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探究:微课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微课教学方法已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将微课教学方法融入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中仍需探索。文章介绍了微课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探讨了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微课教学方法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将成为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微课;儿童口腔医学;教学 1儿童口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中的小综合课,它涉及到口腔医学中的各个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在各大门类中都已经涉及,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整本书通讲,那么很多知识点就与其它课程重复,凸显不出儿童口腔的特色,加之教学大纲中给予儿童口腔医学的学时较少,重复讲授不但浪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避免重复,同时明确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的,我们必须把儿童作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象,提炼出着重针对儿童的知识点,重点突出特色分明的进行教学。“微课”教学的理念非常符合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特点,广州医科大学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进行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2微课产生的概念和优势 “微课”(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正式提出的[1]。所谓“微课”是以精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的组合[2]。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包括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微课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特点 要想把微课有效地融入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将微课的特点同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下是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体会。 3.1微课能直观生动地呈现抽象的知识点儿童口腔医学是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为对象,研究其口腔范围内之牙、牙列、颌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儿童口腔医学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多且杂,理解起来抽象。例如儿童颅面部与牙列的生长发育,如果只用理论知识来讲解会显得非常抽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逼真的三维动画和视频图像来模拟连续的颌面部生长发育过程,具体形象地把生长特点呈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直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2微课教学实用性强儿童口腔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操作技术,微课的优势就显得尤为明显。在老师讲解完操作要点后观看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加深印象或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引导学生逐一找出要点都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3]。例如儿童局部麻醉这一节可以根据每个部位麻醉的特点在临床操作中制作微课视频,注射部位、深度、术者姿势清晰可见,学生还可以根据操作视频中没看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明确的问题,教师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增强印象。另外,制作的视频可以重复播放使情景再现,作为学生课后复习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增强自主选择性。 3.3知识点细化,重点突出传统教学中也有从网络上或其它渠道获取的视频、图像资料,然而很多都存在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因而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微课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把知识点、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图像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例如年轻恒牙龋病可以进行以下具体设计:年轻恒牙特点—患龋特点—治疗要点(深龋病例操作注意事项)—小结(强调难点)。 3.4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度和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教师在微课的备课中能更深入地研究知识点,并且思考如何把知识点以化繁为简的方式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也促使教师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回顾和反思,不断学习和修正,这都将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医学院校的很多老师同时又是临床医师,碰到好的病例可以将资料以微课的方式及时与学生分享。在微课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观念、教授的语言观念、授课的时间观念等都将受到全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必定会将教师引导到教学研究中来[4]。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会对知识点有更多的创新性思考和提炼,而不是简单重复,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中更有效的驾驭课堂。 3.5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从中收集资料及获取信息,而后进行交流讨论,指出观看视频中发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针对性进行总结和补充。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真正需求对微课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观看视频的记录了解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进展,便于教师在接下来的临床示教过程中选择重点进行教学,更加省时高效。 4结束语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积极开发“微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可用的配套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题单一明确,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发现某一知识点或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可进行单项强化;还可利用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这不但满足了学习现代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自主学习,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当然,“微课”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因为短而不能窥见全貌,对于一整节课的设计和发生情况往往不能穷尽[5],这就需要将整节课的教学与微课研究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讲述与微课视频的流畅衔接,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主次分明,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谢灵芝 曾素娟 谢远雯 徐冬雪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探究: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1合理安排教学时序 以往儿童口腔专业本科教学课时为37学时,与国内同类院校差别不大;但由于教学内容多,大部分学时用于理论学习。我们凝练理论学习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60%);同时,模块理论教学与实验课、临床见习交替进行,大力开展“仿真头颅教学”和“病例PBL教学”,增强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效率。针对儿童口腔疾病病种多和发展迅速等特点,以临床为背景,使学生“眼见为实”,增加印象,便于理解和吸收。 2建立临床前培训体系 2.1引入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学模式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2]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儿童口腔科护师依据培训脚本模仿患儿家属,娃娃玩具模拟患儿,配合医学生训练医患沟通技能。主要包括:与患儿及监护人交流过程中沟通技巧(动作及语言)的运用、诊疗行为控制能力(问诊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查体过程的爱伤观念(体位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导老师与SP进行示范性的医患沟通演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性点评,锻炼学生关于“问与诊”的综合能力。 2.2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CBL)建立临床诊疗思维[3]在学习过程中,以症状入手,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让学生以症状和疾病的关系进行讨论,发掘具有相同症状的各种相关疾病中隐含、潜在的差异,在对疾病进行充分鉴别诊断的前提下,提出相关治疗问题,并对疾病的预后和预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见。例如:以儿童“地包天”症状为出发点,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诊断,明确病因(不良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采集诊断依据(头影测量分析),进而诊断反牙合的类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讨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不良习惯(咬唇、吮指、舌习惯、偏侧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遗传病(唇腭裂、各类综合征等);对因和对症的治疗方法(哺乳喂养姿势宣教、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习惯、牵引器或颏兜辅助活动矫治器纠正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复发的措施和建议。学生通过相应训练后,逐步建立“以症状为中心、确定临床表现、鉴别而诊断、选择对因与对症治疗方案、术后医嘱及预后评估”的临床诊疗思维。 3完善本科生实习的临床培训模式 3.1临床规范化操作培训儿童口腔科临床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包括:了解科室诊疗环境,熟悉了解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和治疗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临床操作流程;树立医护人员形象,养成标准规范的操作姿势和体位,掌握与患儿交流语言艺术等。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定期开设临床教学讲座,对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强化学生掌握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操作习惯,传承我院“无痛、无交叉感染、无远期碍害”的治疗理念,并指出种种非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弊端和后果,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 3.2增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我们把实习生定位为初级医生,让他们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开展临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诊患儿多、病种多、挂号难的问题,让实习生参加门诊挂号导医,使之熟悉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和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此外有意识加强学员对临床问题的独立思考,改变学生传统的“临床见到一种疾病就增加一点知识”的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疾病之间的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强调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加强学员综合诊疗能力、应变能力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门诊结束后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临床问题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小班学习,汇报典型病例或接诊情况,示范或重申重要环节或操作步骤,共享特殊病例,及时纠正接诊中存在的缺陷及不当操作,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科室的科研活动、业务学习、研究生开题及答辩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腔临床各领域间的关系,学习临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临床思维方法和锻炼临床科研能力。实习生出科前,进行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作为毕业考试的一项成绩。 3.3通过开放式办学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儿童口腔医学教授等来院为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指导和理论授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美国儿童牙科学会以及国际牙齿外伤协会的诊疗规范,掌握国际最新的儿童口腔医学诊疗理念和发展趋势。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科举办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同时,开拓视野,接触适应临床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诊疗技术。 4建立适应执业医师考试的评估体系 国家执业医师理论考试中儿童口腔医学模块虽然所占比重小于口腔内科学其他专业,但其题目侧重临床应用,专科特色鲜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牙齿发育、牙体牙髓疾病、牙齿外伤、咬合诱导等),题目灵活性大(乳牙及年轻恒牙与成年恒牙临床治疗理念几乎完全不同),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导致近年成为考试的难点之一[4]。分析在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部分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对题干理解不透彻,对问题的回答不全面,专业术语运用不正确等问题,提示考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临床工作能力欠缺。因此,我们逐步建立了适应当前形势的儿童口腔医学本科实习评估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理论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临床诊治病例汇报答辩。首先模拟执业医师理论考试进行专业知识水平考核,根据国家口腔职业医师笔试儿童口腔医学考试大纲,进行考题删选,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其次模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进行临床操作能力考核:采用一对一椅旁面对面考试的办法,根据学生的所学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医患沟通能力,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口腔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职业行为道德、治疗方案设计、无菌操作原则、儿童口腔专科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内容。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均与全国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中有关基本操作部分基本一致。最后临床诊治病例汇报答辩进行临床诊疗思维考核:要求实习学生选择临床实习接诊的完整病例中整理1例或1组自己感兴趣的病例进行汇报,内容包括选取病例的意义、知识扩展、临床诊疗过程、预后评估、诊疗感想体会等,教员进行评分和给予点评。此外教员就学生的汇报病例,提出临床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循证医学方法,文献检索资料,书写相关综述,锻炼临床科研思维。经过努力,2014年我校的执医理论考试儿童口腔医学的平均成绩为8.4分(总分10分),较2012和2013年的平均成绩(约6.0分)上升了2.4分。总之我科在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口腔临床实习三者有机嵌合,建立了一整套更加符合口腔医学本科生感性、感知、认知规律的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体系,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成为本科学员的最喜爱的专业课程之一。期望我们的努力为口腔医学本科生在以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专科医师培训,以及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轩昆王小竞张彩娣樊淑梅谢诚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儿童口腔科教务科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探究:微课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教学方法已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将微课教学方法融入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中仍需探索。文章介绍了微课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探讨了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微课教学方法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将成为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儿童口腔医学;教学 1儿童口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儿童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中的小综合课,它涉及到口腔医学中的各个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在各大门类中都已经涉及,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整本书通讲,那么很多知识点就与其它课程重复,凸显不出儿童口腔的特色,加之教学大纲中给予儿童口腔医学的学时较少,重复讲授不但浪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避免重复,同时明确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的,我们必须把儿童作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象,提炼出着重针对儿童的知识点,重点突出特色分明的进行教学。“微课”教学的理念非常符合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特点,广州医科大学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进行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2微课产生的概念和优势 “微课”(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正式提出的[1]。所谓“微课”是以精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的组合[2]。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包括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微课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的特点 要想把微课有效地融入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将微课的特点同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下是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体会。 3.1微课能直观生动地呈现抽象的知识点 儿童口腔医学是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为对象,研究其口腔范围内之牙、牙列、颌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儿童口腔医学涉及内容广泛,知识点多且杂,理解起来抽象。例如儿童颅面部与牙列的生长发育,如果只用理论知识来讲解会显得非常抽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逼真的三维动画和视频图像来模拟连续的颌面部生长发育过程,具体形象地把生长特点呈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直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2微课教学实用性强 儿童口腔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操作技术,微课的优势就显得尤为明显。在老师讲解完操作要点后观看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加深印象或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引导学生逐一找出要点都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3]。例如儿童局部麻醉这一节可以根据每个部位麻醉的特点在临床操作中制作微课视频,注射部位、深度、术者姿势清晰可见,学生还可以根据操作视频中没看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明确的问题,教师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增强印象。另外,制作的视频可以重复播放使情景再现,作为学生课后复习资料,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增强自主选择性。 3.3知识点细化,重点突出 传统教学中也有从网络上或其它渠道获取的视频、图像资料,然而很多都存在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因而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微课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把知识点、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视频或图像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例如年轻恒牙龋病可以进行以下具体设计:年轻恒牙特点—患龋特点—治疗要点(深龋病例操作注意事项)—小结(强调难点)。 3.4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度和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教师在微课的备课中能更深入地研究知识点,并且思考如何把知识点以化繁为简的方式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也促使教师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回顾和反思,不断学习和修正,这都将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医学院校的很多老师同时又是临床医师,碰到好的病例可以将资料以微课的方式及时与学生分享。在微课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观念、教授的语言观念、授课的时间观念等都将受到全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必定会将教师引导到教学研究中来[4]。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会对知识点有更多的创新性思考和提炼,而不是简单重复,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中更有效的驾驭课堂。 3.5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根据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从中收集资料及获取信息,而后进行交流讨论,指出观看视频中发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针对性进行总结和补充。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真正需求对微课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观看视频的记录了解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进展,便于教师在接下来的临床示教过程中选择重点进行教学,更加省时高效。 4结束语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积极开发“微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可用的配套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主题单一明确,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发现某一知识点或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可进行单项强化;还可利用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这不但满足了学习现代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自主学习,还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当然,“微课”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因为短而不能窥见全貌,对于一整节课的设计和发生情况往往不能穷尽[5],这就需要将整节课的教学与微课研究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讲述与微课视频的流畅衔接,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主次分明,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探究:提升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成果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其在医学领域主要的形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对某一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的设计等进行讨论学习。该教学法采用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讨论式教学[1-2],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在我国大陆地区很多学校很多专业也采用了PBL教学法。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在为PBL教学法的推广提供参考。我们引入PBL教学模式,以帮助口腔临床医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与患儿及监护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3],提高儿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质量。 1PBL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及流程 1.1教学病例的选择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经历了牙列的三个阶段。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在牙齿和牙髓的保留方面,有诸多方面不同于成人。针对儿童口腔临床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病例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并且从病例中引出问题。以8岁儿童上前牙冠折露髓和牙本质暴露为例,描述①病史,主诉,症状: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当时全身及局部情况,是否采取急救措施,已作何种处理。②临床检查,包括颌面软组织、颌骨、关节情况,咬合关系,牙体硬组织,牙髓和牙周,牙齿松动度和移位情况,X光片等,由辅导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诊断和可行性治疗方案。 1.2问题的提出 实习医师在进行简短的讨论之后,明确该病例需要注意年轻恒牙的牙根发育和牙髓的保存。治疗的重点着眼于牙根是否发育完全和牙髓保存方法的选择。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牙髓活力状况,牙齿松动度和移位,咬合情况,X光片所示牙根牙周情况等。在这个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相关的知识点,只起组织协调作用,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1.3自学解决问题 实习医师就牙根发育和牙髓保存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一方面复习课本知识和以前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到图书馆或通过因特网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在检索方面辅导教师可给予指导。在复习和查询资料期间,学生间还可进行小范围的交流讨论,对彼此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直至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和交流,以便保证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1.4小组讨论小结并提出新的问题 实习医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相补充,加深对已获信息的了解,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治疗方案,最终由辅导教师对讨论结果做出评论,并对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总结讲述。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总结对牙髓保存的方法,部分活髓切断术和冠髓切断术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例如选择的时间,牙髓活力的判断,盖髓材料的选择等。此时,可将问题进一步深化,给出新的思考问题。通过逐步给出复诊时间,不同的主诉及临床检查,由学生根据所给资料调整治疗方案。如当活髓切断术失败后,出现牙髓炎症状时,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从而引出根尖诱导成形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 1.5在临床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所安排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口腔临床医学生在有限的临床实习中不可能全面系统接触儿童口腔病人。学生在实习之前已经完成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另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亲自接诊或观看同学老师接诊儿童病人,举一反三,实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2PBL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的优越性 2.1PBL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诊疗技能书本上的内容是分学科分章节的,重点比较突出,而临床的很多实际问题是各个问题的综合体,不是某一个章节的知识就能完成。为了解决临床问题,需要综合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加以全面的分析,并随着诊疗过程患者的转归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综合分析过程中,学生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全面考虑和解决问题。从临床检查、病因分析到制定治疗计划和临床操作的实施,系统全面的考虑使学生们对各种疾患的诊疗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PBL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为学生提供了临床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考能力。 2.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科研、创新能力问题提出后,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询相关文献,了解与问题相关的发展、研究、进展。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寻找答案,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文献检索等自学能力亦获得提高[4]。另外,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学生的PBL整个过程与科研工作的过程是一样的,这也就使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的同时,也为将来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童口腔临床中,医患关系由医护人员、患儿、监护人三边关系构成。儿童口腔医生既要做到与家长充分沟通,充分配合诊疗工作,又要根据患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用有别于成人的交流与沟通方法,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以小组内讨论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相互交流与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默契。通过课堂中的辩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简洁易懂的将问题阐明,与家长恰当的沟通,获得理解支持。 2.4使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PBL教学过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需要严密逻辑思维,从核心教学内容的提出,病案的收集选择,到帮助学生查阅文献,总结讨论,准备教师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教学过程中可能衍生出来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4]。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来,尤其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另外,PBL对教师把握课堂的节奏的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则应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将时间合理分布,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问题将讨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避免学生在感兴趣的非重点话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3PBL在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需注意的问题 3.1PBL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PBL教学法需要大量时间,而传统教学时间有限。在临床实习前学生通过传统讲授方式对教学重点、难点有初步理解,在临床实习中通过PBL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帮助学生更完整地完成临床工作。 3.2教学设计和节奏PBL法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好的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化重点的掌握。通过环环相扣的设计,能将多个相关的知识点或一个知识点的多个方面向学生阐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PBL法实施中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适时把握教学节奏,将学生向重点、难点学习理解上进行引导。PBL的教学顺序与临床工作相同,先接触问题,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5]。PBL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等得到很大的进步,但PBL教学中国内尚没有相应教材和参考书出版,教师需参考大量资料,并根据临床经验,参考资料,设计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口腔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探究:留学生儿童口腔医学教学论文 1抛锚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留学生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总共设计为60个学时,包括24个理论学时和32个实验(见习)学时。在本次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在理论课之前先安排留学生参加临床见习或者情境模拟的实验课,经过实验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再通过理论课来总结与加强学习的内容。课程设计如下: 1.1创设情境 引入“锚”,即设计生成新的情境,以课堂模拟、临床见习,并结合留学生语言沟通上的特殊性,创设情境,以解决临床思维培养和操作中与患儿沟通的问题。比如在牙外伤这一章节中,首先构造一个虚拟的儿童患者因牙外伤而来医院就诊的情节,让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情节演绎过程中要求留学生用中文进行医患沟通,掌握口腔门诊常用的口语。而在其他一些门诊较常见的病种介绍中,会安排留学生进行临床见习。通过教师对诊疗过程的介绍与留学生自己对该过程的观摩,使学生们对这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治疗操作。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类型儿童所进行的行为管理,也给学生们如何与儿童进行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总结起来,在课堂上我们所虚拟的情节和在临床见习中与下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患者的诊治就可以设定为下次理论教学的“锚”。 1.2确定问题 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隐藏在“锚”里的问题。问题必须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最好是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开阔思路,有更多探究的空间。比如在儿童龋病这个章节,在接诊到一个有广泛性龋齿的小患者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针对不同深浅的龋齿,可以采取哪些修复方法,选用哪些充填材料?选择的理由是什么?”而在虚拟的临床诊疗情境中,因为要求学生进行的是角色扮演,我们在分组进行角色分配时就设定了问题,对不同的角色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临床见习和自主学习也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1.3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则在一旁加以引导。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强,他们的英语水平也普遍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他们不像中国学生那样勤奋,上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他们不仅能结合教材预习理论课的相应内容,而且更善于利用多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去查阅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信息的主动索取者和知识建构者。在此,学生将不再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是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各类信息资源,并将信息加以分类整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问题的主题,将有效信息联系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1.4交流与协作 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参与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习过程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留学生更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课堂的讨论非常激烈,大家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涌现出非常多的信息。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国情的不同和观念的不同使他们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互相之间的讨论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的观点,互相启发,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各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在学生们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时,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们所获取的资料远远超过了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学生介绍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比如在儿童龋病这一章节中有的学生查了很多充填用的材料(包括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及的复合体、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等材料),有的学生提出了针对大面积龋齿应该用预成冠来修复,前牙用剥脱冠来作美容修复,还有些学生甚至涉及到了乳牙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治疗。通过讨论,大家一起理清了思路,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对儿童龋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1.5总结与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所得到的信息,并对整个教学作出评价。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该围绕3个方面进行评价,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并提出在这次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在整个过程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抛锚式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它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2初步成效与分析 对这一届8个留学生的儿童口腔医学课程进行新模式的教学后,他们的期末平均成绩达到了91.5分,比上一年级提高了8分。由于语言的进步,也使他们在后来的临床实习中有了更多与患者沟通的机会,在儿童口腔科实习过程中平均每日接诊人数比上一年级增加了60%。究其原因,主要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不仅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他们对于自己所获取接收的知识信息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决了因为语言的障碍导致教师所阐述的一些原理留学生们无法透彻理解的问题。再加上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对疑难问题的讨论,更加深了留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扮演着主角,而教师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一旁给予一定的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角色扮演的实验课中,由于要求用中文进行沟通,留学生们对于学习中文都有极其浓厚的兴趣,虽然开始有点不熟练,但经过一两次课后,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口腔门诊常用的口语了,这给他们日后的临床实习也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在角色扮演或见习实验课结束后,经过自主学习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分析,促进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整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另外,抛锚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类似或者是真实的临床诊疗情境,让学生接受真实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相关知识的原因,并且知道在何种情境应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这对留学生在日后的实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起了很大的作用。 3应用抛锚式教学的体会 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留学生教学除能有效解 3.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学生们好奇爱问问题的特性使得他们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很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及解决的方法,也使学生们注意到问题情境中一些关键性的特征,使学生感知变化,从新的视野看问题,进一步理解“锚”,从而促进学生提出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提高。 3.4促进思考 抛锚式教学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扮演着真实的角色调查问题时,能明确自己的知识差距,积极查询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我们这次教学改革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课程设计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课程形式还需要更多元化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考核评价还未形成与抛锚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一套考核体系;还有就是教材的问题,为了辅助理论教材的学习,接下来需要根据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编写出一本相应的实验教材。 作者:周海燕梅丽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 ;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小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着,这毫无疑问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我观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致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 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俗语说的好“对孙子只许疼,不许管”,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 家长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在农村为数不少的家长,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根本就没有塑造孩子健全心理的意识,因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片面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就是教育的全部,忽视对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引导。 4.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时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的能力。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但首先要树立以下这些观念: 1.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助,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老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 2. 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班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4.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记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并还有时间上的规定。 6.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条途径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积极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个案教育。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根据各班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的心声。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节假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比如心理辅导室,带小学生参观比讲它的作用更合适。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2)与人谈心。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善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小学这个基础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高庄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本文是在分析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生现阶段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 虽然教育部要求在2000年秋季开学起,就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是到目前为止,在农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有人在烟台几个县市区中小学走访调查研究过,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咨询教育教师,但没有一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大多数学校里,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说法,小学生言行出现问题,还是任课老师跟班主任处理。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滞后 在农村小学,一个学生被指认“你心理有问题”,那就等同于被贴上了“精神病、神经病”的标签,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偏差,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观念里,家长更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被指为精神有问题。而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的眼光几乎还只是投注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学生的言行问题,教师和家长各自针对具体事件作一些简单的惩罚与教育,谁也没有想到要找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心理教育。那几所绝无仅有的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然也形同虚设。 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但是这并不是说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90后”“00后”,独生子女娇惯的家庭教育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鱼目混杂的网络环境,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想要的东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家长责备半句,就绝食抗议离家出走;老师一点批评,就大胆顶撞甚至出手殴打老师等等现象,各个地方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应该说,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农村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缺乏安全感、自卑、冷漠;2.学习焦虑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3.性格与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易怒;4.人际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抑郁恐慌;5.挫折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三、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这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展好下列心理辅导活动,以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农村小学也应将心理健康活动课列入课表,可以把班会、队会等安排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问题分析、角色扮演、游戏、课堂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讨论、活动,并亲身实践。在活动中,老师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烦恼,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2.设立“悄悄话信箱”和心理咨询室 农村小学大多规模较小,但也应设立“悄悄话信箱”和“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3.开展“留守孩关爱工程”活动 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孩”较多,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作为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孩关爱工程”活动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教师应对每位留守孩进行个案分析,经常与他们谈心,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留守孩”能深切地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4.创设优美环境,陶冶高尚情操 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优美环境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首先,农村小学应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农村小学一般条件比较差,但也应做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赏心悦目,从而乐观向上;其次,应注意抓好校风校纪,因为良好的校风校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其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 5.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实践证明,家庭对学生的成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观念、态度、教养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许多事实表明,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丧失,而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重智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则是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现。尤其是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教育方法不当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可通过家长学校和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要】 视力残疾小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形成心理问题,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提出了"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苏北农村 视力残疾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一、研究背景 视力残疾小学生由于视力障碍,社会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出无所适从、粗鲁、易怒等异常心态。 我国特殊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有关低视力学生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几乎很少。为了视力残疾小学生更和谐地发展,更健康地成长,我们要探索出一些针对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促进视力残疾小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分析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自卑、孤独、偏执。先天性视力残疾小学生和后天性视力残疾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差异。先天性视力残疾小学生看问题更容易片面,容易形成偏执、倔犟和冷漠的心理特征。后天性视力残疾小学生,或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小学生,表现出自卑、孤独和敏感多疑。 2.依赖、自私,自理能力差。平时由于父母的溺爱,使视力残疾小学生不自觉养成一种对劳动的厌恶和对他人的依赖性,自理能力差,自己能干的事不愿干。视力残疾小学生争强好胜,目中无人,怕受挫折,容易形成依赖性而缺乏独立性。 3.容易发怒,行为粗鲁。在交际中,有的视力残疾小学生容易发怒,有些视力残疾小学生行为粗鲁,容易发怒、争吵或打架,表现出攻击性,做出过激反映。 4.嫉妒,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力残疾小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内心非常痛苦。有个别视力残疾小学生还表现较强的嫉妒心理,患有多动综合症等。 5.青春期综合症。视力残疾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视力残疾小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亦称为青春烦恼;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三、掌握影响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一)主观方面 1.视力残疾小学生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视力残疾小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形成强烈的逆反等异常心态。 2.自我评价不客观。视力残疾小学生自我评价常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学生开始逐渐确立强烈的自我意识。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他们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4.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他们与他人相处时常遇挫折,内心极度压抑和焦虑,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产生孤独倾向。 (二)客观方面 1.家庭方面 (1)部分视力残疾小学生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家长本身就是盲人,对视力残疾小学生态度冷漠。 (2)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3)家庭的溺爱。父母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以至造成视力残疾小学生依赖、懒惰、自私等心理。 (4)家庭分裂的创伤。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2.学校方面 (1)当前在盲校教育管理中,几乎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视力残疾小学生的社会交往,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造成退缩、怯懦、恐怖等不良心态。 (2)学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造成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3)一些教师忽视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不当的教育方法,损害视力残疾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3.社会方面 社会上个别人对盲人存有偏见,歧视、嘲笑盲人,致使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造成伤害,产生不满,怨恨的情绪。 四、探索出培养苏视力残疾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途径 (一)自我教育 要发挥视力残疾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视力残疾小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习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1)学会放松。(2)与人谈心。(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二)学校教育 1.挖掘"隐性"的环境课程,营造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一个多学科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对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对视力残疾小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独特的价值,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校应该从视力残疾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立足课堂,抓好学科渗透,培养视力残疾小学生健康心理 :每一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全面发展人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任务。而数学中的心理教育任务则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自然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创造思维的品质。艺术学科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学科着眼于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视力残疾小学生健康心理: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对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讨论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通过家长会,宣传一些心理学知识,让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4.建立心理档案,消除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障碍 :为了及早发现视力残疾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以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给特别学生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的视力残疾小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制定分阶段的努力目标,目标实现情况及时载入档案。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家庭是爱的港湾,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家庭有密切联系。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视力残疾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四)社会教育 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视力残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有效地疏导和调适孩子的问题心理。应多建设一些有利于视力残疾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多开展一些符合视力残疾小学生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反思 课题组对苏北农村视力残疾小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研中,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农村很多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儿童留守在家,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亲子沟通的缺乏,使孩子逐渐变得冷漠。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使女孩有种被忽视感,从而产生悲观和失落情绪。小学高年级儿童已陆续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向往,当对方拒绝这种情感时,涉世未深的他们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惑,我们该如何实施教育呢?结合个人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弥补缺失的爱,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动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心理困境中的学生,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恒心,多听学生倾诉,多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积极进取,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结合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相机点拨,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应,减少或消除负效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如,体育课既能让学生接受耐力、毅力的考验,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抓住契机,随时可以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通过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利用班会,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发言,旨在锻炼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献爱心活动、爬山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开展专项心理教育活动,创设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好自我心理调控,保持健康心理。也可以开展心理讲座,选取大家共同关注的某一个心理话题,有针对性地阐述、讨论。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可以通过个案心理咨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通过专项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培养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4.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为了让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可通过系列讲座和个别辅导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家庭,教师要用关爱学生,为学生前途着想的诚意来感动家长,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5.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言传不如身教。年龄较大的青春期学生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听名人讲座或阅读名人访谈录,让学生了解名人坎坷的成长道路、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勤奋拼搏的精神和谦虚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榜样示范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斗志,引导他们豁达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自觉远离不良心理的影响。 6.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实施成功教育。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师长、父母的爱护和肯定。个人在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其人格冲突就越少,自信心就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鼓励为主,分层次、有梯度地开展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不断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然后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克服烦恼、焦虑、自卑等心理,敢于面对现实,努力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总之,在提倡三生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探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全面而幸福地发展。 作者单位 楚雄州武定县白路中心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2009年10月的一天早上,有位家长急匆匆地敲开我的宿舍门,说道:“老师你快给我这孩子说一说吧,跟他好好讲一讲读书的好处!”原来这名学生不想念书了,如果父母让他继续上学的话他就自杀,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硬拽着孩子来到了学校,经过一番劝说,这名学生终于答应我会好好学习。事后我统计了一下就10月份而言,我校有五个学生逃学,其中有个学生根本没有到学校,而是躲在草堆里睡觉,等放学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回家。在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里,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连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是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点。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城乡经济、文化、教育的差异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家基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人的子女大都由家中的老人照顾,致使农村出现了这样的三种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了,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辅导少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低的多了,对孩子的成长的辅导少了;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了,对孩子成长用心辅导的家长少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对这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师我孙子的父母不在家,请你多哄着些。”等等。基于这种社会现象,部分农村小学生经常表现出: 1.自卑。父母亲经常不在身边,缺乏父爱和母爱,常常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没有了自信,不敢和人交往。 2.嫉妒。有的农村小学生由于强烈渴求得到父母的爱,当他们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进而由羡慕发展到怨恨、甚至嫉妒他人;有的农村小学生则盼望得到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学习条件,而这又不可能实现的,难免心理会失去平衡,为自己的不幸感到痛苦,更为别人的幸福感到心痛,有时甚至不惜采取过激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3.逆反。有的农村小学生缺乏自身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总觉得老师关心别的学生,偏心别的同学,就是不关心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感,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凡事喜欢背道而驰。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辅导效果,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 2.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有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集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也可以作健康问题的辅导。如果集体辅导不能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就应该采取个别辅导形式。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导者,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班主任每时每刻都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其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 4.每一个任课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都不可掉以轻心。其实科任教师也可以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通过创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及时给学生以赞扬,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苦”的,从而融入到学生中,使学生敞开心扉,不但欣然接受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还向着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方面发展,达到消除自卑、嫉妒、逆反等不健康的心理作用的目的。 三、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尽管现阶段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应该正视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1.专业心理健康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师资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没有合格的教师就谈不上课程开发。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教师是陌生的,更谈不上开设课程。对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尽快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起来。 2.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态度、观念、为人处世的方法时刻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情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发儿童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家长往往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还未能意识到这一点,自然就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因此,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或进行家校互动宣传,把家庭心理辅导变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实后盾。 3.加大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尽快普及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 目前农村教育经费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投资比较少,教师很少能用这类的专项资金外出培训,很多学校无力购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需的设备,所以主管教育的部门应拨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用款,加强师资培训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人,尽快普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 4.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少数心理有问题或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服务而忽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发展,只在问题发生后再补救,而应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和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问题,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得越早越好。
新闻翻译论文:蒙汉新闻翻译如何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不同语言文化的传播,让翻译在我国语言交流领域成为了主导,其作用和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新闻行业中,对外开通了中法、中英等频道,在国内也相继发展了汉语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译。本论文以蒙汉新闻翻译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蒙汉新闻翻译;网络资源;利用方法 蒙汉新闻翻译 蒙汉新闻翻译是指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实现蒙古语和汉语之间的互译。随着我国语言文化的不断融合,蒙汉新闻翻译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网络资源的发展为其带来更多的语言信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蒙汉新闻翻译,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专门通过互联网技术研究了蒙汉语言翻译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实现蒙汉新闻翻译工作。这种系统主要采用BLEU-SBP自动评测指标,提高蒙汉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同时,我国蒙汉新闻的其他翻译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这些翻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让蒙汉新闻与网络资源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同时,实现蒙汉新闻翻译,能够保障蒙古族人民对新闻信息的拥有的权利。 蒙汉新闻翻译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1.建立网络语言资料库 蒙汉新闻翻译工作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源,其中包含了蒙汉词汇资源、语法资源、标点符号资源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中很多平台和软件可以帮助查询到蒙汉新闻方面的信息资源。众所周知,蒙汉新闻翻译需要考虑很多元素的影响,在翻译时,需要翻译员结合新闻语言和语态,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建立网络语言资料库恰好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蒙汉新闻翻译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在资料库中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便于翻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在网络语言资料库中,可以容纳无限的语言资源,对蒙汉新闻实现准确无误的翻译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建立网络语言资料库可以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借助现有的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人才技术,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语言资料库。二是通过很多软件平台,开发符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化的APP,在蒙汉新闻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或者难以翻译的词汇时,可以通过APP寻求正确的答案。为此,实现蒙汉新闻翻译工作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语言资料库十分必要。 2.通过网络信息识别蒙古语 蒙古语有其固有的特色,尤其在新闻官方语言中,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蒙语中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7个表示元音,有24个表示辅音。蒙语的语法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为了便于连写,字母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第二,为了区别语音,字母的写法发生了变化,例如:圆唇元音o、u共用一个字母,?、ü共用一个字母。辅音d、t在词首使用一种字母变体,在词中有元音前和元音后两种字母变体,在词末使用另一种变体,ɡ、k在阴性词里写法一样。为此,实现蒙汉新闻翻译,必须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识别蒙语。网络信息技术包含了蒙古文输入法、蒙古文电子词典等,这些都十分有助于实现蒙汉新闻的准确翻译,为广大读者带去更加准确的新闻信息。首先,作为蒙汉新闻翻译工作人员,要懂得搜集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工具,学会网络信息词汇的查询方法,进而识别新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从中找寻到识别蒙古文字体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蒙汉新闻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其次,不断开发或者寻找官方的识别蒙古语言文字的软件或者官方出版的数字蒙古文词典,确保蒙汉新闻翻译在语法、词汇上的准确度。 3.充分利用蒙汉新闻翻译系统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蒙汉双语互译,我国科学研究所开发和引进了多种系统和自动测评软件,在这些系统和自动测评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蒙汉新闻翻译的效果和速度。众所周知,新闻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时效性,那么,在每天传播的大量新闻中,不仅要实现蒙古族语言和汉语之间的互译和交流,还需要让蒙古族的新闻“走出去”,让其他地域的新闻“走进来”,蒙汉新闻翻译就需要借助这些翻译系统和自评的方法来提高其效率。一方面,建立语言模型,即N-gram模型,通过假设汉语词汇与蒙语词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选择最为贴切的语汇进行互译,这样对应的翻译方法,可以实现蒙汉新闻专业化的互译,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翻译模式。此外,还有IBM模型等,能够矫正蒙汉新闻翻译的现状。另一方面,建立系统翻译的自动测评标准,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请标注人员进行人工测评,但是这样的方法既浪费人力,也浪费财力。此外,还有BLUE(双语测评的替代指标),这一测评原理是通过假定的形式,对单语进行有效的翻译,但是这样的翻译方法会直接引发作弊的行为。为此,实现蒙汉新闻翻译需要充分且有选择性地利用好翻译系统,同时要制定出翻译后的反复验证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蒙汉新闻翻译的准确性。 4.以短语为翻译单位 近几年,以短语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方法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热议,在短语翻译模式中,需要从平行的双语语料库中抽取双语短语并通过计算的形式计算其概率,寻找其中的相似比,通过对数线性模型,考虑各个特征函数的参数。在短语翻译模式中,需要引进繁衍率、插入和删除等附加的概念,通过计算,来排除各种阻碍对应翻译的因素。在蒙汉新闻翻译中,以短语为翻译单位同样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翻译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短语都能寻找到对应的契合点。首先,众所周知,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系列变化,随着外来词语的引入,让汉语从构词到语法生都有所转变。蒙古文也是如此,在表述同一个物体或者同一件事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为此,当以句为单位或者以字、词为单位进行翻译时,会产生很大的表述差异,造成语境、语义会有很大的不同。以短语为翻译单位,能够促进翻译系统从中寻找到契合点,最终实现翻译。其次,在新闻语言中,以短语为翻译单位更能够提升新闻翻译的效率和效果。众所周知,新闻语言单位不要求过于华丽,而是通过朴实的语言对信息进行传播,这就实现了蒙汉双语互译简单化。 5.规范自动测评标准 规范自动测评标准是为了建立蒙汉新闻翻译自身的评估体系。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翻译自动测评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对于蒙汉新闻翻译来说,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为蒙汉新闻翻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为此,建立符合蒙汉新闻翻译的自动测评标准十分必要。一方面,从建立的翻译系统中,根据蒙汉双语的特色实现翻译,在计算概率时考虑到双方的语境和语法,最终实现有效的翻译。另一方面,建立蒙汉新闻翻译的相关制度,规范其操作行为。规范自动测评标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新闻传播的风格和渠道,从不同的角度上看,规范自动测评标准对蒙汉新闻翻译的发展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也是今后蒙汉新闻翻译工作的重要发展保障。 结语 在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蒙汉新闻翻译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为读者带去丰富的信息,使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新闻。随着网络资源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才能做好蒙汉新闻的翻译工作,用最新的语言来传播信息资源,促进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并实现跨民族的语言交流目的。 作者:乌云毕力格 新闻翻译论文: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特点及翻译 摘要:在媒体新闻报道中,俄语新闻所占比例不断扩大。随着中俄合作关系的发展和稳固,两国在经济、政治上联系日益密切,公众对俄罗斯政治、文化关注度更高,对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俄语财经新闻结构及特点,探讨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特点;翻译技巧 随着中俄合作关系的确立,中俄贸易来往的日益密切,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语财经新闻准确、客观地反映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有利于中国公众对俄罗斯经济政策、贸易资讯的了解,也是专家学者分析俄罗斯经济的重要依据。加强对俄财经新闻文本特点、翻译的探究,有利于推动中俄合作进程,实现共同发展。 1俄语财经新闻概述 俄语财经新闻对俄罗斯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决策等方面的最新事实及情况进行报道。俄语财经新闻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各种经济活动。根据财经新闻所涉及经济层面来分,俄语财经新闻有宏观层面经济报道、中观层面经济报道、微观层面经济报道三大类。宏观层面经济报道涉及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总体、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态方面资讯;中观层面经济报道通常以地区经济、企业集团经济、部门经济为新闻出发点;微观层面经济报道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经营单位的报道。 2俄语财经新闻的文本特点 俄语财经新闻文本体现了新闻报道特点,表达内容清晰、真实、准确,文本中句子、段落连接紧致,逻辑性非常强,文章层次鲜明、突出。俄语财经新闻中新鲜词汇、外来词汇、程序化语句出现频率较高,在增强新闻吸引力的同时,引起观众共鸣,提高新闻收视率。俄语财经新闻文本在准确、真实表述经济活动内容的基础上,突显俄语文化特点。如俄语财经新闻中经济术语的运用,在最新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的新闻报道中使用经济术语,更快的将观众带入报道中。宏观层面经济报道中常用的经济术语有通货膨胀、失业、货币创造、双重均衡宏观经济模型等;中观层面经济报道中常用的经济术语有股份公司、交易所、股东等[1]。 3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原则和方法 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本质及原则与新闻翻译相同。俄语财经新闻文本是利用文字形式表达财经新闻内容,经过二次传播,将翻译后的新闻文本呈现给第二语言受众,使读者获得原始新闻报道信息的同时,实现与译者的交流及共鸣,增强信息分享和文学享受。 3.1俄语财经新闻的文本翻译原则 1)注重实效性。新闻报道是一种高时效、高精度、高强度的工作,为了符合媒体行业的要求,新闻翻译也要实时、高效、准确,翻译工作要速战速决,不可拖泥带水,不然难以实现新闻二次传播的价值;2)根据具体翻译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翻译者在翻译俄语财经新闻文本时,既可全译,也可进行适当的增译或删除,但要保证译文能突出新闻要点;3)符合新闻写作要求。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必须突出新闻写作特点,要求翻译者在熟练掌握新闻结构、特点的同时,具有一定水平的新闻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秉承认真严肃、高效准确的翻译态度,不断强化翻译者自身特点。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抽象性,提示作用明显,这就要求翻译者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财经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 3.2俄语财经新闻的文本翻译方法 3.2.1全文翻译全文翻译是将用俄语写成的财经新闻全部转化成中文新闻文本,其结构与中文新闻类似,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它们之间融会贯通,按照一定时间、逻辑关系存在着[2]。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概括和总结新闻内容,具有吸引读者、表明立场、引发舆论等作用。在翻译俄语财经新闻标题时要准确理解标题、把握原题含义、体现标题特点;导语作为新闻的第一段,具有开门见山、耳目一新的效果。在翻译俄语财经新闻导语时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主体作为新闻的主要部分,具有承接导语,阐明主题的作用,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满足读者阅读欲望。3.2.2摘要翻译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中摘译内容一般短于原语新闻,但主要观点、中心思想要与原语新闻保持一致。摘译时会删掉一些信息,但要保留文章主要内容。在摘要过程中舍去对译者或读者无关紧要的信息,但不会影响读者阅读,遵循平衡原则。俄语财经新闻摘译,适合于讲话、专稿、报告、特稿等篇幅较长的文本。3.2.3综合翻译综合翻译又称编译,即编辑和翻译。一般具有二次传播价值、新闻篇幅较短,新闻内容简明突出、报纸版面有效,电视播出时间有限的俄语财经新闻采用编译。编译是对原始新闻的合并、增减、加工,将一篇全新的财经新闻呈现到读者面前。但要注意的是俄语财经新闻编译要文章开头或结尾交代原始新闻来源。 4结束语 俄语财经新闻的结构决定了俄语财经新闻的文本特点和翻译方法。俄语财经新闻文本具有内容真实准确、层次鲜明突出等特点。加强新闻文本翻译不仅有利于读者及时了解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动态,也是加深中俄合作的重要保障。翻译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积累,加强财经术语的学习和掌握,使俄语财经新闻文本翻译工作得心应手。 作者:荣飞 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公安边防支队 新闻翻译论文:网络资源对汉英新闻翻译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做好汉英新闻翻译:查找平行文本;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词典或搜索引擎资源查阅以及验证词语搭配得合适与否。 关键词:对外翻译;网络资源 近些年来虽说出现了学汉语热,但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度还需要时间,目前中国译者依旧要担当起对外翻译的重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当代的中国。“由于中国语言文宇的特殊性,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上目前没有足够的翻译能替中国承担庞大的、日益增长的中译外任务,因此,这几乎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唯一选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中国网2007-04-06/07)。本文讨论的新闻主要来自天津的《今晚报》与《渤海早报》,新闻内容主要是软新闻,主要讲述的是天津人们的日常生活,译者通过对外翻译,让外国读者对天津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提升天津在世界的知名度。“要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效果,必须对中文稿的语言进行‘译前处理’。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对原文语言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一一调整增删、编辑、加工,从词句到风格,从局部到整体”。做好对外翻译本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做好“译前处理”,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利用好网络资源去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此问题。 一、寻找平行文本,包括对相关或类似事件的其他中文或英文报道 对所要翻译新闻事件了解的越透彻,信息掌握的越全面越有利于翻译;英语国家的相关或类似报道对于我们中译英必定能提供一些灵感或是借鉴。例1:翻译:南大教师10万元“穷游”50国评:“穷游”一词首先让人联想到的英文翻译是“poortravel”,但“poortravel”又似乎是“可怜的旅游”,“糟糕的旅游”,意思不妥,后经查询国外平行文本,发现在国外的旅游网站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个词“budgettravel”,此词真是绝妙,budget意思是“价格低廉的;花钱少的;收费合理的;便宜的”,非常之恰当。 二、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种词典或搜索引擎 比如百度、Google,对于各种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或术语,用网络在线词典大都可以查到,词典查不到的话,搜索引擎也常可以查到。“尽管语料库功能强大,科学客观,但由于其技术性相对较强,其普及使用的程度不高,将之用于普通的翻译实践并不可行。而互联网搜索引擎使用方便,易于查找,对技术要求不高,适用于绝大多数翻译人员”(周杰,2007)。例2:翻译:这部反映中国当代生活的喜剧是由盼盼剧院艺术总监爱婷、昆火联手中国戏剧人孙悦共同创作。评:根据上文知道,爱婷,昆火是爱尔兰人。对于他们名字的翻译,很多译者如果不通过网络查询,就无从知道他们的英文名字,无从下手。有些可能干脆都没注意到他们是爱尔兰人,直接按照拼音翻作Aiting,Kunhuo,这样就太武断了。从网络上查询到盼盼剧院艺术总监爱婷、昆火相关新闻报道,上面有注明爱婷的英文名字是AedinCosgrove,昆火英文名字是GavinQuinn,直接予以采用便可。除此之外,网络在检验词语搭配方面还起到了非常好的验证作用。虽然一名合格的译者已经具备了很深的英语功底,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英语搭配,为保证地道合理,最好经过反复推敲验证,网络资源比如Google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渠道。例3:翻译: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他没给女儿买意外保险。Ashewashardup,hedidnotbuyherdaughteraccidentinsurance.评:“意外保险”一词的翻译,能想到的可能会有“accidentalinsurance”,“anaccidentalinsurance”,“accidentinsurance”,“anaccidentalinsurance”。可究竟哪个或是哪些是合理准确呢?经谷歌查询验证,发现用“accidentinsurance”,为某人买意外保险,即“buysomebodyaccidentinsurance”,不加冠词,“意外”用的是“accident”,这样就定下来“意外保险”一词的翻译。至于“经济能力有限”的翻译,此词的翻译不像“意外保险”的翻译之固定,还有较多其他合适的表达,比如“notwealthy”“don'thavemuchmoney”等等。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资源可以帮助译者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译作完成之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译作拿给外国学者做校对以及润色。网络可以帮助检验,可有时仍可能有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或因为文化因素,或可能有更好更妙的表达等等,当然如果是请教一个精通中文的外国新闻专家就最好不过了。 总结 本文探讨了在当代中国的形势下,中国译者必须担当起中英对外新闻翻译的重任。译者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更好地翻译,比如查找平行文本,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词典或搜索引擎查阅以及验证词语搭配,除此之外有机会的话可以请教外国专家校正及润色。 作者:李静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标题翻译伦理学论文 (一)陈述的真实性的伦理体现 译者必须充分研究原文,正确判断原文的立场以及意思,从而正确真实的陈述在翻译中。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标题:“Obamapicksup9superdelegatesendorsement”,译者认真研究后,发现pickup在这里是取得,荣获的意思,从而正确的陈述为:“奥巴马获九位超级代表支持”。然而,有时要正确判断原文立场。在很多网络英文新闻标题中在报道2008年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的美国大选派候选人之争,都以Clinton称呼希拉里。其实Clinton是希拉里的姓氏。译者如果没有正确判断原文立场,翻译成克林顿,读者阅读新闻的时候就会有质疑。就以“ClintonendorsesObama,endsbid”为例,就要翻译成希拉里宣布支持奥巴马,自己放弃竞选。所以,很多时候新闻标题简单,易懂,但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要对原文客观信息做出真实反映,从而尊重陈述的真实性。 (二)言语行为恰当性的伦理体现 网络新闻标题是要通过译文传递给译文读者新闻信息,刺激读者阅读,从而积累网络浏览量以及提升网站知名度。所以为了正确通过新闻标题传递信息,应该避免产生误解,也就是说要重视译文和读者的沟通。译文之所以能被译文读者接受,是因为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沟通方式。汉语新闻标题要求有背景信息,新闻要素中要求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姓名身份都会注明,但是英语新闻标题都会省略这些信息。如果中文读者直接阅读英文标题的信息不足以让他们产生直观的效果,很难被译文读者接受。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必须进行补充,解释说明。例如标题“Goregivesstrongsup-porttoObama”,译者遵从言语行为恰当性,将其翻译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宣布支持奥巴马”,对戈尔的身份以及国籍进行补充。有时候为了恰当表达言语行为,使译文跟读者能够交流,会考虑到读者习惯,例如标题“Obamanotclosingracialdivide,poll”,中的“poll”翻译成民意调查,很多翻译就会直接翻译成“民调”。这个标题就可以翻译为“美民调称奥巴马参选总统未能消弭种族隔阂”。这样的网络新闻标题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接受,遵从了言语行为恰当性。 (三)言语行为真诚性的伦理体现 翻译网络英语新闻标题要准确把握原文作者意思,否则不遵从翻译伦理会导致译文事实歪曲理解并表达。我们再来看这个例子,“NewYorkermagazineunderfireforObamacover”的译文是“《纽约客》封面恶搞奥巴马夫妇,遭两党同声谴责”。这正好体现了中英新闻标题差别所在,可以看出译文标题增加了“恶搞”,“夫妇”,“两党”,“同声”等词汇,这样可以传递更多信息给译文读者,以防读者歪曲理解事实。而英文标题更加倾向于简单精练来概括要点。这样的中文标题遵从了言语行为的真诚性,正确把握原文思想,同时吸引更多读者前来浏览翻阅进一步的了解纽约客的封面的内容。 作者:答珊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中娱乐新闻的词语翻译探索 1软新闻翻译的理论依据 与硬新闻需要准确平实的译本相比,软新闻的忠于原文,并非如传统的对等理论所要求的以原文内容为主导的忠实翻译,而是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突出软新闻的大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因此更加注重译文的传播目的、译者的主体性、目的语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语境。为了让译入语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同的语境效果,译者可能会对原文做出较大幅度的改动,例如删减目的语文化中冗余或增加目的语文化中缺乏的内容,从而打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运用目的语文化中受众喜闻乐见的词语替代原文具有相同语义的普通词汇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取得软新闻的最优传播效果。因此,软新闻翻译需要以目的论作为理论依据。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家莱斯、费米尔及诺德等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为三个法则,主要内容如下:(1)目的法则,指翻译应能与译语语境和文化相吻合,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2)连贯法则,包括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所具有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景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理解;(3)忠诚法则,指译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既要忠诚于译语读者和翻译发起人,又要忠诚于原文作者,以达到两者间的平衡,强调原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在原文作者、译文发起者、译者及译文接受者构成的多边关系中寻求一致。(王小凤,2004)这与费米尔的目的论相吻合:软新闻过程的发起者们希望译文能达到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因而他们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语言、文化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及障碍进行了必要的增加、删除和重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传达信息,“忠实”于目的语受众。(曹志颖,2009)因此,目的论给予软新闻翻译过程中的增删、重组信息等编译方法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再者,娱乐新闻不但具备信息功能,更应有强大的呼唤功能,即让读者产生作者期待的情感印象,如喜欢和厌恶等情绪,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因此译文应更加注重译入语文化和读者接受能力,从这一点看来以目的论来指导娱乐新闻翻译也是十分适合的。 2娱乐新闻的词语翻译案例 本文以《英语广场》杂志中LittleMix:FameMadeUsStronger的双语文章为例讨论软新闻中娱乐新闻的翻译。该文介绍了在《英国偶像》选秀节目中一炮而红的LittleMi(x“小混合”女子乐团)的成名过程和心路历程。原文作者希望通过该文章让读者对“小混合”组合有全面的了解,期望在读者心中塑造该组合积极正面的形象。翻译发起者的直接目的是迎合观众的阅读趣味,提升杂志的看点和卖点。在确定了原文作者和翻译发起者的意图后,本文主要讨论目的论指导下的词语翻译,笔者列出了文章的典型例子,通过译文对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各种词语翻译策略。 (1)同类语境词的运用同类语境词即译入语在同一语境内常用的表达。诚然,用准确朴素的词汇符合翻译中“信”的标准,但多运用同类语境的词则能给读者更舒畅的阅读体验,体现译者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的译法符合目的论中的连贯法则,通过同类语境词的应用,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交际情景,使得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景与原文读者一致,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例1:Soon,LittleMixwasclimbingthechartsandtakingtheU.K.andU.S.bystormwiththeirdebutalbumDNA.原译:不久,“小混合”凭借其首张专辑DNA在各大音乐榜单的排名不断攀升,席卷英美各国。改译:不久,“小混合”凭借其首张专辑DNA在各大音乐榜单排名飙升,并在英美迅速蹿红。(英语广场,2014(3):83)赏析:这里的“climbingthecharts”、“take...bystorm”都是英语娱乐新闻中描述音乐专辑受欢迎的词汇,根据连贯法则,为给目标读者营造源语读者相同的交际场景,翻译这两个词语时应运用中文介绍音乐专辑时的常用词汇。所以,此处的“chart”增译为音乐榜单,结合下文的“takingtheU.K.andU.S.bystorm”可知,这里的“climb”不是指缓慢地上升,而是迅速攀升,直译显得过于平实,因此改译为“排名飙升”,修改后的译文更具娱乐播报的腔调。再如后面的“take...bystorm”,若简单译为“席卷……”则侧重影响范围广,但通读全文可知该组合属于一炮而红的类型,因此这里更强调该组合走红速度之快,娱乐新闻中常用“迅速蹿红”来表达这一意思。经过两处的修改,译文读起来更像地道的中文娱乐新闻,翻译腔明显减少。例2:Thegirlswereputtogetheron—andwon!—theTheXFactorUKshow’seighthseason.原译:这四个女孩组合在一起赢得了《英国偶像》第八季冠军!改译:这四个女孩子组合在一起登台亮相——并斩获《英国偶像》第八季冠军!(英语广场,2014(3):86)赏析:用“组合在一起”把“puttogetheron”字对字翻译当然不错,但缺少画面感。因此译文中增添了同类语境词“登台亮相”,对on一词进行渲染,让读者脑海瞬间出现四个女孩闪亮登场的画面,更加生动可感。此外,这里的“win”也不是简单地译为“赢得”,而是用了娱乐新闻中常出现的“斩获了奥斯卡八项大奖”这一同类语境词来润色语言。经过两处的修改,译文既不失原文的精髓,又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2)网络流行语的润色娱乐新闻的主要读者是年轻人,运用网络流行语替换后的译文更加年轻化,所以即使网络流行语不算正式书面语,但在软新闻中,尤其是相对轻松的娱乐新闻中运用网络流行语则是可接受的,这种翻译策略更能吸引广大年轻受众,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法则,增加看点。再者,运用译入语文化中的网络流行语也符合目的法则即让译文与译入语的文化相吻合,使得目标读者花费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多的信息。例3:Nomatterwhatnegativitytheyface,LittleMixknowsthebestwaytobattlehatersistostaytruetothemselves.原译:不管面对什么负面消息,“小混合”成员深知对付痛恨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忠实于自己。改译:不管面对什么负面消息,“小混合”成员深知对付“羡慕嫉妒恨”的最好方式就是忠实于自己。(英语广场,2014(3):85)赏析:“haters”意为讨厌的人或事,但由上文可知,这里具体指“jealousfans”和对她们作“cruelcomments”的人,这两层意思与网络流行语“羡慕嫉妒恨”完全吻合,比直译“痛恨之人”词义更充实,措辞更形象,这五个字高度概括了“小混合”成员面对的各种攻击者和流言蜚语,从侧面反映出她们强大的内心,呼应了文章的标题“FameMadeUsStronger”。 (3)文化背景信息的增添例4:The“Wings”singersfoundthemselvesfightingtostayconfidentamidstaseaofhateinthespotlight.译文:尽管饱受公众非议,以一曲《展翅》夺冠的歌手们仍然要努力保持自信(。英语广场,2014(3):83-84)赏析:初译这段话时,笔者曾经把“Wings”误认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图译为“振翅高飞的的歌手们”,因为从上下文来看,该组合在选秀节目中获得佳绩并在英美迅速蹿红,犹如振翅高飞的新星,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根据目的论的忠诚法则可知,忠于原文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译者不能进行主观臆测。在百度百科搜索Wings这一词条,其中写道“LittleMix不仅改写了TheXFactor的历史,赛后也有傲人的成绩,她们是自2005年以来第一个不用在TheXFactor上表演就能够首单空降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原文作者用“Wings”作为形容词修饰“singers”,就是为了表现赛后成绩傲人的组合在饱受公众非议时努力保持自信的强大内心。考虑到译入语读者可能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所以增译了“夺冠”作为对冠军单曲“Wings”的解释。 (4)词语感情色彩的表达例5:“Whenyou’vegotyourowninsecuritiesandthenpeoplewritethemonwebsitesforeveryonetosee,itjustmakesyoufeelreallyrubbish,”Jesysays.“IknewI’dgetnastystuffsaidaboutmyweight.IthoughtI’dbealright,andthenIsawitandburstoutcrying.”译文:“本来你就惶恐不安,还有人在网上大做文章,引来大伙围观,你会觉得自己真糟糕,”杰西说,“我早料到有人会拿我的体重说事,我以为自己会不在乎,但真看见那些评论时,我放声大哭。”(英语广场,2014(3):84)赏析:write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但在这个语境中却带有大作文章的意味,因为这里的“people”具体指下一句所提到的“nastystuff”,即讨厌的人或恶俗小人,所以这里的“write”并不是如实地报道而是带有恶意的诽谤和攻击,因此为了表现主人公的遭遇并让新闻措辞更加夺人眼球,译者可在认真揣摩语境后译出词语蕴含的感性色彩。本文来自于《英语广场》杂志。英语广场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娱乐新闻作为软新闻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文体,不但要传递信息,更要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翻译时更加注重翻译发起者的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本文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了几类词语翻译策略并逐一举例,包括词语的选取、润色和感情色彩的表达,希望为读者翻译同类新闻时提供有用的参考意见。 作者:黄婉君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闻翻译论文:电视英语新闻的翻译策略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广泛深入,英语新闻翻译的规范模式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其已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慢慢转化为描述性研究。传统的规范性研究注重文章原来的文本,注重译文与原文内容上的一致性,而描述性研究翻译则突破了原来传统的理念,形成单纯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让翻译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从大环境中探讨电视英语新闻翻译。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采取规范的翻译操作,既要顺应传统文化的规范趋势,又要在具体的形式结构下采取大众化的规范形式,这样才能翻译出较容易让观众理解的字幕和配音。 一、电视英语新闻的特点 电视英语新闻的语言结构和表述具有不同的特色,新闻内容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观众通过收听、看字幕了解英语新闻内容,进而来了解当前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和变化,获取不同领域有价值的信息。 当前的英语新闻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语言高度简洁、凝练,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集中体现了新闻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因此英语新闻中所应用的词汇应易于观众理解。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观众,电视英语新闻的翻译也需要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便观众能轻松阅读字幕。首先,英语新闻的句式结构紧凑简单。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为了便于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新闻的内容需要包含更多的信息,所以传统的简单句型结构已经不适用,但受限于屏幕的幅度,过长的句式需要分两行滚动显示,这又会影响观众的阅读和理解。因此,电视英语新闻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句子的长度和信息含量,英语新闻翻译的句式结构应紧凑简单。其次,电视英语常采用语句结构倒置。电视英语新闻应该简洁凝练,并广泛使用缩略词以加快观众的观看速度。在英语新闻上频频出现的缩略词,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一种是首字母的缩写;另一种是截头去尾把两个关键词组合成一个句子。新闻英语会报道真实的客观事实,并临时补充一些刚收到的最新信息,所以新闻翻译中常常都会有插曲语的成分。新闻中英语的表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形式,翻译需要向观众提供小篇幅多信息的翻译稿。新闻撰稿人会把一些相关的重要信息放在首段,比如时间、主旨、高潮、结果,这样可以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主要信息。 再次,电视英语新闻的语法常采用一般现在时。在电视英语新闻中,新闻稿和时事新闻采访常用一般现在时,就算报道过去以及描述曾经发生过的事也是如此,带给观众现实感和新鲜感。常用词语的非限定形式、不定式会用于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和动作。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即将发生的事和动作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是十分普遍的,但英语新闻在标题中却常常省略“be”,常用不定式来表达预测。此外,英语新闻还具有广泛性特征,所以新闻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比如心理学、军事、建筑、经济贸易、天文地理、考古等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对于新闻句子中个别无足轻重的专业术语,译者可以忽略,但如果是一些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就一定要加以备注,不然就会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另外,新闻撰稿人有时为了增加文章的新鲜感,会在英语新闻中夹杂一些外来语言如日语、法语、俄语等音译。综上所述,阅读英语新闻可丰富英语知识,只要掌握英语新闻翻译中的要害,了解语法词汇,吸收有益实用的语言素材,就能很容易地了解英语新闻的内容。 二、文化差异对英语新闻翻译的影响 文化与翻译息息相关。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外一种语言的内容,用最贴切、最自然的方式来消除文化差异在翻译中造成的影响。翻译作为特殊的一种语言交际,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移植的过程,它与文化背景内容有很大的关系。翻译最大的困难也是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巧妙地化解当中的文化差异。可见,想在翻译中解决文化的差异,首先要了解文化的背景知识,这是决定译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精髓,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呈现的语言也不同,换句话说,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差异成为影响新闻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中,翻译不再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被视为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因此,如何使翻译更加准确,就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对英语新闻翻译的影响,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化差异。 其一,注重传统文化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比如,在新闻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在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由于不适应天气以及旅行路途的劳累,身体感到不舒服。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诊断是由于地方不适导致的“上火”。“上火”对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一个传统的俗语,可是在新闻翻译中遇到此类词语,我们该如何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这无疑是对译者的一种考验。 其二,注重宗教信仰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比如说,“少林寺和尚在越救助灾民”这样的新闻中,译者要如何翻译“和尚”这个词?因为对于信仰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的外国人来说,对“和尚”这一词汇比较陌生,所以在翻译时对于这样的词只能采取传意或重形中的一种。可见,中西文化中的信仰差异也渗透在各自的语言当中,要想准确翻译,需要译者去了解不同文化的个性。 其三,注重时间观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比如在翻译中,“thelatestnews”不能译成“最后消息”,而是“最新消息”,如果译者不了解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差异,就会导致观众对文章的错误理解,看似较小的问题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其四,注重日常谈话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比如,在翻译中经常会遇到称谓的问题。称谓能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不同国家的习俗和习惯,英语中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不像中文一定会把家族亲属关系分得清清楚楚。如“uncle”在英语中是“叔”、“伯”、“姑父”、“舅舅”等的统称,但在中文中每种亲属关系都会有不同的称谓,所以在翻译时必须看情况翻译。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对英语新闻翻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做好翻译的同时要兼顾文化之间的差异,克服不同文化的局限性,找到文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三、电视英语新闻的翻译策略 1.非文化层面:直译和意译直译是保持原文基本意思的翻译形式,能够完整而准确地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述出来,且保证译文流利通顺。直译不同于硬译、死译,是一种特殊的方法。比如,将“astimidasahare”翻译成“胆小如鼠”,而意思却是不完全相同的,“胆小如鼠”在中文中是贬义词,而英语中“timid”和“hare”都没有太强烈的贬义的含义,就算将“胆小如鼠”中的“鼠”字换成“兔”字,中国人还是很容易联想到“胆小如鼠”。究竟该如何理解,还要根据观众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去判断。直译不但可以避免歧义,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丰富词汇量,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帮助我们了解原文的本意。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一味地追求直译会造成对文章的误解,而不顾语言上的差异,直译也会造成晦涩难懂,不被大众所接受。并且,英语中一些否定的句型也不能完全采用翻译的方法,否则会造成误解,而对于一些长句,则应根据句子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进行直译。意译是指完整准确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不管原文的形式,按习惯性的连词造句来翻译,更加注重文章意思的准确,而不是拘泥于表面文字。但是意译并不同于胡译、乱译。比如将“NewMoneyonCCTVNEWStakesyoubehindthescenesintoChina’smostinnovativestart-upsanddisruptivebusinessstrategies”翻译为:“央视新闻的《新财富》节目将带您深入到中国最具创新性的创业企业和破坏性经营战略”。可见,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必须符合原文的本意,要让广大观众接受并喜爱。总而言之,一个词的具体意义要按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而定。直译与意译各有所长,要取长避短,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翻译。 2.文化层面:归化和异化在电视英语新闻翻译的实践过程中,对涉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差异的处理,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译语的方式。归化的翻译策略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观众靠拢,并且要以符合译入语境和文化规范的表达方法来传达文章原本的含义。很显然,归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源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增强译文在观众心目中的接受性。如,“Everydoghasitsday”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日”,汉语和英语中“狗”这个意象不同,归化可使译文生动形象,表达方式也比较符合译语的习惯,很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方便观众理解,但有时也不太能体现原文的文化特色,丢失了独有的风格和韵味。 异化翻译策略要求译者向源文化语境靠拢,在译文中重现源语境的语言风格与特色,因此异化翻译可较多地保留源语中的异质成分,在更好地满足观众对译文要求的“陌生感”的同时,还能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和目的语文化。异化翻译有利于观众更好地去了解他国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的特点,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但是有时也会让观众很难理解。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根值于某种文化背景中才能生根发芽,所以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更多地从观众角度考虑,顾及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否则很难充分体现英语新闻的信息功能。直译和归化都遵循原文当中的语法规范,强调原文的表达方式,保持原有的味道;而意译和归化则要求译文通顺易懂,不拘束于原文的狭窄空间。每一种翻译策略都有它能用到的地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作者:盛辉 单位: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翻译的文化差异分析 一、引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加强,人们越来越渴望及时获得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国际新闻是人们了解万象变迁的世界的一个直接便捷的渠道。国际新闻是用不同国家的语言书写的,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曾指出:“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因此新闻翻译必然涉及文化翻译。但各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同一新闻报道产生不同的理解。新闻注重传播效果,新闻翻译者必须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否则就不可能运用这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虽然直接面对的是两种语言,但是它所处理的却是博大精深的、相似与相异并存的两种文化,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又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造成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 (一)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类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其文化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英国四面环海,水产和渔业发达,与海水有关的词语很多。而生活在广阔肥沃的陆地上的中国人长期保持着小农家庭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土地产生了感情。比如,形容人花钱奢侈浪费,西方人说spendmoneylikewater,而中国人则说“挥金如土”。鼓励人大千世界机会很多,不要过分专注于一件事而不知变通,英语是Heisnotonlyfishinthesea,而汉语则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有些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国家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汉语的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常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如“东风报春”“东风压倒西风”。中国人认为西风与寒冷和萧条连在一起。黄巢《题菊花》中有诗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而英国人喜欢温暖的西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著名长诗OdetotheWestWind(《西风颂》中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O,wind,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 (二)宗教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远。中国与佛教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还有很多佛经名句被人们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等。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圣经》中的很多语句也约定俗成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中。例如:aspoorasthechurch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一贫如洗)Godhelp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许多与传统生活习惯有关的语言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文化中对“马”多有偏爱,因为“马”在农耕中是农民的好帮手,并且在战争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老马识途、老骥伏枥。英国人虽然热衷于赛马,但是在他们的语言中马被当作中下级动物来对待。例如:worklikeahorse辛辛苦苦地干活beatadeadhorse徒劳无功betonthewronghorse支持错了对象。中国民间虽然习惯养狗来看护自己的家园,但在心理上却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它来形容坏人坏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英国人对Dog非常有好感,英国人养狗不仅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当作人的伴侣和宠物,常用它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四)历史典故的差异语言文化差异典故是在漫长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步形成的,这些历史典故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更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如汉语的“名落孙山”字面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常用来比喻某人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英语典故习语如Achilles’heel,直译是Achil-les的脚后跟,实际指的是唯一致命弱点。aPando-ra’sbox直译是“潘多拉的盒子”,比喻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三、翻译工作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国际新闻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问题,更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融合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因此,要做好国际新闻翻译,新闻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充分了解上述差异,还应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吴越民、吴洁,2008)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所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因此,翻译者不仅要精通进行转换翻译的两种语言,还要掌握语言所渗透的文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泛阅读各种材料广泛阅读各种材料是学习西方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英美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剧作品以及网络,这些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重要资源。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比如包含社会规范、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知识的文学作品,还有出现在文章中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习语。报刊杂志给读者提供当今文化最新的信息,他们也发表关于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经济、科学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文章。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很方便地观看英美原版电影和电视节目,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外国文化日常的情景。 (二)加强学习西方文化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模式。学生由于缺乏对外语文化的了解,常常将母语的文化经验迁移到英语中,造成文化干扰,导致误译。因此,在学习英美文化课程和阅读文学作品之余,新闻翻译者还应阅读《圣经》、《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习俗、宗教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三)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我们在翻译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对西方文化的无知常常导致翻译中的“文化休克”;另一方面,很多翻译者多年的外语学习而形成的西式思维影响了对本国文化的正确理解,常常出现由于对本国文化的误解而导致的误译现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多研读著名的国学书籍,只有这样才能对其和异国文化进行有意识地比较,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新闻翻译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和读者的心理,把两种语言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新闻翻译才能达到传递正确信息的目的。新闻翻译者除了要熟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跨文化意识,深入了解语言所渗透的文化,做到语言通和文化通。新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同时保证语言准确规范、清晰易懂。 作者:李静欣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新闻翻译论文: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一、深入了解源语国家文化,以避免原文理解错误造成文化障碍 新教徒们认为,由爱尔兰共和军政治机构新芬党领导的爱尔兰共和派从该协议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了解北爱和平进程的读者在读到“在过去7年的和平进程中,结盟的前景越来越渺茫”这句话时不禁会心生疑惑,既然1998年已经达成和平协议,为何还要结盟,而且结盟前景为何越来越渺茫?笔者找到这段话的原文,发现“结盟”二字是源于错误理解了unionistcommunity这个短语,是一处误译。该文译者没有正确理解unionistcommunity的含义,导致译文背离原文的意思。在北爱尔兰的人口中,英国移民后裔占一半以上,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为爱尔兰人后裔,信奉天主教。大部分新教徒主张北爱尔兰继续作为英国一部分存在,这些人被称为unionist即联合主义者,他们这个群体称为unionistcommunity,可译为联合派。与unionist相对的是nationalist,即民族主义者,他们主张让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合并,组成新的爱尔兰共和国,这一群体可以称为民族派。因此,本句中u-nionistcommunity应该翻译成联合派,而不是“联盟”。如果译者查一下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此类错误还是可以避免的。另外,译者没有翻译用于介绍专家背景的inhumangeography这个短语,这个地方没有必要隐去。既然是新闻翻译,就力求准确,除非有不得已的原因,否则最好不要随意删去原文中的词语。humangeography即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一。此处是引用专家评论,理应交代一下该专家是什么学科专家。所以,这段话不妨翻译为:阿尔斯特大学人文地理学高级讲师彼得•舍洛说:“在过去7年的和平进程中,联合派越来越不合作,他们把该协议看作是对他们权利和自由的出卖。”从以上这些例子足以看出新闻译者深入了解源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如何避免或者尽量减少文化因素造成的原文理解错误呢?首先,新闻译者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储备有关源语文化的知识,这样翻译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其次,要提高文化洞察力,有意识地防范文化误解,及时发现文化差异。此外,新闻译者在新闻翻译实践中须保持严谨的态度,遇到不理解、不确定的地方不能模棱两可地硬译、死译过去,而是应该对读者负责,深入研究其文化背景,勤于思考,尽力去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力求获得正确的、译入语读者能理解的译文,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新闻翻译的信息传递功能。 二、对源语中涉及文化因素的部分进行归化处理,以克服文化障碍 目的论学者ChristianeNord在其著作中说:“我们看到,不同的传播功能可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新闻翻译中,对于源语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如果采取直译,会造成语际传播障碍,导致译入语读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译文。可以采用归化的策略,进行意译或者解释性翻译,不可硬译、死译。此外,语言本身也涉及一些文化,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习语、引喻和典故。如果源语中某些表达方式尚未被译入语读者熟知,为保证实现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这个首要功能,译者最好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能在汉语中找到对等习语或引喻当然是最理想的。比如,我们熟知的一个英语表达方式asstrongasahorse,字面意思是像马一样强壮。如果用力大如牛这个成语来与之对应,不失为一种艺术的归化翻译。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大致对等的表达方式,于是译者一般会采用解释性翻译,就是直接将原文中习语、引喻、典故的引申意义告诉译入语读者。例如,《参考消息》报2005年9月22日翻译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篇文章,标题是《东京住得起吗?在某种程度上说,现在住得起》。普通人只需花2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一辆崭新的尼桑或丰田车———价钱和美国差不多。去年,汽油的价格只略高于美国。在市中心的麦当劳,一份巨无霸、可乐和薯条只卖5.25美元。英语中常用UncleSam来指美国,直译为“山姆大叔”。UncleSam的开头字母和美国的开头字母都是US,因而经常用来代指美国。当然关于这个表达方式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姑且不做讨论。在国内,少数一部分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可能已经知道“山姆大叔”是什么意思,但毕竟报纸是面向全体受众的,考虑到有些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会误解这个表达方式,所以该报译者没有采用直译,而是解释性地告知读者其引申意义,即“美国”。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文化障碍。所以,新闻翻译首先要保证的是实现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功能,这应该就是遵循严复所说的“信”吧。没有“信”的话,“达”和“雅”都是没有意义的。不过这种解释性翻译不可避免地要损失原文的艺术性。 三、译者运用编译手段,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文化的意识形态 应用文体翻译往往给人的印象是译者只要将原文的信息不多不少地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就可以了,译者无需过多创造。然而新闻媒体的功能不仅限于信息传递。著名传播学学者约翰•维维安在其著作《大众传媒》一书中把大众传媒的功能概括为:信息、娱乐、说教和结群四大功能。作为一种语际间跨文化传播活动,新闻翻译同样应该具备大众传媒的这些功能。而作为新闻译者,心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译文功能。对于译入语文化的意识形态不能接受的地方,新闻译者往往采取筛选、删减、变换标题等编译手段实现翻译目的。正如该《参考消息》报副总编范伟国所说:“作为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报纸,《参考消息》十分注重海外信息的过滤。特别是对信息是非的鉴别”。例如,《参考消息》报2005年9月14翻译了《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译文标题是《中国一所大学将同性恋话题从隐秘转为公开》。大概内容是复旦大学开设了《同性恋研究导论》这样一门课程,中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文章总的来说对此事持赞许的态度。笔者找到英文原文,发现译者基本对全文进行了逐句翻译。不过,有个别敏感的可能有损我国形象的地方,译者还是进行了删节处理。积极倡导同性恋权利的人士如今能够利用人们对艾滋病蔓延的恐惧来赢得更大的操控空间,其中包括从政府那里赢得更多的认可。比如,有人估计中国目前有多达300个网站关注与同性恋相关的话题。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英文原文的最后两句并非完全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而是指责我国的人权状况和网络审查制度。这显然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不符,于是被删除了。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新闻翻译尤其如此,因而考虑译入语文化和意识形态而运用一些的编译手段达到翻译目的是可以理解的。 维维安认为大众传媒具有说教功能。任何报纸都有其政治倾向,看似客观的报道其实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纸赞助人的意志。同样道理,我国的新闻翻译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倾向性,需要与新闻媒体教育群众、舆论导向的功能相适应。如果对海外信息不加甄别、不作处理,统统呈现在读者面前,有些文章可能会起到负面宣传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对译文的筛选、删减、变换标题多是由译报编辑人员来完成的,而非翻译本人。不过我们这里应该将翻译人员和编辑人员看成是一个集体译者,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译文是他们集体劳动的成果。综上所述,新闻译者责任重大,在英语新闻汉译工作中应该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深入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运用各种归化手段克服文化障碍,从而实现翻译目的。 作者:陈先贵 王芳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新闻翻译论文:电视英语新闻文学翻译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省市级地方电视台都相继开办了英语电视新闻栏目,承担着对外宣传的重任,因而,提高地方电视新闻的翻译质量对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展示我国形象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实践意义。宁波系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口岸之一,涉外企业星罗棋布,外籍人士纷至沓来。于是,该市电视台自2001年5月起开办了《英语新闻》栏目,节目播出的宗旨为“说宁波事,反映宁波情,让世界了解宁波”。 节目内容包括一周内宁波发生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大事要事、在甬外籍人士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宁波的旅游景点介绍等。笔者曾担任过该节目的新闻播音员,搜集了一定的语料。本文拟以德国功能目的理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宁波英语新闻的具体实例,探讨电视英语新闻的翻译策略。德国功能目的理论功能目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转化行为,任何翻译行为都要遵循一定的目的。“功能目的理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目的随接收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方梦之,2004:29)中西方语言、文化不同,新闻写作手法各异,译者若对所有新闻报道不做任何处理,仅凭逐字逐句地翻译,恐无法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为了达到预期的外宣功能,译者应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对原文内容根据海外受众的语言习惯以及文化传统习惯等进行重组、删减、背景材料添加或是再加工。下面笔者将以汉英新闻在语言、新闻写作手法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切入点,结合宁波电视台《英语新闻》的具体实例,探讨相关的翻译策略。语言差异汉英新闻在用词方面差异颇大。汉语新闻常见大量的形容词及副词,辞藻华丽,感情色彩浓重,此外,词句堆砌、同义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英语新闻报道大多简洁明了,直观明快,重客观事实。在结构方面,汉语新闻大多句式松散,层次模糊。这与汉语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有关。大量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得人们可以依赖上下文的语境意义来理解具体信息,从而弥补汉语新闻句式松散和层次模糊的不足。英语文化总体属于低语境文化。意义的表达较多依赖于语言的详细解码,故英语新闻报道大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译者应考虑到新闻受众在语言习惯上的如上差异,在汉语新闻英译时对新闻报道进行必要的语言加工。例如:春天的四明山风光是最绚丽的,漫山遍野的樱花、红枫,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译文Inspring,SimingMountainisfamousforitspic-turesqueSakuraandbeautifulredmaplesalloverthemountain.原文中的“绚丽”与“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语言重叠,有同义反复之嫌,若在译文中照译不误,只会使译文冗长累赘,充斥着中文痕迹,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外宣功能。译者用picturesque和beautiful两词既忠实地突显了原文的意境,也节省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篇幅,使其更加精炼。 新闻写作手法差异“我国中文新闻写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记者的个人评论或总结作为导语的开场白,而这种手法在欧美国家的英语新闻中是很少见的。”(王银泉,2009:196)“英语语言结构特征为首重心,欧美国家的英语新闻也强调在导语中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王银泉,2009:194)故译者在翻译前应对原文的关键信息进行甄别,对一些多余信息、或是空洞无物的描述可做相应的删减或简化处理。例如:说起低碳生活,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方式。这不,在镇海中学,王程程、周扬阳等六名同学成立了一个“我行我素”小组,六名同学发起了素食日,让低碳生活方式在校园拓展。译文InZhenhaiHighSchool,sixstudents,includingWangChenchen,ZhouYangyang,setupaVegetarianGroupandcommenceda“VegetarianDay”tospreadthelow-carbonlifestylearoundthecampus.原文的开场白为记者主观评论,从内容上看,实属多余。显而易见,该新闻的关键信息在后一句中。为了凸显新闻重点,并使译文更符合欧美国家英语新闻的写作原则,笔者认为该部分可以略去不译。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许明武,2003:70)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无疑是译者所面临的又一挑战。汉语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如二十四节气以及为中国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汉语熟语等等。当我们把中国特有的事物介绍给英语受众时,必然会遇到词汇空缺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恰当地将词义内涵传递给英语受众。例如:十二月七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我们宁波在这天正式入冬了。由于气候变化大,气象部门提醒市民们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多穿衣服,小心感冒。下面来看一周要闻:译文December7markedthearrivalof“DaXue”orHeavy-Snow,accordingtotheChineselunarcalendar.CoincidentallytherealwinterinNingbobeganonthisveryday.Soyouarekindlyadvisedtobetterprotecta-gainstcold.Now,let’sseethenewsbriefsoflastweek.原文中“大雪”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受众对此十分熟悉,但考虑到该新闻受众主要为外国观众,因此笔者认为可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外加解释性译文的方式将其译出,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语民族语言的特色,又方便英语受众理解。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英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再创作的过程。译者应充分考虑到中英受众在语言表达、新闻写作手法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策略,使译文在语言和形式上做到为英语受众喜闻乐见。此外,译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汉语新闻中出现的文化负载信息成功地传递给英语受众,从而达到预期的外宣目的。 新闻翻译论文:传播学新闻翻译 一、新闻翻译的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媒介都需要翻译大量国际新闻来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正是出于对新闻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一些院校开始重视新闻翻译课程,在专业中设置新闻翻译方向。目前,我国仅有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新闻翻译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国内对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出发的,如有学者曾对发表于1979-2006年间的有关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收集分类,发现我国在此期间新闻翻译研究的主题中有关新闻文体特点和翻译方法的文章占61%。但是新闻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除了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知识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新闻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强调新闻翻译的传播本质,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新闻翻译实践加以分析研究。 二、翻译的传播本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换活动,具有传播的一般性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翻译学研究者开始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翻译传播理论,它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行为。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在《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提出“翻译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这一定义对翻译进行动态的过程分析,逐渐明晰了翻译的传播本质。吕俊教授是国内翻译传播理论的先驱研究者,对翻译传播的本体、载体、客体、环境和效果等进行跨学科研究,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传播,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特殊的传播活动。。翻译同样具有传播学的一般性质,即是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信者之间一系列关系;是一个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特点。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跨文化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也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正是由于翻译的这种传播本质,译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翻译的传播目的,才能使翻译活动顺利地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 三、传播学模式下的新闻翻译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于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韦伯·香农是其创始人。韦伯发现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形成了传播学上的“五w模式”:WhosaysWhatinWhat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即:传者信息渠道受者效果。这一模式包括了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五种要素拉斯韦尔又提出五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对应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对应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对应渠道研究的“媒介分析”,对应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以及与传播效果对应的“效果分析”。按照这一模式,新闻翻译的传播模式可解读为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两个传播过程,即原新闻的首次传播:原新闻作者原新闻媒体原新闻读者效果;译文新闻的再次传播:新闻翻译者译文新闻媒体译文读者效果。因此,要使新闻在目标语境中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对新闻翻译的传播过程加以分析研究,使每个传播环节都顺利地发挥作用。 1新闻翻译的控制分析 新闻翻译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也就是特定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的。新闻翻译者具有译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应承担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遵守相应的传播制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首先应了解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经济控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监督的文化控制。新闻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传播活动,新闻翻译者除需精通双语外,还必须具备渊博的背景知识,对法律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等专门领域也要有基本的认识,才足以应对包罗万象的新闻题材。 2新闻翻译的内容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传播是如何报道新闻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挤入传播的渠道。记者是把关人,决定着那些素材应该写成新闻稿;编辑是把关人,决定着那些新闻稿应该刊播;编审和总编是把把关人,决定着那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等。而新闻翻译中,翻译者也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新闻应该翻译以及如何翻译。新闻翻译者对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的研究深刻影响着对翻译内容的选择。新闻翻译具有重要的国际通讯功能,对国家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新闻翻译者面对全球排山倒海的外电报道,必须有能力筛选重要事件,从本地的角度,加以消化重组,同时兼顾新闻的完整性以及读者的兴趣。 国际新闻的翻译非常注重综合翻译改写,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常常采用先综合整理后翻译改写的报道方式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翻译中的翻译改写技巧相当于翻译领域研究的“变译”。所谓“变译”,指译者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具体而言,变译可以是摘译、编译、改译、缩译、译写、译述、译评等等方式。新闻翻译者的任务是根据新闻的不同语体,读者的立场视角,以及两种语言所处环境的不同传播环境(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采用变译的方式,对原新闻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编排整理,进而翻译改写,向读者传递其最需要的信息。 3新闻翻译的媒介分析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认识和研究翻译与不同形式的媒介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于研究翻译的效率、速度、质量、翻译量的大小与翻译传播媒介发展水平的关系。如果在这方面认识不清,不注意研究,就会制约翻译传播事业的发展。相反,加强对媒介的研究,增强其可靠性、效果性,就会极大的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对媒介的认识与研究对新闻翻译者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各种媒介的类型和特点,新闻翻译者才能通过媒介更好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只有对新闻传播媒介有系统的认识,才能在跨媒介类型的翻译任务中顺利地将原媒介的新闻翻译成更适合目标媒介的新闻。如今,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媒介不断出现对新闻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新闻翻译的受众分析 受众,简单地讲就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地,是传播内容的归宿,同时它又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是不完整的。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的读者以及广播电视等听众与观众。由于文化、语言、政治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受众对新闻内容有着不同的兴趣及需求。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经济发展状况等等给信息传播造成了必然的障碍。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翻译者必须对译文的受众有所了解,确定受众的社会阶层、经济文化政治背景、教育程度、年龄层次、职业差异、价值取向等等随着资信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的降临,如何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和喜欢阅读的信息,是新闻翻译工作者面对的巨大挑战。 5新闻翻译的效果分析 新闻翻译作为信息传播活动,其传播效果是评价新闻翻译的重要标准,因此,传播活动的效果如何也是新闻翻译者应当关注的问题。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传播效果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还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尤以大众传播的活动对社会的运行、变化和发展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为主要参考对象。传播效果是检验传播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尺度,如果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不被受众接受,效果不佳或者甚至适得其反,那就失去了传播意义。新闻翻译的成功与否,同样也取决于新闻翻译。新闻中新词新语的翻译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大量的研究证明,传播效果不仅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技巧的影响,受众自身的属性,也就是他们的阅读兴趣、政治态度、价值观等差异,也制约着传播的效果。 传播学中,阻碍信息疏通的因素被称为噪音。任何阻碍有用信息通过的障碍和不属于信息来源原意的附加物,都是传播学研究中的噪音。噪音存在于传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新闻翻译的过程就是信息传输的过程,如何确保原新闻信息在译语中最大限度准确无误地得以体现,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译者的任务就是尽量化小这些噪音,尽量扩展信息渠道和信息流通量,减少不确定性,降低译文读者解读原文信息的难度。 三、结语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翻译过程事实上就是原新闻作者、原新闻文本、译者、译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因为信息的传播而组成的一个系统。将新闻翻译研究纳入到传播学领域来观察,为新闻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认识新闻翻译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处理新闻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新闻翻译者应充分发挥其“把关人”的作用,遵循选择性原则,注意吸收消化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如传播学的噪音理论、反馈理论、控制理论等等,并及时关注读者的反馈,从而顺利达到翻译的传播目的。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翻译 随着我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机会日益频繁,大量的信息必须借助新闻媒体进行传播。其中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既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给新闻翻译工作者带来了麻烦。如何将这些可爱又麻烦的文化负载词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来,就成了一大难题。国内学者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文章大多从文化翻译观、语义空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既要考虑到完整性,又受到简练和读者接受度的限制,因此应根据不同语境,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1功能目的论 功能目的论最早由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莱斯提出。她在1971年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新的翻译批评模式。1984年,在由费米尔和莱斯共同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GeneralFoundationsofTranslationTheory)一书中,他们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的概念。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有动机、有目的的人类行为”[1],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在此基础上,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从而形成了两大基本原则: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前者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后者则强调翻译既要尊重原作者,又要考虑读者,“忠诚”既包括对译文读者的重视,又是对原文作者和原语文化的尊重。因此,可对原文进行删减甚至改写,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具有意义”,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 2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2]。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王德春教授称之为国俗词语)。根据王德春教授主编的《汉语国俗词典》,中国的国俗词语(本文取廖七一教授的称谓,称之为文化负载词)可分为七种: 2.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 2.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 2.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 2.4国俗俗语或成语; 2.5习惯性寒喧用语; 2.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 2.7兼具两种以上国俗词义的词语。 3目的论指导下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在提及新闻标题的汉译时,方梦之认为:“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该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3]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要注意这些问题,否则可能导致整个报道产生歧义甚至失真。 3.1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词汇的读音巧妙地译为译入语的对应词。音译不仅可使译文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可保留译出语的原汁原味,因此常用于翻译中国特色的食物、服装、乐器、民间活动或是体育项目。这些表达基本都是单个词汇,不涉及典故。例如,食物方面,馄饨译成wonton,锅贴译成guotie;服装方面,采用旗袍、马褂的发音,分别译成qipao和magua;乐器方面有箫(xiao)、葫芦丝(hulusi),二胡(erhu)、琵琶(pipa)等;体育和民间活动方面,人们非常熟悉的太极(taiji)、功夫(kongfu)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英语中的外来词汇。这些词汇有的已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有的虽没成为英语词汇,但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3.2直译 直译是指在翻译时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考虑原文形式,按字面进行翻译的方法,可用于翻译传统节日及政治性词汇。例如,“春节”通常直译成springfestival,一方面指出节日发生的时间,另一方面点明这是个举国同庆的节日。但是春节的意义及庆祝方式并不能看出,读者如果对此感兴趣,就会继续读下去。又如“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可按字面意思处理成threerepresents和scientificdevelopment,至于其内含,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了解,有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3.3意译 意译是翻译文化负载词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而在形式上另有创新的翻译方法。当直译可能导致原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失真时,可以采用意译法,常见于特定时间、特定任务及新词汇的翻译。如“红色中国”没有直译成“redChina”,因为“红色”并不指颜色,而是象征革命和进步,特指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果采取直译,读者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其对整个报道的理解,只能采用意译,将其译成“socialistChina”,点明“红色”是革命之色,当时的中国是充满着激情、向社会主义迈进的中国。 4结语 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其翻译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融合。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译者既要充分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像新闻报道一样,新闻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需用词新颖、准确,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各种法进行处理,吸引译入语读者的目光,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翻译论文:浅谈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摘要】新闻英语翻译不同于普通的英语翻译,其要求翻译者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新闻信息,还能够合理地运用当地的新闻语言,所以一个优秀的英语新闻翻译者不仅要了解新闻用语的基本特征,还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本文详细介绍了新闻英语词汇、句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例子探究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新闻英语 特点 翻译方法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英语新闻以其迅速有效翻译方式将信息传向世界各地,使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现代新闻在坚持纪实性和严谨性的原则下,其可读性也越来越明显,而这也给英语新闻翻译者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翻译人员要想准确生动地翻译出新闻的精髓,不仅要了解汉语的新闻语言,还要了解英语的新闻语言。 一、新闻英语的特点 1.词汇的特点。新闻英语中的词汇通常使用一些具有夸张情感,且新闻色彩比较浓的词汇,例如huge,deadly等,这些词汇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眼球;新闻英语中常用一些短小精悍的单词,例如plan、put、voice、back等,这些词的使用一方面突出了新闻用语简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会使新闻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新闻英语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China’s chilling stock- market earthquake中 BBC新闻报道者将中国股市的震荡比喻成地震,形象又生动地表明了中国股市的下跌给市场造成的破坏;新闻英语中惯用一些缩略语,例如AP(美联社)、BBC(英国广播公司)、EU(欧盟)等,而这也要求翻译者平时应多多积累这些常用缩略词,以保证翻译的质量。 2.语法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新闻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报道时应该采用过去时态,但是新闻英语的时态却更倾向于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以表达事件发生的真实感,以及事件的影响效果,例如China Puts On Huge Parade For World WarⅡ Anniversary(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以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 句子中的一般现在时不仅表明了中国“九三”的现场真实感,也体现了阅兵仪式的影响力;由于报刊篇幅限制以及新闻语言要求言简意赅的特点,许多新闻英文的标题在语法上都倾向于用简单句或省略句,例如Russia to Put Man on Mars by 2020(俄罗斯将于2020年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3.语言风格特点。新闻报道由于其内容的不同,语言风格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由于新闻行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新闻报道在语言风格又呈现出某些一致性,例如,西方的新闻非常注重受众的心理感受,因此,一些报道在行文过程中往往充满趣味性,而也有一些报纸为了增加企业利润极力精简文章篇幅,以便给商业广告留出足够的空间,当然还有一些报纸为了迎合大多数读者的文化水平,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深奥的词汇,使文章的语言风格平易近人。 二、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1.标题的翻译方法。标题是新闻的文眼,其撰写过程中通常用小词或缩略词,语法上惯用一般现在时、非谓语动词,动名词等,而在修辞上常用俚语俗语、习语典故,或使用双关、借代、拟人、押韵等手法,因此翻译者应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以保证翻译的准确,生动,例如To Arm or Not to Arm- This Is The Question这是一篇关于英国警察是否要携带武器的新闻,非谓语动词的修辞手法一方面使文章题目的节奏感更强,用质问的短句引人思考,另一方面标题套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经典句式说明英国人的问题,使整篇文章印上了浓厚的英伦文学色彩。 2.正文的翻译方法。翻译者在翻译新闻英语正文过程中要适当地取舍并调整句子结构,然后通过意译的方式适当扩充内容,例如Smokers should be offered and encouraged to use e-cigarettes to help them quit, says a leading medical body.(一个权威性医学团体说,我们应该提供并鼓励吸烟者使用电子香烟,从而帮助其戒烟。)这句在翻译中,按照汉语的习惯调整了说话人与说话内容之间的顺序关系,同时将文中的被动语句,按照汉语的习惯翻译成主动语态,这样的翻译方法非常常见,翻译者结合了两国文化的差异,在不改变文章主旨和新闻关键信息的基础上,使新闻英语的翻译更符合汉语语言环境和语言使用习惯,从而使新闻的内容更易于被中国读者接受。 三、结论 新闻英语的翻译既要简洁真实,又要幽默有趣,过于单调直白的新闻内容只会让新闻兴味索然,从而失去了对新闻的关注度,因此,新闻英语翻译人员应注重英汉之间文化、语言、人文习惯的差异,灵活运用一些翻译技巧,使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情感色彩更适合中国读者的语言环境。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翻译教学的翻转课堂改革研究 摘 要: 新闻翻译属于实用翻译门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新闻翻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教学。翻转课堂为新闻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翻译水平和翻译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新闻翻译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翻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著名学者苏珊・巴斯内特曾指出“新闻翻译已成为当今世界翻译活动的主要来源”[1],可见新闻翻译在国际交流当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数字时代背景下,翻译面临的新压力是如何成功地将准确的信息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地进行传播[2]。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新闻翻译人才,将翻译理论教学和新闻翻译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提出的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新闻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大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翻译课程,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文学翻译等,但专门开设新闻翻译课程的学校不多。新闻翻译往往被当做实用文体翻译里的一个章节附带提到,所以课时量很少。即使有的院校有专门的新闻翻译课,课时量只有几十节,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其次,专门的新闻翻译教材不多,且主要是2010年以前编写的教材,2010年以后出版的新闻翻译教材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本。而且有的教材选用的例子比较陈旧,难以体现出新闻“新”的特点。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从事新闻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但不一定从事过新闻翻译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虽然学习了新闻翻译这门课程,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新闻翻译项目中,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及少量的课后练习,因此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由莎尔曼・可汗在2011年的《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报告中提出,并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的起源可追溯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该中学两位化学老师为解决学生经常因为天气或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而落下很多课程以至于跟不上教师上课步调的问题,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过程及教师讲课的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借此帮助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3]。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程序进行了翻转。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4]。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随着复合型翻译人才概念的提出和各高校翻译专业的发展,学者和专业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翻译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翻译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向专业翻译教学转向。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文学翻译,专业翻译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文体翻译。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翻译的产品,专业翻译教学更加注重翻译的过程。传统翻译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语言问题,专业翻译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翻译问题,包括术语的管理、信息的查找、客户的教育、版式的设计、翻译的策略等[5]。新闻翻译教学作为一种专业翻译,应区别于传统翻译教学,必须根据新闻翻译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新闻翻译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教师课前录制视频对新闻翻译的理论、技巧等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在家或者宿舍观看视频,接受知识。新闻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应侧重新闻翻译实践,但也离不开一些翻译理论的支撑和翻译技巧的运用,因此教师的讲授对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通过课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为课堂上知识内化服务。 第二阶段,教师结合新闻翻译“编译”的特点,就某一新闻主题选择多个新闻文本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并将相关文本在课前进行翻译。新闻翻译要求译者有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要求译文准确,为了确保译文质量,译者在翻译前对新闻进行前期相关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阅读不同来源不同角度的报道可对某一新闻事件达到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提高译文准确度。 第三阶段,课堂讨论。将课前布置的翻译任务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不同译文,体会新闻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讨论、比较、交流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第四阶段,课后巩固。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巩固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尤其是新闻翻译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专业翻译的特点,课后进行大量的新闻翻译实战练习,最好能够联系翻译公司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 结语 翻转课堂的提出为新闻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了传统新闻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生在新闻翻译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翻译中“洋泾浜英语”的规避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新闻会上,面对境内外多家媒体记者提到的热点问题,大会发言人吕新华妙语连珠,频用网络流行语,而现场的精彩翻译也给翻译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任性”译作“capricious”,“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译作“No one has impunity”。还有近期的新闻热词“Anti-Corruption”(重拳反腐)、“Four Comprehensives”(四个全面)、“New Normal”(新常态)、“Zone”(自贸区)等,每一个译文都字斟句酌,照顾到了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新闻翻译涉及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层面的内容。因此,一个好的新闻翻译者,一定要知悉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差异。 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人自出生起就讲汉语,深受汉语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新闻翻译中,汉语固有的思维经常影响到英语的译文,译文常带有“洋泾浜英语”的风格。“洋泾浜英语”即带有浓厚汉语色彩的英语。要避免“洋泾浜英语”,译者就不仅要熟知英汉两种语言,而且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政治特征、经济体制、语言习俗、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也要及时关注英汉两种语言当前的流行态势,最大限度地克服“洋泾浜英语”,做出地道的新闻翻译。下面,笔者重点探讨“洋泾浜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规避。 “洋泾浜英语”产生的原因 译者在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时,极易被源语国家的人辨识出来,并不是其语法知识不够扎实,也不是其词汇量不够庞大,而是语词的使用不当和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不透彻。因此,对语词和文化的运用不当和对文化的知悉不足,是“洋泾浜英语”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语词方面的因素 语词搭配不恰当、习惯使用修饰语、用词赘述都是导致“洋泾浜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 1.语词搭配不恰当。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千差万别,语词搭配更是各具特色,译者在翻译时会受到汉语语词搭配的影响。比如某新闻网站向国外媒体推荐我国的一处著名景点,其中将“残疾人厕所”一词译为“DeformedMan Toilet”,而地道的英语说法应是“Hlandicapped Restroom”;某航空公司的网页上将“航空餐”译为“AirlinePulp”,而纯正的英语应当是“Food Served Aboard Airlines”;将股票市场的“涨停板”译为“raising stop”,意义与目的语相左,正确译文应为“raisingLimit”。 2.习惯使用修饰语。汉语文学色彩浓厚,多用各种强调词来加强原有语词的力度,比如我们会用副词强化动词的分量,英语则比较简洁明快,因此汉译英时,译者要多方思索,不可照搬汉语逐字逐句翻译。比如某媒体做“神舟十号”的相关报道时,曾经报道说:“‘神十’顺利进入太空,打造太空实验室,为人类彻底征服太空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有译者将“彻底征服”译为“entirely conquest”,这就犯了“洋泾浜英语”的错误,因为“征服”本身程度就较重,含有“彻底”的意味,所以没有必要使用“entirely”这个副词去强调“conquest”这个动词。 3.用词赘述。汉语习惯在同一个句子中将某个词语、词组或者结构加以重复以达到强化的作用,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句式结构来阐明复杂的意义。新闻翻译更要用最简短的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一定要仔细揣摩措辞,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准确达意、简洁明了的语言。比如一则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为推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需要增进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增进了解中国。” 译文-:To enhance the growth of China-US relation, China needs to get further knowledge of the US,and US also needs to get further knowledge of China. 译文二:To enhance the growth of China-US relation, China needs to get further knowledge of the US. and vice versa. 很显然,译文二更符合英文的表述规范,为较佳译文。 (二)文化方面的因素 中国的译者在翻译时,由于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经常对英语的文化背景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读。例如在翻译“谢天谢地”这个词时,有译者会翻译成:“Thank Heaven and Earth”,因为中国人信奉天地神明庇佑。然而,西方人心目中的神灵都在天上。因此,“谢天谢地”在英文中常译为“Thank God”。在汉译英时,译者要考虑周全,尊重译语国家宗教和信仰等做出规范的翻译。 新闻翻译中如何避免“洋泾浜英语”现象 (一)对中英两种语言融会贯通,熟知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译者要摆脱汉语字面的束缚,从英语阅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英语的习惯,重新构建句子,找到最优的表达方式。比如“He is a green hand in mass-mcdia.”(他是大众传媒界的新手),其中,“green hand”一词不能翻译成绿色的手,而应是新手。因为英国是岛国,船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为了保养船,他们常用绿色的油漆来粉刷船只,而粉刷技术不过硬的工人经常会把油漆刷在自己的手上,“green hand”就意指业务不熟练的新手。可见,若要避免“洋泾浜英语”现象的产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很重要的途径。 (二)注重整理归纳 译者在翻译工作中随手记录疑难案例,平时注意收听英语新闻广播节目,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多阅读英语原版名著,多学习英语的地道表达,以便在翻译时找到最佳的语词和结构。 (三)及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及时记录新词热词的翻译,与时俱进,如新闻翻译界流行的炒作(speculation),传媒大战(media competition),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主流文化(trunkstream culture),姊妹刊物(sister periodical),票房价值(box-office value),环幕电影(circamara),龙头产品(flagship product)等热词。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译者不仅要了解源语的基本语言表象,还要探究其深层次的内涵。为了重现源语言的涵义,目的语言可以适当随源语做出调整。概括来讲,就是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想切实解决“洋泾浜英语”问题,就要多方位提高译者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语言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多层面的文化,在翻译中灵活对照,巧妙用词,最大限度地规避“洋泾浜英语”现象。 新闻翻译论文:从功能翻译观探析软新闻的英译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软新闻的特点,从功能翻译理论着手,结合软新闻具体译例分析,总结得出软新闻翻译可以通过增删和重组等编译手段达到最佳的翻译及传播效果。 【关键词】软新闻 功能翻译理论 编译 一、引言 软新闻一般指娱乐性、愉悦性、情感性的新闻,人情味浓,写法轻松自由,富有艺术感染力,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并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等新闻(方幸福,2002)。软新闻自身独特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翻译必须采取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方法。 二、功能翻译理论与软新闻翻译策略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软新闻的翻译策略开辟了新的方向。在软新闻翻译的过程中,一些完全是从原语语境和原语受众角度出发的语篇因素在原文中所发挥的功能会因为语境和对象的改变而改变。译者的任务是以某个特定的目的为中心,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因此,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能拘泥于原文,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文信息与文本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作为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为了引起受众的兴趣,扩大传播效果,译者应根据源语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译文的预期目的,结合译语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Nord,2001)来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受众。因此,酌情的“编译”是必要的。软新闻翻译中的“编译”大致可分为三类:增添、删减和重组。 1.增添。他坚持每天都在微信、微博上写下日记,与更多人分享感悟。He has kept writing diaries in Wechat(Chinese equivalent of Facebook)and Weibo(China’s largest Twitter-like service),sharing with more people his experiences. 这是取自于“今晚报海外版”的一篇人物特写中的一句。微信和微博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种新媒体并不能为大多西方人所熟知。若没有括号内解释性的内容,西方读者无法理解这两个词的真正文化内涵。汉语的文化信息量很大,译成英语时就可能要添加一定的文字背景。汉语和英语如果只作字面上的对等,英语是难以取得和中文读者对原文相同或者相似的传播效果。在传统翻译理论中,“增添”这一技巧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忠实的行为,但是在跨文化传播中,这一技巧的使用被认为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钱叶萍,王银泉,2006)。 2.删减。日前,台湾著名表演团体“舞铃剧场”融合天津滨海特色,在开发区表演了大型艺术秀“海洋庆典”。演出通过人、铃、线、音乐及图腾交织而成的协奏曲,为观众营造出视觉与听觉流动的艺术空间。 这是“今晚报海外版”中的一篇简讯。其中“融合天津滨海特色”没有说明是什么特色,译出来反而增加了读者阅读负担。简讯里出现了两个地点:开发区与滨海新区,倘若都译出来易导致目标读者思维混乱,而这里重点突出的是滨海新区。同时,“协奏曲”并没有实质内涵,试想人、铃、线、音乐及图腾如何能交织成协奏曲呢?这也许只是作者的一种浮夸的表现手法而已。由此可见,翻译如果严格按照字对字直译,势必会延长目标读者的推理时间。通过删除多余信息,可以获得原文作者意图与读者期待之间的最佳关联。 3.重组。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今晚报、今晚网等联合举行“行在中国”摄影图片有奖征集活动,欢迎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摄影工作者、爱好者热情参与。征集活动时间持续至明年3月。 The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held a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themed “Travel in China” jointly with Jin Wan Bao for celeb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Sino-Germany diplomatic relations. 这是“今晚报海外版”中的一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整体概括。英语新闻遵循“倒金字塔”结构,在翻译时应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进行排列组合。此段文字的主要结构是:先阐述什么事件―怎么做―为什么做。而“欢迎爱好者热情参与以及活动时间”这些具体信息可以在新闻的正文中表达。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这一结构对原文信息进行重组。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可以采取目的语的思维方式进行信息“重组”,以期目的语受众能够更好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三、总结 功能翻译理论为“编译”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编译法”是对直译等忠实原文的翻译方法的有效而必要的补充,是实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增添、删除和重组等编译手段,使得软新闻翻译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教学的情境教育艺术分析 摘要:情境类的教学方法一直深受各个阶段教师的欢迎,这是因为它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初中生物这门课对学生来说很具有吸引力,但学习它又有一定难度,生物教师应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育;教学方法 生物这门课在初中对学生来说既不算陌生但又不能说是很熟悉,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生物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出现,而是融合在其他科目中,在初中时才单独成为一门课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使用情境教育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生物课堂。下文将主要结合一些教学案例去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育艺术。 一、情境生活化 教师在使用情境教育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使情境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效率。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第二节《从种到界》为例,这一节的内容是承接上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延伸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分为七个等级和这样分类的原因及意义。教师在讲授《从种到界》这一节的时候可以采取生活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课后布置一个课下作业,即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结合导学案预习《从种到界》的相关知识点,并能结合这两节课的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教师在上《从种到界》这节时先提问学生这个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几种。然后教师举出现实中的具体例子,比如猫和狗有家养和野养之分,那家养的猫和野养的猫是属于一个物种吗?学生说是属于一个物种。这一问题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的提问,不至于让学生不知道教师问的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下掌握这一知识点。所以生物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内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直观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意使情境直观化,借用各种工具营造一些直观的情境,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并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组成的片段,而是让学生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共鸣。讲到情境直观化,我将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为例,让学生在这节的学习中了解什么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在讲《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节课时,先询问学生知道什么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吗?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然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水螅和涡虫,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水螅和涡虫这两张图片进行再加工,使水螅和涡虫这两个名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直观起来。教师随机提问一个学生,让这个学生进行描述,在描述完后教师表扬或纠正学生,然后播放关于这两种生物的动态视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分别列出其他几种生物,让学生对它们进行配对。通过情境直观化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节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三、实验情境 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能只做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要主动去探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使用实验情境这种情境教育的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关于实验情境,我将以初中生物(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的第二章里《人的性别遗传》这一小节为例,《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并希望学生通过对《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画出正确的遗传图解。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是什么决定婴儿生出来是男生还是女生呢?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木箱,里面有黑白两种小球各5个,黑色代表精子,白色代表卵子,教师随机点同学上来抽取小球,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发出疑问: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它又能证明什么?教师给学生解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教师在做完实验后问学生:孩子男女是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吗?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生男生女是不能以自己主观决定的。然后教师再讲遗传图解的画法,并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利用遗传图解进行解答。通过实验情境,激起学生对生物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生物课堂的高效开展。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教育,让学生在一些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王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思考 摘要:中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的现状,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灵空虚,生命观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现我国大陆对生命教育仍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大多知识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对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开展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作者:蔡则静 单位:新沂市黑埠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课堂现代教育论文 一、深入细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是许多实验观察细节。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新陈代谢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教师用语言不能清楚完整表达的。多媒体则可以最优化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抽象的文字内容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在介绍该实验时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遍,通过播放、画面停滞和回放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实验过程和细节,对实验目的充分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PPT展示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如果学生只是依靠上课时所接收到的零散的知识点,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是有些学生又不善于归纳知识体系,且随着时间流逝,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也会逐渐被遗忘。如果教师用PPT把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有助于教师理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帮助记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结合,是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吴海江 单位:四川都江堰市李冰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学教学安全教育探究 1户外活动安全 1.1预防溺水 溺水是由于人淹没于水中因缺氧而被迫深呼吸,致使大量水由呼吸道进入肺并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气体交换受阻,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心跳停止。“善游者溺”多是由下水前准备活动不足、水温偏冷或过于疲劳等引起的手足抽筋所致。为避免溺水,下水前须活动身体、适应水温;游泳时,如感到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当发生抽筋时,要冷静并立即呼救,同时设法按摩、伸展、拉长、放松抽筋处肌肉,以缓解肌肉痉挛性收缩。在他人出现溺水时,应立即呼救或报警并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而未成年不得下水救人。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注意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在反复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如果溺水者还没有脉搏,则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每分钟60~80次)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1.2预防运动过程中发生出血、拉伤或骨折及脱臼 运动过程中遇到摔倒、碰撞、剐蹭等易造成外伤出血,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出血有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三种。其中毛细血管出血,血色呈红色,渗出慢,血量少,一般会由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动脉出血的血色鲜红,特别是大动脉出血,血流猛烈,呈喷射状,可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急救;静脉出血的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应尽快将经过初步护理的动脉或静脉出血者送医院治疗。准备活动不足就剧烈运动会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仍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身体协调性差,同时由于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差和关节灵活性差,极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突然过猛扭转关节部位,如果波及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会导致扭伤。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用局部冷敷处理,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大约48h后再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会使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此时切不可让已受伤的关节再活动,以免加重伤势,而应立即请专业人员将关节复位。骨受到猛烈撞击,易发生骨折。骨折以后有疼痛感,且运动功能丧失。为了避免伤势加重,对骨折病人要进行急救:先对伤口消毒包扎,再用夹板将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夹板与肢体之间要垫棉花或纱布;给夹板缠绷带时,松紧要适度以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因骨膜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要注意保护好骨膜。 1.3预防野生动物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动物不会主动伤人。动物伤人是因被人类侵扰而激发了它们的防御行为。处于发情期、哺乳期、孵卵期、育雏期的动物对外界侵扰的反应尤为强烈,必须与它们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万一被啄伤或咬伤,对伤口的处理与对猫狗咬伤处理方法类似,但应包扎伤口。一般有毒的动物如胡峰、毒蛇、毒蛙、毒毛毛虫等其体表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警戒色,遇到它们时最好尽量远离。如被毒蛇咬伤,应保持安静并及时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结扎伤肢,以阻断毒素由静脉回流至心脏;擦去蛇毒,并用碘酒消毒,必要时切开伤口,排出毒液,立即送往医院。如果不幸被蜂蛰伤,应先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伤处,以中和毒性。对那些个体较小的动物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它们活动隐蔽,毒性较大,还会传播疾病。如蜱虫,常在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叮咬,除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外,还可传染无形体病。其唾液中的神经毒素可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被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除或将其捏碎,可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使其“麻醉”而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夏季进入草地、树林时最好穿防护服并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则涂擦驱避剂以防蜱虫。再如恙虫,常在人的发际、颈项、腋下至胸乳部、腹股沟、四肢等处叮咬,其幼虫体内携带的病原体进入人体血液后,会引起立克次体血症和毒血症症状,导致高热、眼红、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所以,在进入草丛灌木中活动时,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应塞入裤腰内,并使用驱避剂。野外活动后,及时拍打衣物,以减少恙螨的附着。 2.社交安全 2.1性安全 青春期少女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抵制诱惑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偷食禁果,导致意外怀孕而承受堕胎带来的伤害。由于少女子宫、阴道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堕胎极易造成急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若在短期内反复流产,会使子宫壁变薄,内膜受损,输卵管堵塞,甚至子宫穿孔而危及生命。而如果被社会人员引诱性侵,还可能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需要指出的是,男生被某些性取向异常男性引诱性侵而感染性病甚至艾滋病的概率非常高,尤其要注意防范。 2.2认识新型的危害 新型是指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如冰毒、摇头丸、、止咳水、鼻吸剂等。新型毒性强,会直接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吸食者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抑郁等各种急慢性精神病症状,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引发暴力犯罪;也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者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此外,由吸食新型激发性欲而导致的集体不安全性行为极易增加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风险。滥用新型多发生在舞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致使许多青少年认为其是无害的“娱乐消遣品”。 作者:朱建军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矮陂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一、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我国的绿地已经逐渐减少,绿地减少使得当地温度变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区绿色生物变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继而人类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该视频片断说,像这般沙漠化的地区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持续下去,我国将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温度升高的问题,学生从多媒体视频中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愿意自主吸收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又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展开。 二、探索知识规律,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如果强行塞给学生生物理论,学生不仅不会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不会意识到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初中生物是一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课程,只有在探索中他们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来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了解怎样做才能改善未来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现象:树皮中有白蚁类的昆虫,这些昆虫依附于树木提供的营养而生,啄木鸟食昆虫而生活,啄木鸟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细菌能够存活,细菌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木吸收腐殖质中的营养,它们生长得更茂盛,茂盛的树木给昆虫提供更多的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发现它们属于食物链的关系,如果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那么与之相关的生物都将不能存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目前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呢?学生经过思索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食物链,人类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现在我们亲手破坏了绿色植物,这导致整个生生不息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想要改善环境,首先就要从恢复食物链开始,而恢复食物链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规律,就能够明白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方法就是做好绿化工作,而做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就是从现在开始重视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促使让他们努力地学好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知识实践,让学生寻觅到环境教育的宣传途径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能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好初中生物知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调查,比如,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街道的绿化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环境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就能发现,虽然我国现在很重视绿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没有环境意识,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积极思考要怎样宣传才能让周围的人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周围的人不再破坏环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师的环境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够推动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它使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教师可以以环境教育为例,进一步思索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作者:管砥霞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安静地听讲,中途穿插着教师的提问,这是教师一直以来所采取的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课堂参与程度低,学习效率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差。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观念导致的,传授知识一直以来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则完全忽视。同时,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作为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保障。因此,教师一直将知识的灌输作为课堂的主要任务,将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忙于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这种教学观念和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多为枯燥的理论传授,侧重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讲解和补充,而不注重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实验课,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却不甚了解,使生物教学趋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完善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对生物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从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上进行改进,使其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适应。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内容,防止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束缚学生的思维,于生物教学无益。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1.改革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新思维往往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而不应为了强调严肃的课堂纪律,紧闭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由学生自由组合,集思广益,对生物课上的一些课后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解蝗虫的有关知识之前,可以提出一些诸如“蝗虫是靠什么感知外界信息的”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常识和对昆虫的了解,查阅相关的书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调动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见识,积极讨论,组织答案,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有很大的作用。 2.重视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在许多的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生对生物得到直观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相关理论知识讲完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自己动手看细胞在不同酸碱情况下的变化。学生对这种环境下学习的知识记忆能力更强,同时更有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些生物现象,捕捉昆虫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常见的动植物,学生对它们的认知程度低,很难理解。若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则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一些3D特效做成的,如种子发芽过程之类的动画,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教师的讲解所不能实现的。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真正了解大自然规律的开始,对于学生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和心理需要的教学方式,在和谐的课堂和自由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和重视生物课,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顾玉文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三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践行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珍贵。就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难点是如何将生命教育融于到生物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婴儿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初中生普遍对苦难、灾难没有明确认识,尤其是现阶段的初中生多是“00后”,出身于经济物质条件丰厚的时期,很少经历苦难、灾害等,因此对于生命的意义没有真切的感受。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总结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生物的初期阶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实施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师通过讲解生命的起源来焕发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作者:姜玉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学校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谈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的师生关系 摘要: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传统的权威依附式、单向知识传播式师生关系,基于此,认为应该在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则需要从“教师改变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建立民主关系”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欲和动手操作能力。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发挥自主性的前提。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权威依附式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沟通很少,教师示自己为权威,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探讨、表达的机会,内在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二)单向知识传播式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知识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一种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工具和附属品,师生关系因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构成。 二、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应体现“生本教育理念”。第一,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坚持民主和平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人格绝对平等,教师可以指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可以指正教师的错误。第二,师生之间应该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谐融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或心情愉悦的状态中,会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学习潜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也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三,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比学生高,但可能并不比学生了解的知识范围广。在信息云集的时代,师生应相互理解、坦诚相待,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三、如何在初中生物生本教育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改变观念,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首先,笔者作为一名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把学生看成是一群无知的小孩,也不再把自己看成是无所不能和无所不知的权威。在课堂上,笔者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学习,从不把笔者所知道的强加给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哪怕是错误的(当然错误是需要纠正的,纠正错误的机会也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因此,在笔者的课堂中没有权威,只有各抒己见;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最恰当。(二)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建立民主关系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发动全体学生进行探讨,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让他们自己进行相互评价,还要求小组全员参与。比如在“探究骨的成分”的活动中,要他们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最先探究出来,看哪组的结论表述最好等。然后,学生小组内就可以进行分工:①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探究方案,确定实验设计;②1号负责组员的分工协调,2号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及分析,3号负责准备实验材料,4号负责实验方案展示,5号负责实验,6号负责结论并陈述,7号负责答辩,8号负责收放仪器等。在这样的分工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民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负责展示的学生,也进行轮流,这样避免了个别学生展示疲劳,而另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机会而不能展示的现象。由于在任务驱动下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展示,真正体现了民主。(三)教师、学生全体参与,建立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遗传与变异现象”一节中的“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中,教师让全班学生按照活动中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8种性状,并将其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别记录下来。自我检查结束后,教师要求所有学生起立,由教师或学生自愿表述自己的检查结果。在此过程,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嘲笑,要互相尊重。发言者表述各项结果时,要让与之观点不同的学生坐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同学坐下的现象时,他们感觉到非常有趣,心情也非常轻松、愉悦。最后统计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学生有多少。当学生发现:还没等报告者报告完他的性状时,就已经没有学生和报告者一起站立时,或最后只有一位或当报告完最后一项没有一位学生与报告者一起站立时,全班学生就明白了: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性状完全相同的人。在这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建立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积极交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尊重、理解学生;学生也应主动与教师沟通,向教师敞开心扉,增进师生情感,与教师做朋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逐步提高,教师也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陈黎明 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生命教育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摘要:生物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本应获得各方重视,但现实的多个因素制约着生物课程的开展,从而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渗透。以浙教版教材为例,重点阐述制约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开展的三方因素,给教育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生物;生命教育;制约 谈起生命教育,熟悉而又陌生,很多人把它偏重于安全教育理解,习惯把它穿插到思想品德课或心理健康课中。近年来,随着生命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于生命教育主要通过哪些课程实施,笔者曾做过学生问卷抽样调查。要求学生从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地理、思品、心理、体育、美术、音乐共12个选项中挑选主要的3个,统计后发现,选择体育、思品、语文的人数是最多的,调查结果让我疑惑:生物课为何没能显现出它作为生命教育的主学科地位?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实践开展?经过几年的摸索调查,笔者觉得以下三个主客观问题最为突出。 一、浙教版生物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利于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对比下浙教版与市面上流通较广的三种教材在初中各年级科学内容编排顺序上的差异。对比发现,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采用了相同的编排顺序。依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我个人更喜欢人教版等的编排顺序。生物来源生活,难度恰当,生物内容集中编排在初一、初二上,有利于增强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生命教育有实践的肥沃土壤,能更好地渗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去。生命教育得到很好的实践,反过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到初二初三,孩子的思维已达到抽象、概括水平,独立学习能力较好,也已具备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更适合接受思维能力较高的物理、化学内容。连贯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物理、化学的知识脉络更清晰,前后知识点更能融会贯通。相比之下,浙教版把生物的很多内容集中放在初三,而物理、化学的新课内容却很少,尤其是九下整本书都是生物内容。浙教版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很明显是在简化初三教学难度,压缩时间为中考复习留足时间。浙江省的初中科学教学一直沿用浙教版教材,诚然教材的这种编排顺序有它的优势,但从生命教育角度来说,初三生物的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要想深入人心,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充足的时间、空间去延伸,以生物学内容为载体,借助情境、体验等各种方法,一步步推进,最终促进孩子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这种不科学的编排方式正是导致生物课堂中生命教育难以落实的客观因素。举九下生物为例,内容涵盖遗传与进化、人与生物圈、健康与遗传病、免疫、环境保护等,延伸的生命教育可涉及生命的宝贵、生命的平等、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这些内容伴随孩子一生,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都有积极作用。由于内容多,时间紧,中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初三的生物教学往往停留在认知层面,掌握了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而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目标往往被忽略,形同虚设。在2015版新编的浙教版教材中,初三生命教育因教材编排问题而得不到落实的现状依然存在。很好的教育素材,生命教育因为缺少实践的土壤而被搁置。此外,新版生物教材中基本沿用老教材的内容,更新太慢,不能与时俱进。内容上缺少死亡教育,呈现浙江特色的教学素材偏少。落实生命教育,从教材的编排顺序到内容的更新,浙教版教材还需更多的论证修改。 二、功利性教学让生命教育缺失土壤 1.误把考纲当教学指导研究考纲,研究考试细则是每个初中老师必做之事。考纲本是用来指导中考考试,为考试服务的,但却成了有些老师上课的指导说明。为使初三中考考点更有针对性,从初一开始,就有老师以考纲要求去备课,考纲中提到的重点讲,没提到的少讲或干脆不讲。2.生物的主科地位正逐年下降从上表可看出,180分的总分中生物分值总体偏少,最多达48分,少的只有30多分。相比物理、化学的高分值,生物的地位越来越低。在唯分数论的当下,有些学校的生物课程设置早从原来的每周4节减少为每周3节甚至更少。从2017年起,杭州市中考科学总分将减少到160分。总分的减少对原本不占优势的生物学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生物内容多,课时紧张的背景下,初三生物课追求生命教育质的达成,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教师队伍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 生物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分数少等客观因素导致不少科学老师在实践教学中“避轻就重”,尤其是物理、化学专业出身的老师。观察这两类老师的生物教学,我发现他们的做法有些极端,而这些做法不利于生命教育在课堂的渗透。比如,先着重上物理、化学等这两块的重难点落实到位了,再临阵磨枪赶生物内容;或课堂重点讲物理、化学内容,利用边角料时间划课本中的生物知识点,老师在课后抓学生的生物背诵或听写;再或是临近考试,发下大张的生物讲义,突击式背诵生物的知识点。原本需要花几个星期才能完成的生物教学任务,在这些老师手里只需要几天就能完成。况且生物的考试成绩并不差,这让他们觉得这些教学做法很受用。课本中很多鲜活的生命教育素材被老师当做自学材料处理,在这些老师的“努力”下,原本生动、有趣的生物知识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听写任务,记记背背成了学好生物的至理名言,生物学科俨然成为了“理科中的文科”。要发挥初中生物课的生命教育价值,需要从教材编写人员到一线科学老师等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期待以上3个问题能引起相关教学界人士的重视和改善,促使生命教育的蓬勃开展。 作者:魏菊萍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与感恩教育分析 摘要通过与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结合,从父母养育、科研献身、医疗进步、自然资源四个方面融入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感恩教育;感恩情怀 近年来,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农村教育中德育的问题日渐显露,由于农村中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思想品德变坏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感恩观念的缺失。但对于面临着升学压力的中学生而言,给他们专门开设德育的课程不太现实。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凸显感恩教育成为了农村教师教学的关注重点。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中学期间理科课程中最便于渗透人文精神的学科[1]。在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部分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并作适当拓展,以实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笔者从一线教学的实践出发,集成汇总了从感恩父母养育、科学进步、医疗卫生、国家建设、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实现“春风化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养成。 1感恩父母养育之情———生命现象类比 只要一提到感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初中这样一个留守学生成长的叛逆期,让他们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体现得尤为重要。在讲授“人的生殖”时,讲到母亲十月怀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在怀孕期间母亲的生理负担加重,分娩时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新生命带到人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认同感,让心灵产生震撼,让情感发生共呜。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概念的理解,可创建情境,列举一个植物的例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木的开花结果伴随着生命的律动,但就在最终生命停止跳动的瞬间,它仍然想落下后成为丰富的营养,让下一代的花、果能更好的生长。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父母,平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子女,心心念念惦记着子女的将来。也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诗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养儿方知父母恩”等等。通过生命现象的类比教学让学生明白感恩。最后,本节的课外作业是:每位学生回家后要用心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情,然后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是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将对养育之情的感恩教育从品味者到体验者,张显感恩教育的活力与美感。 2感恩科学家的奉献———科研故事讲述 与父母不同,有一群人虽然不与我们频繁接触,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群人就是奋战在科研一线,发明创造、应用转化的科学家,没有他们为科学技术所做出的贡献,更不可能有现在如此高度发达的社会。在“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学中,介绍了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想必都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但是谁又能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是科学和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总结、反思。这个时候可以不用局限与教材,将学生的知识、思绪延伸到教材之外,利用科研故事的讲述来感恩科学家的奉献。例如,举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用了50多年的时间,研究水稻的高产技术。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走遍大江南北只为寻找优良性状的水稻幼苗,他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更为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乃至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是像他这样的科学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才造就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真真切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用故事讲述的方法来突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与艰辛,并强调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3感恩医疗卫生进步———死亡数据引入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在课堂中展示了的诗“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句的字里行间提供一条重要的死亡信息,当时的血吸虫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通过诗句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明白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无力抵抗的灾害是病魔,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威胁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的寿命得已延长。如今新农合政策更让学生感同身受,感恩医疗卫生进步之情由然而生。 4感恩大自然资源———生物圈Ⅱ号的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中介绍的生物圈Ⅱ号,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2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不足,实验宣告失败。用事实告诉人们,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应该倍加珍惜的爱护。而人类是大自然中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一部分,所以人类有义务、有责任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家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校园这些和谐的构建都离不开感恩教育。 作者:杨廷福 单位: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不少初中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如果离开旁人的正确引导极易走向歧途,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与处理心理问题,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的学习与生活。 一、结合生物学科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本科目,教材中涉及到不少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这些特殊的知识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指导他们掌握消除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而且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将不健康心理扼杀在萌芽中。比如,在“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在班内开展一个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正式讲授教材内容之前,新设计一些与母爱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诸如,可让他们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过哪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感觉比较幸福的事情有哪些?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等等,并相互交流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接着,教师可告知学生人体疼痛的感觉分为多个级别,其中目前在分娩时所承受的疼痛为最高级别。通过教育和引导,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养育孩子时的艰辛,并使其热爱生活与生命,进而形成感恩的健康心理。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理论,还属于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具备高尚品质和健康人格。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重要时期,周边事物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和教师接触的较为频繁,影响力不同忽视。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以积极向上与饱满热情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通过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的感染他们,在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例如,在学习“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时,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我国森林状况和绿化方案设计方法的资料,以及调查本校的绿化情况,并绘制出本校的绿化方案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次性筷子和被砍伐森林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想法?森林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讨论: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遇到过破坏环境的事例?破坏环境有哪些不良影响?是否知道哪些行为和举措能够保护环境?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学校的草坪和树木,冬天给树木防寒,夏季浇水等。如此,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促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绿化活动中,从而形成健康心理。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殊的环境,情境创设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根据学科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此,初中生物教学需以公平、民主的态度对待整体学生,鼓励他们学习,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学会与人相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教师应多爱护和关心他们,为其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教师为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白鳍豚的图片,告知学生它们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人类不能漠然处之,原因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当学生遇到难题或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耐心解答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预期,肯定与鼓励他们的表现,学会换位思考维护其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也是新时代教育活动的需求。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 作者:马海兰 单位: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回民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个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素养中包含对于自然界的关心和关爱,包含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构建科学的生物学科过程中,也建立起响应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更加关注任何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环保和生态的研究。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份责任感,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的环保思想和课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师在对森林资源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环境中的保护功能,夯实学生头脑中的森林生态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一棵树的价值,加入一棵树的生长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价值可能是20万元,其中包含树能够生产出供给人类呼吸的氧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价值6万元,在土壤侵蚀保护方面的价值3.5万元,在水分的涵养上以及鸟类的栖息上价值为7万元,另外在树上还能够提炼出蛋白质成分,这些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其中还包含能够给人们遮蔽太阳,纳凉的作用。但是如果这棵树遭遇到了砍伐,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值几百元或者几千元。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和国际间的标准相对比还远远不足,但是森林的毁坏速度却是在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没有树木的保护,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水土流失情况会如何。因此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经常植树造林的理念,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让大自然更加完善。通过这样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内心深处会激发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树木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树节,也要去植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环保行为更加自觉[2]。 2生物环保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学习上,除了要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让学生都亲自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课堂教育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的要求对于环境保护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阅读书籍以及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环境保护和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与社会污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此树立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拥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时,教师就可将这个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征文活动的开启,让这种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结合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例如,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节水节能措施的掌握,拒绝白色污染,让学生使用多用环保饭盒,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环保有更多的体验,才能从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家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每一个人在这其中的任务不同,在自我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集体的汇总和交流。也可以从校园本身出发,让学生对校园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科学技术小发明等等,例如,使用废旧电池中的液体对于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影响,废旧电池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鱼类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生物探究性试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增长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研究以后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果在全班进行集体性的交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物学习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升到新的台阶。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从自我习惯开始做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环保性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生物课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清楚环保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在确定完联系以后,一定要深入的对这样的联系进行揭露,让学生自然的联想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以身作则,在日常环保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生物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生存的额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发展有自己的进程,人们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也不能毁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的保护上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将这些观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的保护环境,环境和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馈赠。 作者:胡霞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七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生命教育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意义 摘要:当今初中生物课程缺乏生命教育的实质内容,生物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明白生命发展之美,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学校要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崇尚和热爱。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在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到处排放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各种生活垃圾等都严重威胁自然环境,污染排放速度远远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速度,以至于自然界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人类身处于生态食物链的顶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日积月累之下势必影响人类自身,人类不知节制地开发和污染地球环境,最终尝到自己所酿的苦果。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人类在将来环境中的生存,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青少年发展时期,是接受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时期,拥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与可塑性,而且环保意识要从小抓起,小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学校要在初中时期积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把生命教育融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只有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学生才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步一步,从改变自己到影响别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二、当代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物教学中缺乏生命教育部分,根本上还是由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忽视,过分看重学生成绩,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生命没有深刻理解和感受。在许多社会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孩子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更有甚者,会由于外界压力,学生心理出现压抑情况,有些孩子会发生自残行为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频发的社会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引起了这些悲剧?确实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如今孩子内心如此脆弱,有些孩子人格与心灵都有扭曲的情况,学校在教育方面确实存在缺失。只有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了解生命的美好,才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心灵变得强大,面对生活磨难的时候,学生能以一颗强大的内心面对风雨,从根本上杜绝社会悲剧的发生。 三、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进行生命教育引导。生物学科的教材对生命教育的涉及还不够全面,而且教材具有更新延后性的特点,所以初中生物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适当延展,有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不能死板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生物老师要有教学前瞻性,教学内容要不拘泥于课本教材,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二)组织实践活动,领会生命教育。学校要想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自然界遍布生命,一草一木都体现着生命的要义,学生可以通过对动物或者植物的观察体会生命的成长。在动物的选择方面,蚕宝宝可谓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为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跨越了多个阶段,而且体型小,易于学生饲养。蚕的生长从幼卵开始,逐渐长成蚕宝宝,到一定阶段时会吐丝结茧,最后成为飞蛾破茧而出。蚕的生长过程可谓深刻诠释了生命的可贵与神奇,学生观察时能体会到生命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心体会生命的变化,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当学生体会到生命意义的时候,由此及彼,从物种向自然界生命延展,学生能够学会珍爱生命,对各种生命形式抱有珍惜与爱护。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多领域的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停留于单一的生物,尽可能向学生展现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把生命形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举办生命教育讲座。学校可以采取定期开办生命教育讲座的方法,促进学生生命保护意识,因为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有其知识理论性的特质,主要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而讲座活动利于煽动学生情绪,弥补了教学上情感培养的空缺。生命教育讲座具有专题性,网罗各方信息,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从各个角度谈及环境的现状,宣扬人与环境一体共生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四)布置课外作业,使生命教育更深刻。生物学科在初中教育时期并不算主要学科,生物学居于各学科的次要地位,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生物学科要想增加学生课余时间对生物的学习,需要老师布置课外作业,因为生命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所以老师适宜布置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具有灵活弹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突出,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学校在贯彻落实生命教育理念方面成为重中之重的教学内容,但我国生物学科的生命教育还处于落后阶段,想要全面贯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生命教育必须引起社会与学校的重视,因为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步入竭泽而渔的误区,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生命意识是为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菊 单位: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情感教育现状及策略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所帮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建议 引言 初中生处在心理的“过渡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情感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更要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情感发展目标开始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策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对情感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情感发展目标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这项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1.2缺乏运用情感策略的实践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中仍然缺乏运用情感战略的实践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加偏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很难做出改变;二是由于教师队伍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有计划的教学方法。 1.3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扮演的是命令的角色,学生扮演的是服从的角色,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习惯,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作为一个“服从者”参与教学活动,情感受到抑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的相关建议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现提出建议如下: 2.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探索教学科学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培训要涵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性,改进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第二,在教学过程的时间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个人的思维当中,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第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教学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情感策略培养方法,并与自己的想法想结合,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2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生活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教师应当起引导者作用,但是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是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恰当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2.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含义是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所要教授的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该策略的应用并不排斥教学内容的认知策略的运用。相反,一个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从认知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心理匹配策略和展示、挖掘情感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就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成为能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发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它又包括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认知匹配策略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使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形式匹配策略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来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统一。展示、挖掘情感策略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这一情感资源来达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各种情感品质。教师要做到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要善于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 3结束语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改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未来的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对于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有所帮助,广大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双向提高,从而真正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春鸿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教学关注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意义、内涵和价值的教育,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生命教育的内涵,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1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色彩,提高生命质量;二是,用欣赏的眼光欣赏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喜欢动物,关爱自然;三是,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保持乐观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父母和教师在对当代初中生报以更大期待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大的压力。许多初中生在面对这些压力和困扰时,心理逐渐发生扭曲,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2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生物课本身就是一本生物教科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包括生命的起源、个体的诞生、人体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生理发展、衰老和死亡等,这些素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2.1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 一个生物的生长周期包括孕期、出生、成长、死亡四个方面,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均有所涉及。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单元学习中,包括人的由来、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衰老和死亡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更替和循环历程;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如“人的由来”中,学生通过了解一个受精卵、形成胎盘、胎盘的生长过程以及胎儿成长的图示,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不易和母亲在孕育生命过程中的付出和艰难,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更加孝敬父母;在“衰老和死亡”的教学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就是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点的生命周期,人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扩宽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价值。作为初中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一方面是要珍惜生命,爱惜自己;另一方面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积极参与、敢于质疑;课后灵活巩固,扩展学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去克服,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成长。 2.2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形象的案例和现象给予感性经验的支持,而生物实验借助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生物实验中,存在最多的是关于生物生理解剖的实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活体实验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或者亲眼看见动物被残忍的解剖的血淋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得一些学生对动物的生命产生冷漠的态度,可以任意宰杀,任意伤害,从而不关注生命,不热爱生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动画的效果更佳的逼真,如果用电脑模拟实验代替活体实验,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更加真切的感受动物的疼痛,认识到实验是动物也是一种伤害,但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些小动物的生命进行实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实验中和生活中更加爱护这些生命,这些为人类进步付出的生命。 2.3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中不乏一些生命顽强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长和发展。例如,在《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搜寻本地一些特有的顽强生长的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的生长要克服哪些困难,然后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如在石缝中艰难成长的小草,在人类捕杀和食肉动物的环境下,野兔子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克服困难,寻找食物,进行生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一个学困生表示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听不懂教师讲的知识,自己做题不会,有时候花很长时间解答的试题,结果还是错误的,该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料,在学习中呈现懒散的状态。学生在交流中,鼓励该名学生要坚持,坚持在下课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弄清楚,向同伴请教,每天弄清楚五道相关试题。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课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素材,在教学中需要利用生物的生长周期,帮助学生认知“生死”;改变生物实验方式,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借助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程指伟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 初中生物教育论文:初中生物情感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所帮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现状;建议 初中生处在心理的“过渡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情感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更要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情感发展目标开始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策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对情感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对学生情感发展目标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这项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1.2缺乏运用情感策略的实践活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中仍然缺乏运用情感战略的实践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加偏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很难做出改变;二是由于教师队伍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有计划的教学方法。 1.3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扮演的是命令的角色,学生扮演的是服从的角色,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习惯,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作为一个“服从者”参与教学活动,情感受到抑制,不敢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的相关建议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现提出建议如下: 2.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探索教学科学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培训要涵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性,改进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第二,在教学过程的时间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个人的思维当中,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和方法上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第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教学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情感策略培养方法,并与自己的想法想结合,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2.2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生活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上,教师应当起引导者作用,但是也不能对学生全盘否定,应当是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恰当的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2.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含义是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所要教授的进行的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但该策略的应用并不排斥教学内容的认知策略的运用。相反,一个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从认知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又从情感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3]。采用情感策略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心理匹配策略和展示、挖掘情感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就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成为能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发学生对所学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它又包括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认知匹配策略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使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形式匹配策略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来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统一。展示、挖掘情感策略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这一情感资源来达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各种情感品质。教师要做到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要善于用表情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 3结束语 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改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未来的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对于改进初中生物情感策略有所帮助,广大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双向提高,从而真正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环境艺术论文:关于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城市交通 公共艺术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建设的要求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相当迫切。公共艺术合理地融入到城市交通环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和人文品质。本文从可识别性及安全性的统一、功能性及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和加强公共艺术的场所特征三个方面来阐释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城市交通是连接城市活动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市民在城市中上班、购物、旅游或散步,沿途看到的或许只是一组毫无关系的景象,从中却可以获得一个整体的城市印象。而当前,随着城市车辆的剧增,由此而导致城市道路迅速扩张及由钢筋混凝土架构的立交桥不断增加,再加上功能主义规划原则的主导,城市交通整体上呈现一种生硬、冷漠的面孔,城市间的差异性也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从艺术与人文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城市交通环境,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交通与艺术的结合,在国际上已得到高度重视。首届城市艺术与公共交通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在英国的威克菲尔德举行,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促使从事公共领域建设的人士理解艺术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提倡和推动公共领域的设计活动。 城市交通按道路的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1.机动车道:快速路、轨道交通、城市与城市间连接的高速公路等;2.非机动车道:步行街、自行车道、过街天桥、过街通道、商业街等。 公共艺术如何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应用,主要应考虑如下几点: 一、 可识别性及安全性的统一 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在形象上应突出其鲜明的个性,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同时其设置应以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为前提,不能对司机及行人构成视觉和交通上的阻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如果因公共艺术的设置而影响了交通,反而就失去了这种做法的意义。 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欲达到可识别性与安全性的相互统一,必须把握好“速度”这一关键要素。速度的变化带给人们对于视野范围内公共艺术尺度感的变化,对应不同的速度,公共艺术的尺寸、表现形式及材料的运用都会有所不同。哈密尔顿(Hamieton)和瑟斯顿(Thurstone)作过关于高速运动时人们的视觉感知方式的研究,他们从研究中推导出五条定理 :1.注意力加倍集中;2.注意焦点引向远方;3.视野缩小;4.前景细部开始模糊;5.视觉变得迟钝。基于行人在高速运动时的视觉感知特征,在机动车运行的交通环境中,应注重公共艺术整体色块,强调外轮廓线及阴影效果,以简约化、大尺度、地标性的公共艺术为主。相反,在非机动车道,如步行街、过街天桥、过街通道、商业街等以低速度行走的交通环境中,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购物、散步、休闲、观赏等活动上,公共艺术主要可汇同高品质的路面铺装、艺术化的植物选择与造型、道路构筑物形态与色彩的塑造等。在这类城市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更注重细节、情趣乃至引人深思。在北京新建成的SOHO后街设置了一系列“蓝色现代人”的公共艺术品,分别设置在各交通路口的交界处,适宜的尺度、抽象的人物剪影及鲜亮的蓝色调与周围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映成趣。同时,在剪影的两侧绘有街区的平面示意图,集可识别性、安全性、艺术性及趣味性于一体。 二、 功能性及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 功能性及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一特征主要是就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而言,公共设施作为公共艺术及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但以往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它的功能性及技术性,却忽视了人性化及艺术化的因素。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应该与市民的审美价值相统一,使市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结合成整体。 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作为城市中一件公共性很强的物品,如果其造型和一个城市的风格、文化、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会成为一件妙趣横生的艺术品,它将表现出一个城市交通环境独特的性格和表情,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品位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及人文色彩的外在表现。 三、 体现和加强公共艺术的场所特征 中国古人有所谓“橘化为枳”的说法,这一说法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公共艺术与其场所的关系。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普适性的艺术,而是与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美国波士顿地铁系统中的波特站,当人们进入站内,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在入口处、电梯的扶手及月台上见到一个戴礼服手套的铁手,该作品的作者喻美奇(Mags Harris)表示,她发现交通接待处的失物招领以手套最多,因此她选择手套作为“地铁文化”,同时借着人们所熟悉的物品制造惊奇感,以舒缓人们进入地下的沉闷感,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实地文化特性。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当切合当地的具体环境,明晰当地人群公共活动的具体要求及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情形,进而加强该区域的文化性格和人文色彩,保障城市的自明性、永恒特性和场所的历史文化特质。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由于“全球化”所导致的“天下大同”及“地方性文化”的消失与淡化,保持和加强地域间的区域文化性格和人文色彩就显得弥足珍贵。 综上所述,以上几点构成城市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建构的基础,同时,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中的应用离不开与城市规划、建筑在计划实施中的协调、合作,其艺术性、人文性的实现必须与空间功能规划相统一,与建筑环境相适应。此外,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建设还将涉及到公众及艺术家的参与、相关法律程序的建设、建后的管理与保护等诸多问题,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并受其制约。但制约既是限制又是规定,同时也是能够获得自由的途径。优秀的公共艺术应用到城市交通环境中,中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将成为一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其意义是深远的。 环境艺术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 认知心理学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己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记忆系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当中,曾经提出过:“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一中,我们所得出的新的视觉形象都和我们记忆系统中的经验有关,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记忆系统中的经验和信息的视觉形式进行复制和重组。因此,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把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不同记忆类别的元素信息进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组,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信息编码输出,用产品的形式或者视觉形式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如何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元素重建或者重组?我们应该首先存储或者理解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正确应用。 二、中国元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形态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来表达某种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具体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事物相结a e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而是要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卢昊悉心设计的中国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车就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卢昊用现代创意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元素—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式的纹理通过手工漆绘形式在车身上。方向盘点火按钮上“启动”和转速表上“零一十”的字样,均采用中国书法篆体。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再有效的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的“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3.透过文化元素表象寻求思想根源。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气和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三、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观者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了解认知过程的发生,不管是对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记忆系统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促使我们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原因。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设计师,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来,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环境艺术论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渊源初探 [摘要] 本文从传统文化现状着眼,分析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以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回归,阐述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旨在剖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本质特征。?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儒、释、道相补充的文化特征。三家均主张人与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儒家重仕途经济,积极进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多归隐田园,浪迹江湖或遁迹山林,深入大化之中,以大自然为其归宿。释教则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自然实体与个人玄想世界相统一。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回顾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庄周梦蝶,分不清自然之蝶和自身所化之蝶,使本体与自然融合。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通,这种自然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中国园林就是一种把自然之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面上,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技术能力的制约,人们被动地、潜意识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环境,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存的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的信心,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了负面效应,自然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日益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受到了威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预料到的问题:人口恶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的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到了后工业杜会,这些日益严重的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人类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人们普遍认同,人与环境开始逐步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把自然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这成为人们的理想和目标。在现代中国,亦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既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能否避免西方国家那样因工业发展给生存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应再盲目地追从西方,而应正确对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悉心爱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走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 环境艺术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 认知心理学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已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设计界中暂露头角,加深了中国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来做设计,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之服务于现代人,成为现在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笔者持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的记忆系统中己有的经验、信息等对于设计的影响,并以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来阐述其在当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1.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2.记忆系统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当中,曾经提出过:“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于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在艺术设计一中,我们所得出的新的视觉形象都和我们记忆系统中的经验有关,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记忆系统中的经验和信息的视觉形式进行复制和重组。因此,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把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不同记忆类别的元素信息进行提取、重建或者重组,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信息编码输出,用产品的形式或者视觉形式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如何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元素重建或者重组?我们应该首先存储或者理解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驾驭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正确应用。 二、中国元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视觉形态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进行设计,重点在于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来表达某种志趣、情感和思想;或是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将传统的设计语言渗透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使其既有传统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唤醒个人的记忆与民族的记忆,进而体现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具体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复制和仿制。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如色彩、造型以及纹样,遵循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采用“传统外观,现代结构”或者“现代外观,传统结构”等方式,与现代事物相结a e进行重组和重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并非机械的照搬,而是要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卢昊悉心设计的中国限量版法拉利599 gtb fiorano跑车就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璧的最好例子。卢昊用现代创意的手法将中国古典元素—宋代哥窑开片瓷器式的纹理通过手工漆绘形式在车身上。方向盘点火按钮上“启动”和转速表上“零一十”的字样,均采用中国书法篆体。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现代事物完美结合在一起。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这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的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发掘传统的精华,寻到东西方文化的接合点,再有效的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处理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将古典的“塔型”结构运用到一个现代的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中,没有将中国塔形生硬的放大,但整个建筑的比例是与中国塔形美学比例和力学是相吻合的。建筑师将中国传统的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原点,将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加以高度的概括,使用“高技派”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构造手段表现出来。 3.透过文化元素表象寻求思想根源。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中寻求构思源泉,推陈出新。吴良墉先生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它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 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采用的方式是古代的“书院”方式,构思精巧,布局严谨。设计中在建筑的北面堆土以象征坐山,南面堆土以象征案山,同时建筑左面引水成渠以喻青龙,前面的小沂河正对应风水中的“金带环抱”,整个布局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观,也气和了传统的风水说要求建筑的选址负阴抱阳,前面有案山,背面有坐山的要求。整个设计还运用提炼的传统元素,充分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多种古代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原型,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 三、结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传统文化的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观者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了解认知过程的发生,不管是对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记忆系统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促使我们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的原因。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每一个设计师,既承载着历史也延续着历史。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运用到设计中来,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环境艺术论文:论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 论文 关键词]环境 生态设计 城市环境 艺术 设计 郑东新区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 发展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 自然 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 科学 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 经济 ,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 旅游 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 规律 ;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 交通 ……),人群交流及文化 艺术 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环境艺术论文: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之理论研究 [摘要]随着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人们对其所生活环境更加强调物质以外的功能,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形态语义本身抽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主观性诉求赋予了环境 艺术 设计更多的表现空间,并由此造成观赏者的心理共鸣。结合形态语义理论,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进而去还原和重现设计者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形式追随功能 主观性 设计理念的再现与还原 在设计经历了形式追随功能的洗礼之后,张扬个性化基调的时代宣布到来。人,开始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需要重视的首要对象,主观性色彩越发凸显时代特征。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变得愈发困难,市场已经从产量的竞争让位给了想象力的竞争,说服力不仅只在于功能的本身,更在于物品亦或是场所给消费者带来的某种概念上的认同,标识由此上位于身份、地位、品味的代名词。环境艺术设计越发的融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性意念和独创性新奇。 形态语义本身是一系列的感知和认知符号的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形态语义实际上也就是对一系列感知和认知符号进行编码,综合色彩、造型、材质、加上空间、时间等感知因素,进而向观赏者传递特定信息。 一、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功能的追求 环境艺术设计独特意义在于对非物质功能的追求。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追求更高的品味成为了必然。于是,墨子说:“食必长饱,然后求美;衣必长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 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摆脱功能唯一的局限性,根据人们的爱好而而追求更多的品质。随着人类文化与社会生产力的相应演进,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摆脱原有单一的由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满足人们跟多的精神功能与社会功能的要求,它要承载更多的内容,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形态语义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人们更乐于由设计者为他们提供一种被赋予了主观性内涵的设计成果。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人们在对其进行感知和认知的时候,能够解读并参与到其中的理念。 二、形态语义的主观性诉求 环境艺术设计通常透过设计成果的形态在我们生活周围传递着某种语境。形态不单单让我们辨明事物的本质和功能,更能传达设计者本人所要诉说的文化内涵。 形态语义所要表达的内涵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强烈和深刻,它能突破文字与文化的局限性,传达被人类所共知的信息。形态本身就是信息传达的媒介,蕴含了设计者对世界或事物的认知、经验;加上文化的积淀,情绪的变化,使设计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和联想性,是建立在设计者本人对环境的了解和认知上的。设计者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因素一旦为受众解读后,受众可以凭借自己认知的经验辨明眼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进而激发主动意识将其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形态除了让受众去了解辨明一个物体以外,还能引导受众联想并探索形态元素或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或明或暗的情感世界。聪明的设计者不会客观的对这一领域进行限定,它会留给人们大量的思维空间去自我联想、自我创造、自我修饰。这比突兀的直白更加有效。“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基于人们以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各不一样。设计者的思想在人们的大脑中能够部分的被还原,此时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形态语义并没有用明确的文字去告诉人们这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内涵,它只是象征的、含蓄的、模糊的揭示了某些普遍的意义。 三、理念的再现与还原 环境 艺术 设计在创造赏心悦目的形态的同时,设计者创造的形态表情应该与人们的心理产生某种知觉上的共鸣,在高出人们理解能力的时候,应该接受人们心理的预期值。不能让使人们见到设计形态时,设计者所表达的与人们所理解的落差太大,这样的设计往往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环境艺术设计形态是以人的感受方式将设计的内在功能体现在人们感知体系中的。形态不能也不可能脱离于功能而独立于形式变化之外的。它不单单是功能被动的外在表现,更是积极地引导人们有知觉的去主动体验和把握形态本身的内在性能。设计者有意识的强调形态的形式因素和表现力,并与人们的知觉印象相吻合,已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设计者所力图表现的情感和诉求隐喻在形态的某些元素之中,并在观众解读还原的过程中能够再现或者部分还原设计者的初中和理念。不同的受众的自己的思维还原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不同的判断与理解,故而其结果必然会有所不同。 四、小结 设计者把自己要表达的主观情感和理念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形态语义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形态语义表现元素还原设计者的理念并且参杂适当的联想和自我塑造,在得到功能上的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环境艺术论文:浅析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浅析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人体工程学的涵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三、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人体尺度:8w+gl = c~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 1.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大门:门高2.0m~2.4m,门宽0.90m~0.95m;厕所、厨房门:宽0.8m~0.9m、高1.9m~2.0m;室内窗:高1.0m,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m~1.0m;玄关:宽1.0m、墙厚0.24m;踏步:高0.15m~0.16m、长0.99m~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2.常用家具尺寸:(1)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2)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3)圆床:直径1.86m、2.125m、2.424m。(4)衣柜:厚度0.6m~0.65m、柜门宽度0.4m~0.65m、高度2.0m~2.2m。(5)正方型茶几: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m~0.42m,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6)书桌:厚度0.45m~0.7m(0.6m最佳)、高度0.75m。(7)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m~1.2m、高度1.8m~2.0m。(8)椅凳:座面高0.42m~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9)餐桌:中式一般高0.75m~0.78m、西式一般高0.68m~0.72m。(10)方桌:宽1.20/0.9/0.75m。(11)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m~0.8m。 四、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为设计家具、设施提供依据、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因为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能忽视人体工程学,只有根据人体学设计的环境才能使环境更为舒适,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环境艺术论文: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应用关系 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二、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三、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四、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五、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六、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为设计家具、设施提供依据、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因为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 环境艺术论文: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浅析 【摘 要】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要科学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创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 环境艺术设计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及设计理念 1.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 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艺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城市居住区的园艺绿化中,可将乔、灌、花、草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点缀乔木、灌木、花卉,形成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加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等绿色景观,丰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城市居住区最基本的艺术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曲线、宽窄和分幅、铺材、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驳岸。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可巧妙设计河道驳岸,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等装饰,则可形成标志艺术景观。 (4)铺地。广场铺地在城市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艺术景观。 (5)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城市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2.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设计理念 (1)自然生态原则。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交往空间设置、艺术景观小品等方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艺术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1.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1)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艺术景观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在对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 (3)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2.注重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重植物艺术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2)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为此,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这样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3)立体绿化,增加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和生态效果。加强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地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科研立项:教育规划类,2009gh47/辽宁省教育厅。 环境艺术论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其职业要素、企业要素的融入一直是“软肋”。以地方院校的非重点专业建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不能简单套用国家示范院校的高标准而盲目执行。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参与设计全过程为依托,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在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实践课程体系重构,更具推广性与借鉴性,更适于地方高职院校非重点建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个课程群的模块。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包括专业认知与体验、艺术写生考察、环艺设计工作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环节。作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工作室,贯穿三个学期(第三—五学期),二个年级(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选修、可跨专业选修),考核评价体系,师资的配置不足(十几个工作室同时开设,师资、场地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等。以江浙两省高职院校来说,较为成功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但毕竟占少数,推广性和实效性还有待验证。反观其他众多的高职院校,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碰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师资,有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缺乏;其次是受众的学生群体面,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学组织,一般不超过20名学生;第三是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缺乏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设计过程缺乏对接[1]。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也是确保学生应知、应会,立足社会现实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特别是学校非重点建设的专业,往往由1~2位专业教师负责核心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对课程的能力目标、项目选题、实施要求、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缺乏有效的规范要求,实施过程松散、片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性还不够。对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核心课程并没有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的“第三模块”,目前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对前一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进行有效、及时的综合、提升,对后一阶段的定岗实习、毕业设计也缺少有效的指引、过渡。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内涵 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技能训练也通过这个特定的教学平台得以提升。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综合实训,是以岗位群典型综合性技术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而进行的项目教学,是在学生完成单项、单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集中训练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课程开发[2]。与工作室模式比较而言,综合实训课程更适用于全体学生,更有利于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更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秉承“开放场地、开放项目、开放实施、开放教学、开放考核”的原则,基于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如室内设计方向,针对中小型装饰工程公司家装设计师岗位,完成“别墅装饰工程项目”(括庭院设计)的设计及施工参与的综合实训项目。教师针对企业或职业技术领域的典型设计工作,提炼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的完整训练,以拓宽同一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促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初步养成,从而缩短学生到企业设计单位工作的适应期。 (一) 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实训课程 课程主要针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设计开发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如室内方向对应具体的需求岗位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细分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课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着重培养学生完成一个典型住宅设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决策能力、客户的沟通能力、设计图纸绘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编制能力、施工的参与及管理能力。除常规的专业能力外,学生也能获取一定的社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协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岗位目标,有效缩短适应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首先面临室内和室外的择业,细分又对应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工作岗位。通过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参与真实的设计过程中,了解了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发展前景,近可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提供直接的感知,远可为学生职业生涯作引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较明确的岗位认知与规划。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实施 以“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这一典型项目实施的过程为例,说明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总体能力目标 在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效果图制作、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的综合实践,其目的是通过校内责任教师与校外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的设计,使学生在典型项目设计的完整工作过程中获得技能训练。这种在依次完成单项能力基础上的集中实训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实习、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二)实训项目选题 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建筑面积基本选择在200~300 m2之间。通常具有客厅、主卧室、次卧室、书房、娱乐室、客卫、主卫、厨房、地下室、庭院、屋顶阳台等典型空间。 (三)项目实训任务分解 实训任务分解的子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 (四) 过程实施要领与规范 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过程、作业及考核安排等内容见表2。 四、以强化综合实践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从工作室到综合实训,艺术设计专业的责任教师一直在尝试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基本确立了以学校为主导,设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的诸多不足。 首先是场地,实训场地不是仅放几台电脑、陈设一些材料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如测绘、平面方案、施工图绘制等),都可以由责任教师和设计公司协商,在施工现场由设计师指导。跟踪参与一个具体、完整的设计,对接有实力的装饰公司,比挂有多少铭牌的“人情”实训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实训项目,改变主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工程项目进行实训的现状(往往还缺乏典型性,与学期授课进度不同步),通过联动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紧密结合设计企业,整个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与装饰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尽可能同步(整个综合实训总课时为76课时,贯穿一个学期)。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艺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难点。在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学习,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材料市场,抄绘施工图,而综合实训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单一材料认知到综合应用。在施工现场的阶段性同步跟踪中(实训过程中就核心技能点可多次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由公司施工图设计师现场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构造方法,重点不是创新,而是理解程度。阶段性教学或最终项目作品答辩,引入一线设计师进行指导、评价,校内责任教师 与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评定,有效提升学生实训作业的质量。作为学校课程教师与公司项目设计师,对学生实训作业评价的侧重点肯定是有差异的,这是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与实际设计的差距,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与用人单位期望之间的差距。在课程的阶段评价及最终评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设计师即用人单位岗位的评价标准。 最后是强化专业师资。高职校内责任教师的普遍软肋是:年轻的硕士生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程实践项目参与太少,这可以在整个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和具体的施工过程,教师才能与设计企业的设计师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技能。当教师和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优秀毕业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综合实训项目做得扎实、有序时,诸多看似困难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瓶颈”问题,包括实训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评价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综合实训的项目运行,从专业教师到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无论是意识观念,还是实践效果,自下而上都达成了一致,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浓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氛围。在学校新一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综合实训作为一门核心实践课程,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两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了能力串联、递进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综合性递进式培养的体系构建。综合实训的前修课程为设计制图、设计速写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室内设计初步、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材料与构造、公共空间设计、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而后续课程是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成室内、室外两个方向,以选修课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相对而言,设计制图、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室内设计初步、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课程更多侧重于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等活动以校内课程责任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较封闭。综合实训课程,强调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即设计过程)的教学组织,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施工进度吻合,既对前修各课程的单项能力有了提升、综合,又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加深学生对设计方向各具体岗位的认知,提升职业技能。 五、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不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完整,而是设计过程的完整性构建,即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测、与客户业主洽谈沟通、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效果图制作、工程预算、设计实施与跟踪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训练,其关注的重点是保证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经验、知识、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责任教师或是主导者,或是企业设计师的教学协助人。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教学设计,既要尊重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机制,又要考虑设计公司的工作环境及设计过程。这种融入企业生产要素,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带有普遍的意义,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可行化选择。 环境艺术论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民间美术运用 摘要:众所周知,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民间美术是较为重要的,民间美术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民间的文化特色,在传播人民群众感情色彩中民间美术包含着固有的艺术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有着相对的难度系数,突出表现在系统性特征和复杂性特征方面,在提高整体设计效率和质量时,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及工作方法。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就需要重点培养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基于此,分析民间美术的发展背景和内涵,以及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探讨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只好让自己变得十分忙碌。数字网络不仅可以开拓人们的艺术视野,但同时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也会逐渐受到改变。当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时,却并不知道自己的根源在何处。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何其的神圣,可如今看着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会感到格外彷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不由自主地把民间美术运用进去,这种设计会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共鸣。人们希望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并唤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人文关怀。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背景及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艺术社会工作为了能够接受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在促进文化艺术及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不单单局限于在少数具有突出代表的作品上,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带有一定的使命感,因此,在差异上也仅仅只是表现在造型规律和其他的领域规律上面。民间美术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及当地艺术文化,通过与当地的技术、经济、人文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的艺术文化特色。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环境设计工作,要把民间美术插入到科学应用中,民间美术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目的则是为了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是流行于日常生活的美术设计。民间美术是各个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当把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后,可以创造出艺术的文化宝库。由于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源,它不仅代表着传统艺术的语言和文化符号,也能够体现人类在劳动生活里比较简单质朴的艺术思想,因此,民间美术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当人们的生活元素开始变得丰富后,就会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艺术的伟大使命赋予在社会上,而这种使命则是将社会和艺术变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办法。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融入设计者的情感 现如今,全球化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体,国际化设计也逐渐受到热捧,许多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薄弱。传统民间美术走到现在,也逐渐变得微弱,虽然是有必要改变观念,但不能一味地抛弃自己所有的文化底蕴,因此,得做到同步文化观念的转变及转型。民间美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审美价值和作品价值上,还体现在造型规律和文化内涵中。民间美术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审美上也蕴含了独特的传统韵味。民间美术,它的根源是民间的乡土文化,不仅是环境艺术地域文化的承载体,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当一个地区受到经济、技术以及观念上的约束,恰好农村与城市中的热闹大相径庭,也能不被西方艺术思潮所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民间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在进行探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元素时,需要插入民间美术的精华因素。其实,在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时,只是融合了表层,并没有将内在的文化精神带入进去。为了能够将传统民间美术更好地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去,需要展现环境艺术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二)整合自然环境与人文诉求 过去,设计师们的现代环境设计灵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西方的社会文化,而现在的设计师为了得到更多的设计灵感,便踏上了寻根之路,为了发展能够更好,许多设计师们决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升华,便可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欧洲进行室内装饰,为了能够让室内装饰的格局变得更有韵味,通常会在设计室内空间时会把绘画作品带入进去,恰好设计师们在设计室内装饰是也可以把中国的古代山水墨画加入设计中。随着历史的演变,民间美术也逐渐完善起来,民间美术虽然是来源于生活,可是却又高于生活,不仅展现出了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而且与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更合拍。民间美术的创作思想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民间美术的整体格局意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不可估量的启发。因此,我国山水画的整体感觉也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在山、水、鸟、鱼、花、木、人等一些事物中找到共生的和谐之所在。为了可以更好地达到和谐目的,需要在进行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有必要整合环境和人文的诉求。 (三)区分不同的设计对象 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作理念中,祈福、驱邪、繁衍都是不能忽视掉的,通常把“大、活、美、满”当作具体的创造理念,这种民间美术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民间美术图中还会包含较多的动植物,对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中会用表号、象征和谐音等图案来展现。民间美术的作品含有许多想象力,无论是从抽象、夸张还是异形同构方面都要用不一样的装饰技巧来体现装饰上的美感,从而展示出装饰上的对称、完整、圆满等特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内部环境时,通常会把房屋内居室、酒店、商场大厦等建筑物当作设计对象,设计者通过不同场所的风格把民间美术融合进去,并制定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居室空间设计不仅要达到房屋构造,还要根据业主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特征进行规划,当家居设计包含着一定地域特色和室内装饰会让住户舒适度能够更良好,再带有农村的乡土气息则会带来浓厚的人情味,让住户会感觉更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室内微型景观时,可以恰当引用室内山水画进行装扮,不仅可以营造出舒适惬意的环境氛围,还可以缓解业主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令人回到家中就能得到舒心愉快的状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外部环境时,通常会把居民区、高楼商厦、路边街道作为设计对象。由于外部环境属于开放性和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更要着重展现民间美术的特征,把创作风格放在传统文化中。在购买房屋时,居民区的美观设计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小区的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会让更多住户更愿意接触户外的环境,心情也会更加愉快。时至今日,上海里的老弄堂、北京内的四合院、北京胡同都能得到大家的偏爱,因为这些建筑物已经不似曾经那样多了,所以喜欢这种本土文化设计的人也会格外珍惜这些建筑物。想要使现代城市打造地区的本土文化,则要从民间艺术中提取精华进行设计,逐步打造新型居住小区,不仅新颖别致,也会更有民族特色。 三、结语 在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多样化的民间美术理念,还可以给更多现代艺术设计带来较多的艺术财富,在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应该让民间美术资源不再流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在“国际思维”国际化的进程中,人们会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慢慢失去记忆力,在高楼大厦的城市中很难找到存在的归宿感。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了对民族本土化和自然主义的趋势,更能回归本土和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们对生命情感的探寻是会永远不停歇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各个地区特色与当地相关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再进行创作,这样更能体现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王鑫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环境艺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图像、声音、文字、数字进行多重加工,而环境艺术设计正是对图像、文字等进行加工的过程,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随着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和现代美感是大势所趋,本文将通过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如何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门类,它包括绘图模拟软件、程序编制、信息传递等诸多技术和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信息的认识逐渐加快,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正是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品味生活的行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信息时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既可以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步伐,也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1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可以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等多种信息进行获得、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及使用的能动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门类,其涵盖内容极其广泛,主要有显示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因此,它具有诸多创新特点: 1.1标准化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的特点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统一的语言表达不同事物的形状、大小等特征,使得这些事物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进行对比。例如,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绘制不同的事物,人们通过图纸(电子)可以在同一比例尺下对比两者的不同。 1.2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的特点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快速计算、模拟、信息传输等工作,这就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可以大大节省工作中用于计算、信息传输等方面的时间,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使用Corel软件,可以实现快速的、自动化的将图片信息转化为动画信息,这正是利用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模拟和信息传输的功能。 2环境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从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只要能交出满意的作品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如今人们不仅要求作品质量,还要求作品的提交效率。因此,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学科门类,它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列设计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分支门类的共同点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因此,如果单纯使用手绘图纸,那么就会在修改或重设计中耗费大量时间。同时,设计图纸是由专业设计师完成的,用户通常无法理解图纸中设计点的含义,因此,在设计师与用户进行沟通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沟通不彻底影响最终的设计效果。(2)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类,其作品价值往往很高,因此这些作品值得收藏和传承。而设计图纸的存储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珍贵的设计图纸被丢失或损坏,那不仅是对用户的损失,对整个国家也是一种遗憾。 3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综合学科,它是通过网络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语言等技术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的统称。近年来,许多设计者开始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这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1AutoCAD等绘图软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AutoCAD等绘图软件使用的语言(测量、标注、符号、线形等)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绘制环境艺术作品时,设计者可以直接调用绘图软件中的语言,通过自动捕捉、自动测量,完成设计工作。这一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省设计者的绘图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设计作品语言表达的标准化、统一化,方便设计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3.2图像合成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图像合成技术可以将电子设计图纸合成为立体模型,并由设计者添加所需的色彩和图案。这一技术的应用,一方面用户无需任何设计经验和知识就能直观地、清楚地了解设计效果;另一方面设计设计者可以根据用户对色彩的需求快速对作品进行调整。 3.3信息存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信息存储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云数据等处。这就使得艺术设计作品可以随时被调用、传播和珍藏。避免了设计作品的丢失和破损。此外,还可以很方便地调取以往的设计版本,方便进行比对和修改。3.4多媒体展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多媒体展示可以采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这不仅可以促进设计师们进行作品交流和学习,也可以让用户快速地、清晰地了解作品效果。现代新兴的AR、VR技术也为作品的展示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 4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门类,其不同的分支技术可以按需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门类的代表者,开始逐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绘图软件、图像合成技术、信息存储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解决了很多难题,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陈娟 程柏擎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环境艺术论文:环境艺术设计BIM技术应用 【摘要】作为一个跨学科型的综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园林以及景观等多方面领域,属于无所不有的艺术。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出现了新的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流程,成功的将二维图纸转换成BIM直观模型,为环境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界面。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BIM技术 1引言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运用不同的软件实现三维建模、材料统计、三维场景实时仿真和施工图绘制等任务。然而,在实际当中,如何能够通过一个系统来实现这些过程的有效集成,以及数据统计与三维模型的有效结合,成为了一大难题。现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基础,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BIM的一种新体系结构。在BIM技术的帮助下,设计者可以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一致的信息,准确地模拟场景中的视图框架结构、材质属性和数据交换,也可以创建更精确的施工图。依据BIM信息管理平台来定制项目的部署和实施,信息的设计过程可以通过数据库来管理,提高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缺乏集成性的特点,维护和更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2BIM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势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依靠AutoCAD等一些设计软件来完成二维平面垂直以及剖面图的设计,然后结合3dsMax软件制作3D效果图,这种设计方法和三维模型设计没有集成性,可视化的目的实现不了,造成它的价值不能被带到后面的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当中。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BIM技术给环艺设计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靠的方案。新的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很强大的组件库,大部分的场景、材料和设施都存储在该数据库当中,随时可以调用。BIM的数据库包括了建筑材料以及室内装饰材料的详细信息,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应用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功能。该模型易于生成各种综合表格和材料表,从而使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使用BIM进行工程预算。也可以基于丰富可靠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从一开始的空间规划以及进度制定,到需要改动详细图纸中设计阶段中材料成本的预算,都能够在跟其关联的地方得以显示。倘若设计者改动了平面图纸上构件某处的尺寸或者位置后,每个视图的三维双向关联以正确形式显示出来,并且其他相关图纸的网站也会自动更新。 3BIM技术 3.1BIM技术介绍 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之上,集成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信息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在设计、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其中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为BIM设立了准确定义:BIM是一种运算方法,它是在开放的行业标准之下对设施的功能特性和物理以及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计算,并为决策提供支持,能更好实现项目价值。因此,既CAD的技术发展后,BIM技术又是一中新的技术,它的应用将给多个行业带去革命性的变化。 3.2BIM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自2002年Autodesk公司首次推出Revit软件且在全世界内广泛的推行BIM的概念,使得BIM技术已逐渐的被大家接受,而且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得到了应用。因此BIM技术已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关注度呈指数增长。由于BIM技术最开始起源于国外,造成国内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还不够成熟。在国内,对大多数的人来说,BIM技术只是一种新鲜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当中,具体的内涵还不能被大家详细理解。就目前来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对BIM技术的研究集中在了以下的三个方面上: (1)对BIM技术的基础理论探究,主要表现形式是将BIM技术的相关标准以学术发表的形式公开其研究成果。(2)对BIM软件解决方案的理论探究和开发BIM软件,在这些方面上的研究成果主要是BIM的软件系统开发。(3)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前景的研究。主要研究是怎么将已开发出的BIM软件用于实际的工程当中,解决在实际应用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3.3BIM技术的特点 3.3.1具有协调性特点 作为一个复杂性强的系统工程,项目协调在其过程、部门和各项目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的进行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问题,管理部门应及时的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集中的探讨相关问题,协商解决办法。但是对于其中的有些问题,协商也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其中,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合理的安排内部部件的结构,还能够实现对平面布置电梯井和其他成分的协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可协调问题的出现。 3.3.2具有可视化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施工图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施工人员靠自身想象的构造结构不但不利于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反而会使工期延长的程度更加严重。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BIM技术,此项技术能够显示出三维实体,直观地显示出建筑物内部的构件。也就是说,技术人员的施工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来实现,值得称道的是,项目业主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3.3.3具有模拟性特点 BIM技术具有模拟性,它的模拟特性不仅可以模拟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能够模拟现实中不可能运行的事物。最后,对建筑设计进行仿真实验是能够实现的。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控制工程造价,给施工项目和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环境艺术设计中BIM的三维协同设计优势 三维协同设计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传统二维平面设计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很快的占据了BIM技术的重要地位。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各个专业的交流、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因协调不顺所产生问题的概率。使用BIM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有效的扩展协同设计在建筑模型中的共享,使设计者能够在三维模型中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点,进而进行协调和沟通,为设计的快速变化、改进和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借助BIM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将以往分散的、孤立的设计数据和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从而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顺畅。我们通过比较传统的二维设计CAD技术和BIM技术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表1),BIM技术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结构,它的描述更真实,更准确以及更全面,有效的克服了二维技术只可想象不可直观看见的缺点,这算是技术的又一个重大的飞跃。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BIM技术与三维协同设计中的优势也体现到了直观形象、易解决问题、提高设计效率、空间布局问题等方面。 5BIM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以沈阳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实例进行探究: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内部结构布局复杂,机电系统众多,仅仅依靠设计者经验本身确来定设计空间的可行性显然不能够满足项目的挑战。通过BIM技术的协调模式,各专业模式在建成后都会被组装成一个整体,给各专业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准确、科学的可视化方式的将电气设备,暖通,室内布置通过实际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方便专业之间的修改和确认,能成功的避免传统协同方式带来的问题,确认专业修改传统的协同方式之间的协调问题,解决困难,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以AutodeskEcotect分析工具为例,很好的分析论证了建筑性能,为室内设计方案比选以及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化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纸中,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与传统的AutoCAD平台连接,从而设计出更深入的模型建立、施工图的帮助以及BIM模型数据集成。在整个的过程当中,通过对AutodeskVault软件的定制,实现了对文档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全过程控制,突出了有效集成的结果,突出了BIM技术的优势。 6小结 实践证明,利用BIM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展现了技术的又一大发展,使用该三维设计方式能够很直观立体的显示图形,属于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同时信息技术也为设计者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可视化分析、施工图设计和文档集成的环境。BIM技术是一个集设计项目于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池,也可以说它成为了数据交换的枢纽,通过开发BIM信息技术,解决了一系列的传统问题,以建立直观模型的方式完善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缺陷,有效的促进了环境艺术行业的发展。 作者:闵俊 肖大钦 单位: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论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摘要:个性化的室内环境可以为主人提供优质的生活享受,室内环境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房屋的宜居性和审美价值的关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设计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和创新。因此,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幸福指数、坚持环境友好度、优化创新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在处理内部的人性化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逐渐提升,对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追求要求愈加严格。室内环境的设计不仅能让人们有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生产空间,同时能带给人们更加愉悦的个性体验,室内设计的创意性发展是室内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和特征体现 室内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优化,有助于加强室内设计的发展,在当前室内环境设计中,创新思维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室内环境设计是由环境中的采光、照明和温度等因素组成的,室内各里面的颜色、构件大小等对室内环境以及人的居住心情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室内环境和居住心理环境相互影响,会造成人们敏感感触的空间层次环境。因此,设计美学的应用更能有效的适应不同人的室内环境设计要求,满足环境设计注重形体美、立体装饰的工艺美以及舒适人的心理情感。另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室内功能的变化和技术手法的应用应该具备鲜明的表现。主体空间和室内环境两者更新周期对比,室内环境的更新节奏应当更快,有更多活跃的设计风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换,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室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功能和艺术形式的设计水平,都需要更多的投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应用 (一)科学性结合艺术性 现代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既重视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便利性等,同时对设计艺术的美感的着重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这些正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的创新设计以及风格更注重于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应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对声、光、热、科学的结合设置。此外,这种科学还体现在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上,设计师应结合整体情况,通过科学的手段,明确室内环境的整体大局,使用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效果,立体的展现视觉效果,精细化的表现室内设计的视觉冲击。 (二)采用不同的造型类别 室内环境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的装饰和结构造型,装饰造型强调装饰效果,能调动艺术氛围,加强艺术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天花板、墙面增加具有独特的元素,以及加入合适的家具,以协调整体的空间造型。这一结构形式的总体框架内为模型的元素,通过美化特殊结构的手段,如遮挡、分割或对结构的调整,实现综合利用结构的变化在整体结构的有效形式,不仅满足了实际需要,同时也展示了艺术之美。 (三)室内空间设计简约派设计风格的运用 在具有创意思维的室内设计中,简约派设计风格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在装修材料和布局上,让居住者有一种方便使用、简洁明了的入住体验,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空间运用 空间结构和分离是简约设计的最常用的技巧表达方式,它对整体配置和功能的需求,在结构方面进行了再分割,是室内环境有一定的流动感设计,让空间结构趋于简单的风格。在简明派的设计风格中,设计者更加看重的是对空间的运用,趋向于满足人们在室内的生活和生理需求,在对空间运用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于家具与地面饰材的相互搭配,吊顶、陈列品等实物的意境表达,标明了对空间的简约概念,让人们既能够随心应手的使用房间,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2.色彩运用 色彩不仅具有一定的情感意义,而且也促进了室内设计的质量,减少了室内空洞的感觉,可以改变生活的内在舒适体验,如蓝色、黄色、红色分别代表舒适、温馨、热情。简约的装饰极大的注重颜色的使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的纹理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满足人们对空间的要求。色彩可以体现出人的多样性格,设计师应该注意对色彩的个性化上的应用,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体现出个体差异的不同,彰显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氛围、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个性。 3.装饰材料和家具运用 装饰材料具体指墙纸、地板、天花板、照明等,其体现了房间的意境。任何一种设计风格的构思表达都需要装饰材料,通过不同的装饰材料的不同外观以及功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中,要利用好每一种材料,就需要对不同空间的色彩掌握一定的搭配技巧,给人一种更舒适的室内环境体验。同时在协调组合家具和装饰材料的使用上,要表达出一致的色彩表现,在满足家居功能要求的同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更多选择单色空间色彩的家具布置,减少杂乱感,使得整个房间显得含蓄、简洁、高效。 4.软装饰材料的应用 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中,对软装饰材料的选择要坚持原则,确保装饰的效果得到体现。总的来说,对软装饰材料的应用应该包含以下几点:(1)软装饰材料在室内装饰中,需确保原色的搭配次序,在确保室内设计整体效果突出的情况上,着重体现设计的主体表达,避免多个主体材料造成艺术设计的创意点得不到彰显,对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的搭配要分清主次关系。(2)协调性原则。软装饰材料选用的基础要结合室内其他事物的协调性,保证搭配的统一性。装饰的选择、色彩,都必须确保在学科适应装饰有机装置中,构建一个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3)联想原则。在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联想和想象,体现室内事物的多重意境,特别是在对软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更多地体现多种事物的联系性,提高入住者的更深层次的意境享受。(4)装饰简洁原则。要有一个新鲜简单的风格主体。蛮子生存利益和生活习惯,以创造最佳的内部环境。 5.室外自然色引入到室内环境的应用 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外界环境相融合、统一、协调,自然界中有很多元素是非常适合运用到室内环境塑造中的,例如草坪、花卉、石头等。设计师通过在室内运用自然色彩,达到点缀室内空间环境效果的作用,让人们可以在室内享受到自然色彩给人带来的舒适和安逸之感。 6.设计照明灯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方面,照明的设计特别重要。光感能给人一种直观的视觉体验和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发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这点是选择家具、材料设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每个人对光线喜爱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充足的光线,有的人偏爱暖色系的光线,在室内环境里,光线能够在无障碍情况下自由的穿梭,将所有的呆板和空洞都带走,亲近大自然。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下,光线进行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散发的光晕各不相同,极具符合环境设计的舒适感、美好感。在进行创意照明设计时,可适当的选择人工光源代替自然光,尽量少选用款式复杂、光色多变的花式吊灯,给人繁杂的体验。 三、结语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是个性创意,表达室内设计的独特思想,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居住者实际感受的包容性,包括居住者的视觉感受、居住环境质量、行动空间等。通过创意思维的表达,更具特色的体现室内设计的独特魅力,提高人们的舒适度体验。 作者:邬浩阳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环境艺术论文:茶树景观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茶树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由于其可食用以及可观赏的特殊作用,使得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茶树的基本特点,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对茶树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茶树作为环境设计植物的地位提升,同时也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茶树景观;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价值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中,茶树的种植是非常广泛的。一般来说,茶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制作盆景、栽培行道树以及创意景观的方式为主,以艺术和美学的融合来展现茶树本身的美学价值;同时茶叶作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饮品,具有食用价值。我国从丝绸之路开始就将茶叶销往海外,是茶的故乡,所以我国对于茶树的研究和使用也是最先进、最全面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代表的茶,在被用作茶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将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魅力。所以,要重视茶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用。 1茶树的基本特点 1.1品种丰富多彩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茶的国家,因此我国的茶文化也伴随着历史的沉淀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因此对于茶叶种植的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特殊的地域环境导致我国茶树的品种繁多。且按照不同级别的划分有不同的种类。而对茶树种类进行简单分类的话,其类目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多种。根据茶树的植物属性,将其分为乔木型茶树(即历史上最早种植的茶树品种)、小乔木型茶树和灌木型茶树。 1.2茶树容易改造 茶树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突出优势就是其易于修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随意对茶树进行修剪来改变其生长形状,这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利用茶树的“可塑性强”这一特点来对其形状进行随意改变,从而满足城市绿化以及美观的不同需求。对茶树的形状进行创造性修剪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同时,通过对茶树进行修剪还可以表现出茶树本身的美,让市民闻到茶树的清香,产生愉悦的情绪。 1.3花叶繁茂 茶树的另一优势是没有枯萎的时节,一年四季都是枝繁叶茂的状态,其他城市景观植被都存在着花季和落叶的时节,而茶树却是冬天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冬天的单调增加一抹新鲜的绿意。茶树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给人愉悦的快感,可以让人在冬天也感受到活力,虽然没有牡丹玫瑰般美得那么绚烂,但是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清新的所在。而在炎热的夏季,茶树散发出的淡淡茶香是其他花香无法比拟的,那种清新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2高效栽培茶树的方法 2.1准备茶树种苗 茶树培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主要包括有性培育和无性培育两种。其中,“有性培育”主要是种植茶籽来收获小茶苗;“无性培育”就是在原有的茶树上进行压条扦插,进行培育之后长成小茶苗。不难看出,有性培育的方式更为简单,操作起来也没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可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加以普及。霜降后,就可以收获茶籽了。先将茶树上面的茶果采摘,然后将其平铺在地面上晾晒风干,使得茶果的壳自动开裂将茶籽脱落出来,获得茶籽之后就可以进行有性培育了。与种植其他植物一样,在种植茶籽之前,一定要对茶籽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筛选,挑选质量上等的茶籽进行播种,否则可能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的情况。茶籽的播种方式一般是直接播种,埋藏深度在3-5cm之间为最佳,茶籽在来年春天就会发芽。 2.2茶树定型修剪 茶树的定型修剪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流程的。首先,要确定茶树是否满足修剪条件,当小茶苗的高度达到30cm以上时才可以进行修剪,如果高度未达标则需要推迟修剪时间,否则会影响到小茶苗的健康生长。其次,要明确对小茶苗的修剪程度,一般来所,第一次进行修剪时,应将小茶苗的高度修剪至18cm左右。再次,修剪时间的选择,对小茶苗进行首次修剪之后,一定要在第二年的春天进行二次修剪,且修剪的高度要比第一次的剪口高15cm左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小茶苗生长状况好,长度提前达标,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将二次修剪的时间适当提前,以符合其正常的生长规律。最后,在修剪过程中要重视可持续发展,适当保留茶树外侧的芽,给外枝一定的生长空间,为无性培育做准备。第三次修剪与第二次修剪一样也是在原剪口的基础上增加15cm的高度即可。 2.3病虫害防治 我国气候环境复杂,茶树种类多种多样,因此也导致我国茶树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我们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关注茶叶的饮用价值,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尽量保证茶叶的绿色无公害。在具体的病虫害护理中,可以使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利用生物链来进行治理,通过保护害虫天敌的方式来实现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除害,不但可以保证茶叶的绿色安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治理的成本。当然在治理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农业防治。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环境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可以通过将播种间隙变小、定期修剪以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方式实现病虫害的治理。 3城市景观设计中茶树的应用 3.1制作成盆景 盆景植物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和再生能力。而在这一方面其他的植物都没有茶树符合标准,茶树耐荫能力和再生能力都非常符合制作盆景的要求,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盆景的方式来栽培茶树。但是由于茶树具有喜酸厌碱的特点,因此制作盆景时需要对土壤的条件进行严格掌控。一般来说,茶树的老桩和小茶苗都可以制作成盆景植物。由于茶苗较为柔软且形状各异等特点导致其制作盆景需要花费比老桩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要耗费更多培育者的精力。而老茶树桩资源丰富,我们只需要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的需求对其进行简单的修剪就可以制作成盆景,且老桩修剪后的树叶还可以被制作成茶叶,一举两得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3.2栽培行道树 行道树的种植对植物的遮阳、美化要求都比较高。而乔木型茶树枝干粗壮,枝叶高度也符合遮阳要求,同时茶树的枝叶繁茂也起到了很好的遮阳效果,并且茶树的树干挺拔极具美感,枝叶可塑性高,四季常青,是很好的行道树植物。茶树的花季是秋季或冬季,为枯燥的冬天注入了勃勃生机。 3.3创意型修剪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要美化城市环境,还要体现艺术设计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城市实际与设计的美感来进行,而城市景观设计中美感的主要担当就是植物设计。将茶树作为城市景观植物是很好的创意,但是要想兼具美学价值,就要对茶树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由于茶树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改变茶树造型很容易,但是要注意在修剪中保持良好的审美眼光,可以在形状上不断突破创新,利用茶树的优势改变原有的方方正正的城市景观版图,为城市的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其次还可以利用茶树来进行景观布局上的创新,除了日常的城市名字或者字体的布局之外,还可以将布局设计得更为艺术化,比如将其布局成一件艺术画作等等。因此,茶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植物是必然趋势。 4茶树多元化的价值 4.1中国茶文化价值 中国的种茶历史悠久,且中国也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茶树在我国的使用价值是来自多方面的,茶树可以用作木材,茶叶可以泡茶饮用,茶树还可以观赏等都是其多元化价值的体现,而这也构成了我国独一无二的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密不可分。茶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喝茶是一种非常儒雅的行为,既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茶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可以带给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且茶树作为景观应用于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与国外交流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交流方式之一,通过茶文化可以进一步展现了我国的国家文化与国家魅力,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4.2茶叶的功效 科学调查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茶叶通过水的浸泡来释放出营养元素,人们通过饮用茶水将这些营养元素吸收进身体中,进而有效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所以茶叶对人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当饮用茶水有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饮茶还有助于降低血脂的功效。再者,茶是杀菌利器,可以消除口臭的尴尬。因此我们说,茶叶是人健康的重要保证。 4.3茶树赏美的艺术价值 茶树的茎通常形状奇特,茶树的叶质也很有特点,叶质、纹路形状等都不尽相同,且茶树的颜色也是种类繁多。茶树花也具有观赏价值,茶树花的花期较长,一般盛开在叶腋间,颜色以白色居多,也有粉红色和红色,且茶树开花的花朵数量极多,因此极具观赏价值。所以,将茶树作为城市景观植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且设计者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将茶树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其次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剪,满足不同的观赏需求。 作者:李娅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论文: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就驱使着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加注重生态问题。然而传统的设计课程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以具体措施详细描述其改革手段。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改革 1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纳入设计学院的本质原则中 其旨在统筹设计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以此来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众所周知,环境艺术设计的一条重要设计观原则就是坚持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原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在设计教育中始终坚持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内涵是告诫老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其形成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在环境设计教育中,学生应该自觉意识到:对于一间合格的房屋室内设计来说,风格及品味只是设计的参考,其最该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要针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景观设计来说,设计者必须多方位考察设计地的全方面指标,而不是纸上谈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和普及,意味着环境艺术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人工设计和环境发展的综合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整合专业内容,改进原有工程专业 在我国,注重形式主义、忽略科学技术的现象长期影响着环境艺术课程的发展。即使几经变革,弊端依旧存在。由于相关部门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导致教育机构纵然创办系列课程,也因为实践理论的缺乏而让学生的认知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之所以逐渐丧失对环境艺术可持续理念的发展和开拓,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技术课和设计课不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综合改革。一般来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将生态相关教育思想广泛传播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其二是以相关性的工程课程为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事例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案,以便更好的应用。其三主要注意学生的设计表达,要培养其生态设计的总体观念,进一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以开放式教学代替传统设计课教学 传统的设计课堂一直保持着上课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老师的传授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这样的模式下,设计课老师只是单纯的把相关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传授给学生,而缺乏技术类老师的从旁辅导,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不能按预期效果应用。在我们看来,环境设计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本质就是一种新式技术。所以,要想改变设计课现状,就应该以开放式教学代替传统设计课教学,形成以专业课老师为中心,其他技术课老师综合指导的教学模式。比方说,在设计命题的选择上,可以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设计房屋再利用、重要场地的维护、清洁能源的利用等命题。学生如需完成这些开题,就要经历多个环节,诸如:实际考察,综合整理归纳,规划布局,设计要点,技术措施等。以上种种,都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养成起着不小的作用。再比如,在设计任务的选定时,要明确指导学生拥有节能环保意识,同时也不能忽略技术层面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学校可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进行疑难解答。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强化设计项目走进课堂的原则。对学校来说,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可联合设计院、设计组织,通过与他们的协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真正学有所用。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自觉发现设计中存在的要点,诸如理念、方案、技术、手段等。这就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为他们提供社会的第一步。同时结合学校和老师的经验指导以及理念拓展,不断丰富自身阅历,在提高自我的同时,学以致用。总的来说,环境艺术教育作为一类涉及生态问题的专业,与国家的生态建设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环境艺术教育必须始终秉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国家培养专业能力强,原则理念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理念,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发展。 作者:周薇 黄炼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 环境艺术论文: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软件教学探究 摘要: 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更加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研究 1环境艺术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与空间、体块关系打交道的专业,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必然成为成为专业教学的主体,由于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一直被认为处于行业项目工作流程的后期,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三维软件教学放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末期,前期的空间训练仅有立体构成或空间设计课,中间阶段的空间训练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一部分学生在掌握三维设计软件以后,没有很好地运用设计思维,缺乏必要的美学素养而无法完成一件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作业。最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三维软件教学的连续性与逻辑性非常强,课内稍有懈怠将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导致一部分学生中途放弃了学习。 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表达设计方案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在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手段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三维模型等,毫无疑问,通过三维技术表现设计方案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学生在设计项目的初期搜集许多素材,手绘许多草案,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认真态度和做好这个项目的决心,但由于三维效果表现不理想或者缺乏三维表现,导致最终方案表述接受程度不高,整个方案评价低于预期,这是非常可惜的。 2.2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是职业技能的必要要求 具备一定的三维软件技能是进入设计行业后参与设计项目的必备能力。现代科技的成熟与进步,三维技术已经接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各个环节,不仅方案表现、造型结构的完善与合理性、抗风、抗震、承重等力学问题、关键节点的施工技术仿真演示等,都需要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配合。 2.3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为今后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绘图,而且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具备基本的软件绘图能力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三维软件的制作能力也许会成为学生的重要生存手段。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三维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如三维环游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具备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能力也为今后职业生涯生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前期教学引导非常重要 三维设计软件比较庞大,兼顾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渲染输出等多方面的功能,繁琐而复杂的操作命令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未开始就心生畏惧,这样是不可能学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三维软件的不少功能完全用不到。只需要掌握软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前期耐心引导,通过操作演示和分析阐述,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里。 3.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非技术训练 可在每一步骤单元或技法讲解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2份作业,一是模仿式练习,所有同学必须完成,二是课程学习拓展练习,可要求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完成,这样有助于促进思考,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方法。虽然技术和操作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在教学中,应该将技术与操作融合到对思维和创作的培养中去。 3.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手段是先讲命令,再做案例,每个步骤都是教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做,在软件学习初期,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但整个课程都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教师范例。目前流行于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软件教学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多方考核来改变教师讲、学生做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必须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技术教学一定要围绕社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逐步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合理的教改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三维软件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浩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安全论文:浅谈高等院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论文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作用日渐凸显,实验室已成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在高校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如何应对实验室突发事故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的三重任务。危险化学品广泛使用于化工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实验室具有药品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不断加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逐年增长,[1-3]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4] 一、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日常管理方面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实验室用化学品都是自行与试剂公司联系购置。这虽然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上便宜了不少,但是造成了购买缺乏监督、管理混乱的后果。一些研究室药品用不完就存放在实验柜里,实验台上往往摆放着大量的试剂,禁忌药品混放情况随处可见。而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实验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师生的健康将造成极大的损害。药品变质、标签破损甚至丢失、实验误操作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例如,2007年8月9日晚8时许,某高校实验室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做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请教解决方法,随即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暴露出了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的问题。 2.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现有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制度只是从宏观上对实验学生提出了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很多具体的工作及技术缺乏正确的指导,存在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强制性的安全教育要求。造成学生对安全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野蛮操作、盲目操作等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对实验室防火防爆、防腐蚀、防中毒、防灼伤等缺乏事故应急处置训练,一旦出现问题就手足无措,或忙中出错。 例如,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原料4g,加热温度160℃。由于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这起事故暴露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也反映出学校对有关化学实验的安全教育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这种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 由于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建立健全、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是学校层面,大多数高校目前已经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制,[5]但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例如,没有明确指定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如保卫处、教务处等)代表学校行使在化学品的购买、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权力,使实验室的药品购买处于无序状态,学校有关部门不了解各个实验室的试剂、药品的分布情况;第二,各化工类二级学院要切实实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层层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每个独立房间,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做试验,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位实验室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安全中肩负的重大责任。 2.要有可靠的安全检查制度[6] 安全检查是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效果检验,如何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各高校在重点节假日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最常见的形式是学院各级领导组成检查团到各个实验室走一遍,各个实验室以打扫卫生迎接。不能说这种检查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是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员不专业,各级领导大多已不在教学第一线,有的懂化工,有的不懂化工,存在外行看热闹的嫌疑。其次,时间紧,大多走马观花。所以人们只要把卫生打扫好了,就万事大吉。第三,人们对这种安全检查已习惯于应付,易造成思想麻痹,没有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因此要做好安全检查,首先检查内容要科学有效,应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内容;其次人员要专业,应该组织那些有经验的、长期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的人员组成安全检查小组,这样才能真正查出问题。查出问题,要限期整改,如浙江大学制定了“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制度”,并根据这项制度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学校督查和抽查结果,将各单位的安全检查落实情况、安全隐患与问题、整改情况等在校园网上公示并督促整改。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对于院系无法自行整改的安全隐患,由职能部门帮助解决。这样就能够将隐患治理落到实处,避免了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 3.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 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危险源集中的场所,既有各种危险药品,又有各种危险设备,进行的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很有必要。[7]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具体实施。例如美国高校实验室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本实验室、本场所应知应会,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承诺书后,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方可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香港理工大学等设置了强制性及非强制性的安全课程,学生均需接受学校安排的安全训练,考试合格后进入实验室。 有些内地高校也已实行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例如,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了主要针对材料系硕、博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学”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天津大学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按0.5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浙江大学结合开展“平安校园”评估活动,建立了强制性的学生安全与环保教育制度,18-36学分,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在假期开展培训,学校提供网上课件,自己下载等,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没有获得“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课程学分的学生不准进入实验室。 4.加强安全防护,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实验室由于本身特定的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玻璃仪器操作不当易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接触危险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中毒等。因此,实验室应针对不同仪器、药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例如:实验室要安装通风柜、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等;根据各个实验室特点配备急救箱、紧急处理药剂、防护眼睛、防毒面具等,放在固定位置,并且不上锁,通过教育培训使实验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5.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每个实验室都应依据本室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和性质,建立一套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则及处理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使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熟悉掌握,这也应是实验室准入制度的一个方面。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品种较多、性质各异,存储和使用不当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室安全是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的保障,是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只有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检查和整改力度,才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 化工安全论文: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及应用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个产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石油资源的供应。这也使得石油产业得以大量扩张,然而,石油化工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要发展,但必须强调安全生产,只有加强消防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在生产中不断的汲取血的教训,常抓不懈,把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应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及应用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迅速与国际接轨,快速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加大,特别是石油的需求有增无减。石油开采的附属产业化工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越开越多。但石油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它的易燃易爆性,使得在生产过程中,温度稍微偏高,压力偏高,以至于有轻微的震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将存在于空气中的介质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如果石油企业发生燃烧或爆炸,企业经济受损失,严重的造成生产工人非死及伤。因此,消防安全是制约石油化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一把双刃剑,抓好消防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的重中之重。 1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我国正处在发展中,能源消耗大,能效低,对石油的需求巨大,相应刺激了石油化工企业的恶性竞争,各个企业在消防安全上不够重视,没有相对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没有设专门的部门严格监督和管理,放松了消防安全工作,造成近年来消防安全事故频发。我们的石油化工企业不能只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在职工中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1消防安全管理认识不充分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因素下的燃烧爆炸大部分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全员总动员,通过组织有关内容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多在职工中宣传预防燃烧爆炸方面的知识,防患于未然。通过这些培训,提高职工在燃烧爆炸时,反应及时,尽快的判断燃烧爆炸的情况,尽量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对于职工,有了一点这方面的预防和处理知识,能够通过自救,还可以帮助他人,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1.2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水平不平衡,底子差 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起步晚,基础较差,绝大多数的石油化工企业规模小,工艺流程不规范,设备简陋,自动化程度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由于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加大了企业发生燃烧爆炸的概率。 1.3消防安全器材不达标 根据我国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状况来看,不管规模的大小,没有执行一个消防安全的管理办法。长期以来都是自由散漫的,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很死板,教条主义,设计的参数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不科学,实用性不强,形同虚设,早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严重制约了大中型化工企业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好的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在企业得不到发挥。 1.4消防安全设计验收不合格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完善消防安全设计。但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和验收的不协调,造成了建设的环节没有及时通气,使得消防安全管理受到影响。包括:在设计时,设计部门没能向财务及时上报成本控制的第一手资料,造成易燃易爆的车间在设计时,就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低廉,不能保证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验收时,我们的相关部门在没有科学的评估其质量能否达到石油化工企业的使用标准,就通过了验收,为我们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很容易引发重大的消防安全事故。 1.5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作为石油化工企业这种高危行业,企业领导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把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摆在首位。特别是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稍微放松了消防安全管理,职工就更不会自觉的遵守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准则,引起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6部分职工操作不规范,素质较低 在石油化工行业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现实状况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燃烧爆炸事故发生,加强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来执行,至关重要。我们的大型石化企业在国家的监管下,强化职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相反,一些小型的或私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味只抓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消防安全管理和职工的教育培训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本来职工的素质就不是很高,又没有经过企业的上岗前,定期的,转岗时正规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造成职工对岗位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根本不具备发现隐患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 2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主要就是负责对石油进行检测工作,并且负责石油的各种用途的推进,而需要对石油进行更好的控制,光是有设备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石油的性能进行分析,才能对石油的相关工作进行推进指导。我国的化工企业想要更加了解石油或者是想借石油行业来促进自己企业的利益,那么肯定要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只有让技术人员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技术人员有想法自己去发展石油行业,有更多的技术需要得到提升才有可能会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进步,这样也能够让我国通过石油行业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业,才有可能让我国的现代化国家建设道路走得越轻松。 作者:张文华 刘宁 赵亮 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摘要: 为了确保炼油化工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本文从影响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着手,探讨了如何优化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旨在为保证施工管理的正常进行,加强化工产品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施工;优化策略;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我国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加强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1影响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1.1内部制度因素 一个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可以对炼油化工施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它也是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故而,在进行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制定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针对施工的实际状况进行必要的约束、干预,进而提高施工的效益,同时也要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分、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让制度在施工的工作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1.2化工用品因素 在炼油化工工程施工中,有些项目会接触到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存放和使用时都要进行严格地监管。尤其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危化品的性质、说明正确地进行运用,根据危化品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例如将危化品分为有毒、腐蚀、易燃、易爆等类别;在存储时一定要做好保管工作,防止出现危化品外泄、失窃、着火、爆炸等事故,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 1.3人为因素 在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是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点,首先是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安全意识等;其次就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与人的协作、沟通;最后则是项目施工人员的基础知识和施工技能。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在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人为因素进行合理的监管,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和禁忌做好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例如,严禁员工在施工场地携带或使用打火机等火源,让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杜绝蛮干风险,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2炼油化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2.1从员工角度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从施工人员的角度入手。因为施工人员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改变一线施工工人对安全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安全在炼油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并且对这些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提升炼油化工项目的建设效率,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其次,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后,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进行抽查与考试,因为即使当施工工人有自己的安全意识,但由于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仍然在炼油化工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此,企业一定要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基础知识,为施工工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实践中提高工人的专业技术,降低炼油化工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最后,还要对员工做好奖惩制度,在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存在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很难进行。因此,企业一定要对员工有奖有惩,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借此来提高炼油工人的安全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要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奖优惩劣,有奖有惩,不能让员工骄傲,但也不能让其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让受惩的员工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让受到奖励的人感到光荣,在提升员工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做好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2.2从企业内部提升员工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企业的部门进行协作沟通,只有将不同部门的不同人员进行协作沟通,才能够减少炼油化工施工的事故。在企业内部的基层要积极向管理层反应问题,而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也要积极解决工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一个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提高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企业在派遣监护人时一定要对监护人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者才能担任监护人,选尽职尽责的监护人发挥其作用,制止不安全的行为,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企业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制度,可以供员工认真执行以便达到施工的预期效果,规章制度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修改,通过制定明确、细致的章程,提高施工的效率。最后,在炼油化工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企业的应急演练,当事故发生时可以避免员工因为突发情况而导致手忙脚乱,无法冷静的状况。应急演练可以让员工了解到在突发情况时如何应对、如何去做,挽回局面,将损失最小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工作在炼油化工项目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结合炼油化工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才能保证炼油化工项目施工正常运行。 化工安全论文: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化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化工行业当中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整体数量在行业企业总数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就业人员数量占比超过25%。部分化工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安全建设存在缺失,导致化工事故频繁出现,化工危险事件数量也呈现了递增趋势,化工安全生产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1化工事故危害概述 化工行业本身就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化工生产原料、中间体及相关产品,70%以上都具有毒害、易燃易爆、腐蚀性特征。同时,很多规模化的化工生产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方可进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疏忽,便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在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化工生产也朝着规模化、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借助现代化仪器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安全性,但还是无法完全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也正是基于规模化生产,导致化工生产事故呈现了瞬间性、灾难性的特征。一旦出现事故,波及范围较广,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生产、运营,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劳动伤亡。由化工事故所引发的社会性、群体性问题屡见不鲜,对社会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威胁。总体上来看,化工事故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在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建设工作,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安全生产氛围,将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 2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大型集团化工企业相比,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是多数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通病。这些企业主要通过会议、文件、检查来实施具体安全管理工作。尽管这些工作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过于被动,缺乏主动性。这类管理行为主要还是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只能在局部安全问题上做出应对策略,无法实现全局安全管控,制约了安全管理效能。(2)安全管理手段较为单调。很多中小化工企业为个体、私营或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自主盈亏,受限于财务压力,往往无法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安全管理,特别是在业务不好的时候可能连基本性的安全经费都无法得到落实。这也导致其安全管理手段较为单调,无法根据形势变化做出调整。(3)安全教育工作不够到位。一些中小化工企业并不重视员工安全教育,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导致职工安全素质较差。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部分员工经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冒险蛮干的情况,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3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在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强调“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以公司领导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领导作为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以此来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企业领导班子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各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制,所有岗位人员都要明确自身安全职责,共同投入到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当中。与此同时,要明确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即便生产任务繁忙,工作负荷较大,但依然不能放松生产安全监督工作。只有充分落实安全工作,才能为生产、相关业务开展乃至企业整体运营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小化工企业还应该单独成立安全委员会,并赋予其一定权力,由专职人员落实相关工作。车间及生产班组要设定兼职安全员,将安全管理职能落实到各个部门,逐步形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对于生产岗位工作人员,要求其实施标准化作业。生产车间及班组需要具备齐全的安全基础资料、原始记录等;各工种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并向每一位员工发送标准化生产手册;厂区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培训,不断提升其操作技能水平及安全操作意识;所有生产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禁止无证操作;特殊工作岗位人员需佩戴特殊防护用具。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让化工生产更加规范化。另外,化工企业要构建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保证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保证体系、安全信息反馈保证体系、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体系,以此来实现系统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能。 4强化化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4.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完善化工安全管理工作,必然要构建出一套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中小化工企业要加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安全事故保险机制。企业要与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对事故伤害保险进行完善,扩大保险范围,逐渐向工程风险、技术风险方面覆盖。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向化工企业提供相应的事故风险分析及生产安全服务,尽可能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在行业、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化工企业已经开始转型,逐渐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集约型组织对安全管理责任制具有更高的需求。在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分级责任承包制,通过分解安全责任,将相关责任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同时,要重视安全评估制度建设。企业要对每个生产车间进行定期安全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尽最大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要不断完善安全信息反馈机制,保证生产过程中信息交流的通畅性,避免信息传递故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4.2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中小化工企业除了要重视制度建设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深化领导、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并将之视为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推手。培训形式可以是会议、讲座、知识竞赛等。以多元化的形式来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企业要开辟安全专栏,构筑宣传平台,并向基层员工发放安全手册,管理层要定期深入基层给予指导,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价值观宣传灌输,提升安全宣传的时效性。 4.3改善化工生产环境 化工生产避免不了各类有机溶剂、酸、碱、腐蚀性原材料等。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作业环境差的问题。操作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生产环境下,容易出现各种职业伤害及职业病。化工生产环境的脏、乱、差还可能导致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化工企业要重视生产环境整治工作,逐步形成生产环境标准化,涉及内容包括原料定置、线路规范、设备摆放、通道顺畅等。对于不合规范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尽最大可能为生产操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 5结束语 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也是化工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安全管理意识,逐渐形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化工安全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密龙风 单位:宿迁南翔化学品制造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意识越来越强烈,而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增强。本文叙述了化工安全管理的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化工;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我国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1化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化工产业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空气、水资源及粮食作物等有较大的危害,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化工生产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应该注意安全,并且将管理的措施做到位,防止发生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影响人民安全的事故发生。化工安全管理是时展的体现,符合现代化设施管理要求。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发展观,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对于化工行业来说,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实现现代化的生产与管理的同时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响应了发展的要求。化工安全管理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才可以不断地发展。化工行业是对社会安全影响较大,若出现毒气泄漏或者是河流污染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做好化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的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全。化工安全管理不但可以维护公共安全,也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作为化工企业也是如此。无论人员培训、还是污水残留物的处理都需要资金,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出售,带来经济效益,用来不断壮大企业,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总之,化工安全管理对于社会安全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及综合实力的增强。 2化工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充分 目前化工安全管理制度是国家颁布的标准制度。因化工企业总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对于安全管理规范条例置之不理,执行程度依个人而定,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混乱。