设定各个模块预期的指标要求,通过仿真很快就能得到系统的行为特征。根据要求可以方便地修改各个模块的指标重新仿真,直到系统的行为满足要求为止。以接收机为例,接收系统。每个模块的指标设定非常具体,如输入输出阻抗、增益、隔离度、噪声系数NF、线性度IP3、直流偏移IP2等。仿真完成后,每个模块的指标分配任务也同时完成。 每个模块用具体电路实现后可以逐一取代相应的设计模块,进行系统仿真,可以看出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的需要,进而评估每个实际模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基于Virtuoso Spectre/SpectreRF的电路模块仿真设计 基于上述的行为仿真结果和指标分配结果,可以划分系统模块设计任务,对每个单元块分别进行设计仿真。 LNA LNA是射频接收机最前端的一个有源部件,它决定了系统的噪声性能。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具有尽量低的NF和足够的功率增益、好的输入匹配,其次是高线性度和隔离度。其电路如图3所示。利用Spectre的SP分析或SpectreRF的PSS+Pnoise分析都可以进行NF分析。还可以利用NFmin的结果来挑选晶体管的尺寸,以使最优源阻抗满足最小的噪声要求。 Mixer 混频器是收发机的核心,由于完成的是变频工作,其主要仿真方法需采用SpectreRF仿真器。混频器的益、NF等与输入输出有关,但输入和输出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往往要在PSS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它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果,如PSP、Pnoise、PAC等。混频器的结构是典型双平衡吉尔伯特。 VGA 基带VGA由于频率低、增益大,因此对噪声要求不高,主要是对线性度、增益等指标有较高的要求,SpectreRF的PSS扫描可以方便地对模块的输入进行扫描并自动对扫描曲线作延长,直接标示出线性度PldB和IIP3的交点位置及数值大小,非常方便直观。这种方法与传统的two tone测试相比更加灵活高效。VGA在不同增益状态下的IIP3指标的仿真只需把控制写成变量,在ADE环境中进行扫描变量的值即可完成。所得的结果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调整可以获得理想的VGA电路。甚至可以把ADE下的各种设置保存成ocean的脚本文件,利用脚本的自动运行,只要事先安排好各种仿真任务,Cadence就能自动完成各项仿真并保存数据结果。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能获悉电路的性能,以此为指导逐步改进,便可获得一个满足系统需要的电路模块。 PLL模块 PLL各模块的仿真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PLL本身是一个数字/模拟混合的模块,但是一般都用模拟的方式设计各个模块。PLL的仿真包含了上百项指标的测试工作,这些仿真要用到几乎所有Spectre和SpectreRF的仿真工具。以其中VCO和CP的仿真为例,VCO非线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的噪声计算不能以小信号的方式进行,采用PSS+Pnoise的方式则可以准确地仿真VCO的相位噪声性能。通过扫描可以得到VCO的频率调谐增益Kvcvcd。 电荷泵输出电流特性是衡量CP性能的常用曲线,CP决定了PLL环路的增益和带内噪声性能。通过扫描也可以容易地得到CP在不同状态下电流源的恒流和匹配特性。 以上所述是射频接收机几个典型单元模块的电路设计仿真过程。系统各个单元块的仿真是可以同时展开的,完成的模块可以随时代人行为系统来验证设计结果。经过若干次反复修改与验证,最终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接收系统。 温度分析 要保证最终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成品率,很关键的一步是在各个单元块的设计中进行温度、极端情况等分析。这些功能可以在CadenceVirtuoso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仿真温度、通过仿真模型的Corner设置,以及直接使用其提供的MonteCarlo仿真工具来进行。 射频收发系统的整体电路仿真 各个模块电路分别设计验证完成以后,就可以把所有模块连成系统,并加上PAD、ESD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芯片系统,对这个系统加上激励进行仿真测试,可以对整个系统电路进行仿真。如果仿真计算所用的硬件资 源足够大,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tran、SP、PSS,以及PSP、Pnoise、PAC等分析,获得整个芯片的性能。如果资源不足,则可以考虑对系统按功能进行分组、分块仿真。由于分出的块之间相对独立,因此整体系统的特性与分块仿真差别不大。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在各模块的设计指标满足自身及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各个模块的版图设计,首先利用Layout-XL的元件调入功能可以直接由原理图调入版图元件,进行各个模块的粗略布局,主要是安排与其它模块的连接端口以及一些重要元件的预布局。然后从系统上将所有模块的预布局调入进行整体布局考虑。利用Virtuoso Layout工具所具有的层次化管理和操作的特性,可以对每个模块的安放及其与其它模块的衔接进行系统考虑。 系统布局以后,将边界条件分配给每个模块。在模块单独的布局过程中要遵守其边界约定。版图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即可以调入到系统版图中来检查,随时作必要的调整以满足每个模块的具体情况。 具体版图绘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Virtuoso版图工具的强大功能,比如充分发挥快捷键功能可以使版图设计流畅高效;利用Layout-XL的交叉参考可以随时发现错误的连线或因疏忽造成的短路;利用DRD的实时规则检查可以避免绝大多数违反设计规则的布图。 版图的规则检查可以采用Virtuoso的Diva工具,DRC、LVS、Exlract等工作都可以在其友好的界面下完成。对于射频电路版图元件数规模不大的特点,利用Diva完成绝大部分工作是很合适的。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版图提取和后仿真的精确度,可以考虑采用Assure工具来进行。 结语 本文详细讨论了基于CadenceVirtuoso设计平台的单片射频收发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讨论了利用Virtuoso工具完成的自顶向下、从系统到模块、从前端都后端的整个设计步骤,直到实现一个完整的射频芯片。可以看出,Virtuoso平台工具在IC设计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中所述的单片射频芯片设计中所采用的Virtuoso工具只是Virtuoso家族中最常用的几个工具,依靠他们的强大功能足以完成复杂的射频系统设计,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解决方案。如果再结合Virtuoso的AMs、UltraSim、VoltageStorm、ElectronStorm等工具,将会使设计效率更高,设计更精确。 版图设计论文: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涨缩技术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在数模混合版图设计中,如何把版图不同模块的涨缩需求,用一种完善的自动化程序技术方案来实现,并且可以批处理所有需要涨缩的版图数据。 关键词:数字;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人工处理;程序化处理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对于很多经过晶圆片验证的产品,需要通过版图等比例缩小,直接用于更小的工艺平台,不用重新设计版图,就可以流片,从而获得高集成度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而一个数模混合产品中包含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对于数字 IP,尤其是标准单元, 用于更小工艺平台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版图等比例缩小的方式;而对于一些模拟IP来说,应用于更小工艺平台的时候,为了保持性能的最优化,需要保持原验证的同等条件;而对于工艺的临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CD)来说,希望整个产品的接触孔的宽度是一致的。对于这样一个产品多种涨缩,部分还需要层次之间布尔操作的需求,本文提供一种完善的自动化流程方案来解决这种版图特殊涨缩的方法,可以程序化地批处理所有需要涨缩的版图数据。 1 客户项目涨缩需求概述 华润上华0.18 μm工艺线有3个差异不大的平台―0.18 μm, 0.162 μm ,0.153 μm。客户的产品很多已经在0.18 μm工艺平台验证过,为了增加单片晶圆片上的管芯的数量,提高利润空间,客户会直接把0.18 μm工艺平台验证过的产品等比例缩小到0.162 μm或者0.153 μm的两个工艺平台进行重新流片。而数字IP可以直接等比例缩小,但是模拟IP希望能直接用0.18 μm工艺平台设计方案,这两种IP类型共存于一个数模混合产品中,需要分别对这两种IP进行不同的操作,而且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某些版图层次需要进行其他特殊的处理。 图1是数模混合的简化示意图,包含了数字IP和模拟IP。客户需求有两个要求:(1)模拟IP尺寸保持不变,数字IP尺寸缩小到原始的0.9倍;(2)整个产品的接触孔的宽度保持原始的0.22 μm。 2 人工涨缩技术操作方式 传统的操作技术中,大部分需要靠人工干涉和人工画图来实现,效率很低,下面简述一下传统人工操作技术方案: (1)在图1的版图EDA工具窗口菜单中,调用图2版图属性对话框,通过修改其参数选项Magnification等于0.9,把数字IP缩小到原始的0.9倍。 (2)这种修改的方式会导致版图层次之间出现0.001 μm的gap(空隙),如图3所示,金属层出现的gap图形;这种0.001 μm的gap会出现在很多不同分层结构的连接层次之间。 (3)人工修补版图,首先要把所有出现gap的图形一一填充好,然后把模拟IP和数字IP之间的连接金属线的位置分别调整好。 (4)因为原始接触孔宽度等于0.22 μm,如图4所示,而缩小到0.9倍以后数字 IP部分的接触孔宽度等于0.198 μm;为了保持全芯片的接触孔宽度一致,必须人工的把数字 IP内部的接触孔宽度修改为0.22 μm。 每一个数模产品都是非常巨大的,包含的contact的数量是数以万计的,模拟IP和数字IP连线也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要从底层单元开始修改,单靠这种传统的人工修改,工作量是超负荷的,从而使客户产品直接shrink的效率就大大降低,影响到客户产品的上市时间。 3 程序化处理涨缩技术 3.1 程序化涨缩技术原理 针对传统方案的缺点,结合我们客户需求,同时更多的是依赖个人技术经验,发明了一种自动化批处理,人工干预少的技术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产品涨缩的效率。核心技术方案是采用EDA工具calibre drc语言,编写涨缩程序,再运行程序,从而达到客户需求。图5是客户数模产品的涨缩批处理流程。 基本原理:整个程序分为涨大(enlarge)和整体缩小(shrink )两个过程。IP涨大以后,会把相关的接触孔的宽度恢复到0.22 μm,然后把涨大后的IP重新整合在原始的版图中,最后把整合好的数据进行整体shrink,从而达到版图等比例缩小的目的。 3.2 批处理程序的结构 根据图5的客户需求原理,我们用calibre语言需要编写了两个程序,一个是enlarge程序,一个是shrink程序,两者程序架构大体相同。程序架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Specification Statement(规范说明):定义版图数据基本信息和需要的功能选项。 (2)Input Layers Statement(输入层次说明):把版图数据的所有输入层次信息定义出来。 (3)Layer Operations(版图层次运算):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所有层次之间的布尔运算。 (4)Output New Layer(输出新的版图层次):把最终完成各种处理的版图数据输出。 通过上面3个语句,就可以把版图Metal1层次的gap修补,以此类推,所有需要修改gap的版图层次都可以按照此语法命令结构来完成。 整体shrink的程序和enlarge的程序结构相同,在shrink程序中可以把客户所有层次之间的布尔运算需求,通过命令语句执行,从而完成客户数据光罩层次的输出。其中的shrink选项,只需要在程序的规范说明里面来定义即可,命令行如下:DRC MAGNIFY RESULTS 0.9,即可完成shrink 90%的功能任务,如果定义DRC MAGNIFY RESULTS 0.85,即可完成shrink 85%的功能需求。 3.4 q缩程序的执行 编写完程序以后,把版图数据等比例缩小的任务就可以按照步骤执行,首先运行enlarge(涨大)程序,然后运行shrink(缩小)程序。步骤如下: (1)在enlarge程序里面定义要涨大的版图数据的gds;运行enlarge程序:caliberCdrc Chier enlarge程序。 (2)把前两步运行出来的版图数据,放入原始的版图gds中,修补接口连线;在shrink程序里面把第(3)输出的版图数据定义进入;运行shrink程序:calibre Cdrc Chier shrink程序。 (3)通过这几个步骤,我们就可以把版图等比例缩小,同时还维持了模拟IP的原始状态。 (4)程序运行出来的版图,我们就可以直接拿到工艺厂流片。 4 结语 本文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常用的EDA calibre工具语言,批处理集成电路版图等比例缩小的方法。现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而器件特征尺寸也随着摩尔定律不断缩小,如果一些数模混合产品经过缩小,可以在新的工艺平台流片,有些经过验证的IP希望在原始的工艺尺寸下复用,这些客户需求,都可以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技术原理,高效率地实现,极大地节省了设计成本。涨缩程序可以推广于任何后端版图设计中,简单编写一个小的程序,就可以代替人工繁重的全定制版图设计,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版图设计论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起着承接电路设计和芯片实现的重要作用,是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方向。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CMOS与非门为例,介绍了基于主流EDA工具的完整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的教学实例。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版图;EDA 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已经高度渗透与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美国更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2013年规模达916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在上海浦东等地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对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需求巨大。为了适应产业需求,推进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方向的专业人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工艺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据相关统计,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由于具有更多的电路知识储备,研究生的从业比例比本科生高出很多。而以集成电路版图为代表包括集成电路测试以及工艺等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工作,相对而言对电路设计知识的要求低很多。因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岗位对本科生而言更具竞争力。在版图设计岗位工作若干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将有利于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因此,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培养也成为了上海电力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办学特色。本文根据上海电力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目标,就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突出课程特点 集成电路版图作为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电子技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等先修课程中的电路理论、器件基础和工艺原理等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同时版图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因此,必须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整个专业课程布局出发,注重课程与其他课程承前启后,有机融合,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过程中从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入手,在CMOS集成电路和双极集成电路基本工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版图基本单元到电路再到芯片循序渐进地讲授集成电路版图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做到与上游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集成电路的规模已发展到片上系统(SOC)阶段,教科书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速度。集成电路工艺线宽达到了纳米量级,对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在当前工艺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规则,通过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版图设计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冗长的公式和繁复的理论推导,将理论讲解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版图设计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有机结合。比如,在有关天线效应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一款采用中芯国际(SMIC)0.18um 1p6m工艺的雷达信号处理SOC 芯片,结合跳线法和反偏二极管的天线效应消除方法,详细阐述版图设计中完全修正天线规则违例的关键步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集成电路版图起着承接电路设计和芯片实现的重要作用。通过版图设计,可以将立体的电路转化为二维的平面几何图形,再通过工艺加工转化为基于半导体硅材料的立体结构[2]。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与集成电路工艺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准确和清楚的认识,制作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集成电路典型的设计流程、双极和CMOS集成电路工艺流程、芯片内部结构、版图的层次等内容以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版图包含了集成电路尺寸、各层拓扑定义等器件相关的物理信息数据[3]。掩膜上的图形决定着芯片上器件或连接物理层的尺寸。因此版图上的几何图形尺寸与芯片上物理层的尺寸直接相关。而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根据版图数据来制造掩膜,对于同种工艺各个foundry厂商所提供的版图设计规则各不相同[4]。教学实践中注意将先进的典型芯片版图设计实例引入课堂,例如举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的45nm CMOS工艺的数模转换器的芯片版图实例,让学生从当今业界实际制造芯片的角度学习和掌握版图设计的规则,同时切实感受到模拟版图和数字版图设计的艺术。 二、利用业界主流EDA工具,构建基于完整版图设计流程的实验体系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采用了Cadence公司的EDA工具进行版图设计。Cadence的EDA产品涵盖了电子设计的整个流程,包括系统级设计、功能验证、集成电路(IC)综合及布局布线、物理验证、PCB设计和硬件仿真建模模拟、混合信号及射频IC设计、全定制IC设计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与电子系统公司如AMD、NEC、三星、飞利浦均将Cadence软件作为其全球设计的标准。将业界主流的EDA设计软件引入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尽快进入角色。 专业实验室配备了多台高性能Sun服务器、工作站以及60台供学生实验用的PC机。服务器中安装的Cadence 工具主要包括:Verilog HDL的仿真工具Verilog-X、电路图设计工具Composer、电路模拟工具Analog Artist、版图设计工具Virtuoso Layout Editing、版图验证工具Dracula 和Diva、自动布局布线工具Preview和Silicon Ensemble。 Cadence软件是按照库(Library)、单元(Cell)、和视图(View)的层次实现对文件的管理。库、单元和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库文件是一组单元的集合,包含着各个单元的不同视图。库文件包括技术库和设计库两种,设计库是针对用户设立,不同的用户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库。而技术库是针对工艺设立,不同特征尺寸的工艺、不同的芯片制造商的技术库不同。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主流EDA工具使用的同时对版图设计流程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安排针对无锡上华公司0.6um两层多晶硅两层金属(Double Poly Double Metal)混合信号CMOS工艺的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掌握包括从电路图的建立、版图建立与编辑、电学规则检查(ERC),设计规则检查(DRC)、到电路图-版图一致性检查(LVS)的完整的版图设计流程[5]。通过完整的基于设计流程的版图实验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电路设计工具Composer、版图设计工具Virtuoso Layout Editor以及版图验证工具Dracula和Diva的使用,同时对版图设计的关键步骤形成清晰的认识。 以下以CMOS与非门为例,介绍基于一个完整的数字版图设计流程的教学实例。 在CMOS与非门的版图设计中,首先要求学生建立设计库和技术库,在技术库中加载CSMC 0.6um的工艺的技术文件,将设计库与技术库进行关联。然后在设计库中用Composer中建立相应的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进行ERC检查。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用Virtuoso Layout Editor工具绘制对应的版图(layout)。版图绘制步骤依次为MOS晶体管的有源区、多晶硅栅极、MOS管源区和漏区的接触孔、P+注入、N阱、N阱接触、N+注入、衬底接触、金属连线、电源线、地线、输入及输出。基本的版图绘制完成之后,将输入、输出端口以及电源线和地线的名称标注于版图的适当位置处,再在Dracula工具中利用几何设计规则文件进行DRC验证。然后利用GDS版图数据与电路图网表进行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LVS),修改其中的错误并按最小面积优化版图,最后版图全部通过检查,设计完成。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CMOS与非门的原理图和版图。 三、结束语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相关电类专业培养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巩固了集成电路电路原理、工艺和器件等理论知识,掌握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方法和主流的EDA版图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集成电路飞速发展到纳米工艺,版图相关的新技术和设计规则不断涌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与时俱进,围绕先进的实际设计案例将课堂教学和设计应用紧密结合,构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和实践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图设计论文:汽车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输入模块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一款应用于汽车工程领域的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输入模块的版图设计与验证。采用标准双极工艺,全定制的设计对输入模块进行布局布线,并完成了后端验证。本芯片功耗低、成本低,性能稳定。 【关键词】电打火控制芯片 版图设计 1 引言 汽车电打火控制芯片是为使用霍尔效应管的无触点点火系统所设计的一款电打火控制芯片。芯片通过驱动外接的NPN达林顿管来控制点火线圈,使其获得足够的点火能量,只伴随很少的能量损失。本次设计的汽车电打火芯片共包含10个模块:基准电压模块、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过压保护模块、占空比控制模块、限流保护电流模块、控制转换模块、缓慢恢复模块、不饱和感应模块、衡通保护模块、驱动电路模块和RPM模块。本文主要讨论了在系统设计和电路设计完成后,对输入模块:基准电压模块和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电路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仿真,然后完成后端设计以及相关的验证工作。 本文电路中所采用的器件全部是双极型器件,采用5微米标准双极工艺进行版图设计。由于芯片整体电路图比较大,所以将电路图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设计,设计前先要将每个模块中的器件的大致位置规划好,在后面的整体版图整理中,再根据工艺线给出的封装结构调整各模块中器件和焊盘的位置。 2 电路分析、仿真结果以及版图设计 2.1 基准电压模块 电路如图1所示,当V3开始给整个电路供电时,随着V3的升高,Q58先导通,从而使Q60导通,Q57、Q58构成达林顿管。Q60的导通,使得镜像电流源Q59-1和Q59-2导通,开始为Q56,Q53,R33组成的能隙基准源供电,并最终在Q38的基极上产生1.25V的基准电压。基准电压产生后,Q61的B极电位为1.9V左右,高于Q60的B极电位(1.4V),所以,Q60截止。R31,Q57,Q58,Q60组成了基准电压部分的启动电路。 基准电压模块中的关键器件: (1)Q53和Q56的面积比要严格匹配,R33的大小影响基准电压值。 (2)R27、R28匹配。 基准电压模块的版图设计:根据隔离区划分标准,集电极电位相同晶体管可以放在同一个隔离区内,将基准电压模块电路图划分成10个隔离区。然后在各个隔离区内设计器件。 2.1.1 晶体管的设计 设计芯片一般情况下先调整晶体管的尺寸。虽然将晶体管的尺寸调到最小,会增大串联器件的电阻和增大时间常数,但是可以减小芯片面积,权衡利弊,缩小器件尺寸所Ю吹暮么σ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坏处。设计晶体管版图,首先要设计出一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这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是根据本工艺线的工艺水平定出来的,本设计中最小尺寸晶体管的发射极面积是14×14μm2,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图形最小间距,逐步套合成一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也就是单位管。 根据对电路的分析、仿真,计算出电路图中所有晶体管发射区的尺寸,以单位管为标准,将计算出的发射区面积都表示为单位管的N倍。然后根据单位管的尺寸和本条工艺线所给出的最小设计规则,设计出各个晶体管的版图。 2.1.2 电阻的设计 根据不同类型的电阻具有不同的方块电阻,将大阻值的电阻设计为注入电阻,小阻值的电阻设计为扩散电阻,更大阻值的电阻设计为夹层电阻。 根据电阻公式: 可以根据工艺线的端头修正因子和版图中的布局情况电阻的形状和拐角个数。模块中共有15个电阻,经过计算分析,其中有一个是基区扩散电阻,其余的是注入电阻,方块电阻数全部标注在电路图中。 2.1.3 电容的设计 模块中只有一个电容,电容值为2pF,根据式(2)可以算出电容面积为: 算出电容的面积后,将这个电容做成梳状电容,使P区和N区的重迭面积为5000 就可以满足电容值为2pF的要求。 将电路图中的每个器件设计好之后,对比电路图,符合低风险合并规则的器件可以合并以减少面积。然后再参考电路图进行布线。基准电压模块版图设计如图2所示。 2.2 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 电路如图3所示,Q108的基极为其输出信号。霍尔效应管产生的信号从PIN5进入(V1),直接传给Q113的B极,Q113的B极与Q119的B极电位进行比较。当霍尔效应管产生的信号为高时,Q113极的B极电位为高,高于Q119的B极电位,所以,Q119导通,Q113截止。Q119的导通,使得Q111的B极电位为高,导通,从而将Q120-2的电流全部拉走,使得没有电流从Q108、Q112和R75中流过,此时模块的输出(Q108的基极)为低,约为0V。反之,上述各管子工作状态相反,模块输出为高,约为0.7V。Q114、Q115和D4组成了一个过压保护,使从霍尔效应管输入的信号不会过高,将其上限限定为(Vcc+2.1)V。霍尔效应管输入电路模块版图设计如图4所示。 3 版图验证 完成版图设计的电路性能由于诸多物理因素的介入,与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的结果相比,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必须对版图进行验证,主要包括几何设计规则检查(DRC),电学规则检查(ERC),网表一致性检查(LVS),电路功能和性能验证(后仿真)等部分。这些检查工作能为电路的版图设计的正确性提供依据。本设计对绘制完的版图进行了DRC和LVS验证。 4 结论 这款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设计成功,填补了国内类似芯片的设计空白,更重要的是这款芯片的所有元器件几乎都采用最小设计尺寸,使芯片面积、功耗最小,从而提高了芯片的利用率,节省了设计成本。 版图设计论文: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的版图设计 摘要:介绍了基于4μm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的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的版图设计。版图设计的主出发点是高精度、高速和高可靠性三方面。版图中各模块采用对称设计,关键元件的匹配采用了共质心对称设计。芯片测试结果表明,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和失调电流均达到了200pA以下,电路的转换速率达到了10V/μs,增益带宽积4.5MHz,很好的实现了预定电路功能。芯片成品率达90%。 关键词:JFET;运算放大器;版图设计;可靠性 0 引言 该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主要用在高速积分器、快速D/A转换器、采样-保持等电路中,其关键技术指标是高精度、高速和高可靠。作为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芯片版图的设计将是提高电路精度、成品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1 芯片功能及原理图 本文设计的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输入偏置电流最大200pA,失调电流最大50pA,失调电压最大2mV,共模抑制比最小85dB,电源抑制比最小85dB,电压增益最小90dB,转换速率最小10V/μs,增益带宽积最小4.5MHz。电路由失调调零电路、输入ESD保护电路、偏置电路、差分输入电路、电压放大电路、输出扩流电路、保护电路组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芯片版图设计 2.1 芯片版图的平面设计 本文设计的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最大的热源就是输出扩流电路,为了保证电路精度,降低温度对输入部分的影响,应该将差分输入电路远离输出扩流电路;保护电路需要测量输出管的电流和结温(主要是电流),因此需把它放在贴近输出扩流电路的位置;电路失调调零电路考虑到电路中测应放在芯片边缘;偏置电路采用正温度系数的扩散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的齐纳二极管串联,基本消除了温度的影响,可以放在输出扩流电路边上,同时降低了温度对差分输入电路的影响。 考虑到电路的高可靠性能,在电路的输入、输出、电源端均加上ESD保护电路,提高电路抗静电等级。 综上所述,结合具体布线情况,得出了芯片版图的整体布局,如图2所示。 2.2 主要模块及元器件版图设计 本设计采用4μm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单层金属布线,共15次光刻版,全部采用负胶接触光刻。最小特征尺寸为4μm,外延层厚度12μm,电阻率3Ω・cm,基区结深2.5~3.0μm。 2.2.1 标准元器件版图设计 本设计中用到的标准元件主要有P沟道JFET、外延型JFET,小功率npn晶体管、横向pnp管、电阻、电容。P沟道JFET沟道长度设计为10μm。外延型JFET沟道宽度设计为32μm。小功率npn晶体管发射区下限尺寸主要受光刻精度的限制,小于4mA的npn晶体管发射区为φ22μm圆形,发射极电流按0.1mA/μm计算【1】;4~25mA的npn晶体管发射区设计为200μm×18μm的矩形。纵向pnp晶体管发射区设计为350μm×30μm的矩形,同时在发射区做重掺杂,提高纵向pnp管的大电流增益。横向pnp管基区宽度设计为14μm。 另外,设计时还采用了发射极铝层大面积覆盖(过EB结势垒区),以减少表面复合,提高npn管和横向pnp管的小电流放大倍数【1】。 本设计中采用的电阻主要有基区电阻和高硼注入电阻。对于精度要求高、匹配性好的电阻采用基区电阻,如差分输入端要求精确匹配的电阻。为了保证电阻的精度和好的匹配性,设计时尽量避免弯头的出现。其余要求不高且阻值较大的电阻采用高B注入电阻,为了形成可靠的欧姆接触,在接触孔下的扩散区做了重掺杂。 电容器的设计采用MIS电容器,考虑电路对转换速率的要求,电容面积按2pF/10000μm2计算。 2.2.2 差分输入电路的版图设计 差分输入电路的精度是影响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版图设计时除了合适的布局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该部分电路所用元器件的匹配性,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匹配原则:(1)JFET采用统一的几何形状,放置在最相邻的位置,采用共质心拓扑结构交叉耦合的版图设计【2】;(2)JFET所属隔离岛外围实行N+重掺杂,保证隔离岛等电位,减小JFET表面漏电;(3)npn晶体管发射区采用φ22μm圆形结构,放置在JFET边上,采用交叉耦合的版图设计,减小输入级有源负载失配对失调的影响;(4)匹配好的JFET远离芯片热源,放置在芯片的对称轴上;(5)所用电阻均为基区电阻,条宽为20μm。采用上述原则设计出如下结构: 经布局规划,模块实现和版图优化,得到芯片的整体版图(图4),芯片版图尺寸为:3380μm×1860μm。 3 流片结果及分析 芯片版图经总体布局、布线设计完成后,对版图进行了DRC和LVS检查,并在流片厂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线成功流片,芯片图形如图5所示。 表1是该运算放大器样品的上机测试参数与国外同型号产品对比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该运算放大器达到了国外同型号产品的参数要求(实测时TI公司同类产品IB为100pA左右,Linear Technology公司同类产品IB为150pA左右),可以替代进口的同型产品。 4 结语 为了实现高精度、高速、高可靠运算放大器,本文设计出了一种输入级完全对称的版图结构。芯片版图经总体布局、布线设计完成,并在流片厂成功流片。结果表明,该芯片的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型产品,版图设计很好地实现了电路功能,初测芯片的成品率达90%。 版图设计论文:面向企业的IC版图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对版图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调查了已从事版图设计的一些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版图知识与企业要求的差异,针对版图教学存在的一些教学与企业对版图设计具体要求的不同,深入探讨IC版图教学内容和实现方法,规划版图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版图教学与目前主流工艺、常用电路以及设计软件同步并重。 关键词:版图设计;集成电路;教学与实践 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新版图设计员工时,都希望找到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并且熟悉本行业规范的设计师。但是,IC设计这个行业圈并不大,招聘人才难觅,不得不从其他同行业挖人才或通过猎头公司。企业不得不付出很高的薪资,设计师才会考虑跳槽,于是一些企业将招聘新员工目标转向了应届毕业生或在校生,以提供较低薪酬聘用员工或实习方式来培养适合本公司的版图师。一些具备版图设计知识的即将毕业学生就进入了IC设计行业。但是,企业通常在招聘时或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发现,即使是懂点版图知识的新员工,电路和工艺的知识差强人意,再就是行业术语与设计软件使用不够熟练、甚至不懂。这就要求我们在版图教学时渗入电路与工艺等知识,使学生明确其中紧密关联关系,树立电路、工艺以及设计软件为版图设计服务的理念。 一、企业对IC版图设计的要求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版图设计员工时,除了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等要求之外,大部分是考查专业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会对新员工做以下要求:熟悉半导体器件物理、CMOS或BiCMOS、BCD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熟悉集成电路(数字、模拟)设计,了解电路原理,设计关键点;熟悉Foundry厂提供的工艺参数、设计规则;掌握主流版图设计和版图验证相关EDA工具;完成手工版图设计和工艺验证[1,2]。另外,公司希望合格的版图设计人员除了懂得IC设计、版图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Foundry厂的工作流程、制程原理等相关知识[3]。正因为其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而国内学校开设这方面专业比较晚,IC版图设计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更为巨大,所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就成为各设计公司和猎头公司争相角逐的人才。 二、针对企业要求的版图设计教学规划 1.数字版图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由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结合版图验证工具实现的。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加载准备好的由verilog程序经过DC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与Foundry提供的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文件和I/O的库文件,它包括物理库、时序库、时序约束文件。在数字版图设计时,一是熟练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如Encounter、Astro等,鉴于很少有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推荐学生自学或是参加专业培训。二是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的设计,可以由Foundry厂提供,也可由公司自定制标准单元版图库,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设计好标准单元版图使其符合行业规范至关重要。 2.模拟版图设计。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无论是CMOS还是双极型电路,主要目标并不是芯片的尺寸,而是优化电路的性能,匹配精度、速度和各种功能方面的问题。作为版图设计者,更关心的是电路的性能,了解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知道为什么差分对需要匹配,应当知道有关信号流、降低寄生参数、电流密度、器件方位、布线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模拟版图是在注重电路性能的基础上去优化尺寸的,面积在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在模拟电路版图设计中,性能比尺寸更重要。另外,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作为前端电路设计师的助手,经常需要与前端工程师交流,看是否需要版图匹配、布线是否合理、导线是否有大电流流过等,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懂工艺而且能看懂模拟电路。 3.逆向版图设计。集成电路逆向设计其实就是芯片反向设计。它是通过对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与分析、整理,实现对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洞悉。因此,对工艺了解的要求更高。反向设计流程包括电路提取、电路整理、分析仿真验证、电路调整、版图提取整理、版图绘制验证及后仿真等。设计公司对反向版图设计的要求较高,版图设计工作还涵盖了电路提取与整理,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工艺流程;而且还要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标准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三、教学实现 1.数字版图。数字集成电路版图在教学时,一是掌握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对UNIX或LINUX系统熟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指令;二是数字逻辑单元版图的设计,目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大都采用CMOS工艺,因此,必须深入学习CMOS工艺流程。在教学时,可以做个形象的PPT,空间立体感要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工艺的层次、空间感。逻辑单元版图具体教学方法应当采用上机操作并配备投影仪,教师一边讲解电路和绘制版图,一边讲解软件的操作、设计规则、画版图步骤、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紧随教师演示学习如何画版图,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适时停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有错加以纠正。这样,教师一个单元版图讲解完毕,学生亦完成一个单元版图。亦步亦趋、步步跟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掌握速度更快。课堂讲解完成后,安排学生实验以巩固所学。逻辑单元版图教学内容安排应当采用目前常用的单元,并具有代表性、扩展性,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扩展到整个单元库。具体单元内容安排如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选择器、异或门/同或门、D触发器与SRAM等。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符合行业规范,比如单元的高度、宽度的确定要符合自动布局布线的要求;单元版图一定要最小化,如异或门与触发器等常使用传输门实现,绘制版图时注意晶体管源漏区的合并;大尺寸晶体管的串并联安排合理等。 2.模拟版图。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更注重电路的性能实现,经常需要与前端电路设计工程师交流。因此,版图教学时教师须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能识CMOS模拟电路,与前端电路工程师交流无障碍。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工艺对模拟版图的影响,熟练运用模拟版图的晶体管匹配、保护环、Dummy晶体管等关键技术。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的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在内容安排上,一是以运算放大器为例,深入讲解差分对管、电流镜、电容的匹配机理,版图匹配时结构采用一维还是二维,具体是如何布局的,以及保护环与dummy管版图绘制技术。二是以带隙基准电压源为例,深入讲解N阱CMOS工艺下双极晶体管PNP与电阻匹配的版图绘制技术。在教学时需注意晶体管与电阻并联拆分的合理性、电阻与电容的类型与计算方法以及布线的规范性。 3.逆向版图设计。逆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数字标准单元的命名规范、所有标准单元电路结构、常用模拟电路的结构以及芯片的工艺,要求学生熟悉模拟和数字集成单元电路。这样才可以在逆向提取电路与版图时,做到准确无误。教学方法同样还是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流程,达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当以一个既含数字电路又含模拟电路的芯片为例。为了提取数字单元电路,需讲解foundry提供的标准单元库里的单元电路与命名规范。在提取单元电路教学时,说明数字电路需要归并同类图形,例如与非门、或非门、触发器等,同样的图形不要分析多次。强调学生注意电路的共性、版图布局与布线的规律性,做到熟能生巧。模拟电路的提取与版图绘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常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因为逆向设计软件提出的元器件符号应该按照易于理解的电路整理,使其他人员也能看出你提取电路的功能,做到准确通用规范性。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应面向企业,按照企业对设计工程师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开始就向学生灌输IC行业知识,定位准确,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本文从集成电路数字版图、模拟版图和逆向设计版图这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教学可以满足企业对版图工程师的要求展开探讨,安排教学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做了分析探讨,力求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IC行业做出努力。 版图设计论文:做好凹版图文设计 提高印品质量 在凹版印前制作中,需要对客户设计好的图文进行适当地修改,使其尽可能满足凹印的要求。其中,线条、文字和色彩等都是重要的考查对象,只有设计和控制合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下面,笔者将谈一谈我公司凹版图文设计的要点,供同行参考。 文字和线条设计 文字和线条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由于较细小的文字和线条在印刷时不宜采用多色套印,所以,不能在套色图案上设计更加细小的反白字,且不宜在套色图案上留白后,再套印其他细小的文字,否则会增加套印难度。 (2)文字字号不应小于5号字,字高不得小于2mm;线条线宽不得小于0.1mm,但如果采用金属油墨印刷,考虑到金属油墨颗粒太大,在印刷时较难呈现理想的效果,所以其线条线宽就要大于0.1mm;细小的线条、文字等在设计时需要加上宽度为0.02mm的实边,加上实边后这些文字和线条本身的宽度应保持不变。 (3)文字与底图之间的压边在印刷时往往容易出现变色问题,如果客户不能接受这种问题,在图文设计时就要在文字边缘加白边,且白边宽度不得小于0.3mm。 色彩控制 (1)对人像等套印精度要求较严的图像,在图文设计时黄品青各色之间尽量不要加入其他色彩。 (2)印品上条形码的色彩多以黑色、深蓝色为主,不宜采用金属油墨或浅色油墨印刷。另外,条形码的大小应符合国家要求,为保证条形码印刷的完整性及清晰度,条形码的线条方向应尽量与版辊圆周方向一致。 (3)在油墨色彩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图文时尽量不使用叠色,例如,如果直接采用黑色挂网能够满足色彩要求的话,就不要选择由黄品青叠加而得到的黑色;过渡网能通过改变加网线数来达到色彩渐变效果的话,就不需要采用多色叠加去完成。 其他方面 加网时必须充分考虑80%和5%这两个色彩跳跃区,渐变挂网时最小网点极限应在10%以上,可印刷的最小网点面积率为15%~25%,尽量不要做大面积挂浅网,以免大批量印刷时造成网点丢失。另外,透明油墨和金属油墨必须要采用专色版,大面积实地底色最好要与网目调图案分开制版,且尽量采用专色版。
艺术鉴赏论文: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舞蹈艺术的功能就是“以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并且随着社会和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同时还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表现。舞蹈艺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其通过鲜明的舞蹈形象,以审美和欣赏价值为中介来实现其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舞蹈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自娱自乐,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二是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交流,并且能促进友谊,增进情感;其三是作为体育锻炼的一种,具有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功能;其四是能够为欣赏者提供美好的享受,陶冶情操,培养性情,有欣赏愉悦之功能。 二、提高舞蹈艺术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联系社会生活,体验舞蹈动作的美 舞蹈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升华,是一门反映了舞者思想和情感世界的人体动作艺术。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够拥有敏锐的舞蹈审美眼光,才能够从舞蹈艺术中感悟到真实的精神追求。因此,提高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必须联系社会生活,深入生活。另外,舞蹈还是用人体说话的艺术,身体动作是构成舞蹈的特殊语言,美的肢体动作能够形成流畅的、动态的视觉形象,因而我们也要深入品味舞蹈动作的美。首先,我们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品味舞蹈动作的功能,并从中把握舞蹈动作的内涵美。舞蹈动作的功能是丰富的,一方面它能够描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情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例如,经典舞蹈作品《天鹅湖》中,白天鹅以“阿拉贝斯克”作为基调动作,这个动作则将白天鹅高傲、美丽的想象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给观赏者留下了美好的视觉印象,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如,舞蹈作品《丰收歌》中,基调动作是“下摆手”接“双晃手”,作品通过这个基调动作元素的改变来表现舞蹈画面,从而向观赏者展现了丰收的场景,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它能够展现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这种动作具有明显的再现性和模拟的痕迹,是由现实生活衍生而来的形象化的舞蹈动作。例如,舞蹈作品《蒙古人》中各种变化丰富的骑马动作,就是通过模拟的形式,非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在宽阔的草原上蒙古人驰骋的英姿。其次,要充分了解舞蹈动作的不同风格,深刻了解舞蹈动作的形式美。舞蹈的形式美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的舞蹈具有不同的造型标准。欣赏者只有了解不同舞蹈动作的造型标准,才能更好地欣赏舞蹈,提升鉴赏舞蹈的能力。 (二)了解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舞蹈艺术审美要求舞蹈欣赏者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舞蹈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充分了解各种舞蹈,如现代舞、芭蕾舞、中国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等舞蹈种类产生的背景、文化和历史,同时掌握其审美特征。就拿芭蕾舞来说,其动作主体是线性美,西方主张开放与扩张的文化气质,体现在芭蕾舞的动作形式上就是以开、直、绷、立为基本动作。开,就是舞者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向外来开肩部、胸部、胯部和膝盖及脚踝五大部位,将动作范围扩大,赋予舞蹈动作以灵活性,使舞蹈动作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从而使舞者最大限度地占据舞台空间。绷,是指舞者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特别是脚部必须绷直,从而提高脚形美和表现力。其一是增强脚步线性美的表现力,通过跳跃等动作展现出脚部线条的流畅和柔美;其二是表现出放射性艺术,通过绷的基本动作,将舞者的全身能量都集中在脚尖和手指尖,从而将舞者的肢体有效地放射到舞台空间中。而直是指芭蕾舞者的背部必须向上挺直,腿部的膝盖也要伸直,从而构造出线条舒展的优美舞姿。立则是指芭蕾舞者要将四肢、头颈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傲然挺立,将主体力量集中在脚尖上,保证整个芭蕾舞的动作体系都是高重心的。欣赏者只有了解了这些舞蹈知识才能以更专业的眼光欣赏舞蹈,并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视对优秀舞蹈作品的鉴赏并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 为了提高舞蹈审美能力,欣赏者必须重视对优秀的、经典的舞蹈作品的鉴赏,通过对经典舞蹈作品的观赏,品味舞蹈艺术的深层境界。欣赏者只有欣赏优秀的、美好的、经典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境界和审美能力。例如,经典的芭蕾舞《天鹅湖》中,有一段是快板四人舞,这段舞蹈给人以活泼、天真、欢快的感觉。四只演绎小天鹅的女性舞者手拉手排成排,在欢快的节奏下快速反应,做出各种有节奏、有韵律和整齐的动作,整个舞蹈编排巧妙,动作灵巧、整齐。舞蹈观赏者只有深入地分析每一个舞蹈动作,在丰富多彩的舞者动作中体会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舞蹈艺术美,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舞蹈理解能力、想象力,才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氛围,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具体来说,欣赏者要以舞蹈动作和舞台画面为媒介正确认识舞蹈表现规则,进入到舞蹈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才能够品味到舞蹈艺术的深层境界。而要想达到这样的舞蹈审美境界,欣赏者首先必须对舞台的区位有正确的认识。所谓舞台区位也就是指舞蹈表现的空间,舞台区位有强弱之分,必须充分考虑。其二必须加强对舞蹈移动线的认识。所谓舞蹈移动线就是指演员在舞台空中路线的走向,丰富的舞蹈移动线能够展现出舞蹈和谐的整体美感。其三要加强对舞蹈图案的认识。舞蹈图案是编舞者的创造结晶,是为了展现主体、烘托氛围、渲染情感而精心安排的,加强对其的认识,能够让欣赏者在舞蹈图案中感受到舞蹈美的意境。 三、结论 舞蹈艺术是以具有生命的人体姿态和身体动作作为外在物质媒介,通过连续、有节奏、有韵律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进而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要想全面认识、欣赏舞蹈,欣赏者就要从其种类、艺术功能等方面对其加以了解,并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深入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加强对优秀经典舞蹈作品的观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艺术审美层次和意境。参 作者:赵晓宇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舞蹈专业 艺术鉴赏论文:音乐鉴赏教学艺术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菊花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着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整合这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并表现出不喜欢听古曲的意向。通过我用媒体的渲染,用“垓下之战”的历史故事来导入,并结合古诗《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引导学生对琵琶音色的认识。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并在聆听音乐后,感受到一面琵琶竟能表现出这样一个雄壮的战斗故事,就自然地把音乐中的强、弱、快、慢联想成了战斗、埋伏、追击、战败等相关的音乐形象,战场在音乐中得到了再现,再细听后就更能想像出那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了。 音乐与美术也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综合能力。 [摘要]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创造性思维 艺术鉴赏论文:学生音乐鉴赏教育艺术 摘要: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音乐鉴赏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深受广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睐,多年来在学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着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针对普通学生特点,更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据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和阶段性的主要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如果在音乐鉴赏课当中适当地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将会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授课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说话的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的特征来表达的,当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受和人类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产生共鸣时,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通感”产生了,有了这样的通感,我们就很容易与作曲家跨越时空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鉴赏课也自然会达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讲授过程中应当运用的三个“过渡” 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对他们讲解音乐鉴赏课时,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浅到深、逐步过渡,根据这一原则,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三个过渡。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易于欣赏,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有歌词的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每每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 比较而言,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比如在讲解和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以将此曲首先进行播放。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即这首曲子是一首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当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什么单主题音乐以及什么是三部曲式。再讲解此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征。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 艺术鉴赏论文:行动的摹本论戏剧艺术的鉴赏 【摘要】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戏剧精神、审美情趣等,同时它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戏剧艺术不断创新、完善,改变了传统的表演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汲取大量养分,将其自身价值体现出来。要想了解戏剧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应该加强对其创作与表演方面的认知,找到合适的鉴赏方法,从而了解戏剧艺术。基于此,本文对戏剧艺术的鉴赏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戏剧艺术;表演;创作;鉴赏艺术 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忘记周边的环境,融入到艺术环境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满足人们的精神、心理需求。而戏剧在表演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形式将生活展现出来,由不同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为观众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赋予观众感染力,并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作品内在的神韵。 一、戏剧艺术的创作与表演 (一)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传统的审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观看需求。[1]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审美落后,人们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浮躁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戏剧的创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创作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做好人物形象与舞台之间的转换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激发人们的观看欲望。(二)艺术表现手段。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同的艺术在表演过程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这对于戏剧来说也不例外。在进行戏剧表演时,戏剧演员必须要有绝对的服从意识,熟练掌握角色的动作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的戏剧作品,表演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常见的表演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部行动。这属于形体表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可以通过演员的直观表现形式来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戏剧表演时,演员的一举一动都属于外部行动。2.语言行动。语言行动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主要体现在台词上。在戏剧表演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情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物之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方式在观众观看表演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2]3.静止行动。静止行动在整个戏剧表演中又被称作“停顿”,可以有效地将演员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然而,在其表现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铺垫工作,保证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可以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将戏剧冲突体现出来,从而挖掘其潜在台词。4.音响行动。音乐可以有效刺激表演者的心理,让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内心情感完全释放出来,进而很好地传达给观众,保证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了解作品的内涵。[3] 二、戏剧的鉴赏方法 (一)多次阅读剧本。在欣赏一部戏剧作品时,要想领悟它的思想主题,就应该反复阅读剧本,了解戏剧的整体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欣赏过程中真正了解每个环节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二)理清戏剧冲突。戏剧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包括了大量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可以有效地将作品的真正魅力体现出来,推动剧情发展,让人们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常见的戏剧冲突主要由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构成,不同的人对于社会、事物、环境有着不同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矛盾体现出来。(三)把握人物形象。人们在观看戏剧作品时,会根据其中的人物、行动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作品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观众在欣赏戏剧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心理来了解整个作品内容,了解该人物各个环节的“行动”,对演员塑造的人物性格进行准确把握。 三、结语 戏剧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将它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快速发展,让文化精神得到传承。然而,戏剧的鉴赏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特点,要想真正了解戏剧艺术,就应该先了解艺术作品自身特征,通过自己的眼光进行判断。 作者:倪婷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鉴赏分析 摘要: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是村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体现着一个村落文明发展的历程,体现着独有的文化意蕴。川东地区有着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周围环绕着众多的山谷与江河,因此,村落的环境较为封闭,当前川东村落中有很对的客家移民,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有着独特性的传统体育文化。对这一文化艺术符号的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川东地区的了解,文中将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发展进程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鉴赏 川东即四川的东部地区,石桥火龙文化、三汇彩亭文化、元九登高文化以及安仁板凳龙文化都是川东村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艺术符号显示出了川东村落人民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川东村落独特、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发展进程 一个地区体育文化艺术符号不能够脱离于时展,而文化又是对一定时代背景的反映与表达,因此,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建国伊始,川东村落体育文化艺术符号体现出了如下的发展特征。 1.1不稳定性发展 在建国以前,川东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主要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家族中辈分或名望相对较高的长者负责组织活动,族中祖业经营的收入就作为这些活动开展的经费。在建国初期,川东村落的各项制度建设并不能够实现与时俱进,在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中,传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虽然国家提出了关于体育发展的口号,如“体育为人民服务等”,但是由于经济与制度上的落后与不完善,该地区的体育文化仍然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时期,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传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了急功近利的状态,盲目自信等现象极其严重,到了3年自然灾害时期,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精神、行为、制度与器物等众多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2受到冲击与破坏 对川东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破坏力最强的当属时期,当地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石桥火龙文化等都被认定是旧思想,相关活动都被认定是对就有文化与思想的学习与追逐,因此,很少再有人从事传统体育活动,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艺人都遭到了迫害与批判。 1.3逐步恢复与发展 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时期造成的混乱局面得以恢复正常。在经济上,川东村落也逐渐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川东村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时,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精神文化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追忆传统体育文化,并对其进行创新。跟对传统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器物等都被重新修整,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制度也逐步建立健全,川东村落体育文化艺术符号发展走上了恢复与发展之路。图1为石桥火龙表演,这种表演有着吉祥的寓意,是对传统文化的体现。 1.4分化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川东村落以往的族群观念也逐渐淡化,村落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加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而很少有年轻人关注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保护,越来越多的川东村民向往城市的生活,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 2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问题现状 川东村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今天,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能够为找到其发展的有效途径提供一定的帮助。 2.1经济结构的改变 建国以前,川东村落的经济结构都是以族群为单位的,形式较为单一,因此,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的展开都是在族群内部统一组织与协调的,其经费支出也是从祖业的经营所得中抽取的,不受其它外部经济因素的干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川东村落多以血缘关系或族群关系为依据开展各项生产与生活活动,以安仁乡为例,当地主要以石氏、李氏、郑氏、谭氏、张氏、魏氏为几个大姓,因此,其社会组织结构也由此构成,传统体育活动都在祖祠这一竞技场展开,当节日或祭祖时都会按照传统举办传统的体育经济活动,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得以保存与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川东村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较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依赖于宗族生活,而是逐步推行个体经济,原本属于整个宗族的田地被划分到个人的手中,因此,传统体育活动的展开得不到足够的经济支持。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川东村落中的宗族关系逐渐弱化,在传统经济结构下,祭祀祖先、体育文化等活动的举行都有族长统一组织进行,宗族内的关系极为稳固,但是经济结构改变后,家庭取代了宗族,重大活动的组织者变为了村委会或者是乡镇政府,而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并没有指定某一部门组织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呈现出衰落的现状。 2.2人口结构的改变 受到传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承多以父传子、师传徒的形式进行,而随着对外联系的加强,很多年轻人走出村落,在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人口大量的迁出将会导致传统的体育文化无人传承,而随着传统艺人的逝去,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将会面临失传的窘境。 2.3新兴文化的冲击 传统的经济结构下,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是当时川东地区人民娱乐生活的主要方式与主要内容,因此,其发展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兴文化涌现并传播到了川东村落。电视、电脑、网络盛行,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欣赏娱乐节目、玩网络游戏等方面,而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度则越来越低,可见新兴文化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够协调好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关系,那么传统文化则很有可能消亡。 3发展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途径 川东村落文化面临着不适应经济发展、无完善的组织管理以及备受新兴文化冲击这三方面的问题,而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因此,必须针对这三个问题找到发展的有效途径。 3.1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川东村落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能够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娱乐文化,它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应当首先采取措施为其多元化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一,应当提高传统体育文化的调适性,以传统体育活动来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与关系,使其能够达到稳定与和谐的状态;第二,应当对体育文化的社交性予以拓展,使村民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第三,应当增加传统体育文化中村落文化的内涵,使其文化存储性得到拓展,最终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3.2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为了使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能够与经济结构的发展与变化相适应,应当将其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在川东村落建设传统体育产业链。根据川东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特色可以组织老艺人形成演艺产业部,并鼓励年轻人参与到体育文化项目的学习中,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建设特色旅游业,将川东体育文化打造成川东村落的品牌与文化符号,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并了解传统体育文化;还可以设计相关的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从而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宣传与保护。 3.3政府应当加强组织与管理 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之所以无法展开,主要是因为没有人对相关活动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政府应当认识到川东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符号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定期组织当地人们开展相关的活动,可鼓励组织村民组建民间团体,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表演授课,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中。从器物的层面来分析,川东村落的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外延,以安仁板凳龙为例,在制作的过程中,村民们会将板凳、竹篾、树杆、苎麻、包谷壳等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常用的物品作为道具,这种生活化的制作,体现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使用竹篾制作火龙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器物文化,为了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政府应当对传统的体育文化予以关注,定期举办传统的体育活动,以促进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4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新兴文化的融合 虽然新兴文化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应当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融合,利用新兴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保护。以往的传统体育文化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传播范围有限,当前可以利用电视或者网络媒体对其进行宣传,可将石桥火龙、三汇彩亭等表演过程录制下来,剪辑成视频,在网络与电视平台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受众广,且传播速度较快。另外也可利用微博与微信平台等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4结语 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即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自建国初期以来,川东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发展呈现出了极不稳定的状态,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它面临着经济发展、组织管理以及新兴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宣传与保护,可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以及新兴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并加强对其组织和管理,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一文化。 作者:敬文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艺术鉴赏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 中华民族文化中,艺术的鉴赏离不开对玉的美的欣赏,中华文化离不开儒家体系,"君子比德于玉",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玺、国、珏。又如:玉人:美丽的女孩子;玉树临风: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婷婷玉立:美丽漂亮的人;儒家之外,道家、佛教文化等领域,玉文化也都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包括在民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最淳朴的向往,也赋予了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特质。比如玉雕中的传统图案无论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还是太极、八卦、四神、万字、回字、如意、岁寒三友、莲年有鱼、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具有深层的精神象征,传递着亲切的愉快的寓意。传统图形的造型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类型: (1)、生理安全型特点:以具象的形式出现,采取借喻、谐音、暗示的方法,获得心理的愉快。如:“福禄寿喜”蝙蝠、鹿、仙鹤、(灵芝、仙桃、松树),喜鹊为象征;“招财进宝”财神赵公明,招财童子;“麒麟送子”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演化为送子的瑞兽,富贵人家的孩子有麒麟子之称; (2)、文化寓意型特点: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直接用文字表现,还有抽象图形等。文字表现有万字、回字、寿字;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抽象图形如太极、八卦、云纹、雷纹等;具象的如龙凤、牡丹、如意、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喜相逢、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3)、精神向往型特点:以诗意化的物品作为表现内心的追求,获得精神的向往。“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以上三种往往交织在一起,获得视觉意识、社会心理、民族习惯的多重含义。 二、设计创意 艺术鉴赏在雕刻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玛瑙雕刻。玛瑙是宝石中,纹理色彩变化最为丰富的品种,就材料对象而言,玛瑙的优势和特点是纹理色彩的变化产生的画面感,人工做不到。一件好的雕刻艺术作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1、材质:搭配和谐的多色玛瑙是制作俏色玉雕的极好玉料。所谓“俏色”。是指作品颜色利用的巧,“俏”的意境达到极至,则称为“绝”。一件精绝的“俏色”雕刻品的价值。远远不是其材料价值所能确定的。 2、雕刻工艺: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3、艺术创作:艺术家的责任是用一颗慧心、两只慧眼、积极地发现对象本身的美,全面的认识对象,了解其特质和秉性,用智慧和双手努力的表现对象的美,使其升华,从而把对象天然特制的合理性与人的艺术创作合理的完美的结合,实现艺术创作的天人合一。这同时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最高最求。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于美的认识、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艺术作品的设计创意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艺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人生理想越来越高尚,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作者:管爱民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略论戏剧艺术鉴赏的方法 一、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探索 1.创新戏剧创作方法,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 当前,消费性社会时代逐步显现出来,快节奏的消费模式直接冲击着传统审美感受方式,动摇着人们自身所持有的观念,呈现出了整体性浮躁。这种浮躁也同样影响着戏剧创作。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针对戏剧创作,我们有必要借用国外电影作品的创作方法,把一些国外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和舞台人物形象加以转换,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种方法必然会成为我国戏剧领域创作的一重要手段和方式,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2.打破传统艺术舞台特点,创新艺术表现手段 要想彻底改变此种颓势,我们就必须对戏剧假定性特性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将戏剧向集歌、舞以及诗为一体的方向发展。比如:戏剧《野人》,这部作品集歌舞、面具、木偶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在语言、形体以及舞台造型中,显现出了多种声音交相呼应的叙事效果。而人们对舞台假定性特征认识的逐步深化,也使戏剧彻底改变了传统戏剧中偏向写实厚重舞美的效果,开始朝着景物简化的趋势发展,从而给演员留出了大量表演的空间。事实上,对舞台景物进行简化不单是让演员创造舞台环境,而是要求演员通过表演去填补在舞美简化之后留有的审美空间,重点突出创新表演的作用。在舞台表演中,戏剧演员要让自己的形体动作与音乐、道具相配合,进而更好地演绎戏剧作品,让人们享受到一场视听盛宴。3.重视戏剧演员的二度创作,适当增加一些表演语汇在我国传统戏剧舞台表演中,其剧本占据统治地位,演员需要完全根据剧本来进行表演,可以说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但一些戏剧革新家对此却持有怀疑的目光。他们认为作品在未演出前都是未完成品,需要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舞台所呈现给观众应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白纸,演员应该在剧本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在内心产生一种即性创作欲望,为突出主题,适当增加一些表演语汇。 二、戏剧艺术鉴赏方法探索 1.多次阅读剧本内容 先通过剧本来了解戏剧内容非常重要,有利于观众更好地欣赏戏剧表演。在阅读剧本时,必须要认真理清戏剧的结构。一般来说,剧本结构主要为四大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尾。在认真理清戏剧的结构之后,便要重点对剧本内容加以把握。此外,还要对戏剧中各个人物关系加以详细的了解。在确定人和人间关系之后,还要了解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冲突,从而更好地把握戏剧主题。 2.理清戏剧内容中的冲突 从总体上来分析,戏剧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剧情的冲突上,也就是说没有冲突也不会产生戏剧内容,有冲突和矛盾,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戏剧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戏剧冲突指的是在剧本内容中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环境之间所具有的矛盾与冲突,最为明显的是人物性格的冲突。不同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样一来,便形成了矛盾与冲突。因此,观众把握了戏剧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便能够真正抓住剧情的总纲和思想。 3.对舞台说说明要细细品味 舞台说明有利于导演以及演员掌握剧情内容,特别是能对表演重点加以说明。例如,在表演中,有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说明,也有动作、效果说明等。此外,舞台说明又能够对人物的塑造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在戏剧《雷雨》中,其第二幕开头便有一段舞台说明:“午饭之后,天气变得更阴沉和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更加的烦躁”正是此段舞台说明,表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舞台氛围,为悲剧情调的营造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而烘托出人物郁闷、不安等的情绪,并且又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与冲突爆发埋下伏笔。 4.把握人物形象 对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体现典型性,才可以使戏剧剧情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周朴园的形象既可以是体恤下情的经理,又可以认为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还可以是最终失去所有情感的“精神乞丐”。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逐渐形成专属他自己的人格与性格。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人物的心理冲突来理解戏剧的人物形象。例如,哈姆雷特是介于现实和理想间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具有孤军奋斗且又强烈追求理想的性格,然而,他性格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他处的时代环境和周遭人的尔虞我诈,进而表现出了他内心的挣扎、矛盾、痛苦,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人物性格进行准确的把握。 作者:李媛媛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艺术鉴赏论文:现代艺术融入美术鉴赏教育 本文作者:高红丽 单位:上海市亭林中学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一种事实。而如今,我认为世界已经加速步入“后经济全球化时代”,即全方位的全球化的时代,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教育领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将成为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国内文化教育方面,出国留学、双语教学、外籍教师、校际合作等等多种教育全球化的方式陆续出现。大局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并不断地做更多的实践和探索。高中学审美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力以及接受和吸收大量知识信息的能力,选择在高中美术教育阶段引入国际化的文化元素是比较迫切和现实的选择。 一、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研究上海高中使用的两种教科书会发现,教材中美术鉴赏部分以中华民族艺术及国外古代经典艺术为主,比较缺乏现代艺术的鉴赏内容。就此,笔者在2011年10月份对执教的上海市金山区亭林中学高一、高二的班级做了调查问卷,统计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对现代艺术家的认知度在34%,对现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度在18%,对现代艺术名作的认知度在30%,对现代艺术展览的参与度在21%。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高中学生对现代艺术很陌生,学生对四项现代艺术的基本要素的了解或参与程度最高不超过35%。另一方面,我们看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兴趣的统计数据:在我们问卷对现代艺术作品向学生举例说明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71%的高一、高二学生对接触现代艺术感兴趣;10%的学生认为一般;19%的学生没兴趣。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认为现代艺术激发想象、独特新奇和时尚美观。可见,学生对现代艺术形式和内容是充满了兴趣的,但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而现行的教材对现代艺术的内容设置比较缺乏,学生对社会中接触机会很多的现代艺术的“鉴赏”兴趣和能力未得到满足。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做导入现代艺术的探讨和实践。 二、现代艺术与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匹配性分析 1、现代艺术解读 现代艺术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可以将现代艺术理解为在科学和理性的原理之上,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的一座大厦。本文想研究说明的主要是最新的现代艺术后期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大地艺术(EarthArt)、装置艺术(Installation)、概念艺术(ConceptualArt)、过程艺术(Processart)。现代艺术表达的价值观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不求纯粹;二是善待传统;三是非个人化,四是多种标准。 2、与高中美术教育的匹配与结合 并不是所有的现代艺术内容都适合高中生群体,现代的高中生活泼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同时他们又具备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强迫性接受的知识有很强的抗性,而且他们的自我判断力和思考力也没有成熟。从原则上看,我认为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和艺术价值的本源出发相结合考虑,能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感、故事感、共情能力等感知力的艺术形式,介绍一些最新的、时尚的、具备新奇独特性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内容,并且规避一些内容,两者结合作为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补充。 从实践上,先从现代艺术简史的介绍开始,选取4种形式的现代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的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教学,介绍代表艺术家,对作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评价,然后在做交互式的批判评价,并且可以结合初级的艺术实践,最终达到艺术评价和批判相结合。 三、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笔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将现代艺术导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实践之后,认为这样的实践有以下重要的价值: 1、文化艺术兴趣的培养 现代艺术从表现内容上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从造型语言上可以是一张老照片、旧衣服等,具备了多样性。实践证明,新异的现代艺术能够形成对学生的强吸引力,进而能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知识及鉴赏能力。 2、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 现代艺术重视科技和思维两大内涵,因而与现代艺术媒体有极强的结合。通过现代艺术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多元的文化、科技、材料知识、信息、新观念等,可以明显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批判性思维方式 高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正在形成,通过现代艺术的批判性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看待社会事物的思维方式,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遇到事物去思考分析、鉴别批判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有益。 艺术鉴赏论文:西方现代艺术鉴赏的教育方式 本文作者:张东 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艺术作为人类世界的感性呈现,承载着人类精神史的广度和深度。西方学者巴赞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文化离异,就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高中教育在升学压力下,往往不重视审美教育,在以考分为主要参照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较为空乏,审美能力较弱,对艺术缺少感知和辨识。艺术同自然一样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无艺术的人生是乏味低俗的。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自由充盈的审美空间,综合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其涉及教材中的四部分:意象艺术、抽象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等,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改变以写真的、“像与不像”为标准的传统视觉审美程式,用现代的审美眼光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风格和思想情感。本文以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为切入点,探讨西方现代艺术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探知本质。古典艺术以客观世界为参照对象,艺术家按照看到的世界来描绘对象,画作是世界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外部世界。而西方现代绘画不再追求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内心的真实,其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思想情感与古典绘画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按照传统的欣赏方法就可能看不懂画家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思想,所以,要想欣赏现代艺术,就必须先了解现代艺术产生的土壤———现代社会、哲学思潮、艺术家经历,等等。知人论世是走进现代绘画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了解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思潮、艺术家的身世经历、理念追求等。现代社会摄像机的出现代替了绘画的写实功能,于是绘画不再执著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寻找新的出路和存在价值,从而转向内在情感和精神实质。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社会物质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变动,如哲学和宗教新思潮,这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追求推动着艺术的变革,现代艺术如果没有艺术家的解说和评论家的阐释,则其确实难以理解。比如,要了解印象主义绘画就必须从1863年巴黎艺术界“落选者沙龙”谈起,马奈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不符合学院派的审美标准而被大肆批判,从此以马奈为代表的“落选者”和保守的学院派之间进行了新旧艺术的争锋。马奈在1867年展览会前言写道,这些反对者都是以传统观念来理解绘画的形式、手法和观点的,他们从不承认其他的理解形式,而是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幼稚的偏见:除了他们的公式,一切毫无价值。马奈先生一向承认别人的才能,从不妄想消灭前人的绘画或者是创造新的绘画,他只不过决心要做他自己,而不是要做某一个别人。印象主义者们走出画室,在户外转瞬即逝的生活瞬间和自然界的光色变化,进行现场绘画创作,由此开启一个个流派的艺术实验。只有了解凡•高狂热的宗教情怀才能体会其《星空》中用火焰般、漩涡般弯曲的运动线条表现出的强烈激情;只有了解高更对都市文明的厌恶和对原始文明的向往,才能理解他住在塔西提岛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样的人生哲理问题……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可以使学生按艺术家原本意图对作品进行理解,这种从艺术家的立场来解读作品,是最基本的赏析方法。 二、点面结合,探知风格。“点面结合”是指以艺术家的代表作或一幅画为出发点和切入口,然后结合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感知艺术家的时代风格和整体风格。比如了解凡•高,可以把《星空》作为突破口,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其构图、线条、色彩有何特点?他描绘的夜空和你看到的有何不同?画家这样表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经过讨论后,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作品,如《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自画像》、《夜咖啡馆》等,学生自然会归纳总结凡•高作品中物象的扭曲变形和色彩的强度明度,从而感知凡•高作品独特的风格。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较为完整地把握一个艺术家或一个流派的风格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最为显著的标志,特别是现代艺术中,层出不穷的众多流派需要抓住特征来分辨,每个流派的画家又有不同的风格,如印象主义绘画中莫奈和雷诺阿有区别,塞尚、凡•高、高更又有区别。所以,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画家的整体风格,而不是仅看到局部和表象。 三、纵向联系,彰显个性现代派绘画是在反叛甚至颠覆古典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与生俱来的叛逆性带来了绘画艺术的不断革新。各个流派都是在否定他人他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主张。运用纵向联系的手法就可以以历史为主线,把各个流派贯穿起来,分辨各流派的艺术追求。比如塞尚放弃了印象主义画家所采用的快速作画的方法,而对物象进行深入、长时间的分析,专注于物质的实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用圆柱、圆球、圆锥体去处理自然”。其画法影响了毕加索,毕加索对塞尚式的形体和结构进行了概括性处理,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拼接来构图,创建了立体主义流派,其肢解破除了传统艺术家对“自然形”的认识,从而产生了空间和结构的心概念。立体主义形体观念对其后的艺术实验产生了重要启示。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都从中吸收了不同的营养。抓住形体这一线索,就可以把这些有传承关系的流派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纵向联系和对比,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把握各流派的异同点,体察现代艺术发展变化的规律,对现代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创作实践,领悟精神。现代艺术的鉴赏要不断突破传统视觉程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现代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趣味,创作实践活动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加入创作体验的小环节,加强学生对现代绘画理念或技法的认识。如在鉴赏立体主义绘画时,可以让学生用几何图案变形拼接成一定的物象,并说说这样构图的意图,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还可以加入拼贴和实物要素,让学生感知材料、物质要素对绘画的影响。教师要根据不同流派和画家的创新处设置简单可行的小练习、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悟现代艺术的理念风格和审美追求。这样的方式就把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面向生活,慧眼识别。现代艺术自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文化舞台上之后,就以一种革命性的姿态,不断突破传统的艺术体系和美学规范,把各种新的观念形式和材料纳入到艺术表达的范畴内。不了解现代艺术的革新及形式和理念上的突破就不会理解当代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追求,不会鉴赏当代先锋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当代艺术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引入部分或延伸部分,让学生思考鉴别。渐渐地,学生就会把鉴赏方法运用到现实中,对当代艺术问题进行评析,建立现代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标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识辨当代复杂怪异的艺术现象。 总之,在西方现代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理解认识水平和艺术基础,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生成的社会背景及艺术家经历、艺术理论探知艺术家个性化的风格追求;通过纵横的对比联系明晰流派风格的继承发展;通过绘画实践、当代艺术现象体悟艺术精神,最终达到对新奇多变的现代艺术的鉴赏。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多样地运用这些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启发引导,把内容庞杂的现代艺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鉴赏,让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具备初步的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论文:音乐艺术鉴赏多样性研究 一、音乐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艺术鉴赏的多样性 我们知道,音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其中,从其艺术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器乐和声乐。器乐是人们运用音乐要素有节奏地运用口吹、手打、指弹、甲拨、弓拉、物敲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响。比如东方乐器就有:缶、钟、筝、琵琶、二胡、京胡、唢呐、鼓、钹、笛、箫、笙、茄、编钟等等;西方乐器有钢琴、萨克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管风琴、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小号、短号、长号、大号、音鼓、小鼓、大鼓、钹、铃鼓、沙槌、三角铁、响板、木琴等等。古往今来,人们运用这些不同的乐器,创作和演奏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中国器乐琵琶曲《十面埋伏》、筝曲《春江花月夜》、二胡曲《二泉映月》、唢呐《百鸟朝阳》、鼓锣《欢庆锣鼓》、笛《苗岭的早晨》、茄《胡笳十八拍》。西方器乐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意大利•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协奏曲》(德国•贝多芬)、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萨拉萨蒂)、萨克斯《回家》(肯尼•G)。这些器乐以不同的声音,借助节奏、音高、旋律等音乐元素,描绘着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类的社会生活,传播着或不同的或相同的人生际遇和思想情感,熏陶、感染、打动了千百年来各个民族的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获得享受。器乐的演奏形式,基本上可分为独奏、伴奏、重奏、齐奏、合奏、协奏。独奏是指由某一件乐器单独演奏。独奏者往往要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一定的音乐修养,独奏用的乐曲不仅要有完整的音乐形象和细致的感情表达,还应当充分发挥乐器的性能。伴奏是指在演唱(独唱、齐唱、合唱等)或器乐独奏的过程中,用一件乐器或一个乐队(小乐队、民乐队、管弦乐队)来衬托歌(乐)曲的主旋律,奏出引子及过门。 伴奏可使演唱或演奏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齐奏是指用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个旋律。合奏是指使用多种乐器进行多声部乐曲的演奏。合奏中由于各种乐器有着不同的音域、音色和音量,因此综合起来演奏,有着多种色彩的变异,音响效果丰富多彩而富有表现力。和独奏对应的是协奏,其特征是以某一种乐器为主,辅之于其他器乐进行组合演奏。比如钢琴协奏、管风琴协奏、小提琴协奏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叫复协奏,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叫三重协奏。西洋管弦乐队则常以大合奏的形式出现。应用交响乐队来演奏交响曲,是最大型、最完善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此外,铜管乐队演奏的吹奏乐,也是一种常见的器乐合奏形式。协奏既能充分发挥独奏乐器更深层次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又能发挥管弦乐队的作用,因而深受音乐家和人们的喜爱。声乐是由人声演唱为主的音乐形式。大多数声乐作品体裁短小,易于普通老百姓接受。所以有史以来为声乐创作的作品浩瀚如云,数不胜数。声乐作品从演唱的形式来看,有合唱(其中又有混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童声合唱)、齐唱(常见的有男声齐唱和女声齐唱等)、重唱(其中有男声四重唱、女声四重唱、男女声二重唱等)、独唱(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童声独唱等)。声乐作品从演唱风格上看,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是—种以意大利民歌唱法为基础的科学演唱方法,其音色洪亮、透彻,适于表现严肃的、戏剧的、重大的内容。长期以来,演唱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均采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则是以本民族传统的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如中国各种戏曲的唱法、各种说唱音乐的唱法、民歌唱法,印度民歌的唱法、日本民歌的唱法等,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声、行腔、咬字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 流行唱法基本上是属于用本嗓演唱的风格。它的风格可以有多种:有抒情的、民歌风格、乡村行乐风格、校园风格、摇滚风格等等。近年来,三种演唱法有逐渐靠拢的趋势。各个民族的演唱方法都吸收了一些美声甚至通俗的演唱方法;通俗歌手们由于没有—种统—的演唱方法,并且它的风行时间短,歌曲风格多样化,使得它不得不向美声和民族唱法学习。声乐加上乐器伴奏,就又组合产生了另一种类的高雅的极具欣赏性的音乐艺术形式——伴奏音乐。不同伴奏的选择,与音乐的性质有关,比如声乐协奏尽量用管弦乐队,小乐队就无法承载如此大的分量;女声小合唱,因为它具有轻巧纤情的性质,所以采用管弦乐队就像大炮打蚊子,不相匹配,用手风琴或钢琴倒是很适合。当然用什么伴奏还要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安排。人们欣赏声乐作品的时候,一是欣赏歌曲的美感,仔细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线条的优美壮美,节奏的铿锵舒缓,伴奏的整齐与和谐等等;二是演唱者的表演方面,是不是很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精髓,音准、节奏、表情等因素是否掌握得恰当,尤其是嗓音的音色是否漂亮、是否具有嘹亮或抒情婉转的特色。洪亮的嗓音、甜美的歌喉、优美的旋律配上恰当的器乐,能给听众优美的音乐享受。比如,我们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这一协奏音乐时,不仅能听到男声和女声,而且可以听到钢琴那恢弘宽广响亮的音响。综观中外著名的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无不借助相应的乐器加以伴奏。从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福(AnnaMoffo,1934-)到中国当代歌唱家宋祖英,从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PaulRobeson,1898-1976),到瑞典女高音歌唱家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Nilsson,1918-),从德国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彼得•施赖尔(PeterSchreier,1935-),到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何塞•卡雷拉斯(JoseCarreras,1946-),莫不如此。正是适当的配器,才使得这些歌唱家的演唱深深地感染着各国喜爱音乐艺术的男男女女,熏陶着各国喜爱音乐艺术的芸芸众生。 二、音乐艺术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艺术鉴赏的多样性 音乐题材是指构成音乐艺术作品的(主题)材料,即音乐作品中所反映与描写的人类社会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就给音乐家的音乐创作的多样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创作资源的多样性,就必然会产生多样性的音乐艺术作品;多样性的音乐艺术作品就给音乐艺术鉴赏带来了音乐艺术鉴赏内容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人类生活分为物质生产与消费的生活、非物质文化(即精神食粮)的生产与消费的生活和围绕人类自身繁衍的爱情婚姻一类的生活三种类型。这三个方面的生活,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百态千姿,色彩纷呈。于是,音乐家们(专业的或业余的,学院派的或者是民间派的)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价值观念、道德主张、艺术追求去创作、演唱、演奏音乐作品,这就产生了各式各样主题的音乐艺术作品。这些音乐艺术作品的题材广泛,既涉及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饥寒温饱、生老病死,也涉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我们知道,情爱是人类一种伟大、崇高、美好的思想情感。 这种情有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亲情中最博大、最温暖、最无私、最崇高、最深沉的情爱是母爱。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罗曼•罗兰(法)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泰戈尔(印度)说,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以母爱为题材,源源不断地创作了无数歌颂母爱的音乐艺术作品。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摇篮曲》(越南),《妈妈的吻》、《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等等。这些歌颂无私母爱的歌曲,旋律优美,情感深挚,打动过无数听众。 情爱中最令人陶醉、最令人向往、最使人心醉、最富有吸引力的是爱情。爱情是男女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与爱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情感。因此,爱情不仅是文学作品、戏剧作品、电影艺术永恒的创作主题,也是音乐艺术作品永恒的创作题材。可以说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音乐艺术作品浩如烟海,胜于牛毛。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王洛宾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国电影《五朵金花》主题音乐《蝴蝶泉边》、外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曲《myheartwillgoon》(我心永恒)、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现代流行音乐《老鼠爱大米》,等等,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这类音乐艺术作品,旋律舒缓,节奏明快,音色优美,缠缠绵绵,往往能给聆听者通过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来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丰富想象与联想,激发积极的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物质生产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并借以维持生存的最主要的活动之一。于是,生产劳动也无疑成了音乐艺术创作的一种很广泛的题材。土家族的打镏子《薅草锣鼓》,八路军的《南泥湾》,赫哲族的《乌苏里江船歌》,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江南的《采茶舞曲》,澳大利亚的《羊毛剪子咔嚓响》等等都是以生产劳动为题材的音乐歌曲。这类题材的歌曲大都嘹亮、欢快。 此外,以政治及战争为题材的中外歌曲也很多。我国抗日战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俄罗斯歌曲《喀秋莎》、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部队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游击队之歌》等等。这类题材的歌曲大都严肃、雄壮、豪迈,表现出来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壮美。宗教也是人类生活与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源远流长。目前世界人口60亿,其中有基督徒20亿,占世界人口的33%。伊斯兰教穆斯林目前有12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为19.6%。佛教信徒目前有3.6亿,占世界人口总数6%,犹太教徒有1400万。还有印度教徒8亿多,民族宗教徒2.3亿,新兴宗教徒1.3亿[1]。可以想象,宗教势力的范围之广大。从古到今,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音乐也数不胜数。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从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众多的音乐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宗教音乐遗产。音乐之父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乐圣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的《路加受难曲》等,都是欧洲古典宗教音乐的代表。 除了以上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音乐外,还有一种以讴歌自然为题材的音乐艺术作品。这种音乐纵情讴歌山川的壮美、鲜花的美丽、草原的广袤、太阳的灿烂、月亮的妩媚、湖海的壮阔、鸟音之婉转、物产之丰富。比如歌颂海洋的《大海我的故乡》,歌颂家乡风光的《我们新疆好地方》、《青藏高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我们山西好风光》,描绘大自然的音乐《苗岭的早晨》、《云雀》(罗马尼亚)等等。这些类型题材的音乐作品大都会给人带来清新、自然、温馨、美好的艺术体验和心灵感受。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两千多个不同的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中国就有56个民族。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要数尼日利亚,8000多万人口中大小民族却有250个,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8。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为音乐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丰富的创作源泉也就带来了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了。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音乐创作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广泛的创作题材带来了广泛的音乐艺术作品,而广泛的音乐艺术作品也就给音乐艺术鉴赏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的内容。 三、音乐艺术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艺术鉴赏的多样性 除了音乐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音乐创作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之外,音乐艺术的多层次性也决定了音乐艺术鉴赏的多样性。音乐的层次,是指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层次和风格既可以分为纵向的音乐艺术层面,也可以分为横向的音乐艺术层面。就欧美国家来说,以时间为纵轴的纵向层次划分就可以把音乐分为中世纪时期(MedievalPeriod)(1450年前)的古典音乐,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Period)(1450-1600年)的音乐,巴洛克时期(BaroquePeriod)(1600-1750年)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Period)(1820-1910年)的音乐,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的现代音乐(1900-现在)。古典音乐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单声部音乐,如格里高利素歌(GregorianChant)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及实践得到极大的发展,音乐艺术工作者以圣经故事为主,创作了大量的教堂音乐,弥撒曲、安魂曲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与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表现在一是和声、变化音迅速发展;二是乐队结构的变化;三是乐器演奏技巧的变化;四是旋律风格的变化(曲式更为抒情与华丽)、节奏风格的变化(节奏更为夸张)、以及曲式上的变化(更多地追求织体的前后连贯,主题更加“有机”地发展和演化)。浪漫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史上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一时期造就了无数的伟大的作曲家,涌现了许多不朽的音乐艺术作品。就中国音乐而言,可以提供鉴赏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时间轴上的纵向层次:远古时期的音乐,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秦汉时期的音乐,巍晋南北朝的音乐,唐宋五代的音乐,宋元金时期音乐、明清时期的音乐、近代音乐和现代音乐,而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作品。《骨哨》是今人依据出土的原始乐器,结合音乐史学界对远古的研究和推测,创作出来的描写先民狩猎生活的音乐作品[2]。曾侯乙编钟曲《楚商》则是春秋时期的器乐。琴曲《广陵散》、琴歌《胡笳十八拍》、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分别是东汉、魏晋、明清、新中国四个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 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不同层面带给听众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艺术有不同的风格,这种不同的风格也构成了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有的音乐作品高亢激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的则低吟轻诉(《在松花江上》);有的哀怨忧伤(《锈红旗》),有的则热情奔放(《迎宾曲》);有的自由舒展(《天路》),有的则深邃婉转(《二泉映月》〉);有的庄重严肃(《义勇军进行曲》),有的则诙谐幽默(《达坂城的姑娘》),有的情意缠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有的怒火万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大刀进行曲》)。音乐艺术的多层次性还表现在音乐艺术作品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阳春白雪”代表着高雅,“下里巴人”代表着通俗。芭蕾舞无疑是一种融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为一体的高雅艺术,曾经作为宫廷舞蹈而为西方上流社会所独享。它孕育在意大利,诞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芭蕾在近四百年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古典派芭蕾舞代表作的《天鹅湖》,柴可夫斯基为这部舞剧创作的音乐赋予了这部作品以活的灵魂。其动听的旋律,塑造了柔美温暖、失望伤感、轻盈质朴、炽烈舒展的诸多音乐形象,以高级、高雅的音乐艺术送给人们以美的听觉体验和心灵享受。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也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这位艺术家以悠长徐缓的牧歌风的旋律,使听众恍惚听到了狩猎的号角(圆号)、鸟儿的欢畅(长笛),看到了缤纷绚丽的大地和幽深秀美的森林(齐特尔琴),也恍惚能看到姑娘们灿烂妩媚的笑容、柔美轻盈的身材、潇洒飘逸的舞步。这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音乐艺术作品,给人的那种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不是《黄土高坡》之类的通俗歌曲所能媲美的。 以上我们是从音乐艺术鉴赏的客体来讨论音乐艺术鉴赏的多层次性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鉴赏的主体来看问题,也不难看出音乐鉴赏的多层次性。作为音乐艺术的鉴赏者,因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生活阅历、个人爱好、文化水平、音乐知识、道德观念、艺术修养的不同,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体验能力、分析能力是不会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一个东北的农民或许会愿意花五块钱去听(看)《二人转》,大多不会花数百元去国家大剧院观赏一场中外名人的钢琴演奏音乐会。在这个农民看来,《二人转》逗笑有趣,钢琴演奏和敲破鼎罐发出的声响或许就没有什么区别。林黛玉可以看得懂《西厢记》,而刘姥姥就未必能看懂。这些都是因为鉴赏主体分别处于社会的不同层面而造成的。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是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的多样性表现在音乐艺术形式的多样性、音乐创作题材的多样性以及音乐艺术活动的层次多样性等诸多方面。正是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导致了音乐艺术鉴赏活动的多样性。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可以引导人们在音乐艺术的鉴赏活动中,聆听、欣赏、感受其所爱。 艺术鉴赏论文: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与价值 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精神文化领域也变得更加精彩,百姓对艺术的热情逐渐高涨。伴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加之艺术品鉴赏本身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含义与人文特性,把艺术鉴赏视作判断大众审美趋势和文化发展方向的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艺术鉴赏的内在涵养作为研究基础,详细分析了艺术品鉴赏的人文含义,旨在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生活水平,加强各个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实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建造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关键词:艺术品鉴赏;现实意义;精神领域 艺术品鉴赏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行业,艺术品是有鉴赏价值、研究价值、商业价值以及文化沟通价值的工具。艺术品同时具有收藏的意义,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时可以根据保存年代的长短提升自己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艺术品鉴赏的含义与特征,进而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最大化地发挥艺术品的当代价值。 1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 1.1艺术品鉴赏的内容 艺术品鉴赏的内容非常广阔,针对艺术品的内涵必须要有详细准确地了解。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家实现创造、具备欣赏价值与基本使用价值的特别物品,艺术鉴赏是在对艺术品本身进行客观评价,以此确定艺术品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观念。艺术品本身的特点是独特性、长久性以及真实性等,在价值上也可以提升人们的鉴赏能力,从而激发群众的想象,增加群众之间的交流次数。 1.2艺术品鉴赏的实际原则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与规律,并要求每一个相关人员都必须遵守。艺术品鉴赏中也有一定的行业规则,该规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能确切掌握艺术品的自身价值与延伸价值,从而进行严格的估计与计算。所有艺术品都可以依据时间的长短增加自己的现实价值和内在含义,体现不同社会时期的历史形态,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因此,进行艺术品鉴赏必须要充分了解历史的进展状况,能够对历史有一个确切了解,从客观性与整体性两方面评价艺术品,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艺术品的价值,充分发挥艺术品本身的功能。同时,艺术品鉴赏还要了解民族性特点,充分把握时代特征,从而在社会演变进程中把握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鉴赏还要顾及艺术品本身的商业价值,要做到艺术品的自由流通和买卖,进而帮助艺术品创造最大的价值。 2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 艺术品的人文特性必须建立在人类文化基础上,考虑人们对于文化的真实需求,并结合时代精神掌控艺术品鉴赏手段,了解艺术品出现的含义。 2.1艺术品鉴赏融合大众的审美趋势 伴随时代的演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见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时,就开始在意审美方面的追求,与之而来人们的审美趋势也不断上升,艺术品鉴赏也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举动,时刻响应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动倾向。利用艺术品的外在价值可以深入探讨其内在价值,给人们的精神领域增添无穷的乐趣,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品鉴赏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开阔视野时满足自己精神领域上的空虚,实现长久发展。纵观全局,只有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可以在艺术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进步,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降低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给社会产生的危害。 2.2艺术品鉴赏可以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 艺术品鉴赏能力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水平显示了一个社会与一个时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意识形态。在精神文明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人们更加看重内在修为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开阔。艺术品鉴赏不断让更多的参与者了解社会,艺术品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与个人的重要桥梁。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多样化,生活活动范围更加开阔,由此引领人们从狭小的家庭环境走进了艺术世界、艺术品展览会、美术馆等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加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提高了人们的沟通能力。利用艺术品鉴赏行为可以丰富个人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从而让整个世界的精神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2.3艺术品鉴赏反映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 艺术品鉴赏一方面会生动形象地展示艺术品内在的艺术性和民族特性,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多年来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就是反映现代艺术作品创作的发展动态和创新理念。艺术品鉴赏会让人们对整体社会有一个主观把握,此外,还会在传统文化的承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提高现代艺术的创作水平,突破当代艺术作品创作的局限。特别是针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衍生物,可以深度挖掘艺术作品的创作潜力与内在价值,不断实现艺术品鉴赏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增加。艺术品鉴赏是促进艺术品创新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在此前提下,应逐渐实现艺术创作的长久发展。 3艺术品鉴赏的当代意义 3.1满足大家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艺术品鉴赏含有多彩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涵养,艺术品鉴赏的进步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革新,给人们思想进步带来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品味,让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让人们的精神领域有了很大改变。因此,艺术品鉴赏的时代价值十分重要。不管是人类生活的前行,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值得深究的意义。 3.2扩大艺术品鉴赏的群体范围,提高艺术品的人文特质 艺术品鉴赏行为能够丰富人们的经验,针对艺术品进行鉴赏,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情感沟通,会让艺术品的价值实现进一步推广,从而让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获得精神享受。艺术品鉴赏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品的人文价值,艺术品的价值会时刻作用在个人的意识领域中,唯有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艺术品的价值才可以实现出来,这是艺术品存在的意义。不断增加艺术品鉴赏人数,扩大艺术品鉴赏受众范围,是整个社会的呼声。 3.3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实现艺术品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化范围的加大,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交流过程中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艺术品鉴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特别是在艺术品的价值探索方面,利用开展艺术品鉴赏活动,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形态,同时还能向其他国家显示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品鉴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作者:白璐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物理学对绘画艺术作品的鉴赏研究 摘要:本文从物理的角度,主要包括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光和色彩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对西方绘画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使自然科学和艺术能够充分的融合,增加科技工作者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物理;时空;光;色彩;相对论 据调查研究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理工科学生如果观看艺术展,大部分不懂得欣赏世界名画或其他艺术作品。在理工科教学中如果可以贯穿艺术审美,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加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用光的传播、色彩与光的原理、时间与空间的构建等物理知识和观点去理解视觉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亚威农少女》《圣弗兰西斯接受圣痕》等很多名画将会更加深刻的被理解和欣赏。 1从牛顿绝对时空观角度鉴赏乔托等人的绘画作品 1267年,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要作品风格是宗教画,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金门相遇》《基督下十字架》《犹大之吻》《最后审判》和《哀悼基督》,他摆脱了拜占庭式绘画的僵硬风格,去除故作姿态的造作,通过平静的观察并感知自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透视画法”,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开,按照一定的结构比例,更加真实地反映自然特点。乔托从绘画作品中感悟出的透视原理、空间力量的暗示,还有恰如其分的色调安排,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特色。例如,在《往十字架上钉人者》中,哀悼的圣母和使徒、持矛的兵士、飞动的天使、十字架上的基督等要素都通过简洁的画面予以处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红黄蓝色块分布使得生动鲜活的情节跃然于墙壁,把鉴赏者的眼球定位在死亡基督和悲伤的圣母身上。再如,《犹大之吻》,耶稣和犹大的四目对视,平静对慌乱,体现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融入绝对静止时间的理念,通过人物的表情把视觉的瞬间体验凝滞于这幅壁画上,在鉴赏者心目中引起共鸣和振荡,通过艺术的方式对时空进行组织,这是绘画艺术作品中最早对于时间框架的定义。在乔托之后的300年,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才得以建立,它与乔托的绘画在时空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对现实的模仿,只不过二者是在不同的领域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而已,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2从光和色彩的角度鉴赏印象派绘画作品 印象画派的出现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统色彩观念的创新,以粗放的素描笔法捕捉阳光下对象物瞬时的色彩活力,并充分利用光色原理创立色彩体系,体现了自然清新的生动感观。印象派可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众所周知,光使得整个世界变得优美多姿,物体吸收光或经过反射以后,便具有了色彩的魅力,否则,没有光就会漆黑一片。牛顿用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拉开了光色研究的序幕,托马斯•扬更是在实验室中证实了光的波长、频率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在绘画艺术作品中对光色关系的探索具有标志性的则是印象画派的作品。莫奈在阳光下写生,发现了冷暖色调的奇特变化;毕沙罗用点彩法绘画,发现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雷诺阿则以散落在人身上的光影,组成明暗冷暖交互的节奏感,获取动人的效果。再来看看他们的作品,莫奈的作品《草垛》和《睡莲》,展示了对象物的画面受天气和阳光强弱的影响,体现出笔者细致的观察和对色光变化精准把控的能力,《日出•印象》主题是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水面无限的光辉,作品把光色融合在一起,给予鉴赏者以视觉感知。马奈的作品《阅读的女子》,多种色彩和灰色的运用使得女子的面部表情更加突出,整个画面呈现出十分和谐的效果,《草地上的午餐》通过鲜艳明亮和强弱对比的色块,造就出别样的意境。雷诺阿《红磨坊街的露天舞会》,透过树叶间隙照射的阳光,使得对象物色彩斑斓,真正实现了“光是绘画的主人”。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人景之间按比例进行几何分割,画面的色彩量达到了均衡与统一。塞尚则用色彩取代了线条、阴影和透视原理等关键的部分,从其作品《圣维克多山》足以看出冷暖色调并存的立体表现,《埃斯泰克的海湾》用变化多端的蓝色切断空间,达到了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觉的效果。西斯莱的《洪水泛滥中的小舟》以灰、蓝和棕色调的变化让鉴赏者对平淡无奇的水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康莱大桥》彰显了色彩的喧闹和形体的照相式效果。 3从爱因斯坦相对论角度鉴赏立体画派作品 20世纪立体画派初诞生于法国,其主要特点是以多角度描写对象物,通过平行或垂直的线条和散乱的阴影,背景与对象物相互穿插,削弱了作品中的描述性和表现性因素,呈现几何化的四维空间特色。以1912年为临界点,立体画派又可分为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毕加索、乔治•布拉克、莱热和格里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1905年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来的,与立体画派的发展几乎同步,它颠覆了经典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理论,创立了平直时空理论,它认为时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参考系和观测者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爱因斯坦与立体画派代表人物毕加索同属各自领域划时代的天才,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07年,毕加索用四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风格,灵活运用了几何构图和实验手法,从绝对时空跨越到相对时空,压缩扭曲的时空表现于画布之上,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对独特的,鉴赏者不能简单地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它被美国外科医生伦史莱因博士称呼为“通过图像表现相对论原理的革命性新艺术形式”。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房子》中,几何化的房子和树木压缩了画面的时空深度,画中的景物都能清晰展现;另一幅作品《静物》,体现出“以光速运动的观众可能看到的色调”。莱热的巨幅油画《三个女子》,人物似乎是用铁管、螺钉和铆钉拼装组合而成,表现得比较僵硬和机械。格里斯的油画《吉他与乐谱》,画中的吉他、乐谱、桌子、台布及窗户等,都按照完整而严密的伞间结构用几何形的大色块表示,给予鉴赏者一个三维空间幻觉和平面感共存的绝妙画面。1937年,毕加索创作了《女人肖像》和《格尔尼卡》,被评论为“打破了空间,又重构了空间”。1939年,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创作了《温室》,其解释是:“如果你的寿命足够长,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这幅作品也是“以光速运动的观察者可能看到的景象”。所以说,立体主义画派用艺术的形式颠覆了时空观。 作者:邹万芳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传统文化艺术与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摘要:当代的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被列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美术鉴赏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即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术生存条件的变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真正发挥美术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素质的复合人才、适宜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以课程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加强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完善教学体系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点专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加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的督导作用,加强教学的中期检查和学生的评教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比赛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抓好教学工作,提倡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深化教师群的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创建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体系。首期将建立网站以适应各门主干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的需要,为精品课程的申报做准备。 (4)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在设施配备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争取设立专门科研经费,制定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从事课程相关的学术科研活动。尽快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为争创精品课程、打造教学名师及创办特色专业打好基础。 (5)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项重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竞赛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改与竞赛的双赢,加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指导与培养。争取取得更多的艺术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管理和指导大型艺术社团的活动。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及艺术展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邀请一位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邀请国家级、省市级的专业文艺团体来校举办“精品剧目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努力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育人环境。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改进教育方法与工作方法,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坚持艺术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个基本点,坚持开放性的互动性艺术理论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始终坚持项目式的艺术实践,由虚拟性的课堂作业与社会赛事为目标,促进实战型实习。由此,学生主动参与艺术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积极参与省内外高规格艺术赛事和实践活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及教学课件的建设。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断扩充教育内涵。注重对于优秀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梳理与传播,努力把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化其对于中华文化遗产的认知。坚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力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收获。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相关活动等渠道,有意识地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效融合社会服务。与国内兄弟院校和省市博物院、文化馆、官方或民间展演团体及设计公司等进行合作,一起承办或联办相关艺术文化活动。除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及非艺术类的在校大学师生外,主要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其中,包括城市街道社区市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型公司职员,以及驻地解放军、武警战士和广大农村各类劳动群众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报导。其中,包括墙报等书写媒体和报刊杂志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传统电子媒体以及各类官方网络传媒等进行宣传报道。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特色,完善管理机制:在原有活动基础上,继续突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等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各项活动;同时,加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设计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活动中的文化考察和学术讲座、艺术科研力度;此外,适当增设并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艺术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完备的常效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确立师生结合的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形式多样。除基本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方式外,还包括了定期开放日宣传与普及活动、文化考察、举办学术讲座、参与艺术科研项目;此外,在保证安全和满足校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新增艺术文化下乡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系列群众性的艺术文化竞赛或群众性的艺术文化表演及相关的艺术文化论坛活动。 总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和经营管理者。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如何提高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指导当前的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逐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持续繁荣发展。 作者:刘瑛 黄意涵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警察学院 艺术鉴赏论文: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舞蹈审美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艺术,通过动作姿态来展现舞者的内心世界的情绪,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美和愉悦。因此,要想更好地欣赏舞蹈,就必须更深入了解舞蹈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舞蹈;认识;发展;审美;时间性;空间性 一、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舞蹈虽然与其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舞蹈是采用直接的、有生命的人体动作,作为构成形式美的手段。此外,舞蹈还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同时存在的造型动作艺术。它是通过时间的沉淀积累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包含舞蹈语言、音乐、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主要表达人类内心的一种思想感情。舞蹈可分为“艺术舞蹈”和“生活舞蹈”。艺术舞蹈是由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选择题材,具有鲜明的主体、具体的内容、完整的形式,最后塑造艺术形象,由专业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让观众们欣赏。艺术舞蹈高度提炼了舞蹈的语言跟技巧,着重刻画人们内心的活动与变化,反映真实情感。而生活舞蹈多指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直接联系的,如民族舞蹈、健美舞蹈、社交舞蹈等,这些舞蹈表现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总之,舞蹈就是运用表演手段,通过节奏、韵律展现优美的形体动作,即是通过不断提炼、改善和美化了的动作来抒发人们内心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 二、舞蹈发展进程中的时间性 舞蹈的发展是依附在社会发展上的,所以舞蹈具有鲜明的时间性,留有时代的烙印。舞蹈成为人们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手段,其中我国的舞蹈是从夏商时期进入到表演领域中的,在夏商时期才开始有专业的舞者出现。据悉,夏桀时期的舞者已经有了独特的舞蹈审美标准。商代在当时是一个崇尚巫师、神权盛极的朝代,因为巫师可以通过占卜来向人们传达神的旨意。要想当巫师就必须先学会巫舞,在巫师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两种舞蹈形式,其中傩舞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抗衡精神,且受到日本和朝鲜等地的影响,流传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在宋朝的时候,傩舞与戏曲相结合,发展成“傩戏”。从此,傩戏在亚洲引起重视,也受到其他地区的关注。 周代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代表性舞蹈的朝代,汉代是第二个集舞蹈之大成的时代。大唐时期的舞蹈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朝舞蹈在周、汉时期的舞蹈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进。到了明清时代,由于戏曲的兴起,原来作为独立表演艺术的舞蹈被融入到戏曲中,在舞蹈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且还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舞蹈训练方式和演绎方式。 整体来看舞蹈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过去不同时期的舞蹈形式不仅适应当时的社会风气,还对前朝所流传下来的舞蹈有所保留和创新,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不断摸索而来的。 三、舞蹈艺术的独特性 舞蹈艺术不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和历史背景。舞蹈学家通过对过去几千年有文字记载舞蹈艺术发展的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得知舞蹈艺术经历了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劳动生产方式,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民族舞蹈,它与本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生活习俗、民族信仰、生产劳动等诸多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舞蹈形象。这些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是各民族的特色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各民族生活环境不同,造就了舞蹈的题材、风格、式样的多样化,比如汉族的《秧歌》《舞狮》《舞龙》等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千百年来就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被不断传承与发展,舞蹈动作也一直根深蒂固在本民族的社会环境中。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才使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空间性,我国的舞蹈艺术才一直被传承与发展,一直长盛不衰。 四、舞蹈发展的综合性 舞蹈艺术离不开民族舞蹈的传承、发展以及创新,因为仅靠一种舞蹈或者几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进行交流,是根本无法达到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境界的,只有注重舞蹈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舞蹈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顶峰。隋唐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繁荣昌盛,所以舞蹈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好发展。唐朝的《柘枝舞》在当时已经有着较高的舞蹈艺术水准。后来,这支舞蹈被传入中原、西域等地,当地人用不同风格演绎了《柘枝舞》,导致其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舞蹈。这支舞蹈经历了唐代、宋代。据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还有人在跳舞时穿着《柘枝舞》的表演服装。然而这支舞蹈在长期广泛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本是一个人的独舞被慢慢演绎成两三个人跳的舞蹈,甚至还把这支舞蹈编排成儿童舞蹈,如今,西安市博物馆内还收藏有汉族儿童和西域人跳《柘枝舞》的画像。 《柘枝舞》在不断地流传,不断地被发展,已经形成了多样的表演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审美标准。其实,这些都证实了舞蹈艺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当本民族独特的舞蹈流传到另一个民族那里,无论是其舞蹈风格还是舞蹈的演绎方式,都将发生变化,都会随着另一个民族的生活内容和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加上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舞蹈的发展,从而达到舞蹈艺术的最高阶段。 我们发现有两条主线一直贯穿在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一条是通过时间来创新、改善、发展舞蹈;另一条是不同民族的舞蹈相互交融,不同民族的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通过改善过的舞蹈作品,可以看出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本民族独有的特点。中国民族舞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艺术底蕴,所以,不断地挖掘、传承,对发展传统舞蹈极其重要。换一个角度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性格、文化传统等因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使舞蹈也具备了鲜明的地域特点,随着各个民族之间舞蹈文化的相互融合,舞蹈艺术也迎来了更高水平的发展空间,它会随着各个民族在舞蹈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创新、提高、完善,将舞蹈艺术发挥到极致。 五、提高舞蹈艺术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联系社会生活,从而领悟舞蹈艺术的美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反映和升华了生活。因此,要想提高自身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够提高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才能够从舞蹈艺术中感悟到它的精神以及追求。另外,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用肢体说话”的高雅艺术,其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语言,美的肢体动作能够形成流畅的、动态的、连贯的美,因此,从舞蹈的肢体动作中也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要想真正理解舞蹈艺术,首先,在欣赏舞蹈动作的时候,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舞蹈动作具有丰富的功能,一方面,舞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描绘出人物的形象、情感、性格以及心理活动;另一方面,舞蹈肢体动作还能够表现人物行动的目的。可以说,舞蹈艺术具有再现性的特点,其动作是由生活衍生而来的。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深刻了解舞蹈动作的形式美。舞蹈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的舞蹈具有不同的舞蹈造型标准,欣赏者只有充分了解各种风格舞蹈的造型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欣赏舞蹈,提高欣赏舞蹈的能力。 (二)要对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艺术审美的要求有一定了解 欣赏者一方面要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舞蹈最基础的知识,要充分了解现代舞、芭蕾舞、中国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等舞蹈种类的区别,以及各种舞蹈的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化。另外,还要明白不同风格的舞蹈,其审美要求也不一样。欣赏者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够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舞蹈艺术,从舞蹈艺术中获得视觉享受。 (三)反复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 欣赏者还可以通过反复欣赏优秀的、经典的舞蹈作品,来提高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因为优秀的、经典的舞蹈作品蕴含了舞蹈艺术的深层境界,能够帮助欣赏者提高自身对舞蹈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欣赏者要想通过舞蹈艺术的肢体动作以及舞台画面认识舞蹈艺术,进入到舞蹈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首先需要充分认识舞蹈的区位,因为舞蹈区位有强弱之分。其次,欣赏者要对舞蹈移动线有一定的认识。舞蹈移动线是指舞蹈演员的空中路线走向,丰富的舞蹈移动线能够展示舞蹈艺术的整体和谐美。第三,欣赏者要加强对舞蹈图案的认识。因为舞蹈图案是整部舞蹈的结晶,是编舞者为了表现舞蹈主体、烘托舞台的氛围以及渲染舞蹈演员和观众的情感而精心安排的,加强对舞蹈图案的认识,对提高鉴赏舞蹈艺术有一定的帮助。 六、结语 总之,当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舞蹈艺术也提高了审美标准,不仅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舞蹈也在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高层次的舞蹈艺术。我们相信,舞蹈艺术将通过形式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生活而发生变化,向高标准的层次发展、提高,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绚丽多姿的舞蹈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光彩。 作者简介: 殷 姿(1989-),女,湖南省衡阳市人,汉族,本科,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类。 艺术鉴赏论文:清乾隆珐琅彩陶瓷艺术作品鉴赏 摘要:珐琅彩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珐琅彩;古月轩;拍卖会;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早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以1.1548亿港元拿下了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如图1),在刷新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价的同时,也打破了亚洲地区单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此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属于清代其它彩釉瓷器类,尺寸为16.5 cm,《乾隆年制》蓝料款《佳丽》印《新枝含浅绿 浅萼散轻红》字《翠铺》印。 和绝大多数的珐琅彩绘瓷器一样,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未见有成对的例子。器形和尺寸一致的珐琅彩花瓶、暂知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品内的清乾隆珐琅彩《福寿万代》图双耳瓶。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这里的传说最多,宝贝最美,世人的至宠――珐琅彩瓷器的故事自此开始。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H。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早先的珐琅器一般有金胎、铜胎、瓷胎、玻璃胎、紫砂胎等,其中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容易接受,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 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顾名思义,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是瓷器与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 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虽然它出身自景德镇,但是由于彩绘及烧成工艺均在宫内进行,故不属于景德镇窑的制品。 珐琅彩瓷器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此碗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工艺精湛,为乾隆珐琅彩杰作。题诗及印章是鉴别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当引起重视。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我们知道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 虽然珐琅彩瓷器的发展结束在乾隆年代,但它的故事延续着。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诱惑――罕见如斯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一件完美之作,携其不容置疑的皇室气派浮出尘埃。
