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影响 软土地基具有软性特点,在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会对道路固化产生一定影响,使得道路出现松软的情况,地基不够结实,缺乏相应的承载力。因为城市道路车辆多,如果没有做好进行软土控制,就很容易使得道路出现压垮的情况。同时软土地基密度非常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软土地基的道路就会出现沉降、塌陷以及裂缝的情况。另外,软土地基还具有很强的压缩性,当完成道路工程施工后,会逐渐的降低土层,从而对市政工程的地下管线设施产生影响,出现断裂情况,产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2现阶段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不足 2.1处理方法较为生硬不灵活 因为每个地区的气候以及地形都会存在差异,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具有多种类型,在如今的道路施工处理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软土地基进行划分,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处理是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因为其没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的特点进行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地基处理,不仅会对道路施工时间产生影响,也会对地级市质量产生影响,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形的特点以及道路施工方案,从而才能更好地确保道路地基处理,有效地保证整体的质量。 2.2没有严格按照地基处理标准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相关标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道路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处理,很多时候都是盲目地进行扩大,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对道路地基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3施工团队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道路的正常使用对于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这种情况使得一些人看到了施工背后的利益问题,一些施工团队在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盲目地进行施工,同时还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从而使得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成熟,对于施工过程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道路质量。同时人才的缺乏也会使得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问题,而机器设备问题或者是施工机械操作方面问题,都会使得软土地基处理受到影响,从而直接对整体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其的研究。 3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技术处理以及建议 3.1重压法 在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中重压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其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是施工简单,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是施工时间长。而在重压法中比较常用到的是堆载预压法,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超载和等载预压,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压实,进一步提高地基的强度,确保整体工程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如果预压荷载超过设计的道路荷载就会被叫做超载预压,两者相同就被叫做等载预压。 3.2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主要是地基表层处理技术,通常情况下是在地基表层添加相应的材料,并使用科学的排水技术进行软土地基水分的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区表层含水,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强度。表层处理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软基,同时不会影响到地基的土质,有效地预防变形情况。但是使用该方法的时候需要排出软土地基的水分,同时也需要做好砂土的处理。排水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可以选择挖一个排水沟进行操作,而对于砂土处理,主要是针对水分多,但是土层薄的现象,铺设砂垫层,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好水量,同时也能够达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3.3高强度夯实处理 使用高强度的夯实处理主要是有效的解决土地基强度小的问题,从而能够紧实地基,达到抗压的效果,也能够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高强度夯实通过高强度的方式,将原土中的水分挤压,从而确保整体的牢固度,增加软土的抗压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从实践中可以知道,使用高强度夯实处理方法具有很多优势,方便操作,但是操作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土地的技术选择。进行高强度夯实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使用夯实机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操作过程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了更好地确保安全,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夯实前的检查工作,确保整体的安全。不仅如此,为了有效地确保夯实的质量,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夯锤底部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磨损的现象。二是需要有效地保证夯点位置,如果夯点位置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其质量,从而对道路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加强夯点位置的检查,如果出现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夯点准确。三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夯实质量,需要对夯实强度方面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夯实土地的均匀程度,夯实点位置等方面,从而对于土地结构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4水泥搅拌桩 使用水泥搅拌桩进行施工的时候,主要是借助搅拌机械叶片动作来进行地基土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颗粒状和水泥固化剂的拌合,能够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确保整体的强度。水泥搅拌桩在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需要有效地利用。桩体中能对原状土进行有效应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水泥用量。二是土地加固后土体重度达到一定状态后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有效地控制沉降情况。三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四是方便进行操作,同时不会有噪声污染和振动情况。五是工作需要用到的成本比较低,工期短,具有很好的施工效率。 3.5固结排水法 目前固结排水法主要是应用于有机质黏土、饱和黏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固结排水法中会形成一个排水系统,主要是由竖向排水体和排水砂垫层组成的,最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软基的固结,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体系之间的空隙距离,更好的确保整体的排水效果。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果具有很好的渗透或者是土层比较薄,只需要在地面上进行砂垫层铺设,不需要设置竖向排水体。一般情况下,需要有效的控制水平砂垫层的厚度,通常情况是控制在50cm左右,并且会选择使用中砂或者粗砂。水平砂垫层一般情况下要宽路基1m左右,同时也需要有效地保障整个排水效果。竖向排水最主要是使用塑料排水板,连通水平砂垫层以及竖向排水层需要设置横坡,然后进行各个排水体的建设。使用固结排水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提高地基的固结性能,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地基挤密控制,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竖向排水一般选择塑料排水板。连通水平砂垫层以及竖向排水层,铺上厚的砂垫层,同时设置横坡,然后再建立排水体。利用固结排水的方式处理软土地基后,地基的固结性能相对较好,能有效地提升排水固结的效果,还能起到挤密地基的作用,并且所需要的施工设备也相对比较简单。 4结语 目前,道路建设环境越来越复杂,做好道路工程的土地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从而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经济全球化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臻激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此环境中要保持持续发展状态必须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建立严格的经营管理体系。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赚取最大利润,必须全面发挥成本管理各职能的作用,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保障。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成长和发展战略,提高自身市场定位的准确性,最大化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做最佳的资源配置。特别是企业在外部价值链的扩展中,利用成本的职能可以有效了解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目标,由此制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计划和决策,通过控制、分析和考核来促进成本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以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平稳和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战略观念不强、缺乏可持续的成本管理思路 当前,成本管理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分离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企业没有长远眼光,观念传统落后,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不能将成本管理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层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忽视了针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必要投入,单纯注重生产环节制造成本的降低,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及人工费用的投入得到短期效益的增长。这种方式势必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最终使企业在同类产品中失去市场竞争力及生存能力。总之,没有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使成本管理的各个职能发挥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二)成本管理范畴过窄、且缺乏成本管理的行业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而这些活动共同影响着成本指标及经济利益。目前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对制造成本的管控,把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料、工、费的数量以及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作为研究对成本有影响的因素;而现代企业影响成本变化的动因日益增多,例如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其他环节都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缺乏分析这些成本动因势必会导致成本管理职能不能全面高效的发挥作用。另有一些企业偏重于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只对内部成本加强管理,管理过程重视投产后、轻视投产前的各生产要素的研究与管理。特别是对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等外部价值链的分析与研究欠缺,无法真正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成本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等在内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但这个方法体系全面转化实际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单从核算环节来看,部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依然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据调查,使用品种法核算的企业占55.7%,分步法核算的企业占42.8%。这两种核算方法主要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不适合市场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尤其分步法中逐步结转分步法还需要成本还原,加大了成本核算的工作的复杂性;平行结转分布法中月末在产品的成本与实际在本步骤结存的产品数量不一致,缺乏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国际上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在企业里很少被采用。当今已进入计算机网络化时代,财务软件已广泛应用,但成本管理模块使用率不高,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仍然是传统的手工核算为主;不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成本数据,势必对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所制约,也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成本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的要求。 (四)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只重视事中和事后财务核算,对预测、分析、考核等功能则流于形式,企业缺乏健全的目标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考核体系,没有明确各环节、各部门及其员工的成本管理岗位职责,责任未分解落实到人。因而,员工不能全员参与,成本责任考核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影响了成本管理目标的完成,最关键的是企业没有实行健全的成本管理考评体系,考核奖惩不严谨没有依据,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阻碍了成本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企业经营战略直接影响成本指标的变化,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对所在的市场环境深入调查研究,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成本活动、成本结构进行全方位分析;确定影响成本动因的主要因素,为管理者提供数据信息,形成战略决策的各种方案。同时,为保证方案的实施,制定从产品预测设计、研发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成本管控制度,利用标准成本法全面的技术、作业等指标实现对标准成本管控的合理化。成本控制不追求短期收益,注重长远降低成本效应,将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同制造成本控制相结合,形成贯穿于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管理。并放眼于外部环境,重点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积极应对市场,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 (二)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增加外部价值链分析 传统的成本管理不能全面分析影响成本高低的动因,或多或少地阻碍了管理者的视野,对企业的决策方案有所制约。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呈不断扩大和创新的趋势,为此,企业应适应这种变化,注重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实行全方位管理,增强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产品为例,其成本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上的流通过程,这些成本既有像料、工、费这样有形的,又有如服务、环境等无形的。因此,企业不能只局限于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应对产品在不同阶段形成的成本费用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成本动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方位数据资料。此外,企业外部还存在各种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企业在加强内部成本管理的同时,应增强外部价值链分析,从参与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对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竞争对手进行全链端的管理;内外兼顾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三)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准确的采集数据尤为重要,对成本管理其他职能有直接影响。但目前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依赖于手工计算,工作量大且数据亦有误差,特别是在成本的预测、分析和管控等方面有一定的制约,亦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快捷性。为保证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规范性,应实现对成本管理的网络化和平台化,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软件中高度集成的各模块功能,准确快捷的完成从原始凭证的追溯到费用的分配、成本的计算及报表的生成等一系列工作。并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进行数据筛选、测算、分析、对比,完成成本信息的实时分析、整理和控制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发适合本企业成本管理的软件,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全面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 现代企业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成本考核评价体系,其一、要确定成本管理的年度总体目标,层层分解不同经营环节的成本指标,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在执行过程中时刻跟踪企业的经营情况,测算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间的差距,采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不同价值链上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过程的制约力,促进成本目标逐步落实。其二,针对成本总体目标,分解每个管理层应履行的成本责任与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考核与奖惩的指标评价体系,考核和奖惩措施有明确规定,进而约束岗位员工的工作行为,调动企业各岗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职工都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节约做出贡献。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高校财务报账优化流程、提升信息化程度做出贡献,推动高校财务报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倡导教育事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及科研事业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经费来源广泛、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更新,从而业务量加大,财务工作变得琐碎而繁重。财务人员还要必须坚守原则、严谨审核每张发票,不合格的发票不给予报销。高校老师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事业上,他们对财务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报账时经常遇到财务人员不给予报销的情况,他们认为财务人员在难为他们,心生抱怨。财务人员认为老师们不认真学习财务经费管理办法,所以财务报账问题一直困扰着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如何提高报账效率,解决报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账流程现状 财务报账流程指报账人在经济活动中取得真实合法的发票,按照财务规定合理粘贴好发票,每张发票需经领导人审批签字,经办人、验收人也需签字,然后将票据送到财务部门会计岗进行审核制单,制单后记账凭证需要复核,复核后出纳岗办理支付手续。票据审核是财务报账流程中最为关键且繁琐的一个环节,因为会计人员不仅在审核发票时要做到细致谨慎,还要与教职工和学生耐心沟通。管理好教育科研经费支出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财务报账,优化报账流程对财务报账和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二、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账人找领导审批签字难 通常而言,高校经费分为科研经费和事业经费,事业经费包含教学经费、学科经费、基金及其他事业费,经费种类繁多。高校实行一支笔签字制度。以H高校为例,报销发票都需学院、部处负责人签字,超过1万元需财务处长签字,超过3万需职能部门签字,超过5万需分管校领导签字,超过10万还需主管财务的校领导签字。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根据学院需要,学院经常购买一台大型仪器设备需花费几十万,发票需要找至少4个领导签字,然而找领导签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领导身兼数职,他们也要出差调研、参加会议,报账人经常找领导签字就要跑好几趟,这成为老师们觉得报账难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于财务报销报账等工作的逃避心理,总认为这一工作较为繁琐、耗费时间长。 (二)报账人对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报账信息不对称 国家财务政策不断改变,高校财务制度也跟着不断更新,但是老师们对财务政策信息了解不及时,导致报账信息不对称。例如从2018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栏次要有“简称”,有的公司没按要求开发票,老师们对发票新政策又不了解,对方给开什么发票就收什么发票,结果拿发票到财务来报账,发票不符合规定,财务人员不给报销。老师们的处理办法只有换发票或者不报销这张发票了,由于不了解财务政策,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的老师们觉得财务人员不给报销是在为难他们,心生抱怨,其实是老师们对国家政策不了解,财务信息滞后,这样造成报账难的现象。 (三)财务信息传达不及时 报账难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不仅由于老师们对财务政策的变更了解不及时,还因为高校财务人员传达财务信息得变更不及时。高校财务部门没有设置专门人员对各学院、部处老师进行财务规章制度宣传,只有等老师们亲自到财务部门来报账时才能慢慢了解财务信息的变更。信息不对称导致财务信息传达不够及时,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通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行政上,对于财务信息了解较少,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也相对薄弱。同时报账人也常常随着学生毕业或者行政岗位变动有所变更。 (四)高校财务人员稀缺,报账等待时间长 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支持力度加大,投入科研经费剧增,财务报销工作繁重,然而财务人员缺少,以H高校为例,会计人员一共7人,2017年科研经费来款2亿多元人民币,每天到财务处报账的人很多,尤其期末封账前,来报账的人特别多,整个财务大厅都挤满了人,大家排长队等待报销,会计人员对每张发票都需要认真审核,审核签字、发票是否符合规定、核算差旅费补助等,审核程序复杂、通常需要耗时间较长。