也有工作人员对于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提出来,因为较少通过法规来参考。由于没有对个人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细致的划分,管理人员就显得可有可无,没有实际的作用,提供的意见也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致使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2.2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从化工行业整体来看,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明了,对于很多小问题总是有侥幸的心理,并且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了解较少,专业知识面较窄。化工行业是融合化工知识及管理知识为一体较为复杂的行业,在生产的同时对于安全也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提供技术支持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有大部分是本专业人员,对于本专业的知识较为熟悉,他们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安全隐患的疏忽将会造成很大的事故。 2.3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目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成熟,对于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不够明确,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认真的检查,造成了更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责任不能明确的安排到人,统一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我国的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人民财产安全,但以当前的安全制度来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不完善是较大的安全隐患。 3提高化工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措施 3.1普及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化工企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他们普及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懂得此项理念的益处,所以必须加快培这方面的人才。同时对于老员工必须加强学习,对每项工作具体到个人,确保工作按照安全管理的理念展开,要以相关的管理条例为标准,认真的开展工作,同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2完善安全事故保险机制 对于每位员工缴纳安全生产保险,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的稳定。虽然各地的保险机制有所差异,但作为企业应承担的责任,需要对自己的工作人员提供人身安全保险。 3.3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企业的相关部门对于紧急突发事件需要提早制定应对的方案,并且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演练、培训,以增加处理紧急安全事故的经验。 3.4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培训之后,进一步需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每项任务固定到个人,每个人都能够认真负责,用客观、谨慎的态度服务于企业。 4结语 化工安全管理在化工行业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安全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并且要求高。而且文中提出目前化工安全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普及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迫在眉睫。 作者:陈汉高 单位:旭有机材树脂(南通)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 近些年化工企业快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有新型设备与技术引入到化工企业中,加上化工行业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这就造成化工企业生产中安全事故频发,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有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化工企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但近些年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不但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策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违规操作 违规操作是化工企业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部分职工本身缺乏安全意识,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极易诱发意外事故。通常化工企业都是大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极易诱发严重后果。化工生产与储存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只有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才能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1.2管理不全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企业规章制度不全,并不能及时排除与管控所有安全隐患。加上部分工作技术人员能力不达标,培训力度不足,工作环境恶劣等,这些因素也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最终诱发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 1.3机器设备存在缺陷 化工企业主要是依靠各种先进设备进行工作的企业。因为很多化工原料都具有严重的毒性或者腐蚀性,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能直接进行控制,所以要利用各种设备进行操控。而很多化工产品在生成过程中都需要高温高压、或者低温低压等非常严苛的反应条件,而这些条件都是由设备进行提供。如果在反应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使化学反应不能顺利进行,或发生一些意外反应,就会导致产品质量要求达不到,产生较多的杂质;严重者,如机器设备存在安全问题,或者设计不当、或者质量不足、材料选择欠佳,使有毒物质泄露出来,就会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 2化工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策略 2.1特种作业安全教育 化工企业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特殊工种从业人员作为化工企业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其进入生产现场前需要接受岗前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现场。各地区可以建立特种人员专业培训机构,特种作业人员考试由各地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各培训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岗位责任,严把质量关。形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PDCA”循环模式。培训机构合理规划培训时间与地点,化工企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与培训,培训不达标者不得参与施工。 2.2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考虑到大中型化工企业参与培训的学员人数较多,在机构内部展开培训的话学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培训机构可以直接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这部分处于统一企业统一流程的学员,可以大大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小微企业需要培训的人员较少,部分企业甚至只有一两人,加上学员培训费用相对固定,这样培训机构就会增加成本或是亏本,培训企业不愿意到企业现场进行教学。考虑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岗位作业人员统一工种需要分期进行。各地区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培训质量。 2.3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石油化工生产中不存在大小问题之说,小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严重、难以预估的危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与中哪个该,强化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化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长期检查制度,详细记录安全检查结果,特别是存在隐患部分,记录好解决措施。此外,推行单位项目责任制,重点把握关键工序部位与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预警体系建设中考虑以下内容:生产中不全因素、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等。利用安全预警系统控制化工企业生产危险性因素,重点监督与重视危险源头,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4做好应急演练 化工反应本身就是一项危险性工作,不同的反应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而因为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和反应的不可控性,使得化工反应中突发事件不断。因此,应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演练,使每个职工都能对安全事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来减轻事故中人员和财产损失。例如,针对有毒材料的泄露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对职工进行防漏安全演练,提高职工针对泄露问题的应变处理措施及逃生和现场急救。通过这种演练的方式帮助职工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3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认清相关问题,分析安全问题形成原因,给出具体的优化与改进措施,并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此外,化工企业只有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有助于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在激烈市场环境中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尤旭 单位:石河子大学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关联探究 摘要: 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化工生产中涉及到有毒、有害介质,存在高温、高压条件,所以只有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管理人员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需要兼顾生产的安全性,以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关联研究 1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1.1技术管理贯穿于生产过程 在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技术管理工作,为了实现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技术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实现技术的先进性,才能保证生产的高效性以及安全性,也就是说,技术是安全的基本保障。实现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生产中不同环节和不同地点的安全性,在保证生产进度的同时,提高效率,确保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生产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 1.2合理的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只要合理的技术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率的管理能够消除或者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或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化工生产中,多数原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伴随着生产中存在较多的高温、高压条件,所以安全隐患较大,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极易发生事故,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只有做好生产技术管理,才能消除安全隐患。 2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没有落实 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特异性,含有的有毒、有害以及危险性成分较多,在生产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开展工作,杜绝违规操作出现。比如:很多人员与生产的关系不大,当其进入生产区域以后,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安全知识,可能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很多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生产安全,使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在生产中的不同环节,没有具体的约束,导致生产流程松散,危险性较高。 2.2生产技术和设备达标率较低 很多化工生产单位采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比较陈旧,没有实现持续的技术更新,加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相对陈旧,保养与维护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生产单位在制定生产规范以及工艺流程的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安全因素,结合生产的实际状况,将会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了操作人员的严重伤亡。比如:在对具有严重腐蚀性的原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原料对设备具有较大的腐蚀作用,必须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使用先进的、耐腐蚀性较强的设备,并且做好定时检查与维护,才能够保证生产安全。 2.3操作人员素质低下 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很多生产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以及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所以,生产单位需要做好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且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避免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安全知识以及技术水平不足而引发的事故发生。 3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3.1做好技术检修 化工企业需要在选择生产设备时,按照本企业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取,引进高质量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保证员工操作设备的规范性,减少设备的损耗率,从而降低因设备损坏引起的安全事故。有很多的化工生产事故,都是由于设备隐患所造成的,出现小问题时并没有特别的在意,在后续工作中则演变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今后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方面,对设备检修工作进行充分的完善。第一,所有的化工设备,必须每日记录其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各种问题,通过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解决。第二,阶段性的淘汰老旧设备,引入先进设备,逐步完成生产线的更新换代,在安全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升。第三,化工设备的检修应按照标准方法来实施,全方位的排查问题,减少表面化工作。 3.2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单位结合自身状况,全面考虑安全因素以及不同的生产细节,在生产中不断贯彻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如果出现违规操作的人员,严格给予惩罚,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视情节的严重程度采取实际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者,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进行全日制安全培训,直到重新考核通过后,重新返回原工作岗位。 3.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和安全培训 如果制度和规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则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管控与约束作用。生产中,任何操作都是依靠技术人员或者操作人员来完成的,所以,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要。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对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化工生产单位需要定期进行人员的培训,并且多组织人员的交流和讨论,在必要的时候,派遣技术人员出厂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进生产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3.4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化工生产单位在进行设备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原料的腐蚀程度安排生产进度,选择生产设备,设备一旦引入以后,需要在生产中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保养,化工生产单位在工作中要全面进行技术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多重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人员的讨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综上所述,基于化工生产的特点以及性质,生产的技术管理状况与安全生产的联系十分紧密,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兼顾安全生产方面的因素,为生产的安全开展提供保障。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丁金富 单位:青岛华通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 化工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虽高,但其本身潜在的危险性也高。本文首先指出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危险性,之后提出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化工企业中常用的几种风险识别方法,最后对化工企业中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化工原料及产品的易燃易爆性、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生产环境的危险性,加重了化工企业的安全隐患,并且这种安全隐患随着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的日渐复杂不断加大。为了保障化工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做好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工作。 1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化工物料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原料,半成品和废弃物等都是相当危险的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些化工原料和废弃物还有毒有害,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操作失误,轻则使化工人员患上职业病,重则易引起较大规模的爆炸或者火灾,使操作人员中毒,灼伤皮肤或者是窒息,不仅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引发较大规模的环境破坏。目前,国家已经将74中化学危险品作为重点监管的对象,以尽量减少因对化工原料的滥用和误用造成的危害。 1.2化工产品 化工产品制作工艺的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2.1化学反应的种类复杂:有氢化、氧化、硝化、聚合和还原反应,在同一种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这些都加大了化工产品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1.2.2工艺过程的复杂:一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会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化工单元。在进行化学反应后,还要将反应物进行输送和传递,以便接下来的过滤、蒸发、精馏等一系列的操作单元; 1.2.3反应条件的复杂:要想保证化学反应的安全稳定进行,就必须保证反应条件的安全性。有时一些化学物质只有在特殊的反应条件下才能够取得,比如说高温高压、或者是低温负压。为了维持这些反应条件的稳定性会借助于一些器械,在对这些器械进行日常的维护或者修理中,会涉及到登高作业、在受限的空间里工作、电焊、电力检修等,这些工作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1.3危险源 1.3.1危险源的运输:用于运输危险源的有压力管道、锅炉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主要用于输送有毒物质和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物质,如果在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没有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就容易火灾和较大规模的中度事件;锅炉具有高温高热的特点,如果操作失误,容易出现爆炸事故;压力容器主要有陆路罐车和铁路罐车,用于有毒物质和可燃气体的输送,多在罐区或者装卸台,因装卸操作失误发生爆炸或毒性物质泄漏事故。 1.3.2危险源的储存分布:气体、液体和毒性物质的危险源多是以贮罐的形式储存,还有部分毒性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是以堆积的形式分类储存在库区中。危险源的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对大小不一的贮罐进行有序排放,没有对库区进行严格的看管就很容易出现误动或者误碰的现象;如果不对储存环境进行技术的监控和保持,就很容易导致危险源自身发生化学改变,从而引起较大规模的安全事故。 1.4高强度的生产作业 持续性的生产作业不仅会使操作人员产生疲劳,也会造成生产器械的疲劳。由此会引发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者生产设备难以正常运行,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5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特点 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易发、毒害性和扩散性的特点[1]。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难查,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比如2007年7月11日,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尿素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2000年9月23日,山西省潞城市潞宝焦化实业总公司所属煤气发电厂发生了一起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爆炸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9.42万元。 2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化工企业只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将化工产品的生产量和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而将化工产品的安全生产停留在口头上。不仅未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办法,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逃避,掩盖失误,缺乏对化工产品安全生产的长远规划,也缺乏对安全生产所需的装备和设备的投入[2]。 2.2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不够 一部分企业不组织,也不鼓励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未为企业员工定期及时地接收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也就难以保证员工具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更无法使用先进的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2.3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缺乏有力实施 因企业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及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人才匮乏,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未设置成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或者规定,在安全管理问题上显得含糊其辞,互相推咎,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相应的负责人,也就难以第一时间对安全事故进行响应,无法对化工企业存有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整改[3]。 3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风险监控技术的应用 3.1.1风险信息的采集:分为人工收集和系统收集,前者指化工企业可以安排专业人员收集和处理企业的风险信息;后者指化工企业可以通过信息采集系统,以专项收集、随机收集、或者广泛性收集的方式收集企业风险信息[4]。 3.1.2风险信息的识别和管理:对收集到的不同的风险信息的危险程度进行识别,并根据对应的风险属性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根据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和管理措施。在对风险信息进行识别时,如果发现十分严重的风险,则要立即汇报给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必要时可对化工企业进行停产整顿,在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以内后,才恢复生产。 3.1.3风险信息的传输和储存:在对风险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后,将风险信息上传到化工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以便于企业内部员工随时查询风险信息,并学习如何进行风险的安全管理。 3.2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应用 3.2.1提前做出预警提示:相关工作人员会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不同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等级评定和概率推测,将那些发生概率较大、危害性较大的风险因素单独列出,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发出风险警示信息,并加大对这一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力度,达到有效防范风险,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目的。同时,的不同级别的风险警示信息,能够使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3.2.2结合动态风险监控,提出预警方案:使用现代监控技术对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人员和生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观察风险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并做出风险预警方案和控制方案,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使用动态风险监控,能够及时发现事故,并做到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按照提前做出的预警方案进行有效的人员撤离和事故处理,从而达到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的目的。 4结语 利用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有针对性的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保障化工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 作者:颜秋梅 单位: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思索 摘要: 化工安全直接关乎着国家及人民的财产安全及生活安全,是关乎人民利益、企业员工安全健康的大事,是化工企业根本效益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安全生产是关乎着整社会经济效益的大问题,是化工企业得以稳定生存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论述,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化工行业与其他工业行业对比来看,其危险性、职业性危害是十分显著的,在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当中,很多物料是易燃易爆、较强的腐蚀性、毒性,为此,企业中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危险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才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程度。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体现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当中,其中有企业管理及先进技术方式的不断渗透,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可是在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这是非常关键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对事故发生的概率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会给企业与员工个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若想避免化工生产作业中有恶性事故的出现,必须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化。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安全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其中融入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策略等等,为此,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基本前提的,若无安全生产作为基本保障,那么,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效益根本无从谈起。尤其是像化工企业这种特殊的行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高温高压、有害有毒的情况,如果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势必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惨烈后果。 2安全生产管理中常有问题分析 2.1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责任不明确 目前不少化工企业的领导者只是盲目的追求生产进度,对于安全措施的采取上根本不重视,只是把“安全第一”停留在口头上,在相关措施、制度等方面却是将生产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承包制实施以后,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只是保证自己在任期间不会有事故发生,针对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视而不见,根本不愿意为企业的长期安全生产投入任何的财力物力,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会把相关责任推卸到自己员工身上,等等。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者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造成的,久而久之,使得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处在松散的一种状态。固然,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开始抓安全生产,可是由于在对安全生产认识上的不足、欠缺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各项安全工作未落到实处,致使很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一种状态。 2.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化工企业当中,纵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可是,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的具体落实上非常不到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分管安全生产的分部门领导只是忙于工作事务,并未对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性的调查与系统性的探究,一般不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性的分析、未制定与之对应的整改方案;针对发生的一些事故未全面上报,未把握好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事故责任、需总结的教训与工作经验等等;某些企业把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之后,不了了之,并未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未提出具体的防范落实措施。企业生产工作人员并未对化工安全生产做到心中有数,不了解相关安全生产工作规章制度,不能更好地对基层班组各方面工作进行科学化的指导。 2.3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大家都知道,企业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却与实际要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第一,宣传力度不够,一般只是走走过场。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与宣传,可是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压根没有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下开展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考核。所以,最终所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差很大;第二,覆盖范围小,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是非常多的,对于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非常少,在这种现状下并不能促使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观念、安全操作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第三,混乱的生产秩序。企业随便发个通知就能够实施安全培训,但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上的师资、教学质量根本不能得到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一些化工企业压根就不会组织安全课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2.4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化工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属于安管部门的事情,与生产单位没有任何关系。而负责企业经营的一部分人员对我国当下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并不清楚,欠缺对安全生产的充分认识。企业生产部门仅看重工作进度与最终所能够达到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视而不见、意见并不统一,为此,便会有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发生,这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3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3.1利用科学先进的安全理念指导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树立牢固的安全发展思想意识。明确安全发展即达到零事故的管理成效。可通过制定安全发展规划、与之相配套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真正落实;第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在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心目中树立起不安全不生产的坚定思想,作为企业领导,要坚持做到现场管理,狠抓安全生产的小细节与管理过程;第三,树立牢固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观念。将智力隐患、事故防范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将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彻底性的解决,把握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第四,树立牢固的求实创新观念。企业中的二级单位要寻找新的立足点,对于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深入化的分析,扎实改进,深化安全生产管理客观规律的探究,不断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出一套长期有效地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3.2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一,创建完善化的干部《安全管理行为规范》。明确各层次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制定安全工作标准,促使各层级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以明确化,使得各级干部在具体安排工作、分布任务、各项工作检查的过程当中,能够以自己的安全职责与行为规范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进行严格制约,与此同时,组织企业员工认真学习,严格考核;第二,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严格规范化,创建完善的《岗位操作标准与行为规范》。以促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在上班期间、上班前后与施工操作过程当中能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能够使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范畴,从而促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使工程现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可处在有效性管理的可掌控状态,逐渐形成规范化的激励制度与奖惩制度;第三,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各级行政正职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以明确化,其他各分管副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若有安全事故发生,那么要明确按照事故管理制度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不可包庇。针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要加以明确化、认真落实,争取所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都能查到相应的责任人来负责。 3.3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各方面稳定发展的根基,然而,安全生产是一项关系企业各生产部门的系统化工作,仅仅依赖于某人、某一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企业管理者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发展高度,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危机意识、隐患意识,认真履行企业安全职责,做好每一项安全生产工作。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中心,将“安全”作为思想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筑造好第一条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屏障,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巨大力量,争取能够实现零事故的最终目标。 4结语 我国现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法律规章制度,由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等,一些新的草案与法律文件尚在进行不断地补充。我们坚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迅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势必会得到显著性地改善,这对于我国化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晓东 单位: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高校安全工程化工教学探析 [摘要] 本文简述了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教法、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方向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化工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基础的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要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专业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径。与几年前相比,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心智、储备的信息量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越以往的学生。以90后学生群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更具活力和自主性,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对于知识的前沿性和综合性有更高期待。“教师讲,学生听”的常态上课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而教师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使师生产生代沟。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树立顺应时展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灌输式变为引导式,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教学为主转变,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技能的提升 化工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习题教学更是枯燥、乏味,且单凭文字和公式的阐述难以形象表达具体的科学过程,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它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是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的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包涵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从以往的教学回访来看,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太过抽象和枯燥,自己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第一,重视绪论的讲解,引领学生入门。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篇,也是学生开启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在绪论课上多做功课,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及化工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联系起来,对学生熟知和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进行归纳和讲解,让学生还没开始相关内容的学习,便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精选教学内容,教与学相结合。对于少学时课程而言,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讲得过多、过细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局面,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克服困难与创新的精神也显得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概念理解,抓理论本质;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开展有层次的教学;合理精简理论内容,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抓主线和重点,对非重点问题采用监督自学的形式,做到少而精。如教师将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入教学,针对关键内容、难懂内容及易犯错的内容进行提问,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转变为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将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3]此外,教学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PPT中融入生动的flash及视频等方式,[4]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辅助案例教学、分组主题讨论并结合学生自主讲解,能够让课堂教学更立体、更直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经常下企业接触实际生产,丰富自身的化工领域知识体系,将安全工程专业与化工专业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避免教学与实际生产部分脱节。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求异创新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课上可采取提问题、做游戏、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的自主性;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征求学生意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 二、培养模式 (一)渐进式课程群结构 处理化学工程问题常常要求把简单问题做严格的数学处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此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由于化工知识体系庞大,非化工专业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相关知识,难度很大。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消化和深入学习化工知识,我们从大一到大四递进式安排了学生的化学化工相关教学课程(见表1)。化工安全方向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入门课程,以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化工安全工程三门主干课为基础,以危险化学品管理、设备腐蚀与防护、燃烧与爆炸学等限选课为辅,结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将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融合到化工知识的学习中。种递进式的课程安排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过渡,学生对化工知识掌握得较好,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践教学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7]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教学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创新性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基础实验是针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理论课程各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个系统性实验。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实验为例,我们针对化工安全工程理论课程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燃烧爆炸及控制措施和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这三章重点内容,分别开设了物质自燃点的测定实验、气体/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易燃建筑材料的燃烧性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及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安全技术分析实验等。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出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等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能够把零散分布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8]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硫酸厂的厂区平面布置及特定工艺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安全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硫酸化工厂的设计,在化工工艺流程的布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安全知识的理解。教学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相关厂矿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参观,例如参观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的厂区布置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教学实习以参观为主,专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该环节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感性认识,使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联系起来。仿真实训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操作,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以精馏过程为例,学生可任意改变参数,主动引发生产事故,进行探索性试验,但不会造成实际的损失。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可汲取教训,及时更正操作,强化安全意识。工厂实习是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的为期一个月的进厂跟班实习。工厂实习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工艺技术流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工厂实习不仅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类别,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掌握化工的工艺流程,懂得分析和控制设备的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化工厂车间危险源并提出安全对策,强化自己对化工生产的认识,明白安全生产与管理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学生能直观地接触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进一步紧密衔接。 三、多元化考核 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将考核形式多样化,减少应试闭卷考核,引入论文写作、动手操作、答辩等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注重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非单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而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接轨。以化工实验考核为例,根据前期实验内容,老师拟定数个实验考核项目,学生随机抽取考核内容,进入考核现场独立完成实验,并离开现场。考核由现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两部分内容组成。操作技能包含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记录、操作手法及实验台面整洁程度;实验报告撰写包含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工作习惯等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的考核也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日主题答辩及当日工作总结,二是实习报告的撰写。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过程中,老师根据工作性质,每天布置实习任务,采取“师傅引导制”,使学生在工人师傅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下班后撰写当日工作总结并答辩。在答辩环节中,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对于优秀的实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及时指出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下厂工作和后期答辩过程中会注意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升了实习成效,也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如何处理现场突发情况及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等。通过将安全科学知识与化工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及工作竞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我们以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考核方式为教改切入口,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和教改带来的机遇,加强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的结合,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化工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为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输送力量。 作者:廖婵娟 魏祥东 卢丽丽 苏龙 蒋娇莲 杨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通常具有毒性较高、腐蚀性强以及易燃易爆等特点,本文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化工安全生产;关联性 伴随着化工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化工企业逐渐呈现出稳定的发展趋势。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些化工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化工生产技术存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要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应该对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化工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方面,化工安全生产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利,这项工作需要以安全的化工生产为前提,为此,需要降低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使化工企业得到更加长久、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化工安全生产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相关操作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1]。 2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由于化工企业中的许多化工原料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化工企业应该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化工生产。然而目前某些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化工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理念淡薄,综合素质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和综合素质是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员工的素质较低,则很容易发生违规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3)化工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化工的安全生产,专业水平较低的化工企业员工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4)化工企业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较低 化工企业员工较低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会增加设备的损耗率,进而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2]。 3化工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联性 (1)化工技术管理可以消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实践工作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工原料都具有毒性、易燃、易爆等特点,这些特点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化工企业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就会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化工技术管理是消除化工生产中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2)化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 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为了使化工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通常会同时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生产技术是实现化工企业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化工生产技术进行管理可以保证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因此,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3]。 4提升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为了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应该充分响应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号召,在化工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化工企业应该参照实际情况,考虑生产工作中的具体环节。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要让化工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认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如果企业中有员工违反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该对该员工进行处罚和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防止该员工在日后的生产工作中再次出现同类错误。 (2)向化工企业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理念 化工企业应该向员工普及安全生产的理念,使员工意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财产安全。对此,可以通过粘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对化工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员工讲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进而从本质上减少化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3)对化工企业员工加强培训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员工的生产技术存在着不规范性,因此导致化工生产出现问题。化工企业员工的操作规范性以及专业水平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化工企业需要针对员工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化工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使化工企业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水平有效提升[4]。 (4)提高化工企业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 化工生产设备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因此,化工企业应该提高员工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修水平,使设备的损耗率降到最低,进而减少由设备受损引发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化工企业在选择生产设备时,应该充分结合所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选择质量更高的生产设备。 5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关键,也是未来化工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合理的化工技术管理可以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化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作者:张宇 单位:嘉兴和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化工安全论文: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不断加强监管机构建设,严格责任落实,健全机制体制,夯实保障基础,推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管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全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任务目标 按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的要求,坚持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安全生产责任“五级五覆盖”,推动企业切实做到“五落实五到位”,全面实现我县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快乡镇安监站建设,确保安全生产监管不留死角盲区,实现全覆盖。 三、内容、步骤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逐步推进“五级五覆盖”和规模以上企业及各重点高危企业“五落实五到位”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形成,强化机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保障措施,提升监管能力。 具体内容: (一)网格划分。 全县安全生产监管实行三级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一级网格为县政府。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为一级网格的具体工作部门。 二级网格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业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县工业园区。 三级网格为各生产经营单位、各行政村(社区)。 (二)“五级五覆盖”工作要求。 1.完善安全监管保障建设,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各乡(镇)、街道办要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2—3人,负有安全监管任务的部门、单位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2—3人,各行政村(社区)至少落实1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各乡镇、单位、部门要保障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必要的资金投入,完成安监站(办)和行政村(社区)安全监管必需的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等配备;力争到2015年底,所有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行政村(社区)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运行。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会议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和统计制度等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业管理。以制度为保障,强化责任落实,有效推进“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建设。 3.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全面实施委托执法。为确保监管执行有力,隐患治理有效,县安监局将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执法授权,被委托方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正确行使委托权,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现场执法力度。加强各级安监人员培训。年底前,乡镇、街道办安监干部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4.强化机构建设,明确责任落实。乡镇政府(街道)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一把手”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和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行政村(社区)有关负责人对本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坚持日常安全生产巡查,督促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5.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五级五覆盖”稳步推进。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逐年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实行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县政府将不断加大对基层安全监管装备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采取县财政补贴与乡镇、部门自筹相结合方式,确保“五级五覆盖”扎实推进。 (三)“五落实五到位”工作要求。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要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完善企业及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汇报安全生产情况,明确责任落实,严肃责任追究。 2.逐步开展实施规范有效的网格化运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对网格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采集、确认。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及重点高危企业“五落实五到位”网格化管理体系,2016年扩大到其他企业,各相关企业对口的行业监管部门要按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指导检查,并将落实情况收集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县政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将安全网格化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安排部署。 (二)实施阶段。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完成网格划分,落实网格责任人,绘制网格图,分解任务,全力抓好落实。 (三)检查验收阶段。 督察组对“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网格化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并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网格化管理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防止安全生产工作失控漏管的有效方式。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明确目标,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直各委、办、局要依照各自职责规定,履行职能职责并认真落实“三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协助执法、信息上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各行政村(社区)安全生产监管员负责所在区域内隐患排查、劝阻非法违法行为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协助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善后处理及宣传教育等工作。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保证经费充足、制度健全、网格上墙、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三)加快推进落实。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全面完成“五级五覆盖”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及各重点高危企业“五落实五到位”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各相关企业对口的行业监管部门要按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指导检查,并将落实情况于年底前报县政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将此项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上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化工安全论文: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创新探讨 1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化工设备的投资管理主要是根据生产的需求和设备的价格高低,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同时,需要考虑到设备投入生产后的能耗,维修保养和环境污染后产生的费用。但是传统的设备投资管理并没有考虑到安全保障等运营费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并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只是按照传统的管理经验进行预算。设备管理包括相关的科学技术,各种专业技术。目前市场上的化工设备主要按照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分类,细分专业和职能。但是在经济管理方面相对落后,也没有制定科学的人员管理模式,造成设备管理各个环节严重脱节。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很多化工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化工设备不完善造成的,化工设备也正朝着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传统的化工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化工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创新思路,为保障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好的管理方式,促进化工设备管理工作安全地进行。 2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 2.1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结合安全标准和企业管理体系 化工设备安全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化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将安全标准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化工设备管理工作安全有效地运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主要内容有: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巡查与维护机制的健全以及应急处理方案的标准化处理等。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作业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人机和环境之间的互相配合,优化现场作业的条件,杜绝安全事故。相较于其他企业,化工企业在所用机器设备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但其操作单元则无较大差别,针对此,可选择在操作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实现标准化操作,这样也可以有效防止化工厂的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控制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人的不当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减少化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控制,更正控制行为,控制行为过程,有效实现事故控制。 2.2提高安全意识,鼓励全员参与 在化工企业中,负责化工设备的主要是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直接使用和接触到化工设备,非常了解化工设备的运行状况。所以相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是最熟悉化工设备的人。一线操作人员有权对化工设备的安全问题发言,他们可以帮助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提高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素质较低,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差,往往忽视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时为了减轻工作量偷工减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安全操作的习惯和意识。这就给化工设备管理埋下可安全隐患。为此,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设备安全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应大力进行安全管理的宣传,切实提高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3定期更新设备检查记录,制定动态管理模式 大型的化工企业拥有的化工设备很多,设备一般的使用周期较短,设备更新、淘汰的速度很快。所以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检查信息很重要。应充分重视化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修理,在维修结束后应做好准确、详细的维修记录,便于后期更好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为相关工作人员确定最佳设备报废时间提供相应参考。在此过程中,应从设备采购、使用及维护、停用淘汰三方面着手,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不断改进管理标准。只有保持持续完善设备管理的标准,才能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化工企业的设备和正常企业的设备不同,是动态的,设备的工作状态具有实时变化特征,故而要求有关工作人员跟踪处理,强化设备的动态管理。此外,在针对化工设备的状态进行安全评价时,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评价临近设计寿命的设备时,更应确保相关评价标准的严格落实,从根本上杜绝设备老化所引起的安全事故。 2.4督促落实安全管理,保持警惕 任何安全管理都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执行是设备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监督、考核设备运行的状况,并且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服务。任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要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完善管理制度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制定制度时也要广泛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利用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企业员工进行警示教育,让他们及时明白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支持和维护设备安全。同时,需对涉及到设备安全的操作部分引起重视,通过反复检查确保不存在安全漏洞。因为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安装、使用和检查的多个复杂环节,隐患较多,给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因此需不断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实现安全生产。 3优化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高度重视化工设备的管理模式,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建立信息系统模式,确定安全管理的目标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化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设备资产安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管理体系。熟悉设备固定资产的动态流程,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和变化情况,以提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化工设备的现代化。 (2)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计划性工作体系,使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工作,节约设备管理活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对日常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点检,查看其故障,做好维护保养记录,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周期。特别要注意对易损件的使用和维护。在此基础上,对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专门的数据,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可以减少维护的成本,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 (3)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有着业务限时提醒功能,系统提前自动制定了必要工作节点的工作任务处理时间,提醒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安全事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就会自动在系统里提醒,系统会自动发送通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个安全管理系统还有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以使用条件组合查询模式,得到可定字段的查询结果。另外,查询结果也可以打印出来,或者存为表格的形式,方便查找和保存。安全管理系统还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可以分级进行管理,可以细分为管理和控制级、执行和调度级、。作业和事物处理级,各个用户可以在相应级别和权限的范围内进行操作,各自的操作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权责明确和清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设备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要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结合安全标准和企业管理体系,提高安全意识,鼓励全员参与,定期更新设备检查记录,制定动态管理模式。督促落实安全管理,保持警惕。同时,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优化设备安全管理系统,运用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提高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崔娟娟 单位:乌鲁木齐泰迪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快乐教育论文:少年宫快乐教育分析 一、校外教育应该是快乐教育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孩子对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校学习生活普遍感到厌烦和痛苦,他们逐渐失去了自由的乐趣和可贵的童真。因为那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教育方法和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导致众多的孩子享受不到求知的快乐。斯宾塞说过:“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就需要快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校外教育以其不可替代性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快乐教育。校外教育不仅以愉快的方式帮助孩子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教授给学生一般学校教育中相对缺乏的实践与体验。 二、少年宫是快乐教育的实践基地 在少年宫这块校外教育的热土上,快乐教育正以开放、亲切、体贴的态度走进校外丰富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关注自身、社会、自然和他人,倡导真实、自然、健康、快乐的个性。 1.少年宫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指标等多方面的限制,就可以较为灵活地进行各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在教育中可以试验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内容,为快乐教育的实施进行尝试。 2.少年宫为孩子们拓展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天地。少年宫的教育方法多为体验、实践,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参与活动,让想象力腾飞开拓自由的空间,观察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天性得到极大的舒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孩子的潜能,使其在内心寻获快乐的感受。 3.少年宫也是孩子们寻找自信、展示才华的最佳场所。有些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学校不受老师和同学重视的孩子,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特别的兴趣,甚至天份。这些兴趣和天份在学校往往得不到满足和发掘,但他可以在少年宫里找回自信、找回快乐、找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们人格的养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信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体验快乐的根本途径。 4.少年宫还是培养孩子们健康人格的摇篮。现在城市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又大多住在单门独户的高楼中,平时很少交往。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容易内向、孤癖,甚至怪异。在少年宫学习,形成了一个个新的学习团队,孩子们可以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新朋友,从而锻炼其社交能力,增强其团队观念。事实上,自主的选择、兴趣的发展、学习的愉悦、朋友的交往、心理的辅导、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培养、磨难的锻炼、丰富的活动等都是培养孩子们健康人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少年宫实施快乐教育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把握实施快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谐搭建快乐教育平台,是在校外教育工作中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一理念,把“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建立公平公正、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机制,融洽人际关系,增强教育活力,办好少年宫。对校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内部管理是少年宫发展的关节点,是确保少年宫教育产品质量的坚实保障。而作为少年宫发展生命线的“质量”,是少年宫赖以生存、建立信誉的根本。只有严把质量关,才能培育出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始终立于发展的潮头,从规范化、优质化向品牌化跨越,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少年宫成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公共服务平台。 2.找准实施快乐教育的突破点:教师搭建快乐教育平台的突破点在教师。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感染、培育出“快乐”的学生。在这方面,苏州市沧浪少年宫的一个做法可以提供大家思考。沧浪少年宫根据人员编制少,业务活动量大,工作联系面广的工作特点,坚持高效运作的原则,在只有9个在编教师的前提下,摸索建立有效的工作网络:一条是以培训部、活动部、后勤部三部门为主线的工作网络,另一条是以学科专业一条线为辅的工作网络。此外,通过民主评议和竞聘述职,聘请一批有素养、有能力、有干劲、有口碑的教师加入少年宫的管理队伍,使少年宫的管理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在形成一批专业骨干教师队伍以后,沧浪少年宫又从两方面努力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一是规范职业言行,即要求全体教职工对待工作要尽心,对待同事要关心,对待学员要有爱心,对待家长要有耐心,以搭建优质服务的校外教育平台。同时通过慰问电话、节日贺卡、进步纪念品等物质形态,让学员感受到学习氛围因优质服务而变得温馨,让教师感受到工作环境因贴心服务而变得和谐舒适。另外,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而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二是规范工作程序———创建和谐、包容、合作式的工作氛围,总体上强调集中统一领导,各层面、各条线又要求做到上下通达、分层管理、协同合作、运转有序。同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能量,进一步强化全体员工对整体工作的参与、配合和管理意识,使每一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要帮助教师减轻精神负担,引导老师真心喜欢到少年宫来从事教育工作,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感觉;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能够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搭建民主、平等、发展的平台,真正落实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敬业乐群的教师团队。 3.明确实施快乐教育的落脚点:培训教育培训是支撑少年宫发展的基础。实施快乐教育必须落脚于建设快乐、高效的培训,切实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培训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双赢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话、互动、体验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创新发展。方式上,教育培训要变注入式为发动式,变接受式为超市式,变纯知识型为知能、知情型。评价时,教育培训要注重开放生成和快乐高效。另外,在教育培训时,可以把团队培训和教学结合起来。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为基础,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团队;相反,如果没有高素质、有影响的团队为龙头,也难以形成带动教学工作全面、深入发展的氛围。少年宫要发展,就需要着力打造凸显自身特色的团队品牌。教育培训对于教学质量,不仅要常抓不懈,而且要寻求突破,抓出成效。教务组织、教材选择、师才师德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少年宫通过意见箱、家长访谈会、听课与抽测等形式,来监督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并积极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改进意见;制订兼职教师的奖惩制度,依据留生率、出勤率、授课质量、服务水平等要素对外聘兼职教师进行考核、评比;制订质量标准,建立每个教师的教育工作档案。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少年宫教育培训的综合竞争力,要依据招生情况、培训效果、社会认可和前景预测等方面,做好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在稳定现有科目培训的基础上,扶弱强优,积极开发新的热点培训项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抓住实施快乐教育的支撑点:活动少年宫要树立“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乐园”的良好社会形象,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让阵地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少年宫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提升孩子的全面素养和健全人格,而且向家长和社会展示一个多元的、蓬勃的、开放的少年宫形象;提高举办活动的规模、品味和实效,进一步扩大社会认同率,并通过多层面的宣传渠道,凸显少年宫的公益功能和培训效果,全面提升少年宫的品牌形象,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优化发展。在这方面,苏州市沧浪少年宫有着自己的成功实践。在沧浪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沧浪少年宫每年承办一次大型主题活动,分别是“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三年一个循环。每个主题节都延续2个多月,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吸引了全区一万五千多名少年儿童的积极参加,大大提升了区域内学生的各项技能和整体素质,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青少年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沧浪少年宫作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校外实践活动优质阵地,还面向区域内少年儿童免费开展自护、科普、国防、体艺、素质拓展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优质、共享、均衡”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于校内、校外教育中,从而使少年宫真正成为区域内小学生的校外活动“第二课堂”。 5.注重实施快乐教育的隐性点:环境少年宫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校外阵地,其环境氛围不仅仅是广大少年儿童学习、活动的一个物理空间,更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表征,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少年宫需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策划包装,让一墙一廊、一花一草都能发挥育人功能,把自然环境变成能动环境,提升育人品味与服务档次,更好地树立优良的社会形象。现实证明,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孩子心灵的美育。翠绿缤纷的花草树木,给孩子以清新、恬静、生机蓬勃之感;积极奋进的雕塑,给孩子以鼓舞、启迪,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简洁有力的标语、名言、警句,昭示一种精神;整洁、明朗、有序的教室,能够给孩子愉悦、欢快之感。让环境闪耀着智慧,让环境闪耀着教育,优美的育人环境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隐性点。 6.突破实施快乐教育的薄弱点: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少年宫应该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殿堂,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培训的增多、活动的拓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切实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抢占竞争制高点,从而赢得大规模的拓展空间。苏州市沧浪少年宫不仅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做好各类培训和开展各种活动,而且通过宫校联办的形式,不断拓展阵地,输出品牌,实现与区域内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科技、民乐、舞蹈、戏曲、书法等宫外“孵化基地”。由少年宫品牌社团提供优质师资负责各校学生日常基础培训,各校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在此基础上,选拔有潜质的苗子加入少年宫品牌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到少年宫参加专业提高培训,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专项提高训练。沧浪少年宫还和“沧浪阳光少年实践基地”合作,引进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利用少年宫大篷车在寒、暑假给社区里的孩子送去手偶剧、车模擂台、机器人拼装、迷你机床、巧手纸艺等免费参与的益智活动和快乐游戏,使孩子们轻松方便地在家门口体验快乐游戏,共享校外教育。 实践证明,少年宫和学校的强强联合,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与品牌效应:对学校来说,可借助少年宫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化管理模式推出学校的品牌特色,促使校园文化进一步蓬勃发展;而对少年宫来说,有助于克服团队培训间隔周期长、学生组织难、家长接送烦等弊端,不但能稳定生源,还赢得强大的宫外团员“孵化基地”,为团队的良性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有效的途径,真正实现了宫、校的双赢。打造快乐教育平台是一种新的、长期指导少年宫工作的教育思想和办宫理念,不是时效性的活动。 快乐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快乐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快乐;解构 论文摘要:快乐是教育的重要特性,是成功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状态,职业教育同样如此。文章提出快乐职教的概念并从主、客体的利益相关角度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快乐解构,指出快乐职教是构建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职业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就业问题,所以学生就业率成为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直接标准。职业教育为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成功就业的快乐体验,还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快乐需求,价值贡献与需求满足交织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快乐。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更是积极的状态。因此,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超级秘书网 在快乐职教循环机制中起中介和桥梁作用的职业学校,要在需求与供给间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一方面,应及时、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快乐需求,创造条件予以满足;要重视开展学生、教师快乐指数调查,努力营造职业学校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教师快乐教学、快乐发展,师生携手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办学水平的企业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调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企业、家庭和社会三方满意度的持续提高为职业教育赢得更多的投入、支持与快乐供给。 黄炎培先生说过,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可以看出,从有业到乐业是职教快乐的两个境界提升。职业教育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快乐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时展和社会进步为每个人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机会,职业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企业、家庭、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积极开展创业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快乐职教的快乐特性,共同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这一职业教育不懈的快乐追求。 快乐教育论文:独立院校教师快乐观教育 文献摘要:独立院校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兴事物,关注其主体之一的教师的快乐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构建三个有关快乐的模型对独立院校教师的快乐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整体快乐观快乐学习快乐工作 独立院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兴事物,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以其命名一般都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其教师也因此有了相对于本部老师的独特性,关注这一新群体的快乐观在今天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关于独立院校教师快乐观的问卷,对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基础部的38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用扎根理论的原理进行编码分析,做到了对数据的充分分析,确保没有遗漏。数据编码包括了开放式登录,主轴登录等环节,最后通过分析,分别建构了快乐的影响因素模型,快乐学习的影响因素模型,快乐工作的影响因素模型。以下三个部分分别以模型的形式呈现和讲解每个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教师的整体快乐观 在这一部分的问卷调查中,主要请教师从各个角度谈谈他们各自对“快乐”的感受。教师们大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有的教师认为快乐来自于拥有健康的身体,较高的生活质量;有的教师认为快乐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包括待人处事的方式、心态,来自于和他人建立亲密而良好的关系,来自于自己的工作成就被大家认可接受,来自于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地进步,来自于幸福的家庭,来自于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等等。 总的来说,物质因素方面,教师认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的物质因素主要集中于较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健康的身体这三个因素上。精神因素方面,教师认为良好的心态,自我实现感的获得,工作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幸福,丰富的业余生活等六个方面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感受。 教师对快乐的感受模型 1.较好的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身体等物质因素让人感受到快乐。 教师们认为,在工作中,有了较好的各种硬件、软件设施,可以让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效率提高,甚至将某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快乐也会随之而来。较高的生活质量也会给人的快乐的感受,一个人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优厚的工资待遇,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快乐程度。 2.良好的心态是个人得到快乐感受的保证。 根据调查结果,很多教师认为,能不能感受到快乐,良好的心态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一个知足常乐、心平气和,不盲目嫉妒攀比,不愤世嫉俗的人注定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3.自我实现感、成就获得他人的认可让人感受到快乐。 很多教师都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每的一致好评,等等。实现了一个目标,体验到了某种成功,都会让人有快乐的感受。比如,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写的文章发表了……并且,所获得的成就得到了他人的认同,比如,在教学方面的成就得到了校长的认可;精心设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的成绩进步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 4.家庭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受到快乐。 很多教师都认为,拥有一个互相关爱的人生伴侣,拥有一个健康活泼、优秀的孩子,父母双亲身体安康,家人之间关系和谐互爱,会给人带来重要的快乐感受。此外,和同事、朋友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在一个个集体中,大家平等、宽容,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也是快乐感受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5.丰富的业余生活让人感受到快乐。 部分教师认为,丰富的业余生活也是快乐感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业余时间里,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读自己爱读的书,发展自己喜欢的各种业余爱好,比如下棋、画画等,从这些活动中,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快乐。 第二部分教师的快乐学习观 在这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当中,主要请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谈谈其眼中的“快乐学习”。结果显示,教师们主要从“课堂特点”以及“学习结果”两个方面来阐述快乐学习的。教师们认为快乐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而又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和全面的发展。这就对教师素质和课堂因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快乐学习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的数不清的补习、做不完的作业,确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对课题钻研的兴趣以及自然而然地把学习当成是一种需要了。 模型显示,从“课堂特点”的方面讲,教师因素、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以及评估形式都是学生的快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的方面讲,快乐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好的结果,包括,他们努力得到了认同,他们产生了愉快的感觉,他们的能力、人格、成绩各方面都得到了好的发展等。 快乐学习模型 1.学生真正地拥有“快乐学习”,首要条件是拥有一个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是快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学生都喜欢和蔼的老师,只有真正喜欢这个老师了,才能真正喜欢他(她)的课,也才能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此外,学生要获得老师经常的赏识以及表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效能感才能上升。 2.只有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真正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就学习内容而言,形式主义的东西要砍掉(空话、套话),学习的内容要符合每一个个体的需要,最好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就学习形式而言,要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参观、做实验、表演节目,合作探究学习等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占用学生休息和玩的时间,鼓励他们确立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评估形式要全面,多样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快乐学习的情况下,评估过程最好不要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但是又不能完全摒弃竞争。评估不仅仅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涉及到心理素质、德智体等各方面,争取对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其“亮点”。 4.快乐学习的结果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各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快乐学习的结果首先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感觉到很愉悦,在他们的眼中,学习已经和游戏一样有趣;此外,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努力了,学生就能获得认同与鼓励(也就是强化),并以更大的信心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 快乐学习模式下的孩子,学习成绩无疑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在活动中养成互相帮助的品格,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也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第三部分教师的快乐工作观 在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对快乐工作的看法。有的教师从自我体验的角度进行描述,认为快乐工作就是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有的教师从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出发,认为快乐工作就是当个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后,能够从工作中得到回报,回报的形式提到了工资和医疗保障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比如舆论的正面评价和接受认可。 归结起来,教师们认为,快乐工作是一种状态,指的是个体从事适当的工作,既能够满足生存的需要,又能够体验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根据人的两种属性,生存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工作中获得的生物需要指的是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社会需要则是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发展则是说在工作中个体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问卷收集的数据来看,教师们提到了影响教师快乐工作的因素有三层:自我的态度、人际关系以及工作业绩。这三个方面在快乐工作中占着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比重,研究者用一下的涡状图来表示。 快乐工作模型 该模型由三部分构成:核心部分,次核心部分以及边缘部分。外围的大圆代表快乐工作,中间两个内切圆将快乐工作分为了三个部分。核心圆所占的部分为态度,核心圆的外围部分次核心是人际部分,最外围是业绩部分。 在这个模型中,积极的态度处于快乐工作的核心。在调查中,教师认为,“工作快不快乐,关键取决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热爱工作才能快乐工作”,“想要快乐工作,那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而不是一种职业”。有50%左右的调查对象都认为个体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工作的感受。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是积极的面对,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还是采取消极的态度进行回避,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不同的情感体验。 和谐的人际,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配合愉快,亦师亦友,教师与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亲如家人,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配合,目标一致,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体谅,沟通顺畅。人的社会决定个体是离不开群体单独生存的。个体需要从他人处获得情感依托和动力支持。工作本身是一件有压力有挑战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更是离不开他人的支持。调查中教师们反复提到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于自己的快乐工作很重要。 出色的业绩,从两个指标来判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他人的接受认可程度。在工作中体验快乐,那么好的绩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提出,当自己能够看到学生的进步会感觉到快乐,当自己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会体验到快感。但是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教师在乎过程而太在乎结果,有的教师则是以成败论英雄。虽然如此,总的说来,业绩水平在快乐工作中占了边缘的三分之一。 从业绩到人际再到态度,这三部分在模型上看来是从外到内,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也是从外在到内在。因为快乐归根到底是一种主观体验,所以内在因素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认为,就算只具有积极的心态,爱岗敬业,而不具备其他两个因素,个体仍然是能够体验到快乐的。但是对于其他两方面要求的满足,个体的主观态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态度是个体搞好与周围接触人群关系,取得优秀业绩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认为,快乐工作是一种状态,受到了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工作态度,工作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绩效。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个体快乐工作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营造工作中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的基础。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方式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一、快乐体育的定义阐述 “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形成融洽、合作的教学气氛,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过程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在运动过程中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快乐情感。大胆的将“快乐体育”的内容引入中学体育课堂,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快乐体育对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施教特点 “快乐体育”是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三方面进行突破研究的。希望寻找一条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在中学塑性阶段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成人教学模式进行宽泛的教育教学。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活泼、形象、轻松的学习环境下积极主动的接受,使课堂气氛快乐、轻松,综合归纳“快乐体育”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学生练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开始一堂课,使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将快乐体育内容引入准备活动,采用一些娱乐、游戏、竞技和富有开发学生思维、智力方面的游戏内容,如动作反应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变换队列练习等各种趣味和竞技性练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水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兴趣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做准备活动时,应尽量动员学生参与组织活动,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引入快乐体育内容,更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经过准备活动即刻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2、大胆引入“游戏”内容 快乐体育施教过程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合一体,将教材内容与增强体质因素贯穿其中,注意引入适合中学特点的游戏内容,以快乐的游戏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节课堂的练习情绪,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能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 1、建立以学为本的新体育课程体系 当前体育课程突出术科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普遍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为此,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法上做出全面调整。新课程的确立应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设计个性化、综合化、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观。在教学内容上应淡化“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树立“健康为主”、“德育优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必须走开放式的育人之路,探索新教法、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区别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思,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能动作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一些活动性游戏内容,如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游戏内容、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进行人、虎、枪的游戏时,其中游戏内容含义是:人使枪,枪打虎,虎吃人。如果一方出人而另一方出枪,则人胜枪。这个游戏可以让两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集中集体的智慧,事先将对方可能做出内容加以预判,进而实现战胜对方而取得胜利。经过多次反复的游戏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战术意识。这种快乐游戏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取得创造性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创造者,达到快乐体育目的。 3、促进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最大缺陷就是注入式“为教而教”,教学中“有形无神”,单一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锻炼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教学中区别对待原则。在实践组织上习惯按常规组织教学,只注重形式上的男女分班上课,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不同层次教学。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 四、结束语 对当代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远远不止这几个问题,构筑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学体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必须依赖中学体育工作主体——体育教师具备独特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方法上主张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做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投入,贯彻中学体育教学新思想,探索新路子,才能使体育真正发挥健身、育人的功能。 作者:耿娟 单位:陕西勉县第一中学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幸福生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小学生守则》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德育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着眼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感恩社会,幸福生活,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获得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 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18日--2018年6月30日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7年9月中旬-10月下旬)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晨会、国旗下的讲话、微信群、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积极宣传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并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本学校实际,完善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制订符合本校校情的实施方案并启动本学校各项活动。 1、开展“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讲座暨活动启动仪式 将邀请市有关专家在我县举行“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讲座,各学校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部分优秀班主任等参加。(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4月) 2、开展“我快乐我幸福”主题班队会活动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快乐我幸福”主题班队会活动,积极邀请知名家长、社会名流参与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优良品格;适时通过谈心、家访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 此次活动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高年级组三个层次。通过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交往等各种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县教育局将分别评出各学段一、二、三等奖,并颁奖鼓励。届时,将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活动定于2018年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开展“我快乐我阳光”主题征文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优良品质,让全县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宽容、尊重、感恩,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我快乐我阳光”主题征文活动,活动秉承“提升素质教育,关爱健康发展,做阳光快乐少年”的宗旨,致力于为全县的中小学生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发展平台,通过主题征文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积极向上,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感情,培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善于合作的“阳光少年”。 征文要求:主题突出、文字优美流畅。体裁不限,稿件属本人原创,篇幅不超过800字。请各学校(各高中、初中分别交10篇,中心校及局属学校交20篇)于11月24日下午下班前把纸质征文一式一份交县教育局德育办。5、开展“今天咱们互相提醒了吗”温情提醒活动 为切实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形成互助互爱、扬长补短、感受友谊、相互提醒的良好氛围,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中开展“今天咱们互相提醒了吗”温情提醒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温情提醒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帮助,是一种有益的警示,有利于在中小学生之间传递正能量,也让学生意识到这样的提醒与帮助来自于熟悉的老师、伙伴甚至是他自己,在这份亲近中很容易实现心灵的激荡与情感的交融。 请各学校于2017年12月11日将本学校评选出的师生“温情提醒卡”高中、初级中学每学校10份,中心校及局直属学校每学校20份,纸质加盖公章交县教育局德育办,电子稿上报邮箱: 6、开展“老师,您辛苦了”感恩教育活动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丰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营造健康积极、感恩包容、真诚关爱的和谐氛围,在全县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老师,您辛苦了”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以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恩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课堂教学、讲座、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力争通过活动使全体师生做到“说感恩话、唱感恩歌、干感恩事、做感恩人”,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怀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请各学校于2018年2月16日前,把活动总结及活动图片上报县教育局德育办。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5月) 请各学校根据各项活动的要求报送本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材料及图片信息,条件好的学校可在活动中,积极向丰县教育网投稿。县教育局将依据活动开展情况对活动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五、活动要求 “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逐步在全县形成德育工作天天讲、德育工作时时抓的深厚氛围。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各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微信群、校园网、校园广播、家长学校等阵地,在学校、家庭、社区(村镇)中广泛宣传“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珍爱、感恩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实施,确保成效。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活动规划,把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与学校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具体活动,切实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养成,真正使活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强化责任,精细管理。各学校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把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之中,纳入对学校、教师的评估、考核和奖惩制度中。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四)及时总结,巩固成果。县教育局将通过督查等形式检查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实效,宣传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巩固主题教育活动成果。 快乐教育论文:幼儿教育快乐课堂的构建 【摘要】彝族幼儿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和办学小学化的问题,为加快转变当前彝族幼儿教育误区,教育工作者应当尝试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生成特色语言课堂;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关键词】彝族;幼儿教育;语言活动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得到良好教育,以后再矫正和弥补就为时晚矣。如何让幼儿主动配合教育活动,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语言和教学活动,是众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彝族地区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在幼儿快乐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诸多掣肘。 一、彝族地区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 1.汉语水平不高彝族地区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很多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学生碍于自身汉语水平不高,更加抗拒学习汉语,导致教育形势的进一步恶化。2.幼儿园“小学化”在开展彝族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由来已久。在很多地区,很多幼儿园没有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一日活动以学习为主,户外锻炼时间过少。一天六节课连着上,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如何构建彝族幼儿教育快乐课堂 1.挖掘趣味教育资源,生成特色语言课堂彝族幼儿教育面临着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稳步提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组织彝族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挖掘优质趣味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生成属于彝族儿童的特色快乐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汉语学习有关的探究活动。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汉族有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在中班语言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开展一次“神奇故事我来讲”活动。学生回家通过询问长辈、查询资料的方式,收集整理汉族流传的故事传说,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黄帝大战蚩尤、屈原投江等,认真记忆这些故事内容,到课堂上尝试用汉语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同学们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讲述的故事最生动形象、说的汉语最流利标准。彝族地区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积极开发趣味教育资源,尽量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幼儿正处在言语能力发展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处在逐渐提高之中。开展讲故事等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发展。学生听长辈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清楚接收说话人传递的文字信息,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顾接收的文字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语言,流利、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这一系列文字信息接收与表达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汉语说话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2.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新方向。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使学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上课时学生并不是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延伸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解放思想,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教育。教师可以设计“夹彩球”的趣味活动。学生手工制作红、蓝两种颜色的彩球各20个,可以用彩纸卷成彩球,也可以在白纸上涂上颜料卷成球状。教师准备筷子若干、圆盘4个,4个圆盘分为两列,左边一列放置红色彩球5个,右边一列放置蓝色彩球5个,其余彩球放在圆盘外面。学生两两分组,组队比赛,教师随机喊出口令,例如红色“7”,学生则要从圆盘外用筷子夹起2个红色彩球,放到左边圆盘内,使左边圆盘内红色彩球数量一样多;教师喊出口令,“两边一样多”,学生则要从圆盘外用筷子夹起2个蓝色彩球,放置到右边圆盘内,使左边和右边圆盘内红、蓝彩球数量一样多;教师喊出口令“红色3”,学生则要用筷子从左边圆盘内夹出4个彩球,使圆盘内红色彩球数量为4。设计“夹彩球”趣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学生在制作彩球、夹彩球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教师快速说出口令,学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彝族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组织幼儿活动,使每一位彝族幼年儿童都能快乐成长。 作者:温江燕 单位:四川省金阳县对坪幼儿园 快乐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下初中英语快乐教学策略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手段、课外活动的角度出发,对初中英语快乐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英语;快乐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快乐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地转变英语传统教学理念,优化和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英语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如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等,都很好地贴近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施英语快乐教学策略的成功经验。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英语授课过程中,教与学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初中英语课堂要想组织和开展快乐教学,就必须首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初中生的英语基础还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具有较强的“亲师性”倾向,如果英语教师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教学权威,让学生难以靠近,那么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1]。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友好和爱心。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英语教师以及英语课程抱有抵触情绪,才能更好地参与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偏好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减少标准化、灌输化的英语教学,多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对英语教师产生信任感、崇拜感,这样才能减少被动式的英语学习,增强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 初中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容易受到英语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总是习惯于不停地讲,学生很少会有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快乐教学也就很难实现。对此,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的优化,积极转变“一言堂”教学模式,通过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使学生轻松学习英语[2]。如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为了消除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紧张心理和自卑心理,英语教师可以多使用“Don’tbenervous,slowly.”“YourspokenEnglishisgood.”“Youareanexampletoallofus.”等语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丰富英语教学手段 要想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快乐体验,英语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转变落后的教学思维,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注意力,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学习体验。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多采取互动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集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交流和学习,及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英语课堂上及时导入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思维和快乐情感,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语言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英语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利用英语开展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外参与英语交际与交流的积极性,收获英语学习的快乐,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游戏、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唱会、英语词语识记比赛、英语作文比赛、EnglishCorner等,都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开展英语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趣[3]。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快乐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快乐教学意识。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英语教学环境与氛围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创新、英语课外互动的有效组织等手段,为学生打造快乐的英语学习阵地,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丰富英语课程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英语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贺文艺 单位:商城思源实验学校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教育下的高职篮球教学设计 [摘要]篮球运动从起源上分析其属于一项游戏活动,其天然具有娱乐价值。高职篮球课程结合快乐教育理念实行教学设计,以满足高技能专业人才未来职场的闲暇生活娱乐需求为目标的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其教学设计应以兴趣导向、内容适度、游戏主导为原则,并将快乐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实施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关键词]快乐教育;高职篮球;教学设计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除开体育活动本身因为游戏性与娱乐性所具有的快乐因素外,在体育教学中依据快乐教育理念,探索快乐体育教学也成为各级各类教学机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的篮球体育课程中,引入快乐教育理念,既能够让体育回归到快乐的本质,又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篮球运动游戏本质与娱乐价值 1891年,美国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了篮球运动,值得注意的是篮球运动起源之初就是作为一项体育游戏项目,奈史密斯是受到儿童将球头像桃子筐游戏的启发,经过试验总结发明了着这种体育游戏。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只是不断了改变了篮球游戏的规则,并演变出变化多端的游戏战术,但这项运动的游戏本质并没实质性改变。全国体育学院和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孙民治依据篮球运动起源论认为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游戏”。[1]从篮球的游戏本质出发,篮球运动有具有过程的愉悦性、目的的非功利性、规则的简单性等特点。过程的愉悦性是指非专业或者职业的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大众喜欢的体育游戏,人们利用工作、学习的闲暇时间参与其中,既是为了体会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同时,在运动中人与之之间的协作配合将给人带来某种愉悦感。从游戏的角度来看,虽然攻守双方会有胜负,但是这种胜负对于非职业的游戏者而言是非功利性的,更多的篮球参与者在乎的是篮球运动过程的中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让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心理放松和身体锻炼。规则的简单性既表明了篮球运动的参与者,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从事这项游戏活动,同时,也表明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与职业的篮球运动之间在规则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双方之间只要人数对等,对于场地条件、人员规模、比赛方法等都可以通过彼此协商取得一致,也就演变成为人们常说的街头篮球和3对3篮球等简易篮球运动。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其本质在于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价值。从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篮球运动的快乐设计、游戏篮球的趣味技巧等看,篮球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的娱乐需求,缓解人们的身心压力。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中,不论是游戏篮球中传球、接球、上篮、运球、反弹球等,都能够让参与的人在其中体会到其他运动所不具有的快乐。 二、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理念原则 以满足高技能专业人才未来职场的闲暇生活娱乐需求为目标的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其主要的教学原则有兴趣导向、内容适度、游戏主导等。所谓的兴趣导向就是高职篮球教学活动的起点应该是基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其终点应该是提升了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人们活动某一活动快乐的重要基础性因素,没有兴趣作指导和牵引,不论是在体育活动中还是学习工作中,人们都难以获得快乐。为此,作为体育公共课程的高职篮球课程,不应该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选课,应该是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增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外活动的方式参与篮球运动,体验篮球快乐,提升篮球技能,但目前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既不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是让学生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而是以学生的篮球技能提升为主,这无疑与兴趣导向是相违背的。内容适度是要求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在快乐理念的指导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是是篮球技能训练为主,而是应该找到通过篮球运动本身的游戏性挖掘篮球运动的娱乐价值,将篮球的运动性与娱乐性结合起来开发教学内容。游戏主导主要是指高职篮球的教学方法上,应该改变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模仿、训练、达标的教学流程模式方法,主张通过设计相应的篮球游戏,引导学生在篮球游戏中体会篮球的乐趣,锻炼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 三、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实施评价 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实施前的相关教学准备。首先,是要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让高职篮球教师具备快乐教育的理念,从而完成人员准备工作。目前高职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多样化,既有来自企业的具备企业体育经验的教师,也有来自专业的从事过职业比赛的运动员,还有来自师范院校的具有一定教育理念的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生。这其中,前两者基本不具备相关的教育理论素养,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凭借自身的经验,习惯采用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现代职业教育虽然在中国是一种较为新鲜的高等教育类型,但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将职业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理念融合起来,在篮球教学中实现快乐教育目标,需要对高职篮球教师进行必要的从业培训。其次,是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将适合高职学生的篮球教学内容依据快乐教育原理,重新编排完成内容准备工作。快乐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既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性,通过篮球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篮球水平,又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性,因为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职属性。实现运动性、娱乐性、职业性三者的合一,有必要参照大多数行业、企业在从业人员职前培训中采用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方法,将运动项目、娱乐价值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个学习过程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目标。 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主要是强调在教师的内容传授、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师生的教学互动,都要融入快乐的元素。要解决快乐地教,需要从教师角色的行为分析入手,根据教师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规律来调整指导教师的活动。教师要认识到通过快乐篮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工作提供一个适当的体育活动项目帮助他们缓解从业压力,锻炼身体素质。从学生角度分析,快乐篮球符合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期待,教师通过快乐篮球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能够以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魅力,从而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职业工作学习活动之余,自觉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从教学互动的角度分析,需要在高职篮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基于平等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彼此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愉快的互动沟通,为提升教学效果服务。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在教学后,做到正确评估,主要是应该改变以往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中以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为主的考核方法,强调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获得身心愉悦。以篮球技能为标准的教学评估,主要是通过设置某些技能的指标,按照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而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其不目标不在于提升学生篮球技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篮球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提升其今后职业工作之余闲暇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满足其工作之外的娱乐需求。所以,快乐理念下高职篮球课程的教学评估,要将之前的定量总结性评价,改变为定性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程度等。 作者:林芸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快乐教育论文:剖析快乐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1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令本来活泼好动的学生因趣味性太少,而提不起激情,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更使学生望而生畏,绝对的评价法,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2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3快乐体育的特征 3.1教学的指导思想 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2教与学的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3教学的观念 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3.4教学方法 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5教学组织 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4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4.1改造教学内容 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我们把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趣味化改造,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主要包括简化规则和降低技术要求,例如,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简化成,直线跑单脚跳向上蹲双脚落,规则则简化成,起跳板改成起跳区,即从起跳点量到落地最近点。让学生活动时不受过多的限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 4.2改善教学环境 场地、器材的设计会让学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例如,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小哑铃(矿泉水瓶装上半瓶小砂石),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做哑铃操,学生一定会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足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所以场地、器材安排的合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4.3改革教学方法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例如采用情景法、游戏法、设疑法、目标学习法、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体育教学法要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注意精讲让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体并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总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都是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4.4改变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对教师则从教师对快乐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学生对你所教体育课的兴趣、喜欢、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结论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并且掌握了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快乐教育论文:剖析快乐体育教育 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令本来活泼好动的学生因趣味性太少,而提不起激情,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更使学生望而生畏,绝对的评价法,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2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3快乐体育的特征 3.1教学的指导思想 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2教与学的关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3教学的观念 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3.4教学方法 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5教学组织 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4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4.1改造教学内容 为了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我们把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趣味化改造,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主要包括简化规则和降低技术要求,例如,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简化成,直线跑单脚跳向上蹲双脚落,规则则简化成,起跳板改成起跳区,即从起跳点量到落地最近点。让学生活动时不受过多的限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 4.2改善教学环境 场地、器材的设计会让学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例如,让学生带上自制的小哑铃(矿泉水瓶装上半瓶小砂石),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做哑铃操,学生一定会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足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所以场地、器材安排的合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4.3改革教学方法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例如采用情景法、游戏法、设疑法、目标学习法、讨论法、竞赛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体育教学法要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注意精讲让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体并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总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都是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4.4改变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对教师则从教师对快乐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学生对你所教体育课的兴趣、喜欢、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结论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 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并且掌握了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家庭教育会所的另类教育模式 只因喜欢一位年轻诗人的诗歌,觉得读后回味无穷而沉迷于其中,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偶像自杀数年后的祭日,以卧轨的相同方式随之而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反思的问题,我们除了为这样一个花季少年感到惋惜和痛心之外,更多的是应该为当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感到焦虑。的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就是服务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机构。 从心理治疗着手: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 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 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单位和学校的理解、支持。如:某小学学生袁某,因学校搬迁,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不熟悉而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进而发展到不进班里学习,深夜逃出学校,给管理住校老师带来不少的麻烦。学校及时与会所联系,并派专人与会所配合教育袁某。会所董事长李均亲自出面,不仅无偿帮助他,帮其矫正心理问题,而且由会所出资帮助他,让他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先后经过五次心理矫正,效果显著。像茶店小学这样关心、支持会所工作的还有许多学校和单位。 去年12月初,会所接受北师大和团中央青少年发展中心的邀请,李均董事长和一名年轻员工到北京参加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研讨与培训。这次培训,收获颇深:认识了全国各地经营家庭教育工作的知名人士,与许多家庭教育的高层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探讨,就家庭教育理论、实践广泛地进行交流,并在家庭教育这个领域中填补了不少的空白。同时他们也获得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称号并被聘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讲师”。 龙泉家庭教育会所董事长、家庭教育培训师李均这样说,现在在家庭财富积累的社会背景下,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日趋严重。所以,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精神服务于家庭教育,让更多孩子成才,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培育孩子成才的乐趣。 快乐教育论文:小学体育教育中快乐体育教育形式 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玩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因此,玩在体育教学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本文通过对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优越性探讨,提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 一、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快乐体育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1、快乐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在教学方法上,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教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的方法。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上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快乐体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为人活动提供动力,他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对学生某些练习不敢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的练习时,会出现不在乎、随便、马虎。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例如:在练习站立式起跑接加速时,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简单、易学,学习态度不认真,在跑道上练习时就出现动作衔接不自然,脚底打滑,甚至用力过猛摔倒在跑道上,手、脚挫伤。新颖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3、快乐体育中的情景创设有助于课堂教学 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的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使学生感到教学场地的优美、新鲜、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 4、快乐体育教学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教学是快乐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组织形式有趣,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贯穿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 3、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兔、小狗、猴子、小鸡、小蜜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4、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上小学三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有强烈的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快乐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快乐体验教育实施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幼儿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儿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意味着让我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是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而我也扮演着一个体验快乐的角色———幼儿教师。从一点一滴中体验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一、做公平的太阳,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爱的阳光 童心是个宝,它纯净透彻又易于满足,你给它一把泥土,它能回赠你一栋高楼,一座宫殿,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每次孩子们画好了画拿给我看时,我都会喊完后摸一下他的头表示表扬和鼓励。摸一下他的头是我的习惯动作。就因为我这极为平常的一个动作,就改变了孩子们的兴趣。可见,爱的力量真的不能低估。爱是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我要将自己的爱毫不吝啬地给予小班每一个招人喜爱或者并不招人喜爱的孩子,让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拥有幸福、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用一种太阳的博爱,温暖每一颗稚嫩的童心。 二、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尽情玩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孩子的创造力。”他告诫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我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确应该解放孩子,放开双手让他们尽情滴玩耍,自由自在地玩耍,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有一天,我们正在开展《多彩的伞》系列教育活动,一天早晨,天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知道孩子们很喜欢在雨中嬉戏。于是,我趁机让孩子们撑着自己准备好的伞,在操场上享受雨中嬉戏的乐趣。他们高兴极了,有的唱起了《春雨》,有的念起了儿歌《春妈妈》……主题活动在突发的情景中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孩子们一整天保持着快乐的情绪。也许孩子们就需要这样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在美好的童年生活中尽情玩耍,享受快乐。 三、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给他们自主的快乐 孩子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做主。再一次绘画活动《美丽的花儿》中,我本想让孩子们用水彩笔画美丽的花。可是他们好像很不高兴,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不想画,我想用橡皮泥做各种各样的花”;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也不想画,我想用剪刀剪漂亮的花。”……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我赶紧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材料。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特别浓,创作出来的作品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色。我和孩子们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小花园”,看到自己的成果,孩子们快乐无比。很多时候,孩子会好奇的问我“:老师,今天我们要玩什么?”这时我总会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把最终决定权留给他们,让他们做最感兴趣的事情,效果往往非常不错!孩子们充分享受了自主的权利,同时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多给孩子们这样的契机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允许孩子犯“错误”,并感受“错误”中的“快乐” 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例如:曾有过让孩子将自己杯子中的热牛奶都倒进了养蝌蚪的玻璃缸里,只是因为他特别喜欢和关爱蝌蚪,认为自己每天吃点心喝牛奶,也应该给小蝌蚪喝牛奶,结果造成小蝌蚪的死亡。但我并没有因为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而批评和责怪,而是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小蝌蚪究竟吃什么呢?”让孩子们带真这样的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答案。第二天,孩子们一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老师,蝌蚪吃青苔”“;小蝌蚪还要吃蚯蚓的尸体”“;我在家里喂蝌蚪面条,它们也要吃那”“;老师、老师,蝌蚪还要吃死去的小蝌蚪,好可怜!”……通过这次“蝌蚪事件”,孩子们懂得了很多,他们还自发探索蝌蚪长成青蛙后要吃什么?知道青蛙吃害虫后,最终得出结论“我们一定要爱护可爱的小青蛙,不去伤害它们”“、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其实,这类错误经常出现,但经历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就会知道,小蝌蚪不能喝热牛奶,孩子可以从类似的错误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在“错误”中探索和求知。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些“错误”一般都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和缺乏知识的缘故,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还要认识到出现错误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必由之路。对于孩子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去认知、探索、创造世界。此外,通过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看到草坪,他们会唱起《小草》《春天在那里》,看到解放军会唱起“: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想:呆在这样的小天使中间,不可能不快乐。一次,孩子们认真听着关于英雄烈士的故事,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还以为赵一曼是个叔叔呢,原来是个阿姨,现在我知道了很多赵一曼英雄的故事,我要讲给我的小伙伴们听。让他们也知道赵一曼的故事!” 可见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知识的养料,让他们在成长的年轮上轻松、快乐地夺过如今的童年岁月,踏着快乐的节拍去创造未来生活。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我曾经、现在和未来永远追求的目标! 作者:张海艳 单位:辽宁省阜蒙县泡子镇中心幼儿园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促进幼儿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认识和接触音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音乐教学活动却没有生气,在如今音乐教学不再是简单机械被认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创设一种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快乐 1概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词汇,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能直接影响儿童的感情,能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追寻音乐,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我们应该让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充满快乐与活力,帮助所有的孩子,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能够成为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2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提问有暗示性与盲目性 在孩子眼中,音乐老师是孩子们的天使,教师要散发无穷的魅力。因为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经常会出现看起来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过于简单。教师一连串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引起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但这种盲目的引导下学习,真的会有兴趣吗? 2.2思维被教师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听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通常在歌曲教授或欣赏前,教师对设置的一些问题会有一些标准答案,这样一来,课堂上幼儿只会呆板的被教师牵着走,扼杀了他们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整个课堂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3快乐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 3.1教师快乐的教 教师要保持一个快乐、健康、微笑的教态,要使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呈现一种快乐活泼的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怎样去教,这是每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快乐的教学对幼儿求知、个性发展、性格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用心去体会、享受教学,把享受教学的过程当作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在幼儿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体会一种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2幼儿快乐的学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要想给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充分提高幼儿学习的愉悦性,从兴趣入手是最好的办法。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各种兴趣爱好,以及幼儿对音乐知识的不同需求,适时灵活的改进教学方法,上课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潜移默化的向教学主题延伸,把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教学效果突出。 4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对策 4.1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强调的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幼儿就会自愿的去学习,并乐于请教,快乐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1)故事导入,快乐联想音乐导语,俗称“开场白”,它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段好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产生直接的学习动力,使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律动表演,快乐体验音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是幼儿的特点之一。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每学一首歌曲,都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表演,这样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形象易懂、更能启发幼儿不由自主的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寻找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知识。(3)趣味游戏,快乐感受音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段落的的学习结束后,让幼儿们放松一下,做一些富有情趣的小游戏,不仅感染力强,而且能成为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加上一些游戏比赛的形式,更能满足幼儿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心理。用游戏的方式请幼儿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幼儿们不仅热情高涨,而且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可谓一举两得。 5结论 音乐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表达音乐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幼儿就会不断地感悟和探索。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快乐情绪,当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问题,就会由衷地产生成功感树立起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与别人的合作学习中分享的快乐,在感悟学习中去追求快乐。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更多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在学习实践中摸索探究的快乐,从而受到鼓舞激励,达到感悟学习、自主学习、自主追求快乐的目标。 作者:陈彤彤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快乐教育论文:“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音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在音乐课堂自主探究和游戏,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策略,希望为幼儿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快乐式;幼儿音乐;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是幼儿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主要课程,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心灵,还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优化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但是,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比如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足,无法配合教师完成任务;音乐教学脱离实际,幼儿找不到学习方向等。笔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尝试,总结了一套“快乐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教学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且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挖掘幼儿的音乐天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构建高效的课堂氛围。文章主要探讨了“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音乐教育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情,促进幼儿积极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幼儿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锻炼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生活化和快乐式的音乐情境,吸引更多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幼儿音乐《我的好妈妈》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让幼儿先讲讲自己的妈妈,谈谈自己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感人的事,在幼儿发言过程中给幼儿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幼儿的综合实力。然后我再给幼儿播放音乐《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快乐地欣赏。在幼儿欣赏过后我教幼儿唱歌,幼儿都能够积极地加以配合,使音乐教学顺利开展。这种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策略充满了新奇和独特,贴近幼儿的内心,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幼儿的音乐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出了高效的课堂,真正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音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教师可以设计电子课件,在课件中插入音乐盒视频等内容,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提升幼儿的音乐意识,让幼儿在音乐课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教幼儿学习《小燕子》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幼儿播放小燕子的图片,然后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小燕子头饰发给每个幼儿,让幼儿戴在自己的头上。此时在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种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这时有的小朋友能够很快猜出是小燕子。在教幼儿唱歌时,我让幼儿一边跟着伴奏唱,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以便幼儿理解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三、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增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整合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应该增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算术,画画,语文等,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得到其他方面的锻炼。众所周知,音乐能够展现孩子的天性,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幼儿阶段学习音乐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教幼儿唱《数鸭子》时,我首先让幼儿模仿小鸭子怎么叫,这时班级里的气氛高涨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叫声”。然后我给幼儿朗读儿歌的歌词,让幼儿仔细地倾听,然后我提出:小朋友们,这首儿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那么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正确的从一数到十呢?这时幼儿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回答得既准确又快速的小朋友要给予奖励,以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在小学生学会了这首儿歌以后,我为了提高幼儿的能力,将音乐知识与美术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发挥创新能力,把歌词中描写的景色画出来,提升幼儿的综合实力。 四、开展丰富的音乐拓展活动,优化幼儿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拓展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拓展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包容、互助、尊重等品质,还有利于活跃幼儿的身心,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比如我会组织幼儿集体欣赏音乐剧的表演或者音乐歌曲,让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和感受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幼儿集中精力,而不是随随便便的听,要能够在欣赏以后得出一定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歌曲和舞蹈的表演,他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姿态,还学会了对歌曲的把握和舞台表现力,有利于优化幼儿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比如让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帽子并戴在头上,当音乐教师播放音乐的时候幼儿就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传递给右手边的小朋友,然后接过自己左手边小朋友的帽子并戴上。 五、训练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自信地参与音乐学习 听觉能力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听觉水平也会逐步发展。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设计多样化的听觉训练内容,让幼儿能够自信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比如可以在晨间户外活动时播放轻松阳光的音乐,给幼儿一个好心情,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快乐生活。在午睡的时候给幼儿播放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午睡氛围。在吃饭前给幼儿播放优美明朗的音乐,让幼儿文明就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幼儿园的益智区设立音乐角,投放打击乐器,幼儿可以在游戏的时候自编自演音乐,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总之,只要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传递快乐的音乐思想,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的幼儿音乐教学。 作者:周秀娟 单位:山东省张应镇中心幼儿园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技术分析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逐渐备受关注,人们的用电量不断增大,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公司纷纷开始了创新改造。其中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技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提高其安装水平,首要任务便是要做好技术改造。主要分析了在电气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安装技术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电气安装技术;问题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电力工程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要做好电气安装工作,且需要针对电气安装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提出有效的措施。 1现阶段电气安装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力事业已经得到了有效变革,从当前的发展模式分析,电力供应现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尤其对配电网电气设备安装而言,具有较大的机遇。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我国配电网电气设备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与缺陷。第一是在安装材料上主要出现尺寸不和的现象,目前配网工程量多面广时间紧,安装材料均按要求尺寸生产,如果出现尺寸不和,便会大大影响安装周期。第二,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部分电气安装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甚至还有部分安装人员对仪表设备等不了解,所以在安装过程中会导致线路连接不稳定,还会出现脱离原位置的不良现象。第三是在安装中没有将杂物及时清理掉,会出现其它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的有序进行。 2新时期我国电力工程中电气安装技术分析 2.1大型主设备安装技术 毋庸置疑,大型主设备安装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性能以及结构均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以及要求,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图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加以分析,要清楚了解到施工的尺寸以及相关标高等诸多问题,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安装工序以及调试内容的完善性。除此之外,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对绝缘性能加以观察,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冲撞现象,要对各个部门绝缘以及密封情况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工序的完善性。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安装变压器油枕的时候需要对其密封情况加以了解,观察整体是否完整,能够真正满足施工安装的要求。 2.2等电位接地网与设备外壳接地布设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安装布设等电位地网的时候,主要会采取放热焊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等电位接地网与驻地网的有序运行,另外在连接铜排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方式便是搪锡压接的方式,但是在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从根本上保证搭接的长度小于铜排的宽度,一般在2倍左右,还要从根本上减少接触电阻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电流会在发生故障的基础上得到有序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50mm的铜缆将等电位接地网以及铜排进行连接,如此才能真正避免电缆发生故障,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铜排的线鼻子以及接地线断头能够得到均匀分布。在室内布设的时候还需要保证等电位地网采取120mm的铜排加以铺设,这种方式能够避免雷电电流对未接地网产生影响,当然在进行布设的时候还要注意与避雷针保持20m左右的距离。 2.3高压柜与电缆的安装技术 从某个角度分析,高压柜可以说是电气设备中十分重要的设备,其中在安装高压柜的时候需要将其放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并且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将电气室以及楼板等区域的施工情况加以分析,避免出现渗透现象。除此之外,当室内抹灰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将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因素进行排除,当然在整个安装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后期空间不足现象的发生,需要在每一面盘子之间保留相应的间隙,将面盘进行定位,并向中间靠拢,等到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针对面盘问题进行矫正,等到矫正之后及时将面盘以及铜排之间进行连接,一般采取的连接方式为电焊连接。与此同时,在辐射电缆的时候,需要将已经到场的电缆进行检查,观察电缆是否出现弯曲或者缺陷,要对电缆的规格以及型号进行观察,避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还需要对电缆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在检验合格以后即使做好电缆以及接线工作。在对电缆进行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电缆的型号选择合适的区域以及相关的电压,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将电缆的安装顺序加以明确,还要根据不同的规格以及外径确定电缆,制作电缆支架,或者构建相关的连接图,将电缆安装路径进行核实,真正避免电缆出现交叉现象。从整体角度分析,不仅包括以上所谈到的安装技术,在二次接线安装的时候,要对设计指标进行明确,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施工试点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在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时候可以制作样板,并经过专人修正,在合格之后做好推广工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调适人员与接线人员的通力合作,并且要保证二次接线的质量,其中在连接电器元件的时候,可以采取压接或者插接的方式,这种安装方式不仅牢固,并且还可以保证连接的质量,另屏勾线的时候需要采取相互对应的标号法。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电力工程得到了创新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备受关注,尤其在电力工程电气安装中往往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出现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在新时期积极分析电气工程建设电气安装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换而言之,在电网安装施工中电气安装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装的质量决定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在电气安装过程中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施工,要积极做好接线工作,如此才能真正保证电网的安全。当然,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在电力安装中同样会衍生更多的技术,需要不断补充、更新。 作者:伍冲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大悟县供电公司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及应用 摘要:在建筑工程所有施工项目中,电气工程是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电气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要点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仅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能效、建筑质量发挥程度,还影响着建筑电气安全。本文以笔者多年的电气安装经验,围绕建筑电气安装工艺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电气;配电;安装;技术 在建筑工程所有施工项目中,电气工程是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其中电气工程系统的设备主要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种,目前我国在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是强电系统。目前建筑电气安装行业的主要项目包括:变压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防雷系统等。以上几个项目在建筑电气安装中非常重要[1],它们的安装对于整个建筑物影响极大,建筑电气的安装对于建筑施工的影响也很大,它的质量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工期,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整个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过程注意以下环节, 从而使整个电气安装在达到规范要求的同时更好的完成任务目标。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25000m2,其中地下负一、负二层为车库、设备房,地上首层至四层为商场,5-15层为商品住宅,建筑高度为95m。本人有幸参加该工程的建设,现总结出由该项目中启发到的关键技术。 2安装前准备 在建筑电气安装的前期,电气的设计人员应对电气的安装设计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技术要求,同时对于施工的图纸,设计者应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和对接,防止图纸出现遗漏或错误,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具备会看图纸的能力[2]。电气安装施工前,应尽可能地了解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以及施工方法,特别是对建筑内的房梁、房柱、房子地面、屋面之间怎样连接和施工手法做到心中有数。核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是否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方法相辅相成,另外,在电气安装施工之前还应该把施工中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准备齐全,节省了施工中不必要的准备时间。 3建筑电气安装 在建筑的电气安装工程中它包括各种复杂的系统,安装过程中要求对每个方面都能严格把关对质量严格要求,不管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效果,所以要尽可能的避免问题的出现,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及其重要的部分。下面就对这一部分进行分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电气的安装很重要,供电标准要求为一级负荷,也就是35kV高压供电,采用二路高压电源,它是所在市区的供电网所提供的,是由两个电源进行组合供电,进户电缆则采用所在市区的电力网对六孔电力排管进行埋地敷设到地下室进而变成配电间,这样就能确保在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还能够正常供电,对于建筑内的一些消防设备都需要采用这种供电方式[3]。在分类上,大楼设置的消防设备,重要机械设备。以及火灾的应急照明设备,都可归属为一级负荷。它的接地形式采取TN-S系统,配电采用三相五线的方式。同时对于安装在潮湿环境下,例如厨房、库房等地的插座要做好防潮措施,和漏电保护的工作,以免人们在活动中发生触电的危险。 4设备的安装 4.1配电设备的安装 配电箱用于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直接控制现场的电力负荷。对于配电箱的安装较为复杂,其型号多,数量大,楼宇以及消防等对其具有控制作用,箱内的原理极其复杂,对其设置也相当严格。在不打开配电箱箱门的时候,其防护的等级不能不能比IP40小,打开后不能小于IP20。 4.2防雷设备的安装要求以及安装方法 (1)设备的安装一般采用联合接地的接地方法如图1所示。建筑物的结构一般情况下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钢结构的连接是以螺栓和焊接达成的。对于所有金属的连接和截面都满足防雷的要求,与屋面通过焊接进行连通,可以直接作为防雷引下线进行焊接。在综合的接地系统中,电阻不能比1赘大,它的基础建筑是由结构柱、桩基、地梁以及承台等一系列主筋进行连通而成并且作为自然的接地体。运用焊接和绑扎等方式,对基础钢筋进行连接,使得所有的金属所采用的连接方式均符合防雷的需求,并对引下线的金属结构进行连接,这可以将其作为自然的防雷接地系统。其中,所有的桩基、地梁、承台的钢筋都要相连,使其成为电气通路。(2)引下线的施工。防雷下线的引导在接地系统的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数量应与设计的要求相吻合。防雷下线的引导主要利用混凝土中的两根主钢筋来完成,并且这两根主钢筋要上下贯通,达到连接的可靠。这两根钢筋的下端应直接与干线连接,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在这两根钢筋上用油漆做上标记,防止在接线过程中接错或漏接。(3)对各种地支线进行标记。在TN-S式的供电设备中,电气设备没有电的金属外壳,其中还有金属的电线保护管,都是通过“PE”进行汇总后再接地。因此应该严格区分各种专用的接地线。(4)正确选用接地支线和分支线。供电系统中的“PE”的截面是相线的一半,当相线的截面为16mm2的时候,“PE”线的截面将与相线相同。各系统的接地支线的截面都为35mm2,其中的分支线的最小截面达到1.5mm2并且都用铜作为绝缘导线。(5)应对于扁钢等镀锌脱落的接头处做好防腐工作。 4.3安装变电系统的技术与注意事项 (1)在对图纸进行审核时,要与其它工种相互协调,例如对于配电间的通风散热等工作以及处理事故过后的排烟工作等,同时要注意设置母线槽、桥架、以及基础槽钢和预留孔。一旦有问题出现,马上提出。(2)留出配电间的搬运通道,或留出吊装孔,并且保证吊装孔足够大。(3)在土建浇筑混凝土的用时要埋入基础槽钢,根据产品样本来确定基础槽钢的外形,根据施工的平面布置图来确定结构轴线所采取的尺寸。根据土建方面给出地基准进行标准高度的确定。采用焊接的方式对基础槽钢进行固定和制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焊接引起的基础槽钢尺寸和外形的变化多加关注,焊接后应该进行二次检测。对基础槽钢水平度的检测可采取水平仪或者连通管的方式。使得基础槽钢的质量达到要求。(4)在对配电设备的搬运和吊装过程中,要对产品的安全多加注意,对于设备的搬运点一定要在中心下面设置,防止设备倾倒导致设备损坏。在搬运和吊装过程中,要避免设备的碰撞和摩擦。(5)对柜的平面布置要遵循先里后外的安装原则,柜进场就位后,要及时用螺栓进行固定,设备进入工作状态时,要求动静触头之间的间隙符合产品标准。对于设备的操作顺序要正确,动作可靠,在对断路器进行分闸后,才能分开隔离触头,抽屉的推拉应该达到灵活的效果,没有卡阻以及相互碰撞的现象。要确保柜和基础槽钢的接地。(6)不能对低压柜、母线槽、电源等进行强制性的连接,以免设备的损坏。 4.4电缆的设置 (1)对电缆的检查。在敷设电缆之前要对电缆的型号、规格进行检查,查看是否与设计相符合,另外机械不得有损伤[4]。(2)电缆的分割与分配。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型号、规格相同的电缆在各个电缆盘上,这时应该对各个电缆的长度进行按时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配,制成表格,以免电缆的中间接头过多。(3)敷设电缆。在对电缆盘进行装卸时采用机械吊卸,或者铺设有一定强度的跳板使其缓慢滚下,注意不能将其推下车,要做好电缆的绝缘测试工作,绝缘的设置要超过规定的绝缘值。在大规模的敷设水平电缆的时候尽量多的利用机械设备,电缆的牵引强度要在规定值的范围内,对于机械的牵引速度也不能超过15m/min,使用电缆时,应该从电缆盘上直接放线,不能将其在地上拖拽。电缆敷设过程中,弯曲不得小于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有机械性质的损伤。在敷设电缆时对其前端和后端都应留有余量,并做好封口和标记。要对电缆跨越建筑物变形处留有可伸缩的余量。(4)固定电缆。在敷设电缆时,若垂直敷设或夹角超过45毅时,必须在各个支架上按规范进行固定,对每层电缆井中都应设置防火封堵,不能将电缆的中性线和“PE”线连接错误。 5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栋建筑的质量的高低与电气设备安装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或者管理人员对施工对于电气工程的安装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就意味着整个建筑的施工不达标,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者对人们以后的用水用电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身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施工人员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一定要严格谨慎,电气安装的具有过硬的质量,不仅对于人们的居环境和条件有所影响,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也带来保障,同时对于施工单位和电力部门的企业形象也有所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企业迎来更多的效益。 作者:郑真徐 单位:厦门源卓投资有限公司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电气安装技术监管 建筑电气是以建筑为平台的建筑物内的所有电气系统的总称(含工业与民用建筑),它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电气工程施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都有着直接影响,而工程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安全等。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强电系统(如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弱电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会议系统、有线广播及扩声系统等),其内部设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为了保证智能建筑投用后达到设计要求、能安全高效地运行,就要求电气工程师在电气施工中对所负责的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抓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技术管理: 1电气工程师自身应具备能力 首先专业知识要过硬、经验要丰富,不仅要掌握电气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相关专业如土建、水暖、给排水等专业有所了解。同时,还必须熟悉国家及行业、地方颁布的各类电气安装技术规范,应严格按照验收技术规程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智能化建筑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其内部电气设备、材料、元件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更新换代也较快,要想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特点,电气工程师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案例、投资情况、使用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施工准备阶段①在工程开工前,应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专业人员共同核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找出需要配合施工的部位(如线路保护管预埋、支吊架预埋、基础型钢预埋等),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确定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②图纸会审是工程施工中一项关键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在审图时主要侧重于施工的可行性方面。主要审查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图纸是否齐全、各图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施工时是否可行、材料设备选型是否合理等。作为电气工程师,应该认真准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认真审图,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审查。根据已会审的设计图纸及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编制符合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根据施工合同及土建工程的总进度计划编制本工程电气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机具进场计划,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④电气工程开工前应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让每位施工人员都了解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工艺和方法、质量标准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实现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目标。对工程中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密切关注土建现场施工进展情况,加工制作和备齐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等基本材料,配合好土建进度施工。 2.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施工时应按照现行的电气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的规范、相关的技术文件、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安装图纸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图纸存在设计问题应及时提出并按照设计变更处理,未经同意不得私自变更设计。严格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度,对于要求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前应提前通知监理,对于隐蔽工程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要严把材料质量关,对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均要进行检查,经检查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严禁进场使用。 2.2.1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环节电气工程中专业工种多,施工队伍相对也较多,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他们在各自的承包范围内,往往只注重本工种的进度,而忽视专业交界面的施工。遇到问题相互扯皮,造成施工协调困难。为了能使工程保质保期的完成,工程管理时就要抓好关键工作。①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现场督促补管。工程一开工,管理人员就应该要求专业队伍集中人力扫管、查漏,把问题提前解决,避免日后相互扯皮。抓紧办理交接手续,禁止未办理交接手续就边穿线边扫管查漏。②分清专业施工界面、耐心磨合,交错施工。强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限往往分不清,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应仔细审图,及早提出问题,避免扯皮现象。电气工程需要配合施工的较多,涉及至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等专业。管理人员应早作分析、合理安排、协调进行。如电磁屏蔽工程的施工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 2.2.2配合土建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土建基础施工时,应配合土建做好穿墙桥架、电缆保护管、止水挡板等的预埋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电气专业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土建防水二次施工,造成墙体日后渗漏;另一方面对需要预埋的配电柜基础型钢、设备基础预埋的铁件、吊杆基础螺栓、吊卡、接地装置等应提前制作,土建施工一旦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主体结构施工时,应紧密配合土建施工,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件的预埋(包括灯头盒、铁件、吊卡吊杆等)、接地环网的预埋及焊接、电管铺设等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不好即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又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在土建浇注混凝土时,应安排专人配合,以便对浇筑过程中损坏的线管或使移位的预埋件进行及时处理修复,避免日后返工。在装修砌筑隔墙前,应与土建技术人员将隔墙线及水平线核实一遍,以便后序工作的施工,如预埋位置、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等。抹灰之前,应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将所有电气的预留孔洞、暗配管路核查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安装固定好,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并在抹灰时做好配合工作。 2.2.3电缆、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①电缆桥架及电缆敷设。电缆桥架设计时若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同走一层桥架,应在桥架中间安装隔板,以便电缆分开敷设;水平安装桥架时接头应尽量设置在跨距的四分之一处,每隔2米左右设置支吊架,垂直安装时每隔1.5米设置支吊架;屏蔽电缆桥架及室外桥架的顶层应加装保护罩。桥架的接头处应按要求做好接地。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实质的性能测试(包括绝缘测试、导通测试、标号测试),应对敷设路径予以检查,按已制定敷设方案进行敷设。电缆接线前应对每条线芯进行校对做好端牌,保证接线的正确率。对屏蔽电缆,做好屏蔽接地。②配电装置及设备。配电系统是能源供应处,在智能楼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强大的作用,就如人的心脏一样,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工作全靠它的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配电装置从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应严格按设计、规范施工和验收。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停电,建筑内的所有系统则有可能瘫痪。③控制仪表及设备。智能建筑中每个系统都有或多或少的仪表设备,尤其是弱电系统,这些仪表设备是实现真正智能控制手段,也是衡量自动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从仪表采购、单体校验、安装、系统调试每个阶段都应该严格控制。尤其在单体校验和系统调试时,不能将整定值和设定值搞错,否则容易造成误动作或不报警,其结果是非常危险的。3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安全生产和劳保方面的技术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施工前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当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设置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总之,在电气工程安装时应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对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动态、有效控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在材料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做好专业协调、资料收集及整理等工作,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封闭母线安装技术 摘要 本文就建筑电气工程封闭母线安装的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设备开箱检查、支吊架制作安装、封闭母线安装、送电前检查以及最后的试运行和验收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建筑;电气;封闭母线;安装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设备日益的完善,照明系统的安装是其中的一项,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照明母线是支撑照明灯具,为灯具等用电设备提供足够的馈电支路及保护的一种用组装插接方式引接电源的新型电气配电装置,在建筑桁架、楼板、墙壁、地板上等地方随处可见,如何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就是笔者在此论述的问题。 1 设备开箱检查 根据装箱单检查设备及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成套供应的封闭母线每段应标志清晰,附件齐全,外壳无形变,内部无损伤,母线绝缘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2 支吊架制作安装 2.1 支吊架的制作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及实际安装部分确定支吊架的类型,可采用成品,也可现场制作。一般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支吊架可分为“一”字形、“L”字形、“U”字形、“T”字形四种形式。 支吊架通常采用圆钢或角钢、槽钢制作,断料时采用砂轮切割或钢锯切断,严禁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加工尺寸最大误差为±5mm。 采用型钢支架,煨弯可在台钳上用手工制作,也可使用液压煨弯器用模具预制。 支吊架钻孔时,应用台钻或手电钻钻孔,严禁用电焊或气焊割孔,其孔径应大于固定螺栓直径1mm~2mm。 采用圆钢吊杆其直径不应小于Φ12mm,其端部丝扣应采用套丝机或套丝板加工,不允许有断丝、乱丝或脱扣现象。 现场制作的金属大吊架应按要求镀锌或涂漆。 2.2 支吊架的安装 封闭母线的转角处以及与箱、盘连接处必须设支吊架,直段插接母线支吊架的距离不应大于2m。 固定支吊架的膨胀螺栓不应少于2个,采用圆钢吊杆时,一个吊架应用两根吊杆固定牢固。膨胀螺栓应加平垫和弹簧垫,吊架应用双螺母夹紧。 支架预埋件用1:3水泥砂浆浇注,埋深不小于80mm,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处应均匀涂刷防腐漆,无漏刷且不得污染建筑物。 2.3 封闭母线安装 2.3.1 封闭母线的安装要求 封闭母线应按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规定进行组装,组装前应逐段进行绝缘测试,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 封闭母线水平敷设时,距地高度不应小于2.2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采用防止机械损伤措施(电气竖井、配电室、电机室、技术层等除外)。 封闭母线与设备连接宜采用软连接。母线紧固螺栓应由厂家配套提供,并用力矩扳手紧固。 封闭母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防火隔离措施。 封闭母线直线敷设长度超过40m时应设置伸缩节;母线跨越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应采取相应措施。 2.3.2 封闭母线水平安装 根据水平封闭母线设计图走向,沿建筑物结构(即沿墙、柱、顶板或地面)确定支吊架的类型和固定方式。水平转弯、垂直转弯、十字交叉及进线柜(箱)连接口部分,必须采用配套的封闭母线连接头,插接口处母线应接触严密牢固。 封闭母线悬挂吊装时(见图1),吊杆直径应与封闭母线重量相适应。螺母应能调节母线槽高度。 封闭母线落地安装(图2)时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3.3 封闭母线垂直安装 封闭母线垂直安装时应做固定支架,穿过楼板处应加装防振装置,垂直度允许偏差不超过1%。封闭母线插接箱安装固定应可靠,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插接箱底口应距地1.4m。 2.3.4 送电前检查 土建、装饰工程及其他项目全部完工,并清扫干净,变电室应达到送电条件。 封闭母线与设备连接完毕,并且绝缘良好。 封闭母线表面清扫干净,其接头连接紧密,相序正确,外壳接地良好,绝缘测试符合规范要求并做好记录。 2.3.5 试运行、验收 先将与封闭母线相连接的负荷全部断开,然后用封闭母线的额定电压值进行二次分合闸试验并对封闭母线电压、相序进行检测。 封闭母线空载运行24h,每隔2h对电压及运行情况进行记录,若无异常情况,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 3 结论 总之,封闭式母线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互换性能好、安全系数高、寿命长,可以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持续安全可靠运行,这些优点使其在工业、高层建筑等供配电系统中被广泛采用,所以加大其安装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备安装技术探讨 摘 要:人防地下室即人民防空地下室,它在发生战争以及一系列紧急情况发生的情况下作为人员和物资转移的安全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单体也越来越多,人防地下室也在不断增加和扩大面积。因此,人防工程中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文章主要对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备安装和施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1 概述 在人防地下室的电气安装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好战时的负荷种类以及级别,并且据此对人防电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平时的使用的相关功能和需求,做到充分的平战合用。所以在进行人防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平时的功能多元化,还要考虑战时的功能稳定性,所以相关设备的可靠性、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比较高。这样一来,既能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又能做到平时和战时的系统相对独立和可靠。 2 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 其一,由于设计单位和相关专业人员没有沟通和协调好,可能造成安装设计的质量没有达到施工的要求。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因此出现设备型号选择出错、预埋位置不够明确等问题,这都会造成施工过程的差错发生。其二,施工人员仅依靠单纯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作业的开展,没有足够重视预埋位置的相关工作,也会造成严重问题的发生。其三,相关的单位与单位之间严重脱节,没有合理管理资源也会造成问题的发生。其四,通风设施不够完善。通常通风设备都是和电气设备是在施工过程中一起进行安装的,通风设备工作状态如果不佳,会对电气设备的后期使用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3 电气设备的防潮和绝缘 通常情况下,人防地下室相比地面上的建筑更容易受潮,沿海地区尤为严重。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大,里面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即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会降低。如果人防地下室的环境潮湿,里面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设计中就应该选择防潮性较好的电气设备,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从电缆接头制作、均匀涂刷防潮涂料、严密包扎绝、紧密连接芯线等相关规定。 4 照明设备和内部线路要各自独立 人防地下室的每个防护单元都是具有独立的防护能力和使用功能的,所以一般来说,人防地下室的各个防护单元的战时电气设备装置和系统应该是以防护的单位作为基础单位,其内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该是自成体系且各自独立的。在对照明设备进行选择时应该尽量选用能够满足基本的平时使用的高效节能并且同时能够满足战时对寿命要求高的照明设备。可以举一个例子:通常电梯的前室是和楼梯间的前室相连的,有时候甚至是两者公用一个前室。电梯的出口是为平时的出行进行服务的,而作战时是无保证的,根据相关规定,平时需要的电梯应该能直接通到地下室,并且它是安置在防护区以外的。但是与其相邻的出口,通常是作为防护单元中的一个出口的,它是为战时服务的。因此两部分的照明方面的电气设备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却是适应平战时的不同需求的,所以在线路上是需要相互独立的。也就是出口处的电源是从防护区内部牵引来的具有防护的内部电源,但是电梯前室的电源则可以是普通的电源。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防护体系中的边界是防护密闭门并不是密闭门(如图1)。 5 电气设备线路的敷设 关于电路的敷设,电缆和电线都应该采用铜芯的导线,需引入人防地下室内部的管线都要穿焊钢管进行敷设,而动力配电的干线以及照明的配电干线都应该采用全塑型的电缆;当电力线路和预埋的管线需要穿越防护密闭墙的时候,应该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处理;动力以及照明的配电箱都需要设置在清洁区里面,同时,为了避免墙体的结构受到影响,也为了降低到墙体的坑力,要明装防护密闭墙上面的配电箱。 6 电气系统的设计 (1)电气系统要有不错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从而保证系统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这样系统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首先,如果要采用集中或者自动控制的电气设备的话,工作人员必须为其安置就地控制和就地解除相关控制的装置,使得集中或自动控制在失灵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就地操作,而且能使设备的意外运行被控制,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其次,控制回路g的自锁和互锁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状态得到维持,由此能使设备的信号错误、动作失误等情况能被避免。再者,寄生回路(设计本身或者安装失误造成的)如果没有被及时查出并且消除掉,它还可能造成保护装置和二次设备的出错,因此使相关人员产生判断和处理错误。(2)外电源设计。外电源主要是针对平时供电的而设计的,电源的提供大多来自地下变电所。由于人防地下室许多是一级的负荷,所以人防地下室的外电源通常都是从变电所中的两段低压母线上面各自放射出来的。同时,我们在从变电所引进来的外电源还是不够的,为了方便作战时从区域外部把电源引进来,还需要在人防地下室的总配电箱里面预埋上几根焊接的钢管。(3)内电源设计。虽然,外电源具有分布面积广、引入方便、成本相对比较低等优点,但是由于在作战时会敌人会主要破坏城市里的供电设施,外电源在此时不能保障人防地下室的用电。而战争发生时,人防地下室既是人员的逃生隐蔽处,又是物资储备库,还要供防空专业队的装备部使用,国家的相关规定(《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也表明了要在每个防护区的中心区域里面设置一些集中的蓄电池组或者柴油发电机当内部电源使用。而且由于人防地下室战时的内电源(如:柴油发电机组等)总是要到战时转换临时匆忙安装,设计人员往往不重视这方面的设计,这对战时转换时造成很大的不便。由此可见,工作人员要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着手设计内电源,而后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安装,施工尽可能地做到规范和完善。(4)电气隐蔽和防护密闭。人防地下室的建设不同于普通的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有不同的防护密闭措施的。对于墙体容易被嵌在墙体的配电箱或者控制箱磨薄厚度的人防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等墙体,要挂墙明装配电箱或者控制箱,同时要尽量避免在这些墙体上设置较大的过线盒、接线盒等。同时,现代科技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视频监控、信号放大、中央控制系统等高科技,这些高科技难以避免地会进入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区,但是此类高科技只应在平时使用战时应拆除。而且人防地下室工程施工完毕就不能在防护的周围再进行其他后期行动了,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和人防设计院协调和配合好。 7 结束语 人防地下室作为战时隐蔽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作为国防的重要成分,它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储备和工程保障,也是反空袭的要塞。因此,在人防地下室的施工建造过程以及内部的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备安装设计作为一个需要多个专业互相配合和协调的工作,需要使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充分提高,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知识,提高建造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浅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特点,探讨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低压电器;安装 当前建筑低压电气安装工程中,其专繁多,工序时间长,交叉协调作业烦杂,因此,合理控制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有十分深远意义。 1 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及特点概述 1.1 干扰多,交叉性强、协作复杂。由与我们知道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工期长,工序繁多,涉及面广,这也就决定了其干扰多,交叉性强、协作复杂的特点。 1.2 工期长,工序繁多,涉及面广。首先要进行接地网,预埋线管、底盒、管件等土建工作并对其进行焊接,待土建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安装调整,一切施工工作就绪后要进行单体调试及系统总调试,最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这一过程耗费较长时间,涉及土建,安装,质检等多个工序,错综复杂。 1.3 重检查,防患未然,控制质量。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工序存在多处隐患,所以要重检查,防患未然,控制质量,保证安装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有效运行。 2 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配电装置及配电箱施工方法及方式 低压电气工程的中枢为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的总称,它包括绝缘子及线路,控制设备自动开关,配电箱,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接地装置及补偿设备等。低压配电装置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将使整个系统瘫痪,影响供电可靠性以及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配电装置的安装调试要尤为重要并必须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执行,其验收工作也按照有关规范严格执行。在实际运行中,配电装置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设计整定电流与实际负载实际动作电流不符的现象。若给定电流过小,开关经常跳闸、停电,影响正常使用;若给定电流过大,在系统出现电流过载或短路时,保护装置不起作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危机人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配电装置的施工中最重要的是配电箱的施工,包括配电箱中配电盘的安装,各元件及内接线的安装以及箱体开孔。配电箱中配电盘所处环境决定了其材质必须是由不可燃材料,并且安装位置正确,高度和间距符合相关规定。配电箱内各元件要严格按施工图配置,保证元件齐全,线路整齐有序。配电箱开孔应与管线直径相符。 2.2 避雷施工控制 在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防雷是其重要的施工项目。作好防雷接地系统的施工应该摆在首位,并以防雷接地为基础同时做好建筑物内设备的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系统,给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在高层建筑接地系统设计中,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把建筑物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防雷保护,高层民用建筑一般按二类防雷保护设计,当建筑物内有爆炸危险环境时应按一类防雷保护设计。 高层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通常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以及均压环等装置组成。接闪器可以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针带组合接闪器。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 镀锌圆钢或≥12×4mm2的镀锌扁钢(厚度必须≥4mm)焊接组成不大于10m×10m(一类防雷为5m×5m)或12m×8m(6m×4m)的网格避雷带。避雷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屋面上所有外露的金属管道和金属构件均应就近与避雷带相连通。屋面上的接闪器应与引下线焊接连通。高层建筑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钢筋混凝柱内的钢筋作引下线。被利用柱内对角两根主钢筋作引下线的直径应不小于12mm,引下线钢筋与钢筋的连接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均可,在建筑物四周外围引下线下部的适当位置设若干个供测量,连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引下线与外引连接板应采用焊接。 接地体的设计是接地系统的关键,高层建筑的接地体通常都利用桩基内的钢筋相互连成一体作为自然接地体,这种设计可节省工程投资、施工方便、接地效果好,但在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务必利用外圈桩基及周围基础地梁内的钢筋组成闭环,当无基础地梁钢筋可利用时,应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作连接体,保证形成沿建筑外沿敷设的闭合环状水平接地体。有条件时可将所有桩基与闭环连接。 2.2.2 利用作接地装置的钢筋直径当仅一根时不应小于10mm,通常可利用基础梁底部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主钢筋作接地体。 2.2.3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时,被利用的钢筋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的深度应不小于0.5m。 2.2.4 利用基础钢筋作防雷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但与其它接地系统共用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3 安装协调作业施工策略必须理清各种专业施工顺序,划分不同工种间的施工重要性,合理协调不同专业间的进度安排,不同专业人员不惜掌握其他工种的施工进度,听取其他工种所提供的意见,从而反馈到己方中来,使得整体施工顺畅,达到圆满完成施工进度。充分协调好各专业施工作业,磨合不同工种间的施工进度,百害而无一利。下面就低压电气与土建专业施工协调以及低压电气与给排水施工间协调施工为例,探讨不同工种协调作业的情况。 2.3.1 当与给排水协调作业时,首先必须对正方面的图纸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因为很可能两者图纸有出入,比如电气线管道与给排水等管道有冲突,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个管道的安装,确定先后顺序,一般给排水管道必须在电气管道下方,所以确定两者施工工序,加强协调,得以保证两者工作顺利进行。 2.3.2 当低压电气与土建协调作业时,毫无疑问,安装工程进度绝对受控于土建工程,因此两者协调作业时,必须分清主次,做到以土建进度为核心,全力配合土建工程。当然,必须明晰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的施工工序,在跟着土建节奏的同时,核对预埋管件的位置、数量、尺寸。预埋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后期的安装进度以及材料的预算,在预埋工作顺利完成后,各种安全接地、防雷引下线的焊接也必须按土建节奏来进行有序安装。 3 结语 不管那时低压电气施工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施工,紧密协调电气安装与其他工作间的交叉施工,必须针对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特点,在核心配电技术上严格完善,做好接地防雷工作,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是与施工人员素质联系起来的,所以在施工质量控制的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更上一层楼。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浅谈建筑电气接地工程安装技术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项目的规模日益增大,电气接地工程安装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电气接地工程中,防雷接地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防雷接地的安装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接地工程;安装技术 一、建筑防雷接地相关概念介绍 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其中内部雷电防护装置又可分为等电位连接系统、合理布线系统、屏蔽系统、电涌保护器等几个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雷电流在产生的电磁效应影响与破坏需防空间内的布置。而外部雷电防护装置主要作用是防直击雷,它可以分为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等。避雷引下线。 避雷引下线是将避雷针接受的雷电流引向地下装置的导线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等电位连接。 是指用电涌保护器或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离的导电物体与装置相连,其目的是防止雷电流在两者之间作用产生电位差。 雷击电磁脉冲。 它是一种由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的间接雷击而引起的电磁效应。 该现象大部分是由于雷电流或磁辐射干扰以及被雷电击中装置的电位上升而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接地。目前最常用的防雷接地方式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第一种接地是为了保护设备的主要功能而进行的接地,顾名思义, 我们将这接地方式为功能性接地, 另一种就是为了保护人或者设备不受到雷电的损坏而进行的接地保护,这种接地方式我们称之为保护性接地。 二、防雷接地技术的作用 在建筑接地系统中,防雷接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防雷接地的作用是在建筑物受到雷击时,迅速将电流导入大地,防止建筑物受到电击。雷电的电流量相当大,一旦建筑物中的电子设备受到雷电强大的电流攻击,会造成严重的损坏。 三、防雷接地系统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如果安装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发挥防雷的作用。目前,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也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在安装防雷接地系统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系统不接地、导线质量与选材不合适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防雷接地系统本身作用的发挥。 四、防雷接地安装施工 1、安装施工准备与施工需要保证的条件 在我国的建筑当中, 建筑电气安装当中防雷接地时所采用的接地体主要就是结构中柱或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人工接地体、基础底板中的钢筋,因此在进行防雷安装之前,现场应当保证接地体没有被使用,而且还要注意保证接地体的清洁。 在安装前要对接地体的电阻进行检测, 保证接地体的安装:钢筋的绑扎要完好,建筑物也要有施工用的脚手架和楼梯等,能够进行上人操作。 2、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进行防雷接地安装的人员必须要对防雷的装置进行了解, 而装置的部件最好是采用镀锌材料或者铅包钢的材料, 铅包刚材料主要有接地极和接地线两种。在施工当中要注意选取。而镀锌材料最常见的就是扁钢、圆钢等,当然在防雷装置的安装中,还需要用到油漆、沥青油、焊条等,常用的工具有电锤、电钻还有卷尺、线垂等。 3、安装的工艺 在防雷装置施工前,首先要注意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当材料满足相关的规范规定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安装, 要保证防雷与接地的装置没有裂纹和确信,还要注意不同材料的使用规定,各种材料的搭接长度,以及各种材料的尺寸之间的关系等。比如扁钢在使用当中至少要焊接三个边,斜撑的搭接角度不能小于 90°,在涂刷沥青之前要把焊接处的焊渣处理干净,避免接头处受到腐蚀,还要满足电阻接地规范,利用铅包钢时,接地线和接地极之间的连接要采用专门的接头, 接地与设备之间必须采用专门的连接器进行连接,并且一端要与设备焊接相连。电源线重复接地,应当做好设备接地,而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4、安装的技术手段 1)接地引下线是柱内主筋时的安装技术。其一,柱子上设有断接螺旋。断接螺旋的位置决定了柱内主筋的选用,对于要在柱子上设断接螺旋的情况,可先确定断接螺旋的安装位置,然后再确定选用那根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为了方便主筋的引出,当断接螺旋的安装位置选在室外,选用柱子靠外侧的中间两根主筋作为引下线;当断接螺旋的安装位置选在室内,选用柱子靠内侧的中间两根主筋作为引下线。其二, 柱子上不设置断接螺旋。 对于不在柱子上设置断接螺旋的情况,可选用柱内左侧中间的两根主筋或靠内侧的两根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 让避雷网接闪器与屋顶引出部位直接连接。 2)断接螺旋的安装技术。高水平的断接螺旋安装技术能减低对建筑整体美感的破坏, 使电气节点工程与建筑体和谐一致。在技术层面,断接螺旋安装技术又非常重要,所以应在电力接地工程中加以重视。其一, 断接螺旋的高度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断接螺旋的安装高度,离地高度可选用 0.5m,1.5m,1.8m 以及 2.0m。 在高层建筑中如果断接螺旋设在柱子上, 为了防止行人碰触, 离地高度不易选用 1.5m,1.8m, 可选择 0.5m暗设或 2.0m。通常情况下,为了美观的需要以及接地电阻接线测量的方便,会选择 O.5m 暗设。其二,断接螺旋安装位置的选择。断接螺旋安装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方便使用原则,方便技术人员测量接地电阻的接线;美观原则,不破坏建筑整体的美观,与建筑局部层面协调一致。 3)连接钢筋与接地极的技术。当选用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或接地极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其一,连接地板钢筋。为了避免对地板内钢筋造成损伤,不能用电焊直接与地板钢筋点接。可选用与板内钢筋同规格的钢筋作为连接件,然后搭焊在一起。其二,连接柱内主筋与圈梁内主筋。连接柱内主筋与圈梁内主筋时,连接件的规格不受限制,同样用电焊搭焊。 4)安装柱内主筋引出点技术。为了避免对柱内主筋造成伤害, 当连接柱内主筋时, 应做到以下几点:无论选用何种规格的钢筋,应把其弯成直角,确保无论是断接螺旋还是避雷器与柱内主筋的焊接都不是 T 字形。 当在屋顶将柱内主筋引出时, 可在引出处预埋一块钢板,确保其标高与避雷网高度一致,必要的情况下,可与避雷网连接。 5、安装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1)安全。规程和公司、建设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督查, 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教育, 做到防患于未然;工具要有专人看护,看管好各个带电开关,谨防发生漏电、触电的事故,做到安全用电;相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携带好灭火器,以防焊接时发生意外,引起火灾;安装工作进行完后,要派专人进行清理,做 到垃圾及时清理。 2)准确的划分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目前,建筑物的防雷分岁套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设计师需要考虑该建筑物的具体使用价值,即它的重要性,第二点需要考虑的便是它的使用性质,是作为厂房使用还是一般的住宅使用,第三点,如果该建筑内的防雷装置被损坏,产生的风险有多大,可预估还是不可预知的,一般的建筑物只牵扯到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定要做好建筑的防雷接地安装施工,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措施,以提高建筑防雷接地安装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水平关系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每一个步骤,把握好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以确保整个建筑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技术 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环节属于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时都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我们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应当尽量满足施工工艺与施工机械的需求;其次,我们在协调好施工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后还应当考虑到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我们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中还要保证电器元件能够得到准确合理的应用,保证电气设备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正常运行。 二、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1、电气管道的预埋 1.1钢管暗配技术 电线保护管管口的高度要适中,不能低于落地式配电箱的基础面,也不能高太多,以50~80mm最为适宜,并排列整齐。在管与盒外壁相接触处进行处焊时,应找到与管相吻合的敲落孔并一管一孔顺直插入3~5mm,并保证焊接的累计长度大于管外周长的1/3。为了防止潮气或灰尘的进入管路,连接电线管路的管口和管子后应对其进行密封处理;只有在采取保 1.2 PVC电线管暗配技术 与钢管相比,PVC电线管的优势是耐腐蚀、可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缺点是易变形老化、强度不高,不能用于易受机械损伤或高温的场所。为了减少穿线的阻力,节省成本,线管暗敷应遵循选近路、少弯头的原则。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度应小于管外径的10%,且不应有裂缝、褶皱和凹陷。在线管暗配、埋设于混凝土内和地下时,线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6倍、10倍。有线管进入的盒面,采用锁扣连接,做到一管一孔。在补槽时填充水泥砂浆来保护暗敷于砌体内的PVC电线管,抹面强度大于M10,厚度应大于15mm。 2、管路的安装 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按照电气施工安装的实际要求进行设计,确切的制定建筑电气施工安装的使用标准和具体指标,这些设计的主要方面有电气系统的级别,电气辅助装置的实际要求,电源开关的有效地方,电气装置的实际安装等。如果需要对管线进行预埋处理,则需要按照相关的施工设计规范、或者手册中的要求来进行施工。注意在混凝土中铺设管道和线材的时候必须一直县为主,不能用那些包含较多的曲线的铺设设计路线。对于那些预埋的管道来说,它们和建筑物外表的距离为大于15mm。在我们进行管道暗配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前的环境来进行处理,比如:如果现在的环境很潮湿,而管道口和连接的地方需要采取密封处理。在时间的电气设备管路的敷设之中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和不一样的方法手段,经常使用到的则是线检测技术和相关数据处理技术等。任何技术都是很复杂的,所以如果现在需要一些解决安装过程中的问题的话,首先必须对现场管路的敷设进行分析和认证,通常的时候管路的敷设设备安装的现场情况往往是复杂而且多变的。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信号难以准备的被监测和控制,所以还应该很好的判断其中的干扰信号,再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 3、 配电箱的施工 建筑电气的配电箱由两部分组成,即明箱和暗箱。明箱装好后用膨胀螺栓固定好即可,而暗箱安装好了以后箱体的周围要用一些砂浆把它填满。在安装配电箱之前要再次对设备进行检查,看它的名牌、附件是否齐全并做好检查记录。建筑电气施工人员还要对安装的技术要求进行严格执行,满足弱电系统的使用要求。 4、 防雷接地的施工技术 为了更好的针对避雷设备进行处理,需要针对基础的接地网以及主接地的焊接进行详细的处理,同时,针对引下线的焊接,需要使用相关的圆钢来进行操作,而针对引下线的钢筋的具体数量,还需要根据钢筋的实际规格等等,来进行综合性的确定。在进行焊接施工之时,需要使用双面焊接式的处理技术手段,焊接的实际长度,应该为其具体宽度的两倍左右,这样才能够保证最佳的使用效果。针对绝缘破坏之时,应该使用不带电的钢管、电线的外皮或者是金属等等设备的外壳,来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及处理,这一点尤为关键,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 三、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 为了切实掌控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提升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就应当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掌控。为此,我们要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劣质以及假冒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对于采购人员的责任要予以明确划分,一旦出现设备或材料的质量问题,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查找到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环节,及时联系卖家,必要时还能够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此外,我们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各种参数规格以及数量做好相应的统计,使采购的材料与应用到的设备能够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而相应的采购人员也可以事先进行市场上的调研,对材料价格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尽量在同一供货商处进行材料采购,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施工需要。 2、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工作和监督审核工作 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来说,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人员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强化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做好相应的监督审核工作,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操作水平。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施工单位应当对培训的目的予以明确,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相应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的制定。并且在最终的工程验收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应有的标准和原则,对预埋施工的深度进行检测,检查预埋箱盒的固定程度以及密封程度是否符合标准等等,一旦在审核过程中发现质量和规范不达标的地方,我们要加以及时整改和处理,避免质量隐患的出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功能会越来越丰富,需要的电气设备就越来越大。相信随着电气安装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以电气设备的安装会越来越合理。此外,在电气安装中,电气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安装技术,做到精益求精,以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建筑电气安装是整个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安装的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电气系统的运 作,而技术含量高、质量过关的安装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实用性,更肩负着保障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等方面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进行浅析。 【关键词】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质量 1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1.1、施工前期准备 为了电气安装施工的顺利高效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详细的了解;第二,要熟练掌握安装施工规 范,仔细阅读图纸,及时与设计者沟通,对关键的连接点要进行实地考察,规避失误;第三,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电气安装中所要使用的预埋件应在工程开工前就制作完成。 1.2、主要电气安装 (1)配电箱的安装。配电箱的安装要平整稳固,并注意保持配电箱内外清洁;明装配电箱底边离地高度不小于150厘米,配电板底边离地高度不应小于180厘米,暗装配电箱嵌入时应与墙面齐平,底边离地不小于140厘米(照明箱离地不小于150厘米);配电箱进、出线的开口一定要准确;导线应排列齐整、利落地缠绕成束,各相导线的颜色应区别清楚。 (2)管线的暗设预埋。在混 凝土内敷设管线时应尽量避免采取弯曲路线,预埋管线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预埋入地下的管线应尽量避免穿过基础设施,不得不穿过时要先采取防护措施;PVC电线管可以在有腐蚀性物质的环境敷设,但它容易老化 变性,所以不能用在高温和易受到机械损伤的环境里,对于预埋入建筑物内的PVC电线管应以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其强度不小于M10,厚度不小于15毫米;所有进盒的线管都应用锁扣连接。 (3)导线的穿入。穿入导线前应先检查管线是否畅通,并对管路进行清理,避免导线受到污染;导线在管路内不得出现断线、打结等状况,同时,导线接头必须留在箱盒里并且预留长度,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为150厘米,配电箱的预 留长度为配电箱周长的一半,插座、接线盒及开关内的预留长度为15厘米。 (4)电缆的敷设。首先要 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是否正确,并进行质量检验和绝缘性能 测试,确认无误后再开始敷设; 电缆管地基应平整,埋设深度大 于70厘米,并有不小于0.1%的排 水坡度;电缆敷设过程中,电缆 之间应按序列排列固定,不宜交 叉,强、弱电缆敷设在同一线槽 内时要有隔板;电缆接头的制作 应在密封环境中进行,避免不清 洁或潮湿的环境,而且应一次性 完成;电缆终端头与接头附近留 出备用长度。 (5)开关和插座的安装。开 关、插座的安装要以施工图纸为 依据,并严格遵守施工定位的基 本要求:同一室内的成排的开关 盒的高度、间距应一致,中心偏 差不应大于5厘米,开关盒一般距 离门框15-20厘米;设置吊扇钩时 应先用10圆钢弯成内径35-40毫米 的圆圈,并与钢筋折成直角,插 入接线盒底部中间位置,再根据 现浇板的厚度将剩余的钢筋折成 直角,最后搭在钢筋板上焊合。 (6)防雷接地。建筑物的 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干线以及 绝缘破坏时可能会带电的电缆外 皮、支架等都应进行必要的接地 处理,在防雷接地施工中,镀锌 扁钢不应小于其宽度的二倍,进行三面焊接处理,镀锌圆钢的焊 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六倍,进行 双面焊接处理,焊缝要有足够的 机械强度;另外,还要考虑到建筑物高度、间距以及气候环境等 因素,确保接地装置发挥作用。 2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质量 2.1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 (1)施工人员。在整个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人是关键,是 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施工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 德素质,对工作负责,施工过程 中专注认真,树立质量意识,并 且应加强学习,熟悉施工要领、掌握操作规范、牢记质量标准,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保质保量地 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过程。电气安装施 工过程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施工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不得 对图纸进行随意修改,同时,应 严格遵守电气安装操作规范,施 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 关,对于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要特别注意,防患于未然,要做 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查,一旦发现 质量问题,应迅速采取措施,立 即补救,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3)设备材料。电气安装施 工所用到的设备和材料是工程质 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应加强对 材料设备引进环节的监管,严格 检验,任何器材都必须在确保合 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不得大意, 不得偷工减料,同时,在安装前 还要仔细核对设备的性能、规格 是否符合要求。 3 安装后电气设备的调试 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在电气设备安装完工之后,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相关的调试与试运行,具体来讲,是指相关技术人员按照技术和国家规范的要求对设备进行逐一的调整和试验,对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效果进行确定。调试的内容包括了所有设备的通电检查、电气设备在带负荷下和空载情况下的调整试验、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和过度工作情况下的运行情况、继电保护定值的核对、图纸的审核校对以及调试方案、试验方案和启动方案的编写等等。 3.1电机安装及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安装电机之前一定要对电机及其安装环境进行仔细地检查。若电机外部有损坏或是异常情况出现,一定要仔细分析与判断,看其是否会对使用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对电机内部的检查则通常采用直流感应法,主要针对其内部连接进行检查,以将其内部故障排除。经检查明确电机安全之后才可进行安装。在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来操作,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来选择操作方式,保证所有线路的连接都要牢固,其次还要注意电机与底座的连接也要固定好,以避免出现电机在运行时有震动现象产生。电机安装好后就可对其进行调试,调试一般是在空载的状况下开始的,要观察电机的转向、换向器及电刷等,同时还要注意听电机所发出来的声音,看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是否能保持稳定,可以的话还要进行电机温度的测量。若电机出现异常则立即停止运行并检查。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结合测量的数据来对电机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故障排除后再进行调试以让电机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 3.2 变压器安装及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比较常用的设备,变压器的安装对于电气设备来说也非常重要,在安装进行之前要对其绕组时的直流电阻进行检测,同时还要检查其变压比和变压相位,以确保所选择的变压器与安装需求相符。在进行初步检查之后才可进行安装。安装变压器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来操作,对其基础导轨进行固定时也要符合有关规定。固定变压器及导轨通常都是利用可拆卸固定装置来连接的,因此,一定要做好连接处的防锈工作,这也是为以后的检修及更换等工作打好基础。安装好变压器之后就可对其进行调试。对变压器进行调试主要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一次侧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其是对二次侧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将测量参数代入有关公式,并将变压器的一些固定参数计算在内。为使误差减少,在对数据进行测量时要进行多次操作,通过处理、计算和分析数据情况,再与额定的数值进行比较,找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随后再对变压器进行调节以保证其能正常工作。 4 结语 电气安装施工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微小部件的组合与 安装,较为复杂繁琐,而且,由 于电气的特殊性质,对安装施工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着十分高的 要求,电气安装施工一旦出现质 量问题而又没能及时发现处理的 话,将对用户造成巨大的生命财 产威胁,因此,电气的安装施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熟练掌 握施工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 检测和监控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浅析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电气安装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也越来越大,随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增多,为了能够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用电安全进行保障,就必须要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电气安装质量进行提高。本文则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电气安装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电力安装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电气安装技术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用电量逐年增加,我国电力实业发展迅猛,国家对于电力工程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在电力工程中电气安装的质量格外重要,本文主要从等电网接地网、主变压器、断路器以及电缆线路安装等方面来研究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技术,先简单介绍目前电气安装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电气安装意义。 2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电气安装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得到显著提高,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电力供应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对于电站配电网电气设备安装来说哦,仍然存在很大的商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器设备性能不断提升,因此在安装中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电气设备安装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配电网的重要部分,只有仔细研究电气安装技术,才能保证电力公司长期处在良性发展上面。目前我国配电网电气设备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安装材料出现尺寸不合理的现象,从原则上来将发电机需要安装在基础型的钢座上,同时这个基础刚做要求必须与接地干线焊接固定在地面上,但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发电机安装要求比较高,底盘电柜和钢座常出现大小不相符的问题,其次,在安装过程中电气安装人员普遍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在电气安装中,安装人员由于不熟悉仪表设别,在安装时不时会进行敲打导致仪表设备线路连接不稳,甚至出现脱离原位置现象,在线路短路安装中由于没有及时清理杂物,导致线路链接出现问题。第三电缆线路防护措施不到位,由于电缆管孔安装在地下,因此很多安装人员往往会注意不到,导致管孔出现堵塞现象,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 3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电气安装技术 为了保障居民工作和生活的用电安全,就必须要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电气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优化其电气安装技术。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电力工程建筑电气安装技术。 3.1 大型发电机安装技术 发电机在电气设备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由于其性能和结构要求,安装技术要求高,为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好应对措施,安装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居于专业性,依照操作工序进行安装。 在安装施工之前选仔细研究施工图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明确了解施工的尺寸以及标高等要求,确保安装工序和调试的内容。在安装时需要先检查绝缘性能,查看安装时是否有可能发生冲撞痕迹,仔细检查并分析发电机的各个部位的绝缘轻度和密封性能,在安装中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在安装冷却器之前先检查其密封性能,清洗干净油枕,并检查胶囊的完整性,确保套管的质量和绝缘性能满足施工安装需要。 3.2 等电位接地网和设备外壳接地布设 在等电位地网进行安装布设时,通常采取放热焊接的方式来连接等电位接地网和驻地网,铜排和铜排之间的连接可以采取搪锡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连接中必须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铜排宽度的2倍,尽可能的减少接触电阻,保证电流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通过,采用截面积为50mm2的铜缆连接等电位接地网以及铜排来防止电缆出现屏蔽故障在连接中还需要预留直径6mm的孔连接铜排,连接在铜牌上的线鼻子和接地线断头需要在各个接地螺栓上均匀分布,对于室内等电位地网需要采取截面积为120mm2的~排进行铺设,为防止雷电电流影响,等电位接地网还需要与避雷针等保持20m的直线距离。 为保证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设备的外壳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接地线还需要此案去接地布设,在安装时通常采取铜排的方式进行连接设备外壳与基础接地,在转弯处严格使用平弯机进行加工,另外相同的接地设备还需要采用同种接地方式,便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在铜排与设备连接之前,需要先将设备接地面清理干净,并采用放热熔焊接,接引下线在距离地面0.3m以下部分必须保证可以拆卸。 3.3 高压柜和电缆的安装技术 在电气设备中高压柜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备,在安装时需要放置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因此在安装高压柜之前需要先严密检查电气室、屋顶以及楼板等的施工情况,保证环境不会出现渗漏现象,室内抹灰施工完毕,排除掉一切可能引发高压柜设备故障的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在检查环境合格后在进行安装高压柜,安装时应依照设计图纸从一侧入手,先将高压柜安放在基础型钢上,在采用液压小车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为避免出现安装后期空间不足的现象,在每面盘之间都需要留一定的间隙,把面盘依次定位,逐渐靠拢,最后在对面盘做矫正工作,矫正完成后,将面盘与铜排采取电焊连接固定。 在电缆铺设之前,需要先检查到场的电缆,查看其弯管是否存在缺陷,并严格按照其规格和型号,测试检查电缆的绝缘性能,在检验合格后在进行电缆以及接线的安装工作。在电缆的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电缆的具体型号来选取合适保护区域,先明确各个电缆的安装顺序,选取不同外径、规格的电缆,并精确制作电缆支架以及电缆沟交汇处的连接图,多次核实电缆安装路径,防治电缆安装时出现交叉现象,另外电缆沟等处的安装应安排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在连接电缆盒接线时一定要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一端承受力过大的现象,固定式可以采取扁钢继续拧固定,连接处还需要涂上导电膏。对于控制电缆而言,在安装时进线必须保证从高压柜的底部进入,在施工后导线与电缆芯线的端部要采取回路标号进行标注。 除了以上几部分的安装技术要求外,在安装二次接线时,应先仔细研究土质,明确设计指标,先采用施工试点制进行安装,在进行大面积施工时一定要先根据新能源进行样板制作,再由专业人士进行修正,合格以后进行推广,在工作过程中实行调适人员必须与接线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共同工作,保证二次接线的质量,在连接电器元件与导线是,需要采取压接或者插接等方式进行施工,保证连接牢固可靠,内勾线应采取相对应的标号法进行。 4 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的措施 4.1 完善电气施工技术 在电气安装中,施工技术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安装施工技术发展的速度飞快,同种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在施工中能否使用最为先进的技术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因为当前先进施工技术往往需要价格更高的材料支撑,不少施工团队为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往往会选择价格较低但质量也较差的施工材料。这也是现在电气安装施工工程质量难以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管理人员必须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定,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同时设置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施工的每一步都达到既定要求。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 摘 要:从实践来看,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及其性能稳定性,与用户用电安全关系密切。若电气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其适用性、安全性,严重时会威胁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电气工程 施工安装 用电安全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问题 1.1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管理乏力 第一,施工失误。电力工程中的管道非常复杂,而且工程量非常的大,实践中部分施工方在敷设电线时对线路安装质量把关不严,尤其是没有做好质检工作,加之某些施工方无证施工,一味的赶工期,难以确保施工安装质量。对于部分专业分项工程而言,存在着多次转包的现象,加之施工队伍资质不够,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以致内部监管乏力。 第二,监理失误。电气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不严,监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三,业主失误。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咨询和设计单位过分关注主体方案以及工程建设造价等,严重忽略了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2建材选用质量问题 建筑电气材料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确保建筑电气施工安装质量及其应用安全可靠性,选材质量要求一定要高。由于当前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因此电气材料使用量也非常的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电气工程的成本和造价。从实践来看,高品质电气施工安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而且还有利于确保用户使用安全可靠性。当前存在的建材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线的电阻率相对较大,而且熔点低,严重影响了其绝缘性和使用功能;电缆的耐压性差、耐温偏低,抗腐蚀性和绝缘性比较差;插座、开关导电值、铭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电气装置塑料产品强度低、硬度小一级安全性差;此外,电气设备导电金属片弹性差、容易受到磨损,而且接触不良等,均属于建材质量问题。对于建材选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建筑工程之中设计方案的施工规范 电气工程的施工是随着土木工程的建设随之进行的,一旦出现差错不但返工过程极其繁琐,并且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在常年的探索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可行的施工规范。 2.1管线暗设预埋 在管线预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一定要依据设计的要求,且对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在进行混凝土里管线敷设的工作时,最好不要使用弯曲线路太多,应该将直线线路作为主要使用的。建筑物的表层和预埋的管线的间距,需超过15mm或者与15mm等同。在进行钢管暗配工作的时候,需要按照详细的环境状况,来对其进行适合的处理,若环境较为潮湿的话,就需进行对连接处以及管口的密封工作。在地下预埋的线管,最好不要穿过基础设备,如果非要穿入,就需对防护举措先进行运用,再穿入。在进行PVC电线管暗配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在高温的环境下的敷设进行预防,但其能够在存在酸以及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场所使用,因为PVC管强度低且容易发生变形,但其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度不能超过管外径的1/10,在墙体预埋的建筑物里的PVC电线管,实现抹面保护的工作时,需进行强度大于等于M10的水泥砂浆的运用,且它的厚度不能小于15mm。 2.2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的安装是电气工程之中的一个重要的施工项目,而电气设备在现场安装的时候也会引起形状、连线的情况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电气设备首先要安装到电器安装板上,在完成安装之后再将带有电气设备的电器绝缘板安装到配电箱之中,这种安装规范能够避免很多操作失误的产生,在将设备安装进配电箱里面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电气设备之间距离的大小,还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设备以及相应的配电箱之间的距离。在安装完成之后还要检查安装是否牢靠,必须保证安装装置之间不出现松动、侧斜的情况。 2.3线路的连接 在进行配电箱以及相关开关箱内的电路安装的时候,要充分注意箱内部线路的连接情况,因为箱内空间比较狭小,在这种情况下链接不当就会发生电路短路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轻则发生电力传输的中断,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火灾。所以在进行箱内部零线安装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接线端子板进行连接。另外,还要保证箱内部安装用的连线是绝对的绝缘导线,并且还要注意到箱子内部所使用的绝缘导线是有着相关要求的,在绝缘导线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绝缘导线的直接以及相应导线型号都能够完全的符合要求,最后还要注意到各个导线的连接情况,尤其是导线的接头要保证其绝对的牢靠。 2.4开关、插座电气安装的优化策略 一是,螺丝的紧固应该再面板调整结束后进行,不仅要使其紧贴墙面,也要保证墙面的美观和整洁。同一建筑物内所使用的开关尽可能采用同一品牌的同一型号,并保证开关的通断位置的一致性,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对其进行修复。 二是,同一场所内的地线、零线、相线应用不同颜色^分开来,在连接时切忌不可将地线和零线接错,以免为日后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三是,开关、插座的高度应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选择,以免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四是,在比较潮湿的地方需要采用防溅型的开关、插座,做好导线接头的绝缘的包扎工作,开关、插座接线盒不应埋太深。如果预埋太深的话可以加套盒。 2.5防雷接地 为使建筑电气可以使用安全得到保证,实行防雷接地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建筑干线、金属构件以及金属管道等,均需实行接地处理,就算具备绝缘性质的外层线缆,或者是支架等,都得进行接地的工作,来使绝缘层被破坏的时候产生损失得到有效地避免。除此之外,可以用钢筋避雷设施在建筑物的屋顶进行设置,来使其和地面连接,提供给建筑物以及建筑电气能够运行安全的保障,使建筑物的防雷性得到提升。 3.调试设备以及控制施工质量 3.1进行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建筑设备以及电气的安装工作在装修过程里是初步的,专业安装的施工队伍有很多,需要交叉施工且配合。在进行安装调试工作的时候,需对产品保护进行留意。需安装电气管道、灯具以及避雷设施等完成,专业安装电器的人员需和施工组织等方面实施配合才可以做好施工工作。 3.2控制施工质量 在进行电气安装的时候,应该根据已经经过会审的安装图纸,与国家有关电气工程方面的规范相符合,经过有关审批的施工队伍进行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即可。对规范化的操作施工程序严格地执行,对规范以及工艺标准进行合理地应用,进行质量操作程序的制作,使资料得到充分地收集与整理,特别是对安装施工的隐蔽工程验收资料、隐蔽签证,对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可以实施下道的施工工序,避免监督只是个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情况来看,很多建筑电气安装人员存在管理意识薄弱、技术能力高低不齐等诸多问题,有关单位与领导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电气安装的现实重要性,及时检查并发展电气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和总结,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质量。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应用 摘 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建筑工程电气设备逐渐实现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电气工程安装是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要采取科学的安装技术以及措施,提高电气工程安装的效果,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文章就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应用 建筑电气工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电气工程安装质量水平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效果,比如施工的进度、投资以及质量等,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技术工作,使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能够更加顺利的推进。 1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现状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工程安装中,会受到天气、环境、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电气工程的安装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管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电气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 首先,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中,技术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当前我国电气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高,电气工程安装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扎实,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很多比较关键点施工内容不能有效的把握与控制,施工过程缺乏规范性,存在着很多的违规操作的行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知识不足,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有效处理[1]。施工管理者存在着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出现问题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准确的定位,使得电气安装受到影响。 其次,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中,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安装施工组织不健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很多只是表面工作,缺乏实际意义,管理者对基层行为的管理不到位,施工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使得电气安装的效果以及质量受到影响。 最后,施工技术协调的问题。电气安装工程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强弱电施工、管线铺设、给排水等,其中涉及很多协调管理工作,在安装施工中需要保证不同工序间的有效协调与衔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对这些内容缺乏科学的规划,都是一边施工一边安排工作,施工比较随意,常会出现错碰漏等问题,不利于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应用 2.1 安装箱柜设备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中,箱柜设备的安装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安装需要在建筑主体完成之后进行。建筑装修抹灰工作前处理好暗装箱柜,根据抹灰的厚度对箱柜设备进行安装。主体施工内容完成之后进行明装箱柜。煤电硅安装时要保证位置是合理准确的,配电箱中的部件是完整的,断口规整,墙面更加坚固、牢靠。铺设配电箱中的电线时应使用排接的方法进行,防止出现绞接的情况,使得表盘内部更加干净整洁[2]。结合电气设计图纸编号电线回路,为今后的管理维护提供便利。若配电箱、接线箱等中有引出管,就需要开孔,需要使用专门的开孔器提高开孔的整齐。 2.2 预留、预埋管线 预留管线预埋盒之前,施工人员要明确施工设计图纸,严格执行图纸的设计需要,控制好管线的铺设形式以及型号,确定标高,了解抹灰层的厚度以及装修材料等,确定这些内容为今后管线的预留深度以及高度确定做好准备工作。混凝土构件中的暗铺管线减少满曲的部位,依据管线的初始方向铺设,使得管线以及构件表面的距离能够超过15mm[3]。暗配箱盒施工中,用明显的标志标明安装的具体位置,使得施工质量得以保障。遇到路径相同,回路不同的绝缘电线时,可以将其铺设在相同的管线槽中,使其能够同时切断电源,使其更加可靠安全。对于电压电路相互交错的问题,需要将金属垫板配置在配线盒中,隔离开不同电压的电线,切断铺设管道时,断口位置需要平整、光滑,并进行封堵,防止受到污染。 2.3 铺设电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电缆的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需要依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前要结合工程需要明确铺设电缆的型号以及规格,认真的检查,保证其与设计需要相适应。施工前还需要检测电缆的整体情况,保证电缆的完整性,同时达到较高的绝缘效果。电缆铺设过程时不能交叉,需要整齐排列,让其更加稳固,电缆接头以及铺设位置都有明确的标志。铺设电缆时需要在接头以及终端处留出一定的长度,对于直埋的电缆也需要留出一定的长度。如果天气温度低于0℃时,不能铺设。铺设过程中通过波浪形的方法进行,电缆弯曲的半径需要大于直径的10倍以上。配置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时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普通支架设置1层控制电缆,桥架上电缆设置要小于3层[4]。安装电缆时,安装人员需要保证施工环境,做到没有污染和尘土,避免电缆受到污染。电缆的接头以及终端不能长时间的裸露在外,电缆接头应保证一次性进行,防止接头、终端等受潮。 2.4 安装配电设备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配电箱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基础性的工作内容,配电箱的安装效果对于整个电气工程的安装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要结合电气工程安装的实际效果,科学的规划设计配电箱的安装,配电箱的底边与地面之间要留有一米半的距离,配电板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8米。配电箱的安装效果会受到配电箱进、出线开孔位置的影响。配电箱安装时,需要明确其稳固性,了解配电箱的三项配线分别是黄、绿、红,并对应A、B、C。稳定配电箱的导线连接。安装配电箱时,需要保证其清洁,科学的编号,严格检查安装,保证配电箱能够有序的运行。 2.5 防雷系统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中,防雷设备的安装将对建筑安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防雷系统的配置工作。建筑物要进行接地连接,对接地网的电阻进行测量,满足需要之后,安装接地线以及避雷针。安装引下线时,需要保证引下线的钢筋有一次是接地的,在不同支线上标记号,保证施工更加顺利,结合实际的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地支线以及分线。安装完防雷系统时,需要对接线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防腐处理,使得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整个建筑的功能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把握,积极学习电气安装的技术以及知识,明确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重要性,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以及效果达到最佳。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探讨建筑电气工程母线安装技术 摘 要:建筑供配电系统是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建筑电气工程中母线安装施工的准备工作入手,阐述了建筑电气工程母线安装过程及确保使用安全、可靠的安装技术要求和要点,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行业;电气工程;馈电支路保护;封闭母线安装技术 建筑在使用中,其安全性能和整个能源的使用效果全赖于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所以,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提高整个建筑的使用效能。建筑电气工程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电视电缆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等。照明系统作为建筑电气安装中的一项,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照明母线是支撑照明灯具,是为灯具等用电设备提供足够的馈电支路和保护的一种用组装插接方式引接电源的新型电气配电装置。因此,封闭母线的安装工作不得马虎,有效掌握其安装技术可保障母线的安装质量,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电气工程中母线安装的准备工作 1.1 施检查工作 在进行安装检查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对建筑项目有详细的了解,并针对安装工作提出的要求,按照严格的规定执行;依据装箱单进行对设备及其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品种等进行仔细检查,所应用设备需要完全符合设计的标准;认真检查母线的敷设方向,是否存在障碍物等,如果具有较多的障碍物,则应进行彻底清除,保证整洁度。在检查期间,还要检查是否具有相同的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管道、通风等安装部件是否存在交叉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预留孔洞、预埋铁件的尺寸及其精确的标高位置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在安装过程中,因为母线是安装于箱体或柜内的,因此,在此期间需要仔细核对其他部件、设备元件之间的距离,保证安全距离。在实施严格的检查工作以后,有关的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并明确规定各段支架、母线的加工尺寸。 1.2 支架制作及安装工作 在进行支架制作和安装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制作和安装。这种情况下,才能确保安装工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此期间,对支架的选择也具有几种方式,支架通常应用圆钢、角钢或槽钢制作,断料时采取砂轮切割或钢锯切断,不可用电焊、气焊实施切割。按照母线的载流量和外壳尺寸选择支架的形式。支架和一些配件应选择镀锌件,并严格做好防腐工作。在对支架钻孔时,不可用电焊、气焊实施割孔,应采用台钻、手电钻进行,且孔径需要大于固定螺栓直径约2 mm。应用圆钢吊杆的直径应超过12 mm为标准,在端部的丝扣利用套丝机进行必要的加工,不可出现断丝、乱丝等问题。在水平方面,敷设的母线支架其间距应保持在2 m以内。如果是垂直方向敷设母线,则经过楼板处时要应用专门的弹簧和支架进一步固定。在此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安装母线拉紧装置的工作期间,如果硬母线在跨梁、跨柱、屋架上敷设,则需要在母线终端处或中间位置安装终端、拉紧装置,并拉紧固定支架,这需要带有调节螺栓的拉线。 1.3 母线矫正 在实施安装硬母线前,必要的工作就是矫正。在矫正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硬母线具备良好的平直度。选择的矫正方法通常有两种,在当下具有广泛的应用,一种是手工矫正,另一种是机械矫正。在应用手工矫正方式时,需要将母线放于平台上,也可以将其置于表面平直、光滑的大型型钢上,再利用木锤实施直接的敲打方式,直到其平直为止。在此期间尤为要注意的问题是,工作人员不可以用铁锤直接敲打,应避免此种行为的发生,这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母线的尺寸和硬度较大的情况下,能用母线矫正机实施矫正。在所有的有关于矫正母线的工作结束后,可以开始下料。 1.4 母线加工 在母线加工的过程中,涉及到母线的弯曲形式有3种,即平弯、立弯以及扭弯。在不同的弯曲形式中,面对矩形母线,要采取冷弯的举措。可以采用母线煨弯器冷煨,使母线弯曲。此时,应避免在弯曲的部位产生裂纹、皱褶等状况。 2 母线安装技术要求 在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时,要充分遵守安装的规范和设计要求,最终使用户的用电安全得到保障。以下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指出母线安装工程中的技术要求及要点。 2.1 母线的固定 在母线上的相应位置钻螺栓孔,然后在绝缘子上面应用螺栓对母线进行固定。在进行夹板固定时,先将母线在绝缘子顶端部位的两层夹板内放入,然后用夹板上的2个螺栓实施固定工作;在进行卡板固定时,先将母线放入长板中,然后再用卡板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在旋转到相应的角度时将母线卡住。 2.2 母线支持点的间距 掌握母线支持点的间距至关重要。如果是低压母线,则应该保持在900 mm以内;如果是高压母线,则要保持在1 200 mm以内。低压母线垂直安装期间,如果其支持点间距未能达到标准,则需要采取加装母线绝缘夹板迅速解决问题。 2.3 母线支持点处的固定 对母线支持点固定时,如果为水平安装的母线,则要采用开口元宝卡子;如果是垂直安装的母线,则选择母线夹板。母线固定以后,可进行穿墙隔板安装任务。 2.4 母线补偿装置的安装 在母线补偿装置的安装过程中,相同的母线应具有相同的伸缩节、伸缩接头。如果没有规定的设计标准,则应在适当的长度设置伸缩节、伸缩接头,比如铝母线为25 m左右,铜母线为30~50 m,钢母线为35~60 m。 除此之外,母线安装工作结束之后,还有一些重要的工作。比如对母线进行涂漆。安装完母线后,应对母线展开涂漆处理工作。在涂漆时,应注意涂抹整齐和具有均匀性,避免产生流坠,进而对设备造成污染等不良状况。设备接线端的工作由母线搭接或用卡子,在夹板处明设地线接线螺栓的周围均无需进行涂漆处理。 在送电之前,要对母线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安装工作完毕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将杂物等彻底清除。螺栓的连接一定要具有足够的牢固性,金属构件的加工、焊接的质量应严格遵循标准,且采用的螺栓、垫圈、弹簧垫圈等均应可靠。 对于油漆的相色,需要正确选择,并保障接地情况良好。母线相间、对地电气的距离应符合一定的标准。实施通电之前,应先实施耐压试验,低压母线应选择兆欧表测试。期间需要专人负责送电,保持正确的顺序,先高压后低压,并按照先干线再支线的顺序进行。 应按照先将开关隔离,然后操作负荷开关的标准操作。期间遭遇停电的情况时,顺序相反。在送电以后,可进行母线核相试验。在母线空载、有载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正常的电压电流,应作好相应的记录。24 h后,如果线路依然保持安全、平稳的运行,则能办理相关的验收移交手续,并汇报至有关单位。母线安装的技术含量较高,具有安装便捷的特点,互换性能较好,安全性高,能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安全、平稳运行。诸多的优势使母线在工业、高层建筑等的供配电系统中有广泛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安装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关键内容,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建筑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方的技术人员要根据建筑电气设备工程的特点,按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安装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开通和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电气工程设备安装技术浅析 [摘 要]电气工程的安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决定着住户用电是否顺利、公共设施能否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水火无情,电气工程施工的不达标也是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此电气工程在安装环节需要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相关的安装技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安装技术 1 建筑电气该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电气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分部工程,其施工内容很多,工序过程复杂,涉及的工种较多,而且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不仅如此,电气工程的验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工作量较大,要求验收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通常,建筑电气施工包括架空线路的施工、配电箱的安装、防雷装置和引下线的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以及控制柜的安装等。建筑电气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点的预控,保证各个施工环节合理衔接,环环相扣,最大限度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之中设备安装要点 2.1 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的安装是电气工程之中的一个重要的施工项目,而电气设备在现场安装的时候也会引起形状、连线的情况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电气设备首先要安装到电器安装板上,在完成安装之后再将带有电气设备的电器绝缘板安装到配电箱之中,这种安装规范能够避免很多操作失误的产生,在将设备安装进配电箱里面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电气设备之间距离的大小,还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设备以及相应的配电箱之间的距离。在安装完成之后还要检查安装是否牢靠,必须保证安装装置之间不出现松动、侧斜的情况。 2.2 线路的连接 在进行配电箱以及相关开关箱内的电路安装的时候,要充分注意箱内部线路的连接情况,因为箱内空间比较狭小,在这种情况下链接不当就会发生电路短路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轻则发生电力传输的中断,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火灾。所以在进行箱内部零线安装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接线端子板进行连接。另外,还要保证箱内部安装用的连线是绝对的绝缘导线,并且还要注意到箱子内部所使用的绝缘导线是有着相关要求的,在绝缘导线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绝缘导线的直接以及相应导线型号都能够完全的符合要求,最后还要注意到各个导线的连接情况,尤其是导线的接头要保证其绝对的牢靠。 2.3 配电设备的安装 配电设备的安装是电气安装的核心工作,也是电气工程的基础部分。配电箱是用来接收和分配电能的设备,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十分复杂,在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为了确保配电箱的使用性能,需要对配电箱进行合理的选型,确保其防护等级满足工程要求;在进行配电设备的安装时,根据配电箱进出线开孔位置的精度,合理设计配电箱与地面的距离;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确保配电箱安装的稳定性;合理选择零线排放和对接的方式,避免发生铰接现象;在对配电箱和接电箱进行开孔时,要用专业的设备,而禁止采用气焊开孔方法;配电箱的三线配线要正确无误,A、B、C项线颜色分别为红绿黄,零线为淡蓝色;按规则对配电箱进行编号,对配电进行认真清理,并校准和检定。 2.4 防雷系统的安装 建筑防雷装置的安装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防雷装置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首选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接地网连接,再测试接地网的电阻,电阻值满足要求后,安装接地线和避雷针。此外,还有引下线的安装,确保引下线的钢筋中有一端接地,为了便于施工,还要将各个支线做好标记,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选择接地支线和接地分线,当防雷系统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后,严格检查接线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接电线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确保线路的正常工作。 3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3.1 制定技术方案 在土建工程施工前期要确定相关技术方案工作,积极与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施工要点进行共同探讨,并根据电气安装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向土建施工人员提出确切提议。例如,电气设备、基础型钢位置要在土建设计图纸上具体反映,为开展土建施工奠定良好基础。电气安装设计人员要严格依据土建施工图纸,制定合理、稳妥的技术方案,清楚电气设计安装技术要点,掌握土建工程施工的时间计划、工程进度,尤其是柱、梁等部位的连接方式,并根据土建工程的实际结构与电气安装技术方案严格比照,保证二者的一致性。同时要及时将技术方案告知土建施工管理者,以便能够及时下发施工任务,为电气安装工作做好准备。 3.2 土建预埋和预留施工技术 在土建中进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土建预埋和预留,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主要内容是对建筑标底高度、建筑装饰材料、抹灰高度等数据进行详细的掌握;合理的安排土建施工中的预埋和预留数据。施工时,控制好建筑物和构建物的距离是管线施工时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距离要控制在13-16mm。如果工程中需要在混凝土中敷设时,管线的敷设要避免线管弯曲,可以选择沿着最近的线路敷设来降低敷设工程的y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切断那些贯穿混凝土墙或地面的管子时,要尽量将管口弄平,同时注意要将管口堵塞。 3.3 施工安全的防护 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注意到高低压的区域,为了充分的保证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要杜绝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在高低压输电线路下施工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为了将安全工作彻底贯彻执行还要杜绝在输电线路下方堆放施工用料的情况出出现。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土建工程与电气安装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对整个建筑施工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施工单位开展工作所需注意的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要切实立足具体需求,把握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加强土建工程与电气安装工程的协同合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从而推动整个建筑质量的提升,为居民生活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电气安装技术论文: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问题及安装技术分析 [摘 要]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电气安装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问题及技术。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安装;问题;技术 前言:在电力工程中电气安装的质量格外重要,为提高电气安装的质量水平,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加强电气安装技术,并时时关注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的问题 1.1 施工技术不够完善 电气安装工作针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技术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施工成果的质量和安全。例如在电线安装的过程中,必要的防护套口并没有一起进行安装,这样便会使电线的外绝缘层在安装过程中因为摩擦而受到损坏;在建筑物雷电防护设施安装的过程中,避雷针的相应数据不符合国家标准,保护线没有接地等都会导致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失效,在雷电天气中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配电箱安装时没有采用合适的防火防爆绝缘材料,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施工技术不够完善或是存在一些漏洞,在建筑项目竣工之后往往会对其功能使用、安全性能产生负面作用。 1.2 施工环节相互冲突 在完成一项电气施工项目时,往往都需要使用很多个施工团队。可是这些施工团队所使用的施工技术、采取的施工步骤以及施工质量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两个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冲突。对于施工团队而言,其并不具备对施工环节进行协调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在施工之g如果发生冲突,大多数施工团队只会专注于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如期完成,而忽略了其他施工团队的工作。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对这类问题难以合理协调,这也加大了施工环节相互冲突带来的影 响。 1.3 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在电气施工安装过程中,人作为工作的主体,全部的工作都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实施。但是在当前的电气施工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工作分配、激励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都不够完善,致使一部分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并不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一旦工作人员不能给予工程足够的重视,则常常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心理,在没有得到上级批示的情况下私自旷工或者是在施工中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极大程度上延长了施工工期、拉低了工程质量、并且让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得不到良好保证。 2、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的原则 ①全局性原则,也就是说要能够严格依据设计图纸,以全局的观念去审视建筑的电气安装工作;②专业性原则,电气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任务,需要专业化的施工人员去开展;③安全性原则,电气工程是一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否则将造成难以设想的后果;④效能性原则,也就是说电气设备的安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电力的有效供应,如果这一点都难以实现的话,将难以发挥其电力工程的作用;⑤严谨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开展电气安装的过程中,时刻保证高度谨慎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安装,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电气安装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 3、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的安装技术 3.1 大型主设备安装技术 主设备在电气设备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由于其性能和结构要求,在安装施工之前选仔细研究施工图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明确了解施工的尺寸以及标高等要求,确保安装工序和调试的内容。在安装时需要先检查绝缘性能,查看安装时是否有可能发生冲撞痕迹,仔细检查并分析发电机的各个部位的绝缘轻度和密封性能,在安装中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在安装冷却器之前先检查其密封性能,清洗干净油枕,并检查胶囊的完整性,确保套管的质量和绝缘性能满足施工安装需要。 3.2 等电位接地网与设备外壳接地布设 一般情况下,在安装布设等电位地网时,主要会应用放热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等电位接地网和驻地网的有序运行,另外在进行铜排的连接时,主要采取的方式便是搪锡压接的方式,但是在进行连接的时候需要从根本上保证搭接的长度小于铜排的宽度,一般在2倍左右,还要从根本上减少接触电阻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电流会在发生故障的基础上得到有序运行。另外,还应该选择50mm的铜缆把等电位接地网和铜排连接起来。 3.3 高压柜和电缆的安装 高压柜是电气设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放置在一个十分安全的环境中,所以在进行高压柜安装之前必须先严密检查电气室、屋顶以及楼板等施工情况,确保环境不会出现渗漏现象,室内抹灰施工完毕,排除掉一切可能引发高压柜设备故障的情况,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为避免出现安装后期空间不足的现象,在每面盘之间都需要留一定的间隙,把面盘依次定位,逐渐靠拢,最后在对面盘做矫正工作,矫正完成后,将面盘与铜排采取电焊连接固定。 进行电缆的铺设前,首先需要检查到场的电缆,检查其弯管有没有缺陷存在,并严格合照其规格及型号,在测试检查电缆的绝缘性能,在检验合格后在进行电缆以及接线的安装工作。在电缆的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电缆的具体型号来选取合适的保护区域和电压,先明确各个电缆的安装顺序,多册和对不同外径和规格的电缆,并精确制作电缆支架以及电缆沟交汇处的连接图,多次核实电缆安装路径,方式电缆安装时出现交叉现象。 4、电力工程建设中电气安装的措施 4.1 完善电气施工技术 在电气安装中,施工技术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安装施工技术发展的速度飞快,同种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在施工中能否使用最为先进的技术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因为当前先进施工技术往往需要价格更高的材料支撑,不少施工团队为了能够减少施工成本往往会选择价格较低但质量也较差的施工材料。这也是现在电气安装施工工程质量难以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管理人员必须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定,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同时设置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施工的每一步都达到既定要求。 4.2 合理安排施工次序 假如一项电力工程同时应用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施工团队,那么一定要在施工进行之前对每一个施工团队实施工作分配,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冲突。而在任务分配时,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每一个施工团队的技术优势,针对其擅长的施工类型进行任务安排;同时,管理人员也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团队的施工情况提前针对不同施工模块的衔接部分进行规划,避免整个建筑的电力系统在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4.3 加强人员管理力度 为了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全力投入到电气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一定要设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工作福利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中,日常行为规范应当作为所有施工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包括日常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请假流程等都应该在其中有所体现;工作福利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使之能够拥有更大的工作热情;而奖惩制度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明知故犯的情况发生。 5、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安装是电网安装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气安装中只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高中经济论文:高中数学学习中经济管理意识的萌芽与培养 摘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时代的高中生已经不能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痴,而是要把知识学习的过程激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因此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有运用数学的意识,要学会科学运用数学来提升我们的经济管理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管理;培养 高中阶段的数学科目知识体系复杂,由单一数据的计算,到方程以及逻辑思维的拓展,有点到线及面,由单一纬度到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绚丽的数学世界常常令我们目不暇接。如果我们仅仅从解题出发来学习数学,那无疑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养成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淡化考试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尝试着把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那样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结合经济管理问题培养我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我们深刻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1数学与经济管理结合的时代必然性 商品经济观念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市场经济已将成为我国人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承包制、股份制、租赁制的进一步推广,每一个生产者同时也将成为经营者。产品质量,市场销售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也将更为丰富多彩,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碰到。这一系列经济活动无一不与数学密切相关。如利息与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及分析与决策等。因此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已成为必然。近年来高考题型的编排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气息,很多题目的考察方式都呈现出了数学强大的功用性特征,残次品出现的概率分析,银行利率的调整,基金债权的收益与理财分析,企业生产的最优解决方案,打折销售与捆绑营销背后的数据统计……如清新之风,数学考试跳出了枯燥抛物线与圆相切,改为自谋策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虽然最后的解决方案还是离不开方程,但是将数学的逻辑思维架在“精明”的经济利益面前,每个人都需要慎重三分。 2数学使我们更加理智的看待经济问题 当前社会依然有许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发财梦,有的试图通过赌博来以小博大,有的渴望通过彩票来改变命运,学习了概率和统计我们可以更加理智,小概率事件发生的频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还有股市问题对中学数学来说,股市分析可以联系函数、数列等许多知识。学习中可以把股市行情作为例子,许多统计概念可得到很好的说明。例如,平均值、期望值、方差、相关系数等都可与股票的期望报酬、风险等相关联系起来。有的同学要说,发财那些跟我没有关系。那么如何省钱跟我们总有关系吧,现在互联网已经普遍进入了大家的生活,杭州峰会之后,大数据更是成了生活中的热词。那么大数据的妙处何在?学习“概率和统计”这节课时,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从抛硬币开始说起,以至于很多同学听到硬币就开始头大,其实统计学就在我们身边,由于课业压力比较大,现在我们没有时间出去购物,甚至过年买件新衣服都没有时间,这时候大家会想到淘宝、京东、唯品会等渠道,利用互联网筛选满意的衣服,你的参考标准是什么呢?看价格还是看销量,是不是综合评价是比较靠谱的参考标准,是不是我们都会钟爱淘宝上销量前几名的商品。其实这些数据的得出就是已经购买的用户给予商品评分之后,淘宝后台统计测算出来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购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 3数学使我们的理财更加理智合理 学习数列的知识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为了支付将来上大学的费用大约8万元,小A妈妈从一岁起在他生日那天到银行等额储蓄一笔钱,假如18岁时正好凑足,按月息2.56‰算的话,每月应该存多少?小B的妈妈采取的是保险理财的方式,每月存入300元,约定年化收益率8%,累积复利,那么他18岁的时候可以拿出多少钱?多年来,我们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精心组织的,条件不多也不少,结论几乎都可以整除,计算也很简便,都是唯一的或是确定的。而我们面对的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时,没有了标准的答案,可能条件是不完备的必须人为创造,可能多余也可能不足。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需要丰富的联想,大胆地创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月息,年息各是什么概念,零存整取怎么操作,当保险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在那里给你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对照合同我们要怎么合理选择适合我们的保险产品,所以运用数学,养成科学的经济管理意识,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小结:数学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固定的抽象物,它是一门智慧的科学应用性很强。数学学科的发展不仅包括了数学自身的理论创建,而且包括了数学在其他学科和社会各方面应用的扩展和延伸。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通,社会对数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要树立起经济管理的科学意识,用以指导我们当前的学习和未来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柃均 单位: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经济论文:小议高中政治教学中经济教学的提升 在政治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是大力推行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变。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又在不断制约探究学习的开展,我们不少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探究的素养,同时,学生也缺乏探究的意识、能力与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政治教学中经济教学的质量进行以下探讨: 一、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最终都将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以学生为导向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并合理利用,对于提高高中政治课程中的经济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不同学生情况也各有不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也不同。对于《经济生活》模块来说,其主要内容为货币、经济、市场、生产、分配、消费等,这些内容源自生活却相对抽象,对一些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实际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2.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开发课程资源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整合课程资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生活》模块中,教师要了解什么事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内容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空谈理论,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讲授。例如,在“消费”这一部分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消费经验等来总结因素,除根本原因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外,自己在平时购物时,会考虑家庭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商品价格、包装、质量等因素。通过学生自己结合经验,探索经济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经济教学中的计算教学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学习过程中,由相关经济理论所引申出来的计算题是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类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掌握得十分不理想,面对计算题束手无策。不仅学生在这方面问题颇多,而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这类题的教学很困难,大多有有劲儿使不出的感觉。 事实上,经济学计算题的解答并不需要过多的定理及推论过程,只需要具备初中的代数基础知识和一部分生活常识即可。解答经济学的计算题,其实无需用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否则会走入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包括一部分教师,就是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才将原本很容易解答的问题演化成了神秘而不可琢磨的思维难点。因此,在对待计算题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首先树立一个观点:只要读懂题意,理清思路,运用一些初中基本的代数常识,计算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三、让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 生活德育论认为:“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经济生活不能没有道德,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道德学习的过程。在《经济生活》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将德性自觉转化为德行,从而过上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经济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方式提出要求并作必要指导,启发他们自觉接受考验,逐步养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不乱用零花钱;生活消费不攀比,不刻意追求名牌;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诚实守信,保持自己和家庭良好的信用记录;保护知识产权,不购买使用盗版书籍、影碟;关注社会公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智对待外国产品,等等。在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可促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不断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 四、加强体验实践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加强体验实践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它通常是在一课教学完后,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加强。例如,在教学“银行与储蓄”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商业保险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订一个理财方案。学生积极响应,其中一位学生设计了一个颇有创意的理财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情况是这样,父亲:刘××,45岁,在电力局工作,月收入5000元左右;母亲:王××,40岁,在卫生院工作,月收入3000元。家庭储蓄主要为一年期定期储蓄6万元,已经有了五个月,购买了五年期凭证式国债3万元、活期储蓄5万元。正当他们准备买房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因此,需制订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1)五个月前存入的6万元存款是否办理提前支取?(2)3万元的国债又该怎样处理?(3)是否该为自己在校期间购买一份保险?买何种保险较好?(4)加息后房价走势如何?现在该不该买房?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终于选择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总之,要提升政治教学中经济生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精心组织各类活动,使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相互补充,促进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高中经济论文:高中经济常识课堂学习之我见 摘 要 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高中生的学习难点。本文通过高中生的角度,来阐述经济课堂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教学 经济常识 学生 生活化 一、引言 在经济常识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总是抱有微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都让我们感到负担。站在我们高中生的立场上现在的经济常识课堂上到底缺少了什么,而我们又期望怎样的课堂教学呢? 二、高中生在经济常识课堂中的学习困境 《经济常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发的课程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学科性质是“力求贯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原则,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奠定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初步基础。”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些解释内容太具有官方性而并不能理解,那么我们在经济常识课堂上究竟在学些什么? 翻开经济常识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不仅包括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生产、分配、消费等基本理论常识,还讲了企业、公司、股票、证券、保险等具体的经济活动载体;不仅介绍了国家经济制度、国家财政、三大产业、对外贸易等国家层面上的基本经济概念,而且介绍了作为公民个人从事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投资、就业等具体程序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常识。这些经济常识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有些是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的生活经验,而有一些却因为其专业而抽象的经济语言而显得扑朔迷离,特别是受到生活阅历及年龄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国家政治层面的经济内容是根本无法凭借书本上的描述来深入了解的。 然而在现在的经济常识课堂上这一点经常被忽略,老师经常会在如何讲解书本知识上花费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却没有考虑到这些知识的源头离我们学生非常遥远。这就好像是拿了一团绳结中的一段来让我们解,却不能让我们看到整团绳结的构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解开这些缠绕在一起的困难,就十分不容易了。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这是正确的,但学生不仅仅只是扮演一种完全的接收者的角色,特别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教学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详细的教学内容,更是一种角色互换般的理解感。老师需要考虑到的不仅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素质和课堂品质,还需要考虑到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在课堂上注重国家意志、党的政策这些抽象观点和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忽略我们会怎么想、在想什么,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课堂完全缺少吸引力,让人提不起精神来进行思考。 按照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点来给出标准答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得到的只是卷面上的分数。为什么这么答?其中包含的内涵是什么,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是怎么流通的?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帮助我们学习、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东西。因此,在经济常识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在提升我们高中生的主体意识上,以我们的困惑出发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三、改进课堂学习的几点建议 在如何改进经济常识课堂进程的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笔者有以下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与其他科目融合,多利用数学模型 高中学习是一个整体,实际上经济常识课只是高中课程的一小部分,我们在其他科目上所花费的时间可能远大于在经济常识课上花费的时间。因此,在进行经济常识这样需要利用到数学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的课堂上,数学模型会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工具。 比如在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区分上,在我们的一般印象里这三种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别,即使在进行了举例分析之后我们也会在之后很长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分辨的能力,但是运用数学中的集合概念来描述这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清晰:劳动产品只是物品的一部分,而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个部分,而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将这三者用数学符号来解释的话,我们会自动联系学过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像这些数学模型的运用,可以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同时在数学课堂或其他课堂的进行中,也可以引起我们对经济常识的回忆,这对于理解经济学概念、熟记经济学规律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同时,像这样不同科目的知识融会很大程度上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会自己去探讨、归纳其中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高涨。 (二)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学 经济常识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宏观的原理知识和经济机制,教师为了让我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已经试图去利用贴近生活的讲解方式来缓解经济知识教学中产生的机械、沉闷感,但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本来就比较拘泥于教材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缺少生成性、情境性和灵活性,这种使用生活例子的讲解有时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譬如在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课时,永远都是一把斧子等于十五千克大米的例子,对我们来说听了和没听是一样的效果,有失新鲜和创造的生活化教学反而会产生一种不伦不类的效果。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吸引兴趣的生活化教学要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展现,火候要正好。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表现就是通俗易懂的,提到“消费”就一定要去商场购物这样的做法也是不能完全引起我们的共鸣的。一味地强调教学内容生活化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惑,作为高中生我们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对某些知识也会有相应的属于自己的理解,我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例子解惑,而是把生活中的知识和课堂上的教学接轨,使得我们能够把教材上的原理概念投影到生活中去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领悟。 这样高水平的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老师与我们学生多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和经历,这样的互相了解对于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生活化教学也会有一定帮助。 四、结束语 有关经济常识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课堂中的知识多半是以社会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现阶段的学习环境差距较大,但是相信在我们与老师之间共同沟通、共同努力下,这一稍显枯燥、理论化的课堂也会变得充满经济逻辑和生活情趣。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高中部) 高中经济论文:高中政治学科中经济教学的提升策略 摘 要:经济生活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政治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相比,经济生活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济生活的理论虽然初学起来感觉比较具体,但是要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究,以找到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经济教学难点的方法,从而提升经济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提升 在政治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是大力推行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变。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又在不断制约探究学习的开展,我们不少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探究的素养,同时,学生也缺乏探究的意识、能力与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政治教学中经济教学的质量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最终都将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以学生为导向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并合理利用,对于提高高中政治课程中的经济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也不同,对于《经济生活》模块来说,其主要内容为货币、经济、市场、生产、分配、消费等,这些内容源自生活却相对抽象,对一些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实际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2、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开发课程资源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整合课程资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济生活》模块中,教师要了解什么事学生感兴趣的。这一部分内容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生活空谈理论,要结合实际生活来讲授。例如,在“消费”这一部分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消费经验等来总结因素,除根本原因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外,自己在平时购物时,会考虑家庭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商品价格、包装、质量等因素。通过学生自己结合经验,探索经济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提升经济教学中的计算教学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学习过程中,由相关经济理论所引申出来的计算题是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一类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掌握得十分不理想,面对计算题束手无策。不仅学生在这方面问题颇多,而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觉得这类题的教学很困难,大多有有劲儿使不出的感觉。 事实上,经济学计算题的解答并不需要过多的定理及推论过程,只需要具备初中的代数基础知识和一部分生活常识即可。解答经济学的计算题,其实无需用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否则会走入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包括一部分教师,就是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才将原本很容易解答的问题演化成了神秘而不可琢磨的思维难点。因此,在对待计算题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首先树立一个观点:只要读懂题意,理清思路,运用一些初中基本的代数常识,计算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三、让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 生活德育论认为:“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经济生活不能没有道德,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道德学习的过程。在《经济生活》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将德性自觉转化为德行,从而过上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经济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方式提出要求并作必要指导,启发他们自觉接受考验,逐步养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不乱用零花钱;生活消费不攀比,不刻意追求名牌;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诚实守信,保持自己和家庭良好的信用记录;保护知识产权,不购买使用盗版书籍、影碟;关注社会公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智对待外国产品,等等。在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可促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不断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 四、加强体验实践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加强体验实践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它通常是在一课教学完后,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加强。例如,在教学“银行与储蓄”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商业保险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学生积极响应,其中一位学生设计了一个颇有创意的理财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情况是这样,父亲:刘××,45岁,在电力局工作,月收入5000元左右;母亲:王××,40岁,在卫生院工作,月收入3000元。家庭储蓄主要为一年期定期储蓄6万元,已经有了五个月,购买了五年期凭证式国债3万元、活期储蓄5万元。正当他们准备买房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因此,需制订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①五个月前存入的6万元存款是否办理提前支取? ②3万元的国债又该怎样处理?③是否该为自己在校期间购买一份保险?买何种保险较好?④加息后房价走势如何?现在该不该买房?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终于选择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总之,要提升政治教学中经济生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精心组织各类活动,使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相互补充,促进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高中经济论文:如何突破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的囹圄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经济史占据了较重的份量,而经济史主要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所含内容跨度大,从古代经济体制、社会生活概况到现代经济构建过程,由于经济史内容与学生距离较远,多数学生在学习时较为吃力,加上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加大了高中经济史教学的难度,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究,以找到突破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的方法,从而提升经济史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措施 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等联系紧密,对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也产生关键性影响,鉴于此,高中经济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熟悉当今社会运行的经济体制、经济理念、经济方式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关注经济动态的良好习惯,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济知识,科学分析经济形式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经济史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对经济史内容掌握存在较大难度,高三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更加大了学习难度,对此,下文将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密切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高中经济史课程时,应当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补充,结合当今社会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与经济形势,为枯燥的经济史内容注入生活气息,以课堂模拟世界经济市场,实行分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大国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史”时,首先,教师可进行现场模拟,提问学生: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较为强大?她现阶段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她是借助哪些方式实现自身强大目标的等,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根据其回答内容,引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价值、殖民侵略历史进程、工业技术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这一教学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认命各个小组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将“资本积累方式”、“工业发展过程”等搬到课堂中,以英国代表组为例,引导学生从世界市场形成原因、方式等进行陈述,同时允许其他小组进行辩驳,提出各个国家在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各种行为对其他国家与世界的影响;最后,教师对整个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行串讲,强调重点内容与标志性事件,并对各个“国家代表小组”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教学方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索经济史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 2.重视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任务 教师应定期询问学生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式,内容安排、互动活动效果、课后作业布置量等,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依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任务与课程安排,以提升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复习古代社会经济内容时,例如,在系统复习中国不同时期的耕作方式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基本素质等进行对比教学,以时间为纽带,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合为一体,探究耕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具体耕作方式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影响,讲解完毕后,应做好反馈信息调查,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疑问,教师可实行“问题整理”,即设置答疑环节,在串讲时,号召学生指出不懂之处,在黑板框架上进行罗列,可先询问已经掌握的学生的看法,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解释,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熟练掌握古代社会经济概况。 3.抓住关键,突破讲解难点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要想突破高中经济史讲解难点,也应抓住题目关键,能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从而将题目进行及时消化与吸收。例如,在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内容时,教师应突破常规“背诵复习法”,可事先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再结合复习计划,将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课文提到,鸦片战争后,较多的洋货涌入中国境内?这里的洋货都有哪些东西呢? 学生:西方国家所生产的产品。 教师:涌入中国,说明规模大、数量多,那么西方国家是怎么生产这么多产品的呢? 学生:运用机器生产。 教师:为什么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后,打击了我国原有的手工呢? 学生:洋货价格低,而且功能多…… 通过这样富有逻辑性的“雨点式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跟随“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形成的关键原因,抓住该知识的本质内容,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结束语 高中经济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多角度的反馈信息,做好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的优化工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借助对比、时间关系、影响等对经济史实行专题讲解,找到突破其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三学习的特点,对经济史知识综合探究、分析对比,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升经济史教学质量,帮助高三学子顺利通过升学考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高中经济论文:高中经济生活道德教育初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教师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着手,去实现教学的目的。而这些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道德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及道德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必须时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笔者谈谈高一《经济生活》道德教育问题。 (一)在整个经济生活教学中,要强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 ⒈从宏观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不可分割 一定的经济需要一定的文化。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封建自然经济后,相应的道德文化没有建立前,自然经济呈现无序状态。我国改革以来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建立市场主体自觉遵守的精细的道德文化,使经济活动的许多空间失控,使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这些都严重冲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包含尚公精神,即崇尚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经济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三个有利于”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树立公平意识、进取意识、诚信意识、互助意识。 ⒉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必须要求发挥道德的协调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经济关系市场化,而市场化的经济关系必然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的调节和支配,这样使得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成为具有独立利益的自然人或法人,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必然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市场交易规则,发生多种利害冲突,如果不及时地得到合乎市场规律要求的妥善解决,就必然导致市场规则的破坏和市场秩序的紊乱,从而危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一种深入人们内心的、具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广泛影响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来进行监督。 ⒊道德可以弥补市场法治的某些不足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一般地说,法是通过“抑恶”来扬善的,而道德是通过“扬善”来抑恶的:法诉诸于惩戒,往往只能除“恶”于已然,起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用,道德则诉诸良心,可以防“恶”于未然;法长于治“标”,道德则长于治“本”:法遵循实用性原则,主要是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道德则遵循应然性原则,还可以引导社会走向理想。另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仅道德需要良心,而且法也需要道德、良心的扶持,一个社会良心和公众良心泯灭的社会,法律不仅会丧失其公正性,同时也会丧失其权威性。在历史长河中,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还是会有空隙可钻的,随着情况的变化,制度规章也会有不适应之时,所以,在许多法律干预不到的地方,道德恰恰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⒋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个新的趋势就是经济增长已不再单纯依靠资本、技术等经济因素,还有赖于各种非经济因素。诸如文化知识的投入和道德精神的注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人文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中已占50%的比重,表现为意识形态的道德理论、价值观念、伦理原则、道德人格等便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人文因素。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内涵了诚实、信誉、公平、互惠互利等道德因素,并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那种效率和公平兼顾的价值观,仁中取利、义中取财的经营方略,诚实信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使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后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活水源头”。 ⒌道德对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作用重大 道德是人力资源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力资源不仅包括劳动者一定的智力和体力,同时,还应包括一定的德力,劳动者只具有健康的体魄、灵活的大脑机能及智能还不够,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较高的道德追求和生活准则,有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只有在道德的作用力下,自身的智力、体力和全部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在社全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合理地配置劳动力,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外,还要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的管理人才,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调控手段和监控机制。 (二)在各个环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突出以下相应的道德思想和观点。 ⒈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需要道德机制发生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商品的生产、交换,还是分配和消费,都涉及到如何在道德范围内进行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商品的生产、流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各个方面都蕴含了一种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或“亚洲资本主义”以集团为本位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规则,这样才能使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和谐完成。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消费观”,第四课“ 生产与消费”,第五课“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第八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九课“市场交易的原则”等等,以上市场主体的行为既有法律具体规定,也包含一种社会主义道德精神贯穿了整个教材,可以说,道德思想是经济生活的灵魂,经济生活教学如果没有德治思想或德治思想体现得不充分,都是缺陷和不完整的。 ⒉经济竞争的有序性也离不开道德的监督 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得维护自由、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这些规则有法律性的,也有 在人们内心长期形成的共同信念。由这些信念来规范各种交换和竞争行为,市场机制往往不会失灵或者扭曲.市场好比运动场,竞争就象比赛,都讲究友谊第一,都主张在道德范围内的积极参与。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纸币”,第二课“商品的基本属性”,第三课“做理智的消费者”“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第五课“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第九课“市场交易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第十课“对外贸易”等内容,它们的顺利进行,除了法律规定外,都离不开人类共同道德的规范作用。 ⒊市场主体的平等、自由依赖于道德 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自由的,任何胁迫行为和欺诈行为在交换活动中都是无效的,为确保这种地位平等的竞争自由,就得依靠道德,发挥道德的监督功能。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价值决定价格”,第四课“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竞争地位的平等性”,第五课“劳动和就业”“劳动合同制”“社会保障制度”,第六课“效率和公平”,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和税收”,第九课“市场交易原则”等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这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细心阐述。 ⒋契约(合同)的效力需要道德发挥维持作用 市场经济必定导致生产者之间发生商品货币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商品货币关系往往采用合同的形式规定下来,而这种合同关系除需要法律规定外,道德机制也必不可少。例如,教材第五课中“劳动合同制度”,第六课“银行的作用”,第九课“市场交易原则”,第十一课“世贸和金融组织”“对外开放坚持的基本原则”等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 ⒌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需要发挥道德的作用 经济生活课程标准清楚地说明我们学习经济生活的目的包含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在教材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课“做理智的消费者”“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第五课“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第八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九课“市场经济和市场秩序”等都始终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 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发挥道德的力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这就是说要遵循生态环境道德,自觉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与其他物种共生共荣。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生态环境道德的经济价值所在。这些在教材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消费观”,第四课“ 生产与消费”,第九课“国家的宏观调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又好又快发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师通过教学必须始终要灌输道德思想。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 高中经济论文:浅议高中经济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科书加大了在经济史的方面的比重,使经济史成为独立的必修模块。应该说加强经济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更理解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但至新课改以来,把经济史独立编在一本教科书中又会使学生掌握起来颇感吃力,也使身在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感到经济史确实不好教,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 其一,经济史的史实纷繁杂乱,学生学起来常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恼; 其二,经济史尤其是越是离我们现时代比较远的史实,初中了解得比较少,学生比较陌生,也难以跟自己的生活挂起钩来,因此学起来比较枯燥; 其三,经济史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堆史实的堆砌,其实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于许多文科生在读初中的时候,社会发展史掌握得也比较不好,因此要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高中生对经济史的学习往往感觉到繁、杂、难,一线老师们也感到经济史的教学枯燥无味,原理又过于抽象,因此也常常为此而苦恼。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十几年来,也时常思考如何在经济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在历史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课改以来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史,培养学生对学习经济史的兴趣。 1 注意梳理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挖掘课本中的隐性知识,理顺历史的发展脉络 如《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这一课,是经济史中的重难点,该课讲述了中国古代从周到明清的土地制度演变,史实很多,但要让学生理解起来却也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如何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课本只是列了一些史料作为佐证,还牵涉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税制改革,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透史料间的逻辑关系,学生读起课本的话还是感到一头雾水或者也是似懂非懂。为此笔者在课本表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条历史发展的事件逻辑链条: 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耕作逐步取代千耦其耘、人们耕作完井田后还能开垦荒地公田被抛荒、私田出现(公田要交贡赋缺乏积极性、私田不用)各国税制改革(不管公田私田都要交税)承认土地私有、刺激人们劳动积极性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关系改变(有地个体小农交税,无地农民交租,租佃关系产生)。 这个逻辑链列出来后,一目了然。学生按照这个事件链加上老师的适当讲解,当场就能掌握这么一个较难理解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有理解,也就能把课本堆砌起来的史料化繁为简,记忆得到深化。 2 拓展课本知识尽量使史实与身边时事、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有许多发明就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相关。笔者在讲述引发英国工业革命的棉纺织业发展中,不仅梳理了人类服装布料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麻布、丝绸到西方的呢绒、棉布和化纤布,而且还结合当代我们所穿各种衣服布料的优缺点,介绍了我们选择服装布料时应注意的事项,学生听起来才会感觉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又如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子目,要理解起来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笔者在讲这个子目的时候,不仅讲述了人类货币发展的历史(贝壳、铜钱、白银、纸币),纸币赢得人们信任的价值依据,更主要是结合当前世界跟美元霸权和人民币汇改相关的时事,如煤炭和铁矿石谈判,我国是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又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为什么不管出口和进口,中国都不能掌握定价权?华尔街引发的次贷危机为什么美国金融家闯出来祸却要全世界来帮他买单?而这一切都归于华尔街主导的美元霸权。将历史与时事结合理解,不仅使历史变得不再陌生,同时在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的时候,学生就自热而然对历史有亲近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3 课堂上老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的味道 如《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介绍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该课趣味性较足,也跟我们身边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课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笔者在该课中设计了一些近代生活的情景: 在1916年的某一天,某个商人要从北京到上海洽谈生意,首先他在北京打电话给上海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后穿上棉布做的中山装,坐火车到上海后,乘电车到外滩。当他到达外滩的公司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当天晚上他与上海的生意人一起去吃牛排,饭后就住在这个生意人自家的一座三层高的洋房里。第二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回北京。到达机场时,你的家仆开着一辆汽车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他的妻子孩子们又热情地邀请他去看电影。闲聊中,他告诉妻子这次去上海洽谈的是一笔农业化肥的生意。如果做成,对方就通过邮局马上给自己汇款过来。 通过以上材料,复原当时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然后让学生判断以上场景哪些可能是真的,哪些不可能是真的。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角色体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得到提升,不仅调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还让他们感到历史不是冷冰冰的"事实刑场",而是活生生的生活,也就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4 适当引导学生看一些历史课外书,也可以是一些专题纪录片 我们发现很多历史学习好的同学其实学得很轻松,他们真正花在历史单科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考出来的成绩却比经常在读、反复在读课本的同学好,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仅仅是他们记忆力好吗?应该问题不在这,这种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这些同学从小阅读面宽,见识广博,理解力自然就强,理解力强也就记忆深刻。但对多数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时间节奏已经很紧凑,加上以前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就很难啃大部头的名著和历史著作。因此我们老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目的时间是应该斟酌一下,既考虑知识性、 可读性,又应考虑有内涵有趣味。比如网络历史小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电视纪录片可看《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还有老少皆宜的《百家讲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也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5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跟历史相关的课题 比如新课改以来,笔者曾经指导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古代一两白银相当于我们现在多少钱?》。这个课题名称原来是由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在课题讨论时当场提出的,笔者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可笔者发现当这位同学问起这个问题时,其他同学都竖起了耳朵,可能由于课题名很吸引人,所以笔者就因势利导,经过讨论当场就定下这个课题。过后课题组的同学都很想了解到问题的答案,因此他们也都很积极投入到这个课题研究中。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笔者发现凡是参加这个课题的同学,历史成绩普遍都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有两个女生本来是被动来参加这个组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平时的历史成绩很不理想,但通过这次研究,成绩上升特别快,原因就在于他们找到了学习历史的方法,领悟了历史的乐趣,因此历史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枯燥的,而是"找到感觉了"。 以上五个方面的建议和做法是笔者在经济史的教学中思考总结出来的,其核心就是一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老师给学生减负,老师自己反而是要加负,加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繁、杂、难"的经济史的时候,不再有畏难情绪,让学生感觉到经济史不再枯燥,更主要是有助于扩宽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又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一个乐于学习的人,从而实现新课改的价值理念。 高中经济论文:略论高中经济史课程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决定了经济史在历史新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现行高中经济史课程缺失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相应规划经济史课程的教学策略,以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一、高中经济史课程教学存在的缺失 1.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欠合理。首先经济史的课程内容由于不同的知识选择,导致不同课题内容设置存在着较大的轻重反差。有的课题内容偏少,教材编写也较空泛。如人民版教材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等课题。有些则内容厚重,造成教材繁杂。如人民版教材中“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等。此外,教材编写者对课标的把握也存在偏差:如人民版教材中“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内容包括“神农的传说”、“‘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大禹和他的继承人”。课标对此课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与课标相比,人民版这一课内容显然多出许多,如阶级关系、赋税制度、水利工程等,而对土地制度却讲的不够详细。我们如果忽视对课标的理解,一味地依据教材,可能就会混淆主次,偏离学习重点。教材除这类游离于课标内容要求的偏差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不清、文字表达含糊,甚至体例结构不清等缺陷,这些教材问题的存在加大了经济史教学的难度。 此外,由于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编写体例客观上造成了知识断裂,人为割裂了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失去政治及思想文化层面的知识依托,成为了经济史教学中的障碍。 2.初高中经济史教学严重脱节。整体而言,初中历史课程存在着重政治史,轻经济史的倾向。从课标看,初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4个单元,共65个知识点,经济史仅占13个,占比只有两成。与政治史相比,经济史要求明显偏弱。当然,这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程度是相关联的,但这也说明了初中阶段经济史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而高中经济史的专题史体例和较高的能力要求,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储备。这种初、高中经济史相脱节的现象,导致高中经济史内容偏多、偏难。 3.师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贫乏。尽管学习经济史在现实层面具有经世济国的重大意义,但经济史对师生而言毕竟属于比较专深的知识内容,教或学难度较大。经济史内容涉及了诸多深奥、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概念,往往超乎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样,许多教师也存在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的问题。以已昏昏,何以使人昭昭?改变经济学专业知识储备与高中经济史课程要求相脱节的状况,是许多历史教师需补上的一课。 了解高中经济史课程教学存在的缺失,是进行经济史有效教学的基础。下面,本文就此提供一些教学思考,希望对提升经济史教学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二、经济史课程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准确把握课标。经济史教学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课标为依据。对课标的把握,除熟悉经济史的课程地位、基本理念、体例结构外,教学过程中还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课程内容的两个层面能力要求:即第一层是掌握史事的要求,第二层是历史认识的要求。如: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采用两段式的表述形式,先要求识记相关史实,然后进一步提升到理解和应用层面,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在此,教师应对识记层面的“了解、简述、知道、列举”,理解层面的“总结、概述、说明”,应用层面的“分析、探讨、认识”等能力指向要求加以区别与把握,以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教学活动。 2.依照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如:两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则可细化为(1)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能列举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火车等重大发明,了解工厂制的形成;概述电、石油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的相关史实。(2)探讨工业革命如何促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从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和世界市场等方面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目标要完整、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的内涵(即每个知识点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和外延,避免对课标知识点要求认识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标,要有准确把握课标的能力。 3.依据主流史观梳理经济史。高中历史课程以文明史为核心,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新的史学理念,并以这些史学理念贯通古今,联系中外,串起各个模块的知识脉络,经济史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史观出发,梳理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及其规律,按不同史观的要求,对经济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这三种史观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更多地强调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实际上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二者只是在这一阶段用现代化范式和全球化范式来概括更能把握其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而已。如果说,现代化主要从纵向角度演示人类的近现代文明进程,全球化则侧重于横向角度强调人类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因此,只有认真研读经济史模块的课标,准确把握、理解课标的思路与要求,教师才能依据重点,简化教材,进行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二)理顺基本内容。由于教科书的叙述存在着或过分简要,或容量过大,甚至条理不清的情形,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旨及重点,依托新课程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编织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首先,要将基本史实条理化,复杂过程简约化。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新体系”,教材内容即可要点化概括为:一个中心(以美国为中心)、两个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三大组织(IMF、WB、GATT)等三个方面。此外,在理清各课知识条理的基础上,还应适时对单元知识及大、小专题知识结构进行宏观整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大跨度地纵横梳理知识结构,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地“三步一回头”,达成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经济史教学量较大,面面俱到不容易讲清楚,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故授课中要坚持简约知识结构,理顺基本史实的原则。 (三)讲清基础概念、讲透理论分析。经济史中涉及的经济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观点,对于中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抽象。历史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史中的这些概念和基本理论、观点,切不可冗长。(1)历史概念力求讲清、讲白。如“海禁”与“闭关”,二者往往混淆。海禁在明清时期都实行过,但都是短期的,并非一贯的政策(明朝倭患平息,清朝平定台湾后都开禁)。而清朝的闭关则是长期的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此外,还有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原始资本积累与资本积累等概念间的区别。这些都是学习经济史中绕不开的基础概念,它们是学习理解经济史的重点,是历史思维的切入点,往往也是考试命题的着眼点。不少同学在考试中选择题丢分严重,其因素之一就是历史概念模糊不清。(2)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要讲全、讲透。如“为什么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证这一观点:(1)首先,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分工格局最终形成,工业生产大范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各资本主义大国通过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掠夺原材料,建立了完全根据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国际分工体系。(2)大规模近代交通通讯系统的建立。两次工业革命,形成了联接世界的铁路网、海运、公路交通网络及通讯系统。(3)世界贸易以空前规模发展起来。(4)世界金融中心形成。伦敦成为工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金融中心。(5)股份公司的普遍化,甚至形成跨国公司。(6)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进一步推进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新产品需要大量的铜、橡胶、石油等原料和能源资源,而这些正是欧洲国家缺乏的。这加剧了它们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引发了列强瓜分世界,东西方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总之,经济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深入浅出地讲授经济史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注意把“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史相关内容。 (四)教材内容简则增补,繁则简化。教材内容编写是对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种诠释。由于课标的语言高度概括与浓缩,使得教材编写者在理解与把握课标中难免存在偏差,也造成了不同版本教材的课题篇幅往往繁简反差较大。以人民版经济史教材为例,专题六第3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课标要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表述“言简”但“意不赅”,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学习要求,第一层次“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侧重于史实的铺垫,主要以美国为重点,让学生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而第二层次“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侧重于对资本主义新变化认识的概括提升(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通过财政及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实行福利制度等)。在此,人民版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显然出入较大。人民版教材的此课内容包括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等四个子目,不仅内容编写分量重,一些所涉概念也相当艰深,如美国的“新边疆”、“伟大社会”、“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师生理解显然困难;而有关课标的主题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却未予以明确指出。人民版此课内容编写较明显地游离于课标之外,造成了教材内容的繁杂,对此需要化繁为简,否则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一些教材篇幅过于精要,不够丰满,不够完整的课题内容,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加以必要的补充完善,以便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材的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缓解教学进度与课时的矛盾,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高中经济史教材如何阅读?读什么?这些方面离不开历史教师的引导,如人民版教材的各个专题和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课题的构成、学习的主旨、围绕的重点等,都需要教师加以点拔。重视“前言”、“导语”、“课前提示”的阅读,让学生明确要“读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学会提纲挈领、提炼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推敲和把握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等。总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变传统学习观念,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高中经济史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及课程体例结构的离散性给教学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只要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技巧与方法,加强经济史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就一定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高中经济论文:谈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价值导向的落实 人类经济活动是有道德价值导向的。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并践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 一、在教学中落实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市场经济不是天然的道德经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机制和道德规范,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经济生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经济生活的教学,落实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应当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努力践行社会公认的市场经济道德准则。 艰苦奋斗、勤俭自强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企业经营层面上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是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发展空间,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责任意识。从个人生活层面上看,艰苦奋斗既非反对生活享受,亦非排斥物质利益追求,而是提倡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艰苦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提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理性适度消费而不奢侈浪费。 诚实守信、竞争创新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经营是企业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基础,更是企业的美德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漠视社会责任,假冒伪劣,弃信毁约,不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最终还一定会被逐出市场。只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诚实守信,社会的商品流通、合同契约履行和现代金融活动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没有了竞争,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就会失去活力,失去效率。但竞争也有它的规范要求,毫无顾虑地无序竞争,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局只能是游戏规则的破坏和市场体系的混乱。通过竞争推动产品、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创新提升工作业绩和竞争能力,才能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市场主体多方共赢的结果。 利益兼顾、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利益的差别,肯定个人追求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但也要防止利益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坚持利益兼顾的道德准则,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优先和主导的地位,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就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权利,努力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扶贫济困、热心公益、扬善抑恶、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 保护环境、和谐合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从发展战略上看,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从公民个人来看,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要靠社会成员共同建设,由人民共同享有。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形势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机遇,应对严峻的挑战。 二、探寻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高中生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道德主体,他们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独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对道德说教非常反感;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自身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针对高中生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独立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渗透道德价值观教育,必须探寻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在反思经济现象中提高道德认识 学生在对生活里经济现象的观察中,往往会自发形成一定的道德感知,如对拜金主义的反感、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憎恶等。将这些感性的道德认识上升为理性的道德信念,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经济现象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经济生活中是非、好坏、善恶的正确态度和评价。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一目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出示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有关材料后,并没有简单去问:“诚实守信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而是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其原因主要有哪些?”“在‘蛋白精’的研发、推广、使用过程中,哪些人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添加三聚氰胺已成行业‘公开秘密’的环境中,奶农诚信经营可能会损害自身利益,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既从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技术人员的良心、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等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更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诚信缺失的恶果。通过对上述经济现象的反思,学生们不仅认识到政府官员、企业家恪守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且将自己置身其中,强化了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坚守道德底线的道德观念。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诚信”“责任”已不仅仅是用来谴责唯利是图企业和见利忘义个人的道德工具,更内化为学生理性的道德信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在揭示经济规律中发展道德思维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往往很难简单地用是与否、善与恶去评价。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要使他们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能够将尊重经济规律和坚守道德责任有机结合起来,理性作出判断和取舍。如:汇源果汁将被可口可乐全资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在学生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位教师就此话题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围绕“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达成的交易是否违背了正常的商业原则?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进行的这一收购计划要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条件?”“汇源果汁从中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民族品牌发展之路在哪里?”等问题搜集了大量资料。在此后进行的成果交流、讨论会上,学生们从乐百氏、大宝谈到乐凯、娃哈哈、汇源,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经济安全讲到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经营战略,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外资并购利与弊、民族品牌生与死、市场交易义与利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一活动,复杂的经济生活得以还原,深刻的经济规律得以揭示,抽象的经济理论得以活化,学生的道德思维也得到充分的拓展。学生们认识到,把正常的商业行为上升到关系“爱国”“民族”的高度,甚至对其进行狭隘的道德谴责,既违背经济规律、无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道德发展的要求。 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 高德胜认为:“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经济生活不能没有道德,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道德学习的过程。在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将德性自觉转化为德行。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方式提出要求,作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自觉接受生活实践的考验,逐步养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一位教师结合经济生活教学,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支出记账;朴素生活,个人消费不攀比,不刻意追求名牌;保护环境,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诚实守信,保持自己和家庭良好的信用记录;尊重他人劳动,不购买和使用盗版书籍、影碟;关注社会公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智对待外国产品;等等。这些“作业”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需要学生用行动去完成,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理解,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观察发现,这样的“作业”学生是愿意做也能够做到的。一位学生通过对一学期自己学习、生活花费的记账发现,家庭月收入有一半多花在了自己身上,从此花钱变得“小气”了,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变成了自觉的行为。这说明,引导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才能促使其道德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过上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 高中经济论文:“更加注重公平”与高中经济常识的几个结合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一决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我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在经济学课堂中要结合课堂教学贯彻落实这一政策,让学生真正全而深刻地理解党的这一政策,具有重大意义。下面结合高中经济常识教材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更加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市。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再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而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礼会成员之问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是平等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要求必须把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时刻作为我党的根本出发点。建设好中国特色的礼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以同志为卣‘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目前中国发展的实际,及时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更加注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含主义,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正在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2005年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时期。也是矛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这一十字路口,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应该解决好目前收入过分悬殊的实际情况,目前是我党和国家为实现2050年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奋斗的关键阶段,如果社会公平解决不好,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可能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毁于一旦。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高中经济论文:高中经济常识“生产理论”专题说课案 在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中,主要通过专题形式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高中经济常识中的“生产理论”专题,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专题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和高考中的地位。本专题涉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焦点问题,是高考中经济常识论述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所以是整个经济常识的重点复习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近几年本专题的高频考点有: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途径,股份制,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影响等。在学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时,可以联系企业经营者素质,科学管理,信誉和形象,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科学技术的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经济等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是高考重点,也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本专题的高频考点还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问题,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等。其中“三农问”题、建立和完善惠及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就业问题是高考重点。 3.处理教材。根据第二轮复习的需要,首先要构建知识体系,串讲主干知识,同时用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易错点、走出知识误区,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在此基础上对考点进行深化整合,以点带面,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要结合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对同一热点用多角度分析概括联系教材,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说明 1.学情分析。第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主动配合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能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第二层次的学生有努力的愿望和方向,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差,能力非常弱,或自暴自弃,或心存侥幸,无心学习。 2.指导思想。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两头兼顾,既要强化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又要深化整和、拓宽加深、提高能力;既要教知识、提高能力,又要纠正不良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3.教学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高考考纲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往往以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和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为依托来考查知识,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时政热点。(2)多媒体教学法。由于第二轮复习内容多、容量大、涉及面广,同时要有一定的典型例题和时政热点资料,因此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是最佳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思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三、学法说明 在学习本专题时,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习能力。(1)从整体上提出复习要求。如要利用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避免知识遗忘现象,提高复习记忆的效率;在阅读教材时要精读和速读相结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等。(2)个别指导。向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争取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同时加强课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学习障碍。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构建 (二)高频考点突破 1.主干知识串讲。考点一“企业和经营者”:企业和经营者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强强联合;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考点二“产业和劳动者”:三大产业,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罗列知识点、填写关键词的方法,可以再现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查缺补漏。 2.深化整合。要重点分析以下问题:企业经营问题、科技创新问题、农业问题、产业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等。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多角度分析,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企业经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采用科技,加强现代管理,进行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外贸发展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素质,注重树立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塑造品牌;维护劳动者权利;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等。 又如对于农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等。 3.考向聚焦。针对热点考向,选择典型例题,使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熟悉题型。本专题中的热点考向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等。 4.掌握易错点。根据易错点给出相应的试题,让学生通过错因分析和纠错心得两个手段掌握易错点。 (三)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针对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常见问题,适当讲解答题规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四)展示时政热点 展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分析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对知识进行深化整合。 (五)专题过关演练(略)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略) 高中经济论文: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指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创新。分析了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指导的必要性,阐述了学习策略指导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指导 一、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指导的原则 在选择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内容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经济生活课教学目标要求相结合,要有一致性和统一性,相互推进。其次,要依据教材内容突出学科体系特点,把学习策略的理论同教学实践结合,用学习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策略指导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人为本,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是学习策略的实施和推进,要依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和特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注重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堆学习策略进行更正和迁移;三是要以课堂教学指导为主,坚持课堂内外学习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指导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学习十分必要。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制订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和潜能的学习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树立起新教育理念,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把这种学习策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将会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感受与学习方法的传授,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要在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下,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以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3.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都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高效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增加、生存空间继续拓展的状况,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经济生活教学实际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经济生活教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三、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指导 在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以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经济生活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合理设置问题障碍、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较强的学习迫切感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就一定能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 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一些必然的影响,学习目标会使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研究发现,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会影响其学习任务的选择、完成任务坚持性和付出努力的程度。建立学习目标体系,包括学习内容目标与方法、策略目标。在开展之初,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教给确立学习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阅读课题导言等。确立学习目标后要求学生识记学习目标,在目标下有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分层次教学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多层次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教学任务中所表现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所以,要切实采取分层次教学,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 4.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促成行为结构与知识结构迅速互相转化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精心组织各类活动,使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相互补充,促进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歧坪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浅谈班主任教育应以 情 开路 以 爱 服人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他们的工作不仅具有事务性,还具有创造性,班主任不仅要能吃苦,更要动脑筋、讲艺术,用“心”来做事,班主任教育应以“情”开路,以“爱”服人。 【关键词】班主任 了解 心理 教育 成功 “教育者,爱胜过一切。”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感化学生。 同时班主任应是“心理医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了解学生,才能爱学生 任何工作都应该注意步骤,做班主任也不例外,如何逐步深入做好班主任工作呢?当你接管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经过长期观察,本人认为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自制力差 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 3.性格方面的因素 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3)自卑怯懦型,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 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等特点,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和教育,这些所谓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了解学生,才会爱学生、爱心,是青少年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一个老师赢得学生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平时深入到学生中间,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班主任工作,既要客观尊重学生的人性,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有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的空间,又要切实掌握原则,这就是强调人性原则,每位学生在兴趣、心胸方面均具有个性化,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出现千差万别的状况,初中时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足,得到的关爱较少,导致心态不平和,我行我素;或缺乏自信,感觉自己就是不行。针对这千差万别的情况,班主任应该站在“社会”这个平台上,针对不同特点、甚至不同的家庭的背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个人优势,激发热情,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同时,勉励学生不断进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做道德高尚、积极进取的新人。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会更爱学生。 二 涓涓细流,汇成万千大爱 班主任工作要细心,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如某一学生突然缺课;某位同学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的风气等。细心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决定于细节,细节造就精品。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用心,时时处处地完善细节,以细节促进步。脚踏实地从细节做起,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对学生寄予厚望时,是否试着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去搞清楚那些不为我们所知的一些事情。比如学生犯错,教师是否尝试从更多的细节上考虑他们犯错的原因,考虑他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否像朋友和父母一样去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从细微之处入手,实现心与心的交换,对他们说一说贴心的话,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如“小心,别摔着”、“吃饭了吗?”、“多穿点”等这样的行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因为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可以从心灵深处震撼学生,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班主任的爱戴之情。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且处理的事务繁杂,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慎之又慎,切莫因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特别是基础较差者,万万不可歧视乃至嘲讽他们。相反要爱护他们,格外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喜与忧。可见,尊重学生是多么重要。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爱护学生,保护他们那颗纯洁的自尊心,多讲道理,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健康地成长。涓涓细流,才能汇成万千大爱。 教师不仅有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塑造人们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能。正如加里宁所说“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一工程中,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即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既表现为知识传授上的无私奉献,又表现为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更表现为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乃至人生的发展规划和导引。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师只有把炽热的爱传递给学生,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反应,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从小失去父亲,生活自由散漫,加之家中生活拮据,时常发生“顺手牵羊”之行为。我们经多次与他谈心,告诉他虽然失去了父爱,但还有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希望他能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要因为家境不好而低人一等,要在学习上争上游。同时,班委、团支部也多次发起不同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帮助这名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真情暖人心,不久,这位同学的心情开朗了,学习进步了,班级的卫生区经常被他一个人悄悄地打扫好了。在这种充满爱心的氛围中,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还将这回报社会的信念融入到工作中。 三 班主任要有一颗“公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好学生先必须教育好自己,一个班主任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说脏话,然而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却是马马虎虎,这样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是自欺欺人相矛盾的。这个事实就像无声的语言一样对学生耳濡目染起着负面作用,久而久之更胜有声的说教。作为一个班主任,做好自己,再用行动来教育学生,这样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批评教育要与表扬、肯定和鼓励教育相结合。在班级中常有一些后进生,对班级活动与班级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学习不够努力,不够自觉守纪。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是批评教育与肯定、鼓励和表扬教育相结合,在班级工作中,可以设置一些适合他们个性、长处的岗位或职务,利用其长处,发挥其潜能,多给予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如学业上的辅导、行为上的定期总结表扬、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对他们的薄弱之处适时提醒、督促,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即使是适当的批评后也应给予实事求是的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都需要赞美,班主任要不惜赞美之词,寻找时机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前进中不断地改正缺点。 常听同学们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知道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在你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自己也往往早就给了自己一个定位:我是差生。因此经常会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有较强的自卑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包括那些经常违纪、行为散漫的同学。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有天生的表现欲,他们也渴望成功,渴望自己的价值被认可。因此,在班中发现了谁的长处、优点就及时恰当的表扬、鼓励,有目的引导。开学第二个月,我在班里搞了一个主题活动“我为他人找优点,我有优点大家找”。我先找出每个同学的一两条优点,然后,让学生发言,相互找优点。看到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被老师、同学肯定后,学生们找回了他们应有的自信,也有了争做好学生的勇气和决心。 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造就了不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他们如果觉得“老师对我好”了,还能认真学习,一旦觉得老师有失偏颇了,则往往立即会露出撒泼的一面,轻则蛮不讲理,胡闹一通,严重的则会“躺倒不干”,这一类教训不在少数。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工作的“公平性”:对待成绩好的和差的要公平一致;对待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与不好的要公平一致;甚至对待长相漂亮的和一般的也要公平一致……。只要我们真正拥有一颗公正之心,学生会看出来的。 四 对症下药,以“爱”服人 班主任要有宽容的心态,特别是对待有过错的学生,要克制自己,不要说过头话。要了解学生的痛苦、苦闷和孤独,少抱怨、多宽容。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去说服他们,用真诚、执著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用呵护、包容的态度来帮助他们,从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整体,让师生都感受到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第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第三,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学会自省。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抑制不良,慢慢地将心灵受伤的学生搀扶到正路上来。“拉一拉,送一程”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的错误时,我先不忙给予批评和警告,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常我是陪伴学生走一程,相处之中指出发展下去的危险“前景”,帮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让学生自省、自悟。 一次,刚响过上课铃,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一声怪叫,全班皆惊。我见状依旧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地说:“刚才的叫声很好听!请你给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如何?”该生的脸一红,不再吱声。眼看一场要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了。可见班主任工作应以“爱”服人。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件以“心”换“心”的工作,当你用你的真心换来学生的信任之心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甜蜜。它也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取得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切记班主任教育一定要以“情”开路,以“爱”服人。 班主任教育论文: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 摘要:现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蒸蒸日上,教育作为我国的发展支柱之一,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非凡景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班级的管理上却依然存在很多固疾,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本就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生要直面人生的第一次的影响人生的重要考试,长久以来我国对于高考的宣传和政策的“施压”,导致了高中生学习压力过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到了亚健康的状态,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本文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方的学习调研对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难点;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注重学习忽略学生心理发展 高中生直面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高考,对于高考的紧张和重视,不只是高中生和家长,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学子们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为未来的道路收获第一块敲门砖,老师们和教育者们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大有在高一阶段就开始进行“魔鬼”式的教学训练。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更是肩负重任,不仅仅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更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现今的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上存在错误的观点,高考所带来的紧张氛围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在课程的讲解上更要时时动员学生,使其时刻保持对学习的高度紧张。对于学习的重视本无错,知识是现代学生未来发展的资本,作为老师为了学生资本的宏厚,着重学习是人之常情。但是,同时不能忽略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如果我们的高中只能培养出拿分的“机械”,我们就偏离了本来的培育目标。在高考的压力下,每年都有学生出现精神失常的报道,这就充分表明了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老师价值观的树立,长期以来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扭曲。 (二).学习压力的错误疏通 “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提不高的成绩,只有不努力的学生!”这些标语口号,接触过高考的人大多都听过,传统一些的也有“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些口号在给人以动力的时候,同时也给予了压力,当这些思想在现实的打击下,学生一旦军心动摇,这些动力就会立刻转变为压力,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压力还是动力也不过在一念之间。学习压力是一定有的,但是,错误的疏通方式是导致悲剧的元凶。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想要治理什么,重要的是疏通,一味的堵塞和压迫就要面临决堤的风险。在高考的压力的处理上同样适用这个道理。“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你说这样的方式对吗?高中生已经从幼稚的阶段走出来,逐渐成熟,对其实行一些压迫有助于其成长,但是,在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这些“真理”能作为一种鞭挞,使其走到更远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包括班主任也要为学生提供呵护和鼓励,时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健康保驾护航。 (三).“早恋”战争的打响 “早恋猛于虎”,不知何时在高中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眼里已经有了这样的定理。可是那个少年不怀春,少女情怀总是诗,正值人生最美的时候,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恋爱”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在很多老师的眼中这是一段不允许“早恋”出现问题阶段,对于“早恋”分子的通告批评,课堂上训话,课后开导,依然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在年轻的一代——“00”后的成长,这种情况似乎已经到了难以遏制的程度。“早恋”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但是我们双方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四).管理目标的偏离 高中班主任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呢?本质上讲,应该是管理班级使其正常运行,做好班级工作的安排提高大家的能力,在高中这一时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这些看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出了些偏差,更多的偏向与学习知识这一方面。但总体的大方向是向着“提高考试能力”这一点去的,然而这一点并不在班主任的教学目标当中。高中教育管理的目标已经出现了较大偏差。 二、关于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几点建议 首先,正确面对高考压力。老师所承担的高考压力很多时候要比学生大,但是老师尤其是处于领导地位的班主任对于高考带来的压力大多会将其加工过然后在传达到学生身上。最为管理者,自己已经乱了阵脚如何给学生一个自信从容的环境?班主任要更正自己的态度要将高考视为一次挑战,而不是一座翻不过去的山。其次,正视学生的心理。学生在高中阶段必然会出现特定年纪要出现的变化。对于高考压力和“早恋问题”班主任可以鼓励其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同成为优秀的人,给学生讲述何为爱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后,如果可以,请做朋友。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长辈,对于这些新的大脑,可以试着做朋友,通过思维上的碰撞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和备考工作以及身为班任真正的工作任务。 三、小结 我国的教育起于人才,我国的建设需要人才。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每一个下一代都肩负着成才的重担,现今的生活压大,我们的教师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让下一代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独自面对风险和挫折。高中班主任在人才的建设上处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助力,而不是一味的施加压力,高考很重要,成绩很重要,但是建设国家的人才不止出自于高考,我们要在这个岗位上更加尽职尽责的、用心、用爱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学生,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 作者:邹燕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浅论新时期班主任教育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柱,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担负着班级“设计师”的使命,又担负着“施工员”的重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去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 一、用爱感染学生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班主任的爱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的多。师范性也比一般教师大的多。所以,班主任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要用无微不至的爱去感染学生。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如果你什么做的不好,他们就会马上提出,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经过时间的坚持。所以,班主任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一恒,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用爱温暖学生。 根据调查,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也进一步说明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在平时的交谈中学生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密伙伴。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爱是永恒的催化剂。 二、注重道德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与学生成为朋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学生谈话,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批评,或教育,或指点人生迷津,或指出缺点和失误,认为这样就尽到了班主任的职责。然而,这种教育结果一般都是事与愿违,学生往往不领情,有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向事情反面的极端。因此,班主任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学会倾听,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必须学会欣赏,不仅学会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问题学生的缺点和失误;还必须学会赞美,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 四、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 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艺术分析 班级管理既是一项工作,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是最具有挑战性、耐久性和艺术性的工作。