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案例分析法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护理风险管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选修《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1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86.4%的学生对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护理风险管理》表示认可,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法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5.7%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考核形式适合本课程。[结论]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法;教学方法;考核 目前,我国的医学护理教育尚没有医疗风险教育课程,而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培养我国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护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1]。我校于2013年开设了《护理风险管理》选修课,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2015年第2学期引入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2]。案例分析法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5年第2学期选修《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学生,共计140人。学生均为护理本科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4年,其中男生5人,女生135人,年龄21岁~24岁(22.4岁±0.5岁)。 1.2方法 1.2.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参考田玉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5个科室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课时数共为30学时。1.2.2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实施1.2.2.1分组将140人分为14小组,每组8人~12人。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学习。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便于组内讨论。1.2.2.2案例准备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个科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选取临床真实案例并做适当修改,使案例标准化,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2.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将整个讨论环节分为3部分。首先,给予案例并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工具查阅资料;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陈述答案和理由,持有异议的小组以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通过组间辩论获得最佳答案。讨论期间每个同学都是参与者,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起调控和鼓励的作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1.2.2.4教师总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情况,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本次课的内容,加深同学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1.2.3期末考试形式采取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以往的学习笔记、查阅网络资料等进行答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4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在查阅大量案例分析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于考试结束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绝大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表示认可,其中121人认为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效果很好,占86.4%;14人采取中立态度,占10.0%。2.2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认为本课程适合使用案例分析考核形式的134人,占95.7%,中立的3人,占2.1%,反对的3人,占2.1%。 3讨论 3.1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总体效果很好,对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总体持肯定态度。《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课程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规避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分析法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组间辩论使学生置身于多种观点中,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他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创造了良好的互教互学的氛围,且最终以团队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另外,教师也反馈应用案例分析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突破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由于《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更适宜采用重视过程和思辨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从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出发,侧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95.7%的学生对这种考核形式表示认可。表明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应用灵活多样,贴近临床的新型考核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变“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消极学习态度[4]。 4小结 案例分析法是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校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应用已发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海燕 张庆荣 张文侠 谢小鸽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有效地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平衡计分卡(BSC)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并运用实际案例对BSC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说明,以期对企业的项目管理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BSC);项目;绩效;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已经是人们用来改变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虽然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但对企业而言,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其成功进行商业运作的主要组成部分。[1]很多大公司,如通用电气、苹果、甲骨文等,都大力开发并致力于项目管理,且将其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一般而言,评价项目是否成功应该考虑时间、预算、质量、客户接受、发展与商业机遇等多种因素,这也意味着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简称BSC)主要从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创新和财务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量。作为一种综合考量的方法,BSC同样适合于项目绩效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在分权经营的模式下,对各业务部门或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评价成为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很长一段时间,在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情况下,企业绩效评价内容几乎都围绕财务业绩来展开。但是,仅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一方面这是对过去行动的判断,对未来缺少前瞻性和预测性;另一方面会促使被评价部门更加关注短期目标而非长期业绩。随着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提出,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Norton)引入了平衡计分卡(BSC)的概念。BSC认为,绩效评价既要关注财务要素(衡量已经发生的行动结果),又要关注经营要素(驱动未来发展的业绩)。同时,这些评价应该与公司的目标以及公司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实施的战略相联系。可以说,BSC促使企业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的平衡,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有效、客观。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超过80%的企业应用了平衡计分卡。(一)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围绕发展战略,平衡计分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观察一个企业或项目,分别是: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2]。1.财务维度。主要从股东角度,观察管理者的决策是否增加了公司的利润,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常用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收入增长率、投资收益率等。2.客户维度。主要从客户角度,观察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否为客户增值,令客户满意。常用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市场份额、再次订货率、投诉等。3.内部流程维度。主要是从公司运营角度,观察公司运营是否高效、具有竞争力。常用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生产效率、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4.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从公司发展角度,观察公司的持续成长性。常用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员工能力、信息系统能力和行动环境等。(二)平衡计分卡在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项目是公司实现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为组织战略的设计和执行提供方法和策略。在项目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其具有的特点包括:1.一次性。一旦完成既定目标,项目就终止。2.复杂性。需要组织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大量协调和合作,甚至会跨越组织边界。3.创新性。项目主要致力于开发最新的产品、服务或组织流程,因此项目会经常超越常规的活动,是企业变革的实际试验。4.以顾客为中心。项目实施,就是通过提供新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5.具有预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项目的所有活动都是在预算和可获得的资源约束下进行,财力、人力和时间都具有限制性。可以发现,项目作为一项特定业务,不仅具有完整性,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也意味着如何对项目进行合理评价是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关键。ShenharandDvir认为,项目成功与否,不仅要观察项目实施是否有效运行,还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取得商业成功和带来新的商业机遇[3]。该思想和BSC的思想不谋而合(如图2)。(三)平衡计分卡在项目绩效评价中的运用步骤和流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往往包括多个层次的分析和应用,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加以运用,具体如图3所示。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主要建立指标和子指标体系。根据BSC的四个层面,结合项目特点,分别确定相关评价指标。如从财务的角度,对项目的商业成功进行评价,可以采用项目利润率、成本偏差、项目现金利润比率、营运资本占用等指标。2.确定指标权重,对各级指标确定相应权重。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再利用数学方法计算相应权值。3.对不同的评估等级指定分值。即根据需要,对各等级指定评估分值。4.项目评估与建议。即根据指标权重和指标得分,计算出项目绩效综合评估值,分析该评估值,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BSC在项目绩效评价中的运用案例 ZT公司是一家业务涉及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国有企业,不仅具有铁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和公路工程3个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还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及多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自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开展了10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以2013年公司承担的一项建设项目为例,对其进行项目绩效评价。(一)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公司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50326-201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立层次结构指标体系。从财务角度看,该工程项目主要是观察项目的实施效率,包括盈利水平、成本控制和资金流状况等。对于该工程项目,涉及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和开发、环境保护以及文明施工六个方面,因此,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也可以按照这六个方面进行考虑。客户维度主要考虑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创造客户满意并获忠诚度的能力。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考虑通过该项目建设,对员工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二)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根据上述确定的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可以将其整体分为三层,即目标层(对项目整体绩效评价)、准则层(BSC四个维度)、措施层(四个维度下的具体指标)。对于准则层和基础层,首先由专家通过评价两个同级指标对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次将通过检验的矩阵特征向量作为相应层次的权重集。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三)项目综合评估根据项目特点,对各二级指标评估分值,并进一步进行项目绩效综合评估,结果见表2。经过上述计算,最终得出该项目的综合绩效得分值0.95分。对照公司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等级定义标准(如表3),可以发现,该工程评价结果为优。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发现,在该项目建造过程中,虽然整体状况运行较好,但是在财务和内部流程方面,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在信息化运用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加强。 三、结语 运用BSC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而且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其竞争力。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一是BSC的运用最主要的是各层级指标的选择,尤其是评价指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运用效果。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企业的要求来选择恰当的指标。二是在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时,应充分关注专家的意见和企业的经验,不能过多偏向于个人主观判断。三是对评价结果应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及时发现在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作者:李芸达 温素彬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研究性学习与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1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1.1研究性学习与案例教学法 学者赵洪[2]提到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三种: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性教学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其具体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如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案例教学等。上述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观点指出了案例教学法本身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典型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指导下学生可开展案例调查研究,进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1.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案例研究性学习中的案例来源可以是教师给定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完成的课题或项目。依据案例的来源,案例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二是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第一种基于给定的案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这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教材中的个案信息有限,不可能包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缺乏对企业所有问题的全面了解,所作决策难免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分析的现实可操作性。第二种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基于案例(项目)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对教师给定的案例进行拓展性的研究性学习,由此克服第一种传统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拓展研究,最后在课堂上呈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和课题或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成果在课堂上呈现、分享、讨论、评价。笔者认为第一种传统基于案例问题的学习,学生没有参与到对案例或项目的研究全过程,因而没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张利荣[3]认为“基于项目(课题)的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比,“基于项目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第二种是一种能让学生更深入全过程参与的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种模式的缺陷。笔者认为案例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两种模式的结合。第一种可以作为第二种模式开展的铺垫,先经过基于问题的案例研究学习再过度到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生来讲不失为一种更适应的方式。 2高职教育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1.1高职教育内在改革和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丘莉等指出在中国较为普遍的传输式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特别是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急需培养、能力亟待提高。地方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持续改进能力比较薄弱,学生缺乏反思精神。这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核心问题[4]。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的。这种教学理念所关注的是知识客体而非学生主体的发展。高职学生需要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启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态度、思维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反思能力,有利于提升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2.1.2符合高职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宋良杰[5]指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德在1998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基于此,研究者们建议这些在传统课堂中表现差的学生应该更多地置身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受国情影响,上高职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至少是高考成绩较低),他们可以从PBL(基于问的学习)中获取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多的利益。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差跟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有关。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或任务项目导向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标明确,也有助于唤醒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外研究性学习通过协作交互式的学习系统可以让学生通过和他人分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会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或项目本身就包含具体实际情境,把理论知识蕴含在具体的案例或项目情境中,可摆脱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平白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可以说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实则融合了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及项目任务导向法特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教学真实地反映现实,具有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6]。案例本身是来源于企业实践或模拟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尤其对于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的高职院校,案例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校企合作实践性教学不足的补充。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媒介,案例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研究创造能力,这些素质是学生今后在职场上所应有的创造性素质。 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挑战 3.1教师的自身挑战 案例往往包含着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再加上研究性学习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较完备跨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有丰富的教学组织、领导技能驾驭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要善于融会贯通启发学生积极大胆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如《一家饺子馆的物流案例》,虽简短,案例后面的思考题主要是涉及需求的波动、需求与供应的平衡。但如果细细挖掘,可以挖掘到配送、供应链、信息技术、营销、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从案例中盘活与获取更为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其次教师要应对角色的变化挑战———从课堂主导者成为课堂指导者,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到指导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如何组织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放权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由于主动意识及分析能力的欠缺造成配合度低下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情况规范教学流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评价、调动启发指导学生等工作难度很大。 3.2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素质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素质包括研究性学习认知、知识与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力。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目标、动机意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不容乐观。在个性特征方面往往表现为懒惰懈怠、缺乏毅力与自我控制力、认真负责态度,被动消极。不懂得利用学习资源,不讲究学习方法。在以团队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责任推卸、搭便车现象;或产生对成绩无所谓毫无学习动机这种极端现象。因此,如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题。 3.3研究性学习资源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包括现成教材案例的适用性及研究资源的可得性。教材中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可挖掘性、适用性影响着案例学习。现有一些教材案例时间过早,过于陈旧,无法显示动态发展情况;或者过于浅薄,不典型、针对性不高、可挖掘性不强,这样案例食之无味,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影响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另外,高职院校能否为学生提供方便丰富的文献资源,也会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4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组织系统———以《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4.1《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是物流专业的一门课堂实训课,是基于案例分析与研究的实训课程。换句话说它是以案例作为载体而驱动研究的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例,学以致用,最终加深对理论的了解,掌握理论的应用。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增长对行业、企业等实际经营见识;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处理资料的研究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式的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2该门课应具有的特征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实践、开放、互动合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1)自主性: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起指导启发作用。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包括选择案例或项目,计划题纲,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完成报告、呈现资料,回答、评价整个过程,强调学生参与自主。通过放权给学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实践性: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表现在案例是来源于实践,学生可获得间接的实践体会。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参与案例研究性过程。学生参与选择所要研究的对象,完成项目的设计,并进行资料的采集、整理、处理、呈现、分享讨论、评价。这些工作原来主要由教师完成改变为由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意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调动出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开放性:教学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开放性。第一、学习空间开放性。打破课堂的束缚,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课堂之外的地点开展项目研究。第二、教材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生要善于利用教材及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辅助研究,包括图书馆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等。第三、学习合作主体的开放性。学生的合作不再是单纯的师生之间,而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所调研或实践的组织等。第四、教学理念开放性。教师要由主导型向指导、支持、启发的导师转型。学生要开放学习心态,通过自我研究与合作开展学习。第五、答案的开放性。打破教师固设的标准答案模式,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目标是开启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打破条框限制,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心理与思维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六、评价的开放性。打破教师统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基于自评与同学的评价,评价也是思考的过程,通过评价客观了解各组的优缺点,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感觉,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学的开放性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与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目标与任务。(4)合作互动性:案例研究法可以采用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结合,以小组模式为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调在团队互动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团队互动分享想法、经验,碰撞思考,执行并完成任务。这种互动合作包括学生与自己的互动合作、小组内成员间分工协作、小组之间陈述小组与非陈述小组的互动合作、各小组成员与教师的互动合作和各小组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合作等。 4.3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系统要求 高职研究性学习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让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能够顺利开展,最根本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通过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真正体验到参与、探究、创造、分享、交流、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责任;真正在学习过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而学习的成就感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完成研究性学习目标,就得从构造研究性学习平台入手。而这个平台要有健全的组织系统保障,包括观念的保障、角色分工、制度保障、流程保障等四大要素。4.3.1师生观念的转变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素质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互动、探究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始前,教师要跟学生讲清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必要性,以及学习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认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任务意识、角色意识与职场意识,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职场角色认真对待任务,热情投入,加强分工协作,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4.3.2案例(项目)研究性学习的分工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团队学习。构建一个学习型的团队要有明确科学的分工才能更好的协作。角色分工包括师生分工,以及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分工。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并给学生在学习态度、内容、方法适时适度的指导。这种指导是全过程的,包括学生案例或课题的选择指导,案例或课题题纲的指导,内容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的指导,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资料获得的指导,案例问题与答案的指导,启发、鼓励与促进各抒己见。另外基于小组团队的研究性学习要做好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教师对于小组的分工角色应给予指导。指导具体如下:(1)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每班按每组4~5人分组,过少过多都不宜。过少无法保障分工任务的安排,过多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各组随机抽选教材中教师指定的篇章案例或另选相应的课题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执行以教材案例为基础结合各组学生对案例及课题的兴趣可灵活调整。4.3.3案例研究性学习的制度保障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执行需要制度支撑。教师授权给学生参与,但不意味着推卸责任,授权如果没有更好地指导与制度的保障,那么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习技能较弱的高职生来讲,研究性学习容易走过场。制度包括各组分工权责制度、课堂组织流程制度、评价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才能激励学生认真负责规范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该门课程的考核包含小组案例研究性学习成绩(占50%)、课程案例书面分析成绩(占30%)和学生课堂表现成绩(占20%)三个部分。其中基于小组案例研究性学习成绩是学生基于案例的研究性学习的表现结果;课程案例书面分析成绩是案例书面考试的结果,目的是从书面考试考察每个学生对案例的解读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如发言及提问与回答表现等。小组案例研究性学习成绩(占50%)的考核是重中之重,考核指标设计关系到考核的公平。小组案例研究性学习成绩包括小组分与小组成员个人表现分。小组分的考核指标设计应包括:①研究性学习内容针对性、条理性等;②资料分析是否运用到相关的管理理论或模型;③演讲者表述是否口齿清晰,有逻辑,能否调动课堂气氛;④PPT制作是否重点突出、美观、有条理;⑤是否有创新,包括有否独到见解,有没有视频或游戏等其他表现形式。这五项指标通过确定各自的权重最后评价得出。评价主体是所有成员,包括自评、其他成员评价,但考核是基于各成员充分的评价之后由非陈述组组长与教师考核。非陈述组长视上述五个考核指标给定小组分,教师对其进行平均并给予以最终的成绩。小组成员分数是由各陈述组组长基于小组分的基础上视小组成员的表现(态度、配合度、工作量、贡献度、问答积极性)这五个方面加减分。在实践中,能感受到考评制度的健全有利于学生认真积极对待学习。4.3.4组织流程保障课堂教学组织流程保障是保障研究性学习课堂环节的有效运作,每个环节旨在确保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面一点作具体介绍。该课程由两种案例教学法结合分两阶段进行,一种是基于给定案例问题的分析,一种是基于案例(项目)的研究学习。课堂一般做法是第一种案例教学法作为铺垫过度,让学生先适应案例的讨论分析。问题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再挖掘,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另外善于启发学生质问及回答,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分析解决问题,享受到案例分析的意义。第一种学习法可安排两三周,这两三周也是第二种基于案例(项目)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组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在这期间,教师应对第二种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思想观念重建、分组、角色分工、案例或项目的初步确定。同时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内容构架确定,资料的查找,所要应用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组织流程主要是针对第二种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呈现讨论交流。流程设计是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平等开放的课堂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构建有序有效的学习型的课堂组织,引发学生的交流学习热情,并同时完成研究性学习目标与任务。课堂组织流程顺序及具体做法安排如下:(1)首先陈述小组组长提交本组成员的个人分数表,并要求各成员汇报自己的分工情况、参与与贡献情况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个环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化他们的工作情况,实则也是公开自评工作,有助于防止他们的搭便车行为,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与团队协作能力。认真参与的学生就有内容介绍,相反没有参与的学生就没有体会。(2)其次陈述小组演讲者呈现本组的成果并陈述,非陈述小组成员倾听,非陈述小组组长做好评分准备。通过陈述组演讲者展示及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各小组间的竞争心理,同时小组间的成果也可以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研究性成果,扬长避短的示范。陈述者的演讲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提问与回答阶段。非陈述小组有义务通过个人思考或小组成员沟通讨论提出问题,陈述小组回答问题,回答不出,可以由非陈述小组回答。提问环节可以促使非陈述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且激发思考。 作者:林丽金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的对象、方法和理念,是该门课程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一个探索。C学院内部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案例如下:近年来,随着系统集成,网络技术和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的结果,一些原有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因此,C学院聘请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成立了项目小组,为方便整个学校的管理,制定基本涵盖学院内部管理的信息系统。该内部管理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子系统、招生管理子系统、教务管理子系统、教学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和学生查询子系统。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项目沟通管理开展得是否有效,对项目的成败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C学院内部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人员要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特别是注重对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的对象、方法和理念的研究和运用。 一、项目沟通管理的沟通对象 1.与高级管理层的沟通大多数项目必然会改变利益、资源在项目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个人之间的分配,甚至对该单位意味着一场变革。因此,需要高级管理层在单位内部提倡变革的理念,营造变革的氛围,鼓励员工参与到变革中去。在本案例中,C学院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冲突、职责交叉或不清晰、协调不够等问题。项目经理注意与高级管理层充分沟通,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发展战略设想,另一方面是取得高级领导层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规范以往的业务流程、改变改善已存在问题的管理模式,来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领导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和顺利实施的保证。另外,本案例的项目经理通过与C学院高级管理层积极的沟通,从学院高级管理层获得了有效的支持,例如在人、财、物方面保证了项目得到必要的资源,也就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学院领导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并且使项目团队获得打破官僚层次、迅速决策、达到理想目标的授权。参加者能感受到这种关心与支持,增强了为项目工作的信心,团队活力得到了很大提高。2.与客户的沟通与客户的关系是项目经理应该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增加沟通和减少误解是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所在。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是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需要达成一种合作性的工作关系,而实现双赢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在本案例中,客户是C学院各职能部门人员,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是否“好用”,能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尽量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项目经理则希望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能够达到客户需求,为自己及其所属公司创造良好的口碑,获得最好的收益。项目经理及时有效地与客户方使用人员进行交流,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3.与项目团队的沟通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是项目团队的主要组成部分,鼓励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团队内部真诚沟通,建立一个自愿性的,相互依存的项目团队。本案例中,在制订计划、工作分解结构时,项目经理让几乎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参加,增进参加者对计划、组织结构图等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做可能比较花时间,但是可以保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发生变更时(例如C学院某部门的功能需求临时变更或者因学院的某些政策性变动而带来的变更)得到更多的支持,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理解、信任、投入及拥有感。此外,项目经理通过与成员的大量的正式、非正式交谈与沟通,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得到足够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及时纠正或解决一些问题。4.与职能经理的沟通在大多数企事业的现有体制下,项目部基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及物力资源,这些资源基本来自合作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本案例的情况也不例外。C学院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都分配在各个职能科室,项目经理必须考虑这些资源能否满足技术要求,能否适应环境的改变,例如进度拖延、预算增减、任务变更、人员调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这些资源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能力,决定着在能否所需时间段内获取所需资源,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要与职能经理(本案例中为C学院科室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保持和谐的关系。另外,项目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个子目标的协调推进,对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的沟通来讲,可以起到把握总目标推进的方向,又照顾到各职能部门的特殊需求,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对职能部门子目标作适当修正或调整,坚持原则与妥协相结合,以求和谐推进大目标的顺利实现。5.与其他项目经理的主动沟通有的大型项目会分成若干个子项目,也会有若干个项目经理承担不同的任务,而各个任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主动地与其他项目经理进行沟通,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本案例中,项目规模不大,只有一个项目组和项目经理,因此未涉及此类沟通。 二、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在上述案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运用了以下沟通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较好效果。1.合理地选择沟通方式和环境。合理地选择沟通方式和环境对于提高项目沟通中的有效性是非常有用的措施之一。例如,项目经理将召开团队大会与下达相应文件的方式相结合;将个别谈话的方式与电话沟通的方式相结合;沟通地点或选择办公室里,或选择会议室内,或选择在工作餐桌上。2.正确地安排沟通次序和时间。在项目沟通中,通过沟通双方的洽商,合理地安排沟通次序和时间,给沟通带来方便。例如,在调查客户需求时,究竟是先与客户组织的领导进行沟通,还是先与客户组织的下级进行沟通就必须正确地进行安排,否则会造成客户组织对于沟通的消极对待甚至是抵制;与项目客户或高级管理层进行的沟通时间安排也必须正确地计划,否则同样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造成沟通障碍。3.适时地营造沟通的氛围。在项目沟通之始就营造出一种保障沟通顺利进行的友好氛围。例如,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的调查面谈时,首先要向对方说明面谈沟通的目的、意图和为什么选择对方进行沟通以及对方的相应权利与义务,特别是要强调对于对方的信任和提出希望对方提供帮助与合作的要求。4.充分地运用信息反馈。有很多项目沟通问题是由于信息缺乏形成误解所造成的,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反馈方式的正确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少在项目沟通中产生障碍和误解。信息反馈还可以使非言语;可以在现场直截了当地进行,也可以是在结束后进行。信息反馈不囊括回应提问、主动的直接提问和对信息进行概括等,有时甚至使用实际行动提供信息反馈。5.准确地驾驭语言与使用词汇。项目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以及如何去使用这些语言和词汇都会成为形成沟通成败的关键。例如,项目管理人员在与客户进行需求沟通时,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一些功能报表,以便使对方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其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表述的想法与观点。6.积极地使用非语言信号。项目管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通过注意对方的各种行动和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去验证对方发出的语言信号,并且积极地使用各种非语言信号,确保这些非语言信号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信号相匹配,以起到强化沟通效果的作用。例如,饱满的精神状态、愉快的面部表情,能让对方体会出沟通的诚意,使沟通变得轻松。7.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沟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例如电子邮件、网络平台、项目管理软件等,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 三、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沟通理念 在沟通过程中,除了采取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以外,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沟通理念,才能获得更加突出的沟通效果。1.端正沟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项目经理对待项目中沟通管理的态度,决定了沟通的有效与否。项目经理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沟通管理,将它当做一项核心任务来看待。如果项目经理将沟通看做是一项令人头疼的辅助性管理工作,那么,沟通从开始就注定失败。因此,项目经理对待沟通应该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能促使项目经理充满激情地关注自己所做的工作,在行动上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2.转变沟通思维对于项目经理来说,新的管理理念的导入是在一个组织内提倡新的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项目经理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从单纯的计划者、分析师转变为集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促进者为一身的领导者。当然,管理者的角色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不是一项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在项目经理沟通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从传统的计划与预算、组织与人事、控制与反馈,转向确立组织愿景、开发人力资源和激励员工互动;从被动地适应沟通环境转向对组织内沟通平台的重新搭建;从注重沟通管理细节转向高瞻远瞩等各个方面的转变。3.调整沟通风格沟通风格可以认为是一个人的习惯性行为,这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可以导致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结果。通常情况下,习惯性的行为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倘若几个具有不同工作风格的人在一起,彼此不能沟通与适应,可能导致无效沟通,造成无谓的冲突,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调解沟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沟通风格匹配的过程,寻找双方的利益相关的热点效应以达到促使沟通双方彼此必须适应对方的风格的目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从而促使不同沟通风格的人能够互相顺应对方的沟通风格,提高沟通效率。 作者:刘俊玮 黄红 单位: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设计案例分析 一、A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简要分析 (一)销售费用较高和其他成本费用还有挖潜的空间对A公司和同行业成本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司总体的成本水平控制较好,大部分成本项目在同行业中是较低的发生水平,但销售费用却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的,直接挤压公司经营业绩。在销售方面,A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控制。没有形成自己的营销团队,更多的销售依赖外包公司和集团兄弟公司,销售费用增加了不少,但是销售的业绩增长较低。产品售后服务管理比较欠缺,造成销售费用的虚高与效率的低下。从成本具体构成的明细项目分析,公司部分费用控制还是较好的,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成本费用还可进一步控制。(二)采购、生产、研发成本管理问题突出在采购方面,原材料购进周期与生产计划结合不紧密,有时生产线缺货,导致设备空置;有时采购过量,库存材料增加,使得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都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原材料购进过程中只关注价格的高低,没有控制住质量,使得废品增加,影响生产及增加公司质量成本;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研发项目没有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前期的研发成本也无法收回。在生产方面,生产计划没有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滞后,车间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够,仓库保管管理不够,造成各种原材料和物料的损失;车间生产定额工时不能全部反映人工效率,造成人工成本浪费。(三)成本管理职能的其他缺陷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太狭窄,简单理解为产品的制造成本,忽略了企业的关键成本概念,比如交易成本,成本,还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观念的狭窄导致战略与执行上产生了偏差。成本管理目标不清晰,或目标过于具体化,仅仅服务于订单、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绩效指标;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尚需进一步明确和健全,成本中心的建立与分级、考评都不够;成本核算需要引入作业成本和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与理念。 二、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围绕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在项目设计原则上,注重以下:坚持价值管理原则,不以纯粹的产品成本降低为目标。思路如图1所示。(二)成本组织设计思路成本管理是整个企业的工作,成本管理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企业要根据组织机构的情况,让他们承担不同的成本管理的职能。组织是保障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成本组织设计要建立成本综合管理协调机构,明确专项成本的归口部门以及明确成本控制的主要节点。成本组织的设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体现了既分工又制衡的原则,为成本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业务流程基础。还有就是归口管理运用,重要的控制环节要有专门机构管理,体现既分散又集中的原则,有利于管控目标的实现。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公司战略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同的组织结构下企业有不同的管理与内控方式,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围绕主体活动设立成本组织,确保成本管理统一性的前提下,按主要业务线归口控制,形成全业务、全环节和全员的成本管理理念,明确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组织设计如图2所示。(三)成本目标设计思路成本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控制本身。成本控制总目标应与管理和经营业务相适应,并通过制定总目标,把项目总成本分解到各个具体部门,并建立监控、执行、考核机制。所以成本目标管理从两个方面考虑:成本目标的确定及成本目标的分解。1.成本目标的确定。A公司应从管理和经营两个角度设定成本目标,为目标分解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企业管理主要是对内视角,使用企业权威来下达指导命令,而下级部门去执行,所以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而企业经营是对外视角,依靠市场规则来与其他主体交换资源,遵循自愿与公平原则,所以二者的成本有很大区别。具体成本目标的设定如表1所示。2.成本目标的分解。成本目标分解思路:第一步是按照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分解到具体的成本项目;第二步是按照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细分,落实到产品;第三步是按照成本的管理组织层次进行纵向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分解路径及流程如图3所示。(四)成本计划设计思路成本计划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使项目达到合理经济的目的。成本计划(即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部分构成:产品成本计划和费用计划。结合A公司的特点设置成本计划内容,如表2、图4所示。(五)成本核算设计思路成本核算优化的内容主要是将过去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标的核算体系向以支持成本控制为目标的核算体系转换,成本核算具体设计思路如图5所示。图7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图8成本考核设计(六)成本控制设计思路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对成本活动,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产品成本的形成,限制在控制标准的范围内,以促进成本降低的目的。控制的原则主要有全员参与控制、全过程控制、动态控制和目标管理原则等。成本控制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2.成本控制方法体系。要确保控制的有效,成本控制必须以实现成本目标为导向,所以大力倡导目标管理,包括成本责任指标和成本量化数据建立;成本控制需要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如图7所示。(七)成本考核设计思路成本考核框架包括考核组织、考核流程、考核内容。具体做法为首先划分好责任中心,为其制定可控的成本目标;其次明确考核组织,由谁来编制部门预算,反映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形成成本报告,定期报送企业领导;最后是考核内容的制定,要透明和公平,以权威的企业制度方式规范下来。成本考核设计如图8所示。(八)成本分析优化思路各责任中心(部门和车间工段)是成本分析的第一责任人,每月完成本部门或本工段的成本分析,工段的成本分析由生产部汇总并分析,各部门应在每月3日之前并向财务部提交书面报告;财务部成本科是企业成本汇总分析的责任单位,每月完成汇总分析,提交公司月度成本分析会议讨论;公司成本控制中心组织召开成本分析会(每月),讨论成本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责任中心根据会议要求落实改进措施。(九)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实施路径如图9所示。基于路径分析,未来的成本管理系统应逐步建设,以符合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框架如图10所示。 作者:李刚 冈健 陈国庆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 经大学图书馆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商业地产项目造价管理过程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是一篇纪实型案例论文,以某公司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期间的造价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开发商的角度分析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探索此类项目的造价管理思路,为后期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价管理;控制表;合同价 一、引言 房地产项目开发项目,以项目部的形式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管理时,通常由项目主管主导,下设各安装、土建、造价等专业工程师配合工作,组织机构精简,管理人员专业综合。受人员配备限制,项目部的造价管理工作重心偏向于总价控制与协调,计价工作由咨询公司完成。 二、案例介绍 1.项目概况某公司开发的商业广场项目,建筑面积4万平米,地上二层,层高5米,无地下室,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建设用地面积8万平米,工期480天。2.造价情况本项目方案阶段的建安工程费用概算1.25亿,施工图阶段调整后建安工程费概算1.44亿,竣工结算价约1.417亿,节余约230万。 三、造价管理思路 以建安工程费概算1.44亿为目标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首先进行数据分类。第一类:反映已发生的成本,即合同价(a)、变更造价(b),变更造价也是合同价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两者合计为变更后合同价(a+b)。第二类:反映预计将产生而尚未明确的成本,即预留增加造价(c)。第三类:各项成本汇总形成总造价,即预测结算价(a+b+c)。当预测结算价超过概算时,决策者权衡是否降低未实施部分设计标准,以降低总造价、防止超概;当概算有余时,决策者权衡是否提高未实施部分的设计标准,实现功能提升。各类数据以表格形式分列汇编,制作建安工程造价控制表。造价控制工作的实施,就是跟随工程进度不断调整完善建安工程造价控制表的过程,包括合同价的确定、变更造价的测算及预留增加造价的调整,数据需要即时更新。随着工程推进,预留增加造价内容逐渐落实为变更项目,直至工程竣工,预测结算价即为建安工程总造价。 四、管理过程分析 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分解,可分为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的确定、变更造价的测算及总造价测算。 1.招标控制价的确定确定招标控制价的过程,就是确定拟建项目规模、材质、品牌、设备技术参数的过程,招标控制价反映设计标准。 2.合同价的确定本项目是自有资金投资,除总包与监理按政策规定走公开邀请招标程序外,其他分包工程均是通过公司内部邀请招标程序,以合理低价中标原则确定中标单位,按中标价签订施工合同。单位工程施工合同价均采用总价包干形式,联系单调整结算。采用施工图招标或可统一报价口径方案图招标,合同价明确,有利于业主的造价控制;采用设计不详的方案图用于施工招标,设计标准各异,各投标人之间不能形成价格竞争,有违招投标初衷,且会导致造价失去控制。本项目的精装修工程招标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以合理低价形式确定中标单位,中标单位却迟迟不肯深化设计图纸,造成工程无法准确计量计价,即不利于工程质量管理,又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测算,应当引以为戒。期间的安装工程招标,施工图纸明确,招标文件提供主材型号及备选品牌,造价事务所依据施工图、浙江省预算及取费定额、本地信息价编制施工图预算,按预算价943万作为投标最高限价,邀请几家符合资质要求的安装施工单位参与投标,经过充分竞争之后,由报价728万元的施工单位中标,并签订施工合同,工期实施顺利,结算造价854万。 3.联系单造价的测算变更单种类多样,有施工单位的签证单、业主及监理联系单、设计院的设计变更单等,变更单造价的测算是造价控制的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变更造价的测算非正式结算,施工单位上报不积极、不完整、不配合对帐,咨询公司提供的测算结果经常存在估算不准、造价反馈滞后的问题,如本项目的安装工程结算造价为854万,但在工程过程中,测算的最高结算价为831万,结算是甲乙双方的行为,测算变更造价最终还是需要施工单位的配合,在以后的工程中,在资金拨付支持的情况下,可尝试在施工合同条款内增加变更部分付款条件,限定安全的付款比例,促使施工单位准确计量并及时上报,可使变更部分的造价测算更真实可靠。 4.成果分析本项目造价管理最终实际了控制目标,在概算内如期完成了建设目标,并节余资金230余万。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于对结算成本不确定下的保守估算,预测的建安总成本处于控制价临界点,外立面生态绿化墙是项目建筑外立面的亮点,迫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压力,最终决策不进行深入设计与实施。对成本状态的判断会影响工程实施结果,工程建设存在不可逆性,管理过程中通过调用各方资源,缩短成本测算时间,降低测算误差,可以为正确的决策赢得时间和机会。 五、总结 项目建设过程中工期与造价、质量与造价之间存在必然的矛盾,造价管理的职能可以定义为及时反映成本状态,预警超概,提示节余,为项目主管提供决策依据,由项目主管实现造价与质量、工期的统一,在完成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造价控制目标。工程成本是随着工程建设而发生,建设是以实现功能为目的,对成本的控制,本质上是对建筑对象功能的选择,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实现建筑功能的最大化可作为造价管理最终目标,这也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 作者:陈莹 单位:宁波市斯正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水电站施工合同管理案例分析 概述 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审查和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审减工程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审查和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构皮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装机5台,单机容量为6(X)MW,年发电量%.67亿kw·h。该工程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参建单位多,施工标段若干,主标合同金额上亿元,9年时间签订合同及协议1300多个,合同金额100多亿元。本文总结了参加构皮滩水电站建设工程多年来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提出一些合同管理的看法,从源头上或侧面消除影响施工合同管理的不利因素,来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整体水平。 1从思想上重视合同管理 对于水电建设单位的建设者来说,不仅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合同管理,公司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单位领导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才会大胆去管好合同。作为一个好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不但业务要精,知识面要广,并且要熟悉现场施工情况,施工工艺,施工难点,预控在施工中将要出现的经济纠纷并且在合同中有预控措施应对,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法制意识和文字处理水平。 首先,合同管理工作者要熟悉和理解合同示范文本中的内容,合同通用条款部分要逐条学习,理解后有的还要在专用条款中细化、补充;其次,在签订合同时文字使用要严谨,对于协议书、专用条款部分要反复推敲,咬文嚼字,避免一个条款有多种理解或意思表达。如“固定总价”与“固定单价”,前者是在没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价格是包干的,结算不作调整,而后者是以工程量计价方式,工程数量是可以按实调整,单价不变。还有些条款多一字或少一字也相差千里,如“质量保证金在保修期满一年返还”与“质量保证金在保修期满后一年返还”,按照这两种说法分别去操作,对于保证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费用来说应该是相差很大的。地质缺陷的处理、灌浆量单价的划分、超挖超填的预控、设计变更处理原则等等不可控因数,都必须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事前明确,避免甲乙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分歧,甚至对簿公堂。 2加强合同备案管理,维护招投标成果 有人会伺:招投标阶段合同还未签订时如何进行合同管理?专业人士应该知道,需招标的工程,合同主要条款是招标人拟定的,且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一致。因此,在招标文件备案时,招投标管理部门应对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严格审查,对条款中不合法、不合理、带有不正当竞争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内容,应提出修改意见,若等中标订立合同后就很难监管和修正。合同备案管理主要是审核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吻合,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有没有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补充条款,严格控制在备案阶段就产生的“阴阳合同”,维护招投标成果,切实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发文要求“各级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合同备案管理机构要强化对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中关于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的审查工作,应督促双方签订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合同备案环节对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 像构皮滩水电站这种大型工程建设施工期较长,在施工期间的物价波动很难预测,合同双方可约定人工、材料、机械费三大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可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专用条款中明确:在合同有效期内(第一年除外),所有因人工、材料和设备等价格波动影响合同价格时,按公式法计算差额,调整合同价格。调价公式为么P=P()(A+BIFrl/Fol+B2Ft27F02+B3Ft3/F03一l)式中,么P为需调整的价格差额;A为定值权重(即不调部份的权重);P0为工程付款证书中承包人应得到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额(不包括价格调整,不计保留金的扣留和支付以及预付款的支付和扣还;对合同中规定的变更,若已按现行价格计价的亦不计在内);Bl、BZ、B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变值权重(即可调部份的权重),权重系数值经双方确认后列人合同专用条款,定值权重和变值权重之总和为l;Ftl、FtZ、Ft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取调价期各可调因子的价格指数;F01、F02、F0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合同价基期价格指数,取第一年各可调因子的价格指数。i第一年不进行价格调整。以后价格调整每一年进行一次,价格指数采用国家行业部门确定颁布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价格指数(价差结算不计息)。在计算出的调价金额基础上加上应计的税金。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影响合同价格均不作调整。 3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 当前,工程量清单招标一般为合理低价中标,工程利润普遍微薄,而且前期施工阶段承包人要垫资投人,给流动资金不足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能够制约合同双方不正常、不应该的违约行为。 目前工程建设中常发生的担保类型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工程款支付担保,前两种担保已在实际工程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工程款支付担保不能真正实施。因此建议在局部领域强制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如在一些经营性项目上,可以规定“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必须向中标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对于工程全额担保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分段担保,这样既可以实现担保目的,又可以缓解双方资金压力。对于担保的额度,双方无论采用何种担保形式,应该是对等的,充分体现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公平性原则。 4结合现行计价体系,完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有一个好的施工合同标准文本是建设各方主体管好工程,明确界定有关各方责任、义务、权益的重要保证。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签订施工合同一般为固定单价合同,而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1999一0201)中的三种合同价款类型均不是很适合,应该及时补充一种固定单价合同类型以及一些附属条款,以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范围和工程结算原则等,不要使有些人认为综合单价就是包括一切风险、综合单价是绝对固定单价的错误观念。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如广东、江苏等地,已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效保证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稳步推行。同时在重要合同条款的约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对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一般应约定为固定单价合同,结算时单价相对固定,工程数量按实计算,当然对固定单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也应在合同中明确。对于有些工程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①工程项目规模较小、工期较短的工程。②该工程在招标时施工图设计深度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的。③招标人要求投标人自算工程量而报价的或招标人留给中标人足够时间要求对工程量进行复核的。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也应该在合同中明确固定总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和发生设计变更时工程价款调整的方法。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工程项目,合同主管部门应限制其采用固定总价的合同价款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特殊措施来平衡固定总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5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实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和管理 合同签订只是履行的基础.而合同目标的最终实现,还需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做保障。因此,对于有些工程,合同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加强合同执行阶段的监管,其最关键环节是竣工结算备案管理。 竣工结算文件是全过程合同管理情况的最终体现,可以直接反映出结算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结算备案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要求对备案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审查结算文件的编审方法及期限是否按施工合同约定来执行,编审人员及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等。实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关键要注意把握备案管理的深度,考虑到结算备案工作的可操作性,备案管理应该是符合性审查,而不是将工程结算再重新审核。竣工结算过程过于繁琐不利于工程结算的推进,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效措施为工程的竣工结算服务,甲乙双方要相互理解,特别是建设单位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推动竣工结算的进程,避免工程完工几年曲终人散后工程竣工移交无法进行的现象发生。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学位,或者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目前正在争取与南京周围的高校联合办学,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严格的费用控制。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因此培训成本需要适当控制。有效的培训应该是付出的代价小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将培训费用分摊到部门,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南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南远在目前市场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远洋运输业历来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传统的观念更重视资本的作用。但从近年南远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光船租赁、融资租赁、船员劳务输出等一些对员工知识和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副业”,其利润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南远2000年1—9月的财务报表分析,南远光租、融资租赁3条船仅投入资金10万美元,所产生的主营利润却占公司主营利润的35.80%,而且还不包括分摊的管理费。在同等的管理条件下,光船租赁和融资租赁船舶的资本利润率比投资购船运输高的多。也就是说作为船舶管理人要比作为船东的经济效益好。而这些利润直接创造者就是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 南远的许多部门与其称其为管理部门,还不如称之为管理公司。目前企业内部实行了准市场化运作,即人力资源部为准船员公司,公司拟定的船员成本为该部收入,船员的一切支出形成该部的成本;船机部为准管理公司,消耗公司的技术成本,实现确定的船舶适航率;航运部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自营船舶也核算到日租金标准。因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都走向了市场。这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具备了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优势。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员工会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这很荣信、自豪和满足。南远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下列几点: 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远洋运输业发展过程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以质量为主的竞争和营销为主的竞争,而目前则突出体现在以“企业形象”以及“顾客满意度”为主的服务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提出“乘风破浪,创造卓越”的外部口号,确立“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他们将企业比作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就像船的航行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海浪的袭击,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但是南远员工有决心也有能力创造企业明日的辉煌。这一外部口号对企业员工具有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行为规范影响。他们同时又确立了“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其含义是,南远的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创新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员工必须首先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其二,员工必须在自己岗位工作上寻求创新。为此南远员工常常被灌输这样的信念,即“唯有不变的是不断求变的创新”。 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南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在南远,员工的发展确实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培训的机会,而且南远也即将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南远通过员工家属来做员工(如长期在外的船员)的思想工作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三、员工持股—激励之本 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南远也不例外,这也是公司领导决心导入“CIS”的原因所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南远管理层深思的问题,即公司的股本结构单一,职工持股比例太少。表1显示,职工持股占总股份不到2.5%。机关管理人员(共23人)人均1万股左右,而船上工作人员(共248人)基本上没有股份。更为不解的是,公司总经理、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之间持有的股份基本相同,即每个员工在股份持有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股本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员工不能形成有效激励。 表1南远的股本结构状况(截至2000年12月20日) 股东江海集团远洋内部职工 股份(万股)100025 所占比例(%)97.562.44 目前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公司总经理对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还可行。近期公司的人员结构、公司与董事会的关系还很稳定,现有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总经理的业绩提成的激励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但是长期来看,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会兑现,至少在心理上企业员工特别是总经理会存有这种顾忌,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高额奖金的诱惑使得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忽视了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已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整改建议,即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增加员工持股,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持股比例,力争早日上市,并以股票期权激励高级人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因为合理的股票激励机制,特别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制,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不仅如此,恰当的股票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员工忠诚度。这项整改建议已得到公司认可,并已确立为南远中短期必须完成的工作。 四、南远的启迪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南远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1.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 南远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这一案例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即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然而南远却提供给它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南远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的举措再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南远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一般要关注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3)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南远案例则清楚说明:合理的股本结构以及有效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软件开发外包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及探索 摘要:软件外包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目前在国内有很多软件公司从事软件项目外包行业,或把自己的部分业务发包给外包方,软件项目外包管理随着近年软件项目外包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公司项目的内容管理既关联又存在差异,文章通过对企业实际外包项目的具体案例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为软件企业的外包项目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软件外包;项目管理;风险;措施 一、引言 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作为品牌和实力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软件公司,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为了克服积累不够等弱点,把自己不擅长或非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外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软件外包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因此软件外包业孕育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搞好外包项目管理是关键环节。软件项目外包本质来说,是软件开发过程从公司内部部分或全部延伸到公司外部的管理规范与管理技术。与内部实施相比,管理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结合公司外包项目实际情况,分析了软件项目外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为其他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项目背景概述 某公司为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有比较稳定的开发团队,测试团队刚刚组建,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开发的项目要求高、开发周期短,具有较大的压力。本次系统的开发,公司选择了将测试工作外包给某软件外包公司完成。 目前软件企业测试团队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诸如:(1)招募过程中无法评估相关人员的测试水准和能力;(2)招募后没有为测试人员提供良好的测试技术培训体系;(3)无法正确快速地组建测试团队以融合到研发过程中;(4)无法系统地使测试人员最快限度地掌握最新测试技术用以研发需求;(5)如果各个项目的进度不是连续性的,测试人员的工作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停滞而增大了成本等等。 通过分析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将测试工作外包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1)公司测试人员短缺。该系统实施时,其它多个项目处于测试阶段,如果为此项目招聘人员,考虑招聘时间和培训时间,可能难以保障项目进度;(2)公司缺少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在项目启动时,尚无相关购买决定;(3)表面上看,把测试工作发包给同一城市的公司,将导致成本上升,但如果选择的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公司,考虑到测试工作效率问题,最终成本实际会降低。 因此在项目启动时,公司项目组很快就做出了将测试工作外包的决定。通过外包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好处如下:(1)人员外包成本低于自身招募的综合成本;(2)来自专业测试公司的人员将比自身招募人员获得更多的来自测试公司的技术支持;(3)专业测试公司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基于项目业务需求的技术支持。 在选择外包公司时,公司将同城市的某外包公司列为第一候选人并开始与对方进行洽谈。该公司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并且公司与其母公司有较多往来,将其列为首选对象是一种比较自然的选择。 三、项目外包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软件外包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降低或保持软件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使企业专注于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但由于发包方和承包方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地域、文化、法律、价值观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软件外包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在外包项目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风险当中,有些风险与企业自己开发项目面临的风险相似,但更多会面临不一样的、比自己开发多得多的风险。除非这些风险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否则,可能会遭遇比企业自己开发项目更多的失败的可能性[1]。 (一)风险分析 软件外包工作由于天然存在的地理、文化差别,其失败的风险几率较大,所以从事外包的管理人员在项目启动之前尤其要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识别和分析。比较好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是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通过集思广益找出所有可能影响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的来源是项目计划的假设和约束,一旦项目成功所作的假设不能达到,这些就会成为未来影响项目正常进展的问题。 风险贯穿于软件外包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成本容易超出客户预算;(2)内部的信息系统专业能力流失;(3)失去对信息系统的控制;(4)外包开发商倒闭;(5)使用的产品种类受限制;(6)难以对开发方的职能与安排进行控制;(7)形成对开发商的依赖;(8)存在损失战略信息的风险;(9)外包开发商的系统落后;(10)外包商的文化与人员的适应性差。 从事软件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可能都知道这么一个事实,一个项目经理85%的时间都用在各方面的沟通交流上。很多项目出现问题都不是在技术上碰到难题,而更多的是由于沟通不畅引发的后果。这是公司首次将测试工作外包给其它公司。作为项目经理,通过分析有以下潜在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进行不顺利甚至失败:(1)异地交流问题:由于目前公司场地座位紧张,对方测试组需要在自己公司场地工作,由于面对面的沟通比较少,可能导致沟通问题;(2)开发流程差异:双方开发、测试团队之间需要频繁交流,这些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项目文档以及项目管理方法,双方所使用的项目文档风格若存在较大不一致,将导致沟通问题;(3)文化差异:双方人员存在大的工作文化、工作习惯差异,使得开发团队和测试团队之间难以沟通;(4)绩效问题:对于测试工作,还难以建立一个定量的指标去衡量工作效率,如果对方测试团队中部分人员效率低下,公司可能难以及时发现,从而影响质量;(5)知识产权:对方缺少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6)人员流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方发生项目组人员流失,可能影响项目进程;(7)冲突化解:在一个公司、项目组内,所发生的争执更加容易化解,但涉及到两家公司时,容易更多地寻找对方的失误,使得争执、冲突扩大。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校园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校园快递物流配送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将以西藏自治区H高校为例,探究校园快递物流问题,建议以校方作为法人代表设立公益性质的校园快递物流中心,规范校园快递物流配送,拓展校园快递物流业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专业实训基地,从而实现多赢。 关键词:校园物流 公益性 实训基地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购用户达4.67亿,占网民63.80%,较2015年底增加5336万,增长12.90% ;其中,手机网购用户达4.41亿,增长29.80%,增至63.40% ;学生是最大群体,2016年12月占比达25.00% 。据此粗略计算可知,学生网购用户约1.17亿,占15.98%。因此,近年来校园快递物流“最后100米”成为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以西藏自治区H高校为例,分析校园快递物流现状,进一步探索提升校园快递物流服务的新方向、新模式。 1 当前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服务的特点 1.1高校校园快递物流服务情况 当前高校校园快递物流服务形式主要存在三种:快递、快递代收、快递自提。 一是快递。绝大部分快递物流公司采取快递,在校内固定地方或非固定的地方,实行定时或非定时由快递员投递和揽收快递。大部分高校在校内较为偏僻的地方留有专门场地给快递物流公司,条件较好的有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顶棚之类的基础设施,能够基本适应自然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风霜雨雪等等恶劣天气;条件不好的,就只有一块露天场地,受制于自然环境,不能在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的条件下投递和揽收快递物件。 二是校园代收。部分学校采用校企合作、学生创业等方式,引进了菜鸟驿站,在校园里的固定地方开辟场所设立菜鸟驿站,基本能够保证师生权益,能够给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快递自提。快递自提实行网络化管理,快递员只需要将快递放进自提柜中,收货人根据相应的密码等就可以提取快递。 1.2西藏自治区H高校当前校园快递物流服务情况 1.2.1校园快递物流没有固定场所 目前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里面没有固定场地作为校园快递物流集散市场,快递员投递和揽收快递,犹如打游击,三天两头更换地方,并且是在露天场地。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与制约,风霜雨雪天气不能正常投递和揽收快递物件,进而造成快递物件积压和二次投递;二是快递物件安全无保障,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顺手牵羊,造成损失。 1.2.2校园快递物流投递效率过低 由于当前校内没有固定场地,同时因为每天有成百上千件快件进入校园,需要投递到各位师生手中,投递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直接促使快递员临时找一个地方,将所有快递简单粗暴地堆放在地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时间短暂不灵活,固定在13:30到14:00这个时间段,师生不能很好休息,用户体验感差;二是安全隐患问题大,因为领取快递物件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也就直接导致师生人流量集中,容易引发踩踏等恶性事故;三是配送资源易浪费,因为时间短暂,快递物件不能快速定位,容易造成部分快递物件无法投递,就需要二次投递,从而浪费社会的人力资源。 1.2.3校园快递物流业务种类单一 当前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基本只是单向投递,很少揽收。根据调查,师生有需求,但是没有揽收服务。在开学季,因为没有固定的校园快递物流,师生无法邮寄物品,特别是学生,邮寄早了不能查收、邮寄晚了不方便生活。在毕业季,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就业应聘、考研学习等问题中焦头烂额,更加需要方便快捷的邮寄服务。 1.2.4校园快递物流人员更换过快 根据调查,快递员群体不稳定,服务素质存在偏差。有的快递员服务态度好,愿意耐心等待生前去领取快件;有的快递员服务态度很不好,导致师生当天没办法领取到自己的快件,并且还会跑空路;有的快递员很专业,能够核实前去领取快件的师生的身份;有的快递员则很业余,根本不核实领取快件的师生的身份,容易导致领错甚至于是冒领。 1.3西藏自治区H高校快递物流服务现状的原因 当前,西藏自治区H高校的校园快递物流服务之所以呈现出没有固定场所、投递效率过低、业务种类单一、人员更换过快等现象,主要是三大原因。一是没有固定的集散场所,因为学校没有规划相应的校园物流集散场地,也没有简易的活动板房等,出于节省成本和接近市场的目的,快递公司自然就没有动力去校园附近租用门店,而是直接在校园里的露天空地上;二是没有完善的配送体系,目前都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直接面对师生客户群体,对于快递员而言,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允许快递员去进行更多的改进和创新;三是没有健全的保障措施,学校没有将校园快递物流配送纳入到校园建设的总体管理当中,只是为了保证师生安全,简单地禁止了部分行为而已,如此,对于快递员和师生而言,各自的权益都没有相应的保障。 2 建立健全校园快递物流服务的措施及其意义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问题,就必须从学校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一是规划建设专门的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二是成立“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这样,既能够提高校园快递物流配送效率,提升师生体验感,又能够让学生在校园快递物流中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1规划建设专门的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规划建设专门的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根据西藏自治区H高校建筑物总体呈现出以食堂为中心,学生宿舍区和教工宿舍区基本呈对称式集中分布的布局模式,学生宿舍区和教工宿舍区距离食堂都在300米以内,因此,响应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建设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工程,将“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子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在学校食堂附近的空地规划建设专门的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师生领取快递方便。同时,有专门固定场所作为校园快递物流集散中心,为全天候收揽和发放快递、精确定位快递、提高发放效率提供了保证。 2.2成立“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 创新和完善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配送,就需要打破当前快递物流公司自营、设立点、设立自提柜、加入菜鸟驿站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创设一种全新的模式。 成立“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该中心定义为公益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将营收扣除该中心基本营运成本后,都以公正、公开的方式分享给该中心的学生。 学校出资、学生作为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快递公司负责运输。学校作为法人代表,负责审核经营方案、审核通过薪酬计划、监督运行情况、定期审核财务、招聘和遴选管理层(注:管理层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作为管理者,全权负责经营管理事务、编制投递和揽收计划、设计和招聘勤工助学;快递公司负责运输和接收。 2.3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的优势分析 成立“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能够创造出一个多赢的结果。对于学校而言,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师生体验感,赢得良好的口碑;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实践锻炼;对于快递物流公司而言,能够降低快递成本,增加营业收入。 2.3.1保证校园稳定,降低学校管理成本 因为是在固定的场所全天候揽收和发放,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长的时间,师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前来领取,所以能够实现师生人流量分散,分散了人流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快递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不设立定点位置,方便管理,减轻安保压力。 2.3.2提供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心营运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成本管理、技术支持等,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训练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维系中心营运,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进一步转化成为新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研发和维护相关APP,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2.3.3提供勤工助学,缓解学生经济压力 面向全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因为该中心定位为公益组织,将盈利都直接反馈给学生,比一般性的勤工助学岗位的补贴要高,更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让其安心学习。与此同时,在校园里勤工助学,时间更加灵活,安全更加有保障。 2.3.4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师生物流体验 一是因为该中心由学校投资,不会因为学生毕业离校而产生营运危机,同时,能够拓展业务,从之前的单向投递快递物件到实现揽收快递物件和投递快递物件以及上门配送和揽收快递物件为一体。二是将全体师生作为一个整体,量大、实力强,在邮寄快递,特别是假期和毕业季邮寄行李,让师生享受更低价格更高品质的服务。三是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对快递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首先按照物流公司进行分类,将邮政、顺丰、圆通、申通等分别归置在不同货架上;其次根据客户手机号码后4位进行编码陈列,按照手机号码倒数第4个数字,从0到9分为10组,分别陈列到货架的各层各框内,师生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快递。四是根据师生需求可以增加上门配送和揽收服务,让师生时间安排更加自由灵活。 3 结束语 成立“西藏自治区H高校校园快递物流中心”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西藏自治区大学校园快递物流因为没有固定场所、投递效率过低、业务种类单一、人员更换过快等造成的师生w验感差、快递物流配送混乱、校园管理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校园稳定以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提供锻炼平台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勤工助学以缓解学生经济压力,拓展业务范围以提升师生物流体验,最终创造出一个多赢的结果。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以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为载体,以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的形式,论述德育的重要性并初步总结经验和方法,注重传统德育方式与新的时代特点的结合,努力为现代教育服务。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案例;留守学生;早恋;家校合作 德育工作,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教书育人,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才责任重大。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做学生的引领者,协助者。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面对新的时代学生新的特点,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值得探讨。 1下面就新时期教育出现的突出的特点,选取两个角度,配合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 1.1留守孩子问题突显 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留守的学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开放的市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和压力。面对人口基数过大,就业严峻的情况,家庭的结构型4+2+1的情况较为普遍,一部分人因为工作,创业,就业等等原因,主动或被动选择在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家里,或留给老人,这样的情况有增无减。 农村人口中,大部分青壮年在农闲时选择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或有老人看管或交付亲属,这样的情况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在校学生中留守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留守学生存在很多隐患。来自社会的不安全因素,屡见报端,受不良风气影响而走上歧途的情况令人堪忧,而在学校层面更多的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很明显。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寄宿学校的高中部,一位班主任在住校学生返校的周日的晚上,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询问孩子在学校吗,并要求老师一定要确定。班主任老师敏感的觉得此事不简单,详细询问得知,原来,该学生的母亲在广州打工,刚刚收到学生的短信,说孩子要离家出走。班主任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马上告之家长学生现在在学校,让家长先放心。然后班主任找到该同学的好朋友侧面了解该生最近有没有反常的举动,有没有什么心事。老师在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后,与该同学进行了一次平等的亲切的聊天活动,在老师的体贴温柔的关切中,学生放松了心情,敞开了自己的心胸。学生说,自己跟老师撒谎了,自己的手机不是丢了,这个短信是学生自己发的,孩了哭着说:“因为她恨妈妈,因为她一年年不回家,只知道赚钱,看着别人的妈妈又接又送的,回到家能吃上妈妈做的热乎乎的饭,她真的很羡慕,她想让她回来,可妈妈总说忙完这段,忙完这段,她觉得妈妈的心里没有她,她是个不受重视的孩子,妈妈不愿意要她,她不知道学习为了啥,也不知道什么事能让自己快乐,她真的有离家出走去一个妈妈也找不到的地方。” 该案例的结果是孩子逐渐的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同时因为老师多次与该生母亲沟通,这位母亲增加了回家看孩子的时间,并有回乡工作的想法。该生逐渐的回归到班集体中,脸上有了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笑容。 该老师懂得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表达了真实的想法,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并循序渐进的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稳定下来,在理解孩子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教学生换位思考,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学会理解和谅解。 留守孩子,来自心灵的空虚,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是钱买不来的,是任何人都给不了。如何缓解这一现象,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监管,更需要家庭的温暖。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社会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多方援助。学校和老师要多关注并注重疏导,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成长。 1.2早恋问题常态化 恋爱问题,一直是初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由于心理及生理发展的特点这些内在原因,还有外在的因素。社会以多种传播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情感方面的各种信息,特别智能手机的多样化功能,海纳百川的信息量以及沟通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一些不该这个年纪碰触的问题。 早恋问题的解决是很难的。因为此问题而生出的事端也是班级纪律问题一个重要诱因,因此而引发的后果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打架,自杀,跳楼,造成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纠葛,现实是残酷而沉重的。举一常态的事例进行探讨。 某高中某班有一个女同学与外班的一个男同学处朋友,两个班主任多次做思想工作,成效不大,学校要求通知家长。结果是家长的粗暴的教育方式,使母女的关系很紧张,不能很好的沟通。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设置了障碍。 这一案例的结果是班主任把工作重心暂时放在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上,暂缓处理早恋问题,在学生情绪稳定后,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多用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孩子自动分手,因为觉得对方身上有太多缺点。 2通过两个突出的案例分析得出要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些有效的措施 2.1发挥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主体的作用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需要工匠精神,德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教师像工匠一样细心的揣摩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及表现,精雕细刻,打造成一件精品。 2.2要注意采用新方法 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现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指引,做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教师德育工作还要注意三个环节:预防、疏导、引领。 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责任;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00后的特点,普遍存在个性较强,抗挫折能力差,自私、敏感等。学校德育工作要早预防,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潜移默化的宣传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利用班团会多做相关教育。老师要多观察,多关心,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排解青春期遇到情感问题。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说: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外的入口,意思为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要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提升自己的信心。 2.3需要家L与学校的配合 家校社会三者的配合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形成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面对新情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追求,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对于应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的时代要求,不断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打造和谐社会的新德育。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刍议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迅速拓宽,设计的表现手段、范围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内涵丰富的和变化迅速的全新设计形态,是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数字时代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从而引发了设计新观念的产生,即技术支配化、设计创新化、设计大众化、方法多样化和媒介整合化。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数字时代;新观念 视觉传达设计是当代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广义上包括人类视觉接收的一切东西,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变化迅速的当代设计学科。伴随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是数字信息储存、处理和交流的时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从生活方式到传达理念,从思维方式到设计理念,数字时代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形态。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是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数字时代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从而引发了设计新观念的产生。 一、技术支配化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理论模式、试验成果、先进机器工具等都为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知识的迅速传播加快了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丁艺、新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新的设计方式的出现。传统的设计观念、设计思路和设计趣味常常不得不加以调整,以适应设计的新方法,而这种适应反过来又使设计思维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荷兰技术哲学家e.舒尔曼指出:“现代技术在相当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西方文化及其未来……在今天,技术已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动荡不居的力量,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科技的进步,因为科技的进步给设计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 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是视觉传达设计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于设计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到摄影、电影、电视的发明,再到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断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体现着传统设计艺术所没有的交互、瞬间、动态等特性。以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设计为例:它能够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在评价中指出,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设计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成熟,完全可以将设计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充分、自由地表达出来,商业、艺术、高科技相互结合,以综合的力量形成视觉传达设计在商业领域的绝对优势。 技术支配时代,高科技与新观念的融合成为当代设计展示自身的方式。为了使品牌展示出独特的个性,并契合人们的理解和情感,设计必须采用一种我们喜欢的、操作简单而且可靠的技术。数字技术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模式的冲击,首先在于对设计实践的对象和程序的影响,进而是对工作方式和设计观念的重构。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数字技术具有鲜明的优势,数字技术使影像的复制、修改、挪用、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技术规则超越了艺术的规则。新的处理技术已经使表现技能很少成为障碍,构思和表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先进的表现手段使创意往往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科技的发展为视觉传达创造了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带动视觉文化的发展。没有人能低估数字革命带来的相应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设计师必须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以确保设计准确传递信息,展示出独特性,并契合人们的理性和情感。而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我们的设计师只有主动地迎接数字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人手,才能彻底地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大发展。随着电脑的发展和普及,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变成可以由任何人从任何电脑上访问的更具流动性的内容时,应该正确认识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还应该体现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真正内涵。 二、设计创新化 创新是当代设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设计创新是设计者思维水准的体现,是评价一件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美国著名广告学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 1911—1999)为广告业的后学们写下了这样的感叹:“要是你想使你的声音越过这一片嘈杂,它必须极不寻常。”为了突破平庸、制造影响力,设计师正在寻找创新的方法,去传达他们的信息。创新的令人心动之处就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考工记》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创新思想和元典精神。‘知者创物,巧者述之’不但强调设计的元创性,也强调巧创、继承和发展。因为元创性才是最有价值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创新需要设计师从全新的思路出发去认识问题,在创造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利用想象力在脑中形成新的形象和意念,从而产生新的观念和意识。不论是在材料、形式、风格上,还是内涵等方面都强调标新立异。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师学识、文化、艺术修养、数字技术的综合体现,是智能与灵感撞击后发出的闪亮火花。视觉传达创新的特殊性是更接近科学,而不是艺术;更接近于制造,而不是创作。 创新是一种特殊的求异思维方式,需要超常思维,要善于在既定的参照模式反面、侧面进行探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怀疑、否定,从中得出全新的解决方法。设计力求出新是一个痛苦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设计者全身心地投入。开始设计构思时,就应在设计立意、设计语言、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具有突破性。固有的习惯性思维往往会阻碍着我们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案要不断地自我否定,立意要突破平庸、形式语言需有特点、要有整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找到设计真正的创新点。创新的良苦用心关键不在于用不用心,而在于用心何处。求“新”是设计创意的本质属性,创意的宗旨就在于“新”,就是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现别人未曾表现的,联想别人未曾联想的,创别人未曾想到的组合形式。创新的设计诉求会改变人的态度,影响人的行为。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 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人手,进而才能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时至今日,人们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软件只是我们实现创新的工具,而创新和个人的艺术修养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真正的设计创新有赖于设计者对生活、人类的了解与剖析,去洞悉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等,以一种亲和的、认同的方式展现给受众,从而建立起最大限度的信任。创新有赖于深厚的理论基础,而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计创新所带来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设计大众化 设计就其物的本质、特征和形态来说,比纯粹的艺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大众化是指一种泛阶层的倾向,表现为广泛的参与性和对世俗生活的贴近。”设计大众化是使视觉信息及其交流适应社会多数人水平与需要、便于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设计。以科技开发为背景的新艺术媒体的诞生,使设计艺术趋于“大众化”。当代设计艺术把传统艺术的个人品味方式转化为集体或公众的大众模式。如电影、电视等这样一些“大众艺术”的出现,通过印刷、复制以及各种电子技术等手段,使这种艺术大量地生产和“流行”,艺术从艺术家“个人”的手里解放出来,艺术成为一种大众的表现形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更加广泛,设计的表现形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和复杂。视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对象是大众。它往往借助于流行艺术,采用直白、简单、明确甚至是娱乐的方式,体现出一种亲和力,通过广告和各种媒体以及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为商业服务,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诱惑,参与消费。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具有了解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对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更趋于大众化,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变得不再那么神秘、高不可测和难以接近;电脑技术及各种媒介、操作软件的普及,使设计越来越接近大众,并日益普及成为大众化的且有趣的活动了。过去必须经过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的创作技巧,如今借助数字技术创作工具可以轻松达到,设计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表现技法,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创作者。今天,在人人都说设计的年代,应了并套用了那句家喻户晓的后现代艺术的名言:“人人都是设计家而又人人都不是设计家。”由于多媒体设计软件易于学习,上手快,只要有独特的创意,人人都可以凭借电脑与网络将自己的想法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和。而且,随着交互性的发展,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时代也许已经不远了。由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由影像媒介构成的大众文化深入日常生活。设计的意识和观念已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存活于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设计的面纱被当代人撩开,人人都成了设计师。 在这个设计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因为设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众。当今世界设计创新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消费者只能在最后阶段,购买产品的时候才可以选择有限的几种产品,事实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经可以逐渐参与到从概念、创意到设计的全过程。数字时代为大众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设计大众化便开始流行和时尚了起来。设计回到大众,它会使人感到亲切与自然。“设计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为大众而设计是设计的根本。设计的对象是产品,是物、环境,目的却是人。脱离了大众的设计原则不仅违背了现代经济学的原则,也从根本上背离设计的出发点。”设计改变生活,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设计。如何使大众化设计在满足商业利益需求的同时又有益于精神文明,在满足大众的需求的同时又有合理的导向,这是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方法多样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视觉传媒的变化,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多样化。“方法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解决某一项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手段,是从实际上或理论上掌握或认识现实的方法或步骤的总和。”数字时代的新材料、新技术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成为现实,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设计变得不再是循规蹈矩,创新意识不断涌现,表现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视觉传达设计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平面设计传达,而是对信息传达的多种设计形态;它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手段,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它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由于现在人口变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多数受众的需求和反应,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伸展,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设计方法的多样化能满足设计师的不同创作需求;而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是设计风格、设计方法不断更新的永恒动力。随着设计的发展,不少设计师在现代平面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多的设计手法。他们将文字、图片、影像等进行打破、解构、拼贴、重组,生动地运用空间,设计的方法更加多元化,使设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为丰富与多样化。 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当代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一些全新的设计方法出现在设计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电脑设计。电脑技术开拓出设计方法的新视野,它能够灵巧地、随心所欲地拼合形象,达到摄影无法表现的超现实效果。电脑技术中的各种艺术手法,使视觉传达设计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结合,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强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进而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拓展思路,开辟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以包装设计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三维软件很多,rhino、3d studio max、maya、pro/e、ug等,使用频繁的如rhino、3d studio max等软件。3d studio max具有许多优点,不仅有很强的建模功能,而且还有超强的材质编辑功能,为三维包装模型提供材质,渲染后就可得到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图。因而,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对设计艺术的创作有着诸多的便利性,无数新的可能性等待设计师去选择与运用,也可以让设计师有更多的思维的空间与设计理念。方法多样化促使当代设计飞速发展。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视觉化、艺术化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力求以艺术化的个性表现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赢得受众的视觉好感,以最佳的方式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五、媒介整合化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离不开媒介。媒介指的是信息到达受众的手段的总和,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种事物。媒介是信息的承载者,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结起来的纽带。信息的传达、交流、互动需要一定的媒介,媒介在视觉 传达中起到了桥梁和载体的作用;媒介存在于人类一切传播活动中,是人用来传播信息与取得信息的工具。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 伴随着科技的一次次进步,媒介也在一步步转型。继印刷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第四媒介——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四大媒体共存的现状。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地传播信息的独特优势,满足人们的参与感。互联网(internet)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传播媒介,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将继续产生巨大的作用。互联网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堪称集各传统媒体之长,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新的舞台,其信息资源无限、图文互动、高速高效的特点对印刷媒体有着巨大的冲击,网络经济也对设计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视觉传达信息的重要阵地,是当今世界最迅捷、最方便、范围颇广的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 就传播媒介而言,21世纪是媒介整合的世纪,是媒介创意的世纪。所谓媒介整合是指多种媒介的综合使用,即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传播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以达到传播目的的一种手段。随着媒介之间共生关系的日益加强,“媒介整合”(media convergence)现象也不断出现。例如,所谓电视电脑(teleputper)的概念就是融合了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媒介特征和功能的新型媒介。媒介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有限的媒介投放,使设计传播效果最大化,即准确、有效地将设计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如网络媒体已经逐渐开始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传播,而不是分而治之,使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传输,信息之间互为弥补协同运作。在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之功效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播媒介将在数字化技术的平台上得到整合。新媒体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例如,将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互联网的远程传播、实时互动功能有机整合,如远程现场演奏会、互动式展览会、全球化的网络舞蹈等等。利用不同媒介的不同特征加以整合,可以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弥补各种媒介的不足,扩展视觉传达的效果。运用数字电脑的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整合,再通过网络把各种媒体综合起来,形成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很容易地帮助人们有效且迅速地交换文字、语言、影像,从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方便,随时随地使人们互通信息。当多种媒介形态呈现整合趋势时,人们才意识到媒介本身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环境,无形中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式电子传播为特征的媒介整合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随着电脑设计软件开发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网络使人看到大千世界,变化无穷的页面设计让人眼花缭乱……数字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各种科技、传播媒介逐渐成熟,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它。数字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数字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效果独特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同时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数字时代更新了当代设计的观念,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形态。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试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 视觉传达设计 影响 论文摘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影响,并肯定其积极的因素。指出它将会有助于发展本民族的视觉传达艺术。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到两汉文化高峰的出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传达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画面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传达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已经在我国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得到充份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他们向视觉传达设计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这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成为“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视觉传达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他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以 “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不是“似是而非”,而是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再看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要求。靳棣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意思是既然大家对“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塞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代诗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无论是“伤心”还是“寒”、“凉”,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画论中就有“炎绊寒碧”的说法。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色彩联想是由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既反对形而上地把某种色彩硬说成代表某种性格,又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这就是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传统中国画中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应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空白联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众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旧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不是值得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好地借鉴吗?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美学观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创新与传统的对话——以传统美学之思解析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创力 论文关键词:设计美学;传统美学;视觉传达设计;对话 论文摘要: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自发端至今,历经多样的风格流变,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当下国内的平面设计在这个视觉元素颇丰的多媒体信息环境下,要寻求自我言语方式的深入和争取对话权.无疑需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问的可能性。 当视觉传达设计毫无疑问的成为当下中国设计创意产业这棵大树上的重要枝权时,对设计美学的积极探究成为设计理论走向成熟的开端,同时也为设计的原创来源拓掘新的出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之间的艰辛跨越实则是从技术跟随到设计美学关怀的上升道路。 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广泛的传达领域和可操作性,以相对年轻的现代姿态蒸蒸萌发,然而只于量上的泛滥却不够称其为蒸蒸日上。事实上,即在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的今天,即便主体不去主动关注,也仍然无法回避视觉传递中大量的强制性灌输。仅从感观角度出发,用技术改造来追求各种新奇视觉效果的设计已成为过气的“时尚”,随着我们的视觉环境变成空前丰富多彩、缤纷陈杂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且大众审美需求、趣味的提高丰化,以追求视觉刺激或是单纯实现视觉改造来吸引眼球的设计道路变得狭窄而势显穷途。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的对话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实用美学,首先坚持的是设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原创风格。欧盟1995年度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平面设计领域的功能性之说虽不像产品设计或环境设计那样具有极大的日用功能,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虽主要限于平面领域的表现方式,但显然不是同属平面领域的架上绘画,毫无约束地自我释放或自由表现,而意味着在特定情景下成功的实现设计元素的新组合。一切可利用的视觉元素此时都转化成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性质。这些组合既可通过设计新成品和新特性实现,也可通过创造新设计方法,开拓新领域来实现。但不论设计创新的方式如何多样,在本质上它都需要实际的依据,这些依据存在于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脉络中。即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对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了解,形成可供产生延续性联想的文脉。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观念上使用了加法,而在造型上使用的是减法,设计元素往往简洁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使受众产生较强的记忆和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读取。象征手法和隐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大量运用实现并应证了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意义:通过造型符号的表达,引指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适时的联想。设计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就是通过从能指到所指的联想实现的。 就在现代我们开始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美学早已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届公认为是完美的标志图形;2008年申奥标志也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成功的为世界所认同。 二、理学美学与现代设计伦理的对话 宋代朱熹的理学美学以其审美境界论,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诚为关照人文的大美学思想。理学美学理论不止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更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朱熹美学实际上成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德终极关怀。《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宋学对朱熹的理学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具有理性审美木质的思考。“理”在这儿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气象。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计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寄道于器的传统设计美学观在现在视觉传达中依然是不可摒弃的。 朱熹美学另一个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于《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视觉传达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度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如一些过度的商品包装等,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视觉传达设计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三、传统造物观与现代设计观的对话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似艺术技巧成熟标志,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活似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它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掩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某些特征,就能成为“言简意骇”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将作品中要所指的那部分集中处理,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联想,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这正是好的视觉传达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表现意境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义,如常用“匠气”来评价缺乏灵动意韵的作品。但也有褒义,如“匠心独运”。制作、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境界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古代“意匠”具体到工艺品,经过了选材(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形象装饰),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择恰当的手法),这些也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残须具备的一些创意过程。 同时,传统道器观朴素的功能主义和人本精神,甚至以生态为本的造物观都是今天的现代设计极万‘宣扬而又难于完善的。以书籍设计而言,古代的书卷纸张柔软、纸色柔和、手感自然,可供人以各种姿势翻阅,并不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疲劳;而装订方式的多样,如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卷轴装,连环装等,更以多种方案解决了翻阅和携带的问题,朴素之余,可见其巧,充满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节和生态关怀。比较之下,现在的书装设计追求华丽的装裱,价格昂贵;大幅的开本,不利于携带;纸张坚挺到甚至划破手指,阅读时由于纸面过于光亮反光和文字与纸张反差太大而导致眼疲劳,过度的版式设计导致破坏阅读习惯而降低阅读效率。这样的设计虽然表面看起来比传统书籍印刷精良,技术手法多样,却以牺牲良好的功能为代价,成为了不少人的架上品以彰显收藏量而已。 创意始终是设计美学的灵魂核心,然而对创意语境理解的误解和不一致,导致原创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片呼喝声中,部分过激的形成甲种矫饰的“原创设计观”。设计创新的泛化只能带来设计的异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浪费和畸形的消费。有节制地利用可用资源和有尺度的推广宣传是设计师的美德,同时也是传统造物观的精髓。设计中的科技创新是刚性的,内容创新则是柔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我们追求的就是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我们设计师个体的创意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提升设计品味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体现人类应有的基本生态伦理和人文关怀。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摘 要:通过对网页设计中信息的传达与审美需求,分析其各种视觉构成要素,如:文字、图片、颜色等,结合人们在浏览信息时的视觉习惯,探讨网页视觉信息如何更有效、更为合理的表现与传达。 关键词:网页设计;构成要素;视觉传达;审美需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与此同时,信息传播业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地域及文化的阻隔,使信息传达的范围、速度与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具有迅捷、及时、价廉、交互性好、传播面广的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视觉传达设计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基于互联网络传播的视觉传达设计又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制约,新工具、新媒体的发明和出现,对于设计来说,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 1 网页设计中的视觉规律 由于网页风格的不同,人们在浏览网页的同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大部分来源于网页页面的视觉传达,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使网络真正成为可读性强的媒体,设计师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由此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因此,设计时应该研究各种视觉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位置、面积等问题。 视觉规律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浏览者的阅读行为在浏览不同性质的网站和肩负不同的阅读任务时候都表现出基本上恒定的习惯,首先是水平运动,常常是扫过网页内容的最上半部分,因此,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也就是最优选的地方。然后,向下移,浏览下面区域。最后,从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 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视觉流程和最佳视域,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导向,直接影响网页传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所以,在网页设计中,既要立足信息的传达,又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和思维习惯,设计网页时注意各种信息要素的合理分布,使各类信息要素的位置、间隙、大小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和美感。 2 网页设计中的审美需求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不断深入的,网页设计同样如此。网页不光是把各种东西放上去,能看就行,更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网页上的信息。这就需要从审美的方面入手,制作出清晰、整体性好的页面,使人浏览起来产生愉悦感,更容易接受信息。在网页设计中,更多的是追求平面视觉传达效果,将各种元素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变化统一、条理与反复、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等,以及对网页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 2.1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统一和具有秩序 形式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当我们把大量的信息放到网页上去的时候,既要考虑整体感,又要注重细节的编排。这就要求设计师清晰的思考内容与形式如何最佳的结合,如何使页面看起来既整体,又丰富。 2.2突出主题要素 每个网页都应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使主题在适当的环境里被人们即时地理解和接受。 作为主题要素,必须注意编排的位置,使其成为人们浏览时的视觉焦点,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这个主题要素,浏览者的视线将会无所适从,或者导致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网页设计中各构成要素在组合时,要注意其结构的轻重大小、虚实、多少等对比因素,加强视觉力度,以强化页面的整体吸引力。 3 网页中的各构成要素 3.1风格定位 对于设计某个网站来说,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网站整体的风格,不同的网站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其风格要与主题内容相统一。目前,网页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新闻机构类、政府机关类、科教文化类、娱乐艺术类、电子商务类、个性化网页类。这些不同性质的网页应体现不同的风格,比如,娱乐类网页风格应体现活泼生动一些,政府机关类网页应体现出比较庄重、严肃的感觉。在统一的风格页面中,添加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来丰富页面内容,在添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色调的统一,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美术修养。 3.2版面排版 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它在网页的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多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它的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我们确定了网页总体风格之后,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图片、文字等素材进行页面划分,文字作为最原始、最有力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网页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3.3色彩的运用 在网页设计中,好的色彩搭配是网页设计成功的一半。在一个色彩搭配具备专业水平的网站,即使只使用很少的图形,仍会带给浏览者深刻的印象和舒适的视觉感受。一般来说,色彩,在一个页面不应超过三个,其中择一为主色调;应恰当使用颜色蕴含的文化心理信息。色彩的运用遵循“总体协调,局部对比”的原则,也就是主页的整体色彩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只有局部运用一些强烈的色彩对比。 不同网页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以下为几种常用色系: (1)蓝色,是商业宣传用色,能使网页显得非常有专业水准。体现出一种专业和正式氛围。蓝色往往也被用为严肃庄重的场合,体现出一种凝重和肃穆。(2)绿色,是自然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可以大大舒缓视觉上的压力。绿色可以用于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如旅游风景区网站。(3)红色,是比较热烈的颜色,会使网页变得生机勃勃。红色也是运动的色彩,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号召力。(4)黄色系也是宣传色系中的一种。黄色给人轻松随意的生活气息,能够体现出一种友善和多维的效果。同时,黄色又是一种非常鲜明的色彩,它可以与许多种颜色搭配起来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使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页面中尽量不要超过4种色彩,色彩太多找不到主题色,会显得没有主次,令人眼花缭乱。再者,需要注意的是文字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的区分,对比太强或太弱都会影响浏览者的阅读。 除了以上论述的几种要素,还有页面的布局、框架的构成等也属于网页的构成要素。 网页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它的发展虽然没有多长时间,但它兼容了传统平面设计的特征,又具备其所没有的优势,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懂得如何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设计出让浏览者过目不忘的优秀网页,使人产生美的共鸣。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设计应从传统装饰艺术中挖掘什么 摘要: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独立艺术形态,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象征意义等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早期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装饰意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门通过独特的视觉传播方式达到传达信息,并且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目的的艺术学科,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1] 它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于是,一股回归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设计思想席卷了整个设计界。不同国度和区域的设计家都在寻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设计符号。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装饰艺术,它重新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并成为设计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在对形的处理上,传统装饰艺术遵循“删繁就简”、“以简代繁”的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外形来表现各种自然形象。如兴起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剪纸,其造型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面,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体的东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处理,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采用了几何图形的构成手法,将人面概括成圆形,头上的发髻和人面两侧耳部的小鱼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眯成一条线,这种抽象化和几何化就是“删繁就简”的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强调对图形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这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另外,传统装饰艺术由于有漆画、陶瓷、蜡染、刺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比较丰富,处理“形”的手法也就各具特色。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们视觉传达设计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传统装饰艺术很注重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传统装饰艺术中,很多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已经很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审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讲究对称和均衡,上面的装饰纹样不仅很注重线条和块面的对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由于机械有节奏的运动和通过重复的构成手法而创造的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美。[2] 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用于装饰的各种卷草纹样和适合图案,尤其是藻井的装饰,纹样之丰富,装饰之繁琐可谓叹为观止,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合理安排,整个画面显得井井有条。二方连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适合纹样处处彰显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控,各种视觉元素遥相呼应,虚实相生,并且画面中点、线、面关系处理到位,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可见,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所考虑的画面构图和版式编排,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从而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为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纹样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盘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寿;瓷器上的莲花寓意高洁;民间工艺美术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图等象征家族繁荣,子孙众多;还有用龙凤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现“福在眼前”等等。[3]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这种象征性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识设计就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报设计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图形传达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传统装饰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它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图形符号。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另外,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张和变形,在构图上采用的重复、发射、渐变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处理手法,与今天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正是因为传统装饰艺术有如此多的地方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保持一致性,才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装饰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才能够在设计中既表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论析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美学;传统 论文摘要: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图像、符号来传达意图的设计形式,由于表现方式限于于平面,只通过视觉认知传达,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说平面设计所表达的内容会因此减少和单薄,相反,在有限的表达方式下却能传达出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国,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是我们平面设计不可多得的宝藏,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挖掘其精髓并与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1.“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过目不忘”,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一定时空条件限制的情况下,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 在与西方的绘画创作美学特点进行比较中我们发现,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西方绘画讲求事物的再现,犹如照片逼真,面面具到。而中国传统书画和民间艺术创作在构图,用笔中充分体现了抽象,概括的视觉传达特点,用墨少却把整个人物的形象展现与画纸上,笔墨的浓淡,虚实结合用力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主要细节。 在中国当代著名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很好的吸取了这一美学特点。视觉传达作品中往往出现大片的留白,不会使画面空洞,反而会给观者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只要构图恰当,选材意足,简单的画面能表达丰富的内涵, 2.“脱形写神” 这里我们又要谈到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画在绘画效果上不追求于实物的绝对忠实,更讲求神似。中国绘画讲求“脱形写神”,抓住事物的神就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如齐白石画“虾”,简单的刻画了虾的几条主要支干,用笔简练,然而虾儿活拨,机警,自由的,生动的跃于纸面。同时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莫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但在西方印象画派作品中也出现了同样的美学特点,夸张的人物表现,不真实的环境勾画,但作品把握物体的神似,同样再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3.“概括与变形”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在艺术中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中国早在远古时期就运用了许多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典型的例子一一太极图纹(图),它就是现代设计中“图底反转”的运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四喜人纹》(图)其代表了四方童子并至,子孙绵延万代之意。初看此画有两个童孩,但深人观察发现到竟奇妙的出现四个生动的孩童形象,巧妙运用连接线和共用线条,四个孩童的形象结构都成立,并且生成四种姿势。这里就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图形共用”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应该是艺术性的,它不同于绘画作品的照物写实,一个充满智慧,想象力,艺术性的作品更能够打动观者的心灵,更能过目不忘,让人回味。因此在我们的作品中应融人“概括与变形”的创作理念。 4.“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抓住画面的主次和虚实关系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提到的,主次虚实可以使整幅画面生动有重点,这里在平面设计的创作中同样是可以借用的。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美学思想是我国篆刻艺术中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设计是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 这种传统构图法则在我国现代设计中也有所借鉴,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5.“意足不求颜色似” 中国画中以“墨”色代表世间万物的色彩,当人们欣赏它时从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中仿佛看见了五光十色的色彩世界,这即中国画的魅力。单一的“墨”色比上色的绘画作品蕴涵了更多的色彩,这是作品在观者心中产生的空间联想。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于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中国画中,一切都是孕育在“墨,,色之中的“青山”“碧水”“翠竹”“红花”,在传统的美学观看来,主观的色彩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色彩再现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色彩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可以是纯色或少量的几种颜色,但这些都不妨碍视觉语言的表达。另外,所用色不拘泥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多姿多彩,因为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我们的作品更生动。 6.小结 在今天的平面设计发展的路途上,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进行发扬,中国的平面设计历史很久远,从远古的壁画图腾到两宋时期的“传单”。中国传统美学观能够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大量的营养,有极高的借鉴、赏析价值,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试论传统美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论文关键词:设计美学 传统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认为汲取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华,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个体的创意融合可以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广泛的传达领域和可操作性,以相对年轻的现代姿态蒸蒸萌发。事实上,在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的今天,即便主体不去主动关注,也仍然无法回避视觉传递中大量的强制性灌输。仅从感观角度出发,用技术改造来追求各种新奇视觉效果的设计已成为过去的“时尚”,随着我们的视觉环境变成空前丰富多彩、缤纷陈杂的多媒体信息时代,且大众审美需求、趣味的丰富与提高,以追求视觉刺激或是单纯实现视觉改造来吸引眼球的设计道路变得狭窄而势显穷途。 设计美学因现代设计的兴起而产生,作为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边缘特征不容忽视。正是因为这些“边缘”,如不同的学科、学说、视野、性质、性别、思想境界、东西方文化、古今文化、南北地域等等,使得设计美学具有无限的生机和广泛的美学特征。诸多的文化现象在现代主义时期的分离和对立状态,在具有后现代气质的今天,由生硬的边界转向彼此的融合与对话。如著名平面大师靳棣强所言,美德原则有三:一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二是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三是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大美学关照下,从历史审美渊源中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性和创意语境,既是一种边缘对话,也是一次继承与磨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产生极大的可塑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实用美学,首先坚持的是设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原创风格。欧盟1995年度的《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平面设计领域的功能性之说虽不像产品设计或环境设计那样具有极大的日用功能,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效的信息传达。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虽主要限于平面领域的表现方式,但显然不是同属平面领域的架上绘画,毫无约束地自我释放或自由表现,而意味着在特定情景下成功的实现设计元素的新组合。一切可利用的视觉元素此时都转化成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性质。这些组合既可通过设计新成品和新特性实现,也可通过创造新设计方法,开拓新领域来实现。但不论设计创新的方式如何多样,在本质上它都需要实际的依据,这些依据存在于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脉络中。即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对审美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了解,形成可供产生延续性联想的文脉。 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观念上使用了加法,而在造型上使用的是减法,设计元素往往简洁明确,便于在短时间内使受众产生较强的记忆和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读取。象征手法和隐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大量运用实现并印证了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意义:通过造型符号的表达,引指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适时的联想。设计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就是通过从能指到所指的联想实现的。 就在现代我们开始强调设计作品与欣赏者、设计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对话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美学早已提出“对话”的思辩融会型审美观,主张天人对话、人人对话。道家追求的“道”、“德”、“气”、“神”、“一”、“元”等,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对立两级对话和融合后形成的与生命和自我融为一体的“边缘地带”。《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亦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其精髓于设计美学中运用正是从两级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无数边缘,而这些边缘带来的可能性造就了语言的丰富变化。中国古代“绘事后素”、“计白当黑”等审美法则都是道家玄素文化的高境。道家太极图被现代设计界公认为是完美的标志图形;2008年申奥标志也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成功地为世界所认同。 二、理学美学与现代设计伦理 宋代朱熹的理学美学以其审美境界论,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诚为关照人文的大美学思想。理学美学理论不止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更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朱熹美学实际上成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寻和追求,审美境界中心性虚灵和道德提升是其美学的终极关怀。《朱子语类》(卷七五)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这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朱熹既讲道器不离,又讲体用不二。宋学对朱熹的理学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具有理性审美本质的思考。“理”在这儿不是知识和逻辑,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精神境界和精神气象。朱熹认为,人虽然只有一个心,但这个心却有不同的“知觉”方式。“道心”偏于理性省察,是形上之思,最终走向理学,“人心”偏于感性玩味,是具象之思,最终走向美学。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设计本体的具象之美如何从泛化的图形游戏到设讨一情境和设计意味的提高,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只以悦人的视觉形象直白以物的使用和经济价值,更是传递一种物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关系。寄道于器的传统设计美学观在现在视觉传达中依然是不可摒弃的。 朱熹美学另一个于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对话机遇的观点在于《朱子语类》(卷七十八)语:“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指的就是审美冲动。而视觉传达中以宣传商品为目的的过渡设计引发的审美冲动,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购买,如一些过渡的商品包装等,这既违背了设计的“德”,也将造成设计污染。视觉传达设计在考虑到忠实于产品宣传的同时,也应在大环境中起到良陛循环作用,即对审美需求和品味以及购买的正确引导作用。 三、传统造物观与现代设计观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似艺术技巧成熟标志,特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它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掩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某些特征,就能成为“言简意骇”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将作品中要所指的那部分集中处理,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联想,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这正是好的视觉传达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表现意境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义,如常用“匠气”来评价缺乏灵动意韵的作品。但也有褒义,如“匠心独运”。制作、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境界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古代“意匠”具体到工艺品,经过了选材(取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形象装饰),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择恰当的手法),这些也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具备的一些创意过程。 同时,传统道器观朴素的功能主义和人本精神,甚至以生态为本的造物观都是今天的现代设计极力宣扬而又难于完善的。以书籍设计而言,古代的书卷纸张柔软、纸色柔和、手感自然,可供人以各种姿势翻阅,并不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疲劳;而装订方式的多样,如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卷轴装、连环装等,更以多种方案解决了翻阅和携带的问题,朴素之余,可见其巧,充满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人文情节和生态关怀。比较之下,现在的书装设计追求华丽的装裱,价格昂贵;大幅的开本,不利于携带;纸张坚挺到甚至划破手指,阅读时由于纸面过于光亮反光和文字与纸张反差太大而导致眼疲劳,过渡的版式设计导致破坏阅读习惯而降低阅读效率。这样的设计虽然表面看起来比传统书籍印刷精良,技术手法多样,却以牺牲良好的功能为代价,成为了不少人的架上品以彰显收藏量而已。 创意始终是设计美学的灵魂核心,然而对创意语境理解的误解和不一致,导致原创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片呼喝声中,部分过激的形成一种矫饰的“原创设计观”。设计创新的泛化只能带来设计的异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浪费和畸形的消费。有节制地利用可用资源和有尺度地推广宣传是设计师的美德,同时也是传统造物观的精髓。设计中的科技创新是刚性的,内容创新则是柔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我们追求的就是将科技、文化、自然以及我们设计师个体的创意高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提升设计品味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体现人类应有的基本生态伦理和人文关怀。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了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购物网站呈现出多元化、大数量化发展态势。购物网站作为用户与商品、厂家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其给予用户的视觉感官体验,对线上营销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随着大众审美水平与要求的不断提升,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与经验总结,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就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设计原则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用户体验;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 1背景介绍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购物网站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得到了拓展。“互联网+”的提出,则进一步推动了各领域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购物网站视觉设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提升网站品牌形象、提高消费群体吸引力与购买率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关于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文献[3]中明确指出:在网站界面设计中,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用户需求分析至关重要;美国交互设计师AarronWalter与ErinKissane在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需求分析中,提出了功能性、娱乐性与可行性需求理论。可见,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界面的设计中,用户体验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提升购物网站整体视觉效果、推动购物网站优化发展,本文就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如下研究。 2相关理论分析 2.1用户体验概述 “用户体验”一词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在设计领域得以提出与推广,主要是指用户对设计产品所具有的感知与记忆。随着用户体验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户体验设计(UserExperienceDesign,UED)给出了不同定义。例如,著名交互设计家James认为:用户体验设计是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各种体验,涉及产品感官认知、分类、服务、购买、生活等众多方面[1]。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一定的体验要素(如文字、图片、图像、颜色、声音等)为用户提供体验,并基于用户体验实现用户思维与行为的引导。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保证在特定环境下,产品对用户体验基本构成要素的满足。基于用户体验的内涵,购物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则是购物网站为用户提供一定的交互环境,通过设计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并引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2.2购物网站概述 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NNIC)的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网民数量超过了6.4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了1.8万亿元;到2016年年末,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1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了5.1万亿元。由此可见,网络购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关注。而购物网站作为网络购物实践的重要载体,由于电子商务模式不同其网站类型也不同,现阶段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型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如淘宝购物网站、中国网库等;B2C(Business-to-Customer),如京东、天猫购物网站、凡客等;C2C(Customer-to-Customer),如123购物网站、拍拍网购物网站等;B2G(Business-to-Government),如政府采购网站、易商旅“企业差旅馆里”软件等;G2C(Government-to-Customer),如微商运营平台、电子邮件网络平台等[2]。电子商务应用下的购物网站框架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需遵循安全性(风险防范)、可靠性(交易诚信)、经济性(网站运营与发展)、开发性(资源贡献与技术兼容)以及实用性(经济与服务)原则,以保证购物网站作用与价值的有效发挥。 3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原则 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基于网站组成结构与用户体验基本要素,在进行设计组编时,需从用户主观感受出发,满足用户各项体验要求。因此,在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3.1人性化 在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原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设计原则,是在用户使用环境下结合用户感官意识与思维模型进行的人性化设计[3]。通常情况下用户既是网站设计的主体,也是网站的受体,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基于用户日常行为习惯,从“认知”“感知”“触动”等角度出发,从购物网站的细节入手,进行具体化、全面化、清晰化的设计,在保证购物网站运行流畅性、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同时,降低用户使用不熟练而产生的排斥性、抵抗性,从容实现用户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把握稳定客户的同时,将潜在客户变为稳定客户。例如,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中,当用户选择意愿产品时,在产品介绍的栏目的下方会自动出现该商品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网站的常规价码。这种人性化的价格对比分析,为用户商品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可有效提升网站品牌形象,赢得用户的好感,从而将潜在客户发展为稳定客户。 3.2趣味性、简约性 趣味性以及简约性设计原则,是针对用户需求提出的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原则,其目的在于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客户群体。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网络购物的高效性、多元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购物的实际需求,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人们在购物网站浏览与选择商品时,更倾向于页面简约、美观且具有趣味性的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当在购物网站的设计无法通过用户感官认知满足其期望与需求,用户内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躁情绪,从而放弃购买意愿[4]。简约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使信息更为清晰地彰显在用户面前,且便于用户掌握多界面整体功能。而趣味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为用户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网站浏览环境,在极大程度上吸引用户投入购物活动中,实现消费者购买率的提升。例如,日本“Basho”购物网站首页设计(如图1所示),则充分体现了购物网站趣味性、简约性的设计原则。其Logo采用传统日本动画人物形象,水墨画的风格搭配绿树、祥云,使人通过感官感知,产生一种愉悦、灵动的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与此同时,整体格局简单明了,上下、左右结构的设计遵循了人阅读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3.3统一性、情感化 统一性与情感化是基于购物网站整体性与人性化设计形成的设计原则。它将各种用户体验要素,如色彩、文字、图片等进行有机融合,并从用户情感角度出发,实现网站设计吸引人、感染人与打动人。 4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实例分析 本文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站为例,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实例进行分析。 4.1文字与图片要素的设计 随着近年来淘宝网的不断发展,其产品种类大幅度增加,在电脑浏览器界面中,需通过下拉的形式浏览信息。由淘宝网站首页界面的视觉传达设计可知,网站整体共分为八屏视区,其中一屏(如图1(a)所示)作为用户第一视觉印象区,整屏以图片为主体,居于视觉中心区,用以刺激用户的视觉感知,提升视觉吸引力。与此同时,大图片的左侧通过文字以条例的形式显示购物网站所涉及的主体商品类型,用以实现个性化界面引导功能。相对于一屏而言,二屏如图1(b)所示)则是以“小图片+文字”的形式构成,对购物网站功能进行了细化,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推荐,向用户提供针对性、准确性信息。 4.2色彩要素的设计 淘宝网网站设计中所选用的颜色以暖色系中的橙红色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带给用户一种轻松、积极的感觉。与此同时,红色在一定程度上可调动用户激动的情绪,加强用户对意愿产品的购买欲。 4.3导航要素的设计 导航是发挥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中引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旨在满足用户购物需求,使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能够快速找到所要购买的产品。因此,淘宝网在进行首页设计时,遵循简约性原则,以横向主题栏的形式展示网站主要功能,便于用户有目的性地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右侧以下列列表的形式展现主要商品,用以进一步规划商品属性,提升用户信息搜索效率。 4.4版面布局要素的设计 在版面布局设计中,遵循了人类一般性阅读习惯,采用由上至下、从左到右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性的布局。基于用户情感需求以及网站主体客户群体购物倾向安排版面内容。例如,网站主体功能、热门商品在左上角,广告则位于右下角。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基于互联网开放性、高效性、信息共享性、创新性等优势形成的电子商务影响模式取得了巨大发展成效。加之信息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网上消费者呈现出国际化、数量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购物网站的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人性化、交互性、娱乐性、审美性为基础的用户需求,成为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为网站的优化设计以及消费者网站购买率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王恰恰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新闻网站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探讨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我国的新闻内容大多数属于时政新闻,内容比较条例化,随着视觉传达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新闻网站页面设计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丰富新闻内容,提高新闻信息的传达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中的新闻网站的特点以及新闻网站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视觉传达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新闻网站设计;视觉传达;措施 我国的新闻网站所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新闻网站的设计格式非常的单一死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大众开始关注新闻网站中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信息可视化是保证做好新闻网站的重要前提,这样就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模拟所需要提供的信息,让用户看到更加具体的数据信息,加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一、新闻网站的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是新闻的显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网站的严肃风格。在报道信息的时候,新闻网站通常会选择那些具有正面意义的信息去报道,也会严格审查评论和大众的观点,视觉展示方面也会采用和新闻网站相匹配的结构。信息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被有些网站筛选出并且进行了改变。新闻网站由于自身的特点从而造成它的视觉传达方式比较单一和死板,也是和其他网站进行区分的重要原因。 二、新闻网站设计中的不足 (一)新闻网站缺乏明确的信息归类 世界如此之大,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所以新闻内容是非常充足的,也导致了网站新闻信息推送的频率是非常快的,由于新闻信息具有时效性,所以对新闻网站的维护工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需要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整合,但是当前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归类页面,无法准确的整理信息,这样用户就不能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信息的时效性就不能保证,所以要进一步明确信息的分类页面设计,完善新闻网站的总体格局设计。 (二)新闻网站的互动性不强 当用户登录网站界面之后,用户和网站信息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已经发生了。但是目前的我国新闻网站功能不是非常的齐全,和用户之间缺少互动,但是其他类型的网站通常会比较重视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新闻网站通常会严格筛选评论信息,禁止随意评论新闻类的信息,除此之外,正能量的正面信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和新闻信息之间的交流互动。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新闻网站信息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三、提高视觉传达在新闻网站设计中的措施 (一)新闻网站文字信息视觉设计 文字、图片等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字信息在传播的时候加载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新闻网站页面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编辑信息的主体。就新闻网站的版式格式而言,它的文字排版非常的紧凑,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大众通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阅读文字,因此网页已经逐渐由图片取代了文字,除此之外,密集的新闻文字也会给用户带来视觉疲劳,会降低用户的阅读兴趣,一般只是粗略的查看,不能深入的去了解和思考。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他们一般不会去看整篇的纯文字页面,通常会直接离开阅读页面,所以要加强新闻网站的文字设计,加强视觉传达的效果。 (二)新闻网站图像信息视觉设计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图片阅读逐渐取代了纯文字的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图片可以将信息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给用户,图片的说服力也很强;除此之外,当代人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用户,比起阅读文字更加喜欢看图像,因为文字非常的单调乏味,而图片更加生动。因此要加强新闻网站的图像信息设计工作,尽可能的将文字信息用图像表现出来。 (三)新闻网站色彩信息视觉设计 就新闻网站的色彩方面来说,CMYK模式属于传统纸质的印刷色彩,通俗说就是减色色彩模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RGB模式是目前网络媒体显示屏幕色彩的主要模式,通俗来说就是三原色模式,我们视觉上所能感受到的所有色彩几乎都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如果在新闻网站中使用这种色彩模式,那么就可以尽可能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就会让用户停留然后阅读网页内容,所以要加强新闻网站的色彩信息视觉设计工作,以提高用户的阅读量以及网站的信息传播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中,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是新闻的显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网站的严肃风格。我国的新闻网站设计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的新闻网站所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新闻网站的设计格式非常的单一死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大众开始关注新闻网站中的视觉传达效果。新闻信息可视化是保证做好新闻网站的重要前提,这样就可以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模拟所需要提供的信息,让用户看到更加具体的数据信息,加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作者:贾靖扬 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发展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到了信息技术时代,城市建筑的视觉设计在社会的地位十分突出,有规律的传播到城市每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外开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城市的西方化日益明显,为了激活的本民族的建筑特色,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发扬民族视觉文化的核心要领。 关键词:城市建筑;视觉设计;视觉文化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时代条件下,文化交融与碰撞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住房追求欧美风格,传统的建筑文化与设计逐渐丧失,引起了社会知名人士的思考与焦虑,试图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技术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建筑,成为我国目前在视觉传达设计在空间发展研究的重点。 1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的关系 城市建筑的设计是城市在视觉方面给人传达的视觉欣赏,是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人文情怀的表达,它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内部、外形、色彩、质材、装潢等几个地方。现如今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更加高,体现建筑空间的本质必须有先进的设想,完善的设计配套服务,否则措施的缺失必定会影响人们对城市建筑空间的视觉传达效果。互联网时代,我们城市的视觉设计必须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创新,同时达到建筑空间与视觉设计的互动式沟通,增强影响成为当前城市的主流,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设计,城市建筑空间月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越来越体现出新时代的要求,成为传播视觉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与城市建筑的重要基础,从而造就城市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互促进角色,而非隶属关系,达到城市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统一。 2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的冲击和世界交融的时间短暂,大部分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大量的模仿,失去了文化基础,丧失了民族文化特色,混乱的局面弥漫在当时的设计局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数据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洗礼,同时社会环境和民主制度的完善等因素增强人们对视觉设计的依赖,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与人类建筑的空间高度融合,弥补人们在视觉文化上的缺陷,丰富设计文化的内涵,创造出核心的设计理念,触动人们的心,灵和视觉感官,突出人文效益,挖掘人们的丰富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要从文化和时代要求出发,全面提高设计作品。 3城市建筑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与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频繁,视觉设计针对时代要求必须创新发展,探索现代人想要表达思想情感。高度繁荣的现代,人们的共性依然是衣、食、住、行,快节奏的社会使人们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备受冷漠,个人狭隘主义思想盛行,因此,当前情况下,城市建筑空间中视觉传达设计扮演着与人、环境、城市对话的角色。它正在以自己的格调表现出人们期望显露出来的个性世界。人们在欣赏城市建筑空间的瞬间,捕捉的是图形、影像与文字营造出来的瞬间立体感,感受科技高速发达的印象,所以,设计优秀的建筑空间有利于城市建筑空间的规划者将其作为一种承载体进行商品经营,因此,它不可忽视的占据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21世纪的中国,研究社会心理、商业竞争因素,探索城市建筑空间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是时展的要求,核心是两者充分表达了社会当前的问题,但是边实践边总结的道路需要继续深入,做好总部设计与不断探索的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历史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建筑空间从本民族的视觉设计到纷繁复杂的多样化设计,样式呈现出螺旋式前进,由复杂到简单,由简单到繁,由繁到精,经历了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洗礼,人们开始追求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满足、非功力化的视觉享受。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发展的研究当中实践,必须探索视觉设计中便有的思想意识满足现代人们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时满足当今社会大众的要求,也是传播大众需要的文化。 4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在城市建筑空间的发展中关系十分紧密,在设计实践的环节,专业设计人员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至尊武器,为当代社会所运用。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城市建筑空间发展的应用关系,并不是满足人们表面的追求,疯狂的奢侈程度,而要让它们的结合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反映本质特色,不是造成如今“垃圾横流”,“城市空间污染”等充满自责的病态社会。这些精确的定位就需要视觉传达设计师拥有丰富的艺术涵养与专业技术,在技术强盾的状态下,拓展专业领域视觉,树立创新能力,在国家战略发展大环境的眼球下满足市场配置对社会领域的调节作用,达到各城市建筑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示地域文化色彩,突出城市空间视觉设计的需要。 作者:陈文静 夏莉 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创新与发展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给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机遇。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从加强市场调研以及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促进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标志设计课程;创新;发展 0引言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标志的制作过程。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标志设计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应当起到一定的启示与辅助作用。从传统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来看,枯燥无味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标志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际,主要原因在于其难以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标志设计课程教学逐渐融合,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种教学改革方法,以供参考。 1加强市场调研 当前,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仅如此,在现代标志艺术设计领域,标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其创作思维、创作技巧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相较于传统设计手段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方面,在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初期,当授课教师完成对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考核后,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首先,加强市场调研能够夯实相应的基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标志设计的“同化”现象,充分体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各个社会企业、社会产品、社会活动中的标志外观特征,理性分析相关企业、产品标志的创作思维、创作技巧以及表现手法的具体应用环境和应用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关标志设计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标志设计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加强市场调研是当前获取标志设计前沿资料最科学有效的途径。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在对现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革新的过程中,加强市场调研,紧随时展将是实现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创新与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首先,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标志设计课程应当打破传统单一化、扁平化教学模式的藩篱,加强对标志设计内部本质的感性认识。不仅如此,通过将现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的标志设计作品更富有文化张力,更具现代艺术感。鉴于此,相关专业的各个高校在标志设计的日常课程教学中,应当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效性、动态性优势,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此体现新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专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自主化的特点。一方面,授课讲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将标志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实现教学情景再现,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设计教学的手段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在一些社会活动标志设计过程中,如产品包装、企业形象设计、会展主题设计,都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且相关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如多媒体图像学、多媒体动画学、多媒体视觉学甚至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对当前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授课讲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敏锐、超前的时尚嗅觉,而且还应当熟练掌握AutoDesk…Animator…Pro、Ulead…Media…Studio、Ulead…Media…Studio等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这也是当代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然而,从目前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不少广告公司反映当前应届毕业生掌握的设计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的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一些平面标志设计,从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在三维立体化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由此看来,熟练掌握AutoDesk…Animator…Pro、Ulead…Media…Studio、Ulead…Media…Studio等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能够为标志的动态化呈现提供技术支撑,而多媒体图像学、多媒体动画学则为标志动态化提供展示的平台。因此,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拓宽标志设计人才上升通道,并且对于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现代标志设计教学模式应当结合现代标志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内容,打破传统单一化、扁平化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强对标志设计本质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专业标志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视觉标志设计人才。 作者:孔翠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视觉传达设计水平的必要举措。本文围绕“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视觉传达;创新性发展;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来临。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技术性与艺术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过于关注学生基础艺术设计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 图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载体,艺术性与传播性是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特点。从本质在来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主要以视觉媒介作为手段,以视觉符号作为载体。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让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关系越发紧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社会文化的直观化以及社会的视图化,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素材。在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跟随这样的趋势,用多媒体解决视觉传达设计的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用多媒体技术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更加形象与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形象的图片与动画,让枯燥的学习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2.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很多学校成为规范人才的生产线,不同的学校应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都是一个样子。这是我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原因。转变教学模式,明确素质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才能让教育工作走出怪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最重要。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找到设计与创造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3.应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视觉传达设计学习需求 与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效率高、容量大、视听效果优良的特点,更具开放性与交互性。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学习者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拓展个人知识面,走出教室了解更多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给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快速弥补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1.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 在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中已经成为不二选择。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专业修养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新个人教学理念。以尊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为前提应用多媒体技术,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让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活动为更多学生接受。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传授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与技术后引导学生形成能力,鼓励学生调动个人能力创新在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商场宣传图时,虽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很多设计实例,但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引导学生合理有度地借鉴,吸引精华,形成自己的设计想法。 2.关注多媒体技术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师生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与学习方式改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对多媒体技术产生盲目崇拜心理。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人们的生活与交流方式因其改变,但人际关系淡漠也与其发展有直接关系。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在重视视觉传达设计技能培养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艺术道德的关注。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播设计家的正确理念,做好人文教学,让学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而不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机器。 3.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结合在一起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并不意味着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视频,将优秀的课堂过程录制下来,建立名师课堂学习网站,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优化。开设远程教学,学校之间加强合作,共享师资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需求出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只有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推动教育进步。 作者:龚延恒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VR虚拟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研究 摘要: 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关键词: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VR虚拟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毕业时,都要以毕业论文的形式递交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成果展示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都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习成果的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 一、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现状 1.命题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每年各高校在毕业设计命题上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确定毕业设计的主题。命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院校、导师自主命题;第二,学生根据自己实习期间接触的项目完成设计;第三,校企合作,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设计。这三种形式虽然看似符合学校与市场的需求,但往往存在实践功能较弱的问题,平时课堂一般是虚拟项目或者比赛项目,实际的商业项目和课外实践方面较为薄弱,结果存在实用性方面的欠缺。学生的设计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很不错,但从商业的实用价值和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和市场的要求。 2.完成形式传统而缺乏创新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平面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包括广告设计、书籍装帧、商业插画和企业VI设计等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出版行业、商场、传媒公司等都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舞台。实用性在客观上决定了毕业设计主要以具体的设计作品对学生学到的知识加以展示,而毕业设计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专业课程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上文提到的几种课程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作品创作,如,为企业设计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VI,或者为商场设计整体的装修风格,等等。上述方案基本上可以成为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首选,而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全国范围内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本也是这样的趋势。设计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创新,可是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仍然延续以往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有人认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内容无非是包装、VI、书籍或者广告。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速度、对事件的影响范围都远远超过以往的背景下,我们尝试与其他专业跨界合作,如与手工艺产品专业合作,木雕、陶艺、玉饰、金属工艺、园艺等都可以涉及,教学方式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改为工作室教学。 3.毕业设计成果展形式单一 每一年各艺术类高校的毕业季,艺术类院校的展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为集中展现了大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点点滴滴而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毕业展都在各院校内部举办或者在各种展览馆举行。就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展览效果而言,从体量上看,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比不上一些公共艺术和环艺、景观专业的作品。虽然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材质的价值、作品的精细度上优于一些手工艺作品,但那些手工艺作品很有体量感,创意思路有趣、宽泛,作品精彩,也用上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在材质上,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仍然采用以纸质为媒介的设计,材料的使用远没有其他专业丰富和多样,展览形式也没有突破传统。 二、VR虚拟现实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的影响 虚拟现实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电脑中模拟构成一个三维虚拟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为欣赏者提供听觉、视觉甚至触觉上的体验,人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VR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将和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一样,在客观上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VR设备的不断出现,尤其是VR眼镜的兴起,人们再次把焦点放在VR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大学的毕业设计展也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做出数字化的毕业设计展形式,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在任意平台上观赏和浏览毕业设计成果,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且更能充分展现专业的特性,视觉效果将更加突出。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结语 VR设计快速发展,除了相关技术在将来会大规模盛行,其配套定制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VR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行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需求,对于新媒体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把握机遇,将VR体现在教育中,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这一新的设计思潮的准备。 作者:黄繁 单位: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传统美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 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高校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到色彩、文字和韵律。传统美术色彩与平面设计相呼应,是平面设计取材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大学设计课程引入西方教学体系,传统文化的强调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为了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美术,文章从平面设计与传统美术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传统美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等意向的运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对色彩的把握准确,并且是生活的真实体现,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关系 中国传统美术多来自于民间艺人,是生活的结晶。在色彩运用上,或鲜明、或低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背景有关。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平面设计则是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传统美术色彩自由,平面设计色彩不拘一格。纯色系经常成为民间设计的主色系,设计师认为,原色更容易吸引观众。艺术设计高于生活,他对色彩的运用则讲求柔和与搭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多运用几种颜色的结合,打造出绚丽的色彩。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讲究排列,讲求色彩的层次性。设计的不同造成表现结果不同,传统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使作品的在视觉上具有较大的冲击力,这种色彩本身源之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多数民间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火热的心情。与之不同,现代艺术设计则吸收了传统色彩中的一部分方法。在现代艺术中,可以吸取传统艺术设计中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体现作品的可视性与可读性,而这恰恰可以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为载体。平面设计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的理念、能力,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其作品的吸引力。好的作品色彩在于突出,不能过于单调。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色彩运用上独立性差,抄袭现象明显。如何运用传统美术,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明,增加作品的可视性,才是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总之,传统艺术设计与平面色彩在色彩上和在设计上有着相似之处,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传达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美术色彩。 二、传统美术元素的表达意向 平面设计受到传统美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色彩和图形几个方面。由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短,在设计过程中,传统美术的应用较少,相反西方美术意向应用反而较多。但对于大部分作品而言,缺乏传统的中国意向,不利于其在群众中的传播,使作品受欢迎程度降低。从技术角度分析,缺乏传统美术元素的支撑,平面设计作品浮夸或者色彩应用不明显。在装饰设计上,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更多居住者的需求。需要对传统色彩的意向更好的整合与应用。 1.色彩 色彩是传统美术主要表达意向之一,也是平面设计最应借鉴的地方。传统美术多是民众在生活中的积累,能够很好的反应人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则讲究鲜明。在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中,色彩和形状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色彩选择受到文学、政治、宗教的影响。对传统美术的理解源于艺术设计师的生活,色彩应用准确则会使人心情愉快。对此,我们倡导设计师培养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设计让人身心舒适的产品。如在家居装饰的设计上,色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色彩的搭配原理,还要力求不同,通过颜色的多变来满足年轻的人群。在美术学中,色彩搭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作品进行补色和色相对比可以使效果更加良好。现代设计师主张在色彩上使用此退晕和对晕两种方法,事实上,该方法就源自于传统的中国要素,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2.图形 色彩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享受。在不同的图形设计中,设计师主张采用融合性强的线条,这与传统艺术设计有所不同。在传统艺术设计中,图形多讲究跳脱性,线与线之间看似毫无联系,但却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线条的粗细、轻重都将决定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柔和则温暖、舒适。凌厉则厚重、动感。要求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结合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正确使用线条,优秀的作品通常由不同种类的线条组成,给人与视觉享受。 3.文字 有的设计师认为文字可有可无,但实际上,文字是艺术作品的外延。在很多景点的亭台设计中,都有文字作为依托,依靠简单的文字来表达传统文化,突出历史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汉字本身能够留给人们一定的感官享受,在平面设计中,通常不能丢失文字这一意向。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作品设计中,图形和颜色均无法表达其内涵,只有通过文字的使用才能体现其立体感,增强作品效率。总之,我们要明确平面设计的意向,并注重于从传统的中国美术作品中截取相关意向,将其巧妙的应用于设计作品中。 三、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 将传统美术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对其设计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取代的艺术设计素材。平面设计无时无刻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将色彩、图形和文字上都有所体现。艺术美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为了更好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视觉效果,我们将其运用过程分析如下。 1.图像信息色彩分析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作者的只要目的。而信息色彩则是主要传递意向。正确运用图像、文字色彩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我们以图像信息色彩为目的,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规则的与不规则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将明色系和暗色系连在一起。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体现作品的特殊含义,传达出一种视觉的语言。对于设计师观念上,要注重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传统思想的结合。再比如,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选择温暖色彩,给人以好的感觉。此外,对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而言,还受到传统古典艺术设计的影响。对于美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多种元素结合,设计师要具有创新能力,注重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某一体育运动鞋品牌海报设计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图形、意向和文字的结合。在文字的选择上,作者选择了红色作为朱色系,而在海报的选上,选择了灰色作为其主色系,这样主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呼应。另外,作者在这一环节上还使用了摄影技术,在视觉上给人更多的享受。此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更胜一筹。 2.文字意象的具体应用 文字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主要意向,在多个设计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文字是艺术作品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构成要素,并且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文字中与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是对其其它意向的补充。这样结合了文字图形化特征的如在中国艺术对联的设计过程中,文字是主要的表达对象。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应用更是广泛。总之,汉字在节日庆典中、在多种场合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作品设计中,不应忽视汉字的作用,而是应将其巧妙的应用于作品设计中。 总结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多年历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传统的美术设计中多以文字、图片和色彩的运用为主要意向。在作品的设计上,蕴含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体系引入西方的体系,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被遗忘甚至被抛弃,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生动性,同时不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基于传统中国美术色彩对平面设计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挖掘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并注重色彩搭配。现代艺术设计师的理念也是教学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艺术学习而言,视觉传达效果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经验和理念,因此要合理的应用传统的美术色彩艺术,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艺术作品的传达效果。 作者:袁敏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浅谈钢琴入门教学的技巧:儿童钢琴入门教学基本方法 摘 要: 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通俗的方法。其中要点大致为: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规范的手形和手指的正确弹奏方法、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后应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其步骤包括: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等等。同时也不应忽视家长在学生学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钢琴 启蒙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钢琴教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浩大的琴童军团,同时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大增。面对一个零起点的孩子我们应该从何教起?我根据十几年的钢琴学习和若干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通俗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不喜欢的仅为2%。这说明幼儿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前提下,对音乐具有本能的“原始兴趣”。而对练琴过程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在练琴过程中有经常去厕所、喝水等行为的幼儿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除开幼儿练琴过程中确实的生理需要以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本身、钢琴教师、幼儿家长,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学习钢琴,还是音乐教师教授钢琴,培养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学习的关键。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最佳的方式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式、口传心授的方法。一般每节课为30―60分钟不等,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1―2节。 首先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尤其是对钢琴键盘的识别与记忆,并且引导幼儿对高、中、低音区进行辨识。然后从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教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然后开始逐渐细化到讲解身体上半部分,手臂与手腕的感觉与形态,再到教授手形、手指,等等。幼儿手指伸张力和手指关节的弹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注意好习惯的培养。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在教授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锻炼,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例如表情记号的意义和作曲家的风格及其生平,等等。 在完成若干节的入门知识讲述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每节课的必要步骤为: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 我认为对儿童入门教学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先询问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仔细聆听学生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手形、识谱、表情记号等问题。 欣赏老师示范演奏所布置曲目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进行对比比较,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讨论有关弹奏时候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师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许多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点,即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使幼儿学琴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各种品德的养成、陶冶情操,等等。根据个体和家长需求的不同,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最好邀请家长在一旁观摩,并且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家长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钢琴水平的进步尤为关键。 浅谈钢琴入门教学的技巧:浅谈少儿钢琴入门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钢琴在时下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学习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学生特别是幼龄学童,刚开始接触时都兴趣十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多都半途而废,甚至看到琴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里。如何正确的引导,教学期间采用何种方法方式,还是件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钢琴;少儿;入门教学 一、培养兴趣,快乐教学 孩子的天性好玩,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我们可以从教材的选取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教材的选择可以从特定的少儿教程开始。把谱面拉大,配以卡通插画,使得五线谱看起来不难么枯燥和难懂。期间编入了各个国家的民歌和带歌词的儿歌,学生在练习中赏心悦目的阅读谱子,还可以动静结合,自弹自唱,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课堂上的语言和氛围也非常重要。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语言要尽量做到儿童化,生活化。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你说十遍还不如打个比喻一遍就让孩子记住了。 其次课堂的氛围也要靠教师调节,针对不同情况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学琴的出发点不同,有些是想增加点美育及艺术修养,有些是想走专业道路的,有些纯粹是启蒙看看有没兴趣爱好等,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少用指责和否定的语气教学,要随时给予学生鼓励,对于一点点的进步或者闪光点,都得给予赞扬和肯定,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感,给学生一个平和且能激发创造力的空间,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一半,双方之间融洽的氛围,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动力。 二、根据个体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练习时间和方法 艺术门类学习的特殊性在于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以外,业余时间的练习在学习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环境、程度深浅等多个因素出发,合理的留好课后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课余的练习时间要合理安排,尽量做到每天接触键盘以及阅读乐谱。练习时间长短可以根据个体性格和年纪来决定。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要采用少食多餐的练习方法,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慢慢调整时间长度。切勿逼着孩子坐上琴凳一练就是多个小时,学习效率低下,浪费了时间不说,还破坏了学习的乐趣。 在练习中,首先要加强音阶的练习。音阶作为旋律的构成原素,历来为器乐演奏者每日必需练习的内容,所以每天的练习可以从音阶基础训练开始。拿到新的曲目,开始时慢练是一条金科玉律,其目的是为了正确的掌握旋律,以及完整性,只有在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慢慢加快到曲目要求的节奏,这样获得的技术训练是有效的。分段,分局,将难点重点单独提出来慢练,往往比整首曲子的通篇练习效率要来的高,曲子上手的时间更快。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不少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放慢练,难变易。 三、注重听觉训练和音乐赏析 听觉训练是器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在的听觉和乐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每个人对音乐听觉的敏感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琴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来适当加强听觉和音准的训练。一开始可用“啦啦啦”的象声词模仿单个音的高度,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逐步加入二个音,甚至三个音的音程模唱。其次,音乐赏析也是学习钢琴的一个很好的辅助课程。赏析对于我们学琴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习一门新课程,大多是从临摹开始的,如何获得临摹的范本,特别是音乐范本,就得通过聆听来感受。通过曲式结构和乐理结果的分析,由浅到难的聆听各类音乐作品,做到听熟听懂,对于学生的练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学琴过程里,技巧训练只不过是一种机械运动,比技巧更上一层的是意境和境界。曲子的二度创作源于演奏者对乐曲理解的程度而异,对于初学者来说,音乐形象的捕捉特别的难,因此教师在琴课上,要特别加强对乐曲的分析,从基础的乐理知识,作曲家的背景,以及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细节后,我们再来演奏乐曲,更好的把握风格和音乐形象。除了课上加强乐理知识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摩各类演出,乐器现场的声音还原,演奏者二度创作的音乐风格,多少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激励学生进行展示和舞台实践 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展示和肯定。才艺展示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检阅。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习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在众人面前演奏容易紧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如何克服和得到锻炼,这就得借助于一些平台来解决。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的实际演奏作品的完整程度肯定比台下的练习要有所缺少,所以注重平时的练习尤为重要,这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所谓的因果也由此产生,你在台下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与你在台上的成功与否是成正比的,把这种压力转换成学习动力后,对于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或者家长要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在课堂和业余时间得采取鼓励和诱导的手法,培养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现实社会中,关心身体的健康很多,但是心灵的健康与否,很容易得到忽略的。人都是有惰性的,极少有学生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学生有主动想要做练习的。很多都是三分钟热度,热度过后,就得靠成人的引导和鼓励了。过激和否定的语气都会抹杀学习的兴趣,多鼓励多发现闪光点才是我们要做的。 五、结语 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良好的教育导向,是我们坚持学习音乐或者其他科目的手段之一。看着孩子身心愉悦的走在艺术大道上,音乐和钢琴成为儿时美好的玩伴,那是一桩何等曼妙的善事啊! 浅谈钢琴入门教学的技巧:浅析中职幼师专业钢琴入门教学训练 【摘 要】针对中职幼师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抓好入门基础教学,加强基本功训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之掌握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出合格的幼儿老师。 【关键词】钢琴教学;入门训练 幼师专业是培养幼儿园老师的主要阵地,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师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钢琴教学是幼师学生的在校必修课,幼师学生学习钢琴趋于成人学琴,身体及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在教学中无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弹奏方法的确不易。但是,她们也有一定的条件,即她们的理解能力、主观努力等要比儿童占优势, 根据这一特点,合理的进行入门训练,同样是可以取得进步的。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钢琴教学前期任务之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才会主动地自愿地去学习。对于刚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钢琴,对弹奏钢琴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来积极诱导学生,培养其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演奏学生喜欢的乐曲(时下流行的)或播放CD让学生听,让学生感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学琴欲望。 二、掌握入门要领是获得弹奏技能的先决条件 入门训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的弹奏生涯。初学的学生,都要求学生从手臂的认识开始。例如认识大臂、小臂、手腕、腕关节、手掌、手指第1关节和第2关节掌关节,讲解大小臂的整个放松,手臂做自然下落以及将重量传递到指尖的示范,手型呈弧形状或半握状,手腕放松,掌关节支撑住第1、第2关节触键等等,整个过程要讲解示范到位。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可一旦坐在钢琴上便不知所措,难以把握,甚至出现紧张,身体及手臂僵硬,掌关节下陷,手腕高抬,手指爬在琴上,手指有折指等毛病,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指导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放松的感觉及放松后的手臂自然下落后弹出的声音,全身的放松状“落”下去的重量恰恰是手臂、手腕、手掌、肘、肩相结合而成的统一的结果,这种结果往往是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最佳途径。同时,辅以小组课的授课形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的。 三、非连音练习的入门及方法 初学钢琴的学生首先接触的入门练习就是非连音奏法又称断奏,虽然断奏有多种技法,对幼师生来说需要掌握常用的几种奏法。断奏的弹奏方法是学习钢琴基础的基础,非常重要,如果初学者断奏弹奏学的不好,今后的学习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断奏弹奏中,手臂的放松和手指的支撑及其站立是弹奏的基础,它的重量应集中在指尖上,而且要注意第一关节的站立,也可以将手指放在别人的手上,指尖站稳,体会手臂、手腕的放松、感觉指关节顶端是力量的集中点。然后在琴键上进行一个一个单音的练习,此时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如果单音都弹不好,那么一串连音就更不可能弹好了。 跳音练习与非连音奏法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跳音要求触键短促富有弹性,弹奏时手指一经触键即迅速离开,保证手指动作干净利落,指尖迅速到底,动作防止过大,以“贴键”跳起的瞬间反弹爆发为最好效果,弹奏出的实际音响是谱面音符时值的1/2。顿音“拜厄”练习中常见的练习方法则要求更短于跳音,更爆发短而有力,是跳音实际音响时值的1/2。 四、连音奏法的训练 断奏是连音奏法的基础,它们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手臂腕的放松、手型的良好保持、手指的站立等等都离不开断奏的基础训练。连奏练习与断奏练习,关系上有明显的不同,连奏很象人走路,一步接着一步的走,交替自然,一步下去又转向另一步重心下落。例如手指第一个音落下去,第二个音马上滚起来,两音之间连绵不断。当第二个音还没有出现时第一个音就不能放掉, 而是做好与下一个音连接过渡的准备。在练个音连奏的同时,可以逐步加入三个音符一句,四个音符一句,五个音符一句的连奏练习。练习3个音的方法是:落下去第一个音,抬指弹下第二个音,手腕带动滚起第三个音,即“落抬滚”。 练习四个音为:落抬抬滚。练习五个音为:落抬抬抬滚。好的连音必须做到三点:a.无缝,即凉荫之间不能有细微的断裂。b.无角,即没有任何一个音冒出来。c.无坑,即没有一个音坑陷下去。 幼师钢琴教学不同于大中专院校钢琴专业或高师钢琴主修生,它具有特殊性和速成性,应该按照幼师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为幼儿园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既注重它的实用性、科学性,又要不偏离一定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合理运用学习的三年时间,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可以获得较好结果的,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得法、学生配合默契是成功的法宝,也许困难较多, 生源差距较大,进步不一,但只要系统的、科学规范的、合乎实际的教学,学生都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的。 (作者单位:新疆阜康市职业中专) 浅谈钢琴入门教学的技巧:入门基本功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由于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是钢琴学习方面不断的膨胀,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要求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程度,更在乎社会的“现实要求”从而忽略了基本功的练习。而现代钢琴教学有必要钻研基本功教学,进而引领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钢琴。为此,分别从基础中的基础、手型手指特点、手指独立性培养和手指基本弹奏动作几方面进行了基础教学的研究。从而引起教育者和求学者的深思,以完善钢琴教学体制。 【关键词】钢琴演奏;基础;手指;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也不断提高,随之人们对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艺术的追求也迅速膨胀起来。可盲目的膨胀带来的不良后果,却很少让家长与学生自己反思。如今,大量的人们在学习钢琴,可有所成就的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程度去,去适应社会考级,甚至要求速成。如果老师真按照这类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学,造成的后果是基本功练习的欠缺,以致根基不稳。一番阶段性练习过后,教师却无法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层次,使很多学生不得不遗憾的终止了钢琴的学习。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互相综合的活动,演奏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技术才能完成,而掌握这些技术并不是几个月或更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钢琴的入门阶段是整个钢琴学习过程的基础,对学生日后对钢琴学习的理解和态度都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视,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钢琴教学中入门基本功的重要性: 一、基础中的基础 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弹琴时,脑、眼、手、耳、脚同时运用,那么一定要有一个适合自己高矮的琴凳,同时要确定座位同钢琴的最佳距离。弹奏的正确姿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座位、脚、手这三个重要支点的平衡与协调,教师应以亲身示范来增加学生的认识。 二、钢琴弹奏的手型及手指特点 “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行得通,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符合手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重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客观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型,任何人演奏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手型模式,但作为初学者,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标准,因为人的手和手指具有一种最适应于键盘排列结构的状态,我们可以把这种状态理解为基本手型。 不良手型一旦形成,会影响指力的传导,以至于不能获得正确的声音,并会影响手指的快速跑动,还会形成多余动作,紧张等状态,养成弹奏的僵硬和力量的浪费。 三、手指独立性的培养 钢琴演奏的基础是手指,手指的基础在于手指的独立支撑,手指的支撑是站立式钢琴弹奏的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或者学生没有把手指支持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为日后的演奏带来很多的问题和麻烦。我认为在钢琴入门阶段,手指的独立支撑训练要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作为一个专项予以足够的关注。手指的支撑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手指是支撑手臂的支架,但手臂又是身体传导力量的桥梁,他们相互作用并牵制着。以下是对每个手指的逐个分析: 1指的特点,有些学生弹一指时掌关节不能支撑,一承受重力就会塌陷,必须加以纠正,通过外力让关节凸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肌肉能力增长了,慢慢可以恢复。这个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无所顾忌地错误训练。 2、3指的特点是比较有力,但第一关节比较薄弱,容易塌陷,所以要十分注意。 4指是最不灵活的手指,力量比较弱,未经训练的4指往往依赖于其他手指,不够独立。如忽略其特征而非不断加以纠正,力度便无法集中。所以,在练习中要坚持正确的锻炼,并给予特殊的关注。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5指是最为柔弱的手指,支持力最差,所以我们见到很多学生都是让5指躺着弹奏,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指导。小指的关键在于第一关节与第三关节的凸起,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之前把正确姿势摆好,而后坚持几分钟。日积月累地训练后,肌肉的力量增强了,小指的支持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个指的不同特征,造成了它们容易形成不同的毛病,但我们应确信,经过认真训练,不急于求成,完全可以改掉毛病,养成各自的弹奏独立性,使手型规范,达到弹奏的正确状态。 了解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要完成手指在弹奏中的正常支撑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大家知道,手指的结构是有多个活动关节组成,以适当的肌肉紧张来组织手指的各活动关节,共同协作去完成每个动作的支撑准备状态。 第二,利用合适而有益的练习来训练各个手指的灵活度与力度,使其逐步具备独立承重的支撑能力,达到相互平衡协调的各个手指之间的关系。 四、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断奏与连奏 手指独立了,支撑力强了,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学着在琴键上“走路”了。 断奏相当于孩子站稳了,开始迈步的时候。抬脚相当于提腕,提腕的力量来自于手臂的肌肉,手腕要习惯放松,手臂手腕要协调,接下来就是降落的过程,自然地降落。降落后的手指保持的姿势就是前面提到的独立。弹琴的手指独立地支撑,做好基本的手型。这个过程非常关键,一定要体会手指的支撑与肩、肘、腕以及身体的放松。必须完全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以后的课程,不可急于求成,这个阶段是基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毛病,便很难改变,甚至影响一生。 连奏要记住以下几个要点: 1.手指的抬指动作主要产生于第三关节。 2.已经弹琴的手指不动,其余手指要以第三关节为轴,尽量不要太高,做到灵活,放松。 3.在击键过程中,力量要集中于指尖,第一关节要有“抓住”的感觉。 4.每一次抬指动作的重复不可过快,要有充分的准备与思考的时间,考虑好手型是否正确,力量是否放松等因素。 弹琴不是天生就会,是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的境界。在整个钢琴学习中,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以上笔者仅对最基本的共性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感受与经验。身为钢琴教师,让我们为了钢琴事业不断学习,探究吧!
摘要: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课题的质量。伴随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文章将主要围绕创新实验室的运行特点、传统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和实验室开放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见解,希望能够实现实验室的安全、有序、高效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水平的实验室是一流大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1]。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创新课题的研究数量不断激增、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于实验室的使用需求和复杂程度逐步扩大化,所带来的实验室管理也面临更高的挑战。 1创新实验室运行的特点 1.1运行时间不确定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面向所有对创新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和参加各类实验项目或者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申请和指导教师推荐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研究。学生能够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课余和节假日时间,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时间各不相同,不同研究内容操作的时间也不相同[2]。因此,实验管理者只能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实验室开放运行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求。 1.2课题研究内容多样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提供平台。因为学生的兴趣千差万别,创新想法不一,所以课题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多样。这也决定了创新实验室课题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1.3仪器设备需求多样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开展的课题多样,研究内容大多数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形态学实验等。而每一学科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数量较多,种类繁杂。 1.4研究人员流动性大 创新课题研究是学生本科在读期间一个时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伴随着学生毕业离校或者一个课题结题,会有新的学生和新的课题不断更替。因此,实验室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1.5管理难度大 因为创新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存在开放时间不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多样、仪器设备需求多样、研究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所以实验室安全、高效、有序的管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高的挑战。 2创新实验室传统管理现状 2.1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巨大且极其繁琐的工作。许多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课题研究、轻实验室管理,重项目完成度、轻学生能力提升度等问题,只顾完成眼下工作,忽视了实验室长期、安全、高效管理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 2.2日常运行与开放管理不规范 实验室日常运行存在管理队伍不健全,人员职责不清[3],部分出现无主管理;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实验耗材乱摆、乱放,实验台面脏乱、缺少实验室使用记录;普通试剂和危险品分类不清、混放、堆放;管制试剂没有按照安全管理规定存放、保管;实验室废固、废液不按照规定处理等现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实验操作人员进出比较随意,安全意识差;贵重仪器设备不预约、不规范使用,混乱操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实验操作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等问题。 3建立实验室运行与开放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方式,已无法对实验室和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安全、规范、高效运行的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机制,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4]。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 制度实验室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是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按照全员、全面、全程的要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5]。 3.1.1建立层级责任管理模式 实验室采用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带教老师三级责任制管理。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功能区块划分、管理员分配等全面管理工作。实验室功能区块由专业管理员负责管理,包括实验室使用安全培训,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仪器设备更新、维修、维护,试剂、耗材管理,废液、废固无害化处理等所有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教老师负责学生实验室进出安全、实验课题和实验操作管理。 3.1.2设立电子智能门锁和监控系统 所有实验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使用实名登记的校园卡刷卡出入,实验室门禁系统会自动记录实验人员进出情况;实验区设立监控系统,便于管理员第一时间与实验操作者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对于未及时发现的问题后期也可以追踪处理。 3.1.3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考核机制 凡是进入实验室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必须自学安全培训课程,包含水、电、气使用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试剂使用安全,实验废弃物的科学处置,熟练掌握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内容,考核通过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3.2建立实验室运行信息化管理系统 3.2.1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①基本信息模块,包括记录仪器设备名称、资产编号、品牌、型号、所在实验室、保管人、维修电话等。该模块可以长期保存仪器设备信息,做到可追踪溯源,清晰掌握所有的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避免重复购置,造成浪费。②动态管理模块,包含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OP),使用记录(实验内容、使用时间、使用人、联系电话)、维修保养记录、使用状态等。该模块可以对复杂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标准化指导,规范操作、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实时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合理调度分配,提高利用率。③预约使用模块。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承担课题项目多样。实验操作人员也较多,对仪器设备使用需求不一,有时多人同时使用一台仪器设备。为了高效、有序完成课题项目,学校建立仪器设备预约使用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安排提前预约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以避免出现争抢、耽误实验进度等现象。 3.2.2实验试剂管理 高校实验室各种试剂种类繁多,因性质不同,存储条件和保管要求也不一。试剂的统一采购和分类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散采购使用所造成的试剂过期、浪费现象,可提高试剂管理使用的安全级别[6]。①学校建立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试剂按照试剂名称首字母顺序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和出入库管理登记。②以简要清晰为原则,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试剂名称、规格、入库量、有效期、存放位置、保管人、领用量、用途和领用人。③实验管理者有效监管试剂使用及存储情况,杜绝试剂重复购置和过期浪费现象的发生。④试剂的存储保管按照普通试剂、管制试剂和贵重试剂分类。普通试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集中管理;管制试剂按照易燃易爆试剂、易制毒试剂、腐蚀性试剂分类,采用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管理,并安装监控设施和报警装置;气体钢瓶集中统一存放;抗体、拮抗剂等贵重试剂采用分类专库专人专管。 3.2.3实验耗材管理 实验耗材主要是指低值易耗品。实验耗材的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巨大且极其繁琐的工作[7]。学校建立实验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实验耗材的入库、领用、查询、统计等,有效监控实验耗材的使用情况,杜绝实验耗材采购不及时或者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发生。 3.3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 3.3.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应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室管理更应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如果以传统管理模式,管理若是过于严苛,就会压抑学生自主实验与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管理若是过于宽松,又会让管理流于表面,反而会丧失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8]。根据创新实验室的定位和特点,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创新实验室可采取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开放的自主管理模式[9]。学校成立学生实验室管理小组,根据学生的专业及优势特长,分工负责:①实验室水、电、气使用安全和实验室卫生管理。②仪器设备基本清洁、预约管理及故障上报。③基础通用试剂的领取、配制及分装。④耗材的搬运、领取和分发。⑤实验废液、废固及动物尸体的回收。当实验室运行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时,实验管理员出面协调并解决问题。 3.3.2开展科研技能培训 刚进入实验室的多数是大一、大二没有实验操作经验的学生,对于多数基本操作都很陌生或者不了解。创新实验室的多数项目是多学科交叉的,很多实验操作技能具有多学科性和跨领域性。如果仅靠指导教师或者学长的传、帮、带,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或者专业不匹配等原因,会出现实验原理讲述不清楚、关键操作步骤缺失、课题研究思路局限等现象。因此,学校联合基础和临床各专业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建立“怎样做好的科研”系列专题培训视频课程,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前沿进展两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化选择相关课程,随时随地观看、反复学习,不断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和拓展科研思路,提升创新研究能力。 3.3.3互评反馈 实验室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最好场所[10]。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能不能专心完成课题研究;而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利用实验平台条件完成课题研究,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以,利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互评反馈,学生可以对实验室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进行批评指正。两者共同改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管理不断完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具体的运行与开放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见图1。 4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能否充分发挥其功能、充分利用,能否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对实验室运行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仪器设备集约高效利用、试剂耗材科学分类管理;优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互评反馈机制,促进实验室开放使用与运行管理良性循环。 作者:卢占英 朱玉平 钟山 余立华 任安经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1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影响因素也越积越多,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漏洞。这说明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的财会管理机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对高职院校财会管理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 2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在翻阅了国内外有关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有关文献,并参考了相关的实际案例后,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在财会管理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机制、信息交流沟通渠道、财会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2.1高职院校财会控制内部环境不够优质 高职院校在财会控制的内部环境优化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过于迟滞、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且执行力较差等几个方面。2.1.1高职院校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我国的高职院校实施的是法人治理结构,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理所应当具备独立的办学权力和治学权力。换句话说,就高职院校财务内部的控制而言,在法律意义上是高职院校自身内部事宜。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一直对自身的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乏,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总是会处于较为被动的从属地位。在高职院校和政府机构这种微妙的关系调控之下,政府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意志和行为会借助于宏观调控、行政审批等手段,直接干预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了高职院校在自身内部财会管理上的自主性大大削弱。2.1.2缺乏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及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形成的一种得到全体人员共同认可的办学理念和价值体系。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高中院校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和建设而言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的好坏对于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也是如此。如果高职院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得不到校园文化的熏染和制约,就会使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这样一来,高职院校财会人员缺乏对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财会内部管理领导人员对财会管理人员给予的人文关怀又远远不够,势必会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甚至会致使滋生大量的职务犯罪案件。2.1.3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执行力较差。通过对比国内外高职院校财会内部管理工作发现,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学校内部财务控制上相应的管理机构的设置还不完善,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效果也不够好。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内部财务控制民主性较差。我国的高职院校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就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而言,校党委具有决策权,校长具有执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然而在实际的学校财务内部控制中,教职工代表很难参与到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评议中,这将致使高等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化。第二,会计人员对学校内部财务的控制存在较为明显的迟滞性。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人员相对缺乏,一名会计人员兼任多个财会管理岗位的现象司空见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无法满足高职院校高速运转之下推进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这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将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进展受阻、迟滞性严重、权威性丧失。第三,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上,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工作,使高职院校成为职务犯罪多发的区域。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在相关政策的解读上玩弄文字游戏,曲解规章制度的本意。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详细的处置措施。 2.2高职院校财会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尚不完善 财务管理中风险预测机制的完善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内部财会管理与外界市场上的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以高职院校融资渠道为例,现阶段高职院校在筹资渠道上与社会的各个行业之间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长期在国家的预算机制下成长与发展,现在让它独自去面对波诡云谲、变幻万千的市场经济环境,势必会给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引入更多的不可控风险。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如果高等院校尚不能够制定出完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机制,其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将着实令人堪忧。 2.3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高职院校财会工作涉及学校的边边角角、方方面面。像发放教师工资、收缴学生的学费、学校的基建投资、学生奖学金的发放、课内外活动的举办经费等都直接和学校内部财务工作直接挂钩。由此可见,保证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很有必要。如果高职院校在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上存在沟通盲点或者交流漏洞,上级领导的指示批准不能够及时地传递到会计工作管理人员手中,教师学生职工的个人反馈建议和意见也不能上传到相关校领导的耳朵里,久而久之会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引发二者之间的“信任危机”。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长久,平稳的运行十分不利。 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选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关乎学校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上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优化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路径,使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3.1树立先进的现代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念 在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相关的财会人员一直以来对于一些新兴的基本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还不甚了解,仍旧是遵循着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控模式工作,使之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化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对内部财务控制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以高职院校内部财务集中管理为例,高职院校内部财务集中管理为例其初衷是为了尽最大限度地简化财务内部管控环节,压缩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得服务于学校的现代化改革发展。然而,由于相关财会人员对“集中”和“分级”这两大基本概念的认识不足,将学校内部财务的分级管理当作了领导财权的重新分配,进而将财务的集中看成是了领导获取利润的交汇点。这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与偏差,致使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模式迟迟未能落成。因此,高职院校财务管控人员要立足于学校财务的分级管理制度,明确风险、成本、投资以及收益几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要清晰地意识到影响高职院校内部财会管理的各种动态变化的市场经济因素。 3.2完善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要着眼于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要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民主制度。要让教职工代表能够加入到学校财务控制中的重大决策讨论中去,使之更好地发挥其财务控制监督作用。第二,要完善学校财会部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这种做法旨在借助于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两大手段,明确学校资金的动态流向和运行痕迹,促使学校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公平化、合理化、规范化。第三,要全面提升学校财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及能力。作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学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乎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否平稳、合理地进展下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优化内部会计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做到专人专岗、专人专项;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财会人员的培训与交流,使之财会基本职业技能更加扎实,财会管理控制理念更加现代化、先进化、廉洁化。第四,要贯通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渠道,使上层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能够准确及时地下达至财会工作人员,对于教职工及学生对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议与意见也要及时地反馈上去。这样一来,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高职院校财会管理现存的各种不合理、不规范内容。 3.3强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制度 风险管理机制旨在借助于高职院校内部地资金风险预测与评估系统,确保学习的资产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高职院校内部改革进一步加深,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经济因素的干扰,这给学校财务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旨在提前预测并及时捕捉对学校财务安全的危险性因素,即便出现了资金运行风险事故,也要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至最小,以全力保障学校财务安全与完整。 现阶段,站立在学校自身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上去审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要善于及时发现并改正现存的问题,师生合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打造现代化新型财务管控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高职院校复合型财会专业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0). [2]宋箫兰,刘星.积极培育财会专业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品牌专业[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3]符茜.高职财会专业的税校合作新模式探索研究———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南方企业家,2018,(04). [4]唐丽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信息记录材料,2018,(09). [5]陆红波.小议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素质[J].文教资料,2006,(36). [6]马青.大学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09). [7]林倩.选择性课改下“闯关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财会专业技能评价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0). [8]朱红群.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6,(10). 作者:高菊芬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商务沟通论文:商务谈判的语言沟通技巧 摘 要:商务谈判往往关系到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合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企业之间的切实利益。合理运用适当的谈判沟通技巧,才能在诸多商务谈判中避免处于劣势地位,知彼知己,使谈判促成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关键词:商务谈判;语言;沟通技巧 商务谈判是商场利益较量里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在谈判中合理运用语言技巧,不仅能够将自己的立场观点表达得很准确,同时也会在语言上给对方施加适当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谈判中占据被动位置时,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即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一、商务谈判的性质 1.商务谈判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要反映事实,要根据现实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语言的组织,这样才能使双方都产生信赖,为本次谈判的成功打好基础。 2.商务谈判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在谈判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在谈判过程中可以找到对方的一个突破点,围绕突破点来进行表达,这样不仅不会打乱整个谈判的节奏,也不会因为表达内容没有主题而使对方感到困惑。如果在谈判过程中一旦找到了一个话题,就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谈判语言。 3.商务谈判的逻辑性 商务谈判的语言应该是具有逻辑性的,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仔细判断和推理的情况下,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充分体现语言的客观性。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要想使运用的语言有说服力,就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对方提出问题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复。向对方提出的问题也要符合当下谈判过程中的逻辑。语言能力的运用是谈判取得成功的前提准备。 4.商务谈判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语言应当有礼貌,并且语言表达要准确。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商务谈判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就是必须礼貌;(2)谈判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对方能够理解;(3)要讲究一定的表达方式,比如音量适中、富含语言色彩等;(4)在谈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合理的手势或者面部微笑等。 二、商务谈判中陈述的技巧 1.入题技巧 在商务谈判的开始,双方之间存在的陌生感容易使整个谈判气氛变得紧张,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谈判项目中,谈判双方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导致双方都不知所措,使谈判陷入僵局。在谈判之初,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1)可以先介绍本企业的情况,或者是谈论最近的一些重大新闻、国家大事、天气等等;(2)可以从细节着手,使双方的心理得到放松,走出紧张的气氛;或者可以先适当谈一些原则性问题,往往一些大型的项目在商务谈判过程中都会先谈原则性问题,然后再就细节进行讨论。 2.阐述技巧 在阐述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商务谈判的规范性,语言要简洁明了。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表达内容,在适当的时候紧扣主题发言,并且条理清晰,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其次,在谈判之前要将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并对对方坦诚相待,在对方对自己的话做出反应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内容,随机应变。最后,在谈判即将结束时,可以说一些礼貌性的话,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商务谈判的提问与答复技巧 1.商务谈判的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常用于商务谈判中,目的是能够准确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并加强双方的深度沟通与了解。首先,是间接提问的方式。为了使提问变得更客气,更礼貌,就会用到间接式提问的方式。按照一般的常识来讲,提问越间接越能避免直接提问的唐突。其次,在提问时,要避免问对方是非题,而应将是非题变成选择题。再次,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也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尽量达到双赢的状态。最后,提问的问题要由简单到复杂,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使提问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商务谈判的答复技巧 在谈判过程中比较,不容易处理的就是答复对方的提问。因此,商务谈判中的答复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技巧。首先,学会委婉回答或者简单模糊的回答。对问题的答案要适当保留。有时确切的回答反而会吃大亏,其次,学会使用幽默含蓄的语言缓解紧张的谈判气氛。最后,遇到对方提的一些敏感问题或者不太理解的问题要考虑充分,仔细斟酌,慎重回答。 总之,商务谈判往往关系到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合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企业之间的利益。合理运用适当的谈判沟通技巧,才能在诸多商务谈判中避免处于劣势地位,知彼知己,使谈判促成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商务沟通论文: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的开设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课程需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大多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用的教学方法也相对比较传统,而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将会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务沟通和谈判;商务英语教学;案例教学法;能力培养 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在具体商务环境场景中用英语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能力外,还需要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能力通过实践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中能力培养要求 综合能力培养是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里的综合能力主要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关键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商务写作和演讲、电话营销培养的是学生表达能力与个性能力,而商务谈判和产品推销和展销会则主要通过模拟任务操练锻炼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从上述能力培养要求可以看出,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商务沟通与谈判教学应该使用特有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征介绍 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有效的师生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故其常常运用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领域中。 2.案例教学在商务沟通和谈判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法根据其特点,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由于其重视任务从提出到完成的过程,因此总体实施步骤比较好把握,现就以商务谈判为具体示范,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谈判能力。 案例主题:教学案例之“商务谈判会议记录” 教学任务:商务谈判的会议记录模式和现场模拟 教学目标:掌握商务谈判会议记录格式、文体特征和相关语言词汇学习 任务活动:小组讨论、口头报告、会议记录撰写和现场模拟 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一,导入。教师把学生分成2~3人一小组,并提供一段商务谈判视频(案例),让学生在5分钟内对谈判内容做会议记录,此项任务完成后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记录信息,并初步讨论谈判中会议记录的要点和特征。 步骤二,商务谈判会议记录文体学习。教师在完成上述导入步骤后,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商务谈判英文文本资料(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该文本资料中的文体特征,并且找出文中文体使用表达不符合英语语言,使用不得体和不规范的地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用英文做讨论总结报告。 步骤三,商务谈判会议记录语言词汇学习。教师应根据商务英语文体特征,对商务谈判文本资料中的相关商务词汇和句型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关性练习,从而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 步骤四,小组模拟展示。各小组针对上述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商务谈判场景,并进行谈判会议记录撰写。 步骤五,任务完成性评价和反馈。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对其组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个性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小组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内部和外部环境 要合理高效使用案例教学法,要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需要考虑案例材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以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自主学习。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类似商务沟通和谈判实操性强的课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尤为明显。但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校也需要考虑其实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便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沟通论文:谈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商务沟通 摘要:项目是一种经济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项目管理中的有效沟通对其经济活动成果有巨大的影响。在团队理论看来,有效的沟通活动取决于项目内的信息分配方式,信息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其处理的方式对决策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项目管理的商务沟通在不同的主导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借鉴商务沟通机制在企业理论的应用思路,把组织看作一个信息系统,商务沟通机制就是用于分析组织内部的信息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激励问题,反映了组织的内部特征。为此具体探讨了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商务沟通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商务沟通 一、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商务沟通 1.项目商务沟通的定义 商务沟通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一个项目的成功,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沟通可使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沟通工作,如:项目目标因素之间的沟通;项目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沟通;各专业技术方面的沟通等。通过沟通,不但可以解决各种协调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各参加者心理和行为的障碍和争执。在项目管理中,虽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计划管理是龙头,但如果该计划没有进行事前的良好沟通。在详细的计划也只是项目管理者的一厢情愿,不能得到广大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大力支持,不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最终可能会因为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而使计划天折。可以说管理离不开沟通协调,沟通协调渗透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2、项目商务沟通的困难 由于项目组织和项目组织行为的特殊性,使得在现代工程项目中沟通十分困难。尽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信息收集、存储和处理工具,减少了沟通技术上的和时间上的障碍,使得信息沟通非常方便和快捷,但仍存在着很多困难:(1)现代工程项目规模大,参加单位多,造成每个参加者沟通面大,各人都存在着复杂联系,需要复杂的沟通网络。(2)现代工程项目技术的复杂、新工艺的使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以及项目管理的综合性和人们的专业化分工的矛盾增加了交流和沟通难度。特别是项目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难以做到协调配合。(3)由于各参加者有不同的利益、动机和兴趣,则有不同的出发点,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对目标和目的性的认识不同,则项目目标与他们的关联性各不相同,造成行为动机的不一致。作为项目管理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不仅应强调总目标,而且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面都满意。这就有很大的难度。 3、项目商务沟通的主要内容 1)项目经理与业主的沟通 业主代表项目的所有者,对项目具有特殊的权利,而项目经理为业主主管项目,必须服从业主的决策、指令和对工程项目的干预,项目经理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证业主满意。要取得项目的成功,必须获得业主的支持。 2)项目管理者与承包商的沟通 承包商必须接受项目管理者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项目管理者应让各承包商理解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各自的目标、项目的实施方案、各自的工作任务及职责等,应向他们解释清楚,作详细说明,增加项目的透明度。 3)项目经理部内部的沟通 项目经理领导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组织的领导核心。通常项目经理不直接控制资源和具体工作,而是由项目经理部中的职能人员具体实施控制,则项目经理和职能人员之间及各职能人员之间就有界面和协调。他们之间应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应当经常协调。 二、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 沟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的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组内部的信息畅通。在这过程当中,项目经理责无旁贷的成为信息传输的中心和中转站,同时又要避免成为信息流通的瓶颈。我认为项目的沟通主要包括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部门领导的沟通、项目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外联公司的沟通和与其他兄弟部门之间的沟通等等。 (一)与业务部门的沟通 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一般从项目前期阶段就开始了,在这工作当中,我想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充分分析业务部门的需求,以及需求的重点部分,沟通做到有的放矢; 2.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项目组的现实情况,有困难一定先提出来,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3.在需求沟通中,业务的专家地位可能不很明显,项目组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更加深入的参与业务需求讨论,甚至引导需求,即技术引导业务; 4.在项目过程当中形成前期积极进行需求挖掘、中期合理安排客户体验、后期协调验证测试的良性循环; 5.如果沟通效果不理想,要及时上升问题的高度,寻求各级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协助,合理的借用外部力量达到项目组的既定目标。 这里以《XX项目》作为案例加以说明,这个项目涉及的对账系统决算规模380(人/天),理论工期7.8月,实际工期2.2月。涉及:6个系统。预估版本缺陷密度为46(ZX平均15.3)。最后该项目得以成功完成,并顺利投产。其实该项目实际情况是:时间非常紧,任务也很重,而且需求不明确,配合公司由于商务问题不能及时支持,可以说困难重重。但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项目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与业务代表时刻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对于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不拖延解决,每天将项目各阶段的进度情况发与项目干系人了解,保证各方面信息的一致性。项目组成员包括业务人员短期内成为了一个团结而紧密的团体,业务人员也能够了解项目组成员为此付出的努力,并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二)与部门领导的沟通 与部门领导的沟通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目前中心的矩阵结构管理模式中,职能部门的权限要大于项目经理的权限,所以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一定会不断的和各职能部门经理打交道,同时项目经理还要定期的向本部门领导汇报项目情况,寻求项目支持。我认为与部门领导的沟通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寻求支持的邮件一定要简练的描述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领导哪方面的具体支持,最好根据具体问题给领导1-3个选择,并指出项目组倾向于哪个选择,原因是什么,而不是把问题直接扔给领导; 2.一定要清楚各级领导的权限和角色,解决问题时一定是要找到关键路径上的关键领导,避免信息同时多个领导,造成领导之间的沟通成本加大,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增加领导协调解决问题的难度; 3.对于有些问题,不要一味的向领导妥协,不要一味的承诺实际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工作,这既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领导、对项目组的负责。 (三)与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规模较大的项目主要是与各应用的专业经理以及架构师之间的沟通。 《XX项目》在系统测试阶段,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关于提交的测试问题数量存在争论,开发经理认为测试部门提交问题重复,且数量过多;而测试经理认为项目办对于测试部门给出了测试标杆值,她是按照这个来执行的,而且她认为开发经理一味偏袒开发人员,且拒绝修改的问题答复过于简单。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认为关键在于项目经理接收到各方面信息之后,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因为这个结论很可能是以偏概全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确认。同时在沟通过程当中项目经理要做到立场的合理切换,有时候要站在项目的立场上、有时候站在专业经理的立场上。最后一点就是要坚持项目管理过程当中的公正、公平原则,对项目所涉及应用不偏不倚,只谈问题的解决不谈其余的个人问题。 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商务沟通措施 1、积极使用协商解决法 在大目标和共同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项目管理中的双方或者几方的分歧属非对抗性或暂时性的情况时,采用此法是比较好的。在冲突发生之后,由双方各派代表,本着协商的原则。要求双方顾全大局、求同存异、互让互谅、互相做出积极的让步,以促使冲突得以解决。协商的实施包括确定协商的时间、地点和进度。首先,双方应确定协商何时开始,并注意到对方何时准备好进行协商,为了使协商结果有益于项目的建设,双方应当及时实施并完成协商。其次,双方应选择协商的地点,包括避免干扰、获得心理上的优势以及可以使用的人员、装备及服务等因素。最后,双方应确定协商的速度。即使一方没有迫使另一方接受一个限期,由于协商结果带有时间性而需要迅速结束协商。 2、合理使用权威解决法 当双方的冲突经过沟通和谈判都不能解决时,这时则由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裁决,通过组织程序迫使冲突双方接受上级提出的解决方案。这种权威解决法主要是采取强制手段解决冲突,因此,这种方法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宜采取这种方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不失时机地完成某项任务,领导者必须当机立断,应用自己的权威及时地解决冲突。 