文学艺术论文: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艺术 ;权利主体;著作权;保护 内容提要: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然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 法律 保护犹如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的构建是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最大障碍。为此,我们应在保存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明确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宗旨,完善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传承活动可持续 发展 。同时,确立 科学 的民间文学艺术价值评估机制,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流转制度保障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民间文学艺术被誉为人类 历史 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进行文学及科学技术创新的源泉。我国存在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民间文艺作品存在一些不当使用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的采风者也疯狂地掠夺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例如,“木兰从军”是其一,确立科学的民间文学艺术价值评估机制。民间文学艺术价值评估的目的在于相对准确地确定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这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管理、贸易及侵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流行的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成本法。成本法主要是指依据开发一项知识产权所花费的成本或者是重置一项知识产权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这种方法不反映从资产的所有和使用中带来的 经济 利益,相反,它只反映资产的最小价值。申言之,成本法给与知识产权所能够带来的市场收益关注不够,即它未能反映资产潜在的收益。故成本法经常适用于技术使用的萌芽期或者没有适用市场或没有获得收益的资产。其二,市场法。市场法是指无形资产通过比较在相似的市场环境下,相似资产的近期销售或其他交易方式的差别而进行的价值评估。这种方法如果在一个活跃的市场环境中是最适宜的。但大多数无形资产的交易不够频繁,无法建立以市场为评估基础并可与其他资产比较的价值评估。由于缺乏充分竞争的知识产权市场,所以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其三,收益法。收益法是根据知识产权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来进行估价的。这种方法应用最广,因为使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所必需的信息通常相对精确并且很容易获取。根据收益法,一项资产的价值是指给资产所有者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的现有价值。这种方法要求对由于知识产权而产生的未来收益流的预测,对未来收益流期限的估价预测,以及对收益流相关风险评估。虽然收益法由于包含多项评估,看起来没有成本法精确,但是评估需要的信息可以被精确地开发和确定。这种方法额外的好处是它具有通过参数调整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特别情形下价值评估各种因素的重要性。[15] 由此可见,成本法和市场法都有较大的局限,成本法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的资产,市场法则依赖于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而收益法的应用范围更广,更为适合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16] 自然 也适合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评估。但是,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评估相对于专利权和商标权而言较为复杂。专利权和商标权一般涉及两种贸易形式,一是整体转让,二是许可使用,所以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评估一般只涉及专利权和商标权整体价值评估或者许可使用权价值评估。而民间文学艺术权利的内容和交易形式都要丰富的多,它涉及权利人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的问题。以财产权为例。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既可以进行著作财产权整体转让或许可使用,也可以选择财产权当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转让或许可使用。如果将每一项权利(或者与其他权利一起)的转让或许可使用作为一种交易形式,按照数学中排列组合的 计算 方法,著作财产权一共可以呈现中的交易形式将令人惊奇,这是商标权与专利权所无法比拟的。而每一种交易形式都涉及评估问题。由于著作权中不同权利的赢利模式不同,在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应根据不同的赢利特点进行计算。 其二,引进集体管理制度。民间文学艺术集体管理制度,是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邻接权的制度。民间文艺集体管理制度是实施版权法的重要手段。 网络 数字技术的 发展 引起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的载体形式、使用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巨大变化,权利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其权利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的情形。多数情况下,权利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网络侵权事实的存在,即使知道侵权事实的存在,出于讼累及诉讼成本的考虑,也很难逐一去主张权利。采用集体管理组织的形式无疑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可以说,如果没有集体管理,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的权利行使有一半以上将会落空。 从性质上讲,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一种民事权利管理制度,是信托的一种具体形式,[18]即权利人将自己作品的版权一并转让给集体管理组织。采取信托方式的最大优越性在于,集体管理组织根据著作权人的授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所管理的权利;同时,集体管理组织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人进行包括诉讼、仲裁在内的 法律 交涉,这对于维护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及其传承人的正当权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的法定制度表面上似乎与集体管理制度相冲突。其实,法定制度所要解决的是权利主体民事行为能力欠缺的问题,集体管理制度则是权利的具体行使方式问题,两者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不一样,但是二者结合起来,能相得益彰,充分保障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人权利的实现。 结 语 当前,我国学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存在“综合保护模式与单一保护模式”、“直接保护模式与间接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与特别权利保护模式”及“现行著作权模式和经有限修改的著作权模式”[19]等理论分歧,争议的焦点则集中在“特殊权利保护”与“著作权保护”这两种模式的选择上。从法理层面来分析,我国《著作权法》第6条回答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实行著作权保护;其二是授权立法的问题,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办法或措施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据悉,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条例》已纳入了国务院立法规划。诚然,即便将来有了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条例,但民间文学艺术毕竟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存在诸多不同。同时,民间文学艺术也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客体,它既包含有形资产,又包括无形资产,既包括个人财产利益,也牵涉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还需要理论研究的更加深入和司法实践经验的进一步积累。 文学艺术论文:研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保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拟就内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予以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相关制度的出台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法 法律保护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分析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我们发现作品的定义是要求“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这些要求显然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界定有很大的难度。 我们知道大部分知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出新的知识。以民间文学艺术的历史题材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原先的素材是分开的,具有确定的创作主体和特定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两者之间有时重叠性比较大,界限模糊,难以区分。这是我们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规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刘春田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由某社会群体(而非个人)创作的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音乐、戏剧、故事、舞蹈、建筑、立体艺术、装饰艺术的文学艺术形式[1]。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特定民族或区域的社会群体集体创作,通过口传心授、模仿等方式,在本区域内世代流传的、反映本地域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群体特征、自然环境等特有成分,又不断的为群体发展的文学艺术作品。列举式规定可吸收和借鉴《示范法条》的典型表现形式,具体表述为:1)故事、诗歌、谜语、谣谚、传说、寓言、神话以及其他口头或书面民间文学作品;2)民歌、戏曲、器乐以及其他以音乐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3)舞蹈、游戏、民俗活动以及其他以活动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4)皮影、剪纸、绘画、书法、服饰、器具、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以有形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确定的权利主张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体现的智力创造成果是一个群体的,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它“最原始的创作者可能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它逐步变成了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整体的作品,其作品所有权和著作权应该属于产生这些作品的群体,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2],这会导致谁是真正的权利主张者的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整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财富,“有些民族或群体认为属于本民族的作品或宗教仪式是神圣的,不愿为外人所知,若随意发表,不论其赢利与否都会严重损害该群体的精神利益”[3]。 (二)保护时间不易确定 现在各国是对于一定的知识产权予以一定年限的限制,但是民间文学艺术由于其自身价值形成的特殊性,简单地规定一个期限非但不能给予保护,这样会使相关的权利合法地被免费使用,原因就在于其在时间上的续展性和主体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民间文学艺术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学艺术所形成的价值是一个集体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内形成的,每一历史单元都是文化的传播时期,也是再创作时期,因此很难认定它的保护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三)保护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民间文学艺术就是一个民族的人创造出来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它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就是它的广泛性、开放性,民间文学艺术更多所体现的是其群体的文化特征,注重这种文化能否得到持续存在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不被歪曲和随便利用。另外,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核心就在于经济权利的确立、合理的商业利用及市场价值。民间文学艺术作为特定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又无法行使专有权是令人遗憾的,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所提出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乃至于传统知识和遗传基因等传统资源的初始意图不同。 (四)新作品与原作品的差别性 第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集体性质,创作主体具有不特定性,但是运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其权利主体是明确特定的,他们根据其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理解,经过改编整理,创作出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区别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形成于民间,具有长期性,而再创作作品是“作者在运用已有的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4],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第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经历几代人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虽有创新,但还保留着原有风格特色,而再创作作品想要受《著作权法》保护,必须具备一定的独创性。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根据其进行再创作的作品的区分把握也是需要解决处理的一个问题。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建议 (一)明确著作权的主体 针对主体不确定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民族聚居地或地方设置例如××民族理事会、研究会、××地区会所等形式,来研究整理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从而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保护并发扬光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根据其内容、表达形式、体现的特色等可以明确属于某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如某个民族特有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像属于全体赫哲族群众的《想情郎》等,可以由该民族的理事会、研究会来代为行使整个民族对此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国家可以规定文化行政部门主管该项工作,各民族理事会可以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经过整理,报经文化行政部门登记备案。 (二)明确改编者的权益 我们可以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受任何人的歪曲、篡改和丑化,鼓励改编整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但是改编者和整理者对其改编整理后形成的新作品必须注明来源出处,并且要向一定的部门支付一定的许可使用费。任何人都不得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据为己有,也不得反对他人对其重新进行改编和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个人或组织,应尊重产生该作品的民族或群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得歪曲原作品,不得给产生该作品的群体造成精神伤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或经改编创作而形成的作品不得向外国人卖断著作权。同时私人、集体所有的非常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坚决禁止出售或转让赠于给外国人。 (三)无期限保护 《著作权法》第2章第3节“权利的保护期”中规定了权利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及死后50年,合作作品到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这都有明确的期限。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经人们改进,再创作流传数年,认定它的起始与终结不易,以至无法从事实上来确定它的最后一个创作者,来确定它的保护期限了。而且,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抛弃丢失它,更不能确定一个期限来保护它而其他时间任由他人任意践踏它。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从事实上和民族感情上来说,它的保护期限都应该是无期限,无期限保护我们丰富多彩、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使用上采取许可使用和收费制度 让文化行政部门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它也可以将其部分权利下放由各民族理事会、研究会来许可,但是要向有关部门备案登记。另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费。明确属于某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使用费用由该民族理事会收取,提取其中少量部分上交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该许可使用费除支持理事会的基本运作外,主要用于宣传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组织专业人士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整理和研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它,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等联手搞项目,像建旅游基地、度假村,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某个民族的民族风情等。 面对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这一公众性课题,一方面,要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应积极地在知识产权制度以外,运用多种法律诸如文物保护、旅游管理等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以及公共政策的扶持如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等项措施,更重要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商业上的开发和利用的,而是以保持、尊重与弘扬为直接目的。 文学艺术论文: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 1. 前言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但凡经典美文都不乏模糊性的语言,而且语言的模糊性在当代翻译界也是众多研究学者热切关注的重点课题。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作品当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用语中,语言的模糊性均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在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会造成翻译者在翻译英语文学艺术作品时,无法将原文的主旨精确地翻译出来。所以,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使翻译者能够采用正确的英语翻译策略来应对因语言的模糊性所引起的歧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模糊性语言的涵义 语言的模糊性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定义语言的模糊性的历史第一人是皮尔斯。皮尔斯认为,当对同一种事物有着几种可能性的理解时,即便讲话者已经进行了十分周密和认真的思考,但是却仍然无法对这个事物的归属性进行确定,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失误是模糊的。实际上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用语当中,模糊性通常是指不明确性,极易使人产生多种多样想法。虽然语言的模糊性具备着显著的不确定性,但是因为人们长期的使用,因而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种自觉,而且语言的模糊性地使用并不会对交往目的的实现产生影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响。所以,语言的模糊性也可以这样定义: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自身所具备的属性,是长时间人类社会使用语言不断积淀所形成的认识方式,而且属于不确定的一种表达方式。 3.模糊性语言的主要类别 作为一种语言本质属性的模糊性语言,其在各种语言形式中极为常见,比如词、短语以及句等等。一般可以把模糊性语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3.1言外之意所造成的语言模糊 在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当中,有些英语原文在字面含义以外都有着一定的弦外之音,必须借助于上下文的结合才能这些弦外之音推断出来,这些迫切地要求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十分熟悉原语的文化。有些看起来表达十分准确的话语往往也极有可能因各种原因而造成语言模糊。在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中,人们通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语言附加言外之意,语言的模糊性便由此产生,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说话者的表达,相反还会使得语言的表达显得更为生动。 3.2模糊性语言的使用造成信息模糊 3.2.1模糊词 几乎所有词性的词基本上都可以具备一定的模糊性,比如模糊形容词包括“漂亮的”、“清晰的”和“年少的”等;模糊名词包括“早晨”、“将来”等;模糊数词包括“部分”、“好多个”等。从这些模糊词当中,可以看出要想使用模糊词,那么就必须有一个确定的参照物。 3.2.2模糊限制语 就模糊限制语而言,其使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模糊限制语往往会与精确的语言结合使用,以便于使得语言的精确性有效地转变为语言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与模糊词有着很大的不同,模糊限制语本身的语义较少,对语言情景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历史上使用模糊限制语最早的学者是拉可夫,在拉可夫《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一书中,拉可夫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将事情弄得更不模糊或者更加模糊的词语。比如,he is two years old. he is about two years old. 在这两个句子中,正是因为使用了“about”,使得本来对年龄表述非常精确的语句转化成为了模糊的句子。英语语言中有着非常多种类的模糊限制语,比如a little bit, more or less, a kind of等等。所以,翻译者必须对英语语言当中的模糊限制词加以全面地掌握。 4.英语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分析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于其形象性。读者是通过头脑中的再造想象来欣赏文学作品的,而这种再造想象正是以模糊性为特征。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大大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魅力。《王子复仇记》中“to be, or not to be”短短几个单词引起了读者无尽的揣测和解读,或许正是这六个单词如此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中国文学作品中成功运用模糊语言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以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为例,曹雪芹在描写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时,常常借助模糊语言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模糊语言的魅力。例如,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缡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王。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可以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即单词、短语和句子中得以展示。本文拟从单词和短语两个层面来分析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有关模糊句子的翻译策略将会另作论述。其原因之一在于英语句型和句法结构复杂多变,这就决定了仅是通过三种翻译策略很难达到翻译好模糊句子,尤其是复杂的模糊句子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句子的翻译,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单词和短语这两个基本语言层面的分析上。 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精粹便是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化艺术的一大瑰宝,而对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翻译是广大翻译者长期以来的最大心愿。就英国知名小说家萨克雷的作品《名利场》来说,它充分地向人们展示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的景象,当前我国已经有许多部小说的翻译版本,但是被翻译学界公认为最好的翻译版本就是杨必所翻译的。因为《名利场》一书中有着非常多的模糊性语言,因此这本书的翻译难以准确地进行把握,而杨必却很好地对此书中的模糊性语言进行了处理。所以,下文我们将结合杨必对《名利场》的翻译对语言的模糊性加以探究。 4.1糊词语的翻译 举例1:guff goes home every saturday, but can not this, because he has 2 black eyes.此句当中的black一词是属于颜色词。在英语翻译中,颜色词所表述含义的界限相对来说较为模糊,因为颜色自身就属于一个整体。所以,不同的民族都会对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所使用的词语也是不同的。原文当中的眼睛因被打而变得“black”,而若翻译为黑色的话,那么就难免有歧义的产生,比如中文当中的眼睛变黑,既可能是由于熬夜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缺乏睡眠所导致的,而被打“黑”,中文中一般用“青”来进行形容,比如中文词语“鼻青脸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非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black coffee表示的是清咖,dark tea表示的是浓茶,green man表示的是新手等等。 4.2模糊语义的翻译 通常很多句子看起来翻译很容易,但是在这些句子中一般会潜藏着一定的言外之意,我们将这种类型的翻译称为模糊语义的翻译。比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日行千里”等,这些语句当中的“千”并非指的是我们平常说的一千,而表示的是模糊性的含义,表示的是距离长、多的意思。模糊语句的使用能够使得文学艺术作品更加地富有表现力,对模糊语句进行翻译能够考量出翻译者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的模糊性虽然对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造成诸多的障碍,但是合理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能够使作品更具特色,并且使读者对作者的意图更为理解。所以,必须结合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及作者意图、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对等情况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以便于使英语文学作品实现其自身的艺术魅力。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多元化 【摘要题】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多元化生 文化,是当前学术界持续思考的热点之一,牵涉到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全球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精英与公众等许多方面,因而不无道理地一再引发种种讨论或争论。这些探讨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其中留下了一个有待我们去填补的空白:当前中国文化的层面。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部,总会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层面,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整体。梳理这些文化层面,考察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对于这种文化的整体发展是有益的,这尤其会有助于建构这种文化的基本价值系统。那么,就当前我国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我们的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层面呢?它们之间结成何种关系?问题就提出来了。我在这里不打算普遍地纵论文化层面,而是着重从文学文本的文化层面角度来加以分析,即透过文学的文化层面而为揭示普遍文化层面提供具体的想象性模型和个案。因为,文学是文化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想象性形态,完全可以承担透视普遍文化层面的任务。 一、文化及其层面 文化(culture)的定义历来很多,这里仅仅采纳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cassier,1874-1945)的界说:文化是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symbol)的领域,包括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形态,它主要处理人类生存的意义问题(注:参见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288页。)。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去表达生活的意义。而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一定时段的文化应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并不一定就是统一的整体)。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形来说,这种容纳多样的文化结合体往往有4个层面或形态(注:我自己在过去一度将审美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见《从启蒙到沟通》,《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后来认识到不能忽略民间文化的存在。):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从文化价值看,这4个层面之间本身是无所谓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关键看具体的文化过程或文化作品本身如何。每一层面都可能出优秀或低劣作品,无论它是主导文化和高雅文化,抑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上面的4个文化层面往往会渗透或显示在具体的文学艺术文本中,这就有文艺文本的文化层面。具体说来,这4个文化层面有可能同时并存于同一个文本中,这要求我们细心分辨各种文化层面在文本中的存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但是,更有可能的是,它们中的某一种会在文本中居于相对主导的地位,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划分出文艺文本的文化层面: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 1.主导文化 主导文化文本是指体现特定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或伦理和睦需要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文本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教化性,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传达统治群体制定的社会规范,以便教育、整合或感化社会公众。每个时代的统治群体都会有意识地书写或制作这种文本,并大力鼓励原来属于高雅文化的文人作家来参与这种旨在巩固统治性规范的书写工作,再借助行政手段加以传输和推广,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文学特有的审美感染力去达到教化公众的目的。自汉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统治群体对文学的控制或支配作用就获得了明确的合法性,从而推演出文学承受主导文化引导的历史。需要注意,主导文化文本并不一定只要直接的或者甚至赤裸裸的教化性,而可以把教化性掩映在富有感染力的审美表现中。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正是古典主导文化的典型范本。《前出师表》首先陈述了蜀国的“危急”情势,表达了一下自己“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的忠心,提出“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等等一系列的社会整合以及国家安定的方针政策。接下来,他又坦诚地表述了自己对君王的耿耿忠心,发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铮铮誓言,从而近乎完美地表达了一个臣子为报答主子的知遇之恩而全力以赴的忠诚之心和献身精神。最后他在《后出师表》里立下誓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在这里,主导文化所追求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目标,以及个人的尽忠报恩之心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就当代来讲,影片《生死抉择》(2001)也可以说是当代主导文化的代表性文本。它讲述了当今中国公众普遍关心的“反腐倡廉”故事。主人公海州市长李高成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后回来,立即被卷入自己工作过的中阳纺织厂工人的集体请愿风波中,由此引发出自己也被牵连进去的重大腐败案件。李高成面临一个“生死抉择”:是把自己交给廉政还是留给腐败?作为一个关键人物,他的自我抉择确实成了事件进展的关键:只有他作出正确的抉择,才能确保廉政一方的成功。他在市委副书记杨诚的协助和省委万书记的支持下,经过短暂而艰难的思索,战胜了自我,作出正确的抉择,起来斗倒了以郭中姚为首的“腐败集体”,并由此挖出了其后台省委副书记严阵等,从而夺取了反腐败斗争的胜利。这部影片鲜明地反映了当今主导文化关于社会群体整合和秩序安定的要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主导文化历来扮演着群体整合等重要角色,至今仍然如此。不过,主导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体现**性,并且让自身的权威不是强制而成为令人倾心服膺的感动。 2.高雅文化 高雅文化,有的称“精英文化”,是指主要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化文本。这种文本往往从知识分子或文人的个体立场和视角出发,去从事独特的形式变革,以便在这种新形式中传达对于社会生活的理性沉思、社会问题的批判性观察。这种文化文本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形式创新、社会批判和个性化追求。 第一,形式创新。高雅文化文本总是善于总结前人的形式惯例,并从现实生活和民间文化传统中吸到资源,创造出新的原创性形式。因而在高雅文化文本里,形式上创新的特征往往格外突出。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说“我轻轻地来了又走”,而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1928)里则打乱了这一日常语言顺序,转而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把状语“轻轻”前置,先说“走”,而后说“来”,并破例出现三次重复。这种形式创新有什么意义?下面不妨完整地感受全诗,尤其注意体会志摩式“轻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后面几节注意选用与“轻轻”合拍的表述轻柔妩媚事物的词语,如“金柳”、“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软泥”、“柔波”、“水草”等,而且结尾还有“悄悄”的三次重复,造成首尾呼应的效果。这就使得全诗都呼应着“轻轻”和“悄悄”,带来了语言形式上的整体创新,使本来司空见惯的日常表述语句竟突然间获得了新奇而别致的意义。我把这种语言形式称为志摩式“轻悄体”。读者因为志摩式轻悄体而可以获得一种新奇的意义体验。文学史和文化史容易忽略“我轻轻地来了又走”这类平常的陈述,但却可能永远地记住独特的志摩式轻悄体。其实,这里的“康桥”对诗人本人来说可能是确定的,但对读者来说却可能无限丰富而不确定。每一个读者都可能有自己心目中的永远留恋的“康桥”。他们用自己的活生生的生存体验去填充形式独特的“轻悄体”,从而形成了内心深处的深切共鸣。这可能正是这首诗得以长久流传的一个原因吧? 第二,社会批判。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大胆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的痼疾。当然,知识分子作家创造的高雅文化文本,不仅体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和忧思,同时还可能展示出他们的社会乌托邦构想。他们有时可能不合时宜,甚至不见容于当世,但历史却会永远记住他们独特的文化贡献。杜甫的许多诗正是这样的杰作。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其中隐伏的复杂矛盾,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效果。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949)这样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它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的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但字字铿锵有力,如匕首或利剑令“有的人”胆寒,如春风化雨令“有的人”获得慰藉。既是一支崇高人格赞歌,更是一篇声讨一切“人民公敌”的战斗宣言,产生出明显的社会批判效果。 第三,个性化追求。与主导文化文本突出教化性不同,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个性化追求。个性或个性化是高雅文化文本的显著特征之一。知识分子当然要关注社会问题,但这种关心往往是从他们自己的个性角度出发的。他们以独特的个性化心灵去体验生活,解释他们所“发现”的生活真相,展示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和幻想。他们有时当然可能有个人偏见,但这正是高雅文化文本的一个必然伴随物。有时,这种偏见或者“刻薄”正可能具有独特的历史深度。而如果没有这种鲜明而又独特的个人伴随物,高雅文化就失去其独特魅力了。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借“狂人”之口喊出的这些“疯话”,初看起来极不“真实”。因为,似乎任何一位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同意说,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特点就只是“吃人”。人们会质问说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歪曲”、“丑化”或“全盘否定”。但如果联系当时的文化语境看,就可能不得不承认:这些表面看来充满偏颇甚至“别有用心”的疯言疯语,其实正是鲁迅以其个性化视角对“五四”时期中国历史症候的冷峻地“诊治”。中国文化传统当然有值得肯定的“灿烂”之处,但对当时的鲁迅来说,要紧的却不是去歌颂而是去剥露。可以说,“狂人”形象及其“吃人”表述,充分地体现出鲁迅的形式创造和社会批判的个性化特征。高雅文化可以集中代表特定时代文化中的理性元素和创造性力量,体现真善美的运行方向。但它也容易流于僵化或神秘化。 3.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文本是指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文本。 大众文化文本具有自身的与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不同的特征。 第一,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和电视)成批地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大量受众,是所有大众文化文本的一个基本特征。“大量”是其优势,但贪多图大往往对公众造成传媒的“暴力”。 第二,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总是善于吸收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等的某些特点,创出原创性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开来,从而变得模式化了,并引来众多摹仿之作,如《一封家书》之后有《祝你平安》、《常回家看看》等一批仿作。流行是大众文化文本的必然特征,但流行的结果就是模式化,而模式化则又距“老化”或“僵化”不远了。 第三,故事的类型化。在一部电影剧本或电视剧剧本中,好人与坏人、情人与情敌、由顺境转逆境或相反等故事,都是按大致固定的类型“打造”的,从而有武打、言情、警匪、伦理、体育等众多类型片、类型剧。这与高雅文化文本注重“典型”或“个性”是不同的。不仅影视甚至流行音乐,往往都是按明星的类型化特点“定做”的。 第四,趣味的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文本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文本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往往与日常生活过程交织在一起,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俗趣。这种日常性固然可以使艺术打破神圣或神秘性而与公众亲近,但又容易使艺术变得低俗、庸俗或媚俗。 第五,效果的愉悦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或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影响《红衣女郎》通过一个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中年男性与一个红衣女郎的恋爱经历,带给公众一场日常趣味的满足。冯小刚近年拍摄的贺岁系列影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和《大腕》,就是当前大众文化的一个典范实例。它们都围绕葛优这位戛纳影帝而编造故事,打造出由他扮演的类型化系统形象,满足公众的时尚趣味。 我们不妨来看看近年广泛流行的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是在1998年创作出来的,在1999年的联欢晚会上进行表演,从此风靡大江南北: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着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歌词很是普通,用高雅文化的经典看法来讲,真可以说是一点“诗意”或“审美”意味都没有。大家不妨把这其中表述的“回家”的含义与朦胧诗中的“回家”比较一下。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的三叶草。//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在这里,“家”代表着高雅文化诉求的精神家园。那里有“儿童时代的画片”、“翠绿的三叶草”,还有德国浪漫诗人海涅的歌谣。这种精神富足是他征服爱情的制胜法宝。实际上,在高雅文化系统里,“家”常常就是那种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又弥足珍贵的至高精神境界的象征,相应地,“回家”成为寻找或追求那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又弥足珍贵的精神境界的行为的象征。 但在《常回家看看》里,“家”却早已“丢失”了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含义,而转变成一种日常家族亲情的象征。“回家”,是日常家族亲情的实现的象征。这首歌完全没有了高雅文化那种内在精神性,那种经典“诗意”;甚至也没有《涛声依旧》那种对于经典诗意的怀旧式宣泄,而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诉说的是日常家族亲情。但是,为什么它会流行开来呢?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常回家看看”,一声充满亲情而又温和的规劝或鼓动,胜过千言万语、千呼万唤,煽动起、催动着千千万万男男女女的无定焦虑和思家情怀,使得他们不远千里万里排除千难万难也要奔回父母的身边实现短暂的团圆。“回家”是来自过去的生活地点及其固定生活记忆的无意识召唤,表面看来构成对当下无地生存与流动性格的一种否定和一种回归,但实际上却是对流动性生存形成一种肯定。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无地生存、流动生活的否定,恰恰是通过地点流动本身来完成的,从而就形成以流动否定流动的奇特悖论,结果是使地点流动无尽地再生产下去。同时,“回家”而不是“在家”,“回家看看”而不是“在家呆着”,表明无地焦虑以及流动生存注定了会循环往复地持续下去,从而不停顿地再生产出人们的“常回家看看”这一日常生活欲望。道理很简单:愈是流动在外的游子,对“家”的记忆才会愈益珍视,他们的“常回家看看”的无意识渴望才会因被压抑而变得愈益强烈,从而推演出“常离家生活”又“常回家看看”的互动型生存轨迹,形成流动——回家——再流动的循环圈。诚然,这首歌并没有在字面上特别强调地点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整首歌在其字里行间都在述说着人们的一个日常现实——流动、流动、再流动,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生存体验。无论如何,在《常回家看看》的旋律中,这种无地焦虑和流动生存已经推演成为当前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命运和自主选择。这首歌曲让公众在轻松的愉悦中体验到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在的无地焦虑和流动生存现实,其作为大众文化作品的效果已显露无遗。 流动人口是指在某一时间范围、居住地发生跨越一定地域界限变动的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了每个人的常住地及其户口登记地,从而统计出全国流动人口已达到1.2107亿,这个统计数字显示了流动人口在中国社会的强大比重,从而为我们理解《常回家看看》得以深入人心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学证明。《常回家看看》的歌词很是普通,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温情对于流动人口的召唤。它使得很多打算回家看看的人的回家行为变得合理化和合法化,使得本来没有计划或无法回家的人产生出回家看看的强烈冲动,也使得实在没有办法回家的人选择在电话或者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回家的愿望,同时,它也可能使正在回家路上的人们的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中变得充满家庭的温馨。显而易见,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娱乐趣味。 上面的特征,规定了大众文化文本的社会功能:以大量的信息、流动的和模式化的文体、类型化的故事及日常氛围来满足大量公众的愉悦需要。使大量社会公众获得感性愉悦,让他们安于现状,这是大众文化的基本功能。大众文化在当代可以集中代表文化的日常性、感性和稳定性,是文化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容易自我复制,以至于丧失创造力。 大众文化是否只是具有消极作用?持这种看法的人常常依据如下论点:普通公众完全受到大众文化的欺骗性操纵或暴力强制,无法进行任何反抗。下面一种不同观点值得我们注意。 与法兰克福学派全盘否定大众文化不同,英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斯图尔特 #183;霍尔(stuarthall)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公众对电视节目可以有三种解码立场。一是统治性-霸权性立场(dominant-hegemonicposition),完全受制于制作者的意图控制;二是协商性符码或立场(negotiatedcodeorposition),可以投射进自己的独立态度;三是反抗性符码(oppositionalcode),站在对立面瓦解电视意图(注:斯图尔特 #183;霍尔:《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据西蒙 #183;杜林(simonduring)编《文化研究读本》(theculturalstudiesreader),伦敦1993年版,第100-103页。)。这表明大众文化决不是铁板一块,公众既可能淹没也可以寻求自己的主体性。 一个合适的例子是,2001年春夏之交,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这引来全国电视观众的各种各种反应,批评、指责、讽刺、谩骂充斥着网上和其他媒体,这是制作者们始料未及的,也是媒体事前所无法预料的。观众的如此激烈的反对声浪,在中国电视剧的播映史上应是空前的,而各种媒体的重点报道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突出地证明了观众对于大众文化文本解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折射出此时的社会文化心理状况。所以说电视剧《笑傲江湖》好,好就好在对制作者意图的抑制和观众能动性的揭示上。这典范地说明,大众文化文本的社会功能和反响是复杂多样的,应具体分析,不能单凭制作者意图而断定它的优劣好坏。这同时也可以提醒那些轻视或否定大众文化的人们:公众中有可能蕴藏着对于大众文化进行反抗的能量,而这种反抗并不简单地来自大众文化之外,而就存在于它之中。也就是说,大众文化本身就可能是自反性的,即它可以自己反对自己、自己解构自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大众文化总想投观众所好,让观众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显得比故事中的人物高明,从而使观众有时可以轻易地看穿制作者的意图或把戏,并站出来毫无顾忌地以常识为武器加以揭露。相比而言,高雅文化文本在语言、形象及其意义等方面要复杂一些,接受起来要艰难一些。 4.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文本是指体现普通民众日常通俗趣味的、带有传承特色和自发性的文艺文本。民间文化虽然与大众文化在通俗性和娱乐性方面颇为相似,但却不是像大众文化那样采用大众媒介、按市场行情和流行趣味成批生产的,而是往往与前辈具有传承关系,从日常生活中自发地生长出来,带有自娱特点。普通民众没有多高的文化教养,关注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标举的那种个体意识、自我实现欲望,而是日常生活过程及其自娱效果。 南朝民歌《三峡谣》说:“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注:见《水经注 #183;江水注》,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73页。)说的是早上开船看见黄牛,晚上停船也看见黄牛,走了三天三夜,还是看见黄牛。“黄牛”在这里直接代指“黄牛滩”,是长江三峡西陵峡西边的险滩,滩边峭崖上有石纹如人背刀手牵黄牛,所以得名。《三峡谣》正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化文本的特点:所用语词都是日常生活常用的,讲究上口易记,注重日常生活氛围的渲染。长达三天三夜的行船生活,本来是可以丰富多样的,但这里却只能在同一时空区域里重复进行,这可以说清晰地显示了船夫日常生活的单调性和重复性。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得出另一层理解:三天三夜的艰难的逆水行船生活,竟然不过是围绕着同一个“黄牛”峭崖进行,终究无法走出“黄牛”的眼界,这难道不是对日常生活及人的命运的一种有趣的发现?这一发现难道不可以给原来单调乏味的行船生活增添一点自娱效果?而吟唱《三峡谣》本身,正可以说是积压在心底的情感体验的激情宣泄。在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中,吟唱者本人体验到一种轻松和愉快。 民间文化有怎样的功能?恩格斯说得好:“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注: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401页。)民间文化在平时可以在普通民众中起到安定、自娱等作用,而当着主导文化、高雅文化或大众文化分别面临各自的僵化和衰微困境而亟待脱因时,民间文化往往可能成为一种出奇制胜的激活的力量,甚至是革命性力量。 二、文化层面的多元互渗 上述分类只是相对的,而实际上,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总是渗透到这4种文化的具体文本形态之中,而每一种具体文化文本都可能包含其他多元文化因素的互渗,从而形成更复杂多样的文化状况。多元互渗,在这里是指多种文化元素交叉渗透于具体文本中、使得不同文化层面之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以清晰地分辨的情形。重视这种多元互渗是重要的。如果只看到文化层面的分别而看不到这种多元互渗,就会把问题简单化,从而无法真正认识文化状况。 例如,主导文化影视作品往往注意吸收大众文化的一些东西。电视剧《导弹旅长》以很大的篇幅去讲述江昊、石志雄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以满足普通公众的娱乐需要。高雅文化文本中常常渗透进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元素。王蒙的小说如《季节》系列就充满了主导文化的政治话语。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开篇第一句就写“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句话在语言上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摹仿,而在效果上则试图仿效大众文化去迎合普通公众的阅读趣味。莫言的近作《檀香刑》显然从民间说唱艺术中吸取资源。大众文化中的互渗就更为鲜明。《北京人在纽约》和《不见不散》在结尾都不约而同地让漂泊纽约的主人公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体现了主导文化的制约作用。电视剧《桔子红了》在人物语言、行为举止、服装、布景和音乐等方面都体现出高雅或“唯美”趣味,显示高雅文化已成为大众文化争取公众的制胜法宝。还有一种互渗情况:大众文化常常在调侃的意义上戏拟高雅文化以便取悦于普通公众。 《射雕英雄传》第30回《一灯大师》写郭靖护送黄蓉去寻找一灯大师治伤,一路闯过“渔樵耕读”四大高手中的前三个。面对最后的高手书生,小说这样写道: 黄蓉……见那书生全不理睬,不由得暗暗发愁,再听他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兴高采烈,一诵三叹,确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当下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四十来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模样,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聪明机智…… 这种“胡解经书”的方式,显然属于当今大众文化惯用的经典戏拟,就是用戏谑的方式拆解经典,造成化雅为俗和以俗戏雅的效果。解读儒家经典以及对对联、猜谜语等,原是中国古代文人阶层的高雅文化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这里却以戏拟这一特殊形式移置到现代大众文化文本中,并且与黄蓉和书生等人物的具体生活境遇密切结合起来,既有助于刻划黄蓉和书生的性格或特点,又可以向现代读者显示高雅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这样做,意味着使武侠小说这种大众文化形态趋于“高雅化”,从而可以跨越通常大众文化的水平而进入优秀的高雅文化的行列。事实上,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多面性,既可俗读也可雅读,既可视为大众文化也可视为高雅文化。原因并不复杂:某些优秀的大众文化文本是可以超越通常分类的限制而兼具其他文本特征的。 三、从多元互渗到多元化生 上面只是介绍了一些文化的多元化生的例子。然而,我认为,仅仅有当前的文化层面的多元互渗是不够的。多元互渗当然比“”时那种一元独尊好,因为它尊重不同的文化因子,呈现出开放、进取和活跃的态势。然而,多元互渗毕竟没有进一步梳理出明确的文化价值系统,这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结构中,哪些文化因子在文化价值系统分别承担着各自的使命? 我以为,需要从初级的多元互渗走向更高的多元化生境界。多元化生,意味着多元文化因子按照理想的和合理的尺度组合成一个相互化合和生成的互动结构。我在这里提出有关具体步骤的几点初步考虑: 第一,多元共存。应当承认这种多元共存格局的合理性。这4种文化因子都需要存在,不能简单武断地以此代彼甚至以此灭彼。谁灭谁呀? 第二,各行其道。这4种文化因子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和类型特征去发展,各自承担自身的文化功能。 第三,优化组合。在这里,主导文化中的伦理和睦、高雅文化中的个性品质、大众文化中的感性愉悦、民间文化中的群体娱乐等因子,可以着力组合起来并且加以突出,使得我们的文化既注重伦理和睦又不忘群体娱乐,既突出个性性格又注意感性愉悦。当这些多元文化因子在文化中凝聚为一体时,我们的文化是否会逐渐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四,个性彰显。在如上过程顺利进展基础上,也许可以进一步展望一个目标——这就是使得中国现代文化在保证内部多元化生的基础上寻求新型个性特征的彰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如何重新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个性?这种凸显是否可能在21世纪实现?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影视管理 论文关键词:文学艺术;影视传播;金庸小说;文化意义 论文摘要:文学艺术通过影视传播,不但使传统艺术被广泛接受,获得创新发展的契机,而且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开拓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公众精神空间,重建现代人文传统。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和深刻的人性光辉,又因影视艺术的科技特征,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影视改编使金庸渲染的文化思想、艺术氛围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金庸影视剧也同时成为一种公众艺术。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已经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艺术形式转换,而具有振兴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 从电影的发明到现在,一百多年,人类借助影视形象表达思想、情感,获得审美愉悦,也已经百年。电影从19世纪末传入我国不久,出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影片《定军山》就是对京剧《定军山》片断的影视改编。一部中国传统舞台艺术从此可以脱离时空限制,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此后,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到今天,人们通过视听接受文化信息,借助影视传播艺术,已经成为当前一种文化生存状态和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传统艺术形式经过影视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意义,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可谓典型的范例。 一、传统艺术被获得创新发展的契机 我们知道,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生存都已经发生了危机,特别是传统艺术地方性很强,没有快捷的传播手段,一些悠久而又优秀的民族艺术不但不为人知,大有自生自灭的趋势。这里不单是一个借助影视会很有效地传播的问题,而是把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密切结合,促成一种新的艺术创造过程,从而寻找传统艺术焕发新生的立足点,做到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的更新换代、美感特征和价值标准的与时俱进,真正以“拿来主义”的文化发展原则,对传统作出突破和创新。 拿戏剧文学来说,以河南的豫剧为例,像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在多元艺术思想、价值观念的文化背景下,本来已经日趋萎缩,成为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戏曲及其民俗文化所孕育的民众情感和朴素的艺术趣味,怎样与当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结合,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河南电视台1994年10月开播“梨园春”节目以来,可以说让陷入困境中的戏曲,走上了开拓新的艺术领域和审美空间的宽广道路。特别是1999年,随着电视文化产业和音像艺术产业日益成为民众日常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梨园春”应时改版,推出“戏迷擂台赛”,让观众与影视戏曲制作互动,以观众的审美期待为“卖点”,由此激发的群众文化参与意识和社会反响之大,是其他地方戏曲无以相比的。“播出一年多,即已收到观众来信30多万封,每期拨打168热线电话者都在五千个以上,擂台赛已有近两万人报名。“梨园春”不仅受到河南及北京、山东、河北、安徽、江苏、陕西、山西、湖北等周边省、市观众的热爱,就是新疆、甘肃、内蒙、黑龙江、贵州、青海、四川、西藏等边远省份也有不少热心观众。据中视收视率调查,“梨园春”栏目平均收视率已达到25.85%。 再拿小说创作来说,它是文字抒写的作品,而“作为动态影像的艺术,电影能够给受众带来比文学强烈得多的直观快感。因此,当电影不再谋求基于自身形式特质的自主性,并进入传统上为文学独占的表征领域的时候,它就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革命。在这场美学革命中,电影以其逼真性对于艺术的规则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在经济资本的协同作用下,作为艺术场域的后来居上者,它迫使文学走向边缘。在此语境压力下,文学家能够选择的策略是或者俯首称臣,沦为电影文学脚本的文学师,或者以电影的叙事逻辑为模仿对象,企图接受电影的招安,或者以种种语言或叙事实验企图突出重围,却不幸跌入无人喝彩的寂寞沙场”。也许这种看法还有争议,但起码在多元艺术形式共存的文化生态中,影视艺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呈现出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特征,文字作品表达手法的进步和更新相对而言并不显著,所以小说在当前和未来文化语境下,是经典艺术形式也是传统的艺术形式。那么,与影视传播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接受群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文化价值也是发展创新的必然选择。 金庸小说历时半个世纪的阅读接受,造成了奇异的阅读景观,是现当代任何作家的作品所不能与其比肩的。从小说与影视剧互动情况看,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收视率不会低于小说读者数量。十多年前,有人做过统计,金庸小说“自出版36册一套的单行本以来,到1994年止,正式印刷发行的已达4000万套以上。如果一册书有五人读过,那么读者就达两亿。必须注意的是,金庸小说无论在台湾还是在中国大陆,都有许多盗印本。这些盗印总数,可能不在正式出版数以下”。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目前,看过影视作品的观众数量按1994年小说读者的两倍计算,可以说从影视作品知道郭靖、黄蓉、乔峰、小龙女等生动鲜明的影视形象,知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的观众数量不会在四亿之下。伴随着广泛的传播,人们对金庸小说创造性的“误读”,也充分体现在改编、演出、产品制作过程、观众接受中,对原著精神内涵和艺术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已经成为集体创造的文化景观。 二、弘扬民族文化,开拓全球化背景下的公众精神空间 人类的生存空间由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生存空间构成。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所创造的审美愉悦空间,以特有的审美感染力,最容易成为超越时空和民族界限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领域。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和深刻的人性光辉,在当代公众精神生活中,既有针砭时弊、匡正风俗、重塑灵魂的精神力量,又因影视艺术的科技特征,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影视改编使金庸渲染的文化思想、艺术氛围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金庸影视剧也同时成为一种公共艺术。“就其实质而言,公共艺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体现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风格和样式以及形成的艺术思想,而是体现一种群体性的精神空间,是人类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每一个特定的地域中,特定的历史文化决定着特定的公共艺术特质,同时,特定的公共艺术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特定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模式。因此,可以说,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认真地思考公共环境问题,是人类改善生存状态、延续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许是金庸小说影视改编的核心价值,也是深远的意义所在。所以,人们并不顾忌改编对原著思想与艺术有机性的解构,而继续改编,观众尽管对改编产生了诸多不如意,但难舍银幕上那惩恶扬善的快事,难舍那侠义精神和美好人性给予心灵的启迪和慰藉。从而,在观影的期待、焦虑、振奋和争论中,传达着公众的社会理念,选择着一种符合当前历史文化生存所需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模式,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人文生存环境的形成。 目前,公认好莱坞影视业居世界影视业之最,而能与之抗衡的两类影视作品,一是印度的歌舞片,然后就是中国的武侠片。如果说金庸小说由于传统文化浓厚,语言的民族化色彩鲜明,对其他民族来说接受相对比较困难些,那么金庸影视作品以其直观性、真实现场性,正在随中国武侠片的走向世界,逐步产生了国际影响。例如,日本NECO电视台2006年用了一年多时间,每周两集的速度播出了大陆版《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并发行DVD,一批日本金庸武侠迷诞生了。而此前,金庸小说在日本陆续出版的历史已经有10年之久,也没有产生如此被接受的盛况。在相同的现代影视技术条件下,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更容易沟通、互补,彼此弘扬。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西方文化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辅助,扮演着主导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全球化,一种文化侵略的态势给民族文化发展造成威胁。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和古典文学长期孕育的艺术思想,在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渗透和体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传承和发扬必将与现代先进的传播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内涵新颖深刻的艺术新品,才能将民族文化理念不断扩展和延伸,使传统艺术获得新生,构建新的与全球化接轨的公共艺术空间。在此,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已经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艺术形式转换,而具有振兴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 三、重建现代人文传统.促进影视艺术长足发展 “相对而言,中国电影的致命弊端,在于一些电影人对电影的技艺或许驾轻就熟,但对电影的人文维度即人类的自我认知水准则多半懵懂无知。最差的中国电影,仍然停留在对电影人物的神圣化与妖魔化的两极化认知状态,即停留在原始思维状态或者说停留在儿童认知的水准线上。好人与坏人,善良与邪恶,总是一目了然。近年来的中国电影虽然大有改观,但总体上对人性的了解即人类的自我认知水准依旧十分有限。一些水准较低的电影中人物虽非过去式的红脸和白脸截然相对,但却仍然有许多人物不做人事、不通人情,甚至也不说人话。”传统文学中的“载道”思想,现当代文学思潮中长期的意识形态干扰,文学史构建过程中关于“人性论”的一次次批判,于是艺术作品对人性内涵的揭示禁忌颇多,对人性的普遍性视而不见,期间,极左电影也推波助澜,所形成的艺术价值判断中忽视个体存在的思维定式,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影视形象塑造缺乏人格独立意识和主动性,影视制作仍然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传声筒。所以,苦心经营的影视作品与眩人视听的影视科技的发展不能相适应,影视艺术审美空间中的人文精神并没有得以张扬。 金庸小说创作在香港20世纪50、60年代,相对于大陆,那是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现代科技发展与自由多元的艺术追求,造成一个色彩纷呈,个性突出、揭示人性的艺术空间。金庸小说影视改编可以说是同步进行的,不但金庸本人参与现代电影的制作,而且《射雕英雄传》在创作过程中就被长城电影公司改编成影视作品了。金庸小说的人性深度,生活化倾向、形式的独创性、对传统文化的深邃理解和合理扬弃,给予影视改编以极大的艺术再创造空间,也形成了极大的接受群体。上个世纪90年代,金庸影视改编逐渐成为大众艺术中的热点时,也正是文学界关于创作中人文精神的讨论、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时期,金庸影视剧对人文精神建设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直到今天,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形象揭示的人性深度和构建的人文气息,在当今众多的影视艺术制作中,还没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日益推陈出新的影视技术和文学艺术影视传播方式,借助金庸小说的影视改编,充分体现了影视手段重建人文精神、培育先进文化意识的载体功能。 也许,传统文学形式与现代影视技术结合,成为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新生的公众文化形态,早已成为有目共睹的文化现实。 文学艺术论文:民间文学艺术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是我国重要的知识产权资源。文章着重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价值分析入手,重点比较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模式和单行法保护模式的优劣;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未来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之立法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设性意见。这些立法建议对我国未来相应法制之改造及利用民间文学艺术促进民族竞争力的提升等都将有所助益。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价值分析;保护模式;制度建议 民间文学艺术(expressionoffolklore)是指“来自于某个群体或者由某个群体的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群体期望的文学或艺术创作,这些文学或艺术创作通过不断模仿、口传心授或其他方式世代相传,并为整个群体所保持和发展,从而成为该群体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表现形式”。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原本非常丰富。但是,今天,我国非但没有展现出在民间文学艺术上的国际利益优势,相反,民间文学艺术在我国正呈一种枯萎的态势。个中原因除了经济大潮和全球一体化使文化多样性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缺少一个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尽管1990年《著作权法》首次确认了民间文学艺术享有著作权并受法律保护,具体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是时至今天,这一规定仍未出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进程。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问题作一番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将来我国进行相应立法时有所借鉴。 一、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选择分析 民间文学艺术对其创作群体以及国家的重要作用毋庸讳言,这在学术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我们不能因为民间文学艺术不符合现代知识产权客体和主体确定性等特征就拒绝对其给予保护。而这里尚需要我们继续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是基于怎样的价值立场来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的?对该问题的回答,不仅关涉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正当性,同时,它还是我们在众多的保护模式中进行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甚至从更进一层意义上说,它还直接影响着我们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机制的具体制度设计。 在该问题上索有这样两种价值主张。一种认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是在保护人类创作之“源”,民间文学艺术与现代文化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如果人们仅仅注重各种智力创作之“流”的保护,而忽视对它们的“源”关注,则对知识产权保护而言,不能不说就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而另一种观点则是2002年3月2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政府间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第三次会议中,绝大多数国家所持的一种价值主张。这些国家认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目的主要在于:其一,就是要控制民间文学艺术的公开和使用;其二,就是要激活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价值和财产属性;其三,就是通过保护,激励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其四,就是有效认证民间文学艺术,并确认其归属;最后,即通过保护以有效防止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减损、诋毁和滥用。 笔者认为,不管对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立场有什么样的分歧,以下两点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从国内来看,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主要是为了使我国宝贵的民间文学艺术能够永久地流传、世展下去,而使其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埋。这种目的,我们可以从国际文献中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对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用语上的差异得到证明。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通常使用的一个词是“conservation”,而对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的“保护”使用的则是“protec,tion”。这种用语上的差别恰好反映了两者在立法目的上的区别。对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侧重于通过赋予特定主体以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不断地涌现出来,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则侧重于使客体本身得到存留、维持、传承,不因人们的行为而消亡。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民间的文学艺术正以可怕的速度在消亡和灭失。因此,我们立法的当务之急是将“保持”视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最直接的立法目的,鼓励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整理和传承,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相应的制度,尤其是确立整理者和传承者的地位和权利。第二,从国际上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主要是为了增加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砝码,促进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防止其他国家无偿地使用、歪曲、篡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事实上,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步要求加大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力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大量无偿地使用、开发其宝贵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类国家之间利益上的严重不公平。而从发展中国家内部来看,民间文学艺术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也正日益地彰显。据统计,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利用民间文学表达形式的纺织品、美术品和其他轻工业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仅1991年一年我国利用民间文学艺术造型生产之产品出口创汇就是37亿美元。而近年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因此,在我们进行相关的制度设计的时候,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取得适当的“对价”就成了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时另一十分重要的价值关注点。我们认为,只有牢牢把握了上述两点,我们将来的制度设计才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才能使我们的立法在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同时又能很好兼顾我国在该问题上的国际利益。 二、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模式选择 前面,我们主要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价值选择问题。以下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即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具体模式问题。在该问题上,学者们的主张也是见仁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范式观点:其一就是主张采用著作权法模式进行保护,具体来说就是在著作权法之下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特别法规的方式加以规定;其二,就是进行特别立法保护,也即确立一个与知识产权体系相关的一个专门部门法来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以下,我们对这两种观点逐一评析。 (一)对采用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的评析 1、著作权保护模式的肯定主义 主张用著作权法模式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学者们认为,如果排除作品只能是个人创作这一固有观念,将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理解为集体或群体创作,那么就可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其中的民间故事、诗歌和方言等就类似于口述作品;歌曲和乐曲等音乐表达形式以及舞蹈、游戏和仪式等就类似于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民间建筑与建筑作品,民间雕塑与美术作品都很相似。且在利用著作权法中已有相关原则、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著作权法加以保护也许是诸多方式中最为便利的。因为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大部分具有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相类似的特征。比如说它们都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智力创作;都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和非物质性等特征。当然,主张采用版权保护的学者,也是承认民间文学艺术与一般作品的区别,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与版权保护的某些不协调之要求的。但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调整现行规则予以解决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就全盘否定版权保护的合理性,毕竟版权是历经了上百年的考验而成为现今较为系统完善的保护途径,且其丰富的权利机制和制度原理是有很大灵活性的,能够适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之需要。2、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的反对主义 鉴于民间文学艺术与文学艺术作品之间的高度契合性,版权法的保护模式的确成了国际社会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初选择。然而是不是说,用版权模式来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保护时就一定没有任何问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着诸多的实质性差异的,而这种差异不但显示出了文学艺术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间的本体性区别,而且该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反对者否定著作权保护模式的致命原因,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著作权法的本质限制性决定了它与民间文学艺术难于融合。我们都知道,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建立在西方制度基础上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赞成将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准用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三百年历史的知识产权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部服务于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严密的法律机器,其制度上的秉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主要手段”。而且,其中的著作权法也不是回答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或传统知识问题的。因此,采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并不能实现促进和弘扬民间文学艺术的目的。 其二,著作权法保护单一作者的禀赋也与民间文学艺术不相为谋。著作权法的核心是通过确认智力创作者对其创作成果的控制权,来鼓励和激发个人的创作能力。然而,民间文学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群体性,个体的因素在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流程过程中没有凸现出来。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根本无法找到一个著作权法意义下的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作者。著作权法保护的核心是作者的权利。而民间文学艺术没有明确的作者,那么用著作权法来保护,就会使权利因为没有一个落脚点而落空。著作权法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人类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繁荣的神圣目的也将因为主体性缺位而变得子虚乌有。 其三,著作权法“独创性”要求也很难与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特征相吻合。“独创性”是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前提。一般认为。“独创性”是指作品应该体现作者的个性,体现作者智力火花的烙印。对独创性的最低要求是作品须由作者独立完成,而不是抄袭的结果。但民间文学艺术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间,即使某个个体在模仿和传播的时候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表达,但这终将因为其慢慢被吸收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最终无法分辨出个体的特性。因此,无论从何种视角来看,反对者都认为,利用著作权保护并非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最佳保护途径,如果我们执意地要把把民间文化艺术表达的保护糅合到版权的框架下进行的话,其结果就是在破坏了版权自身和谐系统的同时也使民间文学艺术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可谓两全而不能齐美,这与人类立法理性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二)单行立法模式的分析 从以上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分析来看,运用著作权法来保护有诸多弊端,因此,我们认为采取特别的单行立法模式较好。因为,从目前国际上的最近发展来看,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著作权之外的“特别权利”保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示范法条》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但在究竟如何构建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群上,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构一个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群体所享有的权利应当是一个具有类似著作权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著作权的权利。在国外,有人提出以“等同(quid-pro-quo)”理论来支持非正规创新者的权利主张。依据这一理论,既然在特定对象上的正规创新者会产生新的知识产权,那么与相关或相似的对象相关的非正规创新就应该导致一种类似权利(cognaterights)的产生。有人将这一权利称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并认为“将‘民间文学艺术权’作为特别的和独一无二的而不是类似于著作权的权利或许会更好一些”。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政府问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会议的国家也普遍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发展、传播、分享的,所以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充分地满足传统群体对集体权利或社区权利的需要。虽然,集体创作和集体所有不是所有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的特征,但是成员国仍然已经意识到了建立法律解决措施来满足群体认可的集体权利和集体知识的愿望和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制定单行法时,可以考虑借鉴这一概念。当然,这一经我们建构起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权虽然在性质上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但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它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即它具有集体性、时间上的永久存续性和不可转让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由民间文学艺术自身客观特性所决定着的。 2、应特别强调公法手段的保护 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受群体生存环境的影响甚大,任何群体生存环境改变、生活习俗变迁和传统文化断裂,或者传承人物质生活匮乏、后继乏人和观念改变,都将导致民间文学艺术从活的文化形态褪变为死的文物。因此,保障群体的传统生活状态不遭受破坏性冲击,保障传统来源地的文化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保障传承人的生活水平和精神上的荣誉感,这些除了需要我们从私法的视角加以重视外,它更需要运用公法手段来加以保护和调整。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行政主体介入的方式,从公权保障的角度确立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范围、保护方针、物质资料归属等;建立起对外国团体和个人考察、收集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出境管理制度及相关的保密制度,防止民间文学艺术的流失和毁坏。笔者坚信,在私法和公法的协同保护下,利用两种保护手段的各自优势,我们一定能在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上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保持和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得以很好维护在该问题上的主权利益,为我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 文学艺术论文:数字化时代和文学艺术 【内容提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摘要题】数字化时代与文学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文学/审美思维/仿真 【正文】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每个时代都会培育出自己时代所独有的绚丽多姿的奇葩。文学艺术又是时代的镜像。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1](p68)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映显出时代,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1](p58)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化、数字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数字化使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现代,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2](p81)“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2](p90)信息数码图像进入我们的储存、检索、阅读、欣赏、传送的工作平台并显示在电脑的屏幕上,它的快速、清晰、变化多样,给接受者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享受。 数与美有着历史久远的关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就把数与美联系起来,将数看作是美的本源,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个音乐的音阶和一个数[3](p113-114)。我们今天所说的数字化是建立在0-1的二进制的数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审美教育,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古人无法想像的有利条件。它使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的“世界文学”的预言变成了生活的现实。人类在几千年创造的文学艺术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这给作家、艺术家、美学家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信息数码图像的创造、掌握与普及,大大有益于读者大众的审美素质和鉴赏水平的提高,读者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又可给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美以强大的动力,进一步促进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数字化一方面使世界图像化了,另一方面,又使文学艺术这面时代的镜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1.各种艺术的交融性和审美的共通感。这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 在当今时代,我们经常可以欣赏到由卫星传送,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精品。卢浮宫的绘画、西安的兵马俑、歌剧《茶花女》、悲剧《哈姆莱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电视剧《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等等,通过多种媒体,使艺术的各种成分,如声、光、色、画、语言文字交融成一体,从而给人一种审美的共通感。这种共通感是我们单纯在书面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无法获得的。 2.作家和读者互为主体,相互之间具有一种互动性。 作家是创造的主体,读者既是接受的主体,又是参予创造的主体,他可以直接参加到文本的创造过程之中。读者与作家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关系。多媒体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独语局面,它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真正称得起是复调的、多声部的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局面。互动性是数字化时代在网上创作、批评、交流、对话的根本特性。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网上的文本使我们有能力进行迅疾的互动。”[4](p166)互动既有同一时间的互动交流,又有不同时间、地点的互动。“非同步的互动在网上的节奏是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而不是几天几个月”,这种非同步性的互动,可以在网络上强化混合媒介的冲击力[4](p167)。 3.文学镜像呈现出多维性与立体化的特点。 在电视或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的文学艺术图像本身就是多维的、立体化的。美国学者埃瑞克·戴维斯指出:“电脑、媒体和远程通讯技术正在不断收集、控制、储存和传播着一个日渐庞大的数据流,这无疑建立了一个新的维度:信息空间。这个繁殖力极强的多维空间是虚拟的、网络密集并十分复杂的,是一个广阔而又至高的王国,它是由我们的想象力和技术的表述来调节的。”[5](p114)传统的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阅读鉴赏的方式是线性的由点到线到面,而数码图像艺术则是格式塔式的,具有直观性、整体性。由数码图像建立起来的信息空间,不是一维、二维、三维,而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包括时间维度的“四维空间”。图像显示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以四维空间存在着并给接受者以审美感受。20世纪最后两年中,《泰坦尼克号》通过影响、电视、因特网,创造出了艺术领域的神话般的奇迹。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35部电影和一百多部小说反复地叙说着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因撞上冰山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故事,但都没有产生通过数码图像显示出的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艺术魅力。 4.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数字化时代,是一个真正走向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它彻底冲破一切封闭的牢笼。人们能够以超越时空的方式,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向宇宙的星空去搜寻知识和传送信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经不是笑语,而是生活的现实。马歇尔·麦克卢汉明确地宣称:“在瞬时信息的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分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结束了分割性专门化工作的职责,承担了搜集信息的角色。”[6](p180)现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联合绘制人类的“生物基因图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建立“数字图书馆”。这样以来,不仅关于人类自身的基因构成及其谱系,可以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共享,推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人类几千年创造的艺术珍品和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库”,同样成了人类共同享用的财富。这对文学创造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福音。 5.数码图像的复制性与仿真性。 数字图像高速、清晰、直接、仿真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复制功能与印刷术、照相术相比,也进入了一个全息、多维、具有创造性的新阶段。在发达国家正在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中,我们看到,它不仅能复制、储存古今中外海量的文化珍品,而且可以制成光盘、VCD、轻便地携带,长久地保存。在复制过程中,适应受众的需要,还可以配上音、光、色、电、图画、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高远深邃的意境。如经数码图像复制显示出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的交响乐章等世界文学艺术珍品,比我们仅仅从诗集、散文集和听音乐会得到的审美感觉,丰富得多。数码图像的复制者的具有创新性的制作,自然会在情感上引起受众对作品的共鸣。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是丰富多样而又迷人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数字化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它给世界带来的福音的一面,而忽视它的负面效应,那就会陷入一种新的陷阱。为此,《技术帝国》一书的作者特意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说:“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7](p103)就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讲,有几个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复制性、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 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独创性。艺术最忌雷同化、标准化、模式化、理性化。爱德华·杨格在《试论独创性作品》中指出:“独创性作品是最最美丽的花朵。模仿之作成长迅速而花色暗淡。……有些作品比别的更有独创性;而且,我认为,它们越有独创性越好。独创性作家是、而且应当是人们极大的宠儿,因为他们是极大的恩人,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域添上一个新省区。”[8](p82)杨格认为,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永远无法超越蓝本,因为原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们个个“都是独特无二的:没有两张面孔、两个头脑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带有自然的区分的鲜明标记。”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泛滥的结果,使文学界不再是独立特行之士的结合,而是一大杂烩,乱七八糟一大群,出了一百部书,骨子里只不过是一部书[8](p95-96)。复制性和标准化是通过数码图像制作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瓦尔特·本雅明指出:“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9](p84)他还说,“原作的即时即地性组成了它的原真性(Echtheit)。……完全的原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在数字化虚拟世界中显示出的一幅幅法国卢浮宫保存的艺术珍品,的确非常逼真,然而人们总是还想去卢浮宫亲自欣赏一下大师的原作。因为再好的复制品,也无法表现原作的神韵(本雅明称之为“光韵”),无法表达出原作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具有独一无二的深邃的意蕴。数字化的世界是一个技术世界。“技术世界是能相容的标准化的世界,如果没有标准,那么既不能发射也不能传送。”[9](p85)对于网络世界来说,技术的标准化是必需的,对于文艺创作来讲,标准化则是与艺术家追求的独创性相左的。 2.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艺术的民族性、本土化的矛盾。 数字化世界,打破了地方的和民族的局限,使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从而,“将地球变成了一个互连或者内连的整体,并不断提高其相互依存性的必要过程。”[10](p207)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使民族文学走向了世界文学,同时,又不可否认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数字化的进程,运用的是一种二进制的0-1的世界性的语言。仅从使用的工具来说,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本土化就产生了矛盾。关于这一点,《技术帝国》的作者已经感触到了,他说:“技术标准的复杂化和提高必然意味着:更好,更多!这是技术与文化的第一个矛盾,第二个矛盾是文化总是保卫本土的:它总与界限、区域、归属相关联。只有带地方色彩的文化,与地域相关的特性,用自然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根据定义,任何自然语言都不是宇宙的也不是世界的。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比如二进制语言,0和1的语言。不过自然语言不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因此不是技术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来说,没有必要一定是可译的:它应该保留某种只能被翻译但并不等同于翻译的东西,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让我们感到难过和痛苦。”[10](p206-207)在数字化世界上,各民族文学的自然语言所保留的诗意的无穷的韵味显然是世界性的技术语言中难以表达的。 3.技术理性与审美情感教育的矛盾。 数字化本身是技术理性的结晶。它与被称之为“美育之父”的席勒所倡导的通过审美教育培养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完美的人是相悖的。在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技术决定一切、控制一切的社会中培养的人,马尔库塞称之为“单面人”。当着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结果,“异化的主体为它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只有一面,它无所不在,形式多样。”[11](p212)理性得到空前的张扬,而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则黯然失色。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是没有什么强烈感觉的,只满足于自己干净、简化、经济,也就是吝啬到极点的形象,它会切断我们与真实世界的联系。”[12](p119)就现实中青少年喜欢看的卡通片,如《猫和老鼠》、《米老鼠与唐老鸭》等,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它们虽然有其趣味性,但对陶冶青少年的审美情感,则是意义不大的。至于那些含有不健康因素的、格调低下的卡通片,那就更是有害无益了。 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与审美情感教育的矛盾。《技术帝国》中有一段讲得很好,说:“今天真正的问题是第三世界中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人都被图像技术逮住了,美国化了,他们的文化很像是环游世界的人的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属于同一个世界,都说着洋泾浜英语。随后,你会发现,在暗处,有一群被遗弃的人,他们想退回到从前的信仰中去……这一意愿中有某种可敬的东西。“[12](p119)在当今世界,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美国。美国不仅是经济上、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也是掌握信息技术的超级大国。他们利用因特网等信息数码图像技术,极力地在各个领域推行其价值观和新殖民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利用手中掌握的数字图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殖民主义文化与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尖锐的冲突,它与美育建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都是根本不相容的。18世界末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的重要目的,是要消除社会的严重异化现象,培养全面发展的审美的人,技术帝国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文化,不是要消除异化现象,而是要进一步制造更加严重的社会异化现象和人性异化现象。 文学艺术论文:英国茶文化与英语文学艺术分析 摘要:茶原产于中国,可以说中国是最早形成茶文化的国度。在过去中国对英贸易的过程中,茶叶和瓷器、丝绸一样作为重要的出口货物,逐渐俘获了英国人的心,在英国流行开来。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并因其子民对茶叶的如痴如醉,演变成了西方国度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英国方方面面都有映射,在英国人的母语文学———英语文学中其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主要从茶进入到英国以及茶文化在英国的形成与衍变进行分析,探讨茶文化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国茶文化;英语文学;艺术研究 从开始进口茶叶至今,英国人爱茶的形象已经维持了长达400多年,茶也从最开始只属于贵族的奢侈饮料逐步进入寻常家庭,成为英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属于舶来品的茶,英国人不仅孕育出了独有的红茶文化,还开创了优雅的下午茶,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茶文化。而英语文学作为英语语言及反映英语国家社会风情的集大成者,是进行英国茶文化的研究有效渠道。 1茶叶在英伦土壤的生根 茶叶最早来自中国,在很早之前,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不出产茶叶,更别说出现茶这个词语,在茶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同时,“茶”也逐渐被引入到印欧语系当中,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外国语言中与茶相关的词汇都是由“茶”的汉语发音或者地方方言发音演化而成,比如英语中茶的单词Tea都是从厦门的方言中演化成英文单词的。虽然英国已经有400多年的饮茶历史,但是具体英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茶叶的,还存在争议。由于英国既不生产茶叶,也没有重视茶叶交易的发展,早期英国人饮用的茶叶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进口的茶叶数量十分有限,加上政府对进入英国市场的茶叶征收的税收率高达119%,普通市民没有经济实力承担,因此最开始茶在英国只是流行于其上层社会。其中查理二世的妻子凯萨琳皇后更是因为喜欢喝茶被称为“饮茶皇后”,创造了极富英国特色的英式下午茶。直到1826年,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并在茶树种植上取得成功,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茶园种植,将茶叶运回英国本土,市场流通的茶叶增多,茶叶价格下降,茶叶才进入普通人家。进入维多利亚时代后的英国,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等生活质量问题,茶得到进一步推广,茶文化也开始成型完善。 2英国茶文化及其演化 2.1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形式 在英国,茶的身影遍布,英国人的一天是从饮茶开始,从饮茶结束的。它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2.1.1Earlymorningtea。即英国早茶,是英国人在早上起床之后进行的饮茶活动。在弥漫着茶香的茶杯中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牛奶或者柠檬,借助茶中的咖啡因保持头脑清醒,开始一天的生活。早茶多饮用红茶,精选的红茶多来自阿萨姆等红茶产地,无论是色泽口感还是气味,都相当讲究。2.1.2上午茶。英国人无论是上班与否,都会在上午11点的时候进行小憩,来一杯茶,作为工作生活中间的一种调剂方式。因为上午茶时间并不长,只有2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它在英国茶中最不讲究,也最简单,少为外人知晓。 2.1.3英伦下午茶。在英国茶中,下午茶是最重要也是最考究的一部分,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优雅的形式,承载了英国茶文化的内涵。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英国人都能获得半小时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英国人会备上三层茶点,配上伯爵茶,大吉岭等传统茶饮,在优美的音乐中度过美好的下午茶时光。如今茶会除了是英国人休闲的重要时光,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时机。 2.1.4高茶。高茶也叫晚餐茶,在傍晚时分进行,通常是与晚饭一起进行的,虽然经常有人会把高茶与下午茶混在一起,但是比起下午茶,高茶更具平民色彩,配茶的茶点并没有过多的讲究。 2.2英国茶文化的内涵 经过长年累月的渗透,茶在英国逐渐衍生出带有英伦风范的茶文化。无论是将享用茶品的时间固定化,还是对饮茶时的服装进行严格规定,又或者是成套的使用精美茶具,英国人将饮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甚至连茶点的食用次序都有着细致的讲究,英国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国人对优质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 2.2.1从健康角度衍生出的饮品文化。在茶叶刚传入英国本土之际,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还停留在中国的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药草的层次,认为其能促进人体健康,驱除人体的邪气,解除宿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把茶叶当成来自中国的仙草。随着茶叶浸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人们对茶叶的研究增多,对其认识也逐步深入,人们渐渐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品,并创造性的添加糖,柠檬,牛奶等物质,茶已经不再简单的只是一种解渴或者药用的东西,而是经过英国本革后形成的一种既营养又好喝的饮品。 2.2.2从休闲角度衍生出的典雅生活方式。几百年的时间里,茶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维多利亚时代,茶摆脱过去纯粹的饮食地位,演化成一种融合了饮食,礼仪,休闲等因素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成为英伦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英伦下午茶,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他已经不再是过去为了解决生理需求而进行的餐饮活动,而变成一种对活动环境要求高,融入英伦古典文化,集合审美与使用与一体的娱乐休闲方式,同时也是民众进行社交会友,交流思想的场所。 2.2.3从艺术角度衍生的茶道文化包含了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两个方面,而在英国,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过去为了生理需求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而是升华到另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和中国与日本的茶道不一样,英国赋予了茶道更为开放的内涵,甚至比其他国家更尊重茶道。 3英国茶文化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和中国人爱茶从而颂茶一般,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在英语文学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3.1茶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茶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之际,茶文化不断形成,在英语语言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词汇语言。正如前文所说,英语体系原本是没有茶这个单词的,tea是从福建厦门的方言中音译过来的。同时teacup,teacake,teagarden等英语词组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体系。在英语词汇不断多样的同时,不少与茶相关的俗语也相继出现。比如说“That’snotquitemycupoftea.”直译为“那真不是我喜欢的东西”,甚至还被引入中国,翻译为“那不是我的那杯茶”。 3.2茶文化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影响 除了英国语言体系中茶文化的身影越来越密集,在英语文学中,不少作家和诗人都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茶的喜爱。诗人喜欢用诗意的语言来传达对茶的喜爱。济慈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曾用“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中等待凉茶”的诗句生动的对人们等待喝茶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与他处在同一个时期的大诗人雪莱则用一首长达300多行的诗歌这样写道,“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时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茶事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从不少见,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对于饮茶也从来不会吝于笔墨。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家狄更斯在其知名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使用“茶”这个单词多达80次,并通过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给读者展示了许多非正式场合的英国茶会是什么样子。而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对于主角们用茶的生活场景并不少见,用晚餐后必然会出现一场英伦范茶会。“那些太太小姐们都挤在桌子周围,贝内特小姐在桌旁沏茶……茶具收走,牌桌摆好知识,太太小姐们都站起身来……”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片段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而法国作家安•莫洛亚笔下的英国诗人拜伦爱茶成狂,在《拜伦传》中,他还详细记录了拜伦爱茶的各种趣事。茶从中土西传,进入英国,渗透进英国人的生活,形成茶文化,并演化成英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英语文学,给英语文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素材,成为著名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文学著作也成为今人详细研究了解英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4结束语 茶叶漂洋过海从东方进入西方世界,在不断的征服人们味蕾的过程中,英国人的生活已离不开茶,茶文化已经进入内心深处。即使是在当今繁忙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英国人依然没有放弃对茶的痴迷,甚至已经将下午茶发展成英国的一张特有的名片,变成人们眼里英伦风的一部分,不管是英国红茶还是水果茶,又或者是香草茶,都深为众人喜爱。茶里来茶里去,这样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被英国人重复着,各种名义的茶会让英国人将许多时间都花费在饮茶过程中。这样的生活虽然在英国出现不过几百年,却让英国文学家对茶衍生出浓烈的感情,茶文化更是深深融入到英文文学当中,出现在各种文学著作之中,成为英国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为英语文学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更是展现了茶文化在英国的重要地位。 作者:王新灵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活动与旅游文化建设探索 一、旅游文化渗透于旅游的全过程 渗透于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旅游要素之中。文学、艺术,也属于旅游文化的一部分。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如小说、散文、诗词、楹联以及戏剧、音乐、电影、绘画、书法等,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有的功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对于促进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提升罗平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特殊作用。罗平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支持和关心文学艺术活动,致力扶持、培养罗平本土作家、艺术家。罗平作家、艺术家们创作的文学精品,丰富了罗平旅游的文化含量,提升了罗平旅游文化的品位。与曲靖其它各县市相比,罗平是曲靖文学艺术的高地,已经形成了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罗平的文学艺术活动十分活跃,文坛盛事不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屡获殊荣。罗平文学既有领军人物,如县文联主席何晓坤,是国内知名的作家和诗人,著作丰厚,新作不断;也有群体性力量,罗平县文联旗下的文学期刊《多依河》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展示身手的平台,并培养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作家、诗人。罗平本土作家、诗人,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罗平县文联连年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丛书,如《罗平文学艺术丛书》(中国文联出版社)十卷本,与旅游文化和地方文化相关联的就有《罗平景区优秀楹联选》、《走进罗平》、《罗平风情录》、《罗平景区景点传说》等4本。近期,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迤东诗丛》首发,而且召开了研讨会。《迤东诗丛》一共5本:《空杯子》(彭翕霖著)、《行云流水》(马绍稳著)、《叶脉诗丛》(罗光茂著)、《荒芜与安宁》(九光著)、《我看见太阳》(张诚著)。《迤东诗丛》的出版,是近年来罗平诗歌创作成绩的一次集体性展示,也是对罗平文学百家齐放的未来的展望和期许。在罗平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搜集整理方面,尤其是对罗平布依族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扎实推进,成效斐然,《罗平旅游文化丛书》(中国文联出版社)其中就有一本《云南布依族文化研究论文选》。近年,《罗平文苑》网站开通;罗平文学艺术馆开馆;云南省文学创作基地、摄影创作基地落户罗平。在影、视、剧等多媒体艺术方面,依托罗平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秀丽山水,先后已有《翠火》、《大学生村官》、《多彩季节》、《千机变》、《翠香》、《纪委书记》等多部电影(电视剧)在罗平拍摄。尤其《布依姑娘》,就是第一部反映罗平本土民族特色的电影。 二、罗平旅游文化,必须要内涵罗平的地方性、民俗性、民族性等因素 也就是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性完美融合,旅游文化才具备独特性和生命力。罗平本土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罗平的自然景观、风俗人情以及时代社会变迁,起到了旅游开发的部分作用。但是,罗平旅游文化建设,罗平文学艺术,还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即旅游文学的研究、整理、开发、创作。中国文学有旅游文学的优秀传统,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游记,有很多就是千古名篇,现当代的很多关于风景名胜的篇什,也已经成为文学经典,旅游文学自古至今,就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个类型,而且非常繁荣、发达。旅游活动产生旅游文学,而旅游文学又深化了旅游文化,促进了旅游发展,旅游文学本身也就具有了旅游资源的属性,对景点具有文化渲染和包装开发作用,对游客的旅游动机是一种强大的驱动。旅游文学在推动旅游发展,建设旅游文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即旅游文学成了旅游景观的免费广告,是促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潜在的游客,而且,这种影响完全可能是久远的。从这方面的意义而言,罗平旅游文学才开始起步,是罗平文学艺术的不足之处,也是罗平旅游文化的短板,因而也就大有文章可做。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大力度塑造排他的、独特的,具有罗平气派的旅游文学。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只要定位准确,群策群力,合理规划,集中优势创作资源,罗平旅游文学的空间十分宽广,既然已在路上,相信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够产生可观的成果,重要的一点是,打造精品,持续发展。积淀深厚的罗平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罗平文学艺术活动,生机勃勃的罗平文学艺术创作,发展中的罗平旅游文学,在推进罗平“文化大县”建设,提升罗平旅游文化内涵,提高罗平旅游的知名度,促进罗平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大有可为。 作者:蔡焱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当代文学论文 一、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分析 (一)将文学性引向消费化、娱乐化 中国式当代文学中所体现的文学性已经逐渐向现实展示一种特有的文学视野,且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引领下与当代生活方式实现统一,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消费文学、网络文学等具有更强的消费性与娱乐性。消费文学与网络文学不但是一种新型文学形式,也可以为人们带来新式文化体验。消费化与娱乐化的文学性体现了文学对于当代生活中新感觉、新品味的追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人构建标新立异式生活的需求,从而使现实生活变得具有艺术化。另一方面,文学性的消费化不仅是生产形式、生产结果,同样也反映了文化的符号性。消费文化出现后,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学发生深度连接的桥梁。此外,当代人在理解文学性时,也会受到现实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生活体验中,对文学性的理解也更倾向于消费化、娱乐化。在这样的文学性观念影响下,文学性将可能会逐渐失去统一性、自足性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文学性在现实中的研究领域实现了扩大化,审美体验、文学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符号性与情感性,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就为当代文学性观念的重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 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在体验文学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互动性体验、多向交流体验或双向交流体验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再加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非经典化、大众化及个体化,因此文学性可以得到多种体验。在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文学而言,网络文学体验逐渐拉近了文学性与阅读性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解开了文学性神秘的面纱,使文学性逐渐成为文学艺术自由精神的一种体现及文学艺术生命活力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与文学市场的不断延伸也逐渐将文学性的东西转变为一种享受性明显的载体,这就可能造成传统式文学性中的精英意识、经典意识被逐渐削弱。当精英意识与经典意识被削弱时,就会对文学性知识的重构带来许多难题。为了避免传统观念中的文学性意识被不断弱化,则需要高度警惕当代中国文学中娱乐性文学观念不断蔓延的趋势,以避免因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造成文学性变为娱乐性,并由此阻止文学彻底沦为一种社会需要的商品,保证文学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情感性及符号性。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性是文学艺术得以存活与发展的根基,深入探讨当代文学所具有的文学性有助于建立起批评及褒奖当代文学艺术的准绳。如中国式当代文学缺乏一定的问题性与批判性,则可能难以产生具有启示性或独创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也难以保证当代文学可以在世界文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作者:康小红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古典园林的文学艺术研讨 园林的文学形式一般以诗、词、曲、赋、散文等诗文形式,为园林、景区甚至一草一木题名,并撰写丰富多彩的楹联。创作者往往通过园林中的匾额、楹联、题写诗词歌赋等来直接衬托出相应风景的意境,而很多园林也会加入一些与园林相关的文学、绘画、书法、理论等创作,借此更好地表现园林的文学艺术气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会穿插一些以景寓情、以景怡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增加园林的无形的“意境”及内涵。让游园的人在游览园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园林所包含着的“诗情”,所包含着的“画意”。因此,不仅仅文学是对园林的反映,园林同时也是对文学的表现,文学与园林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园林文学艺术的发展 我国的园林文学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代的《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是最早的园林文学。《诗经》中早有关于“囿”的记载。而在我国关于园林的赋中,必须要提的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从水景、石景、植物、动物以及建筑等多个方面表现了当时园林设计的巧妙。还有很多园林的散记,比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白居易的《冷泉亭记》以及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将人、景、物紧紧结合,表达高超的思想境界。例如,在东晋大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人们向往的人间仙境,对造园艺术和文学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 到了元、明、清,中国的园林文学已经发展到了精益求精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很多文人都在自己的剧曲作品中通过写园林写景色来抒发一些咏史、叹世、怀才不遇的情怀[3]。在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曲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通过秋天、西风、瘦马、老树、枯藤描写得萧瑟来呈现出羁旅荒郊的凄凉。 到了明清时候,已经将造园工艺和文学艺术的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这在很多的文人作品当中都是可以见到,例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等。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园林的布局、园林的题名及园林的诗赋等都融入了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从构园、造园到题园、咏园,都是与园林文学紧紧相随的,因此,古典园林的发展与园林文学的发展相随相伴的。另外,通过园林中景物的题咏,使得游园的人们不仅欣赏到园林的美景,更能感悟到造园者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文学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成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独到的匾额、优美的楹联、精湛的书法篆刻。我国古典园林也多是主题园林,多以典故和内涵来突出园林的主题。例如清代初期文学家张岱的园子,取名为“不二斋”。而在古代“,斋”代表园子不大,比较小,而“不二”二字主要是指“可以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之意。另外有一些园子的面积比较小,常常取名为“残粒园”、“寸园”“、半园”“、芥子园”或者“壶中天地”等,也常常暗含主人家淡泊名利、闲情逸致的超脱性情。这些标题往往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主人家需要很用心才能确定园名。而对于游园的人来说,首先要通晓这其中的意义,才能够很好地欣赏园内的景观,通晓主人的用意。也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十七回中道出了书画在构园造景中的重要性———“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随着骈文和律诗的发展,楹联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这同时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学艺术形式[4]。古典园林中的楹联丰富多彩,从一字一音一义中反映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规律,以及一些亘古不变的哲理。一般由古典诗文的对偶以及押韵演化而来的楹联,它在内容上不仅引入了类似诗词曲赋等的长处,而且往往从形式上表现出对仗工整,把散文的气势与韵文的韵律很好地配合在一起。如我们熟识的位于苏州古城的“拙政园”,在它的“雪香云蔚亭”中有一副对联写道“蝉噪林更静,鸟鸣山更幽”。又比如扬州瘦西湖月观中一副楹联为“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再有就是有名的回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使人读起来连绵不绝,柔情尽洒。此外,这些楹联和匾额不仅文字隽永、文书美妙,而且意寓深远、情境含蓄。园主也往往通过文字和书法来点明景点的精华,抒发自己的情怀。而在我国古典的园林中,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都有,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二)点景 点景往往以最凝练的词或字来点出景点的环境特征、景观境界[5]。古典园林非常重视意境,至今还保留的古典园林不少,比如苏州的“网师园”和扬州的“个园”。网师园一开始是由南宋文人史正志兴建的,到了清代由宋宗元将网师园买下并重建。宋宗元自比为渔人,号网师并以此号来为花园命名。因为网师有“渔隐”的含义,都有归隐的意思,因此园内的格局布置和题名都带有很浓的隐逸情怀。盐商黄应泰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个园,因为黄应泰本人喜欢竹子,借鉴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意,在个园中种植了很多的竹子。另外,个园的“个”字就是“竹”字的一半,以表现竹子的坚贞不屈。 (三)拓景 拓景点出了园林的主题和景色意境,但是为了增加园林对主人思想感情的表现和寄托,往往需要发挥联想、想象来扩大意境表达的外延。通过借助诗词、散曲、匾额等文学形式来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深邃意境,并以此丰富其思想内涵。 总而言之,在营造园林的情境中,以题名、楹联、诗歌、散文等园林文学发挥园林景观的神韵。园林的意境与文学的意境通过园林与文学的相互融合来达到最佳的统一。文学与造园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此情、此景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王义兵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古代文学艺术审美研究 一、审美惊奇的文字学考察 拨开历史的风尘迷雾,汉字的象形和会意显示出直逼本相的简洁与明快。《说文解字》解释惊(驚):“驚,马骇也。从马敬声。”所谓“马骇也”,意为马因害怕而受惊鸣叫或狂奔不受控制,也可以聚焦于马受惊而扬蹄欲奔的刹那。无论是鸡犬相斗,还是老虎和熊举起前爪要扑人的“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的动作,①这一时刻画面感极强(莱辛认为,画家表现动作应选择发展顶点前的那一顷刻,这一顷刻包含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可以让想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另外,汉字符号“驚”本身也浓缩了马腾空而起将欲狂奔的这一极富张力的动作画面,体现了汉字画、形、意相通的特点。《说文》释“奇”为:“奇,異也。不群之谓,一曰不耦。从大从可,会意。”这里有几点可以注意,其一是“不群之谓”,即不同凡响,奇异超群;其二是“一曰不耦”,此处“奇”与“偶”相对,本意为“奇特、奇异”,无可与之相匹配之物;其三为“从大从可”,可解释为“大可”,现代汉语里称之“非同小可”,本义是奇异、特出之物;最后,“奇”可释为“珍奇”、“稀奇”,言珍贵罕见之物,可训“珍”。 《说文》云:“珍,宝也”;“宝,珍也”,本意指珠玉等宝物,皆指有罕见价值而受到追逐和珍爱。可见,无论哪种说法都透露着“奇”(不凡)超越“常”(一般)的品质,泛指一切奇特、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由此,“惊奇”可释作“为奇所惊或因奇而惊”,诉诸审美活动,即是“为奇异之美、惊奇之美而惊而奇或因奇异之美、惊奇之美而惊而奇”,谓之“审美惊奇”,它通常是指主体心理的审美效果而言,是一般美感的极致状态,可称之为“极度美感”。以上是在探究“惊”、“奇”本义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可以训“奇”的一些汉字的研究,解读其背后潜伏的共通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何以能引起主体的惊奇美感。研究表明,审美主体能从象征着珍奇、稀有、罕见、奇特、奇异、神奇等特征的非常态事物中获得审美感受。当然,同“珍”(怪)或“奇”(异)之于审美惊奇一样,相近的还有“新”、“变”。两者无论作为名词抑或动词,都有引发主体审美惊奇的潜能。但是,“新”不等于“奇”,“创新”也不等于“创奇”;“变”亦非一定指向“奇”。“新”、“变”提供了惊奇之美产生的可能,它们之于审美惊奇的产生是或然性的而非必然性的。 二、审美惊奇的重要构成因素———至大至刚 对“至大至刚”进行讨论并不意味着它是惟一的构成因素,也不是具有“至大至刚”特点的文本都能带来审美惊奇,因为这和主体的审美经验密切相关。但从审美效果角度看,“至大至刚”在引起审美惊奇时最为明显和常见。作为一种有独特内涵的审美原则,审美惊奇也反映了以古老的诗性智慧为根基的思维方式的深层要求,因此,与“自然”、“雄浑”等范畴一样,贯穿了中国古代诗学发展的历史,并在漫长的迁变过程中得到持续的丰富与发展。从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也约略可以窥见这一古老审美原则愈发明晰的演变轨迹。对“奇文郁起”的屈原,刘勰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又说,“《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文心雕龙•辨骚》)因此屈原的《楚辞》为我国古代的审美惊奇观念赋予了奇伟瑰丽的形式美特征。审美惊奇在“义尚光大”(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汉赋里有更精彩的表现,仅以枚乘《七发》为例:“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前后骆驿。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磕,轧盘涌裔……此天下怪异诡观也。”观涛为《七发》中著名的一段,涛形雄奇奔放,雷奔云走、铿锵镗踏,让人目不暇接,魂驰魄荡,冲击力极强;且文字里夹杂着许多难读字体,表现极其奇异、诡谲,具有陌生化特征,延长了理解和感知的时间,增强了语言的弹性和审美表现力;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一泻而下,审美主体的直觉能力也得以全面张扬;显示了极为摄人魂魄、动人心弦的心理震颤特点。 一般而言,以“至大至刚”为构成要素的审美惊奇多是在短暂的时间里与我们的生命相遇,这瞬间的震撼与迷狂、灵感与兴象,万千齐发,伴随着生命的狂喜与激荡,如此真实、又如此难以把捉,如此短暂、又如此执拗地盘踞在我们心中,每每想起,总不免让人怦然心动。它是惊心动魄的审美强音,在美感经验的制高点与我们的生命不期而遇。然而,人类的审美感知并不是数学中的某个常数,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审美经验的不断增加而发展变化,文学艺术提供给参与审美活动者的是:在发展和变化着的审美经验里,发现并重新建构新的审美心理图式。审美主体调动已有的审美心理图式,置于当下的审美经验里,过滤掉芜杂、散乱、废旧的信息残留,重新加工、整合,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和审美心理图式,以全新的姿态向未来时间沉潜,通过反思与重构,为审美惊奇的再次发生创造可能。 三、审美惊奇的连续性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中,审美惊奇理论表现了一定的连续性。“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这段话常被用来阐释“诗”与“情”、“志”的关系,即通常所谓“诗言志”和“诗缘情”,也有学者用以把握“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的内在关联”。①笔者认为,《毛诗序》的这段文字可谓生动、准确地描述了审美惊奇发生的全过程,并且几乎调动了与审美主体相关的各种要素。其中包括“情”、“志”、“心”等精神因素,还包括了“言”、“手”、“足”等物质因素,在紧张剧烈的心理体验中,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载体来呈现审美主体所能经验到的极致美感状态。朱光潜认为:“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②此话洞见甚深。应该注意到,这56个字,以情感为动因和主线展现了一个逐层递进的链条:志情动言嗟叹永歌舞蹈诗。“志”在心中不安游走,具有要求实现自我的言说冲动;“情动”是审美活动开始的契机也是终极动因,要求审美活动持续进行;“言”是物质载体,要求符号化的情感表达;“嗟叹”诉诸声音,彰显了“言”的局限性;“永歌”是自然之声向审美之音的提升,开始了美感的具体化;“舞蹈”是肢体的符号语言,借助有节奏的肉身的旋转、跳跃、飞腾,实现了审美活动由“志情动言嗟叹永歌舞蹈”到“声、乐、舞”一体的完整表达。至此,审美惊奇全面呈现,表现为手舞足蹈的忘情狂欢;此过程付诸文字,“诗”便真正产生。即由“声、乐、舞”转变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交响合鸣,审美惊奇的符号化据此诞生,而此符号化也恰恰见证了审美惊奇的激荡表达。历代有关审美惊奇的论述较多,仅举两例如下:“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韩公诗,文体多,造境造言,精神兀傲,气韵觉酣,笔势驰骤,波澜老成,意象旷达,句字奇警,独步千古,与元气侔。”(方东树《昭昧詹言》)以上两例,或作为创作的艺术理想追求,或作为评鉴的艺术价值标准,都对审美的惊奇效果给予很好的描述与论断。这种极致美感给审美主、客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是不易企及的审美标准,散发着不同流俗的审美之魅。显然,引文都很好地表达了审美惊奇应有的属性,也显示了审美惊奇理论的连续性。 审美惊奇是审美心理体验的极致状态,这也决定了惊奇美感体验具备审美体验的一般特征,只是两者的表现形式、审美心理效果等有所差别而已。从美和奇异之美或惊奇之美的关系而言,惊奇之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或极致状态。这说明惊奇之美首先是美的一种,在心理效果上,审美惊奇是一种极度美感,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上、对惊奇之美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可喻为审美的“接着讲”。综上所述,审美惊奇不同于一般审美,无论是思想内容(如立意、题材等)还是表现形式,都对文学艺术文本要求甚高,同时亦与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经验密切相关。在审美惊奇中,个体生命暂时摆脱了庸常与烦闷,获得惊奇美感体验的补偿,这使之不断保有对审美惊奇的探求与追问,并在对惊奇的思慕和对庸常的反抗中,体验到审美惊奇而倍觉安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惊奇,也亦因此永恒之思而多姿多彩。主体辗转于永不停息的追问之中,这不但是审美惊奇理论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其所以存在之原因。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现代社会的需求。文学艺术对于人们情感、道德、智慧、品格、审美等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将文学艺术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会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利用文学艺术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文学艺术具有饱满的感情与美感,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文学艺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怀,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将文学艺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一)文学艺术是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德、智、体、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需要借助于文学艺术使其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在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大学生德智体美教育与文学艺术教育的做法、理念以及内容在运用上相互借鉴与相互渗透,使思想品德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还包括了心理、人文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综合教育。文学艺术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领会与感受思想、道德、品格等方面的美,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饱满,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较高的素养,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文学艺术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要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与丰富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式,将文学艺术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把文学艺术融入其中,运用艺术的魅力与美好意境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的丰富与生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易于吸收并接受。运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切实存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将文学艺术充分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与生硬,更加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文学艺术满足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效地运用文学艺术题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文学艺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能够满足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文学艺术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化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靠近现实与生活,并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高校大学生的生活逐渐社会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的文学艺术作用能够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作用。第二,文学艺术是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多样性的需求,大学生处于心理发育并逐渐成熟的阶段,但尚未完全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他们逐渐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触,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学生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一些优秀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够不断地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与思想。 二、文学艺术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励与感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能够折射出人性的美丑,体现人类的生存价值,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与精神,感染与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与激励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充分地体现出精神的感染与人文的关怀,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人性、知识、道德、艺术、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些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大学生从中吸取正面积极的东西,从而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讲述的经典故事,能够感染人与教育人,使人们在陶冶自身情操、净化心灵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境界。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经典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艰苦奋斗、坎坷的人生经历,作品中主人公的故事以及精神感染影响了许多人,鼓舞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音乐作品能够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氛围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音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可以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将音乐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会使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教育。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可以消除大学生产生的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当大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一些积极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能够激励大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当大学生处于低落郁闷的情绪中时,一些优美的旋律可以消除大学生低沉的情绪,净化他们的心灵。音乐能够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让人们处于丰富的想象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与心态,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慷慨激昂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还能够鼓舞激励人们勇敢前进,将音乐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使大学生们在欣赏音乐艺术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感悟人生的真谛,对人生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三)影视艺术作品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感染力 文学艺术包括散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无论是哪种题材与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其中,电影电视能够给人们最直接的视听感受,它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充分地利用那些积极向上且优秀经典的影视作品,使其辅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影视艺术是将音乐、美术、文学、舞蹈、雕塑等各种艺术整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多样性与丰富性能够丰富以及感染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灌输人生的哲理与价值观,其作用与效果要远远大于长篇大论的说教,大学生可以在欣赏影视艺术,放松身心的同时,从中吸取一些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的意义,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坚决抵制那些含有不良内容以及传播不健康信息的影视作品,要将更多含有积极正面内容的影视作品引入校园,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氛围。 (四)绘画作品能够为大学生创造思想品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绘画作品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型历史题材的经典绘画作品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记录了我国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历程,其中一些关于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战争年代所经历的苦难,展现出了战士以及人民在战争时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这些绘画作品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以及视觉上的强烈的冲击。将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们深入地了解并体会历史,拉近与历史以及战争英雄的距离,使大学生们主动地了解历史,并向英雄人物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这将会对大学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绘画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将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素质极高的、全面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三、结语 文学艺术是提高人们素质、丰富人们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对于现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够使大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以及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要确保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效果,必须将文学艺术有效地融入其中,力求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爱萍 张赣 单位:南医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新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探究 一、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行政保护实践 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起端于2003年,2005年承接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十个试点项目”为标志,拉开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建设的序幕,已形成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格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新疆成立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在领导协调、专家咨询、保护研究三方面形成了区、地、县三级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同时,于2008年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文化厅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当前,除自治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新增了7个全额事业编制外,新疆已有90%的地州、县(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截止到2009年底,新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已达557人。 (二)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 首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从2006年开始,新疆各级文化部门投入本系统人员1896人并吸收社会力量9063人参与,经过三年的全面普查,获得阶段性普查成果3772项,初步掌握了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基本情况。其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新疆已形成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中,世界级3项,国家级70项,自治区级293项,地(州、市)级535项、县(市)级2480项。13个世居民族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级和自治区保护名录。2012年计划建立“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名录项目”,实施分类保护。再者,注重扶持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新疆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名(共3批),中央财政每年给予每人传承补助8000元;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27人(共3批),自治区财政每年给予每人传承补助3600元。各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登记各民族传承人17483人,给予一定的传承补贴。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和对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工作的考核机制,贯彻落实权利义务和奖惩制度。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各民族优秀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传承、教习的积极性。最后,积极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通道。以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传承为重点,逐步开拓了五种传承通道。一是坚持原生态传承,统一规划建设10个木卡姆传承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3个,4个在建,实行民间艺人就地传习、教学、展示;二是专业传承,积极支持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做好维吾尔木卡姆的收集、整理、规范、展示等工作;三是文本传承,《十二木卡姆》已有3个版本,《哈密木卡姆》已有2个版本,《吐鲁番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各有一个版本出版,经过深入研究,还将出版更为完整、严谨的木卡姆版本以传之后世;四是教育传承,区内有关大专院校开办维吾尔木卡姆传承班、招收木卡姆专业研究生,编写维吾尔木卡姆的普及型乡土教材,推动其进校园、进课堂;五是多媒体传承,出版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多种图书和音像制品,编制《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数据库。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传播 由新疆艺术研究所和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头编撰的《中国戏曲志•新疆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曲艺志•新疆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新疆卷》、《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新疆卷》“十大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已出版面世,该套志书始于1985年,历时24年,是全面搜集、整理新疆各民族优秀民间文学艺术浩大工程的标志。