赶上年底封账前或者项目结项前,报账人多的时候要等1个多小时,老师们经常抱怨科研教学任务繁重,报账等待时间长,影响到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效率,导致对于高校财务报账工作满意度降低。 三、解决财务报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使用OA系统办公软件,提高签字审批效率 办公软件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报账人可以通过办公软件向领导请示审批签字,领导审批签字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领导们都是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科研任务也很重,经常出差不在办公室,在传统报账过程中,报账人员通常找领导签字就要跑好几趟,这个过程消耗了老师们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通过办公软件申请审批签字,会节省老师们宝贵的时间,提高报账工作效率。同时,系统化的保障也有助于提升报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防止发生人工报账出现的核查不清等问题,在日后进行财务审核和项目审核工作中,也可以直接调取网上预约和处理的相关数据,实现效率质量的提升。 (二)实行网上预约报账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许多高校也逐渐实行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网上预约报账首先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网上报账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在家,在单位,节假日都可以在网上报账,这样大大节约了老师的宝贵时间,避免了集中报账、来财务处排队的现象。其次,避免报账人和财务人员产生正面矛盾,老师对财务报账工作经常产生不满情绪,容易与财务人员发生口角,如果开通网上报账,所有报销程序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最后,报账系统处理信息准确,快捷,能及时了解每位报账人的报账进度。报账人根据原始单据录入报账的基础信息,然后报账人将原始凭证交到财务部门,经财务部门制单人员初审后,通常报销人员即可拿回执单离开,然后复核岗位的财务人员复核后交银行出纳人员进行转账付款。网上预约报账提高报账工作效率,为学校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定期宣传财务制度 国家、各省市不定期的出台新财务规章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办法也要及时更新。老师们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新的财务政策,财务处最好每周定期走访各院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及时宣传财务制度,让老师们对财务管理办法及时了解掌握。这样可以避免老师们因为不明白财务政策而开错发票、重复跑财务处报销等问题,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师们认为报账难的问题。对于更细的财务制度相关信息,积极采取网上通知、开会通知、微信通知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实现财务制度明确宣传和通知,保障规章制度落实的有效性。 (四)提高财务人员服务质量 为师生做好服务是机关行政人员的服务宗旨,做好财务报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第一,按照财务规定,报账人来财务处报销应自行粘贴好发票,有的报账人不会粘贴发票或粘贴发票不符合财务规定,财务人员应该给予耐心指导,教报账人如何粘贴发票;报账人经常遇到发票不符合规定或者报销手续不全,财务人员不给予报销的情况,这时财务人员要向报账人耐心解释,告诉报账人缺哪些材料,不要让报账人产生不满情绪。师生前来报账时,财务人员应笑脸相迎,做到服务周到,做到让师生满意而归。第二、财务人员应和各学院老师和领导主动沟通,询问各院领导和老师对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报账工作。第三、各学院和各课题组应设置专门报账人员,财务人员对他们进行报账业务培训及最新的财经法规宣传,帮助各部门报账人员尽快熟悉最新的财经政策及报账业务流程。通过上文的探讨不难发现,财务报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做好财务报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高校财务报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签字难、信息不对称、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信息传达不及时、财务人才稀缺、等待时间长等,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改变传统财务报账不合理的程序,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引进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从而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目前,在整体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依旧会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科研档案收集的现状进行分析,充分论证了目前科研档案收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科研档案在整体的收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多极化文献资料的整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研档案也逐渐地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高科研档案收集与管理的效率,就需要对档案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性的创新,让科研档案的管理与收集能够高效进行。 一、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 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对于很多科研人员而言,收集档案的同时也会积累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一个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束,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文献和资料。因此,在收集和归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时也会百密一疏从而出现疏漏。在档案的管理中会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等现象。同时,在档案的收集中,其一般都有周期性时间限制,这同样会导致档案的收集效率会变低。所以,从目前档案收集的现状来看,其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一)收集科研档案的时间紧迫 在进行科研档案的收集中,其整体收集时间相对而言较为紧迫。这对于科研档案的收集者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每个科研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周期,有的项目周期相对较长,有的则相对较短。因此,科研档案的收集在具体的时间进度上并没有明确的约束。这就使得档案收集者在整体的收集过程中难以把握好档案的收集进度。从而导致项目即将结束,档案尚未归档或者未能收集完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科研档案收集的进度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应当尽可能保持同步,保证档案收集的实效性。 (二)收集的科研档案不完整 在科研档案收集管理中,档案收集不完整通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档案信息收集不完整。在整体的档案收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资料收集偏差,而且难以收集完全。同时,部分科研项目在研究阶段,由于其信息周期较为短暂。很多时候收集人员在收集时难以与科研人员的研究资料保持同步,从而遗漏或者使得档案资料整理混乱,甚至记录错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部分科研项目在研究阶段,由于其信息周期较为短暂。很多时候收集人员在收集时难以与科研人员的研究资料保持同步,从而遗漏或者使得档案资料整理混乱,甚至记录错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档案信息整理不完整。从整体上来看,现代很多科研档案的收集聘用的兼职人员。这样,在综合信息的管理中就很容易出现漏洞,尤其是在文件复印的过程中,其文字材料很难对应到每一个项目之中,导致其信息的整理出现错误或者失真。同时,在一些原始的信息记录中,由于原始的信息不全导致技术性档案资料无法高效精准的分类整理,使得科研档案的管理出现质量性问题。 二、科研档案收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于档案收集的重视度不够 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过程中,很多领导并未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因为一般情况下,项目研究人员一般会对档案资料进行基础的收集与整理。但由于没有专人的负责,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很容易导致档案资料的收集出现问题。然而很多科研人员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并不上心,认为其仅仅只是表面工作。但如果档案资料出现缺失,不仅会使得科研项目的研究前功尽弃,而且还会无限延长研究周期。因此,加强档案收集管理的重视度十分重要,有利于科研活动的进行和开展,而且还能使得科研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现实的档案收集管理中,通常会采用兼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但兼职管理人员也具有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不强,流动性高,管理难度大,档案收集质量难以监督等特性,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科研档案管理并未完善管理制度。这样档案管理者并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与心理压力,档案的管理更多是走形式,并未落到实处。同时,兼职档案管理还存在高流动性的隐患,很多兼职人员都是身兼多份工作。这样,在进行档案的收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难以专一的对档案管理一份工作进行精准性的管理,而且在收集过程中所倾注的时间与精力必然会有限。这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和收集的质量会明显的下降,甚至很多兼职人员因为其他事情而直接放弃档案收集的本职工作,为科研档案的收集带来极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即使是兼职档案收集管理也需要建立科学合适的管理体系,让档案收集人员能够按照管理体系来进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三)科研人员档案管理未能与时俱进 由于现代化档案的管理逐渐地精细化和网络化,其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会相对更高。所以,尤其是在“互联网+档案管理”的推进下,各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形式也在多样多化。所以,对于收集管理人员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责任。但由于科研档案收集管理还未形成常规化的网络管理体系,从而导致收集人员对于网络形式的管理方式并不熟悉,尤其是在格式规范和收集上必然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常识性的收集错误,进而严重影响档案收集的进度。 三、科研档案收集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一)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的专业性 在选择科研档案管理人时,需选择档案管理学专业的人才进行档案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团队所有成员对档案的维护和定期跟踪。要把档案收集以及管理作为日常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下去。档案专业收集人员还要加强与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让彼此能够知道工作管理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升科研档案收集的效率。 (二)优化档案管理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在科研档案的实际管理中,虽然一份兼职管理工作,但也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让档案管理者能够尽心尽责的进行档案收集。这就需要对档案收集管理者的品质以及品行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对其档案收集的专业性进行线上测试。这样,而且要求兼职档案收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时时汇报档案收集的进度。这样,即使兼职人员在收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是临时性退出。都能进行及时性的弥补,避免因为档案收集人员的个人私事以及兼职流动性大等缺点,对整体的收集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对档案收集人员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兼职人员必须提供以往的科研档案收集经验。同时,还要进行线上档案收集知识的测试与正规的线上培训。然后,在收集过程中档案收集员要将档案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网络云备份,供相关人员进行时时的监督和核对。这样,才能全面保障档案收集的进度和效率。 (三)丰富科研档案的载体 在科研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档案管理的载体进行全方位丰富。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文件在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过程中已经难以满足科研档案收集的整体要求。因此,可以结合“互联网+”档案管理的新形势对档案进行多渠道的管理。例如可采用智能光盘、电子图纸等电子载体为基础对档案进行档案的一级备份,并结合大数据建立网络云盘空间站。让科研档案能够实现云数据的二级备份。这样,档案无论在查询或者是管理上都会相对便捷,而且也会更加安全。因此,丰富科研档案的载体,引入影音载体以及云数据备份管理,对于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相当关键。 四、总结 在新时代,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从现状来看,科研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在档案的管理中,需顺应科技与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科研档案收集人才,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制度,全面丰富科研档案收集以及管理的载体。从多方面进行改善,这样科研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才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宝帅.新形势下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与策略[J].管理观察,2018(36):83-84. [2]徐颖.基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医院科研档案收集归档流程构建[J].办公室业务,2018(21):64-65. [3]贠霄雄.科研生产企业科技档案收集归档管理问题与完善对策[J].北京档案,2018(10):30-32. [4]李婉月.新形势下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与策略[J].兰台世界,2018(8):70-71. 作者:谢睦琴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林业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更高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加强林业建设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引言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规律实现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文明形态。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重要决策进行推进。 1林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就要强化生态建设,保证生态安全。林业作为构建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生态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林业促进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有效地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同时与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紧密衔接,现就林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明。 1.1林业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系统基础 林业系统的发展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与环境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实现和谐共赢才能真正在实现生态文明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同时,在生态系统运转过程中,树木和森林是实现有机无机、生物和非生物界之间相互沟通转换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地保证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物质物质循环和能量相互转换。随着近些年来土地荒漠化情况逐渐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森林作为一种天然屏障可以有效地实现涵养水土,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通过发展林业,可以通过气候条件,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林业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为生态文明提供文化支撑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文明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森林系统。远古时期森林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场所,从而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孕育,在现代社会,森林系统的各种功能极大地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因此,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当前森林系统的改善可以有效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文化支撑。 1.3林业系统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 森林中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在一个森林系统中,树木作为组成的基本元素,可以作为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供原材料供给,保证各种工业产品的绿色环保。同时在一些森林中,很多草本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例如我国的长白山、神农架等原始森林中存在很多中草药可以实现对多种疾病的良好治疗。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森林生态环境较好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使得森林的旅游价值得到加大的开发。人们通过在森林中游览实现身心的愉悦,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森林系统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开发来实现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实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1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介绍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在保护环境的意识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将保护生态作为一项重要战略进行落实,使得当前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政府在近些年来也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法规,通过法律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在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对当前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决,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传统的林业一般都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这使得民间一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受到各种限制,造成我国林业发展缓慢。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改革,现阶段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国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使得当前我国林业组成不仅仅局限于公有制,同时非公有制也成为其中重要部分。通过转变经济体制,我国林业在近些年来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文明也得到有效提高。 2.2现阶段我国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依然相对较差,尤其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生态依然在持续恶化,各种造成生态恶化的因素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存在较多挑战。通过具体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物质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这使得林业资源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出现问题。虽然从整体而言,我国森林资源总量较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较大,加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破坏情况,因此我国森林面积同当前社会发展情况严重不符;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企业、厂矿建设不断增多。在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得在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这些以往惨痛的教训所造成的影响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过于重视经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当前按生态环境面临较为严重的形势,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3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措施分析 3.1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经济产业 传统森林资源开发过程很多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后果就是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绿色无公害森林经济产业的开发。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建设。要发展绿色经济,要对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进行核算,完善结算体系。同时与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市场上建立起兼顾各个方面的价值标准,建立起有序的、符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森林经济市场;在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之后,要依据责任的划分对恢复所需的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强化责任意识,保证生态系统受到较好的保护;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将各种森林资源进行量化统计,以便于更好的为林业发展提供服务。 3.2重视森林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 现阶段人们在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服务型较为重视。这种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是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此,在新时期进行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从大局出发,从多个方面对林业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进行清化。尤其是在一些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结构较为复杂的森林中,由于多种生物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有些甚至是共生关系,只有在考虑到自然资源本身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展开开发过程中保证森林物种多样性,才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林业进行开发过程中必须保证林业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开展经济建设,创造并维护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3提高对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都展开了退耕还林工作,这使得非公有制林业在整个林业系统中占据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非公有制林业起到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必须要提高对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视程度,要打破传统思维,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通过公有制林业和非公有制林业的竞争实现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 4总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生态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林业作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方法,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下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才能够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嘉斌.提高林业绿化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28. [2]程鹏.提升林业绿化质量增强防治大气污染功能[J].安徽林业科技,2014(4):3-4. 作者:高丽玲 吴继红 单位: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定西市林业和草原局