3、慎重使用诉讼解决法 当矛盾冲突上升到激烈的时候,冲突双方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法来解决冲突。在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往往会首先拿起法律的武器。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践中,由于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相互纠缠得很深,很多时候,在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承包商或监理单位在面对业主时。考虑到以后业务的进展或下一个项目的延续,往往会先行妥协,此时,冲突的双方不致于闹到要法庭上见的地步。 4、完善信息化沟通措施 在当前商务沟通中。我们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沟通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今最新的网络和通信技术,提高企业运营中的沟通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传递要贯彻多快好省的原则。所谓多,是就数量而言,即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数量要多;快是就速度而言,即信息传递要迅速及时,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传递速度过慢,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好是就质量而言,即要消除信息传递中的种种干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省是就效益而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化较少的费用,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加以协调。 结语: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下的沟通协调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来进行支持,以保证沟通工作能顺利开展。 商务沟通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虚拟仿真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创新虚拟仿真项目,从而推动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相关研究人员探索的热点问题。以高职《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为例,深入探索了虚拟项目在高职教育中的体现形式、校企联合教学搭建数字传输课堂的表现方法,改造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实践证明,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在推动促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商务谈判;虚拟项目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创新虚拟仿真项目,从而推动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以高职《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为例,探索虚拟项目在高职教育中的体现形式、校企联合搭建数字传输课堂的表现方法,改造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对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在推动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进行实验验证。 一、实施虚拟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是国贸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逐步构建了专业课程模块体系,但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实训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实训设备落后,与现代企业真实要求相差甚远;实训中不可能再现关键技能训练项目;企业核心岗位操作程序复杂,学生不能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实训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企业现场运作过程,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和开发一些仿真实训项目,使学生在虚拟项目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虚拟真实的现场,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亲身体验各种谈判主题对应不同的谈判方案。通过学生在这样一个“现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主动学习过程,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完成知识、技能的“同化”和“顺应”。创建“虚拟仿真项目教学”模式,让学习成为一种虚拟仿真情境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工作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能。 二、虚拟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虚拟工作平台建设 通过对《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实施了有效改革。商务谈判课程是以“案例自主学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为主体的能力培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注重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谈判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虚拟项目来培养学生在调查谈判环境、分析谈判对手的基础上具备制定谈判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适时运用技巧处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顾客异议、处理模拟谈判中的常见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谈判过程的掌控以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谈判人才。 通过建设虚拟工作平台,初步实施谈判案例的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述教材中用到的大量实例外,还要专门有针对性的案例学习。对一个具体案例要求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把握:1、案情简介;2、案情分析:找出双方的需求,明确双方的谈判目标,解决办法及过程、结果;3、网上答辩。学生分组抽取案例,各组依次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每组学生课前要备课,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求助,上台分析时,每组派一人主讲、一人辅讲,讲完后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该组每个同学应争取回答,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作为该组评分的一个因素。最后由教师点评。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1、先从内容方面进行评价,案情简介可反映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案情分析是案例分析的核心,是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可反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启示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关键,能反映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2.从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行评价。3、此次案例分析优缺点以及对下一组学生的指导。 该平台充分实现了专业教学过程与应用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对接,使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际操作三位一体,创建了学习的最佳环境和情境,实现了学习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虚拟仿真与职业活动有效衔接。 (二)校企联合数字传输课堂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高清硬盘摄像机、HDMI高清采集卡、智能导播系统、网络客户端等硬件设备,将“实训室”与校企合作单位对接,搭建“校企互动、双向传送”的生产现场实时教学系统,实现课程校企联合教学,数字传输课堂丰富了虚拟项目的功能:1.支持学校教学现场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场景,借助视频特写等效果,使企业的新做法融入课程教学内容.2.实现企业兼职教师与学生开展多方双向对话交流,使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能实时开展答疑等远程服务。3.支持同步录制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网络的传输和辐射作用,实现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支持。4.实现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可面向企业人员开展在岗技术培训 数字传输下的模拟谈判实施过程。模拟谈判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实际谈判中的各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谈判能力,掌握谈判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谈判的内容,一般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如先就技术问题或价格问题进行单向交易的模拟谈判,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市场行情、谈判双方的经济联系引入课堂。随着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断加深,可以组织商务合同条款和成套贸易项目等比较复杂的模拟谈判。其次确定谈判的方式,一般以谈判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以4至6人为宜,并在小组中设立主谈人。小组成立后,进入谈判前的准备阶段,搜集资料,制定各自的谈判计划表。模拟谈判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回顾谈判的全过程,总结在此次谈判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同时为了督促谈判有效进行,还专门设置了裁判员角色负责录制谈判录像,考查谈判双方准备是否充分,记录各方在谈判中使用了哪些策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最后,要求学生在每轮谈判之后让做好谈判备忘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下轮谈判计划,有效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网站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名师微课以及专业群网站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平台基础上,按照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要求逐步开发教学资源,并通过开放式教学网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结束语 结合核心课程开发虚拟项目,搭建信息化平台,创建数字化学习空间,将虚拟实训教学与真实现场实训教学相结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能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有效地营造展现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校企跨界联合教学,实现学校和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商务沟通论文: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途径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成为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彼此国家文化的了解与渗透,增进合作友谊,加强经济与文化的双重交流,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的途径来提醒国际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商务沟通论文:跨文化商务沟通简析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间有效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密切,跨文化商务沟通障碍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冲突碰撞中寻求对话与合作。从而使跨文化商务沟通为人类交往史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沟通;障碍与冲突;文化整合 一、商务沟通的界定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他的专业技术,而85%是靠人际沟通和自身的处事能力”。那么何为沟通呢?所谓沟通,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形体手势及物质环境传递、理解信息和情感的社会行为。它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郭亚卿、张丽娟)。而商务沟通作为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定义却因人而异。徐宪光认为:“商务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多渠道的过程,它包括特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黄漫宇认为:“商务沟通是指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经营并取得经营的成功,为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通过组织大量的商务活动,凭借一定的渠道,将有关商务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既定对象,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庄恩平着重强调“跨文化”商务沟通,认为:“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不同文化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跨文化商务沟通由跨文化问题、沟通及商务三个变量组合而成,而这三个变量之间又相互作用、有机组合,产生整合效应,体现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动力特征”(庄恩平)。不论哪种定义,都不难看出商务沟通在特定组织内、外部及商务合作与发展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上商务沟通中的障碍与冲突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正逐步融入一个相互依赖、促进与发展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际经济贸易与商务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企业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谋求更好的发展,正逐步向海外扩展自己的业务。因而使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跨国合资企业也越来越普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非“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障碍”问题莫属了。跨文化商务沟通作为涉外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展开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其语言、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习俗及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道德规范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在商务沟通的五个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过程都有可能受到信息发送者或信息接收者的不同的个人文化背景的严重影响,而使所传递的信息遭到片面理解甚至完全误解,从而使跨文化商务沟通产生障碍与冲突。另一方面,当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并产生交集时,商务沟通中的障碍与冲突也会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障碍与冲突如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甚至错失商机,导致合作失败。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三星便已经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但那时主要是以战略合作为主,依靠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开放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创立子公司或开办合资企业。当然,对此三星公司也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调整其经营方式与市场战略,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力求树立三星“时尚、高端数码产品”这一品牌形象。此外,三星还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都转移到中国进行,实现所谓的“当地完结型”模式。2002年,三星选择中国北京作为“三星数码灵感全球巡演”的首站,足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的高端科技人才,三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基地――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所及博士后工作站。此外,为了提高中韩两国员工的工作效率,三星公司还对管理层人员及员工进行了跨文化培训。三星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没有使跨文化合作与沟通中产生的障碍与冲突影响其企业的发展,相反还为三星公司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拓宽了三星的海外(中国)市场,使三星公司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不断发展并跻身于先进数码品牌的行列。 三、解决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障碍与冲突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并产生障碍与冲突时,首先,应消除种族中心主义,将文化的障碍与冲突转换为对新文化的适应。每种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但我们不应该用自身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其他文化的好与坏。相反,我们应该放弃文化中心主义,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文化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某一问题或决策很难有相同的理解甚至持相反观点,因而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出现矛盾与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应消极面对,更不应主观地认为其中某一方是正确的而将其观点、标准、理念和做法强加于另一方。而是应该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相互理解,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恰当的沟通手段。通过主观的努力来克服跨文化沟通障碍这一客观因素,这样才能消除沟通障碍,解决沟通中的冲突,从而使跨文化商务沟通与合作成为可能。其次,加强双方的跨文化培训,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并适应这种新文化。这里要强调,企业不应只是针对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也应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只有企业内部自上而下都适应这种新文化,才能使企业尽快度过“跨文化障碍”这一磨合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通过文化整合,创造企业新文化。“文化整合”,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实现某一共同目标或达到某一共同利益,将两种不同文化的精华整合到一起,使其相互渗透、妥协、补充和作用,形成一种有利于双方且有助于实现共同目标的新文化(即第三文化)。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合作双方中一方过于强大,而另一方在合作中常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结果弱势的一方就会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被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文化所吸收、同化直至取代。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化整合,都可以求同存异,取之精华、融合差异,丰富人类活动。同时还可以建立新的管理理念与制度,促进跨文化商务沟通与合作。总之,只有以共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整合,才能创造出1+1 2的管理效应。 四、商务沟通的意义与重要性 商务沟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国际经贸的合作与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内部通过上行、下行或平行沟通等沟通方式,不但能使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与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促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同时还可以使管理层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繁荣。其次,企业可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并调整研发战略以满足其需求。与投资者、银行家、政府官员等进行沟通,掌握市场发展的动向,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进而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经营策略以应对这一变化。与媒体人士进行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知名度。通过建立这些有效的外部沟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早在我国战国时代,苏秦、张仪就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达成“合纵”、“连横”之势,改变了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济全球化与多样化的今天,跨文化商务沟通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及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文化多样性与种族多元化,同时更能推进文化的繁荣昌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使人类文化的精髓得以继承与发扬并代代不息,薪火相传。 商务沟通论文: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高职《商务沟通与礼仪》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能力以及形象礼仪等。本文对《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以及实施过程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项目化教学已经收到职业界的青睐。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个典型项目或是以产品为载体,基本的教学策略就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项目化教学主要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了改变,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从而促进了教学的方向,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在企业中,几乎所有的岗位都是承上启下和沟通的中间枢纽,因此,沟通是每个工作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商务沟通与礼仪》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沟通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化教学。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商务沟通与礼仪》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这门学科的具有独特的框架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商务沟通与礼仪进行研究,主要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的原理与技巧,另一个是商务礼仪,在商务沟通与礼仪教学中应力图通过对沟通原理、策略与技巧的探求,将变化莫测的沟通活动还原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项目,从而揭示沟通活动的规律、原则与艺术。具体来说,可将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分解为以下项目:了解商务沟通、商务沟通中的职业形象塑造、商务沟通中的日常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商务组织沟通、招聘与求职、演讲、会议组织、商务谈判和跨文化沟通。 二、《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商务沟通与礼仪》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就是遵循课程规律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任务以及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运用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真实性的教学,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进行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整个课程以情景(场景)模拟和行动导向为架构,重视“体验性教学”的教学新思维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记录并记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而为试用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应采纳如情境教学、游戏演练、小组实训、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新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团队合作、角色互换、交互点评等形式,攻克难点、掌握重点、交流得失。以游戏演练教学法为例,在“了解商务沟通”项目教学中,可以设置“撕纸游戏”,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先给学生发一张A4纸,然后由主持人发出指令:“对折,对折,撕右上角,旋转90度,撕左下角。”主持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游戏一共做两次,第一次学生闭着眼睛只做不问,第二次学生可睁开眼边做边问。前后两次游戏结果会出现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每个学生撕出来的图形差异很大;第二次,每个学生撕出来的图形基本相似。学生亲身经历此类游戏后,会反思:同样的指令下为什么结果差别这么大?由此,通过游戏重申主题:消除误解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 在《商务沟通与礼仪》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可以对角色扮演的项目进行设置,项目的情景可以是虚拟的,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领导、员工和同事,进行商务组织内部直接的沟通实训。该项目情景也可以利用实际商务领域中的案例,如2006年史上最牛女秘书事件情景: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与其女秘书瑞贝卡因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产生沟通上的极大矛盾,最后导致双方均被迫辞职。在学生阅读完情景案例后,要求学生指出案例中沟通双方失败的地方,并归纳上下级沟通的策略与艺术;然后,设计一段对白,尝试改进陆纯初与其女秘书瑞贝卡之间的沟通问题,并进行角色扮演。 在《商务沟通与礼仪》项目化教学实训期间,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同一个项目进行多种方法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书面实训和口头实训进行结合,全真情境与仿真情境相结合,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使教学真正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三、《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在《商务沟通与礼仪》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选择五步教学法,所谓的五步教学法主要有:教学目标――项目任务――知识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以“商务组织沟通”项目中组织内部沟通为例,其教学实施过程可进行如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团队沟通技能。 2.掌握与上司沟通的技巧。 3.掌握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任务 1.项目情景。进行实训的项目情景可以是一个企业奖励公司的员工,这次的项目情景主要是制定进行旅行计划,出国旅游的人数在10人以内,可是公司所有员工都想出国旅游,如果你是企业的领导你该怎么选择,怎么与下属沟通? 2.任务要求。(1)请你以部门经理的身份,与上级领导沟通,要求此次增加若干名额,或争取上级领导对下次出境旅游的批准,并设计一段对白。(2)请你以部门经理的身份,与市场部员工沟通,选出规定名额的员工参加旅行,并设计一段对白。 (三)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 1.团队的概念。2.团队的特征。3.进行有效团队沟通的方法。4.上司的类型。5.上司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6.下属的类型。7.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四)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包括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实训。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2.学生分工合作,确定扮演领导、部门经理以及部门员工的人选。3.各小组设计对白。4.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展示。 (五)项目评估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工作任务完成的效果。 1.项目实施结果。包括对白稿、角色表演活动。2.成绩测评。(1)教师、各小组评委对各组表演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角色扮演以及对白稿的沟通改进效果和存在问题。(2)评分表。如表2所示。 我们对《商务沟通与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分解项目,从而明确每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从而增进了《商务沟通与礼仪》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总之,《商务沟通与礼仪》项目化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做到教学练三者联合,而且主要是以练为主进行教学,将课程的理论要求、课程的基础知识融合到商务沟通的技能训练之中;同时,在商务沟通的技能训练中,强化训练效果,兼顾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最终,将对学生各个理论知识点和各种沟通实训的考核,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 商务沟通论文:商务人士必备的商务沟通技巧 摘要:商务沟通是商业人士日常工作的基本行为。在商务活动中只有善于沟通的人,才能广交朋友,发展客户,获得客户的信赖、支持与合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创造商机,打开局面。 关键词:倾听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 书面沟通技巧 商务沟通是商业人士日常工作的基本行为。无论是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还是组织与外部客户的商务洽谈、产品推销或是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协商等,都离不开沟通。戴尔・卡耐基曾说:绝大多数职业人士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25%靠天才和能力,而75%靠沟通。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人际交往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作为商务工作人员,广泛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一个善于沟通的商务人士,才能创造和谐,控制局面,把握机会,在理智、公平的氛围中获得对方的合作与支持。 一、倾听的技巧 不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工作场合,善于倾听是一个人应有的素质。倾听是表现个人魅力的大好时机,倾听是给予讲话者最好的礼物,倾听表示对说话者谈话充满了信心,能使对方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从而赢得其好感。 商务交往,是一个平等、双向的交流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而是需要学会很好地倾听。有位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每天花在与人沟通的时间中,9%用于写东西,16%阅读,30%说话,45%倾听。“听”是“说”的基础。“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一些专家认为:沟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对方的说话,这比任何阿谀奉承都更为有效。学会倾听,才能集思广益,明辨是非。倾听的技巧主要有: (一)全神贯注地倾听 当对方讲话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讲话人的身上,表现出对其讲话内容的兴趣,这一来体现了对交谈对象的尊重,表明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话;二来可以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获得重要的信息,掌握关键所在,为说服对方寻找突破口。 (二)不可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 当对方说话时,特别是说到兴致很高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对方的谈话,当有分歧或需要补充说明时,也最好等到对方讲完再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有必要插话时,也要先向对方打招呼,说声对不起,再插话。简短插话完毕后请对方接着讲。否则,可使对方不快。 (三)准确的理解对方的谈话 倾听是一个能动性的过程,是一个对感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动地反映自己思想的过程。在倾听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学会在倾听中正确理解对方的谈话内容,及时捕捉对方传递出的信息,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动作表情,继而分析、判断对方的意图,为进一步的商谈做充分的准备。 (四)适时适度的提问、反馈 在商务交往中,人们更倾向于彼此进行语言交流,而不是一味的倾听。如果一方一言不发,只是一味的听,另一方就会没有交谈的兴趣,不讲或少讲了。不利于交流沟通。所以,在倾听中,应专心地听,并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不时地向对方发出应和,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重视。 实现商务交往。 (五)把握成交机会 商务谈判中,主要的目的是促成交易。所以,在倾听中,要细心领会,分析对方交谈意向,把握成交机会。该成交时主动提出,不可在一些小的细节上争执不休,失去商机。 二、语言表达的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表达情意、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是重要的沟通方式。在商务职场上,拥有高超的说话技巧,往往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就能得心应手地进入职场;就能轻松自如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能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就能获得客户的信赖并发展客户;就能在会议或演讲中彰显个人魅力,使事业无往而不胜。作为一个商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好以下语言表达的技巧: (一)尊重对方 作为商务工作者,面对的人很多,可能是上级领导或下级同事;也可能是供货商、经销商;可能是政府职能代表;可能是消费者或其他商业企业人士。与他们交谈,谈话的场合不同,谈话的内容不同,因此交谈沟通的方式也不同。但无论是与谁谈,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拥有良好的态度和语气,尊重对方,以礼待人,让对方感到平等、真诚。良好的态度是与人交谈的基础,和气的交谈是生财之道。 (二)谈吐文雅 谈吐文雅是增强个人魅力,提升个人形象的主要要素。在交谈中,要多使用礼貌用语,言辞得当,表述有条理,语言简洁、生动、鲜明,即干练又温文尔雅,方能显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谈话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俗谚俚语,巧妙地使用富有时代特征的专业术语,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话题适宜 谈话前,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喜好、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选择好话题。多谈对方愿意听的,能让对方感到愉快的话题。要根据不同人的心理需求说不同的话,对一些不太愉快的话题,又必须面对时,要讲求策略。比如,商谈索赔、讨价还价、讨债等容易引起矛盾或出现僵局的谈话,就需要慎重思考。既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维护自己一方的利益,还要理解对方,避免冲突。只有突破僵局,双方相互理解,相互让步,才能获得商机。 (四)赞扬对方 赞扬别人,是一种促进友好关系的催化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看到其优点和长处,肯定其价值。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无论你面对的是谁,都要发现对方的长处,从中找到可以让你称赞的优点,并及时的予以夸赞。特别是当对方表明自己的观点后,先要对其肯定,需要反驳时,也要婉转,且不可指责或斥责对方。 (五)平等相处 买卖是公平的交易。买卖自由,不能强买强卖。所以,在与客户交易中,要平等相待,公平交易。不可出言不逊,咄咄逼人。当不能与对方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分歧时,也要尊重对方。 (六)真诚友善 每个人都喜欢与真诚友善、和蔼可亲的人打交道。据心理学家测验:一个友善诚恳、和蔼可亲的形象,或一张笑容可掬的脸颊给人的心理作用是愉悦,促使大脑各部位的中枢神经细胞高度活跃――尤其是语言区神经细胞高度活跃,处兴奋状态,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相反,是一个凶巴巴的形象,或是一张表情冷漠的脸孔,给人的心理作用是:憎恶加恐惧,促使大脑各部位的中枢神经细胞严重抑制,处沉抑状态,给人留下难以消遁的持久性恶感。由此可以推断:一个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和社交场合,面带微笑,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善,才会赢得客户的信赖,为获得商机打下基础。 三、书面沟通技巧 在商务交往中,除了口头语言沟通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语言沟通方式就是书面沟通。 现如今,随着通讯设备的先进、便利,很多人便不再重视书写了。事实上,在商务活动中,书面沟通使用频率虽然不高,但他传递的信息量则更大,规范性更强,有一定的精准性、权威型、说理性,适合存档,必要时还可作为法律证据。所以,书面沟通方式是不可替代的。书面沟通的技巧是: (一)要符合商务文书的基本格式 常用的商务书面沟通形式主要有:商务信函、电报、字条、合作意向书、协议、商务合同、计划书、调研报告、活动策划、商品说明、广告、通知、海报等。无论是何形式的书面沟通,在攥写时首先要符合基本格式要求,如文头、称谓、标题、正文、结尾语、落款人或单位、时间等。这是书面沟通的规矩。也代表了书写者的能力水平。 (二)书写文字要清楚工整 无论是打印还是手写,一定要注意字迹清楚工整,标点符号正确,语句通顺,段落分明,不写错别字。这样,才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当人们阅读一篇文书时,看到的是字迹拥挤,段落不清,马上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不利于文书信息的传递。所以,要注意封面的设计、文字编排、段落清晰、页边距合理、字体大小适中、插图或表格规范。这些细节都在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态度。 (三)标题明确 当人们收到一封信函或电子邮件,首先是看题目或事由的,然后才确定是否要看其具体内容。如果题目没能引起兴趣,可能就会放弃阅读,这就会失去文字传递信息的机会。比如,商务工作中,经常看到一些发送的电子邮件在题目栏中没有说明何事由,便被当做垃圾文件删除了。所以,题目或事由一定要引起阅读者的关注。 (四)表述清楚准确 写商务文书,目的是要让对方能够看明白,理解意图,并接受传递的信息,所以,对表达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安排的事宜、事件等的描述要简洁、完整、清楚,对各种数据的提供要准确可靠。特别是商务信函,经常要对商品的价格、款项的收付进行磋商,如果表述不准确,模棱两可,就会发生歧义,甚至引起经济纠纷。 (五)内容完整有逻辑 商务文书的书写内容必须完整,该写的事由要全部写进去,不能有遗漏。比如报价函要求必须将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装运期、结算方式、有效期限等报价条件全部明白无误的告知对方。其他文书也类似。这就要求既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还要注意叙述的逻辑性,层次分明,清晰易把握。 (六)语言适当得体 商务文书的书写,既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同时,还可以通过文书促成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在行文时,注意采用恰当地称呼,使用礼貌用语,语气使用要讲究策略。要根据对象、场合、具体事宜选择相应的措辞。比如,在常用的推销信函中,不能过分的吹嘘,夸大产品的性能,采取强买强卖。写索赔函、拒赔函、催款函、催装函等要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对长期合作的有信誉的老客户,更要言辞委婉,维护关系。对不熟悉的新客户,要表明愿意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对不讲信誉的可视情况表明态度,直截了当,不卑不亢。 总之,商务沟通在商务活动中十分重要,作为商务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听、说、写的沟通技巧。 商务沟通论文:跨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商务沟通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来自国外的投资者和去国外投资的国人逐渐多起来,对于我国企业涉外接待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很高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进行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从提高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为目标出发,分析了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的难点以及分析了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现状,提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策略。 关键词:商务沟通;跨文化;涉外接待人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外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与日俱增,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涉外人才,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基础。高端涉外人才需要有较广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同时需要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同时也需要国外的文化背景有较多的知识储备,以及一些非语言沟通能力,提高与国外企业的良好的互动。 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传播趋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成为外企员工,也面临着学习和尊重外国文化的问题,进行跨文化背景的商务沟通非常困难。为避免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出现差错,我们应客观认识文化的差异性,出现沟通障碍时,多用一些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文化包含着着一个民族的思维、人文、风俗和信仰等的特征,它导致了中西方在思维、意识、人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差异,以及语言的限制,导致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进行商务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误解或者误会等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通过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鸿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极大的促进我们与国外企业进行友好的商务沟通。 一、跨文化背景下商务沟通难点 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别以及个人的行为的差异,使得跨文化商务沟通出现障碍,跨文化商务沟通障碍很有可能影响国外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和发展合作,导致来我国洽谈合作的国外企业越来越少,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跨文化沟通背景复杂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与其独特的语言背景、历史和地理位置紧密相连的,而来我国投资的国外企业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他们虽然大多是欧洲人和美洲人且使用英语,但他们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他们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企业,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又各不相同。 要使企业能够顺利完成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首先提高我国涉外从业人员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意识,提高商务沟通技能,尽可能地运用目的语言文化来进行沟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历史,使中国居民和西方居民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存在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跨文化沟通中,除了重视语言交流外,还要重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首先得了解它的文化,我国企业中在与西方企业交往的过程中,尤其商务沟通中,常常因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商务沟通的障碍,商务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误解,以及一些交谈中的误会等,给企业带来不便。 (二)不同地区传统文化差异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化。各民族的人不管到哪里,他们都带去了各自的文化,并且按其文化行事。例如,见面时美国人喜欢吻一侧脸、中国人喜欢相互握手;圣诞节是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加入外企,像那些在华工作的商务人士要学习和尊重中国文化一样,我们同样面临着学习和尊重西方文化的问题。 数千年的儒家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国居民,在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过程中,在我国文化中,总是尽量多说别人高兴的话,多说场面话,在说话时较为谨慎。但是西方国家强调自由,认为人的利益和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外国人在商务沟通中,说话直来直去,喜欢直言不讳。中国人素以好客闻名于世界。在西方国家进行商务沟通中,对客人进行细致入微的关心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解,让他们认为你是有求于他们才这样做的。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西方人商务沟通的时候,总是会自觉的谦让,令西方企业人士大为不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说话都是直来直去,没有谦让的习惯。 (三)企业涉外人员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差 我国企业在与西方企业进行商务沟通过程中,由于时常受到本地文化能力限制使得沟通效果有限,然而当学习了国外的文化,由于缺乏国外文化情景的情况下,经常使语言和国外文化相互混淆,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沟通时当不能顺畅地表达的时候,通常要借助于夸张的表情和手势,又会导致外国人更听不懂,导致商务沟通误解。 企业涉外人员要能够与外国企业进行良好商务沟通的人才,只有这样人才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外企业来投资,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高素质跨文化商务沟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高素质跨文化商务沟通人才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也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我国企业能够与国外企业进行良好商务沟通的涉外人员很少,而且沟通技能不强,大多数的涉外人员只会讲母语,虽然他们意识到外语的重要性,但目前还不能用外语进行很好的沟通商务沟通。 (四)我国企业对于跨文化沟商务通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重视不足,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过程中,常常给外国企业留下准备不足的印象,对他们不够重视等,这样会导致商务沟通效果很差,对我国的企业的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对于国外的不同国家企业的文化背景知识准备不足,使得企业涉外人员与国外企业出现商务沟通时出现障碍,严重影响我国的企业形象,最终导致我国企业失去很多机会。 二、提高跨文化背景商务沟通能力的策略 (一)多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 只有在了解各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在于西方企业商务沟通时的文化冲突,因此要足够重视了解各国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因此,加强对各国文化背景方面知识的了解,主要包括各国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同时要了解各国文化中的禁忌。在实际商务沟通运用中,要特别注重各国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就有助于我们更自如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达到较好的结果。 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时,首先要重视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与西方企业的商务沟通中产生障碍中,最主要的是商务沟通双方没有在文化认同上达成一致,这种文化认同是相互的,只有这样才能超越文化商务沟通的障碍。在与企业的接触中,要根据对方的个人喜好和文化背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良好互动沟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对其它地区的文化背景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有在了解的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沟通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商务沟通。 (二)做好跨文化商务沟通准备工作 进行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良好的准备工作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避免出现沟通的各种障碍,最终取得跨文化沟通的成功。由于跨文化的背景因素,准备工作要做的很广和细致,首先要全面了解沟通对象的民族语言、文化、爱好等,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考虑文化差异,例如,场地、时间等安排要考虑文化差异,这些方面对沟通可能会有消极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时间具有不同的观念,例如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一些拉丁国家对于时间观念则较弱,所以,在进行跨文化的商务沟通,做好准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进行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时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就意味着尊重对方,尊重对方也意味着商务沟通成功了一半,为沟通营造和谐的环境。 (三)培养和提高涉外人才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培养涉外人才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首先要重视语言理论的培养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学习外语最主要的目的是商务沟通,只有在外语的环境中进行长期不间断的强化训练才能提高口语水平,才能很好地掌握外语口语水平。采用走出课堂与外国人进行实际商务沟通方式,这种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商务人才真实体验与外国人的对话的环境,促进企业商务沟通的水平提高。企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涉外导游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进一步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全面提高企业涉外队伍素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涉外人才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同时又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现互惠双赢。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企业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出现障碍,在与西方企业进行商务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中西方跨文化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在商务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选用不同的语言策略来维护和企业关系,还要注意在跨文化沟通中运用礼貌的语言方式。只有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西方商务沟通中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的商务沟通,从而为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责任教育论文:环保局强化责任教育整改措施 一、总体要求 各支部和广大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要紧紧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着力解决、认真解决、切实解决”上下功夫,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促进环保工作。 二、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安排一个月时间。分为三个环节: (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方向(5月23日至5月30) 1、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党支部要结合在分析评议阶段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各自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 2、整改方案的有关要求。党员在制定个人的整改措施中,要突出如何加强党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如何加强组织纪律性、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整改措施要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及提高处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党支部在制定整改方案中,重点要体现如何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领导班子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符合实际,针对性强,便于操作。既要明确长远规划,也要提出阶段性要求;既要有明确目标,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既要有整改措施,又要把整改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和责任人。每个单位(支部)都要形成整改任务分解表。 3、整改措施和方案的审核备案。党员个人的整改措施由所在支部审核;各单位的整改方案由分管领导审核,报局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备案;各支部的整改方案报机关党委备案;局党组的整改方案经市委督导把关后,报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备案。 (二)强化整改责任,认真进行整改(5月31日至6月6日) 1、把握整改的基本要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采取定期检查、逐条解决、定期公布的办法,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 领导班子在落实整改中,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马上整改;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2、认真进行整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前两阶段边学边改、边议边改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改进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把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上见实效,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见实效,在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上见实效,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上见实效,在勤政、廉政方面见实效。 3、实行整改责任制。领导班子和党支部的整改措施,要实行整改责任制,即由整改措施的责任人负责对每项整改措施进行“责任”落实,对没有极特殊原因,使整改措施没有按时、按计划完成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单位)的责任。 (三)公布整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6月7日至6月14日) 1、公布整改情况的范围。局党组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在全局干部职工范围内进行公布;支部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在支部范围内进行公布;党员个人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在所科室和支部范围内进行公布。 2、通报整改措施的落实。整改提高阶段基本结束后,各单位要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向广大党员和群众通报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改情况和成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进一步搞好整改。 3、接受群众评价。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前,将对各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各支部要及时把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引导到立足本职,做好各项工作上来。要把整改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正把开展先进性教育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契机。 (四)巩固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6月14日后) 1、深化主题实践活动。各支部要紧密联系各自教育活动的实践,着眼于做大做强环保系统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切实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实处。 2、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先进典型的事迹,大力弘扬、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扬,使全系统进一步形成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3、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后,各单位要注意把集中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整改提高工作。各支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出现松懈情绪。要超前谋划好巩固提高阶段的有关工作,并注意对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总结。 2、加强工作指导。局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保证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健康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这一阶段,继续深入到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上去,指导工作,督促落实。 3、加强督导检查。局督导组要把握好整改提高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单位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 4、加强舆论宣传。各单位要充分运用报刊、简报、网络等媒体,宣传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集中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展示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责任教育论文:高中生道德知识教育和道德责任教育结合 一、理性分析 要解决高中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从当前高中学生特点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了解到他们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中道德的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道德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但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不统一。如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80.6%,?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做到为他人服务的却很少,更谈不上“全心全意”。根据高中学生道德状况的这种特点,我们如果仍从道德知识教育上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其结果将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捉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认同的,问题在于谁去提倡,从学生角度讲,很少有人愿把自己结合进去,总习惯地认为这是对他人讲的。因此在加强道德教育小必须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使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前提条件首先是我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他人为我服务。 第二、从道德的基础来分析,道德的基础乃是利益问题。整个社会为什么都要强调道德规范其实质就要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并使其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对于各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利益是其杠杆,市场经济的运行以社会成员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每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追求为动力机制。市场经济的这种利益主体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高中学生,调查中“当集体刊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有62.3%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先公后私”,甚至于“大公无私”,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利益主体意识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当然,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和保护的,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然而整个社会除正当的个人利益外还有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发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能否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作出行为的抉择。前一价段全社会开展学习宣传徐虎活动,这时高中学生确实也有很大的触动。但也发现在学习徐虎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普遍心态是可敬而不可学。他们十分钦佩徐虎,认为他是当前的沽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确实很了不起。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先进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自己学习徐虎则没有必要,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像徐虎这种人是“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抓住道德责任教育,徐虎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宣传学习徐虎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自己怎么来学习徐虎。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从原来个体主体利益的“利我”转变为社会主体利益的“利民”、“利国”,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而在这种道德升华的过程中,道德责任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确立了道德责任感的前提下,才会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中,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三、从道德教育的目标来分析,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理解为权限于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应放在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上,这种道德习惯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其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动。这种道德习惯的主要特点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出行为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动。要使高中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这样一种道德习惯的境界,必须经过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了解和巩固都离不开道德责任作为载体,没有道德责任作载体,道德认识不可能内化,道德情感也不可能持久,道德习惯根本不可能养成。就拿劳动观讲,调查中63.7%的高中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中学生在家不会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在学校里对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很差,他们往往以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为借口来推辞劳动。与此相反,本市某所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王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外,每天还要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她不仅把自己家安排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乐意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今年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进入重点高校,毕业前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前者是好推则推,依赖性很强,并没有把劳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就不一样,她认为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劳动就无法生活,每天从事家务劳动是自己整个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家务是自己的一种责任。由此可见,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它是达到良好道德习惯的载体。 二、对策思考 第一,教材本身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海《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草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对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还特别提到中学政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育。道德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但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太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对道德的认识明显不同于初中学生。从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讲,有加强道德教育之必要。 当然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初中道德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上有所拓宽,在内容上有所深化,在层次上有所提高,并体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贯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要有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不是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单独成册,而应该是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在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中,现有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这个道德教育知识网络我们可以从点、线、面、网四个方面构建。作为点、教材是由若干课文组成,课文又有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这些知识点上凡是与道德有关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当然,这种体现应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贴标签”。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就有了立足点。作为一个年级整册教材必然有一条线,由于“点”的落实,那么从年级角度讲,一册教材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条线。各年级教材编写中都能体现道德教育一条线,那么从整个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个面。这里只涉及到必修课,根据市教委课程教材改革精神,课程设置要有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外道德比较》、《传统美德鉴赏》、《伦理道德分析》等选修课和根据当前社会某些热点问题开设一些活动课,那么我们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了一张网。 这对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道德责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法上要有利于加强对高中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前面讲的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这只是“硬件”,“硬件”需要通过“软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上这个“软件”就是教法。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法上下功夫,从而提高道德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师要有意认地挖掘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可能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专门有一册讲道德,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现在很少有道德教育内容,即使今后教材修改后增加了这方面内容。它也不可能把道德的内容独立成册,而是在现有的教材内容基础上渗透道德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去挖掘道德教育内容,把原来的潜在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其成为现实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大目标高起点转为大目标低起点。一提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教师立即会很习惯地反映出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等。当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这种基本原则和核心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道德教行的目标,但目标与具体道德教育过程应该讲还是有区别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广泛性要求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先进性要求,使教育体现它的层次性。教师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小事做起,要求持之以恒,从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见精神,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比较容易操作。由于目标明确,起点较低,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的道德水准提高速度也就比较快。从我们社会上树立的像雷锋、徐虎、公举东、段德彰等先进榜样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一件件很平凡很具体的小事中反映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时还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道德知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关系。对高中学生来讲光有道德知识的灌输不可能使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上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才能使他们把道德知识不断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其次要处理好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道德责任教育是实现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政治教师要依靠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主任等,努力为学生搭建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舞台,通过道德责任教育使原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外化为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教学的评估和考核要如实反映学生的道德状况,要有利于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增强。目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工作主要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准的考分高谁就好,实际上我们教师心里很清楚,一个学生政治成绩的高低与其道德水准并不能划等号。道德品质好的不等于政治考分高,反之亦然。 为了使政治课教学评估工作和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建议采用结构评定等第制方法。这种方法要遵循三个原则:(一)知识能力评估与觉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觉悟不能理解为只停留在时道德知识的认同上,而应该反映在对已认同的道德知识、通过道德责任使道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知与行的统一。 (二)课内评估与课外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它首先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它是一门具有很明显的德育功能的课程。正因为如此,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内考核,而应该与学校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这种课外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道德的知与行的统一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三)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本身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在这个道德习惯养成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估,对学生所作出的道德行为给予必要的评价,促使其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上会产生激励机制。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成绩好等于道德品质好的状况,更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责任教育论文: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现状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力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及其质量,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综合性人才。文章结合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概述,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进行考察,并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教育 什么是责任?人们对责任的理解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社会道德责任;二是工作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大学生作为引领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贯彻,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的方向。 1社会责任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是指某一个体或组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是人民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行为为目的,最终达到其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度责任品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调查 当前“95后”大学生整体上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不乏诸如厌逃学、舞弊、沉迷网络、“传销”甚至有其他涉案行为等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现象,这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与关注。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现状,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层次与教育质量,现对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网络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19.82%,大二学生占32.75%,大三学生占28.16%,大四学生占19.27%。以下是有关本次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希望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借鉴。(1)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分析。在回答“上大学主要目标是什么”问题时,同学们普遍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和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调查问卷中54.16%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国家急需重大活动志愿者或支援灾区志愿者;当问到“如果您在街上遇见老人摔倒或有人主动请求帮忙,您会怎么做?”时,53.92%的同学看情况而定,23.39%的同学积极上前帮助,13.48%的同学认为社会险恶,可能是骗子,小心上当,走为上策。从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可以看出当代“95后”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比较盲目;从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重大事件关注度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度较高。(2)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分析。在回答大学生应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问题时,76.3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3.19%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太大不应该践行社会责任,10.07%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67.73%的学生表示成才、捍卫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德等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14.76%表示类似“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义务献血、捐款”等行为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3)学生对社会责任教育的认可分析。社会责任教育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及自我全面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6.34%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完全可以培养成有责任的公民,课堂教育是学生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61%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堂教育和一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调查的200名学生对象中,普遍学生认为接受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自身发展并且对学校、社会组织的相关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也各自持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他问题方面:有效问卷中显示有128人愿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体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56人愿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说明广大学生非常愿意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伟大复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以上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调查,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消极效应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较大。在被调查对象中,28.87%的学生对正能量表示不关注或无所谓。什么是正能量?近两年来,人们将“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亲切地称之为“正能量”。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竞争中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以优胜劣汰拉大人们的利益差距。在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的思想行为变得更具功利性。大学生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至上的非主流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的冲击。尤其是在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比较严重,正能量无法及时手递手传递,社会责任教育工作开展也日趋艰难,这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也愈加强烈。第二,学校传统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导致社会责任教育停滞不前。在被调查的200人当中,有97人通过听别人谈论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77人通过看新闻报纸了解,26人通过听课偶尔听到,这说明主动关注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情况的学生较少。目前学校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附加教育。而国外,很多大学为此开设专门的相关课程(如《美国公民学》)和设置服务机构,已成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相比,我校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只有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有所涉及,无系统的教材和较好的课外辅导材料,只有文件性资料;学校社团和学生部门组织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相对缺少社会责任专题,社团活动形式缺少创新与吸引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学氛围不够浓厚,而专门开设社会责任教育课程或设立服务机构更是举步维艰。第三,不良家庭环境淡化了社会责任教育意识与行动。“环境塑造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单亲家庭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不和谐家庭给学生成长留下阴影、不良家教家风对学生行为的恶劣影响等,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90%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大部分从小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忽略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身处残缺家庭和不和谐家庭中的学生无法获得细致的关爱和温情,缺乏亲情的呵护。因而总有一种不如别人幸福的自卑感导致不愿与外界交流。甚至有些单亲学生对家没有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自由”、更“精彩”,整日浪迹网吧、打架斗殴,沾染不良习气,从而产生对道德规范的错误认识,甚至对社会充满敌意,谈何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呢?第四,大学生自身消极因素影响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调查对象中,有43.65%的学生觉得个人自身消极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社会责任存在问题与学生自身因素与主观价值参照偏差是密不可分的。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开始疲倦,长期为之艰苦奋斗的核心目标失去意义,学习目标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取向开始由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化,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评判标准笼罩全身。因而,学生自身消极因素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拦路虎。 3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对策思考 (1)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地位,剔除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的氛围。曾说“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把培养懂担当、精神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作为终极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必然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讲座或公开课,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相信,在中华传统文化滋润和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提高指日可待。(2)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最亲切、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当前热点的社会事件,采用开放式、合作式、案例式等方式相结合,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印度非法侵犯我国领土”事件发生时,很多在印华侨回国和国内有关印度的产品销量大大下降。老师可以将此事件的政治和经济的双方面性引入课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拓学生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另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就如何正确、合法记账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明确会计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3)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优化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又称“互联网+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互联网为平台的教育网络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曾说过:“家庭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可见良好的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因此,学校作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体,鼓励辅导员通过创立微信家长群,加强与家长联系;利用微博公众号推送与提高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资料,完美地把家庭、学校以及对学生责任教育所有有利的因素都联合在起来、互通有无,共同优化家庭教育,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搭建好交流平台。(4)加强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支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发展方向。大学生入学时,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具有重要意义节目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如组织统一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和《开学第一课》等节目。从个人体会上来说,这些政论片和综艺节目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可帮助学生积极摆脱消极因素、产生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把自己塑造成有责任、有担当和敢为人先的优秀青年。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摸索社会发展和建立良好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消除自身消极因素,将含有“真理性”的社会责任理论升华为自我责任意识,进而再促进自觉的社会责任行为的形成,实现学生对社会责任理论由“知”到“行”的转化。如湖南商学院近年开展的“雷锋月”“爱护老人日”“精准扶贫”、服务社区和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参与,同学门共同在享受社会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质量潜移默化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刘胜辉 陈拓 单位: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 责任教育论文: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研究 摘要:“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新常态的一大重要着力点,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已走出“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成功模式的高职院校应从校企文化融合角度寻找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责任教育为企业培养金牌员工。本文重点围绕高职学生责任教育命题,阐述了责任教育的内涵与范畴,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四方面责任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内容。同时,本文立足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从顶层机制建设、精神文化融合、物质文化融合、制度文化融合、行为文化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新常态;校企合作;校企文化融合;责任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减速不减势、提质又增效的新常态“,质量”一词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在新常态的牵引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行业企业加快增质提升,必然牵动新生产核心要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迈上中高端,人才供给首先要实现中高端。面对“新常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力在哪里?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2015年,教育部制定和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两个文件,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从总理的讲话和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国家新政来看“,优质”“、精品”源于校企双方为劳动者共同培养的负责任的职业精神,未来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仅是“操作型”技能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服务经济新常态的一大重要着力点。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已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使命。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关键要看市场最需要怎样的企业,企业最需要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们的需要层次从基本的“生存”递升到“生活”及“生命”的更高层面,人们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与“职业责任”。可以说,重视责任与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责任教育尤为重要。 1新常态下加强高职责任教育的价值 1.1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 责任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密不可分。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心灵的内化、一种心灵的自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1]。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也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通常可表现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能力、职业文化等[2]。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教化抽象到内省的过程。而责任既是品质,也是职业素质养成的载体,是促进学生从“学校人”变为“社会人”“、职业人”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职业培训专家和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咨询顾问沃尔特•米勒考察了诸多成功人士以后发现,决定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而是责任——是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位置,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形式有了相当的了解,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责任是什么了,并且也会明白自己所逃避责任的后果是什么。”沃尔特•米勒在《这是我的错》一书中指出,成功的职业工作者始终坚持以责任为主导,他们的优秀职业素养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践行到责任内化的过程。放眼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这些职教强国除了本身具备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和有效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身上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甚至是这些“刻板的职业素养”成就了精品制造的高质量。 1.2构建校企共同的愿景与理念 现实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总是存在差异。学校追求“教育本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而企业追求“利润本位”,为生存而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不对等导致校企合作难深入、难持久,往往出现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一头热”,企业则偏冷的现象。要有效解决这些困境,除了大力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外,也要重视最根本的两个主体——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融合与利益统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学校和企业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输出与贡献。责任,成为让两者耦合的良好纽带。对于学校发展与企业经营而言,责任都是十分重要的价值信条,企业最需要忠诚、敬业、做事有办法的员工,学校则最希望建成负责、尽责、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加强责任教育,从内部看有利于培养优质的学生,从外部看则打破了校企之间的认同障碍,打通了价值互通的渠道,构建起“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以法治为准绳,实现双方创新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与理念。 2高职责任教育的内涵与范畴 高职责任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广,分法不一。笔者认为,高职责任教育应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衔接起来。高职责任主要包含学校的价值使命责任、依法办学责任和人才培养责任,反映了面向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也包括三个层面。从内涵与机理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价值使命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质相吸;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坚持依法办学,其依法办学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频共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其培养学生爱国、爱岗、爱社会、爱人民的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为一体。因此,加强高职责任教育本质上即是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两者内涵一致,范畴相当。从面向学生个体的责任教育而言,高职责任教育应包含四方面:一是爱国责任,体现为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敬业责任,体现为学生对企业是否忠诚、爱岗、对企业和自己负责等;三是诚信责任,体现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是否做人诚实、遵守信诺等;四是友爱责任,体现为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否友善待人、懂得感恩等。爱国、敬业、诚信、友爱责任既是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精华要素,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加强学生四方面的责任教育,有利于校企文化互相融合,协同育人。 3校企双方共同推动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探索 责任教育是项系统工程,校企之间需要拧成一股绳,在共同的价值与利益追求上推进育人工作。文化融合是个重要的平台与手段。所谓校企文化融合,是指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方式更加关注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技能的提高的价值取向。从校企文化融合的视角分析,高职学生责任教育可以从顶层机制建设和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 3.1前提——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机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不断实践与成功的模式。然而,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关键原因在于一部分校企合作并未给企业带来长远的人才红利。如传统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因为缺少对学生需求调研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培养合作末期显现出“学生对岗位认同感低”“、留不住学生”等问题,这无疑将削弱校企合作的稳固性。要让企业主动参与责任育人工作,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角度入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优越性设计,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合作、校企协同育人的典型范本。这种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十分强调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进行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等顶层路径设计,建立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机制、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衔接机制等。推进责任教育,基础前提是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机制,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发挥企业人才培养重要主体作用,从而形成双向育人的合力。如苏州建雄职业技术学院以“定岗双元”为依托,使校企联合育人换发新动力。在每年高考录取新生报到后,企业在学院选人、学生选岗,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签订三方定岗培养协议,使学生一入学就形成“学生兼学徒”的双身份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地位,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提供先天性的机制条件。 3.2核心——推动精神文化融合 推进责任教育,校企之间促进精神文化融合是核心。因上文在剖析责任的内涵与范畴时论述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等品质是校企文化的共通点,故可以从这四个角度设计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如下表所示,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在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应当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培养“职业人”的责任要素,把企业崇尚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诚信理念等融入到校风、学风、教风中去,企业文化在渗入校园文化中,也应尊重高校育人的基本属性。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博爱、慈善的人道主义精神。校企双方只有互相取其精华,才能实现责任教育的价值驱动。 3.3环境——推动物质文化融合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环境的润化与熏陶,加强责任教育同时需要校企双方推进物质层面的融合,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环境空间里营造想负责、能负责、敢负责的文化氛围。如围绕爱国责任主题,除了结合时代主题营造的爱国主义氛围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优秀校友、典型人物等,打造“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故事墙、校友林等,增强文化的可及性与感染力;围绕敬业责任,在校企共建的生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体现职业工作特色的场所充分融入质量、安全、创新、执行等文化元素;围绕诚信责任,倡导学生建立无人看守诚信小店,在校园、企业定点布置随手借、随手还的“责任伞”,引导学生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自觉养成诚信意识;围绕友善责任,积极营造志愿服务和礼仪文化环境,在学生社区、食堂、工作室等职业素质日常养成基地,主动宣传感恩、奉献、互助、进步的精神。 3.4保障——推动制度文化融合 制度是施行价值理念的保障。校企之间在坚守依法治校、依法治企的基础上,需要互相吸收各自制度管理的优势,取长补短,融合推进。学校可以借鉴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引入校园管理中,引入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行责任与奖学金、学分挂钩制度。如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文明寝室建设中引入“6s管理模式”,增强责任教育的日常养成。企业作为学生教育的“另一元”,也应吸纳教育管理的特点与优势,注重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成长个性,主动融入学校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及育人的相关制度,把制度的刚性和教育的柔性结合起来。 3.5载体——推动行为文化融合 职业行为是责任教育的载体,践行责任理念需要校企双方围绕“学生”这个本质对象进行行为文化融合。校企双方可以通过“活动”为纽带促进双方行为文化融合。如高职院校举办“明责讲堂”,以“明责激励人生”为主题,邀请企业名家、创业星秀、职场达人、能工巧匠等行业里负责、敬业、乐业的人物为学生讲述人生故事,传递责任精神,打通“懵懂的在校学生”与“负责的职业人”之间的模范学习桥梁。又如学校以“磨炼学生精品、质量意识”为目的,组织精品团日活动评比活动、优良学风标兵班集体评选、以班级为单位的模拟分公司形象PK赛、创业创新创效大赛等,帮助学生融入团队、追求卓越。再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大学生职场训练营,以“生存挑战”、“职场磨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活动教育中实现从“要我负责”到“我要负责”的转变等。学生的责任教育只有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许多高职院校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与金融机构建立银领学院,实行“职业化教育、员工化管理”的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企通用的学生礼仪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深圳大学生“创交会”,在创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精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罗蒙电商合作,开发基于“双十一”平台的《网络营销实战演练》课程,学生在“双十一”期间由实践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在客服工作中培养敬业、诚信、以客户为中心为责任素养。由上所述,校企文化融合使责任教育更能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各高职院校还要针对各自实际与特点,推动校企之间在体制机制设计、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以培育负责任的“职业人”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者:金挺 叶海玲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教育论文:传统文化对责任教育的影响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以及原因 1.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 1.1.2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成就欲望以及自我责任感极强,他们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大学生极其重视自我价值,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全然不考虑社会价值,从学校拿到一纸毕业证书就转战校外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在利益多元化的作用下,大学生们在追求梦想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上都喜欢走捷径,追求实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多余精神和集体利益。很多同学毕业后首选是大城市,首选待遇好的企业,而不考虑西部地区,不考虑落后地区的情况也是广泛存在的。他们宁愿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蜗居,做“蚁族”,去追求自我价值,也不愿回到家乡进行家乡建设,或者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为社会做贡献。 1.1.3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通过个人的奋斗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的需要而专攻几门课程,而置其它课程于不顾。在学习中,大部分人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学习,有利的课程就学,不能带来利益的课程就不学,是否学习完全就是凭借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简单判断。大学校园里经常听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去学习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学习的东西不是全部为自己的,从而忽视社会责任。 1.1.4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有比较健康的社会道德观念,但近年来在不同的高校中都存在着学生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的乃至对同伴、亲友、恩人的生命漠然视之。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件也不少,前段时间的“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事件说明当今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在校园里,大家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环境听课和自习,用书本抢座占座等情况屡出不穷。这些行为都是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自己的利益而为的。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是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1.2当代大学生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责任缺失,有以下原因,首先是不良的社会风气,“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类金钱万能的观念和社会上各种高官的贪污腐败现象,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有着腐蚀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重专业、轻道德培养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责任感教育的空缺也是不无关系的;大学生自身缺乏对“修养”的深刻认识则是形成其责任感缺失的关键因素。 2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中的价值 2.1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积极构建社会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其都有精辟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就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都被它链接而起并指向一个大同的社会理想。百家争鸣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它们追求人与社会和谐的观点对大学生构建社会理想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责任感的追求,弃它于不顾,利益面前,不分善恶,在自己的行为准则中,没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谏言对自己进行规范。传统文化强调自我的成长与完善,要求人对事对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推动着中国的历史不断进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社会价值。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不会再只是强调个人利益,缺乏为集体利益牺牲的精神,对于不关自己的事情,不再回避、冷漠,漠不关心。肩负起自我责任不断鞭策自己,也肩负起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2.3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古代儒家学者以仁为己任,主动的承担起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们在这种价值观的熏陶下,更加具有使命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道家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总结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提倡人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以达到自由的境界。此价值观能使自身的悟性提升,获得充实体验,同时也使他人或他物获得完全的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怀有慈悲之心,就是在自己的心田里把所有的众生形象度化得干干净净,对别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先义后利;仁义正直,耻辱自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贵和尚中,和谐大同等谏言都是来自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集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一体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文化资源,对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文化还拓展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让大学生学思并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并进行道德践履。 3结束语 传统文化教育既对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形成有着本质上的作用,又对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有着引导的作用;它既为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供了参照,又明确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确立了方向。因此,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强调,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人文精神是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的。 作者:杨阳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 责任教育论文:传统文化对责任教育的影响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以及原因 1.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 1.1.2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成就欲望以及自我责任感极强,他们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大学生极其重视自我价值,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全然不考虑社会价值,从学校拿到一纸毕业证书就转战校外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在利益多元化的作用下,大学生们在追求梦想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上都喜欢走捷径,追求实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多余精神和集体利益。很多同学毕业后首选是大城市,首选待遇好的企业,而不考虑西部地区,不考虑落后地区的情况也是广泛存在的。他们宁愿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蜗居,做“蚁族”,去追求自我价值,也不愿回到家乡进行家乡建设,或者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为社会做贡献。 1.1.3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通过个人的奋斗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的需要而专攻几门课程,而置其它课程于不顾。在学习中,大部分人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学习,有利的课程就学,不能带来利益的课程就不学,是否学习完全就是凭借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简单判断。大学校园里经常听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去学习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学习的东西不是全部为自己的,从而忽视社会责任。 1.1.4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有比较健康的社会道德观念,但近年来在不同的高校中都存在着学生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的乃至对同伴、亲友、恩人的生命漠然视之。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件也不少,前段时间的“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事件说明当今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在校园里,大家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环境听课和自习,用书本抢座占座等情况屡出不穷。这些行为都是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自己的利益而为的。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是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1.2当代大学生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责任缺失,有以下原因,首先是不良的社会风气,“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类金钱万能的观念和社会上各种高官的贪污腐败现象,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有着腐蚀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重专业、轻道德培养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责任感教育的空缺也是不无关系的;大学生自身缺乏对“修养”的深刻认识则是形成其责任感缺失的关键因素。 2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中的价值 2.1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积极构建社会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其都有精辟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就是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都被它链接而起并指向一个大同的社会理想。百家争鸣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它们追求人与社会和谐的观点对大学生构建社会理想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责任感的追求,弃它于不顾,利益面前,不分善恶,在自己的行为准则中,没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谏言对自己进行规范。传统文化强调自我的成长与完善,要求人对事对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推动着中国的历史不断进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责任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社会价值。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不会再只是强调个人利益,缺乏为集体利益牺牲的精神,对于不关自己的事情,不再回避、冷漠,漠不关心。肩负起自我责任不断鞭策自己,也肩负起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2.3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古代儒家学者以仁为己任,主动的承担起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们在这种价值观的熏陶下,更加具有使命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道家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总结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提倡人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以达到自由的境界。此价值观能使自身的悟性提升,获得充实体验,同时也使他人或他物获得完全的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怀有慈悲之心,就是在自己的心田里把所有的众生形象度化得干干净净,对别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先义后利;仁义正直,耻辱自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贵和尚中,和谐大同等谏言都是来自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集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一体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文化资源,对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文化还拓展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让大学生学思并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并进行道德践履。 3结束语 传统文化教育既对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形成有着本质上的作用,又对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有着引导的作用;它既为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供了参照,又明确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确立了方向。因此,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强调,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人文精神是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的。 作者:杨阳单位: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 责任教育论文:艺术教育中责任教育的思考 人活在世上,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所以既要依存于社会,又要对社会负责。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是对社会负责的典范。元朝的文天祥、清代的林则徐、近代的孙中山,当代就更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最有担当的社会人。 艺术教育具有极好的渗透性,是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良载体。通过学画,文天祥、林则徐等名人的画像,欣赏孙中山先生的画册,及参观博物馆,用相机拍摄抗日联军战斗史展览中的杨靖宇林海中的战斗形象照片,了解齐白石拒不给日本占领者作画的举动,让学生在这无数有担当的人物映照下,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完成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的。我们还走进社区,与社区的合唱团一起学唱《扶起你》,让学生体会建设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扶持的责任,是每个社会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在社会中尽职尽责,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在社区的活动中体会亲民、服务于民的思想感情与责任意识。 对社会、对别人负责是高尚的情操,对自己负责是对社会、对别人负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是一个具有健全心灵的好人。音乐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使人行为变得优雅、完美,这种人格形象塑造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只有深爱自己的祖国,又对祖国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才使聂耳的田汉创造出《义勇军进行曲》那样震撼人心魄的乐曲。那铿锵的歌词,高亢激越的旋律,唤起国人抗击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而今天这意义深远的乐曲又成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实现强国梦的最强音。起来、前进,催人奋进,鼓舞中华儿女勇敢前行。每当升旗时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每位学生、每位老师无不振奋、激动。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在乐曲中升华。学校的艺术教育就要紧紧抓住塑造人心灵而展开。 为达此目的,我们设计了艺术欣赏课,在这个单元里,梵高、毕加索、徐悲鸿、丁聪、李斯特、斯特劳斯、阿炳等,艺术欣赏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感受、感知和共鸣。艺术家、艺术作品具有特别积极、美好的力量。高尚、仁爱的内容,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艺术家及他们的优秀作品产生共鸣,净化他们渐为世俗所侵蚀的灵魂。 我们特别选择许多中国音乐作品来欣赏,因为中国音乐跟传统的美学精神紧密相连,上善唯美,喜欢虚静空灵的意境,追求情与景的交融。注重情韵的表达,旷达幽深、空灵中庸,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泉映月》、《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黄河大合唱》、《东方红史诗》等乐曲和大合唱欣赏,学生显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行为规范了,举止文雅了,待人有礼貌了,对人对己都有责任感了。因此,我们认为艺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最好途径。 作者:马振远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东安小学 责任教育论文:救助站责任教育剖析材料 通过这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我认识到自己要切实认真地抓紧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扎实搞好各项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深入工作一线,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党的新理论,了解党的新政策,在工作中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过去,我一直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何来责任、使命?但通过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工作、责任、使命、能力、价值的一些观念和看法,使我懂得: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需要忠诚,工作要做到更好。 工作意味着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责任,就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别人带来生命的威胁。就救助管理站而言,从求助人员来站求助到工作人员对求助人员的甄别,从巡查引导到护送返乡均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每一个职位的规定的工作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你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意味着有信、有条、有条理、有上进心、可依赖、爱思考、追求成功,能够自率。而在工作中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工作认真和积极的态度。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需要个人对单位的忠诚和热爱,更需要个人的自觉习惯意识去维护,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责任行为。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他因此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工作人员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所在单位创造更多效益。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工作人员,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工作必须具备责任,责任在先,能力在后,责任是人生中的一种使命。事实上,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人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取决于他的责任与能力,责任推动能力,而能力并不能代表责任,责任决定工作,决定成果,因此,责任胜于能力。当然,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而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能力去创造的。 责任体现忠诚。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会克服艰难险阻,执著勇敢,发挥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是单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也给了我们成功的机遇。当我们对单位怀感恩之心,对单位的忠诚将变成自觉的行动。对单位、职业的忠诚,也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我们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责任不允许寻找借口。借口与责任心有关。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从来不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努力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认定了目标后的百折不挠。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就可心安”,而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可以向领导交差,就放弃了追求成功的努力。 责任教育论文:深究对小学生的责任教育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我们的日子也逐渐富裕了,父母陪读、上学接送、不让孩子做家务活……部分家长的过分“包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责任感的缺失。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骄傲自满,为我独尊。事实上,小孩子也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家里他是家庭一员,在学校他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小公民,不同的角色赋予了孩子不同的责任。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这方面,家长要做到——该放手就放手。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染缸,它不仅有真、善、美、而且还有假、恶、丑,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周围人、身边事都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主题思想是: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 概刮地说,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应包刮; (1)对自己负责人 A、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B、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对他人负责 (3)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幼儿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孩子犯错,除了改变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外,有时对孩子可采取一些强化措施,让孩子为过错付出一定的辛苦。这可以通过班会、队会进行。如;低年级举行整理书包比赛。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责任,学习不是为父母、为他人,是为他自己。从小要养成阅读、讲述、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等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学校班队主题活动,如;“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B润童年”等主题,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对他人负责,就是不影响别人,不侵犯他人。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等等。这可以通过开展班队的“文明之星伴我同行”评比活动进行。 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包刮维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损坏公共物品,不影响公共卫生等等。如;值日生劳动、随机地一些集体劳动等。老师要让孩子明白,班级中的任何一员都有为集体做事的职责和义务。还可以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如“弘扬我老区,以我所能尽责任”精神,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是一名小导游”、“当国旗升起时”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总之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对其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肩扛着振兴华夏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社会的轴心,他们背负着“保卫祖国、稳定社会”的责任;孩子是未来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背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后代”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心,他们将来怎能胜任这些职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终受益”。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家长科学而又耐心地培养。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从小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他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与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责任教育论文:高中生道德知识与责任教育的关系论文 一、理性分析 要解决高中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从当前高中学生特点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了解到他们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中道德的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道德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但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不统一。如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80.6%,?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做到为他人服务的却很少,更谈不上“全心全意”。根据高中学生道德状况的这种特点,我们如果仍从道德知识教育上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其结果将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捉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认同的,问题在于谁去提倡,从学生角度讲,很少有人愿把自己结合进去,总习惯地认为这是对他人讲的。因此在加强道德教育小必须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使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前提条件首先是我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他人为我服务。 第二、从道德的基础来分析,道德的基础乃是利益问题。整个社会为什么都要强调道德规范其实质就要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并使其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对于各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利益是其杠杆,市场经济的运行以社会成员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每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追求为动力机制。市场经济的这种利益主体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高中学生,调查中“当集体刊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有62.3%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先公后私”,甚至于“大公无私”,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利益主体意识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当然,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和保护的,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然而整个社会除正当的个人利益外还有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发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能否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作出行为的抉择。前一价段全社会开展学习宣传徐虎活动,这时高中学生确实也有很大的触动。但也发现在学习徐虎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普遍心态是可敬而不可学。他们十分钦佩徐虎,认为他是当前的沽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确实很了不起。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先进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自己学习徐虎则没有必要,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像徐虎这种人是“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抓住道德责任教育,徐虎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宣传学习徐虎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自己怎么来学习徐虎。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从原来个体主体利益的“利我”转变为社会主体利益的“利民”、“利国”,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而在这种道德升华的过程中,道德责任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确立了道德责任感的前提下,才会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中,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三、从道德教育的目标来分析,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理解为权限于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应放在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上,这种道德习惯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其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动。这种道德习惯的主要特点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出行为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动。要使高中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这样一种道德习惯的境界,必须经过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了解和巩固都离不开道德责任作为载体,没有道德责任作载体,道德认识不可能内化,道德情感也不可能持久,道德习惯根本不可能养成。就拿劳动观讲,调查中63.7%的高中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中学生在家不会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在学校里对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很差,他们往往以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为借口来推辞劳动。与此相反,本市某所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王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外,每天还要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她不仅把自己家安排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乐意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今年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进入重点高校,毕业前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前者是好推则推,依赖性很强,并没有把劳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就不一样,她认为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劳动就无法生活,每天从事家务劳动是自己整个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家务是自己的一种责任。由此可见,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它是达到良好道德习惯的载体。 二、对策思考 第一,教材本身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海《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草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对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还特别提到中学政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育。道德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但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太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对道德的认识明显不同于初中学生。从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讲,有加强道德教育之必要。 当然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初中道德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上有所拓宽,在内容上有所深化,在层次上有所提高,并体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贯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要有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不是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单独成册,而应该是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在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中,现有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这个道德教育知识网络我们可以从点、线、面、网四个方面构建。作为点、教材是由若干课文组成,课文又有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这些知识点上凡是与道德有关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当然,这种体现应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贴标签”。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就有了立足点。作为一个年级整册教材必然有一条线,由于“点”的落实,那么从年级角度讲,一册教材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条线。各年级教材编写中都能体现道德教育一条线,那么从整个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个面。这里只涉及到必修课,根据市教委课程教材改革精神,课程设置要有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外道德比较》、《传统美德鉴赏》、《伦理道德分析》等选修课和根据当前社会某些热点问题开设一些活动课,那么我们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了一张网。 这对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道德责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法上要有利于加强对高中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前面讲的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这只是“硬件”,“硬件”需要通过“软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上这个“软件”就是教法。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法上下功夫,从而提高道德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师要有意认地挖掘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可能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专门有一册讲道德,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现在很少有道德教育内容,即使今后教材修改后增加了这方面内容。它也不可能把道德的内容独立成册,而是在现有的教材内容基础上渗透道德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去挖掘道德教育内容,把原来的潜在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其成为现实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大目标高起点转为大目标低起点。一提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教师立即会很习惯地反映出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等。当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这种基本原则和核心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道德教行的目标,但目标与具体道德教育过程应该讲还是有区别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广泛性要求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先进性要求,使教育体现它的层次性。教师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小事做起,要求持之以恒,从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见精神,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比较容易操作。由于目标明确,起点较低,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的道德水准提高速度也就比较快。从我们社会上树立的像雷锋、徐虎、公举东、段德彰等先进榜样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一件件很平凡很具体的小事中反映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时还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道德知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关系。对高中学生来讲光有道德知识的灌输不可能使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上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才能使他们把道德知识不断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其次要处理好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道德责任教育是实现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政治教师要依靠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主任等,努力为学生搭建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舞台,通过道德责任教育使原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外化为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教学的评估和考核要如实反映学生的道德状况,要有利于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增强。目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工作主要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准的考分高谁就好,实际上我们教师心里很清楚,一个学生政治成绩的高低与其道德水准并不能划等号。道德品质好的不等于政治考分高,反之亦然。 为了使政治课教学评估工作和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建议采用结构评定等第制方法。这种方法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知识能力评估与觉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觉悟不能理解为只停留在时道德知识的认同上,而应该反映在对已认同的道德知识、通过道德责任使道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知与行的统一。 (二)课内评估与课外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它首先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它是一门具有很明显的德育功能的课程。正因为如此,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内考核,而应该与学校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这种课外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道德的知与行的统一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公务员之家 (三)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本身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在这个道德习惯养成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估,对学生所作出的道德行为给予必要的评价,促使其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上会产生激励机制。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课成绩好等于道德品质好的状况,更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责任教育论文:土地局责任教育活动剖析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习情况;工作情况;不足之处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对区委、区政府的政治文件资料,我必精读细品,深入领会其精神,并能坚持对其中精彩部分做好笔记,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书籍我收集甚多并能认真仔细阅读、利用闲暇时间勤看报刊杂志并坚持做笔记,对政治和工作方面的进行分类整理、我能坚持收集整理有关土地方面的书籍、资料、图片,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资料库”,为本部门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在部门中是负责协调土地证的办理工作,对《土地法》、土地证办理流程、土地纠纷等方面能做到了然于胸、在部门中,我虽然年过半百,原来在区土地局工作了很多年,我一贯对分内工作精心干,分外的工作抢着干,我们项目办自成立之日起,对落户我区的几个大项目,我不分酷暑严寒,任劳任怨地为企业办理复杂的土地手续、由于工作忙,学习上存在不连贯性,不能精益求精,尤其在业务知识这一块更应该不断提高、项目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要克服工作中的自我满足情绪、土地手续应该说是比较烦琐的一项手续:地籍测量、地质勘探、土地评估、市局利用科、地籍科、规划科等部门的专业办理手续十分烦琐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近段时间,在我区掀起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的大热潮,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在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中,我有如沐春风亦如赤足泡泉之感,从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获益良多。现将我学习和工作的情况简单剖析如下: 一、学习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尤其注重个人思想品质、为人修养的提高,工作中要求真,生活上做真人。 1、对区委、区政府的政治文件资料,我必精读细品,深入领会其精神,并能坚持对其中精彩部分做好笔记,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2、利用闲暇时间勤看报刊杂志并坚持做笔记,对政治和工作方面的进行分类整理。 3、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书籍我收集甚多并能认真仔细阅读。 4、我在部门中是负责协调土地证的办理工作,对《土地法》、土地证办理流程、土地纠纷等方面能做到了然于胸。对土地政策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能尽快地适应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很好地去服务项目业主。 5、我能坚持收集整理有关土地方面的书籍、资料、图片,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资料库”,为本部门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工作情况 在部门中,我虽然年过半百,原来在区土地局工作了很多年,我一贯对分内工作精心干,分外的工作抢着干,我们项目办自成立之日起,对落户我区的几个大项目,我不分酷暑严寒,任劳任怨地为企业办理复杂的土地手续。 1、上班时间从未迟到早退,坐班时间也从来没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有团队协作精神,对项目服务中涉及到的立项、环评、规划、三通一平、各类费用的上缴与返还等工作,也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做好。 3、Xx特钢、Xx汽车弹簧公司项目、Xx输送机械公司项目、Xx混凝土公司、XxXx纺织公司项目、Xx几个搬迁项目的土地手续都是我负责办理的,并都比预期的时间办理得快,由此赢得了企业业主的一致好评,但我从未受过这些企业半点好处,维护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4、能及时为区领导提供地价、土地补偿、招拍挂、各项费用及预算等专业的数据,为领导及时作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5、对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土地问题和纠纷能积极主动地去协调解决。如:Xx搬迁企业——Xx工贸公司,该公司落户XxXx口,在办理规划时,错把市纺织公司的一块地划给了Xx,双方几乎处于了焦灼状态,我通过多方协调多方努力,最终圆满解决了双方的纠纷,市纺织品公司的土地手续在这次调处中也得到了合法手续,为这家企业办理了新的土地证、宗地图。现在Xx公司的土地手续有望近期办理完毕,为该企业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6、跟踪服务招商引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管理,从市建委各部门的协调到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技术特长,项目建设中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7、认真搞好部门的团结,全力支持一把手的工作,配合做好自己份内事务:坚持做到不该问的不问,能不参与的尽量不参与,但工作积极主动,现在项目办的情况是人心齐、办事力、无矛盾、整个团队和气、和谐、和平共处。 三、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项目办面对的是市各职能局,各项手续错综复杂,故而工作中有了一些遗漏和不成熟的地方。 1、由于工作忙,学习上存在不连贯性,不能精益求精,尤其在业务知识这一块更应该不断提高。对新的土地政策还缺乏敏锐度。 2、土地手续应该说是比较烦琐的一项手续:地籍测量、地质勘探、土地评估、市局利用科、地籍科、规划科等部门的专业办理手续十分烦琐,,有时对这些部门跑的次数多了,就产生了一些焦躁情绪。 3、项目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要克服工作中的自我满足情绪。 4、本人今年55岁了,有时年纪大了在外面跑来跑去跟自己的年龄不相称,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诺大年纪在外向人说好话,求人办事心里总有一种不平衡感。 总而言之,我作为全区经济建设中的一分子,就应该多一份事业心、多一点责任心,只要认认真真做人,只要踏踏实实工作,我坚信道路是宽广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责任教育论文:党员责任教育个人剖析材料 编者按: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党的新理论,了解党的新政策,在工作中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工作人员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所在单位创造更多效益。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 通过这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我认识到自己要切实认真地抓紧抓好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扎实搞好各项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深入工作一线,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党的新理论,了解党的新政策,在工作中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过去,我一直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何来责任、使命?但通过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工作、责任、使命、能力、价值的一些观念和看法,使我懂得: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需要忠诚,工作要做到更好。 工作意味着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责任,就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别人带来生命的威胁。就救助管理站而言,从求助人员来站求助到工作人员对求助人员的甄别,从巡查引导到护送返乡均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每一个职位的规定的工作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你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意味着有信、有条、有条理、有上进心、可依赖、爱思考、追求成功,能够自率。而在工作中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工作认真和积极的态度。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它需要个人对单位的忠诚和热爱,更需要个人的自觉习惯意识去维护,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责任行为。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他因此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工作人员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所在单位创造更多效益。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工作人员,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工作必须具备责任,责任在先,能力在后,责任是人生中的一种使命。事实上,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人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取决于他的责任与能力,责任推动能力,而能力并不能代表责任,责任决定工作,决定成果,因此,责任胜于能力。当然,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而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能力去创造的。 责任体现忠诚。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会克服艰难险阻,执著勇敢,发挥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是单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空间,也给了我们成功的机遇。当我们对单位怀感恩之心,对单位的忠诚将变成自觉的行动。对单位、职业的忠诚,也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我们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责任不允许寻找借口。借口与责任心有关。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从来不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努力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认定了目标后的百折不挠。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就可心安”,而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可以向领导交差,就放弃了追求成功的努力。 责任教育论文:党员干部责任教育个人剖析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学习情况;工作情况;不足之处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对区委、区政府的政治文件资料,我必精读细品,深入领会其精神,并能坚持对其中精彩部分做好笔记,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书籍我收集甚多并能认真仔细阅读、利用闲暇时间勤看报刊杂志并坚持做笔记,对政治和工作方面的进行分类整理、我在部门中是负责协调土地证的办理工作,对《土地法》、土地证办理流程、土地纠纷等方面能做到了然于胸、上班时间从未迟到早退,坐班时间也从来没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团队协作精神,对项目服务中涉及到的立项、环评、规划、三通一平、各类费用的上缴与返还等工作,也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做好、能及时为区领导提供地价、土地补偿、招拍挂、各项费用及预算等专业的数据,为领导及时作出决策提供了依据、跟踪服务招商引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管理、认真搞好部门的团结,全力支持一把手的工作,配合做好自己份内事务、由于工作忙,学习上存在不连贯性,不能精益求精,尤其在业务知识这一块更应该不断提高。对新的土地政策还缺乏敏锐度、项目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要克服工作中的自我满足情绪、土地手续应该说是比较烦琐的一项手续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近段时间,在我区掀起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的大热潮,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在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中,我有如沐春风亦如赤足泡泉之感,从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获益良多。现将我学习和工作的情况简单剖析如下: 一、学习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尤其注重个人思想品质、为人修养的提高,工作中要求真,生活上做真人。 1、对区委、区政府的政治文件资料,我必精读细品,深入领会其精神,并能坚持对其中精彩部分做好笔记,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2、利用闲暇时间勤看报刊杂志并坚持做笔记,对政治和工作方面的进行分类整理。 3、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书籍我收集甚多并能认真仔细阅读。 4、我在部门中是负责协调土地证的办理工作,对《土地法》、土地证办理流程、土地纠纷等方面能做到了然于胸。对土地政策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能尽快地适应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很好地去服务项目业主。 5、我能坚持收集整理有关土地方面的书籍、资料、图片,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资料库”,为本部门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工作情况 在部门中,我虽然年过半百,原来在区土地局工作了很多年,我一贯对分内工作精心干,分外的工作抢着干,我们项目办自成立之日起,对落户我区的几个大项目,我不分酷暑严寒,任劳任怨地为企业办理复杂的土地手续。 1、上班时间从未迟到早退,坐班时间也从来没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有团队协作精神,对项目服务中涉及到的立项、环评、规划、三通一平、各类费用的上缴与返还等工作,也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做好。 3、金洋特钢、湖北汽车弹簧公司项目、华威输送机械公司项目、东大洋混凝土公司、湖北凯富纺织公司项目、新冶钢几个搬迁项目的土地手续都是我负责办理的,并都比预期的时间办理得快,由此赢得了企业业主的一致好评,但我从未受过这些企业半点好处,维护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4、能及时为区领导提供地价、土地补偿、招拍挂、各项费用及预算等专业的数据,为领导及时作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5、对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土地问题和纠纷能积极主动地去协调解决。如:新冶钢搬迁企业——鑫强工贸公司,该公司落户白塔岩开山塘口,在办理规划时,错把市纺织公司的一块地划给了鑫强,双方几乎处于了焦灼状态,我通过多方协调多方努力,最终圆满解决了双方的纠纷,市纺织品公司的土地手续在这次调处中也得到了合法手续,为这家企业办理了新的土地证、宗地图。现在鑫强公司的土地手续有望近期办理完毕,为该企业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6、跟踪服务招商引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管理,从市建委各部门的协调到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技术特长,项目建设中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7、认真搞好部门的团结,全力支持一把手的工作,配合做好自己份内事务:坚持做到不该问的不问,能不参与的尽量不参与,但工作积极主动,现在项目办的情况是人心齐、办事力、无矛盾、整个团队和气、和谐、和平共处。 三、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项目办面对的是市各职能局,各项手续错综复杂,故而工作中有了一些遗漏和不成熟的地方。 1、由于工作忙,学习上存在不连贯性,不能精益求精,尤其在业务知识这一块更应该不断提高。对新的土地政策还缺乏敏锐度。 2、土地手续应该说是比较烦琐的一项手续:地籍测量、地质勘探、土地评估、市局利用科、地籍科、规划科等部门的专业办理手续十分烦琐,,有时对这些部门跑的次数多了,就产生了一些焦躁情绪。 3、项目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要克服工作中的自我满足情绪。 4、本人今年55岁了,有时年纪大了在外面跑来跑去跟自己的年龄不相称,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诺大年纪在外向人说好话,求人办事心里总有一种不平衡感。 总而言之,我作为全区经济建设中的一分子,就应该多一份事业心、多一点责任心,只要认认真真做人,只要踏踏实实工作,我坚信道路是宽广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肯定是美好的。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浅论高职院校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职业能力 阶梯式 多元目标模式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业背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 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校背景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学专科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应用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专业群。1999年以来,针对制造业对机电及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机械类专业主要围绕数控应用技术及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于2000年独立设置了高职机电工程技术专业。 (二)业务规格与专业特点 l、业务规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一级:具有熟练的autocad绘图能力,考取autocad认证证书;二级:熟练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三级:常用传动件的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熟练使用caxa电子工艺图表;四级: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编程及熟练应用一款cad,cam软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数控仿真软件,考取数控工艺员证书,五级:熟练操作至少一种数控机床(车铣或加工中心),考取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六级: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知识,具有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考取机电设备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级别,达到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实现就业。 2、专业特,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机电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形成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养内容上,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二是从培养方式上,做到“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三是从培养主体上,做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为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岗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能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编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 3、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三是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10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有实验室8个、专业机房1个,已建成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第一期购置两台生产型数控车床,华中的数控铣和数控车床各三台以及方正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各一台,并已陆续开始使用,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基本保证。 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地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已与沈阳金杯汽车培训中心、市煤矿电机厂、市机械厂、双龙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基地打基础,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美国autodesk公司颁发的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双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国家指定的师资培训基地等地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师获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证书,有8名教师具备劳动部门认定的考评员资格,有2名教师考取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还有4名教师专程到华中数控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合格率已达到80%,三年内将达到100%;现已基本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8、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 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了后期订单教育。 9、教材建设与规划 专业理论课:以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自编部分教材,无论选何种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其中主编了《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 实习、实训课:以实习、实训大纲为指导,自编实习、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效果和成绩评定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突出训练过程和操作效果。根据新技术出现的实际情况,实习、实训指导书应定期修订。 拟自编教材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教程》、《电火花型腔加工及线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软件应用实训教程》等。 大力推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已做出机械制图、autocda 2000、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与编程、caxa制造工程师、mstercma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10、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2000级开始,将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高职特色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多证书毕业。 置受教育者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双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技能培训强调适用性,理论教学强调针对性,教学管理强调可操作性,教学文件强调规范性。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突出用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综合,是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本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是讲求实用、实效,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具备阶梯式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及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保证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毕业后100%就业,且工作时适应期短或没有适应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 1.变速器 在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机器的运转以及牵引力装置上我们都会使用到变速器,我们常见的变速器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齿轮和轴杠杆组成的手动变速器,此类变速器主要是依靠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距;而另外一种则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以及液压操作系统组成的自动变速器,该类型的变速器主要是依靠液力传递以及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数变距。通过了解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变速器,有需要情况下,有时候还需要加装动力输出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变速器,故此由变速器的构成得知,变速器的运动方式可以按两种类型划分,一种是按传动比变化方式以及按操纵方式。 2.使用变速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的变速器相比,在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使用过程首先需要做到熟悉与了解整个变速器设备的运作,以及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可能在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基础信息。变速器在汽车中的使用最为广泛,故此以汽车变数器为例子,详细解读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到的几个细节问题:(1)只有排挡杆置于P、N位置时,方可起动发动机,在点火开关打开状态下,若想移出这两个挡位,必须先踏下制动踏板,同时按下手柄按钮,才可将排挡杆移入其他挡位。(2)P挡可作为手制动的辅助制动器,但不可替代手制动器。(3)车辆被牵引时排挡杆须置于N位置,牵引时车速不可超过50Km/h,牵引距离也不能超过50Km,若需牵引更长的距离,需将驱动车轮升离地面。(4)若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因电气故障而导致其进入应急状态,此时只有3、1、R挡可以工作,不要认为尚有挡位可用,就不去修理,应及时查明故障并排除,否则会损坏自动变速器内的多片离合器。 3.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 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使用上的操作不当或是没有及时的保养维修都会导致变速器出现故障,机电工程的生产生活上带来不便。变速器在运转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突然提升,会感觉到像是发动机动力输出突然中断,或是变速器在工作中发出异响,特别是在变速器的前部响声特别明显的情况,都能够判断在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的使用可能发生了故障,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或是影响机电工程专业的生产,需要及时对变速器进行维修。若想确保在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保养,特别是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在自动变速器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维修保养规程,缺乏及时的检查和日常保养习惯,不仅会加速变速器的损伤和故障的形成,甚至还会扩大故障后果的危害性,所以预防性保养习惯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使用十分重要且相当必要,良好的保养习惯不仅能让变速器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其故障的发生。以下是关于机电工程中变速器维修保养的关键要素:(1)定期对变速器中的润滑油进行检测与更换。(2)注意油面高度,可在机器预热的时候查看,具体查看有无漏油,变速器内的油既不能过多也不能亏损,亏损有可能会烧坏变速器,过多则会引起变速器过热。(3)注意保养换油。如汽车的变速器,每家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轿车品牌不同,变速器的换油周期也不相同,注意所使用的变速器品牌,留意使用说明书,到期必须更换。在某些汽车公司中还规定了,对变速器没有及时进行保养换油,会将汽车进入应急模式,出现锁三挡的情况。(4)定期检查变速器油的颜色,正常的变速器油应该是无味、半透明,红或黄色,如果发现变速箱油发黑或有焦糊味,必须马上更换。如今在社会上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对汽车行业中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故此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护与保养的具体措施也引起了汽车行业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做好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对变速器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详细的进行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要能做到及时准确的知道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好变速器的故障,才能不断的提高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护水平,不断的促进机电行业的发展。 作者:蔡连松 单位:江苏华浩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浅析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机电工程专业的得到不断的发展,变速器在汽车机件的应用也日渐成熟,给予了汽车行业极大的推进力。特别是自动变速器在汽车中的使用,促进了自动挡车辆研发的进步,因为自动挡在操作上相对于手动挡更加简便,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探讨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为变速器未来能拥有更广阔与坚实的市场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维修;保养 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工艺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人们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保养知识与故障维修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都非常有限。在现今这个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汽车自动档的普遍以及已经渐渐的深入到整个汽车行业,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对汽车使用的日常生活中了,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它给人们可谓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变速器的维修以及保养液成为了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变速器 在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机器的运转以及牵引力装置上我们都会使用到变速器,我们常见的变速器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齿轮和轴杠杆组成的手动变速器,此类变速器主要是依靠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距;而另外一种则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以及液压操作系统组成的自动变速器,该类型的变速器主要是依靠液力传递以及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数变距。通过了解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变速器,有需要情况下,有时候还需要加装动力输出器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变速器,故此由变速器的构成得知,变速器的运动方式可以按两种类型划分,一种是按传动比变化方式以及按操纵方式。 2.使用变速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的变速器相比,在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使用过程首先需要做到熟悉与了解整个变速器设备的运作,以及变速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可能在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基础信息。变速器在汽车中的使用最为广泛,故此以汽车变数器为例子,详细解读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到的几个细节问题: (1)只有排挡杆置于P、N位置时,方可起动发动机,在点火开关打开状态下,若想移出这两个挡位,必须先踏下制动踏板,同时按下手柄按钮,才可将排挡杆移入其他挡位。 (2)P挡可作为手制动的辅助制动器,但不可替代手制动器。 (3)车辆被牵引时排挡杆须置于N位置,牵引时车速不可超过50Km/h,牵引距离也不能超过50Km,若需牵引更长的距离,需将驱动车轮升离地面。 (4)若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因电气故障而导致其进入应急状态,此时只有3、1、R挡可以工作,不要认为尚有挡位可用,就不去修理,应及时查明故障并排除,否则会损坏自动变速器内的多片离合器。 3.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 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使用上的操作不当或是没有及时的保养维修都会导致变速器出现故障,机电工程的生产生活上带来不便。变速器在运转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突然提升,会感觉到像是发动机动力输出突然中断,或是变速器在工作中发出异响,特别是在变速器的前部响声特别明显的情况,都能够判断在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的使用可能发生了故障,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或是影响机电工程专业的生产,需要及时对变速器进行维修。若想确保在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保养,特别是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在自动变速器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维修保养规程,缺乏及时的检查和日常保养习惯,不仅会加速变速器的损伤和故障的形成,甚至还会扩大故障后果的危害性,所以预防性保养习惯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使用十分重要且相当必要,良好的保养习惯不仅能让变速器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其故障的发生。以下是关于机电工程中变速器维修保养的关键要素: (1)定期对变速器中的润滑油进行检测与更换。 (2)注意油面高度,可在机器预热的时候查看,具体查看有无漏油,变速器内的油既不能过多也不能亏损,亏损有可能会烧坏变速器,过多则会引起变速器过热。 (3)注意保养换油。如汽车的变速器,每家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轿车品牌不同,变速器的换油周期也不相同,注意所使用的变速器品牌,留意使用说明书,到期必须更换。在某些汽车公司中还规定了,对变速器没有及时进行保养换油,会将汽车进入应急模式,出现锁三挡的情况。 (4)定期检查变速器油的颜色,正常的变速器油应该是无味、半透明,红或黄色,如果发现变速箱油发黑或有焦糊味,必须马上更换。 如今在社会上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对汽车行业中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故此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护与保养的具体措施也引起了汽车行业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做好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对变速器中所存在的故障问题详细的进行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要能做到及时准确的知道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好变速器的故障,才能不断的提高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护水平,不断的促进机电行业的发展。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基于开放性实验平台培养机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课程《机电控制技术》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开放性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主要介绍了开放性实验平台的构成、方案设计、实验效果的评估等。实验实施的效果表明这种开放性实验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平台;创新 一、引言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指在实验教学中所有实验资源向学生开放,实验性质由验证型向设计型、综合型过渡。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自拟实验方案、查阅文献和参考资料,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验基础、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给学生最多的主动权、最大的开放性。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开放性实验的研究,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开展了开放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全开放模式拓宽了实验的时空概念,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中国矿业大学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对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建议。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管理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南京工业大学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开放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本文以机电控制专业为背景,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技术》教学内容为基础,介绍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于开放式实验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研究工作,探讨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的搭建、实验方案设计等,研究开放性创新实验效果的有效评估方法。 二、面向机电控制学科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 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让学生建立起系统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功能选择部件,进行接口设计、数据调试、结果评价、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方案实现过程接近于工程实践。 1.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的搭建。针对《机电控制技术》课程,让学生完整地了解测量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各个控制部件、测量部件、控制系统有感性的认识,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搭建硬件,自己编写软件等方式,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机电控制技术》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硬件平台主要是指实验所需的各种器件,例如各种控制对象、传感器、控制器件,各种接口器件以及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各种工具器件。软件工具平台包括各种编程软件、设计用工具软件、控制软件、检测软件等。例如C语言,PLC编程软件及组态软件等。信息平台包括创新实验课程指导网站,将实验中所用的各种器件和工具的说明书、实验软件的学习文档、实验要求等相关文档放在网站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开创引导式、启迪式的自学模式。 2.开放性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开放性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①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要求实验在时间、内容、设备上的全开放。时间上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只要在允许的时间之内,都可以随时来实验室进行实验。内容的开放性是指在完成实验目标的要求下,允许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选择。设备的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对实验设备进行选择组合来完成自己的实验目的。在课程中一个具体的控制问题可以描述为:传感器测量控制对象的信息,利用一定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器件实现对象的控制。开放性实验平台提供了多种配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并且可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例如:不同的控制对象:电水壶、AVG小车、吹风机等。不同的传感器:可配置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不同的控制器件:低压电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嵌入式控制器。②层次性。在实验目标制定、实验硬件的配置和实验结果考核方面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难易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硬件配置可以体现实验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不同能力的衡量。举例来说,同样选择控制水温,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控制器,选择单片机硬件稍简单些,选择PLC的话就稍复杂一些。在控制方法上也可以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简单的开关控制,程序就比较简单,如果选择PID或者其他方法程序就复杂一些。这种不同的组合搭配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柔性,也激发了学生进行比较、探索的能力。③课内实验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放性创新实验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次实验后,学生会带着问题重新回去查阅资料,寻求解决之道,为下一次实验做好准备。④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组织实验平台,构思实验方案,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和不断的修正,最终实现实验目标。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3.开放性创新实验效果的评估。开放性实验效果的评估,要摈弃普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的误差大小,实验曲线的吻合程度等进行打分的方法,需要对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等进行综合的考量。以水温控制为例,为了兼顾一般性,又能突出某些优秀学生的创造能力,可采取递阶打分的形式,例如对于水温控制问题,如果控制水温在60℃不变,按照控制水温偏差大小可给予基本分数,在此基础上,学生可选择增加难度,控制水温在40℃至70℃之间做周期不变正弦变化,根据控制温度跟踪误差进行加分。继续增加难度,控制水温在之间40℃至70℃做变周期的正弦变化,根据温度跟踪误差进行加分。 三、开放性创新实验的实施效果 该实验平台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2009级以后进行了初步的试点,目前已经完成三届,每年参与该平台的实验人数大约在300名左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每次实验后,课程组都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调查和问卷,并要求学生将对实验的建议和意见写入报告或问卷中,以期得到学生积极的反馈。有同学在实验心得中提到:“这是第一次只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独立设计实验,没有完整方案,甚至没有接线图,一切都靠自己摸索前进,但这种挑战同时也磨练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该平台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大约88.36%的学生认为该实验平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帮助,有91.48%的同学对这种新颖的实验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推荐该课程的比例达到了98.75%。 四、结论 开放式创新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方式方法、实验时间和实验难度等方面体现了充分的自主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实验设计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处于方兴未艾阶段,目前仍有各种问题,例如验室的管理、实验效果的评估等,还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维修与保养论述 【摘要】在电控产品开发中,电控系统硬件开发技术较为成熟,开发的核心与难点是控制 系统软件。成熟的控制软件是提高车辆性能和控制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因此电控系统控制策略的开发是电控产品开发的主要内容。变速器控制策略的开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控制对象――机电工程专业性能,再者还要分析因素的影响,使开发的电控系统具有较强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工程专业;变速器;维修与保养 前言 机电工程专业中变速器的应用极为广泛。最早出现的汽车变速器是机械式手动变速器,也称手动变速器。它通过驾驶员用手拨动变速杆,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车辆变速的目的。由于它是有级排挡固定轴式齿轮变速器,所以以其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工艺成熟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手动变速器在换档时必须踩下离合器,所以存在着换挡动力中断的问题,而且存在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较大以及驾驶员工作强度大等缺点,所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变速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无级变速传动技术的发展,相比有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自身优势日益明显。 1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技术 液力变矩器闭锁点的控制问题,存在单参数控制,双参数控制两类。单参数控制包括涡轮转速控制、车速控制、挡位控制。采用涡轮转速控制方式需设定闭锁一解锁转速差以避免频繁的闭锁与解锁车速控制,挡位控制这两种控制方式都属于高挡闭锁控制,避免低挡范围内的频繁闭锁。双参数控制包括以泵轮和涡轮转速为参数的控制方式、涡轮转速和节气门开度为参数的控制方式、车速和节气门开度为参数的控制方式。泵轮和涡轮转速的控制方式可以在不同节气门开度下都有合理的闭锁点涡轮转速和节气门开度控制,也可以在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得到合理的闭锁点并且结构上易实现车速与节气门开度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在高挡闭锁,而在抵挡不闭锁,为轿车常用控制方式。针对传动系统工作工况的复杂性及其非线性,模糊控制技术在液力变矩器的闭锁研究中得以应用。如针对自动变速器在坡道行驶中的换挡循环,转弯时的频繁换挡等对行驶环境不适应出现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行驶环境识别的多模式汽车自动换挡系统。利用通常自动变速器上的传感器信号,自动识别汽车的当前行驶环境,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整体性能。从动力源方面进行控制,通过减小节气门、点火滞后或停止向部分汽缸供油等方法,反馈控制发动机,自适应地降低转矩,从而可控制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转矩和输出转矩,并可将输入转矩与输出转矩控制在最佳值上,以实现平稳换挡。利用电子换挡控制系统控制锁止电磁阀减小锁止离合器的接合冲击。 2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技术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以其传递效率高、易于制造等优点在自动变速器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在传统固定轴式变速器的基础上,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变速理论,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执行系统来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换挡操作以及发动机节气门的调节,实现起步、换挡的自动操纵。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反映驾驶员意图的节气门开度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反映汽车行驶状态的发动机转速、输入轴转速、车速、挡位信号,依据预设的最佳换挡规律和最佳离合器接合规律,借助于相应的执行机构对车辆的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进行联合操纵,可以达到大大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最早应追溯到年,日本五十铃公司首先在轿车上使用一型全自动机械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挡位最佳决策,控制参数为预测载荷、驾驶员意图、车速、节气门开度。实验表明该智能换挡系统明显减少了不必要的换挡次数,并提高了燃料经济性和降低了排放。并且把自动防抱死和自动巡航和进行系统集合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年日野公司也推出计算机辅助变速排挡系统,随后,美国福特公司、法国的雷诺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都相继开发出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美国和西欧已进入商品化阶段。德国最近新开发研制的具有或挡的,它突破了传统机电液接合的模式,采用了机电气的接合方式,通过电气控制无离合器踏板的干式离合器实现车辆的起步,而换挡过程无需分离离合器。 3无级变速器技术 在汽车自动变速器中,无级变速器因其可产生连续变化的速比,实现发动机与动力传动系统的最佳匹配,并且能够简化操作,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行车安全性,提高驾驶的平顺和舒适性,改善排放,成为汽车自动变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级变速器按作用方式的不同和传动形式的差异,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气式,机械式无级变速器使用最广泛。在摩擦传动的无级变速系统中还包括链式无级变速器,它采用的金属链类似自行车的链条,它由部分组成内联接片、压板连接片和连接它们的浮动销,销相互滚动,使链条在弯曲时摩擦力小,且具柔性,传动链条位于两对锥形齿轮盘之间,这两对齿轮盘中,各有一个可以轴向运动,这样链带可向外或向内运动,运行线路可以变化,相应的转矩、速比也可以变化,这类变速器技术要求高,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转数过高或出现打滑现象,作为安全保障,变速箱中要有很高的液压压力,这样整个系统的作用效果就会降低,油耗也就升高。在该变速箱上安装了机械液压转矩感应器,可以直接而快速的作用于压力,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链带脱落,或是在冰面行驶时突然出现的转矩过高。该变速器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传动压力和改变速比是分别独立控制的,通过这种双活塞原理,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有效作用损失,另外还能直接改变速比,迅速调节锥形齿轮盘。 4 变速器的维修保养 4.1事后维修保养方式 这种情况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去进行维修,使出现故障的设备恢复正常功能的一种维修方式,事后维修方式有时也称为故障维修,由于该维修方式的维修时机无法控制,当设备零部件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停机。因此这种情况大多造成不便。 4.2定期预防性维修保养方式 根据经验及设备故障统计数据,规定每隔一段确定的时间对设备进行一次计划性的维修,而在规定时间前发生的故障,则进行事后维修保养。定期预防维修大大减少了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更为安全可靠。 4.3视情维修保养方式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得到设备的状态,并以此来确定维修时机。视情维修保养是基于大量的设备故障不会瞬时发生,而需要发展一段时间,即设备的功能故障在发生前有一定的故障征兆表现,当这些故障征兆出现的时候,才对设备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是多数人采用的,也是最贴近实际情况的一种。这种维修的最大特点是从设备的故障后果危害出发,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故障后果,从而改变了过去根据设备故障的技术特性对故障本身进行预防的观念。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故障极方便处理。 结语 现在国外自动变速器台架测试技术己比较成熟,可以对自动变速器的一些特性进行检测。将汽车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机电工程专业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 [摘 要]随着机电工程在社会建设中占取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逐渐增加机电工程研究力度,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加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微机技术、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五门电类技术基础。本篇论文主要针对五门电类专业技术基础研究的原则、内容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机工程专业 电类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电机工程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因此对于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尤为重要,为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主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原则、内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增加其研究的可实操性,真正促进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 一、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概述 1.研究原则 我国机电工程专业技术基础在近几年来对其大力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相对西方的研究进度较为落后。我国大型电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大部分仍是引进日本和德国等先进国家的电类技术。其研究成果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电类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针对从事各门电类的岗位所需改进的内容作为研究重点,从而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对五门电类企业发展有用的研究体系。 2.研究内容 我国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五门电类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的理论知识网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其基础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的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PLC、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且增加其基础知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相应岗位的实操的能力。例如对于五门电类基础技术相应岗位的涉及到的机电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识别、设计、调整、维修、操作、编写、安装和改造等方面的能力。 二、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相应的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的研究体系也应该进行改变,从而使其研究的成果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对电类企业的发展,也更容易应用到电类企业的实际岗位中,从而促进电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企业中的设备我们可以发现,电气自动化逐渐代替人工操作,机电智能化的机器人逐渐代替自动化设备,这一现象证明其智能化成为五门电类技术基础研究的最终方向。机电的智能化主要指的是在电气自动化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化、运算技术、模糊学、心理学混沌动力学等新型的研究领域,从而模仿人工的智能化,使机电设备具有与人一样的辨别、决策和处理的能力,从而促进机械设备的高智能运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控制能力。 2.模块化 机电工程对于模块化的研究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资源设备的浪费,对于统一各机电类企业的机械设备的各类接口的标准化由于产品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制定标准化规格,一方面有利于机电设备的开发也有利于各类新产品的推行和扩大生产规模。新标准化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对之前的设备进行改进甚至是报废,这必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可以先选择大型的电类企业实施标准化,逐渐将标准化贯彻实施,为机电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3.电子网络化 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不仅仅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还为各大电类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网络可以打破空间和国际上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电类企业连成一线,也是我国了解国际上的电类企业发展信息的途径之一,促使全球的电类企业在合作中竞争、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优势推行新产品;还有网络技术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的目标,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网络化是机电工程企业的发展趋势。 4.微型化 微型化是当今机电设备逐渐向微型化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微型化的优势,并将其称之为微电子机械系统。微型化主要指的是一平方厘米的机电设备,并且逐渐向微米和纳米级发展。微型化机电设备的体积小、耗能小、便于安装和运动快捷等多方面的优势,深受各大机电企业的欢迎。微机技术的研究还涉及到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促进微机技术更加精确。 5.绿色化 机电工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若是要对污染的环境治理需要花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严重的环境破坏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因此我国机电企业意识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即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机电工程。绿色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机电工程制造的污染液体、固体进行物理或化学的处理,使其达到污染排放的标准;另一方面是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液体或固体产生,从而使其排放液达到标准。绿色产品在从设计、制造、运转和销毁等阶段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同时,也要提升各阶段的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对其回收利用再生产。绿色化的技术开发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之一。 6.系统化 机电工程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机电工程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方面。系统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当今社会机电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该系统需要增加对多个子系统的调控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大的通讯技术作为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格化方面,机电系统化越来越重视人与机械设备的配合,首先是设计期间逐渐增加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即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增加人与机器的融合度,其次是从自然界的生物寻找灵感,寻求自然界的规律,促进机电人格化的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机电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五门电类基础的研究也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五门电类技术基础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方向决定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借鉴西方的发展经验,在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决定机电工程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和系统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提升机电工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建立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高职高专机电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之我见 摘 要 近二十年来,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加了一批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粗看起来人气较旺,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全局来看,潜在的问题还很多,不可盲目乐观。本文只就一个学校能解决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机电工程 教学体系 改革 1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准确定位适时调整专业 专业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结合的一个接口,是学校教学工作能否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一条纽带。既然高职高专培养出的学生是“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应用性的技术人才”。那么就应该放下“高等”的架子,眼睛向下,面向市场,主动进入市场。调查了解各行各业人才类别的需求情况,在广泛获取信息基础上,确定学校设置的专业和招生的数量。一定不能等待观望,坐失良机。 2制订长短结合、模块结构、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 专业培养计划〔或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初稿蓝图。过去我们高专采用的计划,多是本科院校教学计划的压缩和修补,处处体现出学科型的模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如今是经济转型时期,要求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按服务领域(或岗位群)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征来构建教学体系。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速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产学结合进程 实训教学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突出专科特色的重要环节。例如有的高职高专学校电气专业的实训教学,自成体系,独立设置。除时数占到总学时的1/2外,按“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术训练和综合技术训练”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而基本的技能训练立足校内完成。具体讲:第一学年主要在校内做电工、金工和微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实训。如:安排三周的金工实习,两周的电工实训,一周的微机操作和考级。第二学年安排在校内、外做电气技术的专业实训。如:安排三周在校外做电机修理和电控柜的组装、调试。安排三周在校内做模电数电的专题实验和课程设计。第三学年进行综合的贴近生产的技术实训。第六学期不再上理论课,主要进行实训。采用的方法是:部分学生可在校内进行单片机控制,PLC控制的电梯实训,也可以用ERFAT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进行交、直流全数字传动控制技术和模拟仿真的实训:部分学生可以到签约单位或赴与系签有产学合同的企业顶岗劳动,参加技改项目,时间三个月,毕业前用一个月时间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4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与产学研结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构建“五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校内与校外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仿真与实操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五合一”教学模式。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按企业员工要求生产企业的产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建立生产性实训环节,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拓展“订单式”的培养模式继续加大与已建立“订单式”培养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长期订单培养合作关系。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合作,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优秀高素质技能人才。 (3)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教学过程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岗位直接上岗能力。 总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遵循“重在内涵建设、重在改革创新、重在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为核心,完善与规范专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走提升内涵建设发展之路,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围绕产业经济发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依托企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为企业。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条件建设,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体系、建好专业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型专业教学团队、形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机电专业。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浅谈机电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仪表专业施工技术管理 摘要:按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总体要求,为确保项目建设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对仪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探讨其关键点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采取的必要方法, 介绍了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调试阶段仪表专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理论总结。 关键词: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仪表施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收尾阶段;项目调试阶段 1、前言 在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仪表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之一。仪表施工要在整个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进入中期后才开始进行, 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就整个EPC项目建设而言,仪表专业工程量占的比例较小,建设期短。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总体进度控制中,仪表专业不会出现在项目管理的关键路径上, 如果关键路径的工期压缩或延期均会直接影响到仪表专业的有效施工时间。因此,有效合理进行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仪表施工管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2、浅谈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仪表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1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2.1.1确定项目所需人员、工作范围及工作量 (1)项目中标后, 首先确定项目所需人员, 通过总进度控制要求, 了解到主项目的施工进展和关键时间节点, 如相关设备和物资到场时间、上道工序完工时间、主项目完工和移交时间等。 (2)确认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 并在材料采购和施工上要分清专业界面。本阶段还应做好设计图纸的收集和审图工作, 对于条款不清晰的内容, 应及时进行书面确认, 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并形成备忘录。 2.1.2确认项目内容和编制施工程序文件 (1)要根据施工资料、最终合同文本, 结合当地法律法规进行项目的准备工作, 明确业主最终需求目标。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对新项目进行对比和分析, 列出异同点和潜在工作量,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和当地的验收规范, 对现有施工能力和项目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2)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程序文件的编制。其中, 施工组织设计和程序文件的编写的内容要全面, 能体现项目施工的特点和质量控制手段, 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根据项目施工要求, 程序文件主要有: 施工组织设计、HSE 管理、仪表校验程序、仪表安装程序、自控系统与仪表联调程序文件、仪表专业试运程序以及相应的支持附表等, 文件的数量和涉及的内容可根据业主的项目管理要求确定。本阶段形成的相关资料和程序文件是指导仪表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 2.2 项目施工阶段 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中的仪表施工, 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收尾阶段。在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建设中, 仪表的施工界面一般要涉及电气、电信、消防、土建、 工艺、机械, 以及自控专业 ( DCS等系统) 等。 2.2.1施工准备阶段 (1)鉴于仪表专业的施工界面复杂,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视图纸文件中涉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仪表专业工程量相对较小, 主专业在布置时更多考虑自身专业的需求, 在施工高峰开始前, 仪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特别注意与其他专业的相互关系。发现问题必须尽快与业主和设计人员进行正式的书面沟通, 以便减少损失。 (2)技术人员要根据物资的介质、用途、危险等级和存放要求, 对领出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保管和存放。要根据设计要求, 对自购和业主的成套、成橇物资进行到货验收, 重要物资设备的开箱和接收要有三方在场共同签证并形成记录, 仪表工程师应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和资料。 (3)上述检查结束后, 技术人员要对所有仪器仪表的量程及精度进行校验, 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仪表设备进行零点迁移和量程调定, 人员不具备校验资格时, 设备的校验可转交当地合法计量机构完成。每台仪器仪表的校验过程都要形成单独的校验记录, 出具校验合格证, 并注明校验合格的有效期以备竣工资料归档使用。 (4)除了要做好仪表专业的预制预埋等工作外,技术人员还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的时间节点, 分析和制定有效的作业计划表, 且要明确特殊地段的作业方式和设备需求, 以及施工阶段出现的新界面等变更情况, 并将相关要求传达到各施工班组, 各班组长应针对各段的实际情况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2.2.2施工阶段 (1)仪表专业施工时界面多, 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上道工序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 所以仪表专业的施工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灵活的交叉作业。 (2)仪表工程师应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并对设计变更和补充文件做好存档以备后查。同时, 仪表技术员应对在施工中可适当调整的内容做好记录, 如电缆或桥架的走向, 远传设备的选址变更等, 并在竣工图纸和竣工文件上作相应的变更。 (3)除了要做好 QHSE 工作以外, 对于施工时形成的记录、变更、文件及相关资源的证书要及时保存好。施工资料的编制, 文件和相关工程信息的签证, 目的是列出施工关键质量控制点和工作量, 需要业主和监理 ( 有时也需要项目第三方 ) 的监督验收和签字, 只有在业主和监理以及利益相关方的签字认可后, 仪表专业在施工阶段的工作质量和内容才基本被确认, 也是请领进度款及结算时必需附带的材料。相关文件资料的编制、报批、变更、签证等工作也是重要的。 2.2.3施工收尾阶段 施工收尾阶段, 结合项目进程, 做好“三查四定”工作, 完善仪器仪表专业的相关工作后, 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净、无错漏。对于备品备件、未移交区域内的材料和设备均要妥善安置, 由专人看管。对施工记录、质量评定和竣工图存档管理要及时准确。 2.3 项目调试阶段 开车前的调试和试运是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关键, 更是对各专业以及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数量和设备功能的完整性检验。在试运及开车过程中, 仪表专业必须配合相关专业做好调试工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系统承包商的信号交接, 以及机械动作的验证工作。试车过程中, 仪表专业在完成对设备及管道的跑、冒、滴、漏、坏等必要的检查后, 将进入三级调试阶段: 仪器仪表设备的单体调试、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DCS 等系统整体联合调试以及最后验收和移交。 (1)仪表和成套设备的单体调试, 主要针对仪表专业自身软件和硬件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 检查内容有设备安装方式、位置、施工质量、数量;仪表电缆接线质量及方式; 仪表电缆信号线、电源线的校对;跨接电缆接线的质量、方式及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回路校对;单体设备报警点、触发点设置要正确。本阶段为无源检查阶段, 主要检查仪表端子接线回路和硬件功能为主, 重点检查电缆不要有虚接、漏项、连接错误、损坏等情况, 并在完成单体硬件调试后, 将完成测试的相关资料提交业主和监理签证。 (2)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主要在仪表单体调试结束并通过安装检车合格的基础上, 结合系统承包商提供的 PLC、RTU、 SIS、 ESD、 FCU 、CIU等控制机柜的相关资料,配合系统承包商,进行端子内输入输出测试。 (3)对 DCS 等系统的整体联合调试, 应该在完成单体设备调试检查和端子内调试即I/O测试, 仪表专业方可配合系统承包商, 对整个工程中的控制设备的功能、命令发送及接收、报警与 ESD 连锁触发等情况做全面联合远程控制操作。 3、结束语 在机电工程EPC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及试运行3个部分。无论怎样理想的设计,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施工和施工管理去实现它,也达不到设计的预期目的。施工过程中, 仪表专业安装工作的质量是各种受控设备和仪器精确动作、可靠运行的前提, 也是仪表施工管理过程的关键。面对工程施工中的困难,施工中多采用比较成熟有针对性的工程系统管理软件(如电气仪表管理软件等),以便对工程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实现项目总目标。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浅析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高速公路的维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对于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且重点分析通信、收费和交通三大子系统的新技术应用与发展方向,提出对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进行完善的对策,保证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安全、舒适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监控;收费;维护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机电工程在高速公路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运营水平。因此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进行专业化维护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于高速公路的运营尤为重要。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现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主要包括以监控、收费和通信三大子系统为核心的一系列机电设施,对于高速公路的高速、安全舒适功能有着决定性影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主要特征如下:其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并且除了三大系统外还包含众多系统,路线长,所需要维护的面积大,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巨大;并且存在维护环境恶劣,维护难度大的特点。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模式是自行维护与专业化维护并存,以自行维护为主的模式,但是自行维护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自行维护需要人力资源较为庞大的维护队伍,需要配备多个专业的人才;其次,投资额较大,需要配备足够的维护机具、车辆和仪器仪表,每年的维护费用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相对于自行维护,专业化维护的优势体现为,能够确保系统有效运行,通过借助专业技术对机电系统的故障予以预防,并且能够准确及时的排除故障;由于机电工程具有专业性的预防体系,可以将事故风险降至最低;更加科学的管理,使得维护更加正规化,保障维护工作的质量;对于运营成本的控制非常有效,专业化维护从资源配备、车辆、机具和检测仪器等设备上,都能减轻资金投入压力。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的概述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维护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成本、提高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专业化维护在确保机电系统短期内的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要着眼于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构,应该根据路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维护管理考核细则,要求专业维护单位订立服务承诺。其次,需要健全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机电工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机电工程的维护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制度是基础、是前提。新通车项目,维护工作基础薄弱,需在今后的维护工作中尽快加强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从机制上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与到位。 2.1通信系统的不足 SDH是我国现阶段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将多型业务融入一个软件系统的传输平台,对于PDH通信系统有着很大的改善。但是这种通信系统仍然是一种多软件堆砌而成的,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并且网络构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而且因为存在着传输平台不能独立适用的缺点,需要很多附加设备,导致了管理和维护难度的加大。在实践中,标准的SDH是针对电信公用网设计的,标准SDH提供的业务接入一般为E1、E2、E3等接口,不直接提供视频、低速数据和LAN接口。 2.2收费系统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一般采用四级收费体制,包括收费车道、收费站、营运收费中心和收费结算中心,各级站点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这些计算机设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成网络,该体系的运行是以收费车道收集数据开始,通过连接网络传输给收费站,收费站再将数据传输给收费结算中心和运营中心,收费结算中心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应收款项,再将应收款项传输进收费计算中心的数据库。人工半自动封闭式联网收费系统仍然拜托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需要许多人工操作来解决问题,并且无法实现真正的畅通无阻,而且在管理上增加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大了运营费用,对于舞弊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 2.3监控系统的问题 国内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是以主线控制为核心的体系,其控制对象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方式主要包括定时控制和交通感应式控制两种。其控制内容主要是可变速度和驾驶员信息两方面。主线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情况、设备工作状态、道路情况等进行监视和控制。 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发展趋势是,由路段监控到全省监控再到立体监控,最后发展为智能监控。随着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两个成分,监控中心和外场设备。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摄影设备等组成,采用局域网结构,其工作原理在于外场设备检测外部信息,将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回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再将结果反馈给外场设备。 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 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专业化维护,除了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修之外,还应该对一些问题加以重视。 3.1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管理应该确立基本的原则,对其管理进行指导,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维护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质量。 3.2确立维护目标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专业化维护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主要可以分为短期和远期目标。短期目标主要是指对于运营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重点提高,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资源共享。而远期目标是指在坚持短期目标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整体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3.3完善监管机制 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各个路段,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对于各维护单位要落实责任。机电设备主管部门应该与其他子系统部门联合成立监督小组,对于机电工程进行日常维护,进行制定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开通相关的意见反映渠道,并且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联系起来,根据可靠的机制来杜绝维护上的漏洞。 3.4建立维护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工程,对于其维护需要相应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因为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不断深入,对于公路机电工程的设备维护是相当重要的,在维护工作中尽快加强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机制上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与到位。 3.5总结经验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非常完备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的对维护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因此,高速公路业主应该根据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对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对系统维护单位提出具体的机电系统维护、维修要求和考核标准,并与系统维护单位进行充分和全面的沟通。同时制定《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责成系统维护单位遵照执行,确保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开展。 4.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与发展对于我国高速公路的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三大子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总结出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有利的经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 机电工程专业论文: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机电工程专业是以机械、电子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各专业技术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点学科。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机电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对于各专业院校来说,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机电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电工程 课堂教学 机电工程专业是以机械、电子技术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学科。由于机电工程专业涉及的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已经成为各技术类专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素质教育所开设的重要专业。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各职业院校来说,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科课堂教学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问题。 从现阶段国内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实践来看,机电工程专业学科教学主要采取的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科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学时,是机电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固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弊端和不足之处同样十分明显。 一、当前国内职业院校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主要特点 笔者认为,当前国内职业院校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出如下特点,即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笔者查阅了一些职业院校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从中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课堂教学形式所占的比例达到了学科总学时的60%以上,且大部分课堂教学都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例如机械原理、电工原理、工程学[1]等专业理论课教学受到了各职业院校的普遍重视,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也将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作为主要指标。 二、现阶段中专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中专院校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1.课堂理论教学总体水平不高。从现阶段国内中专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面临着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的突出性问题。受到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教师的授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课堂理论教学本身占据了大部分学科专业教学的教学时长,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受到课堂教学水平较低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较差,从而在根本上影响到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2.机电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和教材选择有单一化的趋势。与绝大部分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形式一样,中专机电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工作同样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单向度的授课模式,理论授课方式过多地体现出灌输的特点,没有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专业教学教材的选择也有单一化的趋势。现阶段许多职业院校机电工程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单一化的趋势,专业教材长期没有更换,许多最新的知识成果没有通过教学体现出来。 3.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环节严重脱节。从现阶段国内许多中专学校的机电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训课教学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教学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不够统一,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与同阶段实训教学内容不相符合。此外,由于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理论性和专业化,因此造成了学生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无疑违背了机电工程专业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 4.课堂教学水平考核手段不科学。现阶段国内绝大部分中专学校机电工程专业都采取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但是从考核效果来看,这种考核模式不够科学合理,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遗留下的产物,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严重背离。此外,这种教学考核模式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真实水平,仅仅能够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并不能代替实训能力考核等考核环节所发挥出的应有作用。 三、对于解决当前中专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地解决现阶段中专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若干突出性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是近年来我国中高等教育阶段各专业院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直观化体现。兴趣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兴趣教学法的理论体系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具备充分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需要发挥引领和启发的作用,帮助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对于中专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工作来说,运用兴趣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学生的兴趣切入点和结合点,并对现有单向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就某项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进行课前布置、课上组织讨论、演示、小组学习等方式,紧密结合该理论的实际应用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重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中专学校以培养高技能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特别是机电工程专业本身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因此各中专学校必须要从提高机电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入手,一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的结合力度,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则要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保留一批符合专业理论发展规律和社会需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同时摒弃一批应用能力较差、不符合学科发展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
为了加强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权,使网络真正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要积极加强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使网络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积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权。积极运用多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关于网络文化的内涵,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解释。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文化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400多种。因而关于网络文化的内涵也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二是由于网络的发展速度迅猛,人们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也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对于网络文化的内涵还不太成熟。美国著名传播学研究者鲁本认为,网络文化主要是通过传播的方式转换而获得的,具体来讲,网络文化就是计算机等硬件作为物质载体,服务于一定的群体,依靠虚拟空间进行传播的新型人类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哲学的角度出发,给网络文化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义:即网络文化是以internet和发达的通信技术为手段,以虚拟的网络空间存在形式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兴文化。这种文化是对当下社会经济、政治、和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广义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以网络为载体所产生的所有的一切人类创造。主要表现形式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狭义的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包括网络空间里人的思想、心理等。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化,它所呈现的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自由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促进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然后辅助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的教育活动来实现,虽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其积极显著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越来越受到限制,教育的效果甚微,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为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文化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空的限制,扩大了高职生的视野,高职生可以尽情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网络文化里平等地交流和互动,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中交流的障碍,同时,高职生还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抒发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在网络里寻求帮助,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首先,网络文化扩展了高职生的知识视野,对高职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不少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了本专业领域的最前沿的信息,深化了课本知识,达到了辅助学习的目的。并使学生更喜欢主动地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自由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了可接受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络的平台上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教育者不再以教师这个威严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其朋友身份出现,敞开心扉,平等交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网络文化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现在很多高校的网站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通过设置红色资源、理论讲座、热点讨论、网上互动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将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网络文化创新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处于相对封闭、孤立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性,价值观念的纯粹一元性,方法上的单向灌输性等特点。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高职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他们无时无刻都能从网络上捕捉到新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还要先于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因此,网络文化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跟上时展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同时,由于网络文化信息的纷繁复杂,高职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等特点,再加上迄今为止现在的技术手段还难以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这就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分析,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广告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特点的介绍,引出数字媒体艺术中影视广告的设计,也希望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影视广告设计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前行。只有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并且将各种各样的视觉元素融合到一处形成一个整体,才会使影视广告带给观众更为直观深刻的视觉冲击。影视广告在制作前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剪辑,后期完善影视广告风格的时候还是需要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优化加工。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广告设计 一、前言 截至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早已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字电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一系列的科技产品都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并没有单一的局限于科技产品中,在当今的影视广告设计中也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身影,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可以说是为影视广告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在这样的契机下,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影视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语言数字化 数字媒体艺术的根本内容就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还原的技术。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工具不再是传统艺术的画笔,而是被电脑设备、数字软件和编程语言取而代之,创作的过程也不再是纯手工制作,很多的过程都以计算机语言的方式交给计算机完成。我们以绘画为例,人们抛开了画笔、颜料等常规的创作工具,而用鼠标、键盘、数位板等数据输入工具,结合各种绘画软件来进行创作。 (二)表现多样化 数字媒体艺术运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使用各种数字传播载体,可以被无限复制,如此一来使得在表现的形式上不再单一固定。我们以戏剧表演为例,戏剧是一门舞台表演的艺术,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演绎世界的绚烂缤纷。在数字艺术的时代,借助数码、网络、视频、音频等计算机技术,利用声、光、电等手段,综合戏剧独有的表演技巧等就形成了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戏剧。 (三)制作高效化 数字媒体艺术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时有很高的效率。以往的电影制作,剪辑师需要按照导演的要求一遍又一遍的查看胶片,挑选最能让导演满意的片段,剪下来再与其他胶片粘在一起,最后完成整个电影的剪辑。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及人力,一部电影的成功放映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的电影剪辑师再也不会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了,数字中间片技术的诞生大大提高了电影剪辑的效率。数字中间片技术是指采用数字扫描、记录和处理的方法,替代原传统中间片所起到的影像传递和调整的作用,其技术不单包括数字校色,还有诸如剪辑、影像转换、变形、滤镜等多个方面。 (四)艺术大众化 现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生活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也越来越生活化、大众化。数字媒体艺术主要面对的群体归根结底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多时候我们一旦聊到了艺术创作,自然的就会认为是那些拥有着过人的天赋、傲人的创作技巧的艺术家们。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想要进行艺术创作着实是困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让很多人都找到了创作艺术的机会,开始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就不再被重视了,一个人只要有思想、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完全数字化的艺术,因此数字艺术作品不再只属于艺术家,更多的变成了大众所能接受的艺术作品。 三、影视广告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 由于数字媒体大面积快速度的发展,使得影视广告也有所改变,影视广告的制作拥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第一,影视广告通常会给观者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享受与非凡的创意,有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坚强的后盾,需要不断地提升创意思维,不断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让现实中的事物同虚拟中的事物进行无缝的结合。第二,之前我们所熟识的广告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制于较低的技术水平,从而影响了最后播出的质量,然而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完成的影视广告,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不必再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广告要比早期的广告带有更为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早期的影视广告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广告带来了质的跨越,使得影视广告站在更高层次的水平进行创作。第三,数字媒体艺术让影视广告设计不再是曾经通过绘画的方式或是表演完成的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多样,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再进行墨守成规地创作了。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就有了更多可以采用的思路或方案,在过去这都是无法想象的。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特殊人物形象构建、特殊场景表达、时空错觉置换、气氛烘托、虚拟现实等表达形式,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让影视广告在保留传统意义的同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 四、结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几乎都会与数字媒体艺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越发成熟,在影视广告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只增不减,从而让影视广告发展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影视广告的。我国的影视广告设计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中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国的影视广告事业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潘宋媛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设计论文 一、数字媒体技术与影视广告设计的整合优势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影视广告设计师在设计思维、设计策略、设计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特殊人物形象构建、特殊场景表达、时空错觉置换、气氛烘托、虚拟现实等表达形式,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进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与广告鉴别标准。影视广告设计更多的是倾向于艺术品制作,而新媒体技术则是提升艺术品质量的必备工具。具体来说,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影视广告设计之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首先,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广告设计的表现语言,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以中国电信在沙特阿拉伯的推广为例,在广告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图形处理技术、特效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一系列数字媒体技术充实了广告的语言表达,并实现了快速的语言置换。该影视采用了叙事式的广告语言呈现法,节目开始,有一个沙特小男孩对着蒲公英吹了一口气,充满期望地看着蒲公英飞向远方。蒲公英最先落到了一幢别墅之中,被女主人吹了一下之后,进入到了川流不息的城市大街,而后又被一个司机吹了一下,飞到了高耸的山峰之上。画面继续置换,蒲公英在旅行了杳无人迹的沙漠、蔚蓝的大海、人迹罕至的小岛之后,最终在小男孩的面前落下。节目接近尾声时,字幕上迅速出现了中国电信的字样,并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将蒲公英旅行的路线迅速穿插了一遍,为受众传递了电信信号覆盖范围广、功能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拓展了广告设计的语言,也促进了设计理念的创新。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广告设计的各个阶段,利用软件可以顺利实现广告动画、图像、字幕等前期制作,可以对影视广告进行剪辑。影视广告设计后期的风格、声音、图形优化处理是作品传播前的重要环节,利用三维特效技术及图音优化软件,可以确保广告后期制作的质量。强大的理念。其次,数字媒体技术为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推动了影视广告设计的多元化。数字媒体技术涵盖范围极广,科技价值较高,在当今的影视广告设计过程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持续影响下,影视广告设计的风格和类型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网络、手机中大量传播的FLASH广告,就是利用了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处理技术制作而成的;三维动画广告是目前影视广告中的主要广告类型,在设计时应用了数码摄像、后期处理软件、合成软件等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创造出了丰富的广告形式,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影视广告设计前期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影视广告作品要求在短暂的时间之内表现出奇特的艺术构思,为受众呈现出“新颖、奇妙、特殊”的视觉效果,这对影视广告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广告设计前期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其后期的传播效果,借助图形处理、三维影像、数字建模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广告前期制作质量。影视广告设计前期制作又细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数字媒体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分为以下三步:首先是动画素材准备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为了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目的,往往需要为观众呈现出一些奇异、夸张、超乎常人想象的画面。为此,在素材准备阶段要为广告提供多维度的画面语言。传统方式下常用普通摄像设备来记录广告制作的素材,这难以满足现代影视广告动态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借助于Maya、Motions、Shake、3DSMax等数字软件建立二维或三维动画模型,可以对画面的呈现方式作出创新性的修改,进而提升画面呈现效果。耐克运动鞋影视广告在制作时就利用了这些技术,使得人体的肢体语言以更加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其次是广告图形和图表制作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影视作品中增加一些图形和图标能够更加清晰的阐释产品理念,并且还无需承担高额的特效制作费用,设计师可以不用高端的处理工具,只需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Word、Photoshop、Excel等处理软件就可以实现广告图形和图标的高效创作。例如,东风雪铁龙在进行影视广告宣传时,利用这些处理软件对广告画面进行了大面积的分割和平面化处理,凸显了产品的竞争优势。最后是影视字幕制作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广告的字幕常出现于片头或片尾之中,是广告传播的核心内容,其字幕制作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广告的传播效应。简单的字幕处理用LiveType软件即可实现,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字幕要求,要用Adobeillustrator、Photoshop等软件对其进行创意性的编排和制作。例如,健力宝影视广告中的字幕用到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实现了字体的动态化和个性化呈现。影视广告剪辑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画面剪辑是影视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广告的受众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娱乐化和新奇化的趋势,影视广告在该背景下也纷纷强化了数字技术在影视特效制作中的作用。但无论何种特效的广告素材最终要靠剪辑合成才能发挥最大化的视觉效果。根据广告主题语言的表现特征,利用视频剪辑、音频编辑、二维建模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广告素材进行优化,打造出更具内涵的广告风格,进而营造出丰富奇异的广告氛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特效技术在广告中制作中的大量应用,为受众带来了更加新奇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此背景下,影视广告设计师也不断追求更高、更强的特效技术来挑战受众的感官,借此吸引更多受众参与。但任何特效技术都不能代替广告剪辑的作用。影视广告中的特效动画是一种夸张的画面表现方式,在制作时要遵循画面的呈现规律,动作尽可能的流畅自然。具体剪辑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师应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并提炼事物的基本动作规律,这样才能合理地对画面进行选择和组织。其次,设计师应具备专业的数字媒体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图形处理软件以及有着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图像、视频处理过程中得心应手。最后设计师要精确把握剪辑的度。设计师对图形的放大、缩小以及变换等方面的幅度和速度会对受众的心理会造成直接影响,倘若仅凭自身喜好而盲目剪辑,则会致使广告传播的效果大大降低。总之,广告剪辑过程中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广告进行精心策划、科学处理、消除痕迹,这样才能较大提升广告作品艺术效果。三维特技及后期处理。三维特技在影视广告设计的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如利用Premiere软件的特效处理功能,对广告视频模型进行淡出淡入、划变、叠化等方面的处理;利用AfterEffects软件对广告进行多维立体效果展示。特效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抠像技术对虚拟广告场景进行叠加、优化等处理,并通过多种数字软件对广告图形进行分离和整合,利用三维软件对图形进行合成、拼接,最终实现图形的高效果呈现。长城润滑油的“油人”影视广告是利用三维特技进行设计的典型例子。广告播出前后,正值世界杯期间,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想到了用“油人”来代替足球运动员进行动作质感表达。但前提是,必须把“油人”的动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给受众以真实的体验。利用数码技术对一些球星的动作进行认真捕捉之后,将各部分的参数输入到了三维动画模型之中,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和加工,最终为受众呈现了一场艺术性的影视广告。色彩调整和声音处理是影视广告设计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任何一个受众都不愿意接受一个画面质量低下和声音混乱嘈杂的影视广告。利用影片色彩控制软件可以对影片的色彩、色调、色层进行细致化的处理,并利用软件中的美化功能对其部分色域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实现作品完美的色彩呈现。FinalcutPro和Premiere软件中具有声音收集、混合音频调整、音效调整、音效与图像对接等强大的功能,借助于这些技术可以对影视广告的声音进行优化处理。 三、结语 影视广告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影视广告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影视广告传播将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革。当今世界已步入了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新时期的影视广告设计者,应客观认识数字媒体技术为广告设计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创新自身的广告设计思维,不断探索新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促进我国广告设计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金莉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整合式训练影视广告设计论文 一、关于影视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考 学用脱节是目前高校教学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主要缘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注重书本知识,部分老师半路出家,系统理论和专业技能存在欠缺,更缺乏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长于说而拙于行,创意想法多而作品呈现薄弱。学生的训练习作、毕业作品经常是创意五花八门,作品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们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屡屡受挫,自信心很受打击。影视广告设计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包罗了影视广告从创作准备、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教学结果要求学生应具有影视广告设计、创意能力,还要具备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等技能。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研究尝试,从课程前期开始,即根据不同阶段需要,为学生设立各种独立模拟设计项目,每个项目以完成一件作品为结果。这种独立项目照顾了不同教学进程中的重点,更需要成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年尝试,笔者将这种教学方式总结为课目整合、知识整合、团队整合的整合式训练法。根据整合式训练法的需要,笔者将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取舍组合,将所有基础课程、应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技术、技能融为一体,用独立项目进行整合式教学。在实践中突破课目和知识的藩篱,通过作品点评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训练最终不仅要让学生融汇所学过的各门课程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曾经训练过的操作技能在实际创作中的感受和分寸,而且还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迅速吸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市场的感悟能力,以及锻炼他们跟别人的协作和沟通能力,由此极大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整合与整体设计能力。 二、整合式训练法在影视广告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针对每个设计项目,第一步,笔者要求学生自愿组建3-4人为一组的项目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承担创意、文案、拍摄、后期等工作,但每个环节大家都要参与,训练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即团队整合。第二步,根据创作主题收集、分析调研、整理资料,训练学生抓重点、收集、分析和整合素材的能力。第三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梳理思维,提出个人的观点,激发大家的想象力,最终形成团队认可的设计创意方案。第四步,根据方案进行素材拍摄。第五步,通过后期制作形成完整作品。第二步到第五步即包括了课目和知识整合。在前三步的准备阶段,老师不干涉学生的任何想法和做法,但由于艺术类学生缺乏社会调研、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可能产生知识空白,所以需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观察、调研和思考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判断与表达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在拍摄和制作阶段,老师在尊重学生设计创意方案的基础上,为作品的最佳呈现提供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薄弱点、遗忘和明显错误进行提示和纠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不同知识和技能。案例一:影视公益广告《友善如水》笔者以“团结友善”为主题,向学生下达了一则30秒公益广告的创作任务,其中一个创作团队将创作视点对准了残疾人群。他们拍摄了数百张残疾人在各种状态下的照片,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资料和数据。资料显示,中国有500万盲人、2004万聋人、127万哑人,共计8296万残疾人,他们对社会最大的需求是友善和平等。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创意尝试,样片多以残疾人各种状态下的照片进行编辑,再叠加文字加工而成,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笔者在看到第一批样片后指出:这样的画面将引起很多受众视觉和心理的不悦,尽管是一个公益主题,但作为普通受众,并不愿意看到与大众审美相悖的画面或场景。广告不同于影视剧的画面表述方式,影视剧有足够的时间去营造氛围和演绎过程,虽然广告也有完整的叙事结构和画面逻辑,但缺乏让受众由不适到适应、再到理解、接受的时间跨度。再者,用直白的图片表达公益诉求,创意思维过于简单,尽管事先征得了拍摄对象的同意,但把他们未经修饰的状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观众知道电视剧、电影的类似画面是经过修饰和化妆而成),客观上还是对残疾人的不尊重。学生们联想到自己和家人平时观看影视剧的类似经历,坦承过多考虑画面的冲击力而忽略了受众的心理感受。经多次推敲,大家形成了用动画制作的文字取代照片的创意表现。大家经过讨论终于确定了创意思路,用墨汁滴入水中的稀释比喻社会对残疾人生存状态的理解和尊重,作品定名为《友善如水》。学生们准备用特写镜头拍摄下墨汁滴入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后,在清水中稀释、弥散的过程,然后用动画制作出“盲、聋、哑、残”四个字,将字体与抠像后的滴墨位置进行合成。笔者这时对创意表现进行进一步引导:创意有了,但还收不到创意广告抓人眼球、让人思考的效果。要引起别人对一则广告的关注,平铺直叙肯定不如有所铺垫,埋设伏笔,然后再点出主题的效果。针对他们准备用单一机位拍摄同一场景的设计构思,笔者建议他们在近景拍摄墨汁多次滴入玻璃杯,水逐渐由清澈转为浑浊过程的基础上添加一组镜头:在同位置摆入一个装满清水的大玻璃缸,同机位拍摄玻璃杯中浑浊的水倒入玻璃缸后被稀释到无痕的过程,再将动画文字与画面合成。整则作品画面没有一个残疾人的图像,代之以文字、数字,通过字(墨汁)多次滴入玻璃杯后水变浑浊的效果,喻指残疾人群生活在孤独和不被外界了解的世界里黑暗日益加深,浑浊的水融入大玻璃缸后被稀释,喻指在全社会的了解、尊重和平等对待下,残疾人的生活将变得明亮和美好。最后定格推出广告语“友善,是如水般温柔的爱”,点睛和呼应“团结友善”的公益主题。全片既照顾了弱势人群的尊严,又顾及了观者的视觉感受,伴随音乐和水色的变化,用视觉引导着观者友爱之心的自觉自醒。案例二:微电影公益广告《文明的镜子,人生的道路》在以文明为主题的微电影公益广告项目中,有一个创作团队收集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意图通过镜头编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公益广告。但这些社会问题拍摄难度大、范围广,归纳主题难免给人空泛、疏离日常生活的感觉。笔者跟他们聊起了“孟母三迁”、“言传身教”等成语典故,学生们意识到了老师的用意,微电影《文明的镜子,人生的道路》脚本逐步成型:场景一:妈妈带5岁的孩子到公园游玩,儿子看见地上的垃圾去捡被妈妈制止:“别听老师的,地上的垃圾脏,脏东西每天都有环卫阿姨去打扫,你去管它做什么。”场景二:妈妈带着儿子踏进草坪,留下了一堆垃圾后扬长而去。场景三:公共汽车站妈妈带着儿子不排队挤上公共汽车,踩了别人的脚还蛮不讲理。…………场景六:黑屏字幕:十五年后场景七:已经长大的儿子习惯了横穿马路、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瓜子壳、吸烟、乱扔烟头、在湖边抛垃圾、随处大小便。场景八:儿子上班时跟顾客打架、被开除。场景九:黑屏,字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渐隐,剧终。广告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简短的母子对话,将分散、零碎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没有任何旁白,极富现场感,观者在观看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不良教育所导致成人后的必然后果的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言传身教、文明、时间、因果。 三、教学效果 在《友善如水》的创作过程中,笔者遵照整合式训练原则,抛开了课目和知识点,就项目谈项目,在互动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合作精神,只在关键环节点拨几句帮助学生升华作品。点评时,笔者将字体、摄影、构成等相关知识点和运用进行梳理,结合创作中给学生的指导讲评作品亮点——广告创意表现,并结合广告创意、广告摄录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讲述了“不变中有变化,变化中有不变”的笔者实践心得。通过创意表现运用的“浓缩”和“稀释”这样的小常识提升广告创意,提醒学生要注意生活常识、成语、俗语的学习和积累,这些在他们今后的广告生涯中,都可以成为创意的灵感来源。点评《文明的镜子,人生的道路》时,笔者重点指出,编辑手法是用局部表现整体,以概况的动作、瞬间的表情来描述情节和故事,与音乐、旁白、同期声等元素按照创意需要合成,通过蒙太奇帮助观者构建思维逻辑,实现时间和空间形态的合理调度,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广告作品。所以不同景别的运用、各分镜头编辑与技术处理要点、配音、音乐、歌曲、音响效果处理技巧和全片节奏掌控,直至后期合成完成等技术、技能运用较为完整,是对商业摄影、脚本编写、非线性编辑、影视合成与剪辑、视听语言等课目有关知识的再理解。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创作过程回放,可见整合式训练法的特点:(一)涵盖广告创作全过程的项目训练让学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全部“串”了起来;(二)根据不同阶段教学重点而设立的项目训练,指向性、目的性明确;(三)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掌握者、运用者,教师起到提示、引导和点拨作用;(四)课目、知识、团队“三整合”密不可分。近年来在笔者的影视广告设计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整合式训练,理解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对实际工作的意义,并能将分门别类的学科、条分缕析的理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的认识,当学生们走入社会成为职业广告人之后,感触会更加强烈。 四、结语 影视广告的艺术性表现必须利用媒体特点,通过画面、语言、文字、音乐等元素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主题,让理性的内涵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各种设备、软件的掌握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美感、鉴别能力是作品质量和品位的保障——所有这些,正是大学影视广告专业设立的基础及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影视广告设计与其说是新学年的一门新课程,不如说是一段将前面所学的课程融为一炉的锻炼和磨合时期。对授课教师而言,与其说是一个教会学生进行广告创作的“动手”课程,不如说是一个检视教学成果、发现薄弱环节、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验收阶段。笔者认为,整合式训练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是影视广告设计课程教好、学好的重要手段,是大学影视广告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作者:晏虹辉 单位:长沙学院艺术系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 摘要:现阶段,现代影视广告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了数字媒体技术,这极大地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科技含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数字媒体迅速扩展到全球各个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这样的形势,对影视广告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能够从理论上指导我国影视广告设计的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影视广告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互相整合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影视广告设计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影视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数字电视等数字媒体迅速发展,这为我国的广告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影视广告动态形式可以为观众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互动媒体。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影视广告设计中,可以使影视广告制作程序实现数字化,从而为广告设计者提供更多影视广告设计的方案和思路,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影视广告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推动广告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 1.表现形式多样化数字媒体是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的载体,其表现形式不再是固定、单一化的,而是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影视广告设计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虚拟显示、气氛烘托、时空错觉置换、特殊场景表达、构建特殊人物的形象等。影视广告设计通过数字媒体的辅助增强艺术魅力,成为鉴别广告和视听语言的标准。2.制作高效化在以往的影视制作过程中,剪辑师必须反复仔细查看胶片,将合理衔接的部分挑选出来,并将其与另外挑选出来的片段粘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有效衔接片段。如今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该阶段的工作量,从而使剪辑影片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传统的调整影视片段的方式被数字处理、记录和扫描办法替代,提高了影视广告的制作质量和效率。同时,数字媒体技术提高了影片剪辑的效率,在影像的校色、滤镜、变形以及转换方面都有较强的实效性。3.艺术大众化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逐渐向艺术化的趋势发展,而艺术也逐渐变得大众化、生活化。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使那些未接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对艺术产生兴趣,从而使大众艺术具有更强的推广性。只要人们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数字软件,有思想的创作者就可以尝试制作影视作品。感人的故事、动听的背景音乐以及精美的动图展现等,使人们可以欣赏到影视广告的美。4.语言数字化很多领域都涉及数字媒体,数字技术是其最根本的内容。数字技术主要指通过相应的设备把所有的信息转化成二进制数字“1”和“0”被计算机识别,然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还原、传播、存储、加工以及运算等操作。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广告设计技术相比,不需要使用画笔进行勾勒,它是通过计算机语言、数字软件以及相关外设等用数字形式表达广告内容。因此,在影视广告设计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展现广告内容打动观者。 二、影视广告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互相整合的优势 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推广使现阶段影视广告相关设计者在设计处理、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思维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帮助,影视广告设计完美呈现了虚拟现实、气氛烘托、时空错觉置换、特殊场景表达以及构建特殊人物形象等表现形式,从而重新定义了衡量广告水平的标准,为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焕然一新的体验。影视广告的设计过程实际倾向于制作艺术品的过程,数字媒体技术在此过程中具有提高影视广告质量的重要作用。影视广告设计过程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两个优点:其一,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使影视广告设计想要表达的语言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将现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如,我国某公司曾经在阿拉伯做过一个推广广告,设计师在设计广告时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特效处理技术以及图形处理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使艺术语言表达得到了充实。这个影视广告的艺术语言采用叙事式的呈现方法,广告开始时是一个小男孩向蒲公英吹气,然后小男孩满怀希望地看着蒲公英向远方飞去;在一个别墅上面蒲公英停了下来,别墅的主人又吹了一下,接着蒲公英又飞到了城市中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城中的司机又将蒲公英吹了一下,然后蒲公英落到了高高耸立的山上;接着,画面又进行了好几次切换,蒲公英先后落到了杳无人烟的小岛、蓝色的大海以及人迹罕见的沙漠上;最后,蒲公英又回到小男孩面前。广告结束时,屏幕上出现该公司的字样,同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穿插了蒲公英经历的所有路线。其二,数字媒体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促进了影视广告的设计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该技术因为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和广泛的涵盖范围,使其在影视广告设计方面的应用空间非常大。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影视广告设计的类型和风格。 三、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 1.数字媒体技术在设计影视广告之前的具体应用 一个成功的影视广告作品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来,为观者带来独特、新颖的视觉体验,这样的要求对于设计者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设计广告之前的一系列工作将会对广告的传播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通过应用数字建模、三维影像以及图形处理等技术能够使设计前期的广告制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影视广告的前期设计制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其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准备动画素材时的应用。为了能够引起更多观者的注意,影视广告所呈现的画面往往是超乎常人想象、夸张、奇异的。这就需要在准备素材的环节建立多维的艺术语言。采用普通摄像机对广告制作素材进行记录,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无法适应现代影视广告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要求。而通过采用3dsMax、Shake、Maya等数字软件构建出二维、三维动画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广告画面的表达方式,使画面呈现的效果得以提升。其二,数字媒体技术在制作广告图表和图形时的应用。在影视广告作品中设计一些图表和图形可以使产品理念的阐释更加清晰,同时省去了制作特效的高额费用。广告设计者不需要使用特别高级的处理工具,只需要合理使用Excel、Photoshop、Word等软件就能够创作出广告所需的图表和图形。其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制作影视广告字幕时的应用。字幕往往在影视广告的开始或结尾出现,作为传播广告最核心的内容,字幕的制作质量和效果对广告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LiveType软件能够进行简单的字幕处理工作,如果字幕比较复杂,就需要使用Photoshop或者Illustrator等软件来制作和编排。 2.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剪辑中的具体应用 在影视广告设计的过程中,画面剪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影视广告的需求也呈现出新奇化、娱乐化以及个性化的趋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的特效制作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任何一种广告素材的特效必须通过相应的剪辑合成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视觉效果。因此,广告设计师必须根据影视广告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虚拟现实、二维建模、音频编辑以及视频编辑等方式逐渐优化和完善影视广告的素材,使最终的广告效果富有内涵,营造浓厚的广告文化氛围,从而吸引观者的注意力。现阶段,影视广告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了特效技术,它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强烈和新奇的视觉体验。所以,设计者在制作影视广告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追求更先进的特效技术,但要注意特效技术制作的特效动画表现方式比较夸张。因此,在进行特效处理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确保画面的自然流畅。设计者在剪辑影片的时候要对实际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从而确保所选择画面的合理性。而且设计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熟练运用处理图形和视频的软件。同时,设计者必须精确把握剪辑影片的标准,处理好图形和视频的变换幅度,等等。 3.三维特技后期处理 在影视广告制作的中后期环节三维特技的适用空间非常大,如在对某影视广告的视频模型进行叠化、划变、淡入淡出等处理的时候可以使用Premiere软件中处理特效的功能。特效处理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抠图技术对虚拟场景进行优化和叠加处理,然后再利用相应的软件整合或分离广告图形,通过三维软件拼接或合成图形,最终呈现出理想的图形效果。影视广告制作的最后环节就是声音的处理和色彩的调整,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如果一个影视广告出现嘈杂混乱的声音和质量低下的画面,那么它就不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广告设计者可以通过使用控制影片色彩的软件细致处理影片的色层、色调以及色彩,同时使用其美化功能完善和修改影片的色域部分,从而最终将影视广告完美呈现给观众。如,Premiere和FinalCutPro软件就能够实现图像与音效对接、调整音效、调整混合音频、收集声音等功能,设计者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处理和完善影视广告中的声音。 结语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广告的发展也呈现出改革和创新的趋势。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制作高效化、艺术大众化以及语言数字化的特点,在影视广告设计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其制作水平,为观众呈现出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影视广告,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影视广告传播的最终目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未来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必然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影视广告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赵文颖 单位:北美术学院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影响 摘要:茶文化内容丰富,既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这些都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介绍茶文化和影视广告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影响及茶文化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影响 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现代影视广告表现方式丰富新颖,感染力强,丰富的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1茶文化和现代影视广告概述 1.1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次。茶文化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等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也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形态文化,同样也包括茶艺、茶技、茶俗等行为文化。茶文化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性、国际性,茶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其核心是“和谐”,是茶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和谐。茶文化符号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哲学等紧密结合,相互熏陶,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标签;茶文化与民间艺术、传统美学相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底蕴。 1.2现代影视广告 影视广告即电影电视广告,现代影视广告就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现念和生活元素而创作的广告,主要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传播。随着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现代影视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最主要的广告传播模式。现代影视广告可以实现远距离但却实时的信息传达,具有较高的精度化。同时在传播上可以通过强化、暗示等手段,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现代影视广告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采用叙事、图解、定语、证物、警告、比较、衬托、比喻、象征等手段进行内容的传播和强化。同时大量吸收了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特点,通过影视艺术思维方式进行创作,使广告的感染力更强。现代影视广告的构成主要包括视觉要素和听觉要素两要素,视觉要素主要是图象和字幕,听觉要素主要是广告语、音乐及音响。现代影视广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虽然播出时间短,但可以让观众了解更多的信息,抓住观众的心理;现代影视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画面、声音、情节等向观众介绍一种商品,宣传一种理念;现代影视广告在利用影视这种途径的同时,实现了与网络的有机结合,覆盖面和受众广泛;同时在传播中还有娱乐的成分,并与影视节目同时播放,对观众不经意间实现了信息的强化。 2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影响 茶文化发源于我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时期被称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包含的文化艺术因其内涵丰富,特别是某些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神秘色彩更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茶文化的这些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对于提高现代影视广告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2.1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影视广告创意的影响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漫长的历史洗礼而形成的茶文化元素是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这些元素既包括茶联、茶话、茶画、茶赋、茶戏等艺术元素,也包括茶叶、茶壶、茶楼、茶园等物质元素。这些茶文化元素不仅是茶文化历史的记录,也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茶文化元素也在抒发着一种感情,表达着一种审美追求。特别是吉祥意识产生后,以茶为主题的吉祥图案更是丰富多样。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可以充分吸收茶文化元素这些特点,实现影视广告与其他艺术的高度融合,不断创新。同时要善于借鉴茶文化元素以物寓意、以物咏志的理念和方法,利用影视广告中的元素进行特殊感情的表达,从而使影视广告的文化内涵愈益深厚,进而增强广告的厚重感,让人回味无穷。 2.2茶文化思想对现代影视广告创意的影响力 茶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但其核心是“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粹,是对人们感情和行为的有效调解,其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茶文化“和谐”思想所表现出的重人轻物的思想理念与当代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完全吻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借鉴茶文化这种思想,影视广告在创意上,要坚持务实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宗旨,要从表达商品内涵上进行突破,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广告创意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作用,对商品的推广上始终立足于服务人,让观众在实现自身满足的同时而达到对商品的关注。 2.3茶文化对影视创新和风格的影响 茶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同时,世界各国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均结合本国的实际不断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这种以文化为底蕴,结合实际进行创新的茶文化发展思路为影视广告的风格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所以在现代影视广告的创新发展中,就是要充分把握文化的作用,以文化为基础,把文化与创意相结合。要注重影视广告品牌建设,以文化为牵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使品牌在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创新发展。 2.4茶文化对影视广告表现形式的影响 现代影视广告的构成主要包括视觉要素和听觉要素两大要素。其中,视觉要素是刺激观众的重要手段。茶文化元素图案优美,将其运用于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更能激起人的共鸣。其实,茶文化场景在许多影视中被广泛应用。以茶的故事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更不用说,这些本身就是一个专门的影视广告。许多影视中就以茶元素为配景,如电影《卧虎藏龙》就是把主要场景设置在茶林、竹林中,用茶林的美景实现了对茶和地域的宣传。许多清宫电视剧中,设置了上茶、品茶的场景,这些就是对茶文化的宣传,效果很好。所以借鉴这些,在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可以把广告的场景、故事的情节与茶景、茶事相结合,同时综合运用茶文化其他元素,使影视广告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引起观众的共鸣。 2.5茶文化可以提升影视广告的文化艺术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元素经过融合发展,其寓意已经实现了升华。