作为一个出色的班主任,他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他所带领的班级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着所教学生的素质。我觉得班主任教育艺术对班级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班主任的管理能否得当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些时候会影响学生一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做到对学生充满爱的基础上实施爱的教育,才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苦中有乐。 一、正确给自己定位 如果说学生是那小河中的一叶扁舟,那班主任则是那为其掌控方向的船帆,或许主宰不了小船的意愿,却也为其指引了方向,规约了范围;如果将学生看做茁壮成长的绿叶,班主任就是那雨露和阳光,在需要时帮助其茁壮健康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把握人生的方向及路标。孩子们处于青春叛逆期,渴望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因此,班主任应该有正确的自我价值定位,既不能充当搀着或者背着学生走路的“好心人”,又不能做冷眼旁观、视而不见的“陌生人”,我们班主任要做孩子们的引路人,陌生而熟悉的人生导师。 二、爱心是乐教的源泉,以爱换其心 爱心是师德的核心,爱心是乐教的源泉。我时常把教育家陶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认为这捧着来的一颗心,首先应当是爱心。我清楚地记得一句话:“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何谈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无人不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强调的不外乎是情感对于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才能打动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萌发新的生机,使其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作者:刘闯 单位: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山镇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高中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身兼高考压力的高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多方的压力。在新课程时期,在教育理念转变的情况下,班主任只有真正地转变角色,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角色;教学;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角色特别是班主任的角色是单一的。它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处于核心地位,对班级的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权利没有人可以推翻,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指令。班主任以规章制度和过往经验控制和威慑学生,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班主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但是,在这个个性鲜明的时代,学生更具叛逆性,如以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管理学生,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那么,在新课程时期,在教育理念转变的情况下,怎样看待班主任这一角色呢?笔者根据个人的班主任经验,从几个方面对高中班主任这个角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班主任是学校中班级工作的全面负责人,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中学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高中班主任在中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学生的心灵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扶持,问题出现时的“心理医生”。班主任作为接触学生最多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形成共识,才能形成心灵上的沟通。作为高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相互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这个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班主任所要处理的便是对这群学生进行教育,正确的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2、上传下达,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借助学校组织所赋予的权利能够对班级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合,与学生家长、其他教师之间互通有无,使班级成为一个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由于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班主任便会对学生或者家长产生直接的影响。3、在学生以后的成长中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中国的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何培养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高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班主任要通过对孩子们正确的教育使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人生。4、班主任的鼓励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百次的创造意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被人欣赏,都渴望展示自我。特殊生亦是如此。高中生这一时期已经逐渐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张扬个性是他们这一段时间的重要特征。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寻找和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给他们张扬个性的机会,使他们各显其能。金子要有阳光的照耀才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后进生更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机会,这样他们的闪光点才会被人所知,被人欣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争取更大的成功。 班主任作为专业教师要认真教书,还要潜心开展育人工作。其中,高中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1、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作为高中班主任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身后的文化背景。班主任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这也是专业班主任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班主任往往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功能。具有较高威信的班主任,无论是在学生学习的指导还是日常工作的管理方面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同学们也很乐于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指导组织课外活动。具有较高组织管理、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的班主任通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活动期间,同学们不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开拓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会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4、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高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编的越来越重要,学生各种不成熟的行为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恶果,所以班主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对自己班级学生的了解,在敏感时期和突发事件出现时稳定好学生。利用高中班主任的班级优势,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学业,发挥在指导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让自己的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指导学生,以顺应教学新形势。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身兼高考压力的高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多方的压力,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们身上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仅仅指我上面所讲述的这些内容,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更无从估量。“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班主任只有真正切实地转变角色,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灿烂的光辉,只要我们真正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真真正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重新定位和不断转变班主任角色,我们就一定能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 作者:王正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管理完善策略 摘要: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育人。体育运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的学生对象是运动员,对运动员的教育管理向来是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为了高效管理学生,笔者从班主任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优化班主任管理。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肩负着国家的期待、学校的厚望、学生的未来,如何让班主任众望所归,使班主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这需要优化班主任的管理。 一、深入了解学生背景,做到“教育有依” 对于学生在之前所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应该切实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各方面成绩、奖励以及不足等,都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学生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就要对他全方面负责,因为对学生的前期工作是学生后期发展的参考,对于好的、值得发扬的要给予表扬,对于不好的、有待改善的方面要加以纠正和改变。学生处于成长阶段,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要依个人情况而定,对症下药,为其开出合理的“方子”,方可“药到病除”。因此班主任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良好地发展,必须先打好深入了解学生背景这个基础。 二、了解运动员成长规律,做到“教育有法” 体育运动学校的班主任必做的功课是了解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知道运动员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都从小练习体育,他们的性格大都比较外向、开朗,比较好接触,但也冲动,容易头脑一热而犯错误;他们的爱好也很广泛,比如唱歌、下棋、书法、旅游、表演等,但是运动员大都不爱学习文化课,这是因为从小练习体育,文化课的基础较差,学习没有衔接上,后续的学习比较吃力,形成了恶性循环,再者比赛、集训、调训等耽误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也较多,另外,学生训练量大,造成学生精力不足,学习提不起精神,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但是客观因素再多,也是外因,关键是学生内因。班主任要了解运动员的成长途径和规律,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相应的困难,要把学生的被动情绪变为主动情绪,帮助学生实现质的转变。比如有的学生训练成绩很好,但是苦于学习成绩差,而且自己又比较懒散,此时班主任要做的是帮助他建立学习计划,并且协调其他科任教师,帮助他按照这个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习惯。对于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变动因素比较多,那么班主任就要根据运动员特殊的成长途径,按照其成长规律适时调整教育,动态地进行指导,无论是思想、学习还是训练,“宏观把握,微观调整,具体到人,深入指导”都可以作为班主任教育运动员的一条主线。 三、班主任要做好表率,做到“教育有信” 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程度要高于其他科任教师,因为班主任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训练、生活等多个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像是一位母亲,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孩子的饮食起居,稍有不对,就要教育一番,学生也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适应并延续着这种“母子”情怀。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而班主任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和言行要谨慎合礼,切不可做出让学生失望之事,否则,学生的成长将会受到影响,老师的教育将会前功尽弃。一定要为人师表,做出好的表率,在校园内外都要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要勇于放低姿态,在对与错面前,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千万不要找客观理由搪塞,要把“自我批评”的精神和勇气传递给学生,要让学生理解“自我批评,这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班主任就好像一座风向标,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只有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行为才是正确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关键是时时刻刻都要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要想让学生良好发展,就必须做到德为人师,行为人范。综上所述,要想优化体育运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首先要从班主任教师的自身和思想定位,切实找准实施高效的管理方案。班主任教师如果深入了解每一位运动员并能让每一位运动员信服,且根据实际做到教育有依、教育有法、教育有信,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将来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作者:赵文强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班主任教育论文:高中班主任教育艺术论文 一、感染学生的行为艺术——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所以班主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管遇到开心的事还是不开心的事,都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免疫能力。把对学校的爱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也热爱自己的学校,视校为家,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所以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是极其重要的。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1)我做事喜欢雷厉风行,每周班主任例会或学校布置任务,我都会认真详细地记载并及时将内容反馈给学生并且落实到位。 (2)我言出必行,不管多忙,只要向学生许诺过的事我就一定会完成,自己做不了的事绝不轻易许诺。有布置,有检查。不管有没有课,我都会到班级走动观察班级情况。 (3)持之以恒,班主任工作是长期的,不断反复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主动性不是很强,所以许多方面我都会反复讲解,不断提醒。如提醒他们平常不会的题目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还有每次放假我都会强调交通安全问题等。 (4)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班干部,只要犯错了,都会进行批评教育。当然我也会教育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都尽可能地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 (5)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班主任需具备的能力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果你的课堂很精彩,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考试成绩又不错,学生必然会很佩服你,从心里信服你,那么你的教育才会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 二、班务工作的管理艺术 1.班干部选拔任用的艺术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就成了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个工作做得好,以后的工作会得心应手;这项工作做不好,以后的工作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 (1)干部民主选举法。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通过全班学生民主选举来实现。这是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对高中学生,更是如此。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更应做好选举前的组织动员工作。 (2)特约委任法。班主任为了某种特殊教育目的,如帮助某后进生,调动他的积极性,可以委任他担任某一班级干部。应注意的是,这种委任不应是班主任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最好是通过班委会进行委任。 2.违规违纪处罚的艺术 没有处罚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人并不是完全自觉的,对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对被处罚的人有利,对他人更是一种保护措施。处罚手段是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好,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得不好,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度原则:班主任要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学生自己的认识,对照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如果“量刑”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量刑”太轻,既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 (2)及时原则:学生犯了错误,班级发生了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如果班主任过了很长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 (3)公正原则:对班里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心。 (4)情感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处罚,都必须以爱护被教育者,唤起被教育者的自知为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足取的。 3.班主任赞美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教育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班主任可以想出的方法很多,我的常用做法是: (1)口头表扬法。 (2)喜报表扬法。 (3)“奖品”表扬法。当然根据具体的情况,各个班主任可以想出一些好的奖励表扬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与科任老师及家长的沟通艺术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是同事,也是班级建设的合作者。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应做到坦诚相见、善于倾听、理解宽容、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应注意,每位班主任要做到谦虚为怀,虚心接受科任老师提出的建议,与科任老师齐心合力,共同治理好班级。同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班主任需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1)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 (2)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班主任的育人能力。 (3)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 (4)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以上仅是本人工作中对班务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班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多,班主任老师应勤观察、勤总结、多借鉴,日积月累,我想定会摸索出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作者:石鹏 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艺术论文 一、孝顺是教育艺术的根基 每年“三八”节和母亲节时,我都安排孩子们为妈妈朗诵诗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晚上都要为妈妈洗脚。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当我端着洗脚水放在妈妈面前时,妈妈绽开笑容的脸上却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妈妈我爱你。妈妈的脚像两条小白船漂在温暖的水中,我要用我的双手为妈妈拂去伤痛与劳累,为妈妈消除一天的疲劳,让妈妈快乐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百事孝当先,我相信,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将来最有前途的孩子。 二、师生关系是教育艺术的纽带 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就容易接受教育,他们会敞开心扉,让教师了解到其心灵的深处。一次体活课上,我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打口袋,几个先回班的孩子不小心把我的手机碰到了水里。这几个孩子都吓坏了,急的在班里团团转。有几个同学一看惹事了急忙跑到外面叫我。我刚一听到这个消息也很生气,可我一边往班走一边安慰自己:千万别生气,事情已经发生了,发再大的火也于事无补,只要达到教育目的就可以了。我边走就边放慢了脚步。当我进入教室时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胆战心惊地看着我。我板着脸气势汹汹地走向闯祸的学生,严肃地对他说:“你是看老师的手机太脏了,放进水里洗一洗对么?”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都笑了起来,闯祸的孩子也十分懊悔,承认了错误。 在那天的日记中,一个学生写道:“我们的郭老师像白雪公主一样美丽、善良。她不但没批评我们还把我们逗笑了,我们知道错了,我们爱您。”每次孩子犯错误时,我都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宽容让我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班主任教育艺术是教育园地中的一株淡雅的兰花。我们每一位辛勤的班主任,都要用智慧与爱心努力耕耘,不断探索,使这一独特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永远散发幽幽清香。 作者:郭春玲 单位:吉林油田松江小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管理论文 一、笔者认为,管得了 要先一视同仁,方才能断得了“案子”。要给孩子心理树立一个正面的观念,即家庭背景决定不了学问的高低。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虽身在陋巷,却也自得其乐。贫穷并不能改变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其学识最高这点毋庸置疑。《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孩子抛掉自卑,抛掉束缚,做真实的自己。同时班主任还要跟家长沟通,要让家长改掉老观念。应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没有兴趣,即使学经济也是赚不到钱的。现阶段的努力是为了还钱,可是还上之后,又当如何呢?有兴趣,有天赋,当一个天文学家也是可以富足的。孔子讲“因材施教”,每个人的兴趣不同,那些站在行业巅峰的人才都是从兴趣出发的。金钱、名声、地位都只是一时的动力,只有兴趣才是“恒动”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只需要学习好感兴趣的科目就好。作为任课教师,大部分都会有一种对于自身学科的偏爱之情,上课也总会冒出一些夸赞自家学科之语句。这也是难免的,毕竟,老师是因为热爱才会留在深爱的学科上任教,以期后辈可以学到这里的真东西。 但是,作为班主任,虽然是一专业之班主任,也应该不偏不倚。拿“国学”这门专业举个例子,这里面包括许多课程:经学类、子学类、史学类、小学类、文学类、西域类等等。这些老师毕生研究的古籍不尽相同,古籍中难免会有“打架”之趋势。在这个专业中,经学教研室的老师会认为经学才是精华,但是,其中也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其中又有从古书文字到书写人等等一系列的争执,所谓一家有一家之学术但是,不管有多分化,甚至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到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没有听说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断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曾经是与中国一起,甚至是早于中国出现的国度。在当今,都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断裂,古巴比伦的天空之城如今已是销声匿迹,人们只能凭借想象来构图。古埃及的金字塔,使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却是不得而知。四个文明古国,都曾经经历过异族的入侵,为什么只有中国延续至今?这是源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和而不同”,我们讲究的是“互通有无”。这是班主任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学文学的去旁听一点经济,学经济的多看一些原典类书籍。学文学的人很缺乏逻辑思维,所以,大一期间,学校会安排诸如“大学文科数学”一类的理工科课程,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许多文科学生折在了这里,认为没有用。其实,这用处可大了。且不说看古书时弄不懂“术数”,就说类似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恐怕就要眩晕了吧。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即庄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看来不一定是很好的东西,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时候,不要妄自猜测。比如我们看鱼在水里游很无聊之类的,但是我们怎么知道鱼儿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呢?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即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以上一段对话是不是看起来无比的纠结,如果没有点逻辑思维,是不是很难捋清二者在说些什么?其实,惠子为大家做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是建立在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基础上的,如果庄子的话成立,那么惠子的话也应成立,也就是说庄子不知鱼之乐。如果庄子后一句并不成立,那就更简单了,他确实不知鱼之乐。 而惠子却沿着庄子的套路说下去,最后只得无言以对。所以,班主任应该促进学生对于学科的不偏不倚,有时候看似没有交集的学科能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思想大同才能走得长远。否则,想玩儿点雅趣都困难,也只能呜呼哀哉,干瞪眼睛却无济于事。光是融会贯通还是不够得,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内的探索。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学术权威也有犯错的时候,这时候要做的不是盲从,而是用实践证明真理。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许很简单,只要你的脑子拐个弯。就像英国工程师特雷弗•贝里斯一样,他在 1991 年发明了手摇式收音机。他在看一期节目时,发现非洲人几乎不用收音机,因为所有收音机必须通电,而电要依靠昂贵的电池支持工作。他灵机一动,想发明一个不用电的收音机,而这几乎被认为不可实现。但是,他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想通了所谓的瓶颈,一个“恒动”的弹簧解决了问题。但是,他却在访问各个生产商时受到了阻碍,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他没有放弃,被拒绝后便上电视台推销,争得了一个上电视的机会,在被两个投资商看到后,开始了大批量生产,而这个产品也帮助了无数非洲人“争取”到了一个便宜的获取信息的通道。只要肯动脑子,只要肯探索,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时候,学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探索,这时候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要挺身而出,给学生以支持。要告诉学生,他们还年轻,在学术上的探索总要有阻碍,但是这并不可怕,每个成功人士必然要经历这些的,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永葆探索之心,没有跨不过去的火焰山。与学科教师不同,兼职班主任还要做许多细碎的工作。面对当今的就业压力,班主任应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方向,积极与各任课教师沟通,组织认证社会用人需求,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近早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时刻提醒和动员学生要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锻炼自身的表达与外交能力。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如院、系的学生会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教会学生写简历、求职信,预习或模拟面试。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的就业辅导讲座。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各专业课教师沟通,配合专业教师工作,督促并组织学生就业前考取一些必备的职场证书,以便提高学生就业的“筹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引导学生通过高校网站与人力资源网站的资源共享,充分了解动态的企业需求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使得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寻找与自己所学专业匹配的企业。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有班主任的亲力亲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怀和帮助。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班主任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班主任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对待学生要不偏不倚,不因为家庭背景而轻视学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心环境。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多关注,找找原因,也许是外在的,也许是内在的。必要时可以跟同学聊聊天,不需要多么正式,谈天说地都可以,从中开导,让学生真的把学校当作第二个家。遵循学生不同的性格,对其进行不同的引导,课余时间在同学们自愿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带着大家聚在一起,做些团体运动竞赛,在操场上打几场篮球,踢两场友谊赛,也可以踏踏青。不要老让同学蹲在教室里、窝在宿舍里,多出去走走,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习上,班主任更不要有所偏颇,自己的学科固然重要,别的学科也要提倡学习,现在许多老师都在自学第二专业,也是为学生带了个好头。永远保有探索精神,不论是学生工作还是学科教学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名班主任,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 作者:李立红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班主任教育论文:初中班主任教育艺术论文 一、积极营造班级中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因而班主任应当在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将教育重心放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效率的提高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较好的氛围,这样便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成绩。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具备崇高的人格品质,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分析课程中的知识点。然后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活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就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若是觉得这种方式新颖,可以在以后教学中继续坚持,如若学生反映不好,要及时纠正。这样便易于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公平对待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求一种独立地位,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公平对待。在班级中,即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够喜欢自己,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特别重视一小部分学生,那么,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学生就会抵触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致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因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有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建立。班主任在教学以及管理过程当中,应当细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不单以学生成绩好坏判别学生优劣,对于每位学生的进步都应予以及时鼓励,因为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不断鼓励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鼓励以使其增强信心。比如,某位同学成绩一直都不太好,但教师应当善于寻找这位同学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因为学生在受到教师的表扬后,就会努力完成教师的期待,进而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同样,班主任也应当找出学生的缺点,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一些教育以及辅导措施,以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指引作用 毕业班的班主任往往任务繁重,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绪会随着每次考试的成绩波动较大。因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以在必要的时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引,使学生坚定地向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以耐心冷静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学生有了进步之后要予以鼓励,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尊重学生,因为这个时期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非常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某个学生的不好习惯时,就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点,进而再以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够易于接受教师的建议,重新认识自我。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因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状态的调整工作,若是发现了可疑之处,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进行开导,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走出疑惑。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注重班风的建设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学习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有着较大影响。总之,在班级中,班主任要扮演好管理者这一角色,为班内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氛围的同时还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扫清障碍,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夏海 单位:江苏江阴市长山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教育特征 一、班主任工作应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建立在一个好班级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好的班级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管理,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统筹者来组织整个班级的大大小小事情。在一个班级里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常规训练在日常上主要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在整个班级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整个班级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一个学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荣誉。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应该不惜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主任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与坚韧性,离不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克服困难是意志品质的一个特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知难而进、积极克服困难,这对意志的锻炼大有裨益。班主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进取,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决定付诸于行动,用下一次的成功证明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要经常用先进人物、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教育学生,使他们受到好的熏陶和启迪。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思想。 三、班主任应具有家长般的心肠 班主任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兼严父、慈母于一身,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有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应认真对待,因势利导,春风化雨,切不可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如果学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深情与期望,那么他们将更亲近班主任,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更大成效,因为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时今天,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仅从成绩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我们的班主任应斟酌这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强的”。班主任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放弃班级中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深情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台湾的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班主任就应具备这样的品格。只有班主任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听从班主任的管理,服从班主任的领导。 四、班主任应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一个班级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实情的目标。先从班级的内部开始,可以在一周总结的时候对我们的班级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去探讨我们班级的未来和规划班级的蓝图。让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出一点点贡献。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自觉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也不是强制对学生进行的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学生信心。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看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发展,班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个人才能得到进步。 五、班主任应协调与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有的时候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充分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班主任要时常与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和了解对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了解。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教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六、班主任工作应宏观调控和深入细致指导相结合 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管理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始终坚持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而并非只是班主任的管理对象的想法,班主任应树立班级策划者、指导者的形象,就像一位导演,学生应是真正的实践者、表演者。所以我充分利用每周一的班委会、班会,以及周五的监督班委会进行策划指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着实了解掌握一周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周内我在进行跟班抽查,抓点带面。这样循序渐进,班级常规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 总之,班主任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正实现由蛮干向会干的转变,少费力提高效,这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当代教育者的风采。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认真思考,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班主任工作一定能顺利进行。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艺术性研究 【摘要】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主任起到组织的作用,也是这个班级所有工作任务的首要执行者,带领班级学生更好的生活、学习。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是班主任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学会做好多种角色的转换,既要做学生们的严师,也要做学生们的益友,构建平等交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艺术性展开研究,探讨其如何做好班主任教育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艺术性;师生关系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元素,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正是学校教育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效的、艺术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形成,这也对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关键作用。班级有了良好的、积极的学风,各项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直接引导作用,班主任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责任,以自身崇高的人格魅力吸引班级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2班主任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2.1作为学生们的良师 自古以来,老师这一角色是对学生们传道解惑的重要角色。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是传统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学生们学到知识的一个重要保障。作为学生们的良师,班主任应该体现自身的知识内涵、道德水平等,还要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一般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扮演对于新上任的老师而言比较困难,一般新上任的老师会跟从老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开始,以此为平台,多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于班主任的良师角色来说,还要注意的是把握好“严管”的力度,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过于苛刻的教育管理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得不到好的结果。此外,过于严厉的班级管理可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战战兢兢,师生关系得不到进展,老师将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就无法做到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此外,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因此老师应该有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要重视对真理的维护。 2.2作为学生们的益友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最亲近的一个老师,班主任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班集体里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要一个朋友角度的指点而不是老师角度的教导,因此说班主任也要承担起学生们益友的角色。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们的朋友,首先需要班主任向学生们敞开内心,为师生间的信任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信任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很大的进步。当今社会学生们受到家庭、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知心朋友的交流减轻自身压力,班主任就应该分享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进步。此外,承担起学生益友这一角色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十分扎实,他们对权威性的理论知识兴趣较低,课堂学习效率比较差,但是朋友角色的应用,班主任将会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平近化,这样将会激发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朋友角度的课堂交流方式也将会更好的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班主任通过益友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可以拉近和学生们的心灵距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样以来,班主任也将会赢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尊重,师生之前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性的具体方法 由于班主任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提高自己教育管理的艺术性,不断总结自身经验。 3.1分析所在班级学生状况 每个班集体学生的状况都不同,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等等,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前首先就要对学生们的这些状况有所了解,因材施教,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学习状况后,才能真正起到关怀学生的作用,每一位学生也将因此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班级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还可以避免学生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将其引领到正确的道路来发展。 3.2关爱学生 关爱都是相互的,班主任用关爱的态度教育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反馈给他关爱。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多接近学生、关爱学生,尤其是那些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感到集体的温暖,学生才会更加乐意融入这个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努力争光。此外,班主任还承担着老师这一重要职责,既要做好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又要做好传授解惑的本职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班主任将会赢得更多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3合理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评价仅仅以学生成绩为单一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提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变得丰富,重视对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对于学生们犯的一些错误,班主任也应该学会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不怕学生犯错误。对于小错误,班主任应该从容对待,及时指出,对于大错误,则需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对于学生的知错就改行为,班主任要作出表扬。此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重要作用,做好班干部的选择、培养工作,及时掌握班级的各种动态,这也可以很好的培养班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 4结语 总的说来,班主任这一职责有着极其繁琐的工作任务,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热心,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承担起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作好和班干部的配合工作,必定将把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 作者:周红 单位:十一师职业技术学校 班主任教育论文: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分析 摘要:在教育中,每个阶段都有其阶段目标,对于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有被管理者的配合外,还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指向灯,其管理水平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长足发展。根据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艺术进行探讨,分析初中阶段班主任管理的艺术形式,并根据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管理;管理艺术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非常关键的转型阶段,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世界、社会、人生的认识还是懵懂的,于是,这就给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的展开,而良好的氛围营造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和协调。班主任有责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负责引导及管理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健康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概述 中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工作职责应当从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展开教育、指导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有纪律的新时代公民。初中班主任工作展开的中心是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及身体素质,同时还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心,根据其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来进行针对性管理,保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还需要联系本班的其他任课教师,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多联系、多沟通,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解决工作问题,做到共同进步。班主任工作的另一重点是教学管理,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的,除了担当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外,还作为一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现状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学生掌握程度等来落实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同时还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针对性地学习计划和评价体系,制作好相关的学生档案和教学辅助计划,帮助学生有层次、有计划地向预定的目标前进。班主任的管理艺术要在学生、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将各种技巧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2初中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 初中班主任要基于其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具备多种基本素养,要根据本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管理。 2.1思想上要做到淡泊名利 作为一个社会人,受到社会上种种的诱惑,对名利都会有一定的欲望,而名利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正确的名利观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在实践中起到榜样作用。只有自身拥有正确的名利观,明确自身工作的理念,不能为了一丝名利而严重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教学队伍质量。教师要从思想上做到淡泊名利,从自身出发,排除异己因素的干扰,才能不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2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学理念代表了班主任的一种思想觉悟,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教学理念同时也决定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标准与方向,这种标准和方向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中从一言一行上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教师的思想不能顽固不化,要与时俱进,时刻掌握当下热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更好地与学生融成一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3树立整体发展的概念 现下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前的初中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干扰因素,极易出现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及自理能力差等情况,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班主任需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潜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性的发展,让学生尽量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会基本的为人处事方式,能够和其他同学进行正确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自身荣誉感。 3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班主任要管理好学生,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跟学生做朋友,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善于表达对学生的善意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管理中要做到以德服人,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耐心和恒心,让学生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主动打开心扉,那么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初中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做到民主管理。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其性格都是独立的,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班主任要以真诚的方式告诉学生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班干部的人选,不要只从成绩角度来看待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发自内心服从教师的教学管理,这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管理工作。目前很多教师还是老一套的思想,认为学生只要成绩优异就可以了,这种观点一定要进行纠正,虽然说努力学习是一个学生的最基本职责,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是同样重要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灵活地进行学习,拒绝“死读书”现象的出现,用发展的目光看待班级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各项有益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德育是初中班主任教学的一个重点,进行道德教育,要秉承宽威相济的原则,对于学生的进步,要主动的赞美和鼓励,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地职责,要采用合理正确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 4结语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征,基于初中教育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班主任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初中教育中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当是倾听者,在实践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批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进而对学校的长足发展起到有益作用。 作者:陈冬梅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万张镇中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研究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步骤,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学习时,班主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否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心得之中的管理特点为切入点,对小学教学管理之中的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推动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创新 1引言 小学生应自我保护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教育学改革模式步入深水区,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提供更多优秀的经验和方法,促使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研究的意义 2.1提高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质量。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心得大多是有经验的老师对自己管理工作的总结,因此对此进行研究能够为其他在小学教育管理之中的初出茅庐者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方向,而提高其教育管理质量。另外,许多小学班主任也通过对这些心得的了解找到自身管理方式上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化的改正和革新。 2.2推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改革。通过对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心得的研究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提供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也能够促进小学教育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的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对前人总结的教学管理新的研究并结合时展的新形势来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推动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管理的改革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2.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每一位小学班主任的认知结构以及教育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对小学教育管理有着自己的不同认识。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的研究之中能够集聚每一位小学班主任对教学管理理念的认识,并了解同行的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经验,这一点不仅能够做到求同存异,还能够促使教学管理者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的管理特点 3.1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时代的急剧变化要求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传统的应试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教学管理和引导时,需要班主任了解时事发展的最新动态,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之中,真正的让自己的管理模式与理念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3.2统筹兼顾,体现全面性。通过对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的研究可以得出,管理者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率,还采取素质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全能性的人才。 3.3管理及时,体现引导性。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对新生事物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因此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明确提出对小学生的管理应该做到及时有效,一旦发现学生有错误的行为,要进行及时准确的干预,并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4加强沟通,体现民主性。沟通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在小学教学管理之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除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还需在课堂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也曾明确指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应仅仅局限于师生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小学班主任通过平等互动的沟通来树立亲切和蔼的形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的管理方法创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在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之中,要求小学班主任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这一点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4.1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因为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行为规范,因此需要小学班主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其中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作为最有效的途径被诸多老师所运用,做到这一点要求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找到学生的优缺点,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奖励机制的建立,对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进行放大,并引导学生进行缺点的改正。 4.2分组管理和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的自制力,认知结构以及教育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之中提出因材施教和分组管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状况的了解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组教育与引导不仅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还真正的遵从了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3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建立健全有效的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也是小学教学与管理之中的关键。通过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这一点不仅能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管理依据和管理方向,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4用学生来管理学生。在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心得之中,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起着极大的作用,但是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综合运用也必不可少。其中老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素质教育之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要求小学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来选择有责任心以及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以此作为奖励机制之中的一部分,这一点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班级归属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4.5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在素质教育之中德育作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对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的研究之中发现,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管理与引导,除了需要规范学生的言行之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将德育作为教学管理之中的重点。 5结语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通过对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心得的研究,不仅能为诸多小学教育者提供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更能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彭艳平 单位:铁东区石岭镇中心小学校 班主任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学校中的诸多工作都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主任正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是连接学校、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等多方关系的纽带。作为班级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具有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大家对班主任在学校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认识较为充分,但一部分教师不愿干,一部分教师不会干,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缺乏一种探讨研究的良好习惯,高耗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品牌形象。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专门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句容市实验小学、句容市郭庄中心小学和赣榆县班庄中心小学的教师。这里既有苏南教师,又有苏北教师;既有城区教师,又有农村教师;既有现正从事班主任的教师,又有非班主任教师。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5份,其中有效问卷250份。调查显示,班主任的教育研究现状不容乐观。 一、应付型班主任不愿研究 学校中多数教师缺乏担任班主任的热情,主动愿意当班主任的教师仅为10.12%。由于现在的学生管理难度大,学校管理、社会、家长、安全责任问题、课任教师等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压力大,以及班主任费不能令人满意等诸多原因,有63.16%的班主任感到工作压力大或较大。因此,一些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更不想搞班主任工作研究。在有些学校,“班主任荒”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即使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迫于学校的压力,迫于晋升职称的需要,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班主任工作对于这些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份无奈的“份外之事”。有70.09%的班主任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回报落差太大,也有一些班主任缺乏做好相应工作的热情,没有维持发展的动力,难免会以一种敷衍应付的心态去面对:对学生放任自流,对问题视而不见,只要班级不出大乱子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班主任恐怕连最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都很难到位,还怎么可能去进行班主任教育研究? 二、事务型班主任无暇研究 据调查,有71.43%的班主任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搞科研。班主任相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工作繁忙是肯定的,因为学校中与学生有关的大小事情几乎都是由班主任来具体落实。很多班主任也因此整日陷入繁琐的班级事务之中而不能自拔,上级部门安排的活动、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是非抓不可,而又似乎永远处理不完。尤其是一些新手班主任尚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却仍收效甚微,最终挤占了应该用于思考与研究的时间。其实,教育研究就是要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它与平时工作并不对立,而应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班主任只有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班级当作自己教育研究的基地,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才能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 三、经验型班主任疏于研究 虽有57.03%的班主任认识到研究能力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一些班主任又觉得科研很神秘,因而害怕搞科研。尤其是当一些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已基本适应学校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常规要求,便满足于能管好学生、带好班级,停滞于经验型阶段而不愿再多前行一步。他们总是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离自己很远,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搞科研。其实教育科研有三种形态: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班主任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是指研究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由反思进而提高专业的理解力及技巧,从而改善班级工作实际和学生生活处境的全过程。在行动研究方面,班主任有绝对优势:一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越的实验环境。因此,只要班主任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行动研究,大胆尝试,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摸索型班主任不擅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认识到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产生了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强烈愿望并努力实践。调查表明,已有40.93%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为自我探索,缺乏科研基础和方法。因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一直作为教育理论的旁观者和消费者,等到真正想搞科研时才发现自己缺乏科研最基本的素养,不熟悉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原则,不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简直无从下手。调查显示,有21.05%的班主任因缺乏科研基础和方法而放弃教育研究。因此对于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虽有心通过研究来解决却又无能为力,只得望“研”兴叹,最终不了了之。班主任的研究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自身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加强广大班主任的科研基础和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在现今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全国中小学约有440万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影响着近2亿中小学生。可以说,班主任自身素质如何、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班主任。教育研究是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此,我们应该有些实际的行动,以有效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王辉 单位:句容市教育局教研室 班主任教育论文: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一、高中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现状 1.学校对于高中班主任选择及培养的不严谨 在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严谨科学的班主任选人体制,一般就是由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和主科老师担任,还有就是学校用人唯亲,甚至有许多班主任都是找关系才担任的,这对与班集体的教学教育管理也是起着一定的反面影响。其次,现在的好多班主任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的升学情况,这就大大忽略了学生三观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学生的其他科目的课时霸占来集中补习一科。 2.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互相不了解 我国教育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但是在高中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这就大大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且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述和要求,只是以班主任自己的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管思维和发散思维。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1]。此外,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在家庭了,可是在除了在家长会上老师与家长能有简短的交流之外,在平时都是通过学生在中间传递信息,也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家长了解老师,久而久之,双方的阻碍和矛盾便会萌发,最后影响学生的学习。 3.班主任教师缺少对后进生的关注 以我们学校为例,某班级有60人,其中有15人左右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不是很端正,针对这样的后进生团队,此班班主任基本上采取的是无视和忽视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只要是不影响整体教学和班级成绩即可。现今的高中之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其实对这些高中生是不公平的,这样的班主任在师德方面的体现也是不足的。 4.教师忽略了班级集体的作用 其实严格来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由于体制和升学的种种因素,学生往往是属于被支配的角色,班主任一般将班级的所有规定和流程都安排好,学生只需服从,在管理上,虽然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完整的班级干部机制,但是学生干部往往只是实施者和班主任口令的传达者,并不能对班级的整体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班主任教师在管理班级上的完善和创新措施 1.学校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创新的班主任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应该由“人治”变为“法治”,建立一套严谨而又严格的班主任用人标准,不能随意的由某人或者某领导一人决定。其次,要实行暂定规定。如果某个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期间出现问题,校方应该及时发现并讨论对策,能者上,庸者让,次者下。最后,班主任之间要建立自我管理制度,定期有负责人带头,进行分组总结和讨论,互相汲取经验,互惠互利。 2.高中教师要多和学生的家长沟通和交流 在高中,班主任如果单纯的是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那是片面的,是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还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交流。现在,好多的家长觉得,自己将学生的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就行,认为把教育以及学习的工作交由班主任以及各科任教师负责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的[2]。教师们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环境,还应该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教师以及班级的教育管理条例,从而取得家长的理解及配合,最后达成共识。在积极的家校交流互动中,能够有效改正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思想,有效增强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只有这样班主任和家长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透明沟通,对学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班主任要重点关注自己班级的后进生团体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班主任,我认为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很关键。后进生一定有自己的优点,老师应创新的进行赏识教育,尽可能看到后进生身上的潜力,激励后进生将这些闪光点作为发展的起点,通过努力把优点进一步发扬,这样就达到促进后进生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首先,班主任应该对每一位后进生进行一定的关心和爱护,改进后进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而且在日常学习中给予鼓励及激励,这就有利于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心。其次,老师应多注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和培养,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防止学生有心里上的不平衡。 4.班主任要创造性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班主任教师发发挥班集体的重要力量。班级团体里面的每个同学都对整个班级的建设和班级的水平起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既要重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要结合日常学习、学生品质、能力等方面选择及培养能够协助自己管理好班级的助手,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还要强化班级组织的纪律教育。班主任在进行班干部选拔之前,应该强化班级组织的纪律教育,以使学生意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让他们明白个人要服从组织的安排,这有利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高中现阶段而言,班主任作为班级学习的领导者,必须树立合理的教育观,促进对学生个性的研究,要创新思想、转变管理方法、民主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的主体作用。 作者:陆金欣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 班主任教育论文:大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定位 本文作者:王庆义 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46所;在校生966万人,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1.5%[1]。在高等教育整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储备不能适应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严重不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采用了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与本科院校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不同,高职院校大量的学生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由兼职班主任承担的。由于高职生的文化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偏低,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借鉴普通高校辅导员制的同时,通常采取以班主任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双轨制管理模式,以加大管理的力度。还有的高职院校把专业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融为一体,按专业成立了教学部或教研室,辅导员融入到专业教学部或专业教研室中,每个班再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不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在发挥专职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作用的同时,都应充分意识到班主任这一角色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学生的班主任,应结合高职生的年龄、文化、心理特征以及培养优秀职业人的育人目标,对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侧重点等问题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代表学校对班级工作全面负责,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在政治思想、业务学习、业余生活、工作就业等方面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约束能力薄弱的现象,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可塑性很强的阶段,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学生做人和成才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模仿和崇拜,班主任的工作作风也会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建设。在对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帮扶上,班主任自身的学术功底和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做人和成才的引路人。一般而言,学术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群众威信高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毕业后学生的社会评价也较高。 (二)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高职学生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及时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才更容易与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班主任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广泛和学生交朋友,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合理诉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培养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以后,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得到强化,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明显增多。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萌发出责任感和自豪感,自律意识显著加强。班主任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在教学业务、科技创新、操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师生之间也容易产生良性互动。因此,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不高,文化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处在青春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班主任的教育、引导甚至必要的约束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培养选拔一批学术水平高,责任意识强,既热心学生工作,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兼职班主任队伍十分紧迫和必要。作为一名兼职班主任,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以下5点基本要求。(1)廉洁———班主任首先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秉公办事。要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为人师表,争做优秀。(2)公正———正人先正己“,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2]班主任工作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做事公道正派,遇事多与学生沟通商量,处理问题要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3)宽容———班主任要有爱生之心,怜生之情,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牢记总书记告诚的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俭朴、宽容的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4)勤勉———班主任要做到“三勤”。一是脑要勤,遇事多动脑筋,做到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上要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腿要勤,多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为学生排忧解难。三是嘴要勤,多讲理少指责,多引导少谈论,不恶言伤人,不阿谀奉承,不说三道四,不言不符实。(5)务实———坚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中做到既有安排部置,又有检查督办,充分发挥班委会、党团支部的作用。善于用“十指弹琴”的工作方法,有先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班级工作的不断深入。 三、工作重点高职院校的班主任绝大多数是教学一线的业务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又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高职特有的培养项目贯穿其中,凡此种种都给班主任工作加大了难度,导致工作随机性强,杂务事多,牵扯较多精力。因此,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突出重点,举重若轻,删繁就简,纲举目张。作为高职院校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牢牢把握培养优秀职业人才这一主线,把安全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持续学习能力等职业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三种意识”(1)生命、成长与安全意识———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有效把握和提高生命的质量,拥有健康的身心和体魄,是成就人生和事业的基础。班主任要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生命和成长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善待自己,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要加大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饮食安全的教育力度,确保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遵纪、守法与公民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公民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校期间要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毕业后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更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义务,避免伤害他人和防止自己受到伤害。(3)知识、学习与社会服务意识———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立足社会的资本,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人生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和社会竞争能力。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定位,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遵守职业道德,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四个学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3],这也是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人的一生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取得成绩的大小,与年轻时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特别强调,当代青年学生必须加强个人修养,改变不良习惯,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班主任教育论文:班主任教育活动中的谈话艺术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说起教育,作家契诃夫一语破的。谈话教育,是班主任教育中最常规性的教育方式,是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谈话教育,学生能充分感知到老师的浓浓师爱以及闪光的人格魅力,并受到感召和激励。班主任要想和学生顺利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掌握必要的谈话艺术。但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甚至千差万别的行为或思想问题,都需要老师分门别类地加以引导、教育。给每一个孩子都多一点关注、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谈心,交流鞭策。不仅能温暖孩子的心灵,甚至会在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有的学生通过和班主任的谈话,解开了思想疙瘩,焕发了青春热情;有的学生却因为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这说明,谈话不仅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 一、充分了解谈话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培养人和培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才是因材施教!”我们的学生都是个体的学生,每一个对象都是与众不同的,包括性格、好恶、家庭环境等等。所以,老师要充分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需要老师满怀高尚的情感去关注每一个个体(于漪语)”。班主任在与之谈话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和问题性质,清楚哪些缺“钙”,哪些缺“钾”,哪些缺“碘”,提前备好谈话的相应切入点。这样的谈话才不至于陷入盲目,并能争取主动,将学生引入到自己的教育轨道之中。 二、把握恰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场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机遇稍纵即逝,教育的时机也是如此。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氛,会产生不同的心境。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时,恢复了心理平衡,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学生A,一个好动症孩子,聪明但缺乏基本自我约束力。上课时经常无来由地扰乱课堂,但自尊心较强。某次数学课后,他哭着来找我,述说着课堂中受到的委屈。原来,数学老师批评他成绩差,不经意地说了他“是个笨蛋”,这让他无法接受。听后,我顿感时机来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坐在我对面,让他讲述经过。待他情绪稍为平复一点后,我跟他进行沟通。慢慢地,他很安静地听我分析:身上的优点、可以改进的方面、我希望看到的另一个他等等。那次谈话以后,该学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自觉了,也有了纪律观念,毕业时顺利考上高中。教师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时机,此时春风化雨的教诲就会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同时,与学生交谈离不开具体场合,交谈场合是语言交谈赖以进行的外在环境而且对交谈亦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场合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对语言交谈有诱发和暗示作用。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令他兴奋的场合会侃侃而谈;相反,一个很爱说话的人,在特殊的场合,也会沉默不语。这充分说明谈话场合会影响人的言语行为。谈话场合可以选择办公室、教室、操场、餐厅、路上等,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因此,一次成功的师生谈话,必须选择好时机和场合,两者缺一不可。 三、平等相待,真诚交流 要取得良好的谈话效果,班主任的姿态尤为重要。这种姿态就包括谈话时师生位置的思考及问询探讨的语调变化。如果老师威严地坐着,学生木偶似地站着,这不是谈话,更像批斗。班主任谈话时,必须平等待人,坚持用民主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他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点拨纠正,千万不能板起面孔,当众讽刺、挖苦,揭他的老底儿。学生B,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寄住姑姑家。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引导和监管,该生不思上进,沉迷网络游戏。有时晚上溜出来上网,彻夜不归。在特意准备后的一个放学时刻,我找他谈话。在学校操场上,我们边走边聊。从他的爱好开始,说到班级需要他帮助管理,并告诉他,可以把我当做自己最信赖的朋友,最亲近的家长,我喜欢和他聊天。我逐渐发现,他开始接纳我了,并且非常坦率地分析自身的问题。我们走了一圈又一圈,说了很多的心里话。我笑问他:“走了这么多圈,累吗?”他赶紧说:“不累不累!我感觉很特别,很舒服!”后来,他竟成了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可见,在谈话的过程中,应始终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正在关心爱护自己,自动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不设防”的和谐关系,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心情舒畅地领会和接受。因此,班主任谈话时,必须以平等地位和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爱就像父母的爱一样温暖,从而在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四、学会倾听,激发学生的交谈欲望 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多数学生表面上敬畏教师,其实在内心深处,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信任的。如何让学生在谈话过程中,能把心窝子的话掏给老师,也需要老师的倾听姿态。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倾听相对于他来说就是受到了一种厚爱和尊重。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仅需要老师积极而耐心的态度,更需要老师尊重学生表述的话题,做到换位思考。在问询情况或需要学生自我分析时,老师要做一个目不旁观的倾听者,用智慧的语言,精炼的点评激发学生的交谈欲望,使学生毫无顾忌地对教师说实话,表白自己的心迹,从而叩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到学生真正的心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学生打开话匣,就是在进行道德的自我教育。有的学生会与我们交谈各种的话题内容,包括生活、学校、家庭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如果及时引导,加以妥善处理,就会大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五、话语委婉亲切,表扬批评兼顾 春风拂面是温柔,秋风劲吹是斗争。老师是学生心灵大厦的建造者,给予学生心灵的只能是温暖和爱抚。在与学生的谈话中,班主任谈话的态度要尽可能平和,话语委婉亲切,尤其对差生,把他们看成是“受了伤的花朵”,伸出温暖的手挽救他们,他们就会把班主任当作亲人,鼓起改正错误,重新振作的勇气。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问题非常严重,老师也应举重若轻,点到为止,切不可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对于学生所犯之错,不可一味指责呵斥。来个“先扬后抑”的谈话未尝不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优点,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他的过错,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优点,也不至于失去努力的信心。 六、结合谈话目的,灵活谈话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前,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找谁谈?针对什么情况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个体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要部分教育还是个体教育?每一次的谈话目的不同,谈话方式应有所区别。学生C,一个内向而木讷的女生,中下成绩,极不自信。初三第一次考试后,成绩一塌糊涂。我通过观察分析,在课堂上集体教育效果不佳,在校园这特别的环境里也容易给她压力。我与家长商量,决定在一个周末时间,来一个“意外相遇”。于是,我们师生在大街上相遇了。起初她看到我很紧张,但看到我笑着和她说话,又不好离开,只有跟着我“逛街”。我一边用周围来去匆匆的行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转换话题,慢慢地说到一个人的自信心以及潜力的自我激发问题。 她听得很仔细,并不时地向我询问一些她困惑的问题。那是一次非常温馨、非常贴心的真诚交流!她毕业后,就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让我没想到的是,去年暑假,她和一个同学专程来看我,并告诉我一个特大喜讯:重庆大学毕业的她,在强手如林的竞选中,获得了国家资助前往英国剑桥留学的资格(全国共30名,重庆有3名)。她说:“老师您不知道,我永远都记得初三那次特别的谈话,您的每一句话都言犹在耳,我都把它们记在心里。无论高中还是大学,我一直都坚信自己很优秀,我要证明给自己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班主任在谈话时一定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培养学生坚强自信、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助推他们更好地掌控人生的航向,更执着地追逐他们的人生梦想。 作者:何建兵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仪在船舶计量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运输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就针对船舶做好相关的计量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而传统所普遍采用的测深钢卷尺计量方法,因受到测量器具与人为性操作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各种误差情况时有出现,因而随着我国船舶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在进行计量操作时亟需采取相关的电子测量仪器。本文就基于对电子测量仪的构造及其原理的分析与探讨,来进一步阐述了其在船舶计量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电子测量仪;船舶计量;构造;原理;应用 近些年来,在船舶计量方面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发展迅速,尤其是以电子测量仪器为代表的计量设备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为滞后,完全无法满足于快速发展的船舶计量需求。为了提高我国船舶计量管理的水平,我们不但要尽快加强对有关计量技术的学习,同时还应引入先进的电子测量仪器,尽快追赶上国际水平,以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有效维护。 一、仪器构造及原理 本文就以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所生产的HERMetic UTI2000 TOUCH电子测量仪器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电子测量仪器的仪器构造及原理。这一测量仪器目前在船舶计量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被用作于大型容器当中的液体空距、温度和底水计量方面。其可借助于尺砣上的电子传感探头,依据声波位于不同介质环境下传播速度差异来实现对于液面的精确定位,同时通过超声波的传输时间长短来就超声传感器和被测量介质之间的位高情况,具备一体化的测量效果,可实现智能化的自主校正,具备良好的测量精准性与稳定性。 (一)仪器构造 1、电子传感探头 这一部分内容就包括了导电性、温度传感设备、剩余空间、参考高度等内容,其还具备一项磁性开关,在将探棒伸入进储油罐内实施测量作业之时在通过两处位于存储罐底端位置的磁铁之时便可将探棒当中的电源开启。 2、电子终端 此部分仪器就包括有指示灯、显示屏、键盘、蜂鸣器、变压器等。其作用价值主要是通过将由传感器所获取到的信号转换成为蜂鸣器声响,同时指示灯发出闪烁并将数值读出并显示。将所测量介质的温度、稳定性、导电性及相关信息显示于显示屏之上。 3、存储管 这一仪器主要是通过不锈钢所进行制造的,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可对传感探头发挥出较好的保护效果,在存储管当中安装了快速连接探头,仪器设备能够十分高效的被安装至船舱计量口阀门位置,其上端安装有顶盖,能够在不应用时对传感探头起到一定的固定及保护效果。 4、不锈钢卷尺 不锈钢尺是传感探头和显示单元信号传输与地线连接的重要中间介质,在卷尺的两面都印有一定的刻度值,其中一面为公制刻度另一面为英制刻度,在进行船舶计量时通过观察其刻度数值便能够准确的了解到反应点与读数标识间的距离,卷尺读数窗口具有明确的读数指示与视窗刷;其中所预先设置的清洁器能够有效的预防运输介质被吸入外壳当中,在清洁器上设置了两个开关按键,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用作维护的工具。 (二)仪器原理 仪器传感探头即为不锈钢管,在其末尾出封闭有PFA头,主要是应用在对于高、低粘性液体的测量过程当中,其具体涵括有温度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导电电极等设备。能够通过一次测量便可完成对于船舱以及储藏罐体静态容器空高液位、温度、底水等四方面指标的测量。 仪器空距感应设备主要是采用两项压电陶瓷板以及电子电路所共同构成,在感测探头一端被浸入至石油液体当中,接收器即可获取到所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同时将其所测得的各类信号及编码发送至接收器来引起蜂鸣器的持续声响,进而便能够实现对于空距的测量。通常在设备出厂之前已经对于传感器进行了校对验证,因此在投入应用之后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已经无需再对其空间与界面进行调节处理。 温度传感设备是由铂电阻温度检测设备所构成的一种元器件,其更多的情况下是被安装于温度电极当中,为了能够将测量反应时间尽可能的减短,在此电极当中便添加了一种导热体,能够将温度检测元器件所发出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传感器电阻式温度检测器元件电阻值对于温度特性曲线均会存储于传感器存储器当中,且由于船舶发生偏移或是漂移等情况而产生出的误差值均可通^安装于传感器探棒当中的微处理器来予以校对与补偿,微处理器能够将更多的数据信息予以串行化同时将之显示于控制面板,将所测得的数据如实的显示出来。此时若要对传感器亦或是卷尺再进行更换也无需再次予以校对验证。空距、温度转换和设定等相关操作均可借助于控制面板来实现。 在对介质界面进行检测之时,主要是利用单个测量电极与接地电极间的导电性来对液面分界点进行测量,在仪器通过非导电液体空间进入至导电液体空间之时,传感器导电电极和与之相关的电子电路编码信号便会将蜂鸣器声响从长时间的持续,转变为中间存在一定间隔的声音,进而便能够完成对于介质界面的精确测量。 二、在船舶计量中的应用 (一)参考高度测量 在船舱计量口阀门处正确连接仪器,同时做好对地线的连接工作,卷尺清洁器应被设定为关闭状态,开启舱计量口阀门同时启动电子测量仪,之后将不锈钢尺的把手旋转按钮松开,持续放入到船舱罐体当中,促使传感器能够完全浸入到所要测量的介质当中,在传感器触碰到基准底板后,按下开启按键,把仪器转换为浸入与温度存储单元,其中“+”键能够切换出仪器的浸入功能,在此过程之中偏移量往往采用毫米为单位而展示于显示屏上,同时蜂鸣器每间隔2s鸣响1次。持续下放传感器直至其触及基准板蜂鸣器连续鸣响即可逐步将卷尺卷收直到蜂鸣声完全停止,在此过程之中要做好对显示高度的记录工作。 (二)空高测量 使卷尺清洁器处于开启位置,同时卷回直至蜂鸣器每间隔2s鸣响1次。而后关闭卷尺清洁器在传感器和船舱储罐当中的存储介质发生接触后,对蜂鸣器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会即刻使其转变为持续性的蜂鸣,此时应当位于反应处逐渐下放传感器以确保能够实现更加精确性的测量,相应的这时面板当中所标识出的数值即为剩余的空间高度。若仪器数值标识与剩余空间高度存在出入时,应当对读数采取及时的更正处理。 (三)温度测量 在对船舶存储舱体空高完成了测量工作后,即可调整仪器至温度测量处,依据空高测量数值来选取适宜的温度测量点,将曲柄把手旋转按钮松离,持续下放卷尺促使传感器可进入至规定液位高度,将传感器在这一液面高度进行摇晃,以保障温度探棒能够逐渐测得附近介质的平均温度。温度对于介质稳定性的影响信息会交替显示于仪器面板,在其所显示的数值趋于稳定后便可进行读取并予以记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应用便携式电子测量设备,不但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且其功能种类十分多样,操作起来也十分便捷,同时还可极大的提高测量作业的安全性,有助于降低油耗及污染情况,可大幅度的提高计量工作的精确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介质温度、液位与底水的精确测量,在船舶计量方面作用价值巨大。 电子测量论文:浅谈电子测量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科技力量也不断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也不断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电子测量”这一名词就出现在我们大众的视野。并且也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到各大高校,之后就不断的被运用到各大领域中。电子测量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我们就电子测量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电子测量 应用与发展 虚拟时代 一、电子测量 如果我们想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就必须通过测量来实现,而在所有的电子技术中,能对研究对象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评价的只有测量。那么电子测量到底是什么呢?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也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主要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等对各种电量、电信号的性能进行测量,而且也可以通过各种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 二、电子测量的特点和作用 电子测量被广泛的应用,其自身肯定具备了其他技术所没有的特点。首先就是电子测量的测量量程广。量程,就是仪器测量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而我们所要测量的大小差距较大,这就对测量的要求更高,量程广就是电子测量技术的显著特点。其次是电子测量的测量速度快。因为电子测量是通过电子的运动和电磁波的传播来进行工作的,所以测量速度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当然不止这两个,例如测量准确度高、频率范围比较宽等也同样是电子测量的特点。 电子测量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大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意义。电子测量的出现使人们认识了电磁波,对波的了解更加深入;显微镜的不断换代,使人们发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门捷列夫用这句名言肯定了电子测量的作用,可见电子测量在科学发展中至关重要。 三、应用与发展 电子测量可以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变为电量进行测量,这也就是广义上的电子测量。而狭义的电子测量则包括更多的方面,如能量的测量、电路参数、信号特性、设备性能的测量等。电子测量的出现也使一大批电子测量仪器出现。这些仪器经历了从模拟仪器、数字仪器、智能仪器,最后到虚拟仪器的发展过程,到达了二十一世纪电子测量发展的前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也就对电子测量提出更高的发现要求,所以应该致力于电子测量技术的深入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测量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加大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融合。计算机、通信是这几年来发展速度飞快的信息技术,电子测量依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电子测量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的应用更好的结合起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看到电子测量技术在计算机、通信行业中的应用有更好的发展。 2.制造技术趋于现代化。针对电子测量所研究制造出的测量仪器也不断的发展,但应该加快其发展。在国外,EDA、SMT等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制造质量。而我国也应大量采用CAD、等技术,实现技术的“模块化”,使测量仪器的研究周期不断缩短,这样就是电子测量仪器更新换代加快,有效的提高我国在电子测量领域的发现水平。 3.电子测量仪器的通用化。传统的测量仪器过多的依赖于硬件性能,这就使电子测量仪器在科技领域中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硬件性能的操作、控制等在一定条件下会使电子测量仪器不能正常的使用,从而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测量的需要,把控制性能与其紧密结合,改变软件的设计从而达到改变测量仪器的功能,使得一台测量仪器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增加测量仪器的用途。 4.测量平台的扩大化。国家在前期的发展中着重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制造业的壮大来提升我国的实力。但随着电子测量的出现,我过也开始发展能为电子测量提供平台的服务行业。但是目前来说服务业的发展数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子测量的发展,所以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电子仪器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四、虚拟时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台虚拟仪器在美国诞生。随后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效应,各国纷纷开始朝着虚拟化方向发展。虚拟仪器产品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加,我国也正积极的投入到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想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促进电子测量仪器虚拟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 结语: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走了质的提高,电子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成效也特别显著。但是,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依然是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我们更是要实现“兼容性,模块化,软件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才能使电子测量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电子测量技术是多领域共同发展的结晶,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必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防实力。 电子测量论文:基于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测试技术进入标准化阶段,企业要求从事电子测试的人员的实际能力也在不断的转变,而目前高职教育中《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项目缺乏创新,还是以课本理论实验传授为主的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企业对电子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和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技术;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法;微课 0. 引言 人们通过测量来认知世界,揭示世界运行的客观规律,从而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而电子测量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技术领域。《电子测量与仪器》是高职各电子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原理、选用原则、如何进行电子产品调试和测量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2]。 而目前国内许多大中专学校都存在实验教师队伍人员缺少、人员能力的不足、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设备过于成就和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等情况,同时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限制,往往学生们在实验室所做的实验跟不上实际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对电子人才的需求[3]。 一般的电子测量实验教材理论分析较多,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测量方法介绍较少,且实验过程也相对枯燥,往往学生们面对实验元件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先手,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实验[4]。 1. 当前《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问题 《电子测量与仪器》是高职各电子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电子测量水平对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找和参照相关的的文献,并结合自身多年的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经验,归纳和总结了当前《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5]: (1) 实验教学资源的匮乏 高职教育一般比较注重理论的教学,侧重于基本知识的传授,往往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而《电子测量与仪器》是一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性,但受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软硬件资源的缺少,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和实验项目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实验教学不能实践性地进行操作,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点,难以理解电子测量实验的技术要点。 (2) 内容有些枯燥乏味。 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内容是关于各类电子测量仪器及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如模拟式电压表的检波器基本原理与结构,数字式电压表中A/D转换器的的分类及主要原理框图组成,万用表的组成原理等,都涉及了许多基础电路图和原理框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难懂不易理解,学生易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3) 测量仪器分类较多,但实验教学课时有限。 随着电子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大量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诞生,电子测量仪器功能越来越丰富,技术指标和性能也不断提高,用于特定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条件的电子测量仪器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测量仪器分类越来越多。 2. 项目教学法和微课的实验教学实践 在理论基础欠缺的情况下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全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可先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针对实验教学中某个实验任务,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作实验室微课,加快学生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储备过程,然后实施项目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设计实验并制作微课视频,通过PDCA循环进一步的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1)项目选择 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与工程实践应用密不可分,因此老师在实验授课时通过播放与实验相关的微视频来缩短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如某型号信号发生器的演示视频,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压测量系统等等,经实践证明,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储备。 (2)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以工程实践需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设定,项目的具体任务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而定;项目设计时,不一定要涵盖所有实验知识点,但重点知识必须涵盖;根据实验项目总体要求,把实验教学内容隐含在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提高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 首先老师可结合该项目才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讲解项目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有个总体的了解,其次,老师应确定好项目的分组情况,由项目小组成员共同推荐项目负责人和各个成员的职责。 (4)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自评是在项目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小组成员通过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的,解决效果怎样,最终实验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明确项目的得与失,并探讨失败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互评是在老师的主持下,各个项目小组负责人展示自己实验项目的成果,然后通过公开答辩,且其他小组成员均可以对该项目提出问题,以评价促进学习,大家共同提高。综合评价是老师总结各个项目小组完成情况,给出的完成类似项目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且老师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 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中开展,结合项目教学法,可构成PDCA循环圈,且在整个循环圈中,学生都是直接的参与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和创新等综合能力,更可让学生明白团队的能量。通过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和微课相结合的方法,必将极大的推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更加的切合专业技术培养方向,为学生以后就业、创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电子测量论文: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电子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速度以及检测的功能都在迅速提高,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测量仪作为测量的重要仪器,他的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技术指标、结构特点等等全方面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对现有电子测量技术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对电子测量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 发展 现在世界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要想在现在世界中立足,必须发展自身的科学技术,满足现代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以及创新的日益发展,对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的现状是对电子测量技术的一个重大考验,电子测量仪器需求不断的更新换代,并将软件技术、虚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到电子测量技术中,使电子技术在智能化、精确化、简约化和多功能化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是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应该注重对这些方面的创新,如果出现了现在的技术条件不能满足电子测量仪器的要求的情况,通过这些时间也可以为后续改良电子测量设备的做出积累,我们要结合现代社会对电测测量仪器的需求和专业的电子测量技术的知识,对未来电子设备的发展做出贡献。 1.电子测量仪现状 1.1 多功能化 现有电子测量仪器应当和以往的传统电子测量仪器不同,原有测量仪器仅仅只是依靠硬件设备发挥检测的功能作用,这一测量方法限制了测量设备的用途,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任务,现在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改进,让一台电子测量仪同时可以完成几种任务,不仅仅是针对单一的任务,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子测量仪的使用率,实现了电子测量仪的多功能化。通过对任务的整合转换,使电子测量仪能够同时实现热能、光能、电能等多种能量之间的转换,使电子测量仪对多种数据进行测量,从而使电子测量仪具有多功能化的特点。 1.2 模板化 模板化,指的是设计技术采用功能模板化。通过对测量仪器的模板化进行调整,对测量仪器起到及时配置的要求。在对测量仪器的性能上实现模板化的调整,将模板化技术运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⒋蠓度的缩短创建一个新模板、新系统的时间,减少了新建的测量步骤等等。在电子测量仪器的更新上,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模板化设计理念和模板化技术,能够辅助测量仪器的更新,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保证了在测量中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模板化理念和模板化技术将是电子测量仪器未来发展中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势头的一个新兴技术、 1.3 多技术综合化 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发展理念是智能化控制,通过相互结合多项技术,对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和发展模式等多项技术进行改进,使电子测量技术更进一步。可以将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技术中,例如在电磁检测仪器中,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超导体传输技术、微电子设计和纳米技术的结合,使测量仪器成为具有现代化技术的创新性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大数据计算和传统的电子器件测量仪器相互融合,测试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电路的测量转换数据,加快工作效率、减少数据获取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电路做出调整。 2.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 2.1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指的是将微管理芯片技术这一软件技术应用在电子测量设备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从上世纪80年代起,软件技术就已经开始被专业的一起技术研究者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时,DP结合软件技术组合成的虚拟电子设备新兴软件技术出现,软件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运用一直持续到现在任然被认为是一个可以长足发展的技术,有越来越多的软件技术被应用到电子测量设备的设计中,例如RC-42、CIB、USB等许多的新型电子技术都被运用到测量仪器中,这样的设计为设备的测量功能提供了标准的结构器件,例如将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到仪器中,我们就能通过对计算机的windows页面进行操作取得测量结果,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统计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收集、排列、整理、计算和统计,然后将数据但应到显示页面,增强了仪器的说一句管理的性能,所以,软件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测量仪器中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多的应用该技术,使电子测量技术做出进步。 2.2 虚拟测量 虚拟测量是属于一种数据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技术手段,虚拟测量技术在电子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将会带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但目前虚拟测量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好应用,虚拟测量技术对测量仪器的要求较高,要作用虚拟测量技术,必须提高当前电子测量仪器的质量。虽然目前虚拟测量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但任然有技术专家对该技术进行测量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为未来虚拟测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对电子测量设备的研发中,在各类传感器、元件和技术中的研发条件下,研发出了各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专业、迅速、智能化的专业仪器。虚拟测量技术是未来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重要特点,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获得更准确地数据。 2.3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指的是将无线信号传输到与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互联网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移动网络技术,是属于未来通信设计中一种重要的手段。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广泛,例如WiFi,WiFi技术是一种盛行于全世界的无线网络技术,WiFi技术是由世界以太网络兼并组织命名的一种专业的网络术语。WiFi技术也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信号运输技术,指在几百米的范围类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相互连接获取无线信号。WiFi技术仅仅只是无线通信传输技术中的一种技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远程无线网络技术也可以在电子测量设备设计中被推广。例如,现在光纤远程信号传输技术属于比较新型的网络技术,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也能成为一种远程监控的无线网络技术。所以,我先通信技术也是我国未来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应用,将成为新一代电子测量设备的技术特点。 3.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测量仪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在21世纪中,我们对于电子测量仪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对电子测量设备的设计技术奥球也越来越严格。要具有兼容性、精确性高和稳定性强的电子测量设备才能满足现代工艺、生茶和生活的要求,我国目前的电子测量设备具有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电子测量设备市场输出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但是任然存在着巨大不足,尤其是现在技术不能满足高速变化的技术和要求,在电子科技技术水平这一方面任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们在对电子测量设备进行设计时,必须和想在发展技术相结合,明确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特点,结合创新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电子测量设备。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误差分析研究 摘 要:如今人们的生活中,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已经十分的普遍,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难以进行我们之后的数据需求。在文章的讨论中,主要就电子仪器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从电子测量误差的概念进行出发,分析了造成电子测量误差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在之后的测量中减少误差,提高我们测量的精准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 关键词:电子仪器;测量;误差分析 前言 现在生活中的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其中的电子测量是无所不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着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秤,测量中使用的电压表、电流表等,都涉及到电子技术的应用。但是在电子的测量中,由于它们的灵敏性,往往不规范的操作或其他原因的影响就会造成实际测的数据具有偏差,给我们接下来的数据应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主要就电子仪器测量中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保证能够对测量中的误差降到最低,从而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我们所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 电子误差存在的类型 电子仪器测量中根据造成误差的原因不同,大概将这些误差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在之后的降低误差中能够有着更好的针对性。由于电子测量中所应用的计算数据思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难以对数据准确的进行计算,这属于系统误差;接下来就是在实际的测量中,由于操作过程中,每次的实际操作不能够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在所得到的数据上有着一定的不同,这类误差一般为随机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少其误差;同时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并且可能在读数中有着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测量的结果与实际值有着较大的偏差,这种误差被称为疏忽误差。在这几种误差中,有的可以通过人为的进行多次操作或者规范操作将误差降到最低,增强电子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 2 电子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测量设备的误差 测量的设备存在`差主要是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附加件引起的误差,一般是由于仪器的读表精确度较低、仪器表的固定不够严谨或者仪表的零点存在问题、刻度不准等等问题。同时仪器所使用的电压不同、电流不稳定等情况都会给电子仪器的测量结果带来影响,造成所测得的结果不够精准的情况。这些由于电子仪器所存在的问题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是较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它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放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影响,不过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对仪器的校准的方式对其进行降低,保证能够更好的为数值的测量提供依据。 2.2 人为使用的误差 人为误差主要是相关的测量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测量操作中造成的影响,一般是由于测量人员的分辨力、视觉疲劳或不良习惯等造成的,同时不否认部分测量人员缺乏责任心使得测量的结果存在问题,同时不好的操作习惯和对于刻度读错也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并且对于仪器的应用操作中所使用的规范程度也会给测量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或者说在测量中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预热、调节和校准等工作,都会给接下来的测量造成误差。同时在不同的人员进行测量中,不同人员之间的差异也会造成读数的误差,使得测量的结果出现不同,造成数据的不准确,给接下来的数据的使用带来困扰。 2.3 外界环境影响的误差 对于不同仪器所使用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测量操作中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电磁场和外界振动的影响对于仪器的测量要求条件的不一致性也会引起对于测量结果的误差。同时在校准的过程中,对于所需要的外界环境的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就使得仪器在首先的校准中就造成了误差,这样的结果对于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实际的电子仪器的测量中,外界环境的因素对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密切关注。 3 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 3.1 对设备误差进行减少 不同的仪器设备有着不一样的测量精度,在这样的测量中能够保证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并且在每次的测量中,都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同时对于一定时间内不使用的仪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减少仪器本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误差,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对仪器的问题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的时候,需要尽量将被测量出现在接近仪器表满刻度的区域内,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数的准确性。同时在使用之前对于仪器的校正更是十分必要的,要求能够将仪器的刻度、指针等问题进行准确的校正,同时需要保证仪器的附近没有磁场等严重干扰物的存在。对于仪器所存放的环境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证,这样也不会对仪器造成损坏,在之后的使用中出现误差等问题。 3.2 规范人们的操作方法 对于仪器的使用,都是会经过人工的测量,在人工进行测量中,相关测量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对于测量的结果也是有着较大的影响的。对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误差,大多是由于人们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测量,这样便不能够有效的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纵使有些电子仪器设备在实际测量中严格按照操作的规范进行测量,对于仪器的不同,也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也是需要人为进行注意到的。并且在对数据进行读数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能力,准确的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保证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提供更好的数据。同样为减少误差的出现,我们在进行读取数据和记录中,可以通过多次进行记录或者采用多人对同一数据进行记录,最后求得其平均值,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3.3 降低环境对设备的影响 对于电子设备对数据的测量中,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比较难以注意到,但是经过实际的评定,电子仪器外界环境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对于电子仪器的调节,需要保证外界环境符合电子仪器校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仪器在接下来的使用中测量的更加准确。同时环境中湿度、温度、电磁场和热源的影响对于仪器的考验也是比较大的,在外界环境多变中进行存放测量的设备,肯定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在之后的测量应用中,不能够准确的进行测量的工作。并且在电子仪器进行实际测量中,需要特别注意周围电磁场的影响,因为电磁场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小磁针的指示,这样纵使操作再规范,也难以保证读出精确的数据。所以在电子仪器的测量中,需要特别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增强测量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在如今的生活中,电子仪器应用的十分普遍,但是对于影响其测量精准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同时由于测量的方式,不管通过怎样的测量方式,多么先进的测量设备,测量结果存在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差,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的接近准确值,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测量的本质属性,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对于影响电子仪器测量的分析,这样便能够对我们之后的测量方式进行调整,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误差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产生,提供测量的精准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方便人们的研究工作。 电子测量论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 摘 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仪器测量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测量的,电子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要进行相应的测量,因此,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到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电子测量仪器;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的信息设备来对相应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的过程的一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同一类型的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目前,人们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于电子仪器的测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要重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一)测量的作用 测量也可以使得生产活动的行为更加规范,在机械零件制造的过程中,已经生产完成的机械零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这些零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而且通过测量也可以了解相应零件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零件的使用要求,工作人员对于零件的参数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二)数字信号处理的意义 测量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目前测量工作使用的都是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也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但是电子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都是利用电信号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的,这样测量人员就很难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但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电信号进行转化,转变为数字信号,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对相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保证了后续工作的稳定运行。在电子测量仪器测量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直流电压,那么就要进行数模转换,如果使用的是交流电压,那么就要先进行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的转换,之后再进行数模转换。这样就可以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通过相应的实验可以发现数字信号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电子测量仪器的测量过程进行简化,这样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减少了各种因素对于测量结果的不利影响。 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的应用 (一)在发生器上的应用 发生器就是信号源,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电子测量设备,发生器使用的是频率合成技术,但是无论是直接的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还是间接的锁相式频率合成技术,都必须要利用低通波滤器来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滤波,而合成信号源能够克服晶振仅仅能够提供特定频率的相应缺陷,提高了信号输出频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能够使得输出信号频率达到与基准频率相同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能够提高发生器的功能,使得信号源变得更加稳定。 (二)在电业测量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的过程中,电业测量是非常常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测量方式。电业测量的机理就是将测量的电压转变为直流电压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测量。目前电业测量已经被数字化,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中涉及两个核心的问题:一个是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转换之后再进行A/D转换,另一个就是在得到了直流电压的时候直接进行A/D转换。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转换,A/D转换所包括的量化和取样都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非常基础的环节。在实际的应用中,将这两者应用在了电压表上,这样电压表的测量准确性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测量的范围、抗干扰能力和分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在示波器中的应用 示波器是一种利用波形硐允静饬拷峁的一种电子测量仪器,被测量的信号必须要将电子束打在相应的荧光物质上,这样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相应的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对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如果使用的是常规的电量,那么示波器均能够进行相应的显示,例如频率、峰值、电流和电压。但是如果遇到了特殊的电量,就要通过一定的调整才能够利用示波器进行测量,例如调幅度和相位差等。示波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但是示波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如果违背了相应的操作要求,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在正常的情况下,示波器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图形能够准确地描述出被测量的信号,以下就是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示波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如果将示波器设备当作是信息系统,那么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关系式:s0(t)=s(t)*h(t)。 其中,s(t)是我们需要测量与观察的相应信号,s0(t)是在示波器上所显示出的相应的波形,*是一种卷积运算的符号,h(t)是指已经输入的信号源。因此为了保证测量人员所观察的信号和示波器上所显示出来的信号的契合度较强,那么就要保证示波器的输入激响能够满足迪拉克函数的要求。这一函数为h(t)=δ(t)。 只有这一函数成立的时候,s0(t)与s(t)才能够相等,按照斯彭斯的信号理论可以得知,如果上述的说法要想成立,那么就示波器的宽带就要无限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一条件是无法达到的。而且示波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相应的3db带宽的影响。进行估算的时候,使用的是方根原则,而且被测量的信号就是高斯信号,而且高斯信号也是方根原则能否成立的关键,在实际的应用中,高斯信号极少,这样就导致了高斯信号与示波器之间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要想减少这一误差就要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反卷积技术,相应的关系式如下:s(t)=s0(t)(l/*)h(t)。 在这一公式中,l/*就是指反卷积计算,在这对关系式中可以将误差缩小,这一计算公式在过去仅仅是在理论推力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少被应用。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数字信号技术就可以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测量中,使得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假设使用一个标准信号,将其输入到相应的示波器中,并且将这一输出信号设定为s(k),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示波器对于信号的离散型算式h(k),在对这一离散型算式进行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加存一个信号重构的反卷积算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无论示波器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信号是否存在着失真的现象,都能够根据现有的信号进行重构,从而得出我们想要得到的信号。这样,进行电量信号的观测便无须再受到示波器的限制。 结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永远离不开测量工作,其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而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测量仪器则是当前测量工作所使用的高级手段,为实现测量工作的精确化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数字信号处理对于提高电子测量效果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让电子仪器测量的性能提高至原效果的数倍以上。虽然当前该种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思路,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在科学的高峰上继续攀登。 电子测量论文:虚拟电子测量仪器技术 摘 要 近年来出现的虚拟仪器突破了传统仪器的束缚,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虚拟仪器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测量仪器组建技术,由计算机操纵,利用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及模块化硬件板卡,结合高效灵活的应用软件,完成各种测量、测试任务。 【关键词】虚拟仪器 测量 LabVIEW 1 虚拟仪器概述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ation)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仪器系统,以通用化计算机作为核心的硬件平台,由使用者自己设计定义,具有计算机操作界面,测试功能由软件来实现。它通过应用程序,将通用化计算机与功能化硬件相结合,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友好图形界面,自己操作计算机,完成对被检测量的采集、判断、分析、显示、存储数据等功能。 1.1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虚拟仪器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软硬件测试平台,它可代替传统测量仪器并自由构建专有仪器系统。传统的测量仪器受到硬件的限制不能发挥很大的互联。而虚拟仪器将仪器硬件搭载到计算机平台,再加上应用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的融合,大大缩小硬件成本和体积,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及分析处理。 1.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基本硬件是计算机和信号采集调理部件。计算机自身包括微处理器、储存器、显示器等部件;信号采集调理部件为GPIB仪器控制模块,VXI/PXI,仪器模块/总线标准模块以及数据采集卡。软件构成主要有开发平台软件和用户应用软件。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的LabVIEW。LabVIEW全称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是功能强大灵活的仪器和分析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图形化,用图标来代替文本行,创建应用程序。 LabVIEW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图形化的仪器编程环境;高效内置的程序编译器;灵活的程序调试手段;数据采集与仪器通信应用的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函数库;支持多种系统平台;开放式的开发平台等。LabVIEW程序包括三个部分:前面板、框图程序、图标和接线端口。前面板模拟真实仪器前面板;框图程序利用图形语言控制前面板上的对象;图标和接线端口把LABVIEW程序定义成子程序,实现模块化编程。 2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2.1 传统仪器测量系统概述 传统电子测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都是硬件化的技术方案,因其结构上的先天局限性,决定了相互之间没有令人满意的互联与通信机制,不能实现充分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所以在不改变设计思路的情况下,难以组建成综合测试系统或电子测量平台,也就不能完成对被测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估,进而得出准确判断。 2.2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集成系统设计概述 虚拟仪器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测量仪器组建技术,由计算机操纵,利用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及模块化硬件板卡,结合高效灵活的应用软件,完成各种测量、测试任务;除信号的输入输出外,测量、控制、分析、变换、显示等功能均由软件来实现。 2.3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测量系统比较的优点 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是,使用者可以自定义专用仪器系统,功能灵活容易构建,应用面广。它符合“硬件软件化”发展趋势,被称作“软件仪器”。它的功能齐全且多样化,价格合理,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仪器计量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主要有以下特点: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性价比高;缩小仪器厂商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扩展性强,开发维护费用低,可配置性强;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信息量大,测试过程完全自动化,数据可编辑、打印、存储,有完整的时间记录和测试说明;通过软、硬件的升级,可便捷地提升测试系统的水平和能力;信号电缆少,故障率低,有操作保护;系统开放、灵活,功能可更改,技术更新快;可以和其他设备互联;软、硬件都具有模块化、开放性、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等特点。 3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设计原理 虚拟电子测量仪器的软件应用程序,由LabVIEW编程环境开发,动态链接库通过CLF节点调用,达到与USB控制器的互联通信。LabVIEW程序编写分为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有登陆界面和各个虚拟仪器界面。后面板是编程程序框图,对前面板的各个模块进行编程,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整体的程序框图。 程序设计中,使用软件模板提供的旋钮、按钮、开关、数字显示、图表、图形等控件,在前面板设置输入输出对象,按照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图形化交互界面。框图程序设计是图形化程序的源代码,与前面板一一对应,使用软件提供的结构控制、数值运算、字符串运算、数组运算、布尔运算、信号分析、波形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仪器控制等控件,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控制和分配前面板的输入输出。程序中的数据信号根据程序逻辑关系,沿数据线流动,满足“数据流驱动”。 在虚拟电子测量仪器中,硬件部分由USB控制卡,信号发生卡和信号采集卡组成。12V电源供电,通过USB2.0连接到计算机,与软件连接相通。 作者单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陕西省榆林市 719300 电子测量论文:与时俱进优化电子测量实验教学 【摘要】电子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科学的依据,本文从电子测量的发展趋势和当今高校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电子测量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测量 虚拟仪器 互动 开放 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电子信息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象征,它的三大支柱是:信息获取(测试/测量技术)、信息的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三者中信息的获取是首要的,因为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许多高校的许多工科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把“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更新迅速。 电子测量包括测量仪器和测量理论两部分。当前电子测量仪器已经经历了由模拟仪器发展到数字仪器,又由数字仪器发展到智能仪器阶段;现在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量限扩大化趋势 2)集成化、模块化趋势 便携式仪器越来越多,使用者要求集成化、微型化,例如简单的数字温度计、湿度计等,成本低,可靠性高;仪器模块化,可以方便安装选件,可以方便升级,可以方便故障诊断和维修。 3)智能化趋势 具有很强的自校准、自诊断、自补偿功能;很强的存储、计算、报表输出功能;很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很方便使用。 4)数字化趋势 无论高档还是低档仪器,数字化越来越普及。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成本越来越低;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5)虚拟化趋势 虚拟仪器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硬件(用于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 虚拟仪器的特点:性价比高,传统仪器贵,虚拟仪器便宜。传统仪器功能固定,虚拟仪器改变软件即改变了仪器,可根据使用的需求随心所欲地组成仪器。 6)网络化趋势 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来控制和使用电子仪器,使工程师远在千里之外仍能遥控仪器和获取结果。 7)跨专业多功能化趋势 一台仪器,可测量多种参数,具有多种用途,而且这些参数是跨越传统上我们认为是不同的计量专业的。好处是节约投资,节省空间,携带使用方便。 而测量理论也由经典测量理论发展到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方法相结合、传统的测量技术与最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时期下的新的测量理论:如误差理论与测试信息论的结合、测试与控制工程结合的测控技术、测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自动测试系统技术、测试与软件和信息处理相结合的虚拟仪器、测试与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结合的网络化测试技术等。同时,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如模拟数字电路、信号和系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通信与控制等)的处理上,充分体现出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 然而现状却是: 1、测量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独立。在好多电信学生的心目中,测量课程是独立的,实验更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即与其他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应用,使得学生容易产生误觉,好象在重复其它课程的实验,无太大新意,而变得好象索然无味,使得本课程成为了一门抽象难懂、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望而却步的“难学难用”课程了。而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兴趣不大或兴趣全无。其实不然,测试一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刚入校时所学的高数是测试技术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是现代测试的重要工具;电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就是讲解的测试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讲解的就是测试原理。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有机的联系成一体。 2、学时数日渐减少,与其在电信专业里的重要性不相符合。一般高校的测试技术在非电信专业大概就是30―40学时之间,在电信专业为30―60学时之间(还包括实践教学),实验学时就更少的可怜了,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上的应用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 3、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每个院校都购入了一些测量仪器,但跟扩招的学生数相比,却还是不够,当然这也与每个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有关,但毕竟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将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颇为不利。 4、实验孤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好象不大。现有的测试技术的实验不外乎是一些测试仪器的使用,非常片面。其实测试技术应该贯穿于整个电信专业的实践当中。在电路实践中反应的是实验仪器的使用;在低频电路、高频电路的实践中反应的是实验电路;在信号、电子测量、传感器中反应的是实验原理;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毕业设计中反应的是其综合应用。即其实验的体系结构应以实验仪器为基础、以测量方法为线索、以误差分析来提升、以实际应用为归宿。 故而要优化电子测量的实验教学,必须从现有的这些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改革与整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究电子测量实验可与其他课程实验的整合。 测量在电信工程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一直贯穿始终。无论是从高数、计算机基础到电路、低、高频电路,再到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从微机原理、单片机到EDA、MATLAB、DSP、ARM,无不与测试技术相关。高数是测试技术的理论依据;测量电路与系统由各种电路、传感器和计算机构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可利用一些计算机语言进行辅助设计和仿真。测量技术的讲解可以站在信号的高度上讲解,使得学生起点更高,更能充满信心的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故而可将学生四年的实验课统一安排,统筹规划;先从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到应用实验仪器测量基本电路及其电参数,再到实验仪器的熟练使用、扩展使用;最后到自行选用实验仪器,计算参数,构成测量电路,设定实验步骤,完成各种任务。这样即可合理安排学时,避开学时压缩对课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可避免重复劳动所带来的厌倦心理;还方便开设一些综合性课题。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总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如若学生对某一课程兴趣盎然,则其学起知识来必然事半功倍,在学习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记忆力增强,跳跃性思维活跃,即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批判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多年来,我们在如何更好的实现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我们认为,学生能力培养需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探索 [摘 要]针对目前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在教学与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课题组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平台,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对该课程进行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模式下的教学与实验改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改革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类学科的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存在着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听课不能够集中精力,使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该课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主要还是以做作业习题为主,即使增加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但基本上也是“纸上谈兵”,不能够与实际应用结合,效果也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以“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模式通过实践探讨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案,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首先,我们在教材选用上进行了大范围的筛选工作,最后选定了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古天祥等编著的《电子测量原理》。该教材主要是在学习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讨论测量技术与方法、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而且在涉及具体电子仪器时是基于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而不是基于仪器的设计与制造,对于非测控专业的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适合。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给定学时,我们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了有效节选,在讲述课程各部分内容时,注重从原理、误差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测量原理作为基础,通过测量误差分析来提升,以其实际应用为归宿展开课堂教学。最后改进传统的、较为死板的课堂讲述,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例如在讲到电子计数器时,教师可以把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先进行实物演示,在成功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介绍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采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其实现方法和设计过程,这样将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再根据给出的实例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给出的毕业设计实例进行性能分析。学生自己成立讨论小组,采用比较、讨论等方式从设计方案、技术指标等方面得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以课程设计报告形式通过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上交任课教师,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很多仪器以及具体操作等知识,单一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知识非常抽象。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现有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进行了教学手段多样化改革,其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课件动起来 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上,有效地加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使多媒体课件动起来。根据课程的属性,将课程讲授中涉及的许多先进电子测量仪器通过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以动态的形式对电子计数器、示波器等典型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将其组成工作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联想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课件中通过嵌入仪器的实际应用操作视频进行课堂演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多元素嵌入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有效地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日常出勤率和上课的专注度都大幅度提升了。 2.SAKAI网络平台用起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本课程教学组充分利用河南理工大学网络平台――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阅读资料等资源整合后挂在网络课堂上,学生可以拥有更长的时间与更广阔的空间对其进行充分浏览、慢慢消化。该网络教学平台还具备布置作业、点名、练习与测验、讨论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信息,将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消化。比如之前提到的毕业设计实例分析,学生成立讨论小组完成讨论后,以电子作业的形式进行上传Sakai平台,教师可以实时进行跟踪,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做”两方面的效率,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验实践改革 作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做”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使用各种仪器,搭建各种测试系统,学会对电子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文展开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是在河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平台上进行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课程实验。实验内容除了常规的验证实验外,任课教师还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测量、测试实验,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测试系统设计,利用实验室实验模块完成测试系统搭建,并进行相关实验测试验证。学生自由组队完成的测试系统实验在经过教师的验收后可以充当常规实验。对于验收效果较好的实验,教师要给出优秀的实验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和课程方法的多样性带动了考试考核方法的多样性。考核方法上,摒弃了仅仅由平时成绩和最后试卷成绩共同决定最后成绩的传统方法,进而改成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课外活动成绩共同决定。 (一)平时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考核20%,由考勤、Sakai网络平台点名、作业以及讨论答辩成绩共同来决定。其中考勤和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讨论答辩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第一部分是考勤和作业,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要结合Sakai网络教学平台,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另外,考勤记录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教师要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在“点名册”内,最后作为给出成绩的依据之一。第二部分是讨论答辩成绩,这项成绩通常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一个论文或一个项目,通过Sakai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进行讨论、网络答辩,最后由任课教师给出。 (二)期末卷面成绩 期末考试内容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考题可以灵活多样,以闭卷为主,适当增加了理论设计题目的考核,使得试题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以及全面系统地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三)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占30%,其中课程开出的常规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自主实验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实验给出的成绩比例在这个环节得以体现。 (四)课外活动成绩 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最大之处体现在课外活动成绩的给定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第二课堂,我校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变动。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程度以及所获得的相应成果,在总成绩上直接给定课程成绩。 同样,学生参与的各种电子设计大赛、测试系统开发项目,也可视为加分项目。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总结 本文对河南理工大学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课程几年来的教学和实验改革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实践证明,“自主、探究和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及考核方法改革 摘要: 深化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同时通过考试环节的完善和创新,力图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电子测量;教学方法;考核改革 0引言 教学方法由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十分重要因素而被人们所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状况,对学生各阶段乃至整个学习阶段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更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的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只是通过单纯的卷面成绩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以《电子测量与仪器》作为试点课程,在测控本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1电子测量课程的特点 电子测量是测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仪器的操作和应用。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比较深奥的理论,算法比较抽象且难懂;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涉及面很广,它的应用包括了整个电子、通讯、自动化等多种学科的很多领域,比如取样、信号合成、自动化等多种技术都在电子测量中得到应用,因此教学中还要涉及如何把电子测量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问题。 2教学方法的探索及改革 针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基本拟订了改革的方法如下: 2.1 增强学生参与性。不同于以往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了某种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功能和操作后,要求学生以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并以报告的形式写出目前最新的技术指标,之后要抽点学生下一次课上来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型号产品为例子来写报告,同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同学在组内都要讲解他说查到的仪器资料和型号,以及这个仪器的特点,阐明电路结构并进行分析性讲解,这就使得学生要了解这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必然在课后就要去查询相关的技术原理,小组讲解使得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去查找资料并准备讲稿,比老师单纯的对仪器知识的理论灌输有效果,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学习上带来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仪器学习的兴趣。 2.2 围绕教学大纲,把握住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讲授方面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渐对仪器建立起兴趣爱好。但大学的教育也必须注重理论环节,这和实践环节有等同的重要性,在某一种仪器以及电子测量方法介绍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拟出一个题目来讨论,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比如,10人一组,共8个小组,最后,一个小组拟出一道题目。 2.3 测量技术发展很快,电子测量仪器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适应形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一些现代的电子测量手段以及先进的仪器作为例子引入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结合实验教学,不再完全理论和实验脱节,理论讲解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验例子讲解。有某些理论课程可以到实验室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仪器特点,真正做到教与学结合。由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和课程方法的多样性带动了考试考核方法的多样性。考核方法上,采用了平时成绩和最后试卷成绩共同决定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3.1 平时成绩考核30%,由考勤,实验成绩,讨论答辩成绩共同来决定。考勤和作业占到平时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到平时成绩的30%,讨论答辩成绩占到平时成绩的40%。 第一部分是考勤和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另外,考勤记录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在“点名册”内。最后作为给出成绩的依据之一。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是结合实验具体操作情况来打分的一项成绩。 这一项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具体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情况。第三部分是讨论答辩成绩 ,这项成绩通常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一个论文或一个项目,然后通过演讲答辩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小组外的全体同学还要提出各种问题请小组答辩的成员回答。最后以小组答辩和工作完成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依据,决定每个人的成绩,由小组外的其他同学和教师评价给出。 3.2 期末卷面成绩以教学大纲为参考,覆盖面广,考题可以灵活多样,以闭卷为主,可以考核一些新的仪器技术,另外,增加了理论设计题目的考核,使得试题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考核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能力,该项成绩占到70%。 4总结 现代大学教学方法,应该是能够激活师生思想、情感、潜能、智慧,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改革依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将继续努力并研究该门专业课程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改进,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考核方式真正有效的改革。 电子测量论文:仿真软件在电子测量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近年来,测量学在社会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测量准确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实验将实际电路组成展示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测量学知识和理论。而仿真软件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检测,能够为电子测量教学提供更多支持。文章分析仿真软件概念及其对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仿真软件;电子测量学;教学活动;运用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形成了很多教学软件。其中仿真软件能够克服客观条件,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特点的课程。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不够具体,无法帮助学生日后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利用仿真软件开展电子测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仿真软件概述 所谓仿真软件,是指建立在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级、快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其融合了数据库、图形学及计算数学等学科形成一种通用性软件包。现有电子类仿真软件有View logic、OrCAD等,其中Multisim是国内外最为常用的DEA仿真软件。在实践应用中,不同仿真软件各具特色,如PSpice功能较为强大,适合对复杂电路进行分析和优化,而Protel综合性能较好,且使用范围非常广,能够将电路仿真及PCB设计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仿真效果。 将仿真软件引入到电子测量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抽象、枯燥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以动画、图文等多媒体视听形式呈现出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电子测量技术试验需要设备投入非常大、且难度较大。如果引进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能够节省更多资源投入,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总而言之,将仿真软件引入到实践教学中非常必要,不仅是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仿真软件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运用 1.开展演示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仿真软件虚拟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合电子白板进行师生互动,使得演示更加形象、具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进行函数信号发生器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借助虚拟设备进行仿真。经过仿真处理的信号发生器,图形更加逼真、形象,无论输入、还是输出端口都能够完全呈现出来。不仅如此,点击鼠标能够对设备进行操作,与真实的设备操作具有一致性。如选择输出波形、频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然后操作控件,最后与真实的设备进行对比,以证明演示教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简化实验过程 众所周知,电子测量具有实践性特点,单纯依靠理论讲解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实践操作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以往试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搬运设备,不仅对设备性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且使得演示操作过程繁琐、麻烦。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仿真软件,以此来简化实验过程。如利用示波器跟踪测量信号波形、测量电路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仿真软件操作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 3.实现远程控制 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能够在智能设备中应用,还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目标。如在具体教学中,数字存储示波器作为一部重要的设备,对其进行讲解时,该设备自带STO实时监控软件,与计算机连接后,我们能够在电脑仿真界面上对设备进行针对性操作,如信号输入、探头衰减倍数的设置等。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补偿,且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对设备的真实性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循序渐进地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4.加强课程设计 目前,社会对电子测量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人才的实践能力。但现行教学活动中,往往侧重课程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基于仿真软件教学,我们将电子测量学与其他课程结合到一起,如模拟与数字电子的结合,设计出详细的虚拟电路图,然后进行波动监控、数值测量等相关知识的分析,计算并获取数据,为具体的安装、焊接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上述过程,教师都可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利,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跟随知识发展脉络开展实践学习。采取这种方式,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不可否认,仿真软件对于电子测量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来看,仿真软件的应用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够一味地使用,教师要注重虚实结合,兼具理论与实践,设置趣味性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仿真软件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多学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仿真软件的认识与分析,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方式,并立足于电子测量教学内容,将仿真软件运用其中,构建趣味性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程设计、开展展示教学,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电子测量教学持续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电子测量论文:《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中应用Proteus仿真的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分析目前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去,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得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测量技术;Proteus仿真 1 电子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测量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结构、原理,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电子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电子信息领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老师首先讲授理论,然后再实验室验证性实验的方法,随着现有高职生源水平的下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条件进行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的改革。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利用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演示出来,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但是单纯的图片或者动画演示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显然的不够的,它涉及到很多具体电路和仪器的工作原理,这些仪器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较难理解。 2 Proteus仿真在电子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成为现代工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电路仿真软件Proteus。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一款EDA工具,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 我们以信号发生器为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与教学中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电路知识设计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总方案如下: 信号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方案有多种,如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或将方波变成正弦波等等。本课题采用先产生正弦波波―方波,再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的电路设计方法。由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经过迟滞比较器产生方波,再由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学生通过设计信号发生器的电路了解了信号的发生器的结构原理,也对振荡器,延迟比较器和积分电路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的掌握。而且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设计和搭建电路也节约的时间和硬件等资源,同时也避免了搭建实际电路时,由于焊接水平影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 3 总结 将Proteus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中,不仅使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与学生在国家电子类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毕业设计,创新项目和课外活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电子测量论文: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正面临着种种难题亟待解决,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点多但是课时有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等。近年来,随着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提高《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希望。本文通过对微课和《电子测量与仪器》的特点分析,简要探讨了将微课应用到《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过程中的前景。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微课;教学方法 一、引言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各电子类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而言,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感到枯燥无味,并缺乏学习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授课效果,需要授课老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寻找更为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近年来,伴随着微课的兴起,为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2-3]。本文将结合微课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重点讨论。 二、什么是微课 1.微课简介。微课(microlecture),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长度较短的教学过程,时长通常为5~8分钟。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着某一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展开。“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一经引入,就迅速在我国的各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高等院校中推广开来,并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广泛的研究热情[4]。 微课的核心是关于某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及点评等辅助性内容。教师在编制微课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添加音频内容,将对该知识点的点评加入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时同时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由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较平时更为集中,因此会使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2.微课的特点。微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下几个自己独特的特点: (1)短小精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可能需要10~20分钟的时间,包括板书、PPT等教学资源的使用,但收到的效果却是一般。而微课虽然长度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辅以声、光等多种感官刺激,势必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点突出。由于微课的时间短,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都是与教学内容的主旨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更为突出,便于学生接受与掌握。 (3)素材丰富。微课的教学素材来源丰富,并且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图片、视频等,目前还有各种专门用于制作微课课件的软件,如可以进行屏幕录制的Camtasia Studio,制作交互式视频课件的Adobe Ultra、Adobe Captivate,以及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的Adobe Premiere等,这些都为微课课件的制作提供了大量新颖的素材,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 (4)学习时间灵活。借助现在发达的英特网,只要将微课课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后,学生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这些课件并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由于时间短、重点突出等这些特点,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不易疲惫,并且会迅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电子测量与仪器》该课程处于电子类专业课程中的后继阶段,是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电子测试水平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近年来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授课经验,并结合查阅相关的文献,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内容枯燥乏味。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中,前期内容主要是关于各类电子仪器的原理性介绍,如示波器中示波管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各种类型的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以及内部的主要模拟电路等,都涉及了大量的电路图和原理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学情绪[5]。 2.知识点多但课时有限。随着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各种电子测量仪器正逐步朝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各种性能不断提高,各种新颖的功能也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该门课程知识点的迅速增多。仅以数字示波器为例,在课堂讲解时不仅要对各按钮、按键的功能进行说明,还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波形信号的具体调节进行讲解才能使学生对该仪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就会占据大量的课时资源。在上实验课时,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因此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直接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开课时间一般是在大三的上学期或者下学期,此时的学生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洗礼,逐渐产生两级分化,有的学生保持了高中阶段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放松懈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阶段《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探索,寻找一种更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密切不分,因此笔者在授课时经常会找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如某型号数字示波器的演示视频,基于应变片的自动测试系统等等。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这些视频的兴趣很高,通过播放短片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学生们认真听讲的程度较之传统的语言讲解高了不止1~2倍。 微课正好拥有这种短小精悍的特点,而且它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资源,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也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在这门课程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还包含了自动测试系统的组建和实现,以及虚拟仪器的使用,这些教学内容都特别适合使用微课来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组建和演示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然后通过后期的处理,添加一些动画特效,将其制作为一个5~8分钟的微课课件。不仅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还可以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随时的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而且收效更好。 五、总结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方式,微课正在因其自身的各项优点引起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微课的介绍,以及对《电子测量与仪器》这门课程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深入分析,对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探讨。经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由于《电子测量与仪器》本身的一些特点,特别适合进行微课的开展,通过对微课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提高《电子测量与仪器》的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测量论文:模块化设计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电子测量与仪器是测控专业的重要课程。针对以往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改进思路,并以计数器实验为例,阐明了模块化设计的实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模块化设计;计数器 一、引言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是测控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及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1]。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电参量的测量原理、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方法。 该课程所包含的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电压表、示波器、计数器、信号源等)的使用[2],掌握仪器仪表工作原理,学会利用现有设备采取正确的测试方案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能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设计简单的测量电路。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以计数器实验为例,计数器实验要求了解和掌握通用计数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频率比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直接使用通用计数器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虽然在实验之前会向学生讲解相关测量原理,但学生往往只记住了通用计数器的操作方法,即如何测量频率、周期和频率比,而对于通用计数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则没有结合理论课上的内容进行深究。这样,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自觉的深入探讨工作原理,理论与实际没能结合到一起。 三、改进思路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将实验改成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思考方法的训练,知识的综合运用起了很好的作用[3]。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通用计数器,当然会有一定的改进效果。但又有可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调试细节上,而又重新忽视了测量原理。因此,在细节的划分上要有一个折中,模块化设计是一个解决方案。我们重新设计了实验项目,制作了实验板,将通用计数器内部的主要模块分离出来,体现在实验板上。 计数器测量信号频率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fA为被测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变成标准的方波。门控电路产生门控信号,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闸门可以用逻辑门电路中的与门来实现,门控信号为低电平时,与门关闭,方波信号不能通过与门;门控信号为高电平时与门打开,方波信号能通过,此时要求门控信号的频率要小于方波信号。门控信号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闸门时间。闸门时间内通过的方波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显示出来。计数结果N再除以已知的闸门时间即得到fA的频率。 将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稍作修改就可以用来测量信号周期。将fA整形后的方波看成门控信号,而将原来的门控信号频率提高并看成被测信号fg,此时fg的频率要高于fA且fg的周期已知。这样,在fA的方波高电平持续期间,fg信号可以通过闸门,计数器对fg进行计数。计数结果N再乘以fg的周期tg即得到高电平持续的时间,若高低电平时间相等,那么fA的周期应为N*tg*2。 计数器测量两个信号频率比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fA与fB为不同频率的两个输入信号,假设fA的频率大于fB的频率。fA经过放大整形后直接送到闸门的输入端,而fB经过放大整形后的信号作为闸门信号输入。此时,在fB高电平持续期间,fA整形后的方波能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进行计数,计数的结果是fB的半个周期内(假设fB的正负半周期相等)通过的fA的脉冲数,因而频率比为计数结果N*2。 根据以上的分析,测量电路中的关键模块为:放大整形电路、闸门、门控电路、计数器及显示器。因此,设计图3所示的电路模块。其中,计数器及门控电路由单片机构成,可以通过键盘设置标准闸门信号的时间长短。将这几个模块使用PCB电路板实现,要求学生根据测量原理在这几个模块之间进行连线,搭建正确的电路对信号的频率、周期以及频率比进行测量。并写出计算表达式。期间,要求学生使用示波器对连线的各个结点的波形进行测量记录,进一步领会相应的测量原理。这样,学生面对的是这几个抽取出来的主要模块,对通用计数器内部结构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将注意力放在测量原理上。 四、结论 该实验板在我院2012级测控专业与自动化专业中进行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通用计数器内部结构通过若干主要模块体现出来,屏蔽了一定细节,减少了学生的重复劳动,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理解测频原理上来; 2.同样的几个模块,连接方法不同,实现的测量目标(测频、测周、测频率比)也不同,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使用示波器测量各个连接点的波形,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电路调试能力。
路桥专业论文:依据市场发展建设,使路桥专业走上工学结合之路 摘要:本文论述了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下道路桥梁专业在走工学结合道路时,首先走进路桥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再充分将市场需求与自身办学特色相结合,从而设计、制定出一整套理论可行,实施到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道路桥梁施工课程“工学结合”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道路桥梁施工课程“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目前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对“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常简单地认为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工学结合”,即“放羊式”的顶岗实习。 还有的认为“以实验代实训”,单纯增加实验的课时,把工学结合简单化、片面化,仍然强调学生以学校学习为主,课堂学习为主,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训练。 1.2 课程改革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高职课程的改革既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又要符合职业课程的基本要求,要体现职业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过程性。但现在高职课程的改革仅依靠由学校和个别企业成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会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的编排和课程的设置,缺乏权威性性和科学性。真正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需要经过充分论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 实习实训条件差。高职实习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所在。但目前大多实训场地狭窄,设备缺少,资金缺少无法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别是道路桥梁这类大型工程建设基地。其实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 1.4 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因为扩招学生数量过大,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任务量大,使教师忙于教学无暇顾及工学结合。教师仍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锻炼,指导学生实训缺乏热情,致使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更少。 1.5 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工学结合的实效大打折扣。 1.6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只对能立即带来利益的新技术感兴趣,没有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因而不能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任务。 介于以上原因,目前道路桥梁施工类课程在工学结合上还停在浅层教学,而真正取得实质性效果的确微乎其微。 2推进道路桥梁施工课程“工学结合”的对策及建议 2.1 牢固树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要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授课理念和方式,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 2.2 加强教学改革,建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学校要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重新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 2.3 互惠互利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市场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如:学校提供场地,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将车间办在学校内。也可以学校投入部分资金,将实习基地建设在企业。 2.4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和选拔机制。 综上,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工学结合建设,应该在不断增强自身软硬件实力的同时,紧密依靠市场,求助与企业。要把为企业谋利益和自身院校建设、学生未来出路结合起来,瞄准市场发展动向,即时掌握企业需求,不做短命专业,也不能无视学生前途,只管招不管出,这样的专业才能长久,才能为国家、为企业培养真正的应用人才。 路桥专业论文:谈高职路桥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与主要方向,也为企业发展进步提供坚强支撑。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分析总结了几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并简要论述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路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0引言 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级实用人才,而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竞争的核心。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需要和必由之路,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依托,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企业所关心的,而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是职业教育所关心的。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是国际职业教育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其显著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工作的结合,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是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手段。对学校而言,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就业更有保障,就能保证生源稳定的同时,吸引到大量优秀的学生。对企业而言,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减少了培训成本和适应岗位的时间成本,同时学生实习时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对学生而言,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对应自己专业的工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探讨 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因素有时代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国家体制及行业发展形势等,这是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视角中得出的共同结论。针对我国现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各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从我国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寻求适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有效运行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正处于过渡时期。从行政管理机制方面来看,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支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要更新观念,着眼于未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1.1 毕业实习企业学生互选模式这是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学生毕业实习时,没有固定的实习单位和对象内容,通过学校邀请各家单位进校,进行现场招聘,供需双方见面,相互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后,再明确实习的目标和任务,进而决定考核的办法。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灵活机动,学校压力小,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一定的选择权,相对积极性高,但也存在相关单位招不到实习生的问题和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的问题。这就要结合其他方法作补充,用其他合作企业作为后备。这种方法,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深受多方欢迎,很多学生通过实习既培养训练了能力,又找到了工作单位。企业可以依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录用,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有了一个提前量,工作起来有针对性。这样就有效缓解了合作企业实习岗位的不足,弥补了大量实习生实习的不足,如南京交院路桥工程系学期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2010年实习生双选会,经事先邀请及企业主动联系,有一百多家单位进场,实习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有多家以前笔者熟悉的单位联系要实习生,都无法找到足够数量学生满足他们的要求。根据计划和实体情况,学校按专业统一安排是否中途返校,这样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就是原有的合作企业,因此,范围广,影响大,与就业联系紧密,受到各方拥护。 1.2 专家咨询模式学校成立顾问委员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家、本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并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研究和探讨有关学院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安排,结合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其授课内容,按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对企业专家要选聘那些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热情,对教育和培养人才比较积极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最好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高级职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且给与适当的报酬和荣誉。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活动要有一定的年度计划和保障措施,并且对每次会议或活动要认真作好记录和总结,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 1.3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仅靠高校自身条件和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大力倡导和广泛争取企业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校企合作委员会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为供需双方紧密合作、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直接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该委员会旨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研究技术发展趋向和高新技术在行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及员工培训作出贡献,通过加强与社会特别是国内外企业界的联系,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信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建设的支持,促进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步伐。 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组成。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探讨校企合作重要事宜。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系统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 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内容包括:①高校帮助合作单位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本领域研究动态和先进科技成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②定期发送学校收集整理的国内外企业界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有关信息资料,学校科研现状的报告,成果汇编以及由学校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学术部门、实验(实训)室和研究中心提供的有关资料。③建立校企科技协作网,会员单位享有查询网上全部信息最高权限和优先相关信息的权利。④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讲座、培训服务,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科技成果转换平台。⑤优先向学校毕业生介绍会员单位情况及人才需求信息,优先推荐毕业生到会员单位就业。 1.4 资源共享模式由于受财力制约,配置昂贵的设备对学校来讲是一难题,所以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厂实习,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在完成毕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深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还能借助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资源优化整合方式开展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获得最大化利益,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高质高效培养服务经济建设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径,也是现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所在,如成立职教集团,既加强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又实现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学校也可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在校内建立适当的实训基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合作,2008年在校内建立基桩检测培训基地,在作为全省桥梁检测大赛比赛场地之后,已为全国和省内进行了数期的培训考核工作,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现场实训教学。 1.5 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针对目前高校在校学生“出校门进校门”,对社会和企业的现状缺乏了解,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企业打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寒暑假期时间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广泛征求本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路桥企业较难招聘到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前些年探索将假期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推广应用到毕业实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短期工作型专业实习模式。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确定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现在在时间上分:分别制定了“2.25+0.75”、“2+1”、“2+0.25+0.25+0.5”、“2.5+0.5”等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与多家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关系。 1.6 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就是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大批量订单式培养方式,目前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做法。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多循环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学院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每个专业群都有“订单式”培养项目。路桥类专业有与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北京铁研班”,与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东南班”,与柳工集团合作开办“柳工班”,与江苏沪宁钢机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沪宁钢机班”等。培养过程中,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设置课程、制订教学大纲,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学院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开展职工继续教育、行业准入培训、岗位培训等,2009年培训15000人次。 1.7 其他方式充分灵活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拘泥于本行业、本专业,重视学生先就业,就好业。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就算是学生改行,从事与本专业没有太大联系的岗位,也能允许其通过一定特殊的考核方式,完成其顶岗实习的要求。 稳定学生就业渠道,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尝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欢迎,企业、学校、毕业生三方都比较满意。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制度,才能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深入。 2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 2.1 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发达国家一般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如德国职业教育实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其培养目标为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级职业人员,教学或课程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学习阶段均实行严格的国家考试。美国由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制定评估标准,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协会制定标准,澳大利亚和英国由行业协会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日本则是企业直接办学培养所需高技能人才。以社会监控为手段,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发达国家中的专业协会或专业团体已担当起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责任,形成了学校对教学质量负责,企业和社会专业团体等提供专业指导和知识更新,充满活力、职责分明、内外统一、相互促进和约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2.2 职业的导向性路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的行业,相对比较集中,如测量、试验、设计、施工及造价等,不会象有些行业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许多知识架构、能力体系需重新构建和实行。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时加强职业能力的整合,办学思想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就业导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以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效益,也能使自己顺利毕业。 经济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和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如德国一般用近2/3时间在企业培训,英国的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等,侧重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2.3 以政府立法为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国外职业教育比我国相对完善,许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在职业教育保障立法方面,有不少有益的启示。美国政府在1982年制定了《职业训练合作法》,1988年又颁布了《美国经济竞争力强化教育、训练法》,1990年的《珀金斯职业教育法》。德国在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的职业教育法律,其中包括了很多针对企业参与培训的法规,随后又有《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实践训练师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而日本设有专门组织机构,如产学恳谈会,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需求反映给学校,加强产学合作。 中国的职业教育立法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实行“三改一补'政策的推动下,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大量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一大批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和部分本科院校相关系部申办改制成高职学院。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发展方针等做出了规定,在法律上保障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规范。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富于创新的探讨成为我职业教育立法的现实基础。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这些要求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结语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完善自身效能,高质高效培养服务经济建设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径,也是现今职业教育向纵深不断发展的出路所在。 路桥专业论文: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摘 要: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道路桥梁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道路桥梁一线工程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鲜明的职业特点要求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以就业为导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以由此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满足行业企业对道路桥梁施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教育,明确的职业属性要求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秉承“以培养职业素质”为主线的职教思想,立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潜心研究学生现状、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需要的关系,积极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以求突出专业和课程特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效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应深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革,在深刻理解“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教学指导方针的基础上,明确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潜心研究社会职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对接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能力,摒弃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落后教育理念,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课程理论的高深性,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重视校内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对应性,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学生既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又能形成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使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道路桥梁工程职业岗位的相关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能动地调整课程,并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处理上打破统编教材的设置与结构,以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少、精、新为原则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在课程的开设上,按照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桥梁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组建核心课程网络,根据学生施工测量、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质量检测、工程监理、养护维修等不同求职方向,对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强化教学针对性。同时,对应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更多地关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等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一线最需要的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现代职教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把教学重点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上来是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必须坚持的方向。结合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行动导向教学。以道路桥梁工程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把课程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工作任务的完成之中。如对于路桥工程监理员的工作任务,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监理方法,合同管理、招投标的管理方法以及利用所收集的各种工程特征数据判断工程的最终特征值构设为一个模块,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实现模块教学目标。②案例教学。通过剖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与放样”内容时,引入高程控制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③项目教学法。以某一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总结性环节,科学、客观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的创设与生成。根据现代高职生视野宽广、头脑灵活、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教师要立足人文理念和精神,不仅关注学生对道路桥梁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学习态度、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判断。要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就应有所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天性,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每个学生,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运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以学习过程和谐性的不断增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路桥专业论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道路桥梁工程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相关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我们只有做好课程体系的研究工作,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以模块化课程构建体系为基础,详细阐述其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针对性及实用性,也就是必须分析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要走出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圈子,在遵循素质教育及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道路桥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较多,但岗位存在着一致性,这些岗位对人员有着以下方面的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专业基础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1]。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道路桥梁专业课程内容及教材内容均比较落后,造成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摆脱原有体系的限制,在优化组合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技能培养理念。为了确保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高等院校还需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细化分析这些职业能力中包含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将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难易程度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完美体现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内容:与道桥资格证书考试对接;结合道桥岗位特 点;教学内容源自实际;技能训练中还原道路桥梁实际工作流程[2]。 3.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构建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结合道桥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需求,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与此同时,考虑道桥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后期学习需要,给学生后期职业发展及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调整。 (1)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四种: 拓展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适用及够用原则,适当综合及整合原有的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确保两者均衡发展;推行人文与科学、通识与专业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课程结构中体现出做人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新形势进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推行课证融通与理实一体的模式。课证融通指的是课程体系与职称认证体系相互对接,在道路桥梁专业课程中教授职业证书考试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笔者通过汇总各个高等院校实行两种模式结合的培养方式发现,职业证书有着比学校考试认可程度更高的社会认可度;而理实一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在道路桥梁实训课程上,要实现教师、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三位一体”。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看重学生理论知识,又看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课体系的时候,应该与职业认证体系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将其纳入所有考试内容中。 总而言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避免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情况的出现。在实际中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 路桥专业论文:路桥专业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结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 提出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阐述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安全地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论文同时总结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关键词: 工学结合;道路桥梁;教学模式 0 引言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并突出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中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很多职业教育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推出了很多符合本国职教特点并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 工学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办学方法,至2005年起教育部陆续了一系列文件来指导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工学结合工作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这些文件明确指出了在我国大力推行工学集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至此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项目,明确规定学生工学结合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各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多种模式与方法。在这些探索实践中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路桥建设周期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全过程的工学结合;路桥建设点多、面广,岗位能力要求、工作内容差异较大,学生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指导无法集中安排;路桥建设多为野外作业,学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等。 同时由于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学习期间,不能作为企业员工参与生产实践,但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因此对工学结合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因考虑一定安全问题,而不得不损失工学结合的办学效果[2]。在此背景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长期以来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总结并构建了全新的工学结合模式,即“引工地进校园”。 1 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 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的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专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素质、以及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相融合。路桥建设专业学生面向的作业环境大多为野外作业、工程施工等高危险环境,在此背景下必须探讨工学结合的合理方法。本文从指导原则、模式定义及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构建的可行性。 1.1 “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可行性 任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都必须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实际利益出发。企业方面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办学,对其阐明工学结合对于培养我国职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性,引导企业接纳学校全方位开展工学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环节的意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引工地进校园”重点在“引”,构建的模式要简单明了,突出一个实用性。 1.2 “引工地进校园”模式及内容 工学结合就像一项系统工程,需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引工地进校园”并不是将路桥建设工地的所有操作流程、工序在校园内模拟,而是借助真实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过程中一些并不一定需要在建设现场开展的工作,放到校园中进行,本专业的同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进程亲身参与相关工作,从而实现工学结合。 “引工地进校园”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试验检测单位合作,将在建项目的工地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设在校园内,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检测等相关课程后,可以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参与试验检测单位的相关熟悉相关试验检测项目的操作流程、试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建设项目为载体,与参与建设各方合作,将在建项目的设计交底会、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等会议的召开底点放在校园内,本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旁听会议,并在会后与参会各方进行互动,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关注焦点以及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责、权、利等相关内容,以此对路桥工程建设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路桥施工类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训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难以妥善解决。路桥施工类课程的实训无法单纯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而简单的将课堂搬到工地,教学成本大大提高,学生安全无法保障,同时,路桥施工的长周期性和施工过程的多重复性使得学生不可能靠一、两次的工地参观、实训了解完整的施工过程,教学进度和施工进程无法完全匹配,学生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实施,恰好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2 实例分析 以我院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为例,在学习期间,道桥系引进了具有甲级资质的四川正信重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校园,与道桥系共建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也专门划分出一定的试验场地交由公司对外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本专业试点班同学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分别在实训基地和企业完成课间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上述两班进入第二学年的路桥施工课程学习期间,我们通过与建设单位合作,将刚刚开工建设的成(都)-自(贡)-泸(州)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段CR4-CR6土建工程设计交底会、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等引入学院召开,并要求同学全程旁听会议内容,并在会后组织学生与相关建设单位人员就项目建设中的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将工地上真实的工作情景引入校园,使学生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都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路桥施工企业希望其引进的应届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出于施工工期、技术熟练情况、安全、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因素考虑,不愿意也很难大规模接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前往施工现场参与生产性实训,采用这种“引工地进校园”的方式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本专业学生了解和参与工程建设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场地、设备、人力和专业知识等优势资源解决其生产中的诸多问题。 3 “引工地进校园”优势分析 目前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对于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工学结合可谓绞尽脑汁,但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一旦采用传统方式将学生分散到各建设工地上,由此带来教学成本将大幅增加,同时还要承担学生安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将企业引进学院后,学院不但可以节约将学生送到工地的交通、食宿等相关费用,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的安全和集中教学问题。 “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是本专业的学生。由于路桥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周期长,点多、面广,参加实训的学生可能在其实训期间仅能对某一个分部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解,甚至只能重复进行某一项具体的岗位工作,这对学生了解掌握路桥施工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人机调配等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课间实训时,还存在无法安排集中授课、企业导师指导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路桥施工相关课程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通过将企业、工地引进校园,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施工现场的真实工作状态,了解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工学结合后,学生在最后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可以大大缩短在工地的适应和培训时间。根据统计和对比,在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实施了“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学生在核心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方面与其他平行班级相比,考试优良率和认证通过率分别高出5个和11个百分点。 因此可见“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模式,对企业来说即解决了人力的紧缺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学院的专业优势资源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校而言,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真实感,又可节约一定的教学运行成本;对学生来说,可以在校内就非常直观地了解和参与生产一线的真实人物,通过旁听会议和参与讨论交流,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技能与经验,提高了学生上岗、就业能力。 4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实施,应充分利用交通建设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在不干扰行业、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双方拟订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双方通过沟通、协商安排教学进程,建立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体制。只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各施其责,实施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培养锻炼,才能最终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路桥专业论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在根据国内著名的高职院校成功的教学经验,并与它自身特点相结合,立志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的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学校的一切运作都是围绕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中能够拥有高素质、工作能力强的特点,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以及职业拓展课程三者构成学校主要的课程体系,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处于教育的前沿并可以很好的与社会接轨,学校还大力支持“双师”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实训基地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办具有特色又符合发展的学院。 关键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0 引言 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人才主要依赖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为国家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才。传统教育看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如今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中,并迅速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该以学生多参加实践经验学习,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单独列为一个学科,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工作生产要求,服从管理能够满足服务第一线的发展要求。现在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要求人员必须掌握牢固的知识结构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1],这和之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创新。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为了满足市场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开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其中辽宁交专和福建交院为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培养出大批人才,这也与它们的教学模式有关。所以解决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应该从它的教学模式出发。就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问题进行归纳: 2.1 道路桥梁工程耗时长,教学时间和实践机会有限 道路和桥梁的修建都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因为它必须考虑首先是安全问题,还有地理环境给施工都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并且还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所以道路桥梁工程耗时是很漫长的,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授课时间又有限,这就使得教学模式很现实是存在差别,学校的实地实践也会因为道路桥梁工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而着重考虑它的可行性;从而减少学生的实践机会[2],然而课堂实训又因为它和现场施工落差很大,使得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让教学缺乏真实性。 2.2 教学教师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要求 “双师型”教师具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做依据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够清楚了解到社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3],还可以在理论上对学生作出与之相应的现实运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普遍存在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对实际的工程了解并不多。 2.3 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使得实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都拥有自己的实训室,实训室中配备先进的设备,但还是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设备不配套无法有效利用,这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 3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意识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又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参考了国内外优秀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成功案例,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以下改革和创新: 3.1 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对人才的要求是: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公路勘测技术、路面路基工程技术以及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听从党的指挥,坚持党的领导,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迅速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所学的现场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的知识技能。 3.2 合理的安排课程,运用科学的教学体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课程以及拓展课程组成的,这三个课程之间的组合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职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灌输等伟大思想,以及法律教育等;职业岗位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应用力与结构的物理知识以及建筑结构的专业知识等;职业拓展课程则是让学生明白交通工程的概述以及相关道路的文件[4],各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道路桥梁技术对人才的要求。 3.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训操作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具有效统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已经拥有道路桥梁工程设备近两百台;同时道路桥梁实训教室也有两个,这可以让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土工试验、路基路面检测以及道路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检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能够更快上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实训操作。 4总结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课程体系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让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也提高了实操水平,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路桥专业论文:传统师徒制在路桥专业施工课程授课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制造业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与此同时制造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需求更多的高级专业技工,但是在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市场上却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了现代学徒制,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节省了招聘的麻烦。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从事实践,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是教育和企业需求提早的更专业的更基础的结合。在路桥专业的施工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借鉴师徒制的经验。 【关键词】师徒制;路桥专业;项目化教学 1.师徒制的含义及发展 师徒制是由经验丰富的任职者担任师傅的角色,带领着徒弟以一对一的指导方式,通过进行一段时间的共同实务操作,使徒弟能够充分领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并具备独立操作能力。 在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中,师徒制是最普遍也是受教育者人数最为众多的教育形式。从原始社会神农教民农耕、后稷教民稼穑开始就有了师徒制的雏形。具体说来,中国古代的师徒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父业子承:这也是师徒制较早也是较为传统和普遍的一种形式。父亲把自己的技能也同时把自己的职业传授给儿子,从而使得一门绝活儿代代相传。合同式学徒制:随着社会职业专门化,学徒所学的知识、技术有明确的职业基础,徒弟拜入师门,约定习艺时间、内容、报酬等,比子承父业式的师徒制更进一步。行会学徒制: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职业更加多样后,出现了手工业者行会,如冶炼业、手饰业、染布业等。年轻人要学习一种技能,必须到行会中学习。徒弟跟师傅边学职业知识、技术,边干杂活,徒弟学习期满后,就成为该行业的手艺人。中国古代的师徒制具有言传身教、以现场学习为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对于现在的职业教育中的学用脱节、手脑分离、指导无计划性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但同时由于效率较低、范围较小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项目化教学是实施师徒制教学的前提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习,通过利用最优化的资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实际的项目化教学中,采取类似实践的方式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任务来实现技能的提升。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人人参与创造的过程,能够在操作中掌握所有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在实际岗位的辛苦及乐趣。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多出了三个中心。即:由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原有的课本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师傅带徒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言传加身教,学与做融入一体,这与现行的项目化教学有着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共同追求。师带徒,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单独讲授,操作性强,徒弟学习师傅的经验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做任务和老师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步进行,学生的技能通过系统地锻炼,得以充分发展。 3.解决师傅短缺的问题 3.1利用优秀学生做小师傅 一对一学,需要大量的师傅,对于职业院校确实是个大问题。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用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的学习技能快,技能水平高的学员苗子;给予他们以信任,让其参与到实训中心的设备维护运行管理中来,并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工作,丰富学生的工作阅历和生活经验;再次,充分把握住课余时间,给苗子足够的训练量,迅速让其成长为小师傅。有了这些骨干,后面的实训工作他们将会成为一股重要力量,通过学生带学生式的发酵,使学员能够快速的掌握一些技术要领。小师傅带学生,可以让实训指导教师拿出精力来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小师傅与学生情感上接近,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而且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甚至包括课余时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实现合作式学习。改变传统的师徒制观念,在学生中培养师傅,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师徒制教学中师傅缺乏的问题。 3.2利用虚拟情境 虚拟师徒虚拟实训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的远程教育模式。在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实验项目管理,教学资源大力提倡真实情境学习的同时,开拓虚拟技术的使用,模仿实训条件。虚拟现实技术,是适应当今实训实践性要求而产生的。职业实训的实践性,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实际操作的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真实的技术能力,但鉴于各个院校实际的实训条件不可能有那么多实习场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实训模拟运用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营造的实训环境逼真,给受训者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能使学生具有适应实训需要的技能与心理素质,虽说不是实际的操作,却胜似实际操作。虚拟技术的产生可以替代师傅一部分的职责,从而使一个师傅能够腾出手来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情,能够带领更多的徒弟进行实习。 4.结语 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训机会,学生接触的技能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师徒制教育紧扣企业的文化理念,结合岗位对员工的技术要求,更多地培养出企业切实需要的毕业生。 路桥专业论文:土木工程中公路桥梁专业化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摘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国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中,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离不开公路桥梁,公路桥梁作为解决高速公路复杂地形的主要建筑,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立体化交通和城市美化,公路桥梁相应也成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作者通过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紧抓公路桥梁专业化发展的四个关键点,详细分析了常用桥型、中小型跨径斜交桥以及施工放样等在公路桥梁中的作用和应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公路桥梁;专业化 公路桥梁作为日常中最常见的一种桥梁,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同时公路桥梁也担负了很多实际的作用。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高速公路的修建主要以公路桥梁为基础。公路桥梁使得很多复杂的地形得以顺利穿过。现在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工程的质量问题,这就为公路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翻阅各种材料整理归纳出公路桥梁专业化发展的四个关键点。 一、公路桥梁的分类以及主要特点 1.梁式桥 主梁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主梁受弯。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多用于中小跨径桥梁。简支梁桥合理最大跨径约20米,悬臂梁桥与连续梁桥合宜的最大跨径约60-70米。 2.拱式桥 拱肋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拱肋承压、支承处有水平推力。主要材料是圬工、钢筋砼,适用范围视材料而定。跨径从几十米到三百多米都有,目前我国最大跨径钢筋砼拱桥为170米。 3.刚架桥 是一种桥跨结构和吨台结构整体相连的桥梁,支柱与主梁共同受力,受力特点为支柱与主梁刚性连接,在主梁端部产生负弯矩,减少了跨中截面正弯矩,而支座不仅提供竖向力还承受弯矩。主要材料为钢筋砼,适宜于中小跨度,常用于需要较大的桥下净空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情况,如立交桥、高架桥等。 4.斜拉桥 梁、索、塔为主要承重构件,利用索塔上伸出的若干斜拉索在梁跨内增加了弹性支承,减小了梁内弯矩而增大了跨径。受力特点为外荷载从梁传递到索,再到索塔。主要材料为预应力钢索、混凝土、钢材。适宜于中等或大型桥梁。 5.悬索桥 主缆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外荷载从梁经过系杆传递到主缆,再到两端锚锭。主要材料为预应力钢索、混凝土、钢材,适宜于大型及超大型桥梁。 二、中小跨径斜交桥梁的设计是公路桥梁工程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按跨径分类是一种行业管理的手段,并不反映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的按跨径划分桥梁的方法得知:中桥桥梁总长30m 三、施工放样是公路及桥梁工程施工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 施工放样就是把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去的测量工作。测图工作是利用控制点测定地面上地形特征点,缩绘到图上。施工放样则与此相反,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尺寸,找出建筑物各部分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算得距离、角度、高程、坐标等放样数据,然后利用控制点,在实地上定出建筑物的特征点,据以施工。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放样要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进行,这样进行的施工放样可以十分的具体,每个环节都能注意的到。桥梁工程施工专业化发展对于施工放样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做好施工放样对于指导整体施工作用巨大。 四、高性能混凝土是桥梁工程施工向专业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公路桥梁的主要材料,其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现在常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技术要求如下: 1.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应进行控制,C40以下不宜大于400kg/m3;C40-C50不宜大于450kg/m3;C60及以上的非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00kg/m3,泵送混凝土不宜大于530kg/m30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小用最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磁灰等矿物掺合料,用以提高其耐久性,改善其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其掺量宜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且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混凝土中粉煤灰掺最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在预应力混凝土及处于冻融环挠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20%,且粉煤灰的含碳量不宜大于2%。对暴露于空气中的一般构件混凝土,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20%,且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不宜小子240kg。 3.对耐久性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试配时应进行混凝土和胶凝材料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并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 4.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外加剂,但宜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5.对混凝土中总碱含量的控制,应符合规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总含量,对钢筋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10%;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应超过0.06%。 结束语:公路桥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今时代人们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这就为公路桥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公路桥梁的整个设计施工过程,都要按照设计步骤逐步进行。通过对土木工程中公路桥梁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总结,主要归结为四个核心点。通过对四个核心点的具体阐述,得出每个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更要注重新要求给施工设计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公路桥梁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公路桥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路桥专业论文:“工学结合”下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思路建立浅议 【摘 要】按照职业教育和产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部要求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而工作岗位与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重要切入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本文在分析当前社会和教育背景的情况下,以施工岗位为例,结合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人才培养创新过程以及成果进行研究,得出工作岗位与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思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 工作岗位 课程模块 课程体系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强调的是技能型人才,制订与工作岗位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与工作岗位对应的工学模块设计原则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表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管理部门、监理企业等单位工作。通过对这些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的调查,得出了工程测量、材料试验、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资料管理是主要的就业岗位。 课程模块设计主要从基础模块和工作岗位模块两个方面考虑,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旨在实现我校学生拓宽基础、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的,使学生全面理解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科学、计算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工作岗位模块课程的设置针对学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程测量、材料试验、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等就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设置所需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其支撑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专业素质。 基于施工岗位的课程模块分析及课程体系思路的制订 对施工岗位进行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图1为以施工岗位为例,按照工程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施工验收阶段来进行施工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 对图1分析,结合课程设置,总结出施工岗位应以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公路施工组织与管理、道路工程制图、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为支撑课程。按照图1的分析思路,进行不同岗位相应的支撑课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工程测量岗位应以测量学、工程测量为支撑课程。材料试验岗位应以道路工程材料、土质与土力学为支撑课程。质量检测岗位应以道路工程检测、桥梁工程检测、工程力学为支持课程;资料管理岗位应以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编制与管理为支撑课程;工程造价岗位应以公路工程招投标和公路工程造价为支撑课程。评估每学年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并对其相应的职业能力、就业岗位、执业资格、专业核心课程、辅助课程、基础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基于工学结合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思路,如图2所示。 我校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案例。但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要强化改革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路桥专业论文:民办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今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交通事业蓬勃发展,这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明天开创了广阔前景。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出行效率也大大提高。为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我国在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一、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上,如何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避其对立取其统一,制定出既适合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要,又满足高校教育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不但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综合了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以及渡河工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专业设计能力、施工技能并懂得现场管理的现场工程师、道路工程师、桥梁工程师,为道桥工程领域生产第一线培育卓越的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 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开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培养能从事道路、桥梁、铁路工程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勘测、施工、科研、咨询、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建筑材料、土质土力学、桥涵水文与水力学、隧道工程、基础工程、道路施工、桥梁施工等科目。 2.1主体思想 培养方案要适应我国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专业人才需求规律,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标准,培养“来之能用,用之有效”的,既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做到及时总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改革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新的培养方案中,不断开吸取国内外本领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注重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衔接、整合、优化,更新课程,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2.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方向设置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下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与安全三个专业方向。为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1)道路工程专业方向,可从事道路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桥梁和隧道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2)桥梁工程专业方向,可从事桥梁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3)地下工程与安全专业方向,可从事地下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 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及道路桥梁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 2.3课程分类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三个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即: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三个专业方向都必须要修的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共65.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44%。(2)专业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包括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是为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先导课程,为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专业基础课共49.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34%,专业课共33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22%。(3)专业拓展课。专业方向拓展课程是在结合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开扩专业领域视野,丰富专业领域知识,更好地与毕业后工作有良好的衔接而开设的课程。相当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涵盖了与三个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在专业拓展课程中,选取28个学分的课程,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19%。 2.4实践课程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大一至大四一直贯穿于四年的本科培养过程,除了大一年级的军事训练课以外,还包括物理实验、专业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地质实习、专业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创新实践等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环节为45学分,课外实践5学分,课外实践不计入总学分,但需考核合格方准毕业。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性行业,随着社会对交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地,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与时代需要同步,结合国家建设对交通人才的要求,不断将新标准、新知识和新方法吸纳并将其优化,不断探究新方法和途径,为道桥工程领域生产第一线培育卓越人才。 路桥专业论文:探讨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极大的满足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实现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对道路桥梁技术人员的需求。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培养着大批量的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员。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比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认为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够实现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高职院校对该专业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道桥专业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很少有学生会切实到现场去进行实习,所以,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在上课之前,最好是能够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去看一看,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正因如此,教师就更应该多多组织学生到施工工地去参观。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一手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知识内涵。另一手要着重抓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一毕业就从事了教育工作,实战经验相对比较匮乏,这种现状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到施工工地进行参观,鼓励教师到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以及教师交流平台,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要求学生掌握一项核心技能或是核心试验检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实现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熟练的掌握一项核心技能或核心试验检测,学生在掌握上述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在毕业后以零磨合的前提下迅速投身到工作岗位上去,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学生如果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或是核心试验,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能够积极的面对挫折与挑战。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情商 通常情况下,道桥专业的工作场地都是在野外,因此,学生在就业后应当快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闲暇时间可以看看书,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口才进行培养,使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和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完成自己的工作,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5.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学的有机结合 通常情况下,实习被安排在大二。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工学的有机结合,很多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工学结合存在一定的认识错误,认为工学结合就是为了能够多赚钱,在校期间应当以学习为重,不要将精力都浪费在赚钱上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工学结合是将学校学到的知识,通过一定的途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学校、学生以及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校来说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使其深入的了解道桥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信息,进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学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进一步选拔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力量,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6.建设专业,应当将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 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实验员以及测量人员的,而以后能否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师以及测量师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从而建设专业建设,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建设的双方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当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社会为企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路桥专业论文: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具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传统的实习实训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专业需求。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办法,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 0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学校在进行实习实训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要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接轨,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便于未来更好的发展。在进行该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过程,学校应始终将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累积,重视实习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核心。 1 传统实习实训教学方式的不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人才,由此可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1]。 学校组织进行学生统一实习实训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学校实习经费有限及实习实训教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没有一个专门固定的实习场所,并且大型的道路桥梁工程现场基本上都处于城市的偏远地区,交通及实习实训都非常不便利。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便利的实习环境。即便学校组织学生去往现场参观,可道路桥梁工程单位也经常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及相关的管理问题的考虑,一般是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地参观实习的。 学校的实习参观多为毕业前半年或者一年,但道路桥梁工程工期时间长,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实习内容。而且需要实习的学生数量较多,带队的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数量较少,致使学校组织的实习参观最后往往流于形式。 如果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实习的方式也存在学生实习单位散,专业教师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与指导等方面的缺陷。 2 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方法 2.1 确认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道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道路桥梁工程单位和企业提供合格的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因此在计划实习实训教学时学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道路桥梁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重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组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时,学校要以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写生的创新能力[2]。 2.2 实习实训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相结合 教师可以对企业进行实习考察,了解企业岗位真正需求。教师在设计实习实训课程内容时可以与将企业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让实习实训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如此既保证了实习实训教学课程专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也提升了实习实训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真正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积累了专业实践经验。 2.3 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 实习实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需要进入到实习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良好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保证学生安全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也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 在制定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时,学校应注意四个方面:①细致全面的规定实习实训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内容,做到权责分明;②监督检验实习实训教学每一阶段的教学成果,保证实习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③对实习实训期间所使用的设备均要做好记录,制定完善的申请使用与归还验收制度,为实习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④完善实习实训教学的监督管理体制,保证学生在非集中式实习实训教学质量[3]。 2.4 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应学校应加大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室内实训室配备成套的仪器设备,基于常规试验及检测的相关项目,编制出更适合教学的实训项目,使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进行相关的试验及检测;室外实训基地建设模拟施工现场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情况,让学生们能进行相关的路基路面检测、桥隧外观和内部检测、桥梁桩基检测等,并判断出各病害类型及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的同时,系统的设置实训项目,使“工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同学们能更快地适应施工现场工作。 2.5 建立有质量的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专业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在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进行有建设性的实践指导。学校要有意识地建立起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又能对学生实习实训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的实习实训教学团队,以保证实习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建立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要重视以下几点:①为该类型教师制定详细的准入制度与任职标准;②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③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学人才的重视[4]。 3 结论 现代土木工程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实习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表现,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将实习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接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王琦,1982年04月生,汉族,辽宁鞍山人,讲师,硕士,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城建交通系。 路桥专业论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以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努力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教学 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4年成功申报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本文结合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该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独立探索。 一、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右表是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主要包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和课程实验等几个方面。 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实验、设计和实习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优化。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校城市学院依托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和南华大学工程技术检测中心承接项目,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效结合。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该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灵活应用程度。一般会与相应的设计软件相结合,如纬地、鸿业、Midas、桥梁博士等软件。 3.实习 实习一般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刚接触专业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到工作环境进行参观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分别开设在第6和第7个学期,是在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设的。 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所学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是大学最后阶段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主要包含: 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和设计图。 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切合工程实际,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应涵盖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和隧道等各个方面,让学生根据工作需求和个人兴趣进行自由选题,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双向选择将更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路桥专业论文: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探索 摘 要: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对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和对策,以期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本文面向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有效调研和总结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对该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要求,从教师自身、院校两大方面深入分析和归纳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发展机制,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的需求。 一、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通过有效调研和总结,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自身因素。青年教师择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决定其是否爱岗敬业及认真负责。有的青年教师存在着择业心态,教学热情不足;道德与责任心不强;知识转化能力太弱;教学反思不够,自我发展动机不强等。 (2)学校、学院和系方面的因素。学校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包括把优秀的人才引进后,在教学方式上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青年教师的方式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对教学能力的考核不够。学院缺乏激励青年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的机制。系里尚未形成“乐教”的教风。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通过构建符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发展机制,可有效地提升和发展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1)建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教学能力体系将分为社会责任、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特质四大模块。 (2)系里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和学院每月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心得研讨汇报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圆桌洽谈,每位青年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汇报,并对评委和其他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 (3)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定期派1~2名教师到国内相关企业从事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 (4)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多样化。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应改革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成果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比重,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5)重视并满足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系里和学院拟从各个方面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建立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和机会激励并重的激励助长体系。 (6)系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加强管理与监督,形成良好的教风,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与完善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的繁荣,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资料收集、编写、整理等方面显示出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几点完善措施,希望能引起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切实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完善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方面 当前阻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水平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人员缺乏对工程资料内容的深入透彻了解,往往不能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不够重视,很多企业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编制,使得建筑工程资料不能发挥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而且不能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映,缺乏真实性。 1.2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方面 要想确保建筑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就需要将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遗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筑工程资料收集工作不能及时就开展,造成资料的缺失、遗漏;不能将建筑工程资料收集的工作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造成建筑工程资料与实际施工脱节,缺乏可信度;一些建筑工程资料人员工作马虎,核对工程资料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修正;还存在工程资料的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出现问题无从查证,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1.3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方面 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和整理工作会对建筑工程后期进行资料查阅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整理可以方便施工后期进行资料的核查,大大节约了时间。但是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整理的现状来看,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资料装订整理时往往杂乱无章的排列,给后期建筑工程资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麻烦,还有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时没有进行资料完整性的检查,无法及时发现工程资料中编写的问题,或是有无遗漏情况,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资料的质量。 1.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资料工作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然而当前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资料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是建筑工资料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资料编写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进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核查,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资料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建筑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的监督管理,使得建筑工程资料工作混乱,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的完善 2.1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规范化 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规范化是当下建筑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时需要先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内容,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完成建筑工程材料的编制工作。 2.2强化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 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为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引起重视,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各类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确保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3完善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工作 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整理作为影响后期建筑企业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整理的具体标准,保证建筑工程资料的整理有序化、规范化,以便日后的查询。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贯穿整个施工阶段,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的完善,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每个环节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优化。 作者:苏冠妹 单位: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如何提升建设效益 摘要:通过深入研究、参阅部分技术资料和先进地区的做法,在充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制度、提升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而全面提高油田作业区资料管理水平,为油田规范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建设效益 1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强化工程建设资料管理,提高工程资料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水平,为作业区后续生产运行管理提供可靠技术依据,也是确保集团公司推广站场完整性管理的资料保障,是内部挖潜增效一种思路。由于油田地面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隐蔽性的,所以工程质量的检查以及规范,就要通过资料来体现,一个项目资料的完整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工程项目的好坏。 2完整性管理、合规管理等对建设工程资料的要求 2.1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对工程的项目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图纸修改,人员调配以及资金的流动,购买的材料等,也要进行归档记录。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建优质工程奖,亦或是工程验收,都迫切需要工程资料的支撑。 2.2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合规管理的重要要求 现代企业产权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生产建设中,系统的工程资料应用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使决策者制定出的工作方案切实可行,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工程的监督,为工程质量检查、工程结算、工程审计监督提供重要的依据。 3现阶段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工程资料管理认识不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重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实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核心工程方面,常常在工程竣工前,才想起工程资料,于是紧急调集人员进行管理和补齐,但是这种方法,常常造成工程资料的不准确和错误。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工程资料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纷繁芜杂,牵涉的部门多、范围广,要实施有效的资料管理,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细致的制度做保障。但是许多工程项目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对有关参建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因为没有有效制度进行约束,很多重要的技术资料没能得到有效管理,在工程结束后被废弃或丢失,十分可惜。 3.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或项目法人负责制,从事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采购、施工、技术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并且由于这些人员还同时负责其他工作,在思想上、精力上不能专心致志、贯彻始终的做好资料管理,难以形成稳定的资料管理组织体系,影响了管理工作。 3.4开发利用不够 工程资料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对于以后的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工程技术资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完善整改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总结 4.1完善制度 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资料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部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资料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时间节点细化各阶段资料收集、整理、建档的工作流程和目标任务。总体上构建各单位资料管理人员配备、管理流程到位、阶段任务明确的网络体系,在工作开展中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边、管理可控的良好格局。 4.2提高人员素质 面对新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有先进工作作风,自觉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档案管理、计算机及信息化等专业知识,同时保持完善细节,履行职责,保证效率的思想。既要善于沟通,积极主动地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也要对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做到慎、全、严、细。 4.3加强合规管理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是实施合规管理、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保障。工程建设从立项阶段开始就要启动资料管理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将不断产生的各方面资料通过全面收集、有效整编、合理审定进行建档保存,在竣工验收时与竣工档案名录进行比对实施有效补充和完善,确保工程资料的全面性、有效性。 4.4强化监督检查 项目主管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要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一方面检查工程资料的完备性、完好性、系统性、时效性,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检查,对发现的因态度问题产生的失误立即予以处理;另一方面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资料不全、模糊不清等情况及时纠正,立即补缺补漏,确保工程资料的有效性。 5结语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企业合规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组成部分。实施严格的建设工程资料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流程制定等措施的推进,不仅能提高资料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和后续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撑,也能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油田企业在面对市场形势需要进一步缩减投入、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波 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进步与完善,企业管理也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建筑企业是市场主体,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完善提高,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并推动建筑行业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跨度大、用时长,会产生许多信息和资料,为了便于今后维护与管理,则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只有充分保证信息精准、资料全面才能保证建筑后期维护的方便,确保建筑质量与安全,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对建筑进行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文章主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全面提出资料管理的基本方式方法,以此,不断推动企业向现代制度转变进程,确保建筑资料完善与丰富。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分析 引言 任何一项工程均涉及到各类信息与资料,可以说,工程资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工程资料直接体现了建筑的过程,能够从全局和分部对建筑描述与反映,良好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现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层次和水平,更能够从资料中反映一个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政策力度。建筑工程资料对建筑来讲至关重要,没有信息与资料则建筑工程就无法实现后序维护与管理,造成管理空白,出现许多管理漏洞与问题,在实际信息资料管理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较多,造成工程资料不全面或者丢失,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埋下许多管理隐患,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实现信息资料的全面控制,确保信息资料健全与完善,保证满足维护与管理要求。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 1.1技术资料不完整和缺项问题 当前,在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信息资料认识不够,造成一些资料不完整或者缺项,这个问题是当前所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则越发突出出来。按照标准测算,一项工程对资料的归档率要达到80%左右才算是合格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信息资料不健全,配套的锅炉房、地下管线、园林绿化等资料更是没有记录,严重影响了建筑后期的管理与维护。 1.2程资料填写不规范不完整问题 工程资料包涵的项目较多,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重视这些资料的填写,导致资料不规范、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一是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出现的各项检查项目不完整,对建筑外观、实测项目及允许偏差、质量等级、工程数量等填写不规范,往往会出现漏填的问题。二是施工表格填写中会签栏中没有签名,或者有一些空白点,各级审查意见填写也缺少,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填写,出现许多空白。三是工程名称漏填的现象较多,造成责任主体不明晰,出现问题无法问责或者出现推诿。 1.3竣工图不规范 作为一个建筑,从工程开工、设计、指标、施工,一直到最后的竣工,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出现变更的问题,这些变更与设计图不符,有的出入较大,如果没有详细的标志,将会对今后使用造成管理上的不明,在建筑过程中变更主要是建筑结构、水电设备、供暖设施等方面,对变更没有记载,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些建筑项目竣工后和原来设计图比较,发现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保存好准确的竣工图至关重要。在资料保存过程中,往往一些企业不重视,实际编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过程中,竣工图保存不合理,不全面,有的为了省事,就直接在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 1.4资料利用率不高 由于对建筑资料的保管越来越多,一些资料还是纸质材料,没有录入计算机设备,虽然各城建档案馆工程技术资料非常多,但整体却没有利用起来,往往内部人知道一些,更多的人是不了解资料情况的,还有一些人,为了省事,不愿意去查询,相关资料根本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源极大的浪费。 2建筑工程资料内容 2.1综合性文件资料 建筑工程的材料品类较多,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文件材料主要是建筑过程中产生的管理性材料,能够直接反映建筑过程与情况,对全面了解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主要包括上级对建筑批准建设的相关文件、任务计划书、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的调研资料,征地拆迁安置文件、项目设计的方案规划、各级消防环保卫生部门批复、有关工程的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文件,还有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工程照片、录像等,这些资料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完整性,更关系到其合法性,对今后检查监督有一定的参考。 2.2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文件资料 土建是建筑的主体工程,资料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后期安全使用,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等等,直接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始材料也需要进行保存,一些原材料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后的维护,只有全面保证资料的全面,才能对建筑物整体进行描述,保证建筑物寿命,做到科学合理维护。 2.3竣工图等 竣工图对建筑后期非常重要,没有竣工图则不清楚地面地下工程变更情况,只有设计图是不够的,竣工图资料主要包括总平面图、管线图、工程竣工图、装饰图、结构工图、给排水图、强弱图、通风空调图及其他特殊专业竣工图。在保存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图纸进行完整保留,避免出现不完整的问题,以免造成后期隐患。 3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3.1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 要全面做好管理,确保资料管理人员责任心,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保证资料整理全面完整,要把资料制作及收集整理工作项全部纳入到质量检查考核范围。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把物质激励及目标激励相结合,做到有效有用,物质激励是基础,目标激励是根本。可以对工程资料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制度约束,形成奖励基金,根据资料保存的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结合工程实际建立资料管理目标奖,同时还需要把各项管理目标逐层分解,落定到基层一线,保证班组配合,形成一个工作有机体,保证资料保存完整性,使工作形成科学的流程,简化工作程序,确保资料收集不出现漏洞。 3.2工程资料的系统化管理 工程资料和档案文件数量大、种类多、涉及广,要想全部保存是做不到的,只有充分了解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政策,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和档案管理工作新要求、新标准,高层次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工作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对资料档案进行有效的编制、管理、统计、编目、检索和归档,使资料管理实现自动化、可视化、标准化,不断推进资料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提升管理能力。要不断利用远程办公系统,实现项目管理、文档管理集成化模式,保证办公、管理和资源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3.3确保技术资料真实性 技术资料的真实性非常关键,相关工程检测单位一定要对试验全面进行负责,对各流程做好监管,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试验报告,坚决不出具试验证明。另外相关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也需要对质量负责,对安全负责,确保技术资料真实有效。各级管理单位要严格查办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等问题,通过上限处罚措施,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 4结束语 建筑业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文书资料,只有全面重视资料管理、规范流程环节,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资料真实有效,对工程后期使用安全提供参考,最后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进程。 作者:李生兰 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方法 摘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主要作用是详细记录公路工程施工情况,这是对公路工程质量检查结果的记录,是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评价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程序性。因此,加强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才能确保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数据记录详尽。 关键词:公路工程;业内资料;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被当做公路工程施工信息存档的依据,主要包括与公路工程施工相关的文字资料、电子信息资料和现代化施工工艺等,将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及时归档,细致审查,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概述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人物,充分了解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明确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弄清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基本需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这几大类。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公路工程监理单位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充分了解该项目的划分方法,对其进行统一分类,方便日后再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人员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良好,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各环节相关信息的记录,方便公路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相关数据核验。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分类都是建立在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的,以此为依据,才能实现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合理划分。常见的公路路基工程,由于部分公路路基工程要求将1千米到3千米的路段作为评定的一个单项内容,因此,在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进行分类时,要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地划分,将其分为若干自然段,并且确保划分标准能够满足公路路基每个自然段都在3千米的范围内。当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到桥梁和涵洞的建设施工时,应该尽量满足建设项目中在桥梁、涵洞两侧设置讫桩号,将其划分为两个自然段,避免出现跨桥分段的情况。在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自然段划分以后,工程监理人员要将自然段划分后形成的资料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顺序汇总、归纳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这就是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分类整理的基础,以此为依据对内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按照这种方法对公路工程施工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分类,能使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步骤条理清晰,并且充分满足公路工程交工和竣工阶段内业资料编制的要求,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各阶段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良好,方便监理人员及时查阅所需的资料,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依据。 2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是公路工程的完整体现,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详细记录了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和个人各工序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划分公路工程施工责任的重要数据,这就要求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编制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及时进行归档保存。目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内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施工单位对公路工程内业管理重视程度较低,工程监理人员在检查作业时,通常只会检查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内容是狗完整,没有认真核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导致公路工程施工中内外业严重脱节,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内业资料填写不规范。由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没有收到重视,这就导致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填写不及时、不规范,大多数情况下,在一项工序完成后相关人员没有对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很多资料都要等到工程竣工后进行汇总,由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填写不规范,内业资料缺乏真实性,并且存在着前后矛盾或者雷同的现象,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3)内业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多年来,很多施工单位都对公路路基内业资料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且相关部门没有出台规范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不同公路工程中所需的内业资料表格不同,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整理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这就使得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量加大,施工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影响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4)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长久以来,施工单位都将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没有意识到加强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虽然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只有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全面准确,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良好。我国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归纳和管理,不利于工程监理人员在公路工程竣工后进行相关数据核验。 3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方法 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能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只有针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3.1领导加强对内业的重视 施工单位的领导是整个单位的主要项目负责人,要想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必须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加强其对内业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公路工程内业工作,使内业资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2规范内业资料的填写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内业资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路工程验收阶段进行工程质量评定时,施工单位应该保留施工阶段各环节的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整理。在不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内业资料的表格形式也不相同,只有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填写程序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统一。 3.3完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公路工程施工的有力工具,只有完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内业资料全面真实,安排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才能确保内业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以此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和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管理。 3.4提高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单位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重视并加强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内业资料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施工单位还要鼓励内业资料管理员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内业资料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内业资料管理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得公路工程各环节的内业资料管理工作都能准确无误,实现内业资料管理个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4总结 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最要重要的一项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对此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对公路建设单位内业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全面准确,为公路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晨辉 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参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多部门多企业合作共建对资源库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资源库;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 完备的工程资料是工程能够顺利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同时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助于企业经验的积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对后期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密切相关的岗位是资料员,也是当前建筑行业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之一,是高职高专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开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并结合实际工程与丰富的教学素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全国工程造价专业资源库建设与实际教学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1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1)高职高专类学生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生源差异性大,对各种岗位知识的理解和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不重视资料员等基础施工岗位,好高骛远,对施工工序、施工质量等基本要求都不清楚,从事资料员岗位工作无从下手。特别是当没人指导自己独立填写资料及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料时较困难。(2)由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专业性和极强的实践性,对于部分内容,比如检验批质量验收、各类工程试验表格的填写等,仅通过案例和图片,难以使学生有深入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普遍反映过于抽象,资源库教学教学内容以文字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资料管理感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1.2前导课程的知识支撑不足 前导课程即填写建筑工程资料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学》、《工程CAD》、《工程测量学》等。这些前导课程在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运用较多,而有些学生在利用资源库学习相关知识时,前导课程知识储备不足。甚至一部分学校在课程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导致在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原始数据填写绘制以及工程图纸导入等无法顺利完成。而仅通过课程本身视频等资源,对这些基础前导知识的讲解导入仍不够深入。 1.3建筑规范深入解读有待加强 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工程资料从前期的收集、分类、编制、到后期的整理、组卷、归档都需要和现行相关建筑规范密切联系。这些规范涉及的建筑专业领域非常全面,涵盖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测量、质量验收等几乎所有的建筑工程内容。这些规范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相关建筑规范解读方面仍存在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对部分专业建筑规范与资料,尤其是与填表的紧密结合度讲解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实际从事资料员工作时对建筑规范的解读能力较差。 1.4相关工程资料拓展不足 现有课程资源偏重于房屋建筑方面资料管理,对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拓展不足。从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及相关资源来看,大多数资料编制、表格及相关内容讲解仍以房屋建筑为主。虽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上有一定共性,要遵循一些国家统一的规范。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填写及需要遵循的专业验收规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现有资源库建设明显对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不足。 1.5就业渠道拓展不足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就业渠道拓展不足,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根据学生从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工作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并不是只有施工企业需要资料员,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机构均需要具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以资料员工作为主,对其他行业中工程资料管理的拓展运用不足,使资源库受众较为局限,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 1.6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地域特色浓厚,资料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在我国,尽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在资料的表格名称、格式、甚至内容上各省市都无法实现统一,各省市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区在档案移交及备案环节甚至连同省内的不同地市间都不统一。比如要求资料员在施工阶段收集现场签证资料,有的地区对于这张表叫《现场签证单》,而在四川,这张单名字就改为了《技术经济签证核定单》,表格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同省市有不同规定。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而资源库受众面相全国,对于不同省市,资源库讲解内容及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源的适用性仍存在实际困难,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1.7资料管理软件在平台中的运用难 全国各省市规定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资料管理软件。而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岗位,又必须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资料的日常管理。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建设小组对资料管理软件如何在平台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但目前因为版权及适用性等问题,暂时无法实现资源库用户在线进行软件实际操作练习,学生拿到资料或者开始使用软件时仍然摸不着头绪。 1.8实际工程资料、工程案例储备不足 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建设小组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及案例,但与知识的更新换代、行业发展前沿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资源库建设的素材丰富度有待加强。比如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关于土建施工、安装相关的试验表格。而许多试验由专业检测机构来做,除试验要求能从现有规范中找到外,整个试验过程,资料员的具体参与环节、如何参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是陌生和抽象的,而这样的一些具体试验案例和资料很难收集到。 1.9教学手段与资源库的结合不够紧密 现有的资源库素材形式主要有教学视频、微课、录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建设小组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录播技术、视频图片处理技术等尽量将课程内容生动化。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本身必须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情景化的体验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因此现代教学手段如何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仍然值得继续探讨。近年来流行的微课及翻转课堂形式运用在资源库建设中,但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出高水平、精辟、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微课和翻转课堂还需进一步提高。 1.10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衔接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仅依靠资源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必须与传统的工地实习,资料管理软件实训等线下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同学校线下教学与资源库教学的衔接度、衔接手段仍然不足,甚至部分学校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库教学完全割裂,这就失去了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另外,资源库中对题库及在线互问答动系统进行了拓展,但普遍存在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的情况,如何将资源库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相挂钩仍值得探讨。 2解决对策 2.1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 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变传统文字授课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资源库教学形式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并与先进的建筑行业理念如BIM技术、装配式结构等研究成果相结合,将传统枯燥的文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可拓展的思路:①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形式,将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点碎片化、细节化,让每一个视频在简短的10min左右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动画、图片等增强内容的可看性,并且制作教师需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准的把握,以高质量微课、授课视频进行教学;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施工阶段,比如地基验槽、检验批质量验收现场检查环节、工程试验等场景制作成3D动画或者VR影片,使学生学习时增强带入感。同时对施工现场情况的模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2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 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建设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格局。主要措施: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师资需要进一步培训,包括拓展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知识,同时可在资源库中增加规范政策更新版块,用户能迅速查找相关资源,对各类规范进行学习研究;②前导课程师资力量加盟资源库建设,实现多专业共同合作,此过程需注意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需求内容结合,使线下教学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内容讲解不到位的学生能在资源库中实现补充学习;③多地市学校联合建设,能很大程度上丰富资源库中的表格形式及素材丰富度,学生能结合工作地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资料管理本身的地域性问题,同时可以丰富工程案例的储备资源;④多地市多专业学校师资联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资源库教学与线下教学能够良好衔接,达到资源库建设目的。 2.3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 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主要措施:①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涉及资料管理全过程的各企业、单位和部门可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培养合格的工程资料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②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合作,让枯燥的试验过程从文字讲解转变为具体的视频操作或动画;③与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企业合作,在线上提供练习版本软件操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与线下实习工作的对接度。 3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出专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料管理人才,但需要多单位,多平台,多资源和融合和配合,关键点在于师资力量的壮大和企业、单位的加盟。 作者:李婧妮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公路工程业的迅速发展,对其质量和内业资料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内业资料是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文件资料记录。目前的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对内业资料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后管理发展的对策,希望能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发展对策;建议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涵盖公路工程项目的重要资料,包括项目进行的所有内容,是施工项目质量和标准评定和检测的重要依据。它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的执行质量和也企业管理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化系统性的过程,近年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发展,但是依然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对管理的力度和重视性低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还需要不断提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水平。 1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 内业资料一般是指在项目建设中负责工程项目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及内部文秘管理工作的记录资料。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之一的公路建设业呈现不断增长的现象,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工程本身的特殊要求和特点,如建设覆盖范围广,项目维持周期较长等,所以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管理执行的数据资料进行准确及时和真实的记录管理,这是项目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化系统性的过程,与公路企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在管理上目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强化内业资料的管理,保证其真实合理合法性。 2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教低 这是大多数公路企业的弊病,重视项目工程外部的管理,而轻视内业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对资料整理分类,不去检查发现,导致出现错误。有时候由于工程进度的要求,人员的流动较快,没有及时的整理记录,使得部分资料缺失,出现逻辑性错误。再者就是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京城出现返工的现象。 2.2内业资料管理标准不一 公路项目的施工,涉及到不同的监管部门,这些部分都有自己的要求,对内业资料的标准没有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填写流程和具体的格式。内业资料管理标准不一,失去了统一性,不利于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同时,内业资料自身内部也是存在缺陷的。 2.3人员缺乏培训、自动化程度低 内业资料管理人员对这一块的不熟悉,意思和专业素养不高,使得内业资料管理出现混乱。所以应该对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培训,但都把重点放在了填写,忽略了检测报告的书写,还有缺乏与外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内业资料准确性不高,常出现耗费人力物力进行打的复查检查。管理手段上没有更随时代的步伐,计算机的使用较少,依然使用人工填写,纸质装订的阶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很不方便。内业资料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依赖于统一标准。 3内业资料管理相关对策 3.1加强单位领导的监督重视 领导是公路项目建设的直接负责人,有权也有义务对内外业管理检查,相关负责人应该对外业和内业予以同等重视,加强视察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积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使内业资料的记录填写完整准确,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内业资料相应的功能也得到实现。 3.2规范内业资料填报程序 统一内业资料的填报,使其标准化,需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内业资料管理办法。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出台内业资料呈报的标准模板,并做出详细的说明,方面使用。再者就是对人员的统一培训,接受培训学习对资料的统一标准化有重要的作用,填写会更加规范和准确。最后,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自动化,加大进算计技术的使用,这样更容易实现标准化,管理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通过以上的方法实现内业资料标准化,对促进起管理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3.3认真检查,严格要求 公路工程内业资资料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前提就是保证有正确详细的内业资料记录。到做到全部真实及时的记录,时间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可以尽量减少不良因素,保证资料有一定价值。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内业资料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检查,加强检查力度,不定期的抽查,定期核对检查,认真对待,严格审核。对有问题的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返工重新做过,还要制定检查机制,辅助完成工作。这样做是消除了对工程有影响的因素,体现了公正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共同努力,实现管理的正规化和完善化。保证内业的完整和准确,将内业资料的记录归档转化为信息资料,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红 宋振雨 单位:呼伦贝尔市公路工程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直接反映施工过程工程质量的重要载体,是项目运行后的重要依据,加强和规范内业资料的管理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向。重点分析了当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望引起行业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的重视,同时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工程管理 引言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涉及面较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整理起来较为繁琐,其主要涉及项目的一些文件资料、照片、视频等,这些资料记录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项目质量的优劣,同时为最终的工程验收提供一定的原始依据。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内业资料的管理不够重视,再加上行业内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是造成内业资料管理混乱的两个主要原因。 1内业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尽管施工管理人员较为重视对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并且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料出现管理不善、缺失等现象。首先,领导层不够足够重视。“重外轻内”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几乎每一个施工单位,对整个内业资料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分配和整理,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逻辑性错误。再者,在工程实践中,很多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员,经常出现工作调动频繁的现象,导致专业资料技术含量不高,出现资料归纳不全、缺失的现象。以及,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和内部资料管理者对本职工作专业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在职的人员对本质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责任心,从而造成内业资料的质量不合格现象屡见不鲜[1]。第二,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工程对内业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对内业资料管理有着不同的标准,通常都认为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正确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内业表格和填写的方法不统一,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中,其表格的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对于同一项目内的不同阶段,其表格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造成每个施工项目或者施工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内业资料的管理人员欠缺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事内业资料整理的人员一般专业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也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导致工作水平普遍很低。虽然有部分业内从业者经过了检测工程师方面专业的培训,但是培训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如何进行工程试验方面,对如何出具试验报告却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而有些施工单位从事内、外业工作的人员是完全分离的,工作中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互换,导致了从事内业工作的人员对施工资料进行依葫芦画瓢、胡编乱造,完全脱离了实际施工情况。另一方面,内业资料的形式和内容都没有统一的规定,无形中使得资料填写存在较大随意性。第四,资料整理工作自动化程度较低。虽然当前我国信息化程度较高,计算机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在公路施工内业管理上的应用还是比较落后,目前大部分单位还是采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存档的工作模式,这必然会使用大量的纸张,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而在编制资料和资料保存上具有非常大的弊端,造成了管理水平落后以及资料存储困难的现象出现。因此,如何在本行业内尽快推行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内业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如果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要实现资料的管理方式和表格填写方式的统一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的标准化[2]。 2应对策略 2.1加强单位领导重视 我国目前无论是行业内还是国家层面,都要求施工内业资料需和施工进度、内容相符合,如果工程实体完成后,出现内业资料与施工进度或内容不符,工程则不予验收,这就要求内业材料必须具备时效性,然而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内业资料往往会出现落后于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业资料填报不真实或者误填,因此必须要加强施工单位领导对内业资料的管理和重视,才能使施工内业资料高效、准确、切合实际。施工单位领导者,是整个工程的负责人,要建立相应的岗位管理及惩奖制度,责任到人,如果工作上出现失误就得受到惩罚,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至少保证内业资料在单位内部朝着规范化发展。 2.2行业标准化的建立 建立、推行行业标准,必须从以下几点开始:⑴制定内业资料上报格式及填报内容的标准。虽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中规定了内业表格的基本组成,但是没有进行详细的释义和解读,使很多从业人员不理解真正的含义。因此,编制一套完整的内业资料说明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⑵对从业者进行培训。虽然施工高层管理者对一些记录文件进行了详细的管理,但是没有参照范例,从业者往往在工作中无从下手。因此,项目正式施工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行业内标准的建立[3]。⑶对内业资料进行系统处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内业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及归档,保证内业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内业资料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3认真检查,严格要求 完整、真实的内业资料能直观反映整个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指引施工朝着专业化、高效化进行。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且内容真实,要做好这一点,极为不易,除了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还必须要对相关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项目管理人员要对内业资料进行定期的审查,及不定时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进行完善和修改,同时应对资料中记录的工程质量存在瑕疵的地方,应及时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到达现场,予以纠正。出现严重问题时,需对整个工程进行整改,同时不能完成验收[4]。 2.4内业资料档案化 加强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现存的行业规则,对从事施工技术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及施工原始资料的储存培训,尽量让所有人员都具备非常专业的档案知识。建立健全资料整理制度,运用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从业者必须重视平常知识的储备工作,使档案工作朝着科学化进程执行,严格控制不合乎工程质量管理的文件出现。只有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使整个施工阶段的资料完整、规范。一手资料完全能反应出工程的实际情况,需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归档,建立完整的资料归档制度,工程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严格符合相关文件规定,妥善保管,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当工程竣工以后,将所有的资料进行统一的存档处理,以备后续查找[5]。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内业资料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所有从事公路施工的单位的足够重视。通过整理分析内业资料,能有效地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进而为建设出最佳的公路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作者:涂丽 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昌九高速公路管理处养护应急管理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现代职业教学认为提高课程改革对教学质量进行提升十分重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本文围绕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一、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紧密联系着目前实行的建筑标准、规程和规范。收集、填写、整理、归档、移交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要求传授给学生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 第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课程较为枯燥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若想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就可以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能够站在新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从而在局部内容中确定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系统的长期记忆和理解。通过先将问题导入,随后再进行讲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这一问题,带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技术性、实用性原则为基础,对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进行保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作作为导向,与当地建设单位或城建单位进行联络,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其能够进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就现场对学生进行教学[1]。由于建筑物和项目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现场,从而了解工程施工情况以及措施,从而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实践经验。在施工验收的过程中,应该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充分了解工程扩建、改造、维护与检查等环节,了解这些环节中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具体施工流程。这种现场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施工项目立项一直到工程竣工的每个细节和步骤进行了解和熟悉,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工程施工进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跟进工程施工,从而更加全面地进行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紧密联系着工程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将学生组织起来,在学院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实践知识和课堂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专业的运用有所领悟。将《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一起进行教学,尽量在课堂上联系施工课和施工资料内容,将土木工程各方面验评规范和施工工序告诉学生,并经常提及,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熟悉且掌握这一知识。 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保证基地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实训培养活动,进行“订单式”培养,从而通过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技术人员、实习设备以及场地由企业提供,学生则负责进行顶岗实训或生产性实习,直接进入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实训基地,学生需要和教师企业参与到开发产品和培训的过程中,从而对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第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获取,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其对课程的意见和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获取信息。以往的教学手段没有很好地获得学生的反馈意见,所以也没有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将无记名问卷引入课程之后,可以一学生的要求和听课效果为依据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及时的调整,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应用就业辅导法。对于实习地点已定的资料员,需要以学生从事工程属于路桥类、水利类或房建类为依据,站在资料员的立场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填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那些资料进行收集和填写,竣工验收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填写。资料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没有进行归档的日常文件进行整理。辅导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资料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满足所有土木工程单位的需要,能够出色地完成资料员的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应用就业辅导法等课程改革的措施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能够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能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对实际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杨晶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研究 摘要:资料管理工作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综合提升工程的资料管理效率,各大高校将该项管理工作纳入教育课程中,构建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对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就其课程实施要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措施。望对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一、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多,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该课程一直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就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相对仍然不够成熟,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实施环节比较单一,对此,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笔者微薄的建议。 二、课程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各大建筑企业资料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就目前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育现状来看,仍然相对较为落后,很多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难以高效地胜任该项工作,最终导致就业前景不甚乐观。探讨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学校的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仍然较为落后,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实施操作环节的训练等。目前的很多高职学校在进行资料管理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主要是教师教授知识为主,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也不够全面,最终致使学生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很难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编写等工作,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所以,今后高职学校应该积极着眼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需要高职学校积极构建并完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重点把握课程实施要点,依照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实践教学,最终综合考察多处节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其资料收集到资料编写这一系列工作能力,同时就课程原有的工程材料的取样、送检和报验等基本业务能力进行不断深化提高。[1] 三、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第一,合理把握课程实施重点。其一,使学生重点把握施工工艺和综合工程组织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进行项目检验程序学习和资料验收等内容学习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重点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施工组织,明确施工工艺。具体的课程实施需要以实际的施工进度为准,组织学生管理资料,例如,在教学时可以介绍工程实例中的混凝土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然后以分部工程为单位,对工程进度进行细分,最后帮助学生筹备相关资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以后多亲身实地考察;其二,明确各部分附属资料。教学中注重各工艺的步骤,指导学生记录相关的报验单、检验报告以及验收报告等,然后有序存放多种试验材料和试验记录。加强整理能力;其三,收集质量证明资料。帮助学生及时收集建筑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施工过程记录资料。协助检验员等做好送检工作。[2]第二,加强课程教学实践。作为一项高职课程,在进行资料管理教学内容时可以参照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模拟教学,这是高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举措之一。让学生们明确把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所有管理内容,并对工作顺利进行合理的把握,同时对管理工作中的细节进行注意,确保工作细致、准确和完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资料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完善自身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然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工程实例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串联资料管理的所有环节。具体的工程实例应该包括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工程人员构成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等情况。[3]在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多种管理软件的应用培训。如今,各种资料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其间的内容较为广阔,整合功能较为强大,运用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资料管理的效率。所以在模拟教学中必须注重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指导。例如在进行工程中的装饰工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时可以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功能,然后使其运用软件查阅多种装饰技术交底范例、装饰工程的验收规范以及装饰工程的施工详图等。对装饰工程的所有电子资料进行备份处理能力;二是模拟收集资料,填写和核对资料。例如,在进行装饰工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装饰工程的背景资料,然后细分其装饰材料进场、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验收等时间点,指导学生依照施工流程收集和填写资料,就其间涉及的装饰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可利用同类报告模拟代替。整个过程中还要细致核对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为学生们进行分组,在分组填写后的进行相互的核对。由于资料管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涉及质检员、工程师、技术员、材料员、资料员以及检验员等,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然后依照工程进度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必要情况下可以互换工种,使学生尝试多种人员的不同工作,综合提高学生的资料管理能力,增加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属于一种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工作内容在资料填写、资料收集等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外延。由于课程对工程的所有环节都有所涉及,所以在进行该项课程教学时需要重点对建筑工程的多项环节进行把握教学。为了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今后,各大高职学校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争取综合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李晔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同市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末级渠系改造等工程,有力推动了当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由于工程资料管理不严,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大同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结合工程档案资料的特征与意义,探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对资料管理的影响及档案资料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大同市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大同市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末级渠系改造、膜下滴灌等工程,有力推进了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着质量不高、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资料管理与现场实际脱节等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及特征 2.1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 工程资料是指从工程项目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过程中形成并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和。对工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工程实施主要以合同为准,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及信息、环境安全进行管理。参建各方从工程最初的立项、审批到后期的验收、运行等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加工以文件、图表、声像、影像等形式管理和保存,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工程提供依据。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是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反映工程历史价值,总结工作经验的重要依据。 2.2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特征 一是真实性。工程档案资料是整个工程实施的真实记录。二是系统性。工程施工资料所反映、记录的内容应具有关联性、系统性。其反映的情况应为工程实施的情况,所形成的记录应前后一致。三是时效性。档案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也反映出资料的时效性。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对资料管理影响 3.1施工时间限制性强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四季分明。一般地区农田解冻在4月上旬,春种多在4月底至5月初,汛期为6—9月,到11月中旬农田就已基本上冻。因气候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时间限制影响相当大,其施工期一般在春种前的3月底至5月初,秋收后的10月下旬到11月底,为避免影响大田农作物的生长及汛期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一时段无法正常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及管理者会注重加快施工进度而忽略资料程序的衔接和跟进,从而导致资料与工程实体不能同步,对资料的真实性造成很大影响。 3.2工程空间布置及不连续性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大同市各县区小农水工程施工内容多为线性工程。其特点是涉及的乡村多,协调、组织工作量大且地形、地貌不确定风险因素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从而使工程不能顺利进行而导致工程资料长期搁置,对资料管理的及时性、连续性造成影响。 3.3复杂多样性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电力、工民建、智能、桥梁等方面,要求资料管理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还应熟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但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综合能力差,知识掌握不面,给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本身质量带来严竣考验。 4存在问题 4.1档案与人员管理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间紧、空间范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协调组织工作量大,实施者重视施工进度,注重效果,在资料的跟进上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实现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后补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从业水平低。从业人员不具备专职资料管理资格及能力,对工程相关规范、规定、制度不太了解。大部分资料管理工作都由非专职资料员管理,工程人员兼职现象严重。二是资料管理与现场实际严重脱节。资料管理人员应驻守工地现场,对工程现场发生形成的报告、申请、变更、计量等情况予以及时申报、回复,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工程预期质量、进度的要求。但工程档案资料,内容脱离实际,前后矛盾不一,失去其作为资料本身存在的应有价值和意义。三是工程档案资料质量差。一个工程项目划分若干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不同标段不同施工单位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形式、内容、格式不统一。签字、盖章不完备的现象普遍存在,不按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规定收集整理,整体质量差。 4.2档案与工程管理的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业主在整个工程实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单位应选派设计代表驻守现场,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各方提出的建议、变更及时予以回复。监理单位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和管理。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科学合理安排组织施工,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避免因搁置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5建议 一是重视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做到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二是加强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系统学习,不仅要学习资料管理本身的知识,更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作者:李平 单位:大同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项目基建期工程资料管理研究 摘要:分析了基建期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从重视力度、管理制度、监控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建期;资料管理;档案 作者简介:王男(1990-),女,内蒙古人,201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在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工作 工程资料是一个工程项目实体从无到有的完整记录,是与项目实体同时诞生、完全一致的。在项目实体日后的使用、维护、修缮等过程中,从工程资料中就可以大致推测出工程质量标准,内部构造,同时也可以根据资料制定出正确合理的修缮改进方案。工程资料可以说是项目实体“身体状况”的具体记录,在项目实体存在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基建期建设单位往往极容易忽视档案资料管理这项工作,出现一些日后无法弥补的重要问题。 1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近年来,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工程资料的重要性,资料整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导致施工资料、监理资料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漏洞存在,国家不断深入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对工程资料的完备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某种层面上,工程资料的管理是否到位与建设工程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反映工程质量和工程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工程日后维修、改扩建的重要资料。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资料也是参与建设人员的免责凭证。 2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基建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基建期工程资料与普通资料有所,由于基建工程大多工程周期长、设计变更较多,基建资料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1]。但是,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工期、经济利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诱导,施工人员常常忽略了工程资料的管理,造成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出现工程资料混乱、丢失、损坏等现象。这样不仅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无法充分发挥出工程资料在促进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2)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受诸多方面因素限制,许多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都没有建立起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在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等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再有,基建期从事资料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兼职的,保管场所、管理设施等也无法满足资料管理工作的需要。这样一系列的管理漏洞使得建设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难以保证与工程施工建设同步进行,可能造成重要档案资料的丢失、损毁,甚至会对后期竣工结算阶段埋下隐患[2]。 3)未做到全程资料监控。基建期档案包括项目立项、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资料,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收集、鉴定、发放等内容[3]。一些建设单位往往只注重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报验、设计变更等施工资料而忽略了对项目立项、设备开箱检验、资料分发等环节的监控,这样就无法保证工程竣工档案资料能够完整、准确、系统、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4)工程合同履约资料收集不完善。建筑工程合同履约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不仅关系到建设单位的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以后的长远利益,防止法律风险的出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了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造成合同履约资料严重短缺,有的缺合同,有的缺竣工图,有的缺签字,有的缺盖章,为日后的竣工验收、工程款支付等工作带来困难。从目前来看,基建期施工合同履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存在格式不规范各方签字盖章手续不齐全证明法律效力低等现象[4]。基建期办公地点的改变时有发生、未经过系统整理、装订成册的履约资料很容易遗失。 3解决方法 1)增强工程资料管理意识。加强基建期工程资料收集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资料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都要开展工程档案资料法律法规及有关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如通过开培训学习班、集中教育、个别人员指导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教育,逐步将工程资料管理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人心。 2)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在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档案资料管理具体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职甚至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各岗位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做到资料管理岗位各尽其责,无缝对接。完善的管理体制必将使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5]。以此同时,新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紧密的与信息科学相连接,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发出适应建设单位本身的档案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档案资料管理水平。 3)及早介入、全程监控。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应与项目的立项准备、建设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应及从项目准备阶段就介入管理,参与图纸、资料管理,对整个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全过程监控,以保证竣工验收后档案资料系统、齐全、完整。在项目立项阶段,做到有专人负责,从源头跟踪收集项目前期文件,及时进行监控管理,为基建过程的档案资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施工阶段,加强资料分发过程的监管。对于一些图纸、设计变更等份数有限的文件一定要先将部分资料归档保存,然后在详细登记进行发放,对于不按时归还的,一定要及时催还后再进行续借手续[6]。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对设备随机资料逐一验收归档,为日后设备检修留下宝贵资料。 4)完善合同履约资料的管理工作。工程合同履约资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始证据资料,是建设单位法务工作的重要原始凭证[4]。基建期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做好,造成了破损、残缺、遗漏等问题,以后恐将难以补全。从事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以及合同履约资料制作、收集经验,还要负有责任心。将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列入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是必不可少的。 4结语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型工作,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资料额完整性、准确性及系统性,同时能真实有效的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在日后的修缮维护中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管理改革以保证一流化的工程档案资料形成。 作者:王男 单位: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在网络的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最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对建筑工程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应用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网络应用;管理 1存在的问题 1.1部门繁杂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通常都是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资料包括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图像等记录,这些资料有着很强的参考与凭证作用。整理与搜集建筑技术资料的人员包括了技术资料员、技术设计人员、技术负责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五十多个岗位,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工作与工种,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他们相互协调工作[1]。 1.2资料失真 在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技术资料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复写的资料不能够实现永久保存、部分资料不真实、建筑竣工图不能够反映整个建筑的实体情况,同时还存在资料重复、技术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很难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同时也很难为工程质量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据。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在进行资料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建筑工程的竣工图不够规范、签字不够严谨、技术资料与其它的监理资料存在重复。质量监督人员在对资料与现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通常比较困难且往往人手不足,从而出现了闭门造车“做资料”进行蒙混过关,从而导致的资料的不真实性。 2改进措施 2.1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分成多个子系统,其中包括信息管理、分部管理、文档制作提交、主管部门管理以及单位人员管理[2]。其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用于工程项目资料的总体查询,其它系统可以分别让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查询。2.2工程库的管理“工程管理库”是整个系统中用来管理正在使用系统与即将使用系统所制造资料的基本信息,其中包含了工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单位的相应配置,各个不同的单位在进入系统时出现的模块都不相同,系统会为用户配置其相关的工程信息。正规工程信息中列出未提交的工程、待审批的工程以及已审批的工程三个部分,在工程信息编辑完成之后,需要让质监管理人员与系统管理人员共同授权是否在系统中运行。 2.3资料的管理 系统中的资料制作与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工程配表,为工程中配置需要的表格,表格的排列按照类型与分部向子分部、分项以及检验批的形式进行。第二个部分是工程人员,这个部分需要按照《施工许可证》中的信息对工程中的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权限与角色设置,在系统中同一个角色可以由多人一起担任,如果需要更改角色需要报告给质监站进行留底保存。如表1 2.4系统的开发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执行标准为GB8567,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其中数据库与服务器都是LotusDomino,客户端食用的是LotusNotes,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包括Notes公式、LotusScript以及JavaScript,在LotusNotes系统采用采用的集成USB加密技术,NotesID文件都存储于加密狗内部,而不是存在文件系统中[3]。 3结语 在网络应用理念下,开发应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能够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单域操作权限,通过系统的流程环节权限设置能够让设置更加的灵活,从而大大减少了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的清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升级更新,从而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提供更完善的管理模式。 作者:李媛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施工资料介绍 (一)施工资料定义 工程技术资料,主要指对施工的全程记录,简而言之是城建档案,也是在市政工程完成之后,必须具备的档案,同时也为市政工程完成后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比如涉及到的内容有:工程扩建、交接、查验以及维护等后续工作。 (二)编制要求 首先,工程施工前,施工方要组织设计,主要有施工目标以及安全措施等,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必须全面,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移交上级审批,待负责人在审批完成之后,加盖公章,假如在施工期间,工程发生变更,也必须对变更进行审批。其次,工程施工之前,其设计文件需要会审,这主要是由施工单位提交文件,而由有关部门负责审查,并且依据标准完成会审记录。依据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交底工作也必须进行,并由设计单位负责,而设计交底工作也需要做记录。同时,施工单位也要针对相关问题,开展相同工作。在施工期间,所有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材料、半成品以及施工设备等施工所使用的材料,都必须使用,使用过后,填写试验报告,对于各类物品,必须有质量证明。施工过程中,假设有事故发生,需要完成施工事故报告,处理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再写报告,交代处理步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更换,相关的设计单位在了解设计变更之后,出示设计变更通知单。最后,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做施工总结,包括整个工程概况等工程所有信息的总结,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出示竣工验收报告。在工程被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工程做最后的检查,确保其使用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并针对于此,填写功能实验记录。 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标准的失效 针对施工所要用到资料,相关的标准及规范时效性要有所保障,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但是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沿用已经失效的标准,造成资料整体难以呈现统一。 (二)测量材料的缺失 在市政工程施工时,施工测量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也是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市政的每一项工程都必须进行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分别是施工前的初测、施工过程的复测、竣工之后的测量记录。施工测量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施工的各个部位、各施工层次等等,但是,由于施工质量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测量材料无法达到标准规范。 三、解决措施 (一)动工前,最好资料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前,应该招聘人员,然后对其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人员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很关键,这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使其对图纸有足够的认知,进一步清楚自己的管理内容,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工程需要的相关材料准备完整,并上交相关单位进行审核。依据不同材料的性质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安放,有利于以后的管理工作,使各类材料得以完整的收集。本小节将举例说明上述观念,某市的市政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相关内容。在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项目有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道路工程设计审批,在审批之后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是设计文件会审,接下来设计交底设计。如果设计过程出现变更,必须做好变更记录,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也要做记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钢筋合格证,在获得其合格证之后,再进行检查记录。将以上市政工程技术的相关项目进行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加以绘制,并存档保存,为以后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在施工前,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其涉及范围广泛,而且绝大部分都需要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工程施工。 (二)在施工期间,加强资料管理 工程施工期间,针对施工所用资料,也必须加强其管理工作。首先,在施工中,对于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设备,其主要有原料、半成品以及施工设备等,查看它们的出厂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具有相关的试验报告,并且必须为原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质检资料的填写工作也要做好,使用统一的专用表格,对于书写工具也有要求,必须是质量好且持久耐用,按照相关规范,认真填写,并且不能出现随意更改的现象。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不同,因而,他们对材料的填写方法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材料填写时,要及时和监管人员交流,这样才能使材料的时效性得以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市政施工而言,其技术材料的相关管理至关重要,并且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中,严格审核施工材料,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资料质量有所保障,促进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尚建朝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泰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工程监理单位档案资料管理控制 1监理工作范围 围绕监理合同明确的工作范围,以及合同赋予监理行使的权利,系统的对工程资料的形成、归档进行检查监督。这包括:对监理自身形成资料的自我检查以及对施工单位资料形成的审查过程。 2档案过程管理 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监理中心作为工程的监理单位,围绕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在工程监理过程中成立了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领导层设立分管副总监、总工技术把关,管理层主要由综合部负责人具体管理,其他部门负责人牵头配合。执行层以综合部档案专工具体实施,各部门监理工程师配合,真正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归档资料真实、齐全、完整、高质量。 2.2确定档案整编依据 (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T28-200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3)《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0609.3-89);(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6)《相应施工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及要求。 2.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制定事宜本工程的《工程信息管理监理实施细则》及《工程文档管理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各专业负责人对监理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的职责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中对原始资料进行控制和把关的责任,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真实。 2.4加强过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 (1)为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真实,监理应采取定期督促、检查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专责监理工程师随机抽查,现场监理工程师在对进度与施工质量检查时,同时也对施工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和实施档案管理制度,随工程进展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档案各项工作。 (2)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的档案整理情况,监理应联合业主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各施工单位的档案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月考核打分。督促其不断完善和实施工程资料的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编制工程资料,避免档案原始材料散失,对已完成的单位工程,及时进行档案归档、移交,保障工程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3)监理应会同业主每月按时召开档案管理专项会议,会议由监理主持,各单位汇报本月档案完成情况、下月计划安排、对上次会议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需监理业主协调事宜;监理点评各单位月计划执行情况、通报月检查考核得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会后形成会议纪要,督促各单位按照会议纪要要求落实相关事宜。 2.5强化监理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监理应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类似工程档案参观学习以及业主聘请档案专家到现场的指导、培训,提高了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监理中心内部员工进行档案学习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业务水平。围绕档案归档监理中心以年青员工为主成立QC小组,开展QC活动,提高档管理水平。 3监理对施工单位竣工资料及竣工图的审查 3.1对竣工资料的主要审查内容 3.1.1往来文件方面 以监理收发文记录为准核对文件的完整性,检查文件处理是否闭合,文件的分类组卷是否满足组卷要求,卷内目录及备考表编写是否符合要求等。 3.1.2验收资料方面 监理工程师审查资料是否符合项目划分要求,是否完整,验收资料内容填写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该项工作已在过程中执行),档案专职人员审查资料归档方面相应内容,如是否预留装定线,内容划改是否符合要求,卷内目录备考表编写等归档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3.1.3试验资料方面 试验监理审查种类是否齐全,确认资料的真实性,抽检频率是否满足要求,同完工报告描述是否一致,档案专工审核装订线、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等归档方面的内容。 3.1.4影像资料方面 监理工程师审查照片内容反映是否真实,是否能体现质量控制及施工过程,档案专工审查说明填写格式及粘贴等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工程照片上传基建系统,同样遵循上述审查方式,保证了工程照片收集质量) 3.2对竣工图纸的主要审查内容 3.2.1监理工程师审查内容 首先核对图纸及设计更改通知单的完整性,(通过核对图纸及设计更改通知单收发台账);审查单张竣工图更改是否真实完整(结合设计更改通知单);审查竣工图编制一览表,是否同单张图纸更改及设计更改通知单一一对应;竣工图总说明及各专业的编制说明、竣工图编制原则、各专业目录及编制情况,是否真实完整。 3.2.2监理档案人员审查内容 修改篇幅是否超过35%,修改方式是否满足要求,布局是否合理,竣工图章选用及填写是否满足要求,折叠方式是否满足要求,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是否规范等档案内容。 3.3对归档文件资料和竣工图纸审查的程序 3.3.1施工单位建立自查体系 技术人员整理,部门负责人审核,项目相应负责领导最终把关的三级审核制度。 3.3.2监理审查程序 施工单位按相应要求编制好归档资料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监理档案专工及部门负责人(审查归档范围、格式等)分管副总监或总工(技术把关)总监(落实执行情况)进入业主单位审查流程。 4结束语 档案管理贯彻工程建设全过程,资料的形成、保存及归档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不可单纯认为仅为档案人员的工作,资料的质量应有所保证。监理在过程管理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同时强化监理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资料完整、真实、准确、高质量。 作者:王勇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论文 1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资料是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的依据,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全貌。加强资料管理是提高公路工程企业管理水平,强化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项目资料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和定型后的客观见证,是评定单位质量等级的依据,也是施工过程中程序性、指导性的文件。 2项目资料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资料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技术资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专项技术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施工定位及复测记录、施工日志、技术总结等。2)质量保证文件:各种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合格证书,材料及混合料检验、试验报告等质量保证文件。3)施工自检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工序自检资料,施工原始记录,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4)有关往来文件:有关施工图纸变更、施工方案变更、投资、质量、进度及技术控制等方面的往来文件。5)照片、音像资料及其他资料:反映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活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隐蔽工程及工序施工的照片、音像。有关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等。 3项目资料管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点多面广、人员素质不高和部分施工单位领导“重外轻内”的思想成为难点。1)普通存在不重视内业的现象。长期以来,施工单位普通存在重实体、轻内业的现象。大部分领导普遍认为资料管理没什么技术含量,项目开工后只是为了岗位配置的需要,随意低薪聘用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资料管理工作,由于工资待遇低,人员不稳定,更换时交接手续办理不清,导致出现资料严重缺项漏项、数据错误等问题。2)资料管理责任不明确。项目资料管理较混乱,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日志填写不规范,不全面;施工原始记录填写无统一规定,随意性较强;工序资料整理不及时、不细心、签字不全;施工技术资料平时不总结、不收集归纳;影像资料留存不完整,摄影时抓不住重点,对照片无相应文字说明;资料存档不规范等。 