1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影响因素也越积越多,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漏洞。这说明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的财会管理机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对高职院校财会管理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 2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在翻阅了国内外有关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有关文献,并参考了相关的实际案例后,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在财会管理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机制、信息交流沟通渠道、财会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2.1高职院校财会控制内部环境不够优质 高职院校在财会控制的内部环境优化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过于迟滞、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且执行力较差等几个方面。2.1.1高职院校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我国的高职院校实施的是法人治理结构,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理所应当具备独立的办学权力和治学权力。换句话说,就高职院校财务内部的控制而言,在法律意义上是高职院校自身内部事宜。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一直对自身的法人主体意识严重缺乏,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总是会处于较为被动的从属地位。在高职院校和政府机构这种微妙的关系调控之下,政府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意志和行为会借助于宏观调控、行政审批等手段,直接干预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了高职院校在自身内部财会管理上的自主性大大削弱。2.1.2缺乏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及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形成的一种得到全体人员共同认可的办学理念和价值体系。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高中院校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和建设而言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的好坏对于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也是如此。如果高职院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得不到校园文化的熏染和制约,就会使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这样一来,高职院校财会人员缺乏对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财会内部管理领导人员对财会管理人员给予的人文关怀又远远不够,势必会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甚至会致使滋生大量的职务犯罪案件。2.1.3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执行力较差。通过对比国内外高职院校财会内部管理工作发现,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学校内部财务控制上相应的管理机构的设置还不完善,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效果也不够好。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内部财务控制民主性较差。我国的高职院校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就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而言,校党委具有决策权,校长具有执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然而在实际的学校财务内部控制中,教职工代表很难参与到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评议中,这将致使高等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化。第二,会计人员对学校内部财务的控制存在较为明显的迟滞性。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人员相对缺乏,一名会计人员兼任多个财会管理岗位的现象司空见惯;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无法满足高职院校高速运转之下推进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这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将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进展受阻、迟滞性严重、权威性丧失。第三,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上,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工作,使高职院校成为职务犯罪多发的区域。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在相关政策的解读上玩弄文字游戏,曲解规章制度的本意。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详细的处置措施。 2.2高职院校财会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尚不完善 财务管理中风险预测机制的完善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内部财会管理与外界市场上的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以高职院校融资渠道为例,现阶段高职院校在筹资渠道上与社会的各个行业之间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长期在国家的预算机制下成长与发展,现在让它独自去面对波诡云谲、变幻万千的市场经济环境,势必会给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引入更多的不可控风险。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如果高等院校尚不能够制定出完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机制,其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将着实令人堪忧。 2.3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高职院校财会工作涉及学校的边边角角、方方面面。像发放教师工资、收缴学生的学费、学校的基建投资、学生奖学金的发放、课内外活动的举办经费等都直接和学校内部财务工作直接挂钩。由此可见,保证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很有必要。如果高职院校在财会控制信息沟通渠道上存在沟通盲点或者交流漏洞,上级领导的指示批准不能够及时地传递到会计工作管理人员手中,教师学生职工的个人反馈建议和意见也不能上传到相关校领导的耳朵里,久而久之会激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引发二者之间的“信任危机”。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长久,平稳的运行十分不利。 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选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关乎学校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控制中依旧存在上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优化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路径,使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3.1树立先进的现代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理念 在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相关的财会人员一直以来对于一些新兴的基本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还不甚了解,仍旧是遵循着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控模式工作,使之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化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对内部财务控制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以高职院校内部财务集中管理为例,高职院校内部财务集中管理为例其初衷是为了尽最大限度地简化财务内部管控环节,压缩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使之更加高效便捷得服务于学校的现代化改革发展。然而,由于相关财会人员对“集中”和“分级”这两大基本概念的认识不足,将学校内部财务的分级管理当作了领导财权的重新分配,进而将财务的集中看成是了领导获取利润的交汇点。这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与偏差,致使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模式迟迟未能落成。因此,高职院校财务管控人员要立足于学校财务的分级管理制度,明确风险、成本、投资以及收益几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要清晰地意识到影响高职院校内部财会管理的各种动态变化的市场经济因素。 3.2完善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要着眼于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要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财务控制民主制度。要让教职工代表能够加入到学校财务控制中的重大决策讨论中去,使之更好地发挥其财务控制监督作用。第二,要完善学校财会部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这种做法旨在借助于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两大手段,明确学校资金的动态流向和运行痕迹,促使学校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公平化、合理化、规范化。第三,要全面提升学校财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及能力。作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学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乎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否平稳、合理地进展下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优化内部会计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做到专人专岗、专人专项;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财会人员的培训与交流,使之财会基本职业技能更加扎实,财会管理控制理念更加现代化、先进化、廉洁化。第四,要贯通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渠道,使上层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能够准确及时地下达至财会工作人员,对于教职工及学生对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议与意见也要及时地反馈上去。这样一来,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高职院校财会管理现存的各种不合理、不规范内容。 3.3强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制度 风险管理机制旨在借助于高职院校内部地资金风险预测与评估系统,确保学习的资产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高职院校内部改革进一步加深,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经济因素的干扰,这给学校财务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旨在提前预测并及时捕捉对学校财务安全的危险性因素,即便出现了资金运行风险事故,也要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至最小,以全力保障学校财务安全与完整。 现阶段,站立在学校自身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上去审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要善于及时发现并改正现存的问题,师生合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打造现代化新型财务管控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高职院校复合型财会专业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刍议[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0). [2]宋箫兰,刘星.积极培育财会专业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品牌专业[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3]符茜.高职财会专业的税校合作新模式探索研究———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南方企业家,2018,(04). [4]唐丽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信息记录材料,2018,(09). [5]陆红波.小议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素质[J].文教资料,2006,(36). [6]马青.大学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09). [7]林倩.选择性课改下“闯关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财会专业技能评价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0). [8]朱红群.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6,(10). 作者:高菊芬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生活在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区的侗族是手工技艺非常发达的少数民族,其传统手工艺历史传统醇厚、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强烈、民族风格凸显,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如侗锦、侗绣、挑花、服饰银饰、彩绘、楼宇营造、木刻根雕、剪纸刻纸、竹编、藤编、油茶、酸食等成为我国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外来文化浸染、发展环境限制、语境条件拘囿、保护不力、开发缺位或失当等因素影响,其依存的生态日渐式微;受现代机械化、工业化、信息化影响,其生产流程和技艺元素被简化或减化,技艺逐步消减、退化,失却了传统韵味和农耕特色。我们调查发现,由于侗族聚居地大部分是贫困山区,过去手工艺品是部分侗族人赖以维持生计的物品,是其劳作、创造、创新、传承的原动力。而今有的地区已摆脱贫困,手工艺已不再是他们赖以糊口的“活计”,有的回避现状远走他乡,或干脆异地搬迁,以致村落颓废,老艺人也陆续离世,年轻人不愿或不屑于学习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正面临空前的困境和危机。因此,在目前的处境下,仅凭活态实物传承、师徒传授已难以存续。而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传承侗族传统手工技艺并建立数据库,再现与共享侗族手工技艺遗产与资源,为侗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实践支撑,并有利于加强保护力度和扩大传承面。 一、侗族传统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侗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在遵循其原真性、整体性、规范化、永续性原则基础上,对侗族传统手工艺进行采集、编辑(编排)、处理、储存,运用元数据方法和规范重构展示模式,构建共享传播平台,为再现侗族手工技艺遗产资源提供真实、直观的依据。1.原真性原则。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原真性原则,即要求在保护其自然传承的生境状态下,将其实物遗存、活态元素及其精神载体、文化基因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传承下去的原则。早在1964年,国际上就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奠定了原真性对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1994年又进一步指出“原真性本身不是遗产的价值,而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但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方面的侗族手工技艺则日渐淡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渐行渐远,生境危机明显,保持传承的原真性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从抢救实物、全面收集、数字化记录、搜集文献资料、采访传承人、保护传承场、建设传习所等方面形成第一手材料,以保证侗族传统手工艺真实地、完整传承下去。2.整体性原则。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即要求既要保护好它的完整的静态物质空间,更要关注其发展历程、工艺流程、传承人与现存的传承场等信息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保护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要达到对侗族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保护,就得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到民间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态的语境中,对其历史、现状、内涵和特点进行较为全面、整体的认识,深入了解工艺的技术、技能、工序及艺术内涵,全面开展重点抢救和系统保护,形成整体保护的格局。黔湘桂三省区毗邻地区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侗族传统手工艺的存续地,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保护现状,深入侗族聚落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统筹构建三省区侗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保护工程,开展全面抢救、搜集、发掘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合成、整理、转换、储存,以保证侗族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完整性。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侗族传统手工艺大都通过活态实物传承及师徒传授、父传子续、母女师承的方式传承下来。数字化保护标准化原则要求,要确保保护的准确性,避免口口相传的随意性,必须制定相关标准化管理体系和相应技术规范,将数据永久存储于可检索、可利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或共享服务平台中,以便使其在实体物化形式消失后仍然能在虚拟空间或数字媒介中保存下来,为世人所知,维持、拓展侗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共享、利用。4.永续性原则。侗族传统手工艺保护的永续性原则,旨在推动侗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和传播,加强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保护其地方特色,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侗族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保护可以用最先进的具有互操作性、用户友好性的技术,使数据能长久存储、格式不断更新、未来新一代的设备或平台也能转换识读,构成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一体化的共享传播平台,使传播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实现侗族手工技艺的回归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文化空间,达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终极目标。 二、侗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技术应用 1.二维类图像信息采集。侗族的传统手工艺如侗锦、侗绣、挑花、服饰银饰、彩绘、楼宇营造等其服饰图案、色彩、纹样风格丰富多彩,并且内容上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具有表意及识别族类、支系的重要作用;其艳丽的色彩、繁复的装饰承载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显示出鲜明的侗族艺术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创造中积淀形成的图像宝库。这些极具表现力的工艺作品需要有高清晰的二维图像采集方式来永久性地进行记录,并且需要根据不同工艺内容在年代、产地、风格上进行归档梳理。因此,此方面信息的采集可以进入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原产地,通过高清摄影或图像扫描的形式采集RAW、TIFF等高还原率的格式,来全方位且快速地获取此类工艺品的二维图像信息。2.三维类模型信息采集。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是侗族的主要建筑,其建筑精巧,形式多样,在悠久的融合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结构手工艺文化,体现了侗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和文化价值,更是苗侗民族原生态的典型文化特质。二维图像类的数字化保护只能在外观、形态上做视觉记录,不能在搭建结构和地形地势上做具有参数化的处理,更不能在大型的侗寨建筑的聚集信息上作出科学处理。而三维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手持三维扫描仪进行中小型建筑和无人机地形扫描仪进行大型建筑群的采集信息,获取侗族建筑工艺的现存经典样本三维资料。在后期通过在三维软件中用模型搭建的方式对建筑木结构进行数字还原,以达到用三维信息技术来记录现存经典侗族建筑的工艺现状和搭建结构。3.影音类视频信息采集。在侗族手工艺的制作技艺上,至今保存了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等多种类型,用色上,对比强烈,色彩浓郁、厚重艳丽,其中蜡染工整、细密、精致,构图严谨;侗族银饰的工艺精美、华丽,一直以“大、重、多”影响着自身民族的审美观,组合部件多的有数百种,繁复重叠,呈现出繁缛之美;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的建造过程更是及其复杂,需要有多工种长时间的配合才能完成。这些工艺流程必须通过影音类的视频信息采集才能完整地进行记录,并且还需要针对同一工艺的不同工匠做多类型采录,才能达到工艺流程的科学保护。4.数据库的标准体系建设。面对记录得到的大量侗族手工艺数字信息资源,需要在元数据、分类编码标准保存体系上做梳理研究,这样才能让这些资源得到标准的储存并能得到快速地查询搜索。该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提出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赋予各元素资源特征相匹配的元素注释,以达到兼容性和适用性的最大化;然后研究数据库分类编码体系的标准方案,为数据库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分类系统;最后参考国际文化遗产的标准范式,对数据库的标准体系进行理论层面的梳理。 