如我国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紫砂壶,从最初的泡茶的器具发展到今天集诗词书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从开始的泡茶发展到今天融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就是很好的例证。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茶诗、茶画、茶赋以及与茶有关的故事、人物等都可以作为现代影视广告创作的原型,同时这些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影视广告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感染力。同时,在现代影视广告中,可以把丰富的茶文化元素作为辅助元素引入到现代影视广告中,使广告更具有感染力,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 2.6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需要大力弘扬。现代影视广告作为当代社会的主要传播手段,在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影视广告中进行运用,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是对茶文化弘扬的创新。我们在看到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茶文化对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消极影响。如在茶文化中推崇和谐理论,强调的是一种群体意识,从而在个体上比较模糊,也就使得个性难以彰显。如果在现代影视广告中过分强调这种和谐的群体观念,就有可能使广告设计中矩中规,难以突出特色,难以适应个性化的需求。同样,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主张圆满与和谐。如果现代影视广告过份的强调圆满和谐就有可能在内容的设计上出现大而全,从而使广告的设计缺少悬念,并减少观众对广告的共鸣。再者茶文化强调中庸,从而使其文化的内容缺少幽默。如果在现代影视广告中过多的受这种框架的影响,就有可能出面平板化、拼凑式的广告,从而影响观众对广告的接受。 3茶文化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茶文化在现代影视广告中的应用需要在继承中实现创新,这种继承和发展要坚持以下两大出发点。一是实现对茶文化美学因子的深入发掘。茶文化内容丰富,不同的文化元素寓含着不同的美学因子。所以把茶文化在现代影视广告中应用必须先对茶文化特别是每个茶文化元素中蕴含的美学因子进行深入挖掘,使茶文化元素与广告主题更加贴切,科学选择茶文化元素,最大限度的引起受众的共鸣。二是实现茶文化元素思想内涵与广告设计理念的契合。茶文化元素更注重于传统性,而现代影视广告更注重时尚性。所以,在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必须以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对茶文化元素进行科学筛选,使之与影视广告的设计理论契合,服务于广告设计的目的。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内涵,这对于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应当对茶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并与现代影视广告有机结合,使影视广告的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作者:李晴 单位:三江学院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影视广告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特点的介绍,引出数字媒体艺术中影视广告的设计,也希望数字媒体艺术使得影视广告设计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前行。只有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并且将各种各样的视觉元素融合到一处形成一个整体,才会使影视广告带给观众更为直观深刻的视觉冲击。影视广告在制作前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剪辑,后期完善影视广告风格的时候还是需要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优化加工。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广告设计 一、前言 截至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早已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数字电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一系列的科技产品都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并没有单一的局限于科技产品中,在当今的影视广告设计中也出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身影,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的设计中可以说是为影视广告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在这样的契机下,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影视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语言数字化数字媒体艺术的根本内容就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播、还原的技术。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工具不再是传统艺术的画笔,而是被电脑设备、数字软件和编程语言取而代之,创作的过程也不再是纯手工制作,很多的过程都以计算机语言的方式交给计算机完成。我们以绘画为例,人们抛开了画笔、颜料等常规的创作工具,而用鼠标、键盘、数位板等数据输入工具,结合各种绘画软件来进行创作。 (二)表现多样化数字媒体艺术运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使用各种数字传播载体,可以被无限复制,如此一来使得在表现的形式上不再单一固定。我们以戏剧表演为例,戏剧是一门舞台表演的艺术,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演绎世界的绚烂缤纷。在数字艺术的时代,借助数码、网络、视频、音频等计算机技术,利用声、光、电等手段,综合戏剧独有的表演技巧等就形成了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戏剧。 (三)制作高效化数字媒体艺术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时有很高的效率。以往的电影制作,剪辑师需要按照导演的要求一遍又一遍的查看胶片,挑选最能让导演满意的片段,剪下来再与其他胶片粘在一起,最后完成整个电影的剪辑。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及人力,一部电影的成功放映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的电影剪辑师再也不会拥有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了,数字中间片技术的诞生大大提高了电影剪辑的效率。数字中间片技术是指采用数字扫描、记录和处理的方法,替代原传统中间片所起到的影像传递和调整的作用,其技术不单包括数字校色,还有诸如剪辑、影像转换、变形、滤镜等多个方面。 (四)艺术大众化现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生活越来越艺术化,艺术也越来越生活化、大众化。数字媒体艺术主要面对的群体归根结底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多时候我们一旦聊到了艺术创作,自然的就会认为是那些拥有着过人的天赋、傲人的创作技巧的艺术家们。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能训练,想要进行艺术创作着实是困难。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让很多人都找到了创作艺术的机会,开始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就不再被重视了,一个人只要有思想、会使用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完全数字化的艺术,因此数字艺术作品不再只属于艺术家,更多的变成了大众所能接受的艺术作品。 三、影视广告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 由于数字媒体大面积快速度的发展,使得影视广告也有所改变,影视广告的制作拥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第一,影视广告通常会给观者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享受与非凡的创意,有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坚强的后盾,需要不断地提升创意思维,不断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让现实中的事物同虚拟中的事物进行无缝的结合。第二,之前我们所熟识的广告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制于较低的技术水平,从而影响了最后播出的质量,然而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完成的影视广告,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不必再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运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广告要比早期的广告带有更为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早期的影视广告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广告带来了质的跨越,使得影视广告站在更高层次的水平进行创作。第三,数字媒体艺术让影视广告设计不再是曾经通过绘画的方式或是表演完成的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多样,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再进行墨守成规地创作了。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进行影视广告设计的时候就有了更多可以采用的思路或方案,在过去这都是无法想象的。影视广告设计中的特殊人物形象构建、特殊场景表达、时空错觉置换、气氛烘托、虚拟现实等表达形式,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让影视广告在保留传统意义的同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 四、结语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几乎都会与数字媒体艺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越发成熟,在影视广告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只增不减,从而让影视广告发展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影视广告的。我国的影视广告设计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中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国的影视广告事业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潘宋媛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媒体宣传影视广告设计有效性 影视广告是通过影视媒介传播的一种广告形式,运用声音和动态画面组合的广告表达类型,用于传播广告信息内容给受众,也被看做利用影视媒体作为传播方法的广告形式。在传播媒体市场竞争中,影视广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其迅速发展的进程强烈地冲击其他类型的广告媒介传播市场,影视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广告传播方式。 传统的广告设计是针对消费者,以消费者为受众,广告的目的也是直接以促进消费者消费商品作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目的影响下的广告是直接针对产品销售,价值取向倾向于产品本身。因此消费者的感受置于其次。.但是作为消费者是应该得到至高无上的尊重,这需要将广告传播的内容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广告中常出现这样的字样“国际认证”“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都是以抬高产品本身地位,来吸引受众的实例。而这种做法忽视了广告的真正目的是让顾客理解产品本身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长此以往,广告是很难顺应市场的需求的。所以广告最有效的目的固然就不再是用与消费者无关的空话和大话来吸引消费者了,而是彻彻底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语言。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将会以消费者为中心,是会直击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来形成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得到所需的过程。而不再是体现在产品品牌地位上。现如今许多商家会以客户回馈意见来实现双方的持续沟通。而这种广告回馈方式也仅仅在产品销售渠道与消费者的沟通上,真正开放式地与消费者多方面的沟通,还需要在广告和消费者间建立共同发展的审美观、价值观、文化内涵和喜好等各方面的认识。那么,如何改变广告媒体市场近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品牌主义,就成为了世界在该领域营销方向的改变。所以采用新颖和鲜明的形式进行设计,对影视广告主体进行宣传,建立和维护影视广告主体形象,树立观众需要的品牌。因此,在建立品牌力量、塑造品牌广告形象的同时,直击消费需求成为品牌广告市场竞争的核心任务。这种广告传播方法是让品牌服务于消费者,使品牌的宣传进入消费者的潜意识,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起到广告媒体传播的作用,以达到广告媒体传播的目的。那么一个品牌广告的传播,它的核心任务也不言而喻了。 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看,影视广告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广告媒体传播方式,它不但可以向受众全方面介绍产品的各种信息,并且还能运用动态画面将产品满足受众各种需求及产品特点直观地表达给受众,以至于可以最大可能地起到引导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作用。所以在影视广告可以传播到的区域,它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有效的广告传播媒介。影视广告已经成为广告文化领域必需的一种形式,而致力于建立良好品牌文化形象就需要通过影视广告这种新兴的方式把广告概念推向广大受众。影视广告风格化发展为影视广告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要具有独特影视广告风格就自然形成了促进和达成影视广告宣传目的的重要手段。影视广告传播的信息主要是商品,是联通市场中品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互通已成为社会关系沟通的一种重要途径。信息的传播也不断起到社会发展不能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广告业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已经影视广告传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来源。它起到将社会多元化信息整合于一体的作用。甚至许多企业、团体或个人都可以运用影视广告传播自己的信息,面向社会需求来推广自己,以体现自身价值。企业通过广告信息的传播了解市场信息,再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根据市场需求改变运营策略,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以加强企业及文化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传播信息是影视广告的目的,影视广告设计要根据社会需求,要根据社会调查了解到社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着手眼前,放眼未来。所以影视广告的发展要在满足当前社会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同时,引导影视广告顺应社会的发展,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总的来说,影视商品广告和影视栏目广告追求传播直观并且准确的信息。然而影视形象广告是表达企业、个人或电视传播媒体整体和概念的信息。现阶段的影视广告功能都重视利用影视形象广告来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自身特点。此外,按照形式,又可以将影视广告分为定点广告、点播广告、联播广告三种类型,这主要是根据广告与受众的关系划分的。如果按影视广告传播媒体的地域性,还可以把影视广告划分为国际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和地方性广告等等。合理地用不同的方法将影视广告分成多种类型,有利于我们对影视广告的基本特征正确的理解,充分发挥影视广告媒体的优势,掌握影视广告设计原理和概念,提高影视广告的传播效果。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影视广告设计中的情感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和科学把人类带入了新的境界,排山倒海的产品和铺天盖地的广告把人类“逼”进了选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无论是从精神领域中选择一种宗教信仰或是从物质生活中选择某一种商品,都处在川流不息的广告宣传中。正如日本著名广告人柏木重秋所说:“广告就像我们日常生活的空气一样到处存在着。”对于企业来讲,广告是企业传递和接受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企业促销和提高其知名度与产品品牌的重要手段,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趋向具有引导作用。西方广告界有一句格言:“推销产品不做广告,犹如黑夜之中暗送秋波。”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广告形式也不断地更新。影视广告是诸多广告形式中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大众生活的作用显而易见,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影视广告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自愿产生购买欲望呢?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那么情感作为人类的灵魂就成为影视广告的基础,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的认知、认可到最后的购买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 情感在影视广告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 信号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弄清楚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积极去获取;哪些不是自己需要的,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选择逃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识别和认知作用外,还有感情状态给人们提供的信号作用。如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典型的电冰箱广告,广告语是“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就想起了东方齐洛瓦”,在广告中将一个信号植入某情节的人物身上,由于人物非常真实而且情节极为生动,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而受众则沉浸到人物的角色中去了。这时情感的唤起同时还降低了人们对影视广告信息的抵触心理。再如正在热播的王子饼干的广告画面,一个勇敢的小王子在与恶魔战斗,当战胜了恶魔后自己变成了饼干上的图案,整个广告中王子展现出的正义、友爱、善良的表情,不知打动了多少小朋友的心。表情同样也是判断事物意义的重要依据,幼儿具有先天的对人类表情的鉴别能力,这也就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在影视广告中,一个真正充满善意的表情比毫无表情的美人更能打动人。 动力作用。情感对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一般推动人们某种行为的背后必定有一定的感情状态的积累。如果感情状态良好,人们便会改心动为行动。例如2009年的德芙巧克力的广告内容:轻松的音乐响起(贯穿始终),憧憬爱情、追求浪漫的女主角正伏案微笑,看到门缝里出现一张明信片,她按照明信片上的指示来到那个地方,突然一条丝巾状的巧克力蒙住了她的眼睛,让她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然后乘坐男主角的车来到一个美丽的郊外并看到一个方盒子,里面飘出一条棕色丝巾,再一次蒙住了她的眼睛,当她睁开眼睛时,她的手里多出了一盒德芙巧克力。(旁白响起):发现新德芙,更多丝滑感受,更多愉快惊喜。文案出现:此刻尽丝滑。此广告渗透了儿女情长的浪漫情感,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利用影视广告中的情感手段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情调,或制造一个肯定的情绪气氛,达到使消费者能够加速消费或改变态度的目的。再例如,农夫山泉的一则以饮水思源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是在深山沟的一个小学,孩子们正在简陋的环境中学习,他们那明亮的双眸、纯真的语言、简单的美好心愿,让人不知不觉中深受感动,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可天使的命运却如此天上地下,广告语是“一瓶水,一分钱,帮助水源地的贫困孩子”。一分钱的阳光工程,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农夫山泉。因此,在广告中可以说:“只有感动,才有行动。” 移情作用。情感迁移,是指把广告中所激发的情感转移到广告产品上,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如南方黑芝麻糊广告中,南方的一个悠远的曲巷深处传来悠长的叫卖声――“黑芝麻糊”,然后唤起对儿时的回忆:一个身着清代服饰的儿童在街头忘情地吃着黑芝麻糊,吃完后,面带微笑的老板娘又给孩子舀了一碗并充满怜爱地摸摸孩子的头。整个温馨的气氛,唤起了人们内心对儿时的怀旧情结。虽然这是则商业广告,但移情作用却使观众沉浸在温暖的画面中久久不愿醒来。如此一来,消费者便无意中记住了这则广告中所推销的商品,使广告的目的得以实现。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情感因素不可,不然它就像被黑暗吞噬的船只。再如孔府家酒系列广告中的经典广告语“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了多少中华儿女对家的想念,同时也升华了产品的内涵,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负面作用。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利弊之分,影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也是如此,一般美好的情感广告通常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坏的情感让人看了不舒服甚至是反感,一个广告可以成功地捧红一个品牌,也可以轻易地毁掉一个品牌,在广告史上很多影视广告就因为“情感”的问题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所以,在情感尺度的把握上一定要掌握分寸,在进行影视广告设计运用情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影视广告中,要弄清楚卖点,把情感和产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要只为追求优美的广告而忽视了所要推出的产品,要避免广告的纯艺术化,因为广告还要承载着对产品促进销售的任务和指导消费的重要任务。2.情感广告中的产品一定要和广告中注入的情感因素相匹配,拿东说西,必定会使广告效果适得其反。3.把握情感尺度,情感不宜媚俗。情感需要大胆想象,但也需要小心表现,不宜媚俗,应使广告具有一定的品位。有时稍不注意,就会将高雅扭曲为庸俗,产生污染生活的副作用,令消费者厌恶或使消费者变得猥琐粗俗。4.入乡随俗、入境问禁不得不让影视广告又多了一条束缚。由于生存环境和信仰的不同,各民族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约。在进行影视广告创意时一定要避免文化冲突,不然,做出的广告不仅祸害了广告主,也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美国骆驼牌香烟的一则广告就是一个例子,画面是烟民在镜头前高跷二郎腿,皮鞋底赫然洞穿,广告语是“我宁愿为骆驼行一里路”,在西方国家颇有影响;而这则广告一做到泰国就出了问题,美国人本想适应当地风俗加点泰国情调,就选泰国最著名的佛庙做背景,让“骆驼人”穿着见底鞋悠然吸烟,谁知道在泰国的风俗里,脚底乃污秽之处,决不可在人前如此高跷,更何况是佛庙至尊圣地,高跷洞穿之鞋简直是大逆不道,这则广告严重地损害了泰国人的信仰。因此,在广告中运用情感因素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做到有的而发,不要使情感因素在广告中产生负面作用。 当今的社会经济已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广告战场,在激烈的搏击中,商家越来越多地注重情感创意在广告中的作用,在取得了不俗的关注率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原因很简单,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容易从消费上体现出来,也正因如此,情感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情感因素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总之,情感因素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这也就注定了情感在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客观上说只要影视广告存在,情感就会存在其中,因为情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影视广告是商品促销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它的消费对象是广大消费者,要做好影视广告中的情感设计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设计师在制作广告时首先要了解人性,了解各个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域的消费者的心理,可以在广告中的任何一种元素中加入合适的情感因素,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课程调研,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了课程资源,改造了课程实施环境,搭建了课程网站,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在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点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学生学业评价与职业工作能力评价对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影视广告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1年,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成功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成为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之一。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全面实现培养能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数码照片处理等岗位工作,并具有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广告营销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点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学生学业评价与职业工作能力评价对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对两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明确课程建设工作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课程建设思路。经过课程建设团队的共同研究和慎重斟酌,确定了我们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进行社会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工作项目、任务进行梳理、分析以选取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依据专家论证的结论制定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教学文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编写课程教材;组织课程实施;反馈课程实施效果,改进和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引下,我们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了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内容和任务、职责与权限、时间和进程等做了设计和安排。以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二、奠定课程建设工作基础 依据前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建设工作思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首先分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现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过程中以及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确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定位,设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使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1.确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定位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中,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生形成从事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与前导课程图形图像处理、排版印刷、广告营销以及平行课程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共同完成广告设计员(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2.设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影视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形成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 这些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耐心细致、求新创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职业规范;客户服务意识等。 (2)专业知识:包括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广告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电视制式及视频基础知识;剪辑与合成;音频知识等。 (3)专业技能:广告创意;广告拍摄;媒体捕捉;剪辑合成;音频编辑等。 三、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进程,全面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基于上述工作,使课程建设工作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并着重完成了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1.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由广告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经过教学化处理之后形成的项目课程。 为实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课程建设团队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员一起,对广告企业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的服饰广告、食饮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工作对象,创意设计、广告制作等工作内容,广告拍摄、剪辑、配音等工作手段,广告项目组织,各类影视广告产品,摄影棚、录音棚、影视制作室等广告工作环境及相关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具体工作项目及任务进行了梳理和筛选。经过广告企业影视广告设计师、课程建设专家以及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的共同研究和论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了服饰广告、食品饮料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四个影视广告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构建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完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1)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看,每个课程教学项目都包含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2)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序化看,是依据人类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来构建项目序列。 项目一:服饰广告――拍摄剪辑为主的广告 项目二:食品饮料――包含特效合成的广告 项目三:药品广告――包含动画制作的广告 项目四:公益广告――综合型广告 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课程项目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强化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了课程目标。 2.编制课程标准 编制一个符合课程目标需要、适宜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标准,一直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企业工作世界的引领下,课程建设团队完成了标准管理信息、课程基本信息以及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内容要求、考核方案、教材资料等内容的构建和梳理,并给出了详实的课程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课程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程序上的、方法上的和形式上的问题,实现课程标准限定、引导和规范课程教学的功能,使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高度的可执行性,成为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3.组织课程实施 怎样把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变为课程教学的具有实施性、操作性的教学设计,也是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课程建设团队在学校整体部署和要求下,强化了课业设计工作。从实施与操作层面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每一位课程实施人员,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设定的项目和任务,来进行课业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课程。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形成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课业设计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1)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和职业课程中的一种理念。在行动导向这一理念下,本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与具体的职业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资讯:针对指定的广告项目,学生自己了解设计制作的任务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小组学习获得影视广告设计制作过程必要的工作技能。这训练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计划:项目小组的学生一起制订影视广告项目的策划方案。以头脑风暴式的策划会的形式来进行,这促进了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听取教师的建议。 决策:项目组的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并向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他们的广告策划方案。这培养和展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批准与认可。 实施:项目小组的学生借助新学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影视广告的设计制作。这促进了他们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执行影视广告设计制作任务。 控制: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影视广告设计制作方案,并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这强化了作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控制影视广告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 评估: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影视广告产品。这使得从错误中学习成为可能。在影视广告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不是学习者个人的缺失。教师的任务是,把错误变成学生学习的机会。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评价。 (2)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承担着特别的引导任务。 引导不是指限制、管束学生,而是指使学生能胜任工作、给予学生帮助,给学生指出机会和给予学生支持。 (3)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以项目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依据项目进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下表所示: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主讲教师使用网络课件、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视听兼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量。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交流系统、课程网站、演示视频、QQ交流群 、教学课件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多元化全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建立全程考核体系,以项目考核为主,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考核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教师作为完成项目评价的主体;学生同时作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与结果作为评价载体;行业企业工作规程与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按照项目或工作任务构建操作性、针对性、职业性强的量化评价指标,使得评价效度更加明显。 5.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从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出发,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创新出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实战课程模式。 在这一课程模式中,课程教学的每个项目都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战式设计制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项目经理,学生的角色是项目组成员,二者之间是管理与协作的企业员工关系。从而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真实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运作中获得了职业能力养成了职业素养。 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经过两年来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团队全面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厚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了课程调研,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了课程资源,改造了课程实施环境,搭建了课程网站,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也使我们知道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能进一步巩固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使课程建设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影视广告设计论文:试析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影视广告设计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影视 告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而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一、影视的共性 电影的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像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这里,电影再现外部世界的幻景的观点是完全适用于电视的。电视是一种媒介,或者说是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之一。尽管在科技属性上,电视是电子光束扫描,电影是物理光学投射,两者是不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电视和电影仍然有着不少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具像仿真的影像与声音、音响的结合,串组成综合的符号系统,有着声形并茂、音像俱全的共性,因而在研究上彼此可以得到很多的借鉴与支持。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二、影视广告的特征 影视广告具有闯入型与强制型的特征,由于借助声画完美结合的影视技术,世界性的电视转播网以及通布城乡的电视收视网在世界各国高速发展,影视广告地位,仍居各种广告媒体的首位。 影视广告的特点: 1、声画合一,诉求视听。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温柔感人的音乐和解说,入耳悦目,扣人心弦,往往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形象、言语、情绪,产生“海绵吸湿性”的效应,印入深层记忆之中、:所以电视广告又被称为具有很好的通融性的热性媒体。其理解度、记忆度与暗示性,虽较印刷媒体弱些,但对视与听同时作用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却超过一般媒体一倍至数倍。 2、生动形象,诉求面广。成功的电视广告片,能冲破国家民族的语言障碍,为整个世界的人们所理解—画面一连串的形象,富于表情的音乐与音响效果,便是最直接的传播代码,不用语言累述,人人一见便心领神会。 3、擅长于进行商品的示范表演。对于新产品的特殊设计,产品的使用与操作,产品使用的效果与对比等,可多角度、全过程地加以表现,给人的印象,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如我们常见的化装品广告,利用的就是这个特点。 4、由于具有面对面的传播特点,使受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萌生个人之间传播的某种直接与亲切之感。 当然电视广告也同其他媒体一样,有着自己的短处: 1、不同商品的不同视听对象难以控制。 2、广告内容与形象转瞬即逝,无法予以保存、品味对比或参照。 3、消遣型视听增多,边千事边观看,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4、插播广告最容易使视听者反感。 三、影视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影视广告设计是一个只历经2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却非常迅猛的新生事物。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则商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社会生活中电视广告已不知不觉地被当成一种时代的角色,成为“开放、改革”的象征。到现在电视广告的播出日趋“密集化”和“频繁化”,广告逐渐成为除电视剧、电视栏目等节目类型以外的又一电视传播主体。 电视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21世纪初的今天,电视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已拥有10亿台,中国便占了3亿台c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这“神奇的盒子”里收看到丰富的新闻、娱乐节目。每天的时时刻,电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电视业与商业电视广告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美国于192年首先研试电视机,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到1954年彩色电视机问世。电视广告的播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的繁荣、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大陆,影视广告的出现却与电视的首播相差了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月2日正式播出。然而解放后的中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化,以及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极“左”思潮演变成“”的影响,电视广告被认为是多余的东西,甚至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倘若播放外商广告更是有着“出卖主权,丧权辱国”的罪名,因而大陆电视广告是在当时是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的。在饱受“”的沧桑后大陆经济一片萧条,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春风沐浴大地”这个世人瞩目的数字,它不仅揭开一个。亿人口新时代的序幕,而且翻开中国影视广告的第一页。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儒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儒家作为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其宇宙观上溪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夏、商、周三代已经建立了一种一“家”为中心而层层扩展的宇宙观。“家”原意是部落祭祀男性祖神的宗庙所在地,他是部族的中心,标志着以父权为中心的权力结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以“士”的身份视天下为己任,担当起沟通天人的职责,并把“天地之道”引向现实政治,引向以“家”为中心的父权体制,他们的理想即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完满地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天地之道。因此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儒家的经典《中庸》“中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中国的宫殿建筑(比如故宫)以中轴线为中心饿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集中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和”之美.: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吟咏情性”方面,导致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倾向。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作者都非常强调整体,重视家庭与亲情。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的名酒广告都在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爱情,讲求一团和气。: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中国影视广告通过较长的语幅来诉说,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讲究的是以情动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雕牌牙膏中《新妈妈》篇中大段的独白就是典型的中国广告语幅风格:先为叙述二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后面才出现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脑白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直接针对着中国传统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和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又比如牛奶这类广告的往往是充满温馨的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喝牛奶,广告·语:关注您家人的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友之友牛奶广告)。儒家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牛酬光明牛奶狂重广告,《三鹿奶粉》安全新鲜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广告用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贯穿三个故事:音乐人小孟的恋爱,某公司老总的生意;2002年6月10日中国游客越南海上遇险。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正象儒家美学价值环绕着现实政治和父权体制展开,它必然要求一种与父权体制威仪和庄重相适应的“雄健”、“充实”之美。特别重视艺术的“气势”、“气概”以及“慷慨以任气”的“风骨”,而“气势”的潜隐与含藏又导致艺术的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许多宣传男性产品的现代影视广告通常会采用这类风格,当然在具体运用时确是比较隐喻,含蓄的。比如常见的酒类、西服、剃须刀、鞋类之类广告等等。我们可以用“金利来”领带的广告来佐证:“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斜纹代表勇敢,圆点代表关怀……”其喻意是,西服已成为当今男士们通用的服装,在我国连来自乡土的企业家也不例外。穿西服、打领带,社会上比比皆是,它的含蓄意指,象征着这是一个男人们统领的世界。包括一些大型企业的宣传,为体现自己的实力,也常采用这类风格。而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孟子曾经提到一种“不忍人之心”,作为人类发不容己的良善本性自然流露的例证,意为人类的本心不能容忍别人的苦难和不幸。南宋陆九渊则进一步把外在宇宙与自己本心的关系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吾心与宇宙之间存在一种发不容己、血肉相连的情感关系因而宇宙间人与万物发生一切都必将牵动我的心,让我感动、关怀和承担。比如许多药品影视广告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关心人自身的苦难和不幸开始,国内一直火爆的哈药六厂系列的公益广告。又如美的空调电视广告,中心画面是一个虾和一个空调,一只煮熟的虾随着美的空调降温而逐渐从红色的体表变为褐色,最后竟然因为忍受不住冷气打了一个喷嚏,然后逃之夭夭:多么幽默和谐。 五、道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为性的“中和”之美相反,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老子《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道为规则的话,那道则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自然”即“自己如此”、“自然而然”之意、因此与儒家以父权体制的政治为依据相反,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依据的原则是是顺应万物的自然成长。庄子把它普遍化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美学命题,;天地沉默运行的节奏,万物无言生长的繁茂景象,都是自然之道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道家美学便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为存在的一切,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人间的美丑缺乏绝对的依据,当我们用自然之道的绝对标准来看时,美可以转化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许多影视广告在艺术表现手法中喜欢采用道家的“自然”之美表现手法.比如做各类饮料广告,矿泉水的广告,食品广告,化装品广告等等,设计师们都爱从“自然”入手。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师们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相关元素,在传统与时尚的隧道中穿插,使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极具浓郁的民族气息的同时,丰富影视广告设计的多元化风格,使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影视广告。
新闻业务论文: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 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同样来自“社会需要”。就国内而言,主要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主要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把“群众需要”“受众需要”作为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符合新世纪新阶段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比较符合新华社的工作实际。 一 为了使大家对“群众需要”问题有一些感性认识,我简要回顾一下去年以来新华社对“群众需要”问题的调研过程。 2006年4月上旬,我陪同菲律宾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了北京、成都、拉萨。一路上,菲律宾参议院代表团成员向中方接待单位提出了许多问题:一位研究“区域自治法”的参议员询问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希望了解西藏自治区人大制定的法律同其他省区市的法律有何不同;一位担任过菲律宾旅游部长的参议员关心中菲之间旅游人数增减情况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的代表团成员询问青藏铁路通车之后从广州乘火车到拉萨需要多少个小时,单程票价比飞机票能便宜多少钱;一些参议员的夫人则关心在拉萨八廓街可以买到什么便宜东西。我想,一个代表团就提出这么多问题,每年到我国参观访问的海外人士数以千万计,如果能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汇集起来,将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库”,这对组织指挥报道尤其是对外报道肯定会有所帮助。 2006年4月19日,我到新华社西藏分社同采编人员座谈时,向他们提出了建立“需求库”的建议。同年5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到山西考察,我又向新华社山西分社负责同志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为了从东、中、西部各选一个试点单位,2006年10月下旬,我又建议新华社上海分社和“长三角”采编中心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层次人群对“长三角”的“关注重点”“关注角度”和“关注程度”。这三个分社的同志雷厉风行,经过调查、汇集、梳理,分别形成了三份“海内外受众需求报告”,其中许多“关注点”可以给人以启发。比如,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是怎样选出来的?藏族干部在行政事务中有无“发言权”和“决定权”?西藏有哪些著名的用藏文写作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山西的煤矿还能采多少年,煤挖完了,山西经济会不会急速倒退?山西的富翁是不是都靠开小煤窑发财?“长三角”是否存在资金外流现象,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如何?“长三角”与“珠三角”如何开展差别化竞争?在此期间,新华社对外部、新闻研究所、营销总平台和部分社办报刊也分别对海内外受众需求和用户需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撰写了“受众需求报告”。 与此同时,新华社党组从理论层面对“群众需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2006年8月社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前后,我同田聪明、何平、马胜荣同志反复交换意见,就研究“群众需要”问题形成共识。去年下半年,新华社总编室连续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分别研究了人民群众对正面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需求层次。新闻研究所把上述三个问题列为新华社2006年新闻学术年会的中心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群众需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对“群众需要”问题有了几点新的理解: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也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除了要满足吃、喝、住这些自然需要外,还必须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书中说:“由于人类自然发展的规律,一旦满足了某一范围的需要,又会游离出、创造出新的需要。”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以后,国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不仅总量稳步增长,而且文化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也明显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总量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就业方式和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活动半径”不断向外延伸,“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随之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许多人养成了从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眼界和胸怀的开阔,使得人民群众不仅关心“近在眼前”的事情,而且关心“远在天边”的事情。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及时了解海内外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获取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不仅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群众需要”应该加以分析、鉴别和区分。同志曾经把尊重“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上升为必须遵循的原则。这里谈到的“群众需要”,指的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的需要。人民群众的“个体”特殊需要千差万别,有的合情、合理,有的不尽合情、合理;有的适时、适度,有的不尽适时、适度。检验“群众需要”是否合情、合理、适时、适度,应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对合情、合理、适时、适度的需要应尽量满足;对不尽合情、合理、适时、适度的需要则要加以正确引导。 3.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当前应注意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以“引导时机”为例,去年“五一”,新华社开辟了“长假与‘休闲学’”专栏。一些媒体认为新华社以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公布为契机,引领了“休闲学”新闻报道的潮流。其实,我们对“休闲学”的关注始于十多年前。1995年4月,新华社召开国内分社体育记者座谈会,我在讲话中已经讲到“休闲学”问题。由于当时我国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在全国推介、普及“休闲学”的时机尚不成熟,所以我们只要求体育记者从“闲暇时间增加”的角度研究全民健身的可能性,而没有在全社范围组织“休闲学”报道。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在这一发展阶段,许多老百姓产生了“休闲需求”,向全社会推介、普及“休闲学”的时机渐趋成熟,于是我们借“五一”长假之机,推出了“长假与‘休闲学’”专栏。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当群众对某一类新闻信息尚未产生迫切需要的时候,超前提供,他们会觉得“与己无关”;只有当他们对某一类新闻信息产生迫切需要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满足群众的这一需求,新闻信息报道才有可能引起社会共鸣。 以上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研究群众需要、满足群众需要的必要性作了简要阐述。新华社全体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扎扎实实地研究“群众需要”,在各项重大战役性报道、重大事件报道和日常报道中,把“我们所倡导的”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 把“我们所倡导的”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从群众中来”的思路,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确定我们所倡导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二是按照“到群众中去”的思路,善于从研究党的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和重要举措入手,从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在新的一年,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1. 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层次,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 为了破解“正面报道吸引力不强”这道难题,新华社曾经提出要善于从非事件性材料中寻找“事件性因素”;善于在讲述带有新闻性的“故事”中进行正面报道;善于从渐变的过程中发现带有突变性的因素;善于从正常状态中找出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新鲜之处、特殊之处;善于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现象入手,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这种“还原感性”的思维方式和“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符合生活逻辑,符合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新华社党组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的关键不在于表现技巧,而在于了解并满足人民群众对正面报道所传信息的实际需求。人民群众对正面报道的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知情、知政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不仅需要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而且需要了解与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的全局性新闻信息,包括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社会发展趋势,以便于他们对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总的形势是好的。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在当前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期,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前不久,我到甘肃省调研,有的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不允许一部分人衣食无着而不管不问”。如何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的编辑、记者应该围绕人民群众的这些“关注点”和“兴奋点”,对党的方针、政策、重要部署和重大举措进行及时的宣传和解读,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知情知政”的需要。 (2)判断、决策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这决定了社会思想和新闻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人民群众迫切希望了解党和政府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和看得见的好处,将会给哪些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使哪些人的利益受到直接影响或者间接影响。200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后,储户在低利率情况下存入的人民币,要不要到银行办理转存手续,把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会受到多大损失,转存之后会得到多少好处,在什么情况下办理转存就不会吃亏?人民群众不仅需要了解银行的利率政策,而且需要了解进一步的解释性、服务性信息。天津分社记者意识到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采写了一篇题为“央行上调存款利率市民可理性应对”的稿件。稿件播发的第二天,许多人都想找一份刊有这条稿件的报纸,以便作出是否转存的决定。 最近,我研究了正面报道与“家庭消费”“家庭决策”的关系。当前我国老百姓的消费率还比较低。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消费”和“家庭决策”,包括家庭消费决策、家庭投资决策、家庭融资决策、家庭风险管理决策。 过去谈家庭消费,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事都离不开“吃”和“喝”,这是温饱问题解决之前“家庭决策”的鲜明特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家庭决策逐步延伸到衣、食、住、行、用、学、医、文等领域。以“住”为例,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为什么目前部分城市住房价格涨幅依然偏高?经济适用房的覆盖面能不能更广一些,政策的针对性能不能更强一些,使城镇困难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如果我们能够围绕老百姓在就业、社保、服饰、餐饮、住房、汽车、家电、教育、医疗、休闲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认真研究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各类商品价格曲线的变化规律、各种影响家庭决策的经济社会因素、政府调控政策走向及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播发准确而权威的新闻信息,那么,众多的家庭就可以据此作出既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能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正确选择,这也有助于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引导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3)提高素养的需要。 在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为了提升自身素养,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他们希望从正面报道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受到启发和激励、得到愉悦和享受,还希望从正面报道中获得健康清新、可资交谈的“话题”。自古以来,“交换信息”就是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与家人和朋友见面,也要交换一些有意思并且共同感兴趣的“新闻”。湖南电视台有个“乡村发现”栏目,经常为农民和城里人提供新鲜、有趣、能给人以启发的“话题”。其实,农民工进城以后也有许多“城市发现”:出门“打的”,乘电梯上七楼健身房,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手机里存了许多电话号码,没有一个是邻居家的;建广场把大树砍掉,用水泥做成“树墩子”和“小木屋”。我们的编辑、记者遍布全世界,每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可供老百姓作为“谈资”的“话题新闻”?健康清新的“话题新闻”使人获取知识和经验、受到启发和激励、得到愉悦和享受,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正面报道领域。 2. 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需求层次,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当前,人民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实际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有着迫切的新闻信息需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关系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尤其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面广、危害极大,如果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人民群众就无法做到及时应对、正确应对和有效应对。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为例,从爆炸事件发生到21日哈尔滨公告全市大停水,在长达8天的时间里,没有人向人民群众公布这次突发事件的事实真相,结果贻误了防范、应对的最佳时机,给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忽视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初,往往以种种借口封锁消息,不仅为谣言的传播留下了很大空间,而且导致最佳应对时机的丧失。党的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满足人民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2)从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欲望的角度来看,各类受众群体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有着广泛的新闻信息需求。 重大突发事件蕴含着珍贵的新闻价值,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在突然之间爆发,新闻信息在一瞬间传递,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容易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正因为如此,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竞争的重点领域。在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欲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应继续加强和改进。 (3)从维护国家形象和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角度来看,政府和媒体均应及时、准确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以满足全社会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需求。 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外界发生了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封锁”,在较长时间里“秘而不宣”,或者可以采取“慢三拍”的方法。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时代,在信息传播渠道四通八达的时代,对影响范围大的突发事件进行“严密封锁”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动作迟缓、延误时机,或者避重就轻、瞒报谎报,就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在新形势下,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程度、处置方式及传播速度,不仅关系到媒体的信誉,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我们应该根据群众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力度。 关于人民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信息需求的研究工作,要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在广度方面,要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逐一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不同受众群体对这几类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关注点。在深度方面,要着重分析突发事件爆发前、事件发生、救灾抢险、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不同时段,人民群众关注点的“阶段性转移”,研究怎样根据这些基本规律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总量、结构、疏密程度进行调整。通过“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搞清人民群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点和关注度,我们就能做到既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又掌握好报道时机、节奏和力度,使突发事件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促进作用。 3. 认真研究舆论监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紧紧依靠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提高监督效果。 (1)要认真研究舆论监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比较优势”,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监督职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是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构成的。在这个监督体系中,任何一种监督形式、任何一个监督机构,都没有“包打天下”的本领,只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选择各自的监督重点。 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同样应该遵循监督规律,确定自己的监督重点,不能事无巨细、有闻必录。我们之所以提出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上选择舆论监督的突破口,就是为了突出重点。当前,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加强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监督,防止随心所欲、四面出击。这样组织舆论监督报道,容易做到“三满意”,即中央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2)要认真研究各类监督形式的内涵,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从其他监督形式中发现监督线索、选择典型案例,开发舆论监督新闻资源,拓展舆论监督的覆盖领域。 近几年,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得到明显加强,在各自的监督领域,每年都抓了不少重大典型,这是可以挖掘的监督报道的“富矿”。问题在于我们对这些新闻资源的利用率还不算太高。新的一年,我们要从分析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报道的需求层次入手,研究如何从这些丰富的新闻资源中选择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断拓展舆论监督的覆盖领域。 (3)要认真研究“硬监督”和“非权力性监督”的区别,借助“硬监督”的力量,推进整改,使人民群众能够看到监督的力量和监督的效果,改变“只听雷声、不见雨点”的现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属于“硬监督”,其显著特点是对违法、违规、违纪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都分别拥有“依法处理”“依规处理”“依纪处理”的权力。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评判”。尽管这也是一种强大的、积极的社会控制力量,有助于阻止和抑制不正确、不道德言论和行为的蔓延,但由于除了“曝光”之外并不拥有“依法处理”“依规处理”“依纪处理”的权力,只能称其为“非权力性监督”。 当前,作为“非权力性监督”的舆论监督,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采访难;二是取证难;三是见效难。改革开放初期,被媒体曝光是“天大的事情”,舆论监督促进整改的效果比较明显。最近几年曝光事件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有的案件历时三年五载,经多次曝光,问题依然得不到妥善解决,“舆论监督失效”现象频繁发生。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舆论监督失效”的议论,这个苗头值得重视。 为了防止“舆论监督失效”现象的发生,今后在对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时,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把“非权力性监督”同“硬监督”结合起来,使舆论监督得到“硬监督”的合理支持与帮助。 近几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分社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江西省个别领导干部在庐山建私人别墅,新华社记者于2005年1月中旬采写了《江西:干部抢建私家别墅选址锁定庐山景区》的稿件,之后又采写了《庐山滥建别墅事件追踪》等稿件。尽管这些报道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一些人却竭力隐瞒真相,甚至指责新华社记者“报道失实”。后来国务院派出八部委组成的调查组深入调查,监察部负责同志正式公布庐山建造别墅是一起“违纪违法案件”。监察部还宣布:“对违规建造的别墅,一律予以拆除或没收;对事件中的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买卖土地的相关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如果舆论监督不同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密切配合,很难收到这样的监督效果。 4. 认真研究海内外受众对涉外报道的不同需求层次,从满足海内外受众需求的角度不断改进和加强涉外报道。 加强涉外报道,包括国际新闻对内报道以及中国新闻和国际新闻对外报道,是建设更加强大世界性通讯社的重大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华社党组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确立了“两个相适应、一个基本遏制”的对外宣传报道中长期目标;制定了以中国新闻为突破口、亚太地区为主战场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以调整对外发稿线路和稿件结构为主线,以抓好时效、采访和深度报道为重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一切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尽量满足海内外受众对涉外新闻信息的需要,不断增强新华社涉外报道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当前,海内外受众对我社涉外报道的需求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国内群众对国际形势认知的需要。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国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越来越关注国际重大事件和世界发展总趋势。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国际形势日益增长的认知需要,我们应该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地组织好世界热点和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反映大国关系的变化、周边关系的走势、发展中国家的动向以及国际多边活动的特点,使干部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全球重大发展趋势,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形势的重要判断和部署上来。 (2)国内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及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的需要。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各个行业越来越注重用世界眼光来分析国内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推动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据新华社营销总平台的调查,国内读者对“汽车、房地产、金融、证券、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关注”,“希望多报道涉及国外相关产业的经验、动态”。近几年,新华社国际部、参编部、摄影部、信息部等部门和驻外分社围绕新农村建设、资源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股市、车市等国内热点问题,组织了大量的专题系列报道,受到国内用户和受众的欢迎。由此可见,开发实用性国际新闻信息应该成为加强和改进报道的一个着力点。 (3)海外受众对中国新闻尤其是经济、文化、社会新闻的需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外国记者将会利用这些规定,进一步扩大采访领域,按照他们的价值观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加工、传播,从而影响国际舆论。这是“家门口的竞争”,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大批外国记者自中国发出大量新闻信息,会使世界各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全球范围的“中国热”将会持续升温。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极好机会。我们要以满足海外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使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取得较大突破。 (4)海外受众对涉华国际新闻的需要。 海外受众希望我们进一步增加涉华国际新闻报道。我们要针对这一需求,从政治、外交、经贸、文化娱乐、体育、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涉华国际新闻报道领域,提高重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时效和质量,加强我政府和民众对重大国际事件反应的报道,增加专家访谈、时政评论、分析解读和背景资料等稿件。通过涉华国际新闻报道,积极传播我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正义之声,全面充分展示中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充分反映海外华侨华人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传播中华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进一步增强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 2007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要突出“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这条主线。《新华社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精心组织好党的十七大报道,加大有关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报道力度,还要做好两会、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俄罗斯“中国年”等重大报道。我们对“群众需要”研究一定要同重大战役性报道和重大事件报道紧密结合起来,为组织指挥报道提供“需求依据”。对“群众需要”的研究还要同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注意研究我国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对这些“共同点”的揭示和阐释,增强新华社对外新闻报道的共鸣效应。 通过“试点”和专题研讨,新华社的编辑、记者对研究“群众需要”、满足“群众需要”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关键在于落实、成败在于操作。我提几点操作性意见: 1. 新华社国内各分社要认真组织“群众需要”专题调研,汇集海内外受众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建立有助于组织指挥报道的“受众需求库”。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和国外分管会要选择若干个驻外总分社、大分社进行“受众需求”调研试点工作,摸索经验,以便进一步推广。社办报刊要从自身业务改革和发展需要出发,认真研究“读者需求”,梳理出不同受众群体对报刊的不同需求。参编部要从参考报道的特殊需要出发,及时了解中央重视、群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新趋势。 2.新华社营销总平台2002年3月开始收集“用户意见反馈”,至今已编印《用户意见反馈》1万余期。在新的一年,要进一步提高反馈质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要探索分类搜集“国内受众需求”和“海外受众需求”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尝试对“海内外受众需要”作带有前瞻性的专题反馈。新华网要充分利用网民数量巨大和拥有与网民互动平台的优势,继续做好搜集网民需求、反映舆情动向等工作,同时要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搜集、研究“群众需要”的新方式、新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及时汇集“群众需要”的新平台。 3.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要同营销总平台和新华网密切配合,对全社“国内受众需求库”“海外受众需求库”的主要内容、项目设置、样式规格、分类方式、滚动更新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包括即时性需求、近期需求、中长期需求的划分,同时要负责设计带有共性的“国内受众需求调查表”“海外受众需求调查表”。通过研讨,要对如何发挥“国内受众需求库”“海外受众需求库”的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技术局和多媒体数据库办公室要对建立“国内受众需求库”“海外受众需求库”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新华社总编室在新闻研究所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总社各有关部门、海内外各分社的调研成果和营销总平台、新华网搜集的反馈信息汇集成“国内受众需求库”“海外受众需求库”。为减少重复交叉,《新华社2007年新闻信息采编工作实施要点》提出的“健全新闻线索收集和反映机制”一事可同“受众需求库”一并纳入新华社待编稿库“组织指挥库”系列,定期更新,供总社各有关部门和国内外各分社组织指挥新闻信息报道时共享。 5. “需求推动”不仅适用于新闻信息报道的加强和改进,而且适用于“受众需求库”的建设。如果大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或者“受众需求库”的内容不符合编辑、记者的实际需要,这项工作就容易流于形式。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总社各编辑部和国内外各分社要养成利用本部门、本分社汇集起来的“群众需求”的习惯,进而借助新华社“国内受众需求库”“海外受众需求库”,开阔报道思路、发现新闻线索、拓展报道领域、调整稿件结构、改进报道形式。“受众需求库”建设推动新闻信息报道的加强和改进;编辑、记者的新需要使得“受众需求库”逐渐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华社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同样是脱离人民群众。如果我们对“群众需要”知之甚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文化需求,那么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就会出现“梗阻现象”;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就会变成一座“断桥”。这是全社在职工作人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都不愿意看到的。在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这就是新华人的新年宏愿。(作者是新华社总编辑) 新闻业务论文:论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 【摘 要】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是“学”与“术”的关系。新闻业务,是“术”中有“学”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关注新闻业务这一“术”的“学”。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可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进行内容上的恰当延伸。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其涵括的“知”和“行”,都建立在对新闻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倘离开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能为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课程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有着不能不讲授的共同内容,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这些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重要连结点。 【关键词】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教学;关系 一 在高等学校新闻院系新闻学专业的主干课课程系列中,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是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的课程。它们是在培养新闻学子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发挥过和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两类课程。 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分属“学”与“术”的范畴。梁启超在《学与术》一文中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真理而致诸用者也。”蔡元培则认为:“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高叔平,1996:p398)梁启超之论,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学”与“术”的分野以及两者各自的内涵,不无启迪意义。然而将此论用于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则有需注意之处。笔者在上文特意说明: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大致分属“学”与“术”的范畴,意在强调:对新闻“学”与“术”所作区分,不可太过绝对。实际情况是:新闻业务,虽为“术”但“术”中有“学”,而非纯粹的“术”;而新闻理论,则是密切关注新闻业务此“术”的“学”(当然,它也还要关注新闻业界的现实发展状况和其他应当关注的问题)。相对于新闻业务而论,新闻理论并非高高在上之“学”。蔡元培所言,则道明了“学”与“术”的关系。“学”与“术”,既有区别然而又有联系,它们都必须以对方为凭借或基础。蔡元培的见解是颇为可取的。 新闻有“学”,但此“学”与文、史、哲等“学”相比,更偏重于应用,因而被划归为应用学科。新闻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新闻。新闻是以特定方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作的反映。在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点上,新闻与文学有相通之处;但是新闻反映生活,采取的是真实报道事实这样一种特定的方式。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程序上体现为:由新闻采访到新闻写作(此处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写作和新闻评论写作),再到新闻编辑和公开刊播。在此过程中,“术”无疑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与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更多体现“人学”内涵和审美特点的文学的差别,当是十分明显的;新闻学与既包含对文学的研究、又包含对语言文字的研究的“文”(文、史、哲中的“文”)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新闻学内部的情况而论,作为分支学科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前者更偏重于“学”(但又并不全然撇开“术”),而后者则更偏重于“术”(当然是“术”中也有“学”)。从一个方面说,新闻理论教学和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大抵也就是讲授“学”与讲授“术”之间的关系。对以上两类课程,无疑应该并重,应该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诚如蔡元培所言:“两者并进始可”。 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新闻之“学”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得益于新闻之“术”所提供的基础和养料。新闻理论从包括新闻业务在内的广义的新闻实践中经科学抽象而来,反映了人们在对新闻现象、新闻活动、新闻事业进行理性探索方面所形成的深厚积淀和智慧结晶;它反过来又对新闻业务、对新闻之“术”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为新闻之“术”的掌握和使用者提供新闻思想和睿智灼见,使之能站到比较高的立足点上思考和认识新闻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在思考问题所体现的深刻性方面胜人一筹。当然,对新闻业界人士和新闻学子的新闻业务实践产生积极和良性影响的,除新闻理论而外,还有其他学科的理论。它们共同陶冶着上述特定主体,并共同参与构成了特定主体的理论素养。新闻理论素养作为特定主体理论素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新闻业务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因此它的作用尤其不容低估。 在新闻业界,业务出类拔萃的人士,其新闻理论功底一般说来不可能不扎实、不深厚;而新闻学子中,新闻理论底子欠佳者,则难以在新闻业务课程的学习中有突出的表现,在以后的新闻生涯中更是难以长久保持后劲和竞争优势。以上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两者关联之紧密。 诚然,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关系,并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课程与新闻业务课程的关系,也不能等同于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的关系。但是探讨两类课程及教学的关系从探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关系起步,这又是完全必要的。从新闻教育的角度进行考察,上述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常有相交叉和交融之处。一般而言,新闻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在安排上往往先于新闻业务课程,以此可以激发新闻学子的理论兴趣,培养其理性思维能力,同时为此后的新闻业务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新闻业务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总是会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在新闻理论课程中学习过的内容,或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对新闻理论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作出新的更具体的阐发。需要说明的是,新闻理论课程先于新闻业务课程开出,与“学”与“术”“并进”的理念并不违背。“并进”,并非时间上不分先后,而是在重视程度和用力程度上不厚此薄彼。 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前者以“新闻学概论”为课程名,围绕新闻展开理论探讨和阐述,涉及新闻本体、新闻传媒、传媒受众、新闻传播、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等一系列重要命题,旨在探讨新闻自身(新闻的界定,新闻的功能、本质,新闻信息传播以及新闻传播的规律),探讨新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新闻与社会生活,新闻与受众,新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新闻与法律,等等);后者则涵括了采、写、编、评、刊(播)等多门课程[1],既涉及具体的操作层面,又探索其中的相应规律。毫无疑问,新闻业务所涵括的每一门具体课程,都有着自己的理论和理论体系;而作为新闻学的三个分支学科之一的新闻理论(或称理论新闻学),则是整个新闻学中的统摄性的理论。依笔者之见,在新闻教育中,应致力于体现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之间应有的紧密联系,并利用两者之间的紧密的内在联系,使新闻理论课程和新闻业务课程各自从对方身上获益。具体而论,即:在新闻理论教学中,任课教师以新闻业务课程中的鲜活内容和经典个案来诠释新闻理论中的有关重要命题,以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著名记者的相关实践,来证明新闻理论范畴的重要理论观点;在新闻业务教学中,不仅要以新闻理论剖析典型个案及其成败得失,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新闻理论指导新闻业务学习和实践。两类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可以考虑或是向新闻理论课程或是向新闻业务课程做点内容上的恰当延伸和拓展。 说新闻理论课程与新闻业务课程关系密切,并不意味着在新闻业务课上大量地讲授新闻理论问题;说新闻理论课程和新闻业务课程重要,也不意味着用新闻理论课程取代新闻业务课程,或用新闻业务课程取代新闻理论课程。[2]而只是说,在教学中要发挥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业务的某种应当可以发挥的指导作用,发挥新闻业务对于新闻理论的某种确实具有的支撑作用。 二 新闻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业界人士和新闻学子都认同它对于新闻业务的指导作用。一些新闻业界人士并不推崇新闻理论,或将它束之高阁,认为新闻理论是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是新闻业务,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业务而言未必管用;部分新闻学子,也并没有对新闻理论和新闻理论课程予以足够重视,没有把新闻理论当作对新闻业务真有指导作用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新闻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也并没有与它对新闻理论所具有的某种支撑作用联系起来。上述两个方面的认识,其实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关人士对于新闻理论教学与新闻业务教学两者关系理解上的一定程度的偏差。 新闻理论并不只是为回答新闻业务中的问题而形成和产生的。它有着更为宏观的研究视野,既关注新闻业务,又关注除此以外它所应当关注的各种问题,并从学理的层面予以思考和给出回答。同样道理,新闻理论课程也并不就是为新闻业务课程而设置的,并不只是新闻业务课程的铺垫。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性质、功能、特点等)、新闻传播、新闻作品、传媒受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传播实践包括各类新闻业务的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特定主体学好了新闻理论课程,能对他学好新闻业务课程并切实提高新闻业务能力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业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提供与新闻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理性思考,提供在探寻新闻规律方面所形成的真知灼见。曾经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1966:p263)在以上论述中,前一个“感觉”,依凭的是直觉或经验,固然很直接、很感性,但是毕竟难以达到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理解事物的境界;后一个“感觉”,以对事物的合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为凭借,体现为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和提升、对事物本质的深思和探求的过程,体现出高于前一种“感觉”的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可见,停留于前一种“感觉”层面的认识,不可能是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而在对事物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有所认识和理解以后,特定主体对事物的“感觉”就会进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度。能帮助人们深刻地感觉、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是符合科学理性要求的理论。在新闻业务的每一门具体课程中,都由相应的理论概括实现对人们在该领域中的直觉和经验的升华;而新闻理论,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新闻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概括。新闻理论是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新闻活动包括各项新闻业务的理论。 大致可以说,所有新闻业务课程,它们所涵括的知和行,都是建立在对于新闻本体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业务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而言,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理论课程至少在以下四点上,能够为特定主体新闻业务课程的学习和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是新闻理论对于“新闻是何物”、“新闻有何特点”、“新闻可以用来做什么”、“新闻应当如何体现自己的特点”等等问题的理解和阐述,从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特定主体在从事相应的具体新闻业务时认识所能达到的高度,制约和影响着特定主体进行具体新闻业务操作时理念的先进程度、准确程度。虽然不能说对上述诸多问题理解正确和深刻,就必然带来新闻业务上乘的结果;但是,倘若特定主体对上述问题缺乏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新闻理论素养甚差,那么其新闻业务就势必难以达到只有佼佼者才能达到的水准。 二是新闻理论坚持以受众为本位,它对于传媒受众包括对其接受心理、接受习惯和期待视野的深入研究,将推动特定主体不断探索通过具体的新闻业务赢得受众好评的方式、方法,从而推动提高新闻业务的质量和水准。受众是传者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一个特定传播过程的终端。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的价值的实现,固然离不开新闻从业者的采写(或采制)和媒体的刊播,但归根结底要由受众来最终完成。最近若干年来,新闻理论加大了受众研究的力度,并且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益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值得在新闻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吸收和借鉴的。 三是新闻理论对新闻规律的研讨,虽然探索的不是每一门新闻业务课程所涉业务的具体规律(例如新闻采访规律、新闻写作规律、新闻编辑规律等等),但它对于每一种业务的具体规律无疑有着总体上的统率和笼罩作用。再则,新闻理论所研究的新闻规律中的某些内容,与新闻业务的某些具体规律是相融通、相对接的。例如,新闻有效传播的规律,就与新闻采访规律、新闻写作规律、新闻编辑规律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闻业务中的上述规律,共同构成了新闻有效传播的规律;而新闻有效传播的规律,则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新闻业务中采访、写作、编辑等项规律的概括。 四是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价值的深入探究,既使之成为新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又可以直接地用于指导特定主体的新闻业务实践。在任何新闻业务的实践中,在任何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中,相应主体都不可忽视对新闻价值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可忽视新闻理论关于新闻价值的研究成果中所显现的理性光辉。新闻价值理论关注事实的“从没有到有”和“已有而生变”。新闻从业者,在事实“从没有到有”的变化中,关注其“发端”;在事实“已有而生变”的过程中,关注其“变异”。“新闻价值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论”,则揭示出了构成或影响新闻价值的一系列重要因素。举例说,记者采访一场庭审,出乎原先所料,从女被告被法警背着上法庭这一细节中发现了新闻,意识到了此事在折射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凸现对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尊重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和体现的价值。据此写成的作品,以小见大,在对事实的报道中隐含深意,从而产生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后来获得了次年中国新闻奖消息的一等奖。[3]在记者自己也许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的情况下,新闻理论关于新闻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他们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挥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业务的指导作用,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有鉴于此,笔者坚持认为:新闻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有必要增强以此理论向新闻业务渗透的意识,以充分体现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业务的引领和统摄作用;新闻业务课程的任课教师,则更是应当将新闻业务与新闻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新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当也完全可以凸现新闻业务对新闻理论的某种支撑作用。既然新闻业务方面的实践以及对于这类实践的科学概括,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方面的重要来源,那末,新闻理论也就必然能够从新闻业务那里获得有力的支撑。例如,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规律的研究,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关于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关于传媒受众的研究,关于新闻价值的研究等等,都可以从新闻业务中得到相应的验证;而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方面的某些正反典型案例,则又往往成为新闻理论中一些重要观点的生动例证。就此而言,在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以新闻业务的实例印证某些重要的新闻理论观点的比较广阔的空间。 三 在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类课程都不能不讲授的诸多内容,例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规律、新闻价值等。笔者认为:这些也就是两类课程之间的连结点,必须以此为纽带,在两者之中有意识地建立和体现其间的紧密联系。 新闻理论课程与新闻业务课程的连结点之一: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石,是其生命之所系。新闻真实性,不仅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任何时候都不容许出现疏漏的实践问题。 新闻理论课程讲授新闻真实性,重在讲原理,讲何谓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为何必须真实的道理。这里所说的新闻真实,有别于文学范畴中的真实。它拒绝虚构、编造和合理想象。马克思曾经说过:“究竟什么样的报刊(‘好的’或‘坏的’)才是‘真正的’报刊?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呢?”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1985:p107)。马克思此处所说的“真正的”报刊,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而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报刊。则有“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这样的至理名言。延安《解放日报》曾经发表过题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社论,对新闻真实性加以专门强调。事实上,媒体的正确导向、对于公众舆论的引导功能以及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可取代的积极作用,都是在真实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我们不妨将新闻真实性与文学真实性、广告真实性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体察和辨明新闻真实性独特的内涵。在文学写作中,即使“无中生有”(编造、虚构)和“夸大其词”(适度夸张或极度夸张),但仍然可以是真实的。在这里,体现的是文学的真实性。在广告写作中,以不误导消费者为前提,虚拟某些故事和情节以进行广告诉求或增强广告诉求的效果,也仍然可以达到被认可的广告真实。在这里,体现的是广告的真实性。而故失其真的夸张,在广告中也并非就是虚假。[4]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业务课程讲新闻真实性,重在讲在操作层面如何达到和确保新闻真实性。笔者认为,通过新闻真实性使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两类课程相贯通的要义是:在新闻理论课程中就新闻真实性所作阐述,对新闻业务的具体操作具有启发性;在新闻业务课程中就新闻真实性所作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使人避免误识、少走弯路。为此,笔者将新闻真实性概括地阐释为:据实报道(根据事实进行报道),如实报道(报道符合事实的实际情况)。这样一种界定,力求具有理论含量,又便于实际操作。据实报道和如实报道,其结果是可以查验的。当然,纪实类文学作品与非纪实类文学作品、纪实类广告作品与非纪实类广告作品,情况有一定差别。文学上和广告中被认可的真实性内涵,在新闻范畴中则不被认可。 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的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对新闻真实性理论构成了挑衅,对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构成了危害,成为新闻理论课程和新闻业务课程必须共同认真对付的大敌。在新闻理论课程中,只将新闻真实性作为一个一般性命题,不足以应对来自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挑战;在新闻业务课程中,仅仅让新闻学子知道从技术层面防范和规避虚假新闻、失实新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新闻理论,寻找和分析虚假新闻、失实新闻的源头和成因。这样,方才可能多一份“堵”、“防”虚假、失实新闻的自觉性。而光靠新闻业务技术、技法的传授,就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 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课程的连结点之二:新闻规律 新闻理论始终致力于研究和揭示新闻规律。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规律的研究成果对新闻业务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闻规律大致包括如下具体内涵―― 第一、以真实报道事实的方式面对世界说话 这是新闻传媒存在和与受众发生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此规律常被学界和业界人士诠释为“用事实说话”,即用真实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方式说话。这一命题包括如下三层含义:(1)“用事实”说话,将报道事实作为“说话”的依凭;(2)用事实“说话”,以报道事实的方式蕴含报道者的观点和倾向,巧妙地“说”想“说”的“话”;(3)在报道中凸现事实的新闻价值,而不是忽视和淡化事实的新闻价值。综合以上三点,可以说:新闻是报道者运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的一种“艺术”。曾经说过: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1983:p5)以上虽然是在对敌斗争中运用的方法,但是论述中关于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的见解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而言却是富于启发性意义的。毫无疑问,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论观点,既是新闻理论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又可以直接用于指导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等业务实践。 第二、兼顾所报道事实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闻以真实、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而区别于文学。所报道的事实蕴含的新闻价值高,则报道后受众新闻需求的满足程度就高。两者呈现为正相关关系。而文学则以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为旨归,审美价值的高低成为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由此,构成了新闻与文学的最具重要性的差别。但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并不是新闻从业者用来取舍新闻事实的惟一标准。与新闻价值标准同等重要的,是社会价值标准。对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实进行真实、及时的报道,是媒体肩负的责任,又是它们坚持和体现正确导向的基础、凭借。新闻价值标准,用于估量事实报道以后受众新闻需求得到满足程度的高低;社会价值标准,用于估量事实报道以后对受众和社会从总体上说是有利还是有弊。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如果不报道事实而只传播观念,或者所报道的事实不具备新闻价值,那末就无法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因而就不可能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如果所报道和传播的事实仅有新闻价值而不同时具有社会价值,那末就无法坚持和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引领社会舆论;如果所报道的事实光有社会价值而不同时具有新闻价值,那末新闻就成了一般的宣传,不可能得到媒体受众的认可并为他们所乐于接受。 第三、力求对新闻事实进行及时报道 在对人类社会生活作出反映的所有方式中,新闻是最能体现时效性的反映方式。“新闻姓‘新’”,“新闻是易碎品”――此类说法,以朴素的言语方式道明了新闻传播的一条基本规律。新闻以时效性强而有别于历史,也有别于文学。因此,追求时效性应是新闻的不可丢失的基本品格。新闻追求和体现时效性,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拼抢的地步。在网络时代,受众在很多时候对新闻更是提出了即时播报、同步播报的要求。媒体也已经意识到“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此进行及时报道、争取“首发”,已经成为媒体赢得权威性、公信力和话语主导权的重要途径。 第四、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 应当说,有效的新闻传播,与诸多原因密切相关:一是媒体传播受众之所需;二是新闻从业者按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三是受众对媒体和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进行认可性接受。上述前两点,属于传者所为之范畴;后面一点,则属于受者所为之范畴。新闻传播按受众之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这既是新闻理论研究之旨归、新闻理论教学之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闻业务教学和实践中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讲究新闻事实的选择。选择何种新闻事实和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是记者基于采访基础,着手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们所选择的新闻事实,不仅在主观上蕴含了其正确的价值判断,蕴含了健康进取的倾向和导向,而且客观上也将直接促成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很少直言不讳地交代取舍事实的缘由(这部分内容往往被省略);但是,报道什么与不报道什么,暗含主观倾向与导向意识则是不言而喻的。媒体和记者当然必须努力发现、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的正面新闻事实,通过对此所作的报道,发挥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激励、鼓舞、推动作用;然而,如果对负面新闻事实一味回避,则又是不明智的。通过对上述两类新闻事实的不同的选择和处理,都可达到将正确的导向蕴含于其中并产生积极效果的目的。其二,讲究新闻事实的表现。记者通过采访而掌握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经过一番理性思考以后,要将这样的事实示之于众。这就离不开对事实的表现。对新闻事实的表现,涉及角度、叙事、语言等多个问题。要通过精选,找到既能体现正确导向又具有某种新意的角度。对于某一新闻事实,不同的报道视角可以用来体现不同的导向,相应的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舆论引导效果。其三,报道包含理趣、包含情趣,或两者兼备。如果所报道的事实或对事实的报道有趣(有理趣和情趣),那末就易于吸引受众。在受众注意力日益成为紧俏资源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了。 综上所述,对于新闻规律的探讨和阐发,应当成为新闻理论课程和新闻业务课程共同的重要内容。 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课程的连结点之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概都是如此。新闻与文学,均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新闻报道事实且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以此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并区别于文学。新闻价值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事实本身的因素即事实所具有的素质。倘若事实所蕴含的、经报道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要素比较多,那末其新闻价值就比较高;反之,事实的新闻价值就甚微乃至全无。二是记者的因素。记者在决定报道什么与不报道什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选择,选择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之一即新闻价值。新闻理论课程讲述新闻价值,以讲新闻价值为何物以及它有哪些构成要素为要旨。新闻业务课程讲述新闻价值,则以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发现、发掘、表现等重要环节为侧重点。以上每个环节,既包含丰富的技术含量,又包含丰厚的学理内涵,是新闻价值理论在新闻业务层面的合乎逻辑的延伸。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发现能力,是为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练就,是新闻理论参与对特定主体熏陶和特定主体自身注重实际操练而共同形成的结果。三是新闻传媒的受众。因受众的存在,事实才有所谓新闻价值,新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最终实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媒受众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因而无论是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还是新闻业务及其课程,都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为本位。新闻理论及其课程,要研究、要讲授新闻传播如何为受众所有效接受方面的内容;新闻业务及其课程,则要研究、要讲授受众乐于接受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这是上述两类课程教学中不言自明的共同要旨。 新闻业务论文:改革开放30年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报作为中国媒体的“旗舰”,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地履行着党和人民政府“喉舌”的神圣职责,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是中国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下,各级党报都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改革的步伐。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分析党报改革的历史与现实,总结党报改革创新和舆论引导的规律,旨在探寻新形势下党报如何保持主流媒体强势地位,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主导权、赢得主动权的新思路。 对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纵向考察 在我国,党报是新闻传媒中的“领头羊”,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过并正在继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党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在新闻业务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的改革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在第一个阶段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启动了改革开放这一巨大的社会工程。此时期的党报为解放思想、倡导实事求是和拨乱反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众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得以拓展,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猛增。新闻传播理论也受到从西方传入的传播学、信息理论的影响。而全国晚报的兴起,则对党报形成了第一个冲击波,党报读者出现了第一次分流。针对以上情势,党报做出了灵敏反应。之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首都数家报社向财政部递送的要求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 的报告获批准。此后,对新闻传媒按“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也逐渐成为共识,党报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同时也影响到随后的党报新闻业务改革。党报在新闻业务改革中,努力调整和拓展自己的功能,由单一的宣传功能向为受众提供信息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变,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以改版为重要内容的改革。以新、短、快、活见长,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早期成果,当时大量出现在党报的版面上。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中共十六大召开。在第二个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成果。对于党报的改革发展而言,上述思想理论无疑是重要指针。提出的舆论导向等重要命题,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以外,对党报改革发展构成影响的重要因素还有:(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邓小平的倡导之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时隔不久,新闻传媒也都程度不等地进入了市场,党报与市场发生了更多联系。它们必须直面市场和在市场上以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受众。即使认定党报的读者“是各级领导者、决策者,各层面的管理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是公务员、商人和专业人士”,面对这些受到市场经济熏陶的受众,党报的办报理念和报道方式也无法不发生变化。(2)党报处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之中。竞争既存在于同质媒体中,也存在于异质媒体中,已经成为常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以后,随着都市报的兴起和第四媒体的崛起,党报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党报的读者出现了第二次分流。而竞争的激烈,也使党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3)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由此登上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更多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一阶段上,党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业务的改革以改版扩容为主,同时不断摸索、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实现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效平衡。 自十六大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的第三个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中央在重大战略思想方面有所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要理念,并在各项工作中努力践行。以上理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特别是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发表的讲话,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各级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这一阶段,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现期。党报不仅要引领社会公众舆论,而且要引领其他媒体,担负的责任尤其重大。而媒体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共有报纸186种,而2008年有综合报纸809种,专业报纸1129种。党报在新形势下的新闻业务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人民日报进行新闻业务改革的基本经验是:(1)导向指导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事业改革创新的核心和前提。(2)主导决定引导。努力做到不失语、不乱语,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主动占据议题设置优先权、话语主导权、热点引导权、舆论监督权。(3)创新推进传播。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活力。坚持创新才可能释放新闻生产力,提高新闻竞争力。 对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横向透视 一、党报办报理念的更新 办报理念决定办报宗旨、功能定位。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办报理念是否正确和先进。改革开放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党报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勇于接受现实,一改计划经济体制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树立竞争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办报过程中靠新闻信息的权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大众日报为例,该报从面向市场、面向读者“两个面向”破题,通过“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途径,初步实现了办“主流、权威、高层次、高品位”政经大报的预期目标。党报注重在报道事实中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样一种办报理念,有别于改革开放前或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党报的办报理念。 二、党报报道内容的改革 改进时政报道。注重时政报道,是党报的重要特点,这是由它的地位、使命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活动范围和频率日益增大,党报的时政报道有待改进和优化。这既符合新闻规律,也符合市场规律。对党报来说,时政报道是其必做的“规定动作”。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既是党报时政报道的重点,也是新闻改革的难点。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推动下,各级党报在时政报道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2008年3月1日的南方日报,在头版上刊登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一幅仰天长笑、非常人性化的大照片,打破了党报刊登领导干部照片的惯例,获得海内外多方好评。而南京日报要闻版改版则体现出“三个原则”:领导形象亲民化,会议新闻信息化,群众形象主体化。许多党报按新闻价值标准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进行报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针对受众的接受心理,重视编排新闻的可读性。这是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对受众需求和受众的尊重,包含着以人为本和以受众为本位的深刻内涵。 重视民生新闻。关注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人为本,就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一方面,党报责无旁贷。党报报道内容的改革创新,要旨在于紧扣百姓的利益点。河南日报在改版过程中,将定位概括为四个关键词:“权威”、“大报”、“有用”、“民生”。前两个关键词足以使党报较之都市类报纸胜出一筹;后两个关键词则使之更加贴近民众,反映民众疾苦,体现出亲和力。与民生新闻相关联的是社会新闻。在新形势下,党报注重社会新闻的价值,除时政新闻外,受众也愿意关注有益、有趣、有品位的社会新闻;对党报来说,社会新闻是时政报道的必要补充,能否做好社会新闻,在相当程度上考验着党报对社会舆论和其他媒体的引领能力;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党报有义务全面反映社会现实,并为受众提供高于其他媒体的权威解读;社会新闻的市场很大,社会新闻在吸引受众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舆论监督。党报在新闻业务改革中,做好舆论监督的文章有其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党报是报业的“旗舰”,在整个新闻传媒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就此而言,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没有理由不发挥表率作用,舆论监督应当被提到党报生命活力重要构成部分的高度来认识。人民日报2001年披露的广西南丹矿特大透水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由媒体记者首先揭露出来的重大事故。近年来,党报更加注重对矿难、自然灾害、社会群体事件以及各种腐败行为的舆论监督。深圳特区报开展舆论监督,有一整套正确的理念:以不懈地追求真、善、美为秉持进行舆论监督,以百姓最信赖最贴心的朋友身份从事舆论监督,以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为目的开展舆论监督。宁夏日报针对“老赖”(拖欠公款屡催不还者)进行的舆论监督,体现出了责任、勇气和力量,可圈可点。事实证明:坚持进行舆论监督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党报,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就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就好。党报坚持不懈开展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业务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 三、党报报道方式的改进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党报还存在诸如版式单一、内容种类较少、对某些热点和敏感问题介入不够、报道程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报在改进报道方式方面进行了长期努力。人民日报致力于创新报道方式、创新文风,尽量做到: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人文关怀;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具体细节、鲜活事例。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有所增加。经济日报对西部大开发所作报道别具一格。2000年1月,该报推出了《东人西行记》系列报道。记者随几位有代表性的东部人士而行,记录这些人士西行期间所见所闻所遇所感;2000年5月,又推出了上述报道的姊妹篇――《西人东行记》,记录西部人士东行所获得的感悟。两组报道写得生动鲜活,虽没有为西部大开发开“药方”,但内中包含着记者的深入思考。新颖的观点寓于有意味的故事之中,让人读来趣味盎然而又深受启发。 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路还很长,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更好地将党报做大做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新闻业务论文: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新闻业务特色 摘要:作为旧中国民营报纸的翘楚,1926年以前的《大公报》在新闻业务方面业已展示出诸多独特气质,实为《大公报》奠定了业务传统,其中很多做法亦值得今天的媒体借鉴。 关键词:《大公报》 新闻业务 特色 在中国报刊史上,《大公报》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902~1916年为英敛之时期;1916~1925年为王郅隆时期;1926~1949年为新记公司时期;1949年至今为新生时期。①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新记公司时期,但作为发端,英敛之时期不仅特色鲜明,而且为新记公司时期《大公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的《大公报》在业务上主要有四大特色。② 新闻体裁多样化,新闻种类增多 1902年6月17日,英敛之在天津创办了《大公报》。此时的《大公报》的体裁几乎囊括了今天报纸中出现的所有体裁,消息、言论、通讯、调查、读者来信等一应俱全,虽然这些体裁的名称与今天有所差别,但从其形式到内容看,也只是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如:当时的消息不仅短小精练而且比重大、种类多,包括“时事要闻”、“上谕电传”、“宫门邸抄”、“交旨”、“谕旨”、“谕说”、“电报”、“中外近事”等;言论包括“演说”、“代论”、“阅评”、“来函代论”等;通讯则被冠以“纪事”的名称,但数量非常少;当时的读者来信往往用“来稿”和“征文”的形式予以发表;而“奏折”、“要折”、“译件”、“专件”等则类似于今天报纸对国内外权威信息的。 这一时期新闻的种类也明显增多。从创刊号起,《大公报》就开始按新闻发生的地域刊登国内新闻,同样的做法后来又拓展至国际新闻领域。与此同时,早期《大公报》还出现了时政新闻、商业新闻、社会新闻等诸多门类,但也许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更多地把报道重点放在了对宫廷政治、国家政策、地方军政大事等方面,而较少涉足猎奇、媚俗的社会新闻,正如该报在创刊号的《本馆告白》③中所宣扬的那样:“凡偏缪、愤戾、琐碎、猥杂、惑世诬民、异端曲说等,一概不录。”另外,该报还开始采用外国通讯社的稿件,如以“特约路透电”来转引路透社的新闻。 注重“精品意识”和“互动意识” 这一时期,《大公报》的业务实践基本秉持了其《本馆告白》中所渗入的“两个意识”。 其一是“精品意识”。首先,其时的《大公报》几乎不登载猎奇、媚俗的社会新闻,转而将报道重点放在关涉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上,这本身就是追求“精品意识”的一个表现;其次,该报的“精品意识”还表现在较早刊登高质量的“新闻连载”方面。正如《本馆告白》中阐明的那样――“各报附录书籍多限于篇幅,虽陆续排登,骤阅之,每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殊觉味同嚼蜡。本馆附录各件其篇幅过长不能全录者总期成一片段,不致有闷葫芦之叹。”早期的《大公报》已经在通讯、调查等方面比较广泛地采用了“新闻连载”的形式,例如,1902年6月24日该报即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来函代论――记恽学士被劾奇冤事》的通讯文章,并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进行了连载,该文不仅详细叙述了恽学士被御史黄曾源参劾一事的来龙去脉,而且还在文中巧妙地穿插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种种暴行、相关人等的关系等背景资料,突出了当时通讯文体的传奇性、故事性的特点。又如:该报曾连续十期刊登了调查当时我国22条铁路的“新闻连载”,该文题为《调查各省路政纪要》,每期介绍2~3条官办或商办的国家铁路情况,而且介绍每条铁路的文字还用小标题隔开,这样,虽然是连载,但每期刊登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体系,使读者读后并无“闷葫芦”之感;除此之外,大量刊登原创文章和译文,也是《大公报》追求“精品意识”的一个有力证明。该报创刊伊始就曾在《本馆告白》中表达了这个办报理念――“海内同志如有仿制或创制之物,请即详告本馆,当为登报表扬;如有新撰、新译书籍或创意欲撰、欲译之书亦可告之本馆登报绍介、普告学者。”基于此,该报曾在“专件”中发表连载《南非洲杜省华侨五年抗例血泪书》、在“译件”中刊登翻译文章《英国工业新教育案》等文章。 其二是“互动意识”。早期的《大公报》深知报纸的未来系于读者的支持,故非常注重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一办报思路最先见于《本馆告白》中:“日报一事全赖集思广益、不厌其详。本馆虽托有各处友人广咨博采尤恐圜于耳目或偏执,见有失实事求是之义。尚幸四方同志匡其不逮,凡有崇论、伟议及新政时事见告者本馆亦为采登。”在具体实践中,该报经常举行面向所有普通读者的“征文比赛”。如,该报曾于1911年11月22日举办题为“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不仅详细刊登征文要求、奖励办法,还陆续刊登获奖作品。同时,《大公报》还特别重视读者来信,常以“来稿”、“来函”的形式予以刊发,充分体现来自民间的声音。 讲求“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在今天已经是一种被业界普遍认同并时常运用的新闻操作手法。虽然,在彼时《大公报》所处的时代尚无这一概念,但事实上在新闻实践中,《大公报》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了,能集中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该报对“张勋复辟”事件的报道。 从1917年7月3日起,该报开始对这一事件做了连续五天的集中报道。以下便从新闻业务角度对这组报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从数量上看,该报一共做了11版的报道,大约刊登了各类新闻约120余条。其中7月4日和7月5日两天每天做了两个版题为“讨贼之师起矣”的组合报道,7月6日做了两个版题为“薄海争传讨逆声”的组合报道和一个版的《大公报特别附张》,7月7日又刊出了题为“逆贼无死所矣”的组合报道。至此,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比较完整圆满地结束。 其次,在这次报道中,《大公报》的报道速度、稿件质量以及版式安排都颇为出色。不难看出,《大公报》的报道重点主要放在了纵深两个层面上――一是以时间为线索,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直接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二是以事件为线索,关注并尽最大可能报道事件各方的态度、声明、举动等。这样,既保证了报道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又确保了报道的全面、客观、平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张力。具体报道中,每篇消息的篇幅很短,有的甚至只是一句话新闻,但往往主旨明确,一目了然;评论一般以述评为主,也有代表本报立场的“社论”,如《致国人》,言辞恳切,亦能一语中的;稿件编排上也独具匠心,发人思索。如每天都刊登一个突出大标题的“专版”,这种做法类似今天的集纳专栏,主题非常集中。同时,配合新闻,刊登言论并巧妙地登载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新闻以加大报道的覆盖面。例如,7月4日刊登的《蔡鹤卿(蔡元培)先生辞职书》一文,就很能体现编辑的匠心独运。行文上,还注意通过字号的变化来隔离标题和正文并由此来标示新闻的重要程度。 还有就是加大了对“张勋复辟”所衍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从侧面呼应整个报道。譬如下述几则新闻标题――“京报界失言论自由”、“日本调兵到京消息”、“梁任公反对复辟之通电”等。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冠以“喻评”的新闻述评,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例如:7月3日报道中刊登了一篇很短的花絮式的报道――《两日来之成绩》,并注明“冷观”字样。该报道原文如下:“今将复辟后两日来之成绩摘要开列于左。一、恢复红顶花翎;二、恢复三跪九叩;三、恢复总督巡抚大学士;四、新增忠勇亲王一尊;五、骇走北京住民数千;六、骇倒北京报馆十数家;七、骇跌中交票价。呜呼复辟……呜呼民国。”这篇只有80余字的小文,却生动地反映了复辟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虽称“成绩”,实则反语,策划很到位。 广告内容丰富且操作手法臻于成熟 这一时期《大公报》的又一个特色在于广告,其经营意识之强烈,内容之丰富,操作手法之成熟即使在今天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该报的广告内容几乎能够涵盖所有领域,政府、金融、教育、医药、日常用品等无所不包。而且,这些广告的操作手法,许多仍被今天的报纸广泛采用,比如,头版甚至报头刊登广告的做法,比如刊登插图的做法,比如刊登读者的表扬信为自己的报纸做广告的做法,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时该报已经有了分类广告的雏形,而这种广告操作手法业已成为今天报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早期《大公报》的广告操作手法中有一些是今天的报纸所无法企及的。譬如,广告文字的精练、文辞的平顺等。再有就是,当时的广告似乎比今天的纸质媒介的广告更实在一些,或者说更能直接地体现广告的功能之所在。例如,绝大多数商品的广告都会在其广告中标明价位,文字亦让人感觉没有太多虚夸的成分等。 以上是笔者从新闻业务角度对早期《大公报》所进行的粗浅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个切入点,主要是因为该报当时在业务方面所做的种种尝试对今天的媒体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编校:张红玲 新闻业务论文:瞿秋白对新闻业务的创新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和编辑党报党刊,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创办、主编、编辑过《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是党报创始人之一。他在新闻实践经验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党报思想理论体系,而且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独到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闻采访上 我国出现中文印刷报纸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刊登的大多是访员从官府衙门得到的文件、探听到的内幕、市井社会新闻等,就事报事、支离破碎、内容浅薄、缺乏影响力。瞿秋白打破了这种新闻采集方法,采用全新的、符合新闻规律的方式采访新闻。 采访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1920年10月,瞿秋白担任了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作为中国第一个到十月革命发源地的苏俄采访的记者,他将采访方向定为“研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无产阶级独裁机关、共产主义、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等问题,将采访目的定为“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份引导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由于有了明确的采访方向和目的,他为《晨报》、《时事新报》撰写了大量观点鲜明、内容翔实、思想性强的旅俄通讯,并撰写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全面地、真实地向中国人民最早报道了十月革命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在我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动。 采访以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瞿秋白认为,新闻采访“必须令理论的文辞,事实的名物服从于现实的生活”。他在苏俄采访期间,抓紧时间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列宁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了解、分析、研究苏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等各个领域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看清社会发展方向,写出了内涵深刻的报道。 采访要求实求真。瞿秋白认为:“一切真理――从物质的经济生活到心灵的精神生活――都密切依傍于‘实际’,由客观立论。”他把这个观点叫做“世间的唯物主义”。他在莫斯科当记者期间,不仅仅是采访当时苏联好的一面,也采访苏联当时的困难、工作中的失误和缺点、政策上的某些弊端和一些官僚主义现象,并恰当地写到通讯报道里,指出这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新国家所不可避免的旧痕迹。这样客观、公正的报道,不仅没有损害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反而使更多的人正确理解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在新闻体裁和写作上 瞿秋白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本着新闻宣传为革命斗争服务、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精神,对新闻体裁和新闻写作进行了不拘一格的改进和创新。 散文式纪实新闻。瞿秋白在撰写旅俄通讯报道时,一改新闻写作中概念化、公式化、形式呆板、枯燥乏味的写法,借鉴散文的笔法,以见闻录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既有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行踪和言谈,又有人物形象和场景的鲜活描述,还有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的抒情和画龙点睛、寓意深刻的议论,实现了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指导性与趣味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很受读者欢迎。 首创综合新闻。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时,在报道“五卅”惨案时,无论是报道帝国主义压迫剥削和残害中国工人的状况,还是报道全国各地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都突破了反映单独事件、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格式,将在全国或一个省、几个省,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一条战线或几条战线的情况、动向,组织在一个中心下写成稿件,既有全面的情况概括,也有典型事实的记述,点面结合地反映全局,报道面广、声势大、信息量大,使人们对“五卅”惨案有了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扩展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提倡解释性报道。瞿秋白在《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党报对群众的某些疑虑,要做富有说服力的而不是机械的解释。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党报“单是指出某某地方用强迫手段的错误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各级政府和党部怎样去解释。这就是说,用这中央机关报的名义直接对一般民众说明某种政策的意义和具体的办法,这样可以大大的帮助简单的法令,可以领导民众反对官僚主义恶化”。他在新闻实践中,在对共产国际,党的三大、四大精神,党领导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策略等宣传上,发表过大量解释性的文章,开了我国新闻解释性报道之先河。 在新闻文风上 为了使党的新闻宣传能够在广大群众中发挥作用,瞿秋白十分注重改进新闻文风。他在主编《热血日报》时,听到一些工人反映看不懂报纸的文字内容后,就提出了报纸要注意文字通俗,力求用口语,尽量使用方言写作,以及文章要开门见山,篇幅要尽量短小,体裁要形式多样,让工人有空看、看得懂、喜欢看的办报要求。他在中央苏区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和主编期间,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工农兵通讯员队伍,积极编发通讯员撰写的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带有乡土味的稿件。 瞿秋白在新闻业务上的探索、改进和创新是我国新闻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新闻工作者研究、学习和继承,使党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正确引导舆论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油藏经营管理五区) 编校:赵 亮 新闻业务论文: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一直是新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石家庄学院新闻专业创建了《新闻报》,由教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摄影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打破课程壁垒,通力合作综合指导,学生组建模拟编辑部自主运作,完成出报的各个环节T作,并最终印刷报纸。同时,并以此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一段时期之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新闻业务技能。 创办《新闻报》的初衷 新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统计,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超过300个。新闻专业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许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感到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用不上,工作无从下手。 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但到了媒体实习或工作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缺乏解决的对策。究其原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指出,当前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些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人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只会写无新闻的‘新闻’。许多大媒体的记者把新闻埋葬在一堆空话中。变得越来越同老百姓不相干”,“学生不去实践,不去动手写,整天在高谈阔论一些理论,可能永远做不了一个好记者。在新闻这方面,写篇好的新闻作品能切实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远甚于整天高谈理论”。∞因此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新闻学科来说。理论不是不重要,而是在传授理论的同时,应当花更大的气力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贯彻理论。 新闻专业各门课程间割裂,缺少有机整合。一些大学文科院系增设的新闻专业往往存在狭义理解新闻教育、办学渠道不畅的状况。教学内容仅以新闻为主体,纯粹从新闻工作工艺过程分解出若干环节加以解释,不能反映出新闻学科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编订教学计划的传统方法讲究清晰的课程定位,各门课程之间功能分工明确,但是课程之间的割裂会影响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致使教师之间的配合不够。对于新闻学教学而言,课程之间教学上各自为战,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懂工作流程,缺乏合作意识,远不适应新闻实践的现实和长远需要。 媒体需要的是复合型记者。“‘复合型’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即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和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制作于一身,一人抵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当然不是样样都精、样样都专。而是一专多能)”新闻学的专业教学应适应这样的人才需求。 但是教学实践对于“写”相对重视,课堂教学对此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得力,相对而言,“采”和“编”则比较薄弱。“评”、“摄”的能力则由于实践锻炼的机会更加有限而疏于培养。采、写、编,评、摄,这原本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环节却由于课程的严格划分形成壁垒。“随着学科基础从文学转到社会学,课程教育也由仅仅重视写作,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上来。” 这就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专业教学中应尝试打破课程壁垒,提升学生“采、写、编、评、摄”各个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复合型记者,从而适应新闻传播工作的需要。 创办《新闻报》 鉴于以上原因,2006年,石家庄学院创办了一份供专业教学使用的《新闻报》,让新闻专业全体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报纸新闻业务的运作流程。以“锻炼能力,打造新闻传播人才”为办报宗旨。设置了本院新闻、高校新闻、视点聚焦r校园热点话题的特稿报道)、资讯交流(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1、考试专刊、就业专刊、副刊等版面,核心读者定位于本校师生,两周一期,校内发行。 同时,我们设计了以《新闻报》为实践平台,模拟报社办报,教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专业课的老师打破课程壁垒,通力合作综合指导。进行各项新闻业务技能整合运行的综合实训l。其设计思想和教学效果如下: 学生是主角,模拟报社编辑部自主运作。在办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南学生自己解决,充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针对办报资金紧缺的问题,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担当起拉广告的任务,他们热情地与学校周边的商家店铺联系,收获颇丰,几乎每期报纸都有一定篇幅的广告刊登,这样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办报所需的资金,同时也使同学们的业务经营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是配角,辅助学生办报,督促学生的采编工作,监督采编流程,并对学生的报道导向和采编技巧进行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疏导。 模拟报社设置岗位,让学生进入“总编”、“记者”、“编辑”、“制作”、“校对”职业角色,同时定期轮岗。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且让学生在特定的岗位中体会自己与其他岗位的相关性与协作性,体会新闻传播是多方合作的成果。树立起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起课堂上得不到的自信心、勇气、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比如,在岗位职责的压力下,做记者的学生为获得新闻信息要学会与被访人进行“交流”,为稿件能够刊发要学会与编辑进行“配合”;做编辑的学生为分配本部门的任务要学会“协调”各记者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制作人员“协商”争取最好的版面效果,等等。在这种模拟的活动中,通过不断磨合的人际交往互动,构建起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所必需的团队意识,培养起学生职业传媒人的心理素质。 规范办报流程,模拟报社按周期生产报纸。第一步,召开选题编前会,各个记者申报选题,版面的责任编辑落实选题,组织记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采写、摄影。第二步,召开编辑会议,讨论编辑稿件、设计版面,并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学生利用电子编辑实验室进行版面编辑,出样报、校对、印刷报纸。第三步,召开编后会,担任记者的同学谈谈采访写稿过程的心得、体会,担任编辑和制作的同学介绍版面设计的思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随后教师结合新闻专业知识对稿件、版面设计的优劣进行点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办报的积极性,定期组织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教师组提名该期报纸中的好稿、好导语、好标题、好版面等奖项的入围名单,全体同学投票进行评选,然后由学生计分员按照模仿媒体制定的工作量考核办法对学生作品计分。各期报纸得分的总和是学生这门实践课成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组织学生去媒体参观,聘请资深记者、编辑与学生座谈,使之了解传媒人的真正生活状态以及报刊行业的最新动态。 创办《新闻报》的思考 近年来,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开设的“大篷车式”教学被很多专业人士所推崇。即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在学生的采写过程中教师现场进行评点。但是这需要停止其他教学活动,且耗资巨大,一般院校只能艳羡很难推广。采用创办《新闻报》的模式构建新闻业务的教学实践平台,将采、写、编、评、摄五门课程有机地结合,实现了教师的配合与课程整合,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所利用的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基本是专业建设中已有的资源,投入少效益高。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同学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感觉很有收获。同学们写的部分稿件还被省级媒体全文刊登。该实践课的创新点在于用模拟报社办报的综合实训形式搭建了一个新闻业务技能实践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克服了新闻业务易于讲解难于操作的封闭式课堂弊端。为新闻专业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新闻业务技能通过报纸物化呈现,具体直观的新闻产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办报流程的参与中发现授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突破,切实领悟新闻理论的实际意义,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各项业务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此外,在模拟办报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互助协作,增强了团队意识,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业务能力,还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增强了新闻敏感,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都有所加强,新闻业务素质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提升。 编校:张红玲 新闻业务论文:新闻业务论文: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研究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技术的迅疾发展,催生了诸如网络、手机等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媒介融合的趋势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本体研究,首先概述了媒介融合内涵及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继而提出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业务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使得媒介融合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闻传播模式的改变,推动新闻传播的革新与发展。 一、媒介融合内涵及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 (一)媒介融合内涵 媒介融合是相对于电视、报刊等媒介所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而言的,在现代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的内容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则为其构建了多媒体平台,受众在融合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可以同时获取多种媒介的多样化信息,主要涉及技术、内容以及产业的融合。 (1)技术融合。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电视”、“手机报”等不同媒介平台上进行传播、扩散文字、图像、声音等新闻内容信息; (2)内容融合。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将不同媒体的新闻作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示,而且实现不同媒体的新闻内容相互间的渗透和重新组合,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求; (3)产业融合。构建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网络视频、网站、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的相互叠加,多向分布,而且使众多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现实。 (二)对电视新闻业务影响 1、大大提升受众地位。在媒介融合的情景下,信息的传播体现为较强的个性化。以微博、播客、博客等为代表公民新闻和草根媒介对电视受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受众参与的内容生产使得新闻信息源呈现多元化,电视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媒介内容的影响,而是有选择的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内容,选择为自己接受的接收终端。 2、媒介载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数字技术瓦解了信息对传播载体的特殊依赖,新闻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传播状态。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媒介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网页。形式的极大丰富,使得电视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获得满足,随着这种需求被持续地强化,电视受众对新闻传播载体的选择变得更加挑剔。 二、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新闻业务新变策略 媒介融合带来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给电视新闻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业务的没落,只要电视新闻业务根据所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构性地调整自己的采编播业务,加强与各种媒介多方式、多层次的沟通与合作,凭借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多元化内容渠道和庞大的受众群体,电视新闻业务仍将在媒介融合生态下的受众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构建大媒介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传媒的竞争愈加激烈,单独的任何一种媒介形态很难形成竞争的优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任何媒介传播途径都应该成为电视新闻业务可借鉴的形式或借助的手段,以实现立体化传播。基于此,根据用户需要构建大媒介平台,一方面依托电视台现有的新闻节目建立网站,提供播出节目视频;另一方面是组建传媒集团,对接多种媒介平台,整合不同类型媒体的新闻内容资源、新闻传播平台,开展跨媒介的新闻资源共享。通过手机电视、视频网站、网络电视、播客、IPTV甚至手机短信、微博等,将新闻信息以多元化的形式、多样式的包装、多渠道的送达,以实现立体化传播的模式,从而实现促进跨媒介的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借助媒介平台,实现节目共创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的主编开始注意使用网络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互动性推动,往往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互动板块接受观众对于新闻节目内容的反馈,但是这只是属于新闻节目的独创阶段,远不能达到共创的目的。要真正实现新闻节目共创,就要对其他媒介进行有机整合,树立自己竞争的优势,所以说创造性地嫁接其他媒介平台,让互动从形式变成节目的内容就成为必须。在内容选题阶段,重视网络互动平台,选取网民点击量最多的新闻话题,提高自己内容的原创能力,通过记者现场调查、网络连线采访,演播室主持人解说、嘉宾现场讨论等形式,对新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同时在内容报道中,通过论坛、微博、播客、DV展播等形式邀请观众参与,较好的处理观众与新闻内容生产的关系,将其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合作者、加工者、整合者以及解读者。对于通过网络收看节目的观众,还可以为其提供专门的沟通渠道,让观众实时参与到节目中,将互动的过程全方位呈现出来。 (三)适应媒介融合趋势,转变新闻传播角色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主体得以转变,新闻传播草根化、群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新闻传播工作者应该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难点,以加速新闻传播、提供信息服务、监督舆论导向、为群众发声为职责,体现社会责任感;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新闻传播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做受众的“回音壁”,不断满足受众资讯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反映群众的心声。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加速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又促使电视业务的改革与发展。新闻传播工作者要立足于现实状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着力于媒介平台的构建,促进节目共享与节目共创,推动新闻业务的新变。 新闻业务论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闻业务课程教学方法与探索 摘 要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新闻业务课程一直都实行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和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新闻专业学生的成才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新闻业务课程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为基准,分析了当前新闻业务课程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缺陷 优化对策 一直以来,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被视作教育的重头戏和生命线。一个具有高水准的教育方法才能确实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果。新闻业务课程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业务工作者。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的新闻业务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偏重理论的传授,教师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控制者与决定者。但是因为新闻业务的本质属性偏向于实践性,这与我国现阶段过于偏重理论传播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冲突。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学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过于落伍,培养出的新闻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的能力和素质。所以,业界十分有必要调整和改革现有的新闻业务课程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与思路,通过积极的优化业务课程与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新闻业务从业人员。在改革的各种途径与建议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闻业务课程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探索。 1 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及特点 1.1 工作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概念的提出来源于德国。从历史上来讲,德国独创的工作导向性职业教育促使了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操作技能,通过理论的传授加工厂的实践操作培养出了大批素质很高的人才。这其中,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离不开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性理论的支撑。 从广义上来讲,工作过程就是指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是指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工作过程的意义就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就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所以说,如果不能对工作过程有很好的理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办法实际体现出真正的教育内容。 1.2 工作过程导向的特点 (1)课程与教学理念时代性。首先,应该明确工作过程的教育的方法是以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为指导的,这就要求教育课程的模式也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善,也就是对于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和准备。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是符合时代性的教育方法与理念。通过严格按照工作的实际过程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和方式,来达到在学习中“学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模拟工作的过程,为学生日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基础。 (2)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前,需要首先将实际工作分析作为基础分解,通过实际工作的模块化顺序分解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科为基准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是强调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配以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这种行动化学习在每一个学习模块中都囊括了不同的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项目“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很大限度上得到了保护与落实。 (3)课程教学的模拟情境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实施。老师通过在课堂上或课下实践活动中按照实际任务情境将真实的工作组织形式带入教学中。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贴近职业实践,达到了实际工作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同步”。通过模拟情境化教学把课程实施的主体、客体、教学过程和教学的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上并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而是突出了工学结合,包括了学校、媒介的融合,教师、“工程师”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融为一体,即“教、学、做”融为一体,完全服务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有效地构建了一种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场所也延伸到了实验室和媒体。 2 目前新闻业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2.1 偏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 在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过于重视课堂上的课堂教授,传授型课程的比重过大。业务课程本应该着重与技能训练,但由于各门课程过于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其中有不少与技能训练脱节的东西。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课程中可能以往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大道理、大原则,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本应是重实践的课程,结果被理论教学占据了过多本该进行技能训练的时间。 2.2 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性联系不强 近几年,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新闻类型专业与课程大多都开设了例如“中外新闻名作赏析”的专门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安排作品的鉴赏去没有跟实践练习结合到一起。在实践新闻写作上,教师一般只讲授消息和通讯,其他的新闻体裁很少涉及。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到诸如述评性新闻、新闻分析、解释性报道、新闻特写等体裁的写作知识,毕业以后,往往难以适应新闻实践的需要。以笔者所教授的专业新闻采写课程为例,一般教学只是通过学习采访教科书中提出的若干笼统原则,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由于没有紧扣采访环境实际,深入讲解在不同采访环境中对原则的灵活运用,学生虽然对采访原则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具体的采访环境中往往不知所措,提问浅显,甚至是无的放矢。 2.3 业务课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新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授课的老师必须要具备比较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才能为学生带来有用的知识。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正在亲身经历新闻业务的实践流程,懂得实践中应该注意的点点滴滴,通过传授实践经验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懂得未来的工作业务流程。但是,现阶段在高校担任业务课的老师,大多没有媒体实践的经验,或者已是多年未和业界接触,这样教师很难有从事新闻实践的机会。因为教师自身工作经验的欠缺,对于新闻业务发展趋向动向缺乏把握。所以,大多老师的课程教学只能从“书本”到“书本”,难以紧密结合新闻实践,学生所学的知识必然也难以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闻业务课程优化 3.1 改变传统教授模式,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学习 新闻教育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教授应该注重多元化和知识的丰富性与现时性。从事新闻教育的老师除了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之外,必须还要能够了解新闻专业的最新国际国内发展状态,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传授方法和手段。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课题教学,引领学生富有成效地汲取知识。如果教师只有理论素养但是缺乏业务实践经验,那么就无法生动地讲述新闻业务的精髓。 首先,老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通过适当的引导,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诠释出个体对于新闻业务的理解。其次,针对新闻教学的特殊要求,高校要大力引入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业界资深人士担负新闻业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偏重“引导”,不能大包大揽地“统领”。 其次,新闻业务老师有必要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组织者,通过给学生设定目标和方向来引导学生对于新闻知识进行深化了解。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能够有步骤、有计划、逐层深入地安排学生的采、写、编、评、播、摄等新闻业务内容,规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逐层深入掌握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3.2 “多管齐下”的新闻业务课程教学 高等院校的新闻业务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培养过程,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播。通过调查发现,尽管高校在新闻类教学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但总体来看,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没有根本的触动。高职院校新闻教育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多管齐下,彻底根除传统教学思想的不良影响,让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灵活多元化。 首先,要将课程的实践上应该多样化,具体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间接式。通过定期邀请新闻业界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专门的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新闻从业者,触摸到新闻实践的真实脉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新闻实践工作的好奇心,并且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二是直接式。即让学生直接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以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理论,在课堂上进行职业体验,进行例如“模拟新闻会”,这样将课堂学习由静变动,由内而外,由封闭到开放,由被动到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思考,活动范围和时间的限定又保证了实践的效率。三是参与式。即通过让学生去报道新闻的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实践工作,面对和克服在报道中碰到的问题,锻炼和累积实践经验。 3.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其实就是自我性格和身心成熟的过程。教师在这期间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人格职业魅力去引导他们完成这一成长的过程。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学习中通过自身的感知、感悟与个人实践体验的统一。知识是外在的,还需要学生运用内在的知识理解和构架去进行再吸收循环才能起到作用。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既需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身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创新活动,需要将学生放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实际接触真实的新闻业务,去思考所接触的事物、现象、规律,从而激发在采、摄、写、编、播、评等业务技能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 新闻业务论文:梁启超新闻业务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 要】梁启超的新闻观点历久弥新。本文从目前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的角度对其新闻业务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媒介的现实问题与梁启超的新闻业务思想相结合,分析梁启超新闻业务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 新闻业务 新闻思想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他在二十多年的办报生涯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新闻思想。其报刊活动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梁启超在新闻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总结,为我国的办报活动留下的丰富的遗产。 虽然在梁启超时代,新闻业务的活动仅限于报纸和杂志,但是对于新媒体格局下媒体的发展而言,其新闻思想仍有很多现实意义。现从目前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来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发挥好媒体的社会功能 在目前的国际媒体格局下,我国的国际传播力有限,新闻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比较小,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够。发挥媒体的功能,改变我国目前的国际格局非常必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报纸功能的阐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开民智”的功能 梁启超认为报纸的文章是为“开民智”而作。虽然他的这些思想均为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而阐述,但是却不能抹杀这一新闻思想的指导性。启迪国民、改造旧国民缔造新国民是梁启超办报的目的。现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国民应当时刻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局势,媒体应当发挥好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使国民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际传播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媒体话语权。 2、“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功能 “去塞求通”的关键在于“通”。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人们和报纸缺乏一种政治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的通塞与否。“通”的含义就在于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及言论的表达。媒体的功能在于沟通国内外的信息交流,树立我国的国家形象,宣传我国的思想。此外,他认为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喉舌。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喉舌”的理念是相通的。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我们要积极发挥媒体“喉舌”的宣传作用,用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持续不断地发展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增强我国媒介的话语权。 3、“向导国民”和“监督政府”的功能 梁启超认为报纸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作用。在监督政府方面,他还提出了三种方式,即:法律监督、宗教监督、名誉监督。“名誉监督”实质上就是“舆论监督”,他认为“报馆”应通过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无形中的影响力来监督政府。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运用好媒体的批判功能。批判和监督,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自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须做到的。在很大程度上讲,具有批判精神,并能恰当地体现在报纸上,就是舆论影响力的重要突破。 二、国内媒体格局的变化要重视受众的观念 梁启超所创办、主编的报刊多达十余种。如果说维新时期梁启超的受众思想是一种精英受众观。那么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的受众观就有了平民化的特点,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老百姓,内容上更加丰富,文体上自由灵活,分类上不断细化,编排上更加多样。目前,我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的格局已经形成。梁启超在报刊实践中形成的为受众服务的观念依然非常重要。 1、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服务受众的观念非常重要 新媒体不断出现,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局面。虽然传统媒体的受众观念已经存在,但是在具体实践上还不到位。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介,他们服务受众的观念还需要明确确立起来,服务受众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新媒体对于梁启超观念的学习和继承十分必要。他的观念值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学习。 2、媒介竞争的格局下,赢得受众是发展的关键 受众本位观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各媒介之间的竞争和发展。媒介竞争包括介质、技术、内容、营销、整合、形象乃至眼球的许多方面的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竞争力是所有媒介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获得更多更广的受众是他们竞争的目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目前的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比较大。媒体的受众开始流失,广告的份额也开始减少,因而,传统媒体应对新形势的发展策略尤为重要。积极应对挑战的策略离不开为受众服务的理念,赢得受众是其发展的关键。传统媒体应当积极面对挑战,大胆创新以谋得发展。 3、媒介环境政策下,媒介发展中受众需求导向日益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日趋成熟,传媒产业不断发展。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以“传者”为导向到以“受者”为导向的过程。不仅仅在媒体行业,在其它的行业发展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把目光逐渐转向“顾客”。相对于其它行业的“顾客”而言,媒体行业称作“受众”。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并且是符合市场发展的机制的。因而,虽然在梁启超生活的时期,媒体产业还没有形成和完善,但是其受众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是需要遵循的规律。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新闻领域中出现非常频繁的一个词汇。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在研究它。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其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所带来的改变。对于理论和实践而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们要学习梁启超的创新精神。 报纸版式方面,他改革了报纸的版式,摒弃了线装书式的版式,采用了新式书籍的装订法。他还打破了旧式期刊“首论说、次上谕,次各省要闻,次本埠新闻”的格式,使用铜版新闻照片配合文字进行宣传;办报原则方面,梁启超提出了他的办报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业务规范方面,制定了论说和记事的准则。这些准则,有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关于论说的准则是“公、要、周、适”四条,记事的准则是“博、速、确、直、正”五条等。 在目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个媒体的理论和业务的实践也需要不断创新。不管是网络新闻、报纸新闻、还是电视新闻以及其它新媒体新闻的采写编评都需要规范,真正能够做到梁启超提出的论说和记事的准则,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新闻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问题也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新闻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由于受到主客观的影响,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媒介失范问题频频出现,虚假报道、低俗之风、有偿新闻、不良广告、侵权报道等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形象,违背了职业道德。 梁启超的报刊自律的观点对我们这些现代人依然有重要意义。梁启超对报人的素养提出了要求,他认为,要想办更好的报刊,就要提高办报人自身的素养。“虽然为向导者,必先自识途至熟,择途至精,然后有以导人。”他认为向导民众要从自身做起,这一点也是对现代社会媒体人的要求。提高媒体人的素养尤其重要,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规范媒介的行为,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梁启超还提出了健全舆论所具备的条件——“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从这一点来说,虽然这些要求是梁启超对于健全舆论而提出来的,但是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对健全报刊舆论而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报刊编辑人员的行为规范提出的要求,更是报刊编辑活动的要求。我们应当以梁启超提出的这几点要求为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新闻业务论文:谈报纸个性与新闻业务策划 [摘 要]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营销策划”。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汇报。如果有了好的新闻策划,没有深刻把握事件的价值内涵,报道出来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影响力,难以让读者接受,这样就削弱了传播效果。 [关键词]报纸个性;新闻业务策划;分析 一、新闻业务策划的必须性 在近年来有关报纸业务研究文章的关键词中,“同题竞争”是频繁出现的概念之一。报道内容的同素材、同主题等新闻资源的有限性绝不是现在的产物,但计划经济时代的报纸因为“各得其所”,使这一原本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太多表现出它的负面影响。“责任”与“规定动作”需要的是相安无事的办报状态,突破有限性而开掘新闻资源只是副产品。市场中求生存的媒介管理定位使得“自留地”与“自选动作”有了较大的空间,求新、求异的受众加速孕育出报人“你争我夺”的职业理念,并将同题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问题的解决包括了两方面:合理利用报纸空间拓展的相对优势,张扬文字报道特有的全面性、厚重与深刻性等报纸所共有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利用新闻资源,摆脱素材问题带来的同质化,尽量体现每份报纸的个性。业界实践已经反复验证,要做到这些新闻业务策划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选择。 各类媒介所具有的“类”的介质属性,都能够为报道内容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提供潜在的空间,同时可以从内涵与外延上拓展这种弹性空间的,除因特网外当属报纸。外延扩充方面,报纸版面增扩,除新闻出版秩序监管的政策性规定带来某些约束与限制外,适应新闻策划需要的潜力是与电视媒介难以比拟的,因为后者要受非灵活性的时间因素限制。常规情况下供读者选择的信息超市式的报纸分叠、多版组处理,重大活动与节庆、特别事件时的增版、特刊与号外等这些外延式扩张手段,不仅是报纸与广播电视之间竞争,也是报纸之间激烈竞争的一种有效与必然选择。新闻策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量的规模,版面扩增的相对自由正是报纸的个性与优势所在,所以,新闻业务策划的实施将报纸的个性与优势充分挖掘并体现出来。 二、不要把新闻策划变成炒作 新闻策划和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报纸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若宠过了头,宠变了形,就会成为“炒作”。以致不少正常策划也经常遇到人们的质疑。从表面上看,新闻策划与炒作有些相同之处:追求创意,追求与众不同,追求社会反响,追求广告效应,以达到扩大报纸影响的目的;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首尾照应的操作,以把文章“做大”等。策划与炒作既然具有一些共同性,但若把握不好度,策划就可能变成炒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媒体绞尽脑汁,以策划或炒作的手段去吸引读者,扩大影响,都是为了适应现代传播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新闻本质上看,新闻策划是在传媒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立足于客观新闻这一前提,对报道活动进行的有前瞻性的、有巧妙创意和构思的、能够解答重要新闻热点问题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最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炒作也是新闻竞争的产物,也是为了有效地运用和配置现有的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赢得读者。正如美国克瓦克教授和罗森斯特教授所指出的:“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加大新闻炒作的力度,抓住某一新闻事件大做文章。”尽管如此,以严格的目光来观察,新闻策划与炒作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是否存在为策划的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总体是一种客观的、被动地、“第二性”的行为,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而炒作则不痛,它既可以借客观存在的新闻为由头,也经常主动地“作出”新闻。通过发起活动实施预设选题,或者幕后指使人做“有新闻价值”的圈套,然后来报道活动中、圈套中的新闻。这样“作出”的新闻,不符合新闻的本质意义。 三、报纸个性与新闻业务策划的关系 报纸普遍地增版、扩版始于报业逐步走向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报纸为了成功地走向市场,包括选题、作品呈现形式、规模效应、建构报纸形象等内容的一系列新闻策划或新闻业务策划大量出现,其中晚报的策划尤为突出,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开展过一些公益与救助性的常规与非常规新闻活动策划。 各种媒体所面对的显性新闻资源与素材的同一,虽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媒体报道内容之间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性”的大小,也取决于对新闻现象或事件存在“状态”的认知与把握程度。从本质上说,任何一种新闻事件或现象都不是一种单纯的自在体与独立体,它应该属于处在隐性状态中的事件或现象“链条”中的一环,可以从中截取的事实“长度”就依赖于认知与把握的能力。所以,对如何利用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存在弹性空间,用画面和语言文字手段来具体丈量这种认知与把握程度的效度是不同的,语言文字更有优势。因此,对于同一新闻素材而言,语言文字报道比画面报道更有深刻性、厚重与全息性特点。如在北京申奥成功的报道中,尽管央视在表决结果揭晓的瞬间就已把“北京赢了”的欣喜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了观众,但《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号外)以文字报道全面性的特点展示了报纸的优势,不到半小时两家报纸就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和世纪坛,其中莫斯科火线传真、各界对中奥城市陈述的反应、奥林匹克百年史、中奥8年全景回放等密集信息以及相关背景材料和深度分析,在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当然,文字不限时驻留、延展性信息全方位呈现等报纸诸多个性优势,只有依靠新闻策划和运作,避开自身的劣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总之,新闻策划必须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团队的力量,组织整合资源,设计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全方位进行论证。有了个性,才会有生命力。 新闻业务论文:移动互联网辅助新闻业务教学探析 教改背景 新闻采访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闻专业基础课,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必需的专业技能。但是很多高校的这门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学时和经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条件有限、评价和考核学生的机制不当等问题,使此类课程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教学方式急需改革。①情境学习理论关注知与行的交互,强调把个体学习者、社会情境统一考虑进去,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的过程,②这为新闻采访课程的教改提供了理论指导。③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终端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便携等优势,使信息实现了实时接收、动态传播,④实现了人的延伸,成为高效的知识展现和传播平台,可以为情境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改善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论文主要由计算机和教育学专业的教师撰写,研究内容集中在:传统教育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应用,从技术角度探讨移动互联网辅助学习的可行性,手持移动互联网学习终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建设现状。新闻传播学界仅有少量论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学困惑、教学互动方式和对体育新闻教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思辨论述为主,缺少结合具体课程探索新闻业务课程改革方式的论文。 笔者在为四川外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讲授新闻采访课时,实施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情境式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介绍教改实施过程,以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务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教改准备工作 教改实施前,笔者首先调查了该班学生移动终端拥有情况和课程安排时间,得知该班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拥有率较高。在48位学生中,95%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10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15%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7%的学生拥有可上网的相机,3%的学生拥有电子书。学生可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笔者和全班同学互相记下电话号码,建立课程QQ群,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优酷视频网分别注册了班级公共账号。 教改实施方式 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情境式教学,是建立在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内互动学习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⑤教师与学生都深度参与进学习过程。笔者在课堂内外都应用了此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教师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阶段以学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学习为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师预设并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情境,使其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求知欲。 去年清明节,笔者带领学生赴四川外语学院附近的红岩革命烈士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清明祭先烈活动,现场讲授如何采访事件性新闻。笔者在清明节前一周把相关景点纪录片上传到优酷网,将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图文内容到班级公共博客上,在微博和QQ群中了视频及图文链接地址并置顶。学生们阅读信息后纷纷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或者私信功能与笔者及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要求及方式。很多学生将自己发现的参考资料也以类似方式与大家共享。 移动互联网还有助于教师在上课前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清明节前一天,笔者事先通知全班同学在19:00登录班级QQ群进行集体辅导。笔者首先在群里了一条类似题材的现场特写,要求学生迅速评述该文的采写不足和可改进之处,要求每人在20分钟后准时在QQ群里评述后自行休息,并在21:00再次登录QQ群看教师评析。接着笔者迅速评改学生作业,复制并简评有代表性的观点。21:00笔者将简评发到QQ群里,并讲解采访前准备及观察重点,然后回答学生提问。笔者在此过程中大致了解了学生的采写基础及问题所在,有利于第二天有针对性地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内学习:拓展教学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到课堂讲授中,促进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拓展课堂信息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移动终端上网查询,及时解疑释惑,并迅速分享所得信息。如,笔者有时会在课上提到某经典新闻作品及其历史背景,但是不同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差别很大,为防止部分学生接收过多的重复信息,笔者留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发言分享信息。这种实践拓展了课堂信息量,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快速搜索重点信息的能力。 2.利用移动终端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新闻采访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问的能力。笔者下课前常留出10分钟请学生就当堂内容提问,但超过半数的学生畏惧公开发言。于是笔者请学生用手机登录班级公共微博并问题。为鼓励学生发言,笔者告知学生历次微博提问情况将汇入期末总评。然后笔者点评有代表性的问题并着重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由于时间有限,笔者将重点问题转发到本人微博中并课后在微博中回答。学期过半之后,笔者发现原本不爱发言的学生课堂表现活跃了许多,当堂发言次数明显增多。 (三)课后实践:教师设置任务情境,学生协作完成任务 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后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采写新闻,仍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持。为了避免学生在合作中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笔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跟踪学生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指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笔者主要设置了两类课后任务: 1.信息差任务 有关教学研究指出,信息交换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流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参与者积极告知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因此,促进交流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设置信息差。⑥依据此理念,笔者将任务信息分解,通过QQ给学生分别单独发送信息,使每组成员只能获悉部分任务信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利用各种方式与本组其他成员协商合作,补充完整任务信息,然后共同完成任务。组长收集交流过程中的关键录音,并通过QQ发送给笔者,笔者以此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2.团队合作任务 为了提升学生日后从事媒体工作时至关重要的团队协作意识,笔者布置了部分课后团队合作任务,并按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常涉及的四大符号系统(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来设置任务内容。 去年,笔者利用四川外语学院举办春季运动会的契机,指导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图、文、视频并用地进行现场直播。笔者首先把学生分为8组,其中6个组负责赛事报道,1个组负责图像视频编辑(另邀请两位高年级学生做技术指导),1个组负责文字校对。学生负责人在新浪微博建立了校运会讨论微话题,在优酷网建立了校运会视频专辑。 笔者告知学生将关于赛事的图文信息在微博讨论话题下,若采访事件值得深挖写成通讯,就利用长微博功能稿件。学生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可上网相机等移动终端拍摄新闻照片与视频。若无法独自完成视频编辑上传,则通过QQ等其他方式迅速传递给图像视频编辑组。为促进学生合作,笔者为此次赛事专门设置了新闻线索奖,鼓励那些正忙着采访却忽然发现了其他线索的学生,将线索在微博中校运会讨论话题下,为其他学生提供采访线索。学生采访中遇到采访难点时,可立刻打电话咨询教师,如果需要调动其他资源,就立刻在班级QQ群中求助信息,便于快速得到支援。这种在真实情境下的团队协作,由于有移动互联网的支持,学生们完成了对运动会的文、图、视频的立体式直播报道,提升了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敏感和业务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改效果及反思 教改结束前三周,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也主动反思了教学过程。 (一)教改效果 移动互联网辅助下的新闻采写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89%的学生认为教改增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虚拟互动与现实互动彼此促进,强化了学生的群体身份认同;92%的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拓展了教师对学生的辅导领域、延长了辅导时间,实现了个性化辅导教学,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98%的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使自己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更能综合展示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师更了解自己,最终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随时收集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拟定对学生的不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 (二)教改反思 首先,教师要明确移动互联网辅助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取代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学应主要在现实中进行;其次,面对移动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教师应加以引导并监督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娱乐功能中;最后,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否则无法更好地改革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业务论文:舆情研究与数据新闻业务探索 只有长期监测网络舆论场,对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深入了解网民和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大数据”的世界,任何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趋势,都可以成为丰富多样的数据形式被记录、计算和预测,这让数据新闻的产生如水到渠成一般。 互联网舆论格局变化催生新的信息服务形式 互联网舆情大数据是能够挖掘、汇总和分析的宝贵信息资源,这是主流媒体开始重视舆情数据工作的重要原因。网络舆情研究就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来监测、分析和研究公开的互联网信息,超越了传统的新闻业务范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2007年以来,针对媒体报道和网民言论进行分析与解读,每年都和中国社科院共同推出《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倾向性”分析与词频统计打开一扇窗户 人民网早期的舆情研究根植于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开发过“人民数据”,但直到找准了对于网上复杂言论定量化的“倾向性分析”,舆情研究才打开了一扇最重要的窗户。近年来充分运用舆情数据,结合传统新闻简报,把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等与新闻传播理论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盘点和分析社会舆论格局的变化,及时做出舆情预警和分析研判。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年来注意对舆情、舆论、新闻与民意等不同概念的准确把握。首先,我们追踪研究网络舆论场,搜集和了解决策反馈,把握社情民意,为促进政民顺畅沟通和良性对话效力。其次,当网络舆情产生聚集时就会向网络舆论转化,网上舆论场外还有多元社会利益的博弈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就是要弄清网络舆论指向。第三,突发事件发生后,考察零星而起的网络言论会在哪些具体网站、网友群体之间迅速酝酿成为社会热点。网络舆情监测也要深入考察舆情压力的形成脉络与走势、网络传播特征和媒体互动特征。第四,编辑要掌握基本的舆情研判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舆情热点和拐点,为舆情应对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的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从技术上来说,舆情监测与分析有最重要的五种诀窍,包括搜索工具、关键词运用、信息源、时间线和倾向性分析等。这五种诀窍,让舆情工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监测到来自各种媒体的舆情热点,判断网络舆情走势。同时,通过对网络舆论进行精准分析,准确把握重大新闻事件发酵发展的脉络。而舆情大数据平台这样的智能化工具,提升了信息搜索分析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能,节约人力成本,也是当前舆情数据工作的发展方向。 数据新闻与舆情研究多元化模式的研发 近年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大量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模型,拓展了舆情研究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在大量舆情研究中总结出网民关注度、传统媒体介入、网站推荐位置、网络意见领袖关注度、外媒关注度和网下行动等数据热度指标,党政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行政问责、动态反应、网络技巧等舆情应对量化指标体系。2013年以来,我们运用智能化平台和数据软件工具,通过词频和情感词分析,推出“全国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两会答记者问”、“全国舆情地图”、“大数据图说高考志愿填报”等图解数据新闻。 在议程设置方面,我们注意观察政府、媒体和网民分别主导的三大舆论场域的此消彼长和微妙变化。对于繁荣活跃的网民议题进行必要的验证、甄别与疏导,消解网络水军、网络谣言对社会网络环境的伤害,对市场化媒体和境外媒体报道与言论进行及时考察与反馈。 在网络人文地图方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多次进行了互联网博客论坛调研,深入了解我国网民分布和人群流动特征,比较不同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和热点虚拟社区的网民社会学特征。《2013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还推出了对国内网络意见领袖群体调查研究的成果。 只有长期监测网络舆论场,对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深入了解网民和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在我国把互联网安全与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的今天,对舆情数据报告的探索,将为我国主流媒体转型和推出数据新闻产品,充分运用舆情数据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新闻业务论文:论数据新闻对新闻业务的革新 【摘 要】数据新闻是随着数据时代到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报道形态,是数字技术对新闻业影响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促进了新闻业务的革新,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模式、新闻语言和新闻管理方式的变化上。 【关键词】数据新闻;新闻业务;报道模式 数据新闻(data-journalism),又称数据驱动新闻(data-driven-journalism),是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数据间错综复杂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的新闻报道。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由文字变为数据,这是新闻业在信息技术浪潮下的转型与变革,它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促进了新闻业务的革新,主要体现为新闻报道模式、新闻语言和新闻管理方式三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模式的革新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新闻报道模式是指新闻传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数据新闻的出现,变革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模式上。 新闻线索的新途径。传统新闻报道中,新闻线索主要来源于新闻会、记者招待会和热线。在信息时代,丰富多元的信息本身就是极富挖掘价值的新闻资源,媒体利用数据库,深度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故事,大大拓宽了新闻线索及选题来源。数据新闻的出现同时拓展了传统新闻的类别,通过赋予一般性事件以新的价值,预测类新闻的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提升媒体竞争力。 新闻客观性的新实践。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偏不倚。然而,新闻客观性在学界一直充满争议:新闻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报道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中立。 媒体融合的新形态。2012年12月,《纽约时报》网站了《雪崩》的新闻,报道了2012年2月美国华盛顿州卡斯凯德山区雪崩造成三名滑雪爱好者罹难的事件。报道首先呈现的是风雪交加的动态画面和寒风呼啸的声影,交叉使用文字、图像、影像、动画等表现形式,视听手段的完满结合营造了一种栩栩如生影像氛围,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迅速吸引了大量读者,这一数字报道的作者John Branch于获得了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资深科技记者欧姆马利克非常看好《雪崩》形式报道的前景,他认为:“以这类型的数字化报道模式为起点,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新闻报道。”数据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的报道模式,越来越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它将传统的文本形式和多媒体技术结合,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新闻语言的革新 “数据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的形象化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技术,它以静态或交互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受众,清晰直观地解释数据内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受众在一定的情景背景中理解新闻事件,从而更能深刻地理解事件的发展以及背后的意义”,其中信息图应用较广泛。“可视化的新闻以可视化呈现的数据为中心,但不能单纯的认为数据新闻就是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它与传统的新闻一样还原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只不过是让受众更容易认知新闻事件中复杂的情境。”英国《卫报》的数据编辑西蒙罗杰斯认为数据新闻并仅仅限于可视化,它也可以以一个新闻故事的形式呈现,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2010年,《卫报》利用维基解密数据和谷歌地图软件,制作出数据新闻《伊拉克战争日志》,将每一名阵亡士兵作为一个红点标注在地图上的对应阵亡地点,触目惊心的红点地图所揭示的新闻事实引起英国社会震动,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做出撤军伊拉克的决定。 三、新闻管理方式的革新 数据新闻的制作不仅依靠编辑的选题与策划,更依赖于技术的数据挖掘以及可视化处理,这种新闻生产方式决定了采编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合理配置传统的编辑部门与技术部门的资源,有效发挥数据新闻特性,成为新闻管理的新挑战。目前,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新闻编辑部门进行重组,对传统采编部门做了一些调整,建立围绕可视化数据新闻的业务线,从而提高了数据新闻制作的质量。 如何将大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变成新闻报道,考验着新闻传播行业对信息的整理和意义的挖掘,随着数字技术对传媒业的深入渗透,编辑和技术部门之间的交叉合作更加紧密,但这种形式的新闻编辑室重组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数据技术人员很难前期介入报纸的内容策划,缺乏对新闻议题的充分了解,使视觉化新闻叙事变得有心无力。这对记者的数据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良好的数据能力(即收集数据、提取有价值信息、理解数据、可视化数据、传播数据的能力)将是未来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史蒂夫多依格认为:“每一位新闻记者应该好好利用数据新闻学,好好学习如何取得数据和运用像等工具软体,就能改善任何领域的新闻报导。他们即是资料新闻学家,又同时是编辑。”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环境更加的全球化、开放化、数字化。数据新闻是新闻界在新媒介环境下做出的积极的应对和转型,数据新闻不仅让受众体会到了新闻报道的直观、简洁,更让受众对新闻的理解更加理性、深入。有“互联网之父”之称的蒂姆伯纳斯李认为:“数据新闻就是未来。”然而,数据新闻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数据新闻尚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更新能力,因为数据主要来自具有持续的数据形成机制的行业或领域,数据新闻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的报道,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新闻报道领域。因此,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的一个新形式,它强化了新闻报道的某些领域,弥补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弱势,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新闻报道,而是传统新闻报道的有力补充。 新闻业务论文:网络人才之新闻业务能力 如今,上网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网络记者却逃不过世人眼中“非正规军”的形象,有人还将网络记者戏称为“廉价记者”。其实网络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记者的所有素质,还要求具备网络、多媒体熟练运用的能力和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传统媒体所面对的受众群基本是固定的,或一个区域或一行业或一个受众群体,而网络媒体一旦将新闻到互联网上,其受众就涉及地球上的所有的人,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肤色的人都可能是网络新闻的读者。显然,为“地球村”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记者肩负的责任重大,相应要求网络记者具备的能力也就更高。 新闻业务能力是每位从业记者所必备的能力,指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即新闻的采访与报道能力。通常表现在社会活动能力、新闻判断与选择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与信息整合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都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即使做不成社会活动家,至少也应该活跃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贫民百姓,善于交往,多方面接触群众,记者笔下的人物或新闻事件才会更加鲜活生动,才更有可读性和说服力。 新闻判断与选择能力。这是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基石,是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识别什么是新闻的能力,即新闻敏感。这种职业敏感来自对实际情况、有关政策和新闻特性的了解及采访经验的积累,在采访调研的基础上迅速作出分析、判断,这是网络记者所必备的重要素质。2005年11月20日,市民竟相散布哈尔滨要地震的消息,市民惊恐不安。东北网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黑龙江省地震局了解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在网上发出了《黑龙江省地震局专家称哈尔滨近期不会发生地震》的消息,有效平息了愈传愈烈的地震谣言,让市民吃了定心丸。 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记者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问题,很快了解事情原委及实质,并善于识别被采访者所述情况的真实性。同时还表现在对所了解的客观事实该不该报道及如何报道的判断和谋划上。如在一次被誉为“农民的好医生”黑龙江优秀共产党员战胜军的集体采访中,如何在众媒体中脱颖而出写好稿并非易事。东北网的记者放弃了传统媒体贯用的长篇人物通讯,而是跟踪拍摄了战胜军一天的工作生活,写成图文札记,最终这篇生动、真实、感人的稿件赢得同行及网民的一致好评。 文字表达与信息整合能力。记者肩负采访报道的任务,在采访到大量事实素材之后,就要通过书面形式把新闻报道出去,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网络新闻较强的时新性,还要求网络记者能够倚马可待,一挥而就,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掌握的素材写成新闻稿件。网络记者要善于在当今信息海洋中发现“珍珠”,并且用巧妙的手段将其串联起来,形成有价值的“项链”。 新闻业务论文:新闻业务研讨务必注重针对性、创新性、长效性 今天,我们举行“创新融合?世博会报道前瞻”专题研讨会。这是在上海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牵头下,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解放、文新、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三项学习教育”系列专题研讨活动的一项,按照计划,接下来还将举办“网络检索与现场采访”、“以扎实的功底办好版面做好标题”等专题研讨会。今天这场以世博报道前瞻为主题的研讨会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 实事求是而言,当前因为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经营面临困难等原因,加之浮躁之风、取巧之风有所流行,有人认为新闻工作不必“青灯黄卷”,有“终南捷径”可走。一些新闻单位对新闻业务这一主业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研究总结等方面,一定程度上认识还没到位、举措还没到位。我们讲事业发展,既要重视有形事业的发展,比如资产、资本、规模等等,更要重视无形事业的发展,这个无形的事业就包含了我们对人才的培养,队伍的建设,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百年大计和根本之道。 因此,记协提出要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一系列的新闻业务专题研讨,我觉得很重要,尤其看到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年轻记者编辑占了绝大多数,更感到高兴。 下面我就新闻业务专题研讨活动的开展谈几点意见: 1.新闻业务研讨一定要加强针对性,要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两周前,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上海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上,我强调,要把学习教育与新闻业务、新闻实践紧密相连,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举办新闻业务专题研讨会,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但研讨活动切忌主题空泛,切忌空洞议论,业务研讨一定要目标明确,有所针对,要能够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针对性的关键在于主题设置。今天的主题是“世博报道前瞻”,随后两场的研讨主题分别是“网络检索与现场采访”,“以扎实的功底办好版面做好标题”。看得出来,这三场研讨会的主题设置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有所针对的。世博宣传是我们近年来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到明年,世博会正式开幕,相关宣传将成为上海新闻界的一场“攻坚战”,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是针对其强度而言,持久战是针对其难度而言。世博宣传从7年前开始,到明年年底结束,将经历申办、筹办、临战、举办等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宣传重点,不同的宣传策略,要求达到不同的宣传目的和效果。难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投入力量之大,是上海新闻宣传前所未有的。能否做好世博宣传报道,是能否充分放大世博效应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办好一届成功、难忘、精彩的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说,我们在世博会上的宣传投入不少,作品堪称汗牛充栋,有很大成绩,不能低估,但相当一部分工作影响力究竟如何还要清醒对待。兄弟省市了解世博的人少一点,大可理解,上海真正对世博正确、深入了解的也不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新闻舆论传播工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热热闹闹”行、“表面氛围”行,“深入人心”还有差距,到现在还真的很难说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把这个问题好好研究,就有针对性了。这不仅是采访世博条线记者的事,也是整个新闻单位上上下下、各个部门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最近,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在此之前,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专访,正声书记到上海以后接受电视专访仅有这两次,两次都是谈世博。这既体现了领导对世博筹办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宣传世博的重视,正声书记非常重视借助媒体把筹办世博的信心、愿景,当然也包括难度,传递出去。“凤凰”的采访是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形成了巨大影响的。凤凰网三日内点击量超过175万,欧洲和北美地区反响也很强烈。因此,今天我们把世博宣传报道作为系列专题研讨会的第一场,这个安排是恰当的,及时的。 另外两场研讨会的主题,我认为也是很有针对性的。“网络检索与现场采访”提出了目前新闻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以网络检索加拼拼贴贴代替现场采访。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危害新闻事业的大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我们放弃记者的现场采访,放弃第一手材料的挖掘和占有,满足于在网上搜索、粘贴,拼凑新闻,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无中生有。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有些媒体越来越被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牵住鼻子,自己对新闻的发现能力日渐衰弱,再下一步,就是整个新闻事业的衰弱。“以扎实的功底办好版面做好标题”,看上去是抓版面,抓标题,其实质是抓新闻价值观,抓宣传导向。画版面、起标题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而是新闻价值观和舆论导向直接的、重要的体现,是一张报纸,一家媒体的脸面。抓不抓,是否用心抓,用什么样的思想、水平抓,大不一样。 因此,我认为,这三场研讨会的主题设置都是非常好的,结合了新闻界当前真实存在的问题,既有针对性,又有迫切性,希望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够真正起到推动解决若干问题的作用。 2.新闻业务研讨要充分调动年轻记者编辑的参与热情,在年轻人中形成热爱业务、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 我曾经在很多个场合表示过,记协开展活动,一定要研究如何吸引年轻新闻工作者的参与,记协要成为年轻记者编辑唱主角的舞台,也要尽量多地创造让年轻记者编辑唱主角的机会。因此,今年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所设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发动参与的对象,都是新闻界的年轻人。 年轻的新闻人,是媒体发展的生力军,也代表和影响着媒体的未来走势。一家新闻单位,对年轻人的培养重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这家媒体的发展前途。当前,在部分新闻单位,对年轻记者编辑存在着“使用多,培养少”,常常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负责布置任务,派活儿,至于完成这项工作要注意什么、学习什么、准备什么,这个不关心,甚至根本没有。年轻记者在实施中有困难,不管;年轻记者水平不够需要指导,不管;甚至是自己的指令有偏差,根本无法实施,也不管。工作完成了,也没有总结和分析。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年轻记者编辑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支持和培养。 当然,另一方面,新闻界的年轻人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年轻人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敢闯敢试。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尤其是上面所谈的网络检索与现场采访、版面与标题制作,年轻记者编辑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错,挨了批评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好的,甚至简单理解为“上面管得太死”、“领导怕丢乌纱帽”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加强业务交流研讨,在互相交流、分析中吸收、提升。要形成钻研业务、崇尚业务,业务人才受重视、得重用的氛围和局面。 我有时在思考爱因斯坦成才的原因。他的成才当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中有三个因素值得重视:一是他的叔叔很爱好物理和电器,这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他母亲从他7岁开始就要求他拉小提琴,足足苦练了7年,这个对他一生都很有帮助;最后一点,也是要引起我们充分关注的是,他在年轻时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奥林匹亚科学院,经年累月,几乎每周,经常在一起就各自思考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相互之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获得了突破性的巨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这第三个因素,在我看来,是爱因斯坦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尤为重要的一点。 现在上海的各家媒体,对业务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是有所不同,有些单位研究氛围浓一些,有些单位散漫些、无所谓一些。年轻的记者编辑,在向本单位的一些前辈名记者、名编辑学习的同时,跨媒体、跨单位地在全市层面参加一些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业务研讨,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很好地了解全市其他新闻单位业务水平、业务认知,进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重要机会。 这次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除三个业务研讨会以外,还有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希望上海新闻界的年轻同志抓住这些机会,多做交流,多学习。 3.新闻业务研讨要着重于创新性,以创新思想引领业务研讨 业务研讨的创新有多个方面,比如互动的形式、结合阶段性工作的个案研讨、全国同行业务借鉴研讨、全球化视野内的业务研讨,等等。但关键还是在于思想的创新,要以创新思想来引领业务研讨活动,力争推出创新性的成果。 年轻同志是很重视甚至渴望创新的,但着力点要注意,也就是什么地方创新是最重要的。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在的状况,是最不缺乏“新形式”的。我们看看自己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有所谓标新立异的人或事出现。但很多所谓的创新,徒有新的表面,而无新的实质。新,不仅仅意味着不同于旧;创新,更不仅仅意味着推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不同,并不表示就好,新,也并不表示就有价值。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不是片面地追求与旧不同,与众不同,关键是要更先进、更优秀、更有价值。 对新闻业务而言,本质的、真正的创新在于思想的创新。思想力决定吸引力,决定影响力,决定穿透力。思想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根本推动力。目前的新闻界,最欠缺、最需要的正是思想创新。思想创新包含了我们对新时期新闻工作性质和地位的思考、对新传播技术革命下传媒格局变化的思考、对新传播技术推动下新闻业务流程再造的思考、对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媒体市场化竞争的思考,等等。具体到某一项新闻报道工作,思想创新还意味着主题的选择、角度的切入、不同的解读、丰富的诠释等等。 比如,世博宣传报道,我们的创新不要仅限于又出了多少专版画刊、做了多少连线报道、直播报道,这些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要深入思考如何理解、阐释并表达好“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这一本届世博会主题的本意,如何让更多的受众同我们一起更深入地关注城市科学发展的命题,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命题。俞正声书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本届世博会将带给世界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如何改善了上海的城市环境,也不单是拉动了多少经济指数,而是把如何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思考和若干成果呈现给世界。对这个观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并如何传递出去呢?我们要把对类似这样的问题的思考,融入到业务研讨中,以追求有价值、有思想内涵的创新。 4.新闻业务研讨要立足于长效性,要通过制度建设,使业务探讨、业务交流成为常态 业务交流和学习是需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的。因此,我最后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把新闻业务的研讨常态化,制度化。 媒体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参与,记协尤其是青年记者工作委员会要发挥组织作用,要经常策划、组织全市层面的业务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让各种思想,各种对新闻业务的认识,有所撞击、有所争论,撞出火花,论出共识,让所有参与的人,都能够有所收获,或者是开阔了眼界,或者是加深了认识,或者是转变了看法。 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业务研讨不要止于一谈而过,要重视研究总结,形成成果。这次举办的三个研讨会,每场结束后,记协和活动组织方要出工作专报,要详细总结研讨会开展的情况和形成的一些成果。三个研讨会全部结束后,要把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汇编起来,形成“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交流材料,把研讨会的影响力充分放大,真正使之成为上海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成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此外,我们还要发扬过去好的做法,在年轻记者编辑中积极发掘业务骨干,发掘先进典型,组织个人作品研讨会,学人、学作风、学作品。要通过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对年轻的业务骨干、先进典型予以奖励,重重地奖励,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优秀年轻新闻人脱颖而出。
形势教育论文:逻辑学教材改善与新形势教育 作者:沈荣兴单位:苏州大学副教授 逻辑学是一门思维工具性、规范性科学,是不断发展历史的科学。逻辑学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思维实践,而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可能是逻辑学发展的动力的动力,从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演绎逻辑到培根开创的归纳逻辑,以及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无不如此。所以,研究逻辑学课程教育改革问题,必须放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志1999年5月15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需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需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创新、创造教育是必然的选择。这就是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 一、21世纪的教育必须实施创新、创造教育 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世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形成的共识。建立民族创新体系已摆上了议事日程。创造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绝不是偶然的。现代创造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和推广,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第一、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形态,知识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在农业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在工业时代,机器、设备、原料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微软的成功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知识创造财富的现象,而且揭示了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知识与智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仅承担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职能,也是国家知识运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投资于人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方针,教育发展和改革高潮正在全球形成。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中华民族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另外,知识更新的加剧以及未来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化等,也都决定了教育要把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放在首位,而把传授知识看作是基础和手段。 第二、是我国实现四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当前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就需要大批的具有创造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建设人才。教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首要传播手段,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其主要传播手段也应随之发展。如果不进行教育改革,不推广和普及创造教育,我们的教育就会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诺贝尔奖从1901年设立,到现在已评了95次。在9》次千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的公民竟没有一个获奖者。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美籍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已经有》个。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不调动起全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创造力,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说,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造教育,需要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 第三、是现代社会中人的现代化的需要。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的过程,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价值系统和人际关系的基本改变。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对时代高速发展具有强力的适应性,有积极探索创新精神和富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实,生活格调高尚进取,知识世界精深广博。这也正是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教育改变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因为创造思维是各种思维的高度综合,所以通过创造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创造教育将在促使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健全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战略构想,必然要求打破旧的教育观念,创造新的教育模式。 就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创造性比较差,“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对我国留美人员调查,我国学生在校考试成绩不比美国学生差,但毕业后创造性除少数几个尖子外明显不够。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已有100多人获奖,超过了得奖人数的一半,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 我国长期来从幼教到高教不注重创造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教育模式,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代表了改革的方向,所以,我国的创造教育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应运而生,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经受检验,开拓前进。 综上所述,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改革我国的现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培养大批创造型的人才;同时,也为了每个人的现代化,在各方面都得到健全和谐的发展,现代创造教育的建立和实施,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二、逻辑学是创新、创造教育的重要内容 逻辑学的发展阶段和教育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传承”功能,即继承和传播的功能。第二是“再造”功能,即发展和创造功能。从作用形式上看,教育的“传承”功能注重于知识、技能和规范的积累,教育的“再造”功能注重于智能和个体内结构中潜力的开发。根据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可以把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代教育阶段。这个阶段与人类农业文明时期相对应。这时的教育活动主要受农业生产制约,服务于农业文明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受农作物生长规律和自然界四季运转规律的支持,前辈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对生产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相适应,教育活动从目的、内容到形式、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面向过去的性质,“传承”是古教育的主要功能。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它逐渐变得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然要发生变革。在古代教育阶段,演绎逻辑特别受到重视。 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教育阶段,它与人类工业文明时期相对应,服务于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业社会的机器大生产已经摆脱了完全由自然界四季运转规律制约的状况,人的自主性大大提高。生产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已不再是完全重复性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决定。与此相适应,教育活动的基本倾向是注重眼下的需要。它既要体现“传承”的功能,又要使这种“传承”符合当前的需要;它既要体现“创造”的功能,又要使“创造”服从标准化和同步化,服从眼下既得利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近代教育也同样要被新的教育阶段所代替。在近代教育阶段,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相结合,但仍有“全归纳派”和“全演绎派”的偏颇。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教育阶段。它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下兴起的。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生产过程日益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体系正在逐渐代替一切重复性的活动。层出不穷的新奇独特的产品不断淘汰旧产品。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仅仅抓住了眼下的机会、适应了当前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握未来发展的时机。因此,开拓和创新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与此相适应,“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1972年发表的报告,见《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8)39页)现代教育活动从目的、内容到形式、方法都是面向未来的。“再造”的功能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功能。“传承”的功能这时仍然是重要的,但它主要是作为“再造”的必要条件和辅助手段而存在的。在现代教育阶段,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并存的局面是难免的,但现代逻辑必将成为主角。从教育发展的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功能重点是不同的。传习性教育在古代教育阶段起主要作用,选择性教育在近代教育起主要作用,创造性教育将在现代教育阶段发挥主要作用。与之相应,不同的逻辑类型发挥不同的作用。 逻辑学不仅在创新、创造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是创新、创造教育内容的重要成分。国内有的学者把创造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十项:(一)思维教育;(二)发现教育;(三)发明教育;(四)掌握情报的教育;(五)学习方法的教育;(六)科学教育;(七)美育;(八)参与社会实践的教育;(九)未来教育;(十)个性教育等等。其中有多项是和逻辑学有关的,如思维教育、发现教育、发明教育、掌握情报的教育、学习方法的教育、科学教育等。以思维教育为例,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往往表现为具有求异性、独立性、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综合,它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集合式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逻辑学在创造思维的教育应该有所作为。 三、逻辑学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创新、创造教育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创造教育思想,即逻辑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病,逻辑学教学也不例外。例如,课程的内容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较远,最新科学成果进入课程的周期过长,教学手段还主要靠教师一张嘴,一枝粉笔,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等。 在现代教育阶段,现代逻辑必将成为主角,但很难完全取代传统逻辑。所以,我赞成逻辑教材实行“分层说”,根据不同的对象、目标、课时情况,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即主张因人因时施教,根据不同的讲授对象不同的年级用不同的教材。如面对中专生、师专生、本科低年级生主要讲吸收数理逻辑成果的普通逻辑;本科高年级特别是哲学系高年级生则增讲以数理逻辑为主的现代逻辑。现代逻辑的发展许多人已越来越认识到,光靠形式逻辑不能解决科学提出的所有问题;要解决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提出的各种问题(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法制性),光靠形式逻辑也不行,还必须有辩证逻辑。数学教学已形成数学(一)、数学(二),,,逻辑教学也应如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动逻辑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为导论性的逻辑基础教材,要具有时代性,为了体现创造教育思想,应加强现代逻辑以及归纳、类比、科学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的内容。在逻辑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光靠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的状况,尽可能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单位教学时间里教学内容的容量、信息量和可接受性。课堂教学要尽快地由“传统型”转变为“创造型”,逻辑教学中自觉实行渗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探索新学科的能力;除课堂教学外,应加强第二课堂和社会活动,如论辩赛,观摩法庭审判活动等。 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来临,对逻辑学的发展同样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新的逻辑工具,只要我国逻辑工作者抓住时机,加强沟通合作,拓宽领域,联合攻关,必将促进我国逻辑科学的大发展大提高。 形势教育论文:煤矿企业加强形势教育交流材料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某矿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承担持续发展攻坚任务至为关键的一年。不断创新形势任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对于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剖析形势任务教育的特点 目前,职工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发牢骚的职工多了;二是职工讲实惠、讲利益的多了,政治意识有所淡化,对单纯的形势任务教育不感兴趣;三是职工的敬业精神弱了,自主择业精神强了;四是追求个人利益的现实意识增强了,而奉献精神减弱了;五是团结协作的意识减少了,个人狭隘的意识增强了。针对这些新特点,作为政工人员,应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在企业工资、医疗、住房制度等改革过程中,针对职工中反映出的问题,必须留心观察,认真倾听,掌握主动,要具有超前意识,更好的做好工作。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安排要有所侧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按照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岗前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新办法,既突出重点,又使形势任务教育贯穿于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创新形势任务教育的手段 现代社会一系列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新方法,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知识,也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为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三河尖矿除了坚持矿领导民主接待日、职工民主议事制度等好的做法外,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使思想工作更具有活力。一是借助网络载体,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通过内部网站建立了网上政工,利用新闻快递、政工园地、企业文化等板块,开设了政研交流、文明创建、党员教育、先进典型等栏目,职工可以用触摸屏选择浏览对象,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基层单位利用网上办公传递基层思想动态,畅通安全、生产、经营交流平台。二是实施政工联系点制度。政工人员每周都到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活动融合在一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做好信访工作。在接待工作中,真正做到热心接访,耐心倾听,诚心相待,使信访者打消顾虑,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为企业大局的稳定做出新的贡献。四是实施温暖人心工程,设立了党员服务热线。为了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矿工人村和矿内单身宿舍分别设立了党员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为广大职工及家属免费提供水电暖维修等方面的全候服务,真正做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受到了干部群众和职工家属的广泛称赞。大年初二凌晨4点多钟,一名职工家属因家中的暖气片漏水来到党员服务热线成员赵西明家向他求助,赵西明二话不说,急忙穿衣拿上工具包急匆匆地赶到11号宿舍楼,经检查发现是因暖气片锈蚀严重引起漏水。他用带来的橡皮垫和钢丝把漏水处包严实,上班后又换上了新暖气片才离开。五是实施党建带团建工程。为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青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作为科区级助理后备人员,有效促进了优秀青年的成长与锻炼。同时,开展了优秀技校生见习班组长活动,首批见习10名优秀技校生已经有5人走上了班组长岗位。创造性地开展“互学共进当栋梁两生1+1结对”活动,先后有42名大学生与技校生根据专业类别、单位部门结成21个对子,使大学生与技校生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方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形势任务教育创新的效果 一是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促进了企业生产任务的实现。今年4月份,作为主采区队的采煤一区在72201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战线长、地温高、淋水大等诸多困难,原煤产量被动,职工收入下降,职工的思想出现了波动,针对这种情况,政工干部及时靠上去,协助工区党支部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召开了职工代表座谈会,详细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形势任务教育,使职工树立了大局意识,提高了责任感,主动把矿党政的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默默的勤奋工作,保证了职工队伍不乱、思想不散、战斗力不减。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战高温,工区领导主动跟班把关,坚守现场,超前指挥,严格执行规程措施,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为完成煤炭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促进了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坚持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促进了安全周期不断延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矿实现了较长的安全生产周期,但同时部分职工也产生了骄傲自满、麻痹松懈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重点开展了以“反麻痹、防松懈、强责任”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安全工作大家谈、座谈会、事故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职工认识到,生产形势越好,越要抓好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做到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在全矿职工中形成了时时处处反松劲、实实在在抓安全的可喜局面。其次,坚持提高质量意识,促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标准化方面的形势任务教育,使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可喜的转变:由原来认为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向以最小投入创最大产出转变;由原来认为抓质量标准建设耽误产量、进尺向以质量促生产、保安全、增效益转变。思想认识的提高,为高标准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各基层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坚持细化标准,强化管理,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使我矿质量标准化保持了动态达标。第三,提高职工煤质意识,做到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在进一步提高职工煤质意识上下功夫,在强化全员、全过程煤质管理上做文章,形势任务教育工作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播、电视、内部刊物等舆论工具的强力宣传,在全矿营造了浓厚的氛围,通过有力的形势任务教育,动员职工层层把好煤质关,加强原煤生产、运输、洗选过程的煤质管理。在形势任务教育的引导中,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群策群力层层抓的管理体系,从而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煤质,保持了三河尖煤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是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促进了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今年初,针对一些职工对煤价上涨、效益好转、收入存在落差的问题,矿及时召开了班组长会议和党员会议,开展了“讲形势、讲优势、讲前景、讲挑战、讲稳定”五讲活动,给职工讲细讲透,使广大职工认清形势,尽快消除误解和疑虑,增进职工对企业的理解。矿领导每周都深入联系点单位进行调研,和职工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保持了持续和谐发展。 形势教育论文:地税局形势教育工作汇报 地区地方税务局: 年,我局在全局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形势逼人教育活动。现将我局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 我局于月日召开了“县地方税务局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长同志、副局长同志分别做了动员讲话,向全体人员讲清楚开展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使全局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这次活动的认识,为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传教育 为使这次活动深入人心,我局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对这次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召开了职工大会,进行思想发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积极参与的自觉性。二是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等工具,加强了宣传力度,扩大了宣传范围。三是把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确保了工作和学习两不误。 2、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篇目 从4月18日到5月31日,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分别学习了“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工作时的讲话”摘要、“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反分裂斗争的讲话”、《关于贯彻中央7号文件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关于要求全县各级民族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都要成为一面旗帜的意见》、《关于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五支力量作用的意见》、《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地委扩大会议报告、县委扩大会议报告、冉齐刚同志在县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篇目,并且要求全体干部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二、积极开展对反动组织进行抵制 今年,我局大力开展了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类反动组织进行了抵制,我局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了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退休干部的管理,同他们签定了责任状,并要求全局上下一律不能参加各类非法宗教活动,针对“”反动组织开展非法活动这一现象,我局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了“”的反动本质,并认真开展了对“伊斯兰解放党”反动组织宣传品的查缴工作,从而使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过硬。 三、认真学书记“”讲话精神 我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书记“”讲话精神,在学习活动中,我局严格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要求,努力做到了“三个结合”:即把学习宣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加强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相结合。 主要措施有: 一是党员带头学习 我局将学习宣传总书记“”讲话精神工作与党员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在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总书记“”讲话精神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思想情况。 二是学习、思考相结合,保障了学习质量 我局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边学习边反思。每位干部在学习中都能够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对因病、处出探亲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同志,及时补课,做到了学习不漏一名干部。 三是以多种方式推动学习 我局通过集中学习、认真讨论等多种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我局分别于8月22日、8月29日、9月5日、9月12日举办了四期学书记“”讲话精神专题讲座,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评论员文章,重点宣传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坚定不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内容。从而把握住了学习宣传重点,坚持了正确的导向,使全体干部职工坚定自觉地与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做到了头脑清醒、旗帜鲜明。我局于9月19日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为主题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有意识地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把实际工作同学书记“”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工学相长的目的。 四、认真做好综合治理宣传工作 我局认真做好了各项综合治理、法制宣传工作,尤其是保护各类弱势群体的法律宣传活动,在积极地为《日报》等报刊投稿同时,及时向县政法委和统战部上报了我局综合治理工作的信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局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地区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全局的工作实际,不断地继续做好形势教育活动,确保形势教育常抓不懈,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决不能给任何分裂分了以可趁之机。 形势教育论文:中学生形势教育论文 一、实现由提高政治学科考分向提高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扩大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观念更新异,同时,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已由激烈的武力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对我们开展形势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形势教育的功能,形势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考试的得分率,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对是非的判断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中学生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形式,它不是简单地读读报纸,也不是以纯中立的价值取向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事件,而且对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经过形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形势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弥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管读书,不关心政治,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与认识形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青年学生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懂得青年学生只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把强烈的爱国心、报国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形势教育具有强劲的激励功能,形势教育往往从当前国情省(市)情人手,站在战略高度,用国家政策与法规解读当下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教导学生坚定理想,珍惜学习光阴,积聚才智,塑造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评述,还有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等。中学生形势教育的教育内容设计应该体现“三性”。 (一)要体现时代性 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要以事明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比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解读”“八荣八耻与弘扬民族精神”“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奥运精神与自信、自强、自尊”为专题的形势教育等,使其与时俱进,内容鲜活生动。 (二)要体现针对性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必然产生和积累许多疑惑和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的增长,使得负面影响更加难以防止和消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辨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形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与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防止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和绝对化,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形势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要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紧紧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剖析、讨论,力求把困难讲透,把方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达到消除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如以“中美日关系与台湾问题”“伊朗与朝鲜核危机”“藏独的阴谋与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历史使命”“关注民生与和谐发展”等为内容的形势教育。 (三)要体现知识性 形势教育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其知识性很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太肤浅与太深奥都不妥,既不能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也不能纯政策理论的宣讲,应根据内容需要适时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史料翔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语言幽默,既适应学生的求知欲强的特点,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形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与当代高科技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网络与我们的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循环经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我们的责任”“汶川地震与我们的责任”等系列教育活动,与中学生生活阅历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从信息化时代和青少年年龄特征要求出发,形势教育的授课方式必须讲求实效,避免单一说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载体,采取灵活的形式,使形势教育入耳又入心。比如:可以通过传统的大型报告会、专题讲座、时政知识竞赛的形式;可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主题班会、讨论与辩论会、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还可以开辟网络专题教育、音像教育及学生编写时政报等新形式。同时,形势教育要采取与听众平等对话的方式,辅之以当场提问讨论,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解决疑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交换各自不同意见和看法等。这种包括言语与情态(如手势、动作、表情、体态等)相结合的双向交流、双向互动,往往能达到思想碰撞、情景交融和气氛活跃的教育效果。 另外,授课者也应该多元化,不一定是领导干部和政治教师,全体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也可以。比如,我们曾邀请一位优秀导游讲“我国旅游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请当地报社的副总编辑讲“余姚区域优势及其发展远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育效果特别好。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在政治课里讲“新闻”,由教师来点评,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时政,又锻炼了自己。 此外,在形势教育中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比如,可以举办形势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与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企业、种养基地或市容市貌,在寒暑假组织学生撰写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反映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等。这样既重视了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参与,又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形势教育论文:中学生形势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学生开展形势教育仍然很重要。要增强形势教育的有效性,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实现由提高政治学科考分向提高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学生;形势教育;转变 一些人认为,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视、报刊十分普及,网络新闻传导快捷,没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专题性或者经常性的形势教育了。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一方面,中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大多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国内外大事;有些家长也会干涉孩子看电视新闻,认为不如多做一些作业;另一方面,中学生在平时接受到的信息比较零碎,加上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对具体事件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对其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实现教育视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提高其教育效果。 一、实现由提高政治学科考分向提高政治思想素养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扩大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观念更新异,同时,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已由激烈的武力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这对我们开展形势教育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形势教育的功能,形势教育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考试的得分率,而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对是非的判断力。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中学生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形式,它不是简单地读读报纸,也不是以纯中立的价值取向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事件,而且对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经过形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形势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可以弥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管读书,不关心政治,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与认识形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青年学生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懂得青年学生只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把强烈的爱国心、报国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形势教育具有强劲的激励功能,形势教育往往从当前国情省(市)情人手,站在战略高度,用国家政策与法规解读当下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教导学生坚定理想,珍惜学习光阴,积聚才智,塑造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实现由单讲“形势一片大好”向全面辩证地看世界的转变 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评述,还有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等。中学生形势教育的教育内容设计应该体现“三性”。 (一)要体现时代性 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要以事明理,以理论事,通过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深刻理解党的政策。比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解读”“八荣八耻与弘扬民族精神”“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教育与人才强国战略”“奥运精神与自信、自强、自尊”为专题的形势教育等,使其与时俱进,内容鲜活生动。(二)要体现针对性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从中吸取精神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必然产生和积累许多疑惑和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和迷恋性的增长,使得负面影响更加难以防止和消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辨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形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和支流、本质与现象、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防止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和绝对化,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形势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要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紧紧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剖析、讨论,力求把困难讲透,把方法讲明,把前景讲清,达到消除疑惑、统一思想的目的。如以“中美日关系与台湾问题”“伊朗与朝鲜核危机”“藏独的阴谋与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历史使命”“关注民生与和谐发展”等为内容的形势教育。 (三)要体现知识性 形势教育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其知识性很强。对中学生的形势教育,太肤浅与太深奥都不妥,既不能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也不能纯政策理论的宣讲,应根据内容需要适时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史料翔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语言幽默,既适应学生的求知欲强的特点,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形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与当代高科技发展以及自主创新”“网络与我们的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循环经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我们的责任”“汶川地震与我们的责任”等系列教育活动,与中学生生活阅历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现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向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转变 从信息化时代和青少年年龄特征要求出发,形势教育的授课方式必须讲求实效,避免单一说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载体,采取灵活的形式,使形势教育入耳又入心。比如:可以通过传统的大型报告会、专题讲座、时政知识竞赛的形式;可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主题班会、讨论与辩论会、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还可以开辟网络专题教育、音像教育及学生编写时政报等新形式。同时,形势教育要采取与听众平等对话的方式,辅之以当场提问讨论,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解决疑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交换各自不同意见和看法等。这种包括言语与情态(如手势、动作、表情、体态等)相结合的双向交流、双向互动,往往能达到思想碰撞、情景交融和气氛活跃的教育效果。 另外,授课者也应该多元化,不一定是领导干部和政治教师,全体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也可以。比如,我们曾邀请一位优秀导游讲“我国旅游业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请当地报社的副总编辑讲“余姚区域优势及其发展远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育效果特别好。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轮流在政治课里讲“新闻”,由教师来点评,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时政,又锻炼了自己。 此外,在形势教育中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比如,可以举办形势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与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大型企业、种养基地或市容市貌,在寒暑假组织学生撰写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反映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等。这样既重视了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和自主参与,又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形势教育论文: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军队形势教育实效性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日益尖锐,各种社会思潮蓄意攻击我军“听党指挥”的军魂。形势教育作为军队经常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使官兵能够清醒认识形势的变化及其本质,瓦解敌对势力的不良图谋,确保军队绝对纯洁、绝对忠诚、绝对可靠。军队形势教育必须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紧跟形势变化,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活力,不断增强教育的时代性与感召力,打赢意识形态的攻防战。 [关键词]军队 形势教育 创新 实效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C过后,世界处于时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思想交锋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日益尖锐,人民军队面临着更加复杂而严峻的外部形势。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社会思潮无孔不入,一些人打着所谓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的幌子,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以及“军队国家化”,蓄意攻击我军“听党指挥”的军魂,对部队思想安全稳定构成挑战。形势教育作为军队经常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时代性强、贴近生活、贴近官兵的教育形式,深受广大官兵的青睐和喜爱。形势教育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使官兵能够清醒认识形势的变化及其本质,瓦解敌对势力的不良图谋,确保人民军队绝对纯洁、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但是,当前我军的形势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时代性与感召力不够,教育的实效性发挥不足。“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军队形势教育必须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增强教育的时代性与感召力。 一、形势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以“三个及时”紧跟形势变化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1]。“时”是形势教育的第一要义,形势教育必须跟上形势,时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变化趋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够切实发挥好形势教育的引导作用。我军是党领导下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武装力量,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思想上做到集中统一。目前,部队正逐渐放开手机的使用,各种社会舆论涌入军营,为确保部队思想上的集中统一,必须紧紧依靠形势教育来及时掌握和跟进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然而,当前我军的形势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形势教育跟不上形势,存在严重的时间滞后性。移动互联网造就了新兴媒体的创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影响空间。但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正利用互联网优势向我国发动宣传攻势,大肆进行网络渗透,妄图引导事件的舆论走向,歪曲事实真相。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官兵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各类信息,但是一些青年官兵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信息识别能力和素养,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侵蚀和蛊惑。这就需要我们在形势教育的过程中,剖析问题,查找本质。当前部队形势教育的主题是由上级下发的教育提纲决定,各单位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这就拉伸了教育的开展时间。让形势教育跟着计划走,严重影响了形势教育时效性的发挥,“形势”教育也就成了“形式”教育。形势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能力不够,使得军队容易丧失宣传教育上的主动权,不能及时占据舆论高地。 说:“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1]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充斥于社会舆论之中,对官兵思想稳定产生了严重威胁和挑战。军队形势教育必须在重大事件和突发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针对性分析和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客观看待事件,理性思考,确保官兵在重大问题上不糊涂。因此,宣传教育部门要做到三个“及时”。一要及时发现。要时刻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把握国家政策动态,了解官兵探讨的时政热点问题,掌握官兵思想状况,及早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进而制定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形势教育内容,打好宣传教育上的主动仗。二要及时教育。形势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及时开展、及时教育。宣传部门要针对当前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及时做出规划,组织人员对形势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分析,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态度保持一致,并及时组织授课人员培训学习、制定教案、备课授课。各级机关要简化教育材料下达过程,减少环节,缩短周转时间,确保形势教育跟上形势。同时也要注重各单位在教育上发挥各自能动性,在把握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独自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三要及时总结。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各单位在形势教育开展后要及时进行教育的总结和汇报,针对不同类别的形势内容建立形势教育资源库,为以后形势教育的开展提供可靠而详实的参考资料,保障形势教育及时、有效地实施,打好主动仗。 二、形势教育不能走过场,以“三个结合”筑牢思想防线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同样,军队形势教育也要尊重规律,应时而变,不能停留于表面文章。形势教育授课不难,但是要想把形势教育讲全、讲深、讲透,入脑入心,而不是走过场,真正取得教育引导的成效,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当前,由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班出身人员少,以及“重军事轻教育”现象严重,形势教育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在形势教育内容上,国防建设内容多而社会形势内容少、文件宣读多而形势分析少、官话多而实际话语少等问题严重,教育上紧贴官兵生活不够,结合形势分析不够,教育开展活力不够,取得实际成效不够。形势教育本是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开拓官兵视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教育,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许多基层部队却让形势教育课变成读文件、读报纸、抄笔记的“走过场”,教育方式简单,教育实效欠佳。 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与深水区,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上。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他们一方面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围堵和攻击,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颠覆活动,不断向我国民众灌输西方价值观念,误导社会舆论,企图打断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当前,国内改革形势严峻、国际安全稳定形势严峻,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要跟上形势做教育,把教育的内容讲全、讲深、讲透,防止和克服形势教育“表面化”“口号化”“贴标签”F象,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仗,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一要把形势教育与引导官兵客观地认识中国和看待外部世界相结合。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由于长期与外界接触不多,许多官兵的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在与外界接触时存在明显的畏惧心理。而且许多官兵对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缺乏必要的辨识和融入能力,对于敌对势力的蛊惑性和煽动性言论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形势教育就要在这关键点上加强分析,对官兵进行辨识和融入能力方面的培训,引导官兵客观看待世界形势的变化,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辨识能力。二要把形势教育与“三个自信”教育相结合。狄更斯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如果用这句话来理解当代中国,一方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另一方面,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因素却异常活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不断强盛却与一些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相脱节。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当前,军队形势教育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加强对官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3]三要把形势教育与官兵需求相结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是有的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说不到官兵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没有找准穴位,打鼓没有达到点上”。形势教育要从部队实际、官兵需求出发,避免空对空的教育。时政新闻要重点讲、突发事件要及时讲、热点问题要随时讲,要以官兵需求为导向,紧跟形势变化,发挥教育实效。 三、形势教育不能简单无味,以“三个注重”提升教育活力 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础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1]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形势教育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这是时展的要求,是军事变革的需要,是广大官兵的期望。然而,长期以来,军队形势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随着部队官兵结构的更新换代,“80后”“90后”甚至“00后”日益成为主体,他们伴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事件的分析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以往这种“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太过沉闷,缺乏主动性,提纲式教学不利于展示形势教育的魅力,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1]。形势教育要让官兵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达到效果,教育方式就必须让官兵喜闻乐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形势教育要与时俱进,摈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与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教育形式,把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激发教育的活力。一要注重发挥官兵主体作用。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隔离了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联系,忽视了官兵的主体作用,不利于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广大官兵是部队创新发展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感、有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让广大官兵切实融入教育中来,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真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能够激发官兵参与的热情和能动性;还可以让官兵自编自演一些主题情景剧、拍摄微电影,表演快板、朗诵,或让官兵自己来授课,等等。让官兵融入教育中,这样既丰富了军营生活又达到教育的目的。二要注重用活新兴媒体资源。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伴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4G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新兴媒体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一方面对形势教育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形势教育提供重要的教育载体。形势教育要加快整合利用新兴媒体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挖掘新媒体的教育功能。要利用互联网时刻紧跟热点问题,分析官兵思想动态,并在第一时间开展网上讨论,引导舆论走向。同时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广泛开展网上授课、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等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注重开展军民融合式教育。随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军地双方交流也越来越深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时代机遇,加快构建军地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统筹利用军地两种资源、两个课堂。军队要积极吸取地方的教育资源,邀请地方学者讲学,学习地方优秀教育理念。同时,营区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也要适当开展社会大讲堂,延伸课堂空间,挖掘和利用驻地丰厚的教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用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导官兵、教育官兵、塑造官兵、培养官兵,着力提高军队形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论企业形势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摘要: 对企业职工进行形势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加强形势教育。文本就企业形势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 关键词: 企业;形势教育;多样性;功能 0引言 当前,人们对企业形势教育的目的、内容比较注重,而对教育的方法重视不够。诚然,形势教育的目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方法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贯彻,形势教育的目的也难以达到。形势教育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内容和程序众所周知,无需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形势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以及职工的思想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具有极大的优点。从宏观上分析,它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机制的整体效应,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积极性。从教育者来说,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通过声、像、文字、图表、表演等形式,因人制宜把所要说明的形势问题展现出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开展教育活动。从被教育者来说,为了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就必须充分发挥眼、耳等感官的作用,积极接受教育者传递的信息,并经过大脑的分析思考,作出积极的反映和自认正确的判断。所以,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积极性,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从微观上分析,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企业形势教育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1灌输功能 对企业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必须首先强调灌输。灌输是职工了解和正确认识形势的基础。企业职工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对自己本企业生产发展的总体形势的了解和认识,都是间接获得的。因此,企业形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广大职工讲清当前我国的基本形势,本企业的生产形势,改革形势、竞争形势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广大职工认清形势,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深化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努力发展生产。在企业形势教育的诸多方法中,最能体现灌输功能的方法有报告会,专题讲座,广播,黑板报宣传等。哪个企业能够正确运用教育方法,对广大职工不断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较好地发挥灌输功能,职工的头脑就清醒,就能够认识形势,坚守生产和工作岗位,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沟通功能 在形势教育中,运用家访、个别谈心等方法,有目的的向职工提出当前形势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征求职工的意见。对于职工难以理解的问题,在交谈中做出入情入理,入脑入耳的解释说明。由于这些活动是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交谈双方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展开辩论,又由于教育者掌握着谈话的主动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所以能够较好地达到双向交流,沟通思想,明辨是非,认清形势的目的。 3疏导功能 这是职工自我教育的好方法。职工提出问题一般都是社会上和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职工开展座谈、讨论的应由企业的领导干部参加,定期有组织的进行,因为领导干部比较了解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熟知本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所以能够回答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解开职工的思想疙瘩,并进行疏通和积极引导,从而使职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4激励功能 运用图片展览、电视录像、文艺宣传等方法,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能够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如果把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职工收入和生活改善的状况制成图片陈列展览;把职工勇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为夺油奋力拼搏的会战场面拍摄下来,在电视新闻中进行播放;把干部职工学习焦裕禄、学习“铁人”、学习雷锋的动人事迹编成文艺节目,在职工群众中演出,可以寓教于乐,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认清石油生产形势,振奋革命精神,激励职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为油田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5凝聚功能 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基层开展形势教育,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职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可以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使职工感受到领导的关心,企业的温暖,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哪个企业比较注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灵活多样的形势教育活动,这个企业的干群关系就密切,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就高,各项生产任务完成的就好;反之,就差。 6风馈功能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调查研究、信息反馈的过程。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归结到一点,都是为了解决职工思想上对当前形势的认识问题。要解决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思想症结在哪里。了解过程就是收集信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再反馈给职工,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针对职工的思想症结,对当前形势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合情合理地分析说明。这种信息反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育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收集到的信息能够及时处理,马上反馈给职工,如解答形势中的一般性问题;另一种是对信息不能马上处理,及时反馈,就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待有了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之后,再行反馈,如解答形势中的疑难问题。在形势教育中,教育者只有正确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的这种反馈机制,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形势教育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种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项形势教育的内容,方法因人制宜,因教育内容制宜;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具有多种功能,一种教育方法可能具有几种功能,几种教育方法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功能。形势教育中的各种方法的运用及其功能,是由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决定的。方法、功能和目的、任务、内容具有统一性。只有坚持这种统一性,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功能,达到教育目的,增强教育效果。 形势教育论文:形势教育五个讲堂暨党群工作微型党课实践 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上新水平。2014年度,武装保卫部从实际出发,弘扬先进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载体,提出了“形势教育五个讲堂暨党务工作微型党课”宣传工作新思路,摸索出一条具有浓郁内保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路子。 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形势教育和党员理论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几乎是空白,即使开展了也大多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教育照本宣科。上面来了什么政策就原原本本的传达一番了事,而不管受众层次、水平、兴趣如何;二是学习教育方法呆板。大多是行政命令式宣传,口头报告式宣传教育,大多缺乏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灵活性。形式简单、呆板,使宣传对象难以接受,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三是学习教育形式单一。大部分单位局限在编制几期学习教育简报、或为基层职工订几份杂志的范围内,更别说创新性的开展宣传工作。 案例实践探索的方法和措施。找准一个好的载体,加之一个好的形式,将学习教育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给职工搭建一个自己的宣传舞台,其效果往往会比单纯地灌输,硬性地要求来得更好。武装保卫部的思路是:创办“一个讲台”(文化讲堂)、组建“两支团队”(五个讲堂宣讲团队和微型党课宣讲团队)、打造“三种文化”(目标责任化、管理军事化、工作精细化),以“微、小、活”的方式层层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办“一个讲台”――内保文化讲堂 开设以“上讲台锻炼自我,听讲座共促提高”为主题的“内保文化讲堂”,加强对内宣教。抓住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内保工作最关注的职工思想、廉政建设、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细节管理等各方面内容,设置集德、能、勤、绩、廉于一体的内保文化讲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内容雅俗共享,让方寸讲台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二、组建“两支团队”―― 五个讲堂宣讲团队和微型党课宣讲团队 (一)是组建“五个讲堂”宣讲团队。广泛吸取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岗位职工等优秀演讲人员进入宣讲团队,利用灵活快捷的方式,及时把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司的重大工作部署宣传到每名职工,让五个讲堂宣讲团队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业务技能普及员、职工思想反馈员、为民办事服务员,使党的先进理论及公司的最新举措到工段、进岗位、入头脑。 (二)是组建“微型党课”宣讲团队。针对过去普通党员在接受党课教育中存在的“听得多、看得多、思考少、参与少”,参与党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武装保卫部组织建了“微型党课”宣讲团队,改变以往党课自始至终由领导、专家一人讲的模式,把话筒交给普通党员,让他们走上讲台。在具体操作中,一般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根据党员教育的中心议题,打破职务、岗位、资历、学历的限制,鼓励每个党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议题,大胆走上讲台,人人争当教员,人人都是学员,相互都是听众,党员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平等互动地交流自己的思想、见解和体会。 三、打造“三种文化”――目标责任化、管理军事化、工作精细化 (一)目标责任化。在制定年度、半年宏观计划的基础上,实行“日统计、周总结、月分析、季述职”的管理模式,将目标管理的周期缩短到以日、周为单位,及时分析总结工作开展中的问题,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调整目标任务,做到目标动态化管理。 (二)管理军事化。学习借鉴军队管理模式,并同岗位标准化作业、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以军事化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培养员工养成严谨有序的工作作风,促进队伍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推进诚信岗建设。加强岗位道德教育,规范形象岗建设。深入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岗位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邀请钢城公安分局专业人员为风险岗位队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 夯实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开展“提素质、比技能、树形象、做贡献”主题系列活动,结合武装保卫部工作特点,以岗位练兵、强化素质入手,开展演讲赛、知识竞赛、才艺比赛、军事技能比武等系列赛事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内保队伍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业务水平精、素质能力强、执勤标准高、整体形象好的专业人才,按照“国旗班”标准培养“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企业内保队伍,更好的为承钢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三)工作精细化。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法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从基础、细节工作做起,力求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精、准、严、细,理顺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眼睛向内,深挖潜力,最终达到提高队伍管理水平的目的。 在夯实基础管理成果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决策“零误差”、管理“零疏忽”、检查“零缺位” 特色“零失误”管理体系。采取人防、物防、技防、意防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全面的防范管理体系。积极延伸管理职能,转变观念,打破以前只盯点、面的工作方法,放眼全局构筑治安防范体系,对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合理调整防范力量,构建覆盖基层各岗位和各项工作全过程的完整管理体系。 取得的效果。第一、为基层职工群众搭建一个文化展示舞台。很多干部职工都说“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展示舞台”。在基层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同时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干部职工逐渐转变工作作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有力地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第二、宣传思想文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立了长效的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形势教育五个讲堂与党群工作微型党课的活动效果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教”与“学”角色的转换提高了职工群众参与党课的积极性,增强了提升能力素质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第三、组织活力和员工素质得到有效激发和不断提高。较好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时间上快捷、效果上实在,实现了党员教育与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广大党员开阔了视野,完善了知识结构,推进了理论学习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同时鼓励普通职工走上讲台,给他们展示、锻炼、表达、提升的平台。授课的有员通过查找资料、消化内容、提炼观点、确定思路、进行讲课的过程,深化了对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他们的理论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形势教育论文:放大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势教育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教育重任,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恰恰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时事政治和形势教育,是一个亟待重点探讨和突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与形势教育的脱节现象。一是虽然各种考试都涉及时事热点,但不少学校总是采用突击方法,在考前搜集相关时事问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二是尽管新课程教材与时事、生活联系紧密,但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然只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形势教育,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时代感和应有的生活气息。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形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形势教育是中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残酷的感情”。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形势教育,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提高道德水准的要求。青少年处于人生初始阶段和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期,品格培育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国家民族的未来。虽然现行思想政治教材涉及品德教育,但一旦脱离了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就很难把知识内化为品格。 其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推进新课改的需要。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融进德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重点,如果没有时事材料的渗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是空对空。 再次,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是应对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挑战的现实需要。开发性、多元化社会文化良莠并存,要求思想政治课发挥主流教育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形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育学生分析比较和鉴别真伪,选择吸收先进文化,防止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 第四,突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滞后性须加强形势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修订频率较快,编写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形,适时调整教材内容,但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教材相对处于静态,必须以动态的现实素材去丰富静态的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的原则 一是全方位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等。思想政治课结合国内外大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洞的理论和概念,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意识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但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潜移默化形成的,需要正面引导学生对时事、大事的辨析和判断。 再次,思想政治课强化形势教育须接地气。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立足国情、校情、学情。当前,教育方面的国情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存,虽然多数学校都在思考探索素质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教育的校情之一就是城乡差别,并由此决定了城乡民众思想意识的差异,城乡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也就不同。教育的学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思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加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他们富有朝气而又迷惘徘徊,需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青年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形势教育在选材、评价、要求上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的策略 (一)政治课教学要善于捕捉形势教育的契机 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思想政治课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地震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教师及时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兴趣促进思想政治课与形势教育的结合 子曰:“好知之不如乐知之”。所有智力教育都依赖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并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入手,如印发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让班级学生讲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三)典型案例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讲解一些学生关注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增强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播放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播放的典型案例,讲述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男生将该校一位女孩拉到男生宿舍强奸……短短的案例解剖,便能使每个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加强形势教育应强调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和开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形式、内容和问题结论。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还有鲜明的时代性,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教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而且补充拓展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类历史创造的文明成果、学科知识等。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补充拓展时,往往打上了教师的个性烙印,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形势教育 1.举行时事政治大赛 每年我校都举行中学生时事政治大赛,让学生通过班内预赛、年级复赛,最后参加学校决赛。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民主选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2.编写时事小报 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排版,分工合作完成,并在年级范围内交流评比,学生在团体协作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学生撰写小论文 我校指导学生用教材所学知识点评时事新闻,培养批判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定期撰写小论文。学生认真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思考探索,通过撰写论文表达个性观点。 (六)加强学生习惯培养和方法指导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收集时事资源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对时事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灵活多样展示,并体现实效与灵活的特点,既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也可以是小报展示,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时事背景、社会影响、发展趋势等。 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中学生需要对国际国内大事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把形势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放大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势教育价值,有助于学生消除疑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基本品格。 (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中学,四川,南充 637400) 形势教育论文:开展形势教育 提升发展动力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输油处承担着长庆油田靖安、盐定、姬塬3大产油区14个油田的原油外输任务。适应油田公司建设西部大庆以及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形势和要求,近年来,我处先后承担了姬塬油库、长庆宁夏商业储备库、油房庄生产运行储备库、姬惠输油管道、吴定输油管道、姬塬联络线等工程建设任务和持续增长的原油外输任务。为使全处员工及时了解和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形势和任务,抢抓机遇,优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以及长庆油田原油北输任务,我们持续深入开展”形势、目标、责任、任务”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形势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破解发展瓶颈、凝聚队伍力量、助推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形成了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分析形势定任务 一是明确内外形势与储输发展思路。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对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现状与油田公司发展前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企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公民意识的觉醒与企业面临的市场、法律和道德风险,我处在长庆油田储输布局中的定位和地位以及如何适应建设西部大庆的形势和要求等内容,通过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专题讲座以及形势任务分析会等形式,分析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确立了以“加快1300万吨储输能力建设、保证长庆油田原油北出口畅通、确保大库大站安全平稳运行、经济总量和效益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党组织的作用明显加强,企业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企业软实力不断增强、企业实现绿色和谐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企业发展思路及规划。 二是明确奋斗目标与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围绕年度“效益类、营运类、人员类”三大类业绩目标以及“队伍建设、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环保、节能减排、输油生产、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等具体指标开展形势和任务、目标和对策分析,形成较为完善的年度业绩目标量化分解与考核考评体系,明确了年度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专项工作任务。如:针对员工队伍素质与能力如何适应大发展的形势问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技能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先后启动了员工素质提升年、精神文明建设年等活动。在班子层面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在机关层面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在班组层面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在党支部中开展“六个一”创建工作,实现了提升能力、提高效率、提升工作质量的目标。 二、组织宣讲到基层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把形势讲充分,把思路讲清晰,把任务讲明确,把目标讲清楚,把要求讲透彻”的总体要求,成立形势目标责任任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宣讲小组,制定宣讲提纲、制作宣传手册,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了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宣讲。 一是领导带头宣讲。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承包联系点,与联系点班子共同研讨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共同分析查找潜力与优势,结合矛盾宣讲如何去破解、结合问题宣讲如何找方法、结合潜力宣讲如何去挖掘、结合优势宣讲如何去发挥,理顺了工作思路。 二是召开会议宣讲。召开由机关全体干部和基层党政主要干部参加的干部大会,宣讲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及储输发展形势,并针对队伍中存在的信心问题、干部能力问题、队伍凝聚力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和讲解,引导全体干部党员,牢记历史,树立信心,自觉履职。 三是深入基层宣讲。组织宣讲组“下队站、访基层”宣讲活动,坚持把深入宣讲与了解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员工意见建议相结合,向员工讲解企业的形势、机遇、挑战、未来规划等,引导员工进一步立足岗位为企业分忧愁、出计谋、做贡献。四是走进项目宣讲。重点宣讲石油储备库及管道建设的有利形势及意义,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矛盾与困难,引导参战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为工程建设坚实思想基础。 三、开展讨论明责任 围绕企业发展的制约点、着力点、突破点等,细化讨论专题,开展群众性大讨论,梳理工作思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方向,形成了集思广益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正向引导示范讨论。以党支部、班组为单元,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发言,员工群众踊跃参与的形式,先后组织开展“公司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我们三输怎么办?”“建设西部大庆,我们怎么看?”“储输大发展,如何能实现?”等全员大讨论。大家认为,长庆油田有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政策环境、资源基础、技术实力和人才支撑,油田公司在领导体制、生产生活布局、用工形式、薪酬分配、激励机制、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布局,为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建设西部大庆扫清了体制性障碍,靖安、盐定、姬塬3个产油区储量规模及上产情况为我处实现1300万吨储输能力建设目标以及年度储输目标提供了资源保障,也只有加快西部大庆建设、加快储输能力建设,才能在发展中解决企业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通过讨论,解决了员工队伍思想上的疑虑,明确了自身担负的职责,坚定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做到了主题突出、有的放矢。二是结合实际分析讨论。针对企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转变发展方式,我们怎么办?”“企业要发展,如何保安全?”“企业大发展,哪里是短板?”等专题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如:在发展方式上形成了坚持“标准化、模块化、市场化、数字化”管理以及低碳发展、低成本发展、绿色发展的共识;在加强输油管道安全巡护上梳理形成了护管“16法”;在节能减排上确立了“回水利用、变频调速、电力补偿”等9项措施;对讨论中提出如管道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预防等前瞻性的问题,以及阴极保护不到位等现象,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看实情、出实招、定对策,开展专题研究或现场分析研究解决。三是立足岗位灵活讨论。组织干部员工围绕“建设西部大庆、我能做什么”、“储输大发展、我要做什么”、“岗位做贡献,我该做什么”专题讨论,以及“我是企业的主人翁,我为单位做什么?“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为家庭做什么?”“我是自己的主心骨,我为自己做什么?”等议题进行讨论。通过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和未来的努力方向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员工中形成了“认认真真干工作,平平安安上下班,老婆孩子心里安;我为企业做贡献,企业发展我发展,人生才能有尊严”等一些倾向性的认识,队伍精神面貌焕发了新气象。大家认为,每个人都是西部大庆的参与者、建设者,认真负责、平平安安、干好本职、站好每一班岗,就是对建设西部大庆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企业、家庭及自身最大的负责,也是我能做、要做、该做的事情,也是我能做好、要做好、该做好的事。 形势教育论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势教育宣讲提纲 3月24日,集团公司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按照中央要求,集团公司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单位,从今年3月份开始至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传8月末结束,历时5个多月。这期间,公司将在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和第四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先后完成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任务。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发动、务求实效,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推动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矿区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安全意识全员化、成本意识民营化、管理意识精细化、发展意识多元化”的工作方针,抓好产品生产、煤炭销售、成本管理、项目开发与建设“四个”重点,实现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经营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个”目标的必然选择。 当前,矿区的总体经济形势继续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阜矿是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和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沉积,加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实到开创矿区各项工作新局面上来,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振兴矿区经济的工作思路、推动矿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发展成果的实际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和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为实现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二、抓住关键,把握环节,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公司党委的统一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握环节,重点完成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任务,努力实现“在深化思想认识上取得新提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健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在推进阜矿集团全面工作上取得新成效”的目标,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深入学习调研。要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张文岳、唐军等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突破阜新的新思路、新部署。要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开展“深入实际看问题、破解难题求实效”调研活动。针对影响和制约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继续解放思想、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充分认识阜矿集团经济发展水平与同行业先进单位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清醒分析加快阜矿集团发展步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实干意识。 二是深刻分析检查。要认真分析、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主客观原因,按照李军书记的动员报告和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共性问题逐一对照检查。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书面征求意见表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代表,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群众评议。 三是抓好整改落实。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对照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突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要着眼长远,制定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方案,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将方案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和职工群众公布,接受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序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首先,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求实效。检验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关键就要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否下了真功夫,取得了新成效。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干部,做到理论上弄通、思想上搞清、行动上落实,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促进者,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矿区的坚强组织者和有力推动者。 其次,要在推进矿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上求实效。要抓住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在“突破阜新”战略中阜矿要率先突破的要求,加快玄武岩连续纤维、膨润土、雷家煤层气、白音华煤业、包头煤业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步伐,加快可替代产业开发,抓大项目,兴大产业,办大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合理开发资源,扩大经济总量,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煤业增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上来,着力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在推动矿区安全发展上求实效。一个时期来,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制约安全生产的结构性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脆弱。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建立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秩序。要进一步深化重点部位、特殊环节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凝聚“安全发展”共识。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技术进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推进安全发展的能力,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形势教育论文:观看形势教育心得体会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形势教育大课堂》,特别是第一课“生活新变化”,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部部长周济代表主办单位在第一堂课前发表“今天需要你们了解,明天等待你们创造”的致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今天同学们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很重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祖国的发展、了解世界的变化同样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记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响应时代和未来的召唤,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好今天的准备。” 屏幕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棚户区改造、“村村通”工程使边远地区的群众看上了电视等场面,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祖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共同感受着祖国的日渐富强,繁荣昌盛,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心灵再次受到强烈熏陶 ,使我们懂得了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腾飞 。课后,我们结合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召开以”生活新变化”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学生们踊跃发言,畅谈身边的新变化。然后,又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很多同学在谈观后感时说道:“落后挨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祖国正在强大起来,不会任人欺负了。”“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机智勇敢又团结一心。”“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 通过此次活动,使全校师生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形势教育论文:基层党校设立形势教育课的重要性 对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他们也很关心,也会有困惑。当他们有了机会到党校来学习,就需要通过党校的学习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形势,从而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更加坚定,在工作中更加自觉和主动。 基层党校开设形势教育课是基层工作服务对象的要求。基层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对国家大事也是很关心的,在街头巷尾、网上、饭桌上、茶园和公园里到处都能听到老百姓在谈论国家大事。老百姓对形势的认知有局限性,感性多于理性。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矛盾凸显,热点难点问题很多,在社会上、网络上议论很多,流言、杂音、噪声很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敷衍搪塞,更不能不负责任的乱说一通。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党的组织渠道及时地从正面去进行宣传和引导,那么小道消息和流言就可能泛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就会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会降低。所以,在基层党校开设好形势教育课,让形势教育课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这有利于消除在认识上的误区,有利于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决策的道理,有利于为打好改革攻坚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怎样才能讲好形势教育课程 形势教育课内容很多,是很不好讲的。要求讲课者要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来理性的认知和分析形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大家共同关注的、存在疑惑的、可能产生纠结的热点难点问题讲得比较清楚。首先是精选讲课内容。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一是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难点;二是对中国发展大局有重大影响;三是干部群众普遍比较关心、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只有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内容才能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出现讲者在台上口若悬河,而听者却在台下昏昏欲睡。然后是广泛收集查阅资料。党校开设形势教育课必须坚持政治原则,讲课中的基本观点,使用的基本材料等都必须是出自于官方公开的内容。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二是重量级人物和知名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三是经由权威部门的文件、统计数据、新闻消息、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等。在党校的讲台上不应该把网上和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炒作新闻等作为讲课内容。对于在事实有较大出入、或数据不一的材料,要进行鉴别,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为准。再有,党校开设形势教育课对主讲教师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知识面比较宽,随时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三是要有较好的口才、讲课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层次、条理、逻辑清楚。形势教育课不同于理论课,更不是娱乐散打。要让听课的对象既很有兴趣听,又明白了道理,还受到了教育。 要突出形势教育课的特点 突出正面引导作用。形势教育课的目的是帮助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树立信心,鼓足干劲,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泄气。所以形势教育课要多讲正面内容,对负面的问题也要讲,不能回避,但是要适可而止。面对不同的听众,哪些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不应该讲?要把握好一个度。 突出时效性。形势教育的内容具有很鲜明的时效性。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时间我们对他的认知和判断都会发生变化。 突出听课对象的特殊关注点。由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其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对形势的认知和理解的角度及深度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讲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在讲课内容重点的把握上灵活施教。 突出讲课内容中的关键词。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多、知识面宽、信息量大。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听众较好的理解讲课的内容,就必须突出其中的关键词,使听众既好理解,又好记忆。 突出讲课教师的个性。讲课教师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普通的公民,也会对国际国内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观点。主讲人不应该回避自己的观点,在坚持政治方向的大原则下,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讲真话、讲实话。总之,在基层党校开设形势教育课应当和理论学习课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形势教育课尤其重要。当前特别要把形势教育同学习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 作者:李晓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委党校