此后《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陆续面世,2012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正式启动。从2006年起每年“文化遗产日”系列展示活动、“新疆民间文化艺术节”、“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首届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依据“十二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拟在新疆13个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集中、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街区、村落或特定区域,建立莎车县“维吾尔木卡姆生态保护区”、布尔津县“哈萨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等4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在地整体性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活态传承和发展。 (五)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2011年吾库萨克乡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列为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2012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成果展”。目前正在落实设立4个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实验区,推进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作繁荣,促进其在民间的保护和活态传承。① 二、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保护实践 最早对民间文学艺术给予立法保护始于1985年1月1日文化部颁布实施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和《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是对民间文学艺术立法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目前拥有“新疆美术工艺大师”126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1991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其间国家版权局曾于1997年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2012年推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立法进程被列为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同年,国家版权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8条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列入“开展‘民族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项目,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内容纳入中国民间文艺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形成可操作的中国民间文学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工作措施。我国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后国务院先后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并于201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5年批转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体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200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2010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施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法制轨道。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2010年4月19日新疆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传统知识、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促进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发展被列为专项任务,以知识产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成为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新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新疆地理标志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及政府文件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2011~2015)的工作措施。 三、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司法保护实践 新疆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所引发的典型纠纷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积累了有益的司法实践判例。 (一)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纠纷 新疆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之争引发人们的关注最早要追溯到“西部歌王”王洛宾与西部民歌版权纠纷,这也是我国最早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纠纷。1992年王洛宾在台湾与晏茜茜女士签订协议,将《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十首民歌作为个人的著作财产由台商买断。期间王洛宾指控罗大佑推出的《情歌纪念日》专辑,侵犯了他的著作权和署名权。罗大佑就此在上海召开记者招待会,希望通过学术界、音乐界、文化界和法学界弄清这些“根本是民族遗产的新疆民谣,究竟版权归属什么人”。此事件在音乐界引起一片哗然,在西部也引发了许多关注。1994年《人民音乐》从第6期开始开辟专栏,展开了持续一年针对王洛宾和西部民歌版权的讨论。 (二)民间文学艺术再创造作品著作权纠纷 代表案件之一是关于王洛宾多曲民歌权利归属问题出现的多起案件。在新疆洛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与哈力旦•乌甫江等侵犯著作权案中,涉案歌曲《高高的白杨》经过鉴定与原告《我的花园多美丽》的曲调在音高组织、旋律骨干音及旋法节奏形式、句式结构等主要方面基本相同,在节拍形式、具体的润腔及结构细部有所差别。两首歌曲中曲调的母体均源自同一首维吾尔民歌,只是歌词不同而已,因而无法认定《高高的白杨》是由原告作品改编而成的作品。因此,在王洛宾生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不能被确认为侵权作品的情况下,王洛宾应享有《高高的白杨》的著作权。①代表案件之二是万志民诉葛顺中等侵犯著作权案。歌曲《相爱》是原告万志民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整理后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司法实践认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一方面归属于某一区域内的群体,但为促进民歌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应允许公众对民歌进行合理改编和使用。被告进行改编不需经过原告许可,形成的《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作品著作权应归有独创性贡献的葛顺中。判决多次提及两首歌曲改编自民间艺术作品,在署名上仍应注明民间艺术作品的来源。② (三)民间文学艺术元素纠纷 新疆近年来民间文学艺术标示纠纷以“刀郎”之争为最。首先是广东飞乐影视制品有限公司诉罗林侵犯著作权及姓名权纠纷案,受理法院认为:尽管“刀郎”一词具有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等含义,但因罗林以艺名方式推出其歌曲作品为公众所认知,“刀郎”一词不仅带有原有含义而且亦兼具“演唱者罗林”的特定署名含义。飞乐影视制品公司与潘晓峰专辑在其包装上标示演唱者时,弱化使用“西域”,突出放大“刀郎”,构成对罗林“刀郎”艺名的使用和演唱者身份的假冒,侵犯了罗林的作品署名权和表演者权。③此后的“刀郎”商标被热注成为酒、刀具和服装类商标,早先被注册为酒类商标的“刀郎”商标行情看涨,据称将以3000万元的底价拍卖。④“刀郎舞之乡”新疆阿瓦提县县委宣传部注册了daolang.cn、“刀郎”等近10个域名。⑤类似的争议还有“木卡姆”注册商标专用权⑥以及“阿凡提”注册商标纠纷案等。⑦ 四、新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制约评析 从行政、立法和司法来看,对新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行政保护方面,新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整体框架下,扎实推进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传承体系的建立健全,遗产整理与传播以及生态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的推进。在立法保护方面,新疆在全国列位于较早开展地方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省区,开辟了我国专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省级地方单项立法的首例,并首创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地方立法保护的初步尝试。在司法保护方面,新疆多起相关案件,既有较为普遍的民间文学艺术再创造作品权利案件,更有全国首例民间文学艺术纠纷案件,在司法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有益的判例作用。通观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现状,可见一条这样分明的脉络:法制层面从国家到地方,《著作权法》第6条勾画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路径,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第22条“利用木卡姆艺术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其他活动,应当依法保护木卡姆艺术传承人的知识产权,并尊重木卡姆艺术传统样式和特定习俗,不得对其歪曲、滥用”的规定首开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立法尝试。但这两条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都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法规与之配套,其实际的法制效用是非常有限的。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现有民事法律机制架构实际就是一部国家法律和一个地方条例的相关条款,除此之外的法制依据,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均是行政法规。行政立法保护与行政政策的保护是互为因果的,从这个视角来看,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行政保护与立法保护实际是在同一行政法律机制架构下展开运行的。而在司法实践层面,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权属异议关乎的都是知识产权制度:除了民间文学艺术再创造作品可以直接适用著作权法的条款之外,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元素在“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未出台之前事实上处于民事法律调整视阈之外,充其量依托极特殊个案判例,①或现有可援引的法条来展开运行,而后者方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本体。由此,新疆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呈现出法制层面事实上的不均衡、法制与司法事实上的脱节:行政法律机制丰沛而民事法律机制单薄;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面临大量的民事案件无法可依,现行法律捉襟见肘的局面。在这样的法律框架中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事实上遭到了忽视。新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这种状况也正是我国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 五、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出路探析 文化的本质使民间文学艺术既是精神智力文化、又是经济文化、也是政治文化,这客观需要将其视为文化人权与主权,也需要将其视为经济产权;民间性使民间文学艺术具有突出的公共属性,客观需要将其视为公共利益;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维持族群与其文化间的互力,维持族群与其他文化利用者之间良好互补,客观需要将其视为群体私益。公权与私权、公益与私益的交织客观决定了保护机制的非单一性出路。知识产权民事保护机制是以市场为环境的交易制度保障,以权属的厘清为市场行为的基本前提,遵循市场法则并呈现市场调节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注重激励、自发淘汰,形成微观经济体的竞争活力;其劣势在于利益至上、两级分化、宏观失调。民间文学艺术是体现价值创造和精神需要的智力成果,凝结着民族的价值、信仰,传递着民族的历史、知识,承载着民族的精神、灵魂,实际上无法也难以以市场价值来衡量其价值。①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权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二位一体权利;其主体二元统一,体现出浓重的公共品格;民间文学艺术的族群人权性要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私权与人权协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将民间文学艺术的意义从族群生存发展需要,扩展到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关系国家的文化安全乃至政治安全。这与产权机制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保护机制高效、统筹、均衡的特点,能对市场机制实行有效互补,方能维护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并利用优势资源后发赶超,增强文化软实力。行政法律机制是借助行政法规与行政政策,将管理者宏观目标通过被管理者贯彻落实。以国家管理组织结构为网络,遵循政府管理法则并显现宏观调控的特点。其优势在于总量控制、调节分化,形成宏观经济环境的健康;其劣势在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指导滞后,导致活力不足。在新疆实地调研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行政法律机制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卓著成效的巨大推手,其效用持久与政策力度成正比,这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投入荷载是严峻考验。行政法律机制外在的善意在极大提升族群文化自尊自信的同时,族群自身应对环境的能力建设依旧滞后,这种差距使族群总体缺位于主动的文化保护和促进,并引发文化传承内核虚化、文化开发内涵空化。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浮现:第一,当前法律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主体仅涉及到代表性传承人,更多的普通传承人、民间文学艺术族群主体的权利搁置,这在实践中已经引发矛盾纠纷,削弱了族群成员个体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整理者的权利义务缺乏相应规定导致争端;第三,利用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新创作对原作品与素材的权利尊重问题;第四,商业性演出以及改编民间文学艺术中的歪曲、不当使用造成精神伤害问题;第五,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艺术,来源群体获益有限,主体缺位难以实现对保护利用的有效监督;第六,跨境共有民间文学艺术申报与归属问题。这些问题都根源于缺乏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认定,尚未建立相关群体、个体传承人与再创作者之间合理利益分享机制,尚未设置保障公众使用的权益机制。而这些正是知识产权机制努力的方向。无独有偶,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最重要的两个国际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的相关立法活动,表现了在探索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侧重点发生变化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不同视角,走向民事法律机制的私法保护与行政法律机制的公法保护二位一体的进路。WIPO于2000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WIPO-IGC),其工作主要围绕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传统知识等三个主体展开。着手探讨传统文化保护问题,推动各国相关立法,继续发挥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主导作用。UNESCO所辖的诸如国际组织和国际论坛,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国际制度安排进行了有益探讨,发动了超越WTO体制的“软法”造法活动:一是颁布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二是鼓励各国尽可能利用《知识产权协定》的弹性条款和开放性条款,在协定的“总轮廓之内型塑权利和权力的结构”,“以满足缔约方政治、社会、经济和其他政策目标”。②先后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国际社会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法律行动框架。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①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经济属性出发,其权利形态是私人产权,这即是WIPO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属性出发,其权利形态是集体文化权利,这即是UNESCO的非知识产权保护模式。WIPO主张的著作权或专有权,都是授权性的保护措施,即是以赋予产权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提供保护。UNESCO在其公约中所提出的“保护”,包括“保存”、“维护”和“加强”等9种方式方法,主要是行政性的保护措施,即是国家从文化主权出发对传统文化资源所采取的文化政策和措施。可以说,两种保护方法分属于民事法律机制和行政法律机制的不同领域。②回观新疆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轨迹与现状,也是这种需要和进路的翻版,这与民间文学艺术非实现国际保护不能成就其真正保护不无关联。概观国际、国内保护脉路,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综合保护、全球协调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必经出路。 综上,就一国国内法而言,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应采用二位一体的综合保护模式,即公法与私法结合,行政法律制度与民事法律制度结合的保护模式。在立法操作上,由于法律属性的区别,可以将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一部行政法律制度统领下,同时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客体的属性分别建立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学艺术的民事法律制度。以民事法律制度注入私权动力,以行政法律制度实现利益均衡,实现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互补,私权与人权的统一。民间文学艺术综合保护机制在不同阶段的倚重点是有区别的。就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的现状来看,存续是第一要务,法律保护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存续,而不是明晰产权,激励发展。因此法律制度保护的路径,首先是通过政府行政法律制度实现存续保护,这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前提基础。其后才是民事法律制度发展保护的逐步介入和深入,最终走向以存在推动发展,以产权激励发展,以发展促进生存,提升综合法律制度保护机制,培育民间文学艺术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和实现民间文学艺术自主良性发展。应当客观看到,民间文学艺术的生命寄托于它所在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善良的意愿,社会生产方式变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民间文学艺术会在与生产方式的互动中实现新陈代谢,那些失去依存环境的部分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那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将会被不断地再创造。 作者:吕睿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工农兵文学艺术奉献 由倡导的工农兵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的赞扬和贬否都最为激烈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样式。赞扬它的人,从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之前,完全是从政治着眼的,如1947年8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特地召开了一次文艺座谈会,把赵树理树为边区的“方向性”作家,边区的文联副主席陈荒煤还写过《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1]。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则是在政治的语境中,给某些作品以艺术上的肯定,比如有人对工农兵文学的代表作品《红旗谱》评价说:“在‘红色经典’作品里,我个人认为,在精深的程度,在文本的精粹程度,在艺术的概括力程度,在人物刻画的丰满度上,《红旗谱》达到的水准确实堪称杰作,而且它在阶级叙事里面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贬否它的人,则从“”开始至今21世纪,尚且抛开“”时期不说,即就上世纪80年代而言,不但从政治上而且从艺术上对它进行彻底的否定,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上世纪80年代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认为这一时期文学(指以赵树理小说为代表的工农兵文学)便被视为政治的‘传声筒’和‘吹鼓手’”。[3]当今,因为政治而否定它的人仍然不少。这样一来,似乎工农兵文学只有特定时代的政治价值(当然,这是指文学不应追求的政治宣传“价值”),而缺失艺术价值。因此,一个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绵延至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长达30余年的工农兵文学,究竟有没有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站在21世纪今天的时间点上,以“文学”的眼光来看待几十年前产生于战争年代的工农兵文学的整体,准确地评价它的艺术价值,进而确定它的文学地位,这无论是对于历史还是对于未来,都是非常必要的,因而这是摆在我国学术界面前的迫切任务。在探讨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之前,必须弄清工农兵文学的含义。笔者认为,所谓工农兵文学,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是“严格意义”的工农兵文学,以赵树理的小说为代表,要求不但反映工农兵群众的生活,而且要表达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感情,还要采用工农兵群众的语言和他们喜爱的体式;另一种是“非严格意义”的工农兵文学,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代表,只要求反映工农兵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而并不要求采用工农兵群众的语言和他们喜爱的体式。[4]笔者在谈论工农兵文学时,又曾经指出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建国前阶段、中期的建国后至“”前阶段和后期的“”阶段[5]。其中以中期的成就最高,所谓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主要就是指这一时期。下面,我们具体来论述一下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 工农兵文学的贡献之一是塑造了一批崭新、独特的典型形象,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西方现代派出现之前,独特的典型形象和独特的思想感悟,一直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标尺;而在西方现代派出现之后,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想感悟被视作最为重要的成功标志,但塑造典型人物依然是研究者和其他许多读者的重要期待。直到今天,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之所以能够长久留在人们的心中,其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是至为重要的原因。诚然,中国文学有重视典型人物塑造的传统,古代戏剧和古代小说都塑造出了许多独特的典型,如崔莺莺、杜丽娘、李逵、林冲、贾宝玉、林黛玉、曹操、孙悟空等一大批人物形象,而工农兵文学显然也是在努力继承这一传统。我们可以看看那些早期的工农兵文学作品,包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以及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等等,都在尽力地描写人物性格。但是应当承认,它们都还没有塑造出一个真正够得上“典型”的人物形象,它们所写的人物,虽有某些性格特征,但作为典型形象应有的独特性和概括力,那种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厚重感,都还明显不足,即使那位赫赫有名的杨白劳,依然显得单薄,且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后期的工农兵文学,即“”期间的工农兵文学,其许许多多的人物,往往只是一种思想意识的符号,谈不上什么艺术典型。当然,那些至今还留在许多人记忆之中的样板戏,其中的阿庆嫂,有独特的个性,也具有文化的意蕴,可惜描写得不够充分,和“典型”的要求仍有一些距离。在人物塑造上最有成就的是建国后至前的工农兵文学,对于其中的典型人物,我们可以点出一大串:朱老忠、梁三老汉、林道静、江姐、杨子荣。按照中外的典型理论,典型形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融合型典型形象和类型性典型形象。《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和《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属于融合型典型人物;而《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红岩》中的江姐以及《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则属于类型性典型人物。值得称道的是,无论哪一种、哪一个,都不但是活生生的,性格丰满、独特的,而且是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历史积淀,因而充满文化厚重感的人物。以往的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在评论这些人物的时候,都只从政治的角度着眼,只注意他们无产阶级的阶级特征,或者只注意其个性,这是不够的。实际上,这些人物身上远远突破了阶级的局限,而透露出文化的意蕴。具体说来,他们的性格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1.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6]74因此,阶级性当然是工农兵文学典型人物的重要特征,比如作为融合型典型形象的朱老忠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对于封建地主的仇视和憎恨,无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但他和地主冯兰池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关系,而是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冯兰池为了霸占黄河堤下农民们的大片土地,受到农民们的阻挠和抗拒,他竟然指使狗腿子打死了领头抗拒的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巩,同时还要对朱老忠斩草除根。如此,他的品行就不再是作为地主的一般的贪婪与凶恶,而且还是属于非正义的灭绝人性的邪恶,这却不但是农民而且是全人类都要憎恨和仇视的,因而也就让朱老忠对他的憎恨变成了对邪恶的憎恨,而朱老忠的报仇和反抗也就超越了阶级性,而具有了社会性,朱老忠的性格中也就添加了憎恨邪恶、追求正义的社会、文化意义。梁三老汉作为农民,他的阶级性表现为思想上的保守、怯懦和憨厚,这表现在他在加不加入合作社的问题上长久犹豫徘徊,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在由封建思想长期统治的中国,这种保守和怯懦以及憨厚,却又不是农民所独有,而是老一代工人、农民甚至其他老人普遍所具有的,因而,他的保守、他的犹豫也就有了社会性。而作为类型性典型人物的林道静,她是在革命中成长的青年的代表。但她的成长进步,并不只是表现为由一个不满封建军阀统治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战士,而且是由一个向往公平正义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愿为人民谋幸福的人,她既是一个青年共产党员,又是具有社会正义感的社会青年,因而也具有了社会性。杨子荣当然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侦察英雄,但因作品中具体描写了座山雕等匪徒对夹皮沟普通民众的作恶多端,所以,杨子荣对他们的清剿,并不只是表现出他是清剿国民党残匪的英雄,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这同样也给他的思想性格赋予了社会性。同样,江姐并不只是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狱中英雄,她面对的是与人民为敌的凶狠无比、丧失人性的国民党特工,因而,江姐与反对人民的势力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也有了社会的意义。 2.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融合工农兵文学是在大变革的时代格局中审察、认识人物的,因此这些典型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时工农兵文学又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塑造典型形象的,做到了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融合。比如朱老忠,他是一位大革命时代的人物,一方面他受到当时大革命时代的革命浪潮的影响和裹挟,具有革命的觉悟和要求,所以他才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另一方面,他的革命意识又是历史上农民造反意识的延续,在他身上,既有水浒英雄的粗豪气息,也有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的勇猛精神。梁三老汉既有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历史大变动时代的心理波动,又有历史所造成的下层人民的胆怯和固执。林道静既有大革命运动时期的革命冲动,又有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先锋意识。杨子荣既有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一往无前的气概,又有历史上革命志士坚忍不拔的英气。江姐既有革命胜利前夕的坚韧,也有历史上革命者舍生取义的文化积淀。 3.地域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成中国地缘广阔,各地的生活风俗、精神气质有不少的差异。工农兵文学的典型人物塑造很注意这一问题,努力表现人物的地域特点。但是中国又长期形成了大一统的传统文化。工农兵文学在塑造典型人物是注意把地域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朱老忠在他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坚持的“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中,显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清而沉稳的燕赵风骨,而这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苍凉之风;梁三老汉身上的保守,既体现出终南山的封闭,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林道静身上既有北方学生的率直和执着,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君子骨气。杨子荣既有东北军人的豪爽和勇猛,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气。江姐身上既有巴蜀地域的坚韧和沉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深沉和韧性。总起来说,朱老忠是一位融合着个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有仇必报、勇于反抗的,寻求翻身解放、追寻公平正义的,豪爽、坚韧、凄清的、时代大动荡中理性的农民英雄,在他身上寄托着广大底层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梁三老汉是一位融合着个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憨厚、怯懦而守旧的,在社会变革面前犹豫、徘徊的普通农民;林道静是一位融合着个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执着、率性,充满远大理想的革命青年;杨子荣是一位融合着个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英勇机智而又豪情满怀、为民除害的革命侦察英雄;而江姐则是一位融合着个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从容、沉敏,为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甘洒热血的无产阶级的狱中英雄。 这些典型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特的。同是农民的典型,朱老忠明显的不同于《水浒传》中的李逵,虽然两者都具有反抗精神,但后者的反抗是本能的反抗,充满了蒙昧、鲁莽的色彩,相比之下,即使是在接受党的教育之前,前者也显得理性得多。梁三老汉更是完全不同于阿Q,虽然两者都是种地的农民,但后者懒惰、奸狡,前者勤劳、憨厚。后者愚昧,而前者清醒,只是保守而已。林道静当然也不同于古代作品中的知识分子比如吴用,吴用参加起义是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个人的眼光看待天下的不平,而林道静则是以追求远大的革命的理想的心胸来感受革命浪潮的汹涌。她也不同于鲁迅笔下的狂人和夏瑜,后两者虽然觉醒,但脱离人民大众,而前者却是和人民共同斗争,她身上体现出一种亲民性。江姐更不同于历史上的造反者,她的从容坚定是由远大的理想所支撑的,而历史上的造反者当然没有这种思想和胸怀。这些典型形象也不同于世界文学史上别的典型人物。西方古典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典型,大多数是王孙贵族,或者资产阶级人物,只有少数平民百姓,同时因为“欧洲和地中海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中古“以后漫长岁月里,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逐渐消失”,“中古欧洲发生了工商业革命,导致了一个工业社会的兴起”[7]34,原本样式的农村和农民已基本不复存在,所以以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不多,真正的农民形象更少。即使有,也同朱老忠、梁三老汉大相径庭,如19世纪初英国作家瓦尔特.司各特小说《艾凡赫》中的罗宾汉,他虽然反抗封建压迫,但又充绿林好汉,有百步穿杨的绝技,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表现出他狭义的性格”[8];巴尔扎克小说《农民》中的尼雪龙是“热诚地信仰者共和主义理想,严格说,不过是小生产者模糊的向往和追求”的、“坚硬如铁,纯净似水”,不谋私利,“忠肝义胆”的、“寻常中的优秀人物”,这一形象“不免显得有些苍白”,只能作为“一个道德象征”[9];《堂吉诃德》中的桑丘则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形象;前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青年农民潘苔莱是“勤劳作,爱家园,具有一些善良本性,却又被虚荣弄得错头错脑,其灵魂卑鄙恶劣”[10]的小人;还有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小说《戈丹》中的农民何利,是一个虽有同情心,但愚昧麻木、毫无反抗意识的农民。这些人物和朱老忠相比,在于朱老忠那种追求人民群众彻底翻身解放的思想愿望,是外国文学中所有的农民形象绝对没有的。而梁三老汉那种在新事物面前表现出来的中国式农民的守旧和犹豫,特别是由个人发家致富到集体富裕的历史性向往,更是外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所不具备的。作为知识分子的林道静和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也完全是不同的人物,前者是不断追求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的革命青年,而后者则是只图个人利益、一心向上爬的人物。杨子荣一身正义,他是为民除害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化身,而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则是维护正义的个人英雄。江姐是“为天下劳动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狱中英雄,而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笔下的牛虻则只是同情下层人民的志士。总的说来,工农兵文学同以往中国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中的其他典型形象最重要、最根本的差别,在于胸怀和理想上面,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是为了自己或者所在的利益群体,这是他们思想意识的分水岭。正是在这一点上,充分显示了工农兵文学典型形象的独特性,确立了工农兵文学典型形象的无可代替的重要地位,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彰显了工农兵文学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贡献。否定这些形象的人往往认定这些形象是用作政治宣传的虚假人物,其实从这一时代过来的人都可作证:这样的人物形象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时代就是那样。 工农兵文学的贡献之二是确立了反映底层民众生活,并表现底层民众情怀的写作规范,为中国和世界文学展示了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一种新的内容样式。由于文学(此指书面文学)是一种以文字表达能力为基础的精神活动,而具有这种能力的底层民众极为有限,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的底层民众作者是极少的。同时又由于文学作品对作者生活体验的依赖,所以真正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并不多。即使有,也是以上层阶级或知识分子的眼光来审察和反映底层民众生活,表现上层阶级或知识分子情怀的作品,我国封建时代的市井小说就是如此,西方那些粗俗文艺亦是如此。而工农兵文学则不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表现工农兵群众”[6]59,这“工农兵群众”就是指底层民众。所谓“表现工农兵群众”,就是要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但又不止这些,因为这“表现”是可以持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感情的,为此,又说:我们“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6]49,“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6]52,这实际上是要用底层民众的眼光来审察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生活,要以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思想感情来表现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生活。当然,这“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眼光”是指觉悟了的底层民众的眼光,实际上是代表底层民众整体利益的眼光,这“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觉悟了的、代表底层民众整体利益的思想感情。而进一步说,所表现的就是底层民众自己感受到的、表现底层民众自己利益的生活。简言之,就是底层民众自己表现自己。我们看看,不但是赵树理小说以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种谷记》、《吕梁英雄传》等早期的工农兵文学作品,就是建国后《红旗谱》、《保卫延安》、《创业史》以及其他众多的工农兵文学作品,也都是这样的作品。比如赵树理小说就是以觉悟了的底层民众的眼光和思想感情来审察、来描写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的,所以才会有对二诸葛、三仙姑阻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不满和反叛;《红旗谱》是以觉悟了的底层民众的感情和利益要求,来看待大革命时期农民对封建地主的反抗,所以才会有作品对朱老忠们的赞颂;《创业史》是以觉悟了的底层民众的情怀和利益要求,来看待和描写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农村合作化运动,所以才会有对梁三老汉的怨艾和惋叹。同样,正是因为以工农兵群众的眼光来看待新中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以工农兵群众的情怀来感受新社会的新人物,所以才会有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1958)中张腊月、吴淑兰这两个喜气洋洋、充满自豪感和生命活力的妇女形象;正是因为以觉悟了的工农兵群众热切的眼光和心胸来关注、体察上世纪50、60年代新生活、新变化,所以才会有李准《李双双小传》(1960)中李双双这一崭新的妇女形象,才会有她敢于同落后思想作斗争的行为,以及她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那些表现底层民众的理想和生活态度的,只不过是些原本为口头文学的民间故事。直接描写底层民众生活的书面文学,不用说古代极少,就是有,如《水浒传》也不具有底层民众的情怀,而是以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审视生活的,所以才会认为造反的农民必须招安。再比如对于李逵的描写,既写他的造反,同时又以把玩、嘲笑的心态写他的鲁莽,这都是缺少底层民众思想感情的结果。看看世界文学,哪里会有以底层民众的情怀来审视和表现民众生活的作品呢?上面所谈到的西方描写农民的作品,都是以上层社会的眼光来审视的,如《堂吉诃德》所写的桑丘,他的目光短浅、自私狭隘,是饱含着作者对他的嘲笑和嫌弃的,这和农民自己的情感不同。所以,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工农兵文学的内容也是独特的。世界文学是由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学共同组成的,多样性应该是它重要的特征。而工农兵文学的这种以底层民众的眼光和情感来审察和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内容范式,就不但为中国文学,同时也为世界文学展示了一种新的表现生活的新的内容样式,是为世界文学已有的内容作了重要的补充。 工农兵文学的贡献之三是树立了大众视角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与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相结合,为中国和世界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式样。在1942年2月写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强调要建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1]。在1956年,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他又说:“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6]147还说:“语言、写法,应该是中国的。”[6]151“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6]153应该说,此前他还没有明确地提出个人风格的问题。但是在1951年,他在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题词中,提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195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他又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6]143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还说:“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6]158这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艺术风格可以多样化的意思。他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在和“洋化”的比照中提出的,是在世界的格局中强调中国化;而艺术上的不同风格是在作家之间提出的,是强调作家作品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他对两个方面的同时强调,是要求工农兵文学作品,既要有个人风格,又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所谓“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民族风格。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是,就文学而言,上层社会和底层民众的文学口味是很不相同的,正因如此,所以才会有泾渭分明的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别。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通俗文学是遭到蔑视和鄙视的,因而也是遭到压制的。因此,中庸性质的“平和、雅致”就成为上层社会的作风和气派。那么,提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到底是指底层民众的,还是指上层社会的呢?当然是指底层民众即工农兵群众的。因为特别的强调是“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他一再提醒文艺工作者要重视工农兵的墙报、民歌、民间故事[6]93,以及秧歌、春联、年画[6]107,这些都说明所说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以工农兵,即底层民众的喜好为准则,是大众视角下的,不是以上层社会视角下的作风和气派。所以,所谓“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既是指民族化,又是指大众化。换言之,即大众的民族化。 还是回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和作家个人风格的统一问题上来。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工农兵文学作品,赵树理小说的朴实、平易和大西北的泥土味,是他的个人风格,而这又是工农兵群众的平朴、通达、亲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具体体现;周立波《暴风骤雨》所表现出来的激越、豪爽和幽默感,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然而其中又表现出亲近土地的情怀——这也是中国底层民众的作风和气派。孙犁《荷花淀》等作品表现出来的沉静、优美、充满诗意的个人风格,也透露出中国民众追求安定、和谐生活的作风和气派;同样,梁斌《红旗谱》的大气磅礴也表现出中国民众的豪情;柳青《创业史》所表现出来的稳健、沉静风格也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平稳、宽宏的气韵。强调个人风格,这是中国文论的传统。历代的文论家们都十分注重对作家风格的推崇,并以对作家风格的认识作为他的学术眼光的标识。但是,我们也完全可以看到,古代的文论并不十分强调中国的民族风格。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大一统”[7]42。民族风格本已存在,所以没有必要强调;而西方国家地缘并不那么广阔,国家之间来往频繁,“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俄国、意大利以及丹麦、西班牙等国在相当久远的年代,彼此间的文化就开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7]1,因此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不突出,由此,也就不可能强调各个国家的民族风格。同时由于西方自封建社会解体之后,就强调个性解放,极为重视个人的权利和特性,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是极为注重表现作家的个人特点。而又由于西方特别重视思维,注重哲学,所以在文学作品中重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的独特感悟和作品的哲学意蕴。相比之下,对于作家个人的风格,并不那么强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农兵文学这一民族风格和作家个人风格统一的风格式样,都显得非常特别。试问,赵树理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新儿女英雄传》、《红旗谱》、《创业史》、《林海雪原》、《红岩》,有哪一部像是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或者《水浒传》?《水浒传》虽然由其情节、结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平朴是大众化的民族风格,但作品所写的造反者们对宋江的意见既想不通而又照办,唯“好官”、“兄弟”宋江是从,宁愿含冤负屈的思想作风,以及全书所表现出来的含混不清的混沌氛围,就与大众喜闻乐见的豪爽、通达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相违,和《红旗谱》所表现出来的坚韧而奋勇向前的气势大相径庭。而《王贵与李香香》既与李白、杜甫诗歌不同,也与白居易诗不同。白居易的叙事诗如《卖炭翁》,其语言的平易、朴实,固然有大众化的民族风格的成分,但其居高临下的对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哀怨和愁丝难断的心境,这就与大众喜闻乐见的追求正义、豁达勇猛的民族气派不同,与《王贵与李香香》所表现出来的虽然屡陷困境却勇往直前的气概有别。与国外相比,应该说,西方无论哪一个作家,其风格都不是大众化的个人风格。所以从世界范围看,工农兵文学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民族化、大众化统一的文学风格式样。 上面所谈的是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不但是从横向(世界)着眼,而且是从纵向(历史)着眼的。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看,还是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农兵文学都是非常独特的。作为学术界,不能以西方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派的眼光来看待它,也不能以中国古典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它。因为它并不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也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它就是它,不是别的什么。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不同于前苏联文学的政治斗争文学。正是在这里,表现出它的独特性。而正是这种独特性,才使它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独特的艺术贡献。世界文学应该是多元的,既然西方可以有各种“主义”的文学,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独特的政治斗争文学呢?在谈论工农兵文学的艺术贡献时,笔者同时也认为,它存在着好些文学方面的失误,形成了以故事情节诠释公众意识的模式,导致了文学的浅露化和趋同化;对个人独特情感的轻视与漠视,减弱了情感的震撼力和作品的感染力;把思想引导变为行政领导,影响了文学的自由度等等。而这种失误,也是独特的。当今学术界的好些人正是以此为依据,对它作彻底的否定。只看失误,不看贡献,笔者认为这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态度。 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现代性及分期 当前人们所讨论的关于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忽略了其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背景下关于文学现代性的讨论应该立足于现代性的“地面”等客观问题之上,人的现代性生存体验是构成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现代性指的是人的生存体验感受,而文学现代性的分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为现代1和现代2两种意识形态。 一、文学的现代性 (一)文学现代性的“地面” 关于文学现代性的话题已经成为时下我们讨论的热点。无论在论文答辩,还是现代文学、文艺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当中都涉及了许多关于文学现代性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现代性对于文学创作和研究而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与此同时现代性通向文学的桥梁在何处。文学史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形象生动而又具体地向我们阐述了现代性的客观意义,这属于思维层面的问题。文学现代性拥有着独特的审视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深入地说,笔者认为,文学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体验,也就是人对于他所生存环境的一种敏锐和特殊的直觉。文学创作来自于生活,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呈现方式,与此同时它也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桥梁。这里所提及的体验,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思维模式不同,不是我们心理学意义上的思想和心理行为过程,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体验中所产生的包括感受、情感、欲望、想象、幻想和理智的统一结合体,贯穿了整个人的生存直觉思维方式,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过程。就是这种现代性的体验方式,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地面,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现代性的思想、理念、情感和艺术审美方式和特点。我们在对文学现代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不能够回避的,首先,要深刻认识到现代性并不仅仅只是精英人物的现代性体验过程,而是属于广大普通民众的现代性特征。其次,现代性并不仅仅局限在思想的层面上,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累积,是人类整个生存方式的现代性。 (二)文学现代性的基调 思考文学现代性体验可以为现代性文学创作提供一个更加严谨和系统的思维模式和参照系。从民族的生存境遇和环境来看,文学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指的是由于全球性和地方性共生境遇的演变和生成过程而产生的,也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全球地方性。与它相比较而言,中国古典型体验的最基本特征和内涵是由于中国中心而产生的一种幻觉行为。中国的现代性自始至终都与全球性拥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古典型文学相比较而言,现代性则体现的是在新的全球性世界地图当中探寻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和完成自我需求的一个过程,体验着从自身以及中心边缘的现实世界。 二、文学现代性的类型 文学现代性体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惊羡体验、感愤体验、断零体验。惊羡体验指的是又惊奇又羡慕,与此同时还涉及一个新生的概念的过程,属于未来的新维度,而感愤体验主要充满的是怨恨和愤怒,它是一个主流的思维方式,属于现在维度。断零体验则更加侧重于人们对于过去、现实以及未来的那种绝望和无助,更多的倾向于断裂绝境所产生的感受。首先,惊羡体验。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近代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文学家王韬。当人们提及现代性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他。他是在康有为、梁启超之前就已经对中国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1874年他主编了《循环日报》,这也是当时中国人创办的最成功的一份中文报纸。王韬是这份报纸的主笔,写了大量的政治评论散文,梁启超的启超体或者是新文体都是在王韬之后出现的,他的视觉独立、自由,他提出的变革思想激进有力。不久之后他的文章不胫而走,深受欢迎,穿越过清朝政府的边关封锁,受到了李鸿章、丁日昌等人的重视,他在大多数文章当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比如怎样加强边防,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振兴中华等。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独到的观点,比如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是数千年未有的创举,从“器”的同一走向“道”的大同的体验过程之旅等。其次,感愤体验。这个词来源于梁启超评论黄遵宪的一句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基调是干冷的、悲伤的并伴随着些许的愤怒。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河山,衰败的社会文化,有识之士挺身而出。现代文学里尽管有不少是激昂的,然而更多的是低回的声音。黄遵宪在他的大量作品中都记录了自己对当时历史社会变迁的看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在1885年创作的《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最后,断零体验。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深刻体验,这其中夹杂的更多的是悲怆和愁苦,这也是在前面两种现代性文学体验过程中我们所感受不到的。零断体验的代表作品当属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在这部作品中,苏曼殊通过对主人公绅士的描述再现了中国现代性的悲惨境遇以及自己所产生的断零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后来鲁迅在《药》《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中都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焦虑。“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从郁达夫的作品《沉沦》中我们更神奇地倾听到了那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呐喊和呼唤,也可以感受到怨羡情节带来的沉重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绝望和失望的感受。这些都注定要在后来的文学中产生深入的变化。 三、文学现代性分期 关于文学现代性的体验过程并不需要我们从现代性体验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探索,而是需要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运用系统的理论寻找出使用的阐释框架的过程。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文学都一度被称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最佳诠释方式。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法的观点已经不成立了。长期以来我们几乎已经默认应该把文学分成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形式,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现代文学三分法,然而它却深受政治思想和时代特点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建立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联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略20世纪开始前的几十年间的晚清文学在文学现代性发展上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至少从1874年王韬开创现代政治评论散文文体的那个时候开始,文学现代性的变革就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仅仅只用20世纪这个概念进行文学时期划分就不能深刻地体现这一点。除此之外,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文学史的概念的背后仍然缺少相应的系统性文化概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现代性体验理念的支撑与辅助作用,从内容上面来看显得过于空洞。因此,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系统地体现现代文学与现代性体验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就需要对文学分期提出新的看法和理念。笔者认为,就好像中国文学古典性经历了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上千年超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中国文学现代性也包括了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可以说,从晚清时代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时期,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中国文学现代性1期,而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就可以将其划分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第二个时期,即文学现代性2期。这两个划分了较长历史时间段的时间可以形象具体地展现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全过程,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二者之间的那种微妙的转型体验轨迹方式。当然,这里我们所提及的文学现代性1期和文学现代性2期的划分理念,首先就强调了文学现代性本身的划分特点,文学现代性1期和文学现代性2期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貌特点,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可以从整体上将文学现代性1期和文学现代性2期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前者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从地球体验的角度来进一步取代天下体验的层面,也就是说从天下之中央模式到地球之一国模式。相对应的,现代中国人在地球上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和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大一统,与其他民族和谐友好的生存和相处,以及这种生活价值的系统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文学现代性1期最重要的讨论议题。黄遵宪的《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就描述了从内陆到太平洋语境转换过程中诗人在月亮的提示下的情感体验转变过程,这也解释了文学现代性的新内涵和重要特征。在否定和认同的矛盾中希望能够探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位和世界身份地位。 四、结语 文学现代性2期的侧重点则在于动感的全球体验过程,它成功地取代了静态的地球思维体验方式,也就是说从地球的某一个国家到全球的某一个地区的思维体验过程,进而形成了全球地方性的体验之旅。这个时候的中国文学创作再也不像文学现代性1期那样过于强调寻求地球化和世界化的思维模式,而是希望在成人存在地球化的基本前提之下寻找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力量,展现现代中国人在世界中独特的魅力与个性。这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地方超越性和狭隘的世界性幻觉思维,而是一个从自律和自觉的角度出发去观赏世界性之中的地方性的特点。现代中国人在全球性境遇的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示出具有东方魅力的独特个性,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学艺术论文:影视动漫产业文学艺术构建 一、中国的影视动漫产业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国的影视动漫产业也在迅速的发展,转眼间,中国动画片年总产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却发现,中国目前的动漫产业在形式、内容、技法上大都缺乏文学的积淀。面对今天喧嚣的动漫,作为产业前沿的经济价值和大众的关注度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石,但要真正作为具有艺术的作品形式,影视动漫就必须以文化的标准来重新打量它在纵的历史与横的比较中的优劣。然而今天中国的影视动漫,其作品大有泡沫多于内容的意思,大有动漫人缺乏灵魂观照的窘境。回顾中国的影视动漫,曾经经历过辉煌期,比如熟悉的《大闹天宫》、《阿凡提的故事》、《哪吒闹海》等等都是世界动画史上数得着的动画片,(如图1)这些由水墨动画以及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作为美术表现的动画片曾经构成了“中国动画学派”,是至今令世界动画人所称道的对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拥有清晰的中国动漫观,我们首先就会发现目前中国动漫在文学上的素养其实并不是很好。从宏观讲,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以及新世界知识体系的衔接有关,即中国动漫同中国的文学、哲学、绘画等一样,遭遇着旧文化不深入、新文化少创造的阶段,我们目前阶段有的恐怕也就是如何拉动经济,而不是文化话语权的优势。从创作者的小环境来讲,我们则可发现中国大量的动漫人对经典文学是不阅读、不熟悉,多从纯粹的绘画和计算机专业出身,专业空间比较狭隘,兴趣上也比较难博采众长。此外,动漫编剧人才的匮乏造成了中国动漫不会讲故事,讲了也不生动、缺乏文学性的原因。所以,要完成一部优秀的影视动漫,只有动漫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动漫创作人员具有综合的素质,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高的文学功底,具有每个动漫人都是导演的想法。例如当年万籁鸣先生制作《大闹天宫》时曾经说过“我在这部《大闹天宫》中是总导演,你们每个做原画动漫的都是小导演。我出题目你们做文章,来丰富我的想象力”,于是关于每一个人物的相貌特征、表情特征和动作细节被不断地细化、夸张,从而富有了故事性、戏剧性,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导演和原画作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编剧团队的关系,它对导演和原画作者的要求其实是溢出于美术之外的良好的文学感悟力和想象力。这也说明了动漫是一门交叉学科和交叉艺术,制作人员需要复合型人才和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特点。图1中国早期影视动漫作品由此可见,影视动漫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非愉悦大众的影片,影视动漫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观看人群也逐渐由以往的儿童发展为成年甚至中老年。当人们习惯于直接去阅读屏幕上出现的东西时,我们对文学内涵和作品真正的内容是否有所冷落;影视动漫艺术与文学艺术到底应该呈现出哪种关系才较为合理;影视动漫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能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些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二、影视动漫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影视动漫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而存在的同时都会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影视动漫直白的表现情感和故事发展情况,带来的情感共鸣可能是一时的悲哀或者恐惧或者欢乐,但是时间久了人们便会发觉那种快餐式的文学累积会使情感变得苍白无力。文学的抽象而发人思考,只有真正地把心境投入其中,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在观众集体式的欣赏上,影视动漫艺术有时不能把作者的倾向性赋于形象性,不能把大段的议论的文字对冲突双方的或对生活的评价表现出来。影视动漫艺术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具体的,塑造性的原画主角和各种镜头的转换给观众视听的综合性审美。(如图2)影视动漫比文学拥有更多的群众性,是任何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文学的表现工具是文字,有相对的限制性;影视动漫艺术有无比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能较好的反应一切复杂的生活现象。对观众直接诉之于形象,使观众得到的是完全逼真的感受。另外,影视动漫艺术具有空间和时间的魔力,我们可以看到同代人的生活景象,也可以看见一切动人心弦的历史的重演,因此影视动漫它必须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图2动漫原画镜头转换诚然,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影视动漫从艺术手段、表现内容等多方面受到了文学的滋补;反过来,影视动画也在无声无息之间补给了文学,影视动漫的视觉性表现方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包括一般电影的表现手法——蒙太奇,也大量于无意之间进入了文学创作。文学,这一艺术领域里的文字王国,面对今天的读图时代,多少有些落寞了。然而,影视业的发展在“挤兑”文学的同时,也为文学添上了新的翅膀,受其滋养,甚或依赖于它提升着自我。所以,影视动漫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当今信息时代彼此促进、彼此发展。 三、中国影视动漫作品需要文学性构建 人们看影视动漫作品,有时是怀着一种期待和被感染的心态,但一部影视动漫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性和传承性,是很难打动观众的心灵的。这就需要文学影视动漫的诞生。所谓文学影视动漫,指的是富有文学性的影视动漫,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视动漫。这标志着此类影视动画更加注重品位、创造力、艺术感和有质地的动漫美学以及其实验性探索。影视动漫应该向艺术电影学习,向更多的文学作品靠拢,使影视动漫编剧接触古今的经典故事和小说,不断锻造好的故事和深厚的内涵,使好玩的故事和有创意的想法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中国动漫的层次差异,这种层次差异指的是“生态观”。坚持生态观对任何环境包括文化构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回顾中国影视动漫,目前缺乏多彩斑斓以快乐为本的商业动漫佳作,更缺乏独树一帜以创造力为标志的艺术动漫佳作。作为信息时代的前沿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漫在这个时代正是我们文化整体实力的一个呈现,而发展具有文学性的影视动漫也是中国影视动漫的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换言之,无论技术如何变迁并呼唤我们紧紧跟随,但人性的应对和满足依旧是所有艺术要回答的主题,动漫与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必须紧密合作与交融,求其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的贡献。 四、小结 作为新兴的影视文化艺术,影视动漫不仅综合了声、光、化、电等现代科学技术,也综合了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古老艺术经验,还综合了编、导、演、录、美等不同的创作人员,更不必说它的镜头、景别、蒙太奇等等。在技术层面上,它比较复杂。这是它的特征,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艺术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影视艺术不低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学,也不依赖于文学,但是影视动漫必须深入文学,文学所能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影视动漫所能做到的,而电影所表现的光影与声音的互动也是文学所不能及的。中国的影视动漫必须结合中国民族文化特点来发展,深入中国文学艺术,掌握中国文学知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漫作品。文学是影视艺术要吸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把握文学艺术在中国影视动漫中的作用,是中国影视动漫人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影视动漫的重要手段。 文学艺术论文: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弱化创建 随着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学艺术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的不断了解,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利用越来越广,使用主体也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润。如取材于我国民间文学的美国卡通片《花木兰》在全球票房收入超过5亿美元,改编自非洲祖鲁族民歌的动画片《狮子王》配乐的版权使用费收入在2000万美元左右。然而,这种商业利用却没有给相关利益主体带来利益。花木兰民间故事属于无偿使用,改编狮子王配乐的非洲祖鲁族歌唱家林达只拿到了象征性的1英镑。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说,民间主体也应从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使用中获得回报。那么民间主体获得回报的依据是什么?如何从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使用中分享利益?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益分享是我们构建私权体系的基点利益分享的基础是利益平衡原则。任何一种“现代”的科技与文化成果都有其发展的根基,都离不开传统文明的铺垫。 任何创造、创新或创作都离不开前人的贡献,现代许多绚烂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有民间文学艺术的影子。民间文化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资源,是现代社会赖以进步的源泉。尤其对那些千百年来未离开故土的民族而言,传统的自然与人文财产仍然在其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带着这种认识重新审视国际经济秩序,就会发现众多不公平之处。西方国家有些科技文化产业的创新,很多都是在我们古老文化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他们从这种使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无需支付任何代价;反过来,我们要使用在我们文化技术基础上发展来的最新成果就要支付高昂费用。而现代社会的知识资源也是匮乏的,知识资源的储备和传承也要花费巨大代价,所以应该建构一种机制,让所有参与知识资源创造和传播的相关主体共同分享利益,使资源提供者也能从中获得利益分享。利益分享能激发持有群体的传承动力。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仅仅靠持有群体的兴趣与责任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切实的经济回报,很难激励持有群体进行传承,更别说创新了。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也需要对其持有主体的利益予以维护,激发他们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热情。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持有者权利正当性的论述,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讨论。希望在民间文学艺术商业化使用过程中,创作、传播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实现,而不是通过制度限制外来者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使用。鼓励外来使用是权利构建的原则对于那些依然根植于其原生境的传统知识而言,鼓励原生境人民充分利用并因此而受益应当是传统知识保护的首要目标。但是,如果原生境保护显然存在障碍,或者事实表明已经不可能使传统知识得到发扬光大,借助外界力量加以保护,并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外来者的使用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繁荣。民间文学艺术价值的发掘需要外来者的参与。其实,很多当地原住民并不认同本地区、民族的文化,这些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是被外来世界的人们源源不断地发现,并在外部世界被不断商业化使用并广为传播。如赫哲族民歌经过郭颂的改编,成为人人传唱的乌苏里船歌。江苏六合民歌经过采风者改编成茉莉花,被认为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首歌,不仅在我国广阔大地上传唱,并且通过悉尼奥运会走出国门传向世界。经过外来世界的改造和使用,民间文化焕发了耀人的光彩。民间文学艺术的创新更离不开外来者的参与。持有主体大多处于经济信息落后的地区,不掌握现代的高新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不掌握现代的营销渠道,很难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而不经过现代文明改造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很难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足的经济效益。如贵州蜡染,很多人都喜欢,但不经过现代工艺的处理,不解决褪色问题,很难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对象,大多只是作为装饰,消费量有限。如前两年红极一时的土家族掉渣饼,一上市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由于缺乏连锁经营的现代经营理念,缺乏对产品秘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结果如昙花一现,很快消失了。较多的事实表明,多年来,虽然存在着外来世界对民族地区民间文学资源的肆意掠夺,但外来世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研究和再创造,以及各种形式的利用,其硕果累累已超过原生境地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经过外来世界使用、改造后的民间文学艺术其生存空间扩展了,而民间文学艺术只有被市场化,持有主体才有可能依据私权益进行利益分享。鼓励外来使用有利于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意味着将本民族的发展置入世界发展的大循环圈中,在这种发展状态中,互通有无、分解争端。而不同种类的文化交流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民族民间文化应当是这种交流的促进剂,其执法的措施与程序不应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障碍。 民间文学艺术毕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使用成本的增加会给文化的传播与输出带来障碍。为了保持文化多样性,也应鼓励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用。对民间文学艺术私权保护的初衷在于利益分享,并非是通过私权,保持本民族地区在民间文学艺术上的支配地位,使其流动完全按照本民族设定的途径和程序来进行。限制外来者使用的思路与民间文学艺术的使用传统也不符,我们现在使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需经过任何人的许可。而且民间文学艺术属于集体权利,实际当中也很难控制文学艺术的流传,反而会给一些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体系构建在对民间文学的保护时要考虑到所涉不同主体利益的平衡,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使民间文学艺术的使用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权利体系构建的的政策取向。一个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目标的评估,可能选择促进、容忍或阻止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政治决定,而非技术问题,但是该决定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技术含义。⑤如果一个国家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打算阻止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化使用行为,可以以加强管理为目的设置更多的程序,采取广泛而复杂的管理制度,为私权所有者规定更多的权利。如果一个国家决定,为了保持文化多样性,鼓励民间文学艺术的应用,则建立的制度必须相对简化,而不应涉及过于沉重的交易费用和官僚化的烦琐手续。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文学艺术流失严重,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保护和利益分享依托于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化利用,更需要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播和弘扬。所以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应当确立促进和鼓励民间文学艺术的国家政策,尽量降低使用者的利用门槛,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方便他们的使用。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体系的内容。注重利益分享,鼓励作品的使用是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核心。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权利的构建也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因为民间文学艺术与版权的客体具有契合性,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与作品有很多共同点,可以仿效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去构建:民间文学艺术的持有群体有权利要求使用者标明创作主体,并禁止他人不正当使用。民间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相关的生态环境的配套存在,在于其所属群体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它们与土地、文化遗产和环境紧密相联。所以民间文学艺术的持有群体应享有人身方面的权利。很多民间文学艺术如民间剪纸的图案、民歌的曲调、民间建筑的风格等等等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情感、思想、信仰、追求等,在使用时应考虑这些民间艺术作品的使用环境。但是现在出现很多有悖于群体习惯和原创目的使用的现象。经过外界的使用后,原先的民间文学艺术往往变得不伦不类,有的与原先使用的环境、意义完全相反,极大地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持有群体有权禁止其不正当使用。不建议规定修改权。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作品一般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往往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地域、民族民俗生活的变化等因素影响而显现出变异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其价值。 如果由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主体控制作品的修改,不符合使用的现状与传统。民间文学艺术本来就是在民间流行的,也不存在发表权的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主体财产权的内容则应与一般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不具有控制作品传播的权利,但享有获得报酬权。有权从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化使用中受益,可以根据后续使用的不同情况、不同程度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其财产权可以由集体管理机构代为行使。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写作指津 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题,一般提供三种性质的材料。 1.正面材料 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二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的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的捡手机者没有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对于此类材料,考生一般可以写议论文。以全国新课标卷二为例,考生可以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事论事,略写) 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清华朱令案;③网友给同寝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要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让我们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略写) 2.反面材料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社会原子化”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所谓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社会原子化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疏离化,二是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三是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此材料作为反面材料,考生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人际关系疏离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这一切,让我们的社会陷入了“原子化时代”!(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是的,为什么社会文明在进步,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远?放眼身边,有多少熟悉的陌生人,有多少宅男宅女不知不觉地沦为“低头族”……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心灵的“围墙”,让心融合。(先破后立,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一般以反例为主),阐释所立的观点。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当下孩子们的日常用语中,已经渐渐少了兄弟姐妹的称呼,更弄不明白伯伯、叔叔、舅舅以及姑妈、姨妈、舅妈的差别,传统的称谓在一代人语境中的渐行渐远,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巨大改变;②因子女上学或工作而成为空巢家庭的人员出现了中年化的趋势,空巢家庭引发孤独、焦虑、忧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③湖北大学生宅男王小林饿死家中,折射出个人及社会的悲剧……(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寂寞像一条蛇”,正悄然啃啮着都市人的心灵。让我们打破心灵的“围墙”,远离“社会原子化”!(略写) 3.开放性材料 如2013年高考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此类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广东卷为例,考生可以按以下步骤行文。 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在对捐助的态度上,“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彻底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考生可以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郑州高龄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红楼梦》”中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爱复出,独立还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地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助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同类拓展,详写) 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第三家的做法让人看到了他们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略写) 以上行文思路,我们可以基本概括为“就事论事,同类拓展”。就事论事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必须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失误警示】 考生写作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容易出现以下失误,需要引起警惕。 盲目地提某些大道理。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但是一些考生所谈的话题和材料事件毫无关系,以至于文章跑题。 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有些考生围绕材料大谈特谈,甚至对材料反复叙述,缺乏对文章中心必要的拓展,导致文章内容单薄,缺乏深度。 结构严重失衡。开篇引述试题材料,这仅仅是个引子,因而需要略写。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向外拓展,阐释自己的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此部分需要详写。一些考生却恰恰相反,花大量篇幅叙述试题材料,而向外拓展的部分极少,造成文章结构严重失衡。(责任编校/曾向宇) 社会现象论文:浅谈中稻地区的社会现象及田间管理 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 [摘 要] 近几年勐拉乡中稻地区生产的特点明显,以杂交水稻品种推广为重点,部分高产、优质品种在勐拉开始安家落户,以薄膜育秧、旱育稀植、双行条栽等为主的新型栽培技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稻米生产的质量安全受到重视。最近,据勐拉乡杂交中稻生产中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各村委会、各有关部门根据中稻大田栽培管理“前期早管促发展、中期稳长攻大穗、后期勤管防早衰”的目标,加强分类指导,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杂交一季中稻稳产、丰产。 [关键词] 勐拉乡中稻田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中稻生产产区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和技术方案 勐拉乡地处金平西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东邻金水河镇,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西接者米拉祜族乡,北靠铜厂乡。国境线长39.2公里,全乡总面积336.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19亩,其中水田面积10653。全乡辖7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5233户,全乡总农业人口24327人。一季中稻田主要分布在广东、老乌寨、翁当、荞菜坪四个村民委,2727户,12796人,面积7065亩,平均每亩投入化肥320.6公斤,最低单产121公斤,最高单产309.8公斤,世居着苗族、瑶族、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六种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一地区实行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中稻地区的常规品种栽培管理向杂交优质良种转变,由粗糙的栽培管理转入科学的栽培管理,逐步形成规模化、科学化。在我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种植香蕉等水果为主的经常产业的同时,确保我乡粮食生产得到平衡的发展,2006年发展香蕉30000多亩,我乡的水稻种植面积是6500亩,杂交种子销售12吨多,可见,中稻地区依然是我乡的粮食生产的主产区。是中稻地区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 一、勐拉乡中稻田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1、中稻田的类型 我乡的中稻田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的沟谷缓坡地区。年平均气温18℃以下,时常有霜,部份田块无灌溉条件,多为冬闲一发田,根据土壤分布地区,土壤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黄泥田(包括大黄泥田、小黄泥田、死黄泥田等) 土厚70-100厘米,表土呈黄色或黄褐色,质地为壤土或壤粘土耕层厚20厘米左右,PH5.5-6.0,粒状或小块状结构,底土为暗棕黄色壤土。 1.2山砂土田(包括白砂土田、红砂土田、寡砂土田) 耕层浅薄,仅10厘米左右,底层常夹有碎石块,黄白色、黄红棕色皆有。有机质含量极低,PH5.5-6.0,粒状结构,底层多黄棕色砂壤土夹有碎石。 1.3冷浸田(包括冷箐田、山浸田、锈水田、漩田) 一般地下水多出现在表土下50厘米左右,有的距地表15厘米左右,即可出现地下浸水。表地有的为浅灰色或灰棕色砂壤土,有机质3-5%。底地为深灰色或灰黑色生壤土,有的底层有草煤层,PH为6.5-7.5。 2、分布情况 勐拉乡一季中稻田主要分布在广东村委会上箐脚、火石冲、大竹棚、李子湾等7个自然村,居住着727户,3439人,面积344亩,其中雷响田30亩;老乌寨主要分布在保保寨、老乌新上寨、拉祜一、二队等,6个自然村,居住着621户,2830人,面积2339亩,其中雷响田27亩;翁当村委会,主要分布在翁当、翁当瑶等7个自然村,居住着621户,2941人,面积1246亩;荞菜坪村委会,主要分布在小其哈尼、小其上寨等8个自然村,761户,3586人,面积3136亩。都分布在各村委会的山区及半山区,平均每亩中稻田投入化肥320.6公斤,最低单产121公斤,最高单产309.6公斤。 二、中稻生产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稻生产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条件差,教育界结构不合理,农村科技人才欠缺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教育不够重视,我乡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还比较薄弱,有一部分小学校舍破旧,年久失修,光线不足,桌椅短缺,不少中小学教师失调,质量也未达到国家要求,许多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率高;监督不严,致使学校只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等,学生流失较多,在领导农村工作的干部中,学过专业的人数比较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没有各方面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员及管理者,对农村各方面的发展,已成为一着障碍。 2、农村中稻产区非法宗教活动慢延、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妨碍农业生产 当前我乡中稻地区的非法宗教活动有慢延的趋势,主要是“信王主”,首先是苗族,现在瑶族地区也开始活动,他们崇拜和信仰的是耶稣,逢周日都集中在一起大吃大喝,同玩,有病不去看医生,桩稼不按时种,不打药,只要相信上帝,一切都会好。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损害了宗教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上巨大浪费,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打乱了农业的生产秩序。 中稻产区的封建迷信活动主要表现在驱鬼治病、算命、看相等。求神拜佛、我们虽然进行各种改革和宣传教育,但由于人们的思想面貌、道德风尚、社会习俗的不同和数千年遗留的封建迷信思想的残余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例在哈尼族居住地区,犁田、撒秧、栽种都要先拜土地神,看日子,日子不好,不管秧龄是否合适,都不劳动,许多杂交良种没法按时下种移栽。 3、种植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劳动者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对农村、农业、农民提出并实施扶持政策,造成种植户的依赖思想严重,养成无吃、无穿政府会解决的懒思想,加之半山以上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造成小学毕业生偶见、初中生少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生难见,形成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差,创新意识低,对新品种、新技术难接受,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差, 4、秧苗老化 目前生产中中稻的秧龄较长,一般为35天以上,45天以内,如果播期早、播量大、势必导致秧苗老化,影响发颗,影响穗数。 5、管水不科学 深水深插,大水漫灌、串灌,后期断水过早等现象普遍存在。 6、施肥不合理 有机肥因田块距离村寨远,少施甚至不施用,化肥中偏施氮肥,重施前期肥、蘖肥,穗粒肥不施或少施。 7、病虫害防治上盲目施药 生产中由于种植户对病虫害识别能力差,加之农药经营者以盈利为目的的售药,普遍存在着盲目打“保险药”的现象和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增加盲目买药费用。 8、由于中稻地区的稻田田埂一般都在0.5米以上,无法机耕,人挖牛犁,一些轻型节本栽培技术使用不上。 三、中稻生产产区的整改措施和技术方案 1.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乱收费和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有力的监督,善待差生,让学校多一个学生,让农村少一个文盲,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防止新文盲产生,改善学校环境,提高师资质量,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办好多层、多形式的农村教育,培养适合农村现代化需要的专业人才。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山区、半山区的农村,由于通信、交通闭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文化差、识别力弱、思想单纯等特点,宣传非法宗教、封建迷信等活动,麻醉和毒害中稻地区人们的思想,诈取钱财,应加强山区人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宣传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之道,批判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积极改善交通、通信、电力、电视和体育等必要设施,关心村民们的文化精神生活,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愚味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建设成为爱科学、学文化、勤劳动的农村新景象。 3.主要水田土壤的改良利用 3.1黄泥田:一般产量水平较低,土壤结构性差、易旱、易涝,应采用客土渗砂的办法,改善土壤质地,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3.2山砂土田:属于低产水稻中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质地过砂或粗粉粒过多,水耕后土壤颗粒迅速沉降造成淀浆板结,影响水稻移植和扎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低,且土壤保蓄性能差,容易漏水漏肥,应采用客土掺黏,种植绿肥,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保蓄能力。 3.3冷浸田:由于温度低,土烂泥深,有效养分含量低,毒害物质多,水稻前期生长慢,不长,后期徒长恋青,造成空瘪减少,改良措施应注意早耕、深耕、抗田、开沟排水,客土垫土,施用磷肥和选用耐早熟的水稻品种。 4.适时移栽,定量控苗 为提高总产,各村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抢早栽植,留养再生稻。实行宽窄行条栽,大行30厘米,小行20厘米,株距14-17厘米,插单本或双本,确保每穴4-6个分蘖。 5.测土配方,精确施肥 要尽可能地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比例应达到施肥总量的30-50%,磷肥作基肥,氮肥中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一般为5:3:2,钾肥、基肥和穗肥的比例为1:1,大田施肥与灌水要相配合。 6.要湿润灌溉,促蘖养根 当苗茎蘖苗达到预期的成穗数时,开始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以根系对水、对气温的需求。后期切忌断水过早,应掌握在收获前5-7天断水。 7.综合防治要把好两关 一是把好带药下田关,二是把好总体防治关。重点防治叶瘟和穗颈瘟、稻曲病、螟虫、叶蝉、稻飞虱、稻蝇蚊等。在水稻生长前中期必须做好预防措施。 8.防灾避灾,丰产丰收 中稻生长期间,各种气象性灾害发生频繁,各地应早作预报。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中的美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社会美又包括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中的美。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中的美育,要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走向社会。去接触、了解、感受社会现象美。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游览、参观,进行社会调查,听英雄事迹报告会等。这些活动中同样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有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社会美首先体现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中。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发挥,人类主体实践的巨大力量,如人的智慧,品德,意志,性格,创造力等得以充分展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人类实践力量的崇高与伟大,由这种对自身才能与力量的积极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情感,人类的劳动活动本身获得了审美的价值。社会美还存在和表现于静态的人类劳动的产品上,在感性成果中,凝结了人的本质力量物化了人的审美心理的因素,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着自身,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它可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包括人生观,理想,修养等,它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语言、风度等形象表现出来;外在美主要是形式的美,它显现着内在美,但又具有相当独立性。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更偏重于内容,社会美总是与那写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直接连结在一起。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更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因为社会美的内容直接就是人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物质关系制约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人们的审美关系必须受制于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其他精神条件,并随这些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美必然具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例如: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田园风光,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化的乡镇。寺庙、教堂的清静与肃穆,信徒虔诚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淡泊,不同于歌舞厅的喧哗和兴奋、青年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社会美与善密切相关,但不等同于善,它不具有直接的功利性,它把善变为个体高度自觉自由的行动,从而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 社会美表现在许许多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宫室楼阁,亭台水榭;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使我的心灵像大自然一样宽广、美妙、自由、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飞檐拱斗,雕梁画栋;李杜诗篇,莎瓮剧作;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画像;海顿交响曲,莫扎特歌剧。古代罗马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李自成的农民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俄国十月革命,让少年们知道先进阶级的斗争力量,英雄人物的无穷智慧和崇高品质。对他们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 道德观念的教育 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的规则。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有一种发展性规律的,重视其道德意识的培养,不断矫正道德行为,养成他们的道德习惯,促进儿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同步发展。 道德观念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他们进行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把道德养成贯穿在他们生活的始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少年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内化、操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当儿童道德情感比较脆弱必要的制度,规范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一日常规、学习常规,卫生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时刻不能懈怠。“教书育人”不是一句口号,教师要赋予“教书育人”实质性内容。始终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看作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发展的基础,注意教师的自我形象,加强自己动作语言的示范性,坚持道德实践性原则,让孩子在实践操练中完成道德行为的内化过程。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对人的困难、疾苦和遭遇的不幸富有恻隐和同情之心,能善意对人、乐于助人;特别要组织他们以实际的行动去尊老爱幼,关心和帮助军烈属、残疾人等。培养文明行为,要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使青少年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要严格要求和反复训练使青少年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如讲礼貌、爱整洁、敬师长等。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用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进取精神等诸多方面所包含的美来教育学生。 3 劳动成果的教育 劳动成果的教育,如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生活环境的美,高低错落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品,款式别致的家具,典雅、幽静的园林,还有飞机、汽车、轮船、载人航天飞机等。我国神七成功升天、航母入海,利用这些让学生体会人类创造智慧,才能中所包含的美,从而向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 环顾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整洁的街道是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是交警的劳动成果;大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是老师教育的劳动成果;洁净的教室、美丽的校园是值日生认真清扫的劳动结果;还有商场里的售货员,理发厅的理发师,公交司机等,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用自己的汗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温馨。利用身边的一切教育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们,尊重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尊重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而伟大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其实就是对劳动者的真正尊重。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程度,也反映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品格的优劣。 总之,美育的实施要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与孩子一同成长。使其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社会现象论文:浅析用纪实摄影手法示当今补习班之社会现象 用摄影的手段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司空见惯,广为人知;如何运用更强大感染力来打动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使其改变某些想法、认识,从而还以儿童童趣,减轻学习负担和压力,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将来各行各业可用之才。作者借此谈一点运用纪实摄影作品创作之感,以与广大读者共同探索。 一、纪实摄影的简述 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和创意摄影是不同的;观念摄影、创意摄影是在已有的图像基础上,通过一定受限制的变形、想象予以加工,来努力表现出作者真实的情感。而纪实摄影不然,如美国纪实摄影家兰格所说,纪实摄影就是用现在的影像为将来作实证。它更加直接,更加真实,不需要有意无意的装饰、掩盖,有时候甚至是残酷地直击事实的本质,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纪实摄影中的“纪实”一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初的法国摄影家欧仁,那时候他就教导人们不单要看照片,更要体会到它背后所反映的那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二、纪实摄影形式与内容 说到纪实摄影,有人会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扛着三脚架,挎着大相机包,顶着太阳帽,穿着雨鞋。诚然,纪实纪实,就是要走动奔西,采世界之所采,看世界之所看。有时候你不一定是最好、最专业的摄影师,但是你的眼睛永远是最真的。这就是纪实摄影的唯一条件。 说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很简洁,但一点也不简单。这就好比道家的太极图,俗称双鱼图。一黑一白,交错盘旋。有时候,我们一眼只看到“白”,觉得照片所反映出来的为什么那么美好,是不是世界如此完整?但忘了与此同时,“黑”的那一面,可能表现的确是饥饿,贫穷,杀戮和无家可归;只看到“白”,孩子们是如此的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忽略了“黑”,这些家长强加于孩子的兴趣班,是不是孩子真的想做?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想做什么,他们是否在这个如金的童年时光中真的快乐?家长们是不是都给孩子定了这么一道不存在的“起跑线”,然后大张旗鼓,自作主张地说,“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起跑线在哪?!你们给予孩子的爱在哪?!所以,有时候事物真的都有两面性的,就好像双鱼图。他们是一个整体。纪实摄影拍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某一个环境内的某一件事情,这个形式化的东西就摆在这。但更深层次的,是它反映出来的内容,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教育!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到什么叫“纪实”。纪实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就是,擦掉镜子上的雾,看到的都是真实。 三、作品介绍 记录从最初就是摄影的本质。而纪实摄影就是回归摄影的本质,最真实,最直接,一针见血地反映所看的,表达所想的,有时甚至赤裸裸地揪出问题,以此与观者产生共鸣。作品创作通过选取当下热门话题,选取孩子课余参加各种花样繁多的补习班的瞬间,来展示他们“缤纷”的童年。 画面(1)所展示的是一个正在上围棋培训班的环境。画面右侧的孩子全神贯注地在听老师授课,显然,他是自愿来学习这门技艺的,自己也比较感兴趣。而左边的小女孩,也就是画面主体,很显然,她没有在听老师讲课,虽然双手交叠,坐得毕恭毕正,可是头却扭向了一边,眼睛看着门外,心思不知道是在门外的小鸟还是别的什么。她想要出“门”,她到这边来学习,不是自己的意愿。据作者观察,数天以来,她的家长总是按时来门外接送,看得死死的。所以,不用多说,这一处缤纷,但她眼里的门可能还真不那么好出。这样好么?孩子真的能学得开心,学以致用么? 画面(2)所呈现的则是另一种状态。孩子在一个类似琴行的教师,旁边不知道是否有家长在等待,但弹古筝的小手一刻也不敢离开琴弦。老师在旁边严厉地盯着,不时地帮女孩纠正手型,放回它原来的位置。小女孩显得特别紧张,拘束,虽然紧缩的眉头被额前的刘海遮住,但她的眼神和状态已经表明了一切,她不愿意!但不得不学,否则获得的只能是家长的责备,老师更紧的督促。 画面(3)捕捉的是一幅爷爷接孙子放学的场景。这天是奥数竞赛。见到孩子考完试,爷爷喜笑颜开,抱上孙子上车。看到我们的镜头,毫不吝啬地展露他的笑容,他想孙子一定不会让所有人失望吧。可是孩子呢,却略显默然,好像不是很开心。是考试累了,还是培训课程太满了,亦或压根他就不喜欢奥数,只想把该学的学好,不是那么愿意来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并不开心。 画面(4)硬笔书法培训考试结束了,孩子们陆续放学。我们的这位小主人公也有他的家长来接了。经过玻璃窗时,他透过两页模范作业的间隙,望向了窗子这边。是在留恋考场里还未散去的,跟他同龄的孩子,还是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好奇,还是在回想刚刚的试卷写得如何。眼睛里的那点失落和木讷,说的是他自己,还是这场考试,或者,还是我们的教育? 综上所述,希望能够通过作者的创作感想,让广大有小孩子的家长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不是要求,而是要爱。爱孩子,就可以从他们的心理去考虑;爱孩子,就会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用自己的武断去压迫孩子;爱孩子,就可以摆正方向,纠正观点,让他们去做,去玩,去做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事情。让孩子在自由中快乐,在快乐中自由。 社会现象论文:论“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摘要: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不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个人现象、也不属于心理现象;社会是语言存在的必需条件,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语言的制约和推动;语言虽然具备了属于社会现象的特点;但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因此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语言;特殊;社会现象;社会性 斯大林曾说:“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语言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它和普通的社会现象有所不同,属于特殊的社会现象。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1897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M.Breal)在他的著作中就指出,语言都是有社会性的。语言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消失而产生、发展和消失。语言是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为了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活跃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之中。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促使语言日益丰富和完善[2]。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是没有语言的,语言依存于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语言才随之形成,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促使语言的不断发展,比如在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推广,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随之就产生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如“神马”(什么)、“BBS”(论坛)等等,这些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将会在人类的交际中起很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也有许多语言伴随着他们民族的灭亡而消失了,如古巴比伦语、鲜卑语等。 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个人现象、心理现象。语音是语言的第一属性,世界上的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但不可以没有声音。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因此,语言确实具有自然的属性。但是就是由于语言具有这些自然属性,就被有人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曾经一段时间还十分流行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自然现象的观点。在19世纪中叶,有一些语言学家曾把语言与生物相比,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例如德国的施莱赫尔就认为,语言与生物一样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史的过程,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发展与社会没有关系。这种看法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是与一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灭亡息息相关的。所以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语言也不是一种个人现象。表面上,语言表现为某一个人说出的话或者是某一个人写出的文章,好像是一种个人现象,但他说话或者写文章所使用的还是全社会共同创造的语言,个人不能创造语言,个人只是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所以语言也不是个人现象。虽然美国的语言学家萨丕尔主张:“语言是在人的心灵或‘精神’结构中充分形成的功能系统[3]。”但是心理活动并不能导致语言活动,所以语言也很难说是一种心理活动。 2.语言具备社会现象的特点。社会现象具有以下特点:以自然界为基础,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不受自然界发展规律所支配的[4]。语言依附于社会,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社会也需要语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生活都需要语言;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汉语之所以和英语不同并不是自然条件或任何自然界规律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地理条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决定,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完全具备了社会现象的三个特点。语言离不开社会,语言必须依存于社会。人类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自然界是不存在语言的。社会历史条件会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斯大林曾经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语言又制约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类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都是有语言的,没有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4]。语言对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了语言,才使类人猿最后变成了人,社会才得到进步。一旦失去了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便会无法继续生存[5]。语言主要由语音和语义构成。语音和语义的结合的任意性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语音和语义结合在一起就构成语言成分,由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哪种语音与哪种语义结合并没有必然的理由,而是决定于“约定成俗”的社会习惯。语言中的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都是与社会活动相联系的。(1)不同的语言中,相同的意义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如:猫?摇汉语?摇mao;英语?摇cat;俄语?摇KOT;日语?摇ねこ?摇。(2)相同或相近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汉语?摇lajiao?摇指辣椒;日语?摇ラジオ?摇指无线电。(3)同一语言中相同的声音可表达不同的意义。如:书—梳—输;期中—期终;邮船—游船—油船。英语:band可表达带、绳、队、铜管乐队等意义。(4)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相同的意义。如:汉语同义词,冰棒—雪糕—冰棍儿。 三、语言不同于普通的社会现象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现象的两个基本方面。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现象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等。社会意识主要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方面,包括道德、法律、政治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虽然是一种是社会想象,但语言并不随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而改变。许多属于社会意识的社会现象比如政治、制度、法律等都是为特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具有阶级性的,而语言作为人类共同交际的工具,没有明显的阶级色彩,它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具有全民性特点,它不分阶级、阶层,服务于社会的全体成员,并且语言的生命比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来得长久。语言受外界的影响不会太大,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一个独立的体系。比如,社会制度的交替对语言的损伤并不大,只要一个民族保持完整,语言就具有它得以存在的环境,那么这种语言就会存在并一直延续,我们汉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来,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综上所述,语言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个人现象也不是心理现象,具备社会现象的特点,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但语言又与普通的社会现象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类素材运用 【素材示例1】 我们为何青睐“艺考” 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在网上公布了2012年本科招生各专业方向考试合格考生榜单。作为最受关注的艺考学校,这所学校的专业考试每年都会成为艺术考试的焦点。今年更是出现了1.8万人报考的“盛况”。这无疑使人感受到了艺考的灼热程度。据了解,近年来,高等艺术专业考试持续升温,艺术专业招考比例超过了百里挑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考艺?这当中,有确实具有艺术天赋从小热爱并决心从事艺术行业的,也有文化成绩平平以至于临时抱佛脚把艺术考试作为大学敲门砖的,而且后者占有很大比例。在准备参加艺考的学生中,不少人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高考前临时“改行”学艺,把艺考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在一些高考声乐、器乐、表演、绘画辅导班中,以前没有任何表演、音乐、美术基础,只是为了参加艺考而突击学习的人很多。 随着艺考队伍的不断壮大,艺考之路已越走越窄。由于竞争激烈,艺术专业录取率大幅下降。像北京电影学院,今年报考者有1.8万人,只录取450人,远低于一般文、理科专业的录取率。全国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每年呈30%以上的比例增长,而录取率仅百分之一左右,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当“陪考”的命运。艺考从“高考捷径”变成了另一座“独木桥”。 【素材分析】 就在人们感叹高考大军一天天萎缩的同时,这高考大军的一个分支——“艺考”部队却在日益发展壮大。这支壮大的队伍可分为两类:一是愿意投身艺术的,一是以此为高考敲门砖的。其实即便真正“热爱艺术”,也要分清是愿意为艺术而献身,还是被艺术界的一些“明星”获得的名和利所引诱。倘是后者,这艺考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敲门砖”而已。参加艺考者逐年增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艺考工具化、功利化。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断送在了工具化、功利化上。工具化、功利化的艺考不是对艺术的向往而是对艺术的亵渎。 【速用片断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艺考热持续高温,艺考的虚火越烧越旺,这引起了教育界和艺术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担忧。因为众多考生“赴汤蹈火”,其动力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想借此先跨进大学的门槛,为将来挣得一个饭碗。 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艺术教育的普及本是件好事,但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培训班的推波助澜却使艺术教育应试化倾向愈来愈明显。其实,艺考本是为了发现具有艺术天赋或能力的人加以培养,不是为了造就大批的“艺考者”。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公共场合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选择艺考,这是一场以生命作为成本的残酷游戏。”当投入与得到不成比例或悬殊太大时,家长和考生需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这样的高投入到底值不值得? 【速用片断2】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今,很多少男少女都向往着一夜成名的传奇,期待那些发生在普通草根、邻家男孩女孩身上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奇迹有一天也能在自己身上演绎,这样的明星梦让他们“奋不顾身”。不少业内人士每年总要给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泼冷水”,除了提醒他们艺考并非成名的捷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明星们其实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苦痛,在成名之前他们的付出和投入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来,艺术之路就一定行之不远。那些没有艺术才能,而本身又抱有功利目的的考生不要报考艺术院校,因为艺术本身是很纯粹的东西。没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纵然进得了艺术院校的大门,也难以叩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速用片断3】论据充足 “艺考热”谁最得益?那些培训机构和带教老师。大凡有过艺考经历的人都知道:艺考之路是用金钱铺就的,无论对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为了提高专业课的成绩,许多家长除了让孩子在学校正常学习外,还不惜血本让他们利用一切节假日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或接受“名师”辅导。因此,每到节假日,在汽车站、火车站或飞机场,只要稍加注意,都能看到他们外出学习的身影。正因为如此,也催火了艺考辅导培训行业。艺考专业课辅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但都普遍费用不菲,一般每小时数百元至上千元,更不要说还有那些昂贵的乐器和绘画材料。只要走上艺考这条路,花费绝不是几万的事,所以说“艺术之路金钱铺就”毫不夸张。难怪有人说:艺考除了少数成功的考生外,最大的赢家是一些培训机构和带教老师。 【素材示例2】 当翻拍经典成为习惯 近年来,翻拍经典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茶馆》等一批传统名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一些红色经典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江姐》《山间铃响马帮来》也纷纷“推陈出新”。一时间,经典翻拍剧几乎占据了荧屏的大半江山。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似乎,中国的电视剧近两年“没什么新鲜玩意儿”,只讲昨天的故事。 表面上看,经典剧有群众基础,有品牌效应,投资不会少,收视不会差。所以影视公司跑马圈地,纷纷傍上各类经典剧。可每一部翻拍剧无一例外都会引起大量争议。观众不满,觉得导演乱改经典。经典翻拍完,观众开始拍砖了。导演委屈,觉得观众鸡蛋里挑骨头。制片方说,时代在进步,观众的口味不该停滞在20年前,应该与时俱进。观众却强调,不是我们陈腐怀旧,是你们做出来的东西太差了,让我们不得不怀念当初的经典。 影视剧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类商品,片商要做的就是尽力规避风险,寻求最高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片商们一窝蜂傍上经典剧也无可厚非。但是影视剧又不只是商品,它还是一种文化产品,在商品之外还应具有文化的灵魂。少了这灵魂,文化便没有人“闻”了。 【素材分析】 经典可以翻拍,因为一部文艺作品完全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也完全可以进行艺术再创作,推陈出新。翻拍经典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应当有一条底线——即对原著的尊重。为了提升影视剧的收视率而刻意添加低级庸俗的枝节,甚至对名著进行曲解乃至篡改实在是对名著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戏弄。这样的翻拍,只能让观众误解了原著,客观上造成了对经典名著的歪曲,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本着尊重原著的态度,而不是惟收视率是务,应当成为翻拍名著的影视编导们恪守的准则。 【速用片断1】材料新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电影资深研究专家黄会林认为,名著改编始终是需要的,正如莎士比亚的戏剧被不断重排一样,它是一个时代艺术传承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重拍或改编必须遵守一些准则,尤其不要去歪曲和篡改。“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规则和道理的,如《西游记》本身虽然也是对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某种创造性演绎,但它的细节早就经过读者和时间的千锤百炼,它是符合逻辑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标准的。” 黄会林说,在改编名著或翻拍经典的同时,尤其要对搞笑、消解、歪曲、混搭等所谓现代元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名著一定要强调“尊重”,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创作者只有心怀敬畏,才可能铸造经典。翻拍经典,切勿把经典“拍翻”。 【速用片断2】材料丰富 当年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拍得很好,剧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已被定格成一种经典,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如今翻拍剧脱离原著,故事情节夸张、雷人,让人很难接受。经典作品的高度包括剧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线索、想象力和叙事方式,经典名著已深入一代人的心中,它们是永远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经典不可复制。很多翻拍的名著好像仅仅是在娱乐观众,吸引眼球。譬如一些翻拍的名著中,感情戏以及女性服饰、造型,看了直让人摇头惊呼“少儿不宜”。剧中人物对白也越来越现代,翻拍剧还让林黛玉“裸死”,让曹操、周瑜玩起“三角恋”,让孙悟空爱上唐僧……原著已经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观众是云里雾里——“经典”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速用片断3】见解新颖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经典。而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的就是真正的经典,我们呼唤真正原创经典的出现。文艺工作者不应该满足于甚至沉湎于所谓的翻拍、重拍,而应该不断地去创作、去创新,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创作出真正的经典。尽管经典不断被翻拍,但是,经典已经不是以往的经典了,经典离我们其实很遥远。我们的剧作人员应该有勇气去创作经典,不断将经典奉献给观众,而不是在寻找中重复炒作。时代需要经典,观众需要经典。 经典应该是一种能够唤起受众记忆、引起受众讨论、激发受众想象、承载受众争鸣、让人感受到振奋和励志、最终得到力量和精神愉悦的作品。现实生活中题材很多,文艺创作完全可以从现实出发,不断创新,推出新的经典。 社会现象论文:“黄牛党”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实质 摘要:“黄牛党”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对付“黄牛党”,必须先了解其背后隐藏着的经济学实质。“黄牛党”是供给短缺、供给配给、价格歧视、需求旺盛、需求刚性及供求结构性失衡的产物,这些因素构成了“黄牛党”社会现象的经济学成因。这些成因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市场的失灵和政府职能部门功能的失位。 关键词:黄牛党;供给配给;价格歧视;需求刚性 “黄牛党”是1920年代上海人惯用的概念,指一堆抢购物资和票券的人如“黄牛群之骚然”。《现代汉语辞典》中关于“黄牛党”的定义为:持力气或采用不正当手法抢购物资以及车票、门票,然后高价出售从中获利的人①。国外也有“黄牛党”,但其称呼有所不同,如在一些欧洲国家称“白牛党”,在美国则称“票务经济人”(Scalpers)。 “黄牛党”现象在中国十分猖獗。2012年1月iPhone 4S手机在中国内地上市,第一天便遭到“黄牛党”抢购囤积,致使苹果公司暂停在实体店销售iPhone 4S手机②。欧洲的“白牛党”主要倒卖体育比赛的门票。“黄牛党”在美国有近百年历史,从1881年《纽约时报》报道的票贩子到现在的票务经济人:早期倒卖低价火车票,现在倒卖演出门票和体育比赛门票(东莱,2012)。欧美国家的“黄牛党”不以提供倒卖火车票等交通工具业务为主,这和运输能力提高及国家政策控制密切相关。但“黄牛党”仍是文体产业发达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通常理解,“黄牛党”就是票贩子,这些人以各类途径获得一些票证,然后高价卖给需要的人从中牟利[1]。也有不同的看法,王智勇和王曼认为,“黄牛党”是一种倒卖票证和稀缺资源而获利的中介行为和投机行为[2]。总之,“黄牛党”群体利用各种途径占有一些资源,然后高价转卖给急需的人获利。“黄牛党”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黄牛党”是专门搞倒卖、转卖某些资源的人,并以此为生。隐性“黄牛党”指偶尔利用机会买卖一些资源和机会的人,这些人有正常的工作,只是在某些时候才利用此机会赚取外快。 如何看待“黄牛党”现象,此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学实质,本文尝试对此展开相关探讨。 一、“黄牛党”现象 “黄牛党”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只要存在利益驱动,就有其活跃的身影。在我国很多行业中都存在“黄牛党”。医疗行业中,医疗行业专家号一号难求,催生了“医疗专家号黄牛党”,反应了产品供给短缺现象。资本品投资行业,该行业供给不足,引起众多投资者争夺有限资本品。礼品消费行业,如回收购物卡、高档礼品和烟酒,同样属于专职“黄牛党”的一种形式。参观和演出行业,大城市尤甚。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附近倒票的“黄牛党”,这些专职“黄牛党”暗示供给配给的存在。金融行业中的“黄牛党”比较隐蔽,鲜为外界所知,但业内却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也和信贷配给有关。商场消费行业中,商场的促销行为、买赠活动揭示供给价格歧视现象。火车票问题,火车票一票难求是普遍现象,这是刚性需求问题,也是供给不足问题。住房问题中,无论是专职的炒房团,还是兼职的炒房号,都反应了房子的需求刚性现象。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黄牛党”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正视这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思考藏在“黄牛党”现象之后的经济学实质。 二、“黄牛党”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实质 理解与把握“黄牛党”现象之后的经济学实质主要应关注以下方面。 1. “黄牛党”反映了经济供求关系中的某种供给短缺现象。杨音认为,短缺是一定价格指数下的部分物品短缺或者货币购买力剩余,某些特定情况下表现为供给不能够满足需求或者需求超过供给[3]。迟福林、方栓喜指出,我国进入公共品短缺时代,相对于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共品供给短缺[4]。李劲、唐晓林分析了我国医疗短缺、住房短缺和投资渠道短缺的现象[5],认为投资渠道短缺实际上是资本品供给短缺。除此以外,医疗短缺主要有三个方面: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医疗保障短缺和农村医疗显著短缺。短缺在医疗行业比较常见,例如炒高专家号、倒卖专家号等事件,这种短缺反应了我国医疗公共服务某些方面的供给不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表现尤其明显和普遍。北京、上海各大医院的“黄牛党”屡禁不止,正说明我国医疗高端服务的供给短缺[6]。 由于供给不足,需求者才不惜高价求购,也催生了“黄牛党”的存在,“黄牛党”为满足需求者的需求提供便利,从中获取高额利益。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者的需求,“黄牛党”便成为需求者争夺资源供给的一种途径。如果供给充足,需求者可以方便获取需求的资源,“黄牛党”生存空间将大大压缩,即需求者通过“黄牛党”的资源争夺战将大大减少。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黄牛党”成为供给短缺条件下需求者争夺资源的推波助澜者。供给短缺成为“黄牛党”存在的第一个实质原因。 供给的不足导致供求问题的出现(如图1所示)。由于Qs的供给量小于均衡数量Qe,在此供给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d要远远高于供给者要求的价格Ps,同时也高于均衡价格Pe。在不增加供给的情况下,Pd与Ps之间的差额足以让很多趋利者采取行动。供给者在Ps价格下采取供给配给、价格歧视来分配有限供给,需求者的旺盛需求和刚性需求在价格Pd上显示出来。黄牛党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利用Ps和Pd之间的差额做文章,获取价差收益。事实上,只要Pd高于Pe,就存在超高利益,“黄牛党”就有生存的利益空间。 2. “黄牛党”反映出行业的供给配给现象。早在1995年,就有学者发现数量配给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7]。供给配给是在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政策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供给配给同样存在,主要分布于某些垄断行业和特殊行业。某些产品供给不足、数量有限,面对特定群体销售,便是供给配给。不同群体获得的供给配额不同。据《北京日报》报道,2012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向全国38家分行下发本年房地产行业信贷调整文件,明文规定“分支机构不得对小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此配给是为了调整行业发展而做的良性规划。同时,某些房地产商为了利益和拿到信贷额度,不惜借助“黄牛党”。此类“黄牛党”是隐蔽的、兼职的。 专职“黄牛党”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附近很多专职“黄牛党”。他们靠倒卖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入场券和门票为生。供给配给下,很多演出只针对特定群体赠票、售票,有机会获得票的人(群体)可能不使该资源、不去看演出;而大多数没有机会获得票的人(群体)希望拥有资源、去看演出。这样,“黄牛党”给拥有票务资源的人(群体)制造了创收机会,同时给没有票务资源的人(群体)提供票源。因此,“黄牛党”在帮助某些遭受供给配给的群体获得供给机会的同时,为自己谋取利益。 3. “黄牛党”体现了供给者的价格歧视(即差别价格)策略。在改革中的计划经济中,常面对双重价格:较低的补贴价格和较高的市场价格(王直,1995)。同一种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导致不同层次消费者因身份问题遭受机会损失。面对此情况,处于劣势的消费者出于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目的,谋求新的途径以改变不利现状。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每日都有精彩演出,演出水平不亚于国家大剧院。但是北大的演出票价要比国家大剧院低很多,这是为了惠及北大师生。北大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规定北大师生凭证件可以购买低价票(10元、20元),非北大师生者则要购买高价票(40元到150元VIP价不等)。这是明显的价格歧视,对不同群体规定不同价格。价格歧视催生了某种“黄牛党”。普通观众(非北大师生)为了降低购票费用而求助“黄牛党”购买演出票,这是理性选择。专职“黄牛党”每天聚集于此,靠倒票、赚差价为生。除此以外,北大学生为了差价也兼职做“黄牛党”倒票。价格歧视令许多“黄牛党”参与倒票,见面交易、钱货两清、潜在损失减少,现实收益增加。对“黄牛党”而言,这无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赚钱途径。 在商场打折、赠券的差别价格促销战略中比较常见“黄牛党”(王智勇、王曼,2008)。商场搞促销活动,规定消费满300元返150元代金券,代金券仅在此商场消费,只能购买价格高于150元的商品。商场的活动规则让消费者购物支付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消费者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便由“黄牛党”出面为自己交易。差别价格下,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和“黄牛党”的利益最大化选择不谋而合,达成一致交易。经济现象中差别价格比比皆是,都导致“黄牛党”有滋生的空间。 4. “黄牛党”的存在反映了我国某些行业需求旺盛。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是经济学的至理名言。现实生活中,某些群体不惜高价求购某些资源,说明这些群体需求的旺盛和迫切。这些旺盛的需求,是“黄牛党”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些需求者以及他们的旺盛需求,“黄牛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因此,需求旺盛是“黄牛党”存在的一个实质原因。马斯洛需求层次③学说中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中都涉及物品需求,属物质性需求,需求旺盛在情理之中。 致使需求旺盛的因素不乏需求刚性、社会资本偏好及三大心理满足。某些刚性需求也有社会因素影响,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致使公众必须拥有某些资源。某些资源是社会资本,符合拥有者显示社会地位的意图,并受到公众的偏爱。公众的偏爱出于三大心理原因:炫耀心理、猎奇心理和满足心理。 5. “黄牛党”的猖獗揭示某些需求是刚性的,需求刚性值得重视。刚性需求体现在重大节假日。人们节假日必须回家与亲人团聚,这催生对火车票的刚性需求。年轻人结婚,这促进对房子的刚性需求。社会需求刚性下滋生大批的“黄牛党”。在中国,“黄牛党”以倒卖火车票而闻名。火车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多数中国人都面临过一票难求的困境,多少都和倒火车票的“黄牛党”接触过。尤其是春节,人们为了回家过年,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正如《人在囧途》中所演绎的故事,即使坐拖拉机、运货车也要回家过年。这个刚性需求给“黄牛党”极大的利益空间,致使他们不惜犯法制售假火车票。虽然为了防范“黄牛党”,铁道部规定火车票实行实名制,但“黄牛党”仍有生存空间。“黄牛党”利用网络代购火车票,网络代购公司应运而生,还有专职“黄牛党”替人补票。需求难以满足便难以遏制“黄牛党”。 刚性需求也体现在人生婚姻大事上。结婚买房是中国自古的传统,新婚、新房相应成趣,在青年群体中买房具有刚性。需求刚性致使“黄牛党”挺身而上,成为炒房大军的主力。炒房号的“黄牛党”摸准人们的购房心理、掌握了投机技巧。抢先占有房屋购买权,然后再倒卖给真正需要的人。 6. 需求旺盛的原因在于某些资源是社会资本[8],体现社会地位。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所有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9]。罗纳德·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它获得使用资本机会的联系或者关系[10]。A.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广泛社会结构中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11]。由此而知,人民大会堂的演出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票、某些演出的首映票属于稀缺资源,量少且对特定群体发放,普通群体没有机会得到。这个观看资格(机会)便是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特定群体有资格获得票却不使用这个机会;普通群体没有资格获得票却想拥有这个机会。“黄牛党”发挥“调剂余缺”的作用。满足双方所需,从中赚取差价。普通群体观看演出是为了观看这个资格。针对特定群体的演出属于社会资本,普通人观看同时就拥有了这个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拥有有益于提高、巩固拥有者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层次,是综合了职业声望、社交网络范围及其他居住、出行、餐饮娱乐方式等方面差异的概念;它总体上以高低来表示[12]。社会地位的高低由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体现。拥有了稀缺的社会资本无形中显示、证实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在某时拥有某些稀缺的社会资本,可以巩固、抬高普通人的地位,让他人羡慕。普通群体对此类社会资本性质的稀缺资源趋之如骛,给“黄牛党”可乘之机。需求很高,加上供给配给,导致普通群体获得机会减少。“黄牛党”便“穿针引线”,调剂余缺。 7. 需求旺盛的原因是三大心理致使公众偏爱某些资源。公众对于某些资源的过度偏爱和渴望占有出于以下三个心理:炫耀心理,占有这些资源可以向朋友炫耀;猎奇心理,难得到才要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后的成就感、满足感。公众偏爱某种资源,是由于某种资源可以给拥有者带来效用,也就是这种资源提供的满足程度[13]。公众对不同资源的偏好程度是不同的,偏好的非饱和性决定了公众对任一种资源均持多多益善观念(高鸿业,2000)。公众作为消费者的这些心理促使需求的形成。 春节期间火车票非常难买,如果能够不费力的买到,就可以向朋友炫耀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向他人展示了自己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显示了社会地位。某种演出的入场券很稀缺,猎奇心理促使渴望拥有入场券。费尽周折得到稀缺资源后,心理上的成就感、满足感及优越感可以抵补所有的付出。公众对某些资源逐渐狂热,需求极度膨胀,在有限供给下,给“黄牛党”的活动提供可能性。 由于某些资源的社会资本性质和公众偏爱某些资源的三大心理导致公众对这些资源的过度需求,而供给配给和短缺致使某些资源严重供不应求。供给不足、需求旺盛导致的供求失衡是“黄牛党”存在的经济学基础。 8. “黄牛党”盛行的原因归结为供求结构性失衡。孙祊祥认为,供求结构性失衡是供求总量一定下,最终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中间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匹配。他总结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形式:消费品的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不符合,消费品的供给质量与需求质量不匹配,资本品的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不相符,资本品的供给质量与需求质量不适应[14]。 资本品供给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够满足公众需求。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不健全,资本品种类过少、价格过高,难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公众可选择的资本品有股票、国债、保险、基金。这些产品的特点是数量小、回报低。股票市场80%的投资者在亏钱;国债、量少、且定向发放,少量供普通群体认购;保险投资收益比存款利息还低,基金大多亏钱。其他的投资渠道有限,且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到2010年,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只有41个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而民间资本在该行业所占比率最高的仅为13.6%[15]。据方桂荣的研究,中国民间资本已超过12万亿元,高于财政部公布的11万亿的国有资产总规模[16]。大量民间资本在资本品市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资本品供给不足,导致民间资本追逐消费品,这从日益高涨的炒房团可以看出端倪。土地的稀缺性及公众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使得房子升值很快,这为“黄牛党”炒房号提供了谋利根据。“黄牛党”的推波助澜,房价上涨很快。房子由消费品变成了资本品。除了房子,其他的消费品也在投机商“黄牛党”的炒作下,价格急剧升高,极大偏离价值。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猪你涨”到后来的“向钱葱”等等炒作生活必需消费品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投机商“黄牛党”的手段。 消费品供给质量不符合需求,致使“黄牛党”猖獗。医疗服务中,因为高端医疗服务跟不上,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人满为患、“黄牛党”活跃。需要得到专家诊病服务的患者远远大于这种服务的供给,而专家有限(北京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不过几十人),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供不应求的局面为“黄牛党”倒号提供了条件。在交通领域,低层服务供给不够,不能够满足公众需求,导致火车票(这里指普通火车票)“黄牛党”屡禁不止。公众偏爱坐火车出行,一是安全方便。火车事故概率小,是所有交通工具中事故率较低的一种。且火车站点多,普通的县都有火车站。坐长途汽车要在市里倒车,不方便。二是火车票价格相对其他交通工具低。同样的距离坐火车要比坐汽车节省一半的资金。从西安到洛阳:汽车100元左右;火车50元左右。理性人一定选择坐火车出行。三是火车旅途长短皆宜,且不受环境限制。火车长途、短途都可以,车厢空间大,乘客可以走动放松;不受天气等环境的制约。而汽车长途比较辛苦,飞机和汽车都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这样,火车成为公众出行的首选。而火车票的需求也就异常旺盛,在节假日则呈刚性状态。 孙国梁分析得出我国基础产业(能源、原材料和交通)供给不足[17]。铁路是交通产业的重要支撑,这个行业也存在不足问题。普通列车的供给不能够满足大众需求。这可以从节假日火车站人山人海的旅客、猖獗忙碌的“黄牛党”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力推进高铁建设,对普通列车并未极力推进。2010年,新开工项目共12 789.0亿元,其中,高铁项目8 974.0亿元,占总投资的70%还多;2010年,新建铁路完成投资5 612.89亿元,其中,高速铁路项目(含收尾和筹建项目)完成投资4 415.9亿元,占路网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的63%;2011年,基本建设全年共投产新线2 16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 421公里,占全年总投产新线的66%。④大力发展高铁,目的是增加GDP、拉动经济;除此以外,是加快运输速度、节省时间、体现高效率。但高铁的利用率较低。从西安到洛阳的高铁客车上,即节假日,闲置座位也很多。高票价让工薪阶层惜坐高铁,农民及进城务工人员等低收入阶层更是望而却步。铁道部每年都要解决春运难问题,年年都未解决。关键是基层交通服务供给小。供给扩大,一定能够缓解出行难问题、“黄牛党”也失去倒票的空间。 这表明,产品供给过程中,人们急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不适应需求,如交通、医疗等基本服务供给缺失、不足,导致“黄牛党”有活动的空间。 “黄牛党”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实质主要包括以上八个方面。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通过需求影响“黄牛党”的存在,也是经济学问题。这实际上也是“黄牛党”存在的经济学原因。“黄牛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供求问题。供给和需求双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匹配,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才给“黄牛党”可乘之机。从供给方面来看,供给短缺、供给配给、差别价格影响供给数量和质量;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求旺盛、需求刚性影响需求数量和质量。供求双方在市场交换后出现供求结构性失衡,从而最终导致供求失衡。“黄牛党”及其经济学实质可以用图2来体现。 三、结语 “黄牛党”,生活中常见的群体,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正以自身的手段影响着经济生活,涉足利益分配。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学方面,是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产物。凯恩斯摈弃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提出市场失灵论。市场失灵是市场价格无法自动调节产品的供求均衡,资源的配置无法自动达到有效状态。公共选择学派根据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政府失灵论。政府失灵是政府对产品的不当干预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混乱,并致使政府形象和政府信誉受损。市场失灵导致市场价格无法调剂某些产品和资源的供求均衡,政府失灵引起某些短缺和过剩、政府政策低效率。正是由于某些领域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黄牛党”才有存在的机会。社会资本的占有,社会地位的提高,成就感和满足感背后的心理因素导致公众对某些资源过度需求;在供给有限条件下,供不应求的局面便由“黄牛党”调剂,“黄牛党”存在的土壤由此滋生。在某些领域,市场价格无法调价供求,政府的调控政策作用有限,“黄牛党”存在便有机可乘。“黄牛党”理性人的特性,决定其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其他团体和国家利益。“黄牛党”的存在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不便和损失,使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因此,提出反对“黄牛党”、打击“黄牛党”。只有综合考虑“黄牛党”存在的真实原因,才可以从根本上应对它,减少“黄牛党”的负面影响、降低“黄牛党”的消极作用。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类素材运用点拨二则 【素材示例1】 “差生蓝印章”,脏了谁的脸? 近日,媒体披露: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个别教师在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盖上印章以示批评。据涉事老师称,该校开展了一项“争优创先”的学生评比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老师给学生盖有红、蓝两种印章,考虑到印章盖在本子上无法消去,就想盖在身上以示奖惩,特别是督促表现不佳的差生努力表现,争取少得蓝章,多得红章。 “孩子表现不好,就在他脸上盖上蓝墨水的印章,这跟古代给犯人脸上刺字有什么区别?”事发之后,有家长向媒体投诉,他们对这一严重伤害孩子心理的做法极为不满。有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上芬小学一名副校长向记者表示,校方此前并不知晓这一情况,经过初步调查,这一情况仅在个别班存在。对此他谨代表校方向孩子们和家长致歉:“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年轻老师的培训,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这名副校长称校方会认真反思此事,让这种“争优创先”活动评比更有意义,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素材分析】 前段时间,曾有学校给表现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今天又来了“蓝印章”。这些不当行为所折射的畸形教育思维,值得关注与反思。应该说,上芬小学搞“争优创先”评比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以此为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甚至以红蓝两种颜色的印章加以区别,却有“贴标签”式教育和软暴力之嫌。“蓝印章”风波的背后,蕴含着老师如何对待“差生”和学校该不该进行“贴标签”式教育的问题。事实上,“差生”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争议。出于难抑的童年天性,出现一些“违纪”的行为,这叫不叫“差生”?由于个性天赋的差异,一些孩子学习成绩落后一些,这算不算“差生”?“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的认知,符合先哲“有教无类”的教育古训,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让孩子们“争优创先”,应当注重正面教育、榜样激励,不能像对待成年人那样搞分类排队,甚至奖优罚劣。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应当委婉提醒、晓之以理,切忌一味指责训斥,或者“记录在案”,甚至在脸上贴“标签”。这会伤害这些孩子的自尊,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速用片断1】触类旁通,切中要害 作家毕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小时候音乐老师对她的当众批评让她一辈子不想再唱歌。虽然顺利长大并且成才了的毕淑敏已能明白老师当时的用意和苦衷,但“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冒着焦煳的青烟”。上芬小学那个老师的“罚”字章就是这样的一把“烙铁”,它盖在学生的脸上,却痛在学生的心上,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一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在教学中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位老师都不应该当众对学生进行羞辱式的评价和惩罚,更不能靠通过众人眼光的压力来逼迫学生就范。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手里的教鞭,有时也是一把灼热的烙铁,一不小心就会给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疤。人心不像电脑磁盘,随时可以把记忆删除。一个人年幼时心灵上留下的烙印,真的可能一辈子也抹不掉。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免对学生的伤害,否则,不管当时有多么大的善意,都不能原谅。(文/刘昌海) 【速用片断2】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小孩子调皮,是天性。硬要从成人的角度将学生分类,特别是按其表现和成绩将学生分为差生和优等生,这实在是不科学的做法,可总有学校这么做,甚至以“绿领巾”、“三色作业本”、“红校服”等“标识”将其强行分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所有的惩罚均要建立在不失孩子自尊的基础之上。在教师的心中,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优秀生和差生,当“差生”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对其做“标记”。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最大伤害,是对教育的最大讽刺。“脸上盖章”的做法很快被纠正,教师也向家长道歉了。教师一时的“软暴力”行为似乎可以原谅,但只要教师的心中仍然存在“差等生”和“优秀生”这样的概念,就会有种种的“暴力惩罚”冲动,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创新出种种的“消灭差生”的方式。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次次的“讨伐”,可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真正消停的那一天。(文/郭文斌) 【速用片断3】旁征博引,追根溯源 将明显的侮辱性标志佩戴或印在脸上、身上,其负面意义毋庸赘言。这在人类历史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刑罚。在中国古代叫做“黥”或“烙”,在犯人的脸上、身上刺字或烙印标志,这作为一种人格侮辱的手段,在现代法律文明中都早已受到批判,被弃置不用,却用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上,这是教育的一种倒退,是教育者走向反文明的可怕景观。另一方面是体现“人”与“非人”的区别。奴隶社会在奴隶的脸上、身上烙印,就是给奴隶打上非人的标志,同时说明其主人对奴隶的财产所有权,奴隶如果逃亡,任何“自由人”都有权力而且有义务将其羁押并“物”归原主。从西方的中世纪一直到纳粹,都曾经无数次强迫犹太人佩戴黄色的“大卫星”,这是纳粹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的证据。如果教育者竟然在自己的学生脸上这样做,这不是教育的倒退,而是教育的异化,是教育的非人化——教育走向了其反面。如果要接受这样的教育,就真不如不接受教育——这个道理可以套用莫那鲁道的话说:如果你的教育是要我们蒙羞受辱,那我宁愿坚守自己野蛮的人格。(文/麦小迈) 【素材示例2】 大桥,不能让我们一味“怀旧” 杭州钱塘江大桥受追捧,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7月份,建成仅14年的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垮塌,就曾引发人们对钱塘江大桥的集体抒怀。这座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桥坚强”的“古稀”老桥,70多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而且一直都在超载——茅以升老先生修建时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但目前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目前国内很多桥梁工程堪称世界先进水平,但塌桥事件却此起彼伏——2003年3月,广东信宜市的石岗嘴大桥的主体工程刚完工,还未来得及装修就突然坍塌;2007年8月,湖南省凤凰县的沱江大桥突然坍塌,41人死亡;去年7月,福建武夷山公馆斜拉大桥塌落;而就在前不久,哈尔滨市三环路群力高架桥被压塌。 