三、侗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实现策略与应用 1.实现的路径与策略模式。首先重点搜集现存的侗族传统手工艺实物进行数字化文字、图像、音像记录和分类整理,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为手工艺构建新的生存空间,实现新的社会价值,对手工艺进行活态保护传承,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探索馆藏式的资源数字化技术方法。然后建立档案数据库,对采集到的侗族传统手工艺实物、传承人、工艺流程、传承场的文字、图像、音像等进行进行数字化筛选、处理,复原和再现侗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基因、工艺元素、知识与技艺及传承人信息,创新共享和体验式传播展示空间。在此基础上,将采集到的动态的视频录制、动作捕捉等工艺技艺流程信息进行合成,构建一套尽可能完整的包括工艺品类、制作流程、文化内涵的数字化整体保护、传承与共享平台。2.加强手工艺的立法保护力度。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规划。从侗族文化集中的黔桂湘三省区来看,贵州省在2012年正式启动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建设工作;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也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从国际、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立法体系日趋完善,一套由法律、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组成的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体系相结合的保护体制业已形成。3.在传承、开发上的应用。侗族传统手工艺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让传承人体面活着、生存环境具有活力、核心技艺活学活用、生产活动源源不断,既有效维持、拓展活态实体传承,还能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一体化的立体生存体系,“对数字化开发而言,要形成包括数字影视、数字游戏、数字动漫、数字教育、数字出版、数字应用、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数字产业链。”以实现侗族传统手工艺的存续、共享、创新与再生。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开发、利用侗族手工艺及其产品,构建侗族地区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链并推向市场,使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侗族传统工艺文化的创造力。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使开发利用成为一种多方参与、多方获益的实践,使包括政府、传承人、开发商、营销商、当地居民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和参与者均实现权益的最大化,形成行动者网络,“既可惠民、富民,又能增强保护工作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使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带动侗族地区经济协同式发展。 四、结语 侗族传统手工艺是地域性、时间性极强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正面临衰落和消失的危机,形势严峻,传统的保护模式已难以为续。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对侗族传统手工艺加以保护,将侗族传统手工艺资源转变成数字文化产品,对弘扬和传承侗族文化遗产,实现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意义深远,还可为侗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原动力并提供理论依据,已成为侗族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J].文艺生活,2015.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石含洲 邓 鹭 闫邦仁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内,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取得学习效果、获得学习效益的教学活动,是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提出来的概念[1-2]。有效课堂的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应有的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效益不是教多少内容,而是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即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3]。因此,专业课程开展有效课堂建设是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资源库建设、专业群建设等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落脚点。有效课堂的建设也是在教师、教法、教材层面深入贯彻落实“三教改革”的基本举措。“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是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服务于植物生产与养护领域的专业课程。因此,围绕“三教改革”,“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开展课堂有效性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与应用问题的基本举措,是服务于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落脚点。 1“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的学情分析 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学情,发现园林专业大部分学生为中职转段生,中职阶段已学习了“植物生长环境”,高职第一、二学期学习了“园林植物”“观赏树木”等相关专业课程,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常见园林花卉、树木的识别以及简单的生长环境调控;善于碎片化学习,乐于动手实践,但部分学生学习专注度不高,合作意识薄弱,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与整合应用能力较弱,实践技能不够熟练,行业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加强多渠道行业信息捕捉与积累,针对学生基本学情和现状,开展课堂有效性建设和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有效课堂建设思路与策略 “花卉生产技术”所涵盖的专业技能是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实效性和实用性,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课堂有效性建设。 2.1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 基于学情分析,学生存在知识整合与综合应用能力较弱的问题,传统的章节式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宜作为中职转段生的学习材料。传统的“花卉生产技术”教材先总论后各论,但是一学期学完后,很多学生不知道总论与各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岗位需求,需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符合岗位需求。岗位需求的对接是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的体现,其根本在于校企合作。 2.2坚持价值引领,突出思政育人 园林行业是农林行业的一个分支,工作环境室内室外并存,风吹日晒是工作常态,是一个需要坚持、适合长期发展的行业领域。但是,目前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价值观偏差,普遍不愿参与劳动,害怕日晒雨淋,更看重眼前利益,不谋长远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融入思政目标,树立榜样,坚持价值引领,弘扬正能量,突出思政育人的教改工作迫在眉睫,突出思政育人的课堂教学也是落实国家教学标准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的必然措施。 2.3改革教学方法,保障教学参与度 基于现有学情,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较差。因此,需改变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每节课教师讲解、演示时间不超过2/3,不少于1/3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测试、训练、探索行为,可以采取分组、随意组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配套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因此,有效课堂建设需要信息化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作为基础媒介。“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内容选择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试验研究法,灵活穿插案例、实施任务驱动都是提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3]。 2.4实施多元评价,保障教学成效 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指导性。建立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科学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主体多样化可以体现在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兼职教师点评、平台测试相结合。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体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依托学习通平台完成考勤、学习进度记录、课堂互动、章节测验等教学活动,利用教学统计分析为教师提供依据课前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反思等。线下评价主要以技能评价、增值评价、综合作业以及日常拓展性养护训练评分为主,全方位挖掘学生潜能,改变原有的笔试结业定等次的现状。 3“花卉生产技术”有效课堂建设路径 3.1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 “花卉生产技术”对应的主要行业岗位和工作流程归纳为苗木生产与养护岗位、盆花生产与养护岗位、鲜切花保鲜、采收、贮藏与分级岗位。因此,将课程内容根据行业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重构为3个项目,分别是露地花卉生产技术、盆栽花卉生产技术和切花生产技术(表1),从易到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具体的项目学习过程中遵守2个依据:以工作流程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在具体花卉生产技术知识点学习时适合采取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在生产手段评价过程中适合采取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每一项目的实施选择代表花卉,以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受场地、天气限制较少,可以任务驱动型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分小组选择各自讨论决定的花卉种类,从种子播种、种苗移栽、定植、养护(水肥、病虫、整形修剪)到室外应用,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2种形式完成既定任务。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受季节和场地限制,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开展案例教学法,主要设计基质选择与混配、盆器种类及选择标准、花肥种类、花卉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组合盆栽类型(多类混栽及多本群栽)等知识点和技能点。项目三鲜切花生产技术适合试验研究法、案例讲述法开展教学内容,以小组形式选择需要保鲜的花卉种类,结合案例方法,试验选择切花的保鲜方法、保鲜条件和保鲜效果,以试验、探究、对比、归纳的思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2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 以重构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分项目确定思政主题,构建思政育人目标体系。在知识讲解、技能训练、自主学习等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项目一露地花卉生产技术,以菊花为例,欣赏菊花以自然为美的千姿百态,顽强不屈、高洁隐逸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以兰花为例,融入屈原爱兰、养兰的历史典故,引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畏穷困而改节”的诗句,培养学生默默无闻、奉献爱国的情怀。项目三切花生产技术,在切花月季保鲜技术的讲解与演示过程中,从保鲜液成分的选择入手,同一种切花,采收后不同阶段选择不同保鲜液类型,组分肯定也有区别。以切花月季瓶插处理液、脉冲处理液和催化处理液的成分对比,强调每一阶段保鲜的重点工作,如在瓶插阶段以抑制乙烯为主,脉冲处理阶段以补充水分和营养为主,催化处理则以促进花蕾绽放为主。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既科学严谨又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根据教学内容,整个课程以“拼搏奉献、严谨创新”八字方针为思政总要领,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3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以超星尔雅、智慧职教“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平台为载体,保障课前繁殖、养护网络短视频、仿真视频、微课、电子图册等学习资源的推送,课中使用学习通APP、智慧课堂小程序、腾讯会议等教辅工具,开展教学互动和操作评价活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课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任务,采取“演示+练习”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达成了强化技能的培养目标。另外,分小组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沟通、协作与分析、问题解决与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达成了素质目标。疫情常态化情势下,信息化教学平台更加重要,根据课堂建设的经验,对于偏实践性的操作演示内容,可以采取“腾讯会议+秒懂百科”方式,既可满足线下同学实践过程的学习,又能解决线上同学无法现场学习的困扰。另外,对于需要现场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要求的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小鹅通开直播间的方式,满足线上与线下同时进行的需求。总之,信息化时代,要多挖掘新方法、新手段,作为辅助平台和媒介,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4运用多元评价,保障学习成效 评价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70%)+结果评价(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70%,主要由线上考勤、章节检测、课堂互动等活动组成,线下综合作业为结果性评价,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参考实训教师意见。从评价主体来看,采用“教师+实训教师+平台测评+学生互评”多主体综合评价,实现多元评价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完善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接受情况,以及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利用情况都有所督促,营造了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保障了学习成效。例如,项目二盆花生产技术———以兰花为例,多元评价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70%的过程性评价主要指10%章节检测,20%参与线上活动(包括抢答、出勤、投票、问卷、讨论等),30%线下技能表现(操作过程、结果各占1/2)、10%线下增值评价(线下拓展的养护实训完成情况);②30%的结果综合评价,主要指线下综合作业的完成(如养护方案制定、兰花成品等级),可以小组讨论完善,以小组形式提交,每组1份,6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汇报。 4结语 “花卉生产技术”是高职园林技术、观赏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面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知识整合及综合应用能力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应时刻关注课堂有效性的建设,而课堂有效性的建设离不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做好基于岗位能力要求或者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重构,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再结合信息化手段,将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将考核评价改成多元化,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实用性[4]。有效课堂不能一蹴而就,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保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课程思政融入情况的评价和反馈暂时无法量化和评价,但是课程思政的贯通或多或少对农林类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帮助。同时,在疫情常态化情势下,积极探索、寻找适合课程性质的信息化资源,也是现阶段有效课堂建设的必要措施。另外,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调研行业企业一线岗位,根据行业要求,选择所需合适深度的花卉生产知识和技能,校内开展研讨,更新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案,保证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贾敬堂,李亮.高职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74-76. [2]陈世豪.“金课”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102-104. [3]卜时忠,袁亮.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有效课堂建设案例研究[J].课程建设究,2019,18(2):54-56. [4]卞建英,吴芳.“以生为本”的高职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山西青年,2022,18:13-15. [5]房忠洁,张苏俊.建立高职“建筑力学”有效课堂的思路和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22-24. 作者:张君艳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不仅要准确掌握市场运营的变化情况,使企业在滚动市场机制下稳步前行,还要进一步完善并不断更新企业资金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占据市场核心竞争力;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自身硬实力,夯实自身实力以应对多元化市场体系带来的经济波动,有助于企业整体长足发展。 1企业经营管理常见问题及金融投资管理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1企业经营管理常见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制定企业的管理目标、建立规章管理制度、实施企业管理方法、确认企业管理效果等。同时,从企业经营管理类型来讲,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立项规划、商业谈判、财务管理等,皆属于经营管理范畴。然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管理难度较大,以至于企业管理工作本身时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的当下,许多企业都将自身发展目标制定的更为宏图且更为远大,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始终只是围绕企业的现行发展状况进行,长此以往使得企业逐渐缺乏管理预见性,所制定的管理方案无法满足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跻身成为行业佼佼者,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由此可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1.2金融投资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金融投资主要是指通过参与金融活动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一般来讲,物质资本通常由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管理活动中所需的经营工具与实际空间,例如厂房、办公设备等;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用于购置材料、发放员工工资的资金,还包括企业的剩余资金。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将自身的神域资金投入至金融市场,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同时金融投资管理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作为金融投资的流动资金还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始资本,企业只有对金融投资活动进行合理管控与科学预判,才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此外,从宏观角度来讲,金融投资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提供预期性的指导,还能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促进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 2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研究 2.1规范企业预算,优化投资环境 一个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是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的基础保障。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讲,提高企业核心成员对于金融投资方式的认可度,有助于降低金融投资的风险,换言之,强化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金融投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讲,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对金融市场有着足够的认识与认知,才能够找到值得信赖、较为可靠的机构,从而提高金融投资收益。从表面层次来看,市场的投资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并无实际联系,但是在实际上,适宜的投资环境能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投资预算,达成经营管理目标,促进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规范企业预算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金融投资效益,增加经济收益,还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企业规范预算的途径有:第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预算编制,只有包括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收入、支出情况,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外部经营情况。第二,为企业创设便利、有效的投资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思路,提高企业决策者的投资能力,进而从根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比如说,企业投入生产线的资金使用周期为两年,那么也可以将金融投资收回的时间规定为两年,这样既可以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又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依靠。 2.2善于应用财务管理及专业人才,制定科学决策 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金融投资决策的直接责任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直接指定部门,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当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管理效果,增强投资收益,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只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职作用,加大对资金的管理与整合,才能为企业运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帮助,实现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确保财务报表、统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增强从事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做到善于应用人才,完善企业内部的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进而有效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有序发展。