4加强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改变思想观念,重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资料的特点是多、全、杂,项目内业资料应具备原始性、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三大特性。项目资料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加强项目资料管理,提高资料的整体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项目领导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资料管理。 4.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施工单位内部要加强资料员培训,行业管理部门和质量部门在适当时机也要多举办一些专业培训班,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对新员工必须进行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同时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工程资料管理整体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公路工程资料管理队伍。 4.3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加强领导,各施工项目至少有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抓项目资料的编制和落实,并配备具有工程技术和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专职资料管理人员。公司应制定内业资料管理责任制,健全各类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制度、责任明确。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配备充足的编制人员,使资料收集、整理与工程施工同步,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达到工程完工竣工文件编制完成的目的。项目部应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将资料管理岗位纳入项目管理考评细则。 4.4完善工程资料编制办法,规范资料填写程序和要求 工程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记录,是施工全过程的记录文件。项目开工前业主应详细了解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与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项目的工程资料编制办法和要求,尽量避免出现更换表格、加表格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开工初期,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对业主下发资料编制办法要进行仔细核对,若发现缺项漏项、内容错误等问题,及时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完善。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详细划分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资料填写前,记录人员必须深入工地与相关人员现场检验复核各道工序,认真记录原始数据,并规范各种文字说明用语,对施工重点部位应进行全过程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记录,记录要详实,有据可依。所填写的资料要做到字迹工整、数据真实、签字齐全、不得涂改,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并及时建立电子档案。 4.5加强影像资料管理力度 项目部应制定影像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责任,指派专门或兼职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且在项目施工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摄影培训。平时由现场负责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行拍照、摄像;对重要事件、工程重点部位施工及发现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相符时进行拍照、摄像,并做简短文字说明,注明施工部位、施工时间及施工内容等,为工程保留第一手资料。 4.6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总结推广先进技术 随着公路建设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工法、专利技术编制及申报工作广泛开展。项目部应成立科研技术小组对本项目技术难点、技术创新点及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提炼,总结归纳编制并申报相关部门,公司内部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推广运用先进技术。 4.7实现项目资料管理的微机化、信息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公路工程资料的管理仍停留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机复印和人工装订归档的水平。由于人工填写错误和工程结束剩余的表格造成大量纸张浪费。同时,纸质版资料在运输、保存及查阅上,都有着很多不便。实现项目资料管理的微机化、信息化,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提高公路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语 项目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工程资料编制及时、完整、准确、合理,从而为创造精品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质量保证资料。 作者:唐倩 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生态环保论文: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在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的作用和发展思路 摘 要:生态环保型经济能够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现阶段各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林业生态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有效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论述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在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的作用,并提出正确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发展思路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森林是林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林业是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时,应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并据此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使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在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更好地发挥效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 1 案例分析 选取洞口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对其展开案例分析。本林区总面积为3600hm2,建筑面积为1200m2。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生态林建设面积为3600hm2。在生态林中引入各种兼具生态效用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食用菌类、中草药等多种作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型鱼类养殖基地和生态型加工厂。该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于2012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分析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态效益水平。至2013年7月,本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增幅为14.63%,由于林业生态工程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量的43%;森林覆盖率也从53.75%上升至57.03%,空气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对于本地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洞口县生态经济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极大贡献。由此可见,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对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作用分析 2.1 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生态保障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可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不仅能有效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小气候环境,还能很好地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该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上述案例中,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后,本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气候条件更加宜人,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功能,能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气候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这一事实表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能够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顺利构建提供生态保障。 2.2 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资源供体 林业生态保护所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重要经济来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木材资源、多种生态经济作物、动物养殖基地等资源,共同构成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重要资源基础。木材资源在我国的各项生产事业中应用广泛,在铁路建设、交通事业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工程的有效建设不仅能为该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还能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木材来源。在上述林业生态工程案例中,林业工程中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均具有充足储备。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多种高经济效益植物和动物资源,不仅能大幅提升当地的农林经济收益,还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真正形成生态环保型经济。此外,政府还可以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充分挖掘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经济潜力,使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更有效提升。 2.3 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环境基础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和发展环境。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多,能够促进植物更好地发挥其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噪吸尘等多方面功能,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上述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运行,本地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氮氧化物水平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绿化面积的增多,也对这一地区的整体环境规划起到积极作用,使该地区呈现出良好的环境风貌。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能促进优质生态环境的形成,进而为生态环保型经济 架的顺利构建提供有利的环境基础。 3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思路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中心指导思想,也是实现生态环保型经济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思路中,应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建设相结合,使2者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整体经济效益。该地区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可逐步扩大生态环境建设的范围,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建立起优质的林业资源管理保护体系,真正实现环境、经济、资源及社会多方面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现产品分类经营 当地政府在利用林业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增长时,可将林业产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为不同类别,例如可按照经营目的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现状,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并根据前期的经营结果规划不同产品的种植面积,使林业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在产品分类经营的基础上,可实现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经济体系的有机结合,使2个林业体系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的有效提升。 3.3 引入先进科学技术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不仅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应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工作效率。为此,要从林木良种选育入手,通过科学造林、科学营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来增强森林的生态能力,实现森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应鼓励工作人员将先进科技应用到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中,逐步提高科技技术在林业经济效益增长过程中的地位,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林业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提升。 3.4 加强林业工程管理 良好的管理机制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地方政府在进行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时,应做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的落实工作,例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有关工作人员应以相关法律为立足点,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工作,使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的效用得到更好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工作效率,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构建工作提供便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是各地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使林业生态工程在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按照湖南林业发展新思路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健康森林”建设,打造出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城市,进一步促进生态环保型经济框架的形成,从而实现当地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 生态环保论文:浅议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 摘要 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其环保功能远远优越于传统工业园区。文章针对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参与度低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现象,阐明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并从宣传与教育、发挥环保组织作用、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建设生态文化、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等视角,探讨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民众;环保意识;培养途径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污染、气候变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物种灭绝以及土壤沙漠化等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以及“非典”、“h1n1流感”等异常病毒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工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引起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影响或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幸福。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所谓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对物质能源的使用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即3r原则),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生态工业园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已成为传统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民众,参与环保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 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着提高。 (二)充分发挥园区环保组织作用,提高民众环保参与程度 从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可以看出: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在环境意识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倾向。然而,客观要求表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事业除依靠政府行为之外,还需要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环保组织是联系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信息桥梁,是环境的爱护者、监督者和保卫者,也是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环保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德国政府常常因为环保组织的抗议而不得不放弃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国内也有许多高污染项目因环保组织的反对而被迫停止或迁移。因此,在生态工业园里有必要成立各种形式的环保组织或环保团队,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让其高效的服务于政府和大众。环保组织提倡保护环境、抵制污染和防止破坏生态平衡,其组织的功能和目标有利于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往往能够影响和团结公众、凝聚公众力量,并加以引导和带动,进而提高公众环保参与程度。 (三)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为民众养成环保习惯创造条件 客观因素对环保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各类环保设备的配置可以有效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公共场所安装的环保设施和设备,会给路过的人群产生视觉“冲击”,触发环保感性认识。进而形成潜意识里的环保观念。当然,生态工业园区的环保质量和水平也首先反映在环保硬件上,环保硬件为园区民众实施环保行为提供便利,为民众养成环保习惯创造条件和机会。可以说。环保设施与设备的引进,不仅是提高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有效方式,更是民众养成环保习惯的物质保障。在发达国家的环保体系中,环保设施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如德国政府不但注重公共环保设施的投入。而且还采取措施鼓励家庭购置环保用具。现在每个德国家庭里通常有五个环保桶。分别用来存放包装物、废纸、玻璃、植物和不能回收的垃圾。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和环保工具的使用,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变得根深蒂固。 (四)加强园区生态文化建设,催生和巩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生态文化的概念,中国社科院余谋昌教授在着作《生态文化论》中阐明: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就是说。生态文化所倡导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这与构建环保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在生态工业园中,生态文化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导向。加强园区生态 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以及倡导绿色的生活行为。由此可见,通过园区生态文化建设。能够树立公众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公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消费理念,实现“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然而,从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由于受到园区生态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会逐渐的被动的产生,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和巩固。如日本政府利用生态文化理念促进国人环保意识,使得民众环保意识大大加强。 (五)制定园区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强化民众环保行为 环境污染来自各行各业,环境保护也因此困难重重。为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环保工作的有序和高效,需要制定各种环保制度,以便规范各级管理者和公众的环保行为。园区环保制度通常包括环保机构制度、环保组织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环境状况公布制度、环境纠纷处理制度、环境问题论坛制度以及环保监督与决策制度等。环保制度是实现园区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园区民众在环保制度的制约下,环保意识会不断提高。环保行为也会不断规范。此外,由于环保奖惩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公众环保参与面窄、积极性差、形式单一。所以还要建立园区环保奖惩机制,以便调动民众环保积极性、强化环保行为。在日本,环保奖惩机制的运用显得比较普遍和成功 日本政府规定:扔垃圾要付费,且不能超过规定重量。如超重就要被罚款,超重越多罚款越多;反之,垃圾越少则奖励越多。此举使得日本国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大增。环保行为得到明显强化。 四、结束语 生态工业园是世界工业园区发展领域的主题,其环保功能应该远远优越于传统工业园区。然而,由于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刚刚起步,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环保制度欠完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民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我们要摒弃“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建立健全生态工业园区多层次、高效率的环境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保论文:略论影视作品制作中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经济道德视角下的《无极》之灾 论文关键词;影视制作 生态经济 道德视角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生态环保论文:万绿湖的生态环保之路 【摘要】文章通过对万绿湖风景区10多年来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探讨和分析了万绿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的内涵——走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种“生态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对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万绿湖;生态旅游;生态环保 万绿湖,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其前身是新丰江水库,1958年修建,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新丰江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新丰江水力发电站筑坝拦江蓄水而形成的人工湖。2002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万绿湖风景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她位于京九铁路线上,距河源市区6公里。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1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8倍),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万绿湖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一是碧水;二是青山。万绿湖之水质达国家一级标准,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色秀美、水性恬美于一身,全国少有,是香港、深圳人的直接引用水。青山,是万绿湖的第二大特色。万绿湖周围的群山以及360多个岛屿均为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绿化率达98.8%。万绿湖的气温、湿度、接近生物气象学家测定的“最佳环境”指标,有北回归线上广东最大也是世界少有的常绿阔叶林,生长着758种植物,活跃着140多种飞禽走兽,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之称,设有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动植物保护区。良好的绿色生态,酿造了负离子含量成倍高于城市的清新空气。因此,人们把这里比作是天然的“大氧吧”。同时,由于万绿湖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边缘,又是珠三角的“后花园”。 一、荣誉与成就 1984年到1994这10年间万绿湖旅游总人数不足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不足100万元,到2005年,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接近7000万元,是前10年间的70倍左右,带动河源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0亿多元,旅游已成为了河源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万绿湖10多年来一直坚持环保优先的开发原则,先后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自然风光景区顾客满意最具影响力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企业发展历程 (一)养在深闺处,不被人所知(1984~1994) 新丰江水库到万绿湖旅游区的转变,整整经历了10年。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新丰江库区开辟为旅游区。1992年库区内第一个景点“送水观音”正式建成。1993年成立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这时新丰江水库的旅游发展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没有旅游开发的这种强烈意识,但是还是没有一大批忠实旅游开发的人士,积极奔走和思考,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下定决心走上了艰苦的早期旅游开发之路。 (二)起步发展阶段(1995~1998) 1995年7月15日,万绿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并于当天实行景区大门售票制度,至此万绿湖旅游正式开始,当年进入景区的游客就达到2.5万人次。随着政府对旅游的重视,万绿湖人旅游招商引资的魄力和智慧,促成了万绿湖周边景点的遍地开花。到1998年底,相继开发建成景点6个,接待游客累计35.3万人次,万旅游的旅游事业正式起航。 (三)遭遇打击,调整思路,谋求新发展的阶段(1999~2002) 正值万绿湖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之际,由于环保的问题,1999年5月,广东省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撤消新丰江旅游可能造成污染项目的决定,撤销岛内奇松岛、伏鹿岛、水月湾(部分)等的旅游景点,景物和相关可能造成污染的网箱式养殖等6个项目,保留周边不造成污染的观景点,这个决定一度使万绿湖人对旅游开发产生了迷惑和误解,经过反复讨论和认证,万绿湖人调整思路,按照省政府“库外游,进山游”的旅游理念,使万绿湖旅游开发迅速走出低谷。调整后的2002年,景区接待游客达52万人次,延续了发展的强劲势头。 (四)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探索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至今) 经过99年环保的阵痛之后,万绿湖确立了环保至上的旅游开放理念,这一次给万绿湖旅游注入了新的持久的活力,万绿湖的旅游规模也逐渐壮大,2003~2006年这4年间,万绿湖年接待量都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率,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极大的拉动了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但万绿湖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策划新项目、吸引新投资、做强旅游品牌,致力于打造一条从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生态环保之路。 三、“万绿湖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万绿湖旅游事业在万绿湖人的共同探索下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万绿湖人正是在这样不断创新思维下,一条颇具有代表性的“万绿湖旅游发展模式”必将给湖泊型资源的旅游开发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其内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强化管理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魄力是万绿湖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坚强后盾。首先,政府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惜重金,先后建成和完 善了景区道路、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景区可进入性,加速了景区发展的步伐。其次,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坚持环保至上的原则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总体上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最后在招商引资方面,根据万绿湖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下转第24页)(上接第25页)优惠的政策,吸引旅游开发资金和人才。 在河源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绿湖风景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景区发展和管理措施:组建万绿湖旅游发展公司、对游艇实行了“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价格、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景区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环保至上,优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万绿湖最大的竞争力和优势就是超一流的生态环境和青山绿水。万绿湖从开发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的旅游开发理念。万绿湖决不以牺牲环境,去换取短暂的旅游效益,万绿湖人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思想在经营旅游。从1995年到现在风景区管委会不惜代价先后关闭了一批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大的景点、经营项目、水泥厂等,彻底切断了污染源。风景区管委会不仅在硬环境上加强环保的措施和力度,而且在软环境上独具匠心。在环保教育宣传方面,一些新方法、新点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如将景点介绍与环保理念合二为一,进行旅游宣传;还有进入湖区的导游每人背上一个环保袋,上面书写:“善待自然,请把杂物交给我”,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万绿湖人在环保宣传上的煞费苦心。10多年的旅游发展,万绿湖依然风姿绰约,山更青,水更绿。 (三)万绿湖——千锤百炼的生态环保旅游品牌 10年前,万绿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现在万绿湖因首创“生态环保游”的旅游理念,具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已成为了著名的商标,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这与10多年来万绿湖品牌的不断提升营销水平、创新营销方案是分不开的。95年至今多次举办“我为万绿再添绿”的植树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传统;1999年举办“广东(河源)生态环境游”,隆重推介“旅游河源,绿色之旅”的万绿湖游;2004年组织第世界模特(中国赛)的40多名佳丽到万绿湖“万绿湖环保游”的采风活动;2005年借助万绿湖10周年庆典,宣传万绿湖;2006年举办“广东万绿湖杯”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世界总决赛,50多国佳丽齐聚万绿湖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万绿湖这个品牌从东江河畔走向珠三角,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旅游市场上不断升温,成为了河源旅游业的代言人、排头兵。 万绿湖的开发建设,始终贯彻“环保至上”的原则,坚持“生态环保”的旅游方式,她所展示的是一位恬秀的客家少女的风采,让人们在享受山水闲情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绿色文化、领略客家风情。万绿湖给人们发出的是一份绿色的请柬,万绿湖给人们更是一份绿色的馈赠。相信在全体万绿湖人的共同努力下,万绿湖会越来越美,万绿湖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生态环保论文: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 摘要 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其环保功能远远优越于传统工业园区。文章针对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参与度低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现象,阐明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并从宣传与教育、发挥环保组织作用、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建设生态文化、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等视角,探讨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民众;环保意识;培养途径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污染、气候变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物种灭绝以及土壤沙漠化等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以及“非典”、“h1n1流感”等异常病毒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工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引起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影响或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幸福。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所谓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对物质能源的使用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即3r原则),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生态工业园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已成为传统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民众,参与环保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充分发挥园区环保组织作用,提高民众环保参与程度 从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可以看出: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在环境意识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倾向。然而,客观要求表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下,生态农业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需要与一些较为先进的农业环保技术进行配合。基于此,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农业环保技术及其应用,以及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保技术;应用 农业生产中,一系列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发展,大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然而,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竭泽而渔、污染环境的现象依旧存在。一部分农村发展区域依旧应用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这不但难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过度应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耕地的退化、贫瘠等,并且严重污染水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趋势和方向。笔者对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1.1电子杀虫技术及其应用 电子杀虫技术是基于害虫多样性(趋光性、趋波性等)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种杀虫技术。例如,对于蛾来讲,主要在夜间应用电子杀虫技术,进而科学地应用光谱杀灭设施、独特光源,在夜间环境的影响下,让所有的蛾子都向光源处接近,这种情况下通过光源微小电压的释放,迅速地杀灭蛾子[1]。另外,还能够通过一种气味的散发,让蛾子(雌性蛾子与雄性蛾子)可以接受一致的气味,在其一起向杀虫灯接近的情况下,以使雌性蛾子与雄性蛾子在交配之前,将其全部杀灭。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利用电子杀虫技术,可以使生物繁殖上供应链的害虫大大减少。并且,在防止虫子繁殖的过程中,也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减小,从而推动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确保农作物抗病能力的持续提升,减小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作物。为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需要将电子杀虫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中。 1.2促生防病技术及其应用 促生防病技术是指连接地面和电极线,以使自动循环的空间电场形成。空间电场的优势在于可以不间断地运行,这样就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给农业的发展。在连接地面和电极线时,在电极丝附近可形成很多的化合物、臭氧等物质。在电场的影响下,这一系列的物质迅速地移动至墙壁或者是地面的表面,在电场的制约下,空气当中的物质会杀死有害虫的农作物。基于空间电场的条件下,促生防病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播的杂质,从而切断传播害虫的通道,最终大大提升害虫防治的效果。另外,还能够以消毒、杀菌的手段降低空气传播病毒的速度。为此,为了保证生长条件更加理想,不会存在任何的异味,需要注重促生防病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样一来,在实现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能够密切联系二氧化碳跟氮肥,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最终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磁化处理种子技术及其应用 磁化处理种子技术是指在播种的前期,利用磁场影响农作物,对种子实施磁化处理。物理反应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种子的生存能力,在酶的作用下,种子本身的特性得以优化,使种子具备发达、粗壮的根系,这样在提高种子活性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农作物一系列功能的强化[2]。例如新陈代谢,可以提升农作物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发展环保农业的目标实现。在磁化处理种子之后,种子生长的前期持续加快发芽的速度,从而大大提升了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幼苗存活数量和质量。在种子发芽时,相应的营养物质会供给种子根系,从而持续提升吸收性能,让种植的作物具备非常粗壮的茎秆。由于具备了粗壮的茎秆,大大提升了种子的抗倒伏性能,所以农作物被破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种子发芽后期,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阳光被种子吸收,可确保种子的颗粒饱满,其显著特点是高成熟度。为此,将种子磁化处理技术应用于发展生态农业中,能够推动种子的顺利生长,从而使污染环境的程度减轻。 2农业环保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为此,农业生产的产品不但应确保数量,而且需要确保绿色安全。当今,国内存在非常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农业生产污染等现象,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普及农业环保技术,能够优化环境、增加农业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农业收入以及农民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农业环保技术可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应注重应用、推广、创新农业环保技术,创建专门的培训场所与研究机构,研制新型的技术;应强化农业技术水平的普及和教育,以使农业的养殖技术能力、种植技术水平提升;在农业生产中,应逐步废弃强毒性和重污染的肥料,应用新型的生态化肥以及农药产品[3]。二是从法律上来讲,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有效地应用关于农业环保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在法规制度的制约下,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让农业彻底地转变思想;地方的政府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在农业生产中保障应用农业环保技术,且实施有关的环保惠农对策,切实增强农民的收入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三是农业生产中的畜牧养殖和种植,会出现很多的废弃物,如动物粪便、秸秆等,应注重循环地应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并且,通过先进的农业环保技术研制有机肥料,如在转化和处理秸秆之后可以当作畜牧饲料,从而逐步地形成新的生态化农业发展局面。 3结语 对于国内发展生态农业来讲,因为面临缺少土地资源、过度应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所以导致较难有效地执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不但要给农民创设优良的种植条件,而且推动农作物生产高效性的提升,需要将农业环保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生态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从而减少生产投入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作者:魏云龙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环保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生态环保论文: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探讨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些年提出来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植,我国新农村建设逐步完善,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对我国农村污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农村污染产生的原因,列举污染企业,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污染;生态农业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古人通过农田的耕种来获取粮食、繁衍后代等,因此农业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支柱产业。从古至今,农业就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农业技术的普及,我国农业产量大增,相比较于古代而言,产粮率大大提升,单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肥料的施用。但是,化学肥料滥用不加节制的严重后果就是土地肥力下降,盐碱度升高,土壤板结、沙化等,给后续的农作物种植造成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已成“面源污染最广泛的行业” 1.1国外现状 国外的工业化进程比较早,比如欧洲和美国,正因为其工业化发达,也率先将农业运用到工业模式中,产量高,收割技术先进,同时在农业一条龙产业化上技术十分先进。但是,工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量应用使得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大量的土地被化学肥料损害,丧失了种植能力,对欧洲国家造成了空前的损失。到这个时候,西方人们才逐渐有意识地对农业污染源进行控制,随后又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 1.2国内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口众多,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并且不同的地区资源分布十分不均,东部地区土壤肥沃,平原地带适宜大面积种植谷类、玉米等作物,但是西部多山且海拔较高,农产品产量十分有限。这就是我国农业种植范围不合理的根源所在。为了提供足够的粮食,人们片面追求产量,大量运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调查显示,我国的肥料施用情况比国际平均标准高出2倍。正是因为肥料的无节制使用,使土壤性质发生改变,板结、沙化现象严重,营养成分流失,农作物的出产率降低,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作物的可持续生长,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由于农药等化学物品的超量使用,我国市面上的多种蔬菜都是农药含量超标,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仅如此,农村灌溉用水经检测也存在农药超标的现象。 2需关注农业污染的本质问题 2.1庸俗化的市场经济造成农业污染 市场经济的庸俗化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大肆吞并农田用地使得种植用地大面积缩减,农田水污染严重,同时大肆开采地下水也使得农田资源大大减少,农业状况不容乐观,最终使得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恶性循环[1]。 2.2规模化大型现代种植业造成农业污染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速度总体来说很快,从口号提出到如今已经逐渐建立了很多农村实验大棚和农村实验工场。这些企业享受国家优惠补贴,在经济创收方面业绩很不错,但是他们却陷入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恶性循环,追求大规模、试验化的产量。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使得试验田周围的水源、土壤甚至空气等都受到了严重污染,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反思 发展需要不断反思和纠正,只有不断纠正错误的道路,才能在新道路的探索上走得更远。当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圆满完成了国家的目标,使得一系列农村政策、法规和新兴战略得以实施,但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此,应不断反思,研究如何才能走生态化道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力恢复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状态,将科学发展观与农村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底。 3新农村建设应突出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 3.1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建设点 加强农业科技的深入研发,在技术上领先一筹就可以有效避免目光短浅的投资行为,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学制剂而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失,将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化[2]。 3.2环保农村的建设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循环经济、高效经济的概念进行环保农村的建设,从环境治理、废物利用、生态能源、生态种植和养殖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铺设乡村油路改善道路环境,并对道路两侧进行树木种植。 4利用生态建筑,推行环保农村理念 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进行房屋的翻建,这时房屋的建设应按照农村的实际,建设生态建筑。房屋建筑的材料尽量选取可回收的建材等。 5结语 在我国遵循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通过对农村生态进行治理,利用循环经济、高效经济,实现农村地区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环保理念,严格履行环保职责,使农村真正实现生态化、环保化。 作者:崔强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 生态环保论文: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及生态环保 摘要: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美化空间环境,还可以完善室内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装饰材料的环保性和功能性已经逐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充分考虑到装饰材料的环保功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本文就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及生态环保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生态环保 传统的装饰材料应用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导致造成了严重的室内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气候恶化的现象加剧,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实现生态保护和功能的统一。本文就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及生态环保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 1.1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功能 首先,从装饰材料的界面功能美观性来分析。室内设计中会涉及三个方面的界面美观性,分别是墙面的美观、天花板的美观以及地面的美观。先从墙面的界面美观来看。在墙面设计装饰材料有两方面的目的,首先是可以帮助保护墙体内的各种线路。现代化设施较为复杂,需要设置多根水电线路来满足室内的通电和通水,因此墙体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路。为了不让墙体线路对人体造成伤害,设置墙面是必要的[1]。此外,在某些特别室内设计中,墙面还需要设置特别的材料,来加强隔音效果或防火、防水的效果,这些也都需要在墙面设计装饰材料。墙面的装饰材料不仅要求使用而且要求美观,能够引人注目,受到主人或者其他消费者的欢迎。墙面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采光问题以及耐脏问题。因为天花板高度较高,不可能经常打扫,因此比较容易被灰尘弄脏。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能够注重天花板材料的选择和材料颜色的选择。顶面装饰材料的采光性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常使用白色来提高采光度,避免室内显得过于黯淡[2]。在美观功能上来看,顶面装饰材料还包括灯具的选用,美观、实用的灯具是顶面装饰材料的首选。地面的装饰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光滑度、耐腐蚀性、耐脏性以及硬度和承受度等。地面的材料设计需要考虑到材料和颜色的问题;其次,从装饰材料的空间感来分析。装饰材料具有空间美化的功能,装饰材料的合理选用可以达到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感、以假乱真等效果。例如,利用材料的色彩差就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层次感。以厨房为例,厨房中可以使用的装饰材料有砖块、薄层砂岩以及亚麻油地毡等,这些装饰材料就有以假乱真的作用,给厨房带来更多的空间层次感,带给房间主人不同的感受。 1.2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功能 装饰材料室内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从气候来看。地区环境不同,其所面临的气候也自然不同,而气候方面的变化对装饰材料的选择很有影响[3]。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室内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简单地说,如果当地的环境十分寒冷,装饰材料就不能够使用砖块或者石头类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会吸收地下的温度,让人在室内感觉到越来越冷。除此之外,冷色调也会让人产生寒冷的感受,同样不适合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使用;其次,从装饰的空间选择来分析。空间不同,要求使用的装饰材料必然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参考主人的实际空间需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在空间较大的场所如大厅、大堂等地,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该能够突出空间的规模和宏伟,能够更加凸显立体感。此外,在僻静的大型空间下,装饰材料还需要考虑到收声和隔音的效果,而在人流量较大的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则需要考虑到装饰材料的耐脏性和耐磨性等功能[4]。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型空间均需要从以上方面进行考虑。作为住宿用的大空间,为了降低空间给人造成的空洞感和寂寞感,装饰材料最好能够带有图案和花纹,且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可以帮助营造更加温馨的气氛。而如果住宿的空间较小,那么则可以采用冷色调的装饰材料,帮助扩大空间感。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还需要从娱乐休闲场所的材料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从舞厅的装饰材料设计来看。舞厅的基本要求是,装饰风格要实现多元化,以为客厅提供多种不一样的感受[5]。此外,舞厅人员出入较多,因此要重视地面材料硬度的选择和墙面材料隔音效果的选择。同时,舞厅擅长营造各种迷离的氛围,因此在装饰材料中可以较多使用到钢化玻璃材料。洗浴中心的装饰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以及材料的防滑性等。一般来说,洗浴中心的大厅选用的材料均是纺织品和木制品,地面的装饰材料也一般以防滑性较好的材料或者干脆选用地毯来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到客户的防滑问题。体育馆的装饰材料一般主要以长条形材料为主,天花板的材料设计需要考虑到吸收噪声、防火等属性。 2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生态环保 2.1装饰材料的应用产生的伤害 装饰材料的品种较为多样,这些装饰材料如颜色、油漆等方面的应用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有挥发性的有害物质,如氯乙烯、苯系物、气态甲醛等等,经过空气挥发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装饰材料中的重金属、无机有害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等均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还会对室内的空气产生严重的污染[6]。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室内空气的恶化,给房间主人带来一定的呼吸道感染危害。此外,装饰材料的应用还有可能引发或加重主人的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极易受到空气环境的影响,污染物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内腔,从而诱发人体哮喘疾病[7]。装饰材料的不合理应用还有可能引发癌症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目前我国医学上很多疾病如帕金森等,都被怀疑与室内建筑材料中散发的有害物质有关。 2.2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生态环保策略 首先,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在设计和建筑期间,要严格控制材料的合格监测,要及时控制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并做好净化处理。材料不同,其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就不同,而净化方法和手段也同样有所区别。因此,要加强装饰材料的生态环保必须要求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如对天然石材的使用需要检测其中的放射性情况,严厉禁止使用放射性较强的物质。装饰材料的污染控制必须要求对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检测,然后要做好室内通风、行业空气净化等工作,及时将有害物质排出室内,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3结语 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主要有装饰功能、美化功能以及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室内装饰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室内的规模、用途等基本情况,综合分析、科学设计。此外,装饰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有害物质,其对室内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且容易诱发人体疾病,甚至可以致癌,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中一定要做好有害物质检测工作。 作者:瞿燕花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生态环保论文:新农村建设中环保农村及生态农业研究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物质和精神建设等。无论是哪一方面建设,都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将生态农业融入至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环保主义新农村。现从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通讯信息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阐述,把环保农村和生态农业作为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环保农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包括新农民、新设施、新房舍、新风尚和新设施五个方面。它们是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部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要改变我国农村现有的面貌,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更好的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优化。环保农村必须坚持高效、科学、循环发展的理念,要不断强化环境治理,优化废物利用方案,发展生态能源,扩大生态种植以及养殖。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绿化面积,提升生态能源实际使用率;不断提升农村生态建筑的数量,起到示范效应,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态种植以及养殖的水平,实现高效发展。因此,开展新农村建设时,要重点加强安全用水、村屯绿化、道路整治、垃圾处理及住房改造等方面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以满足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新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环境卫生建设,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环境卫生建设单位以自然村为中心,主体是农村,每一个村庄需要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晾晒池、垃圾焚烧炉及废品储存房,并安排一名保洁员。每户居民,应配备垃圾分类存放桶两个、有机垃圾沤肥窖、废品回收袋,各一个。保洁员的设备也要配备齐全。焚烧炉的建设,不仅要美观大方,还要经济实用。农户把果皮、菜叶菜根、剩菜剩饭等垃圾倒入沤肥窖;把纸张、可回收塑料等垃圾放入废品存放袋,由保洁员统一回收。保洁员在焚烧每日收集的垃圾前,要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分类出的非有机垃圾直接入炉焚烧,医疗垃圾、废油漆桶、废电池、过期药品及腐蚀性系调剂等有害垃圾,实施统一存放、处理。 二、村容村貌建设 村容村貌建设,包括多个方面,如为旧房屋改造、村庄道路建设、沼气池建设及饮用水整治等。改造旧房屋过程中,要使用可回收建筑材料,减少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的使用。要充分利用建筑材料,以免房屋建设完成后,大量建筑材料随意丢弃。把农民建筑房屋剩余的建筑材料和煤渣煤灰等,统一回收,以用于道路修建和平地填塘。新农村建设时,要加强道路建设,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及煤渣煤灰,为农村建设油路。道路建设过程中,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这样可以实现农村绿化建设。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积极鼓励农户退耕还林,使农村恢复原有生态。鼓励农民修建沼气池。家禽和牲畜的粪便,经过长期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故可作为农民取暖的原材料,又可进行照明。通过修建沼气池,能够有效解决粪便污染环境问题,还可推动农民的生产生活,真正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人们生产生活中污水及垃圾,要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可在农村兴建污水处理厂,把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污水进行再次处理,以循环利用。做好饮用水整治工作,抽样饮用水,并送至相关单位进行检测,确定饮用水是否污染,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对人们乱搭乱建的建筑物要及时清除,使农村建设更加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村容村貌的建设,还要改造农村电网,规范用电管理。每户居民要有独立的电表,供电管理人员要定期抄表、收费,对电网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偷电问题,以降低电能消耗。 三、信息通讯建设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新农村信息通讯建设。使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尽最大力度开扩农产品市场。加强农村信息通讯建设的重点,是建设互联网。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户利用互联网,可以查找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信息以及国内外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构建预测预报系统,规定时间内向农户推送与农业有关的信息,把国内外市场状况与农民农业发展紧密连接,从而使农产品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把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销售,并积极鼓励国内大型营销企业,开通网络销售渠道,从而带动农户经济发展。构建专业农民经纪人队伍,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参加专业组织行业交流活动中,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对农资市场进行整顿,以确保农资市场规范化,从而保障农产品及农业生产安全。 四、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模式 1.推动生态建筑建设,达成建设环保农村的共识 在新农村建设中,宅基地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看,推动生态建筑的时机日渐成熟。应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可回收建材应该更多的应用于生态建筑的建设中,科学使用保温、环保建材。 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其主要模式就是生态种植和养殖。利用微生物技术发展轮作制是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通过生物肥料的培养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推进绿色种植,生态农业可以更好的利用无污染的方法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也改善了农村环境。同时利用天然饵料以及无污染水域开展养殖,实现无公害饲养,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五、总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治理和恢复好农村生态环境。利用生态农业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推进环保农村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调整思路,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国广大农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均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人民政府 生态环保论文:污水治理生态环保效应的探讨 1我国当今时代环境污水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1社会给予的资金及人文行动力的支持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环境污水治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污水的治理工作不仅仅包含一方面的内容,而是一系列土地供给、管道建设、设备运行等项目步骤的结合体。因而,针对其资金投入而言,必然是一笔及其可观的数字。其中由于环境污水本身存在的极度污染性使得其污染厂所在位置的建立理应远离居民区与市中心,因而其土地收购与供给的资金需求量可见一斑。同时,其污染处理设备的购买,高新技术的引进,都借助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现有先进成果。就整个环境污水治理现状而言,我国仍依赖于外国(如德、日等)的部分帮扶。 1.2环境污水处理的设施缺乏统一的、规范的经营管理标准,导致其设备的投入与产出呈现严重的不协调性。由于污水厂本身排放种类的差异及所治理地区地理位置之间存在的不同,这就决定着工厂的选址、设备的投资及工艺的选取都要以实际运营状况而定。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污水处理产业仍未能达到统一的运营,结果导致资金或设备等投入的大量浪费,更有甚者忽视了对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提取,而将其直接排入河水中,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二次污染,大大制约了生态环保效应的顺利实现。 2关于环境污水治理生态环保效应实现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2.1创建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 一方面,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鼓励企业将环境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坚决杜绝未经处理的水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企业污水治理中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及排放路径也要以明确的法规进行科学有效的界定,以防一些企业利用传统实施细则表达的不完整性大做文章,而阻碍了污水治理生态化效应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以往的环境污水治理评价体系的制定过于片面化、单一性,不利于我国污水治理过程中突发事件及不同治理路径的实施。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污水治理评价体系,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吸收与改进,真正创建一套适合我国水污染国情的评价准则,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环境污水治理可行性原则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前进。 2.2全面推进污水治理社会生产化与市场化的实现一直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水治理行业都是孤立存在的,相关管理部门与企业单位并没有将其与生产经营联系起来,而是单纯的为了减少污染而减少污染。然而,污水治理工作的推行是为了生态平衡的实现,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其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一致的。因此,环境污水的治理应与企业的合理化运营结合起来,将污水减排的观念深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污水治理实施可靠性的提升。此外,环境污水治理的孤立性还表现在其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污水处理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发展为一个垄断产业,缺乏了有效的市场竞争,其运行机制往往不能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脱离了原本的市场循环机制,因而整个污水处理并不能形成完善的链式回收效应,更不用说生态平衡的建立了。因此,我们要将污水治理工作与市场的主体需求结合起来,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完善其运营机制,使其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真正促进污水治理生态环保效应的实现。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其水资源的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其现阶段的运营差距仍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有必要创建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污水治理社会生产化与市场化的实现,从而推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运行。 作者:贾昌昌单位:郑州同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的水电枢纽布置原则研究 1农村水电枢纽布置 开发河川水利资源时,为了控制和支配水流,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发电的目的,常需要在适当河流地段修建几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水工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综合体称为水电枢纽。水电枢纽是利用水能资源发电的场所,也是水、机、电的综合体。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就是根据枢纽任务合理确定枢纽建筑物的类型和数量,同时安排各建筑物在枢纽中的位置、形式和布置尺寸。目前,国内已建农村水电枢纽主要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以及电站厂房这4大部分。这些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往往仅考虑经济效益的好坏,而很少关注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水电枢纽布置的一般原则 1)枢纽布置应考虑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等,使施工方便,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2)在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条件下,尽量降低枢纽总造价和年运行费。 3)将同一工种建筑物布置在一起,各类建筑物布置紧凑。 4)在任何条件下保证建筑物都能正常工作。 5)使部分建筑物早日投产,尽早发挥效益。 6)注意美观,枢纽的外观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水电枢纽布置的一般原则中关于修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很少,致使许多已建农村水电枢纽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破坏甚至是永久性的,无法修复的。因此农村水电在进行枢纽布置时有必要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必要提出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 3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 农村水电枢纽按集中水头的不同方法可分为堤坝式和引水式两种基本方式。堤坝式水电站是由拦河大坝来集中水头发电的,并直接从坝前取水发电。根据坝和厂房的相对位置,堤坝式水电站又可分为坝后式、河床式、坝内式、厂房顶溢流式、岸边式和地下式等。引水式水电站在河段上游采用引水建筑物集中天然河道落差形成发电水头的水电站,其水电枢纽的水头和水量均由引水道形成和输送。根据引水道的水力条件,引水式水电站又可分为无压引水式水电站和有压引水式水电站。无压引水采用明渠或无压隧洞明流引水,适用于中小型水电站。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对以上两种农村水电开发方式的枢纽布置原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生态环保的枢纽布置原则。 3.1堤坝式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 对于堤坝式小水电,环境友好型的枢纽布置原则主要为坝址和坝型的合理选择,过鱼通道和生态流量下泄孔装置的添设,以及大坝和厂房的景观建设。选择堤坝式小水电拦河坝的坝址时,根据水利枢纽的主要功能,考虑修建枢纽工程可能对整个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在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系统下选取能达到功能要求的坝址。当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发生矛盾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时可能需要放弃经济效益较好的坝址,而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坝址。对于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因子的河段不可作为坝址。选择堤坝式小水电拦河坝的坝型时,在满足地形地质条件下,同时达到水电站功能要求及当地可用材料情况下,坝址区可选择多种坝型时,需要选择建坝开挖量少、坝体体积小以及坝肩对两岸边坡破坏小的坝型,以减少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某坝址可以建土石坝或拱坝,且位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则优先选择拱坝。对于有洄游性珍稀鱼类的小流域,小水电的拦河坝需考虑修建鱼道等过鱼建筑物。同时为了避免鱼类通过尾水渠进入发电厂房造成死伤,在尾水渠布置栅栏。另外,考虑河流的连续性,使河流在修建水利工程后继续具有生态环境功能,需在拦河坝上布置满足生态需水量的泄水孔。农村水电工程应与当地自然景观融合。农村水电坝址一般位于自然环境比较优美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大坝和厂房的布置需要更多地考虑景观因素,突破灰色混凝土传统的僵硬、冰冷的形象和消除人工建筑的痕迹,加强景观、美学的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建筑形式,使小水电站不仅具有其常见功能,还能成为新的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协调。如厂房外立面使用当地材料修建或种植攀爬类植物,部分坝体可采用植被护坡等。 3.2引水式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 对于引水式农村水电,引水口应选择河床比较稳定、河岸比较坚实的河段,不宜设置在支流汇入口,避免支流的干扰;对于河岸一边引水,考虑引水防砂,可将引水口选在弯曲河段凹岸,考虑下游河段生态需水量进行引水口高程和引水量设计。引水建筑物的设计路径、长度和引水量要综合考虑流域特性以及生态环境的要求,尽量不破坏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防止河流局部河段干枯,严重影响断流河段附近区域的公众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渔业以及生态景观。另外,还要避免引水建筑物阻碍当地居民出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简易通道。引水式水电站需要考虑景观因素,如在梯形引水明渠两边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导流钢管或混凝土管附近、厂房外立面种植攀爬类植物等。 3.3水电枢纽施工布置原则 水电枢纽施工时不能只考虑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施工组织设计时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或者适当延长工期以减少施工扰动对河流水生物、岸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布置施工区采料场要合理,对厂房、公路以及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和挖掘产生大量废弃的土石方要及时采取工程措施,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河道堵塞,严重危害河流的生态环境,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施工开挖会破坏大量的植被,要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对挖掘的植被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将开挖的植被移植在附近区域。 4结语 通过研究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考虑农村水电枢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得出以下结论。1)开发农村水电枢纽时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农村水电枢纽布置的全过程,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水电枢纽建设的协调发展。2)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可提高农村水电枢纽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度,可指导个性化的农村水电枢纽生态环境方案设计,从而实现农村水电枢纽建设的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任何农村水电枢纽都建设在现有环境之中,不同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不相同,生态环保的农村水电枢纽布置原则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作者:孙慧张静刘军单位: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环保对堤防工程的意义 1环境保护工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工建设想要发挥其预想作用就必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而这些新型的活动会对河流生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影响的加大,河流生态系统中一些不良的影响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因而人们开始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必然会对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人工渠道化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有河道的直线化以及河床的硬质化,且人工渠道会将河流的河道截面进行几何化改造。其次是河流联通性破坏,堤坝的建筑使得河流被阻挡,侧向水流的联通性被破坏。因此在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此类负面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河流生态被破坏,或者对破坏予以相应的补偿,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我国在近年来不断的开展河流整治以及防洪建设工程,并且通过引进新型技术材料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诸如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绿化提防措施的实施。但是在认识上仍旧存在片面、模糊以及浅薄的问题,对于河流生态保护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理论支持,而施工建设中也没有实施和设计的指标依据。因此我国亟需一个完整规范的科学体系用以对河流整治工程的建设予以指导、规范。 2环保理念在现代化防洪堤工程中的体现 现代防洪堤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对工程所能创造的生态效益开始进行衡量,传统的规划设计多局限于对工程经济效益的考虑,随着生态效益在堤防工程领域的提出,也充分的证明了堤防工程建设已具有生态环保意识。此外在规划过程中,防洪堤工程不应不限于工程本身,要考虑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工程上下游的环境保护问题,规划设计应该是对整个河道生态群落系统的规划。现代堤防工程勘察工作应更为全面,在勘察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生态群落与水域沿岸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对地质水文环境的勘察。现代防洪堤工程布置堤防时,不应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将河道予以曲直,降低河道建设投资成本,而应在布置河道时尽量考虑维护河道的原貌,这样才能避免认为施工对水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按照相关原则规定确定提防间距,保证水工能够协调生态保护和行洪之间的矛盾,确保土地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不但要保证河道行洪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当预留一定的浅滩跨度以及植被生长空间,这是保护河流生物系统的基础,也能够有效的保留河流自洁能力。渗透稳定以及滑动稳定是堤型选择的基本安全原则之一,除此之外,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也是堤坝选型的基本要求,本地材料的选择以及缓坡结构的使用能够提供良好的植被生长空间,使得河流侧向联通性能良好。 3结束语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征,我们不能向从前一样采取掠夺式的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发展的选择,也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未来生产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伤害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很难用金钱来衡量。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未来水利工程生态化发展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水利工程的目标,生态工程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工作要求,不但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要求,同时还应当实现其生态建设要求,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此外水资源的配置也是水工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生态环保是现代提防工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提防工程目前面临的新型挑战,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哺自然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静丁少青单位:海伦市水务局 生态环保论文:油区生态环保的税收政策研究 一、陇东油区生态环境现状 (一)陇东油区基本情况概述陇东地处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具有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富集的资源禀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折合油当量约1230亿吨。陇东油区横跨庆阳市七县一区,工作区域5万平方公里,目前,有马岭、华池、西峰等11个油田,66个开发区块,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近几年,陇东油区原油产量每年以20万吨的速度递增,石油地方税收以年均30.8%的速度保持高位增长势头,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仍未从实质上给当地带来相应的经济回报。图1是2011年甘肃省经济发展与全国的比较示意图,图中选取人均GDP作为比较指标,可以看出,甘肃地区的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且低于西部地区水平。图2为2010年庆阳市及周边有石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单位:亿元),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平均GDP为807.90亿元,庆阳市的GDP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且低于榆林市和延安市。 (二)陇东油区生态环境状况陇东油区历经30多年的油田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陇东石油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油区本来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开采的不同阶段,由于可能存在的技术设备缺陷、人为操作失误以及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有可能对陇东地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风险及隐患,造成环境及经济效益的双重损失。陇东油区因其油层分布片广面大,致使油田生产场地零星分散,多年来由于对油田的粗放式管理,挖山开井,垦林修路,建设期的管线、道路、井场和场站等建设扰乱和破坏土壤的土体构型,影响土壤的通气和透水;随着石油开采加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在华池、庆城等几个老油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受到严重污染。2011年,庆阳市工业废水排放量294.6万吨,工业COD排放量高达1421.1吨,比上年增长39.2%①。石油开发造成了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到庆阳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目前,庆阳市老油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治,新油区的污染源又在不断扩大,新油区的开发势必会加剧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在加快油区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的同时,提出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对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陇东油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陇东油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油田早期开发经验不足,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不到位。二是环境法规及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公众环保意识淡薄,对政府过度依赖,没有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三是职能部门没有给予生态环境足够的重视,缺乏协调配合和规范统一的行政监管。四是石油企业追求经济利润和石油产量的最大化,忽略了环境保护。以上几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石油开采过程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保护陇东油区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尚未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一)石油资源开发和补偿的税费制度不合理我国的资源开发一直控制在政府手中,目前的补偿渠道偏重于补偿资源自身的经济价值,对环境价值的补偿资金规模非常小,税率过低,不足以支持地方政府用于环境改善和谋求再发展。而且,返还资源所在地的补偿费很少,甘肃省资源厅每年在长庆油田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4000多万,返还给庆阳市的区区几十万,难以对地方的生态保护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地居民因石油开采承受的环境破坏恶果并没有得到价值上的体现和实质性的补偿。 (二)财税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不对称分税制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其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地方政府受政策、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困扰,导致其进行生态补偿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无力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三)税制设计仍有缺陷,且缺乏系统的环境保护税收筹资政策首先,目前我国缺乏较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税种;其次,现行的有关生态环境税收的规定不够全面,如资源税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使用关注不足,且税率过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间接税相互独立,没有很好的配合以保护环境。而且,尽管这些税种的设置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资金,但难以形成稳定的、专门治理生态环境的税收收入来源。 (四)税收优惠措施不够完善在我国,尽管税收优惠政策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专门针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优惠措施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包括政策规定过于笼统、实际执行困难、优惠手段和形式单一、受益面狭窄等较多问题,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针对性不足,缺乏灵活性,影响其理生态环境的导向作用的发挥。 三、保护我国油区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开采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缓石油开采对环境的污染,而税收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会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国外保护油区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目前,石油工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国外治理油区生态环境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可以为我国保护油区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提供经验借鉴。在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对石油、天然气生产工程中的污染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B.布雷德利(1992)认为石油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潜在的污染源②。在对生态植被破坏的研究方面,HutchinsonTC在20世纪初注意到了原油喷溢时对周围的植物群落产生极大的伤害③。Gudinl(1974)曾报道,原油或它的生物降解物中有些成分类似于植物生长激素,可能干扰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④。国外学者GogoiBK,DuttaNN,GoswarmiP等对石油开发污染源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⑤。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自从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用征税的方式,其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能源环境税收制度,普遍实行能源税、生态税或碳税等,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欧洲,许多国家已实行了绿色财税政策,对污染行为征税。荷兰为保护水资源,同时开征了水污染税和地下水税;丹麦降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逐步将税收负担转到污染和稀缺的资源上;法国的环保税收极具代表性,其对高污染、高危险的企业,征收惩罚性的税收,对同一税种的不同税目区别对待,同时,允许节能设备加速折旧,对环保投资支出允许给予税前扣除。日本目前正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实施石油替代政策。国际经验表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都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 (二)针对陇东油区的特殊情况提出税收政策建议要实现油田大开发、庆阳大发展,必须立足互利共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抓紧解决油田开发中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陇东油区生态安全和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1.改进现行税种(1)进一步完善资源税第一,继续实施油气资源税“从价定率计征”的方式,并将资源税和环境成本挂钩,对用于环保方向的资源采用较低税率,而对用于高耗能、高污染方向的资源采用较高税率,合理确定和调整资源税的差别税率;第二,扩大征税范围,将资源税扩大到土地资源、水资源、牧场资源及海洋资源等所有可以计量的自然资源,补偿由于资源开采而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2)调整进出口环节税,倡导绿色贸易进出口环节的税种,主要是关税和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可考虑:通过出台具体政策,调整我国贸易的产品结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宜采取调整出口退税率、下调或取消部分产品以及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半成品的出口退税,抑制这类产品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解决国内资源紧缺和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及消费税,以增加高能耗产品的进口;对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节能、节水、节材等设备和产品的进口关税及其他进口环节税全免;对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鼓励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引进,提升国内企业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3)改革增值税绿化现行增值税可考虑:对进口的环保设备及用于生产环保设备的材料在进口环节给予一定增值税减免优惠;对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发电项目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石油开采中的环保设备增值税进行进项抵扣。(4)改革所得税制度所得税涉及个人和企业两个经济主体。对于企业所得税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扩大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针对油气田企业的特点,对投资于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和再投资退税政策进行鼓励,允许企业在所得税前实现的利润中抵扣一定比例的投资额,对治理污染购置的设备款可按一定比例在税前抵扣。对含碳垃圾变石油技术等环保技术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实行加倍扣除的办法;其次,实行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环保要求对企业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或是安全生产方面的设备投入以及研发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对包括环保在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等技术性服务收入,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环保公益事业捐赠,可不受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的捐赠额在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才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限制,可在税前全额扣除;对环保节能装备实行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对于个人所得税,可以对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方面有功的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5)绿化消费税,引导绿色消首先,扩大征税范围,将一些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如农药、氟利昂等。并通过价格信号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消费,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其次,根据不同产品与环境的友好程度实行不同的税率,对于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实行较高税率,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实行累进税率,对于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实行优惠税率,以促使消费者做出环保选择。(6)改进其他税种。在车辆购置税方面,对购买节能环保型车辆,按低税率征税;对购买耗油多、排气量大的车辆,按高税率征税;在车船税方面,建议国家对机动车征税时,改为按单位公里排气量大小来确定不同的税率,并且高碳排放的,税率逐年提高,对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税率,以鼓励低碳排放的机动车使用,鼓励健康性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以保护资源环境。2.开征环境保护税,健全符合时展的税法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纯粹法律意义上的环境税,上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的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为了环境管理,这些税收对环境的保护程度远远不够,环境税的缺位严重限制了税收工具对污染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开征环境税,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环境保护税制时,应把一切关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行为和产品都列入征税范围,具体设置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废物排放税、污染源税、生态补偿税等税目,依据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课税,对不同的应税项目采取不同的计税依据,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实行差别税率。与现行排污收费制度配合实施,促进企业研究污染治理,鼓励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实现技术升级换代;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防治污染于未然。同时要对保护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保护程度进行税收减免,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税收政策需同其他经济政策配合使用,要结合金融、贸易和保险等手段,需要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齐抓共管、综合施治。同时,要培育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政策体系环境,及时调整政策实施,减少政策的滞后及延期带来的无效率,将陇东油区打造成一个充满魅力的和谐绿色油区。(本文来自于《开发研究》杂志。《开发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浩军王丹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生态环保论文:生态建筑的节能环保措施 一、建筑结构方面进行节能改造 建筑工程是现代基础设施改造的主要方式,建造各类建筑物可以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各项使用要求。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对内外部结构详细地规划以做好节能准备。笔者认为,生态建筑应抓住通风、采光、隔热等方面的特点,便可真正地实现节能。 (1)方向。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这是现代建筑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节能改造的重要条件。从过去积累的经验看,若建筑方向布局不合理,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2)通风。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层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北。借助自然通风可减少室内电气通风产生的能耗,降低了电器用电的消耗量。 (3)采光。不应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合理地布局窗口位置。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 (4)隔热。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二、建筑墙体节能材料的应用 从结构组成划分,无论是哪一种建筑都是由最基本的材料构成,工程材料是建筑的基础要素。早期工程材料仅适用于建筑造形的要求,以混凝土材料为中心而创建更多实用性的结构。墙体建筑节能是行业改造的必然趋势,用节能保温技术对其改造可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1)效益性。高档住宅区是现代都市群体的主要追求,传统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所谓“高品质”,除了在建筑空间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外,更主要是工程材料的选用,无论是初期施工还是后期装饰改造,都应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建筑墙体采用新型材料作为筑造元素,提高了商品住宅房的绿化系数,带动了收益的增长。 (2)绿色性。建筑工程是现代人居环境改造的主要内容,通过兴建建筑可以扩大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尤其是改善原有的居住生活质量。选用高性能材料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的使用环境,优化了有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墙体是建筑物的支撑部分,通过墙体改造可以减小横向、纵向的承载力,保障了室内空间的安全系数,这些都要借助墙体材料作用的发挥。 (3)实用性。过去因施工技术条件有限,房屋建筑基本以低层为主,建筑结构应用时会面临大荷载称重,进而影响到了内外部结构的固有性能。例如,早前砌体结构能够承受的重力荷载有限,普通砖块材料的承载能力较弱,超出临界值则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选用高性能墙体材料,改变了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用优质砖块作为承重墙对建筑进行保护。 三、结论 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与工作所需的场所设施,还能带动一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是行业提出的新概念,其要求工程单位注重建筑内外结构的绿色改造,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施控制。近年来对于旧建筑的调查发现,因材料性能局限性而引起了诸多的建筑病害,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对其进行改造,是实现生态型建筑的必由之路。 作者:金景春单位:延边大学 生态环保论文:环保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中的实践 1绿色环保建材分类 在生态住宅的施工选材中不能使用有害的、放射性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尽可能选用低碳材料。我国目前已开发的绿色环保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根据目前市场使用情况来看,绿色环保建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基本无毒无害型材料 基本无毒无害型材料可基本概况为天然材料,其主要包括天然木材、石材、石膏、滑石粉等,这些材料本身无毒或极少有毒有害物质。基本无毒无害型材料首选天然木材,天然木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可以不使用含有害物质的粘合剂,仅利用榫卯结构拼接,就可组合各种形状家居摆设,在家居设计中被广泛大量使用,特别在流行的北欧风格的居室中使用的木材,基本上都使用的是未经精细加工的原木。这种木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始色彩和质感,有很独特的装饰效果。 原始木纹及石材面暴露于室内,体现出崇尚自然、乡间质朴的自然风格。但现实中还要考虑树木生长周期,有计划的开采深林原木,并且要进行相应补栽补种,避免森林滥砍滥伐。目前,较为理想的选择是选用实木复合板、拼接板等含有毒有害粘合剂较少的绿色环保型材料。随着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板材、地毯、壁纸等多种复合型环保材料的开发问世,为地材、墙材、墙饰、管材、板材等家装设计中主要部位提供了环保选择,不仅有效避免了森林遭到破坏,而且还给家装设计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实现了家装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 其他诸如天然石材、石膏、滑石粉等材料因其可以被应用于石膏板、涂料、线缆、陶瓷、防水材料等人造环保材料中,其在家居设计中作为绿色材料被普遍应用,在地板、墙面等多部位家装设计中也有广泛使用。 1.2环保涂料 环保涂料分为环保防水涂料、水性涂料等。绿色环保涂料,狭义上指相对含的有害物质少,广泛意义上主要指无毒、无害、隔热阻燃、防紫外线、防辐射、防虫、防霉等突出功能,其硬度、光洁度、防潮、抗冻、透气、耐擦、抗湿、耐腐蚀以及附着力强等性能十分明显,其使用寿命比传统涂料多出5年以上,更突出的是对人体无害,特别适用于建筑物对气候、湿度、日照较为挑剔的一种高性能涂料。我们所指的绿色环保涂料,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环保涂料主要是指墙面油漆和家具油漆等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称,其主要基质为植物油或合成树脂。 一是因其所含总有机挥发量(VOC)较低,对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和人类自身构成直接的危害也被降低;二是其所使用溶剂的毒性也被严格控制,其和人体接触或吸入后可导致疾病的概率也被降低;三是在油漆室温固化过程中,它的溶剂挥发要一个过程,一般说来油漆干燥以后,溶剂基本上可挥发掉,仅有少量其溶剂挥发得很慢,在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其溶剂毒性可忽略不计。 因环保涂料所含甲醛、苯、甲苯及二甲苯等有毒物质被严格控制,达到了的环保标准要求,满足了人们对家居设计环保理念的期望,环保涂料在家装设计中也越来越被重视和广泛使用。 1.3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兴新技术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现代建筑装饰材料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比较传统的涂料耐老化、耐洗刷性差的缺陷,纳米涂料不仅克服了这些缺陷,而且还具备了很好的伸缩性,防水性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防尘、除臭、除菌及隔热保温等性能。另如传统陶瓷器具有硬度低、易脆裂损坏的缺点,而使用纳米技术研制的纳米陶瓷有着良好的塑性性能,高硬度、高耐热、高耐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另外将含有纳米抗菌粉的涂料涂在如卫生洁具、室内空间等建材产品表层,可以起到杀菌、自洁的作用。如通过纳米技术,深圳大运会场馆能“自己清洁自己”,节省了大量清洁费用。 2结语 生态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绿色环保建材的物质方面,同时也要与人们的精神境界达成融合。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以及住宅小区内居民要逐步形成良好的爱护环境与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总之,生态住宅设计应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作者:钟姣欧阳旭霞单位:江西师大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设计毕业论文:关于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仅仅是校内的评选,不能认清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学校鼓励各专业积极参加全国性质的各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竞赛。如我校艺术系将毕业设计坚持与“中国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主题年竞赛”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由学生和教师投票筛选出参加竞赛的作品。此项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夔,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毕业设计整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增进了各高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术交流,找出了与全国同行教学水平的差距,并能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六结语 从近几年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情况看,采取的各项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指导教师责任心进一步加强,学生选题质量得到保证,真题真做比冽逐年上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规范方面效果明显。但应该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全方位考虑,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敢于改革与创新,制定完善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成熟的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平台,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 设计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毕业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摘要 通过分析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指出毕业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毕业设计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索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种实施办法。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 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和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是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强调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超越前人。因而,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培养这种超越思想,用之去理解、分析前人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丰富、创新和发展前人的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弘扬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教育和培养从而形成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2 毕业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习与实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部总结,是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培养的全面提高阶段,是学生毕业及取得学位证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研究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并取得设计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而去自学一些新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毕业设计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确定技术途径、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从中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及关键要素、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和毕业论文、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设计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教师的引导理解比较深刻,从而提高创新冲动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性。 4)毕业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试验或实验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为基础,又靠实践来检验。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进行验证,有些想法通过验证来纠正、完善,直到成功,从中使学生提高兴趣,也增强创新自信心。 5)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选题到设计方法和内容的选取,从问题的分析到问题的解决和验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华,有利于个性的培养和个体潜能的挖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毕业设计实施细则中有一些制度和措施来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但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3.1 创新的意识不强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比较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差;二是创新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知道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领域的前沿是什么,不容易找到创新点。 3.2 创新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奖实施办法(试行)》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但对创新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标准”中,无论是指导教师、评阅人还是答辩过程,对创新的这个评审项目比重不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无所谓,都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只要求毕业设计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如果毕业设计形式精美,内容规范,即使没有创新,一般都可以拿到优秀,有的甚至还能拿创新奖。 3.3 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之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即使学生找到了工作,没有了就业压力,也不会专注于毕业设计,只等着毕业,毕业设计只能走走过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有什么创新动力了。 4 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4.1 掌握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毕业设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毕业设计的基本常识等。开设“创造学基础”“科技发明”讲座,并结合一些有创新成果形成过程的事例,增加学生创造学和发明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内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毕业设计题目、格式、内容等基本知识,参阅前几届优秀的毕业论文,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了解,便于将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更自如地发挥创造力。 4.2 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技术先进、恰当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有创新性,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人一题或多人一个大题但分工不同,典型的好题不同届的学生可以一样,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禁止多人一题。选题由教师确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题目,使其有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和教师共同拟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进行审定。 4.3 教师要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点[2]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题目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进度,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答疑和引导。定期进行总结,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疑问,进行启发式讨论。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新的探索写成科技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对学生的工作以及将来职称晋升都有好处。 4.4 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主要内容毕业设计成果验收和毕业答辩评分时,把其中体现的创新点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中要占有很高的分数比例。学生对某些设计内容或论述有创新意识,对前人的工作有所改进或突破,就应获得较好的成绩。 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彻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但是,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成为毕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亦即毕业设计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毕业论文:浅论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教育模块 柔性化 多元化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作为英语本科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与就业相连接,应该与专业分流模块相关,用柔性化的毕业设计与柔性化的专业相结合,用“1+X”型的毕业设计与“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相配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有效将毕业设计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枢纽。本文从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的背景,美国本科毕业设计设置,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的要求,大学英语专业改革模式探讨和论文时间改革五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毕业设计 (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就英语专业来说,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查阅中外文献,论证总结等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英语专业被认为是培养会使用英语的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培养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娴熟使用外语的学生的地方,至于学科建设的贡献,除了对语言语法研究以外,不可能出重大成果。实际上,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对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21世纪是国际竞争更激烈的世纪,人们需要面对来自国际方面的大挑战。各行各业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科学领域尤其如此,毕业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1.从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的背景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于1952年后半年,当时的经济背景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社会劳动力配置方面,采取计划的方法:人事部门力求精确地调查社会每一行业、单位所需人才的数量、类别,教育部门根据这些信息招生培养,并把毕业生分配到提出人才需求的单位中去。已往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与此配套的僵硬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模式的一大弊端。以往僵硬的课程体系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为学生预先设置了过多的必修课,从而使学生失去了依照自己兴趣和目标选择课程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并为此选择实现路径的锻炼机会。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往课程体系的又一明显特点。现行的毕业设计方案反映和强化了这种意识,毕业设计呈现出单一性、狭窄性、实效缺乏性的特征,越来越与社会脱节。学生所做的有关文学风花雪月的赏析及晦涩深奥的语言学探讨对不再继续深造和从教的学生来说是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导致很多学校论文只是走过场的现象。 2.从美国本科毕业设计设置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因为两方面原因,国外此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一是国外高等学校对“专业”的理解要宽一些。目前我国“专业”概念带有实体意味,是相对独立的资源使用和产出单位,现行的专业管理规定反映和强化了这种认识。美国高等学校的“专业”(Major)仅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Program),柔性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其在个人专业、跨学科设置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与我国不同的特征;其二是美国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但所有学生必修高级写作这门课,课程结业时写出一篇论文,题目任选,但必须是原创。该论文不由本校老师批改,送交专门学术机构交叉批改,通不过者不得毕业。 3. 从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的要求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工具。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外语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外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贸易、工业、旅游、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外语。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外语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并为世界的发展和和平奠定基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需要与各国进行国际贸易。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需要向世界人民宣传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外语。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的宏观经济部门只提出参考性行业需求报告,劳动力市场反映短期直接供求。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成为主流。这就意味着现行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与时代性质不相适应,急需改革。 4.从大学英语专业改革模式探讨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外语学科发展很快。1998年,全国共有200多个院校开设本科外语专业,到2005年增长到600多个。目前,全国共有外语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0多个。越来越多学校开设英语专业意味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那些语言文学研究实力不是很强的大学来说,不被淘汰出局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办学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很多大学志在寻求英语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才市场的多元需求。 为了改变已往专业设置的偏颇,诸多大学力求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实现本科教学的模块化,在本科教育的教学、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四大教育模块:即技能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或以培养既有精湛专业技能、又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特别是能在多个领域从事口译和笔译的专职翻译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外语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实行“英语语言基础课+翻译技能课(口、笔译)+专门用途英语课(自选)+公共课(思想品德、计算机、中文等)”四大模块有机结合的全新模式。其目的是拓宽课程口径,加大非专业课比重,以求开阔学生视野,做到宽口径,厚基础。课程体系力求把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大幅度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设置了技能教育模块,有意识地加大了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一本多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外事、外经、文化宣传、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这种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势在比行。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管理、研究、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纲》体现了“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专业的方向设置也灵活许多,可以构成“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给我们的毕业设计改革提出了启示。 毕业设计作为英语本科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与就业相连接,应该与专业分流模块相关,用柔性化的毕业设计与柔性化的专业相结合,用“1+X”型的毕业设计与“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相配套,学生真正作到学以致用,并有效将毕业设计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枢纽。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不仅融会贯通了四年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能充分系统地学习和运用,熟练掌握X科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一旦踏上社会,就可以在自己选定的领域独当一面,实现一专多能。 5.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时间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之前,实习之后,为期2-3个月。这时学生普遍忙于找寻工作,深受就业压力的困扰,已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论文写作;很多同学已步入社会,或就业,或求职。离开校园意味着资料信息的缺乏,势必给论文写作带来不便;学生对未来一无所知,不懂自己将要干什么,能作什么,论文只是为了获得文凭不得已而为之,毕业设计不仅与社会严重脱节,论文质量也难以保障。若将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延长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边学习边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想结合,不仅可提高论文质量,还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 结论 根据市场需求,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特色教育模块,拓宽课程口径,实现专业交叉,做到宽口径,厚基础,“1+X”型的柔性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并具有必不可少的应用前景。学生用英文写出多元化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是“英语+新闻传媒”,“英语+经贸”,“英语+旅游” 或“英语+酒店管理”等等,再也不会出现毕业论文选题重叠的难题。毕业设计多了更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设计毕业论文:基于PHP技术的网站设计毕业论文 摘 要 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项新的技术来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服务.由于WEB页面能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不但使信息的显示更加生动,而且使信息的浏览更为方便,同时WEB页能实现网上交易平台、客户信息反馈方便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流,因此许多企业纷纷建设网站以增强企业知名度. 柳州华力网站主要介绍柳州华力的有关信息,并用PHP+MYSQL架设用户登陆以及客户信息反馈,使客户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本篇论文是对我设计的网站的一点论述,主要论述了柳州华力网站建设规划的主体思想、利用PHP+MYSQL数据库实现用户登录和信息反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要点、难点等。 关键字:网站规划、PHP+MYSQL数据库 目 录 1 . 绪论 1.1 . 互联网现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可以实现快捷的信息传送以及直接的客户介入,但企业中各个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渠道比较混乱。企业系统中各类人员的信息渠道多种多样,互不兼容,没有一个统一的应用界面让系统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想要的信息,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建立和开展。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单独的界面给企业遍布全球的现实客户、潜在客户、供应商、雇员和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呢?于是企业门户(Enterprise Portal)诞生了,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1.2 . 如何定义企业门户 目前,尚不能准确地对企业门户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企业门户与IT业有些名词一样,不同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对之有不同的理解,并有很多术语用于描述企业为其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方便而采用的"门户",如企业门户、社团门户、员工门户等。同时根据应用的具体功能不同又把企业门户细分为信息门户、知识门户和应用门户等,并且这种划分方法已逐渐得到认可。下面介绍一下这3类门户。 1.2.1 . 企业信息门户 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的基本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企业信息。企业信息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的访问入口,所有访问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获得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对企业来说,信息门户既是一个展示企业的窗口,又可以无缝地集成企业的内容、商务活动及社区等,动态地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同时还可以支持网上的虚拟社区。企业信息门户强调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和无缝集成,这类门户必须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和报告等基本功能,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客户及供应商都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1.2.2 . 企业知识门户 企业知识门户(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EKP)是一个平台,该平台是知识加工平台、决策平台、知识与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企业各部门职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数据库、文档、企业政策方针和过程手续等,甚至包括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等非具体化的信息资源。 企业知识门户是企业信息门户的延伸与发展。信息门户的重点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传输,有效利用企业已有的信息、知识和公共关系,并能收集、分析、增值、共享信息和知识。企业知识门户的重点是企业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企业知识门户的目的是使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企业信息门户主要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技术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供决策支持服务。 1.2.3 . 企业应用门户 企业应用门户(Enterprise Application Portal,EAP)实际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以商业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把商业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模块通过门户技术集成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企业应用门户看成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界面,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企业应用门户访问相应的应用系统,实现移动办公,进行网上交易等。 以上3类门户虽然在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随着企业信息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能够将以上3类门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通用型企业门户,这已是一种趋势,我们在这里把它们统一称为企业门户。 最后,让我们试图通过企业门户的作用来帮助读者理解企业门户的定义。维持客户的最基本战略因素是企业整体强大、互利关系网,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员工本身。这些关系的培养主要通过各方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任感--即各方及时收到相关信息、信息准确并且服务最优。企业门户被认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通过使用户利用方便、可靠的工具接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或者说,企业门户能为用户提供建设信息型企业网站的应用,包括网站生成、信息、信息管理、信息反馈、网站管理等系统,实现企业网上形象展示及对外沟通的需求。 1.3 . 有无必要建立企业门户 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实施企业门户战略已经被列入了许多大企业的日程表中。与国外相比,国内了解企业门户概念的企业十分少,而计划建立企业门户的企业就更加微乎其微。但是,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为自己的客户、员工和商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网络经济的特点来看,速度和知识是网络经济的两大支柱。首先,企业只有借助于网络才能获得发展的先机,这就要看谁能够以最迅捷的动作联系客户、供应商和商,组织生产和销售。毫无疑问,企业门户是实现上述目标最有力的手段。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企业门户是以最小可能成本,实现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目标的可行途径。首先,企业门户将本需要占用多台不同硬件系统的应用集成到较少的系统设备上,从而节约硬件的投入。其次,减少了多种未经集成的应用软件的总体维护成本。除了新设立的企业,其他实施企业门户的企业都已有多种应用系统和以数据库、文档等形式存储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条块分割,分散维护成本高昂。新的企业门户将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并经过一定的处理,最后集成到企业门户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提供给更多的用户。由于它的继承和集成,企业可以实现集中维护,从而降低维护成本。第三,企业门户采用高效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相比建设或租用线路价格低廉,同时减少了人力投入。第四,企业门户的实施可以改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门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由此看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不论是从节约成本角度还是从提高竞争力角度考虑,建立企业门户都是有效的方法。 1.4 . 如何建立企业门户 既然企业门户功效如此之大,那么企业要想建立企业门户应该如何去操作?一般来说,企业要成功地部署企业门户可按照如下几方面进行。 1.4.1 . 前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建立企业门户之前,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调查工作,弄清楚企业的商业信息是如何使用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要进行商业信息应用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谁使用信息,信息是如何使用,以及信息如何流入和流出。 1.4.2 . 产品与技术的选择 在进行完信息的使用调查之后,企业就要选择门户产品和技术。门户软件不仅要满足商业信息和应用访问的需要,还要满足事先定义的技术层面(如协议)的要求。目前,由于有相当数量的公司推出了企业门户解决方案,这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但不可否认,目前企业门户的产品良莠不齐,功能和所采用的技术差别较大,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身企业需要的企业门户产品是一门学问,本栏目下期对此进行讨论。 1.4.3 . 企业门户的建设 选好技术和产品,接下来就是建设了。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要集成到门户有关目录之下,或安排在某个主题里,以便用户可以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组织及个性化,应用和服务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 1.4.4 . 推广使用企业门户 企业门户建好了,并不意味着工作就完成了,因为建企业门户的目的是让其发挥作用。接下来就是让更多相关的用户群体来了解和使用它。在这个阶段,个性化是举足轻重的。个性化的目的是针对合适的用户群,如营销分析、财务分析、经理或商业伙伴,合理地将门户信息、应用和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 . 网站规划设计要点 因特网正在改变世界,它促成了网络经济雏形的形成,特别是电子商务正由新概念走向实用化。由于因特网具有传播信息容量极大、形态多样、迅速方便、全球覆盖、自由和交互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传播媒体,所以全球几乎各个企业、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Web站点。 Web站点是向用户或潜在客户提供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其文档所包含的内容是由被称为超文本(HyperText)的文本、图形图象、声音,甚至电影等组成。使这些超文本能够有机地关联并可使浏览器识别,是通过HTML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实现的。同时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公共网关接口)能使Web具有交互功能。Web站点指引用户浏览该站点或其他站点上的分页信息,可以通过表格和电子邮件的连接提供双向交互方式。站点建立后,你的企业就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有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虚拟门市部”。网站是未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它是“知识经济”的制高点,企业的网址犹如企业的商标和品牌一样,是反映企业形象和文化的巨大的无形资产。 因此企业网站规划必须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2.1 . 目标明确、定位正确 Web站点的设计是企业或机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企业站点作为在因特网--这个新媒体上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信息空间,领导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设计站点的目的和用户需求,从而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挑选与锤炼企业的关键信息,利用一个逻辑结构有序地组织起来,开发一个页面设计原型,选择用户代表来进行测试,并逐步精炼这个原型,形成创意。 分析有些网站的效果不如预想的好,主要原因是对用户的需求理解有偏差,缺少用户的检验造成的。设计者常常将企业的市场营销和商业目标放在首位,而对用户和潜在的用户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多。所以,企业或机构应清楚地了解本网站的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如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需要信息的范围及深度等,从而能够有的放矢。 2.2 . 主题鲜明、富有特色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完成网站的构思创意即总体设计方案。对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作出定位,规划网站的组织结构。 Web站点应针对所服务对象(机构或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有些站点只提供简洁文本信息;有些则采用多媒体表现手法,提供华丽的图像、闪烁的灯光、复杂的页面布置,甚至可以下载声音和录像片段。最好的Web站点将把图形图像表现手法与有效的组织与通信结合起来。 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力求简洁,要点明确,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告诉大家本站点的主题,吸引对本站点有需求的人的视线,对无关的人员也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对于一些行业标志和公司的标志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的个性和情趣,突出个性,办出网站的特色。 设计毕业论文:关于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仅仅是校内的评选,不能认清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学校鼓励各专业积极参加全国性质的各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竞赛。如我校艺术系将毕业设计坚持与“中国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主题年竞赛”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由学生和教师投票筛选出参加竞赛的作品。此项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夔,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毕业设计整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增进了各高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术交流,找出了与全国同行教学水平的差距,并能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六结语 从近几年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情况看,采取的各项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指导教师责任心进一步加强,学生选题质量得到保证,真题真做比冽逐年上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规范方面效果明显。但应该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全方位考虑,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敢于改革与创新,制定完善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模式,成熟的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平台,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 设计毕业论文:浅论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教育模块 柔性化 多元化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作为英语本科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与就业相连接,应该与专业分流模块相关,用柔性化的毕业设计与柔性化的专业相结合,用“1+X”型的毕业设计与“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相配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有效将毕业设计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枢纽。本文从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的背景,美国本科毕业设计设置,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的要求,大学英语专业改革模式探讨和论文时间改革五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毕业设计 (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就英语专业来说,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查阅中外文献,论证总结等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英语专业被认为是培养会使用英语的人才的地方,是一个培养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娴熟使用外语的学生的地方,至于学科建设的贡献,除了对语言语法研究以外,不可能出重大成果。实际上,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对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21世纪是国际竞争更激烈的世纪,人们需要面对来自国际方面的大挑战。各行各业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科学领域尤其如此,毕业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1.从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的背景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的专业体制形成于1952年后半年,当时的经济背景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社会劳动力配置方面,采取计划的方法:人事部门力求精确地调查社会每一行业、单位所需人才的数量、类别,教育部门根据这些信息招生培养,并把毕业生分配到提出人才需求的单位中去。已往过于狭窄的专业设置和与此配套的僵硬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模式的一大弊端。以往僵硬的课程体系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为学生预先设置了过多的必修课,从而使学生失去了依照自己兴趣和目标选择课程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并为此选择实现路径的锻炼机会。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往课程体系的又一明显特点。现行的毕业设计方案反映和强化了这种意识,毕业设计呈现出单一性、狭窄性、实效缺乏性的特征,越来越与社会脱节。学生所做的有关文学风花雪月的赏析及晦涩深奥的语言学探讨对不再继续深造和从教的学生来说是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导致很多学校论文只是走过场的现象。 2.从美国本科毕业设计设置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因为两方面原因,国外此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一是国外高等学校对“专业”的理解要宽一些。目前我国“专业”概念带有实体意味,是相对独立的资源使用和产出单位,现行的专业管理规定反映和强化了这种认识。美国高等学校的“专业”(Major)仅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Program),柔性的课程组织模式使其在个人专业、跨学科设置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与我国不同的特征;其二是美国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但所有学生必修高级写作这门课,课程结业时写出一篇论文,题目任选,但必须是原创。该论文不由本校老师批改,送交专门学术机构交叉批改,通不过者不得毕业。 3. 从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的要求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工具。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外语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外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贸易、工业、旅游、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外语。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外语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并为世界的发展和和平奠定基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需要与各国进行国际贸易。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需要向世界人民宣传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外语。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的宏观经济部门只提出参考性行业需求报告,劳动力市场反映短期直接供求。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成为主流。这就意味着现行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与时代性质不相适应,急需改革。 4.从大学英语专业改革模式探讨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外语学科发展很快。1998年,全国共有200多个院校开设本科外语专业,到2005年增长到600多个。目前,全国共有外语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0多个。越来越多学校开设英语专业意味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那些语言文学研究实力不是很强的大学来说,不被淘汰出局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办学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很多大学志在寻求英语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才市场的多元需求。 为了改变已往专业设置的偏颇,诸多大学力求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实现本科教学的模块化,在本科教育的教学、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四大教育模块:即技能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或以培养既有精湛专业技能、又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特别是能在多个领域从事口译和笔译的专职翻译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外语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实行“英语语言基础课+翻译技能课(口、笔译)+专门用途英语课(自选)+公共课(思想品德、计算机、中文等)”四大模块有机结合的全新模式。其目的是拓宽课程口径,加大非专业课比重,以求开阔学生视野,做到宽口径,厚基础。课程体系力求把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大幅度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设置了技能教育模块,有意识地加大了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一本多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外事、外经、文化宣传、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这种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势在比行。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管理、研究、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纲》体现了“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专业的方向设置也灵活许多,可以构成“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给我们的毕业设计改革提出了启示。 毕业设计作为英语本科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与就业相连接,应该与专业分流模块相关,用柔性化的毕业设计与柔性化的专业相结合,用“1+X”型的毕业设计与“1+X”型的专业英语模式相配套,学生真正作到学以致用,并有效将毕业设计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枢纽。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不仅融会贯通了四年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能充分系统地学习和运用,熟练掌握X科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一旦踏上社会,就可以在自己选定的领域独当一面,实现一专多能。 5.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时间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之前,实习之后,为期2-3个月。这时学生普遍忙于找寻工作,深受就业压力的困扰,已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论文写作;很多同学已步入社会,或就业,或求职。离开校园意味着资料信息的缺乏,势必给论文写作带来不便;学生对未来一无所知,不懂自己将要干什么,能作什么,论文只是为了获得文凭不得已而为之,毕业设计不仅与社会严重脱节,论文质量也难以保障。若将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延长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边学习边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想结合,不仅可提高论文质量,还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 结论 根据市场需求,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特色教育模块,拓宽课程口径,实现专业交叉,做到宽口径,厚基础,“1+X”型的柔性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并具有必不可少的应用前景。学生用英文写出多元化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是“英语+新闻传媒”,“英语+经贸”,“英语+旅游” 或“英语+酒店管理”等等,再也不会出现毕业论文选题重叠的难题。毕业设计多了更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设计毕业论文: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毕业设计;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摘要 通过分析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指出毕业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毕业设计中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索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种实施办法。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 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和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是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强调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超越前人。因而,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培养这种超越思想,用之去理解、分析前人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丰富、创新和发展前人的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弘扬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教育和培养从而形成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2 毕业设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的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习与实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部总结,是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培养的全面提高阶段,是学生毕业及取得学位证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从而得到科学研究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并取得设计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而去自学一些新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毕业设计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确定技术途径、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从中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及关键要素、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和毕业论文、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设计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对教师的引导理解比较深刻,从而提高创新冲动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性。 4)毕业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试验或实验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为基础,又靠实践来检验。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进行验证,有些想法通过验证来纠正、完善,直到成功,从中使学生提高兴趣,也增强创新自信心。 5)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选题到设计方法和内容的选取,从问题的分析到问题的解决和验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才华,有利于个性的培养和个体潜能的挖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毕业设计实施细则中有一些制度和措施来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但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3.1 创新的意识不强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比较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差;二是创新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知道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领域的前沿是什么,不容易找到创新点。 3.2 创新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奖实施办法(试行)》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但对创新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标准”中,无论是指导教师、评阅人还是答辩过程,对创新的这个评审项目比重不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无所谓,都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只要求毕业设计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如果毕业设计形式精美,内容规范,即使没有创新,一般都可以拿到优秀,有的甚至还能拿创新奖。 3.3 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之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即使学生找到了工作,没有了就业压力,也不会专注于毕业设计,只等着毕业,毕业设计只能走走过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有什么创新动力了。 4 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4.1 掌握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毕业设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毕业设计的基本常识等。开设“创造学基础”“科技发明”讲座,并结合一些有创新成果形成过程的事例,增加学生创造学和发明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内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毕业设计题目、格式、内容等基本知识,参阅前几届优秀的毕业论文,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了解,便于将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更自如地发挥创造力。 4.2 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技术先进、恰当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有创新性,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人一题或多人一个大题但分工不同,典型的好题不同届的学生可以一样,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禁止多人一题。选题由教师确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题目,使其有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和教师共同拟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进行审定。 4.3 教师要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点[2]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题目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进度,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答疑和引导。定期进行总结,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疑问,进行启发式讨论。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新的探索写成科技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对学生的工作以及将来职称晋升都有好处。 4.4 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主要内容毕业设计成果验收和毕业答辩评分时,把其中体现的创新点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中要占有很高的分数比例。学生对某些设计内容或论述有创新意识,对前人的工作有所改进或突破,就应获得较好的成绩。 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彻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但是,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成为毕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亦即毕业设计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摘 要】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设计毕业论文: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家庭暴力问题 近年来,家庭暴力一词已经越来越为现代人所熟悉和关注。本人结合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展了一些调查,浅谈了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一些个人见解。 第一章 家庭暴力的现状和特点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间一方侵犯他方人身权利,造成他方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伤害的强暴行为。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间的暴力、父母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本文所说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也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既包括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也包括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还包括应受民事制裁的一般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从实践中看,构成犯罪应受刑法惩罚的家庭暴力案件只占家庭暴力行为的15%左右,但却属恶性暴力案件,危害性极大,能被社会所关注和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制裁。而其他家庭暴力行为虽然也具有违法性,应受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但却被视为家庭内部矛盾而忽视了它的危害性,客观上起到了纵容暴力行为的后果。由于长期放纵这类暴力行为,导致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升级。因此,不管是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还是一般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都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减少和消除。 1.1家庭暴力的现状。 近些年来,在婚姻家庭领域,家庭暴力问题比较突出。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的家庭中,有33.9%的家庭中存在程度不等的家庭暴力,特征是在离异中,强度较大的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1%.在每年解体的40万家庭中,1/4家庭的解体缘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多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恶性刑事案件的起因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家庭暴力或是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而实施的极端报复行为。因此,不管是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还是一般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都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减少和消除。惩治家庭暴力,是实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根据1994年国务院的《中国妇女状况》白皮书,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的。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人造成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它还表现为对家庭中弱势群体人权的严重侵犯。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包括所有社会公民取得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体现在政治生活领域,还体现在家庭生活领域,而且只有在家庭生活领域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才能为整个社会的人权保障提供必要的前提。对家庭暴力的研究,不仅体现了对于受害者的关怀,更体现了对于他们人权的尊重。 1.2 家庭暴力的特点。 由于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受害者往往无力或不愿公开,加之公众的漠视和司法机关的介入不够,从而使家庭暴力与发生在社会上的暴力相比更具有显著的特点。 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捆绑、殴打、讥讽、辱骂、恐吓、不予理睬、性虐待、性暴力等。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间的暴力、父母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即家庭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约 90%为女性。本人这里所说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也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既包括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也包括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还包括应受民事制裁的一般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从实践中看,构成犯罪应受刑法惩罚的家庭暴力案件只占家庭暴力行为的一小部分,但却大都属恶性暴力案件,危害性极大,能被社会所强烈关注。而大部分的家庭暴力行为虽然也具有违法性,应受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 但却被视为家庭内部矛盾而忽视了它的危害性,客观上导致和起到了纵容暴力行为的后果。由于长期放纵这类暴力行为,导致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升级。 1.2.1家庭暴力具有家庭性和违法性。这里所说的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而这种家庭性正事是家庭暴力犯罪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基本区别。正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的特点,也使得人们对于家庭暴力的态度同对于其他暴力行为的态度具有很大的不同。 当前有人认为,如果是出于合理的目的和动机,对家庭成员实施的暴力不属于家庭暴力犯罪。比如丈夫因为妻子的婚外恋而对妻子的毒打、父母出于教育的目的而对子女的肉体惩罚。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反对家庭暴力,是因为暴力行为本身侵害了家庭成员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解决和救济,但是决不能诉诸暴力的手段,否则就具有违法性。 1.2.2家庭暴力的施暴 者多为男性。在家庭暴力行为中,妻子欺凌丈夫甚至勾奸杀夫的现象,从古至今时有发生,但相比之下,更多而且更为普遍的则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行为。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从古至今时有发生,但相比之下,更多而且更为普遍的则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行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90%以上的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为丈夫。宁夏1998~1999年发生的几起恶性家庭暴力犯罪案件,都是丈夫用残忍的手段剥夺了妻子的生命。在知识分子聚集的高等院校内存在的家庭暴力,也都是丈夫对妻子施以暴力行为。 1.2.3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受害人认为,家庭暴力系个人隐私,“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会使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因此,家庭暴力案件中,真正由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较少。 1.2.4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由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实施的手段、产生的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使家庭暴力具有复杂性。 1.2.5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通过对已暴露的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暴力实施的时间上具有持久性。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力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实施暴力行为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屡次地对受害者施暴,积累了矛盾。 第二章 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 导致家庭暴力存在且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经济、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婚姻当事人自身的原因。 2.1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暴力事件发生较多的农村落后地区,不少家庭还受“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思想的毒害。有些人认为父母对子女、丈夫对妻子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因此,打骂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 2.2家庭婚姻“腐败”现象诱发家庭暴力的发生。引发家庭暴力事件的原因大多已由以前的夫权思想作怪,转化为家庭婚姻“腐败”现象所致。一些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失去道德伦理,贪图享乐,追求金钱和美色,在外包“二奶”、养情人,对婚姻和家庭毫无责任感。这种现象称之为家庭婚姻“腐败”现象,最终导致夫妻关系恶化。这是家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家庭暴力既是婚变的原因,又成为施暴者达到离婚目的的手段。 2.3社会变迁所产生的社会压力因素。我国在近二十年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竞争压力。当生活的压力积聚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就容易外化为家庭暴力的行为。 2.4家庭暴力与施暴者的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男性的素质差、教育水平低下是造成家庭暴力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5基层社会防范控制乏力。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他人不好干预也难以解决,即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制裁,从而助长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长。 第三章 对预防和治理家庭暴力方法的几种思考 世界《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规定:“人人拥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一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第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受到酷刑或残忍、不人道或有侮人格的待遇。”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将反对家庭暴力问题列为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要求各国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我国,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的调查,近年来,各地在反家庭暴力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首先各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有效地制止家庭暴力。其次各级党政领导和工青妇组织把反家庭暴力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形成全社会重视、各机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今后制止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应着手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 3.1加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力度。注重立法,使惩治家庭暴力行为有法可依。我国现行刑法以及新婚姻法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规范都比较原则、抽象,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4条规定,“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第 35条规定,“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修改后的《婚姻法》也作出了规定: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第3条,),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第46条)但对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暴力事件在法律适用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加大立法力度,使得反家庭暴力有法可依。 此外,还应在条件成熟时加强和完善人大立法。现行法律法规涉及家庭暴力多为自诉罪,不告不理,且只有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才施以量刑偏轻的刑罚,难以对家庭暴力犯罪构成有效的威慑。建议某些自诉罪可改为公诉罪,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制定一部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该法中详细列明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家庭暴力行为的表现及其法律责任,国家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保障等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进行司法解释以弥补国家立法的不足。立新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我国现有法律结构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架构,我们应该着重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它。 3.2注重立法,更要强调执法。就是要求国家的司法力量(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家庭暴力施暴者进惩罚,对受害人进行司法救助,从而有效控制家庭暴力犯罪的发生。我国对于家庭暴力的司法处理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对于构成刑法规定伤害罪和遗弃罪的案件,由公安机关逮捕,经过检察机关的起诉,最后由审判机关定罪量刑。虐待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只有受害人本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害人受到精神强制无法告诉,检察机关才代为向人民法院告诉。实际上,这两种处理途径都不利于家庭暴力问题的真正解决。这两种司法解决的方式都要求进入正式的司法审判程序,对施暴人进行定罪量刑。而家庭暴力不同于其他暴力犯罪。受害人与施暴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生活关系,彼此有着感情的联络。很多受害人寻求司法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施暴人的家庭暴力,使其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而不是希望施暴人接受现实的严厉刑罚处罚。对于很多家庭暴力的施暴人进行定罪量刑,特别是对生活压力而产生的家庭暴力和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暴力的定罪量刑,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为被害人带来了更多的现实生活问题。这种司法手段的介入不是对被害人的帮助,而是给被害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因此,对于家庭暴力的处理,除了极为恶劣的暴力行为,应在遵循被害人意愿的基础之上,由公安机关作为进行家庭暴力处理的主要机关。 3.3健全机构,调动全社会反家庭暴力的力量。司法机关要重视对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在反对家庭暴力中,行使好监督权。为了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除重视立法工作外,要重视和加强对施暴者的打击力度,使妇女权益切实得到保护。有必要建立反家庭暴力的社会保障机制,努力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使警察成为反家庭暴力的主角,形成有医疗、鉴定、律师、妇联、公安及心理康复等机构组成的“反家庭暴力网”,各组织相互协调配合,从根本上来控制家庭暴力,推动全社会反家庭暴力的行动。 3.4注重调解劝阻与惩罚制裁相结合的措施。《婚姻法》规定,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劝阻和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接到受害人提出的请求,经过查证属实的应当依照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5重视和加强对妇女自身素质的教育工作。提高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转变妇女的屈从和依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受害者采取极端报复行为而成为触犯刑法的罪犯。《妇女权益保障法》第 48条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保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对妇女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保护妇女的法律规定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制观念,增强其反家庭暴力的自觉性和斗争性,这是改变妇女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暴、抗暴能力。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制家庭暴力时,要及时求助于邻居、街道、所在单位组织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帮助,扼止家庭暴力的再次发生。妇女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选择法律而不是选择极端的报复手段,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6加强公民伦理道德教育。倡导和弘扬法治、民主、平等、文明,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二十字道德规范就教育人们要具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展开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此外,对残害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要通过社会媒介和舆论监督及时地曝光和谴责,对欲施暴者起到警戒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危害性的认识,达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目的。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时,要善于克制自己,不要恶语相对,要做到互爱、互谅、互让。基层组织及公检法司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家庭暴力防范体系,把家庭暴力消灭于萌芽状态。 因此,对家庭暴力应实行综合治理,发挥社区、单位和执法机关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使家庭暴力走出“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执法机关不理”的真空地带。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受害人要甩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捍卫法律赋予自己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社会各阶层、执法机关要改变“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漠视态度,对于家庭暴力不仅要管,而且要加大治理力度。 1999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1月25日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多年来,我国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并在建立了多部门干预机制,法院、检察、公安、妇联、社区及其他部门的介入推动了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表明了中国政府消除家庭暴力的决心。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打击和防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暴力行为将得到有效地遏制 。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我国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与途径探析 摘 要: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差,是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发展受阻的原因。提高师资素质,政府加强资金投入等都成为改善英语教学现状的突破口。由此分析我国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状况,总结现存问题,提出科学、合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对策 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差别比较大,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差距表现非常突出。我国各地区的农村英语教育发展参差不齐。本文综合分析我国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一)师资状况 首先,教师学历在农村地区普遍偏低,有些教师都不具有英语教学从业资格。在皖西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学历相对城市偏低,一部分教师是非英语专业毕业。豫北地区农村中学科班毕业的英语老师凤毛麟角,招聘了一些高中毕业生代课,或让稍懂英语的教师改行教英语。有的地区情况稍好,具备英语教师资源,但教师学历不容乐观。以西北地区礼县二中为代表学校共31名英语老师,本科学历不足28%,他们大专及本科文凭有相当数量是通过假期函授或在职进修及自学考试获得的。 教师的学历会影响教师素质。目前,提高农村英语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就是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法及评价上。教师教学目标不同,教法及评价就会不同。有些教师会把考试当作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只有部分教师认识到英语是现代学生文化素质的必需品。皖西地区教学教法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填鸭式”,逐渐被“自上而下认识法”及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取代。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能运用激励性评价、真实性评价。 教师培养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继续教育较差。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主要通过自考,这也是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学由于师资不足,所以无法脱产进修。第二,中、高考评价制度制约教师提高。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如何考高分上,无心思、时间自我充电,结果并不理想。 农村地区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相当薄弱。教师很少研究教育理论,不去反思教学实践。资料显示,在皖西地区常规的教研活动83%的学校较少开展或很少开展。在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教学知识体系偏重语法知识,教师很少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学习。 阻碍教师成长的因素中,不光存在客观因素,也存在主观因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50%教师认为教育观念陈旧是主要原因。教师缺乏正确的动机、教学水平不高等都是阻碍教师成长的因素。 (二)学生状况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调查数据显示,在英语学习刚开始,就有42%的学生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往往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幽默,对理想教师的形象要求以及学生认为英语的难易程度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农村中学的生源大都来自附近比较贫穷落后的乡村,学生从小处于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接触很少,所以会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认为英语难学。在农村虽然能保证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但是学校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差。 在谈到农村地区学生英语作业量时,农村地区的辅导书及练习册远不及城市。有调查数据显示,皖西地区学生英语辅导书及练习册有3本的占60%,35%仅有一本,只有5%有6本或6本以上。即使是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这样的状况也限制学生们兴趣的发展。学习与实际生活脱离,只有相互联系,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有调查表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60%的教师很少联系或者不联系学生的经历或社会的现实。教师仅照本宣科,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受阻。 农村地区,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引导人。教师课堂教学及教法指导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英汉语的使用比例,对听力、口语等能力的训练,以及训练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地区,85%的学生反映英语老师“不重视”口语教学,不积极培养他们用英语交流,几乎全用中文讲课。72%的学生反映英语老师“偶尔”或者“很少”告诉他们英语学习的技巧和方法。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知“授之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 学生对理想老师的要求不尽相同,希望老师“才华横溢,幽默风趣”。老师表达能力差也会阻碍学生英语学习。 (三)家庭因素 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除了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农村家庭一般人口较多且经济水平不高。现如今就业困难,一些家庭就会有“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认为读书不如早早就业。有些家长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就是考大学。除了升学需要,一点用处没有。在农村地区,学习英语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也就是赶时髦,对英语学习一点也不重视。有的家长即使有支持的态度,也无力支持,无法给子女提供辅导。农村地区的家长就算发现孩子英语学习有困难,由于素质较低,心有余力不足。家长只能把培养孩子寄希望于老师。家里从来不会订阅报刊,更别说有关英语的书籍。 (四)教学基础设施 农村地区办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陈旧。尽管国家对农村地区投入资源,但这对农村中学教育事业来讲,只能算杯水车薪。英语教学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专业设备辅助教学。农村地区由于学校投入资金较少,硬件设施不足,所以教师只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 农村教学基础设施状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硬件设施不齐全。农村地区的学校基本没有多媒体展示的多功能教室和语音教室。在一些山区,连录音机、电视机,甚至是教学挂图都不齐全。即使有这些设施,资源也是很缺乏。以西北地区礼县二中为例,这样有60个教学班的大学校也只有一个语音教室。在豫北地区,许多中学的英语教学设备仅限大、小黑板和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简笔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皖西地区,学生反映自己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学校提供的教学基础设施太差,没有英语交际、交流的环境,口语操练机会太少。 第二,学生图书资料匮乏。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一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调查显示,西北地区礼县二中学校图书资料不齐,中学英语方面的杂志很少。农村中学学生英语阅读材料仅有教材外加练习册,没有课外阅读资料,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第三,农村地区中学规模较小,多采用大班教学。有学者表示,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教师,中小学班级平均人数普遍超过50人,有的甚至超过80人。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准确、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大班教学效率低下,也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合理定位。因为英语在农村的实用性不高,作用也不易显露,人们看不到它的重要性,就不会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不会重视。农村地区的学生远离城市竞争压力,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合理定位,把读书当成了挣钱的手段。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社会环境比较封闭,使人们看不到英语的实用性。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对英语的学习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就会影响到学习。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关键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满足。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农村地区,各方面都不比城市。例如,办学条件、居住环境、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工资待遇等。这样就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有学者表示,广大农村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待遇边缘化,留不住有能力且有发展平台的优秀教师。 二、改变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数量,确保满足英语老师的需求,所以要加快教师培养。在农村地区,英语教师缺乏现象日益严重,人口城市化,优秀教师也会涌入城市地区。全国普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所以教师更加短缺。高校要加大对英语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扩大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有了高校支持,才能填补英语教师缺口。 有了数量的支持,还要有质量的保证。皖西地区在职英语老师素质的提高对本地区教学水平有重要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保证教师队伍规范化,确保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师都具有英语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效优化教师队伍,也是使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证。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无论是函授、自修,都可以成为继续教育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农村英语老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学校要帮助老师们加强教研。这样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英语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定位,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英语故事大赛、诗朗诵等。还有就是要鼓励教师尽量在课堂上多说英语,使用好教学用语。教师掌握了灵活的教学方法,有了教学风格,教学效果也就显露出来了。 此外,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要重塑教师形象。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这一代教师应尽快从塑造型转向服务型,教师也要思考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不光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也要在授课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农村地区比较落后,可以与城市地区高校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这样有助于农村地区教师的提高。一方面让城市英语教师下乡帮助指导;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农村中学教师去城市师资配备较好的学校听课学习。 (二)改善教学条件 政府应该帮助农村地区改变落后的教学条件,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这样最大程度地缩短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农村中学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现状并不乐观,有调查数据显示,有81.3%的学校没有建立远程教学资源,即使有条件的地区,运用资源也不乐观,有教师认为只有自己制作的教育软件才可以为我所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利用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师建立资源共享意识。 (三)营造语言学习氛围 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积极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学习语言离不开两大环境:“情景和语境”。英语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学习氛围。 (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改变农村英语教育现状,就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才能快速发展,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才有能力去支持子女的教育。还有学者认为,可以利用有天然资源的地区,开发农村旅游业,发展经济,从而带动文化发展。 (五)家长重视程度 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家长重视子女英语学习,就会经常督促他们学习。 老师督促,家长重视,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然也会重视。 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现状,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改变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更需要社会、国家、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探析中学英语教育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英语;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书写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英语不仅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国际性语言,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网页为英语网页。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通常以英语作为交往工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人们用英语去了解整个世界,如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引进高科技尖端生产设备,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开展国际间的政治、军事和各项文化交流等。此外,在21世纪这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一个专业技术过硬又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人才,将更有利于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以便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的方法不同,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而直接观看物体的原状只需0.4秒。这几组数字清楚地表明,越接近实物的原状,人的感官接收信号所花的时间就越少,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这种心理学的感官原理被用于语言教学中也就成了直观原理,直至发展成直观教学。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牢记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的、生动的、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组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印象深刻,有利于记忆。例如,在教学 What’s this in English? 这个句型时,可就地取材,搜集所有的学习用品(如书包、书、铅笔盒、钢笔、铅笔、尺子、橡皮擦、小刀等)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这些东西学生天天接触,非常熟悉,都能准确地操练。再比如,Book II Unit 3 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可请3名班里个子较高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比较说:“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重复一遍后,让学生跟着重复。而后,请另外三名较矮的同学上台,依此方式教学“short/ shorter than/ the shortest of all”。最后,让学生用其他物品进行练习,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准确地操练,而且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操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所学知识掌握了。当然,直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或各种形式联合使用。 三、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教材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一些真实的“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问路(Asking the way)”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在课余时间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n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融洽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初中的学生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即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而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教育体制随之不断改革,在新课改下,中学英语的教学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文章通过对英语教学课堂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针对重点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中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一、前言 在新教育形式的大环境下,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英语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中对其教学方式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与提升。新教学理念的引进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学中任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要进行问题分析,探讨研究,想出解决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浅析 (一)基础知识不牢靠 新课改后,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许多老师在英语授课过程中会过分注重对新教学方式的试验、应用,反而忽视对基础教学内容的落实。而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正是处于夯实基础的阶段,对单词的积累,语法的掌握,句式句型的练习这些基本环节才是最应该被重视的。有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掌握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建立良好的英语知识体系。而现在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难以建立稳定的语言学习根基,对将来的英语语言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说能力弱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根本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学生掌握另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语言是要用嘴说出来的[1]。语言是用来使用进而与其他人交流的。英语的听力能力与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当前的教学中英语作为考试必考科目,教师往往过多的考虑卷面的分数问题,传授学生应试考点,答题技巧,语法应用等,但却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都不强。 (三)没发挥主导作用 在新课改下,教师革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在放权的同时,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教学方向放任自流,没有及时把控,难免造成课堂时间浪费,也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习自主性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对部分自控力弱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反而会带来危害,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处于语言基础养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要巩固好基础知识。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型、语法都要先做到切实的掌握,才能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句型训练,巩固基础知识,以提升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 (二)善用多媒体提升听说能力 语言能力的养成从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想全面的掌握任何一门新语言,听说能力都是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2]。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听力,首先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引起重视,重点培养。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比较先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进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通过让学生多听英文对话,并进行模仿而学习到纯正的英语发音。在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全英式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创建语言情境,让学生不仅学习英语,更能应用英语。 (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要对课堂学习方向进行指引,对课堂时间整体把握安排,对课堂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3]。教师主导作用的另一个体现在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学生学习中的有点予以鼓励,让其继续进步;对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纠正指导。最终在教师的主导下,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的教学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不断优化,教学中的问题总会得到改善的。通过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英语教学工作会更好的发展,教学效果更显著的提升。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文化”究竟是指什么?根据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知识文化大多比较显露,需要较多的理性分析。交际文化是所学语言隐含的文化因素,是具体的,感性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应存在于外语教学的始终。在中学阶段,应当以传授交际文化为主,恰当控制知识文化教学的分量。因为,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与英语社团成员接触交往来完成某些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英语教学就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必须引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目的 1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通过文化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各国文化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应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具有敏感性,善于发现该文化的特点,乐于了解和学习该文化。应让学生明白:文化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都应该视为同样地有理由,有价值。克服以本民族为中心的思想。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要把不同的文化对立起来。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力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其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人们必须选择为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里的基本需要。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是由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通过文化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外语的许多词语本身就包含文化因素,在学习语言时要注意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生活在外语文化中的人民在通常情况下和危机情况下行事规则,逐步学会用该社会认为得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际。 二、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英语文化教学应当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交际文化及知识文化。主要内容有: 1 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习俗存在很大差别。如,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不顾别人能不能接受,经常出现热心过度的情况。再如中国人见面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甚至收入。这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还有,中国人讲究谦虚,对别人的夸赞一般会推辞。如:“Your English 1s quite fluent!”中国人为了表示谦虚,多回答:“No,my Eng]ish is very poor”。而西方人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他们会愉快的回答:“Thankyou,” 2 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语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习语、典故、名言警句等。其中的习语更是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由于习语受文化制约,同样的意思,英语文化与汉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却是不一样的。如:“as timld as a hare”(胆小如兔)汉语译成“胆小如鼠”,鼠在汉文化中是胆小的象征:而在英语文化中,鼠成了安静的喻体,因而有“as quiet as amouse”之说。再如,中国人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 三、当前中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中学生经常犯错,主要是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 教师对不同文化教育不重视 大部分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从而使学生缺乏对跨文化交流的了解,缺乏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导致他们屡屡犯跨文化交流方面的错误。 2 用中文的思维方式表达英语 对于我国的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受到汉语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都比较熟悉了用中文的思维表达,一下子很难适应英语的思维;在课后也很少看英语方面的电影和电视,去了解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加之传统教学中过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介绍。使得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往往按照自己已经根深蒂固的中文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表达意愿。很多学生简单的认为英美国家的文化行为和中国的文化行为表示同样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在用英语交际时,只需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按照“汉语思维+英语结构”的模式,用英语说出汉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如外国朋友对我们的同学的帮助很感谢,对她说:“Thanks a lot,That's a great help,”很多同学的回答为“Never mlnd,”学生想表达的是“没关系” ,“不用谢”之类的话。其实“Never mlnd”常用于对方表示道歉,而自己不予介意的场合。是安慰对方的套语。如果不注意中西方的差别,这样就用错了表达式,导致语言使用的失误。 四、缺乏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在中国,英语并不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学生使用英语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只是盲目地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真正到了真实语言环境里,只会照搬课堂上学过的语言。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它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在单一的语言和单一的文化环境中,学生学起来却觉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收效小。 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 对比不同的文化差异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唯有对比才能发现文化差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与文化知识的教学。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本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对比表格,这样能一目了然地发现两种文化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增强了跨文化意识。 2 课外积累外国文化知识 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引导鼓励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来获取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 利用新型文化传播工具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汇点、集合点,又是世界上信息更新最快、传播最快、互动性很强的媒体,广播、电视等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体。英语教学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视听媒体和互联网络信息量大、时代性强的优势,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了解掌握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通过全方面的接触,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 五、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和素养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只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很少介绍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在新世纪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大胆探索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尽可能多地学习外国文化,阅读大量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等,通过各种途径的积累,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跨文化素养,有很强的英汉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中学英语教育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教育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因此创新的思想也体现在了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本文以英语教师自身创新,教学教法创新及对学生情商教育为出发点,谈谈中学英语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创新思考;情商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越来越需要一批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的创新人才。其中必须掌握并精通至少一门外语,成为当代人才评论的标准。我国将英语列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程,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外语人才,对于提高全民的外语素养起了重要作用。为了顺应潮流,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本身就是创新思想的体现。 中国要发展,首先发展教育;教育要发展,必须求创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教师的工作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拟就中学英语如何创新作几点探讨。 一、英语教育要创新,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创新 任何一门科学的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发展。人区别于和超越于动物之处,在于人能改变环境,进而创造环境。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与自然界的残酷斗争中,已将创造性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深深地记忆在人类的基因密码上代代相传。教育不过是将这一本能经过一系列科学地培养、有计划地实施将其深度发觉并加以自觉运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自身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怎能组织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呢?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战场.教师是学生除却父母、亲友之外的最常见的人.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如果有一位不仅有着渊博的专业知识,且兴趣广泛,人格完整,具有强烈个人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影响、吸引学生,必将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丰富了学生所见所闻,兴趣爱好也丰富多彩.教师要跟上潮流,除了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对当代社会其他领域、行业有所了解,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特征,才能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与尊敬.例如,SEFC BOOK 2B Unit21 Music,涉及的内容为学生熟悉并喜爱.但他们更关注的是周杰伦蔡依林这样的时尚流行歌手多过John Denver,他们熟悉的是当今流行的粤语歌曲,不懂什么是folk songs.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开篇就直奔主题,大谈特谈音乐的种类流派.我想,就算CIA课件制作得再美,乐曲再具有感染力,恐怕也难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就曾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在电脑屏幕上放映了一段台湾著名女歌手蔡依林边舞边唱《看我七十二变》的MTV,当向学生介绍:“She is a famous pop star in Taiwan, whose English name is Jolin.”时,学生们都发出惊喜的赞叹声,似乎在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要做到突破自我,有所创新,必须经历一个艰苦、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心,才能在品德修养、个性特征、知识结构、个人气质等方面形成独有的风格;才能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教学,甚至日常生活中,也能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如班级活动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组织,对学生疑问的处理,对突发事件的解决等,常有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创意.这样的教师才不会与社会脱节、与学生脱节. 二、英语教育的创新,主要是教学教法的创新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方式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尝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本着“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为学习者设置一系列既定目标,运用外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最终完成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就应清楚人之为人,就是千万个独立个体.故教学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始终.课堂教学应完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以便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可以说,各地的英语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探索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教法.笔者要强调的是,“教”无定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教法必须而且只能立足与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法.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能力范围很大,人人都具有多种类型的智慧;这些智慧相互或同时作用形成一体,称为多元智能.他已对提出的8种智能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进行了论证.它们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由此可知,教师要因材施教,应清楚自己的学生的差异、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喜怒哀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生智力发展上的不同差异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方案.例如,某课上,笔者在进入正题,让学生对这位伟大的电影大师有所了解后,再次重放了一遍在《摩登时代》中的一些片断,要求班上一位爱好小品 表演的男生即兴模仿了著名的“鸭子步”,让几名擅长画画的学生以卡通画的形式画下他的表演.笔者要求的这几位学生英语成绩不甚理想,却因此有机会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回,信心大增.接下来,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兴趣盎然地上完了这节课。 其次,在发掘学生各方面潜能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中,还应意识到,要从课堂的整体“填鸭式”教育转向因材施教,从“死记硬背”转向以运用为目的的教学中,一堂课一份教案,适用所有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教师大多担任二、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就算是课前做足了功课,制作了一套内容丰富的课件,或许只能对应某个班级的“胃口”。所以要求教师应不厌其烦,尽可能熟悉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特点,才能对不同的班级施以不同的教法。例如,教学Martin Luther King,Jr.一课时,笔者所教班级是史地班,故选择了“圣雄”甘地作为导如入;但当天在另一个生化班上课时,正值阳春三月,又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无精打采,笔者作了调整。当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在球场上一种令人目眩、动感极强的动作投篮时;当拳王泰森高举胜利的金腰带时;当时下流行欧美的黑人组合“吹牛老爹”的摇滚乐响起时,全班同学精神为之一振。 三、英语教育的创新,应重视对学生情商的教育 教育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目的上,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 1.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对待学习和一切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反感甚至抵触。 2.被动型:消极、被动、,不得不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舆论的压力下学习。 3.机械型:刻苦用功,按部就班,但往往事倍功半。 4.进取型:积极、主动、勤奋、自信,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5.自主型:拥有进取型学生的特征,还有:自主、自由、坚强、快乐,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及其过程,不一定是第一名,有独立的意志,有执著追求的目标。 显然,这五种类型的划分不包含智力的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直接导致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现行SEFC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某个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习、效仿与反省。例如,对马丁・路德・金,突出他为争取黑人平等权利所做的伟大贡献和不畏强权的崇高品质;对沃尔特・迪斯尼,启发学生分析他成功的原因,鼓励以他为榜样、执着追求理想,善于观察、持之以恒,最后走向成功;教Music时,补充介绍中国的古典曲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使学生不仅在音乐的陶冶中认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还认识到应该如何择友、如何正确对待友谊。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对传统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民主、谦和、平易近人的素养;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创造一个充满探索、学习气氛浓郁的学习环境;还要能了解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师离不开教学方法,而“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要求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陈法,要敢于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的路来!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优良品质和道德的培养,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培养正直、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性,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适应社会的新时代骄子!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论中学英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言语,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加深了英语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然而在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推行多时的今天,中学英语教育并未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出色的英语学者仅少数。对此现象,本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困境;教育改革 自现代中国有志青年为国家需要而留学远洋以来,国人就踏上了漫漫英语之路,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英语教育开始在初高中及大学普及,到如今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与学位挂钩,现如今的英语教育地位举足轻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强化,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渲染、影响。而中学作为英语教育中扎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一方面教师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英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落实基础学习的同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将其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纸面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唯有这样做,才能满足开放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深入化研究做好语言铺垫,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英语在教学中陷入的困境 (一)应试教育的束缚 在中国教育的近几十年中,学生所处的教育模式都是围绕以升学考试为中心,以通过升学考试为目标的模式。为了升学率与升优率的提高,中学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工作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这在中国社会是普遍现象,因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学科时往往是纸上谈兵。根据调查研究,中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是死记硬背教材书上的知识,英语学习都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联系实际,应用于生活,这恰恰违背了培养开放的综合性人才的理念,也让作为交流沟通工具的英语毫无意义。由此可见,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者的专业教育能力不足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育模式中,教学者往往将教科书奉若神明,单一的教学内容,加以大量的英语习题资料辅助,强力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固定统一的答案视为教学工作的达标。相比于培养学生创新与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学者更喜欢按照固定的模式强化学生,以作出近似范例的固定化答案为标准。殊不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环境是无法预测的,教材书上的完美例句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门语言被传授成只适用于书面表达,而无实际应用,那么教学者的工作无疑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教学者禁锢的教育方法与能力是中学英语教育需要改革的问题之一。 (三)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应试教育的固有模式下与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教师若没有加以良好的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与错误的,一方面由于学生本身对英语这一学科的不重视,加上对于面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陌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开始阶段就感到很大难度,困在思想牢笼中,继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只拘泥于教材书上的知识积累,在无限的死记单词与词组中循环,没有把这一语言运用于实际中,甚至于不敢放声朗读。因此,在我国一般的英语考试中,往往学生的笔试分数优良,而口语分数不堪忍睹,作为一门语言若是不能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失去意义,成为一门死语言。在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打开国际化社会的一把关键钥匙,对于每个高素质人才是必备的。对此,每个中学生应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把握好学习方法,掌握好国际语言,为成为更优秀的人才铺垫。 二、解决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所陷困境的对策 (一)推动应试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对于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由这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与教育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教育事业越来越功利化的同时,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升学考试,一切课程安排都围绕考试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悖于教育的真正目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推动教育改革,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围绕培养多元化与面向国际的人才为中心,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快建设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如此,学校与教学工作者依照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便能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延伸知识,开创丰富的课堂,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之一,作为一位语言教学者,若仅仅是照搬于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英语作为一门互动性强的学科,需要教学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开创多元化课堂。例如,尽量运用英语教学,多鼓励学生间进行英语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另外,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将英语知识运用其中等。如此,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还能减轻传统教学带来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中学英语教育工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正确审视,改变学习方法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人的主动性尤为关键。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正确审视,全身心投入其中;其次,在做好基础积累的同时,学会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发挥英语在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的作用,强化所识。最重要的是不满足于所学知识,不断进取探究,向更高深层面钻研,才是优秀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如此,学好中学英语,扎实基础,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而铺垫。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中,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人才,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对成为一个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至为重要的。而中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深化教育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中国社会当前更好的发展中学英语教育所必需的。若依据上述所列对策实施,学生能从应试教育的高压下解放,在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跟从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把握正确学习方向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基础英语巩固强化,学好中学英语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深造有利,也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大批涌现提供了机会。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探析任务教学法在基层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随着进行了调整,各个学校也都开始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学校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不断运用新方法、新技巧,基层中学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非常有意义,现在有不少教师尝试了任务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在简要介绍任务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了任务教学法的实践,以期给予后续教学一些建议。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基层 中学英语教育 任务教学一直被人们所热议,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教师在撰写教案还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任务教学法都可能会运用到。基层英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所以如何运用好任务教学方法,丰富英语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感知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是很多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是结合一些教师的工作经验,讲述任务教学的正确使用,以便能够提出更加改进教学效果的措施或者建议。 一、任务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有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的一个心理学家提出的,他认为教学要以任务为核心,然后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计划,最后展开是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运用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任务教学的有点有以下几点: 1.增进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开展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准备一些学习材料,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学习任务,并且会设计一些学习情景,这样就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任务教学法更具有灵活性,强化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提高了教学质量。 2.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实施了任务教学法,学生不再被动的听教师授课,而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这样就给了他们的充分的想象空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是发挥引导作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学生们可以多加交流,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他们语言的运用水平,可以实现他们自发的促进与学习。 二、基层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不足 虽然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缺陷,需要教师们采用措施来改进。 1.任务设计缺乏合理性。对于好多教师来说,任务教学是属于新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任务设定的时候,很多教师的经验并不丰富,也可能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布置的有些任务,学生无法完成或者完成效果不理想,都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 2.教师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教授课程中,英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而任务教学方法要求以引导为主,这样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对很多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因此,教师无法对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和调整,也是任务教学法无法正常实施的关键。 3.现行的评价体系与任务教学法不匹配。现在基层中学英语教师更多的是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评价缺乏公正性,这样就让那些处于中下等的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提升课堂效果。 三、提升基层中学鹦鹉任务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更好解决任务教学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任务教学能够在中学学校得到很好的运用,改进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 1.保证教学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在基层中学英语中运用任务教学方法首先就要保证任务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因为任务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的设计任务,同时要将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熟悉程度。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的差异,根据这个差异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将这些任务延伸到家庭生活中,保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促进学生养成热爱英语的好习惯。 2.教师要转变角色。在开展任务教学时,教师应该对任务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进行区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做好引导角色。教师只有真正做好角色转变,才能成功开展任务教学,做好协助学习的帮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设计的任务,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对评估模式进行改革。要保证任务教学的实施就要教师们扭转观念,不能以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好坏,更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教师需要想办法找到与任务教学相匹配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综合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他们的合作,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正确、客观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想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运用任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发掘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也随之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我国中学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中学主要关注了多元文化对英语教育的作用,却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认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探讨了中学多元文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后,分析了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提出了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旨在探索多元文化的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学英语;民族文化;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育获得了很多语言交流的机会。中学生不仅要保证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还要逐渐适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提高自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学习英语文化,英语携带着先进的文化来同化我们传统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在中学英语教育中日益尖锐,特别是在外国语类型的中学。如何实现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达到“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中学多元文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 随着语言全球化的到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使英语教育饱受争议,民族文化认同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全球文化浪潮的波涛汹涌,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同化和冲突,我国中学的英语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狭义的理解:一个民族群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可,包括该民族的行为、思想和制度等内容。民族文化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人心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民族文化认同诠释着民族认同,是它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英语教育的范畴内,由于英语具有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使得中学生或多或少忽视了文化价值传播的意义和文化认同构建的效应。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从宏观上来探讨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囊括了传统宣传、教育引导和制度构建等方式。在传统的语言教育中,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都希望能成功地学习好外来语言和顺利完成跨文化的交际;只有极少数学者关注了多元文化交际中的本土文化认同构建。客观地讲,任何一门语言都具有引导性,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多元文化语言教育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构建迫在眉睫。 二、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当我国本土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外来的多元异质文化就会冲击我们现在的文化,本土的民族文化认同就会面对挑战和危机。然而,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我国中学英语正处在改良转型期。外来多元文化的侵袭,打乱了正常的英语教育秩序。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尚处于懵懂期,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全球化概念的普及,英语俨然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极大地威胁着整个世界的语言生态环境。随着英语的迅速发展,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等也将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就有可能吞噬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使其丧失多样性。如此一来,处于被传播国家的文化就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文化主权就会受到极度破坏。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会给国家带来深刻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因此,我国中学英语教育应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 中学英语教育不再只是教授外国语言知识,还跟社会有密切联系。语言是文化的媒介,所以英语教育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对于我国中学教育而言,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应关注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对中学生进行英语教育。 总之,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理清外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认同建构的相关概念及其实施策略也成为本领域研究的当务之急。 三、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构建 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老师主要以文化教育、文化活动等主要方式来解释文化认同与英语教育的关系。民族文化认同可以被当作是英语教育的非语言结果;同时,也可以把民族文化认同当作英语教育中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基石。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民族文化认同是与其他视角有区别的。多元化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是从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角度来分析文化认同发展历程的,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民族文化认同,探究语言传播过程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变化。 英语教育不可以没有意识形态,英语教育活动中经常会传递一些价值观念。从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建构状况分析,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内大部分中学逐渐意识到英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一般英语课程中都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内容,选择的是一种常规认同构建的方式。教学目标单一,有着比较直接的教学效果,容易进行评估。然而,此种教学方式形成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不稳定也是不长久的,很容易被外来文化颠覆和破坏。 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学,如何从中学英语教育中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构建,具体需要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改革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提高师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构建。 1.增加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中学英语教育使中学生不可避免且经常会接触到外来文化。不得不承认,外来文化中的确有些思想和先进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内容是英语国家通过文化传播强加到中学英语教育内容中的,妄想瓦解或减少我国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是每个中学生都不能接受的。若要增强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首先要熟悉我们民族的文化,并对其中优良传统进行传承和弘扬。再者,要学会用理性的视角和思维去对待外来文化,自觉抵制外来英语文化的侵袭。 2.改革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内容选材都是坚持选材的广泛性、体裁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选材兼有的趣味、知识和思想等特性。诚然,这些都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益的,但从研究者对中学师生调查的数据表明,现在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个现状是亟待改变的。首先,要加大民族文化和英语教学逻辑关系的理论研究,强调民族文化对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其次,适当增大中学英语教材民族文化内容的比重,从而能更好地提高中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也能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者,开展民族文化与外来英语文化比较的课外知识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活动方式。 3.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提高老师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根据这个现状,考虑到英语学习中文化背景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应该充分弄清楚和理解多元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这也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首要步骤。英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是互补的。通常的认识,语言教育是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语言涵盖了文化的各种元素,并且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语言学习的中学生而言,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都是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处理二者的关系,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尚处在转型阶段,民族文化认同概念尚未成熟。但对于外来英语文化的冲击是不置可否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保持母语和外语的语言平衡,着重弘扬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学里,只有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会,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与英语教育的和谐与共生,开创中学英语教育的新时代。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在不断增强及高校的重视,充分证明了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充分利用中学英语教育这个文化传播阵地,扩大中国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外延,才能更好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综合体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论英语电影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本文提出在教学中使用英文电影进行辅助教学的思路。文章阐明了电影教学的作用和优点,也就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影片进行分析。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文章列出了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并对活动的操作方法也作了相应说明。 关键词:中学教育;英语教学;电影教学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应已为实践所证明。针对在校中学生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理解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小、阅读迟钝、缺乏交流技巧等,利用好这一现代科技传输手段将英语电影导入中学英语教学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对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英语电影教学的作用和优点 1.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播放英语电影片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学习兴趣的调动对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多么大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播放英文电影片断,能有效地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其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2.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播放英语电影片断,能有效渗透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电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和生活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国家、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载体、符号特征等在电影表现手法中的充分利用,也让学生能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并接受。通过播放一些英美国家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片断,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国外的文化、国际的整体发展趋势,明白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自然地将其融合到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当中。 3. 很多的课堂实践也揭示了电影英语教学的另外的一些优点,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正如使学生获得语言方面的知识一样重要,电影的文学艺术熏陶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英语影视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电影的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的影片,是在中学英语课堂中使用英文电影面临的首要问题。世界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巨匠,有浩如烟海的作品。但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适合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专业和个人知识面的原因,很多教师对电影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文化载体没有系统认识,导致在选片时无章可循。广州商学院外语系教师龙千红在利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听说研究中得出电影是语言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出电影的选材标准应从教学目的、思想内容、技术因素几个面考虑;西南民族学院教师李月林对英语电影欣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应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依据。 2. 电影的播放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电影的播放应当看作是输入过程和吸收过程的综合。当然,这里的吸收主要是指学生对电影所含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同步加工与记忆等。电影的播放方式主要涉及整体播放或片段播放和字幕选择两个问题。 (1)整体播放或分段播放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般每周四到六个课时,主要针对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少,抽出大量的课堂时间来看电影不现实,而且从输入量看,不间断播放几个课时也不符合适量的原则。因此,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完整地播放一部电影,而应该专注于对其中的片段语言文化信息进一步加工,引导学生吸取这些原汁原味的素材。或者教师选择一部电影,但是分期播放相应的片段。课堂上,教师主要选择播放有待深加工的电影片段。这样才能把教学重心放到教学活动组织和演绎上来。 (2)字幕选择的问题 英文DVD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播放时可选择多种语言的字幕,而且现在很多版本的播放器支持同时选择两种语言字幕。对于电影字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视字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记忆更佳。因为在这种融视、读、听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受到来自画面、话语、字幕三种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记忆和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播放电影时应当特别注意对字幕的利用。综上所述,在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在起步时,教师可以同时添加中英文双字幕,而且可以让两个字幕分列在屏幕顶端和下部,让学生自己选择吸收,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后面更高层次的教学。 三、班级活动组织形式 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应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在课堂的活动不是对电影进行研究,而是通过电影的语言形式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所以我们通过电影内容作为材料来进行活动。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搞成学术化,不以一些思想观点的争论为中心。也就是说,学生应知道他们应该提高的是英语的应用水平,而不是在学习不熟悉的学科,不要有任何的压力感。再次,由于课堂不是以研究影片内容为重点,所以教师在学生活动以电影知识为主题时,要及时把活动的焦点转向语言知识方面,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 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比如班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交流技巧、上课时间的长短和影片播放的相关设备等。当然,学生最理想的活动方式是6-7名学生组织成一个活动小组,在观看影片后能迅速地在一起进行活动。如果班级学生较多、设备不足,班级的组织形式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班级里进行,也可以在校园里、草坪上进行,变化的环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交流热情,消除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结束语 本文只对某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还有待于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发挥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做到加强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管理和研究。应该完善教学中的电教设备,增加英语电影影片的种类,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①山东省垦利县职业中专 257500;②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257500)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中学英语教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 摘 要:在中学英语教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有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该理论实践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课堂活动形式;主动参与 伴随英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人都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论,即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中学生们对英语课堂教育活动采取的是消极被动的情绪,严重影响该理论的施行。本文在对影响中学生英语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主要归为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原因,还对如何充分调动同学们参加到英语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首先,教师对英语课堂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在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学生如果过多的参与到活动中,会耗费很多时间,教学进度无法跟上,还担心自己如果讲得不够,会耽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大多数教师采用原始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想学生们传授词汇语法,从而忽视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课堂气氛古板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英语实践口语表达能力弱化。其次,教师的期望过高。几乎所有的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设想同学们能达到设想的目标,中学英语老师也不例外。如果期望太高,部分学生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加上老师不给予一定的鼓励,同学们就会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如果期望过低,学生们又会觉得轻而易举,产生不屑一顾的心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再次,教师存在焦虑心情。每位教师对英语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都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焦虑情绪,他们的焦虑水平不大不相同的。过低的焦虑水平会缺乏激励心理,产生对教学和学生都保持无所谓态度,形成消极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过度的焦虑,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患得患失,处处留心谨慎,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往往会做出不合理的举动,导致学生排斥老师进而排斥课堂活动。所以,教师必须要适当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才能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中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最后,老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课堂表达能力包含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体态语言表达能力两方面。如果教师的英语表达含糊,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另外,教师丰富的体态语言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增加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应力争通过自己的眼神确保每位同学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留意到的,感受到自己是教师注意的中心,不同的眼神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波动。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从中学生方面来说,影响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因素主要是怕犯错的心理。主要原因是学生联系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很少,于是在英语课堂中练习口语练习时存在很多的错误,老师也无法一一纠正,因此存在自卑心理。如果教师在此刻只是一味地批评指正,这种自卑心理常常会转变为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老师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讽,心理学上称为“环境型焦虑”。部分内向的学生平时本来就不善于言辞,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一旦参加英语课堂活动就开始紧张,心理学上称为“性格型焦虑”。以上两种形式的心理焦虑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害怕犯错,导致自己不敢再次尝试,最后形成学生再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达到英语课堂活动中去。所以,教师要巧妙地纠正学生犯下的错误,不当场揭穿,之后在做总结时再纠正,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三、中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形式 现今国内英语教育多数是采取原始的结构法教学,即老师对知识向学生们硬性灌输,学生们机械地练习。要想充分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形式必须要灵活多变、丰富多彩。英语课堂活动的设置务必要与中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表现欲望等特点相适应,组织极具挑战、竞争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方式:第一种是竞赛形式。该方式主要是针对复习阶段或展示新的知识点,将全班划分为几个竞争小组,老师根据学过的知识点或新的知识点课前准备好问题,让小组集体讨论后回答或者抢答,还可让学生对问题自行选择或抽签进行讨论。整个过程老师扮演组织者和裁判的角色,并在黑板上写上每组得分。如此以来,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并在课前精心准备,为小组竞赛时加分。第二种是游戏形式。该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在讲台上用纯英文解释文中某个新单词的含义或者通过做动作的形式,让其他同学用英文抢答,同时还可向该同学提问。整个游戏过程中让同学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充满了未知性,既能练习听力还能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又如教师给出一些英语单词让学生们编出一个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情节有多曲奇,只要求句子或者篇章结构完整。让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当然,还有角色扮演、小组谈论、辩论会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 总之,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必须要将自身、学生和活动形式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育过程中。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公平视角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潮流,中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新的形势,本文笔者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破解对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探索和努力推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改进现状,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和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公平视角;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掌握变得越来越必要,国际间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所以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这一切都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中国大学新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存在着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城市学生明显强于农村学生,因为究其根源是他们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农村的学生都是初中才刚接触英语,虽然近几年来农村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形同虚设,因此,农村中学生和城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绝对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弥补上去的。另外,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是要害所在,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环境的局限及其招生现状的影响,所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且参差不齐,分化严重,而教师反复教仔细讲,收效却甚微,学生仔细听认真记,有心学好,成绩却一塌糊涂,无力回天,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学好的愿望,为推行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中学生,教学就必须要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为本,因此,这样的状况急需分析探讨和改善解决,使英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 一、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开设英语课程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备,无法保障家庭教育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导致当前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 1.小学和中学英语严重脱节,且教学内容不合实际。自小学英语教学实施以来,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更缺乏,不少农村小学还无法正常开设英语课,开了课也无法保证课时和教学质量。所以导致小学升中学后学生在词汇、语法、试题等到方面出现断层或重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使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为版块组合,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不失为一套好的教材,但是恰恰就是这种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差距太远,不易在他们心灵中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快速的接受,由于内容过多很多而农村学生视野狭小,知识面也窄,他们不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语言知识如网络,科技,旅游等,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2.教学环境及硬件设施不完善 农村学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乐音及试听设备,教学媒体十分落后,即使录音机能够保证,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图片、语音教室都没有,更不要说计算机网络等设备,许多英语教师只能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来教学,学生也多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较多,这种情况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大大降低了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障。 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严重缺失,且素质偏低,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从宏观角度看,城市和农村中学在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距,造就了优秀教师拼命挤入城市,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严重缺失,同时农村中学的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模式单一,方法不灵活,教师没有对课程理念完全理解,也没有灵活的手段,学生们“鹦鹉学舌”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读,学生疲倦,学习效率低,根本无法提及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对以后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渐渐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甚至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这些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改进教学设施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相关的场景模拟很重要,所以需要提高完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投入,这需要多方努力,如国家投资,社会关注,家庭支持和学校努力等等,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创造条件,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并逐步建立语音实验和多媒体教室等,利用这些设备来辅助教学,可加大英语信息输入量,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必要的浓厚的氛围,从而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外部环境,让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再只是一种奢望。 2.齐心协力,改变教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很不适合农村实际的问题,建议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让专家学者走近农村,走进课堂,和农村英语教师一起在课堂中找到课改中的问题,商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编著一套更适合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教材。在教材中体现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尽量兼顾各种能力的共同培养,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城市中小学生相比,农村中小学生更显害羞、胆小,口语表达积极性不高,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花更多的心思去设计口语表达活动,以弥补农村孩子在英语口语这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使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另外,课堂教学不能搞同一目标、同一要求、同一进度,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接受能力,找准切入点,进行分层异步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学得会,不断获得成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学校要适时召开家长会,希望农村学生的家长支持和配合孩子学习,监督孩子完成课后作业,让有条件的家长督促孩子在家自觉听英语磁带,看英文节目等培养语言感觉,提高听说能力。 3.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养 1)在岗教师培训 相关部门应为他们创造机会提升学历和教学水平,地方政府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凡在中学教英语的教师,必须经过考察,培训合格后才能上讲台。《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呼唤着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所以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需要给落后地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和条件。 2)人才引进 为改变现状,有必要对现行的人事编制体系进行修正,只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队伍,才能给农村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等可以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用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当然,在引进过程中要注意筛选,要录取愿意献身农村教育的人才,这样才能建设稳定的农村中小学生教师队伍,实现稳步发展。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灵活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前提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于老师来讲带来的是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发展自我的一个舞台。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业务能力,才能适应这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的教育,相关部门也应尽力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全校师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更好地教学方法,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努力去改善和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大家任重而道远。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浅析中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在我国,英语学科被当作重点科目来学习,但是即使被作为重点科目,其在教学效果上仍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逐渐的向着素质教育转型,而中学的英语教育正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外语潜能,进而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对中学英语教与实行相应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下面本文就通过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内容作为文章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行一下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改革 中学英语教育是重点教育的一部分,其担负的责任也非常重要,首先它是常用的信息传递的工具,其次良好的英语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中学又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根据现阶段教育的发展形势对中学英语教育实行一些有效的改革是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量好发展意义重大。 一、 对中学英语教育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①对中学英语教学实行有效的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社交关系不断的深入以及我国与世界接轨脚步的大迈进,要想促进国家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英语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英语都是主要应用语言,因此,为了加深国际交往,对英语教育进行改革正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②对中学英语教育实行改革是现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我国处于教育体制转型阶段,大力开展素质教学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从教育模式、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目标入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切实的提高应用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对相关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还要能将这些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针对如此形式以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必须对中学英语教学实行改革。 二、 对中学英语教学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 1.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及要求 新的教育目标的出台较之以往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要详细的多,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新出台的教学大纲中,仍然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具体的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大纲修订的过程中,对于“需求分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不论是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语言环境等都比较好,而那些发展缓慢的地区与之相比就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新出台的教育大纲中并没有对该点进行特殊的强调,忽视了地域间的差距。进而导致新的教育大纲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要想全面的提高中学英语教育水平、对其实施有效的改革必须对教育大纲进行修改,使其具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性质。 ②教学大纲不能详尽的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进行描述。在现行教育大纲中,对于某些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的描述还不是很详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模糊,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在进行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这些目标实现,因此也就无法满足教学的相应要求。 2.将英语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 知识源于生活,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与生活可谓是密不可分。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活化,而教学活动也要更加游戏化。作为语言学科,只有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改变”哑巴英语“的现象,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单词与句子的教学看得比较重,却忽视了学生对于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英语课上说英语,到了课后根本不会去练习,而大多数学生羞于在人多场合说英语,慢慢的失去说英语的自信,怕说得不标准,最后在心里形成了语言障碍。学生对于英语学不能用,是教学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这样的状态将学生对与学习英语的兴趣扼杀在了萌芽阶段。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具有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气氛中逐渐的接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学英语教育改革中,必须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首先要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老师要重视英语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将英语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公平视角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潮流,中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新的形势,本文笔者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破解对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探索和努力推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改进现状,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和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公平视角;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掌握变得越来越必要,国际间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所以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这一切都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中国大学新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存在着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城市学生明显强于农村学生,因为究其根源是他们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农村的学生都是初中才刚接触英语,虽然近几年来农村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形同虚设,因此,农村中学生和城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绝对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弥补上去的。另外,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是要害所在,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环境的局限及其招生现状的影响,所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差,且参差不齐,分化严重,而教师反复教仔细讲,收效却甚微,学生仔细听认真记,有心学好,成绩却一塌糊涂,无力回天,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学好的愿望,为推行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中学生,教学就必须要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为本,因此,这样的状况急需分析探讨和改善解决,使英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 一、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开设英语课程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备,无法保障家庭教育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导致当前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 1.小学和中学英语严重脱节,且教学内容不合实际。自小学英语教学实施以来,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更缺乏,不少农村小学还无法正常开设英语课,开了课也无法保证课时和教学质量。所以导致小学升中学后学生在词汇、语法、试题等到方面出现断层或重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使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为版块组合,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不失为一套好的教材,但是恰恰就是这种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差距太远,不易在他们心灵中产生共鸣,不利于学生快速的接受,由于内容过多很多而农村学生视野狭小,知识面也窄,他们不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语言知识如网络,科技,旅游等,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此文下转到第31页) (此文上接第30页) 2.教学环境及硬件设施不完善 农村学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乐音及试听设备,教学媒体十分落后,即使录音机能够保证,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图片、语音教室都没有,更不要说计算机网络等设备,许多英语教师只能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来教学,学生也多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较多,这种情况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大大降低了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障。 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严重缺失,且素质偏低,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从宏观角度看,城市和农村中学在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距,造就了优秀教师拼命挤入城市,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严重缺失,同时农村中学的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模式单一,方法不灵活,教师没有对课程理念完全理解,也没有灵活的手段,学生们“鹦鹉学舌”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读,学生疲倦,学习效率低,根本无法提及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对以后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渐渐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甚至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这些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改进教学设施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相关的场景模拟很重要,所以需要提高完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投入,这需要多方努力,如国家投资,社会关注,家庭支持和学校努力等等,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创造条件,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并逐步建立语音实验和多媒体教室等,利用这些设备来辅助教学,可加大英语信息输入量,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必要的浓厚的氛围,从而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外部环境,让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再只是一种奢望。 2.齐心协力,改变教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很不适合农村实际的问题,建议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让专家学者走近农村,走进课堂,和农村英语教师一起在课堂中找到课改中的问题,商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编著一套更适合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教材。在教材中体现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尽量兼顾各种能力的共同培养,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城市中小学生相比,农村中小学生更显害羞、胆小,口语表达积极性不高,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花更多的心思去设计口语表达活动,以弥补农村孩子在英语口语这方面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使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另外,课堂教学不能搞同一目标、同一要求、同一进度,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接受能力,找准切入点,进行分层异步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学得会,不断获得成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学校要适时召开家长会,希望农村学生的家长支持和配合孩子学习,监督孩子完成课后作业,让有条件的家长督促孩子在家自觉听英语磁带,看英文节目等培养语言感觉,提高听说能力。 3.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养 1)在岗教师培训 相关部门应为他们创造机会提升学历和教学水平,地方政府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凡在中学教英语的教师,必须经过考察,培训合格后才能上讲台。《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呼唤着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所以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需要给落后地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和条件。 2)人才引进 为改变现状,有必要对现行的人事编制体系进行修正,只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队伍,才能给农村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等可以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用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当然,在引进过程中要注意筛选,要录取愿意献身农村教育的人才,这样才能建设稳定的农村中小学生教师队伍,实现稳步发展。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灵活的。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前提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于老师来讲带来的是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发展自我的一个舞台。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及业务能力,才能适应这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的教育,相关部门也应尽力创设较好的教学环境,全校师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更好地教学方法,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努力去改善和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大家任重而道远。 中学英语教育论文:论中学英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学英语教育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三个基本出发点。从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出发,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英语教育 师生关系 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教育贯穿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乃至博士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英语教育由于学生本身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的差异,其教育的立足点是不可能一样的。比如说大学的英语教育,由于学生本身有了六年以上的英语基础,所以大学英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对于小学英语教育,由于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能否在这一时期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中学英语教育作为学生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其作用尤为突出。从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来看,小学英语教育是学生认知英语的初步阶段;大学英语教育是学生对英语认知的升华;学生的英语能力能不能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升华,达到大学英语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学阶段对英语的认知水平。因此为了更好的学好中学英语,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育应该以以下三点为基本出发点。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本出发点 学生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便开始接触英语,由于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好奇也不畏惧,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兴趣是比较容易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于英语也不是那么好奇,或者甚至厌烦,因此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觉得压力大,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在中学阶段能不能很好的把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来是中学阶段英语教育的关键。那么怎么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呢,笔者看来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直观教具,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如,英语教学应该在英语歌声中学, 在情景中去体验英语的乐趣, 不知不觉在游戏和各种任务中对所学的英语知识加以运用并掌握。总的来说,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助推剂,学生如果在英语课程中感受到了乐趣,那么兴趣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2.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前提,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只有让学生感觉与你的距离很近,才能乐于学习你所教的知识。 二、以转变陈旧的英语教学观念为出发点 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的主导地位是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清晰的思路,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但是英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应该能够感觉到他们是这个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很容易的参与进来。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单一教学法”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像、幻灯、电视、多媒体电脑已相继进入课堂,“单一”的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活动的整体要求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应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由平面向立体延伸,由单因素向多因素深入发展。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材处理、教学次序等得到优化组合。 2.把“同一要求”转变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但是,过去的几年里英语教学却实行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抹杀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发展。所以,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分层次教学,不能顾此失彼。 3.把“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们向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际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的真实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三、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应该坚持以听说为主的国际化课堂教学。我们要牢记“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的原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交际能力会影响你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包含与人交往从而了解相关信息的过程。那么怎么样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呢? 1.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较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较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上。培养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是作为评价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中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实施较好的教学方法入手。 2.中学阶段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实现,发展个性,提高素养,收获成功。因此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本文所论述的是中学阶段学习英语的三个基本出发点。其中兴趣是前提,转变教学观念是方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能力.两者不可偏废,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的思考实践 摘 要:"人性化"管理一直是众多企业不断摸索的探讨的优质管理模式,如今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管理的人性化思考渐渐转变为实践话操作,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也让紧张的师生关系得到有效缓解,让学校优质化管理成为常态。本文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管理人性化模式的初探,并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管理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教学管理 人性化 思考实践 近些年,“师生关系”成为继“医患关系”之后,又一对比较敏感的社会关系。学校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新闻,如“教师公然大骂学生”,“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凌辱后退学”等等,这样的负面新闻让本来“教书育人”的教师典范形象瞬间成为众人指责的众矢之的,这样的转变教育部门应该引发反思。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究竟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方式是要遵循传统,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或者是运用更为灵活和方式,运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让学生更加爱其师尊起道,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同样,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作为校方对于教师、教辅等人员的管理方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一、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1.观念障碍 一部分学校教师仍然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项“产业”看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区分教师与职工的差异。教师教书育人,承担的责任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按部就班打卡上班的职责。传统教育观念把教育当作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手段,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已达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样的理念是陈旧而错误的。教学管理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培养精通专业技术的“才”, 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体制障碍 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保证学生“整齐划一”的规范守纪律的同时,并不关注学生个性化、创造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打开国门,让以前根本见不到的改革开放的全新特色,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如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人心,教育体制也随之进行改革,用人性化思考理念看待走进教室的学生,打造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3.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缺失 由于观念和体制的障碍,让教师的校园生活充斥在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当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最为保守的“职业病”。学校管理体制守旧,导致学生接受到的管理也是严苛而不通人情的。教师滥用职权、辱骂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责问其教育道德何在?学校需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人性化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学校对于中小学学生、教师的管理是合乎规范的,是尊重人性的,是有道德行为约束力的。 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模式初探 1.制定以“人性化”为参考理念的教学管理守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方的“规矩”更是指引师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明灯”。学校管理理念必须推崇“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制定《教师管理条例》、《学生管理守则》方面更要注意是否考虑到“人性化”。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的最佳局面就是“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学校领导需要把教师的地位放在第一,因为他们是学校职能真正顺利执行的第一线工作者,是保障学生学习、校园正常运转的最稳定力量。教师则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因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在学校工作自然承担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责任,这不同于一般企业对于一般员工的要求。如果学校能够形成这样的管理模式,达到至上而下、全体教工的协同工作,保障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教工人心,提升教师主人翁精神,把学校和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进行照料,发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2.建立公正公开的民主测评体系 教师的工作比较复杂,难以通过简单的“指标”去衡量其工作的好与坏,这对于学校民主测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势必增大了难度。但是如果能够测评教师的水平,对于规范学校人性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校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保障学校良性运转。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比较人性化的民主测评,这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做好自我测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及时反省自己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做好时机。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发展优势和不足,拟定出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的体系。其次,重视学生对于教师的民主测评。学生是接受教师教育的最直接受众,学生对于教师展开的民主测评可以显示出教师阶段性工作是否让学生满意,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 学校并不担心教师教学教法出现大的纰漏,因为教法的缺失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得以弥补。但是教师如果本质上有道德的缺失,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欺负学生、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并且以此为乐不以为意,这势必给学生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心智健康培养和改造存在非常消极的不良影响。所以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对教师道德规范这一方面及时进行“补课充电”,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所肩负的重担,增加教师的责任感,这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所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项艰巨任务。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部可以建立“优秀教师模范展板”,对学校优秀教师进行嘉奖,这对于其他教师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项参考,保证教师良性竞争得以开展。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用来形容教师的。学校管理重视人性化,势必为教师工作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样也为学生学习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学校在制定校园管理方案的时候,务必要多加考虑如何在校园内部形成良性的人性关怀管理趋势,保障师生的共同利益。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表扬艺术的运用论略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了解表扬的含义和作用,按照表扬的原则,运用表扬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长处、优点和成绩,诚心诚意、实事求是地赞美和肯定,使表扬起到鼓舞士气、催人奋进、转化落后、显美扬善、融洽感情的作用,从而收到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效果。本文首先解释了表扬的含义,然后,本文就如何恰当使用表扬,从表扬的原则、方式进行了着重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表扬艺术;运用 一、表扬艺术的基本内涵 表扬是一种正面强化,通过对孩子正面行为的肯定,满足孩子被欣赏被喜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促进孩子对美好行为的重复,养成好的习惯,争取更大的进步。[1] 表扬,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遵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诚心诚意、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长处、优点和成绩进行赞美和肯定。其目的是:一方面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可的能力。 二、中小学教学中表扬艺术运用的基本逻辑 (一)使用表扬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表扬要及时,是指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应马上给予表扬。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很快的了解自己行为的反应,有利于巩固成绩,向前发展。表扬的及时强化,不仅能坚定学生的信念,增强其积极性,而且还能以此教育其他学生,促进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动机[5]。特别是对于在集体中缺少信任和威望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当众表扬,满足这类学生渴望友谊、渴望被人尊重等心理需要。 2.具体化原则 表扬要具体,是指教师要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对于被表扬者进行,具体事例的表扬而不是抽象地凭感觉。表扬越具体,被表扬者被重视感越强,效果越好;表扬越抽象、越通用,越让人感到是随意性的表扬。表扬只有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了被表扬者的心血和精力之所在,才能使人感到表扬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从而激发被表扬者的知音效应,产生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动力。教师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说一,掌握好表扬用语的分寸,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教师应认真观察、悉心留意,真心实意地去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得到必要的自尊心的满足的同时,进而进行充分的自我肯定,不断地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3、真诚性和真实性原则 表扬要真诚,是指教师表扬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发自内心。人们都有喜真恶伪的天性。只有真诚的东西,才会被人所接受。表扬也不例外,教师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去表扬,才能唤起学生的真挚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和友谊感,愉快地接受表扬。只有表扬者在感情上很真诚,被表扬者才会受到感染,心里也才热得起来,才会愉快地接受。表扬要真实,是指表扬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事实要准确,事和人要值得表扬。如果表扬的事实被夸大了,言过其实就会贬低表扬的价值,致使吹捧、华而不实等不良风气的产生,也会使被表扬的学生感到不自在,其它学生不服,影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如果值得表扬的事和人被贬低了,轻描淡写,学生会认为你不公正,官僚主义严重,对你的表扬从心理上不能认同,产生不信任感,削弱你的威信。因此,表扬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应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满腔热情地表示赞扬,并热切地希望学生能够把这些成绩优点发扬光大。 4、区分场合的原则 表扬要针对情况,区分不同场合进行。一般可分三种情况:单独沟通式表扬、树立典型式表扬和间接表扬。单独沟通式表扬适用于个人进步性质的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平等沟通的同时,恳切的祝贺和表扬可以形成无形的动力,促使学生取得更大进步;树立典型式表扬适合开会场合,在大会上提名表扬某些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这样既可使被表扬的同学心理预期得到满足,增强其责任意识,又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间接表扬是借助第三者来实现的,比如说有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劳动积极或者学习有一定进步,班主任在与学生聊天时提起此事,然后通过同学或班委将表扬传达给他,这种表扬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选择恰当的表扬方式 1、点人表扬和点事表扬 点人表扬是指教师表扬具体人,他的为人处事、思想品德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肯定。这种表扬适用于树立先进、模范。点事表扬是指教师对某件做得好事情进行正面评价,它不涉及某个人怎样,而主要评价某事的成功与意义。这种表扬,要求把表扬事和评价人区别来,对事不对人。即使做这件好事的人,过去犯过什么错误,或者现在毛病还很多,同样可以表扬这件事。当然这种方法只限于班级内部采用。 2、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 被表扬者在场,教师提出表扬,叫做直接表扬,又称为当面表扬。这种表扬方法的优点是表扬及时,产生效果快。间接表扬,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教师在背后进行表扬。有时间接表扬的效果要比直接表扬好得多。特别是学生对某教师有成见、有误解时,教师多采用间接表扬,往往能消除成见和达成谅解,融洽双方的关系。 3、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 教师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表扬某人某事,叫当众表扬。对那些突出的好人好事,或带有方向性的良好行为,以及过去在群众中有不好影响、现在确有转变的人,教师采用当众表扬方法,常常能收到鼓励先进、鞭策全体学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如果表扬不得当,特别是大家也做了同样的事而未受表扬时,便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服。因此有的人害怕教师当众表扬他,对这些人适合用个别表扬法。个别表扬就是没有第三者在场时,教师表扬某个人。对于害怕当众表扬的人,适合用这种方法。教师的这种表扬,不仅能使人上进,而且能沟通关系,融洽感情,起到当众表扬无法起到作用。 4、个人表扬和集体表扬 个人表扬是教师表扬成绩突出的某个人。集体表扬是教师对集体进行表扬,这种表扬应具备以下条件:集体做出了明显成绩,集体的成绩不是少数人努力的结果,大多数人对集体的成绩都有贡献。集体表扬的优点是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进团结,其缺点是使荣誉分散。因此它常常与个人表扬结合起来运用。注重表扬的效果,就要因势而变,恰当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方法。如小的孩子喜欢父母的搂抱和爱抚,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表扬的方式。若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效,所以表扬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灵活多样。 5、性表扬 性表扬,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委托比自己更起作用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实施表扬【4】。人的地位、身份、影响力和人际关系不同,各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难以互相替代,性表扬就是根据这些情况加以选用的表扬形式。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的表扬具有行政权威,优秀教师的表扬令学生信服,同伴的表扬让人感到亲切。无论班主任或是科任教师,都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实施性表扬,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对数学教学效率的影响 摘 要: 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管理仍以“服务于中考指挥棒为出发点,“应试”还是教育的主阵地,与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相去甚远。从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层面看,教师除了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及实施过程的影响,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管理和评价教师,无法让教师和树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再加上人为因素太多和实施环节“退变”而导致本来适合的制度形同虚设。因此,致力于符合一方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施管理,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管理问题 教学策略 从学校管理大环境层面看,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甚至是仍以“服务于中考指挥棒为出发点,‘应试’还是教育的主阵地,与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相去甚远。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数学课改很难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培养不能有机结合;学校各项计划制订头头是道,落不到实处,形式主义;不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方向上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浓重;不以学校现实为出发点,只重办学规模,不结合学校实际,不以办学效益为根本,以牺牲数学教学质量为代价;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人文关怀”这些问题普遍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质量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对学校管理政绩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很多学校都在形式主义、功利上、政绩上、规模上下工夫,而不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美其名曰“办学特色”,反而得到认可。从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层面看,教师除了教育教学观念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和方式及实施过程的影响,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式管理和评价教师,无法让教师树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再加上人为因素太多和实施环节“退变”而导致本来适合的制度形同虚设。因此,致力于符合一方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施管理,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一、现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当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学管理制度过度分散,制度的科学性差,实用性不强,形式主义。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区、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链接,制度与教师工作承受力匹配不科。如:备课则统一手写备课教案,要求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及量的要求等。由于每周初中12―16节,小学16―20节课的课时量,再加上班主任工作(并没有真正实施班主任课时减半)繁重的工作量,让师资匮乏学校一线教师顾此失彼,有时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备课过程没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言。 2.师资严重匮乏,让学校管理陷入艰难境界。在编人数多,能胜任一线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少。一线数学教师与教辅人员绩效分配矛盾不能制度化科学化划分。矛盾重心下移,让学校管理畏首畏尾,使即便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变成了“一线教师的紧箍咒,越受累越被管”,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对学校管理政绩起到太多影响,因此,学校整体管理对教学科学管理缺少青睐,流于表面、形式、功力。口号喊得响,对“实质触动教师积极性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多采取规避、保守状态。 二、现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以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实施民主化的管理,学校管理者要随时随地虚心倾听教职工的意见,接受其监督。从学校实际出发,既要明确各基层组织的职权范围,建立健全指挥系统和合理的管理制度,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2.协调工作量比,保证整体趋于平衡,避免差距过大造成矛盾。现代中小学一线教师工作负荷规定严重不合理,教师不仅要上课,每一堂课的前期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巩固跟踪等隐性工作量也需要耗费教师很大的精力,现在执行的中小学课时规定,让教师无暇进行相关延伸。不能用简单的体力劳动标准衡量脑力劳动的价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得已为了应付检查,教师自然就压缩应该做的相应课前准备、课后延伸。不尊重脑力劳动规律,不结合一线教学实际,过多地给教师施压,怎能不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导致职业倦怠。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节在“语数外8―10节;政史地、理化生、科学10―12节;其他学科12―14节;班主任6―8节”区间的教师能真正发挥潜力、胜任工作、各项教育教学指标科学完成。因此,上课要依靠教师,实行校本管理,既要尊重教师,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此作为贯彻和落实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又要将教学管理置于学校各项管理的中心地位,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3.学校办学要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办学根本。教育工作者哪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地奉献。面对形式主义和所谓的“办学特色”,魏书生指出“要老老实实地搞教育”,也就是教育面向全体的同时因材施教。 4.增强教学管理执行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职能部门执行水平,确保学校各项制度公平、公正、公开,执行透明。 总之,学校数学教学管理,既要有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依法办学,又要合理调动教师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既要靠科学、民主管理,又要结合学校实际、地区实际防止形式主义、政绩色彩,让数学教育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蓬勃发展。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新课改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旨在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们修整和完善了备、上、批、辅、考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对课前候课、老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等各项常规进行检查。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老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者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淡薄,维持性过强。 2.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教学管理系统开放性欠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与部分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存在差距;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总得来说,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思想,树立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师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须先从头脑之中真正理解新课标所传达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之下,老师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坚决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2.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4.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5.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的思考、实践 摘 要:教育管理者没有人性化的理念和意识,就不可能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更难以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的个性化建设和发展就得不到落实。 关键词:人性化;创造性;管理模式;和谐发展 中小学是教育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最终目标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提高人的素质做好铺垫。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励教师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尽其才”。可是,我们的管理者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指导教育教学。所以,提倡中小学管理的人性化和学校建设的个性化,是中小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我对中小学管理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管理者的理念和意识 教师作为“人”,有其较强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和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有奋斗目标,也有人生理想。教师的工作,不仅为了获得工资,而且有着成就事业的追求,他们在意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并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具有创造性,它不同于体力劳动,更不同于操作性的工作,而是依靠滋生的知识和灵感,积极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努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过程具有个性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却难以预测和计量,并不是学生的成绩就能决定教师的一切。他们的工作在极大程度上是自身智力的投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是多个教师集体汗水、智慧的结晶。 二、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人性化 新课改应吻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作出准确的定位,要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新课改注重人性化,这就需要造就高素质的人性化教师队伍,更需要学校管理人性化。 三、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性化 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入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把教师放在第一。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因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既要承受特殊职业所赋予的巨大心理压力,也必须承受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需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美丽光环,更需要获得人性的关怀和自身的发展,否则,教师的需要和潜能得不到有效调动和激发,所有的工作和先进的理念都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如何制订实施人性化管理评价方案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主要提倡的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师总结经验,反思的过程,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管理者可以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本校实际情况拟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发展优势和不足,拟定出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的体系。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因此,教师应放下长者的架子,让自己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管理者要定期召开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作为阶段性评价。 3.家长对教师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体现着“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能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让家长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教师之间相互都比较了解,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细致的、量化的和公平公正的。根据这一特点,每学期应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学习,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试验进展,课堂教学设计改进、创新与效果等。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人性化管理思想的管理者,肯定会受到广大师生的厚爱和支持;一个能把人力、财力和物力综合利用并发挥出巨大潜力的管理者,才能建设并管理好一所具有个性化的学校,使其适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为下一代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竭尽所能。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1 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中小学教学管理首先要把着重点放在对教学思想的管理上,确保管理者和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思想的管理中,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应该认识到学生智力结构的多元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应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潜能和学好的愿望;不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仅仅寄托在生源的改善上,要知道事物发展远离极限时,只在稍加努力,就能取得较大的发展;应相信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也要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大多数孩子甚至所有的孩子;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了合乎要求的变化,没有变化,学习就没有发生。因此,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层次和学习的水平层次,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布置精当的练习和作业,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条件,避免把学习变成低级的、重复的、手工劳动的“题海战术”。为了实现对教学思想的管理,校级领导、学校中层、教研组长以及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有明确的听课任务,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测试试卷以及作业批改情况,了解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研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2 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好备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两个重点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可以采取“微格演课”或“说课”的方法来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好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一节课从引入、呈现、操练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分头准备,备课组逐一讨论各自分头准备好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形成完整的教案。备课的环节准备充分,一般就能够上好课。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业的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作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对学生来说,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激发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对教师来说,作业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修正教学计划,挑战教学方法,合理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因此,必须优化作业设计,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难度应控制在适当水平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较高的成功率;②内容和形式应体现趣味性。内容应便于学生理解;方式可以有言语的、图片的、实物的、操作的、体验的、思考的、口头的、书面的等形式;③应选择新颖而又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的作业,使学生因觉得作业有价值、有意义,学生因而积极努力、坚持不懈地去完成,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④相关性是指作业任务目标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的密切程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即:能够为特定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机会,以有利于学生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⑤应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应有纠错的要求。教师的批评和批改符号应规范,注意批改行为本身对学生的示范性和教育性。 3 重视教师素质的影响力,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现代的教育理论又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教师对于学习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3.1 要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教师经常给学生说的话,而对于教师,我们也应该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教育呼唤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开展“校本培训”,创设“促学”氛围。学校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上好观摩课、探讨课,做好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示范,以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②鼓励“自学”,号召教师全程学习,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教师自学弥补自己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能力;③积极搭台子、铺路子,尽可能多提供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 3.2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力。教学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工作,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相似的事情,这也引起教师的审美疲劳,造成教学的效果不佳,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力,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4 结束语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统一性、政策性很强,并且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要解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是必须的,而提高思想和观念上的认识是更为重要的。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 【摘要】作为新课改的组织者与执行者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他们对新课改的作用可谓重大。因为他们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程度不仅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改革进度和深度。因此,本文试就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认真透视和分析当下的课堂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切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为此,必须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因此,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所谓的“管理”,其本质的要求就是最大地发挥人、财、物的效益。中小学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进行自身形象的改造,树立民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包括学生、家长及部分社会人员和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切实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校教师的发展。必须要明确,“以人为本”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其次,加强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强化管理人员的校本管理培训。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提出了校本管理的理念,并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在我国,教育专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起步不久,而“校本管理”的理念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仍旧是新鲜的。因此,必须一方面要求教育专家和学者结合我国实际对“校本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要积极吸取他国经验,结合国情开展实践探索,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学习。 随着“校本管理”理念的兴起,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校本管理培训,这样方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更好地运作,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因此,要通过培训,引导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深刻理解校本管理的理念,深刻认识开展“校本管理”的意义及其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通过培训,引导他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特色。 上文提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故我们必须重视“人本管理”,积极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实行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努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机会,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高校毕业生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初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作为其导师,帮助其迅速成长;组织本校以及外校教师学习交流;开展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新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必须意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做到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校风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校风学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师生理想、情操、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校风学风更是学校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视校风学风的建设!然而,在很多中小学的校风学风建设中,时常出现“紧一阵、松一阵”的不良现象,导致各项要求很难落实,故必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检查与监督。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把校风学风建设的繁琐内容分解成各项具体指标,全面进行量化评比,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必定可以保证中小学校风学风建设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全面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根据中小学实际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另外,教育教学管理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工作主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全面优化校园环境。 第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发挥各方教育力量。 我国各地中小学因其地域差异,不同程度存在着经济、文化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发挥各方教育力量。 1.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每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民俗民风和乡土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资源,甚至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乡土资源的利用。 2.多与家长交流,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当下,很多中小学在每学期都设有家长开放日,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校咨询活动等。我们应该通过此类活动,切实加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在中小学,应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以及各类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使学生从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六,建立良好的考评体系,强化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管理者必须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传统的教师评估机制,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践行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切实改变和调整传统的数字化考核思路,建立良好的考评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方面,考评内容和标准要建立在常规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原则,充分把握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新课改的实践、创造性教学的开展等内容引入考评范围。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主义,让中小学教师在对其的考评过程中得到自我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认清传统数字化考核的弊端,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新的考评体系应该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正确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切实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总之,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论“课改”中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农村课改;教学问题;资源配置;评价机制 中小学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而要顺利实现新课程改革,必然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自身问题;二是学生的主体问题;三是教材教学资源及资料的配套问题;四是评价机制问题。如何处理与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课改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也是能否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非口号性的关键。 一、教师问题 教师处在课改最前沿,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也是课改的直接实践者,课改能否顺利展开,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执行者。 1.教师因惯性心理和对教材的依赖而不愿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由于原有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惯性,教师很难于短期内在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在原有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把“课程”看成是“学科科目”或“教材”甚至就是书面的“教科书”。因此,教师秉承的是一种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在最大程度上再现课程编写者的意图,忠于课程的内容。这种心理就造成了教师只在课堂中再现课程的内容,传递专家学者指令的现状。因而失去了课改中关键的一环―――教师不再是新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与建设者。并且形成一种普遍的心理:课程的开发,那是专家学者的事,我只要用好教材,教好我的书就行了。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我能否成为一个开发者抱怀疑的态度;自己开发出的课程,校本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满足大纲的要求,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而导致了他们不愿成为一个开发者。 2.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及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的老化使他们无法成为“课改”者 新课程理念的无法接受,教学方式难以调整,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的不能使用等使他们无力去完成新形势下这种“角色”的转换。比如,某县教育局的一份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报告上的数据显示,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4200余人,平均年龄46.2岁,这些农村教师中70%是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初参加工作,90年代转正的原民办教师,还有10%是20世纪80年代老教师退休后顶职的教师,这些教师因为本身受到学识水平与专业水平的限制而无法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因而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障碍。 二、学生问题 学生是一张待描的白纸,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主观能动性很强,教师如何引导,用什么方法引导,引导是否得当,引导是否会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都有待于师生共同探索。能否揣摩他们的意向及可能的思维形式,把他们引导到成功的彼岸,这是教师应做的。但在教育教学这种双边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原有思维、知识基础上会发生与新理念、新方法相抵触的行为。因为他们中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行为,突然间转变为自我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意识非常薄弱,甚至于无所适从,由此而变得对新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无法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方法和路径,好像失去了依托,掉进了一个找不到方向的深渊而迷失方向。如此说,在课改中,有些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比如,讲故事、做游戏或搞活动,而在探究前或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引入探究的目标与方法,有些学生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听故事、做游戏或搞活动的单纯参与者,而不是学知识,因而也就失去了教与学的意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三、教材、教学资料及资源配置问题 1.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课程的具体实施是没有固定模 式的 例如,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既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教材,这样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就无章可循。 2.教材的频繁变更,使得教师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教材的不连贯性使用问题 比如,2003年七年级的英语教材,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套教材,而农村小学原来并没有开英语课,和城里的学生共用一套教材,学生必须在ABC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却要依照教材要求学句子和课文,这种现象使得教师无法教,学生没法学。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进度。 四、评价机制问题 “课改”已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然而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却迟迟没有出台。这个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教师的,一是评价学生的。 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他实施了课程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而这种教学并不见得在学生能力增强的同时应试能力出增强。而且根据实践证明学生应试能力还会大不如前,那么,如何来评价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与成绩,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课改”中如果不把农村中小学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解决,课改的顺利进行在农村中小学里怕也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单位 湖南省新邵县寸石镇武桥中学)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培育和造就亿万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目标之一,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大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和导向等重大理论认识上依然存在困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样本县(区)及农村学校深入调研,主要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观点。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 1.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和本体功能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发展,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换言之,农村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规格上,要着眼于造就具有现代精神的一代新人,即促进人的现代化。它不仅仅是为改变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储备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基础教育使得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 2.在当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目标转变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来是很必要的,但不要刻意固守“必须为农”且“仅仅为农”的狭隘观念和做法。 能否接受教育或者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个体知识层次的高低。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不仅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而且为每个受教育个体在未来社会中的安身立命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农村学校教育要扩展其内涵,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服务。可以说,发展农村学校教育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转移的先决条件。” 3.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当下农村中小学生和家长离开农村,“千军万马挤大学独木桥”的意愿很强烈。 对此,农村学校要在师生和家长中大力开展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成才观、成功观教育,树立“全面发展,学有专长,能力多元化、成才多样化”的人才观,树立“升学报国、成功就业、成功创业”同属成功范畴的成功观,努力改变普遍存在的轻视甚至鄙视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现象。 二、如何对待农村中小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阶段的教育,最主要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以育人为本,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至于培养农村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靠初中以后的分流以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承担。因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课教学时间,还要有大量的实习基地、设备和专业课教师,这些必须具备的条件普通中小学根本无法达到。当然,农村普通中小学并非与培养农村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关联。首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依赖于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其次,在指导学生学习国家课程中,可结合农村产业特点和地方独特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当地渗透;第三,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占总课时的16~20%,这为农村中小学走特色办学的路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学校可通过实施地方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达到开放办学,为农服务的目标。这里需特别强调:普通中小学开展的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参与程度以及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关于提升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与增强教育“软实力”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确实对广大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给予了政策扶持和巨额财政援助,各地政府也配套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各地区差异仍很明显。这种状况导致人们将提升农村教育办学水平的关键聚焦在经费和投入之上。其次,改善办学“硬件”设施是显性的,而增强教育“软实力”是隐性的,人们观察问题往往容易关注显性东西而忽视隐性的因素。第三,改善办学“硬件”设施短期内即可显现效果,而提升教育“软实力”是修炼“内功”,需要较长时间的“铸造”和积淀,在急功近利思想的主导下,往往看重“硬件”条件的改善,而放松“软实力”的提升。 以上分析启示我们:今后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硬实力”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增强农村教育发展的“软实力”。否则忽视了这一点,即使解决了投入问题,硬件设施赶上城市学校,也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相对薄弱的现状。 作者单位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摘要: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眼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门数多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由于到了中学,学习的内容变多了,学习任务变重了,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做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尤为重要,这是引学生入门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中学;小学;教育教学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总是感觉初一的数学课最不好上。究其原因,是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眼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门数多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由于知识内容的加深,加之原来学习的基础不同,智力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而且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天天跟班盯班,保姆式地扶着走,使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落伍,出现滑坡;特别是少数学生由于接受的信息量少,知识面较窄,基础不扎实,顺利完成初中学习生活的跨跃难度就更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的衔接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然而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及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也是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较教材衔接显得更加重要。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一、建立真诚的沟通渠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生理和心理都有发展,从生理上来说进入了青春期,从心理上来说他(她)们已认为自己是大孩子,有了一定的主见。从空间上来说,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化了,他们寻求新的集体并且要在新的集体中寻求自己的定位。老师们应充分重视这一系列情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护他们,同他们建立真挚的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而达到心理上的沟通。 在小学,我们的教师经常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辅以直观、形象、活泼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王国的神奇与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向更深知识探究的欲望。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趋于成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而又像一只小刺猬,具有反叛的心理,对教师似信非信,学习上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因此,在升入初中学习以后,要给孩子们上好至少一堂有关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辅导课,消除孩子来自发育阶段由于身体的变化而造成的莫名的恐惧或自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心理过渡,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可持续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三、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要想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乎是办不到的,一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力争全优的结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任务。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教师要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每讲一个概念,也注意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去争取学习上的胜利。 四、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也有一个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教学也应该遵循这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优势,使之产生正迁移,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小学算术教材之中,已渗透了一些七年级代数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抓好衔接点。如在学习负数这一内容时,学生遇到的就是引进负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客观世界中有种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直观的认为负数的引进是必然的,负数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中数量关系的反映。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进而引导学生按“整”“分”和按“正、负、零”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有理数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五、教师间加强交流、讨论,切实理解知识差异 初中、小学的任课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互相听听课、评评课,让双方都能了解一些教学上的情况,吸取一些教学上的长处,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方法的调整。其次,学校每学年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为老师、学生、家长上上课。另外,小学的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做好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初中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不急于求成而破坏学生在小学里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性的逻辑思维,然后对小学的教学方法采取逐步扬弃的方式。 总之,中小学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加以研究,解决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这也要求我们中小学的数学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多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才会取得衔接工作的成功和胜利。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数字故事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潜在应用 摘 要: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不断发展正在产生教学和学习的新方式,其中数字故事提供了一种教育人的新途径。本文试图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不同应用方向,以及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数字故事的优势,以期能为以后的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关键词:数字故事;教育教学;教育应用;优势 一、数字故事与教育教学 在国外,正在开展或已经开展了许多关于数字故事服务教育的研究项目,以下就从国外研究现状和我国教育实际出发提出将数字故事融入到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构想。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教育 在国外,教育软件程序可以根据使用者提供给计算机的一些信息和资源产生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生动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住他们,当然吸引住学生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欣赏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故事,而是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时候能从中学到课本上的知识。 (二)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 在国外,基于中学的数字故事的研究是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联系起来的。运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在这个软件系统上可以展现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博物馆,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场所。 (三)数字故事与项目学习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项目学习在各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很难规定学习内容的顺序和范围,知识的零散性影响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和连贯性等。国外的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数字故事来进行项目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性有机地构建起来,弥补了项目学习的不足。 (四)数字故事与语言教育 数字故事在语言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难事。完成的数字故事作品会让学生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大大增加。 二、在教育中使用数字故事的优势 (一)多样化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所有给出的关于数字故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练习方法而言,数字故事更加具有多样性。数字故事的创造性,可以使得电脑呈现的故事、场景没有任何一个是相同的。一旦学生使用了数字故事制作软件后,千变万化的故事内容就会和多样的故事场景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数字故事作品,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了,从而可以最大化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促进价值观的内化 数字故事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创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的激励下,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课堂外投入大量的实践到学习中,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行为的投入。 (三)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创造力 主动学习,意指把学习当作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学习。它的发生前提是学生有对学习的渴望和需要,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在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四)促进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意义整合 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被认为是在课程中使用可行的技术进行任务学习,这些任务能帮助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学习。整合的依据不是技术使用的数量和类型,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技术,换句话说,有意义的技术整合课程学习关注的是用技术辅助学习而不是学习技术本身。 三、小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出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制作数字故事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学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条件,为学校步入信息时代提供了最佳的机遇。对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课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及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教师观念;技能培训;学以致用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是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弥补自身不足,加快农村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整合优质资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需要。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学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条件,为学校步入信息时代提供了最佳的机遇。对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课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及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让现有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远教资源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 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加强对教师的技术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教育,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界,根据教学需要寻找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途径,实现教育手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整合。 2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立足学校实际,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3 学以致用,边用边学 教师结合学校的课改和教研工作,有选择性的搞好课题研究,远教资源对教师的课改及教研提供了信息支援,这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水平,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无疑提供了物质保障。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展示和动画,优化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烘托场面,以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场景的改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到是在观看动画片,通过欣赏情景,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环境,又使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并掌握了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根据自己任教学科和教学内容,游览下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因特网上所提供的外地优秀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切实可用的教法,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增加授课的广度与深度,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国家拨巨款给我们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这么丰富的“远教”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加以利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及策略分析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总结了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目的是为了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做好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在稳步进行,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理念创新、与实践脱节、边远地区及农村教学环境弱等,为此应采取教学观念上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等措施完善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 中小学属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是学生高中或大学学习的重要保障。但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上,强制性的将中小学教学内容“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很多题目设置统一的答案,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潜能,阻碍了我国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 2.教学与生活经验严重脱节 新教改背景下,教育部门鼓励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许多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备课和授课时间和难度。因此,部分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抵触情绪,认为以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授课传道解惑”几十年,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新的情境教学法可用可不用。这种状况导致了教师教学与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同时也不利于教育改革的落实和实施。 3.边远地区及农村教学环境较城市薄弱 我国广大边远地区及农村地区以种植农作物作为主要生活收入来源,生活条件艰苦,从客观环境很难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农村相对城市学习环境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以“散养”为主,自我约束力差,无心读书;二是农村学生家长学历层次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三是学校师资力量匮乏,甚至有的教师一人教授几门课程,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学生对老师会产生视觉疲劳,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体制影响 目前,中考高考仍是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可以说“一卷定输赢”,因此家长、学生、教师都将所有精力用在备考上,只是一味地、最大限度的提高成绩。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或轻实践、重理论的人才,导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仍眼高手低,求职不顺,屡屡受挫。教育的本质诣在于提升国民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有志之士为祖国的发展多做贡献,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x圣贤书”之人。 2.教师教学形式主义 目前,很多的教师还局限于只按照教学大纲备课,只是将精力放在做题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并不是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使整个教学活动显得尤为形式主义。还有少数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为了减轻自身负担,作业由学生对照答案批改,听写和背诵由学生代为检查,这就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农村教学条件限制 我国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根本没有能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或微机室,一些教学模型也是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拼组起来的。受教学资源匮乏的限制,一把教学三角尺可能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或再轮几个学年都有可能,这样死读书、读死书成为广大农村学校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些情境式教学法、微视频教学、幕课教学模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很难融入农村教学体系中,由此可见改善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是促进农村教改革的前提。 三、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 1.从观念上重视教学管理工作 中小学学校应该树立“教学质量竞争”的意识,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应切实地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面,不断引进创新型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现代化的四有新人不解努力。虽然教育部门一直提倡“减轻减负”,缩短中小学学生课下作业时间,但并非真正实施下来,中小学生作业仍然繁重。针对这一现状,除了教育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外,最重要的是应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2.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教学活动的本质并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汲取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只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那么对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就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掌握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学生保持沟通,科学施教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小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教学的“影子”,因此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更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小朋友习惯用掰手指头的方法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那么百以内的加减法如何熟练掌握呢,这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找到简单易懂又便于学生掌握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买菜找零钱的方法,锻炼小朋友的计算能力,如“100元花费78元,找零22元”,这就将日常生活和教学有机地进行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教学环境 “环境造就人”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在一起,课余生活都弥漫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例如图书馆挤满了众多求知的人,安静的环境和氛围会使阅读者走路的节奏和说话的频率会自然地放缓,目的就是不为了打扰到周围的阅读者。对学校来说,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监督约束孩子的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从改变育人环境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中小学学习和思维习惯对高中或大学学习将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应更注重教学管理工作,克服种种障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和谐的教学氛围。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的思考 摘要:中小学是教育人的摇篮,最终目标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提高人的素质做好铺垫,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励教师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尽其才”。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思考 中小学是教育人的摇篮,最终目标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提高人的素质做好铺垫。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完成的。因此,管理和激励教师就要使其“位得其人,人尽其才”。可是,我们的管理者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指导教育教学。所以,提倡中小学管理的人性化和学校建设的个性化,是中小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笔者对中小学管理的人性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管理者的理念和意识 教师作为“人”,有其较强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有奋斗目标,也有人生理想。教师的工作,不仅为了获得工资,而且有着成就事业的追求,在意的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并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人性化 新课改应吻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作出准确的定位,要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新课改注重人性化,这就需要造就高素质的人性化教师队伍,更需要学校管理人性化。 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入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把教师放在第一。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三、如何制订实施人性化管理评价方案 1.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主要提倡的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教师总结经验、反思的过程,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管理者可以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本校实际情况拟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发展优势和不足,拟定出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的体系。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管理者要定期召开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作为阶段性评价。 3. 家长对教师评价 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合作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体现着“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能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让家长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教师之间相互比较了解,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细致的、量化的和公平公正的。根据这一特点,每学期应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四、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得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优化人际环境。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人性化管理思想的管理者,会受到广大师生的厚爱和支持,一个能把人力、财力和物力综合利用并发挥出巨大潜力的管理者,才能建设并管理好一所具有个性化的学校,使其适应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为下一代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竭尽所能。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子县教师进修学校 046600)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刍议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可行性举措 摘 要: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教育教学新的里程碑,让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教育教学操作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式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教育教学新的里程碑,让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教育教学操作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积累,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课操作性举措发表自己的肤浅之见。 一、教师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不再成为课堂的随从者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1、师生平等,民主合作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2、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二、在学生学习的具体环节上重下功夫 从常规教育教学的环节来看,主要把握好如下几点:1.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显然,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合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收获的农产品要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必需通过市场来进行,而实现的程度(即能卖多少钱)又显然受到运输条件、价格、税收政策等的影响,因此,这里讲的位置决不仅是经纬度位置,而应包括自然、经济因素在内的位置。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区位,实际上是指某事物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位置。 2、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区位选择的可能性?哪些区位因素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可变性是否是有条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图册中寻找答案。 3、尝试做课后练习,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做,似乎很费时间,但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你的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地学生预习的时间将逐渐缩短,复习效果也就更好,这将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 2、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乡土地理在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科学。乡土地理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因为乡土地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的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及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材料,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即本乡本土的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提出的地理问题也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具体的、生动的,不必借助太多的媒体和形象化手段就能把地理环境和真实世界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因而,它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使地理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时,教材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我在备课时发现:近年来,青海省的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等问题日益加剧。于是我决定这一部分教学就以青海省青南草原为例,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及变化来说明问题我先让学生了解课本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草原变化情况,思考家乡草原产生的"牛皮癣"的原因和对大家生活的影响。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草原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玉树、果洛等青南草原牧民搬迁、加强当地教育水平,对当地经济开发建设和生态坏境保护的意义。 这类扩展性的思考、讨论,将学生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有效的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的建设成就而自豪的情感,也引发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草原退化的密切关注。 2.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乡土地理教学适应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他们最感兴趣,疑问最多和最想了解的事物,这为以后系统学习地理知识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乡土地理的内容与当地生产实际相联系,促进地理教学的进行。人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农、林、牧、副、渔等各种生产事业不同的季节田间地头的农事也不相同,乡土地理的内容在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中进行,能促进地理教学的开展。例如:有山的地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向学生讲述山的概念,因为任何地方的山都有山麓、山坡和山峰;有河的地区则可讲河,因为任何一条河流都有上游、中游和下游,这样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学生就能从具体的事物形成最初的表象。 3.利用乡土地理材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最熟悉的地图作为使用对象,家乡的地图是独具抽象的地图语言,在课堂上教师无须多讲,学生就可以通过家乡地图感性地认识到所对应熟知的地理实物的地理位置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经常设计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乡土地图,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实用价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兴趣,主动学习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的读图及综合分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要求学生在课后观看青海天气预报,阅读青海省旅游地图等。 4.结合乡土地理教材,感触人地关系,进行德育教育 乡土地理知识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变化过程都是客观物质的转变过程,这对于学生全球意识和坏境价值观相当有益。同时,这些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容易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立志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学习的感情。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态保护做的好的工程建设,如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如何才能得以和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人地关系有了更亲切、更详细的理解认识。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启迪他们的智慧也有好处。 总之,开展乡土地理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摭谈 【摘 要】最近的十年,知识、信息正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适应型甚至领导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方式,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接受地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获得相当的地理应用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育教学 创新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地理创新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地理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大大缩减的时间之间的矛盾成了很让人棘手的问题。除此以外我认为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突显的问题: 1.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提升慢:仍还有许多教师抱着“多讲出成绩”的思想,恨不得把课上成五十五分钟,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目的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2.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重视能力和情感目标培养。 3.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是不够优化和灵活,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还是倾向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而最近的十年,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适应型甚至领导型人才,而“创新”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最核心的要求,“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进行地理教学,挖掘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和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 目前,地理教育改革进展不够理想,阻力大,困难多,是由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必须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为先导。地理教育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面向新世纪,是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探讨和研究。必须强化面向未来的观念,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在教学思想上,摒弃那种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加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摒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学和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对地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如果想在原有认识框架内来寻找突破口是徒劳无益的。教育理论研究态势必然要走向一种新的整合,以求得对教育认识的全新突破。21世纪地理教育改革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首先必须致力于形成严谨的地理教育的概念与原理体系,构建崭新的地理教育理论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关键。以此为突破口,可带动整个地理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教学多为注入式的满堂灌或照本宣科,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使学生难以主动地参与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坚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观点,尤其是人地关系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除培养认知能力外,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这一观念的变化,将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变化,必将引起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构筑全新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多年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合理、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究竟怎么教。即使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明显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思路。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以及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等,即全面关注学生的学。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索、如何获得结论等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思想。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到今天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应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这不能仅仅看成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四)抓住时机开展地理第二课堂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能力。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习兴趣。例1:在学习月相变化之前,晚上带学生到室外观察月相,坚持观察一个月,眼见为实,月相变化这一知识难点就明白易懂多了。例2:组织学生举办环保宣传栏,学生在举办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提高了环保意识,这一活动还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展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3:开展春游、秋游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兴奋状态,如能抓住时机,进行地理知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刍议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梳理 吴传钧院士曾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这对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来说,肩上的担子多重,任务多大就不言而喻,仔细思考,他的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的地理教育比大学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我们站在三尺讲台的教育者理应行动起来,既要顺应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大潮,又要挖掘自己教育能力的独到之处,如何使我们教育教学让受教育者所接收。本文采百家所长,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有效性进行点滴的梳理,以期同行共话新时期刍议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一、地理常规教育教学中存在困难的思想梳理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这就要首先梳理出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 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对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梳理 近年来高考有关区域地理的考试内容和题型为例,有分析理解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成因、区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对比分析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高考常用手法),区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等。这里归纳出一些地理学习方法。 1、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有的知识系统就是 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只有懂“理”才能晓“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 决问题 2、比较区域各要素的学习法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要素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也便于记。比较项目有差异,但是仍是多个各要素或某一要素的对比。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和复习中,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对比来学习区域地理。 (1)加强相似特征的比较(2)加强区域地理差异性比较 3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地理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综合复杂的看图说话过程。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总之,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话更加鞭策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梳理好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梳理好高中地理存在的实际困难,更要梳理好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方法,使之更好为教学服务。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灾害地理教育教学初探 摘 要:灾害地理教育教学在中学阶段有着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作者在平时尝试进行灾害地理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初中地理;灾害地理;教学策略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面突发9.0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更令人恐慌的是这次地震还造成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至今仍然没有能彻底清除核污染,引起了国际世界的广泛关注。再联想起08年的汶川大地震、09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灾害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灾害是一个严肃而又迫切的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灾害地理教育教学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之义。 一、进行灾害地理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进行灾害地理教育教学是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灾害,构建和谐人地关系的需要。日本地震之后,有人说这是上天对日本的惩罚,这说明在灾害面前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不能做到科学、理性地认识灾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灾害像台风、冰雪灾害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报、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即使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这样的灾害,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预报,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这些灾害了解得越来越多,相信预报地震就像预报天气一样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灾害虽然可怕,但是也是可知可防的。因此,人们要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自身做起,改变生活习惯,做到绿色生活、低碳生活,为构建和谐、健康的人地关系而努力。 (二)进行灾害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需要。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近年来经济又取得飞速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而自豪。但是我们又忽略了这样一些事实: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问题——土地被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耕地不足,人与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利工程欠账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进行灾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既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三)进行灾害地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身心、坚强生活的需要。通过接受自然灾害知识的教育,可以使公民从小学习灾害知识,正确地认识灾害、正确地应对灾害,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坚强的生活。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些人在灾难面前无所适从,陷入恐惧、绝望和失去亲人后的深深悲痛之中,难以自拔。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无边无际的痛苦。其实,灾难有时也能让我们得到在平静的生活中不能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知道生命的可贵,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学会坚强,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人们重新建设家园、开创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珍惜生活!总理在视察灾区时用“多难兴邦”来鼓励大家,这不正体现了坚强的中华民族坚韧、乐观的品质吗? 二、如何进行灾害地理教育教学 灾害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是“综合渗透,主体探究,活动强化,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老师讲解与学生演练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实行课堂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加强灾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使灾害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一)在平常教学中进行灾害教育教学。首先要重视灾害地理的教育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灾害地理的教学。