化学与健康论文:生物化学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摘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本文就高职生物化学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阐述,指出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物化学;心理健康 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今天,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素养,树立健康向上的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表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的精神,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更是提出明确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遵从心理规律,营造和谐课堂 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又要掌握心理学常识,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向上、人人平等、轻松愉悦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不断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迈进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赞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少批评强化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塑造梦想,建立信心。既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平等的锻炼机会,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营造和谐课堂,加强师生积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在理论教学中,践行教书育人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理论中能拓展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例如,在介绍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理论教学中,总结出不管何种氨基酸,都以α-氨基和α-羧基发生脱水缩合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临困难时,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专注重点,减少干扰。在介绍糖、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功能时,把它们的优缺点对比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客观评价,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三、在实践教学中,追求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实验实训课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实训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公物、对人、对己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实训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边做边想,主动探索,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验实训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器材、试剂等资源,培养计划和协调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四、小结 高职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的支柱,是祖国发展的希望。而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应当引起高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在生物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推进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同时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诸戌娴 化学与健康论文:某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化学楼的通风系统设计 [摘要] 通过对某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化学楼的通风系统设计介绍,阐述了通风柜的各种类型、特点,通风柜排风系统风量、风压的计算,风机的选型,排风管材质的选择,通风系统的控制以及有机废气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通风 通风柜 通风系统设计 有机废气处理 一、概述 该化学楼位于某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科学城新建科研园区一期内,为新建建筑。主要从事化学新药的研究与实验,主要排放的废气为含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的废气。该大楼共四层,每层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每层设七间化学实验室,每间设8台通风柜;首层为预留,二至四层共设二十一间化学实验室,共设168台通风柜。其中一间化学实验室(所有相同)平面布置如图一,共8台通风柜,每4台通风柜合用一排风系统,系统图见图二。 二、通风柜的种类及选型 通风柜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从其结构、使用条件、排风效果、安全经济等考虑,通风柜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1、顶抽式通风柜,一般用于需加热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具有良好的排风效果;缺点是通风柜操作口处的风速不均匀,靠近台面处有旋涡气流产生。 2、狭缝式通风柜 在其顶部和后侧设有排风狭缝,后侧部分的狭缝,可设置一条或两条(在中部和下部)。由于上、中、下三个部位都设有排气口,气流流经狭缝时,会产生节流效应,变静压为动压,再变动压为静压,使通风柜内有一股较强的负压气流,使操作口处的风速达到均匀,产生良好的排风效果。 3、旁通式通风柜 通风柜排风量是按操作口全开时的截面积及设计风速来计算的,有时不需人操作时会把柜间关小些,由于排风量保持恒定,在操作口调节门下进气口的风速将变大。对有些实验操作如:用火加热,使火焰晃动,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通风柜设置了旁通口解决以上问题,当操作口调节门上移开大时,旁通口被调节门阻档,不起旁通作用,空气由操作口直接进入通风柜;当调节门下移关闭时,旁通口开启,一部分空气从旁通流入柜内,使操作口风速基本稳定。 4、风幕式通风柜 也称补风型通风柜,把占总排风量70%左右的新风送到操作口,或送到通风柜内,专补给排风使用,其余30%左右的排风由室内空气补充。新风可根据实验要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过滤、冷却、加热等处理。由于补风型通风柜排走的室内空气较少,保证安全情况下,节能,常用于有空调要求的实验室或洁净室。 三、通风系统的设计 1、通风柜排风量的确定,由公式计算: L=3600 FVβ m3/h 式中L―排风量(m3/h) F―操作口面积,按全部打开计算(m2,开口高取0.5m)。 V―操作口平均风速(m/s),无毒有害物,操作口吸风速度采用0.25~0.375 (m/s);有毒或有危险的有害物,操作口吸风速度采用0.4~0.5(m/s);极毒物或少量放射性有害物,操作口吸风速度采用0.5~0.6(m/s);本项目为第二类。 β―安全系数,取1.05~1.1 四台通风柜组合成一排风系统的风量计算如下: L=4×3600×1.8×0.5×0.5×1.1=7128m3/h 2、排风机风压的确定,首先计算系统阻力,再乘以1.1左右的余量,以克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系统阻力由以下组成:风管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消声器阻力+净化处理装置终阻力。按排风管其中一套最长距离通风系统计算,排风机风压约935Pa 3、风机的选型,根据通风量、风压确定通风机的型号,选用玻璃钢离心风机BF4-72No4A,转速2900r/min,风机功率5.5kW。可满足要求。传动方式采用A式电动机直联传动,效率高,曲线平坦 性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4、排风管材质的选择,所有排风管道、阀门、软接均采用耐腐蚀型,常用管材有PVC圆管材、PP圆管材、硬聚氯乙烯板材方管,无机玻璃钢方管,除无机玻璃钢方管外,其它管材均非不燃材质。由于要穿越了不同的防火分区,项目采用厚度为25mm厚不燃无机玻璃钢风管,圆支管(不穿防火墙)采用优质圆形PVC管材。 四、排风有机废气处理 根据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及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要求,所有废气的处理要达到国家规范的允许排放标准。实验室排放废气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中和法与吸附法,中和法用于无机类废气的处理,无机类废气体含成份有:HCL、HF1、NO、NO2、NH3、CL2、CO、SO2、SO3、H2S等,它处理方式是采用废气净化塔,通过对废气中可溶于某溶剂的吸收和洗涤,通过传热和传质使废气中的某种组分吸收到溶剂中;吸附法用于有机类废气的处理,有机类废气体含成份有:甲醛、甲醇、苯、甲烷、乙烷、乙炔等,它处理方式采用活性炭吸附箱,利用活性炭本身高强度的吸咐力,结合风机作用将有机废气分子吸咐住。 经征询化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有机废气,并且根据业主方提供的环评报告要求“经活性碳吸附处理后通过通风管道高空排放,活性碳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本项目有机废气的排放经处理后可达标,可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DB44/27-2001)的要求。”。本项目废气处理采用抽屉式活性炭吸附箱,并在活性炭过滤前增加了初效过滤袋(G4),以增加活性炭寿命。 五、结束语 本文作者历经该项目从2007年土建开始设计,到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在设计此类项目中,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通风管道要与建筑专业的配合,现在很多科学实验室建筑不注意各种管网位置的预留,造成各种的管道设计的困难。该项目多达42套排风系统,通过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在每层两间实验室之间建筑的中间设置排风井至天面,避免了过长的排风管道,隐藏了排风管道。 2、项目选择了补风旁通型定风量通风柜,由于地处广州,新风并未经冷、热处理,冬季补风带对着实验人员直吹,影响了人体的舒适性,经改进,封堵部分补风口,使补风尽量往通风柜两边补,并改造补风机控制方式,补风机可直接启停,关闭补风机时,由窗外自然补风。 3、由于共用了新风管道补风,调试时各通风柜补风不易平衡,经新风管阀门的调整,基本达到平衡,类似该类项目新风设计尽量单独引进,以便各通风柜补新风量的调节。 化学与健康论文:高中化学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构建了自己的化学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高中化学;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健康教育是高中化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就是“化学与健康”。健康教育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化学处处与自己的健康有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 健康教育是涉及众多领域的教育主题,每个科目都不同程度的承载着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化学学科承载了较多的健康教育的责任,因为它化学与人类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化学关注环境,化学关注能源和材料等,这些也都是在关注人类生存,这些自然将化学与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化学学科课程结构中逐步形成体系,也不断得到了强化。下表就概括了化学学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标准: 1.内容: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认识化学学科 2.内容: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式:无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主题: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3.内容: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学习方式:讨论: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4.内容: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5.内容: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习方式: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6.内容: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7.内容: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8.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9.内容: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0.内容: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1.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2.内容: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学习方式: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 污染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 13.内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所属模块和主题:5.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健康意识,也有健康知识,甚至还教会学生一些健康技能,这些都体系了化学学科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化学学科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化学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上面内容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讨论,阅读,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探究和体验”,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决定和安排,我们也可以从“探究和体验”的方式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化学健康教育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健康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它不仅仅是化学学科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构建化学健康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化学与健康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摘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教学;渗透与融合 新课程背景下,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上三个维度无一例外需要依托心理规律去实现,特别是情感态度的获得和价值观的形成。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可见,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不会持久;如果学习只是满足某种外在要求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就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期待的学习行为发生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强化就会激励学生在今后表现出更多期待的行为。如利用作业批改中的简短评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以强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巧妙运用简短评语,能使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短短的几字评语往往起到“拔动千斤”的作用。 二、有效应用心理学规律,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艺术 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心理学效应是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只要我们细心体味,灵活运用,一点小小的知识也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1.拉瓦赫效应---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 拉瓦赫效应是指每一个学生因其生理、心理、潜质的差异,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不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冷静分析,用心去寻找学生的长处并及时鼓励强化,用心去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激发孩子奋斗的动力。学生找到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通过进一步引导,把这一种成功的喜悦、奋斗的勇气、努力的动力移情到知识的学习上,就会带动学生不断进步。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提高自我动机水平 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不仅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就的期望,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和学业成绩。对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成绩成功的期望,使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机水平。通过自我归因水平测试、归因理论的学习、案例分析以及自我探索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归因方式,学习积极的归因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内省,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强化动机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对教师更加信任和亲近,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三、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找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1.充分利用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创造化学美的源泉,经常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性质时,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美丽的喷泉、使气球不吹自大等实验,学生啧啧称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这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理,他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2.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意义 为更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找出最佳方案,产生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到情感的升华,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实验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实验都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索,达到更深层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探究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学习:①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实验现象;②为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现提供以下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等,请各小组讨论,看那组找的方案多,由小组长记录每人的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各组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来做实验,这样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坚持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化学与健康论文:人体内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摘要】人体是由有机物、无机物组成,人体中除了C、H、O、N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体内的无机盐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 【关键词】化学元素 人体健康 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并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系统,生命现象就是一系列复杂的有机物相互制约、彼此协调的变化过程的体现。 一、人体内的化学元素 构成人体的元素很多。有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如O、C、H、N、Ca、P、K、S、Na、Cl和Mg共11种元素,占人体体重的99%以上,属于常量元素。其它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微小,仅占体重的1%不到,属于微量元素。其中F、I、Si、Cr、Cu、Mn、Fe、Co、Mo、Zn、V、Ni、Sn、Se共14种元素,是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而含量又低于人体总量的0.01%的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其中Al、Ba、Ti等人体内不必有的微量元素,称为非必需微量元素;其中Hg、Pb、Cd、Tl、Be等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的元素,称为有害微量元素。 二、一些常量元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常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的平衡,调节体液的酸碱度,形成骨骼支撑组织,维持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生物兴奋性,传递信息使肌肉收缩,使血液凝固以及酶活化等。 1.碳、氮、氧、氢是人体必需的常量非金属元素 C、H、O、N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于体内。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是人体的生命元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 2.钠、钾、镁、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金属元素 Na+、K+、Mg2+、Ca2+四种离子占人体金属离子总量的99%。如果得不到足量的食盐,就会患缺钠症。主要症状是恶心、肌肉痉挛、神经紊乱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镁是体内多种酶的激活剂,对维持心肌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和镁都能调节植物和动物体内磷酸盐的输送和沉积。钙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和心跳规律,血钙增高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血钙降低,则引起兴奋性增强而产生手足抽搐。 3.磷也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参与机体组成及能量代谢 人体骨骼,牙齿中的磷为钙量的一半,磷也是软组织的重要成分。此外,机体中的磷还有许多结构性的性能:贮存能量、活化物质、组成酶的成分、调节酸碱平衡。 三、微量元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已引起国内外营养界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一)必需微量元素的功能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而含量又低于人体总量的0.01%的元素是必需微量元素。每种必需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总的来说,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和组织的成分、作为功能蛋白质的成分、维持身体内的渗透平衡、作为酶的激活物、参与神经脉冲的传递。 1.碘 通过甲状腺素发挥生理作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微量元素。 2.硅 硅元素在人体内,主要参与粘多糖的合成与代谢。人体缺硅,可导致关节硬化和动脉硬化,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 3.锌 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生命相关元素,锌缺乏时,会引起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低下、眼睛呆滞无神、皮肤粗糙易感染、贫血、视力下降、毛发枯燥,甚至引起肝脾肿大,从而导致发育缓慢。 4.氟 是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可预防龋齿,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5.钴 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钴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6.铬 可预防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高血脂胆石。铬元素 可协助胰岛素发挥作用,防止动脉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合成,促进生长发育。但当铬含量增高,如长期吸入铬酸盐粉,可诱发肺癌。 7.铜 铜还与人体皮肤的弹性、润泽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造血过程;增强抗病能力;参与色素的形成。铜含量在体内减少时,会影响铁的吸收,导致铁的利用障碍,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8.锰 能刺激免疫器官的细胞增值,大大提高具有吞噬、杀菌、抑癌、溶瘤作用的巨噬细胞的生存率。 9.硒 是免疫系统里抗癌的主要元素,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硒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 10.铁 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4―5克。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缺铁常常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非必须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1.铝(Al)是非人体必需元素。 2.砷(As)也是非人体必需元素。 3.硼(B)也是非人体必需元素。 (三)有害微量元素 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对身体能造成伤害。如铊过高易患脱发症;汞污染能使人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合并性格改变,口腔炎症和双手震颤;铅能损坏所有体内器官,影响智力发育和骨骼发育,造成消化不良和内分泌失调,导致贫血、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破坏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等;镉污染能使各个关节针刺般疼痛,轻微活动能引起多发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由此看来,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元素,对人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量元素对人体特别重要,摄入量过多过少都能引起疾病。人体内各种元素含量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化学与健康论文:大学生自主文化学习的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 要 采用特质流畅量表-2和自测心理健康量表对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主文化学习中的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之间显著正相关,Flow体验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自主学习 Flow体验 心理健康 Flow体验是指人们对某一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推动个体完全投入其中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具有技能挑战平衡、行动意识融合、清晰目标、明确反馈、全神贯注、控制感、自我意识丧失、时间变换、享受体验9项特征。以教育为背景的Flow体验研究很少,大学阶段的自主文化学习较为普遍,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及教师指导下,学习者要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因此探索大学生自主文化学习中的Flow体验更具现实意义。本研究将自主文化学习范围限定为上一门喜欢的课、完成一项有难度的作业或实验、看一本有价值的专著等。 有研究发现,Flow体验有助于提升幸福感,与降低压力、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由此看出,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本研究旨在探寻大学生自主文化学习中的Flow体验能否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对大学四个年级学生分层随机抽样,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男生75人,女生118人;大一48人,大二47人,大三50人,大四48人。 1.2研究工具 1.2.1特质流畅量表-2 包含九个维度,33题,五点计分,本研究中问卷%Z系数为0.861。 1.2.2心理健康自测量表 包含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三个维度,15题,十点计分,重测信度为0.791,本研究中的%Z系数为0.859。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Flow体验总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自我意识丧失、时间变换两个维度,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享受体验维度,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男女生心理健康差异不显著。 2.2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Flow体验和心理健康总分在四个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清晰目标维度,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三;时间变换维度,大四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维度,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余年级。 2.3 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分析发现,Flow体验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正相关,Flow体验九个维度与心理健康三个维度间大部分也呈显著正相关。 2.4 Flow体验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以Flow体验的九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心理健康总分为结果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回归预测,得到回归方程: 心理健康=2.607+全神贯注*0.543+挑战–技能平衡*0.620+控制感*0.305-时间变换*0.2988。 该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484,说明全神贯注、挑战技能平衡、控制感、时间变换四个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 3讨论 3.1不同性别、年级的Flow体验、心理健康特点 本研究被试以文科生居多,学习方法类似,且自主文化学习范围有所限定,因此Flow体验不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女生喜欢结伴学习,男生擅长独立思考,因此男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中,降低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失去对时间的正确觉知,女生更愿意分享完成任务的喜悦感,并将其作为强化未来学习的最好鼓励。大四学生即将毕业,面临升学或求职的抉择,比起低年级学生,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大四学生目标性更强。但是,时间有限任务重,他们对时间变换的感受就会低于其它年级。 大四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少,说明近年来学校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作用,大四学生在人生转折点虽压力重重,但学习目标明确,Flow体验提供给个体幸福感、积极心理、低紧张度,加之四年来的相关社会实践,耐挫、耐压力性有所提高,而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还处于迷茫状态,面对各种挑战不知所措。 3.2 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Flow体验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即越能体会到Flow体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全神贯注、挑战技能平衡、控制感、时间变换四个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解释率达到48.4%。自主文化学习中,通过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感受自己技能和挑战水平的平衡、掌控挑战任务的进展,以至于失去正确的时间知觉,这种体现自我价值实现的Flow体验增强了大学生的幸福感,使大学生对学习更满意、更乐观,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者建议,学校教育不应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更应该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生创造产生Flow体验的条件,激发学生Flow状态,从而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化学与健康论文:化学重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 摘 要: 城市土壤是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干扰或直接“组装”,并在城市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土壤,它与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相比,既继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某些特征,又有其独特的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表现出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系特征。城市土壤由于能够作为接纳多种途径释放的重金属的汇总,因此,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高低常常可以作为指示城市环境污染强弱的“示踪物”。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人体健康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挤,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城市土壤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城市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其中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已被许多学者作为指示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 目前,对于重金属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重金属是指原子密度大于5.0g/cm■或6.0g/cm■的金属元素,这一大类元素大约有40种。(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钙的金属元素,即从钪起为重金属。(3)重金属即为有毒金属。 上述三种定义都欠准确。例如,尽管金属铝的原子密度只有2.7g/cm■,但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生物健康表现出极大的伤害酸性环境中,它的毒性随着溶解性的增加而增加。鱼鳃对铝离子中比较敏感,阿尔茨海默氏病是铝累积在脑中而引发的疾病。而某些元素的原子密度虽然大于5.0g/cm■或6.0g/cm■,但并没有表现出潜在的毒性。 重金属作为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具有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特点:第一,重金属在环境中不会被降解,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络合或螯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滞留在环境中,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险。第二,有些重金属是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因素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只有超过一定浓度时,它们才被称为污染物,会产生更高的生物积累,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副作用;有些重金属为生物的生长发育非必需,它们具有与许多矿物营养因素相同或相似的外层电子层结构,能通过扩散和细胞膜渗透而进入生物体内,发生生物累积。这些金属在环境中只要微量存在,即可产生毒性效应,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第三,环境的中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重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第四,重金属在进入生物体后,不易被排出,在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作用十分明显,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可成千上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蓄积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的性质,而且关系到植物、动物甚至人类的健康,而且一旦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就很难彻底消除。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具有多源性、隐蔽性、一定程度的长距离传输性和污染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因此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元素进入城市土壤后,由于其迁移性极低和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特性而被累积于城市土壤中,然后通过风力、水力或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及人类健康和恶化生态环境。在人体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元素参与其间的高度精细的化学反应。化学元素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材料,而且在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的适应与驯化,形成了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人类的疾病多是机体在化学性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性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及心态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临床症状。 决定某种化学元素对人体有害或无害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元素的量。德国科学家在研究生物必需元素时,发现植物缺少某种元素不能成活,元素适量时茁壮生长,当元素过量时就显示出对植物的毒性,甚至死亡。重金属摄入人体内,一般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而是通过化合、置换、络合、氧化还原、协同或拮抗等化学的或生物化学反应,影响代谢过程或酶系统,所以毒性的潜伏期较长,往往经过几年或几十年时间才显示出对健康的病变。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有毒的重金属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 重金属与人体健康的部分调查情况:(1)对人的肝有影响的是As、Be;(2)对人的肾有影响的是Cd、Hg、Pb;(3)对人的生殖有影响的是As、Cd、Cr、Hg、Mn、Pb、Se、Tl;(4)对人的神经有影响的是As、Hg、Mn、Ni、Pb、Sn、Tl;(5)对人的视觉有影响的是Hg、Pb;(6)对人的免疫有影响的是Ni;(7)对人的呼吸有影响的是Cr、Ni、V、Pt;(8)对人的皮肤有影响的是As、Cr、Ni;(9)对人的心血管有影响的是As、Cd、Pb;(10)对人的血液有影响的是As、Cu、Pb。 近一个世纪来,各国癌症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的发病率在大多数国家居于前三位,病人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引起癌症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因此,癌症病因及其防治成为科学研究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已肯定具有致癌作用元素、可疑致癌元素和促癌元素。 重金属元素与癌的部分调查情况:(1)已被确定为致癌的元素有As、Cd、Hg、Ni、Pb、Cr、Sb;(2)可疑致癌的元素有Be、Co、Cd、Se、Tl、Zn;(3)促进致癌的元素有Cu、Mn。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其日后就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在组织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与相关的酒店、旅行社和景区等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体验机会。 1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人对于精神需求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行业,面临着十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旅游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的企业行为和战略管理行为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提高本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当前的旅游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十分注重对于应聘者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才能通过考核,顺利走入工作岗位。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只是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其顺利的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因此在进行应聘时很难获得企业的青睐。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当前大部分旅游企业都处于人才紧缺的情况,急需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由于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基础和经验所以在入职后还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各大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解相应工作流程,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尽快地步入工作岗位,进入工作状态,同时也为各大旅游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旅游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 各大高职院校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时,主要的途径就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借助相关旅游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建设一些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工作岗位,实现自然完美的衔接,同时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用人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培养更多可用的人才,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战斗力,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 2.1转变教学观念,拓展办学思路 要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校方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将教学活动局限于学校内的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而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起一些相应的实践基地,或是使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意义,正视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拓展原本的办学思路,将校企合作作为新的教学突破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完善教学管理机构,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组织并负责实践活动,能够确保活动的效果,保障教学的质量。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小组,由相应的领导和老师来进行管理,再根据班级等条件进行分组对各个小组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学生、家长、企业和校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管理学生的实践档案,为学生的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分,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3保障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 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活动不同,教师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在选择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时,要尽量选择“双师型”教师,能够依据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除了聘请专业的师资队伍外,各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时,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一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工作的实际内容,获得一线员工更为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指导。综合上述内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学生在工作竞争中的优势。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趋势,正确认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总结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提升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可行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大数据 本文所述的科技项目档案是围绕科研项目所进行的所有研究工作的档案资料。通常情况下,一个科技项目由多个课题组成,档案形成的周期不一,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应合理地应用这一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一、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科技项目科研档案是指在科技项目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材料,是科技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项目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管理,能够有效推进智能管理水平。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要求从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档案管理技能,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际工作中,多数从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在计算C技术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应用,数据库建设和快速检索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由此导致在建设信息化的科技项目档案过程中,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信息的检索和录入,致使科技项目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有待改进。科技项目归档材料复杂(包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材料、申请立项材料,立项后各阶段的试验原始记录材料,总结报告、成果报告、成果鉴定等)、科技项目的多人参与属性和形成周期不一的特性(科技项目一般需经过论证、立项、实施、验收、推广等过程,短的需要几个月,长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都给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更加合理、科学地整理、归档成为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亟待改进的方向。 (三)科技项目档案保密管理有待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给予人们获取信息资料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利用中的资料信息的安全风险。当前的档案信息安全,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网络技术层面的支持。与此同时,科研项目档案有着它自身特殊的保密管理要求。由于科研项目档案涉及科研成果的前期申报、立项、实施、专家评审等环节,其保密级别的管理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科研项目中的专家评审部分不能公开,而项目名称、课题研究方向则属于需要公开的范围。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科技项目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护的矛盾成为项目档案保密管理亟需提升的方向。 三、提升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水平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应该引起单位和组织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将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的项目管理中去,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动态监管。科技项目档案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档案的前端控制。科研项目的验收环节应包括相关资料的归档手续,只有在正式归档之后,才能举行相应的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其次,科学规划归档分类。在2年以内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应以办结年限为准按照项目类别进行分类归档,在2年以上的较为复杂的,按照论证、立项、实施、验收、推广的年度进行分段归档。其三,培养数据定期更新意识,委派专职人员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和系统维护,实时录入数据库。 第三,理清科技项目档案的管理和归属问题。在科技项目档案进行归档和保存的过程中,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多个课题及多个单位参与的项目,参与单位负责所承担课题的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最终由课题组长进行审核,协作单位的档案须将副本交给主持单位,如确实涉及协作单位合法权益的,应在提交的材料中明确注明归属问题。 第四,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科技项目档案是国家的重要财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必须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的不同阶段加强安全管理,杜绝资料外泄。归档时必须设置不同的保密层级,如专家评审内部资料应该设置最高级别的保密权限,项目科研内容设置中级的保密权限,方便项目主办单位的后期查阅,而项目名称、课题研究方向信息可设置公开权限,方便大众查阅。运用技术隔离,设置分级访问权限;健全专人负责制和档案查阅申请制,从制度、人防、技防三方面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第五,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将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的科技项目档案管理模式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高效发展,例如在科技项目的收集和归档过程中使用数字化资料,同时建立每个科技项目的检索目录、主要成果和详细摘要等关键内容,便于后期的使用;同时数字化并不单单是整理电子文档等材料,应结合数据库、计算机技术等,应用更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会计与财务信息相关性研究 【摘 要】 目前大数据会计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会计学界重视,要想实现大数据会计时代,必须厘清大数据会计的数据选择与结构。文章逐一对会计数据结构及如何在非结构化、碎片式数据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建立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就应对大数据给会计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会计数据; 碎片式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财务信息 一、大数据会计的数据选择与结构分析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当下,人力资源、金融资本及大数据被公认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改变必然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财务行业也将受到必不可少的影响。传统财务行业的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模式将因大数据而发生积极改变,各种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等,都将会受到积极影响。会计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企业价值服务的,编制有效的会计信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服务管理层、投资者和潜在的需求者,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服务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从此角度来说,凡是能蛱岣咂笠导壑档南喙厥据信息,都是广义的会计信息。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不能融入的各种非结构化甚至碎片化的数据,需要被纳入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用于提升企业价值。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具有价值的各种非系统、碎片式的数据如何有效收集处理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并创建新的会计数据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管理者或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更可靠准确的数据以便于其作出各种经济决策,将是未来会计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难题。 (一)思维转变将有效补充传统会计定性信息数据的不足 因果导向的思维模式作为传统的思维模式占据人类历史几千年,而在大数据时代此种思维或将面临改变。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尤其非结构化、非系统性、碎片式数据占据主导,将使得因果性思维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数据的“大量、多样、高速、价值”4V特征给人们传递了新的信息,也带来新的思维模式。该思维涵盖了“平等、动态、多样、关联、开放”等特征,蕴含了集合优于单一、整体优于局部、相关优于因果等思想。正是这种新思维新特征,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因果性思维,逐渐转变成大数据时代的整体性、相关性思维。 大数据时代单一的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并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的完整经营过程,但是整合大量相关的碎片式数据将能够有效反映相关的企业价值所在。传统会计实务当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定量描述原因有二:其一,货币计量不能用来反映定性描述的数据信息;其二,定性描述的数据信息大多是利用相关关系衍推而来,结果随机性较大且不如因果导向所得结果准确。深入考虑,传统会计选择定量的数据用来核算反映企业相关信息主要是其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大数据时代,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会计数据不再受以前因果分析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整体或较大样本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结果准确性往往较传统的因果性分析更为准确、恰当。综合来说,传统会计数据信息仅涵盖货币计量的定量描述性的数据将远远不足,大数据时代各种定性描述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将有效补充传统会计数据的不足。 (二)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组成传统会计数据部分的逻辑分析 碎片式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指不能或不方便用传统二维数据库来计量的数据,比如视频信息、图片信息等。大数据时代,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虽有效补充了传统会计数据的不足,但只有特定特征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才可以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并不意味着所有此类数据均需纳入。 首先,只有具备一定价值和数据密度的特殊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才可以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此类数据在大数据分析时将会有效降低各种噪音与干扰。此类数据需要与真实事件具有高度相关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件或事件影射现象,只有这样的数据纳入才会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此类数据还需要具备中立性。所谓中立性,指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地去反映各种真实事件或其影射现象,只有客观中立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纳入才能防止人为主观带来的错误。因此,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具备中立客观且具有价值。 会计信息自始至终为企业管理而服务,故会计数据可以说依附在企业管理之下,那么如何选择会计数据将与企业的本质密不可分。 针对企业本质主流观点如下:(1)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产物,是价格机制的替代者;(2)契约论者认为企业本质是人与各种要素投入者签订契约而成立的某种契约组织;(3)某些学者认为企业存在的本质是创造并追求利润最大化。对比三种主流企业本质的相关流派,发现他们并不冲突反而相互补充,笔者偏向于三种观点的融会贯通。可以说企业本质是契约人与要素投资人的组合,是企业成立的前提,企业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产物,而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并与其分享,即企业本质是创造价值并分享、资源配置及契约关系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企业本质的资源配置及契约关系可以通过会计核算经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来描述,而创造价值与分析则可以通过记录契约关系资源配置的具体信息来衡量。可见,会计数据信息必须能够衡量企业价值,这也是会计对象的基本范畴(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由此,碎片式的也好,非结构化的也好,纳入传统会计数据体系的首要条件是与企业价值相关。 (三)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体系结构分析 通过前文阐述可以知晓,独立客观的且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被纳入会计数据体系。在此,传统的会计数据与新纳入的碎片式、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两类数据如何在会计数据体系里定位? 会计数据从真实可靠角度来说,由直接及间接两类数据构成。传统的会计数据基本由直接的结构化数据组成,而现代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则可归类于间接的会计数据。第一,相对于新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间接数据,传统会计直接数据能够最为真实可靠地反映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本质。这是因为传统结构化的数据在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比如相关单据的稽核、复核、审核、签字确认等,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直接揭露了真实可靠的交易或事项。第二,相对于传统会计的直接结构化数据,新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间接数据由于其与企业价值高度相关且独立客观,大大提高了现代会计数据体系全面准确反映经济业务本质的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无论什么时代,会计数据体系都必须可靠真实,大数据时代会计数据体系也不例外。换句话说,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数据体系将以传统结构化(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定量描述的)数据为主,而独立客观且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成为有效补充。两类数据体系的融合,不仅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提高了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的高度相关性。 传统直接的会计数据收集处理过程涵盖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每个环节或每个部门,数据收集处理相关的成本已经计入职工薪酬,成本o需企业再额外支出。但是,大数据时代纳入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收集、处理成本不仅需要额外支出且相对高昂。当下,大部分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搭建大数据平台并成功运营的更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若想把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纳入新的会计数据体系,几乎都需借助外界平台或专业人士来收集与处理,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考虑将碎片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纳入现代会计数据体系需要较大的成本,则其推进进程或时间周期将大大延长,也就意味着大数据会计数据体系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以货币定量描述的直接会计数据占主导。 二、构建企业价值与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的相关关系 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当中各种以货币计量可量化的结构化数据,均与企业价值直接相关,能够通过因果导向直接核算(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企业价值)。不过,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属于间接数据,虽然与企业价值相关或者高度相关,但是很难利用传统因果导向来确认其与企业价值的直接关系。正因如此,对于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需要用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而不是传统的因果导向性分析方法。 企业估值理论用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来评估企业价值,而企业当前会计核算体现的账面价值仅是历史的现金流量,导致企业价值的评估与企业当前的账面价值并不一致。为更全面、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价值,则需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间接或潜在的)所有与企业价值相关的现金流量纳入。从构成角度来说,历史(已经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企业财务信息,而未来相关的现金流量大多属于非财务信息,目前的会计准则下尚未将此类信息纳入会计数据体系。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量可能以结构化数据展现,也可能是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的体现。为此,要想客观反映企业价值,需要利用未来各种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量与历史(直接)的现金流之间的联系,将未来现金流量(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又或结构化的)与企业价值建立一种映射或相关关系。 此处关键问题是如何计算未来这些间接或者潜在的现金流,否则将无法建立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考虑最终需要将这些数据纳入现代会计数据体系,所以相关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易于理解是最起码的条件。利用转换方法,可以将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转换为企业账面价值,准确适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组公式: 企业现时账面价值t=投资活动现金流t+经营活动(生产销售)现金流t+筹资活动现金流t (1) 企业价值t=企业现时账面价值t+企业潜在价值(未来现金流)t (2) 结合上述式(1)、式(2)可以倒推未来潜在或间接的现金流所带来的价值。 账面价值t=企业价值t-1=账面价值t-1+企业潜在价值(未来现金流)t-1×转化效率 (3) 该转换效率可以用含有自变量xn的函数U(x1,x2,x3,…,xn)来表示。在现实企业估值当中,影响转换效率的函数可能无限多。此处为便于运用,假设有三个关键影响因素:x1消费特征、x2人群特征、x3评价结果,则转换效率函数可以表示为U(x1,x2,x3)。 企业未来现金流大多可能蕴含在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或是结构化的非财务信息当中。为了很好地将潜在的现金流中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与企业价值管理相结合,需通过一定的方法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与结构化的潜在现金流一并核算处理。转换后潜在的或间接的现金流变成全部结构化的数据,可以分为投资、经营、筹资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最后利用上述含有三个关键变量的转换效率函数将潜在现金流转换为潜在价值。 各种企业潜在价值当中的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人们(企业客户、潜在客户或其他群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企业潜在价值源于评价即意味着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不过评价又受到不同群体特征人的不同评价,比如不同消费行为的人对企业价值评价往往有差异。因此,企业潜在价值一会受到评价影响,二会受到不同人群特征的影响。同样,针对人群特征,又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消费特征,比如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将有很大差别,他们的购买行为差异又将对企业潜在价值构成影响。总的来说,可以确定影响企业潜在价值的三个关键因素为人群特征、消费特征以及他们的评价结果。 从相关性角度来说,企业价值相关信息最大的价值是可比性,即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比较。无论对管理层还是其他预期信息使用者,只要能够在不同企业之间利用它们的企业价值作出对比然后得出经济决策,那么这些企业价值的评估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价值评估最关键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而不是最为精确无误地核算企业的账面价值和潜在价值。因此,笔者对所有企业都选择上述三个特征作关键变量来衡量企业潜在价值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大数据给会计带来的挑战 (一)更为全面及可靠的会计信息得以实现 对于传统会计数据体系,财务报告中所涵盖的信息大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这样的财务报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难以满足财报预期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企业财报若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纳入,将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各种数据纳入报表将配合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综合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企业所处社会环境、产业环境、商业环境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相关机构及时开发出能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量化的工具,从而帮助其纳入传统财务报表。 传统财务报告纳入项目的扩展,使得传统意义上不能量化的非结构化的或者碎片式的数据均进入了会计信息系统,比如企业的环境状况、人力资本等。当然,在现实工作中,会计实务人员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量化,将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以文字描述的方式转变为量化的方式,使得更多信息使用者获取有用的量化信息,使得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加[ 1 ]。 (二)平台搭建及相关标准构建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以前为财务工作所搭建的会计信息系统平台将逐渐淘汰,所涵盖的内部会计资源和组织协同发展的相关信息都将失去价值。故要适应大数据时代,需建立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共享平台,该平台包括企业和其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及客户,还包括企业各种相关的合作伙伴(包括税务等在内的政府机构)。该平台由中央政府牵头,组建涵盖上下依次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三层会计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分层可以明确不同分工以及不同边界,这样可以实现协同化效应,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所有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需求。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同时,需要建立平台信息收集、输入、存储、输出等各种标准。正常情况下,由处在平台最高层的中央政府来统一制定,然后由地方政府及企业执行,实现相关会计信息的标准化。 对于信息平台的构架及标准的制定,考虑其投入的人力物力都相对比较大,一般需要由政府牵头完成。对于该会计信息共享平台,除全面反映各种会计信息之外还要有相关验证和审核信息的功能。考虑目前大数据时代该平台尚处于试验阶段,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试点的方式进行推广。当然,平台建设与标准制定都是一个试错摸索过程,需要时间周期和不断调整[ 2 ]。 (三)核算型向价值型财务体系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管理需要升级,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尤其管理层及会计部门要从提高业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角度积极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从传统的核算型向价值型的转变。企业可考虑如下三点展开此项工作:其一,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在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中恰当处理财务管理与运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价值型(价值导向或者价值提升)的财务系统中,相关财务工作者需要将其工作从传统的基础财务工作转变为价值创造,将其定位为企业变革型关键人员。其二,业务销售方面,企业应考虑重组客户资金流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尽可能地发挥财务协同效应。其三,在战略创新方面对企业财管模式全面创新升级,利用价值管理等先进管理经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帮助,将产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等管理知识充分运用到企业整体战略中。 四、结论建议 会计作为对企业价值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一项活动,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全面改革传统会计数据体系及财务报告体系。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作出各种改变,笔者认为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与传统会计数据要求一致,但需要重新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满足不同企业之间在大数据时代会计工作成果的可比性。类似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该项标准需要由政府相关权力或行政机关统一制定,全国推行并强制使用。 第二,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本文稍有抛“砖”,仍需大量“玉”来配合。这项工作或由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融入实务环境中,深入研究,建立标准的分析模型。 第三,财务会计报告的重新变型。大数据时代,需要将各种碎片式或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报告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相关环境信息。为此,大稻莶莆癖ǜ嫘枰适当分层,以传统货币计量的数据为核心,辅助以碎片式或非结构化数据。 第四,中央及地方政府牵头协助信息化较高的规模企业事先建立大数据会计信息共享平台,扶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创造价值,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与信息化手段。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对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给市场营销教学带来的改变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影响进行探讨,调整教学的立足点和应对策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作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深入探讨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给市场营销教学带来的改变,调整教学的立足点和应对策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指出了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教学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引言: 由于社交网络、云存储在各领域的应用,以数量多,种类全,时效性强的非结构化数据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让人们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内容缺乏先进性。如教材中关于营销理论的部分,仅仅是对以往营销理论的复述,未能添加新时期我国市场上新兴的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新时期下,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要充分了解新时期的市场新变化、新特点,并在工作中实现市场营销理论的灵活运用,才能适应时展需求。而教学内容先进性的缺乏,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日后工作中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效果。 一、大数据时代概念 “数据”是指加载或记录信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的代码。接受信息的数据接收,只有通过对数据的解释来获取背景信息,“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无法通过大多数的检测工具,在适当的领域内收集、统计、运算和统计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大数据”使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的收集。 “大数据”本身不是一种新技术,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一种现象出现的时代。IBM在美国,大数据3V特征,即物种(品种),快(速度)、容量(体积)。国际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满足“4V”:品种(品种)、速度(流量)、体积(容量)、价值(价值)指数数据称为大数据。这些特性使得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概念不同。不同的数据概念和“海量数据”。它不仅用来描述大量的数据,进一步指出,数据的复杂形式,数据的快速时间特性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特殊处理,最后我们得到了信息价值。 二、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企业的战略规划将减少 对于市场营销来说,企业要制定长期的、具有战略性的规划方案,这将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做三五年的规划方案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阿里巴巴很强势,但是未来几年会怎样谁都不敢保证,很有可能会被微信所替代。企业在互联网数据的不断变化下,仅需要制定一年的规划方案,才能确保企业的与时俱进。 2、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淘汰 所谓促销实际上就是沟通,而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告,将被逐渐削弱。在新社交媒体下,广告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如今已经没有过多的企业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向电视广告,如果大家还认为电梯广告会占据终端,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无线网络覆盖率才能够占据未来的终端。具有无线的数据流量,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习惯从这里开启免费WIFI,那么这个广告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二维码来进行营销,这种方式也将使广告更加具有亲切感。 3、市场调查内容将重整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营销决策的过程开始逐渐从经验向科学转变。以往在调查市场营销体系时都是采用抽样的方式,并根据抽样的数据进行分析,然而,在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传播平台开始出现,以往的调查方式面对当前社会的复杂环境,已经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于是,在大数据的营销流程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开始相继出现。比如消费行为调研、新生代消费行为研究、电通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将帮助传统的营销体系达到最终科学化的目的。 三、基于大数据前提下市场营销学手段的更新 1、更换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在大数据背景下,目前市场中纷纷推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营销教材,这些营销教材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有转变经营模式的、有创新营销理念,以往较为落后的营销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更换了陈旧的理论,教师在看待问题时也要从多个视角出发,同时也需要授课者不要绝对的打破传统,而是应保持大数据时代的敏感性,打开心灵,不断吸收新信息。一方面,不断跟踪国内外营销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关注营销研究的前沿;另一方面,了解国内外最近成功的营销案例,注重海外营销的最新发展,更注重实践中的商业模式变化和市场趋势,参与研讨会的教学,与同行交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确保在营销课堂中将新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 2、突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 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大多来自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收集各种情况、缩小、受限制的客观条件,课堂教学能提供信息能力是有限的。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是网络图书、网站信息和资源、课件、经济信息、论文等。在营销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网络互动教学法。大数据时代的授课通过多媒体、数字、模型和更加直观的内容来呈现知识,单调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变得丰富而有趣,激发学习,减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条件,积极探索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真正实现市场营销教学活动数字化、趣味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探讨 摘 要: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与普及性运用,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发展动力,在此过程中,大数据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并借助丰富数据的获取为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但从实践过程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给宏观经济分析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该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对所存在难题的有效应对,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问题进行了探究,并为如何促使大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机遇;挑战;对策 一、前言 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数据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与处理,但随着计算机网络体系的逐步完善,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如何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快捷处理,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各行业领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运而生,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出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宏观经济分析之需,实现对大数据的完善运用。 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大数据所呈现出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因所分析的内容多且广,加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因数据信息的不全面、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低等,使得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果缺乏科学性。而将大数据进行运用,则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实现对数据实时动态获取,并以丰富数据的获取来支撑该项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高质高效落实。第二,丰富了分析方法。在传统宏观经济分析中,主要财通的方法为统计分析模型,借助抽样分析法来获得样本数据,并以此来作为整体,进而使分析结果难以与事实相符;而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能够借助海量数据信息的获取,以计算机为支撑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进而以总体分析法来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第三,分析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在实施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借助结算及技术的运用则能够以多种分析模型的搭建与多种识别技术的融入,来取代大部分人工分析工作,以技术的全面支撑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效率性。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分析所迎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1.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使得该项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丰富数据支撑,并以相应分析方法与分析技术的创新,为提升宏观经济分析的效率与质量奠定了基础。从所迎来的机遇角度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而言,借助大数据的融入,能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实施动态化获取,进而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借助智能化获取与分析的实现,能够为实现准确的预测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也在降低分析人员工作压力与难度的基础上,提升了分析的效率,为充分实现宏观经济分析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了保障。 2.所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面对海量信息数据,对于该项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要想能够从中选取中有价值的信息,且能够充分服务于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难度极大;第二,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但是,从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看,相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在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需要确保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而才能够为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保障,但目前现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之需,进而使得大数据的价值与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四、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价值与作用的对策 大数据技术为当前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得以实现顺利且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从目前运用大数据的实际状况看,一系列挑战的存在,使得大数据难以实现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所存在的问题,落实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想促使大数据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且完善运用,首先就需要从大数据运用的宏观环境着手,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大数据收集体系的完善打造为基础,并针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相应数据收集工作的有计划落实,进而才能够为宏观经济分析工作实现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性前提。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针对大数据给该项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优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对实施大数据的支撑力度,进而为实现大数据网络环境的打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关科研领域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相应研究机构能够为实现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此外,对于政府而言,为了能够促使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中实现充分运用,可鼓励企业积极践行信息化该该,进而以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空间与环境。 2.加大对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力度 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以大数据的完善采集为支撑,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力度,进而才能够为实现大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需要以完大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的搭建为支撑。从实际该项工作工作开展的现状看,由于人员能力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偏低以及管理漏洞的存在等,使得难以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作用,而要想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就需要针对大数据采集流程,以完善采集体系的制定为支撑,促使在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全面数据信息;同时,要加大对相应企业与个人,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针对不配合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进而为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能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技能水平,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规范且合理运用。 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借助大数据来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业专业人才匮乏,进而给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需要以专项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促使全社会能够提高对该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结合当前该行业领域对人才所提出的实际要求与需求,以相关专业的开设为基础,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进而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企业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管理人员,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以提升其专业能力与信息化技能素养,为该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五、总结 综上,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需要在明确大数据在该项工作中所呈现出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明确大数据所带来的优势,并针对在运用大数据于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针对性解决对策的落实。具体而言,要针对大数据的运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加大对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而为充分实现大数据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价值并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的相关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数据的时代,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中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从而对审计的变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并给出应对审计变革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审计变革;相关问题;探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广泛普及,各行业的信息系统规模迅速扩大,这就出现了业内人士口中的大数据。大数据对目前存在的传统信息系统的计算及处理提出了挑战。审计也必然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在大数据环境下产生变革。 一、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 (一)由样本数据转向全部数据 自19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并没有如今的发达与创新,条件会受到限制,在处理数据时会采用依赖绝对随机性的抽样分析,然而此种分析方法忽略了个别数据会对整个数据的规律造成影响,一旦抽样数据存在偏差,分析结果也会大受影响。在大数据时代,条件限制因素解除加之数据之庞大不可能再用抽样方法,审计工作者需要面向全部数据来发现规律,找出问题。 (二)接受大数据的完整与混杂性而放弃追求小数据的精确性 在以前数据较小,审计工作者着重数据的精确性;在大数据时代,因数据的海量,可以接受数据的模糊与不确定,通过多样性的数据进行问题的分析,更进一步的了解事情的真相。 (三)不再寻找数据因果关系转而利用事物相关关系 (四)在大数据时代,需要变革看待问题的方式 审计工作者看待问题的产生由原来的因果关系变成事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关联性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信息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最新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传输,那么数据很快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二、大数据带来的审计变革 (一)审计对象变革 审计对象又称之为审计客体,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业务活动时所作用的目标主体。这一般有两个解析:其一是实施审计时目标实体的空间范围,是由审计单位所界定的;其二是审计锁定的具体内容。审计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是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已经由原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更改为经营审计、三E审计、效益审计等等。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对象是需要重新界定。 (二)审计风险变革 云计算应用于大数据时,存在有云计算固有风险、数据透明度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等,风险的内容发生了更改。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是极大影响审计人员的评估风险的,造成审计的风险趋向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 (三)审计证据变革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目的的获取、用以证明审计事项正确与否或可能性,并依此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在大数据下,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数据与以前相比具有4V特征:①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②处理速度快(Velocity)。③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④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Value)。这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必然造成极大变革。 (四)审计方法变革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施审计行为、获取审计证据以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或技术的总称。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会有不同的审计方法。大数据来临,传统的审阅法、逆查法、顺查法等必定要为大数据的服务而进行更新换代。 三、应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的解决方案 (一)积极完善审计相关理论与准则 审计理论受大数据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及时作出应对的解决方案。第一,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的特点完善并健全审计的相关理论。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是离不开可行的理论指导。审计的理论就要求与与审计的环境适时相通。第二,积极补充审计的相关准则。云计算、大数据的参与下,原先专门使用于审计专业部门的相关准则进行变更,必须提出新的准则用以规范三者行为。 (二)重新界定审计对象的外延与内涵 在风险管理的思维模式中,大数据下的审计对象要发生变更,重新界定审计对象的外延与内涵。第一,企业云的产生改变了企业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促使企业与云技术提供商、公共云租户处于云系统的风险之中。由此,企业面临风险的来源就相应的扩大了,风险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还来源于云技术提供商与公共云租户。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审计的对象必定有单一的企业发展成为以上三者相关的审计。 (三)分类审计证据与转变审计证据关系着眼点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多种多样,有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等。其中,非结构数据的处理较之其他两组数据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的。为简化数据的处理,应对审计证据大分门别类。在审计实施的同时,就可针对分类的审计证据的来源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方式。对于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获取与分析是都要转变审计关系的着眼点,由重因果关系转变为相关关系。在设定审计的目标之后,相关联的审计参与其中,就如网络表格样重重建立起事物的相关联新性,提高审计证据的分析效率,只有变革才能适应大数据下对审计证据的需求。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络、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社会都深受影响。大数据给现代审计创造出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审计必然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需求。调整审计思维,变革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而推动大数据时代审计的发展。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解读分析 摘 要 大数据是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而提出的一种概念,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世界经济、军事、信息传播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所带来的网络革命效应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企业要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模式,开发大数据中的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为大数据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大数据 技术 解读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互联网中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是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而提出的一种概念。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世界经济、军事、信息传播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所带来的网络革命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大数据概念进行阐述,讨论大数据与CDN、IDC、云计算之间的关系,对大数据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希望对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发展和应用提供帮助。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目前在学术界定上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大数据指的是一种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由于信息资料的规模过于庞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应用目前的信息收集和管理软件不能够做到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工作。大数据在广义层面上,可以分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和科学等。其中,大数据工程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工程;而大数据科学,则是指在大数据发展的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发现和研究活动。大数据技术就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规划,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获得所需要信息的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大数据主要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数据信息规模巨大 数据信息规模巨大是大数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目前,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查询的主体也单纯从机构查询,发展为个人、企业、机构等共同查询的方式。用户在使用互联过程中,进行无意的点击,对于一些信息的分享等都成了大数据庞大信息规模的一部分。现在大数据的数据单位已经上升到了PB的级别。 (二)数据的类型复杂 大数据庞大的数据规模中,数据类型非常复杂。既包括传统的一些基本数据,也包括网页、文档等新式数据;既包括比较完整加工后的数据,也包括加工未完成的数据。 (三)数据的传播速率较快 大数据的传播速率过快,这也是造成传统软件对于大数据难以处理的一个原因。有时大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在一瞬间就形成,否则形成的结果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对于传统软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大数据对于处理的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 (四)数据间的价值密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大数据的规模在巨量增长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信息数据规模却增长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获取数据的难度,造成了数据间价值密度较低的特点。 二、大数据技术介绍 大数据技术的前身是商务智能(BI),主要的技术环节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研究以及数据结果的表现。其中,大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在互联网、当地数据库等展开;在数据分析方面,主要基于人工软件智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表现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相关的网页技术相结合,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现。 三、大数据、CDN、IDC和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云计算和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云计算指的是以巨量的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对巨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在巨大的数据规模中寻找需要的信息数据。云计算的英文简称为Cloud Computing,它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托互联网进行。一般情况下,对浏览器等软件进行访问,就可以访问到云计算的经营商提供的网络应用,这些应用中的数据信息都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云计算的服务类型主要包括:软件即时服务类型、平台即时服务类型以及基建即时服务类型。总体来说,云计算主要就是应用虚拟化的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对巨量的数据规模进行整合、分析、计算,从而取得需要信息的一种及时计算服务。云计算的特点是虚拟化程度较高,适用人群较广,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云计算的这些特点促使云计算在大数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大数据更加看重的是对于数据的存储能力,而云计算则强调的是计算,通过计算来获取有效数据的处理能力。 (二)大数据与CDN之间的关系 CDN的英文全称为CONTENT DELIVERY NETWORK,通过CDN的使用可以加快数据传播的速度,确保数据传播的稳定性。CDN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其他地方的结点服务器,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出一层智能网络,通过网络结点中传递的数据和流量,促使客户的数据请求流向最近的服务节点,进而进行数据的收集、查询等工作。由于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通读的现象,通过CDN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网络堵塞问题,提高互联网的访问速度。 (三)大数据与IDC之间的关系 IDC的英文简称为INTERNET DATA CENTER,中文意思为网络数据中心。IDC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集中形式数据汇总、管理、处置和发送数据的相关设备,来为数据的维护提供运行基地,并附带提供配套的服务。IDC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传媒机构、网站等,并为它们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IDC可以提高网络站点的性能,提高访问的响应能力,同时通过对网络服务器的有效利用,确保网络数据传播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四)大数据与三者之间关系的总结 大数据与CDN、IDC以及云计算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关联性。首先,它们的产生都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数据处理规模的急剧增加,数据的收集都来自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说,互联网是它们信息传递的桥梁。其次,后三者的存在对于大数据是很好的补充,通过不同角度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信息的有效处理。总体来说,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存储为后三者提供的对于数据的有效计算和处理提供了平台,同时,大数据通过与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从而及时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力度的加大,大数据技术在如今的许多方面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前主要在互联网科技公司中进行使用,但现在无论是传统的公司企业、公共机构还是新兴的具有高技术性质的企业单位,对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大数据以往的应用主要在企业智能和商务营销方面,但现在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社会科学、经济学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由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公司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光明和宽广的。大数据的产业结构可以发展成为三个主要领域:分别是硬件为基础的商业领域;基础软件的商业领域以及应用软件的商业领域。 五、结束语 大数据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相应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确保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人才缺口也会非常大,而相关人才的缺失将会对大数据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企业要重视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模式,开发大数据中的数据安全保密技术,为大数据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 【摘要】大数据是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创新。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各种优势,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着力解读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和形式层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会计信息相关性 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现代经济学已经证明,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承载企业最具价值信息的财务报告将是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基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层面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文献综述 1998年,一篇名为《大数据的处理程序》(A Handler for Big Data)的文章刊登在《科学》上,其首次提及了大数据(big data)一词。2008年9月《自然》杂志也出版了“big data”的专刊,从而使“大数据”在学术界得到极大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刘红等(2013)指出大数据历经了从数到大数据的演变过程,具体可划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数据的产生,该阶段数据仅作为计量工具和各种技术相结合使用;第二阶段为科学数据的形成,该阶段数据不仅是计量工具,也作为认识事物的依据和基础,并且在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定量化研究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范式;第三阶段为大数据的产生,此时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目前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这些定义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财务数据获取和分析模式的巨大改变,也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针对相关性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多集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上面,单独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文章很少。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对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三、大数据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011年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大数据概念。大数据是指具有收集、存储、共享和分析等功能的海量数据集合,其大小我们无法表示。本文引用的即是这一概念。根据定义,可总结和延伸出大数据具有以下四大特点(简称“4V”):数据海量(Volume);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网页等);处理速度迅速(Velocity),要求利用新技术在秒级时间范围内提供分析结果;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Value),需“提纯”有用数据。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对会计信息所应该具备的质量标准而作出的详细描述或者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其反映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应具备的质量特征(葛家澍,2003)。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表述,可以总结为“8个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以及谨慎性要求更为突出重要。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能力,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也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质量特征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在“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的指导下,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反映了所有会计信息所必要的方面。 四、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信息以及对数据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相关领域中广泛应用,IT技术对会计行业已经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涉及会计行业的核算方法、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 苏孜(2001)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就是预测,它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的说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数据是要人像机器一样思考,相反,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传统的数据分析很多是依据职业判断和直觉,而大数据时代信息披露将日益基于规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企业可以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用于商业决策并获得更有前瞻性的洞察。 (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就各种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性而言,其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这些要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共同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所要求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中,相关性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之一。刘炜等(2013)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海量的数据主要通过三个来源:使用服务器生成的的各种数据,例如各类日志等文件,成百万的数量级;来自于网站用户等,即“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例如脸谱(Face book)、推特等社会性网络,十亿的数量级;各类数字设备生成的数据,例如各类传感器、物联网设备、智能手机等,这类数据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普遍,有上百亿的数量级。这几类数据加上时空性信息,构成当下最为主要的大数据时空。这些数据搜集设备可以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决策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避免了信息滞后,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无法保障 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信息来源变得多元化,规模呈现出海量化的趋势,从而挖掘有用会计信息相对不太容易。此外,大数据研究的是全体数据,不要求结果的精确性和相关性,这会影响到搜集到的会计信息是否精确、可靠、相关。 五、基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与形式层面会计信息相关性提升对策 (一)注重信息的完整性 目前会计职业界正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强烈批评,其指出:企业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企业报告没有面向未来,会计信息严重不完整,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陈毓圭,1996)。由此看来注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成为又一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张美红(1998)认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每一项经济决策,不仅需要财务信息作为依据,同时需要考虑非财务信息因素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非财务信息的价值亦越来越大。财务分析是帮助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获得企业信息的桥梁,是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的手段,而徐芳奕(2012)指出现有财务分析体系大多注重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不足,这就使得财务分析结果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分析不再是一个静态的、个态的、封闭的内部分析,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整合分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应关注非财务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完整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适度提供“派生报告” “派生报告”即“个性化报告”,它是根据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标准制定出来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主要强调的是是相关关系,每一份“派生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都不尽相同。葛家澍(2006)希望“财务信息提供者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能辨明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中能披露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和对投资者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对于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进行单独的披露和核算”。这些建议很多都是现行标准的财务报告所不能满足的,这就有必要提供“个性化的派生财务报告”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恰恰为派生财务报告提供很多便利。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往往来自二级用途,即潜在价值,数据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其潜在价值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相关信息的需求,可以通过“派生财务报告”得以反映,使投资者及时了解更多更有用更符合其需求的相关会计信息。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相关影响探讨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新闻领域随着对新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的效率也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近些年的大数据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和媒体之间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大数据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大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加以分析,并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新闻传播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影响 引言 大数据时代主要就是在个人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带动发展的,这一发展对传统的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闻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等方面,使得人们在工作的效率上得到了提升,让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快捷。在这一背景下对大数据新闻传播理论进行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1.1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分析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在大上,体量相对较大并有着其多样性,在传播的速度上也相对较快,这一技术能够从海量信息当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对此次的处理问题就比较有效。大数据的作用不只是能够获得定量信息,同时也能在有价值信息获得基础上在技术的研发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作为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将其在新闻行业当中得到应用就有着姣好的作用发挥,能够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保障[1]。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新闻数据加以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提纯,并且在大数据下媒体也不需局限在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1.2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新闻表达的形式有了相应的改变,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在表达的形式上相对比较单一化。而大数据的出现就使得新闻在表达的形式上多样化,丰富了新闻媒体的传播形式。在互联网以及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处理终端的大数据下,能够将新闻传播的方式综合性的得以体现,这就对新闻传播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宽。 再者,大数据使得新闻传播在交互的关系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中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并且民众也能够得到多个个性化数据或者是原始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让民众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得以全面了解,让民众能自发的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大数据的作用在这里就成了新媒体和民众交流的桥梁[2]。 另外,大数据的发展也对独特新闻媒体传播的形态及格局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够在大数据作用下在高效以及具象的效果下来传达新闻,能够动静结合的对新闻进行传播,所以在新闻传播的表现形态上得到了体现。还有就是大数据使得数字化新闻传播的范围愈来愈广泛,在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作用下,对新闻传播的数字化也得到了实现,这就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随时的新闻,这一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促进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改革。 2.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发展策略 2.1新闻传播的重构 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起到了促进改革的作用,新闻传播重构就成了必要,由于大数据对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格局有了影响,就迫使新闻传播力进行重构。而新闻传播力主要就是通过技术以及内容、表达、渠道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而成的。新闻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对传播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这一技术对传统新闻信息选择方式有着改变,并在这一技术的熟练运用下对民众的新闻需求的满意程度也会逐渐的提升[3]。要能够实现新闻传播的重构就要能够对大数据的能力进行最大化的整合与优选,并加强对大数据当中新闻价值能力的挖掘,最后就是事实精确、快速及时的传播。大数据的发展在当前已经成为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对新闻信息的混杂情况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对新闻信息的收集以及跟踪并作出预判等,这也成了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要素。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新闻质量进行提升,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由于信息源的混杂,所以民众对新闻的理解及把握是不深的,标题式的新闻对人们的吸引愈来愈重要,所以必须要能够保证新闻的质量才能够对传统新闻的传播能力得到提升。在大数据的平台以及技术基础上能够将人们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对信息的来源也能得到拓展,能够有效对以往的报道单一以及信息量贫乏等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 2.2新闻传播的新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的技术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媒体也成为新闻传播的焦点。通过媒介的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媒介融合的速度上得到了加快,技术融合对传统媒体间的隔阂得到了打破,从而提供了共同的平台,能够得到资源上的共享,在新闻采编的流程上也得到了加快,在各种媒体的优势作用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加快,所以在成本上就得到了相应的节约[4]。再有就是社交电视产品的出现对新闻传播也有着促进,在使用社交服务电视服务的用户数据实施分析挖掘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得到预测,移动终端也对社交电视进程得到了加快。数字化的广播以及网络广播等对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大数据时代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满足不同受众的要求,个性化的服务也能够得到体现,能够根据受众的要求来传达内容。与此同时的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的传播方式更为方便快捷,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第一传播源,这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达到的。网络用户在自由度层面也有了比较重要的体现,用户主导新闻的走向已经有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呈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新闻传播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找到适合受众的传播方式并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多种媒体得到有机结合,将新闻传播的效率最大化的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将大数据的作用充分利用,才能为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做出贡献。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所裨益。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 要]大数据是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被利用起来,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城镇化到现在的新型城镇化,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分析大数据的概念,重新解读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为提高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升级网络,助力城乡,分析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为走出一条科学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的概念 网络行为日益普及,与其所相伴而生的“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Big Data)概念源于美国,这里的“大”通常用来描述数据的三维特征:第一维指信息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第二维指信息的种类繁多;第三维指数据变为可用信息,并且可以分析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近期媒体常常关注的大数据其实指大数据的第四维特性,即数据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为对数据的智能分析。 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大数据有4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数据种类多、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价值密度低。大数据不仅用来描述数据的量非常巨大,还突出强调处理数据的速度。通过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得知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给我们提供新的竞争优势,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社会认知。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例如,在节能方面,通过跟踪取暖器、空调、风扇以及灯光等积累下来的超大量数据,分析如何杜绝能源浪费。 2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现状 从全世界范围看,我国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在一些西方国家,称为“城市化”,例如,英国是在1850年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发表了一系列报告、立法确定相关政策,这也成为了英国的独特传统。美国在1920年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50%。日本在1968年前后,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后日本城市化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干预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截至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7%,户籍人口城镇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水平,有较大发展空间。 3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 3.1 古村落的城镇化 在古村落的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文化传承,保护村落古迹。首先,农村文化和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样化的体现,必须得到保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决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当然,城镇化过程可能给农民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一样,牵涉到很多农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问题。 3.2 城乡“一体化”不等于“一样化”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遗留问题,如半城镇化二元社会结构、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恶化等。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地方的人文和风俗”,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镇化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政府应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与“乡”、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财政和土地等各方面的关系。 3.3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人口城镇化通常指人口向城镇集中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4 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是从追求事件本身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转向发现丰富联系的相关关系,在这种思维下,注重的是“城”“乡”“镇”“村”的产业功能、规模、保障等方面的数据链基础,数据本身反映的不仅是当前状态,更是过去和未来的间接反映。通过这种简单线性的相关关系,来发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有专家学者发文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更为环保、更为智慧的城镇化,担负着为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搭好平台的重任。智慧城镇化将逐步取代粗放城镇化,因此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信息化以及安防等产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及城区建设等,给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 4.1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 在城镇化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建设用地容纳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所以,必然涉及土地利用问题。传统的城镇化是以城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半转移为核心演进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如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城镇化应充分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在中国,土地是空间、用途和权属三者的结合,土地城镇化不仅意味地表空间景观向城镇形态的转化,更反映土地本身的国有化、资本化和土地发展权的变化。所以,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的不断开发利用过程是具有相关性的。 4.2 城镇化与人口布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人口的发展是城镇化长期的人口布局调整的过程。人口布局体现了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平衡与否,及其能否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 大数据相关论文:简析大数据相关股票―同有科技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正如《纽约时报》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本文挑选其中数据存储商业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基于PEST模型对数据存储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及对于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数据存储产业进入壁垒较高,且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很有潜力。并选择数据存储行业的上市公司―同有科技,对其进行财务分析。以期给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投资 数据存储产业 同有科技 一、数据存储产业分析 (一)数据存储行业环境分析―基于PEST模型 (1)政治环境。2001年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遭受恐怖主义分子袭击后,双子楼的倒塌并没有给公司的关键数据带来重大损失。摩根士丹利的远程防灾系统,能够实时将数据信息备份到另一个数据中心。 国内的存储市场也已经逐渐启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同时鼓励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大数据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讲,两个未来更加成熟的应用趋势驱动着存储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是数据库应用,包括供应链、电子采购、销售与市场的广泛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数据诞生;二是在线媒体,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声音、影像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存储设施。 从平行市场来看,国内市场上存储采购量最大的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但其他行业对存储的需求也日渐膨胀,特别是电子口岸、数字城市、统计信息化工程的启动都给相应行业的存储建设提出了要求。科技部启动的百亿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植的应用项目,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对存储系统的需求。 (3)文化环境。我国人口多,产生数据量大,这意味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如今人们更喜欢在网上进行操作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可以说人们与电子产品接触时便产生了数据,而这些都涉及到数据的存储。近几年,中国存储市场持续走高,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因素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数据存储几大行业趋势:平板电脑、云计算、物联网等趋势会促使存储行业的发展。 平板电脑由于轻薄的要求,对存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智能手机由于有操纵系统,对存储的要求容量及运行速度也越来越高。另外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存储容量、运行速度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将信息永久地存储在云中的服务器上,在使用信息时只是在客户端进行缓存,客户端可以是桌面电脑、手机、手持设备等。而这个趋势就会导致,个人电脑对数据存储容量要求降低,而大型电脑服务公司则对数据存储容量、安全性、速度要求提高。这就会导致传统硬盘销售量下降,而云计算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而物联网是指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实现对物品的电子标示,然后利用无线互联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网络,并实现网络中物品与物品或者物品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趋势则会导致市场对存储设备需求的大幅增加。 (二)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数据存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有关数据表明,大约有80%左右的企业不愿意将企业内的业务数据放在云存储产品中,究其原因是出于对数据安全性的考虑。国内带宽也限制了用户对云存储的热情。如今,大家还是更习惯于花钱买硬件产品而非虚拟服务。可以看出国内云存储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惨烈的竞争尚未到来,市场的发展并不成熟,但结合国际来看,云存储还是很有发展潜力。 二、同有科技(300302)价值评估 (一)公司简介 同有科技全称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国内上市,成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企业。作为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同有科技提供贴近大数据典型应用的创新技术、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 (二)企业竞争力分析 (1)行业内的竞争者。目前我国存储产业的竞争者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存储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对于中小企业进入障碍较高。现有存储企业必须提升研发能力。而同有科技是中国唯一上市存储企业,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率先完成从传统的专业存储厂商向大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商的转型。专注存储行业二十余年,准确把握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2012年的成功上市,为研发生产提供了更加雄厚的资本支持。 (2)替代产品的威胁。存储行业企业提供的是存储设备产品和专业化服务,例如同有科技的服务对象政府、金融行业等具有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单位或企业,由于技术的局限很难选择自营的形式为自身提供产品和服务。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能选择专业从事存储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可见,存储行业企业的替代性较低。 (3)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存储行业的供应商包括存储基础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和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大部分是IT制造行业企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于其规模、技术实力和专业性。如果业务量大、技术能力强、专业服务水准高,讨价还价能力就相对较强。而同有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成为国内覆盖行业最多的专业存储厂商,得到了政府、军工、科研院所、金融、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公司规模排同行业前列。同有科技具有一定的供应商谈判能力。 (4)买方的谈判能力。中国存储产业集中度较高,能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设备和服务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讲,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价格优势,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不高,根据成本节约的目标选择国内企业产品。 (三)财务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看出,销售毛利率较高,而ROIC、ROE、ROA三个指标却逐年递减,从其财务表报中看,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从2011年开始逐年递减。而成长能力中出现负增长,也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的递减。同时可以看出营运能力水平正常。 目前存储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迅速。2012年的上市对同有科技来说是个转折点。若公司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判断并适时调整自身研发策略,不能正确把握新技术的研发方向,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公司紧密跟踪国内外的技术走向,深入调研客户实际需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提升公司专业技术水平。虽然公司具备了较强的销售能力和研发能力,但与国际大型存储厂商相比,公司在总体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方面依然相对较小。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提升。而近几年同有科技业也推出了数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经验。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数据存储行业的环境和发展现状,并选出大数据板块的股票――同有科技。对同有科技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同有科技作为中国存储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希望它在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为中国的大数据时代贡献一份力,并与国际接轨。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背景下流量货币化的相关问题浅析 摘要:4G网络的迅速普及伴随着用户对移动网络需求的增加,运营商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之间形成的矛盾,在“后向式运营模式”推动下提出的“流量货币化”理念成为改善困局的新契机。但是,虚拟“流量币”的完善与自由交易、传统运营商内部的深度合作以及大量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问题仍然是决定流量能否实现货币化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运营模式 流量货币化 大数据 运营商 随着大数据运用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近几年将是3G、4G融合发展年,移动上网速度更快,更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消费,套餐逐渐包含更多流量,大数据流量风生水起。一定阶段内呈现大数据流量处理的困局,意味着运营商不得不通过巨额网络投资加以维持或者进一部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除非能够找到大规模降低流量成本的处理技术,否则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将始终是一个矛盾。同时面对大数据流量的处理困局,除了运营商目前发起的各种特色服务外,将流量价值的定义交给用户,也就是将流量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世界的等价交换物,成为各大运营商应对以上矛盾的一大举措。运营商应该如何结合这些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采取措施开展流量货币化经营?本文试析之。 1.相关概念 1.1大数据 巨量资料(big data),或称大数据、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1.2流量货币化 流量货币化是指由客户通过互联网将自身掌握的数据流量兑换成虚拟的流量币从而进一步进行转化或交易其他等价物品的手段与方式 ,即由流量使用者定义流量价值的方式。目前实行的货币流量化平台有电信推出的“流量宝”与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等。 1.3“4G”网络 4G是第四代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2.经营模式的转变与融合 传统模式下运营商“以前向运营模式”为主,在3G/4G网络的普及与推动下,处理大数据流量运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缓解运营商KPI压力的“后向运营模式”孕育而生。 2.1传统运营模式――前向经营 前向经营就是由个人用户依据自身的流量和消费需求对应运营商所提供的不同类别、不同资费的套餐进行订购付费的模式。这种流量前向经营模式,运营商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用户使用规模的增长与单价下降的幅度的差值来实现,或者是用户叠加更多的流量包。但出现的流量的ARPU值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致使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出现了难以突破的困局。 2.2 新型运营模式――后向经营 后向经营模式就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下载并使用相应的应用,而由此应用提供商为用户所使用的流量向电信运营商付费的新型模式。随着虚拟运营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后向流量的市场的需求会愈加旺盛。不难看出虚拟运营商的首要目标是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那么虚拟运营商或者网络服务商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一定会以优惠吸纳用户,从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了电信运营商KPI走低的压力,同时还决定了虚拟运营商对价格敏感用户的影响力更强,有人愿意为所发生的部分流量买单,从而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免流量使用某些特定的服务。 3.关于虚拟货币的讨论――以“流量币”为例 IiMedia Research之前的调查发现,部分App开发商设计并推出的“通过完成阶段任务等形式免费赚取流量或流量币”、实现“免费上网”的手机应用也成为小部分手机网民解决避免支付额外流量费用的手段。且通过市场上已有的流量货币化平台分析来看,不论是电信推出的“流量宝”还是中国联通推出的“流量银行”,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利用虚拟货币充当交换媒介。 3.1流量化零为整 面对复杂多变的移动流量,想要直接对其进行货币化需要相当精确地大数据处理能力,但是流量货币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大数据流量的转换现状,不可否认的是流量币有“化零为整”的功效,可以将庞大的流量数据直观的反应成更贴合现实的等价物,使用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大数据流量化繁为简,化零为整。 3.2隔离倍率转化 由于流量货币化的特殊性,对于转化平台的首要要求是要有极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倘若用户使用数据流量直接进行现实等价物的兑换,不仅加大了运营平台的数据处理压力,而且对于兑换的安全性也不易控制。但是由于流量币的出现,将使复杂的倍率换算问题提前完成,不仅使流量的转换部分更加精确,而且将流量货币化分成两步完成,让用户可以更好的在实现流量的存取与交换上有更多的选择。 3.3流量币的局限性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流量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流量货币化”的可能性,但是仍然需要第三方的认可与支持,才能真正完成“流量货币化”。从一定程度上看,流量币的转换就目前而言更像是“后向经营”的产物,使用流量币进行交易目前仅仅停留在“后向经营”的怪圈之中。所以,使流量币真正走出虚拟世界,将决定着流量的价值取向,也将是流量货币化真正实现其价值的根本所在。 4.实现“流量币”的自由贸易 流量货币化,主要部分是要实现流量的跨领域的自由交易,用户向运营商购买流量的使用权,或者虚拟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向运营商购买流量后转赠与其他用户。 4.1需要移动虚拟运营商与各网络运营商之间开展深度合作 从流量币目前践行的现状来看,要想使流量币实现自由贸易,离不开“后向式运营模式”的铺垫与推动,也就是说对于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各网络运营商位于此产业链的上游,而移动虚拟运营商则位于产业链的下流,两者不仅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而且也有着上下游合作的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纯粹竞争对于虚拟运营商和传统运营商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传统运营商所掌握的客户规模,网络资源以及运营的管理和运作经验都不是虚拟运营商所能比拟的,因而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只有主要体现为合作关系,才能使两者稳定而有序的发展。移动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的合作可以使“流量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局限于“后向经营模式”的怪圈之中,从而可使传统运营商更专注的开发和解决发展大数据流量时遇到的网络问题。而虚拟运营商则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市场营销、推广力度,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两者协同配合才能推流量币的贸易自由化。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运营商本身拥有的巨大的市场份额与客户资料,就好像拥有着一个很大的资源矿藏。但是由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与待扩容的网络环境日益激化的矛盾,对这个矿藏的挖掘相对缓慢,而移动虚拟运营的出现将可以凭借其自身的灵活多样的特点去充分、高效地挖掘这个矿藏。 4.2 传统运营商之间的深层合作 如果实现流量货币化,那运营商的角色就会是央行,虚拟运营商的角色就是商业银行。当流量实现货币化后,用户不但可以使用手中持有的流量,还可以将流量自由交易,用户每月消耗的流量将不在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套餐为用户带来的局限性,不足的流量可以向用户或服务机构购买,多余的流量也可以交易给其他有需求的用户。当然要实现流量的自由贸易还需要运营商实现深度的合作以便使流量币的兑换达到高度的统一。目前的流量经营,无论是前向经营模式还是后向经营模式,基于当前较重的KPI压力所致,运营商仍旧是以前向经营模式为主体,以便尽可能多的追求直接的流量销售收入,前向经营模式必将是将流量资源作为简单的营销资源加以使用,因此获取的还是低价值的收入。但随着处理大数据流量的能力和后向经营模式的不断改善,改变流量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各大运营商需要根据自身的市场份额、大数据处理能力、用户数量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制定统一的、科学的流量币兑换倍率,使虚拟的流量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平台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流量币成为虚拟世界统一货币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各运营商基于流量的深层次的合作,必将主要是以流量价值增长为主题的深度合作,即传统运营商通过混合所有制为主的方式参与统一的互联网行业,通过流量资源补贴等方式实现用户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参股企业的市值增长和变现为主。且本着“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深度合作。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流量实现货币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4G网络的迅速普及,大数据流量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现有的运营商运营模式,流量货币化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处理大数据流量的必经之路,但是流量货币化要想真正实现流量的自由贸易,仍然需要改善转换平台以及开展传统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另外,虚拟运营商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流量币”等虚拟货币加以丰富与完善,使其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实现自由贸易,以追求流量的高价值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流量的货币化。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技术梳理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大数据也同时带来了隐私防护方面新的安全挑战。医疗大数据对传统的就医模式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但其便于共享、传播、挖掘等特性再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又不得不让人们更加重视隐私保护这一敏感问题。本文旨在对目前医疗大数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目前技术与规范方面的隐私保护手段进行梳理,从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寻求可行的方法,并对医疗大数据隐私保护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 医疗大数据 隐私保护 1 背景 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产生的数据量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Big Data)概念已俨然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热点。大数据正悄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在维基百科中大数据被定义为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如今,每时每刻均有大量的数据不断产生,其中既有互联网用户主动产生的(如:搜索引擎的使用、微博等),同时各种检测设备也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大量数据。根据分析调研机构IDC的报告,2012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2.7ZB,并预计这一数字在2015年将达到8ZB,这更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巨大的数据信息,而是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值。为了实现最终的增值,大数据处理主要涉及以下的各阶段:(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2)数据分析;(3)数据解释。 王利明教授在其主编的《人格权法新论》一书中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个人数据作为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也应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引发了许多侵害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个人数据的权利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保护还将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过程及应用等方面,产生的数据交互、展示等均可能造成对客体隐私的侵害。所以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 冯登国等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一文中提出,与传统信息安全问题相比,大数据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量事实已经表明,大数据未能妥善处理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极大的侵害。根据需要保护的内容不同,隐私保护由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位置隐私保护、标识隐私匿名保护、连接关系匿名保护。而医疗个人数据作为一种机具特殊性及敏感的个人数据,其在大数据环境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害也变得日趋重要。 本文旨在对目前医疗大数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目前技术与规范方面的隐私保护手段进行梳理,从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寻求可行的方法。 2 医疗大数据的现状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系统的不断建设,信息系统使用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如电子病历的出现取代了传统手写病历,以信息化的手段记录保存了患者在医院中发生的诊断治疗行为的全过程,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服务。在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后,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产生的大量数据不再仅仅是对医疗过程的记录,通过进一步挖掘及使用后均能产生更大的意义。所以根据这些特性可以说医疗数据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依照这些数据的性质可以分为医院与区域性平台两个层面: 在医院层面上,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模式已不再仅仅基于原有的挂号收费方式,信息系统应当对患者在整个就医的过程进行全程的记录,并将进一步扩展至患者的其他个人健康信息。 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就医模式,将原有患者自管的纸质病历改为了由医院统一管理的电子化病历。这样医生就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查询患者之前的就诊记录,有助于医生作为更加安全准确的诊断。其保存的医嘱数据、诊断数据等,更是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作为一份完整电子病历,其还应包括医技科室产生的检验检查信息。 目前医技科室使用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如检验科室使用的LIS系统,通过仪器与信息系统的连接,实现了在系统中对实验室样品,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与此同时其还提供了报告审核等其它相关的服务,实现了医院检验科室规范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管理。其它的如PACS、手术麻醉等专业信息系统,均如同LIS系统一样为相关科室提供便捷并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这类系统的使用也使得收集诊疗数据成为可能,让电子病历变得更加完整,势必也将有实验室报告、影像信息等被记录保存。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专科与专病的需求,还将有其它的患者信息被收集记录,如体征信息,对于高血压病人持续记录其血压、心率等体征信息对于医疗行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其它健康信息,患者是否有吸烟史等信息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也是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成为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各地也相继建成区县级或省市及的区域平台,打破了各系统各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并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及全民健康档案等。以上海为例,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6开始主持规划的上海医联工程,在申康所辖的38市级医院之间建立了一个信息交换共享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不仅仅是医院数据的抽取收集,而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利用。 随着数据采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系统的运作,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区域平台的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量不断累积,均已形成了医疗大数据的数据中心, 大数据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已不言而喻,近几年医疗服务产生的数据总量更是急速增长,所以说医疗行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根据大数据的特性,医疗大数据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得到支持: (1)数据量:诊疗数据、设备产生的数据; (2)类型:结构化、非结构化; (3)价值:基于现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支持不能种类的业务:如患者病史、归档检验结果分析,实时临床决策分析; (4)速度:实时数据分析,而非传统的批量处理分析,对于实时运行中的每个时间节点产生影响,而不是事后处理。 大数据则因为有效的数据整合模式,可以满足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医疗、协调和沟通、患者支持和赋权以及良好可及性等多方面需求,为其提供卓越的技术平台,从医学研究、临床决策、疾病管理、患者参与以及医疗卫生决策等方面推动医疗模式的转变。 3 医疗大数据面临的隐私保护挑战 随着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泄漏的情况,也将会造成隐私的泄漏。医疗信息的隐私数据泄露的主要途径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3.1 非交互式泄露 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中的隐私泄露,在医院的内部业务流程中有多个节点可以对数据进行访问; 3.2 交互式泄露 主要针对在信息使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泄露,可能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区域性平台数据交互等可使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技术,但是对于权限分级、设定、信息分级等方面有较大的难度。 因为数据内容的特殊性,数据未能妥善处理会对个人隐私带来极大的伤害。如孕妇个人信息的泄漏,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推销、诈骗等问题,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泄漏的危险不仅仅限于其泄漏本身,而还在于基于数据对于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如得到患者的某个检验指标,便可以对其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对其下一步的行为进行预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认为只要对数据进行匿名处理或者对重要字段进行保护,个人隐私就是安全的,但是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可以通过收集其他信息还是很容易的可以定位到具体的个人。如患者的诊断信息作为重要隐私进行保护,但是还是可以通过用药信息或者实验室报告的某个相关指标轻松的推断出患者的诊断。所以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需要根据保护内容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4 现状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以下将从制度与技术两个方面对目前针对医疗数据的隐私保护进行展开。 从技术角度而言,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数据隐私保护的一些密码学技术,而医疗数据因为其特殊性对隐私保护技术的要求也有别与其它的系统。针对这些主要将需要保护的内容聚焦于以下几点,并结合目前已有的技术手段,进行讨论: 4.1 标识隐私匿名保护 在患者诊疗档案中,往往会以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但是这些信息本身就应该是隐私保护的内容,所以需要在不影响信息准性的前提情况下对这些信息进行匿名保护。 童云海等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数据中身份保持的匿名方法,在数据中先删除身份标识准备,然后对准标识数据进行处理,在保持隐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有效性,并采用概化和有损连接两种实现方式。 可以看出标识匿名隐私保护,主要都是采取在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损失一些数据属性,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大部分的技术均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在目前患者电子诊疗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可能会影响正常流程的运行。在很难同时兼顾可用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一种针对医院及区域性平台运作特点的算法,来找到可用与安全的折中点。 4.2 医疗数据的分级保护制度 以一份完整的诊疗档案为例,其构成应当包含了各种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信息、检验检查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主治医生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隐私保护中都有着不同的权重,如果一概而论对所有信息都采用高级别的保护手段,会影响实际运作的效率,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只对核心信息进行保护,也会造成隐形泄露的问题。如只对检验报告进行保护,那么检验数据的泄露可以也容易的推导出检验报告的结果。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分级制度,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但由于涉及不同的系统和运作方式,制定一套完善分级制度有相当的难度,同时还涉及到了以下的访问权限的控制; 4.3 基于访问控制的隐私保护 医疗系统中隐私保护的难点还在于参与的人员节点多,导致了潜在的泄露点也多。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对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来限制其访问的内容,这其实就包括了数据分级的问题。如财务部门的人员应该只能访问相关的收费信息而不能访问医生的诊断信息。 而目前大部分的访问控制技术均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更够很好的控制角色能够访问的内容以及其相应的操作。但是规则的设置与权限的分级的实现手段比较复杂,无法通过统一的规则设置来进行统一的授权,许多情况下需要对角色的特殊情况进行单独设置,也不便与进行整体的管理和调整。需要对规则引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适应医疗领域实际应用的需要。 通过以上对于不同问题不同技术手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医疗大数据领域技术手段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完整隐私保护体系,在医疗数据的存储环节、访问环节、应用环节等形成系统性的保护。而在构建隐私保护体系时,除了相关技术,更应用完善制度保障。 技术作为隐私保护的必要条件,在有了技术的基础上还是需要有相应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技术手段顺利执行。如密码学中的社会工程攻击法,它并没有直接针对任何加密系统,只是利用人们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弱点与漏洞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所有隐私保护同样离不开法律、政策等的支撑。 美国在这方面起步的最早,1974年美国就正式制定了《隐私权法》1996年美国国会就颁布了《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2000年美国卫生和福利部(HHS)依据该法授权制定《个人可识别健康信息的隐私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医疗隐私保护体系。相比较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政策还比较欠缺目前还有专门关于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内容,只是有少数条文零星的涉及。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针对患者的电子信息对信息采集方的义务和行为进行规范了说明,并明确“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的是患者电子诊疗档案归属权的问题,患者的电子诊疗信息虽然产生在医院并由医院采集保管,但其所属权是否应当属于患者。即电子诊疗信息的用途应当仅限于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若为了其它目的使用时,如科研、教学等,使用者应当告知患者。 5 小结 在本文中对大数据环境下医疗大数据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医疗大数据所面临的隐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梳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大数据已经初具规模。在享用医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同时,不得不去考虑其带来的一系统隐私保护问题。相对而言国内目前的相关技术和制度研究均处于刚起步阶段,还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架构来对患者隐私进行保护。通过对目前一些隐私保护技术的梳理可以看到,每项技术虽然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真正在医疗领域的使用范围及性能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应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对于技术手段和法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医疗领域和医疗大数据的特性,才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相关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大数据相关论文:大数据时代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发展 1. 大数据引发思维异变 美国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删除》和《大数据时代》这两本书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人类记忆与思维发生了异变,即技术发展翻转了人类遗忘与记忆的平衡,使得遗忘从常态变成了例外,而记忆从例外变成了常态。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取舍而且要寻求结论?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书中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赋予思维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强调关注相关关系。由追求因果律转向强调相关律,强调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大数据的核心用途就是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之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所有数据;数据之杂,不是精确性,而是繁复混杂。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且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书中的思维观点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Big Data)顾名思义指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行业系统内部的过程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世界中物品、物流信息,人与人的交互信息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 2. 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 2012年 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不到一个月,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议上部署启动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四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六是做好加快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七是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此次,教师培训再次得到加强和重视,说明教育信息化建设,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新要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今明两年要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实现宽带网接入学校40%以上教师的培训任务。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大数据时代,进行教师培训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整合创新,而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基于我们最新的互联创新课堂的研究成果,加上我们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教师思维转变的训练对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新至关重要,而继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训练之后,如何成功进行相关性思维训练是关键,所以整合创新的重点就是强化教师相关性思维培训。 1. 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相关性思维理念的培训 体验感悟,改变观念。在知识大爆炸和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相配套的体验模型,开放让教师亲身体验,对教师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建立包括3D打印技术、裸眼3D技术、远程仿真系统、虚拟化智慧教室、大数据流统计显示等技术环境的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放,让大家亲身感受大数据产生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资源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使用,还可让教师体会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其他特征:一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三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创新,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分类管理和综合分析大数据是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前提。大数据的分拆整合技术培训和统计分析手段的数据处理是我们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的重点,也是提高他们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大数据的存储问题,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采用高容量压缩、分割重组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通过掌握云操作系统和云端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云计算的模式进行分发、运用等。 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中,我们鼓励教师使用SPSS、SAS和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寻找答案。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常常用到相关分析,从而得出统计学结论。大数据的聚类、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可以从已有的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去推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的推断结论往往建立在大样本数据的基础上。 在信息技术与语言学科(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整合中,提供相关情境再现、真人模拟、资源平台关联、游戏仿真、沉浸式教学、海量阅读、主旨分析等技术支持,培养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和网络上分组分章节阅读,共同分享和讨论,并建立相关的链接观点。海量信息的快速阅读,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让教师们超越教材的字句和文章教学,上升到文学赏析和写作,最后通过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升华到文化行为习惯的层面进行整合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的整合中,让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开展异地远程合作学习,建设主题网站和撰写研究报告,共建共享异地的相关性资源和实验研究策略,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验证、数字化过程记录和呈现等,可以很好地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掌握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的核心就是在尊重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验新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过程数据支持,通过对整合过程中获得的大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 拥有数据资产、具备处理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和拥有数据分析人才这三个条件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两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措施正是推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三通两平台”与过程性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形成大数据的集聚,而这些大数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其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视化地呈现,都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北京实施的名师课堂,七千多节视频课程在网络上存储和播放就是一个大数据的例子。另外,我们在日常电子邮件中,发送和接收大于1G的附件时,也是一种类型的大数据。 建立起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去整合创新本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使用大数据的属性价值,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性发展。相关性思维的数据处理需要依据标准和常模的对照,所以建立起相关的参照标杆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大数据时代,又正值教育部启动“三通两平台”建设与推动两项重点工作。笔者认为整合创新的重点是强化教师的相关性思维培训,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对教师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教师快速建立相关性思维理念;二是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实践,提高教师采用相关性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教师运用相关性思维整合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促进相关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机电人才培养篇1 校企双元主体是推动校企结合教学稳定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指导手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其借由“职业学校+合作企业”的全新育人机制来完成综合育人任务,保障现代教育活动的高效性、专业性。但综合校企双元主体的研究现状来看,校企双元主体的建设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建设力度不足、学校企业脱轨、教学效率偏低等问题依旧存在。以校企双元主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亟待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1校企双元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1学校与企业的融合问题 校企双元主体创新了职业教育模式,在响应传统的“校企合作”理念的同时,进一步赋予了企业单位更多的教育功能,允许企业行使出与学校相等的教育职能,这样的教育模式保障了教学活动的理论化、专业化,加快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从教学定位上来看,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教师必须要优先解决学校与企业融合的首要问题。但从现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学校不能与企业及时融合、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这是教学中的最大短板[1]。第一,学校与企业的出发点不同,学校与培育人才为目标,企业则重视生产利益,部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活动中,学校所给出的实训方案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相悖,导致二者之间难以实现有机联动,企业不愿意提供合理的培训计划。第二,企业以职业生产标准实施机电一体化人才培训工作,忽视了学校要求、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的综合应用,导致企业与高职学校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校企双元主体无法实施。要加快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速度,必须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融合的重要问题。 1.2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问题 校企双元主体重新调整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障全面育人的大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质进行综合训练,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与培养。基于此,学校与企业必须保持有机联动,在共同完成育人任务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分配、共享工作,保障教学指导质量。但资源的分享与利用、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实施都面临着新的问题:高职院校给出的教学指导方案以育人为目标,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训练;实训企业给出的育人方案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为目标,重视技能水平。学校与企业的出发点不同,导致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面临着更大的管理压力。在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企业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拥有了更多的主导权,当其所给出的资源、设备和实习机会发生了变化,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1.3学生的适应问题 学习者必须要对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作出回应,在理论、实践之间自由过渡,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综合教学要求来看,学生必须要适应企业+学校的全新育人机制,保障现代教学指导活动的高质量。但部分学校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仅考虑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对于企业提供的实训机会,其并没有考虑到实训要求、技能训练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实训环境,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会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从业要求、岗位要求,但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之企业无法发挥管理强制力,学习者很难适应教学指导工作。 2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优势 2.1增强企业的教学功能,全面育人 校企双元主体可以视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进化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其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指导任务,重视理论授课与岗位实践之间的有机联动。配合校企双元主体实施教学工作,可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新机会。校企双元主体赋予了企业全新的育人职能,在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企业以“第二学校”的身份完成育人任务:在教育活动中,结合岗位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要求执行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关键技能、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训练,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习,促使高职学生尽快接受职业育人活动的有关教学要求。在校企双元主体下,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2.2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创新育人 高职院校所发起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理想化特点,其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由理论知识构成的环境当中,虽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训练,但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复杂多变的实操环境,导致学生难以正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有关教学要求[2]。校企双元主体允许学生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指导方案,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在实施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实训企业也能够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充分带动学生进步。这样的职业教育以全面、科学、高效为特点,能够逐步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 3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创新管理机制,加快人才进步 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当前的教学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集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根据职业要求与学生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一切教学活动指向当地的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优化。但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面临着职业教育活动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的尴尬问题,企业的管理力度不足,执行效率低,校企双元主体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加快校企双元主体下教学模式的更新、进步,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方案,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高职院校的育人要求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动[3]。校企双元主体下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以“过渡”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由转换,学校提供理论、企业提供实训岗位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育人要求。故此,必须要创新校企联动制度,加快企业、学校之间的有机互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要基于校企双元主体创新管理要求,加强人才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一方面,院系主任与企业培训经理要共同负责校企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运行与管理工作,立足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设计教学指导方案,配合校企双元主体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开发与应用。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以双向互动为目标,重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机联动。另一方面,分派管理职责,学校与企业双方同步在育人活动中发挥管理效能,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立“从课堂到岗位”的育人模式,学校表达人才培养需求,企业提供专业设备与教学岗位,各司其职的同时积极联动,加快学生进步,创新校企双元主体下的人才培养制度。 3.2明确教育要求,加快人才对接 要借由校企双元主体来实现全面育人、全面教育的教学指导目标,必须要积极发挥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优势,在强调双方所行使的教育职责的同时,要求双方达成有机联动,以明确掌握教学指导任务、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为目标,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合作共赢,努力实现“双赢教学”,加快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成长。在校企双元主体的支撑下,要明确全面育人的教学指导要求,加快人才对接速度,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工作,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角度保障基本的教学需求,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保障教学效率。企业则根据教学需求提供新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延伸职业院校的教学范围。在教学指导工作中,可为学校提供变频器、PLC控制器等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设备。相较于高职院校,机电产业单位在硬件设备配置、软件开发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企双元主体的带动下,要积极展现自身的教育工作:结合自身多年来的行业经验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创新教育指导模式。在实训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将学生的实训表现、需求与能力记录下来,实现校企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实际的生产流程帮助学校解决人才培养难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当前的育人活动来说,新时期下的校企双元主体育人以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不能只强调学生某一素质的提升。综合调整教育模式,才能加快职业教育活动的发展。 3.3确定教育目标,加快学生进步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确定了以校企双元主体为核心框架的全新育人指导方案,但在教学指导工作中,校企双元主体的建设流于表面:高职院校依然对相关教学活动持有绝对的管理权与指导权,实训企业仅仅负责提供实训岗位,并不重视学生实训技能、劳动能力的培养。部分实训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意见甚至会被高职院校无视。在实施职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加快学生成长的同时针对岗位设计要求、专业需求、职能要求深入分析教学指导方案,以此来确定校企合作的全新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和实训企业要尝试设计不同的育人管理目标,加快学生的成长。在高职学校内,教师与院系主任负责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要求、教学指导方案给出对应的教学指导计划,在理论教学、学习能力等角度开发学生的专业素养,保障学生全面适应机电一体化的有关教学活动,为后续的实训做好准备。在职业实训过程中,企业单位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继续完善教育指导方案,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施情况确定校企双元主体的实施策略。除考虑高职院校所设计的育人方案之外,还可尝试结合岗位要求对高职院校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一些高职院校以掌握机电技能、掌握设备的操作技巧为出发点,并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操教学中的相关要求。配合校企双元主体模式,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教育价值,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活动中参考企业给出的教育意见,设计从认知到实践的教学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指导模式。 3.4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岗位联动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教师根据有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建设了对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从教学过程上来看,其所建设的课程体系机制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有关教学只能在学校内发挥作用。面对“教育指向职业发展”的全新教学要求,相关教学活动表现出了鞭长莫及的无力感。在创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培养为目标,要求学生适应从课堂到岗位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搭建指向工作岗位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指导环节,学校必须加快合作企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综合建设,以工作岗位的有关要求为标准,寻找推动校企合作的最佳方法,解决企业与教学内容对接的尴尬问题。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必须积极联动。一方面,学校在设计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参考企业给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意见,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将自动化控制、电焊、液压气动等板块引入到育人活动当中,构建多元化育人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实训单位在组织实训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校的教学要求为切入点,以教育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环境下推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保障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性、系统性,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从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尝试帮助高职院校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发展要求引入到教学指导工作当中,为高职院校实现全面育人提供有利条件。 3.5加快资源共享,保障教学效率 校企双元主体下的教学必须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联动,加快资源的共享速度,保障教学的高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将资源的分享、应用工作提上日程,根据学校与企业的不同定位完成育人指导工作:企业负责给出教学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所发起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学校则负责对企业提出学习目标,保障企业教学活动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稳定对接。保障资源的及时共享,可以快速处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与学校要构建校企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新方式,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4]。有关教学活动可从认知、实操、技能开发等角度入手。以数控机床控制柜的教学为例,可设计带有阶段性特点的教学方案:高职学校与教师负责绘图、教学模块编排等工作,对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进行绘制,锻炼学生的相关技能,保障教学效率。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训企业根据教学要求绘画图纸,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任务,要求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实训企业要积极对教学活动、教学流程进行综合化评价,配合校企双元主体的有关要求发挥自身的教学管理功能,对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线路设计能力发起综合训练。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可同时参与教学指导工作,但不能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环节,依旧要坚持“合理分工,积极互动”的基本原则,保障教学的实效性。 4结语 校企双元主体背景下,学校与企业面临着全新的教学挑战,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开发与培养,围绕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企业的实训功能设计教学板块。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动,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达成共识,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实操过程、未来从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模块,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章建胜王昕金姣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人才培养篇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把住“1+X”证书制度质量关,高职机电类专业点多面广,是国内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智能制造强国关键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领域,将高职机电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岗课赛证融通”策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的职业教育做得较好的有德国“双元制”、美国“CBE”、英国“BTEC”和澳大利亚“TAFE”。对比国内职业教育,德、美、英、澳将职业教育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市场需求出发,与校企深度融合,围绕产业行业企业办专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助力经济飞速发展,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主要路径,对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岗课证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借鉴意义。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探索与实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证融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赛教融合”和山东职业学院的“赛证课相通”三种模式具有较大影响力。但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职业学院的部分专业进行“岗课赛证”部分融合取得的巨大反响上看,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大多是采用物理组合的“加法”,容易出现两张或多张皮现象,实现“岗课赛证融通”是热点也是难点。 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教育教学要适应类型教育特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院校的专业和当地产业不匹配,高职学校所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较低,占比不足52.5%。二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后稳定率偏低,学生毕业一年内就业稳定率在80%以上的,仅占23.88%。企业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对口、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的效果整体上反映较好,选择“很好”和“较好”的人数达74.21%。四是“1+X”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还需要一定时间。对“1+X”证书制度“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比分别为13.09%、27.16%、46.34%和13.41%。五是高职学生对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对学校开展竞赛等活动的看法,教师和高职学生选择“有必要经常开展的”人数比例分别占72.53%和53.56%。因此需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生产流程、确定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探索“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策略,突出就业导向、职业资格证书导向、专业技能导向,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扎实开展实习实训和企业实践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的类型教育特征。 三、高职机电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面向区域产业链对接岗位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教育教学要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一是“岗课赛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二是“岗课赛证”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方法指南。“岗课赛证”模式,涵盖了当前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成果转化等热点问题,就目前现状而言,各职业院校需要具体方法层面的指导,聚拢不同职教手段的合力,避免“多张皮”现象。三是“岗课赛证”各元素自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工作岗位与课程的对接需要继续深化,特别是在岗位能力分析层面需要夯实基础;当前正在推行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如何课证融通,在落实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在具体实施中与“以赛促教”的初衷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院校在落实中需要不断地纠偏。因此,厘清“岗课赛证”内在契合关系、找到“岗课赛证”理念融到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着力点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业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飞速运转的“大动脉”,机电类专业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一是通过开展机电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有利于机电类专业更好对接地方产业,让机电类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二是通过相关有利于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理清产业链岗位链的新要求,实现岗位、课程的动态融合;三是通过“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技能大赛成果的落地,“1+X”证书制度进一步落实激发高职类型教育的活力,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四、“岗课赛证融通”的策略 按照“123456”理念设计“岗课赛证融通”策略。一条主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人才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以培养为主线;校企双元:校企协同开展生产性学习;三个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融合:“岗课赛证”融合;五业联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六个环节:线上线下“感”素养、师生互动“知”素养、踏入车间“看”素养、实训实习“练”素养、操作生产“验”素养、进入企业“亮”素养。 (一)基于内在契合关系,“岗课赛证”耦合共进结构 “岗课赛证”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载体。工作岗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提供新的路径。首先“岗”既是来源又是目标。“岗”既是“课赛证”的内容来源,又是“课赛证”实施的目标所在,通过“课赛证”的实施,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次“课”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岗赛证”必须要融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并经课堂教学实现。再次“赛”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职教改革的“指挥棒”。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能全面考核学生面对典型工作岗位展示出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改革方案中提出竞赛规程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企业实际岗位和“1+X”证书。最后“证”是行业的引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了行业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标准。 (1)岗位标准对接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课程体系。从三者外在表征可以看出,三者具有相互融通的基础,如下表所示。 (2)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心环节在于课程体系,技能竞赛和课程体系融合具有共鸣点。高职机电专业技能大赛特色鲜明,竞赛项目普遍具有综合性实训课题性质,可以较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化处理,实现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体系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一映射。如下图所示。单元,“岗课赛证”耦合共进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找准岗位链衔接岗位需求,根据产业行业企业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内容及时融入专业教学,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形成动态多样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动态映射,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基于岗位技能标准,重构课程体系 产业行业技术标准、岗位标准、用人需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岗位链直接映射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链。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的人才才能精准对接产业行业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要基于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使人才培养深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岗位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和实践教学设计要紧扣岗位技能标准。 (三)借鉴技能竞赛理念,“证课融通”对接 行业标准,创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产业—竞赛—教育”三层面,设计“岗课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标准体系,课程内容涵盖行业企业证书要求,融合技能竞赛内容。做好需求融合、标准融合、过程融合与评价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载体。校企双元针对专业岗位群设计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标准、大赛标准、技能等级标准,将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提高。一是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对接行业企业证书评价标准,持续更新并推进社会服务产业领域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的建设和实施。二是要以赛促学、促教、促评,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设计为教学项目,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赛项标准转化完善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为教学评价等,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三是结合产业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双元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标准,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四)在教学层面,以“岗课赛证”作为引领 “三教”改革的抓手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一是校企双元开发对接主流生产技术,融合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新教材;二是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推动“课堂革命”,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三是教师团队“四有”好老师标准,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法,提高教学能力。 五、结语 高职机电类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岗位群素养、知识、技能要求,涵盖技能大赛关键要素,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点,序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调整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作者:孙常华 李志敏 尹四倍 郝涛 孙向群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及自动化系 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 日照莒县阎庄街道中心小学 机电人才培养篇3 一、研究现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改造提升制造业,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1~2]。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包括机、电、液、控等几个学科的知识,内容繁多,对应的主干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导致以往职业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而轻全面能力培养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专业整体性技术认知的不足,导致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不同步,已无法适应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3~4]。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或气压控制等设计与制造,需要机、电、液、控等几个学科的知识,设计与行业企业同步的机电产品生产过程教学项目,贯穿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具有项目开发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6]。 二、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系统思维 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从业者的任职要求,依据机电行动领域构建机械沟通基础、机械子系统制作、电气控制设计装调、气液电控制与实现、机电控制系统装调、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应用、机电设备维修、客户交流与销售等9个机电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课程群,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变化适应。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基于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修订相关主干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通过三年探索与实践,形成可借鉴和可操作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将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大致分解为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气液传动控制、程序控制等设计与制造,融入对应的机电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机械沟通基础(机械制图)》《机电产品设计(机械设计)》《机械测绘实训》《金属加工实训》《机电控制技术》《气液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技术》等,组织与修订它们的教学内容。在相关核心主干课程学习中,课程的项目逐步融入机电产品的内容,课程子项目内容选取与学生所作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内容基本一致。各课程子项目的内容按照机电产品生产过程依次完成,直至毕业,学生也就完成了整个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内容。 (二)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训室改造与建设,学习场景更贴近生产实际 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受重视,相对应的课程的实训课比例在增大,需要更多的实训室来满足课程的要求,而学校的场地和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建设能够融合多门课程的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十分重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包含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门核心课程,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国家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现有的实训室大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实训室,基本上是针对一到两门课程设立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课程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界限也没有那么清楚了,现代职业教育广泛采用项目制,设计的教学项目不仅仅是针对单门课程来进行,基于生产过程的机电专业教学体系,要求在实施时需要有综合的实训室来进行。根据上述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实训室的改造设计。整个实训室分为6个区域,分别为授课区域、工作区域、公用设备及材料放置区域、工具存放区域、私人物品存放区域、清洁工具存放区域。在授课区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很方便进行头脑风暴、探究式学习;课桌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在工作区域,每个小组有一个工位,在工位上学生可以完成电子焊接、电气接线、机械装配、气动系统搭建、PLC接线、单片机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装配、电气安装和控制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公用设备及材料放置区域放置了一些常用的比如台钻、虎钳、小台钻等设备,方便进行一些常用的机械再加工,材料放置区放置了一些常用的电子电气的耗材。工具存放区域分小组存放了常用的机械和电气工具,如万用表、游标卡尺等。私人物品存放区域和清洁工具存放区域存放学生和老师的个人物品以及清洁工具。整个实训室是机电专业多门课程都可以使用的,也可以作为专业群共享。学生要完成一个综合的项目,从工具、材料、机械装配、电气装配等都可以在此完成。此布局还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和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 (三)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课堂“动”起来 以多元化教学资源为基础,以网络空间为平台,教师改变传统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六步”教学法,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实施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上台展示和分享,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三、结语为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生产实际过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将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机电主干专业课程中,使机电课程体系主干专业课程衔接更加紧凑。将机电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与加工、电气控制与调试、液压或气压控制与调试、程序控制与调试等生产过程,逐步融入对应的机电专业三年学习的主干课程,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串联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刘剑锋,陈琳.“校企行”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64 [2]姚佳,黄有全,曾义聪.机电类专业贯穿式项目制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223~225 [3]翟志华.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素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1:9~13,75 [4]吕健安.现代教学质量观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9,6:45~47 [5]孙磊厚,刘光新,朱江,等.高职机电类技能竞赛学生选拔与训练的方法和策略[J].职业技术,2019,3:97~100 [6]王新琴.“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8:163~166 作者:曾义聪 姚佳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1],是在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中形成,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自我监控、品质、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2]。开展思维结构评价,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地理思维是一种内隐的学科素养,可外显为研究地理问题时的表现,如对地理事象、规律、原理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归纳、评价等[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开展思维结构评价”[4],评价时可以参考SOLO(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已有研究主要关注高中学段,聚焦课堂教学设计、试题质量评价、试题作答分析[5][6][7][8][9][10][11][12][13]。课堂教学设计多立足于教材情境和课程标准,试题质量评价以高考试题和自主命制试题为主。二者的研究思路较为相似,先将某个设问或某个试题划定为一个确定的思维层次。一般认为问题难度越大对应的思维层次就越高,然后据此评价教学设计水平或试题质量。试题作答分析则是根据书面作答信息,直接判定其思维结构层次。地理问题本身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思维层次,因人、因时而异。思维结构评价的对象应该是作答者,而不是试题本身。在评价书面作答信息时,应提取其思维要点,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分开,以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一道较好的地理试题应能够区分同一时期不同学生或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地理思维结构水平,而不仅仅取决于其难度的高低。总而言之,已有研究对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操作工具和层次划分依据涉及较少,试题选取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诊断偏颇。基于此,本文将思维结构评价与在线教学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平台和SOLO分类评价法的在线可视化模式,旨在发现真正的学习问题,以达到精准、有效、生动的教学效果。 二、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在线可视化模式构建 (一)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为基础,约翰·彼格斯和凯文·科利斯教授建立了SOLO分类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14]。结合教学经验和已有研究[15],建立了思维层次与思维表征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前结构表现为含糊不清,思维混乱;单点结构表现为单一思考,只能涉及单一要点;多点结构表现为多维思考,可涉及多个要点,但无法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关联结构表现为系统思考,能够涉及多个要点,而且能够建立合理的联系;抽象拓展结构表现为迁移思考,能够更进一步抽象认识或给出预想之外的合理答案。 (二)模式建构 在线可视化模式由教学平台、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板块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教学平台借助一些网络平台,如QQ直播、腾讯会议、钉钉等,实现课程实时直播、作业设计、答疑、资源存储等功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教学活动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进行设计,各个活动环节在时间上的配合度会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先使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试卷编制,然后通过系统智能阅卷和人工阅卷相结合的方式输出测评数据,借助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再对学生的地理思维结构进行评定,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将结果分享给学生,对教学活动快速反馈。 三、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试题选取 (一)试题选取标准 为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6]。该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构成,“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具体的地理学内容相对应,符合要求的试题就是高质量的试题。以该试题为基础进行的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二)试题原题解读 1.试题呈现 (2019年全国卷4)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据此完成下题。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参考答案:C 2.试题解读 本题要求选出该镇所处的省级行政区,即对“东方好望角”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地理位置是地理学科考查内容中“必备知识”的起点,是指向地理事物和现象相对于其参照物的方位、距离、邻接等空间关系。材料中的参照物信息有“位于中国大陆”“沿海”“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断该镇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与2000年1月1日晨线的切点处。从时空动态角度看,就是大陆海岸线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运动,逐渐靠近该日晨线,第一个接触点刚好在该镇。海岸线与晨线的位置关系随时在发生变化,我国大陆每天迎来第一缕曙光的位置是不同的。晨线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密切相关,1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0°S,晨线与纬线大约呈70°夹角,走向为东北—西南。经度相同地区,纬度越低日出时间越早;经度不同地区,还需考虑海岸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若海岸线与纬线的夹角小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则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反之,纬度越低日出时间越早。据此,可推断浙江比海南、广东、山东的日出时间都早一些。另外,海南省是一个岛屿,不符合大陆的要求。以上推理要求学生对中国各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海岸线形态、晨线走向等进行时空综合,在头脑中动态演绎后做出判断。另一方面,根据地理事物特征也能反推地理位置。“依地势而建”能推知该镇周边可能为山地丘陵区,但山东、浙江、广东沿海均有大面积丘陵分布;“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可能是为抵御台风灾害,但广东、浙江、海南均为台风灾害多发区;“石砌建筑群”在广东、浙江、山东、海南沿海均有分布。由此可见,只根据地形、灾害和建筑信息推断均存在多解性,还无法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 (三)地理思维要点提取 按照信息的相对性属性,人们把影响科学研究和行为判断的可靠的、显性的信息称为强信息,隐性的、随机的、非主流的信息称为弱信息[17]。该镇地理位置的推断主要根据晨线位置、经度、海岸线等,地形、建筑、灾害等特征可加强证据链的正确性,但无法直接推断。另外,材料还提供了小镇景观图,如果学生到过该地旅游,就会为地理位置的推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因此,按照思维要点的信息强度划分,晨线、经度、旅游是强信息,地形、建筑、灾害等是弱信息。根据强弱信息的数量和组合关系,可对学生的地理思维结构进行评价。 (四)试题选取及变式 根据上述分析,该题目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标准,可选为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试题。原题是选择题,为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外显,需进行变式设计。基于在线可视化模式,教师进行在线检测题设计时,应要求学生写出推断依据。 四、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在线可视化模式实践 (一)评价对象 2022年2月,以“东方好望角”地理位置判断为测试题,面向某中学高二年级125个地理选考学生开展了教学实践。这些学生已基本完成全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 (二)数据收集 本次教学实践采用问卷星平台制作答题卷。选择题答案采用系统智能评分,推断依据由两名教师人工评阅并进行地理思维结构层次评价。数据处理和分析用Excel进行,数据共享通过QQ实现。 (三)数据分析 1.试题作答结果统计 统计显示,本题共115人选择正确选项,正确率为92.0%。若只从结果评价看,学生达到了优秀水平。但进行地理思维结构评价后发现,能选择“正确答案”不代表“思维过程”是正确的,甚至有些是歪打正着。 2.地理思维结构划分 根据SOLO评价的认知水平描述,对核心要点进行提取,然后进行地理思维结构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3.地理思维结构评价 有11.3%的学生写不出有逻辑的推断过程,只能写“猜的”“排除”“不太懂”等理由,属于前结构层次。有72.2%的学生属于点结构思维结构层次,详细分析如表2所示。该类学生作答时依据强信息的约2/5,其中“经度”占32.5%,依据弱信息的约3/5,其中“地形”占50.6%。可见大部分同学依据弱信息进行推断,这反映了其学科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不足。“旅游”占7.3%,虽然是推断的强信息,但是偶然性太强,缺少思考过程,还有待进一步评价。分析学生的典型答案,可以发现其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依据“地形”推断的同学,认为“广东沿海多平原”,潜意识中把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地形的代表,形成了片面的区域认知;依据“经度”推断的同学,利用浙江的经度比广东偏东推断其冬季日出更早,却忽略了山东最东端的经度比浙江偏东的事实;依据“建筑”进行推断的同学,能关注身边的建筑形制并进行迁移,体现了较好的地理素养,但广东地区建在山上的石头房子也不少,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依据“灾害”进行推断的同学,对广东的纬度感知是准确的,但广东“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难以形成台风”的说法,暴露了其对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我国的台风等知识存在错误认知。有14.8%的学生属于多点结构思维层次,详细分析如表3所示。本层次的同学可依据2个及以上的信息进行推断,76.5%的学生可根据一个强信息来进行推断,再用弱信息进行佐证,但存在科学错误和逻辑漏洞。如依据“地形、晨线”推断的同学,“1月1日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表述明显将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运用错误,“山东地势较平整”的表述也表明对该地区的区域特征认知片面;依据“建筑、地形”“建筑、经度”推断的同学,通过广州地区更加湿热,多用树木、竹木为建筑材料的推断属于似是而非,用大尺度空间统计规律去推断小尺度空间某种地理景观的存在与否,从逻辑上看是错乱的。有1.7%的学生属于关联结构思维层次,详细分析如表4所示。有2位同学的推断能够提取多个影响要素,并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根据“经度、晨线”两个强信息推断的同学,找到了解决该地理问题的关键,将思维要点联系起来进行严密推理,表现出地理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根据“经度、地形、建筑、灾害”一强三弱信息作出推断的同学,先推断该地可能的地理特征,再进行信息交集,体现出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水平。没有同学通过估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变动的晨线位置和不变的海岸线及省区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动态认知该地理过程。因此,同学还不能对该问题的考查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以拓展问题本身的意义,也尚未达到拓展抽象结构。 (四)教学反馈 针对知识体系不完整、推理过程不严密、思维层次性不分明等问题,在后续授课中,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予以呈现和评析,学生通过再次解读试题,对地理位置推断的思维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地理位置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 五、地理思维结构评价的教学建议 与标准化测试成绩相比,基于在线可视化模式的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更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对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科素养有较好的诊断和促进作用。鉴于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凝练教学内容,深化地理学科认知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教学中易出现对地理学必备知识范围把握不准、内涵理解不透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的学科认知较浅。依据研究对象,地理学必备知识可以分为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五个方面。教师可在深入把握这五个方面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类、整合[18][19],必教内容深入教,可教可不教内容根据学情教,不必教内容坚决不教。 (二)聚焦逻辑推理,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地理学是一门科学,逻辑推理应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聚焦点。在新知讲授课中,关注问题链设计的结构和梯度,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引导师生有意识地关注思维要点及其关联,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试题赏析课中,可将选择题的选项隐去变式为论述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探讨,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可将论述题的问答变式为选择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核心要点及其关联,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三)提高作业质量,注重地理思维发展 作业具有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教师可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标准,系统设计基础性作业,尝试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避免机械、无效作业,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教师需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在作业讲解时,除了让做错的学生陈述原因,也要让做对的学生陈述推理过程,以全方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思维过程,促进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地理思维的持续发展。 (四)创新教学形式,探索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在线教学以互联网为介质,跨越时空,有助于实现学习行为自主化、教学形式个性化和教学管理智能化。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可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创设生动的仿真情境,使学生关注全球各地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并与身边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通过辨识、提取、整合、评价地理信息,深入体会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最终不断完善地理思维结构。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771. [2]林崇德.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1. [3]张亚南.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4):84. [4]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9. [5]王寿全.高中生地理思维结构评价方法与案例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6]李玉洁,吴儒敏.问题研究中思维结构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以2019人教版海冰淡化问题研究为例[J].地理教学,2020(19):16. [7]崔芳.用典型题目开展思维结构评价训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8):80. [8]黄雅婷,赵媛.论考试评价改革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的关键作用———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J].地理教学,2020(12):40. [9]王园园.SOLO理论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基于对优质地理教学视频的观摩[D].开封:河南大学,2020. [10]高福平,邓伟华.地理问题式教学中进行思维结构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2020(19):49. [11]陈贵根.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2]张文军.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地理试题命制与评析———以“热力环流”地理综合思维检测试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9(6):18. [13]朱雪梅,潘竹娟,程晨.高考地理试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水平探析———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3):69. [14]BIGGSJB,COLLISKF.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7-28. [15]李家清,梁秀华,朱丹.核心素养背景下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习质量评价———以地理综合思维的单元测试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8):11. [1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 [17]余波.科学研究中的弱信息发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8):28. [18]牛超,段玉山.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人地关系的多视角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5):65. [19]董乔生,张建国.综合思维:地理学科大概念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1):74. 作者:李九彬 李佳颖 王勇 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 西南大学(重庆400700)地理科学学院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MS的《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网站设计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关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的课程教学内容,分析CMS的原理和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网站建站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网站设计与维护;CMS;课程教学;教学法;模板设计;网站建设 1 概述 《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普及型选修课程,是近年来计算机专业领域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课程之一,当今社会急需培养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面向不同应用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的网页设计技术和课程,如何为学生开设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思考。为了培养能高效、快速地进行企事业单位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的人才,根据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设计一个关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的《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建设网站的方法。 2 CMS的特点和选型 2.1 CMS的概念 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意为“内容管理系统”。CMS主要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位于WEB前端(Web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查询、传播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内容的创作人员、编辑人员、人员使用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交、修改、审批、内容。这里指的“内容”可能包括文字、表格、图片、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视频等一切需要到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网站的信息。 目前主流的CMS概念,是以文章系统为核心,包含内容模型自定义、内容采集加工、内容评论、内容检索、公告管理、广告管理、调查管理、留言管理、用户管理等各种通用功能模块,面向各种内容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 2.2 CMS的选型 把CMS作为教学内容,至少要注意系统类型和架构、系统功能、视觉外观、内容管理、开源维护等五个重点。 基于ASP+ACCESS技术架构的内容管理系统采用结构化的功能设计和界面布局设计,可分为核心系统(core)、组件(component)、模块(module)、界面模板(template)等部分,系统结构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这种架构具有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特点。 网站模板与网站程序完全分离是目前主流CMS的设计理念,模板是用来控制前台网页显示界面的布局和字体、图片样式及形式的,使得表现和内容分离。只要设计不同的模板,即可实现不同的网站界面风格,让学生达到快速建站的目的。 作为开发型产品的源代码是最宝贵的学习范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开发人员,都可以从开源CMS范例的源代码中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和探讨商业软件的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通过以开源CMS软件的源程序为范例来讲解各种设计模式、编程技巧等知识,能够很好促进学生对学习源代码的兴趣。 开源的CMS比较多,如DedeCMS、PHPCMS、PHP168、EmpireCMS、Joomla、JeeCMS、SiteServerCMS、FoosunCMS、SiteWeaverCMS、KesionCMS、JoekoeCMS等,作为教学的示范,以简单、实用、方便、高效为原则,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款优秀ASP+ACCESS技术架构的开源CMS作为教学演示工具。 3 教学内容设计 3.1 CMS的基础教学 《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三个过程: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内容管理过程。其中设计过程要求熟悉软件工程学及各种相关技术,了解整个软件设计流程,并具备相关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策划能力。制作过程要求具备页面布局及相关的美工知识,动态代码的编程知识及数据管理应用的数据库知识。内容管理过程要求熟悉信息内容的采集、整理、编辑、审核、等过程。 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建站思想和方法,在理论和实训中都要体现一个网站设计的理念。 网站设计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包括Dreamweaver、Flash和Fireworks软件的使用,Photoshop基本操作,认识HTML标准语言中的Head、Table、Tr、Td等标签及属性设置,CSS、Javascript、VBScript、ASP代码示例,网站框架设计和网站首页基本布局设计的方法,网页配色方法,IIS的安装和配置,域名与虚拟主机服务器知识,网站安全知识。 3.2 利用现有网站进行快速模板设计 通用CMS网站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文章、软件和图片,一般每个模块的模板目录结构都由源程序、Images图片文件夹、JS文件夹、Skin风格文件夹、UploadFiles上传文件夹组成,这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可以生成多个模块栏目,每个模块栏目都有自己的模板。 系统的模板设计功能从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的角度出发,利用现有网站进行快速模板仿制和设计并不是让学生去剽窃他人作品,而是通过深入地熟悉了解他人的模板制作技巧和风格,以及设计思路而制作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模板,提高自己的模板制作水平。 仿制模板的制作思路: 1) 打开要仿制的网页查看源代码属性,通过“另存为”保存网页全部文件。 2) 用Dreamweaver网页编辑器编辑网页文件,删除标题列表的文字信息,合并标题列表信息的单元格,将需要显示相关内容的地方修改或插入相应的的标签。 3) 修改文件夹名称,修改图片路径。 4) 进入CMS网站后台,把Dreamweaver里修改好的代码复制到对应网页模板选项中,并加以调整。 一些通用CMS网站系统的后台模板管理功能中具有代码编辑器和可视化编辑器,可以利用这些编辑器直接对模板进行修改、整理和保存。 3.3 模板的制作 模板制作是《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模板制作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网页设计与HTML代码知识。如果要独立设计一个网站,还要掌握一些图像设计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等。 模版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1) 在制作模板前,先在Photoshop、Fireworks等设计软件中制作网页效果图。然后利用这些软件的导出成Web格式文件功能,将效果图输出成Web文件和图片文件夹。 2) 在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中修改Web文件,将需要显示相关内容的地方修改或插入相应的的标签。 3) 将图片文件夹上传至网站的目录中,同时添加或修改相关类型的网页模板,将Web文件的源代码拷入模板中并保存。将添加或修改的模板设置成默认模板。刷新前台页面即可看到新模板的效果。 3.4 CMS的管理与操作 CMS网站系统的模版设计和制作完成,说明网站已经有了自己的前台风格界面,就可以开始为网站添加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CMS的灵魂,优秀的原创内容是一个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CMS的管理划分得比较明确:基本设置、日志统计、广告管理、友情链接、留言和公告管理、频道管理、数据库管理、模板风格管理、用户管理、文章管理等。在各种管理功能中,通过指导学生操作和使用每一项功能,完成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审核、和管理的全过程,掌握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与职业衔接。 3.5 CMS的与应用 CMS网站系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申请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的免费二级域名和虚拟主机,也可以指导学生申请互联网上的域名和虚拟主机,通过域名和虚拟主机的申请、注册、管理,让学生掌握域名和网站服务器的相关知识。有了域名和虚拟主机,就可以让学生对网站程序进行上传、调试和维护,同时讲解百度收录、搜索引擎优化(SEO)及推广、日后的更新维护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一个网站的生命周期过程,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所设计制作的网站。 学生通过对CMS的学习和应用,可以随时方便地提交需要的信息而无须掌握复杂的技术,使得网站的架设与管理变得轻松。 4 教学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所学的技术灵活运用,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环节。 课程的前期,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的中期,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模板设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课程的后期,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并在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寓教于学”,具体做法是将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项目最终评价等整个过程。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 课程的考核方式 《网站设计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使用CMS建设和维护网站的综合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模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想衡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坏,需将考试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实际技能方面的考核上。 设立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模板设计大赛或网站应用设计大赛,是一种对学生综合技能评价的有效方式。大赛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搭建一个展示与宣传自我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在了解和体验CMS网站管理系统的诸多特性与强大功能基础上,熟悉和掌握网页模板的设计方法与操作技巧,以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网页模板,充分展现独具个性魅力的特色网站,促进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赛重点审评学生对以下几个项目的能力:页面美术设计、网页语言的掌握程度、对CMS的模板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等,鼓励有中国元素的民族风格的原创设计作品和富有商业气息、能营造消费购物氛围、时尚感强的商务设计作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设计,使用CMS制作指定主题的网站或自由设计的网站,提升学生对网站建设的爱好和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平时考查和实践考核两种方式,技能大赛成绩作为总评成绩加分的参考。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到课表现、上交作业、上机实习情况产生;实践成绩占70%,实践成绩根据期末学生所制作的作品情况产生。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供“简单、易懂、实用”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认知活动中解脱出来。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拓展其知识面,并发展成为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 将CMS引入《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及时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按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施方法 摘要:《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文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角度出发,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项目课程 高职院校是教学、服务类的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方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着缺乏职场化的实战环境,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又不能被很好的掌控,为教学服务,学生往往成为廉价或者免费的劳动力,从事的岗位工作往往和实际教学相脱节。这些都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也成为深化改革的“瓶颈”。 1 课程介绍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与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类似课程,并且把它作为了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然而,现在网站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是毕业生找不到企业,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的网站建设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探讨一下这门课程应如何教学的问题。 2 进行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的“以案例开发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完成”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的性质和特色是十分契合的。虽然几年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受实践条件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 缺少实际的开发项目 因为,长期以来没有与企业有较多的业务往来,也没有较多实践机会接触企业网站,不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实践手段是虚拟开发,即虚构一个某某公司网站,以自己的主观意见代替企业的客观需要来完成需求分析,开发相应网站。这样,往往造成开发出来的网站无法满足企业需要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可利用价值。 2) 缺少测试的环境 网站项目开发完成后需要有实际的运作平台来测试才能保证网站的正常运作,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在项目开发完成后只能进行简单的错误测试,以专业人员的操作去检测网站,往往不能考虑到普通用户的需求,造成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因此,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开展学生互动的效果评价,并实现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的推广应用。 3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办旅行社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3.1 多元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关键。首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主体由“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即由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组成,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的不同环节中三部分人员发挥各自特长: 1) 企业、行业技术人员 工作任务:提出网页设计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岗位群)包含的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的步骤。聘请部分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 2)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人员 工作任务:指导团队对企业、行业技术人员提出的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完成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分析。负责对改革过程的监控和组织改革效果评价。 3) 学院教师 工作任务:在职教课程研究人员引领下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按照工作任务模块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转换,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结构体系。承担主要教学实施工作。 在团队中,专兼职教师互为导师,取长补短。专职教师在兼职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了互补型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3.2 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 本课程构建了以“旅行社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本课程整个模块以典型的网站项目为核心,将一个真实旅行社网站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强化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训练,各个教学单元独立起点、前后相关、有序叠加,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中采取多级项目教学,重视项目的完成,并实施情景导入、葫芦藤式的任务驱动、学做合一、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3.3 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原则,即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助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为补充。其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 该教学模式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示范操作,小组专题协作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 3.4 多元教学评价方式 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改变以往“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几个方面: 1) 考核学生项目团队的项目完成效果,主要考核内容是学生的网站设计方案书、建成的网站及运行维护效果,占40%; 2) 各个项目组及成员分别陈述自己在项目团队中的工作及实际效果,占20%; 3) 期末考试,主要是网站开发综合知识,占20%; 4) 平时学习态度,如出勤率、工作责任、团队配合、自评及他评等,占20%。 4 教学改革成效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过程以及完善了实习内容,编写了完整的实习指导书。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改革探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很有帮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得到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设计的个性凸现 摘要:分析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现状与必要性,探讨高校资料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进行个性化的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使资料室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个性化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要设置成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系统联盟门户,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凸现专业个性,成为专业师生教学、科研信息查询和检索的绿色通道。 1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的现状与问题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业已普及,并进行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等特色服务。校图书馆面向全校各个专业服务,信息资源大而全,专业信息资源的精深层度欠佳,很难满足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尤其是教师的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申报与完成中信息资源的需要。与图书馆相比较,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专业性强、与本院系所开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是本院系师生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托,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资料室利用现有信息手段和精深的专业性信息资源,建立院系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开设个性化定题服务和专业学科知识导航等特色栏目,可以弥补校图书馆网站专业性之不足,是对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弥补,其服务内涵比图书馆更具优势。资料室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展示窗口,是院系资料室将自身的传统业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 资料室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一整套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资料室网站的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院系资料室作为专业师生最直接的信息资料来源地,虽资源有限但专业强,需要与学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更需要利用学院网站空间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使之变成自己的资源,节省经费开支,最终实现“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夙愿。资料室网站建设很少,或参差不齐,出现的问题很多。如:领导缺少建设网站意识,网站定位不明确,馆员技术匮乏和信息素质水平有限等问题,使得院系资料室在网络参考咨询及面向本院系师生的信息推送服务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为此,首先,院系资料室必须得到院系领导及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树立信息意识;其次,利用院系资料室的馆员优势的专业特性,在实践中注重结合网站技术和知识,使之形成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第三,是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凸现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设计的专业个性。 2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的个性设计 院系资料室网站的建设是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实现将所需要的信息及获取信息时的有序下载。需要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总体规划,二是网页设计,三是站点,四是站点维护。 