同时,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针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丰富职工的知识储备,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之路,明确企业的现代化走向,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能力;最后,准确掌握市场变化环境,更新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归纳企业会计信息数据,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3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投资效力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要想进一步满足社会以及人们的发展需求,不仅需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增强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还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创新更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效益,促进现代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在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企业对于管理方法的创新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还要准确掌握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情况,以牢牢地抓住市场商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国内企业来看,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通常都会采用ERP系统进行操作,这不仅能够使得金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合理,还能将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管理行为联系起来,为企业提供第一手管理资料,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如说,通过企业的人事部门,可以有效观察到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以及资金应用情况,掌握从事人员的综合水平,从而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人员分配与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人员的长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ERP系统能够直接、快速查询当前企业的资金流通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产品售后情况,帮助企业有效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在市场发展当中的优劣势,以此作出最为准确的管理决策。 2.4健全管理制度,规避投资风险 投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金融投资收益,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自身的风险预防能力,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比如说,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投资风险应对措施,明确金融投资的各环节负责人,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水平;第二,建立健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考核体系,加大企业文明建设,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业绩考核,规定只有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才能留在原岗位继续工作,未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则需要进行二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的奖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倡导良性竞争,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工作效能;第四,突破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注重提拔责任心强、工作能力佳的综合人才,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良性发展。 3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3.1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企业财务部门是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直接主导方,同时还需要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以有效落实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投资水平。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大对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确保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综合管理效能,推动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3.2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金融投资管理所实行的管理方法、实施路径,都势必会对企业员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强化投资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真正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效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3.3注重金融投资管理团队的建设 金融投资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保障。在企业建设金融投资管理团队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获得市场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要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企业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充沛的资金作为保障,还要拥有专业的投资分析人才,注重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时刻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好企业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加大管理团队的建设与投入,从而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推动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既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营造轻松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还要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强化每一位职工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此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2015(Z2). [2]王音.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3]张鹏远.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中国商论,2017(31). [4]李良廷.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5]杜越楠.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480(11). [6]谢艳春.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研究[J].财讯,2017. 作者:马婧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位于核心和基础环节。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仍然局限于财务核算层面,对已经产生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然而,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的手段及涉及范围在不断扩展。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特点 1.1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刚需部门,是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态的价值部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侧重于对外的信息提供,反映的是过去的财务信息,管理的对象一般以公司或部门为单位。管理手段主要是利用信息化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1.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当前新的经济主体和模式不断发展,在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的影响下,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信息和资源的流通正变得越来越快。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超级革命,让世界越来越扁平,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新技术、新材料、新信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接收到的各类新事物中夹杂着各类冗余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1.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拓展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的理念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范围在逐渐积累中得以实现不断拓展,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突变飞跃,能够将财务管理要素和经营管理、科技、生产等条件进行新的组织、分析,庞大的信息涌入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冲击。管理会计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数据信息,更有多样化的业务数据信息,面对的管理范围也由单纯的财务指标数据预测、分析,扩展到业务发展趋势、资源配置方向的分析管理上,管理的范围更加多面化,面临的局势也更加复杂。 2管理会计的职责 2.1管理会计特点 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是深入到管理决策层面,参与企业制定战略方向,拟定经营计划,通过提供财务报告与风险管控方面专业知识,以实现公司绩效管理的职业化。 2.2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 2.2.1事后分析。管理会计运用专业知识对公司已经发生的业务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事后分析,为当前的形势控制和以后的业务筹划提供决策参考。2.2.2事中控制。管理会计在业务发生途中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并修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尽量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高效进行。2.2.3事后预测。事后预测是通过对前期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使各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决策层在客观真实地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后,作出科学性有效并具备可行性的预测和管理决策。 3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会计 3.1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是继互联网、云平台、云计算之后又一新的信息革命时代。何谓大数据,姜巍、马建光等在2013年提出大数据的大不仅体现在数据的数量,其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其特殊性。而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则需要以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以及发现力等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适应更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就大数据的特点而言,IBM总结出了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五大特点,即5V理论。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在于专业化分析大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使其增值,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分享,对一个公司而言,即内部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分享。对于大集团公司而言,传统管理工作中,与其分子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效率低下且易产生传递错误,但是通过大数据的融合,会计信息得以迅速传递,提高效率增加会计信息准确度,进而加强专业化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及时性。 3.2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工作重点的变化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被分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在当前背景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企业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仍以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为主,但是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结构化数据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非结构化数据应运而生,其优势体现在能够迅速了解企业现状,并从显示的趋势变化识别并解决新的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非结构化数据会逐渐取代传统的数据化结构模式,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面临的问题是非数据结构模式的数据相较于数据化模式更庞大也更复杂,与此同时,会计具备的管理能力也更全面。就管理会计来说,从传统的结构性数据适应新时代的非结构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会计的信息来源,并且会计的分析能力也相应作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传统结构化数据的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转变为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因果关系强调的是为什么会发生,相关关系强调的是发生的联系。大数据因为有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能够通过相关关系来指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其次,会计分析的不同,传统数据化会计分析强调的是精准,而大数据下强调的是运用数据的效果。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最大特征是通过日益发展的技术实现非结构性数据和结构性数据的共同存在的状态,并加以分析,发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行反映、分析和评判。 3.3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管理会计,其职能仅仅是通过有限的数据量,重点分析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当海量数据出现,其数据的繁多与冗长的特点,使得对数据分析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要求管理会计越来越多的转向价值的资源配置中去。不仅是财务单据中的信息,更多的是海量的业务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放置在合理的资源中,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有价值的财务数据,将资源配置在增长的领域中,是财务人员转变职能的体现之一。二是大数据时代下对管理会计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传统会计环境下,会计的职能集中于简单的核算和报表分析,为管理者、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依据。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数据分析已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人员需要运用数据库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其他部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挖掘可用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隐藏信息了解企业的现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属实的评价,以利于管理层进行及时专业化的决策。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指标分析人员,更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据模型并拥有一定的数据敏感度,具备整合运用一切资源的专业能力。三是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防止他人恶性非法访问与窃取数据是目前急需注意的问题之一。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的信息网络,对各类电子化数据实时监控,加强内部监督,树立保密意识,定期实施岗位轮换,系统建设企业内控。而在硬件方面应谨慎选择服务商,订购安全性和稳定性高的专业设备,并且确保该服务商具备风险应对方案。同时,最基础的重点事项是,增加对云计算平台的投资经费,集团性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连接各分子公司以及上下游的相关企业,组成自己的信息网络。因为当今已是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资源即为数据信息,一旦被黑客入侵或病毒感染,机密的商业信息将极有可能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4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是针对数据泄露问题,做好随时应对危机的措施方案,加强防火墙建设,抵御病毒侵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视网络犯罪信息的保存、收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企业要想扩大数据容量并迅速分析海量数据,提升企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必须广泛应用云计算、云储备。云计算、云储备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计算,提供动态的、扩展且虚拟的资源。目前,云计算、云储备已经渗透到大数据的方方面面,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虚拟化数据成为大数据的依托,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数据,使管理会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存储空间和分析效率,使数据价值充分体现。三是建立大数据资产的概念。积极响应海量数据需求,充分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认识到数据即为资产,数据自有价值,由此拓展财务报表表外事项以及财务报告罗列项目,提升财务分析价值的深度,加强管理会计在数据分析深度方面深挖能力,在企业管理、决策的各方面广泛应用大数据信息成果。 参考文献 [1]许金叶,许琳.构建会计大数据分析性企业[J].会计之友,2013(24). [2]温航,沈英.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22). 作者:王雪瑶 单位:国电广东电力有限公司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高速时代,工程造价的影响和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点,只有重视工程造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的造价动态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这两个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当对如何开展动态控制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以动态控制为主导的造价全过程控制。 1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竣工,需要工程造价工作的有效执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三个特点,而动态管理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条件,所以在开展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关的造价人员应当在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所谓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工作,指的是在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应当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其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从而协调概念和实际情况,让工程变得受控,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与成本目标。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会受到各方的影响,而工程造价也与前期的地勘以及后期的施工息息相关,因此工程造价的波动性比较大,动态管理控制就是为了在建设过程中稳定造价,降低造价的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造价管理,动态控制能够更好地控制实际项目的动态变化,有效地控制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加快施工的速度,使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造价更加协调。 2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环节 在工程建设中,一些隐蔽工程的建设和设计变更都会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动态管理应当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2.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对项目的整体造价进行评估,而且根据整体的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同时对可能影响造价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当前,我国很多建筑项目只追求规模而不追求效益,所以由于缺乏前期的评估,导致工程的效益直线下降。对于工程来说,一般都要求靠近施工原材料的产地,这样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最次也要交通便利,这对于建筑施工的经济节约和进度保障有着巨大的优势。 2.2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来讲是决定性的,在这个阶段,全部的设计人员都需要为设计的方案负责,而且设计人员也应当将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结合,对方案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并不断优化,最终制定出最优化的方案,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正确的设计概算。接下来需要对工程进行技术设计,结合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以及技术文件,优化建筑结构以及配筋率等等,这部分内容也需要进行反复优化,根据统计,技术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能够达到总造价的70%左右。施工图出具以后,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图预算和投标报价的计算,并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为签订施工合同做准备。