在初中阶段,教师则以中考为指挥棒,强调各种“知识点”、“考点”,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识记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的培养就更难以落实。 所以,教师一定要从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灾害地理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搜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及时关注国际国内热点,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把灾害地理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把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声音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条件、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贴近灾害现场,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防灾减灾。 (二)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灾害教育。灾害教育只局限于地理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之外,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形势多样的灾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灾害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校园专门开设“地理角”、组建了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墙报、小报,专门介绍一些有关灾害地理方面的知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些环境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由于这些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度高,受到学生的欢迎,效果不错。 (三)结合灾害应急和逃生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能力,强化灾害教育。心理学经过测试证明,一个经过专门抗灾训练的人,当灾难发生时可以减少慌乱和恐惧,理性、科学地应对灾害,就有更多的求生机会。学校每学期结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可以邀请专家宣讲自救逃生的知识,并且组织一到两次防灾演习和逃生演练。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首个“防震减灾日”,也是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施行日。灾害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新命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是摆在我们每个公民面前的一项任务。所以做好灾害地理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位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谈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一堂课的引言,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探究事物的冲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引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就很自然引入了新课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设疑恰当,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又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巧借古诗文教学,感召兴趣 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生动幽默富于启发,和谐动听,充满激情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和记牢。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讲解,大有使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课之最佳境界,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天气特点时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望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干河”,讲地形地势时用“名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四、利用直观教学,增强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除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外,更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哲学研讨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本人对目前贵州的高中地理教育现状表示堪忧。贵州的初中地理不中考,只会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地理基础基本为零。加之社会对地理有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为了升学,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哲学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初中基础的好坏对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基础好,学生会学得很轻松,对本学科的兴趣高,就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基础差会严重干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放弃心理,对高中地理教学极为不利。其次,每个中学对高中地理重视程度不同,一定程度制约着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多数高中都是重理轻文,理科学生多,文科学生少。地理属于文科,但其偏理科,学习难度丝毫不亚于数学,有“文综里的数学,得地理者上重点”的说法。高中地理不像初中地理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知识容量巨大,学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再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地理教师各自为政,一厢情愿,不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搞题海战术,结果事与愿违。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就会干扰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它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贵州初中地理不纳入中考并非个例,相比相邻省市(四川、重庆),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中考不考地理,高考又要考地理,地理学科这样尴尬的地位又怎会得到重视呢?很多学校只重视语、数、英等科目,目光短浅,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只是分工不同。学好高中地理,有利于提高文科综合分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然而国人的思维尚未转变,地理在国外相当重视。在国人大喊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无奈成为牺牲品。我们看一看高中地理的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必修一),人文地理(必修二)、区域地理及区域发展(必修三)、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防治(选修四和选修五)。高一没有分科的时候,每周两节地理课,根本无法保证完成教学任务。高中不像初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要求更高。高中教师既要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又要批改作业,讲解教辅资料,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可想而知,地理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面对紧张的课时、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维持班上的课堂纪律。再加上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同事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无法做到步调一致,统筹规划。加上学校狠抓升学率,采用低效的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大部分时间用来考试和做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还有就是学生自身因素,比如,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多或少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长足发展。 三、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初中地理,在中考总分中应占一定比例。这样学生才会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地理课堂上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良好的地理基础不仅为高中地理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师生负担,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不再对地理产生恐惧和厌恶,从容自信地面对高考。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掌握答题技巧,在考场上尽可能多地拿高分。其次,各个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课程表,增加高中地理课时。在分科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文科和理科只是学习的内容不同,以后同样可以考入高等院校。而且文科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为将来走入社会为人处世也有指导意义。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学习好文化知识,总有用武之地。高中地理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师生共同付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会取得社会的认同。况且有些学校的文科甚至超过了理科,重理轻文的观念应该摒弃。再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团结协作,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调度下,科学地制定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经常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运用Flash课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突破的重、难点。创新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开展新课导入,做好教学反思。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对高中地理的看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才有未来,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在新课改中,一马当先,取得长足发展。 本文作者:唐清莲工作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湄潭中学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高考改革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之我见 2014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高考改革的新浪潮。各个省份也陆续出台了相关高考改革政策。2016年8月,河南省通报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有关情况。按照《方案》要求,我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而从上海、浙江等优先试点省份获取的相关信息显示:各高校提出科目要求的专业和高考考生选考科目中地理科目均位列倒数第二位,这就意味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对中学地理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高中地理教育者,我们要积极地应对挑战,把握好高考改革方向,做好地理教学研究工作,做一名好教师。 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网络的普及程度较高,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各式各样。教师虽然做不到什么都会,但只要广泛涉猎,丰富自身内涵,就可以防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冷门”现象,也可以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添加一些奇闻异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所指出的:“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而这些只有通过地理教师的工作才能实现,这也是地理教师的价值所在。 然而仅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够的,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少之甚少,致使地理成绩普遍较差。原因主要在于高中地理学习的现状对初中地理学习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功利思想和环境的影响下,忽视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而地理学科偏废的学生则更多,偏废的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甚至一些高中生不知道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不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不少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大学生缺乏地理知识,缺乏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树立环境伦理观、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成为空谈,地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欠缺与人文精神的匮乏,造成一些人的发展的失衡与扭曲。 改变目前现状最有利的举措是营造素质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及对今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高考科目中增设基础教育的相应课程,可使基础教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得以切实落实。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为个人职业发展负责,为地理学科的发展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不能只有抱怨,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用行动确保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在高考这柄高悬在头顶的“利剑”的作用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毒瘤”还难以彻底铲除,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无疑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高中地理在高考改革下的出路进行探究、分析,能为如何重塑学科课堂文化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新改革下地理教学不断提升自我,改变传统教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新时期,地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和提升,才能使高中地理教育事业充满生命力,不断发展。 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忌局限于课本教学,我们要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积极带领同学们进行野外实践教学。 总之,在讲究效率优先的当今社会,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有效的地理教学,为祖国的地理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途径初探 【摘 要】本文拟从发掘地理教材内容(图文)、指导学生绘制地图、编写地理手抄报、介绍我国现代科技创新成就和编撰地理知识歌诀等五个方面,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融入 地理教学 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广大现代中学生必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机整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学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甚广,囊括日、月、天地、山川河湖、海洋;涵盖自然、人文、古今中外。其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创新教育等因素。本人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地理教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五个途径: 一、充分发掘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图文)优势,因势利导,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地理第一章“辽阔的疆域”一节中,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和文,了解我国领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所处大洲大洋的位置,感知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其次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我国领土南北的季节差异》等三组地图,使他们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感知我国领土之辽阔,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再次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介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其分布。让学生明确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已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特别行政区。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二、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我国地形图,从中感受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如在教学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我国“地势和地形”一节内容时,让学生亲手绘制“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通过动手绘图,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壮观秀美的山川,纵横交织、连绵起伏的群山;气势宏伟、景象各异的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还有横贯祖国东西,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等等,这些怎能不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呢? 三、组织、引导学生编辑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地理手抄报 抒写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收看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的与地理相关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我国近期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设的新成就等。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编辑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有:①中国地理事物之最;②我国多样的民族民俗风情;③近几年来在我国举行的国际盛会;④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⑤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使学生加深了对祖国国情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介绍我国现代科学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展示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的成功,被世人称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创造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同时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他被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为“当代神农”。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在浩瀚的宇宙中,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又如: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已跻身世界航天技术先进行列。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飞船技术的国家。2011年9月下旬,我国将择机发射空间试验站雏形“天宫一号”,即将迈进空间站时代。再如:201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创造出潜海5057米的深潜记录。2011年8月11号我国第一艘经过改造的试验、训练航母平台“瓦良格号”下水试航。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开发、利用的关注。对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地区和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科学成就,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生产力,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法宝。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立志为祖国未来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编撰成歌诀,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在教学八年地理上册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时,我根据本节地理知识要点,结合活动实践习题内容,编撰了一首七言歌诀: 欲问中国在哪里?亚洲东部大洋西。① 中低纬度北温带,没有寒带热带少。 国土辽阔气候宜,胜过俄、加与巴西。 内陆海洋齐兼备,蒙古、日本怎能比。 (注:①“大洋西”指“太平洋西岸”) 以上歌诀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朗读吟诵,既便于学生对本节地理知识要点的记忆理解,又表现出师生浓厚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浅论褚亚平先生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的两大贡献 褚亚平教授是我国地理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和专家。曾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及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2004年,褚先生撰文,“用最坚定的专业信念和最明快的言词”,阐述了自己的地理教育思想,包括: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断改善人类生存生产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并探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是现代地理学科教育内容的基本实质;以人为本,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以终生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教育素材,以全方位多侧面观察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为探究常规,以典型地域和乡土地域的实地考察为实践依据,是当代地理学科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思想和工作要求;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是认识地理事物特性之所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地理教育思想深化的理论基础。在认识地理事物和传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握上述两个方面,才能提高地理教育的思想水平;由于地理事物普遍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可摄取性,故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电脑网络就成为地理教学迅捷摄取、传播和探究时空形象信息的高效能手段,这就使地理课程的教与学大放异彩,更会成为人人爱学的课程等八条。①褚先生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中,为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学科发展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笔者作为褚先生的学生,在学习和后来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褚先生的一些开创性研究,直接受到褚先生创新意识和思想的教诲,现受《地理教育》期刊主编李晴教授嘱托撰写此文。因篇幅限制,本文只选取了两个褚先生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最为重要的贡献――完善、发展地理教育教学学科体系和创建地理教材“三系统”理论进行介绍。 一、地理教育教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1.完善、发展地理教学法学科体系 作为地理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者、学术带头人和教育者,褚先生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地理教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始于“地理教学法”。新中国成立不久,师范院校地理系就开设了地理教学法这门必修专业科目。20世纪50年代,褚先生开始对地理教学法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对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教学法的科学性质、地理教学法科学研究思想等。在研究中,褚先生认为“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亦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②在正确的科学观的指导下,才能有科学的研究。 关于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褚先生认为,不能把教学法简单地理解为是研究“怎样教”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绝不仅仅是地理教学方法的问题(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法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至少还应当有地理教学任务(目的)和地理教学内容的问题。”褚先生重视地理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强调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法,“应当从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着眼,来研究包括其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内的教与学的一系列问题。”在各种研究对象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力上,褚先生也注意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为,“教在教学过程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教的方法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的方法、学的效果。” 我国在1949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深受苏联的影响。褚先生在文章中也提到库拉佐夫和包洛文金,并引用了库拉佐夫和包洛文金关于地理教学法研究对象的论述。库拉佐夫认为:“地理教学法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过程。它所研究的问题范围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研究学校各年级地理课程的内容,阐明其教养意义和教育意义,建立能保证学生深刻、牢固、自觉地掌握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形式和原则的理论根据,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包洛文金认为:“地理教学法是研究地理这个教学科目的任务、意义和内容,并研究这个科目教授方法的科学。”褚先生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到的有关教学法的科学论点为依据,提出“地理教学法是研究地理学科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科学。”在向苏联学习的同时,褚先生也提到要“创造性地来研究出我国的地理教学法”。③具有国际视野,关注国外同领域的发展,积极吸取别国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学科,这种风格贯穿褚先生多年的研究。 关于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任务,褚先生明确指出,地理教学法的任务就是“正确解决存在于它的研究对象中的一系列问题。”这种“问题”的研究视角也是地理教学法学科研究一直遵循的原则。具体说来,就是解决“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教(学)得怎么样”等地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关于地理教学法学科的学科性质,褚先生是从与地理学科的对比开始阐述的,指出:“由于地理教学法所研究的是地理教学,不是地理学,是研究通过地理学科对新生一代的教养教育,而不是地理实物,所以,地理教学法跟其它学科的教学法一样,同属于教育科学,而不宜于主观地强调它是地理科学。”从褚先生提出这种观点到本文写作的2013年,几十年的学科发展和学科门类归属,证明褚先生对地理教学法学科性质的论述正确。 关于地理教学法的科学研究思想,褚先生在分析地理教学法与普通教育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从学校地理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地理教学法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地理教学法理论的提高,就不能单凭采集地理教学经验,还必须要通过系统的地理教学法科学研究工作。④褚先生的这种观点对五十多年后的地理教育和教学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及其他,《地理知识》1959年10期) 上述观点构成了地理教学法学科框架的基本内容。从中可见,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褚先生就已经跳出“地理教学法”的表面含义,比较全面地阐述作为一门学科,“地理教学法”所应关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提到“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和“存在问题”,这种“系统思想”和“问题意识”仍是今天学科建设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先期研究和讲义编写的基础上,1981年,褚先生与曹琦先生、周靖馨先生合作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高师教材《中学地理教学法》。在书的前言中,褚先生重申了上述对地理教学法学科的基本认识,呈现了地理教学法学科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使具有我国特色的地理教学法学科逐渐成熟。 2.开创地理教育学的研究 褚先生在学术领域的重大贡献是开创了地理教育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完成对地理教学法学科框架的建立后,褚先生提出要把地理教学法学科向地理教育学方向发展,开始探索创建地理教育学学科,并为研究生开设出“地理教育学”课程,提出了地理教育教学的一些新思路和理论见解,对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革新、发展及理论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褚先生提出创建地理教育学学科是基于如下时代背景。基础教育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开放,使得在过去国家统一颁布大纲、统一编写教材的背景下,没有必要研究的一些地理教育问题有了研究的空间和条件;世界和中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公民人地观、环境观培养的急迫性,客观上加重了中学地理课程的教育责任;基础教育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地理教师,也对主要用于高师地理教师培养的地理教育教学学科体系的创新提出更多需要。在这些背景下,地理教学法学科走向现代化成为时代赋予研究者的重任。在从地理教学法向地理教育学的转变中,褚先生指出,不能“只讲学科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基本规律,而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处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本身的条件和心态,以及能动性问题。”⑤也就是说,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和对地理教师的培养,必须关注中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非智能因素。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1985年,褚先生通过研究生和进修生课程和论文指导的形式,进行了对学校地理教学过程、地理学习心理和地理教师素质等八大专题的探讨,把地理教学法学科向地理教育学学科方向发展。1987年,为助教进修班开出了内容比较充实的“地理教育学”课程,提出了关于地理教育教学上的一些新思路和理论见解,如“地理教育学内容结构的基本框架”、“地理课本系统结构模式”、“乡土地理教学与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等。1992年褚先生领衔主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地理教育学》专著。《地理教育学》一书以邓小平“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呈现了“面对21世纪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这一教育观。在地理教育学的内容建构上采用了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构,整个学科体系以实现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最优化为目标,表现出现代形态和科学体系,受到同行学者和国家教委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好评。“从此,中国的地理教育学开始有了它的学科系统初型和思想理论脉络。”⑥ 《地理教育学》一书阐明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指出“作为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一致的,始终如一的,就是‘地理教育’这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与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或“地理教学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⑦褚先生还提出:“‘地理育人’应是地理教学的根本思想”。⑧由此可见褚先生在建立地理教育学时所站高度。 在学科性质上,褚先生把地理教育学定性为“学科教育学门类的一支,或者说它是学科教育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科。”“地理教育学也就成为专门研究和解决学校地理教育教学问题的一门学科。”⑨ 在学科内容上,“一般应包括学科概论、地理教育论、地理教学论、地理教材论、地理教师素质论、地理学习心理论等部分。其中,地理教师优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发展、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协调发展、地理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学校地理教材的优选精编和改革、课内外地理教学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是学科内容的重点。”⑩ 褚先生在地理教育学的探索中,从学科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和学科内容等多个方面推进了学科的发展。 二、学校教材理论建设――提出地理教材“三系统” 褚先生早年曾主编过中学地理教材,离开出版社后也一直十分关注中学地理教材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褚先生在为硕士研究生授课的过程中,提出了地理教材构成的“三系统”的想法,并与研究生合作,先后在《课程 教材 教法》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地理教材“三系统的理论”。这是我国1949年以后惟一有关地理教材的独创理论。 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是地理教材“三系统”的哲学基础。系统方法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褚先生用系统的思想构建地理教材理论,认为,“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学校地理教材本身是一个适用于学校教学的知识功能系统。在这个完整系统的构成上,又可分为课文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三个子系统。”“三系统”“强调从事物的整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用系统论思想研究教材,不仅注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到教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同地理教材整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教材构成要服从教材整体的需要,而教材的整体又体现于教材内部各部分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当我们将“学校地理教材作为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去研究时,就要考虑上述“三系统”的相互结合,不能允许教材成为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11 学生认知心理也是地理教材“三系统”理论创建的理论之一。“三系统”理论对地理教材的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都给予详细的定义和阐述。“课文系统”的基本内容构成,主要有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助材料;“课文系统”的表现形式,通常多为文字叙述,还有用文字填充的各式表格说明。“不论具体构成是怎样的,地理教材课文系统应该是完善的,系统内容的构成应该是合理的。”12“从理论上分析,课文系统以文字的讲解、描述、说明为主,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性,学生学习和应用这部分教材时也以进行逻辑思维为主,所以从它的性质可以把它看作教材中的‘逻辑系统’。”“图像系统”是以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示、照片、绘画等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它的特性是直观性。图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教材,促进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因此,教材中的图像系统也被称为“直观系统”。“作业系统”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因此,也被称为“实践系统”。“三系统”理论把三个系统分别定性为逻辑系统、直观系统和实践系统,这三者的结合“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结合,也是学习和应用的结合,还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基础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材“静止”的组成部分与学生活生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是地理教材“三系统”的精髓所在。 1991年,褚先生又对“三系统”理论进行了深化,创建了“地理课本系统大结构分析模式”、“地理课本系统内容联系结构图”和“地理课本内容一体化图式及动态结构”图,尝试通过对课本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学校地理课本的一体化原理,为研究中学地理教材提出了新的思路。13 地理教材早就存在课文、图像和作业这些内容,但能从系统论的高度对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提升,概括总结出一种教材理论,前人还没有做过。这种理论对以后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和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三系统”理论提出后的近30年时间里,一直有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这个理论,也有人直接使用这个理论进行教材研究,表现出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2l世纪以来,人类生命意识凸显,生命教育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使生命茁壮成长,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1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 1.1当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本就是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现代教育应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个性,不断提升其价值与地位,最终形成敢于尝试、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活生生的个体。 1.2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一个真实的生命体,都是成长在具体的情景中。不管是面对外来的威胁,还是偶然的际遇,生命总是倾向于借助外界来实现自我的更新和提高。只有通过外界环境的支持和积极介入,学生的生命才会获得鲜活的成长,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要依托于生命教育。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国内生命教育的较为滞后,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极端案例也与日俱增。我校也曾发生过高二学生与教师稍有冲突就跳楼、学生在校外打架打死人和被打死的事件。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1.3当前社会环境问题的客观要求。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森林破坏等。这些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关系着个体的生命健康。我们邯郸峰峰有诸多重工业,污染严重,又是滏阳河的源头,水量水质的变化学生是有目共睹的。为树立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增强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能力和技能,利用各学科优势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2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2.1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特色相适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新课程标准摈弃了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的目标,设计了三维目标,确定把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这实质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存和个体的生命。 2.2高中地理的学科内容为生命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地理学科各部分内容和模块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思想和素材,以人地关系为主轴,探讨了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的环境,探讨了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载体。例如:在宇宙之中只有地球是唯一的一颗繁衍出生命的星球吗?是什么原因使得地球如此幸运。通过学习研究认识到,地球的确是一颗非同寻常的星球,而它所环绕的太阳也是一颗很好的恒星。两个特殊的天体再加上特殊的日地关系,才使得生命的萌生和发展得以进行。只要教师精心处理,各章节内容可为生命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 3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地理教师应当承担起使命,在教学中自觉融入生命教育,培养活生生的富有激情的生命体。 3.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要形成完整的地理课堂教学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生命教育从生命现象到生存能力到生命价值,无一不涉及。我们应该将这些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逐点研究。只要符合生命教育思想的,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都应该加以考虑。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和人口与环境两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对生命现象的描述可谓浓墨重笔。地球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人口的自身生产、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人们的生育观念……详细地刻画了生命现象。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物质性,生老病死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对于活着的人来说,一定要珍重生命、善待生命。众多的地理问题蕴涵着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在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环节,可以设置去沙漠旅游时,我们应携带哪些生活用品,注意哪些问题?请说明理由。对问题的解决进行评价,必将大大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地理学科融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地理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组织活动探究、观看影像资料,开展课外活动。这些方式,都应基于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让生命体自主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成长。普通高中地理教材许多教学内容都以活动为载体呈现,几乎每节新授课中都有探究型活动的安排。如:针对当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是科学确定这些探究型活动的核心思想。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其生命的成长更具意义。 3.3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提升、完善教师的素质。教师应该具有自主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要从专家学者的专著中学习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及时掌握最新涉及地理学科的时事资讯科技动态。教师要与学生真心对话,倾听彼此生命叙事,真诚沟通,促进师生生命交融共同成长。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所有学生欣赏自己,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教师要自我反思,反思要有广度、深度和效度,提高生命教育的研究能力,才能改进不经意间的小错误却可能导致对学生个体的大错误,探索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基础教育作为承载民族未来的根基,必须突破功利目的,把教育变成一种关怀人的生命,提升自我,造就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的良策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好风尚东风的吹拂,我们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一线教师也在加紧探索更加适应新时期教学的好做法,我们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理应跟随我国教育教学的列车,奔赴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站点,这就离不开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的良策来辅助。本文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常规中的有益教学法,说出来以供同行参考,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习题阅读法。所谓习题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教师选编习题的能力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辨对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师要创设多样地理情境 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 三、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总之,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解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哲学思考 摘 要:地理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有所掌握和了解,能学以致用,为国家创造财富。作为多年在一线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师,面对地理教学中所出现的困扰,能冷静理性地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提高效率,实现师生共赢。 关键词:教育教学;剖析;途径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本人对目前贵州的高中地理教育现状表示堪忧。贵州的初中地理不中考,只会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地理基础基本为零。加之社会对地理有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为了升学,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哲学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初中基础的好坏对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基础好,学生会学得很轻松,对本学科的兴趣高,就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基础差会严重干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放弃心理,对高中地理教学极为不利。 其次,每个中学对高中地理重视程度不同,一定程度制约着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多数高中都是重理轻文,理科学生多,文科学生少。地理属于文科,但其偏理科,学习难度丝毫不亚于数学,有“文综里的数学,得地理者上重点”的说法。高中地理不像初中地理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知识容量巨大,学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再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地理教师各自为政,一厢情愿,不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搞题海战术,结果事与愿违。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就会干扰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它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贵州初中地理不纳入中考并非个例,相比相邻省市(四川、重庆),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中考不考地理,高考又要考地理,地理学科这样尴尬的地位又怎会得到重视呢?很多学校只重视语、数、英等科目,目光短浅,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只是分工不同。学好高中地理,有利于提高文科综合分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然而国人的思维尚未转变,地理在国外相当重视。在国人大喊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无奈成为牺牲品。 我们看一看高中地理的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必修一),人文地理(必修二)、区域地理及区域发展(必修三)、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防治(选修四和选修五)。高一没有分科的时候,每周两节地理课,根本无法保证完成教学任务。高中不像初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要求更高。高中教师既要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又要批改作业,讲解教辅资料,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可想而知,地理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面对紧张的课时、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维持班上的课堂纪律。再加上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同事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无法做到步调一致,统筹规划。加上学校狠抓升学率,采用低效的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大部分时间用来考试和做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还有就是学生自身因素,比如,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多或少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长足发展。 三、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初中地理,在中考总分中应占一定比例。这样学生才会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地理课堂上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良好的地理基础不仅为高中地理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师生负担,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不再对地理产生恐惧和厌恶,从容自信地面对高考。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掌握答题技巧,在考场上尽可能多地拿高分。 其次,各个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课程表,增加高中地理课时。在分科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文科和理科只是学习的内容不同,以后同样可以考入高等院校。而且文科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为将来走入社会为人处世也有指导意义。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学习好文化知识,总有用武之地。高中地理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师生共同付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会取得社会的认同。况且有些学校的文科甚至超过了理科,重理轻文的观念应该摒弃。 再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团结协作,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调度下,科学地制定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经常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运用Flash课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突破的重、难点。创新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开展新课导入,做好教学反思。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对高中地理的看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才有未来,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在新课改中,一马当先,取得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省湄潭县湄潭中学)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摘 要】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高等学校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有用的人才,才是最合格的劳动者。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育 学生 地理教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这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导师指正。 一、通过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教育,引导学生讨论“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第一、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其人均占有量的过多或过少所出现的矛盾;第二、人口与矿产资源;第三、人口与水资源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虽然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供养的人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特别是由于人口多而导致的粮食问题已成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并且对学生进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教育。针对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向学生传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同时,对学生说明近年来少数民族在全国的人口百分比的增加,是因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这样有利于我国国防建设和边疆建设。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了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智能;并且阐明实行计划生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国情教育之目的。 2.教育学生认识我国地理环境形势。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既有山河壮丽、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地理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山脉纵横,山区面积广大且多高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交通发展,造成交通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特别是山区经济十分落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致使夏季易涝,其他季节易旱,对农业生产也不利,且降水的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以及寒潮引起的霜冻、台风引起的风灾和水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较大危害;内陆无流区广,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这些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利方面,从而从反面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并且不失时机地指出“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地地”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土地资源》这一部分时,我带领同学们联系耕地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树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使命感,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感和神圣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自觉遵守和宣传“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的国策,以及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同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3.结合实际,加强乡土教育,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达到国情教育的目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向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劳动者,而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劳动,因此,乡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乡土教育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面貌、经济建设与远景规划,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使学生毕业后乐于从事家乡的建设,从而为社会贡献力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与欣赏美的能力,它同德、智、体、劳等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美产生于劳动,来源于实践。地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实际。同时,社会与自然也是进行美育的最生动的教材,包含着不尽的美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1.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就是自然事物的美,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祖国处处皆景,不只有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秀丽的峨眉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更寓于一草一木之中,四季不同的变化之中。水的春绿夏碧,秋青冬黑,树木的春英夏荫,秋毛冬骨,春山的淡冶如笑,秋山的明净如妆等都是无穷无尽的美。“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在自然美景的熏陶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性情,砥砺品行。 2.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社会美的教育。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环境的美等。人的美不在貌而在心,“充内形外之谓美”,人的美是同理想紧密相联的。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明确人的美的本质含义,从而提高认识,不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所影响、引诱。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质形态。劳动产品大到建筑,小到玲珑的雕刻,以至一笔一纸,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在地理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里面的劳动的美,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认识到家乡与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增强信心,投身到建设家乡与祖国的壮美事业中去,投身到现实美之中去,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劳动中创造美与欣赏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影响着人,环境与自然相互影响,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其中的美。让学生懂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欣赏环境的美,从而使他们关心自己祖国的建设,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而努力学习。 3.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艺术美的教育。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式,同样也来源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能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对艺术美的渗透要广泛联系自然美与社会美。同志曾说过:真善美的东西总是与假恶丑的东西相并存,相斗争而发展。通过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使其认识到现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正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需要人类加以保护与治理,从而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认识到美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以替代的。学好地理,可以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健全人才。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校内考研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为了更好地为本校考研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校内考研网站很有必要。建立校内考研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给本校考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同学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与数理方程,以及英语、政治等重要基础课,还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课。本文对这样一个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考研;网站;设计;制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持续攀升。20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有在2008年和2014年出现二次小幅回落,但这只是两个小小的回档,这并不影响考研人数大的攀升趋势。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那么如何服务好这些同学就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对如何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考研服务做了详细分析。各个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招生单位基本都建有面向全体考生的官方研究生招生网。分析了此类研究生招生网站的基本功能,阐述了八大功能模块,分析了研究生招生网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此外,还有很多民间考研网站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考研网站的特点是针对全体考生的。虽然有关考研的网站有很多,但这些网站大多数是面对全体考生的,从而包罗万象,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让人目不暇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从而针对性方面较差。而像浙江大学考研网这样的网站是为外校学生考浙江大学服务的,所以为本校学生考外校服务的考研网站目前还很少,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为本校学生考外校服务的考研网站,结合本校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帮助本校考生挑选报考学校,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复习考研基础课和专业课,切实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二、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校内考研网站设计的总原则是:服务好本校迫切需要解决复习考研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网站的整体规划及框架设计必须是具可扩充性的,前台页面的设计必须能保证网站在增加栏目后不会破坏网站的整体结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扩充性,使得后台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栏目进行增、删、修改。 校内考研网站的设计风格为:综合性考研网站,清新、简约风格,有一个统一的logo图案,背景为学校鸟瞰图。界面创意为标准的图标风格设计,统一的构图布局,统一的色调、对比度、色阶和图文风格。 校内考研网站的功能要求为:(1)具备完善的类别:机构设置、招生工作、学科建设、历年真题、资料下载等功能。(2)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3)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教学交流、资源共享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4)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网络课程库、真题库、专家答疑辅导功能、试题库与在线考试功能,学习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校内考研网站的后台管理包括:(1)图片管理:对图片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片的内容元素主要包括图片的名称、所属的栏目分类,分类由“栏目管理”中动态生成、上传图片,将图片上传到网站页面上。(2)栏目管理:一般是以设置图片或内容的类别作为栏目,在这里可以进行栏目的添加、删除修改栏目名、菜单的排序、类别排序、首页排序。(3)静态页管理:生成静态页面的栏目,包括关闭网站静态页面功能、首页更新静态页、列表页更新静态页、内容也更新静态页。(4)用户列表:用户的各项参数设置。(5)系统设置:进行系统的参数设置,包括系统名称、是否允许用户注册、用户申请后是否需要审核。(6)密码修改:管理员密码的修改。(7)公告管理:首页显示的公告内容。(8)留言管理:对留言的回复、修改、删除。 此外校内考研网站还应该具有下列功能:(1)强大的后台文章编辑器的功能。可方便地用拖动的方式进行图文混排、图片远程上传、上传图片显示效果处理等操作,以及“从word中粘贴”功能,能全部清除word排版格式多余代码。(2)自由编辑栏目模版,可设置多个模版。(3)自由增删修改栏目以及设置此栏目模版。(4)新闻/图片代码调用在后台生成。(5)可增加多个低权限的录入员,增加新闻时会记录新闻的增加录入员是谁。(6)新闻自由设置固顶或推荐,自由更改新闻标题的颜色,可独立设置某条新闻的URL转向。(7)新闻功能,可在后台相关新闻。(8)后台修改新闻管理页面,可以修改新闻的添加时间和阅读数。(9)后台新闻管理时,排序上下条移动的功能。(10)具有审核员权限用户。除可以审核文章外,其余功能与录入员相似。 系统提供如下客户端浏览器支持:IE6.0及以上各版本、FireFox3.0及以上各版本、Maxthon2.0及以上各版本、搜狗高速浏览器、360浏览器、腾讯浏览器等等。系统的开发环境为:PHP+MYSQL。参考文献[3]讨论了基于.net技术的四层架构考研网站设计与实现。 我们设计的校内考研网站栏目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网站首页用动态php页面,将整个网站的最新信息在首页显示。网管在后台可以随时更新首页的内容。浏览者一访问首页就能够了解整个考研网站的最新信息。考研信息栏目主要介绍一些有关考研的最新信息。课程复习栏目里主要放一些有关考研基础课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复习资料。网站链接栏目里放一些与考研有关的点击率比较高的热门网站链接供同学们参考。最后一个栏目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栏目是交流互动栏目,实际上是一个考研论坛,同学们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问题,可以在这个交流互动栏目里提问,管理员应该及时加以解答,此外考研的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栏目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 我们经过制作初步完成的校内考研网站首页如图2所示。 三、结论 虽然互联网上关于考研的网站多如牛毛,然而这些网站多数是面向全体考生的,内容面面俱到,从而针对性方面有些欠缺。本文着眼于建设一个只为本校考生服务的内部考研网,为本校考生考研服务,更有针对性,从而应该可以服务得更到位。具体效果如何还是由实践来验证吧。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析基于PHP和MySQL技术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影响,例如依托专题学习类网站的出现使得学生借助校园网进行自学成为了可能。本文分析了基于PHP和MySQL技术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方案与实现,分别从网站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管理两方面进行了设计应用分析。 关键词:PHP MySQL 网站设计 实现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中,首先要分析其需求,包括基本功能需求、硬件需求和系统需求。结合网站的应用背景和需求特定,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合理进行用户权限分配,并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源,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1 网站功能模块设计 1.1 用户登录与注册 首先,在系统功能设计中一般使用B/S结构,也就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网络环境下,将各种功能模块组合起来。用户登录和注册是网站功能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模块,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设置用户权限,如管理员权限、注册用户权限和匿名登录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内容。用户登录的身份验证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为了方便管理,用户名可以统一设置,如将学生的学号设置为用户名,密码由用户自行更改。管理员权限主要是由网站的管理人员使用,对网站信息进行删除、编辑和更改,并且对登录用户的身份、数量进行管理。注册用户可以浏览、下载网站中的绝大多数资源内容,而匿名用户只能浏览网站的基本公式信息。 1.2 网站信息公布 网站信息公布是校园网站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用来公示重大校园动态、课程信息、学生信息变动等等,所公布的信息来源于相关的校园管理部门,如教学部门、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等。同时,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在公布中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例如当学生登录网站后,以私信或者自动弹出窗口的形式提示学生应当注意的信息。或者在学生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中,设置专门的应当注意信息模块,提醒学生应当注意的一些变动信息,特别是课程信息、个人信息变动、教务信息等等。 1.3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自学资源支持,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构建中,主要的教学资源有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等。同时,在资源共享中,为了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站内搜索技术构建资源查询平台,便于用户搜索所需资源。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资源属性,如文档类资源、图片类资源、视频类资源等等,或者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站内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设计方案成果,将这些成果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方案。资源共享功能模块设计需要针对网站功能特点和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资源优化,例如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等等。 1.4 站外资源链接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功设计中,站外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补充途径,用户在使用站内资源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站外资源拓展,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便是站外资源链接。站外资源链接也分为外部链接和内部链接两种,外部链接同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外站的访问权限一样,都为匿名浏览模式。而在一些提供资源下载的外部网站链接时,可以通过内部链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注册用户访问权限,例如访问一些文献资料数据库。通过购买这些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内部链接搜索和下载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站外资源连接时,应当对不同的外站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类,按照一定的类别,例如文献资料类网站、网页设计成果类网站、相关软件下载类网站等等。 2 基于PHP和MySQL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类专题学习网站的实现 2.1 数据库管理实现 基于MySQL技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实现,应当针对网站数据的储存和使用特点,应当确保数据库的正确性、融合性、有效性等等,优化数据库检索技术,提高数据检索效率,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关系到网站构建的整体质量。在数据库中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和储存,同时将各种文档信息添加日期、作者、预览内容等信息,主要的数据操作功能有编辑、录入、存储、删除、复制等等。再有,应当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适时性,及时进行数据更新,数据存储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一般数据库的管理权限为网站管理人员。 2.2 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信息管理功能主要是实现网站基本的信息公布、信息删除和修改、重大信息警示等等,同时还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的录入、修改等等。信息管理权限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站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功能权限和访问者的信息管理功能权限。信息管理人员所主要管理的信息为网站公布信息和一些动态资源信息,而访问者所使用的信息管理功能为个人信息管理和个人资源信息管理。例如访问者在利用网站资源进行学习时,需要更改个人资源数据库,不定时的删除资源和添加新资源,构建成个人知识管理系统。而网站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管理功能时,也应当针对不同信息的特点,在相应的信息公示板块进行信息公布。 2.3 资源共享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站内资源共享和站外资源共享,站内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录入的校园资源数据库和师生上传的相关资源等等,站外资源则主要是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专题网站。在资源共享功能实现中,应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借助站内搜索技术和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资源环境。同时,资源共享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管理人员应当长时期的进行资源引进和更新。 3 结语 基于PHP和MySQL构建网页设计与制作专题类学习网站,应当详尽分析网站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硬件需求、系统需求等等,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和优化。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用户登录和注册功能模块、网站信息公布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外部资源链接模块等等。并且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优化,选择适宜的搜索引擎技术,完善信息管理功能,加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共享。相关网站管理人员,也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网站维护体系,保证网站的稳定、高效运行。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网站设计分析与网页制作 摘 要:网络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最大的信息传播平台,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个人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网站,面对新的形势,经过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这一现阶段科技手段,拟筹备建立网,并以网站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为工作增添了新技术。本文结合在网站设计方面的经验谈一下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关键词:网站;设计分析;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网络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创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网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一个网站不但要做到操作方便,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还要告诉浏览者它的用处,这些设计都是有讲究的。 1 网站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作为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它的传输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全球的各个领域,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站作为信息时代基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是院务公开、公正、服务职工、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办好网站,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增加职工之间互相的透明性、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 网站设计分析 文字、图形、色彩是展示网站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网站传达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用户对网站第一印象和整体风格关注的主要内部分。要想设计出符合人性化需求的网站,只有多为用户着想,认真地以用户的切身体会出发去完成网站的整体设计。当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用户群因素和界面因素是首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3 网页制作 3.1 选择合适的网页设计软件 当前能使用的网页设计类软件很多,而选择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软件则会让你事半功倍。对于网页制作软件来说,初学者最常使用是Frontpage和Dreamweaver,Frontpage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款网页制作入门级软件,FrontPage使用方便简单,会用Word就能做网页,所见即所得是其特点,该软件结合了设计、程式码、预览三种模式。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充满动感的网页。此外,制作网站还要用到边缘性软件,如photoshop、flash等,网页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软件。 3.2 选择网页内容 前期的框架设计好后,就要为这个网站选择内容了。网页内容影响着网站的成败,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内容制作上。内容选择要选有新意的、独特的,这些可以从图书、报纸、互联网等信息媒介搜集素材,素材通常分为三类一一文字、图片、影像。素材准备得越多越好,再从这些素材中粗中取细, 以备制作网站时可以随时拿来使用。总之,网页内容是网站的根本,如果内容空洞,页面制作的再怎么精美,仍然不会留住访问者。 3.3 运用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出不同网页的文化内涵。因为它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确定网页的色彩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在网页的色彩设计上,除了要表现心理和感情联想之外,还要考虑色彩的对比明暗、轻重、冷暖、调和色和纯度对比色的应用等等。合理的用色可以让信息的传递更有价值,使网页更有效和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我们的视觉。 4 网页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⑴网页要一页一页制作,切不可图快,没考虑清楚就下手只会让后面的修改工作更辛苦,首先要制作主页,把主页上的页面的编排、色彩的搭配、链接的方式都设计好后,再以 它为基础,通过变更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建立其它子页,可以利用模板批量创建子页,使用模板的好处是一一同一个模板创建下的网页,对它的更新和修改可以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使网站形成统一的风格。 ⑵特效制作网页时,能尽量用javascript替代的就不要使用java,java会使网页速度减慢,在加入诸如声音、动态网页等小技巧时,最好也不要太多,这都会影响网页的运行速度。 ⑶使用链接到每张图片的缩略图是提供有大量图片的图库时常见的一种策略。缩略图也就是图片的缩小版本,可以让浏览者看到众多的图片。但是,在展示缩略图时,切记不能将缩略图做得太小,因为缩略图做得太小网站的访客就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⑷合理采用JPg和gif格式也是至关重要的,色彩鲜艳高分辨率的用JPg,图片色彩单调的及在256色以内的最好把它处理成gif图像格式。图片大小尽量不要超过30k,小图片(1OOx40)一般可以控制在6k以内,较大的图片可以“分割”成小图片。 ⑸为图片加注解。图片的下载较慢,在没有显示出来时注解的标注有助于让浏览者知道这是关于什么的图片,是否需要等待,是否可以点击。 5 结语 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谈起来很简单,但要制作出真正有创意、经典的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页设计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创新网页制作的方法,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网站设计的能力。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析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 要:基于高职图书馆的特色,坚持一切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结合图书馆网站的设计理念和网站制作的高标准进行建设高职图书馆网站,全面浅析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制作。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网站制作;网站设计 高职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提供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平台,其服务对象是校内师生和社会读者,需要提升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特色化服务水平,使之成为读者利用高职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窗口。高职图书馆网站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各高职图书馆必须大力探索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理念与原则,并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出让读者满意、令读者信赖的网站。我在这里介绍高职图书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经验的几点体会。 1 高眼界、高标准、高要求 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优秀的高校、高职图书馆网站学习。在高职图书馆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考了许多国内外著名高校、公共图书馆及高职图书馆的网站,比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外的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图书馆、高职类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在网站设计与制作前,我们对优秀的图书馆网站,结合读者的需求、服务及图书馆业务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对设计与制作高职图书馆网站垫下非常好的基础。⑵网页制作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职图书馆网站的版面整洁、整齐、版式统一、图片不变形和易维护度。 2 设计理念 ⑴符合高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职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高职图书馆具有独特性,网站应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去建设,但高职图书馆面临资源少、服务项目少的困境,我们如何对读者提供有价值服务,需要馆员们多年服务读者过程中总结,才能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网站。图书馆网站建设力图把满足读者需求、方便读者使用作为网站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网站的内容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一个受读者喜欢并信赖的网站是建立于读者明确需求的基础上。 ⑵不使用过多颜色,力求简洁、清爽。色彩可以鲜艳一些,但不能杂乱。从审美角度看,在网站设计时,只使用三、四种相匹配的颜色就可以让网站更为美观了,应尽量避免使网站过于花哨,尽量不用或少用动画、闪烁或滚动的文本。 ⑶页面应布局合理,尽量简洁。一般来说,页面的分辨率推荐1027x768,固定布局宽度来设计;按网站层级来设计布局,同一层级的布局尽可能统一。网站首页布局应简洁、大方,应把服务与资源充分显示在首页面上,可以采取JS滑动显示的技术,容纳更多的内容而不显得拥挤。 ⑷使用一致的设计元素。在网站的全部页面上,都采用一致的字体与颜色,会使网站显得更为统一和专业。同时在网页的布局设计、术语或词汇的使用,以及与用户交互的方式使用等方面,也都应尽力保持这种一致性。图书馆主页、OPAC页面及二级页面在功能菜单及色调上应尽量做到一致。 ⑸图书馆的网站上应设计一个较醒目的给读者发牢骚、提意见、问问题的窗口。 ⑹网站整体导航清晰化。1)全局导航。全局导航也就是说可以帮助用户随时去到网站的任何一个栏目。并且能轻松跳转到另一个栏目上。一般来说,全局导航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可以减少浏览者查找的时间。2)导航栏异化,直接的告诉用户他身在何处。浏览则当前访问的页面所属的导航,在网站建设中要进行特殊化处理,比如一家网站建设公司的网站导航,如果网站主导航颜色是蓝色的,那么当用户浏览到网站建设流程这个大栏目之下,那么网站建设流程这个栏目的导航应该换一种颜色或者做一种特殊的效果来进行体现,以区别与其他的导航。这样浏览者就能够非常的容易的识别到当前导航所在的位置。 3 网页制作――精益求精 ⑴CSS样式制作规范。为了开发后样式名管理方便,请用有意义的单词或缩写组合来命名,一看就知道这样式是哪一块的,这样就节省了查找样式的时间。 ⑵符合搜索引擎。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应符合搜索引擎,以便读者能搜索到图书馆网站。网站设计符合搜索引擎主要有两个标签:标题(title)、描述(description),写法如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顺职图书馆|顺大图书馆 ⑶网站的扩展性及维护的便利性。1)网站的扩展性。日后面临着数字资源日益增多,服务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我们特别要注意网站对后续的改动适应性要强。2)站维护的便利性。网站后续维护的工作中,我们通过网站管理后台权限的分配,把馆内的各部门人员全部调动起来,各自负责各自的网站模块。维护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网站各模块内容的更新;第二、试用的数字资源的及删除等;第三、图书馆业务中内容发生变化的相应更新;第四、网页功能的修改升级或者特效的改造增加。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 摘 要 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MBE-CDIO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点介绍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改革思路、内容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课程在“MBE-CDIO课程体系”中定位并明确技术、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将真实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程,并采用展示型过程化考核方式,将企业意见作为重要考核标准纳入考核体系。课程改革试行两届,教学成效初显。 关键词 MBE-CDIO 真实企业项目 项目导向 过程化考核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概述 1.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现状 自从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其核心课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笔者已在山东商职学院承担电子商务技术教学工作多年,通过各种方式对国内二十多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调研,发现诸多院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以教授静态网站制作为主,能真正理解、开发出实用的商务网站的学生近乎为零,即便是带有基本会员功能的简单企业展示网站,学生也不能很好理解,更不用说帮助企业做网站规划、运营维护等工作。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研究、梳理、定位,重点向商务偏移,明确了商务网站课程不应以教会学生开发技术为教学目标,而应该教授学生具备理解动态网站原理、能对企业网站进行规划和改版的能力。 1.2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课程现状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2000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授课内容一直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2008年课程名称确定为网页制作,内容从原来讲授网页制作三剑客等软件操作为主,调整为讲授HTML基础知识及应用为主,辅以Dreamweaver软件操作,并在后续学期开设网页制作脚本语言,注重学生编程思想和代码读写能力的培养。 2009年,经调研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对学生开发技术的要求,开始重视学生对网站运营的整体理解、网站的维护更新等能力的培养,课程调整为网页设计与美化、ASP动态网站规划两门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其中ASP动态网站规划重点讲授动态网站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网站规划,并加入网站的、维护、更新等教学内容。 2011年,专业人才培养在做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大调整。我们发现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很大一部分是“商科能力和素质”,并且定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三个岗位目标(网络营销主管、电子商务运营主管、网络客服主管)。因此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课程名称确定为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分两个学期开设;并尝试将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企业网站开发项目引入教学。经过改革和建设,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一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图1 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目标 2012年,专业进行了“MBE-CDIO教学改革”,提出一个覆盖商业职场环境、体现完整生命周期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大纲分解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完成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目标,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主线的9级进阶项目,更加明晰了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的设计、组织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12年专业教学采用“MBE-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式,确定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目标共计28项(见图1),包括1项技术知识、13项胜任工作的能力、5项进阶能力的教学任务,9项素质教学关键点穿插其中,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课程引入“心欣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真实的企业项目背景,让学生完成“心欣平台前台页面规划及设计”(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制作实现测试运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和“心欣平台后台改进规划与实施”(从改进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整合测试运行培训文档设计整个生命周期)两个实战项目;最后,用“心欣农产品交易平台”的改进效果来检测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学习全程,掌握网站需求分析、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网站维护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 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3.1 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基于两个原则:(1)实现教学目标;(2)以真实企业项目覆盖商业职场环境下的完整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涵盖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9项素质关键点、1项技术知识关键点、13项能力关键点和5项进阶能力关键点。这28个关键点,是通过将两个真实企业网站项目(心欣前台页面内容规划与设计项目、心欣后台改进规划与实施项目),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具体内容规划,则依据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理念,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进行组织。(1)静态部分以Web标准HTML+CSS内容为主,引入“心欣前台页面内容规划与设计”项目贯穿。(2)动态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商务网站规划、优化及维护能力,使学生对具备交互功能的动态商务网站有一个全面认识;注重培养学生对项目或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的理解,要求学生从需求识别、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到测试、更新维护、运营管理等环节全程参与,并注重对学生策划并撰写系统应用文档的能力的培养。 3.2 课程内容体系组织 课程内容用“心欣农产品交易平台”的优化改进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子项目进行。每个子项目又分解成了专业知识、实训操作、项目实战和展示型考核四个模块。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全程。其中,实训操作模块将授课中涉及的实践操作加以应用并巩固;项目实战模块则将真实项目分解为子项目进行实施和检验;展示型考核模块在各子项目中是比较重要的模块,各项目小组在项目实战模块中完成的任务需要进行展示、答辩,必要时将作品向企业推荐,并将企业评价和反馈意见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课程共计64课时,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进行。第二学期进行网站前台的规划设计和实现,分配24课时;第三学期进行网站后台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分配40课时。两学期均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展开教学,实践比例100%。子项目的具体内容组织、授课内容课时分配见表1。 3.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用真实项目贯穿课程内容,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用两个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教授方法、技巧为主;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边学边做,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立即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组织讨论、互动;根据每个项目组的反馈情况完善教学内容、安排进度。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考核方法取消笔试,采用展示型过程化考核。各子项目结束时,学生项目组都要进行成果展示、答辩,检查并共享学习成果;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订,并制定下一子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全部结束时每个项目组实现的都是一个完善的、可、可供企业实际应用的网站,作品以企业是否采用为主要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3)利用云空间加强互动学习和资源共享。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教学,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课程将教学目标关键点分解,形成26项工作能力点,一一对应了26个能力关联表格化教案,见图2。 图2 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表格化教案 4 结束语 以真实企业项目为教学背景的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试行两届,教学成效初显。学生对这种用真实企业项目贯穿的、项目导向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肯定,学生作品也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当然,在运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1)企业真实项目一般对项目完成时间、网络安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课程中实现有难度;(2)项目开展和学生的实践训练若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既能满足项目开发需要,又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但不符合学校的教学计划,难以实现;(3)学生作品为企业采用之后,后期网站的维护更新无法保证。 课程组会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尽力克服以上困难,将课程改革的有效部分继续完善、推进、发展。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工会网站设计与制作初探 摘要:以拟筹建学院工会网站为例,介绍学院工会主页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指出了设计与维护网页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主页设计;主页制作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为了拓宽工会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对工会网站建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工会工作,成为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学院工会经过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认真抓好日常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这一现代科技手段,拟筹备建立学院工会网,并以网站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为工会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网站建设略加探讨。 一、加强工会网站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络作为连接世界各国计算机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其传输内容非常非常丰富的,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学院工会网站作为信息时代基层工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院务公开、公正、服务职工、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办好工会网站,对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增加职工之间互相的透明性、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升工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网站主要内容与注重面 网站要设有工会新闻、民主管理、权益保障、劳动保护、文件资料、政策法规等主栏目,并加强工会会员管理等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通过网站,迅速快捷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拟开设职工论坛等形式建立“职工之家”,职工和工会干部以注册方式,在网上对事件或人物进行讨论交流,畅谈各自感悟,进行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还可利用网站开展“首席职工”、“优秀工会工作者”等各类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三、技术平台规划与设计 (一)系统应用范围 从系统上分析是一个门户信息交易站点,大多数用户都具有分散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统一的地区,主要通过internet访问。用户侧重使用IE情况分析。用户使用网络带宽分析。估计日访问量在几千人次。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建议在IE兼容上侧重用于IE6.0。出于用户带宽的考虑,建议使用CSS+DIV写网站框架。在网站结构上采用B/S结构。 用户侧重使用IE情况分析,根据网络软件测试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如图: 从图得知使用IE6.0的用户最多占到32.14%。360浏览器使用本地IE核心。其中也有一部分本地核心用的也是IE6.0。其它IE8.0占到21.54%,IE7.0占到6.3%,搜狗浏览器占到6.03%,其它chrome,IE9.0,TT浏览器,QQ浏览器都只占到3%以下。 所以在UI设计和IE兼容性设计上测重IE6.0以上的版本,建议使用CSS+DIV布局。然后再测试调试各常用IE之间的兼容性。 (二)用户使用网络带宽分析 今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目标是4兆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现在,平均带宽达到了50%。今年4月,全国固定宽带接入规模为1.59亿。4兆及以上用户使用比例已经超过了50%。去年年底,使用4兆以上带宽产品才38%到39%,今年却飞快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50%。 所以4M以下的人群仍然是主体。在网站建设过程中,网页的图片和整个网页大小的控制不容忽视。建议页面大小保持在三屏内,网页大小保持在150K以内。这是对用户的体验度一个提升也是对网页大小的一个控制。 (三)任何商业应用程序都有三大类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一类和与用户的交互有关(人机接口),用户如何使用应用程序,这类任务可称之为表示层(Presentation)。 第二类和应用程序所完成的计算处理和程序处理流程有关,可称之为应用逻辑层(Application Logic)。 最后一类与数据的查询、更新及数据管理有关,可称之为数据资源层(Data and Resource)。 四、网站细节总体设计 网站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部分为公众和会员客户提供信息、阅读、查询等功能,后台作为网站管理的核心部分,提供网站数据、类别等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一)前台网站的具体栏目设置 共分为工会简介栏目、工会工作栏目、工会动态栏目、下载中心栏目、工会信箱栏目、工会论坛栏目、留言板栏目、友情链接、站内搜索引擎共9个栏目设置。 1.首页具体板块的设置 提供工会信箱登录以及各分类信息查询系统。左侧是本站动态、工会简介、网站公告和相关链接,右侧是广告位;中间部分是各栏目的信息。 在网站的首页中采用了4种效果,飘浮广告效果,滚动新闻效果,鼠标右键禁用和ie右下脚状态栏文字显示效果。 2.网站工会栏目简介 详细的介绍了工会具体情况以及领导风采、组织机构等内容。 3.网站工会工作简介 专题介绍工会在开展素质工程、法律维权、基层建设、送温暖工程、女工工作、综合等工作的情况。 4.网站工会动态简介 介绍工会的具体活动,包含生动的图片及详细的文字信息。 5.网站下载中心的简介 网站提供常用的软件及表格和表格模板的下载。 6.网站工会信箱的简介 网站工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具体的邮箱地址。 7.网站工会论坛的简介 网站提供单版论坛。论坛具有一般论坛的常用功能。如注册会员,在线生级,发表帖子,回复帖子,论坛设有良好的编辑器,能够方便的编辑帖子内容。并且有丰富的表情包。让互动更加生动。普通用户也可以注册笔名并发表帖子进行互动。 8.网站留言板的简介 网站的留言板能够通过编辑器方便的编辑文本,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留言。也可以不用注册用户,进行匿名留言。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 【摘要】Flash是Adobe公司的一款多媒体矢量动画软件,Flash网站动感十足,视觉效果强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动作脚本赋予了Flash编程的能力,大大扩展了Flash的空间。现在,Flash在网络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使用Flash制作的网页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交互功能也非常的强大。本文对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Flash动画;动作脚本;交互功能 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各个领域尽显风流,网络多媒体的天空更是绚丽多彩、引人入胜。Flash作为目前最优秀的网络动画之一,它的出现,宣告了网络动画时代的到来。由于FLASH本身具有强大和灵活的网络交互功能,所以它在窄带领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交互多媒体技术标准。Flash在保证传输速度的同时,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交互动画效果。 Flash动态网站是针对多媒体网页设计脱颖而出的一个新型解决方案。它使用矢量绘制图像,它的最终文件可以以“流式”的输出在网页中播放。Flash动态网站动画文件小,互动功能强。它给网页设计带来的无限生机。 一、Flash动画的特点 Flash被广泛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1.从动画组成来看:Flash动画主要由矢量图形组成,矢量图形具有储存容量小,并且在缩放时不会失真的优点。这就使得Flash动画具有储存容量小,而且在缩放播放窗口时不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的特点。 2.从动画来看:在导出Flash动画的过程中,程序会压缩、优化动画组成元素(例如位图图像、音乐和视频等),这就进一步减少了动画的储存容量,使其更加方便在网上传输。 3.从动画播放来看:后的.swf动画影片具有“流”媒体的特点,在网上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像GIF动画那样要把整个文件下载完了才能播放。 4.从交互性来看:可以通过为Flash动画添加动作脚本使其具有交互性,从而让观众成为动画的一部分,这一点是传统动画无法比拟的。 5.从制作成本来看: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在制作时间上也比传统动画大大缩短。 二、动作脚本的特点及基本术语 动作脚本的英文名称是ActionScript,简称AS。Action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执行ECMA-262脚本语言规范,是在Flash内开发应用程序时所使用的语言。目前广泛使用的ActionScript 2.0编辑出的脚本更加稳定、健全。 1.ActionScript 2.0的特点 (1)能够控制Flash动画的播放行为和对象的属性。根据用户的动作来做出响应,并在动画中体现出来。 (2)ActionScript 2.0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的风格和JavaScript语言相类似。它拥有循环、判断和对象事件等高级语言特性。 (3)ActionScript可以使用自定义函数。如果有一个功能要经常使用,则可以把它写成自定义函数,在用到的时候调用它。 (4)支持XML和XMLSocket。 2.基本术语 (1)对象。在ActionScript中,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户自己制作的动画元件Symbol实例化后而形成的实体对象Instance Object,声明这类对象后,可以对ActionScript堆砌的属性和动作行为进行控制。另一类是Flash自己定义的抽象对象Abstract Object,例如Math和Date等,这类对象主要用于计算。 (2)数据类型。例如整数、字符、布尔值等等。 (3)变量。在变量方面,ActionScript允许声明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4)事件响应。在Flash动画中,动画的交互性就是通过对用户动作的响应来完成的。 (5)语句和运算符。 三、Flash动画在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 1.网页形式与设计 (1)导航菜单设计 导航菜单设计是Flash动态网页浏览的基础。简洁、有效的导航菜单,可以使浏览者迅速而高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导航的形式有侧边式、上端式、悬浮式、隐藏式等。具有艺术美感的导航会使浏览者的浏览过程变得丰富而富有趣味。导航菜单的设计还要注意简洁,易用。设计导航菜单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小声音、小动画来丰富浏览体验。 (2)网页版式设计及风格 Flash动态网页往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元素也很多。但由于Flash动态网页的超链接特征,使它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展。设计者通常把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卖点分别集中在不同的路径之中,在细化的动态分页中可以根据次主题的不同,对各个构成元素的空间进行多样化安排。 (3)色彩设计 Flash动态网页色彩搭配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网页时除了考虑网站本身的特点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从而设计出色彩鲜明、性格独特的网站。在遵从艺术规律的同时,还考虑人的生理特点,色彩搭配一定要合理,给人一种和谐、愉快的感觉,避免采用纯度很高的单一色彩,这样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页面的色彩设计尽量不要超过4种色彩,用太多的色彩让人没有方向,没有侧重。当主题色确定好以后,考虑其它配色时,一定要考虑其它配色与主题色的关系,要体现什么样的效果。另外哪种因素占主要地位,是明度,纯度还是色相。 2.Flash动画在网站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作品除了以“流式播放动画”播放以外,如:Flash动画短片、Flash MV,还具有一定交互性特点的形式。有些网站的引导界面做成Flash动画形式,一般由Dream weaver软件来完成,做成静态页面。当然,大部分这类页面全部是静态,但也有某些网站做出以下设计。如:网页中的Flash网络广告、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导航栏动画、图片展示动画、Flash交互动画、及由Flash制作完成的网站注册、登陆、计算等系统。 在静态页面中,如果把这些做成动画形式的话,无疑能起到生动、装饰的作用,对浏览者具有充分调动的作用。但是不宜太花、太乱,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不但使浏览者眼花缭乱、烦躁,而且会给网站效应大打折扣,显得烦乱,缺乏信任。 除了采用Flash制作相关的页面外,也有一些网站,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用Flash来制作整个站点。整个站点从概念上就己经包括所有视听元素部分及版式的设计。先不论网站引导界面的设计,由其引导进入的内页面这整个系统都是由Flash软件来制作,就包括上文列举的视频、Flash广告动画、Flash交互动画、网站的Flash形象展示动画、网站的各级导航栏、图片展示、文字、链接、色彩、音乐、声音、游戏及网站注册、登录、计算系统等。 这样的Flash动画网站,感觉都十分炫,具有很强很独特的个性,基本上能完全调动浏览者的积极性,给人以活跃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Flash作为现代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和娱乐方式,不仅有其实用功能,并且还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因为它具有的趣味性,它作为一种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在视觉表现上较普通的网页有很大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当中。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信息传达的及时性,该文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为例,论述了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实现了课程多种资源的展示与交流,使之成为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良好平台。 关键词:网站设计;网站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的发展和互联网密集型延伸以及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使用因特网技术进行网上教学已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网上教学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便捷性、交互性和独特化等几大特点,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点。因此,教学网站的开发制作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要了解和深入探究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好的发展网上教学,推动教学课程水平的逐步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学习网站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信息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2)支持各种资源下载技术。3)提供用户在线论坛、在线留言,增强网站的互动性。4)网站维护简单、方便。5)具有较好的网站安全性。 1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通过对本系统功能应用及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析,此网站采用Dreamweaver CS4作为前台的主体设计工具,主要是运用表格、Div+CSS进行布局排版编辑,网站的修饰添加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Flash CS4、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 CS3等进行辅助设计,制作完成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后台设计部分运用ASP技术添加动态资源,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作为动态数据整理工具,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建设成一个兼容性、安全性、可扩展性良好满足用户浏览信息、交流互动的教学网站[1]。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分析 本教学网站的功能是可以替代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快速的更新跟踪最前沿的教学资讯,灵活生动的把教科书的知识展现出来。用户通过访问网站不仅能在线学习,同时,用户可以寻找下载想要的相关试题和课件,更可以注册会员在论坛上讨论交流。而对于系统管理员,登陆系统后台,不仅要对网站进行系统维护,还要对所有网站信息、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管理论坛的贴子与留言板的信息删除,备份,回馈;管理员也要能实时更新网站内容,最新信息。 2.2系统需求分析 此系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充分发挥网站教学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用户能及时的获取教学资源,管理员能对网站进行维护,对网站资料内容更新和数据的整理权限操作。 3系统概要设计 3.1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本教学网站的特点,将其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前台主要实现信息浏览、资源下载、在线论坛和留言等功能,后台主要是管理员对网站前台信息、论坛及留言进行管理。 该教学网站设计为八大模块,分别是课程描述、教师队伍、课程建设、下载频道、在线学习、师生论坛、用户系统和留言板。 整个学习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网站系统结构图 各模块功能分别为: 1)课程描述模块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内容、基本构成、应用环境等相关的课程描述。2)教师队伍模块介绍了课程主要负责人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情况。 3)课程建设模块包括我院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特色和今后此门课程的发展趋势。4)在线学习包括在线课件、在线自测。 5)下载频道帮助学生下载课件、Word文档、实验软件等课程资源。6)论坛主要用于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一些教学答疑或是学术探讨。 7)留言板主要收集一些用户对于网站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对网站进行改善。8)后台管理系统对留言板、论坛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3.2数据库设计 3.2.1数据库分析 针对网站功能结构分析,本教学网站涉及到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1)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用户名、用户密码、E-mail等基本信息。2)管理员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名称、管理员密码等基本信息。 3)论坛文章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文章标题、文章内容、工作区域名称、发表时间等信息。4)用户留言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留言内容、留言者姓名、留言者QQ等信息。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ASP+DW技术的校园工会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根据目前流行的网站制作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某学校工会网站,网站设计合理,制作完整,功能健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ASP技术和DW技术的充分利用,为网站制作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指出了在网站制作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了解决,对网站制作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ASPDW网站制作网络化 工会是学校的重要部门,工会网站可以作为网上信息的重要阵地。使用网络信息,凝聚会员是新时代的工作要求。本校园工会网站采用动态网站制作技术,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完成后,由工会工作人员在远程计算机上对服务器上的网站进行日常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制作网站后台管理模块即可实现此功能。 网站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具体说来有网站策划、网站美工、网站具体模块规划,总体数据库设计,网站制作、后台内容管理模块制作、网站测试、网站上传等步骤组成,作者结合某学校工会网站的制作,总结小型网站的制作经验和技巧,以为网站制作积累宝贵经验。 1、网站的策划与设计 网站的整体策划是根据学校工会领导的综合部署下进行的,这里需要工会工作人员认真讨论研究后,给网站制作人员下达明确的任务说明,由于工会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对网站的风格、网站的功能、网站的规模、网站的模块划分已经非常明确。经过工会工作人员和网站制作人员的共同探讨协商,整理出网站的初步风格、功能要求和模块设计。 参考其他学校的网页制作效果,使用美术基础和网页制作软件PS,设计出来3套网页效果图初稿,每套均有首页,二级页面、三级页面的具体效果,最终由领导确定了一套。在设计的过程中,参考美术老师的意见,借鉴加创新,结合网页的特点,如单位使用像素,宽度适合于800像素的显示器。导航栏的高度要适中,整体结合“块”结构,使用分栏设计,整体风格统一。定稿后,由网站制作人员对网页效果图进行切片处理,作为组装网页的原素材和参考图。 根据网站的具体功能,将网站划分为八大模块:工会简介、工会文件、工会简讯、工会活动、女工园地、健康人生、法律法规、友情链接。其中有些模块只需要一个页面,更多的模块需要二级网页、三级网页的显示。多数模块的内容是需要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因此二级模块、三级模块的设计要用到数据库中的内容。 首先是选择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根据功能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数据库。根据工会网站的具体内容并不复杂,所以选择了小型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但在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表结构的设计上却耗费了作者一定的精力。因为没有考虑到后台内容管理的功能设计,所以最初设计表时把需要用到数据库的各个模块都分别设计了表,但最后的后台内容管理模块在数据库内容增删改查时却遇到了大麻烦,因为最初表设计得多了,在做增删改查时也需要做相同多的模块设计,内容就重复了,所以又重新设计表,使用类别字段来区分模块。由此总结的经验就是:数据库设计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前期后期工作全面考虑,相互结合,才能为后期程序的编写提供方便。 2、网站的制作 网站的制作使用DW软件完成,具体制作步骤是:首先创建站点,设置服务器,使用DIV+CSS方法创建各个模块的页面和框架,链接数据库,在各个页面设置绑定记录集,设置服务器行为。网页的制作是最为繁琐的工作,首先依据网页设计效果进行布局的设置,具体方法是使用DIV进行布局,然后使用CSS方法对各个DIV样式进行设置,在设置样式的时候,选择使用外部样式表的方法,因为外部样式表更易于管理。在设置背景图像时,使用PS的切片工具进行制作,切片工具有一个BUG,就是其存储名称不能修改,因此在切片时,最好的方法是先设置好切片的名称属性,在导出时就可以使用这个名称命名切片了,同时存储的格式最好是GIF格式,因为这个格式支持透明背景,并且在网页浏览器中支持渐变效果。 网页特效的制作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这是需要使用JS代码,网上有很多JS代码的效果和原程序,但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是如何读懂这些代码,把相应的内容替换成你所需要的内容,比如,图片说明文字,超链接等等,还有一件事情是,网上提供的JS效果并不是你所需要的尺寸和颜色,这也需要你读懂JS代码,同时把相应的样式修改成你所需要的样式。本网站使用的JS特效有一个新闻展示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下载JS代码,修改JS代码,把JS特效嵌入到相应的DIV中,其中的制作难点是,网站要求新闻展示是随时间更新的,这就需要把静态的新闻换成动态的新闻,因此需要从后台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字段,同时在后台管理模块中,还要相应的模块处理新闻的增删改查。 网站后台内容管理是方便网站维护人员工作方便专门制作的,工会网站的维护工作是由工会工作人员远程进行管理的,因此就有必要制作一个专门方便工会工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的模块。其制作内容就设计到对后台数据库的增删改工作,由于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工作,因此在对新闻内容的增删改工作上,出现了需要给多个表进行增删改的要求,因此建议今后设计数据库时,将所有的新闻表重新整合,以类别区分各种信息。 另外在处理图片上传的工作时,需要考虑如何上传图片信息。之所以要专门指出图片上传是有原因的,因为图片需要上传到服务器上才能将其具体路径信息记录到相应数据表记录的字段中,也就是说,如果某条新闻需要图片的支持,那么这条新闻的图片是以相对路径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以在增改新闻图片时,必须先把图片上传到服务器相应的目录下。图片上传到服务器后,它的文件名将随机改变,所以要记录好图片的新文件名。这样才能进行和图片相关的操作。文件上传可以分为两种:有组件上传和无组件上传。作者使用的是无组件上传,原因是有组件上传要求远程服务器上必须安装相应的组件才能完成文件上传功能,而无组件上传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组件即可完成文件的上传。 网站的测试是网站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网站制作完毕之后,必须及时进行网站测试,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测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作者将黑盒测试的任务交给3名学生进行,经过2天的测试,将各个模块统统测试3遍,测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网页标题没设置、个别网站内容出现DIV跑位现象,不同的浏览器出现不同的效果,个别网站出现内容描述不清晰的情况等等,通过作者的核实,都进行了更改并重新测试。白盒测试则是由作者亲自完成的,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站点中出现了没有用的网页,处理的办法是将其删除;表单中出现了没有用到的项目,有些项目类型不合适,处理办法是删除或修改;经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后,还需要使用者在长期的维护过程中,不断的测试,并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指明给作者,由作者进行修改,这就出现的软件的不同版本。 3、网站的上传与更新 网站制作、测试完毕后,就交付给学校网站维护人员进行上传,网站是存放在学校服务器上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网页浏览者通过浏览器将网页请求发送到学校网站服务器上,由服务器将浏览者请求的网页发送给浏览者。 网络信息的更新需要使用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这个系统是作者专门针对本网站设计制作的,专为网站信息的更新维护设计,这样通过此系统,公会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浏览器即可更新网络服务器上的公会网站数据库,从而方便轻松的维护更新网站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网站后台管理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模块,涉及到管理员密码设置更改,网页访问限制,数据库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内容,所有动态信息均通过此模块对网站数据库进行更新。 4、结语 工会网站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能够快捷的消息,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的开销,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本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从网站的策划,设计,制作,测试到,整个过程作者亲力亲为,其中体会非常深刻,本网站的建设基本完成,其基本功能全部实现。如何把类似的网站设计成网站模板,如果实现模板化,此类网站的制作将会更加便捷快速。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能够对各种制作手法和设计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开发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工作过程设计项目教学认证教育考核方式 一、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是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必修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在继承世界现行网站网页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今网站网页开发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准确地反映网站网页开发技术的专业性手段;更加关注学生积淀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能够对各种制作手法和设计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开发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课程理念 确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三个融合(校企融合、课内外融合、技术与人文融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课程开发理念。提前让学生感受工作的氛围,熟悉工作的相关流程,以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并结合我院“我在乎你”的办学理念,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采用项目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制作网站的模拟或真实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对“确定项目――制定策划书――制作网站――验收――总结经验”这个流程的训练,熟悉制作网站的过程,并能够有所成果。 确立素养、行为、技能教育观。重视网页制作过程中技术性心智技能的形成,强调“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能经“迁移”形成类型(“举一反三”);强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以技术开发贯穿网页制作的全过程,技术开发强调设计与制作。强调过程的可重复、可验证性。 课程质量以教师的明示能力和学生的内化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三、设计思路 遵循高职课程改革关于“面向就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职业教育层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三个方面,本课程以一个大项目出发,分解为7个子项目,在完成七个子项目教学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承接的大项目一并完成。 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角度出发,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网页制作的技能。 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努力创建开发项目的条件,突出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实施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始终贯彻任务驱动式的“做中学”,过程体验式的“学中思”,学以致用式的“思中用”和启思益智式的“用中创”的理念。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企业网站开发工作流程(即具体的工作过程),从前期策划开始到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站,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亲身体验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的过程。 1.具体实施建议 (1)明确目的、详细描述操作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项目每次课按照网站开发的进度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操作任务。 (2)对课堂模仿实践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计分。对每一次课堂模仿实践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计分,及时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 (3)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如通过教师项目分解的子项目学习以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完成学生自己的项目,素材由学生自己收集,网页的风格、布局由学生自己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5)项目开发:提前一个月布置任务,并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寻找合适的项目;学生寻找合适的项目后,与客户进行交流获取制作网站的一些素材和信息。根据学生找到的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承担不同的工作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一般一个项目分给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拿出一个方案。这样可以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性,此外在最后验收时客户也可以有多个方案进行选择。 (6)学生在完成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的教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有多种渠道来解决。可以是组内成员的讨论、还可以查阅系部的网络课程、通过老师进行辅导、求助于互联网等等。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样既教会学生制作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制作过程的创新性和协作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式教学的功能。 2.教学方法建议 《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以真实项目为案例组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课程教学围绕如何开发一个网站展开,各个教学单元采用“应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四步教学法 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步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网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练、思”四者有机融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方法: 下发工作任务单、学生解读任务 教师初步讲解、示范 学生实施任务 教师巡回 教师评价 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逐步完成案例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从中领悟职业经验。 (3)项目实施法 方法: 下发项目书 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分解 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分析 学生实施,教师指导 提交项目作品 最终评价 引入“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制作网站的工作环境,通过组织学生承接项目,继而进行项目的开发,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技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考核建议 实施项目式教学以后,学习的过程和在此过程的学习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企业需求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本课程的考核内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网站的总体规划,具体完成的过程,最终完成的作品和多方代表的反馈意见。 五、将课程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进行有机结合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之高级网页制作员的专项技能水平达到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三级,在一种操作系统平台下综合使用网页相关软件完成网页制作和动态数据处理的工作,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网页制作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和制作,并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它是网页设计制作人员、Web开发人员及网页设计爱好者综合应用网页制作开发工具进行专业、高效Web设计与制作能力的权威认定。如果尝试将“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课程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独特设计理念、丰富动态应用程序、互动多媒体制作方式等综合能力,创作出更为直观、高效的Web作品。 将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探求高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之间的联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六、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更加接近,我们将继续在实践教学中深入探讨项目式教学法,与企业加强联系,累积真实项目素材,进一步完善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方法。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藏饰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 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方式的商务贸易活动,它与传统的商务贸易活动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电子商务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利用便利、快捷和低成本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的商贸活动.目前大家所讨论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因特网)来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1].一般而言,电子商务包括生产、流通、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所有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处理.电子商务活动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易和商务活动、通过增值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和服务(如通过EDI进行采购和报关等),以及通过连接企业或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发生的交易和服务.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专业化行业网站将有一个迅猛的发展,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将受到高度关注.因此,作者设计并实现了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为发展本区域民族特色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2 网站整体功能 2.1 建站目的 建设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藏族文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打造一个具有地域风情、具有西藏、青海藏族风情特色、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藏族饰品电子商务平台,旨在改进传统的藏族饰品销售方式,将先进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销售方式融进藏饰品的销售中去,让更多的藏饰品生产厂家获得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力,让他们认识到做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整个有关藏族特色的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繁荣昌盛,最终为大力发展区域民族特色经济助一臂之力. 2.2 网站平台 在该设计中,作者选用的是ASP应用服务器技术和SQL数据库的组合方式.ASP全名Active ServerPages,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采用脚本语言VB Script(Java script)作为自己的开发语言. 2.3 网站架构 本网站架构采用B/S模式.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2.4 藏饰品 建设藏饰品商务网站旨在展示和销售藏民族特色商品.首先,藏族的特色体现在他们的衣着也即藏袍中,因此必须设立一个衣服(藏袍)的商务单元;其次,在藏民族同胞穿着的藏服中,一般挂有藏民族特色的饰品,而且藏族首饰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神秘的文化背景强烈吸引着消费者,所以第二个商务单元确立为首饰;再次,藏民一般游牧于大草原中,而他们的家也随着家族的游牧而搬迁,所以藏族人的住所、住所里摆放的家具、使用的器皿也别具特色,那么由此确立第三、四个商务单元分别为:家具和器皿;另外,“扎西德勒”是藏语中的“你好”的意思,通常藏族同胞对外胞表示友好和赞赏时对他说“扎西德勒”,同时敬献上藏族的特色礼物哈达,所以将哈达作为第五个商务单元;最后,“唐卡”是藏族的一种壁画艺术,藏族壁画中包含有藏族的历史和藏族的文化等元素,是藏民族的精神领袖,所以选壁画作为第六个商务单元. 3 网站建设 3.1 Web站点建设 作者通过Adobe Dreamweaver CS3建立了该站点,具体步骤为:执行“站点/新建站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建立一个“服务器模型”为“ASP Vbscript”、“访问类型”为“本地/网络”、“测试服务器文件”为“D:\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站点.完成了这一步,以后制作的网页文档就保存在所建的站点中,并上传到测试服务器. 3.2 数据库创建 一个基于B/S模式的网站仅有浏览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服务器的支持才能被称为B/S,因此使用SQL SEVER 2000来作为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具体步骤为:安装并打开SQL SEVER 2000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新建一个名称为“My EC”(数据库名称的命名没有硬性的要求,EC即电子商务)的数据库,并分别新建“用户表”、“后台管理员表”以及如上所述的6大商务单元表.这些不同的表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用户表完成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等用户信息的功能;后台管理员表用于保存后台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等的相关信息;6大商务单元表则动态链接到Browser(浏览器)中,修改了数据库中的表就同样修改了浏览器中的商务单元的相关属性和方法,商家在进行对商品的进、存、销的操作时,直接操作数据库中表的元素就可以了,不必对前台进行修改. 3.3 网页布局设计 WEB站点和数据库搭建好以后,进一步的操作就是网站布局设计.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设计网页时,首先要对网页进行整体的布局,具体步骤为:在“查看/表格模式”菜单命令项,选中“布局模式”,在“插入”栏中会出现绘制布局表格的图标,单击“绘制布局表格”,绘制一个宽度为985的布局表格,使之居中对齐,然后在该布局表格中,分别绘制出导航、LOGO、图片布局及功能等布局表格,如图1所示. 3.4 数据库的连接 网站布局设计完成以后,便要实现网站功能与数据库系统的连接了,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是通过表单和SQL Sever数据库进行连接的.要实现用户的登陆功能,首先在Login.asp文件中新建一个表单,以便将表单中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在表单中分别新建两个文本域和两个按钮,用于传输用户所输入的数据至数据库服务器中.建好表单以后,开始配置Microsoft ODBC SQL Server DSN,在“绑定”中绑定查询的记录集,连接到已建立好的DSN上,查询过程中使用的是SQL语句进行查询SELECT *FROM dbo.denglu,单击“测试”,如果能正确显示出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则说明SQL语句无差错,记录集绑定成功. 3.5 用户登陆功能的实现 要实现用户的登陆功能,在服务器行为中添加一个插入记录,连接到绑定的DSN中,插入到数据库的用户表中,每个文本域分别对应不同的字段名,登陆成功跳转至登陆成功界面,登陆未成功则跳转至登陆未成功界面.在浏览器的登陆页面,为提醒用户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加入相关的提醒.如果用户登陆是在数据库实现查找功能,那么用户注册则是在数据库中实现插入功能.在页面右下角的文件中新建一个Register.asp注册页面,新建表单放入应放的文本域textfield1、2、3、4、5,插入button1和2,绑定记录集到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单击服务器行为选择插入记录,将依次的文本域插入到数据库依次的表中去,再将But-ton1的名称改为“注册”,选为“提交表单”,便完成了由表单向数据库插入记录的功能. 3.6 网站后台功能 本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还设计了后台程序,供网站管理人员来管理网站商品的基本信息,只需要用所提供的管理员帐号和密码即可进行网站后台功能的使用.后台管理系统提供两种基本功能,一是Insert插入功能,一是Update修改功能,即向数据库中插入商品信息和修改商品信息.键入帐号和密码进入后台管理系统,在Adobe Dreamweaver CS3中,只需在绑定了记录集后,将服务器行为设置为插入数据,那么这个选中的表单就能从文本域中向数据库中添加数值了.完成这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都已全部完成,再进行具体的网站建设操作就可以了,例如设置图片大小格式、设置网页布局页面规范、美观以及设置网页效果人性化等等.最后在完成了与数据库的连接以后,将数据库中的文件存入根目录的Data文件夹中,将网站的后台文件存入根目录的Admin文件夹中,将图片文件存入根目录的Img文件夹中,网站的主文件保存入根目录中即可. 4 数据库中表和商品的关系 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只集成了六款商品的交易,如果商户有新的商品项,可以随时添加.针对六款商品,建了6个数据库表来存放相应的商品项,分别是:dress表、shoushi表、jiaju表、qimin表、hada表和bihua表.表中现已分别有了现成的“商品”,并且每款商品都有各自的图片在浏览器中显示.商品号、商品名称、商品描述、商品单价和库存量都显示的是数据库表中的数值,也就是数据库中的“商品”,商户如果有新的商品上架,只需要在数据库表中修改相应选项,不必要在浏览器端修改,如果一件商品被成功交易,商户即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应数据库表中的值即可,不需要在浏览器端进行删除[2]. 5 数据库中表和交易的关系 用户在确定购买以后,在收获信息的页面中填写相应的信息(如图2所示).如收货人的省分、城市、区县、邮政编码、街道地址、收货人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用户输入的值,会传到数据库的中shouhuo表中.商户只需要查看shouhuo表中的信息,就可以确定发货信息,从而根据此信息给顾客发货.这样便完成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卖”工作. 6 结束语 该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浏览器与数据库的动态链接;网站整体布局合理,页面整体风格简洁明了;设计中所有素材均精心收集并经过PhotoShop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后台管理功能.但是,与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相比,该网站并不完全成熟,尚有待改进.例如,在用户登陆功能方面,可以加入更详细的用户信息和更人性化的权限登陆条件;在数据库设计中,可以加入更贴近现实社会、更准确的数据完整性;在购物车功能中,实现网银功能等等.作者在将来的设计中,会逐步实现.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1.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将课程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突出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2.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实训企业资料,均是以来自于实践一线的真实业务为基础,经过校企双方精心组织挑选。要求学生完成网站调研、网站建设方案书的撰写、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与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而让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实地反映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 3.“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成功地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搬上了课堂,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该课程树立企业网络形象观念,掌握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基本流程、步骤、内容及操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的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调研、仿真学习和作品展示法开展教学活动。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典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案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相互解答和自由互辩,再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引导,由此掌握不同类型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2)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我们组织学生每6人成立一个虚拟的网站建设公司,设置各工作岗位,包括美工、程序等真实岗位,并在内部实现轮岗交替,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真实工作任务的要求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3)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虚拟网站企业中分别扮演网站设计师、程序员、网站美工、汇报人等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在情境模拟、循环和反复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任务的理解,提升操作与管理能力。 (4)现场调研 根据学习的需要我们安排学生分小组进入真实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或者邀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讲解分析,学生根据调研得出网站建设的目标,完成网站建设方案书,设计并制作网站,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素质。 (5)仿真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配有仿真实训室和创业实训室,实训室配以公司真实的经营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组成公司,以轮岗分流、小组间对抗等方式,获得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宝贵经验。每个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实现仿真训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均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6)作品展示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作品,激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任务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举办班上同学的作品展示,让班上同学相互欣赏、由企业兼职教师讨论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作品展示法,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加强了网站评估的能力。 2.教学手段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我们采用了校企联合授课、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组织教学和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开展教学。 (1)校企联合授课 课程实行“双课程组负责人”制,企业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担任课程开发的负责人。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并承担学习任务设计工作,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学习,学时比例达50%以上,课程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此外,由于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涉及到Photoshop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本课程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授课的形式组织教学,受到学生好评。 (2)举办专题讲座 教学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中的精彩案例,通过分享经验、带来新鲜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的了解和热爱。 (3)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 教学中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实践。同时,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1)完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任务单、实训教材、电子教案等。2)教材中配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理论及实务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3)辅助教学资源,包括与本课程有关的以音频、视频、文档等多种形式表现的教学辅助资料,如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特效技能操作的示范录像、电子商务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的近期考试信息等。4)课程剖析,包括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等。5)教学展示,包括主讲教师的相关资料、各界对课程评价、工学结合的项目作品等。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实地调研之后,利用网络辅助查找未了解的资料,完成资讯、计划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4)技能竞赛 将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纳入素质拓展平台,以赛促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举办主题网站设计等比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熟练度的操作,另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中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很多课程都在提倡或是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但不同的课程都具有各自的课程特色,同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具体实施手段,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例如: 1.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 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对课程改革成果的冲击是巨大的和显著的。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讲,与企业共同编订的校本教材,加上配套使用的任务单,是针对学校现状、学生实际情况编订出来的,因此工作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通过任务单来引导工作过程,配合校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 2.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相互配合使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进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小组学习讨论法的缺点便是不能完全做到点对点交流,个别人容易产生怠倦的情绪,甚至有人“滥竽充数”。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笔者发现,课程因为需要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大量的代码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许多学生在课程中容易产生眼酸、眼疲劳等情况,加之程序代码枯燥无味、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另外小组长个人工作压力大,很难督促全组人员的学习进度,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单纯的小组学习讨论法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全班的学习进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让每位同学都在另一个小组寻找一位搭档,两人相互共同学习和检查。学习过程中,每个小任务在指定的时间内,先由自已独立思考和完成,然后搭档双方都交换位置,由搭档来检查对方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纠错,这种方法一方面学生让起立活动了筋骨,另一方面由他人的视角来检查问题往往更加能够一针见血,效果加倍。同时,一对一的搭档学习即保证了学习质量,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外,这种搭档学习方法能够减轻小组长的工作压力,不论是学习、检查和评价,两人的双向交流都是及时的、认真的和有成效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是卓有成效的。 3.合理的设计知识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知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任务中,每个情境都设计了对应的小任务,每次任务在检查和评价之后,由教师或是小组长带领同学先进行本次任务的知识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进行本次任务的感受总结,例如任务中是因为粗心打错字符而导致程序调试失败等原因,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在本次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每次任务都进行相应的知识归纳和总结,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做了系统化整理,并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四、结语 笔者经过这几年不断累积教学经验,已经完成了校本教材和配套任务单的编订,并且逐步摸索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意识到,教师课堂气氛的驾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并且自身诙谐风趣,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气氛。因此,除了寻找更加适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也需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加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 作者:郝静杨波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设计与制作 摘要:本文设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网站采用了目前流行的.net技术,在网站中引入了Web Services、XML等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技术,页面布局采用DIV+CSS,利用访问数据库。网站教学内容设置双语教学部分,并利用flash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际实验环境。该网站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难度较大。通过制作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可以帮助相对容易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的实现采用WEB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溶入到教学模式中去,从而使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抽象的和难以体会的概念等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加深和加快了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将网站应用于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求知欲,同时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增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 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教学部分、实验教学部分、典型例题及分析、综合在线测试、学习辅助资源、师生互动等。设计指导思想是改变传统上以“教”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 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的方式采用“知识点+实验+典型例题+学习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设计技术,建立起整机概念。 3 教学网站制作 教学网站制作工具采用Visual Studio .NET 2005,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实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除后台维护外各部分如下: 3.1 理论教学部分 学习网站不仅仅是需要给予一种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本教学网站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双语教学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双语教案,双语试题,双语视频及阅读材料。采用DIV+CSS以及母板页技术进行页面布局,界面设计上美观大方、层次清晰、重点集中、视点明确。 3.2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必须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内部运作的真实情况,本教学网站采用flash设计了虚拟实验室,对主要实验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及整机实验提供演示及交互操作功能。 3.3 典型例题及分析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这样对于灵活掌握以及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本教学网站采用flash设计了各个章节典型例题及解题分析。 3.4 综合在线测试 该模块实现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的一个考核,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测试系统分章节测试和总体测试,测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计算及综合设计,试卷中的题目按知识点分布,采用XML技术组织知识点。选择题自动判断答案对错、其它题型给出参考答案及分析。 3.5 学习辅助资源 教学网站上提供流媒体教学视频、资料下载、课程相关其它站点链接。 3.6 师生互动 该模块实行权限管理,用户注册登陆后,会看到的各种信息目录,通过点击查看进入,可以查看到具体的信息以及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回复此问题的内容。若问题指定某人答复,则只有该用户能看到并答复此问题。 4 主要实现技术 4.1 技术 完全基于模块和组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具有速度快、便于部署及应用升级、代码与内容分离、方便构建和使用WEB服务等优点。由于和.NET远程处理建立在.NET Framework 之上,因此可以使创建XML、Web Services变得更为容易。 4.2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它解决了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时传输问题,它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流媒体技术适合在相对低带宽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网络课程的实时播放和录播课程的传输,因此可以将流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实现对学科资源的制作、传播和管理。 4.3 Flash动画技术 Flash 是一种创作工具,它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使得设计者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出高品质的动画,通过Action和FS Command可以实现交互性,使Flash具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所生成的动画文件(.swf)一般占的字节数小,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下载,在打开网页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得以播放。 5 教学网站特色 5.1 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该网站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最新的网页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与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的结合实现动态交互、在线测试、虚拟实验室,从而使学生将抽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变得形象轻松;通过虚拟部件及整机实验,使得没有实验条件的个人也能获得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5.2 后台维护方便 该教学网站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后台维护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可对相关资源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从而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部分内容老化的现象。 6 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基于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AI教学网站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对于教学网站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搭建技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发展学生交流与处理、设计与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信息技术教育校本选修课程作为我校开发领域宽阔的选修系列特色课程之一,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拟就我校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的搭建谈谈具体做法。 1 课程提出背景与制作工具选择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站日益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网站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合作。 校本选修课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它以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把兴趣发展为特长,最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施展才华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其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观察、成果展示,作品与课堂表现相结合,课时充足、教学内容广、知识专业性强。基于以上几点,我们选用功能强大的Dreamweaver软件作为网站制作工具。它是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是第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发展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2 操作素材长期持续存储 学生经过初期的规划、设计,确定好自已喜欢的主题和风格后即进入后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一般情况下主题网站制作周期较长,内容具有持续性,每节课都有新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增加,还要保证网站中样式和元素文件合理的路径。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交作业给老师保存,然后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上传下载,让学生自己保存。相信广大教师都曾面临着学生素材持续更新存放的问题。以上的做法或多或少会出现操作时间过长、步骤繁琐、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方便可行的解决方案:架设FTP服务器与DW站点功能结合。 FTP服务器(File Transfer Protocol Server)是在互联网上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的计算机,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传(下载)文件。即学生每次操作后素材存放于FTP服务器中,给每个学生设定帐号与密码,利用FTP权限保护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笔者采用Serv―U是作为FTP服务器端软件,简单易操作。用FTP服务器存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用B/S方式下载与上传(单线程),这种方式并不能体现出网站素材文件存储的优越性,碰到大容量文件时,速度慢、易断线,下载上传易出错。DW的自带站点功能有效地与FTP服务器相结合,它具有多线程FTP传输方式,节省上传大型文件或多文件的时间,能更快速高效地上传下载网站文件,缩短制作时间。DW提供的站点管理功能,以树型结构来展示网站的内容分布,从而实现了对站点布局及细节内容的展示及修改,实现本地站点文件与远程FTP服务器中的文件内容同步更新,传统Frontpage工具软件无此功能。 第一种模式是本地站点与FTP服务器对接。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新建站点”;②输入站点名称(名称每次可以不唯一);③使用服务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填写;④选择“编辑我的计算机上的本地副本,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设置本地文件夹作为网站位置;⑤连到远程服务器,选择FTP方式,输入FTP地址:10.127.192.200;输入FTP用户名与密码;⑥单击“测试连接”按钮,能弹出“已成功连接到您的服务器”对话框,即代表DW软件与FTP服务器连接成功;⑦后面操作按默认值即可。至此本地站点新建成功,在DW界面右侧的文件窗口中(见图1),单击向下箭头即从FTP服务器中获取本帐户所有内容并下载至本地站点,文件出现在本地站点中所设的位置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在本地完成上节课网站制作内容,可在本地及时增添素材信息,调试网站;当本节课制作任务完成后,只需单击向上蓝色箭头即将本地站点中的所有文件信息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稍等片刻,学生所做的网站内容自动备份至FTP服务器,学生无需担心信息的丢失和保存。 第二种模式是直接远程修改网站文件: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管理站点”;②点“新建”按钮,选择“FTP与RDS服务器”子菜单;③输入FTP主机:10.127.195.200,主机目录不要填写;输入登陆(FTP帐号),密码(FTP密码);④单击“测试”按钮,能弹出连接成功对话框即可(见图2);⑤单击确定,再单击完成。此时DW右侧文件区域出现的内容即为FTP服务器中的内容(见图3),若要修改某个页面,双击打开,然后直接保存。整个修改过程全在FTP服务器中存取,非常方便。若有大批量文件修改,建议采用模式一,占用服务器资源少。 以上两种模式均能解决网站文件结构一致性、完整性等问题,根据制作任务不同选择相应模式,学生只需在DW软件中设置好站点信息就可以连续制作网站。 3 网站信息浏览与作品的评价 考虑到网站制作的通用性、互动性,单纯静态单个页面已经落伍,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ASP可以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读写,此时网站的调试浏览必须在IIS(互联网信息服务器)环境下进行,若让每个学生独立安装IIS并配置,技术难度较大。笔者的解决方案是在FTP服务器上安装IIS,设置一个虚拟目录,将学生素材存放文件的上级目录设置为虚拟目录就可以解决此问题,文件存储与信息浏览一一对应起来(见图4、图5),此时学生网站调试的地址如1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1/,2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2……因此,作品的展示就显得非常简单快捷,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开展自评与互评。 有了以上环境,作品成果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学校科技节、班级主题网站比赛、研究性学习等。举办小组展示会,组织全班作品展示,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无需搭建繁琐网站平台,直接在校园网上演示他们制作的网站作品,汇报小组各成员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设计和制作网站时使用新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充分享受成功制作作品的快乐。 笔者采用以上策略很好地完成了《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素材文件持续存储及动态网页浏览环境的创建工作,解决了《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环境搭建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上述办法制作网站,有利于教师腾出时间钻研教学业务,也更能激发学生制作出富有特色的网站作品。 网站设计与制作论文:浅谈中职学校《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摘 要: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文将针对动态网页制作课程的特点,从动态网页的开发技术的选择以及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动态网站;教学 中职学生渴望开发网站,但大多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且容易放弃。动网制作既讲理论又重实践,既有概念理解,又有程序设计和应用操作方面的内容。因此一方面是抽象的网站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是基础薄弱、不善思考的中职学生,如何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以下是笔者关于中职动态网页制作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 一、动态网站技术的选取――phpStudy++MySQL+Dre-amweaver 教学中选取PHP+MySQL+Dreamweave的经典组合方式,推荐使用PHP调试环境的程序集成包phpStudy,它集成了最新的Apache+PHP+MySQL+phpMyAdmin+ZendOptimizer,一次性安装,无须配置。同时phpMyAdmin可以通过Web接口简易管理MySQL数据库,学生通过浏览器的图形界面就能对MySQL数据库进行操作。 二、课程内容以综合项目和分任务的方式开展 《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综合项目设计形式,以项目或分任务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将《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分解为一个大项目和若干个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最后完成较为完整的综合网站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使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轻松入门 讲解动态网站时,学生没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概念,会把“动态”网页理解为有动态的文字或图片。教学时可做两个简单的网站进行比较。如分别做一个静态的和动态的学生学籍管理网站:网站1是静态的,只有一个“学生成绩”页面;网站2是动态的,其中包括具有“学生成绩”栏目的学生成绩详情页面、成绩的后台添加、删除和修改页面和一个简单数据库。老师浏览这两个网站,演示对学生成绩条目进行增、删、改、查的方法。同时具体讲解它们的运行机制和网站后期管理中的优缺点。 通过比较教学法讲解概念,便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理解透彻,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使用视觉冲击教学法,加强学生记忆 将重点简明扼要地写在黑板上,加强学生记忆。如动网的制作流程比较固定,“创建数据库―建站点―制网页―连接数据库―绑定记录集―服务器行为”,学生每节课都看到黑板顶部的字,不知不觉就会记住这样的流程,在实践中也会有条不紊的操作。 (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 在讲解数据库字符集和网页字符集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演示用户名是英文和中文两种状态下,网页可否正常登录。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数据库中的记录是中文,数据库连接,记录集绑定都正确,但测试结果不对?引导学生切换到Dreamweaver代码视图,找到部分“charset=utf-8”,再解释字符集的概念,教会学生可将字符集代码改为“charset=gb2312”,测试正确。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会使学生在整个讲解过程中都处于强烈的问题情境中,他们也就会展开充分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会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因此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有的放矢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老师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首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 如注册新用户,用户登录,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先浏览一个在线注册邮箱网站,并且重点演示注册和登录部分,浏览之后学生在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个强烈的欲望: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系统。接着,老师再按步骤、分任务完成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并且重点讲解本网站中的一个关键任务:数据库的连接。讲解数据库的连接任务在整个用户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五)“理论――实践――反思――理论――实践”循环往复教学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动网中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必须反复讲解,反复实践,来加强记忆和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讲解阶段变量及语句,应该采用循环往复教学法,反复讲解和操作使学生消化、接受。 (六)项目教学法,阶段性成果加强自信心 在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将大的综合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比如:将用户管理系统分解为登录注销、注册、资料修改和密码查询四个模块,再详细分解为更小的项目。如将用户注册模块分成四个小任务:1.制作注册页面―熟练使用表单制作页面并实现验证表单;2.实现注册页面填写信息录入数据库―绑定记录集,添加服务器行为“插入记录”;3.用户名不能重复―用户名验证,检查新用户名操作;4.注册成功与失败页面制作―实现正确跳转。 四、结束语 总之,这门课程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也可对某些章节内容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追逐的目标。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提高教学效率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在六年级这个特殊的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和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提高语文成绩。要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桥梁和交际工具,更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素质的标准之一。学生如果能学好语文,则能为其他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且在六年级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于即将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对应对升学考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成效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笔者将针对六年级语文教学,浅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主要因为在教学方法上缺乏适当优化,于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策略性的优化措施: 一、情境教学,改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就是阅读与写作,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无法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将难以提升。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最难突破的就是实现学生对文章更深层的理解c中心思想的拿捏,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层内容的理解。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情境教学法,设置与文章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角,以更直观的视角来经历文中的情景,从而引起共鸣,实现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引进图片、视频等素材,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背影》时,营造出一个伤感离别的氛围,仿佛文中的老父亲送别的正是自己,离愁别恨一触即发,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师生互动,实现共同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有主导作用,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二者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久而久之,在这样紧张压迫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最终无法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自然是难上加难。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如一潭死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通过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互动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需求,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习的需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尊老爱幼、节约环保、助人为乐等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学生熟知的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自然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与教师情感的交流,为往后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与他们希望掌握的能力,在之后的教学中实现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三、创新教学,丰富授课形式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很难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授课形式的创新。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中一直体验着同样的教学模式,而随着心性逐渐成熟,对于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常年不变的课堂形式。所以就这个特殊的阶段而言,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丰富的授课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不再单纯地把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地方。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学成效相当有限,学生能学到的实际技能也是少之又少。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一定的主题,进行主题研究式教学,让学生针对课题划分小组,自行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与严密的语文逻辑思维,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多元的,只要仔细研究,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总而言之,六年级作为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阶段,语文又是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的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重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摘 要:小学六年级阶段总体处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六年级的知识与初中知识接轨,也是异常关键的阶段。而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重要复习时期,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涯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时期,语文学科的过渡需要怎样进行,是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小学时代学生W习语文的思维;第二部分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则探讨教师对学生掌握国学知识的敦促。 关键词:转变思维;阅读;国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将要面临的是学科的区分细分以及课程的增加。而且学生在进入初中这个新的学习阶段后,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扰,其中非常普遍的一点就是,如何顺利地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从学生已经学习了至少六年的语文这一学科来看,小学和初中就有很大不同,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精力去适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产生的迷茫、迷思以及对学科的诉求。学校一般都会组织教师对新生进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都会为学生讲解小学和初中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区别,但是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指导和教育。实际上,各科老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及早教育学生转变思维,尤其是语文。小学和初中语文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量的增加以及阅读深度的加深,在小学,每一课的文章都比较简短易懂,生僻字非常少,每天的任务量也不多。但是在初中阶段,首先文章会变得比较难,选取的一般都是我国著名作家写的文章,很有深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生僻字、词的写法和意思,还要真正地去理解文章,读懂作者写文章时的感情,品读作者所用的字词、修饰等,甚至还要写读后感等。以上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去理解文章背后的感情、目的等,绝不仅仅是学习字词,字词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内容。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维,不要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朗读、背诵、认字阶段,还要学会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推测文章的言外之意等。如果思维不转变,那么学生将难以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教会学生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学习语文的思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理解为主”的特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字词、造句甚至修辞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读书或者读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与理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书籍或文章中,作者都会借助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这种心理描写也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有些内容通过直接说并不能够表达清楚,但是通过心理刻画,通过阅读作者或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种描写,学生见得多了,自然会领会其中的奥秘,在日后若再看到类似的文章,立刻就能判断出文章的大体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也会加快学生做题的速度,从而在考试中为写作文预留出更加充分的时间。 三、注重学生平时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国学知识是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学习语文、历史等知识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涉猎,除去其中的解题技巧等内容以外,大部分都是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举例来说,最明显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中华美德的浓缩,如孟母三迁、完璧归赵、远交近攻等。也正是这些国学知识的熏陶,使得每个学生都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因此,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敦促学生平日里多积累国学知识,可以是历史小故事,亦可以是上文提及到的成语,还可以是古诗文等,要尽量做到每日积累,每日有所收获,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外在气质都会同步提高。而且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或中考中也有很多对于成语、病句的考查,学生日常积累的多,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厚积薄发。 总之,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充分注意,也应该时刻做好应对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只有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引领学生适应并学好初中语文。此外,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平常多进行阅读,注重理解文章的含义。最后,还要敦促学生平常多多积累国学知识,多掌握基本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为初三复习的时候减轻任务量,同时也是对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一举两得。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摘 要:小学六年级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各门课程都已经进入了比较紧张的复习阶段,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语文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如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而是建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才能看到实际成效。主要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来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理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第二部分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三部分为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文章,提出看法。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在整个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或计划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然而,真正制定好一个科学的学习策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语文学科前沿有足够的了解,但往往制订的复习计划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老师也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都是从对以往学生复习的规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有相当高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学生为之跟随并实施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届的学生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结合。学过高中思想政治的人都明白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尽管很基础,但却应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教过很多届学生的教师都会对一届届学生的某个方面有共同的感觉,比如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是大部分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规律。然而,出现叛逆现象的学生有的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却比较平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届学生的共性,还要认识到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大数法则与定性分析。这一点是对上一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历年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统计大量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获得某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制定复习策略提供依据与指导。掌握以上原则将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或复习计划。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等的考查。因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文已经提及,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想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去积累。因为语文知识涵盖的面非常广,除去对基本字词的要求以外,阅读理解中还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知识。此外,语文的阅读理解中,技巧性、模板性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多,所以平时不积累,只靠考试的时候突击,是无法涵盖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所以不积累就不可能学好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天为学生制定硬性的目标,坚持每天积累,长此以往,W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而且这可以直接反映在语文成绩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考查,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这样看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基础,这在小学阅读理解比较少的阶段还不太明显,但到了初中就可以初现成效。 三、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阅读能力呢?我们暂且不考虑语文成绩,先从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入手。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那么对于这种交换应该有怎样的把握、把握到什么尺度、如何交换等问题,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那么联想一下,这在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再进一步,这种能力从哪里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语文阅读。经过语文阅读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构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方才可以继续开发并深化其他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对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得比较少,但是这种能力是应该兼顾培养的,早培养,早练习,早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仍旧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清语文学习的特点,并依据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年级语文论文: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摘 要: 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并善于表达,六年级语文的阅读量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语文表达和写作上时常产生很多困惑。作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与写作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量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同时写作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尽管读了不少好文章,但写不出好作文,归根结底是没有用心读,也就无法理解和领会,再就是没有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两者相互脱节。鉴于此,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活动,并巧妙地加以指导,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消化,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培养阅读兴趣,鼓励读中悟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有了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中大多只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时,我让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用心回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美丽景色、丰富物产等,之后鼓励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乡民居特色的认识,或说说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激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之情,下一步就是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写作能力。首先我让学生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接下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使其对课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试着自己写相关的文章。果不其然,学生在当堂写作训练中写出的文章很是吸引人,风格迥异且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许多学生都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读说为基础,以写促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作文训练应该以说读为基础,让学生先说后写,对训练其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开口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或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记录下来,这便是一篇好的短文。同时,教师还应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动口说并动笔练,使其在反复训练和运用中逐步克服写作中的各种困难,自如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中。六年级的写作练习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要求有序、有物,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先说、先写然后再读。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我在教授本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而后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写作训练,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在之后的自主阅读中,学生都能加入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还有学生提出自己对“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的理解。如一位学生说道:“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虽然一生中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以写促阅读时,无论是片段还是篇章的练习,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无所谓其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才是写作时思想情感的载体。 三、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不是一两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反复读写,重复交替训练,才能在逐渐强化和内化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一是要注重摘抄和积累,要求学生整理并背诵读到的优美词语和句段,把读到的好词、好句都拿来为我所用。二是进行仿写训练,小学生都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好的文章之后对其加以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在领会其写作风格和精神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 如我校六年级上学期提倡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当时学生写得各式各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作为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读书笔记一则》,之后学生对如何写读书笔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写读书笔记兴趣倍增。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关于写作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有选择地“拿来”,进而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途径。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还要着重突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中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境和景象中感受语言规律,揣摩情感内涵,习得表达技巧,提升读写质量,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得到同步培养和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探析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阅读,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六年级的语文学习就已经开始涉及比较复杂的阅读理解,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对于经常接触比较简单的记叙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时也缺少经验,需要不断练习。练习是一方面,阅读理解的技巧性内容则是另外一个方面。主要围绕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技巧、方法指导。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精读与略读结合;第三部分为阅读重在理解。最后为结论部分,引出作者观点并总结全文。 关键词:读文章;精读略读;重在理解 一、“读”文章的重要性 想要做好阅读理解,就要明白阅读究竟是什么,究竟考查的是什么。首先,阅读是什么?小学阶段做的阅读大多数是中外名家在早些年或者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而这些名家们往往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对生活或时局所产生的看法或感慨。因此,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带入的概念。所谓“带入”就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并且将作者的生平、生活背景带入到阅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故乡》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读那将无法体会作者真正想要抒发的感情,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大家,他的一些作品本身对读者就有一定的要求。强烈的感情往往需要读者去领会,这种领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这一类题型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领悟能力,在课本或考试卷中呈现出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与领悟,而到了社会上,所表现出的就是领会他人言语意图的能力,这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休戚相关。对于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切实地去培养这种能力,则需要在读的过程中认真地读,而且带着培养领悟能力的目的去读,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才会有提高。所以,“读”是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 二、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也是理解与感悟文章最好的方法。精读顾名思义,就是指精确、精细地阅读。这样阅读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文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而且通过反复精读,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悟。而泛读则是指泛泛地读,也就是所说的一目十行,目的主要在于阅读的速度,不去过分关注文章字词的含义或理解,而是注重弄明白文章的意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不同的文章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就可以用泛读或者略读,而在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或诗歌乐曲的时候则需要精读,尤其是对于诗歌作品的理解,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字的含义及其对于总体的作用。有时对于某些文章还需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比如,夹叙夹议类文章,叙述的部分就可以泛读,而议论的部分则需要精读等。总之,以上两种方法应该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样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时间上的轻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理解,对学生语文的总体学习也非常有益。 三、阅读重在理解 阅读理解的一个前提是要会阅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但是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理解。理解本身是一种能力,在社会性话语流中,其实大多数对话都是杂乱无章的,但是人们互相之间却能够明白对方的话,这不仅要依靠理解能力,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之间形成的语言习惯,以至于时不时出现的新词汇都会被人们轻易地理解并记住。那么作为中国人,每天都身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很自然地理解各种语境中的话语,那么为什么还需要锻炼这种理解能力?原因恰恰在于理解实际上分为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自己认为自己理解。这是最初的层次,大多数人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匆匆看了一眼的人也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则是管中窥豹。第二个层次,知道自己还尚未理解。在读完文章之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但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理解上的欠缺,所以会通过反复的阅读来加深理解,或者理解尚未理解的内容,从而来达到第三个层次,即忽略理解的主题,转而关注作者的理解。也就是说,不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而是将自己看作作者,将作者的身世、变故加在自己身上,从而去发现自己的感受,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他人的理解。诚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没有过多的人生经历,思想层次也仍需提高,所以要想达到第三个层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还要有正确的感觉。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训练这一方面,需要注意上述所讲的几点内容。首先,要认真地读,仔细地看,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其次,还要学会阅读的具体方法,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两种――精读与泛读,学生勤加练习,多多感受并总结经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作者的理解,方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与提升。 六年级语文论文: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以使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应用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就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阅读 教学 1 引言 阅读技能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根基。作为一种基础技能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它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技能和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结合湘教版教材,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授课方式过于传统单一,课堂氛围略过沉闷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偏向于生动多姿的授课方式。但是从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基本上离不开粉笔、黑板、课本,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经常出现老师提问,而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 2.2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是处于核心位置,着重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勤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授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几乎很少关注讲台底下坐着的学生是不是想听,是不是爱听。与此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个问题,语文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经常都是两三节课连着上,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辛苦,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得昏昏欲睡,影响了授课质量,是学生阅读技能提高的一大障碍。 2.3思维被局限在教材的框框条条之中 和其他语文教学相对比,阅读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非通过死记硬背让学生把文本记住,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本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可作为引导的载体。但是在许多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授课教师以教材的文本为授课内容,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对于比较有教学意义的文本则让学生们大段篇幅地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少了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开拓和创新。 3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分析 3.1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推动教材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阅读教学务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能力、知识等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再次,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并有效地辅导学生。第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观念。 3.2阅读量积累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利用能力,背诵、抄写等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练习过程,应该给学生相当的自主权,因为课本文章较少,所以需要大量课外读物补充,学生因个体差异原因对阅读有着不同喜好和习惯,所以不能强行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类型的文章。另外,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的阅读量转化为写作能力,如可以根据学生近期阅读的内容随机设计一些相关题目,或者在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尝试借用相关句型和写法,如排比句等。 3.3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恰到好处地作了小结。这既是教学任务的延续,又是思想教育的渗透,而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也是可见一斑。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明白了从小应该守时、讲究礼仪;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第四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第五个问题,学生懂得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六个问题,学生懂得了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又是学生真真实实的收获。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无非是到总结全文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样灌输式的思想教育真的有用吗? 3.4真诚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大声的呵斥和严厉的批语,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激励和赏识。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他们“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确,教师真诚的一句评价也许会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不乏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有时听起来,自己也觉得少了点真诚。 3.6 和谐氛围,学生学得愉快 在阅读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的问题就像是一块块强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真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真实地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关注、被尊重、被赞赏。毫无疑问地说,他们是快乐的,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想想平时学生的学习,他们学得开心吗? 3.7阅读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关注文章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精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3.7.1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阅读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安排阅读训练,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快速默读理解大意的能力。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所以更适合训练思维。学生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并在默读后有一个大概感受,才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才能增强阅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组织相应的讨论活动。 3.7.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考感情 阅读的下一阶段就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感想。这一阶段不但需要教师解惑,还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文情节中,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联系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出课文与实际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加深阅读体会。第二是读后感写作,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不要求深刻,但一定是自己独到的感想,这样一方面加深文章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结束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舍弃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并感同身受,将学生的“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迈向更高的台阶。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良好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语言思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指出,于小学语文尤其是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或渗透美育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的兴趣,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其语言审美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美育”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美育;渗透;途径 美育,也可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将美育教育合理渗透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感知美的存在,且还可培养其审美观念,获取美的体验,意义重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突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均为经过精简、锤炼而来,富含深厚的寓意与情感,可充分体现文章美感。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课堂文章阅读,使其辨明和感受作者内心感情,以突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朗读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要求班级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使其初步掌握文章中作者所用的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重新、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桂林山水的“和谐美”。本文课文始于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进行自然风光的描写,如比喻、排比、对比以及顶真等,充分凸显了桂林漓江水“清”、“绿”、“静”与桂林山“秀”、“险”、“奇”的特点,语言精练,富含美感。且文章结尾自然过渡至桂林山水共同构成的“画卷”,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通过反复朗读美的语言文字,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其对“桂林山书”的喜爱之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知美和欣赏美之外,还需有目的性地引导其对客观美好的事物做出自我审美判断。故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发散思维,鼓励其自主创造,以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春》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需结合学生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审美创造,如指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将其表现出来的,同时要求学生依据作者的文章写作特点,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自行创作一篇以“春”为主题的作文,并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通过此种由“模仿”至“自主美学创作”的课堂教学,逐渐增添美育教学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审美创造能力。或者,教师也可自发地带领学生进行春游或夏令营活动,使其通过参与实践观察活动,增强其美学知识认知。 三、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现阶段,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多种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尤为明显。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四个不同季节大海的景色,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班级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字、视频或音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及其自然风光,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不同元素的搭配活动,如浪涛拍岸的海(风景图片)、欢快的音乐(音频文件)、温柔宁静的海(风景图片)、激昂或舒缓的音乐(音频文件)等,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和搭配,并要求其配合不同的“海的图片”与“音乐节奏”开展课堂朗读表演活动,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充分体会和获取美的感受,提高美育教学效果。 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和渗透美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以突出语文教学的朗读美,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教学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要重视课堂师生互动;第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向中学学习生活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阅读积累,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既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复习,还要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级段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取得进步。 1、通过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二、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进行互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共同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收获快乐。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然后寻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点。所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总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认知研究、认真对待六年级语文教学。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 【摘要】小学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孩子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拟运用活动因素分析法对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从中得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揭示影响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以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活动因素的分析法,深入分析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分析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鉴别,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一、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教师在分析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的因素时,在围绕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的问题时一直存在争论。教学活动因素分析法则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结构的特点,采用斜交旋转分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立教授也认为,事实上,社会中完全独立的集团因素是不存在的,社会集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所以,为了使活动因素分析的合情合理,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自然模式是较合理的。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取实践模拟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用抽样法抽取公共因素,得出科学合理的初始因素的矩阵,在对初始因素的矩阵进行斜交处理,得出旋转式的因素矩阵。根据资料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相应的矩阵,结合矩阵的分布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被测验学生之间有很大程度的正相关,这表明完成这些分测验有共同的能力因素,这些学生的能力因素对于产生相关系数的产生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同时,我们采用雅可比法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然后对贡献率,如果超过75%,则可以确定从相关矩阵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涉及到词义的理解、词语语法的理解、病句错句的理解、文言文的理解等多种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部分。所以我们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即在于此。然而我们上面所揭示的只是停留在数学意义上,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心理学意义上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影响因素的鉴别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因素分析在分析出结构因素之后,由教学研究者根据自身测验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该因素,并揭示学生的心理实质,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由此必然导致结论的差异性。 活动因素分析法指出,学生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对个体的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调节学生内心活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编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测试,然后研究者对完成的作业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揭示学生的心理机制,从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实质进行分析鉴别的基本做法,研究者称为活动鉴别法。此外,作为补充性的方法,可以用鉴别性插入法对相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心理意义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很难直接依据对某一特定因素的测验去解释该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影响并调节着在记忆中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从而对信息进行解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测验分析,然后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方法进行阅读广度的测验,以此来测试学生,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主要从阅读方式、阅读情志两个方面构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增加了两点要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内容要上由课本扩展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内容要先借助课本用普通话做正确的、有感情地学习。此外,训练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不仅尊重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也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培养快速略读方面,2001年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初步掌握快速略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如何略读,如何根据文章的首尾句,粗知文章的大意,要求从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挑战。 关于阅读情志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的质量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明确这些,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让各学段紧密的衔接,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习畅通无阻,也才使学生阅读能力由课内转到课外,才能带动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也这是语文教学的正真意义。 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其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别以及分析阅读结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探索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均衡阅读设计的梯度 新课标强调:“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阅读的差异化设计,比如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①“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②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③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差生。当差生答对时,要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人的生命价值得到表现,就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生命力量得到尊重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读。该模式认为,感受胜于理解,多读,就是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过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对先生的内心的理解需要学生走近那个时代,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先生内心的悲怆与希望。 四、强化阅读中的读写整合 优化阅读效果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组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论文: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从情境教学、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于六年级你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六年级;有效性 语文学科是我们小学教学学科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有利工具。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各种知识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语文学习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对于学生的小升初考试和全面的发展都起着推动力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下最需要着重突破的关键点。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六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是以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抽象的词汇和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以一种较直观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讲解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用故事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的把人物角色带进自己的思想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和个性,观看的同学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文章的具体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互,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较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上来,积极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多种情境方式的开展来活跃课堂氛围,又例如在阅读课文之前创设一些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回答上来。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追寻问题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解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解读问题、快速搜索问题、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堂互动性,以学生为本 课堂的互动性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带动课堂教学的节奏,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同时,课堂活动的互动,也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互相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尽量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发现答案。这样一来,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加强了,使得学生高效率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应该是相互平等的,学生不是分数的奴隶,不是考试的机器,教师更不能通过考试和分数来消除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机械的“教授式”的教学,学生一味的接受,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利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能力上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如何找到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佳办法和途径,教师的作用不能一味的扩大,不能把教师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上来。以学生为主,针对学生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要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不习惯去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适当的要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做到独立自主,不依赖于教师,获得真正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甚至是其他知识的汲取奠定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强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例如普及很广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自己事先准备的影音信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即将要讲解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录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自己的小组,还可以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让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员都积极的协同合作,积极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更应该将它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是语文六年级的教学,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体会 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仍然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有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能够帮助改善教学成果的四点体会。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理清思路。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都提出挑战,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抓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人格和心理即将独立和完善,教师的尊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会更受学生们欢迎。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的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对知识的积累和整理的习惯。新课标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嬉戏、消闲式学习,“蜻蜓点水”永远难识“庐山真面目”。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要的是语言材料2.还应该积累语言运用的动态范例,包括语言运用中的典范用例、错误用例和文句修改案例(如关于字句推敲、诗文锤炼的故事轶闻)3、在语文学习中,还需要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4、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梳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已成为当前教师亟待关注的话题。加强对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每篇课文都有所变化,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创意,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新鲜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六年级语文论文:谈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个有成功,人人有成就。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呢?本文以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通过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注重转变学习差生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得到均衡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任教六年级语文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就会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学好语文呢?我认为还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如:我要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就是利用学生最盼望、最喜欢的生活例子――大年夜作为开场白,逐步导出“在大年夜卖火柴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再根据自己幸福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相比,说出自己对小女孩的初步感情――同情、可怜、难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呢?她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她呢?她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又冷又饿?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那么多的不同问题不明白,那么他们就会急切地想到课文中阅读、了解,心思就全放在课堂上了。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这是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当学生碰到令自己感到兴趣、难解释的问题时,也会受到刺激,使思维活跃起来。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解读》曾这样论述过理想的课堂教学:“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立志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转变学习差生和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优、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有些个好学习,有些个好活动,因此学习有好差。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同样道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有差。他在这方面是差,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好,所以我们作为教师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习差生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这们才是把学习的差生的学生转变为学习的好生。特别要体现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A、“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B、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C、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软骨头”抛给学习差生,让学习的差生一口就能把它啃掉。当学习差生答对时,我总是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让他高兴、愉悦。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教学不就均衡发展了吗? 学习的好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为什么呢?其一是说,学习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是最好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其二是说人是在变化的,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有意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多次运用了想象手法,这样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让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回答。有的可能答不出来。因为最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最好,但是给了好生一个挑战,也是不断锻炼好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更好。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有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一加一等于几”要留给学习差生做,“一加一等于几怎么算”留给中等生做,“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留给学习好生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培养全体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在课堂中我利用学生学习的好与差搭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部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讨论方式。一般在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中等生再说,优生最后概括总结,达到人人参与,均衡发展。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习目标上,我要求学习差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就是100分了:①简单的字组词;②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③小女孩的最后命运是怎么样的?对学习中等生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正确写出五次擦火柴时想象到的情景;对学习好生则要求说出小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幻象?体现小女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九个人,选一名学习好生当组长,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让学习差生先说,学习中等生作补充,学习好生最后概括总结。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小女孩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②课文中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③每次幻想的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④小女孩的最后命运会怎样呢?⑤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第①和第②个问题让学习差生回答,第③和第④个问题让学习中等生回答,第5个问题让学习好生回答。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机会,个个都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去,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教学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平等教育、因材施教,如何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国家宏观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微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浅谈 摘 要:学生复习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才能使复习收到最佳效果。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和特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确保复习时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习品质;策略;基本功训练;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转化为技能。通过各项归类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梳理、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理清语文知识的脉络,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应有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复习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浮躁的心理。这时,教师要作出正确的疏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复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平等互动,与学生心贴心 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一个六年级语文老师,以各种严厉的手段管理自己的班级,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他望而生畏,那么他和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互动。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2)重视情感投资,唤起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2.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只能是勉强的学,谈不上有什么自己做主的信心。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满足,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并逐渐掌握学到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路子。六年级语文,更要给学生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突出重难点,讲究方法和策略 1.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 (1)写正确字 六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易出现错别字,就让他们立足第十二册语文教材,逐课听课,教师一一批改,重点指正;对不过关者进行第二次听写,由小组长负责。依次下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按时完成每课的听写,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正确听写本册的生字词为止。 (2)写整洁字 有些学生的字脏乱,别人无法辨认。改变这一现象,应把写字作为第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从平时的作业、笔记开始,并在班上举行写字比赛,选优秀的书写作为范例等方式。不因复习的紧张而放弃,对这一薄弱环节应加强训练。 2.强化背诵和默写 第十一册和十二册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的全文或片段,多数是名家名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因此,教师在教新课时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外,有必要对以前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 3.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作文又是小学高年级复习的重难点。如果把两者分开进行复习,两者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规律。 小学毕业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是复习的关键。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语文知识的素养,感受语文的“美”。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浅议如何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在企业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它对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资金监督管理、造价管理都着重大作用,因此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的重点改革方向。文章首先对电力工程预算作出基本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现有的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资金管理;量价分离法;工程造价管理 1 电力工程预算概述 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竞价招标时,电力工程预算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电力工程预算体系一旦存在缺陷,将会直接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前景。 电力工程的特点是具一定规模、成本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导致工程工作难度大,如果在各个环节上缺少科学系统的程序,没有系统的工程管理标准,企业的决策者将很难做好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电力工程预算体系,利用这套科学规范的体系来对工程项目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2 目前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缺陷 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依赖现有的预算编制系统,就不仅无法为企业的工程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无法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企业要想在项目管理中使投资管理变得主动,就必须认识到现行预算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 我国企业现有的预算编制系统是根据我国电力事业部门制定的制度、规定和方法来进行编制的。分析现有的预算编制体系不难看出,现有体系太过注重概预算而忽视轻资金的管理,预算体系无法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不能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从内容上看,虽然现有的这套标准体系在内容上非常的详细,把各种费用都罗列出来,但是费用的计算规则却较为复杂,另外由于编制人员没有对国家颁发的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调整,使编制出的体系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造成费用预算不合理,容易出现缺漏和重复计算的现象。从方法上看,企业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纳入资金管理这个内容,仅仅根据设计阶段的估算、预算、概算来编制预算书,编制环节本本主义盛行。仔细分析这一方法,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造价计定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先估算后预算的手法,因此没有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即计定合理、提前预控。 2.2 企业缺少对资金管理监督的体系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是由编制人员编制完成后上交有关审批部门,编制人员只需要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就无需对编制体系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进行考核,因此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缺少有效的约束体系和控制作用。在编制完预算文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是无法准确地预算出费用是否超过预算的,只有项目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得到验证,工程造价超过预算问题也难以得到补救。另一个方面,企业预算体系与财务会计专业在投资成本上没有形成统一,造成财务会计无法对成本费用起到监督控制的 作用。 3 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方法 3.1 利用量价分离法来进行电力工程预算 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企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工程造价,因为工程造价是一个整体,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量”和“价”,所谓“量”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付出劳动的总和;“价”指的是工程项目中每项消耗物的价格,其包含工人劳动价、材料机械台班价等。我们所说的量价分离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的“量”是相对不变而价是有波动变化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颁发的统一标准来执行,确定消耗定额,选用合理的工程费用计算方法。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就只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量”来进行项目施工,这样就能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了。 所以,要想保证电力安装项目的成本费用预算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之内,就应该控制预算施工阶段的每项消耗单价和实际结算单价基本持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出现工程预算超标的现象。编制人员事先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应用合理的工程计算方法和消耗定额计算的消耗总量,按照当地市场物价 情况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费用。 3.2 把握预算数和结算数的误差幅度 结合电力工程建设安装工程成本投资的计算方法,不难发现要想精确地预算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关键环节就是对当地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实际价格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在安装项目中每个工人的施工时间和材料机械台班总数通常是不变的;另一方面,企业在日常经营运转所需的各种费用(直接费、间接费),以及企业经营利润和税金全部是以基本直接费为基础的,由于税率和费率都是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因此也是相对不变的,这些方面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会受市场变化影响的。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尤其是某些规模大、工期长的大型工程电力项目来说,利用当前的预算手段无法对跨度过久的工程项目做出最佳预算,因此现行的预算方法已经逐渐地与时代脱轨,跟不上市场变化。因此关键环节就是对当地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实际价格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地预算出工程项目的费用,才能保证工程预算数和实际结算数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内。 在新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点改革对象,而基于量价分离方法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完善电力工程预算,一般来说,就是利用实物法来辅助施工图预算工作。编制人员事先对市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成本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做出的施工图预算就能使当地实际水平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单价预算与当地市场价格有太大的偏差,从而保证电力项目中的各项不必要的预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降低工程预算费用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必须对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熟练地应用各种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完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让企业的工程预算更加全面规范。 对于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而言,在实际编制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 (1)人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做到对施工进度心中有数,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工程知识,时刻关注与该领域有关的知识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对于企业而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情况,还要仔细地套用定额,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避免给社会造成坏的影响。另一方面,预算也具有预测企业投资是否合理的作用,因此工程预算编制直接决定预算的这一功能是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编制人员必须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材料价格进行调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劳动效率,以及把握好企业的每项工程投资成本,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4 结语 电力工程具有规模大、成本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配置相对应的人才,包括技术、管理、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工作;还应组建一批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来管理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预期目标,使企业的经营能力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张秀砚(1962-),女,辽宁抚顺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影响 电力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电力工程对于能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资金作为企业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整体进行部分细节工程的造价预算。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上,电力工程预算编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工程以及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有明显的影响。为确保电力企业工程能够更好的发展,应需要按照合理的工程预算编制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电力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电力工程的施工之前,根据不同的预算而实施的不同内容,参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数额、指标以及工程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一般来说,工程造价实际上分为四个阶段,即估算、概算、预算、决算。重要的部分并不是最后的工程造价阶段,而是在前期。因为施工图纸的拟定结束就意味所有的成本变成固化的状态,电力这项工程的利润可以被测算出来。比如,一个企业在做工程总承包时,对于工程的勘察部分、设计部分以及具体的施工部分都属于承包范围内。企业需要在意的重点就是在前期的估算和概算上,也就是工程的预算编制体系上。在估算和把控工程时,就需要掌握设计师的意图、工程双方的意图,将所有会涉及的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将会触及的各项工序的价格。此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工序的交底,单方造价的组成,然后在不断磨合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以电力工程的设计师为主导,但是作为对项目具体的单个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方法存在滞后性 社会时代都在不停发展,各种可以应用于工程上的体系不断出现,如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巧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改善。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相对的静置性,相较于时代的进步产生了滞后性。现有的电力工程编制上仍采用相对落后的计算方式,对于有可能存在的外在因素仍保留不确定性。因此,电力预算编制上仍然存在问题。 (二)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意识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管理上大多属于阶段性的管理,在结束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后就不再参与。对于电力工程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临时的紧急处理,与有计划、有规定的处理方法相比,这种临时的处理方案显然存在明显的劣势,对工程的效率整体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就在于预算编制缺乏全过程的参与意识。作为电力企业资金预算的重要人员,在经济支出上应有准确的管理意识。 (三)电力工程变更的随意性 在电力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事态并不会准确按照工程的设计进行开展。首先,项目本身会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而变更设计方案,从而加大预算成本。虽然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成本,但是施工时的复杂性以及多边性都会影响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文/黄雅妮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对电力工程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科学分析工程造价,并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预算拟定,从而减少因预算不足而发生浪费的情况。但是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对于预算方面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详细探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供参考。 三、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工程的现场情况 走进现场分析,要比分析图纸提供的数据准确。首先,在现场能够准确查看电力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再有效改良方案的实施性等方面,可以准确看到工程的位置、工程的难点以及工程的重点等问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要对施工现场获取准确的时事资料,以便面对突发问题时得不到有效改善,从而影响整体。 (二)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图 在设计图纸方面,第一时间分析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并分局具体的数据标注进行简单的资金计算。准确判断工程的规模性、类型以及性质,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在得不到精准的计算数据时,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协同作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客观分析价格因素,价差留有调整余地 从多个角度分析建筑的材料价格,考虑外在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因素,作出客观的价格预算。并且在预算的价格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材料市场的发展作出预判性的提升或降低,预留出足够的调整余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市场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编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数据的计算方式带来了新的局面。人在面对较多数据统计以及庞大的工作量时,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在计算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则能有效改善视觉疲劳。众所周知,计算机拥有稳定性以及标准的计算公式,不会因为本身的原因而产生数据误差。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计算预算资金。 (五)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一直都是企业应注重的地方,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上更是如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选择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人员时,安排最合适的人员,根据一个人拥有的基本素质、道德品质、技术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等方面进行选择。 四、结语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工程造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出于施工环节还是具体的设计关节,都需要工程预算对其进行全程的资金控制,在需要支出时提供工程的建筑动力,在不该支出时提供对企业本身的运转能力。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从管理方面、能力方面、素质方面进行综合选择,以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的准确率,减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作者:黄雅妮 单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摘要: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对于工作人员进行造价分析和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不仅可以缩短电力工程的工作周期,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造价中,由于受到预算编制的影响,使得工程造价存在误差,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已有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对策 电力工程在进行之前,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整体特点制定工程造价预算。如果工程预算制定的方式不科学,或者是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就会严重地影响到电力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造价需要考虑的环节众多,包括电力资源的开发、电力资源的输送以及电力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可见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不仅要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工作人员对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 1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联系 电力工程预算,顾名思义就是指落实整个电力工程具体程序时,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并且依照国家规定的造价定额等内容制定的工程建设费用标准。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预算主要表现在经济上。预算编制工作会涉及到资金投入的相关分配以及各类核算工作。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另外,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上看,预算编制还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稳定性。预算编制工作质量高,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则不然。可见,电力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电力工程预算中的问题 2.1预算方法的滞后性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新型的技术和工艺被不断应用。但是,由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往往存在着静态的特点,定额换算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造价预算的滞后性比较明显。另外,在实际的造价预算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代表性缺失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计算的精准度,造成严重的误差。 2.2电力工程预算缺乏系统性 从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预算工程的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出,多数的管理方法还处于相对比较低级的管理模式中。也就是说,很多管理人员的全局概念严重缺失。不仅如此,工程造价只是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前期特点进行预算,忽视了其他阶段的预算。有些预算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部性,严重地影响到电力工程造价的总体质量和效果。 2.3电力工程设计变更的随意性 对于一些电力工程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设定的工程计划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更情况。由于工程造价要在电力工程建设之前完成,一旦设计有变就需要重新进行预算编制。所以说,在调整工程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原有的工程造价和实际的造价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可见,电力工程设计本身存在的变更性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 2.4工程招标和设计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来说,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招标工作。但是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招标制度的贯彻程度不彻底,或者是严重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有些招标方案只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性,降低成本。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上存在着严重地缺陷问题。不仅如此,成本和所用材料虚报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工程造价直接受到影响。 3落实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 为了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明确,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力工程现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而且还需要不断研究科学的施工方式。其中,电力工程对于电力设备、测量仪器等方面的需求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另外,电力工程的施工环境,各种电力设备材料的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够提升工程造价制定的合理性。 3.2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设计方案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施工,避免工程造价有所增加的源头。在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a.设计图纸前必须要严格勘测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施工现场的地势、地质、地形条件以及对周围环境或农作物的影响都要考虑在设计的范围内;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施工的线路,尽量绕过风景区或低矮建筑物,为设计定位打好基础;c.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变电、电气和线路等专业的配合力度,防止设计出现遗漏或偏差;d.城市的电力工程建设应正确处理施工、排水、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3.3加强审核力度 前期做好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后续再进行严格的审核,综合分析研究各类经济指标,这样可以减少预算的失误,提高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促进电力工程的经营管理。实际上,审核的内容覆盖着整个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大到配套工程的主体线路部分的管道和线路、工程量、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采用的定额单价指标,小到通信设备、材料单价、运输费用等方面,都要经过一定的审核计算。其中审核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和经验审核法这四种,具体审核操作则正是依据这些方法,对已编制完成的电力工程概预算内容进行完整、合理地审查、核对,以杜绝虚假的编制数据,缩小概算与实际投资的误差,保证概预算编制质量水平,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 3.4提高概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征,其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相对来说,也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非常耐心、细心、严谨。首先,通过培训学习,熟练掌握概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不仅要熟悉施工的工艺流程,还需了解与电力工程相关的其他知识,日常多多进行业务交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更顺利开展概预算的编制业务;另外,还应加强编制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保障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 4结论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概预算的编制工作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电力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工作,从工程的设计管理、设计方案、审核力度和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工程概预算的准确率,确保概预算编制的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作者:孙志莹 单位: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论文 1 前言 预算管理在电力工程企业中是其财务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涵盖在整个电力企业工程每一个阶段的各项活动过程中,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对工程的预算编制与管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对实现电力企业的工程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相关完善措施进行分析。 2 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概念 电力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竞价招标过程中, 预算编制在当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力工程的预算体系如果有缺陷, 就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不良影响。 电力工程具有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及投资成本大等特点,所以其工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倘若在各个环节当中预算编制的程序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并且缺乏系统的管理标准,这样就会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将工程项目准备工作做好。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逐步完善其工程预算编制体系,并把这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应用到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当中, 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3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当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与实际脱离 在我国现有企业预编系统中, 大部分都是按照电力事业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来编制的, 对预算编制的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预算编制体系中,存在重视预算概算而轻视对资金管理的现象, 使得预算体系难以给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控;从其内容方面可以看出, 即使当前的预算编制体系内容非常详细,各种费用都能够详细的罗列出来,但是计算费用的规则却相对复杂,此外,一些编制人员对于国家所颁发的政策没有进行深入解读,需要进行各种调整,造成编制出来的体系无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费用的预算缺乏科学合理性,就会频繁发生缺漏或者重复计算的情况。 从其方法上面可以看出,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将资金管理纳入其中,只按照设计阶段的预算、估算与概算进行编制,使得在编制环节中出现本本主义,通过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是一种与实际严重脱离的造价预算方法,并且由于这种方法所采取的是先估算、再预算的方式,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原则视而不见,就会使电力企业的预算编制出现极大的漏洞。 3.2 没有完善的资金监管体系 在现阶段中, 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一般是编制人员在编制完成之后,向相关的审批部门上交,而编制人员只要根据审批部门的相关要求来开展编制, 并在编制完成之后就不需要考核编制体系是不是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 所以在这样的体制下所编制出来的预算体系就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约束作用。在预算文件编制完成之后,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很难准确的预算资金支出是否超出预算之外, 只有在项目工程建设完善之后才可以有效的验证, 电力工程的造价超出预算问题也得到有效的补救,除此之外,企业的预算体系和财务会计在投资的成本问题上没有达到意见统一, 就会使得财务会计的资金监管体系崩溃, 无法对其成本费用等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4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完善对策 4.1 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实施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 电力工程中, 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要用辩证思路去思考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作为一个整体,包含的内容多方多面,比如“量”与“价”,“量”是指在整个工程的项目中付出的劳动总合;而“价”是指在工程项目当中每一项消耗物品的价格, 包括人工劳动与设备材料台班价。 这里指的量价分离主要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并且是相对不变的,而“价”在有波动变化状态下,根据政府所的统一标准进行执行,明确消耗的定额,选择合适的计算工程费用手段。 当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就仅需按照设计的图纸所标注的“量”实行项目施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 由此可知,要想使电力工程的预算处在正常的允许范围内, 就要对施工阶段每一项消耗的单价与实际结算的单价控制在基本持平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预算超标的情况得以控制, 同时要求编制工作人员要事先对市场调查做好准备,采取科学的计算方法与消耗定额的总消耗量,根据当地实际市场价格制定电力工程的预算费用。在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下, 对工程的预算编制进行管理成为电力企业重点改革的对象,而量价分离方法出现与应用,能够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通常情况下,就是通过实物法对施工预算工作进行辅助, 而编制人员要对市场的机械设备、材料成本、人工薪酬事先做好深入调查,把施工预算图整洁的展现出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单价预算和当地市场的价格偏差大的现象, 保证电力企业各个工程项目中一些不必要预算的项目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工程的预算费用,进而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4.2 控制预算与结算之间的误差幅度 根据电力工程在安装建设过程的成本投资与其计算方法,我们知道,要想更准确预算好电力工程相关的投资成本,其关键就是对本地区市场的机械设备、材料成本、人工薪酬事先做好深入调查。 在项目的安装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施工时间与机械材料台班数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而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所需要支出的各种费用和经营利润、 税金等都是以基本的直接费用作为基础, 加上税率及费率是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在这里也是处于相对不变状态,并且这两种不变的项目在同一个工程中, 其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受到市场的变化影响。 但是就电力工程的相关项目来说,特别是规模大,并且工期长的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而言, 采取现阶段的预算方法已经不能对跨度过大、过久的项目做出有效的预算,所以当前的预算手段与时代逐渐脱轨,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 所以,当前最关键的做法就是对本地的机械设备、材料成本、人工薪酬事先做好深入调查,分析出正确的工程项目预算费用,从而保证实际结算与工程预算处在正常的允许范围内。 4.3 加强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人员培训 电力企业对于国家所的相关预算编制政策必须深入解读,并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使得企业预算更全面与规范。 而对于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①要进行深入全面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掌握施工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与步骤,对施工的进度有一个体系的了解,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对电力工程领域的相关消息要及时吸收与掌握,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水平;②对于企业来说,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对企业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在编制的过程当中,不但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对套用定额做好仔细的记录,做好了这两项工作,不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还能防止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预算具有预测企业的投资合理与否的作用,所以编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现阶段市场的调查结果,充分掌握编制的要点,把握每一项工程的投资成本,从而使得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工程进一步完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中,由于其规模较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工作的环节较多并且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在其预算管理工作中,必须按照电力建设的程序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 在预算编制的工作上,找出当前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的对策,从各方面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目标,保证企业的经营目的得以实现,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唐任辉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探讨 一、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设中要保证“形与量”共同发展,保证其价值。“形与量”的共同发展贯穿在整个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性强的工作,在管理中必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1.1水利电力工程招标 为了维护国家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整个招标工作都应按法律程序正常进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招标工作中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来运行,以此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水利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承包方的管理比较灵活,应该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引用承包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优胜劣汰。 1.2水利电力工程造价方法 水利电力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单位评估和实物测量。单位评估主要利用部分工程单位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根据水利电力工程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对总体价值进行预算;根据地区单位的评估价值对工程施工需要费用进行预算,并为施工单位直接汇总所需费用;对间接花费、利润和直接费用计算汇总。第二种方法是实物量法,利用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预算,一般计算的步骤是:根据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预算定额来计算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量,再对整体进行汇总。其次对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等进行汇总,对综合预算造价和总体项目造价进行汇总。 1.3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材料价格预算 由于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导致市场出现自主定价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很多材料的价格都有规定,但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规定价格与实际价格会出现偏差,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预算工作有影响。很多施工工程的计算一般都是以发票为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每个地区管理发票的方式不同,所以发票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材料的实际价格,有的则使用不合理的手段开具发票,因此发票核算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带来极大困难。 1.4水利电力工程造价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可以分成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由于我国水利电力工程建设行业探讨中,投资方大多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此无法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二、水利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分析 造成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预算出现差错。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跨地域、跨地区的工程承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日益普及。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项目预算、收费标准、预算编制的规定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忽视预算基础,忽视竞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失去控制。第二,对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目前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属于阶段性管理。很多项目施工中,预算管理都具有综合性。很多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缺少对预算的管理,对资金投入、分析、评估的管理也欠缺,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预算都细化出来,施工中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控制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过高、施工过难等问题。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阶段,对标底和标价的评估不够准确,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失控,无法按照规定日期完成,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巨大损失。第三,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是工程量预算模式,是以定价为基础,以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现代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步,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工程的价格,不能明确反映出竞争的实态,更谈不上与国外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接轨。目前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生变更。 三、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3.1发展市场经济,保证与国际接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实物量法是发展趋势。单位评估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好多年,受到技术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物量法更加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尽管实物量法比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经验,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材料。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更好的分析能力,推动施工中实物量法的进展。 3.2减少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算的影响 减少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需要做到工程实施之前需要对所需要的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储藏,同时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因此对施工材料需要从正规销售渠道采购。材料价格的波动也能代表产品的整个态势,偏离了材料价格,会影响预算评估管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情况和价格变化规律来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差价的目的。 3.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全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预算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在施工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要加强预算管理,将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管理中,合理使用资源,力求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随时纠正所出现的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够被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水利电力工程施工目标能够实现,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利电力工程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多,整个项目性质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等模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正。只有加强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才能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工程质量,搞好施工工程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全面提高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全面发挥预算管理控制水平,从政策和制度上修订预算限额,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傅忠能 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所谓的电力工程造价是包括电力工程的所有建筑成本,其中包括最基本的建筑费用和其他各类必须的支出等。电力工程预算指电力工程整体施工开始前,要结合工程结构,根据建筑文件的一些规定,从而计算实现要依照电力工程的建筑标准费用进行。通常来看,所谓的电力工程预算偏向于建筑成本,预算之下,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是相对具体的内容,做一些资金的投入以及分配工作,兼有各类核算工作。一般而言,电力工程造价囊括了电力工程预算,而电力工程预算包括了电力工程预算编制。所以,电力工程造价如何直接取决于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否合理化。同理,反过来说,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受着工程造价的制约,相对来说,人们在工程造价上投入更多,就会促进编制方式的完善。 2、电力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 2.1、预算方法的滞后性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技术也在高速发展,由此新型的技术不断应用在各行各业。但是,作为电力工程,预算工作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处于静态中,通常预算编制常见的是定额换算,所以电力工程的造价预算就存在着很明显的滞后性特点。由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往往存在着静态的特点,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造价预算的滞后性比较明显。同时,造价预算若在具体工作时,还有一些代表性缺失情况发生。出现这种问题不仅造成了计算的误差,而且计算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2.2、设计、技术、预算脱节 电力工程设计时,相关的设计者本身设计出的作品,由于没有基本的建筑知识做基础,技术做支撑,就会加强后面施工的难度,使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时,施工人员也很难理解设计者的理念,预算编制的人员没有在工程现场工作经历,在做预算时没有切合实际考虑。 3、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措施 3.1、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 电力工程在预算编制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在现场做好工程预算,由此最佳的施工方案选出了。就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施工处理了。通常要全面地对现场调查,主要调查现场施工环境、工器具使用情况、电力设施情况和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等。基于对现场全面科学调查后,接下来做好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工程造价要科学控制。 3.2、做好电力工程设计管理 电力工程得以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就是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控制造价也要遵循。对此,设计方案要以电力工程建设标准为依据,必须在审核时符合《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当设计方案完成后,在预算过程中,预算要具有可实现性以及稳定性。在设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其次,电力的线路要尽可能地绕过建筑,最后,设计方案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建设,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在设计电力工程的方案,要了解所有的跟电力工程有关的信息,使设计更加稳定,更具合理性,确保整个设计完整。 3.3、加强审核力度 为了尽可能的在预算工作时减少失误,在工程审核之前的前期要严格地做好概预算编制工作。审核时,对于经济的不同指标要综合分析,以使概预算工作更加准确,使电力工程顺利地经营管理。在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审核内容涉及每一个环节,都是要通过审核计算的,不仅包括材料单价、通信设备以及运输费用等,而且包括跟主体配套的工程线路、施工的定额单价指标、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量等。审核管理方法包括四种:重点审核法、分解对比审核法、全面审核法与经验审核法。在实际中的审核操作根据的就是方法,合理、完整地审查和核对已经编制完成的电力工程概预算内容,以免有虚假的编制数据报出,要缩小概算与实际投资的误差,以此保障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造价。 3.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工程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在做预算时就会有很多的问题。由于预算的相关人员在工程的现场没有经验,在做预算时,就要有综合性的素质以及专业性强的技能。预算工作人员在面对工程预算时,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以及细心。为了准确地做好预算工作,要通过知识的不断学习,全面地熟悉施工内容。总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电力工程中是非常复杂的。在电力工程造价中,预算编制工作与之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做好工程造价控制,要加强管理设计,在施工现场要详细调查。不仅要重视审核工作,而且要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电力预算编制时要加强编制内容质量,加强精确度,以此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以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应莉 单位: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大,且施工环境也更为复杂,从投资到竣工每个环节的成本管理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预算。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电力工程预算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措施。望能对同行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石玉平(1976-),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工作 1引言 目前,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是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受到电力建设工程传统和管理思想的影响,预算管理存在着各类问题,管理者应该从电力建设工程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利用预算管理的有效方法,做好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在确保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管理质量的同时,提高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水平,在适应电力建设工程市场规律的同时,确保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程。 2工程预算述 工程预算主要是指针对项目工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要支出的一些资金项目进行明确的预期,以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该工程项目的了解程度,也能够有利于后期进行的成本控制工作。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工程预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定期预算,所谓的定期预算当前主要采取的就是首先制定一年的财政计划,也就是年预算,然后在这一年中都不再进行专门的预算工作,即使存在也仅仅是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该种定期预算主要就是把一年的成本预算平均分配到每一个月份当中,但是在这一年当中,外界的变化因素是比较多的,进而就很可能导致不得不实时的关注这一变化状况;②连续预算,这种预算方式也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工程预算方法,这种工程预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延伸性,即上一段时间的预算状况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下一段时间的工程预算当中,以年为例,首先可以详细地进行第一个月的工程预算,然后对于第二个月的预算就可以充分的参考第一个月的预算状况进行编制,进而直到最终的预算都可以以上一阶段的预算作为参考,提高了工程预算的效率,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了准确性。 3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导致电力工程出现预算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两点:①工程实际施工与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存在较大偏差。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社会正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电力企业为了能在此种社会环境中,仍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当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引进全新改革理念,电力工程实际成本与概算预算成本会有一定的误差。特别是电力工程涉及到的材料众多,用量较大,而且施工的周期也很长,随着价格的变动,会产生巨大的差额。若是发生主要生产材料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电缆工程,近两年来,铜价的起伏变化很大,致使铜制电缆、线材的价格每天都有很大的差别。②项目经理人不能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控制工程成本。工程项目经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管理过程,要求项目经理应有非常高的综合素质,对项目经理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必须十分了解电力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采购、验收以及结算等各项工作流程,熟悉电力工程与其它普通工程的不同。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图纸集合轮廓尺寸以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进行计算,就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实际工程量与预计工程量之间较大的偏差,为工程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很多的项目经理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能履行好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工作,但往往经济观念比较淡薄,重视了质量和进度管理工作,而对成本管理工作十分的忽视。 4电力工程成本超算的控制策略 4.1强化管理力度 要想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管理力度:①工程招标问题。为了保障国家及个人的合法利益,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电力工程应严格根据法律规程进行招标工作,进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工程招标时应采取竞争机制,根据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实施,使经济效益得到保证。电力工程在施工管理与承包方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因此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采取承包机制,实施优胜劣汰,充分运用市场调节作用。②造价方法。电力工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造价方法:a.单位评估。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工程局部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步骤有结合工程施工图对局部工程量进行计算,再评估整体价值;结合地区单位的价值评估进行工程施工费用的预算,并将工程所需费用进行汇总;计算汇总工程的间接花费、利润及直接费用。b.实物量测。直接根据人工、设备及材料的用量进行预算,主要步骤是结合工程施工图对局部工程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数额分析人工、设备及材料的用量,并进行汇总。另外可直接汇总工程直接、间接费用及利润,将项目造价与预算综合造价进行汇总。③工程材料的费用预算。随着市场经济形成了动态发展,以致自主定价的模式在市场中诞生,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导。许多施工材料都随着市场需求出现价格变动。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严格规定了材料的定价,但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价格往往出现变动,与定价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了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通常根据发票为准,这在某些程度上存在弊端,由于地区之间发票管理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发票并非准确直接的反映了材料的实际价格,这导致电力工程的预算管理难以进行。 4.2提高项目经理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当前的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来说,其主要的负责人员就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也就成为了最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管理人员,从另外一方面看,就很可能是因为项目经理的责任而导致了电力工程成本超预算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项目经理的相关技能和素质培训,切实提高其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当然在此之前还应该充分的加强项目经理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提高了重视程度才能够有利于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控制。此外,项目经理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完善对于成本的控制,比如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项目经理对于电力工程成本的控制力度,进而加强成本控制的效果,避免出现成本超预算的问题。 4.3加强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 要想做好电力工程成本超预算的控制,避免该现象的出现,最为主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加强对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控制,确保其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要想做好这种预算的编制工作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其预算所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这也就导致了其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一般说来,要想做好具体的电力工程成本预算的编制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必须加强对于具体编制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于和预算编制相关程度较大的一些计算能力和统计能力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切实保障其具备较强的预算编制技术能力,避免以为编制人员自身的问题而导致编制的不准确现象;②必须加强对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目标的认识程度,比如对于预算中较为关键的施工材料内容就必须加强了解,尤其是具体到电力工程而言,需要用到哪些类型的施工材料,又需要多少数量的材料都需要在预算之前做好统计规划,进而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预算数据,当然对于一些相关的预算法律法规也应该具备详细清楚地了解;③还应该针对当前预算编制中滥用定额的现象进行必要的改正,加强预算人员对于电力工程所需材料在市场中价格的了解,以实际的价格来取代这种不准确的定额,继而保障预算的水平。 5结束语 电力建设工程是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是电力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电力建设过程中应该突出经济和效益的原则,尊重市场的规律,通过各种措施实现电力建设的顺利进行。预算管理是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有了预算管理的支持,电力建设工程就可以避免决策失误和风险控制,实现电力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保障。要立足于电力建设工程的实际,全面分析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探寻电力工程建设中全面而科学进行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措施,在实现预算管理价值的基础上,为电力建设工程的综合目标实现打下经济与效益基础。 作者:石玉平 单位:湖南省邵阳电力勘测设计院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综述 电力建设项目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预算准确性,以符合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实际建设资金。但电力建设项目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影响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材料价格的波动性影响。电力建设项目所耗费的大多为金属材料,而金属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生产场地及季节的影响,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而在进行电力建设项目的预算制定过程中,也往往要考虑到金属价格的影响,但很难准确把握金属价格变动的规律或者是实际市场价格,因而电力建设项目由于材料价格高低上涨变化而引起的超预算现象是很常见的。例如,某电力公司承建一电网工程,所作的预算中设备预算为1000万元,但在后期的施工阶段,却以超预算300万元的市场价格购置。造成严重超预算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后期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而预算编制人员所提供的设备价格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参照当时的市场价提供的设备购置费用清单,因而就不难发生预算严重偏差的现象。建设项目预算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无法控制客观波动的金属市场价格,所提供的预算书目也就会与之后的设备购置实际应用资金发生较大偏差。但也存在着预算编制人员所选用购置设备指标不当或套用指标的原因。总之,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负责人工程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看,职责履行不积极 建设项目负责人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实际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浪费,因而是电力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目前情况下对于项目成本控制的人员并没有形成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责任履行方面也没有表现出积极性,只注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将预算的实际履行情况归为财务管理人员的事情,放弃了对于工程总成本的实际监控权,导致合同价款确定后成本管控不力成为工程额外支出的诱导因素。 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合理性的有效措施 1.完善预算编制程序,提高成本控制力度。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在作相关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或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编制是科学、合理的。要完善预算编制程序,确定以搜集资料、计算单价、编制单项工程预算及汇总预算为一体的预算编制流程,各预算编制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本单位所承担的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 2.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电力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是由一定的经济管理人员完成的,该部门人员素质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施工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因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电厂施工单位加强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传统的预算管理存在着理解偏差、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电力项目所作的预算与工程设计不同,工程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对全部工程影响不大的前提下会作出局部的、细微的调整,但预算一旦出错,即使是数字、小数点、费率等小问题,也会造成全部预算编制的无效与返工,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甚至影响到设计方案的推出。因而提高电力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电网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预算的编制重点放在减少错误发生上面,力求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预算的错误几率。要贯彻重在提高的精神,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高质量的团队来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水准。 3.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提高其科学合理性。传统的电力项目预算编制大多是由相关人员手工完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但却存在着较多的人为失误几率,从而降低了项目预算的精确性,因而必须加强预算的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完成高质量、高准确性的项目预算编制任务。信息时代以各种应用软件为基础的项目施工设计方案与财务控制与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相关业务的质量与水平,实现规范化、现代化及高效率的管理,因而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预算编制软件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部门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电力建设项目普遍采用招投标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出合理、准确的投标报价和工程控制报价,改变传统的手工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4.完善预算控制的跟踪审计。对于总体预算、设计、招投标都要做好其相应预算跟踪审计工作,在实施前就对其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实用性进行科学考察论证,避免各种盲目浪费,对于不同方法进行反复对比研究,以选择最优的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如何有效合理的对建设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是所有电力企业需要思考并慎重对待的问题。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成本超出预算编制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之后提出了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现代化的预算编制软件等措施,以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李颖 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19世纪后期以来,电力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形式,以其运输的便利性、使用与控制的便捷度和生产的高性价比等巨大优势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需求的技术基础。作为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电力工程投入资金之多,建设规模之大,施工环境之复杂使其成本管理成为一个难题。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竣工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最终成本。为了缓解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施工之间的矛盾,在可实施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从自身实际经历出发,针对部分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力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中的基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保障电力工程设施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设结构,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多年来,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管理方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对电力工程的预算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财务管理工作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了适应日趋严重的竞争需求,也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现更高的性价比,努力寻找现有体制中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不断完善优化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1]。 一、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之一,相比其他基础工程,电力工程有施工周期长、作业范围广、投入资金高、作业方式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了招标、预算设计、施工控制时的各种问题。下面笔者将以电力工程为例,提出一些问题,并予以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电力工程的招标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保障集体与个人的合法权利,招标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流程进行。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在招标工作中合理引进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可以充分发挥电力工程施工方与承包方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而在水力发电工程中,环境的差异性更要求承包方具有高度的变通能力,适应各种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变化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方式使用单位评估法进行资金预算,虽然此方法技术要求低,对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不高,但是无法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其调控作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实物量法虽然对设计工艺要求颇高,对施工人员素质需求也高,但其对于承包方具有更好的推动作用,更加符合目前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实现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目标,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2]。 (二)工程预算出现偏差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投资管理贯穿始末,对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以电力工程为例,预算过程中,水文情况和地质特点都会影响最后的预算结果。但预算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过于繁杂,这就造成了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极易出现偏差,甚至是一些较大的错误。探讨如何减少和修正这些偏差,使预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一直是业界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电力工程发展年限相对较少,管理水平不成熟,预算技术王英权王坤沈亚为王跃王竹朋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博尔塔拉供电公司833400不完善,尤其在跨区域合作的工程中,常常由于忽视基础预算或竞争因素而出现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并且由于各个地区预算收费标准的差异,这些问题通常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因此失去控制,严重的一度停滞。笔者认为,严格以《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作为工程预算的依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另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责任感的提升也亟待实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缩短工期,擅自修改施工方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不但破坏了计划的科学性,为工程的安全性埋下隐患,更会使工程造价超出预期,导致工程经济效益的降低,陷入施工与预算的恶性循环。对此,国家应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督立法,加大惩罚力度,强化施工方的安全意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设计人员缺乏管理意识,许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固有缺陷导致设计预算中对资金的分配、投入、评估缺少严谨高效的管理,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理解不到位。因此,细化预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推敲每一项资金的来龙去脉是设计单位的发展方向,施工单位对于设计方案应该深入理解、严格贯彻落实每一个细节,如此才能将预算管理出现的资金偏差降至最低。目前,我国仍使用工程量预算模式作为电力工程的预算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将人工单价、原材料单价和统计资料作为预算基础进行统计,显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有预算都以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必然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工程造价,更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发展需求,就更谈不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了。而在实际预算过程中,探讨更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有成效的办法,比如充分准备和储藏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将原材料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降到最小。这种在工程实施前就准备好所有材料的办法要求施工人员对所有材料进行妥善看管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无论投资方还是承包方都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纠正随时可能出现的预算偏差,实现资源利用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竣工阶段,都要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发展方向,保证其投资目标的可实现性。 二、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系统的推广 为了应对上文出现的不同地区预算管理标准差异性问题,早在1992年8月,安徽省电力局就鉴定通过了在DOS环境下编制的《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系统的出现推动了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电算化的进程,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工程预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该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市场波动体制,系统中工程基础材料的价格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将理论预算与实际价格高度结合,避免了一味以统计结果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中的预算偏差。除此之外,本系统提供了多种界面格式供使用者选择,用户更可以自定义预算报表的格式。工程录入与计算过程中,用户直接输入工程数据和表达式即可交由计算机分析运算,输出并储存运算结果。如有运算错误,计算机也能自动识别,提醒使用者修改。另外,系统自带多种定额资料表,用户使用时可自行调用,非常人性化。相比以往的预算系统,此系统创造性增加了分析功能,在实际预算、招标和核算过程中,分析作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减轻设计者不少工作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还有智能输入、纠错能力强、分析统计准确、报表输出简洁、计算公式口径统一等优点。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电力工程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必然会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逐步转变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不可避免,需要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不断改善,使其适应时展的潮流。在建设过程中,应着力于电力建设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重视其对于电力事业发展保障作用,尊重市场建设的基本规律,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只有完善成本预算管理体制,严格进行预算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工程质量,实现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要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是设计与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电力工程建设中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实现预算管理价值的基础上,达到工程预算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目的。 作者:王英权 王坤 沈亚为 王跃 王竹朋 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博尔塔拉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论文 1目前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存在的缺陷 1.1电力工程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 我国企业现有的预算编制系统是根据我国电力事业部门制定的制度、规定和方法来进行编制的。分析现有的预算编制体系不难看出,现有体系太过注重概预算而忽视轻资金的管理,预算体系无法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不能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从内容上看,虽然现有的这套标准体系在内容上非常的详细,把各种费用都罗列出来,但是费用的计算规则却较为复杂,另外由于编制人员没有对国家颁发的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调整,使编制出的体系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造成费用预算不合理,容易出现缺漏和重复计算的现象。从方法上看,企业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纳入资金管理这个内容,仅仅根据设计阶段的估算、预算、概算来编制预算书,编制环节本本主义盛行。仔细分析这一方法,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造价计定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先估算后预算的手法,因此没有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即计定合理、提前预控。 1.2企业缺少对资金管理监督的体系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通常是由编制人员编制完成后上交有关审批部门,编制人员只需要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编制,编制完成后就无需对编制体系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进行考核,因此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缺少有效的约束体系和控制作用。在编制完预算文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这种体制下编制的预算体系是无法准确地预算出费用是否超过预算的,只有项目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得到验证,工程造价超过预算问题也难以得到补救。另一个方面,企业预算体系与财务会计专业在投资成本上没有形成统一,造成财务会计无法对成本费用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 2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方法 2.1利用量价分离法来进行电力工程预算 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企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工程造价,因为工程造价是一个整体,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量”和“价”,所谓“量”指的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付出劳动的总和;“价”指的是工程项目中每项消耗物的价格,其包含工人劳动价、材料机械台班价等。我们所说的量价分离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的“量”是相对不变而价是有波动变化的情况下,按照政府颁发的统一标准来执行,确定消耗定额,选用合理的工程费用计算方法。在完成设计方案之后,就只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标注的“量”来进行项目施工,这样就能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了。所以,要想保证电力安装项目的成本费用预算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之内,就应该控制预算施工阶段的每项消耗单价和实际结算单价基本持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出现工程预算超标的现象。编制人员事先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应用合理的工程计算方法和消耗定额计算的消耗总量,按照当地市场物价情况来确定工程项目的预算费用。 2.2把握预算数和结算数的误差幅度 一方面,在安装项目中每个工人的施工时间和材料机械台班总数通常是不变的;另一方面,企业在日常经营运转所需的各种费用(直接费、间接费),以及企业经营利润和税金全部是以基本直接费为基础的,由于税率和费率都是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因此也是相对不变的,这些方面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会受市场变化影响的。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尤其是某些规模大、工期长的大型工程电力项目来说,利用当前的预算手段无法对跨度过久的工程项目做出最佳预算,因此现行的预算方法已经逐渐地与时代脱轨,跟不上市场变化。因此关键环节就是对当地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实际价格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地预算出工程项目的费用,才能保证工程预算数和实际结算数处于正常允许的区间内。在新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点改革对象,而基于量价分离方法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完善电力工程预算,一般来说,就是利用实物法来辅助施工图预算工作。编制人员事先对市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成本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做出的施工图预算就能使当地实际水平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单价预算与当地市场价格有太大的偏差,从而保证电力项目中的各项不必要的预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降低工程预算费用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对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刻的解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熟练地应用各种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完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让企业的工程预算更加全面规范。对于企业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而言,在实际编制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以下两点: (1)人员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做到对施工进度心中有数,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工程知识,时刻关注与该领域有关的知识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对于企业而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情况,还要仔细地套用定额,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避免给社会造成坏的影响。另一方面,预算也具有预测企业投资是否合理的作用,因此工程预算编制直接决定预算的这一功能是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编制人员必须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材料价格进行调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劳动效率,以及把握好企业的每项工程投资成本,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3结语 电力工程具有规模大、成本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配置相对应的人才,包括技术、管理、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完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工作;还应组建一批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来管理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预期目标,使企业的经营能力更上一层楼。 作者:张秀砚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1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设中要保证“形与量”共同发展,保证其价值。“形与量”的共同发展贯穿在整个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性强的工作,在管理中必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1.1水利电力工程招标 为了维护国家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整个招标工作都应按法律程序正常进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招标工作中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来运行,以此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水利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承包方的管理比较灵活,应该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引用承包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优胜劣汰。 1.2水利电力工程造价方法 水利电力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单位评估和实物测量。单位评估主要利用部分工程单位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根据水利电力工程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对总体价值进行预算;根据地区单位的评估价值对工程施工需要费用进行预算,并为施工单位直接汇总所需费用;对间接花费、利润和直接费用计算汇总。第二种方法是实物量法,利用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预算,一般计算的步骤是:根据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预算定额来计算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量,再对整体进行汇总。其次对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等进行汇总,对综合预算造价和总体项目造价进行汇总。 1.3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材料价格预算 由于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导致市场出现自主定价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很多材料的价格都有规定,但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规定价格与实际价格会出现偏差,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预算工作有影响。很多施工工程的计算一般都是以发票为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每个地区管理发票的方式不同,所以发票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材料的实际价格,有的则使用不合理的手段开具发票,因此发票核算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带来极大困难。 1.4水利电力工程造价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可以分成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由于我国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投资方大多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此无法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2水利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分析 造成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预算出现差错。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跨地域、跨地区的工程承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日益普及。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项目预算、收费标准、预算编制的规定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忽视预算基础,忽视竞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失去控制。第二,对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目前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属于阶段性管理。很多项目施工中,预算管理都具有综合性。很多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缺少对预算的管理,对资金投入、分析、评估的管理也欠缺,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预算都细化出来,施工中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控制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过高、施工过难等问题。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阶段,对标底和标价的评估不够准确,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失控,无法按照规定日期完成,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巨大损失。第三,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是工程量预算模式,是以定价为基础,以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现代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步,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工程的价格,不能明确反映出竞争的实态,更谈不上与国外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接轨。目前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生变更。 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3.1发展市场经济,保证与国际接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实物量法是发展趋势。单位评估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好多年,受到技术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物量法更加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尽管实物量法比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经验,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材料。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更好的分析能力,推动施工中实物量法的进展。 3.2减少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算的影响 减少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需要做到工程实施之前需要对所需要的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储藏,同时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因此对施工材料需要从正规销售渠道采购。材料价格的波动也能代表产品的整个态势,偏离了材料价格,会影响预算评估管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情况和价格变化规律来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差价的目的。 3.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全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预算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在施工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要加强预算管理,将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管理中,合理使用资源,力求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随时纠正所出现的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够被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水利电力工程施工目标能够实现,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利电力工程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多,整个项目性质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等模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正。只有加强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才能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工程质量,搞好施工工程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全面提高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全面发挥预算管理控制水平,从政策和制度上修订预算限额,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傅忠能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水利电力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单位评估和实物测量。单位评估主要利用部分工程单位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根据水利电力工程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对总体价值进行预算;根据地区单位的评估价值对工程施工需要费用进行预算,并为施工单位直接汇总所需费用;对间接花费、利润和直接费用计算汇总。第二种方法是实物量法,利用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预算,一般计算的步骤是:根据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预算定额来计算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量,再对整体进行汇总。其次对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等进行汇总,对综合预算造价和总体项目造价进行汇总。 由于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导致市场出现自主定价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很多材料的价格都有规定,但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规定价格与实际价格会出现偏差,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预算工作有影响。很多施工工程的计算一般都是以发票为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每个地区管理发票的方式不同,所以发票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材料的实际价格,有的则使用不合理的手段开具发票,因此发票核算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带来极大困难。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可以分成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由于我国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投资方大多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此无法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一、水利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分析 造成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预算出现差错。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跨地域、跨地区的工程承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日益普及。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项目预算、收费标准、预算编制的规定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忽视预算基础,忽视竞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失去控制。第二,对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目前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属于阶段性管理。很多项目施工中,预算管理都具有综合性。很多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缺少对预算的管理,对资金投入、分析、评估的管理也欠缺,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预算都细化出来,施工中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控制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过高、施工过难等问题。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阶段,对标底和标价的评估不够准确,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失控,无法按照规定日期完成,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巨大损失。第三,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是工程量预算模式,是以定价为基础,以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现代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步,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工程的价格,不能明确反映出竞争的实态,更谈不上与国外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接轨。目前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生变更。 二、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1发展市场经济,保证与国际接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实物量法是发展趋势。单位评估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好多年,受到技术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物量法更加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尽管实物量法比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经验,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材料。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更好的分析能力,推动施工中实物量法的进展。 2减少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算的影响 减少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需要做到工程实施之前需要对所需要的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储藏,同时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因此对施工材料需要从正规销售渠道采购。材料价格的波动也能代表产品的整个态势,偏离了材料价格,会影响预算评估管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情况和价格变化规律来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差价的目的。 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全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预算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在施工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要加强预算管理,将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管理中,合理使用资源,力求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随时纠正所出现的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够被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水利电力工程施工目标能够实现,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利电力工程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多,整个项目性质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等模式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正。只有加强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才能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工程质量,搞好施工工程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全面提高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全面发挥预算管理控制水平,从政策和制度上修订预算限额,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作者:傅忠能单位: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如何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不合理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想做好投资基金工程的有效利用,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要点 1 电力预算编制内容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招投标报价、确定工程造价和甲乙双方决算的主要依据,是施工管理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如果决策者如错定建设项目,未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管理工作,尤其要严格控制好每个标段工程前期预算工作。电力工程按其建设性质可分为新建、扩建和改建。新建是指在原有企业之外建设新的项目,如建设一座变电站。扩建是指在原有企业内扩大原有的生产能力,或新增生产能力,如新增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或更换大容量变压器。改建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改变网络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如改变输电线路电压,提高输电能力,改进网络结构,变电站增改进出线、母线等。 2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依据 2.1 设计电力安装工程D纸 社会在进步,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在不断更新,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图纸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图纸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到位;把握恰到好处的尺寸以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达到最高的艺术效果,满足方案设计的意图;在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方面,必需逐层严格审核,保证不出纰漏。 2.2 电力工程的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过程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工程项目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的有效保证,因此,电力工程过程的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上按照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关,经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2.3 电力工程材料的限制规定 电力工程的材料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材料预算过高,工程成本自然降低不了,造成一定得损耗理所当然;材料选择不当,轻则损耗,重则失败,因此我们在满足工程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款式进行招标,以求工程的质量和成本的降低。 2.4 专业预算定额的规定 预算定额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形体特征及其变化确定。一般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定额取费文件进行专业的预算编制,定额要求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量定额、施工定额等确定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根据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等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根据正常施工条件下必须消耗的某种机型或规格的施工机械台班数量来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机械消耗量。因此,定额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科学、合理、实际的预算。 3 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3.1 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 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3.2 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 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3 加强审核的力度 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 3.4 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 4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电力工程预算是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在施工过程中的反映,是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预算具有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所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及本行业各个时期颁发的政策及有关规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技术手段,使电力工程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预算编制中,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编制人员除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应不断掌握施工进度、工序要点,学习施工技术,不断增长施工工程知识,进而提高对施工规律的认识;编制预算是一项既严肃而又复杂的工作,必须经常掌握各方面信息;编制关系到企业、集体的经济利益,既要认真套用定额,也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否则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是企业控制不合理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做到在全面了解社会市场调节材料价格等经济信息、企业的劳动效率、工程的单项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编制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且专业性强。相关负责人要依据电力工程背景,将预算编制工程落实到位,认识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使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降低后期施工费用及难度,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优化途径探究 摘要: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管理及分析工作,科学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可以将电力工程的工作周期缩短,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究具体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优化途径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造价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切实做好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工作,一定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说明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电力行业是很特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但投资大而且风险非常高。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之初,需要对市场进行全方面的调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是在充分调查之后做出的。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反映出的就是项目由立项直至交付使用所需要进行投资的全部金额。若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精确度非常高就可以有效地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是不断波动的,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电力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之前的设计工作和现实情况不相符合的状况,再加上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工程造价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编制准确率较高的电力工程预算可以对可能的突发状况进行全面的预计,有效地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准确地对电力工程的预算进行编制,可以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标准,当突发状况一旦出现,将会做出符合预算编制相对应的施工方面的行为。通过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可以真正地做好对工程造价的监管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 二、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1.详细调查施工的情况。电力工程如果要编制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工程预算,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一般包括对现场的电力设施情况、工器具状况,现场施工环境以及进出场设备的运输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只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调查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编制出科学的工程预算,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2.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要加强管理。要提高地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率,就必须提早做好设计工作。只有落实好设计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在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图纸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严格地做好现场的勘测工作,对周围的地形、地质以及地势情况都要有个详细且周密的考虑,周围的环境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设计的状况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内;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周围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线路、变电以及电气等诸多因素,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给排水以及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等诸多要素,全方位地做好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3.加强审核的力度。在起初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之后还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将各类综合指标都进行全面考虑,尽量减少预算方面的失误,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审核工作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比如配套的主体线路、管道线路、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定额指标情况,材料的单价、通信的设备、运输的费用等等,对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全面、重点、分解对比以及经验这四种审核方法,具体在审核过程中,就是按照审核的方法对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合理且全面的比较和审核,将可能具有误差的数据剔除出去,尽量使实际的使用和预算相符合,从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与准确率,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编制人员的整体素质一定要特别高,能力也要非常强,既要细心又要专业。所以在选择编制人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选择专业技能高的,综合素质强的,且自身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人员;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不但要熟知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那些非电力工程专业却与其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在业务方面也要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和经验,为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所从事的工作很有责任心,综合能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服务,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电力工程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中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电力工程预算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为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工程的设计工作加强管理,加强审核的力度,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地优化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途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精确度,提升编制内容的质量,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电力工程预算论文: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重点研究 摘 要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分析造成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工程造价的偏差的原因。针对设计、施工等环节造成的实际造价的偏差,提出了几种改进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工程预算 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一、引言 电力工程预算在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包含了电力工程的各项活动,同时监督和控制着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电力工程预算能够明确工程的目标,指导着电力工程的施工方向。同时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的预算影响着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投标报价、影响着合同双方的决算工作,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同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电力工程的复杂性、规模庞大、技术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广等特点,做好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并不容易。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准确合理地制定电力工程的预算编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电力工程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再生产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力工程预算 电力工程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电力工程的新建工程是指新建设的电力工程;电力工程的扩建工程是指电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而启动的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电力工程的改建工程是指企业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等目标,启动的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的电力工程项目。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电力工程的预算是建设单位招标报价、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正因为电力工程的复杂性,在编制电力工程预算的过程中更应该遵循规定的管理办法、编制要求等规章制度。才能将电力工程预算工作编制得更加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时应认真遵循电力工程的建设程序,即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规定的顺序,不得随意更改其先后顺序。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理清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整个过程应遵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客观规律,先进行电力工程的规划工作,然后进行电力工程的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遵照科学的电力工程的工作顺序,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这些基础工作能够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 三、如何准确编制电力工程预算 (一)影响电力工程预算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的变更。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是导致电力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不符合的重要原因。在施工阶段如下几种因素会导致设计的修改:第一,工程设计的不合理。工程设计人员未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进行定额、指标进行设计,设计工程方案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的施工设计不合理。第二,赶工期更改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为了尽早完工,施工单位擅自更改预定的施工方案,增加投入,超出电力工程预算。缺少科学的施工论证、可行性分析。第三,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调研,对一些环节设计遗漏。 (2)概预算定额体系不完善。政府在定额管理方面机构较多,规定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定定额基价。这使得项目的价格不能随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电力工程预算不能准确进行。电力工程预算人才匮乏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预算编制人员兼职较多,既要做输电线路的,还要做变电工程的、配电工程的预算等。另外,缺乏实践经验,对现场施工环境不了解,不能准确做出预算。 (二)提高电力工程预算能力的措施 (1)工程设计管理的增强。增强对电力工程设计的管理能从源头上解决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不符合的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应该认真勘测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电力工程设计。了解现场情况,设计好施工的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准确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输电、配电、变电等电气线路的协调配合,减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遗漏或者偏差。考虑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从设计源头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更改设计的情况,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的再投入,缩小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2)电力工程预算审核的增强。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的基础,电力工程预算的审核则更能保证其准确性。审核环节包括工程的管道、线路;工程图纸的各项指标;工程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等。审核分为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分解审核、经验审核四种方法。按照这四种方法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审核,缩小预算与实际造价的偏差。 (3)预算编制人员素质的提高。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的严谨、耐心、细心等品质。电力工程预算编制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以及其经济效益。加强对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业务能力。熟悉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了解电力工程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多总结,多学习。增强电力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减少电力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的偏差。 四、总结 电力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算准确性工作更是这项工作中关建中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力工程预算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故此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应该参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建设要求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规划电力工程的建设。建设前期的调研、可行性的论证工作、电力工程的预算工作等都要认真的落实。期望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电力工程预算编制准确性能有所改进! (作者单位为国网辽宁大连供电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论文 1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1.1集成自动控制 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保留原有的信息技术,然后加以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机械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加完善。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和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糅合起来,不仅使得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得到了加强,还将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计算机技术是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集成自动美国控制系统得到了多方面工程制造的认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同时,集成自动控制系统也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下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1.2柔性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不能够保持原有的自动化成分,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发与创造。而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新发展的一项自动技术,它不仅包含了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性,能够自动化生产,还能够在生产中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中,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化机械生产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设备进行结合,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这样的科学生产方式使得机械制造不断进步。 1.3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所谓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在人工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对机械工程中的任意一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让机器变得人性化,让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时能够与人的大脑相类似,能够收集数据和采集信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工作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更易控制,还节省了人力,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科技技术会比现在更加发达,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也都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工程,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动控制工程不断的更新发展,机械工程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变得越来越科技化,才能呢个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在自动控制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机械工程的应用中将实现先进的网络化发展,并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渗入到各个行业中。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的可持续性,无论多啊么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该更注重环保和节约。在生产自动化控制装置时,应该以环保为首要考虑,节约能源,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生产中最有力的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柔性化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给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机械工程,对我国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作者:郭华 单位:阿勒泰地区七六〇三台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 一、自动控制系统下的汽车电子技术 1.1创新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停车可靠性,多数汽车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是由制动系统引起的。据汽车安全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今众多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分析文/田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工工业技术不断更新,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革新,这给汽车电子中的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结合汽车电子的现状和当前汽车电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机遇与发展。。摘要动系统故障导致的高达4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对汽车制动系的工作靠可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在汽车领域内,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动控制技术加以研究,能够在科学上加强安全性。 1.2汽车电子中的电子元件开发 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到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元件都有其相应的用处,有的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每一个电子元件都能够应用到位,如何开发创新新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中的必修课。所谓的汽车电子一般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由于汽车上的电子元器件的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1.3发动机系统的改善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流是汽油发动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说,汽油发动机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只有在抛弃汽油发动机的提前下,对发动机系统的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才能让汽车电子的发展显得更加有意义。天然气汽车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燃料主要采用压缩天然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对比,一定限度地降低了碳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立足于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几乎没有排放任何颗粒物。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由汽油机改装成双用燃料发动机,二是由柴油机改装成单燃料发动机。由此可知,当进气道处要实施天然气喷射时,将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了发动机充气效率;第二,平均有效压力出现降低;第三,动力性出现下降;第四,排放性能与原车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天然气能源优势,不断完善稀燃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以及电控多点顺序喷射技术等新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改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 1.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技术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如3DMAX软件的运用,能够实现各种模型的创立,能够直观的反应于现实中,把相关图片、数据图以及视频分析穿插进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在许多人开来是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导致其局限性,其实不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媒体进行快速了解,通过网络,能够把无法形象讲述该专业领域内汽车器件结构的安装、线路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市场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专研和创新,才能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立足,但也不能冒进,对于我过汽车电子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田荣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污水处理是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其处理系统具有随机性与非线性特征,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应设计配电系统,从而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基于此,作者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以供人员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用水量逐渐增大,产生的污水不仅严重影响自然环境,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当前,由于污水量逐渐增多,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逐渐满足不了当前的污水处理需求,因此,利用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是当前污水处理厂的首要研究目标,以此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任务是将污水中部分有毒污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同时将有毒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得到无毒的物质,从而将水净化,充分利用资源。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分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污泥处理五个阶段。在我国,常用的处理手段主要是过滤与混凝沉淀,并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节,当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格栅、沉砂、曝气、二次沉淀、生物过滤以及消毒排放。 2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与原则 在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相关控制系统所涉及的电气设备应具备手动操作与自动操作两种形式,并且相关的系统运行状态与故障情况可以在终端监控系统显示;其次,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设定的具体数值与参数可以人为进行更改,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设置保密措施,保证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数值进行更改;最后,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其系统本身应具备一定的监控能力,并对自身的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以保证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与此同时,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经济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以及实用性原则,以此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生产管理以及设备稳定运行对自动化控制的需求[1]。 3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3.1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是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污水控制系统全过程。在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启停装置,以便于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与故障。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其系统主要包括三条通讯链路、三个ET200M从站以及两套CPU412控制器,通过相关的监控软件,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污水处理厂所有设备监控,并提供生产报表和水质数据记录等功能,从而实现污水处理。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自动控制柜,其功能是按照PLC编写的程序运行。PLC控制系统硬件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但在实际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LC的种类。PLC控制系统自身的信号输出是利用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形式进行输出,改变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模式,其系统主要由CPU模块、电源模块、输出模块、数字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模拟量输入等组成,其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程序执行以及输出刷新,从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2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是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以此来使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顺利执行,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两点:第一点,上位机的监控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设计过程中,其各个步骤都需要在组态软件上完成,所以,相关的监控软件需要选择组态灵活、趋于人性化的界面以及功能较强的应用软件,以此来保证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艺过程等得到有效的监控。监控系统在监控过程中,需要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基于此,在监控软件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各部分的信息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此来保证自动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当前,上位机监控软件主要分为三部分模块:第一部分,监控模块;第二部分,预测模块;第三部分,登录管理模块。第二点,PLC控制程序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自动控制系统为基础,根据相关工作原理,研究循环扫描和建立映像区,由程序确定映像区的大小,保证系统的所有输入点与输出点在映像区内存在相关的对应点,为控制系统提供外部信息。同时,将程序开发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并围绕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进行开发设计[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基本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注意控制系统的设计成本与后期维护支出等因素,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改善,以此来缓解环境污染现状。 作者:刘洋 李爽 单位:国电东北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沈水湾污水处理厂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磁干扰问题分析 摘要: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热力站的安全运行,来自自动控制系统内外的各种电磁干扰是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针对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施工和维护中容易被忽视的电磁干扰问题,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受干扰源分析出发对干扰源进行分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影响。主要对热力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电磁干扰;屏蔽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技术的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都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热力站也实现了电气化自动控制,在热力站内,循环泵、补水泵等动力设备不断地启停运行,自控设备和电气动力设备相互交叉,使得现场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干扰严重,从而导致测量的数值误差较大或控制指令、通讯异常等影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加强对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如何避免和减少电磁干扰,并在施工调试的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合理布线,可靠接地,尽量减少强弱电的交叉耦合,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1.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单介绍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主要设备有现场PLC控制器、现场总线、通讯设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电动调节阀、电子远程水表、循环泵和补水泵的变频控制柜等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主要影响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电磁干扰的主要影响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产生较大偏差,数据传输过程引起数值的波动,PLC控制器受电磁干扰不能稳定工作发出错误指令,通讯不畅不能正常传输数据,执行机构(调节阀、变频器、电气控制柜)异常动作等。当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引起上述现象时,整个热力站将受到干扰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在现实控制中,如何减少和避免电磁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2如何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 要想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就得弄清楚电磁干扰是如何产生的。从电磁干扰原理得知,构成电磁干扰必须有干扰源、干扰耦合的途径和受干扰设备三要素,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技术就是围绕这三要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弄清了电磁干扰是怎样产生的,主要的干扰源又是什么,哪些设备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如何减少电磁干扰进入系统的途径,才能针对不同电磁干扰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问题。 2.1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有强电设备循环泵、补水泵、变频器的启停、调速产生的电磁干扰对弱电设备传感器、PLC控制器、通讯设备、传输线路的辐射干扰,以及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弱电设备之间的电磁相互传导干扰等。主要干扰源有电机、变频器、电动阀、传感器、PLC控制器等。 2.2减少或避免电磁干扰的方法和措施 2.2.1合理的空间布置及布线根据热力站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设备的安装位置,综合考虑器件或设备的布置及布线,将强电设备间和弱电设备间分开布置在房间的两侧,强电电缆入地走地沟,弱电电缆架空走桥架,各自控设备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综合考虑场地空间大小和大型设备的布局,合理安排布置各设备的位置,尽可能地增大干扰源与受扰电路之间的距离。增大空间距离能有效地减弱电磁辐射干扰的传播,从而降低了设备受干扰的概率,降低整个系统故障的风险。2.2.2屏蔽技术给主要的干扰源及受扰设备都安装屏蔽保护外壳。屏蔽外壳通常是由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罩、屏蔽壳等,将被保护的设备电路放置在其中。将变频器放置在变频柜中,PLC控制器放置在自控柜中,其他设备都有金属保护外壳,这样既可以使屏蔽罩、屏蔽壳内的设备不受外部电磁干扰,又不让其电磁干扰外泄。系统连接的数据线、信号线必须采用屏蔽电缆线,这样能避免数据信号传输时受到电磁干扰。屏蔽线的屏蔽层必须可靠接地,并与主电路线及控制线完全分离。屏蔽一般分为静电屏蔽、低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屏蔽。2.2.3接地技术接地有保证安全和抑制干扰2个作用。正确的接地方式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及抑制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是安全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身触电和保证设备安全;系统连接的数据线、信号线的屏蔽层接地是屏蔽接地,干扰电压对地形成低阻通路,干扰电流通过接地线导流入地,以防止干扰其他电子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多台自动化电气设备和各类传感器构成,整个系统必须只能在一处接地,如多点接地,就会在电路中会形成多个接地回路,当低频信号或脉冲磁场经过这些回路时,就会引起电磁感应噪声,形成电磁干扰。2.2.4隔离措施隔离的作用是破坏电磁干扰传播的途径、切断电磁耦合的通道,从而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目的,包括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继电器隔离等。在热力站变频柜和自控柜中都使用了单独的24V电源开关将强电信号和弱电信号隔离开来,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控制回路中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将控制回路得电气连接阻断,切断了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在变频器和控制器接收传输信号端加装光电耦合器隔离,保证了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电气隔离,能很好地解决不同电位、不同逻辑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和电气隔离,从而减少了电磁干扰。2.2.5滤波技术滤波技术就是将相应频带的滤波器接入信号传输通道中滤除或尽可能衰减干扰信号,使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以达到提高信噪比、抑制干扰的目的。在变频器的输入电流端安装交流电源滤波器和电抗器,能有效地抑制外来的高频干扰和电源的低频谐波电流干扰对变频器控制信号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在自动检测系统中,传感器的直流电源是共用的一个开关电源,为了避免在同一电源内造成几个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应在每个传感器电路中加上RC或LC退耦滤波器。 3总结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热力站能否安全运行,尽可能地减少自控系统内外的各种干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热力站自控系统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要根据场地空间的大小、设备设施的种类、主要干扰源和受干扰设备及干扰的途径等具体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抗干扰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电磁干扰,保证自控系统能可靠、稳定地工作。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保证每项措施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在选用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设备时,必须选用性能参数稳定、可靠,能适应工作现场条件的器件和设备,从而保证系统组成后能安全、稳定地工作。 作者:杨利勇 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探讨 【摘要】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区域,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设计成了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楼宇中,比较重要的结构是自动控制系统,加快了智能建筑楼宇的发展速度。智能建筑楼宇提高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视度,采取高效的控制方法,规范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建筑楼宇中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楼宇的核心部分,通过自动化技术、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规划了自动化控制部分,应用到智能建筑楼宇内,满足楼宇智能化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表现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特征,直接提高了智能建筑楼宇的服务能力,由此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一定的需求,目的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的运行环境。 一、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参与智能建筑楼宇的运行控制,其在设计中,注重功能性的运行内容,管控好楼宇的运行和消耗,促使楼宇内的各项自动化项目,保持在最佳的状态[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规划成3个模块,分别是:(1)安保管理,自动化监测智能建筑楼宇,实行防火防电及防爆,同时还要执行安全中的数据管理,提高数据传输的水平,达到数据传送的规范标准;(2)物业管理,自动控制系统中,辅助计算出智能建筑楼宇的资金消耗,监督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有异常的设备,制定设备更新计划,更换异常设备;(3)环境能源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管控智能建筑楼宇内的照明、空调以及运输项目,重点规范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能源分配,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实现节能降耗,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输方面的环境能源管理,是指电梯、停车场等项目的控制,保障能源分配的合理性,才能完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2.系统分区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的系统分区,分为两个部分。分析如:(1)控制分区,自动控制系统分为集中控制与集散控制两个部分,集中控制是指计算机为自动控制的基础,所有监控点均连接到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体系中,计算机处理好运行数据后,重新传送到设备的执行器内,缩短了运行控制的时间,集散控制的核心是分布式控制,监控中心采用通信总线结构,在智能建筑楼宇的监控区,实行分级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分散的状态下,完成自动化控制;(2)协调分区,是指对智能建筑楼宇中的子系统,实行协调化的自动控制,不同子系统,其核心功能不同,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子系统能够在协调的状态下独立运行,子系统单独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内,做到协调运行。 二、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本文以某商务型的智能建筑楼宇为研究对象,该案例中,建筑楼宇占地120585.21㎡,建筑总高度是85.3m,该智能建筑楼宇,集酒店、办公、商业、车库等功能于一体,该建筑在建设初期,就提出了智能化要求,落实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讨几点自动化系统在该楼宇中的应用表现,如下:1.智能卡系统该商务型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构建了智能卡系统,专门用于保护楼宇内部的安全性,确保出入人员的安全性。自动化控制中,包含了智能化系统,出入人员通过刷卡的方式,通过智能化系统,向自动控制系统提交认证信息,符合认证才能正常出入[2]。该案例的门禁、车库等位置,均采用了智能卡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识别。自动化系统中有数据库,其可主动识别智能卡的用户,身份匹配成功后,才能安全放行。该楼宇的人流量大,因为楼宇存在多项功能,所以在酒店、办公等位置,专门配置了自动化的门禁系统,采取自动化的识别方法,门禁属于智能卡系统的一部分,执行刷卡识别,保障楼宇内部的安全。2.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控制在楼宇视频监控中,表现出了高效的应用。楼宇的运行根本是安全,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在楼宇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专门用于监督楼宇的内外环境。该楼宇中的安全管理方面,不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还配置了防盗报警、信息巡防等模块,其在该建筑楼宇的公共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以便实时掌握楼宇内外的环境状态,避免发生突发状态[3]。该楼宇内,不同功能的区域,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尽量扩大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测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保护方式,落实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例如:该案例的商业区,突发了安全事故,周围居民及时按下了防盗报警,信号迅速传达到了安全监控室,值班人员根据视频监控系统与防盗系统,迅速找到了事故位置,及时排除了安保人员,解决了事故问题,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3.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建筑楼宇中,安装的设备非常多,增加了设备管理的负担,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设备管理上,缓解了各项设备的运行压力。设备管理上的自动化,在智能建筑楼宇中,营造了舒适的环境[4]。该智能楼宇在设备管理时,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基础,引入了多项先进的技术,专门控制好智能建筑楼宇中的设备运行。例如:该楼宇中的空调设备,建筑内,安装了30台空调机组,其中8台是空气净化变频机组,空调机组中,采用了PLC编程控制,促使空调能够根据楼宇内的环境,自动调节变风量和温度,实现了室温控制空调的方式,空调机组中安装传感器,夜间会降低或停止空调运行,降低了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体现了自动化控制在设备管理系统中的优势,不仅具有管控的作用,还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在空调设备上,还应有到了通风排水、电器运行、电机等设备中,完善了智能楼宇的设备运行。 三、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可以更为及时、便捷的实行功能管理。未来发展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参与智能建筑楼宇的各方面管理,不仅仅是现代几点功能控制上,而是提供综合的管理方法,充分体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未来发展中,朝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形成高级管家,提升自动化服务的水平,还要和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相互配合,完善智能建筑楼宇的运营环境,充分发挥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优势。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楼宇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中,以规划设计为基础,满足智能建筑楼宇的功能需求,体现自动控制系统的高效性。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中,得到了积极的发展,结合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楼宇项目中的发展,以便在楼宇中,开发更多的自动化控制功能。 作者:吴涛 单位: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的改进措施 摘要: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要的资源,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占据很大的比重。因为水资源量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伴随着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水资源为代表种种资源都受到相当大程度的污染,对污水处理的问题成为了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自动控制系统于处理污水时的的作用,先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然后研究了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改进措施 前言: 目前,我国的环保力度逐渐加强,国家对污水处理上的处理方式也渐渐由点到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处理。因为我国国土很辽阔,各种工厂分布在很分散的位置为我国污水处理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是污染过水资源如果未经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妥就排放到江海湖泊中,不仅为我国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对我国工业产业产生阻碍无法正常发展。因而,污水的处理是迫切的问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处理污水效率,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出一个很良好的发展平台。得到很多有用的结论,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提升自动控制系统整体性能,令污水的处理可以最高效率、最科学的进行,给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扫除了麻烦。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比较复杂,一般由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各方面的内容组成。在实行污水处理时,只有这些部分协和配合,各尽其能,就会使污水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主要负责系统运行的自动控制部分,令系统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原来设立的系统进行运行,将人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拯救出来;主要负责系统监控的数据采集部分,当系统属于运行状态时,数据采集部分可以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检验,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化运转;信号处理部分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若发现系统出现异常状况时,就会迅速的对系统开始进行修复,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化的设施,需要各部分之间相得益彰,污水的处理才可以实现高效化。 