【素材分析】 不光是桥梁,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向“老物品”致敬似乎已经成为如今这个时代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前不久上海一位网友将一条橘红色、印有牡丹花图案的老式床单照片在微博上,很快引来了不少人的疯狂转发,并给其取名为“国民床单”、“床单上的中国”、“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床单”。而“结实”、“质量好”、“还是老东西耐用”则成为贯穿整个“国民床单”热议过程中的关键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古稀老桥”被数度热捧、“国民床单”不经意间走红,其中固然有怀旧的意味,但与其质量过硬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已很难买到或见到一件可以使用多年的产品。钱塘江大桥超期使用25年,“国民床单”30年而不坏,这与今天那些短命物品比较,自然让人感慨万千。 【速用片断1】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当人们对一些长命的旧物品满含怀旧之情时,我们想说的是,现在的“中国制造”缺的不是技术和工艺,而是责任和良心。当年,钱塘江大桥的总工程师罗英就曾对茅以升说:“钱塘江大桥修不好,出了问题,第一个要跳钱塘江的人是你,第二个是我。”而茅以升也真的“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在做”。如此,质量焉能不好?同样,对于“国民床单”而言,尽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还不发达,但那个时候的产品就以经久耐用著称。反观当今社会,浮躁代替了责任,功利代替了良心,做事“大干快上”,产品“偷工减料”,常常带给民众深重的灾难。比如有很多公共工程就是因为赶工期导致质量不过关,最终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言以蔽之,钱塘江大桥并非不可以复制,只要尽职尽责,只要全神贯注,只要没有层层转包,没有缩短工期,“桥坚强”就会遍地开花。事实上,相继走红的“古稀老桥”、“国民床单”既树立了考究质量的典范,也是对当前“粗制滥造”的鞭策。(文/廖水南) 【速用片断2】设喻新奇,对比鲜明 对于桥梁来讲,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老化、脆弱直至坍塌。但是,近些年频频倒塌的大桥,均是建成不久,尚未超过使用寿命就轰然倒下,这让人觉得,不是杀猪刀太锋利,而是这些“猪”太弱不禁风,沦为一座座“桥脆脆”。相比之下,杭州钱塘江大桥的异常坚固,令“桥脆脆”们无地自容,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桥比桥气死桥啊!这些年来,大桥倒塌事件,已数不胜数,民众亦习以为常,只要不发生死亡事件,看大桥倒塌就如同看戏一般。说实话,看到这么多大桥倒在船撞桥墩、超载车、泥石流、大风、大雨之下,民众对如今的大桥质量已失去信心。而几乎每次发生大桥坍塌事故,杭州钱塘江大桥就会被人提起,当作一个好榜样来与之对比。还好有“桥坚强”的屹立存在,让民众不会完全绝望,对现代大桥保留一点信心。当然,钱塘江大桥并不孤单,还有一批现代版的“桥坚强”与之为伴,至今已44岁的南京长江大桥、55岁的武汉长江大桥、76岁的宁波灵桥、103岁的兰州中山桥等等。而这些“桥坚强”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不倒,均有其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设计科学、施工严谨、材料优质、管理严格、定期保养等因素。(文/江德斌) 【速用片断3】观点积极,匡补时世 与其把钱塘江大桥当作无法超越的神话,不如当作可以借鉴乃至跨越的范本。钱塘江大桥“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钱塘江大桥的建造难度几乎是空前的”。今天,我们的技术更先进,财力更充裕,设备更齐全,监管力量更强大,没有理由不超越钱塘江大桥。有学者称:“当时国力、设备都不行,但仍能造出如此精品,茅老的认真精神恐怕是当前社会十分需要的。”今天,我们缺什么?缺的是认真。我们怀念茅以升,怀念的是责任,是良心;追捧“桥坚强”,呼吁的是质量,是品质。此外,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茅先生还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族尊严和家国情怀——钱塘江大桥开创了中国人自主建造现代桥梁的历史,这使茅先生以及施工方多了一份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今天,我们既需要认真的态度,也需要敬畏感,因为建桥不是搭积木,要遗泽当下,传诸后世,故此不能儿戏!(文/秦淮川) 社会现象论文:怎样观察社会现象? 大凡做事与思想,总要先能观察正确。中国的青年对于社会现象,多只有一个笼统的片断的观察,所以讨论到社会问题,或实际去做社会活动,常不能免于错误。 要怎样观察社会现象呢?我对于这的问题的意见是:(一)应把社会里一切现存的制度看作“活动”的。“宇宙间无不变的物体”,“存在不过是变化(或进化)底不断的过程”。这两句话,是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了解的。物理如此,一切社会制度,如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宗教等,也无不如此。就政治制度而言:由酋长部落进而为封建诸候;由封建诸侯进而为帝政统一;由帝政统一进而为民主政治;由民主政治进而为社会主义的社会(如俄罗斯)。这就可以证明社会上断无千古不变的政治制度。其余经济,文化,宗教等亦是一样。 然而我们要注意:我们其所以把某种制度的进化分他许多段落,是为了观察时易于明显。实在每个制度的发展,并不如刀截下萝卜的整齐如法。换句话说,每个新制度还在未产生以前,即已胚胎于旧制度之内,生长和发达,直到旧制度包含他不住了的时候,如怀胎的妇人已足月,才会破裂起来。结果而旧制度颠覆,新制度产生。此新制度过了一定的时期,又 胚胎新制度,直到他长成功的时候,又与他破裂。结果,如此循环不已。 观察一个现象,要求真正明了他的内容,必须知道:第一,他何由发生,第二,他是如何能存在?第三,他的结果如何? 譬如我们观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经济制度,我们如果欲知道资本主义是甚么东西,必须要知道:第一,他的发生是由于商业资本;第二,他的存在是靠拼命的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第三,他的结果是产生社会主义。 能知道这才能知道改造现社会,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不但是环境逼迫我们不得已而如此做法的,而且是历史的使命,必须如此去做的。(二)应从经济方面着眼,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一切社会制度都没有永久的性质。现在我们要问:这些制度步步进化的根本动力是甚么东西?或者这样问:社会上种种制度的进化是跟着甚么东西而变的?譬如就政治制度说:为甚么封建政治一定就要进化到“自由”的民主主义?这种制度是人的脑筋想出来的呢?还是客观的事实逼迫他如此变的呢? 十九世纪下半期,有个社会学大家马克思回答这个问题道:“人类社会及其各种制度的进化,是那个社会里物质条件发达了的结果,并不是那个社会的人类关于社会及其各种制度的思想生了变化的结果”。 然而所谓社会的物质条件又是甚么东西?他便继续着说:“社会的物质条件即是经济条件;经济的条件是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均见马克思资本论序。) 为明了马氏的答案起见,我们且一回答上面“为甚么封建政治一定就要进化到“自由”的 民主主义?”的问题,且藉以作解释这答案材料。 封建社会里的特点是:(一)经济组织范围狭小;(二)劳动力为大地主(即诸侯)所垄断,不能自由发展(农奴制度);(三)抽税极重;(四)不断的战争(因群雄割据);(五)极端的专制政治。 上述五节,直到城市自由民崛起(所谓第三阶级),社会生产力逐渐发达:生产工具逐渐改良;经济组织亦渐由家庭工业进而为工场手工业交易发达的时候,遂自然成了新的经济组织发展底障碍物。这种障碍物不打破,社会不能往前进化。于是城市自由民为了“自由”(贸易自由劳动自由,思想自由,以及其他关于个人行动的种种自由)与“平等”遂起来演了一番革命。一八七九年之法国大革命,即这种革命之最激烈且显著者。 第三阶级写了发达社会经济组织,以自由平等的口号为旗帜,竟把封建社会推翻了。现在他们建设政治,法律与一切制度,可依照他们所需要的而建设,亦即依照适合于他们经济组织的而建设。于是所谓民主主义政体,遂相应而生。 这种政体之下的特点是:(一)国家元首由人民公举:(二)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独立;(以上二项都是提防专制的办法)(三)人民派代表组织议会(甚么人民派代表,迳直就是第三阶级派代表);(四)法律保证私有财产是神圣的;(五)自由竞争。 由上面各点观察我们知道民主主义的政体完全是根据第三阶级的自由主义组织的;而第三阶级的自由主义,又是那时经济条件所自然产出来的东西。甚么“元首者,人民之公仆也”,不过是第三阶级底公仆;甚么“议会”,不过是第三阶级的总帐房;甚么“私有财产不 可侵犯”,完全是第三阶级为促护自己私有财产的护符:甚么“劳动自由”,只是为了发达他的产业,不愿对工人负给工钱以外的任何义务。 由以上的证明看来,我知道“经济条件是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这句话确切不错。那末,我们从此便可得一教训观察社会上一切现象和制度的变化,必先从经济方面着眼;因为诸现象和制度变化,根本上是受了经济力量的逼迫。就是现在我们中国,为甚么这样混乱?为甚么国民党要起来推翻北洋军阀,要求民主主义的政体?我们回答这些问题,亦必须注意现在中国社会上的经济状况。不然,便会弄得自己头昏眼花,不知所云,莫说还要求正确的答案了。 上述两层,我认为是我们观察社会现象重要的方法?并且是比较正确的方法。肯研究的青年,你们以为然么?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类素材运用点津 【素材示例一】 我们为何青睐“艺考” 3月15日,北京电影学院在网上公布了2012年本科招生各专业方向考试合格考生榜单。作为最受关注的艺考学校,这所学校的专业考试每年都会成为艺术考试的焦点。今年更是出现了1.8万人报考的“盛况”。这无疑使人感受到了艺考的灼热程度。据了解,近年来,高等艺术专业考试持续升温,艺术专业招考比例超过了百里挑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艺考?这些人当中,确实具有从小热爱并决心从事艺术行业的,也有文化成绩平平以至于临时抱佛脚把艺术考试作为大学敲门砖的,而且后者占有很大比例。在准备参加“艺考”的学生中,不少人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高考前临时“改行”学艺,把艺考当作进入大学的“捷径”。在一些高考声乐、器乐、表演、绘画辅导班中,以前没有任何表演、音乐、美术基础,只是为了参加“艺考”而突击学习的人很多。 随着参加艺术考试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艺考”之路已越走越窄。由于竞争激烈,艺术专业录取率大幅下降。像北京电影学院,今年报考者有1.8万人,只录取450人,远低于一般文、理科专业的录取率。全国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每年以30%以上的比例增长,而录取率仅百分之一左右,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当“陪考”的命运。艺考从“高考捷径”变成了另一座“独木桥”。 【素材分析】 就在人们感叹高考大军一天天萎缩的同时,这高考大军的一个分支—“艺考”部队却在日益发展壮大。这支壮大的队伍可分为两类:一是愿意投身艺术的,一是以此为高考敲门砖的。其实即便真正“热爱艺术”,也要分清是愿意为艺术而献身,还是被艺术界的一些“明星”获得的名利所引诱。倘若是后者,这艺考终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敲门砖”而已。参加“艺考”的学生逐年增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艺考”工具化、功利化。工具化、功利化的考试不是对艺术的向往,而是对艺术的亵渎。 【速用片断1】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艺术考试热持续高温,“艺考”的虚火越烧越旺,这引起了教育界和艺术界有识之士的担忧。因为众多考生“赴汤蹈火”,其动力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的好处,想借此先跨进大学的门槛,为将来挣得一个饭碗。 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艺术教育的普及本是件好事,但家长的急功近利和培训班的推波助澜却使艺术教育应试化倾向愈来愈明显。其实,艺术考试本是为了发现具有艺术天赋或能力的人加以培养,不是为了造就大批的“艺考者”。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公众场合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选择艺考,这是一场以生命作为成本的残酷游戏。”当投入与得到不成比例或悬殊太大时,家长和考生需要理性地思考一下:这样的高投入到底值不值得? 【速用片断2】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今,很多少男少女都向往着一夜成名的传奇,期待那些发生在普通草根、邻家男孩女孩身上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奇迹有一天也能在自己身上演绎,这样的明星梦使得他们“奋不顾身”。不少业内人士每年总要给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泼冷水”,除了提醒他们“艺考”并非成名的捷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明星们其实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苦痛,在成名之前他们的付出和投入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来,艺术之路就一定行之不远。那些没有艺术才能,而本身又抱有功利目的的考生不要报考艺术院校,因为艺术本身是很纯粹的东西。没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纵然进得了艺术院校的大门,也难以叩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素材示例二】 “学雷锋热”引爆潮流 “学习雷锋,好榜样……”随着轻扬的歌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开始了。3月5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也加入了学雷锋的行列,开展了“忆雷锋事迹,扬北京精神,做文明市民”的主题活动,志愿者在街道工委等部门的带领下,用实际行动向雷锋精神致敬。 学院路街道宣传部、团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此次活动。主办科室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北京精神”纳入其中,赋予了学雷锋活动新的含义。活动中,雷锋格言被制作成红色的宣传展板,格外醒目。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和大学生们组成的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为过往行人发放“北京精神”宣传册和纪念品,同时开展了量血压、理发、计生咨询、养老助残、修理自行车、交通协管等义务活动。不少志愿者表示:“我们不只是今天才学习雷锋,平常也送服务上门。”社区合唱队的20多名队员带领全体人员合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走向复兴》等歌曲。雄壮而令人振奋的歌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聚集到现场。大家都被现场热烈气氛和大伙儿助人为乐的热情所感染着。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引爆了学雷锋的热潮。像河南“编外雷锋团”、长沙“雷锋超市”等都坚持50年学雷锋不走样,这些感人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素材分析】 人是具有从众心理的一种社会的动物,当冷漠成为一股潮流,“见义不为”就会像传染病一样伤及每一个原本健康的肌体;当热情成为一种时尚,“助人为乐”就会成为荡漾在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请看每年的三月,当那些有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像一支曲子的引子奏响之后,总会有更多自发、自愿的公民加入到这支交响乐队中来。这说明了雷锋精神不过时,也说明需要有人来引导我们社会的潮流。以雷锋为榜样塑造人的品质和形象,引导年轻人做好人做好事在今天特别重要,特别有意义。惟愿学雷锋常态化,而不仅仅只是一时的风景。 【速用片断1】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当前学雷锋的主体—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年代距离雷锋时代已较为久远,若一味强调雷锋形象的“高大全”而忽视他作为普通青年的青春气息,则不利于学雷锋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深入开展。所以应该通过文学、影视作品等手段发掘其形象中的时代特征,帮助人们认识一位走下神坛的“青年朋友”。而雷锋确实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时尚、有很强亲和力的可爱的青年。他的一些生活情趣和爱好,与时下青少年一代的气质有着本质的相似性。 还原雷锋的真实面貌就是要告诉大家,雷锋首先是我们身边的一员,是一个普通青年、一个时尚青年、一个文艺青年,他可以是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是我,然后才是一个优秀青年。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优秀而忽视了他生活中普通的一面,从而拉近这位“道德偶像”与青少年以及更多人的距离,发挥“其人可亲,其言可信”的榜样力量。 【速用片断2】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2011年小悦悦事件把道德滑坡的“传言”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恰逢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雷锋精神”被再次高调提出,成为影响国人的道德力量与精神楷模,雷锋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精神是与我们时代呼吁的主旋律相契合的。为此,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规定以后每个周六为“学雷锋志愿活动日”。 典型教育法一直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常态化的活动究竟是否能有效地贯彻实施或者说如何能避免其流于形式化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学习雷锋到底是在培养道德自觉还是要制度约束,如果学习雷锋这种道德领域的问题被行政制度绑架,是否会产生人们皆“被雷锋”的嫌疑呢? 【素材示例三】 当翻拍经典成为习惯 近年来,翻拍经典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像《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茶馆》等一批传统名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拍,一些红色经典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江姐》《山间铃响马帮来》也纷纷“推陈出新”。一时间,经典翻拍剧几乎占据了荧屏的大半江山。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似乎,中国的电视剧近两年“没什么新鲜玩意儿”,只是在讲昨天的故事。 表面上看,经典剧有群众基础,有品牌效应,投资不会少,收视不会差。所以影视公司跑马圈地,纷纷傍上各类经典剧。可每一部翻拍剧无一例外都会引起大量争议。观众不满,觉得导演乱改经典。经典翻拍完,观众开始拍砖了。导演委屈,觉得观众是鸡蛋里挑骨头。制片方说,时代在进步,观众的口味不该停滞在20年前,应该与时俱进。观众却强调,不是我们陈腐怀旧,是你们做出来的东西太差了,让我们不得不怀念当初的经典。 影视剧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类商品,片商要做的就是尽力规避风险,寻求最高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片商们一窝蜂傍上经典剧也无可厚非。但是影视剧又不只是商品,它还是一种文化产品,在商品之外还应具有文化的灵魂。少了这灵魂,文化便没有人“闻”了。 【素材分析】 经典可以翻拍,因为一部文艺作品完全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也完全可以进行艺术再创作,推陈出新。翻拍经典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应当有一条底线—即对原著的尊重。为了提升影视剧的收视率而刻意添加低级庸俗的枝节,甚至对名著进行曲解乃至篡改实在是对名著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戏弄。这样的翻拍,只能让观众误解了原著,客观上造成了对经典名著的歪曲,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本着尊重原著的态度,应当成为翻拍名著的影视编导们恪守的准则。 【速用片断1】 材料新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电影资深研究专家黄会林认为,名著改编始终是需要的,正如莎士比亚戏剧不断被重排一样,它是一个时代艺术传承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重拍或改编必须遵守一些准则,尤其不要去歪曲和篡改。“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有规则和道理的,如《西游记》本身虽然也是对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某种创造性演绎,但它的细节早就经过读者和时间的千锤百炼,它是符合逻辑也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标准的。” 黄会林说,在改编名著或翻拍经典的同时,尤其要对搞笑、消解、歪曲、混搭等所谓现代元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对名著一定要强调“尊重”,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创作者只有心怀敬畏,才可能塑造经典。翻拍经典,切勿把经典“拍翻”。 【速用片断2】 材料丰富 当年的《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拍得很好,剧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已被定格成一种经典,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如今的翻拍剧脱离原著,故事情节夸张、雷人,让人很难接受。经典作品的高度包括剧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线索、想象力和叙事方式,已深入一代人的心中,它们是永远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经典不可复制。很多翻拍的名著好像仅仅是在娱乐观众,吸引眼球。譬如一些翻拍的名著中,感情戏以及女性服饰、造型,看了直让人摇头惊呼“少儿不宜”。剧中人物的对白也越来越现代,原著已经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观众是云里雾里—“经典”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速用片断3】 见解新颖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经典。而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的就是真正的经典,我们呼唤真正原创经典的出现。文艺工作者不应该满足于甚至沉湎于所谓的翻拍、重拍,而应该不断地去创作、去创新,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创作出真正的经典。尽管经典不断被翻拍,但是,经典已经不是以往的经典了,经典离我们其实很遥远。我们的剧作人员应该有勇气去创作经典,不断将经典奉献给观众,而不是在寻找中重复炒作。时代需要经典,观众需要经典。 经典应该是一种能够唤起受众记忆、引起受众讨论、激发受众想象、承载受众争鸣、让人感受到振奋和励志、最终得到力量和精神愉悦的作品。现实生活中题材很多,文艺创作完全可以从现实出发,不断创新,推出新的经典。 【素材示例四】 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影响着现实社会。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正在迅速发展。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和流行文化的关注,“给力”、“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伤不起”、“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非常艰难的决定”、“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网络热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了现实语境中。 网络流行语何以层出不穷?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内容形式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的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会有老的网络流行语逐渐衰亡,又会有新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出现,这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网络语,可能会进入词典。 【素材分析】 既然我们已经创造出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人人有发言权而又不容易被盯梢的网络,那我们就得接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出的良莠不齐的植物和妍媸并存的花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这个虚拟的世界实际上乃是对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折射,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更集中、更直观的表达。网络流行语亦如是。它是现实生活的浓缩,是现实话语的再创作,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曲折表达。每一句网络流行语都可以找到它的背景,就像每一个成语都可以找到它的典故,但网络流行语却是层出不穷、此消彼长扑面而来又悄然而去的。 【速用片断1】 语言生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生活需要调剂品,而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恰恰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的酸甜苦辣。 “寂寞党”无疑是生活的烦恼者。一碗面,他们尝出了寂寞;一包烟,他们抽出了寂寞;一首诗,他们更念出了寂寞……这一切无疑都是寂寞惹的祸。但这祸从口出,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用宣传,不用包装,轻轻一点,寂寞的朋友便蜂拥而至。他们给自己平淡生活找到了寂寞这个苦闷的源头。幡动是因风动还是心动,人们似乎已经看不清了。一句“哥X的不是X,是寂寞”就囊括了一切。是寂寞融入了生活,还是生活中融入了寂寞? 【速用片断2】 见解新颖 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而且来势凶猛,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人认为这些乱七八糟的网络流行语是糟踏了中华五千年的语言文化,但我却不那么认为,网络流行有它自身的魅力,这也恰恰体现了中文的魅力。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一段时间内红遍网络。语言很朴实却让人不禁莞尔,可能是自己也曾听到过这样的呼唤吧。在国庆60周年,有网友曾打出“台湾,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调侃但不失亲切,让人感觉台湾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出去玩耍忘了时间;更体现了大陆与台湾那种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就是网络语言的魅力—简短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中文的魅力。 社会现象论文:信,或不信,都是社会现象 经过改革三十年的资本积累,中国人产生了富贵阶层,追求财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代人尤甚,楼市、股票和职场变换,世事无常,命理仍有很强生命力。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当今,是个资本的时代。谁不渴望拥有财富?谁不渴望改变命运,趋利避害? 中国人信命、爱算命成为社会热点现象之一,不论生意、婚姻、风水还是姓名,皆要询问命理人士,命运连着当代中国人的心。 除了看风水、算命以外,中国的年轻人还喜欢星座、血型、九宫格、玄空飞星等算命方法,古今中西,各显神通。但是,大都有玩的心态,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属于不信或将信将疑。可见,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中国人的常态。 河南某煤矿商人,近期生意出现危机,忙跑政府,搞资本运作,自不必提。最重要的,他认准要去开封某处作道场法事,找“先生”算过命、看过风水,才算最后安心。生意的危机度过后,亲友询问他是否信命?他回答:“什么都信!什么也不信!事情来的时候,总想找和尚、道长作法事,事后还是继续做生意。” 可见,古人说得有理,敬则生神,怕则生鬼。这是当代富人阶层的一种表象和征兆,很普遍,北方不稀奇,南方也常见。 浙江某民营集团,计划投资近2亿元增制新生产线,破土动工之前,尽管经历了西化企业管理教育,购买的也是德国先进的设备,还是要请本土“算命先生”来摆罗盘、定方位,一通敲敲打打的法事。30年的商海拼搏,居然抵挡不了风水师的几句吟哦。末了,该集团老板才算气定神闲。 个人命运离不开时代大趋势 2011年,民国话题年,聊什么都绕不开民国腔调。 面对时代潮流的“起承转合”,民国实业家们太渺小,他们能够做的只有阅读时代的大趋势。 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也曾用过“成、住、异、灭”的逻辑看待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惊枝未稳,他把时代的纠结看作“思潮”的转扬,太悲观。孙中山则不同,更加积极,在《三民主义》中,明确地指出影响时代的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看谁解决了时代的社会问题,谁就影响了时代的进程,所以,孙中山思想更积极,照得更远。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再次蓄积r富人阶层,资本过于集中,贫富差距巨大,这是中国商人担忧的社会隐患,也是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理性者多悲观,感性者多激情,消费主义的时代,感性大于理性。 经过改革三十年的资本积累,中国人产生了富贵阶层,追求财寓、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代人尤甚,也是,富人信命,穷人跟着学,这现象背后还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浪潮。 信命也好,算命也罢,都是社学表象,背后有更加深层的价值诉求和社会心理需求,需要用社会的的眼光去均衡考量。今天,命理仍有生命力 据行业人士统计,2007年前后,北京地区白领购房前看风水的比例是45%,然而短短3年后,2010年的数据显示已经上升到了60%。此外,官员、商人、白领和中老年女性基本构成了算命、看风水的主体。 由于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搞经济,招商引资是地方官员的一门功课。地方官员既要做一方行政者,又要做到自己的官运的持续性。所以,他们需要提前预测各种趋势,看运程成为一种现象,或者是一种心理调节。按照行规,风水师是不能把客人的信息透露给别人的。一般初次见面,只问姓名、生辰和联系方法,不问具体的职务。 第二受众主体是商人。相对官员而言,更加普遍,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否会持续高速发展、企业用人之道、资本再投资以及第二代传承问题等。 更加广泛的算命受众主体是中年女性。一般说来,没有生子女的,关心婚变问题,有了子女的,关心子女问题。 官员、商人、白领基本属于社会精英,也许他们不只代表个体的价值,也代表了一个阶层或一个圈子的价值诉求,这个阶层的整体诉求反映了中国当代人的观念。当今,在宗教信仰相对缺失的时期,风水师、命理人士充当了心理医生或泛宗教人士的职能。 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讲述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宗教出口对于商人或者精英阶层的重要性。在机械复制的资本行为和行规范式里,人们需要寻找宗教上的原罪和形式上的释然。 当然,不能忽视中国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信众群体,但是对于更多的中国富人阶层来说,还是缺少严格的宗教常识的。可见,文化的缺位,造成了风水师、命理人士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命力。 《周易》讲究,“明天之道,察民之故”。《周易》是中国古代“五经”之首。“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存乎辞”,孔夫子都这般赞叹周易,更何况粗浅的现代人。只要从业者和受众的发心正,还是应该看到光明一面的。 尽管,风水或命理行业不被主流价值体系所承认,信命、算命被看成是迷信做法,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现象背后预示了命理的巨大潜力。 当前,世事变幻,经商、做官、都市白领的生存状态充满了无常和不确定,房价、股市、职场常给人们带来太多不安。所以,命理仍有生命力。 社会现象论文:潮汕地区社会现象探析 潮汕人,以前也叫潮州人,韩愈任潮州刺史那时,整个潮汕地区都是归潮州管的。潮汕人跟闽南人同一祖先。都是秦始皇时候中原汉族迁来的,先迁到福建,后来就有一些迁到了潮汕。所以潮汕话跟闽南话,台湾话很像。“潮”是水的意思,“汕”是沙子堆成的脊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区背山向海。汕头是脊部的头,汕尾是脊部的尾,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市。其中又包括潮阳(属汕头),普宁(属揭阳)这样的几个县级市。潮阳以前是中国第一大县,现在分化成潮阳区和潮南区,属于汕头管辖。 一提到潮汕人都知道其以做生意闻名天下,且先于温州人享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一提到潮汕人都会想到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原全国首富黄光裕、广东首富朱孟依;另外,泰国,新加坡首富,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首富也是潮汕人;中国富豪榜前三名有几个是潮汕人,而广东富豪榜当中,前十名有几个是潮汕人等等让潮汕人津津乐道的自豪。但笔者的另外一组数据却恐怕让您自豪不起来,潮汕地区2008年户籍人口1739万人,潮汕GDP总和为 2498亿元,人均GDP14362元,而同期广东省人均GDP达37588元,全国人均GDP为22214元,潮汕地区人均GDP仅相当于广东省人均GDP的38% 和全国人均GDP的64%,一个字概括“穷”。 早在1858年,恩格斯曾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提到:汕头是中国惟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积淀,潮汕开埠直至上世纪30年代,是潮汕商人大发展时期,30年代达到高峰。1933年,汕头港货物交易全国第3,仅次上海、天津;并拥有当时国内并不多的电话和自来水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国务院才会将汕头设立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可就在这样的商业沃土上,在20世纪末期迎来辉煌的同时,黑色经济疯狂生长,走私猖獗、骗税疯狂、造假难禁、“六合彩”泛滥成灾……接连不断的经济犯罪活动,将潮汕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长期置于混乱之中,其直接后果是信用丧失、形象受损、经济遭创、百姓受苦。 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状况,也一直以是一个潮汕人为骄傲,但在看到别人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看到家乡停滞不前,就那么几个品牌,那么几间建筑,那么几件事情,常常都是有惊无喜。笔者却感到潮汕地区正在被抛弃,而抛弃潮汕地区正是潮汕人自己。原因如下: 一、“省尾国脚”的文化缺陷 潮汕地区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潮人自嘲潮汕地区为“省尾国脚”,三面背山,一面向水,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潮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为一种移民文化,且由于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种田如绣花”的潮汕农艺体现出精耕细作的潮汕农业经济,“刻木石似微雕”的潮汕手艺体现出精雕细刻的手工业经济,塑造了潮汕人「精明细心的个性,例如潮州菜的精工制作,工夫茶之精巧别致,潮剧、潮乐的柔婉精致,艺术的精益求精,潮汕木雕、建筑剪粘的精雕细琢等等奇特斑斓的地方文化。 移民文化使潮汕族群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但其“省尾国脚”地狭人稠的边陲意识具有强烈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内向性。潮汕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对外来文化保持强大的同化力和排斥力,从而妨碍了增强自身文化的吸纳和兼容能力,妨碍了自身的创新发展。潮汕在现代文化发展中,一直把文化发展的中心放在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没有抓住改革开放之机创造出来新的潮汕文化,或者是没有为传统的潮汕里面注入新的精神,也有人说没有对潮汕文化进行重购。思维方式的因陈守旧,经济模式的保守落后,表现出重人文文化却轻视科技文化,重农、重商却轻视工业,重视家庭文化却轻视社会文化;重视传统民俗文化,却耽于迷信以及夜郎自大、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投机钻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等的文化缺陷。 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文化是社会发展最深层、最强健的动力;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省尾国脚”的这种文化缺陷,在相对稳固的农业经济时代,消极作用还不是很明显,而进入工业经济的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消融,那问题就出现了。这一点,已有太多的事例可供佐证:三十年改革开放之路的坎坷和曲折就可充分说明。这种缺陷导致了潮汕文化创新力度和成就的低阶性和有限性,也导致了潮汕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底蕴深厚、与时俱进的文化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潮汕地区这种“省尾国脚”的文化缺陷是阻碍潮汕政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根源。 二、政府主导作用的缺失 作为中国惟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港曾经是多么辉煌。国家基于其百年商都、区域龙头和侨乡优势,设立汕头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应该说当时的汕头是四大经济特区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汕头在广东是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可见,潮汕地区其商业价值地位很早以前就已闻名于世。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之后的十多年间,是潮汕在新中国后直接面对的最重要、意义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潮汕人民没有真正把握住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长达二十多年的大好时光几近被浪费: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产业畸形发展;实业基础薄弱,基础建设投入不够;商业交易规则和信用一度缺失,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混乱;社会治安逐步恶化,社会风气严重污染;政府形象严重受损,地区经济一蹶不振等,都说明地方政府和有关公共管理机构以及民间社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有些方面,甚至还存在放任和失职的情况。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日本是个典型的例子。日本作为一个狭小岛国,战败后经济一溃千里,资源极端贫乏,人口基数庞大,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相比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是有过之无不及。日本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与日本政府密切关注并积极顺应世界发展形势和技术革新浪潮,大力引导并鼓励民间经济发展并建立良好的政企协作关系密不可分;江浙地区的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强有力的服务和引导作用,政府甚至有时亲自为企业出面协调,政府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应在如何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和整顿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极其重大的主导作用。 潮汕地区政府这么重大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吗?没有。潮汕地区侨乡优势发挥了吗?没有。扳着指头数一数,有多少潮汕籍贯华侨回来投资?就算是李嘉诚也是建建学校和医院而已,其他的除非约定固定回报,否则免谈。因为,地方政府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吃拿卡要现象相当严重,多数考虑的是你来了我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的话对当地再好也不关我事。因此多少侨商被挡在外面,多少学成要归来的人材被挡在外地,多少原来基础很好的产业夭折掉了?政府的道德和行为,对社会道德和行为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政府官员的短视包庇、贪污腐败等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助长了走私、逃税、骗税、造假、赌博等违法行为,“有钱什么都可以搞定”的潜规则更是在潮汕地区各行各业和普罗大众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整个社会充斥着的是“有钱才能办事、有钱什么都可以搞定”的价值观,而由此产生的社会风气的毒素还继续在蔓延,一代、二代、三代,还是更多? 三、潮商商业文化的弊端 笔者在这里更多的是针对国内潮商商业文化而言,潮商即为潮汕的商人或企业家。“企业家”一词,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发明。他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其作用是创新或实现新的组合。换句话说,一个社会要是缺少了企业家和他们的创新活动,就会渐渐地枯萎,丧失生机,最后被世界诸民族竞相进步的运动所淘汰。潮商是由“潮汕”这个大躯体孕育出来的商人群体,由于观念和行为来源于先人应对现实环境所获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在”习得性”传递中,便沉淀为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形成潮汕人朴素的,缺乏系统引导的价值观。潮商商业文化也是基于在潮汕文化的支配下,在传统经商过程中所凝聚起来朴素的,缺乏系统商业理论以及现代市场竞争意识引导,而使其倾向于凭直觉制定并选择模糊性发展战略的经营观念和经营道德。笔者认为,要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或者说一个企业的当家,必须至少具备智慧的头脑、丰富的知识、豁达的心胸,但潮商大部分“小聪明、少智慧”。 据调查显示,在潮商当中文盲、小学和初中学历的人占了74%,而受过专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仅占到总数的8%,中等专科或中等师范18%,大学专科或以上8%,这说明潮汕商人群体中总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这与潮汕地区轻文崇商"的价值观有关,从而导致潮商群体整体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在这个低学历水平的商人群体里,其经营理念主要来自于本身的一种小农意识,这也是在整个商业文化环境引导下产生的一种自觉的商业逻辑。尽管人类已进入一个需要知识、需要智慧、需要思想的财智时代,但潮商这种特点并未发生多大改观,潮汕老板们只喜欢听听演讲,喜欢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但对发表在媒体上的文章,尤其是相关的理论书刊文章,他们则很少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甚至有些瞧不起读书,他们最看中就是实际操作,最看中的是眼前的短期利益。但在浙江就不同,今天浙商中的精英们90%以上出生于“草根”,但他们与潮汕商人不同的是,他们从未放弃从书本上获取经营智慧和思想的努力。这种追求必将使他们在财智时代如鱼在水、如鸟在林。而世界上最强的犹太商人更是一个知识丰富的民族,他们的文盲率是最低的。犹太商人认为一个商人要拥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这是商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能赚钱的根本保证。正因为他们的丰富知识,所以视野就十分广阔,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 大部分潮商 “小聪明、少智慧” 的小农意识决定了其商业文化的保守主义。在潮商的决策层里,有65%是以家族亲信为主,很少有外人(如职业经理人)参与。正因为这种保守主义的商业价值观取向,导致潮商对外人有一种先天的不信任感,并在长期的“习得性”传递中积累下来这样一个文化效应,那就是以自我为核心,自己的思想和策略才是对的,这种“本我”的状态导致了家族式运作的管理模式不容颠覆,更不容外人置疑。潮商在宗亲观念和地缘意识过度膨胀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对非本宗族或非本地域的人或事的排斥,表现出一种狭隘的种群观念。当企业成长到一定大的规模时,企业主发现企业要再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冒更多的风险,而靠自己目前的能力和经验未必能在企业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于是,企业主就选择了保持企业当前的规模,因为这个规模是自己所能把握的风险最小的规模。这是由于家族化经营具有严重的“排他性”,使得外部的人才很难进入企业内部。而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分工合作越来越细致的环境中,企业的严重家族化因为缺乏对各种人才的吸引和吸纳能力,往往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并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 四、潮人急功近利的短视 潮汕地区民风向来淳朴,人民守信无欺、教化崇德、尊老爱幼、刻苦耐劳。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部分潮汕人身上的陋习和恶习也逐渐暴露无遗: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超生多生、沉迷博彩、逃债赖债、贩毒吸毒、欺行霸市、坑蒙拐骗、鸡鸣狗盗……无不呈现出一幅赤裸裸的道德滑坡和风气恶化的现实图景。像假货、骗税、超生、逃债、博彩等,在不少人看来,就潮汕的代名词。在“省尾国脚”的文化缺陷、政府主导作用的缺失、潮商商业文化的弊端等不良因素的浸淫下,一些优秀的文化品质甚至在岁月的磨蚀中丧失,导致大部分潮汕人价值取向方面的短视,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一事当前先顾自身利益,公共意识淡漠,缺乏公益观念与献身精神等现象。在潮汕一些地方和一些人当中,虽然没有严重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但所有有勇气的人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是存在有不少人笑诚不笑欺。不少人以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损公肥私为能事,更有部分人惟利是图,利欲熏心,违法犯罪,无所不用其极。而周围的人不仅没有以为恶、以为耻、以为戒,反而认为是值得羡慕的“本事”。这是多么可怕的群体心理!而这种可怕的群体心理又助长了道德滑坡和风气恶化,追求真善美和正义、良知这种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在潮汕地区感觉越来越淡了。 受商业文化心理的支配,潮汕人更讲究实惠。“目前点火目前亮”,“百赊不如五十现”等潮汕俗语,正是这种追求实惠的商业文化心理的折射。与轻政治相联,潮汕人轻理论、轻学术,上不上学、读不读书没关系,谁赚有钱谁就最有本领,赚着钱最光荣,什么理论、学术,不如一条生意、一宗买卖。理论指导、学术研究,在许多潮汕人脑海中几乎是空白的。潮汕未有什么有名的学派,学术氛围不浓,与潮汕人讲实惠的商业文化心理不无关系。潮汕的家长大多要求他们的子女报考一些经世致用的专业,在很多潮汕家长看来,要去研究学问不如去打工挣钱。在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学习专业上的短视性以及继续深造上的短缺性,导致大量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潮汕人为“稻菽谋”而营营役役、急急惶惶,鲜有潜心问学者。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短视,对潮汕文化的创新发展造成致命的影响,也是潮汕发展后继乏力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潮汕地区罕有造就文化大家和封疆大吏,更遑论人才规模和优势。文化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潮汕文化因此缺乏勃勃生机和创新能力,使实用主义得以不断蔓延和深化,并大行其市。 文化建设中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短期性行为、投机取巧,泡沫文化、攀比心理、排外思想、快餐文化时而有之,乃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潮汕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不良影响。开始于1999年的“六合彩”,说是一场瘟疫可能是较轻的,说成是“癌症细胞”也一点不为过。当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对着所谓的图纸“头头是道”时,你会很害怕这个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族群或许明天就要实实在在消失在你的眼前,再也回不来。目前在潮汕特别是在农村,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贫穷或富有、农民或企业家,整天都围在赌档上,有钱的赌大的去,没钱就赌一块两块的。星期二、四、六更忙。多了一个六合彩。晚上也经常研究六合彩玄机到一两点。白天田也没人种。地里都长了许多荒草。六合彩已经把很多家庭搞破碎了,有些人更是负债累累。然而还是要赌,没钱就欠,欠不了就赖,赖不了就偷,偷不了就抢。每个祭神的日子都会很隆重,烹牛宰羊,香烟缭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在”祭品“上尽显穷奢,攀比心态最是浓重,他们深信谁的祭品多神就会更庇佑谁,而在教育捐助、修路造桥等公益事业方面却少有问津和关心。对非潮汕人,特别是外省来的,无论男女老少都称其为“外省仔”等等丑陋现象。 笔者通过对潮汕地区社会现象的探析,是爱之越深、痛之越切,期望潮汕地区有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一天。试图寻找潮汕地区被抛离的根本原因,说明构筑潮汕新的文化精神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闯过的瓶颈。文化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而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人。续写潮汕新历史,关键在于对症下药,重塑新潮人。重塑的含义,是人格结构的优化。既要承继传统文化精神中的精巧、勤敏和竞争意识,更要培养、植入开放和合的人文心态和深邃长远的战略眼光,激活、涵养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和海纳百川的雍雍气度,潮人群体的合理走向,应该是更强悍、更自由、更开放、更热忱、更宏远,更有包容性,潮汕文化的定位应是面向大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现象论文:“社会现象”之我见――释读《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摘要】《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是涂尔干的重要著作之一,集中表现了涂尔干对于社会学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解说,他认为社会现象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可以强加于人身上的客观事物,这是否符合人类学上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呢?用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社会现象”?本文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尝试提出一些看法。 【 关键词】社会现象;社会学;人类学 引言 E' mile迪尔凯姆.埃米尔(1858-1917) ,又译“涂尔干”、“杜尔干”,法国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化学家,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创始人。他认为,对一切社会问题的解释,全应在社会事实中找原因,而不应在生物学与心理学中找原因。社会学的对象便是研究各种社会事实。社会学的方法也是自然科学的方法,最主要是一种比较的方法。但只有属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事实,才能相互比较。他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一书,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对法国影响很大。 根据涂尔干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现象,他强调两点。第一是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它应该是事实上存在的现象,以排除那些事实上不存在,而人们主观上却认为它们存在的现象;第二是现象的社会性。,他认为只有那些具有“社会性质”的现象,才是社会现象,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从“社会现象”的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出发,试图表达自己的观感。 本书结构很简单,但内容很丰富。作者首先在《绪论》中表达写作本书的目的,即:“从这本书中,大家或许可以明白我研究社会学从何下手,以及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其次通过定义“社会现象”,提出观察“社会现象”的规则以及区分规则现象和不规则现象的规则,并举实例说明观点来引出后文的“社会类型”;最后,则是分别阐述解释和检验社会现象的规则;结论中作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社会学应该独立于哲学,只有当把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事物时,社会学研究方法才具有客观性。 一、“社会现象”的静态观 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定义如下:所有“活动状态”,无论固定与否,只要是由外界的强制力作用于个人而使个人感受的;或者说,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独立于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个人感受的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作者眼中,社会现象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一种强制力作用于个人的现象”,强制力是其主要的与人们主观认为的现象分离的客观存在性。比如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贞洁牌坊”现象,因为明清理学思想的盛行,社会要求妇女一定要保持贞洁,即使丈夫去世也不得改嫁,受人侮辱时一定要以死明志,这样的妇女给整个家族带来莫大的荣誉。然而妇女本人在此中所受的折磨无人考虑。这纯粹就是社会文化对个人行为的一种强制力作用,而且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这能很好地诠释涂尔干关于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即静态的社会现象的强制力。从人类学角度来说,这种社会现象相当于文化场景,即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其接触过程中所共同享有的文化体系。个人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往往逃不脱那一套约定俗成的契约与交往规矩,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涂尔干强调“社会的”一词,认为这“表示一种综合的,与已形成的个体现象相脱离的现象”即“构成社会信息的是集体性的信仰、倾向与守则。”我以为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能更好地表达这一观点。某一种现象在其最初形成过程中,经常作为社会的异类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普遍接受的这一现象就容易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此时,不符合这一规则的现象又被称为“异类”。慢慢地,当这一种规则已经成了人们不自觉的一种行动时,特别是在小孩身上表现时,就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难以逃脱的一种文化影响,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类型中的,也即人类学所说的文化模式。当一种文化成为模式时,就成了人类行为的背景了。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无子被看作一个男人一生中的遗憾,没有生男孩的女人也往往因此被丈夫冷落。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说,当一种社会类型下的人们形成了某一方面的“集体无意识”,也即具有了某种社会场景时,人们的行为因此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此时,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社会行为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背景是客观的,静态的,在某一时期保持稳定。 二、“社会现象”的动态观 书中谈及“社会现象”的特性时候说,集体习惯的存在在于连续行为中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及这种形式一经采用后通过人们的交谈、教育及文字的传播等发生的作用。也就是表明社会现象尽管在短期看起来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但是当这种形式一经采用后,就会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传播并且发生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人类学上所谓的“文化传播”。这是社会现象发生作用的途径与手段,没有这个过程,也就没有社会现象的发生了。作者在书中所提及的“社会潮流”的产生即是如此。 另一方面,社会现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社会风气”,后者的定义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广大社会成员精神风貌的总体表现。并且,一种社会风气形成后,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能动性,它普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表现在社会成员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以强大的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的形式,左右人们的言论和行动。而其“左右”就是一种控制力,社会的控制力。社会控制指社会以及团体、社区对个人施加的任何影响,其方法和途径可以是正式的或制度的,如政权、法律、宗教、教育等;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或制度户的,如礼节、声望、闲谈、谣言、新闻、时尚、舆论等。故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会控制应该是动态的控制过程。举例来说,当年清兵入关以后,要求所有民众剪发、蓄发,并声明“留发不留人,留人不留发”。尽管最初遭到反抗,随着政府强制执行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反而习惯了,以至于在民国时期,剪发倒成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都是动态的,随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更多时候,在形成以后,要经过一定的外力才能加以改变从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涂尔干在书中还重点分析了区分规则与不规则现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如“事物为数最少的现象不能用来作为事物的标准”;“判断一个事物是否不规则,首先必须明确规则现象的前提条件,以及表明规则现象的迹象”;“在同一种类中,规则与不规则的现象,根据种类本身的变化情况而定”。作者还对规则现象下了定义:即所谓规则,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种类的存在条件去确定。它或者是对这些存在条件的机械反映,或者是身体适应这些条件的手段。所以,由这个层面来讲,社会现象在规则时候是相对来说稳定的,不规则的时候变化的幅度要更大。而且所谓社会现象还必须按照其前提条件去确定。 动态是绝对的,就如同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社会本身处于变化发展中,社会的条件也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变化频率加快,所以,在条件变化较快的前提下,社会现象的形成相对以往要更快,其变化也更快。 总结 从本书中,我们体会到了涂尔干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强调要尽量避免主观性,要在研究中注意事物的客观性,并且提出了适合社会学研究的比较方法和共变法。“社会现象”的概念始终贯穿全书。其实,相对于社会学的这些方法和规则,人类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强调田野调查,始终要求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看问题,这应该是客观性的最好体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即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存在假设,人类学假设了“民族”“文化”的概念,社会学也是如此。全篇中,涂尔干都在建构一个有关“社会现象”的理论,他在叙述社会学研究方法时,一直有一个前提存在,即当用比较方法和共变法研究一个“社会现象”时,这个现象是暂定不变的,因为只有不变,才能研究其横向性,从而有利于纵向的研究,那么,这便是本文所谓的“静态”,作者在极力避免“动态”的问题。 涂尔干在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社会学主要解释的是能够对我们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显示的实在。推广之于人类学也一样,只是人类学者的目标走的更远,他们希望不仅是解释“实在”(本民族、本社会的或者异民族、异社会的),更重要的是探讨其存在的根源和其发展的趋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有利于当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此说来,人类学理应吸取社会学的实践经验,了解“社会现象”,然后通过“社会现象”探究“社会本质”。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探讨人类的行为活动。 社会现象论文:通胀将是全社会现象 当中国的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还在热议经济是否已触底回暖的当下,由美元贬值引发的通胀预期正成为越来越多经济界人士的关切点。谈及通胀会不会再次袭来,张明的观点很明确:上半年信贷飙升与物价指数负增长现象并存并不矛盾。首先,扩张性货币政策一般都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效力。经验显示,这段“时滞”通常为2至3个季度;其次,本轮货币扩张的背景是次贷危机导致的外需下降,由于需求不振,大量信贷资金并未立即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资产市场。这就造成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物价指数保持在地位以及资产价格飙升并存的格局;再次,CPI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复苏,而PPI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这二者的恢复都尚需时日。 张明个人的判断是,通货膨胀始终是一个货币现象,在当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通货膨胀注定会到来。从具体时点上来看,CPI有望在2009年第四季度恢复同比正增长,在2010年下半年达到同比增长4-5%的水平;PPI同样有望在2009年年底之前恢复同比正增长,但在2010年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元汇率的走向以及全球需求能否及时回暖。 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包括:其一,从2009年第3季度起,从2008年11月开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力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二,从2008年第2季度启动的资产价格上涨将会通过财富效应拉动物价上涨,股价与房价的疯长也可能强化居民的通胀预期;其三,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可能拉动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进而导致中国PPI的上涨,最终传递至CPI。 很多人担心,如果再次发生通胀,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张明表示:我们在2010-2011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其严重程度很可能超过2007-2008年。主要原因在于,导致2007-2008年通货膨胀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央行的定量宽松政策向经济体中注入了大约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一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反弹,货币乘数将迅速上升,可能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程度将远远超过两三年前。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信贷飙升本身将造成更严重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只要中国政府依然维持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汇率的稳定,国际流动性也将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涌入中国国内。在国内外流动性的夹击下,中国将相继面临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概念是虚妄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所有价格同步上涨的通货膨胀。因此通胀必然是一个全社会的现象。 通胀爆发往往是经济过热的结果,我们的风险在于过度重视经济下滑,针对经济下滑风险的潜在用力过猛,结果导致与经济复苏接踵而来的便是下一轮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胀。当然,通胀爆发之后,经济可能再度下滑。 在通胀期,就个人投资方面张明也给了投资者一些建议。他说,如果在通货膨胀发生之前,一个国家没有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泡沫。我们的建议是,居民可以考虑通过购买房地产’股票与黄金等资产来避险。然而令人郁闷的是,在下一轮中国的通货膨胀爆发之前,将会率先出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居民的选择就非常有限的。首先,居民很难通过购买房地产与股票来避险,因为这一时期房价与股价本身就存在泡沫。未来房价与股价的下跌幅度甚至可能超过通货膨胀导致的居民储蓄的贬值程度。事实上,推高本轮房价与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的通货膨胀预期,其次。在次贷危机爆发的一年半时间内,黄金价格已经飞涨。很多分析师认为,当前黄金价格的泡沫已经不亚于之前的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历史经验证明,黄金对抗通货膨胀的风险可能被无限夸大了。 在上述分析的前提下,张明对居民的投资建议是:第一,如果需求不是特别强烈,在未来一两年内可以适当推迟对房产的购买,尤其是避免举借过多的银行抵押贷款,因为目前抵押贷款利率处于低位,未来上升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在股票市场投资方面,缺乏经验的投资者依然可以利用基金定投这一工具,在选择基金方面应兼顾股票型与债券型。在直接股票投资方面,应重点关注今年3季度之后股市可能重新反转的风险;第三,在资产价格泡沫的背景下,银行存款依然是值得考虑的投资。我们认为,本轮资产价格涨跌的幅度将会显著超过未来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保留银行存款以等待新的投资机会,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选择之一、现金为王,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法则。 社会现象论文:720例流产患者社会现象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720例流产患者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以及社会现象分析。方法:搜集2009年上半年我院门诊流产患者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0例流产患者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比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与学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人流组与药流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大学学历组与非大学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均属影响未婚早孕者选择流产方式的因素,选择药物流产的最常见理由是惧怕人工流产术。对未婚女青年应加强性健康知识的宣教,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对已妊娠者应了解其心理社会因素,正确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流产方式,以尽可能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 720例流产患者以年轻人且25岁以下无学历打工者居多,她们生活条件差,对自身卫生及保健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化的流产队伍,对社会安定,妇女自身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对这些外来人员的性知识培训及产前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及迫切,对提高妇女健康及社会安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流产患者;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6-01 未婚先孕已是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有文献报道,大约 90%的女性有婚前性行为[1]。为了探讨影响未婚早孕者选择流产方式的心理社会因素,旨在更好地指导其对流产方式的正确选择,现对我院妇科门诊720例未婚早孕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威海市经区医院妇产科2009年上半年门诊流产患者病历,25岁以下者535例,25岁以上者185例,人流组 422例 , 药流组298例,打工组 564例,事业单位组156例,大学学历者103人,非大学学历者527人。 1.2 方法:采用X2检验720例流产患者打工者与事业单位人员比的统计学关系;25岁以下与25岁以上比较统计学关系;人流组与药流组比较的统计学关系;大学学历组与非大学组比较的统计学关系。并作T检验分析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组与学历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3 学历组与工作人员组比较大学学历组,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无显著差异,而非大学学历组中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有一定的差异,P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期的提前,以及青少年性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少女怀孕” 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周围。据了解,我国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三亿多人,每年有约二千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另外,据中国人口网统计,我国每年做人工流产的少女已经达到150万人次。正确引导青少年对性的了解,打破青少年性知识盲区,这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重视和努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性观念正在逐渐变化 ,未婚青年的性行为有增加的趋势,未婚先孕、未婚人工流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致一些青年女性正受到人工流产并发症和性传播疾病的威胁。资料表明[2],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2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妊娠,其中多是非意愿性的妊娠,每年有200万~400万的青少年进行不安全流产。婚前性行为与道德、法律、传统习俗相违背,故未婚先孕者在家庭、社会中都难以得到充分支持,其心理社会因素较复杂, 受家庭、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影响,极易因恐惧、自卑、后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故难以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的流产方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文化程度组大学学历组与非大学学历组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可见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都是影响未婚早孕者选择流产方式的重要因素,因为文化程度较低者常因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而难以正确认识不同流产方式的利弊,盲目地认为药物流产经济方便,尤其是合并经济状况较差者更是如此。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选择药物流产的最常见理由是惧怕手术疼痛和损伤,这与未婚早孕者文化程度较低、所接受的性健康和节育避孕等方面知识太少有关,片面地认为药物流产痛苦小、省时省事。担心术后无人照顾而选择药物流产者占14.1%,这与外来人口通常远离父母等亲人有关。本文两组外来人口占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以外来人口为主,可见户籍所在地也是影响未婚早孕者选择流产方式的重要因素。另有少数未婚早孕者选择药物流产的理由是没时间接受人工流产术,因为其婚前性行为与传统风俗相违背,羞于在单位领导面前诉说其真实情况,故难以得到准假。 3.2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包括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引术及钳刮术)和药物流产,两者各有利弊,对流产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流产的效果和安全。医师在向未婚早孕者提供流产方式咨询时,不仅要考虑到医学指征,还要考虑其心理社会因素,向其阐明不同流产方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特点且相对较安全可靠的流产方式。同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渠道地对未婚女青年(尤其是针对外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者及经济状况较差者)开展性道德、性健康知识的宣教, 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行为的自控能力,尤其应重视家庭因素对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开展避孕知识教育,提高对性传播疾病、意外妊娠风险的认识,以促进安全措施的使用,预防意外妊娠和性病,对已妊娠者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的流产方式,以尽可能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和性健康知识咨询门诊,文献报道对未婚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有助于减少婚前性行为[3]。研究提示,加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意外妊娠的发生率,降低人工流产率对保护妇女生殖健康有重要意义。
家畜论文:牧区家畜包虫病的防控措施 [摘 要] 牧区家畜包虫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是影响当地畜牧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治工作,科学制定防治计划,并积极开展包虫病的防治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治能力,做好牲畜卫生检疫工作,从而减少包虫病的发生,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包虫病 防控 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牧区家畜包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探讨该病的流行特点,并针对该病的实际流行情况提出防控措施,本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骆驼的感染率达到20%,2011年164例家畜发生包虫病,占比为12.31%,2012年189例发病,占比为14.19%,2013年214例发病,占比16.07%,2014年231例发病,占比为17.35%。可见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相关管理部门需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并积极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 流行特点 包虫病是寄生在狼、狐狸、犬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幼虫,牛羊和人均可感染,是具有较大危害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身体健康[1]。该病的流行程度较高,本地区动物疫控中心进行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2011年,羊包虫病平均感染率为13.21%,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为10.24%。包虫病的传染源数量较高,主要是狐狸和犬类动物,还有鼠类、兔类等,这些动物的数量较大,分布范围广,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播宿主。内蒙古地域范围较大,但是人口数量较少,且本地区经济仍有待发展,需要加强该病的防治工作,避免该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牲畜感染包虫病后,其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且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差,使得牲畜过冬能力变差[2]。根据畜牧兽医总站在2011年冬季屠宰的工作中,对本地区3个屠宰场的牛羊进行包虫感染的检测,发现牛包虫感染阳性率为8.56%,羊包虫感染阳性率为10.22%,阳性牛羊群中,牛平均体重为130.21kg,羊平均体重为15.75kg,而阴性牛羊群中,牛平均体重为150.39kg,羊平均体重为16.92kg,阳性牛羊群体重显著比阴性牛羊群体重低,据此折算,牛羊废弃脏器和产肉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可见,包虫病对牲畜饲养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2 包虫病的防控意义和可行性 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控能有效减少由于该病而引起的牲畜死亡、脏器废弃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减少该方面的经济损失,且有助于改善牲畜的生产性能,使得毛、肉、奶的产量均能得到提高,促使畜牧业能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包虫病的防治可减少人感染包虫的机率,可降低人群中该病的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助于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3]。人患包虫病后,其工作、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以提高减轻该病的危害。 近年来,国家对包虫病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我国高层领导人也要求各个地区政府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包虫病是国家免费救治的传染病,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包虫病的控制、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强对该病的监测,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在新疆地区某县,该地区开展人畜综合性的防治工作,采用吡喹酮驱虫法进行防治,该地区的犬感染率由25.49%降至8.13%。可见,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具有可行性。 3 包虫病的防控方法 包虫病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方法是投药和定期驱虫,但是内蒙古地区存在游牧的习惯,人口流动性大,在放牧季节,牧场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定期驱虫工作的开展难度大。本文提出几点包虫病的防控措施,其详情如下。 3.1 加强专项投入 政府应重视包虫病的防治,加强对包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设立该病的防治工作专项资金,为家畜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保障,从而减少该病的防控工作难度。 3.2 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 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包虫病传染源的控制,设置规范、顶点屠宰场,做好屠宰场的配套建设工作,设置屠宰检疫标准,并提出屠宰场科学管理方法,严禁将发病牲畜脏器喂给犬或随意丢弃,需做好无害化处理病变脏器工作,避免无序屠宰的情况发生。屠宰场内严禁饲养犬只,且限制或减少养殖户犬只的饲养量,登记管理犬只,收养或捕杀无主犬只,以减少野犬的数量,进而减少包虫感染风险。 对流行区的犬加强管理,每年每犬驱虫8次以上,并将驱虫后48h犬排粪便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避免再次感染。驱除绦虫,将绦虫虫卵、虫体、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使得人和家畜不再接触病原。 3.3 加强技术培训 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疫病监督工作,提高动物疫病中心的监测水平,完善监测设施,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政府加强与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合防治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从而有效提高包虫病的防控水平。 3.4 加强宣传教育 相关管理部门应做好包虫病的宣传工作,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讲座,向普通民众讲解包虫病的相关治疗,强化养殖户防治包虫病的意识,促使民众做好动物管理工作,加强个人防护,从而严格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殖户需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对包虫病感染高危行为予以干预,引导民众改正不安全行为,纠正民众不良行为习惯,促使民众均能做好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家畜论文:家畜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研究进展 摘 要: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该文综述了猪、牛、羊等家畜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克隆、测序、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生产性能的关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家畜;肌细胞生成素;研究进展 1 肌细胞生成素概述及其作用 肌细胞生成素(MyoG Myogenin)基因是MyoD基因家族中唯一在所有骨骼肌细胞系均可表达的基因[1-2],它的功能不能被其他生肌调节因子所代替,从肌纤维的形成、前体肌细胞的增殖以及定型,到个体自身出生之后的功能的完善以及成熟,都有生肌调节因子的参与[3-4],它可以激活肌肉的基因转录,提高细胞分化[5]。MyoG基因是影响产肉性能的主效基因,MyoD基因在肌肉生长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MyoD撤回或降低,成肌细胞的分裂分化就会及时被停止。肌细胞生成素是控制肌肉生长发育的非常关键的基因,研究它的作用理论对生产实践非常有用[6-7]。另外,MyoG基因对初生重、背膘厚、胴体瘦肉率、产毛量等有影响,可以通过这些指标增加动物的初生重、瘦肉率等,从而生产出优秀品质的肉,也可以通过改变性状,增加产毛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2 猪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Danuta Cieslak等[8]利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这种方法证实了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对猪的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Zuzanna Nowak等[9]研究表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第1外显子具有较低的多态性,第2外显子不具备多态性,第3外显子拥有高度多态性。林万华等[10]发现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在PCR1-RFLP位点上,外来品种杜洛克、大约克、长白及培育品种南昌白中绝大多数个体表现为AA型,个别为BB型;而6个中国地方猪种除乐平花猪以外均以BB型居多。朱砺等[11]研究不同品种猪肌细胞生成素3′端MspⅠ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N等位基因能显著地增加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和猪身瘦肉所占比例,对提升猪的产肉量,降低皮下脂肪的含量,提高胴体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蔡兆伟[12]结果表明: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赵青等[13]结果表明:金华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具有AA、AB、BB3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间的个体初生体质量、1~6月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 0.05)。王伟等[14]研究表明:滇南小耳猪MyoG基因2 041,2 047位点多态性对瘦肉率有极显著影响(P (A2512G)。王立辛等[16]研究表明:MyoG基因大白猪BB基因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AA型(P0.05)。牛姣艳[17]研究表明:马身猪中MyoG基因mRNA水平上,在60和90日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3 牛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王珊等[18]研究表明:牛MyoG基因的启动子序列(Genbank中注册号为AY882581)长度为672bp,其与猪、人和小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1%和88%。王敏强等[19]研究表明:MyoG基因exon1′和5′侧翼部分序列在渤海黑牛和牦牛未发现多态位点;鲁西牛存在1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个单倍型;水牛有6个突变位点。王敏强等[20]研究表明:推测鲁西牛MyoG基因外显子1的g.48GC突变可能是一个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潜在SNP位点。杨漫漫[21]研究表明:MyoG基因在皖东牛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23.66%,AB基因型频率为76.34%;在广丰牛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17.24%,AB基因型频率为82.76%。杨漫漫[22]研究表明:MyoG基因第1外显子466bp处发生GC的碱基突变,该突变属同义突变。在两个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A、AB2种基因型。皖东黄牛和皖南黄牛的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42%和82.76%,A基因为优势基因。皖东黄牛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 6,皖南黄牛为0.370 2,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AA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AB型个体(PAB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 4 羊的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研究 储明星等[23]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邓凤等[24]研究结果表明:羊的肌细胞生成素基因有两个内含子,内含子Ι的片段大小为766bp,内含子Ⅱ的片段大小为587bp。刘永斌等[25]结果表明:MyoG基因的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刘铮铸等[26]采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sp6I对山羊MyoG基因的959bp扩增产物进行PCR-RFLP多态性分析,BB型在1 791位点发生了TC的突变。高光宇等[27]成功克隆并测定MyoG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都麻羊MyoG基因长1 957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刘铮铸等[28]结果表明,波尔山羊MyoG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及部分5′UTR(74bp)和3′UTR(260bp)区,编码序列长675bp,共编码224个氨基酸。孙伟等[29]研究表明湖羊MyoG基因在2日龄时表达最低,在30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30日龄后下降,公羊直到120日龄、母羊直到90日龄为止。何学谦[30]等研究表明:会理黑山羊MyoG基因长度为2 043bp,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及部分5′-UTR(73bp)与3′-UTR(9bp)序列。韩银仓等[31]研究表明:MyoG基因exonI在河南县欧拉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体高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 5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述发现MyoG基因对瘦肉率、肉品质、生长发育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都是理论研究,最终是要将MyoG基因应用于生产实践。随着育种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对MyoG基因的调控、表达量的检测、基因型的选择等措施,以期能够培育出生长发育快且产肉量多的家畜新品种或新品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家畜论文:家畜肌肉风湿症的中医疗法 家畜肌肉风湿症是家畜常发的全身性疾病,以四肢、腰肌和关节的病变最常见,各种家畜均可发病,更多见于牛和猪。 一、发病原因 肌肉风湿症属中兽医痹症范畴,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致为痹”。故《元亨疗马集》指出“皆因外感风寒,内伤阴冷,外感内伤,伤之血气”,畜体阳虚,卫阳不固,肌凑空疏,风寒邪气得以入畜体,流走经络,致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而成本症。 此外,还有一种热痹,平素畜体阳气偏盛,内热蓄积复感寒风湿邪所郁,湿热壅滞,气血不足而成,或因风湿热邪郁久化热成热痹。 二、辩证施治 1. 风寒湿热辩证 病初患畜精神轻度沉郁,饮、食欲减退,患部肌肉僵硬,运动机能障碍,相应反射消失。若颈部肌肉僵硬,一侧有病则斜颈,双侧有病则呈现低头困难。若背腰部肌肉僵硬,触诊反射消失,脊柱背腰部侧弯。家畜起卧困难,行则喜靠物。四肢明显跛行,步态黏着、强拘,站立不稳,倒地后不能自行起立。临床可分为风痹症、寒痹症、湿痹症、热痹症等。 风痹症患畜表现四肢疼痛跛行,痛无定处;寒痹症表现关节无热疼痛,天冷加剧;湿痹症患畜出现关节疼痛,能站不能走;热痹症患畜突发关节疼痛热肿,行走困难。 治疗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原则。 处方1:风痹症宜服防风汤加减。防风45克,羌活30克,葛根30克,当归30克,木瓜35克,威灵仙30克,秦艽25克,桂枝25克,川芎20克,甘草15克。煎水去渣,候温加白酒200~250毫升,灌服。 处方2 : 寒痹症宜内服独活寄生汤。当归、川芎、白芍、乳香、没药各24克,牛膝、汉防己、伸筋草、鸡血藤、五加皮各30克,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加黄酒或白酒250亳升为引,一次灌服。此方为成年畜用量,幼畜酌减。或用独活25克,秦艽30克,当归25克,川芎15克,白芍25克,桑寄生45克,熟地45克,防风30克,桂心15克,细辛10克,杜仲30克,茯苓30克,甘草20克。煎水候温灌服。 处方3:荆芥40克,防风40克,桂枝40克,透骨草45克,独活40克,羌活40克,当归50克,威灵仙50克,制草乌15克,制川乌15克。水煎2次,加白酒150毫升,内服,能追风散寒,主治风湿寒痹。 处方4:湿痹症宜用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60克,木瓜45克,防己30克,防风30克,苍术35克,当归30克,生姜30克,羌活25克,川芎25克,川乌10克,甘草15克。煎水候温灌服。 处方5:热痹症宜用宣痹汤加减。连翘45克,海桐皮45克,忍冬花90克,滑石90克,防己30克,杏仁30克,桑枝15克,甘草15克。煎水候温灌服。若患畜体温升高,则减去杏仁、海桐皮、滑石,加石膏45克,知母30克,黄柏30克,桂枝25克,栀子25克。 处方6:苍术60克,麻黄25克,防风40克,荆芥35克,羌活40克,制草乌15克,当归40克,制川乌16克,川芎40克,黄芩50克。外加水杨酸钠20~30克,多次服用时加碳酸氢钠20~30克。共研末,开水冲泡水杨酸钠,内服,可祛风除湿、活血解热,主治热痹症。 2. 虚实辩证 ①实证型风湿症。 邪气侵入正气不虚,表现为体质强,病程短,长期感受风寒湿邪侵害的偏盛不同可分为行痹、痛痹、湿痹三种症候。但就临床来讲,大多风寒湿三邪合致为风寒风湿,寒湿合邪侵害,很少单湿致病,故临床要看准各邪盛衰,分清主次。 行痹有游走性,痛无定处,多发于四肢,故风为阳邪,善行多变;痛痹一般痛有定处,遇冷则重。病势轻重随气候而变化;温痹痛无固定,步态黏着,病程较长。 凡风湿者皆因“气血相凝,经络郁结而成痛也”,寒凝气滞,气滞则血瘀,脉道不利,经络淤塞,气血不通即“疼则不通”,故各邪致病都有疼痛。 治宜养血荣筋,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散寒。 处方1:当归50克,川芎40克,乳香50克,没药40克,红花30克,伸筋40克,透骨4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防风40克,大蓟40克,独活30克,羌活30克,甘草30克,黄酒200毫升为引,为末灌服。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荣筋,此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之理,用陈皮、乳香行气配合血分药以发生更大的作用。独活、羌活、防风、大蓟散寒祛风湿,没药、红花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湿,甘草调和诸药以和中。黄酒通经活络祛风湿,以助药力。 行痹宜重用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前部重用羌活,加桂枝,后部重用独活,腰背部加木瓜;痛痹加附子以温经散寒;湿痹加茯苓、苍术、防己以健脾燥湿,去白芍(因白芍酸敛对祛湿不利)。 处方2:制南星30克,羌活40克,独活40克,秦艽60克,当归40克,川芎40克,制草乌15克,地龙40克,牛膝40克。煎药后加入白酒150毫升,内服。主治有游走性的风湿行痹症。 ②虚证型风湿症。 实证日久不愈,转为慢性时,则为虚证型风湿症。邪气未除,正气已虚,证性复杂,多侵害肝肾气血,须仔细辩证。此时主症为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不太拘谨,腰脊板硬,呼吸气短,食欲减少,口色淡,舌苔薄白,脉向虚缓或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处方1: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大蓟、防风、熟地、川芎、党参、甘草、杜仲、牛膝、细辛、当归、白芍、桂枝、茯苓、黄芪、狗脊。由于风寒湿不能及时驱除,深入到筋骨,损伤肝肾而致气血两虚,故方中重用独活、桑寄生祛风湿止痛痹,熟地、杜仲、狗脊、牛膝补肝肾,强筋壮骨,以四物汤补血和血调营卫,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气血旺盛有助于驱除风湿,即所谓“扶正祛邪,正旺则邪除”,细辛入肾经,能搜伏风。桂枝温经通络。防风、大蓟散周身风湿,从肌表而除,共成标本兼治之功。疼痛重者可加灵仙,以搜剔骨风。四肢伸屈不利,加木瓜。伸筋,前肢重,去独活,加羌活、桂枝;后肢重,加木瓜。 处方2:苍术或白术60克,薏苡仁120克。煎药内服。除湿祛风,主治慢性肌肉风湿之湿痹。 处方3:黄芪50克,当归35克,白芍35克,木瓜30克,牛膝30克,巴戟天40克,藁本40克,补骨脂40克,木通40克,泽泻40克,薄荷30克,桑枝50克,威灵仙50克。共研末,开水冲服。具有通经活络,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腰肾虚寒的风湿痹痛。 (作者联系地址: 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兽医站 邮编:276400) 家畜论文:常见家畜三维动画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三维模型及三维动画的制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进行常见家畜动物(如牛、羊等)三维模型建立及简单动画模拟,重点介绍了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和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要领。通过对常见家畜三维动画模拟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家畜;三维模型;三维动画;辅助教学 一、引言 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技术。三维动画由于具备真实性、易用性和形象生动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工业、军事、教育、建筑和娱乐等各行各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进入了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时代[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画制作方面,目前Flash二维动画制作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制作,然而三维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常见。本文选择羊、牛等常见家畜为建模对象,在建立的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行走动画制作,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常见家畜动物的外形特征以及运动特征,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三维建模 通过使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在计算机中构造出一个三维世界,三维建模是三维动画处理以及可视化设计的基础,处于所有制作工作流程的开始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DS Max提供许多不同的建模方法,比如基础建模、二维图形建模、复合多边形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NURBS建模等。通过充分了解每种建模方法的优劣,掌握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选择合适的创建方法,就可以创建出逼真的三维动物模型。本文主要采取的建模方法有:细分建模、挤出建模、复制和镜像建模和组合建模等。 1.细分建模。细分建模主要针对较为规则的平面光滑曲面的物体。这种建模方法通过对子物体(顶点或面)的修改,形成造型物的形状或大致轮廓,并加入网格光滑修改器,设定不同的参数,3DS Max会自动插值,重新定义顶点,形成光滑的表面。以山羊的头部建模为例,首先创建一个长方体,并将建立的长方体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增加分段数,对长方体进行修改,使之生成山羊或者牛头部的大概轮廓。 2.挤出建模。以山羊的躯干模型为例,首先选择头部模型的背面,然后使用挤出命令挤出脖子,用细分的方法对挤出的脖子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用挤出的方法挤出躯干的大概模型,对挤出的大概模型添加顶点、修改顶点位置和细分处理获得躯干的最终模型。 3.复制和镜像建模。复制和镜像建模针对有规则形态的形体,或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造型建模,这也是3DS Max建模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常见动物模型具有对称性,对于模型的各个部位(腹部、腿部和头部等等)均采用镜像建模的方法。对于类似模型,可以采用复制建模(如腿部)。 4.组合建模。常见动物是由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其他部分组成,要完成最终的目标物体,需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坐标轴,经常还需要改变部分的轴心,使用旋转、移动、缩放、对齐、阵列等各种常用工具,通过切换各个视图来方便地进行操作,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部分。图1为通过综合使用各种建模方法,最终形成的奶牛模型,可以看出,模型的整体形态完全接近动物的真实体型,体型结构合理。 三、动画制作 建立三维模型以及场景后,根据具体要求设定三维模型的运动轨迹等动画参数,最后按照要求为模型赋予特定的材质,并制作灯光。完成这所有的一切后,一段计算机动画就制作完成了。本文常见家畜的三维动画制作,这里以羊为例,分为三个步骤,创建骨骼,设置蒙皮和设置动画。 1.创建羊的骨骼。这里羊创建骨骼用到的是3ds Max自带的Bones骨骼系统。打开已经建好的羊模型,在视图中将它冻结,这样做是为选择和移动骨骼方便,不会在选择骨骼过程中选择模型的点、线或者面。确定羊模型的重心,在重心处创建虚拟体。选择创建面板中的辅助对象,单击虚拟对象创建一个立方体虚拟对象虚拟体创建完毕后,开始为模型搭建骨骼,在骨骼编辑卷展栏中单击创建骨骼按钮,在前视图中通过单击创建骨骼,右击结束骨骼创建。骨骼创建完毕后对骨骼进行移动、旋转和缩放等操作,使骨骼和模型很好地结合,如图2所示。 上面所搭建的骨骼都是分开的,要想将搭建的骨骼连接为一个整体,必须使用到连接工具。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前腿部的虚拟体为所有骨骼的父对象,所以要将所有骨骼连接在它上面。对于身体后面的那个虚拟体,它应该理解为是脊柱骨骼的子对象,所以要将这个虚拟体连接到父对象骨骼上,后退为虚拟体的子对象,所以将后退连接到虚拟体上即可。到目前为止,我们分别搭建了一条前腿和一条后退,我们可以用镜像复制的方法复制出另一半的腿部骨骼。镜像复制的过程跟建立羊模型时的方法一样,这儿就不再描述。骨骼连接完成后可以对前腿部位的虚拟体添加一个旋转来检查是否所有骨骼都连接为一个整体了。 2.设置蒙皮。蒙皮是三维动画的一种制作技术。在三维软件中创建的模型基础上,为模型添加骨骼。由于骨骼与模型是相互独立的,为了让骨骼驱动模型产生合理的运动。把模型绑定到骨骼上的技术叫作蒙皮。蒙皮是将骨骼控制模型的形态节点,达到合理的绑定效果,所谓的形态节点就是外部轮廓。在骨骼创建好了之后,当前骨骼和模型还没有联系,需要使用“蒙皮”修改器将对象绑定到骨骼,使骨骼能够控制对象的运动。 3.建立羊的骨骼动画。当前有两种模型动画的方式:顶点动画和骨骼动画。顶点动画中,每帧动画其实就是模型特定姿态的一个“快照”。通过在帧之间插值的方法,引擎可以得到平滑的动画效果。在骨骼动画中,模型具有互相连接的“骨骼”组成的骨架结构,通过改变骨骼的朝向和位置来为模型生成动画[2]。 骨骼动画比顶点动画要求更高的处理器性能,但同时它也具有更多的优点,骨骼动画可以更容易、更快捷地创建。本文选用骨骼动画在第0帧设置一个关键点,在第16帧设置关键点,按照以上方法在27帧添加关键帧,然后选择第0帧位置的关键点,按住shift键拖拽该关键点到第10帧的位置,使用同种方法将第27帧位置的关键帧复制到第39帧。打开轨迹视图对话框,进入对象的Z位置层,右击第0帧位置的关键点,设置关键点切线类型,其他关键点也用同样方法设置。 使用以上方法可以设置X位置层的轨迹曲线,这儿就不一一描述了。动画的设置大概就是这样,所有的都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播放动画,观察对象运动的效果。到此,对羊的建模、骨骼绑定、蒙皮以及骨骼动画制作的所有工作都已经完成。 四、结论 骨骼动画作为三维动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广告、影视等很多行业,骨骼动画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通过动物3D模型和动画制作为学生多面讲解分析动物的特征,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脱离了单调的图片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家畜论文:突破《家畜解剖生理学》教学难点的策略探析 摘 要:《家畜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畜禽体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作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课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难点问题,像难点词汇多、学生动手能力差、相关结构记忆不清等,一直不能找到相关对策。本文将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考试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给解剖生理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家畜解剖生理学,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0 前言 《家畜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家畜、家禽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生理规律的学科,是兽医临床中诊断动物疾病、分析致病原因、找出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该学科不仅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生物科学、药理学、医学等其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也都需要扎实的解剖学基本功,但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总是妨碍着他们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掌握。针对目前的教学难点及学生特点,家畜解剖生理学的课程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文给出的一些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 1 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指把标本、模型、图片等作为载体来传递课程信息,包括言语直观、实物直观等内容。直观教学的目的就是丰富课堂内容,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家畜解剖生理学》一书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概念多,解剖学中有相当多的专业词汇。有些名词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不仅难理解,还很拗口;有些名字的汉字很难记,像髌骨、髋骨、踝骨,字型相近,位置不一,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生理学部分的内容抽象难懂。比如解剖时的神经结构,虽然课本上的效果图看起来很清楚,但是真的到了动物体内,学生就是分不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具体位置;还有一些生理学现象,课本上的文字表述不清楚,不同的生理现象写出来的描述都是近似的,学生在生理课上也是摸不到头脑。 针对这些问题,直观教学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改变他们的语言习惯,不要总是一味的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反复解释某一个名词的字面意思,在恰当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比喻,既能起到容易理解的作用,也能刺激学生的联想记忆,举一些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能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另外,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现在的教室中一般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充分的利用起来,在每节课程内容当中安排播放相关视频,既能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 理论课程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加进实际解剖的操作,自己动手解剖,边解剖边讲解相关的结构形态和生理作用,这样既能讲清楚理论知识,也给之后的实验动手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改变原有课程安排 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安排学时数少,内容却很多,经常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环节。实验课程方面,虽然现在的生理解剖课都安排了相关实验,但是因为因为资金等问题,解剖材料的数量还是过少,大部分时候多名同学为一组,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动手解剖的问题。 对此,学校应该给教师上课做出互动的要求,比如每节课都需要提问多少学生,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至少回答十次问题,先采用这种略为强制性的手段让学生和老师都适应提问的环节,久而久之,大家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课堂互动环节也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难点、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 实验课方面,应该安排更多的实验课程,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解剖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的问题,给出合理的示范动作,不要让学生自己乱解剖,更不要交代完教学内容就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迷茫。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大都为“填鸭式”,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型,学到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学生动手能力差,钻研学习的基础也差,改变教学方式之后,学生听不懂老师授课内容、下课也不会主动学习。对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安排一些自主学习的作业,比如安排学生讲课的机会,学生在备课及讲课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充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也能让学生发现解剖学中的乐趣。 4 其他策略 增加实习机会 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到动物的机会比较少,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实习机会,可以去动物园认识动物,也可以去农村了解动物的生长环境,这对他们的课程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 培养优秀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在中职学校里,优秀教师的比重并不高,所以学校要引进一批优秀教师,或是定期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对培养优秀学生有重要作用。 严格考试制度 严格的考试制度是督促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所以学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尤其是实验课程的考试,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学生们才能用心学习解剖知识。 总结 以上就是对《家畜解剖生理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难点给出的分析和建议。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家畜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关系着众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所以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教授该项课程,帮助学生们学好家畜解剖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验练习,增强动手能力,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畜论文:家畜骨软病的诊治及综合预防措施 骨软病是发生在软骨内骨化作用已完成的成年动物的一种骨性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缺乏或者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当。特征性病变为骨质的进行性脱钙,呈现骨质软化及形成过量的未钙化的骨基质。临床特征是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骨质软化及骨变形。该病牛羊等反刍动物较为常见,偶见有猪。 1 病因 牛的骨软病通常是由于饲料、饮水中磷含量不足或者钙含量过高,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发生。本病常发生于土壤严重缺磷的地区,个别家畜偶见继发性骨软病。继发性骨软病是由于日粮中补充过量的钙所致。泌乳和妊娠后期的母牛发病率最高。在黄牛和水牛骨软病流行区,往往在前一个季节中曾发生过严重的天气干旱,引发植物根部能吸收到的土壤磷很低,同时又缺乏某些含磷饲料的补充。乳牛的骨粉或含磷饲料补充不足时,特别在大量应用石粉或贝壳粉代替骨粉的牧场,高产奶牛的骨软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绵羊在与牛相同的缺磷区,发病不严重,但有记载,绵羊骨软病与低磷酸盐血症有关。猪的骨软病常由于日粮中缺钙引起,多见于长期给小猪泌乳而断奶不久的母猪。 无论是黄牛因缺磷还是猪因缺钙而引发的骨软病,都是由于改变了日粮正常所需的改玲比例。一般认为,麸皮、米糠、豆饼种子和秸秆,含磷都比较丰富,而谷物和红茅草则含钙比较丰富,青干草中钙磷含量都比较丰富。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骨软病有很大的关系,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促进骨软病的发生和发展。 2 发病机理 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和调节障碍,溶骨的作用加强,骨骼发生明显的脱钙,呈现骨质软化,同时这种又被过度形成的未钙化的骨样基质所代替。它与佝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存在软骨内骨化方面的代谢紊乱。 骨质软化通常开始于骨的营养不足(主要指钙、磷和维生素D),以后借破骨细胞破坏哈佛氏管,导致管状骨的许多间隙扩大,哈佛氏管的皮层界限不清,骨小梁消失,骨的外面成齿形且粗糙,结果则使骨组织中呈现多孔,容易骨折。无论管状骨或扁骨,由于脱钙作用的同时又出现未钙化的骨基质增加,于是导致骨柔软、弯曲、变形、骨折,以及局灶性增大和腱剥脱。随着时间的延长,沉积的钙基质密度也在增高,而胶性基质又部分地呈现萎缩,在这个阶段如果骨骼受到重压或牵引,特别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3 症状 临床上主要呈现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及骨骼系统严重变化等特征。早期呈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然后出现异食癖。病牛舔食泥土、墙壁、铁器,在野外啃嚼石块,在牛舍吃污秽的垫草。病猪,除啃骨头,嚼瓦砾外,有时还吃食胎衣。在牛伴有异食癖时,可造成食道阻塞、创伤性网胃炎、铅中毒。在异食癖出现一段时间之后而呈现跛行。动物运动不灵活,主要表现为四肢僵直,走路后躯摇摆,或呈现四肢的轮跛。拱背站立,经常卧地不愿起立。母猪喜欢躺卧,做匍匐姿势,跛行,产后跛行加剧,后肢瘫痪,严重者发生骨折。 4 诊断 根据日粮组成中的矿物质含量及日粮的配合方法,饲料来源及地区自然条件,病畜年龄、性别、妊娠和泌乳情况,发病季节,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不难诊断。血清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诊断。尤其是采用AKP同工酶的检验,其骨AKP值的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X射线骨密度检查及骨影像分析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状态及估计病情病性。 5 治疗 针对饲料中钙磷不足,维生素D缺乏可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牛羊的治疗,当病的早期出现异食癖时,就应在饲料中补充骨粉,可以不用药物而痊愈。病牛每天给予骨粉250g,5~7天一个疗程。对跛行的病例给予骨粉时,在跛行消失后,仍应坚持1~2周。严重病例,除从饲料中补充骨粉外,同时应配合无机磷酸盐进行治疗,例如牛可用20%的磷酸二氢钠溶液300~500mL,或3%次磷酸钙溶液100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5天。猪可用骨粉、磷酸盐、乳酸钙、石粉等饲喂补钙,配合维生素D注射。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母猪,在病的早期除补充骨粉外,补充鱼粉和碎骨汤效果也很好。 6 预防 对日粮要经常分析和检测,有条件时可以做预防性监测,根据饲养标准和不同生理阶段的需要,调整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补充维生素D。日粮中的钙磷含量,黄牛按2.5:1,乳牛按1.5:1.猪按1:1的比例饲喂。粗饲料以花生秸、高粱叶、豆秸、豆角皮为佳。红茅草、山芋干是磷缺乏的粗饲料。最好是补充苜蓿干草和骨粉,而不应补充石粉。脱氟磷酸盐对乳牛有预防作用,但其含氟量不应超过国家标准。为了预防高产奶牛的骨软病,有人建议适当降低产乳量,并在产犊前保持6~8周的干奶期。 家畜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为了增强农业院校的家畜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家畜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本文主要讨论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家畜解剖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家畜解剖学 三维模型 1.引言 家畜解剖学是农业类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正常家畜、家禽的形态、结构、器官的位置关系和发生发展规律。本课程的特点是名词众多、结构复杂,对于首次接触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发展需要,虚拟仿真技术正逐渐应用到各专业教学课程中,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是用计算机虚拟场景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事物的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工交互、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等。具有真实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的特点,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应用于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人类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了传统实验空间和经费的限制,在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由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获取场景的反应,通过学生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开展适应式学习。很多高校、科研院开发了人体解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动画、三维网络课程等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水平。 1989年美国首先开展了“可视虚拟人”的计划,并于1994年完成世界第一例男性“虚拟人”数据采集,1998年完成女性虚拟人数据采集,共采集到56GB的数据。随后,韩国“可视韩国人”项目于2000年完成第一例韩国人标本的数据采集;2003年,钟世镇主持的“虚拟中国人”项目完成中国人体数据的采集工作。以这些虚拟人数据集为基础,对人体器官进行了三维重建,精细逼真的三维结构为人体解剖学提供了大量素材。基于虚拟人体数据集产生了很多人体解剖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在仿真平台上可以对人体结构进行任意角度旋转、缩放、标注等操作。便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和课后复习。2010年10月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瑞典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代表先进医学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解剖台”。此虚拟解剖台数据来源于人体的磁共振(MRI)和CT成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处理将这些数据从二维平面图变成真实感极强的三维模型,将人体内部的精细结构完整地展示出来。这款虚拟解剖台可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学生用手指通过触摸屏进行人体器官操作,能完整地展示骨骼、血管、肌肉等的不同形态,还可以移除或添加内脏器官、血管、神经等结构,从而理解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位置关系。 3.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现状 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家畜的器官标本、模型等教学材料在本课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一般理论授课时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发挥标本、模型的作用,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观察标本、模型。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中的报道较少,由于数字人的数据采集方法投资巨大,过程复杂,需要多领域专业人员合作完成,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大家畜(牛、马等)虚拟解剖系统。很多科研机构利用数字人的数据采集方法对猪、兔、小鼠、大鼠等动物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虚拟仿真工作。Maierl等在1999年报道了第一例“可视化狗”,但其数据不完整,没有四肢部分的结构,而且图像不精细。2005年9月,重庆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数字可视化猪”数据集的采集工作,图像质量比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内部结构[1]。2014年,连国云[2]采集完成了“数字化新西兰兔”的数据集。但是对于家畜解剖学重点讲授的牛、马等大家畜,还没有虚拟解剖数据集的报道。主要原因是牛、马的体型比较庞大,采用数字人运用的冷冻铣削设备无法完成铣削,牛、马等动物只能采用其他方法建立三维模型,虽然这些模型不如冰铣削得到的数据精确,但是仍然能够在家畜解剖学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苏杨生[3]等报道了通过3D Max软件建立了牛的椎骨模型,并建立了交互程序,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程序观察解剖标本。张蕾[4]等采用Photoscan软件对动物头骨进行了三维重建。付大鹏等[5]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了动物股骨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股骨的三维模型。以上研究成果为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教学资源。 4.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前景 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学及相关专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三维模型能够形象清晰地展示动物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的相互位置关系。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授课中教师采用图片、照片等素材难以描述清楚的概念、结构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结构变具体,使枯燥的概念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突破传统解剖学实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方便自学。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将家畜解剖学的抽象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增强家畜解剖学教学效果。 家畜论文:三维建模技术在家畜器官建模中的应用 【摘 要】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践性强是本课的特点,理论授课与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为了补充家畜标本的不足,我们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家畜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家畜器官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其对器官结构的理解程度,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分析了家畜器官建模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三维建模;家畜解剖学;器官结构 0 引言 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授课与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解剖标本是解剖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标本的损耗,以及某些标本不容易得到,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解剖标本的三维模型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基于真实人体数据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早在2003年就已经建立完成,根据这些数据集对人的各种器官进行了三维重建,这些来源于真实人体数据三维模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目前还没有家畜的虚拟解剖数据集,家畜的三维数据还非常少。为了增加家畜解剖学的虚拟模型资源和弥补教学标本的不足,我们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创建了多种家畜的三维模型,这些模型结构清晰、真实度高,能够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探讨。 1 常用三维建模方式 计算机三维模型是通过点和边来描述物体的几何形状,其数据结构简单、信息量较少,不仅能够描述物体的几何信息,能够实现外形、剖面、实体着色、光照及纹理等各种处理和操作[3]。 1.1 三维建模软件建模 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有3ds Max、Maya、Silo、PRO-E、Rhino 3D、Solidworks等。其中PRO-E、Rhino 3D、Solidworks常用于建筑和工程模型制作,其它几种多用于人物、生物体、日常用品等物体建模。3ds Max软件简洁高效,容易上手,适合场景建模和室内设计方面。Maya是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于影视广告、人物角色动画和电影特技等。Maya的功能完善,工作灵活,制作效率高,渲染真实感极强,但是初学者难以上手。Silo是一款专注于建模的三维软件,既适合生物建模也适合规则物体建模。Silo是非常方便的角色多边形建模工具,可以制作精细的多边形物体,能全快捷键操作,效率较高。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一般先建立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点、多边形、面等进行调整,使其变成需要的形状。这种方法对于形状规则物体较为方便,但是动物器官的形状不规则(见图1、图2),采用几何图形直接建模则比较困难,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和具有较好的立体结构的空间造型能力,此方法操作复杂,周期较长,而且建立的三维模型真实感不强。 1.2 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 基于图像的建模是通过照片生成物体精确的三维几何模型。此方法先用数码相机等设备采集物体不同角度的照片,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以及三维计算,生成被拍摄物体的三维模型。此方法是获得具有照片真实感三维模型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采用此技术建模变得更方便、快捷,能够获得高度的真实感。由于图像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场景信息,所以非常容易从图像获得照片般逼真的场景模型。常用的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软件有Autodesk 123D、3D Cloud、PhotoScan等多种。我们采用PhotoScan软件建立了牛头骨、椎骨的三维模型(见图3、图4),由图3、图4可以看出PhotoScan生成的模型真实度非常高。将这些模型用于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建模 三维激光扫描仪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通过扫描被测物体的表面,将被测物体转变成大量的密集点和纹理等信息,可快速复建出被测物体的三维模型。该技术被用在建筑、土木工程、文物保护、室内设计、建筑监测、数字城市、工业设计、军事等领域。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达到0.1mm以内,能够全自动扫描和还原物体的真实物理特征,非常适合用于动物的骨骼建模,但是三维扫描仪一般售价比较昂贵,而且其生成模型网格精度非常高,需要采用专用的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处理,投资比较大,难以推广应用。 2 基于图像建模在家畜解剖学的应用前景 三维模型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具有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家畜 的器官结构、相互位置关系等,很好的弥补了课堂理论讲授中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可以借助三维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家畜结构[4],而这正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而且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自学。 与利用建模软件直接建模和三维扫描仪扫描得到立体模型的方法相比,基于图像建模的方法成本低廉、真实感强、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家畜的器官建模,尤其是骨骼的建模。各高校的家畜解剖学实验室都有大量的骨骼和内脏等器官的标本,以这些标本作为材料,通过数码照片拍摄多角度的标本照片,然后采用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制作,可以得到真实度比较高的三维模型。此方法成本低,简单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家畜论文:关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家畜解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兽医其他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石。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学习家畜解剖学成绩的主要原因,总结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影响因素;教学方式;改革 家畜解剖学(anatomy)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家畜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形态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一、影响家畜解剖学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61名大一学生调查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解剖课的成绩。 1.不能及时总结复习,知识点大量积累。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涉及到了从局部到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解剖知识,专有名词多,知识点繁杂,如若只是通过上课老师讲解,很难吸收所有的知识点。45.9%的学生都认为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与总结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2.不适应大学生活。由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多,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将家畜解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初入大学校园,学生们刚刚摆脱了课业繁重的中学生活,进入了一种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成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3.知识点太多,理解不够明确。由于课程改革,兽医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逐步改革为四年制,除去一年的实习期,仅有三年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一些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等又占据了许多课程时间,因此许多专业课程都被压缩,造成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消化并吸收繁多的知识。 4.学习方法不到位,不能系统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的过程中,不能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统一起来,知识结构零散。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课程知识量大,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中的局部构造与整体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碎片式的学习,在头脑中不能够形成各器官组织的整体构造画面,老师当堂讲解时,好像都能明白,但是到下次上课仍旧模糊不清。因此,如何系统地将各个知识点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5.其他。此外,个人精力投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影响了对该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家畜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面对临床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迫切需要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法(mind map)。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简单易学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失误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碎片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内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动物内脏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肝和胰脏”、“大肠与肛门”这几个方向的分支,再根据各个分支下的分类、位置及形态结构进行细分,细分之后用关键词或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各个部位,并相应地标注其功能。在做图的时候尽量用多种不同的颜色去标识。与满篇枯燥的文字相比起来,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图片或图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PBL学习法是以临床问题为背景的获取生物医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很多医学院都盛行该种教育学习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短期学习策略――演讲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摒弃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鼓励好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首先,学生遇到问题,并试图运用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推理解决该问题。其次,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的目标。最后,学生应用他们的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并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在家畜解剖学的课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该种教学学习方式。比如说在介绍泌尿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尿液是在动物体内的哪个器官产生的?尿液形成的原材料是什么?动物每天大约能产生多少原尿?最后又排出了多少原尿?产生的尿液贮存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尿液不会倒流回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建立解剖学情境教学课堂。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而家畜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包含有大量专有名词,大多讲解的是个体器官或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单纯用文字描述和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传统的教室设备功能简单,很难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大学生来讲,同样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因此,也可以建立专门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的情景教室,在教室中配备相关图书、标本、生物图片、多媒体资料、显微镜、活动黑板等,使学生进行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这能更有效的让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解剖学闯关游戏的开发。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娱乐游戏带来的刺激。这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解剖学形态结构为基础,借助三维游戏角色制作技术,尝试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拼图游戏,或是答题闯关模式的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甚至可以以学生闯关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病例分析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病例,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穿插采纳该种方法。比如说在介绍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反刍动物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入手,分析发病部位的特征、症状,然后再引入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上提出的多种方法巧妙结合,灵活应用,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家畜论文: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诊治 摘要:对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畜禽实质性肝炎;诊断;治疗 急性实质性肝炎是传染性和中毒性因素侵害肝实质所致。以肝细胞炎症、变性和坏死、黄疽,消化机能障碍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为病理和临床特征。本文对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1 病因 中毒因素:包括长期饲喂霉败饲料(特别是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误食春蓼、羽扇豆、蕨类、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杂三叶等有毒植物;化学性毒物中毒(如砷、磷、锑、四氯化碳、硫酸铜、六氯乙烷、有机氯、萘、甲酚等)。 传染性因素:如传染性胸膜肺炎、出血性败血症、马传染性贫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牛恶性卡他热、猪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坏死杆菌病、绵羊黑疫、鹅弯曲杆菌性肝炎、蜂窝织炎、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血孢子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性感染,常伴发实质性肝炎。 此外,在大叶性肺炎、坏疽性肺炎、心脏衰弱等病程中,由于循环障碍,肝脏长期淤血,窦状隙内压增高,可导致门静脉性肝炎。 2 症状 病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体温升高。继则黏膜黄染,皮肤瘙痒,脉搏徐缓。初便秘,后下痢,或二者交替发生,粪便恶臭,星灰绿或淡褐色。尿色发暗,有时似油状。常有腹痛(特别是马排粪时),猪有呕吐现象。 病畜精神沉郁或兴奋,严重者共济失调,抽搐或痉挛,或呈昏睡状态,甚至发生肝昏迷。 叩诊肝浊音区扩大,触诊有疼痛反应。病初尿胆素原增多,其后尿胆红素增多。血液检耍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5)活性显著增高。 病程通常较急剧。如能及时治疗,加强饲养和护理,可以恢复健康。但严重病例发生自体中毒者,若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良。 3 病理变化 可视黏膜、皮肤及皮下组织黄染,肝脏肿大,脂肪变性,边缘钝圆,质地脆弱。中、后期因变性的肝细胞坏死和溶解,肝脏体积缩小,质地柔软,色黄或紫红或红黄相间。窦状隙显著扩张,淤血,出血,组织细胞浸润,有的含有被吞噬的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小叶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呈变性、坏死成溶解状态。 4 诊断 根据病畜消化不良、黄疸、肝区叩诊和触诊的变化,容易兴奋或昏迷,结合血液和尿液的实验室检私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急性肝营养不良:常呈地方性流行,进行性黄疸或无黄疸,其他实质器官变性和出血。 肝硬变:病情发展缓慢,逐渐消瘦,发生腹水,AKP和MAO增加。 急性胃肠卡他:黄疸轻微,无热症,肝区检查与肝功能试验无异常。 马传染性贫血:间歇热型,高度贫血,心脏机能不全,浮肿明显,血液检查有吞铁细胞。 牛血孢子虫病:稽留热,周期性发作,渐进性贫血,红尿,红细胞内有血孢子虫。 5 治疗 在改善饲养管理、清肠、保肝、排毒及治疗肝昏迷方面,与肝营养不良相同。由细菌感染和传染病引起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保肝、解毒:25%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马、牛1 000~1 500 mL,羊、猪100~500 mL,每天一次,连用数次。肝昏迷时,再加谷氨酸钠静脉注射。还可配合应用维生素B12、辅酶A、细胞色素C、ATP、肝泰乐等。 利胆:可内服适量人工盐,皮下注射小剂量氨甲酰胆碱或毛果芸香碱。用氢化可的松等皮质激素以减轻炎性反应。具有出血性素质的病例,应及时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牛、马100~150 mL,猪、羊20~30 mL),或肌肉注射适量维生素K3和安络血。病畜疼痛不止或狂躁兴奋时,可注射水合氯醛或安溴注射液。 按中兽医辨证施治原则,黄疽鲜明者宜用茵陈汤加味:茵陈200 g,栀子80 g,大黄30 g,黄芩90 g,板蓝根150 g,水煎去渣,灌服。黄疸晦暗者宜用茵陈回逆汤加味:茵陈200 g,制附子30 g,干姜20 g,伏苓60 g,白术60 g,陈皮40 g,甘草20 g,水煎去渣,灌服。 家畜论文:家畜中有害气体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摘 要]畜舍中有害气体对于家畜的影响是长期和连续的,轻则使家畜体质变弱,增重减缓,产量下降;重则引起急性症状,损害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消除畜舍内的有害气体,使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得到保证和提高,在饲养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尤其在寒冷季节往往门窗紧闭,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大型封闭式畜舍里家畜密度一般较高,空气环境也极易恶化,密闭畜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对人和家畜的危害往往被忽视,但却影响着家畜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害气体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如何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畜舍 生产力 有害气体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畜禽场排泄物带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综合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畜禽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对这些有害气体不能进行及时地处理将会使畜禽抗病力和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畜舍中有害气体及其危害 对人和家畜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气体都称为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 1.氨气(NH3): (1)NH3极易溶解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家畜中NH3主要由粪便,饲料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低浓度氨可使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高浓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引起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低浓度氨气长期作用于畜禽,可导致畜禽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 (2)氨气在畜舍中常被溶解或吸附在潮湿的地面、墙壁和家畜粘膜上,当舍内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水中的氨与水分离,对空气形成二次污染,并会再次附着在家畜的粘膜上。 (3)尿中的尿素(粪中微生物蛋白含的氮化合物比尿中的尿素氮难降解,这里不考虑粪氮产生的尿素)降解产生氨气(NH3);低浓度的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常易溶解在家畜的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2.硫化氢(H2S): (1)H2S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气味、易溶于水。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家畜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为30J/m3,家畜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 (2)硫化氢靠近地面浓度更高。家畜采食富含硫的高蛋白饲料,当其消化机能紊乱时,可由肠道排除大量硫化氢(H2S),含硫化物的粪积存腐败也可分解产生硫化氢; (3)硫化氢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经肺泡进入血液的硫化氢,有时可被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排除体外,未被氧化的游离硫化氢可氧化细胞色素酶,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最终表现为全身中毒。 3.二氧化碳(CO2): (1)CO2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气体,其本身无毒。 (2)因舍内家畜的密度过大,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严重超标;如果舍内采用生火的方式取暖,而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等有害气体。 (3)二氧化碳因由家畜呼吸排出,且比重大,所以在畜舍下部、畜体周围的浓度较高。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而造成缺氧,引起慢性中毒。实际上,畜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很少能够达到引起家畜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程度,其卫生学意义主要在于用它表明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当CO2含量增加时,其他有害气体含量也可能增多。因此,CO2浓度通常被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标 二、畜舍中有害气体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氨气(NH3): 家畜长期处于低浓度氨的作用下,将会体质变弱,抵抗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采食量、日增重、生殖能力下降,称为氨的慢性中毒。高浓度的氨可使接触的局部发生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坏死,亦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明显病理反应和症状,成为氨中毒。畜舍内的氨含量不得超过26ppm。 2.硫化氢(H2S): 管理良好的畜舍硫化氢浓度一般在15mg/m3以下。一旦管理不善,硫化氢含量增加,致使人、畜中毒。高浓度的硫化氢能使呼吸中枢神经麻痹,使家畜因窒息而死亡。在低浓度的硫化氢长期作用下,家畜会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或偶发多发性神经炎,体质衰弱,体重减轻,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肠胃炎、心脏衰弱等,生产力大大降低。硫化氢在舍内空气中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m。 3.二氧化碳(CO2): 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意味着氧气含量相对不足,就会使家畜只出现慢性缺氧,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生产力下降,体质衰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据实验报道,家畜在含4%二氧化碳的空气中呼吸紧迫,10%时出现昏迷。 三、减少或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 消除舍内有害气体,是现代畜牧生产中改善畜舍空气环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首先,应合理设计畜舍的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其次在设计畜舍时,必须设置人工通风换气系统,将舍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此外,还应注意畜舍的防潮,因为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当舍内湿度过大时,氨和硫化氢被吸附在墙壁和天棚上,并随水分渗入建筑材料中。当舍内温度上升时,这些有害气体又挥发出来,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对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也有重要意义。 1.在舍内置放吸附剂或吸附物 使用垫草或吸附剂,可以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各种垫料的吸收力不同,麦秸、稻草和桉树叶等对有害气体有一定吸附能力,黄土的效果也不错,通过定期更换垫料的方式来达到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目的。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如磷酸、磷酸钙、硅酸等,也可起到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其中,使用磷酸的效果较好,用硅酸作为吸附剂可以明显减少舍内的恶臭。 2.调整饲料配方,减少尿中尿素分解产生氨气的机会 通过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可使总氮和尿氮的排泄量下降,从而减少氮的释放量(Oldenburg and Heihrichs,1996),Canh(1998)的研究表明粗蛋白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则氨气的浓度降低11%左右,氨气的释放量降低10%-20%。降低家畜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必须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保证家畜的繁殖及生长发育需要。 3.新建畜舍时要考虑好保温设施和通风设施,消除畜舍中的有害气体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及时清除粪尿粪尿是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及时清除粪尿对保证舍内空气环境的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畜舍应采用单元式建筑,缩小空间有利于保温;建筑墙体采用隔热墙,既使用空心砖或墙体内夹一层泡沫塑料等隔热材料,从而使内墙温度不至于损失;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圈内给予红外线灯取暖,地面采用热传导较差的塑料地板或接触面较小的钢编网,减少仔畜身体热量的散失,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使用空调或暖气控制舍内环境温度,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四、小结 自然的和人为的环境因素和变化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的要求和措施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原则,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家畜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目的。了解环境因素在提高家畜生产力,防止疾病方面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环境管理在家畜饲养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并掌握牧场设置、环境控制与环境监测的措施和基本技能。 家畜论文:家畜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国力逐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出,近年来我国对肉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大大刺激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对有些地区来说,畜牧业是其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家畜养殖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发生严重滞后了畜牧业的正常发展,而家畜疾病的防治也成为我国广大农民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市家畜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政府方面对于农业和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因而其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说也是较为先进的。由于畜牧业发展环境良好,因此养殖小区和各类规模的养殖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养殖厂规模不等,因而有些养殖业主对家畜疾病的科学防治意识和技术并不强,在家畜发病时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导致发病蔓延,而这不但使其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对于畜牧业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1 家畜常见疾病 1.1 口蹄疫 口蹄疫病是家畜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主要发病于蹄类家畜当中,属于急性传染类的疾病。在家畜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高烧,通过家畜之间的接触进行传播,感染性很强。患此病的蹄类家畜在蹄足部位和乳房部位以及口腔内发生溃烂的现象,此病也是由此得名。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发病的程度与家畜饲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新乡地区,这类疾病主要发病在秋季,到了冬季时该病情况更为严重,直到春天来临状况会逐步好转。 1.2 炭疽病 相对于口蹄疫病来说,炭疽病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患此病的家畜会传染给饲养人员,因而危害性更强,这种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炭疽病毒引起的,家畜中牛、羊、马等食草动物患此病的几率最大,患炭疽病的家畜在初期是很难发现的,一般来说,炭疽病毒在食草类家畜的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会突然导致家畜猝死,通常是由于家畜食用了带有炭疽病毒的食物和水,摄入炭疽病毒之后,将家畜的消化系统进行侵蚀,从而导致此类家畜死亡;此外,蚊虫的叮咬之后,携带炭疽病毒的血液也能够传染给其他家畜,这种传播方式在新乡市主要发生于夏季,由于新乡夏季雨水较多,在这个季节正是蚊虫肆虐的时候,因而此类病多发于夏季。 1.3 猪瘟 猪瘟又叫做猪霍乱,从霍乱其名便能了解此类病患的危害性,这种病源于美国,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大。这种病在发病后并无特效救治药物,有些带有很强烈的急性发病特征,患此病的猪,其器官会发生大量出血;而慢性猪瘟发病时会导致肠炎,因而也被叫做烂肠病。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新乡,这种病主要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 1.4 寄生虫病 家畜寄生虫病是由家畜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疾病。寄生虫在家畜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家畜来说具有长期性的特征。长期患有慢性寄生虫病的家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技能逐步退化,严重影响着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患有寄生虫病的家畜由于免疫能力的下降,因而经常会出现同一家畜身患数种寄生虫病的现象。而这些寄生虫被人类摄取之后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这种病主要从食物进行感染,通常,寄生虫的分泌和排泄物带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对家畜来说伤害性很大。 1.5 绵羊痘病 这种疾病是绵羊最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之一,发病之初,这种病仅仅存在于个别绵羊身上,但由于其传播是通过呼吸道进行的,因而如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会很快蔓延到整个绵羊群体中。此类病症一般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家畜,尽在绵羊群体中传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新乡市此类病症主要发生于春季。 2 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对策 2.1 免疫预防 对于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防疫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新乡市养殖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免疫预防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位。具体来说,在每年的二月时对绵羊进行免疫注射,将灭活的羊痘疫苗严格注入绵羊体内。在猪瘟的免疫预防工作中,有三种选择,即乳兔苗、细胞苗和淋脾苗,目前这几种疫苗都可以有效的防治猪瘟病。只要做好免疫预防的工作,大多数常见疾病都可以消弭于无形,因此这方面工作必须加强警惕。 2.2 常规检疫工作的落实 养殖业主在家畜养殖过程中通常由于对常规性的检疫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才导致一系列家畜疾病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保证养殖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常规检疫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将生活区和养殖区进行隔离,对于室内的家畜定期进行紫外线杀菌,室外养殖的更要注意其卫生,将家畜的排泄物进行集中发酵处理,在夏季高温时,做好避暑工作,才能保证家畜的健康生长。一旦发现患病的家畜时,立刻进行隔离,因病死去的家畜火烧后进行掩埋,以免病毒的传播。总之,这些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要意识到这些工作不是为应付卫生检疫部门而做,才能确保家畜健康。 2.3 防治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家畜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因为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会给家畜疾病防治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众所周知,抗生素过量使用对生物的身体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要多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杜绝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尽量用其他药物替代抗生素。 家畜论文:水疗法治疗家畜疾病的体会 水疗法是理疗法中一种简单易行、省工又省资金的治疗方法。根据作用方式不同,水疗法可分为水敷法、水浴法、水淋法等。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利用水疗法治疗家畜疾病119例,治愈率达98%以上,现将部分病例详细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病例介绍 1. 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体温升高为41.5~42.5℃,卧地喘气,食欲废绝,有的处于昏迷状态,如按常规方法治疗,应肌注解热、消炎药物,但用药即见效、停药又复发,此时选择水疗法最为稳妥。具体方法:将用冷水浸过的多条毛巾或麻袋覆盖于猪体表,并反复浇冷水至猪体温降至常温。若猪处于昏迷状态,可先用新井水泼浇其头部,一般泼浇两盆即可,待病猪苏醒后(体温会下降1~2℃)再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麻袋覆盖猪体表,并反复浇水至猪体温降至常温。如果冷敷1~2次不见效,此时可选用顺气孔插枝疗法或用35°白酒1000~1500毫升进行酒敷,效果亦佳。 2. 牛肩胛、腰、四肢肿胀的治疗。牛患病后,在37.5~39℃温水中加适量盐或醋,用其浸湿毛巾或纱布后对患部进行热敷;或在37.5~39℃的温水中加入酒、醋各500毫升,用其浸湿毛巾或纱布后对患部进行热敷,每天2次,2~3天即愈。 3. 羊非传染性高热病的治疗。在圈舍较小、密度过大的情况下舍饲,羊易患非传染性高热病。此时可将患病羊放入水池中进行冷浴,并反复梳洗羊体各部位,降低其体温。每天洗浴2次,每次1~2小时。治愈后将羊移到宽敞的羊舍内,或分舍饲养。 4. 猪、牛、羊滑膜性关节炎的治疗。将药棉或纱布用45℃热水浸湿后敷于关节处,并加以固定,待温度下降后再向药棉或纱布内慢慢浇注50℃的热水,如此反复浇注3~4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连用3天,炎症即可消除。 5. 猪、牛、羊蹄叶炎的治疗。蹄叶炎是以蹄壁真皮发炎,跛行,左、右腿轮换站立为特征的疾病。本病治疗方法亦多,但以水疗法为佳。具体方法:先用碘酒清洗患蹄,然后让患畜站立于冷水池中,每天3次,每次30~40分钟,一般浸泡3天即愈。 