施工图设计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分析的时候,应当结合现场施工的条件,对可能影响工程进行的每一个因素和环节都进行妥善考虑,尽量考虑到所有的风险,避免工程的漏项,对可能造成设计变更的环节都进行考虑,并计算可能的成本。 2.3施工阶段 首先施工单位要进行投标工作,这个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说明合同中的各个暂定金额的使用说明,清单编制要有效全面,保证工程量的合理性。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时间节点安排编制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对于工程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进行经济评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出现。 3提高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质量的措施 3.1多方重视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都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因此在管理中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当前很多施工企业都需要改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对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认可,对动态管理的概念一知半解,所以推动动态管理在当前的建筑行业环境中存在较大的阻碍。因此想要推动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需要政府、工程行业的相关人员制定一定的措施和方案来推行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需要意识到,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是推进市场发展前进的重要手段。 3.2创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制度与实施 想要提高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贯彻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概念,建筑工程企业应当把动态管理的理论当做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推行,不断优化动态管理的制度。造价动态管理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施工控制水平,还能够对个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造成积极的影响,动态管理能够监督到个人的工作质量,并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社会影响力。 3.3多角度分析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 分析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时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只有进行综合化的考虑才能够分析出潜在的因素,将社会效益和工程联系到一起,降低建筑工程的出错率。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人员也应当对工程造价影响的潜在因素和一些动态的威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企业也应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方案积极进行造价调整,对投资进行控制,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以达到控制的最佳效果。 4结语 当前在我国推行造价的动态化管理控制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实现造价的过程中管理,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但是由于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动态化控制的认识不足,推行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推行动态化造价控制,并落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每一个阶段和环节的动态造价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东.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析[J].居舍,2017(32). [2]宋丽红.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9). [3]潘颖欣.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 [4]张永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 [5]左莹波.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8(25). [6]梁思敏.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简析[J].山西建筑,2017(29). 作者:石双霞 单位:山西陆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变电系统是现代电力输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利用变压器设备可以有效传递电能,控制线路中的电压。电力企业往往会在监管电力系统时组建专门的变电运维工作小组,全面展开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虽然自动化的变电系统已经被有效使用,但是运维工作仍旧不可忽视,电力系统中往往潜藏多种隐患因素,电力企业应通过及时的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来保障电力供给等电力生产工作的连续性。 1变电运维工作概述 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主要围绕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变电设施进行,具体包括倒闸操作、停送电操作等,上级组织机构应当利用变电运维体系来保障电力管控工作的规范化。日常的变电运维工作的组成复杂,其与常规的电力管控工作不同,具有显著的特点。变电运维工作内容繁杂,主要负责维护无人值班型的变电站,处理变电工作中的事故,巡视各大电力设备,确保电力企业启用了文明电力生产模式。变电系统中待检的设备数量多,种类丰富,设备维护工作要求差异大;变电运维工作内容固定,因此也显得比较枯燥,运维人员在机械化的技术化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形成疲惫心理;有变电设备产生故障情况时,查找难度高,且设备检查的工作量大,集中管理变电设备的工作无法快速实现,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条件比较差,在变电运维工作站使用信息系统的难度比较高;运维技术人员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存在持续化的影响,电力企业未系统化地培训运维工作人员,其对于新增的变电设备不熟悉,难以在运维工作期间全面落实变电管理工作。 2变电运维故障的主要形成原因 2.1客观因素 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往往有长时间运转的情况,受到工作状态的影响,变电设备更容易产生老化的问题,一旦出现老化的现象,设备各个方面的性能都有可能产生问题,故障问题出现频次增加。由于电能需求量增加,因电力系统中的线路与设备需承担更多的电力负荷,日常性的运行管理工作被忽视,电力设备在使用需求的影响下,受损率也被提升,故障问题频繁出现。部分电力设备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现象的限制,出现雷雨天气后,供电系统会出现中断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会增加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工作量。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变电运维故障多发的主要原因,具体可分为下列三个方面: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不重视变电运维管理,不能规范管理相关活动,且存在监督不到位,以致最终对变电运维的质量造成影响;很多电力企业不能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之缺乏完善的工作考核机制,以致很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实际作用,出现混乱管理局面;很多电力企业经过长期的管理工作,虽然就常见故障也屡次进行总结,但大多都没有建立健全相关防范体系。 3变电运维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处理三侧开关电力故障 该处电力故障情况多变复杂,价值运维人员需确定重点的检查对象,首先要对油箱的使用情况进行确认,严禁出现漏油的问题。仔细检查二次回路,通过检查二次回路,进而确定出是二次回路故障还是主变本体故障造成的开关跳闸。当判断出主变本体油箱内故障是造成主变本体保护动作后,应及时向当值调度员进行汇报,把出现故障的主变进行冷备用转换,经过相关专业检修人员处理后,把故障排除后再进行使用,在故障原因没有查明前,严禁投入运行该主变。若主变出现差动保护动作后,变电运维人员应对位于主变各侧开关CT后边的电气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具体应涵盖各侧开关CT、刀闸、母线桥、主变两侧套管与引出线以及主变PT、两侧避雷器等。在主变出现差动保护动作后,若发现主变一侧某设备是造成差动保护的原因后,应先把这一情况及时汇报给当值调度员,把出现故障的主变做冷备用状态处理,经过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后,把故障彻底排除后再进行投入使用。若主变出现的是零序过压保护,出现这种故障后变电运维人员应判断哪一侧出现了零序过压,来检查主变该侧的套管与引出线,在主变零序发生过压保护后,若发现故障是由于主变接地或其某一次引出线发生接地引起的或出现主变可以正常工作,而系统却工作不正常时,应在调度命令的指导下对该主变做相应处理。 3.2处理线路开关电力故障 变电线路开关的故障很常见,多为跳闸故障。运维人员应先对电路故障进行测定,确定出现故障问题的电力线路,而后抵达跳闸的线路开关处,对开关的动作报告材料展开严谨分析,结合故障录波数据,分析之后,形成线路故障调查报告,将报告递交给电力调度人员,检查涉及到的变电设备,继续上报检查信息,根据调度员给出的指令来展开故障处理工作。全面检查线路开关,展开必要的电力检修工作。 3.3处理主变低压开关电力故障 如果电力系统的主变低压侧出现电流保护动作,应当对线路进行检查,诊断电力故障的具体类型。如果线路并未出现拒动的情况,故障有可能出现在母线系统中,应当对线路中应用的母线与出现开关展开检查,确定电力故障的形成原因之后,需上报电力调度的情况,依照电力调度指令完成处理工作。线路开关在被应用时,也有可能产生拒动现象,检查工作应转移到二次回路系统上,确定二次回路处是否存在烧毁、断线与不良接触的问题,控制回路的故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二次回路故障而产生的。如果线路中的所有开关均未出现拒动的现象,应着重检查与母线相连的设备,并进行多种测试活动,如果没有确定故障类型以及起因,不可直接恢复母线系统,进行正常供电活动,在确定故障以及进行必要的隔离之后,才能恢复使用母线,减少电力系统受到的影响。如低压侧开关因出现开关拒动现象而产生跳闸的情况,应先对拒动开关进行隔离,确定母线设备的使用状况,无其他的异常情况,申请电力调度处理,可启用出线开关与母线,拒动开关处的供电不可恢复。 3.4安装接地线路 安装接地线路时,技术人员需确定过剩电压的使用情况,向地下系统导入过剩电压之后,应观测线路的接通情况,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安装接地线路的工作应当精准正确地展开,不可出现突然接通电路的情况,检测线路系统中的设备的实际静电感应电压,运维人员检测接地系统时,需佩戴绝缘手套,预防触电事故。安装隔离开关时,要启动全过程监督系统,预防安全事故出现。 4变电运维管理措施 4.1针对变电设备落实运维管理工作 变电运维能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各种变电设备展开,这一管控工作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最终可以获取的工作效益。为了保障供电工作的持续性与可靠性,当前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运维人员不仅要展开必要的定期检查工作,日常巡查环节也应当把控细节性的技术问题,有效保养电力设备,减少在运维管控过程中的失误操作。启动自动运维管理系统之后,不可出现随意处理运维管控工作的情况,处理接地故障问题,在交接班视时,应当做好工作记录。 4.2强化台账管理工作 台账系统可以支持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利用台账管控系统可以帮助提升变电管理工作的效率,变电系统的可靠性也因台账管理手段的介入而增强。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启用了精细化管控的电力管控工作方案,扩建电力供给系统的施工,新增了不少高效安全的电力设备,改造原来的设备,通过检修查找出已经出现老化问题的设备,在变电管控工作展开期间,所有的设备变动情况都应当被清晰记录,并在技术规范的引导下展开。利用变电信息管理系统来给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录入设备更换与维护信息之后,可更加精准地安排变电管控工作。 5结束语 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近转变了原来的发展经营理念,关注电力生产的实际收益的同时,也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展开了考察与增强,在原来的电力管控工作的基础上提升了运维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确保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的故障问题可以被在第一时间发现,立即进行修理与替换,故障问题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化解,电力系统可长期维持稳定运转状态。总之在新的电力发展时期中,变电运维人员应利用自动化技术提升运维管控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宗卓.变电运维中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32(10):246. [2]杨磊.变电运维检修中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183. [3]陈淑宏,何国辉.(2017).解读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通讯世界,2017(18):166-167. [4]冯珂,刘杰.变电运维在设备检修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5):168-169. 作者:董嘉熙 刘盟 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
摘要: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是岩土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举例的方式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从3个方面讲述了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内容和评价内容,同时认为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调查中应综合分析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才能获得更加可靠的岩土工程参数,为拟建工程方案的编写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岩土体特征 岩土工程调查是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也是查明拟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是岩土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才能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编制出合理的方案,为进一步展开治理或建设提供指导[1]。本文以某拟建工程的岩土调查为例,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 1拟建区岩土体特征 岩土体特征研究是分析岩土结构的基础,也是编制建设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岩土工程调查中必须查明拟建区域的岩土体特征。如某拟建区内岩土体可分为:①杂填土:颜色混杂,以褐黄、褐红、褐灰色为主,夹杂灰褐、灰黑、砖红等色,松散—稍密,湿。浅部成份主要由碎石、砼块、砖砾等建筑垃圾混少量粘性土组成,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少量建筑垃圾为主,组成份复杂,局部底部为30cm耕植土。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N=1.0~13.2击,平均6.0击。②粘土:褐红、褐黄色夹灰黑色,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饱和,中等压缩性。零星含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及砾石颗粒,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局部段底部夹15~25cm可偏硬塑状有机质粘土,切面较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4.7~11.7击,平均8.4击。③粉土:灰色、褐灰色,稍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砂或粉质粘土条纹,偶见胶结团块或姜结石,摇震反应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1~11.2击,平均8.8击。③-1粘土:灰色、浅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饱和,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高压缩性。层内局部段夹粉质粘土薄层,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6~9.2击,平均5.6击。③-2有机质粘土:褐黑、灰黑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机质含量3.7%~13.1%,平均7.4%,局部段夹泥炭质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9~7.9击,平均5.5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于地基土上部,仅场地南部少数钻孔揭露。④粉质粘土:灰色、兰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饱和,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段高压缩性。层内局部段略含有机质,夹粘土薄层,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9~9.5击,平均6.2击。④-1粉土:灰色、兰灰色、浅灰色,稍—中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砂、粉质粘土薄层,偶见胶结团块,质较硬,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4~13.0击,平均9.4击。④-2有机质粘土:黑色、灰黑色,软塑状态,局部可偏软塑,饱和,高压缩性。有机质含量2.5%~31.2%,平均8.6%,局部夹泥炭质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3.6~7.2击,平均4.5击。⑤粉土:浅灰色、兰灰色、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湿,中等压缩性。局部夹粉质粘土条纹及粉砂薄层,偶见胶结块或姜结石颗粒,摇振反应中等—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18.2击,平均12.4击。⑤-1粉质粘土:灰色、褐灰色,可塑状态,饱和,中压缩性,局部段为粘土薄层,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6~7.4击,平均值N=6.7击。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⑥粉土:浅灰色、灰色、浅兰灰色,中—密实状态,湿,中等压缩性。局部夹粉砂薄层或粉质粘土条纹,偶见胶结团块,摇振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9.8~23.1击,平均16.6击。⑥-1粘土:灰色、浅兰灰,可塑状态,饱和,中等压缩性。局部段夹粉质粘土薄层,偶见姜结石颗粒,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5.8~9.8击,平均8.2击。⑥-2泥炭质土:黑色,可偏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饱和,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局部段为有机质粘土薄层,有机质含量5.2%~48.7%,平均16.90%,质较轻,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N=6.3~8.4击,平均7.4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全场部分钻孔有揭露。⑦粉土:灰色、褐灰色、密实状态为主,局部中密状,湿,中压缩性,局部段为粉砂薄层,偶见少量姜结石及胶结团块,摇震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2.6~25.2击,平均值N=19.2击。⑦-1粘土:灰色、浅兰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硬塑,饱和,中等压缩性。层内局部段夹粉质粘土或含有机质粘土薄层,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14.7击,平均10.2击。⑦-2泥炭质土:黑色、灰黑色,可偏软塑为主,局部软塑,饱和,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局部段为有机质粘土薄层,有机质含量5.6%~21.0%,平均12.40%。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3~7.7击,平均6.8击。主要以透镜体或薄层形式分布,全场部分钻孔有揭露。 2特殊岩土体特征 特殊岩土体特征研究是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岩土工程调查质量和重要指标,也是防治安全施工问题的前提[2-3]。因此,加强特殊岩土体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如某拟建区域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人工填土、软弱土及液化土层,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拟建场地内填土主要为地表分布的①层杂填土,呈松散—稍密状,浅部成份主要由碎石、砼块、砖砾、粘性土等组成,组成份复杂,主要因拆迁挖除旧房基础回填整平形成,地表松散状杂填土现已基本清除;中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少量建筑垃圾为主,局部底部为30cm耕植土。该土层后期基坑施工时将被挖除,仅基坑侧壁分布,由于该土层成分复杂,密实度不高,因此,应对基坑侧壁出露段进行清理并支护,保证基坑侧壁安全。(2)软弱土:拟建场地内分布有第四系饱和软土地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地基土浅部③-1层、④-2层有机质粘土,呈软—可塑状,具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对基坑开挖不利;第二类为地基土中下部⑥-2层、⑦-2层泥炭质土,可偏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相对第一类软弱土相差不大,以透镜体或薄层形式分布。第二类软弱土位于基坑开挖深度以下,对基坑不利影响较小。(3)液化土:地基土0~20m分布有③层、④-1层、局部⑤层液化粉土,上述土层局部厚度分布较大,分布连续,对基坑工程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当基坑使用时间较长时,周围较大的震动(如桩基施工、重车通行等)可能导致液化土产生液化;其二,基坑使用过程中突发事件(如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液化,砂土液化后将危及基坑的整体稳定。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饱和砂土液化评价 根据上文论述可知,拟建区域内地基土20m深度范围内揭露有③层、④-1层及⑤层饱和粉土,初判具液化潜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条款,利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对场地内28个钻孔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获得16孔不液化、12孔轻微液化;液化点在场内无规律分布,液化指数0.01~4.99。③层粉土、④-1层粉土、局部⑤层粉土,均为液化土层。综上所述,认为拟建场地地基在8度地震烈度下为轻微液化等级。 3.2软土震陷评价 根据拟建地下室埋置深度(-17.4m,标高1872.80m)得出:地下室施工时,地基土上部③-1层有机质粘土及④-2层有机质粘土将基本被挖除,不存在软土震陷危害;地基土中部⑥-2层、⑦-2层泥炭质土,上述土层呈可偏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态,虽以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但⑥-2层、⑦-2层最大分布厚度达3.2~3.7m,若采用桩基,桩端持力层以上存在分布连续的⑥-2层及⑦-2层泥炭质土软弱土层时,桩基设计应杆体体质量检查:杆体所用材料,均具有材质证明书,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杆体的结构尺寸和加工质量,均得到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每根锚杆杆体按锚杆孔号对应挂牌。(8)下锚。下锚方式:人工下锚时,操作人员要协调一致,用力均匀,只能往里推,不能往外拉,保证锚杆体在孔内顺直不扭曲。(9)注浆。注浆方式:注浆强度为M30纯水泥锚固砂浆,采用泵送水泥浆,水灰比0.55~0.6。采用多次调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8MPa。制浆设备:采用NJ-600搅拌机,BW200三缸往复式泥浆泵。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32.5,并采用早强型水泥。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浆液W/C=0.55~0.6搅拌时间:t≥3min。灌注,采用孔口封闭、排气法注浆,即注浆管随杆体一同送至孔的最底端,待孔口有浓浆流出时,关闭排气管,纯压灌浆至结束。灌注前通风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并在孔口放置一个隔离架,以保证杆体钢筋在注浆后能居于钻孔中心。注浆设备的清洗,搅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搅拌机、送浆管路等,以免浆液沉积堵塞。注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注浆设备、管路等。(10)锚固端防护。封锚前应对外留锚杆仔细涂刷防锈剂及保护剂。最后用C30混凝土将外露钢筋锚杆封死,封锚混凝土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处露钢筋长度不小于50cm,并与混凝土构造层中的钢筋连接为一体。