2.1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总体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1 理念定位 院系资料室网站和校图书馆网站一样,既不同于娱乐性网站,也不同于新闻性网站,更不同于一般商业企业网站。但也不同于图书馆网站,应着重体现院系资料室专业性特色及直接面向专业师生特点,所包含的信息资源专业性强的突出的特色,不可面面俱到。资料室网站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面对院系师生的资料信息服务是其核心内容,信息资源和受众的需求是其主要业务,重点及特色栏目为专业学科导航及重点学科建设的信息定题跟踪,为师生提供学习及科研的及时信息推送服务。在结构上必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特点突出、美观实用、简洁明了。 学科导航要清晰、细致、准确, 以适应院系教学科研的师生及其相关信息需求的专业人群。 2.1.2 栏目设置 明确了网站的定位和内容后,需要进行网页内容的设计时,应按照师生用户的访问习惯有序地展开,使师生用户很方便地定位网站的所有内容,力求突出院系自身专业性强的特色,做好教学与科研服务,使之成为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大本营。在栏目设置中,专业学科导航、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推送、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及教师科研个性化服务是院系资料室网站的重点与特色栏目,其它栏目的可以参考图书馆的一般栏目设立。 1) 资料室介绍栏目。主要介绍资料室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历史沿革、室藏主要文献资源、特色文献资源、藏书量、室藏分布等,这是资料室网站的必备栏目。 2) 个性化服务栏目。随着Intemet 的发展,作为院系的主要群体――教学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满足于图书馆咨询馆员仅告知所需信息的可能方向,而更需要针对查询问题给出确切的信息解答,或直接提供最切题的事实或数据型信息。这种对文献中所包含知识点的索取, 反映出用户正从文献需求转向知识需求;许多用户在求助于咨询馆员之前,已具有相当多信息量,他们需要咨询馆员帮助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多余信息,提供与自己的需要最相关的内容。栏目内容要极具针对性,以实用、适用为前提的个性化目标,紧紧围绕专业的特点、内容,根据用户个体需要的“量身订制”的信息。 3) 定题服务栏目。开展专题服务,并结合教学与科研,进行课题跟踪和定题服务工作,利用网络不断更新的信息管理,针对既定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检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并及时推送给用户。网络使传统的定题服务具有主动活跃的动态信息服务功能,院系资料室依靠其专业特色网站开展定题服务则更具优势,可以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专家学者个人等开展专门的定题跟踪服务。 4) 专业学科导航栏目。院系教师在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申报与完成,所需的信息资源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本学科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栏目可以结合各院系的专业特点,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集,并对其资源信息进行评估论证,从中精选出符合要求的网址信息,按中、外文资源分类, 采用主题树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并以动态链接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可设置一些学术专业性较强的链接、重点和权威数据库链接,如Web of Science、Scifinder、Elsevier SDOL、John Wiley、Springer Link、EI Village等。 5) 资源检索栏目。包括光盘数据库、本地镜像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及自身数据库检索。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均有一些已经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量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以及适合本校专业特点的专题数据库,还有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建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均通过资料室网站做出相应的链接提供给本院(系)师生使用。 6) 读者服务栏目。包括文献预约、文献续借、馆际互借、服务介绍、定题服务、书刊荐购、推荐图书、新书通报及导读、投稿指南、课题咨询、学科馆员等更多的服务内容。注意强调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栏目,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等开展专门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定题跟踪服务,针对既定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检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并及时推送给用户。 7) 读者论坛栏目。包括用户满意度调查、联系我们、读者留言、互动园地、各种申请等。在网页上设置留言板和电子信箱, 以便与读者进行交流, 接受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此法可以帮助资料室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8) 参考咨询服务栏目。包括常见问题( FAQ) 、《中国法》介绍、网上查询(电子邮件、实时在线咨询) 、核心期刊介绍、参考工具书、课题咨询、用户教育(新生教育、培训讲座、《文献检索》教学) 、科技查新、信息咨询的形式及内容等。利用电子邮箱或手机短信为用户提供教师科研不同专业方向的定题跟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9) 公共信息服务检索栏目。包括常用链接,如英汉辞典、天气预报、火车飞机班次查询,设置了这些常用链接可以提高回头客,提高点击率。 2.1.3 特色数据 院系资料室一般都收藏自己院系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将论文数据制作成反映自身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方便用户在资料室的网站上, 浏览、检索、查看院系专业学位论文, 起到学位论文推荐利用与资源共享的作用。 2.2 网页设计 网页的实现,即网页设计,是对站点的整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调整。 2.2.1 软件选择 目前流行的网页设计制作软件很多,版本更新很快, Dreamwaver作为网页编辑工具,是一个 “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网站开发工具,带有站点管理功能,可方便地设计和管理多个站点,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支持最新的DHTML和CSS,Dreamweaver UltraDev更支持 Asp,Jsp。ASP(Active Server Pages )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Web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是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开发方案。 图像编辑工具可选Fireworks软件或Photoshop软件,设计、制作、编辑网络图像,使图片起到美化的作用。 Flash软件是制作动画的软件,主要适用于网络传输的矢量动画,使网页更加活泼生动。 Dreamweaver 与 Flash 、Firework 并称为 Adobe Macromedia 的网页制作三剑客,用于资料室网页设计制作,会得心应手。 2.2.2 个性设计 网站的信息内容是靠网页来实现展示的,网页的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想设计出优秀的资料室网页,必然网页设计服务于资料室网站的信息服务的主题,使网页从形式上获得良好的诱导力, 鲜明地突出诉求主题, 具体可以通过对网页的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性的把握运用来达到。 资料室网站的内容栏目不是简单的堆砌,关键和特色内容摆在显著位置,还要采用动画闪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内容设计应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注重版面设计的简洁美观,尽可能展现自身的优势,以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为目标,体现资料室的工作流程和网络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 资料室网站的导航与链接也是很重要的。读者除了浏览资料室网站首页内容,还将进一步了解深层次的内容,需要通过网页中的各个链接来访问站点中的深层次的网页。所以应该设计出站内的导航结构,确定好站点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读者进得去,出得来,有条不紊,轻松浏览。另外,学科导航等站外资源的链接也是很重要的,同样也要做到链接准确,不要有死链接,最好是在新窗口打开,这样不会覆盖本站点的页面,以方便回来。 2.3 站点 制作好的网站,需要,通过上传功能,将整个网站放入特定的网络服务器中,别人才能在网络上浏览到制作的网页内容,站点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虚拟主机方式、主机托管方式和专线方式,这三种方式花费大,需要比较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管理。基于院系网站数据信息量不是很大,可以直接挂靠存放在学校或学院网站的网络空间,这样既解决了经费困难,又便于管理,也很安全。 2.4 站点维护 资料室网站的宣传与维护是网站建设的后续保障工作,没有持之以恒地更新和维护, 网站很快就会失去品牌效应和存在的意义。网站建设不易,要想使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就要用心管理和经营,不断地增添,更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资料室必须非常重视本室网站的日常宣传和维护工作。 网站的更新维护包括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技术维护主要解决网络不畅通、链接失败、病毒和黑客入侵等技术问题以保证网站正常运行,网站还要进行备份,以加强网站的安全性,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更新软件,开发使用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馆员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技能;在内容方面,不断充实其丰富网站动态内容,不断地给浏览者最新、最即时的资料,随时向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传达网站的特点,数据库的特色,信息服务的范围等以吸引读者点击浏览,这样才能赋予资料室网站无穷的生命力;另外,加强宣传,多做友情链接,与学校图书馆合作、资源共享共建。更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吸引读者点击浏览,提高网站的生命力。 3 结束语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的建设, 是一个不断更新、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推出更好更新的版本,才能保证资料室网站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将高度有序化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广大师生,才能为老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用户提供高效、及时、准确、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使资料室的信息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C++教学网站设计――信息区的设计 摘要:为了方便广大的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VC++,我们考虑开发VC++的在线教学系统。基于ASP+Dreamweaver+WINDOWS2000开发的VC++语言在线教学系统,主要提供网上的教学平台,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以提供教程为主来进行知识的传播,以在线讨论和在线阅读的方式提供网络教学服务。访问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供的大量资源完成自学,进行自我测验,及其利用在线讨论功能与其他VC++语言爱好者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ASP;网页;留言版 1 概述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使得教学无法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展开,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题,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这些内容构成了支撑网络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石。 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设计是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把课程编写成网页的形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备课。在网络教学中,所以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前提与条件,二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三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也发生很大变化。 网络教学有以下的原则: 1)直观性――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独特的图像显示技术,课件制作需要图像清晰,文本、动画连贯,色彩逼真,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兴趣,力求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2)交互性――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因此,制作课件时,要设计出新颖便捷的交互界面,或者播放按钮,必要时还要有操作提示和防错功能,以增强课件的可控性和可移植性。 3)辅助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课件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课件不能占据整个课堂,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板书,投影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 网站软硬件环境建设 2.1 网络服务方式的选择 1)Web服务器 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叫服务器。WWW服务器(WWW Server)通常也叫Web服务器(Web Server)。WWW服务软件与WWW浏览器是配合使用的。WWW服务器安装Web Server软件,用于存贮和管理主页Home Page,提供WWW服务。客户机安装WWW浏览器软件(WWW Browse)、主页制作软件、电子邮件软件等。 2)虚拟主机 网络站点的建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又分两种形式:虚拟主机与服务器托管。 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完整的真实主机的硬盘空间分成若干份,每一个被分割的硬盘称为一台虚拟主机。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IP地址,但共享真实主机的CPU、RAM、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 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具有投资小,建立速度快,安全可靠,无须软硬件配置及投资,无须拥有技术支持等特点。 选择虚拟主机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服务内容:存储空间;电子邮件;网页制作;IP地址;文件传输(FTP);时间;速度。 3)服务器托管 服务器托管是指用户将自己的独立服务器寄放在因特网服务商的机房,即租用ISP机架位置,日常系统维护由因特网服务商提供,用户可以独立进行主机内部的系统维护及数据的更新。这方式特别适用于有大量数据需要通过因特网进行传递,以及大量信息需要的单位。 从另一个角度讲,选择服务器托管,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很高的控制权限,能够决定服务质量和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可以随时监视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在系统资源紧张,出现瓶颈的时候,可以马上根据具体情况对服务器进行升级。服务器托管不仅能够解决足够多的访问量和数据库查询,还能为企业节约数目可观的维护费用。 相对于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具有以下特点:灵活;稳定;安全;快捷。 主机托管服务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可靠性因素;安全因素;功能需求因素。 4)独立服务器 独立服务器是指用户的服务器从因特网接入到维护管理完全由自己操作。企业自己建立服务器主要考虑的内容有硬件、系统平台、接入方式、防火墙、数据库、人员配备等。 2.2 网络数据库的选择 1)网络数据库的概念与作用 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是在网络上运行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可能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不是只有一种路径的涵盖关系,而可能会有多种路径或从属的关系。网络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大、修改方便,能够进行动态数据组合,是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交互式服务的主要手段。 2)网络数据库的选择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易用性;分布性;并发性;数据完整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容错性。 3 网站内容建设 3.1 域名申请 域名可以定义为:“由人、企业或组织申请的网站使用的因特网标识,并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品质进行承诺和提供信息交换或交易的虚拟地址”。域名的命名必须审慎从事。在确定教学网站域名的命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规范。 2)短小精悍。 3)容易记忆。 4)不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 5)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3.2 相关资料的收集 网站建设初期应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作出统筹规划。为Web准备信息的工作通常需要多人来完成。许多网站设立文本管理员、Web管理员、内容管理员和其它职务,以流水线方式完成信息的收集、转换、和维护等工作。 3.3 网站主页和页面的特色设计 如何把握网站的整体风格,使网站呈现的形式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1)依据内容确定网页风格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网站,必然有它的主题内容,网站的风格必须与它的主题相符合,同时还应考虑到浏览人群的性格特征。教学类的网站比较多的采用简明大方、温暖亲切的风格。 2)合理安排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 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安排也就是对网页的排版。一个网站往往由各个网页组成,而每个网页又由一些元素组成。对这些网页内容元素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目标是使每一网页都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在主页中应有制作小组或单位的标志物,能让浏览者一眼就能判别出是谁的主页。网站的所有内容都能在主页中找到其链接。网页的设计应以醒目为上,一目了然为本。 3)网站网页色彩的运用 网页的色彩要为主题内容服务,一个网站应该而且只能有一种主色调。由于色彩富于感情性,因此会对浏览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除了主色调之外,一个网站的颜色一般最多不宜超过5种(不包括图片的颜色)。除了颜色的心理效应之外,在进行网页设计时还应注意的是颜色的可读性,要确保挑选的颜色在通用颜色调色板中存在,同时确保浏览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吃力。 4)网页中图片的运用 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可以令网页生色不少,但图片也不能用得太多,以免让人觉得累赘,而且影响网页的下载速度。所以网站中的图片既要美观、符合网站的内容,又要少而精,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加网站的吸引力。 注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减少图片的大小。这里的“大小”不是指尺寸的大小,而是指字节数的大小。图片减肥有利于下载速度的提高。 网页中合理的运用动画会使网页更加增添生气。常见的动画格式有GIF动画和Flash动画。同样,动画图片在一个网站中也不宜出现太多。 5)网页中的背景音乐 多媒体的应用对网页的多姿多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个人网站中,应用背景音乐的网站较多。但对于一般教育类网站的主页来说,背景音乐建议少用。 3.4 网站设计基础语言 1)HTML语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注语言)是WWW上的专用语言。HTML文件是简单的纯文本文件(全ASCII文件),其主要特征是在文本中有HTML标注符。HTML语言的优点是标注简单明了,功能强大。HTML语言也有一定的局限。 2)XML语言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优化子集,是国际组织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为适应WWW的应用,将SGML标准进行简化形成的标记语言,形式上类似于HTML。XML作为一种可用来制定具体应用语言的元语言,既具有强大的描述能力,又具有适合网络应用的简洁性。 相对于HTML,XML具有以下特点: ① 可扩展性。 ② 灵活性。 ③ 自描述性。 ④ 简明性。 3)Java 与JavaScript 语言 Java语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语言吸收了smalltalk语言和C++语言的优点,并增加了其他特性,Java与与平台无关,可用来创建安全的、可移植的、面向对象的、多线程的和交互式的程序。 Java程序有两种形式:独立运行程序和Java Applet。 JavaScript 是一种介于Java与HTML之间、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无须编译,是一种比Java简单得多的描述性语言。 3.5 网页制作常用工具 想要制作出一个美观、实用的主页,必须使用专业的主页编辑软件。 1)入门工具 微软公司的Word 2000和网景公司的Netscape,不过,它们不能完全实现“所见即所得”。 2)提高工具 微软的Frontpage 2000和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Dreamweaver。它们能实现“所见即所得”。Dreamweaver4.0 版本包括了所有用于创建专业化网站的功能。 3)专业工具 Adobe Photoshop是目前最流行的平面图形设计软件之一。Fireworks是一个强大的网页图形设计工具。Flash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 4 具体实现过程 我们的C++教学网站包括首页、信息区、留言版三部分。我所负责的是信息区的建设,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两部分。 在线学习是把C++课程的全部内容分成十一章,所有授课的教程都做成HTML页面存放在服务器中,通过powerpoint课件形式在网上展现,浏览者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行任意的浏览。 在线测试系统的构思:如果是一般来访者的身份只能进行在线学习,如果是拥有学号的学生则可以在线考试并提交给机器评分。 5 在线学习课件编写 5.1 课件编写要求 因为课件不仅包含了将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这样的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学习的发生.这就要求课件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的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课件编写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 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CAI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 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 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课件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①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② 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 ③ 逻辑编号。显示信息常常是以屏幕为单位来表述的,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显示单位应有一个逻辑编号,以便说明连接时使用。 ④ 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为了清楚地表示教学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体(文字、声音、图形或图象等)、教学信息中的“热字”以及交互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脚本中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 6 测试系统程序实现 测试系统的程序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TEST.MDB:考试系统的数据库文件(Access2000/XP格式)。 2)Login.asp:考试系统的登录界面。 3)Test.asp:考试系统的考试界面。 4)Score.asp:考试系统的评分界面。 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它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在线考试和客观题的自动评分,实现了教师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主要是有用户登录、在线测试和评分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7 测试系统代码说明 首先进入的是登录程序,其界面如图1所示。 登录程序主要用于密码的验证,检查登录的用户是否在考试系统的用户表中,如果在而且还没有参加过本科目的考试则可以进入考试。 如果考生还没有参加考试,转到test.asp文件,利用Request.QueryString将浏览器地址栏的参数全部读取并传递到test.asp。 考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所有试题都是从该科目的题库中读取的,利用语句“〈INPUT Type= “Hidden ”Name=”Lesson” Value= ”将考生的信息保存起来,当考生提交表单时,信息同时被提交。 当用户提交时,系统会调用Score.asp文件来对考生进行自动判分,并考生的考试信息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如果考生按“返回”按扭再重新答卷的话,系统会显示考过的信息。 8 小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当今远程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Visual 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就是为适应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而设计的。该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创造轻松、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eb日志挖掘的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实现信息无障碍网站存在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个网站设计架构,利用Web日志挖掘技术提取用户兴趣和访问优先序列,采取网站页面信息动态填充至网站主页通用框架模块中,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无障碍访问。 关键词:Web日志挖掘;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无障碍即万维网对任何人士(包括残障人士)都是可访问、可用的,残障人士能感觉、理解和操纵Web,与Web 互动。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消除数字鸿沟,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使他们能和健全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网上信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越来越多的重视。 1 信息无障碍网站存在的问题 很多部分实现了信息无障碍的网站,用户每次访问时,网站语音都得从头到尾的播报网站内容,对于该用户曾经访问过本网站中部分页面内容,系统不能自动过滤掉这些已经阅读的内容,或者跳过这些已阅读信息,而是依然按照布局顺序重复播报。这对于阅读障碍的用户来说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浏览或者播报网站信息,将用户曾经阅读过的内容过滤掉,将没有阅读过的最新的感兴趣的网页内容优先播报给阅读障碍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应该重视的问题。 2 Web日志挖掘 Web日志文件是在Web服务器上每隔一定的时间产生的记录文件,其内容包括访问用户的IP地址,访问时间、访问的页面、页面的大小、浏览器类型、响应状态等等。Web日志挖掘是对用户访问Web时服务器方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挖掘,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通过对Web站点的日志记录进行预处理,将日志数据组织成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能够处理的事务数据形式,然后利用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理。 Web日志预处理过程: 1) 数据收集:从服务器端数据、客户端数据、服务器端进行。 2) 数据净化:删除Web日志文件中不是由用户请求,而是由浏览器自动“请求”产生的访问记录。具体包括图片和音频文件、样式文件和脚本文件、不是GET的HTTP方法、弹出式广告的记录等。 3) 用户识别:可以通过IP地址和、嵌入SessionID、cookie、软件等方法实现用户的识别,但由于本地缓存、公司防火墙和服务器的存在,要识别出每一个用户变得很复杂。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规则去识别不同用户,将IP地址,类型以及引用页面结合起来识别一个用户,也可以通过注册用户,依赖用户的合作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4) 会话识别: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对服务器的一次有效访问,通过其连续请求的页面,可以获得其在网站中的访问行为和浏览兴趣,有4种识别会话的模型:页面类型模型(page type model),参引长度模型(reference length model),最大前向参引模型(maximal forword reference model)和时间窗口模型(time window model)。最常采用的是时间窗口模型,以用户访问时间作为划分会话的分界,一般间隔时间取30min。 5) 路径补充:用户有时浏览的页面,是从本地缓存和服务器中调用的,不会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也就不会记录日志,而这些请求可能对后续挖掘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缺少这些页面记录可能会使挖掘结果不是很准确。为了能更精确的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有必要把这些缺失的路径补充上去即路径补充。如果当前请求的页与用户上一次请求的页之间没有超文本链接,那么用户很可能使用了浏览器上的“BACK"按钮调用缓存在本机中的页面。如果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有多个页面都包含与当前请求页的链接,则将请求时间最接近的Web页的页面作为当前请求的来源。 3 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网站设计 3.1 网站设计架构 网站为每位存在访问障碍的用户建立网站访问记录数据库,用户访问网站页面,产生Web日志文件,通过对Web站点日志文件进行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将有用数据存入事务数据库,对该用户访问过的页面进行相应标记,再对事务数据库进行传统的数据挖掘,分析出该用户比较感兴趣的信息类型,为该用户对网站所有类型信息构造优先显示页面类型序列表和对每类信息未访问页面、已访问页面分别构造优先序列表,当该用户再次访问网站时利用离线分析所得的优先序列表和网站文件映射数据库将网页链接按照用户兴趣高低动态填充到网站导航框架,这样用户最感兴趣类型的网页链接总是弄够最先看到、听到,从而达到优先访问的目的。 网站设计框架如图1。 3.2 网站导航 网站导航是根据信息无障碍网站结构布局设计标准所设计的网站通用布局框架,除了包括信息无障碍要求的导航砖,通用切换等功能,还将页面设计成由几个通用的布局框架模块组成,每个框架模块将显示网站上某一种类型的网页信息链接,具体网页链接内容则根据序列表先后顺序动态填充。网站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可以有很多,但在网站导航中只列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几种类型的网页链接,随着用户兴趣的改变,其他类型的网页链接将动态的填充到相应级别的框架模块中。 3.3 兴趣提取 根据用户浏览的历史访问记录(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访问时间和访问频率等来分析计算用户兴趣度,用户的兴趣一般集中于某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系统在通过聚类进行分析将用户浏览的历史页面集自动地分成n个聚簇(n是聚类中聚类中心的数目),每一聚簇的页面集体现了用户的某类兴趣,构造形成用户的兴趣类。再利用用户的隐式信息学习提取用户兴趣集,建立树状的用户兴趣模型。 3.4 序列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对关联规则挖掘的进一步推广,它挖掘出序列数据库中项集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则。关联规则强调的是两个项之间的关联,序列模式则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先后次序。这里我们将挖掘出两种序列表:类型序列表和页面序列表。类型序列表是通过对历史访问记录进行挖掘统计出来的网站每种类型信息访问优先等级,是一组有序项集对应表;页面序列表则是以类型挖掘权值和更新时间2个指标得出的页面访问有序集对应表。可以采用基于Apfiori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挖掘得到上述两种序列表。 3.5 序列-页面映射 根据挖掘得到的序列模式对网站的静态页面文件进行一一映射,按照兴趣高低和文件序列先后动态的填充如网站导航模块框架中。 4 结束语 该文所提出对Web日志文件挖掘提取用户的兴趣类和访问类型和页面优先序列,重构站点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动态显示网页信息的设计框架,以适应有障碍用户的访问兴趣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反复无用的页面浏览和语音播报所造成的对存在访问障碍用户产生的困扰和时间精力的浪费,提高了访问效率,为消除信息鸿沟,真正做到信息人人共享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网站设计理念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查看网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手段。那么一个好的网站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这个站点能否受到用户的欢迎。作为一个网站的设计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好的设计理念,一些好的设计理念能给这个网站带来灵感、带来生命,没有设计理念的网站是不成功。该文结合自身网站设计的的经验,谈谈网站设计理念的相关运用。 关键词:网站;设计理念;网页设计 网站同其他出版物,如报纸、杂志等在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要遵循一些设计的理念,不同之处在于网页的非所见即所得特性和交互性。因此,熟悉一些设计的基本理念,再对网页的特性作一些考虑,便不难设计出美观大方的网站来。一般来说,网站设计所需遵循的理念有: 1 突出网站的标志 网站的标志是网站特色和内涵的集中体现,它的作用在于传递网站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同时便于人们识别。一个重点突出的网站标志,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网站标志,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网站的判断,特别是网站在以日后进行推广时,优秀网站标志会吸引来更多的访问者。 2 符合简约、美观原则 有的网站页面设计得非常的漂亮,就跟杂志的封面一样吸引人的眼球。网页有不同于纸质媒体的特点,不能简单的照搬杂志的做法,它以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为目标,它比杂志封面更单纯、清晰和精确。因而真正吸引用户继续进行浏览的是主页内容,这些内容必须对读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保持简洁的常用做法是使用一个醒目的标题,这个标题常常采用图形来表示,但图形同样要求简洁。另一种保持简洁的做法是限制所用的字体和颜色的数目。页面上所有的元素都应当有明确的含义和用途,不要试图用无关的图片把页面装点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页面搞的花俏,一个网页用很多种的颜色,文字的字体与颜色设计的乱七八糟,最终不能让别人明白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突出是什么主题和意念。 3 注重色彩搭配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的含义,但有时候色彩确实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人的心情,左右人的情绪。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不同的心理感受。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在设计页面时应尽量避免选择使页面难以阅读的背景颜色,页面内容的色彩应该与背景的颜色协调。一些主页最常见问题是使用彩色文本与紫色背景,这种页面可视效果很差,还有一些页面采用黑色的文本与黑色的背景,让浏览者根本无法进行浏览。总体来说,一般每个网站使用的颜色不超过三种,太多的颜色会让人眼花缭乱。主调色要用于网站的标志、标题、主菜单和主色块,给人以整体统一的感觉。至于其它色彩,也可以使用,但只能作为点缀和衬托,绝不能喧宾夺主。 4 精心组织网站内容 浏览者之所以访问你的网站,大多是因为你的网站内容而来。如果站点内容太普通,不专业,而且又长时不更新,那么浏览者就不会再有兴趣访问你的站点。因而,在设计一个网页时,所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组织,如按逻辑、按时间顺序或按地理位置进行组织,并且这种内容组织应当易于理解。当材料组织好以后,接下来就是在网页布置文本、图片、动画等相关网页内容,目的是引导浏览者在页内浏览。应该控制页面上元素的放置顺序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隙。通常人们喜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阅读,他们的眼睛首先看到是页面的左上角,然后逐渐往下看。因而,在组织内容时可以把希望浏览者最先看到的内容放在页面的左上角和页面顶部。比如:网站的标志、导航条等。 5 合理的版面设计 网页作为一种版面,有文字、图片、动画等。文字有大有小,还有标题和正文之分,图片也有大有小,而且有横竖之别。图片和文字都需要同时展示给浏览者,不能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这样往往会使用内容杂乱无章。因此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这些图片和文字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布局,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给访问者。网页布局大致可分为国字型、拐角型、标题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型、框架型和海报型。一般在设计首页时采用800*600像素,这种大小在一般的浏览器上就只有一屏。网页布局的重心和位置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很重要,一般用黄金分割率(0.618),也可以用用类似中国古代的一种九宫格。这种九宫格是把一个长方形等分为九格,在这个九宫格的中间就会产生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就是视觉的中心点。有很多初学者喜欢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页面的中心,以吸引浏览者的目光,殊不知正中心属于盲点区,也就是人们的视觉经常会忽视正中心的东西。 6 灵活运用CSS样式 调用CSS样式的方法很多,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定义样式来调用样式,也可以在状栏中的元素列表上单击右键来调用样式。虽然不同的方法达的效果看似一样,但实际在html代码则完全不同。比如用自定义样式来调用样式,在网页代码就产生一个span标签,这样的标签一多就会使文件的容量显得很大,在同等网速下,打开的网页会显得很慢,所以我们应尽量使用状态栏中的元素来调用样式。 7 能够适应不同浏览器及不同的分辨率 应该站在访问者的角度,考虑网页中各种的因素。如果用不同的浏览器和不同的分辨率来访问你的站点,结果网站杂乱无章、毫无次序,浏览者就不会再访问你的站点了。因此在编写一个主页后,要事先将其放到各种操作系统,各种浏览器中去调试,检测是否会出现一些问题。 8 网页元素不能用中文名称 网页制作后,通常会给网页起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名称。一来使人一看文件名就知道文件所包含的内容,二来能够方便各个超级链接之间的相互调用。浏览器对中文名支持不太好,经常会有页面调用不正确现象发生,因此尽量采用英文作为网页元素的命名。 9 为图像链接增加动态效果 有时我们为了达到一种酷的效果,当鼠标移动到某个图片上时能有动感产生。使用Dreamweaver可以很容易实现这种效果。设计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两幅图像,第一幅是原始图像,第二幅是鼠标移动上去后的图像,也可以增加对图片的描述和超链接。当图片如果打不开的情况下,可以让文字来代替图片,也可以实现超链接。 10 网页有良好的对比度 对比是强调突出某些内容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好的对比对度使内容易于辨认和接受。对比一般是使用颜色的对比,如内容提要和正文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内容提要使用蓝色,而正文采用黑色;也可以使用大的标题,形成面积的对比;还可以使用图像对比,题头的图像明确的向浏览者传达本页的主题,这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链接的色彩。还有一种实现的对比方法是使用字体变化。在文字排版中,可以使用斜体和黑体突出关键内容,但不能用得太多,否则就得不到应用的效果。 11 结束语 随着网页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站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使网站的设计理念会变得越来越明确。好的网站设计理念能把整个网站相关网页元素有效的组织与通信结合起来,从而使网站主题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体现站点的主题。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的个性和情趣,体现出网站的闪光点。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网站设计艺术风格与创意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多年网页设计经验和教学入手,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学习的网站设计应更注重网站前台美工设计,更多地从视觉角度和浏览者的感受入手,使不同性质的网站按照不同的风格和创意进行处理,版面的编排和细节的处理需符合客户心理以及审美诉求,通过大量的欣赏、分析、模仿、创造和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在审美体验、规划布局、动手能力、细节处理和交流谈判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准。淡化后台程序技术,使术业有专攻,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网页设计 教学 思考 一、引导学生如何与不同审美需求和设计诉求的客户沟通 设计师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设计师要重点考虑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主要负责人往往决定着你的设计稿能否通过,但也不可忽视与其他办事人员的良好关系。 二、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网页的布局框架 了解了客户对于网站的诉求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网站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这需要教师通过研究大量优秀的网站设计作品,分析出不同性质的网站其结构框架的不同之处。比如:门户类网站、政府类网站、企业类网站、行业类网站、商业类网站、教育类网站、娱乐类网站、个人类网站、BBS以及论坛类网站等。这个工作比较精细,需要花较多时间与同学一起讨论。不同的网站所选取的框架结构和内容都带有侧重性。比如本人设计的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的网站,将其定位为:高校教育类网站。纵向结构分为首页、二级页面、三级页面等。横向结构首先确定网站的二级菜单,经过反复与客户沟通,最终确定如下:首页、学院概况、教学管理、院系设置、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对口支援、学生工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下载中心、重点课程这十二个二级菜单。设计师在确定菜单内容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网站和本学院具体实情与特色二者相结合的原则,二级菜单就很容易确定了。这一步也需要与客户进行反复沟通和确认,一旦确定后客户则不能随意更改,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三级菜单也是如此,此处就不再赘述。设计师应在A4纸上画好结构图,也就是一级、二级和三级的相互关系图,以便于客户看得清晰而提出修改意见。 三、帮助学生整体构思,选定网页风格和色调 内容确定后,设计师需要独自思考,首先要考虑网站的风格及主色调。色彩在视觉表现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作用,它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公众对网站的第一印象往往通过色彩而得到。设计师要明确色彩定位,考虑顾客所在行业的个性特征和行业形象色。 例如:红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火焰、热烈、华丽、喜庆的象征。用它可以来设计一些婚礼策划公司、鲜花店或商场店铺类网站。黄色使人感到温暖和明媚,是充实、幸福的象征。它介于红色、橘色和绿色之间,由于高明度给人一种跳跃的力量,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代表皇权。可以和粉色搭配来设计妇婴类网站。绿色给人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宁静感觉,有一种平和亲切气息,也是青春、健康、乐观的象征,可以用它来设计学校、绿植、旅游类网站。而紫色通常给人神秘、独特、与众不同和华贵之感,所谓紫气东来、紫带金腰都是尊严、高贵的意思。用它可以设计女性服装、家居床品等网站。 四、帮助学生在设计中选用合适的素材 素材的选用对整个网站设计来说非常关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摄影占平面设计的比重日益增加,设计家称现在的摄影与平面设计是“蜜月时代”。学生需要清楚获取素材的渠道和办法,并且通^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以方便设计之需。而确定主题和风格后如何选取适合的素材呢? 想要体现出一个网站的人文气质,设计师需要在脑海中搜索,比如:书法、篆刻、水墨元素、木简、牛皮纸、书卷、壁画、雕塑、石刻、秦砖汉瓦、陶罐、中国象棋、脸谱、算盘、古筝、唐三彩、景泰蓝、青铜器、刺绣、皮影、剪纸,等等,从这么多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再重点加入体现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网站的教育性、地域性元素,比如新疆洞窟壁画、出土绢画、胡杨、沙漠、骆驼、丝绸之路,还有经典人文代表人物的画像等元素。经过反复斟酌后,笔者选用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像的汉代画像砖和古代陶器上的渔猎农桑等图案来衬底,使网站在咖啡色的基础上铺就一层人文与历史的久远感觉;在网站头部选用水墨晕染与古代车马和新疆特有的胡杨剪影,衬着古代书法大师的作品;菜单栏选用胡杨木质,体现出厚朴的韵味;中间具体的内容底色选择淡黄,四周衬着牛皮封皮,体现出书卷气息;运用咖啡与浅黄相近色搭配的原则,使设计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五、帮助学生在项目制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成功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需注意多使用项目负责制,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设计环境之中,通过给定主题-思考难题-完成作品的过程,学生会收获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授的网站设计很容易朝向后台程序方向的偏差,艺术设计类人才应强化视觉美的创造,淡化后台程序技术,使术业有专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购物网站用户体验研究要点及云向南微商城网站设计思路 【摘 要】本文从架构设计、购物流程设计以及界面视觉设计对现有购物网站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并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云向南微商城展开设计。 【关键词】微商城;设计 随着新媒体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喜爱网上购物,而顾客对网上购物的诉求也从最初的单纯追求低价格上升到追求完美、个性化、甚至与线下购物趋同的购物体验。 一、现有购物网站界面及购物流程设计分析 对现有购物网站的用户体验分析从网站的架构设计、购物流程设计、界面视觉设计三个方面展开。 良仓是一个主推设计精良的商品,面向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并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人群的网站。良仓的整体架构分为三级页面,首页、商品分类页与购买页。在商品分类中,良仓的分类是比较细致的,良仓的首页有一些专题推荐,推荐的内容往往是与节日、季节相关。而良仓的一级分类除了商品之外,还有杂志,分享和达人分类,在杂志的分类下有一些分享新鲜事物的文章,分享的内容包括时尚、文化、数码等。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清单分类,类似于淘宝的特色专题,而两者相比较良仓的清单命名更具文化性。个人认为这个清单的实用性还是较高的,现代人每天的生活都很疲惫,整天处于一个压力大的环境中,没有耐心去看复杂的事物,很多人更愿意去看整理归纳好的物品。 良仓的购物流程设计首先是消费者选定商品,可选择购买颜色与数量,选定商品后可选择立即购买或是加入购物车,选择购买后进入确认订单页面,此页面为购买信息界面;提交订单后出现选择付款方式页面,确认付款后系统自动转换到第三方网站进行付款完成交易。就购物体验及服务来说,良仓在整个网站上只有一个在线客服及客服电话,而淘宝每一个店铺都配有客服,在看了一些市场调研后,发现良仓的售后做得很不全面,无法直接在订单中追踪物流去向,也没有消息发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告知订单进程,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淘宝购物体验比良仓更好。 良仓整体的界面风格是以简洁为主,整个界面的版块都是在框架中,使界面显得很规矩,整体的大色调采用了黑白灰三色,而为了使版面不会太过于无趣,在广告和促销的版块又使用了彩色纯色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并不高,与整个画面的黑白灰三色搭配起来显得很雅致。界面的内容则主要是以图片为主,整个界面除了广告和促销图片上的文字再无其他多余的文字,商品详情与价格则在移动到商品上时才显现。网站界面并没有太突出的图标,都是网站常见的一些图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图片右下角出现的促销与活动图标,设计都是由良仓logo演变而来。 整体来说,良仓整个的界面还是充满了设计感,精致又不沉闷,很符合网站的定位。 二、云向南微商城设计思路 云向南微商城是一个主打云南本地特色食品及进口食品的购物网站。市场定位是面向中等收入水平并且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群,应根据市场定位及消费者喜好来进行网站架构设计分析。网站的大体设计风格理念与良仓相似。 在架构设计上,云向南微商城的大体构架也分为三级页面,首页除去放登陆、注册、广告、推荐商品此类网站基本的版块之外,还增加了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促销版块与更好地帮助消费者挑选的特色专题版块,通过市场调研结果,专题与促销版块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首页的搜索框应放在显眼易见的地方。二级界面则包含商品详细分类、推荐商品以及符合条件商品筛选与商品按条件排序。符合条件商品筛选功能是在购买时可将该类别下所有的商品按照价格、品牌、作用等条件来进行筛选,能帮助消费者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商品,而推荐商品则是网站根据用户所浏览商品来给用户推荐同类商品。三级界面则是商品详情与购买页。此外还应在网站每个界面都提供在线客服的小窗,使消费者在购物出现问题时随时都能与网站沟通。 许多人选择在网上购物除了品种丰富,性价比高等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上购物的方便快捷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购物流程这个环节对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致的购买流程与其他购物网站相似,要注意的是在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过程中,客服以及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网站应该有24小时在线客服为消费者答疑。 根据云向南网站的定位,整体设计风格以简洁精致为主,网站的所有元素统一在版块中使版面整齐。但整个网站的设计如果太过规矩又会显得太沉闷,使消费者没有购买欲望,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如何使界面简洁精致又不至于单调无趣。在排版方式上,可设计版块的大小变化给整个画面增加节奏感。在色彩的选择上,整个网站的主色调搭配“云向南”logo的主色调来使用,商品图片可统一用深色灰色系或原木底来着重突出商品并增加商品的品|感,但食物类商品应使用白色来搭配。单是用黑白灰色系出现在整个版面中会使版面显得单调无趣,设计可以从广告条与促销版块的色彩入手,通过网站品牌理念整理出一组色彩,将其运用在广告条的背景中。整个版面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出现元素,使版面给人以精致的感觉,因此商品信息设计在鼠标移动到图片后出现。图标设计应使用线条纤细的图标,纤细的线条往往给人现代,精致的感觉。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设计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火热的背景下,研究者都在思考如何应用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在理解大数据思维下,设计了以数码产品价格预测、产品基本搜索功能和产品详情模块为主要功能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数码产品价格预测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各大知名网站的数码产品价格,并利用模型对数码产品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价格预测;分布式网络爬虫;数码产品网站;大数据;数学建模 1概述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可见通过网上获取信息的人很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IT行业逐步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其发展也得到愈来愈多的人关注。而目前国内的IT类资讯网站大多没有预测产品价格这个功能,本文将着重研究价格预测的实现功能的实现。 2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与适应性分析 2.1从技术角度看 开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获取。各大电商平台往往会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展现在网站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数据爬虫技术将这些数据实时采集。数据爬虫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数据采集程序,目前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爬虫框架供我们使用,我们只需编写简单的代码便可以开始获取数据。当拥有海量数据后我们可以对各个商品进行建模,基于hadoop框架进行分布式运算,设计相关预测算法对数码产品价格进行分析并预测出价格的未来走势。 2.2从资源角度看 对于数码产品,互联网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各大手机生产企业会在他们的网站上数码产品的配置信息、评测信息等。在网站建立的初期我们可以从这些网站获取大量的数据来填充我们的数据库。对于部分具有版权的数据,我们将采用外链的方式将原网站提供给用户浏览,这样可以节约开发资源,并让网站专注于价格预测的实现。 2.3从商业价值角度看 一个可以有效预测价格变化的网站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目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价格查看网站,但是大多没有可以对价格进行预测的网站。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的预测价格走势,我们就可以引导消费,帮助消费者省钱,这也便是网站最大的商业价值。 3网站概述 网站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网络爬虫、PHP、HTML5、JAVASCRIPT、MYSQL等技术设计开发。在网站里可以查询到参数、评测、价格和图片等关于数码产品的详细信息。网站的功能包括数码产品价格预测(预测到某款数码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信息查询(含有数码产品名称、各项参数、各角度拍摄图片等信息)、价格对比(及参数对比、图片对比和综合对比)等,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易操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数码产品信息查询平台。网站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4网站设计 4.1网站主要功能设计 4.1.1产品价格预测模块设计 产品降价预测模块是网站的重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某个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得知该产品的历史价格走势和该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这对于比较注重价格的用户来说,便可以综合各类信息和自身需求,更加理性和有计划地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网站利用分布式爬虫采集互联网各大平台的IT产品价格数据,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价格走势图,再通过对产品价格进行建模,从建模结果中得到IT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价格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预测的价格走势会有一定的波动。另外,对于不同时期的价格预测也不同,短期内影响因素主要是数码产品的市场供应,一般采用指数平滑法。这种方法预测主要是靠历史价格数据逐步往后推导预测价格。对于较长时间,则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较好,因为对于一些时间序列变化可能存在线性的趋势,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减少预测值的滞后性。如果数据的变化受季节影响,预测方法应当采用温特线性季节性指数平滑较好,因为这个预测方法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价格预测,这样预测的价格更为准确。 4.1.2产品基本搜索功能设计 产品的搜索功能也是网站的基本功能之一。产品的搜索功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产品搜索,它是一个包括商品搜索、查看热门产品、查看最新产品、今日推荐等多模块组合成的一个大模块。用户通过这些搜索信息并结合自己需求,可以理性谨慎地对产品进行对比选购。换言之,产品搜索模块将完成对商品的导购功能。 4.1.3产品详情模块设计 产品详情页面包括很多内容,其子页面也非常多。其中包括:概览页面、具体参数页面、报价页面、点评页面、图片页面以及竞品对比页面等等,每一个页面的功能都不同,设计时将合理安排功能的布局,以方便用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2价格的采集与预测 4.2.1分布式网络爬虫 实现价格预测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所以W站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从各大网站采集数据,爬虫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 爬虫引擎:分布式运行且完成下载网站页面内容,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的工作。 数据清洗:将下载下来的价格信息进行清洗处理,剔除无效信息和冗余信息。 分布式爬虫技术实现需要对于特定的网页编写用于分析其网站源码和获取信息的脚本代码,数据或许后再通过数据清洗去除掉不必要的数据信息,最后把需要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保存。 4.2.2预测价格 在比较多种预测方法后,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法较适合预测数码产品的价格。时间序列即是某些序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特殊序列。若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解决实际问题,则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是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序列的本质波动,探究其真实规律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在实际中,通常被用于预测未来现象或指标的波动情况。由于数据量庞大、涉及的商品较多,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预测模型需要构架在Hadoop等分布式平台之上。 5网站的开发 5.1数据爬虫程序 开发一个数据爬虫,需要用到scrapy框架,该框架是基于python语言编写的,用python语言开发程序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简单易读。Scrapy框架非常的简单易用只需编写爬虫规则就可以开始高效获取数据,并且该框架是可分布式运行,速度可控,支持JavaScript,非常适合用来采集各大网站的数码产品数据,最重要的是该框架是免费而且开源的,故运用scrapy框架进行开发满足网站需要的爬虫系统。 5.2价格数据分析系统 对于海量的数据传统程序没办法很好的处理,传统的win-dows系统也很难有效的承载。故我们选用hadoop生态体系进行数据分析,该程序可以高可靠的运行在多台电脑上。为了程序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我们选择在linux上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好处是系统稳定性强,硬件资源可以高效利用。 5.3网站搭建 和大多数网站一样,本网站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该架构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客户端电脑负荷大大简化、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低、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我们运用HTML、CSS、JavaScript开发网站前台页面,用PHP开发网站后台,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网站运行在Linux系统下的Apache软件下,网站的所有软件均为免费软件,实现成本较低,也符合当下流行趋势。 6结束语 本网站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着重在实现产品价格预测功能、提供报价资讯等内容。网站依托互联网数据建立,以满足消费者对价格预测和导购需求,未来还将继续完善研究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提供对数码生产企业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对消费者的购买预测功能。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Bootstrap的响应式校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试图通过互联网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占有量更是逐年攀升,为了满足不同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响应式的页面布局应运而生。该文利用bootstrap工具设计响应式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的前端。 关键词:Bootsrap;前端设计;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 移动互联网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业务和服务的,而移动终端则包括了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更多的客户会选择移动互联网这样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而传统的网页制作方式大多只适用于PC端的浏览器,在智能终端多尺寸的显示屏上的浏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响应式web设计的趋势 响应式Web的设计注重的是实现一个网站能兼容多个终端,通过媒体查询、弹性视觉媒体、流动布局的结合,实现兼容性网站创建,一个网站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端用户需要。响应式Web设计能使客户端适应用户设备环境,智能化地适应大众的需要。 相对于传统网页设计方式,响应式网页设计能够为不同终端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响应式网页设计也能够减少网站开发和维护成本,对于搜索引擎优化也更加友好。因此,越来越多的前端开发工程师选择响应式布局设计网页。 2 Bootstrap的优势 Bootstrap是由Twitter的设计师Mark Otto和Jacob Thornton合作开发的一款简洁、直观的用于前端开发的开源工具包。Bootstrap是基于HTMl5和CSS3开发的,它在jQuery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完善,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网站风格,并兼容大部分iQuery插件。 1)Bootstrap是响应式布局的。能够根据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度。 2)Bootstrap是移动设备优先的。从Bootstrap3开始,针对移动设备的样式融合进了框架的每个角落。更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3)Bootstrap是易于学习的。只要具备HTML和CSS基础知识,就能够快速上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技术,搭建一个极具设计感的完整网站。 4)Bootstrap含有丰富的组件。Bootstrap有丰富的HTML组件和JS组件,并且代码简洁,可以在其基础之上个性化定制开发。 3利用Bootstrap工具现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页面 引入bootstrap框架,利用其布局容器、导航栏、表单、按钮、栅格系统、标签、响应式工具以及轮播插件,完成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页面的制作。 4结束语 Bootstrap是一个开源框架,提供CSS布局组件和javascript组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掌握,从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的开发到后期维护阶段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也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一、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创意经济迅速崛起,并席卷全球。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壮大。创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广泛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各方面知识,为以后学生成功创业铺平道路。 2.满足音乐学专业教育内在要求 音乐学专业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来源,在音乐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一种创新。任何真正获得成功演出作品只有依靠创新,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不仅能领悟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也会激发学生自身创新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从创业者成功的事例中得到激励和启发。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3.增加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音乐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递增,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传统的就业市场需求,传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基础教育。计划生育基本政策的推行多年,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学生也逐年减少,音乐教育师资也逐年超编,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需求趋向饱和,就业市场日渐萎缩。音乐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就业面相对较窄,就业压力也更大。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改革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积极创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缓解和解决就业压力。 二、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创业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的创业理念 中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有关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区分点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势必缺乏科学的、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提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之后,喜欢去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认为市场前景广阔,以期待更大的发展。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已接近饱和,创业业机会越来越少,这就需要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要转变创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 2.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匮乏 大学生成功创业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音乐学专业的学习只要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方面的。在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没形成创业所需要的独有品质。毕业的音乐人才在虽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学有所长,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对社会、对市场、对产业、对经营都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创业过程中毫无头绪、到处碰壁,甚至导致创业失败。从近几年毕业生创业的反馈信息来分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不容乐观。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学生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即使参加创业活动,往往是头脑发热、跟风创业,一旦遇到挫折,就缺乏长久坚持的创业意志。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只到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创业,不愿意到拥有广阔天地的乡镇基层创业,创业情感投入欠缺。这些充分显露出学生的创业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完善,创业素养要不断加强。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创业实践缺乏 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媒介,在国外有着较为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还不普遍。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接轨的统一教材。在教育方法上以以校园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忽视社会实践环节,忽略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业教育中提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冒险精神的培育还相差一段距离。音乐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在常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践,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实习、校外实践演出等都只是专业实践,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创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创业经验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缺乏评估、顾虑重重,缺乏开拓市场能力,对市场潜在风险的防范不够,在创业过程中把握不了方向,创业难以成功。 4.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多音乐学专业的创业教育由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科员及一部分音乐学专业教师担任创业教育课的工作。前者虽然直接在招生就业部门工作,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些知识和信息,但毕竟也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学习,创业教育课也只能是就业指导课。不能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很好地融会贯通,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指导。后者由于传统学校管理中,限制在职教师开展第二职业,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本专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也只是专业教育的的拓展。即具备的教学经验又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师资比较缺乏,成为制约高校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 三、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1.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非常强大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利用校园信息平台、广播站、宣传栏、展览馆等校园媒体积极宣传创业教育,使创业意识渐入人心。举办以围绕音乐学专业的模拟创业大赛,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定期举办创业讲座,邀请音乐界创业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给学生讲述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校园成立学生创业协会,邀请各个系部学生参加创业协会,并通过协会成员在各系部宣传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业的创业精神。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应重视并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优化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培养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把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纳入到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去,把培养创业型人才定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围绕培养音乐创业人才的目标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在创业理论教学中增加创业理念、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学。通过创业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其思想认识。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文化传播公司、音乐培训学校、地方演出市场、工商、税务部门等实地了解熟悉市场导向、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为学生将来创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3.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音乐人才,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创业知识、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音乐学专业要想改变当前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构建一支符合本校、本专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音乐学专业教师自身创业知识相关教育培训,选拔一批具有创业意识的青年教师到在创业教育走在前列的院校去调研学习。安排有创业潜力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兼职,鼓励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并定期开展创业教育案例示范教学和研讨会。另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创业成功人才作为特聘教授对创业的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现身说法,让学生熟悉创业过程中市场运作方式,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在校学生虽然想创业敢创业,但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环境和资金,这就使得一部分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音乐学专业学生在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资金就成了他们创业最大的障碍。学校应该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建立创业综合实训基地,更新实验实训设备,拓展校企合作框架等,为音乐学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后续保障。此外,学校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创业教育协会,出台创业资助计划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保障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建设时代即将到来,“中国梦”的崛起,中国将进入崭新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预示着创业市场大繁荣的到来,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综合社会优质资源,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积极开展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不断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前进。 作者:廖星麟 单位:湖南郴州湘南学院 音乐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下音乐学院学校管理论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学院学校管理中应用的科学内涵 实际上学校管理中将涉及大量信息,如学校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财务、设施、信息等等。如果不能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学校运营就将变得混乱,如果学校本身混乱,教学质量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但实际上仅一项要素就会产生大量信息数据,如仅靠人力进行管理十分困难,且极易出现失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效优化了管理环境,为学校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中的各项要素信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便可实时、快捷、准确的进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信息量猛增的今天,学校管理信息处理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才能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学院学校管理必不可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学院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课程编排、课表调度、选课、教学档案管理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通过软件将学校所有的教学信息建立教学信息数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实时、精准收集教学信息,分析学生成绩,查询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习成绩,通过教学信息系统可以直观了解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教学计划可随时根据教学信息系统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是发展的基础,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管理中从招生、教学、升学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学校管理信息中,学生信息量是最大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招收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毕业去向信息、学习成绩信息等都进行了处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中对学生管理的效率。 (三)教职工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心就是对教职工的管理,教职工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教师,学校无从谈起,保障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好教职工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教职工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师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此系统由基本档案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基本档案系统包含着教师本人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等信息。业务信息系统中包含着任教时间、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信息。教职工信息系统的分类、索引功能可精准调取教师信息。 (四)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学校财务管理都由人工进行统计和核对,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财务中不仅要涉及到学校自身财务、物资、开销等等,还要涉及到学费及其他各项费用,所以学校财务信息不仅量大并且既散又杂,人工处理十分容易出现错误,传统人工处理效率也十分不理想,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电子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不仅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更提高了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学校资产、财务的有效管理,避免了人工核对中的财务风险问题。 (五)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物资中书籍资料最多,并且种类繁多,在借阅和调度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人工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图书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采编管理、流通管理系统来辅助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对书籍资料的实时管理,通过查询功能便可清楚了解到图书使用和调度情况,省去了繁重的人工查找作业。 三、结论 音乐学院是培养音乐人才的中心,为了保障音乐学院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音乐学院学校管理有效性,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保障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学校管理中必然趋势。 作者:刘春园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学论文:高校音乐学钢琴教学论文 一、普通高校音乐学与社会钢琴普及教学现状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部颁发的高师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师资为主要的办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于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尤其是音乐文化的要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对于音乐教育者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以往单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地的师范音乐教育系统,既要满足学校教育体系的需求,又要满足整个社会音乐普及教学的需求,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1999年3月《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在此之前,部分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就已开始设置音乐教育类课程,《意见》以后,各类综合大学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当前已形成了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各类文理科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态势。随着从事这一专业的师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人群中能够提供音乐普及教育服务的群体总量大幅上升,缓解了人才资源的供需矛盾。但是,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办学单位不断增加,招生数量膨胀,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均受影响。办学单位的增加,大幅扩招已常态化。“2011年,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110人;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外省计划)280人…一些本来不以音乐教育见长的理工院校或综合类院校,招生人数也不少:山东农业大学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80人……而除了本科扩招,研究生层次也有扩招趋势。音乐学专业在校学生呈几何数增长。”争抢生源造成招生门槛放低,生源质量随之下降,教学质量的滑坡难以避免;其二是教学目的混淆。师范类音乐院校和专业音乐学院虽同属艺术教育系统,但究其本源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是有着显著区别的,是“上讲台与上舞台”的差异。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这一大的前提下,应多加考虑如何发挥各自固有的教学特点和优势,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模仿和复制。在师范院校中当前普遍存在“教育系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更倾向于单一专业的发展”。在音乐学院中,则多模仿和复制了师范教学的一般模式,没有发扬在表演和创作等专业领域形成的教学传统,更多地进行着“通才教育”,事实上抛弃了“专才教学”的优势。其三,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要求脱节,培养模式相悖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就读本专业学生的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高校音乐学专业实际就业率连10%都达不到,少数高校出现零就业率现象也并非只是个传说。”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单一目地,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求,学生的就业角色早已不是单纯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成为少年宫、文化馆、私立音乐学校等社会音乐培训部门的专职教师,已成为众多毕业生的首选。其四,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专业本身课程系统庞大,仅与教育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就多达十余种,钢琴虽然是主干课程,其教学比重也只是略高于其他公共课程,在学程和课时上都受到限制。学生的钢琴基础条件有限。如果按照钢琴艺术固有的艺术规范要求衡量,对于多数人,在本科阶段能够真正掌握中级(相当于车尔尼练习曲Op740)要求都非常困难。虽然本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以培养演奏人才为目的,也并不要求很高的钢琴水平,但是,钢琴教学作为一个传承了300多年的艺术学科,其艺术规范不容颠覆,教学要求也不容人为降低。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与其让学生泛泛了解钢琴艺术,不如把钢琴基础教材使用、基本奏法要求、教学法等方面内容予以强化,将钢琴教学系统中的基础性部分实在地掌握好。自上世纪80年代“学琴热”兴起后,历经30余年的发展,当前社会钢琴普及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社会钢琴普及教育师生供求比例逐步转变。在对全国教育群体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教师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实质性变化,二是结构性变化。教师供求关系由过去的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这种态势对于普及性钢琴教学影响非常明显。在“学琴热”初期,由于能够承担教学的从业者较少,求教者众多,在较长时期内“一师难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如今,大批接受过较正规钢琴教育的毕业生开始从业,钢琴教师已不再稀缺。加之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整体人口数量得到控制,钢琴学习的主体—儿童大为减少。如今对于相当多的从业者来说,寻找生源成了较大的问题,钢琴普及教育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其次,学习者开始趋于理性,选择学习音乐的方式逐步多元化,学习钢琴的规格要求大为提高。 1.随着社会音乐生活的越发丰富,音乐学习的内容变得多样,对于许多人来说,钢琴已不是第一选择,近年的社会音乐考级就直接地反映了这种现象。“上音管弦乐系主任孙铭红教授说,上海的管乐考级目前每年按增加千余人报名的速度在增加…现在,不但音乐类考级涉及到各种乐器,还出现了舞蹈考级、美术考级等,钢琴考级‘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2.钢琴学习者的学习规格开始提高。早年“学琴热”的琴童们已长大成人,这一群体,基于自身的学习经历,已具备相当的分辨能力,对于自己下一代的学习会有高于自身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时还影响着身边大范围的人群,对于钢琴教师的选择也自然由过去的“盲选”变成了今日的“精选”。 3“.新手”现象亟待改变。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从事钢琴启蒙的大多是教学上的“新手”,他们虽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但在教学上基本没有相应的从教训练。在这些“初教者”和“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相关的教学监督和指导,几乎完全依靠“新手”们自己探索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当他们真正能够驾轻就熟,难以想象要付出多少学习者的失败为代价。在这些“新手”当中,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窘境对于钢琴事业的发展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负能量”。 二、培养基础教学能力为目的的钢琴教学系统 教师教育专业注重于各个音乐学科从事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从根源上将各种艺术规范在社会上加以推广和应用。综前所述,原本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单一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就钢琴教学而言,探寻一种既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又能够让毕业生快速融入其中的教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本专业的钢琴教学,要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在提升学生基本演奏能力的同时,侧重钢琴基础教育的实用性教学,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内容,诸如钢琴音乐基本知识、教材选择与搭配以及如何使用、奏法架构和运用规则等等,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构建一个以培养普及性钢琴基础教学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系统,这不仅能够促进钢琴教学本身,同时更具社会意义。首先,在当前高校师资和生源两方面,已经为这一教学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方面:当前在高校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接受过钢琴表演专业的系统教育,能够在教学上系统化地传承钢琴艺术较高的规格和要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保证,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优势。生源方面: 1.入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多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知识体系比较健全,理论学习能力较强,他们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2.这些学生要经历艺术联考,部分院校还要进行自主招生的业务考核,有相对较好的钢琴基础。 3.当前许多高校采取的专业必修课和主修课两段制教学流程,能够筛选出更为适合钢琴学习的学生。因此生源质量有较好的保证。其次,就如何按照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在此借用黄瑞科先生提出的一些基本观念,即“系统地学到一些钢琴演奏理论与钢琴教学法知识。这些知识包括钢琴及钢琴学科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钢琴演奏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性法则;钢琴技巧训练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步骤;各类作品弹奏的技术运用与艺术处理原则,以及教学中‘常见病’、‘多发病’的纠正处理,特殊技巧与疑难间题的研究;教材的选择与教材教法;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操作机能锻炼等”。以上这些都为教学系统的构建形成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这一教学系统整体架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专业基本教学要求;二是钢琴学习初始阶段基础教材及教学法;三是教学实践。 就教育专业基本教学要求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时的要求、基本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在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于钢琴课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均有表述,在此不加赘述。关于教材使用,自198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针对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程后,国内陆续出现了多套类似教材,如《高师钢琴教程》(上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世纪高师音乐系列教材钢琴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在本系统中推荐使用的主体教材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钢琴必修课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熟悉钢琴教学系统的基本内容;钢琴演奏的基本规律;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技术运用和艺术处理的能力等等。力求在提高学生们原有钢琴弹奏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对于钢琴艺术理解和表达的综合能力。 2.钢琴学习初始阶段基础教材及教学法。以当代钢琴专业的教学法理论为指导,按照钢琴艺术规范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将钢琴学习初始阶段的常规教材引入日常教学,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明确钢琴基础教学系统的内容和要求,逐步掌握钢琴基础教学的整体流程。基本构想是,从新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始,以《钢琴全面训练基础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为主干教材,遵从“立体化全面训练”的教学理念,搭配汤普森、沃特曼等常用教材。争取在两年的钢琴必修课时间内,让学生们了解从钢琴入门到车尔尼Op.849阶段的主要内容,如基本奏法、识谱与读谱理解、作品的搭配使用等。通过这种对基础知识系统化的学习和梳理,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学”,同时为将来“如何教”进行准备。经过两年的学习,在三年级钢琴主修课阶段开始进行教学实践。 3.教学实践。是帮助学生进入社会自主教学前做好准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互溶,形成整体教学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实施方式可采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实践可采用:在主教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如声乐、民乐等其他专业的钢琴副科课教学;小组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内部教学演练。校外实践则是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当前钢琴普及教学单位林立,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可以为此类学校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标准,又为学生找到实践平台,也在根本上保证社会业余教学与专业教学标准的一致。这一系统的构建,希望形成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成效反馈—专业督导的有机架构,使本专业的学生既能接受完整的系统教育,又能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充足的从业准备,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钢琴基础教师,继而成为承担推进和提升社会人群整体音乐修养的新一代教育者。 作者:束谦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音乐新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那么究竟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转变旧方式?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三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一年级的起始课》案例背景说明: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对象是刚刚离开幼儿园,不满7周岁的核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表现的欲望强,但自我约束力差,再加上我们学校音乐教室的特殊性(在舞蹈房上课),没有桌子、椅子,却有镜子、把杆。如果不教给学生正确的走、坐、站等常规知识,那么就不能保证以后的音乐课能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单纯的讲述音乐课的常规,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学生对音乐课就会失去兴趣。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从学生的年龄、生理等特点出发,从这堂课的重要性出发,我给这节起始课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初步建立课堂常规,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教学中,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课。教学内容:1.了解进出音乐教室及如何就坐的常规。2.学唱音乐问好曲。3.学习坐、站、走的正确姿势。4.初步养成听、唱的好习惯。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案例实景:1.带孩子去音乐教室:目的:让学生在排队、行走时做到快、静、齐,养成良好的习惯。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猫咪,因为小猫咪走起路来没有声音,很乖啊。你们想不想学学小猫咪的走?做一回老师喜欢的小猫咪,好吗?我要带上最乖的小猫咪去参观一个好玩的地方。准备好了吗?生:安排排队-按教室座位,排成四队,一队跟着一队轻轻走到音乐教室。2.学小鸟的动作走队形,并能找到自己坐的地方。目的:通过“小鸟找家”的游戏来熟悉学生在音乐课中坐的位置。师:带领学生,学小鸟的动作在教室绕圈后到座位(由四个竖排绕圈后呈四个横排,坐地上。)师:我看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小鸟表现很好,现在让你们在音乐中自由的飞舞,尽情地玩耍,不过,等音乐停了,你们可要马上找到自己的家哦!生:单行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室里自由飞翔,音乐结束时迅速回到原位。(接着双行的小朋友做小鸟飞。)师:现在所有的小鸟要一起飞出去了。大家要当心相互不能碰撞,这样尽的小鸟,才飞得最高、最远、最安全,回来时可别忘了自己的家。(音乐声中全班学生飞出,飞回。)3.学习坐的正确姿势目的:通过有节奏、有律动地朗读练习,掌握正确的坐姿,并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出示:台钟图片师:看!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它说些什么,并照着做,比谁做得紧棒!小屁股坐稳了;小胸脯挺起来了;两只小手放膝盖;小眼睛快睁开;看看谁更像小闹钟。生:根据小闹钟的要求学坐的姿势,并跟着老师边念边做动作。动作-拍手两下,双手拍小屁股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胸脯三下;拍手两下,双手拍膝盖三下;双手在眼睛旁做闪烁状两下;拍手两下,摆正坐姿。4.学习站的正确姿势;目的: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并通过听辨高音与低音,来形象地练习坐和站,并为下一课“音的高低”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懂得音有高低。出示一颗笔直的松树师:谁能像这松树一样站立?(请几个同学来示范)师:大家都站得不错哦,听听和小松树说的要求是不是一样了?谁站得最像小松树就能获得一棵小松树。(纸做的)①脚跟脚跟找朋友脚脚并拢。②左手右手快回家五指并拢贴近大腿两侧。③小小皮球藏起来双手捧住腹部。老师说:"小皮球出来了,"学生挺腹。老师说:"小皮球藏起来,"学生收腹。不断反复练习。④两只肩膀往下压-老师先让学生:"做怪人"肩耸起,说"压下去",学生双肩下压。不断练:"做怪人","压下去"……¨⑤挺起胸膛要开门-老师请小朋友把双肩往前关,像关门一样。老师说:"笃笃笃!"生问:"谁呀?"师:"是我"生:"请进请进!"把肩往后打开。⑥头要放平看前方-眼光有神。师老师弹一个高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站像一棵松",边按刚才的要求直立;老师弹一个中音区的三和弦,你们就说:"坐像一台钟",边正确地坐下。通过反复练习,奖励做得好的学生。5、结合第一课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走。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学生的“听”.“看”“悟”来增强教学的效果。而这些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否则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激发兴趣”。若教音乐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当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随之就会产生乏味、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涣散的可悲现象,而教科书只能记述文字、符号、乐谱这类可看、读的内容;而不能表现出这些文字、符号、乐谱所代表“音”的实质性东西,也就是“听”的内容,我们只有解决好“看”和“听”这两方面的问题,使“看”和“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乐音的感受,曲艺的理解,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把二者结合呢? 前人已在实践中尝试过各种辅助方法,运用了如,幻灯机、投影仪、CD、VCD等各种手段来为教学提供帮助,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领域主要运用工具,它也毫不例外的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它能包容大量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诸如此类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我们都概括为“多媒体”,怎样更好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了解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对运用这些功能为音乐教学更好的服务十分有益。 一、幻灯机、投影仪的运用。 在经常的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乐谱、图片和相关的辅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接受的效果。 如果我们在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精心设计制作出来,在课堂上适当时机用幻灯机、投影仪放出来,那么,在课堂上就能节省更多时间去讲授更丰富的相关内容。 另外,由于“新、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幻灯机、投影仪可以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这将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大的刺激,从而把“教”与“学”推向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CD、VCD的运用。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精精乐道,而学生则可能听得无精打彩,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脱钩,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这就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种脱钩现象,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给学生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便采用了CD、VCD辅助教学。一边让学生了解阿炳《华彦钧》坎坷遭遇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同时,一边让学生聆听乐曲的演奏,努力使学生体会乐曲表现出的那种痛苦、忧伤、呻吟、愤恨的情绪,使学生被作者在乐曲内所表现出的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光明的追求所打动,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作品的分析探讨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断提高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乐鉴赏力,为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CD、VCD与磁带、录像带相比,在音质、音色、画面上更有优势,在选曲方面采用数码编辑系统,灵活快速,十分方便。快进、快退、定格、慢速播放,可随心所欲,大大方便教师的操作。 三、电脑的运用。 当今电脑已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为其强大的功能所叹服,同样,在音乐领域也毫不例外的运用到它。现在有很多关于音乐制作的软件,如《世界乐器大百科》就较全面的介绍了乐器外型、音响效果,代表的文化习俗,《震撼2001》大量的记载了各国作曲家及其作品和生平介绍,这就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另外《Encore》为我们作曲、写谱、制卷提供帮助,它可显示多种谱表,可随意改动,点动音符的同时,实际的音高也会随之发出。能和《Cakewalk》配合使用那就再好不过了,它具有丰富的音色储备和方便的制作程序,能使作曲家的想象充分得以发挥,原来由几十人演奏的曲子,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独自完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曲式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软件共同使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分析舒曼的《梦幻曲》时,运用《震撼2001》调出作家的肖像,生平以及创作初衷和历史背景,利用预设的MP3进行乐曲音响的播放,采用《Encore》打出不同格式的谱面和各乐段,乐句的曲式划分,这样整个乐曲的分析就很容易的在电脑前完成大半,同时采用这些手段、方法又能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造成更强烈地刺激,对提高学习的兴趣大有益处。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润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音乐学论文:民族音乐学研究论文 2000年5月,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民族音乐学论坛,学科定位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说明这一问题在我国尚未彻底解决。定位是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若不明确,该学科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历史对此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民族音乐学是英文Ethnomusicology的意译,Ethnology在英文中是民族学,Musicology是音乐学,Ethnomusicology这个英文字就是由Ethnology和Musicology复合而成的。从字面上看,民族音乐学应当是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学问。 民族学是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期望通过对一个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它们各自的起源、分布、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民族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梳理上述这些方面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揭示世界诸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或某一个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民族学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又称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一种研究人的文化属性的、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的学科,它和研究人类自然属性的、属于自然科学的体质人类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学学科。因为人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性不可能分开,所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民族学源于欧洲,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主要研究非欧、非西方民族的人类共同体,不涉及西方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本身的发展,目前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已不限于非西方民族,世界上各种人类共同体,包括西方民族和西方社会中的移民社区,都已经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因为民族音乐学是民族学和音乐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它一直受到民族学的发展及其各个学派的深刻影响。 民族音乐学早先称为比较音乐学(ComparativeMusicology),荷兰音乐学家孔斯特(JaapKunst,1891—1960)首先提出“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比较音乐学”。[1]后,“民族音乐学”便作为标准的学科名称而固定下来。 关于这门学科的调研对象以及它同音乐学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曾经有过许多争论。由于ethno这个词最早是指非基督教、非犹太教的异教徒,加之为了和比较音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相联系,有人认为它的主要调研对象是所谓“原始民族”或曰“自然民族”的音乐。如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tl)就曾经指出:“就民族音乐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及其最具特色的研究来说”这门学科是研究“无文字社会的音乐”,而“‘无文字社会’系指现存的、尚未发展出一套可阅读和书写的文字体系的社会。”[2]也有人建议以非欧洲音乐为主,如施奈德(M.Schneider)在1957年指出:“民族音乐学的首要目的,不论其正常与否,就是对非欧洲地区的音乐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内特尔在1956年也曾经说过:“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具有西洋文明以外的文明民族音乐的科学。”[3]还有人说研究西方艺术音乐和通俗音乐以外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学。如提出这一学科名称的孔斯特(J.Kunst)就明确地指出过:“这门学科研究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但他紧接着就又说: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有类别的非西方音乐”,“西洋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不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4]以提出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口号而著称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梅里亚姆(A.Merriam)在论述到田野工作的时候说:“就民族音乐学而言,它一般意味着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5]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以田野调查为其基础的,在欧洲和美国以外进行实地调查实际上就意味着只研究非欧音乐。欧美学者们一方面要研究“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另一方面又要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欧洲音乐之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这一矛盾之所以产生,一方面受到民族学功能学派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 民族学中的功能学派,为英国学者马利诺夫斯基和布朗所创立。此学派强调民族学是一种实用的科学,主张民族学应服务于殖民地治理的实际需要。出于这一目的,他们只研究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文化,而不研究西方文化。布朗在其著作《人类研究之现状》中就明确地说过:“吾大英帝国有非、亚、澳、美各洲殖民土著,若欲执行吾人对彼等之责任,则有两种急切需要呈现,第一为对各土著系统的研究,欲求殖民地行政之健全必须对土著文化系统之认识。第二为应用人类学之知识于土著之治理及教育。”[6] “欧洲文化中心论”是在前几个世纪中滋长起来的一种普遍的学术观点,认为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颠峰,而其他文化都只相当于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发展阶段。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欧美学者不愿意将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别是专业音乐创作,和非欧民族的音乐文化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在他们看来,欧洲诸民族,特别是西欧诸民族的音乐,乃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不能和所谓无文字书写传统的“自然民族”的音乐文化平起平坐。比较音乐学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民族音乐学也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虽然几十年来,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家们一直在为清除这种色彩而努力,但是直至目前,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和其前身比较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仍以非欧音乐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在西方,这门学科仍然带有殖民主义的尾巴。 以上三种对学科调研范围不同的界定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主张把非欧洲音乐当作主要研究对象,这类学术主张受到诸多东方学者的强烈批判。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先生便大声疾呼:“我认为应把古今东西的音乐全部复原成白纸,以相同的重点作为出发点去进行比较”,“必须要持这样一种根本态度,把一切音乐都还原成白纸,否则将是自相矛盾的”。[7]上述观点亦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批判,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S·贝克尔便指出: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置入了一个冷僻的角落”,他说:“正如我们可以研究美拉尼西亚一个社会群体类似的音乐事象,我们是否同样应该研究美国本土上《生日快乐》每一次演唱或其中的一个样品?如果说否,那是为什么呢?”“我们希望民族音乐学能够包容一切音乐,因为这同这门学科的界定是相适应的,它们都应成为严肃的研究对象。”[8] 随着东方音乐学界的崛起和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当前新的倾向是把欧洲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等)也看成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类。因为不具民族属性的音乐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民族音乐学就不是以特定的区域和范围与音乐学的其他学科分界,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角度,或者叫立足点、着重点为其主要标志了。按照这种观点,根据在对某一民族文化或地区性文化进行的田野工作,从该文化的历史、地理、人种、语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俗、心理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它们如何影响该民族、该地区的音乐,又怎样产生出独特的音乐审美标准,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进一步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这就是民族音乐学。换言之,民族音乐学是通过田野工作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目的首先是要阐明各民族、各地区音乐发展的规律(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从各民族、各地区的现实音乐状况出发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演变等问题,从而达到对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认知。 然而,但直至目前,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学研究还是分为音乐学(musicology)和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两大类。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西方从古到今的艺术音乐,后者则几乎包括了它以外一切音乐,如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西方的流行音乐、东方的传统音乐以及亚非拉各国的专业创作音乐。由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如此广泛,又涉及到音乐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方面,所以在近二十年来,它一方面分化为城市民族音乐学(Urbanethnomusicol-ogy),历史民族音乐学(Historicalethnomusicology)、应用民族音乐学(Appliedethnomusicology)等不同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又演化出一个称为“世界音乐”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所教授的是除了欧美艺术音乐以外的其他种种音乐,欧美艺术音乐则不包括在内。看来在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已经解决,但是真正要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和实践扩大到一切音乐,割掉它的殖民主义尾巴还要花一些时间。 在汉语中,“民族”这一词汇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其一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全世界各民族”、“民族学”中的“民族”;其二是“中华民族”的简称,如“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中的“民族”;其三是指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民族”。因为“民族”有不同的含义,“民族音乐”这一词组也就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指一切音乐;因为目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由属于一定民族的人创作的,所以都可以称为民族音乐。如贝多芬的音乐是德意志民族的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阿炳的音乐是汉族音乐等。其二是指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因为中华民族可以简称为“民族”,“民族音乐”自然就是“中华民族音乐”即中国音乐的简称。在这个意义上的“民族音乐”大多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而不是指五四以来新音乐。其三是指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一用法在新疆、内蒙等边疆地区特别常见。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同志被称为“民族同志”,少数民族的干部被称为“民族干部”,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就很自然的被称为“民族音乐”了。由于对“民族音乐”这一词组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在民族音乐学被介绍到我国来之后,这一学科名称也就引起很自然地引起了争论:有人以为它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为调研对象而进行的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还有人以为它是指对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探讨,这两种解释,与英文中这个词的含义完全不同。我国对民族音乐学学科定位的争论的关键就在这里。 20世纪20年代,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比较音乐学在我国虽经王光祈先生和肖友梅先生的大力倡导,但是当时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推广。王光祈先生的《东方民族之音乐》于1929年7月在上海出版,两年又两个月之后,“九一八”事变暴发,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几乎所有的中国音乐家都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在这一运动和其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几乎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中国音乐学家当然也不可能去研究世界音乐,或从世界的宏观角度研究中国音乐,而只能在“救亡图存”的大前提下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土音乐”的复兴,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和为战争服务的目的。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学家对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伟大的成绩,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些研究并不属于比较音乐学的范围。当时,音乐学界把这种研究称为“民间音乐研究”或“民族音乐研究”,后来又被叫做“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无论其研究的目的、方法,还是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都与当时国外流行的比较音乐学有很大的不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其第一时期,专家们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宣传和对音乐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希望达到为音乐创作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暴发是“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刚刚兴起的民族音乐学便没有能够及时地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学家几乎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他们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了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翻译了一批国外文献,向音乐学界介绍了这一学科,但是,这一学科真正在我国发展起来,则是从1980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之后。 南京会议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口号,并希望它成为可以涵盖和容纳“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等内容的音乐学学科,从而使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逐渐地确立自身的地位。然而从1980年起,中国音乐学界便开始就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的界定进行争论,其核心问题是新近从国外引进的“民族音乐学”和过去我国固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民族音乐学”一词的解释上,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从国外引进新的学科还是把它当作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别名,从一开始,不同的学者就有不同的意见。 意见的不同在南京会议上就有反映,高厚永教授在这次会议的中心发言中提到:“中国民族音乐学”“已有50—60年的历史”,“王光祈先生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先驱”;同时他又把从3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民族音乐理论”看作是“民族音乐学的研究”[9]。沈洽当时实际上不同意高厚永的意见,在由他执笔的开幕词中说:“以往的‘民族音乐理论’”,“虽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属于民族音乐学范畴的”,“但就这门学科的完整性来说,我们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初创阶段”。[10]吕骥没有参加那次讨论会的整个过程,但出席了闭幕式,在他为这次会议所作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学问”,“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都应当包括在内”。[11]吕骥在这里所说的“民族音乐”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所以这里的“民族音乐学”就是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完全没有把会议的发起者们所提倡的Ethnomusicology这门新的学科包含在内。 从1980年到1988年,关于“民族音乐学”的定义一直有争论,争论的核心即是“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关系问题,实质是能否用“民族音乐学”取代过去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一种主张是用“民族音乐学”的名称取代过去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而将Ethnomusicology改译为“音乐民族学”;也有人认为可以把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改称“民族音乐形态学”。后来又有人认为“民族音乐形态学”不能囊括“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全部内容,故又提出了“乐种学”的主张。沈洽原来不同意高厚永将“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相联系,但后来又赞同高厚永的意见,认为“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两个阶段,是“民族音乐学”“中国化”的结果,并对不同意此种观点的人提出了批评。[12] 从民族音乐学论坛发生的争论来看,直至目前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人以往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关系并没有真正解决。音乐学界对“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不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阶段,尚有不同的认识。对中国人怎样结合本国的情况来发展民族音乐学,也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既然国际上有关这一学科的定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民族音乐学亦应当依次对此学科进行定位,而不要另搞一套,以免引起概念的混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虽然在研究对象方面有相近之处,但其方法、研究的目的与“民族音乐学”亦有不少差别,“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十分可贵的经验,它的研究也不可能完全为“民族音乐学”所取代。因此最好不要再把“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混为一谈。我们如果把后者等同与前者,国外学者会感到不可理解。如英国学者施祥生(JonathanP.J.Stock)在沈洽发表《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一文之后便提出了许多问题。[13]在此次民族音乐学论坛上,对《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的争论也是因此而引起的。《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是按“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路子进行的,它当然不符合民族音乐学的规范,也没有必要符合此种规范。然而,因为中国音乐学界有人将“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混同起来,所以国外的学者便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围、角度,以至方法来衡量它,并对它提出种种非难。笔者以为,一方面国外的学者应尊重我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把“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加以区别,这样就有可能消除误解,也避免发生更多的误会。 实际上,“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这一词组作为学科名称并不合适。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包括后者,如中国民族音乐包括了我国的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传统音乐又可按照流行的层面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不同的类别,采用这一名称将前者和后者混为一谈,使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清。人们之所以用“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来取代它,恐怕与此有关。另外,从“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研究范围来看,主要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而不包括中国的新音乐,将其改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可能更为合适。过去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这一学科名称,和左倾思潮有关,因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在学术上几乎成为禁区,所以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便由研究民间音乐所取代。这种错误的倾向,今天已经扭转,故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取代“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也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目前民族音乐学在我国还处于草创阶段,从文化背景出发,对我国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传统音乐或我国新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并不很多;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外国音乐进行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在这方面也还缺少必要的条件。中国音乐学家虽然已经参加了国际民族音乐学界的交流,但交流的规模不大,涉及的研究领域也不广。努力发展我国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研究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不同于音乐美学等思辩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它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前辈音乐学家们在大量的田野工作和案头工作中逐渐总结起来的。相信我国音乐学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联系我国的实际,也一定能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音乐学论文:民族音乐学学科定位论文 2000年5月,中国音乐学院举办民族音乐学论坛,学科定位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说明这一问题在我国尚未彻底解决。定位是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若不明确,该学科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历史对此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民族音乐学是英文Ethnomusicology的意译,Ethnology在英文中是民族学,Musicology是音乐学,Ethnomusicology这个英文字就是由Ethnology和Musicology复合而成的。从字面上看,民族音乐学应当是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学问。 民族学是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期望通过对一个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它们各自的起源、分布、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民族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梳理上述这些方面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揭示世界诸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或某一个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民族学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又称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一种研究人的文化属性的、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的学科,它和研究人类自然属性的、属于自然科学的体质人类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学学科。因为人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性不可能分开,所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民族学源于欧洲,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主要研究非欧、非西方民族的人类共同体,不涉及西方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本身的发展,目前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已不限于非西方民族,世界上各种人类共同体,包括西方民族和西方社会中的移民社区,都已经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因为民族音乐学是民族学和音乐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它一直受到民族学的发展及其各个学派的深刻影响。 民族音乐学早先称为比较音乐学(ComparativeMusicology),荷兰音乐学家孔斯特(JaapKunst,1891—1960)首先提出“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比较音乐学”。[1]后,“民族音乐学”便作为标准的学科名称而固定下来。 关于这门学科的调研对象以及它同音乐学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曾经有过许多争论。由于ethno这个词最早是指非基督教、非犹太教的异教徒,加之为了和比较音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相联系,有人认为它的主要调研对象是所谓“原始民族”或曰“自然民族”的音乐。如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tl)就曾经指出:“就民族音乐学的实际发展过程及其最具特色的研究来说”这门学科是研究“无文字社会的音乐”,而“‘无文字社会’系指现存的、尚未发展出一套可阅读和书写的文字体系的社会。”[2]也有人建议以非欧洲音乐为主,如施奈德(M.Schneider)在1957年指出:“民族音乐学的首要目的,不论其正常与否,就是对非欧洲地区的音乐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内特尔在1956年也曾经说过:“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具有西洋文明以外的文明民族音乐的科学。”[3]还有人说研究西方艺术音乐和通俗音乐以外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学。如提出这一学科名称的孔斯特(J.Kunst)就明确地指出过:“这门学科研究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但他紧接着就又说: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有类别的非西方音乐”,“西洋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不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4]以提出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口号而著称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梅里亚姆(A.Merriam)在论述到田野工作的时候说:“就民族音乐学而言,它一般意味着在欧洲和美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5]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以田野调查为其基础的,在欧洲和美国以外进行实地调查实际上就意味着只研究非欧音乐。欧美学者们一方面要研究“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另一方面又要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欧洲音乐之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这一矛盾之所以产生,一方面受到民族学功能学派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 民族学中的功能学派,为英国学者马利诺夫斯基和布朗所创立。此学派强调民族学是一种实用的科学,主张民族学应服务于殖民地治理的实际需要。出于这一目的,他们只研究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文化,而不研究西方文化。布朗在其著作《人类研究之现状》中就明确地说过:“吾大英帝国有非、亚、澳、美各洲殖民土著,若欲执行吾人对彼等之责任,则有两种急切需要呈现,第一为对各土著系统的研究,欲求殖民地行政之健全必须对土著文化系统之认识。第二为应用人类学之知识于土著之治理及教育。”[6] “欧洲文化中心论”是在前几个世纪中滋长起来的一种普遍的学术观点,认为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颠峰,而其他文化都只相当于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发展阶段。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欧美学者不愿意将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别是专业音乐创作,和非欧民族的音乐文化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在他们看来,欧洲诸民族,特别是西欧诸民族的音乐,乃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不能和所谓无文字书写传统的“自然民族”的音乐文化平起平坐。比较音乐学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民族音乐学也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虽然几十年来,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家们一直在为清除这种色彩而努力,但是直至目前,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和其前身比较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仍以非欧音乐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在西方,这门学科仍然带有殖民主义的尾巴。 以上三种对学科调研范围不同的界定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主张把非欧洲音乐当作主要研究对象,这类学术主张受到诸多东方学者的强烈批判。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先生便大声疾呼:“我认为应把古今东西的音乐全部复原成白纸,以相同的重点作为出发点去进行比较”,“必须要持这样一种根本态度,把一切音乐都还原成白纸,否则将是自相矛盾的”。[7]上述观点亦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批判,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S·贝克尔便指出: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置入了一个冷僻的角落”,他说:“正如我们可以研究美拉尼西亚一个社会群体类似的音乐事象,我们是否同样应该研究美国本土上《生日快乐》每一次演唱或其中的一个样品?如果说否,那是为什么呢?”“我们希望民族音乐学能够包容一切音乐,因为这同这门学科的界定是相适应的,它们都应成为严肃的研究对象。”[8] 随着东方音乐学界的崛起和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当前新的倾向是把欧洲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等)也看成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类。因为不具民族属性的音乐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民族音乐学就不是以特定的区域和范围与音乐学的其他学科分界,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角度,或者叫立足点、着重点为其主要标志了。按照这种观点,根据在对某一民族文化或地区性文化进行的田野工作,从该文化的历史、地理、人种、语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俗、心理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它们如何影响该民族、该地区的音乐,又怎样产生出独特的音乐审美标准,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进一步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这就是民族音乐学。换言之,民族音乐学是通过田野工作研究音乐及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目的首先是要阐明各民族、各地区音乐发展的规律(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从各民族、各地区的现实音乐状况出发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演变等问题,从而达到对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认知。 然而,但直至目前,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学研究还是分为音乐学(musicology)和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两大类。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西方从古到今的艺术音乐,后者则几乎包括了它以外一切音乐,如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西方的流行音乐、东方的传统音乐以及亚非拉各国的专业创作音乐。由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如此广泛,又涉及到音乐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方面,所以在近二十年来,它一方面分化为城市民族音乐学(Urbanethnomusicol-ogy),历史民族音乐学(Historicalethnomusicology)、应用民族音乐学(Appliedethnomusicology)等不同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又演化出一个称为“世界音乐”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所教授的是除了欧美艺术音乐以外的其他种种音乐,欧美艺术音乐则不包括在内。看来在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已经解决,但是真正要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和实践扩大到一切音乐,割掉它的殖民主义尾巴还要花一些时间。 在汉语中,“民族”这一词汇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其一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全世界各民族”、“民族学”中的“民族”;其二是“中华民族”的简称,如“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中的“民族”;其三是指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如“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民族”。因为“民族”有不同的含义,“民族音乐”这一词组也就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指一切音乐;因为目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由属于一定民族的人创作的,所以都可以称为民族音乐。如贝多芬的音乐是德意志民族的音乐,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阿炳的音乐是汉族音乐等。其二是指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因为中华民族可以简称为“民族”,“民族音乐”自然就是“中华民族音乐”即中国音乐的简称。在这个意义上的“民族音乐”大多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而不是指五四以来新音乐。其三是指少数民族的音乐,这一用法在新疆、内蒙等边疆地区特别常见。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同志被称为“民族同志”,少数民族的干部被称为“民族干部”,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就很自然的被称为“民族音乐”了。由于对“民族音乐”这一词组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在民族音乐学被介绍到我国来之后,这一学科名称也就引起很自然地引起了争论:有人以为它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为调研对象而进行的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还有人以为它是指对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探讨,这两种解释,与英文中这个词的含义完全不同。我国对民族音乐学学科定位的争论的关键就在这里。 20世纪20年代,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比较音乐学在我国虽经王光祈先生和肖友梅先生的大力倡导,但是当时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推广。王光祈先生的《东方民族之音乐》于1929年7月在上海出版,两年又两个月之后,“九一八”事变暴发,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几乎所有的中国音乐家都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在这一运动和其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几乎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中国音乐学家当然也不可能去研究世界音乐,或从世界的宏观角度研究中国音乐,而只能在“救亡图存”的大前提下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土音乐”的复兴,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和为战争服务的目的。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学家对中国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伟大的成绩,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些研究并不属于比较音乐学的范围。当时,音乐学界把这种研究称为“民间音乐研究”或“民族音乐研究”,后来又被叫做“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无论其研究的目的、方法,还是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都与当时国外流行的比较音乐学有很大的不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其第一时期,专家们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宣传和对音乐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希望达到为音乐创作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暴发是“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刚刚兴起的民族音乐学便没有能够及时地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学家几乎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他们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了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翻译了一批国外文献,向音乐学界介绍了这一学科,但是,这一学科真正在我国发展起来,则是从1980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之后。 南京会议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口号,并希望它成为可以涵盖和容纳“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等内容的音乐学学科,从而使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逐渐地确立自身的地位。然而从1980年起,中国音乐学界便开始就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的界定进行争论,其核心问题是新近从国外引进的“民族音乐学”和过去我国固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民族音乐学”一词的解释上,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个从国外引进新的学科还是把它当作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别名,从一开始,不同的学者就有不同的意见。 意见的不同在南京会议上就有反映,高厚永教授在这次会议的中心发言中提到:“中国民族音乐学”“已有50—60年的历史”,“王光祈先生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先驱”;同时他又把从3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民族音乐理论”看作是“民族音乐学的研究”[9]。沈洽当时实际上不同意高厚永的意见,在由他执笔的开幕词中说:“以往的‘民族音乐理论’”,“虽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属于民族音乐学范畴的”,“但就这门学科的完整性来说,我们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初创阶段”。[10]吕骥没有参加那次讨论会的整个过程,但出席了闭幕式,在他为这次会议所作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学问”,“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都应当包括在内”。[11]吕骥在这里所说的“民族音乐”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所以这里的“民族音乐学”就是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完全没有把会议的发起者们所提倡的Ethnomusicology这门新的学科包含在内。 从1980年到1988年,关于“民族音乐学”的定义一直有争论,争论的核心即是“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关系问题,实质是能否用“民族音乐学”取代过去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一种主张是用“民族音乐学”的名称取代过去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而将Ethnomusicology改译为“音乐民族学”;也有人认为可以把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改称“民族音乐形态学”。后来又有人认为“民族音乐形态学”不能囊括“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全部内容,故又提出了“乐种学”的主张。沈洽原来不同意高厚永将“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相联系,但后来又赞同高厚永的意见,认为“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两个阶段,是“民族音乐学”“中国化”的结果,并对不同意此种观点的人提出了批评。[12] 从民族音乐学论坛发生的争论来看,直至目前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人以往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关系并没有真正解决。音乐学界对“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是不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阶段,尚有不同的认识。对中国人怎样结合本国的情况来发展民族音乐学,也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既然国际上有关这一学科的定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民族音乐学亦应当依次对此学科进行定位,而不要另搞一套,以免引起概念的混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虽然在研究对象方面有相近之处,但其方法、研究的目的与“民族音乐学”亦有不少差别,“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十分可贵的经验,它的研究也不可能完全为“民族音乐学”所取代。因此最好不要再把“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混为一谈。我们如果把后者等同与前者,国外学者会感到不可理解。如英国学者施祥生(JonathanP.J.Stock)在沈洽发表《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一文之后便提出了许多问题。[13]在此次民族音乐学论坛上,对《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的争论也是因此而引起的。《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是按“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路子进行的,它当然不符合民族音乐学的规范,也没有必要符合此种规范。然而,因为中国音乐学界有人将“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混同起来,所以国外的学者便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范围、角度,以至方法来衡量它,并对它提出种种非难。笔者以为,一方面国外的学者应尊重我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把“民族音乐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加以区别,这样就有可能消除误解,也避免发生更多的误会。 实际上,“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这一词组作为学科名称并不合适。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包括后者,如中国民族音乐包括了我国的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传统音乐又可按照流行的层面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不同的类别,采用这一名称将前者和后者混为一谈,使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清。人们之所以用“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来取代它,恐怕与此有关。另外,从“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研究范围来看,主要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而不包括中国的新音乐,将其改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可能更为合适。过去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这一学科名称,和左倾思潮有关,因为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糟粕,在学术上几乎成为禁区,所以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便由研究民间音乐所取代。这种错误的倾向,今天已经扭转,故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取代“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也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目前民族音乐学在我国还处于草创阶段,从文化背景出发,对我国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传统音乐或我国新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并不很多;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外国音乐进行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在这方面也还缺少必要的条件。中国音乐学家虽然已经参加了国际民族音乐学界的交流,但交流的规模不大,涉及的研究领域也不广。努力发展我国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研究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不同于音乐美学等思辩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它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前辈音乐学家们在大量的田野工作和案头工作中逐渐总结起来的。相信我国音乐学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联系我国的实际,也一定能把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产生与研究对象论文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作历史性的回顾和思考。 比较音乐学的产生与研究对象 民族音乐学最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20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英文为“ComparativeMusicology”,其实比较研究的方法用于非欧洲音乐研究最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这一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阿德勒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的》和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其研究对象是欧洲以外的种族、民族的音乐文化,正如萨克斯所定义的异国文化的音乐。这一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者的立场有着密切关系的。首先,比较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密切的联系。以18世纪为开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这些地区的西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首先向外部世界开启了这些非欧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门。他们用西方学者的观点和方法试图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令他们新奇的特殊文化,想将这些相异于欧洲文化,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文化公诸于众,加之古典进化论学派和马克思、恩克斯对于人类进化和原始社会经济的科学认识,至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兴起,Enthnology一词1830年首先由法国人让·雅克·昂佩勒提出,30-70年代民族学、人类学学会先后在法、美、英、德和意大利建立起来。比较音乐学则是在民族音乐学进入80—90年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应运而生的。这一时期的欧美出现了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民族学队伍,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有目的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异国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欧美的许多城市建立起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非欧洲的乐器和有关的音乐文物与手稿,记录亚洲、非洲、美洲民族音乐的材料大量增加,使人们对于非欧洲地区音乐文化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加,加之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对无文字非欧民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在这些基础上,比较音乐学这门学科在民族学诸多研究的影响下,应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和时代需求产生了。英国语言学家兼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利斯和阿德勒、艾斯比塔等欧洲学者为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见,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音乐文化是相对于当时殖民者的主体文化而言的,也是相对于起初参与比较音乐学研究的这些欧洲学者自身的文化体系而言的。相对于其原本欧洲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未知领域就成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异国音乐文化=非欧洲音乐文化,即形成了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城市艺术音乐文化相对于非欧洲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以欧洲整体作为一个中心以欧洲大民族为立场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进步和不同种族的非欧洲国家的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比较音乐学的研究环境和立场出现了变化和拓展,其研究方向和对象也出现了扩大和性质的变化,最初的比较音乐学的名称被民族音乐学所代替。 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的确立 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的发展往往是在别的学科带动下进行的,在创作方面,西方城市艺术音乐的派别经常是步文学、美术之后尘,如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的产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史学、比较学、民族学的发展都深深地影响和引导着其对应的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比较音乐学的建立受到民族学研究的影响,并在民族学发展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了民族音乐学。 进入20世纪后,民族学产生了众多学派,提出了不少新观点。传播学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欧洲民族学界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的先驱——德国学者拉策尔提出了把文化研究置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同时重视各民族自身的历史条件的研究方法;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列诺夫斯基认为每种文化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重视当前生活与现状的研究,反对殖民者对土著居民文化的粗暴干涉;美国波阿斯学派又称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提出了文化标准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珍品不能进行比较等观点和理论思想。这些立场、观点和理论我们都可以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中找到其对应的影子。特别是波阿斯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的兴起,使得二战后的比较音乐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即在重视非欧洲民族音乐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本民族音乐的研究。波阿斯提出的各种文化价值平等、文化不可比较、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使得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对象的相对基础,即欧洲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中心民族的基础动摇了,突破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非欧洲音乐的局限,对文化是否要相互比较提出了质疑。 同时,美国人类学家开始认为人类学的种种研究方法不但可以研究非母系文化,而且应该更多地用来探究其自身所属的文化,从而使美国人类学家开始以更多的精力研究美国的自身文化。与此同时,其中一部分人类学家开始带着这种思想积极地参与民族音乐的田野采录工作,而这在欧洲比较音乐学领域是不多见的。美国人类学家的参与虽由于本身音乐能力的限制,无法将其深入,只形成了一种思想趋向,但这种思想趋向却使比较音乐学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使得美国的一些音乐家从音乐界转入人类学界,一些人类学家去研究音乐行为(并从技术上分析),同时还带动了这一思想趋向在欧洲研究机构的出现。 这一切的结果是,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比较音乐学者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现存的自然民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方向。于是,比较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和立场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地理性民族和欧洲中心看世界的角度转向了文化相对论,即站在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平等的立场全面考查研究各民族(包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于是,比较音乐学在研究对象和立场发生巨大变化和没有进行更多比较的情况下引退,取而代之的是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前叶,中国、日本和东欧学者对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参与,对于这一学科的转型也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他们在美国开始重视研究自身民族文化之前就开始了对其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说,最初美国学者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还不如这些国家学者来得纯正,毕竟美国的学者也大都是英、德等欧洲国家的移民或后裔,他们的文化体系和观点和欧洲同出一辙,而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研究起初是热衷于北美大陆印第安民族音乐的探根溯源,从某种角度上说,属于一种异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但其提出的对本土文化的研究观点及其后来的发展,对突破欧洲中心论是极为重要的。而在这之前,的确有不少学者真正作了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研究。在东方比较音乐学研究中,中国的王光祈早在1926年就著有《东西乐制之研究》,其后又有1929年的《东方民族之音乐》和1934年的《中国音乐史》,日本的田边尚雄于1936年创立了东洋音乐学会,1948年著《东方的乐器及其历史》;匈牙利作曲家、音乐家巴托克和音乐学家柯达依分别于1906年和1905年开始对匈牙利的民歌进行收集研究,并分别出版了《匈牙利民歌》和《论匈牙利民间音乐》。虽然他们仍是用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力图从东、西方音乐的比较中得到某些结论,尚属比较音乐学的范畴,但是他们参与研究的这一行为本身,和他们自身的非欧洲特质和立场已经使比较音乐学的研究发生了立场上的变化,虽然和美国学者的指导思想不同,却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打破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异国文化的框框,促使了民族音乐学的建立。二战后,荷兰人普·肯斯特提出了用Enthno-musicology这个术语代替ComparativeMusicology,首先被美国人所接受并固定下来。1959年,孔斯特的《民族音乐学》问世,这一学科正式成立。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各家学说的分析及思考 自从比较音乐学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更名为民族音乐学以来,学术界就如何划界才属民族音乐学领域进行了不少讨论,有趣的是,这种讨论尚未终结而社会的发展却使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不断在拓展,民俗音乐和伴随着产业化社会而迅猛发展的大众音乐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如何来划定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领域更加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各家各派的观点。孔斯特在他的《民族音乐学》的开头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从所谓未开化的人一直到文化民族的一切种族、民族的音乐,研究所有类别的非西洋艺术音乐。民族音乐还把外来音乐的传入现象,即不同性质的音乐要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影响这类社会学方面的问题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西洋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不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1] 梅里亚姆在他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认为,“民族音乐学的目的和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目的和着眼点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它的特殊之处就是使用的特殊的方法,尤其在认为有必要使人类学与音乐学这两类资料相结合这一点上”,并强调“民族音乐学通常是由音乐和民族学这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认为它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强调任何一方,而是采用双方都考虑进去这种特征性的方法,使其融为一体”,提出“对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2]。有人便据此认为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所有的音乐文化,可以替代音乐学成为一个没有边缘的音乐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梅里亚姆在谈到民族音乐学者的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时阐明:“资料的收集,一般意味着对欧洲美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2]这句话应代表着他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着眼点的看法。 涅特尔在《什么叫民族音乐学》中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他认为这门学科“主要探讨三类音乐,第一类有关无文字社会的音乐(musicofnonliterate),第二类亚洲及非洲北部文化中的种种音乐,即中国、日本、爪哇、巴厘岛、西南亚、印度、伊朗以及阿拉伯语系诸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第三类是民俗音乐(folkmusic)可定义为,在上述亚洲高级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以口述方式来传承的音乐。”[3] 美国学者胡德在他的《民族音乐学导论》中则就美国的具体情况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他不仅提到了对美国以外的异国文化的研究、美国本土土著音乐的研究、民俗音乐的研究,还涉猎了新兴的电子音乐的研究——著名的甲克虫乐队[4],但同样回避了欧洲城市艺术音乐。 以上是欧洲和美国学者的看法,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以日本学者为代表的东方民族音乐学家们以他们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视角逐渐为世界民族音乐学界所注目,他们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先生认为:“比较音乐学成为民族音乐学主要是学者们对自然民族的研究,后来又加入了东方高文化民族的艺术音乐。”[5]山口修先生则认为“民族音乐学就是认识民族音乐的各种方法中的一种,即学术性的认识法”[6],也就是说民族音乐学的认识研究对象是民族音乐,他对民族音乐加以定义:“民族音乐则是作为各个民族集体所拥有的庞大文化事项中的一个项目而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民族音乐是主要以‘音’作为表现媒介体的象征性行为的产物之一种。”[6]在中国,从1979年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引进以来,就开始了对这一学科研究对象的争论。基于中国音乐学的特殊情况,这种争议也有其特殊性。从1980年到1988年,争议的核心是“民族音乐学”是不是就是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问题。后来,王耀华先生、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加以梳理,得出结论: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7]。中国民族音乐包括我国的传统音乐和新音乐[8]。而赵宋光先生和赵fēng@①先生则提出用Sinology-misicology来表达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即汉民族与中国境内的各民族的华夏音乐。黄翔鹏先生认为“这一学科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并强调“用民族学、人类学、地理学、民俗学来讨论问题,不可避免涉及到音乐形态的差异”[9]。 近来,很多学者又认为没有音乐不是民族的,所以民族音乐学要与音乐学整合,研究所有的音乐和音乐有关系的东西。有人则提出民族音乐学只特殊在其研究方法上,用文化的、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所有的音乐就是民族音乐学,并且应该更名为音乐文化人类学。同时,人们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争议的过程中,也不断提出新的研究立场和方法,如70年代开始的文化视野看待音乐研究、重视人文性,90年代开始的全球视野,都对这一学科的范畴和定义作了相应的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可以认定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在世界上,还是中国都是已经确立并真实存在的。而作为一门完善学科一定有其确定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其中方法和对象是相辅相成的,特殊的研究对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其适应的研究对象,它们同时决定着一个学科的特殊性、独立性,如同哲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各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应的研究领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民族学和音乐学相结合的学科,也正如梅里亚姆所强调的“民族音乐学通常是由音乐和民族学这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认为它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强调任何一方,而是采用双方都考虑进去这种特征性的方法,使其融为一体”[10]。所以,要用文化的视角、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族音乐学,用文化视野、全球视野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民族音乐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也正是由于民族音乐学有这样的特殊的方法,才定义了它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即适合用这些方法去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所以,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不是无限宽泛的,而是可以而且是有必要划定的。 无论民族音乐学的学者们怎样争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民族音乐学家们究竟研究了些什么。我们看到在中国和日本等非欧国家,很多学者致力于本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有很多学者涉猎到自己本土以外的音乐文化的研究,如日本的拓植元一先生对西亚音乐的研究、中国的杜亚雄先生对匈牙利音乐的研究、王耀华先生对日本琉球音乐的研究、罗艺峰先生对东南亚音乐的研究、陈自明先生对南亚音乐文化的研究等等。由此来看,用国别、洲别甚至民族之别来划定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可取,仅研究本国的传统音乐更是不可能囊括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领域。 既然学者们早已开始用一种全球化的视野进行着全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所有民族的音乐文化平等的摆在我们面前进行研究概括。笔者很认同山口修先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定义,即:民族音乐是主要以“音”作为表现媒介体的象征性行为的产物之一种。也就是说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以音为特征存在的文化。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音”,无论要研究它是什么样,还是为什么是这个样,无论它是一样乐器还是一个仪式,无论是强调文化背景、群体还是个体,都要首先有音乐这个最基本的定位,一切都是与之有关进行衍展的。二是存在,无论你要追根溯源还是要展望未来,无论用历时性方法还是共时性方法,都要有一种音乐文化活生生的在你面前,然后将它呈现出来,再进行挖掘。当然也有用历时性的方法从前往后进行梳理,但在今天找到与之有关的对应的音乐现象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这一总结是和这一学科的方法密不可分的。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方法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必不可少的、并使之独立于其他音乐学学科的方法,田野工作是每一个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必由之路,没有一个民族音乐学学者可以在图书馆里完成他的课题。那么,可以并适合进行田野工作的音乐文化,即以音为特征的存在的文化就成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更好地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这一点尤其值得亚洲、非洲等非欧民族的民族音乐学学者注意。因为,这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属于引进学科,与西方接轨时不免要遇到视角立场的变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冲击,如,西方把对非本土音乐的研究都归为民族音乐学类,而在非西方国家则不能这样做,中国的欧洲音乐史研究学者肯定不同意将自己的研究对象划归民族音乐学研究范畴,而且也不适合这样做。还有,这些国家有着悠久的音乐历史,但是大多记谱法不发达,成为表现于文字的哑音乐史,而这些哑音乐史由于多文字少曲谱,使其包含的领域与西方的音乐史很不相同——不是音乐家、作品的历史,对于它的研究与西方的方法、成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涉及到这个领域时,这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学工作者们不应一味照搬西方民族音乐学学者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理念。由于西方记谱法的普及运用较早、较成熟,大部分艺术音乐史上的作品都可以还原为音,并且很多至今流传,符合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条件,只要从民族学的新角度,运用民族学的新方法进行再研究,就可以得到不同于以前历史学研究的结果,如对贝多芬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但很难想象中国民族音乐学者对万宝常、李延年的研究会达到如此效果。民族音乐学家眼里西方的音乐文化无非是有乐谱记录的音乐文化和无乐谱记录的音乐文化——被归为口传心授的民俗文化,大都适合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因此那些认为民族音乐学就是研究一切音乐文化的论调也不足为奇。但是很多象中国一样具有丰富的哑音乐文化的国家的学者,要对这一论调有清醒的认识,在对本国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时应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研究宏观总体分析论文 会议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邹建平教授主持;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教授、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先后在开幕式、闭幕式致词。随着我国音乐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吸收和借鉴,在当代音乐学的研究中,显得尤其重要。也正是在这种共识的学术氛围下,与会的代表就音乐学的整体构架及未来发展、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音乐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学术创新、学术规范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从音乐学研究的宏观总体视角出发,于润洋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果只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从长远来看,是要付出代价的。研究音乐的理论,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但作为近代意义上的学科发展,其时间并不长。严格地按照近代音乐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来算,应该是从建国以后音乐学系的建立,突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音乐学的学科体系,中国音乐学的总体学科框架已经形成。音乐学学科是属于理论思维的范畴,如果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要发展,缺少了音乐学的理论也是很难达到高峰的。”赵宋光认为:“任何学术科目的建设,都需要有社会分工,由群体协作。像音乐学这样一个相关领域异常多样的艺术学学科,更是如此。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音乐学研究事实上已经形成细密的分工。但是,分工的细密却又往往使研究者视野狭窄,渐渐远离了对于研究对象的完整理解,各种见解彼此隔阂,乃至互相贬低,无谓争吵。这就迫切需要在被分工划开的群体之间加强沟通,寻找共同话语,开展群体协作。”张前认为:“我们需要诚实的态度,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翻译、介绍和研究人家的第一手资料,把西方一百五十多年来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翻译过来,认真地加以研究,这样才会学到人家的真东西,也才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并提出:“扩展音乐学研究的范围,开拓新的研究方法,把单科的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的封闭的局部研究,拓展为动态的开放的跨文化研究。”“我们对世界音乐学的最大贡献应在于,我们如何研究好自己的东西,从各个角度把中国音乐(其中也包括极其丰富的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深,研究透,把它写成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介绍到国外去。”周海宏说:“音乐学的研究要落实到切实需要落实的问题上去。要注意1.发现问题;2.问题明确化;3.分析问题;4.构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学术研究,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综合思维,应该是把每一个要素搞清楚,要素关系才需要综合。天人合一,为什么?是生活态度,还是科学方法。方法是工具,仍然是问题和目的。问题意识应该得到加强,而不应该将方法论抬到无限高的地步。现象,要用实证的方式;概念的关系就应该用思辨的方法。其次,为人类知识的大厦提供一种切实的建设,而不是似是而非的个人看法。” 二、从当代音乐学学科建设和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的层面,许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于润洋就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三点意见:“1.扩大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方也存在此问题。我们的状况不令人满意的是,学科之间相互沟通与交融不够。我们的学科是从西方来的,西方的思维是一个分析的思维,它自然地形成各个分支;中国的思维是普遍联系的、综合的思维,这一点我们特别要加深认识。我理解音乐学的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边缘性,它的子学科本身也具有边缘性。我们要吸取其它各学科的东西,一个学科的发展,常常是出现在交叉点上。我主张要关注人文学科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的发展。2.方法论上,要加强理论与历史的融合;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我的经验及通过我接触过的理论,我觉得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当然还要关注当代哲学的发展,重要的是吸收,吸收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也是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3.加强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和阐释的能力:我们的音乐学有时比较忽视音乐本体的研究。搞作曲的觉得你们脱离实际。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课程在加强作曲技术理论,加强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另外,音乐本体的研究也有问题。本体研究缺少理论与历史的参照。音乐文章常常是枯燥乏味,不知道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王次zhào@①认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标志是: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人才、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所谓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是:“1.对自己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很精通——有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知识结构;2.对学科前沿的把握;对学科前瞻性的思考——要有开阔的视野,对学术研究的最一般的原则要把握。”赵宋光在谈到音乐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时,提出了音乐学的“七大分支”的规划构想“历史的音乐学这一大块,仍保持为一大分支;体系的音乐学这一大块,划分成三大分支:音乐学元理论、音乐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应用的音乐学这一大块,划分成三个分支:音乐教育学、音乐学技法理论、为音乐实践服务的科学技术理论。每一个大分支内,可有若干小分支归属其下。”茅原将音乐学学科划分为十二个小的分支:1.声学;2.音乐美学;3.音乐史学;4.作曲技术理论;5.民族音乐学;6.文本评论;7.乐器学;8.词典学与术语学;9.图书档案研究;10.音乐图解学;11.大众媒介;12.边缘学科。而每一个分支又可划分出若干子分支。谢嘉幸认为:“从音乐学院的学科分类,我分成两个层面,九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两个层面:1.理论层面(音乐美学、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2.实践层面(音乐教育学、音乐表演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科技)。”庄元认为音乐学学科的构架应是:“1.音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音乐的应用理论研究。3.音乐的开发性研究。”俞人豪说:“从音乐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分类来看,它有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音乐民族学组成,虽然每一部分的下属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基础性学科依然是音乐史学、音乐音响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民族学。我认为现在对此特别需要肯定和强调。因为近年来音乐学外延的无限扩张和各种冠以音乐什么什么学的学科已经几乎淹没了它的基础和主体,使音乐学变成了一个似乎无所不包的大框,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伍国栋认为:“民族音乐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学科,其条件是什么。我觉得其它音乐学的学科成立有四个条件:1.本学科有相对独立的,与它学科有区别的学术视野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但要与其它学科有联系;2.有一定的发展历史;3.此学科应有一批突出的学者;4.此学科应有一批比较有影响的代表著作、经典性的著作。”刘承华认为:“音乐文化学学科建设的着力点是:1.开展音乐文化学的学科建设。2.加强音乐文化学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比重。3.加强音乐文化学对相关音乐学科的渗透。” 三、取当代音乐学的分支学科的视角,许多代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戴嘉仿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与教学角度,认为:“1.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但是,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最后的结果就不能不带有主观性。如何更宽宏地看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香港音乐家刘靖之对上世纪西方音乐传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基本是全面否定。有人认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生是新音乐史,是有些片面。我认为,对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应该用宽容的态度。2.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要加强专题史与断代史的研究。对音乐学系的学生,以后不要开通史,要从专题史与断代史入手,使学生多接触一些研究方法。不同的系要求不一样。对表演专业等等,音乐史的教学主要是知识性的;对音乐学系的学生可以看书掌握知识。在专题史与断代史的研究中,则对研究方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伍国栋针对“民族音乐学的实践层面”从“1.音乐行为直接观察和介入的田野作业实践层面。2.音乐对象特定技能操作的工艺掌握实践层面。3.音乐综合考察材料的描述解释实践层面。”三方面进行了探讨。王安国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发表了为国家制定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意见。着重谈了以下六个问题“1.关于音乐审美的价值。2.音乐审美对人的创造力的发展。3.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知识、技能的关系。4.母语文化与世界文化。5.综合理念与综合学科。6.乐谱价值与谱式的选择”。谢嘉幸在《建设兼有音乐学与教育学双重品格的音乐教育学》中指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首先是学科的性质与定位问题。2.其次是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3.音乐教育学在专业音乐院校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等等。杨和平在《当代音乐学中音乐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对建立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初步构想中认为:“当代音乐学中的音乐文献学就是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搜集、整理起来,提供给当代音乐学研究者和后来的音乐学研究者所用,并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给今天或明天的作曲家进行创作时的借鉴、参考之用,还要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音乐文化的方方面面,发扬光大、不断丰富发展。加快中国音乐文献学学科建设,是我国音乐学研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我国音乐学研究保持音乐生态平衡的基础。……音乐文献学还要重视对当下健在的音乐家的研究。”庄曜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音乐教育》中说: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教育,对“1.学习资源的开发;2.学习的评价方式;3.音乐的观念变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但问题是,它不能取代现实,不能只成为音乐教学模式的简单的转化。”庄元在《音乐传媒与传播》就“音乐传播与大众传媒研究的必要性和音乐传播研究的领域”谈了自己的观点。此外,冯效刚发表了《关于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科学性问题研究》;冯文慈提交了《从事中国音乐史学的心态自述》;杨易禾提交了《音乐表演美学学科建设管见》;田耀农提交了《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建构、解构与重构》等论文。 四、从当代音乐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问题入手,居其宏在《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中给学术创新定义为:“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性实践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其过程和表现大概是这样的:在理解、消化既有知识体系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内有所开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或对前人成果有所补正、有所概括,有所提升,而提出的新论点、新见解、新材料又确实丰富或深化了学界对研究客体的认识,推进了学科的发展,如此便具有了某种创新的意义。”并将学术创新的类别分为:“1.创体系、立学派研究;2.整体系统化研究;3.开拓性研究;4.局部修正和突破性研究;5.新方法、新材料的运用及研究。”关于学术规范问题,居其宏认为:学术规范应包含三个“必须”:“其一,必须严格遵从人类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思维规范有两层意思:一是概念规范,二是表述规范;其二,必须公开承认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及其传承关系……这就牵涉到治学态度和学术风气的规范问题了;其三,必须实行规范化的程序与形式……如:引文必注”等等。在对待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关系方面,居其宏认为:“1.学术创新是目的,学术规范是方法;2.学术规范是基地,学术创新是大厦;3.学术规范是母亲,学术创新是儿女;4.学术规范是严师,学术创新是高徒……我深信,只要我们认真遵循学术规范,就能确保当代音乐学研究在学术创新的道路上不跌跟斗,少走弯路,大步迈向辉煌的未来。”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专业设立意义论文 一、弁言 音乐学(musicology)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来自于西方。萧友梅先生在建立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虽然引入了至今仍在延续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但是,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是比较晚的事情。新中国建立之前几乎没有,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大部分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很晚。除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于1956年较早建立以外,其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建立都较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设立了音乐学系,武汉音乐学院于1986年成立音乐学系。而象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则都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渐挂牌成立了音乐学系。几所音乐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则是更晚的事情。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点是1982年获得的批准,博士学位授予点是1989年获得的批准。 在我们的西洋音乐教学、研究队伍中,有不少是在西洋文化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受过熏陶的学者。我们在西方音乐学的传播、教学、研究等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说音乐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许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过去,以及今天许多人对音乐学的认识中。譬如,我们历来要求学习音乐的人,一定要“底子好”、“基础好”。所谓的好“底子”、好“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的是“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且不论表演、甚至作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否仅仅只是具备了“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就够了这个问题。就音乐学为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人而言,除了应该要求具备“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文史修为和写作能力的“底子”、“基础”,要具有音乐理论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从事音乐学专业工作与研究的人们来说,必须掌握音乐形态、音乐技能等音乐本体的知识,以及掌握中外历史、文学、语言、宗教、风俗、文献典籍等社科文化知识,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对于这一点似乎大家早有共识,似乎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在我国音乐学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加以实施,至少做得很不够。而且,在我们还没有对原有西方音乐学领会得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其它西方音乐研究理论,以及一些音乐研究新领域、新知识不断为我们所认知,使得我国这门本来就很年轻的学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譬如,对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世界音乐(W0rldMusic)、多元音乐文化(ManyMusicofManyCultures)等新学科、新概念的系统解读,以及与原有音乐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就目前国内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现状来看,急需思考如何在借鉴西方音乐学学科体系、消化西方其它成熟音乐理论体系的同时,在所谓西方音乐学的构架中,建立符合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符合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存在的状况,以及符合我国音乐理论学习与研究现状的教育体系及教学体制等问题。也即,如何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的专业教育中,在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中,无论是在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制的设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理论研究的学科。 二、音乐学专业从附中开始设立的意义 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应该从附中开始设立,至少,在附中的高中阶段一定要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要思考符合附中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而且,对于演奏、作曲等其它专业也要补充音乐学常识方面的课程。从近二十年来音乐学发展的情况来看,如果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对于我国音乐理论的学习风气、研究水平等,都会带来很重大的意义。仅仅就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专业方向的教育意义而论,将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观念上的意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个谬论:“学表演不行就改学作曲,作曲再不行就学理论。”除了可以认为人们缺少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认识之外,是否更应该对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检讨。 这个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应该说与音乐学系历来的要求标准有关。音乐学系历来视附中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学生为“嫡系”,并把其作为音乐学系的后备师资。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不是把音乐理论视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加以钻研。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根本就瞧不起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我们不去妄断、怀疑许多人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有着很高的智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刊布于世,没有几篇论文为同行们所知晓。我们知道,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研水准和研究基础的教学水平,究竟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认识,瞧不起音乐学专业的人士,大有人在。这已经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事情。甚至,一些在音乐学专业方面授课多年的教师,也常常讲自己曾经是学习其它专业,而羞愧自己如今从事的音乐学教学工作。因此,从附中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志向,是一个立志的大问题。“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大话,音乐学系不应该把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生源作为培养的“嫡系”,不应该视有一点音乐技能,但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的人为“宝”。其实,表演学不好,作曲学不好,也就更不可能在音乐理论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了。一些音乐学院今天在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上出现的窘境已经作了充分的证明。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别人的认识,那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应该首先使我们的学生立志音乐学学习与研究。必须在附中阶段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使得我们的学生从进入音乐学院的大门之始就立志于音乐学的学习,就确立了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这样升入音乐学系的本科学生,从今天的自卑心理到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当今发表的音乐理论论文里,的确有许多缺少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让人们误以为音乐学的研究就是文字的工夫,认为音乐学的基本功就是背熟几本音乐史书。这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在目前音乐学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的队伍人员中,有许多人曾经学习的是其它专业,他们有的或是在外语,或是在历史、文学等方面受到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或在其它文化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较强的能力,等等。这部分人利用自我的优势从事了音乐学的工作,譬如,中文和中国历史专业方向的人,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进行着辑录、校释,或从事着缺少音乐形态研究的中国音乐史的工作;而外国语专业方向或一些外语比较优秀的人,则从事着西方音乐文献的翻译,或从事着【清】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讲的“乐书不是乐,乐器不是乐”的工作。客观上讲,这类人中间的部分学者,为我国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成了许多音乐学基础性的工作。音乐学的研究需要其它文化学方面人士的加入,音乐学者也需要具备文化学方面的学识,只是不能过于偏颇。如今就有些“过”的现象,因此,使人们产生了对音乐学的错误认识。这也许是我国音乐学这门学科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二,本科生源数量和素质保障的意义。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学的生源数量不足,学生的素质更是不尽人意。 一方面,为了扩大生源,大大降低入学标准,有的音乐院校甚至以缩短音乐学本科学习的时间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许多音乐学的出题老师抱怨目前音乐学的试题过于简单,认为如今学生的素质差。试想,要让从来没有学习过音乐学理论的应届高中学生,应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试题,其效果肯定不好,其水平肯定很低。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接触音乐的“琴童”、“天才”等,对音乐学理论可能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学习过的东西,不可能考出好成绩;没有成体系的音乐学的教育机制,也就没有生源量和质的保证。所以,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方面的矛盾,必须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或在普通中学中协商选择一些学校,定点开设音乐学方面的课程。由于今天的许多考生没有进行过音乐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在出题老师看来再简单的试题,对于考生也是难题,老师和学生都不好把握考试试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如果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一来不仅能够使升入音乐学系本科的学生数量有所保证,使本科生源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更能保障这部分学生在音乐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音乐学方面的常识,升本科的试题自然能够上一个台阶,自然有一个深浅难易的层次。 我们经常争论是否让音乐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问题,然而,如果在附中阶段设置了音乐学专业,学生们经过几年音乐学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进入本科阶段之后,通过第一学年的适应阶段,在第二学年中,完全可以进行有所目标的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以来,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音乐学的教育、学习与研究水平获得一个真正的提高与发展。同时,这也给从事音乐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身应该具有前瞻性,教学上落后,会使我们在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更加置后。我们要按照上述标准来检验今天音乐学学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经验,要求提高从事音乐学工作和研究的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前我们对于这一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对音乐学这门学科建设的思考也不多,特别是对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做深入研究。今后当尽快补上,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三、附中、本科课程的合理衔接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 如果能够在音乐学院附中,甚至其它普通中学开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那么,这些课程要与本科招考的内容基本衔接。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应该是附中及普通中学音乐学专业课程的延续。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十分的重要了。目前,在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所谓专业课程,被认为就是音乐学的学习科目。它让本专业的学生一进入这门专业的学习后,就以为这些课程就是音乐学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些音乐学学习的科目,是否真正体现了音乐学这个学科所应该包含的内容,这就很有讨论的必要了。仅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来看,今天音乐学课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这个科目,就需要添加许多的内容进去。譬如,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建立,缺少的是文献学的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文献学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能否建立的基础性工作。就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音乐文献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和书籍的了解是学习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础。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就很是欠缺这方面的内容。即或是以西方音乐为研究方向的人,可能也首先应该去了解“西方的文献学”,或“西方文献批评”类似的“学问入门”课程。目前的音乐学专业教育中这些课程也没有开设。而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开设音乐学的课程,则更加应该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除了中学阶段的音乐和文化的诸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顾及音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需要一个系统、合理的,符合我国音乐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个体系延续到本科音乐学教育与教学的系统中去,要注意音乐专业与文化等各门课程的衔接。就是说,学生一旦在中学学习期间选定了音乐学的学习方向,那么,就应该学习在本科招考、录取时的一些基本课程和内容。譬如,现在每个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都开设有: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这些课程肯定不可能全部都从中学阶段开始开设,即使那些能够开设的课程,其内容的数量和程度也必须有所限定。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要广泛征求意见,还应该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工作。而且,这里一定要考虑本门学科所存在着的层次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学专业缺少层次教育。目前,我国在音乐学的升学考试中,仅就专业而言,所出考题的标准,在本科与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考试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这与我国音乐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缺少层次有关?N颐敲挥醒刑殖鲆惶子泄乇究啤⒀芯可⒉┦可际钥颇俊⒛谌菁八蕉ㄎ坏牟馐员曜肌SΩ盟担杂谝衾盅ёㄒ档目纬躺柚谩⒉煌愦嗡降难芯浚唤瞿芄槐阌谥贫ㄒ衾盅ёㄒ笛难翱颇俊⒎较颉⒛谌莸龋遥苑且衾盅ёㄒ等嗣堑囊衾盅У难耙簿哂屑匾囊庖濉K裕颐鞘紫纫饩龅氖且衾盅ёㄒ档牟愦谓逃侍狻9赜谝衾盅ёㄒ档牟愦谓逃欠窨梢宰饕韵录父霾愦危?nbsp;一、音乐基础层次 二、专业知识、技能层次 三、文化修养层次 四、方法论层次 而不同的层次又必须要有不同的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要解决不同学科的课程、不同音乐学内容。因此,层次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譬如,初级阶段:也许应该进行的是中西音乐概论性与感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中西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及音乐技能、技巧的基础教育;中西文史、文化、语言基础教育等。在第二个中级阶段则应该进行音乐学概论课程;其它音乐学各门学科概论性的课程。到了第三个高级阶段就应该进入所谓专业论题方面的研究,和专攻方向的研究,以及音乐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了。在这些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哪些课程、哪些内容,以怎样的程度,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又是很重要的问题了。譬如,强调音乐本体技能与音乐学基础能力并行、音乐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并重的中学阶段音乐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把这些课程的初级性质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在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基本音乐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要中外历史、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个人以为音乐学专业,毕竟首先是一门以音乐技术、技能,以及音乐文化为基础性质的特殊学科,因此,如果不是在音乐学院附中一直专门学习音乐的普通中学的音乐学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放在对音乐本体理论所进行的学习上。就音乐学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备音乐本体技术、技能、音乐学基础的基本功。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今后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今天,有许多没有经过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统学习的学生,可能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就要欠缺一些。譬如,今天,我们都承认那些毕业于师范大学音乐系,和其它艺术院校音乐系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要强于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指出这些学生对于音乐本体了解的欠缺,音乐技能水平的低下,这的确也是事实。而且,这种情况也许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下去。这正是我国音乐学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进入硕士的研究生阶段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与音乐学本ㄒ当弦档难鹂础U庖卜稀耙虿氖┙獭钡慕逃枷搿S捎诶返脑颍写笈且衾盅ёㄒ档难芯可乇鹗欠且衾盅г旱难芯可蛐枰股细有枰衾旨寄芊矫娴目纬獭8荼究扑ёㄒ担凳虑笫堑恼攵匝芯可那榭鲋贫ㄑ凹苹C运车募忧恳衾旨寄艿牟钩溲啊6遥捎谀芄唤胙芯可锥窝暗难壤⒉淮螅裕衾盅У闹饕纬毯湍谌萦Ω迷诒究平锥瓮瓿伞L乇鹗且衾旨寄芎图际蹩纬谈Ω迷诒究平锥瓮瓿桑蛭杂谝衾中翁旧淼牟涣私猓苣焉钊虢幸衾盅У难芯俊R环矫妫绻衾掷砺鄣难芯柯畚模皇谴罅科桌亩鸦挥械览砜山玻蚪驳亩际谴蟮览怼⒕傻览淼龋鞘遣恍械摹5牵硪环矫妫绻皇谴永砺凵稀⑽幕辖擦诵矶嘁衾值牡览恚荒芤砸衾值氖导世又髌涞览淼目蒲浴⒑侠硇裕踔谅畚闹辛芯俚囊衾掷踊蚯灼桌肫淅砺鄄幌辔呛希蚋尚ΑR虼耍⒁桓龌境商逑档摹⒂胁愦蔚囊衾盅Ы萄Э纬碳匾R韵钟械囊衾盅У慕萄Э纬躺柚媒械髡⒉钩洹F┤纾肥涤幸恍┦粲谝衾盅У目纬棠谌荩怯值娜防胍衾直咎灞冉显叮衾治南籽У木褪鞘粲谡庋囊桓隹纬獭R严低车囊衾治南籽У慕萄谌莘旁诟呒兜牟愦谓逃腥淌凇F涫担夜澄幕难芯恐校丫幸徽壮商逑档姆椒ǎ凶懦墒斓奈南籽啾冉希颐强吹皆谝衾掷砺鄣难芯恐校;咕啦谘芯康亩韵蟆⒎较虻任侍獾奶致壑惺呛苡字傻摹T谌鲜读宋南籽У幕痉椒ㄖ螅颐蔷筒坏貌凰伎既绾伟颜庵址椒ㄔ擞糜谝衾盅У难芯恐校绾谓⒁衾治南籽У任侍狻N南籽欠椒郏跹颜庵址椒ㄔ擞糜谝衾掷砺鄣难坝胙芯恐兄档盟伎肌?nbsp;即使在音乐的本体教学上,今天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缺少一些重要的门类。譬如,不可缺少直接接触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放在相应的层次里。在新的音乐研究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以新的理念和手段开展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什么是新的音乐研究思想?什么是民间音乐采风工作的新理念和手段?那就是民族音乐学的思想和方法。今天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民间音乐,不仅仅指的是山野之曲,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中的音乐文化。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还要有意识地注重中国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 四、结语 在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学的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等都不完善, 如果能够在附中或普通中学设立音乐学的专业,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以及具有层次和阶段性,相信其作用及影响会更为明显和深远。 音乐学论文:浅论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的特性 内容摘要: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音乐理论学科,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本文将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作为关注点,浅论在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中的几点重要特性。 关健词:民族音乐学 学术论文 特性 荷兰音乐学家孔斯特首先提出“民族音乐学”这一名称,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 “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其学术论文的写作研究,则是其理论成果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将研究的最新成果用著述的形式予以展示。学术论文的最终形成则被看成为所研究课题的成果体现,无论是国内国外,学术论文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 一.实地考察性 民族音乐学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民族学的内容,注重研究各个民族不同的传统音乐及发展。由此,民族音乐学在研究考察的过程中,大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同的一种搜集学科资料来源的基本方式就是田野考察法。 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一个特性就是实地考察性。在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中,“采风”是民族音乐研究者研究过程中最为熟悉词语,对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民俗音乐进行实地的考察,是中国音乐研究的传统之一。例如,乔建中先生在其论文集汇编《土地与歌》一书中,去到了甘肃、青海等地了解“花儿会”;到达壮族聚居地探寻“三声部”民歌等。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的实地考察性,是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二.科学描述性 当我们从田野中考察得到的相关民族音乐资料整理后,将所见到的音乐事象转化为学术论文上的文字,这就需要科学的对音乐事象进行客观叙述和真实描绘。 在我们的学术论文中,科学性的描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描绘前,需要写作者的合理构思,并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画面。其次,在对论文进行合理布局后,论文则开始了文字描述工作。一方面,写作者可以将所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全面,详细性的描述和陈述;另一方面,写作者也可以将所观察到的材料,经过自己的筛选,提炼精华,将所看到的音乐事象用总结性的描述方法体现出来。最后,当搜集到的音乐资料有曲谱、器乐等声音形态或演奏时所用的乐器,写作者更应该注意声音资料和乐器资料的专业描述术语和描述方法,需要时用乐谱或照片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三.理性辨析性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普通写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从学术论文的前期准备,搜集材料到论文形成,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科研过程,它需要研究者的理性辨析。在采风时,研究者可能会面对各种繁杂的音乐现象,这时理性的辨析力则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从繁乱中看到音乐事象的内在本质和形成规律。 正由于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理论型音乐学科,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一样,需要写作者对其论点进行不断的解释和论证,那么,经过理性辨析的具有实际证据的音乐资料则为这些论点和创造性的观点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 四.创造创新性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共性就是要有创造性。“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论文,只要在研究过程或结论中显示出它是一项新成果,那么它就具有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研究者从论文准备,写作至完成,在这期间运用的一切研究方法和理性辨析思维都是为了使其学术论文中的过程、结论或成果具有创造性。按照伍国栋先生所说,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有新的创造,也可以在论文结论中有创新性的成果。 此外,当我们在判断一篇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创新创造性时,应注意它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是否突破了固有的观点和理论,站在研究领域的前沿去发展和创造。当这些方面的某一点得到满足,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和创造性则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民族音乐学重点研究各民族音乐性质、规律,其学术论文是该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用论文的方式解释具体的学术问题,需要研究者有理性辨析能力、创新创造力、坚持实事求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不断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扎实写作功底、丰富自己的实际经验。只有这样,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才能不断的蓬勃发展,人类的科学事业才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学科视野下《论文写作》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该专业学生独立完成各类音乐论文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这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和指导体验,认为音乐专业的《论文写作》课程应贴合该专业的学科特点、顺应学科发展需要,在向学生传授基本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音乐学各学科内容,从而构建完善的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知识体系。 关键词:音乐学 论文写作 学科知识 体系构建 笔者认为,作为名词来看的“音乐”研究涉及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音乐图像学、音乐音响学、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是有关人类创造的一切音乐;作为动词来看的“音乐”则涉及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等,是有关人类一切与音乐有关的行为。俞人豪先生的《音乐学概论》①一书中认为音乐学所研究的范畴应该是包括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物。书中将音乐学的各个学科总分为三大类,即历史音乐学②、体系音乐学③与民族音乐学。由此可见,音乐学涉及的各门学科中有“双重”或者“多重”的研究范畴亦有“边缘”或者“中间”的学科知识交叉。因此,针对音乐专业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中皆应囊括上述各学科知识,以便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的选题和撰写音乐专业论文。 一、文献搜理是起点 文献“是记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切载体的总称”④。因此,对于撰写音乐论文来说,确定一个选题后,首要任务便是搜集相关音乐文献,并通过案头整理、分析和研究进行适当的取舍。因此,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中,还应讲授有关文献与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音乐文献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文献虽有共通性但更具其学科的特殊性。音乐文献不但包括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的文本类资料,还包括与音乐有关的各类实物乐器、乐谱、图像以及录音、录像等,上述种种都应纳入文献搜理的范围之内。 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搜集文献的途径一般以图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为主。相对于图书馆中书籍类的文献来说,网络上的文献资源更加多元多样,但其中也不乏谬误和糟粕之说,因此鉴别网络文献真伪以及针对选题筛选可用材料也是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应当授予学生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之网络文献资料较多,如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即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等,皆可从中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纪要、年鉴等作为可靠的文献参考。 二、历史研究奠基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了解任何事物之基础,就是想要明了其历史,音乐也不例外。对于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其必修课程里安排的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或欧洲音乐史)等史学类课程都是与历史音乐学密切相关的,是音乐学学科中关涉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内容。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中单纯的阐述某一音乐现象或某一乐种历史的研究算是最初级的追源溯流,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关历史便可完成。然而,若上升至对某一音乐历史的研究,则不但需要熟悉历史,更要掌握音乐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步骤,包括对前人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对史料搜集整理与辨析使用的能力;对史学研究状况的通达与展望等。 此外,与音乐历史有关的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等也对研究历史有极大的帮助。利用考古学的学科知识对与音乐相关的实物史料进行研究这是音乐考古学和音乐图像学的基础工作,可以认为是历史音乐学中的一个范畴。东方音乐也好,西方音乐也罢,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音乐,都或多或少留存下相关的实物材料,即经历了历史淘涤留存至今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遗物或者遗迹。这些埋藏在地下若干年的古物,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与挖掘,在音乐学家的辨析与整理后得以重见天日,像当代世人展现出古代人类社会中音乐的面貌,比如墓穴中挖掘出来的古代乐器、棺椁中的生活用具,再比如石壁上绘述音乐的壁画、雕刻,亦或是图书馆、博物馆中收藏的乐谱等,对于历史音乐学的研究来说皆是重要的实物史料。 三、学科交叉助认知 在音乐学学科分支中有不少是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授粉的。其中有的涉及自然科学,有的涉及人文科学;有的涉及社会科学,有的涉及精神科学。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是增加人们对所生活的整个自然界的认知、总结众多自然规律从而引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本质的学科知识。当自然科学类学科与音乐学交叉授粉后,就形成了诸如音乐音响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生理学等分支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题时关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若要展开此类研究,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比如物理学、解剖学、数学等,这也是较少有音乐学本科毕业生倾向此类选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有关音乐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原理知识也有助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认知音乐的本质。比如音乐音响学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从本质上了解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甚至电鸣乐器的发声原理,从而在演奏时有更好的感受和领悟。再如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则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体发声的原理以及大脑接受音乐的感知过程。这些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也会有所帮助。 音乐学学科中还有一些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这些边缘学科有的是从哲学角度探究音乐的内容和本质,如音乐美学;有的是研究社会与音乐关系的,如音乐社会学;还有的是以实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存在与发展的,如民族音乐学等等。这些交叉学科的学科知识是音乐专业学生撰写论文时极大的理论支柱。不但引导了学生的选题方向,更促进了学生理论研究的深度。在思考和撰写论文时,若能准确结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则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论点,充实论据,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四、结语 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论文写作》课程是专门针对各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在传授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当紧密的结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突出该专业特色与亮点,引导学生选题和撰写。音乐学学科范畴极宽泛,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情况也较多,这也是音乐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体现。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音乐表演或实践能力,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和指导体验,尝试性的提出在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糅合音乐学各学科知识,其目的在于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以期学生在该课程中形成健全的学科理念,在进行选题和撰写论文时能充分的体现音乐学的学科特征。同时,愿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效,与诸多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共探音乐专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音乐学论文:幼儿音乐学习教育论文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而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这种“情感”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让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具体的有下面几点: 1引入情景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如:《抬花轿》这首歌用的是流行歌曲的旋律,我们给它配上一个有趣的故事,歌词是“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脚……小狗抬轿到半山腰呀,……一二三,向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学歌曲,学的可认真了,并且孩子们自发的加上了相应的动作,很快的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2设计打击乐伴奏促进幼儿学习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这样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并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活动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幼儿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如中班活动《加油干》中,孩子们学完这首歌后,重点让孩子们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合奏这首歌,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愉快地劳动中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节奏,并引导幼儿不断地完善创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初步感知节奏、音色、情绪的不同变化,进而把这些体验逐步升华并加以理解。幼儿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渐渐对用打击乐来为歌曲伴奏更有兴趣了。 3歌曲表演激发幼儿情感表达、体验 幼儿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如《找小猫》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游戏,在游戏中我扮演“猫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猫们”,躲的时候提醒他们可以躲在小椅子后面。而当游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满足于仅仅藏身于椅子后面,有一部分孩子一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的时候,就已经往边上的小桌下、钢琴后面躲藏了。见此状况,我也未加阻止,依旧扮演妈妈吗“镇定地”去找小猫,而被我摸到头以后,小猫们也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可见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他们的兴趣很可能会转移到躲藏的地点上去。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有所创意的游戏。通过有趣的“找小猫”游戏,培养了幼儿听声音迅速躲藏保护自己的能力,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4通过创编歌词激起幼儿创编兴趣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我把注意力放在保持和增强幼儿对创造型活动的兴趣方面,如小班音乐《小手爬》里唱“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这首歌曲的音乐以它特有的活泼、轻快的节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玩的形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在我发出“我们还可以把什么变到歌里去?”的问题后,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大胆地创编:“脸蛋、辫子、肩膀、膝盖、小背、小腿”等都跑到我们的歌里来了,孩子们越唱越高兴,都愿意到前面表演给大家看了。这个活动在孩子们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首趣味无穷的歌既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又开阔了幼儿的眼界,还打开了幼儿思维的窗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很大地发展。 5音乐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让幼儿潜移默化受熏陶 我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早晨来园时,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园,使孩子一进园就进入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在每次集体活动前我都会弹一首小律动歌曲,让孩子们做律动安静下来,告诉孩子们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午餐时轻声播放一些悦耳的世界名曲,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氛围,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组织幼儿洗手时,一边放《洗小手》歌曲一边组织幼儿排队,“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既杜绝了等待的现象,又达到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的。 总之,幼儿能从音乐的学习中受益,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更可增强其学习能力,协助其建立情绪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它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希望孩子们能在跳动的音符中,丰富更多音乐经验,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高丽娜 单位:山东省莘县实验幼儿园 音乐学论文: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改革论文 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学当中一门较重要的课程。对于钢琴教学的模式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努力实现完善的教学课程系统话,丰富课程内容。使这门课程具有科学性,实战性。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社会需求的日益加大。逐步反映出现在如今的钢琴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来学,忽视学生对钢琴技能的实战。高校音乐学专业其特殊性,使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占有既特又重要的地位。由于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其专业的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音乐教育者。这就要求合格的高校音乐学专业师资必须要有好的钢琴基础。高校音乐学钢琴改革,会影响到音乐学的前途和发展,会对今后的钢琴事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钢琴教学的改革是在新的体制下的必然产物。教学应向多样化发展趋势进行。在改革的同时也要同步发展,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同时还要学以致用,这些也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考虑的。在这就钢琴培养的目标,钢琴教学的内容,钢琴教学的理念来浅析高校音乐学钢琴改革。 一、钢琴培养的目标 当下,学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喜欢的钢琴的学生也多。原来传统的钢琴培养目标是就是单一的练好钢琴作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可以即兴演奏钢琴的人员。而目前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数都不太会弹奏即兴这部分,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可以积极适应社会,不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这就使得我的钢琴培养目标该进行调整,在保证正常的钢琴作品的演奏情况下,也熟练掌握即兴的演奏.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学专业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音乐教师。《新课标》要求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钢琴上要好的演奏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有好的钢琴教学能力。而学生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缺乏实践锻炼,心里素质差,一上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毛病。更多的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大好良好的基础。音乐学的学生必须要会往实践中走,而后又返回学习当中去,不断的提高自己。我国一直都在开展素质教育,大大地增加了音乐学科的课外活动。为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在培养音乐学学生在钢琴方面的登台表演经历和艺术实践活动能力,那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必需作出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中,多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 二、钢琴教学内容 传统的钢琴教学当中,大量的都是世界名家做的钢琴作品。比如有拉赫马尼洛夫音画练习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等。更具不同人的喜好有些同学喜爱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有的喜好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有的喜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那有些学生喜好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黑人音乐风格音乐元素的借鉴。在音乐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即兴伴奏的强与弱,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钢琴的课程,更开设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开设,在这些年也反应出。由于学生钢琴基础水平的高低不一样,使得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难题。即兴伴奏是钢琴技能,基础课程融合的一个综合性科目。在学之前应该要学生具备车尔尼599,849水平,学习内容该重点强调说有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和声基础。在钢琴教学内容中多多了解内容,情绪,风格。好的伴奏能力是通过多次的实践长期练习获得的。学生该主动多完成谢曲目,在完成老师留作业以外,还要多去找比较生疏的曲目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识谱能力。生选用的教材上太单一化。可以通过改革实现巨大的包括性,把钢琴基本的弹奏技能知识与即兴连起来,进行重新编写。那这样的教材也大大提升的教学效果。授课时时会对学生进行集成练习部分,有音阶,琶音,和弦以及哈农还有各种练习曲以外,可以加入伴奏音型,和弦的连接训练。这样使我们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内容中就得到丰富。同样要严格要求学生弹奏内容同时,更该让学生多多弹奏乐曲的伴奏部分。让学生多听旋律和声以及伴奏织体。例如学生弹拉赫马尼洛夫的作品时,就应该注意多多分手练习,多体会和领悟旋律的走向。 三、教学理念 破原有思维模式,敢于创新。音乐学的学生是要求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实践活动三个大方向合成的。这三个部分是依托关系,缺一不可。虽然在学习过程当中这三课程由不同主教老师分开教学,但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这三门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三个课程的老师应相互协商,相互探讨。如何让这三门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突破我们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使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多交流,多合作。并长期教师之间形成很好的交流,大大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三门课程的教师该多多找找科目的通性,及不同的地方一并解决。在基础和的同学生身上要多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样在每个学期中,举办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观摩。根据音乐课的特点,定期开展以系部,班级为单位的教学观摩,同时也较强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以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于考核我们要多样性发展,把艺术实践的成果也计算学生的成绩之内。这样学生会更主动的学习。对于高校的音乐学钢琴的改革,必学坚持以科学为主导,主动放弃陈旧的课程观念,使钢琴这个大学科能够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这一学科培养更多的人才高校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考虑的面广,量大。应该从实际出发,克服困难,勇于突破和大胆创新。这样的音乐学钢琴教学的实质发生了改变。才可以真正推动我国高校音乐学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更稳,更科学,更有活力。最终使学生好老师都满意,社会高度认可的改革。 作者:方飞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电子技术论文:教学改革下模拟电子技术的论文 1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擅长纯理论的学习,如果在学习模电这门课程时,先进行一些感性认识的教学环节,他们往往更容易学习这门课程。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讲授模电这门课程时,在讲完绪论以后首先由老师做一些电子方面的趣味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做一些较简单的电子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能提高兴趣,又让他们认识了一些电子器件及特性,使今后在讲授各种电子器件时不再空洞乏味。 2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 模电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有其自有的特点和规律,其课程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般教学计划都是电工基础安排在模电课程之前来作为模电的基础课程,但如果不加分析地用电工基础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模电,可能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模电的理论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第一,模电主要的电子器件二级管、三级管都是非线性器件,这与线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有很大区别。第二,模电的分析都是直流加交流的分析方法,即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直流通道决定静态工作点,而交流通道是信号的通道。第三,反馈网络是模电经常使用的电路,不管是运算放大器还是振荡器都必须有反馈网络的构成。以上几点正是学生学习模电的难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特点与难点,调整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这门课程的学习特点。以下通过几个实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2.1非线性电路与估算 在模电中常用的二极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为非线性,一般称为非线性元件,而电阻、直流电源的伏安特性为线性,一般称为线性元件。在模电中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共同组成各种电路,那么电路的计算问题在电工基础中并未涉及,那么计算这种电路目前使用估算法、图解法。有的同学往往提出为什么不用解析法,而那样计算的不是更精确吗?在讲解这类问题时要给学生讲清楚估算法在工程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有些计算问题变得简单,能较快地解决实际问题,而用解析法,一是目前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这种问题,二是如果能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但过程过于繁杂,虽然计算精度高,但与估算结果差距不大。因此在这里要让学生思维方式有一个转变。 2.2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在模电的放大电路中,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分析也是模电独特的电路分析方法,由于二极管、三极管中PN结死区电压的存在,必须在交流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时有一个直流电压及电流的存在,这样才能保证交流信号不失真地通过放大电路。这也是学生需思维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电子元器件,它们分别在直流电及交流信号激励作用下的不同响应决定了它们在直流电及交流信号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都是分析复杂放大电路的基础。很难想象不清楚放大电路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学生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 3通过课程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由于模电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技术基础课,通过一些综合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程讲完之后,笔者就安排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综合实验来提升学生模电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读图——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课上讲的模电电路一般是各类单元电路,如共射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通过综合实验课可以将各个电路串成一个整体,笔者通过对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图进行整体讲解和分析,来提升学生模电电路的整体分析能力。一般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路组成为变频级——中放级——检波级——低频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对照理论教学所讲授的内容,变频级对应振荡电路及基本放大电路,而该放大电路又工作在非线性区属非线性放大,这样才能混频输出差频信号,在这里还要补充讲解一下放大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及应用,这样使学生对三极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平时常常强调放大电路要工作在线性区,似乎非线性区是不可用的、多余的,但通过这样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三极管放大电路工作在线性工作区时可进行线性放大,工作非线性区时可以进行混频等应用。这样一级一级来分析后面的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低频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实践证明,通过整体电路的分析与讲解,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结束语 通过对模电教学的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趣味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实验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只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模电教学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电子技术论文: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的方法技巧 随着中职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职教类课程主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中职电子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成为主要内容。面对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我们必须要改革课程以适应当经教育发展的形式。当前学生的现状是基本素质较差,学习成绩较低,并且有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专业课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 我们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课一般来说基础性很强、操作性强,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素质,包括较好的逻辑性、物理思维能力和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可是面对当前学生的现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电子技术教师,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如果说中职类机械加工类的专业课是宏观教学的话,那么我们电子技术教学就是微观教学,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尽可能地将微观的内容宏观化,尽量还原专业课的实践性的特点。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我们学校的电子课教学受到领导的好评和兄弟学校的效仿。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实现情境化教学 电子技术教学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微观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宏观的事物,利于学生接受。我们职教类学校在这一方面采用了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但是一些饮鸩止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一些学校在授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程设置中删繁就简,不再设置基础理论课,而是直接开设实践性强、适用性很强的技能课,使学生的技能课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回避主要矛盾的做法还在某些学校推广,极大地影响了职技类学校的办学声誉。我们学校在课堂设置上不能任意改变课程,不是每一个中技生毕业后就能去工厂就业,有的还需要学习深造。即便是直接就业也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基础,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工匠,我校的做法是想法设法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使学生爱学乐学。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把课本中枯燥艰深的电子电路问题直观形象地转化为立体的、运动的、多元的信息,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制作将各种工作元器件的工作原理集成块的工作图制成动画,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掌握了重点。如三极管、场效应管、显像管等的工作原理是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通透,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 二、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技术课是一门基础的实践性课程,要求我们在执教过程中,坚持贯彻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将基本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紧密集合。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深透以后,就变成操作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什么这样操作而不那样操作,为什么先这样,而后那样……学生都能够自己作出判断,自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现象,能够举一反三,并将这些现象进行归类处理,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在操作和理论知识之间就能够架起一座桥梁,使基础知识能都尽快地指导操作实践,操作实践进一步补充我们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实践和理论的融合才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然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实践操作能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书本知识。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会了基础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例如,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中的“稳压电源”一项内容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喜欢玩弄手机,并且经常丢失充电器这种特殊的现象,设置了为什么要用充电器呢?可不可以不用充电器呢?学生觉得也是个难题需要解决,于是学生找来万用表进行测量获知:插座上的是交流电,充电器输出的是直流电,而且不同的充电器的输出也有所不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验证,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再由此提出相类似的问题,让每个学生产生学习这些知识的动力,并为之努力,每个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学会了这些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学校的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熟练、技巧娴熟的工人,以此决定了中职学校在基础课教学中的教学重点,电子技术作为电子类主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把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多安排学生的实习做操的课时量,在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在实习中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连接能力,检验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理论。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我们的一线任课教师经常安排一些电子小制作,比如门铃、电子音乐卡等。授课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操作过程设计,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工作完成以后进行调试,任务完成以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践成果,对每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的理论基础。这样使每一位学生能够用运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的简单操作,而不是作为匠人式的简单的重复,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自我独立操作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在实习操作过程中通过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努力,既锻炼了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更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电工电子操作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否则会极大影响我们的装配效果。 总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电子技术课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尽量适应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我们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该尽量插入一些体现当今时代的电子理论,比如3D技术、智能手机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尽量开设网络课堂,利用网络查找最新的电子知识,查找电子元器件的各种功用和和特点,使学生的知识理论与时代同步,这样才能实现应电子技术课的能更快发展。 电子技术论文:电子技术教学培育学生能力 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技工学校中,这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然而,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要将学科特点和培养学生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专业性、理论性较强,内容涉及面广、术语多、图形符号也不少,这些都是电子类专业交流的技术语言,是设计使用的共同标准。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果一味地灌输,就会使课堂变得机械乏味,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运用启发、讨论、现场操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改变听课时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动力学习的风气,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实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基本的文化修养,掌握从事本专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重视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要有知识,更需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标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有较大的缺陷,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要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独立思考,不要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课外活动及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锐意开拓,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改变重课内轻课外的传统思想,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一方面通过讲座,报告,阅读资料的形式,介绍学科发展的动向,开拓创新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教学光盘及多媒体电子课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并指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把本学科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课外活动通过让学生装配简易收音机的制作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电子元器件外形及其作用,了解电路的连接,练习了焊接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有了新思路,表现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心理倾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重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意识到提高各项技能和素质的紧迫感、危机感,在学会专业的同时,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争取成为“多面手”,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转换能力。各学科都应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建立一个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增强针对性,而避免盲目性。目前学校教育存在教学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学习的知识有些在企业用不上,而企业需要的知识有些学生又没有学。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在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革和选择基础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分明地处理教材,恰当地安排教学课程,使基础知识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也为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行教学实习的综合测试,以5~6人为一组,分别安装一台筒易半导体收音机,最后以小组总成绩来评分,借此检验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与人协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明确群体工作协调的重要性。 (3)根据学校所提供的实习就业机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学校将推荐学生实习。近年来,我校推荐外出务工的很多企业都是电子类企业,为了使学生能够选择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尽快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获得一个满意的就业岗位,让学生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所学的电子专业知识尽量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转变为实际能力,从而去寻求更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空间。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加速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专业、职业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劳动者具有跨专业、跨行业工作的能力,适应复合型岗位要求,掌握多种技能与知识及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职业应变能力与创业能力等。总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自我能力的需求。这就要求 老师们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电子技术论文:电子技术在矿产中的运用 煤炭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能源,煤炭现代化建设中,矿井电力系统起着重要支配和主导作用。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0%~75%左右,预计2050年仍将占50%以上,煤炭企业是电量使用大户,国有重点煤矿的原煤电耗吨煤达到40kW左右,年产150万t矿井的耗电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现代化矿井的运行离不开电力资源,功耗在矿井的电能消耗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最近十几年内悄然发展起来。电力电子技术已成长为能源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交叉的高新技术。其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能源的节约、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于现代化矿井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1]。 1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初提出的,经过长期发展,实践检验,其形成独立的学科和技术产品是在60~70年代。近几年,电力电子技术在冶金、纺织、建筑、交通、给排水、电梯、空调、机床、电源等行业的应用发展迅速。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能的功率变换与控制,基础设备和元器件也在不断更新。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的控制理论从PWM的单一V/F控制后,又发展出闭环V/F控制、空间矢量控制、无速度检测矢量控制、直接力矩控制等方式。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促使工业和民用的装备向智能化、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煤炭资源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将电力先进技术应用在地质勘探、建井、采掘运输、安全管理等各个领域方面,在实践磨合中,也创新发展了新技术和新装备产品。这些产品在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彻底的改变了生产的面貌。目前我国现代化矿井步入了新技术领域中,并且向安全自动控制、无人采掘工作面、远距离地面控制等高新技术方向发展[2]。 2电力电子技术在煤矿中应用 2.1电机的调速传动煤矿中的电机是耗能大户,并且集中在通风机、提升机、排水泵和采煤机等几个大型设备上,电耗非常大。电机是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低,负载变化大,节能的空间很大。节能的关键在于先进节能设备的使用或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目前的矿用提升机交流电控系统除了调速性能不理想外,其转子串接的加速电阻也消耗部分电能,而且维修量大。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选择变频类的电机,充分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改造风机结构功能,提高风机、水泵的运行效率,降低维修费用和投资成本,达到节约减排的功效,使其设备高水平更新,使管理和效益显着提高。 2.2采掘机械中应用煤矿中采煤机械、掘进机械等大型装备是煤矿的重要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是煤矿机械化装备程度的重要环节,由于这些设备的功率损耗大、负荷变化大,与之带来了电力资源的浪费问题。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成熟,将其应用于矿山采掘机械中已经非常普及。电牵引采煤机也改善了电机的启动特性,其性能、效率、可靠性均比液压牵引采煤机提高很多,采用电牵引采煤机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图略)为大型现代化采煤机进行割煤工作。 2.3提升设备的改造及应用在我国大型现代化矿井中采用交-交高压大功率变频器控制绞车的开发和使用,在矿井提升设备中,应该效仿电梯行业逐步实现交流变频技术的改造,使得提升设备在控制的安全性、适应性、准确性及节电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使用的交-交变频装置谐波大,对电网的干扰较大,功率因数低,结构复杂,需要维修的水平高,全数字控制尚未成熟。以后发展方向应选用不断出现的高压大功率的变频器新产品,同时一种利用低压普通变频器实现高压绕线电机制动和低频拖动的方法也可供选择[3]。 2.4输送机的改造及应用输送装置失效: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生产中,输送带作为输送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输送带与托辊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接触式清扫器与输送带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漏斗放煤及长物料对输送带产生冲击磨损;输送带跑偏产生的局部磨损;大块煤、矸石对输送带产生磨损。电力电子技术中的交流电机软启动设备替代液压联轴节,利用交流变频系统进行变速输送物料。 2.5矿山其它方面中应用煤矿井下照明设备,可开发成本低、电磁污染低、可靠性高的性能先进的电子整流器(如高频逆变式镇流器),绿色照明的意义更大。地面设施高效率运行,洗煤厂工艺流程中的电机传动、地面工厂、发电厂的物料输送、压缩机、风机水泵均可利用变频调速改造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3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煤矿电力电子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同时开发计算机设备专家系统,增加设备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煤矿机器人仍然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电力电子技术以其特有的高效、安全、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4结束语 煤炭资源在我国基础能源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高效生产直接与经济建设相关。电力电子技术做为高新技术已成长为能源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交叉的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高新技术,彻底改造煤炭工业,使全行业迅速改变面貌。煤炭行业做为传统产业,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子技术论文:学生教学方法模拟电子技术的论文 1讲好“绪论”课,激发兴趣 绪论,是学生入门的第一课,如何利用这第一节课,将对以后的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轻松有创意的课程引入,可以带动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并引发其学习动力,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出来,学生也会主动的去接受学习。所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及动力就成为了这第一课的首要任务。首先要结合社会现行引领大趋势的电子产品———计算机的发明与制造过程,简介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电子技术是一门在不断革新、不断探索的科学技术,其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次,我们应举例介绍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如液晶电视、激光唱片、交通指示灯等,使学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使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汲取。还有可以简介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使其明了电子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的思想对其产生向往。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①多种方式的问答。问答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者是实践经验,有目的性的引导提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作答,有的则是为了抛砖引玉带出之后的新课程,不回答,同时根据教学进度适时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②诱发求知欲,进行实体演示,演示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程中运用教学用具或者做相应的示范性试验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摩实践将所习得的知识加深理解的一种方式,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际更为贴近。③不断地练习,进行章节测验。④运用类比法教学。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是将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同时进行讲解,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⑤不断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授课完毕后,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过程,这对知识的梳理与加工有很好的效果。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得学生信任、尊重老师,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个人的良好人品与修养,会得到人们的欣赏与向往,作为育人者,教师应该更为注重个人素养及人格魅力,只有拥有了渊博的才识,具备极强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品质。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在学生们眼中会起到放大的效果,教师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⑦讲解二极管的整流功能时,就和学生说,大家听说过“整容”吧,整流和整容是一个道理。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⑧在教授新课时,避免一次讲的太多,讲一点,练习一到两节复习巩固,千万不要讲的太多,避免学生害怕学习该门课程。 3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模拟电路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基础实验、提高实验与职业技能,电工电子基础试验中心拥有创新实验室,可以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电工电子的综合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在实验的内容教学中,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试验比例。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对枯燥无趣的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利用实验课中的器具实验用品进行模仿验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模拟电路实践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课目,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来选择安排实验学习。例如,放大器的Q点和动态特性的图解法是非常抽象的教学内容,经过相关程序的仿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路设置Q点的必要性,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不同之处。根据黑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为不同专业安排的1周~2周的模拟电路实训,设计培训、制作电路与电源,一阶滤波器电路,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学生首先进行理论设计及计算,然后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到动手操作、调试、焊接、制作。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学会财务分析电子电路。首先,要让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听课前先预习的习惯,然后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将教材的重点、难点、惑点等都找出来。其次,督促要求学生做好随堂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记重点记录教师讲课的,主题、重点、难点、概念,关键词,对难点进行重点标注,以方便课后的复习。督促学生复习可以防止遗忘。课后学生自主的温习课程及笔记,可以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加深理解。 5教学应有侧重点,以应用为目的 高职要重点着手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要彰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侧重于应用性、针对性。将知识与能力相互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的的初衷是对其的灵活运用,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侧重点。目前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浅的实用性,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授课时不可再生搬硬套之前的教学方式:首先讲解元器件的原理、特征、性能,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再举例说明它的具体应用。曾经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偏重于细节,忽略了整体概念的讲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副作用。因此授课时应有所侧重,重点讲解新思想、方法及应用,重点讲解所谓粗线条分析。需要与实际电路相结合,使学生对电路的应用更加了解。 6设计特色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引发人们的兴趣,同 样,课堂必须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掌控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时老师以非传统的方式开场,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开场:同学们都听说过家里用的煤气罐,煤气罐的开关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气体只能出,不能进,也就是,空气不可以进入煤气罐,只有煤气可以从煤气罐出来,这就是煤气罐的单向通气性。同样,同一种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它的作用原理和煤气罐开关一样,具有单向导电性。在讲解二极管的内部构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同学们早餐吃三明治没有,哪位说说三明治是怎么制作的,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因为三明治分为三层,中间是薄薄一层火腿,因此我们可以带出今天要介绍的与三明治相似的半导体器件———三极管。它能分为三个区:集电区、基区和发射区。其中发射区掺杂浓度较高,基区非型常薄,集电区面积最大。这样的开场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顺利展开。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就需要合理利用教与学这个互动的过程,该过程不但要求我们培养出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还要求我们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出来的。 电子技术论文:教学改革模拟电子技术的论文 一、课程的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丰富,既有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分析,又强调模拟电路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既要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又要求对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和近似分析,学会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接受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普遍认为该课程“入门难”,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配合十分重要。 二、课程结构与基本教学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电路分析基础”是与其直接相关的先修课程,此外还包括“高等教学”和“普通物理学”等相关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等后续课程与本课程密切相关,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以及毕业设计等也与本课程的联系比较紧密。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点,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内容衔接,尽量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1.课程的基本结构。为使学生对电子电路建立起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和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会”读图,能对电路进行性定性分析,其次,要求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以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例,“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计划共64学时,其中56学时为课堂理论教学,8学时为实验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后安排2周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的补充。经过比较甄别,采用文献[1]作为基础教材。教材遵循“先器件后电路,先小信号后大信号,先基础后应用”的规律编排内容,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在应用方面,是围绕信号的放大、运算、处理、转换和产生来介绍。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除去绪论部分,笔者将课程内容分成4个单元,如表1所示。第一单元讲述常用半导体原理,及其与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原理;二、三单元分别为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关于直流稳压电源的内容为第四单元。其中每个单元安排2学时的实验课程,分别为三极管放大电路(单级、差分)、运算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考虑与实践环节“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衔接,仅安排验证性实验。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我们以所选用教材为根本,考虑教学学时有限,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优化。如表1所示,第一单元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以双极性器件为主,单极性器件的学习做好与后续课程衔接即可。其中多级放大电路部分主要讲述差分放大电路;考虑知识点的连贯性,特别是把教材第9章关于功率放大电路的内容作为分立元件放大电路的应用,与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部分一起讲授。在此,要特别注意本课程“入门难”在该部分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例如关于PN结单向导电特点,应避免复杂的理论和公式推导,在教学时可先由线性电阻的双向导电性对比PN结的单向导电性,比较其伏安特性曲线,使其特点一目了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成放大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习第二单元集成放大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特别要注意与后续课程“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的衔接,关于集成放大电路的原理此处应重视其外特性,重点分析集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第三单元,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包括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运算与处理以及波形发生与转换电路。此处应注意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衔接,波形发生电路重点讲述RC正弦波振荡电路即可,在内容上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第四单元,直流稳压电源,讲述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并安排2学时的实验。考虑到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已将关于电子线路读图的方法穿插到相关章节;没有单独安排第11章“模拟电子电路的读图”的教学内容。 2.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明确“学以致用”的道理;即学习器件原理的目的是为了组成功能电路。遵循这个理念,合理安排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顺序,深刻领会知识点的内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针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在学习三极管基本原理后,接下来便是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其次,考虑为CMOS集成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关于场效应管原理其基本放大电路的学习虽非重点内容,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关于差分放大电路以及互补输出电路的学习,需注意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关系。第三单元分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RC电路三要素法”定理分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工作原理,则问题可迎刃而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所学“电流节点定律”、“电压回路定律”、“线性电路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等理论是从事模拟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定理,必须牢记。 3.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做好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以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等优点,在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教学已普遍采用,很多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甚至出现在课教学过程中完全丢弃板书的现象。但必须注意多媒体教学节奏快,学生很难有时间做课堂笔记,容易产生“夹生饭”。对此,我们首先完善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上文3.1和3.2所述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顺序,特别参考相关文献对一些知识难点分解、细化,经过近3年的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同时,对一些比较适合板书讲解的知识点,注意做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例如二极管整流滤波、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放大电路交流等效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过程分析等,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板书一步步地画出相关波形有利于充分理解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4.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索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以应用为背景,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解本课程“入门难”的问题。在一轮教学过程,按照“回顾要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当堂小结”的顺序组织授课内容,除了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题目,每个知识点均设计1~2题小结性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当堂解答,或作为课后作业在下次课随机抽取学生讲述该题目的解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大胆质疑。以此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5.充分利用现代教辅手段改革当前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辅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持理论仿真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选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演示相应功能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加 深理解。以此对学生选用相关仪器测试电路的方法,以及电路设计和电路故障诊断的能力进行虚拟训练。当前网络学习方兴未艾,进一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可开设基于网络平台的讨论,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入多种功能电子电路的进行原理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扩展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深入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我们以制定2013版教学计划为契机,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手段的实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为例,教学评价得分分别为93.26;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该专业2013级教学评价得分为93.13。 电子技术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1、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电力电子技术是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开创出一条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1]下面就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本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制作有特色的课件 多媒体课件不能将课本的内容用PPT直接投到屏幕上,采用这种课件对教学是无益的。要将、文、声、像以及视频等融合为一体,在备课时充分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把自己课程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总结等写入PPT,插入必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原理的Flash动画演示,精心设计每一张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制作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在听课的中对教材中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时,该电路结构相对较复杂,利用多媒体将电路图和工作波形图同时分解为几部分,将每一部分的电路图和相应的工作波形图放在一张图片中,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进行处理,在讲授时,电路图中的电压电流路径用醒目的箭头象形地表示出来,同时工作波形中的该物理量的波形也进行动作,并将该知识点的重点用文字写在图开的边上。通过教师的控制,分节演示,使图中的路径动画和波形动作同步,从而给学生以感官上的综合刺激,同时可以节省板书与绘图的时间,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能生动地展示各种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力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实践教学改革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一重要环节。学生要认真完成基本实验,巩固实验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安排,学生必须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基本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验证等基本实验。通过这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熟悉整流、斩波、变频和逆变的相关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校现在已淘汰传统的分立元件实控制柜,采用浙江天煌教学仪器公司的“电力子与电力传动实验台”。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将实装置介绍及实验要求挂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网站,提供基本操作示范录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同时鼓励学生参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①要求实验内容全,包含各类半控、全控型功率开关器件和PWM控实验;②融合相关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实验;③分层次设置实验,使生可自行搭接和组合设计,以便将其扩展成新实;④学生的实验活动建立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3]。毕业设计的题目不求过大过难,但要使学生能真正明白其工作原理并能亲自动手制作出可行的实际电路。如以布置一个利用单片开关集成调整器芯片设计一个简单电源的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芯片资料及典型应用电路,用protel画出原理图并仿真,仿真结果正确后再要求学生排版生成PCB电路,然后再利用刻板机或自己刷板子制作出实际的线路板,把所需元件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测试,直至输入输出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涉及元器件购买、电路板加工与制作、测试分析等费用开支,没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及实验条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应讲好绪论课并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双语教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意识,讲好绪论这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丰富的图片、录像等感性材料来说明电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白他们在课堂上将要学的看似“枯燥”的电路图,波形图及公式推导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由于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每隔不久便有一个新,!飞跃,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站在全系统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把知识点分得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应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是全球经济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将双语教学运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其主要 目的是传授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双语教学施行之初,学生往往会不适应,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和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5、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措施应与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我校对开设该课程相关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中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目前工程应用中真正用得到的主流技术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该课程的相关科研实践中来,科研与教学共同进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广泛和深入,该课程的改革也一样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各种各样的探讨和方法也会不断涌现。因此,围绕学生,追寻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激发其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电子技术论文:模拟电子技术项目驱动法的教学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该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属探究式教学法,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兴趣,与学生共同拟定、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选定“有意义”的项目,所谓“有意义”是指项目能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并具有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融于项目的理论知识适当加以讲解,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两者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制定修改设计方案、分工协作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和讨论,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如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已实施项目上提出新问题、优化性能、扩充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介绍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该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如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等。 (一)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可能覆盖直流稳压电源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项目完成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所涉及所有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技能;二是项目要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拓展性,学生能够在已完成的项目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性能的优化、功能的扩展等,如稳压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稳压性能的提高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三是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锻炼学生从事工程项目开发能力,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直接担任设计开发任务,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就业渠道。按照以上原则,选择直流稳压电源作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也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项目,如在功率放大电路中选择扩音器作为项目、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中选择信号发生器作为项目等。 (二)项目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实施遵循层层推进的原则,按“搭积木”的方法,将项目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包含在不同知识点里,由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由浅入深、由小到大,该章节课程结束时项目也就完成了。在整流滤波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可以利用该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讨论如何实现整流滤波环节,以整流电路为例,项目小组要确定选用单向半波、全波还是桥式整流或倍增整流,在确定了电路种类后要选择元件,确定元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搭建电路后,要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措施。在整流电路设计完成后,进行滤波电路的选择和设计,讨论采用电容滤波还是电感滤波,各有什么优势,如果采用电容滤波,电容的取值应该多大、耐压性如何,纹波电压多大等,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值还不能够给精密度较高的电子设备供电,因此需要进一步稳压,这正是整流滤波后续课程内容,在这部分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就可以讨论稳压电路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确定采用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还是集成稳压器实现稳压,或设计两种方案并进行对比,方案确定后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以此类推,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项目。 (三)讨论和总结。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将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电路系统整理后,结合项目的心得体会撰写项目报告,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并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该组的项目展开讨论,/,!/如设计方案是否得当,元器件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功能、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等,项目小组可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项目的拓展。项目的基本功能实现后,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利用基本知识开展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基本技能,该章节的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拓展。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项目提出新要求,如功能上的扩展:不可调单向电压输出扩展为可调双向电压输出;性能上的扩展:电压稳定性的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等,通过功能和性能的拓展,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取得的成效。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以下成效: 1.