6. 仔猪、羔羊冻僵的治疗。此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可迅速将仔猪、羔羊移至温暖室内进行热水浴,洗浴时注意不要将其头部浸于水中,以防呛水和影响呼吸。水温可由37℃逐渐升至40℃,水浴20~30分钟后患畜渐渐好转,此时用双手节律性拍打患畜胸部两侧诱使其心脏跳动,促进呼吸。笔者曾用此法治疗冻僵幼畜8例,都痊愈。 7. 猪、牛、羊便秘的治疗。猪、牛、羊便秘用药物治疗见效慢,但采用耳穴注水疗法疗效显著。具体方法:用10%食盐溶液20~30毫升,在患畜耳根后偏下方凹陷处用12号针头注入耳部两侧穴位,每天1次,一般2次即愈。 8. 猪、羊感冒的治疗。因外界气温突变或其他因素引起猪、羊患非传染性感冒时,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可用38.5℃温水浸泡患畜蹄部治疗。在浸泡时水要没过蹄部,并始终保持水温在38.5℃左右。每次浸泡30分钟,每天2次,一般浸泡1天见效,2天好转,3天即可痊愈。 二、小结与体会 1. 冷水能起到散热降温作用,温热水可加强血液循环,达到恢复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2. 即使在冬季,猪无名高热病也可以采用冷敷疗法,因猪的体表没有汗腺,不会因为气候寒冷而使病情加剧。 3. 有些病例可在水中添加盐、醋、酒等,使水疗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畜牧兽医局 邮编:044100) 家畜论文:浅谈家畜繁育改良的几点体会 摘 要:本文从完善家畜繁育改良体系方面,提出了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统一冻精收费标准及规范冻精包装样式这几点建议;从宏观的角度,指出领导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家畜;繁育改良;人工授精 1 完善家畜繁育改良的市场体系 1.1 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养殖业加强家畜繁育的改良几乎成了一种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地区的养殖户缺乏与市场经济需要相一致的养殖意识。因此加强家畜繁育改良的宣传和引导必须进一步落到实处,使养殖户深刻认识到改良家畜繁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对养殖户进行逐渐引导,例如将人工冻精配种与传统繁育方式进行对比,同时进行其他养殖户成功案例的宣传,使养殖户受到鼓励并产生改良家畜繁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养殖户对家畜繁育改良的意识。 1.2 针对家畜繁育改良工作进行人员培训 虽然家畜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并在有些地区已经证实了其显著的效果。但我们在开展家畜繁育改良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不应过度依赖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技术使用者知识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坚持把技术人员的培养当成家畜繁育改良工作中的重点来抓,使家畜冻精及人工授精技术的优良效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具体来讲,应定期组织养殖人员进行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的培训。各乡镇要有相应的配种技术培训班,聘请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现场指导[1]。除此以外,还可让成功的养殖户现身说法,给其他人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 1.3 统一冻精收费标准,规范冻精包装样式 目前冻精收费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方式常常造成一些问题和纠纷,给繁育员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一定损失。比如一次性全部费用的收费方式,即保准胎。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账目清楚,能有效消除养殖户的消费顾虑。但同时由于患有疾病的难孕牛极有可能不准胎,而使养殖户质疑冻精的质量并拒不支付冻精费用。再如产犊后收费这一方式,不论配种次数,先进行赊账,以最后受孕牛产犊为前提进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极大地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还能够使繁育技术的提高更有效率。但优质的冻精价格及其昂贵,这样做必然会使繁育员的经济压力增大[2]。因而这种收费办法由于缺乏实现的条件,所以很难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繁育员的收入,又保证了养殖户能够得到优良品种。若实行此标准,就需要加强繁育员的技术水平。 在冻精的外包装方面,目前的销售大多以大包装为主。但现实情况是,养殖户的家畜养殖品种很多,单是绵羊就有很多需要加以区别的品种。因此养殖户实际需要购买的冻精种类多种多样,为了购买齐全则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况且过多闲置的冻精存放在液氮罐中,时间一久就有出现问题的可能。因此冻精包装的小型化是目前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 领导应加强重视 家畜繁改工作的成效关系着各地畜牧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因而应当引起各级畜牧主管领导的重视。改变只重种植业而忽视畜牧业的管理思维,采取各项方针措施,使所管辖区域内的养殖户能够走上科学养殖之路。 要使各级繁育站及相关畜牧业部门认真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该地的繁育改良工作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指导,也要重视从微观的角度在具体的咨询顾问方面,切实为养殖户提供建议和解答疑惑。 加强对繁育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所有上岗的繁育员持有相关证件,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是对繁育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调动繁育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考虑设置表彰制度,对先进工作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同时,对于那些身处欠发达地区的繁育员,应对其多加鼓励进行技术交流,研究操作技巧等。 继续坚持科技下乡的政策。多组织繁育改良专家到各级乡镇举办讲座,与养殖户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3]。可重点针对农闲时期来进行相关讲座的开展,以求不误农时。 树立典型示范。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养殖大户必须选用优良的冻精品种并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养殖,用事实来说话,使众多养殖户看到改良繁育的甜头,从而使家畜繁育改良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3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加强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的意义入手,研究探讨了在选用冻精并实施人工授精的前提下,如何使家畜繁育改良工作取得实效,文章主要从建立并完善繁育改良体系以及领导对政策的制定这2方面,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自动化的作用 摘要:智能建筑物可以解释为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控制技术配合网络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成果。目前智能建筑是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有力整体体现智能建筑水平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该领域起到协调各个子系统,检测、协调、控制其它智能设备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控制技术;自动化;计算机 前言 智能建筑是“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和“建筑艺术”等综合技术的产物,目前智能建筑的规模,已经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水平的良好体现,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产业的勃勃兴起跟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居住条件要求地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的理念现己深入到了建筑物的灵魂中,并成为了衡量现代科技价值的“金标准”。建筑物的智能化成为了提高居民生活条件。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现今“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建筑的每个“子系统”将向着大规模、分散控制以及集中管理等方向发展。一般,智能化建筑中大多包括有多个子系统以及诸多设备的互联。于是就要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和资源的利用,以便来统一协调监视“智能建筑”的状况便显得非常重要。通常一般情况下,每个分系统大多都选自不同的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在“数据类型”“接口种类”和“信息储存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很难答到共通。因此可能会严重影响了子系统在物理层面上以及功能上的互操作性以及开放性,为整栋智能楼宇的综合信息采集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建筑物内的信息监测的方式也不断更新,先已在经不再单纯是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资料信息共享。现在可以对系统监控或远程控制监测等诸多方式也日渐成熟。并且已经成为了系统当中非常必要组成部分。 1智能建筑的功能 一个可以被有效控制利用各种资源的建筑才能成为智能建筑,还需要具备有关的系统运营环境。同时生态系统上应满足能源与服务还有排污的综合需求,实现各个层面的协同运行和有机的结合。智能建筑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设设计最初时,应考虑到4个其最基本的功能: 1.1能源的管理 通过使用设计能源监控与管理的方式来达到有效节约能源的目标,减少其建筑物在周期内的资源消耗与浪费同时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率。 1.2空间的管理 优化控制空间结构,掌握了解空间的使用等情况,合理分配不同应用空间提高空间使用率。 1.3设施的管理 掌握控制建筑物内各不同功能,不同类型设备运行的情况,并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利用,有效的延长设施使用周期。 1.4服务的管理 建筑的智能化应尊徐恩这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不断地为住户提供具有一定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服务,从而达到满足提升不同用户对生活的感受。但也不许考虑到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2供电 建筑在只能化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很多不同的应用设备来为其提供具有一定相当的针对性、个性化的智能服务。所以,为其提供保障的自动化装置与自动化办公设备以及通讯等,都会给供其共电保障、用电提出了难题。因此进行智能的建筑物内的供电设计时,必须应该要对供电系统中安全性与可靠性及稳定性还有灵活性加打重视。由于智能建筑物中的用电设备较多,用电负也荷比较大,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其负荷进行分析评估,并对负荷的级别,进行合理划分。必要时可以根据设备需要的用电情况,个性化的具体选择所供电的系统,最大限度的避免造成浪费。同时应要考虑到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源质量的要求,根据用电负荷,动态的确定其针对性个性化的供电方式。 3照明 照明系统的智能能化,不但可以保障建筑物内使用者的安全,也既要满足其基本生活。又要能应该具备或者达到其环保与外观的需要。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应用原则为“安全与经济和适用与美观”的并存。安全是任何系统的绝对必要最基本的条件。要通过正确选择灯具的种类、安装的位置安装数量与灯具功率还有照度控制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提供生活与工作舒适的光度。一方面,要通过采取先进的采光技术,从而发挥照明系统地实际效益。在保障照明效果基础上减少费用开支。另一方面,要从我国实际电力供应与设备生产的水平出发,选择合理照明设备,来提升智能建筑中的照明系统的经济性。体现建筑内的空间立体感与装饰表现感,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同时要避免出现眩光,根据工作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给予合理布置照明的亮度。 4计算机辅助系统集成化 4.1集成化服务程序 主要的功用是把,自动化的各种不同用途种类的办公设备互通互用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它主要负责完成,从每子系统应用的服务器上采集相关数据且同时向子系统下达相关控制指令,且实现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控制功能。因此,此部分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建筑自动化应用’智能化的过程中的系统中关键所在。 4.2Web应用程序 大多采用B/S模式设计为主,主要是为了实现信息集成化,方便管理以及应用和在开发。Web服务器使用“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开发维护工具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以“C语言”为开发维护语言,配合数据采集与设备监控和故障诊断还有趋势曲线以及综合智能判断等,图文一体显示的人机交互功能。智能建筑是将“建筑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监控)技术”等多种技术集成的载体。,必须重视各个自动化设备之间地集成配合。自动化设备的集成化的是为了:搭建建设智能化的应用管理,通过对自动化化设备的自动控制把“信道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实现智能化的目的。 5总结 智能建筑在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是把在不改变原来的自动化设备基础之上,将建筑内个各种不同应用设备网络控制与构建网络的每个应用程序。对独立的应用设备高度集成。进而形成更高的自动化综合监控与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从而就为建筑内得用户搭建了更高级的服务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自动化应用系统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不同应用设备的综合运用。必须要解决各个层面的设备、数据互访,改变各个层面设备的独立运行状况。实现自动化设备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在信息共享中心将数据分析后进行诊断,最终达到能源的最优化和维护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目的。 作者:邹平吉 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计算机控制论文: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已经逐渐摆脱了以人力、机器为主力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减少了人力的工作量,也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技术保障,它在有效提高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文在简单概述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运用的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路径;网络技术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如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制造企业所普遍面临的难题。工业自化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而计算机控制技术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C、PLC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成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键,其自身的发展也逐渐向着精密化、灵活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1工业自动化技术概述 石油、石化、建材、冶金等都属于工业生产,它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可以是指一台生产的设备或是一条生产线,也可以指一间厂或是一家企业。在工业制造行业中,工业自动化技术指的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它强调的是在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设备、控制理论以及相关的仪器仪表的基础上,实现对工业生产制造全过程的动态化、智能化监测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并为决策者的决策行动提供参考,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总体而言,工业自动化技术包含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系统技术。硬件系统中包含了各项控制设备和仪器,以及执行命令的执行器等。系统技术则包含了各项集成技术,具体包括硬件集成技术、软件集成技术、软件和硬件集成技术等。而各类软件则属于软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包括了管理软件、控制软件和测量软件等。这三个部分的内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了工业的自动化生产和控制。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行业,对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优化工业行业产业结构,避免“三高”的重要举措。 2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质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项技术,其主要的目标是采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以计算机硬件系统为依托,利用相应的控制软件,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换而言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需要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为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软件控制算法、硬件系统和上位机操控软件三个部分构成。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拥有高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因此被运用于各项命令的执行,通过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达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目的。事实上,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计算机的控制也需要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上位机操控软件的主要作用是现人机的交互,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实现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同时承担数据库构建的任务,以便于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在发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发出警报。在辅助工业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系统需要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互,通常情况下,信息交互能够采用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种方式。总而言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实现对运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实现被操控对象的优化。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需要采取专门的数字、模拟转换设备。在实际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实时控制方式,大多数控制过程计算机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但是对其运算速度并无硬性要求,只强调其必须能够响应及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数据采集。通过对被控制目标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收集,随后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中。第二,实时决策。通过计算机中的特定软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的状态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预定的控制规则,执行下一步控制计划。第三,完成控制任务。计算机所做出的决策会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以控制信号为依据,对相关任务进行分配,并执行相关的控制动作,完成自动化控制的任务。在实际控制工作中,三个控制过程不断重复循环,确保系统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工作,且能够处理一些设备自身和控制对象的异常情况。 4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路径可从数字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计算机传感器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4.1数字控制 数字控制(NC)是自动化方法的一种,指的是借助符号和数字等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编程控制,因此,也简称为“数控”。要实现数字控制,需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设备,将操作命令以数字的状态发送给设备,使得设备能够依据原先设计好的程序运行。在数字控制系统中软件技术是核心和关键所在,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数字控制技术是提高设备自动化运行能力的重点。在诊断设备故障和设备维修的过程中,数字控制能够诊断出AI故障,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监控。另外,通过已建立的数据库功能,还可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修复相关故障,并在漏洞扩大之前实现零件的更换,最大限度提高数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从本质上而言是一台计算机,其主要是为工业生产而专门研发的。数字运算操作是其基础性工作,而编程存储器则是其核心,模型和数字是其输入或输出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数字或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和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被运用于工业生产制造后,其工作内容也被分为个部分,主要是数据采集和输入、命令程序的执行、结果的输出和刷新,这三部分的工作内容共同形成了一个扫描周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使用较为广泛,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自身在性能方面拥有诸多优势。首先,它具有使用便捷、操作简单的特点。其次,它的功能较为强大,设施设备齐全,表现出良好的性价比。再次,它的运行可靠性高,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产制造环境,且抗干扰能力强。最后,它具有维护和检修方便的特点,能够实现相关程序的在线修改。 4.3分布式控制系统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系统从本质和功能上来讲,就是一个中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这个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进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这种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是以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和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为基础的,它的出现使得自动化技术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使用更加科学可靠,其出现和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则是实现对自动化生产工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并将分析所得信息反馈给计算机,在这个分析和反馈的过程中,中央计算机只负责系统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工作,使得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场控器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场控器中包含了I/0部件,通过该部件分布式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和控制、执行,再经由人机接口,实现执行命令的,再通过网络通讯设备,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传递。在现场控制器中,又包含了控制回路等,回路控制中的相关算法预先存储于运行内存中,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依据自动控制需求,进行组态。 4.4计算机传感器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和实现需要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传感设备的支持,在这其中传感设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自动化监测的重要条件。传感设备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精密化的特点,其相关性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工业企业自动化生产的产品的品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的使用,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进而获取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实现对设备各项参数的动态化监测和控制,确保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安全,最终达到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目的。现阶段,计算机传感器的使用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都将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向着更高级的智能化和更低的能源消耗方向发展,其综合性能将得到大大提升。 4.5自动化生产中的现场总线应用 现场总线指的是数字化通信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其被广泛运用于工业自动化制造行业中。现场总线拥有专门的处理器,将这个处理器与测量控制器连接后,可实现计算和通信的能力。它使用双绞线作为通信的媒介,能够实现计算机网络与测量控制器的多个对等连接,自动化生产的现场总线能够将分散的测量控制器变成网络探测的节点,实现联机式的自动控制。现场总线的使用为自动控制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分析提供了保障,再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行的异常状况,并实现异常状况的及时排除,使得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信息沟通更加便捷。现场总线在信息交互、数据更新和信息显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因此,在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中,现场总线技术的使用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使用广泛,其运用涉及到网络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软件、自动控制技术等。近些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产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有效加快了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其应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特点。相对而言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公开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开放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够实现所有设备和系统的连接,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转。在实际操作中,工业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接入的系统和设备,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2)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数据传递的系统,因此,在这个系统中各项设备是可以相互替换和代替的。 (3)智能化特点。计算机控制下的自动化系统的总线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现场总线通过传感设备,能够实现对现场各设备的分析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确保其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系统故障。 (4)精确性高。相对于一般调节器而言,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超强的数值运算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缩小和控制偏差,确保其控制精度不会受到元件老化、噪音等因素的影响。 6结语 总之,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这其中还掺杂了许多大型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自动控制的难度。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使用,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其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研究,除了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使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促使我国工业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高杰 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技术互联网论文 1集中控制与集散控制的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初期,是以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集中控制系统会建立统一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等工作。如果集中控制系统出现了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发现,有助于企业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系统的控制效率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集中控制技术主要是将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作为控制主体的,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运算、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状态显示等工作内容,以上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IPC(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完成的。IPC会收集温度、PH值、压力等相关数据,并通过接口卡来接受经过处理而得到的信号。集中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旦出现控制失误的情况就会使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控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一台计算机已经无法负责控制多种信号的处理工作。为解决以上缺陷问题,以集散控制工作方式为主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随之发展起来,集散控制又被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集散控制又被分成了上位机与下位机,集散控制系统将通信作为系统的核心。整个系统的集中监视工作主要由上位机负责,而下位机则负责控制分布在各现场的用于分布控制的个体,集散控制系统的上、下位机通过通讯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保持信息通畅。集散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拓展性。但许多厂家为实现经营垄断常常采用封闭形式的集散控制系统,阻碍了集散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发展。 2封闭集散控制系统到工业现场中线的发展分析 封闭式的集散控制系统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和开发性,系统存在无法共享信息的局限。为增强集散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和开发性,在构建系统过程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网络化的网络协议,工业现场中线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由该技术构建的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工业现场中智能化仪器、控制器、执行机构设备之间保持信息通畅。整个控制系统按照总线方式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协议,以该协议方式进行现场所有支线工作的协调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维护资金,该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的显著优势,用户的功能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将工业现场作为中线,通过收集中线中的信号或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分散控制管理与集中控制管理进行了有效结合,将系统危险分散开来,实现控制分离。 3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控制发展分析 以太网工业协议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和适用性。但目前,企业化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网络信号,无法确保系统时刻保持在稳定的工作信号下。信息化工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太网不稳定问题。基于该技术下,系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转移,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都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最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并提高控制效率。 4总结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先后经历了集中控制到集散控制、封闭集散控制系统到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的几个过程,其技术越来越成熟、高效,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党杰 单位:西安医学院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中网络通信论文 1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 在工业生产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包括了工业用计算机与各种工业对象。相较于普通控制系统,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包括了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现在,工业领域中主要采用闭环系统,主要是由于该类控制系统为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根据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其硬件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各种外设、输入和输出通道,以及各种工业操作台等。具体如图1中所示。根据控制系统所采用控制方式的不同,则可以将其划分成: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计算机监督系统以及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2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讯 在远程网络通信中,由于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中所采用的通讯技术分为双工通讯、半双工通讯与单工通讯等几种类型。顾名思义,双工通讯就是通过比较复杂的通信结构与线路,确保通讯双方的信息都能够向着两个方向传送;而半双工通信则可以理解为信息虽然能够在两个方向传输,但是这种传输过程不是实时的,因为每次传输都只有单个方向的数据在传输;单工通信则更加简单,就是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的信息能够被传送。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远程网络通信中所采用的通讯方式主要为半双工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线制传输方式,而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中,则主要采用单工通信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各种实际要求的情况下,使得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线路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简化。在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其硬件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网络主机、各种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网络数据传输线路等。 在这些硬件设备中,计算机终端的作用主要为对各个企业用户的网络数据通讯量和信息规模等进行控制;数据交换设备则可以实现对各种网络传输数据的分类、归档、处理与存储等操作过程;在网络主机中,则又可以具体分为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其中,我们常用的计算机可以作为微型计算机来使用;网络数据传输线路又可以划分成多种不同的线路,比如常见的电话线路、光纤线路以及微波线路等,在这些线路中,人们最常用的就是光纤线路,这主要是由于光纤的速度非常快。在整个网络通讯链路中,计算机终端、主机等硬件设备,主要通过数据传输线路完成下路连接,而各种终端设备则需要通过数据交换设备来接入网络,接着,远程网络通讯系统各种计算机终端,则能够通过实现制定的网络协议来实现对网络终端的控制过程。对于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分支式、多路复用、集线式以及点到点等多种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点到点方式最为常用,因为这种连接方式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然后再通过各种传输线路和数据交换设备来实现网络数据的交换与传输。 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 3.1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且应用范围和规模也不断扩展,给传统回路控制系统中所展现出来的特性造成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在网络技术推动下,逐渐形成了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而这也是现代网络技术的成功应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将网络中的各种接口连接到仪表单元,从而使得网络化条件中的仪表单元具备了直接通讯的能力。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动,才使得网络能够逐步延伸和发展到各个控制系统的末端,然后在与原有控制系统的结构相结合的基础上,则可实现从控制任务的最基底层,到实现整个调度工作的最高层之间的网络优化与连接过程。对于整个控制系统中的各个仪表单元,其可以作为控制网络中的最小实现环节来使用,而这些仪表单元的网络化则是在对这些仪表单元的数字化的基础上才完成的;在完成原有仪表单元的数字化之后,才能添加必要的网络通讯单元,从而构成完整的总线系统。在现有的网络化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整个控制过程的实现与完成已经不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系统来执行,而是通过各种仪表单元在对各自工作独立完成的及基础上,进而通过网络来实现不同单元之间信息交互,最终完成程序和应用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控制任务。 3.2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在各种功能不同的网络结构中,特别是在基于分布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整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而将计算机通过网路来连接。考虑到在网络中所存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独立性,信息在网络交互过程中,将会受到计算机的影响,这也是信息或者数据在网络交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同时,由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网络本身所体现的数据结构的封闭性,会给不同厂家产品的交互带来影响。 4结束语 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控制系统所体现的控制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使得现有的控制技术水平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文中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中控制系统的简介,阐述了常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和组件,对控制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孙福成 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控制论文:油脂生产领域中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 摘要:根据油脂加工工艺要求,选取了基于WinCCV6.2的上位机和S7-300系列PLC控制器构成的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和功能模拟。针对该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和查询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油脂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油脂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和柔性化,对于保障油脂产品品质和工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油脂生产;工业计算机;自动控制;PLC 近年来,油脂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油脂产品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以单一自动控制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大型油脂加工工厂的技术要求。当前,基于大中型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DCS)结合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推广和应用[1]。但油脂行业的生产管理依然还是以PLC控制系统为主[2]。采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分散的控制室集成到一个主控台上进行管理操作,实现了油脂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和柔性化,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改善了生产者的工作环节和劳动强度,对于保障油脂工业安全生产的意义重大[3]。因而,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工业计算机成为各油脂加工厂提高市场竞争力、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衡量现代化油脂企业的一个标志。 1油脂生产工艺流程 现代油脂制取工艺一般包括:对油料除杂、去皮、破碎、分离、烘干等预处理,为油脂的制取提供满足出油率要求的料坯;利用压榨技术(一次压榨法、二次压榨法、预榨浸出法、冷榨法)得到毛油;对毛油进一步精炼加工,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油。该制备过程中,若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或者基于单一局部的控制技术很难满足现代化油脂大规模生产需求,如在油脂生产尾气压力、浸出器存料箱料位、毛油液位等关键点调节中[4],利用操作经验或单循环回路控制技术很难达到工艺要求。而通过组态软件设置PID智能自控模式,利用PLC主控器对关键点的全自动控制,能大大提高传统单回路控制的关联性和可靠性。 2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即利用工业控制软件和上位机组态软件,结合系统设计人员工业控制经验、系统软件水平和现场操作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来达到油脂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效果。整个油脂制取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上位机监控系统和下位机控制系统组成(见图1),通过上位机接口向设备发出指令,利用PLC进行系统数据信息和指令的采集和控制,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动态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信息。 2.1上位机监控系统 油脂制取自控系统中,上位机监控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间的交互点。监控人员通过交互性的人机界面实现对整个生产现场的实时监视,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发出故障报警,满足操作人员对系统的控制。同时,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与PLC、系统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向PLC、控制设备发出指令,PLC也可利用通信模块将设备运行数据信息反馈给上位机,从而满足监视人员对现场工况的实时了解和数据查询、归档。 2.2PLC控制器 油脂生产工艺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存在较大干扰信号,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采用PLC作为整个油脂生产流程的核心控制部件。PLC执行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仪器设备现场信号的采集,阀门的启闭,各电机设备启停操作。现场采集的模拟/数字信号通过内置通信模块实现与PLC的数据交互,满足对油脂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图3为采取循环扫描工作方式的PLC流程图,一次循环扫描将实现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采集和刷新。 2.3PLC与上位机通信系统 PLC与上位机以及PLC与执行机构、测试仪表等的数据传输是保证信息传输和指令下达的关键。油脂生产中常见的通信方式有串行通信、现场总线、多主站通信、工业以太网等几种类别[5],本文针对SIMATICNETCP343-1通讯卡进行功能分析。采用自备处理器的SIMATICNETCP343-1通讯卡,能有效缓解中央处理器的通讯任务[6]。CP343配备的RJ45接口能够连接工业以太网,能同时独立处理工业以太网上发生的数据拥堵情况,从而保证油脂生产过程中庞大的数据采集量和下达指令能得到及时响应,满足远距离、多用户的访问连接。集成S5在通讯方面的兼容器,在不需要编程器的条件下进行现场调试,满足了油脂生产过程中复杂环境下设备维护更新的灵活性。 2.4PLC的I/O资源配置 PLC的I/O配置要满足现场传感器、一次仪表和现场控制设备相连接,便于数据信息的传输。根据油脂生产工艺特征和现场工况,现场信号包括对罐体液位、温度、压力检测信号,电机、油泵启停信号,电磁阀、流量阀、蒸汽阀的开度调节信号,蒸汽流量、温度调节信号,变频器频率调节等,因此整个系统应设置多路数字量输入/输出信号和模拟量输入/输出信号。 2.5现场设备和仪表 现场采集设备和仪器主要是针对油料预处理、压榨浸出、精炼等操作过程的温度、压力、料位和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采集现场温度、压力、料位等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如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速度变送器、雷达式料位器。系统的执行机构和电子元件,包括各类气动、电动调节阀门,蝶阀、变频器等,通过布置在设备上的仪器来采集变化的信号。 3系统的功能模拟 油脂生产中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对象包括了现场各类电机设备启停,各类阀门启闭;各储存罐液位控制等。交互界面上显示对象包括各储存罐、管道、阀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元素。通过界面监控各阀门开关、储存罐参数的变化,并调取变量的历史曲线等。交互系统画面组成包括主操作界面、监控界面、系统报警界面、数据浏览界面等。操作人员通过鼠标和键盘执行各项操作任务,并在不同画面之间进行切换,监控各运行程序的具体情况。组态软件通过现场I/O设备获得各系统的实时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后以图像形式在显示终端显示,另外,根据操作指令和组态要求将输入指令传输到对应的I/O设备,控制执行机构改变运行参数或运行方式。对需要存储的数据写入到历史数据库中,当接收到历史数据的查询指令时,将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在终端显示。当设备运行触动报警值时,系统以图像、声音的方式反馈给操作员,同时存取报警信息,以备缺陷的反馈追踪。 3.1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显示利用控制系统 对设备实时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脱溶机、提升机、负压尾部风机等重要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状况,传感器接收故障信号并通过控制器进行处理,系统人机界面发出声光报警,控制系统自动改变运行方式或运行参数调整来避免故障的扩大,与此同时,通知现场人员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油料预处理阶段,通过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时监控油料储存仓。利用安装在料仓底部的料位传感器保证油料的正常供应,确保油料的正常损耗率以及最大限度避免由于空仓而造成的效率降低问题。同时,监控设备上的显示屏显示各电机、泵、阀门的运行工况,便于操作员针对工况做出预判,避免可能存在的故障发生。 3.2运行参数的调整 通过PLC主控制器设定温度控制范围,对参数报警值和报警记录设定;对系统压力、真空度控制值和变化曲线设定,对参数变化范围和报警值进行设定;对系统流量值进行设定并监控等。油脂制取过程中浸出器内部需维持一定的负压避免溶剂挥发而出现事故,要求浸出器存料箱和落料斗料位维持一定高度;为满足工艺要求,提高脱溶效果,要求蒸脱机料层稳定在一定高度范围;为保证第二蒸发器的温度值,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翻罐或不利于混合油蒸发的问题。利用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浸出器负压、蒸脱机料位、蒸发器温度,有效解决了人工控制存在的误差,满足了工艺要求。通过布置在设备上的测量容器负压、料位、蒸发温度,经过信号处理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对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后,向电气执行元件发出指令调整运行方式,保证运行参数在设定范围内。 3.3历史数据的查询系统 实时显示和记录现场监测数据,并提供设定时段的数据报表打印功能。各设备的瞬时负荷值、设备故障时间、报警响应、故障参数的时间报表,生产过程的压力、流量、蒸发量等状况报表,结合人机交互界面提供选定参数的历史曲线,生产打印报表[6]。系统数据库存入各类参数信息,以便后续统计分析。工业计算机系统能够实时反映设备和工艺的运行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信息自动保存。一旦发生故障,操作员可通过应用界面调取相应时间点的参数信息,对故障进行分析和调整,保证安全生产需求和工艺品质标准。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摘录记事本的文本记录方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提供的数据记录和故障分析工具,提高了实时监测效率,且避免了人工记录和时间的制约。 3.4传动装置的启停控制 根据油脂制取工艺,在组态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交互界面实现对设备的启停控制,并对设备过流、过载、空载、故障停车控制处理,结合设定的逻辑控制单元和报警设置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监控,满足工艺需求。在浸出工艺中,负压蒸发中的尾气风机对真空度的要求非常高,尾气风机转速过高,则容易带出溶剂,转速过慢,则真空度下降,压力可能转为正值,影响安全生产。采用人工控制难度较大,而通过工业计算机控制则能很好解决。利用安装在尾气风机上的压力变送器获得相应的真空度信号和压力值,控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对比分析,向变频器发出指令,改变风机的转速,保证尾气风机压力和真空度保持在微小负压范围。 4结束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油脂加工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具备先进的加工工艺、优良的设备配给,卓越的自控系统将是油脂加工企业实现大吨位高度集成生产链的追求目标,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结合大中型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DCS)的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油脂生产加工全过程进行工艺监控和信息管理,符合现代化油脂加工厂家的自动化控制理念,也是提高油脂生产品质的必然趋势。 作者:徐毅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计算机控制论文: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先进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成为了时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时代主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体,是以创造知识与开发知识为首要目的。如今,网络与通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在计算机的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运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社会里,全球的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潮流中,光线通信、广播电视网、国际互联网、电话网等通信互联网的建设也不断得到技术上的革新,网络人性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信技术与网络成为了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也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就结合网络与通信技术,谈一谈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 1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 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有一种技术是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两者完美地进行了结合,那就是今天所说的现场总线技术。可能大部分的普通群众对现场总线技术并不是很了解,不像以太网这些网络计算机技术一样,因为现场总线技术通常只是被用于微机化的测量与控制的设备方面,以及对生产现场进行一个有效的信息传输,目的是能够在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监督生产过程的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也很强,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基带传输,这样会使它的功能模块就被分解成几个部分,这不仅会增加它的性能方面的安全性,还能为以后的后续维护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现场总线技术的技术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但是也会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在传输数据的时候速度会较慢,以及一旦出现问题会因为总线比较复杂而导致问题不易找到和控制。 2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中最广泛和典型的就是以太网的应用。以太网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因为以太网的通信传输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网络成本的费用非常低,所以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自身条件也不存在现场总线的标准复杂的问题。所以在普通家用和办公的计算机控制中,以太网比起其他的网络在计算机控制的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通信和网络的信息传输以及资源共享。以太网是最具有市场发展的潜力的,它甚至还涉及到了工业领域上,它的兼容性的强大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太网存在的缺点就是以太网在安全性上不如现场总线技术可靠。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人们常常会将这两种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进行有效融合,使它们之间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各自发挥优势,以达到网络通信效率的最大化。 1、网络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的图像与信息数据进行保存与读取,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加大网络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效益,继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流通,使人们更加快速、方便地在一定时间内就能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资源,节省了许多资源成本的消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效率。 2、教学方面的运用网络通信技术还对教学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对于教学改革来说,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授课,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视频远程教学,这样的教学途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不必局限于必须面对面地上课才能传授和接收知识,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有效运用,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缩短多余的时间,还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双方提供庞大的资源库,教师拥有大量的资源方便索取,学生这方面也拥有着海量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挑选,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也为师生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教学途径。网络通信技术对于我国的教育可谓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扩大了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覆盖范围。 3、气象方面的运用在气象预测上,通信网络技术更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对天气的卫星探测,能够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地将气象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传播。例如可以通过电台技术、广播技术以及电视等终端设备将天气预报传送到人们身边,有效帮助人们对未来天气做好预防工作,对于恶劣天气的预测,可以有效提醒人们提前对自身进行一个保护措施。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对社会甚至是世界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会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因为它可以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便捷有效的交流,使国家之间的资源进行互通有无,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 作者:唐晓旸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第三中学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和通信技术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始了几何式惊人发展。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上,逐步推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且被多个领域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主要探析计算机控制中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以为相关工作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 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和通信技术正在逐步走向融合发展的轨道,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推动了通讯质量和效率的快速提升,进而刺激了信息通讯业的高速发展[1]。现代信息通讯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把传统通讯技术和数字交换技术融合为数字通信技术,形成信息单一传送到多元信息同步传输的跨越式发展。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场景中更多信息沟通需求的,而且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2]。 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概述 1.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字信息交换技术,其将互联网上分散的数据资源信息整合后,全面共享和高效协调这些信息资源的呈现,使互联网用户可以方便的获取和使用该信息资源[3]。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在具体提供过程中实际上需要调动大量设备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该过程需要调动的各项资源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大型数据库、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存储资源、高性能计算机等。目前的网络技术,处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互联网的功能主要在于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方便的构建小型社区网络、企业内部网络、家庭网络等多种级别的局域网。互联网的根本特征就是资源共享,运用网络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消除资源孤岛,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不强调网络规模,而是更加注重技术效果的实现。 1.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还被称作通信工程,也有叫信息工程或电信工程的,其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技术,也是当前使用价值极大的基础学科之一。信息技术主要关注通信中信息传递与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通常认为,计算机通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间设置专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与传输的整个过程。通信技术,最开始采用模拟信号作为传输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如今其后则以数字信号作为信息传输载体进行数字信息传输,如今则以数据信号为载体进行数据通信。其中数据通信又分为报文、数据、电力三种数据交换方式。数据通信通常是借助网络协议完成计算机间信息资源传输与共享。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间通用的计算机通信语言,通常在不同计算机间设置相同的网络通信协议,也正是这个网络通信协议让多个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完成了传输和共享。 2计算机控制中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剖析 2.1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剖析上世纪80、9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形,该技术主要用在楼宇自动化、制造自动化、过程自动化等方面的现场智能设备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技术为工厂提供基础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工厂现场生产过程和控制设备、高级管理设备间沟通,因此其还是开放的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有较为分散的功能性模块,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强其通信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现场总线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通讯、计算机、控制、智能传感等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且因此引起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发生革命性变化。当前很多极具实力的知名企业都在致力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品推广。现场总线设备通常设在过程设备底层,用来提供工厂用设备级基础通讯网络,其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好、通信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等特点。具体应用中,现场总线技术还要求很高的实时性和时间确定性,同时还有信息交换频繁、多进行短帧通信、负载稳定性好的特点。总体而言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兼容度宽、技术成熟的多项优势,基于自身因素存在的技术弊端主要在于共享资源和传输数据的速度相对缓慢,该技术用于计算机间通信相对弱势,具体而言总线标准复杂度高,发生问题后防控难度较大。 2.2以太网应用剖析以太网是一种广为应用且技术优势显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其优势在于网络通信成本低、通信数据传输速度极快、不存在总线标准的复杂协议问题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采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网络通信、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效果。以太网具有极为惊人的市场发展潜力,目前被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相关市场广泛认可和看好其发展前景。目前,以太网已经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工业应用领域。以太网在具体应用上,和现场总线技术不同,其在传播速度和效率上远远超过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在应用领域中有着远超现场总线技术的超宽兼容度,应用实践中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以太网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远弱于现场总线技术,简单而言以太网对现场设备控制比之现场总线技术相对弱势,其在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上更具优势。 2.3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目前,网络和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中,例如电子数据业务、个人移动通信、电子信箱、即时通信等多个领域。计算机控制中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有:(1)降低能耗,高效推动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借助智能信息终端,方便存储和获取互联网上存储的数据、图像、声音等目标信息资料。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升信息传输效率,降低数据重复输入的次数,减少数据存储管理占用的人财物资源,提升了信息的供给效率。(2)可实现远程教学,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当前教学活动中比较流行的慕课和微课教学都是采用了互联网远程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该类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形式补充,并有利于推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在技术上的瓶颈突破,为教育资源传播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做好了技术支撑,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资源交流的频密度和传播的远度。(3)在气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发射的风云系列卫星,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传播气象资讯,有效的保护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行为,为人们安全出行和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防范预报。 3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的今天,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几乎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应用让工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让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在计算技术控制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践上,总线技术和以太网各具优势和缺陷,在具体选用时还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来匹配适合的技术方案。 作者:石建茂 单位: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中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和通信技术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始了几何式惊人发展。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上,逐步推出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且被多个领域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主要探析计算机控制中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以为相关工作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 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和通信技术正在逐步走向融合发展的轨道,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推动了通讯质量和效率的快速提升,进而刺激了信息通讯业的高速发展[1]。现代信息通讯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把传统通讯技术和数字交换技术融合为数字通信技术,形成信息单一传送到多元信息同步传输的跨越式发展。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场景中更多信息沟通需求的,而且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2]。 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概述 1.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字信息交换技术,其将互联网上分散的数据资源信息整合后,全面共享和高效协调这些信息资源的呈现,使互联网用户可以方便的获取和使用该信息资源[3]。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在具体提供过程中实际上需要调动大量设备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该过程需要调动的各项资源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大型数据库、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存储资源、高性能计算机等。目前的网络技术,处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互联网的功能主要在于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网络技术,可以方便的构建小型社区网络、企业内部网络、家庭网络等多种级别的局域网。互联网的根本特征就是资源共享,运用网络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消除资源孤岛,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不强调网络规模,而是更加注重技术效果的实现。 1.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还被称作通信工程,也有叫信息工程或电信工程的,其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技术,也是当前使用价值极大的基础学科之一。信息技术主要关注通信中信息传递与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通常认为,计算机通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间设置专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与传输的整个过程。通信技术,最开始采用模拟信号作为传输载体进行信息传递,如今其后则以数字信号作为信息传输载体进行数字信息传输,如今则以数据信号为载体进行数据通信。其中数据通信又分为报文、数据、电力三种数据交换方式。数据通信通常是借助网络协议完成计算机间信息资源传输与共享。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间通用的计算机通信语言,通常在不同计算机间设置相同的网络通信协议,也正是这个网络通信协议让多个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完成了传输和共享。 2计算机控制中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剖析 2.1现场总线技术应用剖析上世纪80、90年代现场总线技术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形,该技术主要用在楼宇自动化、制造自动化、过程自动化等方面的现场智能设备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技术为工厂提供基础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工厂现场生产过程和控制设备、高级管理设备间沟通,因此其还是开放的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具有较为分散的功能性模块,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强其通信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现场总线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通讯、计算机、控制、智能传感等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且因此引起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发生革命性变化。当前很多极具实力的知名企业都在致力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品推广。现场总线设备通常设在过程设备底层,用来提供工厂用设备级基础通讯网络,其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好、通信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等特点。具体应用中,现场总线技术还要求很高的实时性和时间确定性,同时还有信息交换频繁、多进行短帧通信、负载稳定性好的特点。总体而言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兼容度宽、技术成熟的多项优势,基于自身因素存在的技术弊端主要在于共享资源和传输数据的速度相对缓慢,该技术用于计算机间通信相对弱势,具体而言总线标准复杂度高,发生问题后防控难度较大。 2.2以太网应用剖析以太网是一种广为应用且技术优势显著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其优势在于网络通信成本低、通信数据传输速度极快、不存在总线标准的复杂协议问题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采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网络通信、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效果。以太网具有极为惊人的市场发展潜力,目前被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相关市场广泛认可和看好其发展前景。目前,以太网已经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工业应用领域。以太网在具体应用上,和现场总线技术不同,其在传播速度和效率上远远超过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在应用领域中有着远超现场总线技术的超宽兼容度,应用实践中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能够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以太网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远弱于现场总线技术,简单而言以太网对现场设备控制比之现场总线技术相对弱势,其在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上更具优势。 2.3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目前,网络和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中,例如电子数据业务、个人移动通信、电子信箱、即时通信等多个领域。计算机控制中应用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主要作用有:(1)降低能耗,高效推动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借助智能信息终端,方便存储和获取互联网上存储的数据、图像、声音等目标信息资料。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升信息传输效率,降低数据重复输入的次数,减少数据存储管理占用的人财物资源,提升了信息的供给效率。(2)可实现远程教学,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当前教学活动中比较流行的慕课和微课教学都是采用了互联网远程教学方式进行网络教学,该类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形式补充,并有利于推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在技术上的瓶颈突破,为教育资源传播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做好了技术支撑,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资源交流的频密度和传播的远度。(3)在气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发射的风云系列卫星,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传播气象资讯,有效的保护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行为,为人们安全出行和安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防范预报。 3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的今天,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几乎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应用让工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让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在计算技术控制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践上,总线技术和以太网各具优势和缺陷,在具体选用时还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来匹配适合的技术方案。 作者:石建茂 单位: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计算机控制论文:通风空调计算机控制技术分析 1主要控制功能需求 1.1变配电系统 1.1.1遥测、遥信对象附楼配电室技术屏低压I段主供回路、附楼配电室技术柜低压II段备供回路、附楼配电室动力屏低压供电回路、新闻网配电柜低压I段主供回路、新闻网配电柜低压II段备供回路、动力站新闻网低压I段送电回路、动力站新闻网低压II段送电回路、动力站全台网低压I段送电回路、动力站全台网低压II段送电回路。 1.1.2遥测信号每个供电回路线电压:Uab、Ubc、Uca;相电流:Ia、Ib、Ic;电源频率:PF;功率因数:cosφ;有功功率:P3;视在功率:S3;无功功率Q3;有功电度kWh;无功电度kVarh。 1.1.3遥信信号每个供电回路分闸信号、合闸信号。 1.2通风空调风机控制系统 1.2.1遥信、遥控对象排风机1#、排风机2#、排风机、1#回风机(备用)、2#回风机(备用)、3#送风机、3#回风机、4#送风机、4#回风机、5#送风机、5#回风机、1#送风机、2#送风机、1#回风机、2#回风机、1#送风机(备用)。 1.2.2遥信信号允许自动信号、停止/运行信号、热继电器故障信号、起动故障信号。 1.2.3遥控信号起动信号、停止信号。 1.3遥控信号发出当遥控信号发出后,风机实际未动作,经过延时后,发出操作故障信号,弹出报警窗口。 1.4日报表功能每日每小时记录一次所有供配电回路负荷情况,并附报表打印输出。 1.5供电回路负荷历史数据查询以历史趋势图形式查询,可按10min,任意时间段进行历史负荷查询。 1.6风机控制记录查询以历史趋势图形式查询,可按10min,任意时间段查询风机运行状态。 1.7报警事件查询热继电器故障信号、起动故障信号查询。 1.8操作事件查询对操作事件情况进行查询。 2控制系统开发 2.1色彩选择金属灰为背景,蓝色、黑色为字体主色,红色为强调。 2.2操作以菜单为主,按钮为辅,主系统图设置人性化开关点击等灵活多样的操作方式。 2.3主要画面设置低压配电系统图、低压系统遥测、日报表、风机控制、风机控制记录、事件查询、报警查询、用户管理、登陆、注销、退出。开发主界面如图2。 3主要控制界面开发 3.1低压配电系统图不带电状态下为绿色,带电状态下为红色;在画面上显示相电流:Ia、Ib、Ic;所有开关柜断路器位置均设置有透明按钮,点击后打开各开关详细的遥测画面;所有开关柜均判断开关分闸/合闸状态,并根据判断情况进行红绿色显示(如图3)。 3.2低压遥测画面主要显示每一开供电负荷的实时数据,包括线电压:Uab、Ubc、Uca,相电流:Ia、Ib、Ic,频率PF,功率因数cosφ,有功P3,无功Q3,视在功率S3,有功电度kWh,无功电度kVarh及断路器状态;用棒图形象显示负荷情况;用历史趋势图显示负荷情况(如图4)。 3.3日报表查询每天每小时记录一次三相负荷电流形成日报表,并计算一天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可查询每一天的日报表,达到900操作权限可对报表进行打印、删除等操作。 3.4风机控制达到800操作权限,可进入风机控制画面。画面设置16台风机操作功能区;当就地/集中操作开关处于就地操作时,计算机不进行集中操作,但可对其运行状态进行遥测;当就地/集中操作开关处于集中操作时,计算机可进行集中起动/停止操作,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遥测。 3.5风机控制记录采用历史趋势图,对风机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可查询每台风机的运行状况,进行10min查询,参数查询,定义记录笔查询。 4总结 本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成功运用,使云南广电局动力站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起到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良好效果。特别是精细的供电监控方式,以DCS控制理论,实现了通风空调送风机、排风机通过PLC进行计算机监控,用户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作者:张静单位:云南建工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控制论文: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控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上世纪,并且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此,通过对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的介绍,阐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其计算机控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的结合使得信息通信的质量逐渐提高。是现代信息通信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我国移动网络使用人数增多,网络速度和安全性的提高成为一种必然。对计算机的发展而言,网络的发展是滞后的,它应以计算机为基础。目前,我国网络通信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笔者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相关概述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二者之间的结合,网络技术对各个领域均有积极的影响。将不同区域的计算机通过设备天线进行连接,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系统分为通信网络与资源网络量部分,包括电缆、无线通信和电话线通信等相关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线路和设备就可以保证节点之间的无障碍通信,硬件、软件和数据库均可以共享。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包括网管、网桥、中继器、路由器和交换器。交换方式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输多是依靠通信协议来完成,计算机协议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使用,信息共享更加方便。 2网络与通信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中的发展过程 2.1联机时期特征。联机是指通过中央处理器将不同区域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联机时期是计算机控制的第一阶段,信息的交换需要核心处理器的指挥与预算,同时中心处理器要具有数据的储存和收集功能。但是随着计算机接入的增多,核心处理器的工作量增大,处理速度就会下降,最终不能满足运行需求。在信息收集和获取上,核心处理器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要保证中央处理器的效率,就需要在处理器和通信线路之间安装前端处理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信控制器,数据处理器的速度因此得到基本保证。但是此阶段还不能实现全面的网络连接。2.2互联网时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指将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互联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成为一种必然。互联网可以将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同时也可以完成通信系统信息的交换和控制,具有独立性,并且封闭性较好,可以很好的避免的网络风险,资源共享的效果不如从前,网络之间互通存在困难。2.3标准化网络时期。标准化网络时代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更加合理化,既可以实现独立的运行,又能够保证信息运行的共享和互联。计算机的体积也逐渐缩小,逐渐接近现代我们所见的微型计算机。在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极大的提高,并且局域网是通过路由器等设备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2.4高速网络和互联时期。随着我国网络与世界接轨,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提出。高速的网络开始出现,信息传输和处理速度达到了空前新高。尤其是在网络通信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十分方便。 3计算机控制中的主要网络与通信技术 3.1以太网以太网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典型网络,具有较多的优点。随着计算机网络速率的提高,其应用也不断的增加,这一技术的成本较低,通信速率低,且影响因素较少。以太网已经在各个地区开始使用,但是还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对于以太网的研究,应集中于资源的开发上,我们知道以太网包含了大量的资源,如何将其正确的应用于计算机控制中,是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太网已经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其特点明显,以太网不仅注重信息通信共享,还对信息共享起着主宰作用。3.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应用可以保证现场设备的正常运行,将网络有效的连接。现场总线技术将基带传输作为基本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新厂总线采用独立的功能模块,相互之间不造成影响,这使得维护变得方便。另外该技术的开放式互联则实现了各个层次之间的练习,在通信协议的约束下,信息可以统一。现场总线技术在近年来的应用较多,其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但是其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输速度不高,总线较为复杂,其设计与以太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网络的传输而言,以太网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现阶段,依然需求两种技术相互配合。将两种技术联合使用的优势在于,第一,能源消耗减少,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共享能力增强,通过终端设备可以轻松的获得网络区域的计算机的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减少多次输入的麻烦,减少成本使用。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远程教学,是文化得到传播。卫星通信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授课的一种方式,这一技术深入到教育行业,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第二,在网络通信过程中,远程技术的覆盖能力逐渐增大,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尤其使教学的开放性与教育的覆盖面积更加广泛。第三,对于现代通信而言,计算机控制已经在广播、电视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基于网络通信的广告业发展,也使得本国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对世界各国之间的网络交流而言,合作是必然的,在民主发展过程,民主艺术则是通过通信技术快速的传播,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网络通信技术则应从继承和发展开始。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这些特有的文化传统进行很好的保护和继承,防止其被破坏。第四:网络与通信技术在气象报道上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准确的报道气象状况,现代人已经可以轻松获得天气信息,方便行动。3.3应用实例网络与通信技术在我国计算机控制中的运用十分广阔,比如上海的模拟呼吸系统就是我国建立的首个模拟寻呼系统,数字呼吸系统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代表。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来说,计算机需要接收端和发射端共同作用,集成电路在这一过程中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对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交换机设备的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以太网也不能适应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交换机和用户的分析与维护就成为计算机控制中的主要任务。需要改变以往的预先控制方法,实现程序化,并对存储器进行信息的保存。交换机执行后,可以通过使用换号码的方式实现相关程序,对计算机的变革使得网络通信进一步发展,在我国计算机控制已经深入到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对新的网络模式而言,计算机变革将进一步进行。 4总结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而言,经历了几个阶段。我目前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已经空前先进,对于计算机控制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影响其他领域或行业,要进一步明确其积极作用,笔者将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不同时期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便于推进我国计算机控制的发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 作者:李景纯 单位: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控制论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摘要:详细阐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问题预防和维护工作,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控制系统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量和控制系统。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维护工作。 1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问题的预防 1.1供电的可靠性 电源是整个系统的命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制动检验台电动机的启停、底盘测功机涡流机的运行等都会造成供电网络电压大幅涨落,从而导致电压不稳,给计算机控制系统造成很大的干扰。实践表明,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外部干扰引起的故障中,80%以上是由电源干扰引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供电原则是:①空调、照明等动力设施与计算机、工位机应分别供电;②工位机采用稳压电源,以保证AC220V的稳定;③服务器和计算机要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以防信息丢失;④三相负载要均衡;⑤工位机内交、直流电源线分开线槽走线,信号线与地线、电源线尽量不交叉,以减小交流电源对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感应干扰。正确接地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重要手段,接地原则是:工位机和设备采用串联屏蔽接地方式,用一根大截面铜线(至少10mm2)连接各装置的中心接地点,然后连接到接地母线;接地装置最好埋在距检测车间10~15m处。 1.2线路的可靠性 在自动检测线上,每个工位的模拟量、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漏电、接地系统不完善或传感器绝缘性能不高等都会造成通道中传入很高的共模或差模电压。如果各通道的线路绑扎在一起,则各线路会通过电磁感应相互干扰,尤其是将-12~12V的信号线和交流380V、220V电源线绑扎在一起,其干扰更为严重——轻则使弱电信号出现误差,重则会覆盖住传感器等的弱电信号。在安装计算机控制系统时,要按信号类别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强电线与弱电线、模拟量线与开关量线、交流线与直流线等分开线槽走线,以减少各种耦合干扰;不同类型的信号要分别用不同电缆传输,信号电缆应按信号种类分别布置传输,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并平行布置;要对传感器信号线和光电开关信号线采取屏蔽措施,将正确接地与屏蔽结合起来抑制干扰;对于模拟信号线,一律采用屏蔽电缆走线方式,同时穿钢管屏蔽保护,将屏蔽层接地,以减少静电干扰。另外,较短的信号线可以采用双绞线,双绞线上产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磁干扰可以相互抵消。 1.3硬件电路的可靠性 工位机、设备控制柜的设计采用模块化、通用化的方式,以便故障查询和更换。对于硬件电路,特别是主控板,要在其关键点上设计LED指示灯和报警装置,以便维护。比如控制举升器升降的继电器吸合电路可用LED指示灯来标识其工作状态;I/0通道中光电开关信号采用光电耦合器隔离,传感器信号采用隔离放大的方法来抑制干扰。硬件滤波电路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信号在接入放大器前,可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以减少共模干扰,并在信号两极间加装滤波器,以减少差模干扰。将常用RC滤波器接在一些低频信号的传输电路中,例如侧滑检验台的差动变压器输出端,可以有效削弱各类高频干扰信号。为保证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局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正常工作,可以在工位机里设置一些备用部件。一旦发生故障,就启动备用部件。 1.4软件设计的可靠性 对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软件抗干扰技术是防止计算机控制系统受到可预知干扰或当计算机控制系统受到干扰后使其恢复运行,或输入、输出信号受到干扰后,使计算机能去伪存真的一种软件支持技术。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可通过软件提高其可靠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修时间。干扰信号是随机的,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检与诊断、软件陷阱、软件滤波和中断处理等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特别是非周期性的随机干扰信号,采用软件滤波是非常有效的。所谓“软件滤波”,就是通过多次采样,得到一个转换的数据系列,通过某种处理后,得到一个可信度较高的结果。比较常用的滤波法有程序判断滤波法、去极值平均滤波法和低通滤波法。在软件设计时,可使系统具备掉电保护功能,以提高其可靠性。例如进行现场保护,即保存当时重要的状态参数,当电源恢复正常时,计算机重新复位,恢复现场,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 2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维护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维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注意服务器、各工位机以及设备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和灰尘等状况,一定要采取通风、防尘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②定时用毛刷、吸尘器等清除工位机机柜和计算机控制柜内的灰尘。检测车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烟粒和粉末,一旦它们落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内工位机、计算机控制柜的印制线路或元器件上,就会引起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和印制线路损坏。③经常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观察其是否有位移、积尘和受潮现象。不要人为破坏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状态。④散热、通风是防止服务器、计算机和工位机过热的重要手段。为此,工作人员应每天检查各冷却风扇运转是否正常,每半年或一个季度检查风道过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如果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则应及时清理,否则计算机控制柜内的温度就会升高(一般不允许超过55℃)。⑤尽量少开工位机机柜的门。有的检测站在夏天打开柜门散热,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这会导致计算机控制系统加速损坏。正确的方法是降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温度。因此,应该严格规定,除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否则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时敞开柜门。⑥利用Windows维护工具定期整理硬盘、备份数据库,并且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人才可以访问数据库。计算机要定期査、杀毒,杀毒软件也要及时更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正常运行,我们要重视和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问题预防和维护的工作,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促进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的开展。 作者:邹夏骁 单位:惠州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程序实验室创建 1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职业意识、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锻炼企业所期望的工作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但目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一,现有实验设备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实验设备大多采用以实验模块为基本单元的实验箱形式,往往以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很难实施。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是被动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做实验,因而无积极性可言。第二,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大多围绕硬件实物,在实验室、实训室或企业车间等场所实施,因其直观易感性和接近生产实际,向来都是高职实践课程的主流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先天不足,因其投入大、适应性差且难于开放,往往使实践教学过程面临窘境[2]。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器件和仪器仪表的损坏,故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购置的元器件数量增多,开支增大。第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时有限,而设计型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原理图的基础上设计出实物来,若原理图不正确会影响实物设计,延长学生的设计时间,又影响学习进度。 2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伴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仿真系统为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有以下优势:(1)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围绕模拟和仿真条件开发的虚拟实验实训项目,是参考专业技术领域有关生产要素及岗位能力要求而开发的。通过训练,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教学成本低。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机房或专业实训室安装计算机仿真软件即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量小,节约了教学成本。 (3)提升综合效益。借助Matlab,Proteus等软件强大的仿真能力以及丰富的资源库,可以有效替代硬件仿真器进行先期的软硬件调试,再利用仪器仪表的输入输出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待仿真结果基本理想时再进行实际的硬件调试。这样,一方面学生了解应用系统硬件电路结构,锻炼了编程技术,也学习了仪器仪表的使用,提高了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开发过程高效,损失减少,解决了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3]。 3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具有模拟和仿真条件的校内多媒体实验机房或实训室,着力开发其虚拟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发掘其教学功能,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践教学项目举例见表1,并以项目三为例,证明虚拟实验室可以锻炼学生软硬件的综合开发能力。 3.1Smith纯滞后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以近似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根据被控对象实验数据,可确定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τ=72s和对象时间常数Tp=2min,其比例τ/Tp>0.5,故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型窗口创建smith.mdl模型文件[4](如图1所示)。图1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根据被控对象时间长短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采样周期为1s,调试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使系统闭环稳定,没有超调,使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可得仿真结果(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知,引入Smith预估器后,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无超调,只是在时间上滞后τ=72s;由图3可知,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小于6s。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可实现对电阻炉温度的纯滞后补偿控制。图2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图3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局部放大图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结合对电阻炉温度对象的控制,学习smith预估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调试方法、技巧,为实际对象的控制及控制方法的合理选择积累经验。 3.2输入温度检测信号Proteus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的温度检测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经信号调理电路转换成单片机方便识别的电压信号,再经A/D转换器输入单片机。使用Proteus的ISIS组件绘制的ADC0809与AT89C51接口原理如图4所示,在ISIS界面编辑源程序,经编译后向CPU(AT89C51)加载源程序,仿真运行、调试。可得到输入温度信号对应的8位二进制电压值,再经显示电路显示对应的温度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图4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仿真运行与观测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学习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掌握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软硬件设计方法。 3.3项目报告 每一个项目,学生都要写出包括项目研究概论、方法与手段、查阅资料情况、完成形式、得失经验等内容的总结报告,将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有机结合,将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转换成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5]。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又可提高学生对设计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以往实验只走简单操作过程的验证性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4结束语 (1)Matlab,Proteus等仿真软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2)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替代价格昂贵的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可在课堂上进行仿真分析,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实验结果可用来指导实际系统的设计,减少实物实验调试和耗材,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节约教学成本。 (3)仿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在利用Matlab,Proteus等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实物系统,才能真正将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有机衔接与融通。 计算机控制论文:基于环形以太网洗煤厂计算机控制程序 本文依据某洗煤厂提供的洗煤厂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及技术性能要求设计。目前原设备生产能力为150万t/a,技术改造后为200万t/a,结合该矿建设标准,地面生产系统主要工艺装备均采用生产效率高、运行可靠的先进设备,但不具备远程管理监控功能,无法实现集中管理。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全自动监控系统的改造。 1洗煤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确定 当前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的类型有: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 (1)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它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功能上和地理上的分布控制,同时通过高速数据通道把各个分散点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集中监视和操作,实现了复杂的控制和优化。DCS的设计原则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它采用了不同于DCS的“工作站-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结构模式,降低了系统总成本,提高了可靠性,且在统一的国际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因此它是新一代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3)网络控制系统NCS(NetworkControlSystem)网络控制系统是通过网络形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在网络控制系统中,被控制对象与控制器以及控制器与驱动器之间是通过一个公共的网络平台连接的。它是一种空间分布式系统,通过网络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连接起来,形成闭环的一种全分布式实时反馈控制系统。它具有信息资源共享、易于扩展、连接线数减少、效率高、易于维护、性能可靠等优点。尽管NCS比传统的计算机控制方式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数据在网络中传输,使数据包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排队或碰撞,导致数据传输延迟,从而使控制系统产生时滞,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跟随性。因此本系统根据现场的条件,选择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控制方式。某洗煤厂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洗煤厂生产工艺流程图根据图1可知,该选煤厂具有车间分散、设备分散,生产连续,各环相扣,数据多,处理量大的工艺流程特点,因而采用了基于光纤环网冗余的工业以太网+PROFIBUS现场总线+ROFINET总线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新一代分布式控制方式(即FCS)。 2洗煤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网络组建 通过图1对洗煤厂生产工艺的研究,统计出需要控制的系统包括集控楼集控室、动筛车间、洗选车间、压滤车间、筛分车间、原煤配电室和西泵房等几个系统。系统采用1台总配电柜+1台工作站+3套西门子S7-3003152DPPLC主站+3套ET200S分站+PROFIBUS现场总线+ROFINET总线+工业以太网控制。考虑数据远距离传输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需方的要求采用双环自愈型工业以太网通讯方式和冗余系统形成选煤厂环形工业以太网,系统提供丰富的模块多样化设计,可支持热插拔。 2.1现场总线PROFIBUS PROFIBUS是一种不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的国际化、开放式现场总线标准,用于现场设备层或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的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PROFIBUS协议采用ISO/OSI模型的第1层、第2层和第7层(ISO/OSI模型的1~4层是面向网络的,5~7层是面向用户)。PROFIBUS为用户提供了3种通信协议类型,即PROFIBUS-DP(DecentralizedPeriphery该总线成本低,速度高,用于分散式I/O的通信与现场设备级控制)、PROFIBUS-PA(ProcessAutomation该总线具有本征安全规范,适合于本质安全的场合,可使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联在一根总线上,为过程自动化而设计)、PROFIBUS-FMS(FieldbusMessageSpecification,该总线是一个令牌实时多主网络的结构,用于车间级监控网络)。PROFIBUS传送速度可在9.6kbit/s~12Mbit/s任意选择,因此PROFIBUS可适应于不同控制对象和通信速率等要求,开放性好并且技术成熟,所以在该洗煤厂的车间级采用了PROFIBUS现场总线作为现场设备级的分散的I/O通信。根据要求,在筛分车间配电室及原煤配电室设立一个ET200S远程I/O站,实现远程控制,ET200S是西门子PLC的远程模块,通过西门子的PROFIBUS-DP总线将该ET200S作为子站挂靠在动筛车间PLC控制分站,通过总线的形式将采集的现场信号和对现场的控制信号由PLC到ET200S子站上。在硬件组态中,需要将ET200S挂到DP总线上,同时定义该ET200下的模块属性,包括各模块的地址以及各种属性。同样,在西泵房设计一个ET200M远程I/O站,通过西门子的PROFIBUS-DP总线接入洗选车间PLC控制分站。3套S7-300PLC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接口,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入管控中心。 2.2工业以太网 虽然PROFIBUS的协议结构是以ISO/OSI为参考模型,但其3~6层并未出现在PROFIBUS的通信栈中,而且各种现场总线之间虽可通过网关进行互换,但设备和装置之间的操作性和互换性就几乎不存在;现场总线的数据吞吐能力只适合于底层应用层,对管理层因其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现场总线满足不了要求,因此采用功能更强大的工业以太网将洗煤厂现场控制系统联接起来组成环形自愈网,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及可靠性。所谓工业以太网就是结合以太网技术和TCP/IP技术开发出来的一种工业通信网络。洗煤厂的工业以太网设计如下:(1)基本类型按照以太网传输速率大致可分为4种:10Mbit/s工业以太网、100Mbit/s工业以太网、1Gbit/s工业以太网、10Gbit/s工业以太网,根据现场及需方要求采用1Gbit/s工业以太网。(2)网络硬件①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主要根据网络连接距离、数据安全、传输速率来确定,在工业以太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屏蔽双绞线(TP)、工业屏蔽双绞线(ITP)和光纤。因光纤有重量轻、不产生电磁干扰、不受雷电影响、不受电磁干扰、无屏蔽电流及无电气接地问题等优点,因此在本设计中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②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本系统中由于采用OLM光纤环网的拓扑结构,以及数据的检测采用载波侦听多路复用的方式,使系统传输延时,可靠性降低,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有效地改善系统的特性。本设计采用了MIER系列的以太网交换机。MIER-5428系列自愈环光纤交换机是由24个10/100Base–TX或10/100Base-FX/BX端口以及4个10/100/1000Base-TX或千兆SFP组合端口(1000Base-SX/LX/BX)组成。系统在重新组态时冗余倒换时间小于300ms,另可提供1个1000M以上联口与核心交换机上联。MIER-5428支持MR-Ring自愈环,适合用作中心端交换机,最大的特点是支持多组自愈环网,可由用户自行设定自愈环的环路端口,与MIE-5210自愈环光纤交换机组成多个自愈环网,而4个千兆口可以将多台MIER-5428组成千兆自愈环,保证多个中心交换机之间的千兆链路安全;③通信处理器工业以太网通信处理器包括用在3台S7-300站上的处理器CP343-1、PC机上的网卡CP1613,它们均提供了ITP、RJ45、AUI等以太网接口,以1000Mbit/s的速度将3台PLC和PC连接至工业以太网上。 2.3PROFINET PROFIBUS作为现场总线的一种,已经在我国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在各种场所,将TCP/IP技术应用在现场总线是西门子近年来的成果,这就是PROFINET,它是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并得到了国际电子委员会(IEC)的认可。采用PROFINET将集控室和现场联系起来,实现了管控一体化。PROFINET的物理层采用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IEEE802.3标准),网络层和传输层采用IP/TCP/UDP技术。洗煤厂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既有对实时性没有特别要求的过程参数设定值(如PID控制器的KP、KI、KD等参数设定),又有必须满足实时性要求的过程采样值,PROFINET对不同的应用要求使用相应的通信方案,解决了在同一个系统里有不同实时通信要求的问题。这是因为PROFINET采用IRT技术解决同步数据通信问题、采用SRT技术解决苛求时间数据通信问题、采用IP/TCP/UDP技术解决无苛求时间数据通信问题。 2.4ET200S控制方式 SIMATICET200S是西门子ET200分布式I/O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按位模块化、高度可扩展性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场合。使用SIMATICS7-400/300控制器和ET200系列远程I/O所构成的基于PROFIBUS-DP或PROFINET现场总线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为众多工程项目的经典选择。ET200S是一款防护等级为IP20,具有丰富的信号模块,同时支持电机启动器,变频器,PROFIBUS和PROFINET网络的分布式I/O系统。SIMATICET200S同时支持PROFIBUS和PROFINET现场总线;拥有CPU314功能的集成PROFIBUSDP通讯口的IM151-7CPU和具有3个PROFINET接口的IM151-8PN/DPCPU接口模块;可以扩展最大7.5kW的电机启动器和最大4.0kW的变频器;拥有丰富的诊断功能,包括断线、短路和通道级的诊断功能;对于MODBUSRTU通讯功能,无需增加任何的选件即可完成;支持带电热插拔功能,使得在运行情况下也可以轻松完成模块的更换;同时提供包括集成光纤接口的PROFIBUS和PROFINET接口模块;洗煤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3结语 分析了洗煤厂的工艺流程,确定了该系统的控制类型;并通过分析工业以太网、PROFIBUS、PROFINET的特点,组建了关于环形以太网洗煤厂的FCS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及系统的稳定性,完善了系统的功能,使操作更加方便、透明;为洗煤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计算机控制论文:P/T数字转台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是实现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1-2]。 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多数是以围绕单片机或8088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实验平台开展的,还有部分设计是要求运用仿真软件验证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上述要求很可能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工厂实际设备脱节。由于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相关硬件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导致学生经过学习,还是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不能合理、科学、自如地运用。利用P/T数字转台作为课程设计的平台,首先,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其次,由于该设备采用的是工业级运动控制板卡,学生在熟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及计算机控制应用程序的设计,达到将综合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方案分析、系统设计与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1P/T数字转台实验系统介绍 1.1转台电机控制系统 转台电机控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器、具有PCI插槽的PC机、具有增量式编码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器、驱动器电源、原点开关和正/负限位开关等6个部分组成控制伺服电机时,控制器输出+/-10V数字电压控制信号。采用GT系列运动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典型连接如图1所示。 1.2运动控制器 固高公司生产的GT系列运动控制器,可以同步控制4个运动轴,实现多轴协调运动。其核心由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和FPGA组成,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控制计算。它适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木工机械、印刷机械、装配生产线、电子加工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GT系列运动控制器以IBM-PC及其兼容机为主机,提供标准的PCI总线产品。运动控制器提供C语言函数库和Windows动态连接库,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用户能够将这些控制函数与自己控制系统所需的数据处理、界面显示、用户接口等应用程序模块集成在一起,建造符合特定应用要求的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应用领域的要求。 1.3视频采集 除运动控制以外,P/T数字转台还配备了Matrox的图像采集卡和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具有16MB内存,支持模拟视频的实时捕捉或JPEG2000压缩/解压缩功能。 2P/T数字转台实验系统可实现的内容 2.1转台控制 此部分主要是对转台轴电机的转动控制,在对转台控制编程时首先对控制卡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过程中完成中断屏蔽字、限位开关有效状态、伺服滤波器零点偏移值、运动模式等设置。设定选定轴为当前轴,设置运动模式、速度参数、加速度参数,然后刷新当前参数,当速度参数发生变化时转台开始动作。 2.2图像获取及处理 视频采集部分是以固高科技公司随转台提供的Matrox采集卡、摄像头为平台,通过编写高级语言程序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将摄像头捕获的图像显示出来、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处理后图像像素的不同查找到目标物体、求出目标物体的质心坐标[3-6]。当目标物体移动时,控制转台跟随其转动。 3题目的设计 根据实验平台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转台的控制、视频图像的采集和图像处理相关。为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包括固高运动控制卡使用手册、编程手册、图像采集卡使用手册以及相关函数库,要求学生采用C++或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C语言程序设计”在工科院校作为必修课开设,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再学习C++或其他的高级语言就能很快掌握。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图像处理和工业控制板卡方面的编程方法进行专门的辅导,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学会对界面和图像编程,并学会程序的编译、调试和执行。“团队协作”也是新时期对科技人才素质的要求。由于课程设计一般在2周之内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将3人分为一个小组,然后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同一题目下的不同内容。组员间进行分工协作,共享知识信息,共同商讨、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相互配合、互相帮助,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7-10]。例如“目标跟踪系统设计”,要求学生采用C++或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程序,实现视频图像的采集、图像的简单处理、控制转台跟踪预先确定的目标。具体内容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完成界面的设计,要求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达到工业控制软件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要求完成图像处理功能,要求从采集的视频图像中能分离出预先确定的目标;第三部分要求完成转台的运动控制,要求加入控制算法和电机加减速控制。3部分由3个学生完成,最后通过联调实现目标跟踪的功能。 4结束语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工业控制板卡和图像采集板卡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工业控制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了一定了解。在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药学毕业论文:本科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一、药学专业毕业本科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是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论文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相信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会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做好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人才。 作者:郑爱丽边玮玮王江云戚明颖单位:潍坊医学院山东大学 药学毕业论文:药学与有关专业毕业设计革新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是进行科研类相关工作,而是实际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相关科研能力的体现和今后的工作所需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因此从自身的需求动力上来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学习劲头就不是很强,所以教育者的这种良好动机与政策的规定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导致了现在普通高校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堪甚至无奈的现象,如抄袭等。 毕业设计时间矛盾现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基本上都是在毕业前一年或半年之内完成,而在毕业前夕,大学生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如何找到工作、保住工作、干好工作上。毕业设计和找工作的时间相互矛盾日益凸显。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也试图通过与实习单位沟通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困难重重。因为企业安排学生实习或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目的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尽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不可能不考虑自身的利益需求。除非是一些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完成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 但是,意愿去这样单位实习或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任务与教育质量的权衡中,我们必须要考虑教育的平衡和发展问题,硬性的要求学生去这样的单位实习。虽然为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之一,但同时也抵制了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既学生的内心需求,结果将势必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将来的就业,而二者比较来看,后者更为重要。此外,即使学生进入同一家实习企业,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许多工作内容不能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因此,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就成了空谈,而面对必须要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只好独辟蹊径,结果又导致了不良现象产生。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降低对毕业设计的要求这种降低要求不是指降低毕业设计的质量,而是让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与完成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现状,符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建议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具体的要求更符合个人的价值体现,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特点。 2分散毕业设计的时间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可以分散在大学的各个时间段里在校内完成。如我们曾提到过的“四个八周实习促就业模式”,既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试验等来提高各种能力,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而不影响其毕业求职等人生大事。 3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教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是思想的指导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和日常简单的事务管理。因此,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做出培养方案。如对于考公务员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复习期间硬要求其参加科研实验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比如考研的学生、参军的学生、做销售的学生、自主创业的学生等,个体发展路径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也应等采取多方式,制定个性化方案,不搞一刀切。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在毕业设计现状与发展的人文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这些想法的具体实施与操作还需要政策和对策的分析与引导,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商榷,为大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作者:赵君嫦刘阳安佰柱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药学毕业论文:QQ群在药学毕业生实习管理的应用 摘要:分析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利用QQ群进行实习管理的可行性,详述如何将QQ群主要功能应用于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工作。 关键词:QQ群;药学类;毕业实习;管理 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是让学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到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岗位实习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的一个过程。它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的检验,是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也是锻炼和检验自己社会能力、工作能力的过程。实习期间也是学生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时期。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软件,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平台,是QQ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很多实用功能。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QQ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管理工作,建立符合时代性、科学性、规律性的实习管理新途径、新载体,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QQ群在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QQ群的普及,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实习管理工作中。张震利用QQ群对医学专科生进行实习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徐暄利用QQ群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进行实习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过程中分散实习、分散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吴帆等通过使用QQ群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尚会静将QQ应用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实现了即时与非限时、点对点与点对面的思想交流,解决了正式场合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和困难。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QQ群功能的不断完善,将QQ群应用于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的探讨应更加深入。 2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药学类实习点类别多且分散 药学类毕业生实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实习单位类别多,岗位丰富,相互距离远,实习生分布广,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 2.2教师与实习生联系困难 由于学生大多数在外地实习,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更换了手机号码却未及时通知所负责教师和班内其他同学;有些学生因为漫游费用较高,而选择不经常开机;导致教师与实习学生间联系不畅,有关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位,给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带来了一定困难。 2.3毕业生实习相关信息传递、交换缓慢 在毕业生实习管理工作中,涉及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格式及就业信息、实习考核、学校通知、评先评优等信息的传递,信息量大,若以传统的纸质版传递,交换缓慢,管理成本较高。 2.4学生对实习认知不足,社会经验不足,适应性差 药学类毕业生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在实习过程存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一是环境适应慢,二是吃苦能力差,三是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由于学生实习期间较分散,与教师联系联系少,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心理梳理,不能尽快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误区。 3利用QQ群进行实习管理的可行性 3.1QQ群是一种普及率及使用率高的即时通讯工具 QQ自从1999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这也是全世界单一互联网应用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亿;据统计,到2016年为止,QQ同时在线用户数达2.59亿人,针对大学在校生使用QQ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500位分布于文、理、工、艺术各学科的受访者普遍使用QQ,拥有QQ号或上QQ的比例高达97%;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手机中安装了QQ软件,且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QQ号码,每天使用QQ及QQ群功能的频率很高,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和进行联络沟通,为动态管理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实习生提供了可能。 3.2QQ群的功能强大,模块丰富 QQ群成员除了可以互相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即时聊天、交换信息外,还有图像传送、文件共享、群邮件、数据传送、群视频、群内讨论组、QQ电话、群公告等多种功能,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QQ群可以提供一个远距离交流平台,能快速、准确、详细、大容量地传递信息,为药学类毕业生实习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3.3QQ群技术成熟,操作简单 QQ群技术成熟,管理员可以要求群成员更改备注名称,要求学生备注班级等相关信息,不需要添加群里的人员,就可以很快速地找到需要单独交流或集中交流的对象;管理员可以对无关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以免虚假信息,给学生带来损失;管理员可以限制群成员无用信息,以免覆盖有用信息;整个QQ群操作页面简单、直观,容易上手。 3.4QQ群具有稳定的运行系统,终端设备多样化 QQ群可以同时在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登录,群消息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同步,并且保留历史消息,方便查看;整个QQ及QQ群运行稳定。 4如何利用QQ群进行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 笔者在进行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拥有创建QQ群权利的班委,为每个班都创建了一个毕业生班级QQ群,以班级命名,要求本班学生全部加入QQ群,负责实习就业的教师及重要班委担任管理员;创建一个全院毕业生的QQ群,要求本院所有实习毕业生全部加入,由笔者担任群主,并委派每个班班长担任群管理员,让他们帮助教师管理好QQ群。学生在各QQ群中的群名片设置为各人的班级加上姓名,以便管理,及时清除无关人员,杜绝其在群内虚假信息,以免造成混乱。下面详细论述如何利用QQ群的群消息、群文件共享、群邮件、群公告、群视频、群视频、群讨论、群相册等功能开展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工作。 4.1QQ群消息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消息功能,可以向群里成员发送文字、语音和图片等信息,在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全体学生及时招聘通知,相关就业政策,毕业事宜等信息,学生可以在群里对消息进行回应,负责就业的相关同学也可以将信息转到本班群里,以免遗落重要信息;针对特殊学生,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开展心理预警和心理帮扶工作。教师不必事先将每个人加为好友,就可以通过QQ群单独向群内学生发送消息,同样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单独发送消息,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有一个解决的问题渠道;方便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状况,准确传达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4.2QQ群文件共享功能的应用 QQ群文件共享功能,可以用于资源共享和资料存储,药学类毕业生一般校外实习时间为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有很多信息需要传递。采用传统的纸质形式,耗时耗力,并且传递不及时,利用群文件共享功能即可很好解决。在实习期间,虽然主要的工作、学习都是在实习单位进行,但学校很多工作是实习单位没办法替代的,如各种考试的安排,奖学金的评选,简历的制作,毕业论文格式,实习报告格式,学生离校手续等。将相关文件上传至QQ群,学生就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材料,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4.3QQ群邮件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邮件功能,用户可以向所在群所有成员以文字、图片、附件等方式发送传递信息,在邮件附件中可以添加普通附件和超大附件。对有些文件过大不方便在群共享传递的,可以通过添加群邮件超大附件而传送,另外有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注意QQ群共享文件,而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群邮件功能,将重要文件、通知等信息发送到每个人邮箱,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群邮件功能也可以用于奖学金、评先评优等投票,教师通过群邮件评选项目及注意事项,利用QQ群邮箱开展专项投票,提高评选的公开性、公正性。 4.4QQ群公告功能的应用 QQ群群主和管理员可以利用群公告功能文字、图片等信息,公告栏处于群醒目位置,在公告同时,公告信息也会以群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群消息窗口中,以便群成员及时知悉。在公告栏可以实习时间安排,毕业手续办理及时间节点,招聘信息,考试通知等相关信息,利用群公告功能对重要信息进行反复推送,以便传达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准确传达了相关信息。 4.5QQ群视频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视频功能,用户可以发起或参与群视频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PPT演示、分享屏幕、播放影片及上台等操作。在药学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管理中,因学生分散在外地,有些重要表格及资料需要填写,教师可以通过群视频演示PPT或播放视频文件、分享屏幕等功能,提供在线指导,学生在自己电脑上实时观看,学生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了解学生最近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咨询就业等相关信息。 4.6QQ群讨论功能的应用 利用群讨论组功能群用户可以创建讨论组,然后邀请部分群成员参与讨论,在讨论组中的消息只有本讨论组成员才可以看见。在药学类实习管理中,在同一单位或地区实习的学生可以建立讨论组,方便彼此的联系、关系的建立以及信息的相互传达;另外,针对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如对就业政策不了解等)可以建立讨论组,以便教师节省时间做更好的解答;也可以对各班主要班委建立讨论组,使得在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及相关事项的传达上(如毕业手续要点要求等)更有效率。 4.7QQ群相册功能的应用 QQ群相册功能允许群成员创建电子相册及上传相片,并可以对上传的相片进行评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分享本实习单位照片,个人实习照片;也可以将与就业相关信息以图片格式上传到群相册,以供学生浏览、下载、评论和转载。 5结语 面对药学类实习管理的难题,借助QQ群的应用,可以加强沟通与联系,拓展了工作空间,是药学类毕业生工作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为网络时代实习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和经验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高校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工作中去。但也应看到,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QQ群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毕业生工作,它仅是一个提高就业工作效率的新工具,是传统就业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作者:袁林祥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药学毕业论文: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探讨 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是国家开放大学(即国开大)药学(专科)重要的毕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让药学学员深入工作实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基础。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以及独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使之成为毕业实践教学中的难点。现将近年来我校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探讨,为提高国开大毕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从国开大教学目标的设置、指导教师的素质和学生思想认识和能力几个方面来考虑。 1.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的设置问题 我校药学毕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国开大的要求进行,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药学专科专业安排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共18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毕业实结1周;毕业作业5周。实习地点要求是在医院以药剂科为主,可安排4周实习(一般不超过4周);在社会药房工作的学员可安排2周实习。学员的选择得到所在国开大教学部门批准后,可纳入到该学校的实习计划中。实践中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教学实践的时间和任务等设置过高过长,致使以下结果:指导教师降低对学生的实践和任务要求,学生根本不到规定场所实习而找人出证明,写评语等不良行为;指导教师根本没有长时间去对学生的实习跟随追踪、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认为只要学生把实践环节的相关表格、总结等填好交来即可。 2.药学指导教师的素质问题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学员实践效果。目前,我校药学毕业实践中多数指导教师的指导是粗放式的,做不到全方位的指导。有些教师有其他临时工作,或是必要活动安排走形式或在实际上不执行,最后只在学员毕业论文评审表上签署意见。 3.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校学生在实践环节上思想认识严重不足:实践中一些学生基础不扎实,读书都是来拿个文凭应付了事,毕业实践做事不认真,诚信缺失,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 二、给国家开放大学药学专科毕业实践环节的建议 1.加强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 国开大毕业实践教学目标与普通高校毕业实践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国开大的学习者是成人学生,他们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如果用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实践的专业性要求衡量国开大学生的毕业实践,可能很多人无法过关毕业。国开大药学毕业实践首先应该是求实的原则,让学生实际参与集中实践环节成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历程,其次,毕业集中的实践时间不能过长过高。要求集中实践1周是适度的,即通过毕业集中的实践训练,学生在结合原有理论知识能力基础上得到实践的锻炼和提高,国开大毕业集中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2.改进国开大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应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时间、地点自主进行网上学习。尤其是在国开大网上资源愈来越好的条件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能够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 3.分校有针对性的管理是毕业实践质量的保障 (1)严把指导教师选聘关按国开大要求选聘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根据药学集中实践的特殊性,对药学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发集中实践实施细则,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和具体要求。 (2)分校严格掌控集中实践过程分校要指派教务人员在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和指导教师联系,询问学生毕业实践的进展情况,同时也要实地巡查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到指导教师,及时解决集中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对学员宽严有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完成大有裨益。有些学员不到规定药房、医院实习而找人出证明,写评语等,指导老师应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理学生问题有理、有利、有节,绝不激化矛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联系药房或医院去实践,以便达到实践要求。 (4)寻找实践规律,规范管理我校制定了重庆巴南国开大药学集中实践工作流程,指导教师指导规则,分校集中实践实施方案,分校初审意见表,以流程管事,以制度管人,紧抓过程管理。国开大药学(专科)毕业集中实践的教学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药学毕业集中实践环节质量的提高以及考评系统建设不是一步就位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它需要我们整个国开大系统的通力合作、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努力,相信国开大的集中实践环节会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周震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药学毕业论文:阿托伐他丁的降脂疗效药学毕业论文 1对象和方法 1.1观察对象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3例,其中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5.3岁。其中并发糖尿病5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7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停用其他降血脂药物。 1.2诊断标准: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1.3方法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0mg,每天一次口服,睡前服,2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抽空腹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CPK,伴有高压、冠心病、糖尿病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硝酸脂类药及降糖药。 1.4疗效判定 按卫生部心血管药物实验指导原则评定疗效:①显效:TG下降≥40%,TC下降≥20%,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G下降0—40%,TC下降≥10%—20%,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10—0.26mmol/L;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 2.2治疗1月后降血脂的疗效 2.3治疗2个月后降血脂的疗效 2.4不良反应 有1例出现轻微的ATL升高,占2.33%;2例出现便秘,占4.65%,均在停药后1周恢复正常。治疗前后CPK、肌酐、尿素氮均无显著变化。 3讨论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继发性多继发于代谢性紊乱疾病或与其他因素有关。 阿托伐他丁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本品也能减少LDL的生成和其颗粒数。本品还能降低某些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这一类型的人群对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治疗很少有应答。本品能降低纯合子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性脂类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LDL-C和载脂蛋白B(ApoB),还能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本研究表明阿托伐他丁在治疗1月和2月后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一C)均较前明显下降(P 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提高(P 0.05) 阿托伐他丁可被较好地耐受,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和一过性,最常见的是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腹痛ALT升高。在本研究中有1例出现轻微的ATL升高,占2.33%;2例出现便秘,占4.65%,均在停药后1周恢复正常。治疗前后CPK、肌酐、尿素氮均无显著变化。 阿托伐他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也不必调整剂量,所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药学毕业论文: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质量监控体系 摘要: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当前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步骤。探索和改革符合培养药学人才、适合社会需求的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理论,对我校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当前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步骤,同时此关键阶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是后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质量药学人才,在培养模式、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规范实习的各个环节,探索和改革符合培养药学人才规律、适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体系,对我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编写实习文件,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教学文件是实习过程的指导书,根据各毕业实习点的特点和要求编写实习教学文件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我们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研究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据此分别编写出八大计划等实习文件一套,在编写大纲中,标明对实习的需求以及监管规则,明晰实习的目的、需求、内容和绩效。 二、形成实习流程的模式 1.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根据中药学、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工程、市场医药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学生实习基地将有所区别。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把科研院所、药学监管部、制药单位、制剂和药房、医药营销公司、中药种植研究部或公司等归入我院实习场所范围;经过实地考验、刷选、构建、甚至带教的筛选等几个环节,最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2.制订和下达实习方案。学校根据此学科培养目的要求,在结束第七学期前,审定其实习方案;然因自择实习单位而分散实习的实习生,我们对其分别提出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具体实习方案。最后上报所在学院相关主管部审批同意后,方案得以实施。考虑到规避实习与就业之间冲突,我们尝试把毕业实习分成两部分来进行:(1)学生可利用第六学期末暑假,提前“预实习”,事先做好开题和论文书写的数据文献检索,加强实习效果;(2)学校主导为主,在第八学期安排相关人员值班,这可实时处理实习细则。3.选择及申请实习场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监管力度,学生应当书写《学生实习申请表》(《实习表1》)或《学生自择单位实习申请表》(《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选择学校下达的实习方案实习者,则填写《实习表1》;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者,则填写《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4.协商和审查实习申请。当提出实习申请书时,同学的意愿须经相关指导教师的审批,在此期间,指出实习基本要求,同意后签相关意见,然后二级学院根据其意见,继续审批,从实习场地是否符合实习的需求、实习内容是否适当、实习场地之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最后签意见。