二、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不理想我国的科技发展不均衡,有些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总体科技水平差距太大,所以在使用设备的配套时,往往有些方面的落后会拖垮了设备整体的本能。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设备相当不完备,整体设备的性能的滞后。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处理污水时,很多的仪表、检测表由于精度不够,令系统没办法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准时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亏损,降低了处理污水的效率,减小了经济效益的空间,因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2)污水的排放标准太低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空间有些厂家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省略或简化水质的检验。近几年,由于我国环保部门监控力的加强,有些企业、工厂用PH、DOORP等进行对水质的限制,可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操纵时,若检测系统检测到水质还有处于不合格状况时,系统接到反馈单单只是延长污水处理的时间,而却不是再一次进行对污水水质的检验,这样通常会造成处理的污水完不成预期的成效就直接排泄到环境中去。(3)设备维护不到位一些污水处理工厂一方面为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所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是直接从国外直接买来。可是从外国买回来的设备基本都会有维护的要求,一旦没有满足维护标准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令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 三、自动控制系统在今后的改进措施 因为我国污水的自动控制处理系统和经济发展现状没能完美的符合,这很阻碍到处理污水效率和质量,利用对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现状,为相关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处理污水效率和质量。(1)控制设备的检测精度在污水处理工厂引进新处理的设备后,必须注重对设备的检测,尤其是设备的精度问题。如果检测设备的精确度有缺陷,会令污水处理结果产生问题,经常令没有达标的污水因检测不出就被误排放了,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各种方面的损失。因而,在引进新处理设备之时,就要注重检测设备精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使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后果。(2)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在实际生活中,排放的标准过低令污水处理现状和理想相差很大。利用对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从而减少不达标的污水被排放的量,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将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保障。(3)相关设备的维护目前来说我国很多污水处理厂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设备的维护问题有多方面的难题。可是只有好的处理污水的设备,才可以确保污水处理的结果。所以,工厂要必须加强设备维护的重视度,为克服各种方面的困难,把设备维护工作做到位,污水处理结果可以得到保证。(4)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的人才在污水处理方面是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可是我国目前污水处理人员都是接受简简单单培训就上岗,没有了解很多相关知识,这样使得在实际操作时易产生大问题。特别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需要维护或者是出现问题时,特别难找到这方面专家进行指点。培养专业人才或者引进专业人才就十分重要了,这样不仅仅可以为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提高,也可以为污水的处理提供长期的保证以及将来的发展问题作出筹备。结语:综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于污水处理之中有相当高的地位,一方面大幅度的降低污水处理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令污水处理效果获得明显的改善,创造出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文章利用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进行着手分析,提出很多改进措施,希望我国业内人员在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以及改善污水处理等方面能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潘亚楠 赵磊 宋淼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化建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智能建筑,简要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管理 1前言 建筑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其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点,第一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第二能够确保设备的运行处于安全的范围,第三能够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以上的这些优点使得当代的建筑已经发展为智能的建筑,发展为会为人类思考的建筑。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也随之发展而来。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楼宇的自控系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第二个阶段是集散式控制系统,第三个阶段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第四个阶段是网络集成系统[1]。 3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是有着集成能力的自控系统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故此,在系统的选型讨论时往往存在着一些争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结合产生的,第一方面是计算机的控制技术,第二方面是通信技术。所以,建筑的自动控制系统必定是会采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技术。 4自动控制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工程概况苏州的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地处苏州吴中区,总建筑面积在十二万平米左右,建筑高度高大85.3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就是商业功能,第二就是作为办公写字楼的功能,第三就是作为五星级酒店功能,第四可以作为地下停车场。其中该建筑采取了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能够对建筑进行智能管理的目的,下文主要介绍空调能耗管理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4.2设计依据采用国家规范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雷设计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4.3设计目标4.3.1一次设备的运行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一次设备”指的是能够体现其使用功能的设备,如锅炉、电梯、路灯等能够直接方便用户使用的设备,建筑的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控制类似以上的设备来为用户进行服务的,故此我们也可以称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为“二次设备”。楼宇的自控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一次设备”的运行达到设计的要求,确保南溪江路商务中心获得舒适的工作环境。4.3.2降低设备的使用能耗在当代建筑工程中,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机电设备在建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机电设备的能耗也是建筑运行所要支出的主要部分。据调查研究发现,仅仅中央空调的能耗就在建筑中占据其中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楼宇内采取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节约能约能耗,节省运行资本。4.3.3方便物业的管理为了给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其中的机电设备必然数量较多,然而由于这些设备分布较为分散,那么就会使得这些设备的管理非常困难,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物业管理者能够采用远程控制的方法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对于那些使用较为规律的设备,我们可以用电脑时间程序管理来进行控制。4.4设计原则4.4.1合理性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不但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是以系统的实用为主要目标来对南溪江路商务中心进行控制。4.4.2先进性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设计,方便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跟踪行业的发展。4.4.3开放性不但能够兼容其他的设备监控,并且用户能够自主的选择其他的系统来进行更新维护。4.4.4友好性有些系统较为复杂那么就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进行操控管理,而该软件的友好性则是使用较为简单,方便工作人员操控管理。4.5系统原理此次设计运用的是新型的集散控制系统,将其中的控制功能进行分配,分配到每个控制回路,并体现在现场的仪表之中,进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从而达到分布式的控制。本系统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设备层,第二层是控制层,第三层是管理层。主要的监控对象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PAU空调系统,第二是水泵设备,第三是电梯设备等。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的BA系统的监控设置在一楼的监控中心之内,大楼中共设有30多台空调机组,当中有5台采取了变频机组。一般而言,变风量空调的原理是送风传感器或者回风传感器来进行冷水、热水调节阀的控制,于此同时可以依据需要来进行风管电加热的分级调节,然后设置高温保护开关,当开关动作时,就需要对电加热器进行关闭操作,当风机停止运转时,要对电动二通阀进行关闭操作。对组装式空调器进行控制时,由室内温度来进行控制调节,调节冷水、热水的电动二通调节阀。然后设置高温保护开关,开关的设置在电热器后面。当开关动作时,就需要对电加热器的电源进行关闭处理,当风机处于停止的状态时,要将电动二通阀进行关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风机开,电加热器才能进行开启处理。随着过滤器的阻力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控制变频器来维持风量,以达到保证换气的稳定,进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期限。4.6供电电源系统电源是由及控制室的配电箱引接进来,容量为三相5kw。DDC数字控制器安装在各空调机房内部,电源就通过最近的配电箱进行引出,容量为单向0.5kw。4.7电气接地在一栋建筑物中,其供电配电的设计至关重要,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在其中,接地系统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能够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转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给我们带了了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南溪江路商务中心大楼的工程中,采用的是TN-S系统。在进行系统的设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是它的工作零线,第二是其专用的保护线,第三是它们相连接的位置,以达到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安全。 5结语 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施工需要许多单位进行协调配合,如施工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等。通过在建筑内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有助于实现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在今后的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内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成熟。 作者:张亮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资源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崛起,以水资源为代表的各类资源均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得污水处理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对污水的处理上逐渐由点到面,实行全方位的覆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工厂分布较为分散的状况给我国的污水处理增加了难度。而污染的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而直接排放进江海湖泊,不仅给我国的生活用水带来影响,也会阻碍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一般由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组成。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只有这几个部分协调配合,各尽其能,才能使污水的处理的效果达到最好。自动控制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运行,使得系统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原有设定的系统进行运行,将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数据采集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监控,当系统属于运行状态时,数据采集部分能够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检测,保证系统的正常化运行;信号处理部分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发现系统出现异常状况时,就会及时的对系统进行修复,确保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化的设施,只有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化。 1.2自动控制系统的优点 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这两部分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却是缺一不可。为了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方便化操作,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嵌入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软件工程技术。操作员进行操作时,可以结合软件的优点通过功能图块进行编程,提高系统操作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利用高级语言完成相关的数学算法,在简化项目复杂程度的同时,可以实现功能块的嵌套,优化系统的性能。硬件与软件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软件限制选择的范围。通常情况下,一款软件的集成程度越高、功能越强,那么对硬件的配置要求就越苛刻,污水处理工厂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在软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兼顾硬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情况下,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设备的更新周期远远低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就属于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类,且从整个经济结构角度来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事实表明,实际应用的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下面我们就简述一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具体应用的现状。 2.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不理想 我国科技发展不平衡,某些技术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与总体科技水平不相吻合,所以在设备的配套使用时,往往某方面的落后拖垮了设备整体的性能。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设备相当不完善,滞后了整体设备的性能。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污水处理时,很多的检测表、仪表由于精度不足,使得系统无法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压缩了经济效益的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如果处理的污水没有达到设定的标准就进行排放,那么其中的污染物就会对环境以及相关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地财产损失。 2.2污水的排放标准太低 一些厂家进行污水处理时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空间,往往简化或者省略水质的检查。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部门的监控力加强,一些企业、工厂用ORP、DO、PH等进行对水质的控制,但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时,如果检测系统检测到水质尚处于不合格状态时,系统接到反馈仅仅只是加长污水处理的时间,而并非再一次进行污水水质的检测,这样往往造成处理的污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 2.3设备维护不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工厂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一些污水处理设备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而这些设备往往都有维护要求,只有满足维护的标准之后,设备才能够更好的工作,使污水的处理效果实现最大化,但是目前国内工作人员对这些设备的了解较少,很难满足设备的维护需求,使得设备的维护工作名存实亡。而且这些设备的造价往往十分昂贵,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严重挤占了工厂的利润空间,使得部分污水处理厂做的不够到位。 2.4缺少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员工的能力普遍偏低,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处理设备需要维护的时候,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就会导致污水的处理效果与理想的标准相差较大。 3自动控制系统在今后的改进措施与发展方向 3.1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措施 由于污水自动控制处理系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不能够很好的契合,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对相关地方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3.1.1体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在进行污水时,我们要保证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时不会产生大的危害。然而由于检测设备的精确度有着严重的缺陷,使得污水处理的结果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检测设备搜集数据时,因精度问题,往往使得未经达标的污水因检测不出而被误排到环境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当污水处理工厂引进新的处理设备时,一定要注重检测设备的精度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处理系统整体的性能。3.1.2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污水处理标准的过于低化使得污水的处理现状与理想相差甚大。通过对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减少污水不达标而被排放的概率,从整体上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3.1.3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工厂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设备,在维护的问题上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只有良好的机器设备,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所以工厂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重视程度,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将设备维护的工作落实到位,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高保障。3.1.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仅仅接受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大的漏洞。尤其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以及设备需要维护时,很难找到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所以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他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又能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供保证。 3.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控制理论向着两个方向进行发展,一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注重某一种方法的研究,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技术应用到方法的实践中,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二是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发挥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共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就目前而言,第二种的发展趋势明显高于第一种,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大大的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使得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改进的措施,希望在改善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方面能所帮助。 作者:李家栋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谈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 【摘要】随着国家、企业、社会等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工艺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等部分,每一个部件的正常工作才能保证整个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将讨论和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工艺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面临的难点问题,但是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研究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不断改造和升级现有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1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一般流程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和出水消毒工艺等流程,在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需要遵循。第一,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首先要对进水水质进行技能分析,在进行进水水质技能分析使应该根据相关的污水厂进水水质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操作,如当污水中水质5BOD/CODCr比值为0.565时,较适合的处理工艺是生化处理工艺;当C/N的比值为3.71时,此时较为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生物脱氮工艺;当5BOD/TP的比值为43.33时,这时最为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生物除磷工艺,且不需要与其他工艺混合使用,这些只是污水水质进技能指标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些指标,可以采取对应的适宜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当污水水质指标出现其他数据时,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艺中对于不同的污染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处理,如为了去除污水中的SS就主要采取沉淀的方式;为了去除水质中超标的5BOD主要采取微生物吸附和代谢的方式以及泥水分离方式;为了去除污水中的COD,可以采取与去除5BOD类似的处理工艺和方式;为了高效率地去除污水中的N,可以采用的工艺是脱氮工艺;对于P的去除来说,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的方式。第二,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污泥稳定工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和污泥的最终处置。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加热干化,加碱稳定和热处理等工艺都是能够达到污泥稳定的工艺,但是其中厌氧消化是污水厂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因为加碱干化,加热干化和热处理等直接稳定污泥处理工艺的成本耗费较高;在进行污泥浓缩脱水环节时,机械浓缩和脱水方式能够使处理后污泥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八十,因此目前污水处理厂通常情况下会采用机械浓缩脱水方式来进行污泥的浓缩脱水处理;污水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污泥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污泥虽然是固体废弃物,其中既含有一些有用的物质如氮磷钾等元素,而且污泥中也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进行处理时必须结合当地环境考虑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污水厂的出水需要经过消毒过程,目前对污水厂进行出水消毒主要采用氧化法、加氮法、紫外线消毒法等,臭氧可以彻底的杀菌而且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因此进行出水消毒时最常用的氧化剂是臭氧;由于液氮成本低而且消毒效果比较稳定,液氮是利用加氮法进行污水消毒最常用的方式;紫外线的有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的目的,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紫外线也成为污水厂进行出水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出水消毒的方式在应用时也有其弊端,污水厂必须权衡这些消毒方式的利弊,选择具体的出水消毒方式。 2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单介绍 现代的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另一种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一种利用可编程序存储器进行操作和控制的电子系统,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很高的控制能力,而且这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非常高,,即便在较为恶劣的污水处理环境中,也可以正常的工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以实时地检测污水厂处理现场的相关数据,而且FCS采用智能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能够使污水处理的现场形成一个智能的通信网络,可以提高污水处理过程的操作性和现场设备互联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交换机、工控机的结合使用是污水厂污水处理中实用性很强的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下面的介绍中,会更侧重于对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介绍。 2.2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在编程序控制器PLC、交换机、工控机结合使用的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中,系统结构主要分为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对于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层,主要采用PLC自动控制方式、就地手动控制方式和中控室集中控制方式等进行控制,通过对控制层的有效控制,不仅能够实现各个编程序控制器PLC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调,而且可以实现编程序控制器PLC中个智能化控制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协调,以及一些程序的编译和维护工作,如果远程设备中出现了错误也可以通过对控制层的控制查询错误。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信息管理层主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管理和传输等,信息管理层所采用的通信网络是标准以太网,这种网络可以有效快速地处理信息和管理信息。为了保证现代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自动控制监控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准确确定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设计下位机PLC程序,精确计算关键控制环节的相关数据,设计上位机人机界面等四方面的工作是确保污水处理厂中自动控制系统正常高校工作所必须做好的工作。自动控制方式在上文中已经做过简单的介绍,其中现场手动控制方式是污水厂应该优先考虑的一种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主要能够解决现场调试和检修等问题;PLC自动控制方式需要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主要完成对隔栅间,沉砂池A/O池,脱水车间,进水泵房和二沉池消毒池等区域的控制;中控集中室控制方式是一种远程的控制方式,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当的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因为采用这种方式时,虽然操作人员所做的操作主要是开或关,暂停或启动,但是进行这些操作之前需要对中控系统操作站或操作面板的监控画面和数据进行合理地分析。除此之外PLC的程序设计以及模糊自整定PID参数算法的确定及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软件设计步骤。 4结语 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发现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和智能技术等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想要成功地实现污水处理自动控制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学习,也需要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使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更高校更成功地发挥作用。 作者:周亚楠 单位:河北省晋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的应用 自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来,污水的排放及其处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水资源的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早期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废水全部直接排放进自然中,直接利用自然的自我净化调节功能来分解废水。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仅仅通过自然自净能力已经很难将庞大的废水量处理完,这时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早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以及调研,但是污水处理厂的构成复杂、建筑物繁多,在测量多种项目指标时,常常给现场勘测调研带来极大困难。随着科技革命带来各种新技术,污水处理厂渐渐开始引用自动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非常节省人力。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部分污水处理厂可以实现对加药过程进行计算机控制,如污水处理厂通过计算机对加钒过程进行掌控,很好地降低了钒的使用量,与之同时发生的是管理效率的显著提高和水质的大为改善。除此之外,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也较早实现了用计算机来控制污水处理过程。污水处理系统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其自动化程度跟以前相比也更高。 1污水处理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所谓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把控制设备、执行器件、检测元件和主计算机之间利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这样主计算机可以对它们进行集中控制,进而达到集中监控、集中调度、集中分析和集中数据处理的目的。经过对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和吸收,我国的污水控制系统也有所进展。工业Ethernet配合着FCS,再与PLC控制站结合起来,这种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最新一代的控制系统。现在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如FCS、PLC、DCS等。其中FCS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近年来它发展迅速,可以算得上是最新型的自动控制技术,它旨在用网络传输代替比较传统的硬件传输,这是FCS通过现场控制网络将众多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起来实现的。PLC是可编程控制系统(ProgrammableLogicControlSystem),它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超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这种优势使它在污水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DCS是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它是一种新型的4C控制技术,实现了连续物理量的监视与调节,与PCL相结合的DCS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 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特点以及主要表现 2.1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比于其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比较繁琐复杂。因为其中涉及到的物理量非常多,而且其中不仅有模拟量,还有数字量。与此同时,控制方式也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顺序控制和时间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而要使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就要使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都要合格。这就需要对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进排泥量和排水量等进行综合控制,这无疑会加大自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现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等,这和自动控制系统有简单的逻辑控制阶段发展成为分散控制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2.2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2.2.1过程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整个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分析数据,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现场的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过程控制。其中可以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调度和管理。整个运行过程的系统是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工艺的运行和停止以及一些紧急事件进行直接控制。2.2.2在线监视功能。在线监视功能使动态的工艺流程图显示在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可以显示在子站界面上的是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一些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鼠标和键盘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干预。2.2.3故障诊断及报警处理。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或者不可以避免的故障的情况时,故障诊断功能可以将其监测出来,并随后进行查找和报警。此外,故障诊断系统还可以分析和调整一些简单的事故,从而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报警时系统可以显示报警的画面,这样可以让操作人员在对故障进行处理时得到提示。 3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3.1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过程中我们的确展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众多优势,但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毕竟还是不够完善,从各个污水处理厂的调研中我们总结了自动控制系统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3.1.1自动控制系统的在线稳定性不够。随着PLC、DCS以及FCS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系统中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参数,而且每个参数还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就给自动控制系统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有力的监督控制造成了障碍。所以,一般污水处理厂除了自动控制系统外,还需要现场的工作人员来操控运行过程,并对有些分析结果进行调整,以期保持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性。3.1.2已建的污水厂存在仪器、工作人员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目前大部分已建的污水处理厂的自控技术水平落后,污水处理效能与自控关系不明确,与之配套的自控设备和仪器匮乏,同时现今的排放标准也普遍提高,再加上污水处理过程中与自动控制设备相关的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引进的大部分设备都是外文说明书,厂区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这些劣势只靠对厂内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无法轻易转化的。3.1.3目前我国众多的污水处理厂虽然监视良好、但是控制能力却明显不足。对于监视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工作人员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和利用,这样就使自动控制系统失去了一开始我们想要它能提供给的便捷。并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由于节能降耗引起的直接经济效益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这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污水处理厂时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投资欲望。与此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引入污水处理厂后可以保障污水的排放达到标准,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点上污水处理厂监管部门的认识也不到位,他们缺少与风险投资者的协调,以上种种都是限制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推广的重要原因。3.1.4自动控制系统本身还有待完善。例如与自控技术相关的软件、仪器行业并不规范,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大都从国外引进等。更详细一点举例,像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探头很多,它们用于数据的采集,且都是被淹没在污水中的。但是如我们所知污水中的成分相当杂乱,这些探头很容易被缠结进而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更有甚者会损害探头。 3.2自动控制系统今后的改进方向 一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还没有得到确保时,污水处理系统中应该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以弥补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不够带来的分析结果的误差。二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应该在污水处理厂中配备相应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既可以对其他厂区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也可以避免因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引起的操作失误甚至事故。这对厂区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三是依然要不断开发智能控制在污水领域的应用深度,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等技术,这些技术仍然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结合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将这些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争取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控制策略。四是争取将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系统与高速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通过遥感遥测遥控技术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自动控制,以解放所有的现场操作人员。 4结语 如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在传统的污水处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提高出水质量,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国的污水处理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集中体现在我们的控制系统大都从国外引进,缺少自主研发的系统,同时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测量监测仪器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显然国家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系统会有更好的完善,而自动控制系统也会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 作者:杨博英 单位: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运用分析 1将PLC控制系统设计到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1)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电气自动控制的任务,并加以评估,将PLC控制范围确定下来。最后技术人员根据PLC的功能和性价比来确定程序控制器的主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模块及相应的各单元,如显示设定单元、模拟量单元及位置控制单元等。(2)确定输入/输出地址。PLC接线端上的I/O信号的地址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只有确定了输入/输出地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软件编程工作;I/O地址的确定是控制柜及PLC外围接线绘制装配图、电气接线图、安装人员装配的基础。以表格的形式列出I/O的名称、代码和地址是很有必要的。(3)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是系统设计中软件部分的组成。除了程序编写之外的控制系统设计基本都是属于硬件设计,如电气线路的设计、PLC控制器的设计、抗干扰的设计及PLC控制器外围线路的设计等。1)设计系统的硬件。硬件设计的主要包括确定电气控制元件;设计抗干扰措施;设计电气控制系统。2)设计系统的软件。主、子程序及中断程序是软件设计的三大主要部分。设计PLC控制程序时编程是主要的方法但更重要的依靠设计者自身累积并总结经验。应用较多的编程方法有流程图法、状态表法、逻辑代数法及功能图法等。设计程序常见步骤为:①查找输出对象,确定出其启动及关断条件;②输出对象的启动条件及关断条件有制约条件的,要找出来;③大多情况下,输出对象以FK=(X开+K)•X关关公式加以编程,有制约条件的,以FK=(X开•X关约+K)•(X关+X关约)公式加以编程;④代入相应数据入公式中,结合PLC编程的要求,建立梯形图;⑤全面检查并修改程序。梯形图编程设计系统程序与语句表编程相比,更直观,更加一目了然,但具有需要修改时比较麻烦工程量大的缺点。一般对于比较清晰的并发、单及选择顺序的控制任务,应用功能图进行设计程序较有优势。(4)调试系统。系统硬件的模拟调试工作必须在主电路断开的环境下实行,并且只能够调试手动控制部分的功能正确与否;只有模拟出各种开关信号输入的情况才能够对系统软件部分进行调试,通过综合应用电位器、万用表及开关模拟多种现场信号,观察此时PLC输出的逻辑关系是否与控制要求相符;与此同时,也可应用电脑直接模拟加以调试。通过反复修改与调试来确定程序的完全正确。(5)系统联机调试,下载已经编制并且调试好的程序到现场PLC控制系统中实行运用。首先断开主电气然后才开始调试,只能对控制电路实行联调。联调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反复全面检查系统接线与软件设计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只有系统控制功能正常,并满足控制要求才能交付使用。整个体系完成后,系统完成后,必须整理相关技术资料以存档,为以后系统的维护、检修及改进等提供依据。 2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中PLC控制系统的操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电源。选择电源时,最基本的要求时其额定输出电流各模块消耗的电流总和。(2)相匹配功能模块的选择。选择的基础是要选择可靠性高的机型,并且在系统运行的过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3)设计控制元器件。设计辅助程序、故障应用措施,分配存储空间、编制功能子程序是设计系统控制元器件的主要内容。(4)正确的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1、输入/输出模块点数的确定;2、运用离散系统来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模拟;3、编入具有特殊功能的输入与输出。(5)控制系统连接与安装的实现。PLC控制系统多个部件在配线板上的实现,按照相应的系统接线图对其进行安装工作。(6)调试实现PLC的运行。1、调试PLC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以保证试运行的稳定性;2、试运行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注重PLC控制系统各个部分运行情况详细观察运行的细节,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立即做出停机处理,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与源头,并及时的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处理掉出现的情况;3、确定PLC控制系统试运行准确无误后,要整理好技术文件,并且交付使用。 3PLC控制系统应用领域 (1)PLC控制系统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传统的控制系统具有多种控制方法,随着PLC控制系统的出现,在业内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在数控系统中实现了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大大促进其控制定位变的精确与方便。(2)PLC控制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使用。交通控制系统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关键体现在控制交通系统总线方面。采用PLC控制系统使得交通系统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和高效化了监控。(3)中央空调系统中的PLC控制系统运用。当下,控制中内空调系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模式:(1)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模式。(2)数字化的直接控制模式。(3)控制器可编辑的控制模式。在此三种控制模式中,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模式与直接数字控制模式由于其自身缺点原因,在实际中其应用广泛度逐渐减少。而PLC控制系统因抗干扰性能高、较稳定、便于维护等优势,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4结语 电气设备中应用PLC控制系统后,使得传统复杂电器逻辑得到简化,在具备简单易操作特点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故障率,还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极大促进了电气PLC控制系统的运用。 作者:魏潇韩 单位: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及发展探讨 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阐述 1.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自动控制系统在无人为直接参与操作下,利用控制设备、检测仪器对电气设备或设施的运行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包括自身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器,如检测仪器和自动设备;被其控制的电气设备,称为控制对象。在整个自动控制系统中,需要各种参照数据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和输出,其参照数据称为被控参数,而输入或输出的过程则表示自动控制器与被控制对象的变化。 1.2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其实用性及运作性质必须具有抗干扰的性能和跟随输入性能,由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到电气运行中,电气设备很多,自动控制在运行时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参数或数据等造成一定的偏差,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转正常,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所以自动控制系统中必定要具有抗干扰的性能。同时,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的输出一定是随着输入参数而改变的,有时候也会出现例外,由于输入数据不是按照时间输入的,则参量输入时也可不按时间输入,但总体来说还是根据输入方式的原则进行输入的。 1.3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可根据其任务定型、数学模型、信号形式、系统规模、智能化情况等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照数学模型可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线性或非线性两类控制系统,或者是时变或非时变量类;按照任务的分配方式可分为随动控制、调节控制和程序控制三类系统分型;按照信号形式分型可分为离散或连续两种控制系统分型。而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整体上可分为开环、闭环及复合式三种控制系统类型。 2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电气事业自动化生产水平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进步,推动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机制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是促进电气设施生产、运转的操作系统,不仅可替代人力不可操作的部分,而且可大大提升电气设施工作的效率,因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很多功能。 2.1自动控制功能 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必须安装,因为它具备自动切断电路的功能,可以在设备运行线路发生故障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将电路切断跳闸,对设备起到一种保护作用,从而对整体的运行也起到保护和控制作用。 2.2保护功能 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各种设备、设施共同运行的体现,但在各类设备运行中有很多未知的故障发生,如电流或电压过大或过低均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导电,引起设备发生问题;或者用电功率过大也会影响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及制止,均需要一个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自动处理的系统来显示,因而自动控制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传达故障信号,对线路、设备起到保护作用的设施。 2.3监控功能 自动控制系统中均配有监控功能,因为设备控制的传感均需用电,电是利用传感器介质进行信号传输的,人用直观观察是看不见的,所以在判断对设备的控制、及设备是否有电,均需要传感介质进行输送,因而其具备这样一个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信号等的传送。有了这样一个监控功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它会自行经过传导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设备发生了问题。监控的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集中监控,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管理、维护,比较方便,缺点是处理器的工作量比较大,由于内储会造成其运行速度的减慢,而且连接线路也比较多且繁杂,导致线路的查找比较困难;一种是远程监控,远程可以减少材料的利用,降低安装费用,但由于其通讯速率比较慢,所以适合小的设备系统应用;一种是现场总线监控,它具有省料、省钱的优点,而且可以减少电缆的利用率,连接通信线便可使用,不仅整体上节省了费用,而且还便于维护。 2.4测量功能 工作人员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根据设备数据的显示来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的,工作人员是利用外界测试工具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的,但自动控制系统自身具备对电气设备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进行检测的功能,它可以详细地检测其数据,从而提高了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效率,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工作也带来了便捷。 2.5智能化功能 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功能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不断研发的新技术,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便可对设备的生产进行操作,并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可以节省人力的工作。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类思想也在随之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软件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也将会向集成系统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设备运行时代。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和广泛利用,将电气自动化系统结合IT共融应用的联合方式,会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被广泛应用,它是将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系统融合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内存系统的应用,利用显示器的浏览来从事各种生产的需求,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劳资,而且还提高了效率,所以说将电气自动化系统与IT结合应用是将来一大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软件、通讯、组态环境的功能和利用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各项电子技术间的配合使用度,因而将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功能与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分析,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一种在无人力直接参与工作的状态下,自行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检测的技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对电气设备起到安全、保护和监控作用,而且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电气事业的经济费用也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与IT、计算机和网络融合应用则是必然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者:李艳红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调控中心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DCS锅炉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探析 1DCS系统的基本构成 DCS系统在很长时间就已经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普及工作,而且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说在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DCS系统就是集散的控制系统,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散控制,进而进行集中操作的指导方针。DCS系统主要是由上位系统还有下位系统构成,上位系统应用的是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的数据,存储,还有报警处理,打印以及控制参数的设定等,都是运用组态软件来完成实时的显示工作。在实际的作业工作中,通过借助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然后对上位系统进行全方式的控制,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对现场数据进行的实时的显示,处理,还有对各种参数进行的设定,以及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的工作,对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数据,实现自动报警,还有最终数据的输出功能等。而下位系统是由PLC构成的,同时还要连接现场的一些设备。在上下位系统之间,通过应用Ethernet来实现通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就目前而言,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组件主要有S7-300系列的PLC硬件,而系统平台的主要界面是Windows2010,其监控软件是WINCCV6.0,相应的编程软件是STEP7V5.3。 2针对于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2.1控制任务的运行方法。 (1)自动调节.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来适应外界的负荷,还有工质参数的要求,同时还能让锅炉保持在比较经济的工作状况下运行。(2)程序控制。在程序控制方面而言,比如引风机,鼓风机,还有炉排的启动顺序等,它们控制开关的启、停以及运行等动作,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3)保护联锁。如果是从保护联锁方面而言,比如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这个系统配置对水位是否正常,以及压力是否正常等情况能够进行报警的系统功能,同时还包括那么针对保护作用的,对压力以及水位异常情况下的连锁保护功能。建立电气联锁保护系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杜绝在设备关闭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 2.2控制系统本身的功能 (1)控制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的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蒸汽管内的压力稳定,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燃烧效率。所以为了平衡这二者的关系,操作人员在调节锅炉负荷以及燃料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对送风,还有引风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改变。如果负荷增减的度量比较大,还可以选取调节措施为停开数层或某一层。(2)锅炉送风自动控制系统。锅炉送风的主要目的是让投入的燃料,在炉膛燃烧的时候,能够自动的投入合适的风量,进而保证锅炉的原料的有效燃烧,从而来提高锅炉的工作效率。这里需要涉及到控制参数,而对送风的控制参数而言,主要是送风参数,还有煤气的压力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让锅炉的热效率得到保证,通过借助不断的对送风机挡板开度的大小进行调整,进而来实现送风压力的自动调节的目的。如果有两台送风机同时的在运行,就应该并列其中的一个,而对另一个的送风机的挡板进行调节。(3)对炉膛内负压力的调节。平衡量和引风量的目标,是当锅炉的运行处于稳定的状态时,要保持它的为微负压,做到这一点,系统就可以有效的并且安全的运行。炉膛中的负压自动控制机制,是通过调节引风机入口的风门开度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炉膛内的负压在-20到10Pa的微负压状态之间,进而就可以保证锅炉安全的燃烧。(4)对蒸汽温度的调节.在蒸汽温度的调节方面,现在基本上都是选用自制的冷凝水喷减温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按照蒸汽的出口处,对温度测量的结果来判断的,通过自动打开调节阀,然后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保证温度处于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在430到450℃之间。这些就是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这个方案的有效落实,在实际的生产中,不仅能够给相关的操作人员以很大的方便性,而且还能有效的保障各个行业的生产加工工作,尤其是在对燃烧的锅炉的保护方面,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项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偷工减料的落实工作,锅炉在工作方面是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事故的,所以相关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一线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DCS控制系统在实际的生产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给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针对于DCS控制系统的控制联锁保护技术 3.1锅炉的保护设计和技术应用 为了安全的监控炉膛,更好的保证稳定的锅炉燃烧情况,所以就需要控制好DCS的软硬件。在运行的时候,被输送到燃烧炉跟前的高炉煤气,还有焦炉煤气分别从锅炉的燃烧器,送入到炉膛内部而进行燃烧过程,煤气燃烧所需要的空气是由鼓风机提供给,而鼓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先要把冷空气送到空气的预热器内,然后通过加热后,再让热风道把热空气送进炉膛内。如果煤气的压力过低,或者鼓风的引风因为其他的故障而停止了工作,锅炉的内部就会发生回火而造成爆炸的事故,对锅炉中的所有气动阀来说,在切断层面上都必须要进行连锁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异常的时候,所有的安全气阀都可以被自动的连锁系统给切断,也就是说,点火煤气压力控制点火小的气动阀,而喷气自动阀,还有高炉煤气压力控制高炉的大喷气动阀,在它们之间实现连锁和切断,这对于所有的气动阀来讲,如果让引风机以及鼓风机进行全部的控制,那么一旦出现鼓风,引风机停止作业的情况,就会造成所有的气动阀都会被快速的连锁切断。 3.2水位连锁保护技术的应用 针对于DCS控制系统方面,其在处理水位变化方面能够实现非常好的自动化控制。这个系统内设置了因压力的大小而导致水位偏高或偏低的声光报警装置,还有因水位偏低而停炉热工连锁保护保护功能。尤其是气泡水位的控制设计方案,其可以根据给水的流量,还有气泡液位和蒸汽的流量对给水阀进行合理化的调节,进而保护了锅炉水位的稳定性。 这种DCS系统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能够达到上面的效果,而且还能很好地实现节能,环保以及降耗,并且最终能够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目的,以上通过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经验的分析,尤其是在DCS系统反面下的锅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阐述,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玮琳 单位:西安磐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电缆屏蔽层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1概述 化工行业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各类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系统中各温度测量数据、压力测量数据、流量测量数据、转速测量数据、震动测量数据、阀门控制数据通常采用模拟量4~20mA电流信号进行传输。由于在控制现场设备频繁的启动、停止再加上现场动力线路与控制线路密布在一起,导致传输模拟量等信号的控制线路存在严重的电场和磁场干扰;化工工业系统中往往又分部几百乃至几千个输入输出通道,控制线路之间的相互耦合也会形成电磁干扰。在存在干扰环境中的控制电缆的屏蔽层若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理,就会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自动控制系统经常出由于控制电缆受到的电磁干扰信号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系统中的模拟量、数字量等信号,而由其中的跳车信号引的系统跳车现象。因此我们需对电缆屏蔽层在控制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引起高度重视,下面关于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两种接地方式及如何才能做到最有效的防干扰来进行论述。 2控制电缆屏蔽两种接地方式和优缺点 2.1控制电缆屏蔽两种接地方式 (1)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一端接地即是电缆屏蔽层的一端直接接地,电缆的另一端不做接地或者进行保护接地。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一端金属屏蔽层与大地之间会产生感应电压,电缆中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但不会产生电势环流通过电缆的屏蔽层。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的目的就是利用抑制电势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2)控制电缆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就是将屏蔽电缆的两端的金属屏蔽层均与接地装置连接,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的情况下,这样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压存在屏蔽层中,但是受到干扰磁通的影响时会在屏蔽层中产生环流,若果两端接地点的电势不相等,就会在屏蔽层中形成较大的电势环流,产生的环流就会对通讯信号产生抵消和衰减的影响。电缆屏蔽层两端都接地,电磁感应就会在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纵向电流,该电流会产生一个和主干扰方向相反的二次场,这样就会抵消主干绕场的影响,就会显著降低磁场耦合所产生的感应电压,查阅资料中的实验证明这种情况下可将感应产生的电压降到不接地时感应电压的10%以下。 2.2控制电缆单端接地与两端接地的优缺点 (1)控制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一是:可有效阻止控制电缆的线芯与外界环境形成电容,这样控制电缆的线芯就不会因环境中的电场变化而产生充放电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防止静电干扰的影响。二是:屏蔽层采用一端接地,避免由电缆屏蔽层两端产生的电位差使屏蔽层内形成接地环流,造成设备误动或损坏的现象。控制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也存在问题,单端接地方式适合长度较短的线路和电磁感应的干扰不大的场合。静电感应电压有时会影响电路信号的稳定,还比较容易形成天线效应。(2)控制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的的优点,一是:当控制电缆由磁通包围时,将会感应出屏蔽电流在控制电缆屏蔽层中,这样屏蔽电流就会产生磁通可以抵消由磁通对电缆线芯的影响。若是屏蔽效果理想,在两种磁通共同作用下,就会使被屏蔽层完全包围的控制电缆线芯中的磁通为零,屏蔽层产生力一个理想的法拉第笼。二是:电缆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可以降低由于大地电位升高产生暂态感应电压。当雷电通过避雷器引入到地网,使接地系统中的冲击电流增大时,就会在系统中产生暂态的电位波动,与此同时接地网的视在接地电阻也将升高。当电缆在上述电位升的区域敷设时,电缆就会因为电位的波动而受到干扰。控制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当接地系统中出现短路电流或者雷击电流时,因电缆屏蔽层两端的电位不同,就会在屏蔽层内流过电流,会产生额外的冲击和干扰电压;二是:当电缆屏蔽层内流过电流时,就会对每个线芯将产生干扰信号,若果电缆芯在强电回路上时这样就因电缆屏蔽层中的电流产生的干扰信号影响就不大。 3自动控制系统中电缆屏蔽接地注意事项 (1)在现场施工时要尽量采用远离技术:通讯信号的控制线路要远离强信号的线路敷设,尤其是要远离动力电缆线路;敷设电缆式避免平行进行敷设,在施工现场可以采用敷设不同桥架的方式来隔离不同的电缆。这样来减少控制线缆之间的串扰。(2)抑制磁场耦合所引起的干扰,尽可能的屏蔽干扰源:对于像变频器这样的强干扰源设备要和控制电缆之间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可以把产生强电磁干扰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通道设计在不同的箱体。变频器的动力变频电缆建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采用单端接地的连接方式。(3)通讯信号的输入输出大多项目现场均选用带双绞屏蔽的电缆。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感性耦合引起的干扰可以通过双绞屏蔽线的信号线与其返回线绞合来减少。双绞线的阻抗是一样的,这样线芯本身产生的磁场干扰或环境中磁场干扰都可以较好的抵消。同时,采用这种平衡式传输方式也具有很强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 4结语 在控制系统中对信号精度要求较高,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抑制信号传输过程中收到的干扰采取的方式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必须正确的选择信号线路来抑制串模干扰的影响。现场传输的通讯信号精度要求较高的电缆要选择屏蔽双绞线或同轴电缆。选择了合适的通讯线缆滞后后,还必须正确地进行敷设:敷设的线路要尽可能的远离干扰源;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线路不能共用同一股芯线;传输信号的电缆与供电电缆必须分开敷设,尽量避免平行敷设。若是现场条件有限,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敷设在一起时,要采用设置与大地连接的隔板或者在电源电缆上安装屏蔽罩等措施。其次,在安装电缆时,传输信号的屏蔽层的接地方式要合理选择,原则上屏蔽层的接地应采取和信号源与接收装置端相同的接地方式,在施工现场屏蔽层大多都是在控制装置侧接地。不管使用哪种接地方式,根据接地理论,都必须遵守低频电路(频率 lMHz)应单点接地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地环路的形成,来防止地环路产生的电流引入到信号回路中而引起干扰。无论是单端还是双端,原则是死的,实效才是目的,需以能解决现场问题和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为重,往往只能灵活处置。 作者:于传涛 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新工艺炭黑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主要控制回路的设置及仪表选型 1.1反应部分 在炭黑生产的反应部分,进反应炉的燃烧空气、燃料油、原料油及添加剂的流量、压力等都有自动控制。这里介绍几个重要的控制回路。 1.1.1反应炉燃烧空气流量调节 准确测量空气量是这个调节回路的关键点。通过孔板测得的流量还要进行温压补偿,同时,还需要引入空气湿度值(露点)。再由DCS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准确的空气量,并以此为依据,来控制空气进空气预热器的流量。由于这里的管道口径较大,所以,控制阀选用气动调节蝶阀。 1.1.2进反应炉原料油流量调节 由于原料油温度较高(280℃),故需采用高温型质量流量计,以获得准确流量值,确保调节信号的精准,达到流量稳定的目的。 1.1.3添加剂流量调节 由于添加剂的流量很小,且精度要求高,所以,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阀为小口径气动调节阀,过去是靠进口,现在国内也有生产,使用效果尚可! 1.1.4反应炉急冷温度调节 新工艺炭黑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双高温技术,即入炉燃烧空气高温(800℃),入炉原料油高温(280℃),而炉内的最高温度达1900℃以上,一急冷后为1050℃,对此点温度的调节关乎产品的品质,所以温度的准确测量与给水量的准确控制是关键。 1.2收集部分 收集部分主要控制对象是主袋滤器、排气袋滤器和再处理袋滤器。 1.2.1主袋滤器及排气袋滤器尾气出口反吹阀门顺控 主袋滤器和排气袋滤器各箱体都需要定时轮流吹扫。轮流定时关闭各箱体之一的出口蝶阀,打开反吹蝶阀,吹扫一定时间后,关闭反吹风阀,打开出口蝶阀。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箱体的吹扫,其时间间隔可用DCS设定。反吹时间一般为20~30s,几个主袋滤器箱体中,总有且只有一个在反吹,由DCS安排轮换的次序。在DCS画面上可用颜色显示阀门的开闭状态。 1.2.2再处理袋滤器阀门反吹脉冲控制 它是由设置在造粒厂房控制室内的脉冲控制仪来完成的。另外,主、排袋滤器各箱体袋子的压降情况,可通过差压变送器测得,DCS将根据差压值的变化,调整反吹的时长,当差压值过大时,更换过滤袋子。为防止引压管堵塞,测量管线应考虑加装吹扫装置。 1.3造粒干燥部分 湿法造粒干燥控制系统,是由诸多调节回路组成的调节系统。 1.3.1复杂调节回路 (1)粘合剂流量和造粒水流量组成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水流量为主回路,粘合剂流量为副回路。(2)造粒水流量和造粒机功率组成串级调节系统,以造粒机功率为主参数,造粒水流量为副参数。(3)尾气燃烧器的尾气流量和燃烧空气组成双闭环比值调节系统,以尾气流量为主回路,空气流量为副回路。(4)尾气流量和造粒水组成双闭环变比值控制系统。 1.3.2其他主要监控回路 (1)造粒机温度自动调节:通过调节加热蒸汽的流量来实现。(2)尾气粉尘浓度检测:考虑到要满足环保的要求,近几年,在炭黑设计中,已增设了对脉冲袋滤器出口管的放空尾气,进行粉尘含量监测的仪表,即气体粉尘检测仪。需要注意的是,该仪表在使用时,应考虑配置吹扫装置。 1.4包装部分 包装部分的监控,主要是炭黑贮罐的料位超限检测,包括不合格品贮罐和产品贮罐。当料位超高时,DCS将有声光报警。该料位开关选用射频导纳式或电极式料位开关均可。新工艺炭黑装置的仪表均为隔爆型或本安型。其远传温度计,多为热电偶(K或B),控制阀中,口径≤150mm的,选用Globe气动调节阀,口径>150mm的,选用三偏心气动蝶阀。 2主要的报警、联锁 2.1主要的报警设置 仅在反应部分就有多个报警对象。 2.2主要的联锁设置 一急冷温度超高联锁停车(如温度大于1010℃时)。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超高联锁停车(如温度大于710℃时)。当尾气加压风机(GB301)停机时,联锁打开主袋滤器放空蝶阀(FV-1131)。作为最重要设备之一的主供风机,其振动、轴温、电机电流及故障等信号,也都是紧急停车的依据。 3控制系统的选择 如今,选择DCS作为生产装置的控制系统已很普遍,只是DCS与现场仪表间的信号传输方式有所不同。“传统方式”是每台仪表与DCS系统,都有单独连线,信号为4~20mADC、1~5VDC、脉冲频率等,信号通过DCS电缆,由现场仪表直接进出DCS的I/O卡。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现场总线来进行现场仪表与DCS间的信号传输。以PROFIBUS总线为例,其信号为PA、DP,信号不能由现场仪表直接接DCS,而是中间还需设置PA/PA接线盒、DP/PACOUPLER耦合器(见图1)或在现场加装ET200信号转换单元。可见,“传统方式”的信号传输结构简单明了,接线简单,只是电缆用量较大。而“现场总线方式”的信号传输结构较复杂,现场接线及调试的工作量较大,但电缆(总线专用电缆)用量很少。就总体投资来说,“现场总线方式”的资金投入更大。所以,当监控点较多(如大于2000点)且现场仪表分散时,“现场总线方式”有优势,若反之,还是“传统方式”更好!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规模的炭黑装置来说,更适合采用“传统方式”。 4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急冷后烟气温度TICAS-1104与TIAS-1104A的热电偶插入深度应短些,一般为入反应炉内壁200~300mm为宜。在开车时,反应炉烤炉的前几天用TE-1114(分度号K)(470℃),后几天用TE-1114A(分度号B)(1800℃),入反应炉内壁10mm即可,主要是观察炉壁温度。由于尾气中含有H2O、H2、N2、CO、CO2、H2S等多种成分,而主袋滤器中的尾气是有可能泄漏出来,而使其附近有少量CO和H2存在,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规定,需要在主袋滤器附近,分别设置有毒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干燥机出口附近,由于温度较高,所以仪表电缆需采用耐高温型电缆。 5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水平,是保证新工艺炭黑生产长期平稳可靠运行,产品质量达标创优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自控设计水平,才能满足生产工艺不断创新的要求。只有以先进的控制方案以及合理的仪表选型进行设计,辅以正确的现场施工,才能使建成一条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且产品品质一流的新工艺炭黑生产线成为可能! 作者:王勤 单位:天津市化工设计院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要点分析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空前繁荣,并且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项目。本文对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行能够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技术 1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分析 勘探:钻探是岩土勘察工程中常用的勘探技术之一,常见提钻探方式是采用振动个别探、冲击钻探、冲洗钻探和回转钻探四种。在这种四钻探方式中,回转钻探是最常见的。使用钻探时,一般孔深应在目标层的下方3~5米处,且精度不少于5厘米;孔径大小要根据抽样及抽水的技术要求来确定。 虽然钻探是常用的勘探方式,但当遇到隧道、大坝、地下洞群或故障时,钻探就失去了优势,不能准确的识别地下的真实情况,所以这时就需要用到洞探、井探及槽探。 地探既是一种勘探方式,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原位测试方法。地探可以测定电阻率、辐射参数、核定动态剪切以及弹性模量,更可以对岩石的波速进行测定,对土壤是否会腐蚀金属与可以准确的进行判断。 在岩土勘察工程开展前的准备阶断,对目标的进行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观察目标地的地质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推断出地下的情况,为岩土勘察工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在对目标地的调查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地质测绘,将地质调查的成果图件进行编制所涉及的所有工作,都被统称为测绘。 目前进行岩土勘探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钻探、物探和坑探三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勘探的目的都是对地质条件及可利用勘探工程进行监控及原位测试。 在三种勘探方式中,钻探应用最广泛,但如果钻探无法达到勘探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坑探的方式进行勘探,但这种方式需要使用较多的电力及机械设备,工期长、费时费力,还容易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如非必要,可尽量避免选择坑探这种勘探方式。 2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要点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发展十分繁荣,但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考虑到经济因素,岩土勘察单在进行岩土勘察工程时,愿意使用目前领先的岩土勘察工程技术,提高岩土勘察工程的工作效率,降低勘察成本。为了更好的达到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成果,应详细了解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要点,以便保证岩土勘察工程的顺利施工。目前使的岩土勘察工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点: 首先,地质形态问题。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对地下孔及地下物质体的分情况探查是否准确,还有确定埋藏地点及深度,都是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要点。 其次,划分地质的界面。划分岩石风化程度以及土壤种类是开展岩土勘察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地质结构,根据地质结构来区分优质和不良的地质界面,这是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在岩土勘察工程设计中,重要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是一项技术难题。 最后,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对勘察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素养不高,导致在现场勘察中,调查不明确,对原始数据也不能有效的运用,遇到较为复杂的勘察难题,也无法有效的解决。 3岩土勘察工程技术解决的具体路径 要促进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就要解决当前岩土勘察工程技术遇到的难题。经过分析和研究,想要解决目前岩土勘察工程技术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虽然目前的勘探手段越来越鑫样化,能够较为精准的反应出目标地现场的地质情况,如界面、形态、力学特征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单一的技术难以满足所有的勘察要求,所以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按实际要求进行组合应用,能够更好的解决在岩土勘察工程中遇到的大部分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对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不足。 其次,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急待提高,因此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对勘察技术人员的职业技术进行考核,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进行岩土勘察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勘察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技术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是顺利进行岩土勘察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 第三,积极采用新技术,特别是原位测试新技术,对施工中的检测、实验和监测方法也要不断的加强和更新。通过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才能解决岩土勘察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第四,对土壤、岩石的采样、测试和研究调查,是保证岩土勘察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更是岩土勘察的前掉和基础,所以在这些方而也要不断提高和加强。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改善了我国居民的生活环境,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淼纳缁岱⒄构程中,建筑行业始终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发展建筑行业,离不开土木建筑工程,而岩土勘察工程正是土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内容,岩土勘察工程的顺利这施,直接关系着土木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完工。因此促进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中的技术难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改革和更新提供帮助,为促进建筑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略尽绵力。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浅析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势在必行。据此,本文主要对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一、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对于土木工程的风险管理都会事先设计和制定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制定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人员面临风险时的行为进行规范。不过,无论什么行业,也不管是何种事物,计划永远都是无法赶上变化。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将工程划分为不同的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总体风险管理指定的制度和原则,只能作为一个方向,而无法对其进行具体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可见,在土木建筑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建筑工程总体风险管理原则作为指导,紧密结合各个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有效地对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制定出风险管理计划,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开展风险控制,在工程项目收尾阶段,也不能放松对各种潜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具体来说,建筑企业需要对整个工程分阶段进行风险防范,工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比如设计不合理风险,投标舞弊风险,施工安全风险,竣工延期风险等。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不足 (一)风险管理信息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尚未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对投标对象评估不足、对投标可靠性评估不足,增加无目的性投标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中标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因为对土木建筑施工的分析缺乏科学性和深入性,使用了部分错误性数据,缺乏完整的风险警示和处置机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难以及时找出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管理质量。 (二)土木建筑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大部分土木建筑企业的运营人员和高层,在土木建筑施工时,缺乏对施工技术的重视,再加上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能,过于重视绩效考核,从而导致土木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严重不足。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造成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三)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很多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及时设置专业的风险管理岗位,对风险管理的定性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依旧存在部分土木建筑施工企业混淆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控制放在同等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三、土木建筑工程监督风险管理 土木建筑工程中,监督管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土木建筑工程中制定的监督管理目标科学、合理,监督管理各部门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格依据监督管理规范标准从事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为风险管理各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实际的监督风险管理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很多不同的内容,对材料的监督管理、对进度的监督管理、对技术的监督管理,对质量的监督管理,对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对设备操作的监督管理等等。 (一)加强对监督机构重要作用的重视 在法治社会,一切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依,因此,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采用相应的制度。为保证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应结合当地土木建筑工程标准及国家标准规范,积极开展有效的监督活动,避免土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违规情况的出现。同时,作为监督的主体,监督机构要根据土木建筑工程各个项目容易出现的风险和特点设置相应的机构,而且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这样他们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对土木建筑工程所用的材料、工程质量进行有效、严格的检测。同时,结合自身专业技能进行准确判断,以及时发现土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加以解决。 (二)强化对施工的监督管理 土木建筑工程正式实施之前,应进行充分且科学的论证,依据相关规范标准对项目图纸及投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尤其应注重从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明确可行性方案,最终确定最佳的方案,为土木建筑工程后期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充分发挥土木建筑工程社会及经济效益。 四、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施工人员控制 因为施工人员是工程的主要执行人员,其中很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作弊意识,或者知识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所以,加强施工人员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合理控制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和专业素质。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对自身的作业行为负责,必须具备了扎实的专业能力,并获取了专业技能资格,才能够上岗作业。其二,通过采取奖惩制度和现场监督加以控制。促使每位施工人员对自身的操作行为有一定的认知,明晰行为的后果。 (二)施工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是工程主体,加强施工材料控制,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对施工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对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加强材料采购控制,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规章制度,采取采购权与财务权相分离的方式,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购置不合格材料,对施工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其二,严格防止质量不合格产品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避免为施工留下安全和质量隐患。 (三)施工设备控制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使用最为频繁。其中,在选择机械设备时,需要对其性能、可靠性、可控性以及技术性等进行综合考虑。机械维修的及时性、操作的规范性,对于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或操作缺乏规范性,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风险。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维修检测工作。 (四)施工工艺控制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即使对施工组织方式设计的控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以国家建筑标准为约束作为前提条件,切实根据土木建筑工程的特点,严格按照技术、编制、审批的程序进行。施工工艺引发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不符合土木建筑相P标准和要求,与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相脱离等。所以,加强施工工艺控制,防范风险损失,必须严格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环境控制 施工环境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施工周边环境,其二,施工环境。其中,施工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居民情况,道路交通情况等,而施工环境则主要包括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的存储情况。施工周边环境处理不恰当,就很容易导致居民投诉,交通管制等。而施工环境的布置缺乏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效率和水平。所以,施工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施工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以此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切实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其中有可能引发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并熟练掌握应用风险控制策略,以此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大大降低风险,从而确保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 【摘要】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得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提高土木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施工管理 一、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土木建筑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土木建筑工程工程质量,在其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策划、管理和实施。随着土木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一定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特点,严格规范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技术,同时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基层施工是土木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关系到后续建设的稳定性。在施工前要对基层土壤情况做出全面调查,了解其松软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加固处理,可采用灌浆、回填等技术,若基层由沙土组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承载重力时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通常针对沙土基层以及垃圾较多的混合基层土壤采用换土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简单的松软型不稳定基层经过夯实、灌注便可完成加固任务。基层施工要注意水平准度的测量与控制,局部出现凹凸可进行填充处理。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土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以及一些外加剂经过振捣制作而成,材料强度可通过改变比例来控制。该类混合材料在搅拌过程中要对水分与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浇筑后需要在其表面铺设一层防护膜,帮助在养生阶段减少表层水分的蒸发,避免外部出现细小裂缝。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常作为承重部分出现,造价成本相对低廉且施工过程简单,但有害裂缝一直是困扰施工的首要因素。为避免这一危害情况的发生,在浇筑前要对温度进行检测,避免结构内外部产生明显的温差。拆模再次测量温度与湿度时,施工现场环境适中时可开展拆模工作。发现细微的裂缝要及时填补,避免湿气侵入后造成内部钢筋材料氧化。 3、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土木建筑工程的筋材料经过预制环节后可应用在承重结构中,以增强结构内部应力。钢结构施工前要对材料的规格进行核查,其长度与横截面积关系到承重性能,并根据结构需求对其弯度做出调整。裸露在外部的钢筋结构在施工前对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并保障堆放环境清洁无污染。 4、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土木建筑工程深基坑由于深度较大,挖掘过程中周边的土壤受到震动出现松动,很容易出现坍塌。支护结构的搭建是为了保护基坑周边不出现掉落,这种基层加固方式在多层以及高层建筑中最为常见。深基坑支护施工前首先要处理好地下水层的问题,避免发生回渗,影响结构稳定性,处理标准为基坑底部的1m以下。若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多台设备同时作业,则要将各机械设备之间的间隔控制在10m范围之外,避免相互造成影响。支护结构要具有挡土功能,可在基坑中埋设预制桩来实现支护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边缘土壤的变化情况,挖掘出的废土堆放位置要尽量远离基坑,避免再次掉落。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要做到对称,以中心点为轴心,横向纵向进行测量,深度与宽度要做出一致。支护结构的修筑材料通常选用钢板与钢筋,地下层需要使用混凝土浆料浇筑加固,浇筑时间与量由技术人员进行掌控。 三、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1、严格规范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查,不合格的不使用,钢筋、水泥、电焊条都要有出厂合格证、检验单与技术检定合格说明,没有接到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经验证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发放和使用。材料使用前必须经过复验检验的物资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复验,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投入使用。并且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先进设备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辅助和评定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是施工队伍的生存之本,先进的施工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减低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节省了施工生产成本,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 2、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土木工程中的重点工作,需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班组的安全职责。各类专业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所搭设的支架及平台必须牢固可靠,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建立的安全网、护栏等必须安全有效,并且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 3、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主体的施工人员对土木施工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能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定期的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满足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由此保证建筑企业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更多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这就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基础管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三是要采取措施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施工教育,逐渐地消除土木施工中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建筑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增长,当前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的先机,就需要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强化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同时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使得土木建筑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并且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决定着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对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必要性;内容;质量控制 一、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品牌效益;有序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并且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可以使施工井然有序,如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施工清洁美观等,同时有利于保障消防安全。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1)施工材料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所需费用占到了整个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的六成左右,施工材料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做好采购计划,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并做好查验工作,如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 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 ,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在采购时应提前了解市场行情,尽量找到质优价廉的货源,并核实材料数量、规格、品牌等等、避免出现失误影响施工进度;在材料的分发管理方面,应安排专人发放,专人管理,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及实际施工进度情况,编制合理的需求计划,适时安排材料的到货退场。(2)施工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土木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建设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会同监理公司共同督促施工单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抓起,通过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保障施工设备能够稳定的运行,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同时注重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降低违规操作造成的设备损伤与事故的发生率。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就是对火灾隐患、高空作业、乱搭按电线、脚手架搭设等方面进行管理。首先需要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其次要制定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本着“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原则,真正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最后就是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巡检人员的责任心,及时查处隐患并处理,深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3、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量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术管理工作,比如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时,要注意垫足垫块并固定好,保证厚度,钢筋绑扎密集时,要适当选择合适大小的骨料,在给混凝土振捣时,不能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等,明确“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查出来的”并且技术责任人应经常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避免出现差错;并且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检验力度,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 4、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人是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因素,为了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规定,有效进行施工人员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督促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体系。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工程组织机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等方式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进行人员管理过程中,主要针对工程施工操作、安全规程执行等进行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执行施工安全措施,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使用防护用品等。 三、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1、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表现在:(1)检验基坑土质,确保基坑的实际土质与勘察的结果一致。(2)验证制定的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具有安全合理性,必须考虑到边坡处和挡墙处有车辆行走时深层基坑的安全支护保障方法。(3)检查基坑排水能力。对于深基坑要按时定期检查支护结构设施的位移状态,确保支护设施稳定不发生偏移,还要时刻主意基坑的排水状态,当实施混凝土浇灌时,务必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等。 2、梁板柱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梁板柱工程施工前需要认真检查每层的模板轴线位置、标高大小、梁板和柱断面的尺寸,确保实际施工情况与建筑设计方案一致。对于模板的拼接严密性、支顶与支底的稳定性、模板的维修防护措施等方面都应当着重检查。而且在混凝土浇筑使用的模板必须经过仔细的清理,对末班的拆除要实现确定好方案,防止结构被破坏。同时对于施工中使用的钢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检测,保证所使用的钢筋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实际使用要求。当钢筋绑扎完成后,务必要认真检查钢筋的数目、规格尺寸、绑扎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情况,以保证梁板柱工程的施工质量。 3、砌体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通常土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采用硅酸盐加气混凝土轻质墙体或者灰砂砖。这种砌块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体散热程度良好充足,但是为了缩短施工时间,尽快完成工程进度,砌块的存放时间往往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容易使得施工完成后墙体出现裂缝,防水效果很差。因此在砌筑砌块之前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保证砌块已被浇水浸透,散热收缩完全;砌筑时要调整好砂浆的饱满程度,并认真定期检查砌块排放情况,以保证砌筑的墙面具有良好的垂直度和平整性。 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是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使得建筑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作为土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分析。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简议土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其以高强度及良好工作性能的特点,使其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被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人们对混凝土的深入研究,使得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对土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影响因素;施工技术;施工准备;施工要点 一、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 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有:(1)混凝土自缩的因素。混凝土是靠两成的水分来硬化的,其余的都被外界蒸发掉了。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质上应该蒸发的水分,就会引起混凝土收缩。除此之外,混凝土材料中夹杂了很多的添加剂和矿渣等,也是对其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及其种类也对混凝土的自缩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将混凝土裂缝以及自缩原因考虑到其中。(2)较强约束力的因素。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体,从而导致了地基对其的约束力。这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有时还会出现内部的约束力。(3)温度的因素。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浇筑的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的气温升高时,都会减少混凝土内、外部位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的应力越大,产生的裂痕也就越大。(4)水泥水化热产生的因素。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热量。由于混凝土结构比较厚,表面系数低,混凝土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的疏散,导致了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引起了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土木工程对基础施工的要求高,尤其是对施工整体性的要求,并且经常需要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此需要大量、连续的混凝土供应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克服混凝土间断施工易形成施工缝等问题,但是由于施工基础体积较大,浇筑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量,易产生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温度应力,易破坏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试验中,应强化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变形应力的幅度,避免裂缝产生,并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和抗侵蚀性能,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利用混凝土泵,通过专用管道将商品混凝土输送至指定的浇筑位置,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空间输运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技术具有输送量大、效率高、劳动强度较低、施工文明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具有可泵性、流动性和粘聚性,通过输运设备不断的搅动,确保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确保混凝土施工性能,摩擦力小;常选用性能稳定的硅酸盐水泥。科学试验混凝土不同配比的性能和强度,并结合施工实际,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确保施工的强度和性能。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大小和性能都有严格要求,并适当掺加减水剂等外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粘聚性。 三、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准备要点分析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准备主要包括:(1)施工材料准备要点分析。第一、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第二、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第三、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2)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前,需要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使其偏差值符合国家验收评定的标准。还应该对模版接缝处是否密合完好以及其支撑是否稳定进行检查,还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预检,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浇筑。(3)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等等事项。(4)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前,应该对该地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根据工程的需要,把浇筑工程中所必涞姆烙攴朗钗镒适孪茸急负茫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四、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 1.拌合施工要点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材料确定后,需要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杜绝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2.运输要点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运输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3.浇筑施工要点分析。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前,要求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条件,同时还需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4.振捣施工要点丰富逆袭。混凝土工程振捣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土木工程日益增多,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管理 【摘 要】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其次,深入探讨了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措施,其中包括:狠抓现场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培训、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加现场施工安全防护、加强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而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土木工程的施工。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涉及面较大、环节众多,且十分繁琐、复杂,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会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意义重大。因此,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现场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是广大施工人员直接从事施工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施工成本的高低、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进度的快慢等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施工企业若能够重视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那么就可有效提高其施工技g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并且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现场存在着较多的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等,只有有效地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才可大幅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优化措施 2.1 狠抓现场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培训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场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力度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第一,施工方企业可实行逐级签订责任书,对新进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能上岗;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确保全体员工能熟练操作消防器材。 第二,围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学习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常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教育广大施工人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相关特性,同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以案释法进行了深入剖析,提醒大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永不松懈、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永不马虎,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避免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升施工企业的安全业绩,确保土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第三,还要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和过路群众的安全教育。施工企业要采取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和过路群众宣传油品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2.2 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指导土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其内容与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性质特征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施工方案若能够得以科学编制,那么必将能够合理利用施工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在土木建筑工程建设之前,务必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召集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等共同来斟酌、优化、论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且要备案归档。一旦确定了施工方案,那么就务必要在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中严格贯彻实施。 2.3 加强现场施工安全防护 2.3.1注重施工环境的安全防护 施工环境的安全对于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防护影响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务必要严格管理施工现场,合理、科学布置,并且努力提升施工现场的防火水平。与此同时,基于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需求来科学划分现场施工区域的作业区、材料堆放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各个区域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此外,在现场施工区域的危险场所,可设立警示牌提醒施工人员不要靠近。 2.3.2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防护标准 在当前形式下,施工企业务必要与时俱进,与国外同类企业发展同步,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管理标准, 通过一系列法律化、体系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措施来提高土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水平。 2.4 加强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离不开科学有序的现场材料管理。务必要将施工材料按照确定好的施工平面布置图来进行堆放。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应该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才可进入施工现场;若检验结果不合格,那么是不能签收的。对于到场的材料,材料管理人员应该要认真登记,并且统计材料的种类与数量;为了防止出现材料浪费或者材料丢失的现象,务必要基于各个施工班组的施工进度来严格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实际运用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筑用地的限制,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土木建筑工程中,裂缝和渗透是建筑质量的主要问题,而注浆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扩大,达到加固建筑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注浆施工技术的本身优点和适用范围,结合施工方法探讨其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土木建筑,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注浆施工方法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对于施工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的质量把关过程中,注浆技术的施工效果更是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其对于建筑结构的支撑力和寿命年限等方面都影响巨大,施工人员和建筑开发商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技术的应用情况。而在建筑的维护和保养过程中,注浆施工技术也能为建筑的裂缝问题查漏补缺,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而实际施工中,注浆技术的施工方法和应用范围的结合考虑和适应条件也需要随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1.1注浆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砼建筑是目前的主要建筑方式,而砼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裂缝,主要是由材料本身的性质、结构的需求特性以及人为的施工不当或保养不当引起的。而这些裂缝的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效果,而且会伴随出现渗水现象,同时渗水又会对砼结构本身造成更大的损害,裂缝也会越来越严重,对于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巨大威胁。注浆技术对于这种裂缝是最好的医生,通过填充浆液的流动、渗入、凝结、固化能够有效填补砼建筑的裂缝,并对裂缝进行粘结固化,重新赋予砼一体的坚固优势。而在其他比适于砼建筑的情况下,注浆施工技术又可以使用浆液的灌注而达到加强建筑材料本身的结构强度的效果,在一些以土质较软的情况下,尤其是地基等建筑结构中应用十分广泛。 1.2注浆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中的特性优势 注浆施工技术的特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二是施工效果。从施工过程来看,注浆施工技术的施工条件要求不高,设备小,所需空间小,可在小范围内施工进行,并且针对性强,可局部操作,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小,灵活度高,操作简便,适应于各种施工环境。从施工效果来看,注浆施工从砼内部结构入手,对于裂缝和老化的建筑Y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采用的填充浆液多采用加强型材料,不仅对于裂缝起到填充目的,更能粘结砼自身结构,提升建筑结构质量,有效延长建筑物寿命,且材料的使用浪费极少,不会污染环境,加固以后的建筑也更加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2、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的方法 2.1注浆材料的选择 在开展注浆施工前应对注浆液的配置材料进行选择,其主体材料为水泥,并在其中添加了各种有机高分子辅料.在材料当中以水泥为主,其稳定性较强,并且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形成胶状体,在凝固之后形成胶结体.而有机高分子辅料本身质量也要严格的要求,其必须为水泥提供耐磨性、耐老化性,同时还需要增加水泥凝固后的强度.另外,注浆液的材料在凝固前必须拥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进入水泥裂缝之间,但在凝固之后其渗透性必须大幅度降低. 2.2注浆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墙体发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利用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对这一问题进行修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先将选择好的注浆液材料进行混合,并加入水进行水化反应,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搅拌,增加各材料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材料在添加过程中不能一次添加过多,这样会使得注浆液内部的密度不均匀,影响凝固效果,增加裂缝的发生率.在配置好注浆液之后可利用浇灌设备注入到土层或混凝土裂缝当中,时其与混凝土紧密结合,然后对注浆后的表面进行平整,保证混凝土墙面的平整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劈裂式和高压灌注方式,其中高压灌注方式主要是利用高压水枪将浆液直接关注到缝隙当中,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注浆液在灌注过程中发生的凝固情况,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率.而劈裂式则需要专用的设备进行施工,其主要是提高注浆液的自由流动情况,进而增加灌注后墙体的稳定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裂缝较小,并且仅出现渗水的情况,则可以采用涂抹的方式进行前期修复,并做好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 3、注浆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注浆施工技术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 土木建筑中,地下室的结构对于整个建筑的支撑起到地基的作用,其结构质量要求更高,而地下室一般又较为潮湿,对于其建筑结构的考验更是严峻。因此灌浆施工技术在地下室中的应用十分常见。在其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考虑注浆前的清理和注浆的完整度,必须保证确定一个孔洞完成灌注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孔洞的灌注,注浆完成后,也需要进行较为长期的监测,必要时进行二次补注,确保注浆的加固效果。 3.2注浆施工技术在墙体结构中的应用 承重和主墙体的裂缝主要是由建筑时的施工不规范埋下隐患引起的,随着温度的变化,墙体产生一定的热胀冷缩造成裂缝,而墙体中的潮湿也极有可能引起裂缝中虫蚁的埋伏。因此在这样条件下的注浆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拉伸力。 3.3注浆施工技术在室内及厨卫结构中的应用 厨房和卫生间等室内建筑区域的用水量大,水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就比较严重,而渗水情况的避免也最为必要,一旦建筑出现裂缝,在大量的水的流动作用下,裂缝会迅速扩大恶化,对整体建筑结构质量造成重大安全问题。而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又由于室内的管道以及电路线路的复杂情况的影响,使注浆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多变。因此在对于室内厨卫建筑的注浆施工中,对于环境的考察和检测,对施工前的综合规划很重要。而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嵌槽施工方式,不会破坏室内整体结构和美观度,也可以在最小施工范围内达到加固的目的。 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建筑中实际施工上的应用也是十分灵活的,既包括室内,也包括室外,既包括承重部分,也包括防水部分,注浆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的加固和修护效果都十分显著。在实际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更需要施工过程的严谨和认真,注浆需彻底、完整,这也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重视注浆技术的应用,更需要注重注浆技术施工的质量。而在未来的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的使用也必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土木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 摘要: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中占据重要作用,正式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专业在快节奏发展的当今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重视土木建设工程专业的发展了,因为要技术,就要有专业人员,而要专业人员,就要看这一专业,因而我们要深入了解该专业。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知识技能;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一、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简介 所谓的土木建筑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此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建筑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蛄河胨淼拦こ獭⒀彝凉こ獭⒐路与城市道路等这个小范围。 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特点 该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三、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 (一)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三)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四)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五)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一)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二)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五)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 五、小结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国家对城市建设加大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使得城市建设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自然带动了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及现代化施工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要求,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注重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素养的提高,以此促进施工技术质量更好地满足日趋提升的建筑土木工程质量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土木建筑专业的发展及演变,只有从根本上抓起,从学生时代提高其从业者的素养,才能促进这一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城市化,从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添砖添瓦。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所占比例日趋增加。由于建筑物在厚度、体积及高度等方面的逐渐增加,建筑物自身基础承受的负载也越来越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被广泛应用。为了促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性得以保证,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当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具有的技术要点及施工设计进行深入探析,以此促使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方面得以保证。 0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具体的工程建设当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施工工程的增加,对于施工材料的性能则给与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相应性能检测方面予以重视,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通过较长时间的工程检测工作发现,由于混凝土出现自干燥现象的增多,其所导致的自缩现象也比较严重,而这些也是相关工程人员需要对其给与积极控制的问题所在。 1 混凝土自缩现象的原因分析 1.1 水泥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泥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各种水泥在净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缩能力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自缩值偏大的水泥主要有早强水泥及铝酸盐水泥,而自缩值较小的水泥有低热及中热水泥,在使用后期时,矿渣水泥在自缩值方面会不断增大,此外,水泥的细度对于其自缩值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出现水泥过细的状况,其在早期使用当中其自缩速度就会加快。 1.2 外加剂因素 利用高效减水剂能够实现流动度增大的效果,而高效减水剂对于自缩值具有显著降低的效果,而高效减水剂在类型即量上的差异,对于自缩作用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对于干缩减少剂来讲,其对自缩值能够降低50,主要是由于干缩减少剂对于毛细水表面张力具有降低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膨胀剂表现出来的对自缩作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氧化钙型的膨胀剂对自缩具有降低的作用,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膨胀剂尽管在早期会出现相应的膨胀状况,但过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收缩,且不同类型膨胀剂收缩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1.3 矿物掺合料因素 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通常情况下均在水泥当中加入比表面积400m/kg以上的矿渣,但是对于120d的自缩值而言,它会随着矿渣掺入量的增加而不断变大,若在水泥当中掺入矿渣量比表面积是337m/kg时,针对120d的自缩值来讲,其在矿渣的掺量变化的影响方面就会比较小。如若在水泥当中掺入硅灰,则会造成混凝土自缩值出现增大的状况,而如果将硅灰的掺入量增大,那么其相应的水泥浆自缩值也会随之出现增加的状况。针对3d龄期后来讲,其在粉煤灰掺加后自缩增长速度与空白混凝土相比,要明显性大于后者。如果在水泥当中掺入的粉煤灰大于20,那么其在自缩的作用方面就会湿度减小。若在水泥中添加偏高岭土,当其含量为10时,则水泥浆在自缩值方面会达到最大值。 2 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 2.1 机理设计 对于基本材料的选择来讲,可在水泥当中掺入存在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可当带取代后浇带巩固后,对混凝土结构实施连续浇筑。就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标准予以参考,将广场底板实施相应的分块操作;对于后浇带,可将底板实施4块划分,并以此实施相应4个浇筑单元建立,并且在块中无相应膨胀加强带设置,然后将其再实施5块划分,整个底板最终则给与16块划分。当对底板实施分块予以确定后,在顶板及墙板与底板相应位置处,给与一个后浇带及加强带设计,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巩固。膨胀加强2m带宽,对于边缘,每侧均予以密孔铁丝网设置,且用钢筋对其实施加固,避免在加强带外的混凝土出现流入内部的状况。膨胀现象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具有减弱作用,所以,对于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来讲,应对其强度等级给与不断提高,而在搭配材料方面,包保持其材料组成的合理性,最终促进结构功能得以优化目标的实现。 2.2 补偿收缩混凝土 以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作为施工的基本标准,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来讲,其所形成的自应力混凝土主要于0.2~0.7MPa以下。要想对限制膨胀率进行准确测量,应在实验室就ZY试件的限制膨胀率试验给与完成,通过实现可知,在水泥当中掺入ZY,能够将微膨胀性予以得出,而掺量大小状况与膨胀率之间呈现正比。 2.3 配合比的设计 ①水泥:砼材料:选用常规硅酸盐水泥(42.5MPa)。②砂:选用长江中砂,其相应细度模数为M×2.5~2.7,表面密度为2.63g/cm,宽松密度为1405kg/m,紧密密度为1500kg/m,含泥量应≤4。③石:采用湖州石子:粒径区间为6~31mm,连续级配,压碎指标区间为7~9.6,含泥量应≤4。④膨胀剂:采用ZY膨胀剂。⑤掺合料:Ⅱ级粉煤灰。 3 具体方案分析 某医疗楼地上12层,地下3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97000m2,建筑总高度为48.85m。地上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基础底板厚度为1500mm,混凝土强度和抗渗等级为C40P 8,基坑底板的标高是-15.47m,混凝土浇筑方案为斜面分层法浇筑,由防水保护层往上一次性浇筑1.5m,直至基础底板上标高,每层厚度约为500mm。基础底板属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体施工技术如下。 3.1 后掺少量减水剂的控制 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楚掌握现场的施工环境,尤其是温度因素。在7~8月份时,混凝土浇筑则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的状况,且在稳定性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必须停留一些时间,如此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到混凝土的入模时间,甚至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混凝土难以满足施工的需求。在配合比当中,其FDN2I减水剂量数值为0.7,通常情况下,此种减水剂相应的掺量最高应为1,而在后续掺入减水剂时,其考虑值0.3以内。对于后掺法来讲,其与先掺法或同掺法相比,在减水作用上会出现不断增强的状况,这样就可以起到对补偿坍落度的损失给与弥补的目的。对于相关工程单位对混凝土运输车的安排来讲,其在搅拌时间上应控制在32转或者是1分钟以上,并且还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对材料配制进行控制。 3.2 地下室顶板浇注的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方案为斜面分层法浇筑,针对其地下室长无缝混凝土结构的具体状况,对其应制定规范、严格的施工安排,促使实际运用状况与相应的工程方案相符,针对地下室顶板的浇筑来讲,当对地下一层的墙板到地下室顶板梁下口浇筑完成后,将地下室顶板的浇筑予以完成。在对顶板实施浇筑时,应对早期可能出现的裂缝状况给与事先把握。从缓凝土在收缩状况下,所产生的秩序状况来看,裂缝通常情况下在初凝到终凝容易产生。施工人员应对施工方案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调整,将顶板实施二次或者三次抹平及搓平操作,特别是在初凝时实施抹平操作,特别是初始凝结使的抹压,以此做出可以控制在初期的裂缝的措施,这样才能最好的掌握裂缝控制。 3.3 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应对墙板混凝土在配合比方面给与更为严格的设计,经过对其验证证实后,决定对其采用减少水和灰的具体方案,对于底板及墙板来讲,其同为C30及P12,底板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47,墙板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41,坍落度指标底板应控制在20cm,控制墙板坍落度指标应设计为15cm。上述方案的实施,对于用水量的减少及混凝土的收缩的控制,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3.4 地下室混凝土的养护 按照养护制度,在混凝土抹压后,能上人时,即铺上麻袋片或草席,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cm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问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地下室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相关的性能检测给与足够重视,还要对相关的质量要点进行严格的把控,最终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延长目的,对工程费用进行节省,实现工程质量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浅谈土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主要应用 摘 要:钢结构是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的应用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其自身在多方面特点,也使其在应用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优势,尤其在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更为适用。为加深大家的了解,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主要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钢结构;主要应用 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类新型建筑工艺的运用,现代土木建筑工程在规模和外形上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建筑的高度更高,且在建筑外形上也更趋向于复杂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充分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与稳定性,保障建筑施工及使用的安全就显得愈加重要。钢结构作为一种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大跨度或不规则外形建筑的结构形式,加强对其应用的研究有着很大必要性。 一、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优势 1、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其主体选材以结构强度较高的优质钢材为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这也就有效的降低了结构的自身重量,以塔楼为例,利用该结构形式建设其在整体自重上可以较传统结构形式减轻约30%,这种情况下建筑所受到的地震作用相对得到了更好的控制,经试验分析得出,钢结构形式的合理应用能够减少超过10%的地震影响作用,这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2、施工便利,质量稳定 在施工方面,钢结构的施工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天气、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且所选用的施工工艺简单,更容易实现施工的规模化,同时,钢构件施工与混凝土构件施工之间并没有太大冲突,容易实现交叉作业,而且内部施工也可以与外部装修同步推进,这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及保障施工进度都具有着良好的作用。此外,钢结构在材料的延展性、抗压性及韧性等方面也要优于传统混凝土结构,这也就更好的保障了其结构质量及整体稳定性。 3、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相较于混凝土材料而言,钢材本身便具有着更好的可塑性,在一些相对跨度较大,且支撑结构设置受限的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显然更为适用,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能够增加建筑内部空间,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实际使用需求。而从结构造型的角度来看,混凝土结构造型往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钢结构良好的可塑性以及焊接施工的方式,都使得其能够根据设计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样式,并且不会造成成本的过度消耗。 4、环保节能 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大大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据测算一般混合结构中混凝土的使用量约为0.45m3/m2,而应用钢结构能将混凝土的使用量减少到0.2m3/m2甚至更低的水平,这也有效地节约了工程建设中资源消耗量,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在能耗上也相对更低。另外,由于钢结构施工中减少混凝土拌制以及浇筑机械的作业量,且不需要过多消耗砂石等自然资源,所造成的扬尘等空气污染也相对较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小,加之施工所产生的钢材废料能够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这也体现出了钢结构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二、土木建筑中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1、箱型柱安装 箱型柱的安装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即材料采购、加工、运输、吊装、连接的顺序。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防锈处理方面,应先去掉钢结构表面原有的铁锈、油污,再进行防锈油漆的涂刷。其次是吊装方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吊装,通常为先由中心开始吊装,之后再向四周拓展,并要充分保证安装的对称与稳固性。最后是连接方面,为确保连接的质量与施工的效率,一般会先采取临时连接的方式,构建起较为稳定的单元框架,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达到最佳位置后,再进行焊接,并要做好焊接后的质量检测,确保箱型柱安装的质量。 2、钢柱的制作与安装 钢柱的制作与安装必须要以土木工程实际的层高及总高设计作为基础依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受力的特点,合理确定钢柱的设计长度。在钢柱制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要准确控制好制作的误差,即使微小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建筑整体结构受力性能发生变化,并且要严格规定每一钢柱制作和安装的位置,严禁互换使用,可以通过编号的促使明确进行区分,以保证安装施工的质量。 3、钢梁安装 钢结构建筑中的钢梁主要包括主梁、次梁、外挑梁三种类型,其在安装方面也各自有着自身的要点。主梁的安装施工一般是采取捆绑串吊的方式,具体吊装数量要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次梁及外挑梁安装一般可采取单根吊装方式进行。 4、框架梁的设计与安装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层或超高层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框架梁使用的都是H型钢,在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中要重点注意框架梁与钢柱结构的连接质量,一般连接方式以钢性连接为主。一般钢结构建筑中的钢柱都为贯通型,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应设置横向加劲肋框架梁,并严格按照设计编号正确就位。对于梁柱连接的节点位置也要加强重视,应确保其延性良好,并且连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一般会在制造时,与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在翻样下料和焊接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施工的精度,主要对下料长度的准确把握,避免其超出设计长度,并要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考虑在内,可通过实验测算出其变形量与变形规律,保证下料长度控制的有效性。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的方式,多是选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技术进行施工。 三、土木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1、钢结构施工技术交底 为确保钢结构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在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主管领导应组织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将施工条件、工程概况、施工范围、图纸设计思路、施工重点、技术要点、质量控制要求、进度要求、验收标准、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细致全面的交代下去,确保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充分了解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细节与要求,并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 2、建筑钢结构的连接 钢结构建筑所要应用到的钢构件相对较多,在保证构件生产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还必须要保证钢结构构件的高质量连接,使其装配成工程需要的结构整体,因此,如何保证构件连接的质量与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钢结构构件的连接会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即铆接、焊接、螺栓连接,其中铆接在早期施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其连接后节点处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影响,这也就容易导致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不足;相对而言焊接方法在保障结构稳定性方面则有更好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焊接连接的构件在受力的连续性上相对更好,但这一方法对施工作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应用上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螺栓连接法,利用高强度螺栓能够达到相对较好的连接效果,并且也能够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与强度。 结论:本文首先对钢结构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阐述,之后从土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以及钢结构施工技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在现代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加强对钢结构应用的研究也显现出了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市场。但是伴随着城市建筑行业逐步的兴起,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也越发的紧张,引发了人口居住问题以及交通问题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高层建筑的逐步建造则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局面,高层建筑的建造离不开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筑中的发展,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开展的技术应用以及操作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全面完善土木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使我国的高层建筑工作更好的开展。 1 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的建设步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高层建筑工程的不断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逐步的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建筑工程当中[1]。因为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果长期处于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就会出现裂缝现象,这便严重的影响了高层建筑的质量性和安全性,也为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在城市开展建筑工程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良好的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进程中,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促使城市稳定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2]。 2 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目的分析 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温度感应的特性,因此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裂缝的现象,裂缝的出现会破坏建筑的整体的受力结构状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和抗压性,进而严重的降低了建筑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裂缝的出现,也会导致一些具有侵蚀性的物质深入到建筑的内部构成中,例如建筑中的钢材结构会因雨水的侵害而生锈,木材也会因为潮湿的环境而变形甚至是腐烂,严重的降低了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对于建筑的危害是多个方面的。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就是减轻以及消除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确保建筑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使城市建筑工程的开展更加的具有高效性和高质量性[3]。 3 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3.1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约束力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约束力,可以良好的减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将沥青或者是砂层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地基结构之间,可以有效的降低地基结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力,进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的有效减轻。沥青层或者是砂层在减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中的应用原理为:降低温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凝聚效果,从而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较小,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或者是变形现象的可能性。 3.2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强制降温技术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强制降温技术,预先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预留水管,进而只需要将冷水注入到预留的水管中,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的降低。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的应用量,选择其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代替。例如热水泥材料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材料等都有较好的散热性,这些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有效的减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或者是变形现象[4]。 3.3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提升抗裂性能的技术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提升抗裂性能的技术,也是减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 采用提升抗裂性能的技术,需要建筑施工工作人员不仅要严格的参照流程逐步的搅拌混凝土,还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增加配筋的含量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同时也需要专业人员在搅拌的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限制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热胀冷缩性,也可以有效的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抗裂性的提升。 4 结束语 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首先应当明确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的重要性。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促使城市稳定发展。进而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目的分析。减轻以及消除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最后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体应用分析。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约束力和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强制降温技术以及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提升抗裂性能的技术。开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全面完善土木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促使城市建筑行业更加高效、稳定的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城市居住环境。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座高楼的好坏,取决于它起时的根基是否稳,土木建筑工程业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象征。我们去旅游时,总会记住某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所以建筑业的发展不仅仅象征时代的进步,也在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建筑施工水平,改善建筑环境是每个建筑人的责任,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要克服困难,保证施工有质有量的进行,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建筑业推向更高的水平。 1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想提高土木建筑施工的整体水平,就必须首先从建筑施工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为出发点,找出与之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1.1 土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很多环节、很多部门,程序也很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合同是土木施工的重点,如果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工程监理体制建设不完善、监理人员素质低下、定位不明确、监理面狭、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使监理市场混乱,限制了监理作用的发挥。建筑施工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员,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减少人员节省开支,一人两职相兼,实质是主管施工质量,或存在施工安全员业务素质较差的现象。 1.2 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就愈加的突出,土木建筑施工过程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施工对于城市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有害气体、噪音、地震、等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污染,是现在土木建筑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创造。 1.3 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无论是任何行业,安全生产是核心内容,土木建筑的安全问题是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它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场地设备,施工人员和技术安全等内容。建筑施工露天高空作业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影响安全操作的因素较多,危险性较大,事故的主要是由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管理层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安全施工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其中高空坠物、硬物撞击、坍塌以及漏电等是多发事故。我们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工人的安全问题,我们看新闻的时候,总能看到,哪个施工场地又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故,重视安全问题是土木建筑施工过程的首要问题。我们在施工时,我们要对现场社备,施工人员先进行安全管理,施工场地干净与否,工人是否带有安全帽,高空作业的装置是否安全,施工技术是不是安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建筑施工能顺利的进行。 1.4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垃圾工程”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们所居住的建筑是否真正的安全,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都取决于施工方。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美观和适用等各方面要求。现在的科学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仍有些单位和个人的素质没有提高。虽然现在的建筑质量在不断改善,可是仍有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建筑,这是因为某些单位和个人不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规范,盲目追求利益,才出现了那么多“垃圾工程”。常见的几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有:施工单位事先编制的施工进度控制表不符合实际情况,监理单位未制定合理的监理实施方案,在拐角和节点部位粗糙施工,对于防水隔热结构设置不合理致使暖通和厨卫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个别检测单位责任心差,检查验收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建再多的高楼大厦都是浪费国家资源。 2 解决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这些问题,是直接产生筑施工事故的原因,要想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从源头抓起,要保质保量的去施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加大建筑施工质量监察力度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1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提高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强化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只有建立起质量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重要原材料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 逐个逐项检查。是保障施工安全进行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是保障施工安全进行的重要任务。例如:脚手架的杆件需要经过计算确定,连接件可靠稳定,安装拆卸时注意安全保障。对于进行高空露天作业的工作人员要有专门的安全保护装置,而且必须在天气适宜、无大风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施工现场要包围严实,防护网设置完善,有必要的警示标志。对于危险系数高,事故后果严重的部位应进行专项整治,相关部门在施工要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方案,同时加大平时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 2.2 提高环保施工水平,保护环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爱护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看电视总看到的广告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纲领,我们要把它运用到土木建筑施工中,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等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先进高效的施工技术,减少灰尘、固液废弃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噪音,避免打扰周围人的生活,使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选用环保优质的结构材料,减少反光,保证工程质量。 2.3 施工现场机电设备问题措施 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其机械、电全性能、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符合有关安准要求,并对其颁发准用证。新购置的设备,必须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行验收,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经企业技责人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机电设备的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使用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它存在很多自身隐患,无论从施工过程,还是从施工的部位角度考虑,很多实际问题都要解决,现场安全管理,项目管理,环境管理,设备安装等问题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今建筑业施工者首要的任务。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如何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 摘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包括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工程,它具有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的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还无法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需求,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管理质量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各种施工要素的综合运用体现。土木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签定项目合同的规定,对土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施工管理,以此来达到规范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提升土木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标。此外,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还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生产企业形象,为土木工程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近些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项目工程建设的范围得到了拓展。而土木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土木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展。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就是要运用好现代土木工程向曼谷施工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现代化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土木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管理都存在施工管理模式陈旧、行政管理手段运用过多、工程建设单位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不重视、企业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此外,我国还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理论建设也比较缺乏,不少土木施工企业完全是凭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这种相对滞后的施工管理不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是定性作出判断而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必然要被社会所淘汰。 二.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措施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了土木工程施工前后各个环节的内容,通过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使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进而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代社会,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 1.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 设计图纸是土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现实依据。在进入施工阶段之前,必须要对土木建筑工程的图纸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确定了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方案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要与图纸设计人员一起对设计图纸方案的可行性、细节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图纸方案的精确性,进而保证工程建筑施工效益的最大化。在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设计意图进行充分领会后将需要设计的项目内容融合在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专业的工程设计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工程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图纸方案中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的建议,从而将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就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对工程图纸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之后,要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方进行及时的通报,保证实际施工与图纸内容相匹配。 2.加强项目工程的现场管理 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此外,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具体来说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2.1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的完善 质量是项目工程施工的核心和重点,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予以重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得到保证,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加强功臣施工的质量管理,还必须将工程质量观念落实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细节之中,以此来维持项目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确立比较完善的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质量体系,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来推动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2.2加强对各种工程施工资源的正确运用 工程施工资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建筑材料、设备等内容,这些施工资源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施工人员是项目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和控制者。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将人作为施工管理和控制的核心,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工程施工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观念。其次,施工机械是土木建筑工程的工具,很多高难度的作业都必须要通过机械设备完成。当前,很多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都具有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等特点,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不仅能导致企业资产的浪费,也会影响到企业的作业效率。企业内部需针对设备监理健全的机械设备的档案,日常工作中保护好机械设备性能,这样才能使得机械设备长期处在最佳状态。鉴于机械设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的重大影响,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必须谨慎对待。 3.加强项目工程的安全建设 项目工程的安全问题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项目工程的安全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加强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来加强: 3.1加强工程设计安全 项目的设计安全是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工程施工的作业情况。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工程施工在设计阶段的严谨、科学。 3.2加强安全、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也是保证项目工程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工序进行有效的规范,使得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还要将“安全”作为核心理念融入到工程施工的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安全、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规范。 3.3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也是加强项目工程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工程人员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升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来让工程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接受安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责任意识的提升,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混凝土施工材料是由诸多不同材质的原料组成,很容易致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裂缝问题。另外,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因素,也会导致其发生裂纹问题,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带来危害。本文首先阐述了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裂缝问题,并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一、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裂缝问题 混凝土施工材料是由诸多不同材质的原料组成,很容易致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裂缝问题。另外,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因素,也会导致其发生裂纹问题,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带来危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基 地基在混凝土整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会发生不均匀的位移,对其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 (二)施工工艺 由于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严谨,致使工程在后期使用时发生裂缝。 (三)钢筋锈蚀 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能做到对钢筋的全方面保护或者是保护措施的不规范,使钢筋后期发生锈蚀,导致混凝土产生涨裂。 (四)温度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整体结构完工后,由于受到外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其发生变形、裂缝。 二、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除了要进行严谨、规范的施工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其外部温度因素及其自身热胀冷缩性能的进一步完善,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性能。 (一)增强抗裂性能的技术应用 1、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在进行对混凝土材料配比的过程中,杜绝存在任意性,必须要按照相关的配比要求及技术方式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在进入正式土木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验证及试验流程予以确定,通过多次的配比试验,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通过此种方式,使配比之后的混凝土材料符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另外,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时,必须要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充分的融合、搅拌,避免发生离析现象。 2、适当加入配筋。如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加入配筋,可以起到有效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作用,如果能将具有较小间距、较小直径的配筋适量加入到混凝土中,就会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效果。因为在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到土木工程中去的时候,所产生的结构配筋是很少的,所以将配筋适当的添加到中间部位,才能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薄弱部分的管控。 3、添加剂的使用。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想要对此予以有效控制,就必须使用相应的对策实现对混凝土自身收缩特性予以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自缩特性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浮动。这样就需要依据混凝土的外加剂来实现对相关规范措施的控制。比如说通过开展限制膨胀率的实验来得到膨胀率数据,使用较先进的技术方式控制膨胀率,以此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二)控制温度应力的技术应用 1、控制浇筑温度。由于外界气温的变化也会对混凝土浇筑温度带来一定影响,浇筑温度的提高对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会带来极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必须要避免在炎热夏季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如果说一旦避免不了的将施工时间安排在了正午,必须要辅以材料的降温措施,通过冷却控制浇筑温度。 2、控制水泥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实际中,出现水泥水化现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基于此,必须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来予以控制;同时,减少了水泥量,也就必须要通过添加其他材料的含量,以此来达到相互平衡的作用,符合施工的强度标准。比如说可以通过添加减水剂或者是混合材料代替水泥;或者采取搅拌技术来加以控制,不仅可以促进混凝土内部热含量的散发,而且还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搅拌效果。另外,低热水泥也是当前市场中新型的一种材料,比如说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等材料都能够起到改善混凝土温度的作用。 3、强制性降温处理。当遇到较特殊的情况时,对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就必须要通过强制性对策来实现,比如说使用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的方法,促使冷水排入管中,以此来起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作用。 (三)混凝土的浇筑和捣注 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整体浇筑和分段浇筑方式进行选择。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将分区定点、循序渐进以及一个坡度的原则给贯彻下来,结合混凝土泵的坡度,将两道振捣点分别设置于上层和下层。在混凝土的卸点设置第一道,促使上部振实问题得到解决;在混凝土的坡脚设置第二道,这样下部混凝土密实度就可以得到保证。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部位进行选择,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之后,然后将连续浇筑模式应用到坡面。完成了混凝土的分段浇筑工序之后,可以将二次振捣或者表面挤压工序应用到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将表面积水给排除掉,并且利用木拍来反复挤压,避免有表面裂缝问题出现,促使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得到全面提高。通常情况下,选择在夜间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这样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距就可以得到有效减少。 (四)对钢筋的位置适当调整 通过对钢筋的配置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的传递分布筋进行增加,以便及时传递内部的热量,避免增高内部热量。一般情况下来讲,在钢筋配置设计过程中,通常将配筋率不改变以及上下皮配筋差异的方案给应用过来,也就是将不同的钢筋分别应用到没有柱板带的地方和有柱板带的地方;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在1m左右,为了更快的散热,可以将25钢筋设置于底皮钢筋和顶皮钢筋之间,在温度分布筋方面,保证每平方米一根,在上下连接中,利用的是搭接焊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分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小钢筋的直径以及钢筋之间的间距,这样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就得到了减少,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还可以迅速散发中间的热量,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五)减少约束力 首先是对内部约束力进行减少,因为温度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约束的主要来源,那么为了减少内部约束,就需要对温度应力进行降低。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一些措施来减少温度应力。此外,还可以将一些保温方法给应用过来,如暖棚法、覆盖法、蓄水法等等。这些保温方法都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促使其与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异得到减少。其次是对外部约束力进行减少,为了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是对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进行减少。通过研究发现,如今通常是对滑动层进行设置,以便促使地基对混凝土约束力进行减少。具体来讲,滑动层指的是将沥青油毡层或者砂垫层设置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通过设置滑动层,可以促使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得到有效减少,混凝土地块的自由变形不受影响,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六)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养护工序也非常重要。通过养护,可以促使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符合相关要求,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有效控制,以便正常发展混凝土强度,避免有裂缝问题产生。在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在保湿保温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降温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为缓慢的水平。另外,在夏季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将蓄水保护或者流水保护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冬季施工过程中,则需要利用麻袋进行覆盖,并且将碘钨灯应用到侧面进行养护。蓄水法指的是将双层麻袋覆盖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并且浇水湿润。在不同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那么就需要保持在一周以上;如果混凝土具备了抗渗要求,或者将缓凝型外加剂掺加了过来,那么就需要保证在两周以上。 三、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想要确保其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严格依据施工方案,做好周密安排;同时,由于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了施工技术的水平高低,因而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处理,对整个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建筑工程论文: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践中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着重探讨和研究了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一些控制因素和控制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土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的高度、体积、厚度的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其承载负荷也相应增加。这一要求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高质量的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支持,降低的水灰比也进一步改善了建筑材料出现断裂的情况。但从现实来看,仍存在着一些原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现象的产生。这一现实情况下,对出于裂缝产生考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来有地规避裂缝现象的产生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监察,其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工作的监察尤为必要和重要,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要做好监督与控制工作,作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高度注意的是原材料的使用,为了确保混凝土的经久耐用,要严格遵守规范标准,搅拌工作也要细致地按比例进行。由于原材料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基础性因素,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是否会出现裂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分配比例的影响,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对原材料利用的精准性。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项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施工。为什么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施工呢?原因就是尽可能地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制时需要以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混凝土的搅拌施工技术 首先,在搅拌时应当实现规定好搅拌制度,针对一次性投料量、投料的顺序及搅拌的时间都要事先确定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制作出优质均匀的混凝土。同时还要选取合适的搅拌机器;投料时,一次投入量不应当过多;搅拌的最短时间必须满足相关施工规定,这些都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此外,在第一次进行搅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砂浆流失情况,针对已经搅拌完的混凝土应当卸载干净,而在卸除完所有混凝土以前,禁止再次投入原料进行拌料。同时,要严格依照配合比进行,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标准与要求。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土建施工建设中,核心以及关键的环节就是混凝土浇筑,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浇筑的持续性以及层次性。在进行浇筑时,要分层次以及分阶段的进行,依据钢筋稀疏的程度以及土建结构将高度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保障持续的进行浇筑,不能存在间断。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要将模板标高、尺寸、位置、刚度以及强度等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在地基或者是土基进行浇筑的工作,要将淤泥以及杂物进行及时清理,将防水以及排水工作进行落实。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还存在捣实以及施工缝等技术。如果不能够持续的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过程中存在间断,就要使用施工缝这项技术,在对施工缝进行位置的确定时,要依据施工的方案以及设计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确定。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将施工缝进行预留,因为在施工间断的地方,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在结合方面具备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整体的结构中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在施工方便而且剪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预留施工缝。在浇筑工作后期,会运用到养护的技术以及捣实的技术,使工程能够得到完善。 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使混凝土能够顺利的进行浇筑,对施工缝要进行预留。保障混凝土施工质景,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四、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泌水与表面处理工作 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泌水会顺着混凝土的坡面流到坑底,然后让这些泌水从侧模底部的开孔排出基坑。在混凝土坡面的坡角与顶端模板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混凝土浇筑方向的改变,而出现集水坑的现象,这时需要使用水泵及时的把所产生的泌水排出,以解决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问题。同时,因为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两到八小时,需要按照标高要求进行刮平处理,在刮平处理以后,使用模板进行反复的碾压,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然后再使用铁面板进行收面处理,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强度是不均的,使得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往往从强度低的地方开始。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那么会因为离差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裂缝。所以,需要不断加大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避免混凝土裂缝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五、合理掌握拆模时间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浇筑完成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即可拆模。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混凝土拆模过早,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拆模时间应视水泥类别、结构形状、荷载情况及环境温度等不同而不同,在施工中应注意掌握。 六、控制温度应力的技术 首先,作强制降温处理。在情况较为特殊时,就需要采用强制性对策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如采用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的方式,将冷水排入观众,就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其次,减少水泥用量。水泥水花现象的出现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不良现象,因此,需要合理减少水泥用量。相应的,减少了水泥用量,就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以此来形成互为辅助的施工标准强度。如可适量条件减水剂和混合材料,这里搅拌技术是一个适宜的选择,不但维持了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散发,也有着良好的搅拌效果。就当前的来看,地热水泥是市场的主流,如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均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温度;最后,有效控制浇筑温度。气温变化对于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有着一定的制约性的,提升浇筑温度,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是不利的。因此,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应当避开炎热夏天,如施工时间必须定在正午时,适当的材料降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理冷却方式的应用,来有效降低浇筑的温度。 七、混凝土后期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养护时间如果不足的话,则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对此,在浇筑完混凝土以后,要及时采取洒水措施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避免受到风吹、暴晒、干燥及寒冷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混凝土裂缝和非常规的收缩等问题产生,从而确保水泥可以充分进行水化。 八、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具有系统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复杂的特点,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裂纹的出现,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房屋的坍塌。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各个阶段的各方面进行控制,还需要考虑各种错综复杂的特殊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在必要的施工方案下,注意配合好必要的工作和材料,做好浇筑工作的养护和搅拌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地理小论文: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经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因此,探讨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揭示其本质特点,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1、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三维一体”模式 新高中地理课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制订,在总体目标之下,又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形成一种“三维一体”交互作用模式。 2、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体现的教学理念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地理课程目标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教学理念: 2.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的整体观。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如新课程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感受理解知识的内在意志,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的体验观。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例如在新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出:“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等等。 2.3基于“对话与交流”进行教学的师生观。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 2.4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的过程观。现代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本文转自]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结果记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传统的地理教学在讲授规律、原理时,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家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力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式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地理教学要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3、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 3.1变注重“双基”为关注“三维”。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在环境中教育,让学生直接接触环境,通过亲身的体验来培养观察、欣赏、关注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环境意识;三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培养学生对环境关注和负责的态度,并使之自觉地投入到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行动之中。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环境知识、意识、责任感和行为等综合环境素质,从而使环境道德由内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由环境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促使环境道德的真正形成。 3.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接受。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地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使地理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地理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伴随着学生对地理知识思考,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3.3变“单一接受式”学习为“有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单向传授性的,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一接受性的弊端。新高中地理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即提倡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地理小论文:地理技能的学和教 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活动的活动方式与能力倾向。掌握地 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基础,例如,根据气温降水量 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要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特知识作为基础。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进地理知识的掌 握学习,例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气温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判别气候类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 特征的进一步掌握,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 按地理技能的性质,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头脑中对事物比较、分析、综合等智 力活动方式,其活动是借助于头脑内部的语言来实现的,如在阅读地图过程中,头脑对地图上的图例、等值线 等均通过语言的形式赋于意义,从而开展认识活动。目前,也有人认为智力技能观应是一种学习观,认为智力 技能的形成“与广义的知识掌握并不是两回事。”(邵瑞珍等,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由此,可以把智力技能看作一种广泛存在于学习的各处领域的经过练习而形成的认识活动方式。操作技能 是通过机体运动来实现的,例如,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主要通过观察、动手触摸和硬度比较等机体活动 来实现的,这可视为操作技能。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构成 地理技能大多属于智力技能,具体表现为: 1.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 ,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而这一切,一般都需要学生能够阅读和 运用地图、图表。 2.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技能。学习区域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 分析和综合。 3.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评价的技能。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对自然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地理学科经常涉及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地理技能的个性差异 不少中学地理教师发现,有些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较高,而有些则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中学生学习地理技能存在着个性差异,具体表现为: 1.解决问题熟练程度的差异。例如,学习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各种地形,有些中学生能很快判断出山 脊或山谷,而另一些中学生则需花费很多时间才能作出判断。他们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再作此垂线, 接下去是比较垂线中央与两侧的高低,最后才能作出判断。可见,前一部分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他们能够“跳跃”过某些步骤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一部分中学生只会一步一步地按教师告诉的步骤去做,而 缺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2.解决问题准确、全面程度的差异。例如,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有些中学生从数量(绝对数量和相 对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把知识进行整理,纳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框架”之内,在答题 时,回答一般比较准确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学生则花费较多时间背记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他们不善于发现这 些知识在组成上的共同特征,结果回答问题时,时常错答或漏答。 三、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学生地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练习的过程。其实,这样认识尚不够全 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还经常相对独立地探索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按此进行练习,从而对技能形成产生 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己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被以后的学习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例如,有高中学生认为课本提供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比较抽象,计算也有些复杂,故根据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定义,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用图解法来求正午太阳高度角。 另一种是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学习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此方法,但实际上,此方法是有问题 的,即在某些情况下此方法不适用。例如,有学生认为,凡是在分层设色图上,绿色的地区为平原,并据此作 为地形类型判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这样判断会出问题的,例如,某些盆地在分层设色图上也呈绿色。 可见,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可能起到促进学习的良好作用,也可能起到形成错误判断的不良作用。 这应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 四、地理技能的教学 根据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地理技能的教学应着重注意下述问题: 1.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例如,为使学生掌握在南极洲地图上判别任意两地间方 位的技能,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的方位,再使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纬线上两地的方法,最 后让学生学会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 2.善于发现难点,突破难点。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骤,其中某一步骤可能是整个技 能学习的难点。例如,关于地球上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换算,学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几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 时”,但不少学生搞不清楚从一个时区的区时换算为另一个时区的区时,到底是加上时区差还是减去时区差。 可见,这一步骤成为整个区时换算中的难点。有教师给学生总结出一个计算口诀,即在时区分布图上,不过日 界线,“自西向东算,加上时区差;自东向西算,减去时区差”。学生熟记此口诀并据此进行计算,结果,学 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区时换算的技能。 3.教师要提倡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相对独立地学习地理技能。对于学生“发现 ”的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教师要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气氛。对 于其中一些不尽合理的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其改进和完善。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教师应予以指 出,并帮助学生纠正。 地理小论文: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理新教材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每节课后面都安排了“活动”而且“活动”板快分量很大,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进而学会探究新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活动教学的开展。 一活动教学开展的形式 (一 )让 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我发现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一会 拿乒乓球、一会拿硬纸板,一会画线,还有的注视着自己的地球仪指指点点,忙的不可开交。各个组员配合默挈,专心致志。当他们端详着自己的佳作时,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能不能不按课本方法去做?我马上引导:你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与大家分享哪?于是大家七嘴八舍,各抒己见。借助这一活动,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上完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 (二) 让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学陆漂移学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拿一张带有图画和文字的纸,然后把它撕成参差不齐的两半,问学生: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曾经是一张纸?学生纷纷发表见解,从纸的质地、印刷文字和图的行列分布,纸的边缘是否能拼合在一起等进行论证,然后我用电脑动画演示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图,让学生讨论: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我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现在你们只是通过观察推测结论,能否就此判断它们原来是一个整体”――不能。“任何一个科学结论都要讲证据,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证明你的推测?请大胆设想”。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纷纷推选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有的小组受到拼纸的启示,从地层地质年龄和化石相似性衔接角度论证;有的小组查阅世界山脉分布图,从山脉的分布加以论证;有的小组从物种角度,南美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发现了海牛和鸵鸟,而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纷呈 (三)让学生绘图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绘图,把课本知识“活”起来,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才能,寓教于乐。有些地理原理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演示,不仅能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加深对地理原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如学完“地图”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竞赛---绘制学校平面图。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的最准确。最迅速。个小组成员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有的测量学下地主要花圃,有的测量主要道路,。。。。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制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在绘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学校平面图绘制的非常漂亮。 (四) 让 学生合作交流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容表述的能力,还能把学习个体的见解转化为群体的发现,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为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向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各抒己见,为各类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新教材在每节课都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动口讨论问题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第27页活动:阅读图2。3和图2.4,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第36页活动2:你认为大陆漂移是空想哪,还是有科学根据?第77页活动2: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收集关于宗教的报导,与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83页活动: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北方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和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这个类活动大多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有关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广泛讨论,深化对地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社会,培养健康的情感。 二开展活动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活动教学的初步实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课堂变的活波生动:学生不在认为地理是一门苦差事,而是一份营养丰富的“自助餐”,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在活动中找到了感觉。有位“睡觉大王”在作文中写到:地理课象是一场春雷让我在 三开展活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恰当的教学情境,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要求。其次,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一种知识上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给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活动教学强调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直感,也得到对知识产生全过程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有目的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利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时空,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理解知识。 地理小论文: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初探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卢艳芳 内容摘要: 一、探究式教学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二、怎样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三、探究性讨论与一般课堂讨论相比较,探究性讨论的主要特点 四、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探究性演示须经过精心设计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有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他强调了个人是以本身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世界并赋予意义的,因此在学习中强调个人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及重视合作学习。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高考模式的改革,大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探究式教学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创新源于优质的教育。面对新世纪以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为核心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普遍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使我国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要求,必须改变以往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中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好比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呼唤改变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多年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教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我国教育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地理知识传播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之中。因此,不失时机的地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探究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地理 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地理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不要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和策略完全对立起来,而应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怎样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习多学科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还要明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课堂途径和设计要求。依据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探究、课外或野外探究、课题探究和项目 (活动)设计四类。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探究。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仍需要依托相应的地理课程载体,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但却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探究性提问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这是课堂探究不可缺少的。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也很少提问。即使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较少是探究性的问题。 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例如:世界上哪一个大洲跨越的经度最大?这个提问就属于探究性提 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经度的概念,并了解了南极洲的位置和地域分布特点,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回答这个提问。将教学内容激活并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着重考虑的问题有:①问在有疑之处。学则须疑,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教师要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②问题难易程度。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孤立进行,而要符合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③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④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尤其是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综合分析、智能训练、案例探讨、地图和数据表格等,这对设计探究性提问起到指导作用。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 三、探究性讨论与一般课堂讨论相比较,探究性讨论的主要特点有: (1)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里所谓的开放性是指允许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具有开改性的探究讨论主题,会刺激学生萌 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的创造性思维及 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2)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答案,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义,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论。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4)提问贯彻讨论全过程。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式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 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作用,否则讨论达不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收集相关资料或证实某种观点上。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讨论时,特别要注意确定恰当的讨论题。选择什么问题作为探讨的主题关系对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判断讨论内容是否恰当,一是看学生是否齐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二是看这个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或在科学上是否已成定论,如果某个问题学生已理解或已成定论,而且学生对此确信无疑,那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三是看所选问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例如:依据你对未来下列各种问题的关注程度,按先后次序排列在金字塔图的方框中。通过谈判、协商,与小组同学达成共识,并综合归纳实现未来理想的各种途径,了解目前人类为实现这些前景采取的方法。如:防治荒漠化、消灭贫困、充足的绿色食品、减少噪声、扩大绿地、净化空气、饮用清洁的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扩大自然保护区。 不难相信开展这种课堂讨论,一定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有的探究性讨论题要事先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这是课堂探究在课外的延伸。 五、探究性演示须经过精心设计 演示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设计探究性演示,主要应突出其特点: ①着眼予以归纳的方式演示。归纳演示是指从个别或某类具体事实上概括一般原理的一种演示。其优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易引起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并做出假设。 ②提问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演示的目的,认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提问,使演示过程充满着“谜”,引导学生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从探究演示中所领悟的道理,去寻找“谜底” 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演示起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提倡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最好能创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演示操作的机会,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探究,才能真正理解演示所要说明的原理或概念。 ④探究手段的多样化。教师既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标本、实物、模型、图表、图片等行之有效的演示手段,还要充分发挥幻灯、录像、教学电影、电脑模拟等演示手段的作用。演示手段的多样化,更能有助于发挥探究性演示的探究功能。 通过这种交互式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学习的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地理小论文:地理兴趣教学初探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 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 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 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 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 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 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 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 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 3000 美元买 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 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 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 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 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 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 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 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 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两句诗,以及李 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庐山挺拔险峻,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用唐代诗人李白 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 。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地理性,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很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引用“雷打未惊蛰,雨水四十日”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 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又如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一句地理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 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 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 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 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 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 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在学习地下水潜水时,可提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在科学上是否可 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在学习农业生产时,对于集约经营可用 “精耕细作”来说明,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来表达。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 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 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 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五、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完人类与环境 后,我选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 、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 出汗了”。让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 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又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的漫画。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哀求道:“ 请施舍点水给我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 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地理小论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分析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学资源和地理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笔者多年来,紧扣新课标,立足新课改,运用新技术,结合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问题+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摸索和实践初中地理“四化”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环节活动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并于今年上半年应邀在江苏省2011版初中地理新课标培训班上,成功展示了一节“四化”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赢得全省专家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 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笔者倡导的教学过程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天地。在教学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在地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选择地理素材,进行取舍、整合,按照学生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展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无穷魅力。 总之,地理教学设计中,在教材处理上,要体现学习生活中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要用问题化的方式呈现,从而体现构建开放课程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环节上,要设计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趣味性活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要求;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既体现学科特点,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 地理小论文:帮助高中地理学困生学好地理的几个方法 学困生即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对于地理课而言,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淡薄、基础知识较差、上课效率不高、学习方法落后、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位中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认为地理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习计划和目标,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主要有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其中下列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课前要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不仅能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而高中地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不易当堂消化。这就需要学困生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听课准备,以便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课堂应专心。课堂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只听不记,课堂发言、讨论缺乏主动性,做笔记与听课不能有效配合,各种感官不能并用。被动的学习态度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学困生课堂上更应紧跟教师思路,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争取不“欠账”或少“欠账”。 课后重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最初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所以,学完新知识之后应及时复习,写出复结笔记,做好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提升自己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使用科学阅读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三大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困生要注意在不同版块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必修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重点是对自然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索,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宜采用理科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建立宏观的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本书时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去思考,一幅图接一幅图去揣摩,一点一点构建地理框架。 必修二侧重学习人文地理。即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文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求学困生应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应学会迅速通读课本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应建立联系观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必修三偏重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多读课本和地图;应在各部分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途径;应明确细节性知识点的出处,利于快速记忆和运用。 三、学会认真研读教材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地理学习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困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注重消化概念。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困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将教材中的主要概念细细梳理,逐一消化吸收。如季风、区位、上风向、最小风频、太阳高度、锋面气旋、地质构造等。同时还要把特别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区分比较,如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地方时与区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 重视理解原理。高中地理学习不能一步登天,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如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等。掌握原理和规律,就能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事物才有说服力并做到举一反三。 把握“求同存异”。地理环境既有共性,也具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受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陆地上的自然带也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规律,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是共性。但在实际分布中,由于受地形、海陆、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了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等。 仔细寻求规律。在平日地理学习过程中,学困生还要学会从教材中归纳出普遍性规律。如学习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全球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哪个半球的昼就达到了最大值。这些规律总结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四、懂得如何使用地图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和难点,也是地理学困生害怕学习地理的重要原因。想要学好地理,必须将地图当做最好的老师,做到地图“三会”。 会读图。读图注意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读出图具体内容、范围等,观察要仔细全面;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和图文转换等。 会记图。首先学会分类,地理图表可分为日照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地形剖面图、原理示意图等。注意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要“图不离手”,多看图、填图、绘图,做到胸中有图,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只有这样,学困生在解答地理问题时 头脑才能浮现出一幅形象而清晰的地图,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会用图。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思维力和记忆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同时还可用图记忆,当然记的时候,需要将文字直接落实到图上,涉及到该知识点时,大脑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地理小论文: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技术领域中新崛起的前沿技术,网络教学作为1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我国方兴未艾地开展起来。在选修课、研究课的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性、多媒性、交互性3大优势,但它能否适合于45分钟内的课堂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呢?为此,以地理课“澳大利亚”1课为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尝试与实践。 2、实践的步骤 1.网页的制作 依托校园网这1局域网络环境,制作澳大利亚网页。主页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分为自然环境、资源与发展、居民与城市、特有动物4个部分。 在自然环境的网页中又分为位置、景观、地形、气候4部分。位置的1页中与突出澳大利亚轮廓的“世界地图”,“澳大利亚地图”,回归线有动画效果的“澳大利亚领土组成图”及相应有关位置的文本材料链接。地形的1页与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大分水岭的景观图片,有动画效果的“地形图”及文本材料链接。气候1页中与各种气候类型下的景观图片,“气候类型图”及文本材料以及典型地点的“降雨量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链接。此外,景观的1页中还与大堡礁、艾尔斯石、蓝山等澳大利亚独特风光的图片和材料链接。 居民与城市的网页中与有关人种构成,民族组成,语言宗教等材料和图片,还有“人口分布图”,库克登陆地图链接。城市1页中与城市风光建筑景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等材料介绍链接。 特有动物1页中与有关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材料、图片介绍,还有澳门利亚外来动物对澳大利亚的影响等材料链接。 资源与发展的1页中与“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澳大利亚矿产出口图”、“澳大利亚铁路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及有关工业发展的影音文件,文本材料介绍链接。 网页信息来源较为丰富。主要由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图片扫描、文本嵌入、光盘复制等渠道。网页之间的链接即按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的跳转,并利用检索功能将发散的思维聚焦于1点。总体设计出发点是教材,但内容丰富,深度、广度横向、纵向延伸。网页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或网络教室通过浏览器登陆访问。 2.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澳大利亚1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1.5课时。前半个课时,同学们在澳大利亚网页自由浏览,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确定兴趣小组。接下来1课时,分为5个环节。 (1)情境创设典型的图片,优美的语言引出学生对景观、动物、居民、发展的兴趣。布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带着专题任务去澳大利亚考察。对于学习目标不清楚的学生,教师要通过适宜的学习情境的设置诱发其形成阶段性目标。 (2)小组协作将同1兴趣小组的同学安排到附近的微机上,小组内部可以分工也可以共同进行,通过查找本小组专题内容信息,并通过语言交流或98短信息等交流方式共同将本小组专题知识结构完成。 (3)全班同学会话交流第1小组就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专题主要内容及建构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同学,其他小组在接受的同时,思考、观察,将迷惑的问题向的第1小组同学提问,或将自己更了解的问题与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切磋。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交流的内容及时启发、引导、点拔、评价。第2、3、4小组依次进行。 (4)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全班同学的对话交流,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丰富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完成本节知识结构的建构。教师则以学生的角色将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拿出供同学评价、借鉴。 (5)练习巩固将要落实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做成趣味练习上传到网页中,学生通过有趣味的练习加深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3、指导实验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课所采取的教学法是支架式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学生因为有向全班同学、发表、展示的机会,针对初中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期望值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尽可能多的查阅、练习、交流,主动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习是目标指引的每个学生都将自己考察的专题内容给其他同学作为真实任务,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又都不是教师施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确定的。同时,学习目标的形成与真实任务有关,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结构不良的或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他的学习目标只产生其学习过程内部,或产生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中。 学生的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要有1个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则通过同化或顺应重建知识结构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1个平衡进入另1个平衡状态。学生的学习中,知识是累积的,不仅有量变,更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质变。 学生的学习是建构的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学习者对世界的认识有自己知识建构的理解,也有同学间共享协作的认知,他的学习是建构的。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是为学习者对建构知识的理解提供1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1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学习者理解并逐步引向深入。(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以认知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本课中网页的制作除了给其信息外,网页的结构就是给学生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概念框架的某个节点)。小组内部的协作,组间的对话都是围绕问题情境进行的。(3)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有关线索,学生自己分析,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渐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结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地理小论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一、用现代教育理论彰显地理学科特色教学设计 1.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构建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和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建构意义。 地理概念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学生整体地理知识建构中起着标志性的作用,地理规律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学生整体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骨架。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地理概念,掌握正确的地理规律,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导地理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熟悉而典型的地理学习情境,呈现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在协作、讨论、交流、思考中完成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构建。例如,对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区位”的教学,教师可作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境,给学生呈现一幅地图,如全球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分布图,再提示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哪里(重庆)?为什么在那里(重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区位是什么,让学生构建准确的“区位”概念,即包含“位置”和“与周围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两层涵义。 2.多元智能教学论与地图能力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八项智能。每个人都有1~2项智能强项,并可向其它领域发展和转移,且是动态发展。教育之目的就是要发挥智能强项、发展智能弱项,并向困难领域转移,促使人的智能螺旋式上升。 地图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地图的阅读、分析及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地理空间意识,训练感知地理空间结构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地图能力只能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强项智能。地理教学之目的是提升所有学生的地图能力,尤其是作为弱项智能的那部分学生。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具有的优势智能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提升所有学生地图能力的教学目的,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效果。 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出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以数理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为强项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地图完成这些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对以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为强项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让其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最终结论;对以空间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为强项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让其动手描画该图,通过注意太阳直射点移动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得出结论;对以自然观察者智能为强项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对比观察三幅图的异同,归纳得出最终结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正确人地观的形成 人本主义教学论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有主动性和责任感,具有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是自主发展的人。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帮助学生引出并澄清问题;二是帮助学生组织材料,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活动;三是作为一种灵活资源为学生服务;四是作为学习参与者——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五是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他们自己的感受。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课程强调中学生要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即正确的人地观,它属于地理学科的思想性特色。 用人本主义教学论指导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结合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师生共同收集准备材料,或展示教师准备的材料,共同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处理材料,共同分享经验体会,解决问题。 以“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的教学为例,首先由教师呈现“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图”,学生读图并说出该图表示的主要含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目前人类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以其中一种资源的利用为例,师生共同寻找目前人类利用该资源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可以来自各种媒体,也可以通过学生调查访问得到,甚至可以是学生生活的亲眼所见。学生阅读比较这些材料,归纳出该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意识到这些利用方式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课堂呈现 1.运用计算机软件演示地理事象运动演变过程 地理学科涉及到很多地理现象的运动演变过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地壳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生物循环、城市区位变迁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这些过程,掌握运动演变规律。学生现有的地理教科书,在呈现这些内容时,仅仅以图片形式。这种呈现方式是静态的,并且图片数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运动的过程,学习效果不理想。现在用于动画制作的计算机软件有多种,常见的有Macromedia Flash、Adobe Imageready、Adobe Premiere等平面动画软件以及3DS MAX和MAYA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教师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动画软件的使用方法,结合课时内容要求,制作出形象直观、赏心悦目的地理动画,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的地理事物,往往是宏观、大尺度的,学生很难形成在不同尺度空间下的正确概念。Google Earth软件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通过该软件可以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照片。师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拍摄高度,查看地理事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特征,形成准确的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在10千米 高度俯视城市,看到的是一个点;在1千米高度俯视,可以看到城市的轮廓;在100米高度俯视,则可以清晰看到城市的道路网和城市功能区。 2.运用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地图呈现 电脑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和手段,能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篇幅限制,地理教材和地图册能够提供的地图数量非常有限。教师把网络资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丰富而且典型的地图,有助于学生清晰、准确、全面地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培养地理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例如,讲授“自然带”内容时,教师在用好教材地图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每个自然带的景观图片、反映各个自然带内植物结构特征的图片、自然带内动物的图片、自然带内土壤的结构图片等,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形成丰富的自然带概念。还可以收集经过适当加工,能更直观展示地理规律的图片,如山地景观变化图片,更能清晰地表明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3.运用多媒体学教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口授式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通过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刺激作用于学生,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用于地理教学,能将遥远的、古代的、典型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将立体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充分展示给学生,能让学生及时感知地理之美,激发其对地理的喜爱之情,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能综合呈现信息的功能,创设出科学、逼真的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向纵深发展。 地理小论文: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的探索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具体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主动学习。而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则是主动学习的开始,是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标志,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开发。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兴趣,而且总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而到十八岁却变得消极缺乏反叛精神,确实有传统教育使其好奇心、求知欲在学校生活中逐渐消极殆尽的因素存在。据统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回答过老师的提问,但又是大多数的同学没有主动向老师提过问题,特别在课堂上,很大的原因是胆怯,怕老师指责,同学笑话,有的甚至还觉得什么问题也没有,老师讲得都对。这哪里还是一个具有自主精神、自我意识、自我学习的现代学生呢?分明只是一些填充容器而已。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提问的环境并激发学生提问。若按发生的时间、地点把它们分为三类: 一,课后作业提问。这种最常见,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时,遇到困难,向老师请教提问。但有的学生来问的确实是相当简单明了,或在课堂上已多次强调,我们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甚至说:“你怎么回是?上课没听见?这么简单的不知道?回去再想想。”本想弥补上课不足的他就这样被你打发走了。你是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给他一个教训,望他以后上课能专心一些,可他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来找你了,接下去的就是问题越积越多越不敢问,抄作业、不做作业、兴趣淡然、不懂装懂,进入学习习惯差的恶性循环。所以不管怎样,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耐心地进行辅导,多方寻求途径帮助他了解原理、运用原理,或分析解题思路、点拨关键之处。如部分学生解答光照图时,总觉得困难,我们要耐心地帮他找出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达到举一反三。平时课余时间也应主动出击多到学生那儿去转转,做到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及时帮助,让他尝试成功,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主动向你提出问题。 二,课堂上的提问。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常采用讲授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学生答,没有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师道尊严,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发问,即使我们还注意了师生间的交流,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约制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 1:保护独立见解,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课堂上,当你非常投入地讲解的时候,下面冷不丁地会冒出一个‘为什么?’,甚至是与你想启发得出结论完全相反的时候,你不能用眼一瞪,一白,自管自地讲下去,这时候你最好停顿下来,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一下,并感到惊喜,学生在思考、在学习,有他的发散思维在活跃,应热情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因为独立见解也是一种创新思维,不但不能轻易地否定它,而且应该大力保护赞赏,特别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学生更应格外保护。当你对一个学生独立思维过程进行评价与指导时,受益的毕竟是全班同学,即使他是错误的,也要允许他犯,鼓励他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领悟正确的结果和答案。这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敢于提出问题,使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唤醒主体,养成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2: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在平时还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激活思维,给 予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图时,在举些例子引入热力环流后,可安排学生自己读图,你读懂了哪些,哪些是你要问的?这时候有的同学会说,他看懂箭头怎么指向而成一环流,会问从字面上看为什么水平面上是高压指向低压而垂直面上却是低压指向高压,图中的点数多少表示什么涵义?等压面为什么有向上突起及向下弯曲?当他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时候,他就成功了一半,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轨道,他要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辅助者。这种经过思索而获得知识会更牢固、更扎实。所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启发诱导释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3: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方法,现代媒体教育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也必不可少。例如屏幕上黄沙覆盖,随风波动,村庄一退再退。房屋已经被风吹得不得不用木棍拄着,屋外人们却在大风黄沙中砍着零星的树木。我们的教育主题当然是沙尘暴和植被,同学们通过观看,感官受到刺激,他们群情激昂,相互讨论,相互问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并深入到‘那儿人们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收敛在一个点上,而是探索多种情况,研究多个‘为什么’。若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问学生,领着学生走,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僵化,产生惰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课余提问。教师在抛开师道尊严的外套,树立了“善解人意,乐于交流”新形象后,平时学生就敢于向教师提问了。教师应当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在对待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可对老师提出质疑或批判否定,这对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大大有益。有的同学提出,新教材中地转偏向力对长江三角洲发育的作用的第二幅图不能说明问题,三幅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图不宜采用正午两字。这一个个凝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后的结晶,决不是单纯输入后的输出,已有了质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媒体的出现,学生了解新信息、新事物比老师要快得多,可与他们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问题,形成教学相长的状态,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融洽了师生关系。高中学生由于知识不断丰富,学习能力逐步发展,有些问题你一下会回答不上来,千万不能强不知以为知或王顾左右而言他糊弄人,或强词夺理压抑学生,那么你比“我不太清楚、容我想想,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这种回答要失败得多。要引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发展求异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如提出生态五百强縢头村是最早使用沼气的村庄之一,为什么现在反而用液化气?对生态是否影响?我们可结合实践课考察、了解情况,得出 报告。 以上所述,不管何时何地,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教学民主关系,营造一个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的基础上,一个能自由思考、讨论学习,一个轻松、和谐,有心理安全的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环境和氛围,那么教学方式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实现。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如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与问题紧密相连,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根本意义,即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务的能力。 地理小论文: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 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 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 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高中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 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 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对耕地、林地现状作何种打算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 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 。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 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 正确的答案。 以《北京交通》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1949年——1992年北京交通(道 路、桥梁、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立交桥……)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仅列出几道递进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 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 A.北京道路建设中主要规划了哪几条交通干线?二环、三环长度各多少千米? B.根据1949年~1992年数据分析,预计照此速度发展,到2000年北京交通会呈现什么状况?数量会达到多 少? C.截止到1992年,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上有多少立交桥?在西单、东单路口,修建立交桥是否可行?为什么? D.根据已有资料及你亲身的感受,综合分析北京交通自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 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北京道路交通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后,随之又产生了对1949年~1992 年增长速度的关注,并激发学生计算到2000年北京市交通的状态、数量。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化,教师抓 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对在东、西单两个繁华路口建立交桥的利弊逐一分析,将书本上地理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寻幽探胜 ”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 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对地图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看图说话”,对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初中所学过的地图知识,进一步讲解制图规范和简单编图程序,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 选题,绘制一张彩色地理专题小地图。这一作业的布置,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作业交上来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映现在你面前。《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的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美国NBA篮球 队分布图》的底色是一幅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分布图》上14个开放港口和特区、开放区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正是学生对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 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4.讲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 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高中《地理》上册中《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难点,在学完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 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 成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想到与黄赤交角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 律,形成如下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见附图) 附图{图} 5.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 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 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 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 ,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 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 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 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 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地理思维的各种品质的高度发展,就是他们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增强过程。在地 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是培养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地理小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论文教学法 刘 靖 论文教学法是指用想论文、写论文、析论文、疑论文的思路来指导地理教学,教学时先把所教的地理内容设想为一篇有见地的论文,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寻找论点,把握论据,逐步论证,最后提出、解释疑问,归纳引伸。用此种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材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某些教学内容更适合此种方法。 论文教学法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探索,它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在学生自己审题的基础上,假想课文应该持有的中心观点,再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的加工,创建这一观点的论证系统,最后结合教材归纳比较,从而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升华,并用自己的头脑重新建构现实,以加深对外部信息(指教材信息)的理解和取舍。论文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此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 (1)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论题的理解,也即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论证课题。 (2)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教材的论证过程,发现新信息,改造和重组先前的建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以达到认知和现实的统一。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论文教学法的“想、写、析、疑”四字教学模式,下面以中师地理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人类和环境》为例加以阐述。 一、“想” 想是教学的开始。是学生审议课题、搜集材料、确定论点的前奏。想不是叫学生凭空乱想,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题,进入意境。 1、老师出示教学课题《人类与环境》 2、出示本章的教学目的和重点 教学目的: 掌握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主要方面 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充分认识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环境概念、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途径 3、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合适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何组织素材,充分论证? 在学生思考 “想”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听学生的想法,说自己的观点,师生互相探讨。 二、“写” 写是教学的深入。是理思路、编提纲的过程,是想法的书面表达形式。 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逐步建构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列出一个写作提纲,即如果该课题由你来写,你打算如何安排,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参考其它课外书籍,这时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要当好参媒。要求学生写的提纲要体现教学目的,但又不拘泥于教学要求,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论点鲜明、联系实际。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讲,写的过程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使得老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了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准备了必要条件。 三、“析” 析是教学的中心。可分两个阶段:(1)有代表性地请学生简析自己的论文主题、层次和结构。(2)师生共同分析教材的主题、结构和层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不仅能发现学生的认知障碍,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机;后阶段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同谈话,可修正和重组学生先前建构的不足,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认知领域有一个质的飞跃。对第二阶段的分析,《人类和环境》谈话提纲可作如下安排: 问题的提出 研究课题:《人类与环境》,关键字“环境”如何理解?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界定本教材的研究重点是自然环境。 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包括 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地质环境(指地表下的岩石圈)、宇宙环境(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这三者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人类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影响自然景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环境系统的功能。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资源在数量上质量上有着很大差别、 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有着很大差别、不同地区水土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差别、不同地区环境承受破坏和污染的能力不同。在此要强调人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 为何要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出现了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发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3) 发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 (4) 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为什么? 4、如何来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重点) (1)统一认识:a人类的发展必须要靠环境的供应,而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的持续的供应为保证。b当人类的活动影响到环境的质量时,我们无法也不能逃避,只有面对现实,帮助恢复环境。c我们要尽一切可能,让环境有持续的供应能力,从而使人类有可能持续的发展。 (2)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主要途径: a 在人类生产方面。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应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的步骤和速度,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使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经济、环境相适应,这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b 在环境发展方面。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控制已出现的环境问题 这是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良性方向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免环境再受污染和破坏,这是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中心内容。 人类与环境的广泛性:要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通过系统分析学生掌握了教材的论证逻辑结构,加深了人类与环境的辨证统一的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联系实际,结合国情,充分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同时学生通过对照比较,明白了自己在建构这一部分知识结构时,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四、“疑” 疑是教学的关键。提出疑点、突破疑点、解决疑点,才会在教学上有质的飞跃。经过综合分析,学生的建构总有与教材上不一致的地方,有的经过加工类比,很快得到了解决,可是常常还有一些问题想不通,这就是“疑”点。疑点的种类很多,有的疑观点,有的疑事例,有的疑论证结构等。出现疑点是论文教学法的高 潮所在,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取的高级阶段,常闪耀着学生敏锐的思想和智慧的火光,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和解决。 论文教学法是借鉴了语文教学中的如何写论文的结构模式,通过在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发现此法特别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特别适合部分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想、写、析、疑”四字是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可能要花几堂课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如上述的《人类和环境》一章就不是一堂课能做到的,只要统盘考虑,合理安排,加强指导,论文教学法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地理小论文: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1、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以及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要充当好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己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最常用的情景教学法等,最常用到的是以探究式活动中心的问题情景,在教师前教师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关键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时常激励和鼓舞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或期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发生错误时,教师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以鼓励为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将其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学习产生恐惧,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运用地理教具来辅助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更丰富,也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可以通过图片、影片、地形图等资源来辅助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生动、形象,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还能使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还能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的提高,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 3、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从我要学习到我会学习的过程。所以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解决问题,这样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还要养成复习的习惯,可以通过课堂笔记和课本经常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还可以把作业看成是检验自己学习手段,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以及课外习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通过反思和总结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另外,地理学习的特点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考试中都离不开读图、看图、用图和描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地图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知识编排成歌诀、口诀或者用谐音代替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去记忆,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还可以运用讨论式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也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途径之一。可以采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以及全班讨论等形式,使学生通过讨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既能够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好的带头作用,又要照顾到组内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要课堂学习之中,让他们都有体验的机会,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师资队伍的建立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开展评课、听课活动作为教学研究的手段,通过听课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评课让教师能够明确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使教师在教育观念、工作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超级计算机设计 摘 要 在大数据应用时代背景当中,超级计算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计算、存储、通信以及编程方面,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实际特征以及需求来设计一个超级计算机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围绕如何基于大数据特征以及需求进行超级计算机设计、大数据时代应用背景下编程模型的设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超级计算机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数据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背景 超级计算机 数据处理 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数据已成为了当代潮流前线的主流技术,所谓大数据,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各种大规模的数据,具体来说是指难以在既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常规软件以及技术进行收集、统计、储存以及管理的数据集合,必须通过新型处理模式才可将其决策力、洞察力、发现力以及流程化进行充分发挥、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实时性强、高增长率以及多元化等特征的信息资产。由此可见,大数据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数据的信息化数据资产,仅仅应用传统的软件或工具进行统计或管理是难以显效的,我们必须针对大数据的特征以及需求设计一款超级计算机,用于满足大数据的计算需求。 通过超级计算机来构建大数据处理中心,是现阶段最为主流的应用趋势。相比于传统计算机来说,超级计算机在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大数据提供高效的计算以及处理服务。超级计算机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被很多国家作为了一种战略性资源而进行使用,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现阶段,超级计算机技术基本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科技水平以及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是由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而成的,它实现了每秒钟三点山九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并以此成绩蝉联五次夺得全球运行速度最快超级计算机奖项。但是,超级计算机虽然具有如此高效的运行速率,它仍然只能在自己所擅长的以科学与工程运算为主的领域中发挥作用,例如一些计算密集型的任务中。此外,超级计算机具有计算模式单一的特点,它的处理过程通常由批量处理计算、流式运算、迭代运算、图运算等数据密集型运算方式组成,因此传统上的超级计算机很难直接被应用在大数据的计摘 要 在大数据应用时代背景当中,超级计算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计算、存储、通信以及编程方面,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实际特征以及需求来设计一个超级计算机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围绕如何基于大数据特征以及需求进行超级计算机设计、大数据时代应用背景下编程模型的设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超级计算机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数据处理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背景 超级计算机 数据处理算以及处理中。 1如何基于大数据特征以及需求进行超级计算机设计 显而易见,大数据的出现给人类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超级计算机具有十分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极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它将海量的信息高度集中在自己的系统当中,并通过工具媒介、数据存储等多元化角度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由此可见,不同的超级计算机在对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时所呈现出的性能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的。我们之所以要通过超级计算机来实现高性能数据计算,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数据计算效率,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来增强通信效率。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来设计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超级计算机。 1.1硬件体系结构 信息量大以及操作简单是大数据应用的显著特征,大数据应用能够确保计算指令维持在一个相对来说较低的状态,实际上间接增加了数据访问所需的成本,由此可见,在使用超级计算机管理大数据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数据吞吐率与数据计算效率之间的失衡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重点以两个切入点进行解决,一是针对片上缓存实施彻底优化处理。大数据应用指令等级相对较低,跳转频率较高,且不具备充分的局部性,再加上大数据通常只能使用一次,我们可以基于上述特点来降低指令缓存,并构建一个连接处理器与二级缓存的通道,以确保数据吞吐率与计算效率之间的失衡状态得到相对改善;二是提高大数据计算能力。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信息逐渐呈现出高密集化状态,这使得传统的处理器已无法满足信息处理需求。因此必须通过超级计算机来部署一个具备良好实时性的处理器,其中异构并行处理器是一项很好的选择,具体来说,也就是把R档募铀倨鞯既胫镣ㄓ么理器核心当中,在加速器的推动作用下,使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实现数据并行的效果。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频率相对较高,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改善节点计算效率并强化通信效率。顾名思义,大数据就是代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因此相应的储存模式也较为复杂,种类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数据储存模式为集中式存储模式以及分布共享式存储模式。为了较好地应对大数据通信频率较高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提高节点与节点或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效率以及。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后得知,要想有效解决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加大互联通信技术层面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在节点连接效率优化方面的研究力度,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为研发一款软硬件结合的多借口网络芯片,另一种为通过光互连技术来改善数据传送过程中的问题。 1.2硬件体系架构 在大数据中包含着海量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半结构化数据。这三种数据类型对应的存储方式也各不相同,结构化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结构实现存储,而非结构化以及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则更多地以依靠于不同文件与系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来实现。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在数据计算的过程中,当数据加载已经结束时,则需要对各系统之间的交互频率进行合理地调整和控制,所以说应该选择单一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实现。而针对大数据的处理方式则相对来说更为丰富,同时也更加复杂,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处理方式有图处理以及批处理两种,这样据必须得到不同文件与系统之间的良好配合已结支持。由此可见,在设计超级计算机时,单一的文化系统完全不能满足计算机运行需求,应将多种文件组合在一起进行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它所使用的存储结构通常为分布式文件系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的处理效率,Google对大数据储存的文件系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原有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具有扩展功能的GFS文件系统,创新后的文件系统在对应用层的运用下实现了对控制流以及数据量进行分离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即使面对规模庞大的数据信息,该文件系统也能够实现高校的储存以及处理。GFS文件系统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分别为若干块服务器、单一的主控服务器以及客户端。本论文以GFS文件系统为出发点,对目前已研发上市且具有代表意义的阿里巴巴分支ADFS系统进行了分析。在阿里巴巴的ADFS系统中,主要针对HDFSNameNode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单点故障以及内存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施优化,工作原理主要为将内存中不属于热点范围内的数据转移至外部数据库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NalneNode所承受的内存压力,从而提升数据的处理质量以及效率。而在对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在存储方式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共性特征,他们通常都优先选择数据库以及分布式表结构作为存储方式,只有一些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半结构化数据更倾向于选择Key/Value分布式系统,其中较为典型的为亚马逊公司的Dynamo系统以及Facebook的Cassandra系统,亚马逊的Dynamo主要是运用Key/Value作为数据存储模式,这一存储模式相比于其它模式的优点在于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以及可用性。Facebook的Cassandra系统同样也是采用Key/Value作为数据存储模式,通过对这一存储模式的运用进一步实现了数据存储可扩展性以及一致性的增强。 2大数据时代应用背景下编程模型的设计 在大数据时代@一背景下,编程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日益凸显出来,传统的编程模型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动力不足趋势,并无法满足大数据的编程要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基于大数据的特征以及需求来设计一种有别于传统编程模型的全新的编程模型。大数据时代下的编程模型必须满足简单易操作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性能水平,构建一个清晰明确的编程抽象,确保程序员的编程工作能够更加顺畅,在这一过程中,程序员并不需要关注程序在集群中运行的具体状态以及情况,只需要针对每一项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即可。在新的编程模型中,程序员的主要工作与任务在于关注一切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此来确保编程过程中各项任务的清晰化、明了化,同时还可以使代码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得到极大程度的简化,使程序员的工作更加方便、简洁、高效。此外,在构建编程模型时还应考虑到系统数据计算能力以及处理能力提升的目的,我们不仅要确保程序能够在集群上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也要保证不同类型的作业与任务能够在集群上并发运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集群内部资源的共享有效率。但是在这一模型下,我们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后期通过探索与研究进行慢慢攻破,例如如何有效处理异构性问题、如何提升本地数据的有效利用率等。因此在基于大数据应用背景下进行新编程模型构建的同时,我们的考虑内容不能过于单一,必须综合衡量各方面的影响与利弊,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取舍以及判断,从而构建一个简单、便捷、可靠、高效的大数据编程模型。 为了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超级计算机一般来说都会选择应用并行编程模型,例如Open MP以及MPI,其中,Open MP通常会与共享存储模式的融合而被广泛地应用在对称多处理器等架构的相关设备当中,而MPI所涉及的编程模型则相对来说更为复杂,一般来说需要在切换至信息通信计算模型下,要求编程工程人员针对所有的程序问题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一一分类,随后再将这些分类号的问题映射至分布式进程集合当中。Open MP以及MPI等并行编程模型并不适用于大数据的计算以及处理过程中,因此一些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会根据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来研制具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处理模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数据应用的有效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之下,对于超级计算机的设计可以适当导入一些高效模块结构,例如多核结构以及众核结构等。此外,宽带网络速度的提升也有利于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改善,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要想使数据处理以及计算速率得到有效提升,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所在,并取消以往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密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据密集模式。笔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数据处理以及计算问题自会得以有效解决。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 摘 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国内非计算机专业设计领域的最高水平赛事,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微课类等十大类。本文以2016年微课类的获奖作品《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为例,详细阐述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微课中微视频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技术;微课设计;微视频;基因 一、引言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作为基于网络的全新快餐教学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微课的理论、设计、开发与实践应用研究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在微课的探究实践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范建丽[2]等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发展的对策及应用;余胜泉[3]等基于微课设计、教学信息描述、微课聚合和开发模式,提出了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设计思路;祁博[4]从微课的优势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微课研究主要是在“纯粹”性的微课设计基础上,以传统教学加之DV录像,旨在讲述知识,但微课设计方法不够新颖,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未有关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作品设计指导报道。 本文以2016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获奖作品《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为例,全面介绍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方法和流程,详细阐述设计方法的创新点,为高校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比赛提供指导。 二、计算机技术 1.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10 (1)软件介绍 PowerPoint2010 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演示文稿软件,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和放映幻灯片,能够有效清晰地展示信息[5]。 (2)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作用 在微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首先利用PowerPoint2010制作简单演示文稿,再次利用工具栏中的字体功能,smartart功能,动画功能等将演示文稿的字体大小,图表布局及播放效果设计成自己所需的样式,美化演示文稿。 (3)软件操作 微课件完善大致经历五步:字体修改,段落修改,文本框格式设置,背景设置,动画设置。以《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为例将较难掌握的段落修改,文本框格式设置,动画设置具体操作过程作以阐述。 ① 段落修改包括对行距及首行格式的修改,首先在开始工具栏中选择段落组栏,然后点击段落组栏右下角的箭头,最后根据界面提示依次选择所需的行距及首行格式,段落修改界面如图1所示。 ② 文本框格式设置是对微课件中的案例进行逻辑分块,使问题更加清晰,演示文稿界面更加美观。图2为《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中使用文本框格式设置的界面效果。其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插入工具栏中选择文本栏,在文本栏中选择文本框输入所需文字,再选择格式工具栏,对文本框进行修改。 ③ 动画设置是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图片等播放效果及顺序进行处理,使幻灯片按照期望播放。其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选择动画工作栏,然后打开动画窗格,根据提示选择符合要求的动画效果。 2.视睿录屏剪辑软件 (1)软件介绍 视睿录屏剪辑软件是基于触摸屏操作的微课软件,适用于课堂教学素材录制,能够完成录屏、编辑、一键导出保存等强大的互动教学视频制作与编辑演示。 (2)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作用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该软件以麦克风为辅助,将已经做好的微课件在电脑上进行视频录制及配音。 (3)软件操作 首先将要进行录制视频的微课件打开调整为播放模式,然后将睿录屏剪辑软件打开,选择屏幕录制功能,接下来根据界面提示完成视频录制工作。 3.Aegisub字幕制作 (1)软件介绍 Aegisub是一款高级字幕制作编辑工具,完整支持Unicode,也支持超过30个地区的语言编码(ex: Big-5、 GB2312、Shift-Jis)。 (2)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作用 微课制作过程中,利用该软件制作剪辑视睿录屏剪辑软件所录制的视频中的配音字幕。 (3)软件操作 首先确定微视频中每一段配音的时间间隔及画面,然后在Aegisub字幕制作软件中的设置字幕输出格式,然后设置时间点及字幕。比如将“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这句话设置在00:01:56.29至00:02:00.00时间段,首先,在文本输入栏输入“各位同学们,大家好”,然后在时间栏的开始位置设置00:01:56.29,结尾位置设置00:02:00.00,如果需要对字体进行修改,可在字体栏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最后将最终字幕以*ass格式保存,字幕处理界面如图3所示,在整个微视频中的字幕设置方法同上所述。 4.魔影工S (1)软件介绍 魔影工厂是一款使用简单的全能格式转换工具,它是海外流行的视频格式转换软件WinAVI面向中国用户推出的官方中文版 。具有广泛的格式与移动设备支持、最完善的视频格式支持、真正高速的转换过程。 (2)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作用 将配音字幕利用该软件导入视频中,利用该软件将视频进行剪辑及合辑。 (3)软件操作 首先选择魔影工厂的字幕功能,再将Aegisub字幕制作软件所完成的字幕导入,这就完成了给微视频匹配字幕的所有任务。接下来根据微课所需,利用魔影工厂的视频剪辑功能对微视频做最后的修剪(比如微视频时长,格式等),以达到赛事要求。 三、设计流程 好的微课,都要经过确定课题,制作教学设计,制作微课件,制作微视频,布置微习题五个步骤。其中,确定课题与制作教学设计是前提和基础,制作微课件是关键,制作微视频是核心,布置微习题是保障。现以计算机技术“基因”为基础,以《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为例详细阐述其制作过程。 1.教学设计的制作 (1)设计动机 根据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比赛相关要求及微课内容特点,教学设计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是微课《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的基础,是后续工作的前提。因此,做好教学设计将对微课的走向作以简单的规划,从而达到掌控全局的作用。 (2)成果展示 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教学设计既要体现出微课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性。下面是该类型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① 选题 微课的教学内容以 “精短”为特色,因此选择微课内容一定要以基础性,典型性,可推广性为基准,突出特色,形成一条线式的教学思路,使得微课这种快餐式教学模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② 教学对象分析 微课最终要为广大学习者服务,它能够借助于PC手段得以广泛的传播,因此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认知,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设计出各类学习者所需要的知识传输模式,从而更符合各类学习者学习需求。 ③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微课所具有的“快餐”式教学特征,知识点针对性强,因此设计者应当在对教学对象进行充分分析后,合理安排重难点,将微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循序渐进,达到“快餐”抵饱效果。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将微课内容设计的更加形象化,对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播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④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中指出,微课知识点针对性比较强,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更加具体细化,这样才能体现出微课的教学特色,从而达到微课所具有的即学即懂教学目标。 ⑤ 教学策略设计 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因其微视频界面美观,在知识点处理上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美化等因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来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⑥ 教学设计实践 在以上5点具体分析的指导下,以《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为例制作教学设计,现把该教学设计传入百度云盘。 ⑦ 教学反馈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微课也不例外,由于微课广泛传播性,我们应建立线上线下回馈机制,积极收集学习者的学习反馈建议,进行充分分析并加以改进,才能够使得微课具有鲜活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信息反馈,我们可以对基于计算机设计技术基因的微课与一般微课作以比较如表1。 2.微课件的制作 (1)制作动机 微课件就自身作用来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目的。微课件在本文的《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将教学设计的内容再一次的精化,从而有利于后期的视频录制。 (2)成果展示 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10制作微课件,微课件界面如图4所示。 3.微视频的录制及后期处理 (1)制作动机 微视频是微课最终的产物,微视频决定着微课整体内容的质量。微视频在本文的《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首先利用视睿录屏剪辑软件和麦克风将微课件录制为有声视频,接着利用Aegisub字幕制作软件将录制的视频中的配音加入字幕,最后利用魔影工厂软件将字幕导入,进行视频合辑。具体操作方法在上述计算机技术中已作介绍。 (2)成果展示 由于微视频不能在文章中展示,现把视频传入百度云盘。 4.微习题的布置 (1)制作动机 微习题继教学设计,微课件,微视频之后,在本文的《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中处于保障作用,保障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成果展示 四、微课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 微课从初始的定义 “针对某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的新型教学资源”到“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再到目前兴起的 “一种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大体沿着“微课构成要素―微课实施过程―新型PC微课”轨迹发展,不难看出,由于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不断推广,一种新型的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即将发展起来[6]。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在微课研究方面多以传统制作方式为主,以计算机为基因的微课设计方法还未成为主流,这就使得在微课这种“快餐式”教学活动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作为微课设计者,根据本人心得体会,有两点建议:① 建立健全微课反馈机制:在核心内容“微视频”及其他辅助性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要提高创新意识,正确处理好微课建设实施及效果反馈之间的关系,即利用计算机设计技术正确处理好微课中的授与受之间的关系。② 突出计算机使用能力,提高创新分:从参与以计算机设计为基因的微课类比赛来讲,顾名思义,凸显出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计算机技术含量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运用计算机完成,且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慎用传统手段。 五、结语 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将会成为主流,它符合当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在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赛事的推动下,高校教师及学生特别是师范类的教师学生将以此为契机,为我国的微课教育事业奉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以实训为核心的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革新 摘 要:随着我国对文化创意类和设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计算机设计软件成为了实现技术与艺术平衡的关键。应用技术型高校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应以现代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教学思维转换、课程内容更新及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三个层面来对设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讨,希望能做好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储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设计艺术类;实训教学;设计软件;实战案例分析法 1 应用技术型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设计软件》在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课。应用技术型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创新机制,拔尖创新人才,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性。重技术、轻实训,重视“基本功”而忽视认知过程和实训过程的设计教育模式存在于多数院校。 普通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应用技术型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应以“理论教学直观,实践教学模拟”的教学模式来为设计艺术类专业培养设计与技术并存的复合型人才。即坚持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要重点进行实践教学的模拟性,最大化缩短普通院校与民办高校教育存在的距离。 2 应用技术型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革新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及开创性的工作。应用技术型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正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从设计实践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社会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占主导地位,这正为高校设计软件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2.1 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思想的改革 存在于许多院校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于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视。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首先应不断进行教学思想转变及教学思维的转换,其次应调整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设计软件课程设置,如增加《设计软件课程设计》或《设计软件测试周》等课程。最后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以适应社会转型背景下设计人才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对教学思想的改革途径有两点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做到自由操纵电脑,不断研究电脑和软件的新功能及其应用扩展,以适应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要求。其次,明确电脑设计作品,不能参考、借鉴和模仿,要突出设计创意。这就要培养学生直觉、发散和聚合等艺术设计思维,才能在构思和设计表现上突出个性。 2.2 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内容革新 自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即为中国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第一,课程内容应增加计算机图形学和软件工具的内在逻辑性结构。如在《Photoshop》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计算机位图和矢量图的定义方法、RGB、CMYK色彩模式、通道和路径的概念;在《AutoCAD》教学中阐释人机交互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及管理方法;在《3DMAX》教学中对三维空间建模等基础进行重点教学。 第二,内容上由简到繁,选取针对设计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解设计软件中常用命令键,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个别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重点分析。 第三,认清设计的核心是创作,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安排上不能仅局限于掌握软件,更要增加综合知识运用。因此,教学大纲应增设诸如色彩与图案关系,构图发展与色彩理论、美学修养及BIM实训等内容,突出现代艺术设计中创意、构思和意念等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审美和应用实践水平。 2.3 设计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计算机设计软件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实践性非常强,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要灵活将操作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分析和讲解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套设计方案制作流程,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结合设计艺术类专业发展现状和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采取实战案例分析的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以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紧密结合的方式。教师首先制定整个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的教学大纲,并针对每节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最好能在实例教学和知识讲解后,安排一个综合性任务。例如,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在完成对套索、路径、图层和色彩调整功能的基础讲解后,安排一个照片合成任务,随后组织并指导学生作品参加设计类比赛;在《AutoCAD》教学中,可以在讲解三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命令等功能后,安排绘制一个建筑物三维立体图的任务。 第二,提倡学生自己创作素材,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设计本身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学生通过手绘稿或是自己拍摄的素材再经过软件调整设计,不仅可以利用设计软件来创造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还可以突出设计作品的原创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 第三,结合设计艺术类专业,引入实战案例分析的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设计软件课程设计》中采用BIM实训系统,使学生通过对具体实际工程案例的模拟,在经过分析、辩论、演绎和推断等认知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对整体设计过程的了解。学生运用《3D MAX》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训练则需要与实际社会工程案例接轨,按照实际工程定性法则要求,去规范化设计要求与作图要求,使设计在现行社会法则中具有可行性。 3 结语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应该着力于设计实例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动手能力。教师提高自身艺术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要形成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构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东西方审美理念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以培养符合应用技术型发展趋势的设计人才。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设计方案研究 摘 要 本文讨论的主旨是就是CPCI总线下控制计算机的冗长设计,首先介绍的是CPCI总线下控制计算机的原理,接着是冗长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最后探讨的是选择数据共享的方式。 【关键词】CPCI总线 控制计算机 冗长设计 控制计算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组合部分,可以实现控制信号的发送,以及采集和判断控制信号,并且还能够对外部通路的电阻进行测量,除此之外还可以捕获外部设备网络的地址,还可以对相应的IP地址进行动态的分配和管理。上面提到的是控制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典型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应用没有被写出,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控制计算机作为核心部件的重大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设计方案研究问题。 1 CPCI总线下控制计算机的原理 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优势来源就是冗余设计,冗余设计非常精巧并且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冗余会有不同的设计方式,比如按照在系统中位置的不同,冗余有原件级、系统级、部件级之分;还可以根据冗余的程度将冗余分为1:n的冗余,其中n可以取非零的正整数;除此之外冗余还有工作方式的区别,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冗余还可以被分为冷备份的冗余和热备份的冗余,由此可见,冗余设计可以采用的方式非常丰富,这也是为什么冗余设计可以满足各种各样工作的需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1:1系统级冷备份的冗余方式,这是根据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特点,尤其是模块化的特点来考虑的,此外这种冗余设计对整个系统有很好的适应性,并且还可以简化装置,这些特点是其他冗余设计所没有的,和其他冗余设计相比较,1:1系统级冷备份的冗余方式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使用的范围很广泛,下面本文就依据此系统来介绍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CPCI总线下冗余设计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共有两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计算机构成,并且这两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I/O信号,这样如果其中一台停止工作,就可以切换控制电路完成的信号,然后转接到另一台计算机的I/O信号接口上,使得可以工作的计算机信号接口对外进行连接,由于两台计算机的软硬件配套都完全相同,所以可以进行任意自由的连接,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其中计算机系统中的扩展板装置,在CPU板的CPCI总线控制下,可以根据系统工作的需要,来设计控制的接口,整个系统设计的时候共有4个扩展板的槽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还可以再增加三个扩展板的槽位,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设计的有两个储存器,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原理可以用图1来表示。 2 CPCI总线下的控制计算机的设计方案 2.1 双电源互锁的设计 互锁技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两个部件在同一时间段都进行工作,这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系统运行的障碍,互锁装置的设计就能够很好的保证只有一个部件处于工作的状态,只有在其中一个设备出现故障的情r下,另一个部件才会进行工作,互锁设计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所以系统的两个计算机系统都有互锁设计的应用,下面我们根据具体的设计图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图2所示,互锁设计采用的双电源,每个电源都可以有不同规格的电压输出,一般情况下有+5v和3.3v两种,本文介绍的系统是以+5v规格的电压输出为例子的。每个电源都有相同的输出端口,具体包括的有EN使能端、DC28v输入端、互锁控制信号的输出端、+5v输出端,其中的EN使能端能够控制电源的转换模式,只有DC-DC的模块进行转换之后,电源才会启动,EN使能端还有一个作用是和另一个计算机电源上的互锁输出信号端口进行互联。EN使能端的运行受到其他情况的限制,当处于低电平或者外部的输出电压为28v的时候,电源是不能够输出+5v的电压的,也就是说整个系统是不能进行工作的。但是当EN使能端处于低电平,输出+5v的电压的电压,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互锁控制的信号输出端是处于低电平的。总结上述说法,双电源互锁设计的工作方式是,当电源1处于不工作状态的时候,如果外部的接入电压为28v,电源2就会输出+5v的电压,这个时候处于工作状态的还有DC-DC的控制电源的转换模块,并且互锁控制信号处于高电平的状态。 2.2 切换控制的设计 切换装置指的主要是两台计算机之间I/O信号之间的相互切换,不管是那一台计算机进行工作,切换装置都处于工作的状态,我们根据具体的工作原理图来对切换控制的设计即兴介绍,切换控制的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 两个电源能够进行不间断的工作的原因是2JT5-2继电器选择器的使用,这是因为两个电源输出的+5v和3.3v的电压输出信号都可以被继电器接收,这就能保证不管哪一个电源处于工作的状态,继电器都可以输出相应的电压来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行。切换电路中切换器件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不同的切换信号选择是不同的转换器,如VGA显示信号选用的是MAX4885专用切换器;一般的信号采用的是MAX4761切换器件。但是以太网信号不适合采用切换器件,所以对于以太网的信号切换设计了四条切换电路,来专门用于以太网信号的转换。 2.3 测量板和控制板的设计 测量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外部通道的电阻值,这是因为控制计算机要借助电阻的功能,但是系统的设计不适合设置直接测量电阻值的接口器件,所以对于这个问题,采用的是DA转换电路,其功能是为需要测量的设备提供电流的信号,并且为了测量电阻值,还需要用到AD转换接口,其目的是为了采集被测量设备两端的电压,测得电压和电流之后,运用欧姆定律,来就算需要测量设备的电阻值。为了减缓计算机CPU的压力,还在测量板上设计了FIFO缓存电路,同时还设计出了DA输出测量的电路,输出测量电路的作用是为了将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的信号,这样便于AD电路的采集,实现自动测试的目的。 控制板的作用是为了采集和判断对外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为了实现局部总线和CPCI总线的连接,采用的是PCI9052;为了实现寄存器的分配、地址的译码、以及始终的调频等,FPGA采用的是EPM7256。信号输入输出电路都由两种不同的电路组成,其中光电隔离电路和信号的驱动电路组成了信号的输出接口电路;信号整形电路和光电隔离电路构成了信号输入接口的电路。其中对于通道的测试是设计控制板的重要工作,设计的原理是使寄存器产生TTL高电平的信号,这种信号最终是要被传输到需要测量的通道上的,但是在那之前,信号还需要通过光电隔离电路和驱动电路。 3 数据共享问题的讨论 数据是对每一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如果系统的复杂程度比较高,还需要提高数据的使用率。冗余设计有两套计算机系统,并且两个计算机系统是彼此的备用,所以并不会同时处于工作的状态,但是每一台计算机在投入使用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的数据,为了保证整个设备的完整运行, 需要将两个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共享的设置。传统的共享方式是使用第三方储存器将一台计算机里的数据拷贝到另一台计算机中,这个方法的原理非常的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并且需要的操作技术也很低,很容易被人们掌握。但是这个共享的方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运行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还可能影响其他零部件的使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数据不能拷贝的情况下,这个共享的方式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 所以为了使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使用,设计出一种新对IDE信号的切换方式,这样保证了不管是哪一台计算机处在工作的状态,系统都可以访问两个储存器。这个设计的原理是,因为两个计算机系统的储存器都配有下相同的操作系统和相关的若干软件,这样就可以通过任意一个储存器来启动系统,并且当系统启动之后,另一个储存器中的稻菀部梢员环梦剩这样就获得了两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保障了整个装置的正常稳定使用。 4 结束语 CPCI总线下控制计算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指的是冗余技术的设计,这个设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工作,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虽然从一方面来说,冗余设计在系统中的使用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也会消耗更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我们要从整体看问题,总的来说,冗余设计给系统的带来益处还是大于弊端的,其中最显著的还是系统可靠性的增加。所以,控制计算机系统中引入冗余设计是非常明智且有必要的。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基于DSP和FPGA技术的导航计算机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提高导航计算机的精度和处理速度,降低导航计算机的功耗和体积,采用DSP+FPGA的小型化设计捷联惯导计算机平台。FPGA完成传感器信号采集,实现对传感器信号的数字滤波和外围接口电路逻辑,同时实现导航计算机控制逻辑。采用高性能TMS320C6713为核心处理器完成姿态信息解算和温度信号采集和解算。经过调试验证本设计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且实现技术先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TMS320C6713B; FPGA;IMU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惯性导航系统主要是借助对航行体运动期间的实际加速度情况进行测量之后,所求得准确速度以及具体位置的系统。就构成来说,该系统由控制显示装置、惯性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组合而成。惯性导航系统是推算导航方式,也就是说从已知位置参照连续性测得的载体航向角以及实际速度来进一步推算接下来的具体位置。传感器根据安装方式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捷联式传感器以及平台式传感器[1]。具体来说,捷联惯导系统通常情况下是将惯性传感器安装到载体中,摆脱了机电平台,这种情况下,惯性平台所具有的功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惯性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载体,在实际应用中导航精度易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为了提高导航精度在设计中采用DSP和FPGA技术实现采集惯性导航参数及惯性导航参数的数字滤波、导航参数解算和外部通信。同时该技术方案采用FPGA实现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扩展部分,提高了导航计算机的集成度,增加计算机可靠性,减小导航计算机体积重量。 1系统结构设计 惯性导航系统当中的惯性传感器关键组成部分有里程计、陀螺仪以及加速度计。在实际导航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加速度计来获得载体速度以及最终的位置信息,之后再借助陀螺仪对载体姿态信息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并有效控制显示器的导航参数[2]。 导航计算机可以完成以下工作:对陀螺计中的信号、速度计中的信号以及里程计中的信号进行定时采集,然后输入相应的测温阻值。还可以通过及时处理数据信息实现导航解算功能;通过专业化的RS422总线来准确接收命令以及参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惯导系统实施定期修正。本设计采用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硬件平台设计 2.1DSP功能单元设计 导航计算机实时采集加速计和陀螺计信号等导航数据,对导航数据的解算和处理要求导航计算机必须具有高精度的浮点处理能力,设计中DSP采用了TI公司TMS320C6713B高性能32位浮点运算DSP芯片,工作主频为200MHz,处理能力为600MIPS/1200MFLOPS,外部支持8,16,32bit寻址,EMIF总线支持512Mbytes的寄存器寻址空间,可与SDRAM,FLASH存储器无缝连接[3]。SDRAM采用容量为16MB(4M×32bit)的MT48LC4M32B2TG-7IT芯片,用于DSP在导航数据解算中大量矩阵和积分运算。FLASH采用容量16MB(8M×16bit)的S29GL128N10TFIR1芯片。DSP的引导方式配置采用16位外部ROM引导Boot(默认ROM时序)。DSP 上电复位后将外部FLASH存储1KB空间的Bootloader程序搬到DSP内部RAM地址为0x0空间,执行Bootloader程序实现FLASH导航解算程序加载到DSP内部RAM中执行。 外部时钟电路采用40MHz的晶振作DSP时钟输入。经配置内部锁相环倍频后作,在由炔糠制堤峁CPU和其他外设使用。 DSP工作需要3.3V的IO电压和1.2 V的内核电压电源。供电电源采用TPS70345电压调整器,对上电顺序进行控制,首先完成内核电压上电,然后上电IO电压。本身DSP的工作电源上电顺序可以不考虑,但从系统设计考虑保证DSP的I/O buffer 接收到DSP的内核有效输入早于输出buffer上电,防止与其他系统产生总线竞争。 2.2传感器接口信号滤波设计 由于导航计算机采集的传感器信号品质差(带有噪声),为了便于后续信号采集处理,降低信号计数误差对采集传感器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整形和驱动隔离处理(处理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电路根据需滤掉噪声频率设计RC滤波电路参数。整形电路采用施密特触发器实现信号整形,经过驱动隔离进行电平转换后输入FPGA。 2.3惯导传感器信息采集集成技术 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导航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包括将导航传感器信号采集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系统配置将通过CAN总线和RS422接口与其他系统设备进行导航数据通信。导航计算机采用Sparatan-IIE FPGA实现对输入惯性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首先对输入的惯性传感器信号进行了数字滤波处理,然后进行计数,对标频信号进行分频处理,由分频信号对各个惯性传感器信号计数器值进行锁存,同时产生中断信号到DSP,DSP可以通过EMIF总线访问FPGA的内部寄存器。 FPGA对实现对输入惯性传感器信号滤波、计数处理工作原理如下。惯性信号输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里程计信号等。陀螺计信号(陀螺计数电路原理见图3)的处理是本设计的关键部分,因此下面对陀螺计信号处理进行重点说明。导航计算机共有三路陀螺计输入信号(X、Y、Z),每路陀螺输入包含两个相互正交的方波信号,AX超前BX信号 90°时计数器应增加,BX超前AX信号 90°时计数器应减少。在设计中,每路陀螺的两个信号在FPGA外经过施密特触发器,进入FPGA后首先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滤波后的信号再进行鉴相,产生两路四倍频的可逆脉冲信号,然后对可逆脉冲进行计数,当频标信号分频产生定时中断时,将计数器中的净计数值锁入锁存器中并由DSP进行读数。 为了去除信号中的毛刺,信号在进入FPGA之前,先经过施密特触发器过滤掉低电平的噪声,然后进入FPGA后经过一个4位延迟数字滤波器[4]。数字滤波器的输入信号必须在三个连续的时钟上升沿保持同一电平,才能够通过4位延迟移位寄存器,因此小于两个时钟周期的噪声脉冲都被抑制掉。同时,保证输入信号通过滤波器的条件为tS 3tclk,tS为输入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持续时间,tclk为clk的时钟周期,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时钟频率fclk 6finput。 每路陀螺的两个信号经过数字滤波器输出后,进入鉴相电路[5],经过处理后,变为四倍频的可逆脉冲信号。以X陀螺输入为例,两路输入信号AX、BX分别经过两级移位寄存器, AX经过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输出信号分别命名为A、C,BX输出信号分别是B、D,最后输出分别得到正、负通道信号+X和-X,+X=(AD)(BC),-X=(BC)(not(AD))。这种鉴相电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AX或BX输入上有噪声信号通过前面的滤波电路,也会在+X和-X上产生对称的脉冲而互相抵消掉。 以上功能实现采用了高速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在一片FPGA上实现数据采集,脉冲计数和数字滤波以及多路串口协议处理等功能,对惯导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的处理。该设计降低了导航计算机功耗,减小了导航计算机的体积。 2.4测温电路设计 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惯性导航系统精度下降,所以在导航计算机中设计了测温信号处理电路,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AD转换,DSP根据解算AD转换数字量进行惯性导航系统传感器温度控制或温度补偿,保证导航系统的精度。 测温电路采用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进行环境温度的测量,测温电阻与模块上3个高精度电阻组成电桥,电桥两臂中点分别接入运算放大器进行跟随处理,再经过后级放大后由AD转换芯片采集温度测量结果,DSP通过McBSP(Multichannel Buffered Serial Port)接口(配置SPI工作模式)读取A/D转换结果进行解算。 3导航计算机软件设计 导航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采用TI公司推出的Code Composer Studio v3.3。包含TI器件的编译器、源代码编辑器、项目开发环境,调试器及其他功能,与C语言有良好的数据交互接口。 导航系统平台的数据采集和解算通过软件来实现的。DSP在该设计中主要用来完成IMU实时数据的处理,解算获得姿态信息,即完成大量的数学运算功能。DSP程序包括两部分:一是TMS320C6713的Bootloader程序,实现将导航解算程序从FLASH中加载到DSP的内部RAM中,导航解算程序从DSP炔RAM中执行;二是导航程序,实现整个姿态算法,包括对IMU的通过RS422总线接口加载初始对准信息,环境温度对采集传感器误差补偿,姿态解算和导航结果输出等。 航姿解算主要是指及时处理好IMU信息数据,进而得到载体速度、载体位置以及载体姿态。当惯导上电之后,DSP上电初始化从FLASH中加载导航程序,然后运行导航程序,接收IMU数据进行导航信息的初始对准,对准完成后进行解算,最后输出姿态解算结果。 4结束语 采用TMS320C6713高性能32位浮点DSP作为捷联惯导平台的核心处理器,利用FPGA的实现5路串口协议逻辑和采集导航信息的数字滤波和计数,该设计实现了体积小,功耗低,姿态解算速度快、精度高的捷联惯导平台。通过试验调试和应用验证设计达了捷联惯导系统的技术要求。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摘要:该文介绍了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开展情况,对校内参加新疆赛区的大赛作品征集、参评等环节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开展产生积极作用,为今后在各校开展相关大赛工作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实施;新疆赛区 1 引言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教指委为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所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赛事[1]。大赛自2008年开始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届。新疆医科大学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十分关注这项赛事,在其努力下,新疆医科大学从2010年开始在校内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此项赛事。这项赛事促进了新疆医科大学校内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同时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 校内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2.1 校内大赛组织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自举办计算机设计大赛以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通知及大赛章程等文件精神,在校内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机构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赛办公室”),大赛办公室负责全校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赛的组织报名和评审工作,机构人员主要由教务处处办和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兼职构成,教务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及新疆赛区计算机大赛组委会相关参赛文件和信息日常沟通工作,确保大赛相关文件上传下达,计算机教研室教师负责全校参赛作品评审及上推参赛作品参加新疆赛区省级赛工作。新疆医科大学大赛办公室于每年12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动员工作,在下一年的4月中旬进行校内参赛作品的评审及上推参加新疆赛区省级赛参赛作品公示工作。 参赛作品在校内评审阶段,为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新疆医科大学大赛办公室将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参赛作品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主要由校内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评审过程中使用了相应回避原则。 2.2校内大赛参赛作品评审工作 校内大赛作品评审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件参赛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比,为确保参赛作品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2-4],校内大赛在作品评审过程中严格按照新疆赛区及国赛大赛章程和参赛指南执行,参赛作品选拔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参赛作品校内评审选拔阶段和公示阶段。为了保证校内大赛评审阶段顺利进行,都规定了参赛作品提交的相应时间节点。 校内大赛各阶段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校内参赛作品评审选拔。校内计算机设计参赛作品评审,由大赛办公室推选的校内专家对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议,参照新疆赛区及国赛相关章程和参赛指南,选拔出优秀的参赛作品。校内评审工作需要审核校内参赛作品是否有超项,作品质量和内容复合参加新疆赛区和国赛参赛作品要求。通过评审,评审专家组将代表学校推荐出参加新疆赛区省级赛参赛作品,并通过国赛报名平台完成参赛作品报名工作。校内大赛参赛作品评审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举行。 第二阶段,公示。完成上述作品评审工作后,校内计算机设计大赛办公室将会在全校范围内对推荐参加全国赛的参赛作品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和公正。在公示期间结束,对公示作品无异议的情况下,才最终确定参加新疆赛区大赛的名单。 校内大赛的参赛作品不设立奖项,最终只负责推荐参加新疆赛区省级赛参赛名单。校内大赛的参赛作品根据学生类型分为两个组即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评审中分类进行评审。 3 校内赛的特色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举办校内赛,为学校的各专业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能平台,学生都积极踊跃参赛,作品除了结合所学的医学专业外,学生参赛作品也体现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激发各民族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新疆医科大学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参赛主体包括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类的学生。这样在校内大赛评审过程中也将参赛作品分为两个组即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参赛作品根据作品内容和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作品分类参评,确保大赛公平和公正。 4 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赛的开展,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多媒体中动画处理、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处理等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了网页制作方面教学内容。大赛激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发挥学生自己专业特长,提炼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同时结合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把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新疆风土人情紧密结合,将各种元素体现到参赛作品中去,提升了学生自己的技能、极大激发了学习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 大赛促进了教学工作,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改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基于大赛平台,教师们相互学习,同时增进了疆内和疆外高校师相互学习交流,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沟通。 5 结束语 新疆医科大学通过组织和举办校内计算机设计大赛,促进了校内计算机教学改革, 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增加了疆内教师与疆外教学相互学习交流。校内大赛平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应用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赛也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充分展示计算机教学成果,大赛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必将成为校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赛事之一。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者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痴迷于网络等方面,学生存在厌学和弃学现象,并结合ARCS动机设计模式,总结出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 ARCS动机设计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应用 1984年,凯勒对大量动机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并提出了“ARCS”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将教学设计宏观理论与学生的自我效能、心念态度及成就动机等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型。他认为影响人们动机的原因一共有四个,分别是注意、相关、信心和满意[1]。 1.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状况 目前看,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均为九年义务制教育中的“高危学生”。詹森说过: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被称为苦恼。而这状态是难以根除的,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其知觉焦点会被缩小,并妨碍人的记忆,降低人的创造力,从而阻碍其社会能力增强。因此,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会降低。中职学校中存在许多这样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上面临一定的压力。 1.2中职老师 因为这些“高危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对学习不屑一顾的态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因为实施教学改革,给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巨大压力,往往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另外,中职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1.3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有很多都与小学和初中重复。另外,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很多内容过于老旧,与社会脱轨。 1.4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校还在采用传统教学中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自然降低。 2. ARCS动机设计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实践 2.1维持注意力 以维持注意力为牵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悬念,并提出问题。如在对Word中的图文混排进行教课时,首先教师用大屏幕为学生播放几个运用Word排版制作成的精美图片,然后让学生对其仔细观察,提问学生,贺卡上不同内容是通过Word中哪几个功能制作而成的。学生通过思考,并回答,从而其注意力被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中。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此方法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的时间,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 2.2强调相关性 在运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图片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之前学过的“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绘制图形”等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巩固和熟悉操作中要掌握的技能,并演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了解,然后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目标。接下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反映,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练习任务。这项任务可以是安排学生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贺卡,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制作要求,然后开始制作贺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之前学习的内容,从而对之前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并将其与新知识相结合,了解新知识的用途。 2.3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足够信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当学生利用Word制作贺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布置新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当学生认为这个任务具有一定难度的时候,教师要为其提供清晰的操作思路和操作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自主练习时,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任务,有些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任务。但不管怎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提高,并且牢固掌握课堂知识,这时教师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或者表扬。学生得到相应的表扬,自信心倍增,对计算机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会自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 2.4教师为学生创设满意感 利用Word制作的贺卡完成以后,教师应布置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对彼此作品进行评价,并在这些作品中评价出一个优秀的作品,然后让这位优秀作品的制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完成过程做出一定的阐述,讲述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是怎样解决的,从中总结经验。这样,学生在课上的练习积极性及能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对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3.结语 上文通过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应用分析,得出一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不仅对计算机教学有明显的效果,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ARCS动机设计模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堂教学 ARCS动机设计模型是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Keller在1983年提出的。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分为四种: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 注意是指教师应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并吸引注意力。相关是指学习内容与过去的经验或以往学习的知识或某种利益有关联。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满足是指学生能够从学习经历中获得满足感。本文结合《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探讨了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现状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高校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目前我院面向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课。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器、接口技术和应用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各类接口部件功能及其与系统的连接、建立计算机系统整机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技术开发打下基础。 目前,本课程仍然采用“理论+实验”的方式进行授课。即主讲教师先以讲授几十个学时的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入门,然后由实验教师讲解并开展若干个学时的实验-引。各实验项目的设置主要基于DICE-5212单片机综合实验箱,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传送实验、多位数加法实验、查表程序实验、数据排序实验、外部中断实验、定时器肘数器实验、串行通信实验等。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亲自动手完成的仅仅是一些接孔连线,而这些硬件接法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不必动脑思考只是机械的照做即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这种授课方式导致在结课以后,大多数理论考试分数较高的同学,并没有真正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甚至不知道微机芯片为何物,更谈不上利用芯片进行系统设计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如何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目前课程组改革的重点。 2.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断系统历来是微机原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断及中断源的概念、中断系统结构、中断允许控制及优先级控制、中断处理、外部中断的实现、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等。该部分内容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尤其对于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来说,教师讲起来难以生动,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选择避开不讲,或只是简单介绍。但该部分内容在许多场合都有实际应用,若讲授方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平台。以下具体介绍如何将ARCS动机设计模型应用到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的课堂教学之中。 2.1选择恰当实例,吸引注意力 ARCS动机设计模型第一个因素是注意(Attention)。教师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选择恰当的实例,为此课程开始开门见山的举出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的一个典型实例―抢答器的设计。由于大多数同学都观看或参加过知识竞赛,对抢答器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实例更贴近生活实际,所以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明确学习目的,强调相关性 ARCS动机设计模型第二个因素是相关(Relevance)。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后,教师要马上告知学生,现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或以前学习的知识是有关联的,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本次课教师要强调抢答器的设计涉及到以前学习的按键开关和指拨开关基础知识、LED数码管基础知识、蜂鸣器基础知识等。而且本次课的内容对以后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参加电子竞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合理设置任务,建立自信心 ARCS动机设计模型第三个因素是自信(Confidence)。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起自信心,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所谓合理指的是任务即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太复杂”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太简单”学生又不会获得成功感。如何掌握“合理”这个度,本次课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的原理。 第一层次先讲解一个单一中断控制LED的程序。要求通过开关K0实现单一外部中断,开机后点亮8只LED,当有外部中断0发生时,8只LED闪烁5次。注意此时要重点强调K0连接P3.2引脚,表示控制外部中断0。教师要在课前利用ProteusISIS绘制好系统硬件原理图,然后在课上通过Keil软件工具讲解如何编写程序,并产生目标代码文件,添加到硬件电路的主芯片中,运行后学生可直接看到仿真结果。这样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单一中断源的设计。 第二层次练习两级中断控制。教师在第一层次的硬件原理图中,现场添加一个开关Kl,连接P3.3引脚,控制外部中断1。之后在Keil中调出单一中断的软件程序,在初始化程序中讲解如何设置优先级,其中外部中断0为低优先级,外部中断1为高优先级。然后要求学生自行编写外部中断1的中断服务程序,为了便于观察仿真结果,可编写8只灯中的两个灯左右移动4次,之后恢复闪烁。通过此实例学生巩固了中断源的设计,同时又深人理解中断优先级的概念,为学习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三层次进行8路抢答器的设计实例。有了前两个层次的基础,在第三层次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由学生自行完成设计任务,教师从旁指导,重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设计主持人按键,控制是否允许抢答;二是抢答成功后,蜂鸣器响,同时可显示座位号;三是优先级要按时间优先原则,还应考虑多个按键同时按下的情况。 经过这三个层次的实例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呈阶梯式增长,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4给予外部激励,获得满足感 ARCS动机设计模型第四个因素是满足(Satisfaction)。为此,教师要在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及时地给予外部激励,如适当地表扬、设置平时成绩加分等手段,以强化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3.应用效果 将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思想引入到《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也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大部分同学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下很好的掌握了难以理解的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的问题。参照这种教学模式,可在其它章节的教学中进行推广。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分析旅游企业门户网站计算机设计 旅游企业的门户网站计算机设计对于当今社会的旅游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企业形象的塑造,关系到旅游企业对外宣传旅游线路和产品信息,展示企业实力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做到将旅游企业的门户网站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来展示一个完美的旅游企业门户网站对于当代的旅游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一个宣传环节。本文就从计算机应用设计网站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阐述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计算机应用设计。 说道旅游企业的门户网站,它所指的就是通向互联网信息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使用系统。它的综合性体现在多方面,包含了大数据资源和互联网的多资源共享以及其他相关的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和应用的平台和展示企业文化的平台。在这个系统之上可以提供多用途的旅游产品,例如出行线路、文化观光景观、导游展示等。这样的统一界面规划可以为客户带来方便的浏览,并可以给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提供良好的信息传达的平台。由于旅游企业的的门户网站可以在互联网上被大多数的客户和企业接受,因此,企业的经营可以在网站上进行,对于门户网站的计算机应用设计,可以利用设计软件和其他相关的技术来进行,例如JSP、MySql、Tomcat等技术综合进行旅游企业的门户网站设计。 一、前期的旅游企业门户网站需求的规划 旅游企业门户网站需要大量的信息存储和良好的界面设计,因此,门户网站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前后两个子系统来进行探讨。首先是前台子系统,它是一个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脸面部分,包含了大量的旅游公司简介、历史概况、旅游线路图、产品信息、景区风光、票价信息、最新旅游概况新闻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是前台子系统,是一个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宣传节界面,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信息咨询和浏览,掌握企业的文化和概况,体现企业的整体形象,突显企业的实力。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前台界面的设计力求简单而美观大方,界面的设计结合企业的标志和宣传口号进行界面的搭配,体现一个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界面的文化感。其次,就是后台子系统,它包含了企业的新闻展示、产品的用途以及一些客户与管理者的交流留言功能等,这事一个信息传达和交互性的平台,是一个具有信息延续性的和可扩展性的内容延伸。 二、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概况设计应用 由于旅游企业网站的功能定位,要求客户可以有效地浏览到前台子系统的旅游企业的各个功能和简介,要求将产品信息和旅游规划路线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可以给客户提供信息的支持,此外,网站的管理员可以在后台功能基础上实现新闻的管理和产品的管理,实时进行规划和调整,使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化的配置。 三、旅游企业门户网站数据库应用 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数据库设计还包含了诸多的设计模型,将其开发成满足客户需要的实体结构,通过实体与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这样的系统规划可以形成产品实体、类别实体、新闻实体、客户实体等多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实现了特定模式下的数据逻辑应用。一些旅游企业门户网站就使用了MySql数据库,使概念变成了数据表,形成了用户表、产品表、新闻表等多种形式。 四、旅游企业门户网站设计中的功能模块 旅游企业门户网站一般分为前台和后台的模块设计,因为功能不同,前台的模块设计是为了展示企业文化特征所需的,它结合了网站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大多数的客户浏览网页和界面,因此,在网页的界面规划上要体现出旅游企业的功能特点,使主题鲜明,内容突出,让其印象深刻。例如,网站首页的设计就包含了企业的标志、概况、产品特点和服务内容、用户登录、管理员登陆等链接内容,在首页的处理上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内容,如信息浏览量、中心产品的内容、动态的信息展示、企业新闻和企业产品的窗口等内容。产品的展示这块可以将产品和旅游者所关注的新闻相结合,通过兴趣可以进行搜索,来浏览相应的企业新闻和产品信息。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新闻模块就尤为重要了,网站体现出了产品的信息特点。后台的模块设计主要是针对登陆、新闻,产品这里来进行设计的。后来登陆设计可以视为进入后来管理界面的窗口,在此可以进行管理员的登录名和密码输入,通过进入可以验证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如出现错误会提示我们相应的错误信息。新闻模块的设计,就是管理员进入后来管理界面时候,可以进行新闻的分类、新闻管理等,当新闻分类、新闻管理等链接进行增添和删减登操作的时候,会出现相应的者。新闻名称和内容等,会有相应的字数限制。新闻管理的界面也可以调整成为具有增加和删减信息操作的步骤,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产品模块的管理与新闻模块的管理大同小异,也是管理员进入网站后台进行操作设计,实现产品的更新和就内容的删减,还可以添加相应的分类搜索和显示功能,这里面的内容包括了产品的类别、产品的描述、产品的详细信息等,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属性进行选择旅游产品。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设计大赛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在简述计算机设计大赛对计算机教学课程教学重要意义基础上,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打造计算机开发性、专业化的实验实践基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学长”制,建立竞赛团队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决定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高校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计算机设计大赛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意义 1.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要求是学生的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这就给学生增加了参赛难度,不仅要了解计算机,还要通过了解的计算机知识设计出有新意的参赛作品。其次,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与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相一致。 对学生而言,要想完成一个完善的计算机作品,单靠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多种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计算机课程,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从完成学生的作品出发,完善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授他们想要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课程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有效促进课程与专业融合 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规则中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类别划分。这也体现出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无论在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己的参赛作品。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上也一样,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作作品开展教学工作,在帮助学生完成参赛作品的同时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此外,在学生完成作品过程中,可以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配合。 例如,中文专业和动画专业结合起来,共同创作一个参赛作品,可以是动画作品,能在一个作品中体现两个专业的特色。在这个组合中,中文专业学生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如作品构思、材料准备、文案等工作,动画专业学生根据中文专业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际的操作,完成技术准备、作品实现等工作。这样,既体现了每个专业的自身优势,又对完成整个作品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 这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专业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3.提供有效的课程实践平台 计算机设计大赛正好给予了大学计算机教学一个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实践平台。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类别选择、计算机软件选择、构思、资料整理、完成作品等准备工作,具体如下:①客观分析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确定作品创作中会运用到的其它知识;②为完成作品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③搜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满足创作所需;④综合运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构思的参赛作品;⑤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存档。 二、计算机设计大赛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应用 1.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层次划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多层次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通过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提高应用能力,通过综合性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比赛项目,考核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期末的学科竞赛或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培养内容,使其与我们的教学体系相辅相成。 计算机设计大赛,既符合我们层次教学的要求,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首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小竞赛,主要是依靠综合实验教学,比赛相对较容易;一种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质的计算机设计大赛,主要依靠项目实践教学,比赛对象是综合运用水平较高和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 2.打造计算机开发性、专业化的实验实践基地 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教予的知识,还能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学校设置实验室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应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改革,将校园实验室真正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地。首先,实验室对全体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去实验室体验和学习。其次,丰富实验室的实践内容,准备有意义的实验和竞赛课题,由专业的教师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独自完成实验课程.通过在计算机开发性、专业化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完成实验主动搜集资料、构思作品、寻找完成方法、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所学专业,为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奠定坚实基础。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无论是教学还是竞赛,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在竞赛中,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提出的参赛设计思路和方案,尽管有时不切实际或异想天开,作为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学生的角度给予相应指导。通过讨论、争论让学生明白参赛方案存在的漏洞及不足,并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多次不完善的方案才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4.实行“学长”制,建立竞赛团队 创新是一种团队运动,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是人才在社会立足的基本条件,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个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形成团队创造力。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组成学习竞赛小组,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互帮互助,一起学习,一起比拼,形成老带新的和谐学习画面。 学长制一方面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高年级学生因为已经有了学习经历,可以将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另一方面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项目策划能力,在帮助低年级过程中,要对团队的任务进行分配,明确团队纪律,这就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了他们的人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基于MATable的一种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设计 摘 要:连杆机构是一种典型的机械机构,运动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和困难的问题,常用的设计方法有几何综合法,解析综合法。文章以MATLAB语言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对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几何法和解析法的所带来的设计和计算难度,设计效率高,效果好。 关键词:连杆;MATLAB;运动分析 引言 MATLAB是一种高级技术语言和发展环境。是用于分析数据开发算法和应用面向函数的语言,可以方便的进行工程数值分析、优化分析、数据处理、自动控制也可以实现计算可视化,图形绘制图像处理、仿真等功能,在工业和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逐渐成为优化领域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MATLAB快速解决传统解决办法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优势。 1 设计步骤 (1)针对连杆运动,建立连杆机构数学参数模型。(2)根据参数的数学模型运用Mtable进行编程,确立主程序和子函数并进行调试和运算。(3)输入相应的参数,估算初始值。利用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求解函数,得到结果。 2 连杆机构的设计分析(给定连杆极限位置和最小传动角) 上面式中表明了连杆机构的运动几何关系,共有8个参数,已知极位夹角θ(行程速比系数K)摇杆长度 l3和摆角Ψ的条件下,再补充最小传动角γmin 曲柄长度l3,机架长度l2等结构参数中的其他条件,通过非线性方程得到未知其他杆的长度,以及在左极限时摇杆的位置Ψ0。 3 实例分析及结果 已知行程速比系数k=1.2, l3=200mm,Ψ=30°,要求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芏40°。该设计中已知参数4个,求解4个,采用传统的不管是图解和综合法在效率和精度上都存在很大困难。考虑采用Mtable计算机辅助分析。先建立运动几何方程函数文件,输入极位夹角,摇杆长度l3等已知条件,估计待求初始值,运用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求解FSLOVE 函数求解。 程序文件和运算结果 4 结束语 针对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解析法和综合法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根据机构运动几何关系,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MATable中求解非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组和优化计算功能,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美学欣赏能力培养的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计算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培养的途径、培养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美学欣赏课程;能力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日益成熟,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设计类专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与日俱增。可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美术基础,缺乏美学欣赏能力。为了培养的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网页设计等多种工作能力的应用人才。针对计算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培养的途径、培养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 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1.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职业院校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缺乏自信心。 1.2 专业基础较弱 专业基础较弱是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共性。他们大多在未进入学校前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的专业知识,学生专业基础很差。专业基本功的薄弱程度可想而知。 1.3 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不准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对就业前景盲目,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精神。 因此,职业院校中美学欣赏的教学要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这个错误的观念,把美学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2 美学欣赏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树立自信心,尊重个性,培养美学意识 兴趣和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对未知事物感兴趣、渴望探究,才有创造的愿望。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积极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2.2 注重对自学方法和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掌握受益终身的思维方法 当前知识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这点对于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学校的教育不可能涵盖学生终身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要改变授课方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和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受益终身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2.3 注重在美学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社会总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美学欣赏教学也应如此。教师要注重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排除“满堂灌”“一言堂”的旧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根据本校学生对于美学欣赏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学欣赏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领悟美学的独特价值;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能够感到学习美学欣赏课程没有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2.4 教师应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软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传统美学欣赏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载体。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观看、欣赏。 2.5 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催化剂。中学学习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个人意志比较薄弱、自信心不强,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较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早地去接触社会,因此在美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在进行大胆尝试时,教师的指导、鼓励和肯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3 美学欣赏能力培养的意义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欣赏、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普通高校加强和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是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美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欣赏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美”的理论指导“美”的实践,产生“美”的艺术,帮助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面向对象的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机设计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的构成必须要能够符合电力系统的内在规律,并且继电保护会在电力系统中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从而形成继电保护的系统性,而整定计算就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计算,整定配合,以此来满足继电保护配置需要,整定计算方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实现。本文主要是对面向对象的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机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关键词:面向对象;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也在逐渐的趋于复杂化,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技术,一些超高压、交直流等技术都频繁出现,这对于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的要求逐渐的增高。而整定计算则是对电网的各种原理、结构以及接线的方式都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并且对各种情况下的电流以及电压进行分析,整合整定方案,从而保证结果的精确,避免出现故障,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整定计算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以此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设计。 1.继电保护以及面向对象的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的特点 1.1发电厂继电保护的主要特点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的稳定运行能够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对电能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发电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电气元件,必须要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故障以及性能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1]。由于发电机的保护配置十分的复杂,发电厂主要是对于元件的保护,其中保护的主设备是以差动为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阶段式的保护,在时间上能够进行配合。另外,发电厂的保护整定原则十分的不统一,其中保护的类型很多,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继电保护方式,所以电厂的整定计算十分的复杂。在实际的整定原则中,由于运行的条件以及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为了能够满足不同的电厂保护配置的要求,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中采取通用性的原则,以此来解决传统的整定原则中存在的问题。 1.2面向对象的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的特点 目前,面向对象以及图形化的程序设计整定计算软件逐渐的问世,并且与传统的整定计算的软件相互比较,具有很大的优点,主要是可视化以及图形化,用户能够直接浏览电网的结构,并且能够完成相应的数据信息的输入,同时也能够对故障进行设置。同时在进行计算完毕之后,能够直接查询到相关的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效率,操作也十分的简单。 2.系统的构成 2.1图形模块的构成 对于图形模块的构建,能够使用户对系统直接方便的使用,并且用户能够能够通过图形界面直观的了解到电厂的结构以及设备的信息等,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修改以及管理[2]。在图形模块上主要是用户提供相应的绘图工具箱,其中包括了发电机、变压器以及断路器等设备,这些被统称为图元,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绘图设置,在设计时,能够输入相关数据,以及图元的各项参数。在具体的设计中,必须要对电器设备进行全面的考虑,对其属性进行分析,主要是利用VC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在本程序中,其中最为基础的便是对象和类别的组建,并且各个元件都具有自身的属性,因此将其进行定义为一个虚基类,作为元件的父类,这样各图的元件将会派生出来,在图元中的数据以及功能将会以成员变量以及函数的关系封装在各个类型的图元中。 2.2数据库模块 数据库是系统中的基础,在后台数据库中主要是储存发电厂电网结构参数以及设备的参数,并且其中的设备参数主要是包括多发电机以及母线电器参数的保护配置信息[3]。在系统中的每个模块都是利用ODBC接口进行访问后台数据库,同时在任何一个模块中进行数据的修改,其结果都会在其他的模块中进行显示,以此来有效的保证系统中饭数据的一致性。ODBC是VC提供的一个数据库访问技术,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方相应的数据库类型,同时ODBC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都是统一的,使其访问任何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界面的设计上,主要是分为列表说明以及详细说明,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切换,列表方式主要是以表格的方式对数据记录的显示,详细说明方式则是对具体的数据进行记录,利用一些单选框以及编辑框等空间,对各种数据进行使用。 2.3短路计算模块以及整定计算模块 这两大模块是发电厂主接线的基本界面,主要是在短路计算模块以及整定计算模块中添加了短路计算以及整定计算的方式,用户能够点击图元进行计算,但是在这两个模块中,用户无法对图元进行删除以及移动。在模块中是利用多种控件的方式,使界面内容十分的丰富,并且能消除用户在使用时的单调感,从而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两个模块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模块,短路计算模块能够计算出电网系统中的故障,并且能计算出带那里系统的运行方式,将计算的结果通过报表的形式显示出来,整定计算模块能够对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电动机等设备进行全面的计算,将其以定值单的形式显示出来。在对其设计中,两个模块主要是利用传统的设计思路,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短路计算以及整定计算程序,简单的将其中部分进行修正,使其转变成函数或者是子程序,并且在相关的主系统中调用,主系统是利用VC6.0编写的,因此最好是利用混合语言编程程序对其进行编程,这具有很强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工作效率。 3.结语 以上主要是对面向对象的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机设计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以此来提升工作的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探讨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上的应用类型、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和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四方面对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体系中的系统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教学体系的系统应用需要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以及职场体验五种类型的有机结合的理念,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计算机设计类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计算机设计类;专业训练 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的课程属于实践训练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体系,技能的训练以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前导,在形象思维层面上非常注重对学生美学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美学形象上的感受、体验以及美学素养的积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强调电脑软件平台操作的熟练性、实现意图的明确以及实现效果的评判,在设计作品中又非常强调美学理念的表现力和公众的可接受性,在抽象思维层面上强调把作品的设计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对视觉空间想象力、形象表现力、图形图像评判认知能力、语言智力、逻辑智力、音乐韵律、人际沟通智力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简单的灌输式的教育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如何进行让学生参与性强,并能自主积极训练的素质教育是计算机设计类改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1,2]。 体验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形象化,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模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其精髓是老师不轻易给出问题的结论,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在预设的体验环境和氛围中借助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体验或知识体验,发挥想象力,流露情感,表现感受,讨论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在老师主导启发下利用群体的知识体验认同,主动收集分析问题的思维点和知识点,提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具有学生的参与性强,知识体系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紧密,容易被学生接受,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特点[3-8]。其理论思想和实践模式在教育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有较高的探讨价值,本文旨在做一些探讨,为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上的应用类型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可归结为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等基础上,引导提升成涵盖设计视角、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在课余又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知识上的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形成专业素养,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贯穿在整个计算机设计类的课程教学体系中。 (一)情感体验 主要指计算机设计类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先入式”的对已有的好的设计作品及设计要素(线条、平面、空间)、环境、美术作品、图片以及作品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感受体验和美学认知的心理倾向的积累,在与这些事物经常性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色彩、线条、平面、空间感、质感、构图、作品效果的愉悦性等建立起简单而朴素的认知和美学倾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美学认知和专业素养,培养起正确的美学表达方式对后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完成设计作业或参与项目中就会带有思维的活性,使作品具有灵性,而不是技法上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实现。 (二)形象体验 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 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12-16]。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 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16]。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8,17-19],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教学体系中的系统化应用,需要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以及职场体验五种类型的有机结合,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比传统的“灌”式教育更符合计算机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也要看到,这需要在整个教学体系上加大改革力度,给予更大的软硬件上的投入,需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也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具更高的教学热情和事业心,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教案。