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一改以往课堂上无精打采的状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得到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一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状态,项目组成员分工查阅资料,讨论项目方案,加强与老师的交流,课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有效地提高了课后学习的效率。 2.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系统训练。因项目选择有针对性,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得到系统训练。另外,项目的实施如方案的确定、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老师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3.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选择的项目都是实际工程项目,所以项目的实施完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因为项目的开放性特点,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无需进行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完成开发任务。另外,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尽管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项目驱动教学要求老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教师队伍中具备这种能力人的比例还不高。针对这个状况,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较强校企科研和项目合作,可以派遣在职教师到企业挂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工程经验;其二是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项目选择的问题。任课教师参与开发过的项目数量是有限的,不一定是“有意义”的项目,而且不一定适合教学。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培养双师型人才,还要按项目选择的原则认真筛选、规范定题,不断积累,提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3.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项目的实施可以锻炼项目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培养组员的协作精神,但如果组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由一个人承担,其他组员的组织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有可能引发矛盾,更谈不上相互协作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组员轮流值班的方法解决,即在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不同组员担任组长,可有效地解决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 四、结语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笔者尝试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电子技术论文:得失观视域下模拟电子技术的论文 一、杂质半导体的得与失 本征半导体掺杂后就是杂质半导体,非四价原子与四价原子在形成共价键中,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N型半导体就是本征半导体掺入施主杂质所形成的,一个施主杂质原子在形成一个自由电子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固定而不能移动的正离子,电子则为多数载流子,而本征激发产生的空穴只是少数载流子。相反,P型半导体则是本征半导体掺入受主杂质形成的,一个受主杂质原子在形成一个空穴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固定而不能移动的负离子,空穴则为多数载流子,而本征激发产生的电子只是少数载流子。正是本征半导体掺杂后的得与失,使得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数量有了量以及性质的改变,相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所以,一般不会作为普通导体应用。 二、PN结的失与得 PN结就是得与失的产物。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因多子极型以及浓度差别,形成多子扩散运动,N区的电子扩散到P区,P区的空穴扩散到N区,在交界区域原有的电中性被破坏,P区失去空穴留下了不能移动的杂质负离子,N区失去电子留下不能移动的杂质正离子。这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集中在P区与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的逐步建立削弱了多子的扩散,而增强了少子的漂移。当多子扩散运动与少子漂移运动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时,交界面形成稳定的空间电荷区,即PN结。两种不同极型的杂质半导体在交界面失去多子的过程,得到了一种导电性能独特于杂质半导体导电能力的介质,带来了半导体导电能力质的突变,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即正向偏置导通,反向偏置截止。复合的PN结,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别,分别有双极型晶体管与单极型晶体管。晶体管在合理偏置下导电性能表现了特有的控制性能,即电流控制型的双极型晶体管和电压控制型的单极型晶体管。 三、放大电路的得与失 晶体管器件在“合理偏置以及顺畅的交流通道”原则下就可以构建一个放大电路,一个微弱的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引入,在输出端得到一个幅值足够的输出信号,表现了小幅度的模拟量通过放大电路后得到了大幅值的模拟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信号幅值放大的概念。殊不知,这种放大电路的“放大”理解是表面的,是片面的,只看到“得”的现象,而没看到“失”的本质。在放大电路中,工作电源不仅仅只是提供合理的偏置,更主要担负着能源作用。放大电路仅仅只是一个信号幅值变换的平台,微弱的输入信号能源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改变着工作电源在输出负载上的能量消耗。最常见的一个事例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收音机,收音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电路。手持式收音机没有电池,不可能发声,装上电池后就可以接收电台信号,伴随听的时间与音量的大小,电池的消耗程度或使用时间就会不同。没有收音机,人们不可能感受到空中的电磁波能量,有了收音机而没有电源也听不到悦耳的音乐,电池能耗使用殆尽了也享受不了。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放大电路是一个能源控制电路,放大电路的本质是弱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放大电路表面上得到了信号的幅值增大,实质上消耗了电源电能。 四、差分电路的失与得 单级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是有限的,总期望多级放大。多级放大电路是由若干级单级放大电路所组成,这样单级放大电路之间就存在耦合关系,直接耦合是多级放大电路的典型结构形式,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最突出的弊端就是零点漂移,零点漂移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就是温漂,解决零点漂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差分电路。差分电路由两个特性完全一致的单级放大电路复合而成,表现在晶体管的特性一致,晶体管偏置电路器件参数一致。差分电路从理论到实用经历了三个演变,即基本式差分电路、长尾式差分电路、带恒流源的差分电路,这三个演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基本结构不变。通过电路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增益与单级放大电路的增益是一样的,然而,差分电路的共模增益接近零,有较大的共模抑制比,可以很好地抑制温漂,而单级放大电路就无法解决温漂问题。第一级放大电路温漂决定了多级放大电路的温漂,所以,集成运放的第一级总是差分输入级。可见,差分电路通过“失去”硬件(增加结构等价的电路,增大电路成本),得到了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而并不改变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 五、带宽增益积的得与失 考核放大电路的性能表现在增益、峰峰值、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失真度、输出功率与效率等参数中,它们取决于放大电路组态、晶体管特性、电源以及应用的方式。在放大电路的时域分析过程中,总是期望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一级放大能力不够就采取多级放大,以提高放大增益;在放大电路的频域分析过程中,总是期望放大电路有很小的下限频率和很大的上限频率,频率响应范围越宽越好,即带宽值越大越好。带宽是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差值,提高带宽的有限手段就是尽可能提高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值。通过电路的频域分析可以发现,提高上限频率与提高放大电路的增益是矛盾的,一旦当放大电路的晶体管选定之后,带宽与增益之积是一个常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增大几倍,相应地该电路的带宽就会减小几倍,实际中,既要提高放大电路的增益又要扩展放大电路的带宽,总是选取基区体电阻小、发射结与集电结电容效应小的高频放大管。可见,放大电路带宽增益积概念表现了得与失的理念,欲想得到较大的增益,必然失去频率响应的范围。 六、反馈放大电路的得与失 反馈是自动控制的一个重要概念,反馈放大电路是提高放大电路放大性能的重要手段,在电子技术应用中运用极为普遍。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反送到输入端削弱输入信号,使得闭环增益相对开环增益减小了反馈深度倍,表面上损失了放大电路的增益,然而,对放大电路的其他性能技术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表现在增益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环内的噪声干扰抑制能力以及非线性失真得到了改善;电路的带宽得到了扩展;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增大了输入电阻,有助于电压输入信号的放大;减少了输出电阻,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正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反送到输入端增强输入信号,闭环增益相对开环增益进一步增大,这是信号发生电路扰动起振的必然要求。信号发生器不会有输入信号或者说就是一个零输入电路,电路接通电源瞬间形成电路换路情形,通过正反馈选频网络(RC或LC选频网络)把输出端的信号有频率选择性地反送到输入端不断放大,这种无止境的放大也必然带来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所以在电路中为了防止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总是需要设置输出稳幅网络。可见,信号发生电路由放大电路、正反馈选频网络、稳幅网络三部分组成。稳幅的有效措施就是负反馈,所以,信号发生电路必须维持正反馈特性与负反馈特性的动态平衡。负反馈放大电路失去了增益,得到了电路性能技术指标的改善;正反馈放大电路得到了增益的“膨胀”,失去了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实际中为了挽回这种“失”,再次引入负反馈特性。 七、桥式整流的得与失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中整流的任务就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衡量整流电路性能的主要参数表现在两个方面:(1)表征整流电路质量的参数,有输出电压和脉动系数;(2)表征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要求的参数,有正向工作电流和反向峰值耐压。半波整流输出电压低,脉动系数大;全波整流输出电压高,脉动系数小。然而,全波整流不仅需要降压变压器的副边引出中间抽头,更主要对整流元件的反向耐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它是半波整流对整流元件反向耐压值要求的两倍。实际中,既要提高整流输出电压并减少纹波系数,又要对整流元件反向耐压的要求不苛刻,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桥式整流,桥式整流相比全波整流,在电路结构上只是增加了两个整流元件,但输出效果等同于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桥式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的要求等同于半波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的要求,把半波整流与全波整流各自的优势整合在一个应用电路中。可见,桥式整流电路通过“失去”硬件(增加电路成本),得到了优于半波与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性能。 八、结语 在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内容中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隐含着“得失”思想,可以不断挖掘,本文仅仅想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不仅理论性较强,而且实践性更强;不仅专业名词概 念繁多,而且各专业术语之间的联系性很紧密,环环相扣;不仅局限于教本的学习,而且要有更多应用电子线路的捕猎。所以,无论是应付考试学习,还是立志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提高,重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变被动为主动。人们自身的得失观是潜在而主动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的理解隐含或潜在着得失理念,二者有机结合,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成效。 电子技术论文:改革试点模拟电子技术的论文 1整合传统课程内容,设置项目教学方法 首先将课程名称更改为模拟电路分析与设计模块,将传统的课本的内容进行整合,按章节知识点设置项目名称,整个课程设置六到七个项目,每个项目中要涵盖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将每个项目进行安排,制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详细说明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职业素养,项目的任务和任务的要求。我们将这种方法概括为任务驱动小模块项目教学,将模拟电子技术常规传统知识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趣味制作学习内容,以具有实用意义的小电子电路为对象,将该单元所涉及内容包含其中,既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授课方法,首次尝试“三段九步” 在每个知识点上,我们都设置了“三段九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三段”指的是“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总结和考核阶段”。“九步”指的是“分组”、“下达项目任务书”、“教师分解任务”、“分组讨论任务”、“任务分析设计”、“项目制作”、“项目验收考核”、“总结汇报”和“教师点评”。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用每一个任务去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查找资料。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之前学生没有这样上过课,所以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兴趣还是很浓厚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在正式进行项目制作之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教师进行提示,把学生应该在本项目中掌握的知识点以任务书的形式传达下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项目任务书中看到任务的趣味性,能够真正提高兴趣,自己想学,去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在项目制作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也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真正遇到大多数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才集中给学生做讲解,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面的去发掘。举个例子,在学生制作“声控电子猫”的时候,项目初始时,学生只要能让电子猫的眼睛(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发出叫声(蜂鸣器响)就可以了,之后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能够让眼睛眨起来,叫声忽高忽低,提出这些要求之后,学生就开始主动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基本完成任务并把自己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态度和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慢慢改善了,例如个别学生在第一次项目中积极性很差,在经过了几个项目的制作后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小组中,服从小组的分工,尽力的去完成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 4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重点强调团队协作,考虑到将来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和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问题,所以在课程的组织上,我们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每次项目进行之前都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分组,既保证学生分组的公平性,随机性,还要顾及到分组的趣味性,在项目制作的时候,学生的考核主要是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将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采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成绩,还与小组成绩息息相关,而每个人都要以小组成绩作为基分,才能够得出最后的个人总分,由此可见,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团队,要在所有项目进行完之后,把团队协作的理念潜移默化的给学生灌输进去。我们在进行考核分数的设定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小组与个人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每一个项目结束之后还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做的项目进行PPT汇报,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性回顾,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从第一个项目生涩的语言组织,简单的幻灯片发展到最后能够声情并茂的去讲解自己制作的精美PPT,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相信能给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一定的基础。 5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这一点作为教师感触颇深,以前进行传统授课,需要提前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进行改革模式的教学,课上做的事少了,可是课下却要进行更加充足的准备,寻找合适的项目,既要满足知识点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构思整个项目制作的安排,考虑到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否提出解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以前是讲什么看什么,而现在则需要参考很多的东西,涉及很多的领域,在知识的储备上也有了一个较高的要求,要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上去看待每一个项目,包括这个项目最后要达到的效果,都需要提前做好设想。 6不足之处 本门课程结束之后,不足之处就在于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考核相对比较薄弱,只是在平时和最后进行汇报考核时由任课老师和考核小组进行过程评定,没有量化的评定方式。总之,本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改革,对教师,对传统教法也是一次改革。 电子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高职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新颖等优点。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对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是诸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电子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非线性特性多、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大、工程应用性强,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通学生却听不懂,或学生听懂了却想不通。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概念抽象 该课程的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如pn结单向导电性、正弦波振荡电路起振过程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和理论很难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这些单调、枯燥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引例式、演练式等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非线性特性多 模拟电路是由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为主要器件组成的。二极管、三极管均具有非线性特性,因此,线性电路理论对于分析和设计模拟电路不适用,必须采用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传统教学在这方面收效甚微。 (三)电子器件特性分散性大 电子器件的参数是特性的定量描述,也是实际工作中根据要求选用器件的主要依据。然而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较大,相应的特性分散性也较大,往往需要通过手册查得,在实际电路中往往难以或是不需要精确计算输出值。 要准确选取具有分散性的电子元器件,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还需要丰富的经验。 (四)工程应用性强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模拟电子技术几乎在所有的领域——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模拟电子技术工程应用十分广泛,设计、应用一个模拟电路,即便是一个小型的应用电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感受,使学生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视听信息和高科技手段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信息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元件及电路图的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为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手绘各种电路图。这个过程要占用许多授课时间,如果刻意减少绘图,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制作电子教案、绘制电路、解答习题、做虚拟实验、进行仿真应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处于工作状态的模拟电路看似平静,实则正在发生量和质的深刻变化。这样的过程,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在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只停留在电路的输出结果上,而忽视电路的实际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复杂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形象化,使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设计、应用模拟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微观世界和抽象概念直观化 由于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pn结形成过程的理解全靠想象,学生感到太抽象、难以接受,在短时间内很难透彻理解。 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可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内部的空穴与电子用不同的标识符形象地描绘出来,生动地演示pn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这样,将学生带入微观世界,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奥秘”:扩散运动内建电场漂移运动扩散与漂移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理解pn结的形成过程。 通过在pn结两端加不同极性的电压来破坏pn结原有的动态平衡,会使它呈现单向导电性。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时,外加电压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使p区的多子空穴和n区的多子电子都推向空间电荷区pn结厚度变窄内电场削弱pn结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在外电源作用下,p区空穴不断扩散到n区,n区的自由电子不断地扩散到p区,从而形成了从p区流入n区的正向电流pn结正向导通。pn结反偏时的动态过程正好相反,少子漂移运动形成极小的反相饱和电流。这样,就能使学生真切感受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亲眼见到”在微观世界里pn结如何正偏导电与反偏截止。 三极管与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载流子传输过程非常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非常好。 (二)使非线性特性形象化 非线性电压放大电路对低频信号的放大作用是本课程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节的基础,同时也是难点。许多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建立交直流共存的概念,尤其是对于非线性电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直流如何共存于一个非线性电路,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这种方法通过波形图与非线性元器件的特性曲线来动态展示电路的电压放大特性。先画出只有直流信号作用下的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带领学生分析仅在直流信号作用下流过三极管的静态基级电流与静态集电极电流的波形图。然后在直流通路的基础上,输入与输出端加上耦合电容,由输入耦合电容将低频交流小信号加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最后利用动画效应给出输入端交流小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压ui波形的动态变动情况。此时,在交流信号的作用下,基级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以及输出电压u0的波形,随着ui的动态变化就生动形象地显现在各支路与输出端。动画演示可采用慢放方式,使学生在波形的缓慢变化中看到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变动过程,以及ube与ib和uce与ic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即可形象展示交直流的共存现象。动画展示时,信号波形的变化快慢以及信号的周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启发学生从中观察输入信号频率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分析温度、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逐步展示随着温度与各电路参数的变化,静态工作点逐步上移或下移的过程,以及工作点位置不当时,输出信号波形出现的非线性失真。静态工作点过高使放大管进入饱和区输出波形出现饱和失真,过低使放大管进入截止区输出波形出现截止失真,以及波形上半周或下半周出现畸变的情况,都可以用动态图像形象地展示,进而取代书本上的静止图像。这样,就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去思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使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带来的不必要复杂计算简单化 电子器件的参数是特性的定量描述,也是实际工作中根据要求选用器件的主要依据。二极管参数分散性较大,在实际电路中难以精确计算输出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因电子器件参数分散性带来的不必要的复杂计算(有时复杂精确的计算对于电路分析也没必要,只需知道局部电路的输出值即可反映电路设计的有效性),从而直观演示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 教师在讲授直流稳压电源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整流、滤波与稳压的理论,然后再通过复杂数学计算与理论推导来求解负载上的输出电压值以及电压脉动系数,最后通过实验演示或实施分组实验教学来验证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对半波整流电路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效果、电容滤波与电感滤波的区别,电容c以及负载rl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均可以通过视频动态镜头来展示。可通过慢放展现各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波形,引导学生对比波形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根据过程演示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这要比通过繁杂的数学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使学生牢记结论。 尤其是在实验条件没办法满足教学要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过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实验难以替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真实实验,若完全代替真实实验,有可能会扼制学生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虚拟化工程应用实践 对于振荡电路的起振过程,传统教学全靠学生想象,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对起振情景想象不出或想象不全,从而限制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正弦波振荡电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利用电路仿真软件ewb或protel先搭建振荡电路,接通电源后由虚拟示波器来测试振荡信号的波形(如图2所示),来模拟实现振荡电路的起振与振荡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振荡的抽象理论,而且还可以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可谓一举两得。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理论讲授完成后,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带领学生做一个信号发生器。但由于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受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做一个虚拟信号发生器。在制作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振荡电路的理解,从而掌握振荡频率与谐振电路元器件及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可弥补有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而且可使仿真软件与虚拟仪器的强大功能在教学领域获得进一步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优化了教学效果,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实验与实训,学会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与妙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学生消除对本课程的畏难心理,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电类专业课的兴趣。 电子技术论文:试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电工电子 教学 改革 措施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是计算机及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关系到专业理论的深入以及技能的拓展。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已成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部分文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显然,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还有来自文科的学生,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需求较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现在的教学主要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粉笔+黑板”或者简单的演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便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视野得不到开阔,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教材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理论性强,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第二,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在现代仪器仪表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二,案例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案例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第三,案例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eda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第一,在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若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在课堂上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画出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画得出来,也很难将此部分的内容讲清楚,课堂效率极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在堂上画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时间,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生动地表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非常的直观而富感性,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第二,在讲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工作点设置对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工作点设置得太高,容易导致饱和失真;设置得太低,容易导致截至失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虽然我们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的课件进行讲解,降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方面的难度,但学生还是觉得缺少感性的认识。但通过利用multisim对单管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后,学生好像置身于实验室,体验到:设置适当的工作点的重要性;负反馈的作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实现了理论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论文:浅谈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实践 定性 eda 论文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本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简单介绍,通过五方面阐述了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并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是继《电路分析基础》之后又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并与《通信电子线路》一起为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关模拟电子电路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也为其它实践性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多、原理强、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分析方法与以往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为达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为教学内容。在将基本教学内容贯穿课程始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贯彻落实。 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 (一)强化基本概念,加强实践应用。本课程有很多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回答的是模拟电路最基本的问题,构成了该门课程的根基,因此必须强化基本概念,并在应用中反复强调,进一步加深印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应精选了最基本的和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综合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注重介绍新仪表、新仪器的使用,这样学生会直接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方便,通过对企业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核心能力。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中完成)三阶段台阶式教学方式,教学目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使学生从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学起,通过综合应用到创新的设计和实现,经历完整的科学的自主的训练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在“硬件”实现和eda技术的应用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加上之后的“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大赛”和贯穿学生学习期间的课外科技活动,形成一个整体,使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定性分析。从工程思维观念出发,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注重培养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介绍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时,先定性分析该网络对低频和高频信号的相移,确定有一频率信号通过时相移为零,依据该特点再与放大电路配合,满足振荡相位平衡条件,则该选频网络就具有选频特性,其定量推导只给出思路和结果即可。 (三)化大为小,化繁为易。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采取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各个击破的方法。例如,负反馈组态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要根据反馈性质、取样方式、反馈方式进行判断,每一类判断又有多种方法,若三类判断混在一起讲,多种方法无重点的讲,学生一方面很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每种方法可能都掌握不好。为此,我们把三类判断分开讲,讲一种,练一种,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种,把大难点分散为小难点,再各个击破。讲判断方法时,先介绍定义法,然后引出短路法,最后引出更简单易行的方法——从结构判断,并重点练习,这样将繁琐的判断简单化,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 (四)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模拟电子技术是当今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手段,集成化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讲授中对分立元件的电路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入手进行基本原理分析,然后讲解其结构、作用和电路的分析,并将重点放在广泛应用的集成元件的电路分析和使用上。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授课及实验仿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将肢体语言与声光电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课程实验的调试与测量,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讨论课、练习课、提问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采用启发式、仿真环节、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完本节内容的同时提出新问题,为下面的新内容、新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做到“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求证归纳”,同时总结一些有助于学生形象化思维和记忆的窍门、比喻,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达到互动,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宽”“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本课程需要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并使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并不断地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把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地应用于本课程。 电子技术论文:浅谈高职院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 文章从高职教育以“技术本位”培养社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讨论了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定位与教学内容的问题。最终针对就业导向提出了定位目标,理清了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得出了学生从业必备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1.引言 高校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最具体、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终极目标的教学过程。由于社会分工和人才分类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以“崇术”为主,即“取所知之真理,而致诸用”,确定以“技术本位”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电子技术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其教学应当围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展开。由此我按照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的观点不断推行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将收效甚微。 2.教学定位要准确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类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这类高校大部分是以“崇学”为主,也就是以“知识本位”培养学术型、研发型人才。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从观念上依旧延续了传统本科教育的模式,实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特点不突出。如果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模块,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但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有针对性?是否真正提高学生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从做中学”的教学就只能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觉得迷茫,从而失去动手的兴趣。其实,这正是定位不清晰造成的。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形成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而技能是指“运用知识(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成功(有效)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所以技能既有运用知识的思维活动能力——智力技能,又有使用工具仪器的活动能力——操作技能。高职培养的人才应是这种具有运用知识能力的既具有一定智力技能的,又具有正确和熟练使用工具仪器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的实用人才。解读了这样的培养目标,怎样进行教学定位呢?定位是以“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人才类型”为导向来确定的。根据我校长期的就业观察和分析,高职电子专业人才的定位可以参照下述的技术岗位来确定: (1)在中小型电子企业从事产品或设备的设计和调试、检修工作及营销工作。 (2)在大型电子企业从事产品或设备的调试、检测、维修工作。 根据调查,无论在何种企业,高职学生从事“调试,检测,修理”技术工作的都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从事设计的学生只是少部分。这就说明,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应定位在使大部分学生能胜任电子产品或设备的调、测、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使部分优秀学生能胜任更深层次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这样既符合高职学生在知识层次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又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的内容随之即能够根据教学定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展开。 3.教学内容要明确 根据上述教学定位,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从业必备的核心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首先,要使学生形成智力技能,就必须向其提供可以运用于成功完成任务的知识,而不能一味崇尚理论教学或一味否认理论教学。教师应当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传授实用性的、满足智力技能需求的有用理论,而不能大讲运用价值极小,甚至无使用价值的、不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我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将其分为电子元器件类和电子电路类。 电子元件类内容应当包含的知识点有:(1)元器件的作用。(2)元件的结构特点。(3)元件的电气性能和参数。(4)元件的使用。(5)元件的识别检测方法。(6)元件的故障特点。该类知识点主要解决怎样认识元件,怎样判别元件好坏和怎样代换等问题。电路类知识内容应当包含的知识点有:(1)电路的作用。(2)电路的结构特点及各元件作用。(3)输入、输出信号特点。(4)电路正常工作条件和数据。(5)整机信号和供电流程。(6)整机系统框架结构。(7)故障特点和检修流程与方法。(8)电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上述知识点包含了学生从认知到分析到检测最后到综合性维修与设计真正所需的实用理论。当然理论教学不能孤立的讲授,而应当与技能实践训练齐头并进或螺旋式进行。智力技能实践训练核心应当包含:(1)电路读图训练。即利用电路知识点,从电路图中抓出电路的作用、结构特点、正常工作条件和数据、整机信号与供电流程。(2)电路分析技能训练。即在读图能力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系统电路分类归列,化整为零,化繁为简,逐一剖析,清理出各单元电路的系统结构特点,从而达到可以运用电路图的能力。(3)故障分析能力训练。即运用前述2个能力,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合操作方法找出故障原因和元件,排除故障。(4)电路设计能力训练。即要求运用几乎所有知识点,配合“读图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完成产品设计。该能力尤其需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其次,要形成操作技能就必须依靠智力技能,在其思维指导下使用工具、设备、仪器、仪表,如此学生才能有效完成电子产品的“调、测、修”工作任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有:(1)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使用。(2)元件和电路的安装、焊接。(3)电子产品(电路)的调试、检测训练。学生既要运用电路类知识,又要运用“读图能力”“电路分析能力”,还要正确使用检测仪器、仪表。(4)故障检修能力训练。即对电子产品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确定故障部位,正确检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反复分析、判断,最终找出故障元件,排除故障。 由上可见,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融合将形成以检修或设计作为综合技能的最终目标。理论教学是为实践训练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知识。而实践训练则是以使用工具、仪器、仪表对电子元件或电子产品进行操作为表面目的,以运用有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或智力和操作技能训练,达到综合性目标为实际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理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了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内容,才能突出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4.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可具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成为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达到一技多能。笔者所讨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在电子专业《音响技术》、《主板维修》、《电视机原理》等课程中得到了实践,课程定位较为准确,符合人才需求,获得了用人企业的认可。教学内容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提高了岗位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岗位应用能力、社会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要求。 电子技术论文:试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企业聘不到高级技能型人才矛盾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看法。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模式陈旧 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修订而成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的项目少、且往往以理论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设计制作为辅,应用性不强。 (二)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编排在某些课程的实验中,且课时量严重不足,实训场所、师资力量缺乏,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验、实训,教师讲解、演示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学生只能模拟教师重新验证一遍。 (三)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表现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随意性。多数实践项目的考核,都是与相关的课程一起综合评定完成的,实验、实训成绩比例通常不足课程成绩的一半。因实践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对实践课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学生有没有操作、操作过程和结论有没有错误,教师难以辨别,只要学生上了实验课,实践考核就算通过。实践考核成为学生最容易通过的项目。 二、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训、电子测量与技能训练、现代电子设备维修、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autocad、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几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基础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改善、更新原有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室,增加电子仪器设备的品种;新建电子工艺设计制作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室、创新实验室;开发仿真实验室,优化校内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场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步步高、广州瑞通千里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的转化。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设计实训转化,如将“串并联电路分流、分压关系的验证”改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日关灯电路的测试”改为“日光灯的安装与测试”等;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内容,如“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等。这些实训项目的改革,强化的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的技能。 2.改革实训主导地位。从“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以专业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为目的,鼓励学生实训过程的多样化、实训结果的规定性和独创性结合。如:在“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制作”的实训中,只给出“将220v/50hz交流电压变换为输出6v稳定直流电压”要求,由学生自我完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制作。学生可以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是固定的6v直流电压输出、也可以是包括了6v的可调直流电压输出;可以是先仿真再进行实物制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实物制作;可以采用万能板安装制作,也可以自制印制电路板后、再进行安装制作。不拘一格的实训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的结合。对于较复杂的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本领;即复杂的实训设计制作项目,先运用protel、autocad、multisim7等软件进行设计仿真,得出最佳结果时再进行实际制作。通过“电脑设计-仿真-改进设计-制作-完善-创新”这种仿真实训与真实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缩短设计制作的时间,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制定好各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40%总课时),加大设立实训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来自于课程理论,但又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采用开放实训场所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场所,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多方位、多渠道的实践教学,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进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毕业之后的就业率。 (四)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采取实践教学单独考核、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竞赛成绩列入考核(创新考核)、实践项目和实训报告综合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使之对实践课教师和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都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 实践项目分项考核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实训项目的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逐个现场操作测试评分。实训报告考核的主要内容:条理是否清楚,实训的内容、测试方法、实训结论、改进创新方法等是否齐全。创新考核是指根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电子竞赛的情况(完成情况、获奖名次等),进行不同的加分。 三、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践性课程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近年来,我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实践性教材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ultisim7.0仿真设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其中,由我院教师主编的实践性教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入选为国家级“十一”规划教材,并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获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全国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二)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和江西省的各类电子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参加江西省及国家级各种电子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其中12人获得一等奖、25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次获团体三等奖,1次获团体第3名。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由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团队合作意识好、专业素质高,使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 电子技术论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械类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电子技术论文: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机械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论文摘 要:根据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电工电子自问世以来,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械类产品也慢慢的过度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向发展,社会对机械工人的要求也从机械类单一工种,转变为机电类复合人才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基础课程,本文针对应如何使非电类机械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改革。 1 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而且理论知识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忽视了“电工电子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有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味。此外,课后作业过多也使学生无暇思考,这样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2 改进措施 (1)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实施课程内容的简约、集成与重组,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减教学内容,去除理论推导、证明、验证内容,注重技术重现和技术实现。 实现做中学,弱化过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讲解二极管如何形成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而在实践中,只有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才可能用到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二极管、三极管的作用,如何判断二极管正负极,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鉴定,如何通过参数来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对于电子电路应强化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 (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大部分机械类专业均开展了电工电子课程,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电工电子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此课,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了解,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且课程内容按不同专业编排,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比如,针对数控类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数控机床的定位系统,讲解数字电路中数模、模数的转换;针对汽车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汽车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器的功能。 (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比喻法、类比法、启发质疑法、讲练法、实验演示法,使学生能克服厌学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耐心对待学生,引入各种案例,多讲多练,反复强化重要的知识,不讲则已,讲的就务必使学生掌握。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抽象的电工原理讲解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如电介质的极化、电容的充放电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辅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实物模型和幻灯片、投影,生动详尽、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缩短时间,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园网络上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进行答疑,接收学生反馈意见,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试题库,在网上随时进行自检自测。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资源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上实验室、精品试卷、习题库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引入eda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使理论分析得以验证。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还有许多电工电子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以阐述和验证。在课堂讲解内容涉及需要实验演示电路时,调用事先建立的eda电路文件进行现场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时,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用常规仪器往往很难观察得到,借助eda技术,可以方便观察;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理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完成仿真设计后,再在实验室按照仿真电路装配实际电路进行测量;三是可以进行虚拟的仿真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仿真实验,检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学生到工业、企业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从而无法了解工业、企业中是如何进行具体工作的。 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所选实训项目应与机械专业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此外,实践教学场所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着重要求学生要有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 (6)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口试、实际操作、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平时的作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写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使评分方式科学化。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成绩(试卷)组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扩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具体是平时成绩占20%,课程测验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40%。另外,在平时测试和实验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按照abcd级制度评分,淡化分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3 结语 机械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快乐学习。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流管理论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对策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1.国外现状。国外职业教育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施较早,综观相关文献,常见的有:美国“合作制”为代表,以学校为主的产学结合模式;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企校结合”的产学组织模式;还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之后,各国在以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2.国内现状。我国目前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系统研究和可借鉴的成果很少,且大多数都针对于综合性本科院校,致使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较低层次。国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目前校企合作的组织形式以专业建设指导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全面合作模式,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等具体合作模式较多,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典型。如顺丰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多家高职院校设立的“顺丰班”,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典范,但毕竟是少数。综观国内高职物流专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至今还处于低层次阶段,究其原因,归纳起来,存在如下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买方市场,即使不承担任何教育成本也可获得人才,企业用人的无成本化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不重视,因此不愿意承担教育投资。这样一来,校企合作便失去了机会。2.“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化。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多属于学校为求发展,而积极主动寻求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物流企业少之又少。多数物流企业都是给予学校一定资助,主要用于项目资金支持,实习基地的提供,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而这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中更是少之又少。3.物流企业大多难以提供合适的企业讲师。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但需要提供相应的实习场地和岗位,还要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师傅进行指导。而这些师傅,大都理论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很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经验与技术准确传授给学生。其次,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非常紧张,精力消耗大,导致在传授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4.政府政策支持较少,而且宏观预测的指导性弱。“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还涉及经部门、劳动部门及财政税收部门等部门的合作,应有相关的政策倾斜,专门的协调机构提供服务,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虽然国务院颁发了有关政策,我省对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也高度重视,但至今仍没有具体的政策引导及对企业的激励措施。 三、“校企合作”模式 1.强化政府的指导。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政府的导向作用能促使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教育,这是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政府需要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落实好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加强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2.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学校要主动地走出去,寻求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夯实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应主动走出去,向企业宣传学校与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和定位,主动向企业介绍学生,同时经常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来,让企业了解学校真实的运行情况,打消企业的顾虑,展现自己的成果。学校主动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些服务,尤其是物流流程各个环节的专项培训,也可为企业提供师资、教室、教学设施,还可以为企业文体活动提供场地,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讲师和专业负责人共同制订,并将专业课程中一般课程交由企业讲师完成,校内教师,传授学生理论上的相关知识,企业讲师,传授学生实践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知识,利用理论知识。3.加快“校企合作法”的制定。我国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但至今没有一部真正的法律落实。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但企业被动甚至不动,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样截然相反的两方,又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也很难到位,存在诸多隐患。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校企合作法”,同时抓好法规的贯彻执行,这是推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国家各级部门和学校、企业等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物流管理论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物流管理》是各大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基础专业课程,其他课程的开设必须建立在已经基本掌握该课程基础上;同时,物流管理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如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其他学科共同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我国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其总体要求是为社会培养具备大专学历、能够在物流企业、贸易型企业及加工制造行业中从事物流管理技术工作。通过开设物流管理等基础课程,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说,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必须以基础理论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培养物流管理实践人才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 (一)教材更新与模式改革 教材作为课堂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提升教材的引导功能,我校在梁金萍教授带领下对物流管理现有教材进行改编,依据新世纪新形势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重点调整了有关章节及内容。在编制形式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章节式,改为以任务和模块为主的教材形式,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均设置了相关引导问题,就此引出所需掌握的额知识点,由此吸引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每项任务增加了提问及实训环节,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安排了课外的技能培养任务,重点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及要求。 (二)物流前沿知识动态学习 在知识信息时代,信息传递速度日益迅速,再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学习的方式也逐步多样化。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材讲授,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能够及时掌握物流管理最新动态及前沿理论。依据多年实际经验可知,学生在初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时,可以告知有关物流发展动向的相关专业网站,让学生随时利用网站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学科创新动态等;在后期课程推进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独立思考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一般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对物流管理应用实例的学习 《物流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同时还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针对当前现有的教学水平,必须提升物流管理教育中应用实例的学习和分析,在课堂教育中穿插物流管理决策的情景模拟,并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如何有效利用物流管理来改善困境,并鼓励学生用专业的理论学识指导物流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典型的应用实例进行学习,加深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并且这些实例非常贴现社会现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更为主动。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同时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要结合实际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实例教学、多媒体学习、实验等多种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当中最先出现的一种方法,能够增强课堂教育的生动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专业知识,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独立完成分析和决策,有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但由于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并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和关注。首先,案例分析的重点和关键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能够与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专业相符,经过教师的加工和处理,突出案例教学的目的,带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主体,独立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最佳决策。最后,在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尽力做到完善和专业。 (二)多媒体资料学习 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多媒体学习也是另外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多媒体资料具有真实动态等多项显着的优点,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理论真实。一方面,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插入系统性的多媒体资料,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风趣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在学习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多媒体资料的引入。因为学生在应用领域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实际工作流程及设备操作等存在实际应用技巧,因此需要借用多媒体资料内容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设备使用方式及科学直观的物流运作流程。 (三)实训操作与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依然需要设置相应的实训操作和模拟实验课程。通过实训和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自投入实际操作过程,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应用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物流各个环节运行需要关注的细节,基本把握决策要点。另外,学校可以依据现实需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布置叉车等物流管理所需设备,让学生根据业务流程,全程模拟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进而找出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实训操作和模拟实验可以增强教学实效,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做全面有针对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社会调研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在学习当中穿插社会调研环节。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走出枯燥乏味的课堂,直接接触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经过丰富的调研可以获取大量书本中无法接触的东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增强师资力量 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其引导者,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一方面,社会和高校必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就业晋升体系,采用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锻炼,通过参与企业运作,顶岗上任参与决策等方式来真正了解物流运营的全部过程,为企业提供有效经营方案的同时,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再者,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物理行业的专项学习会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提升学术前沿性。此外,学校依据学科发展情况申办国家或省级研究课题,通过公关研究突破现有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可以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要提升学校的教学实力,教师必须拥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再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对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进取和创新,才能不会被社会淘汰。此外,教师在教学体系上加强研究和分析,着重针对教学模式、教学技巧等多个方面来改善和提高自己,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I型你高是来提升教学能力,成为深受学生爱戴并且对行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教师。 五、结语 总之,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构建丰富的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论文: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差别及借鉴 人们常说,物流水平代表1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各个国家民族性格以及经济模式的差异。比如,日本重视物流本钱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物流的差别,咱们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将有所匡助。 日本:本钱物流标新立异 日本物流业的阅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三年,初始阶段。(二)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三年,流通为主的阶段。(三)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三年,消费为主的发展时代。(四)一九八三年至现在,物流现代化国际化阶段。 在不断降低本钱的进程中,日本积淀了1套形之有效的本钱物流管理说。即通过本钱管理物流,提高物流效益。本钱核算触及到各个领域:供应物流、社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具体到每一1个项目,日本物流界也有严格的考查办法,著名的“5大效果6要素”说就是典型。 从细微处着手,从精细中见工夫,使日本的物流管理卓有成效,并在世界物流理论界标新立异。 美国:寻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1句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态最恰当无非。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早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戎行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质,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法子,兼顾支配人力运力,解决了1系列物流供应中呈现的矛盾以及问题,美满完成为了物质的调运以及声援任务,被概括为“后勤供应”。战后,这类组织管理手腕被利用于企业的出产管理,开辟了企业出产的斩新局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其实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规模内最初萌发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经很广泛,触及对于需求的预测、存货节制、物料搬运、定货处理和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质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以及贮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1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力,降低运输本钱,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1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一九五0年的五吨逐年增添到现在的三0吨至四0吨。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一八五℃至—二三五℃紧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二0五℃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镕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在物流管理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电算机化。 值患上1提的是,美国尽管10分注重发展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但并不是盲目寻求全自动化,而是依据任务大小及其它制约前提,全面论证后再肯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库三四座,仅有一六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取半自动化功课模式。美国的物流包装,也10分强调合用性,特别对于作战物质的包装,侧重从强化包装质量人手,改良 ! 英国:树立综合物流体制 六0年代末期,英国组建了物流管理中心。开始以工业企业高档顾客委员情势呈现,协助企业制定物流人材“的培训规划,组织各类物流专业性的会议,到了七0年代,正式组建了全英国管理协会。 该协会会员多半是从事出口业务、物质流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协会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并为运输、装卸等部门管理者以及其他对于物流有兴致的人员提供1个互相交换的中心场所。 由此,英国1再灌输综合性的物流理念,并致力于发展综合物流体制,以全面计划物质的流通业务。这1模式强调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物流企业不但向用户提供以及联络铁路、公路、水、空运等交通运转工具,而且向用户出租仓库并提供其它的配套服务。在这1思想下树立的综合物流中心向社会提供有下列几类业务:树立送物中心;办理海关手续;提供保税以及非保税仓库;货物担保;医疗服务;消防装备;道路以及建筑物的保护;铁路专用线;邮政电传系统;代办税收;就业登记和拥有住、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中心等。 英国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的树立,对于整个欧洲影响很大,也构成了英国综合性的物流体制。另外,计算机技术在英国的物流体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辅助仓库设计、仓库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为英国现代物流揭开了新的1页。 在世界物流体系中,东欧物流亦是首要分支。由扩散到聚拢,由统1到放权,东欧物流堪称异彩纷呈。比如南斯拉夫:从五0年代开始,该国对于物流体制便着手进行了改革。其基本特色是:在现行国家物质管理体制中废止国家对于物流领域的 行政干预,抛却由国家集中规划、统1调配物质的管理模式,取缔国家物质管理规划,劳动组织所需物质主要由市场解决。国家仅对于物质供应履行宏观调和,主要靠以自治协定以及社会契约为基础的社会规划来进行管理。运转较为灵便,微观效果较好。 另外,波兰、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德国等由国家集中统配物质的管理体制尽管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扩展企业权限等方面也做了局部调剂,获得了必定成效。 物流管理论文: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环境研究 1概述 绿色物流指为减少对环境造成危害,充分利用物流资源而采取的一种节能环保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着眼长远发展,兼顾环境、资源与经济平衡发展。为实现企业绿色物流良好发展,一套系统匹配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指企业实施物流工作流程进行控制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支持绿色物流实现的各种成分的有机结合。建设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物流绿色化的关键突破口,是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2.1绿色物流文化制度体系 (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制定绿色物流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从实际角度制定出适合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绿色物流规章制定,培养和谐的绿色物流文化。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是实施绿色物流有效保证。在实施全过程中,发挥全体智慧,制定绿色物流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自有绿色文化,为企业长久发展绿色物流长期造血。 (2)组织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按照“高级、重点、普及”三个层次开展培训。各企业在培训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对企所属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参加绿色物流HSE培训。对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注重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从而使绿色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2.2绿色物流管理控制方法 (1)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绿色物流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浪费因素、污染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使系统绿色物流最优化方案。比如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制度、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采用这些先进的监测技术保证生产物流的安全,使物流能够高效连续地运行,同时使生产物流的成本最低化,并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环境,其本质上是在实现生产物流的绿色化。 (2)全过程的控制。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开展物流活动时不局限在控制具体环节,而是从源头到结尾实现全过程控制。绿色物流管理并不在乎单个企业的“绿色化管理”,更主要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绿色化管理。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企业必须确定绿色发展战略,并在企业内部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从整体上优化才能保证绿色物流的连贯性实施。 (3)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法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重要环节、关键环节采取重点控制,以实现各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一种监管体系。通过对绿色物流关键点重点控制,实现对绿色物流全局控制。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易错位置是考虑关键点的主要对象。控制点涉及物资采购、储存、保管、运输、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从全局着眼确立控制关键点,采取必要制度措施,才能有效实施重点监控。企业充分分析实施关键点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为进一步保证实施质量,企业应组织定期检查,报送自查报表,及时找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协调管理、动态监控,强化各部门在内控制度管理中的责任,动态调整控制管理策略,充分保证关键点控制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4)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阶段按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并且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科学方法。PDCA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以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其系统目标。通过持续改进的过程使绿色物流管理更高效、更优化。 (5)应急补救控制。应急预案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对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事故应急补救控制,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可能造成的对周边地区人员及财产的危害,制定应急补救控制,应本着自救与社会援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应对突发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储备、依托的单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及事故应急监测机构。同时,建立发生突发事故时的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环境污染的紧急处理、危险区的划定及隔离警戒措施、人群的撤离疏散以及环境应急监测的组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启用和环境的恢复等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应分级控制、重点控制、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平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到各级指挥者、生产现场的操作者、应急救援人员人人能够熟练掌握,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2.3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标准化建设,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偶然性、自发性等错误出现。绿色化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要求。物流功能贯穿多个行业、部门,环节之间,若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方案,很难保证其各个部分有效衔接,这必然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甚至带来环境破坏,增加货物中途损失概率,迫使物流费用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对此,从标准化入手,政府部门创造条件,牵头相关部门,制定绿色物流标准,如制定汽车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卸工艺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等一套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将有效保证与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企业方面则可积极建立自己的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对物流服务产品在策划、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客户服务、废弃品的回收、再生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4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跟踪反馈评价,在实施下一个!绿色物流循环PDCA开始时,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以保证活动质量。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各内控主管部门坚持对本系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自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检查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不符合事项,使各单位更加重视绿色物流发展问题。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活动,制定一套绿色物流管理评价指标,对各个指标的运营状况监控分析,以找到改进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2.5绿色物流管理激励体系建设 为促进绿色物流活动在企业中顺利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搭建政企合作绿色物流激励体系。政府积极发挥职能,从财政、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对物流系统资源能源消耗、污染超标实施严格惩罚措施,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流活动予以充分鼓励,借助政策补贴,比如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引导绿色物流企业参与政府物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政府支持和鼓励是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动力之一。绿色物流的成功实施也必将造福人民,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是保证绿色物流实施的动力源泉。对此,应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觉激励的绿色物流激励体系,使之成为保障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有效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语 绿色物流管理体系从制度文化、教育培训、预防、实施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反馈评价等多方面角度进行深入而系统全面建设,确保防止非绿色物流活动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与节约的有效结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物流管理论文:物流管理和企业竞争力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大环境[1]。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聚集到了“资金成本”的控制上,科学运作资金将会给企业竞争创造优势,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占据市场主流。因而“,预算”则成为了物流管理的核心。 1物流管理中的预算问题 从整体形式上看,加强物流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刻体会到在物流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全面实施预算工作的市场价值。同时,也深感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预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则必须要对预算问题及时总结、反思。 1.1考核问题 物流企业对预算工作制定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业绩考核措施不规范往往影响了预算效率[2]。从实际情况看,物流企业中的业绩考核仅仅是过于形式,并没有在本质上掌握好考核标准。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其内部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完善,预算考核面临诸多问题。 1.2资金问题 资金是物流企业持续经营的保证,没有足够的资金则意味着企业的失败。而物流企业中对于资金的规划分配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将给财务预算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如:个人主义、权利主义的泛滥,必将造成物流行业资金使用混乱,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责任问题 表面上物流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预算措施,但依旧存在着“重形式、轻执行、弱控制、软考核”等管理问题。财务部门在工作中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企业内部的预算方案未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审核,导致预算方案运行后失效,预算审批手续无法正常办理审核。 1.4信息问题 物流企业内部预算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于信息公开等方面。通常物流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先实施详细考核,然后将具体的财务信息公布出来,保证预算工作“透明、公开”,但预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全面做到信息公开,有的财务状况未真实反馈出来。 2多方因素造成预算失效 预算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造成预算工作实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这不仅导致物流企业资金白白浪费,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弄清预算失效的因素时,物流企业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分析造成物流预算失效的原因。 2.1人员因素 人员是企业政策的执行者,是决定预算成效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预算工作是导致预算管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如:在工作时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不能从成本、投资、预算等角度考虑,这必然会引发诸多财务问题。 2.2企业因素 在物流企业自身上找原因可知,管理意识薄弱是引发财务预算问题的主要因素。物流企业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及同行之间的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策略,生产计划及销售方式不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当产品推向市场后就会带来销售不出的现象,是预算工作存在的偏差。 2.3市场因素 “不稳定、不可测、不可防”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鲜明特点,这就给物流企业的预算管理带来了许多未知。有时当企业的预算方案制定后,市场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将会打乱预算工作。最为典型的则是经济危机爆发,所有的行业都将面临着沉重的打击[3]。 2.4政府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对政府的定义之一“:宏观调控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是协调企业发展的主宰者。”但现实情况是政府对自身职能采取保守政策,多数情况只是对经济发展给出抽象的引导,未能从实际行动上对企业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检查工作不到位,造成预算监控失效。 3科学理念指导预算工作 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加强预算管理,必须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保证实际预算工作按照正确的路线进行。换言之,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加强必须依赖于科学理念的指导。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总结,预算工作中需坚持的理念包括: 3.1整体理念 物流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策略时必须坚持“纵观全局”的理念,以物流企业的大局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战斗力,让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预算管理必须遵循物流企业日常管理的准则,服从整体管需要。 3.2实际理念 对于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我们需倡导“实事求是”理念,预算管理工作不得脱开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就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实施预算编制过程中力争做到“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科学运行流程,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3时间理念 在不同的时间里制定不同的预算方案,这是时间理念的重点。时间是时刻变化着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预算工作与现行的经营状况保持一致。而预算人员应以先进的预算方法结合当代实际开展工作,以保证良好的预算效果。 3.4人文理念 除了要对预算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奖励方式,主张“以人为本”来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物流企业领导在编制管理手册时,也要把奖励内容包含在内,根据日常考核情况对职员给予薪酬奖励,提高预算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财务管理是预算总指导 预算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要想保住良好的预算效果,则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领导需不断完善财务策略,以财务工作为“总指导”来改善当前的预算方式,确保企业资金得到科学运用,由此促使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1完善监督 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监督方案,促使预算工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实际化道路。企业可对财务部门实施财务监督制度,定期检查账务,查阅账本,这不仅能起到财务监督的效果,也能结合具体的预算情况把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实反映出来。 4.2效益优先 鉴 于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物流企业必须制定全面的管理策略才是实现自身的价值。预算工作的安排需结合当前的运营情况,参照企业的实际资金消耗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策略,对于内部资金的收支实行严格控制,这样就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4.3持续运营 通常情况下把企业预算目标划分成当前、以后两大时期阶段,而物流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眼下的需要。为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应该把发展眼光放得长远些[5]。在建立预算目标时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预算方案,以保证企业资金合理运用。 5结语 竞争力是物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保证,物流企业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应该把增强竞争力作为重点工作开展。物流资金预算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不仅会影响资金的科学使用情况,还会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因而,企业需针对造成预算失效的原因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法,维持预算工作的有效性。 物流管理论文:企业竞争力的物流管理分析 一、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企业通过物流管理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物资进行统一的计划,统一的采购和统一的配送 搞好物流管理,减少了物资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的减少和损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物流管理,可以很好的利用第三方市场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看谁的市场占有率高了,而是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可以更好的协调、调动、利用、整合身边的市场资源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像一些随处都可以买到的、常用的物资,那么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来进行库存,他可以充分的利用市场的这个大库存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生产,这样的做法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的成本,大大的减少了流动资产的链条,进一步的优化了自己的资金结构,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很好的利用第三方市场的物流效益。 3.加强物流管理,可以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绩效 通过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的减少了中间的环节。遵循就近采购的原则,可以很好的缩短物流的周期,从而降低了物资供货的周期,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企业的物流绩效。现阶段企业的供货周期和物流周期直接影响到物流的成本和费用,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关于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 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的模式,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成立专门的物资配送中心,改变过去的单位领料制。配送中心是专门的物资、商务、信息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经营机构,这种机构的建立有很多的好处:首先,他可以对物流管理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优化重组,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费用的节省。其次,配送中心,可以对物资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及时的减少物资的库存数量,从而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周期。它对库存的统一调配也大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和人力资源的费用。再次,配送中心进行的统一配送可以更好选取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费用和运输成本。 2.要注重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在,我国企业普遍对仓库管理不重视,导致了这些部门的人员稀少和人员素质不达标。很多企业的现有的仓库和运输方式,根本达不到高标准、低效率的要求。现在的物流人员也只是简单的开单、发货和验货,根本达不到专业物流人员的要求和水平。所以,现在企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在引进专门的物流专业的人才之外,还要对现有的物流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以此来体改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物流管理水平,来更好的满足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要求。 3.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物流信息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兴起,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的管理也渐渐的转变为资产和知识的管理。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很好的掌握发货量、订货量、存货量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市场情况如何,从而更好的分析一下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以便更好的预测将来的物流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更好的控制物流管理,利用网络信息代替人力手工操作,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既可以减少了库存,又可以实现物资的及时配送,还大大的降低了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搞好物流管理,可以做到物资的最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减少了物资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的减少和损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进一步的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运作提供基础 信息化是企业实施高效物流管路的基础,缺乏信息化或低信息化的企业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及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物流信息化可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企业还需要通过物流信息管理敏锐掌握环境变化状况,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使得企业更好生存发展。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促进各行业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共同搭建不断加快物流发展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的整体水平。鉴于中小企业特点、地位,以及发展中的困难,28年8月央行宣布给中小企业调增5%的贷款额度。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区企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分析了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又提出了关于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企业要想强化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并且要注重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物流信息管理,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处理和运用,从而更近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管理论文: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构造与实践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十分重视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研究,这可以说是现代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相当大的研究热点、值得探究的领域。应用ERP技术,可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加速物流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1.1ERP概述 ERP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的主要宗旨是综合管理、优化、平衡企业所拥有的信息、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所包含的时间与空间等资源。企业资源计划ERP其实质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它最早是由美国GarterGroupInc公司所提出[1]。ERP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2]基础上,建立起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具有供应商和客户管理。ERP从根本上来讲,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Chain)开展业务活动的管理思想;从而使得企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有利地位。 1.2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成百上千家的企业都积极实施或试用ERP系统。研究机构、各高校对ERP系统的研究、实施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国产化ERP产品应用,随着国外ERP市场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加强[3]。我国国产化ERP软件公司或提供商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数量大约有几十家,软件产品也达到上百种。这些ERP软件公司或提供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从研发企业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多见于一些ERP应用企业以及一些有关研究所与高校;一类是是由财务管理软件公司转型而来的[4]。目前我国ERP软件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ERP研发和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经验,但公司规模往往不大。由于我国管理咨询业目前不是特别发达,专门从事有关计算机技术方面咨询的公司还没有成型。所以,在具体实施ERP系统方面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在ERP的研发与应用方面,我国各个企业还有待积累和发展。 1.3物流管理系统概述 2004年,我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全面开放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中国企业物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企业面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目前中国的物流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落后的。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角度看,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物流成本在GDP的比例一直有所下降,到现在为止已经少于10%。而2004年,中国物流成本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为20%左右,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已超过20000亿元。而目前在我国的工业企业生产中,根据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一方面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高达40%,而另一方面直接的劳动成本却不足10%。传统意义上,业务工作中除了材料成本或批零产品成本等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之外,物流成本被认为是最高成本之一。这清楚地表明了我国企业物流存在严重的问题:支出成本过高、管理水平落后[5]。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1.4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意义 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采用ERP管理方法,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变了企业的流通方式,减少企业间的不良竞争状况。在ERP系统中,上下游企业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主要是依靠彼此间的信息共享才能得以实现。其结果会带来很多好处,能引起ERP系统上总的成本的降低,将使社会的资源实现最好的配置,提高各企业和整个ERP系统的效益。二是,有助于企业实现了重构,主要对企业机构和ERP系统内容进行重构。ERP系统管理需要管理的内容广泛,有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所采用的技术、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的组织形式等。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重构是ERP系统管理实施的重点。三是,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现代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多,要求更高,要很好地采用ERP系统进行管理,就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比如有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自动补货技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这些技术的运用是企业进行ERP系统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还能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6]。 2系统设计目标 本文将使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对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在现有的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按照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设计开发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基于ERP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在综合使用当前成熟的Web应用程序编程框架[7]的基础之上,根据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情况,合理控制工作流,实现数据的交互,完成规定的业务。通过软件代替人工的形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8]。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框架。通过对项目干系人和参与者的调研及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根据企业物流日常管理的需要,要求系统主要具有四个功能:一是销售管理,全面实用的销售信息管理功能。二是采购管理,包括采购申请、审核等。三是生产管理,包括商品信息、仓库信息、员工信息等基础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四是库存管理,指全面实用的库存信息管理功能。除了上述四个功能之外,在本次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 设计中,还涵盖有设置系统日常维护功能内容。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3系统软件结构 软件结构指的是组成软件的物理元素,即程序、文档和数据库等。在本系统的开发及运行环境,程序是基于.Net系统开发平台开发的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基于SQLserver。运行平台:WindowsXP/Windows2003。显示像素,系统最低要求的是800*600,系统显示的最佳效果是1024*768。系统开发框架如图2所示数据库是软件操作的基础。SQLServer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库,并且功能强大、存储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安全性、健壮性高,支持JDBC。系统在程序中使用其API,执行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处理。 4系统具体实现 4.1系统登录 双击可执行文件后,弹出系统注册的对话框,单击“试用”按钮后弹出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操作员“mr”和密码“mingrisoft”后,单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到如图3所示的主界面。 4.2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功能是对物资库存进行控制与管理,它能实现对物资需求计划、入库、到货、出库、保管帐、盘点等项目的管理。同时还能实现货品报损,物资拆分,货品报溢、仓库调拨等相关任务,另外,能综合查询各种库存数据信息,能录入各种原始单据,对物料的到货、出货、以及库存的状态及时地了解;还能结合库存的物料情况进行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利用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各种报表和业务情况统计。库存管理菜单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移动、库存盘点、库存查询和商品库存报表。入库管理又包括:入库登记、入库审核和入库查询。入库查询运行效果如图4所示。 4.3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主要包括:销售开票、销售结款、未付款结款和销售查询。其中各报表可以自定义,并进行有关销售的各方面统计,如商品销售汇总表、明细表、季节、分年度、款式、类别等统计销售情况,商品销售分析表还可以帮助公司进行销售数据分析。销售管理的流程,首先是接到订单或者是签订合同,然后填写订单,并需要审核订单,填写发货通知单并需要审核。需要从库存调拨,开据售出库单,销售发票,进行审核填写收款单。销售管理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如下所述:一是,提供完善的数据统计功能,实现金额核算的自动化,简化人工作业。二是,对未偿还的款项,提供预计还款日期设置。三是,提供打印功能。 4.4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物流管理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采购管理的活动过程也比较丰富,包括:计划的下达、到货接收、生成采购单、执行定单任务、采购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实施采购管理能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督,同时能对采购物料在物流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最终对企业采购活动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采购管理系统(供公司内部采购人员使用)。该系统能进行辅助管理作用,包括:物料采购结束后的结算、了解采购合同的签订情况、了解物资采购计划的实施情况等相关内容。采购管理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现款采购、采购订单、采购退货、采购付款、采购收货等;经过该系统,能使物资交流更加清晰。能生成很多报表,包括:进货汇总的统计,分仓库、分时间统计进退货情况,明细统计报表;完善的订单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物资订单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而且所有报表均可自定义,使工作更加地轻松性;同时,该系统还能编制采购计划和合同,录入各种原始凭证,记账统计,以及利用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各种账单报表和业务情况统计提供依据。 4.5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包括接到生产任务单后,查找对应产品的物料清单,然后下达到车间。具体来讲,包括车间的设置,班组的设置,人员的岗位安排,以及员工的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等内容。 4.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操作员信息的管理以及权限设置等。 4.6.1操作员信息查询操作员信息查询,双击窗体下方列表中的记录可以对数据进行“新增”“、修改”“、复制”“、删除”等操作。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包括:1)界面可对数据进行查询和打印。2)设置完查询条件后,单击“查询”按钮,窗体下方的列表中即可显示查询结果。 4.6.2权限设置在窗体上方的用户列表中选择需要设置的“用户”,单击“修改”按钮后即可进行权限设置,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其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5系统及数据安全 因为目前黑客的入侵、病毒的侵犯是非常严重的,为了防止外来用户非法登陆,获取信息,系统采用用户身份验证机制,通过输入账号密码授予合法用户使用的权限,用户可以自行修改密码,以确保系统的安全[9]。系统中的数据有备份。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有恢复补救的手段,不致造成工作的混乱与损失。重要的程序已把原版保存起来,日常使用复制的程序,以免由于一时的疏忽和误操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硬件设备的使用,有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来进行。通过对系统进行监视,当发现某种不安全因素时能够报警或采取适当的安全技术设施,以改变、控制或消除不安全因素。特别注意计算机病毒这种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与消除。系统管理人员定期的做好系统的备份工作,防患未然,当出现不可处理的故障及时的对系统进行恢复,以确保数据安全。单击系统界面“…”按钮选择数据备份的路径,然后单击“备份”按钮即可对数据进行备份。 6结语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设计并实现系统的软件结构和工作流程。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着以方便物流管理的方便、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物流管理综合性、以及企业领导进行审核与管理、系统管理员日常维护为目的,以便捷安全为宗旨,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根本出发点而进行的规划,意图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集成化。本系统使用的是基于ERP,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一个安全性高,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好的系统,满足了系统长远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标签框架,提高了系统界面易用性,使该系统的创新性和易用性不断提高。本系统现在已完成,目前的运行情况良好。在今后的使用中,需根据实际企业物流管理需求不断的改善。 作为企业ERP系统的一个子集,物流管理系统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加快信息终端应用的全面推进融合,例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与Web技术完美结合,实现多点接入、远程控制等新技术。另一方面,系统应该努力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努力做成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管理论文:电子商务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模式创新 【内容提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暴露了我国物流系统的滞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 键 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 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 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 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 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 )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 thews 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 )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 (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 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 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 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性服务,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 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 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 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 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 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 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 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 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 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 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 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 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请记住我站域名/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 )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在加入WTO以后实现跨越式发展。 物流管理论文:有关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1.1物流概述 物流是一个新的科学分支,它最早起源于美国。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效的物流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通常是指一个产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为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所在地是不同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实践差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现代物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以外的界限分离,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以实现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物资与信息的流动,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品的销售以及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的活动周期。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物流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企业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2.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观点看,企业物流是企业中的一个属于支持性质的部门,仅仅只是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一种支持和促进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连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本回报率,使企业从物流中心获得丰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制约,物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一般都存在着经营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交货不够快捷、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等缺点和劣势。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服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3.2企业物流管理滞后,现代化设备不足 许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纸笔时代,或者一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管理企业物流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企业应用了现代物流设备,但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长期以来物流专业人才稀缺,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足够重视。 3.3物流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落后 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这一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阻碍了物流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模式的组织创新和发展,制约了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4.1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规划,采购到仓库管理,目前的物流管 理业务和库存控制操作系统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点,依靠人工记忆的处理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购买,验收以及保证货物质量和交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致使库存堆积,交货延误,成本增加,进而企业就会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要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4.2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物流管理知识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的思维模式,加强对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实际业务的现代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其次,企业应重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要加大力度管理,并积极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及时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树立绿色物流的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需要的综合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稀缺,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还应设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使工作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人员资格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体系,并运用相关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再次采取教育和在职培训相 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4.4改善物流管理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升级,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的关键。 结语 总之,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企业的重视。在企业物流管理科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的要求,逐步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物流管理论文:双元制物流管理职业教育的探索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经半个世纪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一个完整且规范的教育体系,其中国家政策、地区经济、企业参与、行会协调等各种因素环环相扣,这种职业教育的模式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依赖。中国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理念多年,由于受政策、经济和区域等多方面情况的限制,显然无法照搬德国经验,如何解决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国际化专业为例,解析针对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水土不服”的问题,做出适应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中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征对比 (一)中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由职业院校承担,企业参与度非常有限。受师资、实训场所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实施过程中理论过多,而实践性不强。职教教师无法设计企业真实的学习情境,而是依赖教材、录像、网络等,导致他们的知识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部分职业院校已尝试根据教学与工作实践设计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在实践教学的环节还不能实现如同德国双元制的企业培训,或是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教学。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法律保障。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简称BBiG)明确定义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必须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地点交替进行,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操作,30%的时间在学校进理论学习。企业和学校相互合作,实践与理论培训交叉进行。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是全国统一的,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结业时均设有统一的考试,采用相同的标准,文凭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企业负责实践培训,而且职业院校也会在学习情境中建立相应的实践关联。教师通过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进修培训,更新知识。相比之下,在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更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更高,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文化熏陶,校企双方已实现合作双赢。 二、开发适合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011年初,原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受聘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专业特聘教授,引入了德国QMVC教学质量评价体系(QualityManagementofVo-cationalCollege),在物流专业组织小范围的教师研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大家就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改善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制定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对比教学计划,物流管理专业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学生每周一天半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三天半在签约企业进行实践。在第三学期结束时参加职业教育中期考试(Zwischenpruefung),第六学期结束时参加由行会组织的结业考试(Abschlusspruefung),考试合格即可取得由州文教部颁发毕业证书和手工业行会(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授课模式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完全采用授课式教学模式,学生按照科目按部就班上课、考试,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需要自行找一个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完成全部学业即可获得毕业证书。此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时间间隔得过长,使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某一个科目”,而在企业实践时也已忘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学习企业实际的工作步骤。 (三)“本土双元制”授课模式 2013年,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要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引入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全套原版教材、试题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引入、调整、推广。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全程指导了中德学院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并组织专业教师分别赴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型、曼海姆双元制大学、戴姆勒职业学校进行实地专业研修。教学改革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试点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分阶段模块化授课方式。第一学年,安排如军训、思政、大学语文等教学大纲里无法删改的内容,完成基础课。第二学年,以模块化授课方式,在校内进行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讲授,穿插一次为期六周的企业实践,使学生首次实地感受自己未来工作岗位,找准个人定位。完成第二学年全部课程和实践可参加中期考试(Zwischenpruefung)。第三学年依然以模块化授课方式,在校内进行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讲授,穿插两次为期六周的企业实践。完成全部课程和实践方可参加结业考试(Abschluss-pruefung),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海外德商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 三、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国际人才培养标准 引入德国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原版德国物流专业教材和课程标准,所有授课教师都接受德国职业 教育教学法、物流专业教学课程的培训,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块、授课方式、实训内容和测评标准等完全与德国标准相吻合,进而推动了教育教学试点工作。 (二)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国本土化评价标准 德国各州文教部都十分注重OES质量控制体系(ObjectivEigenstaedigesSystem)、巴伐利亚州(FreistaatBayern)推行的Q2E体系(QualitybyEvaluationandDevelopment)等。虽然各州推行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名称不尽相同,但其宗旨都是希望通过建立和统一质量评估体系标准,保障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质量。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借鉴德国莱茵兰普法州、巴登符腾堡州及巴伐利亚州的经验,为物流管理专业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QMVC(QualityManagementofVocationalCol-lege),根据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学校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所(InstitutfuerSchulentwicklungundQualitaetssicherung)的评估指导意见与评估方法,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特点,研究开发本土化的评价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予以推广和应用。 (三)引进国际化师资培养模式,打造国际视野师资队伍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中,为了使教师切身实地地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的文化精神,中德学院组织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三周的教学法、专业技能进修,通过企业真实案例,行动导向、小组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开拓了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引进美国GLM国际物流师资格认证,在教师培训中嵌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四)搭建高端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 为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德国商会及数十家京津地区德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德国运输物流企业DHL、德国装备制造物流企业戴姆勒奔驰和西门子公司、德国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麦德龙等。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联动效应,探索并形成“双元制”理论在中国本土化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功实践经验。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入企业资源和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吸引用友新道投入600万共建“天津中德———用友新道创新学院”。指导在校学生开设创业超市,为学生开辟了良好的就业途径,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校企合作为学校扩大了企业技术培训的规模,强化了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而创造了可观的“隐性”价值。 四、结语 构建中国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一方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掌握学生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度”,学习期间参加实训、在岗培训、轮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了解岗位需求和企业文化,适应力强。无论如何,我们应注意,每一个职业教育的专业都要切合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中国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身也要考虑到学生、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的需求办学、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学,才能与企业更好地合作,加强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物流管理论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高等教育水平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高技能的优势,两者缺一不可。要办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高技能的优势,具备充分、适当的实践教学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地区、各学校都应该建设相应的物流实训中心,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中心的作用 (一)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专业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上,无法与企业实际衔接起来。抽象的理论学习不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无从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所以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训条件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绝不可小视。 (二)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 具备高技能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而实训中心是培训学生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充分的专业实训,掌握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中心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硬件及软件相对落后的问题 物流实训条件既包括大型设施设备和大量的中小型设备,也包括各类物流软件,但大多数职业院校由于资金限制,只能购买一些基本的物流设备和相对简单的物流软件,而先进物流企业所使用的大型自动化的物流设备以及功能先进实用的物流软件则购买的很少,从而导致实训中心的条件与优秀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差距较大,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达到最优效果。 (二)物流实训项目以单项、简单操作技能训练项目为主,而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较少 由于实训设备与师资条件所限,物流实训项目多以单项物流设备操作和简单实训项目为主,如叉车操作实训、拼托实训、打包实训等,而综合实训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物流流程和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很少,导致物流实训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不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特点。 (三)缺乏高水平的物流实训指导教师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大多没有行业和企业工作经验,所以实践教学能力相对欠缺。而因待遇不高,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物流人才不愿意到高职院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工作,使高职院校缺乏高水平的物流实训指导教师,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 (一)实训中心建设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应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合理规划,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物流实训中心的重点应放在软件条件的建设上,让学生通过实训能更多地了解物流行业、物流流程,接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实用的物流软件,而简单物流设备不应成为物流实训中心的重点。如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就是一套较好的物流实训软件,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把真实物流企业环境虚拟化,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该平台既仿真了物流企业的硬件环境,又仿真了物流企业各种工作岗位;既仿真了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又仿真了物流企业各岗位的协作。 (二)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强化综合实训 物流实训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合理设计物流流程,控制物流成本的能力,而非简单物流设备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学校应组织相关企业专业人士和教师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增加综合性的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应涵盖物流主要作业环节,使学生能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出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的物流服务方案,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系统性的特点,也使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充分体会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如果物流实训项目以操作机械设备为主,那么学生对物流的认识将是非常片面的,仅仅停留在设备操作层面。 (三)实训中心的建设非一次性投资,应保证实训中心建设的连续性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此物流实训中心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应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适时补充和更新换代。因此学校应建立一套实训中心建设机制,合理筹措资金、合理规划,由相关部门负责实训中心的后续建设工作,以保证实训中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保证实训效果。 (四)建立地区共享型、高水平的实训中心 鉴于目前西安地区高职院校物流实训中心的的规模普遍偏小,条件相对较差的现状,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一个较高硬件和软件水平的大型物流实训中心,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院校可共享,这样学生便可接触到先进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设备及软件,大大提升实训效果。共享型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以某个院校为主导,相关院校共同投资,共享资源。因该物流 实训中心集各方之力,具有起点高、社会影响力大,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可避免物流实训中心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职工教育论文: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开展公路职工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普遍为人们所认识,然而长期以来职工教育却总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个人以为,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公路职工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形势发展,首先要求公路企业要有明确的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才会把“人才”的问题作为企业走向市场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才会把职工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明确的产权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前提,只有加速产权制度改革,使公路企业产权明确,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能够担负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路企业,企业管理层才会真正关注职工队伍素质,才会自觉把职工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的公路形势,体制改革还未曾全部转化,仍属事业性质。部门领导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养路费紧张情况下,难以把财力和精力放在职工教育上。陷于管理的种种繁杂事务之中,作为长期行为的科教工作自然就难以到位。 我国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使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公路却仍然不适应日渐市场化的外部环境,难以为职工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许多地方职工的再教育、培训费用都得职工自行解决。以教育为本之类的理论对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无济于事,因此职工教育还是难以摆上议事日程。 二、培育发展人才竞争市场,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促使供需两方面的竞争,才能促进职工教育的发展。 劳动力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人的劳动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公路部门内,还没有形成劳动力的竞争市场,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的培养发育,使我们需要的人力资源可以从市场中获得。通过培养公路劳动力竞争市场,可以使职工在其追求收入和福利最大化动机的支配下,不断提高自身各项素质、提高竞争能力。而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者,即现今的公路企业如果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也会受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支配,在这种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支配下,必须会增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个人而言,投资人力资本,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可以通过报酬得到回报,因此激励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关注自身劳动力的质量,从而推动职工教育的发展。文秘站版权所有 三、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路道德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才有助于公路职工教育的发展。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它决定着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左右着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造就出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因此与经济生活秩序和职工行为取向有着决定性关系的职工教育必然要受到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目前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尚未形成,使人们在道德约束上感到茫然。社会还未能从制度上迫使人们不敢失信和取财无道。还未能使人潜下心来学知识、学技术,靠劳动致富。还未能使广大劳动者领会到,要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只能取决于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因此在当前公路改革转型条件下,旧的文化支持诸如单纯倡导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而不从根本上解决职工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解决职工真正关心的后顾之忧、倡导全新的公路文化理念,使其基本上对公路职工的经济生活失去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抓紧构筑新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支持新的经济生活秩序、改变人的观念,从而推动职工教育的发展。 四、要确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关心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职工教育工作的发展。 当前社会普遍缺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仅仅把“人”看作手段,而不是看作目的,尚未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最终发展的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通过生活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生活质量除了物质条件外,还包括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对公平竞争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追求,更包括对受教育权益的维护。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创造一个能不断促进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社会政策,建立健全能充分促进和容纳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构建一个保证职工教育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关心群众,才能促进职工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公路职工教育要摆脱困境和求得发展,关键在于创造公路企业走向市场的条件,使之成为有效率的市场经营主体;关键在于创建公平合理的公路劳动力竞争机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让绝大多数人在道德价值上认同、在行动上遵守公路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经济秩序;关键在于能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总而言之,唯一的出路在于主动地深化改革。 职工教育论文:提高职工教育发展公路事业 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职工教育培训正是在工作中、学习中、实践中提高的重要环节。职教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职工教育是振兴公路事业的必由之路。同时职工教育工作只有为公路事业发展服务,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和职工的认可,才能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一、立足长远,提高认识,是搞好职教工作的前提 1、是落实“科教兴路”战略方针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为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实施“科教兴路”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教育的深远意义。坚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路”的一项重要举措,把人才培养当作公路事业发展的第一财富,把职工教育当作公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不断强化职工培训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努力构筑公路人才制高点。 2、是培养造就新世纪建设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6,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新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越来越短。18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要创造一流的业绩,就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一体化网络,逐步构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社会化的、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 3、是推动公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公路职工由于分散性的工作特点,长期奔波在施工一线,技术人员业务及理论知识都迫切需要更新,而公路桥梁新理论与新技术又层出不穷。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班既是提高公路职工素质的需要,也是公路事业发展建设的需要。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的基础,而人才资源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会前进和发展,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公路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公路行业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因此,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充分挖掘职工教育的潜力,使科学技术与公路的工作生产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公路的建、养、管、征的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把握公路部门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使公路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二、贴近实际,办好培训,是搞好职教工作的关键 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使职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应对不同层次上的职工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培训。 1、抓领导干部培训,提高决策管理素质。按照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狠抓公路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把重点放在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上,不断提高干部的专业水平,推动干部普遍实现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公路建设和公路改革的需要。培训采取和尝试一些新的授课培训方式。一是内容求新,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就一些新视点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专题讲座,以对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高理论层次;二是手段求新,打破传统培训模式,聘请先进单位的领导介绍成功经验,对于公路各项专业管理工作,请上级专业科室的负责人担任讲课任务;三是在培训教学形式上创新,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进行授课,使培训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高授课质量。 2、抓技术骨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随着公路建设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培养一批能覆盖公路行业重点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才队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每年举办高新技术培训班。在实施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工作中,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针对性。根据公路行业改革的特点和公路工程建设的需求,使培训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能胜任关键性技术岗位,而且能及时解决生产技术、工艺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超前性。为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跨世纪人才,应注重职工教育工作的超前性,为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培训门类、科目、内容、技术等方面要考虑到公路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进行超前培训。三是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用性。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三维动画演示、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先进的方法授课,聘请公路桥梁方面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进行授课。并且组织参观一些著名工程建设,做到学用结合。 3、抓一线人员培训,提高工人队伍技能。公路系统一线工人有很多,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公路的建设质量和养护质量的提高,影响公路经济的发展。为抓好一线工人的培训,一方面,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以县站为主开展各种岗位培训班,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岗位能手培训班。并注意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举办公路养护专业知识竞赛,印发学习资料,组织集中学习,在公路职工中掀起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综合素质。 4、抓新进职工培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刚进入公路行业的新职工,重点应向他们灌输“公路行业精神”,培养对公路行业感情和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的作风。新职工就职后,首先要学习公路行业历史传统,前人的创业精神、经营方针以及行业概况和业绩。现今流行的“企业文化”之类的字眼,实际上就是行业经营思想和工作作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文化”,如果不正确理解和继承它,就不能在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很好的理解经营政策和方针,也不可能与同事之间默契配合。新职工教育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传授基本劳动技能和对劳动组织、管理体系的认识。 三、改进方式,规范管理,是搞好职教工作的重点 1、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公路发展目标对人员能力的需求、各部门工作对人员能力的需求以及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提前作出周密细致的计划、安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培训效果及考核标准等,坚持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培训工作的龙头,使职工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进行。 2、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成人教学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做法,加强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在培训中增加互动式的教学,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交流研讨内容。学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每个人通过听取别人的发言,拓宽思路,提高认识,使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 3、合理选择培训模式。在培训组织上,坚持以内培为主、外培为辅。内培主要挖掘内部潜力,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外培是指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教育培训。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坚持短期培训为主,长期培训为辅。短期培训是利用业余时间和施工淡季,见缝插针实施培训,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在培训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的原则,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短期培训中,突出以岗位培训为主。 四、创建机制,完善体系,是搞好职教工作的保证 1、加强对职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职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市级以上公路管理部门独立设置教育管理科室,县级公路管理部门设置专职教育管理人员,按全员人数的0.3配备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把职教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职教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职教工作情况。坚持把职工教育工作当作公路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大事来抓,做到研究工作时要研究职教工作,布置工作时要布置职教工作,检查工作时要检查职教工作,总结工作时要总结职教工作,评比工作时要评比职教工作。 2、加强对职教工作的资金投入。教育投资体制是关系到教育经费能否正常投入,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教育的投入应转变观念,防止走进教育投资是消费性投资或视教育投资为职工福利的误区。在培训经费上,要集中管理使用,避免多头切割,真正用于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上。要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职教经费应实行归口管理,专项使用,制定《职教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使用范围和标准,盘活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资金,合理调度,确保重点,消除播撒芝麻式的投资弊端和短期行为。 3、加强对职教工作的配套管理。为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应建立考试考核制度。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严格地进行考试与考核,实行培训、用人一体化。为改变过去条、块分割和培训用人分离的旧的培训机制。应以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逐步形成培训、用人、分配相配套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提拔”的制度,结合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积极探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紧密结合的教育动力机制。 职工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提高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把人力资源作为可以调动的多种资源中具有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切实把经济的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职工教育论文:如何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 【摘要】随着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铁路职工的要求增加,需要铁路部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从而提高铁路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论文针对如何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进行研究,论述了铁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现状,以及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服务质量;职业 1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铁路行业发展迅速,铁路线路的增多,高铁的开设,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行业的发展,使得公路、航空、水运等发生巨大变化,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得到解决,新的技术不断研发,使得我国的铁路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对于铁路职工的要求提高,需要铁路部门通过教育培训去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2铁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铁路建设对于国家、社会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神华铁路(包神、神朔、朔黄、大准)的建设,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内蒙古东胜煤田和陕西省神府煤田外运而建设的一条铁路专线,运营里程达2150多公里,构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例如,神华铁路充分利用开发与人力资源的铁路建设,是现代铁路行业的新突破,并且推行效果良好,推动了铁路人力资源开发的热潮。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能够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例如,煤炭铁路运输岗位的职工,需要通过技术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并且需要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而确保煤炭铁路运输工作的效率。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铁路行业普遍存在人与事分离的情况,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人进行动态的管理。铁路职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注重对职工的心里培养,树立其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具有调节、开发的能力。铁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侧重人性化管理,从而去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铁路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共赢。我国铁路行业中的职工,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偏低,职业技能参差不齐的情况。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只注重职能管理,忽视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得铁路职工的综合素质偏低。铁路职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人员素质的角度入手,涉及的对象是每一位职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从而提高人员的管理质量[1]。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仔细研究慎重思考,从而去进行人才的有效安置。铁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侧重技术人员的潜能开发与培训,从而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4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现状 4.1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 铁路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而培训的质量是关键。我国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专业涉及面广,专业性较强,培训师资力量短缺,专职的培训教师较少,而且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很难聘请到。为促进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沟通与工作机制之间的交流,需要加强对铁路职工的培训力度,聘请高素质的教师,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去提高铁路员工的整体素质。铁路部门需要将职工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对职工的管理力度,将培养专业的高素质职工为主要目的。铁路行业的培训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专业知识,但是由于教学与工作的任务繁重,使得培训教师难以在职工培训上面坚持到底。因此,影响培训的质量,容易使得教师在培训与工作上面同时出现问题,导致铁路职工的整体培训质量下降。 4.2未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表面上是一种形式,但却具有实际意义,其对于铁路服务业具有促进作用。教育培训是铁路职工专业技能的保障,由于我国铁路行业的局限性,未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也没有整体的把握分析铁路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使得对于职工培训教育不重视,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铁路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等,重大的开销使得诸多铁路部门,仅是在需要时进行培训,而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培训长期发展。例如,在铁路煤炭运输过程中,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缺乏,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仅是依靠工作经验处理问题,导致工作的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下降。此时的职工培训教育,只是存在于形式。我国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进行开展,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的不重视,未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从而使得教育培训形同虚设。 4.3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落后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落后,影响培训教育的质量。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全天候运行,铁路行业职工工作比较繁忙,空余时间较少,很少有时间进行培训,存在一定的工学矛盾。并且铁路部门并不认为,培训能够解决职工的技能问题,思想观念的偏差,使得教育培训无法顺利开展。传统的铁路职工培训模式落后,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老旧的讲解、“师带徒”等方式,使得职工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对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传统的培训模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的需求,并且培训的内容与现实存在偏差,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导致教育培训失去其作用。 5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策略 5.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对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对教育培训的认识。诸多人认为,教育培训的实施主要在于铁路部门的管理层,尤其是针对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实际上职工教育培训,需要整体职工加强重视,真正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铁路部门的领导,需要将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职工服务水平的核心内容,铁路职工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自己,从而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教育培训,铁路部门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长期可行的计划,重视培训,大力进行宣传,从而去提高铁路职工对于教育培训的重视。 5.2细化基础培训工作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需要细化基础培训工作。注重培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从而去提高培训质量。可以通过开展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大会的形式,去加强职工对培训的重视,使得职工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铁路部门的管理层,需要深入对职工的调查,了解职工比较薄弱的文化结构,需要培训哪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积极的开展铁路职工座谈会,加强职工之间的信息共享,为职工提供外地学习的机会,为职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进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去提供培训效率[2]。铁路职工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进行沟通,建立教育培训微信群,加强职工之间培训内容的交流,从而去深化培训内容。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更新,教育内容要新颖,选择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与真实性。教育培训需要根据职工的知识水平进行划分,编写不同的培训方案,从而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5.3强化师资力量 为确保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强化师资力量,从而去提高培训质量。铁路部门需要聘请,行业内部的知名人士作为培训讲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不仅要深化职工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培训工作的职业技能,通过培训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丰富职工的工作经验。铁路部门可以聘请国外的教育培训专家,学习其优势,弥补自身行业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铁路教育培训的发展。 5.4建立新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 建立新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根据现代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创新教育培训的模式,从而去提高职工培训的效率。对于职工教育培训,需要根据职工的水平进行分级,对于不同层次的职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对铁路一、二线的职工进行了解,准确掌握其知识程度,以及技能水平。可以通过高级职工带动中级职工学习的方式去开展培训,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高级别的人员可以指导培训低级别的员工,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建立新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需要创新培训结构,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管理力度,将铁路职工培训落实到实处。对于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需要重视职工培训积极性的培养,侧重文化技术的学习,通过现代化技术,培养专业技能强大的铁路服务队伍,从而去促进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为保证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奖励制度,对于铁路工作中成绩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职工进行批评,从而去促进职工积极参加培训。铁路职工教育培训,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加强部门内的培训学习。职工之间加强经验的交流,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相互帮助解决,实现职工整体的提升。优化职工教育培训结构,提高员工对教育培训的兴趣,打造良好的培训气氛,从而去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 5.5规划培训流程创新培训方法 规划培训流程创新培训方法,能够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加强铁路职工之间的交流,准确掌握职工的知识水平,根据职工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并且将培训结果形成报告,反馈给上级部门。②确定培训师资,确定培训的重点,编写不同层级的培训方案。③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加强对铁路职工的培训,并且对参加培训的职工进行评估,形成报告反馈给上级。建立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公众号,定期进行内容,从而去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加强对铁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去正面的影响职工。对参加培训的职工技能进行测试,对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可以通过情景考评的方式进行测试。 5.6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需要根据职工的需求,培训对象的不同,明确教育培训的范围,确定教育培训的模式,从而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铁路教育培训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将培训过程的工作职责落实的个人,从而确保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地进行管理,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去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教育培训的内容,需要与职工工作良好的衔接,使得培训的内容,能够直接应用到工作,体现出教育培训的作用。铁路行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进行的业务,需要制订长期发展的计划,从而去加强铁路人才的培养。 6结论 综上所述,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现状,主要有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落后,未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及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策略,主要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规划培训流程创新培训方法、创新培训结构、建立新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强化师资力量、细化基础培训工作以及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作者:翟雪冬 单位: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车辆维修分公司 职工教育论文: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 摘要:同各行各业一样,人才是中小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不断加强中小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才素质,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是开拓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当前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作效率或质量效果。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小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不断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和发展壮大自身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 一、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导致重视不够 职工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能的一种主要途径,开展职工教育既是企业发展需求,又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职工,都存在对学习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2.教育培训内容功利化和不切实际 只注重对生产任务完成有效的、应急性质的培训,对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的学习不重视,对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培训有兴趣,对产生隐形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学习不重视。由于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有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根本不切单位发展的实际或需要。 3.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教育方法不灵活 存在重形式不重结果现象,只求完成培训任务就行,指令性的做法较多,全面开展各类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不到位。培训方式多为“填鸭式”、“灌输式”,利用新技术手段不足。 4.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 职工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筹划;未能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规范,不能对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纠正偏差,进行控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虽然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但没有通过学习培训使报酬得到一定的提高或得到其他奖励,知识的增加与实际利益挂钩结合不紧密。 二、职工教育培训应突出的重点内容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要侧重政治理论教育,是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崇高政治觉悟和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定期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基本政策理论,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也是促进做好本职工作、打牢政治觉悟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如何提高职工的职业水平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切实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及时调整职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职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项,专一项。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引导职工遵守一定职业范围内普遍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和特殊的道德要求,在用各项规定制度规范自身言行的同时,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自我约束。 3.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培训 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有时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发展,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政治理论、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设方面,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直接决定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领导干部不是只会干,主要的是会管,会带领大家发展,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会给广大职工以工作的动力和激情。 4.加强技术性岗位技能培训 当前,中小企事业单位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中小企事业单位各自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突飞猛进,这些新知识,新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术岗位不同于一般性工作岗位,攻克关键性技术,突破技术难题,普及应用新技术,通过科技引领自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没有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一个单位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能力。 5.加强和谐人际关系的培训,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是保证单位内部人人心情舒畅安心工作的前提。一个单位中,假如有部分人经常不讲诚信和友善,不讲团结互助,见了利益就抢,看见工作就推,自私自利,见有好处就争,有困难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个单位的机体受到不良的侵蚀,造成没有友善、没有互助、没有团结,一盘散沙的局面,单位建设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是单位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对策 1.方法灵活多样 中小企事业单位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当前,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指老师通过语言系统讲授知识。二是交换工作岗位法:指员工不定期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技能,达到一专多能。三是拜师学艺法:由技术能手一对一、一对几的师带徒培训。四是现代科技培训法,利用新的视听技术,如投影仪、录像、电脑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应是当前和今后推广应用的学习方法,更适合参加工作后的在岗培训。五是这些年流行的体验式培训,如公开课、拓展训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等。 2.内容切实新颖 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新科技知识培训和工作态度培训。一是技能培训: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就像驾驶车辆,基本的起步、停车、加减档、交通规则要会做。而技巧则是在技能的基础上,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才熟能生巧,达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或水平。高层领导的培训在于企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重点是会用人。中层干部的培训在于执行力的学习提高,是领导能力、方法的训练。一般员工技能的培训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员工素质培训:主要有文化素质、作风养成、心理素质、工作生活习惯等,重点在于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有好的作风和素质。三是新科技知识培训:要适应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对与本行业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解跟踪,掌握行业动态,不断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技术,适时更新产品、新工艺,使本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对企业的转型及产品更新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四是工作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再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3.模式、目的明确 职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例如,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考核结合起来;本着按需施教,缺什么学什么原则,创新模式方法;培训工作还有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力型和实用型的结合,以便做到学以致用。要加大培养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力度;把培训重心从一般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不断转移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来。 四、小结 教育培训是人才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大中小企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职工培训,要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探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拓展培训内容、方法,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促进单位全面发展。 作者:魏法力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处人事科 职工教育论文: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考 摘要: 水利关乎国计民生,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打造高素质的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需要创新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创新 从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到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再到新中国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工程自古至今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环保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构建中国梦,水利系统任重道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表明党中央对于水利工作的重视,加强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概述 1.新时期水利系统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我国越来越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注重对于水利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倡导从思想到实践上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方针。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国水利系统从技术手段到管理方法得到了改善,采取科技手段,提倡智慧水利,所谓事在人为,现在做好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越发重要,不仅是对水利系统人才的重视,也有利于保障水利系统的健康运行。 2.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我国提倡“科教兴国”政策,不仅重视学校素质教育,同时提倡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养。由于水利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就职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怕苦精神,并不断更新知识库,不断学习、实践最新的系统性知识、方法,这就要求水利系统必须将职工教育培训加以系统化、规范化。 二、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水利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水利系统存在时间较久,而且其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有部分员工是从其他单位调派而来,缺乏对应的技术知识,另外因条件限制,部分老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知识储备不足。而现在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水利工作对员工的专业水平、文化知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水利系统专业性要求较高,部分员工仅凭自己目前的知识储备已无法完全胜任水利系统的工作,而水利系统尤其是基层水利在同类的工作单位中属于日常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门,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而相关专业的年轻员工又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后续人才储备较为困难。整个水利系统职工的专业素质不够,但是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实地运用,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水利系统对职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要定期进行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单位仍然存在缺乏重视、落实不力的情况。职工教育培训有利于职工技能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是对水利系统落实工作、与时俱进的保障,有些单位响应国家的号召,定期举办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基础水利知识的讲解,形式枯燥且容易流于表面。组织的教育培训往往缺乏针对性内容,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都参加一样的培训,难以真正的学到新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不必说在实践中落实培训内容。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仅起步到教育培训的效果,还容易引发职工的抵触反对心理,得不偿失。 3.水利系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提倡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但并未出台配套的强制性措施,未硬性规定全体职工参与。此外有些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流于表面,缺乏创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枯燥乏味,培训结果缺少实践检验,职工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导致员工也选择敷衍了事,缺乏参与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动机不纯。由于水利系统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而且人员结构上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和中流砥柱力量,人才队伍年龄脱节严重,当今社会行业竞争激烈,个人价值观多有不同,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将个人的前途置于水利事业的整体发展之上,为了职称、待遇而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其对培训技能、知识是否落实到实践中并不过多关心。 4.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达,水利系统在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方面也要跟上潮流,不断更新发展,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水利单位越发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但由于仍处在探索期,培训方法仍较为传统。有部分单位仍采取老一套的培训方法,通过会议、讲座的形式,照本宣科,偏重于对职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与当下的丰富的媒介手段、各种创意的活动形式相脱节,员工往往较为被动,尤其是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玩转各大社交平台的年轻新员工,很难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法主动参与其中。在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单位完全是以“完成任务”来作为培训目的,培训内容枯燥,过于形式化、流程化,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培训很难取得实践效果。 5.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水利系统的工作内容更注重实践,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制约也导致了我国缺乏对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力度不够。水利系统目前的职工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部分管理层与员工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是一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对培训工作趋于应付,只有工作必要时才临时组织岗位培训,使培训工作无法取得实效,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制度体系的制约,水利系统在人才的选用与引进上欠缺自主性,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易进来,少数不做实事的人又难以清除。同时,缺乏健全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便造成培训的组织工作较为松散,培训过程和总控制力度不够。教育培训实践工作中缺少监督机制,无法保证全体职工参与其中;缺少奖惩机制,难以发挥职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缺少制约机制,难以实现整体的培训控制;缺少考核机制,员工参与培训的效果难以落到实处。 三、对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考 正因为水利系统对于整个国家发展、全体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水利系统职工的素质提高格外迫切,利用老一套来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万事变则通,要从根本上创新,使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切实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念创新,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要转变传统观念,以长远眼光来看待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树立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的观念,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机器、科技发展的背后,都是人才、智力的角逐,地球的可用资源是越用越少的,水是生命之源,如何有效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筑中国梦,关键还在人才。要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基本的工作内容,渗透到水利系统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员都要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支持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主动参与进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各水利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工作小组,指派合适的人员作为组成人员,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实时监督,工作小组要根据时代要求,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和流程,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普及参加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热情。 2.模式创新,改变职工教育培训方法 创新即为突破,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前进发展,在水利工作中也是如此。过去“课堂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方法已经落后了,要根据现在网络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制定科学新颖的培训方法。可以改变培训形式,采取实地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将职工从冗长的会议培训中解放出来,真正的下到基层,理论运用于实践,边学边做。在培训工具上也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3D技术模拟现实,使理论学习有实际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和丰富的多媒体工具,增加职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教育培训工作增添活力和趣味性,也可以采用网络远程教学的方法,节省职工参与培训的时间。 3.内容创新,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现在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除了重视不够、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培训内容大而空、缺乏针对性也是一方面原因。要创新培训内容,工作小组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职工不同分工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培训内容。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各地水利单位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主要职能也不尽相同,基层水利和主管单位人员分工不同,采取大而化一的培训内容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起不到实际效果。针对领导人员,要提高其大局观念,整合发展能力还有人员管理水平;专业人才,要着重培训其对于最新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基层人员,要提高其对水利系统整体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新进员工则要加强实践能力,多观察学习,熟悉水利工作各个环节……总而言之,要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更新培训内容。 4.机制创新,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要实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就必须保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首先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全体水利系统工作人员认识到参与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水利单位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举办业务、技能知识的考核,举办实地技能竞赛等活动,考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公布考核成绩,既能丰富培训形式,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使职工具有危机感,主动学习。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使教育培训结果与工资待遇、职称评级挂钩,同时为了防止员工功利性太强,也要做好制约机制的落实,使培训内容切实有效,培训结果足以作为考核的标准实行。 四、结语 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是对职工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培养,是水利工作实际运行的保障工作。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的逐渐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情况和国家的水利政策,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训方法和内容,提高水利系统职工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使水利工作真正造福人民。 作者:边园园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职工教育论文: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分析 摘要: 事业单位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职工的教育培训也是培养事业单位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职工的教育培训现状做以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模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创新;发展;模式 一、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前景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保证社会管理的正常有序发展,积极的提高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说,事业单位职工的素质教育对单位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提高对事业单位职工业务素质水平提高的重视。同时,近几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在职员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改革的动力,所以应该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素质水平。而且,随着社会的大发展,目前的趋势是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要面临着转变成企业单位,这就意味着几千万的事业单位职工将告别铁饭碗的工作,所以说,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教育基础的提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职工对培训的渴望也越来越明显,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培训教育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做到从基础上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且培训成本很高,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说,我们要积极的分析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培训教育发展现状,从而探索出更加具有创新和发展前景的改进模式,这样才能够整体的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二、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1.领导缺乏对教育培训的重视,对培训理念认可度不高。领导的重视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领导加大了对职工的培训重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率和水平,而职工的教育培训也是培养事业单位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缺乏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缺少了相关的培训教育的机会,使得我国现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大多数领导多缺乏相应的重视,认为培训只是简单的对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而没有意识到对事业单位职工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理念等。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忽视了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效果很不乐观。同时,对事业单位职工来说,领导的重视也能提高他们对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提高培训的理念意识和认可度。再次,事业单位职工认为他们的工作稳定,压力不大,所以相对的对职业的重视也不是很多,缺乏对职业的规划,没有对职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长久下去,就会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缺乏相应的热情和积极性。 2.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培训教育都是通过课堂的模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枯燥无味,方式单一,语言简单,实用性很弱,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同时,课堂教育的模式大体相同,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目标性,每个单位的基本情况不同,但采取的却是大致一样的培训内容,没有达到培训的最佳意义。教师是课堂培训的主体,员工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培训,缺乏自身思维的培养和意识的提高,同时,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引起对事业单位职工的注意,缺乏吸引力,所以使得课堂的培训效果不佳。 3.缺乏对培训效果的反馈和评价评估。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教育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培训教育都忽视了对反馈和评估体系的重视。所以说,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职工教育培训的根本途径。这些单位忽视对教育的反馈机制,培训教育进行之后,完全不重视培训的效果,认为教育培训只是简单的走个过场,这样就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和真是效果。长此下去,缺乏对培训之后的反馈和评估,职工不能了解到自己的培训能力,就会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 4.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保障体系。许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保障体系,缺乏一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只是简单的为了完成工作上的内容,不是自愿进行参加,所以敷衍情况很多。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对教育培训的探索,从而能够达到真正的约束机制,提高培训的真实目的和效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模式,使员工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培训教育的乐趣中。 三、创新培训模式的探索 1.创新培训理念。只有认识到培训的理念和真正意义,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对教育培训的认可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培训目的。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小,技术人才不多,因此,要想提高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就要提高每个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标准。所以说,单位的领导要跳出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培训教育方法,制定长久的培训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提高职工的思想理念,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就能够大幅度上提高事业单位前景的长远性和整体性。 2.创新培训内容。事业单位要想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就要明确的了解到培训的内容和真正目的,这样才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进行教育培训之前,我们要进行实地的调查,调查每名职工的真正需求,了解他们的工作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等,进行总结形成相应的培训分析内容,这样才能更方便的提出相应的培训报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的培训计划。另外,还要创新培训内容,要积极的考虑单位职工的发展状况,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条件,制定符合本单位的培训内容,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真正的符合单位的发展需求。其次,就是充分的让培训的职工能够意识到单位培训的主要内容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等。3 .创新培训内容。传统的培训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存在很多的缺点和弊端,因此我们要提高培训内容的创新性,积极发挥想象的空间,来通过改革的发展理念和教育的新标准来实现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多样性,从而能够更加的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利用高科技和互联网实现功能性更强的教育模式。同时,要进行开放式的研讨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法,使得职工能够真正的投入道教育培训的课堂中去。多多进行沟通和思想的碰撞,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其次,轮岗交流模式也是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关键性环节,使得他们人尽其才,增强团队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提高办事效率。适当时进行有效的脱产培训模式,这样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提升专业水平,提升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4.建立培训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培训保障体系,可以根据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培训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有效的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标准。同时,为了增强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职工进行适当的规范和考核等管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职工教育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然而目前许多单位对职工教育培动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保障教学的手段。本文就总结了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的事业单位职工培训起到一点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杨磊 单位:阜阳市公路局油库 职工教育论文: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效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铁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不断增强铁路服务质量,优化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实际情况,通过创新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理念,加强培训职教队伍建设力度,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完善培训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全面思考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有效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在整个运输行业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随着高铁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我国铁路的电气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这对铁路职工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原有的铁路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与时俱进,还是采用原有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为此,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应该积极实施改革,创新培训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铁路职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而更好的为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创新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理念 当前,我国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基层单位对教育培训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将职工教育培训放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必须要转变教育培训的理念。一是要树立将职工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当今时代,知识是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铁路培训体统也应该转变观念,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职工教育工作当作企业头等大事优先发展。二是将职工培训当成企业的战略性投资。铁路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投入的越多,企业的知识、技能、业务素质提升越快,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投资投入少,但是回报却很高,并且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铁路企业必须逐渐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要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全员有责。在很多基层铁路部门,员工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教育培训与己无关,很多员工找各种理由逃避培训,还有的职工找人顶替。观念不统一,自然无法形成合力,培训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铁路部门应该加大宣传,让员工认识到教育培训全员有责,同时完善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作为各级干部的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切实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做。 二、加强培训职教队伍建设力度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常抓常新的教育工作,需要依托较强的职教队伍,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育能力的情况,直接影响培训教育效果,所以,必须多方面加强职教队伍建设。一是应综合分析当前铁路局各站段职教科的教育新形势,针对具体工作实际需要,选聘一批基层专业顶尖人才、技术骨干到专职教师队伍之中,并进行系统授课能力培训,从而增强职工教育培训能力。二是根据培训工作需要,组织兼职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层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职教素养。三是加强现有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参与职教培训,全面掌握最新技术与规章情况,提升铁路专业技能。四是应拓展渠道,适当外聘一些优秀的专家、人才或者高校教师兼职到铁路单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讲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职教队伍建设,需要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铁路内部与外部相沟通的模式,不断更新职教队伍建设,始终站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知识与技术前沿,了解目前安全产生、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发展动向,通过职教队伍及时将最新和最实用的先进知识与技能传递到基层单位职工当中,促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需要专业性和技能性,也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内容与形式,促使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强培训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职教者应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各个系统、岗位职工的知识水平、技能要求和实践规范所存在的问题,把握职工职业发展需求。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了解参加培训职工的学历情况、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结合铁路各个系统培训的要求,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二是改进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与手段。培训工作的对象是广大铁路职工,要以培训者为中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理论培训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运用情景模拟、实践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工作情景模拟培训工作,引导和鼓励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兴趣,实现寓教于乐,帮助学员更好的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在培训手段方面,职教者应积极运用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沟通的方式,提升职工教育培训效果。三是创新培训内容,因需施教。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应该通俗易懂的进行,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结合参加培训人员的经验能力水平,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创设一些内容更加丰富、实用性更强的培训。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传授通识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这样学员学起来才有动力,也更有利于运用到工作实际之中,达成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四是提升职工培训教材选编的针对性。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较强,需要专业性更强的培训教材,避免单一使用那些安全操作、业务通识的教材,要有针对性的编写符合各类职工工作要求的教材,不但要有崭新的技术、设备通用教材,又要运用更加具有技术针对性强的教材。 四、完善培训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但要丰富培训内容、改善培训方式,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与激励机制,促使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健全职工教育培训评价机制。铁路职工培训应加强对学员意见与成绩考核等信息的反馈,对培训过程与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动态掌握学员培训之后岗位工作效果,定期搜集培训工作对实际工作的效用信息,及时把握和纠正培训中出现的偏差,依照评价信息制定整体培训计划。二是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基层职工综合考评体系。应加强考核力度,促使各级领导管理者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培训工作,在具体工作层面,应将培训工作与基层职工综合考评内容挂钩,促使职工重视教育培训,为培训工作拓展空间。三是全面落实教育培训责任。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应讲求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单位具体情况,针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等要求,指定培训监督责任人,对培训责任进行明确,确立动态生成的培训管理模式。此外,应科学合理的进行责任监督分工,从而确保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四是有效衔接培训机制与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建构一体化的职工激励机制,促使培训与职工任用、考核、晋升相结合,建立有效的薪酬奖惩制度,对于职工在教育培训中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与落实,严格考核培训情况,促使职工形成竞争意识与争先精神,促使职工自觉参与培训活动。应制定和落实严格的上岗考试制度,对那些没有通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待岗或脱岗再培训,增强在岗职工学习动力,拓展职工通过教育培训晋升的机会,鼓励职工参加技能竞赛,加大对优胜者的奖励力度,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职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铁路服务质量的提升,运行安全的保障,都需要不断加强铁路职工培训教育工作,通过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促使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郭莹莹 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动车段职工教育科 职工教育论文:新时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摘要】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因此带来了各个行业的深刻变革。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就是提高企业内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开展高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来实现的。本文围绕新时期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经济发展;职工;教育培训;策略 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储备作为支撑,所以推动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就是做好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挖掘人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 虽然企业的领导者都十分清楚职工的教育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设置培训项目时却没有做到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详细完整的设置培训项目体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大数据的当下,各个行业都实行了互联网+的模式,加快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使其跟上时代的节奏,对于这点,领导都很清楚。所以,企业领导在安排职工培训工作上都非常积极主动。可是,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的培训,如何设置合理的培训科目,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模式。这样就很难实现职工培训的真正目的,也难以发挥培训工作的效用。 (二)培训内容简单浅显 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管理的独特性,导致行业内容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缺乏丰富的培训教材,或者书籍内容都偏向抽象理论阐述,没有案例的支撑,导致企业在培训时内容单调空洞。培训过程中往往采用邀请企业内部老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甚至因循守旧,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三)培训周期的短暂 企业职工培训的周期往往受到工作时间和培训人员的制约,一般企业在新职工入职初期会对职工进行入职培训,时间都比较短暂。培训的内容也局限于使新员工对企业的历史文化和工作要求有个初步的了解,一般没有什么深度的要求和系统的安排。只要能够实现新职工顺利入职,完成自己的相关工作即可。后期的进一步培训明显缺乏。而时代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的员工由于缺乏足够的学习和培训,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员工的思维和技能很快就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明显不利。 二、新时期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策略 在新的时期,企业要想实现新的发展,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思维方式至关重要。通过新的培训方式,改进企业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效果,本文针对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从细节方面改进培训工作 首先从机制上要进行细化,特别是针对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缺乏完整性的问题,企业领导在实施培训工作时,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要求,并将培训工作细化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个人。不仅让培训成为企业工作的一个形式,而是成为职工技能提升和思想转变的重要渠道,通过培训实现企业的发展,务求培训工作发挥其真正的实效。 (二)从内容和形式方面丰富职工培训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职工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员工的个人提升,而培训内容的创新无疑十分重要。所以,企业的领导在组织培训内容时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创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在职工培训内容方面既要注重职工对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也要注意职工对企业发展经历的了解。业务培训则要侧重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向,要在员工掌握基本行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调动职工的探索欲望。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培训内容的传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丰富的培训形式才能达到让职工对培训工作十分重视的目的。所以,企业培训过程中不要仅仅采用讲授式这种不利于培训效果达成的方式。可以采用网络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受众的接受度,真正调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培训。 (三)从激励机制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拥有完善的奖惩机制,是一个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科学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对职工产生一种危机感,更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定奖惩机制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首先,激励机制不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应该全覆盖到所有职工。在激励机制面前让职工感受到地位的平等和制度的公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激励机制的可信性,使激励机制能够发挥其作用。其次,激励的方法要具有十分明确的操作办法,针对职工的培训工作要有明确的激励要求。 三、结语 总之,企业要想在技术和管理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活力、顺应发展,就必须进行强有力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职工是企业的灵魂,只有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技术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的发展才能不落后,才能永保活力。只要企业用心完善培训方式和机制,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姜波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 职工教育论文: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创新 摘要: 水利关乎国计民生,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打造高素质的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需要创新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创新 从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到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再到新中国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工程自古至今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环保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构建中国梦,水利系统任重道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表明党中央对于水利工作的重视,加强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概述 1.新时期水利系统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我国越来越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注重对于水利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倡导从思想到实践上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方针。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国水利系统从技术手段到管理方法得到了改善,采取科技手段,提倡智慧水利,所谓事在人为,现在做好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越发重要,不仅是对水利系统人才的重视,也有利于保障水利系统的健康运行。 2.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我国提倡“科教兴国”政策,不仅重视学校素质教育,同时提倡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养。由于水利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就职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怕苦精神,并不断更新知识库,不断学习、实践最新的系统性知识、方法,这就要求水利系统必须将职工教育培训加以系统化、规范化。 二、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水利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水利系统存在时间较久,而且其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有部分员工是从其他单位调派而来,缺乏对应的技术知识,另外因条件限制,部分老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知识储备不足。而现在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水利工作对员工的专业水平、文化知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水利系统专业性要求较高,部分员工仅凭自己目前的知识储备已无法完全胜任水利系统的工作,而水利系统尤其是基层水利在同类的工作单位中属于日常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门,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而相关专业的年轻员工又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后续人才储备较为困难。整个水利系统职工的专业素质不够,但是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实地运用,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水利系统对职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要定期进行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单位仍然存在缺乏重视、落实不力的情况。职工教育培训有利于职工技能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是对水利系统落实工作、与时俱进的保障,有些单位响应国家的号召,定期举办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基础水利知识的讲解,形式枯燥且容易流于表面。组织的教育培训往往缺乏针对性内容,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都参加一样的培训,难以真正的学到新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不必说在实践中落实培训内容。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仅起步到教育培训的效果,还容易引发职工的抵触反对心理,得不偿失。 3.水利系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提倡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但并未出台配套的强制性措施,未硬性规定全体职工参与。此外有些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流于表面,缺乏创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枯燥乏味,培训结果缺少实践检验,职工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导致员工也选择敷衍了事,缺乏参与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动机不纯。由于水利系统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而且人员结构上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和中流砥柱力量,人才队伍年龄脱节严重,当今社会行业竞争激烈,个人价值观多有不同,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将个人的前途置于水利事业的整体发展之上,为了职称、待遇而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其对培训技能、知识是否落实到实践中并不过多关心。 4.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达,水利系统在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方面也要跟上潮流,不断更新发展,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水利单位越发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但由于仍处在探索期,培训方法仍较为传统。有部分单位仍采取老一套的培训方法,通过会议、讲座的形式,照本宣科,偏重于对职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与当下的丰富的媒介手段、各种创意的活动形式相脱节,员工往往较为被动,尤其是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玩转各大社交平台的年轻新员工,很难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法主动参与其中。在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单位完全是以“完成任务”来作为培训目的,培训内容枯燥,过于形式化、流程化,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培训很难取得实践效果。 5.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水利系统的工作内容更注重实践,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制约也导致了我国缺乏对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力度不够。水利系统目前的职工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部分管理层与员工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是一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对培训工作趋于应付,只有工作必要时才临时组织岗位培训,使培训工作无法取得实效,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制度体系的制约,水利系统在人才的选用与引进上欠缺自主性,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易进来,少数不做实事的人又难以清除。同时,缺乏健全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便造成培训的组织工作较为松散,培训过程和总控制力度不够。教育培训实践工作中缺少监督机制,无法保证全体职工参与其中;缺少奖惩机制,难以发挥职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缺少制约机制,难以实现整体的培训控制;缺少考核机制,员工参与培训的效果难以落到实处。 三、对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考 正因为水利系统对于整个国家发展、全体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水利系统职工的素质提高格外迫切,利用老一套来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万事变则通,要从根本上创新,使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切实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念创新,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要转变传统观念,以长远眼光来看待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树立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的观念,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机器、科技发展的背后,都是人才、智力的角逐,地球的可用资源是越用越少的,水是生命之源,如何有效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筑中国梦,关键还在人才。要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基本的工作内容,渗透到水利系统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员都要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支持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主动参与进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各水利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工作小组,指派合适的人员作为组成人员,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实时监督,工作小组要根据时代要求,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和流程,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普及参加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热情。 2.模式创新,改变职工教育培训方法 创新即为突破,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前进发展,在水利工作中也是如此。过去“课堂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方法已经落后了,要根据现在网络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制定科学新颖的培训方法。可以改变培训形式,采取实地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将职工从冗长的会议培训中解放出来,真正的下到基层,理论运用于实践,边学边做。在培训工具上也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3D技术模拟现实,使理论学习有实际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和丰富的多媒体工具,增加职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教育培训工作增添活力和趣味性,也可以采用网络远程教学的方法,节省职工参与培训的时间。 3.内容创新,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现在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除了重视不够、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培训内容大而空、缺乏针对性也是一方面原因。要创新培训内容,工作小组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职工不同分工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培训内容。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各地水利单位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主要职能也不尽相同,基层水利和主管单位人员分工不同,采取大而化一的培训内容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起不到实际效果。针对领导人员,要提高其大局观念,整合发展能力还有人员管理水平;专业人才,要着重培训其对于最新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基层人员,要提高其对水利系统整体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新进员工则要加强实践能力,多观察学习,熟悉水利工作各个环节……总而言之,要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更新培训内容。 4.机制创新,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要实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就必须保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首先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全体水利系统工作人员认识到参与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水利单位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举办业务、技能知识的考核,举办实地技能竞赛等活动,考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公布考核成绩,既能丰富培训形式,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使职工具有危机感,主动学习。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使教育培训结果与工资待遇、职称评级挂钩,同时为了防止员工功利性太强,也要做好制约机制的落实,使培训内容切实有效,培训结果足以作为考核的标准实行。 四、结语 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是对职工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培养,是水利工作实际运行的保障工作。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的逐渐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情况和国家的水利政策,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训方法和内容,提高水利系统职工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使水利工作真正造福人民。 作者:边园园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职工教育论文: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探析 摘要: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事业单位培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职工教育培训能将科学知识变成社会生产力,事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目前的职工教育培训中,事业单位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健全的职工教育体系,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 事业单位要想不断地提升自身服务管理水平,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职工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如何进行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事业单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适合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但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方式方法不灵活,往往是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觉得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对财力、精力等的浪费,不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职工教育培训,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推行。职工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也不够全面,认为是为了应付上级需要而走过场,认为参加职工教育培训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工作进度,对职工教育培训产生抵触情绪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二、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的教育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培训方式单调乏味、授课方式生硬,只是由培训人员单方面的讲述,缺少与职工之间的互动,只进行了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的进行实际操作。这种培训方式使学员随着教师的思维走,没有很好的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对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完全没有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培训任务,没有认识到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对职工的重要性,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很好地引起职工的学习兴趣,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理想,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比较随意,没有仔细地对职工应该培养的方面进行考虑,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微乎其微。事业单位凭借以往的经验就草率地决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工作没有切实的培训目的。对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的科学规划,浪费了资金、时间和人力确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对职工个体差异、岗位需求以及职工发展方向的综合分析不足,没有注重培训内容与受训者学习能力的匹配。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没有很好地适应职工的需要,职工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职工教育培训很难进行下去。 2.对职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对职工培训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认为职工教育培训只是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认识到培训能够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缺乏对职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不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检查,对培训的管理不够严格。使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只是表面工作,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职工认为教育培训只是一种形式,由于事业单位的竞争不激烈,工作相对稳定,职工没有危机感,就不会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3.职工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职工被动的参与培训,只是单纯地听从领导的命令,培训态度消极。事业单位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使职工积极投入到教育培训中去,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使职工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事业单位在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职工教育培训的实施。建立与职工的晋级加薪、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相联系的培训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的培训保障体系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职工教育培训的探索模式 1.对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创新 事业单位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之前,为了使职工教育培训的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避免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要对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展开详细的调查,了解职工的缺点和需要,参考调查的结果进行探讨,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要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结合培训需求结果和职工培训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职工教育培训不仅要传授职工知识,更要注重对职工精神方面的培养,使职工的素质得到提升。 2.对传统的培训理念进行创新 事业单位必须要认识到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只有认识到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使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事业单位要增加职工的责任感,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提升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事业单位应增加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资金,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3.对培训效果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大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没有建立与之相符的评估体系,要想对职工教育的培训工作进行检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只是走个形式,对职工的培训结果并不重视,即使对职工教育的培训结果进行了评价,也只是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才进行的,没有针对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只是对于培训工作进行了评估。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将培训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职工教育的评价与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脱节。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开展交流会让职工回想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做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在职工互相的交流中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对表现优秀的职工进行奖励。培训组织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的同时根据实际确定评估方法,做好监督工作。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有所提高。 结论: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使职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单位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把学习作为职工和单位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中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能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能。 作者:刘志臻 史尚真 蒋娟 单位:长江南京航道局 长江航道局 长江南京航道局 职工教育论文: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思考 摘要: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发展和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事业单位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正确看待这些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才能促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职工;教育培训;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担负着社会公益事务的建设管理工作,其服务与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急需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笔者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促进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逐步完善,从而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实现单位与职工的双赢。 一、目前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重工作、轻学习”现象较多,日常的教育培训更多的是开会读文件、读报刊,限定于当前的就事论事,对培训工作没有足够重视,致使教育培训工作目的上、内容上、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对于职工个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职工对自我职业规划不够重视,缺乏通过教育提升自我的欲求,没有职业发展的紧迫感。有些职工认为自己工作多年,能驾驭本职工作,认为培训浪费时间,不能认真对待学习。有些职工只重视自身学历,对提高管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训缺乏积极性。 (二)培训目标不明确 事业单位对单位整体的教育培训需求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的科学规划,忽略对人才的开发和培训。培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明确的目的。教育培训工作更多的限制于上级部门要求的学习内容,未能以单位工作为中心,因地制宜的制定与本单位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培训内容,更没有把培训工作提高到行业和组织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现阶段事业单位组织的职工培训,基本是统一的学习培训,在进行教育培训时,强调共性而忽略个性,未充分考虑职工的个体差异、岗位需求和职工发展方向。由于培训内容没有针对职工的需求,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这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培训方式单一 事业单位的培训多采取单位领导或聘请授课教师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这种照本宣科的你讲我听的培训方式,单调、缺乏互动,致使职工机械地、被动地、消极地学习,缺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培训。许多单位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缺乏多元化教学水平。这是导致职工对培训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也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原因之一。 (四)培训效果缺乏评估 一般事业单位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基本不进行评估和反馈工作,培训的效果无法检验。职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职工素质,但因领导不重视培训结果的反馈和培训组织人员本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造成职工教育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后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职工的道德和综合能力亦没有得到提高,培训工作只有量的增长,没有质的飞跃。 二、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培训意识 事业单位缺乏的是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管理人才和技术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掌握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日趋老化,因而对职工进行先进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领导要彻底更新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和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培训理念,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加强对职工的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同时引导职工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克服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增强职工的教育培训意识。 (二)完善培训体系 事业单位对单位整体的教育培训要进行全面、系统和长远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制定长远的规划和计划。在了解职工知识水平,接受教育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各层次职工培训需求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并充分考虑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2.确保培训内容充分满足单位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了解行业最新的知识,在培训内容充分全面的前提下,打造专业化,即培训分层次,并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将目标设置为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个人潜力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使职工的知识、技能能有效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3.加强职工实践技能的培训。既要做好职工理论知识培训,又要加强职工实践技能的培训,使职工能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注重职工的道德教育和情操培养,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丰富培训方式 职工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针对成年人接受知识的规律,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职工培训的潜在效果。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 1.网络系统培训。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便捷的学习方式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其优点是职工能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计划,学习时间自由、成本低,满足“个性化培训”的需求。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已采取在线参加网上学习和网上考试,考试系统可以登记培训课程、测试成绩、培训历史等。 2.研讨式培训。研讨式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针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模式。主要通过职工设立问题,职工与参训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策略,从而使职工掌握知识和技能。优点是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但需要职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准备,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3.轮岗交流培训。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可加强职工在单位的横向交流,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型职工、创新型职工。实行轮岗,增强职工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新岗位要求具备新知识、新技能,会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职工自觉努力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开拓新视野、积累新经验,加深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4.参观考察培训。组织职工参观考察管理经验丰富、设备设施先进、技术水平高的同行单位,在实践中现场对事实情况、经验和行为方式进行有计划的研究。这种“贴近现实”的学习,使职工能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经验和体验。通过参观考察法,能明晰职工参加学习的目的性,调动职工探索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5.专家主题培训。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学习主题,请专家和专业培训师授课,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培训。职工通过直观、互动形式积极参与学习,培养职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评估培训效果 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运用教育培训成果推动工作。职工教育培训评估内容包括对培训组织管理进行评估、对培训讲师进行评估、对参训职工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在进行评估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笔试、实地操作、角色模拟等方式进行初步评估,后期采用实地调查、追踪等方法,根据受训职工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业绩是否变化,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考查培训效果。及时做好效果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工作,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总之,在职培训必须抓住机遇,利用先进理念和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作者:马红 单位: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站 职工教育论文:新形势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1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航道系统迅速发展,在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题理念下,航道建设、养护及管理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航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落实国家水运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适应现代水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发展航道事业。航道系统职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水运建设的发展,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职工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管理的航道队伍,水运建设的发展才有可能取得质的成就,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航道系统的建设发展,我们需要在职工教育培训和建设方面,坚持专项培训和综合性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在专业技能、任职资格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得到优化,为航道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的欠缺 目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培训不能按照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应制定整套职工教育培训系统,按照系统根据层次进行循序渐进培训。每次培训都仅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前后培训不能形成体系,培训模式单调,职工理解了理论知识但不能将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另外,培训中很多员工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更好地将个人职业发展同航道发展相结合,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航道系统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培训管理不够规范。 2.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 目前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很多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且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另外,在培训中很多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用于实践工作中,由于实践性培训相对较少,且没有针对性,导致培训缺乏实践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现在航道系统在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航道的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问题,缺乏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制约着职工教育培训的发展。 2.3教育培训平台的欠缺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是航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航道职工培训中尚未建立统一职工教育培训平台,基础设备和设施总体落后,不能满足广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培训需求。 3加强航道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 3.1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建设 任何一个行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学习。航道系统应该在单位内部建立专业教育培训制度,规范教育培训管理,制定严格培训流程并落实。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成果等纳入职工年度考核范畴,激励职工学习热情,实行严格培训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落实培训效果评估,有效督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3.2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职工教育培训不是目的,目的是能在工作中发挥实效性。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航道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航道养护工作,培训中需要明确航道养护工作的必要性,目前航道养护中存在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航道养护,在养护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所有教育培训的理论工作都要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职工教育培训离不开师资队伍,还需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扩大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管理人员等作为培训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强化教育培训效果。 3.3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航道职工信息技术培训非常重要。加强职工在信息系统维护、数据处理、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性培训;依托航道系统网络平台,进行航道职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系统的网络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积极整合网络培训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构建系统的航道职工教育培训网络。 3.4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建设 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充分尊重职工个人愿望,将航道发展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促进培训向深层次思想领域延伸。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发挥航道系统人力资源优势;同时,借助相关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相关院校的学科优势,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航道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4结语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企业只有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职工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新形势下顺应时展的需要,最终为全国航道系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张晓颖 单位:长江武汉航道局武汉航道管理处人事科 职工教育论文: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提高 1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看铁路企业人事管理发展 当前,在铁路行业中出现事和人分离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管理过程,注重对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注重人性化的管制,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企业而言,是最佳的社会和经济共赢的状态。一些身处在煤炭运输行业中的职工,没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是完全与铁路运输相违背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引导与开发并重的发展模式。不能在煤炭运输管理中,只注重职能管理,要从职工的知识素养上着手,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心在于有一定的人员配置,而且都是经过层层考验后,在铁路行业里发挥主要带头作用的技术性人才。这些要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2铁路企业进行煤炭运输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2.1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需要 职工增进知识的了解,一方面是铁路行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职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位置,煤炭铁路运输,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包(头)神(木)铁路而言,都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实质上是职工的工作内在本性,如何在铁路运输竞争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在煤炭铁路运输的发展中,只有让员工掌握更为先进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和需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效能和竞争力。 2.2培训是提升员工技能水准有效途径 在煤炭铁路运输行业中,加强煤炭职工技术培训,要从具体的培训内容着手,一些岗位的需求是特殊设立的,依据当前的实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追求培训的质量,针对每一个职工的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当前在包神铁路上从事煤炭工作的职工要形成一定培训教育理念,通过参加这些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完善在煤炭运输工作中的技能,从而更加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3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对于职工的技术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形式。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对于职工的培训作用是很大的,通过培训后的职工能在工作岗位上比过去更加熟练操作,这种鼓励是暂时的,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提升空间。 2.4职工培训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成本得以节约。这种节约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优化生产经方式,加大安全知识培训,有利于企业走上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职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后,能够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对于企业的未来规划和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3当前铁路职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培训的专职教师短缺,高素质的教师少 培训的专职教师出现了短缺,而且高素质的教师几乎没有,这对于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难题,为了增进与其他企业建立联谊交流工作机制,目前,铁路行业更应该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让高素质的人才逐步走进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课堂,从而把铁路职工培训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纪律管好工人,对于有实际经验的专业知识的队伍人才培养很重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引人才进入铁路行业,通常这些人才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热心奉献于铁路教育,可是,对于教学与工作的双重任务,很难让热心的教师在具体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坚持到底,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与职工的教育培训出现脱节,从而不利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 3.2培训机制不完善,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看上去是一种教育培训的形式,其实对于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培训是提高铁路职工的技术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可是,由于当前铁路行业自身的观念局限,没有站在未来企业发展的高度上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导致积极性不高,培训一批后,需要的人力、物力都相当地大,往往一些铁路部门只是缓解一时的急需,没有正真坚持教育培训的可持续性,出现了偃旗息鼓的现象,在铁路运输煤炭过程中,职工的技术都是经验的支撑,没有很好的技术力量作为铁路行业发展的规划需要,这对于铁路职工技术教育培训是一个走形式的模式。当前,铁路职工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已陷入盲目、混沌的状态,这些在铁路行业工作的职工,开始不太重视技术资格认定,也不会积极主动去参加知识业务培训,面对着空谈的培训形式,只有从转变职工的教育培训观念入手,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才是最重要的。 3.3专业培训方式落后,内容单一 对于铁路职工而言,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而且铁路部门也不希望通过培训来解决职工的技术力量,这就造成了培训搁置的状态,即使有培训的时间,一些被聘请来的教师,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热心投入到具体的业务知识教育培训中,运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当前的铁路工人,而且内容太深,不容易理解,铁路职工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当中运用得很少,导致培训的结果效益很差。 4对策 4.1树立思想、转变观念 在铁路职工教育观念上,有不少人认为应该负责任的是铁路部门的领导,针对运用铁路从事煤炭运输的行业来讲,需要的是对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观念的转变,把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提高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从提高培训质量抓起,做好宣传工作,使之在铁路行业中从上到下,高度重视。 4.2细化日常培训工作 一是重视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深入开展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动员大会,建立起铁路职工“人人重视培训、人人需要培训”的知识理念。铁路主管部门应该注重从深入调查了解入手,分析当前铁路职工需要哪些文化知识,做到对症下药。而且还要注重受培训的职工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开展一些有益于职工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创造机会去外地学习,做到“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发展观。在培训手段上,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电化教学等,课堂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内网、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要根据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同时教材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适合各类人员的统一的安全、业务等教材,又要有按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岗位编写的分类教材,从而能够分层次、分对象培训。 4.3引入师资力量,发展外向型人才流动机制 通常,在铁路部门会聘请一些内部知名人士,作为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老师,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是内部的人员,毕竟是靠一定的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不可否认会有许多不适合现展的需要,所以要兼顾到外来人才的引进作用,当前的煤炭运输可以借鉴外国的铁路运输发展力量,也可以向外国学习,聘请外国专家来进行专业知识实践讲座,这样解决了铁路运输技术的短板,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煤炭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 4.4转变职工培训模式,增进相互了解 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应抓好层次性、接受能力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训要一步一步的落实,对于不同层次性的职工,要有辨别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要摸清一线、二线的职工工作情况,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做到实事求是。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高级员工培训中级员工,中级员工培训初级员工,通过层层传授与交流,逐步提高整个铁路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 4.5创新培训结构,发挥骨干带头,狠抓培训落实 在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以调动职工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为主线,依靠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建立一支铁路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并且完善工作奖励机制,对于在铁路工作中业绩优秀的,给予嘉奖,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帮扶教育活动,在一个部门内的职工要开展学习交流,对好的经验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难以掌握的技术要大家一起酝酿解决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从而提升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采取吸引职工参与铁路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铁路职工中形成良好的你争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把培训落到实处。 4.6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创新培训形式及方法 企业要重视培训,从初期的需求分析,制定培训的内容,培训的人员,完善培训的教学方法。从对铁路发展的规划中去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第一,积极开展与铁路职工的交流和帮扶,了解他们的生活动向,发挥好培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知识技能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向铁路主管部门反映实情。第二,确定培训师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编写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的侧重点。第三,对学员的培训结果作出评估,尽快作出信息反馈。一方面是从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从培训人员来看,他们的技能是否有所提升,对他们的技能进行检测,收集他们的学习心得,开展在铁路运输部门的工作轮换、现场传授、模拟操作、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研讨法无不是培训的好形式。只有发挥好铁路职工标兵的示范性,才能让铁路职工有信心去参加培训,有信心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能力。 4.7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和人才库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培训范围的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责任人,将培训责任予以明确,形成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模式;同时,合理授权,将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培训实施制度规则,进行学习管理系统建设,要有学习奖惩制度加以激励与约束;同时,将培训体系与人事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如将培训与激励相结合,建立培训监督激励考核机制。此外,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人才库能够展现人才培养的成果,人才才能尽其能力为铁路事业做出很好的贡献。 5结束语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规划,我国的铁路行业也将踏上新的征程,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问题是摆在铁路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些职工,我们不能对他们的要求脱离实际,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管理,要按照一定标准来要求他们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强素质不可一蹴而就,要有正确的导向性,发挥好工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职工技术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引导广大铁路职工主动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之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努力掌握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作者:段安祥 单位: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职工教育论文: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探究 1.