5.批准和下达最终实习方案。分管教学院长参考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对同学申请的意见做出相应指示。另外,一些同学自主选择的实习基地,通过最终审查后,再向实习基地的教师实习指示的方案以及颁发相应的聘书,学校通过二级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和培训。6.学生办理离校前的准备及手续。实习前一周,根据学生申请实习的情况,邀请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型实习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快、好地适应实习环境。7.实习基地信息回馈及实习过程记录。为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须当即填写《实习回执表》,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一周以内将表交给或者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面谈、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实习,其实习内容分阶段进行,要求写实习报告并持续写实习笔记。 三、加强监管,提高实习质量 1.派定实习辅导教师,明确责任。在增强实习质量条件下,二级学院应当任命专业能力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基地可实习双导师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任第二导师。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是:(1)据大纲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贯彻执行实习教学方案;(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3)实习中,须严格要求、加强辅导,精益求精各个教学任务;(4)实习生需接受正确的导向与监管,适应其实习和生活的状况;(5)实习完成后,在整体做工作报告后,完成相关实习资料的整理。2.增强实习期间纪律,稳升实习效果。通过完善党团建设,加强同学自我监管,同时同学之间互相督促。(1)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基地规章制度。(2)实习期间人数达到实数的三分之二时,才能评算实习相应成绩,相反则视情况给予相应补实习的资格。(3)针对无特殊事由不进入实习者,除遵照学校考勤制度处分之外,成绩还要以零分来计,且无补实习资格,不予毕业及延迟毕业。(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度,保护仪器装备,确保实习安保。3.构建严厉的考勤规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当实习结束后上交并存档;实习中,对实习生先考察,在给出合适分数。 四、明确目标,科学全面考核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其实现的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2)形成稳重的就业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此阶段是“预就业”的过程,除完成实纲完成任务外,还应该提高适应环境、交际及团结意识,增强就业意识,综合评定实习成绩。1.实习文件考核。(1)考勤记录表。按照企业的规章,学生进行签到或打卡上下班,待实习完成后,将经带教教师签名的签到或打卡原件或复印件交给学校,为成绩参考提供依据。这为学生完成校园到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帮助。(2)实习基地评析表。参考同学工作态度、临床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实习基地做出细致的量化评析表。①监管学生实习表现;②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良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以符合现代企业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根据实习中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写毕业论文,锻炼写作能力,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重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习考勤和单位评价以四级评分制实行,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2)以百分制评定实习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回校一周内,就实习纲领、规划等方面反馈自己的建议以及意见,为下一届的学生实习做准备。 五、结语 我校药学院本科历届各专业毕业实习的成功范例,从毕业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系统做出初步分析,基本建立了药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虽然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学院投入资金不足,双导师制因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而迟迟不能实现,毕业成绩的总评也存在着专家不同意见等,但我们把实习与就业统筹兼顾,分类、分期实现,既保证了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又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不下滑,为提升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作者:韦杏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毕业论文:中药学毕业实习调查报告概述 摘要:为及时了解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该专业2015届完成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学生的毕业实习属于科研实验型,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完成毕业实习课题内容,67.8%的学生认为实习过程中在实验操作和做人做事方面学到了很多,84.7%的学生对实习岗位满意,且满意率与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相关。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内容与就业工作相关度较差、学生对实习工作及教师指导不满意等。认为需进一步从提高毕业实习的重要地位、加强实习管理、提高指导教师水平、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实习等方面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推进毕业实习改革,为学生成功步入社会提供更好的实践培训。 关键词: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毕业实习;问卷调查 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地由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就业。笔者对本校中药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59人)的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59份,回收5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实习岗位选择与分布、实习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对实习岗位的满意度等,旨在了解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实习,提高毕业实习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实习岗位选择及分布调查 实习岗位是影响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校内外多个实习岗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或由学校安排。27.1%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实习岗位,30.5%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选择实习岗位。学生对实习岗位选择的数据见表1。最终学生的实习岗位分布中,54.2%的学生在本校实习。在校内和校外科研单位实习的学生,其实习内容基本上为科研实验型,能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完成某一部分的科研实验,并以科研实验的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在校内外科研单位以外岗位实习的学生科研实验相对做得少,但可以更贴近药品实地生产、销售、管理等,与校内教育环境不同,所接触内容不同,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有助于就业后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选择实习岗位时最吸引你的条件”问题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期待在实习过程中能获得相关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就业,而岗位所在地决定了能否方便就业应聘等活动,所以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今后可引导学生在实习安排中将二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安排实习,既考虑到学生的实习地点问题又增加学生的实习效果。另外,教师因素也是学生对岗位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实习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此时间段,学生不仅要毕业实习,而且面临考研或就业,大量的招聘面试、公务员招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或调剂等伴随着整个毕业实习期。很多学生的毕业实习断断续续,实习时间、心态或实习专注度受到一定的干扰。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中药学专业的实习学生中,64.4%的学生在实习期内基本在岗,27.1%的学生因去有意向的公司实习而1/2以上的时间不在岗,6.8%的学生因考研复试、应聘等原因1/2以上时间不在实习岗位,1.7%的学生基本上都不在实习岗位。但从实习的结果来看,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实习任务及毕业论文。经调查,那些长时间不在实习岗位的学生选择在实习期前找指导教师,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提前实习,以调解实习期中实习与工作招聘、考研等之间的冲突。 1.3实习内容完成情况调查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独立完成某一部分科研课题的研究。从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完成情况来看,52.5%的学生实验或毕业课题是全部由自己完成的,20.3%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是做辅助工作,27.1%的学生认为自己做的实验等完全与毕业论文无关,没有做实验的学生为0%。从数据来看,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内容上多数从事实验研究,但有可能由于实验结果不理想造成实验内容与毕业论文不相关,或因实验技能达不到指导老师的要求而只做一些辅助工作。 1.4实习效果自我评价调查 学生对自己毕业实习的效果评价见表2。67.8%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说明毕业实习的确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能体会到毕业实习在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重要作用。另外,25.4%的学生认为虽然未觉得对以后有什么用处,但毕业实习会是大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记忆。在“实习是否对未来的职业有帮助”这个问题上,虽有44.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仍有较多学生认为很少帮助或没有帮助。对未来规划不清及实习岗位的选择缺少主动性可能是对实习效果产生不好影响的重要因素。实习后,33.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明确了毕业后的就业目标,32.2%的学生知道了大概方向,说明毕业实习对就业还是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向就业过渡的作用。 1.5对毕业实习要求的调查 通过实习,全部学生基本完成了毕业实习内容、撰写了毕业论文并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回顾实习过程,33.9%的学生认为学校要求太多、过于严格,52.5%的学生认为要求基本合适,13.6%的学生认为要求太少。从学校角度出发,对学生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有助于学生更能专注于毕业实习,提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的角度,对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及实习模式有所期待。就“如果对实习岗位有再一次的选择机会,会更多考虑哪方面因素”,39.0%的学生认为会更多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30.5%的学生会更多考虑指导教师的人品和对学生的关心程度,11.9%的学生会考虑岗位所在地,18.6%的学生会更多考虑实习内容。可见,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在实习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及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6毕业实习与就业方向相关度调查 毕业实习与就业相关度的调查中,笔者发现,28.8%的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与实习内容相关,37.3%的学生基本相关,说明实习岗位的设置与就业关联度相对较高,能够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33.9%的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与实习内容不相关,可能由于学生在实习前对未来工作方向不明确或想尝试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原因引起。 1.7对实习的满意度调查 学生对实习岗位及指导教师的满意度是对学校实习设置及安排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实习岗位的满意程度,有30.5%很满意、54.2%基本满意、15.3%不满意;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从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是59.3%、23.7%、10.2%和6.8%,满意率达83%。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岗位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满意的。其中,学生对实习岗位的不满意度与指导教师的因素有关。 2讨论 从以上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面对毕业实习,并能从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毕业实习是满意的。通过问卷调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学生的毕业实习效果。 2.1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的地位 从学生选择毕业实习岗位的方式来看,大部分学生能针对自己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或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知道自己应该在实习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科研或工作经验。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岗位的选择缺乏主动性,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毕业实习的动员工作,让学生对毕业实习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学校要开阔思路,引进多种毕业实习模式,修订培养计划,进行毕业实习改革,提高毕业实习在整个中药学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2.2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毕业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因与课堂教育方式不同,学生对毕业实习充满了新奇、期待,也要面临一系列挑战。面对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这就要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动态管理,加强实习巡查制度。在增加实习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适当增加考核制度,以增强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实习的质量。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规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确保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决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能获得多大收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满意度直接与对教师的满意度相关。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热情和实习的效果。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指导教师可在实习期间适当安排针对实习内容的讲座,提高实习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并在实习过程中就某些知识细节亲身细心指导,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实习角色。除了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情感上的关心和鼓励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实习,顺利步入社会。 2.4加强对学生实习安排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由于毕业实习受到就业应聘、考研复试等各种重要事情的冲击,合理的毕业实习计划对学生来讲显得格外重要。做好实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利于学生有效利用毕业实习时间更多地学习新技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在实习与就业、升学各种事情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要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实习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就业工作与毕业实习内容不相关,这也是部分学生对实习不满意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前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并根据工作的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实习岗位,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更有利的条件,也更能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结语 毕业实习问卷调查显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的来说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而对于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不足,应通过加强对毕业实习的重视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改革实习模式等予以解决,以期推动学生有效合理地利用毕业实习,充分发挥毕业实习在整个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毕业实习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学习坚实的铺路石,同时为培养符合中药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药学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褚克丹 王晓颖 徐伟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药学毕业论文:药学专业管理毕业实习论文 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一个综合运用阶段,亦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能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初步培养其业务素质,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用实践来检验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规范的进行本科生实习教育对药学学生的顺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贵州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从建厂之初就承担遵义医学院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工作,至今已培养了近百名药学专业实习生和近千名见习生。在多年的实习带教活动中,笔者积累了丰富的带教经验,经过与公司不同部门高层管理人员交流,逐渐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生带教活动有了更深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1建立健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药厂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与其他实习单位有很大差别,药厂作为药品的生产地点,必须满足国家良好生产管理规范(GMP)认证;生产出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尤其是中国药典(2010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药品具有“生命相关性”,药厂必须具备药品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药厂鲜明的特点决定了药厂一切生产活动必须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定同样也适用于药学实习生。从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实习带教质量的高低与带教工作的管理密切相联。 2实习管理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专门成立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总经理领导下的各小组负责制,分别由生产副总、质检副总、销售副总任副组长,行政部、生产部、质检部、营销部及库房等职能部门负责实习生的轮岗管理工作,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循序渐进,规范有序。 3明确带教教师的岗位职责 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由上述各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均设置专职实习带教教师,由专业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加强对带教实习生的管理,要求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加强考勤管理,请假1d内由实习带教教师审批,3d需上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5d则上报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离开,不能擅自调岗或离岗。 4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实施科学带教 根据遵义医学院药学院学生实习的总体要求,结合药厂工作特点,由行政部合理安排实习计划。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合理安排时间及人数,统筹安排轮转岗位,确保每名实习生都有专职教师带教,保证学生实习质量。从生产、质检、仓储、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并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可顺利胜任制药工作。结合早期的学生实习情况,不同岗位的学生在所有岗位轮转完成后(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行政部采用定点培养的方式,即固定工作岗位),每名学生按遵义医学院药学院的毕业实习要求撰写实习专题报告,按照拟定进度表,最后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参加学院的论文答辩工作。近年由该单位带教的多篇专题论文荣获学院优秀论文,并且个别优秀毕业生还被留厂工作。 5加强带教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其带教能力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面都会受到时展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带教工作,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采用推荐中青年专职带教 教师进入高等学校进修、聘请专家、开办不同专业类型的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同时,通过相应的考核制度筛选合格的带教教师上岗,加强带教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提高其带教能力。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带教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一旦发现其存在违背公司规章制度和(或)有违学生实习的行为,由组长及2名(含2名)以上副组长讨论决定,若查出情况属实,直接撤销其带教资格,同时取消其带教教师相应的待遇。 6建立及时有效的学生-学校-公司沟通机制 当今社会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能力更能为每名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更多的机会。因此,现代药学学生的培养工作需要学生本人、学校和实习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条件;公司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及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针对部分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如考研等。药学专业毕业学生部分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另外一部分由于种种需要向更高层次进行深造,一味要求学生(尤其是实习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或是进入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实习,由于白天的时间基本被占用,影响学生考试复习,部分考研的学生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若未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期压抑的情绪可能体现在工作上而导致实习及复习(功课)也不能做好,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违背了学生-学校-公司的初衷。因此,及时做好学生-学校-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可以在学生实习的初期将这种情况扼杀在萌芽阶段,从而避免后期的“费心、费力,却没有达到当初的目的”。 7结束语 实习带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的问题,促使不断思考,认真研究,提出合理方案,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自身的规律与药学专业的社会化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药学实习培养模式,真正做到规范、合理、高效带教,为药学专业社会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黄良勤 邓堞 周旭美 杨建文 余香丽 赵萍 单位: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药学毕业论文: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 一、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通过对潍坊医学院药学华业论文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相信药学毕业论文质量会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做好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其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人才。 作者:郑爱丽 边玮玮 王江云 戚明颖 单位:潍坊医学院 山东大学 药学毕业论文:规范化培训药学毕业实习论文 为了在短实习期内能够培养出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临床药学工作的学生,学校参照了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制定了四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为了解该实习模式是否适合现阶段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培养,了解实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恰当,针对2010级第一届四年制毕业实习生,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以期为制定出更合理的实习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0级昆明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已完成实习的本科毕业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26名. 1.2调查内容 (1)实习生对实习内容安排合理性的调查;(2)学生对指导教师实习指导的评价. 1.3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集中发放调查问卷后,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由毕业实习生完全自愿填写,共发放4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为97.6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为统计描述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学生对实习计划中相关内容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4周在药房实习时间太短的学生占到63.41%,认为有18周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时间太短的占到58.24%;针对在实习期间需完成的考核工作量,41.46%的学生认为完成4份药历数量太多,希望能减少;针对学生下临床时间,仅有7.32%的学生认为可按照实纲要求每周4.5d下临床.此外,学生希望汇报文献阅读报告次数为2次的占到60.98%,希望自己主持病例讨论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学生占到95.12%,78.05%的学生希望仅组织1次理论考试。 2.2学生对指导教师实习指导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药房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学生占到48.78%,认为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学生占到92.68%,经χ2检验,学生对于在不同实习部门指导评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期间,指导老师更认真负责(P<0.05),见表2. 3讨论 3.1学生对实纲相关内容的评价 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实习不只对药物方面的实习,而更偏重于到临床实践,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探索适合临床药学专业的实习模式[3-5].昆明医科大学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参照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结合实习时间,初步制定了实习模式及实习教学大纲.实纲要求学生在药房实习4周,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18周,但就调查结果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择业的时间相冲突,分散了学生精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去,但又要完成实纲所要求的各种实习内容,所以感觉实习时间太短,针对这种情况,可尽量调整学生的实习时间不与考研时间及找工作时间相冲突.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期间,药历的书写、文献阅读、病例讨论及用药指导内容的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思维及临床思维,增加学生对临床药学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基础.昆明医科大学教学大纲要求,实习期间学生需完成药历4份,文献阅读2次,病例讨论1次,就调查结果来看,文献阅读的次数基本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但对于书写药历的量,41.46%的学生希望减少,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时,接触临床后,不但要把理论的药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而且很多临床的知识也需要去学习,需要一段时间去熟悉并掌握相关的病种,在此基础上才能为患者建立药历,然而实习的时间仅为18周,要完成4份药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此外,95.12%的学生都希望能增加自己做病例讨论的次数,主要是因为完成一次病例讨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归纳病例的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用药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故学生希望能增加病例讨论的次数. 参照卫生部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指南,要求实习学生每周至少有4.5d在临床开展工作,但是仅有7.32%学生认为可行,分析原因是因为实习生与规范化培训学员还是有区别的,实习生获取的知识仅只是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并且实习生从未接触过临床药学工作,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在临床上,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每天接收的新信息,所以有的学生希望在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期间刚开始的2个月可以每周4.5d在临床开展工作,之后每天仅参与查房,有的学生认为仅需要每天早上在临床工作即可,也有学生认为可按个人实际情况安排.针对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3.2学生对指导教师实习指导的评价 就调查结果来看,实习学生认为在临床药学科(室)实习的指导老师较在药房实习的指导老师更认真负责,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药房是医院重要的窗口部门,部分医院的指导老师忙于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工作,忽略了对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另一方面是由于少数医院并没有为学生指定固定的带教老师,学生的实习内容仅仅只是调剂药品,而对于一些知识如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及调配程序等内容并没有老师进行言传身教. 总之,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适用于当前我校四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的实习,但对于实习中的相关考核指标如病例讨论的次数、书写药历的量、下临床的时间还需做进一步调整,对指导老师也应进行责任明确,规范实习带教队伍,强化实习基地建设,从而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 作者:何瑾 卢珊珊 钱懿轶 张敏 柳汝明 王露婕 张峻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科 药学毕业论文:兴趣在药学毕业设计中的实践 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的认识。使自己的期望处于一个适当的水平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若期望太高不易达到目标,则情绪低落,失去信心;期望太低会使学生讨厌或逃避学习。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在实习期内,顺利完成自己的实习计划。如第二作者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其选择了当今药物合成的热点领域进行研究,逐步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 2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阶段的师友,是学生理解和建立工作概念的基础。一个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以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工作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学生健康成长。目前该校已经实施师生双方双向选择的原则,师生双方根据对方特点与自身情况选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需求和期待不同,带教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重视其要求,根据其素质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带教,应及时指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注意方法和技巧,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好的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让其高飞。 3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天分和特点不同,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实习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因势利导,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本文的第二作者在药物合成的过程中第一次得到的产物与预想的固体状态不同,他误以为是由于自己操作失误导致了实验失败,心生愧疚,信心受到打击。指导教师鼓励本文的第二作者,打消愧疚,转换思路,不必纠结于过错而应认真考虑每一个环节,寻找问题之所在。本文第二作者认真查阅文献,发现产物在目前室温条件下为液体而非预想的固体。由于对产物理化性质认识不清,错以为未得到产物。通过这件事本文第二作者重新树立了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对实验的兴趣。同时熟悉了科研工作的流程,体会到应注意积累已有研究成果。 4张弛有度,重在培养 毕业设计阶段学习时间集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容易产生疲惫厌烦感。因此产生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关键在于合理安排,张弛有度,将兴趣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幅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本文第二作者在实验开始初期热情较高,主动要求加班,没有注意劳逸结合,身体疲劳,就经常犯低级错误,精神上开始感觉疲惫,兴趣低落,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历年来这也是指导教师的教学环节之一。药物合成实验周期长,但实验中要统筹规划,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如回流操作时的温度和冷凝水压稳定,反应平稳时,可抽空吃饭、适度休息或是查看文献。要“把劲用在刀刃上”,如反应开始时的加料配比、加料顺序以及关键的反应时间节点是要倍加关注的科学问题。 5纠正误区,启发式教学 自主创新能力不同于实验操作能力,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这个误区。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属于科研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但不能混为一谈。实验操作能力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科研问题,带教教师应帮助实习学生分类看待,区别对待,学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实验操作问题,以带教教师的引导为主,在实验思路、操作创新等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语 毕业设计中教与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因为科学问题随时不期而至,充满挑战,但学生内心只要有兴趣、执着和热情,辅以指导教师的适时引导,就可以快乐地完成毕业设计,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作者:程司堃 韩文祥 刘雪英 王平安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 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学教研室 药学毕业论文:医院对药学生毕业实习组织和管理综述 一、分层次教学 针对实习生不同的层次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由于本科、大中专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以及实习教学大纲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故在实习带教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调整实习重点。本科生可把临床药学室、药检室、制剂室作为重点基地,要求掌握处方审核、临床用药法律法规、合理用药规范、药品质量检验以及保管知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统计、药物手册编写资料收集、各种制剂的制备及原理、血药浓度检测的意义及处理原则等,完成毕业论文时要高要求严标准;大中专生可把调剂部门、制剂室视为重点基地,掌握处方调配程序、药品核对内容及付发的基本要求,熟悉普通制剂常用机械的使用、各种制剂的制备等等。 二、科学的带教方法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医院规模和职能介绍、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的教育、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学习方法指导、药剂工作流程及工作礼仪培训等。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了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自己的从业角色,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情怀,为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2.专人带教,一对一带教 每个教学单元通过竞聘上岗选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带教教师担任教学组长,学生入科组后选择一名学历层次较高、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获得带教资质的医务人员作为相对固定的带教教师,形成科室负责人监督、教学组长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带教教师具体带教的三级带教体系,实行一对一带教,即一位教师带教一名学生。这种模式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了解,教师才有可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持续跟进,达到完成本组实习任务的目的。 3.岗位轮转,无缝对接 本院为药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主要有药库(药品采购)、制剂室、药检室、临床药学室、药房(包括门诊药房和病房药房)、静脉使用药物配置中心等等。学生在进行岗位轮转前带教教师和部门负责人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测评并将测评情况跟下一任带教教师进行交接,同时部门负责人通过学生对带教教师进行测评,提出改进措施,对学生发现的教学亮点进行表扬并推广。 4.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PDCA 在药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引进PDCA循环管理原理不断改进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临床教学管理行为,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有监控。P阶段:制定教学计划,依据院校实纲要求和实习时间以及实习阶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药学生的学习内容,即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具体到周目标,日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个性化,参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历层次、已轮转过的实习单元和已掌握的实习技能,制定考核的类型有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考核形式有提问、问卷和现场操作。D阶段:药学生入科第一天,科室负责人或教学组长集中向药学生介绍本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以及实习要求,发放书面的实习目标,即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带着问题去实习,然后分配到各自的带教教师。带教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带教方法,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使学生跳跃式成长。由教学组长统筹安排每周集中授课一次,包括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同时对本周实习工作予以总结。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还要注意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的带教。C阶段:检查教学质量,包括检查带教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药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教教师随时检查,教学组长和科室负责人持续督促,常抓不懈,通过谈心、提问、观察等方法了解药学生理论及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对带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到带教教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A阶段:总结处理带教教师和药学生的双向评价,双向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便于修订教学计划,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避免“传统带教”模式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实习内容的遗漏和偏斜,通过PDCA循环管理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个性化带教 当今学生多为90后,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自尊心强,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充分评估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共同目的。个性化教学主要包括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质确定培养侧重点,本科生理论功底厚,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大中专生动手能力强,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理论知识的提问和灌输;分析不同实习阶段的心理变化,提出防范差错事故的措施,实习初期学生积极性强,好奇,蠢蠢欲动,容易发错药,损坏设备及药品,实习后期学生常表现出劲头减退,甚至有消极情绪;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外向型学生鼓励其多思考,防止“祸从口出”,内向型学生主要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为主,尽量少批评和不批评,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应注意纠正错误的方式;给予人性化评语,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激励和赏识性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刘进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药学毕业论文:中药学毕业专题教学模式综述 中医院常有一些院内制剂及验方,这些制剂往往缺少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处方质量标准,可以保证其疗效,也可促进其深层次的开发研究。药品营销企业主要调研其药品质量检测中心。主要切入点为相似品种、贵重药材的真伪鉴别;多来源、多产地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材的规格划分。如通过课题组初步调查了解,目前药店(包括大型零售连锁药店)出售的药材沉香伪品居多,主要包括人工伪造沉香及未结香的白木香木材,以此为切入点可建立研究专题。通过组织鉴别、粉末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建立沉香及其常见混伪品的鉴别方法及鉴别指标,并将鉴别点归纳总结,为质检人员提供依据。类似的专题如药材熏硫的鉴定、灵芝真、伪品及非法处理品(蒸制、涂漆)的鉴别等。 1.专题模式规划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学结合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学过程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即“一段基本一段岗位一段职业”的实施方式。 第一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或校外教学单位进行,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哪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或技术性工作,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专题内容主要来自药企、医院、药品营销企业的主要技术性工作,如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技术要领、检验标准,中药炮制的炒法、煅法、水火共制等各种炮制方法的要领等。不同专业技术教师根据岗位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技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寻找解决方法,这也是本科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员的最大区别。 第二阶段为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岗位内容,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培养企业参与完整过程。学生需至少完成一项具体的专题内容,期间教师或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其完成全部过程。第三阶段,进行专题内容小组交流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毕业专题与毕业实习可无缝对接,学生在顶岗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中按照准员工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和预就业。 2.管理制度 严格要求和科学管理是保证专题质量的关键。学校在专题开展之前进行动员教育,端正专题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并提出严格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专题生管理;定期开展工作汇报、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教师及实践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梳理,指出不足、错误或不合理的实践操作,提出解决方法。作为正在探索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工作,仍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刘红菊 吴铁 贾振斌 闫冲 单位: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药学毕业论文:探究药学毕业设计的思考 1选题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在大学第7学期中期便可公布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选题,避免盲目选题。选题后,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独立撰写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主要研究线路”、“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时间分配”等几方面,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能够很好地梳理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对后面要做的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点,因此,做好实验研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功与否有莫大关系。首先,学校、导师及学生通力协作配合是做好实验研究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化学或生物试剂、科研仪器等,而这均需要经费支持。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这就要求学校能加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使得学生的科研实验有充分的经费保障;对于导师而言,带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费时而又繁琐的事情,所以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投入较大的精力与热情去辅导学生。因为学生是初进科研实验室,有许多事情尚不清楚,这就要求导师给予学生精心指导。在学生方面,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坚忍不拔的精神及虚心向上的态度。其次,分阶段指导是做好实验研究的关键。我们可以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初期的任务下达、实验中期的考核和实验末期的验收。在实验初期阶段,学生虽然对课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尚未进入实验状态。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导师可以给学生做一次实验安全讲座,特别是进入药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进入实验室后,导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基本操作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有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导师还可安排学生继续阅读课题相关文献,使其对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与导师共修订制定研究方案,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实验中期,学生可以独立开展课题相关实验,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导师可以给予分析解决,或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独立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验研究过半时,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中期检查,包括“对分配工作完成的进度情况”、“工作态度情况”、“学生前期已完成的工作的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让学校和导师对学生的实验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后期的指导主要是导师带领学生整理实验研究的结果,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讨论、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方法等。让学生做到有始有终,尽善尽美。 3毕业论文的撰写 实验研究结束后,学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这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写出论点明确、概念清楚、格式规范、文笔流畅的论文,需要学生能对自己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所做的工作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但是,在带教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撰写论文的经验,常常是不知如何撰写,甚至有些学生连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不明白。这就要求带教导师能够从头开始,一点一滴去教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特别是论文中的综述部分,很多学生都是从文献中大段大段拷贝黏贴而来。对于这样的论文,导师应及时退回,并批评指正。还有些学生,为了论文数据的丰富,用实验室里师兄师姐做过的数据,甚至是篡改数据,这都需要带教导师严格把关,防止此种学术不道德现象的发生;其次论文的内容的撰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实验研究做的非常好,实验数据结果也很多,但是在论文里很难体现出来。对学生来讲,如何组织材料和归纳分析结果,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在撰写之前,学生应与指导教师探讨行文思路,拟定写作提纲,然后结合实验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第三点是论文格式的规范要求。本学院给每位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均发放一本《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在此规范中,从论文的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及致谢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带教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份好的毕业论文应包括充分调研文献、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数据合理真实、讨论详实充分。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严密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4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答辩委员会由3-5名答辩委员及1名答辩秘书组成,学生做好PPT,并熟悉答辩内容,讲解规定8-10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从论文选题依据是否充分,论文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真实及回答问题是否正确等几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的质量。如有不合格的学生,可进行第二轮答辩。通过论文答辩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思维。因此,在高校毕业生日益扩增的情况下,如何保质保量地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郑友广 安琳 薛云生 刘毅 单位:徐州医学院 药学毕业论文:药 学 监 护 摘要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时间,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1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 2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3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 3.4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 4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我国实施PC的障碍 6.1观念上的障碍 6.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时间不足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人员编制限制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工作场所有限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技术条件有限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7PC势在必行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药学毕业论文:补肾益精却病延年 摘要: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其中,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老年病的特点是多脏虚损为重要因素,而肾衰是致病之本。在此基础上,多因邪侵,出现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一系列病理表现。因此补肾精益肾气是祛病延年的基本法则。把补肾精与调养五脏相兼顾,辨证要准,立法要稳,审因论补,扶正固本,慎施戕伐。并且要注重养生,通过机体调摄,动静结合,适度饮食,慎因寒暑,补摄营养来延缓衰老。 关键词:肾虚老年病肾精肾气 随着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以每年3.2%速度增长,今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突破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我国将成为一个老年型国家。因此,加强和完善对老年病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有许多医家在探讨衰老的原因与机制,并提出了100多种不同的衰老学说,众说纷云,虽各有其理,但究其根源,肾虚是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一、肾中精气,主宰人生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不断充盛,促进着幼儿骨骼及智力的发育,进而化生出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力。因此,当肾中精气充足时,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转向衰退,"天癸"的生成减少直至耗竭,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出现骨枯髓减脑空,身矮背驼、腰酸耳鸣、齿摇发白等老态,正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 云:"肾脏衰,形体皆极。由此可见,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故虞抟曰:"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失"。( 医学正传 ) 二、多脏虚损,肾衰为主 人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五行生克挂钩,肾与其他脏腑紧密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机体的平衡调节。肾阳的温煦,肾阴之化生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与血液化生、循环,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人到老年,肾中精气渐衰,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使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病,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气血阴阳亏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正如金元许叔微曰:"肾经虚则乃至五脏六腑衰极而渐至肾"。因此肾衰是致病之本,而多脏虚损是老年人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观察亦表明,中老年脏腑辨证属肾虚者可高达80.4%。调查自然人群中医虚证中发现,其肾虚患病率排在首位。不仅如此,老年人肾精逐渐衰竭,真气逐渐耗散,五脏日益虚弱,各种虚损性疾病蜂至,气机衍滞,升降失司在所难免。如若再受外邪侵袭,精神刺激,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则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加快,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发生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一系列病理表现。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异常,耗伤机体的正气,加速机体的老化。临床上可见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疾病,有时可?共∏榉⑸蟮钠鸱?甚至酿成危重症情威胁生命。 三、补肾益精,延年祛病 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是肾气盛衰的演变过程。进入老年,体质状况发生显著变化,诸脏腑功能多为脆弱,表现为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易于发病,易于传变,脏腑精气易损而难复,其中以肾中精气衰少为根本。因此,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应重视护养正气,老衰久病,补虚为先",使脏腑机能振奋,体质增强。但单纯滋阴填精,不仅药之甘味,难以化成肾中精血,而且精血不生,反易成阴凝之邪伤伐元气。若纯使用壮阳之品,或获一时之效,但势必耗损精血,使虚损益甚。故必须采取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之法,使精生气,气生精,精气充足,从而推动脏腑功能,达到神聪形健,益寿延年之目的。 然而,老年人的特点是"五脏俱虚",因此,对于脏腑虚损的治疗既要立足于老年人肾虚精亏之全局,又要着眼于脏腑病变之局部,只有把补肾法与调养五脏相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的作用。由于肾与五脏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所以通过调养五脏气血,可以达到治肾之目的。 四、扶正固本,慎施戕伐 老年病以本虚为主,"两虚相搏"之机遇甚多,最易招致邪侵。老年病又以慢性、危重病症多见,脏腑功能虚弱,气化不力,血行不畅,痰湿凝滞,邪易聚而难散,出现正虚不能胜邪,虚实夹杂之证。正虚遭邪侵,邪滞更伤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邪结不祛则正气难复。但治疗之法不可与年青体壮之人同日而语,老年疾病无论何证,都难以承受攻伐。此时治疗上尤以重视正气,老年人之正气,皆刻刻固护。因损之极易,培补甚难,但不可过。一般应在扶正的基础上进行祛邪,如活血化瘀,化痰利湿,通腑泄浊等,这样有利于病邪的消除,有利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但补时必须结合老年人的体质,针对病因,审因论补,切忌滥补,最忌广络原野,以求中的的做法。治病用药以防攻邪伤正,扶正恋邪,稍有偏差,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遗祸无穷。正如 灵枢.本神篇 所说的要"知其气血虚实,谨而调之也。"宜缓缓调补,长期渐进,抓主要矛盾,中病辄止。有些老年慢性病也不可急于求功,认准贵在守方,切忌变法、变方过频。年迈之体,辩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对症下药,多可起力拢千斤的作用。 五、注重养生,延缓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 称人的寿限为"天年",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尚书.洪范 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然人到中、老年时期,由于肾气衰退,精气内虚,出现了无法抗据的生理性衰老过程,许多老年病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衰老过程。要延缓衰老的过早到来,就要平时注重养生。盛如 类经 所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于精." 1.调摄机体人体脏腑机能活动常受精神意志影响,孙思邈说:"老人之性,心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要十分注重调神(心理卫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 指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而有时,恬詹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凡治身者,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也"( 类经.卷三 )。同时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书画,习书楷字,或吟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畅,如孙思邈所云,善养性者"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2.动静结合动是指运动、活动,静是指休息,放松。进入中老年,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备急千金要方 )应注意劳逸结合,尤其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肢体,流通气血,例如晨操、打拳等活动。做到以静为主,兼以运动,动静结合,使我们人体各组织细胞得以整复,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肾之精气充实,却病延年。 3.适度饮食人之寿命与肾气关系密切,但肾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 脾胃论 )老年脾胃虚弱更为突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退,不宜暴饮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清.曹慈山 老老恒言.饮食 中说:"大饥伤脾,大饱伤气。益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气滞。故先饥而食,可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素问.生气通气论 也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4.慎应寒暑寒暑是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导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纪后由于肾气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急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更伤肾气,引发疾病。 灵枢.本神 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不逆其时,真气内守,腠理致密,邪无由伤人。" 5.补摄营养营养之补因人因时而异,孙思邈说:"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即用药物补益肾之精气,延缓衰老就成了与积极保健方法相辅相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抗衰老药物除了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外,还有针对老年人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和阴阳容易失调的特点,分别用补气益血、调补肝肾、滋阴壮阳药物以达到强身保健、益肾固精之功。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不仅可作补药,也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如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淮山药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总之,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退化过程,其根本决定于肾中精气之盛衰。近年来,对肾虚实质和中药(如人参、黄芪、鹿茸、杞子、巴戟天等)抗衰老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具有抑制导致衰老的“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和调节微量元素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可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药学毕业论文: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异烟肼(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老三化”。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当人类迈入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 0.06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 0.5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mg4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μ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前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香港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2.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哌嗪,为苯并恶嗪利福霉素5种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3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10mg/kg,与HE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这三种相类似的药物均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无效。 3.利福喷丁(rifapentine,DL473,RPE,RPT):RPT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我国使用该药替代RFP对初、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周顿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500~600mg,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变有效率和空洞关闭率与每日服用RFP组相比,疗效一致,未见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本药不仅有满意的近期效果,而且有可靠的远期疗效。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病家所接受。 二、氟喹诺酮类(FQ)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支杆菌(鸟胞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亦有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为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抗菌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结核分支杆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氟喹诺酮在肺组织、呼吸道粘膜组织中有蓄积性,浓度均超过结核分支杆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较正常组织中高,在痰、支气管粘膜、肺等组织的药浓度/血清浓度为2或更高,显示了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拮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 OFLX的临床应用已有若干报道,尽管人体耐受量仅有中等程度抗结核作用,但不论对鼠实验结核或人结核病治疗均有肯定疗效。现在香港将OFLX与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药一起,常规用于少数耐多药的慢性肺结核病人。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获得了痰菌培养2个月阴转率50%、3个月62%以及6个月75%的可观效果。厂家推荐的用于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剂量为400mg2次/日。有人对22例单用OFLX300mg/d或800mg/d治疗,持续9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显示较大的剂量效果较好。多次用药后,血清或各种体液中无临床上明显的蓄积作用,有利于肺结核的长程治疗。人体对OFLX的最大耐受量为800mg/d,我院选择的经验剂量为300mg2次/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DR-3355,S-OFLX,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μ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μg/ml(MBC1μ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内,其MIC为0.5μg/ml(MBC是2μ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h血药浓度达3.27μg/ml,达峰时间(1.05±0.17)h。服用LVFX4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氟沙星(sparfloxacin,AT-4140,SPFX)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LX):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μg/ml,MBC0.5μ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50mg/kg(仅相当于OFLX的1/6)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mg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低于0.1或0.4mg/L。 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结核的剂量为400mg2次/日,如治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改为400mg1次/日。Primak等对43例初治肺结核用本药或RFP联用其它抗结核药进行疗效对比,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不逊于RFP组。 SPFX与LMLX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一样,因光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mg/L,虽体外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内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尽管上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三、吡嗪酰胺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后来对它的杀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Mitchison的新推论,虽治疗开始时病灶内大多数细菌存在于细胞外,但当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症反应使pH下降,部分细菌生长受抑制,此时PZA较INH更具杀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疗开始的2个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嗪酸类衍化物。 四、氨基糖苷类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适合于长期抗结核治疗,已逐渐被AMK所替代。AMK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对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为4~8μg/ml。肌注7.5mg/kg(相当于0.375g/50kg),1h后平均血的峰浓度(Cmax)为21μg/ml。美国胸科学会(ATS)介绍的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15mg/kg,并将AMK列入治疗MDR-TB的主要药物中。 尽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具体做法可考虑每月测定一次高峰血液药物浓度,推荐峰浓度(静脉注射30min后,肌肉注射60min后)为35~45μg/ml,可据此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巴龙霉素(paromomycin):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ri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Bates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nviomycin,EVM) 结核放线菌素-N的抗结核作用相当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优点是对肾脏和听力损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鉴于此药对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复治方案。常用剂量为1g/d,肌肉注射,疗程不超过3个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密切观察下肌肉注射结核放线菌素-N1g/d14个月,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六、氨硫脲衍生物 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喹啉N4吡咯烷氨硫脲,MIC为0.6μg/ml,优于TB1。国内单菊生等报告的15种氨硫脲衍生物有4种具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MIC范围在0.78~12.5μg/ml之间,其中以乙烯基甲基甲酮缩TB1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为著。 七、吩嗪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对氯法齐明(氯苯吩嗪,clofazimine,CFM,B663)的研究最多。CFM是一种吩嗪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为0.1~0.33μ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β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单纯化疗的范畴。CFM可引起严重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官损害,应予以高度重视。 有人报道,在11个吩嗪类似物中有5个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等于或优于CFM(MIC90≤1.0μg/ml),其中以B4157最强(MIC90为0.12μg/ml),但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八、β内酰胺酶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结核分支杆菌也产生β内酰胺酶,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在单用时并不能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而是通过抑制β内酰胺,使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免遭破坏。当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不耐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联合使用时,能大大增强这类青霉素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联用当数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等摩尔复合剂。一项27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试管实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单用时的MIC 32mg/L,而与克拉维酸联用时MIC下降至4~11mg/L,效果增加了2~7倍。这类代表性的复合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孟汀,augmentin),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imentin)。值得注意的是,氨苄西林加丙磺舒远远高于氨苄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90。如单用氨苄西林口服3.5g后的血清峰值为18~22mg/L,加用1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mg/L。 由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很难穿透哺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有可能限制这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目前,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研究还限于实验阶段。 九、新大环内酯类 本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RU-28965),与INH或RFP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其它还有甲红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A-56268)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AZM,CP-62933),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十、硝基咪唑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唑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此类药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优于SM,可与INH和RFP相比拟,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菌株的MIC为0.1~0.3μg/ml。实验动物中该药对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ED50)为7.7mg/kg,而INH和RFP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04(1.67~4.7)和4.81(3.5~6.69)mg/kg。其疗效与剂量显著相关,20、40、80mg/kg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1.9)d、(43.5±4.24)d和(61.3±3.9)d。但是,5-硝基咪唑衍生物的抗结核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 十一、吩噻嗪类 吩噻嗪类中的氯丙嗪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其浓度为0.23~3.6μg/ml时能抑制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并增强SM、INH、PZA、RFP和RBU对抗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该类药物中的哌嗪衍生物三氟拉嗪(triluoperazine),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效果。 十二、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肼、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其它复合剂型还有卫肺特(Rifater,HRZ)和卫肺宁(Rifinah,HR),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剂的头8周痰菌阴转率为87%,高于单剂联合的78%;副作用前者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为高的报道;使用上复合剂较单剂联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 以上虽罗列了数大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因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其在试管和临床试用的效果,并非易事。从前一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下降,而且认为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而发展中国家无能力购置昂贵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什么尚无治疗结核病新药问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以及预料今后耐RFP菌株的发生率将会增高,所以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实验室,已经从过去10年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虽然Hansen疾病研究实验室筛选了可能用于抗结核的近5000种化合物,但还没有发现高质量的化合物,而且该项目的因素评估工作还需要数年之久。何况即使在实验室初步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有效和足够安全,尚待揭示,可谓任重道远。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还要认识到随着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内的浓度,以改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比游离RFP至少强2000倍,其疗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质体虽尚无制剂上市供临床应用,但为今后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降低副反应,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和)灭菌剂,进而减少服药数量和服药次数、缩短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药学毕业论文:强化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体会和探索 摘 要:提高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结合该校药学专业实习特点,对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课题实施,毕业论文及答辩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和总结。通过实习全过程质量控制,各环节的严格把关,保障了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毕业实习是药学本科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药学毕业实习各环节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 毕业实习 教学质量 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选择医院、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实习基地进行学习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选题、文献调研、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研究、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等环节的训练,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因此,强化学生实习环节,提升学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系到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该校药学专业办学定位、学生情况和就业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 做好选题工作,师生双向选择 选题是毕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良好开端,十分重要。选题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热情。该院实施师生选题双向选择,既将指导教师拟开展的研究课题名称进行汇总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可能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课题。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能够体现阶段性成果。学生在4~6个月的实习期内设计创新的课题并且完成全部研究内容,取得完整的实验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题研究内容过于简单、重复,或者实验不能深入,课题半途而废等等。因此,选题要注重系统性和阶段性,并且要兼顾延续性。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能够保障指导教师课题的顺利进展。为了保障实习课题选择和完成,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我院实施了专业导师制。从学生大二学习专业课开始,就鼓励和支持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尽早选择专业导师,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中,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课题,接受早期的科研启蒙。通过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和实验研究,逐渐形成研究课题,为毕业实习的课题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就是课外科研的课题或者延伸,等于有效地延长了毕业实习的时间和深度,提高了毕业生培养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综述的能力 选题确定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综述。培训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数据库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和撰写综述是实习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在本阶段培训中要求学生精读至少10篇近十年与课题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完成3000字文献综述一篇。指导老师要引导实习生理解课题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发现关键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撰写综述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课题深入了解,对于课题的研究现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做到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为下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综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学习过文献检索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应用,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对常用专业数据库的使用不熟悉,相关文献查找不全不准;只能看看中文文献,不善于阅读高水平英文文献,导致信息量极为有限;撰写综述只是简单的资料堆砌,缺乏个人见解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院组织相关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方法和常用数据库使用”、“英文文献的阅读方法”及“文献综述撰写”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查阅文献和撰写综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严格把关课题研究环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课题研究的实施环节是毕业实习的重中之重,学生进入了理论联系实践,全面提升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的实战阶段。指导教师做为毕业设计的主导,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掌控全局,严格把关课题研究各环节。实习生刚进入实验室,由于对实验仪器生疏,缺乏系统的实验技术培训,在开始做课题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必须使学生对课题研究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合理的规划。学生做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主动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要避免过度依赖老师,学生自己不思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情况。另一方面,不管老师还是学生不能一味注重赶进度,出结果,体现工作量。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打好基础。指导教师在各种相关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原始实验记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规范试教。使学生一开始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研习惯,有利于在以后的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科研工作。此外,指Ы淌尽可能将研究内容涵盖某一研究方法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和实训体系,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例如,对于选择有机合成研究方向的学生,我们要求实习内容包括:化学反应的投料计算,安装反应装置,监测反应,后处理,柱色谱分离,物理常数测定,通过质谱确定分子量和通过核磁确定结构的图谱解析知识等,使学生对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形成较全面的认知。最后,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整理实验数据,保存好原始图谱、表格等材料,归纳总结。每两周向指导教师递交纸质版实验进展报告,为之后的论文撰写做好前期的铺垫。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科研数据和结果,分析、统筹科研进程,及时修正、完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4 论文质量高标准,论文答辩严要求 本科生毕业实习论文是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由于科技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学生初次撰写科研论文时,存在论文层次不清、缺乏逻辑性、文字表达不严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的结构和书写的分析和讲解,将已毕业学生的优秀论文作为范文供学生学习参考。指导学生按照学术论文写作格式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再由老师对初稿认真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反复修改,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最后,进入毕业答辩环节。毕业答辩是全面检查和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把答辩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作风。在具体实施中,先由专家对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答辩时,由专家组成毕业答辩委员会,每组教师不得少于5人,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学生对实习工作采用PPT进行汇报,评委老师提问。综合毕业论文,答辩情况和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进行客观、真实地评价。 5 结语 毕业实习是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实习具有时间长、环节多的特点,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环环相扣,承前启后。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在每个环节老师都要认真把关,严格过程管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和改进,该校药学专业毕实习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普遍提升,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科研,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学生反映实习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质的飞跃,对今后的读研和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学生心理个别辅导与不良行为矫正研究 【摘 要】要使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只注意学生品德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身体的正常发育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德、智、体发展的趋势总是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工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身心健康的人。通过个案现象、诊断结果、原因分析以及不良行为的矫正对策,帮助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崇高理想,培养了正确健康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教育;学生;不良行为;矫正 要使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只注意学生品德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身体的正常发育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个别辅导工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使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下面我以学生A为例,谈谈心里个别辅导工作及不良行为矫正的对策。 一、个案现象 学生A是优生,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被另一名优生B超过,她在其中小结中写道:“真不可思议,她竟然爬到了我的前头,我怎么不够她好?下次我一定超过她、打败她。打败她!打败她……”于是A产生了怨恨、嫉妒,埋怨别人超过自己,造成学生A心灰意冷、不敢回家等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及行为。 这种现象表明学生A有较强的竞争心态和成功欲望,喜爱争强好胜,输不起,但往往由于缺乏正常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对竞争产生了错误片面的理解,认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赢取功名、战胜他人,由此而出现了扭曲的心理。 二、诊断结果 根据学生A的表现,初步诊断为家庭压力大、学生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过重的心理障碍症。A热衷于个人眼前利益,她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击败对手,获得了胜利,也就达到了目的。 三、分析原因 有了诊断结果,我着手从不同的渠道,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分析,发现形成学生A心理障碍的原因如下: (一)家长期望过高 我通过家访,了解到A的成长背景。她父亲大学毕业,在定西做石材生意,生意兴隆,经济富裕;母亲高中毕业,在家相夫教女、做家务。父亲望女儿成凤心切,对女儿要求极严极高,时时都要求女儿考试在班中考第一,如果考差了,还常常说诸如此类的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衣锦还乡才能光宗耀祖”等封建思想。轻则给面色看或批评责骂,重则受棍棒之苦或实行“经济制裁”――减少零用钱。这就造成了学生A确立了“东方不败”或“常胜将军”的目标,导致了畸形心里的出现。 (二)嫉妒仇视战胜者 嫉妒仇视学生面对不理想成绩,不能冷静分析自己表现的现象。每次考试或测验后,学生A成绩优秀全班第一,当然兴高采烈,心花怒放,飞也似地向父亲汇报“特大喜讯”,以期待着赞扬和奖赏;如果考差了,或别人的成绩或名次超过她,就感到“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怨天尤人、盲目发泄、仇视一切,不敢回家。强烈的求胜心理受到不理想成绩的冲击,心灵震动极大,无异于“五雷轰顶”、“苦不堪言”。 (三)己不如人,悲观失望 学生A考试后认为自己的成绩比不上别人,而产生一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的消极心理。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心态,因为它会使学生A因失望丧失斗志,整日不思进取。具有这种心态往往使学生A性格变得软弱、内向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四、不良行为的矫正对策 摸清了原因,掌握了诊断结果。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A进行了心理辅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客观看待成绩 采取灵活的方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学生A明白下列问题:(1)考试是检查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2)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3)学问上的东西,一山还比一山高,学无止境,面向世界;(4)重视学习过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理想 小学生要想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崇高理想,这样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有较正确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拼搏进取,永无止境地向上攀登。学生A喜欢看课外书,头脑灵活聪明,我向她推荐看《爱的教育》,帮助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崇高理想,培养了正确健康的竞争意识。只有正确的竞争,才能互相激励,共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增强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在当前社会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必须及时地矫正学生A的竞争心理,培养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进取的友好和谐的竞争意识,确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才能使优者不骄傲、差者不自卑。 (四)深入家访,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 通过家访,端正学生A父母的教育观。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期望,才能产生激励的力量,催人奋进,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力戒不合实际的“次次考第一”的期望,恳请家长与学校配合。与此同时,我专门为学生A建立了一本“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要求每次测验考试后,我与家长都在手册上写上几句评语,一方面是彼此了解A在校的、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记录了A的点滴进步,白纸黑字得到了老师家长的鼓励和充分肯定,从而使她增强自信,继续奋进。 总之,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在家长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下,使学生A重新深刻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克服了自高自大的心理,明白了“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道理。从而使A减轻了心理负担,心情自然舒畅了。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大学生盗窃行为心理分析与研究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得不到身边同学同样的物质享受或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在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下,出现盗窃行为,无论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盗窃行为被发现后,极有可能走向极端。如何进行事前警示预防,事后引导并重塑理想信念是排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课。 关键词:大学生;困难家庭;盗窃;心理分析 一、典型案例中盗窃行为的情况 2009年的11月,接到学院大二女生宿舍楼有失窃的消息。经调查,丢了一部手机及一些洗护用品。根据所丢物品,宿舍分布及盗窃时间,初步认为盗窃者应该是同一楼层的女生。进一步根据所丢手机所拨打的手机号码,初步判断是李某所为。最后通过核实确定盗窃者就是李某。李某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辅导员眼里,她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在班级和宿舍里有着不错的口碑。这样一个女生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非常令人吃惊的,辅导员通过与其长时间的交流,发现她的心理的确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李某家住农村,姐妹四人,父母都在农村务农,靠种地养活一家人。她是家里中最小的孩子,三个姐姐都是大学生,大姐已婚,二姐正在读研,三姐大学刚毕业,从小受父母及姐姐们的疼爱是最多的,可以说情感上她获得的关爱与关注比同龄人要多,但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在物质方面使她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进入大学以后,物质的诱惑对她影响很大,内心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一方面她想获得比较好的物质享受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的矛盾;另一方面她约束自己的道德观与不正当追求物质享受的矛盾。正是这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心理的扭曲。盗窃事件被发现后,该生感觉面子上过不去,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辅导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原则,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同时最大限度地关注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两年多的关心与引导下,该学生已经走出阴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采用多种有效方式,进行交流 (一)用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交流,去细心观察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既然出现了这种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处理好这个问题。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事情就是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坦然相告,只有把自己的错误行为说出来,才是学生真正认识错误并想改正错误的正常心态,同时这也是按照校规校纪给予从轻处理的前提。军训期间辅导员就与学生们天天在一起,跟他们之间除了师生情之外还有友情。事情发生后,辅导员立刻找到该学生,考虑到个人隐私及工作的缜密性,交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通过交流对其家庭环境及成长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鉴于其是首次犯错且偷盗财物金额较小,经学院研究,按照校规处理后暂时保留其继续在校学习的机会。 (二)用严格的校规校纪去约束学生 校规校纪是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熟悉的规章制度。开学初,辅导员都会集中组织学生学习《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守册》。守册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同时包括违纪行为及对应的校级处罚。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尽快地学习并熟知校规校纪。这对大学生今后的行为有很大的约束作用。同时对出现违纪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也就有理有据,学生本人信服,其他的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教育。对违纪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要特别的关注,其日常行为必须严格地遵守校规校纪的要求,倘若学生违纪后再出现严重违纪情况,一定坚持“从严、从重、从快”的原则,果断处理,维护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用鲜明的现实案例、惨痛的教训去警示学生 所谓警示教育,即通过宣传过去发生的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及其根源,以告诫人们今后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的一种教育方式。全国高校每年都会有类似的案例,违纪情节严重的同学已经被劝退或开除学籍,违犯法律的甚至已经移交公安机关。精心选材,严把案例质量,是警示教育震撼人心的重要基础。通过鲜活的事例,分析事情的根源及危害,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警示作用。盗窃学生面对鲜活的案例,内心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利于其认识错误,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但是如何让已经处理过的学生不再犯,这是一个敏感点也是一个关键点。这种学生问题的处理上考验着辅导员的大智慧,特别是退是留往往在辅导员的一念之差。退学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会更加有利,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学校不必要的管理压力。但是对当事学生来说很可能一生就因此而毁掉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留下来的学生需要学校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她、关心她和引导她,同时需要当事人改过自新,重塑目标,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四)用博大的爱去感化去引导学生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于特殊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特殊生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特殊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辅导员老师与李某定期地面谈或网络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其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事发后大一的这一年里,她一直很脆弱也很敏感。在事发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这是理想破灭,信念模糊,失去目标的典型表现,倘若任由其发展,纵使其能顺利毕业也不会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的。在辅导员长期积极引导与关爱下,一年后特别是大二这一年,其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她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由于其学习努力刻苦,活动积极,在班里有了比较高的威信,2010年5月该学生被团支部选为校级优秀团员,在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她留下了幸福激动的泪水。从她久违的笑容中,我们相信她已经走出了阴霾正一步步地迈向光明。这让我们坚信当时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坚定了继续感化教育引导该同学的信念。 (五)用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四位一体”的模式去管理学生 家庭、学校、社会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占据大学生的整个生活。就大学生社会属性而言,大学生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社会之中。这三者以不同的社会学特征构成了学生养成教育的“亚社会”。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体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双重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入学后,其本身就是一件半成品,其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定型。如何最大限度地重塑其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这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不断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不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同时提高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帮助,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地方,父母永远是自己最亲的人,学会去感恩父母,与家人多交流,增强自己的归属感并有效地摆脱孤独感。自己的主观努力也非常重要,通过向社会学习,向学校学习,感恩社会感恩学校,通过理论学习,并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启示 (一)前期的交流与了解——感化成功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原因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要去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作为辅导员一是要平时在管理工作中留心观察,细心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性格特征,有何不良习惯,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优点。二是通过同学、任课教师、家长等交流,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地使自己掌握的情况更准确更全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学生的谈心、与家长的交流,询问特殊生的现状,以把握其内心活动。三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走进学生心灵,探究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深层原因。有了翔实可靠的学生资料,转化工作就会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二)博爱与尊重——感化成功的重要基础 对于特殊生,与其说是他们的表现不好,不如说是他们的心理处于畸形和病态发展过程中,因此,转化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要从心理上让他们得到转变。特殊生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自然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和偏见。作为辅导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们,那后果可想而知。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心,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表现,在生活上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通过老师的言行让同学们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排斥,让特殊生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得到慰藉与满足。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他们的学习、品行进步进行表扬鼓励,多让其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使他们明确成才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的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从而一步步重新树立自信。达到通过集体的力量和辅导员的引导,来转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确立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心理。 (三)警示与教育——感化成功的重要保障 对于特殊生,不能一味地感化教育,要做到警示教育与感化教育相结合,同时要结合校规校纪及类似的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挖掘造成特殊生不健康心理的根源和危害,以告诫人们今后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对特殊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所以说出现问题的特殊生,关爱与尊重是必要的,同时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促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四)持续与跟踪——感化转化的关键核心 特殊生往往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情绪会变得不太稳定,对人生的信心不足,这就需要辅导员更有耐心,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宽容与帮助。通过几次谈话,就想立竿见影,马到成功,是对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和困难估计不足。因此,辅导员教育特殊生时,必须有“反复”的思想准备,要冷静分析,从容对待,不急躁,不厌弃,坚持教育,持之以恒,不能因其偶尔的情绪波动而动摇信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波动的原因,耐心细致地作好疏导教育工作。特别是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来教育,而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的次数。也只有在对他们情绪出现波动时的反复教育中,才能循序渐进地让特殊生们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总之,辅导员在教育特殊生时,应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及其未来的发展。应给予他们以人文的关怀,从实际出发,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运用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艺术性,运用教育机制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们一定能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成才!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中职学生心理与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与干预研究报告 摘 要:健康危险行为在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因此,研究和控制中小学生的危害健康行为具有其现实意义,并正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主要对中职学生心理与行为危险因素调查与干预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保障的条件等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将有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和中等职业学校制定预防和干预危害健康行为的有效策略,同时也促进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学生 心理 行为 危险因素 行为干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及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产生很大影响。中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危害健康行为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并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55;吸烟、饮酒中学生分别为14.00%及51.61%;有药物成瘾史者2.23%;攻击及违纪行为中,骂人、打架、在家里偷东西、在外面偷东西行为检出率分别为52.26%、14.93%、7.32%、3.88%,;离家出走8.97%,逃学或旷课14.86%;可疑精神症状的检出率为6.63%[1~2]。有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健康危险行为在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因此,研究和控制中小学生的危害健康行为具有其现实意义,并正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正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但也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社会转型和教育体制的迅速变革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高中、高校扩招”的压力下,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生源数量和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与同龄的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失败体验更多,学习困难更大,其危害健康行为的表现更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成为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高发区域,在很多地方中职学生以其高发的危害健康的行为成为“差生”的代名词。而大量的危害健康行为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中职学生个体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更影响了中职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给许多家庭和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后果。目前国内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对中职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将有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和中等职业学校制定预防和干预危害健康行为的有效策略,同时也促进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研究。 (1)中职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括:吸烟、饮酒及其原因;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天睡眠的时间;离家出走的念头和行为及其原因;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及其原因;每天上网的时间;的接触;有无恋爱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健康教育降低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水平。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 (2)中职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干预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的效果。 (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括:中职学生焦虑、抑郁调查和自我评价调查并实施干预。 3 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研究目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和自我评价问卷对宿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近800人开展调查分析并进行干预研究。 4 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现状,探讨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率。 (2)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信行水平。 (3)了解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行为指导提供依据并通过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5 研究路径(如图1) 6 调查质量控制 (1)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均经过严格培训和预试验。 (2)所有仪器在使用前均统一校准,体检的方法与标准统一。 (3)调查员经过培训且检查合格方可参加调查。 (4)调查研究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对调查表进行复核,有错即改,有漏即补。 (5)调查的应答率大于90%。 (6)调查完成后,随机抽取5%的调查对象进行复核,符合率大于90%。 (7)调查表两组人员独立录入两份,并将两份独立的数据用EPI-Info6.02软件进行逐一对比,有不一致处即与原始调查表核对并纠正。 7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及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7.1 研究梯队 主要参加人员长期从事中等卫生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平均每人撰写教研论文10余篇。学术梯队合理。多人获硕士学位。 7.2 保障条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领导一直重视并支持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我校教师在目标教学、德育以及临床实践方面有一定深度的探索和研究。从1995年至今,我校引进高校大学毕业生长期从事中等卫生专业教学工作,既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及省教育厅、卫生厅医学教育的教学计划与大纲和人才培养经验制定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积累了较丰富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改革经验;改革了护理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注重临床技能训练,增加了实践评分比重;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校通过调查分析,制定了学生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提供了经验。此外,我校参与编写了卫生部规划教材4本,其中我校教师主编3本,副主编5人;今年,我校有十余人参与编写了省五年制护理专业规划教材,其中我校2名教师任主编,3名教师任副主编;近五年撰写教育教学文章共140余篇,其中在全国公开杂志发表70篇。 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中小学危害健康行为研究”发表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中等卫校新生健康行为研究”发表在中外健康文摘杂志;“中等卫校新生抑郁症状与危害健康行为研究”发表在中国校医杂志。影响中职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和行为干预的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8例,术后心理状态的测评使用Beck抑郁问卷,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使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抑郁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①轻度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P 0.05)。②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在四个抑郁分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 抑郁负相关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P 0.0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会由于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而降低,应提高重视程度。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为10%~15%,并且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良性疾病,但是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会由于其存在痛经及下腹痛等临床表现而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其中抑郁症状表现明显[1~3]。而自我管理行为可以对疾病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患者健康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此外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4]。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8例,采用量表测评研究对象的术后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旨在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保守手术,并且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49岁,平均(35.13±6.09)岁,以患者婚否及是否生育进行分组,其中未婚、已婚已育、已婚未育及离异的患者分别为18、103、37、10例;以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初中、高中、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1、65、52、20例,所有的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于患者的术后的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均采用量表进行。 1.2.1 心理状态的测评 心理状态的测评采用Beck抑郁问卷进行,共包括21个条目,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63分,量表共分为4级,从轻到重分别为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各个条目分别赋值0~3分,其中从无抑郁到极重抑郁的评分标准依次为≤4分、5~13分、14~20分、≥21分。 1.2.2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 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使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此量表自行设计,其中包括症状管理、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及信息管理4个维度,所包含的条目数依次为6、4、5、5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调查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随着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得分越高而实施得越好,总分为20~100分,其中自我管理水平低、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及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判定评分依据为70分。各维度的实际得分与其最高得分的比值与100%的乘积为各维度得分指标。 1.2.3 测评方法 负责测评工作的课题组成员包括3名护理人员,均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并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非常丰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均在其出院后门诊复查时进行,测评的指导语要统一,向研究对象详细地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使其完全明白理解,向患者保证本次研究的保密性,绝对不会向外泄露其临床资料,患者对于问卷的填写完全按照自身的感受完成,并且问卷要当场收回,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68分,回收168分,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由双人录入审核,统计分析采用的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相对表示,组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于抑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采用手术和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为传统的治疗方法,而如今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在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均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到实现,这样能够使患者的观念发生改变,从而引导行为发生变化,不良的习惯及不健康的行为得到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5-8]。 患者的思维混乱及自我贬值等均属于抑郁心境,由于抑郁的患者减少了与社会外界人士的交流,最终降低自我管理水平,此外患者的活动由于存在抑郁的心境而显著地减少,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睡眠障碍及易疲劳等均属于抑郁所伴随的躯体症状,使患者的躯体不适感加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对患者的自我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其是否处于抑郁状态及其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所以患者抑郁情绪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于自我管理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11,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数为125例,发生率为74.4%,轻度抑郁的患者数明显高于无抑郁、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的患者数。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着患者抑郁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各个抑郁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抑郁负相关于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较为明显,对于其自我管理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的改善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提升我们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采取措施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改善。护理人员要关心、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面部表情及相关的行为、情绪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为了帮助患者达到维持心理平衡稳定的目的,要及时地、适当地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自我管理教育能够使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显著的改善,使疾病的复发率得到显著降低[11]。②为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信息。由于医务人员特定的工作岗位及患者对于医疗知识的匮乏导致患者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的提供者就是医护人员,患者认为其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明白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使其心理顾虑消除或减小,向患者传递自我管理的相关信息,这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均具有很大的帮助。③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我们应该鼓励患者进行正常的社交和日常活动,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此外,护理中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社会压力及心理压力都非常大,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缓其各种压力,使其治疗依从性提高[12~14]。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会由于患者的不良心理而受到影响,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变化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以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四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样本,从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行为特点、校园环境四个方面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实际状况。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习自律性较差,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的比例高;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具有三大明显变化,即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具有从理想向现实转化的倾向;学习需求具有从课堂转到了课外,从“跟着老师走”转变为“跟着知识走”的倾向;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高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基于群体心理学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网络聚群行为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通过对杭州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和网络群聚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特点。社会支持较低的学生易于参与网络群聚活动且更具服从性,社会支持较高则相反,但在网聚行为中往往扮演支配角色。在家庭现实亲密度支持方面,家庭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是影响群聚行为的极化因素,城乡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群体心理;网络群聚;社会支持 一、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网络行为现状 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在主观支持中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中邻居、同学、父母、亲戚那获取必要的支持,高于主观支持的平均水平的大学生达到68.5%。在对客观支持的分析中,高于客观支持平均水平达到55.0%,这表明在遇到困难时半数以上学生可以从朋友、同学等处得到相应的关心和支持。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的支持的利用度来看,当学生受到挫折求助时,高于支持利用度平均水平的比例更高达75.2%,说明大部分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资本,能够积极应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排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根据以上分析,表明目前大学生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高。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集中对大学生网络行为意向、网络人际关系、网聚行为进行调查,其中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有着人际交往基础,77.6%的大学生频繁的使用网络,并在网络中结识新的朋友。另外从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多集中为娱乐,交友,特别是通信工具的使用率极高。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表现的行为特征 低社会支持大学生群体易于参与网络人际,在网络人际的过程中容易在群体中产生极化行为,大学生网聚群体行为产生的五个心理特征,分别是:l、集体无意识;2、集体的感染性;3、从众心理;4、情绪化;5、群体责任感的弱化。这也是低社会支持者在寻找网络人际社会支持中易表现出的倾向。当个体融入到网络群体中时,微妙的产生了去个性化的反应,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特别在寻找社会支持,满足个人心理支持需求的同时,这种去个性化的效应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一旦处于去个性化状态,就表现出无自知性,行为与内在标准不一致,自制力低下,结果就导致人们可能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的行动中去。导致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在网络群聚行为中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这样,原先群体支持的意见,讨论后会变得更为支持;而原先群体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更强,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倾向,而在群体讨论中往往是社会支持较高的学生在网络群体中表现更加活跃且富有创造性,在群体中易扮演群体领袖,而社会支持较低的学生在群体中更具服从性,更易冲动并且情绪化,对群体的决策极端化起到推动作用。 三、大学生网络群聚极化行为的引导对策 网络环境发展快速,管理手段的滞后也随之而来,网络显示着他强大通信功能的同时也带来网络社会群体的诸多问题。各种即时的通信工具和线上社群逐渐取代传统的社会支持系统,淡化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现实社会的互动交往模式。当现实生活当中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更习惯于利用网络寻求情感支持和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使群聚现象发生在青年群体中非常的普遍。网络群聚具有两面性,好的群聚现象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展现社会的正能量,改变社会风气。不良的群聚现象败坏社会道德甚至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所以对青年的网络群聚极化现象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1.交流是青年民众的镇静剂 每个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资源不同,在现实中所能得到的社会支持也呈现出很大差异。缺少在有需要的时候就能得到现实社会支持往往就会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求自身的需要。当带着负性情绪时更容易产生群体的极化现象。因此要通过社会学校给他们创造更多平等交流的渠道。这种交流限制了权利,保护了自由,使得在群体极化中感染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并能够引导青年人的正向发展。 2.注意威望两极化的规律,培养意见领袖 在学生网络群体决策极端化的倾向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另一种叫谨慎偏移。而群体的极端变化往往取决于群体的意见领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社会支持较高的学生往往在群体中承担领袖地位,所以我们要在群体中培养有威望的意见领袖,并能够把群体带入良好的群体讨论中。 3.注重人文关怀,社会、家庭、学校联动加强社会支持对网络行为的正向作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来看,深入网络人际行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应有的社会支持。这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所以社会,家庭和高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帮助。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小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 与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逐渐增多,从而出现了“单亲”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爱的缺失,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心理现象,并分别就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健康 分析与对策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上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个情况,我对我校四年级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四年级在校学生400余人,其中父母离异者39人,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9.15%.对这39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15人,占总数的38.46%;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9人,占23.07%;其余15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归纳起来,表现不好的学生大都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惯,诸如迷恋上网、不写作业、打架、上课捣乱课堂秩序等等。令人深思的是,表现不好、成绩低劣的15名学生,父母离异前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的仅3人,父母离异后退步明显甚至大幅度滑坡者竟达12人。这足以说明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无法驱散的阴影。据老师们反映,这39名学生大致可分为几类: 1.强烈的自卑感。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抛弃”和对待,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这使小学生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一方家长的影响和感情交流,所以就显得孤僻、不合群,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保持距离,不轻易相信别人。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课间也很少和同学一起活动,上学、放学也往往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 3.逆反心理强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4.嫉妒感强烈 他们这种孤僻与自卑的表现,显得非常敏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就以为老师是在针对自己。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教育对策 1.家庭教育策略。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影响之大,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通常建议他们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策略: (1)父母要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孩子在父母离婚战争中心灵已经是稚嫩和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要非常的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像《下辈子还做母子》影片中徐美云老师那样竭尽全力为儿女,无怨无悔。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朋友,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2)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家长合理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而在单亲家庭中这种期望更为强烈,单亲家长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是,过高的期望往往容易落空,不切实际的对孩子提出要求。往往给孩子生理和心理难以承受的压力。所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为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2.学校教育策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条件,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计划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广泛,方法灵活。为此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有必要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 (1)营造“爱”的校园氛围。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之一。宽松、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我校领导很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做到微笑面对学生,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宽容对待学生的过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忽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事。 (2)抓住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 (3)结对帮助,融入集体。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 (4)自我欣赏,鼓励交往。法国教育家费雷内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它方面的成功”。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欣赏自我,通过正确分析,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如球类、棋类等),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体味自我存在的价值。 (5)家校联手,形成合力。疏导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和家长的联系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3.社会教育策略 (1)改变人们对单亲家庭子女的传统观念。我们社会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让单亲家庭的子女也能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当中。 (2)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单亲子女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践中的单亲子女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呼吁社会每一个人都来爱护关心单亲家庭子女,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让我们都来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为社会、为国家尽一分责任。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使这些孩子能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日益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消费群体,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网络消费观,正确引导,积极营造健康合理的网络消费环境。 网络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大学生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 1.网络消费手段多样,条件较为完备。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电脑、手机上网购物,网上银行、物流快递等驾轻就熟。调查显示,一半以上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上网的时间每天已超过6小时;学校及周边交通方便,物流配送便捷;校园各种设施齐全,银行遍布,完全可以满足各种网上支付的需求。 2.网络消费经验不足,消费水平不高。8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比重较大,占其消费的60%以上。虽然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其经济来源及消费比重,大大影响了其网络消费的经验及水平,网络购买率相对较高,但其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3.网络消费同质性高,消费延伸性强。由于平日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参照性和规范性,其网络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具有很强的延伸性,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让大学生消费者群体网络消费产生盲目性和从众性。同时,作为网络消费市场的年轻力量,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又影响着整个大众文化及消费。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分析 1.独立自主,追求个性的消费心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突出,审美观、消费观、价值观多元化,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网络消费正好符合、满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需求。通过网络,大学生更容易寻找自己喜欢的商品和元素,更容易满足其需求差异,凸显个性的心理需求。 2.求“廉”和求“实”的消费心理。虽然家庭给予的生活费用的逐步增加,部分大学生还有兼职收入,但价格仍然是影响大学生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对商品价格的细致差别和变化反应非常灵敏。网上商品相比实体店商品的价格要便宜实惠,这大大迎合了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及需求,满足了其求“廉”、求“实”的消费心理。 3.求“便”和求“新”的消费心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购物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等在总购物成本中的比重,购物中的即时、便利越显重要。简单、快捷的网络购物的应用和推广,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同时,个性化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更加追求创新、渴望变化,在实用的同时,更要与众不同,更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求“新”型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4.情感和惠顾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其道德感、理智、审美感等情感丰富,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上网的过程中,在经验和感情的基础上,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对特定的网站、广告、商品等产生特殊的信任与偏好,重复、习惯性的访问网络,形成购买动机,产生购买行为。