园艺技术论文: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该文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调查和分析了毕业生就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比例比较少,主要有园艺产业、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就业转行现象暴露了专业教育的很多不足,尤其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增强毕业生职业情感,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情感 近年来,全国很多农科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不够科学合理,很多农科专业的学生学农不爱农,不愿意从事对口专业,使得农业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1],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也不例外。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园艺产业也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尤其迫切需求生产一线高职专科毕业生,但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现象非常严重,这和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如何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其最大价值,是目前高校及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扬州市职业大学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学生转行的原因,探索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保障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理论意x和现实意义。 1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转行原因分析 1.1 园艺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够 园艺是指栽植蔬果花木的技艺,园艺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园艺产业发展人才的需要量很大,特别是一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目前,在园艺产业发展方面,着重发展硬件扶持,而忽视了人才的引进,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激励体制不完善[2]。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园艺产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初次就业大部分是生产一线,工作强度大,除了高层管理者外,普通员工的报酬一般都不太高。 通过问卷、电话、QQ、微信、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随机调查了我校2013―2016届110名毕业生初次就业薪资情况,调查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8%。初次就业每月薪酬2000元以下的占到52%,从事与园艺技术专业相关工作的工资一般都不到2000元,这样的待遇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调查毕业生中,只有32人从没有跳槽,占调查人数的30%,其余78人都有跳槽的经历,占到70%。毕业生离职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在单位没有晋升机会和对收入福利不满意,大部分人是对收入福利不满意。 1.2 学生专业情感不强 社会上很多人对学农的都有歧视与偏见,认为学农的就是脏苦累,收入也低。如我校统招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调剂的,志愿报考的不足30%,当初家长和学生入校前选择学校和专业,最初考虑是自己的分数能不能被录取,选择园艺技术专业,其实并没想从事这个行业,选择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个大专文凭,这大大浪费了专业教育资源。 学生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情感不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很少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本专业,自愿选择的不到30%,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少。通过对园艺技术专业2013―2016届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约40%,毕业生第一次就业从事对口专业的少,这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也造成了就业资源极大的浪费。半年以后转行现象普遍,从事相关专业的更少,只有25%左右,这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极不适应。 1.3 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和就业考核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随着生源下降,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却不断下滑。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吃不饱”,即使 180分的考生,也成了“香饽饽”,生源大战愈演愈烈[3]。尤其涉农专业的学生录取的分数线就是录取线,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在教学中学校没有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而在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对专业情感培养的重要的途径,许多课程中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没有意识到到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未来择业有怎样的影响,只要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技能,也没考虑到一旦进入真实工作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学习产生了一些不满、抵触等情绪,通过长期的积累,导致学生对园艺行业丧失了热情。 还有由于一些制度的原因,学校就业考核的主要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至于工作和专业的有无关联,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如此下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专业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弱化[4]。因此让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为当地的园艺产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通过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感的策略 学生对本专业的体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一个人自我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以及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进而达成就业目标的意向行为[5]。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对社会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更为深刻,社会对本专业毕业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1 重新构建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愿意到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并安心本职,这也是要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围绕学生专业情感的养成和强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情感教学体系,培养他们热爱本专业,愿为园艺产业做贡献的精神。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强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外,实践教学内容要形成一个有效强化学生专业情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自2014级开始,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见图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情感教育,重新构建了认知实践教学体系。 2.2 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对行业信心 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切入点和载体进行专业情感教育。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深入的了解,不知道学什么,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就业的专业知识,产生迷茫和误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有的学生出现在情绪上思想上出现消极、忧郁、自我否定等状态,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认知实践环节,如参观园艺相关的前沿产业、园艺龙头企业顶岗实习和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我校园艺技术专业自14级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形成了富有职业导向性的认知实践教学体系(图1):(1)集中J知实践:主要在新生入学后,组织新生参观扬州附近园艺相关市场、企业、科研单位、生态农庄,如扬州江都阿波罗花卉市场、雅典娜花卉公司、西江生态园、沙头蔬菜基地、杨氏猕猴桃研究所、碧阳菌业、润德菲尔山庄等,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专业面向的产业现状和专业学习环境,全面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点。(2)课后兴趣小组认知实践: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学生专业协会,组成了食用菌、花卉、蔬菜等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园艺产业开展活动。(3)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认知实践:该内容贯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集中强化专业各项技能训练。(4)顶岗认知实践:安排学生在具体性的岗位上动手操作实践,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末,集中安排到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半个月,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与所学专业对口以及顶岗实习有来自学校或企业的指导毕业生就业概率会大大提高[6]。通过多元化的认知技能培养体系,充分整合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基地和周边的社会资源等,营造职业氛围,赋予学生强烈的职业认知环境,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在整个专业学习生涯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将行业学科的前沿动态传输给学生,增加他们的职业爱心。院校必须给教师足够的机会走出去,了解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学生的专业激情。 2.3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增强专业情感 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特点,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用知识与提高素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技能人、知识自然人、工具理性人”到现代“企业人、文化社会人、价值理性人”的超越[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不断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点是在具体的职业场景中认识事物,提高兴趣。通过系统的专业情感认知实践,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规划将来从事的工作做方向性的选择,并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形成为之奉献终生的高尚职业情怀。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认知实习,大致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成立学生专业协会,组成了食用菌、花卉、蔬菜等兴趣小组,模拟园艺产业开展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他们专对业的兴趣和就业的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自己专业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择业是否意向园艺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专业情感教育。因此,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对园艺业的自信心,形成为之奉献终生的高尚的职业情怀,从而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园艺技术论文:关于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要点探讨 摘要: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规划当中,园林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美化城市当中的环境,也能给到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人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将园林景观设计和现代化园艺技术相结合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两者相结合不仅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也能更好的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并且打造更加美观与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色。作者将在本文当中深入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和园艺技术,还将探讨了两者相结合的具体方式等,希望能给到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园艺技术;结合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人们对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且将物质生活转为精神生活的层面,寻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将很好的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与整体的建设当中,园林景观设计十分重要,这将不仅能很好的美化城市环境,也能更好的方面人们的观赏,可以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在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现代园艺技术在其当中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与深层次的意义,还能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新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把园林景观设计和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⑾缘弥凉刂匾,作者将对此作出深入的探究。 2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园艺技术的概述 2.1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相应的地域范围之内,利用相关技术及园林艺术手段等,通过园路的布置、建筑的营造、地形的改变及植物的种植等创造新的自然环境。相关人员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确保园林环境带有很强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功能,并且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设计人员强调园林与景观之间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差异,对其进行刻意区分并不恰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相关分类需要设计人员给予重视。 2.2现代园艺技术简述 在现代园艺技术中,主要分为观赏园艺与花卉园艺。传统类型的观赏园艺主要包括植物的生产、具体的栽培等。但是,伴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具体技术的革新,现代园艺技术中的观赏园艺也逐渐向着良种栽培、种苗的生产、花卉引种等方面发展。除了观赏园艺之外,花卉园艺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卉园艺在室外主要被用于城建及绿地种植中,而室内运用主要指的就是居室园艺,包括插花、盆景等。 3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3.1商务建筑方面的设计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建筑区的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了我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务建筑区内,为了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商务建筑都会选择园林景观进行建筑区布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建筑区自身的艺术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在商务建筑区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商务建筑园林设计相融合。设计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园艺的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花卉等,创设与商务建筑相吻合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在具体的设计中,相关人员不要选择平面设计形式,而应当创造一种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 更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需要在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必要的功能性设计,强调其自身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实用性。某设计单位在为一处商务建筑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将其与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并且十分重视功能设计。设计人员选择了装饰性较强的花卉等对休息区的桌椅进行点缀,在凉亭的打造方面也选择了可用的绿植,并且在园区内的池塘中种植了一些滨水植物。这样就保证了该商务建筑园林景观设汁与现代园艺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美观胜的同时兼具功能性。 3.2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大多数的住宅小区中,绿地的覆盖率是有较为严格的标准的,对于高档小区而言,绿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园区总面积的35%,公共绿地的宽度也要达到8m,绿地面积至少需达到4000m2,且绿地不能背光。这样一来,很多住宅小区都会在内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绿化要求的同时对整体环境予以优化。 设计人员需要在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结合小区自身的地形及土壤环境等,还要结合小区所处位置的气候等去选择相适合的植物。设计人员在为小区园林景观选择观赏树种的时候,应当选择成活率较高、养护较为简单、可以显著改善住宅小区植被结构的种类,比如北美香柏等树种。 3.3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观光园目前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体现。在对观光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园区内的区域分别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将乔木植物、灌木植物、水生植物等共同组合在一起,比如将云杉、丁香、西府海棠及睡莲等共同组合,从而确保观光园内的景观更有层次感。对于观光园的道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道路两旁选择一些植被,提升园区道路的美观性,还要在观光园内部的建筑周围点缀上花卉等,这样才能确保观光园园林景观设计的灵动性,达到浑然天成的设计效果。 4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现展当中不断和现代园艺技术相结合,这将确定了现代园艺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园艺技术当中包含花卉园艺和观赏园艺等,这些主要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住宅和商务建筑等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并且可以运用在绿地和街区以及节日花草的彩化处理当中。所以有关设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现代园艺技术的重要性,而且要根据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内容将其进行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园艺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并且能够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发展,为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园艺技术论文:《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为了创建优秀课堂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本文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创新以及课程改革与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园艺植物育种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关键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创新与优化 一、引言 高等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以及本科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而言,动手实验能力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良好的动手实验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在这样的建设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在基本的教学大纲、教案设计以及课程开发与创新等方面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着实增强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完善的课程体系机制是当前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基本课程建设解读 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背景。园艺植物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园艺植物的机理组成、基因结构、育种方法以及培育手段等对园艺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从而形成一套普遍的物种培育方法,为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通过探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深入研究园艺植物生物的病毒脱除与检测方法。通过掌握基本的病毒脱除技术有利于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减少农业化学物品的使用,实现安全生产与技术运用相结合。 2.生物技术发展简述。一般来说,生物技术指的是利用基因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发酵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产品的过程以及所有技术的总和。现代生物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细小分支,由传统园艺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而来,主要以园艺植物为建设素材,以生物技术为创造和改良对象。 3.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园艺植物生物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课程建设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建设中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按照现有的学校应用型人才规划机制,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着力打造综合性的课程培养体系,探索更加优化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文章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体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农林院校园艺基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一些新型课程设计上,例如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目前,高校的园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艺植物细胞工程培养,园艺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与发展,园艺植物病毒脱除与检测,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以及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等。 2.教学目标。整体来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园艺植物研究有效结合的重要载体。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充分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概念、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发展原理;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相关操作方法并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着实提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园艺植物育种的能力。具体看来,学习本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能够利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小实验解决遇到的生产或育种等问题,为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3.课程整体开发与系统应用。(1)基础课程建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课程,需要充足的课程时间加以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校分配的授课时间却是极其有限的。根据国家教学培养方案以及新型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要求,我校充分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经过不断地实验尝试,结合往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本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调整为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教学为24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在具体的教W实践中,由于植物遗传因子的转化与植物基因工程需要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且该课程学习周期长、操作难度大,如果只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那么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将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具体理解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采用教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另外,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文献搜集和实践讨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们及时掌握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教学大纲的演变与完善。学校的课程指导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建设依据。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我们对学校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良与完善,由之前注重理论课程设计到现在的实践导向性研究,着实增加学生田间作业的机会和对相关前沿文献的阅读与讨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植物生物技术。 四、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1.选取优质的学习书籍和参考资料。目前,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书目为巩振辉主编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本书共分为14个章节,首先对园艺植物组织的基本发展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接着从基因技术、病毒及脱毒技术、园艺植物细胞工程、园艺植物基因分离与克隆、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构建等方面介绍了现阶段生物技术的主要学习内容;最后对园艺生物技术的安全与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校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拓展与查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图书馆设置专门的查阅专栏,买进先进的参考期刊供同学们随时借阅查看。 2.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教学实践环境建设是保证课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校为园艺专业设置了专门的实验教学基地,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园艺生物技术和基因细胞培养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学校也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便于教师演示病毒的鉴定过程以及生物基因的发展脉络,不仅给教师授课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验基地进行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从而保证了学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园艺技术论文: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成效 摘 要:连云港市是江苏省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之一,针对当前全市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偏低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过多的问题,为提高园艺作物水肥利用率,开展了水肥一体化使用技术工作研究和示范工作。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并在赣榆、东海和灌云等地建立水肥一体化综合展示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减少农田灌溉水、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园艺作物;应用成效 1 应用背景 连云港市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地区,四季分明,是江苏农业生产的主产区。灌溉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不高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偏高是限制本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园艺作物水、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多,水肥利用率偏低,据调查全市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只有50%左右,肥料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连云港市灌溉用水、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1)灌水不科学。农作物特别是设园艺作物生长期短,生长快,需水量多,传统的灌溉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定时灌溉,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过多的水分不仅造成设施内湿度增加,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不利于设施保温,同时还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2)施肥不当。生产中化肥使用量较多,化肥利用率偏低,据调查连云港市氮肥的施用量一直偏高,高产地块1hm2耕地年施氮量高达300~450kg,加上氮、磷、钾肥料的配比不合理,土壤营养失衡,大量的氮肥淋失,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农作物安全品质受到威胁; (3)蔬菜产区连作障碍逐年加重。病虫害、生理病害等因素造成减产逐年增加。 (4)新菜区技术信息服务缺少。新菜区缺乏足够的技术指导服务、信息服务,新技术推广应用少,展示作用不强,发展受到限制。 2 主要成效 推广应用的主要成果是:水肥耦合、精准施肥、配方施肥和变量施肥技术,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园艺作物化肥使用量;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减少了农田灌溉水使用量;推广灌水控盐、灌水洗毒、{畦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改良了土壤,抑制了连作障碍,控制了设施湿度抑制了病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构建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学习观摩、新型载体宣传等方式,在全市及全省推广应用,最终在园艺作物栽培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1 提高水肥利用率 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肥料溶解于水中通过管道以微灌的形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根据东海、赣榆等地多年大面积示范结果,在设施蔬菜、草莓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约用水50%。 2.2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采用水肥一体化,工作人员无需进入田间,直接进行灌水施肥。能提供全面高效的水肥供应,能满足作物不同时期对水肥的旺盛需求,进而大幅提高作物产量。 2.3 抑制病害发生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使设施蔬菜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生态又环保。 2.4 改善土壤状况 微灌灌水均匀度可达90%以上,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土壤蒸发量。 2.5 节省劳力 在农业生产中,水肥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水肥一体化技术可省工70%。 2.6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果树对水肥一体化和传统施肥方式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新种植的果树由于对养分汲取量不是很多,所以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7、8a树龄的果树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会提高产量,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都要优于习惯施肥。 3 主要措施 3.1 明确目标,优化方案 针对指标,深入细致的优化方案,是确保顺利实施的基础,首先深入实施地,认真选择试验、示范户、示范基地,与农户多交流,找准实施的切入点。其次是发挥团队优势,负责人多次与参加实施人员协商制定实施方案,从而使方案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建立核心区,带动辐射区 3.2.1 设施蔬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园区建设 多年来,实施单位以省高效设施农业建设、菜篮子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园建设等为依托,在赣榆雅仕农场、沙河蔬菜园区、浦南镇江浦村,侍庄乡日光温室蔬菜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研究温室大棚的黄瓜、茄子、草莓、番茄等作物开展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断完善技术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多方增加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 3.2.2 特色水果微灌和施肥橐惶宓墓喔仁始际跏痉对扒建设 在沙河、青口,下车乡葡萄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伊山镇甜梨园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赣榆建设蓝莓、猕猴桃、大樱桃、黄桃等基地,实施集微灌和施肥为一体的灌溉施肥模式,每行果树沿树行布置一条灌溉支管,借助微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3.3 强化宣传 扎实培训 工作中注重对实施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我们采取进棚、入户、集中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指导培训,全面推广设施茄果类高效抗逆栽培中应用的相关技术,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应用效果。在整个实施期间采用田间现场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形式深入田间48余次,培训和咨询人数56200余人次。 4 应用效益 该技术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设施蔬菜、特色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应用面积达8.9万hm2,推广水溶肥66939t,总节本增效67561万元。引进筛选出适宜连云港市新型肥料5个,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新技术5项,推广应用新模式3项,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带动辐射区面积近0.5万hm2,1hm2新增纯效益8572.5元,劳动力减少70%,节水70.5%,节肥34%,农药使用减少35.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责编:吴祚云) 园艺技术论文: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研究探讨 摘 要: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为园林工程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两者的结合发展组成了整体的园林工程。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要求。园林工程则是居住环境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结合发展 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园林工程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名片的形成意义重大。当前在随着园林工程的发展,关于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发展,也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如何以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进行园林工程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园林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 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植株进行修剪、栽培、种植、培育、养护等综合性的作业流程,主要应用于农业发展以及园林工程养护。园林景观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学等方面的园林工程设计。使得园林工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逻辑感、美感,以及区域文化等特征。针对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1.1 园艺技术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 园林工程在建设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树木、禾木、灌丛等植被。此类植被种植之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园艺人员针对此类植被定期进行修剪,以此保障整体的植被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最终能够突显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看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1.2 园林景观设计提升了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为园林工程的上层建筑,因此在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较多的手段进行协调管理和设计。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艺技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对其产生了促进性的作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应用中,由于地理现状等原因,园艺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此现状下,园林景观设计可通过调节植被的方式,进行园林工程设计的优化。以此提升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强了园艺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发展的要点分析 现代园艺技术的发展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针对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结合的发展,笔者将其发展要素,通过分析案例总结如下。例如:园林工程“三要素”、空间分布设计、建筑形态设计、景观分配设计、资源配置设计、人文区域设计。针对此类设计要点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 园林工程“三要素”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整体涵盖于园林工程之中,因此两者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遵从园林工程设计的“三要素”:山、水、植被(树木、草)。一般情况下,园林工程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分为:观光型工程、社区型工程、商务园林工程、公园类型园林工程等。此类园林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最终的园林工程效果,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至少具备3要素中的2种要素。以此完善园林工程的生态环境,并且体现园林工程的效果。 例如商务园林工程中,为了协调与商务环境的和谐。设计人员可通过微型人造景观布置、人工循环水的方式进行设计。 2.2 空间分布设计 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良好的体现设计效果,并且协调园艺技术的发展。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分布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分布景观设计类型,达到区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且带动园区游客的流动。避免因重复设计造成的审美疲劳,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效果。 例如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园艺技术的实际落实效果。并且对设计区域进行综合划分,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阳光照射情况、地理环境现状,以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并且提升空间利用率。 2.3 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设计为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影响重大。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建筑形态有:明清建筑形态、徽派建筑、古今结合类型的建筑形态。此类建筑形态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以及景观设计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建筑工程为园林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建筑形态设计结合景观设计的分布,良好的体现了整体的园林效果。 2.4 景观分配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分配为主要的设计流程之一。设计人员根据整体园林工程区域进行规划,按照地理环境现状进行改造设计。在此过程中,为了体现整体设计效果,并且完善园林工程的景观内容,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园艺技术发展,针对景观分配进行合理的配置。 例如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草地的设计应为全方位设计。除去道路、水域以及建筑外,区域地面应以草坪、树木、人造假山为主。并按照整体的区域范围,针对此类设计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散配置,以此合理的利用区域环境,并且达到园林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目的。 2.5 资源配置设计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注重园区内设计效果,还应针对园区内资源现状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园区内部饮水机的分布、休息座位的分布、垃圾桶的分布、餐饮区域的分布、商业区的分布,应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通过针对整体区域进行划分,之后按照常规客流量的分析进行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带动园区内经济的增长,以及游客舒适度的提升。 2.6 人文区域设计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设计方面的理念落实外,对于园林所在地人文文化的体现,也为常规的设计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观光类型园林工程,涉及到接待游客等功能。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文设计。设计人员针对整体的区域范围,应划分出人文文化区域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将人文文化渗透入每一个区域。并且在园艺养护的过程中,园艺人员也可通过修葺草木,进行具体事物的设计表现。 例如: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景c在人文文化方面的设计,则进行了较多投入。如:丝绸之路石雕、全区域布置古寺路灯等。通过此类手段,良好的体现了人文文化的传播,并且发挥了景观设计的效果。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尽管设计的结合发展,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现状下,为了更好的发挥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结合的作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因素,园林工程“三要素”、空间分布设计、建筑形态设计、景观分配设计、资源配置设计、人文区域设计等因素的落实。 园艺技术论文:“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获华耐园艺科技奖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发的"富硒果品生产技g研究与示范"成果获得2016年度华耐园艺科技奖。 “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团队在首席科学家、果树所所长刘凤之研究员带领下,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苹果、梨、葡萄和桃等主要果树对硒元素的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研究,明确了我国主要果树树种对硒元素的吸收运转规律。研发的产品及其配套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而且显著提高了果树叶片质量和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果实成熟,改善果实品质,使果实风味更加浓郁,SOD酶活性显著增强,明显提高了果树抗病、抗寒和抗旱性。该项科技成果已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该成果首次研发出含氨基酸硒的富硒叶面肥,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肥料登记并批量生产,已出版相关著作3部,发表相关论文15篇。研发建立了葡萄、桃、苹果和梨等主要果树富硒果品生产技术规程并在辽宁、山东、河北等果树主产区大面积应用,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目前已累计培训果农1万余人次,示范推广16.4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35亿元。 该项成果由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主持,安丘鑫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辽宁省经纪人协会为参加单位。这种以研究所为主体,不断深化研企合作、协同攻关的团队研发模式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园艺技术论文:基于“专业社团”培养园林园艺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类专业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社团和校内外实训中心,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专业社团;园林园艺;人才;创新;实践 1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园艺类专业的岗位需求 园林园艺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绝大部分为植物养护、园林绿化、观赏园艺等以园林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就业面较窄,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际上园林行业需要大量从事园林设计、生产、养护管理方面的人才,园林设计包括园林景观的设计、园林花艺及植物造景设计;养护管理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往往难以落到实处,课程体系也总还是像老师本身读的本科大学一样,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等,即使是专业技能课,也首先是一堆的理论讲授,再按照实验步聚按部就班完成就算合格,各课程或课程的各部分都是相互割裂的,学生到了毕业还不知什么是综合的项目,也就无法完成园林生产的完整过程,不能适应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 园林园艺类专业从开办之初,就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从推广“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到项目教学,教育教学改革起得了一定成效。但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没有形成有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机制和自我完善的制度,在项目、环境、师资、标准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之间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正常开展。 2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2.1 基于“专业社团”三课堂联动培养人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类专业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社团和校内外实训中心,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是指传统的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项目其分解为若干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职业技能课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培养学生。学生在专业社团中参加讲座、校内比赛,完成教学项目,参与竞赛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 第三课堂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三课堂上⒂肫笠嫡媸迪钅炕蜃灾鞔匆担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技能能力。 园林园艺类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于2013年成立了组培协会、花艺与盆景协会、植物标本协会和水族协会,这些专业社团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以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专业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专业社团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组织组培大赛、景观设计大赛和插花大赛等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及挑战杯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体验中获得经验,主动发现和获取专业知识。 2.2 建立“三项融汇”专业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项目,专业社团活动瞄准竞赛项目,校内外实训承接真实项目。将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校内外实训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实战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建立了层次递进的学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的组织框架。 “三项融汇”专业教学体系提高了实训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竞赛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技能竞赛把基础理论、综合实训融入在课程建设中,开设与全国性专业竞赛相关课程,如《植物组织培养》《花艺与盆景技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不断优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建设,把专业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使学生在专业教学中提高实践操作和专业科研能力。 2.3 依托平台,注重特色,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依托学生专业社团,三课堂配合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生活动收效显著、学生参与各类比赛成果斐然。 单纯的课堂教学、书本学习,难以很好地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特点是重实践学习而轻理论学习,因此,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专业社团能够很好地起到课堂教学延伸的作用,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氛围,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这对解决现代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很熟悉,但却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局面很有帮助。 3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成果 3.1 提出以“专业社团”为载体的产学结合模式 课堂学习能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学生专业社团活动能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校内外实训参与的真实项目开发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 3.2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双重导师指导体制,确保专业社团成效 园林园艺系坚持以学生为专业社团主体,专业社团覆盖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景观设计以及中草药栽培技术5个专业。目前专业社团包含:盆景社团、花艺社团、艺彩社团、组织培养社团、植物标本社团共计6个。针对现有社团,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行实训室开放模式,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及协调能力。聘请专业教师为社团指导老师,解决专业指导问题,如论文,写作,实验,开展调查和社会服务;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专业指导中,在提高社团成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两类导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团成员专业技能比赛成绩显著,不同年级社团成员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阶梯模式,由社团日常活动、院系技能比赛、省赛直至国赛,屡获佳绩,成效显著。 3.3 实施校企结合,项目推动的专业社团运行模式,实现专业成果转化 园林园艺系坚持以专业社团发展和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社团的作用发挥,把专业理论的运用和企业的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做研发,社团成员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提升社团的创新和应用价值;社团成员参与专业教师及企业的项目中去,通过社会资源的引入开阔社团成员的视野,同时给予社团成员创新能力平台,推动专业社团发展,有效锻炼了专业社团以及指导老师的综合能力,如:,专利申报,园艺产品生产,景观设计规划等,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成果转化。 3.4 精益求精,打造特色社团,学术型和社会服务型专业社团齐头并进 园林园艺系注重培育精品社团,积极打造特色社团,每年举行大学生专业社团成果展,倡导社团成员运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社团成果一方面由传统的学术型拓展到创业类服务,可以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提高自身职业意识和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报道加大专业社团的号召力,更有效的为社会服务,这种将大大提高专业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学术型和社会服务型专业社团齐头并进。 4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推广应用 (1)园林园艺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将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多次参加由泰州市科协主办的泰州市“科普广场”活动。活动以室内观赏植物的鉴赏和栽培养护科普为主要内容,就室内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向广大市民现场讲解,并发放家庭养花小知识宣传单。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社会服务使学生不畏艰辛,勇于挑战,大大提高了学生责任心和就业信心。 (2)园林园艺系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带领20多名社团成员和泰州市特殊学校的小朋友们开展了“艺术抒写人生,童心与我同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花艺协会成员携手凤凰小学的小学生开展皱纹纸花的制作活动等。通过活动的组织,社团成员始终充满热情的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关爱,并且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现场制作特色作品,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3)社团举行了实验室技能我是小小科学家、盆景养护活动、温室园艺带我走进生活、押花画作品创作、新生花材识别活动、药品称量比赛、“校园一景”明信片成果展示、植物水培营养液配制比赛、叶脉书签制作、环保生活之植物标本创意DIY活动、水族箱造景体验活动、“手绘牧院,筑梦青春”为主题的手绘校@大赛、“以花传情,品质生活”多肉拼盘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成果展示,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求异思维、创新精神。 (4)在专业社团导师的指导下,从社团活动中选拔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泰州市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5)2015年12月由泰州市文明办、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泰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台)新媒体发展中心・凤城泰州网主办的“交通文明之美”泰州高校墙体绘画比赛在泰州老街拉开帷幕,为迎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到来以及深化其精神,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代表学院投身到此次长达2个月的创作比赛中去。在比赛中,社团的学子们利用自己专业的手绘功底,结合老街的文化底蕴,在20m的白体墙面上以泰州古城今韵的设计概念为出发点,由泰州特色京剧脸谱展开故事,用红色绸缎将泰州凤城的古韵和交通文明主题充分融合,为泰州老街增添了一分创意灵动。经过前期的线上投票,以及决赛当天的线下现场专家评委和市民评审打分,我专业社团作品的综合得分情况远超他校,夺得“泰州首届高校墙体绘画比赛”冠军。 (6)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不断壮大,社团活动质量与层次的不断提高,扩大了专业类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同学们踊跃主持并参与各类教科研项目。近年来我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0项;创新创业基地3个,2014年张成霞老师指导学生“创意生活馆”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我系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如对海陵区有害生物进行普查、麒麟湾生态果园进行葡萄搭架等。 (7)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社团品牌的打造。专业社团的建设使社团管理和相关人才培养机制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我校社团品牌建设。在社团活动的推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来基础。其中,张进达、吴梦影两位同学分别在2013年度、2014年度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园艺技术论文: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园艺是农业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带动了园艺技术的发展,并且逐渐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更为多样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求。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观点,就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园林景观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应用在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农业生态等领域。而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的融合,使园林景观设计如虎添翼,是现代化@林工程的有效助力。 1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 1.1 观赏园艺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1.2 花卉园艺 如今,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 2 园林景观 2.1 园林景观分析 园林景观主要是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相关技术方法和园林技术方法,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植物种植,一步步实现环境的美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一种生活化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反映出我国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状态,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起步较晚,不过在技术水平上进步速度较快。园林景观建设通常可以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软景观主要指的是一些河流、植物等自然建设景观;硬景观主要是人工景观建设,例如:灯光、座椅等。 2.2 园林景观发展 园林设计讲求环保、经济、实用原则,缺一不可。不同的原则有着不同含义,在设计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适用性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条件,适应性原则讲求因地制宜,确保景观设计的长久性;注重景观所需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进行一定的控制,防止预算超支。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投入;注重景观的环保美感。在设计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植物位置布局进行设计,给人1种美的享受。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会用假山制造,以衬托周围环境。 新时期,园林景观建设依然要以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在保留传统设计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注重园林建设材料的使用,凸显历史感,动静结合。 3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 3.1 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3.2 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 结语 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的融入,将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优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效果塑造完美无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创新型突破。通过对新时期下园艺技术、园林景观、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3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园林建设行业有所帮助。 园艺技术论文: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和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 摘要:果树的生长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果树营养诊断及相关的防止工作,就会直接影响果实的质量。本文对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和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园艺果树;园艺技术 一、园艺果树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果树棚体问题 就现在的形式来看,棚体不通风,果树品种不多,授粉品种也比较缺乏,整形修理的也不够好。刻芽、拉枝等具体技术都不到位;农民配合力度不够,施肥量少,土壤也不够肥沃,这是果树设施栽培大棚存在的问题。 2.发展规模小,原始积累少 很多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且都以农民个体户为主体,专业不够精湛,农业销售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造成农产品不能成批量、有组织的销售到外面去。属于盲目生产,没有进行市场调研,设施也不全,所以很难拓展外地市场。 3.很多技术没有普及到位 例如栽培技术,设施设备技术等,果农有实战经验,但不能使用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去进行生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技术推广难度比较大,技术人员又缺少实战经验,且培训也较少,理论与实际差距大,进而产生脱节现象,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4.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迫在眉睫 设施内温度较高且空气不流通,会导致虫害越来越多,农药喷的次数也在增多,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无公害生产和技术的意识。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是当务之急。 二、果树栽培技术应用的关键 1.调控果实品种的技术 使用设施果树栽培方法时,首先要选择适合栽培的果树品种,只有优选品种,才能提高果树的产量与质量。选择果树品种要注意三个原则:丰产的原则,应用设施栽培技术需要果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果树不能丰产,果农就难以收回投入的成本,为了提高果农的经济收益,果农应选择易于丰产的品种。有市场品牌效应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人们对于果实的需求已经细化,果农在栽培果树的时候,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果树品种,果农需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最适合栽培的品种。成活率高的原则,设施栽培技术为模拟适合果树生长环境的方法栽培果树,如果果树不易成活,那么有可能会由于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的时候出现些微偏差的缘故果树不能成长,这会浪费果农投入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果农需选择易于存活的品种。 2.调控生长环境的技术 果实在生长时,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果农应用设施栽培技术就是要调控与果树生长相关的环境因素。果农应用该栽培技术时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因素: 光照的因素,设施栽培技术需要根据果树生长的光照需求模拟人工光照。以大棚果树生产技术为例,果农需应用透光性强的大棚,以便能为果树提供需要的光照、果棚的结构设计必须合理,以免在提供光照的过程中出现光照死角。 温度的因素,温度因素是影响果树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要让水果的口感好,就必须让果树生长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此时果农需应用扣棚技术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待果树完成休眠期后,将温度提高到果树需要的温度,为了做好大棚保温工作,果农还需覆盖大棚或应用草帘加盖技术,使果树能够渡过成长期。 湿度的因素,为了控制果树生长需要的湿度,果农可应用通风的方法或应用浇灌的方法人为的调节设施内的湿度。比如果农可应用通风的机器加强设施内的空气交流降低湿度;果农可用定期喷水的方法提高设施内的湿度。 3.调控果实成长的技术 果树根、茎、叶的成长决定果树成长的情况,果农需控制好果树生长的情况。比如部分果树要丰产,果农就需控制好果树的垂直根系,使果树能有效的吸收水、肥。果农可用起垄的方法控制果树的根系生长。 三、我国果业发展对策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与优化果品结构 果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水果品种结构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好不同水果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只有水果的质量好,竞争力才能增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应不断进行树种、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安排果品生产时,要在确保优势水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2.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 尽快建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将分散运行的水果种植业、产后处理业、贮藏加工业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和营销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体系,从而解决目前不断加剧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最终形成果品的种植业、产后商品处理业、贮藏加工业和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3.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 目前我国应通过制定各种水果的质量标准,进行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的选型工作,提高各种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尽快建立与高档优质果品相适应的现代果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贮运体系;重点建立现代果品的贮藏加工业和果品采后预冷、分级、打蜡等处理体系,提高包装的档次,完善“冷链”环节,使我国果品的商品化处理率逐渐提高。 4.大力发展贮藏加工业 在贮藏方面,应重点研究各地名、特、新、优果品的时、贮藏保鲜技术,延长贮藏期;在加工方面,应据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增加加工品的花色品种.促使果品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积极研制开发水果保健品,提高果品生产的附加值。 5.认真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建立高标准的商品基地 科研和技术服务部门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合理施肥技术,应面向市场和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果品生产良种化、无毒化,促使水果种植向最适宜的地区集中,树立一批我国的果品品牌,发展优质果和能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果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结语: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只要在品种选择、脱毒快繁、预备苗生产、破休眠技术、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g、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工作,果树设施栽培的面积将不断增加,果树设施栽培的前景广阔,无疑将迅速成为我国果品生产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艺技术论文: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五精准变量旋肥技术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温室精准变量施肥技术”是指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温室环境的微气候特性,按照作物生长规律,利用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手段精准控制施肥过程,按照需要自动控制肥料浓度和施肥量,做到肥料最少用量、最多吸收、最大利用、最小浪费,最大程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高回报。 研究背景和现状 精准变量施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温室园艺生产来说,水肥科学控制关系到园艺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温室经营者、种植者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设施园艺生产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即水肥用量大,高度依赖人工水肥环境。设施园艺生产的这一特点就要求生产者对水肥的控制要精益求精,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国外对水肥控制技术研究的起步较早。以色列、美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成果。以色列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研发了很多先进的节水技术。其中,先进的微灌技术应用带动了以色列水肥灌溉的兴起,该技术在温室的优势更为明显,其基于精准变量控制的温室水肥灌溉系统对水的最高利用率可以达到95%。AMIAD公司、NETAFIM公司等是以色列知名的水肥精准变量控制技术设备供应商。 基于地广入稀的自然特点和劳动力昂贵的社会现实,美国也大量应用自动化灌溉技术。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微灌面积推广最大的国家。在微灌技术的基础上,美国大力发展了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开发并大量应用了化肥一农药注入泵、文丘里化肥注入系统、40站电磁阀控制器等先进的施肥控制器。目前。美国在精准变量施肥领域处于先进水平。 荷兰的花卉产业发达,相关的技术领域发展均较快。荷兰花卉温室大量应用了先进的灌溉施肥设备。荷兰PRIVA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温室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司之一,其已经成功开发并应用了多款先进的用于温室生产的自动控制施肥机,能够完全满足实际生产中的水、肥精准变量控制。 法国在肥料农药混合器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的温室园艺使用的精准变量施肥产品应用得也非常普遍。 相比之下,我国的温室灌溉施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水的利用率只有40%(马学良,1999),设施园艺生产中应用精准变量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节水灌溉施肥更加重视,各地从发达国家引进了相关的灌溉施肥设备,使得国内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生产的灌溉施肥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温室中普遍应用的是简单的压差式施肥器,浓度不均匀。我国自行研发的计算机控制的变量精准施肥设备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有成熟的产业化产品。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我国温室园艺的实际需求,开发了移动式温室精准施肥机等多款温室专用的智能施肥机,性能可靠,适应温室推广应用。 移动式温室精准施肥机 适用于小型温室生产基地 移动式温室精准施肥机(见图1)是专门针对小型温室生产基地生产的需要开发的,不需要配套专门的纯水机,普通的自来水即可使用。该设备设置有自动控制箱,安装有可编程控制器、报警模块、液位传感器,能够按照程序设定自动控制工作时间,设置有自动和手动模式切换开关,可以在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之间灵活切换。自动模式下,可无人监测定时自动开关机,可记录灌溉水总量,肥料箱溶液用尽可自动报警。移动系列安装有静音橡胶脚轮,可灵活移动,10个温室公用1台施肥机即可完成作业,配备有快速密封接头,可方便在不同温室之间移动使用。肥料浓度使用高精度的比例器控制,可手动灵活调节施肥浓度,性能可靠,经久耐用。使用配套的喷枪后,可按照设定浓度精确喷洒叶面肥。设备保养维护简单,普通温室种植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即可进行操作使用。该设备价格适合,适合我国温室大面积推广。该机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温室精准灌溉施肥系统 适用于大中型设施园艺基地 温室精准灌溉施肥系统(见图2)是专门应用于大中型设施园艺基地的智能精准变量施肥系统。要求配套有纯水机制造纯净水,能精确控制EC值和pH值。设有专门的灌溉施肥控制计算机,具备单独灌溉、施肥等多种功能。控制器采用彩色液晶触摸屏,防水防潮,操作界面友好,除有简体中文的操作界面外,还支持英文。系统具有肥料溶液循环系统,可以提高利用效率40%。最多可控制40个灌溉电磁阀区,有多达8种EC/DH值设定,可以根据光照量来校正EC值。 平移式肥水喷洒系统 专门为温室工厂化育苗基地开发 平移式肥水喷洒系统(见图3)是专门为温室工厂化育苗基地开发的智能设备。该设备能有效解决温室育苗过程中人工喷头喷洒水量不均、秧苗高低不一的问题,折叠喷杆上安装有可旋转的多功能喷头,1个喷头可以安装3个不同喷量的喷嘴,根据瓜类、椒茄类、豆类等不同秧苗、不同生长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喷嘴,通过控制器灵活变量控制叶面肥喷量,实现施肥作业时的精准变量控制。可先选择好合适的喷嘴,设定所需的喷洒量,人工推动喷洒车匀速前进,也可两人抬着喷杆,喷杆通过高压喷管和压力泵连接,打开喷洒阀门后匀速前进,完成肥水喷洒作业。 潮汐式精准灌溉施肥系统 潮汐式精准灌溉施肥系统是基于潮水涨落原理而设计的种将灌溉和施肥结合在一起的高效节水施肥系统。该灌溉施肥系统适用于各类盆栽植物的种植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和营养液的利用效率。该系统能保证作物均匀吸收肥料和水分,充分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因此,园艺产品质量一致性好,成品率高。 潮汐式精准施肥灌溉系统主要分为两类:地面式和植床式。地面式潮汐灌溉施肥系统是在地表砌一个可蓄水的苗盘装水池,在其中分布若干出水孔和回水孔:植床式潮汐灌溉系统则是在苗床上搭建出一层大面积的蓄水苗盘,在苗盘上预留了出水和回水孔。在应用时,灌溉水或配比好的营养液由出水孔漫出,使整个苗床中的水位缓慢上升并达到合适的液位高度(涨潮)。在保持一定时间,使得作物根系充分吸收营养液后,打开回水口,使营养液陕速回流到储液池中(落潮),从而完成一个灌溉循环过程。潮汐式灌溉可以精确满足植物的水肥供应,且在通过毛细作用进行灌溉时,可使介质保持相应的湿度和透气性,降低了根压,有利于植物根系及植株的快速生长。潮汐式灌溉系统采用完全封闭的系统循环,水资源利用率90%以上,通过底部灌溉,避免了植物叶面产生水膜,可以保持叶面干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 潮汐式灌溉施肥系统集成了紫外臭氧消毒技术,不但可以实现作物均匀地精准灌溉施肥,而且可对回收液进行有效地过滤、消毒、杀菌处理,提高营养液的循环使用效率。数据采集系统还可以同时对水温、EC值、pH值等用户关心的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精确控制环境温度和营养液的配比平衡,达到施加、过滤、回收、检测、消毒、调整、再利用的闭环结构,有效提高营养液和水的利用率。潮汐式灌溉系统管理成本低,无论是手动操作或辅助以自动控制系统管理下,一个人在20 min内可完成多个植床的灌溉施肥。该系统科学实用,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展望 温室的肥水科学管理能够明显地提高温室园艺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设施生产中的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从国外引进的温室精准变量施肥系统因为维护保养成本高,投入大,无法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开发价格适中、能满足我国设施园艺生产需要的智能施肥设备,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观光旅游农业、高附加值花卉等产业蓬勃发展,必将带动相关智能装备技术的巨大需求。在未来十年,这一领域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园艺技术论文: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研究 【摘 要】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设施园艺相关标准,但是至今仍有很大缺口。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设施园艺产业还存在着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和产品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及出口创汇。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项目,及目前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此外还为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工作的推进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设施园艺标准化的制定与应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尽快提高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量,增加国际贸易量,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设施园艺;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设施园艺标准化对设施园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设施园艺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虽然中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受园艺产品质量低的限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仍只占有较少的比重。只有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促进设施生产的产业化。设施园艺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园艺生产标准化不断完善着生产及管理环节,使设施园艺生产实现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此外,设施园艺标准化有利于实现园艺生产经营的企业化。目前,中国设施园艺产业正在探索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设施园艺标准化使得个体农户应用了统一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这为设施园艺实行企业化提供了可能。 1 中国标准及标准化概况 1.1 中国标准概况 1.1.1 标准的定义及特点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D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代替GB3935.1―1996 对“标准”进行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数字表达的,就是标准文件:另一类是事物标准,包括各类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包括农产品的实物标准等)。 标准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标准是关于可重复事物特性的质与量的规定:第二,标准是来自于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经有关各方协商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上升到权威组织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第三,标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力。 1.1.2 标准的分类 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层次、性质、对象等不同角度对标准进行分类。 按层次可将标准分为六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国际标准指由主权国参加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按一定的工作程序,通过有组织地合作和协商,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适用。 2)区域标准指由区域性国家集团或标准化团体为其共同利益而制定的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等制定的标准。区域标准只能在该区域的国家集团范围内适用。 3)国家标准指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和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中国的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 4)行业标准指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和的标准,在该行业范围内适用。行业标准是当无国家标准时,根据本行业的需要而制定的,一旦有了国家标准,对应的行业标准应自动废止。 5)地方标准指由地方标准化制定机构制定的标准,在该地方使用。当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时,地方标准应自行废止。地方标准只有省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标准化部门有权制定和批准。 6)企业标准指由企业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一般应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若有强制性标准时,企业标准必须完全达到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按性质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1)技术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外购件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其中产品标准是最多的一类标准。 2)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单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管理标准可分为: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和工作标准。 1.1.3 标准的性质 中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市场或调控需要时,推荐性标准一旦纳入指令性文件,将具有相应的行政约束力。在进行国家或地方性监督抽查时,所采用的标准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都是评判标准:在市场行为中买卖双方签定合同时,确定的标准、规格,无论性质如何,都是最终裁量的依据。 标准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1.2 标准化概况 中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诃汇,代替GB3935.1-1996》中对“标准化”进行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该定义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编制、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对象成为需要标准化的主题。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包括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也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例如可对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标准化。标准化领域指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例如,工程、运输、农业以及量和单位,均可视为标准化领域。最新技术水平,指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判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公认的技术规则为大多数有代表性的、专家承认的、能反映最新技术水平的技术条款。标准化层次指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的范围。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在某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 或部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2 设施园艺标准化研究的范围和项目 设施园艺标准化,包括设施结构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标准化。 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正式出版成套的设施结构及建造的标准(除农业部和机械行业出版了部分行业标准外)。所以,全国各地都按无规则标准建造不同的温室设施,必定会造成结构不合理,造价较高,难以评定的局面。而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有明确的建造标准,便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尽快出台成套设施结构标准尤为重要。 2.2 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 也称生产技术规程。目前,中国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温室作物生产技术都是比较零散或经验性的,尤其是大型温室生产,成套操作技术规范较少,导致园艺产品产量低,生产效益差。而荷兰、以色列、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温室内生产工艺是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不仅其温室设备硬件较强,温室管理软件也较齐全。因此,温室黄瓜、番茄每公顷产量可达4.5万kg,而且依靠计算机等进行机械化操作,用人极少,生产效益较高。反观中国温室生产中,育苗、施肥、灌溉、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均缺乏有效而科学的标准体系,仍然停留在依靠经验进行生产的层面,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亟待解决。 2.3 产品标准化 国际上许多产品是有规范与标准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而中国园艺产品分级无标准、品质不高、包装加工较落后,特别是有污染的产品,不仅难以出口创汇,而且对人们身心健康也有危害。因此,追求绿色食品生产和标准化产品上市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设施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和探讨。 3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近几年,虽然中国在温室骨架设计和覆盖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设计、制造、施工均不规范,粗制滥造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温室产品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生产栽培、加工等相关标准。否则,将给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1 温室结构标准 3.1.1 设施园艺中常见的设施类型 3.1.1.1 简易覆盖设施 简易覆盖设施主要包括各种温床、冷床、小拱棚、风障、荫棚、遮阳覆盖等,这些园艺设施结构简单,建造方便,造价低廉,多为临时性设施。主要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矮秆作物的季节性生产。 3.1.1.2 普通保护设施 通常是指塑料大中拱棚和日光温室,这些保护设施面积一般每栋面积在200~1000m2之间,结构比较简单,环境调控能力蓑,栽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较不稳定。一般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设施,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园艺栽培设施,在解决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1.3 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通常是指能够对环境条件做自动控制的大型单栋或连栋温室。这种园艺设施每栋面积一般在1000m2以上,大的可达几万平方米,一般用玻璃或聚酯碳酸酯板(也称PC板)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使用计算机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调节环境因子,满足其生长要求,以此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3.1.1.4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园艺栽培设施中目前公认的最高层次,其管理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物在大型设施内进行无土栽培和立体种植,温、湿、光、水、肥、气等均按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最优配置,不仅全部采用计算机监测控制,而且采用机器人、机械手进行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流水线作业,完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但是,植物工厂的缺点是建造成本过高,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只有少数温室投入生产,其余正在研制之中或为宇航等超前研究提供技术储备。 3.1.2 中国温室结构标准化现状 中国的温室设施发展经历了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各个阶段。随着温室设施的发展,温室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中国第一部设施农业的国家标准-GB4176-1984《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于1984年实施(2000年编号修改为NY/T7-1984)。但随后,温室标准化进入了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直至1995年后,随着中以示范农场的建立,拉开了大型连栋温室在国内大规模发展的序幕。随后,上海市政府花费1亿元的巨额资金从以色列和荷兰共引进15hm2大型现代化温室。开始了中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研究和示范的第二次创业。“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不失时机地启动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在全国6个省市进行研究示范,使温室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发展时间内,大型现代化连栋温室得到了重新定位和发展,成百家温室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国内大型连栋温室发展逾千公顷,并以每年新增150~200hm2的速度发展。大型温室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也掩盖了温室生产和管理中各种技术细节上的漏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面积温室的建设和发展,各种温室技术细节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温室市场发展混乱,温室企业技术力量层次悬殊,有关温室运营效益差、温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温室标准化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入VVTO后,面对世界各国温室企业的挑战,中国温室市场更需规范,要实现中国温室产品走向世界的目标,温室设备及其生产管理都必须与世界接轨,实行规范化生产。由于现代化温室和钢结构日光温室骨架是一种工厂化生产产品,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必须配套相应的生产和安装标准才能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温室的高速发展必然离不开强有力的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因此,全国设施园艺的兴旺发展也使温室标准化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温室企业自发起草和编写自己的企业标准,如北京锦绣大地2000年起草并提出了10个企业温室标准,囊括了从温室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设计标准包括:《温室结构设计荷载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标准》、《温室结构热损失标准》、《防火安全标准》、《温室电气设计的考虑》;温室施工标准包括:《施工标准》、《覆盖工程》和《外购覆盖材料的标准》。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绿鹏温室设施公司等温室企业在1 999年~2000年都相继起草了自己的企业标准。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农副产品标准专项,每年一批,每批约300项,其中温室相关标准在每批专项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第一批标准专项列入了《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第二批列入了《温室建设标准》和《日光温室建设标准》;第三批列入了《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第四批列入了《温室齿条开窗机》、《温室齿条拉幕机》和《目光温室效能评价 技术规范》,第五批列入了《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名词术语标准》、《温室通风系统设计规范》和《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无滴性测定方法与检验规则》。上述标准中《日光温室使用技术条件》已于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610-2002:《日光温室建设标准》、《连栋温室建设标准》已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J/Tr07-2005和NYJ/T06-2005:《温室通风设计规范》已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 1451-2007;《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已于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编号为NY/T1832-2009,其他标准有的已经完成审稿,有的正在起草之中。相信,随着温室行业中大批相关标准面世,温室行业发展将会真正走向标准化时代。中国已实施的温室结构标准详见附表1。 3.2 生产技术标准制定情况和相关数据分析 3.2.1 中国园艺类生产技术规程列表 详见附表2 3.2.2 分析 目前,中国已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多为蔬菜、果树、花卉的生产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系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1年~2002年共计33种,涵盖了蔬菜果树园艺中的主要品种。在生产技术规程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等,适用于国内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果树生产技术标准中包括果树园艺作物的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标准。在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中,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标准。形成了结构完整、覆盖全面、步骤明确、内容详实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将此前已的部分蔬菜果树的生产技术规程按照统一的结构进行修改和补充,统一于此次作为一批以无公害食品为标题的蔬菜果树生产技术标准而先后并实施。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生产操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多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规范化一直处于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这极大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促进了出口贸易,进而推动农业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农产品生产中,无论是对于生产技术的规范,还是产品制定量等级的划分,制定国内统一的行业标准,都是众望所归。 在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中,已注明该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设施栽培或者保护地栽培,但并未以此分类,即没有统一的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近年来,关于温室等保护地设施建筑标准、安全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都在不断完善。设施保护地栽培技术标准也亟待出台,以设施园艺生产为范围,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适当的设施栽培技术,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标准。4中国花卉园艺标准制定情况 目前已出台的花卉方面的标准大部分为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中国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素有“花园之母”之称。近年来,中国花卉业发展尤为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新兴产业。由于中国花卉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在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规范花卉生产和市场秩序,提高花卉产品质量,推动中国花卉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于2000年7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共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鲜切花、盆花、盆栽观叶植物、花卉种子、花卉种苗、花卉种球、草坪。标准中,产品质量标准一般具有公共标准和具体产品标准。附表3和附表4所示为切花、盆花产品公共标准。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中,具体产品标准笔者选取重要的花卉产品分别列出,具体的产品名称如附表5。在农业部的行业标准中,部分切花的质量评价标准则分别实施,见表5。表中所列植物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满天星在国家标准GB/T18247中已做等级划分规定,但相比较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国家标准,其更详实。已制定的切花标准全部是针对切花产品质量分级、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藏技术要求,并没有生产技术规程方面的标准。如果生产没有规范化,产品质量的规范化将缺乏基础。 由附表5和附表6可以看出,花卉产品等级划分标准已非常详实明确地涉及到7个部分,基本涉及到各种常见花卉品种。内容完整充实,可见关于花卉产品等级标准已得到重视。但是,在GB/T1824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中》,只有产品质量分级按照花卉种类每种分别列出检测方法、包装、标识等均统一划分标准。可见花卉产品等级标准仍然有补充和具体化的空间。从农业部对不同鲜切花质量等级标准的分别制定,可以看出,对各种设施园艺产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志、及运输的标准制定将是大势所趋。而设施花卉园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标准目前仍然没有出台。由于没有生产技术标准作为基础,要想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非易事。 5 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化的推进和实施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设施园艺标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标准的范围发展到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的全过程,标准的内容从园艺作物的生产设施到园艺作物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但是,设施园艺标准化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发展相对迟缓,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状况与现代园艺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快速扭转设施园艺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利的局面和严峻形势,尽快把设施园艺标准化实施融入分散农户的生产实践中,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规范,还需不懈的努力。 首先,提高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广泛、反复地宣传和普及设施园艺标准化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种植管理到收获收益,让管理者和生产者从思想上转变生产意识。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培训强化农民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意识,把设施园艺标准化与园艺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快速推进设施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其次,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检测体系。设施园艺化的实施,必须由政府大力推动,通过市场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推介标准化园艺生产的成果,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和创立自身特色和品牌,从而提高园艺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精确的农业监测和管理体系是优质生产的关键环节,先进的产品监测手段有利于遏制质量低劣产品混入市场而影响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效益。 此外,设施园艺标准的发展还需同国际接轨。现代的园艺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并且努力出口创汇,所以标准化的发展要积极参考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国际化的相关标准。这些国际标准和其他先进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但是还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制定出安全、高效的操作标准。国际标准中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等会经常发生变化,中国的园艺标准化体系也需不断地完善更新。 只有实施设施园艺标准化,才能使设施园艺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设施园艺标准化是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创汇的首要任务。尽快加强标准化制定与应用工作,将为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园艺技术论文:无土栽培技术在园艺花卉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本文重点对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进行阐述,从不受土地条件限制、劳动强度小、缓解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三个方面,解析花卉无土栽培技术存在的主要优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无土栽培用于花卉种植的应用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无土栽培技术;园艺花卉;营养液;基质 在我国,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的园艺花卉栽培技术,并在园艺花卉栽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1]。所谓的无土栽培主要是指,在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下,只需要营养液或固体基质与营养液,不用土壤就可以给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的种植方式。该种植方式,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家庭、公共场所以及私人会所中的观赏植物栽培。基于此,笔者对无土栽培技术在园艺花卉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1 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无土栽培主要是在没有使用天然土壤的基础上,应用营养液代替或营养液和人工基质替代原始的栽培方式,从而构成一个无需土壤的一种新型的植物种植方式[2]。而所谓的园艺花卉无土栽培主要是指,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到园艺花卉中种植之中[3]。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园艺花卉栽培中的优势有四点:第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的花卉植物生长速度快,开花质量高,开花周期长,且开花数量多;第二,由于花卉种类的差异,所需的营养也不同,无土栽培技术可根据花卉需求合理配置营养液,这样不但可以简化花卉种植环节,同时还可节省大量的水和肥料,缓解资源浪费;第三,无土栽培主要是借助无机盐给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4];第四,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打破空间对植物种植的局限,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植物种植,从而加大了园艺花卉的生产潜力。 2 花卉无土栽培的优点 2.1 不受土地条件限制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打破万物生长需要土壤的传统种植理念[5]。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受到地域的局限性,一些缺少水分或者土壤含量少的地带是不适合植物生长的。而无土栽培不受土地条件限制,可以在在家庭、办公场所以及公共场所的任何角落进行植物的种植,这样不仅可以给园艺事业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净化空气,节省水资源,起到优化环境的目的。 2.2 节约劳动力, 降低水肥用量 无土栽培技术和传统的栽培技术进行比较,存在的主要的优势就是减少了耕作、除草、追肥等复杂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6]。此外,由于无土栽培采用的是营养液栽培方式,只需一条微管道灌溉系统就可以实现植物的种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种植时间,同时也杜绝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2.3 减少病虫害 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到园艺花卉中,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这主要是因为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由于土壤中含有病原体,而导致病虫害传播的事情出现,从而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进行破坏。此外,因为人为因素将植物的根际微环境进行优化,使得植物的根茎生长茂盛,进而增加了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防止了土壤栽培中存在病虫害残留,而存在土壤盐渍化或者重茬减产的情况[7]。同时,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的是基质种植方式,尤其其具备消毒的功能,因此和传统的土壤消毒进行比较,具有成本少、应用方便的特点。 3 无土栽培用于花卉种植的应用 3.1 育苗 花卉的无土育苗主要分成三种育苗方式,第一种是扦插育苗;第二种是播种育苗;第三种是组织培养育苗。应用无土栽培培育的植物,不仅要求壮苗率好,同时还要求植株大小一致,这样有利于机械化的种植和生产。将蛭石、珍珠岩以及草炭按照比例为1:2:2 的形式来对红掌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经过处理的红掌幼苗在缓苗期的成活率要比没有经过处理的红掌幼苗的成活率高,而且红掌幼苗的叶子生长也比较旺盛。再加上这几种原材料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因此最适合做红掌植物的基质。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和传统的育苗方式进行对比,无土栽培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种植时间和劳动强度,同时也能保证育苗的生长情况,提高存活率。因此,这种技术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种植。 3.2 切花和盆花 切花的研究对象不仅是适合栽培鲜切花的基质,同时还包含营养液配方以及种植的环境因子的控制等技术。盆花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适宜栽种的基质、栽培管理的条件以及营养液的配方等方面。张小冰在《月季无土栽培营养液特性的分析与比较》一文中对我国的月季花卉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进行了研究[8]我们国家的切花以及盆花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它们的适栽基质、环境因子以及营养液的配方方面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从而给切花和盆花提供更理想、更高效的栽培技术。 3.3 屋顶绿化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目前所居住的环境提供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迎合人们的住宅需求,完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净化城市空气,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国园艺企业开始对屋顶绿化进行研究[9]。但是,在进行屋顶绿化研究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筑的负载情况、排水以及放水等问题。为了有效的规避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国园艺绿化开始在屋顶绿化工程中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3.4 水面绿化 所谓的水面绿化主要是指,在水域中进行绿化养护。前人已经在水面绿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面无土漂浮种植技术已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植物开始适应了水面漂浮栽培技术,例如,美人蕉、大花盖草以及旱伞草等植物。水面绿化工程的出现,不能美化了城市环境,净化了水质,同时也将无土栽培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给无土栽培技术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10]。 3.5 草坪绿化 草坪绿化在我们国家的园艺绿化中占据主要的地位。传统草坪绿化时,多采用土壤作为栽培基质,但是草坪成型的效率比不理想,同时还存在浪费植物种子的情况,从而导致草坪绿化成本比较高。而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到草坪绿化中,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种植成本。 4 展望 至今,无土栽培技术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园艺花卉中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起步较晚。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土栽培技术在园艺花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均匀的现象,从而使得无土栽培技术在园艺花卉的应用中,存在设施化与简易栽培的局面持续较长,再加上施工成本比较高,营销市场不完善,从而出现各种客观问题。但是,在我国园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无土栽培技术会逐渐完善,并在我国的园艺花卉中广泛应用,促进我国园艺花卉产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将无土栽培技术更好的引用到水培花卉的栽植工作中,首先就要加大对营养液配比的研究,并科学的控制和掌握好水和营养液的科学比例,从而保证花卉植物更好的生长。站在我国发展的视角来看,花卉无土栽培仍处于发展阶段,各项设施仍不成熟,因此,要想花卉无土栽培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推动园艺花卉更稳定的发展。 园艺技术论文:果树园艺技术的若干研究 摘要:近年来,果树作为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镇,已经受到城建、林业、园林绿化部门的关注,果树不仅能美化城镇,还能有效降低城镇的废气、粉尘、噪音等污染。一些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小区等已有分布,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果树园艺技术进行了若干研究。 关键词:果树园艺技术;研究探讨 0 引言 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在果树园艺技术广大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研究。 1 设施果树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果树棚体问题 就现在的形式来看,棚体不通风,果树品种不多,授粉品种也比较缺乏,整形修理的也不够好。刻芽、拉枝等具体技术都不到位;农民配合力度不够,施肥量少,土壤也不够肥沃,这是果树设施栽培大棚存在的问题。 1.2 发展规模小,原始积累少 很多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且都以农民个体户为主体,专业不够精湛,农业销售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造成农产品不能成批量、有组织的销售到外面去。属于盲目生产,没有进行市场调研,设施也不全,所以很难拓展外地市场。 1.3 很多技术没有普及到位 例如栽培技术,设施设备技术等,果农有实战经验,但不能使用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去进行生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技术推广难度比较大,技术人员又缺少实战经验,且培训也较少,理论与实际差距大,进而产生脱节现象,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1.4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迫在眉睫 设施内温度较高且空气不流通,会导致虫害越来越多,农药喷的次数也在增多,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无公害生产和技术的意识。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是当务之急。 2 我国果业发展对策建议 2.1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与优化果品结构 果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水果品种结构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好不同水果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只有水果的质量好,竞争力才能增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应不断进行树种、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安排果品生产时,要在确保优势水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2.2 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 尽快建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将分散运行的水果种植业、产后处理业、贮藏加工业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和营销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体系,从而解决目前不断加剧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最终形成果品的种植业、产后商品处理业、贮藏加工业和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2.3 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 目前我国应通过制定各种水果的质量标准,进行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的选型工作,提高各种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尽快建立与高档优质果品相适应的现代果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贮运体系;重点建立现代果品的贮藏加工业和果品采后预冷、分级、打蜡等处理体系,提高包装的档次,完善“冷链”环节,使我国果品的商品化处理率逐渐提高。 2.4 大力发展贮藏加工业 在贮藏方面,应重点研究各地名、特、新、优果品的时、贮藏保鲜技术,延长贮藏期;在加工方面,应据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增加加工品的花色品种.促使果品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积极研制开发水果保健品,提高果品生产的附加值。 2.5 认真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建立高标准的商品基地 科研和技术服务部门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合理施肥技术,应面向市场和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果品生产良种化、无毒化,促使水果种植向最适宜的地区集中,树立一批我国的果品品牌,发展优质果和能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果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2.6 积极稳妥地发展果树保护地栽培,培育果品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关于果树园艺技术 3.1 造树造林和保持水土技术 植树造林技术是根据树木种植的多少,树木质量的好坏,以及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来决定的。评价树木质量的高低是以树木的生长是否旺盛、树木的根系是否发达以及树皮有无损伤等为标准的。另外,树木的种植是全部种植还是分片种植是依据果树的特点和保持水土的需要而决定的。 3.2 果树的管理 果树的管理技术指果树品种的筛选、果树的嫁接技术、果树的杀虫和果树的施肥等。选择果树的品种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盲目,选定适合本土种植的品种。果树的嫁接不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果农片面的方法,要跟专门的技术员学习嫁接技术。杀虫要未雨绸缪,不能等到虫子蔓延了才去杀虫,杀虫剂要选择合适的。土壤的施肥时间要选对,施肥的多少以及施肥的品种务必把握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果树的营养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3.3 温度与果树园艺 3.3.1 果树的低温和自然休眠的解除。落叶果树进行自然休眠是大自然物种长期进化的结果,落叶果树在进入休眠后,要想解除休眠就需要一定的低温量,只有这样果树才能正常的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必须先解除果树的自然休眠,才能对落叶果树进行加温栽培。如果果树的低温量不够,达不到需求,就不会自然休眠,在此时,即使采取保温措施,果树也不能发芽开花甚至结果,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3.3.2 温度和果树的设施栽培座果多少的关系。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指为了提早使果树发芽、开花、结果,早早的占据市场,而创造的高于露地温度环境的栽培技术,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效益。事实上,通过设施栽培却出现了坐果率低的现象。一般来说,落叶果树的有效温度起点是4.5℃。在自然条件下,落叶果树在经历了低温条件解除休眠后,又因为气温的过低而继续休眠,在休眠期,落叶果树不断分化和发育。因此,要在果树解除休眠后,便立即采取加温的方法,倘若温度太高,温度升幅太大,都不能使果树健康生长。 4 结语 综上,通过对果树园艺技术的领悟,改进了果树的管理和培育技术。果树的健康生长需要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产、丰产和稳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对果树各方面的营养诊断,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果实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要,增加广大果农的收入,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崇的。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类型、优势作了一些探讨,并对注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显著提高效率,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1.我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8年之前,我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采集、记录、处理各种教学信息,建立题库等教学资源以及测试评分、成绩处理与评价等工作。 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2000年初,由历史教师设计课件,计算机老师协助制作课件,并有少量课件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第三阶段自2000年开始,由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相继开通,特别是2003年配备笔记本电脑后,由历史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制作出许多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在省市课件评比中获奖,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已成气候。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基本类型 2.1 对话授课型。这是最基本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二方面,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一系列对话框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如在选择错误选项时,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请再试试!”的声音,并闪烁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计算机会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发出“好极了,请继续”。错了,给学生以激励,让其继续努力;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 历史重现型。这是历史课件最常见的用法,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和电影剪辑)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视听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 2.3 游戏教学型。这是课外学习历史的辅助形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例如一个名《历史迷宫》的程序要求操作者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历史知识,回答一些历史问题才能携带尽可能多的珍宝走出地下迷宫,否则就会碰到一些危险。游戏结束,计算机给出操作者的得分,直观形象、反馈迅速,令人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2.4 编制试题型。这是辅助教学的实用性。即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3.1 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现在常见的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这种课程强调让学生受到本学科思想和方法熏陶,认识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达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但这种课程设计容易割裂历史学科跟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它不易适应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综合、交叉和渗透的趋势,也难以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合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3.2 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传统授课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 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模式,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它既增强了历史的可信性,缩短了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3.3 优化问题设计。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3.4 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它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如可用绘图软件进行历史地图绘制,还可用屏幕拷贝等工具剪切珍贵历史镜头并分门别类,以作为资料保存,使图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考 4.1 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落后;其次,专修业务,不断“充电”,既要继续学习和钻研,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 4.2 发挥群体的作用。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制作一个课件要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修改,特别是中青年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术与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尤为重要。 4.3 注意积累素材。制作一个优秀课件,需要大量的图片、录像等资料,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特别是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下载有关历史资料并分门别类储藏在计算机里,随时备用。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制作课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4.4 演示与操作相结合。一个课件质量的好坏,与它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学生参与性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随机应变,对历史地图中地点、路线、过程等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当堂操作或演示,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气氛活跃,提高了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可防止从“人灌”到“机灌”的现象。课后对上课中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并进行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4.5 辅助而非主导。传统教学方式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延续了几千年,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其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完全替代。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因此计算机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它可以突破重点难点但不能代替思维,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要考虑全面、周到,在实践中处理好计算机教学“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计算机历史论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的模式与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教育媒介,利用它的逻辑、信息储存等功能为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各种模式 1.1 运用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它以教材的章节为单元来制作课件,通过将内容完整,画面清晰、美观,文字简练,并配以音乐的一系列对话框按一定的程序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可随即向学生提出问题,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巩固,反馈迅速,对不同的回答计算机将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和后继处理。如在选择错误选项时,计算机会发出“你错了,请再试试”的声音,并闪烁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词;若选择了正确的选项,计算机会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发出“好极了,请继续”。错了,给学生以激励,让其继续努力;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这种及时反馈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使学习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 再现历史,形象逼真 计算机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瞬间以图片、录像的形式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1.3 利用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有趣的游戏形成竞争性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通过操作在游戏中实现学习。例如一个名《历史迷宫》的程序要求操作者正确地选择和操作历史知识,或回答一些历史问题,才能携带尽可能多的珍宝走出地下迷宫,否则就会碰到一些危险。游戏结束,计算机给出操作者的得分,直观形象、反馈迅速,令人有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感觉,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1.4 编制试题,提高效率 对历史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分类,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要求(难易和知识点的分布)从题库中选择试题,打印成卷。因试题随机组成且难易得当,知识点分布合理,有较高的信度,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若有历史多媒体教室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联机测验,计算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判,并记录解答时间、次数等参数,按照标准计算成绩,迅速作出学习评价。 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优势 2.1 优化历史教学课程设计 为了克服学科中心设计产生的分科知识割裂的缺陷,避免历史知识的抽象化倾向,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实况及观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直观自然又方便快捷。这可大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完善,历史课程设计更加优化,同时也增强历史教学的社会性、时代性和综合性。 2.2 优化历史课的教学模式 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既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它还可根据教材需要使声像并茂的历史画面多次重复,营造出课堂的历史氛围,同时渗透德育和美育,陶冶情操。多媒体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性强,能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2.3 优化问题设计 传统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很难通过图片、录像等生动直观的教具来启发学生,多媒体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捷、方便的特点,选用典型的史料,当堂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种形象、直观、快捷都是传统历史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4 优化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储存 利用计算机建立教案库、试题库,可集中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并可不断地补充、增改,随时可用。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编排的教案、试题条理清晰,可节省很多整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3 小结 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辅助教学,使传统教学锦上添花。只有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职教中心)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文章首先例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教学 作用 注意问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具”,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效果 1.1 生动地再现了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图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为主,教学信息大都是静态的,且信息量少,信息渠道单一。不能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那样融形声、色光、情境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无论是壮阔的历史场面、细微的历史情节、还是重要人物的言行、庶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著名的古迹名胜、艺术珍品等,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一一生动再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章节时,我首先把三国鼎立的疆域、背景、主要人物、各国优势、面临的问题制作了幻灯片,栩栩如生的动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气氛。同时我把近几年红遍全国的“大衣哥”朱之文“请” 出来,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得学生一片叫好声,这节课就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帮助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其特有的综合表现力使历史课堂大为生色,直观性也大大提高。 1.2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则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比较趋向一致。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新颖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在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例如,在讲授二战历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诺曼底登陆》片段,学生瞬间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穿越感,对远逝的历史事件有了具体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课堂兴趣。 1.3 充分调动学习视觉、听觉功能,便于学生识记众多的历史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视听教学为主。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进行识记,是提高识记效率的好办法。因为有许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就能更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点,更全面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识记的效率就高。而在多种感官中,尤其视听结合进行识记的效果最佳。实验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能记忆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记忆65%。这一点已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所证实。 1.4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有限。然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课前一一准备好,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到屏幕上;运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就可以重放有关教材重点、难点的某一部分、某一片断。这样,无疑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板书及绘图制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懂、记得牢、答得出,教学效果显著。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适当穿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形式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讲清教学难点。还是以讲三国鼎立章节时为例,我分别采用《赤壁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赤壁遗址》的幻灯片配合教学,效果特别好。讲授时,我先向学生提问:赤壁之战的战前形势怎样?接着指导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我提问并总结;然后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简要指出曹操占据的北方,以及江东、荆州的地理位置。在讲赤壁之战时,我也首先提问: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有哪些?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要点往往回答不全面。此时,再播放《赤壁之战形势图》,学生边看边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最后,我再次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并接着播放《赤壁遗址》,引导学生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要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穿插使用有关课件配合教学,有效地突出了重点,讲清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宜的多媒体资料和方式。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表现的历史文物及形态特征应符合或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不是过分地夸张、渲染、甚至无中生有。三是要把课内、课外协调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非纯粹的课堂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课外的学习,家庭学习变得轻松、方便。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网络利用好,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很好,但它只能是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教科书和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和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历史论文: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国很早就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上面,中国工业早已不再是手工化制作。我国工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工业起到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于工业的基础上,我国的工业又有很多创新、发展。虽然如此,但是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不迅速,阻碍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的原因很多。工业的科技化是必然的,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中,能够促进工业生产效率,人工成本降低,提高生产总值的同时工人收入增加。怎么将工业控制计算机最有效的运用,在工业控制计算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避免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工业控制计算机 历史 发展方向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述 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叫过程计算机,在当代工业生产、加工中重要的设备,是工业生产技术化的必要的部分。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构造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还是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连接上,过程计算机要连接一些输入、输出线,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要在过程计算机中安装一些软件,用于控制生产。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进步,过程计算机从外观到内部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控制下各个系统直接相连接,计算机主要控制生产的同时,也在监测生产。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相对于外国过程计算机较早的运用,至今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的范围不断改变。促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管理、控制工业的生产。使工业生产自动化。 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在进步,每个时期的特点不同。各国经济、社会在不断改革,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不同。上个世纪后期,控制计算机的系统就在发生变化,不断在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满足社会的需要。从系统结构到计算机内部都在进行着变化和更新。 三、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过程计算机的研发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主体构架,其中内部的设计涉及很多技术手段,过程计算机是一个高科技的研发,涉及多个技术水平。对于过程计算机的研发需要通读很多方面知识,并且要求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范围很大,并且作用不可替代。相对于国外过程计算机的发展较早,我国的控制计算机发展较晚,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不够先进,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普通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的技术发展时期相似,大众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各有长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制造需要很多技术的运用,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造、延伸。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领域广泛,并且涉及很多高科技,在进行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这些高科技,高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将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作用将更大。从而也能带动涉及的技术的推进和发展。 每个国家现在都处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时期,工业控制涉及的技术非常重要。其中涉及的微电子运用到很多领域,建筑材料加工、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制作等等。工业控制计算机不仅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上的技术的运用也很广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使工业生产、发展更加自动化、系统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工业化革命开始至今已经数十年,工业自动化历经时间悠久,应用范围不断加大,应用的层次不。我国是工业大国,对于控制计算机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我国生产的产品在结构上不仅仅只有大型机器,也包括中小型产品。从内部来看,有些产品结构复杂,内部系统也不是单一存在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前工厂通过手工来完成生产,对于产品的检查也是通过人工完成的。相对于人工作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大的节省了人力,工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增加,促进了生产效率,产品的生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在对于工业控制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实施一定的政策,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规范计算机化操作。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一定不断更新,越来越替代人工操作,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工业控制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制定研究方案。生产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费用较大,成本高,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供大于求的状况的发生,节省开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生产不能局限于行业,应该互相团结协作,运用团体的力量,选择最佳的技术手段,创建优秀的品牌效应,共同发展。共同研究、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将团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加大力度,推进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充分利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长,不断研究,使自动化、数字化不断被推广。 四、总结 相较于国外工业革命发展的迅速,时间长,计算机应用的时间也早,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使用更是早于中国,并且在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国外的技术非常先进,我国的许多的生产需要依靠国外的技术。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相对较晚,最近数十年才广为使用。将计算机运用到工业的时间更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不够先进和完善的。很多工厂的生产、加工需要引进国外机器,有的机器的操作水平、技术的应用需要请国外专业人员操作。我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等因素进行改革、发展。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的技术水平,国外科技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学习的。不断促进我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水平。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历史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全面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所以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准确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而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又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全面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弓起学生的感官反应,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使用,可使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直观、声情并茂,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年来,本人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叙述如下: 一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颜色、图像等教学内容有机地形象直观整合成一个知识整体,能系统、动态地反映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增加历史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计算机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声、视等教学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大得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有极大的助益。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无需教师作详细的板书书写。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活动的安排赢得了更多空间。为目前广泛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化静止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 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其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就使整个图形“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对静态的图形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四化抽象为形象,强化记忆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例:在讲述“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时,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设计这样一幅漫画作提示:漫画上一一只受伤的狮子(头戴画着英国国旗的帽子)拉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大老板,他手中的皮鞭打在狮子身上正好形成一个美元符号。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经济、政治,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历史事实相信今后若出现“马歇尔计划”这一问题时。学生凭这一漫画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强化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五突破时空的限制,展示历史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距离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拉近时空的距离,真实、形象地反映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历史教学从传统教学的枯燥、呆板的说教中解脱,生动、活泼、全新的课程展现模式,为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人文性、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方面,我们的历史老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结为“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最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愉快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课开始,情趣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以趣激学,应用多媒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举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课进行,情趣浓”,就是教师要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介思,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课结束,情趣存”,就是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感受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教学实践中的浅显体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希望通过个人的浅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从事历史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运用。不足之外敬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计算机历史论文:巧用计算机多媒体,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辅助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能够综合地处理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使课堂更加精彩;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教育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图、文、声、动画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式和立体式教学,这使历史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反映,把趣味性和现代性互相结合,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它所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显示历史教学媒体的现代化效果上,而是从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表现。 1、激发学习动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动画、图片、视频、录音等富于真实感和表现力的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历史。更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调动有意注意。这就弥补了语言文字表述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能力。计算机应用于历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它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参与的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更有效率。它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如看完一段历史电影资料后,教师通过电脑展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或回答。在学生讨论、回答之后,再由教师作最后总结,给出参考答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功能还可以通过做练习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由于调动了视、听、说、手、脑等多种感官,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探讨,并及时反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教学课时。一节课只有45分钟,从以前的历史教学来看,在一节历史课中,教师讲课板书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量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好办法。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又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节省了课堂上教师用于作图、板书和讲授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胜过千言。它可以再现历史场景、进程;可以把静态变为动态,有序地展现;可以把用语言难表述的内容讲清。巧用计算机多媒体,充分发挥其直观性、形象性、多变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能够让历史课堂更精彩,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件背景的讲述、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安排课堂练习,以提高全班的学习质量。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运用多媒体巧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物、事件都有丰富的内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如讲授《抗美援朝》就可以播放历史资料录像:美国第七舰队进逼台湾海峡,麦克阿瑟在朝鲜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如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利用计算机展示今天南方和北方人民的农业耕作场面,住房情况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南北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同源于自然条件的差别。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在冰冷冷的书本中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信息,对历史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老师讲述后再去理解想象,转为更加直观的了解,图像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2、利用课件为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所以课件的制作要有较强的交互性,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如在课件《战国七雄》中,七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记忆。在使用动画方式演示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歌谣“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然后隐去地图背景,让学生用笔标出七雄所在的方位,与歌谣相对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习《元朝的统一》时,制作动态地图,依次显示“建立蒙古政权——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学生直观地从屏幕上了解到元朝完成统一的全过程,也激发了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敬佩。利用交互性在教学《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部分时,制作图表出示各种体裁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自学的要求,让学生分组,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寻疑、释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艺术莫不包容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制作课件时,把学过的孤立的零碎的知识点,归纳成系统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讲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显示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规律,从而使他们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一内容。再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和日本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性地认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光荣与衰退。 三、计算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而突出课件的不同侧重。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的展示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并且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之间的表面或本质间的联系。同时,要考虑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应注意以下四方面教学: 1、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的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将抽象、静态的信息符号转换为清晰、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视频符号,部分地再现历史事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在课件《和同为一家》的制作中,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古代民族关系几乎没有认识的现状。在课件中便有意识地突出各民族的地理区域以及我国现有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对古代民族关系有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解。而课件《现代文化》设计时,则考虑到讲述的是现代东方文化的发展,时间相隔不长,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课件中更多的是侧重如何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艺术创作和作品的感悟,以达到深入理解其发展的目的。在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图片和音视频素材,以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2、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切忌面面俱到。补充素材时,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于讲清的问题借用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把常规教学可以更好完成的内容也强加到课件中。如有些历史课件将一些历史小故事录音后加入课件中,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3、历史课件制作中选取素材时,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其不可再现性,利用视频剪辑、图片时,尽量采用史实资料。对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素材应慎用,以免混淆历史教学和影视文学欣赏的界限。 4、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全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着重设计学生参与的讲述、演示、阅读、回答、问题探讨时,要做到每个学生不仅能参与而且积极参与。这种参与型课堂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历史教学中巧用计算机多媒体,将使课堂教学精彩迭出。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诱导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历史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本文将围绕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并全面阐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进步,以全面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管理技术 历史 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已经运用在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因此,从网络技术的整体研究出发,对于提升整个技术应用将有很大作用。 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运用相当广泛,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围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教育等联系中日渐加强,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一种基本的职能与技术。 具体地说,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就是通过使用通信线路与通信设备的互联效果,再结合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将不同位置、地域以及相对独立的计算机联系起来,构建资源共享的良性模式,在信息共享、信息传递、分布式处理系统等方面发挥一定的功能,尤其是在透明数据传输机构与系统操作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资源访问,为信息化技术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到计算机之间通信联系的整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以及软件开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中,逐渐形成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尝试。通过在终端到通信线路到另一终端的系统构成,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雏形。到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个计算机主机与通信系统互联的软件开发模式,于是就出现了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时代,在结合多个中心处理机的配合下,资源开发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尤其是ARPANET网的出现,能实现网内各个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互融技术加强,局域网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将不同体系机构的网络形成信息交换的模式,这种开放型互联参考模型的出现,简称为OSI,就是所谓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局域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成为了网络机构的基本组成,并在光纤以及高速网络技术的开发下,在多媒体、智能化网络的作用下,网络传输的速度更加大,呈现出千兆位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G/s的效果,更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互联在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的整体效果,就是当前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复杂性的增加,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了满足网络的应用需求,现在的网络管理技术正逐渐朝着层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管协议也在不断丰富,而且CMIP的应用也正逐渐扩大,开始担负起较复杂的网络管理任务。 三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通信在数据设计、分布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微电子、微处理机的技术跟进,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不断进步,又使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跨越了主机/终端式、客户/服务器式、浏览器/服务器式的几个时期。今天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计算系统。 在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将出现比特路、服务、应用三种主要的层次,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使用SDH传输网络与ATM网络,并与IP协议接口,提供一些相应的支撑需求,尤其是在音频、视频传送、文件处理、电子打印、远程操作上,形成独有的网络技术模式,并在电子支付系统、可靠数据库的建立等优质服务上增强网络管理的综合运用。对于电子邮件、电话、数据库的访问包括WWW浏览器以及各种视频会议系统,都能形成强大的资源管理方式,将是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并在对于VOD、WWW等要求立即响应的和像FTP、E-mail、音频mail等形成综合的技术管理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朝着低成本的微机分布式计算机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就是通常客户、服务器机构模式;同时,还将出现多媒体通信、移动通信机构化发展趋势,形成网络结构的互联形式,构建出大规模甚至全球性的网络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尤其是宽带业务中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服务,都将成为一种智能化发展的网络趋势,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我国计算机教育历史\现状与趋势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史,就计算机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三方面阐述了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基础教育 1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历史回顾 1.1 计算机教育的初步发展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可以从1956年开始算起,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1956 年,国务院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六项紧急措施,把建立与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纳入规划。1956年,清华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建立了计算机专业,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教育部的部分重点大学和国防工业院校建立了十几个计算机专业。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创始人从国外学习归来,带回计算机新技术;(2)抽调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调干生”,集中培训计算机专业教师;(3)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专业发展模式;(4)计算机专业设置具有中国特色。 1.2 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春天 我国计算机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的专业收缩、20世纪60年代后期期间专业停办的低潮之后,随着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的隆重召开,计算机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革开放促进了计算机新技术、新课程的引进;软件专业和软件技术教育长足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更加广泛;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始起步。 1.3 计算机教育的稳步发展期 此后,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稳步发展期。1995年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此时,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与应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推动力,使得计算机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计算机应用更加普及和广泛,促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第三个快速发展期。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革;形成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格局;计算机教育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1]。 2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 计算机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计算机初等教育方面,1992年8月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参与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编写计算机教育教材与组织研制、开发软件等,为促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计算机高等教育方面,国家在普通高等大专院校开展了计算机公共课程,初步完善了VB、VF、C++等专业课程,设立全国计算机行业统一考试,认定计算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考试。国家教委还多次发文就计算机教育的规划、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问题为各地提供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得以稳步提高,一些地区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2.2 我国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正规教育起步较晚,专业人才比较匮乏,条件比价差,因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起步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2.2.1 缺乏硬件 硬件问题的解决,有待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学校通常也都会比较积极地购买机器设备。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软件,管理体制的落后和贫富差距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又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机房变成了绝密之地。结果所配设备,只成了学校身份、地位的象征, 并没为教学服务。 2.2.2 软件不过关 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软件盗版严重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教学软件数量较少、质量粗糙、实用性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自己培养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发课件,以供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之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对软件需求的矛盾,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然而,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师有时要花70~80个小时来开发一个小时的课件,而且用80倍的时间换来的课件往往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使用,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这不仅是因为教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开发等多种能力,不可能在此领域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也因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存在着差异而影响设计的质量[2]。 2.2.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计算机是现代化的工具,因此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并不是配置最现代化的学校就能评为“好学校”,好学校需要靠教育思想正确的领导和教师来支撑;同样,在课堂中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本身并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更不能说明这节课就是现代教学。所谓“现代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教学思想来指导的教学。用这种眼光来看,许多公开课、评优课还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第二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 3 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3.1 提高计算机教师教学质量,加大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应该包括3方面: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首先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它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其次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最后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3.2 改善计算机教育的辅助管理,促进计算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计算机辅助管理指在教学管理和实际教学中行政管理中使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由于管理工作是非常烦琐、比较程式化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很容易发挥较大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由于有些产品不符合教育需求和使用者本身水平不高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管理产品,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使用计算机的水平[3]。 3.3 加强计算机职业教育和产业化开发力度,重视计算机实验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过分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行。由此带来的计算机人才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很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较弱,计算机理论向使用产品的转化率比较低下。这一方面使得计算机教育的产业化目标受阻,另一方面计算机产业发展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计算机历史论文:让计算机为高中历史教学插上“双翅” 【摘 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用作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材料于一体,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采,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 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改往日在教学中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感观形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它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感染力、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体会如下。 1. 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是框面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级阶段是系统型人工智能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国内中学历史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推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虽晚,但发展甚快,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小学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其教师也大多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运用 PowerPoint 、 Authorware 、 Director 等多媒体写作工具,制作出能够脱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这些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首先,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把板书制成多媒体教学框面,加上一些音像、声响等多媒体;其次,缺乏新理念的指导;第三,教师计算机技术不娴熟,在制作课件时往往故弄悬虚,中问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上时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第四,课件交互性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难以在课件教学中实现,更不用说人机交互了;第五,缺少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的教学灵活性,一旦生成课件就只能运行,无法修改,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临场发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理念和熟知优秀教学课件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教学技巧和尝试人工智能软件教学。 2. 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北洋舰队》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上甘岭》中的一些片段,将《大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甲午战争”、“抗美援朝”、“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容量增多,省时省力。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另外,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教育软件等,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进而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中扩充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用于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可大大减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悟、自问、自查。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七七事变”这一内容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把七七事变作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此时,出示投影:《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通过引用课外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学生认识七七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3)解决难点,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一内容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首先演示“德国衰退柱状图”,再展示《一战前的欧洲》和《一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并用闪烁的黑块突出德国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再列出《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处理德国的规定,摘录希特勒《我的奋斗》部分片段,演示“纳粹党发展柱状图”,最后,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此时的魏玛共和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无能为力,这样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全面去解释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经过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得出正确的结论,它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这样,课本中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在分析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标志的农具时,教师可编辑有关的影视录像片,内容反映战国、汉、三国时期的铁犁和灌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情况,并着重与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相对比,经过多媒体材料画面的选择、画外音的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科技的发展过程,辨别各种成果间的异同,特别对唐代的繁荣就会有较深的理解。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行业历史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 摘 要: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而且会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甚至会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帮助。作者讨论了进行计算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计算机行业 历史知识 计算机教学 一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人文学科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层层地积累,不断地发展演变。比如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等变化发展;比如数学中对数的认识,经历了从自然数、负数、无理数到复数等的过程;物理学也是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比之下,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不足百年,尽管如此,这几十年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还是超过了任何的学科,现如今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并且已经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学科内容却很丰富,很多技术彼此都存在承前启后的关系,如果把技术与历史隔离开来,那对于计算机学科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 二 计算机专业的方向很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要学习这门应用型学科,学生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动手能力。我个人认为,让学生明白所学的东西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处,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给同学们介绍下,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怎么用。计算机的发展,不是单个学科的发展,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技术、网络技术,乃至现在的通信技术等。每一门学科,都是整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介绍本课程的实际应用时,要顺带介绍下与之相关的行业背景,从而自然而然地牵涉到行业发展的问题。如果仅限于在课堂上讲述书本上的知识点,在实验室里做些简单的实验,仅仅让学生明白操作步骤,那么“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如果用实际的应用例子,用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来说明,效果就不一样。 我原来学习数学,然后从事计算机行业,我发现两个学科在知识结构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数学是个理论专业,很多方向没有直接应用的需要,所以,数学的发展经常是颠覆性的:当产生了新的理论,旧的理论框架就可能完全被推翻和抛弃,然后进行重建。这样的事例在数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不少类似的理论学科,比如物理学、化学都有这样的现象,但计算机科学则有其特殊性,因为计算机行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商业市场或者实际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商业市场的应用需求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既然有商业的因素,那么企业一旦推出市场的产品,该企业就有维护该产品的义务或者动力。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升级,但“兼容”是计算机行业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兼容,讲得通俗些,就是你卖出去的产品,不能因为新系统或者硬件升级了或改动了,导致原来运行正常的系统现在突然不能用了。客户出于各种原因,不一定愿意升级系统,或者花钱购买新版本的系统,如果他们坚持用旧的系统,那么企业为了维持和遵守与客户的契约,经常不得不采用新系统兼容旧系统、新硬件兼容旧硬件的方法,除非不得不彻底更新换代。所以在设计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时候,技术创新是一个方面,另一重要方面则需要考虑如何与旧系统兼容,因此很多产品设计的方案就会表现出奇怪的、甚至与正常逻辑不符的方面。这些知识如果出现在课本里面,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知识点难以理解,难以记忆。 比如,Intel处理器规定,内存管理策略里面,要先采用分段机制,后采用分页机制,即所谓的“段页式”。其实真正原因是一开始的时候,Intel首先推出了支持段式内存管理机制,当后来分页机制流行以后,Intel又开始试图支持分页式内存管理机制,但是早期的产品已经推出市场了,为了兼容,最后就只有在原来分段式管理的基础之上再实施分页式管理机制。如果不明白这段历史,那么我们就很难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先分段式再分页式,事实上,分段式和分页式完全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再比如,在Intel段式内存管理机制里面,段描述符的结构是很混乱的,32位的段基地址和20位段长度,分别被拆分成几部分,分别放在段描述符的几处,这个用通常的逻辑是完全没办法向学生解释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Intel推出段式管理的时候,地址是24位的,段长度为16位,然后当分别扩充到32位和20位时,那么为了兼容之前的处理器产品,不得不这么做,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学习这类的知识是一件不轻松的事,主要原因还是没有理解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而只是试图去死记硬背。教师平时应该多想想这些问题,多查查资料,弄清楚其原因是不是与曾经的历史有关,这样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三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包含很多要素,有科学技术研究的要素,也有商业竞争的要素,技术与商业市场密切相关,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学生中间有一部分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史比较感兴趣,但另一部分的同学则对于市场的商业环境的发展史更感兴趣。与同学们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或者工作,所以每当在课上讲到与这些企业或者工作有关的内容时,很多同学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但是一旦把这些枯燥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就会变得很生动。 比如,我在讲课的时候,如果讲到与编译器有关的内容,就会讲述当年微软公司与Borland公司关于C++编译器之争的故事。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每当同学们听到了这样的故事,还是会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之前大家对于编译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编译工具”这个层面,如果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那么编译器在大家眼里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而生动了,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软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作者形象,这样知识点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谈到数据库时,一般我会用微软的SQL Server与Oracle竞争的例子来说明,再比如操作系统,我会用微软与Linux的竞争来说明桌面操作系统的竞争,用苹果、谷歌、诺基亚的例子来说明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等。其实每一个技术后面,都有大批的追随者和利益获得者,很多技术规范的形成,除了是技术本身方面的因素外,也是各方利益的平衡。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背后的这些故事,却很精彩。精彩的故事,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这一点上讲,学生听课的效果、学习的效果也会比之前好。 现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早已经不是以前一个程序单打独斗、独立实现某个需求这样简单的情况。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重点已经放在系统集成方面,比如说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牵涉到众多硬件: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设备、数据库设备等,同时也牵涉到众多软件: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软件、浏览器、及业务逻辑程序,也集成到了整个系统里面,而这些系统之间,又可以进一步地集成,从而形成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系统。 这些行业的变化,反映在计算机课程的教育上,就是:课程众多,门类复杂。对比于我原来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功课压力是很大的,每学期都要学很多技术,每星期都有理论课,有上机课。在我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具体有什么用,更谈不上站在系统集成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其实系统集成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应用的需要,产生了一些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技术,如果能多介绍一点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清楚,他所学的每一门课,每一门技术,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在整个集成系统环境里面,这门技术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那么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对于公办的高等学校尚且如此,独立学院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还是相对比较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我所在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我的理解,这个应用型人才目标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找到好工作,而是应该更进一步,我们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发展潜力。这既是对学生负责,又体现了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 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有个特点,那就是一开始找工作相对容易,相比起其他冷门专业来讲,计算机专业的文凭,更容易让学生找到一份薪资起点不错的工作。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从业人员的职业前景却并非那么顺利,甚至很多人都说,计算机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我在IT企业工作的时候,的确发现了这个现象,30岁左右,因为遇到了职业瓶颈,很多IT从业人员就开始转行了。所以我觉得,如果只教给学生基本的编程技术,只教课本知识技能,那是不够的,应该尝试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鼓励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以提早应对将来可能碰到的职业发展瓶颈问题。 职业规划的首先重要一点,是了解现今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把前人的职业发展作为参考,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做法。前人走过的道路,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对于后人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但是这还不是全部,由于计算机行业变化非常快,十年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历程,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毕业生,那这个时候,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更加必要了。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行业的发展,工作机会和岗位也在不断变化,明白了历史,我们就有可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我们的同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找一个什么方向的工作,未来自己应该朝哪一个方向去发展呢?如果我们不了解历史,只是按照现在行业的情况去选择就业方向,那么很有可能是盲目的,当未来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自己可能适应不了这种变化。所以我觉得,在平时授课时多介绍历史方面的一些知识,也会启发学生在大学阶段就思考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早做准备,有的放矢,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清晰的正确的规划,这样对他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五 既然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历史教育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做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对于计算机的历史要感兴趣,要主动去学习。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累积的厚度,如果只是片面地去记忆单个的计算机行业的事件,将对整个过程缺乏连贯性的认识。所以,计算机行业历史的学习,需要我们对从计算机的问世到现在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即从计算机问世之前理论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建立,到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出现,到操作系统的成熟,编译技术的成熟,软件工程的创立,网络的建立,通信技术的发展等,我们都要做到心中基本有数。 其次,要把计算机中的每一门学科,同这段历史相联系,把这门学科发展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与某个历史时段相联系。计算机某项技术的出现,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应用需要,绝不仅仅是由于学术研究的需要。记住并理解技术与当时历史事件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解释这项技术的关键点。 要根据历史的时间链,建立计算机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清楚他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同时也能明白每门学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这就好比生物学在研究物种进化时,会建立这样一种类似的时间链,借此来说明物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跟生物进化是相似的,也会存在这样一个时间链,明白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会明白每一门技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它们之间的先后联系。 平时注意翻看一些计算机行业发展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传记和事迹,因为他们往往决定了某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的方向,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这些人物由于其重要的影响力,往往也是业界和学生心中的偶像。除了他们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吸引人之外,学生往往会对其个人发展的历程充满兴趣。通过对这些著名人物事迹的介绍,能够给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动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从事的主要是计算机教学,而非历史教学,所以在讲课的时候何时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花多长时间介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我觉得在讲解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入历史知识的讲解,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可以解开当时学生的疑惑;另外,对于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说某个学科的开创人,某个公司的创始人等,也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适当地向同学们介绍。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时间不宜占用太长,不应影响课程内容的讲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激发兴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引入行业历史知识的介绍,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是对教学效果的优化。教书育人,关键之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历史知识的介绍,恰恰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效果很不错。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以及多媒体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历史教学面临信息技术下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使历史教学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以直观、生动的特色和强大的多功能,使历史教学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教学环境。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距离学生遥远而又陌生,学生不能直接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局限于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使学生厌学,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历史课件,能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等集于一体,能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主体对象,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鸦片战争》一课时,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同时画面出现《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图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说明了什么?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通过古今对比,得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资料,培养审美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历史课堂以讲解为主,辅以黑板挂图,学生在这样的静态形象为主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其中感受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素材,如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电脑复原的圆明园,这是一部艺术杰作,堪称“万园之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使学生产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感染力。之后出示节选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最后指出:电脑可以复原建筑图片,但无法复原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正如“圆明园”图无法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一样。今天,当我们面对人民用智慧创造的杰作,如长城、金字塔时,该做怎样的思考呢?以此把学生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三、美化教学内容,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我们把有关文字信息事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调出信息,并按各种不同顺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于选择题,也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个冷冰冰的“√”或“×”:而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如果选错还可以发出“你要加油”等鼓励、奖赏、表扬等语言。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将板书设计在课件中,在讲授时逐一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历史照片、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的历史图片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奏章等等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也可以加入近代世界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发展的资料图片或者音像资料,同洋务运动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另外还可以加入中外学者对于洋务运动的最新评价,使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将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法水平,才能紧跟形势,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摘要]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综合应用了多媒体,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引入CAI,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资源配置不足的矛盾。 0.研究背景 CAI,被广泛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从实践意义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涉及的范围远远大于CAI自身的本义。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的外延还在发生着变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包含如下四个内容: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计算机辅助学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C―计算机教育应用 1.CAI的发展历史 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所以CAI的历史基本上是以美国CAI发展历史为主线。近四十年来,CAI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1]: (1)1958-1965年 这是CAI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大学和计算机公司为中心开展的软件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如:PLATO系统。 (2)1965-1970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规模扩大,并且将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学系统。 (3)1970-1975年 这一时期,CA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进一步趋向实用化。开发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之外,在医学、语言学、经济学、音乐等多种学科领域均开展了CAI的应用。 (4)1975-80年代后期 微型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之成为多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 (5)80年代末以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能力,显示了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为CAI发展的重要方向。 2.设计CAI教学软件的基本要求 科学选择:由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对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要在高效的原则下决定是否使用。科学选择还体现在课型、媒体、资料、使用方式等的选择上。特别是在自然课中,并不是每一种类型都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使适用,也存在着选用哪种应用方式的问题。 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以及制作者对构思的实现方式选择上。具体体现在软件制作的全过程[2]。我们在实践中的制作过程如下:选择课题目标解析教学流程图设计辅助教学方案设计编制稿本制作课件试用检测修正课堂教学实践讨论教学效果评价修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专家、教师、制作者等各方面人员都应密切配合,力求以科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教学软件进行评价和修正。经过一个制作周期后,教学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和一套完整软件等都应该作资料进行保存。 3.当今两款主流CAI教学软件的介绍 几何画板: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 )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优秀教育软件,1996年该公司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发行该软件的中文版。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用户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PPT:众所周知的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是Power Point的简称。Power 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该软件功能强大,专门用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生动的视觉效果;它增强了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该软件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于投影仪当中,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3]。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强了对智能标记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创建高品质的演示文稿。现在大多数的CAI教学资源都是以PPT的文件格式存储于计算机当中的。 4.总结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延伸,并且通过对CAI历史发展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对于制作优秀CAI教学资源的两点重要要求。最后,介绍了当今最流行的两款CAI教学软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且更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更具互动性。 计算机历史论文:有关计算机学科教育历史的分析探讨 摘要:对计算机科学教育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该研究对计算机科学教育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将计算机科学教育划分为萌芽、诞生、成熟和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计算机教育历史事件的研究,阐述其对计算机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教育史;发展阶段 引 言 随着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其已成为一门渗透性强、发展快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产业。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计算机科学教育不仅是计算机科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计算机科学教育改革的需求。研究计算机科学教育,对促进计算机科学更快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计算机科学教育建设探讨 1、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初期 计算机科学学科诞生后,计算机科学教育处于初建时期,此时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几乎都是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计算机科学教育在各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一国家内的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系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课程计划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从培养目标来看,多数国家从培养计算机科学本科生开始,如美国、北欧各国及我国:也有些国家将培养目标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如英国。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已经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计算机的教育,程序设计及其相关的课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教育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方案。 2、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成熟 随着ACM组织计算机课程委员会课程表68的,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逐步完件,形成了自己的主干课程和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教育走向成熟。ACM组织紧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在随后的二十几年中了课程表78,程表88和课程表91。以下以课程表68为例,共体探讨计算机科学学科教育情况: 1)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学科领域分为三个部分:信息结构与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论。 (1)信息结构与处理。主要涉及信息结构的表示与变换以及这些表示和变换的理论模型。这部分的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程序语言和计算模型。 (2)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涉及有转换信息能力的系统,这类系统通常包含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的课程包括:计算机设计和构造、翻译器和注释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和专用计算机。 (3)方法论。方法论是源于有通用结构、过程和技术的计算应用的广泛领域.这部分的课程包括:数值数学、数据处理和文件管理、符号处理、文字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信息检索、人工智能、过程控制、教学系统。 报告中将计算机科学课程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课程是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的基础课,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或研究生水平的学生的课程。通常中级课程更适合本科生的教学计划选用,高级课程因为它们需要高水平的必修课或者因为它们涉及计算机科学的特殊应用,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 2)本科生培养 委员会对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给出一个通用的方案,计算机科学本科生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科学课程、程序设计实践、数学课程、技术选修和可能的特殊领域。 (1)计算机科学课程.信息结构和处理部分和信息处理系统部分的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这些课程能够给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 (2)程序设计实践。发展程序设计技能不是计算机科学本科计划的主要目的。然而,这样的技能是一个重要的额外收获.这种实践可以逐渐加入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必修课中,但是最好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在计算机中心聘请兼职人员或特殊项目课程等可行方式,让每个学生加入实际的程序设计工程中。 (3)数学课程.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开设数学课程足非常必要的,下面列出的数学课程只足其中一小部分,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入其他相关课程。 (4)技术选修课.大学四年中学生要完成124学时的课程,除了上面列出的课程之外,还要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一些专业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 (5)特殊领域。一些可能方向或相近领域的课程。 二、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成熟 课程表68发表后,计算机科学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到七十年代末期,计算机科学不但形成了主干课程,而且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出现了由瑞士著名计算机科学家Wirth发明的适合于教学需要的Pascal语言;在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面,D. E. Knutch以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一书为一个自成体系内容完整的课程;在编辑方面,G ries的编译程序结构成为普遍欢迎的教材;在数据库方面,Date的数据库原理也成为经典性的教材,等等。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培养方法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课程表68是计算机科学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教育开始走向成熟。它将计算机科学分为:信息结构与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和方法论三个领域;形成了主干课程并制定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随后出现的课程表78主要针对本科教学,对课程表68中提到的主干课和选修课进行了更严密更细致的划分,在课程计划中加入了符合计算机发展的新课程,如文件处理、算法等。此时,计算机科学教育已经成熟.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时期也飞速的发展,课程表88。课程表91除了在课程内容方面不断更新之外,还进一步强调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手段和实验设施,这些都充分证明计算机科学教育更加成熟。 三、计算机科学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学生的计算机资源.他认为,未来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将是多处理器系统,该系统是便携式的集上网、传典、电话、电视功能于一身.学生将使用这样的系统存取他们的电子书,这些书可能是数字视盘形式或是其他后继技术形式的。这些书是动态的,其中包括文字和代码甚至程序设计环境。协一个计算机专、从购买每年更新的计算机科学电子手册,这本手册将提供计算机科学家所需的丛本公式、数据结构、人机界面设计约束和验证技术。手册中还将包含所有同行的窍门,这样就无须重复许多过去的错误. 2、教学。计算机科学的内容不断的增加,将所有的内容都包含在适当的课程中是不可能的.此外,学生的教育利益和需要将涵盖更广阔的范围。教师不再是主要内容的提供者,而是变得更像导师,向学生展示新的信息来源。作为传递课程信息的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将会减少,学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单独或分组研究他们的特定问题。将来,在入门课程之后,团队项目将成为典范。 3、学位。未来的计算机教育将增加计算机应用学位。已经存在的包含在计算机应用中的领域包括:软件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相关领域有计算机工程和远程通讯,另外两个可能从计算机科学分出的专业是科学可视化和多媒体或娱乐程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计算机应用领域为那些缺乏数学技能的学生提供了机会.计算机应用领域也可以像计算机科学一样设置博士学位,这些学位更加适合于业界人士,是面向应用领域的特定软件开发的。 四、结论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每一次计算机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计算机教育的革新。计算机科学教育在不断的融入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成自身的分裂.正如当初计算机科学从数学或电子工程中分裂出来一样,新的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从计算机科学中独立出来,如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形式会有所变化,内容也将不断更新。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摘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关键词: CAI课件历史地图教学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优秀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首选。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中国论文联盟www.省略整理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最佳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幼儿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呢?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出发,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坚定不移地搞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和理想,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着很多契合点,因此,幼儿教育把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思想启蒙和理念渗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元智能;因材施教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打破了将人类的智力看作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传统认识,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等。这些智能之间既彼此独立,又可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个体的优势智能可以牵引、促进弱势智能实现转化。各项智能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多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因而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触摸的操作平台,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正不断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教育应关注生本:“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幼儿园变成展示幼儿多种智能的“博物馆”,让幼儿园变成幼儿彰显个性的缤纷舞台 这绝不是浪漫主义的教育构想,而是教育走向生本的现实诉求。把幼儿当成真正的、完整的、独特的个体来看待,观察和鉴别他们的智能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设适合幼儿的教育,发展个性,强化优势,不断完善他们的整体智能结构。这既是多元智能理论带给人们的启迪,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幼儿教育应体现教育公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幼儿园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动的个体,都有着潜在的发展可能,只要教育得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成功。这样的幼儿观一旦确立,就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幼儿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总是能够找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幼儿的潜能。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教育者,我们会用宽容、博爱的教育精神,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标准,使每个孩子能够“因赏识而努力”“因评价而美丽”。 三、幼儿教育要倡导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由于智能的多样性,个体差异的存在成为必然。给予每个幼儿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认识和理解幼儿的智能组合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充分的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由,是因材施教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在统一规划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幼儿,乍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实际上是把几十个孩子当作一个孩子来教。没有真正承认和面对幼儿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教育还应成为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取长补短,弱势智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发展个性与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成才。 四、结语 教育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能小中见大,从平凡中见真情。关注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功。着眼于每个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把教育的温暖和关怀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教育思想浸润、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到幼儿教育的角角落落。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浅谈运用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解决幼儿教育中的“超前教育”问题 摘 要 近年来“超前教育”被许多家长所热捧。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趋于小学化,过早地磨灭了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人的健康发展角度着重分析了幼儿教育中“超前教育”的弊端,利用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和纠正。 关键词 自然教育理论 幼儿教育 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又称提前教育,顾名思义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把以后需要学习接受的事物提前教育。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在这部书中,卢梭阐明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施加不同内容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等。 一、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顺序给予教育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遵循这一顺序,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卢梭认为,人最初时期的教育应该完全交给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得到良好的成长,尤其是身体方面。在自然教育了一定时期后,人才接替自然的教育工作,以免在方法上和自然相冲突,因为和自然的教法相冲突而受到不良教育的孩子,远没有那些没有受到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所以,不要过早地理性地教育孩子,儿童时期就是理智的睡眠时期。 二、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 自由空间是培养儿童个性的关键。儿童生性活泼好动,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来塑造独特的个性,完善自身发展。卢梭认为,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父母不能对儿童太过放纵,也不能对其太过关爱,应该在关爱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尊重儿童,慎重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常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卢梭主张不要急于对儿童的某一表现下判断,要在全面了解事情始末的情况下考虑如何引导儿童。在幼儿园和家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太棒了!真能干……”这样的评价简单无针对性,应注意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如:“宝贝你能积极动脑经想办法真棒!”这样幼儿就会明白原来夸我是因为我动脑经想办法了,无形中也强化了这种好的现象。因此对于儿童的表现,首先我们要给予尊重,然后再慎重作出评价。 四、合理安排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一日活动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应该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游戏,集中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以感受、发现、探索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应尽量让其受到自然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应灵活多样,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不应人为的加以干涉,甚至超前教育,以至于扼杀儿童的天性。 五、让幼儿获得“自然的惩罚” ,加深其印象 在幼儿园中采用“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是不科学的。教师需尊重儿童,慎重评价,如果儿童失当,更多的让其接受“自然的惩罚”。比如:吃东西前要洗手,在幼儿知道此规则后如果还是坚持不洗手,那就让他去吃,吃完后体验不遵守规则后带来的后果――拉肚子。这样既不用过激的方式又能轻松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是遵从了自然的法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幼儿我们应该进行适度的教育,尊重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快乐、阳光的幼儿。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的思考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教育原本就是为了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实质,它使教育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就是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在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搬一两丫树枝进笼,以便鸟儿跳得好玩,或者再捉几只生物来,给鸟儿做伴。小鸟是比较的舒服了,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是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某一天午睡时,不时地听到有人在轻声地哼唱着刚学过的歌曲。我循着声音走过去,是从小L的被窝里传出来的。我又诧异又欣喜,便悄悄地拿出手机将他的声音录了下来。小点心过后,我将录音播放出来。一听到声音,小L就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朝他微笑点头,他连忙怯怯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抬头看我,我便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录音听完了,我问孩子们:“你们听出来是谁在唱歌吗?他唱得好听吗?你们喜欢听吗?”虽然没有人猜出来是谁在歌唱,但大家都说喜欢,并不由自主地都跟着唱了起来。渐渐地,小L”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我连忙大声地说:“这个神秘的声音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再仔细听听,是谁呢?”歌曲才唱起头,小X就叫道:“是小L。”全班孩子都叫着小L 的名字,有的还说“真棒”……这时,我带头鼓掌,奖励给小L一个红苹果,并把他请到台上:“对,这个好听的声音就是小L的,我们再请他来唱一首好吗?”“好!”孩子们热烈鼓掌。虽然声音不是很响亮,但小L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记忆特别深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它考验了教师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重视问题、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把最平常、最普通的突发事件顺水推舟转化为教育资源,并抓住各种时机,鼓励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在主动探索中寻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及时、恰当的引导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总是说让幼儿在玩中学,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生活之中、游戏之中、玩乐之中。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耐心教育指导,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 幼儿之间经常会闹矛盾,而且一碰到一些小的事情,就喜欢告状,把一件很小的事情说得很严重。教师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很容易批评被认为是坏孩子的幼儿。稍不留神,就会伤害到幼儿的心理,给幼儿造成心理阴影。这不,小Y哭着向我走来了,“老师,老师,刚才小T打我。”边哭边将我拉到了盥洗室中的“惹事者”小T的身边。经过小Y再次哭诉和目睹者的耳边轰炸后,我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相,原来盥洗室比较小,但是人又多,有点挤,结果小T不小心撞了小Y一下,一直宠惯了的小Y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一口咬定自己被欺负了。看着淌着泪水的小Y,我递给她一张纸巾:“小Y,把眼泪擦干会更加漂亮哦。”等她把眼泪擦干后,我说:“小Y就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嘛!”她微微一笑。“哦,对了,刚才听其他小朋友说小T只是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嗯。”很明显,比起刚才,她火气已熄了一半。“那没关系,小朋友之间不小心碰一下很正常。”小T生怕我转过身去批评她,紧接着说:“老师,我以后会小心了。”“嗯,教室里人很多,以后是要注意点。好,两个人还是好朋友,一起去玩吧。”此时的小Y经过我的一番赞美后已经不生气了。在这件事情中,我并没有去调查谁对谁错,去强化今天谁所犯的错误,更没有让谁说对不起,只是让一张纸巾化解了幼儿之间一个小小的矛盾,而且维护了自以为犯了大错会受挨批的小T的一点小小的脆弱。看到他们俩还在一起开心地玩游戏,好像就不曾发生矛盾的一幕,我的心理很欣慰。 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这表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陶行知先生虽已远逝,但他留给我们的几百万言的著作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着能源;又似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给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探讨空间,让我们能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受到启迪。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本文针对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揭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的培养方针及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具体结合当代现行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用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现代幼儿园的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幼儿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幼儿教育的实际,较早地创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国化的幼儿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也富有远见卓识,并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 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很早就重视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他密切关怀祖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 首先,必须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关于必须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理论就十分明确和中肯。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幼儿的关键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时期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培养。 其次,幼儿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幼苗的成长。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农村,城市都应该普遍建立幼儿园,保证幼儿就近入学。 再次,开办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将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在城市当中开办幼儿园,可使“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忙时节,农民有很多农活。所以,幼儿园是小孩很好的去处,同时又可以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创办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大众的幼儿园 1.创办幼稚园的原因 当时中国现有的幼稚园存在种种弊端,主要有“三大重病”。一是外国病,即仿效外国,不顾中国的国情,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整体抄袭。二是花钱病。即费用太大,普及太难,不易推广。三是富贵病。幼稚园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贫民是没有份的。 2.幼稚园三条改革方针 面对上述弊端,陶行知指出,要发展中国的幼教事业,必须根治仿效他国的顽疾,端正正确的办园方向。一是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适合中国的国情,充分运用眼前或中国已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以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二是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即打破外国偶像,依据周围社会所提供的经济条件,普及幼儿园的发展。三是把富贵的幼稚园变成贫民的幼稚园。人人都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要把幼儿教育办成整个国家儿童的共享物,让劳动大众的子弟能享受到其中的幸福。 此外,在建设适合国情,节省费用的,裨益平民的幼稚园的幼教思想指导下,陶行知指出,从事幼教事业的人们,要善于发现这种教育事业的“新大陆”,明白什么地方最需要最欢迎幼稚园,并致力其开拓与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普及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一是要注重合格教师的训练,其中最难问题之一是幼师的培养及其来源。在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发展幼稚教育首要的事情是解决师资培养机构的创办,因此,幼稚师范是培养幼师的重要途径。二是创办“艺友制”。“艺友制”是凡以朋友之道教人艺术或手艺者,谓之艺友制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通过幼稚园自身的教,学,做,通过边干边学来训练和培养幼师。陶行知先生在改变幼师训练制度,广开幼教师资来路之际,还着眼于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受到严谨的卫生训练,同时还要使他们的训练达到“五项目标”,即“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儿童的伴侣”以及“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三是呼吁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人才,搜集和审查国内外已有的幼教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适合儿童的需要,能力,兴味和情感的教材与课程。在立足本国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外国“一切关于幼稚教育的经验”,创造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今日之幼稚园”。 四、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在中国的幼教发展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教理论和实验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国学前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来说,其理论建树和事业建设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 1.他对幼儿园“新大陆”的发现,指出了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道路。在工厂和农村附近办学,不仅有利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还有利于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儿童自幼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2.他创办的幼儿园“艺友制”,为幼教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师资来源。这对今天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及解决农村女性知识青年就业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3.有助于中国幼教事业重大“转向”的完成,由“移型他国”的西洋化转向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由富商转向贫民的普及化,由专注城市社会幼教事业转向注重农村幼教园。 五、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经验对新时期幼教工作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这些理论,他还躬行实践,他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1.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对工作脚踏实地地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他在南京城外创办的举世闻名的晓庄学校,并鼓励晓庄教师要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勤俭办学。陶行知先生在当时办学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发扬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艰难的条件下创办幼儿园。 3.博爱的办学思想。陶行知先生创办幼稚园的出发点是真正服务于劳苦大众的。他处处为家长着想,为幼儿着想,为穷苦人着想。 4.教育应该走向农村。我国现在的幼儿园和幼教师资,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和饱和了。但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幼教事业还只是起步阶段。所以,把幼儿教育事业转向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也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5.不要照搬外国的东西。我们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继承传统的有益经验,但也要虚心向世界各国学习,博彩众长。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智能”一词提出了新的诠释方式,在学前教育中,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要善于借鉴这一理论,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创新幼儿教育,提升幼教质量。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启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学前教育形成了重要的影响,而反思我国的学前教育,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许多幼教机构尚是一项空白,并且在已具规模或师资力量和教育基础设施已趋于成熟的幼教机构也涉猎不多。因此,探析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学前教育,是我国幼儿教师在新时期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 一、对幼教理念的启示 加德纳认为,幼儿所获得智能潜质的机遇是平等的,进而,他们的智能潜质也是极为平均的。以多元智能理论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和具有多元文化的成长环境”,让所有幼儿都接受同等待遇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进而,幼儿也才能获得智能潜质发展的均能机遇。首先,这种理念的树立应建立在深入发掘多元智能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多元智能视角关注幼儿的智能潜质和优势智能倾向,并将其与教学方案相结合,注重通过发掘幼儿的智能潜力,给予幼儿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其次,这种理念还建立在教师的幼教态度和价值观等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让自己获得成功体验,并将成功体验转化为动力,从而在不断地突破中推动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二、对幼教方式的启示 基于幼儿智能潜质的差异,以及幼儿认知水平和成长路径的不同,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因材施教策略。例如,结合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制定幼儿档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熟知档案,并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将教学、游戏、环境甚至对话情境进行细致的分类,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给予幼儿更多展现特长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扬长补短。此外,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针对幼儿的错误表现,教师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是严厉制止。例如,幼儿乐于拆解玩具,而教师则应当给予支持,并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将玩具拆开,同时利用这一机会让幼儿了解玩具每一个组件的作用,最后与幼儿一起将玩具装好;幼儿喜欢用笔在墙上乱画,而教师则为幼儿提供一些专用的挂墙式画板,并比一比谁画得好等。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能潜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教育需要教师集思广益,结合权威幼教理论,重视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试论如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高。这一理论为幼儿教育中定位幼师地位和确立幼教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实践这一理论,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主体经验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这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深化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其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也就是说,知识是由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来,即知识具有建构性、社会性、相对性、情境性等特点。为此,教育不应该是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反对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学习是“S-R”的过程,反对信息加工论所描述的学习是对信息的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是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教学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儿童原有的经验,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到较大的任务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为此,建构主义者提出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种设计方法。随机通达教学,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运用变式使儿童对概念获得新的多角度理解。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过程。情境教学主张教学应使儿童的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为反思传统的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尽管这一理论没有直接提及学前教育的问题,但是透过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当今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促进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传统幼儿教育中以教师为本位,强调以示范-讲解-练习为主线的简单传承的教育模式应彻底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引导-探索-发现为主线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抛锚式的教学情境,并抛锚给幼儿,制造幼儿的认知冲突,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创设有利于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相互交往的社会情境,通过操作、探索、对话、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学习中的自我建构、合作建构,实现新型的师幼交流呼应的对话式教育关系。在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这种强调幼儿教师“引”与“导”作用(即教师引发幼儿的认知矛盾,指导幼儿对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的观点,是以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非被灌输者为前提的。 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主张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此达到“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使受教育者个体特质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和发展”的目的。因此,传统上幼儿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取向应予以否定。如有些家长从主观愿望出发,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方向的训练,有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要,盲目提高幼儿的“起跑线”,把“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双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大规模的知识性教学,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可以说,这些都是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不正当的、不科学的倾向。对于年龄较小、知识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家长、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字、词、句”,而在于训练幼儿的感官、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人为的超越幼儿的发展阶段,压抑幼儿个性的功利性的知识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幼儿现有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所以,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应把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呼唤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进程。实践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教育的几点尝试 摘 要: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教育,教学难点突破始终是广大教师十分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作者总结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 教学形式 主题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智能体系,提出了新颖实际的智能概念。这一智能概念不仅取代了以标准智力测验分数对人类聪明程度的界定,而且把是否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提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对自己所属文化提出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能力,作为对人的智能评价的基本观点。这个理论基础上的智能体系不仅为教师开创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而且为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一些幼儿园使用的整合课程教材,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这套教材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教材有明确的课程网络和课程设计重点,要想在实际教学中,使整合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对活动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课程设计重点内容并不切合本班幼儿现有水平,更何况,让幼儿适时参与活动又是教学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一、设计使幼儿感兴趣的系列主题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和探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我在整合课程《特别的我》这个主题中,为了增长幼儿的逻辑――数学等智能,在课程设计上,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首先组织孩子观看动物的出生和生长过程,进而引申出人也是一种高级动物,引导幼儿讨论人的出生与成长过程,然后,指导他们布置环境,让每个幼儿折宝塔,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生日树”,把“生日树”分成十二个分枝,把每个幼儿的生日都展示在“生日树”上,利用“生日树”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进而进行十二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这样,幼儿能从观察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由此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了不同的事物,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增长了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智能,取得了过去分科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我还让幼儿制作各种小作品,共同布置“许愿墙”,通过这种创造方式和这些作品,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并把愿望记录下来,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与展示的小舞台,使之成为幼儿尽情想象创造的天地,进而增强了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营造适宜的育人环境。 在《特别的我》这个主题活动中,为了充分表现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设计了“我会 ”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幼儿剪出了小鱼、灯笼、手拉手的小人、美丽的鲜花等;有的幼儿用几何图形粘贴出了各种运输设施、机器人、家园等;还有的幼儿描绘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样,就生成了“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让幼儿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幼儿有的画出了坦克,有的画出了飞机,有的画出了蜻蜓,有的画出了就医的场面――孩子有了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信心,增长了才干。 在此,教师一定要切记,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置环境,不断地完善育人环境,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基本单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恰当的游戏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我们以整合课程《惊奇一线》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这个主题活动目的是指导幼儿参与“寻找线、观察线、发现哪里有线”等一系列探索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开始时,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一条细线变成各种动物及其他物品,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借助投影仪,把上述作品用投影仪放大给幼儿观看,他们感到很有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更高。然后,让他们自己当“魔术师”,用一条线变出各种物品。由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幼儿不拘泥于老师的范例,他们以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变”出了乌龟、飞机、大炮、房子、小刀儿、太阳、大山、山上插着红旗等,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欣赏,非常高兴。 这样的整合课程,切记划框子、定模式。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模仿教师进行制作的教学模式,而且促使孩子放开手脚,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自由创造的空间留给孩子,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当然,由于幼儿特殊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课堂秩序太过活跃,但是,由于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主题得到深化,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形式,都必须以尊重儿童心理特点为前提,课程目标和编制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每个主题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整合课程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参与活动,进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幼儿教育改革初探 摘 要:身处多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尝试开展了幼教改革探索,通过家长助教、将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幼儿游戏之中等方式具体实施,以期探索一种多民族聚居区的特色幼儿教育模式。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 民族聚居区 家长助教 民族体育游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文化也是多元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阶段的教育领域。作为传播文化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启蒙责任。多元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应是一个改革方向,尤其对于我们身处复杂的多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文化价值相互渗透中的幼儿教育,更应给予重视。 那么从幼儿开始,教育他们多民族平等相处、友好交往、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发展,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背景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当时的民权运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非洲裔美国人及其他种族和民族提出了很多教育平等的要求:学校课程要反映他们的历史、文化、观点;学校要聘用更多的有色人种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以使孩子们看到本民族人士成功的例子和榜样……随后,美国的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老年、残疾、同性恋)纷纷申诉他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要求教育机构满足他们的需要和保障他们的权利。作为回应,政府、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产生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逐渐传播到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基础教育的一种潮流。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特别是某些民族文化的冲突),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我们的孩子既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还缺乏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幼儿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和应对多元文化积极交流、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应做些什么?应如何去做?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含义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权力分配不公而不是生物形态上的不同,是导致不同文化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2.文化上的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 3.教师和学生应该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4.尽管对弱势群体公开的歧视已不多见,潜伏的偏见、低期望现象还时时存在,而且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 5.教育工作者能够和家长、社会共同努力创设一种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环境。 6.学校应该教授给弱势群体学生在社会中取得平等地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理论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平等的理论。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学界专家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及多元文化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多元文化教育并非先在教育界引发并被重视,而是在民族运动过程中被首先提出来的。因此,教育学界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界定一方面和文化与民族学界的界定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以教育学的角度对多元文化教育做了独特的解释。多元文化教育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典型的教育设计过程,包括两点:教会学习者认识、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差异、宗教信仰、能力差别、妇女等;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期形成在未来民主、平等与公平社会中工作时所必备的责任心和公共性。 三、我们的探索和实践 1.家长助教活动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园在邀请家长朋友来园助教的活动中,不仅让家长更加认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充分利用具有蒙、回、藏、哈萨克等民族背景的家长资源,使我园的幼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进入民族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带着可爱的笑脸进入我们园内,开始一天的学习、游戏。可是有一次早晨,我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时,听到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哪个小朋友再打你,你就打他。他要是咬你,你就狠狠地咬他。”这样一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这也是一些具有民族文化与生活理念背景的家长较普遍的观念。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争强好胜、打架斗殴的思想,时间长了,不知道忍让,就成了小霸王,将来怎样融入社会,怎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因此,为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培育家长树立家长助教的观念与认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不一定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观念培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我园为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家长把孩子放在园里安心,幼儿也会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了家园的距离,还更加获得了家长的信任。我们还经常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目的就是使家长树立家长助教的观念与认识。 (2)邀请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 如六一及新年的节日联欢会、每月的亲子活动、各班级举办的家长会等,家长们能亲自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以此来了解幼儿园的性质、课程设置、目标等,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及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亲子情感;也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与老师配合,给孩子以帮助和教育;同时家长之间也增进了了解,能更好地沟通,减少摩擦。 (3)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 例如:为了培育孩子们的音乐舞蹈兴趣爱好,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在我们这个多民族聚居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说个个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十足,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多民族文化环境的天然优势资源。因此,我们每次事先联系沟通,邀请3―5位家长身穿民族服装,每位家长至少表演一个节目。每次活动都异彩纷呈,充满了民族风情和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奔放,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常常使孩子们也激情高涨,积极和家长一同表演。那种自我展示和亲子之情也常常感染着我们。 2.将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到幼儿游戏之中 可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族体育游戏教育活动。如:蒙古族摔跤,其实是一项有礼貌的活动,同时还能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力量和体魄;揪尾巴的游戏训练了孩子动作的灵敏性;蒙古族跳棋能培养幼儿动脑筋,开发智力;翻绳游戏能训练双手手指的灵活性和左右手的协调性。 (1)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摔跤不分年龄,不分体重,不分身高,只要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手入场在模仿鹰的动作,腰微前伏,两臂上下舞动,跃入场内。摔跤开始,两个摔跤手慢慢地相互接近,俯身前视,斜倪着眼,十分警惕地寻觅战机。进而,忽而试探性抓把进攻,忽而又撒手躲开,时机一到,突然间扭斗起来。我们组织孩子们玩这种游戏,主要在于培育孩子们的机警观察与模仿能力以及强身健体的观念,因此格外强调切不可伤害对方,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2)叼羊游戏。 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站成同心圆,前后两人为一组。幼儿闭着眼睛一起念儿歌:“小羊、小羊在哪里?”幼儿唱儿歌的时候,老师将小羊放到红队的某一名幼儿的手中,唱完三遍后,手拿小羊的幼儿立即跳起跑到圆心,将小羊举过头顶大声地说:“咩咩咩,小羊在这里。”说完迅速跑开,与该幼儿同组的蓝队幼儿去追赶他。手持小羊的红队幼儿跑一段后,将小羊移交给自己的队员,由其拿着小羊继续跑,蓝队追赶的幼儿也可让本队其他队员替换继续追赶(可以拍手等动作表示交接)。 (3)赛马游戏。 赛马能培养骑手机智、勇敢、灵活、耐劳等优秀品质,骑手要有娴熟的马上功夫、健壮的体格和驾驭能力。蒙古族赛马分走马、跑马两种。在幼儿园,幼儿手拿竹竿,夹在两腿之间当马骑,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比赛。 蒙古族益智类的游戏不仅在蒙语授课班级开展,还被介绍到汉语班级,增强了汉族教师和小朋友对蒙古族文化了解和学习的兴趣。 上述做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我们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将这些想法和做法讲出来,希望能得到广大专家的批评指正,也真切希望幼儿教育的同行来关注指导我们。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幼儿教育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观察 摘 要: 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本文阐述了幼儿教育实践中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意义,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观察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各方面感知能力,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智能,这些智能提供了认识和发掘幼儿智能的理论依据。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多元智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的发展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惊人的智能,幼儿时期是智能发掘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对幼儿智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具有天生的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产生丰富的想象,并长时间地陶醉其中。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巧妙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其他幼儿和教师的肯定,从而使幼儿养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多元化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观过于狭隘,只是注重对幼儿民主和人权观念等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地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待每个幼儿的时候,不会考虑幼儿是否聪明,而是本着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每个幼儿在智能上的差异,抛开偏见的眼光,客观地对待每个幼儿,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独特天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学习方式和社会认识的培养时,教学方式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智力特点和个性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智力发掘方式和教育方法,针对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方向,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智能强项,带动智能弱项,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高其感官的敏锐性,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交往,得到学习和感悟。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挖掘幼儿的多元智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汽车驾驶学校进行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交通知识,使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幼儿进入科技园区,能够了解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如无土栽培、技能喷灌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多元智能。 3.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首先教育评价应突破原有的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评价是教育和评价相互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行教育,从而充分了解幼儿的真实状况。另外应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情况。教育评价不应局限于幼儿园,还应走出幼儿园,在社会环境下进行评价。多元智能评价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由于幼儿智能特点的多样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智能取向和特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强项发展弱项。多元智能评价能够对不同幼儿时期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在反映教学信息的同时,促进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积极参与。 三、结语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充分贯彻多元化智能理论,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个性特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幼儿发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不同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得到良好的多元化智能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水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日常教学难点及对策 【摘要】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专业教师的平台之一,对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随着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幼儿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待解决,笔者从事中职幼儿教育多年,以实际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探索在理论课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难点的解决对策,为更好地开展中职幼儿教育工作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教育理论课程教学难点对策研究 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各地政府针对学前教育都有不同的规划政策导向,为推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建设,我校更是不断探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模式,针对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笔者长期在一线教学,以学生实际现状对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面临的困惑、暴露的问题深入思考希望得到更好的解决对策。大环境对实践课程的重点强调让本就是薄弱环节的理论课程教学变得愈加艰难,而理论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来判断这个复杂的教学环节,我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投入时,也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要做好理论与实践两手抓的教学工作。 1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幼儿教育专业以其职业分类对应的岗位为幼儿教师,一般在毕业之后在幼儿园任教也就是一个班配备两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分别在语言、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社会以及双语教学活动中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从事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通俗说来就是具备“弹、唱、跳、画、说”的基本技能及“教学设计能力”,这两点掌握得好能让中专生在目前的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幼儿教育是儿童启蒙的关键期,对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多,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资源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同时更考验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与幼儿的互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多媒体手段教学能力等等,这些对中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在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课程安排,依次为教育类课程、文化基础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这每一项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理论教学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理论教学要求是课程设置的前提。 针对近段时间频发的幼儿园恶性事件,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对幼儿教育事业更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课程设置中特别加入职业道德课程和职业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等纯理论课程,这些对本就薄弱的理论教学环节提出了挑战。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管理等等的理论课程让原本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感到逃避,而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导致在幼儿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出现很多典型问题,对我们推进幼教专业建设设置了很多障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先要分析出问题所在。 2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难点 2.1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中职的学生让外界联想到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甚至不愿意主动学习,又或者自暴自弃型认为学也学不会,随着高校扩招及独生子女不断成长,中等职业学校不被很多人选择,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这跟中职教育在我国长期处于“次等教育”也有一定关系,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是考不上高中、大学,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尽管近些年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但是学生和家长选择中职的积极性仍然较低,更为严峻的现状是中职的学历水平已经不符合当前教师编制考试的学历要求,以及更多高学历人才对幼教事业的投入,中职幼儿教育的发展甚至出现盲区和误区。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一定认知,对理论知识学习感到十分困难。此外,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对五项技能了解甚少,即使了解一点点也仅仅是个人爱好,这就加长了理论学习的周期和难度,使得理论教学过程复杂化。 2.2教材理论内容陈旧乏味 传统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包含“三学六法”,整个教材体系的结构和内容都远远落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其逻辑性强、需背诵反复记忆的概念、原理等过多,学生难以掌握便产生乏味感;幼教发展的前沿理论无法渗透到理论教学过程中去。 2.3独生子女心理因素干预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少为90后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地位特殊,加之周围环境影响,很多学生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缺乏毅力和吃苦精神、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如果不喜欢甚至直接放弃,或是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随着新型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理论课上学生聊天的、玩手机的、睡觉的一大片,老师提醒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2.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本身也处在一个较尴尬的地位,就师资而言,年纪大的教师占多数,使用的教学方式也以传统的为主,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折磨、一剂催眠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因此而被行业默认。教师过于注重口头讲述,对概念、原理阐述较多,要求学生运用教育教学心理原理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少,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加以运用,无法实现理论知识转化的过程,便更容易遗忘。 2.5理论知识交叉学科多 幼儿教育专业要求幼师综合素质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科内容相互重复,观点却是各有差异,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极易混淆。在这些不同学科中,对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总的说来就是中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获取知识途径,其培养目标以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为主要输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抽象思维呢管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克服。 3对策研究 3.1推进幼教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将课程学习任务分解,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操作练习、小组探讨、情景表演、角色扮演、活动设计、辩论等多途径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三段式顺序安排:理论讨论―案例分析―归纳小结,是学生自己发现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并让他们在不懂的情况下主要要求弄懂,加深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体化教学顺应目前职教发展而产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教师一体化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式的密切配合,灵活运用。这种融理论的教学改变传统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理论与实际重复教学的问题,强化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2引进多媒体教学入课堂 就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有限,对于教学形式也有更为新颖的要求,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知识,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明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加大了教学容量,使一节课的有效知识覆盖整个课堂,节省大量时间。如在幼儿心理学理论课程中,结合课程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动漫形式,以动漫为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3.3以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技能理论考核标准 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标准的定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理论课程考核过程中创新考核方式,以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的技能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中职幼教在学期设置课程之前可以先展开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并结合课时安排,制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这样学生对幼教课程的接受度就能大幅提升了。 3.4大力发展学校特色课程 借助其他兄弟学校指导,整合理、化、生、史、地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精选内容,降低难度,提高常识性知识内容的学习。在幼师中开设多媒体教育特色化课程,为幼儿园提供既懂幼儿教育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人才是幼儿园的刚性需求。如今信息化社会多媒体社交,理论课程也被多媒体信息技术渗透。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与人才输出单位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理论课程项目,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能更快打开中职生的求职的大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做人无我有的实用型课程。 3.5灵活调节授课方式 以活泼轻松的氛围进行授课,根据例子采用最简单的直观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教师给学生直观、标准的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理论知识传授的效率。 模拟教学,让学生成为代班老师讲解一堂课,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等进行模拟幼儿教育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对现场进行实时点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运用幼儿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校积极性。 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不同的交际圈子中体验知识,这样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有加强了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6加强案例解读,在解读中传授理论 最近大火的《爸爸去哪儿》等几档综艺节目都是以幼儿园大小的孩子真人秀火边祖国大地,我们的理论教学可以加入这些新鲜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在这几档综艺节目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能是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互相借鉴能创新理论知识传播途径使理论知识更容易被消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达到最好的传递效果,教授内容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流行元素,以崭新的教学过程设计将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使得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紧密了和社会的联系,锻炼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增强学生理论学习自信心 中职生容易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鉴别和分析其优势,能充分地发现和发掘“新鲜人”的潜能,教师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与理念来完成理论教学部分,多多树立学生典型,开发他们的智力特长和强项。形成理论学习的奖励制度,以奖励带动学习。构建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放权学生,以自我约束为主来形成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去,不轻言放弃,这一切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渴望成功的力量。 3.8建立实训基地的理论案例档案 加强学校与实训基地幼儿园的紧密联系,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幼儿心理学等行为模式,在探索中寻找到真理,建立案例档案能让相关资料更容易被搜集到,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被使用,这样也相当于建立起一本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实际数据说话,更具公信力。发展学校特色教育,针对幼师擅长的学科进行一对一管理,这样更能突出理论学习过程的效果。 3.9交叉学科综合性学习 在学生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多参与一点,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以交叉学科知识易混淆的特点而言,老师整理出相关知识点的异同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这样做的原因、结果,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这样做。理论的确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以其他的方式渗透将会以新鲜的姿态重新认识一次这个理论知识点。在多次的反复记忆中,记忆才变得清晰、生动最终让你消化。这个时候老师将知识细化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出众了。如涉及学科广,这样能更好地运用声、光、形、色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再现原理产生的过程,营造轻松的氛围。 研究对策在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论证中,,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调动各类手段,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教育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信息的产生、选择、转换和分配的过程,教学手段正式对这一系列动作的运用,促进教育最优化。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当碰上中职学生,会释放不一样的激情魅力。最重要的不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是是否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城市楼盘社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高端社区幼儿园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中职生的求职起点会越来越高,也因此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求职压力之下,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不仅仅要做好理论学习,更要有一份打不倒的自信,在幼教专业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应该是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中职要紧跟幼教时展,以最近的科技理论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必然走改革之路,而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处在探索阶段的人们还要不断积极向外吸取经验,能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完成自我管理和教材编写,才能算是开了一个扎实的头,在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师培训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从细微之处开始,不断奉献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有可能造就未来一批更可爱的明日之星的职业理想,这种精神应该流传下去,以不轻言放弃来完成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发展,托起未来之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成长,这些都会成长为教育事业中的伟大丰碑,我想这是每个崇高职业理想的号召。中职教育未来在各种政策协助下会走创新改革之路,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怀抱理想才能更好地投身未来。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融“生活教育”理论于幼儿教育实践之中 摘 要: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活跃元素,成了促使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陶行知 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那么如何利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呢? 一、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环境对个体的简单塑造,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育和环境要积极支持儿童的自主建构过程。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那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开放性这一教育观念呢?要让幼儿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将成为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一片肥田沃土。例如我们可以带幼儿到草地上放风筝;到花园里捕蝴蝶;到田野里观赏油菜花、捡麦穗……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自发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可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与此同时,要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发展幼儿的潜在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活动“垃圾分类”中,孩子们在垃圾分类、讨论交流、制作标记等过程中,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每周的自然角记录中,小小记录员仔细观察自然角的植物,然后认真地把植物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再到全班小朋友面前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周周五的周小结论坛,幼儿都会结合本周内在学校或家庭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现象开展的汇报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精神分析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积极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的区域活动和有趣的各种游戏中积极探索、充分体验、自由表达,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增强自主性,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与生活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几乎所有幼儿在游戏中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游戏,便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锻炼与发展创造力。游戏应始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如何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1.充分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等,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机会进行无拘无束的游戏,幼儿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游戏主题、内容、材料、方法、合作伙伴等。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激发游戏的愿望和兴趣,有利于在玩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增加感性经验,促进游戏发展,诱发创新意识。 2.选择合理的表演。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基础,对其情节中的角色、道具等进行自主选择的游戏形式。我园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灵活性、有鲜明语言特点的各类绘本为表演蓝本,让小朋友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3.有效运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周围的生活为游戏内容的。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游戏室和游戏长廊,为角色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和心理条件。在角色游戏中,根据游戏的不同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进行适当渗透。 三、教育与生活结合,培养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以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在秋游活动中收集了各种树叶,利用收集的资源,进行了有趣的树叶拼贴活动,并讨论秋天的特征。我们还在春、秋游中对幼儿进行了环保知识的教育,不乱扔垃圾,学会废物利用,把用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制作体育器械,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低碳生活,节约资源。我们还开展了“关爱生命、消防演练”的社会实践活动,特邀消防官兵来园进行实战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观看灭火的情景。通过参观各种消防器材,听消防官兵讲解各种器材装备的使用和操作。孩子能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消防知识互动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获得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受。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体验,体验越深刻,悟得越透彻,最终将体验内化为素质。在生活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事、思考的基本道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他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的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同化;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有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实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景。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幼儿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和自己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可观性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主体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意义建构,强调学习是一个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本质上是强调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主动为幼儿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在一定情境中学会合作、相互协调和会话,自主建构意义。同时,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到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的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幼儿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试论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尝试教学的运用与探索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尝试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活力,在尝试教学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调动起来了,为将下一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试论 尝试 教育 幼儿 应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大力提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的今天,邱学华先生创导的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直指导着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总结感觉出“尝试教学理论”对我们本职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尝试教学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 “尝试教学理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从小就有“试一试”的精神。因为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百般依赖、胆小、任性等不良的现象,那么我们幼儿教师就要让幼儿在干什么事的时候都要自己去想,自己试着做,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这些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从根本意义上讲,在幼儿园采用尝试学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充分展示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尝试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天生好奇好动,对于一些新奇事物特别敏感,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对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比如在认识水的沉浮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不同性质的材料,有铁制品、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布制品等许多幼儿常见玩具,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总结,最后大家一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幼儿在这种活动中,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既没有压抑,又没有限制,通过自己操作尝试,不但解决了本节活动的教学目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同时还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课后还要尝试的欲望。 三、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尝试教学提倡让幼儿干什么事都要先想一想,再去试一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及设计活动时,除了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还要考虑为幼儿创设一种使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尝试的环境。比如在教幼儿认识“颜色”的时候,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发现其他颜色是怎么来的,教师就为幼儿提供滴管、透明的小瓶、三原色、纸等,让幼儿试着把两种原色调和在一起,得出其他颜色。 通过多次试验观察,幼儿就会明白,将不同比例的三原色中的任何两种色调和在一起会变出另外的许多颜色。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新问题、新现象。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更不能强迫幼儿做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各项活动都有让幼儿尝试的可能。在每一项活动的开始,教师不要马上将结果演示给幼儿看,充分让幼儿自己试、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找规律、自己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知不觉操作能力便提高了。如在计算教学中在学习“数的组合”的时候,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木、图片、分合板、橡皮泥小球、小铁棒等,让幼儿动手操作,试着将总数分成两部分。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数的分合方法和分合规律,如部分数交换,总数不变,或者是分合时一边的数字从开始逐渐增大,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另一边依次减少1。课后幼儿在玩游戏时,提醒幼儿可将参加游戏的人数分成两组,每组可以是不同人数。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寻找和发现规律的经验也大大地丰富了。 四、在尝试教学中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当前教育有很多地方急需改革,如何从小培养幼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尝试教学为幼儿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尝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如续编故事,看图编儿歌,用直线、横线、波浪线作画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那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想象展示于现实生活之中,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一幕幕让人欣慰的场景,体现了幼儿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五、在尝试教学中渗透耐挫折思想 如今的幼儿一般都生长在比较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很少尝到失败,很少受挫折,为了磨练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承受力,我们不妨让幼儿在尝试教学中去体验什么是挫折、什么是竞争,使幼儿明白,有时侯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战胜挫折,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比如游戏活动“打保龄球”,要想一次击倒所有的瓶子,必须掌握扔球要领,这就要求幼儿在一次、二次、三次……不断的扔球过程中,自己领会掌握要领,试了又试,才能成功。幼儿尝试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幼儿与挫折作斗争的过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通过这种探索尝试,掌握了技能技巧,磨练了意志,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步得以提高。 总之,在尝试教学的运用与探索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尝试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活力,在尝试教学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调动起来了,为将下一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幼儿教育需要提高理论素养 幼儿教师从事的幼儿保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并接受专门的教育、培养及训练。但仅仅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重要和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涉及到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发挥作用的方向、程度及性质等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又容易成为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之所以特别重要,就在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教师,如果他们所持的教育理念有差异,其教育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理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幼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构成了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并在实际上成为影响和教育幼儿的重要中介。 如此,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就发挥着统帅和引领的作用。教育理念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决定了幼儿教师转变传统陈旧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与时展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保育观、管理观、质量观、幼儿观、家长观和师生关系观等。 幼儿教师到底要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基于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学前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等的认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和要求: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活动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幼儿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发展;同时,树立“从做中学”和“活动主导”的教育理念还有助于克服当前在幼儿园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小学化”等不良倾向。 “因学而教”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学是教师教的依据和原因,幼儿教师的教要基于幼儿的学,为了幼儿的学并促进幼儿的学。 “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与其他幼儿相比,都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成才之路以及学习方式和风格。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和发展幼儿的独特性,把幼儿的独特性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与此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就是个性化教育,使幼儿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全体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自身从事教育的追求与理想。 新的职业角色的教育理念。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摆脱“知识传授者”传统职业角色的束缚,确立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研究者、良好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社区型幼儿教师等新的职业角色观。这是因为职业角色不同的背后蕴藏的实际上还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总之,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又因为其内隐性往往被忽视。因此,当前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培育和形成既有重要性,又有针对性。而在当前,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理论的传授与普及,在提升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树立新理念。 (据《中国教育报》,作者系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责任编校:合欢) 幼儿教育理论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基本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与主张在很多地方都暗合了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做法,对幼儿教育有直接指导意义。教师要通过对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应用中的探讨,给予教学活动以实际指导。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应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学前教育,他针对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创立了这套比较全面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所以,我们应当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对未来的长远意义。 一、生活教育内涵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让教育贴近生活,契合生活。陶行知理解的生活教育是:“生活教育就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而且从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教育。”所以,根据这一思想,他提出了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便是这一点。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这里面说了好几层意思:第一点,就生活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第二点,生活和教育的内容必须要一致。第三点,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点,教育要满足生活发展的需求。最后一点还提到了教育对生活具有能动性。 (2)社会即学校。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即社会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场所。因此, 我们又可以认可一个观点,那就是: ‘社会即学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社会就是学校。让幼儿们多和社会及大自然去亲近。第二,学校要为社会进行服务。我们可以让环境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又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同时也是教育法。它的内容是:学的方法决定了做的方法,做的方法又决定了教的方法。做始终是学和教的中心。”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点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生活是主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状况,让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发展,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育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成长。 (2)环境创设更为生活化。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中,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中可以提供任何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陶行知认为课堂要放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图片、视频、教学挂图等已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忽略了幼儿的直观和实地的感受。但实际上幼儿一定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经验,对环境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直接经验。基于这些,教师就应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和社会及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最丰富而直接的经验。 (3)教育方法采用“做中学”。陶行知也认为:“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让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才能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经验。”因此,我们就要为幼儿再现多样的生活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他们在和环境材料及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中的应用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变革。笔者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变革,要实现以下几点: (1)变革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让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就要采用大量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在幼儿园中我们会设立相应的生活领域活动区角,例如菜地等,让幼儿能在其中感受到自我操作与生活教学结合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现场教学中,也体现在向社会及家庭的延伸中,让幼儿能在课堂和社会的双向中进行互动,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延伸,让幼儿在课内课外进行双向渗透。 (2)变革教学环境。关于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要把之前幼儿园中单调的教学环境变革为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各教学领域具备的教学环境。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广泛吸取各种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创建思路,多看、多想、多做,在日常的教学空余时间努力进行环境创建,环境布置;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融入环境布置中,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处处体现出幼儿学习生活的缩影,促使教学环境向丰富化、生活化方向变革。 (3)变革学习方式。我们不仅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去积极操作探索,还要贴近社会生活,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锻炼同伴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合作的乐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教师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懂得同伴合作,还要采用适度的竞赛法,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构画者,他用独特的生活教学理论为我们教育教学进行了有力的佐证。但教育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新闻心理学论文:格式塔心理学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的“整体”性。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点,以网易新闻专题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整合达到1+1 2的效果,并试图借用“变调性”理论探讨其在媒介中广泛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新闻报道 新闻专题 变调性 一、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gy)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的意思是“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中文一般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按照厄棱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整体。比如,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但它决不是三条交叉线之和。第二个特征是“变调性”,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正如一个曲调不管由谁演唱,由何种乐器演奏,它都是这个曲调,不会改变。 二、“格式塔”视角下的网易新闻专题 (一)网易新闻专题的“黏性” 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不容质疑,吸引受众的能力较其他媒体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其速食文化的特点,网络媒体在留住受众能力方面却深受诟病。 数据显示,对社会热点事件快速追踪及处理的能力,吸引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是网络媒体留住用户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网民不仅关心热点新闻,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因而用户黏性也成为衡量网络媒体的重要指标①。 截至2008年11月,万瑞数据监测显示,网易新闻频道的页面浏览量、平均访问停留时长这两项反映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指标,双双高于行业均值。网易新闻在用户黏性上表现出领先优势②。 陈力丹先生认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拷贝借鉴阶段、用户化阶段和网络原创阶段。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网络新闻的特色,同时它的质量也是一些门户网站“黏”住读者的关键。因此,本文选择网易新闻专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网易新闻专题的整合 1、形式整合:文本、图片、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 网易新闻专题的一般结构是:1)顶部一幅压题图片并配有专题名称,图片多由网站制作,在颜色、图像选择等方面紧扣主题。如“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生命止于19岁”专题以黑色作为图片底色,专题字采用红色,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图片左侧有3名大学生照片,右侧阴影下隐约可见出事地点的图片;2)对容量大的专题,专题名称下有内容导航栏,通常以两三个字作为导航栏目(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专题上有以“资讯”、“直击”、“互动”、“策划”为主题的导航栏);3)专题正文一般分为三栏,左栏多放图片、视频等,中间栏为文字,右栏多为延伸信息,是文字与图片的组合。 文字、图片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表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手段也逐渐应用到网络新闻中。以“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为例,阅兵式、群众游行、焰火表演、晚会的精彩片段被以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分类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专题中。在阅兵式武器展示中,网易独辟蹊径地引入3D技术,用三维模拟动画对武器进行立体展示,更具新意和吸引力。 这种方式的整合使新闻报道更立体化,起到了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2、平台资源整合: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 网易作为综合性门户网站,拥有多个频道,这些频道与新闻频道原本属于同一层次,然而,在新闻专题中,这些频道的内容都成了新闻频道的可用资源。 在某一新闻报道专题中整合不同频道信息和频道链接是现在网站专题制作惯用的方法,如在“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中,关于武器展示的部分就链接了网易・军事频道。 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除丰富了专题内涵,也形成新闻专题的特色,同时宣传了其他频道,提升受众对网站的整体形象感。 3、声音整合:多方人员,多方观点 网媒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受众参与性,而网易新闻专题的特色还在于其论坛和跟帖,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受众的参与欲。如在“贫困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专题中,新闻事实被置于左栏,部分网友相应的跟帖、评论被置于右栏,强烈的对比既使受众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又能进一步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提高新闻的“黏性”。 除整合网友声音外,网易还在专题报道中融入多方声音,在事件中加入相关链接。如在“无处安放的生命:尘肺病人死亡之路”专题中,链接有“张海超开胸验肺”和“湖南耒阳百余名工人艰难维权”等事件。 如果把网易新闻专题看做一个格式塔,那么以上各种成分就是构成它的要素,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1+1 2的效果:首先在全方位新闻事实的展示上,其生动性和立体性使其较其他媒体新闻有很大优势;其次在观点、延伸消息等方面其针对性和丰富性也是其他媒体新闻难以相比的。 三、“格式塔”在媒体中的运用 在2009年的媒介高峰论坛上,北京青年报副总裁浮新才认为,现在大量的信息碎片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媒介需要通过自己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将深度的信息呈现出来③。南方周末副主编毛哲认为,读者对深度的报道有刚性的需求,即便是综合性的媒体受到冲击,作为《南方周末》,由于以深度报道见长,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受到太直接的冲击④。 当今社会,受众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甚至还可以目睹新闻现场,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应追求立体化与深度。 根据变调性理论,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在这样的语境下,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格式塔”效应推而广之,无疑是对新闻报道的立体与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报纸可以打破版面限制,利用拼版、叠版实现版面整合;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声音、音响和画面等富有感染性和戏剧性效果的表现形式“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媒体在人员调度上,可以打破部门分工,根据需要配置人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传媒集团而言,调动不同媒介的优势资源在立体度、深度上服务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操作模式。 责编:姚少宝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析心理学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记者占据着主导地位,记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新闻活动的开展,所以新闻采写要做到不偏不倚,记者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增强移情和应变能力,把握好采访表情,发挥主动精神,让新闻报道做到公正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关键词】情绪 移情 首因效应 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新闻心理学较多关注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素质的研究,而对记者自身在新闻采写中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涉及较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冷场、尴尬的局面,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调整自己的采访情绪、表情去应变?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让采访变得简单、顺利?记者的移情应急能力的提高对新闻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将在新闻界前辈的新闻活动中汲取养分,通过研究,一一理清。 一、心理素质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者要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能够在任何艰苦条件下与被采访者打交道。记者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的本领,让他们觉得可亲可信,有话要告诉你。这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闻写作的时候,把握好记者自身的心理,这样有利于记者采写的新闻不掺杂着个人的好恶,确保新闻报道做到不偏不倚,更好地发挥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二、新闻采写中,记者心理波动的产生及原因 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往往会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缺乏临场应变能力,会给新闻的顺利采写带来障碍。 1、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记者不能驾驭自身的心理 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的采访是在紧迫的心理下进行,有些记者为了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摄制一些血淋淋的画面,这给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缺乏人文关怀。而在新闻写作时,一味地渲染、煽情,会造成同样的负作用。 2、记者的情绪影响新闻采写的顺利实现 所谓情绪,从心理学来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绪来源于客观实际,是对人的认知活动的一种折射。在同一新闻事件中,记者受过去的经验制约以及不同的认识和愿望系统影响,也会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的这种带有情绪化的心境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甚至于让真实也大打折扣,有时还会使新闻采写变得困难。那么产生这样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1)记者的激情。所谓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的。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因为出现了某种不合自己心意的现象,便产生了过度的狂喜、暴怒,这些都是记者的激情的表现形式。 (2)记者的心境。心境是指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了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具有弥散性。所以说记者的心境好坏直接影响其在新闻采写活动中的情绪色彩。比如,某记者因为某篇新闻报道失实,导致了记者情绪的低落,如果该记者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心境的话,他会在接下来的新闻采写活动中愈发糟糕,新闻采访就不会顺利进行,新闻写作也不会如实表达。影响记者心境好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记者自身的心理素质。记者自身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记者的心境;其二、记者自身的修养。这种修养包括思想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高低。 (3)记者的性格。记者性格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都会对其采访情绪产生影响。例如,在某次新闻会上,记者因为抢机位而与别的记者发生冲突,对于,某些性格外向的记者来说,可能与对方商量,而对于某些性格内向的记者来说,可能因为没有抢占到有利位置而一个人独自生闷气,甚至会动粗。这样,便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甚至会导致记者在新闻会上空手而归。 (4)记者的应激。所谓应激指的是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一旦记者遇上突发事件,而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能迅速调节紧张情绪,这极易给新闻采写工作带来损失,而且还可能使记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比如,在某次重要会议上,一位摄影记者在会场拍摄,在转身时一不小心把某位重要领导的茶杯碰倒,水泼撒到该领导的裤子上。由于情况突然,当时记者就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该领导去更衣间换裤子,导致会议中断了好几分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事后很长时间,这位记者一直不能走出这件事情的阴影,严重影响了该记者现场和以后的新闻采写活动。产生这种应激不及时主要是记者自身的原因,首先是记者在心理没有应激意识;其次,记者反映能力迟缓,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记者自身的意志力弱影响新闻采写的效果 意志力就是坚持到底,不怕困难和干扰。某些记者的意志力薄弱,渐渐成为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拦路虎。比如,记者跟随登山运动员进行体验式采访,在采访中,某些记者因为怕累,而选择放弃体验。即使事后该记者完成了对这些登山运动员的采访,但报道效果绝对不会有亲身体验后的报道效果好。而产生意志力差的原因主要是记者自身深层次的心理异变。 4、记者自身的心理特征影响新闻的价值 在新闻的采写活动中,记者自身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比如,某记者在一次采访政府部门的表彰会上,发现身边的一位同事在这次表彰的名单之列,在妒嫉心理的驱使下,自己便草草应付,同时也削减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导致该记者做出这样的原因:其一是该记者自身的思想品质有问题。其二是该记者没有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没有健全自身的心理。 三、记者对自身心理的调整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变化,如何避免心理异变?怎样才能使新闻采写活动顺利开展? 1、调整好自身的采访表情 采访表情指的是记者情绪的外部反应。它对记者心理的自我调节,搞好新闻报道是大有帮助的,但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也要对采访表情运用的适度、得当。记者的采访表情会对被采访对象产生微妙的附加效应,引起他们产生与记者相一致的心理反应。所以记者适当的调解采访表情,能有效地引导采访气氛向融洽、和谐的方向发展,促使记者后期的新闻写作顺利进行。 (1)采访领导人、社会名流等上层人群时,记者要做到不卑不亢。在一些党和政府领导人、社会名流面前,有些记者会感到紧张,说不出话来,新闻采访便会受到阻碍。而成熟的记者则与其截然相反,语言流畅,动作自然。 (2)采访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时,记者要做到不盛气凌人。在新闻采写活动中,记者要在心理上以平等的姿态看待被采访对象,这样才能促使整个新闻采写活动和谐。比如说,记者在采访一位残疾人时,可能会因为采访对象的残疾或者相貌丑陋,而抱之以不屑,甚至蔑视的目光,这样会伤害到被采访对象的自尊心,也会给记者后期的新闻采写工作带来不便。相反,把该采访对象当作朋友,以平等的身份与之交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情要视情况而定。在采访中,记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作特殊处理。比如说,要采访一个因为救落水小孩而牺牲的群众的妻子,就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音和语调。记者在采访时,语调要低沉,心怀敬佩之情,让其心理得到安慰,这样新闻的采写活动才能顺利进展。 2、讲究“首因效应”,争取被采访对象的信任 首因效应又称为最初效应,指的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被采访对象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记者的第一印象而选择是否接受采访,或与记者进行深层次交流。所以说,记者要从心理上对“首因效应”足够重视,这样新闻信息的获取才能最大化,新闻采写活动才能深入进行。 3、充分发挥记者的主动精神 新闻线索是进行新闻采写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获得的途径,一方面是受众的报料,另一方面是要记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记者要彻底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传统新闻采写模式,这样有利于记者发现、采访到更深刻、更细腻的新闻。比如说,我国某著名足球报派遣记者去英国采访有中国球员郑智所效力的查尔顿俱乐部的英冠比赛。当天的比赛郑智并没有出场,于是记者便主动出击,对此事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发现原来是因为郑智脚踝受伤,这样的新闻报道出来,打消了球迷们的猜测和不满。 4、记者的预见性心理不可忽视 记者的预见性是指记者在某一新闻事件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件发生的态势,以及能事先对该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提前作出判断的能力。这种预见性能力是记者适应当今新闻爆炸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其新闻采写能力的重要体现。2008年,我国境内出现了罕见的雪灾,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所不同的是,有的媒体的预见性较强,事先对有长江中下游有菜园子美誉的和县作了连续报道,从民生的角度、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从江浙等省的蔬菜市场的蔬菜供应状况等角度进行报道,稳定了群众焦急的心理。 由此可见,新闻心理学在实际采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和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论文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论文摘 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 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新闻心理学论文:传播心理学下的新闻传播概述 一、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结合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综合类学科,而其创立者正是因为看到了在众多传播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受众群体的心理具有可追寻性,从而建立了此门学科,也为如何准确地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利用传播心理学对目前社会中新闻传播环节的误读现象进行阐析,本文将首先介绍传播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传播活动对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整体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传播活动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传播心理学看来,传播工作者在通过对传播心理学学科知识进行研究讨论之后,设计出能够切实引导大众心理发展的具有实质心理引导性质的活动节目。而这是因为在相关心理研究中表明,当人们接受到来自于外界具有暗示引导作用的信息时,人们的内心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其心理层面也会出现一些与传播者所预期设定相符的变化内容。总体上,整体传播活动对于人心理的影响是从行为、态度以及认知这三方面进行的。也就是说,传播心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依据将为传播工作者提供项目设计方向,使例如新闻消息等相关传播内容从影响人的行为、态度、认知来进一步影响人群的心理变化、发展。例如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一则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新闻,那么在新闻的正确指引之下,这位观众可能会学着从生活行为做起,在自己的个人言行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德,而他的整体认知态度也将随之向其靠拢,从本质上逐渐成为一名坚守,并且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社会公民。 (二)研究心理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相对地来说,传播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传播活动对于心理因素影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对于传播活动影响的学科。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于同一现象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往往是不同的,因而对于传播者来说,如何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来设计传播过程将对整个传播活动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对于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中,女性观众比较倾向于家庭伦理剧,而男性观众则更喜欢观看战争剧情,因而针对这一心理层面的不同特点,电视节目的编导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节目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对于群体心理因素的把握,传播者往往能够在传播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就能估计到整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接受群体以及其群体心理的主要特征。在实际新闻报道的环节中,考虑到各国民众的生活习性上的差异,新闻传播者也往往加以区别化报道,以生活习性迥异的美国民众和中国民众为例,有关新闻在这两个国家进行报道时,其具体的报道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地说,在对美国民众进行报道时,往往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而对中国民众则实施具有渐入性的指引性报告。这种新闻报告中的区别化对待就是对于传播心理学的一种典型应用,但是无论是在何种形式之下,新闻报道者都必须要保持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而不能作出具有过度修饰性的报道。 二、新闻误读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影响 由新闻误读而引起的对于社会民众的负面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而总结地说,新闻误读所造成的消极性影响主要体现于新闻接受者的认知层面、行为以及态度方面。首先,根据社会心理的观点,公众传播新闻将会对受众群体的认知层面造成心理暗示,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传播一定的新闻内容来指引民众的认知思维方式。在多数新闻播报工作的开展环节,可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特定的新闻事件使受众人群的心理认知产生其预计的变化。因而当新闻误读现象出现的时候,民众的认知心理往往也可能得到不正确方向的引导。例如在国际新闻的传播中,倘若国际上对于我国某一具体事件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新闻误读情况,那么将可能影响国际人民对于我国的认知情况。以钓鱼岛事件为例,假如国家新闻报道中,世界人民对于事情的真相产生了读解偏差,那么将可能误以为钓鱼岛是日本方面的国家土地资源,而我国则是在进行恶意的侵踏,而这些则都是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的。其次是新闻误读现象对于受众群体行为及态度方面的负面影响。以犯罪报道类新闻为例,部分青少年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阶段期,倘若其对于电视报纸中所报道的犯罪新闻进行了偏差性的解读,认为新闻报道中的犯罪人员的犯罪行为是一种具有英雄气慨的英勇行为,那么这种误读现象将会造成青少年树立起不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也可能引起青少年盲目的行为模仿,可以说一些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是由于其本人对于犯罪事件的错误理解所引起的。因而为了对青少年等群体树立起更高的社会价值观,新闻播报者必须要对其播报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并要阐明其新闻重点,避免不正当的表述措辞,以免引起青少年群体的误解。 三、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对新闻误读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一)新闻信息中“噪音”过多 此处所说的新闻信息中的“噪音”,是指新闻传播者在就某一事件进行具体传播报道的过程中,添油加醋地附加了过多不必要性要素,而这些不必要因素即成为了新闻信息报道中的“噪音”。但是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进行这种额外添加行为,却也是由于社会大众方面所造成的原因。在目前的社会新闻传播过程中,研究者发现错误的信息有的时候反而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是因为从传播心理学上进行分析,错误信息恰好能够使人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发泄。例如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其所附加的照片内容可能与实际播报消息并不相符,是传播者为了加深受众者对于此条新闻内容的认识与印象而故意设定的,譬如在对城管殴打事件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事情的真相只是城管对于市民不法行为的严厉批评,但是相关新闻传播着为了更好地引起受众者共鸣,使该条新闻得到最大范围内的传播,可能会故意将新闻配图扭曲,使人们所接受的是一个残暴的城管与一个受难市民之间的故事。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民众对于城管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发泄,但是这种本质上的报道失真却对构建良好的城管形象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二)新闻媒介之间缺乏统一性 随着媒体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新闻传播者所能利用的媒介类型是各种各样的,电视、报纸、电台以及网络都是常用的新闻传播媒介。根据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媒介传播之下,受众者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反响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所熟悉与接收的新闻传播媒介已然倾向于网络媒体,而对于老一辈的传统知识分子来说,报纸新闻则是他们更为青睐的传播媒介。正是因为人们对于不同媒介的认识不同,所以如果同一事件在各类媒介中得以报道之后,人们对于此事件的理解的分析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就小月月事件来说,在同一家庭中,年轻一辈从网络视频中得知该新闻事件之后,可能会将理解重点放在对于冷漠路人的批判,而老一辈则可能从报纸上得知新闻之后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对于幼儿安全的保护问题中。从新闻播报的本质来看,新闻工作者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对于现实社会中日常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具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而各种各样的媒介更是为了拓宽受众范围而产生的。但是当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之间的认知缺乏统一时,当同一事件对于不同人群的信息传播重点出现较大偏差时,新闻工作者往往难以达到最初的传播目的。 (三)受众群体的主观信念在作祟 尽管熟话说,流言止于智者,可是在现实的新闻传播环节中,当与实质新闻消息出现严重偏差的流言,在人与人之间得以广泛传播之后,却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而难道这是因为目前社会中缺乏智者吗?本文认为,这是因为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新闻传播工作中受众群体出现认知偏差之后,即便新闻传播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公开的纠正、澄清工作,但是由于民众作为个体其先入为主的观念,在网友及报纸浏览者在得知新闻事件之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得出其主观性的结论,而这一结论是难以再通过外界的信息更正发生改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流言总是难以得到制止,甚至其传播者的态度总是信誓旦旦的原因。当一条新闻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时,每一个新闻转述者都会以坚信自己认知的态度进行进一步的新闻传播,因为他们不愿意进行自我否定,他们始终以捍卫自己认知的态度进行传播。而这时这种来自于广大民众的主观信念在作祟,使得新闻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误读现象得以发生,甚至说这些误读现象都是部分新闻转播人员故意而为之的。 四、结语 正是因为民众心理活动与传播活动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性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于传播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来更好地进行社会新闻传播工作,从而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新闻的误读现象。另一方面,为了使新闻播报过程对整个社会群体负责,我们必须从政策执行机构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传播类法规,对整个传播过程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化工作,其次,其具体的主流传播媒体更应该树立起社会责任心,要明白传媒的公众力量和义务,应该使传媒力量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健全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引导民众错误思想行为的源头所在。而作为各类新闻的接受者,民众也应该树立起明确的是非观,避免人云亦云,也应避免过度的自我主观意识,要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对具体事件做出正确性理解分析。 作者:谷文静单位: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新闻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 一、利用心理学知识把握受访对象的心理情绪 (1)分析受访对象的个性类型 不同个性的受访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记者应该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在对受访对象采访之前进行个性分类,从性别、年龄、着装、职业等方面来判断。一旦得出结论,就可以针对不同个性的受访对象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例如,对性格外向的受访者,只要适当加以引导,保持公平公正的旁观者态度就可以了。而对性格内向的受访者,记着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微笑,增强受访者的自信心。从受访者的专业领域或者受访者感兴趣的事物来展开话题。等双方关系拉近之后,记者就可以对受访者进行采访了。 (2)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言行举止 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密切注意受访者的一举一动,随机应变。受访者的某些细微动作很可能透露出受访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记者应该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当察觉到受访者紧张情绪的时候,应该通过说笑来转移受访者的注意力,缓解受访对象的不安。同时注意采访的用词和语气,多给受访对象传递鼓励的信息。 二、受访对象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抵触原因 很多受访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记者应该运用心理学知识推测出受访者抵触采访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受访者的抵触情绪无非两种。一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拒绝;另一种则是对采访有心理阴影,认为采访结果会对自己或家人不利。 (2)解决方法 首先,记者应该意识到被采访者并没有必须要接受采访的义务,他们完全有权利对记者提出拒绝。记者与受访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觉得理所当然,用质问的语气对受访者进行采访。记者应该抱着一种诚恳的态度对受访者进行采访。针对那些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的受访者,记者只需要多和对方进行沟通,顺着对方的话题进行交流,像普通人的聊天一样,有可能受访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顺利完成了采访。而针对那些对采访有阴影的受访对象,记者首先要做的应该就是消除对方的心理阴影,让对方卸下心防。例如,记者可以告诉对方,只要受访者不想泄露身份,记者完全可以将其画面进行马赛克处理,声音也可以进行技术处理。总之只要让受访者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接受采访不会有任何危险就可以了。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学进行新闻采访 (1)记者应做好采访前的心理准备 作为记者,掌握心理学不仅仅是为了对受访者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记者本身也应该给自己做一个良好的心理建设。这是为了使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冷静解决,便于采访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记者的采访环境也多种多样,记者应该有迅速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 (2)不能滥用心理学知识,注意适度原则 作为记者,掌握适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是必需的,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应滥用心理学知识。以免对被采访者产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导致被采访者的逻辑混乱,下意识顺应记者的思维来回答问题。这对采访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记者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受访者进行采访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求在适度的基础上达到最好的采访效果。 四、结语 心理学知识作为记者采访的有力武器,应该在记者圈大力推广。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适度原则,引导受访者真实、客观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目前,我国新闻行业的采访心理学还不够完善,但随着新闻工作者对心理学的认识和不断实践,相信采访心理学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巧妙地运用它,让记者的采访工作更有效率。 作者:邹继红 单位:吉林经济广播电台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访谈心理学运用艺术 心理学是一门以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为研究内容的学科,主要涉及人格、能力、动机、情绪和认知等几个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个人,同时也涉及各个社会领域。新闻采访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者在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从而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采访的质量。 一、利用心理学,实现采访双方的“共情”,实现良好沟通 新闻采访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静的景物,新闻记者可直接摄取;另一方面是动的行为,主要包括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等等,这一方面需要记者通过交流来获得。如果记者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无法掌握被采访者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就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分析被采访者的心理规律,对被采访者的意志、兴趣、理智等进行判断。这种对被采访者心理规律的分析和判断,不仅涉及心理活动的共性分析,也涉及其心理活动的个性分析,对被采访者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所以采访中,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是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之一。只有综合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并进行灵活的调节,新闻采访者才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自主判断,实现与被采访者的情感上的共鸣,使其更加乐于接受采访,积极配合,以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运用心理学,将被采访者进行分类 新闻采访涉及到的对象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且被采访者在地位、文化、年龄和职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心理状态必然会有所区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和访问较多的对象,且不同对象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极强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中必须具有敏捷的才思和较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采访过程中将被采访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被采访者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对话,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充分挖掘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价值。被采访者健谈那是最好,反之,就需要与其打心理战术,能说而不跟你说,说明你的心理战术还没有成功。我在采访《永嘉女子金雪娥为救四川小女孩遇难》稿子主人公金雪娥的儿子王威时,他当时正哭的伤心,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一概不理,于是我拿了纸巾给他然后坐在他身边一边搂着他,摸摸他的头一边拿纸巾给他擦眼泪,并不时地告诉他你妈妈是好样的,我们都很敬仰她。小家伙问我们真的吗?我当时就流着眼泪告诉他,是的,宝贝,你还有我们。然后话题就打开了。所以我觉得只有采访不到位的记者,没有采访不到的对象。记者要在采访过程中充分注意被采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根据这些特点作出及时的判断,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被采访者的态度 新闻采访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不合作型”与“合作型”两类。“不合作型”是指对采访行为持不合作态度的采访对象。通常可以划分为真不合作和假不合作两种,前者一般对采访十分反感、厌恶,只是消极地对付,甚至拒绝接受采访。这一类型的采访对象通常对新闻采访持有一种主观的、错误的看法,或者是认为采访结果会对自身不利;而后者对采访的不合作态度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现象,并非是其真实的想法。在采访中,经常遇见这类对象,尤其是纠纷当中。面对这两种对象,首先要消除他的心理阴影。今年初我就采访了这样一位对象,安置房买卖中,本来说好的价格,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原房主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要求加价格,对方同意后最后居然还不卖了。采访过程中,我多次被原房主拒之门外,然后我就在他家楼下蹲守,他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阴魂不散啊,还在?我立马说,我觉得买房的人说的话不大可信,想听听你的想法。他马上就来精神了,把他的意愿跟我说了,现在房价都在涨,他觉得应该加一点。我说,是的,有必要的。随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说他自己也觉得不合理,不好意思提出,所以就故意刁难一下,让对方知道。结果对方居然找了记者曝光他,让他很气愤,就发生了后来一系列的事情。于是,我就开始跟他解释,我们是就事论事,如果他不愿意,我们会把声音技术处理,不让别人听得出。后来这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现在这个采访对象成了我们广播的忠实听众,还不时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过程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在采访过程中把握好被采访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引导被采访者客观、真实地讲述新闻事件,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并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内容,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采访的效率。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心理学视角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敏感;感知;思维;人格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⑴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⑵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⑶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初步涉及到新闻敏感的一些心理学特征。无论是对“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判断能力”和“反映能力”,新闻研究者虽然停留在表述上,少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但是,“新闻敏感”本身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新闻学领域的“新闻”和心理学领域的“敏感”,决定了从心理学这一新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二)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界定 1.感知论。该论点把“新闻敏感”归入社会认知领域。具代表性的有: “记者采访属于社会活动,在采访中出现的心理现象自然也就属于社会心理。而社会心理的内在过程是从社会认知开始的。社会认知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记者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判断、预见自己所选择的新闻事实的社会反响。记者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既是他的认知过程,也是其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⑷ 这种明察秋毫的社会知觉显然与新闻敏感的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新闻敏感始于社会知觉,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这也是意识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觉的,又是新闻敏感产生的必然过程。 2.思维论。该论点认为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1)“记者的新闻敏感依赖直觉,然而这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直觉,而是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新闻实践和职业训练才获得的直觉。这种直觉是新闻从业人员所特有的一种浓缩的、简化的思维形式。”⑸ (2)“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发端于直觉,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概括和简缩。从形式上看,它似乎没有中间推理的过程,但实际上它正是这一过程的‘概括化’和‘简缩化’。”⑹ 他们认为,传统的研究把新闻敏感局限于“感知”这一领域里了。仅仅将其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感觉能力”,而没有上升到思维的高度。其实,思维论持有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新闻敏感本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却将“思维”与“感知”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免有些偏颇。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虞达文认为新闻敏感是逻辑思维的浓缩,实际上是“浓缩”了直觉与逻辑思维的关联性,模糊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有待商榷。 另外,有一些界定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思维”这个字眼,但其中却包含了这层意思:“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实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⑺ 这里,“判断”、“识别”、“分析”,都属于思维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定义同时又提到“观察”能力,属于感知范畴。可见,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新闻敏感集感知论、思维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定义。这种带有综合论色彩的观点并不少见,但是,它们一般却只能为新闻敏感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心理轮廓,没有明确地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3.人格论。该论点将新闻敏感放在了“人格”这个非智力因素的背景下去考察。 “人格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记者来讲它不仅直接影响新闻敏感的强弱,而且直接对记者所有的新闻素质都有制约作用。”⑻ 刘京林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凯勒关于“有色镜头”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人格就像“有色镜头”一样具有认知过滤的作用。这种“心理组织结构”直接制约着新闻敏感的强弱。该观点指出了一个影响新闻敏感发生的非智力因素(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对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研究有很大价值。 其实,无论感知论、思维论还是人格论,都是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来阐释新闻敏感的。三者统一而各有侧重,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感知到思维,再到整体的人格因素,层层递进,相互影响。下面,就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进一步考察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二、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探讨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有助于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这一概念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丰富和补充以往学术界单从新闻学方面阐述这一概念的不足。 新闻敏感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分析。感知论强调的便是新闻敏感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因素,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理性因素。其实,记者通过社会知觉选择了报道对象,并将该事物与自己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作出一定的判断时,该心理过程已经渗入了思维的作用。 而思维论则主要从新闻敏感表现为一种“直觉”说起,将其归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直觉的产生并非毫无根据,必须是当记者经历了多次感知之后,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科学知识,以经验结论的形式保存于头脑之中。当他们一旦与有关的事物(即原型)接触,直觉便产生了。由此可知,思维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前文已提到,人格论的作用在于强调动机、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与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一样,对于新闻敏感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前述,我们不难看出,3个观点虽立论不同,且各有侧重,却并不彼此冲突。感知论中的感知和思维论中的思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直觉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联系,综合理解起来更加全面、丰富;而人格论则从整体上给前两者以补充。 下面,我们分别就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的两对关系进行考察。 (一)感知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感知、思维与新闻敏感 如前所述,感知论强调了认知事物的最初阶段。因为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而思维论则强调了认知事物背后的分析、判断过程。因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虽然感知和思维在表述上截然不同,但二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感知是新闻发现的开始,记者、编辑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事实,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从中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因此,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感性阶段。离开了感知,新闻敏感将无从谈起,而思维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某些思维论持有者否认传统研究过感知因素的肯定,将新闻敏感孤立在思维的层面上,实际上是抹煞了感知对思维的基础作用。 每天发生的事实如此之多,如果一个记者只是泛泛地用眼睛进行观察,仅仅停留在感知的领域而不对感性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判断,那么,他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也就更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新闻价值来了。可见,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阶段,感知需要而且必须上升到思维的层面上来。其中,新闻敏感的产生过程,就是对所感知的事实进一步比较、判断、筛选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 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胡家麒在云南边陲瑞丽市采访改革开放后小城的变化。在采访了很多人和事之后,他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这些事例不能深刻反映小城的变化,表现方式也雷同。于是,胡家麒到街上闲逛散散心。在买西瓜时,他听到的是河南话;理发摊上听到的却是上海腔;在卖工艺品的小店里见到的又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无意中一个灵感跳了出来:南腔北调,这不正是往日封闭的小城在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写照吗?于是,他用录音机记录下了这丰富多彩的音响,用7种声调组成了现场报道《南腔北调瑞丽边贸街》。这个报道获得当年中国广播奖现场报道一等奖。⑼ 在这个例子中,记者听到的“南腔北调”是感性认识;而从这丰富多彩的音响中想到瑞丽小城的重大变化,则是一个“概括化”、“简缩化”和“知识迁移”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与感知的过程密不可分。只有注意到了各种音响的存在,才能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小城变化的有力证明;反过来,如果这种感知不上升为思维,那么,那些音响就永远只能是没有意义的声音而已。 感知和思维共同支撑新闻敏感发生的全过程。思维是从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和概括后的现象才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认识意义,感知必须上升为思维。感知和思维共同存在于新闻敏感的全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page_break] 2.直觉、实践与新闻敏感 在上述思维论中,学者着重批驳了“天赋说”的观点。资产阶级学者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记者需要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更有人甚至把新闻敏感称作记者的“第六感官”,这就把新闻敏感神秘化了。 批驳这种观点的关键,在于对直觉、实践与新闻敏感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认识。“天赋说”本质上夸大了“天生的”直觉的作用。实际上,直觉既非天生,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新闻敏感依赖于直觉,发端于直觉”(虞达文),即便如此,“直觉性”只是新闻敏感的开始和表象,并不代表其全部。《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对直觉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非逻辑形式或未经逻辑推理而洞察事物的特殊思维,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也可在表象或内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其主要特点为(1)以经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2)需要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3)产生迅速而突如其来,是一种瞬间的判断,是智力活动的飞跃。”而这种“顿悟”是“记者头脑中潜藏着的某种信息(即主体信息),突然与外界的有关信息(即客体信息)发生联系和撞击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一种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⑽ 这种顿悟思维其实就是直觉,虽然表现为“突如其来”的“瞬间”的飞跃,但都要以由经验、实践等所构成的“主体信息”为基础。只有经验、实践积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时,新闻敏感才能被直觉的火花所燃亮。正如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对记者来说,“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开放式的思维和积极的心理准备。 例如,1995年《焦作日报》的记者邓少勇到沁阳市搞工业调查。在参观企业时,途经一个建筑工地。一位随行领导介绍说这是新建的科技大楼。正在监督施工的沁阳科委主任也过来介绍说,沁阳市从1990年开始把“科技兴市”叫响,经过5年的努力,国民产值增长量中的科技因素已占到36%。记者听到这个情况,马上想到沁阳的经济发展现状正好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最佳佐证。他马上写出消息《沁阳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已占三成》发表,此文获河南省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⑾ 在这个例子中,邓少勇原先采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沁阳的科技状况。而当他听到有关领导介绍的情况之后,马上来了灵感,顿时想到了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并结合他以往的采访经验,写成了一篇优秀的消息。这个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是记者灵感突发,偶尔得之;实际上却是源于记者平时的理论和实践积累。这正是直觉与实践关系的最好说明。 新闻敏感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感知。脱离了知识经验的积累,直觉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法转化成新闻敏感。持“思维论”的学者对于直觉和思维关系的论述,对“感知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从实践角度来说,在充分积累知识、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是新闻从业者培养新闻敏感的切实途径。 (二)人格与感知、思维的关系 影响新闻敏感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智力因素。包括上文论及的感知和思维;二是非智力因素。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心理要素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很可能许多记者的智力因素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差异。然而,往往只是少数优秀的记者采写了多数的好新闻,原因何在?记者之间的差异大多出在非智力因素上。社会责任感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强、有正确世界观的记者具有比其他人更强的新闻敏感。他们才是新闻界的精英。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他们在新闻敏感产生的全过程中共同发生作用。智力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生作用;非智力因素虽然在认识过程中并不直接发生作用,但是它们制约着感知、思维的智力效果。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智力因素对于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即对所接受的信息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动力调节系统,它对智力活动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⑿如果说在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中,记者用感官来观察、搜集大量的事实材料,然后运用思维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识别出其中的新闻价值是一个纯客观的操作程序;那么,这个记者为什么会迅速观察到这个事实而不是忽略过去,为什么在瞬间“顿悟”出了“这个”有价值的角度而不是在其他平庸的角度上泛泛做文章,这里就有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这里,我们要引出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人格。人格是一种综合性衡量标准,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记者的人格是产生新闻敏感的“幕后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影响着新闻敏感强弱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正确与否的方向性以及应变的灵活性。如果将新闻敏感的产生比作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那么,感知、思维就相当于反应原料,人格便是促成反应最终发生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加入,化学反应就无法发生;如果催化剂变了质,那么,这次反应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走向反面。在一种健全人格的激发下,感知和思维才能相互作用,产生新闻敏感;如果没有这种人格背景,一切的感知和思维过程都是没有意义的,新闻敏感也自然无从说起。 在人格的诸多因素中,与新闻敏感联系最紧密的是动机。“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⒀动机对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目标导向上。动机的产生源于人的需要与某种具体目标的结合,因此,当人的需要很低级,并且目标也并不高远时,只能产生微弱的负面动机;反之,则会产生强烈的正面的动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记者的新闻活动也是如此。如果记者只是抱着交差、应付的思想,对许多事情都无动于衷,缺乏强烈的发现、挖掘有价值新闻的动机,他的新闻敏感就无从产生;相反,记者怀着一股激情,抱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那他不抓住好的新闻便心里不安,不把有价值的新闻报出来,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记者就会不停地去思考、探求、创新。这样,记者培养新闻敏感便有了动力。 获199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短新闻《农机下乡了》,其采制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片反映了在送农机下乡的支农过程中,某些单位和个人大搞形式主义的问题。记者应邀参加农机下乡活动,最初的动机是想宣传一下这一利企利民的好做法。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发现了诸多名不符实的现象:下乡车队不直接下乡,而是在城市繁华区、政府机关门口敲锣打鼓;最需要农机的农民,却因怕浪费时间而匆匆离去;为显示活动结果,还特意安排“托儿”买农机,等等。于是,记者心生愤慨,抱着对新闻真实性负责的动机,抱着坚决揭露社会腐败现象、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一改拍摄初衷,将新闻定位在揭露某些人下乡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这一恶劣行径上。从而对整个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终于挖出一条揭示形式主义的好新闻。⒁ 在完成这个报道的过程中,,记者的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固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当时记者没有怀着一股对党的新闻事业负责的动机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那么,这条针砭时弊的好新闻就不会问世——记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一下回去交差了事。 另外,记者的政治敏感与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联系。政治敏感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时局政策的准确把握。其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一位记者只有对国家强弱、人民贫富怀着忧患意识,才会随时关注当下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会对周围群众关心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才会全局在胸、高屋建瓴。 可见,无论人格、动机还是政治敏感,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推动着新闻敏感的产生。它们能够激活感知、思维,使之处于良性的认知状态中,主导新闻发现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动机,才能充分调动感知和思维能力,产生高度的新闻敏感。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正如上文所述,新闻敏感之于记者,犹如生命之于生物。它是记者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宝贵素质。缺乏这种素质,记者的职业角色将变得模糊不清。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素质呢? 首先,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神秘化倾向,认为新闻敏感与生俱来,无从学起,无法培养;另一个是技术化倾向,视新闻敏感为一项技术,勤学则易成。其实,新闻敏感既不神秘,也不是一项技术。之所以称之为素质,必然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培养,只有用心,才能有循序渐进的提高。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是关键 非智力因素对于新闻敏感作用重大。其中,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更为突出。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记者要识别某个线索或事件的新闻价值,可以从新鲜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多种要素去判断,但是关键的要素是重要性。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以政治因素为依据的。1996年9月,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他要求“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在这里,“政治强”被列在诸多要求中的首位,指的就是要具备很强的政治敏感。也就是要熟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清现实社会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只要记者不断地学习、领会新的政策精神,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他的政治敏感就能不断提高。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一种强烈动机。虽然责任感、动机本身并不能去直接捕捉新闻,但是,它却对记者捕捉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记者的责任感越强,不但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而且产生的动力也越大,促使记者去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动性也就越大。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必不可少 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新闻发现与平时积累直接相关。对记者来说,积累的程度不同,外界的信息在头脑里引起的反响就不一样。如果记者不注意在实践中积累有关信息,那么,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也是枉然。而且,一个空洞的头脑是无法进行思维的。积累贫乏的记者,思维的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比方说,农村里兄弟之间分家的事儿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可是,河南省中牟县广播站一位记者,却从这样看起来平常的事情中,抓到了一条在全国获奖的好新闻——通讯《“田三万”分家》。记者在回顾这次采访的经验时认为:“只有熟悉生活,才能从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抓出‘活鱼’来。” 这确实是经验之谈。这位记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有十多年的农村基层干部经历,对农村有比较多的了解。在分家方面,互相之间各不相让,吵吵嚷嚷的事不乏其例。可是,作为科技专业户的田家四兄弟现在分家,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兄弟之间互相推让财产,妯娌们争着奉养婆婆——见到这种场面,记者过去的生活积累就像“融雪后的小河,汩汩流出”。由于头脑里这方面的积累多,记者的联想也十分活跃——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和两个精神文明一起抓,才会出现上述的新鲜景象。试想,如果农民穷得叮当响,即使想推让财产又哪里有。因此,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农民富裕以后,精神面貌上的深刻变化,有力批驳了“为富不仁”的旧观点。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积累,就算再有力度的新闻出现在身边,记者也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产生新闻敏感。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 [摘要]采写新闻报道,既要弄清事实真相,更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必须依赖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同时要求深悉心理学以应对被采访者,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本文作者试对采访心理进行全面的阐述,旨在探讨心理学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采访;心理学;“首因效应” 业内有句俗语:“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在每件新闻事实中,都有着“人”的身影在闪现。也就是说,记者“认识客观事物”的采访活动,必须要与形形色色的“人”——采访对象打交道,进行语言、行为、表情等的交流。而语言、行为、表情等是采访双方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就要求记者很好地把握心理活动。有经验的记者,采访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采访心理学,适时调节好双方的心理,以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采访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根据新闻采访的特点,研究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读者、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科学。本文笔者联系自己的采写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事前了解被采访者所属的群体心理 由于生活经历、职业需要、所处环境、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等不同,采访对象既有群体心理,又有个性心理。所谓群体心理,就是某些身份、处境、工作相同的人群的共同心理,例如:一般干部善于归纳分析,谈话较有条理,遇到矛盾和纠纷,较能冷静处置:演员、教师善于言谈,语言流畅,较为热情有耐心:科技人员、专家态度严谨认真,讲话讲究分寸:普通市民群众初次与记者见面容易拘谨腼腆,熟悉后一般能热情倾谈,等等。所谓个性心理,就是每个人特有的心理。任何个体都是从属于特定的群体,对采访对象心理的分析与处理应是多方面的。这种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共性认识,可以帮助记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受访者在心理上接近,建立交流的基础,为进行成功的采访做好铺垫。 二、初次会面善用“首因效应” 进入采访阶段,记者的表现会给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记者能否在最初的几分钟内以自身形象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天生的外貌之外,得体的着装,和蔼的态度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接下来很重要的就是你内在的东西,你的学识、气质、修养等等,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成为对方对你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学识、气质、修养不是刻意打扮出来的,是要长期培养的,也是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要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十分重要。通过采访准备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在采访开始时就对方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共同点的话题进行交谈。也就是说寻找接近点作为开场话题,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采访顺利进行。 三、注意观察受访者的心理变化 交谈中,记者要对受访者的细微表情或者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并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在记者与受访者的采访交谈中,彼此的一些神态、表情、细微动作等,都是传递心理活动的信息。这种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信息或“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 记者要对这些表情或者细微动作传递的信息有所了解,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如果受访者两手不自觉地不断搓动。表示他情绪比较紧张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可以用说笑或者适当的肢体接触来降低其紧张程度如果受访者在回答时下意识地瞟一眼记者手中的笔记本,表示他可能是没有自信,或者是对自己的回答没有把握,这时,记者可以肯定地点头或者用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对方。 四、达到“共情”。有利于更好沟通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仅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这样,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一代名记者穆青被人尊称为“人民的记者”,许多人向他讨教采访的技巧,他总说:“有感情,没技巧。”穆青的采访许多时候就是通过与被采访者的“共情”来完成的。如,他采访植树模范潘从正时,与他一起植树;他采访被打成“黑劳模”的任羊成时,未等任羊成讲完自己的故事,他早已泪水盈眶……这种对劳动人民深深的感情,不仅为他采访到许多真实感人的情况提供了可能,也使他与许多采访对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五、突发事件采访要注意运用心理学 突发事件通常会给人视觉上、精神上很大的冲击,因此记者在赶去采访时要首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掌握一些调整方法,使采访基本上应在一种平和又不失紧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另外,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情绪不是很稳定,此时,一定要掌握好当事人的情绪特点和心境,才能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提出能被对方接受的采访问题,使采访顺利进行。 媒体要放在首位的就是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整个的采访活动中。采访时要依据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友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地点与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受众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采访方向,培养他们正面健康的心态,安抚其不稳定情绪。媒体既是社会的守望者又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者,身兼重任的记者在采访时必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即使在报道灾难、危机和战争时也不能例外。 总之,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注意心理知识运用的技巧。这有利于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当然,对采访中心理学知识运用的技巧,具体更详尽的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揣摩,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新闻心理学原理,随机应变,才能使新闻采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摘 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 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析突发新闻事件报道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析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有关规律,从受众需求心理的角度去践行我们新闻报道,并总结其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原则,是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新闻报道;事件;电视 一、解读受众需求 需求是人的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是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求获得补偿的主观感受。它反映人们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客观的依赖关系。受众的需求正是这种内心对外部生活探求,而新闻提供的信息就是通往受众内心的桥梁。 (一)受众需求特点 受众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受众需求的层次也在提高,然而,“人的需要不是由低向高简单地机械上升,而是一个高低层次的集合体”。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媒机制决定了受众接触到传媒的局限性。因为,在那段时期,宣传党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是根本,即媒体的教化作用占据主导,而受众由于受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只有小部分人能接触到电视这种媒介,因而,能够在露天环境下看场电影就很满足了,所以当时没有职业、年龄、爱好等方面的分众化受众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也对信息的接受很少有持异议的,而在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在传媒产业中,分众化发展已成为趋势,受众的需求日益受到重视,受众也有了发言权,一些媒介机构通过收视率调查表,分析受众的爱好和发现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已不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受众的需求品味越来越高,对媒体报道的品质更为看重。对信息的筛选、加工能力增强,因而对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受众心理需求分析 受众求真心理再次与真实成为新闻的生命理论契合。各家媒体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也才能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打动受众。特别是突发新闻事件信息的传递一定要真实,一旦发出虚假信息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目前,我们并不能做到新闻报道的绝对真实,因为受到各大媒体机构的价值观以及新闻媒体行业规范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报道中添枝加叶,捕风捉影,凭空编造假报道时有发生,受众对这些假报道的传媒机构失去信心,以致造成对整个媒体行业公信力的怀疑。 受众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突发新闻事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外部世界的新事物,增长新的见识,这就是其求新心理的表现。受众的求知心理、求异心理也与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全面且具有时新性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在进行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认知 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突发新闻事件传播的信宿与信源能否形成积极的反馈效应,这个过程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即对突发新闻事件的传递方式,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信息的认知以及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接受程度分析。 (一)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 新闻事件的传播,由于其影响面广、社会意义重大,从传者角度看突发新闻事件一定要确有其事,不能杜撰,捕风捉影。且应从以下三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 1.受众能随时接收到事态发展的最新情况。 2.受众能及时看到现场报道的画面。 3.传媒机构对突发新闻事件提供有深度的背景资料分析、原因阐释和专家评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突发性新闻事件曝光量增大,而这种情况不仅是在我国,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皆是如此。正是借助媒体的力量,受众每日才不断的了解到国内外的突发新闻事件。媒体的责任观决定着信息的准确度,也决定着媒体自身的发展。 (二)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过滤 受众的心理现象有需求、接受动机、反馈意识,此外还包含了受众对接受信息的再加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选择性心理即对新闻事件过滤倾向性。这其中包括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在认识选择性注意前,先要了解一下注意的内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那就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集中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不仅离开无关事物,而且抑制了无关活动。在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出现后,受众第一时间的目光集中在新闻本体上,即事件是什么事情,这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接受需要的体现。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受众的求新心理需求,这时的选择性注意无疑会集中在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最新情况的进展方面。 选择性理解是受众对信息过滤的第二个过程,在研究大众传播效果中,各种调查显示受众对传播内容持怀疑态度的人在增长,特别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受众层,这一点在网络上得到了有效的印证,当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特别是涉及到国家有些办事机构不作为时,还出来“辟谣”或“澄清”,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其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因而在一些草根名博上便提出异议,那么支持者众多,借以表达受众对事件的解读。 选择性记忆是信息筛选后进入大脑后的最后一关,由于“人基本是单信道的信息处理机。他必须连贯地吸收输送给他的信息,并借助某种扫描过程,才能把观测到的众多的刺激转换成一系列有次序的操作”。 (三)受众与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反馈机制 反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维纳在其《控制论》中首次提出的。反馈“指的是送出去的电波或信息的回流”。反馈是衡量传播活动效果的参考量,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利益群体的不断分化,社会矛盾的增多不可避免,与此同时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也在加强,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也愈发的关注。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反馈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反馈机制能够有利于传播者改进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能的发挥,也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 新闻受众的反馈是完善新闻传播活动的先决条件。在信息全球化以及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受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反馈机制的日益完善。任何没有反馈渠道的信息在当代传媒环境是没有市场的更不用提及竞争力。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电视台等传媒机构也意识到受众反馈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待突发性的重大新闻方面,为了能够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采取了多种手段,特别是建立起网站,通过受众的留言、参与调查问卷等方式使得信息的反馈渠道畅通无阻,从而也为其全面、及时、客观、透明的报道开辟了新的道路。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是要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并产生相应的预期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新闻心理学又称传播心理学,涉及到新闻学与心理学两方面,它以研究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新闻心理学,获得了众多新闻理论研究人士和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研究。在实际的采访中,一名记者要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如何适时的调控自身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采访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新闻从业者渴望掌握的一门技巧。如何掌握它为我所用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从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新闻心理学;采访;信息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所以研究采访心理找出内在规律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一、保持合理的“心理定势” “定势”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定义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通常,记者在采访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对线索的分析,对受访者的背景了解等等,由此形成采访计划、采访提纲等,不管是网上查阅还是短暂的冥想,这即是行动上的准备,同时也是心理准备的过程,即通过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较好的采访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心理定势可以称之为记者采访前的“预习”部分。但现实中采访活动是瞬息万变的,时刻都会有新的信息加入,而“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时常会让记者的采访程序化、进而循规蹈矩,难有突破。在现实中,有的记者包括作者本人在拿到一个选题后,时常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认定新闻事件的走向,自觉不自觉的放弃对其他细节的追问,造成采访的主观倾向,甚至报道失实。可见,心理定势是一并双刃剑,运用得好采访工作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会给采访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心理定势”,既要作充分的准备,也要避免惯性思维,循规蹈矩,同时在采访中保持新闻敏感,及时补充和修正有关信息,不让“心理定势”之外的信息漏过,从而保证采访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二、第一印象与“最初效应” “最初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一印象,因为,所以第一印象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交流对象的判断。采访活动中,随着记者与采访对象见面,受访者的心理必然发生“最初效应”,被采访对象会根据记者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来判断是否接受采访,或在多大程度上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最初效应是记者赢得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我国新闻学的代表人物邵飘萍就非常重视“最初效应”,他说:“容貌要整洁与高尚,使人一望而为正派之人;须发冠无过旧之怪状,尤当避纨绔子弟之作风”这种仪表上的要求是迎合受访者的心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为了缩短受访者与记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受访者的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在邵飘萍看来,记者的相貌衣着、言谈举止可以使采访对象产生好感和信任之情,会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活动。 除了衣着、打扮等外在内容与谈吐修养等内在品质,产生良好的“最初效应”,拉近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对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针对那些采访配合度较差,难以敞开心扉的采访对象,采访应避免单刀直入,可以先从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开场,当受访者心态足够放松达到受访的状态之后,再切入正题,采访水到渠成。笔者有位同事曾作过一篇《宽甸烤烟种植喜获丰收》的报道,在从没有接触过的镜头前受访的农民们显得比较紧张,看到这种情况,这位同事没有一上来就询问生产的问题,而是跟大伙坐到一起,先卷上了一根旱烟点上,唠起了家常,这样举动让烟农们放松了下来,话题自然从家长里短转回到了采访的烤烟丰收上,拿回了一篇生动的报道。“卷汗烟”“唠家常”这些行为无疑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最初效应”为采访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三、用客观的眼光分辨“光环” 当我们抬头望月时,由于光晕的影响月亮总是会被扩大一圈,这种错觉被引用到心理学当中叫做“光环效应”或者是“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某个方面有了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知觉偏见。“光环效应”与“心理定势”不同,笔者认为,它是一种更加延展的心理活动,更容易影响到我们分析处理问题的客观性。在我们日常采访中“光环效应”带来的影响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先进人物采访中的“高大全”现象,先进人物必然是顶着这样那样的“光环”与接受采访的,而记者也很容易被“光环”所吸引甚至是错误引导,忘记了要采访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光环”,从而难以获得“光环”以外的新鲜信息。或者采访中受到矛盾双方各自“光环”的影响,使采访有了倾向,在还原事实本质的时候不够公证,进而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被誉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常青树的《60分钟》节目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在这档节目中,你时常会看到对一些世界级的明星、政要等的采访,但是在巨大的光环下,栏目却能人物的本身展示给观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评委们评价《60分钟》“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笔者看来,《60分钟》能成为新闻业的旗帜和长青树,因为它抛开了采访对象的“光环”,(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1页)拓宽了新闻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新闻的本质,保证公正客观的新闻本质。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记者,我们要做到的是见“光环”却不为“光环”所动。 四、“共情”是“走、转、改”的心理基础 有句成语叫感同身受,在新闻心理学中可以理解为“共情”,它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受访者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有研究显示: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在信息表达中,语言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由此可见人与人初次接触中90%以上的信息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而这些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比语言更加真实的表达。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单单是听,更要从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等收集信息,并做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回应是表明自己在认真的倾听。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联系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媒体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如何才能写出“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仅有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躯体活动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在采访中做到“共情”,这是一种双向互动,“共情”会让采访对象甘于吐露心声,也会使记者更加真实的了解采访对象,从而写出反映基层群众的酸甜苦辣新闻。 五、在一些较难沟通的采访中,记者中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心理学技巧 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写道:“外交记者之访问,最希望其人之健谈,但具体问题,外交记者不可不预行设擒纵之法,至谈话时乃用擒纵之方法……”意思是:采访中,当采访对象谈话奔放时,记者要采取“擒”即设法控制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预先策划进行;当采访对象问十句答一句时,要采取“纵”法,即营造良好氛围,唤起采访对象最佳心理状态,并利用巧妙提问,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许多心理学的知识。不表采访之意是为了放松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述己见”戒备,达到倾诉流畅的目的。“擒住问明”则是在受访者犹豫之时,用主动发问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心理学技巧的运用在采访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通常会有三种不同的心理,乐于接受积极配合,中规中矩的配合,再就是防范甚至抵触。前两种的采访困难不大,但应注意对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加以合理的引导,采访出自己想要的内容情况。第三种情况也是采访的难点,通常会出现在一些监督、曝光或者受访者有顾虑的采访中。此时,记者应该采取主动,以恰当的表情,神态,语言,行动影响对方,平复对方情绪,消除双方交流的心理障碍,获得信任,引导对方进入良好的沟通状态。 采访考研的是人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记者应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常识和技巧,用新闻心理学来武装自己,并在采访中充分的、巧妙的运用它,我们的采访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采访也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新闻心理学论文:浅谈观众心理学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观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电视节目质量的尺度。因此,观是评论电视节目优劣的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裁判员。要想办好电视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观对节目的心理效应,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就是观心理学。观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和掌握观不同的个性特征、求知欲望和收看倾向,了解观收看兴趣,根据观的不同情况,满足其需要。并加强收视指导,改革电视宣传工作,使电视更好地为广大观服务。 人们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新闻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会有三种程度不同的效果。一种是观通过收看新闻,提高了认识,看清了方向,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斗志,得到了乐趣,受到了鼓舞,获得了新闻信息需要上的满足,在心理活动上,产生了新闻的顺向效应。另一种情况是,观看到后认为是一种有问题的或很反感的新闻。产生了与其观点上相反的作用。这就是新闻的逆向效应。再一种情况就是这条新闻既没有引起强烈的顺向效应。也引不起什么逆向效应,即为中性效应。 作为电视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在观心理上的产生顺向效应,避免中性效应,摒弃可能产生的逆向效应。对于具体新闻活动来说。就是应该研究我们的电视节目收看对象是谁,传播的内容是否适应他们的需要,播出以后会在观中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效应。 我们先了解一下观心理效应的需要特性,这种特性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广泛性 电视新闻的公开性就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它可以不分区域,不分种族,不分社会阶层,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语言相通。都是观,这就构成了电视新闻的广泛性。电视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广泛性,不仅仅指的是观多的广泛,而且每个观的心理需要也是广泛的。生活中的观,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凡是观所关注的,能引起其兴趣的。观都希望电视给予及时的传播,传播形式越好,观越爱收看。观的需要尽管是各种各样的,但总地划分起来,可以分为:一类是物质需要,就是观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物质需要,并由此而产生的对电视宣传心理需求。另一种是精神上的需要,比如艺术、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美学上的需要,并由此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 二、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特殊性 新闻的社会需要虽然是广泛的、普遍的,但就其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集团,乃至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特殊性。这种各自的特殊的需求必然反映出各自的心理活动。作为新闻又必须以此为目的来满足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需要上的特殊性,因而电视新闻的改革也必须从此处着手了。 人们对新闻的需要,是随着地域、民族、社会阶段、社会制度、个人的年龄、性别、能力、文化、职业、思想意识、修养而各自不同,他们的新闻需要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就不一样。我们的电视节目如不研究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需要给予满足是不行的,搞千人一面、“万一心”也是行不通的。 三、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变异性 人类对新闻宣传需要上的心理活动也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在电视节目需要上也应该是因时而变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电视节目是不会受到观欢迎的。如果电视节目天天总是一样,不会也不懂满足变化的社会和各种人的心理需要,就会使观产生厌烦心理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当然观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四、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可塑性 一条新闻后,对观思想心理有何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大小是可变的,它会随着观的社会地位、个人修养、道德观念、心情的好坏等因素而变化。具体地说,它可影响和引导观的世界观、道德观、思想认识、信念、情操、感情、志向等。影响积极的,社会效益就好;影响消极的,社会效益就不好。然而人们接受影响、教育、熏陶的心理也是可变的,既可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往坏的方面变化。认识了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宣传改革要面对实际,用最科学的宣传内容,最好的宣传形式,善于启发、引导观、使观产生积极向上的顺向心理效应,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五、观新闻需要心理上的反抗性 有些新闻由于失实。使观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还有些新闻宣传使观产生了一种逆向效应,也就是你说好他就总想到坏。这些逆反心理的出现,有观的社会经验、个人心境上逆反情绪等诸多因素。但主要的是和我们的编辑、记者,反向宣传的指导思想有关系。你往反方向去搞,还怪受反方向去看? 收看电视有很大的随意性,它是观自觉自愿的行为活动,有绝对的自由和选择性,不好看,不愿看,可以随时把电视机关掉,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看电视不是开会,不受任何组织、社会纪律、道德观念的约束。这个特殊、随意的选择性,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改革,抓住这个特点,掌握观的心理活动规律。努力在观随意性心理活动中争取阵地,挤进去,为其服务,进行良好思想意识的宣传和渗透。 现代电视节目改革的方向是,在使观接受新闻宣传中。不断寻求简行方便、节约精力、善看乐受,有一定的吸引力,不断寻求挖掘观的心理需要与兴趣,较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任务。 新闻心理学论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误读 摘要 本文以协警从“救人”到“抓小姐”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新闻误读的因素以及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最后浅谈了一下减少新闻误读的措施。 关键词 传播心理;新闻;误读 2004年3月14日,昆明一女子企图自杀时被消防队员救下。云南《都市时报》摄影记者黄兴能,当时拍下3名联防队员将女子带走的照片并发在网上。该照片从此在网络上以惊人的速度疯传,并且,“协警救人”渐渐被误读为“城管抓摊贩”、“协警抓小姐”。在照片传播至今6年间,尽管拍照的记者和相关媒体都作了澄清,却始终无法阻挡流言的传播。本是正面新闻却被曲解为负面消息,众多网友对这一错误讯息却深信不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读呢? 1 传播中的编解码混入大量噪音 信息是在被传播的过程中被扭曲,被混入大量噪音的,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错误信息满足了人们发泄不良情绪的心理需求,具有传播价值 照片信息之所以被扭曲,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执法者诸如城管、民警等在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行为让大家对他们产生了刻板印象。基于这一观点,相对于宣传执法者的新闻,大家会对执法者的负面信息更加感兴趣,也更倾向于相信,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动机。 接着就涉及到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刺激物之间的了联系和关系。 在这一事件中,启动效应体现在信息扭曲者在网络上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联想到城管抓摊贩时的粗鲁行为,又或者根据照片中的女子形象联想到“小姐”,就容易将眼观和想象进行同化,按照自己的思维将信息加以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个人心理活动,也就产生了对原始信息的扭曲。 我们看到,照片信息在被误读后,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有关该照片的真实报道。被扭曲的照片信息由于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比真实的信息更具传播价值,更具吸引力。 2)传播过程中有多个传播者,信息被一再扭曲 在新闻照片被误读的过程中体现了信息扭曲效应: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若干传播者层层过滤,有时会产生扭曲现象,甚至最终背离信息源的原始信息,以至面目全非。人们更倾向于夸大或增值那些符合自己既有观念的信息,并乐意对其进行绘声绘色的传播。传播的过程说简单一点就像是我们都玩过的一个叫“传话”的游戏,原始信息由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然后依次传下去,经过若干人后,最后一个人得到的信息往往都是与原始信息有一定出入的。参加传话的人越多,信息走样的程度就越严重,最后就出产出一条面目全非的信息。 3)扭曲信息被反复提及,加强受众记忆,形成群体极化效应 虽然说流言止于智者,但是在网络大环境中,智者或者由于社会趋同性也被同化,或者干脆淹没在错误信息的大潮中,难以造成影响。 从媒体本身来讲,网络由于其言论相对自由,以其草根媒体的身份成为了广大受众发泄情绪的载体,很多传统媒体不会去揭露的事实也都是网络最先的,这表示网络在揭露社会黑暗面上有着更强的能力,也更具可信度。这就造成了信息者不仅可以扭曲信息,甚至可以编造信息,一般也不会遭到问责,而且被扭曲的信息很快就被大家相信,并且争相转载。 网络媒体享网站、论坛数量很多,受众面广,转载十分便捷。 2 受众信念固着,不愿相信真相 流言是否能止于公开呢?这一次没有。我们注意到,在传播过程中,有论坛工作人员发表声明进行纠正,报纸摄影记者自己也出来澄清,但都没有被网友广泛地接受,远不及误解版的流传范围广,大家还能坚持相信错误的新闻。在人际传播中,人们往往不愿意进行自我否定,这里我们谈谈信念固着效应,所谓信念固着效应就是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定势,让人们对某类事情形成一种定势后,就很难改变固有的认识。网友们对照片错误理解的坚持,不仅因为他们认定照片中的执法者形象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这类人的特点,而且因为他们不相信主流媒体和记者对事件的解释,反而认为他们在隐藏真相。可见,要想把白的说成黑的,大家一般都信,但是要想把黑的变回白的,最终只能是越描越黑。 3 媒介博弈,凸显网络媒介影响力 可以说,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一次博弈中,传统媒介败下阵来,报纸上刊登的真实信息远没有被误读的信息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照片说明被扭曲后,也没有人去注意报纸站出来的更正新闻,甚至在照片的拍摄者本人站出来说实话时,还有人问他收了多少钱帮城管说话,可见报纸的记者也没有得到受众的信任。最终,还是一位网友通在微博上发表了报道的截图和原文,这条微博被广泛传播后,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不得不说,新媒体的力量着实强大。 最后,结合整个事件的分析,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我国的政策执行机构应当多进行自我检讨,在执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态度和方法,从而在百姓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 第二,我国的主流媒体应满足民众对信息,尤其是对监督政府信息的高度渴求,努力提高传统媒体本身的公信力,从根本上避免民众产生盲从心理,从而被流言蜚语所迷惑。 新闻心理学论文:灾难新闻的心理学思考 灾难新闻一般指火灾、水灾、海难、空难、地震、车祸、爆炸、台风等天灾人祸的报道。如近年来,我国各大传媒有关’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11.24烟台“大舜”号特大海难,上海丽都酒家爆炸事件的报道。这类新闻视其伤亡人数、财产损失以及事发地点的显著程度来决定其新闻价值的大小。 心理学中,将人、物、观念及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感性世界)、信息环境(拷贝世界)和心理环境(心理世界)。灾难(感性世界)带给人们的情感情绪反映(心理世界)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拷贝世界)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焦虑得到纾缓,惊恐得到平复,从而使受灾的人们在困难中振奋起精神。因此,恰当的灾难新闻的报道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灾难新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时效性 时间是新闻的第二生命,对灾难新闻来说尤其如此。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受众先睹为快的阅读心理,更重要的是满足受众寻求安全的心理需求。 有些人主张涉及面广的自然灾难,新闻传媒可以尽快不遗余力地加以报道,如’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这样的消息。但对于牵涉到某些利害部门的人为灾难,应隐而不发或稍后再发,并认为这种有意采用低调、淡化或回避的处理方法,可以达到控制受众心理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对灾难新闻而言,此种传播策略可谓得不偿失。首先,灾难不论大小,总是危及到一部分受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早一点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就能尽早衡量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人命关天,灾难新闻刻不容缓。其次,某些地方控制灾难消息的渠道,却不能阻止其他地区媒体进行报道。媒体不闻不问、漠然处之的态度一方面使得小道消息、流言蜚语盛行于世,扰得人人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受众由此产生的愤懑情绪因为得不到正当的表达和疏导,势必越积越甚,造成社会动荡。 真实性 对灾难新闻而言,其对真实性的要求远比一般的社会新闻更加严格,特别是在我国,具有官方背景的主流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在受众中已形成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媒体上的内容代表党和国家的意见,是有权威的,可以信赖的。灾难新闻一旦失实,后果将是严重的。因为受众依据媒体对灾难的失实报道采取行动遭到失败后,对党和政府的支持程度将急剧下降,甚至产生逆反和抵制心理。日本阪神地震中,该国政府即统一向外界新闻,也是为了避免新闻媒体各行其事,出现不实报道而阻碍救援和自救工作。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真实性,除了新闻的几个要素要准确,反复核实之外,还包括有关报道应全面客观,反对两种态度:一是报喜不报忧。这会使受众误以为灾情微不足道,放松了警惕。事实上,一定的紧张情绪,加之适当的指挥,可以形成极强的团结力,有利于战胜灾难。此外,身处灾难中的人困难重重,可媒体上却是一片“形势大好”,现实与媒介内容上的反差,会使受众心理得不到平衡,产生郁闷、不平,甚至愤怒。二是报忧不报喜。救灾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这样严重的灾难,不能因一时的疏忽和过失抹杀了全部救援工作的努力,揭露丑陋阴暗的事实应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激怒受众,激化矛盾。记者应调动人们冷静的思考力,让人们对灾难事件有一个真实全面清醒的认识。 科学性 在灾难发生后,一般受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恐惧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控制或摆脱某种危险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焦虑是由当前对未来活动的料想而引起的一种不安、忧虑、紧张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妨碍人去客观地认识事物,使生活效率降低,也不利于受众接受新闻内容,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所以新闻媒体在报道灾情进展和善后工作的同时,应对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告知受众今后的预防措施和摆脱险境的方法。这样,不知所措的灾民可以消弭一部分心理上对灾难的恐慌和无助感,沉着面对灾难,开展自救工作。一般的受众也可以从中得到相关的防范知识,防患于未然。 98抗洪报道中,CCTV“焦点访谈”请了许多水利专家、气象专家和医疗专家到节目中来。9.21台湾大地震后,台湾各大报也特邀了许多地震专家、建筑专家和心理专家撰文。新闻媒体通过这些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引导受众认清威胁来源的真正原因、鼓励受众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采取有效的行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人性 灾难无情人有情,对灾难的报道还应见事见人,以人为本,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首先,要描绘出灾难面前的人性善恶。在抗灾救难中,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感人场面是常常有的,推卸责任的丑恶现象也确实存在。让人性善的一面得到张扬,激励生存者;让人性恶的一面受到鞭挞,教育重蹈者,是新闻媒体崇高的社会职责。 其次,媒体还应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对普通灾民的关怀,为受灾群众寻求社会的帮助,如公布慈善捐款热线,热心组织义演义卖等社会善举。媒体高扬人性真善美的旗帜,对于理顺灾民的情绪和情感,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认同感,以及稳定人心,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媒体除了真实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还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体验灾难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痛,时时不忘倾注一种人文关怀。然而我们有些媒体在报道中渲染的却是灾难惨烈、恐怖、血腥的一面,给受众投下长久的心理阴影。去年11.24“大舜”号海难的报道中,广州某报在11.26的头版头条刊出的一幅照片,是一遇难者冲到滩涂上严重变形的残肢,鲜血淋淋,惨不忍睹。今年1.7广州另一张报纸在头版、二版,以“无情火海吞噬五尸六命”、“九月胎儿昨烧死母腹中”这样耸人听闻的大行标题来报道一起火灾事故,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心理学研究报告,不论是直接受灾、目睹灾难或参与救灾的人员,有30%―58%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对创伤事件的相关刺激或者受难经验的不断重复,将强行唤起幸存者痛苦的记忆,出现恐惧、紧张、失眠、忧郁的症状,甚至产生自杀、精神病等问题。对一般受众而言,这种灾难新闻也将带来厌恶、不安的情绪,从而影响接受消息的真正内容。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策略 摘要: 建筑施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世纪初的土坯房、茅草屋,到现在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建筑施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世纪工业化、现代化步伐的推进,贡献力量。 关键词: 建筑施工;施工;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的工业建筑工程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数目屡屡增加,单个工程的建筑面积、建筑要求、建筑层数等的要求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就给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建筑行业的规范不断更新,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这就要求建筑单位不断提高自己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项目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环境、资源、目标、时间期限、技术背景等都是已经确认的。每个项目施工过程是一个一次性的连续性很强的管理过程,每一个施工细节有关系到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所以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高水平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处理好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1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 我国每年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工程数量、工程规模、工程投资都呈直线上升态势。目前我国的建筑项目在施工管理方面,已经有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行业标准等对其施工活动进行规范。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特别是工业建设项目,所需要办理的手续更加繁琐。建设项目在开始前都需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前期手续: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批准书(建设用地批准书申请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地形图);土地确权;选址意见书;立项(立项申请书、营业执照、环境评估报告、选址意见书、董事会决议、土地协议、土地确认书、投资项目核准登记表、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申请书);建设项目报建登记表;设计招标;委托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钻探;委托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报消、人防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监理招标;施工招标;质量监督、安全备案;施工许可证。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各个规范、标准进行:(1)施工前期注意办理开工手续、设计现场交底、进料及验收。(2)施工中期注意放水、水电、质量检查、与业主沟通原料额采购及建筑变更、工程款的收付等。(3)施工后期注意验收问题的整改、尾款的结算、售后服务的兑现等。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行业标准、合同的严格执行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这些手续办起来比较繁琐、费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多、设计工种也比较多,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是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从而导致施工质量不高、工程返工、施工工程事故、延误工期等现象。 2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工业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在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都出现过很多的问题。但是归结起来,这些问题无外乎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两个方面。第一,工程质量管理上的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质量缺陷、质量不合格、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等需要返修、加固或做报废处理的,都是工程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首先,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是材料的管理方面。