引言 随着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行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对促进国家经济平稳运行、提升生产力、连接城乡发展、以及保障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中公路事业的进步与职工的工作和奉献密不可分。公路职工教育培训是提升公路职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严格按照岗位规范、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大力开展岗位资格证及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工作。并结合公路养护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重点抓好机械操作、公路养护设备、电工等技术工种的岗位培训工作,从而保证公路行业养护一线的生产和服务质量及效益。 2.新时期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2.1职教观念因循守旧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具体职教工作中,有些领导思想观念仍然因循守旧,没有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对于公路行业的修补,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只需做到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即可。没必要定期展开培训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偏差。职工培训的有效开展,不单是对科教兴路、人才强路的响应,并且也是职工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有力推动,使职工与行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单位必需的,对职工本身也非常重要。 2.2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形式陈旧单一,流于形式 当前,公路的教育培训工作普遍开展,却大多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通常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讲解,十分枯燥乏味。并没有运用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从而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所以,培训者多数只掌握了有限的书本知识,培训工作的意义也没有得到发挥。而对于新职工的上岗培训,只是简单告知职工操作步骤,而未从根本上让职工认识公路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新职工对公路工作的了解不足,无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培训内容略显单一,最后仅一张试卷作为培训最终测试,对于新职工的上岗培训并未起到实质检测效果。 2.3公路职工教育培训针对性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其目的都是为实现行业的总体目标,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内容、方式、课程与本行业总体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存在。一是培训内容脱离实际,一些教育培训与发展需要贴得不紧,培训内容不新、针对性不强;二是教学形式单一,集中突击培训现象犹存,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果不明显;三是培训组织部门创新意识不强,培训工作按部就班,难以有所突破;四是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没有合理安排,培训中存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检查而培训,做表面文章和面子工程,培训是做了,考试也考了,但考试也是只流于形式,致使部分员工的学习求知动力缺失,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这也是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常年收效甚微的原因。对于公路单位及公路职工本身,教育培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而教育培训的效果不佳,实际对公路事业的发展和前进有着阻碍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更关注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并且通过投入适当的财力、人力以提供支持。 2.4新技术深入应用,技能型人才缺乏。 目前,公路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公路行业运行中也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有效提高公路的养护效果。但是,由于当前公路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操作人员大多资历较老,知识有限,对于新的设备无法做到正常高效实用,加快了机械设备老化,使设备维护的成本增加,这就要求单位管理人员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并鼓励本单位职工通过培训提高技术、知识水平,从而保障了公路养护质量。 3.加强公路职教工作措施及思路 3.1创新形式,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教育制度 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培训教育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职工的培训兴趣。如利用网络媒体、举办知识竞赛、实地考察学习等活动,加深职工印象、提高实践认识,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依据公路发展、各部门、以及职工本身能力提升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方案,满足不同的需求。 3.2创新公路职工教育培训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新形式下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主要创新形式,具体包括转变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各自的观念。培训者应明确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培训工作,精心筛选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性、代表性。不仅对职工进行专业知识讲解,还应开阔其眼界,认识到培训有学习的真正目的所在、从根本上意识到公路行业的重要性,正确找出自身在工作上的不足,针对性的吸收相关薄弱及不了解的知识,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收获最有效的培训结果。并且,公路单位方面应为培训创造培训环境,鼓励和调动二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3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1)鼓励职工多参与职业资格提升,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支持职工通过函授、自考、电大等方式接受再教育,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水平高的通用型实用人才。(2)支持职工接受再教育,鼓励参加自学考试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学习时间,为其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3)根据工作需要,只能对新取得专业资格和学历的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岗位,才能达到合理高效的运用人才。 3.4结合行业特点丰富职教工作内容 每个工作领域都包涵着丰富的知识,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累积的过程。这并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坚持。公路单位应通过制定阶段性的培训计划、创新和整合培训的内容,已达到最好的教育培训效果。培训计划应结合公路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准单位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对于单位在发展中需要转变及发展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计划对于所有的参与者,应结合其知识水平、年龄、工作岗位等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创新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如运用多媒体在网络上授课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职工而言,有了更多方式的选择,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3.5健全考核机制 考核既是检验培训效果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一种手段,所以,培训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否有效的保障。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职工自身的技术水平、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关键依据,严格的进行考核,并对结果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详细记录其在培训中的表现以及考核的最终成绩,将教育培训任务的考核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工资奖金、岗位调动、职务升迁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良好的培训奖励、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培训开展更多创新性的工作。并提出适当的奖励。通过奖励机制的实施,营造出高效的学习氛围,落实教育培训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式带来的挑战,应将公路职工素质摆在重要地位。教育培训工程作为公路部门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与公路的方面方面工作都息息相关。教育是公路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只有不断从观念、方式、机制等方面对公路培训进行创新,才能使广大公路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我认为,公路单位及职工只有意识到保证持续发展公路事业的责任,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充沛的学习及工作热情,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最终促进职工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周幸 单位:广西河池公路管理局 职工教育论文: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问题和对策 1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历教育形式化,短期培训不完善 学历教育存在形式化,承办学历教育的大专院校不能按时面授、辅导,以考代培,最终均能拿到相应文凭,但达不到这些学历应具备的专业学识,存在“真文凭、假水平”的现象。短期培训中存在教学设备不完善的问题,比如在短期计算机培训中,由于考虑不周,出现了同期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过多,导致计算机教室不足;在培训过程中只讲理论、不上机操作。对于这样一门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而言,只讲理论、不上机实作的课程形式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且部分培训教材和模块过于老旧,不适于新型软件的应用,有时甚至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培训教材无法做到人手一册,只能完成学习计划,导致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1.2日常培训不到位,培训制度未落实 目前,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实行路局、站段、车间、班组培训教育网制度。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的班组日常培训是落实培训制度的关键一环,但因生产任务的变化,当任务与学习间存在矛盾时,常以任务为重,无法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的学习时间,导致培训质量较低,日常职工业务培训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如何确保职工业务学习的时间和提高培训质量,当前还没有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方法,因此,职工日常培训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1.3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学习主动性较低 铁路工作劳动强度大、业务学习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奖惩力度较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认为,学再多工资也不会增长,不学习也不会降低工资,因此,职工缺乏学习动力,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有缺陷 目前,铁路企业职工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为:部队复转退伍军人、其他单位调入的非本专业的职工、大专院校的学生。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培训过程中不分学历、年龄,从相同的起点开始学习,进而导致“听懂的烦,听不懂的玩”的现象存在,无法起到培训效果;没有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培训,应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职工采取实作技能操作的培训,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职工采取实作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训,而现实中并没有采用多样化、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只教条地按照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在每月初由办公室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分析现场存在的问题,导致培训内容与现场脱节,没有明晰职工所需,解决实际难题,将培训内容作为一种形式和任务来完成,应付上级检查,针对性和适用性较低。因此,这种培训内容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培训目的。 2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要想做好铁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引起管理者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避免在文件、讲话中出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职工素质为中心上”的提法。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谈着“中心”、干着“偏心”、繁忙时“离心”的尴尬局面。随着铁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这就要求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重视职工教育的资金支持,完善企业基础教学系统,投入现代化教学设施,增加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局域网络教学、模拟教学等的设备。在投入这些设备后,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此外,上述策略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要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2.1落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和适应性培训 企业要加强与承办大专院校的联系,使其合理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按规定对学员进行培训、授课辅导,严把学期、学年、毕业考试关。对于不负责任的承办院校,要及时向路局有关部门反映,与其终止办学合同,并加强学历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学历教育的质量,提高学历教育的真实水平,从而为生产一线提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而为铁路企业服务。为了使职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短期的适应性培训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增强适应性培训的效果,避免无效培训。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作技能,提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定期评比,培养“讲台上能讲课,实际操作是能手”的教师;做到奖优罚劣,建立尾数淘汰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职工教育的教师大致分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要求,要派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积极参加路局举办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培训班,努力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授课技能。专职教师要深入现场开展调研,现场指导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操作能力,并与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专题适应性课研,了解生产一线职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他们是现场的第一教学者,抓好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落实适应性培训的关键;对外聘教师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前进行适应性培训,及时了解职工的学习情况,对于不负责的外聘教师,要与生产厂家联系及时调换,确保职工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2.2加强骨干培养,提升整体实力 铁路总公司、路局、站段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营造学习新技术的氛围。尤其是对工班长的培训,应定期组织其参加路局工班长培训班的学习,提升骨干力量,这是因为他们是冲在第一线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只有将他们培养成思想先进、业务精通的骨干,才能在生产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才能带领整个班组良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广大职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刻感受到不学习、不提高操作技能,就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职工的切身利益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将这种连锁反应深入贯彻到每个职工心中,在职工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使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实现边干工作边学习的培训形式;解决工学矛盾,带领职工改变以往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树立“我要学”的正确思想。只有抓好每一名职工的业务学习,才能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因此,应不断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3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学习主动性 应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学习成绩突出的人员,做到奖优罚劣,从而增强职工“学业务、比技术”的意识;认真落实月抽考制度,加大对抽考成绩优秀的人员奖励力度,加大对抽考不合格人员的考核力度,并与管理者的效益挂钩,通过鼓励机制,使管理者和职工重视学习、爱学习、爱钻研业务理论,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营造“不学可耻,爱学光荣”的学习氛围。此外,还要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理论学习与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多讲事故案例,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做到“学得快、记得牢”,培养职工学习业务的兴趣,以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横向联系,经常组织职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职工的学习主动性。 2.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要想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就要对企业现有人员结构素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培训对象。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实作能力较强的职工,要加强实作技能的培训和训练,根据这些职工对实作技能掌握较快的特点,应在掌握实作技能后再进行理论教学;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因实际工作时间较短、现场经验不足,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重点培训实作技能操作,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现场实作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本职工作。通过人员结构分析,对全体职工进行分层次、分对象、分工种的定向培训,做到因材施教、多点开花。只有这样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培训实效。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才能向教育要素质、要能力、要效益。 3注重人才培养,适应时展潮流 铁路企业要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牢固树立培养人才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铁路优质服务。因此,必须将企业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技术人才占比高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企业,才是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生产力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不断投入运营,随之而来是新型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在工作中必然产生了适应设备变化的高新技术工种。只有注重人才培养,才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弄潮儿,使铁路企业与时俱进。 3.1培养新时期技工,适应时展潮流 目前,铁路工人已经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工人,因此,要注重培养讲奉献、懂技术、有知识、有文化、能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铁路工人。大部分检修设备使用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系统设备使用计算机模块控制和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指挥系统使用无线传输和区域网络技术,列车采用CTCS控制系统,调车作业采用STP监控系统。这些新型技术的投入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设备卡控作用,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岗位操作技能,必须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新时期的技术工人,落实职工“两年十天”脱产培训的工作要求,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大力培养优秀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使其尽快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工种的需要。 3.2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要及时发现有理想、有知识的技术工人,并将其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在具体工作中,优先安排优秀的专职教师对优秀人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安排他们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技术比武活动,大力宣扬其业绩,表彰其先进事迹,鼓励他们不断迈进;创造有利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使其成为铁路优秀技术工人的带头人,带领广大铁路职工树立正确观念,弘扬正能量。企业要根据每个职工的具体情况择优定岗,合理安排有能力的职工到高收益、高技术的工作岗位中去,鞭策广大职工学业务、比技术,增加技师和高级技师在职工中的占比,并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懂技术、适应铁路高速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 作者:李永顺 单位:太原铁路局湖东电力机务段职教科 职工教育论文: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问题及对策 一、水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僵化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对水务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水务系统对职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也较之以前重视起来。都能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大多数单位还是照本宣科的宣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培训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与工作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培训内容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广大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这样的培训效果,对职工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亟待加强 传统思想对水务系统影响比较深刻,该系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导致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对水务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同时,从领导层面来讲,不少管理层对教育培训也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对这一工作的认识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在单位工作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时间去搞培训,不但效果不一定好,而且还影响平时的正常工作。只有当工作需要时,才临时组织培训工作,缺乏战略性的眼光。所以,造成水务系统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观念,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意识 首先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制度,常抓不懈。要求各级各单位都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工程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制度中要重点强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大家充分了解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职工,都要深刻认识到职工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从而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职工能够全力支持和参与,使得教育培训能够顺利的开展。此外,各单位还有必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任小组组长。其主要职责就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利用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开拓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知识,提升职工的认知能力。 (二)创新方法,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训工作亦是如此。在水务系统教育培训过程中,一定要用创新的方式更新和发展这一工作。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1.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培训要求。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首先应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拘泥于课堂和会议。采取诸如专家讲座、与兄弟单位交流研讨、去先进单位实地观摩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新模式的培训,都会大大提升培训效果。 2.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 以往的培训,往往多注重于理论方面,这多少会造成培训的枯燥和僵化。但理论又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创新,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理论,从而使职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同时,还可以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本行业的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此外,为陶冶职工的情操,还应该结合我们水务系统的行业特点,进行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这样,通过培训,职工不但业务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要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进行创新。 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发展,所以应该对其效果及时进行评估。评估的形式,可以举办技能比赛、游戏展示等多种方式。评估的内容主要围绕水利工程的管理、职工所在岗位相关技能等方面。这样,通过比赛,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比赛,调动起职工的学习热情,使职工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游戏展示,将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让职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 (三)完善机制,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水务系统,以往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被领导忽视,从而导致专业学习跟不上,工作效率下降,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论是整个培训过程,还是之后的考核评价,都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同时,为了提高领导对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职工培训工作作为对其业绩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 2.拓宽培训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工作中,对培训工作要做到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让不同岗位的职工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既不耽误平时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同时,要调整、整合教育培训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要充分了解与我们合作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以利于有选择地进行合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以方便内部培训。此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或者是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很多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 3.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 教育培训工作的参与者是广大干部职工,如何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去约束、督促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十分重要。首先,可以建立学习奖罚制度,对积极参与并取得显著成绩者,及时给与奖励,反之,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把教育培训与职工将来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将今后的岗位竞聘、奖金发放、年终考核等与平时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的热情。 三、结语 总之,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同时,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在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具体内容上,不但要注重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对职工进行行业内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表现优秀的职工及时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榜样和旗帜,带动其他职工共同进行业务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水务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水务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秀兰 单位:禹城市水务局政工科 职工教育论文: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论文 一、公路行业职工队伍及培训现状 一是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管理及专技人才严重不足。由于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渠道的不通畅,多年来没有新鲜血液的补给,现今在公路工程管理岗位上专技人员大多已过不惑之年,其中大部分人已经走向单位和部门领导的岗位,导致一线直接从事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专技人员极为稀缺。 二是一线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从事公路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主要构成是原先技校生、退伍军人和原收费站职工转岗,虽然他们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专科以上学历,但与全日制毕业生相比,在自身综合素质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三是新技术应用深入,技能型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公路科学技术发展飞速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路部门都添置了不少先进的机械设备,原有的机械操作手、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操作、维修保养水平差,导致施工机械和设备加速老化,在日常工作中又不能保持良好状态,严重影响建设工程进度和公路养护质量。 四是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僵化,科学创新意识不浓。职工教育培训仍然沿续过去的作法,造成教学与工作实际相脱节,“教什么、学什么”不能由工作实际需求来决定,导致教育培训工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加强公路职教工作措施及思路 当前公路行业如同社会大多数行业一样处于极为重要的转型发展期,由于专业人才不足,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怎样立足当前公路行业实际情况,加强内部职工教育培养,使之成为公路行业中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是摆在公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公路部门职工教育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起“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那么再先进的生产设备、科技装备都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只能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进而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把职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职工也要转变观念。要让广大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在外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无所适从,因此要在广大职工内心深处树立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根据公路行业实际和未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 一是各级公路部门要做好在职职工人事信息的调查研究,摸清家底。二是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制定好职工教育培训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合理培养人才,优先解决急需人才。三是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培训发展观,一方面让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符合公路行业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让培养出的人才,学有所用,营造职工个人与单位双赢局面。 (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 一是鼓励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等形式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同时也积极支持职工参加各类职业资质与技能培训,多培养一些通用型、专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通过报销职工学费、报名费、考试费等,鼓励职工参加学习,对其参加学习与考试时间比照正常出勤处理,为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三是对取得相应学历和专业资质证书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突出行业重点,大力开展岗位培训 一是要紧紧围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开展“短、平、快”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往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培训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继续抓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地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公路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公路养护技术工人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生产操作技能、改善技术结构为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对中青年技术工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及知识,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养护工作的需要。 三、总结 总之,现今公路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工程建设和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和高效化,路政执法也走向科技化,这就对公路行业的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每一个作为子细胞的个人素质提升,只有深入持续地抓好公路行业的职教工作,才能真正将行业建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 作者:方顺祥 单位:铜陵市公路管理局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让我国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的内因滋生和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外部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之间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及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徘徊,旧经济的发展动能疲态尽显……与此同时,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经济层出不穷。一言蔽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势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优化提升传统的需求管理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尽可能地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能。见微知著。唐山市政府2016年度工作报告指出:钢铁、焦化、水泥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1.5%降至37%;同时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9.7%提高到20%。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在破除资源依赖、化解产能过剩、鼓励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措施的有效性。行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息息相关,而地方高校承载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保障的重要责任。因此,在行业人才的需求侧发生变化时,作为人才供给侧的地方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动寻求创新变化,以顺应时代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地方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高校规模随之不断扩张。高等教育的入口加宽,让基础理论的灌输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必然导致课程体系趋同,专业特色弱化的问题产生,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流于大众,并逐渐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1.2教学侧重点偏离,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开展沦为空谈,固守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受多方掣肘,导致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滞后,重计划、轻实施,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化,创新能力不足。 1.3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教学形式僵化呆板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自身实践能力欠缺,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单调死板,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开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2.1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改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价值目标;站在价值目标的高度,从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是地方高校应遵循的准则;贯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程的价值链条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进程中,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实用型人才。 2.2充分考虑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责任,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需求的实际,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来调整人才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区域经济结构随之调整,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显著提高,地方高校要加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既重理论学习,又重实践能力,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二者并重,两条腿走路,才能跟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2.3丰富师资队伍,灵活教学形式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教师本身应该加强实践历练,这样才能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同时高校要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企业生产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实用人才充实和丰富自身师资队伍,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从实践中验证理论,形成学用结合的教学环境。 3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分化趋势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时代背景。区域经济在努力破除资源依赖、化解产能过剩、鼓励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对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地方高校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站在人才需求角度,透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挖掘问题根源,寻求变革和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人才供给的保障。
校园论文:校园德育宣传教育论文 一、有效利用德育宣传阵地 校园内的宣传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德育宣传栏更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应在德育宣传方面给予教师与学生大力的支持,在宣传板块方面要置于显要位置,学校内尽量做到随处可见的德育宣传文字或图画或海报。把校园内的闲置地利用,让师生在散步、活动、休息时可以受到德育熏陶。 二、树立身边的德育先进典型 每个学校都一定有德育先进的教师或学生,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和人物并发挥其教育作用。从教师中、学生中找到德育先进者之后,不能简单地表扬或是宣传,而应该使他们的事迹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许,这样才有说服力,其他的师生才会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去改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比如说有的学生贫穷,但不气馁、不自卑、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学习成绩优良,那么此生带给大家的便都是正能量,他将影响到本班级的其他同学,学校对这样的事迹进行全校性的重点宣传后,可能不会使全校学生得到感染激励,但绝对会影响一大批学生,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专业技能,不再因为自己家境不好而自甘堕落,也不再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他们会受到先进典型的熏染激励,一定要克服困难、改掉恶习,积极行动,做一个让同学、老师、家长放心的好学生。 三、聘请国内优秀宣讲团进行宣讲 当今社会有很多有感染力的宣讲团队,他们演讲的内容与形式是经过仔细研究、认真推敲、反复实践的,宣讲的教育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广受好评。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教育宣讲,对学生与家长,甚至是教师的教育效果都是让人惊叹的。学校一定要寻找好的宣讲内容、好的宣讲团队,一旦找到,就应该尽其所能聘请其到校园内进行演讲,这样做的德育效果是教师在教案里、在课堂上都无法相比的。 四、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 有的学校领导或是教师会认为学校开展德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职业高中的学生是来学习职业技能本领的,经常搞德育工作会不会把侧重点弄偏了。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或是想法,学校的主要领导就应该及时做出决策与决断,在学校开展德育绝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工作,相反的会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积极作用。因为,当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好的时候,出现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或是男女生之间交往问题就会少很多,当学生的德育开展好了,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及技能的传授上,而不是把时间都用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上了,当一个班级出现德育工作紊乱时,教师在处理教学以外的事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将是教学上花费时间的几倍,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够顺利完成。教育宣传阵地的有效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叶金洁 单位:吉林省辉南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校园论文:学习型校园文化论文 一、对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的认识 自2009年10月担任实验小学校长的那一天起,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是快乐的,让老师觉得工作是有激情的,让我们的校园是温馨的,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后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于是,我们决定把“阅读”定为我校的特色项目,让师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的创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特色学校创建因学校文化建设而得以显现,学校文化建设也因特色学校的创建而充满活力,两者不可分割。 二、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是创建大阅读特色学校的需要 1.我校办学方向的需要。 三亚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92年,二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同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为学生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大阅读学习型的校园文化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就是为他们的将来打基础的,所以,“阅读”是我们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2.创建学习型校园文化的需要。 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师带入“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大家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做到“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要求。 3.传承中外优秀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样,世界文化灿烂辉煌,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成为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让这些文化精髓来熏陶我们的学生,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的人格魅力。 4.保障师生发展的需要。 世界上最愉快的事莫过于读书,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也是莫过于读书。教师通过读书,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让孩子们读书绝对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少年儿童心灵纯洁、秉性淳厚、记忆力最佳,儿童在这样的时期通过阅读经典,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就能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迅速成长。 三、凸显特色,彰显校园文化 1.领略中华与世界文化精华,构建校园文化环境。 为了构建学校良好的读书环境,我们在校园里修建了凉亭、荷花池、假山、流水,种植了翠竹、白玉兰、椰树;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我们建设了校园文化长廊,还在校园的廊道上张贴了名人名句。我们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充实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图书,有计划地对各个班级学生开放。我们还在每一个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有专门摆放报纸、杂志的图书柜;我们还利用校园博客,每天上传教育故事、教育感言,等等;每个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小学生《感恩母亲》的诵读比赛、小学生讲革命故事比赛、教师诵读诗文比赛等活动。 2.开发大阅读校本课程,启蒙学生心智。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和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启迪学生心智,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我们编写的《青少年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使每个学生在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故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3.积累经典名篇,确保诵读时间。 通过诵读经典名篇,我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稳定成果,我们坚持每天早上诵读经典20分钟,中午,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员诵读经典,每周二至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为学生阅读课,学校阅览室对师生开放,学校办公室有计划地安排班级到阅览室去阅读。学生诵读文化经典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氛围浓郁,校园内人人读书、时时读书、处处读书,氤氲了书香。 4.结合学科教学,整合各种资源。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特别是语文教学,它是阅读的基础,它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最佳途径。其他学科也可以充分开发大阅读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功底为学科所用。学校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长的共同探索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感情与感情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 作者:石力平 单位:海南省三亚市实验小学 校园论文:校企合作下校园文化论文 1校企合作下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课程特色,专业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所有特色之中最重要的特色。没有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其他的所谓“特色”就只会如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对于一所职业学校来说,只有吸收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形成具有特色,异彩纷呈、适应时展的中职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抓好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能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职场文化的距离,实现中职学生毕业就业时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 2学校的地域文化背景 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地处闽西龙岩市连城县。连城县是纯客家县,古时是客家首府长汀治下的八县之一。作为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连城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仅承袭了古中原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客家人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敢拼爱赢、不拘一格的特性。优秀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客家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其中包含着客家人历史的形成、方言、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专家学者把客家文化中蕴涵的客家精神归纳为:爱国爱乡;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拜敬祖先,孝顺父母;重教崇文等。这些优秀的客家精神,对于当代的中职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培养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客家文化的精华融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与地方特色,是值得地处客家地区的中职学校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3企业文化、客家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途径 3.1企业文化、客家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体现 校园建筑是最直观的校园文化。客家的土楼和九厅十八井民居是完全可以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我校的学生宿舍与教师宿舍楼就是仿方形土楼的结构建造的。我们的师生住在这种别具特色的、围楼风格的现代宿舍区,厚重的历史感、大家庭的温馨氛围油然而生。2012年起我校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力争使我校的校园环境职业化、情境化。例如,旅游专业部楼层门厅被设计成酒店大堂式,并将服务岗位牌上墙,实现酒店服务专业知识可视化。为创设“酒店式”环境,每一片墙,每一间教室,宿舍、食堂、盥洗室等,都成为实施“校园酒店式管理”情境育人模式的显性资源,成为营造浓厚的专业教学氛围的重要阵地。整个校园的建筑突出了专业特点,为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专业实习、参加实训提供与实际情境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 3.2企业文化、客家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校园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的体现 硬件条件的建设对一所学校来说是比较容易地,软件的建设与开发才是一所学校成败兴衰的关键。近年来,我校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以下四个重要举措。 3.2.1实施导师—学徒制 为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培养,从2012年起,我校试点导师—学徒制,建立了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围绕导师—学徒制,我们构建了中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和企业班组化管理。让“员工们”在校园里就提前适应社会和企业氛围,随时提醒学生时刻准备着提前适应社会角色。 3.2.2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学校特色设立专业部管理制度 为配合连城县旅游兴县和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的战略,为了建立更加规范、高效、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学校的人力资源,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连城职专从2012年始实行专业部管理制度。根据此项制度,连城职专设置了旅游专业部、光电专业部、计会专业部,学前专业部、计算机信息专业部等五个专业部。各专业部主任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有行业特征的专业文化建设。例如:电子商务班积极尝试班级企业化管理制度,设计了班级公司化组织结构图,将班级所有的事情尽量“项目化”,鼓励人人争当项目经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班长成了“总经理”生活委员变成“财务总监”……。大家角色变了,职责也不同了。比如财务总监一周要做的一件工作,就是要根据员工这一周的“业绩”表现,如何来核算他们该得的“工资”。再如,高星级酒店管理专业以客家儒商“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精神勉励自己,他们制定了有专业特点的班训,班旗、班标、班级愿景、班级座右铭等。在旅游专业部所处可见有企业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名言警句:发现问题是最大的追求;一个人一辈子可以犯几次错,但不可失一次礼;要改变,先改变自己;成功之道:总是做得比期望的多一点点;苛刻的客人比没有客人强…… 3.3校园小商品交易会 每周三,校团委和就业指导处牵头,组织校园商品交易会,让学生参与勤工俭学,学习理财,体验经商,学习做生意。该活动很好地将“大社会”融入校园这个“小社会”,培养了同学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以诚待人,宽以待人”,以及体验劳动的艰辛。随着交易经验的丰富,交易形式也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买进卖出为主,到现在的手工DIY的面包、蛋糕,服装加工设计、手工艺品等。 3.4开展内容丰富、多而不乱的社团活动 连城职专对于学生设立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大力支持。如今我校已成立包括文学类、体育类、技能类和社会类的在内的12个学生社团。在团委、学生会和学校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在指导性的日常工作安排中还地要求相关社团为学校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校运会、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做好准备。通过学生社团建设,不仅能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学校面向社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提供杠杆。近年来,结合当地政府组织的“骑游连城”、培田春耕节、冠豸山书院文化节、海峡客家旅游节等活动,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才艺展示、文艺演出等培养学生帮扶济困,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企业文化、客家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校园心理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体现 4.1以客家名人为标杆,向学生宣扬客家人的优秀品质 客家名人是客家文化的精神标杆,对中职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自古以来,客家名人辈出,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践行者项南更曾为我校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将客家名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校园中设立一些客家名人的塑像及生平简介。例如:在我校项南科技馆的门厅就有介绍项南同志的生平、名言、杰出事迹的专栏。二是在校园的走廊、教室、会场等挂一些客家名人的名言、警句。另外还可以举办关于客家名人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大力宣扬和发掘客家名人身上所蕴含的高尚情怀。 4.2积极引进企业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久远性的。为实现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4.2.1设立企业文化宣传专栏 各专业部与各自的合作企业一起设置了企业文化宣传专栏。例如旅游专业部与合作企业——连城天一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一同制定了天一旅游集团企业文化宣传专栏。专栏详细介绍了其“尊重备至、温良谦恭、真诚质朴、乐于助人、彬彬有礼”的企业核心价值,并把客家儒商“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等理念加以弘扬。 4.2.2开展企业文化讲座 学校邀请到了鑫晶刚玉、泰迪电子、名匠家、佰翔密谷、天一温泉度假村等企业为学生开设企业文化讲座。例如佰翔密谷酒店集团作为学校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经常应邀为我们学生详细地讲解佰翔企业文化的精华:“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天天平价、三米微笑、日落原则、关心社区”。职业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前瞻性的规划。作为软环境建设中最主要的一环,校园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建设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 作者:童纪超 吴炎金 刘翔 罗少荣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职业中专学校 校园论文: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论文 一、“文明”: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意义 文明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最普遍的追求。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教育是第一因素,所以,教育和文明往往是同义词,文明也是有没有教育、有没有思想的常识性区别。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致人类的文明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使人类的文明有了新的内涵,即以科学技术为时代文明的精神内核。而这个“以科学技术为时代文明的精神内核”恰恰改变或者形成着当代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样的教育造就的大学生,就是文明、科学技术、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历史人才。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开启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新文明时代,党和人民政府,不但继承着中国历史的文明使命,而且创造着新的文明历史。所以,当代中国的文明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人的身上。教育的新的使命是在新的时代使中国跻身世界文明大国。当下的社会,出现了许多反文明的行为,再一次使“文明”和“做一个文明人”成为社会与教育的问题,“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大学校园,是一个文明的校园。这个“文明校园”,并不仅仅是干净、整洁、安全、有秩序,它的使命是孕育和发展出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文明园地。当代大学校园的文明,在于以时代的“中国梦”,来营造自己的校园生活,作新一代的文明人。当代大学生,都是所谓的“90后”,父母那一辈人可能在青少年的时候,还在为温饱努力,他们则在手机、电脑的信息社会里游泳,而且以追求个性为人生意义。大学校园,可以看成是优秀“90后”的个性张扬广场,而且是以时尚为导向的潮流。“个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根本特征,当然,这个“个性”还带有“随性”和“任性”的味道。然而,当代大学生最大的文明在于,他们没有失却理想主义,他们这一代恰恰是“做梦”的一代,正与主席的“中国梦”的理念相呼应。他们的父母辈,还不敢做梦,只能谨慎地、踏实地、甚至小心翼翼地埋头苦干,那是他们父母辈人的文明特征。而大学校园文化的文明特征,正是一个理性的、科学的、知识的、时代的、国家的文明梦。换句话说,大学对大学生的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这个意义上,正是把主席的“中国梦”,与大学生的“个人梦”,实现着对结,也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文明,是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对接的文明。说起文明,必然应该与文化一起讨论。仔细研究,文化与文明有时是一个意思,有时却是有区别的一个概念,日常用语可以不区分,在学术讨论上则必须区分。文化着重于人的精神以及内在的东西,文明着重于外在的、看得见的,特别是物质利益与外观的表现,如建国前出洋留学的人回来,他们的谈吐与装扮———嘴里说话夹杂着外文,穿西装,手里拎着文明棍等西方生活方式,我们往往说他们是“文明人”,难道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是文明人,是野蛮人不成?实际上,这样的“文明”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很坚挺,譬如,使用现代科技的人,似乎都是追随现代文明的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这既是我们时代在物质上的某种发达,实际上也是我们在文化上的一种萎缩。因为,信息科技时代,大家都用手机、iphone、ipad一类的高科技产品把自己武装起来,却往往不会读书,不会写文章,连写字都退化了,走路也退化了,只会坐车。文化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渺茫起来了。我们应该知道,科技使人丧失了义务感,甚至丧失了一般的伦理道德,这正是有文明生活方式,却没有文化精神的一代人。所以,大学校园的文明,更应该是文化精神。当代关于文化的另外一个危险是,把文化当成商品或者时髦,甚至成为一个媚俗的产业,大学校园也充斥着这样的所谓“文化垃圾”或者“垃圾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用高深的思想浸淫的氛围,具体说来,是以典籍为文化、为思想,以读书为生活,以思考为人生,以艺术为气质,以国家天下为己任。而中国当下的大学,这些本来应该高尚的文化活动,都被社会上流行的浅薄与恶俗的“文艺节目”冲击得是非不清、善丑不明了,高尚膜拜低俗,倒成了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气象。 二、“自由”: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发展意义 自由是全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所赋予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自由的概念,虽然也是从人类的自由概念那里继承下来的,但它突出了自由概念的实践性。因为,它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自由概念,长期矢志不渝的实践而发展出来的。所以,自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不是一个理论空谈,或者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的“异想天开”,自由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活动。自由的这个实践属性,是指导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发展意义。大学校园文化,笼统地说,包括人的文化、物的文化、知识文化,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只有四年时间,却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岁月,也是他们在社会挣得身份的地方。换一句话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有文化的、有知识的、有道德的人的起点。这个地点,理所当然应该以人的最根本的属性———自由———为教育。大学校园文化中的这个自由,应该是经过正规的教育、规范的、法律的、实践于大学生身上的校园文化自由,这个自由以时代精神,以国家命运为实践特征。尤其是以大学生的社会身份、时代教育、社会要求、历史使命为要求。大学校园文化的自由,更多的应该是当下时代的要求。每个时代的大学校园文化,都有其时代特征。譬如,1980年代的大学生,是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历史使命。那时,虽然人民和国家仍处在从饥饿向温饱过渡阶段,但人民却对社会和未来充满着希望。当时最激动人心的歌曲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它预示着国家的丰收,也昭显着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已从农耕文明,走到了生机勃勃的工业文明或者海洋文明,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就是在自己这一代大学生身上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或者说,使中国在世界上崛起。那么,大学校园,应该是大学生的希望的田野,也是大学生的中国梦的自由飞翔之地。 三、“爱国”: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人归属意义 “爱国”是永恒的话题。大学生的爱国,应该是以爱中国文化为核心的爱国主义,要把中国文化在自身教育与个人生命中发扬光大,并且要将中国文化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当中。文化在根本的意义上是全人类的,不应该分地域、民族和人种,但人的出生却是有地域与民族和人种的区别,更有政治上的差异,在文化的运用上,我们无法否认文化的这种政治属性。而教育恰恰是政治的一个部分,甚至教育本身就是政治。对大学生来说,中国文化就代表着祖国。当然,对所有中国人来说,中国文化也代表着祖国。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把中国文化带到哪里,海外的唐人街、华人居住区,最浓重的、最能够说明是华人的,就是中国文化,和生活在那里的华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应该向深的层次和广的层次发展的时代。中国,能够成为为人类贡献文化与思想的大国,而不仅仅是经济大国。所以,中国梦,就是中国文化梦,爱中国,就是爱中国文化。譬如,我国现在在世界各地办了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积极的国家文化策略。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一方面强调全人类的一体化,另外一方面却强化着自己的民族与国家。这些想法,都进入了大学教育和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之中,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比对社会其他人群的影响要大得多。那么,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气质,中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如何在全球化时代,铸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或者爱国主义,在这个时代,要以爱国家的文化为核心精神,正像西方学者说的:自己的祖国是祖国的文化。中国人可以移民到外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惟独祖国的文化,是不能抹掉的精神印记和身份印记,人生于斯,死于斯。那么,大学校园文化,应该在祖国文化这个意义上,把大学生的精神血脉高高地隆起来。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建设 主席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梦”,我们的爱国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建设理论。大学校园文化,正是应该基于中国文化的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实践的正是中国文化。那么,我们怎么体认中国文化呢?这些年来,国家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许多思路,也进行了人力物力的投入,甚至中国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和商业。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中国文化俨然成为一个话题,从民间的“国学热”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莫不以中国文化为“卖点”。我们试以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为中国读书界专门写的序言,来体认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亨廷顿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人对其文明的独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识。中国学者因此十分自然地从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据我所知,中国学者对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所作的评论总的来说精深而富有洞见,虽然他们有时也误解了我论证中的政策含义,并对之持相当批评的态度。……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可以看出,在亨廷顿的学说中,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影响人类的七大文明之一,这就把我们常常说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的古老文明”这一说法现实化起来了,我们中国不仅是古老的文明,还是现代文明,而且是对人类发展不可忽视的现代文明。所以,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推演到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站在人类文化的制高点上看世界的文化,而支撑这个制高点的,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时代,自己的教育。那么,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时代,自己的教育,和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时代,世界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就是自己的所处时代的政治。这个政治,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这个梦”。 作者:林培坤 单位:福建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校园论文:新媒介高职校园文化论文 一、新媒介与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是一种朝气蓬勃的青年主流文化,它以学生为对象,以校园为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实践成果。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它能够激发莘莘学子追求高尚、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它关乎到一个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校园文化是一种动态的青年主流文化,并不断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办学类型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构成,高职教育相对本科教育而言学制短,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有限,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强调技能性操作,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因其鲜明的办学特点而有别于本科院校、成人教育及中小学校园文化。随着社会转型和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高职校园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校园旧媒介文化不断向校园新媒介文化转变,过去借助广播、校报、宣传栏等旧媒介传播校园文化,现在则主要借助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传播校园文化。在校园媒介传递信息的转变过程中,校园媒介的传播路径由单向转为多向;由直线、平面转为立体;由慢速转向高速;由个体转向群体;由单一方式转向复合方式,在此过程中注重将校园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介文化进行无缝衔接。高职校园文化是社会经济转型的产物,高职大学生是新媒介的受益者和推崇者,当社会转型之下的高职校园文化与新媒介相遇时,新的文化现象出现了。 二、解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二元状态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仍处于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研究高职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双向建构的局面,一是借助网络媒介的快速成长和迅速普及,高职校园文化已经从小众化的青年亚文化走向“普泛化”的整体青年社会;二是自媒体时代,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主体都是网络世界的参与者与者,“人人皆记者”成为应然状态。新媒介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同时,又重构新的高职校园文化生态。据了解许多高校学生团体相继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等国内知名网站开通微博社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介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以新媒介为公共空间和交流平台,在新媒介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家对校园公共事件都可以去表达、去评论;同时在这一公共交流平台,大家通过传播信息建构具有媒介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关系,在解构原有校园师生双向度交流的文化生态时,拓宽了师生的社会视野,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重构新的校园文化生态。首先,新媒介从社会变化的层面上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新媒介平台的海量信息将社会媒介文化与校园媒介文化密切联系起来,在重塑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职大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上网,发帖,追踪热点新闻,关注焦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社会上一些正能量信息通过新媒介的传播能积极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而社会上一些负能量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会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介的出现解构了高职校园文化的旧格局,高职校园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介文化的碰撞使高职校园文化出现了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二元状态。其次,随着互联网、电脑、手机的普及,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网看八卦新闻、网游,成为很多高职大学生宿舍生活的重头戏,新媒介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1、一些高职大学生不懂得自我约束,通宵达旦上网玩游戏,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经常旷课、迟到,严重影响学业;2、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导致长时间待在宿舍,足不出户,出现了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沟通能力减弱的症候群现象;3、新媒介的出现,使过去的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演变,很多高职大学生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导致思维单一,平面化,缺乏创造性;4、由于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他们缺乏批判思维,网络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令青少年的身心特别容易受到损害,从而降低自身的道德标准与约束;5、面对网络海量的商品信息,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冲击着高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使其变得缺乏理性。6、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原有的知识信息优势正在被打破,教师知识信息权威受到挑战。因此新媒介的出现使校园文化出现双向建构的局面,解构旧的校园文化生态的同时,重构新的校园文化生态。 三、重构:高职校园文化新生态 如今新媒介通过对信息的传递,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影响高职大学生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同时,解构了他们对传统人伦道德的认知,重构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情感世界和意识形态,高职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介。一方面,随着新媒介的广泛普及,无论是高职校园中的学生社团还是个人,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新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新媒介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已逐步渗透到学生社团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化层面上讲,新媒介改变了高职大学生思想和思维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途径和体验方式,并为他们开创了新的交流方式,新媒介利用它的影响力改变高职大学生的意见并影响社会变化,例如高职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上“微慈善”、“微公益”、“微志愿”、“微环保”等活动。同时社会化的媒介又在小范围内引导校园公众舆论的形成,在解构原有高职校园文化关系,重构新的高职校园文化生态的同时,对高职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文化中的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由传统的单向度沟通交往向双向度甚至多向度交往转变 21世纪是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介化的网络信息传播超越了时空限制,以电视、电脑、手机为平台完成信息无障碍接收。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人际交往方面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双向度甚至多向度的沟通。例如QQ、MSN、人人网等聊天工具的出现,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实现跨时空的、一人同多人的多向度交流。在此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单向度、面对面的双向度沟通方式限制,开始向多向度的沟通交往方式转变。 2.虚拟性人际传播出现 网络的出现扩大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高职大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将自己的人际传播拓展到了校外、省外,甚至是国外,年轻的学子在拓展自己人际传播的同时,真实和虚假的人际网络也在悄然形成。例如高职大学生在微世界中,将自己的情绪和个性通过网络语言、图片展示真实的自己和虚假的“异己”,例如“萌”与“装”。尽管大家通过网络上的人际传播拓展了资源,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有时难辨真伪,虽然现在政府提倡实行网络实名制,然而大家都不愿意在网络上暴露自己真实的信息,如果全部实现实名制,在网络上“吐槽”的自由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人际交往的双方在新媒介环境下采用匿名方式,增加了交往双方的隐蔽性,从而导致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人际传播具有虚拟性。 (二)校园文化中的信息传播 1.信息传播自主性 一方面新媒介网络信息平台上的海量信息丰富了高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介的便捷性和即时性,高职大学生在这一网络媒介信息平台上的自主性增强,高职大学生能随时随地在新媒介世界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新自己的博客、微博、拍客、微信等等。相对于旧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了,比如高职大学生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对校园里发生的公共事件进行曝光、跟帖、发表评论、点赞,依靠新媒介这一公共空间建构人与信息、信息与人的互动传播方式。高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多彩的,一方面,他们喜欢在微博、微信上爆料,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微博、微信进行维权,以捍卫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随着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逐步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微博和微信上的话题都本着为学校负责任的态度,真实性比较高,即使有个别学生在微信中出现对学校的不当言论,经过教育后能够主动撤贴、声明、道歉。 2.信息传播的公共意识 高职大学生虽然在高考中的应试分数低于本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大学生的社会公共意识弱于本科生,相反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群体,例如高职大学生对微博上呼吁解救流浪儿乞讨、免费午餐、春晚、两会、克里米亚公投等国内外热点问题给予了密切关注,他们对此热点话题进行发帖、评论及行动。高职大学生以微博、微信为平台,建构人与信息的互动方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课中推广校园微公益活动,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增强高职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三)校园文化中的群体传播 1.网络里的游牧民族 高职大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认为自己在职业学院接受的是三流教育,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前景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现实中的失落使得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期望从虚拟中去寻求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觉得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将这一群体称之为“网络里的游牧民族”。“网络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宅”在宿舍里,给人一种“不与人交往”的印象,他们将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交流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世界。“在Web2.0环境下,网络已经结成一个个以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和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血缘与地缘的限制,而是随‘网缘’进行互动。”高职大学生经常游弋于各种媒介之间,依“趣缘”与同好结成联盟,虚拟社群之间积极互动,网络友谊逐渐发展起来,各个讨论版、聊天群会不定期地在现实世界组织聚会活动,以培养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在网络中结成的友谊会因“趣缘”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组织中的个体成员在兴趣发生变化后会离开组织,转而投入别人的阵营。因此网络虚拟组织成员流动率非常高,高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组织,就像是网络中的一个游牧民族,时刻处于迁徙流动中。 2.ACG、Cosplay、“御宅”、“拍客” 众所周知,高职校园文化相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而言,内涵建设滞后,高职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高职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什么内容感兴趣呢?我们以ACG为例,日本的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电玩游戏(Game)在内容上相互借鉴,故被合称为ACG。ACG代表的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虚拟世界是平面的、二元的,虚拟世界对一些高职大学生来说比现实世界更精彩、更自由,但是虚拟的世界毕竟是虚拟的,一些高职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难以自拔,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逐步退化,但是他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自己的朋友圈,他们的朋友圈是什么呢?我们仍以ACG中的Cosplay为例,Co-splay是英文costumeplay的简称,是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及化妆来扮演动漫游戏中的角色。Cosplay把网络世界中虚拟的人物搬迁到现实世界中。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分清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而对于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则要加强引导,把他们从虚拟的世界中及时带出来。“御宅”是指沉迷于网络动漫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高职院校中存在这种人,但为数不多,多数高职大学生还是开朗阳光,愿意把自己的闲暇时光花在运动场和现实版的人际沟通中。“拍客”是指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各种数码设备拍摄的视频,通过网络编辑处理后,上传、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在新媒介环境下,高职大学生人人都是拍客,甚至高职院校的某些社会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当拍客,记录自己的社会实践过程,并上传到网络上去,例如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微公益大赛”就是一个记录高职大学生人人当拍客的过程。 四、新媒介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人类社会沟通与交流方式的伟大变革和创新,建构了一种新的人与信息、信息与人的互动方式。同时,新媒介的出现也影响着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人们。首先,它变革着高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高职大学生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和更新是新媒介环境下的时代主题,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影响了其社会价值观的重塑与走向。其次,它为高职院校师生开创了新的交流方式。高职大学生更乐意借助新媒介这一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校园中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的需求,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融洽。再次,新媒介的出现,使校园公众舆论的形成对校园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新媒介成为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移动终端网络为标志的电视、电脑、手机建构了一种新的全媒体时代,在新媒介环境中,高职院校师生每天几乎都与媒介接触,借助新媒介这一平台,共享便捷、即时、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信息。 (二)消极意义 高职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新媒介,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新媒介中的海量的信息中夹杂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同时也改变了高职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于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较弱,这些不良因素会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其养成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鉴于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准则,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媒介互动平台,由高职大学生在媒介平台上的自主单向沟通向师生交互沟通转变,由旧媒介环境下高职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滞后分离向实施参与共享学生信息转变,同时新媒介环境下高职思政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以情感和道德实践去引导、教育学生。 作者:胡纯华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校园论文:责任意识下校园安全管理论文 一、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树立责任意识 在很多校园安全事故中,学校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较薄弱,尤其是校长,作为整个学校的统领者和管理者,更要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放在所有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时刻都不能松懈,校长不仅个人要树立责任感,更要在校园中营造整体氛围,形成安全维护全体行动的良好现象,全方位地使学生安全得到保障。 二、针对安全问题建立相关的制度规章 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对维护校园安全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对安全的规范提出了规章的限制,使学校人员都能在规章制度的范围内活动,避免因为违背规章而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现在在很多学校中常见的现象就是校外人员随意进出学校,这种情况无疑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持证明进出的措施,学生进出校门要持学生证,工作人员持工作证,不明人员进出要提前登记并通知相关负责人。 三、加强学生校内生活管理 学生在学校内的一切活动都应在学校的掌握中,在生活方面更是要格外关注。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在课间或午间容易在走廊或楼梯上追逐打闹,从而容易发生磕碰、摔伤等意外伤害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学生平常的教育和管理,杜绝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比如在住宿这一方面,查勤人员一定要加强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数量和动向,一旦发现有学生未归要及时反映。避免因为查勤人员的忽视而使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 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本校是幼儿和小学的组合学校,他们的年纪小,对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讲座,包括外出时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走等内容。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演习,使学生熟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逃跑路线,提早锻炼学生的应灾心理,在真正的危险来临时能进行自救。学校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得到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但这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保障的,没有安全保障,学生很可能终日处于惶恐之中,无法安下心来学习。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推动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完善,创建安全校园。 作者:王周鸿 单位:重庆市荣昌县峰高中心小学 校园论文:校园生态长廊景观设计论文 一、国内高校建设发展现状 21世纪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发展的先驱,在当今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下也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变。以校园建设为例,当今大学需要有足够的校园规模与空间容量,来支持多种形式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规模、空间质量上与国际知名高校相比较还存在的相对滞后的状况,这极大地限制了高等学府对人才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个大学开始对其校园空间进行改建、增建和新建。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的建设,整体一直保持良好有序的发展,其主要分为一下几种形式:1.高校之间的并购;2.由当地政府主导的大学城区域划分,高校新校区的建设;3.高校老校区扩建;4.老校区的改建。无论是哪种校园建设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如何符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在注重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校园景观进行更新、改造、再利用,在最大程度上整合现有的土地与景观资源,利用好校园长廊这种独特的建筑景观的价值,己经引起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二、校园生态长廊相关案例分析 校园生态长廊在国内外均有优秀案例可供参考。校园生态长廊的基础功能是要连接各个教学楼或学生公寓,此时长廊也可以理解成为一个“立体”的交通道路。其次,校园生态长廊就需要满足其“生态”功能。下面将通过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长廊案例分析来说明校园生态长廊的特色之处。沈阳建筑大学中的长廊位于新校区中,并且是亚洲最长的校园长廊。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教学区与教学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的作用。其生态长廊的建设有如下六个特色:首先,功能性是设计时优先考虑的内容。长廊在功能上起着一个连接不同区域教学区与间接连接生活区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其长廊既符合人流路线的合理性,同时也符合在楼外观看长廊的审美性。第二,以长廊连接各个教学区域,是适应沈阳的寒冷气候的方式。沈阳是位于辽宁省内陆地区,冬天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长廊让师生不必暴露在寒冷的条件下自由穿梭于各个教学区,在夏天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第三,沈阳建筑大学的长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校园交通问题。学生可以选择通过校园长廊内部或外部穿梭与各个教学楼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通选择性。长廊的存在分流里外部人流的数量,缓解了校园内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第四,从人文的角度增加了各个不同学院和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来源于无意识中各个不同流线之间所产生的交集。人文建设应当属于“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叫人文生态建设。第五,沈阳建筑大学在教学楼外部规划了动物、植物生态区,在长廊穿行的过程中处于最佳观赏高处,让师生在学习科研之余,有了放松和接触大自然的生态条件。并且在长廊内部设置合理的植物摆设和功能区规划,增加了长廊的利用率和生态性。最后,通过生态长廊的连接,使得校园的整体性更强,让教学、生态、人文等“元素”紧密相连,既体现了人文设计的关怀性主义,又体现了实用性主义。 三、浅析校园生态长廊设计 通过调研和总结,校园生态长廊的设计可以分为必要条件设计和选择性条件设计。必要条件设计包括:“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那么可选择性的条件设计则需要根据当地文化、校园理念、地理情况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篇论文仅就校园生态长廊设计的必要条件设计进行浅析。校园生态长廊的选址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涉及到后期建造成本,因此在前期选址需要规划出最恰当长度和位置的长廊,从而满足高效、便捷的基本条件。如何使得长廊空间作为校园中宿舍区、教学区、生态区的一个重要的连接地带;如何使得在方便师生通达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与自然相接处;长廊的选址是否破坏了校园整体规划的内容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址方面所要斟酌的。在生态长廊的空间设计方面分为长廊内部设计和长廊外部设计,两个环节的设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又有着互动的关系。外部设计我们需要考虑:1.景观植物的规划与长廊之间的关系;2.是否需要大面积的集散广场或各个不同的小型休憩空间与长廊呼应;3.围绕长廊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位规划4,相关电力系统的合理铺设。那么在长廊内部设计中我们则需要考虑的是:1.步行的畅通性;2.长廊的休闲性融入,例如休闲椅的摆设;3.植物摆放规划;4.文化展示空间的设计规划。从内部空间可以看到外部空间的美景,从外部空间如何最快达到内部空间的位置,这些都是长廊内外空间设计的联系。长廊生态技术的使用是生态技术多样性的使用,例如长廊最上层可以设计城无棚顶的天棚花园形式。在能源使用方面可以用太阳能、风能等节能系统。在长廊周围建设相应的生态动物区域和生态植物区域。生态长廊的建设也可以作为科研实践的场所,例如实验雨水采集系统、净化空气系统等。这些生态、环保、节能等技术均可以运用在校园生态长廊的建设中去,具体的生态技术实施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结语 在当代高校校园建设热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求我们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去探究和解决的。校园生态长廊这一课题的诞生,既解决了校园存在的一定问题,同时又增添校园的文化性、环保性、生态性、节能性等元素,校园生态长廊也可以容纳校园已有的环境因素、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此校园生态长廊的探究和实施是开拓新型校园建设最佳选择方案之一。 作者:孟丹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校园论文:地域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一、与育人理念相融合 雨花石的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历经数亿年的运动变化才成型,还要经过能工巧匠的细心雕琢,最终才成为精美的艺术品。雨花石的这一演变过程被学校领导提炼为“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体现学校领导对教育的高远追求。“经水濯而清华,遇熔炼而忠贞;呈胜景而纯朴,遭湮没而豁达;担重任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用诗一般的语言解读“雨花石文化”,丰富“雨花石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在育人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雨花石文化”的深层内涵,学校将体现“雨花石”精神内涵的“争先、坚守、忠贞、包容、奉献”确立为校园精神。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拓展,也是关注师生成长过程、理解并尊重其成长过程中渐进式变化与幸福感的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将“雨花石文化”的最高追求落实到教育追求上。雨花石的美体现在“品、纹、色、形、质、声、韵”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将教育追求总结为“七行诗”:育德当如石之品,润物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校景当如石之纹,序却随机,横竖侧看总相宜;技精当如石之色,悦目如心,行行出彩齐争艳;塑人当如石之形,方圆偏倚,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学当如石之质,脆硬润泽,因材施教当无憾;求学当如石之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意志坚;为师当如石之韵,坚柔稳严,桃李不言自淡然。六合中专通过由浅入深、抽丝剥茧般将雨花石的精神、品质、内涵等融入校园,打造“有根可循”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并将“雨花石文化”与育人理念完美融合。 二、与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有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理论体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继承和发扬雨花石文化。六合中专领导很早就意识到,雨花石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正逐步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传承雨花石文化、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先后开展了4次雨花石文化产业调研,邀请南京市雨花石协会来校进行了三次专业设立论证,最终在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雨花石雕刻方向,以文化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推动校园文化传播。雨花石雕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五年历史,成为学校推广雨花石文化的中心和缩影。据许本洲介绍,学校主要从普及雨花石知识、建立专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完善专业建设。第一届学生是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共招收了20多名“学徒”,他们平时正常上课,遇到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实践则跟着受聘大师学习。在雨花石知识普及方面,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雨花石美学研究》,并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雨花石的形成、品鉴、工艺加工等知识;将历代歌咏雨花石的诗词文章选编成册,让学生通过晨读接受雨花石美好品性的熏陶。与课本相得益彰,学校还成立了雨花石校外资源调查兴趣小组,让学生亲身感受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这一以雨花石雕刻专业为中心,吸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方式,让雨花石文化得以散播给校园内的每个人。建立专业标准包含雨花石的雕刻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聘请雨花石雕刻工艺大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规范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营造浓郁的专业实训文化氛围。指导专家蔡康麟大师是六合区雨花石雕刻工艺的主要传承人,也是该工艺标准的主要制定人,经验非常丰富,拿到石头便能很快判断出其价值、可雕刻的形状、雕刻方式等。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常年在校“助阵”,既培养学生也培养专业教师,是校内推广雨花石文化的“形象大使”。创新技艺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的雨花石工艺加工主要是抛光、拼装和制作简单的工艺用品,产品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学校在雨花石雕刻专业建设过程中借鉴了玉雕、牙雕的工艺方法,推出了雨花石俏雕工艺。一枚普通的雨花石通过俏雕后价值往往提高了数十倍,这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学习雨花石雕刻工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职责,更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六合区48家雨花石工艺加工厂共同成立了“雨花石文化产业发展联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晤、岗位技术培训、定标准培养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六合区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校还邀请雨花石协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每年举办两三场讲座,让校内师生更近距离接受熏陶。“精心打造雨花石专业文化,建特色专业,育特长学生。”学校五年来共培养了136名该专业毕业生,76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5名毕业生在掌握了雨花石雕刻工艺技能后创业成功,实现了职教富民的办学目标,成为传承和推广雨花石文化的榜样。 三、以环境与活动潜移默化 在六合中专,你会流连于雨花石文化墙边,徜徉于雨花石文化大道,漫步于雨花石文化长廊,晨读于雨花石实训楼,小憩于雨花石荷池畔,驻足于“天落雨花”雕塑前。如果你有闲情逸致,还可以慢慢欣赏雨花石文化墙上按照淘石、赏石、品石、赞石、藏石、咏石、刻石、颂石等八个主题制作的八块大理石浮雕,以及长廊两边雨花石展示柜里定期更换的雨花石精品……学校以“雨花竞秀,技创风流”为主题进行校园道路与长廊文化、墙壁文化、雕塑和园林小景等环境的设计和建筑物命名,将雨花石文化镶进浮雕、嵌入石壁,刻进师生的心中。“第四周‘雨花之星•志愿之星’1309班张家伟同学,作为1309班的语文课代表,他每天积极配合老师按时组织同学早读;作为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他带领全体成员每天认真完成教室、包干区、绿地及宿舍的卫生检查,并组织公布在公告栏内。这件事虽然繁杂,但他从不抱怨,兢兢业业地为校园的干净美丽立下汗马功劳……”每周一评的“雨花之星”是学校渗透雨花石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品格形成、能力提高而常设的活动,主要挖掘和表彰那些在劳动、学习、管理、志愿服务、道德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每周一评,每次评选一位。除给予证书和物质奖励外,还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进行同步宣传。学校还对“雨花之星”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显示,凡是获得过“雨花之星”荣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均良好。其实,在六合中专的校园中,无处不烙下雨花石的印记。如学校先后举办了四届雨花石精品展,时间定在每年的10月份。每个班级都要上交作品,然后由学校组织专家选出精品,集中展出。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部分教师和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雨花石的自然美,体会其内涵美。将学生社团冠以“雨花”之名,组织与雨花石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将校园龙狮队命名为“雨花魂”,将校园舞团命名为“雨花飞炫”,依据雨花石的意韵编排节目内容,让学生对雨花石的内涵有更深的体验;成立“雨花情”志愿者协会,每年为社会提供5000余人次的服务,内容涉及环保、关爱弱势群体、交通安全、义务献血、公益宣传等;校园文学社命名为“石韵”,文学社主办的校报命名为“雨花真彩”,每月一期,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华……同时,学校还结合雨花石姿态万千、个性独立、本真至善的特质,推行“角色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儿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企业做一名好员工,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作者:丁锐 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校园论文:高校校报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1思想导向作用 校报作为一项极富特色的校园文化载体,是高校进行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工具。校园文化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不是局限于简单的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综合了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精神,校园文化更是广大师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创造出来的一种紧密联系社会和时代的同时也富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报的编辑与发行,校报的主要目的就是营造出一个让学生可以在其中思考、理解和感悟的高品味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完成灵魂和人格的升华。此外,校报以其对于人的鼓舞、激励和引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催人奋进的作用。它将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以及伦理规范。校报在校园文化中的导向作用突出表现在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利用舆论和宣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取代消极悲观心理和不良情绪,真正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方针。校报还通过其鲜明的立场,明确其倡导和限制的内容,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在学生的文娱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文娱活动层次;校报还可以开设刊登优秀文化的专栏,寓思想性于文学性,让学生受到优美文字的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其爱校情怀。 2文化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并且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及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高校校报是校园内的主要媒体,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其人生观的形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引导和良好的教育作用。高校必须利用校报作为其宣传阵地,以育人为办报宗旨,营造积极向上、文明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随着网络发展而泛滥的有害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威胁和侵害。 3桥梁纽带作用 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首先,高校是集信息量大和覆盖面广等优点于一身的校园主流媒体,其内容往往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及信息,是广大师生了解校园建设发展进程的重要渠道之一。校方不仅可以利用校报学校最新动态还可以在校报上公布党的最新决策。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利用校报把师生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及思想状态和心声进行真实反映,这有利于帮助学校上级领导更深入地了解师生心理状态从而加强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广大师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平台,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其他院校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兄弟院校还可以通过校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校动态和发展状况,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作为最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人群之一的学生家长有权对自己孩子所在学校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为体现校方对这一权利的尊重,学校应该通过定期向学生家长寄送校报来帮助其了解学校动态和学校情况,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二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良好健康发展。另外,高校还可以向上级组织寄送校报,为其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的了解提供渠道。 4宣传教育作用 高校校报作为我国新闻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精神文明以及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反映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校报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式与最终成果,校报不仅展示了全体师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还公布学校最新发展动态。此外,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校报对舆论的引导作用,对科学真理、先进文化等进行大力宣传,才能促成科学完善且对校园文化起着正面引导作用的宣传体系的建立。从而使得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帮助其了解不健康文化的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多举办各类有关政治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形式新颖和吸引力较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以更富创新的形式展开,从而提高活动吸引力,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提高学生认同感。为了推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提高校报质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高校宣传的内容以及其所起的作用取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也作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担负着辅助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须加强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校报的质量水平,从而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张楠 陶庆宇 徐文博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校园论文:校园建设中安全工程论文 一、发挥安全学科专业优势,用专业理论指导工作 (一)事故归因论确定工作思路。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就学校而言,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校园周边和外来客观存在事物、师生工作、学习、家庭环境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校园教学设施、办公设施、住宿设施及各项配套设施等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足、安全习惯不佳等。基于以上原理,确定围绕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展开,由果找因,系统制定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避免事故的发生影响平安校园建设的工作思路。 (二)安全累积原理确定工作方法:重细节、重小事。 安全累积原理是研究损失量不同即严重程度不同的事故类别之间关系的,它揭示了“大”事故的发生原因,为重大事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海因里希的事故三角形理论揭示了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的次数或者频率之间的关系,即如果轻微事故的发生频率很大,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严重损失的重特大事故的可能就无法避免了。在校园这个人群相对特殊、人员相对密集的环境里,有效预防小问题的发生,或者合理处理好每一件小事,将对周围人员和事物的影响缩减到最小成为平安校园建设日常工作的重点。在此原理的指导下,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各党支部、工会、学生工作队伍将重细节、重小事的思想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安全稳定无小事,妥善处理促平安。 二、加强校园安全环境软件保障,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程序指导平安校园工作体系建设。 在平安校园工作体系建设中套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程序进行了指导,以加强学院“平安校园”建设,合理配置安全稳定工作人员,提高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实效为目的,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全院教职工的工作体系建设程序。该程序明确了工作体系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成立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副院长、各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系副主任、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实验员、教学秘书为成员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小组;成立了学生工作、实验室管理、教工信访工作、安全培训、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小组,由学院安全专业教授和教师组成了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督查评估小组,形成了健全完备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学院层面宏观组织、各系中观督导、各部门微观落实的长效检查督导体系。明确了各部分具体内容和人员工作职责,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基层单位分工负责、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形成整体合力,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 (二)用安全评价的方法督导落实平安校园建设实效。 用安全评价的方法对学院的安全工作总体评估。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学院利用安全学科专业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组建了由学院安全专业教授、教师和各部门责任人组成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督查评估小组,用查找、分析和预测学院可能出现的安全稳定隐患以及隐患可能导致的安全稳定问题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的规范和制度,细化监督、检查、评估标准,将日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预防校园不安全事件发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总结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安全专业理论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在总体建设思路和建设实效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将学科研究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学科的特长和优势,又实现了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实践,形成了双促双赢的良性发展。 作者:谷博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通过改革教学方二法和考试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我们在我院机电系、经济系和文法系多个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并对三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学生普遍认为符合市场需求,受到用人单位重视。用人单位反馈,学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对于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处理能力,解决了单位的一大难题。 相对来说,《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是一门新课。笔者认为不论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都是有必要的。但课程内容设置是否恰当,课时分配是否合适,如何更好地安排实训课程,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进一步探讨。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论计算机系统与企业管理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数据流 企业管理 组织结构 集成管理 论文摘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应当体现出较高的企业管理思想,而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深入,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根据计算机数据流的要求,只有整合企业资源,塑造未来管理模式,重建组织结构,实现现代化的集成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1 前言 我们知道,未来的世界是高度信息化的世界,谁掌握高科技,谁的信息多,更新快,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战略,从而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当今,信息科技不再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即代替手工作业,而是正在塑造未来的企业运作的模式,它真正的力量在于重建扩展业务与组织的关系,以增强组织能力。为了实现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走企业全面信息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当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模式的变革。 2 传统管理与计算机数据流的关系 2.1 传统管理模式与数据流的矛盾 进入九十年代 ,国际国内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用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使产品生产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白热化的竞争迫使企业必须追求卓越,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变化已成为市场的本质特征之一,变化普遍且连续不断,其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 传统管理模式是按职能展开的,其组织结构是机械性结构,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是一个受限由上而下的信息网络,也就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每个层次是一个权利等级,每个职能部门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这种组织结构使企业的内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成为分散的、重复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而软件的系统设计中强调,数据流要连贯性、一致性和闭环性,尽量避免人为数据和落地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 2.2 顺应数据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以青岛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青钢)开发的“销售管理系统”为例。软件的设计实际需要一种较高的管理思想贯穿其中,如果没有,那么只不过是简单的手工替代而已。青钢销售处的业务不是单纯存在的,站在较高角度上看,一件钢材产品的销售实现涉及到众多部门,有财务处、计控处、质检处等。根据青钢的物流特点。 当财务处接到预收帐款后,下发到款通知单,然后销售处据此签合同,下足够量的秤单,客户持此秤单到仓库提货,之后,质检处根据计算机开据的出库单品种打印质保书,财务处同时开据销售发票,冲减预收帐款。由图1看出,该系统比较完整,数据在整个系统中基本上无落地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整个销售系统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如果客户发生什么问题,可以很容易找到责任出在哪里,同时,还可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这个系统中,财务处、销售处、质检处、计控处等都不是独立作业的,需要相互合作,互相沟通、协调,而且需要进行必要的跨部门的集成,这种信息网络清楚而且自由流通,从而有较高的决策参与度,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高效的、合理的模式。也正是因为管理流程的需要,青钢才大胆的进行了变革,成立了由销售、财务、质检、计控、储运等部门组成的“青钢销售联合服务中心”,实现了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在以往的业务流程中,各部门自成体系,自扫门前雪,如:储运对一个秤单执行出库后,秤单上包括产品炉批号等内容,而质检处还要将秤单上的产品炉批号等内容再填写到质保书中,象这种数据管理方法,不利于数据的检索、统计及部门间数据的核对,且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差异不易发现,不能共享,重复计算等;再如:没有把预收帐款管理纳入销售管理系统中,使得销售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客户的资金状况,从而无法细分客户的等级,细化市场,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脱钩,会造成企业资金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于流失,同时也会丢失销售市场和份额。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显得僵化。 3 管理软件成功运行的先决条件? 市场变化呼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到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对企业的社会方面(劳动分工、生产组织方式、人员等)产生冲击。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工进行生产经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但数据的采集工作更加严格、任务更加繁重,因而迫切需要对劳动分工的再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软件成功运行的先决条件是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运行模式,这一点往往没有被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从而导致相当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半途而废。 4 “集成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手段? 由于有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撑,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已经成为可能。目前企业所需的管理模式要求追求企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减少库存。它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为:(1)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2)企业组织应以作业而非职能部门为中心;(3)所需信息完整的一次性获取,企业管理建立在集约信息系统之上;(4)企业各部门活动并行化,而非顺序式运作;(5)扩大与供应商和顾客的接触,以顾客的需求来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向;(6)使用团队方式进行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集成管理的必要手段。为了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和成功 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说明必须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重新调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拓展自己,才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重新焕发出企业强有力的生命力。 计算机系统论文: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摘要:旅游集群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设计是将财务管理方法、预警决策和计算机工具相结合,建立各种分析、预测、决策模型,对集群财务分析、流动资金管理和控制、投资决策分析、筹资决策分析、销售和利润的预测和管理、成本计算和控制、财务预算等模型组成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以便对集群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管理者在计算机环境中及时、准确地采用财务分析所需的数据,生成财务报表,提高集群财务管理效率。 关键词:产业集群;成本分析;财务预警系统;计算机设计模块 一、旅游产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设计 1.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涵义及功能 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预警理论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是从微观的角度以运营商信息为基础,对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运营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集群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首先,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即当可能危害集群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运营商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其次,可以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和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即能及时寻找运营商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便于知其所以然以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进而避免严重的财务风险真正发生;再次可以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系统可详细记录风险发生的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弥补集群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 2.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素 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实质是根据旅游项目运营商经营情况波动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对集群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以获得集群经营运行可能出现的波动、乃至动荡的信息,并进行超前预测的体系。因此,对经营情况的综合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子系统。 (1)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是保证风险管理者获得高质量信息、充分识别和正确分析财务风险的保证和前提条件。该子系统由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显示、利用等环节构成,各种原始数据经过环节链接,最终形成有效的财务风险决策信息。影响财务风险决策信息的因素主要有:原始数掘、信息设备、财会人员、财务信息处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正确识别和判断财务风险,运营商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2)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建立起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使用。 (3)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集群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集群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 (4)财务风险报警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集群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3.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架 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结构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集群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集群的经营管理水平,集群的发展潜力需要注重的是,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集群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共八个评价指标。其评价模型包括: (1)获利能力,包括总资本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评价指标。 (2)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两个评价指标。 (3)经济效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两个评价指标。 (4)发展潜力,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评价指标。 4.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目标群 (1)最终目标。依据系统论观点,集群生存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系统的输入、转换和输出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状态能满足集群各利益相关者对其最低限度的要求。集群能否持续发展的的衡量标准,可通过集群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集群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的科学合理程度来反映。从理财角度看,集群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受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制约,即终极目标的实现受中间目标的制约。 (2)中间目标。增强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和持续性。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是指集群资金在按照“资金—成本—收入—利润—资金”运动循环中的价值增值特性,可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集群盈利性财务指标来衡量。价值(资金)运动的持续性指资金运动循环过程的不间断及资金净流量和流速的不断增大的特性,可通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反映集群资产周转能力的财务指标来衡量。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的实现,受集群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目标、及集群财务风险状态转移目标的制约,即中间目标受直接目标的制约。 (3)直接目标。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实现集群财务风险状态的转移受减轻或消除风险因素影响、改善集群财务风险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水平和效果制约水平。 (4)手段目标。识别风险致险因素、要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其影响,改善集群财务风险机制将其升华成集群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并产生良好成效。 二、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系统设计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无疑需要计算机支持,尤其是软件支持,软件系统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程式化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内核还是风险预警分析思想)。设计的思想是: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明确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思想:根据集群外部环境与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设立修正预警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值,同时设立修正风险阀值,进而比较指标值与风险阀值,进行加工转换,然后将集群财务风险值反馈给决策制定者,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评价与反馈。根据该基本思想,本系统需要提供如下功能: (1)数据管理。为用户数据输入模式,使用户可以准确方便的输入集群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值,可进行浏览、修改、增加、删除等操作。 (2)数据处理。通过模型运算,获取相关指标数据。 (3)带智能的人机交互。在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提供用户跟踪检验主客观认识是否一致的接口,可按需改动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 (4)监测预警和警报。通过计算、预测提供给用户管理对象的风险状态,并判断是否报警和报警方式。 (5)图形管理。为用户提供各种原始数据及处理后的一系列单个指标和综合指标数据,图形显示丰富多彩,用户可以浏览、打印。 (6)系统维护。对数据文件备份与恢复、预测模型代码进行维护、操作权限与密码维护。 2.系统的模块与构成 按照高内聚、低耦合、信息隐蔽等软件设计原则,力求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可扩展性将系统分解成如下几个模块: (1)数据文件管理模块主要用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它处理集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数据、及外部环境数据,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集群各部门数据汇集存储。本模块又可分为,数据文件建立用于建立新文件,然后录入数据(包括手工输入和文件复制)。数据采集主要完成数据收集、录入工作及转换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数据操作主要有查询、修改、删除等。打印完成各种数据报表输出。 (2)模型数据处理模块。模型数据处理模块用来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调用相应模型进行处理,剔除非主要因素与随机因素等的影响,找出集群运行机制。 (3)分析评价模块。确定本系统的指标体系,作分类排序、合成、转换等加工。 (4)监测预警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分类表示。 (5)警报模块。该模块可以划分为两个小模块来实现,一是警级确认小模块,通过预测的结果将经济运行的态势定出警级,并且提供给决策者。由决策者决定当前的警级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通过人机接口修改警级,系统在数据和模型上将作出相应的改动。二是警报小模块,经过决策者确认警级后向有关部门发出声光警报,并根据情况提供对策。 (6)图形显示模块。该模块集中显示所有数据集,通过图形对结果进行形象、直观的分析与展现。 (7)系统维护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数据文件、预警模型进行维护,按照维护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数据文件、程序模型、系统安全维护及文件删除。 3.系统支持结构 系统采用c/s架构,服务器配置win2000server, 客户端配置win98(以上)。前台用sas8.1作为软件开发平台,用oracle8.0作为后台数据库。 4.系统运行流程 各功能模块、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和结构设置。采集原始数据——数据处理模块——预警检测模块——警报模块——客户端,在过程中要贯穿评价指标模块。 三、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功效。 1.整合功效 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业务再造要求跨越旅游产业运营商原有组织结构壁垒和原有文化的界限,同时,财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后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原有组织和文化的制约,集群原有的职能型的组织阻碍了信息在银行内部的顺畅流转,表现在收集信息的价值标准部门化,信息存储与传递的渠道分割,以及分工过细的组织体制导致的运营商之间的沟通效率低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系统设计流程再造的目标就是建立集权与分权并存的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以减少财务管理宽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深度,提高财务信息上传下达和横向传递速度和准确度,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 2.再造功效 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组织结构建设及组织结构再造。而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建构是实施集群业务流程再造的保障。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流程决定组织,业务流程再造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更新,从趋势上看,一方面将更多地表现为基于业务链的延长、链合、一体化和集成化,一方面则被赋予集群更多的灵活性、柔性及动态内涵,使之加速走向网络化和升级化。 3.集约化功效 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设计体现了管理流程中集约化经营的本质。即把原来由人干的工作,代以机器辅助实现手工模拟,对整个操作程序没有相应的改变。只是对业务流程信息的录用,使某些环节处理速度加快,提高了业务处理量和准确性。经过数据图表处理,借鉴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的逻辑特点以改进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作业程序。并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消除产业集群传统业务流程中的本位主义、利益分散主义和部门最大化思想,缩短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整个业务处理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集群竞争力,降低了整个财务管理的流程成本,并优化了集群财务管理的路径。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通过改革教学方二法和考试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我们在我院机电系、经济系和文法系多个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并对三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学生普遍认为符合市场需求,受到用人单位重视。用人单位反馈,学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对于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处理能力,解决了单位的一大难题。 相对来说,《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是一门新课。笔者认为不论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本科院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都是有必要的。但课程内容设置是否恰当,课时分配是否合适,如何更好地安排实训课程,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专家的进一步探讨。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工程施工 项目管理 论文摘要: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是建筑、电子科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等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要有一个科学和合理安排,在时间上、空间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的测试验收方面加以论述。 一、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施工的组织管理 分析项目概况,制定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根据工程情况,结合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施工方法等制定具体施工方案。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二)施工的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采用计划的形式,使工期、成本、资源等得到合理利用。使工序有序地进行,避免和其他施工单位的碰撞施工,达到既定目标。 (三)施工界面管理 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界面上的划分和协调,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四)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员负责的结构,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和项目隐患的检查。 二、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计算机系统集成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隐蔽验收记录、调试结果、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统一的管理。 (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项目按照规范实施。 (二)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设计院出的图纸往往达不到直接施工的深度,或者是节点选用不符合施工单位的习惯、工艺,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图纸目录;2.设计说明;3.设备材料表;4.系统图;5.平面管线图;6.室外管线图;7.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8.安装大样图等。 (三)技术文件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中,技术文件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四)安装工艺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抓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为最后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三、质量管理 计算机系统集成施工质量包括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布管、线槽、穿线等内容,施工质量除了总承方加强施工管理外,一般还需甲方报监和找一个合适的监理,以保证质量控制流程的严格实施。当然,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测试来进行,每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从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前期的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期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项目的进度控制和后期的项目质量检查验收等。 四、结语 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的项目管理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来开展工作,并在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管理,对管理对象,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施工阶段的节点进行优化控制。 计算机系统论文:论计算机系统漏洞及对策 摘要:从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分析了计算机漏洞产生的原因,讨论了漏洞对互联网安全产生了多方面严重危害,提出了计算机用户面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和防范系统漏洞。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漏洞;程序逻辑结构设计;第三方软件 在科技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控制高科技航天器的运行到个人日常办公事务处理,从国家安全机密信息管理到金融电子商务办理,计算机系统都在担任主要角色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是我们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 目前来看,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威胁最大的就是本身的漏洞。只要漏洞存在,黑客才有机会入侵我们的计算机系统,据统计证明。99%的黑客攻击事件都是利用计算机未修补的系统漏洞与错误的系统设定而引起的,当黑客探测到系统漏洞后,随之而来的是病毒传播,信息泄露,速度缓慢,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崩溃,那么到底什么是漏洞呢? 1 什么是漏洞 漏洞也叫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从而导致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 从概念上理解计算机系统漏洞只是文字意义,现在举个现实中的实例让你更能透彻理解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系统漏洞。 如今用电子商务支付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很多人都开通了网上银行坐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各项业务的办理。如果一个人在使用网上银行交易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本身安全系统不健全,这时黑客就可以通过您的计算机系统漏洞把病毒植入计算机中窃取您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那么存款在瞬间就会被黑客转走,您的存款无形中已被窃走。发生的这一切都是黑客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在操作。有了系统漏洞无疑计算机系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2 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 从计算机系统软件编写完成开始运行的那刻起,计算机系统漏洞也就伴随着就产生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相对应也就有系统软件漏洞和应用系统软件漏洞。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进行。首先分析一下系统软件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的若干漏洞分析。 (1)upnp服务漏洞。此漏洞允许攻击者执行任意指令。windows操作系统默认启动的upnp服务存在严重漏洞。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体系面向无线设备、pc机和智能应用,提供普遍的对等网络连接,在家用信息设备、办公用间提供tcp/ip连接和web访问功能,该服务可用于检测和集成upnp硬件。upnp存在漏洞,使攻击者可非法获取任何xp的系统级访问、进行攻击,还可通过控制多台xp机器发起分布式的攻击。 (2)帮助和支持中心漏洞。此漏洞可以删除用户系统的文件。帮助和支持中心提供集成工具,用户通过该工具获取针对各种主题的帮助和支持。在目前版本的windows xp帮助和支持中心存在漏洞,该漏洞使攻击者可跳过特殊的网页(在打开该网页时,调用错误的函数,并将存在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作为参数传送)来使上传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失败,随后该网页可在网站上公布,以攻击访问该网站的用户或被作为邮件传播来攻击。该漏洞除使攻击者可删除文件外,不会赋予其他权利,攻击者既无法获取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也无法读取或修改文件。 (3)rdp信息泄露并拒绝服务漏洞。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rdp(remote data protocol)为客户端提供远程终端会话。rdp将终端会话的相关硬件信息传送至远程客户端,其漏洞如下所述:①与某些rdp版本的会话加密实现有关的漏洞。所有rdp实现均允许对rdp会话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然而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版本中,纯文本会话数据的校验在发送前并未经过加密,窃听并记录rdp会话的攻击者可对该校验密码分析攻击并覆盖该会话传输。②与windwos xp中的rdp实现对某些不正确的数据包处理方法有关的漏洞。当接收这些数据包时,远程桌面服务将会失效,同时也会导致操作系统失效。攻击者只需向一个已受影响的系统发送这类数据包时,并不需经过系统验证。 (4)vm漏洞。此漏洞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并执行攻击者的代码。攻击者可通过向jdbc类传送无效的参数使宿主应用程序崩溃,攻击者需在网站上拥有恶意的applet并引诱用户访问该站点。恶意用户可在用户机器上安装任意dll,并执行任意的本机代码,潜在地破坏或读取内存数据。 (5)帐号快速切换漏洞。windows操作系统快速帐号切换功能存在问题,可被造成帐号锁定,使所有非管理员帐号均无法登录。windows操作系统设计了帐号快速切换功能,使用户可快速地在不同的帐号间切换,但其设计存在问题,可被用于造成帐号锁定,使所有非管理员帐号均无法登录。配合帐号锁定功能,用户可利用帐号快速切换功能,快速重试登录另一个用户名,系统则会认为判别为暴力破解,从而导致非管理员帐号锁定。 其次分析应用软件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除了操作系统软件外所有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都是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 word,excel办公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adobe flash,acrobat,瑞星和金山杀毒软件等等,这些软件上也存在软件漏洞。 ①windows word智能标签无效长度处理内存破坏漏洞。word没有正确地处理文档中的无效智能标签长度值,如果用户打开了带有畸形记录值的特制word文件,就可能触发内存破坏。成功利用此漏洞的攻击者可以完全控制受影响的系统。攻击者可随后安装程序;查看、更改或删除数据i或者创建拥有完全用户权限的新帐户。 ②windows messenger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捆绑的即时聊天工具。在安装windows xp的时候会自动安装旧版本的msn messenger,这个版本打开msn api运行activex控件messenger。uiautomation。1并标记为safe。对这个控件执行脚本操作可能导致以登录用户的环境泄露信息。攻击者可以在登录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改状态、获取联系人信息以及启动音频和视频聊天会话,还可以捕获用户的登录id并以该用户的身份远程登录用户的mes-senger客户端。 ③microsoft excel country记录内存破坏漏洞。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套件中的电子表格工具。excel没有正确地处理biff文件格式,在处理文件中的畸形country(ox8c)记录时可能会触发内存破坏,导致以当前登录用户的权限执行任意指令。 ④windows media player漏洞。此漏洞可能导致用户信息的泄漏;脚本调用;缓存路径泄漏。windows media player漏洞主要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泄漏漏洞,它给攻击者提供了一种可在用户系统上运行代码的方法,微软对其定义的严重级别为“严重”。二是脚本执行漏洞,当用户选择播放一个特殊的媒体文件,接着又浏览一个特殊建造的网页后。攻击者就可利用该漏洞运行脚本。由于该漏洞有特别的时序要求,因此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相对就比较困难,它的严重级别也就比较低。 ⑤安全软件也有漏洞。我们不要认为杀毒软件是最安全的应用软件,它在防护计算机系统免遭病毒侵害的同时,由于软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同样也会它自身也有漏洞存在。当杀毒软件被病毒控制后,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最大的危害。 3 漏洞如何产生的 计算机系统漏洞的产生大致有三个原因,具体如下所述: (1)程序逻辑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严谨。编程人员在设计程序时程序,对程序逻辑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严谨,因此产生一处或多处漏洞,这些漏洞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人口。次漏洞最典型的要数微软的windows 2000用户登录的中文输入法漏洞。非授权人员可以通过登录界面的输入法的帮助文件绕过windows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而取的计算机的最高权限。还有winrar的自解压功能,程序设计者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使得没有安装winrar的用户也可以解压经过这种方式压缩的文件。但是这种功能被黑客用到了不正当的用途上。 (2)除了程序逻辑结构设计漏洞之外,程序设计错误漏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受编程人员的能力、经验和当时安全技术所限,在程序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轻则影响程序效率,重则导致非授权用户的权限提升。这种类型的漏洞最典型的是缓冲区溢出漏洞,它也是被黑客利用得最多的一种类型的漏洞。缓冲区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地方。在程序试图将数据放到及其内存中的某一个未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就会发生缓冲区溢出。缓冲区溢出可以分为人为溢出和非人为溢出。人为的溢出是有一定企图的,攻击者写一个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串,植入到缓冲区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过长的字符串覆盖了相邻的存储单元,引起程序运行失败,严重的可导致系统崩溃;另一个结果就是利用这种漏洞可以执行任意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root特级权限。 (3)由于目前硬件无法解决特定的问题,使编程人员只得通过软件设计来表现出硬件功能而产生的漏洞。 4 如何解决漏洞问题 一种系统从到用户的使用,系统中的设计缺陷会逐渐浮现出来软件开发者为了让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更安全,必须及时的对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做出补救措施。 一旦发现新的系统漏洞,一些系统官方网站会及时新的补丁程序,但是有的补丁程序要求正版认证(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让许多非版权用户很是苦恼,这时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所谓第三方软件,通俗讲既非系统本身自带的软件(含操作系统本身和自带的应用程序),其他包含应用类软件均可称为第三方软件)如:系统优化大师(windows优化大师),360度安全卫士,瑞星杀毒软件,金山杀毒软件,迅雷软件助手等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并自动安装补丁程序。 5 结论 总之,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年代,每一台运行的计算机背后总有计算机系统漏洞时时刻刻在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作为一名网络用户,当在你浏览网页,观看视频、图片及传送文件资料的同时一定要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素提前考虑:安装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系统漏洞扫描,及时安装补丁软件等等,查漏补缺,防患未然。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通过对本校《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入手,以达到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目的。同时改变过去学生和老师都不太重视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和教学的不良倾向。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维护 实验教学 改革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1、课程教学开始前,拟定项目教学计划时的工作。2、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1、 虚拟机的安装程序 课题组使用的虚拟机软件版本为vmware 4.5.2,该软件是vmware公司为x86平台计算机开发的。 (1) 虚拟机软件安装进入win2000(xp)界面后,打开虚拟机的文件夹,点击安装图标后,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通过提示点击相应按钮,完成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2) 虚拟机创建点击桌面vmware(虚拟机)快捷方式后,选择新建虚拟机(new virtual machine),点击“下一步”,进入新建虚拟机向导,在创建向导的提示下,完成虚拟机的创建。 2、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析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集成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趋势,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相关认识 系统集成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将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集成到相互之间有关一定的联性,而且在协调统一的新系统中,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期实现高效、集中、便利的管理策略。 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系统连接的互操作性问题,专门解决各种分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组织和管理,建筑环境,建筑人员,所有需要的一体化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在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包括一对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制造商的产品选择和搭配的集成,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1.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像其他的产品那样,用户都希望拥有最好的。 (2)独创性: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根据用户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每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都是不同的,具有独创性。 (3)高科技: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单是提供一个设备,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设计、开发和调试,需要很多高科技技术法能完成的。 系统集成具有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有机组合、完整性、灵活性和性能,对其复杂性进行简化,有着为用户提供全面、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依据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相关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系统集成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三大类。以下对这三种项目的管理实施进行简要的定义分类解析。 2.1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可称为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这主要是买方将正确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一般情况下,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指标,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项目的实施要求相关服务提供商设计计算机系统在各种领域,它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电脑系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2.2设备的集成安装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也可以称为一体的设备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是一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但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硬件设备建设,集成和安装要求买方应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框架和设备性能管理等定性选择论点。简单来说,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只要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和安装即可。 2.3技术服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称为工程技术服务。鉴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其主要是由它的技术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设备技术服务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服务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买方设备问题的技术和硬件的疑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培训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结合有效的论证。 3、计算机系统集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一天。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3.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3.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4、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广泛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与市场竞争的全球性激烈,每个企业集成中心也延伸到了企业的整合,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使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人,组织,所有用户实现方便,实时获取信息,因此,该网站的用户界面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 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系统整合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功能单一,但基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和多功能转型。因此,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使企业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可以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系统论文: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系统集成 项目管理 问题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传统管理的落后,不适应系统集成项目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在系统集成行业变得愈加需要,当务之急是要引入项目管理成为系统集成公司。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系统集成项目中常见问题及总结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中,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it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只有搞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化。 一、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实施,使各项目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实施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 具体执行要包含以下三要素:首先是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费用和资源的限制条件下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其次是必须确保计划得以执行,并监督项目进展,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计划;最后是项目管理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 这里拿本人参与的项目“浙江玉环人民医院机房改造及防雷接地项目”为例说明一下这三要素:因为医院早已投入使用,不能随便断电和断网络,故造成机房内部施工实施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利用晚上医院下班后的时间进行施工,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制定一个周全可行的计划是最关键的环节。当时我们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是每天两组进行施工,白天a施工队进行外部防雷接地挖坑埋接地装置,夜里b施工队进行内部机房新设备安装接线,避免浪费时间。该项目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合理分工,因为在医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施工一是不能破坏现有设施,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行;二是要求安静,不能影响到病人和医生;三是机房接地和防雷接地要做成综合接地,对地电阻要求很高;四是这个医院的房子是老房子了,和新式建筑有区别,没有现成的钢柱做引下线,要重新做接地井,而且机房地板都是水泥,对铺设机房接地网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从这个项目我们就不能看出,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必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一味的按书本上的理论制定计划,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指定计划、合理选用和安排人员施工,才能使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 二、项目管理问题略析 (一)问题的出现 在这个项目上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是从项目招投标开始接收组织项目进展的,当时接到项目任务后,随后立即召集了商务部、售前技术部、销售部、客服部和质量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项目内部启动说明会,并把各自的分工和进度计划进行了部署。 然而,在投标前三天进行投标文件评审时,发现技术方案中所配置的设备在以前项目使用中是有问题的,必须更换。我和方案编制人员经过加班加点,终于修改完成。到了正式评标会上,又遇到了一点麻烦,原来授权代表声明和投标方案中写的不一致,影响了评标分数。不过还好,项目最终拿了下来,并和用户确定了合同。根据公司流程,我把项目移交给了售后实施部门,由他们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和验收。 实施部门接手项目后,另外一个工程人员被任命为实施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他由于项目前期自己没有尽早介入,许多项目前期的事情都不很清楚,而导致后续跟进速度较慢,影响项目的进度。同时,设计方案时,售前工程师没有很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也没有书面的需求分析调研报告。在接手项目后,必须重新开始了解用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 等到这一切理出了头绪,在商务下单订货过程中,又发现由于商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少采购了几台设备,并且设备模块配置功能错误而不能符合要求。 而在我们公司中,由于售后和售前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在项目执行中,特别是项目执行完毕后,没有一套明确而完善的项目总结和闭环的问题分析和关闭流程,导致许多项目中重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错误或失误,进而导致投标失败、项目成本较高、项目执行中困难重重、用户满意度较低等诸多风险。 (二)项目总结 经过这个项目完整结束后,我认识到了做好项目总结工作是其中的关键之处。与项目成员沟通后,我发现要做好项目总结的工作,首先就应该在项目启动时将其加以明确规定,比如项目评价的标准、总结的方式以及参加人员(如项目办公室、商务部、售前部、市场部、储运部等)等。 事实上,项目总结工作应作为现有项目或将来项目持续改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对项目合同、设计方案内容与目标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犯同样的错误、评估项目团队、为绩效考核积累数据以及考察是否达到阶段性目标等。总结项目经验和教训,也会对其他项目和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和项目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完善的项目汇报和总结体系对项目的延续性是很重要的,例如项目完成后项目的售后维护、设备保修等。特别是项目收尾时的项目总结,项目管理机构应在项目结束前对项目进行正式评审,其重点是确保能够为其它项目提供可利用的经验,另外还有可能引申出用户新的需求而进一步拓展市场。 (三)项目总结的内容及分析 总结项目经验所需的信息应来自哪些方面呢?以前项目中的总结信息很零散,每个部门只从本部门出发,总结自己的问题,而没有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参加。而实际上,它应该来自项目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来自项目组、客户及其它项目干系人的反馈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同时,使用这些信息以前,应确保收集这些信息的系统、组织和流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应建立项目信息的收集、、存贮、更新及检索系统,确保有效地利用项目中的各种信息资源。 从管理的观点来说,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或者称之为里程碑,都应该进行评估总结,以确定是否实现了此阶段的目标,项目是否可以正式开展下一个阶段工作。总之,项目的不同阶段都应该有完善的项目总结,只不过总结的形式、内容、编写者和阅读对象等侧重点不同而已。 在编写项目总结报告时,应该首先明确编写的目的,同时也应简述项目概况、项目背景和项目进展情况。因为既然叫项目,就有其独有性、时间性。这样,项目总结的内容才能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持续改进的意义。 1.项目进度。 按照项目整体计划或项目滚动计划编写的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之间差距和原因分析。其间有哪些变化?对工作量的估计如何?以便为项目经验库提供相应数据,提高下次计划的准确性。 2.项目质量。 项目的最终交付物与客户实际需求的符合度。需要注意的是“客户”,他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外部客户,也可以指内部的客户。项目质量管理不但包括对项目本身的质量管理,也包括对项目生产的产品进行的质量管理。具体可以从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入手,以保证项目质量的持续改进。具体可以采用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加上完善的质量管理工具、图表等辅助工具加以统计分析,得出改进建议。 3.项目成本。 就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比成本构成明细的差距和原因分析及建议,也包括项目合同款执行情况的分析总结。it项目经理一般可控制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对于未建立项目级核算的组织,可以用加权人天数表示,对不同级别的人员(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一般工程师)赋予不同的权重。 4.项目风险。 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包括项目中事先识别的风险和没有预料到而发生的风险等风险的应对措施的分析和总结。也可以包括项目中发生的变更和项目中发生问题的分析统计的总结。 5.项目资源。 项目资源不但包括人力资源情况,而且还包括设备、材料等其它资源的合理使用、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成员的绩效统计分析和评价,以便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通常,可以采用直观的图表形式来反映项目的资源情况。 6.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其中,产品范围定义了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性和功能;项目范围定义了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合同中所规定的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以及用户确认的计划等都属于项目中要控制的范畴,另外还包括实际执行情况的差距和原因分析。 7.项目沟通。 沟通是人员、技术、信息之间的关键纽带,是项目成功所必须的。在国内,不少项目经理对沟通不够重视,或者不知如何做好项目中的沟通工作,这都需要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对其加以重视。在项目总结时,可以就项目过程中的内部、外部沟通交流是否充分,以及因为沟通而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8.项目采购。 国内it项目的项目经理一般对项目采购接触不多或接触不到,多由商务和财务部门负责。如果是项目级的核算,采购管理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可能因采购过程中的成本、风险、进度、技术和资源等方面引起很多问题。 9.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对项目交付物的生产率,产品质量,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项目特点等的总结。另外还应该包括项目客户满意度收集统计和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内容不但包括项目管理或流程层面,也应包括技术层面。同时,有必要说明本项目与以往项目相比的特别之处。例如:特殊的需求、特殊的环境、资源供应、新技术新工艺等,总之是具有挑战性的、独特的事件以及关键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 10.遗留亟待解决问题。 说明项目有无遗留亟待解决问题。如果有,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责任,提出解决方案。 11.经验教训及建议。 不断将实施过的项目中的技术经验、管理经验以及教训等进行总结,积累起来就可以成为公司的财富。 需要强调的是,项目总结非常重要,不能只报业绩,不报失败,对于失败的项目,总结会不能变为批斗会,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这样项目总结才能够顺利开展,并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工程软件设计论文 1计算机系统工程方法的内容 1.1系统工程方法的概述 系统工程方法作为现代科学决策方法,主要将相关问题及情况分门别类,确定边界,侧重各门类之间内在联系,确保处理方法的完整性,采用全面和运动的观点、方法分析主要问题及整个过程。其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主要使用工程化概念、原理、技术及方法开展软件开发、维护的工作。当前,软件开发方式主要存在三种方式: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方法;基本要素为对象、类、继承等的面向对象方法;简单的形式化方法。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是用系统的原理、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系统,制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及流程,有效地完成任务。 1.2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内容 系统工程方法依从系统全局观点,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出发研究相关对象,实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标。其基本内容有:全面调查研究有关资料和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系统了解相关问题信息,进一步确定完成任务所需条件;提出相关方案,展开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进而进行实验研究,客观评价系统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注重社会效果,为最终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做铺垫;经由系统分析与综合,比较和鉴别出最优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依据系统设计方案,制定有效计划,将开发研究出的系统投入使用,并对系统的性能、工作状态及社会反应作出相关评价和检验。 2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2.1提出任务 计算机软件开发交办单位针对软件开发系统向开发人员提出要求,布置相关开发软件任务。在提出任务阶段,交办单位下达任务书,并与开发人员签订合同,同时,对项目有直接管理权限。开发人员需对任务书认真研究、分析其内容。 2.2论证和批准 开发人员对需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提出有效方案,后由专家学者做评审工作,并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再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这是软件系统开发的首要前提,需开发人员经过精心搜索有用信息做储备资源,调查市场行情,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法律可行性等问题。 2.3需求分析 可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用户在软件系统方面的期望,从而对开发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运作速度、设计限制等进行总体分析,制作出严谨的规格说明书,以支持后续软件的开发进程。 2.4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软件的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软件概要设计依据上述准备工作,建立起目标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及总体结构与模块间的互相联系,设计完整的数据结构,从而定义各接口和控制接口。同时需要对相关部分进行审核。而软件的详细设计则是对概要设试,以便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及完善。 2.5成果鉴定与推广应用 最后,开发人员需将开发设计出的系统软件,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试安装,并在责任时间里运行,在通过正式鉴定后交付用户,并提供指导用户使用与在用维护服务。同时,在用户使用阶段,开发人员需关注软件运行进程,并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应用较广,同时起着重要作用。结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阶段可规范其流程,促使计算机软件设计进程加快,同时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软件系统研发速度的提高打下基础。 作者:王应邦 孔春丽 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论文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应用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就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导致漏洞的大规模出现,由此计算机网络也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威胁。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安全,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在同一个网络终端中,将数据的保密工作做好,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完备性。在如今的发展格局下,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物理安全及其逻辑安全等。物理安全就是指网络设备及相关设施要受到物理方面的保护,这样可以避免数据遭到破坏或者丢失的情形出现;逻辑安全就是指信息的完备性和保密性。(1)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辐射出其自身产生的信号和谐波,这样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现象,但是,如果可以将这些电磁信号进行接收,并经过进一步的处理,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将原有的信息进行恢复。但是如果发现有人利用系统的电磁辐射获取信息,一般来说可以更及时、快速的隐蔽起来。 (2)在计算机的存储媒介中通常会储存许多信息,因此,在计算机存储媒介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受到盗取、篡改的情形。此外,因为计算机媒介中存在着许多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比较容易复制,这样泄漏信息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计算机存储媒介泄漏情况:由于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对计算机的运行程序进行改变,保密的信息就容易在介质传输的过程中被篡改,泄露与窃取;其次是在人工交换的过程中被窃取,这样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是由于相关人员在交换的过程中导致的;再次为U盘、系统硬盘等信息容易被复制;一旦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计算机在修理的过程中信息外泄;介质失窃,一旦保存信息的的硬盘或者磁盘被盗,这样就会造成信息外泄的情况发生,由此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算的。 (3)由于使用计算机网络而引起的信息外泄也会造成非常大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殊性,其自身的数据属于共享性质的,这样主机同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就会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联系,就可能发生秘密泄露的情况发生。如果计算机进行网络连接后,其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线路共同构成的,这就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泄密范围增大了许多。由于计算机的网络覆盖率很高,线路分支也就越多,这样输送信息的区域也就越来越广泛。因此,被截取信号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截取信息的方法越来越简便。盗窃信息者只要在网络中截取一条分支信道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截取工作,最终造成网络机密信息的泄露。 (4)管理不善也会造成信息的泄露与丢失。很多信息的泄露,都是由于相关主管人员不懂技术造成的,很多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了解程度不够,有可能由于自身的疏忽,进而导致信息的泄漏。还有可能管理人员对计算机采取的保护措施力度不够,这样泄漏信息的情形会增加。很多人在泄密的过程中,是存在主观故意的,明知道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泄漏了计算机信息。在所有的数据泄密中,故意泄密的后果是最为严重的,在通常情况下,很多利益团体会因为想要获得对方的机密信息,而去笼络竞争方的工作人员,最终获得对方的秘密数据。因为硬件的损坏而丢失数据对于网络管理人员而言是最为棘手的。在很多地方,很多未经授权的人员能够随意通过网络阅览其他部门的文件与数据,从而获得秘密的数据。除此以外,即便是网络管理,也会遇到硬件介质遭到破坏而丢失信息与数据的事情发生(如火灾、水灾、被盗之类的事件),在很多的信息与数据参数对环境的要求标准是非常高的,因此,要注意环境对信息的影响,做好防火、防水措施等,这样才能使上述问题得到缓解。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1)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方面,一定要加以重视。因为计算机在连接网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账号和密码进行设置,并且不要将设置的账户名和密码告诉其他人;在身份验证时,尽量使用普通用户的身份进行身份验证,这样可以减少身份信息泄露的危险程度;在设置密码时,使用的密码最好结合数字和字母,这样可以增加密码的保密性。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病毒防护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 (2)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相关的负责人要对相应的系统进行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问题,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改。对于数据的维护工作,需要由专门技术人员来完成的,数据维护人员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负责,从而让数据生成字典文件与其他数据的管理文件。如果计算机的硬件中没有检查出问题,要让恢复数据库的工作能力,如果用户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应该对代码进行适当的变更工作。 (3)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实现文档的维护。在进行系统、数据及其他设备的维护时,要根据实际的维护情况,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相应的文档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统一性,方便以后维护工作的进行。 (4)还要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工作。硬件的维护工作也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除此之外,专业的维护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设立设备故障的登记表与设备检修的登记表,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日后的设备维护工作。设备检查人员还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保证设备可以随时处于最佳状态。 3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系统受到攻击的几率也在上升,因此,网络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相关的对策防范相应的攻击。相关的信息管理人员要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如此才能实现网络管理的目的。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网络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与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作者:吴丽虹 单位:浙江省木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南浔检测所 计算机系统论文: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论文 1网络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在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第一、技术问题宽带短缺和IP地址资源缺乏都是网络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全球就有接近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互联网络,网络技术发展至今,主机和网络连人的数量都在稳步上升,用户数量也在翻倍增长。网络就好比一条绳索,重物越来越多,绳索就有随时断裂的危险。宽带就好比绳索上的安全拉环,拉环的数量有限,因此,宽带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每一个节点的接人都需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作为标识,显然,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IP地址资源已经供不应求。因此,网络技术的IP地址资源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第二、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网络技术面临的另一难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受到的侵犯和干扰也越来越多,网络人侵、计算机病毒、数据拦截等都是计算机网络所遭遇的严重问题。 2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系统的现状 对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将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计算机的工作模式、网络计算机的系统模式以及计算机系统的优点这几个方面着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深人分析。2.1NC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三层架构系统得到了优化,Java语言的出现,使Intemet、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使用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以JAVA为基础的计算结构成为网络计算机的核心应用模式。2.2网络计算机的工作模式相比以往的计算机工作模式,新型的网络计算机系统拥有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终端模式以及本地模式这三种模式。B/S模式:B/S模式指的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上的一切应用程序都依靠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行,用户可以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终端模式:很多时候,网络计算机都在扮演着终端的角色,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能大大增强用户的感受性,让用户感觉程序在本地运行。本地模式:用户可以在本地进行程序的加载和运行等各种操作,同时,还可进行远程操作,这种模式下的自由软件几乎不受其他软件的限制和干扰,而且成本也较低。2.3系统配置网络计算机的系统配置由服务器配置和客户端配置两部分组成。这两种配置都由网卡、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构成,但两个系统对配置的要求不尽相同,下表(表一)展示了计算机系统配置的各要素。2.4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条件相比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1操作简便、效率高网络技术的革新,使得计算机系统所需设备的性能越来越优、数量也越来越少。操作系统的全面升级,使用户的操作更加简便,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2.4.2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网络技术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用户可以将所有信息放到服务器上进行加密存储,保证信息安全,这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4.3成本低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各种应用软件,不需要对其进行下载和安装操作,也不必对其参数进行设置。因此,就算软件运行出现故障,用户也不必进行技术维护。软件维护费用的减少使得设备的总成本大大降低。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系统也处在不断的革新和发展之中,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门户化、移动化、平台化以及业务化的发展趋势。3.1门户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门户化主要体现在办公门户和内外部门户两个方面,集团—公司—部门三级办公门户是我国主要的职级门户,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撑下,各门户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实现了内部门户和外部门户的调整与联合。3.2移动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移动终端设备也越来越多,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大规模使用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移动化趋势日益显著。3.3平台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搭建个性化的模块,并在功能模块的搭建中实现数据、信息、权限的整合。3.4业务化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仅应用于行政办公,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业务管理相融合,扮演着任务管理的重要角色。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人类技术发明与创造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十九世纪末至今,计算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得到优化和完善。当今时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计算机系统由呈现出一些崭新的特点,功能性和安全性的显著增强,使计算机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一定会更加完备,计算机网络一定能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益处。 作者:郭耀辉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 计算机系统论文:飞行流量管理中计算机系统应用 1分析航线的疏密度 在笔者的调查和分析中发现,空中交通的拥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航线密集造成的,而空中的航线总是分布不均,在多次的优化后,依旧有很多地方航线十分密集,比如北京和上海地区的航线就尤为密集,而很多地方航线稀疏,甚至像西藏等偏远地带缺乏航线的设置。这就需要计算机做出这种疏密度的分析,为飞行流量管理中航线优化的方面提供参照。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功能是远远强于人脑的,而在飞行流量的管理中,分析的环节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在人工分析的同时,必须利用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作为分析的支持,为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为飞行流量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2注重计算机系统的监测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完全可以为飞行流量的优化做出多方面的改善,但这种书面上的改善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还是需要我们进行监测的,也许一个流量管理优化计划已经在理论上成熟,甚至在评估中获得高分,但实践才是唯一的检测标准,方案能否真正适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实。但是飞行方面的监测工作是不能通过纯人工进行的,所以在监测方面,我们更依赖于计算机系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注重计算机检测中的以下方面: 2.1监测飞机飞行状况空中流量管理归根到底是对飞机的管理,所以飞机的飞行状况是需要监测的首要方面,其中飞行偏差是一个重要监测对象,我们要利用计算机对飞机飞行的偏差做出准确的监测,以为航线的优化提供参考。 2.2监测航线的适用情况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地球环境很不稳定,而飞机飞行的空间环境也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对航线适用情况的监测是必要的。比如,大气气压、气温等都会对飞机的飞行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航线的整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保证航线的合理性和飞行的安全性。 2.3监测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我们也许已经对飞行管理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制订了相应的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实施情况如何,是需要监测的,我们对方案合理性的了解,也是需要通过监测得到的,所以,注重计算机系统对方案实施情况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监测数据是飞行流量管理中所必须的,因而做好这一监测也是检测中的重要一环。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监测,但对于飞行方面的监测,我们当前还只能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这一功能,让它真正能有效的作用于飞行流量的管理,飞行流量管理中,需要计算机监测的方面必然不止这些,但笔者认为,这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也希望抛砖引玉,得到读者们的更多更好的建议和补充,为计算机系统监测功能的充分发挥做出更大的贡献。 3结语 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航空运输已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运输方式,空中交通的拥堵问题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眼界,因此飞行流量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系统能有效的为飞行流量的管理提供支持,所以我们必须注重计算机系统对飞行流量管理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已经从个多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计算机系统的作用和运用方式,希望能引起飞行流量管理者的注意希,以期为我国飞行流量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谢玥 单位:民航华北空管局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简析重视乡村群体 和谐发展广告设计与传播 论文关键词:乡村;广告传播;乡村文化;和谐 论文摘要:以和谐发展的角度指出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的现状以及原因,并提出了重视乡村群体,和谐发展广告设计与传播的观点。井从农村传统文化、广告信息传播、深入乡村基层、设计理论教育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探讨一条符合国情的广告道路。 乡村是与城市相对照而言的,所谓乡村,是指由乡(及镇)与村两种社区构成的社会生活范围。本文探讨的乡村群体包括在农村地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体和在乡镇从事劳动和居住的其他劳动者。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 纵观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总体发展不平衡,重城市而轻乡村,针对乡村受众的设计作品为数不多并缺乏乡村文化气息。大多数企业、传媒、广告公司以及学者在以城市为主位的前提下,将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的大众概念和城布的生活模式连接在一起,在有意和无意间将中国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二个很重要的部分一乡村群体遗忘在某个角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媒体“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对子乡村的关注依然很少。根据国家广播总局有关数据显示,面向农民、农衬和农业的广播全国只有10套(分别是山西、江西、山东、河南、陕西以及广西南宁、河北张家口、浙江嘉兴、广东茂名和揭阳电台),占全国2371套广播频率总数的0.42%。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体相比,开办率仅有4%。因此城乡信息流动结构严重不对称。 其次,长期以来,设计界忽视了乡村地区的弱势消费群设计在趋于城市化、大同化。尽管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但仍有不少于八亿的乡村人口。加强对中国乡村广钾究的重今科考麟势群体的媒献怀有利子解决艺术设计全面发展的粗颈问题,对于我们的广告创意、广告的有效传播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再次,很多设计人员将乡村文化传统和地城特色简单化,中国乡村广告传统的东西保存的不乡好;却在设计中不断重复所谓有传统特点的符号和手法。许多设计产品因偏离乡村群体独特的文化传统,价格脱离乡村消费水平而让这些边缘消费群体望而却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广告设计与传播本能的忽视乡村群体,造成发展的不和谐呢? 第一、经济力量的弱势和乡村文化的边缘地位,决定了广告设计与传播偏向城市而忽视乡村。经济环境是决定广告的首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乡村经济模式和结构虽然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其收人还远远赶不上大中城市,少数边远地区的农民甚至还没完全摆脱贫困。乡村更多地保留了农业文化的传统。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在使用媒体资源的分配上,我国大多数的传媒机构大都集中在城市。从传播学角度看,广告实质是信息的传达,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体。而如此高比例的媒体集中于城市,远离乡村,必然导致乡村广告传播的高成本和难以形成有效传播。 第三、绝大多数设计者已经习惯于城市生活,同乡村生活方式相差甚远,很难对乡村受众进行准确定位。生活方式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形式,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和核心概念。乡村群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交往等并不被设计者所熟悉。正如设计大师索扎斯主张,首先得教导设计者去研究生活,只有生活才能最终决定设计。 第四、在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追求自身效益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大众传媒更乐意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常常忽视弱势群体受众的信息需求。 第五、广告设计片面地强调了产品或服务广告,而忽视了品牌形象广告、即使是产品或服务广告也没有充分的和乡村环境相联系。其实品牌形象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稀称为了能使姗的信息获得人们的认可,总会进行一些令社会关注、并进行正面倡导的观念传播。如太阳能产品突出其节能的宣传,同时应引导修缮自然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城市人口,故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广告设计与传播应重视乡村群体及其文化传统,反映乡村气息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广告设计与发展的道路。 无论传媒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数量上,还是广告在作品的设计上都应给予“边缘群体”更多的关注,充分重视他们的信息需要,将农村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融于其中,才能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并被他们所接受。如“实在人,喝实在酒”(龙江家园集团);“比一比,算一算,还是联通最划算”(中国联通);“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复合肥);“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时风集团)。这些广告语都突出了产品独特的优点,满足了农村消费者某方面的需求。 深人乡村基层,关注乡村群体,摸索出广告设计和谐展的模式和路径。设计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喳计工作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优秀的设计者应该及时掌握并预测设计的变化趋势,弓!导变化的观念指导设计、,使设计成为时代变化的表征和进步的催化剂。如兰陵酒业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利用不同媒体的差异性在墙体电视、赠品等不同媒体进行系列广告宣传,加深了品牌的印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河南蓝星啤酒抓住农村夏季麦收的有利时机,组织车辆和人员分散行动,把啤酒送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广告的针对性宣传。 关注乡村文化,利用广告传播的文化特质,使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广告设计与传播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适时保存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满足他们多方面需求。如蚊香在农村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城市。三笑集团就利用赵本山在农民心目中的幽默和淳朴形象,为睡得香蚊香做形象代言,满足了农村消费心理和生活多方的需求。 设计要融人普通乡村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尽量通俗化、简洁化。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是不同的,相应的设计也应该有差异。面对乡村群体时,设计不能脱离乡村生活,要考虑到农民的教育知识水平和理解欣赏的能力。广告应尽可能的亲切易懂,缩短与农民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如中国移动通信在某乡镇做的广告语“中国移动通信卡,一边耕地一边打。”即宣传了广告目标,又符合了大部分农民的工作习性,还引领了农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一使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设计理论教育界应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防止设计成为视觉垃圾乃至环境垃圾。呼吁教育主管部自详细规划,将传播学、艺术学、美学、市场学、管理学等进行大融合,为设计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体现出设计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同时也应改变现状,扩大设计对社会的关注和服务范围,重视农村弱势群体,实现中国广告和谐健康快速而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当今社会广告设计与传播要重视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整个社会中不同目标受众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深人研究并形成探讨性的课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符合本国大多数人民需要的广告道路。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析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影视广告设计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影视 告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而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一、影视的共性 电影的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像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这里,电影再现外部世界的幻景的观点是完全适用于电视的。电视是一种媒介,或者说是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之一。尽管在科技属性上,电视是电子光束扫描,电影是物理光学投射,两者是不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电视和电影仍然有着不少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具像仿真的影像与声音、音响的结合,串组成综合的符号系统,有着声形并茂、音像俱全的共性,因而在研究上彼此可以得到很多的借鉴与支持。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二、影视广告的特征 影视广告具有闯入型与强制型的特征,由于借助声画完美结合的影视技术,世界性的电视转播网以及通布城乡的电视收视网在世界各国高速发展,影视广告地位,仍居各种广告媒体的首位。 影视广告的特点: 1、声画合一,诉求视听。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温柔感人的音乐和解说,入耳悦目,扣人心弦,往往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形象、言语、情绪,产生“海绵吸湿性”的效应,印入深层记忆之中、:所以电视广告又被称为具有很好的通融性的热性媒体。其理解度、记忆度与暗示性,虽较印刷媒体弱些,但对视与听同时作用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却超过一般媒体一倍至数倍。 2、生动形象,诉求面广。成功的电视广告片,能冲破国家民族的语言障碍,为整个世界的人们所理解—画面一连串的形象,富于表情的音乐与音响效果,便是最直接的传播代码,不用语言累述,人人一见便心领神会。 3、擅长于进行商品的示范表演。对于新产品的特殊设计,产品的使用与操作,产品使用的效果与对比等,可多角度、全过程地加以表现,给人的印象,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如我们常见的化装品广告,利用的就是这个特点。 4、由于具有面对面的传播特点,使受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萌生个人之间传播的某种直接与亲切之感。 当然电视广告也同其他媒体一样,有着自己的短处: 1、不同商品的不同视听对象难以控制。 2、广告内容与形象转瞬即逝,无法予以保存、品味对比或参照。 3、消遣型视听增多,边千事边观看,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4、插播广告最容易使视听者反感。 三、影视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影视广告设计是一个只历经2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却非常迅猛的新生事物。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则商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社会生活中电视广告已不知不觉地被当成一种时代的角色,成为“开放、改革”的象征。到现在电视广告的播出日趋“密集化”和“频繁化”,广告逐渐成为除电视剧、电视栏目等节目类型以外的又一电视传播主体。 电视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21世纪初的今天,电视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已拥有10亿台,中国便占了3亿台c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这“神奇的盒子”里收看到丰富的新闻、娱乐节目。每天的时时刻,电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电视业与商业电视广告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美国于192年首先研试电视机,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到1954年彩色电视机问世。电视广告的播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的繁荣、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大陆,影视广告的出现却与电视的首播相差了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月2日正式播出。然而解放后的中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化,以及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极“左”思潮演变成“”的影响,电视广告被认为是多余的东西,甚至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倘若播放外商广告更是有着“出卖主权,丧权辱国”的罪名,因而大陆电视广告是在当时是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的。在饱受“”的沧桑后大陆经济一片萧条,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春风沐浴大地”这个世人瞩目的数字,它不仅揭开一个。亿人口新时代的序幕,而且翻开中国影视广告的第一页。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儒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儒家作为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其宇宙观上溪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夏、商、周三代已经建立了一种一“家”为中心而层层扩展的宇宙观。“家”原意是部落祭祀男性祖神的宗庙所在地,他是部族的中心,标志着以父权为中心的权力结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以“士”的身份视天下为己任,担当起沟通天人的职责,并把“天地之道”引向现实政治,引向以“家”为中心的父权体制,他们的理想即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完满地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天地之道。因此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儒家的经典《中庸》“中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中国的宫殿建筑(比如故宫)以中轴线为中心饿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集中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和”之美.: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吟咏情性”方面,导致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倾向。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作者都非常强调整体,重视家庭与亲情。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的名酒广告都在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爱情,讲求一团和气。: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中国影视广告通过较长的语幅来诉说,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讲究的是以情动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雕牌牙膏中《新妈妈》篇中大段的独白就是典型的中国广告语幅风格:先为叙述二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后面才出现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脑白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直接针对着中国传统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和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又比如牛奶这类广告的往往是充满温馨的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喝牛奶,广告·语:关注您家人的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友之友牛奶广告)。儒家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牛酬光明牛奶狂重广告,《三鹿奶粉》安全新鲜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广告用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贯穿三个故事:音乐人小孟的恋爱,某公司老总的生意;2002年6月10日中国游客越南海上遇险。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正象儒家美学价值环绕着现实政治和父权体制展开,它必然要求一种与父权体制威仪和庄重相适应的“雄健”、“充实”之美。特别重视艺术的“气势”、“气概”以及“慷慨以任气”的“风骨”,而“气势”的潜隐与含藏又导致艺术的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许多宣传男性产品的现代影视广告通常会采用这类风格,当然在具体运用时确是比较隐喻,含蓄的。比如常见的酒类、西服、剃须刀、鞋类之类广告等等。我们可以用“金利来”领带的广告来佐证:“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斜纹代表勇敢,圆点代表关怀……”其喻意是,西服已成为当今男士们通用的服装,在我国连来自乡土的企业家也不例外。穿西服、打领带,社会上比比皆是,它的含蓄意指,象征着这是一个男人们统领的世界。包括一些大型企业的宣传,为体现自己的实力,也常采用这类风格。而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孟子曾经提到一种“不忍人之心”,作为人类发不容己的良善本性自然流露的例证,意为人类的本心不能容忍别人的苦难和不幸。南宋陆九渊则进一步把外在宇宙与自己本心的关系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吾心与宇宙之间存在一种发不容己、血肉相连的情感关系因而宇宙间人与万物发生一切都必将牵动我的心,让我感动、关怀和承担。比如许多药品影视广告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关心人自身的苦难和不幸开始,国内一直火爆的哈药六厂系列的公益广告。又如美的空调电视广告,中心画面是一个虾和一个空调,一只煮熟的虾随着美的空调降温而逐渐从红色的体表变为褐色,最后竟然因为忍受不住冷气打了一个喷嚏,然后逃之夭夭:多么幽默和谐。 五、道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为性的“中和”之美相反,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老子《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道为规则的话,那道则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自然”即“自己如此”、“自然而然”之意、因此与儒家以父权体制的政治为依据相反,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依据的原则是是顺应万物的自然成长。庄子把它普遍化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美学命题,;天地沉默运行的节奏,万物无言生长的繁茂景象,都是自然之道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道家美学便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为存在的一切,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人间的美丑缺乏绝对的依据,当我们用自然之道的绝对标准来看时,美可以转化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许多影视广告在艺术表现手法中喜欢采用道家的“自然”之美表现手法.比如做各类饮料广告,矿泉水的广告,食品广告,化装品广告等等,设计师们都爱从“自然”入手。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师们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相关元素,在传统与时尚的隧道中穿插,使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极具浓郁的民族气息的同时,丰富影视广告设计的多元化风格,使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影视广告。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析广告设计作品中跨国文化传播的考虑 论文关键词:广告设计 跨国文化传播 图形设计 论文摘要:广告设计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广告设计所面临的受众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变化。当不同文化接触时,在跨国文化传播的广告设计作品中知何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 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广告在反映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广告设计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广告作品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其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广泛围内,赢得了宣传对象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因为受众并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消极接受刺激、作出预期反应的客体。相反,他们是信息处理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广告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和加工。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广告设计所面临的受众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变化。针对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我们涉及到一个传播学的概念—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zo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其英文表达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国也翻译为“跨文化交际学”或者“跨文化交流学”。其含义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对于不少人而言,跨文化传播依然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不过实际上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奖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如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跨文化传播了。 跨文化传播是要有语境的(在这里我理解为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当不同文化接触时,相似文化语境下的绝大多数传播往往通过不言而喻即可实现,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却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进行明确详尽的表达。如果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会造成传播过程的偏差,误解。从而产生传播隔阂,造成跨文化传播的阻碍。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在跨国文化传播的广告设计作品中如何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一,我们在设计作品时要正确理解并尊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的“思维定势”,并且能够“借势生威”,让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够让西方人看的懂,又结合东方人的智慧。例如,(图一) 图1是陈放先生的招贴“胜利”,以“v”字胜利的手势造型,但胜利的背后却是无数的失败与辛酸,连他的手指都不见了,只剩下“v”字残缺的烙印。整个海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尤其是残缺的地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中国古老文化之残缺的意境美体现在设计中,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副海报跨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思维定势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这种信条,作为设计者必须了解,例如,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而在日本却认为是低贱的颜色。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并尊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的“思维定势”,必然会导致设计作品的失败。 第二,设计者必须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 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种族优越感、思维定式、偏见和相异的文化背景方面。例如,在国际广告大奖赛中很难看到中国设计的作品,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面对东方文化的含蓄,西方设计者,总是以拒绝的态度来对待东方设计师。面对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主流,作为一名设计者,我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但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 但是要想扫清这些障碍,使跨文化传播活动能得以顺利进行,传播双方就应该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更应该摒弃各自的民族偏见,尊重别人,以诚相待,共同来完成跨文化传播活动。这需要我们国家的传播组织、机构的不懈努力。 第三,设计者必须加强图形设计的研究。 在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行为(在这里,非语言行为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与语言行为一样是构成出传播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交流的时候有时会产生误会。例如,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莱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而图形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语言,以简洁的方式准确传达出语义性,扫除了文字障碍,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在大众传播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21世纪以来,人类更是步人了一个视觉读图时代,语言的中心地位必将被打破。 我们知道,广告作品设计是设计者运用图形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图形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它既能代表观念事物,也能代表现实事物。既能充分满足艺术的种种审美要求,又能解决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及大众传播的需要。例如(图二) 在这则招贴中一根用绳索束缚的香蕉准确、生动的再现了《庄园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名家庭教师爱上了年幼的女学生,并与之发生关系,但是世俗的道德折磨着这位家庭教师,最终他以“自宫”的行为来惩罚自己……在西方文化中,香蕉是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在这副招贴中的图形设计形、情、意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符号,演变为语言信息释放出来,进而使受众心领意会,真正做到了让“图形说话”。图形与语言,概念与形象并非截然分开的两个领域,“语义”可以“图形化”,概念也可以转化为形象。所以,我们在做广告作品时,必须加强图形设计的研究。 这个世界就是互相观察、学习和借鉴而汇集起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当我们的广告设计作品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防止急功近利行为,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学科理论的研究层次,增强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强势的西方文化与含蓄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把“中国制造”的广告作品在世界上得到认可。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简析重视乡村群体 和谐发展广告设计与传播 论文关键词:乡村;广告传播;乡村文化;和谐 论文摘要:以和谐发展的角度指出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的现状以及原因,并提出了重视乡村群体,和谐发展广告设计与传播的观点。井从农村传统文化、广告信息传播、深入乡村基层、设计理论教育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探讨一条符合国情的广告道路。 乡村是与城市相对照而言的,所谓乡村,是指由乡(及镇)与村两种社区构成的社会生活范围。本文探讨的乡村群体包括在农村地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体和在乡镇从事劳动和居住的其他劳动者。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 纵观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总体发展不平衡,重城市而轻乡村,针对乡村受众的设计作品为数不多并缺乏乡村文化气息。大多数企业、传媒、广告公司以及学者在以城市为主位的前提下,将我国广告设计与传播的大众概念和城布的生活模式连接在一起,在有意和无意间将中国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二个很重要的部分一乡村群体遗忘在某个角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媒体“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对子乡村的关注依然很少。根据国家广播总局有关数据显示,面向农民、农衬和农业的广播全国只有10套(分别是山西、江西、山东、河南、陕西以及广西南宁、河北张家口、浙江嘉兴、广东茂名和揭阳电台),占全国2371套广播频率总数的0.42%。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体相比,开办率仅有4%。因此城乡信息流动结构严重不对称。 其次,长期以来,设计界忽视了乡村地区的弱势消费群设计在趋于城市化、大同化。尽管中国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但仍有不少于八亿的乡村人口。加强对中国乡村广钾究的重今科考麟势群体的媒献怀有利子解决艺术设计全面发展的粗颈问题,对于我们的广告创意、广告的有效传播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再次,很多设计人员将乡村文化传统和地城特色简单化,中国乡村广告传统的东西保存的不乡好;却在设计中不断重复所谓有传统特点的符号和手法。许多设计产品因偏离乡村群体独特的文化传统,价格脱离乡村消费水平而让这些边缘消费群体望而却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广告设计与传播本能的忽视乡村群体,造成发展的不和谐呢? 第一、经济力量的弱势和乡村文化的边缘地位,决定了广告设计与传播偏向城市而忽视乡村。经济环境是决定广告的首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乡村经济模式和结构虽然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其收人还远远赶不上大中城市,少数边远地区的农民甚至还没完全摆脱贫困。乡村更多地保留了农业文化的传统。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在使用媒体资源的分配上,我国大多数的传媒机构大都集中在城市。从传播学角度看,广告实质是信息的传达,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体。而如此高比例的媒体集中于城市,远离乡村,必然导致乡村广告传播的高成本和难以形成有效传播。 第三、绝大多数设计者已经习惯于城市生活,同乡村生活方式相差甚远,很难对乡村受众进行准确定位。生活方式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形式,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和核心概念。乡村群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交往等并不被设计者所熟悉。正如设计大师索扎斯主张,首先得教导设计者去研究生活,只有生活才能最终决定设计。 第四、在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追求自身效益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大众传媒更乐意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常常忽视弱势群体受众的信息需求。 第五、广告设计片面地强调了产品或服务广告,而忽视了品牌形象广告、即使是产品或服务广告也没有充分的和乡村环境相联系。其实品牌形象广告作为一种传播稀称为了能使姗的信息获得人们的认可,总会进行一些令社会关注、并进行正面倡导的观念传播。如太阳能产品突出其节能的宣传,同时应引导修缮自然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城市人口,故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广告设计与传播应重视乡村群体及其文化传统,反映乡村气息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广告设计与发展的道路。 无论传媒在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数量上,还是广告在作品的设计上都应给予“边缘群体”更多的关注,充分重视他们的信息需要,将农村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融于其中,才能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并被他们所接受。如“实在人,喝实在酒”(龙江家园集团);“比一比,算一算,还是联通最划算”(中国联通);“黑土地黄土地,用肥就用史丹利”(史丹利复合肥);“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时风集团)。这些广告语都突出了产品独特的优点,满足了农村消费者某方面的需求。 深人乡村基层,关注乡村群体,摸索出广告设计和谐展的模式和路径。设计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喳计工作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优秀的设计者应该及时掌握并预测设计的变化趋势,弓!导变化的观念指导设计、,使设计成为时代变化的表征和进步的催化剂。如兰陵酒业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利用不同媒体的差异性在墙体电视、赠品等不同媒体进行系列广告宣传,加深了品牌的印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河南蓝星啤酒抓住农村夏季麦收的有利时机,组织车辆和人员分散行动,把啤酒送到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了便利,也实现了广告的针对性宣传。 关注乡村文化,利用广告传播的文化特质,使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广告设计与传播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适时保存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满足他们多方面需求。如蚊香在农村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城市。三笑集团就利用赵本山在农民心目中的幽默和淳朴形象,为睡得香蚊香做形象代言,满足了农村消费心理和生活多方的需求。 设计要融人普通乡村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尽量通俗化、简洁化。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是不同的,相应的设计也应该有差异。面对乡村群体时,设计不能脱离乡村生活,要考虑到农民的教育知识水平和理解欣赏的能力。广告应尽可能的亲切易懂,缩短与农民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如中国移动通信在某乡镇做的广告语“中国移动通信卡,一边耕地一边打。”即宣传了广告目标,又符合了大部分农民的工作习性,还引领了农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一使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设计理论教育界应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防止设计成为视觉垃圾乃至环境垃圾。呼吁教育主管部自详细规划,将传播学、艺术学、美学、市场学、管理学等进行大融合,为设计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体现出设计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同时也应改变现状,扩大设计对社会的关注和服务范围,重视农村弱势群体,实现中国广告和谐健康快速而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当今社会广告设计与传播要重视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整个社会中不同目标受众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深人研究并形成探讨性的课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符合本国大多数人民需要的广告道路。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析广告设计作品中跨国文化传播的考虑 论文关键词:广告设计 跨国文化传播 图形设计 论文摘要:广告设计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广告设计所面临的受众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变化。当不同文化接触时,在跨国文化传播的广告设计作品中知何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 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广告在反映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广告设计是以传播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改变特定对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广告作品是否成功,它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其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广泛围内,赢得了宣传对象的共鸣,并为他们所接受。因为受众并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消极接受刺激、作出预期反应的客体。相反,他们是信息处理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广告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和加工。在交通和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广告设计所面临的受众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变化。针对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我们涉及到一个传播学的概念—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跨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在zo世纪50年代建立的一门学科,其英文表达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ultural commu-nication",在我国也翻译为“跨文化交际学”或者“跨文化交流学”。其含义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对于不少人而言,跨文化传播依然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不过实际上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玄奖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范。如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进行跨文化传播了。 跨文化传播是要有语境的(在这里我理解为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当不同文化接触时,相似文化语境下的绝大多数传播往往通过不言而喻即可实现,而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却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进行明确详尽的表达。如果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就会造成传播过程的偏差,误解。从而产生传播隔阂,造成跨文化传播的阻碍。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在跨国文化传播的广告设计作品中如何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一,我们在设计作品时要正确理解并尊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的“思维定势”,并且能够“借势生威”,让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够让西方人看的懂,又结合东方人的智慧。例如,(图一) 图1是陈放先生的招贴“胜利”,以“v”字胜利的手势造型,但胜利的背后却是无数的失败与辛酸,连他的手指都不见了,只剩下“v”字残缺的烙印。整个海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尤其是残缺的地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中国古老文化之残缺的意境美体现在设计中,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副海报跨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思维定势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这种信条,作为设计者必须了解,例如,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而在日本却认为是低贱的颜色。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并尊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的“思维定势”,必然会导致设计作品的失败。 第二,设计者必须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 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种族优越感、思维定式、偏见和相异的文化背景方面。例如,在国际广告大奖赛中很难看到中国设计的作品,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面对东方文化的含蓄,西方设计者,总是以拒绝的态度来对待东方设计师。面对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主流,作为一名设计者,我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但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 但是要想扫清这些障碍,使跨文化传播活动能得以顺利进行,传播双方就应该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更应该摒弃各自的民族偏见,尊重别人,以诚相待,共同来完成跨文化传播活动。这需要我们国家的传播组织、机构的不懈努力。 第三,设计者必须加强图形设计的研究。 在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行为(在这里,非语言行为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与语言行为一样是构成出传播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交流的时候有时会产生误会。例如,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莱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而图形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语言,以简洁的方式准确传达出语义性,扫除了文字障碍,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在大众传播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21世纪以来,人类更是步人了一个视觉读图时代,语言的中心地位必将被打破。 我们知道,广告作品设计是设计者运用图形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图形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它既能代表观念事物,也能代表现实事物。既能充分满足艺术的种种审美要求,又能解决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及大众传播的需要。例如(图二) 在这则招贴中一根用绳索束缚的香蕉准确、生动的再现了《庄园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名家庭教师爱上了年幼的女学生,并与之发生关系,但是世俗的道德折磨着这位家庭教师,最终他以“自宫”的行为来惩罚自己……在西方文化中,香蕉是代表男性的生殖器官。在这副招贴中的图形设计形、情、意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符号,演变为语言信息释放出来,进而使受众心领意会,真正做到了让“图形说话”。图形与语言,概念与形象并非截然分开的两个领域,“语义”可以“图形化”,概念也可以转化为形象。所以,我们在做广告作品时,必须加强图形设计的研究。 这个世界就是互相观察、学习和借鉴而汇集起来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当我们的广告设计作品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防止急功近利行为,增强理论思维,提高学科理论的研究层次,增强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强势的西方文化与含蓄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把“中国制造”的广告作品在世界上得到认可。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析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影视广告设计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影视 告设计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而现代影视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一、影视的共性 电影的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像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这里,电影再现外部世界的幻景的观点是完全适用于电视的。电视是一种媒介,或者说是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之一。尽管在科技属性上,电视是电子光束扫描,电影是物理光学投射,两者是不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电视和电影仍然有着不少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具像仿真的影像与声音、音响的结合,串组成综合的符号系统,有着声形并茂、音像俱全的共性,因而在研究上彼此可以得到很多的借鉴与支持。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二、影视广告的特征 影视广告具有闯入型与强制型的特征,由于借助声画完美结合的影视技术,世界性的电视转播网以及通布城乡的电视收视网在世界各国高速发展,影视广告地位,仍居各种广告媒体的首位。 影视广告的特点: 1、声画合一,诉求视听。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温柔感人的音乐和解说,入耳悦目,扣人心弦,往往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形象、言语、情绪,产生“海绵吸湿性”的效应,印入深层记忆之中、:所以电视广告又被称为具有很好的通融性的热性媒体。其理解度、记忆度与暗示性,虽较印刷媒体弱些,但对视与听同时作用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却超过一般媒体一倍至数倍。 2、生动形象,诉求面广。成功的电视广告片,能冲破国家民族的语言障碍,为整个世界的人们所理解—画面一连串的形象,富于表情的音乐与音响效果,便是最直接的传播代码,不用语言累述,人人一见便心领神会。 3、擅长于进行商品的示范表演。对于新产品的特殊设计,产品的使用与操作,产品使用的效果与对比等,可多角度、全过程地加以表现,给人的印象,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如我们常见的化装品广告,利用的就是这个特点。 4、由于具有面对面的传播特点,使受传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萌生个人之间传播的某种直接与亲切之感。 当然电视广告也同其他媒体一样,有着自己的短处: 1、不同商品的不同视听对象难以控制。 2、广告内容与形象转瞬即逝,无法予以保存、品味对比或参照。 3、消遣型视听增多,边千事边观看,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4、插播广告最容易使视听者反感。 三、影视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在我国,影视广告设计是一个只历经20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却非常迅猛的新生事物。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则商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社会生活中电视广告已不知不觉地被当成一种时代的角色,成为“开放、改革”的象征。到现在电视广告的播出日趋“密集化”和“频繁化”,广告逐渐成为除电视剧、电视栏目等节目类型以外的又一电视传播主体。 电视业发展是十分迅速的。21世纪初的今天,电视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已拥有10亿台,中国便占了3亿台c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这“神奇的盒子”里收看到丰富的新闻、娱乐节目。每天的时时刻,电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电视业与商业电视广告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美国于192年首先研试电视机,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到1954年彩色电视机问世。电视广告的播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的繁荣、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大陆,影视广告的出现却与电视的首播相差了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月2日正式播出。然而解放后的中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高度集中化,以及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极“左”思潮演变成“”的影响,电视广告被认为是多余的东西,甚至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倘若播放外商广告更是有着“出卖主权,丧权辱国”的罪名,因而大陆电视广告是在当时是绝对没有立足之地的。在饱受“”的沧桑后大陆经济一片萧条,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春风沐浴大地”这个世人瞩目的数字,它不仅揭开一个。亿人口新时代的序幕,而且翻开中国影视广告的第一页。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影视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儒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儒家作为由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其宇宙观上溪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夏、商、周三代已经建立了一种一“家”为中心而层层扩展的宇宙观。“家”原意是部落祭祀男性祖神的宗庙所在地,他是部族的中心,标志着以父权为中心的权力结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以“士”的身份视天下为己任,担当起沟通天人的职责,并把“天地之道”引向现实政治,引向以“家”为中心的父权体制,他们的理想即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完满地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天地之道。因此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儒家的经典《中庸》“中和”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中国的宫殿建筑(比如故宫)以中轴线为中心饿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集中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和”之美.:而对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吟咏情性”方面,导致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倾向。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作者都非常强调整体,重视家庭与亲情。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的名酒广告都在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爱情,讲求一团和气。: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中国影视广告通过较长的语幅来诉说,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讲究的是以情动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雕牌牙膏中《新妈妈》篇中大段的独白就是典型的中国广告语幅风格:先为叙述二人情感世界的变化,后面才出现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牙膏。脑白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直接针对着中国传统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和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又比如牛奶这类广告的往往是充满温馨的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喝牛奶,广告·语:关注您家人的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友之友牛奶广告)。儒家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牛酬光明牛奶狂重广告,《三鹿奶粉》安全新鲜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广告用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贯穿三个故事:音乐人小孟的恋爱,某公司老总的生意;2002年6月10日中国游客越南海上遇险。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正象儒家美学价值环绕着现实政治和父权体制展开,它必然要求一种与父权体制威仪和庄重相适应的“雄健”、“充实”之美。特别重视艺术的“气势”、“气概”以及“慷慨以任气”的“风骨”,而“气势”的潜隐与含藏又导致艺术的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许多宣传男性产品的现代影视广告通常会采用这类风格,当然在具体运用时确是比较隐喻,含蓄的。比如常见的酒类、西服、剃须刀、鞋类之类广告等等。我们可以用“金利来”领带的广告来佐证:“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斜纹代表勇敢,圆点代表关怀……”其喻意是,西服已成为当今男士们通用的服装,在我国连来自乡土的企业家也不例外。穿西服、打领带,社会上比比皆是,它的含蓄意指,象征着这是一个男人们统领的世界。包括一些大型企业的宣传,为体现自己的实力,也常采用这类风格。而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孟子曾经提到一种“不忍人之心”,作为人类发不容己的良善本性自然流露的例证,意为人类的本心不能容忍别人的苦难和不幸。南宋陆九渊则进一步把外在宇宙与自己本心的关系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认为吾心与宇宙之间存在一种发不容己、血肉相连的情感关系因而宇宙间人与万物发生一切都必将牵动我的心,让我感动、关怀和承担。比如许多药品影视广告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关心人自身的苦难和不幸开始,国内一直火爆的哈药六厂系列的公益广告。又如美的空调电视广告,中心画面是一个虾和一个空调,一只煮熟的虾随着美的空调降温而逐渐从红色的体表变为褐色,最后竟然因为忍受不住冷气打了一个喷嚏,然后逃之夭夭:多么幽默和谐。 五、道家的美学传统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的体现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为性的“中和”之美相反,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老子《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道为规则的话,那道则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自然”即“自己如此”、“自然而然”之意、因此与儒家以父权体制的政治为依据相反,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依据的原则是是顺应万物的自然成长。庄子把它普遍化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美学命题,;天地沉默运行的节奏,万物无言生长的繁茂景象,都是自然之道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道家美学便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为存在的一切,它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人间的美丑缺乏绝对的依据,当我们用自然之道的绝对标准来看时,美可以转化为丑,丑也可以转化为美。许多影视广告在艺术表现手法中喜欢采用道家的“自然”之美表现手法.比如做各类饮料广告,矿泉水的广告,食品广告,化装品广告等等,设计师们都爱从“自然”入手。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师们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相关元素,在传统与时尚的隧道中穿插,使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极具浓郁的民族气息的同时,丰富影视广告设计的多元化风格,使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现代影视广告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影视广告。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广告设计的定位策略 摘要:国内外传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广告营销中取胜,首要条件是广告设计应建立在一个科学策划的平台上,其中广告定位就是这一科学策划的关键环节。源于产品而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广告定位,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中担负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广告设计 定位策略 一、广告设计的核心——广告定位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全面展开,市场机制步入精神生产领域,企业营销中广告设计文化迅速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猛上升。现代生活中广告设计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竞争激烈的营销市场,各种广告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产品经济的强大竞争力。在国内外传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企业如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广告中取胜呢?首要条件是广告设计应建立在一个科学策划的平台上,而广告定位就是这一科学策划的关键环节。源于商品定位而作用于消费者心理的广告定位,在市场经济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广告设计的旗帜和方向。 广告定位是针对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营销界。广告定位是指在众多的产品竞争中,探寻具有竞争力和差别性的产品特点,结合适宜的广告传播手段,使产品在目标消费群中拥有高度的认同性。作为赢得目标消费群的重要手段,广告定位战略把营销从广告推销时代上升为以产品形象为中心的品牌推销时代。美国著名广告学者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定位就是用广告为商品在消费者心中找到一个位置,并指出:“唯有正确的定位,才是有效销售的最重要步骤。”(1)在奥格威总结的28种创造销售力的广告方法中,列于第一位的就是“广告定位”。“广告定位”是广告设计的原点和核心,对广告设计的成败起决定作用。定位始于产品,终于消费者,即广告定位是根据市场细分确定目标消费群的消费习惯,让产品广告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合适而准确的位置并最终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因此“广告定位”不是创造什么哗众取宠的事物,而是重新结合并开发已存在的商家与客户的密切关系,正如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所言:“公司需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内制定产品定位策略,它需要向顾客说明本公司与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区别。定位是勾画公司形象和所提供价值的行为,以此使该细分市场的消费者理解和正确认识本公司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象征。”因此明确适当的“广告定位”在现代营销市场中至关重要。 二、广告定位的战略基础 广告定位的第一个要求是推广品牌效应,凸显与众不同。有了恰当的广告定位,企业就可能在经济大潮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使广告设计艺术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因此广告定位的战略基础便是根据所选择的和竞争者相差异的产品特色进行宣传,企业的首要目的是发掘并抢先占有优势战略以获得竞争先机,广告的首要目的便是将这种竞争优势通过广告定位、创意和艺术表现等手段传播给消费者,让人们在表达称心如意的生活方式时能愉快地联想到一个指链:例如“百事可乐=性感=好玩=受欢迎。” 广告定位的第二个要求是确立品牌战略。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效应已成为企业进入商品市场的“敲门砖”。林恩·阿普认为品牌是“我们经济中的原子核”, 他以为一个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在更深刻的意义上, 品牌还包含着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因此, “一种品牌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极高的知名度; 二是崇高的声誉; 三是市场领先; 四是持续利润增长。”成功的定位能够使企业建立品牌声誉, 培育品牌竞争力,赢得品牌市场。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在我国,彩电行业的长虹、康佳、tcl;制冷行业的海尔、科龙等企业凭借优质的品牌效应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品牌效应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核心力量 。 广告定位的第三个要求是企业产品种类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集团针对世界各地消费群的不同需求开发了8大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德国)、奥迪(德国)、兰博基尼(意大利)、宾利(英国)、布加迪(法国)、西亚特(西班牙)、斯柯达(捷克)、大众汽车商用车(德国)。品种丰富且针对性强的生产营销理念使大众汽车集团2004年在全球销售汽车达514万辆,大众汽车集团以其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继续领跑世界汽车市场。 三、广告定位的策略运用 1、文化定位策略。二十一世纪以来,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潮中有所作为,必须以先进的文化营销理念来导航。人在文化社会之中生活,进一步讲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只有当消费者对消费文化产生共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因此,广告设计以这种人本主义文化理念进行广告定位营销,必将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2、功能定位策略。功能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可直接满足消费者丰富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设计艺术审美的本质,就在于对设计物的功能所表现的合目的性的关照。” (3)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找出自己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相异之处,然后在广告定位中强化自己产品的独特功能,使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有明显区别,从而给消费者留下鲜明清晰印象,以增加目标消费群的产品的选择性。典型的功能定位虽然在广告定位设计中只有简洁的几句话,却可以四两拨千斤,促进企业营销工作的顺利展开。 3、强势定位策略。企业利用自己的产品领先优势作为广告设计的核心,在广告宣传中强调产品的优良品质,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定位应强调产品的具体品质,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优势所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飞亚达手表凭借精密的技术和高贵的品质,把品牌定位与身份联系起来,倡导“一旦拥有,别无选择”的强势定位策略,让人感觉戴上飞亚达手表后,能拥有更多的非凡的气质和唯我独尊的尊贵风范。 4、价格定位策略。如果商品的技术、功能、造型等与市场上同类商品相近,没有什么独特的卖点吸引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宣传可运用价格定位策略。“货比三家不上当”价廉物美的产品对消费者仍然极具诱惑力。如伴随世界油价的上扬,人们需要汽车更节能节源,许多汽车企业都开辟研发省油、实用、美观、价廉的小汽车,广告突出价廉物美性能好的定位原则,巧妙地运用价格定位策略迅速占领汽车消费市场。 5、市场定位策略。这是市场细分策略在广告大战中的具体运用,将商品定位在最有利的市场领先位置。在一定时期内,一项目标会控制着一个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的资源应优先满足这项目标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取得商战先机。ibm公司的微机开发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防止公司的主机生意受到侧面的攻击,因此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微机开发,使ibm公司的家用电脑始终走在市场前列而备受追捧。 6、形象定位策略。 作为消费社会的独特文化景观和媒介的宠儿,广告设计不仅得到了迅猛发展,独树一帜的广告形象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话题。现代广告高度重视一切极富创意的人类精神产品和文学艺术所提供的创意资源。在“形象”备受关注的读图时代,广告必须以别具一格的广告形象吸引消费者已经疲惫麻木的感知力,因此艺术创新以最快的速度被运用于广告的创意之中,个性鲜明的形象定位通过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广告效果。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析视觉表现的网络广告设计 [论文关键字]视觉表现 网络广告 [论文摘要]从 1994 年至今,网络广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第四大广告形式,但由于质量较低而备受网民的谴责。本文从广告视觉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视觉表现的角度,对网络广告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1、网络广告的定义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而网络广告则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形式。是继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之后新兴的一种广告媒介,有第五媒介之称。通常认为,网络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而和传播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者所提供服务的商业广告。换句话说,网络广告就是在互联网上的以数字代码为载体的各种经营性广告。” 2、基于视觉表现的网络广告设计 目前,我们认为有六个要素关系着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成败,决定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六个要素是:背景、图像、广告语、字体、色彩、形式。我们也将这六个要素定义为网络广告视觉表现优化组合要素。这些要素是根据广告视觉传播的知觉原理、注意原理,以及异质心理等原则,并参照广告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字、形象、色彩、空间来设定的。 2.1整体背景,反衬差异。网络广告主要是传递文字与图片,它传播及时,能以最快的速度给消费者明确地传递广告信息,并能反复连续地进行反映。但是,网络广告所在的网页内容较多,容易分散网民的注意力,再加上目前网络广告自身内容较多,这都使网民注意力不能集中于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网络广告自身应该运用整体背景,变害为利,以网页的杂乱反衬出广告的整体感,凸现广告。这里所说的整体背景,是指广告以整幅连续的画面,或统一的底色作为贯穿始终的唯一背景。而不是将几个图像拼接在一起,或更换背景及色彩。网络广告在出现形式上具有报纸广告的空间特点,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多数网络广告又具有电视广告的时间特点, 因此,它的背景既是可换的,又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但是,目前网络广告所面对的情形刚好相反。 网页是网民知觉的主体,是突出在前面的,被网民清楚地知觉到,而网络广告则是模糊的、朦胧的,是次要的知觉对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目前的网络广告已经“隐身”在了网页中:网页上信息过于庞杂,使网民眼花缭乱,而广告如果也是以一块文字、一个小图案的形式出现,势必会被隐藏在大量信息中,得不到突出。网民的知觉不能选择性地注意广告,当然就达不到视觉传播的效果。而如果将广告置于一个整体的背景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网络广告占有的空间是一般信息的十几到几十倍,如此大的空间,如果联成一片,拥有统一的背景,其视觉表现效果当然也会比一般信息的效果强十几到几十倍。 2.2加入图像,3b 原则。 信息要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或要使接受者感兴趣。受众在注意某一对象时,一般平均五秒,能保持二十秒的很少。一个网络广告,能引起人的注目,这是传达成功的第一步,而若要引人注意,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开始的 1/10 秒钟的瞬间最关键。“3b”是 baby、beauty、beast 的缩写,“3b 原则”是指运用婴儿(baby)、美女(beauty)、动物(beast)这三个引人注目的形象进行广告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b”作为目光捕捉物有利于吸引“眼球”,也有利于主题和创意的表达,能起到良好的点题和烘托的作用。网络广告中运用“3b”形象,不仅能增强画面的吸引力,而且会在网民心目中建立个性形象,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动作与表情是构成人类行为的形式基础,也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它同语言符号一样,也是一个表意符号系统。在广告视觉设计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能提高画面的被注意值,能更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 2.3神聚标语,画龙点睛。主题广告语是一则广告的“神”,它以凝练的形式完整、形象地概括广告内容、广告主旨,并形成易于传播和记忆的语言。对于网络广告来说,广告语也同样重要,它是吸引视觉的一个重要元素。网络广告的主题广告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简洁有力。由于网络广告的平面空间有限,因此主题广告语应该简洁清晰,用最少的字说出最引人的话语。而且应该有震撼力、感染力或激发力,这样才能捕捉到网民的目光,并吸引他们点击广告。(2)、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语言要生活化,这是一般广告语都应该遵守的原则,特别是在网上,只有用网民的语言才能赢得网民的点击。(3)、形式刺激主题广告语应使用较醒目的颜色,比如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等,来刺激网民的视觉。字体上,应该运用美术字体或变体,以突出商品、品牌或广告的个性。 2.4巧用字体,展现性格。在网络广告中,文字不宜被用作主要的目光捕捉物。这是因为网络广告所在的背景,即网页本身是以大量文字组成的,如果以文字作为网络广告的主体,势必会造成广告与网页混为一谈,网民不能迅速、清晰的发现广告,当然会减弱广告对网民的冲击。所以,我们认为网络广告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说明和辅助画面,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文字的美,恰恰相反,在网络广告的制作中,我们应该巧用字体,以字体的形象个性、风格特点去阐释企业、产品的性格风貌,强化网络广告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不同字体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传达不同的内容和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文字形象的外形特征和笔画特征有关。字体设计是以字体间组合形式的相互关系来体现主题的。作为网络广告视觉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字体构成的功能和其艺术性是融为一体的。网络广告图形中的字体设计,不仅要向人们传达广告的信息,还要使受众在从字体排列的形式中得到美的感受。 2.5色彩反差,凸现广告。色彩在广告语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广告色彩设计,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正确地传达商品和劳务信息,激发购买欲望,而且还能塑造商品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网络广告的色彩使用上,我们主张运用“色彩反差”的方法,来凸现广告自身。我们所说的“色彩反差”是根据色彩配置基本规律中的对比规律提出的。对比是色彩关系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人的视知觉得到两种以上的色彩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就会产生色相、明度、彩度、冷暖、面积等性质差异对应关系。因此就会有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彩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2.6尝试新的广告形式。广告的注目率、阅读率是最重要的广告效果指标。而广告注目率、阅读率的高低,常与广告表现,广告创意呈正比。一般而言,广告表现突出,广告创意吸引人,都会达成较高的广告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三方面增加网络广告视觉创意。(1)、广告形状与尺寸的创新。目前,网页上出现的多是长方形、尺寸固定的广告,这种广告形式固然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利于管理和收费,但是也造成司空见惯、审美疲劳的害处。广告商和广告主可以尝试着改变这种现状,使网络广告更加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如将广告形状做成菱形、五角星形、心形、三角形等等。在不危害网民利益的前提下,改变广告的形状与尺寸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表现形式的创新。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广告形式来增加广告的点击率。虽然这种广告表现形式有欺骗之嫌,但广告主却达到了广告效果,网民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广告。虽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广告形式,但是可以借鉴它的创意思想,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跳出原来网络广告创意的老框框,寻求新鲜的广告表现形式。(3)、技术效果的创新。据计,旗帜广告和弹出广告中分别有近67%和34%的广告运用了闪动效果,达到了较强的视觉表现效果。无论是文字的闪动,还是图像的闪动,这种异常的处理效果肯定比无闪动的广告更吸引目光。除了文字效果的改进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动画、音效等设计元素,使网络广告更为生动有趣。 3、结论 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和网民结构的进一步成熟,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接受网络广告的跨时空、跨地域、图文并茂、双向传播信息的超凡魅力,网络广告视觉表现的逐步增强,也将使网络广告成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和巨大商业潜力的现代广告形式。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实战型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的启示 【内容摘要】由于地方高校经济、地域、设备条件的限制,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合作模式没能真正运作起来,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教学功能。实战型竞赛正好为广告设计工作室提供企业营销项目,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实战项目,在实战中拓展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促进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不断发展。 【关键词】竞赛 地方高校 广告设计工作室 产学研 一、地方高校建立产学研广告设计工作室的现状 由于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经费支持、设备条件、办学环境、生源质量的局限,建立广告设计工作室没能实质性地运作起来,没能为产学研服务。提高广告设计教学质量,拓展学生设计交流平台,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地方高校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工作室实际企业营销项目的导入,没有真实项目的引入,势必导致实践教学虚空地存在。这种现象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体现:广告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往往仅凭自己的广告设计能力和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相对封闭的虚拟企业营销实践教学,而这种封闭、保守的实践教学,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会使实践教学质量落后,与社会实战设计脱节;其次将会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人,而这种较低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就业形势的恶化,最终影响到了专业发展。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具体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显然不利于学生具体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广告设计工作室引入竞赛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要克服和突破这种弊端和局限,应从变保守封闭的实践教学为开放有序的实践教学着手,尽量增强学生与企业、本校学生与外校学生、本校学生与外校教师、教师与教师等各方交流。而实战型竞赛项目正是这样一个促进交流的平台,其通过竞赛活动拓展教师、学生、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既可以了解外校该设计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设计水平,也能看出本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准,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引入竞赛的产学研研究,既是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专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实战型竞赛中来,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2005年500多所高校的2万多件作品,增加到2011年的868所高校,参赛人数近60万人。又如现在国内设计界公认的一项权威设计大赛“金犊奖”,由台湾于1992年开始主办,2011年参赛作品总件数高达22355件,参赛人次突破3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参赛的重要性。因此,地方高校应扬长避短,将实战型竞赛引入广告设计工作室,促进广告设计产学研的发展。 三、竞赛对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的影响 将实战型竞赛引入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中,既丰富了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实践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交流平台,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一)丰富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实践内容 地方高校由于地域与经济等原因的限制,企业项目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面临虚设的尴尬境地,而实战型竞赛的引入可以摆脱这种困境,把一些大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引入到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如just us情侣首饰、永和豆浆、雀巢咖啡、加加酱油、奥鹏远程教育等,丰富了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的实践内容,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了企业实战项目,了解企业营销广告设计的流程、制作方法及表现形式等,为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竞赛对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学生的影响 1.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每逢竞赛,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与制作 激情,如2011年报名参赛的人数超过艺术设计专业总学生数的50%,由此可见,竞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又是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因此,在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引入实战型竞赛,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虽然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奖,但大多数学生都会受益匪浅,设计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参赛学生认为,这种竞赛是机遇,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挑战,是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模拟的职业竞技场,对他们思考今后设计之路具有鞭策作用。 在广告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使其对设计竞赛产生兴趣,积极克服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努力排除各种干扰,让其乐于设计、享受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促进交流,开拓视野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引入实战型竞赛,拓展了地方高校学生的交流平台,为学生与企业、学生与教师、本校学生与外校学生、本校学生与外校教师建立了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文字、网络等交流,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或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建立了多层面的人际关系网,进而增进了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学习到怎样理解、宽容和博爱。 3.培养沟通与团队协作精神 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研究,长期以来注重学生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而实战型竞赛是企业营销的广告设计,难度较大,小组成员需要多方面的技能才能完成,参与竞赛项目设计的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在与他人的讨论过程中选定主题,沟通主题的创意表现方案。同时学生在小组中分别负责各自任务,可以扬长避短、拓展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见解,尊重别人的观点,相互影响,形成民主和谐的气氛,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4.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实践教学,只能是本校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竞争面普遍较窄,竞争力不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随之淡漠,进而失去竞争能力。要想打破这种瓶颈,广告设计工作室需引入实战型竞赛,让本校学生站在全省、全国广告设计竞技台上,为同一个项目主题竞技,获奖与否成为了竞争能力强弱的表现,通过竞技了解同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危机感,及时调整与完善不足之处,以增强竞争能力。 5.促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也是广告设计工作室产学研研究的重点。企业之所以参与到竞赛中来,是因为其广告设计需要新鲜的血液,崭新的、独创性的企业营销广告设计能为其带来巨大效益。因此,企业需要创新性强、制作能力强的设计,这也就要求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创意、制作过程中需突破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可以遵循以下步骤:主题发散思维训练——圈出闪光点——闪光点提炼图——讨论、确定方案——进行相关素材收集——寻找执行榜样——进行设计制作——整体修正完善。当然,这些步骤不是绝对的,中间也有可能反复,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思维交流、查找、制作、修正之间学习完善自己,使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结语 把实战型竞赛引入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既让地方高校原本缺少商业案例的工作室真正运作起来,又完善了学校广告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对工作室产、学、研的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形式的转变,不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商业案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从另一方面讲,实战型竞赛引入地方高校广告设计工作室也为社会输送优秀广告设计人才、促进广告设计市场健康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李霞,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惠州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论文摘要:本文立足惠州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广告设计;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成才,使他们成为具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学校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人。惠州市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围绕“以就业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总体思路,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人才模式研究,让学校和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探索出~条中职人才培养之路。 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企业为学校培养师资,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解决了学校师资和学生实习的大难题。学校也大量引进企业工作案例,充实教学资源。校企合作方式则是学校校办企业按照国际企业服务体系的标准去管理,参与市场竞争;对内根据企业服务体系标准和要求开设实训课程,建立实训基地,接收学生实习并进行培训,使学生完成实训课程后,考取行业上岗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畅通的问题,使学校拥有人才资源优势,保证了学校与用人企业合作时的无缝对接。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市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步较晚,经过高速、快速发展期以后,从原有的火热,到现在的艰难维持,广告设计专业已成为很多中职学校的“重点、难点”专业,不仅管理成本高,而且进入该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如素描、色彩等内容的学习,兴趣不足。这致使许多学校将设计专业课程减至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绘画基础,而且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笔者发现,凡设计专业办得有特色的中职学校,都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较有成绩的学校。现就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作简单介绍。 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按合作对象和合作深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用人单位合作。学校所开设专业的方向严格按企业岗位需求确定,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并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实习基地。二是与设备提供商合作。由于设计专业发展变化快,而中职学校设计专业师资缺乏,学校可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师资合作计划,共同培训学生考取该品牌的技术认证。学校通过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培训基地,公司则在培养学生中受益。三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企业与学校的横向联合体,直接参与社会竞争,承接外包业务。横向联合体既是企业,又是实习基地。学校通过联合体的师资培训学生,企业通过联合体获得人才资源。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历史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政府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校企合作关系较脆弱,已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的校企合作还为数不多。当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认为不通过校企合作也能获得技能人才,因此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够。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和员工培训合作上,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数学校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校办企业,要么是企业办校,要么是依托多年感情或个人资源,这种靠感情或人脉关系的合作是脆弱的,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浪冲击,甚至会因感情的转移而中止。 三、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方法 学校是理论教学基础,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个重要要素,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实践,两者既有宏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校企合作关系反映了教育与职业的密不可分的客观规律,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并在法律基础上统一协调,才能共同完成好职业教育的任务。 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应做到几点:(1)以诚信为基础。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要相互支持,以诚相见,通力合作。(2)以互惠为核心。合作的基础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互惠互利,合作才能长久。(3)提升合作层次,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岗位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使校企合作之路持久地走下去。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该文从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和特点出发,采用模块化的方法组织教学, 把这门课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操作、案例剖析及软件实现、创意设计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详细给出子模块,并详细阐述模块后的教学内容,总结出模块化的教学意义。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 模块化 photoshop coreldraw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宣传手段的广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告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尤其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使企业在众多同行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广告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甚至起主导作用。平面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平面广告设计作为图形图像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非常有兴趣,可以学以致用,也一致认识到学好平面广告对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作者多次承担所在学校图形图像专业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地探索了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在此,作者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方法撰成此文,就教于同行。 计算机课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及特点 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具有简单的photoshop和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广告构图、图形设计、创意方法等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平面广告实例的剖析,使学生学会运用与实践上述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并侧重使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去实现实例和设计,做出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商业广告产品。 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复杂、应用性强等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探讨如何在教学任务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高的条件下,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完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模块划分原则、教学内容组织及模块化的意义 1、 模块化划分原则 根据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点,按照教学内容的渐进式与模块内知识结构的相似性原则,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操作模块、广告案例分析及实现模块、创意设计模块。其中基本理论模块包括色彩搭配、广告构图、图形设计、文字编排等四个方面,除了理论外也要同时注重如何在软件中去对应操作上述的理论,对应操作包括:photoshop中调色技巧、路径钢笔工具的使用、coreldraw排版工具的使用等等。此模块为后续内容的教学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基本的软件操作基础。 广告案例分析及实现模块包括海报招贴设计、报纸与杂志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dm单、画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从八个方面组织和开展教学。本模块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商业广告的设计要素、表现手法、创意要点以及软件操作的实现。 创意设计模块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设计的,包括设计海报、pop广告和画册三个部分,当然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动手设计的广告模块,在这儿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挑选了三个在商业上用得最多的广告来设置大作业。根据商业的需要公司的实际需求,给出要求,不要作过的限制,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把握一点,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是可取的,不管这种想法成熟与否,去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 2、 模块化后,教学内容的组织 计算机平面广告平面设计的教学组织,根据上述模块的划分方法,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被分解成三个方面十三个子模块,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同时,通过这种将理论与软件操作相结合,商业案例分析与自己动手创意设计作品相结合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不受课本的约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如果用,怎么用自己的知识转化成作品,从而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操作模块 第一个子模块,平面广告基础知识及平面设计软件的介绍。主要讲解什么是平面广告、了解平面广告的类型、特点及投放的市场环境、优秀平面广告赏析;三大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 和illustrator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自定义有利于操作的工作界面等等。 第二个子模块,色彩搭配方法的讲解。首先要让学生有颜色的概念,讲解颜色原理和颜色模式,计算机中颜色的表示的方法;颜色分类和基本配色方法,不同颜色选取与不同风格的表达等;然后讲解photoshop中调色技巧,色阶、色相/饱和度、曲线、阈值、灰平衡和偏色的片理、黑场和白场、在通道中调整颜色等的运用。 第三个子模块,广告中构图方法及理论的讲解。在广告设计的版面构成中,一个良好的版面分割,会产生视觉上良好的舒适感!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初学者,易懂易记.在这里我将其称为“版面分割法则”,口诀是:上中下,左中右,变形出新品!结合案例对“版面分割法则”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设计个人名片,对“版面分割法则”进行应用和实践。 第四个子模块,图形设计 ps中路径及钢笔工具的使用技巧的讲解。标志和符号学、图形的涵义、象征和符号、图形中的明喻等等关于图形的基本知识;在photoshop中绘制图形的路径、钢笔工具的运用、改变路径形状等等。 第五个子模块,文字的处理制作及编排的讲解。 