而其自身的购买动机和行为,对同类潜在消费群体又起着宣传和影响作用。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1.冲动性、盲目性购买现象普遍。大学生求“新”性较强,群体集中,群体性攀比行为强烈,消费欲望较强,很容易导致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购买及消费。随着网络消费的不断发展,在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超前性消费行为,这不仅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会造成加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其陷入盲目消费、攀比虚荣的误区。 2.网络成瘾,难以自拔。大学生自我防御心理较为脆弱,自制力、控制力较差。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多、网络消费越多,自制力、控制力较差的消费者就极易成瘾并沉溺其中。网络成瘾毫无疑问会影响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形成。 3.网络消费风险意识有待加强。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体系,网上的商品虽然丰富、价格低廉,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在无法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做出购买选择,目前网络购物仍缺乏适当的法律手段规范。由于消费经验不足,社会经历较少,部分大学生因过分求“廉”,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网络购物在货款支付、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网络消费还需小心谨慎。 4.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无论有无网购经历的大学生,产品质量难保证是网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加之网购商品缺乏真实感、送货时间长、售后服务难保证等,在网购过程中,大学生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相应纠纷和问题。但往往遇到“问题”后,社会阅历较少的大学生确往往退却。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建议意见 1.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但对于无固定收入大学生来讲,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 2.积极做好教育引导。网络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学校及家长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让其了解网络消费的内涵、道德规范、风险防御及对策等,提高网络消费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理性、健康的网络消费。 3.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竞争。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网络消费的政策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竞争行为,及时清理虚假的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稳定及网购消费者权益,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消费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消费市场。 4.积极营造健康合理的网络消费环境。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随着大学校园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社会消费文化及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意识和行为影响日益加强,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应通过各种途径,倡导量力而行,鼓励合理消费、杜绝浪费。 校园网络消费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及方式,如何养成大学生理性、健康、合理的网络消费心理及行为,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领导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作用机制与整合框架研究 摘要:以社会交换理论、领导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领导心理资本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直接作用、中介作用以及调节作用的机制,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综合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领导心理资本;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模型 一、引言 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对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都有提升作用的积极角色外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为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积极心理学以心理资本作为核心概念,着眼于开发员工的积极优势和心理能力驱动,能够带来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同时,组织的管理者作为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能够通过自身积极的模范作用,对员工传达信念,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实现团队绩效的提升。因此,研究领导者的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组织通过开发心理资本促进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为组织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提供有效路径。 二、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结构 (一)领导心理资本内涵结构 领导心理资本是指领导者在积极心理和积极组织行为的基础上,关注自身和下属的心理优势,开发个体的潜能,最终获得绩效改善的一种心理品质[1]。目前大多数研究认同领导心理资本具有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等一般性心理资本的结构[2],但也有不少研究者指出领导者作为企业中的特殊群体,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应该具有不同于一般心理资本的特殊要素。通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对当前国外领导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研究进行了归纳(见表1)。可以发现,除一般性心理资本的要素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创造性、责任心、真实性、可信度、转换性及前瞻性等其他特殊要素。 (二)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结构 Organ在1988年正式提出组织公民行为这一概念,认为它是“组织成员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在组织正式报酬体系未得到明显认可的,但在总体上有利于组织有效运转的个体行为的总和”。Piceolo和Colquitt[3]则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下属为了成就集体目的,放弃个人利益,变得愿意合作、投入工作,做出对组织价值与目标正面的贡献。归纳各学者的定义,可以发现组织公民行为的几个共同点:(1)不属于工作职责范围所要求的行为;(2)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有影响,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3)是员工自愿作出的行为。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组织公民行为是一个多维度的变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Podsakoff的七维模型[4]。而Lepine[5]通过元分析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因此在实际的研究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维度和结构,而不用将所有的维度都纳入考察。有的学者甚至不区分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而将其当作员工各种利他行为的综合潜变量。 三、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理论解释 (一)社会交换理论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出发,领导者与员工之间也存在某种交换关系。当高心理资本领导者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态度与行为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中“互惠”原则,员工也会倾向于表现出同样积极的利组织行为。此外,从组织公民行为的来源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发展而来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也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具备良好心理资本的领导者所表现出的乐观、自信及责任等品性,又是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原理,领导心理资本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二)变革型领导理论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领导风格,这种超越传统领导角色的新的领导行为往往会激发员工做出超出期望的工作表现。与变革型领导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相同,具备良好心理资本的领导者同样也具有类似的乐观、进取甚至百折不挠的韧性,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倾向于进行利组织行为的引导同样有效。也就是说,高心理资本的领导者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些积极的外化行为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当然也包括组织公民行为。 (三)积极组织行为理论 积极组织行为学重点关注组织中正面、向上的心理资源和组织行为。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同样都来源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即它们的思想来源相同,其本质都关注积极态度与行为的导向。一方面领导心理资本关注建立以领导为核心的积极放射源,以广泛引导员工、团队甚至组织。而组织公民行为强调员工在组织积极氛围下形成积极性组织行为。从此角度分析,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同属积极组织行为的同心源,二者前因后果,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四、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实证探析 根据心理资本对结果变量的作用机制原理,本文从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及调节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来对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进行分析。 (一)直接作用机制 直接作用机制认为,领导心理资本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是独立于其他变量的。例如Shamas等人[6]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资本的研究中提到,领导心理资本与真诚领导、变革型领导行为有正向联系,并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及积极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的领导会通过自身魅力感染其下属员工,使员工更愿意表现出超越基本期望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还发现,乐观的个体其组织忠诚度更高,更乐于帮助别人[2],具有乐观精神的领导者也更有可能在与员工的社会交换中通过互惠原则,来获得组织公民行为的回报。 (二)中介作用机制 中介作用机制认为,领导心理资本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需要通过一些其他中介变量,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员工及交互等四个层面。 1. 组织层面 (1)组织文化 Toor等人[7]提出,积极的心理资本可以创建强调团队合作和透明沟通的组织文化。一项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心理资本干预研究也证实了对投资心理资本的回报不仅体现在财务绩效上,同时也作用于企业文化[8],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员工之间的交流密切具有随时帮助他人的心理倾向,从而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组织公民行为。 (2)组织凝聚力 Chase等人[9]认为领导者是形成组织凝聚力的主观能动性因素,领导者的权威、素质以及积极的心理都能引导和激励下属员工。这种凝聚力的作用就在于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效率,使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达成负有责任感,因而积极展示出角色外行为。 2. 领导层面 (1)变革领导行为 Podsakoff[4]的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会巩固和内化员工的集体信念,从而激励员工表现出超越个人利益的组织公民行为。而领导者的这种行为是由其心理特质决定的。Hogan[10]指出“我是谁”会决定如何领导。心理资本则正是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我是谁”来获取竞争优势[3]。国外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领导的个性品质既会增强员工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也会促进员工指向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而这种影响机制是通过变革型领导的中介作用而产生[11]的。 (2)诚信领导行为 许多学者将领导心理资本看作是诚信领导行为的一个前因变量。相关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个模型[1]。这种类型的领导在与下属的交流中能尊重下属员工的意见,展现出高度信息平衡处理能力,并能够使得其自身与下属的上下级关系在关系透明度和言行一致方面呈现较好的表现,因而对下属的工作投入度、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14]。 3. 员工层面 (1)员工的心理资本 Walumbwa等人[12]一项关于心理资本的跨层次分析表明,领导心理资本通过下级的心理资本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员工心理资本可能是领导心理资本作用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领导者将自身乐观、自信、充满希望和韧性的情绪作为榜样传递给员工,能够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使他们帮助其他员工、保护组织资源并超出要求范围地完成任务,即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2)工作满意度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受其领导者积极行为的影响。例如,Friedrich[13]提出了几种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的领导行为:对工作绩效的认可、有效沟通、员工参与决策等。此外,领导者的榜样角色和共享价值观也会增强员工的满意感。而这些积极的领导行为都是高心理资本的领导的体现,会进一步作用到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上。Whitman等人[14]的实证研究表明,整合的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多种员工的工作绩效产出有相关,而组织公民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结果变量之一。 (3)组织支持感 相关研究表明,高心理资本的领导者是员工支持感的主要来源[15],同时,这种支持性的组织氛围也能够帮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产生正向的组织支持感,从而激发员工关心组织福利和帮助组织达成目标的心理,进而表现出自发的组织公民行为[16]。 (4)组织自尊 Nathan等人[17]将有效领导看作组织自尊的前因变量之一。高水平的心理资本也被视为有效领导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尊重、支持和鼓励来提升员工的组织自尊感。而具有高组织自尊的个体在工作中会倾向于正面的自我价值评估,因而容易产生积极的助组织心态[18],从而促进员工的利组织公民行为。 (5)组织信任 已有研究表明,员工对组织支持以及领导信任的感知在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工作表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较高心理资本的人,会以诚相待,能够以更加诚恳、透明、立足于建立信任的方式来解释他们行动的根本原因,从而赢得他人信任[19]。由此可见,高心理资本的领导者更容易让员工对组织和领导产生信任感,满足员工对额外行为获得回报的预期,从而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 4. 交互层面 一些学者提出,在研究领导者的影响机制中应该还要关注领导者与下属的交互效应,即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结果变量之一就是组织公民行为,同时,这种良好的关系也会增强员工作出额外努力的动机[4]。而领导者则是与下属建立良好关系,促使员工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关键[20]。高心理资本的领导者更乐意与下属共享资源,支持下属,为二者的关系努力,从而提高双方关系的质量。而处于“圈内”的员工则会增强责任感,用自己的额外努力回报领导者。 (三) 调节作用机制 领导心理资本与其他中介变量之间还可能有交互作用。一些情境变量和个体特质会增强或者减弱心理资本的影响效应。 1. 组织变量 (1)服务氛围(Service Climate) 员工在服务氛围强的组织中更容易感受到领导者领导政策、措施方面的积极与乐观,从而更容易自愿做出某些符合组织服务氛围的行为。Dimitriades[21]在研究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时提出,服务氛围在组织或领导情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过程中是复杂的,可能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Mediated Moderation)或者有调节的中介变量(Moderated Mediation)。而Wang[22]等人认为在浓厚的服务氛围中,员工会增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角色定义,因而领导关注或支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也会增强。 (2)程序公平氛围 积极的领导行为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时会更加促进员工的组织公平行为。大量研究都显示,程序公平是员工感知组织公平的决定因素。而员工的感知公平会在组织承诺、主管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12]。 当员工相信组织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是公平的,在领导者提供了相应的诱因时,他们就更愿意做出一些额外的努力。 2. 个体变量 (1)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s) 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23]。研究认为它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职业倦怠、幸福感等存在一定相关。而Jia等人[19]根据权变理论提出,领导者的影响力对高水平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更大。其研究表明,下属的核心自我评价在领导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中起到调节作用。 (2)个人集体主义倾向(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Dimension)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主要是由于不同导向的个体在人际关系上持不同的态度和观念。个人主义倾向的个体将个人目标置于集体目标之上,更关心个人成就;而持集体主义的人则把自己看作集体的一部分,注重集体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这种个体的文化差异在领导者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24]。 (3)OCB角色认同(OCB Role Definitions) 同一性理论认为,当个体认为自己扮演一种亲社会角色时,他们就会贡献出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参与行动。当员工明确领导者对自己有组织公民的期望,同时员工也将组织公民行为看作自己角色内的行为时,会更倾向于投入组织公民行为[25]。也就是说,在员工高水平OCB角色认同条件下,领导者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预测这种行为的发生。 (4)互惠原则接受(Employees’ Acceptance of the Norm of Reciprocity) 领导者的积极心理和行为是可能促使员工表现组织公民行为的一种诱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员工对这些诱因都有相同的回应。Jacqueline[26]的研究就提出员工的个体差异会导致他们对互惠原则的接受程度不同,进而会增强或减弱领导提供的诱因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 五、领导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综合模型构建 研究表明,领导者心理资本以一般心理资本作为基础,同时也具有区别于一般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据此,本研究将特殊性要素纳入到领导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的实证框架中,综合考察一般性要素与特殊性要素在同一模型框架中的不同作用效应。 其次,本研究提出的综合模型将中介变量划分为三个作用层次。首先是组织层面的组织文化和凝聚力对领导层面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及诚信领导行为具有影响作用,而领导层面既对交互层变量即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产生影响。另外,本研究模型将领导行为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纳入同一纵向层级,是结合领导权变思路的理念,即领导的有效性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而其中与下属成员的关系尤为重要。 再次,在变革型领导与真诚型领导行为的感召下,员工层面各个变量,如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组织自尊、支持及信任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样,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也是以上员工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因此,本研究模型将领导行为与高质量的交换关系作为员工积极行为的预测变量,前者对于后者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最后,在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员工的正面态度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员工倾向于先对组织、工作特征或领导者进行评价,形成了组织支持感以及组织信任等积极态度后,才可能表现出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倾向。因此,由员工的积极态度到员工的积极行为是本研究模型框架的最后一个层次,体现出了个体行为改变理论的推理层次。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遵从由领导核心心理要素到组织变量,领导层面、交互层面,个体态度再到个体行为的作用逻辑,建构了领导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整体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六、管理启示与研究展望 (一)管理启示 在当今行业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考虑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契约关系之外的行为,其中领导者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因素。 领导心理资本通过影响领导行为、领导成员关系作用到员工态度,从而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路径表明,由积极的领导者心理资本表现出的外显领导行为能促进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激发自身的心理能量,从而为组织做出额外的贡献。因此,组织的管理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发挥引领作用。 而对组织来说,提高人力资源的收益率除了员工知识技能的开发外,还应重视心理资本的独特作用。心理资本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而心理资本的可开发性和可干预性又为企业利用心理资本获取效益提供了可行路径。因此,在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应该发展有关心理资本的培训内容,营造适宜积极心理资本生长的气氛从而争取员工的更多自愿合作行为。 (二)研究展望 关于领导者如何通过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今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深入。 1.领导者的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与员工的心理资本应有所不同,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并没有体现这一点。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有必要对二者在概念层次和结构维度上进行更进一步的严格区分,以丰富对领导心理资本理论体系的探索研究。 2.本研究建立了领导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机制的综合模型,但是本研究所提出的中介或调节变量是否可以充分体现二者的关系;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重要影响变量需要纳入与探讨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厘清。 3.本研究对领导心理资本和组织公民行为二者关系的阐述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未来需要有足够的实证研究与数据去验证这种作用机制。同时还可以发展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以便对研究模型加以完善。 4.本文的理论推测多依据欧美文化背景的研究提出,这种研究设想在其他文化下是否能够适用还不得而知。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便确定领导心理资本及其作用模型的适用范围,方能为领导心理资本理论在中国本土环境背景下的认识和应用提供分析和指导。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行为和心理影响着人生价值观。本文以大学生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探讨大学生消费问题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消费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活动,对消费行为及心理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其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不但是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也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其消费方式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消费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现状 (一)消费来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70.9%消费来源是父母供给,有6.4%的消费来源于其他亲友的资助,他们属于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步成熟,已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大学期间首要任务是学习,没有时间和能力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消费基本属于依赖性消费。 (二)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反映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大学生消费属于依赖性消费,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一是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来源地经济发展对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月消费由于家庭所在地不同差距较大。消费最低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消费总额比全部样本的平均水平低52.5元。二是消费水平的性别差异。性别身份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伙食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际消费方面差距较明显,这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紧密联系,但是在学习消费方面差距并不明显,分别为6.42%和7.71%。这与社会对他们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有关。三是消费水平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离社会越近,受学校所在城市消费的影响越大,消费支出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其学习消费和通讯等支出增加幅度较大,伙食消费增加幅度不大。 (三)消费结构状况 大学生消费70.5%是基本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较高,学习消费占总消费额的6.7%,比重不大,有待加强,交际、娱乐消费占的22.8%,比例偏高,应适度降低。 (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对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有近1/2的学生持赞成态度,1/4的人不赞成,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有1/2以上的学生持赞成态度,近20%的人不赞成,1/2以上的学生不赞成高消费。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学校园生活更趋多样化,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消费支出总额中,文体娱乐或旅游、零食等享乐品,以及上网、通讯等消费支出额相对比例较大,用于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支出比例相对小,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里的非理性化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发现,只有11.9%一直坚持记账,43.5%从不记账。说明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具有合理的消费习惯。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合理的消费观念,但实际的消费行为中却缺乏合理性。 (三)享受和交往消费较高 通过图1对三种消费比较,月均用在学习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占59.5%,与此同时,交往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是30.5%,50—100元的占到了52.3%。在享受方面的消费平均每月低于50元的仅有28.6%,大多数都超过50元,并且有2.6%的超过了300元以上。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自主地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 其次是市场化的影响。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的增多,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需要也开始异质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体现了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成熟易受诱惑的消费心理。 第三是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调查来看,现代的大学生近90%的认同即时享乐的观点,这种消费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 第四,是参考群体的诱导。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具有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也体现了消费行为的多元化。 四、构建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建议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教育研究中,应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研究他们消费心理与行为中的问题,把握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他们做到科学理性消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符合社会要求,又有助于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是纯粹的消费者,所以需要对消费合理规划,协调好学习消费、生活消费、享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拥有系统科学的消费结构,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具有价值判断能力,进行有计划、合理的消费,不盲目攀比、跟随,有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它反映人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财商,形成自己的理财观,用理智支配消费,懂得运用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注意投资的效益,将投资用于学习和提高技能等方面,以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四)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理消费习惯 家庭作为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等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甚至通过金钱刺激来提高学习兴趣。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有计划地控制生活费,引导合理开支。父母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合理消费的重要方面。 (五)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校园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是形成良好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许多高校之所以形成不良的奢侈攀比之风,混乱的校园周边环境难辞其咎。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消费环境刻不容缓。 五、结束语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其消费行为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非理性化和炫耀性消费的误区。这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和学校管理带来重要的影响,针对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从市场化、价值观、消费的参考群体以及社会化的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诠释。并给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建议,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构建合理的消费意识。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饭店员工心理所有权与跨界行为关系研究 [摘要]一线服务员工因处于组织的边界位置而表现出服务提供、外部代表和内部影响3类跨边界行为,这些行为能够显著提高组织绩效。心理所有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以往的研究证实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员工角色外行为存在积极的关系。然而,跨边界行为不仅包括角色外行为,而且包括角色内行为,并且非常适合于服务组织背景,因此,研究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对跨边界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旅游饭店企业一线服务员工的研究发现,组织心理所有权对外部代表行为和内部影响行为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对服务提供行为有间接影响。这一结论提醒旅游饭店业要培育和提高一线服务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促使其表现出跨边界行为进而提高组织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饭店;服务营销近视;一线服务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跨边界行为 1 引言 长期以来,营销理论及实践都强调外部顾客的重要性,强调吸引并保留外部顾客来获取利润,很少有研究关注一线服务员工的情感反应。回顾企业营销哲学的变迁,企业过分关注产品会导致“营销近视”,因而要践行营销观念。然而,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那种一味强调外部顾客需要的理论同样受到了挑战。古姆松(Gummesson)将强调顾客需要而忽视员工在顾客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的现象称为“服务营销近视”,并指出从“营销近视”到“服务营销近视”在本质上没有任何进步。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营销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组织内部,产生了如内部营销、服务品牌内化等一系列新理论。 虽然一线服务员工行为的重要性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对一线服务员工行为的划分并不全面,大多数学者研究的是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而组织公民行为仅仅是员工内部导向的角色外行为。作为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线服务员工跨越了组织边界,他们能够与组织外部人员和内部非一线员工互动,因而有必要从更全面的视角对一线服务员工的行为进行界定。跨边界行为尤其适合于服务企业一线服务员工,原因在于跨边界行为不仅包括了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而且包含了顾客导向和员工导向两种视角。其次,现有的研究对一线服务员工跨边界行为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多,仅局限在员工角色压力和感知组织公平。心理所有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它能够让员工对组织产生一种拥有感。以往的研究证实,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能够显著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过组织心理所有权对一线服务员工跨边界行为的影响。再次,关于内部营销、内部品牌建设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这些模型的研究还不是太多。 鉴于此,本文从一线服务员工跨边界行为的角度,对高服务接触型旅游饭店企业的一线服务员工进行调研,探讨他们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对跨边界行为的影响效果及机制,希望能为旅游饭店业乃至旅游企业和整个服务行业的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一线服务员工提供借鉴。 2 文献回顾 2.1 组织心理所有权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公司给予员工各种形式的所有权,并认为员工拥有所有权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及组织承诺,进而提高工作绩效。然而,也有学者发现,员工拥有所有权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和组织绩效并不具有相关性。基于这一矛盾结论,皮尔斯等人(Pierce,et al.)提出了心理所有权的概念,他们认为,正式的或法定的所有权并不直接对员工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而是间接通过心理所有权起作用。 弗比(Furby)指出,心理层面上的所有权是一种占有感,即感觉到某个实体或思想好像是“我的”或“我们的”一样。心理所有权使得人们将占有物视为自我的延伸,因而能够影响人类的态度、动机和行为。皮尔斯等人将心理所有权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感觉到目标物(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或目标物的一部分好像是他的一样。组织心理所有权(psychological ownership for theorganization)是心理所有权思想在管理学领域的拓展与应用,作为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预测工具之一,组织心理所有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皮尔斯等人认为,心理所有权产生的根源在于它能够满足人类的3种基本需要,分别为家(hone)、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及自我认同(self-identity)。第一种需要是有归属感的基本需要,对可象征“家”的物体的占有可以为个体提供空间感,进而为个体提供舒适、愉悦和安全的环境。自我效能感是在某个具体领域里有行为能力的人的需要,个体通过感觉他们可以控制占有物或促成事件发生而获得效能感,占有物可以帮助个体实现控制和影响有形及无形事件的情感。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我有清晰认识的需要,占有物和“我的”感觉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 上述3种需要是心理所有权产生的根源,但是,心理所有权的出现还必须借助某些路径,主要包括控制目标物、亲密了解和个人投入。心理所有权的根源有助于理解心理所有权存在的原因,而路径则提供了心理所有权是如何形成洞察力的。首先,对某物的控制最终会产生对该物体的拥有感,个体对某物的控制越强,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越认为该物体是自我的一部分。其次,所有权的核心是个体与某物的联系,个体会因与某物的联系及对该物体熟悉而感觉到该物体是自己的。随着关于某物体信息的增加,个体对该物体的了解会加深,个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也会加深,从而拥有感就会越强。最后,个体将其精力、时间、努力和注意力等投入某物体中会使自我与该物成为一体,进而形成对该物的所有权感。在组织情形下,组织向其员工提供了众多机会以便让他们将自我投入不同的方面,个体投入得越多,感受到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就越强烈。 将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其他工作相关的态度进行区分有助于避免概念泛滥,这些概念的关注点或所回答的问题是不同的。组织心理所有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在多大程度上感觉这个组织是我的”,组织承诺回答的是“我为什么要保持组织成员身份,是因为我想、我需要还是我应该”,工作满意回答的是“我对我的工作的评价判断如何”。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对肥胖的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某2所小学,在1012名儿童中选取肥胖儿童100名,将100名肥胖儿童为观察组,选100名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其做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的男童情绪比较急躁、易怒;肥胖的女童抑郁、自卑。结论:肥胖对于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肥胖;心理行为;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儿童肥胖症 发病率呈明显 升高趋势。儿童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本地区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寻求干预对策,提高儿童家长对儿童肥胖危害的认识,我们选取了本地区某2所小学,在1012名儿童中选取肥胖儿童100名,对其做检查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2所小学,在1012名儿童中选取肥胖儿童100名,年龄在6-12岁,平均年龄在9岁,将100名肥胖儿童为观察组,选100名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照1对1的形式,要求性别、年龄、身高等接近。所以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首先我们使用的是WHO推荐的一种标准,名为NCHS标准,超过标准的20%-29%是轻度的肥胖,超过标准的30%-49%是中度肥胖,超过标准的50%以上均属于重度肥胖。 1.3方法:首先使用的是Achenbach的儿童行为量表,表内共113项,按照忻仁娥等制定的中国常模[1],来进行检查,由儿童的父母来进行填写,检查出行为有问题的儿童。然后编写儿童的基本调查表,写上基本的情况、家庭的情况、教育的方式、还有心理行为等45项。最后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4观察指标:主要是观察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造成这种行为的因素以及解决的对策,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都是经过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的处理,数据经过核实确实无误,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所有的计数数据然后使用χ2进行检验,并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男女童肥胖程度及所占比例:本研究对100例肥胖儿童按照标准进行诊断之后,将得到的肥胖程度进行分析,发现肥胖儿童多数为男童,轻度的肥胖男童就占60%之多,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表1男女童肥胖程度的记录以及比例程度分析 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总计人数男童36(60%)15(25%)9(15%)60人女童22(55%)16(40%)2(5%)40人2.2观察组与对照组行为问题发生频率比较:因为每名儿童都可以出现一种或者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行为问题,通过对观察组(肥胖儿童)和对照组(正常儿童)的儿童进行行为比较,以问题的发生频率来统计,观察组的问题发生频率比对照组高很多,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频率对比 组别社交困难抑郁症幼稚暴力倾向违纪多动症强迫症观察组(男)3人1人2人17人15人15人7人对照组(男)1人1人1人3人5人9人2人观察组(女)11人11人9人7人7人5人1人对照组(女)7人1人3人5人3人1人2人2.3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行为影响因素的比较:通过对观察组(肥胖儿童)和对照组(正常儿童)在日常行为上的心理问题比较分析,发现肥胖儿童在穿衣、自卑感、人际交往、户外活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率均较正常儿童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表3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的比较 穿衣自卑感人际交往户外运动自卑不自卑强不强喜欢不喜欢喜欢不喜欢观察组62(62%)38(38%)76(76%)24(24%)33(33%)67(67%)14(14%)86(86%)对照组32(32%)68(68%)23(23%)77(77%)55(55%)45(45%)73(73%)27(27%)3.讨论 3.1男女童肥胖程度、比例分布特点。肥胖症是因热量代谢障碍,摄入热量超过消耗热量,引起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肥胖症按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三度。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肥胖的男童比女童多,主要以轻度肥胖为主,重度肥胖较少,这个结果和国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3.2儿童肥胖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儿童肥胖症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而且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情感发育产生严重损害。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其个性趋于内向、不稳定、及社交回避现象增多,社会适应能力降低[3]。本次调查也显示,肥胖男童在暴力倾向、违纪、多动症、强迫症等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女童在社交困难、抑郁症、幼稚等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且肥胖儿童在穿衣、自卑感、人际交往、户外活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率均较正常儿童高,肥胖的儿童会因为性别、年龄、肥胖的程度不同,在行为上也会有不同的不良现象,这表明肥胖的男童情绪较急躁且易怒;肥胖的女童较抑郁且自卑。所以对肥胖儿童的治疗不仅要控制体重过快增长,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3.3针对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对策。儿童肥胖的治疗原则应遵循儿童具有生长发育的特点,任何干预措施都不应妨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应从行为矫正、饮食调整、运动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综合治疗,如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坚持运动,减少静坐,家长多与肥胖儿童交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感,使其体重逐步回归正常范围,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 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毕业女大学 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 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女大学生;择业行为;心理健康;SCL-90 近年来,在当今社会医院体制转型、医患矛盾增多的状况下,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相 应级别的医疗机构所需人才日趋饱和,医学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择业心理压力显得尤为突出 。而女大学生作为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业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更是客观存 在的普遍现象。如何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她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和自我调适能力,加强毕业就业择业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医学 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部分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 择业行为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其群体的特殊性作了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院2007届在校毕业女大学生发放问 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份。其中四年制本科生122人,五年制本科生253人,最大年龄27 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5岁;生源地农村学生252名,城市学生123名;涉及到临床系 、影像系、药学系、护理系和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来自全国14个省区。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外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毕业生 择业行为调查表。SCL-90共有90个项目,分为9组症状群,有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 人际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意(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共 9个症状因子。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之后将得分归纳为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作 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自编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学制、生源地、所 学专业、自信心程度、人际关系、毕业择业态度、毕业择业行为等。采取群体施测方式,让 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独立作答并当场收回问卷。然后把全部资料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 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反映女大学生具体的择业行为与SCL-90的9个因子进行相 关分析,从其相关的显著性水平对女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作出判定。 2 结 果 2.1 心理健康情况的一般描述 量表SCL-90测试结果,总分最高分305分,最低分96分,总 平均183.62±22.63分。 从表1可见,毕业女大学生SCL-90除强迫、抑郁、敌对和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 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并且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总均分3项分值最高,且在统计学上具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P 由不同学制的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见表2)可以看出,四年制女生与五年制女 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差异不是很大,但比较而言,四年制女生强迫、焦虑、恐惧 等因子及总均分均高于五年制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女大学生毕业择业行为的一般性描述 毕业择业行为的选择也是衡量女大学生社会适 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行为类别五年制女生四年制女生1.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并积极参加外地举办的人才招聘会5320.93629.52.只与来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接触及参加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3614.21614.33.一切工作事宜皆由父母及亲朋负责,自己毫不参与218.376.34.积极备战考研而且早有考研打算11344.74338.45.被动考研,原因是自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差228.71210.76.既不联系单位也不考研,只是消极等待83.287.1从表3的统计结果来看,女大学生的毕业择业行为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近三分之 一的学生在择业行为上明显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明显缺乏自信心和适应 社会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敏感、紧张、怯懦、消极、逃避,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人生定位 。而四年制和五年制女生之间的择业行为差异并不明显。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生源大多来 自全国14省区的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一些地域性固有的思维观念对她们的心理和择业 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 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判定 见表4。 表4中的数据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 病性等方面呈负相关,且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 度上的确影响到其择业行为,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这同我 们在教学与咨询中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 3 讨 论 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普通学生相比有一定的独特性。SCL-90研究 结果显示,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有多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且差异非常显著。这 表明,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低于普通人群。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之一,仍有一部分同学在毕业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也正是影响女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 要因素。可见,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应用统计软件对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存在一 定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女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对其求职择业会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这种 影响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影响女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因素还有很多方面,如个性特点、学业水 平、理想抱负、家庭生活条件、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遗憾的是国内没有相关的 研究数据,无法进行比较。 我国目前医学生就业市场不景气,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的困扰非常普遍。尤其是女大学生与男 大学生相比,在成才与发展的道路上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这一切无不为她们带来巨大的 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高年级女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许多调查表明, 女大学生在智力 上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的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医学院校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家 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医学院校主管部门应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充分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功能,调动女大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帮助女大学生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 障碍,从而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鼓励她们勇敢地面对自我,面对世界;学校应该为她们提 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减轻他们的心理 压力,积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女生心 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帮助她 们摆脱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同时,还要加强女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树 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她们开展生涯规划,加强职业就业指导,从而增强和提高她们的学识 、胆识和自信及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医学院校才能培养大批高素质、 有才华、有发展前途的女大学生,以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使女性在医学领域里更充 分地发挥作用,从而推动祖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心理所有权\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从三家外企中收集到150份有效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验证外企员工这一特殊群体中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是:外企员工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组织信任及其各个维度(企业信任、领导信任、同事信任)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心理所有权;组织公民行为;组织信任;关系 1991年Pierce等人提出“心理所有权”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心理所有权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感觉某个目标物(自然属性可以是物质或非物质的)或目标物的一部分是自己的。指出员工的正式所有权是通过心理所有权来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而组织公民行为正是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之一。个体的行为归根到底是由其心理决定的。个体的心理,或者说心理定势在无意识中影响了个体的行为、态度。所以,考察心理所有权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对于研究组织公民行为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论文以外企中的中国员工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中国员工在外企中所产生的工作心理、工作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考察中国员工在外企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是否也存在心理所有权,员工的心理所有权是否与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正相关,并且引入了组织信任这一中介变量,研究组织信任是否在两者的相关关系中存在影响作用。 一、文献回顾 1.心理所有权 在Pierce等(1991)提出心理所有权的概念后,2001年又对此概念进行了完善。首先,心理所有权是在充满了“我”、“我的”或者“我们的”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其次,心理所有权代表了个人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所有者感到自己和物体之间有一种紧密的联系,而且该物体好像成了“自我的延伸”(Belk,1988;Dittar,1992)。第三,心理所有权的状态很复杂,它包括了情感的和认知的因素。所有权本身的产生就是令人愉悦的(Beggan,1992;Furby,1978a;Nuttin,1987;Poieous,1976),也给人一种效率和能力的感觉(White,1959)。 2.组织信任 组织信任是描述组织中的一种氛围,员工对于组织环境是否安全、友善的一种主观评价(Dirks和Ferrin,2001)。 Nyhan和Marlowe(1977)的研究认为组织信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是组织内各员工通过人际互动,获得了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相互信任的认知和体验,Mayer(1995)将此定义为关系信任或人际信任;另一个方面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整体的信任关系,即系统信任,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整体J陛的信任知觉,它是基于组织成员对于管理层的决策和行动以及组织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整体印象,而形成的对组织整体的信赖体验。Mc Cauley和Kuhnert(1992)认为组织信任可以分为水平信任和垂直信任,水平信任是指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垂直信任指员工个人同主管、高层管理者以及整个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中国台湾学者林钲琴(1996)认为组织信任可以分为同事信任、上司信任和组织信任。[31Costigan,Ifler和Berman(1998)参照McCauley和Kunbert对信任的分类,将信任分为关系信任(dyadic trusf)与系统信任(institutional trust),认为组织信任的范畴包括组织制度、高层管理者、监督者与同事。 3.组织公民行为 1938年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Barnard指出:对整个组织系统而言,组织中每一个体的合作意愿是不可或缺的。IBamard提到了“想要合作的意愿”,指出组织的成功必须依赖成员间的合作,个人自愿与他人合作、为组织作贡献。这对正式结构而言,是一个关键因素,否则正式结构就成了一个空壳。可以说,“想要合作的意愿”(willingness to cooperate)是组织公民行为概念的一个雏形。Katz(1964)在《组织行为的动机基础》中提到了组织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员工的三类工作行为: (1)员工必须参与并留任在组织中(维持行为); (2)员工的行为必须符合组织的特定角色要求(角色内行为);(3)员工在获得超越角色要求的组织目标时,必须具有创新及自发性行为(角色外行为)。Katz认为,一个组织仅仅依靠角色内规定的行为是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组织。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Bateman和Organ,(1983)将第三种行为称为“公民行为” (citizenship Behavior)的概念,他们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和姿态,是组织内员工表现出的与工作有关的自主行为。随后,Smith,Organ和Near(1983)将公民行为进一步延伸为组织公民行为。 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体特征、任务特征、组织特征和领导行为。 二、研究框架和假设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验证在外企员工中,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并要证明组织信任在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在本研究中,心理所有权是自变量,组织公民行为是因变量,组织信任是中介变量。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拟定研究框图如图1所示。 国内对组织公民行为维度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台湾地区的,尽管台湾学者许道然的六维度结构是对公共部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考虑到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因此还是采用樊景立基于大陆背景所做出的十一维结构。可以看出来,这十一个维度可以分为自我、群体、组织、社会四个层面。自我层面是指可以通过个人意志力自主完成的组织公民行为,包括积极主动、自我学习、保持工作场所干净等三个维度;群体层面指需要与同事互动的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帮助同事、人际和谐等两个维度;组织层面指必须与组织的某些属性(如公司资源、工作流程、技术等)有关的行为,它们指向组织整体,包括发表言论、保护和节约组织资源等两个维度;社会层面指超越组织边界与组织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包括提升组织形象、公益活动参与、服从社会规范等三个维度。 因此,依据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所有权的重要结果变量之一,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组织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成正相关关系。 目前所查找到的文献中,并没有发现对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成正相关关系。 Konovsky和Paugh(1994)以医院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得出下属对上级的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显 著的影响。Podsakoff等(1990),Robinson和Morrison(1995)研究发现信任是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变量,指出信任是组织成员致力于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变量。尤其,当组织成员对于组织或管理者充分信任时,除了做好角色内行为,也可能肩负一些额外的工作或责任(Yukl,1989)。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成正相关关系。 为了验证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中,组织信任是否存在一个中介作用,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组织信任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三、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个人资料、组织信任、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所有权。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量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删减或改编形成的。问卷采用利克特(Likert)5级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位级别、在当前公司的服务年限。 第二部分是组织信任的测量量表。企业信任的问卷选择Cook和Wall(1980)的问卷,此间卷最早是用来测量组织成员对于组织制度的信任,后来曾经被修改而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和检验,得到了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证据(Brockner,Seigel,Daly,Tyler和Martin,1997;Costigan et al,1998)。问卷原本有7个项目,经过预试,删除区分度不高的两个项目,剩下5个题目。 领导信任和同事信任选择的测量工具是Mayer和Davis(1999)的问卷。此份问卷是在信任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问卷(Costigan,liter和Berman,1998;EHen M,Whitener,1997),建立在大量的实证基础之上。问卷原本包含12个项目,经过预试,删掉一些区分度不高的项目,得到领导信任部分6项问题,同事信任部分7项问题。 第三部分是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量表。量表选择Farh等(2001)的问卷,原量表有33个项目,本研究中删除12项可以被其他题目取代的项目,剩余21个项目,其中个人层面组织公民行为有6个项目,群体层面组织公民行为有6个项目,组织层面组织公民行为有5个项目,社会层面组织公民行为有4个项目。 第四部分是心理所有权的测量量表。量表采用了Van Dyne和Pierce(2004)研究中的心理所有权测量项目,包含7个项目。 四、问卷发放和数据分析方法 本问卷在北京地区三家知名外资企业进行发放,总共发放问卷180份,除去填写不完整、乱填等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 本研究在问卷回收后,首先对问卷进行检查和整理,将问卷填答不全或大部分题目均选择同一选项者剔除后,再将问卷进行编码,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涉及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检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结果分析 1.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抽样样本的心理所有权、组织公民行为、组织信任等变量以及各变量的各个维度分别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1)心理所有权 由表1可以看出来,心理所有权的平均值约为3.49,高于中间值3,说明总体上来说,在被调查的外企中,员工对组织具有一定的心理所有权。该变量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被试者在心理所有权的感知上存在比较大的区别,这一点也可以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显示出来。 (2)组织公民行为 总体来说,外企员工在组织公民行为这一变量上具有较高的感知,达到了3.93,其中,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平均值都比较高,均达到4.0以上,说明在被调查的外企中,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和睦,乐于帮助同事,工作意愿较强。但是在社会层面上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外企员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员工乐于社会慈善活动,有的员工却不太热衷。 (3)组织信任 组织信任的平均值达到了3.80,高于中间值3,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同事信任,约为3,8971,说明了在被调查的外企中,员工之间比较团结,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良好。其次为领导信任,得分为3.7467,最后是企业信任,得分为3.7027。同时,企业信任的标准差大于其他两个维度,说明外企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知觉区别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企业作为无特定的信任对象,不如人际信任(领导信任和同事信任)直接,因此导致员工对企业信任的认知波动幅度较大。 2.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1、2、3,本部分将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分别研究心理所有权、组织公民行为、组织信任这三个研究变量两两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 (1)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由于版面空间限制,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自我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分别简写为OCB、OCB_I、OCB_G、OCB O、OCB_S,下同)。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相对于各个维度,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总体的相关度最高,达到了0.731(P 上述结论验证了假设1,即“组织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成正相关关系”。 (2)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的相关性分析 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的相关关系如表3所示(由于版面限制,组织信任及其各个维度企业信任、领导信任、同事信任,分别简写为OT、OT E、OT_L、OT_C,下同)。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及其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相对于各个维度,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总体的相关度最高,达到了0.628(P 上述结论验证了假设2,即“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成正相关关系”。 (3)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关系如表4所示。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总体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79(P 同时还可以看出来,两个变量的各个维度之间也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组织信任与组织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最高,达到了0.596(P 3.组织信任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Three Steps Mediated RegressionMethods)来分析上述变量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他们的观点,中介变量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自变量的变异可以显著地解释中介变量的变异(关系a);(2)中介变量的变异可以显著的解释因变量的变异(关系b);(3)当控制中介变量后,原来显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关系c)变得不显著或显著性降低。如果第3条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再显著,那么这个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如果第3条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与第2条中相比有所减小,但仍处于显著的水平,那么中介变量是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 根据这个原理,本研究的分析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验证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第二步,验证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第三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第四步,将中介变量加入到第三步的回归模型中去,验证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此种方法来验证假设4,分别确定组织信任总体、企业信任、领导信任、同事信任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1)组织信任总体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要验证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即心理所有权(表格中简写为PO)与组织信任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统计结果显示,标准回归系数为0.564(T=8.318,P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二步和第三步中的回归系数都达到了小于0.001的水平,因此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也成立。第四步中,把组织信任加入到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模型中,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其各个维度的回归模型仍然成立,但是回归系数与第三步相比都有所减小,可见,组织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2)企业信任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要验证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即心理所有权与企业信任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统计结果显示,标准回归系数为0.539(T=7.791,P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二步和第三步中的回归系数都达到了小于0.001的水平,因此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也成立。第四步中,把企业信任加入到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模型中,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其各个维度的回归模型仍然成立,但是回归系数与第三步相比都有小幅减小,可见,企业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3)领导信任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要验证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即心理所有权与领导信任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统计结果显示,标准回归系数为0.564 (T=8.318,P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领导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4)同事信任的中介作用 第一步要验证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即心理所有权与同事信任之间的回归模型成立,统计结果(略)显示,同事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六、结论 通过对150份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组织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相关度最高;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及其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组织信任总体的相关度最高;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与领导信任的相关度最高。 2.组织信任总体及其各个维度在心理所有权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企业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领导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同事信任总体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农村商业广告设计浅谈 摘要:农村作为一个庞大的广告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但是农村商业广告仍然面临众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市场及农村消费者的特点分析,针对农村商业广告的策划、创意及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市场;广告策划;广告设计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商业广告日益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受各方面的影响,农村作为一个庞大的广告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因而针对农村市场及农村消费者,如何进行农村商业广告的策划及设计,如何设计有效的广告形式与内容,如何利用广告传播开拓农村市场,就成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商业广告的整体策划 以现代市场观念为指导,深入农村环境,对农村广告市场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明确农村市场和农村广告的现状;产品的目标受众是谁,有多少人,有多少户;目标受众对本产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及市场分布;用什么方法能刺激农村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竞争对手在农村市场宣传的优、劣势所在;广告策略;媒体运用计划;营销建议;广告、所需广告费用及广告效果评定等。制定能实现主动进攻农村市场的广告竞争策略。 二、农村商业广告的创意应注意的问题 奥格威曾说:“没有好的创意,广告充其量是二流作品。”好的创意是农村广告宣传的重要一环。农村商业广告设计要做到三点: (一)广告内容贴近农村受众,即观念性 广告实质上是一种沟通。广告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实现和消费者的心灵沟通是广告成功的一大表现。中国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观念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好的广告创意不能拐弯太多、太抽象,也不能过多地讲求艺术表现,要通俗易懂,还要在接受新事物的方向上对农民做一定的引导,在广告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之后,实现内部结构的联系性。如中国移动通信在某乡镇做的广告语“中国移动通信卡,一边耕地一边打。”即宣传了广告目标,又符合了大部分农民的工作习性,还引领了农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二)广告内容要拉动农村广告市场,即独创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关注的总是新颖的东西。广告作品如果毫无新意,则必然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想实现农村广告的独创性,就要因地制宜,把农村当地风俗作为创作的素材。在周密、详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设计适应不同农村消费者的广告语、广告画面。例如蛇王隆力奇能登上中国本土日化销量冠军的宝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农村市场把广告的宣传和农民的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低价格、高质量、全覆盖”抓住了农村消费者的心。且结合农村秋收后举行的融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物资交流会,把蛇技表演带到现场,穿插丰富的促销活动,其宣传作用可想而知。史丹利复合肥在不同媒体采用不同的广告语,让受众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电视广告语是“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横幅广告语“选史丹利,准没错”。 (三)广告内容要服务于农村广告客户,即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广告创意必须与广告商品、消费者、竞争者相关联,必须要和促进销售相关联。找到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交叉点,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前提。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说过:“人的鲜明特征是他个人的东西,从来不曾有一个和他一样,也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一个人。”农村市场有几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广告宣传也该实行差异化策略,提高广告的适应性。 1、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中老年和女性居多,喜欢喜庆吉祥,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就是物次价廉的寻求,往往低价格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容易被接受,主要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可以采用特殊的广告形式。如啤酒是农村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除了夏季,农民大都饮用白酒。河南蓝星啤酒抓住农村夏季麦收的有利时机,组织车辆和人员分散行动,把啤酒送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广告的针对性宣传。从另一方面讲广告也可以强调产品的方便、舒适性,利用他们的从众心理、权威心理,在广告中权威消息,利用产品及其承诺的高可信性,采用科学鉴定、专家学者评价、消费者现身说法等广告策略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例如,舒肤佳肥皂广告就以“中华医学会认可”作为权威证明,沙宣洗发水则由世界著名“护发专家推荐”等,都力图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情感的支持点,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认可其产品、品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目的。 2、以打工为主兼务农的农民,中青年居多,有一定经济收入,受城市影响很大,尾随时尚潮流,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是家电、摩托车等生活用品最重要的目标受众。这类消费人群注重情感消费,受城市环境的影响,产品的款式、颜色、外观、品牌等外在因素都能成为他们的购买理由。针对这类人群,宣传的产品要适用且时尚,可采用直销的方式诱导其购买。广告内容要运用适当的语言、音乐和形象,渲染广告气氛,广告宣传可以多考虑新媒体的利用,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 3、部分高收入农村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能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信息,接受信息,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期待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广告对产品功用的介绍不可夸张失实,广告语力求取得和他们的沟通。电视广告可以考虑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符号来诠释广告内涵。如孔府家酒广告,南方黑芝麻糊广告等。纸质广告可以在产品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也可在传统媒体发挥其影响范围及覆盖面广的优势基础上,运用新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等与受众进行互动,来进一步加强品牌形象,两类媒体的内容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广告宣传的作用。总之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要选准目标市场,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广告创意一定要新奇、有理、切中,增强对这部分消费者各种器官的刺激强度,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三、农村商业广告设计可采用的方法 (一)从明星 利用高知名度的明星作为通向农村消费者的桥梁是一种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选择的明星要和其代言的产品相适应,能充分发挥明星高知名度的正面作用。如蚊香在农村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城市。三笑集团就利用赵本山在农民心目中的幽默和淳朴形象,为睡得香蚊香做形象代言。史丹利复合肥也邀请陈佩斯做电视广告宣传,从而拉近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另外还可以寻找有影响力的地方名人做广告。如山东莱芜移动公司,就请莱芜梆子剧团名角张洪展利用方言做神州行的广告代言,给人亲切感,收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二)从众 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比城市消费者要严重的多,这就成了农村广告创意的一个出发点。广告内容要根据产品性质,满足受众在部分群体里的从众心理。比如脑白金广告:“脑白金是大家的选择,大家都选择的产品肯定没有错”。还有三鹿婴幼儿奶粉的电视广告:“2000万妈妈的营养选择,三鹿婴幼儿奶粉”。神州行广告词:“神州行,是吧,用的人多!听说将近两亿人用,我相信群众!”这就是从众的“消费逻辑”与广告策略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 (三)从情 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融入广告,能让消费者从中找到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影子,也能在不经意间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打动消费者。如“雕牌”洗衣粉一句“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孔府集团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都成就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产品故事。龙江家园酒“实在人,喝实在酒”,也是迎合了农村消费者的淳朴善良性情。 (四)从需 为了满足农村消费者某方面的要求,广告内容要突出产品独特的优点。食品广告就应该更多的强调味觉和嗅觉,而服装广告则更多的运用视觉和触觉。比如中国联通在农村的广告语:比一比,算一算,还是联通最划算(中国联通);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复合肥)。浏阳市夏维烟花制造有限公司就在产品包装上就满足了农村消费者对新年喜庆及幸福的渴望。 (五)从权威 权威广告可以采用科学鉴定,专家学者评价或消费者现身说法等广告策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情感的支撑点,使广大农村消费者认同产品和品牌。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三株口服液曾利用医生作为其农村权威传播者,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实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六)从系列 系列性广告具备广告创意的延续性,以及时空的扩展性,还有多种媒介的差异性,对产品特性的宣传性更强,对受众的针对性更强。农村广告宣传采用系列性广告,能让农村受众对广告的接触面更广,接触时间更长,更有利于加深品牌印象。如兰陵酒业在墙体、电视、赠品等不同媒体进行系列广告宣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七)从俗 通俗易懂,是农村广告设计的一大要点,容易使农村消费者接受广告内容,加深品牌在他们心目中印象。如“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时风集团)。“这好,那好,还是固定电话品质好”。(中国电信) (八)从方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广告与农村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好的方言广告有利于产品的宣传。例如大连人在表达特殊的时候往往都用方言“血”,如“血好玩”、“血没劲”等。而一家鞋店就利用“鞋”和“血”的谐音推出了“血便宜”这样一则广告语。广告宣传事半功倍。北极绒保暖内衣广告里就有赵本山的一句“外星人咋不知道呢?”让消费者听了感到亲切温馨。 总之,农村作为一个新型的广告市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只要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广告实施,做到分层推进,中国农村的广告市场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美术系)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后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与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在20世纪末,异军突起的后现代广告已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商业广告设计的理念和材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做了有效的探讨,对当下的商业广告设计及其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后现代 商业广告 材料 应用 后现代及其设计理念 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与缺乏人情味的理性风格和冷酷面貌感到厌倦,有人开始摒弃这种设计思潮的束缚,探索追求新的表现形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这个概念是明确地与现代有区别的,是对“现代主义”文化的背叛与挑战。学者詹克斯认为,所谓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二元论,或双重译码,这正是其混血的名字所给定的:现代主义的继续与超越”;他还认为“人们可以合乎情理地称他们为大众文化的现代主义,通俗的未来主义,怀旧的晚期现代主义等等”。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明白后现代主义是一个象征人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文化概念。它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而复杂的、个人和传统的表现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美学特征。 从意识形态上看,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而不仅是单调的以功能主义为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加以折衷的处理,打破了国际主义多年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大量古典装饰为动机,因此有明显的符号可以追寻,与文化上混乱的后现代主义相比,应该说是非常简明、清晰的。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第一,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这个运动是由瑞士巴塞尔的几个设计家发起的,目的是打破国际主义对于平面设计的垄断;第二,意大利米兰市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激进装饰主义设计运动“孟菲斯集体”和旧金山激进平面设计运动;第三,“里特罗”的欧洲怀旧风格设计运动,以及它在美国的发展;第四,采用电脑从事设计的新流派,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运动,但是由于采用同样的工具电脑和同样的电脑软件,在风格上比较接近。这个潮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到1990年代和20世纪末依然兴盛。 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反对装饰,而后现代主义则恢复了装饰性,讲究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冷漠、简单、理性化形成鲜明对照;二是对于历史主义的折衷主义立场,不是简单的恢复历史风格,而是对历史风格采取抽出、理性化,形成鲜明对照;三是强调娱乐性和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娱乐性是后现代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因而大部分后现代设计作品都具有调侃的游戏色彩。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讲究毫不含糊的设计原则,而后现代主义则希望设计上有更多的非理性成份,创造出一种含糊的空间感,让设计更加宽松和舒展,给人以更多的审美愉悦性。 商业广告的概念和内涵 对于商业广告的含义,有以下阐述:耐斯特姆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本文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四层含义:广告对象是非特定的大多数消费者。广告内容是主要向大众传递的商品或劳务信息。广告媒体是通过各种媒体(如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等)来进行的。广告目的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并取得利润。 和传统广告相比较,后现代商业广告所传播的并不是完整的设计信息,而是体现出模糊性、间断性、多元开放、异端、散漫性、反叛、变形等“不确定性”的因素,体现出对一切秩序和构成进行消解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使广告处于一种动荡的否定和怀疑之中,根本抛弃逻辑叙事而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关联偏差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表现风格、情境、画面与广告主题松散相连,使广告成为消费者主题不确定意识的张扬。 以前广告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自信――说服”模式,即“我的产品更出色,我能够用事实证明”;另一种是“投射――认同”模式,即“瞧我的产品多漂亮,用了它们,你就会一样漂亮”。这种历来行之有效的基本诉求模式在现在已经有了变化或被抛弃,它们在市场上已经不灵或不太灵。当前正面临着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内,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消费大众观念意识的变更,传统的广告设计法则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并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和影响,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际广告协会主席乔卡波在谈及国际广告业发展和变化时提出:“在当今的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人变得更加商业化、国际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消费者的变化。过去的一些消费群体、层次消失了,现在要细分消费者了。比如,对青少年来讲,在许多国家,他们的兴趣、爱好都趋于一致,新一代的年轻人将是重要的消费群”。因此,为了打动和征服目标消费者,必须要创新,有新的设计理念,必须针对目标消费者观念和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需求,必须根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这个大社会背景确定新的策略。许多广告公司开始运用后现代商业广告的思维方式设计广告,以期能与年轻一代建立起一种心灵默契关系,重新与他们进行对话,满足他们的需求。 后现代广告设计中材料应用的体现 材料是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特定的材料在艺术中能充分体现各个时代的文明水平和发展历程,如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大工业时代以及今天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都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同样,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内,艺术家总是在努力地挖掘,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自由地尝试各种各样材料运用的可能性,使艺术不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材料是一切装饰的载体,选择不同的材料应考虑其美感、属性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充分反映设计主题内容要求。材料的可视性形成了它的视觉要素如:色彩、肌理、透明度等;材料的可触性形成了它的抽象触觉要素如:质地、冷暖、柔软、弹性等;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决定它的造型和工艺流程。材料不同的物理性能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反差,如光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温暖与寒冷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造不同设计的途径。 材料在艺术家的眼中是充满了感情的,古朴、神秘的陶瓷可以让我们想到尘封的历史;明亮、瑰丽的金属可以让我们想到未来的科技;斑斓、典雅的玻璃可以让我们想到崇高的理想;柔和、含蓄的纤维可以让我们想到温馨的家庭;流动、飘逸的霓虹可以让我们想到喧嚣的都市;亲切、坚韧的木材可以让我们想到宁静的乡村。 现代材料学的发展是横向的、发散的,因此也是多元的,它开拓了设计师的眼界。各种材料――天然的、人造的、硬性的、软性的、化学的、物理的,纷繁复杂,每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可塑性优势。材料本身具备体、量、形、色、光、质等特性(木、石的天然纹理,陶、瓷窑变的裂纹,棉、麻编织的网格)提供了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段。 现代设计是设想、计划、运筹的综合运用,它运用经济规律和现代科技进行艺术创造,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图形、色彩、光线、质感、空间等。因此设计是集中美学、实用、经济、材料、科技于一体的实用艺术形式。同时,不能片面地将平面设计看成纯粹的二维世界里的创造活动。设计对象本身也是物质世界里的产物,人们对平面造型中的材料反应与其他视觉要素是同样强烈的。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也正是基于创造内容,运用新材料协助展示作品内容,提高文化内涵,赋予作品更生动、更深刻的含义。 比较传统书籍或包装而言,平面广告一般不具有立体概念,不能充分、具体展示材料特征。但是,在后现代商业广告中,材料的应用表现在图像风格上重视材料媒介的价值,把物品和环境融合为一体,纳入空间环境为作品构成要素,以实物、作品的空间铺陈作为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的手段。应用材料的视觉张力和肌理美,将其制作为摄影图片,再结合其他设计语言,同样也自然地表达了材料对设计的辅助意义。虽然缺少了材料触觉这一重要特征,但区别于惯常的设计形式,不论是揉皱的画布上残留的颜色,还是纸片上剪出的大小不一样的方块,或者是水渍、票根、被涂改的字迹,它们带来的是更加新颖、更具冲击力的创作,以个性化为出发点的气质和特征,打破旧有的形态形成新组合和新规律,散发着别样的美。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方面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泛滥。各种图像借助于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媒介途径充斥社会各个角落,使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而后现代商业广告在图像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求异――大量材料媒介的使用,使画面极具装饰美感。这是后现代商业广告的重要特点,也是后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生存状态的图像化表述。 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和宗旨,来分析近年来平面广告方面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例如,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为中兴百货设计的广告《货架篇》中,刚刚竖起主体框架结构的“房子”处在脚手架的包围之中,但急不可耐的“她”已经买回整整一个货架的日用百货。“她”正弯着腰察看着货架,似乎还在考虑买点什么。脚手架包裹的房子雏形、货架、日用物品、少女等意象拼贴在一起,构成一幅怪异的画面。再如,另外一幅中兴百货的广告《时尚经济学不是自由竞争,是抢先寡占市场》中,一位穿着华丽服装的少女站在石板铺砌的房间内,她的两旁是身穿黑袍,脸上带面具的人。红与黑的色彩对比,光滑与粗糙的肌理对比,使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怪诞、诡异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与压迫感。而在中国时报的广告《陶晶莹篇》中,空中悬挂的光碟,地上重叠的书籍,透明的玻璃窗,这些材质的积叠规整,形成巨大的体量,甚至于让人分不清是平面广告,还是材料展示,给人一种敬畏、震憾与庄严感。 在这些广告画面中,钢筋、货架、日用品、石板、光碟、书籍,以及被设计师发现的上千种别的客体,都是后现代商业广告中材料的应用。这些作品不是以现成物品或者现成材料本身的物质性直接体现的,而是以一种艺术感知的图形语言来诉诸受众的审美知觉。画面具有艺术的冲击力和非现实的梦境式的迷离美感,既符合后现代主义自我复制、自我翻新的美学特征,也符合后现代文化状态下人们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 结论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各种新的广告媒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制作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广告设计的视觉语言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后现代商业广告在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具有新颖的形式,其大量材料媒介的使用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 后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一定要重视材料的运用,因为它是表达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只有深刻理解现代人的精神内涵,利用现代设计法则和形式规律,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广告,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何打破常规,利用材料媒介设计出更多有内涵、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是从业者该探究的问题。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农村商业广告设计浅析论文 摘要:农村作为一个庞大的广告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但是农村商业广告仍然面临众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市场及农村消费者的特点分析,针对农村商业广告的策划、创意及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市场;广告策划;广告设计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商业广告日益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受各方面的影响,农村作为一个庞大的广告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因而针对农村市场及农村消费者,如何进行农村商业广告的策划及设计,如何设计有效的广告形式与内容,如何利用广告传播开拓农村市场,就成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商业广告的整体策划 以现代市场观念为指导,深入农村环境,对农村广告市场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明确农村市场和农村广告的现状;产品的目标受众是谁,有多少人,有多少户;目标受众对本产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及市场分布;用什么方法能刺激农村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竞争对手在农村市场宣传的优、劣势所在;广告策略;媒体运用计划;营销建议;广告、所需广告费用及广告效果评定等。制定能实现主动进攻农村市场的广告竞争策略。 二、农村商业广告的创意应注意的问题 奥格威曾说:“没有好的创意,广告充其量是二流作品。”好的创意是农村广告宣传的重要一环。农村商业广告设计要做到三点: (一)广告内容贴近农村受众,即观念性 广告实质上是一种沟通。广告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实现和消费者的心灵沟通是广告成功的一大表现。中国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观念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好的广告创意不能拐弯太多、太抽象,也不能过多地讲求艺术表现,要通俗易懂,还要在接受新事物的方向上对农民做一定的引导,在广告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之后,实现内部结构的联系性。如中国移动通信在某乡镇做的广告语“中国移动通信卡,一边耕地一边打。”即宣传了广告目标,又符合了大部分农民的工作习性,还引领了农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二)广告内容要拉动农村广告市场,即独创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关注的总是新颖的东西。广告作品如果毫无新意,则必然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想实现农村广告的独创性,就要因地制宜,把农村当地风俗作为创作的素材。在周密、详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设计适应不同农村消费者的广告语、广告画面。例如蛇王隆力奇能登上中国本土日化销量冠军的宝座,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农村市场把广告的宣传和农民的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低价格、高质量、全覆盖”抓住了农村消费者的心。且结合农村秋收后举行的融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物资交流会,把蛇技表演带到现场,穿插丰富的促销活动,其宣传作用可想而知。史丹利复合肥在不同媒体采用不同的广告语,让受众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电视广告语是“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横幅广告语“选史丹利,准没错”。 (三)广告内容要服务于农村广告客户,即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广告创意必须与广告商品、消费者、竞争者相关联,必须要和促进销售相关联。找到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交叉点,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前提。心理学家高尔顿·奥尔波特说过:“人的鲜明特征是他个人的东西,从来不曾有一个和他一样,也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一个人。”农村市场有几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广告宣传也该实行差异化策略,提高广告的适应性。 1、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中老年和女性居多,喜欢喜庆吉祥,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就是物次价廉的寻求,往往低价格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容易被接受,主要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可以采用特殊的广告形式。如啤酒是农村季节性较强的消费品,除了夏季,农民大都饮用白酒。河南蓝星啤酒抓住农村夏季麦收的有利时机,组织车辆和人员分散行动,把啤酒送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广告的针对性宣传。从另一方面讲广告也可以强调产品的方便、舒适性,利用他们的从众心理、权威心理,在广告中权威消息,利用产品及其承诺的高可信性,采用科学鉴定、专家学者评价、消费者现身说法等广告策略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例如,舒肤佳肥皂广告就以“中华医学会认可”作为权威证明,沙宣洗发水则由世界著名“护发专家推荐”等,都力图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情感的支持点,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认可其产品、品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目的。 2、以打工为主兼务农的农民,中青年居多,有一定经济收入,受城市影响很大,尾随时尚潮流,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是家电、摩托车等生活用品最重要的目标受众。这类消费人群注重情感消费,受城市环境的影响,产品的款式、颜色、外观、品牌等外在因素都能成为他们的购买理由。针对这类人群,宣传的产品要适用且时尚,可采用直销的方式诱导其购买。广告内容要运用适当的语言、音乐和形象,渲染广告气氛,广告宣传可以多考虑新媒体的利用,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 3、部分高收入农村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能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信息,接受信息,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期待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广告对产品功用的介绍不可夸张失实,广告语力求取得和他们的沟通。电视广告可以考虑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符号来诠释广告内涵。如孔府家酒广告,南方黑芝麻糊广告等。纸质广告可以在产品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也可在传统媒体发挥其影响范围及覆盖面广的优势基础上,运用新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等与受众进行互动,来进一步加强品牌形象,两类媒体的内容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广告宣传的作用。总之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要选准目标市场,同时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广告创意一定要新奇、有理、切中,增强对这部分消费者各种器官的刺激强度,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三、农村商业广告设计可采用的方法 (一)从明星 利用高知名度的明星作为通向农村消费者的桥梁是一种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选择的明星要和其代言的产品相适应,能充分发挥明星高知名度的正面作用。如蚊香在农村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城市。三笑集团就利用赵本山在农民心目中的幽默和淳朴形象,为睡得香蚊香做形象代言。史丹利复合肥也邀请陈佩斯做电视广告宣传,从而拉近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另外还可以寻找有影响力的地方名人做广告。如山东莱芜移动公司,就请莱芜梆子剧团名角张洪展利用方言做神州行的广告代言,给人亲切感,收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二)从众 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比城市消费者要严重的多,这就成了农村广告创意的一个出发点。广告内容要根据产品性质,满足受众在部分群体里的从众心理。比如脑白金广告:“脑白金是大家的选择,大家都选择的产品肯定没有错”。还有三鹿婴幼儿奶粉的电视广告:“2000万妈妈的营养选择,三鹿婴幼儿奶粉”。神州行广告词:“神州行,是吧,用的人多!听说将近两亿人用,我相信群众!”这就是从众的“消费逻辑”与广告策略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 (三)从情 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融入广告,能让消费者从中找到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影子,也能在不经意间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法打动消费者。如“雕牌”洗衣粉一句“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孔府集团的“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都成就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产品故事。龙江家园酒“实在人,喝实在酒”,也是迎合了农村消费者的淳朴善良性情。 (四)从需 为了满足农村消费者某方面的要求,广告内容要突出产品独特的优点。食品广告就应该更多的强调味觉和嗅觉,而服装广告则更多的运用视觉和触觉。比如中国联通在农村的广告语:比一比,算一算,还是联通最划算(中国联通);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复合肥)。浏阳市夏维烟花制造有限公司就在产品包装上就满足了农村消费者对新年喜庆及幸福的渴望。 (五)从权威 权威广告可以采用科学鉴定,专家学者评价或消费者现身说法等广告策略,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情感的支撑点,使广大农村消费者认同产品和品牌。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三株口服液曾利用医生作为其农村权威传播者,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实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六)从系列 系列性广告具备广告创意的延续性,以及时空的扩展性,还有多种媒介的差异性,对产品特性的宣传性更强,对受众的针对性更强。农村广告宣传采用系列性广告,能让农村受众对广告的接触面更广,接触时间更长,更有利于加深品牌印象。如兰陵酒业在墙体、电视、赠品等不同媒体进行系列广告宣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七)从俗 通俗易懂,是农村广告设计的一大要点,容易使农村消费者接受广告内容,加深品牌在他们心目中印象。如“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时风集团)。“这好,那好,还是固定电话品质好”。(中国电信) (八)从方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广告与农村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好的方言广告有利于产品的宣传。例如大连人在表达特殊的时候往往都用方言“血”,如“血好玩”、“血没劲”等。而一家鞋店就利用“鞋”和“血”的谐音推出了“血便宜”这样一则广告语。广告宣传事半功倍。北极绒保暖内衣广告里就有赵本山的一句“外星人咋不知道呢?”让消费者听了感到亲切温馨。 总之,农村作为一个新型的广告市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只要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广告实施,做到分层推进,中国农村的广告市场会越来越好。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商业广告设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广告设计岗位的要求使得广告设计课程必须以实践为主,项目教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关键词:商业广告;项目教学法;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且实践课多为模仿设计。这不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而且也不符合广告设计课程的性质――操作性和创造性。这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广告设计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影响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出满足岗位需要的插图设计人才,各高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各种改革方式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设计,通过实际操作,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教师需明确任务分工,将学生分组,并在项目的最后阶段进行验收,项目所有具体的工作均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学生需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预定目标,进行搜集材料、制订计划、任务实施等活动。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思维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意识。与任务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是真实的实践,项目结束后,一般有具体的作品呈现,而任务教学法则是创设情境,可以没有具体作品。 二、广告设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广告设计课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使学生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入广告界现行的设计项目,给学生创造了感受实际工作的机会,强化了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项目教学法一般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恰当选择项目。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项目与教学目标的吻合性,以保证学生充分参与。所以,为把前沿合适的项目引入教学中,教师在平时应与广告界保持密切交流。 2.制订项目计划。拆分所选项目为若干单元,制订总工作进度表,根据总计划表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定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并将单元项目的总体要求阐述清楚。具体的组内分工和计划,教师不再细化,只要求负责人上报组内计划表并给予相应指点即可。组内计划表由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完成。 3.实施项目。首先是根据各人所得到的任务分配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大众的欣赏习惯、设计风格与色彩等,其中的一些资料,组内成员可以共享。其次,确定设计方向,每个人都要详细分析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得出设计的初步构想。最后,在教师评价之前修改工作。根据他人的评价,总结并修正作品。 4.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参与度、所发挥的作用、知识运用能力、团体协作精神、最终的作品价值(由客户的满意与否决定)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纳入毕业考核。这既是对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表现的一种肯定,也能为学生以后更加踊跃参加起到激励作用。 5.成果展示。教师安排场地展示学生作品。这一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为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起推进作用。 三、对广告设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1.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素养。任课教师必须对项目活动中涉及的所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了如指掌,能够对项目进行准确分割和评价,并在学生需要之际进行及时引导。任课教师应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如营销、经济、心理等诸多专业知识。所以,广告设计的教学团队应扩大范围,授课人不仅仅只局限于高校教师,也应该囊括客户单位和专业的广告策划人。这样,不仅能够教授学生最好的理论课程,也能对学生的项目活动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且从理论到实践,能对广告设计这门课程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 2.联系合适的项目。一方面,教师联系的项目必须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并把项目分成若干单元、若干板块来实施;另一方面,因企业对广告设计有着时间上的要求,实际教学与企业存在着时间差,使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大,影响项目教学的真实性及利用项目设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准确性。此问题可以通过教务处系统重新编排课程时间。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寻找合作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必须对严格要求设计标准,依据市场要求审视学生作品。如果学校敷衍了事,不仅不利于活动的进行,也使得学生失去了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 广告设计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项目教学法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任课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对高职平面设计教学的启示 [摘要]民国时期的广告教育模式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学院与社会办学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提出并思考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以历史为镜,将当前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作为思考点,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促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职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孕育发生。通过参鉴日本新式教育,其本质是实业教育:以培养工业社会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为目标,满足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的需求。早期广告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涵盖在早期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并在官方和民间以不同方式同时开展教学尝试,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置入了重要的推动力。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经济建设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教育模式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设计教育以“致用”为原则,注重“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然而高职设计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它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或重复现象,这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回顾民国商业广告教育的诞生与发展,以历史为镜,将当前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作为思考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促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 (一)官方主办教育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独立发展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1912年1月5日,蔡元培出任首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提到:“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1917年4月他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主张“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强调美术和工艺设计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 20世纪最初10年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科系。其中,国立杭州艺专令人瞩目。就艺术设计教育而言,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建校之初就已设立图案系,这一时期任教的主要教师有: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庞薰栗、章东浩、沈福文、谭旦、尹陂九、唐隽、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王隐秋等。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重视民族民间遗产,主张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图案。将设计与技术熔于一炉,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印刷品及展览会整体形象,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和地毯。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当时社会需要而设置,这些设计都不以纯绘画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是通过图案教学得到发展的,陈之佛是‘图案”教学的代表人物。1923年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图案科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专门为生产厂家和出版单位作产品、书籍的设计。他强调‘艺术的路子要走得宽一些,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太窄太偏,否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 (二)民间私立教育 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_、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二、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_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 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 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 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 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三、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在1936年谈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时提出,将‘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设计教育萌芽期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方式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生产实践,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希望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促进对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今后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把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并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备相当的文化理论素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关于商业广告设计中信息传达的研究 摘 要:商业广告是商家对外宣传的前沿阵地之一,是当代商业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广告承载着商家需要告知观众和消费者的商品信息。由此可见,能否把商业信息快速和清晰的传达给观众和消费者就决定了一副商业广告作品的成败。本文就商业广告所含信息如何准确快速的传达给观众和消费者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视觉冲击;信息传达;广告语 对于以传递商业信息为主要目的商业广告而言,信息传递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其商业信息的宣传效果。能够把商家的信息完整快速的传达给消费者,是对优秀商业广告的基本要求。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相关的商业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商业广告设计作品。 商业广告面向的人群是来去匆匆、形形色色的消费者。实践证明,消费者对于商业广告的观看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来去匆匆的行人对于街面广告很少驻足细观。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把广告中所承载的商业信息更快更直观的传递给消费者就成为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一个重中之重了。 经调查,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秩序性强的事物。一些有次序并且相对简洁明了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广告设计作品中,包含着各种设计元素:如图像、文字、色彩等。各种元素又由于各自承载的信息不同各司其职,同时又共同服务于一个共同的主题。若想使广告中的商业信息更好的传达给消费者,就要将这些设计元素秩序化,分清主次关系,分清最重要的信息元素是什么,其次、再次什么。商业广告所承载的各种信息不能不分主次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而要解决好商业广告中信息传达的关系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处理好广告作品中图像与图像之间的主次关系 图像是商业广告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性,它能够更加形象地表现设计主题和创意,是商业广告设计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和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在一副商业广告作品中一般都会有若干个图像元素。这些图像元素分别承载了不同的商业信息。根据人比较容易接受有秩序的事物的特点,我们要对这些图像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分清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其在视觉上进行主次分明的处理。力求将最主要的的商业信息首先传达给消费者,其次再将其他信息逐级递减的传达给消费者。 (一)通过改变各图像元素的大小来打造主次分明的图像信息传达 图像信息传达的主次关系是由其视觉冲击力来决定的,视觉冲击力强的图像必将首先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放大主要图像元素的面积来增加主打图形的冲击力,其他的图像的视觉冲击相应依次减弱。达到将图像元素的视觉冲击力逐级分层的效果。 (二)通过虚实对比来处理个图像元素的主次关系 近实远虚。对比强为实,对比弱为虚。由此,我们则可以依照商业广告中各信息元素的重要性的不同,来对其进行视觉上合理的安排,使其各元素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冲击。使审美客体给予消费者清晰分明的信息刺激,利于消费者对广告本质内容的直观把握。 (三)依据大众的视觉流程规律来合理安排图像元素的位置关系 大众观察事物的习惯是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此可见,我们在安排图像元素的位置时,要把重要的元素放在左上方。这样更加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淡然事无定律,如果想要其他的特殊效果,亦可以将主要的图像元素放置在其他区域。 二、合理处理好文字之间的主次关系 文字是商业广告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对一件广告设计作品所传达意思的归纳和提示,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理念,传递商家的信息。 在商业广告中,一般都会有多种含有不同信息的文字元素。而只有依据观众的视觉观察特点,合理的处理好这些文字元素的主次关系,才能使广告设计作品具有节奏和韵律,更好地传达作品所需传达的内容。 (一)要合理的安排好不同段落文字之间的秩序关系 不同段落的文字承载着不同的商业信息,对于这些商业信息,商家也不是要不分主次一股脑儿的传递给消费者。其也是有重要次要之分的。这些不同段落的文字包含有标题、引语、简介、联系方式等等。要根据重要性来安排这些文字的主次关系。加强重要的文字元素的视觉冲击力,合理有序的减小次要元素的视觉冲击,最终达到规范有序的信息传达。承载的信息越重要,其图形图像元素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 (二)恰当处理好同一段落文字中的主次关系 在同一段落中的文字之间,也有着层次分明的关系。可谓整体中包含着局部,局部中又存在着整体。例如:在“我喜欢你”这句话中,是“我”重要。还是“喜欢”和“你”重要。一旦确定其的主次关系,那就要从视觉表达上做相应的处理了。最终给予这段文字层次分明的关系,更加符合“易视”“易记”的特点。 (三)充分重视字体在文字主次关系中的作用 字体在商业广告的宣传上可谓至关重要。字体变化是在视觉上区分同一段落和不同段落之间文字元素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字元素之间节奏感、韵律感和次序感形成的重要条件。例如,在商业广告中比较重要的标题都会使用较为粗壮的字体,这是增强其视觉冲击力的需要,就算在某些时候因特殊的设计要求使用较为清秀细致的字体,那也必定会将其字号放大,以使其视觉冲击力不减。 三、恰当处理好文字元素与图像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商业广告中图像元素和文字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的主次关系可谓极其微妙。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商业广告中,文字元素和图像元素都是相互组合,成组存在的。这样就减少了作品中信息元素的层次,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加的简洁明了,利于消费者的观察。 另外,为了使消费者更好的领略商业广告的主要内容,设计者必须选用大小适当的文字(字号)。文字太大或者对比太强,必然喧宾夺主,干扰了主题画面的视觉传达作用,反之文字太小,不利于突出设计思想,降低公众对作品主题的摄取。所以合适的字号是设计者控制整个画面层次、详略的关键。 四、充分运用色彩对于信息传达的作用 色彩的运用得宜也是商业广告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消费者对商业广告作品的第一印象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色彩的艳丽、典雅、灰暗等感觉影响着公众对广告作品的注意力,比如鲜艳、明快、对比强的色彩较暗淡、破碎、对比弱的色彩组合会更加的吸引观众,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等等,充分利用色彩的这些对比关系来划分设计中各元素的视觉直观性,使其有次序的传达到消费者眼中,利于消费者对于广告所承载的信息的接受。 2.作品的色彩要有明确的主色调。主色调的确立能够将广告设计的主题在第一时间清晰的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该广告的主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加强消费者对于广告继续观察下去的兴趣。 五、尽可能将广告语进行精简、提炼 广告语是商业广告的中最为主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商业广告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元素。一句简洁精炼的广告语能在第一时间将广告的主题告诉观众。这样做为消费者更快、更好的领会广告的主题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去观察多个视觉元素。只有通过我们对于广告中诸元素视觉冲击力的秩序化处理,促使其先观察一点,之后在观察另一点,这样依次下去,使消费者更容易领会广告中的内容。一句简洁精炼的广告语可以为信息元素的传达起到龙头作用。使广告中不同信息元素之间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秩序感得到加强。使之更加符合消费者对于商业广告的观察习惯。 综上所述一副在信息传达上有着良好秩序感的商业广告作品,能带给观众清晰明了、层次分明的信息刺激。使其能够更好地领会广告中的主题和内容,有利于商业广告的宣传作用。在安排处理商业广告中各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在视觉上处理好各视觉元素之间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其在视觉审美上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更要从广告创意和文字语义的层面出发,通过更好的情感元素来打动和感染观众,从而增强商业广告信息传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浅谈商业广告设计作品中的艺术内涵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更具艺术内涵的广告作品能够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引领时代的典范,从而最终更能够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所以商业广告创意离不开艺术内涵的营造。首先艺术内涵是商业广告设计的审美价值体现;其次,独具艺术内涵的商业广告有着更出色的宣传价值;再次,商业广告展示是艺术欣赏的成果。 【关键词】商业广告;艺术内涵;艺术欣赏;审美价值;广告宣传 商业广告设计是运用某些视觉设计理论来把某种商品价值传达给受众的传播方式,它以文字、图形、色彩等为基本设计要素进行设计艺术创作,是沟通企业――商品――受众的桥梁,[1]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情感和理念,同时它也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那就是更具艺术内涵的广告作品能够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引领时代的典范,从而最终更能够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所以商业广告创意离不开艺术内涵的营造。 一、艺术内涵是商业广告设计的审美价值体现。 优秀的商业广告设计除了要展示它的商业价值之外,也要强调审美,讲究艺术性,否则不用设计,只要告示就可以了。商业广告的艺术性首先是调动必要的艺术手段来反映特定商品形象的本质属性,这种艺术内涵使广告产生的美感,对受众即广告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来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而且非常感人的召唤和启示,这正是商业广告的审美价值的体现。商业广告的艺术魅力同广告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密不可分,它紧紧地依附在广告的促销功能上。[2]按照这种标准,不能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广告就不能算是美的广告作品。同时,如果只是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向广告本身而不是引向广告所宣传的商品,也同样不能算是成功的广告。广告佳作应该使广告诉求对象产生“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产品,我一定要买它来试试”的效果,才是成功的作品。由此可见,广告创作的艺术内涵要围绕商业性这一特点来追求画面美、色彩美、语言美,决不能使设计脱离于广告营销战略的整体构思之外。广告设计者要防止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美达不到推销商品、扩大销售的目的,甚至过度渲染,使受众感到虚假、产生逆反心理,对广告宣传起到反作用的后果,这就要在广告构思、创作直至推出作品前,都要模拟市场,站在受众角度进行中肯的分析、研讨和预测,需要修改就坚决地修改,需要割舍就坚决地割舍,确认自己的广告作品真正达到了商业价值和艺术内涵的有机统一,才能正式推出,以免产生不良市场效应,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独具艺术内涵的商业广告有着更出色的宣传价值。 商业广告的另一价值体现在于宣传商品信息、扩大企业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要实现这一宣传价值,就要求广告设计者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突出的只能是某一商品的品格形象,并依照企业营销战略及商品本身的特点,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从最能挖掘出商品品牌个性的最佳视点,精心塑造出一个良好的个性化商品形象,使受众能够很好的接受,这就展示出了广告的宣传价值。商品形象既是特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也是广告诉求意愿的物化形态。每一个成功的商业形象,都贮存了大量的认知的和审美的信息,受众接受这种信息是一种选择性心理活动,广告艺术内涵的深浅必然影响到传播者、媒介以至受众的状态,从而最终影响到广告信息的价值。要影响受众对商业广告信息的第一步“注意”,调动其感觉器官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广告形象,使其“一见钟情”,艺术内涵的感染力和导向性将对其发生的选择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受众在接触广告信息时的心理状态、感觉程度、类比程度、选择刺激强度等,实际上是其艺术内涵的展示,展示的越深越广,广告宣传在受众身上的作用就越大。当受众注意了、理解了、接受了这些信息,也就接受了商品形象,接受了广告的诉求意愿,实现了广告的宣传价值,从而使受众获得了审美享受。因此,独具艺术内涵的商业广告作品可以为商业活动增分加彩,宣传价值倍增。 三、商业广告展示是艺术欣赏的成果 商业广告既是一种产品的宣传展示,也是一种设计艺术的欣赏。有人说,毕加索之所以变成毕加索,是因为有收藏者买他的作品。他们喜欢他的创作并相信会升值--因为有画商与收藏家,所以他变成了毕加索。优秀的商业广告之所以优秀,那是因为它不仅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设计,而且兼有艺术欣赏价值。回顾一下广告史,我们能回顾出许多深入人心的设计艺术作品,例如万宝路香烟品牌广告里那个深入人心的美国牛仔的形象,它其实映射出的是一种美国精神。米其林公司推出的轮胎汉也已经陪伴它的客户走过近百年。 现实中,有艺术内涵的广告设计才能招引更多的顾客,使他们得到高质量的商品认知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可见广告设计的艺术性隶属于商业性,其视觉核心是体现某一商品的内在气质,同时广泛传播,诉求受众的认同。因此说,广告设计构思有别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与企业或商品相联系,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其中有商家的意图、要求,有销售的心理因素,有特定的风俗民情,还蕴含与同类商品的竞争性,新产品的独创性,老商品的历史性等。但是,一种商品只是历史的产物,它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和替代,而启示人们对这种商品产生需求欲望的广告设计作品,却具有长久的艺术欣赏价值。独具艺术价值的商业广告的营造要求设计师除具有高超的设计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美学、文学、摄影、市场、销售心理等学科知识。这些知识都会提高你的作品的品位,进而赢得受众。 四、结论 如果有一位艺术家脱口赞叹某件广告设计作品,那是他的艺术欣赏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是艺术家源于艺术角度的真实感觉,得到的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他可能并没有想去购买广告中宣传的物品。可是如果换成另外一个普通受众,他就可能在这种艺术欣赏中产生对某种物品的购买欲望,这就使商业宣传在艺术欣赏中得以实现,既达到了商家的宣传效果,也实现了广告促销的价值和目的,使企业家和艺术家的付出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版式设计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商业广告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论文探讨了商业广告的价值以及如何构成富有美感的广告形式。同时总结了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以及广告设计的视觉应用及其构图类型。 商业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并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等广告手段和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 版式设计形式美的法则 版面艺术设计的构成离不开艺术表现,是设计师为之奋斗而总结出的理论精华。美的形式法则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等一系列形式构成法则来规划版面,把抽象美的意念诉诸于观者,并从中获得美的教育和感受。 1. 重复与交错:在版面构成中,不断重复使用形状,大小,方向相同的基本形式,形成严正庄重的气势。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效果,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的呆板,平淡的格局。 2. 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版面构成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性连续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排列形成。在节奏中注人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3.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对称点为源点的放射对称;还有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其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秩序、安宁、沉静。均衡是一种有变化的平衡。它运用等量不等形方式来表现矛盾的统一性,揭示内在的含蓄的秩序和平衡,达到一种静中有动或动中有静的条理美和动态美。均衡的形式富于变化,趣味,具有灵巧、生动、话泼、轻快的特点。 4.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将相同或相异的元素作强弱对照编排所运用的形式手法,也是版面设计中取得强烈视觉效果最重要的手法。归纳起来有:主次、大小、粗细、长短、疏密、动静、黑白、刚柔、虚实等对比,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并存。通常在同一版面中呈现,多种对比关系交融在一起。在对比关系中,对比越清晰鲜明,视觉效果就越强烈。调和是在类似或不同类的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也是在对比同时产生调和,所以许多版面常表现为既对比又调和,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对比为强差异,产生冲突;调和为寻求共同点,缓和矛盾。两者互为因果,共同营造版面的美感。 广告中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在大型商业活动中,为适合特定空间的氛围,可将同样的广告画面进行重复排列,扩大其时空容量,加深消费者的视觉记忆累积。具体到单幅广告,可采取有方向性的竖向、横向、斜向视觉流程,引导视线作或上下、左右或倾斜地流动;无方向性的曲线视觉流程和重心视觉流程则更具有韵味,强烈的节奏感、扩张感突出了鲜明的主题内容,版面视觉流程的设计将消费者的视觉流程停留点在了突出重要信息位置的最佳视域区。导向视觉流程是目前商场招贴广告中利用率最高的设计手段。导向元素可以是线条、箭头符号、手势符号和文字等,它主动性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一定方向顺序运动,由主及次,把画面各构成要素依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挥最大的信息传达功能。 商业广告的版式构图 构图是商业招贴广告设计的重要问题。它是整个版面的结构形态,不同的构图具有不同的性格,表达不同的感情倾向。 1. 图片信息主体化构图:这是常见的一种广告编排类型,图片在版面上方,标题在下方,然后是说明文与商标图形。图片占据版面大部分区域,文字部分无论从信息量还是所占空间大小都相应弱化,精美的图片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视觉冲击力,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 标题型构图:标题在版面上方,图片、说明文与商标图形依次在下方。以标题作为图片的先导,让观众对标题先予以注意,留下明确印象,然后看到图片后获得感性的形象认识,进而在版面下方安排适当的说明和商标图形,使观众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类构图一般文字较少,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对主题文字形式本身,以及文字组合形式进行灵活、生动的设计,实际上是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表现。 3. 散点型构图:在版面的设计时将图与图、图与文字之间作自由分散状态的散点构成方式,形成一种随意的不经意的视觉效果。散装排列强调感受性原则,较注重自由、随机和偶然性的空间运动感。这种设计貌似随便而为,其实在内涵上蕴含着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意追求。如在商业招贴广告的版式设计中运用散点构图的形式,则要注意各元素成焦点分散状态,而色彩主调和图形的相似性要协调,总体感上有统一的气氛与效果。为便于消费者在散点的版式中有视线的焦点,可将构成要素作适当变化,如将其作局部完整的放大,以规则的块面嵌入散点构成的特定部位,使消费者一开始就能把视线集中在这些经过着意设计的部分,以此为导线,然后再对散点的内容做轻松的视线流动,获得完整的印象。 4. 全图型构图: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构图形式,也称无版心设计。它是用一张图片占据整个版面,无疆界性地打破了传统版式天头、地脚、内外白边的含义。图片可能是产品或品牌代言人形象,在图片的适当位置直接嵌入标题、正文和商标图形,用开窗形式安排其他构成要素,或图片甚至文字元素频繁“出血”,使广告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赢得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图片的视觉流程往往是从图片的精妙之处开始,最后视线流动到说明文及商标图形。 总 结 商业招贴广告象其他文化招贴一样,是对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美学的一种应用和延伸。版式设计的应用是增强广告自身美感、提高广告视觉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它促进了色彩的和谐组合,让人们在无意接受广告的同时,享受商业招贴广告为消费者带来的诸多便利。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色彩在商业广告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商业广告最先吸引眼球的所在。优秀的广告设计师明知道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加强色彩的运用,促使商业广告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是广告设计师们竟相探索的领域。文章研究了色彩运用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进而研究了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商业广告设计 色彩 运用 一、色彩运用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是光感过程的第一类要素;而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形象的四要素是获得色彩表现的条件,被称为色彩的第二类要素;此同时,色彩还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产生一定联想。每一个优秀的广告作品,在色彩运用上都有着其成功之处。商业广告的色彩就像文章的标题一样,是最先闯入消费者视野的元素,其对于广告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技巧研究 (1)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要符合商品特点、环境、季节、投放场地等客观条件 1.要符合商品特点 作为一名广告设计师,考虑商品的特点是最首要的。色彩设计首先应以表现商品内容、属性为准则,运用色彩形象化地反映被包装商品的内容、特征、用途等。主要是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使人一看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正常的外在包装的色彩应该是不同程度地把握这个特点。从行业上进,食品类正常的用色其主色调鹅黄、粉红来表述这样给人以温暖和亲近之感。当然,其中茶,用绿色不少,饮料,用绿色和蓝色的不少,酒类、糕点类用大红色的不少,儿童食品用玫瑰色的不少,日用化妆品类正常用色其主色调多以玫瑰色、粉白色、淡绿色、浅蓝色、深咖啡色为多,以突出温馨典雅之情致,服装鞋帽类多以深绿色、深蓝色、咖啡色或灰色为多,以突出沉稳重典雅之美感。 2.要符合应用环境 大的商场适合选用较明亮、温和、淡雅的色调,有利于塑造安详、舒适的购物空间,与顾客放松惬意的购物目的形成一致,也为顾客注意各家店铺的独特性提供很好的保证。而小商铺的色调则可以多样化,选择较为强烈的色彩,刺激顾客的视知觉,特别是具有行业特征的商铺,更需要个性鲜明的色彩加以强调,对顾客而言,选择符合自身心理的产品是购物的首选目标。 3.要符合季节等因素首先,卖场的POP广告、图片,海报、文字的颜色与季节和具体时期相符。春季应突出生机勃勃,夏季应给人制造清凉的效果,秋季制造成熟的氛围,冬季营造温暖以及享乐的氛围。在这点上,石家庄新百商场的卖场设计就做得很到位。例如某卖场在2008年。其在每个转角处都放置了象征春天的景物,如鸟巢,盛开的桃树,以及花团等等,甚至还有大幅的春天图景。让人在寒风凛冽的严冬以外的享受到丝丝暖意。其次,也可以在不同季节分别装饰上符合人们对不同季节感觉的主色调,给店面赋予生命。如春节时选用大红色作为主色调,传达喜气洋洋的感觉。 (2)寻找色彩运用的突破口,打造色彩运用的更高境界 色彩运用中有许多成功案例,这里以“百事蓝色风暴”与以红色元素为主的可口可乐广告为例进行研究。 1.“百事蓝色风暴” “百事蓝色风暴”是百事公司的宣传语,其色彩运用是以蓝色为主。近些年,很多商店的招牌、冰柜等都选用了百事蓝色网暴的图例。那一串带着气泡的蓝色的图案已经成为百事的代名词,可见其广告运用的成功之处。 2.运用红色元素的可口可乐 与其对应的就是“要爽由自己”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主题广告,其广告的创意是以红色元素为主,宣传自由、个性,以红色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是十分在功的色彩运用案例。 3.“百事红色阴谋” 做品牌自己的颜色,可以收到良好的广告效应,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商业时代,根据热点事件、环境变化等随时调整自己的广告策略显得更为重要。 以百事公司为例,2007年9月,百事公司在“百事13亿激情会”上,突然以推出“火红中国队百事纪念罐”,其红色运用大气灵运、风度翩然成为广告设计中的又一经典传奇。其这一举动也打破了消费者心目中的蓝色百事、红色可口的印象。有人戏称其为“百事红色阴谋”,之所有会有这样颠覆性的转变,主要是为了迎接当时即将到来的一个商机,即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用一身中国红,即符合中国元素,又显得喜庆刺激,极大地争夺了中国市场,这也突显了百事可乐“敢作敢为,大胆创新”的个性和理念。其这一次广告中的色彩运用可以说是又一次重大突破,打造了色彩运用的更高境界,是百事形象的一次华美转身。 三、总结 色彩在商业广告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商业广告最先吸引眼球的所在。优秀的广告设计师明知道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加强色彩的运用,促使商业广告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是广告设计师们竟相探索的领域。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设计 摘要:0~17岁低龄受众是电视商业广告重要的目标受众,也是极易受广告影响的群体,在电视商业广告设计中要从广告的内涵定位、具象表现设计、道德伦理约束三个方面进行健康、积极、美的设计,以达到商业效应和公益效应的双赢。 