(11)质量的控制。锚杆钻孔应采用风动干钻施工方法,不得采用旋转切削方式成孔,应采用风动冲击,以利孔壁粗糙。锚杆孔径要求150mm,在孔底留存渣段小于0.5m。锚杆孔应用钻头风动洗孔,保持孔内清洁,孔壁无泥浆及污染物,以确保水泥浆与岩体的粘结强度。钻孔内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该项目设计中实际施工应用的技术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治理中高边坡浆砌石挡土墙的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浆砌石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块石的选取、砂浆的配置、砌筑和混凝土构造层及稳定性监测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及探讨,从中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张伟 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1引言 文脉一词最早是体现在语言学中表示上下文的连贯,引入城市文脉理念是由于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过多重视单体建筑空间而忽视城市整体脉络的传承问题。在城市化进展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创新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整合历史资源,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浪潮中做到文脉延续基础上的融合与发展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文脉主义的引进是在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中推行的一种新思潮,文脉主义与城市的结合就构成了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一个广博的概念,城市文脉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及特定条件下,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一种动态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总和。[1]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所组成的庞大单体,更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温度的城市,历史漫长的演进留给我们绵延的文化脉络,历史街区的留存恰巧是这种文脉传承的表现,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输爆炸式增长引发的毁真建假、千城一面、脉络割裂等问题,我们不得不基于文脉主义重新审视历史街区的民间特色、传统标识、地方文化等城市设计问题。 2历史街区城市设计文脉传承的内涵 历史街区根植于文化并以物化的形式彰显脉络传承,建立在以“街、巷、院”为组织的空间模式的历史街区鲜活的反应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怀,反应了一个城市强劲生命力的延续。基于文脉视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应是一种多维度的思考与发现,从其内涵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内涵空间引领场所精神迈进 传统风貌的更新与保护是对城市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传承。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人们归属感的价值,形单影只的穿梭在千篇一律的都市街头仿佛只是个过客,而历史街区却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温暖的感情世界,从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的文脉视角来看,联动建筑单体、景观营造、街巷组织,从街区肌理空间、文化底蕴、人文价值、习俗风情入手正确考究历史街区新旧结合、继承创新的方法与原则能够增进街区精神内涵,从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2.2传统文化优化城市空间秩序 大拆大建的营造方式造成历史街区大面积遭到破坏已然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历史街区的存在是城市肌理脉络的延续,从文脉视角的城市设计理念来看,历史街区的再生长更多是从历史空间的创新演进为切入点,结合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配套、业态构成创新等方式营造文脉传承基础上的风貌特色,在多方利益主体有效协作、精细化管理、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构建适应于现代生活要求背景下历史街区传承的新空间,在不割断文化脉络的前提下创新空间构建,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联动卓越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从而带来城市空间秩序的优化式发展。 2.3历史传承延续人文魅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营造崭新面貌的同时也让历史街区的生存越来越紧张,从文脉主义视角入手重新思考历史街区的留存与发展问题是彰显城市底蕴,弘扬城市文化魅力的关键。历史街区通过有机更新,以街区空间与社会活动的互动强调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风格等内容,严格控制拆真建假、弃旧造新、肆乱搭建等行为,做到新旧结合、尺度统一、风貌协调。一些历史街区由于长时间废弃而失去原本的生活样貌,通过文脉统一的城市设计能够有效协调空间秩序与人文情怀,从原则上延续历史肌理,从而突出人文魅力。 3历史街区发展过程中的文脉危机 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信息交流的便捷化与快速化,发达国家的生活观念及价值标准正在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城市特色危机越来越严重。过多重视物质空间忽视文化传承导致城市失去温度感,一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才能在历史不断演进的浪潮中不失真我。纵观历史街区发展脉络中的传承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盲目割弃历史文脉导致“千城一面” 悠久的历史沉淀酝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正在逐步失去它原本的韵味。趋同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充斥着整个街头,一片片积淀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被无情摧毁,受经济利益与政绩工程的驱动影响,过度开发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和肆乱的房地产建设侵占已然割裂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得人们没有了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缺少对文脉本质的理解、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文化价值的忽视。 3.2定位不准肆乱开发致使文脉割裂 历史街区的开发常常以旅游业作为契机,而定位不准的商业开发不但不利于历史街区的保护而且助长了不合理生长的风气。作为景区打造的历史街区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宾馆、饭店、商店等现代商业经营模式,忽略了原本的环境承载力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提升。表面上叙说着历史保护界限、天际线控制、历史风貌控制等规划措施,实际上是拆掉真建筑仿造假建筑,修缮单体建筑而忽视了整体环境空间的传承与融合,割裂了文脉传统致使历史街区失去民族特色、民俗风情、文化底蕴。 3.3非理性规划造成建设性破坏 历史街区传统肌理是长久的社会生活与风俗民情岁月的累计,追求指标化的城市生活在空间的刚性需求中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穿街走巷的步伐追赶不上汽车飞驰的速度,低矮的古建筑不能满足众多人口居住的使用要求,传统的生活习惯不符合时代潮流需要更新换代。功能至上的追求打开了历史街区的缺口,现代建筑材料与城市规划模式迎合着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非理性规划模式下摒弃传统历史记忆贪大慕洋尘封岁月痕迹,留给后人的只是一座座失去精神文化的空心城市。 4文脉视角下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文化价值是一个城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久不衰的底气,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丢失传统文化相当于失去了民族的根本之魂。历史街区传承着城市的人文情怀和综合价值,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法延续历史街区传统空间,慎重考虑历史街区的存在与发展创新,在修缮个别建筑的同时整体考虑街巷空间、环境整治、业态构成等问题从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城市设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考的城市空间方案,更是提供了可供多方共同探讨方案的平台。[2]就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策略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探寻文脉延续,激发历史街区新活力 历史街区独特的肌理图底凸显出时代的记忆,众多的优秀单体建筑也难以掩盖历史街区的空间营造特色,从历史街区的文脉探寻入手,通过肌理图底、色彩风貌、空间尺度、景观环境特色等城市设计研究手段,充分历史城市营造特色与文化底蕴价值,综合整理城市碎片空间。面对日渐破败的街区环境,激发自身造血活力以旧创新,依据本地特色资源激发街区活力,通过规划指导、公众参与和社会决策的手法综合开发历史街区,因地制宜地针对社会生活需求与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根植于文脉传统上的经济建设活动,力求改变街区破败形象走符合时代要求的继承与发展之路。 4.2控制历史街区建造要素,维持文脉和谐 历史街区通过城市设计对文脉的传承方法多样,针对历史地段严格控制区,从建筑色彩、材质、尺度、体量、布局等角度多方面修缮历史建筑与传统空间,结合历史传承性与时代标准型进行准确修缮整治,注重保护范围的适当性与修缮活动的准确性,综合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彰显文脉价值。针对传统生活区或工业园区为构成业态的历史街区,可以适当加入时代元素,充分考察街区建筑风貌新旧结合、街巷空间交通组织、业态构成良性植入等文脉语言,尊重传统生活与生产要素背景,协调传统文脉精神与新元素之间的比例与尺度问题,在创造性的构建过程中保持界面和空间尺度的完整性与延续性,适当修补历史街区残缺空间从而营造文脉传承基础上的新时展需要。 4.3营造历史街区品牌环境特色,延续文脉风格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酿造了各色各样的地域特色,通过传统建筑与街巷空间彰显出历史韵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签,通过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探寻点线面的城市设计营造手法已然成为了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手段,然而历史街区整体空间开发离不开传统风貌环境的营造,多角度审视景观艺术空间设计手法,多维度推敲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手段,多视点考察物质空间与文脉精神结合的创新做法,在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塑造自身的环境品牌特色,从而在趋同化的浪潮中独树一帜凸显历史街区文化魅力。 4.4综合协调历史街区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城市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培养。基于历史文脉价值的城市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益,实地考察并深入研究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多层次挖掘地方特色有效促进生活与经济的融合,如利用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开展文化旅游宣传,利用特色美食营造品牌商业,文化产品植入旅游产业等构建历史街区游憩功能的同时孵化培育多功能产业模式,与街区“起承转合”空间设计有效融洽,带动周边地区联合发展,增添从而为历史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5结语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不可忽视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守住历史街区文脉的根基并使之不断适应新时代标准要求,有效整合城市历史碎片化空间,延续文脉特色,综合考虑传统空间的物质、社会、环境、人文、心理等多重属性,并对价值主体的取向做深入了解。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应涵盖传承、创新、协调等方面,积极争取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更高水平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在传统空间中通过空间秩序、文脉延续、社会环境、产业创新等方式激发历史街区新活力,成为城市中富有活力与人文内涵的一极。 参考文献: [1]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大学,2010. [2]王林,莫超宇.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实践[J].规划师,2017,33(10):135-141. 作者:舒薇 李铌 李向阳 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城市学院
文章分析了声势训练对钢琴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声势的方法,对日后的钢琴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类课程,该专业的职业需求决定了钢琴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单纯的技能,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恰好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不同力度的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作为奥尔夫教学法中节奏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声势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将声势训练运用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既能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在钢琴教学中运用声势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学习新乐曲时,如果仅仅通过读谱或者聆听教师示范演奏,从节奏本身入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学生很难对节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节奏的感知不会太强烈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利用声势动作,通过拍手、跺脚、点头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动作的节奏上把这些甘心体验木放出来,就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二)有利于手臂的放松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更没有学习过乐器演奏。在学习钢琴弹奏初期,学生由于紧张,手臂在触键时往往很僵硬,根本体会不到手臂自然下落的感觉,而是使劲“砸”向琴键底部或者用手掌直接推进去,这样弹出来的音色很刺耳,对以后乐曲的理解也造成了困难。这时如果利用声势动作,让学生先用拍腿或者相互击掌的动作来模仿拍皮球或者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动作,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手臂放松的感觉,从而弹出饱满、圆润的音色来。 (三)有利于肢体的协调 由于钢琴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不仅要求学生用手指进行音乐的演奏,还要求学生用耳朵和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还要求一边弹奏一边歌唱。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更多的是将学生的肢体动作、大脑思维、嗓音的结合为一体,这就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声势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大脑和身体的协调性,使学生能够将节奏和演唱演绎得更精准。 (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大多为集体课,其教学内容里包含了一部分合奏以及弹唱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手与口的合作能力。不同的声部采用不同的声势动作,使学生在击拍的过程中能明显分辨各声部的节奏,也能和同声部其他同学的节奏协调一致,为进一步练习合奏打好了基础。儿歌弹唱练习的首要保证是先弹奏好歌曲,然后再结合唱歌表演。但是学生在进行弹唱练习时,演奏部分往往就会受到干扰,那么可以将演奏部分的一个声部用声势动作表现出来,同时结合唱歌练习,熟练之后再练习更外一个声部,这样将技术难题化整为零,再进行弹唱时把握就更大。 二、声势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目的,一是体会节拍的强弱,二是掌握节奏的时值,三是体会节奏的变化,提高反应能力。长期以来,学生对于拍子的强弱概念,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4/4拍的乐曲时,向学生提问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学生都知道是“强、弱、次强、弱”,但这种教学指停留在概念上,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拍手来表示强拍,用拍肩表示弱拍,用跺脚表示次强拍。同时教师可以示范要学习的乐曲或者播放一首四拍子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来进行声势训练。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发出声音的强弱,让学生感受四拍子的强弱规律。钢琴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和如何准确而又连贯地将其弹奏出来。将声势训练穿插在钢琴教学中,就能解决学生的节奏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分音符或者更短的音符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用跺脚的形式打出乐曲基本的拍子,另外一部分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打出八分音符或更短音符的节奏,让学生在击拍的或者中来感受节奏的长短关系。另外,因为钢琴演奏的乐曲是多声部的音乐,也就是要把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同时演奏出来,那么也可以让学生用拍手代表高声部,用跺脚代表低声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二)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利用声势为语言、歌唱伴奏,是课堂上最方便的多声部训练,也是音乐教学中对设备要求少、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奥尔夫设计的这种共伴奏用的声势,最重要的是应用了“固定音型”的手法,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其延伸为“固定节奏”。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没有音乐基础,入校后也只能学到最基本的演奏技能,这对集体可中的合奏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很难。如果将合奏中的伴奏声部设计为固定音型(节奏),那么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的多了。首先,固定音型一般从学生熟悉的语言、身体动作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音响中来获取,材料来源丰富,且又容易掌握,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其次,让学生从头至尾仅用一种节奏型或音型为熟悉的儿歌或者乐曲伴奏,就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使乐器合奏变成了简单、有趣的事情,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演奏效果。例如儿歌《娃哈哈》,我们可以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切分节奏来进行伴奏。为了突出切分音的特点,可以将切分音用拍手表示,其他节奏用拍腿和跺脚来表示,这样的伴奏既简单易学,又能让学生理解切分音的强弱规律。 (三)为演奏的准备 在遇到一些较难解决的节奏问题时,可以先抛开琴键,不考虑音高问题,只考虑双手的配合,利用声势拍出节奏。例如在学习《拜厄》第48条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时,学生往往都能理解附点节奏的特点,也能打着拍子唱出单声部的节奏,但是在双手配合时总是容易出现节拍不稳定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借助声势训练,先将双手合奏时需要弹的音用拍腿来代替,打出“齐左右齐”的动作,这样学生可以先不考虑琴键的位置以及指法,只考虑双手的先后次序,降低了难度,等熟练了之后再在琴键上练习。再如学习切分踏板时,学生往往把握不好换踏板的时间,或者由于心理紧张将音弹错或者踏板踩得非常僵硬。这时可以先用拍手或者捻指的动作来代替双手的弹奏,用跺脚的动作代替踩换踏板,熟练之后再去练习弹奏乐曲。 (四)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 在乐曲的不同章节,我们可以配以不同的声势动作,增强乐器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同样地,在涉及幼儿人数较多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在不同的章节,让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动作,将一部音乐作品很好地阐示出来。例如儿歌《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二段体的歌曲,第一段比较抒情,第二段比较欢快。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示范的同时,将两段音乐的节奏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表现出来,学生通过亲自拍打动作,直接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也能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三、结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体系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将声势训练融入到钢琴教学中,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和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更好地学习和创作。在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自信心也得到增强。这样的结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张明靖.奥尔夫声势动作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7,20. [3]韦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钢琴集体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7,09. 作者:赵静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一、当前形势下的金融行业 如今随着网络化、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需要走出家门,仅仅通过自己的手机也可以进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如,现在的银行都有网上银行业务,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实时的在线的金融业务服务,而无需再到实体的柜台中办理。在民营金融企业中,发展较好的支付宝业务,已经发展到足以替代一部分现金业务的程度。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初步达到了走出家门不需要带现金的程度,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作用之一。当前形势下的金融企业想要进行更长远的发展,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开拓互联网经济内容建设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二、金融行业治理的特征 (一)金融机构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所以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这使得对金融行业的治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金融企业在进行业务开展的同时为了追求效益,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风险的业务进行开展,所以在企业治理时,必须要完善约束机制和内控机制,减少员工在进行业务开展时,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避免金融机构受到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1]。 (二)金融产品的特殊性 金融产品的主体是货币,经营的主要业务是存款与放贷业务,并不是实体经济。金融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小,所以对金融机构在管理工作上的要求比较高,金融业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员工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从而降低金融企业本身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金融契约的特殊性 金融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以及监管者之间的信息存在的误差,往往大于其他行业,因为银行贷款,传递的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直观的判断,收益的预测也十分不容易。 