在coreldraw中,使用文字工具,并结合贝塞尔曲线及滤镜效果制作特效文字,文字排版技巧的使用等等。 2.2案例剖析及软件实现 第一个子模块,海报招贴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电影海报制作为例,说明海报的种类,纸张类型,海报设计原则常用表现手法等。 第二个子模块,报纸与杂志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房产广告和汽车广告为例,来讲解杂志广告和报纸广告的媒介特点、报纸广告的版面分布和拼版、杂志的开本、杂志和杂志广告的关系、杂志广告的印刷颜色、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设计表现的注意点等等。 第三个子模块,dm单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音乐会dm单为例,来讲解什么是dm单、dm单与传统广告刊载媒体的区别、dm的优点、dm的设计制作方法、常用折法等等。 第四个子模块,pop广告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以x架的设计为例,来讲解什么是pop广告、pop广告的种类和作用、pop广告设计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观念是影响策划与设计思路方法的关键与灵魂,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观念,对于销售点广告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打破单纯艺术观,树立pop广告的现场推销功能意识、简洁明了迅速传递商品及服务信息、制造及时购买与达成交易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告的功能作用等等。 第五个子模块,画册案例剖析及实现的讲解。宣传画册是商业贸易活动中进行宣传的重要媒介体,它更具有针对性,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为工商界所广泛应用的一个完整的宣传形式,是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媒介及桥梁。以人物写真为例来讲解宣传画册的设计要点、种类、功能、广告宣传画册的纸张选择和装订要求等等内容。 2.3创意设计 有很多人认为创意是虚无飘渺子虚乌有的东西,但是殊不知创意也是有路可循的,创意的关键再于积累,再于动手设计而不是,而不是只动脑筋的纯属幻想,我自己总结了“画像法”,同时也向大家推荐世界广告经典创意这本书, 并举例说明世界大师给出的创意的点子,试着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痕迹。 创意设计以大作业的形式,去完成,给出商业需求,或者直接就是某公司的订单,多多关注社会热点,做出的广告更能满足实际需求,学生也更感兴趣,更能学以致用。比如画册的商业设计,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需求,去讨论,相关资料和图片可以去网上下载,宣传的主题,可以小组讨论决定,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相信他们会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们,事实证明我的决策很英明,部分学生都拿出自己最有创意的作品回报了我。 模块化的意义 该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分离和重新组合,讲解理论知识时,也强调应用;在讲解应用案例时,能够把所学理论贯穿于其中。重视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设计具有商业性的教学案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模块化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应用完美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的理论和应用分开的教学模式,完成了这门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达到了教学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才华和产生创意思想的空间,促进其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这种方法实现了理论与软件操作想结合,知识点与不同商业案例相结合,从而改变了以前理论和软件操作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原来只注重软件的操作,不注重设计的情况得以改善。并且创意设计部分,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一改以前死板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该课程有些部分还需要细化,精益求精。欢迎各位同行的批评和建议,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 广告设计与制作 教学策略 【论文摘 要】简要分析了当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存在三大问题,着重阐述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三大策略,希望对改进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前言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不仅在政策层面向职业教育倾斜,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百所示范高职院校便是最好的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高职院校的教师,笔者深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唯有尽职尽责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笔者在高职院校主要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本专业的教学实际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在笔者看来,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的这些问题在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此进行粗浅地探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当前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广告技术学习轻广告理论传授 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为生产建设一线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强调技术的学习本无可厚非,但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并不仅仅是完全强调技术应用的专业,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还需要一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是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并未认识到广告设计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依然只是重视广告设计中技术的应用,这直接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广告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总体水平不能提升,所培养出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 (二)广告教学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媒介也随之涌现出来。以往的电脑、电视、广播、报纸媒介依然是广告的主要传播媒介,但是其他的广告传播媒介也正在积极兴起。例如手机、车载led显示屏、空中飞艇气球吊篮等。这一些新兴媒介的大量涌现,使得广告的教学也必须做出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广告教学中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使得广告的教学滞后于广告的发展步伐,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极为不利的。 (三)广告教学的实践环节欠缺 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其动手实践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应该增加专业实践环节,以增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动作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与广告实践脱节的问题。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在学校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进入广告公司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匹配,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后,还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这对毕业生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广告教学的实践环节欠缺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三、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策略 (一)重视广告理论,提升理论的跨学科性 在笔者看来,把广告设计理解为单一的技术专业不利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广告设计理念的形成。大量的事实表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中是难以有长足发展的。因此,广告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教师需要重视广告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广告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增强对广告流程的认识,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告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因此,完全有必要使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广告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阔视野,提升广告理论的跨学科性。 (二)广告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在广告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更新快,图像和声音并茂的特点,提升学生对广告色彩、图像、声音等方面的敏锐度和洞察力,这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示成功的广告案例,可以将更新更快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加强广告教学的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学校学习的广告知识是不是有效的,需要到实际的广告工作岗位中进行验证。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再去验证学校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不可逆的,即使到时候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于事无补的。因此,需要在日常的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方式。 四、结语 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和教学反思,撷取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过程中三个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对改进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浅析现代广告设计的新理论 论文关键词 广告学 广告设计 广告艺术设计 理论 实践观 论文摘 要 广告传播具有整合功能、管理与控制功能、教育与指导功能及审美娱乐功能。广告艺术设计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广告是用视觉语言规律和设计规律来阐述情感、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广告设计需要灵感,同时也需要创造。 现代广告的设计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广告设计已成为人们生活与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明显地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广告创意内涵 简而言之,即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创意”有必要对意念、 意象、 表象、 意境做一下解释。“ 意念” 指念头和想法,在艺术创作中,意念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意念即广告主题,它是指广告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要说明的观念。它是无形的、观念性的东西,必须借助某一定有形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任何艺术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客观事物本身, 是艺术表现的对象; 二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而将这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思活动,就是创意。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形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传递客观事物信息的符号。 二、广告传播的作用与功能 所谓广告,就是通过某种特殊的传播媒介,把有关商品、服务、观念等信息尽可能广泛地传递给人们,从而影响舆论、促进营销的一种宣传活动。广告 是商品社会的产物,它的发生与发展同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生与发展密不可分。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 它也具有一定的审美娱乐功能。优秀的广告本身就是一 种艺术,起着某种精神名片的作用。根据广告传播的功能与现实生活的实践事实,我们可以总结出广告传播的社会作用。表层方面,它具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即提供信息、 指导消费,加速流通、促进生产,促进竞争、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多积外汇装饰商店、美化市容。而更深一层来分析,它还具有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陶冶人的精神与情操的社会教化作用。这些作用,正是广告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与欢迎的主要原因。 三、目前我国广告传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广告传播尚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 ,就极有可能使我们的广告传播事业走入困境。 一是名人广告泛滥成灾。效仿名人、仰慕名人是一般人都具有的普遍心理。巧借名人效应做广告只要适度,确实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广告虚假。一些广告过分强调产品的某一方面的功能,结果给人一种明显的虚假印象。尤其是一些化妆品和医疗保健用 品广告,生怕效果说得不充分,神奇性说得不完满,于是不惜置产品实际于不顾,竭力夸大。 三是广告的社会经济效益降低。随着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商品意识与广告意识在人们心中日益强化,广告数量自然也急剧增加。而我们的传播媒体与广告数量急剧增加的现实形势相比,显然还不够多。在此情况下,很自然地出现了广告的过分密集现象,使广大消费者被动地处于长期广告大战的包围之中,感觉变得迟钝甚至麻木,形成了广告躲避现象。 四、广告创意的过程及其思考方法 1.广告创意过程 (1)准备期。指专为某一广告活动而搜集的有关资料。 (2)孵化期。把所搜集的资料加以咀嚼消化,使意识自由发展,并使其结。 (3)启示期。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印象是产生启示的源泉,所以本阶段是在意识发展与结合中。 (4)验证期。把所产生的创意予以检讨修正使之更臻完美。 (5)形成期。以文字或图形将创意具体化。 2.广告创意思考方法 广告创意思考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垂直思考法。即按照一定的思考路线进行的, 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是头脑的自我扩大方法。其一向被评价为最理想的思考法。第二,水平思考法。又称横向思考法,在思考问题时向着多方位方向发展。此方法有益于产生新的创意却无法取代垂直思考法,只能弥补后者不足。第三,集脑会商法。即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将所有与会人员对特殊问题的主意,聚积起来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创意思考方法。 五、广告定位策略对广告创意策略最具划时代的意义 (1)定位的心理基础和特征。定位是一种攻心战略, 定位观念使得广告创意的出发点从商品转向了消费者, 要求更细致的消费心理研究。 (2)定位的竞争特征。定位要“ 相对于竞争对手”,表明定位广告是一种竞争性广告 , 因为定位是一种心理位置上的竞争,定位承认并利用竞争品牌的位置和优势。 广告设计是用视觉语言规律和设计规律来阐述情感、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广告设计需要灵感,同时也需要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形式指导广告教学,采用多学科、多元化、开放式、互动式和全方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应用新的思维方法,加强多学科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试论设计事理学对创意产业中广告设计的影响 摘要 本文认为,在广告设计中,应运用设计事 理学 思想指导设计,创新设计理念和推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创意产业 广告设计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the uk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e)在创意产业规划文件中提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①创意产业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建筑、 艺术 品与古董市场、时装设计、互动性休闲软件、 音乐 、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 旅游 、影视、广播,以及文化遗产等。由于对 经济 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它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一、设计事理学的基本概念 设计事理学是上世纪末在艺术设计认识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1981年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出版了《关于人为事物的 科学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一书,提出了“设计科学——创造人为事物”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他将设计描述为“用人为事物的组织和职能——即用其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面——描述一个人为事物”, 其内在环境是指能在某些环境下达到目的的 自然 现象的组织,认为外在环境决定达到目的之条件,由此推断,如果对内在系统的设计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内在系统就可以适应于外在环境,设计问题的‘内在环境’由一组给定的可选择行动来表示,这组可选择行动可以通过给定范围的控制变量给出。‘外在环境’则由一组参数来表示,这组参数可以认为是确定的,也可以认为只能用概率分布给出,内在环境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这一目的是用效用函数——通常是控制变量与环境参数的纯量函数——以及可能附加的若干个约束(比如控制变量与环境参数的函数不等式)来确定的,那么设计的目标就是“寻求控制变量的一组允许值,与约束相容,并且使给定环境参数值的效用函数值极大化”。西蒙的这一研究涉及到我们当代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直至工程设计和社会规划等诸多领域,可以说是“一般事理学”的肇始。 我国学者柳冠中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事理学理论,提出了“设计事理学”观念。在他的《 工业 设计学概论》中指出“人为事物是设计的本质”。设计事理学承袭了“人为事物”的观念,并且更加强调设计“事”的作用和意义,用柳先生常举的例子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杯子”,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人喝水的问题,所以更应该考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以可能的条件和手段,实现喝水一事,杯子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有时麦秆也许更“适合”。即设计是运用“已知的科学成果”,“限定性地”创造“新的方式”以解决“人类生存的形态”。因此,设计事理学将“内在环境”、“外在环境”、“目的”等范畴引入到设计学研究中,探讨设计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规律 ,即“事理”,并建立起一套本体论意义上的事理学理论。 二、 3.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思想性特点,涉及 经济 学、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心 理学 、文学和 艺术 设计等诸多学科,需要广告设计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广告前沿理论,才能准确把握国际广告设计 发展 趋势,将最新科技引入设计领域。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广告设计人员素质应包括专业教师和设计师两个方面: (1)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广告设计教师修养。 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交流、研究广告前沿理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广告设计精品课程课件,进行资源共享。认真筛选优秀教材或根据学生和广告专业特点编写教材,把课程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网络 课程等,作为学生共享和更为自由的学习资源;建立互动反馈区,让学生和同行通过这一区域,针对课程或业界动态进行专业讨论,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2)扩大 教育 渠道,提高广告设计师整体素质。 对广告设计师的培养,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师徒引导,和短期的专业培训;利用互联网经济、便捷、庞大的信息资源,扩大教育渠道,节约学习成本,提高设计师水平,不失为目前较好的途径。譬如,利用互联网的文本、图库、 企业 网站、数据等素材,建设或链接高水平的国际广告专业网站,作为设计师开阔视野,及时获取专业信息,与专家和业界精英学习,以及设计师之间互动的平台。 4.完善广告协会职能加强产学研结合 (1)完善广告行业协会的组织职能。广告协会和设计协会对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进行行业自律,为会员提供服务起着有效的作用。协会组织业内人士进行学习、交流,培训广告设计人才,制定技术标准,规范经营。协会还应支持院校发挥科研优势,实现广告设计、科研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广告设计为社会服务,为广告市场引航,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维护创意产业中的广告设计健康可持续发展. (2)完善设计实践组织能力。设计事理学将设计看作是人为事物的组织和职能,设计是通过其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组织来完成的。广告创意的好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加强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尽快与创意产业接轨,主要通过参加著名的国际广告界、 工业 界赛事、广告专业学术 论坛 ,参与国际性会展、国际知名企业的广告设计等,增强国际认可度,获得国际广告设计信息,及时沟通交流,提高整体广告设计水平,同时锻炼广告设计师组织“事”的能力,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 [摘要]广告设计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应把它放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广告设计师要思考市场,积累文化,同时也要寻找满足需求的方法。当前广告设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将思想、概念、创意和市场综合起来,达到最优效果。通过增强文化底蕴、理解广告本身的市场化、培养广告设计中的艺术思维来提升创新教育。广告设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应该是靠感觉的锤炼,而这主要还得靠高强度的、长时间的实践来支持。 [关键词]和谐;文化;市场;艺术性 前言 起步晚于发达国家的中国广告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崛起之后,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广告业现存的问题很多,如缺乏高素质人才、广告监督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对广告作用的正确认识以及缺乏公众的共识等等。这是一个中国广告业能否走向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时代。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复杂的年代,研究广告业,我们的分析尺度有必要跳出时间的框架,诊断困顿中国广告业发展的阻力,探寻突破迷局的方向。而在探讨当今中国广告业缺乏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不再是紧紧盯着眼前的问题,就事论事,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广告设计的教育问题。 设计教育对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深层次意义上的影响。教育作为人类寻求进步、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愈来愈功利的心态和冷漠、理性教育的模式,开始离人性精神越走越远,这值得我们设计教育人员深思,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广告业健康和谐发展。广告设计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而应放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其中广告设计教育的更好发展是中国广告业持续生存与和谐发展的要求,是适应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时代,广告设计教育更具有核心的创意价值。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该如何做、怎么做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当前广告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许多广告设计作品的共同缺点是缺乏意义和创意。我认为,创意源于生活,源于人的需求,源于人的思想。设计师要思考市场,积累文化,同时也要寻找满足需求的方法。当前广告设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将思想、概念、创意和市场综合起来,达到最优效果。广告设计教育的目标就是以先进的广告设计文化及民族文化、社会背景为参照,重构广告设计师现代化、国际化的价值观,不断改组和重建广告设计教育体系。 一、增强文化底蕴以创新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和人类文明的摇篮,泱泱中华,悠悠千古。与西方现代设计文化的发展相比,中国古代的设计在陶瓷、青铜器、漆器、玉器、织绣、家具、建筑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灿烂辉煌的设计文化,不仅对东亚诸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我们当代设计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宝贵的借鉴和利用价值。 而在当代中国广告设计界,缺少文化深度的广告设计作品却十分普遍。比如我们注意到1997年香港同归、1999年澳门同归以及1999年国庆50周年的宣传招贴中有很多的设计元素是一样的:大面积红色的应用、孩子张开双臂的形象设计等等。作品缺乏对事件特征的把握和挖掘,导致作品大量雷同,最终缺乏生命力。 中国的设计应该提倡原创,要打破抄袭、临摹的枷锁,破旧立新才有前途。而原创则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适合本土的广告设计作品。 设计的内涵是文化,中国广告设计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模仿改进过程之后,更多地注重原创设计,力求使中国元素蕴涵于现代设计之中。而所谓的中国元素,就是指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升华方式的总和。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观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广告本身所特有的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中国文化是很重要的,中国现代的广告设计教育应该以中国文化为本,同时注重现代化。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手,还要找到自己的设计方法,这就要讲心和手合二为一,用心思考。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强烈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很热爱自己的文化,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承传中国文化。 两年一度的“苏州印象”广告展,是一场全国性的盛会。苏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独树一帜。2004年“苏州印象”广告展沿着“互动、专业”的方向发展,拙政、退思、网师、留园等苏州印象也显示出自己的风采。其中更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摄影、海报处处体现中国古老而又优美的古代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就是把中国精神艺术和民间文化的美好寓意与奥运精神结合到一起的典范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并以独特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 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了源于佛教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其中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无论从对称还是从形式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已经流传的迹象和独特的文化。 因此,研究设计文化教育的内涵,扭转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理解社会的心态,进行课内和校园深层次的文化熏陶,是我们深化广告设计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以广告的市场化推动广告设计教育的深化 广告是指“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观点)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在广告业中,创意应该说是如影随形的,广告人一直在找寻创意与产业化完美结合的生存空间。但是,创意的本身不能决定广告的命运。从广告的作用上看,广告和公共宣传、人员推销、销售促进是促进产品销售的四种手段。从广告发展史上看,广告业还需要资本兴趣、公关技术等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它是一种整合商业资源和产业上下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过程和途径。只有真正理解了广告在现代促销巾的位置和作用,创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市场,化为新的资本。 另外,也要注意到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发展与品牌的关联。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某产品的名称、辞句、符号、设计或其合并使用,是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一种体验。其不仅包括物质的体验,还包括精神的体验。其目的是以此区别于其他商品,不与其他商品发生混淆。产品是冰冷的,品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情感的。产品会过时,会落伍,会被竞争者模仿,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品牌是广告信息与消费者心智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经相差无几,惟有品牌给人以心理暗示,满足消费者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从消费者来说,利用品牌帮助选购物品,不必每次都检验商品的质量。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信誉的象征。而广告设计要突出品牌,受众通过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中的品牌认识产品,品牌形象最终也要通过广告设计才能发挥作用。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说:“每一个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广告服务于品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熟悉感;二是提醒作用。 体现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幅好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一件漂亮的设计作品,而是应该向公众传达出商品的特性,并且激起公众的购买欲望,并参与到产品(服务)购买中,同时也要注意到广告设计要服务于品牌。广告大师奥格威说:“广告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销售,检验作品好坏的根本不是为了美化,而是为了能够更高的销售,检验作品的成功与否需要市场来证明。”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观察学生,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与品牌理念一致,漂亮的设计不是独立的,而是充分体现设计是否符合周围的环境,是否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观测和强化学生对于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好的作品是需要市场来检验的,只有踏踏实实地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如果背离了市场的需求,设计的作品只能是华而不实,而无任何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为了迎合市场表面的需求,不分地域和特色地开设专业和研究方向。对于设计教育的地域性而言,地域特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实,如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促进了设计观念的变更和进步,具有浓厚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地区,设计理念则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哲理化的文化内容。因此,不同地域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及优长,科学定位,建立顺应学科发展、时展潮流的学科布局以及多学科并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解决好广告设计教育与市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结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师素质几方面重视起来。 广告设计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靠感觉的锤炼,而这主要还得靠高强度的、长时间的实践来支持。第一,体验客户(业主)、生产者(工艺的执行者)以及接受者三种角色。广告设计是理论研究和市场推广相结合的产物,从各自不同角度的限定和需求,三者问应有相当的差异甚至对立,而处理这些对立和矛盾,显然是在广告设计教育当中所必需解决的问题。第二,体验广告设计中受引导产生虚拟化部分及上述三种角色使用设计成果时的当时行为和后续行为。而这一切只能在不断的市场实践中才能获得和提高。 三、广告设计中艺术思维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设计教育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扎实基本功的设计人才,为我国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到了现代,人们普遍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提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设计手段、新的设计观念和新的媒体设计的层出不穷,我们每天都接受着挑战。 基本技能、设计观念与实践活动是广告设计的艺术性的三个层面。设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对设计工具的驾驭能力以及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手段不断更新,以及观念和活动的变化,基本技能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另外,设计观念的形成有助于推动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它受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同时,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活动,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提高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从弱小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渐从美术、工艺美术的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广告设计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的发展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广告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据统计,国内在几百所院校开设有广告设计专业,这无疑给广告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在日益强调科学技术的国度里,像广告设计这种独具人文和艺术色彩的学科亦打上了功利的烙印,广告设计教育亦背离了最初的精神,对这种功利性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抑制作用,反而纵容、迁就,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告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展开创意、表现创意的过程,而创意和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一是要依靠调查研究信息资料的浓缩;二是靠艺术表现的技巧,没有高超的技巧就不可能准确地表达广告设计者的创意;三是靠长期的大量的经验积累,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提高审美能力和联想能力;四是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没有深层含义和文化基础的标志设计不会走得很远;五是要正确认识广告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广告设计和品牌设计传播的关系。 总之,我们应将提升文化底蕴、重视广告本身的市场化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培养艺术思维并且将它们应用在广告设计之中作为我们创新深化广告设计教育的出发点。从国内外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看,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是信息化,艺术效果是人情化。前者要求有强烈的刺激的信息性,后者要求给人悦目和美的享受。广告设计表现在方寸之间,是设计理念和视觉审美的结晶。提高广告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是我们每个设计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摘 要:如今,人们对于中药制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中药制药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设备出现在中药制药市场中。然而,我国目前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对于中药制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具体介绍了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应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术受到了中药制药领域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新技术水平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可总体来说尚不成熟,在实际的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药品质量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严重影响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这无疑会对中药制药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加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提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仅供参考。 1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1 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只存于表面,并不了解中药具体的制药过程。但是,在实际的中药的生产过程中,制药工艺非常繁琐,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大多数中药在制药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使得药品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中药浸润工序是整个中药制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制药人员必须要对浸润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充分保证药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先进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应用到中药的泡制全浸润工艺中,以此来简化复杂的制药工艺,从而有效的降低制药生产工作的难度。此外,制药人员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别处理,更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适合的制药工艺,并制定合理的浸润时间。 1.2 动态提取技术 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现状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进行重要药物的提取过程中,制药人员依旧延续了传统陈旧的提取方法,施工设备也非常滞后,这就导致药物的提出率不高,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药的使用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呢?那就必须将动态提出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的生产中,并对滞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药物的提出率,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真正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人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运转的原理,将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技术。中药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后再用一定PH碱性水溶液提取,选择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辅助条件和工艺参数。它主要是以生物学的相关理念为基础,从而对药物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人体环境模拟的办法,来对中药药物生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药物提纯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采用仿生技术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药物在提取的过程中,药材的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4 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生物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 2 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重要活性成分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一种中药的发现,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确定和使用,使之进一步成为确定的药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药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种类、用药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在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和最终各项理论的确定为人类利用中药开拓了广泛的药物资源。目前,我国中医中药药性和药味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态度的分析进行的,缺乏相关药物之间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处方方剂的基础上,要从理论研究与实验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研究。 2.2 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农药超标、化学成分过多等质量问题,这些药品一旦投入市场中,将会极大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现代中药制药领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施工设备。但是,中药产品内在质量问题仍是中药制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中药制药行业要高度重视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对于农药超标和化学成分较高的中药药材进行分析调查,充分保障药物的使用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情况,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2.3 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中药制药领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还充分保障了药物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制药工序,打破以往传统的中药制药生产方法,采取更多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时对制药设备进行优化和更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药物内在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采用适合的高新技术,确保药物能够起到绝佳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中残留农药在制药工艺中的归属与去除 【摘要】目的:为了对三种不同提取技术状态之下人参药品之中所存在的农药残留归属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水煎煮工艺及95%乙醉,50%乙醉加热回流工艺对人参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语法测定煎煮(提取)液中的有机氛农药含量。结果:以95%醉提溶出率最高,50醉提溶出率次之,水煎过程溶出率最少。结论:醉提对中药材中有机氛农药有较高的溶出率,而水煎煮过程对中药材中有机氛农药的溶出率很低,残留农药大部分随药渣去除。因此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水煎工艺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必须采用醉提工艺时应考虑去除提取过程伴随溶出的残留农药,以避免残留农药可能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人参;有机氛农药;气相色谱;溶出率;提取转移率 人们在药物服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汤剂以及中成药,实质上都是利用醇提、水提等方式来提取出在中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下文主要是以人参根茎类的药材来作为测试样品,该药物在经过了醇提以及煎煮等不同的处理之后是,对其提取物之中所含有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溶出量进行测定,通过该措施,来我国中药药材之中残留农药处理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依据。 一、仪器与试荆 1.仪器。Agilent(6890N型)气相色谱仪(配备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DB-1701石英毛细管柱(美国Agilent公司);索氏提取装置;回流装置,实验室组装;NE-1真空旋转浓缩仪(Eyela日本);离心机(丹东,82-1);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HH-Z2水浴锅;电热套(河北新兴电器厂);群力TDGC-1调压器(北京调压器厂)。 2.试剂、材料。丙酮、石油醚、浓硫酸、乙醇均为北京化工厂分析纯,提取用水均为双蒸水。 农药标准品:六六六(Benzene Hexachloride,BHC),包括a -BHC ,p-BHC,y-BHC,S-BHC四种异构体;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 ethane,DDT),包括p,p'-DDE,p,p'-DDD,p,p'-DDT, o,p'-DDT四种同系物;五氛硝基苯;四氯硝基苯;七氯;环氧七氯;抓丹;艾氏剂;硫丹,包括a一硫丹、p一硫丹两种异构体,均购自sigma公司,纯度 98%。配制成0.02p,g-mL-,的农药标准品。 在该试验之中,所使用的所有人参提取药材,都是在大量的测试样品之中,选择具有农药残留量最高的药品来进行的测试,同时,所选择的试验药材之中所含有的农药,几乎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能被检测出来的不同种类的农药。 二、方法与结果 1.三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 (1)水煎。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l0g,置于圆底烧瓶中,100mL蒸馏水浸泡半小时,首煎30min先武火煎沸腾,再改用文火保持沸腾状态),倒出首煎药汤。待稍冷却,加人60mL蒸馏水,复煎30min,方法同首煎。倒出复煎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水煎药汤,此工艺过程为模仿通常的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 (2)95%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人SOmL95%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提取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95%乙醇,回流1h0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95%醇提药汤。 (3)50%醉提。精密称取充分混匀后的人参样品Sg,加入SOmL50%乙醇,在800℃水浴锅中回流1h,倒出首提药汤。待稍冷却,加人30mL50%乙醇,回流1h。倒出复提药汤。合并两次药汤,即得50%醇提药汤。 2.有机氛农药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DB-1701石英毛细管柱(30mx0.32mmx0.25wm,Agilent公司),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 99.999%),流速1.2mlJmin。进样口温度2000 ℃,进样口恒压8.即si,检测器温度3000℃,不分流方式。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00℃,以250℃/min升至1900℃后,保持1min,以30℃/min升至2200℃后,保持2min,以100℃/min升至2700℃后,保持l0min。出峰时间为32.4min0进样量1wL,外标法定量,不分流进样。 三、讨论 在中药药材之中所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过量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学者针对中药药材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经过提取之后的萃取成分所具有的农药残留量却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药材在实际制药提取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模拟,依据模拟所提出去的活性物质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来对溶出率进行阐述,并且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结论。 在对中药药材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提取方式不同,其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溶出率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在使用乙醇提取法的过程中,其有机氯农药经过处理之后,拥有的溶出率较高,并且溶出率的提高是随着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浓度的不断提升而提升,实现这一效果的主要原理就是由于有机氯农药能够充分溶解在极性数值较小的溶剂之中。并且从大量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机氯农药自身所具有的溶出率,在随着药材的增加而持续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据大量的档案记录情况来看,有机氯在乙醇影响之下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事实上和实验室所得到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文献之中所存在的溶解程度,事实上都是在完全常温的状态之下来进行相应检测并且计算得出的,而在本文对有机氯溶出率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其实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模拟工艺条件是使用的800℃水浴,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农药所呈现出来的溶出率是随着温度的提升而不断的提高;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其人参药材之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含量,达到了PPB的级别,但是在150ML的乙醇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溶解程度,却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完全饱和的状态下;有机氯农药之中所包含的大量有效成分,在实际溶出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协同性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有效成分的存在,才能够促使有机氯农药能够更好的溶出。 即便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提取工艺,其中所存在的不同有机氯农业,也同样会直接呈现出不同状态的溶出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所具有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了具体的试验结果。根据上文的试验结果来看,其中所包含的有机氯农药溶出率排序,由低到高的顺序主要为:BHC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本篇文章的实验理论,能够通过试验的结果来得出:在对如果更高的提取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有效成分进行更高效提取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药材的溶出率降低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应当尽可能的减少有机溶剂在这一过程中的所进行的提取操作,而直接使用水提的方式来对药材之中所存在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个行业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药品制造行业发展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的制药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就我国的中药领域制药技术所呈现出来的现状观察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没有加以解决,如果说这类问题无法加以解决,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中药制药发展出现错误。本篇文章主要针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重要制药领域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领域;分析 在中药的制药领域中,从理论上来说,利用高新技术来进行生产,能够使得生产能力和质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尤其是提升中药制药的高效性,高新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稳定、可靠性作用。同时,在实际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技术加以改造,从而促使技术能够更加适合中药的制药生产。下文主要针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1.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中药制剂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中药进行清晰、切片、制造等几个繁杂的工序处理之后,再将其制造成为相应的药片,通过该方式进行生产的制剂可以直接使用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而在中药制剂的制造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最为重要的侵润工序,便是其中所涉及到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侵润的具体时间不能够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进行把握。如果说应用高新技术来投入到重要制剂之中进行生产,其高新技术能够直接依据不同药材的不同特性、药性、部位等来对侵润的具体时间、温度进行调控。 2.动态提取技术 在中药的制药生产领域之中,药物的提纯技术,可以说是关乎药品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操作环节。就目前来说,我国使用极为广泛的技术便是利用水、乙醇的方式来进行沉降提纯,但是这类生产方式从目前的行业领域上来说,其设备较为落后,药物实际的提纯效率极低。而为了能够使得中药制药领域发展能够得到提升,使得提纯的成分和效率能够更加的充分,就必须要最大化的对药材本身进行利用,就必须要针对制药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提升结合,避免技术过于落后。动态提取技术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指在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添加入适量的药材,同时采用机械化的方式来应用循环技术,这不仅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药物液体之中所存在的溶解程度,还能够在进行动态处理的过程中保持药物浓度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药物所具有的溶出效率。 3.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学上借鉴而来的一项技术,主要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基础上,模拟药物在人体环境下经过整个身体机能的运作原理,将药物研究和分子技术的药物研究相结合,为药物服用后经过人体消化道和胃部给药的重要制剂设计开发的一种新的药物提纯的生产工艺。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中药制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不同的溶解度为标准,在一定的酸性环境下对其药物成分进行提纯,然后在用一定碱性的水溶液进行中和提纯,选着最佳的酸碱值,借用其他的提纯方法和辅助条件实现药物的提取。 4.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 二、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重要处方中的重要活性成分、部位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从一种中药之中,能够极为明显的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重要部分以及所包含的活性成分,通过这一方式来确认药物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但是要对所有中药材所具有的成分、用药部分进行量效的确认,是医学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涉及到的理论体系对于中药的制药发展来说,有着重大的联系,所以,我国目前在对中药自身的药性成分以及药味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是直接利用辩证的形式来对药物资源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各个不同药物之间所存在的量效进行切实的研究。因此,中药制剂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要在我国传统的中药处方以及医学理论上来进行发展研究。 2.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药物提取的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进行强化、完善。就目前来说,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之中,极易出现的农药超标、中药制剂超标、中药生产效率控制等方面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正是这方面的改善工作,才使得我国的中药制药生产得到了提升。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尚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的重点工作就是中药处方各中药制剂的药性如何确定、如何检测,除了采用指纹图谱技术之外还需要我们研究更为实用的新技术。农药残留问题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应该从药材的种植源头抓起,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率、缓释等问题的改进和药物易吸湿、霉变的稳定性问题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得以改变。对于中药制剂在药性的最大化保留和药物性质的稳定问题上应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生产,而固体制剂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同样应该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例如新制粒技术、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物技术、包囊技术等。 3.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中药质量在当前的中药制药领域中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药制药领域飞速发展的的过程中,其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范围还会持续不断的扩大。而中药只要领域之中所使用的各方面技术,能够对于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这对于中药制剂的繁荣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讨论 【摘要】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 造福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我国医药大发展的背景下, 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瞩目。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只有从生产工艺、中药原材料、中药药剂的剂型、中药制剂的现代化质量标准等上面着手, 多管齐下, 才能真正使得中药能够在最大效益上造福于人类。本文简述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历程, 争取能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制剂;中药制药现代化;中药药剂学;发展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成果, 也是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史上, 中医中药为人们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而多年来, 由于中药对某些疾病所起到的特殊的治疗或缓解作用, 使得中药愈来愈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专家的关注。尽管我国有着很丰富的道地药材, 但是由于我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制约, 使得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在纷乱复杂的医药市场上, 抓住机遇, 稳中求进, 既能大力发展我国中药事业, 又能提升我国中药制剂的研发水平, 成为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中药药剂学发展概述 “中药现代化”这个概念是1996年正式提出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中药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产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指凭借传统中药的优势, 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按照国际普遍认同的质量标准对中药进行研发、生产和使用, 以满足现代化的医药需求。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基础研究的现代化和中药制药的现代化[1]。这次主要探究的是中药制药的现代化, 而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核心是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我国虽然有着很多道地药材, 但是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我国药材目前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较大、资源量减少等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发展也不能忽视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制剂的单方药不同,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 所用原料的成分极为复杂, 君臣佐使共同作用, 其中存在很多无用成分以及药物辅料淀粉等。这也使得中药制剂的毒副作用不明确, 增加了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难度。我国中药制剂中较为普遍的是中成药, 并且其应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易被人们接受, 尽管如此, 我国中药制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中成药质量标准不够明确, 中药剂型种类有待扩充等。为此, 增强我国中药研发生产中药物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技术, 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中药制剂水平的落后情况, 并且只有综合实现中药辅料、中药生产技术、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剂型的同时现代化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 2 国外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2. 1 德国中药发展概述 德国生物药手册中有40%左右的药物都是由植物原料制成的, 且73%的德国人使用过或者正在使用植物药物。大多数德国人在解决感冒、滋补和心血管疾病时会采用植物药物, 而这种用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植物药的发展, 德国很多现代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另外, 德国在植物药的生产方面也位列世界前列, 是全世界众多国家中上市植物药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众多进口的“洋中药”种类中, 1/3以上都是来自德国, 并且在我国中药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2. 2 美国中药发展概述 早些年, 由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的化学成分必须是成分明确的, 申请入境的复方制剂要阐述清楚每种化学成分的药理药效学作用, 并解释清楚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毒理学作用。而中药制剂大多成分复杂, 并且很难清楚明了的解释清楚其作用机理。为此, 中药及其制剂在美国的发展较为缓慢。从2004年开始, 随着《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的, 美国逐渐允许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的中药也可以作为药物, 但是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美国对于植物药的研发大多是由化学家进行, 主要是从植物药中分离各种成分, 找寻新的化合物结构以作进一步研究[3]。而美国生产的植物药品种大多是单方药, 一般以胶囊或片剂为主要剂型。 2. 3 日本中药发展概述 汉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在日本的本土化结果, 并随着日本药学发展已经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截至目前, 日本已经拥有900余种汉方药, 其份额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虽然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药的起源相同, 但是日本汉方药更注重对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 为了提升对汉方药质量的高效控制, 汉方药制剂以颗粒剂和浸出物制剂为主[4]。另外, 由于汉方制剂大多数有明确的标准、药理研究及临床功效数据等, 所以在美国等国家的上市畅通无阻。这些原因都使得日本的汉方药成为我国中药的强大竞争对手。 3 中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药品的消费理念也会逐渐改善, 从对治疗疾病的需求型逐渐过渡到预防疾病的保健型。在世界药品市场上, 化学药、生物药和植物药三方鼎立, 药物种类处于多元发展的状态, 但是由于化学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使用天然药物或者绿色药物来治疗疾病或者预防保健[5], 这无疑给天然产物中草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外, 从2009年我国实施新医改以来, 我国医药市场逐步扩充, 并且政府对中医药职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中西医并重发展将成为未来医药发展的主题。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下, 更应该大力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促进我国中药体制改革, 逐步提升我国中药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淘汰那些已经陈旧腐化的中医药管理制度, 健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 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4 小结 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实现中药制药的现代化将会更加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增强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继承与创新并举, 把传统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相结合, 才能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药都经济发展 摘 要: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本溪药都;地方经济 1 前言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作为中药生产的故乡――中国,中药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出口份额相当低,且多为原料药,以低端产品为主。更加严峻是其他国家研制、开发的中医药产品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走向世界市场,甚至在我国申请专利,这是对有着悠久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我国的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挑战。面对日趋严峻而激烈的中医药市场的竞争,我国研制、开发现代新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已是迫不及待。但我国现阶段以中医药理论与技能为基础的中药制药人才及生物制药人才极度匮乏。基于此,结合本溪药都经济开发区开设以中医、中药为背景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是非常必要。 2 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专业的性质与产学结合 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以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中职学生层面,专业设置应主要以培养适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的岗位操作工及岗位质量检查员为主要目标。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应分别将中药制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进设备结构、设备操作方法、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及岗位质量检查员各岗位检查项目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以解决中药及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实施GMP生产操作。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学、生物学、中药制剂技术、生物药制剂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各种药品生产设备的操作,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结合我校的的优势与药都企业建立长期可靠的产学交流。使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更适合企业工作的需要。 3 培养模式的探索 制药的相关专业在我国部分高校及部分中职院校有所开设,但大多数院校主要注重于化学药品生产的研究,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在培养方向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注重于化学药专业知识的培养,但在学科建设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的,为我校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制药方面专业人才,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实训、工厂实习、技能大赛,毕业设计来进行培训的。一般的培养模式是在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开设这一门专业课的相关实验、实训课,对理论课讲解的知识点、原理、方法等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们在实验、实训室学习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其规模也难以与工厂相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工厂实习虽然很辛苦,但是学生们还是很认真刻苦,并且学习兴趣高于在校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实习,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使自己所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能够适应将来的正式生产工作。 我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在专业设置上,本校的中药制药专业是本溪市第一个以中医药基础为背景的制药专业。专业已于1996年招生,目前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开设至今,在校领导的关怀及相关老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将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制药人才。对解决本溪药都地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人员,特别是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技术工人匮乏,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将能更好地促进本溪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辽宁省甚至全国的中医药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4 结语 我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制订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合格学生。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制药企业车间参观学习,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环节中,要实验、实训室相结合,实训室、工厂实习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制药论文: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和探讨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医药行业更加重视制药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中医制药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高新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为我国重要制药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在中药制药领域中应用高新技术,不仅能提高制药效率,还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因此在中药制药中,应采用合理的高新技术,促进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领域;应用分析 1 引言 就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行业来讲,由于制药工艺、方法和模式落后,难以适应于当今社会经济以及该行业的发展,难以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提高中药制药的质量和效率,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和设备,提升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实现中药制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从而更好的顺应现代化医药事业的建设要求。但是由于传统制药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在采用高新技术制药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中药制药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制药企业应加大对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研究力度,使其更好的适应于制药生产过程,切实提高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 2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2.1 泡制全浸润工艺和装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中药制药的发展,对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中药制药生产中,采用泡制全浸润工艺和装备进行生产,通过中药清洗、切片、制造等生产工序,最终制造成相应的药片。在该方式下生产出来的制剂可以直接应用于治疗临床疾病中。浸润工序作为中药制剂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在整个制药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往往浸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最终制剂的治疗功效。因此浸润的实践不宜过长和过短,需要根据药材的实际特性进行设置。那么将高新技术应用与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能根据药材的不同特性、药性等对浸润时间和温度进行掌控,从而确保最终制剂最大化治疗功效。 2.2 动态提取技术 在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药物的提纯技术直接关系着最终生产药品的质量和功效。目前我国制药企业在中药制药过程中,普遍使用的药物提纯技术是通过乙醇、水的沉降方式进行提纯。但是该方式提纯设备落后,药物提纯效率和质量十分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为确保药物提纯成分和效率更加充分,就必须对药材进行充分利用,采用先进的药物提纯技术,避免因技术落后降低药物提纯效率。将动态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领域中,在药物提取过程中适当添加药材,采用机械化方式来应用循环技术,在提高药物液体溶解度的同时,将处于动态处理过程的药物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程度提高药物的溶出效率。 2.3 仿生技术 基于生物学药剂学基础,将仿生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领域中,通过模拟药物在人体环境中对整个身体机能运作的影响,与分子技术药物研究相结合,在药物服用后经过人体消化管和胃部给药的重要制剂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的药物提纯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是根据不同酸碱环境中,中药制剂溶解度不同的标准,在特定的碱性水溶液中进行中和提纯,在特定酸性环境中提纯药物成分,从而确保仿生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的最佳酸碱值,从而确保生产的药品是符合多数人身体运行机理的,且不会对其造成其他有害影响的。仿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药材的利用率,促进了中药制药生产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中药制药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2.4 生物酶技术 生物酶技术是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进行中药提取的。生物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其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多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也是采用生物酶技术的优点所在。在植物中药制药中采用生物酶技术,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将其溶解出来,并依靠酶运输在细胞内发挥出药物有效成分的最大功效。同时中药材在提取后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比如蛋白质、多糖等,这种物质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都会被降解并挥发出去,提高了药物的纯度。由于中药材涉及到诸多领域,如动物、植物以及矿物质等,加上生物酶具有专一性,在采用生物酶技术进行提取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生物酶种类,有利于提高中药制药的效率和精度,促进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健康发展。 3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处方中药物之间的配比关系 对中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重要部分和所包含的活性成分,确定药物自身所具备的功效和治疗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确定所有中药材具有的成分、用药部分,是目前医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对整个中药制药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辩证形式对药物资源应用进行分析,忽视了不同药物之间的量效的研究,针对这些发展瓶颈,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基于我国传统中药处方和医学理论展开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高效应用。 3.2 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的问题 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中,时常出现农药超标、中药制剂超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健康,还可能造成环境破坏,阻碍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为切实解决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完善药物提取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从而提高我国中药制药的效率和质量。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如何有效的检测处方中各中药制剂的药性,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并有效的改变中药制剂的溶解率以及缓率等问题。 4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我国中药制药行业涌现出了一些高新技术,在提高制药效率的同时,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但在高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制药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制药企业应不断完善中药制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促进中药制药水平更上一层楼,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中药制药方向是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方向,旨在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药品检验等部门培养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自开办此方向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特点,培养适应中药制药领域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经过丰富的调研,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药制药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药制药方向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教学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1],基于此,我们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时,立足于基础实验技术和专业实验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协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运用能力出发,设计构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整体实验教学体系,使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实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其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整体性原则。中药制药方向传统的实验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往往强调与理论课程的相应性,注重每门课程的独立完善与改革,从而造成教学内容重复、缺乏系统性及实验室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时,首先要系统地建设实验教学内容,理顺实验课程体系[2],改变过于与理论教学相应的状况,以中药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出发点确定各门实验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根据学科的交叉性、相关性,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调整实验内容,按多层次、循序渐进、开放式的思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发挥系统功能效应。 二是分层次、递进性、多样化教学模式。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体系以应用性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三大模块。具体实验项目的设置划分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其中基本技能侧重实验基本操作,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技术的巩固与应用,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创新性训练模块注重强调应用性教学、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设计性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按上述实验内容层次划分,进行“递进式”的多样化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力,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三是依托实验中心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训练平台。中药制药方向依托的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拥有丰富的学科交叉和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实验中心通过科学整合原有的各个功能独立的实验室资源,构建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满足了不同专业的实验训练需求,强化了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 中药制药方向通过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各项训练平台、学科交叉与开放型团队的协作条件,在共性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构筑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设计反映了知识链、能力序列、学生层次的系统构思[3]。 四是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训练、应用相结合。实验室平台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肥沃土壤,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条件,鼓励学生到开放实验室从事创新活动或开放性实验训练,提升学生实验技能与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知识、技术运用为核心,对中药制药方向实验课程设置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构建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见下图) 图: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本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开设,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和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训练学生显微镜技术、溶液配制、玻璃仪器洗涤使用、称量及实验室安全的训练内容,以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在一年级本、专科新生中进行。通过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达到整齐划一,为进入下一轮的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做好充足的准备。化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实验课程的教学重点与特色进行有机整合,作为基本验证层次 ,重新编写《化学基本技能训练》。面向生物技术、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中药学和药学专业开设的化学实验平台训练。 专业技能模块实验课程的设置,强调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突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技能。该模块按实验技能循序渐进设置有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两部分。其中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依托实验中心开设的生命科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该训练平台是拟合生物技术、中药学、食品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实验项目,以专业共性基础与个性基础相结合设置实验项目,以各专业共性项目为主,个性项目为辅,多为验证性实验,少为综合性实验项目。各专业在必修共性项目和专业个性项目的基础上,可以选修其它专业的个性项目,拓宽思路与视野。中药制药方向依托此平台开设了其中与药用植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解剖生理学、仪器分析相关的训练项目及专业拓宽项目。突出使学生掌握中药显微技术、植物形态鉴别方法、仪器分析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药药理实验技能,同时开拓了视野与思路。专业核心技能模块设置了“中药化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和“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其中,“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在前四个核心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为强化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学实验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以实际应用为着眼点设计,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设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 创新性训练模块是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创新性实训项目。此项目的开设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训练项目或参加教师主持的应用型研究等项目为主展开训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 如上所述,中药制药方向构建了由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性训练模块组成的,具有完整性、循序渐进性,有机结合、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和运行的关键环节 实验课程体系中核心专业技能模块作为专业实验技能与能力运用的核心,在整个实验体系的设置与运行中是关键环节,对学生核心实验技能培养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专业核心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并实施实验教学是重中之重。 根据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质量检测技术核心实验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建设上,注重典型性、特色性,突出学科特点。将基本技能层次、技能强化层次、综合设计层次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同一系统的实验技能顺畅衔接,保证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层次性。同时,打破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进行的实验教学,有效地避免各课程开出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 另外,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检测为核心,按照中药学应用型实验研究思路,选择了一些典型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复方黄连素片、冠心丹参滴丸、山楂总黄酮分散片等,以《中国药典》为指导,建设了将各门实验课程联系起来的,模拟中药材质量检测、中药制剂制备与质量检测、药效评价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构建了中药制药方向的特色实验教学“流水线”。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1.形成特色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围绕中药生产、质量检测和应用的实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性训练模块3个阶段的实验技能训练,巩固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基础实验、专业基本实验、核心技能实验、强化技能与思维形成的实验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 2.多学科协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依托实验中心构建的各类训练平台,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验基本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为专业核心实验技能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师资力量。 3.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选择性的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开设设计性综合应用型实验,并以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实施,打破了实验课程课时的限制和“填鸭式”教学形式。在实验实施中,学生自主拟题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仪器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均由学生负责,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专业实验课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为中药制药方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受益匪浅,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效果 中药制药方向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近两年的初步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成绩显而易见。 一是实验教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刚刚入学时实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比较被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扎实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感到身心轻松,游刃有余。 二是在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够很快胜任相应领域的工作岗位,并在就业岗位中显示出明显的竞争力。 三是创新性训练模块激发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思维挑战创新实验的热情,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在教育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能够使实验教学对接学生的就业岗位,并达到预想的效果是任重而道远的使命。适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完整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从而为就业岗位培养实验基础扎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中药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多元化教学、补充新的中药制药工艺技术以及全面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的授课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现代化;教学方法 我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药现代化,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综合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产品。这既是提高中药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中药企业的积极参与。针对中药制药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竞争力,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涉及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其中本文所讨论的中药制药工艺主要是指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涉及中药的前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浓缩工艺和干燥工艺,这也是决定现代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1,2]。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涉及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的综合理论知识。中药制药工艺学与化学制药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现代制药技术的采用,但中药制药工艺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色: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要围绕中医药理论进行,若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为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要在中医药理论这个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提取纯化工艺。 一、准确定位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专业性课程,针对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学生开设。所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程中,要以专业性、技术性为导向,突出这门课的应用性。这门课以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课程为基础,突出其综合性以及在日后中药生产中的桥梁作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落脚点是工艺技术,不能过于强调其基础原理。 二、多元化教学 虽然中药制药工艺学目前的发展总体上较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有所差距,但仍有不少发展良好的中药制药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中药生产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保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生产。这就需要高校为企业输送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这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别是中药制药工艺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立足课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国际上植物药生产的工艺的相关资料,对于提高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限于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从教材上直观地感受工艺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用一些直观、说明生产流程的视频讲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材的精油章节,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加热、汽化、冷凝过程,同时播放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视频,这比教材的示意图更加直观和富有吸引力。等视频网站有动态表现生产工艺的flash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表现工厂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原理,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这门课之前,会有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在车间里最直接地认知中药生产工艺,同时,车间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参数设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切不可将见习或实习简单化、形式化,在开始实习前,老师要和车间的带教老师沟通好,在保证学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对生产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一定的亲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利用学校的中试车间,让学生分组分批完成实验任务,让每个小组(3~4学生)都独立地完成提取、纯化、浓缩、干燥以及压片或灌装胶囊的中药制药流程。该课程配套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次是集中实验,统一学习操作技能;一次是进入到中药或生药方向的课题组中,跟随研究生做实验,要求每位学生从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环节中,挑1~2种练习。这部分实验需要和各课题组的负责人沟通好,虽然实行起来有难度,但效果较好。 三、充分吸收最新的工艺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对新技术、新工艺有所更新,但仍不充分。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研究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比较积极,引进了一批较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补充已经被企业采用或行将被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或手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膜分离(浓缩)技术。比如一些中药企业采用无机陶瓷膜工艺代替传统的醇沉工艺,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乙醇使用量,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除杂彻底;无机膜性质稳定,再生方便等特点。与纤维滤膜组合使用,即可以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药品品质。但关于无机陶瓷膜的介绍以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目前的教材中较少,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补充到讲课材料中,使学生接触到代表中药制药工艺发展方向的新技术。采用有机超滤膜精制中药多糖类成分,较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具有得糖率高、工序简省的优点,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生产工艺。以香菇多糖的制备为例,可以从超滤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的组成等几个方面介绍有机膜超滤工艺在中药多糖制备工艺中的应用。同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超滤过程,多糖的电镜测定等手段直观的对比膜过滤与传统工艺的不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突出技术工艺的专业课,不能当作理论课来讲授,在考察学生时也应兼顾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察环节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环节,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中药制药工艺的理解。笔者在学习结束后设置了中药制药工艺学综合实验: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及滴丸制备,涉及微波、超声以及传统煎煮等不同的提取工艺,采用UV和HPLC定量法,考察不同工艺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柱、膜分离以及醇沉工艺对总黄酮部位质量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工艺设计的能力。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源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于提升中药的生产水平至关重要,毕竟,目前中药制药领域新技术的独立创新成果较少。在设置中药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时要兼顾中药学、中药制剂等传统学科和生物学、材料学、波普学等现代技术。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依赖,也是生产现代中药的重要保障。所以,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要立足课堂,联系实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艺设计能力的工学人才。 中药制药论文:高职中药制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以有效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用以服务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线工作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综合型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又必须在整合专业的基础上,对其职业进行有效的分析,迎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有效地制定出人才的培养方案。对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从实际课程的设置、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专业 职业分析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性与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其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些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在医药教育、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在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地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属于一门将工学与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专业,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应用性,是用来连接医与药的重要桥梁,涉及到了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如新设备、新辅料等。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培养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中药生产技能,并且具有将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的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活动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中药制药专业,就需要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其教学目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如表1所示。 三、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上述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高职院校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其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目前,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仍是按照本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点;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拓展,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内的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对其重点突出,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就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进。在课程的设置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从岗位群出发,对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如在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就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无需一味地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就可,并适当的加强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基础性的课程与本专业的联系。而对于专业性的课程,就需要适当的加大对各课程的整合力度,遵循相关职业的操作管理规则,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学校必须重点把握,通过模拟生产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形式,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供其专业的技能。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相关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实现预就业的目的,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突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有效地实施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对师资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就使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让自己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职业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一些专业教学的培养计划,不断地提高本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加强对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基地不仅是综合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特色,它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除了不断地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完善对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有关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进以及师资力量与实训教学的强化等方面,有效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专业的中医学人才的需要。 中药制药论文:试分析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便于操作、过程易于控制以及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应用广泛,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中药制药;应用进展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化学位差以及外界能量的推动下,让混合物其中一部分组分通过选择性透过膜,而另一部分则被透过膜截留下来,并有机结合透过膜在分离混合物时,混合物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迁移率这一特性,从而实现分离混合物或对其展开浓缩以及提纯等目的新型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没必要将新物质引入,而且分离中无相变化产生,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同时所消耗的能量较低,能有效的节约能源。此外,化学势能差以及压力差是膜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分析设备无运动部件,因此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1.常规除杂。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鞣质以及蛋白等中药内的大分子杂质去除。例如,运用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技术,进行何首乌水提液的精制,去除的固体杂质高达67%左右,可获得良好的精制效果; 2.有效成分提纯。当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中,在进行提纯植物有机酸与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中应用广泛; 3.中药提取液浓缩。一般情况下,在多数的中药提取液中,其目标产物具有的浓度相对较低,要获得最终的产品,通常需要经过大比例干燥或浓缩才能实现。在中药提取液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以及水去除,最终完成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4.药酒与中药口服液生产。(1)在药酒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利于除菌率以及澄明度的提高;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依然能保障药酒的性能;(2)在运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生产中药口服液的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黏度,且含有大量絮状物、亚微粒等。在中药口服液的生产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增加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同时还利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的大幅提升; 5.中药注射剂、浸膏制备。(1)在中药浸膏制备过程中,采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缩减中药浸膏崩解时限,提高其崩解性能,并使浸膏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幅提升,减小中药浸膏的体积;(2)相较于采取石硫醇法以及醇水法等传统方法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而言,应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以及杂质等有效去除,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幅提升制备产品的澄清度。同时,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还能产生脱色作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一)微滤与超滤 可将微滤与超滤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以膜为介质而展开过滤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压力差作用下,结合膜孔径大小而实施筛分的过程。混合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膜时,比膜孔径小的分子被富集起来,并截留住比膜孔径大的大分子物质,完成混合物分离。在这一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分离膜上不断滞留了许多大分子物质,从而降低了膜的通量。加之阻塞以及浓差极化产生的膜污染问题,导致实际膜通量 (二)纳滤 在纳滤过程中,压力差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在纳滤分离过程,所需的操作压力 (三)反渗透 反渗透主要是指实际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于溶液一侧,并通过膜,使溶剂分子流向溶剂侧,并确保溶剂分子流向溶液侧的数量多于其向溶液侧透过的数量的过程。静压差(高于渗透压)以及选择性透过膜是反渗透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在该过程中,操作压力通常为1.5MPa-10.5MPa,0.1nm-1.0nm为截留分子直径。在中药制药中,反渗透主要应用于浓缩药液、水回收利用以及脱除各类无机盐等。 在中药制药中,除以上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之外,膜蒸馏、分子印迹技术以及膜集成联用技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应用。如,运用膜蒸馏技术精制中药,或在人参综合利用中,运用膜蒸馏技术进行人参露与洗参水的浓缩等。 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操作,而且分离过程简便等优势,使膜分离技术发展成为当前最为节能、高效的分离与浓缩技术之一。在中药制药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中药生产周期,并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此外,还可提高中药的附加值,在中药生产中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药制药中,要立足于实际,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推动中药制药工业快速发展。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工艺与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药为我国传统医药,用中药防病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何更好的发展好中药,应当引起业内重视。本文主要对现代工艺与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中药生产中的大桶煮提、大锅蒸熬及匾、勺、缸类生产器具当家的状况大为改善,进而出现不锈钢多功能提取罐、外循环蒸发、多效蒸发器,流化干燥器等设备,中成药的剂型也有较大的发展,由丸、散、膏、丹剂为主发展成为具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及少量粉针等剂型。那么到现在为止,在中药制药领域又有哪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其中呢?现作如下综述: 1粉碎技术 利用超声粉碎、超低温粉碎等技术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超微粉碎以剪切为主,得到超细粉体再进行提取。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主要用于一些贵重、稀有药材的粉碎[1]。其中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将带来中药传统剂型的革新和发展,推动中药剂型现代化。以生药人药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膏剂和丸剂等,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以生药人药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吸人剂、涂膜剂等,也可促进先进制剂技术(如固体分散技术和药物缓释技术)在这些生药剂型中的应用。 2浸提技术 2.1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能力和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对压力、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的特性,通过升温、降压手段(或两者兼用)将超临界流体中所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兼有精馏和萃取两种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由于可通过调控压力和温度,选择性地萃取某些成分,可以兼具提取和分离的功能,适用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及亲脂性、分子量较小物质的萃取,但对极性大、分子量大的物质如苷类、 多糖类 ,需要加夹带剂。 2.2超声提取 超声提取技术是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 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提取能够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有效部位提取率,且瞬间稳定升高温度,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 2.3微波萃取 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微波射线自由透过透明的萃取介质,深入到生物材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物料内部温度突然升高,在天然物料中的维管束和腺胞系统升温更快,保持此温度直至其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的能力,细胞破裂。位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从细胞壁自由流出,传递到萃取溶剂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物质的tanδ值不同,对微波能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微波可以对体系中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到萃取溶剂中。 2.4酶法提取 酶法的基本原理是选用合适的酶将中草药中的杂质(如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予以分解除去,最大限度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酶法提取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酶法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强度等多种因素。 2.5半仿生提取 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提取液的酸碱度加以生理模仿,先将药材用酸水提取,再以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对提取液的最佳pH值和其它工艺参数的选择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结合主要药理作用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比例分割法进行优选。 2.6亚临界水萃取 常温常压下水是极性很大的溶剂,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极性会降低,对中极性和非极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也会增加,在适度的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水体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它的极性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这种水称为亚临界水。亚临界水与常温常压下的水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更类似于有机溶剂。当温度为250℃,压力10.0 MPa时,水的极性与甲醇相当。 2.7双水相萃取技术 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当聚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体系会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形成双水相体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聚物之间的不相溶性即高聚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无法渗透,不能形成均一相,从而具有分离倾向。基于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不同物质在特定的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分配系数,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分配系数,从而达到分离纯化之目的。 2.8反胶团萃取 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而非极性头朝外与有机溶液接触。胶团内可溶解少量水而形成微型水池,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生物物质溶解在其中,由于胶团的屏蔽作用,这些生物物质不与有机溶液直接接触 ,起到保护生物物质的活性的作用,从而实现生物物质的溶解和分离[8]。 2.9液动分级逆流技术 液动分级逆流提取是工业生产技术,在提取方法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物,适合于动物类、矿物类、根茎类等原材料,进行常温或加温浸提、常温或加温动态提取、常温或加温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对各种药材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及溶媒用量、颗粒饮片尺寸、 提取单元组数、药效成分提取率等工艺参数等,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进行优化。 3分离纯化技术 3.1膜分离 膜分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可分离分子量为1000~1000000道尔顿的物质。起到精制、富集及浓缩的作用。目前,膜滤主要用于浓缩、分级、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 3.2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由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由许多微观小球组成的多孔球状交联聚合物,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添加剂聚合而成。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它具有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的筛选性原理是由其本身的多孔结构所决定。 3.3分子蒸馏 由于物质挥发度不同,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的分子受热后运动会加剧,当接受到足够的能量时,就会成为气体分子而从液面逸出,随着液面上方气体分子的增加,有一部分气体就会返回液面,在外界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分子运动的动态平衡。不同种类分子的有效直径不同,故其平均自由度不同,其逸出液面后与其他分子碰撞的飞行距离不同。 3.4高效逆流色谱技术 高效逆流色谱是一类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 -液分配色谱,主要是利用在高速旋转状态产生的二维离心力场的作用下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快速有效的对流或分割,从而使样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成千上万次萃取,根据样品中的物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种方法。 4干燥技术 4.1喷雾干燥 喷雾器是喷雾干燥的关键部分。液体通过喷雾器分散成 10~60 μm的雾滴 ,提供了很大的蒸发面积(每m3溶液具有的表面积为 100~600m2) ,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对喷雾器的一般要求为:形成的雾粒均匀,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能量消耗低及操作容易等。 4.2冷冻干燥 冷冻干燥使被干燥的液体在极低的温度下 ,冷冻成固体;然后 ,在低温、 低压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 ,使冰升华汽化而除去 ,以达到干燥的目的。冷冻干燥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生物产品的干燥和浓缩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产品的活性。冷冻干燥的干燥过程包括升华和解吸两个不同的步骤。 5β-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是一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外端亲水,内部疏水,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药物经其包合后,可增加溶解度和溶出度,可防止药物的风化或挥发,防止氧化、光解、热解等,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该技术适用于挥发性及不稳定性药物的包合,如延参健胃胶囊中干姜挥发油的包合,冰片经包合后,解决了不稳定的问题。 6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微机自控系统已普遍用于制药工业及制药机械的设计和生产,如高节能超临界萃取微机程控提取装置,口服液、大输液、针剂、软胶囊等的生产联动线,微机自控胶囊填充机等。 随着GMP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用电脑和机器人控制的无人工厂已在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出现,药物生产在密闭的空间进行,不与人直接接触,仅需少数技术人员管理电脑和机器人,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信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的努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会越来越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会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中微波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微波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茶叶加工、植物油提炼等生产过程中都会看到微波技术的踪影。由于微波是一种交流高频电磁波,电流可以用来操控微波的发挥,功率密度也具备调控性,所以微波非常好控制。正是由于微波技术拥有操控性强、高性能低耗损的优势,因此在细胞有效物质的提炼过程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微波技术的介入使中药制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波技术;中药制药;应用 在以往的中药制药中,生产程序需要经历的浸提方法包括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等。而被用来干燥中成药和中成药材的方法包括沸腾干燥法、烘干法等。在消毒灭菌这一板块,主要依靠紫外线与干热灭菌等方法来完成[1]。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由于微波技术应用于重要配药中,可操作性强、工艺效率高,能够实现自主化生产,提高药材使用率,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所的产物质量过硬,均已达标。微波技术使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开发意义与价值。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 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 1.1 微波的基本原理 微波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杀菌效果,主要是依赖于微生物产生的非生物效应与热效应。在交流高频电磁场的环境中,植物细胞内会生产大量热量,液泡因此产生膨胀,最终致使细胞壁中,有效成分细胞液的流出并融入进溶液里,在温度的催化下迅速扩散。这一提炼过程,主要是在微波能的作用下,致使目标产物细胞膜、细胞壁的破裂,使有效成分流出。其次是利用离子传导,产生撕裂以及相互摩擦,最终产生热效应[2]。而且,因为微波拥有一定的穿透力,加速了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浸出,使药物的提炼效率与质量得以提升。 1.2 关于微波特性的分析 微波拥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主要包括穿透力强、内热效应优、对生物有非生物效应,同时灭菌效果强。此外,由于微波是一种交流高频电磁波,电流可以用来操控微波的发挥,功率密度也具备调控性,所以微波非常好控制。在消毒灭菌这一板块,主要依靠紫外线与干热灭菌等方法来完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只需对微波电流、时间与温度加以调控,就能够精确的掌控中药制药的反应过程。 2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的相关分析 由于在提炼过程中,必须通过目标产物细胞膜、细胞壁的破裂,使有效成分流出,所以细胞破壁的操作过程十分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重要为:通过微波加热致使细胞内部温度上升,细胞膜与细胞壁会在液态汽化的压力下,细胞表面将会出现细小的裂痕与孔洞。而细胞外的溶剂就趁机快速渗入细胞内,完全溶解后将释放大量包内产物[3-4]。因为微波技术拥有操控性强、高性能低耗损的优势,因此在细胞有效物质的提炼过程中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微波浸取技术拥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原料耗损度,提高有效物质的使用率。中药制药中的浸取技术,由于微波技术的结合[5],因此获得全面的革新,制药技术得以提升,因此微波技术具备应用价值,拥有推广并广泛投入应用的意义。 3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的相关分析 微波技术的介入,让中药制药加工过程与结果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它能够有效节省制药时间,降低能源材料的耗损,提高现有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掌控性强,对生产药物的灭菌消毒效果佳,所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生产中的应用,获得广大业内学者的认可与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微波技术加工苦杏仁,既能有效杀死了苦杏仁酶,还能保障苦仁苷完整。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炮制苦杏仁时,微波技术的杀菌效果显著,同时还能使含矸量不受影响,具备优良的保苷性,食用口感也更加松脆[6]。用蛤粉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微波计术炮制阿胶丁的效果也非常好。 4 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材干燥的相关分析 微波技术的革新推动着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微波的灭菌机理是:由于受到强度微波场的作用,物料中的菌体及虫类会因为分子极化弛豫,且吸收微波会使温度变高。当目标作用物的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后,其膨胀性、黏度、溶解度等均会产生相应的明显变化,同时失去生物活性。此外,微波的非热效应还具有灭菌作用,这是其他的常规物理灭菌法没有的。业内学者还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烘箱干燥与微波干燥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烘箱干燥出的产物,丹皮酚的含量好俗大,灭菌效果没有微波干燥法的效果好[7]。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制药结合微波技术后工作成果与效率均得到了提升。微波技术的介入使中药制药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目前,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微波技术应用于重要配药中,可操作性强、工艺效率高,能够实现自主化生产,提高药材使用率,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所的产物质量过硬,均已达标。当前,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举足轻重,具备应用价值,拥有推广并广泛投入应用的意义。 中药制药论文:中药制药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探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模式的角度,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它将制药企业的制剂生产线引进学校,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专业性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指导学生,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形成了“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四位一体”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课 题: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LZY13436,课题名称:中职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周雪梅。 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制药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受国家《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法规)等相关制度、规范的制约,很难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核心职业技能岗位人才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要培养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但学生又缺少企业实践机会,这显然已成为制约中职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基于此,笔者学校对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革,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制药专业“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新型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模式。它将企业职业能力、岗位标准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教育从培养能读、写、算的有知识的人,转变为心、手、脑并用的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这样既体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职业特色,也使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受企业的欢迎。 一、实施过程 1.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旨在根据制药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的需求来构建中药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核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标准等,以提升中等职业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内涵,为制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客观依据,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制定的标准,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满足现代中药制药生产行业的需要。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溪经济开发区、沈阳经济区及吉林等地制药企业发放问卷或实地走访。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到医药生产企业基层岗位设置主要有工艺员、技术员、安全员、设备员、材料员、质保员、车间化验员、仓库保管员、提取岗、浓缩岗、炮制岗、粉碎岗、干燥岗、制粒岗、压片岗、包衣岗、胶囊填充岗、制丸岗、制水岗、配液岗、铝塑泡罩岗、颗粒内包岗等。生产剂型主要集中在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固体制剂,口服液、搽剂、酒剂等液体制剂相对较少。从企业走访情况看出,生产企业对各种制剂工、提取工等基层岗位需求量大,要求专业操作技能较高,而其他如工艺员、技术员、设备员、车间化验员等人员需求较少。调查中也发现岗位操作工有时也需要对产品质量(外观、水分、密度等)进行一般性检测和分析,并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对设备进行简单维护的能力,所以中药制药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岗位职业能力外,还应适当加强药品质量检验及制药设备知识能力的培养。调研还显示,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将已有的设计、决策、规划等成果转换成产品的能力。 2.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医药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结果,建立适合于“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对岗位群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展开,强化生产实践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理论课设置与实训课相呼应,其授课比例更趋于合理,知识结构与实践安排更符合企业对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减少课程内耗。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实践性,学生学的就是职业岗位要用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方式,以企业的岗位操作和职业素养作为评价的依据,实行知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3.专业核心校本教材建设 中专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制药专业聘请了中国药都的多位医药行业专家,通过大量的研讨与实地调研,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中,并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了适用于医药产业岗位职业需求的《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教程》《药物制剂工职业能力手册》等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和技能实训教材。实践证明,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为实训基地科学有效运作和为实践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场景、工作要求建设,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并可以应用实训室的制药设备,加工出真实的产品(如: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通过在实训基地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实践,最终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使培养的学生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5.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打造新型职业教师队伍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寒暑假,积极联系医药企业,送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到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及职场实习实践,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引导教师体会和建立“以岗位技能和人际合作技能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的教育观。通过工厂岗位实践、技术交流、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强、能教学、能科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职业型教师队伍。 6.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由于中专学生的年龄偏小,对社会认识不足,并且基础知识差距较大,有学习好、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也有基础差、不爱主动学习的,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学生安排为实验实训组的组长,教师培训结束后,由组长再对组员进行再培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实训室的真实环境中,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应用实训室的生产设备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产品。学生的作业即是生产出的产品。学生在操作中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此时教师即是师傅,指导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过程完全采用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为师傅、学生为学徒、教室为车间、作业为产品”的角色转换,把实训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新体系。同时,培养学生认真钻研、规范操作、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 7.探索基于实训过程的技能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实训考核模式,由于考核重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业评价的不公平,失去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为消除现行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变原有的阶段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训教学考核全程化。考核内容以制药企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记录填写等。 二、条件保障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它创建的良好的职场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有效桥梁。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老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师生以企业生产活动为中心,边教边学边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能要点,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钻研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三、实施成效 实施“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企业管理摸式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制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训教程。专业培训的优秀毕业生遍布中国药都的每一个医药企业。 2013年中药制药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某医药企业闻讯直接将这些学生聘任为药材库保管员。2009级学生在某医药企业GMP认证办公室工作,她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水平得到了该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在实习报告中说,“虽然到了一个新的企业,但是在学校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某公司化验室唯一一名中专学历的职员,来自于笔者学校中药制药专业,这都是因为她在学校学习的过硬的化验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他岗位的优秀员工不胜枚举,他们已遍布于中国药都各个生产企业,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体会与思考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进入医药企业实习的难题,并有效地提高了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生产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但是这种生产性实训将消耗大量物料,同时生产出的大量教学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创造价值,这是有待于学校下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中药制药论文:浅析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的基本现状出发,浅要分析了中药在制药领域内遇到的若干瓶颈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创新性的提出以“三化”即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中药制药技术,并对该科技工程的创新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程;制药方法;中药工业;转化科学 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中,中药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更是升级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但由于受到发展时间短的历史原因及科技水平低的现实原因双重影响,导致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出现了桎梏的瓶颈,诸如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促进我国中药制药的战略发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战略转变,故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成药进行再次开发是及其必要的,从而完成制药技术的升级改造,以便更适合当前医疗市场的需求。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一些中成药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大众对中成药质量问题的关注促进了对中成药的质量分析,诸如多成分含量测定、色谱指纹图谱等检测方法在技术上走向成熟。例如在我国中药制药领域制药技艺还是水准较低、生产操作过程呈粗放式、制药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制药的技术革新意识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进而导致中药制药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1]。因此,面对中药制药发展的困境和市场对中药制药的期望,自主创新发展中药制药工艺、推动该项技术的升级发展、实现科技战略创新、构建提高药品标准的新机制、加强对制药过程的检测及全程质量监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不仅具有巨大的医学价值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制约中药制药发展的桎梏因素和技术诉求 1.1中成药产品的保证质量之难 按照国家药品局的指示,提高中药的制药质量标准是医疗工作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制药技术提出了六字真言,即“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即是在研究中提高中成药的生产原料及质量放行的标准,将一些药量含有限制或者微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修订了检测的目标,纳入检测的范围。“严要求”就是严格控制制药工艺品的品质、提升制药工艺的水平。 1.2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 人们往往重视的是药品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因而导致对中成药的再次开发的研究技术较薄弱。再加之制药工艺品质低等技术因素导致中成药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同一生产产家不同批次生产的药物或者不同产家生产的同一款药物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药品药效的稳定性以及临床疗效甚至还极易会造成临床上的一些安全隐患。由此观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之难是阻碍中成药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素。 1.3中成药制药过程节能之难 低碳经济是当前各行各业所追求的发展战略,如何促进中药制药过程中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减少废品垃圾、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利用率、催生生产新工艺,是当前中成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4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之难 中成药制药的各个环节密切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以说制药工艺各个环节的精准操作是保障中成药生产品质的奠基石。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中药制药过程中,工艺操作却缺乏精准,有些工艺甚至呈现出粗放式。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制药工艺参数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控制。综上所述的种种因素都成为了中药制药工艺品质的瓶颈。 1.5中成药生产质量检测风险之难 虽然在医疗领域出现中成药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层出不穷,但还是缺乏中成药生产质量事故预警的机制。根据生产需求,建立质量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机制,检测生产工艺的质量,对生产数据进行观察可以有效加强对生产质量全过程的监测[2]。 1.6中成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之难 中药的制药过程是及其复杂的,因而制药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一直是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内的瓶颈因素。控制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较落后、中间体质量检测指标尚不完善、制药信息的缺乏导致难以实现对制药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推动中药制药过程质量的控制技术创新发展是中药制药领域内的当务之急。 2新时代中药制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医学领域陆续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代技术改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了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特征的技术变革。第二代技术革新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制药设备更新以“三化”为特点:自动化、管道化、半自动化。第三代中药制药技术抓住了新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创新发展以“精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为制药技艺革新的目标,推动中药制药工艺实现跨越式发展[3]。通过对新一代中药制药技艺的探究发现,在新的时代诉求下,中药制药工艺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创新: 2.1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创新 中药制药技术一般是利用PAT技术实现对制药过程的有效监控。通过集成方式对制药过程进行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等风险监测,辨析出可能引发制药风险的因素,实现中成药质量的控制目标。 3中药制药科技创新构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创新对中成药的制药技术突出了创新的技术诉求。我们应抓住这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机遇,自主创新实现中成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制药工程的技术创新,生产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极大促进中成药工业技术的创新飞跃。大幅度提高中药质量,实现制药技术的升级更新,推动中成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中药制药论文: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制药技术不断深入。由于传统的思想,在药品的选择上,人们偏向于中药,所以对中药的生产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一般来说,中药研究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药成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生产出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药品。目前,大多数的医药研究员都引入了现代制药技术,来提升我国传统中药的质量和作用,提高中药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生产 应用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药生产技术明显落后于其他制药技术,中药产业在我国制药市场中呈现下滑趋势。中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制药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引入现代新技术,向高科技制药技术的水平和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中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大多数中药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入了现代化高新技术,这刺激和影响着传统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科学制药技术和各种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使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进了中药制药剂量和药效稳定发展。 二、现代化中药制药技术实例概况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航建发在医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设计队伍。其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和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设施等。特别是中药提取车间的工程项目设计,把国内外的先进制药技术和我国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联系起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被国家发改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此制药项目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厂区分为两期工程进行规划和整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为双层,高度为18.7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厂房的布局中,规划了发酵车间、提取车间、交配电房、仓库以及办公区域等。各辅助生产区域采用岗位轮流的工作模式,在不影响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将厂房分为2层,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 在设计中,将提取车间分成了三层,包括出渣层、操作层和投料层。在第三层可以布置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提取罐可以悬挂在第二层上,同时单效蒸发器也放置在第二层。整个设计工序方便操作、流程顺畅,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图1 中药提取生产车间 三、现代化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设计和应用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好的方案和规范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建设全过程有效的控制理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制药工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各种各样的需要。 (1)采用自动化技术对固体进行发酵 现代化中药制药工艺突破了原来的生产技术,适应了国家和社会高新化、现代化的发现要求,使固体发酵工艺实现了技术创新。在工作设计和制度中,引入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单元操作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国家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以满足相应发酵环境下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发酵工作和在不同自动化技术控制阶段的标准和理念。此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先进制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了中药药性和剂量。 (2)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在生产检查中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质控手段,它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能对液体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定量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三聚氰胺就可以用此法检测其含量。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使中药制剂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中药的提取和制剂生产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控制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全面质量检测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项目中,单元制造设备建立了提取、浓缩、干燥等操作系统,这些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提取工艺流程实现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管道化。 设计中,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塑包装设备,提高了产品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具备了在线检查和称重、自动去除不合格产品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了中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设计中用到NT25型铝塑包装机,利用数字和红外线扫描,能精确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参数,高效快速的控制质量,提高了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进而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稳定发展。 (4)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在现代化制药技术中,中药生产流程非常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提取工序使用大量的酒精,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应该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防火阀,并采用直流形式排风。如果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可以利用自然风,采用排风扇,实现变风量、变新风的运行。 (5)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利用膜两侧的电位差、浓度差或者压力差,使原料选择性的透过膜,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中药成分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较大的杂质和胶体,不仅会对膜产生一定的破坏,也会对中药的提取、分离以及制造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可以在中药中加入絮凝剂,使部分悬浮颗粒发生沉淀,使其过滤,更好的被超滤膜分离,达到中药生产的最佳效果。由于该技术操作方便、污染小、成效高,能全面提高中药生产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此工程设计整体来讲,布局比较合理,各项工艺流程和设备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生产过程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中药生产的效率,保证了中药的剂量和药效。中药制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进行生产是必然的选择。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调动科学力量,促进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利与弊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资源共享的利与弊 【摘 要】 高校规模逐渐扩大,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布线实训室为例,阐述了在实际教学中对实训室进行资源共享的利与弊。 【关键词】 综合布线实训室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不断普及,各高校对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问题越来越重视,将网络技术相关的实训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好项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这就面临着要建设实训室、大量采购实验耗材以供师生使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的资源有限,对于如何有效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实训室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提出了开放综合布线实训室,进行资源共享的新概念,将实训室进行资源共享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1 实训室的基本情况及共享对象 实训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训室工作既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其主要功能就是模拟一个环境,这个环境能让受训者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测试、运行和维护的训练,从而掌握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流程,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该实训室配备光缆展示柜、铜缆展示柜、工具展示柜、配件展示柜、铜缆工具箱、光纤工具箱、光纤熔接机等等可实训器材及必备耗材。实训室内安装了电脑、投影、多媒体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料、图像、录像、样品等,是一个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该实训室还具备钢结构模拟工程实训墙体,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实训室能完成从设计、安装、测试到验收的综合布线工程全过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抽象的综合布线知识有了直观生动的认识,通过综合布线基本技能实训和工程项目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综合布线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布线工程师和工程监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按照实训要求采购相应器材,可以将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等实训教学项目引入本实训室,使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充分达到有限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图1~图3为实训室一角。 2 实训室共享的好处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省级部门对高校实训室建设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对实训室的资源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尽快推进高校实训室的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引发了资源开放共享的紧迫需求。高校实训室资源的共享,需要解决科技条件资源效益价值与实验室资源个体利益价值在追求最大化中的冲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效益与实训室资源双重价值,实现参与主体各方的最大利益共享。对资源双重价值最大化的协调和提升,正是高校实训室资源共享工作重要解决的难点和待突破的关键。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的战略性举措将有利于解决科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中双重价值最大化的冲突。 (1)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将实训室开放给计算机网络和建筑楼宇智能,开展实训时可以共享实训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及工程实训墙等学习设备,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情况,减少了闲置资源的无的放矢,避免实训室资源的浪费。实验室开放后共享可用的资源,有效的节省了设备购买费用。随着学校的不断扩大,实训室场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也制约着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实训的基础之上安排多个专业共享一个实训室的机制,有利于开展更多的实训课程,为其他专业开展教学节省了空间。 (2)有利于学科间优势互补。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果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很难在社会立足。将实训室开放,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对工民建电气安装方面有所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必要的时候可以为就业另辟蹊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建筑类专业是当下各高校的热门专业,综合布线实训室是实现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实训室中,通过综合布线工程实训墙模拟实际楼层建筑结构及实训室配备的工具箱,可以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学习中,通过对实训课程的逐步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个人爱好选修其他学科的实训课程,充分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 (3)有利于系部的扩大发展。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机构,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是高校办学的宗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布线实训室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各专业学生到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了外系对本系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扩大了本专业知名度,随着本系实训室的共享使用,自然会激发很多外系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选修本系课程的欲望,进而获得更多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倾心。生源不断增加,教学不断完善,对系部的扩大发展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 实训室共享的弊端 万事都具备双重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资源共享,除了以上的好处以外,还存在着一些避免不了的缺点。 (1)实训学员分出各系,不便管理。共享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系部,学习内容及个人素质不同,在进行实训的时候避免不了会因为人多手杂而错误使用不对应的实训材料而造成实训室材料混乱、误工误事的情况。参加实训的过程中,即使进行设备工具登记,往往也会出现好动学生对实训设备乱摸乱碰、乱拿乱放的现象,而为此整理实训设备及清点不同专业的实训耗材将占用一部分学习时间,此外,实训室内的卫生方面也很难保障,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交替学习的过程中将造成极大的不便。 (2)实训设备及工具损耗速度加快,维护及二次购买投资巨大。通常来说,高使用率是保障设备拥有较好的使用效益的基本前提,但是使用率高并不等同于使用效益高。由于实现了资源共享,实训室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这样对于实训设备及器材的使用情况频率增加,就意味着各种工具的损耗程度均成倍数上升,对于贵重仪器的后期维护及必要设备的再次采购耗资巨大。对于专业设备而言,大量低水平重复使用,将对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寿命等带来严重的影响。有效把握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之间的平衡,对其使用效益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 (3)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还不成熟,政策配套不完善。目前,大多系部管理体制中对教学资源配置上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现状比较普遍,教育教学资源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基本属于系部所有,导致实训室共享实施困难。对于校区内部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业务协调机制,使分属于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共享制度的滞后,缺乏一个协调机构对他们进行综合应用的设计,造成实训室共享不便。 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及优势,综合布线实训室开展资源共享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改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高校在加强自身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积极促进校内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破除人才培养的资源瓶颈。在实现实训室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领导、管理,建立合理有效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充分实现实训室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共享才会大大的减少弊端,增强多方优势,实现积极发展,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营销模式的利与弊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日常的交易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和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的利与弊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就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的利与弊展开探讨,旨在引导读者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营销,进而能够在这种营销模式下能够享受到其便利性,而且在面临一些非法营销时能够冷静对待,进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关键词】网络营销 传统营销 非法营销 营销渠道 一、概论 (一)相关概念。 传统营销是指不同的商家通过一些实体店铺将各种商品信息尽可能充分地展示给顾客,主要是通过实际体验,给顾客以真实可感的体验,从而促成交易的一种活动模式。 网络营销是指不同的客户通过INTERNET这一工具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相应的商家及商品信息,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跟有意向的商家取得联系,从而由潜在客户转变为有效客户的过程。 营销渠道是指为了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所采用的一种营销媒介,也可以说是经营渠道,以网络营销为例,其营销渠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达到营销目的,营销渠道的选择对于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二)网络营销图解。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对网络营销加以理解,这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站产品信息供消费者阅览和购买,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借助网络收缩到企业网站上商品信息,进而进行相关活动。简而言之,网络营销主要是借助于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网络来发挥其营销效果的。 (三)研究意义。 一方面,研究该课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么对于一些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地区,对于网络营销接触的很少,面对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刚开始接触的话肯定会有恻隐之心,那么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指导读者对于网络营销产生更加理性的认识,以及当面对网购产生的问题如何回应就有了参照,从而使得消费者更加安全安心的进行网购,能够比较理性的进行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其理论意义也不可忽视。网络营销现在发展还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很欠缺。那么这不利于以后相关学术资料的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对于网络营销一些方面的感想,能够在学术资料方面作为一定补充,可以供以后学者的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创新。 尽管目前研究网络营销的专家和学者也有很多,但他们大多从纯理论上进行分析,或者是仅是以某个行业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某种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笔者通过图示形象的向读者展示何为网络营销,并且以生活中一些可见可感的事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从实际上升到理论,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指导实践,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但是笔者所谈还是局限于表面,有待于深入。 二、网络营销的利与弊分析 (一)参照物的选择。 为了突出网络营销模式的利弊,我们不妨找出一个参照物——传统营销。自从交易活动开始之际,其实我们认同的就是传统营销,它主要强调的是实物体验,即在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进行产品买卖活动,因此,选取传统营销作为参照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营销渠道的对比分析。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主要差异在于营销渠道不同,我们不妨抓住这一个落脚点进行分析。为了更加形象的突出两种营销渠道的差异,笔者认为图示不失为一个很好地分析方法。正如下图所示: 首先相同点可以看出:两种营销模式都有两种营销渠道,即: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但是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无论哪个营销渠道,网络营销都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复杂的中间环节,作为一名消费者来说,从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对于同样的产品肯定更加倾向于购买活动的简单化,即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三)网络营销的利与弊。 一方面,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的有利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成本。网络营销不需要和传统营销那样装修很好的实体店,有时只需要一些简单装修的场所即可,就房租这方面来说就少了好多,所以就目前的趋势来说,网络营销越来越受到一些小企业的青睐。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所接触到的顾客来源更加广泛。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营销,即使一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够购买自己的产品,这和传统营销相比往往是达不到的,消费者的覆盖面越广,那么营销者的买卖机会就增加,这对于营销者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营销模式。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的可供选择类型更加丰富。由于现实出行限制,当消费者在一些实体店进行消费时,往往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只能退而求其次。而通过网络营销,消费者各异购买各种类型商品,可以通过条件检索,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商品,从而增加消费活动的幸福指数。 第四,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购买到漫天要价的商品,因为网络上可以查到即时信息,通过一些店铺商品信息价格对比,消费者可以据此判断出某个商品的市场价格,从而能够避免传统营销活动中被老板胡乱要价的现象。 第五,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效率更高。从事过网购活动的人都知道,对于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和商家联系确定购买后,只需通过一些简便的支付方式就可以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工作比较忙的人来说,就能够达到购物和工作两不耽误的现象,充分利用时间。 第六,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在收到的商品与网络上的商品不符,消费者可以申请替换或者退款等服务,这样一来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网络营销存在一些弊端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一些非法的营销方式,主要表现在: 第一,非法网络营销。有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营销这一工具在网络上出售一些荼毒精神的商品,那么对于一些认知度不强的消费者来说一旦购买商品之后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且,有些人在网络上售出的商品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到的商品根本不是一种商品,而且现在互联网法律还不健全,有些消费者即使吃了哑巴亏也无处申诉,这样只能致使这种不法风气愈演愈烈。 第二,网络营销模式的信任度问题。由于买卖双方不能面对面的交易,可能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于传统营销模式的消费者来说,不敢轻易接触这种营销模式,特别是如果刚刚接触就碰到一些非法营销的话,会导致消费这对于网络营销信任度降低,甚至于排斥这种营销模式,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发展。 第三,网络营销风险。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有待加强,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需要通过一些支付手段,如支付宝,网银等,万一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被人盗用,导致财产损失。所以消费者在线进行网络购物时一定要按照提示在进行交易完成后及时退出账号,以防止有人盗用。 第四,产权界定不明显。笔者在此进行例证,比如网络上有些要进行论文写作等,一旦交易完成,商品出售者就直接在网络上抄袭他人作品,这种行为就会使得原作者的权利受到损失,而且很难查询始作俑者。还有,有一些商家在出售商品时商品图片直接从别的商家那边复制,导致商品失实。 第五,价格导致的商品质量问题。在网络上无法通过竞价产生太多利润,于是一些商家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就只有在商品质量上动手脚,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质量问题,虽然商品价格比较低廉,但如果购买到的商品质量不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那么这种交易活动就是失败的。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营销虽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的规避这些问题则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以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在进行网络营销活动时先做好相关知识学习。我们要懂得一些互联网的基本常识,要在掌握互联网基本法律的基础上从事互联网交易,理性的辨别非法营销活动,在遇到非法营销时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从而能够减少非法营销活动。 其次,理性看待网络营销,不要片面的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不可信,否定网络营销这种高效的营销模式。我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出判断的同时要有理有据,只有我们不断深入接触互联网购物才能够对它更加理性的看待,一种交易活动的进行是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够完成交易。因为,我们要增强信任感,只有这样网络营销才能够更加迅速的发展,消费市场才能更加繁荣。 再次,提防网络营销风险。在此笔者主要是以网购支付问题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就这方面而言,正如上面论述的那般,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支付工具,即使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时候,也必须保证账号的及时退出,以避免有人冒用账号,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要注意各种安全措施的使用。 另外,互联网相关的法律规章必须及时完善。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才能够给那些通过非法营销的人员一定程度的惩罚。法律的强制力必不可少,同时如果能够界定产权归属,那么一些商品信息就不会被另外一些人非法乱用,造成商品信息混乱。一旦出现那种非法活动,一经发现有关部门就有法可依,及时处理相关人员,这样一来有助于良好的网购环境的形成。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利润销售给消费者质量不过关的现象,网络营销模式中应该加强对于这种现象的监管,一旦有消费者投诉,就应该立即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一经查实,就将商家的信息在网络上公布,只有这种通过社会监管的方式才能够产生更大的威慑力。因为在网上从事营销活动的话,信誉最重要,一旦被消费者评价的信誉度很低的话,那么该商家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网络营销模式正在快速成长,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正是由于发展不成熟,所以会有一些弊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随着微博,微信以及相关网络手段的发展,相信网络营销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深入人心。笔者在此建议读者切忌因噎废食,以后网络营销一定能够独当一面,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我们应该享受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析网络对中学生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信息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效率观,全球意识等,它使学生们不断经受着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挑战。可以说,网络是学生们不可回避的现实,注定要成为中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是利?是弊?众说纷纭,但网络与学生之间的众多契合点是无法否认的,如何利用这些契合点正确引导中学生绿色上网,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同时避免网上不健康的东西,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中学生;利与弊 一、引言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丰富,表现形式生动,使用方便等特 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科技技术,从家庭到办公室,从个人到集团它的“足迹”无所不在,它带给人们高效率工作,趣味性娱乐,便捷式交际…历史可证,每一次的科技发展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即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新生技术,也毫无例外地具有了这种双刃特征。如何正确看待网络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垫脚石?还是绊脚石?本文拟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网络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网络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的 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可随意在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因此,网络堪称知识的海洋、学习的摇篮,成为中学生查阅资料、检索信息的源泉。正因为它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内容多样性和广泛性、无穷无尽的知识源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环境,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中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对学校开设的语、数、外等科目提供辅助性帮助外,还开阔了学生们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甚至催生了学生们的全球意识,综合素质也日益得到提高。 (二)网络加强了中学生的交际能力 当今的中国社会,90%以上的孩子均为独身子女,在家中比较孤单,尤其是中学时期处于叛逆期,从心理上来讲,是渴望与人交流沟通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因为网络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里,每一个人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避免了直面交流中可能的摩擦和伤害,对于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 (三)网络促进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网上知识浩如烟海,提供了无限多样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使中学生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具有了实现的极大空间。他们消除了心理障碍,可以任意在网上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全方位释放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建网页,开博客等,培养动手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开发内在潜质和潜能,同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资源和动力,思维创造得到充分发挥,逻辑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朝自己理想的目标奋进。 三、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导致中学生道德意识弱化 中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足以抵制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污染”,网络高度的“隐蔽性”使得在网上的人可以无拘无束地宣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丑恶的一面,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中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这种“弱化”有可能被带入现实生活中。同时互联网在强化了地球村的意识时,也弱化了民族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很重的国际化色彩。互联网全球化特征,也可能导致中学生思想混乱,淫秽、色情、暴力、丑恶无时不在充斥着网络,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二)网络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吸引着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渴求,最终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迷恋,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不少人由此得了“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心态扭曲,心理受损,最终导致自我迷失,出现人格发展障碍。 (三) 网络容易滋生是非 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上网费用便成了他们必需考虑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结伙敲诈,偷盗抢劫现象,网吧中打架斗殴事件更是频繁发生。于是网吧成为了是非之地。 四、积极对策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在中学生中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帮助他们认清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危害,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倡导网络道德自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强化责任意识。 (二)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法取代人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清网络的工具性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使用监督,防止学生过度使用网络,丰富课外活动,提高情趣修养。提倡做网络技术的主人,让网络活跃在学生的生活中,而不是让学生沉溺与网络生活中。 (三)引导学生把握好上网的“度” 教育学生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是很有必要的。网络与人的交流实质上是人机对话,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强化了学生的被动接受方式,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当前急于解决的课题,网络社 会已不可避免,我们即不能因其强大的优势而忽略了其带来的种种问题,更不应该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远离网络,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将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知道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帮助他们建立防范意识,做到即给与指导,又对其进行保护。 网络利与弊论文: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摘 要】文章就我院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在CPR实训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及使用数字网络化实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心肺复苏(CPR);实训教学 心肺复苏(CPR),是一门常见的急救技术,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快教学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于2012年引进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GD/H1200)。以下就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CPR教学方面的利与弊与大家探讨。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技术特点 CD/H1200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程学技术与仿生学技术完美结合,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模拟技术赋予一身,他会说话,会呼吸,有心跳,有脉搏,可以自主表现生命体征,对所给与的治疗措施自主而非人为的做出反应。该系统由全身男性模拟人、生命体征仿真器、多参数模拟监护仪、计算机为一体:具有基础护理和高级护理的功能,可提供心肺复苏术、体外除颤等多项急救操作技能。通过虚拟护理案例,制造实际医疗工作场景,提供不同状态病人,不同病情变化,使学生置身于创建的情境当中,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各种判断并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教师端对每个在线学生的操作手法和过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综合计算机同步统计数据,便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训练考核情况。 二、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CPR做为应全民普及的急救技能之一,在养老护理员岗位技能培训中显得越发的重要。护理人员对该急救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急危重老人的抢救效果。但由于其过程复杂,学生很难顺利掌握。 CD/H1200系统以PPT的形式将CPR课程,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演示给学生,其形式形象、生动,易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的操作技巧,应达到的标准,通过不同的训练模块使学生能从感性和理性上迅速掌握知识点。该系统执行美国心脏协会(AHA)2011国际心肺复苏(CPR) 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实训操作提供3种训练模块:自操作练习、标准操作练习和实战操作练习。 (一)自操作练习:可以随意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作,时间控制区、统计区、吹气、按压条形码和操作时间实时显示。不需要按人工呼吸:心外按压=2:30的比例操作。适用于基础动作的自主练习。 (二)标准操作练习:(1)检查模拟人初始状态:瞳孔散大,颈动脉无自主搏动,判断是否符合心肺复苏操作标准。(2)单击“开始”,计时开始。(3)开始操作练习,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做。(4)胸外心脏按压。系统可依据按压深度和频率统计正确率。当按压深度过浅、正确和过深时,条形码显示为黄色、绿色和红色。(5)人工呼吸。系统可根据吹气量(系统默认为500-1000ML)自动统计正确和错误次数,支持口对口、简易呼吸器对口等多种通气方式。当吹气量不足、正确和过量时,吹气条形码分别显示黄色、绿色和红色。(6)系统实时显示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的波形图。操作成功后模拟人自主出现胸廓起伏,恢复自主呼吸,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LED发光显示。(7)操作结束后,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显示学生姓名、操作日期、教师、成绩,并可打印成绩单。本模块适用于标准操作流程的训练。 (三)实战操作练习:根据系统内存案例或自定义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人意识状态的判断、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本模块适用于应急演练。 三、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应用使实训教学真正进入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式、开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更新了教学模式。 (二)实训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互动性及人文的特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而是参与到逼真的环境教学中来,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模拟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该系统可以模拟病人病情发展全过程,设置病人生理参数,设置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可对各种不同的病情进行训练和考核,丰富了教学及考核手段。 (四)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的培养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从基础生命支持到高级生命支持,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养老护理学员进行标准化的技能培训。 四、使用CD/H1200系统在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一)CD/H1200系统功能强大,涵盖了护理教学大纲中几乎所有的训练项目。可能由于考虑面较广,一些细节问题做的不是很完美。比如模拟人为了进行气管插管的训练,口腔会较大,但在做CPR训练时会发生漏气现象;比如静脉穿刺的管路设置、关节部位的固定装置等等都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 (二)新设备的引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但如果教师无法尽快的掌握使用方法并运用自如,提高教学效果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用前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做好培训,熟练掌握软、硬件系统的操作非常关键。 (三)精心维护CD/H1200系统的软硬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建设一支计算机业务过硬又热爱实训室工作的实训技术维护队伍,适时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要与厂家人员随时沟通,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及时将解决,定期保养。 五、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CD/H1200系统非常适合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尤其在CPR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迅速便捷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仿真的模拟环境还增加了学生的职业感,更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开发CD/H1200系统,才能使这一高智能的教学系统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才能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成为实践型精英人员。 网络利与弊论文:也谈网络对教育教学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文化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是互联网与文化相结合的现象,是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我们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便利,财富等,把自己各方面都予以提升,避免网络所存在的负面影响,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导向机制,用优秀、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给社会和个人以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网络文化 方便快捷 弊端 措施 网络文化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是互联网与文化相结合的现象,是科技与文化创新的产物,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然而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网络教育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更直观,更,加速了对学习内形象,加深了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网络教育所带来的问题和困惑也是值得令人深思的。我们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广大师生应辩证分析网络教学的利弊,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一、网络的优点 (一)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在城市,由于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生活,学生要查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猛增,各高校图书馆压力都很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因特网上,学生学生不仅很方便的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校园网,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相关政策,知道学校里的重大安排,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在农村,以前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差,资金短缺,老师奇缺,交通闭塞。学生遇到难题,只能去咨询老师,别无选择。现在则大大不同了,有许多农村家庭都用上了电脑,学生有什么问题,在家上网一查,答案马上出来,俨然一个活老师!计算机绝对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它有无限广阔的知识和“百问不烦”的耐心。 (二)方便了老师的教学 老师上课、备课、写论文时,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条件落后时,只能询问别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上网一查,就有可能圆满解决。同时,网络教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知识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使认知、阅读、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网络的弊端 (一)青少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学生上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地那些网吧,大多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查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一玩儿就是一通宵。不少学生晚上“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学生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因滥交朋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 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二)知识产权受到严重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导致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三、应对措施 (一)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总之,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对他的管理还不成熟。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网络利与弊论文:简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大发展趋势。这种新形式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新的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从其产生开始就伴随着各种争议,文章综合相关文献,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的利与弊展开简要分析,目的是为了理清我们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刃剑;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现在来说,应该都已经众人皆知了。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迅速应用,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不足和缺陷,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学者卢鹏就提出来,在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使用的普及性和作用的双重性,对我们的政治鉴别力、行为的控制力及道德品质、品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的正面作用,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从一些网络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最初在1996年6月,张建松《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中,最早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后来还有,在2000年2月,刘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最早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2000年前国家主席也强调过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参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后来,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写出了不少相关著作和文章,比如清华大学张再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等等,产生了一批较为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和学者。这也为我们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提供了史料和文献。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简析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说的更直接一点其实就是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面作用,也就是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最为显著的一点,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加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它能够把很多具体的东西抽象化,通知图片、声音、影片等较为直观的,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受教育者更加容易的接收到教育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83%是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这样直接的感官冲击和感官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具备的,并且是不能够与之匹敌的。 其次,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了各种有用的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到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掌握各种当下甚至过去很早以前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有力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步伐,更新学科信息,在变化着的现实中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 第三,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性得到加强。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往往只是一种“教与被教”的关系,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这一传统局面被打破了,二者主要以相互沟通为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二者是和谐和睦的关系。这也就直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多更为具体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其便捷的沟通渠道,只要主题与客体双方都有网络这一基本工具,就能够直接进行沟通,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不一一列举。 2 然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具备了各种优越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有许多让人们头疼的不利之处,也就是说这一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着各种现实性挑战。 首先,在受教育者这一方面,当他们接触和使用网络时,他们极有可能被网络上许多垃圾信息所干扰,很容易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说,网络上色情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各种外国网站上赤裸裸的色情宣传,很容易让抵制力不强,价值观不定的人误入歧途。又如暴力影片的渲染,在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及其容易导致网络受众的跟随、盲从,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会让人产生虚幻思想,可能会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我们随时可以听见这样的新闻,某地某网吧内有人长时间上网,迷恋游戏,废寝忘食,导致身体虚弱,甚至出现死亡的案例,也有很多网虫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里生龙活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胆小冷却,不敢、不愿面对现实生活,甚至和亲人和朋友也生疏,没有共同语言。 三、小结 总而言之,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不可以片面的看待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如此,它本身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完善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将其有利一面发挥到至极。 网络利与弊论文:论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发展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语言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问题也愈显严重。尤其是网民中的学生群体,由于年龄的特殊,生理、心理等方面还没有成熟,他们在网上敞开心扉,排解郁闷,不分场合的随意使用大量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如果不好好引导的话,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猎奇心理强、模仿能力好的学生负面影响就很大,严重的话也许会阻碍他们健康的人格发展和正确的道德意识的养成。所以,如何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不良词语对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变异词语;语言发展;影响;对策 如今是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也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符号,网络语言在语词、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异。有人把网络语言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1],作为网络语言的特殊受群--学生,正处语言发展得特殊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语言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判断是非模糊,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中的不良词语的侵害,如何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词语"病毒"对中小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语言词汇对小学生言语交际的侵害 现在中小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民"推波助澜"下,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语言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渗透到年轻人甚至孩子们的生活中。而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离开了它,他们会失去许多乐趣,生活也少了某些色彩。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他们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网虫们使用网语聊天,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娱乐性和标榜个性,这也是现代人面对压力在网络中的一种宣泄方式,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都是已掌握正规语法的成年人,并在固定的范围中使用,只是为了适应网络聊天这样独特的氛围而产生的,并将在整个社会语言变化环境中处于潮头[2]。 目前网络语言词语已大量出现在学生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语言,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时尚语言。 还经常有小朋友这样说,"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偶系斑猪,上课6,8吵6"、"还米打铃呢,就敢酱紫管偶们,真是BT"、"949"("我是班主,上课了,别吵了"、"还没打铃呢,就敢这样子管我们,真是变态"、"就是就是"),看了这些,你一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吧……这些都是中小学生"网虫"们的网络语言。如今很多同学不仅将"网络语言"常挂嘴边,而且不少在学生中间十分畅销的口袋书里也充斥了如"青蛙"、"大虾"、"稀饭"这样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现在几乎已经是许多学生们之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什么"恐龙(长得丑的人)"、"稀饭(喜欢)"、"东东(东西)"、"GG(哥哥)"、"MM(妹妹)"几乎都成了口头禅,还真是让人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对这些看起来十分杂乱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小学生却认为它们不仅活泼幽默,有利于调动谈话的气氛,而且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当然也觉得很时髦。口语交际中使用网络语言词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代码谐音表示 例如,4242(是呃是呃),7456(气死我了),51396(我要睡觉了),5555555(哭声呜呜呜……),8147(不要生气),"8系"、"8素"(不是),886(拜拜了)等。 2.用汉语的谐音 例如,介(这)、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偶来乐(我来了)、蟀哥(帅哥)、霉女(美女),点心局(电信局);你猜(泥才);密马(密码);米啦(没了)等。 3.运用表情符号表示 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o"表示哇塞、惊呆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等。 4.肆意曲解词语 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偶像(呕吐的对象),潜水艇(没水平),化妆(意指粉发涂强,转意奋发图强),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蛋白质(等于"笨蛋+白痴+神经质"),黄昏恋(晚上锻炼),后起之秀(最后一个起床的)等。 5.用昵称表示 例如,"东西"说成"东东"等。 6.用自创英文简缩略语或拼音字母表示。 例如,PF(佩服);BT(变态);PMP(拍马屁);BD(笨蛋)等。 7.借用动物名称表示 例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等。 8.新造词语 例如,"你真是个286"(速度慢的处理器,傻,笨、智商低)等。 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不枚胜举[2]。现在这样的网络语言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会说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不会说或听不懂的同学会被别人耻笑,被认为是落伍。如果谁要是还在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 二、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侵害 网络语言在学生中使用范围较广泛。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多数在网上聊天、游戏。网络语言确实有快捷、简便的特点。如果只是用于网上聊天、日常口语运用倒也无大碍,可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很多粗俗、低级、胡编乱造等应该摒弃的网络语言已大量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日记、作业、书信当中,由此不难看出,网络语言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上聊天的工具,这种态势在学生中还在不断扩展,没有停止的迹象。严重影响小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下面这段话据说出自学生作文:"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偶带来很多好东东,都系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懂得网络语言的规则,读解也不十分困难。"稀饭"是"喜欢"的谐音,"KPM"是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三个洋餐馆英文名称的头一个字母。用英文缩写外国机构的名称已经是一种时髦,汉语的大量简写况且都难弄得清楚,而对洋文缩写,除CEO、WTO、GDP这些常见名称外,不是业内人士,谁能知其中究竟? 有位四年级的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人》的作文是这样写的,题目:"偶滴巴巴",开头"偶TB系玩的巴巴8系一个青蛙,恶系一位蟀哥。偶稀饭偶巴巴。泥西到吗?偶巴巴老10芭蕉,BT系玩电脑他酒素286"(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不是一个丑男,而是一位帅哥。我喜欢我的爸爸。你知道吗?我爸爸老实巴交,特别是玩电脑他就是特别笨)。从这段话学生作文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小学生简直满纸都是"网语",生造词错别字满天飞。 在网络语言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如:"菌(俊)男、霉(美)女、油饼(有病)、粉发涂强(奋发图强)、气死我乐(气死我了)、偶是穷银,木油米(我是穷人,没有米)"这对于网络语言的"门外汉"而言,理解起来确有困难。 类似这种"语言形式"的作文在学生中已是屡见不鲜。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全都出现在作文中。这些与这种洋泾浜式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混乱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头雾水,更为严重的是,会给小学生认字和语言学习造成极大的误导,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破坏。 因为学生对于新奇简便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且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大量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他们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再进一步,对年纪很的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规范语言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语言的发展是遵循"积非成是"、"约定俗成"的规律。网络语言也是"害你没商量"作业、作文、日记中出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病毒"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侵害最突出的表现。 三、使用网络语言词语会造成语言隔阂 语言隔阂是指由于人们使用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交流、沟通、理解上的困难。使用网络语言在语言交流上会产生很多方面的隔阂,给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使用网络语言词语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语言隔阂: 1.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语言隔阂 有位家长都会从自己孩子的日记中发现这样的文字:"7456(气死我了),今晚米电(没电),偶不能跟斑竹了了(我不能跟版主聊了)"。也会从孩子的谈话中听到这样的句子:"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它)","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很丑)等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难怪许多家长都无奈地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口头语成了外星话,根本听不懂,看来我们和孩子之同已经有了'网络代沟'了。"长此以往,父母也许真有一天不知道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如果连他们的语言都不了解,就更别说走进他们的世界了。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就会更加扩大。有些隔阂很容易就会被填平的,比如因年龄和阅历差异而产生的隔阂。有些隔阂就不那么容易消除了,特别是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隔阂,更难消除。 2.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语言隔阂 网络语言是一个"拼盘"式语言,它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造词和表达方式。这种五花八门的"拼盘",使"外行"解读起来确有很大困难。可正是这种"拼盘式"的书写形式,在学生中十分流行。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交际。网络语言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范的语言交际中的完整性,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交流中的语言文化隔阂。走进各所中小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泥才"、"密马"、"米啦"、"泥血洗玩了米(你学习完了吗)"等网络语言,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偶像"何以解释为"呕吐的对象"。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对于这类网络语言,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并把它当成语言"新宠",使网络语言迅速在校园内流行起来;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语言的使用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绝大部分教师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滥用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师生之间语言难以交流,批改作文作业试卷时很费神,对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大障碍。 3.造成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语言隔阂 这种网络语言与社会产生隔阂以后,使网民和社会的正常交流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困难。如一位学生去买东西,对一位伯伯说:"这系虾米东东?"老伯伯挠挠头听不懂呀,被这一学生网民说"奔死"(笨死),老伯伯终于听懂"奔死"两个字,恼羞成怒,追这学生就打……差点酿成大祸。有的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习惯,保持自己的语言风格,会尽可能在现实社会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且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网络语言正日益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现实社会毕竟不是网络世界,网民们时难以和不上网聊天或不经常上网的"菜鸟"(新手)很好地交流的。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年龄的特殊使得他们非常善于接受新事物,猎奇寻趣心理强,但却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网络语言的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以及强烈的个性色彩,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来者不拒,辨别善恶的能力较低,他们并不具备鉴别语言好坏的能力,往往为了求"新"、求"怪"而不分场合的随意把网络环境中的东西都照搬到现实生活中来。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网络语言在学生群体中的规范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网络语言,采取怎样的对策呢?结合以往的研究探讨结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全部拿来。以网络对中学生语言的形成有负面影响为由,抗拒使用电脑网络,是因噎废食,行不通的。新型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大量语言学习材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准确、完整地把握这些材料。使学生在准确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正确、规范地处理、运用语言文字,并养成尊重祖国文字的态度,加强对祖国文字的关切以及使之更加完善、规范的意识,提高使用语言的文明程度。 其次,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还是有生命力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它,但也要注意摆准它的位置。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譬如,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张德鑫先生认为:对新生词语的产生和"入境"首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如吕叔湘先生所谓"宁滥勿缺",此谓"有容乃大,厚德载物"也;对新生词语的规范原则,要变过去的消极规范(或曰刚性规范)为积极规范(或曰柔性规范),化刚为柔,以柔克刚,树立一种柔性的规范观来拥抱多姿多彩的新生词语;柔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尊重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是无可替代的客观伟力,体现了语言特别是语汇发展过程中"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3]。有这样一个比喻,"网络语言就像休闲服,正规语言就像礼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4]既然是网络语言,就应在网络这一特定场合使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是使用正规语言较好。网络语言只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汉语词汇的外围部分,仅限于网络环境。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是可以进入基本词汇的,是人们的创新使用,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不能够违背现代典范汉语言的规范要求。 学生往往分不清这一点,不分语体及环境场合,随意使用网络语言。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教导学生学好标准的语言规范,不要为了求"新"、求"怪"而把网络环境中的东西都照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特别是教师应及时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将网络语言和正常的语文教学加以区分,限制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以及正规的语言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引导学生重视正式书面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及合理性的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让中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和如何规范自己的语言。让他们明白,网络语言使用的场合正确,它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用的场合不恰当,就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以此逐渐使学生改正滥用不规范网络语言的习惯,逐渐培养中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当学生意识到语言使用的场合问题时,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目前学生群体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大户。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语言,现行的语言规范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应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病毒"对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我们积极地面对,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正确引导、转变网语的不规范使用[5]。针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防微杜渐,要有规范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传统语言的重要性和使用网络语言的弊端,这远比强行禁止他们使用网语的效果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去"学一学"网络语言,多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取之精华,去之槽粕。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在对待使用网络语言问题上,不要强行禁止,毕竟网络语言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提高他们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和和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分辨能力。 总之,网络语言的存在相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侵害,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不给予丝毫规范与引导;也不必谈虎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扼杀。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能力,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言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何乘着时代的东风,因势利导,这是当前摆在刚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网络利与弊论文:辨证看待网络传播的利与弊 【摘 要】网络传播传受双方之间的高效互动,改变了传统媒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它的开放性与交互性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开表达意见的平台。本文从网络传播优缺点两方面来分析,认为网络媒介是实现社会民主的新力量。 【关键字】网络传播 舆论监督 话语民主 细数近年通过网络媒体最先曝光的新闻事件,包括“房爷”周伟思、“表哥”杨达才、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90后女副局长”王茜、毒胶囊、虐童老师颜艳红等,事件内容涵盖教育、经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事实表明,网络舆论作为推动舆论监督的新力量,其监督效果与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传统新闻媒介。 一、网络传播,为营造舆论环境聚集正能量 研究显示,“媒体对冲突类型的选择,经济性冲突最常被报道,其次是社会性冲突,与公权力直接关联的政治学冲突最少被选择。”①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平等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交流平台。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媒介自发展初始就是作为供公众“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②。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曾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媒介的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以适应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遗产。③然而,大众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却被政治因素、经济利益等干扰削弱了公共性,沦为某些利益群体的工具。但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人们重新感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监视环境的威力。有学者指出,“中国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在为外部世界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的窗口的同时,更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表达心声、申诉冤屈的场所和畅所欲言的空间,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舆论环境。”④ 第一、传受双方互动性增强。美国媒体研究学者迈克尔·舒德森说过,“电视新闻到底来自何处呢?并非空穴来风,亦非来自于记者,而是来自既有的、官方的新闻来源。”⑤传统新闻媒介的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角度一般都是与政治、经济集团保持高度一致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判断往往要屈从于政治意识形态。因此,人们接触到的新闻信息往往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筛选之后的产物。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传受双方固定的模式,改变了传受双方身份的限制。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信息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媒体人在信息编码时所受的结构性压力的束缚。 第二、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增多。2012年9月,苏州“秋裤门”引发网友热议。互联网作为一个及时交流互动平台,可以快速收到反馈信息,方便公众的交流互动。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展,论坛的崛起。在这个“全民传播”的时代,公众早已习惯并热衷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共交谈活动,公众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议题转变成主动出击制造话题,在话语权的把握上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网络舆论监督力度加大。公众舆论不仅是给政府施压,让一切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哈贝马斯曾提出在公共领域范围内公民之间享有平等公开的交流互动过程,通过这种互动过程最终可以形成公众舆论。在2008年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利误论”⑥,即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舆论监督工具,是对党和政府在公共决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舆论监督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监督,它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Web2.0时代,网络平台的互动性使得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明显增多,舆论监督力度加大。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民参与式的、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开放型传播方式。 网民是异质的、松散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规模庞大。也许他们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疏离的,但是对核心议题的关注却是一样的,尤其是那些关乎切身利益的议题。这些议题又将松散分布的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引导舆论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有待完善的网络传播 虽然网络世界精彩纷呈,新鲜议题时时更新,却也呈现不少问题。近年来有网络谣言引发的新闻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包括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导致4人遇难、2011年“皮革奶粉”传闻导致中国国产乳制品严重受挫,销量大幅下降、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的中国人“抢盐风潮”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安定,也让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需要不断完善。 首先,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与匿名性让激进分子见缝插针。作为网络传播公共表达的主体——网民,并非作为公民的真实身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从严格意义上说,至少在目前,网民并不完全具有确切的法律意义,网民在网络上的参政身份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对其身份的界定是难以确定的,而且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并未被明确的法律所赋予,这是公民与网民的重要区别之一。”⑦虽然各大社交网站已经要求实名制认证才能进行注册并发表言论,但是“实名制”的要求不带强制性,公众最终以何种身份进入网络传播世界仍旧依照网民的个人意愿而定。个人、企业、群体等的权益和名誉经常遭受到网络不实信息的损害。艾瑟·戴森曾指出:“数字化的世界是一片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⑧ 其次,低准入门槛,信息接收依旧存在顺序差。“知识沟”贯穿整个网络传播链:普通网民对于新资讯的接受速度落后于精英群体,新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广度又与传播者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网民对历史、国情、文化传统的了解限于自身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权利意识、政治法制观念不够明确的条件下,这种私人角色对于公共话题的讨论大多是从私人经验出发进行公开批判。这种私人体验对于整个公共事务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尽管网民想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却很难超越个体或少数集体利益的局限性。”⑨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提到自最初形成的文化公共领域起,处于公共交往中的公众已带有批判性。虽然说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和辩论的场所,但是批判精神作为实现民主的必备条件,却由于网络媒体的包容性特点,无法普及到全体网民身上。所以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共交往平台,但是交往主体的性质却始终存在天然缺陷。“‘一眼的讯息适用于全体’只是理想。”⑩ 第三,看似开放的网络却充满“人为因素”。网络媒介信息海量储存,方便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不用担心版面或者播出时间的限制;电子图书馆、RSS等网络资料库的建立,方便受众随时查阅、订阅所需资讯。多媒体技术的便利性似乎让人以为网络媒体并没有对每日议题进行设置,其实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功能是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操控受众。虽然网络媒体的资料是海量储藏,但是储藏的内容仍旧是由专业媒体人所决定,那些不利于某一利益群体或者政治集团的信息总会被刻意的删除。最终网民获取的信息,只不过是媒介筛选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是把双刃剑,网络媒介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是被操纵它的人赋予了人的情感,网络世界的乱象丛生并不完全是互联网络技术的缺陷,但网络媒介总体发展趋势是乐观的。 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低准入门槛曾带来许多诟病,但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诟病逐渐转变成一种激励机制,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和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试图通过互联网络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网络世界让政府和公众听到了多元声音,看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极乐与贫苦,感受到民众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第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正在加强。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必须尊重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只有充分体恤民意才能完善民主制度。不同知识群体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使用技巧都各有特色,只有做到包容不同的话语声音,才能让公众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正如哈贝马斯所说:“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共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时,公共性才能实现。”⑾哈贝马斯对于社会公共交往互动的实现,从来都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话语民主本质就是一种协商民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政府部门也应该带着一颗包容的心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各类信息,积极参与、应对每一个突发性事件,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让公众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驶向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 责编:姚少宝 网络利与弊论文:计算机网络的利与弊 【摘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各个领域。它改变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它正在充当现代社会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互动是现实互动在虚拟空间的一种延伸,一根网线连载世界,网络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交流体验与信息猎取渠道,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社会互动方式,它对现代生活的方向和内容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大学生思维,提高多方面素质是很有益的,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 现代生活 利与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计算机成为了新时代的产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娱乐,看新闻了解国内国际间大事,交友聊天等等,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地球村变得更小了;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网络的优点 (一)必要性 在这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正在膨胀。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个高科技社会,认真学习基础科学知识,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创新发展。而因特网则适应了这个要求,让我们及时获取到有效科学信息,并及时传播普及。 (二)有利于学习 网络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我们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地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造力。也可以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开发自己的潜能。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问题时,也尽可以随时询问。也可以在网上看看小说,图文并茂,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 (三)图片制作 网络中的一些软件,像PS、美图秀、Flash等等,通过对图片进行优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也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四)可以自由发表见解 网上的信息,我们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如新闻组作为因特网上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可以随时把网民的文章或文贴向世界范围公布。在电子公告板上,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上贴帖子,参加讨论。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至于可以进行实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 (五)聊天交友 QQ、人人,YY等等的聊天工具越来越普及,我们可以在此认识来自祖国各地的朋友。也可以在空间发表自己的心情,无聊的时候写写日志,或者把自己出去游玩的照片放在相册中留作纪念…… (六)了解身边的琐事 通过观看新闻(暴风资讯,等),可以了解有关国内国际间的大事,或者乡间乡村的小琐事儿;也可以了解一些娱乐新闻,财经,体育等方面的最新信息;爱往上购物的朋友还可以及时关注折扣信息,并在网上买到自己心仪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七)娱乐 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玩玩小游戏,像QQ斗地主,双扣,象棋等,或者看看一些娱乐性的视频,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 二、网络的弊端 (一)垃圾信息的传播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利用网络给手机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当下网络E族的时尚。内容丰富的节日问候、脉脉情话、开心笑话以及开机画面往往让接受者心情愉快。然而围绕网络短信的兴起也出现不少问题,一些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短信和新的恶作剧方式随之产生。 (二)网络过于隐蔽 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而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是谁在这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中进行恶意传播,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欲望。从这一点上面来看,现在整个网络为虚假信息所充斥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网络上面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的东西,而在许多地方,网络对未成年人是全开放的,没有丝毫保护意识,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家长反对小孩上网的局面,极端的不利于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网络传播的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对人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在向人们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时,却将人们封锁的电脑的旁边,许多原来内向的人因为上网而变的开朗、外向,善于和人交际,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于电脑的虚幻世界,对个人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沉溺网络 大多人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取舍,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性,以致荒废学业,性格也变得封闭,影响身体健康发展。 三、如何正确处理和对待网络技术所制造出来的虚拟世界 (一)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和有利促进 1.网络的信息共享和阅览,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知识面,并掌握有最新信息。 2.网络的QQ群、MSN、阿里旺旺等各种聊天工具,对社会成员之间新的关系重新配置。 3.网络的虚拟和想像空间,能实现每个人在现实或理想中不能得到的体验和扮演。 4.网络中传播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加快了个人在整个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进程。 (二)网络对个人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中的黄色、暴力内容和负面言论,对个人的思想易形成不良影响。 2.网络上的多元观点和思想,容易使各种新的不良思想和国外反动言论涌入。 3.网络的出现也会导致“人机关系”的出现,使亲情、友情产生了隔膜和疏远。 四、我自己的想法 为了解决大学生正确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大学生计算机网络生活的利弊,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通过我自己的看法,现提出以下几点。 (一)自我节制 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力的人。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这点,才能在潇洒地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和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意志。 (二)摆正心态 心态是人们生活的关键,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相信解决的方案总会有的,就不致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从容和真诚的心态是大学生们缓解紧张情绪,积极融入现实生活,并受到他们尊重的法宝。网络中道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呈失范状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抗诱惑能力,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心,把握方向,拒绝堕落,自觉构建网络道德长城,积极倡导“绿色网络”。同时要规范网络行为,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上网、不发送垃圾信息、不浏览黄色网站等等,使学生自觉地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全面、有效的新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信息网络环境。 (三)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信息化社会,信息大量存在,真实信息与劣质信息同时并存。因此,就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分辩信息的真伪,理解劣质信息可能带来的后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更强的文化意识,特别是网络文化意识,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引导。不仅要善于做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把它们科学地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 (四)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后,更要把学生的心理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最近几年全国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站或心里诊所,辅导员以及作学生工作的教师也都补上了这一课从而可时学生进行更有力的心理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毕业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身处在网络新时代的我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乐趣,这无疑是一种幸运。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的运用好网络,这就得看我们自己了。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江民夏(1986-),男,助教,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占文海(1988-),男,助教,工作单位: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授课利与弊 【摘 要】 人类从直立行走那天开始就有种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语言和货币的产生到“孔子周游列国”都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前进史。人类也就是用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推动着自我从幸福走向更加幸福。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互联网信息的极大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收发电子邮件等事项来帮助我们学习、娱乐、喧泄。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有强大知识学库来驾驭和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自我学习来适应社会的进步。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平台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如何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挥特点,筹合课堂教学的规律来进一步体现网络课堂的教学的优势呢?老师经常讲“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网络授课给授课人员提出新的课题,成为网络教学实践探讨的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教学的规律、设计、开发网络视频授课的平台,从技术手段、角度、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来创造新颖的网络授课的模式。我通过学习一些著名网络教学课题谈谈网络授课的好处。 【关键词】 网络授课 新课题 1. 网络授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我曾经拜读过一篇文章,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存在模糊认识,感觉学基础课程直接关系个人成长进步,不学不行。学思想政治是个软指标,写笔记、背背理论关系不大。他在调研中对120名学生(36名初中生,61名高中生,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理论不感兴趣的占16.7%、对理论学习带有抵触情绪的占2.5%。当时我有些困惑,因为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青年,坚定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国家克服极难险阻的必胜法宝。现在青少年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国家未来的安全稳定和蓬勃发展。有些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厌倦,从而抛弃社会道德和国家利益,走向了不能回头的万丈深渊。事实证明提升青少年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网络授课可以利用其特点,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一是利用图片来增强学习的诱惑力。网络授课可以加一些明星、球星、美女的图片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以前黑色的版面和白色的粉笔给人以抵触心理,缺少了吸引力。从而使有些人厌倦单一的授课形式,导致授课失去了重要意义。网络授课可以使授课人员根据授课内容利用图片说法施教,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加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二是利用网络提高学习兴趣。无论是来自城市、农村,还是来自平原、山区都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甚至有些人接触计算机就“兴奋”,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来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问题中得学问”的效果。三是利用动画效果增加学习的生动性。授课人员以前授课时只是用嘴说或用自我肢体去演绎,而网络授课可以添加动画效果来增加生动性,从而提升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增加学习效果。 2. 网络授课提升授课的真实感,达到立竿见影 近期我观看了一部关于卖毒案件的警示教材、以及一些关于间谍和腐败案件。尤其是一位国家干部在位期间,分管的业务和事项较少,参加学习教育不深,三年以来的学习笔记,仅有十次记录,除一次为应付检查工整补抄了十多页以外,其他每次都只记几行字,连标题都记不全,很多事涂涂画画,对教育不敢兴趣,听不进去,失去了基本学习的机会,与社会道德,国家法规背向而迟。人生就是永不停止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触动才能提高自我的警觉能力。那些牢狱里的人,在狱中忏悔时,看到他们的父母在撕心裂肺的呼喊时、妻儿泪花横溢时,难道我们的心理得不到教育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清醒认识到违背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丧失社会道德的严重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社会阅历浅,思想不够成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时的头脑发热,在汹涌而来的大潮中迷航、呛水。网络授课可以通过视频情景在现等手段,使那些在偏离人生轨道的人员有一次看清前途的机会,不再被假象欺骗下去,确保面狱而泣的场面不在自身上发生,做到清醒自我不为“浮云遮眼”,识“庐山真面目”,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 网络授课能履清思绪,提高学习质量 一部好的电影能教育一代人,一段视频能让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一个好的课件能让人了解整个操作流程。因此网络授课能直接教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给广大青少年提供很好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一是能履清思路直观易懂。针对课堂网络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有些授课人在课本上、教案上很难完全呈现整个过程。例如一个零件的生产过程让人们在书本上或课堂上很难读懂,然而一段很小的视频就能迎刃而解,并且在头脑中有了大概印象,方便以后在操作过程中直观。二是实现网络对话。每一节课堂每一个人的记忆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有限时间要使整个堂课的所有内容灌输给每一名听课人员,并做到人人发言有点难,网络授课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能使每个人思维得到体现,达到思维互换,从中了解更多的技术技巧。三是理论灌输趣味化。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兴趣不高是大部分人存在的。然而通过视频、漫画、小品、顺口溜等方式来激发个人的成长进步,从中了解到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帮助人们轻松愉悦的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做一名真正的“人”。新世纪的青少年具有新世纪的特点,他们爱好广泛,兴趣多样,求知欲望强,但叛逆和厌烦心理极大,一堂好的思想教育课,能使头脑清晰,胸怀宽大。 4. 网路授课重难点突出,难易拿捏恰当 每节课都有难易重点,尤其思想教育课重难点非常难以把握,以前授课人利用黑板把重难点写在黑板上得到体现,然而网络可以用字体的颜色来突出重难点,提高青少年对本节内容目的和精髓的认知力。一是引导青少年认清理论学习的精髓。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联,精心策划和残暴实施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其用心险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旨,我们通过视频看到其破坏活动的物质损失,而且认清其本质,更加认清他们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丑恶面孔。二是认清理论学习的本质含义。抗震救灾、防洪抢险、奥运安保、海外维和等重大任务时,都是依靠我们解放军战士,他们以很高的思想觉悟,挺起胸膛站排头。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神去约束自我。这些都是我们通过电视、网络才能感受到军人的精神。三是重难点清晰明了。重难点以前在黑板用板书可以体现,但板书过程中速度较慢影响授课进度。而网络授课可以用字体大小和颜色来明确重难点,使学习人员直奔主题简单明了。网络授课可以很好的体会到其本质的精髓,更好的结合教材影响每一名青少年。个人成长进步知识是根基,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掌握知识才能进步和成长。 网络授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正通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完善网络教学。网络授课保留以前个性化自主学习,构建一种更加接近现实,能够再现现实课堂教学实际集听、看、记网络交流为一体的学习方式。但是通过实践交流也存在缺陷。一是网络授课互动性不强。网络向青少年传递的教学内容互动性不是很强,效果不是很好。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听到老师的本意及授课思路。尤其是授课人员的面部表情不能得到深层次的体现,和听课人员的互动性不太好。二是网络授课带有局限性。网络授课对偏远的山区带来极大的局限性。电、网络传递、计算机、教室这些硬件设备比较局限,导致网络授课不能很好的开展,直接影响网络授课。网络授课要靠个人自觉他给“思想溜号”的带来了方便,会造成久远缺课越走越远,失去了授课人的督促,使其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解决问题的速度缓慢。网络授课有时不能对所提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问题积垒存多,导致遗忘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心理授课时医生能及时发现听课人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及时纠正,防止问题滑坡。网络授课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其不足,应充分发挥好网络授课和授课人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教学与社会共同进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网络授课正是发挥网络推进先进文化转播,满足先进文化需求。网络授课能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和真实感,还把“孔子”带到世界和未来,方便“保存”和传递,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和培育公众科学素养都能产生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大官厅乡白贾村小学)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论政府监督网络化的利与弊 摘 要:对于政府的监督一直是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一个受到有效监督的政府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民主执政和高效执政,才能更好地运行相关权力管理国家,而在各种监督方法中,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监督模式更加自由和民主化,虽然网络监督方便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但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弊端和网民素质的不等,使得网络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引导政府积极对待网络监督的方式来让政府监督网络化走向民主法治的一面。 关键词:网络监督;政府行为;网络言论 网络言论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督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一个个社会事件网络化,从而在论坛上、博客与微博上引发各路网民关于政府行为、社会道德以及人性的讨论,如果没有网络媒体这种新出现的、极具影响力的传媒形式出现,可能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能知道这些事情,而网络又促使人民紧盯这些事件,对这些事件展开广泛讨论,这些活动直接影响着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的实施,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给司法活动带来压力,网民的意见或多或少影响了司法活动。 一、政府行为监督网络化的特点 传统的行政组织系统一般是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分为三级,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如果这三层之间的分工不明,将不利于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而且也不利于沟通和传递信息,从而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浪费。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传递,打破传统的单向或双向模式。网格的形式传输,极大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使行政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管理大大扩展。此外,在中央和地方电网的影响下,一个新的趋势,功率分布可能是更符合中央和地方实际发展需要。地方得到一个更大的自主空间,政府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增加,网络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之间更密切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帮助政府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奥斯本曾说过:“官僚制模式是在等级时代里发展起来的,只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而政府行为监督网络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呆板的交流模式,此外,对政府行为监督通过网络可以使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得到很好的落实。此外,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民众对于政府的活动能够多一条了解的途径,也可以与政府展开互动,从而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行政主体。此外,网络监督平台能够使政府行为展现于阳光之下,让公众都能看得见,这样在另一个层面能够提高政府的民主性,提高公民对于政府的信赖度,更好地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基础。而网络监督人即为互联网用户,具有高度自由性,相对政府行政部门而言,这些监督中,每个网民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个个体的网络活动都是十分自由和自主的,因此,对于网民来说,可以对政府行为产生巨大的监督作用,但网民的自由性造成许多网民常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我的意愿行事,反正当前网络立法较滞后,凡是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政府也无法对网民行为进行控制。每个监督主体对于每个网络事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每个网络监督主体都是“独立的高度自由人”。但网络监督主体的自由也造就了网络舆论的混乱和虚假,然而,网民的社会属性,即网民仍然是普通公民,其地位相对行政主体来说仍然是处于弱势的,因此在社会角度上,网民仍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大多数发言权仍受到政府的监督管理,由于我国体制原因,正常途径很难发表自己的内容看法,而网络的出现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舆论的机会,而由于大家都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个体的心理上都会团结一致,扭成一股舆论力量压制政府的欲望,因此广大网民会不断从政府的行为中的挑刺,给政府施压,揭露更多不为人知的政府行为。 二、政府行为监督网络化的优缺点及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是公众对于政府的监督途径增多了,通过网络舆论来监督政府的活动取到了很好的成效,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民主治国的进程。在政府面对社会群体性事件及其他突发事件时,网络为这些舆论的澄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网络监督政府能够使政府负担起完善民主和高效的责任。当代政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型政府,一个民主的政府是一个能够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民主的政府一定会对民众的各种权利认真对待,而对于民众呼声,政府需要通过各种平台来及时了解,网络平台的出现能够使政府更广泛地实现及时了解民众想法的目的。民主政府在为民众服务的过程中,也要求民众能够普遍参与,双方互动,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加入到政府活动中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然而这种网络舆论一定是规范的网络舆论,这样才能提高政府权力的制约,实现控权政府,促进政府权责统一,这也是当代政府分权原则的必然要求。规范的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之一,可以促进民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再次,网络监督有利于建设一个合理分权的政府。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实现合理分权,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有些网络谣言者出于某种目的,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诽谤和诋毁,混淆大众视听,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保证信息的畅通和真实的传播,是开展言论监督的前提。但网络的匿名性和广泛性,网络信息庞杂而主观性强,信息过滤机制较少,我国大部分网络论坛、博客普遍出在管理缺位现象,因此网民、转载消息的限制性不强,信息真假难辨。而这些虚假信息,正是影响网络言论监督效力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的兴起对于谣言的散布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任何时代,谣言都会存在,其利用公众对事实不了解的空隙,在人际交流中快速传播。在过去,谣言的传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传播效果与范围有限,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等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在很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凡是涉及政府部门的问题时,网络言论几乎呈现一边倒的现状,给行政人员和事件的解决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障碍。 三、完善网络监督机制的相关建议 1.完善立法对于网络言论的管理 对政府行为的网络监督。是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网民是一个年轻的、偏执型的群体,他们往往喜欢标新立异,甚至有些消极,对待社会主流问题往往容易叛逆,常站在主流思想的对立面考虑问题。尤其是在思想汇集密集时,一旦有一股高调的舆论出现,其他人的思想和目光全部会集中到那个点,如果这股舆论是正面的,那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法制的进步。如果是负面的,那么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种倒退和麻烦。因此,对于网络舆论,需要政府能够积极引导和监管,否则,有些地方政府的小事件将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集团利用、散布,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真假难辨,公众无法看到真实的舆论。而虚假网络信息的存在,也严重地影响了网络言论监督的效力,对于政府,虚假的网络信息也使得公众对网络舆论监督失去信心。所以,很有必要完善关于对网站运营商的立法约束,使其对网络言论加强监管,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网络言论的真实性进行一定程度的甄别,对于毫无事实依据的谩骂和人身攻击性言论,应该过滤和禁止,并采取禁IP的方式进行惩罚。 2.推动政府建立相应的平台以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通过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地方政府能够集思广益,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合理化,使民众能够和地方政府有很好地交流,从而进一步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其次,有一个民众和政府交流的平台,地方政府能够很好地负担其高效便民的责任,而及时快速地针对民众的舆论监督,提高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互动,使法律权威和政府权威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也是新时期下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建立网络舆论应对平台制度除了能够加强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外,还可以加强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个开源的地方,除了民众会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外,还有一小部分不利于和谐安定的网络分子会针对政府展开舆论攻击,虚假消息、恐慌消息,从而达到其某种目的,因此,政府有必要有一个官方平台来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公众辟谣,识别虚假消息,尤其是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需要官方的力量来控制传播和引导公众情绪,从而更好地维护政府形象。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利与弊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这种形势下,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于200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教师的网络研修学习时代随之而来,教师培训的模式在逐渐地向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转变。我通过3年的网络辅导教师工作,对300多名网络学员的管理,体会到这种网上教学形式无论从学习结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还是从学习内容上是比较科学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让中小学教师们受益匪浅,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出来大家可以共同讨论。 一、网络研修的优势 1 培训资源丰富。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培训工作,研究、开发和探讨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力求快捷、便利、有效地为各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为中小学校进行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培训提供丰富的教改信息和优秀的网上培训资源。各地的网络研修平台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更直接地提供了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 2 培训时间灵活。有一位学员曾在学习日志中这样说:“可以说网上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学员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网上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网上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教师们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学员的亲身体会。是啊,只要学员们想学,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他们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自由人。也正是解决在职教师“帮”的最好办法。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中步调一致的局面,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复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深入理解专家的教育理念,突出体现了个性需要和特点。 3 交流空间广阔。在网研中每个学员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学员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其他学员的帮助,并且这种交流不受时间和次数的限制,从而为有兴趣的同行进行协同学习,共同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可能;异地进行科学研究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并且能吸收最好的优秀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完全打破了空间的障碍。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些学员的顾虑,打破了他们固步自封的思想,人与人之间通过“机”联系,而非面对面,就可以忽略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无所顾虑地和学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教师们的学习如鱼得水,热情高涨。如果学员们都能认认真真地对待这种网上学习,真正坐下来,听听本学科专家的讲座,从多角度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论是从教学理念上、教学方式、教学艺术上去改进教学都是相当有益的一件事。 二、网络研修的弊端 1 对学习过程监督、管理受限。通过3年来网络研修辅导教师的工作,我也从中体会到网络学习的弊端,比如授课教师、辅导教师和学员及各级管理者几个主体不能面对面地沟通,信息反馈不及时,从而造成缺乏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监督;学习时间即使能保证,但不能肯定就是学员自己在真正参与学习,也有可能为完成学时要求而空开电脑,纯粹是资源浪费;还比如从作业的提交上可以看出有部分学员的作业是相同的并且是网上摘抄或下载的;有的作业与题目不相符,只是为了应付篇数;有的过于简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有的过于繁杂,这主要是从网上下载的东西。自己不愿修改,也不会修改,因为根本就没听课,不知道作业从何做起,只能直接提交上来,认为只要跟题目粘边就可以,根本就没认真对待。这样类似的作业,我们一定会让他们重新写,退回去重新提交,以示要端正学习态度,珍惜这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创造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2 学习效果不能准确掌握。就是不能够真正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三、改进措施 我认为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比如:让受训学校每个学科出一个学习代表,把他们的学习情况汇总上来,然后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见面会,见面会主要由班长、辅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把存在的问题汇总一下,以便改进工作,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这种反馈也有利于我们进修学校对继续教育培训探索新的更先进的培训模式,加速研训一体化的进程。如果有必要,就要进行面对面地教学,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这也是辅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势必会走过场,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而且浪费学校的物质资源,投入太多,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而且让部分学员对专业化发展失去信心和兴趣。 其次,非常有必要对受训教师进行课堂随访。教师进修学校的辅导教师除了在网上进行学习辅导外,还应该经常深入各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路径,是了解学员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和学员面对面效流的最好机会:有目的地与学员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总之,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并为网络研修的组织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便于他们改进、完善研修网的内容、培训项目和考核方案,网络研修辅导教师必须起到网络组织者、管理者和学员纽带的作用。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 〔关键词〕 网络;中学生;利与弊;虚拟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正在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还是弊,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对这个问题做出深入的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随机问卷调查情况 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笔者采取了查阅历史文献、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三种方法。其中文献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国内各大媒体和各专业期刊杂志中的文章等。 1.调查的对象:上网的初高中在校同学。2.被调查人数:高中生30名,初中生20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15名。3.上网地点:公共网吧(49%),家里(29%),学校网吧(10%)4.上网目的:玩游戏(62%),聊天(20.4%),找资料(10%),其中一部分人是找明星的相关资料,其他(7.6%)。5.上网时间:每周平均上网时间50人中有34人都超过了10-12小时以上,个别甚至超过了20小时。6.上网对身体和学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50人当中有21人曾经由于上网导致视力降低、体力差、心情郁闷、反应迟钝和头晕等症状;在学习方面,49%的人因为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只有15%的人成绩提高了。 二、分析研究结果 1.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1)开阔视野:网络的信息含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加强对外交流:中学生上网可以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2.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1)网络丰富的信息容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中学生来说负面影响甚广。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这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丧失道德规范。 (3)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互动性的立体途径。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 3.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1)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中学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身体的全面发展,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求,这些身心发展的特点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干扰。 (2)互联网本身的原因。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就为以盈利为目的的色情服务行业提供了难得的经营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常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网民都能随时看到,当然中学生也不例外。 (3)家长和学校的原因。调查数据显示,有七成的中学生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指导孩子正确上网,而学校作为中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三、研究结论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给予指导和适当的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这将是家庭和学校解决中学生上网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网络利与弊论文:浅论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摘 要】网络语言已随着网络的应用及普及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对语文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让它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教学;利;弊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在信息传播和科技发展过程中,“网络”无疑成了人们交流工作、信息往来的主要工具。自然的,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样的,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也是史无前例的。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网络语言所带来的利和弊,实行“拿来主义”,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添风采和更有活力。 说起网络语言,其实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如软件、硬件、病毒等。另一个含义是指在网络交流中常用的词语,如冲浪、美眉、给力等等。本文在这里涉及到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和许多新兴事物一样,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种群中的一个新兴物种从起初的不起眼——引起人们的兴趣——直到铺天盖地的席卷和冲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网络语言这一新兴物种呢? 一、坦然面对和接受网络语言的“利” 1.网络语言自身的优点 仔细分析,当今社会网络语言得以大量使用,无不显示出它自身的优点: ①新颖实用。新颖性是网络语言的最大亮点。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一个虚幻而自由、张扬而随意的空间里面,人们往往能摆脱现实中的种种束缚,这就给网络语言的诞生提供了一方难得的沃土,使得网络语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网络语言表现出更具新颖性和巧妙性。自然就容易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并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实现快速地被使用。如去年出现的“给力”一词,其使用率之高之广远远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上到中央的《人民日报》的标题,下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用语都有它的身影。即便用“无孔不入”这个词来形容它也不为过啊。 ②生动形象。为了能在虚拟的空间更快更好地交流,并且表达出至真至切的情感,人们在网络中创造了很多生动形象且又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如“菜鸟”表示在网络技术及其它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恐龙”指无论相貌和性格(主要是相貌)其实际和想像相差过于悬殊的女孩;“网虫”指每天花很多时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上网的人等等。这些词不但传神形象更是符合人们的日常审美习惯,给虚拟的网络世界带来许多的生气与活力。 ③简洁明快。网络用语杂合汉字、数字、符号和字母等元素,综合了各种元素的精华和特色,简洁却明快地表现了特定语境下的词语的特定含义,并改变了部分词语的常规意义,从而创制了网络用语的全新的解释和用法。如用“东东”一词表示东西,其词意的丰富性和词性的灵动性远远高于汉语常规词“东西”。此外,因网民在交流过程中常使用一些符号或数字以及简单字来表示更多更长的语义,使得网络用语的明快性也十分凸显。如用“表”字表示“不要”的意思;用数字组合“94”表达“就是”的意思等等。 ④幽默风趣。虚拟而轻松的网络平台给人们提供了轻松随意的交流契机和空间,网络用语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得以产生。所以一些休闲而风趣、幽默而生动的网络用语就迎合了广大网民的需求,或幽默风趣,或张扬创新,或调侃随兴,满足着不同需求者的喜好,装扮着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氛围。如“人肉”、“坑爹”等词。 2.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会给语文教学尤其是语言学习带来诸多益处 正因为网络语言有着以上种种的优点及优势,而且网络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所以广大的语文教育尤其是语言教学方面不可因噎废食更不能武断的认定网络上的“东西”都是洪水猛兽,都是不可接近的。 ①“不断创新的人民语言,它们对丰富现代汉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带有进步意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认为,网络语言的活跃,是时代的反映,是思想解放的反映。语言文字需要规范,尤其是教学用语更需要规范。但规范不是说把语言文字管理得很死、不能逾越雷池一步,这是不需要、也是不可能的。社会不停的发展,在今天中国多元化的社会下,人们的思想很活跃,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落后的表达形式,人们的生活要求我们的语言相应的有反应。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现在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语言表达一成不变,我们的语言表达手段也应该随之丰富,否则就会滞后于社会生活。而网络语言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都有好处。 ②加快信息的传播和增强人们的交流速度,给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研究热点,为语文教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网络作为一个大众信息平台,因其信息交流的快捷和内容覆盖的全面性早就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了。再加上网民中青少年占着绝大多数的份额,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奔放,自主性和创造性都极强,这就很容易催生出更多更新的创作素材和创作形式,如网民们从开始的网络聊天,发展到论坛发帖或灌水,后来又趋向网络个性签名或创作网络文章,直至变化到现如今的几乎人人都热衷的微博等等。此外,在多种多样的形式面前,使用个性化语言或词语更是彰显个性和表现自我的最主要方式,很多网民在自己的创作中并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创作,正因为如此,新颖、个性且张扬的一些新的网络用语或词语才层出不穷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而给文字创作的领域拓展出更大更广的空间。 ③加强表达直观意象的功能,增进语言的表现能力,为语文教育尤其是语言学习开拓了新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网络之所以能成为今天人们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最主要工具,无不跟这个平台的方便快捷以及门槛低等因素有关。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不敢放肆不敢张扬甚至连牢骚都不敢发的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于是广大民众的创作激情和创作冲动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并最终获得了“我的世界我做主”的所有权,自然地,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个性化词语或词句的机率就比传统的、硬式的创作方式多得多。这为语文乃至中文的学习和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网络利与弊论文:网络、动画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摘 要: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网络无处不在、动画层出不穷,这些内容对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吸引孩子观看、操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利与弊 一、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利。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都有所反映,主张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2.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即身教胜于言教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 二、网络、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网络、动画盛行的原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化,人们获取信息和生活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只好借助于网络、动画等手段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腾出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多样化的生活。结果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溺于其中,或者上了瘾不能自拔等。 2.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1)网络对素质教育的利好之处 ①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 网络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扩大知识面。网络教育超越了传统单一平面化的教育内容,将多个学科的各种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各种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把孩子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使孩子能接触到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②提高孩子的求知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 孩子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要获取的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和促进其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使孩子的智育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③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孩子创新思维提供了材料,使其想象力有了源头,而多种类的网络环境又为孩子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其想象力有了腾飞的舞台。网络是信息化的重要产物,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增长知识,积累信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使身在局部的孩子可以放眼大千世界和无穷的宇宙空间,激发孩子的开拓创新精神,追求科学精神。 (2)网络对素质教育的不利之处 ①过度上网容易产生上网综合症、网络孤独症 由于网络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孩子们产生对网络的迷恋,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是至高无上的。有些孩子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现象应运而生,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摧残了好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警告,青少年上网学习知识值得鼓励,但如果过度沉迷其中,将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加之长期与家庭缺乏沟通,势必导致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乃至日趋淡漠。 ②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使孩子们对自己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质疑 众所周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泛滥,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年学生往往易受这些不良内容的诱惑和影响。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带来了种种困惑,在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冲击下,如果缺乏有效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可能难以协调和统一,进而对他们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1)动画对素质教育的利好之处 ①改变暴躁情绪 由于幼儿对于卡通动画片拥有高度的专注力,收看时所受到的教育效果会比其他工具好很多,比如书本、录音带等,可说是相当适合用于调整幼儿性格的教养工具。平时父母可先多了解动画内容,筛选出适合幼儿观赏的精品节目。再说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很忙,下班后也可能要加班或忙于家务,无法长时间陪伴幼儿,因此幼儿可能会闹情绪,此时便可挑选适合的动画给孩子看,帮助他稳定情绪。 ②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现在的动画片很多都加入了一些生活常识、交通规则、日常礼貌等学习内容,并融入到动画故事中,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 ③加速语言学习 说到卡通动画片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多家长可能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只要婴幼儿能够多接受语言刺激,就可以达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如果父母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话,不妨多让幼儿收看卡通片,可间接增加其语言刺激。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卡通动画片,可能令许多父母感到头大,因为总是担心卡通片里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因子。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导小孩如何学习生活细节,家长可借机将卡通片中的内容转化成日常生活,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卡通片中的负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家长也可趁机告知幼儿“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去思考卡通片的情节、逻辑,并且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问题。 (2)动画对素质教育的不利之处 ①身体素质比较差 有些孩子如果太热衷于动画片的话,往往缺少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而宁愿选择在家待着看动画片。久而久之,身体方面的锻炼就会越来越少。 ②不愿与人过多交往,比较孤独 孩子看动画片养成习惯之后,往往会更愿意选择独自在家,而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因为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必须学会谦让、有先后顺序等规则,而自己在家看动画片则会随心所欲。 ③视力下降严重 长时间盯在电视上或电脑上,会使孩子的视力急速下降。小小年纪就要戴上眼镜,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无疑会增加日后学习和生活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总之,通过以上从网络和动画这两个新生事物分析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影响,作为家长,一定要因势利导,既要肯定其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有利之处,也要及时纠正孩子在使用和收看时所吸收的负面影响,为提高孩子的素质做好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