关键词:低龄受众 电视商业广告 设计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少年儿童等广大低龄受众逐渐成为商家角逐商业份额的重要市场,因此面向这些低龄受众群体,各类商业广告设计成了商家进行产品与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广告形式中,电视广告是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形式和媒介,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设计,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要进行创新与突破,同时更需要在设计的内涵和伦理道德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低龄受众群体与电视广告分析 低龄受众的年龄跨度一般是从0岁至17岁,在其内部又可以细化为学龄前幼儿、学龄儿童、少年和青少年这四大类群体。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这四大类低龄群体对广告有着不同的关注点。0~5岁的学龄前幼儿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弱,但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广告中鲜艳的色彩、简单明了的图形、欢快的音乐和柔和的语音有明显偏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能够有越来越明确的表达能力。6~10岁的学龄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喜恶,对广告中出现的一些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动画形象或儿童形象有着较为强烈的倾向性,能独立或借助不同方法实现自己的要求和想法。11~14岁的少年认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强,渴望得到等同成人的待遇和理解,思想和行为有着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对广告中较为幼稚的形象或语言行为有一定的抵触,对年轻帅气、健康活力的广告形象或广告明星有较为强烈的倾向性,并常对广告内容中的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有仿效的倾向,同时喜恶比较分明,对广告人物形象或广告内容的喜恶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选择。15~17岁的青少年在认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已基本等同于成人,有着比少年更为独立和个性的思维与想法,对自己的喜好、言语、行为都有着强烈的主见,不易受他人左右。 针对低龄受众进行广告宣传的产品多集中在学习用品、食品、保健品、药品、服装鞋包、玩具等门类。这些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根据低龄的少年儿童爱看电视并容易受到电视内容影响和引导的特点,常常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制作精美的电视广告,并通过购买广告时段在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剧等低龄受众较为集中的节目时间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插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会受到低龄受众的喜欢,其广告的内容、人物形象、画面色彩、音效处理、长度、播放频率与时段等,都直接影响着广告的效果。因此,电视商业广告一方面有着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表现直观等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竞争激烈、创新难、反复播出或影响主体节目收看引发受众反感等劣势。 低龄受众电视商业广告的内涵定位 商业广告,顾名思义,首先考虑的是广告为产品和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成功销售,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企业健康的形象,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商业广告宣传的时候更多是要进行健康、积极、深刻的内涵定位,透过产品的商业广告模式传达企业的精神、树立企业的形象,让受众在认识了解产品的同时逐渐认可和信任企业。 电视广告作为一种低龄受众接触最多的商业广告形式,常常采用叙事作为广告主题的表达手法,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深受低龄的少年儿童喜欢,因此,将故事内涵进行良好的定位对广告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内涵定位,一方面要突出广告所宣传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较优点在哪儿,另一方面要借助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帮助少年儿童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更为深入的人生知识和思想。良好的内涵定位主要通过优秀的电视商业广告文案设计得以实现,也就是要写出好的电视广告故事脚本。 低龄受众电视商业广告的具象表现设计 电视商业广告的具象表现是优秀内涵的完美表达,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设计、画面形式美设计、音效设计、广告节奏设计四大块设计内容。 人物形象设计。在进行电视商业广告的拍摄与制作之前,人物形象的设计无疑是一道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通过主体受众分类进行广告主角和配角人物的选定,同时要通过充分和深入的受众分析来进行广告人物的形象造型和动作设计。0~5岁的学龄前幼儿较为适合运用动画人物或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作为广告人物;6~10岁的学龄儿童较为适合运用动画人物和儿童影视剧明星作为广告人物;11~14岁的少年和15~17岁的青少年较为适合使用儿童影视剧明星、体育明星以及一些健康的青春偶像明星作为广告人物。 以可口可乐的中国新年贺岁广告片为例,其主体受众主要定位于少年和青少年群体,因此广告人物选择的是这类低龄受众较为偏爱和崇拜的体育明星。根据受众的地域分析,广告选择了中国青少年比较喜欢的刘翔、郭晶晶等中国奥运冠军,并为他们穿上了极具中国新年特色的红色唐装,片尾以共同举杯作为贺新年的代表性动作。 画面形式美设计。画面的形式美设计主要是指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在电视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渐变突变和多样统一。电视商业广告设计作为现代一个重要的设计门类,对其形式的艺术美有着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就是对其广告画面的色彩、形态、图案、比例、动势等要素的形式美进行精心推敲。 大致说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广告画面形式对儿童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效应是不同的。0~5岁的学龄前幼儿对画面的色彩比较敏感,因此在处理广告画面时尽量考虑使用鲜艳的纯色,色彩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并运用一定程度的对比以加强对学龄前受众的视觉刺激。同时还要注意广告画面的色彩和形态不宜过多,图案也不宜复杂,以免造成受众的视觉混乱,尽可能地考虑画面的调和对比与单纯齐一的形式美原则。色块排列形成的优美的节奏韵律感也容易吸引学龄前幼儿,此外,广告画面的主体动势应尽量运用渐变方式,不宜用过于激烈或快速的突变方式。如一些广告在舒缓的播出中突然以极大的体量、极夸张的形态、极快的速度出现广告产品画面,很容易给受众造成惊吓。6~10岁的学龄儿童对广告画面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产品或广告人物形象上,因此广告画面的背景与主体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广告画面的主体动势要加强,主体与背景的比例要拉开,背景的色彩、形态与图案的形式美应更多地起到烘托广告主体的作用,因此对比和突变的形式美法则在这一阶段的电视商业广告中运用较多。11~14岁的少年和15~17岁的青少年审美要求逐渐提高,不仅关注广告的主体,同时也将广告画面的形式美纳入对广告主体的评价体系之中,在广告画面的色彩、形态、图案、比例等要素的设计上或通过调和对比形成趣味性的视觉刺激,或通过单纯齐一形成整齐明快的视觉享受,或通过节奏韵律形成轻松美妙的情感共鸣,无论运用什么形式美法则都需要注意尽量营造出健康明快、高雅脱俗的美的画面形式。 音效设计。电视广告是一种集声画于一体的广告形式,因此除了画面的形式美,声音效果产生的美感也很重要,电视广告的音效一般包括广告语音效和背景音效两部分。定位于低龄受众的电视广告,背景音效可以选择节奏舒缓、柔和欢快的儿童歌曲、世界名曲等,不要使用过于喧闹的流行音乐或过于低沉的音乐。背景音效的选择以不影响广告语效果、有效烘托广告画面氛围为佳。广告语音效宜选择清脆可爱的童音或温柔舒缓的年轻女性声音,如果是男性声音也应该尽量表现得柔和沉稳,广告语的诵读轻缓流畅、节奏感强,通过合理地抑扬顿挫加强受众的记忆效果,针对11~17岁受众也可选择广告代言明星诵读广告语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广告节奏设计。广告节奏设计主要是指广告情节起伏和广告画面变化的节奏感处理。一般说来,受众年龄愈低,广告节奏愈慢,即是说广告的情节相对简单、起伏变化不大,广告画面变化的速度较平缓,舒缓直白的慢节奏型电视广告更容易为0~10岁的低龄受众喜爱、理解和记忆。而11~17岁的受众往往更喜欢情节相对复杂、故事性强、情节高潮明显、变化丰富、画面变化速度较快的快节奏型电视广告。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也要根据产品和目标受众的具体特点进行快慢节奏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广告的最佳播出效果。 低龄受众电视商业广告的道德伦理约束 低龄受众随着年龄的递减,其判断力、自制力、抗诱惑力等心智因素会显著降低,其语言和行为的模仿力会明显增强,因此电视商业广告在设计上要特别关注对低龄受众尤其是11岁以下低龄群体的心智成长影响,也就是说,要在广告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向纯洁、健康、积极的方向和理念进行设计。 第一,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设计要注重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诸如众多的儿童食品广告、儿童服饰广告,其广告的直接目的即是刺激少年儿童的占有欲和购买欲,以达到向家长提出购买要求,推动产品销售的根本目的。很多广告中运用“我们都有……了,你有了吗?”等类似的语言,或运用“拥有某种产品引来其他小朋友羡慕妒忌的神情”等类似的情节画面,让众多的低龄受众产生非买不可的想法,引发与同龄人的攀比心理,由此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物质至上、追逐名牌、注重享乐、虚荣心强等一系列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广告内容及具体的语言、情节、行为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商业效应的过度关注,更应关注的是广告的公益效应。 第二,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设计要注重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和模仿力是很强的,电视广告由于其播出频率高,其广告语和广告中的代表性行为动作对少年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极强的。因此应该为他们设计适合他们年龄段心理、生理特点的健康简单、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和积极向上的广告内容,像一些成人化、有暴力倾向、意志消极的广告语和暴力、夸张、危险的广告动作要避免出现。此外,电视广告的内容和广告语应尽量实事求是,不可盲目夸大,以避免滥用少年儿童的信任而带来恶果。 第三,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设计要注重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具体的广告设计中可以大量运用讲述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来帮助少年儿童尤其是11岁以下的低龄群体了解并理解诸如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宽容礼让、不畏困难等优秀品质的内涵,并通过电视广告的强力影响使之深入少年儿童的思想,通过少年儿童好模仿的特点使之身体力行。这种集商业效应和公益效应于一身的电视商业广告无论是对受众的健康成长还是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 面向低龄受众的电视商业广告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商业效应和公益效应的双赢,因此优秀的内涵定位是舵,完美的具象表现是船,严格的道德伦理约束是帆,只有三者的紧密结合才能让电视商业广告载着成长中的低龄受众驶向光明的未来。 编校:董方晓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浅议商业广告设计中创意图形的视觉表达 摘要:商业广告中的图形在促销和文化推广上与文案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商业广告设计中,图形比文案占据更多的位置,它是大众传播中最具情绪感染力和精神浸透力的信息传到形式。本文分别从商业广告中图形语言的特性、商业广告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商业广告的图形表现形式三方面对商业广告设计中创意图形的视觉表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商业广告图形语言创意 21世纪是信息过剩的时代,商业广告如何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使匆忙的现代人也能驻步留意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广告设计师的首要使命。创意图形,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以它独有的传播优势,构成了它在商业广告信息传播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1.商业广告中图形语言的特性 1.1图形语言的形象性 图形语言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形象性。一则需要长篇大论才能叙述清楚的信息内容往往通过一张图片就能让人一目了然。从传播角度来说,文字信息存在相对的模糊性,但如果用图形形式来加以展示或再现,那么信息就会更加生动准确地进行传达,同是视觉再现,图形的展示比文字形式的陈述更具有说服力[1]。 1.2图形语言的识记性 记忆的基础首先是识别,图形是由形、色、表现风格等多种因素组织而成的,很难完全雷同。其独立的形象特征和视觉感染作用,使它成为最易识别和记忆的信息传播形式。目前许多企业即是基于对形象语言这一功能的认识而广泛运用VI系统来提高企业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率,增强记忆,由此获得推广、赢得市场。而具有独特图形语言的商业广告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目光,并产生清晰的图形印象,从而实现信息识别、传递和记忆。 1.3图形语言的新奇性 新奇就是指想法的新鲜和奇特,并且还要有新颖的表现手法,超出了人们的思维习惯,新奇是创意吸引力产生的根源。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们不仅向消费者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们构思巧妙、独特、具有创造性。可以满足受众如图求新、求异的心理。 1.4图形语言的象征性 图形语言的象征性是用一种或一组形象使观者体验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利用图形与客观对象之间存在或并无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的因素,自由地表征对象的。图形语言的象征性营造的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能广泛地表现各种笼统的事物和那些带有抽象性的属性[1-3]。 2.商业广告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 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应是以传播商业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而清晰的阐释方式说明商业广告中要表述的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而新奇的形象画面引人关注、发生兴趣、产生感染,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观众不得不接受信息。 2.1展示法 展示法分为两种,分别是直接展示和间接展示。直接展示主要展示产品的面貌、质地、特点、功能、用途、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以及为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和好处等。一般采用逼真的图形,给人真实、直观、形象的感觉,使信息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间接展示借助其他事物来表现,适合用于表现那些不容易直接表述的事物或产品,通常使用的表现主体是品牌、人物或道具等。 2.2组合法 2.2.1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是将相同的元素或事物以重复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形象,赋予新的思想理念,从而产生新的创意。 2.2.2异类组合 与同类组合有所不同的异类组合是将两种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放置在一起,产生一种意境和独特的视野。但这种组合必须根据广告的主题需要确定其主次关系。图例含义:是一个PS3宣传广告,该广告将眼珠和游戏中的场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游戏的繁多,能够使消费者目不暇接的中心含义。 2.2.3重新组合 将同一个物体打散后进行重新组合,主要方式是通过改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创意。图例含义:是一则航空货运公司宣传广告,该广告使用了重新组合的方式来表现该广告的中心含义,该广告将世界地图上的不同区域打散后重新组合,组成了一架飞机的造型,表现了该航空货运业务遍及世界各地。 2.3夸张法 使用夸张法需要运用想象力将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大,增强作品的表现效果,加强视觉冲击力,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夸张不是产品的性能、特点以及作用的夸张,而是指图像创意中的夸张,包括形态的夸张和神情的夸张。 2.4同构法 同构图形强调独创性,通过创意联系,对来自生活中的创意元素加以创造性的改造,关键在于形的连接与相互转化,不追求生活的真实性,更注重视觉创意上的艺术性和内在联系,强调美学质量,要求构成体自然又合理[4]。在寻求同构图形的思维过程中要尽力找出创意元素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由此开始联想。例如:把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可能是矛盾的对立面,或对应相似的物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商业广告中同构图形是创意表述的重要方法,它应用广泛,感染力强。同构图形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赢得了受众的视线,从而达到了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感受。 2.5比拟法 拟人化是一种幽默的创意形式,以诙谐、风趣、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幽默感背后的深刻内涵。拟人图形是通过想象、虚构、假设等思维方式,把一些非人类的物象当成具有人类思想情感、语言能力、行为特征的生命在画面上进行变化处理,以人的表情、思想、动态或活动特点等作为创意的切入口,把其他事物的形象与人的性格特征有机联系起来,使创意更具人性化,更易于理解,富有亲切感,利于信息传达[5-6]。在商业广告设计中普遍使用比拟的方法,既能够使抽象的寓意转换成具体的形象,又能使图形更加生动,还可以把事物原来的形象变形、扭曲、重新组合,制造超越常规的视觉形象,从而增强商业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3.商业广告的图形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表现形式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地运用到商业广告领域,它极大地拓展了商业广告的图形表现空间,使表现形式显得更为丰富多彩、风格纷呈。 3.1摄影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摄影照片的运用具有可信度高、效果逼真、实用方便等特点,对树立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起着良好的作用。由于摄影照片所具有的直观的形象性和真实性、客观性,因而能极大地增强广告诉求的可信度,从心理上缩短作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从情感上获得人们的信任,从视觉上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广告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2绘画 绘画表现形式创作的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充满韵味的美感,富于生气的视觉效果,能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联想[7]。尤其是手绘图形中的线条、色彩、造型、肌理等所具有的设计风格和情感,更容易使人们对作品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对商业广告中的产品或品牌形象产生好感。 总之,商业广告设计主要是由图形语言构成的,图形语言的种类繁多,且资源非常丰富。每一位现代设计师和我们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员来说,都应谙熟它的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必须充分认识了解商业广告中创意图形的涵义、表现特征和创作原则。在借鉴他人设计的同时按照其创意原则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我们的创意及设计能力。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浅谈色彩与商业广告设计 [摘要]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畴,色彩始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商业广告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与色彩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因此色彩是商业广告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 色彩 心理 商业广告 注意力 人类的色彩文明意识,自觉认识和开发在不断的进步。古往今来,色彩从来就不仅仅是以创造美的色彩作品为最终目的。在总结色彩的规律和开发色彩的表现及揭示色彩的神秘中,人们不断发现色彩在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上的不可言状的力量,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的吸取灵感,享受着色彩创造的喜悦。21世纪以来,科学的日新月异,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极大的丰富和改变了我们视觉和体验。今天,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色彩心理的刺激感和满足感不断的影响着人类,它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部分,而商业广告恰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必将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色彩和商业广告的关系已是不言而喻。 一、色彩与人的心理 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体现为情绪和机能两个方面。情绪方面的影响体现为:人们对某些色彩的喜爱、厌恶,从不同色彩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华丽、朴素、高崇、俗气等印象。这常常能影响人的情绪,并导致人在行为上的不同反应。人对色彩感知的心理反应,不能一概而论,它因人在生活环境,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审美观念的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而不相同。直接影响到人对色彩感知情绪的因素众多,有人种、民族、宗教、性别、地理、教育、生活等。色彩对人的影响,在机能方面的反映体现为:人们对不同的色彩和色彩关系会产生不同冷暖、硬柔、强弱、轻重等心理感觉。这些感觉在不同的地域、人种、民族、性别和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基本上是相似或相同的。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中生存的人类,对色彩与生活内容相联系时,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生活经历而形成的。 二、色彩的表现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大自然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了色彩的价值和魅力,每一个角落无不渗透着色彩的设计。都市环境、建筑、交通工具、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不但丰富原有多彩多姿的色彩世界,更使人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生机,同时也开拓了人类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的领域。 色彩设计艺术家们在这些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伟大的创造力。东方的色彩表现重感情、意象,西方色彩重感受、再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各民族都在自己的宗教文化活动中,以宗教的精神性最先产生自觉的色彩形式,主导了区域性的色彩美学倾向和集体性的色彩表现个性色彩的开拓。如大家关心的商场促销活动或介绍商品时,都需要用鲜艳和亮丽的颜色,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食欲,更熟悉的中国国旗,它有红,黄色组成。使人充满热情和活力,红色表示吉祥、喜庆,黄色表示明亮、尊贵,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色彩特征。 三、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在商业广告表现中与公众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公众对商业广告的第一印象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艳丽、典雅、灰暗等色彩感觉,影响着公众对商业广告内容的注意力。鲜艳、明快、和谐的色彩组合会对公众产生较好的吸引力。陈旧,破碎的用色会导致公众产生“这是旧广告”而不会引起注意。因此,色彩在平面广告上有着特殊的视觉祈求力。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是由色彩、图形、文案三大要素构成的。图形和文案都不能离开色彩的表现,色彩传达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第一位的。色彩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设计师要表现出广告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色彩的各种因素,由于生活经历、年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理反应有所区别,人们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对色彩的象征性、情感性的表现,人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感受。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设计师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混合调和、面积调和、明度调和、色相调和、倾向调和等等。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商业广告画面有明确的主色调,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地色的关系。 设计师要明确色彩定位。商业广告定位在突出标志时,要考虑企业的个性特征和企业的形象色,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公众对它的辨认,商业广告定位在突出商品时,就要强调商品形色。色彩传达的目的在于充分表现绘画、对象的特征和功能,以适合市场审美流,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造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视觉形象语言,加深公众对广告的认知程度,以致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四、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色彩价值 20世纪50年代,新的市场观念的形成,市场营销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据,企业不仅仅希望能够短期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产品,通过平面设计等一系列的系统设计,来树立企业在顾客中的各种正面形象,其中就把色彩与商业广告设计当作视觉因素的一个重要关键来进行研究和推广,而这两者恰恰与购买者的心理及购买行为相融合,因此,色彩与广告是不分家的,色彩是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尚未了解广告设计的内容时,一个广告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通过色彩而得到。它能从直观上给人诸如:华丽、高贵、典雅、俗媚等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时色彩与形的结合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辨认图形,因为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性,会使我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从而达到了商业广告最大的效应。 一个好的商业广告设计,首先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人们最先受到刺激的因素就是用色,广告的用色好比人的面色,而人的面色又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健康及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在一般情况下,鲜明、和谐明快的色彩会给人眼睛一亮,而杂乱、灰暗、陈旧色彩则不能吸引的注意力。由此可见色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价值重要。如当今KZN20品牌的一个香水广告,整幅画以淡黄色调呈现,表现了一个童话般场景,在花叶般造型的香水瓶顶部,一个美丽动人的小蝴蝶仙女在闭幕休憩,整个色调的处理给人诗一般的感觉和梦境般的幻想,从而及为深动地展现了品牌的形象和品味。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由此可见色彩对人的影响力它已成为商业现代广告设计中最重要的情意表达手段。此外,色彩还有使人增强识辨记忆的价值,而具有良好色彩构成的广告设计,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增强了识别,而且还有助于引起记忆,产生不断的重复消费的作用,接触事物表面的色彩特征,有时比接触其本质特征更为深刻。 色彩还有明显的刺激感和影响情绪的作用,而色彩正是商业广告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冲击力表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影响着人的感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或行为,种种色彩实验表明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如法国迪奥唇膏广告,广告画面以绿色的散沙为背景,就在这洋溢着无限生机活力的绿色沙粒中,出现的红色唇膏显得的尤为突出,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妙趣,再次色彩还可以传达人的意念,正确表达企业和产品的含义,即使再复杂的东西和事物,经过一定的色彩处理后,可以使其变的简单而易懂。 而现代的设计家们,在设计广告的同时,对色彩关注和色彩研究从不停留,认为色彩在视觉上最容易对人们产生影响力,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它是提高艺术魅力和刺激购买行为最有力的武器。因此,色彩以成为商业广告设计中“价值”体现的主要依据。 五、色彩与商业广告设计有机结合 色彩的运用已不再是简单地为了画面和环境的美观,它体现着图形语言及视觉冲击的特点,而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引起的目标消费注意,更是广告传达信息的功能反映,因此我们必须要牢牢吸引目标,不仅仅是要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更要认识到色彩的心理刺激作用,从人的各种心理因素入手,抓住目标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活动,而色彩情感的表现恰恰又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对于表现商品的特点来说,色彩又及时地反映了商品的真实性。如在可口可乐广告设计中,红色反映了产品色彩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广告设计中的幽默夸张,比喻、借用等创意的表现手法,同时再加上色彩感染力的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有 “触目”“惊人”之感。此外色彩表现的准确,也是商业广告设计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体现。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通过不断的探索,并做到应用与心理的兼顾统一,这是设计师创作一副好商业广告的关键。 综上所述,色彩已是研究广告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广告设计中重要地位,已与人们的心理、生理紧密相关,同时色彩的功能性和影响力,也直接关系到广告是否能吸引注意,是否达到销售目的,是否提现价值的关键。因此对色彩和商业广告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是现代平面设计师进行创作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论商业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摘 要] 随着广告传媒的规模化、传播现象的普遍化、传播活动的社会化、传播功能的显性化,商业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渗透于诸多领域。商业广告区别与非商业广告,按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视广告、报纸广告 、杂志广告、户外广告牌、网络广告等多种样式。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商业广告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变性质。 [关键词] 商业广告 广告创意 传播媒介 商业广告区别于非商业广告,如社会广告、公益广告、形象广告以及西方世界以政治为核心的意见广告等,它是建立在付费基础上的市场交换行为。就其本质而言,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在诉求目标上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公益广告则是为了向公众输送某些观念以提高公众的整体素质,是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它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而商业广告是为了宣传、推销某些商品或服务,为了诱导消费,开拓市场,有着明显的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广告传媒的规模化、传播现象的普遍化、传播活动的社会化、传播功能的显性化,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成为占有重要地位,渗透于诸多领域。 商业广告按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视广告、报纸广告 、户外广告等多种样式。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商业广告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变性质。那么,商业广告在不同传播媒介中有哪些表现手法呢? 一、商业广告设计在电视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角色,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从脑白金到酒类、手机、牙膏、洗衣机、洗衣粉等等,使其朝着融教育性与宣传性、娱乐性之中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国内电视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是讲究感性诉求。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社会和心里需求有关,许多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对品牌的感觉可能比对这种品牌的特征或属性的了解更为重要。国内电视广告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 从美学的典型理论角度上看,强调个性化的典型观是由类型化的典型观发展而来,效果自然要胜于后者。一段优秀的幽默广告往往被人们竞相传颂,因此它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社会凝聚力的来源。这也反映出广告商的水准:要诙谐风趣就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关心外界的变化。 二、商业广告设计在报纸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报纸广告设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宣传媒介。它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类、国际和国内品牌上,对于告知性广告、新品上市广告报纸有其独到的优势。而设计新颖的报纸广告必然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都市类报纸是报纸广告的主要市场。当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都有众多的企业在进行角逐,消费者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模糊印象挑选。与此同时,报刊媒体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繁杂,如何选择媒体、如何安排版面和时段、如何计划和预算已经是摆在广告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要达到好的广告效果,报纸广告设计必须重视广告设计表现的两个方面:形式和内容。前者是属于广告的篇幅、字体、文案多寡、图文排版、刊载位置等形态上能够处理的问题;而后者是广告的情感表现即气氛、印象程度、插图的视觉语义、文字内涵等。报纸作为传播媒介除了追求商业上盈利,还要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即保持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在报纸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受众的利益。根据报纸的“双重销售”理论,报纸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又包含了无形的服务形式。这种无形的服务形式有两种,一是向受众提供新闻和其它信息服务,二是向广告客户提供媒介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三、商业广告设计在杂志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各类杂志都有着不同的读者群,杂志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媒体,它以特定对象为目标,以专见长,因为它的选择性强;它的阅读期限长,读者接触次数多,深化了广告传播效果;杂志广告印刷精美,对读者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它突出醒目,一页内容占据一个版面,不受其它内容的影响,有利于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但是杂志广告时效慢,信息传播缓慢,读者面较报纸而言小,广告覆盖面有限。 杂志广告设计对于插图的要求比其它广告形式要高,杂志广告设计的制约较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利用封面形象和标题、广告语、目录为杂志自身做广告;有独居一页、跨岳、或采用半页做广告;有连续登载;还可附上艺术欣赏性高的插页、明信片、贺年卡、年历、甚至小唱片,当读者接受这份情意,在领略艺术美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广告信息。 四、商业广告设计在户外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企业除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与产品质量外,常常会借助户外广告这大众媒体进行产品的促销、企业形象的推广,户外广告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企业增加更大的效益。户外广告已为广告领域的新宠。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提起户外广告通常会想到户外广告牌和海报,这些传统户外形式依然是户外广告的坚实基础,创造着户外广告60%的收益。但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思维的出现,户外广告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户外广告放置在户外环境中,作为广告公司应当在广告初期就要把诸多内容引入方案,实地了解该广告位置与周围的环境,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预期目的。户外广告创意设计要始终贯穿视觉形象的标准化、系统化,使之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征。户外广告定位是根据不同的消费要求,给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户外广告设计定位以突出其历史悠久的特征等,对广告定位设计的目标,广告设计的时间、地域、预期达到的结果进行前期分析,只有科学、严谨、详实的定位才是户外广告成功的依据。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运动着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易激发注意和产生联想。当前,我们的广告设计有太多的诉求形式,而缺乏诙谐幽默的设计表现内容。对文化内涵缺乏明晰地认识,片面追求商品功能性或缺乏文化内涵的户外广告设计,时效性短,毫无生命力。对户外广告设计准确地定位,要求设计必须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潜在的消费心理需求,探索一条消费者深信不疑的有关物质转化为意象的、联想的、人性的、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五、商业广告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重视和喜欢,因为它与其他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交互性、实时性、无时间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极大、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针对性强、受众群体特征明显、形式多样、迅捷性、可重复性、易检索性等特点。 传统的广告行业由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经营者三位一体的支撑起来,三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然而网络将广告行业三者界限打破,媒体本身就是广告。在网络时代,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架设了自己的网络服务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经营自身的网站作为客户网站的媒介,改变了所扮演的角色,抢了媒介经营的戏。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架设自己的网络系统,雇佣专业人员对网站进行管理,广告公司在企业的网站运作中失去了发言权。网络时代使企业轻而易举地抢夺了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的职能。而新闻媒体在信息提供方面的重要地位开始滑落,因为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上的每个点都可以成为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取得不亚于传统新闻媒介的地位。 综上所述,商业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虽然复杂多变,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有以下几点:1、弄清楚为什么要做商业广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明确所做出的商业广告做给谁看,也就是定位要准确。3、成功表达广告的主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独创性,有创新的设计思维。商业广告设计在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了企业品牌个性,使品牌与众不同,以求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得尤为重要。商业广告设计在紧跟着传播途径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起着引领消费群体的重要作用。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手绘图形的商业广告设计论文 一、手绘图形的风格特征与表现 手绘图形包含的种类很多,包括甲骨文、书法、山水画、涂鸦、彩铅画等。一般来说,充满文化氛围的中国水墨图形元素运用在商业广告设计中时,常常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的作品。潇洒流畅的速写图形常常将人带入原汁原味、纯天然的风貌之中。而自由奔放的涂鸦又显出它独有的稚拙和质朴。这些不同的手绘图形作为一种特别的元素存在于商业广告设计中时,显出它独有的亲和力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当这些同类的手绘图形之间或者手绘图形与电脑的矢量图形之间有结合时,更体现出一种风格,如水墨元素和速写结合,如涂鸦和矢量图形的结合,如油画和肌理的结合,常常能够达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1.原创性的意趣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手绘图形。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源共享已成为常见,设计者浏览、使用同样一张图片或者图形的频率大大增加,原创性因而显得愈发地珍贵。原创的手绘图形,是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艺术实践活动和独创性思维,发自内心世界的图形感悟,通过速写、水墨、涂鸦等不同方式来表现的。通过原创性带来的好处最主要的一定是其唯一性和独有性。手绘图形既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设计师的思想意趣和个人的偏好以及风格,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主题中需要传达的特定含义,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风格更加鲜明。 2.创意性的表达 创意是设计的生命。而手绘图形总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丰富的联想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思绪脉络,因而创意在手绘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手绘图形中的创意是新颖、独特,有开创性、说明性的视觉表达方式。手绘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说明性的图形语言,准确、直观地建造起一座传递设计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也正是手绘图形的价值所在。 3.亲和力的流露 手绘图形是设计者自我情感的具体性转化,可以说是一种个性的表达、年轻的释放,很多设计师喜欢用手绘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在于手绘图形能够散发出一种年轻的味道。同时手绘图形亲切、生动,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情感体验,传达着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能量。 4.技巧性的展露 相对于文字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作用,手绘图形的作用更加直观、生动,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设计师在利用手绘图形来传达产品功能的时候,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和造型能力才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产品需要传达的诉求点。 二、商业广告设计发展的特征 现代商业广告设计艺术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商业广告设计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我国商业广告设计的发展受到了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观念、功能、风格、表现手法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手绘图形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三、手绘图形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手绘图形逐渐成为商业广告设计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是代表或表述某种事物的重要途径。很多商业广告设计的创意都是通过手绘图形中所特有语言符号来传达思想、表述真相的,因而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和功能。 (一)手绘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设计中所特有的功能 手绘图形是以象征性为基础和起点,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加以润色,以此让手绘图形承载着更多更丰富的象征含义,使得手绘图形更容易被认知和解读,被赋予十足的个性而不至于雷同,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出商业广告需要诉求的主题。避免出现设计者并不十分了解手绘图形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功能,不懂得手绘图形的使用方法,因而不能有效传达的这一情况和弊端。贫乏、空洞的手绘图形是没有负载真正有效的诉求、传播功能的,更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和影响作用。手绘图形的所指功能使得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主题。 (二)手绘图形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原则 1.手绘图形颜色选择的大胆突破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吸引受众,因此手绘图形在颜色的表达和搭配上一定要合理、大胆,要敢于突破。大多时候,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来选择与之搭配的色系。同时,要敢于采用较为明亮、跳跃的颜色。甚至可以模仿当下时新的色彩搭配,大胆撞色,才能出其不意。 2.手绘图形创意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众所周知,创意是商业广告的灵魂。在商业广告中,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的广告,一定是有独特魅力的。淹没在大海中的广告大多是平平的,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鱼龙混杂,让其品牌效应也削弱了。在商业广告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中,通过手绘图形表现的创意性和新颖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商业广告的尴尬。手绘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以其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说明性的图形语言,准确、直观地传递设计中与观众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也正是手绘图形的价值所在。好的手绘图形创意,除了需要准确传达信息以外,还要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运用形式美法则和多种表现手法,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给消费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更好地为传达信息服务。手绘图形还具有帮助沟通、促进交流的语言特征。它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最具说明性和说服力的语言。 3.手绘图形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手绘图形运用在商业广告设计中时,需要有特定的价值,独特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在西方,相当多的商业广告设计、招贴设计都是通过夸张、大胆的手法的手绘图形来表现的,其效果鲜明,具有十分强烈却又恰到好处的效果。从而在传到东方等亚洲国家后,也深深地影响了亚洲各国国家对于手绘图形的重视程度。因此手绘图形也起到了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与交融的作用与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二)手绘图形的有效传播 当下的许多商业广告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用手绘图形来传达新的信息,因此手绘图形承担了信息的有力传播者。手绘图形符号是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和互动平台,信息内容要系统化地包涵消费者的诉求点、利益点、需求点、知识点和支持点等沟通要素和内容。一则好的商业广告设计不需要观赏者和消费者花费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搜寻信息中去,如果已经耗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含辛茹苦地在解读这一则广告想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和资讯,已经足以证明这则商业广告的失败。给消费者的情感传达是一个懵懂的情绪或者不明就里的诉求点,白费的只能是设计师的一番苦心和徒劳无益的诉求效应。因此,好的手绘图形是需要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出商品的诉求的。 四、手绘图形是商业广告设计最好的归宿 在没有出现电脑的年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灵感的时候常常依靠画笔,轻松自如并且能够及时地记录当下的想法,完成的整个过程是完整,没有任何束缚的。而电脑出现后,虽然创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也完成了从繁到简的整个过程,然而在很多创意细节上逐渐表现得粗略。而手绘图形充满了人情味和亲和力,通常能够完整地表达出个人瞬间的灵感,当设计师萌生出极具创意的灵感时,需要依靠手绘辅助让其实现,其中的表现力就要靠手绘图形的张力来传达了。有位设计大师曾说过:“最能体现你脑袋灵感的东西,是你灵巧的手”。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人员将自己思维中的空间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其灵感的火花是在“想”和“画”反复肯定与否定中碰撞出来的,并且不断地交融互动,从而使设计方案在“想”和“画”的循环交融互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而手绘图形作为设计师创意最好的承载者,发挥着无穷的作用。因此,手绘图形与商业广告设计的相互融合、相互运用能产生丰厚的美学价值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五、结语 手绘图形正逐渐影响着商业广告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商业广告设计也影响着手绘图形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商业广告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高质量的手绘图形艺术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具有灵魂的作用,能够带来强大的亲和力和表现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商业广告的深度和力度,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作者:夏令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商业广告设计论文: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的启发 20世纪最初10年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科系。其中,国立杭州艺专令人瞩目。就艺术设计教育而言,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建校之初就已设立图案系,这一时期任教的主要教师有: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庞薰琹、章东浩、沈福文、谭旦、尹陂九、唐隽、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王隐秋等。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重视民族民间遗产,主张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图案。将设计与技术熔于一炉,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印刷品及展览会整体形象,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和地毯。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当时社会需要而设置,这些设计都不以纯绘画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②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是通过图案教学得到发展的,陈之佛是“图案”教学的代表人物。1923年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图案科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专门为生产厂家和出版单位作产品、书籍的设计。他强调“艺术的路子要走得宽一些,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太窄太偏,否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ABC》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③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④(二)民间私立教育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⑤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⑥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 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学术界也可以多多邀请这些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参与学校课程内容规划,提供设计产业的现有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桥梁,使学界培育人才为业界适用;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推荐学生到设计企业实习,业界也可提出商业计划由学生参与执行,共创产学合作的价值。另外建议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调查和统计现有可供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料库,提供未来各个学校安排讲座、实习辅导或聘任之用,以共同创造设计的社会价值。即使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方法,也要强调针对性大、仿真性高、模拟性强的特点,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学习环境。同时要努力使校内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和企业运行特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以及实训基地的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 2、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了解,导致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教育,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文化素质建设与性格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必需,是高职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必然要求。文化艺术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而大学特有的文化环境是离开大学后所得不到的。它聚集文化精髓,沉淀人类智慧,给予青年人以心灵的关怀,并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修正人生追求,丰富生命感悟。文化素质还可以提高职业人相应的性格。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职业性格,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操守、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有文化素质的职业人更是合格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我们强化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基础设计教育及鼓励学生参加竞赛面对未来国际设计的强烈冲击与市场竞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借此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新秀展现于国际设计的舞台,是高职设计教育的远大目标。这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基础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中,应把美的观念和技能从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从设计中创造生活,把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带进生活,使学生的设计活动成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各个选手可以在其中展现自我能力、水平;同时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自己与其他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主学习是成绩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寻找各种不同的知识,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创意的信息资料,通过了解、分析之后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创意的图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果获得竞赛的成绩,肯定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超越性能成为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在1936年谈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时提出,将“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设计教育萌芽期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方式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思考。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参加生产实践,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希望通过对民国商业广告教育历史的回顾,促进对高职平面设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在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今后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把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并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备相当的文化理论素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胡晓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育类论文:论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图书馆 论文摘要 从总体构架、用户层次、功能模块、技术支持、资源数据库5个方面介绍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成及功用,分析其有用性,以解决当前信息素质教育领域存在的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合作交流等问题。证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 新世纪,信息素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作为其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用户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评价、选择、利用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国际图书馆协会和学会联合会(IFLA)在最新公布的《国际图联战略计划2006-2009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阅读、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并将作为融入信息社会的关键。同样,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要求,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公布的《“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研究:我国信息化的总体走向》预测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将日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公民的信息素质将普遍提高。 信息时代对信息素质如此关注,必然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将传统知识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融合中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实现个性化、交互式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满足社会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以大学图书馆拥有和存取的各种信息资源为基础,整合大学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服务,将学校重点学科的科研资源、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集合到一起,针对大学图书馆各类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该平台主要建构于大学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之上,在图书馆网站提供人口链接。平台设置的目的不是将用户培养成图书馆专家,而是让其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能自由运用信息的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回归和体现,可以彰显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1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总体构架 笔者设计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主要包括五大部分:首先是平台的建构基础,即网络,可通过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平台的入口链接;其次是底层的资源数据库,其中包含了课程资源、标准资源、免费学术资源、信息技能培训资源等4种资源类型。技术支持主要采用J2EE技术,设置了前言、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和检索规划等6个功能模块,根据用户权限,提供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用户层是平台的界面层,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进入功能模块学习,同时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管理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图1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总体构架: 2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用户层次设计 大学图书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目标群体为学生、教师,也可以用于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总而言之,该平台的用户群体应该包括学生、教师、馆员、科研人员、校外用户等不同层次。 2.1 本科生 平台主要提供信息素质通识教育,如本科生文献检索课,同时利用FAQ等形式提供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图书馆服务和利用方面的教育;针对本科生以接受专业基础教育为主的学习状态,提供相关课件和教参资料的下载等。 2.2 研究生 考虑到研究生已经涉足较深的专业领域,且需要综合的学科指南和信息素养,平台从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角度安排教育内容,提供著名的检索数据库如SCI、EI,评价工具JCR及三大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如何进行开题查新、科技论文的撰写及投稿指南等内容。同时平台链接学科馆员的参考咨询服务和综合性的培训讲座,使研究生用户能够接受更专业的学科导航服务。 2.3 教师 针对教师用户,平台提供教研支持。教师主要是利用平台接受教学工作的在线培训,如学习利用统一标准制作课件,保持风格统一,这也便于课件资源的整合共享;接受远程教学系统的使用培训,借鉴优秀课程的教学示范,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等。 2.4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属于教师和研究生相交的用户群体,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用户层次进行教学,也可以在教师和研究生教育中提供链接,进行深度的科研能力培养。对于该层次的用户,平台主要从资源查找、获取及研究动态通告等方面开展。既要教会科研人员从何处检索到所需资源,更要告知其如何获得该资源,还可以提供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图书馆服务的链接。对于网络上免费的学术资源,还应该提供链接及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能力。 2.5 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既是平台的建立者,又是平台的使用者。馆员可以利用平台接受职业道德培养、图情基础知识学习、图书馆各类资源使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各类应用系统培训、拓展及综合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维护平台及图书馆的正常运作。 2.6 校外用户 对于校外用户,平台主要提供基本的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基础教育,对图书馆各项服务进行介绍等。 3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功能模块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功能模块由前言声明、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检索计划等6大功能模块组成。其中,选择信息源、检索技巧、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为核心模块。在具体模块中,又配有测验、小结等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图2为在线信息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功能模块构成: 3.1 前言声明 该模块主要是对平台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信息素质教育概况、平台模块浏览和使用技巧举例等。该模块还提醒用户树立综合使用的观念,善于利用平台的辅助工具,实现辅助学习的效果。 3.2 选择信息源 选择信息源模块主要从资源分布方面,介绍不同信息的获取来源,尤其侧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该模块以信息的来源作为分类标准,在每一类的介绍中,以列举重要站点的方式,提供更为细致的说明。同时,该模块可提供案例分析和在线测试,便于用户自查。在线测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将题目分为简单、一般、复杂三个层次,并于其后附有详细解答以及相关知识介绍。最后以总结的形式,概括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点。 通过该模块学习,用户可以了解各类型信息源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掌握图书馆信息源的特性、类型与作用,了解网络信息源的特点,鉴别互联网与图书馆电子资源等。 3.3 检索技巧 该模块给用户一个体验不同的检索工具、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的机会。主要提供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导航等4种用户常用检索工具的介绍。在“试用”中,用户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两个实时参照浏览器窗口,进行不同检索工具的使用对比。该模块还介绍利用布尔逻辑语言进行检索式选择,检索策略制定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在线测试,并通过“注意事项”等方式,对检索策略进行总结。 利用该模块,用户可以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检索要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及恰当的检索词,并进行有效地组配;灵活地变换检索策略,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检索结果;学会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鉴别从搜索引擎获得的信息。 3.4 获取信息 该模块的重点是全文获取,即用户如何通过掌握的文献线索,获取文章全文。首先介绍文献的著录格式和相关标准等知识,便于用户准确识别文献类型和出版信息;其次,教会用户掌握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获知这些文献在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是否有收藏,在网络上是否存在,以及如何找到所需文献;此外还介绍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帮助用户获得自己无法取得的文献。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用户可以学会辨别要查找的文献类型,知道在何处可以找到需要的文献,如何查找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及电子资源,如何查找网络资源等。 3.5 评价信息 该模块侧重用户评价选择信息资源方面的培训,使用户学习如何评价信息、正确利用信息以及进行有效信息交流。该模块提供对不同类型资源的评价步骤,如如何评价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如何进行网址分析等,同时还附有在线测试。 学习该模块,用户可了解到信息评价的一般标准;利用这些标准对查找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学会合理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正确引用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避免侵犯知识产权。 3.6 检索计划 该模块是对前五个模块学习的归纳总结。通过网络检索到合适的信息资源,就必须运用检索技巧,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当然,网络并不是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途径,用户要根据所需信息资源的类型,利用信息资源评价知识,选择值得信任的站点和信息,最终实现提高个人信息素质的目的。 4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技术实现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主要是利用J2EE技术,通过J2EE的应用服务器(WebLogic Server),将用户的请求进行分析,再利用JDBS到资源数据库中调用需要的资源。 J2EE是一整套技术的总称,包括建立应用系统的各个方面,J2EE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分别为客户层、Web层、业务层(EJB层)及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其支撑平台由一整套服务(Services)、应用程序接口(API)和协议构成。这一整套技术的层次划分与笔者设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层次非常吻合,可以实现用户与平台良好交互。 4.1 技术实现流程 平台用户无需专门的客户应用程序,只需安装浏览器即可。平台用户在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首先是调用JSP页面,由于不同的用户请求的页面不同,可以由WebLogic Server的配置文件来指定。然后,由服务器端的Servlet引擎负责解释执行,调用相应的EJB,通过WebLogic Server最后访问到平台资源库。最后,由Servlet引擎将结果返回给JSP网页,通过HTTP协议将最后结果以HTML的形式返回给用户,以JavaAp-plet方式加载到HTML页面上,通过现有的IE浏览器解释运行即可。在设计后台数据库时,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硬件平台采用的是DELL服务器,通过WebLogic配置文件将编写好的JSP、Servlets以及各种EJB部署到服务器上,使其与数据库相连。具体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4.2 实现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几个关键技术 4.2.1 JSP技术与Servlet引擎 JSP是一种动态网页生成技术,用以帮助Web开发人员创建动态网页。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组成,最终代码以Servlet形式存在并执行。Servlet是一种动态加载的模块,JSP在执行以前先被编译成字节码,字节码由Servlet引擎所管理的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所有的JSP文件都转变为Servlet来运行。JSP技术与Servlet引擎协调配合,将用户请求的分析和结果以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4.2.2 JDBC技术 JDBC以统一方式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进行存取,不需要客户端数据库驱动程序,而是使用网络上的中间服务器,为开发人员隐藏了不同数据库的不同特性。另外,由于JDBC建立在Java基础上,因此还提供了数据库存取的平台独立性。 5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资源构成设计 信息资源是平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供各项教育服务的基础。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资源,以图书馆馆藏资源、免费存取资源、重点学科的科研资源、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图书馆各种服务为基础,其构成可以从资源的类型和资源的格式两方面进行划分。 5.1 信息资源的类型 5.1.1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平台提供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包括文献检索课程、专题讲座课程、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在线教学课程等内容。平台主要提供各种课程的简介、教学大纲、课件下载、作业测试、教学网站链接、电子教科书等,方便用户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可资参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 5.1.2 标准资源 平台还提供信息素质教育相关标准和规范。有课程设计标准,如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 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的意见》;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如评价网络资源的标准,包括作者、主办者、日期、网站内容是否被引用等方面;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如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我国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等标准体系;以及知识产权等法规政策等内容。 5.1.3 免费学术资源 平台提供的资源大多是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及使用的。免费学术资源包括开放存取资源、全文数据库资源、学术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等类型。其中OA期刊、学科库资源、机构库资源均属于开放存取资源,可以链接专门从事OA资源注册及收集的组织和学会。同时,学科信息门户中存在大量免费学术资源,如CALIS的重点学科导航库,这对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拓展知识面将大有裨益。平台可以依附图书馆员的信息组织能力,提供免费资源网络导航、免费参考网站、免费检索工具等内容,拓宽用户获得免费信息资源的途径。 5.1.4 信息技能培训资源 信息技能培训资源主要包括信息查找、获取、评价等相关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培训资源、文献传递方法、信息检索技巧、信息评价标准、图书馆服务指南等内容。平台将数据库商提供的培训课件和检索指南、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法及规范、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及利用指南提供给用户,不仅拓宽资源获取的途径,还方便用户到馆获得直接、便捷的服务。 5.2 信息资源的载体类型 平台利用网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文本类型如WORD文档、PPT文档等形式,还包括各种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类型,如Window Media、Quick Time、Flash等,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信息检索步骤,进行案例教学,调动了用户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实现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析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文摘要:安全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适应时代需要和形式发展需要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更是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安全素质的主要内容,指出安全素质主要包含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遵纪守法、遵守国家安全、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作用和地位,明确了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安全素质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高等院校安全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指导。 论文关键词:安全素质;素质教育;高校;作用与地位 一、综述 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精神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注重抓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向在校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安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做出安全行为。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是目前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准确到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那么首先需要明确安全素质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安全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系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是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日常的安全防范,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活动中,具备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增强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或者扰乱校园秩序行为的意识,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主要以如何防止财产受损,防止人身受到伤害,防止出现心理出现问题、违法犯罪行为为主。 (二)遵纪守法。在校园内,要确保校园秩序的正常运行,遵守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打击不法人员,规范校园行为人活动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应该学法、知法,并懂得如何依法办事,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安全素质教育,知道那些事是可以做的,那些事是不能做的,从而保证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够准纪守法。 (三)遵守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是我国发展和民族生存基本条件,是国家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环境让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置之脑后,从而造成我国部分安全机密泄露,更有甚者,不惜出卖国家安全和利益,为个人谋求利益。因此,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要进行国家安全法制的教育,使得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价值观。其次,要进行民族安全意识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居安思危、维护民族团结,谋求国家稳定繁荣。再次,要进行对外交往保密意识教育,在对外交往中,注意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时刻注意保守秘密。 (四)心理健康。在高校中,由于就业压力、生活节奏、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根据研究统计表明,在大学生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人都出现了心理上得适应障碍和不良反应,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断呈上升趋势,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的疏导和解决,则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因此,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辅导、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性健康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等,都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三、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作用和地位 (一)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石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体系中,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所有素质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形成素质教育,推进现代教育的基石。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要比进行素质教育中得其他教育更具备广泛的普遍性和现实的操作性,安全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失的课题。安全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素质都不具备,缺乏甚至没有自我防范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会聚到巨大的困难和考验,甚至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因此在高校中强调系统的安全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能够明辨是非,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助于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安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 安全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得重中之重,而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各大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素质教育包括了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素质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安全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做好安全素质教育,有效解决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目前社会各界及高校管理和教育人员均清晰认识到,校园安全已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随意忽视的话题,尤其是在国内外传来不少高校出现枪击、谋杀、抢劫等恶性事件的情况下,校园安全正以其社会的尖锐性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维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维护校园秩序的有效进行,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秩序,保证大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它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大局。 (三)安全素质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 安全素质教育是维系高校生活、学习和工作活动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各项安全事故(事件)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安全素质教育必须通过经常性的活动训练和课堂教育来达到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安全素质和意识的目的,使得安全意识持续有效深入地扎根在教师和学生的脑海中,时刻不忘自身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等方面,做到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安全素质教育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和高效素质教育的其他各项内容一样,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经常性活动之一。安全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也使得安全活动经常性发展成为可能性,在素质教育中要摆脱安全素质教育可以脱离实际的社会环境,不需要考虑素质教育具体氛围的错误观念,确立起安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实施,是安全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的正确观念,这样,安全素质教育才能够时刻进行,不断推进,并落入俗套,流于形式。 (四)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抓好安全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面对诸如交通事故、火灾、伤害、被盗、骚扰、诈骗等突发的事件时,能够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如果高校能够抓好安全素质教育,那么高校的素质教育则能够在学生安全的保障之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抓好安全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抓好安全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素质教育,完善教育设施和机制,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有研究指出,我国内地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安全健康管理相关的公共课程以及管理机构是导致我国高校不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该尽快制定和建立安全健康教育体系和专门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考核体系中,从而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有效机制,加强高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并在课题申请和资金申请上给予保障。其次,高校中要开设安全素质教育的公共课,并定期召开安全知识讲座,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是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带到社会上,开展参观学习、案例讲解和宣传普及等形式的学习,走进来则是请安全部门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和课程,使得安全素质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总结 当前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校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以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安全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出我国安全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安全素质教育的统一部署,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掌握高校安全教育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积极解决和探讨,从而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学术能力强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素质教育类论文: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 适应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并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2.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2.1 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启发式教学。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去上,效果可以大不相同,关键之一就是看教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果教师掌握了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讲解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教得活,学生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就会学得主动,学而不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提到启发性教学,许多人只理解为“精讲多练”,甚至有些教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好像“精讲”就是少讲,讲得多了就是“灌”,如果这一堂课是老师讲到底,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做练习,这就是“满堂灌”。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是灌,衡量标准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即使是一堂课“讲”了45分钟,仍不失为较好的启发式教学。否则,你只“灌”了20分钟,后面25分钟的“练”,也只是形式上的“练”,不过是“灌”的组成部分罢了。有些人又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为了不“灌”,无论什么内容,都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好像问答式就等同于启发式,这也是片面的。问答式诚然是启发式的一种好形式,但一方面要因内容而异,另一方面,同样是问答式,也可能毫无启发可言,所以,不能形式地认为教师讲就是“灌”,问答就是启发式。只要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智力,那么就是启发式的教学。 在教学的内容上,应突出专业课,特别应重视专业实践课,对专业理论课,注意把握好“必需”与“够用”原则,在强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注意加强直观化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文化课的教学更应坚持“够用”原则。什么是“够用”?这个度必须把握好,对文化课的要求过高,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外,还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完全忽视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职业教育应在完成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讲课、讨论等各种不同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此外,课堂教学中的“课堂”不应囿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室”,而应注意更多地把课堂改在实验室、实习基地、工厂、企业和社区等不同的场所。 2.2 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台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2.3 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3.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类论文: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作用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 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改革尝试和具体作法 (一)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解 《大纲》中规定: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我们应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特征。英语既是该语言过的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传播的媒体。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外语工作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各课型教学的初探 从对《大纲》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目的。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来实现。 1、对话课教学 教学目的:(1)利用对话训练学生语言模仿能力。(2)以话题为导向,利用对话中的相关词和结构训练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通过free talk duty Report 或图片等引入话题(topoc)带着问题听对话大意对子或小组情感朗读教师提供新的话题组织学生运用对话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进行言语实践。 以Book II Unit 13"Albert Einstein"为例,针对本单元的交际项目(topoc),(Identifying peopli)在进行了大量的操作之后,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新的语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一组经过讨论,在纸条上写出两个人的名字,可以是Singer Scientist football star film star anyone ghey like 完成,交给我老师上记号(①②③),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人到前面来把对少组写的纸条贴在他(她)的背上,让他(她)"guess"Who can it be ? 这时组员可以用English给以提示(但不准超过三句话),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写"Hitler""Jordan",还有的写"Clinton"。通过这种练习,同学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表达思想,而且还对一些Singer scientist Star 等famous people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效果很好。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2、阅读课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1)从语篇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2)根据所学语篇内容,向学生输入有关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辨别文章体裁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教学模式:根据有关话题的关键词或图片和提示进行听的活动提取语篇大意教师设计问题(whquestions)引导学生限时阅读。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教师提出阅读目标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一问一答(抢答、比赛方式)教师提出新的话题,学生结合话题,学生结合话题,运用所给词汇进行口头或笔头作文训练教师提出由语篇引发的某个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Boll II Unit 17 "life in the future"一课为例,在对课文进行多方位的操练和理解之后,教师便提出新的话题"from the text we know omprter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future life? Think over besides this what other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our future life that is If you were given such a title 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同学们便自告奋勇,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想法,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的观点甚至引人发笑,但笑后有所悟,听后有所感,有的观点听来后令人吃惊,但惊后有所喜,惊后有所得,最后我说:"no matter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knowledge is the most omportant so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hard"。 3、语言结构(单元第三课)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以新的语境和情景,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 教学模式:呈现(Presentation)实践(Pracice)运用(consoldarion)如讲"be against"词义时,有的同学说:we must be strongly against "Falungong"and fight against 李洪志"。 4、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由同学自己归纳总结本单元的语言功能(词汇、语法、句型)和交际功能(topic)。 (2)听力训练:教师提供单元听力材料的关键词,让学生对将要听的语篇进行预测,并提供1-2个问题引导学生里语篇大意,在学生连续听完之后,能口头复述出听力内容,必要时,可写出来。 (3)口语和写作实践:老师提话题或提供相关的词语和结构,要求限时(2-3分钟)作文(口头、笔头皆可),并当场要求学生之见相互修改对方所写的语篇(从中掌握改错题技巧),并选出1-2篇作为范文进行评价。 三、成果和体会 我从1996年开始摸索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我所教的班级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进步幅度大,成绩显著。 (2)我所教的学生先后共18名同学考上了外语学院,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人,上海外国语大学1人 (3)在历届外语大奖赛中,均有很多用学获奖。 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上,我一定继续探索和钻研,同时多向同行学习和请教,以求取更大进步,位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论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必然性 长期性 [论文摘要]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教育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论述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长期性,并提出了建议。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着手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是近20年的教育改革却没有使我国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本质转变,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美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概况 美国教育更多的是注意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的课堂不只限于教室,更多的是向社会延伸,因为社会才是最广泛的教育基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先导,美国的孩子一般很早就能独立。 美国从小学就开始推行素质能力的教育,很早就注意对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弘扬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还强调学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概况 中国很早就在谈论着素质教育,特别是一些小学教育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学校实行了五分制,分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失去分数压力的学生和家长面临着进一步的困惑,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学生们无法释放自己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潜能。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并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十多年,各地的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一切围绕分数转,一切围绕升学转的不正常现象。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和“应试教育”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教育畸形,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中小学中出现了普遍的厌学情绪,压抑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等。 3.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推行素质教育。可能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不错,不用改了,因为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留美学生的孩子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大多都能出人头地,风头十足。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作为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其中小学教育在中国看来有很多薄弱之处。但为什么这种“水平较低”的小学教育却顺联着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后续着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为什么每年没有大量的欧美学生来中国学习现代科学或新理论,反而是大量的中国学生远赴欧美呢?这似乎很让人困惑。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知道这其中是有必然联系的。 所以,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必然是素质教育,这是一定的。但不能照搬照抄欧美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改革。在中国推行素质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且这一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很多人高度重视读书,甚至将读书视为惟一出路。而近年来社会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希望借读书改变生活的思想已是非常普遍。因此,很多人对于素质教育持抵触情绪,他们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普遍性又返过来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 也有人认可了现今的教育方式,思想保守,不愿意进行改革。认为目前的教育只要作小小的改良就行了,根本不必要做大的改动。因此有意无意地排斥着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是一个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就意味冒着更大的风险。而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是最缺乏冒险精神的。所以,理应最积极参预此事的中国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此事的阻力。 2.应试体制的阻碍 虽然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正在大步前进,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体制。考试被赋予决定命运的意义,对学校而言,学生的成绩和中高考的升学率,关乎它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这是上级考核和社会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惟一标准。结果是,学校对素质教育欲行又止,或者是徒具“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对学生而言,高考升学又似乎是惟一的出路。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3.人口问题与就业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发展经济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心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有很大的增长幅度,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是很小,人均的绝对数量就更少了。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高考扩召的幅度加大,就业形式日趋严重,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形势。而今许多用人单位又盲目提高了就业的门槛。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素质教育又要面临着严峻的人文环境。 三、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性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在某种意义上要比改造自然难得多。传统的思想已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要想改变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在中国找到正确发展道路过程中的重要性所在。在国家的发展建设问题上,“解放思想”的问题不是一下能够解决的;同样,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想改变人们对于读书决定命运的观念,把人们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动力之源,也不是能够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2.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同样,教育体制改革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现状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从解放初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短期内改变并不容易。 教育体制的改革,仅仅局限在教育领域是很难成功的,同时还必须改革现存的的人事制度和评价体系等,为高等教育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而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搞的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性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是离不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教育落后的国家经济一定落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而且,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惟一出路。因此,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 要想在我国推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或者说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需要有经济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推行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很多困难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1.改变推行素质教育是短期行为的观念。素质教育要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一是传统的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二是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下,而且发展又极不平衡,存在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距;三是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身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们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的长期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着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行动的正确性和步伐的稳定性。 2.引导人们改变升学就业观念。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成材的惟一途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都在“高考”这一独木桥上死求一计,而不会另辟溪径。事实上近几年来,一方面好多人都在往大学的门槛里挤,而好多职业技术教育却急剧缩水;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很多企业想高薪聘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却无处寻觅。所以,引导人们改变升学就业观念,有利于根据个人特点来培养人才,发挥个人特长,这其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比较重视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了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这就使得中考几乎具有了和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制约素质教育的又一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减轻中考对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拓展学生成材空间。同时,当前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使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成材道路,使他们有多种考试的选择,有多种就业的机会。在改革中,要注意不能照搬欧美的经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素质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类论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 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 What is this ? 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 ear 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现代技术教学时,我就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apple、“硬币”coin、“猫”cat 、“狗”dog 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好现代技术教学课,除了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育才学校 刘 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造,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启动、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摆在首位。创造是一个人富有才智的体现,需要进行积极的智力劳动。人的智力不完全由先天的遗传性因素所决定,更主要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 阶段的教育,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一个人后天所受到的启蒙教育。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技术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小学英语课上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德智体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儿童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点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迷惑不解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努力探索,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现代技术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众所周知,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现代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直观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由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造学习英语的情景,就可以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始终要以听说领先,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音像资料、影视作品等中说英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声情并茂的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进行小学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达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示范与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反馈原理来选择不同的演示方式与次数。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少儿节目、正大综艺等中得到不少启发,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教 What is this ? 这个句型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多媒体的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最先是看到荧屏上出现无数个问号“?”重叠在一起,我按一下播放键,当荧屏的右角上显示出一只长耳朵,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英语说出 ear 这个单词,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引出这个英语句型,启发学生努力去猜测,并且通过轮番地按下播放键与暂停键,分层次地在荧屏上展示这种动物的各个部位,逐渐从局部到全部,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还不时地发出笑声,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现代技术教学的乐境与奇境,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各种智力因素。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形象既能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剌激,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克服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现代技术教学展示的画面灵活多变,节奏快,有利于在创设学习情景时把学习过的旧单词与正在学习的新单词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句型中,反复进行操练,便于学生利用旧知进行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学习新知,建立“温故知新”的教学程序和知识结构。比如,在进行现代技术教学时,我就事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画面,把“苹果”apple、“硬币”coin、“猫”cat 、“狗”dog 等等英语单词隐藏在屏幕上的无数个问号的后面,随着画面的逐层次展开,竞猜游戏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欢乐中达到英语单词与句型的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英语课的现代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上好现代技术教学课,除了不断提高英语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的数字化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素质教育类论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学生 素质教育 融入 践行思路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意义。之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1、引言 体育课程是高校中各种专业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而产生的。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体育课程本身学科价值的深入提炼和丰富,同时对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重要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融入的践行思路 2.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文体育理念的形成 体育运动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人的道德品质,因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平竞赛,竞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但又要注意培养有关竞赛的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体育技能与体育只是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去关注引导学生重视这些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们想当然的会认为道德教育是政治课范畴的,体育课程中用不上。其实,体育本身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活动,从体育诞生的那一天起,体育就与道德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越发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包括加强对兴奋剂的检测,恶意犯规的惩罚,不公平裁判的处理等等,一切这些相关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环节来逐步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以培养“德技相长,文理兼修”的适应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1,2]。 2.2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坚定的意志品质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体育运动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关系是由二者的本质所决定的。另外,心理素质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决定着人们的交际能力,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交际圈[3]。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比如排球、篮球、足球等,这些运动决定性的要素往往不是某一个队员能力有多强,而是要看整体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的配合是否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就来源于队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队员之间的良好感情。所以,教师需要在集体运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健康心理在体育比赛中的沟通,另外也是促进队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也会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比如在比赛遇到逆境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不成坚定的意志,很可能就放弃了,但如果具备这种良好的心理,则会顽强的挺过去,最终还可能会取得比赛的胜利。 2.3 差异化对待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与人自身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很多人因为受到身体运动天赋的限制而无法开展某些体育项目。但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有的人身体强壮,适合力量型的运动;有的人小巧灵活,适合技术型的运动。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合适的人要配给合适的体运动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才能使运动的人获得信心。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哪些学生有过哪些运动的背景,身体天赋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运动潜力如何,然后在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安排最适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兵乓球俱乐部,让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切磋、探讨,相互促进和提高。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属于自己特有的,并且通过这种发展还有效的调动了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 2.4 关注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 很多人肯定认为,体育部就是在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吗。其实未必,我们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还是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身体素质能达标即可。比如每年体育课程都要检测男生1500米,女生800的训练成绩,看是否能达标。但测完以后也就是给个成绩就了事,至于说学生为什么达标,为什么不达标,如何量化,又如何科学分析这些数据并将其运用在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上,恐怕没有教师去认真对待。而恰恰这些都是最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体育课程中每一项运动都科学的转向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上,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的情况,让体育课程真正有效的服务于高校的素质教育。 3、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的都是培养学生有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锻炼一下身体,定期的考核一下学生的身体状况即可。很少有学校在继续深入的探讨体育课程的其它作用,导致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始终无法有效被开发出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简单,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教育的理念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基于,把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个指导思想,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也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实践。本文就论述了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的认识;进而阐述了我们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新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得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处理信息的这三项技能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指导性地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象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勿庸置疑,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 对于实践课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三、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 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实践性的认识。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应用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教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库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但是有一点是坚信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类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内容摘要]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 实用 扩展 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先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使小助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析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 论文关键词:早期教育;学前儿童;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应从学前儿童早期抓起,从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来说,人类的早期发展是最初、最迅速、可塑性潜能开发最大的阶段。然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早期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开发智力,启迪智慧等作用外,而且在培养幼儿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等各方面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向全局性任务,是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学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为学前儿童的智慧、创造力、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的作用进行粗浅的阐述和探索。 一、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等,它们概括了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音乐素质和智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天文,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直接来源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劳动生活,更是激发个体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智慧,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就拿4-5岁的儿童学习钢琴来说吧:当孩子一边看曲谱,一边演奏,用眼睛摄取音符,反映到大脑,大脑又很快指挥手臂、手腕、手指以致全身各个部位,进入演奏状态,这个过程既动了大脑又动了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体脑结合的高强度“劳动”啊!所以就学习钢琴这方面来说,确实能够提高幼儿的以下八大反面的能力:1.丰富想象力2.严谨思维能力3.大胆表现能力4.深刻理解能力5.良好协调能力6.沉稳控制力7.杰出的组织能力8.优秀的记忆能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系列重复的体脑劳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美的王国中的一个宠儿,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音乐艺术的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它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等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幼儿的喜爱,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了它的感染和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以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单纯靠活动形式,内容的儿童情趣来取胜,那么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动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发展了中国古代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听一些速度较慢、音调柔和的曲调:情绪忧郁,可听些欢快喜悦的乐曲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发展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影响个性的发展。培养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以及道德品质上。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如;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情趣,激发主动积极性,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让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多听一些柔和,抒情的音乐,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为日后良好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凝聚力的增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小皇帝”,在家里发号施令,父母围着转,养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纪律性抑制能力差。而音乐除了对孩子们进行美德方面的教育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合唱队的排练,都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乐曲的旋律,音高,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唱得一致,如果一个出现错误就会破坏音乐的完美效果。合唱的成功与否,是孩子们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在演唱中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并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音乐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整体凝聚力,在培养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纪律性和群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恰恰使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获得了提高,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素质教育类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推行素质教育,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素质教育类论文:对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现状、对策 一、从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谈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象今天如此强烈过。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批判、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语文教改也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在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尤其在实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似乎正迎来了她的春天。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毕竟,在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加之以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语文教学正日益适应了语文教改的需要而开始变得轻松、有效、趣味十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沿着现有的这条路走下去,语文教学走向辉煌的时间已为期不远矣!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人顾恋的“灰姑娘”,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1、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地区几无立身之地。所谓贵族,便意味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条件和“高人一等”的思想观念,用它来形容当前的素质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显然不具备这些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这里其实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层含义。就硬件来看,在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黑板报,没有广播室,更别谈什么手抄报、文学社、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而从软件来看则更宣布了语文教学的死刑,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的领导认为语文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对语文教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及投入上没有把语文课摆在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的师生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或笔记本)便打发了三年高中的语文学习,最终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虽然有关推行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纷纷见诸各种报刊杂志,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2、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都更呼唤改革。毕竟,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不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挣脱,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就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永远只会是无人关注的“灰姑娘”。实施素质教育,则是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唯一出路。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的话应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语文教学必须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不可否认,在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确还存在着许多困难,而且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甚至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可走,不改革不创新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摸着石头过河、不怕失败、不怕跌倒,总会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来。 三、改变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面对困境,开辟新路,我们义不容辞,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和勇气。近些年来,笔者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从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㈠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既不忘应试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由此可见转变观念是推行语文教改的第一要义。有关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笔者认识到树立“大语文观”也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也罢,固然是千真万确的,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与农村中学的现状不相适应,其一,在农村中学没有推行大语文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其二,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源素质决定了在课堂上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去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 换个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围绕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并不是语文观的问题而是“学”与“考”的关系问题。正是因为未能妥善地处理好“教什么”与“考什么”的关系,结果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混乱和语文考试的盲目,以致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语文课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出现了高分低能和“学得好”却“考不好”的奇怪现象。难怪乎在农村中学语文备受各方人士的冷眼和歧视。笔者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大胆创新,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着手妥善地解决课文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从而既不忘应试,又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素质。 观念转变之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课文,课文仅仅是同任何一份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一样的一篇范文,一个个例而已。在具体教学中,不是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来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事实上,学习语文大可以象学习英语一样实现量化,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而我们教师则是将这些内容形成系统和网络,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 观念转变之二,根据上述思路,把传统的、以课文学习和作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语文课,分成“语文知识课”和“语文能力训练课”。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前者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为主,包括语文的基础语法知识,以及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所安排的其他相关的知识等,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后者以训练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规则和方法,经训练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是为方便论述而将两者分开来谈。在实际教学中,两者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分开的,一节课里边应该是既有理论讲授,也有示例分析,还应有实践训练。只能说它是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当然,毕竟受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走得很远,在许多时候也不能不受高考指挥捧的影响,但从实效来看,笔者所在中学的语文高考成绩总保持在同类学校的前两名,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确较进校时有大幅度的提升。 ㈡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作为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只有切实地抓住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地将语文教改推向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如果在以前,受学生学习基础和素质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推行语文教改后,这一局面正逐渐得到改变。 1、降低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推行成功教育。鉴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水平,现行语文教材有许多内容并不符合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以致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真正做到日有所获,月有所得,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而不至于出现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连连感叹“语文课什么也没能学到”的尴尬局面。以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从最简单的要求达成抓起,只要未能达到要求,便反复进行,直到达成要求为止。而一旦达到要求则给予鼓励、表扬。如不少学生不会分析事例,喜欢以叙代议。教学中,我们就专门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在引述事例时,不能超过两个句子,而每引述一个事例,就必须至少有三倍于引述事例所用的语句来对此加以分析,什么时候做到这一点,什么时候这个目标完成。与此同时,我们提供典型示范并进行理论指导,三两次下来,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以上只是我们推行语文教改的一个小例子,但正是这点点滴滴,慢慢地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成功,看到了语文学习的未来。如此下来,他们又怎能不爱学,好学和会学语文呢?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推行成功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实话实说》引入语文课堂。 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怎么学,而不是怎么教,当然这里边有一个怎么教学生学会的问题。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是主导,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多向体育课学习,比如体育课上学习某个动作,体育老师把动作要领讲完并示范几遍,他的教学任务便基本完成了,而剩下的时间便交由学生练习。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就都要这样上,而是说这其中的精神是相通的。由此,不难想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笔者认为,将《实话实说》引入语文课堂不失为是处理好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好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分解目标,明确任务,共同练习。而教师则只需要象主持人那样穿针引线,由主讲者转变为他们的学兄学长。所谓学兄学长,只不过是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上比他们先行一步,能起个领头和指导的作用而已。当然,教师不能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如此,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无往而不胜矣。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无米之炊”的艺术。但不管现实如何,作为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坚持的方向不变,我们的信念不变,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谈及素质教育时说:“作为一种思想,它是科学的;作为一种改革思路,方向是正确的。”我想,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一方向,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完全能变“丑小鸭”为“白天鹅”,由“灰姑娘”而成“美丽的公主”。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谈英语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素质教育 【论文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太过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情景的创设可通过图画、文字、列表、实物、对话、讨论、问答、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实施。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shopping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讲台上放着香蕉、桔子、梨、鸡蛋、面包等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话表演。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to buy some bananas. A:Here you are. B: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A:They are five yuan. B:Here it is. A:Thank you.Bye-bye.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全部进入角色,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会话、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谜语或谚语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各种适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台前表演,或提供句型、词汇,让学生快速编成简短的对话进行练习,或是做“看谁最聪明”的游戏,连珠炮弹式地往下传: A:What’s this? B:It’s a book. What colour is it? C:It’s red. What are these? D:They are.. 有时将学生分成几组比赛,进行传话,抢答和必答形式的比赛,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心理基础”。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除了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外,还在课堂上自然地运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Sorry等口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讲文明、懂礼貌。同时,我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素质教育类论文:探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 特殊教育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浅谈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构想了一些切合聋哑学生特质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更是对残疾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体育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1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中? 通过体育探讨、教学培养聋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好品质。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注重“全面”?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聋哑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就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适当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鼓励,加倍关心他们学习的进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让他们通过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建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明白自己只是身体上有残疾,而不是残废,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因此教师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3 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形,促进机体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气质、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我们特教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如以篮球比赛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篮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好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5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让聋生以健全的身心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来,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6 关注学生心理、生理? 由于体育教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身体上有残疾的聋哑学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自卑、好斗。在现实教育中,必须把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忽视甚至损害生理健康的知识传授和训练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反之,不注重心理素质而孤立发展体质、体力和身体技能的体育也同样是片面的。和谐发展,既要求对个体体育内部教育的和谐发展,也要求对个体的体育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和谐的个体,只有众多的和谐的个体,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 素质教育类论文:浅析艺术素质教育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字:艺术教育 艺术素质 论文摘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艺术选修课的质量开设了艺术公选课教研室。很明显,现在的艺术教育正在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深远作用,将有很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资金投入方面,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5)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1.对品德的培养。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在艺术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思维的培养。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对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 总之,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