包括采购的原材料本身质量的优劣、原材料的保管与堆放、原材料的规格是否合乎要求等。其次是施工工艺。施工的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人力、空间、时间等的浪费,增加工程成本。施工工艺实施不到位会导致工程存在质量缺陷而返工。再次是施工监督检查。合理进行施工监督检查,可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工程顺利开展。第二,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问题,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重大的事故,被称为施工安全管理事故。近年来,建筑行业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很多有效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即便如此,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还是问题不断。造成建筑工程中管理的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对施工安全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至上的管理意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不足甚至是粗放式管理,使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对安全漠然无视。再加上建筑工程追求时间效益、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不重视。其次,安全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很多施工单位在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注重追上时代的步伐,在施工管理中整体使用粗放式管理,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机制保障工程建设参与这的安全。最后,建筑施工单位的设备、工具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性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依然使用陈旧、落后的施工工艺,再加上设备更新不及时,缺乏保养、检修使设备老化、停止运转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施工的安全问题埋下很多隐患。 3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大,建筑行业里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大。为了使工业与农用建筑施工工程能为企业声誉赢得一面面锦旗,各大建筑企业有必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一,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技术交流与图纸会审工作,明确划分施工管理中的责、权、利。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注完善工序的质量控制,参照科学的质量体系、质量检查制度,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案、环境实施全面的管理。另外需要对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留置的试块、试件等应实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最后,完善工程的验收工作。第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并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只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坚持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管理体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促进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工业与农业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要个执行安全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安全责任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一旦出现事故,按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作者:蔡伟 单位:九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的火灾监控 1.下列场所宜设置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1按一级负荷供电且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仓库; 1.2按二级负荷供电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我们知道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包括剩余电流式、测温式和独立式等,它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两套不同的系统,不过对于电气火灾监控保护,如果设置了独立式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如发送声光报警信号),是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模块来接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控制室或消防值班室来进行火灾监测的,但仅限于保护的对象点数较少的情况,对大部分情况,我们还是需在消防控制室里面,分开设置这两套系统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厂区没法为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提供条件的话,我们可以考虑把厂区的门卫室作为整个厂区的消防控制室,这样子经常有人值班的门卫室就可以随时监测到厂区的电气火灾的情况了。 2.民用建筑部分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它们的电气消防均遵循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如果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还应遵循《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等要求。对于民用建筑,我们着重讨论消防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我们知道火灾的时候浓烟蔓蔓,黑乎乎的一片,如果此时应急照明的设计不符合消防要求,不能保证人员疏散时应有的照度标准,就会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重视规范对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火灾应急照明一般应由专门的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但当建筑物规模较小,应急照明灯具不多,而只有在单市电的电源供电情况下(例如三级负荷的情况),其火灾应急照明可以接在普通照明箱的专用回路上,并应采用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它也可作为平时照明的一部分来使用,但不能为了节能而人为停电,因为有关消防规范要求消电源是不允许断电的。可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里面,提到“当采用蓄电池作为疏散照明的备用电源时,在非点亮状态下,不得中断蓄电池的充电电源”,就是说,平时只需保证充电电源不断开,而在消防应急的时候可以允许中断供电,使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通过蓄电池自身放电来强制投入到发亮发光,所以火灾时候我们可以断开普通照明配电箱的总电源(即切断非消防电),来使得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放电。 可能有人会说,不如引申到二级以上供电负荷等级的应急照明配电箱的情况,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来保证自带蓄电池应急照明的供电可靠性,当火灾应急的时候,通过接触器把应急照明的充电线路强制切断,来使得自带蓄电池的灯具强制投入到其蓄电池放电里去,以达到“强切点亮”的目的,如图2所示:图2的配电方式虽然工程实际中可行,但还是有违法规范的嫌疑的,因为既然归入到消防设备负荷那里去,就应确保消防电的供电连续可靠,不允许有断电的可能性存在(某些关系到人身电击的情况除外),这是规范对消防电的意图。所以,我们应该采用接触器触点来“强启”点亮,而不应“强切”点亮,如图3所示: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上述提到的“普通照明配电箱的专用回路”,实质上已是属于规范所说的专用的消防配电线路,故这些消防回路应有明显的消防标志标识。此外,疏散照明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里面提到,“除在假日、夜间无人工作而仅由值班或警卫人员负责管理外,疏散照明平时宜处于点亮状态。”也就是说,民用建筑的疏散指示照明灯具(即箭头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采用常亮型的设计比较合理,而双头猫眼灯不采用常亮型,平时处于充电状态即可。根据建筑性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双头猫眼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箭头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应选可靠连续工作时间≥30min或≥20min的产品,按目前国内市场情况,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其持续供电时间基本达到90min的标准了,所以设计只需标明其供电时间为90min即可满足规范和实际工程需求。 消防应急照明除了疏散照明外,还包括某些场所的备用照明,这些场所仍需要在消防应急的时候继续工作,例如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和消防电梯机房等。当正常市电电源突然断电而备用电源尚未投入的过渡过程中,若仍须保持继续照明的场所,则非常有必要设置自带蓄电池的照明灯具。有人会说,对于柴油发电机房,自带蓄电池的灯具数量可相对要稍多一些,而其它的如变配电房、消防水泵及消防控制室等处,也应设置部分的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即可,不要求全部带蓄电池的。可是,我们想一想在这个主备用电源切换的过程中,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场所,也就是规范要求仍需达到各场所应有的照度标准(如电房200lx、泵房100lx),我们设计的时候还是要求考虑把这些场所(上述的那些机房)内的全部灯具均自带蓄电池,这样,蓄电池在这个切换的“真空时间”内持续放电均能达到正常照度的标准值,来保证这些场所的继续工作的可靠性。 在此,不论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对于某些重要的消防设备负荷,例如消防水泵设备等等,都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消防设备负荷在双电源或双回路处末端切换,上述的几个规范都有这样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都应该注意到这点,但还有大部分人员存在违反规范的现象,如图4所示消防泵房总配电箱XFQ与各水泵控制箱消火栓XFX、喷淋PLX、消防泵房潜水泵XPS之间还有一段配电线路存在,实际上这种配电方式就不属于配电箱处末端切换了,出现这种情况,原则上的末端切换应该是各消防水泵的控制电箱,也就是消防水泵房内应是“控制电箱”切换,不是总配电箱处切换,所以不能只从字面上考虑,未理解末端切换的实质是提高消防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如果我们把上面配电平面图作一点修改吧,把总配电箱XFQ与各消防水泵控制电箱挨着一起配电,如图5所示:图5消防水泵配电在末端切换的示意图这样,总配电箱XFQ就是直接与各消防水泵控制电箱XFX、PLX、XPS配电了(形成一个整体的末端),不用绕过一段很长的配电线路长度,此时我们仍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是属于配电箱末端切换的做法,也符合规范所说的末端切换的要求。而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应用示例》(房屋建筑部分—电气专业)《04DX002》的P13页里面,也提到有附注,“最末一级配电箱:指负荷附近的直配电源箱或上述设备的控制电箱”。 作者:蒋子威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的相关问题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1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的综合思想素质,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人的因素贯穿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因素。 1.2材料因素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1.3设备因素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1.4环境因素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 1.5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2.1技术支持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 2.2严格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3严格检查隐蔽工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3.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3.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4.2分部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4.3单位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5结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的实际工地施工实践,对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谈的自己的看法。总之,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要精心施工,才能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 我们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质量观念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用知识用技术武装自己,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以及城市化推进速度的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以及城市化推进速度的加快,建筑业也因此获得了重要发展契机,并且在建筑的数量、规模以及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及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然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屋面渗水情况屡有发生。因此,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以分析建筑结构屋面出现渗水的原因为切入点,对屋面防水的措施与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的措施与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供专业人员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渗漏原因 1引言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建筑的外观有着诸多要求多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难度度,所以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由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与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业与民用建筑与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一旦有屋面渗漏问题发生有屋面渗漏问题发生,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的影响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筑结构屋面防水技术的研究力度,对于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工业与米用建筑结构屋面渗漏原因分析 2.1建筑屋面设计方面 屋面结构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是直接且受水面积最大的区域域,而且积水现象会在平屋面结构中经常发生,因此为加快水的排泄的排泄,需要将屋面设计出一定坡度。此外,很多问题会出现建筑结构的屋面设计中建筑结构的屋面设计中,例如,过小的建筑屋面排水坡度,使得难以将积水顺利排出得难以将积水顺利排出,导致积水情况出现在屋面局部区域,而且由于屋面长期浸泡在水中而且由于屋面长期浸泡在水中,致使屋面防水层结构有所破损损,进而导致渗水情况的发生;排水口以及伸缩缝的位置容易在设计屋面构造过程中有数疏漏在设计屋面构造过程中有数疏漏,如果两者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出现积水现象导致出现积水现象,并且屋面中钢板结构的强度会因为长期浸泡而出现破坏浸泡而出现破坏,导致其出现程度不等的变形,使得渗透现象出现在屋面部位出现在屋面部位;屋面封闭措施不当或者节点的封闭工作不严谨严谨,一旦对此处理的不及时,将会导致屋面出现渗透现象。除了上述几项实例除了上述几项实例,屋面抄平作业不当、防水层设计的不合理或不科学也会导致屋面渗水现象的出现或不科学也会导致屋面渗水现象的出现。所以有必要对工民建筑结构设计中屋面渗水原因加以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屋面渗水原因加以分析,从而使得应对方法和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措施更有针对性。 2.2建筑材料方面 建筑防水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防水设计的基础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保证屋面防水的效果。因此,注意选择高质量和高品质的防水材料质量和高品质的防水材料,并且采用合理的工艺完成防水材料的施工料的施工,从而在屋面防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水材料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工民建筑工程质量与所使用结构材料的好坏有着直接关联材料的好坏有着直接关联,并且对建筑结构的屋面防水效果有着密切影响有着密切影响。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材料便是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材料,并且由于混凝土结构屋面需要长时间在外界环境下裸露界环境下裸露,所以极易受到风吹、雨淋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屋面结构在外部环境长时间作用下屋面结构在外部环境长时间作用下,其混凝土结构层会因此出现程度不等的变形出现程度不等的变形,甚至有裂缝出现,进而导致屋面出现渗漏漏。此外,振捣不实、维护工作不利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渗漏情况中出现渗漏情况。因此,防水材料以及结构材料的选用应由工民建筑施工方与设计方加以重视工民建筑施工方与设计方加以重视,以免因为材料选用不当造成渗漏现象的发生造成渗漏现象的发生。 2.3建筑施工技术方面 先进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在我国工民建筑方面较为缺乏乏。屋面防水技术在检测方面缺乏时效性以及先进性,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技术的支持缺少相关配套技术的支持,所以难以保证屋面防水质量。与此同时此同时,我国缺少专门研究屋面防水技术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工人员,导致工民建筑防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难以提升屋面防水质量屋面防水质量,导致工民建筑屋面渗漏问题屡有发生。 2.4建筑施工维护方面 重建设重建设、轻管理是我国工民建筑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因此不利于工民建筑中屋面防水技术的发展此不利于工民建筑中屋面防水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定期开展建筑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没有定期开展建筑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使得屋面渗漏问题愈演愈烈演愈烈,直至屋面由裂缝转为渗漏,极大的提升后期维修的难度度,而且会使维修费用增加,所以应对屋面结构的维护工作加以重视以重视。 3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屋面防水的措施与方法 3.1分格缝的设置 在屋面拐角位置以及墙面的交接位置等存在夹缝的区域设置分隔缝设置分隔缝,并且使分隔缝与板缝对齐,从而保证防水层在混凝土干缩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下的影响下凝土干缩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下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裂缝可以在分隔缝处集中以在分隔缝处集中,从而降低板面整体干裂的概率,进而避免渗漏问题的发生渗漏问题的发生。 3.2屋面找平层施工 在找平作业施工过程中在找平作业施工过程中,采用结构找坡与建筑找坡相结合的方式合的方式。其中,流水方向和出水坡度应在建筑找坡时加以确定确定,在最低点与最高点用鱼线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拉直,以便找出合适的坡度找出合适的坡度,并且在屋面浇砌过程中,应注意将混凝土充分压实分压实。 3.3隔离层的施工 卷材防水层的使用应在建筑结构隔离层施工过程中尤其注意注意。其中,为避免防水卷层老化,确保其防水性能可以充分发挥发挥,应在刚性层与找平层之间敷设防水卷层。此外,在敷设防水卷材前防水卷材前,应在其表面喷涂处理剂,并且在铺贴过程中使用振动器将其固定振动器将其固定、压实。将油漆涂刷在搭接位置,并密封粘合粘接面粘接面。为避免屋面出现渗漏,隔离层的施工应在适宜的温度下完成度下完成。 3.4钢筋网片防水层的施工 在对工民建筑屋面防水结构中的混凝土防水层施工过程中中,为避免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防水层出现缝隙,应将钢筋网片装配在防水层偏上处片装配在防水层偏上处,从而使得防水层主体的完整性与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度满足设计要求。其中,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在对表面进行压实与抹平作业时,为避免发生龟裂现象为避免发生龟裂现象,提升防水性能,水泥与泥浆的配比应合理理。此外,为确保钢筋网片防水层的施工效果,应在施工后对其维护工作有所加强其维护工作有所加强,避免有重物挤压防水层,从而降低屋面出现渗漏的概率出现渗漏的概率。 4结语 总之,为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工作非常重要用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渗漏情况,既会影响建筑的正常功能与使用寿命会影响建筑的正常功能与使用寿命,也会影响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舒适性活的舒适性。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只有采用合适的防水防渗技术有采用合适的防水防渗技术,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做好外墙墙、屋面等关键位置的防水防渗工作,才能真正避免建筑出现渗漏问题渗漏问题,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产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发展。 作者:丁俊奎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措施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是建筑业重要发展的建筑类型之一,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以及综合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重视。为此,本文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因素 1.1资金因素 充足的工程资金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通常情况下,大多是由投资方提供建设资金,如若资金不到位或是不充足的情况出现,则会导致施工设备与材料无法及时供应而导致施工进度延期,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1.2物资因素 工程物资主要包括了施工设备与材料,这均是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设备是否完好,运转情况是否正常,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与国家标准是否相符等都会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1.3人员因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施工人员包括了作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施工人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基本元素,其素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是否能够在规定进度内完工,且关系着整体施工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 1.4施工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时均会制定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方式以及检测途径等内容。然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作业人员无法依照制定流程来进行施工,私自更改施工方案,且在设计过程中,并未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防范策略,而侧重于事后管控,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工程进度延期,而且还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策略 2.1加大进度控制的管理力度 首先,应当结合实际施工工程情况来合理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与目标。其次,应当严格依照所制定计划的内容来分配具体施工内容至具体作业小组、负责人。再者,应当将施工进度要求以及具体施工内容切实落实到具体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以逐步细化整体工程施工进度目标,以保证施工组织合理衔接。此外,合理编制施工总计划,并明确列明合同工期相关条例,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要求,审核结果等内容。最后,还应当结合实际工程状况,构建起沟通平台,并制定好进度控制报告,并实行质量检查以及施工进度控制制度,保证整体工程能够在规定进度内完成。 2.2重视对施工进度经济管理 资金是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与设备以及施工管理等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必须要确保资金充足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所以做好施工进度的经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应当各级施工计划以及具体内容来合理编制施工资金需求计划,并将施工所需一切设备以及资金都体现在计划当中。其次,应当结合作业流程来对水、电等资金编制资金控制计划,且开展合理的预算管理工作。再者,应当做好施工资金管控工作,合理优化施工资金,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3做好施工进度的合同和安全管理 合同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文件资料,所以必须要做好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工作,并将在施工前期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考虑在内。不仅如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还应当在合同中将合同签订双方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明确注明,防止发生矛盾与纠纷。除此之外,安全也是工程施工一项重要因素,如若发生安全事故,无疑会对整体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不但造成严重的信誉以及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企业今后发展不利,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能否顺利达标,所以在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应当结合项目特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艺来进行施工设计工作,对于软土地基等特殊底层则需要开展专项的地基处理技术设计。此外,在施工前还应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以有效防范与处理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3.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流程的质量开展细致的检查,并与施工设计、图纸、合同以及有关施工规范相对比,以判断施工质量是否达标。此外,还应当全面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如,所选用的施工工艺是否与实际工程施工相匹配,各项工序安全是否合理;施工材料各项性能指标是否与施工要求相符;施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是否配备齐全,是否具备相关施工资质,其是否能胜任施工作业要求等。 3.3竣工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首先,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方的质检部门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并将工程检验材料及相关报告上交至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其次,由监理单位认可施工方所提供报告后,建设方组织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来正式开展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并重点验收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部位以及质量关键部位,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以及使用要求。再者,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制度,要求施工方在特定时间内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并开展必要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过硬。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进度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整体工程项目生产成本,而且还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正确掌握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管理进行管控,以不断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冯庆涛 单位:中铁建工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防渗漏技术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常常会因为施工质量而导致房屋出现渗漏的问题,其在建筑领域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极为不便,渗漏严重的将会直接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在建筑实践中加大对技术方面的投入,根据国家相关的建筑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要求施工,以此来规避房屋渗漏情况的发生,促使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得以很好的保障,此外还要利用好现代防水技术以及新型的防水型材来满足施工需求,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渗漏技术;应用措施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良好发展,建筑的防渗漏技术是业内通用技术之一,也是保障建筑使用性能和建筑质量的主要类型。建筑发生渗漏就会对建筑的整体性造成破坏,或者造成各管道及相关设备的损害,因此这些通病问题逐渐被业内人士加以重视。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本文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渗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相关防渗漏技术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此来促进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分析 1.1建筑门窗的渗漏问题 通常造成建筑门窗出现渗漏的因素有:门窗框的安装不规范、门窗的损坏以及门窗框料自身的材料质量所导致的。在建筑工程门窗安装中,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在门窗的型材选用上质量不符合要求,没有选用一些高标准的型材,这就出现了门窗材料与实际设计要求不符合;再者就是对门窗与墙体接触部位的缝隙没有进行更好的填充处理,以此就造成了门窗缝的渗漏问题。其次,在进行门窗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的疏忽造成门窗的框边的连接不够密实,形成框边的锚杆出现或长、或短的情况,可能就会造成框边连接处开裂或是变形,使其门窗出现了渗漏。此外,由于外窗台抹灰坡度出现“外高里低”或是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门窗因撞击而遭到的破坏,导致墙体脱落以及门窗的四周形成裂缝,造成渗水的现象。 1.2建筑施工厨卫的渗漏问题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通常用水量较大的场所都是厨、卫间等,由于工程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不当或是施工中操作不当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因素。其次,主要原因是因为工程在建设时期厨、卫间的楼板通常较其它部位的楼板较薄一些,施工中如果对钢筋的绑扎或钢筋放置出现错位,又或是在混凝土浇筑楼板时振捣不够密实,经过厨、卫间的长时间用水,就会发生地面的渗漏,。对于一些不符合标准或是材料明显存有质量问题的,要禁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厨、卫间渗漏现象。1.3墙面的渗漏问题一般情况下,造成墙面出现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外墙渗漏和内墙渗漏两种。通常在墙面渗漏中,外墙发生几率要高于内墙渗漏,出现渗漏的成因究其根本还是因材料而起的。由于材料的选用不恰当、施工中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墙面套管的预留孔等,这些都是造成外墙渗漏的主观因素。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中,造成内墙渗漏的主要原因:(1)面砖质量不过关,其本身有裂纹或不能适应温度变化;(2)砖砌体中特别是空心砖砌体的砂浆饱满度较差,头缝不密实,灰缝过大;(3)面砖糙底空鼓以及面砖柔缝不密实等。这些都将造成房屋的内墙出现渗漏的主要因素。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墙体裂缝渗漏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墙体渗漏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做好墙体裂缝渗漏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按照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严格把控骨料的质量,禁止使用含泥量较大或含石粉比例较大的细骨料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要选用高纯度的优质砂,运用科学的配方进行调配,以此保障配制的混凝土强度,来预防渗漏现象。其次,对某些重点部位的钢筋施工要做到严谨,对其材料和工艺更是要严格的要求;最后,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保障建筑楼层平台与外墙的接口混凝土的施工处在同一界面,这就需要调整外层模板的铺设距离,保证墙体或者是转角处减少缝隙的存在,从而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渗漏问题的发生;此外,在进行这些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时,对其要进行振捣密实,对这些重点部位要做特别处理,防置裂缝的产生,通常可采取浮浆或是粘合等措施进行处理,以此来保障其部位的密实性,这样就可以完全遏制裂缝在施工中的出现。 2.2门窗防渗漏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门窗作为最频繁的活动部位,在整个建筑的防渗漏施工中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最难控制的部位。为了不影响门窗的使用功能以及门窗的美观性,首先在门窗的材料选用上,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门窗要求及规范,根据使用的性能合理选择门窗的型材,做好门窗框架与墙体之间连接缝的细化处理,选用现代材料经过优化配合比,调制防渗漏砂浆,对其连接缝进行填充处理。其次在对门窗框架的外侧涂抹砂浆,必要时可采用聚酯化合物粘结剂对其缝隙做细部处理,尽量避免砂浆出现空鼓现象,对处理完成的缝隙要进行专业的严格检查。在进行窗台的处理时,要保证内窗台略高于外窗台2cm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效果。另外在进行窗户的上窗楣施工时,应该选择运用鹰嘴形状,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将窗楣建成滴水线型。 2.3厨房、卫生间的防渗漏技术 厨卫间作为建筑物用水最为频繁的两个区域,在防水施工的处理上,稍有不慎都会造成建筑物的严重渗漏,对我们生活及工作带来极为不利,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务必做到重点防护。基于此,通常在进行厨卫的设计时,一般情况下,客厅及卧室的地面要高于厨卫间20mm左右,在基础结构的施工时就要做好高低差和适宜的坡度,对于厨卫间的地漏也要低于该地面的10mm左右为标准,对于厨卫间的墙面也是要进行更好的处理,在1.8米以下的部位要涂刷防水材料;对于预留的烟道口或者是穿越楼板的管道预留口的周围要采用细沙防水砂浆在外加适量的膨胀剂进行填堵并增加一道防水加强层宽度不小于200mm.施工前应将管道预留口周围进行凿毛处理,对其管道周围以200mm的距离从管道口向外延伸适当做出坡度,预防日后沿着管道四周向下渗水,当厨卫按照施工要求做好防水预处理以后,就要对其进行试水48h,如发现有渗漏现象,要及时做好处理,并做好质量记录。 2.4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随着建筑结构的现代化发展,某些高端的工业建筑或是民用建筑中,设置地下室是当今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好地下室的防渗漏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造成地下室渗漏水主要是混凝土与墙体的连接部位,出现漏水的形式主要有涌水、潜流、渗漏与波动漏渗。在工程实践中对地下室的施工流程为:素土夯实—垫层—防水附加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底板—饰面层。此处在施工时,一方面保证止水带质量性能好;另一方面素砼墙体在浇筑过程中要防止其发生变形现象。此外,施工中防水层与施工基层可以脱开。地下室立面防水层应确保做到与形成的结构砼表面粘结牢固,可以采用外防和外贴的方法来进行施工等。 作者:马一民 单位:阳泉市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工程管理的不力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因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就工业与民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行业;建筑质量 1概述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体现着建筑行业作业水平的高低,而建筑行业自身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关系十分密切。然而由于工程中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为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提高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就必须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加以重视。 2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和进程的管理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人为因素 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因此作为工业管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专业素养是必须具备的,因为建筑工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若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则难以胜任该工作。而事实上,我国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实存在着普遍不高的现象,对经验的依赖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发展慢、质量低。管理者的思想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若没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管理者就会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就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事实上是,大多数管理人员虽在其位但并未谋其政,以敷衍应付的态度来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势必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2.2设备技术因素 在建筑工程中,设备技术因素同样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拥有好的设备的企业,无疑对那些没有先进设备的企业更有优势。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管理者素质固然重要,而设备的先进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机械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则其管理水平就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同时,拥有丰富的建筑技术和经验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也会有所保障,因此设备技术也是影响企业工程管理的因素之一。 2.3材料质量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无疑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事实上购买劣质材料引发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现今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材料主要是靠采购人员外出采购的,因此材料质量的问题的出现可归咎于采购人员个人问题。有些人员由于缺乏对材料好坏的鉴别能力或者由于本人道德素养原因,在采购材料的时候选择价格便宜劣质的建筑材料,都会造成材料质量不符合工程标准,以至于最后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 2.4安全因素 在我国,工程方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安全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施工方必须保证工程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工程安全体系,监督员必须担负好自己的责任,严格监督工作人员遵守安全制度,并在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只有安全到位了,建筑工程才能按照原定计划实行,加快了进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解决上述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两方面开始入手,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两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3.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在实际生活中,建筑物一般分为工业、民用、农业建筑三大类。不同类型建筑质量的管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1丰富的经验与理论技术。不论对上述哪种类型的建筑的建造,都不是经过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可最终实现。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就需要施工方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技术,以保障建筑工程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实施运行,同时也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使整个工程能够按质按量安全地完成。 3.1.2重视隐蔽工程。对一项建筑工程来说,隐蔽工程的好坏也是评判质量管理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给排水工程、电气管线工程、地板基层等都是房建工程中常见的隐蔽工程,若隐蔽工程一些环节出现问题或者验收时没有严格遵守规则,则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如今我国的隐蔽工程管理技术和理论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在隐蔽工程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工程质量的管理者。管理人员应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并在问题出现后,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 3.1.3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来支持,而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更不能按照个人主观意愿来进行,它需要一个科学的技术标准指导,因此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格外重要。由专业研究人员依照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技术标准,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工作人员也应严格遵守标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为解决进度管理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建议: 3.2.1保证供应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而言,建筑材料的供应必不可少,材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首先要保证采购人员的个人道德和专业素养,采购时能分辨出材料的好坏,并且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另外,供应商应具备说明书、合格证,确保材料的质量,并将提供的建筑材料设备等按时送达工地,使整个工程按照计划进行。 3.2.2促进工程相关方的交流。要想发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这个整体的作用和价值,就要求建筑相关方之间有效配合。如果缺乏必要的配合,则会对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方、投资方、设计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当有问题出现,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得不到反馈便无法及时进行讨论和解决,最终可能导致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加强各方的联络,使工程中的问题一出现便得以解决,让整个工程进度按预期进行。 3.2.3投资方资金要及时到位。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投资方的资金对施工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快速地完成工程,导致工程延期,延期越久,则越不利于工程的实施,最终必将导致利益受损。因此,投资方应提前准备好资金,购买足够的材料并及时给工人发工资并及时支付工程款,为施工方解除后顾之忧,以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干扰。 4结语 如今,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总而言之,工作管理人员应加强自己的专业和道德素养,企业也应对工程管理加以重视,保证工程管理方面少出甚至不出问题,这样才能顺应时展潮流,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冉国胜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冶炼厂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 一、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特点与分类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一种重要的使用材料,不论是在工业还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都得到了大量使用。尤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它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施工使用材料。混凝土也称砼,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出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建筑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根据混凝土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可以将混凝土分成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以及泡沫混凝土等。另外根据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还可将混凝土特殊配置成耐热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等。总之,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只要满足工程在建筑施工的需要就可以。 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常见的裂缝问题 在公民建建设中,混凝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经常会产生裂缝问题。然而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遇到水之后会形成水化热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强度从而形成裂缝。另外由于地基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如果建筑物下面的地段地质分布不稳定的时候,因为土质强度很小,而建筑物产生的荷载力过大,从而产生裂缝。总之,再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成为施工人员头疼的问题。对于混凝土裂缝为题,一定要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这样才不会影响混凝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 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对工民建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凝土的配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因素、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等问题。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实地考察工程现场的小气候环境、土质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如果施工方无法依靠自身技术实力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可以聘用专业的勘察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由专业的实验室设计混凝土的配比。四、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可分为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自然养护是在常温(气温在5℃以上)条件下,并留有一定的时间以让混凝土保持着湿润的物理状态,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席、麻袋或棉链等保温材料,当浇筑完毕后就可以实行洒水养护工序了,一旦超过了洒水养护的温度上限后施工人员应确保养护工作在六个小时之内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也是不同的。在养护期间,必须保证混凝土足够的湿润,有利于水泥水化作用的进行。通常情况下干硬性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该在浇筑完毕后开始,洒水养护的时间应该根据水泥品种而确定,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而言,混凝土绕水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若浇水不足,表面产生细小裂缝或出现泛白现象时,要立即覆盖保温层,并加强浇水养护,延长浇水日期。在浇筑后,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可采用对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的方法进行养护。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施工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更要将混凝土得到很好的运用,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本文的阐述中不难看出,混凝土已被当今各项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为了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混凝土的自身作用以及体现它的价值,我们一定要了解混凝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特点与分类,更要清楚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同时还要掌握混凝土在运用的过程中要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度,更要及时的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工民建建设中的施工中质量。本文只是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运用做了几点简单的陈述,在陈述的过程中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各位同行给已改正并批评,笔者会真诚的接受。最后由衷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运用中,有更多的人士能够踊跃的参与进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来大力的推广混凝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运用。 作者:咸辉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木材检查站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探讨 1建筑施工管理重要性及意义 只有保障工程质量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此外,安全经费的投入也需要充足,它是事故发生时的重要保障,充足的安全经费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至于影响后面的施工进度,减少工程费用的损失。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完善建筑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2针对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2.1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贯穿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对整个工程款的成本控制。对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物质的管理,分配专员对现场建筑材料进行管理,可实施轮班制度加强夜间人员巡逻,防止材料的丢失。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合理使用建筑材料,以免造成材料无形的消耗从而增加成本。合理的选用施工机械设备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作业,充分发挥机械的性能以达到成本的控制。 2.2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是为了保证工程成功交付并予之使用,因此,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对建筑质量、隐蔽工程以及严格的技术规范。建筑材料的选用首先应该满足符合国家标准,不能盲目购置低价材料,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在购买建筑材料后,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对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要求才准入场。在施工时,进行合理的施工操作保障主体工程的质量安全。隐蔽工程也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测能有效的保证该工程的质量。严格的技术规范是辅助工程质量安全的必要措施,任何的施工任务都必须在相应的规范下进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要因为有些工序复杂而简省,否则可能成为工程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管机制,不仅在监管施工人员方面而且在施工时检测工程质量方面都必须加强。 2.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在规章制度上体现,在施工人员方面则是增强安全意识。现今某些建筑企业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在事故发生时,没有解决该问题的统一标准,可能造成滞工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后面工序还使整个工程效益减少。因此,建筑企业应该从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施工人员方面,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以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 2.4进度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地,它是企业的生命线。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科学的现场管理则是建筑施工进度的重要方法,现今许多的建筑企业特别是小型建筑企业,他们的现场管理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施工进度,造成施工费用的增加,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效益。此外,加强三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以对工程实况的了解实现进度的合理化,保证工程进度在工期内或者提前完成,增加建筑工程效益。 2.5合同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现阶段出现了许多的大型工程、超级工程项目。以前的合同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现今大型或者超级工程,这必然使得合同管理进一步发展。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是合同管理的首要目的。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认真查看每一条,以免合同信息不严谨或者遗漏,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在签订合同后,并不意味着合同工作就此结束,还需对合同进行保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见工程变更,应变更的合同没有变更这就会导致损失。总之,合同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正是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3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管理内容方面涉及的比较广泛,在管理上必须与时俱进,科学、高水平地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控制每道工序,认真的把好每一个关卡,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高质量以及安全的建筑产品。 作者:卢永红 单位:酒泉市顺帆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论文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管理困难 作为工程量巨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施工人员,这样,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就会过大,这使得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对庞大的人群进行管理,这成了建筑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实际管理中,就会时不时的出现诸如指挥不当、操作失误、沟通不及时、不能协调合作以及施工责任不到人等一系列问题,这回严重限制建筑业的发展。 1.2施工安全管理意思不够 安全是施工之本,施工能否顺利的展开,最重要的就是看施工过程能否有序、安全,如果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相关的安全问题,会给工业以及民用建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值得重视的是,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管理者都还没有注意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他们的眼里,安全问题可有可无,为此在施工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带安全帽,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3没有严格的施工质量检查 工业、民用建筑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会涉及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严重的影响施工的质量。实际生活中,很多单位都选择抽样检查的方法来检查施工的质量,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为建筑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所以很多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都不能过关,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施工质量标准。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探讨 2.1选择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施工人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然转化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转化为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由此可见人才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就建筑业而言,人才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施工主体的施工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术,只会阻碍建筑施工的发展。值得注意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影响到国家经济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以及安全,这就要求相关建筑单位在选择施工人才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施工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打造专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队伍,才能做好建筑材料质量以及建筑后期的良好维护和保养,最终保障工民建施工的质量。2.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新时期,建筑企业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取得发展,就必须把质量保持更高的水平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的则是对以下四大因素进行控制:(1)对人的控制。建筑单位在用人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2)对材料的控制。要想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必须保障材料的质量,在购买材料的时候,要严格的检查并验收,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言以蔽之,施工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用到施工的过程中去;(3)对机械的控制。机械是施工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在施工阶段必须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以及施工的工艺方法等,这既有利于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也有利于加强对机械的维护、保修以及保养;(4)对方法的控制。工、民用工程建筑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控制施工的质量,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2.3加强工、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整个工程的完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工程进度的管理则需要注重所需要的所有时间,包括立项、设计、预算、施工以及验收等,在加强工、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筑单位要切实加强与各方的练习,要能够认真的贯彻落实工程进度。在施工中,要随时的与设计方、施工方以及投资方等展开交流,不管是哪方都要及时的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这样,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其次,要确保建筑材料的供应。不管是工用还是民用,都离不开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如约将自己所负责的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运到工程现场,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到影响;最后,就投资方而言,必须及时的支付工程款。如果资金出现流转不畅问题,就会阻碍建筑单位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必须加强对质量的控制,为此,在建筑施工的前期,就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既有利于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保障建筑的质量。由此可见,建筑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给工业与民用建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作者:张永红 单位:内蒙古广厦建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1涉及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论述 结合现下我国建筑行业规划状况观察,有关地方、行业保护迹象显著,特别是在招标期间经常衍生各类暗箱操作行为,造成预审工作中人文干扰因素广泛滋生,此时如若缺乏完备的监督体制,就会顺势造成不必要的违法结果,严重情况下会直接与招标单位造成冲突,影响后期工程进度与安全质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体系架构中,施工质量存在地位深刻,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效益,不可控因素占据比例较大,因此实际工程布置中质量问题大面积滋生现象已不再新鲜。另外,验收工作本交由政府监督部门负责,但是目前其职能结构全面扭转,目前验收流程已经全权交由业主处理,工程开发企业主体顺势过渡成为验收主导个体,并且质量监督部门在既定工程管理模式与处理手段上已经存在严重问题,对于项目验收难以发挥应有指导功效。以上因素对于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长远规划发展将是一类重大限制危机,必将引起管理主体大力关注。另一方面,我国不同领域内部物价都处于不断上涨端口,尤以建筑材料最为强烈,在特定施工单位之间,部分采购人员为了全面控制工程整体造假水准,扩大自身获利空间,便开始采取偷工减料等不正当行径,如房屋内部基础设施功能失效现象等。将监管力度不高与偷工减料现象排除在外,特别是在民用和工业建筑领域内部,包括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素质、技能规范,以及承包队伍质量维护体系等细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这部分细节都是需要工业和民用建筑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并予以快速解决的危机。 2应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细化措施解析 2.1强化质量规范管制体系 首先,技术支持。任何建筑工程本身都存在不同细致施工细节,实施中需要得到广泛技术支持。为了稳定工程质量效益,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工程师团队进行可操作性、客观性调试方案制定。其次,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细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中存在各类隐蔽工程现象,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管理理论与方式衔接上已经达到成熟效果,需要管理人员加大监视力度。 2.2完善工程进度管理秩序 工程进度是稳定工业、民用建筑活动秩序的前提,需要设计、施工、投资方全程交流合作,争取透过立项、预算以及竣工验收等步骤投入精力。第一,设计、投资主体需要随时与现场施工人员交流,及时掌握不同阶段工程进展状况,一旦期间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必须结合最新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杜绝工程进度因任何原因而造成滞后结果。第二,严格控制建筑材料供应渠道。任何建筑工程都不可脱离材料应用而独自运行,这部分调制器具一旦存在问题,工程进度便不可避免地遭受制约。所以,作为施工单位有必要负责材料、设备运送监督工作,及时提供产品合格证书与检测结果。 2.3稳定建筑工程验收环节 验收工序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顺势延展出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等相关类别。前者主要交由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负责,同时会将验收记录提交给监理单位并督促其快速核查。涉及重要的分项工程与关键节点项目,施工单位有必要在自检合格前提下,有建筑管理人员依照设计图纸与质量规范要求进行重复验收处理;而分部工程是由施工队伍在既定分项工程验收基础上,按照分部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调试;至于单位工程验收,需要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验收申请条款后,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单位人员进行共同审核,同时将提炼结果与合同、预期指标对照,最后科学判断该类工程质量是否得到要求,并通过验收。 2.4全面发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能效 截止至今,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已经广泛实行全新规范制度,但是其中存在不同行业科学管理模式照搬照抄现象,实际操作中未免滋生各类弊端,如若长时期放纵不管,必将阻碍建筑行业进步趋势。 (1)全面吸纳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实现我国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指标。部分发达国家建筑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管理环节中,已经达成一套完备的规范体系,我国工程管理单位需要注重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拒绝照搬照抄现象泛滥。而是坚持取其精华原则,组合国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产业现状加以合理创新改造,进而逐步迎合目前建筑行业市场规范要求,提供有效的管制方案。 (2)建筑工程管理经验的系统整合。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工期,在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施工之间要实行分段控制和动态控制的控制方式,在每一环节内部加强管理和控制,然后做好环节之间的衔接工作,将质量控制的理念在工程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所体现,而且要不断的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满足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3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制直接决定我国社会规范秩序与经济发展实效,但是结合目前内部工程规划状况观察,工程质量细节中仍旧存在许多安全稳定漏洞,证明管理不完善现象尚未彻底清除。因此,作为优质化管制人员应该进一步遵守质量手册与技术规范要求,及时做好现场施工控制职务,强化后期结构验收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升工程架构安全质量,为日后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作者:韦海华 单位:桂林彰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质量管理论文 0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建筑物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就有所提升,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严格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保障建筑行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 首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核心所在,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主要是施工人员的选择,施工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在某一建筑工程项目中标后,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规模和特点选择施工人员,并且要设立项目经理部,对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要激发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其次,对施工设备的管理[1]。施工设备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对施工设备进行合理安排,比如高层的建筑施工中对于塔吊型号、塔吊臂长的选择等,不仅要保证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到节约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随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避免发生事故。最后,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也就是说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也就是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采购人员应该严把采购原料大关,选择质量好的、合格、价格最低的原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节约成本,无论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都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有损坏,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2探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加大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要时刻警惕其出现的问题,建筑的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第一,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上文能够知晓,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有的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做得并不到位。比如采购人员忽视了对材料供应商的调查[2],不了解材料市场的行情,使得购买回来的材料不能物尽其用,还损失大量资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并没有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还给建筑项目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第二,施工现场人员的素质较低。人员是建筑施工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筑企业并没有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难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甚至影响了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第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正确指导,质量管理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出现突发事件后,难以凭借之前的经验进行处理。那么这就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带来威胁。此外,还有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现场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以及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是检测结果存在虚假情况,进而难以实现对建筑材料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完善措施的探讨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现场的质量管理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给建筑的质量带来了威胁,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要严格的对待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第一,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合格。为了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合格,采购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以及现场检查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考察,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3],并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检测,以及进行现场验收,从而保证材料的合格。第二,提高对施工现场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建筑企业领导应该定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做得好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奖励。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选择综合素质高的施工团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第三,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而言,质量是其根本,同时也是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大目标,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检查竣工交付的建筑工程质量,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应该积极的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大对质量检查、监督的重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奖罚措施。第四,加大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监控。建筑企业应该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也就是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预防控制,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扼杀在萌芽时期,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工程竣工交付之后[4],应该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对已经完成的部分进行多次检查,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以后再次出现同样错误。第五,加强施工进度的控制。控制施工进度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项目实施初期严格编制进度计划时,就应该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计划,妥善安排施工的每一步骤。还应该在建筑企业招标的时候,根据相关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的计划工期,并提供合理的计划安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建筑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按照计划完成,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建筑行业必须要加以重视的。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各方面的管理,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全面保障建筑物质量的安全,为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建华单位:延安市宝塔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创新 1质量管理 (1)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施工。(2)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质量监督,质量检查,质量验收等关节的工作。(3)施工人员在实施施工以前,要核对图纸,图纸由资料管理员进行保管。(4)管理人员要做好技术管理交底工作,明确其各自的责任。(5)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发现任何存在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都应该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最快的将其解决。协同有关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了解与分析。(6)根据现场施工的情况可以设置自检,互检,交接检的监督机制原则,所有质检部门必须签字验收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艺。(7)测量人员在测量时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其施工技术要点,设置时至少采用两个水准点进行测量,不能善意的改变基准点的位置与方向,避免移动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的发生。在放线进项检测时,可以协同其他部门进行一一的检验,及时的做好预检方面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挖土的时,要使用正规的机械设备进行挖掘,同时还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指挥。(8)连续墙的凸出部分应全部凿毛,夹泥、漏筋必须处理,以保证连续墙的质量。(9)对连续墙的位移、沉降、四周建筑物的位移与沉降进行观测。(10)对于已施工完的梁、板、柱结构,不得随意增加施工荷载,加强对成品的保护。(11)严格按照各种标准、规范以及本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在深圳该地下室的建设质量控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工期没有出现大的返工现象,节约了成本。 2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尤其是针对一些大的建筑施工,由于其危险因素比较多,故此在建筑施工中,我们首先要做好各个施工中的准备工作,此时安全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做好安全预防的管理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也是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解决地首要前提。不能盲目的进行施工,这样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如:在深基础施工方面,一定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对于一些松软土层,稳定性较差,宜用喷射混凝土或用预应力锚杆、锚索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防止崩塌发生。在高空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设立围栏警示牌。凡在施工的高层建筑必须在施工工作面外侧搭设3m以上的安全网,安全网必须在无高空作业时方可拆除。安全帽、安全带必须为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1)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2)在工地现场成立安全、消防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安全施工和消防保卫工作。(3)安全交底和每周的安全活动要成为制度,成为安全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4)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施工场内的一切电源、电线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路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路和一闸多用。严格执行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5)沿连续墙周边、进出基坑楼梯设置钢筋防护栏,施工中不得擅自移动、拆改安全设施。(6)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必须戴卡,戴安全帽。(7)严格贯彻执行防火逐级责任制。(8)电锯、电刨必须有防护罩,操作地点的刨花、碎木料应及时处理,并不准在操作场地等处吸烟动火。(9)不得将杂物、垃圾等抛入基坑。(10)车辆进出工地要有专人指挥,不得硬撞支撑柱。(11)配备足够的安全用品,购置足够的消防器材,组织义务消防抢险队,制定工地用火制度,对各用火制度,用火单位指定专门的看火负责人宣传消防知识,杜绝在工地现场吸烟,现场要设立安全宣传牌和消防宣传牌。 3技术管理 就建筑施工而言,建筑施工工程由于施工工艺繁杂,种类比较繁多,故此每一项施工工艺也是有所不同,对于技术的要求更是因具体施工而异,但无论是哪种施工在技术管理上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一条原则就是所实施的技术管理必须完全符合施工建筑的技术管理规范,不能任意制定与其不相符的施工工艺技术。此外,施工建筑单位要设立施工设备,工序管理,抓好施工阶段工艺研究,并做好标准化的规范与管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若想更深一步的进行管理,就必须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高新技术手段对技术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技术管理水平,杜绝利用信息技术扰乱市场建筑规范,要公正的建立信息管理化平台,降低其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完善技术管理。 4结束语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管理层面上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建筑施工、工艺等方面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尤其是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科学、有序、稳步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要本着科技创新的科学态度,在建筑施工领域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并把科学技术运用到施工及管理方面,在建筑施工领域必然会掀起一场革命,从而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作者:谢彩玲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因此,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分析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支持。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缺乏了技术的支持,工程的质量必然难以保证,而且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也要有相应技术的支持。 2.严格技术标准。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只有工程各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3.严格检查隐蔽工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工程的进度 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工程的进度不是单方面就可以保障的,而是需要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工程进度就是工程从立项、设计、预算,到施工、验收等步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2.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1.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2分部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3.单位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四、全面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力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3.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五、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与民用建筑论文: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摘要 本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一个方面,即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进行了论述。首先介绍了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概念,然后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典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 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发展的尤为迅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科技的运用,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各项技术有了很大地提高。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现场的管理技术等。笔者认为在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在整个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铁路工程的质量,进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 1 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概述 一般而言,我们将那些可以直接为生产服务并能满足人们的工作需要的建筑称之为工业建筑,如厂房、车间、制造间等建筑。民用建筑是指那些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具有辅助性、加强性等特点的建筑,如居民楼、办公室、写字楼及电脑机房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包括桥梁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等行业,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掌握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就可以很好地对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加以理解。 对上述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介绍之后,可以很清晰地清楚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涵义了。质量是一个抽象名词,它可以保证一个物体的使用或者被利用的功能和功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的场所,它是一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物质目标转化为现实成功的重要场地。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以为整个工程项目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资金周转。对于铁路而言,其具体的内涵也是如此。 2 当前形势下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部分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 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业已经发展到了国家级、省级、地级、市级、县级乃至乡镇级,这就说明了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业已经充斥着整个国家,各地都有。这也说明了人民对此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管理方面的常识缺乏,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欠缺。因此,在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加以提高。 2.2 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和主体,对于一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新时期下,我国铁路建筑工程质量并不是非常过硬,往往存在着一系列较严重的问题。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的混凝速度过慢、表层基底没有处理完好、钢筋混凝土不够坚硬、基板与基柱在搭配上的不够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如果没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很容易会出现整个铁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下滑,那么整个工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在质量检测时,也难以通过。而这是当前形势下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将在下文中提到。 2.3 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就,带动了其他很多方面额迅速发展,其中信息化技术就是一个方面。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设或者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关于它的应用并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落后。一般而言,现在普遍采用的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人工手写或者是人工传递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书写上的极不规范性以及效率极为低下的尴尬局面。 3 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 我国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需要对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以提高。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一定要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也就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培训过后,组织一场类似职场的考试,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年度评奖的一部分考核的标准。通过这种办法,目的是为了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有个质的提高,因此应该避免形式主义的培训方式。 3.2 应该加强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阶段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关键,只有质量上的去,那么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才更有可能将物质目标实现的更快,落实的更加到位。这样就会使整个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口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使建筑集团的管理人员懂得基础和主体设计阶段的重要作用。 3.3设置合理、科学的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机构或组织 针对现实情况,质量管理模式采用 “扁平”式管理,由项目部直辖施工队(劳务作业层),压缩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减少管理费开支,提高工效。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业、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组织需要对职位和人员的分配上要有一定的规划或是布局。如一个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的设置就很合理、科学:由一名项目经理做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全权代表本公司对本项目实施各项管理,再设一名生产副经理,一名安全副经理,一名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管理班子。设四部两室六个职能部门,即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工程保障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项目部总人数为45人。这个人员设置可以借鉴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更好地使管理趋向科学化、理想化、和谐化。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探析 1概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认知的不断提高,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主要是讲解英语课文,分析课文中陌生词汇并对其句式搭配与常见用法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如此,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还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增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英文写作也是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短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语文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成为了广大英语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 2探讨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更加适应新时期高中英语的学习,必须要掌握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探究。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只有师生关系和睦,学生才不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自主学习英语。若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付出较多的努力。在自身素质方面,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定期的外出学习,不断的充电与自我沉淀,确保让同学们信服,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务必要大方得体,不仅如此,教师要注意授课时的态度表情等,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学习热情。在课堂后,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关心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课上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学生课上不焦虑、不胆怯、不害怕的保证。在生活上,要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迷茫时指明方向。如此一来,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2.2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若要提高学生高中英语学习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应用频率不断的增大,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英语也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讲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英语,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2.3传授英语学习技巧 掌握学习技巧是改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英语学习有许多技巧需要掌握,例如语法应用技巧、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技巧,就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教学内容,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灵活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难题,让英语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进如此,技巧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大大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2.4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结合了实践教学,就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使其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理解上由难变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授课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中书本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可以通过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创设学习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与加深印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不仅要有基本的课堂知识巩固,还要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合理控制理论基础与实践内容的比重,这样学生通过课后作业也可进行实践学习,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提出探索性问题,留给学生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陈述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实际证明见解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勇敢探索的精神,还强化了英语学习能力。在课外活动的开展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英语实践学习的相关活动,例如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锻炼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与口语表述能力,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 2.5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的详尽透彻,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讲解,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词汇量的掌握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及用法,还要鼓励掌握更多的词汇。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生词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大量生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方法猜出生词的意思、词性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词汇记忆的重要性,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随时辅助学生温习、查找、落实,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英国与美国的文化背景,很多阅读短文都需要结合英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要阅读更多的课外材料,拓宽自身知识面,才能更加灵活的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3结语 综上浅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对高中生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传授英语学习技巧、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促进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郭妍湫 单位: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考 一、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不注重质量 目前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强调量的积累,涵盖大量的英语教育教学信息,但这些信息跟英语教育教学并不匹配,对于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收集人员大多不了解,盲目地收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而不注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具体用处,既浪费了时间,又占用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空间。所以,目前开发的许多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尽管有海量的资源,但对于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可用于课程的哪一个环节,进行怎么样的知识英语教育教学,解决教师的哪些英语教育教学问题仍不够明确。过分重视量的建设,而忽略质量的建设,导致资源库的浪费。 2.对英语教育教学设计技术不够重视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需要英语教育教学设计的技术,这两者相互联系。具体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一是建设者需要通过英语教育教学设计的技术将建设理念表现出来,再通过信息的编码进行和传播。许多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忽略了英语教育教学设计技术,往往把原有的资源进行新的开发之后出来,就算达到了目的。这导致资源库的建设陈旧,不符合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 3.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制度缺乏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学校是合作关系,同时是竞争关系,教师自己所掌握的经验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是教师获得专业地位的重要保证,教师可能担心一旦共享这些经验和资源,其专业地位将丧失。由于对自身利与弊的考虑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程,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将教师的共享成果纳入考核部分,同时对积极参与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只有加强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建设,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资源库库建设不断完善。 4.内容堆积混杂,检索困难。 资源库中资源由于“只投不出”或“只投不管”,造成大量的资源堆积,有的重复、有的格式不对,资源库俨然成了“仓库”。教师如果想从“仓库”里寻找需要的资源,往往要逐个打开,大海捞针似地查找资料。寻找过程,耗时耗力,工作量大,而且常常“空手而归”。因此,很多情况下,教师宁可选择使用搜索引擎等在网上查找资料。网上虽然相关资料很多,但是资源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个性需求,所以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而且网上各类资源命名、分类标准不一,教师常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检索需要的教学资料,所以资源寻找耗时耗力。针对上述的分析,我们从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健全和优化入手,提出了提升以“一键式”为特点的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库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对资源的入库、修改、删除、属性设置等进行相关管理,使资源库具有便捷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服务,为教师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提供最大的自由度。 二、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1.资源库建设的选择性原则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立足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以改善英语教育教学为目的。学校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有选择性,将需要的资源纳入建设的范畴。一些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在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没用用到,则不需要对其进行建设,这样既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又提高了资源库建设的质量。比如,若学校不存在网络授课,那网络授课就可以剔除在外。 2.循序渐进,逐渐完善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将这些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进行共享。教师作为英语教育教学的参与者,每个人的能力及参与积极性不同,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任务。因此,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段进行,依据实际需要开发资源,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 3.建立完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度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教师参与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优良,要看教师在教育英语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如何。因此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参加各种英语教育教学形式的比赛,通过专家评审来评价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二是教师需要积极形成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并共享资源。这需要学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库建设深入开展,教师才能积极参与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并运用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各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 4.规范资源管理和评价机制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多方面积极参与,需要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资源库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对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规范。同时,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要进行创新,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 5.发展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对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更多的要求,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培训力度。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培训,可以采用经验交流式,研讨式等方法,同时对技术层面进行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应着重开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导向,采取多种手段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英语教育教学效果。再者,在实践中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师生的应用能力。 三、总结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使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是课堂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完备的备课、课件及再学习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背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便了教师获取信息,提高了使用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只有在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取选择性原则,分段实施,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更好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 作者:窠旭伟 单位:定西市第一中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学,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英语教学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出发,倡导多种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 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想要改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就应该转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意识。提升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应用新教学材料的能力,毕竟我国目前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资料和优秀案例方面已不再和改革前那样匮乏,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高中学校已基本建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以此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进而改变以往面向英语课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网络还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完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的小游戏大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多开展一些有关英语知识和教学内容的小游戏,因为在学生参与课堂小游戏的时候,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究意识,而且学生很容易从这种教学方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得自信,学生的脑海中会深刻记忆下一些特别游戏的知识,当学生在回忆游戏的时候,游戏所涉及的知识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同时一些小游戏还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适时采取一些小游戏,转变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教学水平,进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标改革就是要将一些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丢弃掉,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引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分享形象记忆法、联想与分类记忆法等经典或者新的记忆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需要适当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迟迟得不到提升,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所处在的中文语言环境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外语语言环境的创设,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这样的情景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适当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贯穿英语文化,循序渐进之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还能从中掌握一定的交际语言,逐渐形成英语思维,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为学生创设纯英语的学习环境中,使其熟练的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2.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以往高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在慢慢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到所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课堂内容,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在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英语积极性强的学生还能够很好的影响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还能够分享自己的预习和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还让学生融入到了教学中。 3.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高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使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很多小组,在慢慢培养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到所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课堂内容,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迅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在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英语积极性强的学生还能够很好的影响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还能够分享自己的预习和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还让学生融入到了教学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必须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不断改变和完善其教育模式,这样不仅是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是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作者:吴萍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探析 英语教育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自身来讲,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未来奠定了文化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以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为切入点,概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内容,切实探讨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1概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认知的不断提高,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主要是讲解英语课文,分析课文中陌生词汇并对其句式搭配与常见用法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如此,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还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增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英文写作也是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短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语文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成为了广大英语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 2探讨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更加适应新时期高中英语的学习,必须要掌握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探究。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只有师生关系和睦,学生才不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自主学习英语。若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付出较多的努力。在自身素质方面,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定期的外出学习,不断的充电与自我沉淀,确保让同学们信服,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务必要大方得体,不仅如此,教师要注意授课时的态度表情等,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学习热情。在课堂后,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关心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课上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学生课上不焦虑、不胆怯、不害怕的保证。在生活上,要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迷茫时指明方向。如此一来,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2.2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若要提高学生高中英语学习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应用频率不断的增大,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英语也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讲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英语,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2.3传授英语学习技巧 掌握学习技巧是改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英语学习有许多技巧需要掌握,例如语法应用技巧、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技巧,就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教学内容,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灵活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难题,让英语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进如此,技巧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大大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2.4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结合了实践教学,就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使其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理解上由难变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授课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中书本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可以通过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创设学习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与加深印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不仅要有基本的课堂知识巩固,还要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合理控制理论基础与实践内容的比重,这样学生通过课后作业也可进行实践学习,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提出探索性问题,留给学生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陈述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实际证明见解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勇敢探索的精神,还强化了英语学习能力。在课外活动的开展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英语实践学习的相关活动,例如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锻炼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与口语表述能力,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 2.5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的详尽透彻,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讲解,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词汇量的掌握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及用法,还要鼓励掌握更多的词汇。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生词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大量生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方法猜出生词的意思、词性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词汇记忆的重要性,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随时辅助学生温习、查找、落实,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英国与美国的文化背景,很多阅读短文都需要结合英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要阅读更多的课外材料,拓宽自身知识面,才能更加灵活的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难题。综上浅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对高中生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传授英语学习技巧、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促进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郭妍湫 单位: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谈如何改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今的社会越来越强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是简单满足应试的要求已经不符合当今英语教学的潮流。现今高中英语的教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从教学设计入手 在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教学设计入手,这样从上层结构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学生以及时代的需求,从而做到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学习。而对于教学设计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多样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曾采用任务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将教学与任务相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这一教学方式的关键点就是为教学目标设计难度适中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的范畴之内完成任务,而且又能在完成任务的^程中得到提升。一般来说,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高于学生语言水平,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感受到知识上的差距,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短板,让其能够找到自身学习的方向,从而使其在学习能够更加努力。同时,教师在应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教学任务所设计的可操作性,对于这一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去进行处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如,若教师想让学生去通过与外国人进行英语对话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就要考虑本地区是否具备完成这一任务的可能性。其他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班本地区的教学设计方式。 2.从课堂设计入手 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针对于本班教学的课堂情况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使两者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将每节课的课前利用起来,号召学生以高考英语词汇为模板每节课学习五到十个单词,然后在课上再对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这样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就能逐步完成。当讲授高中词汇用法时,笔者会结合高考题目以及相关语境去讲,并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对与这个单词词义相近或者用法相近的单词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词汇的学习过程更系统化,在任务目标的时候也更有条理性,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这样根据学生及高考情况所设计的词汇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从多样形式入手 在实施任务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可先布置任务再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可先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再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实施形式,从而使学生能更积极性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实施素质教育会结合学生的天性去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基于布置的任务自主去进行知识的探索,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掌握主动权,更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自身对于英语的感知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位的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4.从教会方法入手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更多启发式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展更多的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增加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学法的理解,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例如,笔者在讲授文章时结合文章内容还传授给学生以下几个: 其一,把握英文阅读过程中的起承转合,要学会辨别有这些特征的衔接词,从而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其二,可通过文章的首尾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提炼出文章中的信息,从而对于文章能大体的把握:其三,遇到不懂的单词可结合上下文推测,锻炼其对于文章的把握能力: 这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对于怎样阅读文章以及如何学习就能够有清楚把握,再加上相应的练习,势必会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5.总结 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模式下实施开展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以及时代的需求,从自身做起,改进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够有一席之地。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小议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摘 要:教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总会被赋予新的符合时代气息的内容,所以,教育教学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高中英语教学作为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革。再有,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的被人们认知,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呈现。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需要针对教学现状,立足学科特点,进行符合社会发展,教育理念发展的变革。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教育教学不能也不会是固化的存在,如果教育教学真的成为固化的存在,那么整个社会都不会发展。社会需要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具有能力的建设者,学校教育就需要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建设者,而这一切都要求教育教学进行变革。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是怎样的呢?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又该怎样进行呢? 一、现状分析 目前。英语教育教学备受争议,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于英语教育教学的争议虽然不断,但是,争议只源于变革,却不会是“取消”。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存在,其存在意义不用言表。在改革开发之后,我国与国外贸易逐渐加强,这就使得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英语教育的开展。而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将英语作为高考的重要考试项目之一。在高中开展英语教育,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竞争的加大,高中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育属于一种应试教育,也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而展开的教育,英语教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目前高中英语教育采用的教学方式还在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高中英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的高中英语教材与国际相脱轨,并不适用于实际的应用中,高中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中英语教育的质量。另外,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也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漏洞,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况,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国的高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改善高中英语教育和政策的现状,从而可以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 二、改革建议分享 1.学习离不开实践 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在课堂内进行,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英语虽然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存在,它的教育教学同样局限于高中英语课堂。英语较为注重实用,而现如今的高中英语教育只注重对英语成绩分数的提升,而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在设置英语课程的时候,多数都是以基础知识课程设置为主,而忽略了设置实践课程,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实践讲授,积极的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对话,采用的对话场景要注重贴合实际,高中学校在对英语课进行设置的时候,不仅要设置理论教育课程,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实践教育课程,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英语沟通,积极的为学生打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对英语形成记忆,充分的发挥出高中英语课调整设置的作用,从而可以保障高中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2.学习离不开兴趣 高中学生虽然自主学习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的引导,只有是基于兴趣的学习,才会是高效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方式开展的教学,所谓的应试教育就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展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严重的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应试教育是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使得高考的成绩提升,这样的目标过于狭隘也过于约束,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转变教育目标,建立适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从而使得高中英语教育的效果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一般来说,在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明确各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高中英语教育的长远开展。 3.学习离不开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根据学科特点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无疑会令高中英语学习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英语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1)拼读领先。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经常不一致,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教字母时,就教英语单词的拼读,改变学生现在离开音标就不会念生词的现象,为脱离字典的自由阅读打下语音基础。 (2)读听并举。英语教学应当读听并举,也就是说,学生所读的材料都应当同时是有声的。学生可以先读后听,先听后读,或边读边听,总之要读听结合。而且重要的是,要反复朗读,细心模仿。 (3)分级增量。学生的阅读材料需按照词汇量和语法项目量分成不同级别,级别越高,阅读量越大。规定每天的生词记忆量,在课外进行好的英语文章的阅读,阅读材料必须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4)整体吸收。大量阅读的目的就是力图达到对整体语言的自然吸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各种词典,更重要的是怎样从整体上把握所接触到的英语语言,利用上下文或语境猜出生词的意思。(5)促进说写。读听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四者同样重要,因为彼此可以互相促进。学生学英语,一开始应当读听说写并进,过了日常对话关以后,就可以把学习重点放在阅读、听读和写作上。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是时展的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所以,教育教学变革是必然的。不过高中英语教育在现阶段的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而且相关的教育政策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高中英语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踏踏实实的进行教学实践,促进高中英语教学顺利变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解读 摘 要: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只有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是有意义的,学生才能获得有用的知识,才能形成必要的能力。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段的知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一个学段的学生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正确解读教育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目标的宏观定位,那么具体到每一个学校教育学科,每一个教育学段,又该怎样对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呢?尤其是对待正处于特殊发展时期的高中学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目标又该做出怎样的定位呢?本文就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解析。 一、原则解读 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遵循的主要依据,只有正确的制定教育教学目标,解读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有意义的开展。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先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目标,符合社会需求的目标。教育目标的定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准确的定位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教育目光过于集中于考试分值上,错误地把在高考中取得较高分数定位成了英语教育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近期的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取消高考英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几大原则主要包括:①科学合理性原则,即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立足于科学合理的原则上,不能脱离了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②丰富多样性原则,即高中英语的教育目标要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单一分值性,从语言、逻辑、技巧、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③阶段性原则,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英语教育目标作出不同的定位,使其能够始终同教师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等。 二、定位解读 1.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目前,英语教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教育教学“方向”何去何从?作为教育者要明确一点,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应该是改革而不是“取消”。通过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存在”,对其学习是必需的,所以英语教学的方向应该是革新。不过不管做怎样的教学革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是必需的。在“取消高考英语”的大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英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英语是世界上广为通用的一种国际语言,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伴随着英语的存在,让学生实际拥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远远要比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成绩来得更为重要。因此,高中英语在定位教育目标的时候,应该把英语看成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型科目来展开教学活动,更多地以英语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应着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素质,能够对自己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加以灵活地运用。 2.教学目标定位于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应试教育教学的不足越来越明显,素质教育快速的广泛的开展起来就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高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教学的影响,“考试型”英语学习极强,而“实用型”英语学习不足。虽然说要将英语排除在高考科目以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就再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考试了,还是可以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检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让高中英语同应试教育长期维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长时间以来的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在短时间内让英语完全脱离应试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之,应试教育的利与弊是共存的,利在于应试教育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弊在于应试教育使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目的都太过于功利。所以,在英语取消高考以后,还是可以利用适当的考试检测来检验高中英语的教学成果,降低学生的应试压力。 3.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应用与实践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应用语言的学习,其学习活动的目标就基于应用。所以,高中英语的学习不能是“书面知识”的模仿,而应该是“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知识来源于与生活,又应用与实践,这是所有知识学习的共同特点。“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其实就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脱离实践造成的。对于英语教育而言,实践环节是尤为重要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能力往往只表现于试卷上,而不具备较高的使用能力。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育目标应该较多地定位在学生的英语实践环节,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各种热门话题为题的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等;可以适当地增加外语教师的代课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多的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语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除此以外,高中学校还可以将大学阶段的校企合作环节提前应用到高中英语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与社会实践紧密接触和联系的机会,在充分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英语能力全面提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高中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现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双重考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发展为依据,以实用为依据,在定位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一定的具体原则,在此基础上,融合更多的有助于定位和实现高中英语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策略,让高中英语教育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基础上起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试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过渡 【摘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连贯性贯穿英语教育教学始终,英语学习被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各阶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存在异同。作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向。现对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在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初中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教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 过渡 从知识范畴角度来看,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同属于一种范畴[1-2]。但受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如何有效衔接、高效过渡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纵观初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两阶段在教育教学方面仍存在差异,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则务必实现各种要素间的有效过渡和衔接。 一、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差异 (一)学习内容上的差异 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中,更加重视全面教学,教学中涉及的语法概念通常较为全面,但不具体、不深入,关于语法的针对性考核点也相对较少。在词汇中,初中英语的词汇量少,对学生的词汇掌握要求也相对较低,通常为2000左右[3-4],同时单词的记忆和理解难度小,多数需要死记硬背。在文章和句子的理解方面,初中英语篇章学习中更侧重于简单句,在理解上也相对较为简单。 在语法教学中,高中英语更加注重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延伸语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讲解常用语法。在词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学对词汇量的要求加大,不仅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在4500以上[5],同时需要学生重点学习词语的衍生词。在理解能力方面,高中英语侧重在简单句的基础上对复杂句进行理解,高中英语也将句子结构分析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能在课上积极发育,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发言的机会不多,课堂沉闷。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初中英语往往更加重视在导入环节及其他各教学环节上呈现新知,课下练习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更加善于采用游戏、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教师则通常选择以自身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则出现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则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并逐渐丧失了课堂活动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学生方面的差异 在初中向高中过渡期间,学生在学习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一方面,初高中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相对较为浅薄,认为英语单词简单,语法知识容易,短文理解方面也不存在问题等等。这则导致在其初入高中时,难以接受高中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难以及时转变英语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在初入高中时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高压、重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方式导致其自身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难以及时调节自身心态和想法。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直接导致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下滑。 二、实现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向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效过渡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若要实现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过渡,高一英语教师则要迅速实现初高中英语教材的贯通,这也是实现初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衔接的基础。首先,高一英语教师要了解初中英语的大循环理念,并明确了解到初中毕业生大概掌握的词汇量和词汇难度,对比初高中英语学习中句型、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某高中为例,在高一新生入学后,高一英语教师通过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调查了解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了然于胸,为高中英语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词汇、句型、语法等英语知识的学习上,高一英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常听取学生的反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强度要适中。教师的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做好教学反思,明确学生在阶段性的英语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还有那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进。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及时改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默契配合。最后,高中英语学习的知识强度和学习难度均高于初中,但英语毕竟是一门用于交际的语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逐渐掌握了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逐渐适应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过渡 在初中向高中转变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以及接受程度,灵活变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此外,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体位,调动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高中课堂不应仅仅是枯燥、乏味的讲解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以“School Life”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一改传统的教学策略,而是在课堂开始前,鼓励学生使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并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出自己对新学期和高中阶段学习的理解,以及自己理想中的高中阶段学习是什么样的。教师可在学生讲完之后与其互动,调解传统高中英语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教学过程更加主动,也可体会到新阶段英语学习的乐趣。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基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摘 要: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是课堂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完备的备课、课件及再学习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背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便了教师获取信息,提高了使用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资源库 随着学校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不断重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课件和课案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然而,这些资源由于学校缺少良好的有效管理措施,往往由于教师的退休等不同原因而逐渐流失。高中是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优质的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背景。本文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为更好地完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一、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不注重质量 目前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强调量的积累,涵盖大量的英语教育教学信息,但这些信息跟英语教育教学并不匹配,对于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收集人员大多不了解,盲目地收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而不注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具体用处,既浪费了时间,又占用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空间。所以,目前开发的许多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尽管有海量的资源,但对于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可用于课程的哪一个环节,进行怎么样的知识英语教育教学,解决教师的哪些英语教育教学问题仍不够明确。过分重视量的建设,而忽略质量的建设,导致资源库的浪费。 2.对英语教育教学设计技术不够重视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需要英语教育教学设计的技术,这两者相互联系。具体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上,一是建设者需要通过英语教育教学设计的技术将建设理念表现出来,再通过信息的编码进行和传播。许多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忽略了英语教育教学设计技术,往往把原有的资源进行新的开发之后出来,就算达到了目的。这导致资源库的建设陈旧,不符合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 3.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制度缺乏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育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学校是合作关系,同时是竞争关系,教师自己所掌握的经验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是教师获得专业地位的重要保证,教师可能担心一旦共享这些经验和资源,其专业地位将丧失。由于对自身利与弊的考虑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程,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将教师的共享成果纳入考核部分,同时对积极参与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只有加强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建设,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资源库库建设不断完善。 4.内容堆积混杂,检索困难。 资源库中资源由于“只投不出”或“只投不管”,造成大量的资源堆积,有的重复、有的格式不对,资源库俨然成了“仓库”。教师如果想从“仓库”里寻找需要的资源,往往要逐个打开,大海捞针似地查找资料。寻找过程,耗时耗力,工作量大,而且常常“空手而归”。因此,很多情况下,教师宁可选择使用搜索引擎等在网上查找资料。网上虽然相关资料很多,但是资源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个性需求,所以资源的利用率很低;而且网上各类资源命名、分类标准不一,教师常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检索需要的教学资料,所以资源寻找耗时耗力。 针对上述的分析,我们从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健全和优化入手,提出了提升以“一键式” 为特点的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库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对资源的入库、修改、删除、属性设置等进行相关管理,使资源库具有便捷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生活化英语课程资源服务,为教师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提供最大的自由度。 二、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1.资源库建设的选择性原则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立足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以改善英语教育教学为目的。学校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有选择性,将需要的资源纳入建设的范畴。一些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在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没用用到,则不需要对其进行建设,这样既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又提高了资源库建设的质量。比如,若学校不存在网络授课,那网络授课就可以剔除在外。 2.循序渐进,逐渐完善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并将这些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进行共享。教师作为英语教育教学的参与者,每个人的能力及参与积极性不同,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任务。因此,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循序渐进,分段进行,依据实际需要开发资源,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 3.建立完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度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教师参与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优良,要看教师在教育英语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如何。因此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参加各种英语教育教学形式的比赛,通过专家评审来评价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二是教师需要积极形成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并共享资源。这需要学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库建设深入开展,教师才能积极参与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并运用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各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 4.规范资源管理和评价机制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多方面积极参与,需要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资源库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对资源库进行建设和补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对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规范。同时,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要进行创新,运用科学创新的方法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 5.发展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对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更多的要求,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培训力度。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培训,可以采用经验交流式,研讨式等方法,同时对技术层面进行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应着重开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导向,采取多种手段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英语教育教学效果。再者,在实践中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师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使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是课堂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完备的备课、课件及再学习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背景,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便了教师获取信息,提高了使用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只有在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取选择性原则,分段实施,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设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更好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初探 摘 要:从英语的学科特点、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等角度探讨了把“翻转课堂”引入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和给英语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同时介绍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资源;文化;兴趣 翻转课堂是一种“反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形态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在高中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引入翻转课堂是英语学科特点的要求 英语教学作为非母语的语言教学,“承担着开发智力,开阔视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了解文化差异,树立良好世界观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原汁原味富有时代感的文字材料、纯正的发音以及异国情调的文化氛围,而强大的网络正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不必拘泥于枯燥的教材,只要根据大纲的话题要求选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素材,比如,一些分级阅读材料、英文报纸或电影、新闻、英文歌曲甚至英语广告都能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创造条件。其他学科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经常要制作微课视频,而英语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有更多的素材可供选择,有时甚至不需要自己制作教学视频,由学生自己挑选。例如,在必修三“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外观赏自己喜欢的英语电影,并表演其中的片段。有的学生选取了《爱丽丝漫游仙境中》那个丑皇后把偷吃果酱的青蛙拖出去斩首的片段,有的学生表演了笑话《警察与小偷》的片段,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使课堂表演高潮迭起,通过欣赏和表演,学生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体会到了剧本的语言特色。 二、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引入翻转课堂是英语学习过程的要求 语言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外语教育是对另一种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文化,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要努力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在英语学习中,单靠课堂45分钟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翻转课堂把输入主要放在课外,对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必然要做大量的阅读筛选,与英语亲密接触,这等于引导学生创造并进入语言环境。我们都知道这么个例子:把一个语言学习者放入母语国家三年,他就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并且知道入乡随俗。如果我们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自觉创设语言环境,那么这种英语教育就是成功的。我在必修五Unit 2 The UK单元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词汇,然后提供了英国历史的小短片、女王演讲的视频和凯特王妃婚礼的书面新闻,让他们回去观看学习,在课堂上分享讨论。学生根据ftbt师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所学的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在课堂用英语思考交流,有的学生还模仿女王的演讲,惟妙惟肖。课后学生把自己课堂分享的书面材料贴在学习墙上展示,有的学生把自己阅读的莎士比亚作品带到教室的图书角,创造了浓浓的学习气氛和文化氛围。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和讨论,更深层地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这个国家的文化。通过翻转课堂,教材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子不再只是字、词、句的语法组合,而是实现了从语言意识到文化意识的转换,语言元素一个个都鲜活起 来了。 三、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引入翻转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大家都讨厌《灰姑娘》中的后妈,为了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把各种豆子混在一起让她去分类,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机械操作中。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一些英语教师事实上扮演的也是后妈的角色,不仅课堂上教授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在课后也通过词汇抄写和语法练习绑架了学生的时间。虽然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已经进入课堂,但多数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只是使用课件把教材中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而已,教师为了保证所谓课堂教学的完整性,通常会灌输大量的内容,有时学生连记笔记都来不及,更甭提消化吸收了。这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使高中生对英语科的学习感到厌烦,曾经有高三学生说:“我英语读得好不是因为我喜欢英语,而是因为高考它占的分值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学生从对语言文化的机械学习转为愉快的语言文化之旅,这种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兴趣是语言习得的主要动力。 总之,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主动权由教师转交给学生,这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探析 摘 要: 只有阅读才能理解和体会书面的基本信息,也是对问题的观察、对问题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解决等综合能力加以培养,英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深入教学。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英语 教育教学 有目共睹,要理解和吸收书面上的信息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阅读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更好地解决问题。大量词汇、丰富的句型、众多语法总是蕴含在英语的阅读材料之中,同时英语独特的表达习惯和社会的文化知识背景隐藏其中,这些都是阅读理解中的障碍。现在我们首要的问题是通过掌握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教学效率要重视师生关系的良好培养 要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基础保障。只要师生关系和睦,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学习。教师要以注重自身行为作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这样教师就要注重自己课上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等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的举止。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赏识、鼓励等,会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课上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学生课上不焦虑、不胆怯、不害怕的保证。提倡求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加以更有效的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靠学习动机推动,要搞好学习就要明确学习动机,只有学习动机明了,学好英语才不会成为空谈,教师只要在这些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上加以注意,正确的学习动机才会形成。教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培养时,首先要告知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加以自主学习兴趣的提高。只有对学习产生深厚兴趣和强烈渴望,学习就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这样学生就会轻松地自主学习,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增强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重视阅读方法 学习方法,是从古到今探讨的话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言而知方法多么重要。现在高中英语教学阅读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在追求平等教学的同时改变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从上到下,阅读方式占据学生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很好地抓住整篇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每篇文章都要有选择性地细读,有选择地略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要挖掘作者内在的含义。还有阅读时一行一行的细读,有时又过多地对语法进行分析,更有甚者在字典中逐一查找。这些错误阅读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阅读速度也大大降低,这些习惯都要加以改正。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一些猜生词的方法,而不是急于查字典。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单词,或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将此词略过,在准备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对后面的题目加以了解,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寻找答案,这样我们会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组织互动小组,阅读完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句子结构、文章内容和相应的主体思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翻译出自己不明白的句子、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合作带来的喜悦。有时学生对通过自己研究探讨出来的知识内容记忆的深刻程度远胜过教师的直接讲解,这将成为英语学习的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中学教学过程,大量的阅读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是渐渐进步的复杂过程,要养成阅读英语的好习惯就要经常阅读、坚持不懈、广泛阅读,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同时学生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英语思考、英语交际等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培养,渐渐地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样看来,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教育方法的教学。 三、增加积累学生的词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的词汇量是高中英语阅读的基础训练,要增加高中英语阅读词汇量是不行的,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生词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大量生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方法猜出生词的意思、词性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词汇记忆的重要性,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随时辅助学生温习、查找、落实,尽量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高考的阅读题材很多,都具有相当大的实际作用,倾向于考查学生应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扩大课外阅读的同时多了解英美的背后文化。 四、结语 经以上分析总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必不可少,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先进阅读方法的指示、大量词汇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展等方法相结合,这样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要: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服务的。本人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下面就从有效课堂教学中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方法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具体情况还的具体分析,本文结合多年以来的经验和学生实际谈谈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供同行分享。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是语言存在的条件,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就失去了实际的含义,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罢了,IT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也走进了课堂,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语言,领悟语言,掌握和运用语言。如我在讲解几种时态时,举出一例:“Whatkind of person was I before Amue Sullivan came?”和“VVhat kind of person was Iafter Aunie Sullivancame?”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观看,完整再现r当时的情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备课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课书”的过程。教材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束缚在教材所规定的内容里,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进行挖掘、编排和再创造,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的知识与能力的拓展,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概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在用中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将教材与社会热点、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恰当进行教学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在听中学、在读中学、在合作中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环境中吸收知识、活化知识,并形成学习技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课标”,活化教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充分备课,注意细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要在对所教语种的语言、词汇、语法等掌握扎实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要有较强的口语能力,掌握相当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有深入浅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厚积薄发,创设出符合教材、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情境。使师生的语言交流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其次,要建立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这与教师的素质有重要关系。上课时,教师在言语表情、目光、姿态等方面都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避免以批评或责备的目光注视学生,也不要用埋怨和训斥的语气去批评回答出错的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蔼的态度,以缩短师生间的细腻距离,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四、教师要树立大英语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通向高效学习的桥梁:要让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能科学地把握课堂时间,学会创造性学习。所以,学生的知识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和情感都要渗透到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作用,尽力使其合力走向良性正循环。英语教学始终牢记用语言做事,交际教学并非仅指口语和听力,而是全面技能,听说读写的相辅相成,语法教学必须有序进行,扎实把好基础,要在教学中重视巩固扩大这些基础知识并学会在语言输出中的应用。 教学中要正确估量教师的态度、价值和个性对学生和学习的影响,着力教师的自主发展,把自己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行为的反思水平,增强自己对真实英语的语言应用意识,把自己在新理念下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创意及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运用于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五.高中英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 所谓系统的学习,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这里指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提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我们一齐来努力,前景是美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阻力。一是我们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教育观念的变革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譬如,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一节课如果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讲完,不论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有时甚至也不管学生在这节课里学得如何,就认为这节课是失败的。这种想法从普通教师到学校领导,从学生到学生家长都有。这些都是由于思想上教育观念的后置造成的,所以他们根本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变革了的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二是目前我们英语学科的课程设置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仍然偏高。这样就迫使教师和学生都在拼命赴进度,把许多精力都放在如何记忆上,同时我们的考试制度又迫使我们把精力放到如何解题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三是许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提高。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思考,及时总结,与时俱进,积极响应英语新课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中国在全面实施新课标、新教材时,无论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和观点还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变革。如今高中英语教师教研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新教法,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高中英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高中英语新课标颁布实施后,高中英语教师教研工作的关键是要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法,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 英语教育改革的原因分析 第一,英语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我国的经济已日益与世界经济接轨,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社会乃至世界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也正是这一点使得英语教学不得不进行改革。 第二,英语教育改革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以来,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视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得以实现,就必须改革高中英语教学。 第三,英语教育改革是为了满足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规范和指导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它全面贯彻英语教学原则,落实双基教学要求,突出能力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 第一,学校应在教研工作方面有所加强。各高中学生的教材教研活动应该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另外,教研组的着手点应是落实常规,做好集体备课以及相关考试工作。 第二,将听说读写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理念要进行转变,由过去侧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四者的有效结合,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目标是实现综合提高。 第三,青年教师和教材之间存在矛盾,需在短时间内磨合好,提高自身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老教师帮忙,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对教材体系和教法有所把握,尽快实现高效教学。 三 高中教育教研工作改革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一,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思想观念,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教师要将自己视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以学生和活动为中心,重点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 第二,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以便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要使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这对于教师而言,便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 第三,学海无涯,勇于学习进取。高中英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而目前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1)教师多忙于教学,缺少在职学习的机会;(2)教师从根本上轻视理论学习,自我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这就导致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更高的层次;(3)不少教师还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严重落后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应尽快接受继续教育。 四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这一原则指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体现了思想情感教育;三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智能。那么凡是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应予以改善。 第二,多元性原则。现代化教育讲究的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应考虑到我国的地域差异,不能只采用单一的课程设置,要联系这一实际来进行大纲、教材等修订。 第三,因地制宜的原则。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对当地或本校的实际加以充分考虑,要依据客观条件,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做法就要大胆去做。 第四,科学化的原则。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要反思英语教学的历史,客观地分析成败得失。其次,我们要善于对他人的成功做法进行学习和借鉴。 五 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第一,高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法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让自己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要对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着力培养,掌握语言知识的分级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第二,高中二年级要对新教材的试教工作进行经验的总结,使单元整体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使教研活动积极稳妥地开展,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关于听说读写的教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高中三年级的英语复习,教师要做好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依旧是重点,同时要重视锻炼学生的语言活用能力,多提供给学生一些语言交际的机会。阅读教学也是重中之重,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 总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工具的运用能力,要引导他们从传统的英语学习误区中走出来。英语教育改革就是要努力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并综合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成为学生朋友的重要性 【摘 要】就英语这一学科,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呢?怎么才能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呢?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具体情况,笔者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培养 学习 兴趣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每当回味这句话时,我感悟颇深。而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呢?在静心思索之余,我也不断地尝试着,把这一理念应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带着高度的教学责任感,掌握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短师生彼此距离,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学生有时也想主动学好英语,但是对学习方法却是一片茫然,渴望与老师交流,有时又觉得不好意思,说不出口,于是在英语学习上越学越累,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成绩一蹶不振。而另一方面,学生一直敬畏的教师,他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有时又难以觉察到学生的这种心理,于是师生之间的那种天然距离,造成了师生彼此信息交流的障碍,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进步。 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找老师交流以解决学习问题呢?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其实很多老师习惯性地扮演传统意义上的教,他们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自己停留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方面问题的“解惑”,恰恰是这种传统上的观念,教师就很难把学生带出茫然的被动学习。显然,反过来讲,一名教师,如果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能够谈心倾诉的益友,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融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亦会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加深,于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就起来了,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无疑是相当有利的。 一、注意走进学生的圈子 平时,我有时也逛逛学生宿舍,养成了跟学生交流谈心的习惯,经常倾听学生的诉说,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和现状出发,结合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和态度,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三、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是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最后是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 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缩短师生彼此的距离,而且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兴趣倍增,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和素质。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扎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本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带着高昂的工作激情,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也不断地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讲究实效技能,总结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成绩稳步上扬。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1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的单位在这一过程当中面临着全新的体制改革新形势。在这一大环境之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当中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应的社会市场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在此种全新的大环境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加强综合管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组织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可以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相关管理工作的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其中我国的许多政府部门都同时是行政单位也是事业单位,因此,人们称政府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在这一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所不足、数据共享和风险管控两大方面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了相关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建设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因此,为了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将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一问题对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适应时代发展,进行市场化改革。由此可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研究新时代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社会职能性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同时也为诸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不可否认,目前,在面对新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繁杂,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时间紧任务重,如果相关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处理,则会给其增加更大的压力,对此,可以充分地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缓解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并且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工作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新型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时代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问题,推动财务资金可以合理利用。其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大方面: (一)可以促使相关单位中各类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并且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资源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推进过程当中各个环节的进展状况,并且针对相关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整合,进而能够通过此种方式从源头上减少财务管理中的失误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进一步地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整合,同时还能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助力于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已然成了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结合市场新环境中的相关要求,就财务管理中的转型路径和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能够促进其财务转型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其带来更强劲的基础保障。在信息时代中,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同时也为其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把财务管理信息工具和其财务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充分地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流程与标准。在这一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地借助信息技术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目前情况下,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转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迎合时代发展需求,而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政府制度的改革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就必须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结合,进而为其创造有利的财务管理条件。 (三)助力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性元素,通过借助海量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类风险性问题。只有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才可以使得我国的财政资源能够在其具体应用过程当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得相关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有效避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能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与优化,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强化财务信息的管控措施。通过基础信息技术深入挖掘财务信息中的数据资源,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更加深入地剖析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且使得风险防控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还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改革发展取得成效,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的整体质量,使其效果变得更加突出。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基础体系 事业单位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任务较为繁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针对其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单位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系统框架。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作为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来抓,为其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计划。明确财务管理内容并完成既定目标有效落实责任分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财务管理终端的既定目标更好地进行落实,有效的带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步伐,同时充分的融入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将财务人员的实际需求作为前提条件,也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管理工作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措施。同时,其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其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新兴市场环境的发展需求,要尽可能地听取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基础环节。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注重财政改革中的具体要求,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充分结合财政改革过程中的具体细则问题,并且强化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从加强信息系统的整合角度进行着手,结合相关系统创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新步伐,及时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点,积极地去探索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并且学习相关经验,在原有基础之上引入合理的管理手段。同时高度重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 (二)相关信息系统的具体研发分析 该行业中的相关从业人员要想在最大程度上达成这一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完善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的扩展其相关信息系统功能,进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财务管理数据的真正价值。在这一过程当中,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事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作为有效的支持,可以通过借助各项改革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首先,必须积极探索工作流程可视化的管理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其实际工作中深入探索管理系统,通过借助各类科技手段创建财务管理体系。其中,财务管理体系的创建工作必须充分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政策法规,针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中的一些全新条款和标准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当中强化其工作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并且充分结合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可视化流程的具体操作细则,进而有效地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可视化管控效果。其次,要深入探索数据共享功能。目前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数据的共享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科学化的数据共享功能,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得上级管理部门更加及时地掌握共享信息,并且可以和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此种方式为其打造综合业务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财务管理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实现各类相关数据的有效关联能够在原有基础之上大幅度的提升财务管理效率。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财务系统的对接工作,特别是对于采购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保财务支付系统的有效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方法使得数据端口的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化和系统化,才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其实际开展过程当中更加高质高效。 (三)提升队伍建设工作水平,强化其风险管控质量 首先,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从强化内部建设工作的角度进行着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探究。无论是对于任何工作而言,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人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地决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而言同样如此,无论是在财务工具还是在管理工具的创新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具有特色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其更加匹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强化内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措施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通过借助这些人才,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其实际开展过程当中针对相关体制建设、规划建设等诸多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其相关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还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始终围绕业财融合体系的建设工作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使其能够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指导工作。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价值。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做好相关的风险管控工作,这一问题是推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问题,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内部管控的角度中优化发展环境,将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始终围绕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信息化监控流程和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同时在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管理流程中进一步地分析其相关的风险性因素,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切实需求,加强其相关流程的优化与整合,进而使得相关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同时还可以通过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风险性因素进行系统化的排查,进而在此基础之上为其构建出更加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架构。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优化。同时,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其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强化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风险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管控,进而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作者:姚珍珍 单位:晋江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2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财务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其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优化管理工作,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来看,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很难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完善的系统规划,优化内部控制目标,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作用 1.促进财务信息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财务信息共享提供便利条件。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效率的提升,打破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通过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提供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有助于传递信息、掌握单位运营情况,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更为便利的数据查询手段。特别是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完善以后,能够促进内外信息沟通做到无缝对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与银行系统、税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沟通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化财务改革工作的要求,实现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为高效的开展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当中,选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准确性。在信息化远程办公的基础上,能够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以往存在的一些机械性重复工作。 3.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政府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与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内部控制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针对教育项目建设而言,其成本开支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数据分析的手段,开展项目预算,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所以说,在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现代化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实现电子政务、财政规划和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结合,适应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此外,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有效地整合与衔接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其在财务管理效用的基础之上,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业务流程管控风险增加 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则会造成单位业务流程出现变化,进而增加业务流程管控中的风险,影响自身的发展。在信息化的应如下,在业务流程环节中,需要适当增减相应的内容。比如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但是这也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环节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项业务开展的内容受到了一定影响,进而造成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风险控制理念与方法,则会阻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分离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出现了分离的局面,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部分单位所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甚至出现了与内部控制冲突的情况,造成两者完全独立,无法发挥出财务管理在推动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水平提升中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有效约束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能够为财务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风险,如果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脱节,则很难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3.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下,财务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在减少与其他系统接触的同时,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来看,主要借助财政支出,这就造成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重视不足,影响了自身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在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下,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更多地由会计人员兼任,并没有进行专职岗位的设置,在繁重的工作下,财务人员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各种信息技术,同时在内控知识方面存在不足,在面对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识别,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措施 1.预算业务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从预算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预算编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流程式编制,同时针对数据变化轨迹,进行模式的编制。(2)预算执行。执行部门需要结合各个项目的总值、明细费用、动态控制等内指标,开展双重管控操作,同时需要实现收支业务管理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升预算执行效果。(3)预算报表。在开展业务管理当中,需要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而不是采用固定的报表模板,实现预算报表针对性的提升。(4)预算分析。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案,为主管部门与用户在预算执行查阅中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自身预算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预算业务管理,能够为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提供可靠保障。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对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目标进行明确,结合自身的建设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内部流程的角度出发,对业财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构建闭环状态下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新时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构建科学完整的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规范。此外,通过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将内控制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约束,同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实现业务流程的清晰化与合理化,构建更为完整的内部结构。 3.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看,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现事业单位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源着手,实现意识层面的改善。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开展内部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组织层次优化出发,转变以往单一的线下财务资源应用模式,借助云端共享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将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从管理层面与服务层面出发,实现服务业务流程的优化。各单位在进行模式完善以后,必须要积极地开展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复合型人才。在提升单位员工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意识水平提升以后,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充分的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重视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当中,不仅需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需要积极地开展内部人才的培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更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单位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发,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实现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的提升,让员工能够对信息技术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为单位内部信息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培养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出现财务信息泄露的情况。在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保存与传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提升,这就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财务数据安全性与保密性水平的提升。最后,在开展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信息系统维修技术的培训工作,保证其在面对一些信息系统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财务数据丢失的情况,降低其所产生的危害,实现信息系统运行准确性与稳定性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信息技术在任何行业、任何单位都显得非常重要,内部控制信息的建设,能很好地提高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满足单位的财务绩效战略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业务流程、经营效益以及业务流程的开展,能够为物力、人力、财力的合理规划提供可靠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将其融入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从功能、支持以及服务层面等模块出发,借助服务器、存储器以及各种数据库,开展财务数据的整合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压力都比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如何预防内部控制风险,是需要单位重点治理的课题。内部控制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解决好内部控制风险、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达成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积极地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效率与水平的提升,及时地收集各种财务资料,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环节的协调,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李翔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审计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篇3 固定资产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保证单位内部资产的利用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充分履行其职能,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各单位的内部管控工作之一。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加强资产管理更能够体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对较多问题,阻碍了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也是单位工作人员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下,组织内部才能对其事务进行有效监管。但目前,在单位内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专业、可行性较高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部分事业单位套用示范章程模式,仅修改部门名称却没有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部分制度条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较差,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难以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导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较好的监管,致使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形式化。同时,无法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有力的工作依据,因此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按照规定的流程对单位资产有效地办理登记、报废以及转让等相关手续。在部分单位中,存在大量的固定资产已经报废或账面价值已经归零,但是未及时办理相关报废手续的情况。与此同时,各类资产出租出借流程缺少相关制度的管控,部分单位在对外借用或是内部变更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过程中,并没有办理相关出借手续或进行记录,导致单位资产实际存放地点和登记地点不一致,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上情况导致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也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此外,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情形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职责不明确,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诿。甚至部分单位并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与此同时,资产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却没有办理完善的交接手续,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在出现问题时,由于缺乏管理制度的依据,责任无法追溯源头、落实到个人,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全新的管理方式。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目前已经逐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但是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仍在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然而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OA办公系统和单位财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数据库之前的有效对接,存在较多的信息孤岛。因此,各资产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资产以及资产使用状况不甚了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信息的掌握也不够准确,容易造成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的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且种类繁杂,在日常工作中,国有资产的实物信息需要不断更新。然而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种静态软件且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基本满足财务人员的管理需求。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动态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国有资产状态进行及时更新和整合,否则容易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目不清。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应用部门无法将现有的资产信息和软件进行对接,使得资产信息系统难以客观展示出资产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及时反馈资产的转移、破损、遗失,导致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较低。例如,固定资产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大部分单位仅仅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卡片上仅记录固定资产购买以后放置的初始位置,资产存放位置变更后却未对资产卡片进行实时更新,导致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和记录情况不相符,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盘亏或盘盈,因此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大部分的资产清查工作也仅能满足资产总账和财务总账核对一致,但无法达到账实相符的要求。 (三)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和政策理解不够全面 行政事业单位极少在岗前培训和日常工作中强调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重要性,也较少向单位人员强调规范开展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致使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资产管理意识未深入人心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得单位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解也相对片面,爱护意识欠缺,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的关注更多的是放在采购和报销的相关流程是否符合规定上,却忽略了资产的日常维护和后期管理工作。例如,是否按需求进行采购、采购后如何对实物进行安置以及如何对资产进行分配。多数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致使国有资产年久损坏甚至流失。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依旧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思维,无法对单位内部资产进行有效利用。事业单位也无法对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超标准、超编制配置或未按照标准配置的情况时常出现,也导致部分资产被闲置甚至盘亏,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也在持续下降。此外,自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制度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提折旧方式以及固定资产报废等管理制度上相对于旧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也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分类。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成为很多基层单位难以落实的工作之一。一些事业单位无法透彻领悟新会计制度精神,致使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出现漏洞,可能导致资产错记、漏记、多记等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控的首要条件,只有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增强国有资产保护意识,进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行政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鉴固定资产管理示范章程,但是同时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和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内容,制定出具有较高有效性和适用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制定详细严谨的管理制度,也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且发挥出重要作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此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使用、折旧、外借、处置等事项的管理,从多方面对资产管理体系进行维护。只有不断健全制度,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才能做到有制可依,避免工作人员的主观意愿,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各单位需设置专职岗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实施管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资产管理的相应能力或资格,杜绝无人看管、无人负责的情况发生。严格落实岗位分离制度,避免出现身兼多职,以方便对资产进行实时管理。除此以外,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和细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依照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建立健全岗位负责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防止工作人员之间互相推诿,从而不断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完善工作人员交接手续,交予人和接收人需在监交人的见证之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签署移交清册等文件,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文件已全部移交,避免出现遗漏或交接不清。当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时,依照资产管理制度尽快解决问题,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追责,避免出现国有资产闲置、挪用甚至流失的情况。实行岗位考核制度并将资产管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以评估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从而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应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共识。首先,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虽然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已经逐步推广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但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还需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从而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继而实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目标。通过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对本单位资产的实时管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购买能够与自身现有的财务系统以及OA系统相兼容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自身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需求,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调节。与此同时,建立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平台,实现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情况的实时掌握,提高国有资产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与全面性。此外,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尤其是固定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走出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困境。其次,建立起国有资产数据库,在固定资产验收、入账、使用、管理、报废等环节做好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资产使用信息的收集与修改,方便在线盘查与监管,从而确保固定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和完整。当国有资产使用人、使用状况、管理部门、存放地点等信息发生变化时,管理人员应及时在资产系统中更新固定资产的相关基础信息,以此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的账、物、卡一致。帮助事业单位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化,进一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态效果。 (三)加强对新制度的学习并提高对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 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其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是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新制度之后,财务部门应对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加深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避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所带来的风险。在培训中,引导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相关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正确核算本单位固定资产并保证资产价值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初始环节的有序开展,为单位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奠定基础。此外,加强单位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关键之一,只有确保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贯彻到单位全体职工心中,才能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单位管理者需要改变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观念,摒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传统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肯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在入职培训、日常工作以及会议中,不断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灌输有效使用国有资产的思想观念。除此以外,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传递最新的管理制度和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其有足够的能力对单位资产进行正确的统筹规划。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明确各级工作人员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不同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职员的管理责任感,切实落实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防止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或闲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维持其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导致国有资产不能够被充分利用,闲置甚至流失的情况经常出现,资产利用率较低。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这需要单位内部人员从上到下一致配合,整体提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加强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此同时,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将资产管理由静态转为动态,才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能。 参考文献: [1]田春梅,郑秀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业务的新旧制度衔接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21(19):155-158. [2]熊泉秀.浅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及意见建议[J].商讯,2021(31):185-187. [3]王倩.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23):175-176. [4]刘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现状及建议探讨[J].纳税,2021,15(20):181-182. [5]张旭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0):5-6. 作者:谭子璇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1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种生态经济,以减少碳排放,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公路运输经济是交通运输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以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公路低碳运输体系,实现公路运输低碳经济,是实现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减少公路运输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1]。因此,更需要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深入探讨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一、低碳经济与公路运输经济的相关性 低碳经济可以从多个角度中分析,从能源角度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促使能源使用增多,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从生态角度上,人类不合理的生活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也加剧了自然生态的破坏[2]。所以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更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从而能够使得生态经济的价值得到提升。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向自然、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不断转变的过程,这其中也涉及到多个方面。公路运输经济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经济价值,在公路运输中,车辆通行、碳排放、清洁能源使用、公路运输结构,都是影响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要素。大规模的车辆通行增加车辆碳排放,而清洁能力未得到有效使用,造成排放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公路运输中对运输结构的管理不到位,也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公路碳排放的危害。因此,更需要注意到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需要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公路碳排放,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与不足 公路运输业在近些年来得到繁荣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形象建设等工作的推动,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运输经济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更高的车辆通行量、更大的公路碳排放污染与更高的能源损耗[3]。可以说,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经济的损耗。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做好自然生态与国家建设的平衡,实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公路运输经济,是公路运输业发展的必由之举。但当前,公路运输经济中,对于低碳经济的融合与关注还不高,由此引发了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低碳经济观念缺乏 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经济也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经济支柱,在公路建设受到更多重视,公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当下,公路运输业在经济需求上也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中,逐渐遗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公路运输经济与生态经济逐渐处于失衡状态,公路运输业中碳排放污染逐渐增大,能源损耗逐渐增多,对于发展与推广低碳经济极为不利[4]。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低碳经济视角下,公路运输经济的低碳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多种措施与手段的应用上还缺少普遍性,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也体现出当前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低碳经济的观念还未受到重视,低碳经济的落实也缺少规范性、针对性,因此影响了公路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公路运输碳排放技术滞后 碳排放技术是控制、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与低碳运输实现的有效手段。公路运输中伴随大量的碳排放,还需要以碳排放技术的支持控制与减轻碳排放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在碳排放技术水平上还较为落后,面对庞大的公路运输业,现有的碳排放技术还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难以满足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另外,我国在碳排放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上也较为匮乏,这也造成碳排放技术迟迟难以升级,为此,还需要从公路运输经济、低碳经济角度上,优化与完善碳排放技术,为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三)公路运输管理模式不健全 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需重视公路运输与低碳环保的平衡性发展,这就需要公路运输管理模式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在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公路运输结构、公路运输排放标准等角度展开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减少公路运输的碳排放[5]。但当前在公路运输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一方面,公路运输结构还较不完善。以公路运输经济为主的管理理念下对于公路运输结构的规范意识较低,如货物运输在公路运输结构中占比较大,缺少客运运输体系的支持,难以形成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宽泛、公路运输排放标准宽松也影响公路运输的低碳化模式。公路运输许可中相关规定未严格落实,排放标准未落实到公路运输管理中,这都是制约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碳排放超标的运输设施中,未能够实现相应规定的惩处,更造成公路运输管理浮于表面,难以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也影响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三、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探讨 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应能够遵循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结构,优化低碳节能技术,为减少公路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公路运输经济,其未来发展可以参考以下措施,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一)加大低碳运输理念宣传 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也是运输量较大、低碳经济影响较大的部分,所以在公路运输中,通过加大低碳运输理念的宣传,能够起到更广泛的宣传效应,使得公路运输主体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低碳运输的价值与重要性,更规范的选择公路运输方式,自觉推广低碳运输,减少运输资源损耗,强化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策略。低碳运输理念的宣传应从多个角度展开,如交通部门展开低碳运输、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网络媒体展开低碳运输、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公路两侧广告栏、电子屏的宣传等,以多种方式向大众宣传低碳环保、低碳运输的重要性,给予大众正确的引导,树立大众节能减排、低碳运输的理念,从而提高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水平。 (二)加大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的利用 公路运输业在环境污染问题中,车辆尾气排放是主要的问题。低碳经济下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应能够有效改善车辆尾气排放问题,减少碳排放与污染,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完善碳排放技术,加大低碳技术的利用,二是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从碳排放技术角度上分析,公路运输业在以低碳视角规划发展策略时,应能够考虑到公路运输经济与碳排放控制的关系,因此需充分利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在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中,能够以资源保护为目的,创新技术手段,如在测量发动机的机型上,以新机型的研制改变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原有的利用柴油、汽油等能源的理念,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或者在发动机上增设自动关机装备,避免发动机空转造成的燃料浪费与尾气排放等,充分利用低碳技术,提高低碳运输水平[6]。另外,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公路运输业,还需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低碳运输目的,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中,应宣传与推广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增加清洁能源为主的公路运输设备在公路运输体系中的比例,从而优化公路运输结构,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低碳化。也可加大电能在公路运输业中的利用,以智能化运输体系构建低碳运输角度下的交通网络系统。 (三)优化公路运输管理模式 公路运输管理是实现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手段,低碳经济下的公路运输经济更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公路运输管理,建立完善的公路运输体系。例如在公路货运运输体系中,能够协调多个交通运输体系,配合水运、空运或地铁运输等方式,分散货运运输资源,减少货运运输排放。另外,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应能够发挥公路运输系统的优势,根据公路运输需求,协调设计不同的运输方案,降低公路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损耗。同时,还需要做好公路运输中运输许可、排放标准等的有序管理,将公路运输许可、排放标准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惩处制度,对碳排放超标的车辆进行扣留或处罚,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整体水平,也为提升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提供良好基础与保障。 四、结语 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经济,用于公路运输经济中,是提高公路运输低碳化,提升公路运输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理念。当前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对于生态保护、低碳环保的意识还不强烈,造成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生态的失调,这更需要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中,不断宣传与推广低碳运输,提高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加大利用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为促进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形成有效的推动力。 作者:宫翊峰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2 相较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是具备更大的密度、更广泛的分布以及更强的机动性。因此,公路运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公路运输经济也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如今经济的转型发展也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要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就要在低碳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低碳环保的运输体系,进行运输工具和运输形式的改变,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主要的出发点,控制并改善公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充分考虑运输方式和运输行业的基础建设,在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低碳经济理论概述 1.1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主要指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温室气体排出量降到最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控制,还可以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意义重大。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缓解气候的较大波动,还可以防止恶劣气候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1.2低碳经济的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层面对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加以约束。这其中包含两方面,即人与道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作为新型经济形式之一的低碳经济,必须要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在发展过程中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依据。与此同时,还必须转换思维方式,从控制自然向尊重自然进行转变。简而言之,就是应当尊重自然,并认识到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1]。 2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基于当前全球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使得常规能源的过渡使用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加之人类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常规能源的浪费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常见的危害如废弃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等。低碳经济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通过制度的创新,技术产业的转型等不同方式,并结合生态学的规律,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引,倡导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本质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属于一种生态型经济,要求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基础循环之下,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发展,能在最大程度上充分促使资源利用率的发挥,进而降低于自然环境方面所产生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首要原则为,能于输入端应用减量化的举措,也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充分重视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以最少的原材料实现既定的理想生态目标和消费的目的。由此可以表明,公路运输企业要想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就需要基于生产的源头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等方面的工作,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等方面的工作开展。 2.1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一点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言意义重大,这既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形式之一,又是对大气环境的一种保护。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应加强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进一步控制,避免矿产资源出现流失,并大大缩减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防止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对于实现公路运输的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低碳经济产业的优势非常多,如能耗比较低、污染比较低等。低碳经济产业作为新型集约型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非常大。不仅如此,发展低碳经济还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大大降低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3有效保护自然生态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将有害气体及物质的排放量降到最低,还可以将能源消耗量降到最低,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进一步助力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公路运输业也逐渐向低碳经济行业转变,并将目标锁定为节能环保、节约能耗等多方面。这对于整合能源及经济结构而言意义重大,使其更快地靠拢集约型产业,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利。 2.4发展低碳经济对公路运输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 其一,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这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其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有效控制有着巨大的作用。低碳经济可以进一步约束公路运输过程中矿产资源的流失,有效制约公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促使公路实现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其二,节能减排可以缓解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在公路运输开展过程中,之所以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归根结底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对能源加以制约,还可以最大化地运用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2]。综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如下:第一,对生存的环境加以保护。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对大气环境的保护。第二,对经济结构加以调整。低碳经济产业大多为新型集约型产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维护具有关键意义。 3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存在的不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局面,也促进了公路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一系列新能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各行业也开始着手进行转型。但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耗能结构依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公路运输行业在持续运行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控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做好减排低碳工作。为提高节能环保的力度,国家各部门应从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扶持、构建低碳化公路运输体系。可以说,目前对于公路运输行业而言,在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3.1公路运输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减排观念 2019年在马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对各国必须加强节能减排系统的深化改造进行了明确,并提出要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实施全面保护。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高碳经济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这也导致能源矿产存在非常大的消耗,其中消耗最大的就是煤炭。我国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量的前列,因此,我国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减排方面。在减排过程中,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加上不具备较强的节能减排观念,对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制约。其次,不具备较高的节能减排意识。基于这一点,相关部门必须就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并配合此项工作的实施[3]。 3.2公路运输碳排放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公路运输过程中本就有着非常大的碳排放量,但由于公路运输中碳排放的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无法有效满足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助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我国目前碳排放行业的优秀人才较少,技术型人才更是缺乏,现有人员对碳排放量的认知也不够全面,教育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无法适应,导致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基于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探索公路运输碳排放的相关技术,助力公路运输的发展。 3.3公路运输存在十分庞大的能源消耗量 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车辆消耗的石油及天然气较多,这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首先,这些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其次,这一类矿产资源的消耗也是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危害比较大。3.4公路运输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在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尤其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温室气体的含量比较高,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4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4.1树立节能减排观念 需要明确的是,发展节能减排并不是将经济发展停滞,公路运输的节能减排要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这样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及增长点。 4.2构建节能减排框架 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协同一致进行节能减排框架的制定和完善。 4.3与发达地区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上文提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碳排放技术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于技术上没有突破,因此,必须要注重和发达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如此,在借鉴和参考优秀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同时,对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4进行降低公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政策的建设 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约束,并采取强制举措对公路运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和限制。在制造运输车辆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限制碳排放量方面,针对不同燃料的车辆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助力。 4.5进行车辆能源限额系统的积极开发 目前,我国并不存在限额系统,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该系统的运用对控制能源消耗是非常有效的,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因此,我国也可以进行车辆能源限额系统的开发,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4.6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主要在于协调公路运输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交通运输业实现更好的转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从而对多种运输方式进行统筹和协调。为进一步满足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必须将综合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选择运输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距离及货物的类型。 4.7有效统筹且进行科学规划 想要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安全性及有效管理是必须要做到的。从公路运输的安全性来说,关键在于构建安全评价的统一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安全评价机制,并结合公路运输的真实状况确定统筹计划,确保所有问题在处理时都有据可依。同时,还需要构建管理体系,为安全评价工作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4.8合理制定规章制度 实现行业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便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和约束。对此,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及时对工作理念和方式进行革新,促使行业经济与政策的高度融合。完善规章制度后,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机制,并符合国家政策,顺应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步提升公路运输行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4.9确保运输调控结果 对于公路运输而言,运输调控是最关键的内容,对此,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整体分析、统一管理,实行有效的措施,为运输调控的效果保驾护航。此外,还要健全并持续完善交通运输的探讨机制。 4.10保证资金支持力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公路运输行业。相关部门除了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外,还要结合资金管理体系,科学地运用资金,全面记录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加大监督力度,促使资金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语 经过阐述可知,公路运输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应加大力度研发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促使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如此才能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作者:申培谦 单位:泗水县交通运输局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探究,意义深远。 一、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路径探索的意义 低碳经济实质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打造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打造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传递一种自然生态和环保、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公路运输经济之间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扩大发展规模,同时,还应当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注重生态能源的科学利用,减少对大气造成了污染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此,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一方面,紧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公路运输系统整体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设计,对相关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化利用进行全面统筹安排,进而有助于不断降低废气污染等排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学的利用模式,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低碳运营和低能耗发展,降低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也有助于创新发展理念,结合目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制约因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统筹生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等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当前低碳经济视域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 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部门也在围绕如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项目不断推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效益。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生态资源损耗也比较大。如果单纯地注重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那么将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协同发展。因此说,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既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创新发展通道,同时也是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在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运输系统对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不够重视 作为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公路运输经济效益的实现,是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路运输网络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公路运输部门对低碳经济发展不够关注,没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视角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和生态管理之间的综合平衡研究,没有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淡薄。在公路运输经济低碳化发展探索方面,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的时期,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举措,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依然没有落到实处,从而不利于推动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健全 在低碳经济下想要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就需要结合实际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实现有效运营。但是目前在公路运输管理方面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公路运输结构体系不够健全,在围绕低碳经济下如何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统筹管控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不利于打造多项协同的发展格局。另外,针对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以及公路运输排放标准等方面,也没有充分结合低碳经济下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机制,相关的规定不够严格,没有充分适应新形势下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相关的控制标准,导致出现很多的违法行为,不利于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精细化水平,也难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加强 低碳经济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想要更好地融入相关的低碳排放技术等,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技术的创新探索,才能更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在碳排放技术应用等方面没有结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技术的引进和深度开发。另外,在我国低碳排放技术发展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也没有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没有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环境注重碳排放技术的深度探索与开发应用,从而不利于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四、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探究的对策为了进一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高质量有效发展,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建议未来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领域从以下层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宣传机制 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结合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际对目前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探究低碳经济整体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理念,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到公路运输行业宣传阵地建设过程中,转变思想观念,让更多的部门和人员了解低碳运输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积极探求公路运输方式合理化模式,引导全员围绕低碳运输以及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打造提出更多的合理化意见,寻求更多特色化创新性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在开展低碳运输理念宣传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环保部门和交通部门之间应当不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等多方式,多维度开展低碳环保以及低碳运输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从而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实现有序推进。 (二)健全管理机制 要围绕公路运输经济低碳化管理,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管理体系,要充分结合公路运输整体的发展情况,对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对照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建立健全公路运输规范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管理各个方面的标准,尤其是针对能源损耗等方面提高节能控制力度。在公路运输许可以及排放标准等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多元化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并建立相关的惩处机制,有效处罚违规行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落地。此外,公路运输部门围绕低碳经济相关的发展以及运输管理模式方面,还应当加强创新,主动对标国际相关的发展要求进行探索。国家政府还应当结合实际强化宏观调控,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更完善的公路运输行业监管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格局。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 在公路运输行业低碳运营发展模式打造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其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围绕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体系的打造,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深度探索,在利用碳排放技术的攻关以及清洁能源引入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探究,加强国外相关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引进,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及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资源保护的视角,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变革。比如加强发动机新机型的测试,充分利用新能源开发发动机相关的系统,从而降低燃气浪费和尾气排放的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围绕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在公路运输部门整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将清洁能源利用等指标融入到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引导公路运输部门加强清洁能源的深度开发应用。另外,还可以加强智能化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围绕低碳化节能模式的打造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加强数据共享,利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公路运输低碳化经济模式的运营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全面进行深度攻关和创新探索。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建设。围绕公路运输体系经济发展模式的打造和发展路径,培养更多的专业化技能人才,引导他们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以及技术,结合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际,探究更加科学先进的低碳应用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另外,在对公路运输行业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引导公路运输部门注重成本管控,对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投入产出比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围绕低碳经济模式的运用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精细化管控成效。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下想要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能,就需要结合实际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强化过程管控,优化技术发展模式,提升专业队伍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真真.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3):216-217. [2]王惠.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商讯,2020(22):137+139. [3]梁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65-66+69. [4]宫翊峰.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探寻[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6):156-157. 作者:房艳 单位:廊坊市运输管理处
企业财政政策研究:支持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不但是国有大型企业对经济有贡献,小微企业同样也在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科技创新、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世界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恶劣的经济发展环境已经让小微企业的发展变得非常的艰难,同时,小微企业还可能遭遇人才流失、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来解决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这篇文章重点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拥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退化迹象,外部需求减少、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经济增长和推动就业发展。因此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刻不容缓,国家应结合实际推出一系列适合的财税政策来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 一、小微企业的含义及特征 (一)小微企业的含义 小微企业的含义在理论界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在2011年,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了关于小微企业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类型企业的总称。同年7月份,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统计局、财政部等及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把我国中小企业按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分为了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如下(见表1):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特征 目前在我国的小型、微型企业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我国小微企业的投资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私营企业性质是主体,小微企业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也具有多元化特点。第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相对来说较弱,大多数小微企业聚集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领域。第三、我国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还表现为区域差异的特征,经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比较集中,发展状况良好,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数量少,发展潜力不足。第四、我国小微企业根基薄弱,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有些小微企业生命力比较顽强,有些小微企业不堪一击。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在各行各业都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尽管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对比较单一,具有明显的地区的差异特征。 二、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以大连市为例 (一)大连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大连作为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前沿城市,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大连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连的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于大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特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生存环境比较宽松,通过数据的调查我们发现,小微企业对大连的GDP的贡献平均达到近一半以上,小微企业的税收占大连市财政收入的30%左右,小微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连的失业问题。但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大形势的影响,大连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东北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比较低迷,GDP增速均排在倒数,在@样的情况下,大连的小微企业也收到了冲击,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困境。 (二)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大连市为例 1.银行门槛高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银行的银根缩进,银行的贷款规模被限制,商业银行不再像以往一样通过大量的放贷来追求由于规模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经济的不景气、发展环境的恶化使得银行的呆坏账比例不断提高,为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上更加的谨慎,需要对贷款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融资问题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由于融资难,导致小微企业的发展链条很容易就断掉,或者丧失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 2.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缺乏个性,存在着互相模仿的情况 在我国,小微企业在经营、投资、发展规划等问题上缺乏个性,盲目的投资活动很多,或者相互模仿,当一个企业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效益后,其他企业就会一哄而上,而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理性的做出经营决策。这导致了某些行业竞争加强,利润很快被分割殆尽,大批小微企业纷纷倒闭死掉,而在其他的领域缺乏小微企业的进入,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数量又会出现不足的情况。 3.金融服务机构的缺失 为了缓解小微企业在融资、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大连市政府于2011年9月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大连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提出了金融机构要全面做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后盾工作等,大连市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行动,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政策实施我们发现,这些措施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我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对融资主体的审核要求严格、审核程序复杂、融资期限过短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4.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企业诚信缺失,同时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底子薄、利润低、环境艰苦、待遇不高、经营艰难、前景不明等原因,因此小微企业很难留住人才,管理的混乱和人才的缺失导致了小微企业在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三、我国现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不足 (一)我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形成体系,政策缺乏联系性 自2002年6月份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中小企业促进法》之后,又在2009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家再次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这些财政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的投资发展环境,但纵观这些政策我们发现,其内容缺乏关联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缺乏政策的连续性。 (二)国家对小微企业支持的财政资金数额不足 为了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建立了小微企业的专项发展基金,这些基金解决了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专项发展基金的数额还不足,难以保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另外,专项基金的分配、运营也存在着不当之处,导致财政资金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总体并不明显,削弱了财政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扶持的影响力。 (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资本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融资难、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都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鼓励民间资本提供信用担保等等,然而政府的力量和资金毕竟有限,政府力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带动民间资金的进入和参与,目前,政府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四、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一)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因为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为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对小微企业进行税费的减免,提高一些税的起征点,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等,另外,国家还应根据小微企业的成长规律,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具有延续性。 (二)建立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改善融资环境 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自身信用不足,因此很难在商业银行获得融资,针对这个情况,国家推进了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进程,积极鼓励社会中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担保体系当中来,并对从事信用担保的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政策。 (三)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小微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在制度建设上,政府应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将小微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妥善解决好小微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小微企业在人才上的弱势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风险性比较大,企业实力比较弱,员工的正当待遇难以的到保障,因此小微企业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即使有人才来到企业中,如果]有响应的保障措施,人才的流动性也不较大,很难留住人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国家要尽快将小微企业也纳入到社会保障的体系当中,和其他企业一样享受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让身在小微企业工作的员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的融资体系 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在政府的主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下,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该基金的主要用途是支持那些处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解决它们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另外,针对科技型的小微企业,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专项基金给予扶持。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应该利用好这些支持政策,借资金带动的契机,加快自身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了,并适时的出台一些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等,但是无论如何,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依旧很严峻,除了政府的积极努力外,小微企业自身也要做出改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微企业才能走上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财政政策研究: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随着银行控制风险,贷款条件更加严格,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文章结合江苏省南通市实际,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建议通过创新财政资源金融化配置、支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发展多元化金融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关健词:小微企业;融资难;财政金融政策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当前经济下行,小微企业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特别是“融资”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瓶颈”。南通是民营经济大市,研究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切实解决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融资边缘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一、南通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银行融资喜中有忧 2016年9月底,南通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11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9.6%,但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仅占4.3%,银行还是更愿意为能提供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二)内部融资空间有限 小微企业内部融资主要来源于留存收益。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着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的困境。南通市大部分小微企业为传统加工业,议价能力弱,无法向下游企业转移增加的成本,必然影响利润。 (三)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我国债券、股票融资条件较高,一般小微企业很难具备资格达到要求。同时这两种方式融资金额往往较大,与大部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不符。南通市的小微企业很少能通过发债、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信用建立难 一方面,小微企业财务不规范、财务报表缺乏可信性,银行无法对企业信用进行有效评估。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担保抵押物有限,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资产匮乏现象更明显。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顾虑,即使信用状况好的企业有时也很难通过银行及资本市场融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担保机构相对于小微企业发展,数量偏少,增信担保服务能力不强。 (三)金融体系层次建立不完善 应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邮储银行、农商行等,实际上更倾向于给国有、大中型企业放贷。小微企业使用资金频率高、单笔金额较小,评审成本相对高,加上银行考核机制,信贷员积极性不高。此外,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其他融资方式,如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及各种产权交易市场等尚未成熟。 三、南通财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及效果 (一)支持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产品 财政出资设立1.5亿元债权类融资基金,联合银行推出金融创新产品,通过基金增信,与银行共担风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从2013年起,先后开展了科技“资金池”贷款、小微企业“助保贷”、 “创业贷”、“苏微贷”等业务,累计为近千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超40亿元,平均成本基准上浮不到20%。 (二)强化小微企业担保扶持服务 出台促进担保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3年来市财政兑现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支持担保公司低收费、扩规模。设立亿元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基金,通过基金增信担保,成功发行1.6亿元“区域集优”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有效途径。 (三)运用股权方式支持创业融资 通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设立科技、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满足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资金需求。开展“投贷保”试点,由政府、银行、担保、创投联合运作,如企业不能按期还款,由科技创投公司将债权转化为股权。 四、财政撬动金融资源支持企业融资的建议 从南通实践看,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联动,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是缓解小微企业融难的有效途径。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措施落地 1.整合资金政策,提高创新产品运作水平。整合专项资金,减少无偿补助,采用可持续的财政资金资本化运作模式,辅以风险补偿、担保、贴息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现有融资创新业务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办法,优化流程,提高政策知晓度,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2.加大扶持力度,构建风险补偿新机制。支持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新客户,加大财政对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力度。改变风险补偿办法,不再对银行信用贷款损失逐笔进行补偿。根据各银行信用贷款发生额,由市财政按年度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如,全年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额度达5000万元以上的,按信用贷款总额3%的进行风险补偿。 (二)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企业信用缺陷 1.政府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相结合。近期,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和部分商业银行出资,设立了首期50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可借鉴上海做法,财政引导组建政策性再担保基金,利用市场机制放大担保基金,支持担保公司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2.支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和业务创新。通过财政注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增大国有担保机构资本规模,增强融资担保能力。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鼓励银行根据担保机构实力,实行差别化保证金缴纳比例,对优质担保机构免收保证金。支持国有担保公司牵头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基金,市场化运作,建立转贷应急机制。 (三)引导多元化金融发展,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1.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积极鼓励农商行等降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服务,探索实行流转贷、循环贷,缓解小微企业“先还后贷”造成的资金周转压力。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地方金融体系,支持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等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2.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创业投资。借鉴“西湖模式”,联合财政、银行、社会资金,设立“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通过银行向社会发行理财产品,做大基金规模。由政府、银行、信托等组成评定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债权融资。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设置期权、增加赎回机制等方式,赋予企业灵活掌握融资规模自主权,激励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增强社会资本的投资兴趣。 企业财政政策研究:服务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研究 摘 要 当前,政府在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方面所提供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快市场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使得小微企业摆脱不利的发展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财政政策 一、服务小微企业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政策存在普适性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主要承担税收负担和税外负担两种负担。根据税法的规定,小微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同样需要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以及土地使用税等多种税费,可以说税负繁重。同时,有的私营小微企业还存在双重征税的情况。甚至有的作为企业法人的小微型的个体工商户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很多还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除了税收负担以外,小微企业还要承担税外负担,主要是各种税外基金、行政费用以及税款和罚款等,在这些有强大的收费权部门面前,小微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忍痛缴费,别无他法。不仅如此,社会保障费用近些年来也日益加重,社会工资水平也日益攀升,社会保障费用已经成为小微企业的巨大负担,使得企业的社会压力被无形加大。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即便是在资本运营效率低下甚至无效时,仍然需要清偿债务、支付贷款利息,并承担其他各种税费负担,导致小微企业利润收益持续走低。另外,小微企业不能上市,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导致资金投入偏低,缺乏技术创新活力,使得小微企业技术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也就很难获得快速发展。 (二)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小微企业较之大中型企业,企业自有资产比较少,信用度偏低,可供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即便是在沿海发达城市,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也存在很大困难,无奈只能向亲戚和朋友借款。小微企业经营规模有限,需要10万到100万不等的资金量,而进行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琐,同时银行开出的抵押担保条件很高,导致小微企业宁向亲戚朋友拆借,也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对小微企业的困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小微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也日益提升,相关能源价格以及融资成本都有不断提高的态势。但是在这些方面,政府将小微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即便有,扶持力度也不大,使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三)政府保障机制欠缺 新形势下,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依旧不公平,很多地区所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福利性减免政策都只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则被排除在享受范围之外。要实施市场经济,崇尚的就是自由竞争,竞争又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前提是必须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和有序性。而目前市场经济中存在较多的竞争无序和过度竞争,比如在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条件不足会失去机会,使得小微企业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打压。同时,不少小微企业之间还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不少企业对质量和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往往倾向于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并将其作为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无序的过度竞争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此外,很多小微企业还面临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的问题,很多在小微企I任职的人员都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进入小微企业后,企业方面也没有对其组织相对系统的培训,即便是有,也只是针对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的。 二、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小微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不断完善现有的税收政策 如前所述,税收政策存在普适性导致小微企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不断 完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并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在东部地区,为了让小微企业经营的负担不断降低,可以通过推动税费改革的方式来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可以考虑专门针对这些小微企业通过降低税率或者减小应纳税所得额的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当前国家制定的给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过高,很多企业都因不达标而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立足于地区实际,适当降低税收政策的享受标准,从而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考虑到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数量较少,政府方面可以出面帮助其招商引资,从而吸引外部资金的注入。一方面,鼓励小微企业,让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将原始资本投入取得利润作为本金进行再次投资,允许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减额,也可以退还企业按照再投资额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另一方面,加强对外部资金的引导,注入小微企业中。针对这些外部资金向小微企业的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在征收税款时适当降低税率,这样可以鼓励外部资金投资。 (二)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方面,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中央及地方财政要对小微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用资金,并对分散的资金进行整合,集中起来用于建设小微企业服务体系。配上政府部门的引导能让聚拢的资金效用发挥最大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进行有效引导,让其在价值和潜力巨大的项目商加强投资。比如说,由下岗职工所创办的小微企业、西部不发达地区创办的企业,应当适当拨付其用于特定事项的资金;如果小微企业一直处于成长期,经营状况较好,但却受到经济形势的很大影响,或者由于发生突发事件,导致经济损失严重的企业,应给予其无偿经济援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微型金融。一是加快信贷管理机制改善,从而满足小微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模式的需要。鼓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继续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有关服务。二是政府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财政措施,为了帮助小微企业防范和化解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政府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向其直接补充资金或者通过发放债券的方式为小微企业融入资金。如果小微企业的技术改进项目、研发创新以及人才招聘等确需贷款,贷款利息由政府财政承担。同时,近些年来兴起了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不仅具备较强的政策灵活性,而且贷款的利率也比较低,因此可以通过对其加以引导,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支持。 (三)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应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对政策服务环境进行优化,为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营造适当的创业环境氛围。一定要针对地域特色探索出相应的发展模式,持续不断地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结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开展交易会或洽谈会,为小微企业创造相互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还要加强各类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相互联合,共同免费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维权以及培训等相关服务,从而让小微企业间接受益。 其次,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行政部门首先要严格自律,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使政策法规透明度提高,重视行政监督,避免权力滥用,这样才能够确保专权专用。强化信息披露,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为小微企业自身权益维护提供便利,行政部门还可以免费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关于减免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以加强小微企业对收费优惠政策的了解,另外,监督和检查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如果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按政策执行,就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对相关人员加以惩处。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程学院财务处) 企业财政政策研究: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现阶段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显突出,在这样的环境下,采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情况,其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若是不予以一定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困难。本文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了财政政策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政政策 支持性政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规模较小,导致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难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中小企业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但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来说,作用越显突出。加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财政政策优化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显突出。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的比重超过99%,创造GDP占全国GDP总数的60%以上,上缴国家税收为税收总额的50%以上。通过这一数据结果来看,中小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缓解了近70%以上的乡镇就业力,为大量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一来,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社会救济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更多的企业缓解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1]。 (三)中小企业有利于推进改革深入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发展,逐渐朝着灵活性、成本性方向迈进。中小企业自身进行体制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综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探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2]。 三、现阶段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国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支持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作用较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就2010~2014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增速达到25%,个体商户数量大幅度上升,并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原有政策滞后性逐渐突出,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事关中小企业长足发展和进步。 其次,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增强。目前,乡镇近70%以上的就业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就业人数高达23145.12万人,个体就业人数达到8542.23万人,增速高达11%以上。 最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处于优化状态。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程序大幅度拓展状态,从原有的加工、运输、建筑,更多地朝着服务领域、高新技术领域迈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采取更适合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3]。 四、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探讨 结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越显突出,加强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予以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注重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政策 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资金支持政策的转变,由原有的无偿投入朝着市场运作方式转变。在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支持要以“杠杆性”、“引导性”为主要发展目标,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持续性作用,从而实现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杠杆性和引导性发展,能够实现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合理配置,并且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好地发展和进步[4]。 (二)注重对税费政策进行完善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税收政策立法,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税收政策选择过程中,可以采取间接税收优惠,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延长债务清偿期,允许设备加速折旧,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增强中小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以实现中小企业更好发展目标。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抵押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想要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较为困难。这样一来,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此,可设置政策性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型贷款公司等多种融资发展模式,注重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在金融支持政策支持过程中,可注重对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并结合我国国情,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构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征信体系的构建,是中小企业解决风险识别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对此,财政政策支持过程中,可建立专门机构,集中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问题。这样一来,采取征信系统管理模式,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原有的财政政策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支持性的财政政策进行有效改进,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进步。对此,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从中小企业征信体系、融资体系、税费改革、支持方式变革等角度,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财政政策真正地发挥支持性作用。 企业财政政策研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 要:企业自主创新基于企业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背景下,依据市场竞争需求走技术创新之路,充分结合国内先进经验突破技术难关,使创新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化与市场化,最终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国家创新型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举措,深入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财政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引导与激励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就如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做进一步研究,以期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财政政策;市场竞争 一、前言 近些年来,北上广深等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与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倾斜有密切联系,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辅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攀升。全世界自主创新产业日产值高达250亿美元左右,并在以百分之五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尤其是在西方创意发达国家。预计未来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将会出现指数式增长状况,一大批跨行业,跨媒体的战略投资与品牌竞争力集团在我国扎根。因此,深入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自主创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几年,政府屡屡出台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但各地区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政策倾向各有不同,企业自主创新范围界定存在模糊现象,政府政策扶持重点难以凸显。尤其是针对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有的企业有足够创意性却缺少文化内涵,有的具备文化内涵却缺乏一定创意性,这对我国企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房租压力较大,融资困难等问题是当下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首要问题。缺乏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保障体系,企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融资难问题也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缺乏有效保障,盈利结果存在的不定因素较多。大城市房价问题让诸多试图从事自主创新的从业者望而却步,无论进行场地购买还是租赁,对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开支。我国政府财政资金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恰到好处的使用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平衡作用的要求,可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部分问题。 2.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强 当前各地区财政政策扶持自主创新企业的选取标准存在“一刀切”问题,符合标准的企业就可得到自主创新资金扶持,这种模式普遍起到的是锦上添花作用,而非雪中送炭。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围的自主创新企业一般都具有规模相对较大,运营模式相对成熟特点,而真正需要扶持的小型自主创新企业则被排除在外。前者很容易导致企业产生等靠要等不良思想,或是锦上添花效果,对企业未来自主创新能力的长足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后者规模小,创新资金不足,很容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遭淘汰,应成为政策扶持重点所在。部分地区财政扶持政策缺乏有效针对性,其一是因为对自主创新企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其二是政策对不同自主创新企业的区分不足。企业作为一个产业体系,包含了若个子行业作为,这些行业虽具备创新性,文化性与产业性,但在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组织方式与市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同。比如电影制作与广告策划,就分别适合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织架构。又如新闻出版与建筑设计,两者外部性就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财政扶持政策应依据各行业自主创新本质上存在的不同,体现足够区分度。 3.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某些条件下政府干预可有效控制市场失灵,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政府干预就可能会干扰市场释放的资源配置信号,导致市场出现人为失灵状况。原创性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较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进行担保,而对类似于印刷与广告业发展,带有明显市场化特征,市场调节在其中要完全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一般不必把其当做重点行业进行扶持,政府干预本身就存在两面性,这也决定了企业财政政策扶持必须经过仔细甄选,否则就容易产生负面效果,比如部分企业可能会在未形成有效盈利的前提下过度依靠政府财政扶持,出现层层外包与坐吃财政补贴现象;甚至有的企业不想着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客户扩大盈利,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获取政府财政支持上,违背了政府自主创新政策贯彻执行的初衷。 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财政政策 1.加强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针对性 综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并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范畴,择选重点与优先发展行业,并从多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以最快速度发展形成优势行业。可依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别进行不同优惠政策扶持,比如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与规模相对不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难度较大,融资渠道与方式受限,这类企业应以财政资金扶持为中心展开。中后期随着企业规模与资金不断雄厚,企业融资渠道得到很大改善,较少成本获取了较多自主创新资金支持。成长阶段的企业应把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当做主要资金来源,后期企业实力雄厚可考虑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短期获取较大资金规模,在正确资金使用上又好又快发展企业。财政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应尽可能细化,企业主要分为核心产业,外围产业与边缘产业,分类支持是必经之路。 2.深化财政政策扶持范畴与重点所在 进一步对财政政策范围进行明确,并按照预期标准缩减政策覆盖面,从而正确区分自主创新企业范围。应始终围绕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定属性展开讨论,不具备自主创新特征的企业应及时剔除,但这也并非完全忽视这部分产业群体,而是在自主创新政策上有所偏重。应始终遵循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要素市场供求机制,以此逐步壮大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融合了更多高科技元素,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特征:文化性、创新性、产业性。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带有鲜明的创意文化特征,缺少文化底蕴的企业犹如无源之水,很难持续性发展。另外,自主创新性从根本上将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区分开来,缺少自主创新的企业即便拥有了文化特征,其未来发展也很难成为自主创新产业。因此,财政政策需把优惠重心放在文化与自主创新体现充分的行业上,并且具有较强发展潜力。财政政策支持应重视区域性特点,走比较化路线,重点扶持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政策扶持企业应突出区域特色,避免出现雷同现象,区域间的资源优势各异,产业发展侧重点自然有所不同。各区域要正确安排企业数量与质量,避免出现大而全现象,以免盲目推动导致持续亏损。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社会大众形态,在对自主创新需求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做好企业园区的市场定位及未来发展规划,最终形成政策扶持重点。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目标应始终放在自主创新层面上,企业创意的形成与创意企业孵化体系是其中核心要点。其一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力度,引导企业对其进行资金投入,深化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其二需营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诸多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出现,推动创新能力与产业集群能力大幅发展。例如依据企业的发展特征,把优惠政策进行延伸,创意研发与市场转化阶段得到重视,经济投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发设计力度。自主创新企业进口相应生产设备时,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进行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可依旧销售收入提取相应比例的创新开发资金,政府允许并不断完善研发准备金制度。 3.摸索更高效的财政扶持制度 应依据企业与自主创新产品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摸索更为高效的财政扶持制度,其一是对自主创新财政扶持资金滚动机制进行不断研发探索。众所周知,自主创新财政扶持资金的特殊使用容易出现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政府职能被逆转,部分企业产生等靠要思想。应加大对自主创新财政扶持资金滚动机制的探索,财政机制与企业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局面。其二是对阶梯式补贴模式的探索,当下扶持政策不免会带有“一刀切”等问题,应选择优方式配合专家评审,良性扶持申报且符合标准的自主创新企业。单一标准与主观性评价模式会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应努力完善阶梯式补贴模式,多项标准齐下,对达到不一样标准的企业进行不同程度和方式扶持。其三是企业投融资能力与市场价值应成为财政扶持政策重点,由前期被动企业资金扶持到中后期主动性的研发销售活动扶持,自主创新企业交流平台的搭建是关键,自主创新成果应和市场紧密结合。财政资金对企业直接性补贴的方式应逐步得到转变,更多自主创新财政扶持资金应以市场化方式投入运作,譬如设置专业企业评审委员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基金企业项目。也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拓展自主创新企业多元化资金融合渠道。首先要努力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深化国家各部委合作,为重要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及环境整治等。最后是进一步扩大省级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事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融资担保补助,贷款贴息,奖励等途径展开。进一步深化税收优惠程度,推动自主创新企业质量与效益双丰收。首先可对自主创新企业示范区内的模范文化企业或相关从业者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等,运用税收返还制度,努力实现企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其次是鼓励个人或企业加大企业投资力度,依据个人或企业投资的展览馆,博物馆,电影电视等行业投资额的百分之二十比例抵扣企业所得税。然后是大力推行用科技手段来改善自主创新产业,针对企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业务及相关技术咨询等获取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4.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构造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其一是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等层面贯彻推行经营性自主创新企业;其二是深化投融资机制,加大企业相关贷款优惠政策力度,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带动自主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引导资金量进一步发展,当地优秀自主创新企业上市应得到政府优先考虑。其三是支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教育合作培养懂管理,市场经营及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其四是努力建设多种自主创新产品交易平台,基于此背景逐步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培养文化消费意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投资重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事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上,从而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其二是统筹自主创新企业相关资金,不同类型资金支持重点要有明显区别,群众基础优良,前景发展态势良好的自主创新项目要进行重点扶持。其三是强化自主创新财政资金管理力度,项目申报立项与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采购与预算编制等环节可设立全过程绩效考核与监督制度,财政扶持资金规范化与科学化是关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全球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来看,一个新的自主创新点必然会带来周边产业发展与较大升值空间。科学与艺术的充分结合便会迸发出创意,中国自主创新产业同时面临历史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成功的工艺技术又或是商业模式,都极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高度模仿出来,要始终领先和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用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进行支撑。
浅谈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活动理论下全景沉浸式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交互设计这一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课程,从改变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3方面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交互设计;活动理论;全景沉浸;教学改革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交互设计是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产品有用、易用进而让人想用的技术,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行为以及目标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交互设计涉及社会学、认知科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软件工程、美学等多个学科,而且在各个学科之间还保持着严密的科学逻辑,因此交互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门综合度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相关传统课程、设计工具达数十种之多。交互设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讲解交互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切实理解交互设计的内涵和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从而具备扎实的交互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但是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散点化的教学内容和终结化的考核方式,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现状分析与目标 传统工程教育中交互设计通常是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共同完成,如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原理、平面设计基础、网页开发技术、二维动画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于是就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系统性差。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每门课程都是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但是上到最后都没有解决最终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传统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课程中的内容强调全面和系统,理论知识点讲完后,以验证式的实验练习所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点多而散,几个学期课程学习下来,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没有建立课程的系统性设计思想。 2)教学有效性差。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高等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1个学期上1门课,用2~3个学期上完相关课程,这种方式放在基础理论课上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但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交互设计类课程,往往会造成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没有掌握一技之长,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再培训,降低了就业竞争力的情况。 3)重技术、轻设计。 交互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艺术类专业容易过分关注设计而轻技术,同样工程类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则容易关注技术而淡化设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受到制约。 4)脱离岗位实际。 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课程的实践环节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适应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交互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这个指导思路下,课程的设置安排是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全景沉浸式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1)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改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物理割裂,整合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使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符合知识脉络、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避免回到课程群这样简单的物理耦合模式;改变工科专业重技术、轻设计的理念,强调技术与设计并重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有益的铺垫。 (2)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可改革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和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问题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在硬件环境和工作流程方面按照企业实际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景沉浸于实际工作氛围,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课程考核方法,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采用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结合、学习能力和态度品质相结合等方法,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2 活动理论与学生活动系统 学习的活动理论对学习实质、学习类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的最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学习的实质方面,人类的学习是主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以获得处理事物的社会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传统教学理论源自工业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顶礼膜拜,由此形成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立足点的偏颇,这种解释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性与局限性,而活动理论则强调知识、能力、态度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机整合;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理论更强调对人格健全发展的关注,教学设计的重心亦不再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习活动该如何展开,因此如何合理构建学生学习活动系统就成为了首要任务。学习活动系统如图1所示。 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系统的组织图,教师可以将学习活动分为6个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学习资源与工具、学习任务分工和学习规则。 3 全新课程体系构建 交互设计既是一门课,又是一个课程群,但并不是简单地将几门相关课程打包,而是从课程明确的最终目标出发,分解实现目标的学习路径,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实践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最终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课程知识点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 课程可采用实际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讲授,课程设计主线围绕交互设计的主体工作流程展开,实现多个学科理论知识、多门专业课程和多种专业设计工具的组合,同时相互穿插融合,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相关知识工具为辅的方式开展。课程的内容强调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各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项目理清知识脉络,不追求细枝末节,强调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4 学习活动全景沉浸 在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全景仿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要素,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实际的工程项目,教师可对项目进行分解拆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演示设计,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目标进行讨论学习,组内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水平与程度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课程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软件。 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设置成为个体任务和团队任务,个人任务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团队任务强调合作性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任务也相应采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方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通过讨论和演讲的方式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并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设计效果、颜色的搭配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5 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单一使用课程最后的考试或考核结果评定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科学,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企业对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办法,采用促进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1)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 改变传统评价中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针对学习过程,既有教师的日常考核和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小组综合实训项目作品,既有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和小组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又有小组之间对作品的相互评价。 2)针对进步的成功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促使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教师指导学生将自身目标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强调纵向的比较,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形成内驱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小组的责任感。 3)提高素质的综合评价。 分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为其引入了对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因此在评价时除了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取得的成绩外,学习者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技巧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强调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主动地参与和交往、相互欣赏与学习、正确处理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每一项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还包括学习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6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的有效性,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我们针对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撰写全新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和详细教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将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内容整合在课程中,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所学工具,从而在交互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两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最终使学生切实掌握交互设计的流程,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 浅谈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交互设计教学中团队协作的类聚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文章运用设计管理的基本思路,以交互设计实训课程为例,对教师不了解交互设计教学中学生特点而无焦点地布置任务,导致实训设备利用率低的现象深入研究,提出关于基于学生特征的定制化类聚系统P2P模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教师运用某种方式分配设计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增加了教学乐趣和有效性。 关键词: 设计管理 交互设计 教学 团队协作 一 交互设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定制化的IPS(Information PushServices信息推送服务)是其典型特征,定制化的思维能让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育方式亦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教育作为未来科技的核心推动力量,如何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设计人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定制化的教学能帮助教师很好地教授知识,能够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国内多所高校在发展规划中也提到教学需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实行因材施教。 传统因材施教方式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深入了解为前提,师傅在对学徒长期接触基础上,让不一样特点的徒弟学会适合自己特点的技能。但在当代大学教育背景下,教师教授班级更换频繁,常因班级年级的不同,导致无法对每堂课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在交互设计教学实训中,具备时间和空间的二维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前熟悉更多学生信息,信息定制化的设计理念某种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形成设计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在交互设计实训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由于交互设计是偏研究性的学科门类,训练中小组合作现象较多,分工通常明确,但实训教师对班级同学并不了解,通常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分配的方式,布置任务多是一概而论,并没有关注各组和每位同学之间的差异。如果能建立一个学生特征的数据库,通过前端平台界面的方式展现在教师面前,实训教学人员只需在课前花少量时间,就能了解学生并根据其特点安排实训分组和组内的实训任务,以及课堂的整体教学管理。 二 目前交互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交互设计是众多设计课程中的新兴的课程,也是未来设计领域最具前瞻性的课程,教育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交互设计是一门关于设计方法类的课程,也可理解为一种管理创新模式。就学科要求而言,对于设计师和求学者知识背景限定较高,如心理学、消费学、美学、设计学、材料学、哲学、计算机学等。知识背景的差异化决定了交互设计的交融性,不可能一位学生就能很好掌握,需要团队作业,但是在团队实训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 1 教师知识点与学生知识点重合度偏差 目前各大高校的交互设计老师大多为毕业后从事设计教学,背景存在着多样性,如工业产品、艺术设计、计算机、心理学、机械学等,真正从事交互设计学术背景毕业的教师偏少,而且大多为海归派。所以不同的老师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解会存在差异性,计算机的教师会偏向于软件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机械产品设计教师会偏向硬件设计。交互设计实为考验教师多科学知识掌握的重要课程,但是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知识背景难以对接,学生在遇到硬件材料、信息等问题时计算机背景老师难以独立面对,需要求助外援。如果在某种模式下,教师擅长的领域能够尽可能地和学生进行对接,这样会让彼此的长处都发挥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 团队作业过程中,不同实训过程出现同样知识背景的学生 交互设计实训过程中会涉及两类知识背景的选择,一类是知识背景,在交互设计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产品类别,如通讯产品、车载产品、家庭用品、智能设备、金融产品等等,也会涉及很多产品流程,如用户研究、交互设计、原型制作、可用性测试、视觉设计等。但是如果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遍设计流程却会导致教学条件和周期难以把控。另一类背景是个体的生活特征,如有些学生个性偏技术不善交际、有些会喜欢玩APP、有些狂热于RPG游戏、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跳舞等,这些体验会影响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会使他们更感兴趣。这是一个具有弹性价值的背景参数,每一个班的学生,每―次项目实训都会呈现不同特征,应该使学生的生活特征不停地发生变化。所以在交互设计实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喜欢跳舞,他却需要做一个机械主题的项目,导致了学设计种出现很多无法同心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交互设计的执行。在交互设计中的常用方式就是体验、分析、总结、应用,如果场景不同,对设计师而言,设计的难度也会变得不同。同心理的“小白”设计原则的设计分析能力会帮助学生完成设计的可行性,让学生对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更加赋予创造性。 3 学生对交互设计的理解水平与实训过程的执行度不匹配。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会导致学生对实训的理解程度不同,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对交互设计知识的理解处于不同的层次,有些只是对设计技法有所练习,有些只具备一些手绘基础,有些知识面比较全面。但是在实训过程中,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每位学生的参与,但是每个阶段也需要不同能力的学生加入,如果此类关系发生错乱,就会造成能力较弱同学的负担,能力较强的同学则无所事事。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深度需要与实训的工作强度相结合,在不同的实训中进行灵活匹配。 三 实训过程中的P2P类聚管理模式构建 针对之前提到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践和教学计划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设计阶段的特征来提出解决方案,P2P(Person to Project)模式类聚管理是一个突破方式。类聚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分为很多可能性和阶段,同时将学生也按背景分为很多类别,让项目和学生进行深度融合匹配,将项目焦点和学生的关注点反复结合,归纳其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让实训教学人员在有限时间内充分了解每位交互设计学生背景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学课程中任务安排的合理性,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学人员了解学生后,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组别,定制不同的试验任务。学生的背景分为知识背景和生活背景,如果能将生活背景有类聚关系的同学聚在一起,在实训设计过程中他们将更加乐于参与。同样将拥有不同知识的同学与实训不同阶段的同学结合,将会使得同学擅长的知识得到更好发挥。如:交互产品设计前期需要用户研究的知识点,有些同学会对用户研究、访谈、调查感兴趣,所以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让其介入是比较合适的。又如:本次实训练习的重点是流程框架逻辑的整理,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找到适合产品切入点,进行逻辑整理设计,如果他是喜欢运动,就让他尝试运动类的APP分析设计,对美食感兴趣的同学去分析食品类的产品。 2 让参与实训的每位交互设计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通过灵活的分组管理,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些善于用户研究,有些善于协调沟通工作,有些转长于设计技法。协调每位学生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的长处在试验中尽可能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背景特点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参与自己喜欢的设计。每个设计实训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阐述项目的每个过程,展示处实训每个阶段的特点,让相应的学生主动融入自己喜欢的设计阶段中,通过这样Person与Project的紧密匹配,会让学生在课程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知识。课程的45分钟内,有30分钟左右学生会专注的某一知识点,所以,在此有限时间内,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阶段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属于重构的设计管理思路。 3 避免了分组实训中出现任务分配不均衡,让了学生能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交互设计实训多为分组练习,由于设计项目小组通常是多元化的设计师组成,所以组内需要呈现各种不同特点组员。如草图绘制,流程图的设计,原型迭代,视觉设计,用户persona设计,市场调研,趋势研究。在以往设计项目中,学生各类特征在分组时候经常会出现集中的现象,如某组都是擅长流程设计的人,某组都喜爱设计流程的设计,某组的专业学习能都偏弱等现象。由于学生能力各有不同,优先利用系统进行智能分组,让组别之间能力得到均衡,同时组内人员的参与度得到全面的权衡,避免了以上现象的发生。学生在选实训组别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设计能力不均衡的现象,此时教师需要对每组学生进行重组,将擅长的领域和喜欢的类别进行人为的错开,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保证的每个设计Project的顺利完成。(如图1)白底黑字圆代表学生,不同字体代表学生各种特征,黑底白字圆代表实训的不同阶段,距离最接近黑白圆,代表实训相应特征和学生的匹配方式,不同项目匹配方式各有不同。 4 类聚模式与设计管理、交互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类聚模式的核心是一种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模式,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俗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交互设计是一种人们行为的合理性的优化方式,让设计变得更好用、易用、乐用。本质上,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行为方式来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事情变得更有效率和简单。交互设计思维在近些年逐渐兴起,并逐渐往管理学上延伸。本次选用交互设计专业学生实训课程作为案例,是因为此相比其他课程资源和流程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更加明显。类聚模式的核心:人与事,让相同的人去处理相同类型的事情,让相同特征的人去完成相同阶段的工作,让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能调动起来,并在学习中完善起来,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有兴趣。 设计管理在高校的设计训练中同样很重要,毕业后学生将直接参与到设计项目中,与设计管理者一起协同工作,如果能在学习期间就能养成对设计管理的价值观,会在以后工作中大有裨益。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中做充当的角色便是被管理者,教师姑且算是设计管理者,共同的目标便是好的设计习题,比赛获奖、实践项目的顺利投入生产。在学习期间,学生将会明白一个道理,交互设计师是设计团队中的一部分,设计团队也是企业的一部分,每个部分工作的合理性会影响到最后产品的成败。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同样的素养。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自己表达能力、设计能力等,还有一部分形成是自己生活的素养,如跑步、听音乐等。 四 类聚管理的模式的展望 此模式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定制化教育探索途径之一,真正做到信息时代下因材施教。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个性化,教育方式的定制化趋势也将不可避免,基于个人特点的工业设计实训室信息管理模式将成为起探索的重要方式。如果能有效运用,将具备在其他专业实训课程,公共课程,以及专业讲座的推广的价值。 国内众多大型的公司机构和政府机构都拥有自己的员工内部管理方式,虽然基于不同的平台,但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数据库档案,便于日常的管理,如最典型的办公OA,腾讯内部管理IM软件等。在高校中常见为学生和教师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如嘉兴学院教师科研系统,学生选课系统,但各个系统间无法互通跨平台共享,缺少对其共同特征的采集,尤其是针对某专业学生各类特征采集的数据信息。在工业设计实训教学中,学生进行智能分组管理对帮助学生的掌握专业技能,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都很有益处。不仅提高了实训人员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让不同特点设计类学生形成互补,拓展了高校因材施教的新思路。 浅谈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Sandwich教学法在人机交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Sandwich教学法即“三明治”教学法。人机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繁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人机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引入Sandwich教学法,将交互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探索Sandwich教学法在软件工程专业大班教学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教学改革 Sandwich教学法 交互设计 一、Sandwich教学法 Sandwich教学法即“三明治”教学法,最早是1903 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开始实施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年为基本单位交替进行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俗称大Sandwich。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将Sandwich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小班教学,建立Sandwich医学教学法,简称小Sandwich。小Sandwich教学法是一种小班教学中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小结汇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1] [2],将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穿插结合,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国内很多医学专业院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目前正积极引进和广泛使用该教学法。[3]本文主要探讨将小Sandwich教学法运用于软件工程人机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 二、交互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普适计算概念的普及,以苹果公司iPhone系列手机的出现为标志,计算机性能的评价指标也从比拼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等客观硬指标转向为更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等主观软指标,软件企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和知识水平要求也逐步提高。[4]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本科生课程“用户界面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近年来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平均为140人 / 学年。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孟祥旭,李学庆编著)[5],该教材重点讲授软件开发中的交互设计原理、规则和设计方法,主要有交互设计的基本原理、交互模型,图形窗口与网页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工具使用等内容,总课时数为36课时,其中上机实验课为8小时。由于交互设计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新的设计模型和规则不断涌现,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往往面对一堆设计规则资料也感到无从下手,缺乏独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程也引入了一些交互设计案例分析,但分析讲解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方式。笔者将Sandwich教学法运用到交互设计案例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三、Sandwich教学法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笔者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201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120名学生,这部分学生此前已学习了关于交互设计基本原理、交互模型种类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以及WIMP窗互设计原理与规则,并进行了使用快速交互设计工具开发WIMP窗互界面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 选取《Web交互设计》中的内容,以“网络银行网站设计”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网页交互设计中布局模型概念,能够运用网页设计规则进行细节设计,并能够用快速网页开发工具设计网站原型。 (三)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教师在讲授交互设计基本原理、交互模型、交互设计流程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即设计一个网络银行的网站(至少相应讨论课前一周),涉及网上银行的主要业务功能,如登录界面、查询账户、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个人信息设定等的交互界面设计;告知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搜索、实际使用网上银行等手段收集资料,提供网页交互设计应掌握及熟悉的内容;课前教师按学生人数、问题数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采用大班授课,难以按照[2]中学教学流程那种小班30人分5组每组6人的分组方式,而是按自然班分组,每个班约24人,每个小组使用其班号作为组号识别,每组推选1-3名代表作口头汇报,2-3名学生辅助。课前教师应准备汇报讨论记录表。 2.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参考[2]中采取的Sandwich教学法流程,但教学时间以周为单位轮替,分为课堂汇报讨论和课下分组讨论两部分。 第一轮教师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以案例为基础的Sandwich教学法后,引出话题,提出教学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时间为40-60分钟。本案例中提出5个问题,问题1:网页的视觉模型和视觉层次的定义分别是?网络银行的视觉模型和视觉层次是怎样的?问题2:网页有哪些设计元素?目前网络银行使用了哪些设计元素?问题3:网页有哪些内容框架模型?目前网络银行网页有哪些框架模型?问题4:网页的框架模型和银行业务功能模型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5:网页设计规则有哪些?目前的网络银行网站是如何使用这些规则的? 第二轮要求各组学生选出1-3名代表在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每个代表各汇报一个问题,时间为15-25分钟,汇报过程中由教师或某个小组的学生记录讨论结果,课后将各组汇报结果发给所有小组作为后续交叉讨论的基础。 第三轮进行交叉讨论,由教师将问题重新排序发给不同的小组,每组学生课下在前组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补充新见解,并由每组再推荐一名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间可相互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汇报过程中仍由教师或某个小组的学生记录讨论结果。 第四轮教师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的顺序和性质总结对问题的认识,围绕学习目标逐一解释讨论中产生的分歧和疑惑。 第五轮展开“金鱼缸”讨论,即提出网页设计中的新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四、Sandwich教学法效果讨论 (一)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交互设计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推动力。Sandwich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中间穿插学生分组自学讨论,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问题,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搜索资料学习。由于有需要在小组内讨论或在课堂上向教师和其他组同学进行口头汇报的压力,因此学生必须切实掌握学习的内容,理清思路路并做成演示文稿才能顺利在课堂上演讲,由此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一些设计问题在书本上找不到最新的答案,需要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Sandwich教学法中学生在拿到教师分配的问题后,在小组讨论时,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小组成员用各种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课堂发言代表需要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将其条理化后在公开的课堂上汇报演讲,需要接受大课堂上其他组同学的质疑与评价。在交叉讨论阶段,对来自不同小组的结论,要求学生能进行分析、评价、补充,使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加全面,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交互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备课内容在讲台上从头到尾地讲授,由于交互设计规则内容的繁杂性,学生单纯坐着听讲很容易感到乏味。案例分析能让学生了解交互设计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已有解决方法,但讲授的主体仍在于教师。本次Sandwich教学法教学要求各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限时汇报发言,发言的学生很珍视发言机会,不同个性的学生发言风格迥异,他们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其他学生的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点评。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有关知识。 (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Sandwich教学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围绕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小组代表需要与组员沟通收集、整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汇报阶段小组代表更需要展示出思维的逻辑性,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点评、讨论来提高表达的连贯性,这些都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沟通能力;在课堂汇报阶段,由于汇报时间受到限制,小组成员往往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汇报演讲,另一人负责控制设备,再有一人负责记录意见,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协同合作,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五)教师综合素质 Sandwich教学法对教案撰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andwich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交错进行,每一部分的内容、过程和时间都要精心安排,因此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认真思索提出讨论问题,即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又能够以点带面、以线成串形成知识体系;Sandwich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节奏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能够把控全局,引导和控制学生讨论的节奏,避免拖拉或虽讨论热烈但跑题等问题。可以说,Sandwich教学法的应用将促使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Sandwich教学法大班教学面临的问题:课堂内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相对有限,学生查阅到的资料、文献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与学习还不够深入;不能做到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在大课堂上发言、表现的机会;小组讨论受教师数量及精力限制,每个小组的学生只能自己控制讨论的节奏和质量,教师只能检查、监督个别小组的讨论情况;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五、总结 在当前交互设计领域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所有的知识,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不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落伍。 本文主要对在交互设计课程大班教学中应用Sandwich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Sandwich教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认可(见表1)。但目前还未找到合适的方式对该教学法下每个学生单独做成绩评价,仅是将该教学法作为整个课程中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旨在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将该教学法应用到人机交互大班教学中是可行的,我们将进一步摸索以提高该教学法在整个课程中的应用比例。 浅谈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交互设计方向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交互设计近几年在高校中已经掀起了一轮热潮。但是在交互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还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近几年内蒙古科技大学交互设计方向的现状与其他优秀学校的教学方法探讨,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尝试,希望能够将交互设计教学提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交互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工作室建设 交互设计这一新兴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随着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交互设计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交互设计专业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机构的重视。目前,国外一些设计院校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交互设计教育体系,在国内一些院校掀起了交互设计方向建设的热潮。 1 国内高校中交互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 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结合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可以针对其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设想,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这样学生的创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4 结语 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营与尝试,希望内蒙古科技大学交互设计能够在这个新的方向下走出适合自我发展的路线。 作者简介:边坤(1982―),就职于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学校以追求成绩为目的,加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城市,于是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根据留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我留守型;“单亲”留守型;隔代监护型;他人寄养型。[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产生和形成而发展丰富起来的。[2]父母外出打工,与子女聚少离多,亲子之间互动频率降低,导致亲情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双亲教养模式改变,各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出现,使留守儿童在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变化,继而引发心理问题,无形之中造成他们道德情感的冷漠。同时,父母长期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道德认识模糊。 (二)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3]拥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能利用客观条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反之相反。留守儿童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缺乏父母的管教,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使道德滑坡。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4]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缺乏对孩子进行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教育。这种溺爱的监护方式造成了自制力不强的留守儿童任意妄为,道德行为失范。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三农问题的表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同时,他们大多由祖辈们照看,祖辈们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薄弱 学校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学校在留守儿童德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逐渐社会化。”[5]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一直把成绩看作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德育地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育中更为突出。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 (一)发挥农村中小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寄宿条件,为此,学校要积极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寄宿条件。班主任可以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状况,定期与学生沟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跟踪教育。学校在保证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爱。 (二)加强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 除了发挥学校、家庭的作用外,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会组织要综合整治农村中小学学校周围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留守儿童的意志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安抚他们孤单的心情,增强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心。 (三)强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迫于压力,即使外出打工,也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与他们见面,以便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同时,父母也要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他们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指导。 作者:高萍 单位: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壮大,这一群体的产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方法和策略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副产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而由于物质条件及政策上的局限性,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抚养,于是紧随三农问题之后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目前,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而且,中国留守儿童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多数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状况,并反思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外在环境,也是孩子情感的归属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农村,家庭教育长期表现为双系结构,即母亲主要承担表达性功能,负责孩子的情感和生活问题,而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主要承担工具性功能,负责孩子生存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外出打工,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双系结构被打破,甚至出现了隔代教育,由此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现了严重的缺陷甚至缺失。 2.学校教育的弱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很渴望在学校生活中找到情感的归宿,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却并不理想。由于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传统的师道尊严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漠不关心,甚至会歧视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这门课程,但由于受到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引导,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而弱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没有营造起良好的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氛围。 3.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新一轮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村父母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引导方面缺乏正确的方式,这就影响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并且,由于受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父母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他们甚至会认为,既然辛辛苦苦考上大学还找不到工作,那还不如跟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挣钱,提早过上自己期望的“都市生活”。除此之外,由于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留守儿童在许多人眼里被定义为弱势群体,这同样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使他们觉得自己属于边缘人群,无形中他们的自信心就被削弱了。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和铺天盖地的信息,由于缺乏有力的引导和监管,以及自身发展的不成熟,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观念的诱惑,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不利的。 二、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给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带来的问题 1.性格缺陷: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下降,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过于被动,甚至不愿与人沟通,消极悲观,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对于一些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得到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是感情上的沟通,长期的溺爱,会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2.缺乏亲情: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体验,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即使偶尔能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跟父母沟通交流,在父母面前也会显得紧张,不敢去袒露自己的心声。对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探亲次数越少,沟通频率越低的留守儿童来说,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越明显。 3.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少,尤其对于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亲戚抚养或者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基本上得不到监护人的关注。对于一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他们能够求助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老师,但由于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对于那些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宁愿自己将问题压抑在自己心里,长期下去,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价值扭曲: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对孩子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以及他们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使得留守儿童对金钱的认识产生偏差,他们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和社会承担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校和社会教育又不尽人意,自然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1.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父母外出务工方式和沟通方式,尽可能地留一个人在家,以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监管作用,并尽可能地就近打工,缩短跟孩子在空间上的距离,从而减少与孩子在心理上的距离感。同时要加强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增加联系的频率,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消除沟通的障碍。除了电话沟通外,还可以采取传统的书面交流,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写作水平,还能使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透露自己的情感。同时作为父母,还应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2.从学校教育上:加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纳入课程评价的体制中,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加强对教师的道德教育,使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关心热爱学生,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于寄宿制学校,教师应同时担负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职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应定期给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法律道德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关爱父母,遵纪守法,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学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3.从社会教育上:一是要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二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三是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双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当前广大农村也具有了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除此之外,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政府还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冲破城乡户籍界限,让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尤其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应该给予更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工子女可以在父母身边接受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摘要: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在单亲监护、隔代亲属监护、亲友监护中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专门性研究,理论层面不仅可以加深对主流与边缘、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现实层面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探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改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 山寨 留守儿童 思想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首次出现的词汇。定义留守儿童应考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数量,是父母同时外出,还是一方外出;留守时间是半年还是一年;儿童年龄是14岁,还是16岁,亦或是18岁。本文采用2004年中央教科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1]中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总面积中比例高,约为64%,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一些边远省份。以湖南为例,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7.8%,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怀化市、永州居住着全省总人口10.13%的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缺乏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一、二、三产业。为了生存,少数民族聚居区劳动力每年大量涌入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被迫将孩子交由其他亲属代管,留守儿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极为普遍。山寨留守儿童在民族地区山寨所孕育的聚落空间特征注定其在整个社会中居于少数人中的少数地位,注定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同于汉民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族群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在单亲监护、隔代亲属监护、亲友监护中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监护人时间、能力、精力的有限,很多监护人既要忙农活,又要处理家务,还要管理孩子,很难对留守儿童有效监管,多数监护人道德观念落伍,缺乏道德培养的科学方法,也不关心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道德价值偏离,道德情感脆弱,道德伦理紊乱。二是父母外出引起亲缘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道德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不足,自律性较差,道德意识薄弱。有的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失控,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山寨留守模式必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专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缺陷。理论层面不仅可以加深对主流与边缘、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从边缘地位的民族山寨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儿童德育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现实层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客观现实,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专门性论文没有。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只有6篇,已有成果梳理归类如下:第一,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黄应圣、刘桂平的《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诸如花钱大手大脚、道德情感缺失、只知索取不去奉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2]第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因素。叶敬忠、詹姆斯・莫瑞〔美〕主编的《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一书从社区的层面调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路径。谷佳媚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优化路径》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问题,需要优化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物性要素。[3]第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育对策。廖鸿冰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从教育体系上、家庭教育上、社会职能上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粗略的建议。[4]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探索性文章数量相当有限,说明社会对其重视程度尚且不足,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研究更是缺乏。已有研究比较零散,学术性表达多于实践性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只停留在基本情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层面,研究缺乏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理论建构,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三农问题的衍生。在发达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没有出现接受城市的排挤,并没有出现家长和未成年子女之间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现象。但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却很充分。早在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通过讲寓言故事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历史上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较早记载。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异常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与此同时,各国也加大对德育的研究力度,如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从比较德育的研究角度来讲,为寻求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方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考量思想道德教育的现时状况,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形成符合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构建富有实效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2.2 研究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研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研究、道德行为研究、道德心理研究、道德意志研究、道德人格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性研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分析、德育本土资源分析、德育实践方法。通过全面深入分析,总结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呈现的客观规律。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路径选择研究。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状况、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与山寨留守儿童的关系研究;德育目标的选择性研究、基本原则确定、可行性路途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对策研究。宏观上包括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系统性的德育体系建构及创新模式研究;微观上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适宜的家庭德育对策,该研究的重点是外出父母与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沟通策略、隔代德育策略、委托监护人的德育育人策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因为评价指标是弹性的软指标而难以量化,往往导致学校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开发,重视教学的实践,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对策重点研究针对山寨留守儿童相关的学校德育策略、教师德育方法、德育活动的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社会德育对策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生存、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关心思想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了解甚少,思想道德方面学习意识薄弱,行动上不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因此自我教育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确立。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仔细收集、查阅、鉴别相关文献,在深入比较、分析相关文献后,分析研究文献的侧重点和独特之处,并认识其不足之处,批判性继承文献资料的精华,创新性地发现文献资料的规律,形成本次研究的切入点,获取进一步调查的理论框架。 3.2 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 发放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儿童的德育抽样调查表共5800份,针对贫困山区山寨儿童的生活条件、学习情况、道德认知、心理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0%,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3.3 访谈法 笔者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体座谈会8场,出席座谈会的代表有校长、老师、留守学生、家长、妇联、关工委、教育主管部门等。同时,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访谈61人(次),对28个中小学生在家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在集体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笔者均分类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 3.4 实地考察法 笔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的学校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乡光明村小、凤凰县板畔乡鱼井村小、永顺县盐井乡热烈村小、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小、花垣县雅酉镇冬尾村小学、保靖县马王乡大坝村小、龙山县桶车乡义比村小、泸溪县达岚镇车头小学,实地与留守儿童学生、监护家长、学校、村委会交流考察,其间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客观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真实德育情况,为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了解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特点,解决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提供了背景材料。 4 创新之处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是留守在农村的孩子的一部分,与其他儿童相比,有其特殊性。经济层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本身就很落后,山寨经济就更是脆弱,留守山寨的孩子们很大一部分生活贫困,生活上缺乏照顾自己的亲人。加上山寨少数交通不便,父母很少回家,甚至很少与孩子电话联系,山寨留守儿童情感上更孤独。委托监护人层面,往往因为山寨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文化程度,缺乏德育教育有效方法,家庭德育力量薄弱;社会支持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信息闭塞,各种关爱和服务山寨留守儿童的资源匮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基本上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思想道德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空白。在这些因素以及学校条件较差的综合作用下,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凸显。本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第一,研究视角上,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山寨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的甚少,故选题就内容而言不失为新的研究领域。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进行的实证性专门研究,详细分析了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情况、问题、特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弥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第二,研究内容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宏观架构及微观梳理,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紧扣民族聚居区和山寨留守儿童两大特殊性,通过细致的调查,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而且满足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研究方法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注重把理论化、抽象化为特征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转化为以生活化、具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说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多,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多,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产生的问题,并且结合具体国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紧密结合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解决对策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凭借自身的优势外出打工,孩子就与隔代亲人生活在一起,调查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为4000多万人【2】。他们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其生长,学习,生活等环境的特殊性有着自身特有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观念淡漠 农村留守儿童对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等政治理念概念不清,爱国主义情感薄弱,他们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等方面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现今应试教育的要求,这是在于形式上的传承,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做事大多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时间在毫不自知情况下流逝了。更为严重是他们中的有一部分人掉入了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谜谭中。 (三)农村留守儿童有着诸多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与自己的隔辈生活在一起,自身的心理状况很少受到关注,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并且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理解别人,爱钻牛角尖,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自然、甚至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学生父母之间的联系不及时,父母无法随时获知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双方无法配合解决。另外一方面,留守儿童学校大都在农村,环境闭塞,外面世界的变化对此影响不大,加之很久以来受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分数太过看重,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方面教育不重视,学生理想与信念方面没有正确的引导。 (二)社会方面,一方面因为留守儿童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且留守儿童大多生活不发达地区,容易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网络资源监管力度较小,各种消极消息屡禁不止,许多娱乐场所监察不力,青少年容易混迹其中,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 (三)家庭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父母多在外地工作,不能随时给予孩子关爱,许多家长就选择了金钱弥补的方式,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有求必应。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等错误思想。在另外一方面,留守儿童多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生活在一起,监护人受身体,学识等方面的限制,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给予帮助,而当非留守儿童在父母帮助之下解决问题时,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长此以往则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四)留守儿童自身方面。留守儿童每天和隔辈亲人生活,父母对其管教很少,留守儿童为未成年,自控能力较差,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不能抵制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并且留守儿童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之下,容易走上弯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已迫在眉睫。解决此问题的话要多方面的配合 (一)学校方面,孩子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留守儿童大多为未成年的学生,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学校要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且切实付诸实践。其次,学校不能一味重视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起来,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再次,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设立家校联系手册,以保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积极配合,使学生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二)国家社会方面,国家首先要重视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其次在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情况后采取对应措施。例如国家可以建立扶持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就会减少,其次国家应该加强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纠正人们对于价值观的错误认识,努力纠正社会上拜金主义的不正之风。再次,国家应该提高对于网络资源的监察力度,加强对于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使得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的生长环境。 (三)家长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做到与学校积极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严格要求,配合学校有错必究,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家长要认识到用金钱弥补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解决,比如多给孩子打电话等等。 (四)留守儿童自身方面,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找到一条正确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且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水平,提高自身判断力,做到能够明辨是非,坚定自己的信心,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 近年来 , 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内外中小学道德教育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之一,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世界家庭、学校、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的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