三、当前形势下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但仅仅发展实体经济而不提高虚拟经济面对风险的预知、防范能力是不全面的。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虚拟经济的市场把控、风险预知等方面,以确保金融稳定,从而更快更好发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一)金融布局与发展单一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许多制度与政策,旨在推动中小型金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且滞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占据资金配置主体地位的依然是国有银行。广大人民群众缺少可以投资的渠道,只能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使得企业的外部资金获取渠道变得更加狭窄。企业的发展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直接融资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银行贷款,这种融资结构的不平衡、单一化发展,加剧了银行风险的发生。 (二)地下金融规模庞大 随着我国中小型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运营资金的需求巨大,仅仅通过融资,银行借贷,往往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地下金融就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民间借贷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整合国民手中的资金,用于发展地下金融。有时候金融企业不得不依赖地下金融进行融资,由于地下金融具有不合法性,缺乏有效地政府监管,使金融企业的各方面权益难以得到合法保障。地下金融的不断壮大,严重地影响了金融企业的发展,危及到金融安全甚至社会安定。 (三)利率风险日益增加 利率的变动直接对金融产品的收益价值造成影响,所以在金融利率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利率风险还是存在的。由于我国对金融银行的管制较为严格,各商业银行无法自主调节利率,降低了金融利率风险的发生,但是金融利率风险依然存在,且不可避免。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作为一个较为直观的风险体现,在各国的银行业中均有存在,信用风险由来已久,对于信用风险的管控与避免,是各国银行业所专注的事情。由于我国政策的推动与中小型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导致银行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造成了很多黑账的形成,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随之提升。因此金融行业要时刻关注信用风险的问题,采取相对应措施,强化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五)金融机构操作风险 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例如贷款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核实过程中没有检测出纰漏,就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对抵押品的检查不严格等,都会造成银行的损失,从而加剧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所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需要着重注意人员工作素质的培养,加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教育,从而全面系统地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金融风险的增加。 (六)安全防范问题 在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的教育,从而使得从业人员自律性更强,全面地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犯罪的发生率,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金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2]。 四、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对策 在当前新经济常态的大背景下,金融业迎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住这些机遇,面对挑战,就需要金融企业不断地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做到对金融风险的预测与防范,对化解风险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承担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求更长久、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金融产业。 (一)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 由于金融机构面临的客户面巨大,企业面对的客户是分别来自各行各业,市场多元化。随着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使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金融企业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的经营概念,制定合理有效的经营战略,真正的将“以客户为本”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创新金融企业的服务理念,争取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更优质的服务,最大化金融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进行金融服务的调整与创新,才可以更好的在客户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更全面地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传统的金融产品目的是帮助客户进行价值形态的凝聚,包括投资、趋避风险等,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丰富服务类型,而不仅仅是单一地提供金融工具,还应该包括金融产品的咨询、信息服务等。并扩展金融工具中股票、债券、期货等的作用,用更新的价值观,来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求增加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在扩展业务多样性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更舒适的服务环境,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作用。 (三)创新金融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金融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创新金融管理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只有进行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为金融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金融企业要建立起激励、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地工作,努力提升员工专业素质,以获得更好的企业口碑,增强金融企业的软实力;引入风险管理制度,在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在管理层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提出一票否决制度,可以有效地进行风险投资的规避;引入贷款终身责任制度,在员工进行办理贷款业务的同时,将业务与员工绑定在一起,使员工对贷款业务尽心尽责,终身负责,可以极大程度上地降低金融企业坏账的产生。创新金融管理的模式,拓宽管理范围,加强管理力度,是企业亟待改变的问题,为了金融企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极其有必要的[3]。 (四)加强市场的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能体现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作用,保证国家对金融市场干预的效果,用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需要对金融机构的注册进行严格而全面的审核,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筛选,将那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金融机构、工具,进行清理,以求净化我国金融市场的大环境。 (五)发挥政府职能 在政府职能方面,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是国家的三方金融监管机构,现在银监会和保监会已经合并升级为银保监会,要加强金融风险在政府方面的防控,例如从立法角度,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从根本进行金融立法的构建与完善,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避免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主体的不合法化行为的产生[4]。 (六)互联网管理 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管理形式上也要将互联网管理纳入管理模式中。在新经济形式的带动下各种各样的金融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支付宝上线的蚂蚁保险新平台,线上活期货币基金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互联网上所进行的金融活动该如何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与监管,是当前政府管理部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五、结语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命脉,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过程中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金融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振雷.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中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3(11):15. [2]周昌发.金融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45. [3]何东.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1):188. [4]梁焜.当前形势下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14. 作者:朱瑞 单位: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仍旧十分紧缺。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于精准开展选题策划、着力提高编辑校对质量,参与负责期刊运营、全面拓展增收渠道等,从而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不断增强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基于英文科技期刊在我国本土的发展以及语言环境,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面临巨大的挑战,要想实现期刊运营管理的目标、彰显自身的价值,其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1]。 一、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编辑对学术性英语特点了解不足 英文科技期刊因为涉及不同专业的内容,所以英语文体特点也会存在显著差别。作为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不断深入了解和应用学科英语,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满足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在现阶段,高等院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以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为主,前者属于基础性课程,覆盖除了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后者则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属于理论型教育[2]。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机械英语、材料英语和军事英语等,但是其普及率和覆盖面仍比较有限。同时,在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即使是相关英语专业人才,也很难快速把握不同学科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要领和精髓。事实证明,英文科技期刊对学术性英语的使用精准度要求更高,编辑必须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例如,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工程类、医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其学术名词和专业用语必然具有较为严谨的搭配,甚至还会涉及特殊用语、时态的使用。而当前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一部分由具有专业知识、较好英语基础的专业人士担当,另一部分则是相关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相应科技期刊执业的背景渗透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编校质量。 (二)编辑考核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多个行业和岗位形成了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及其标准,以评估机构或单位的综合技能水平、内部技能人员构成等。然而对英文科技期刊而言,存在编辑考核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的现实问题。1.编辑业务培训亟须加强目前,部分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是相关英语专业、编辑出版专业出身,要使其凭借专业能力胜任英文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就必须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所展开的培训,无论是在数量、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其编辑能力,培养其学者思维。2.考核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当前,英文科技期刊在前期选拔人才时会考量应聘者是否具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然而,国家现行的职称考试并没有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专项职称考试。就考试内容而言,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参加的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也依然以编辑出版相关内容为主,并未涉及考查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所应具备的英语写作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考核维度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二、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的策略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与英文科技期刊语言的特殊性存在较大关联。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做好编辑培训教育,激发编辑工作潜能,十分关键。 (一)强化编辑英语继续教育和培训 随着近年来我国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术界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推动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有助于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持续开展学习,完善编辑出版知识。1.改进和优化继续教育形式在现阶段,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继续教育可以分为短期编辑培训、长期进修以及学术交流会议,具体的培训方式又有脱产与非脱产之分。同时,国内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模式较为简单,其培训机构和各类培训资源比较分散,存在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以及理论结合等不足,实际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改进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可谓迫在眉睫[3]。首先,在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编辑校对规范,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前景,强化学术综合判断能力;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组织编辑进行6个月—2年的语言进修,或者组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促使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增加阅历、培养科技语感、提升编辑技能、提高英语写作及表达水平;最后,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不仅要考虑到编辑出版学的知识,还要考虑到学科分类以及专业领域的内容,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涉及的多个专业学科和领域,将相关继续教育内容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基础编辑出版维度,二是针对英文科技期刊本身的学科知识以及专业英语维度。2.升级编辑内部英文培训辅导升级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内部英文培训辅导是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职责之一,也有助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英文科技期刊需要组织编辑开展学习研讨会,定期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探讨,促使编辑向专家、学者请教,主动学习,密切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同时可以鼓励同类型期刊编辑交换联系方式,及时分享编辑经验,实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自身需要积极参与编辑类的业务培训,通过参加不同专业、主题讲座,提高利用英语诠释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英文学术样稿的研究和分析 要想全面了解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文体特点,满足英文科技期刊建设发展的需要,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就必须加大对学术样稿的研究和分析力度。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收录量、引用量较高,甚至在业内引起热评的优秀英文科技期刊,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更需要提高关注度,加大研究力度。第一,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订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的网络版本,随时阅读、研究和学习所刊载的相关论文,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框架,及时更新学术语言和词汇库。第二,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时时关注国内外科研学术领域的相关科技期刊运营状态,定期浏览其他科技期刊的网页及信息发布平台,研究其他科技期刊论文刊载的行文思路,借鉴其办刊思路和编辑校对经验。第三,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编辑部定期组织学术讨论会的方式,学习优秀科技期刊的运营和编辑模式,或聚焦某一阶段在编辑校对、主题策划及年度选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困惑,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和水平。第四,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研究,针对能够影响到英文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自引率、基金论文比等)的因素展开分析,差异化分析和研究英文科技期刊的实际编辑和运营情况,在加强与国内外数据库联系的过程中,引导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围绕现阶段的编辑模式、内容呈现做出一定的调整和规划,保留期刊特色,向世界一流期刊看齐[4]。 (三)明确编辑聘用标准,严格考核管理制度 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而言,其需要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设置一定的门槛,如明确编辑聘用标准,完善在职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考核管理制度,以系统、合理地评估编辑综合能力,促使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1.明确编辑聘用标准在现阶段,国内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选拔和招聘并未形成统一严格的标准,部分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语言处理能力、选题策划能力、编辑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笔者认为,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准入门槛,国家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出台相应职业资格考核制度,从外部职称考试和内部监督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为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上保险”。首先,有关部门或单位需要结合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实际工作内容,立足发展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凝练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所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开展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考核(或专业能力测试),使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通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职称,并通过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技术资格考核(或专业能力测试),胜任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其次,英文科技期刊需要严格贯彻和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有关部门或单位应不定期抽查,并将其作为英文科技期刊资质评定以及出刊资格的重要参考指标。最后,在具备任职资格的前提下,英文科技期刊还要对应聘人员的英语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进行考察,将具有语言优势、论文发表数量优势、核心期刊收录优势等列入英文科技期刊人才选拔和录取的重要参考维度。2.严格考核管理制度英文科技期刊需要设置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结合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岗位晋升机制,评估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能力。首先,英文科技期刊要根据编辑的实际工作内容、岗位职责考核指标,包括内容策划指标、编辑校对指标、业绩提升指标等,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将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个人编辑策划能力、期刊质量情况与薪资待遇相关联,并结合具体的考核结果,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其次,英文科技期刊要制定严格的岗位晋升制,将其和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相关联,从而及时为编辑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鼓励其爱岗敬业,不断激发编辑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再次,英文科技期刊要对注重继续学习和不断提升知识水平的编辑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与表彰,鼓励编辑不断提升综合技能。最后,英文科技期刊要联合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抽查英文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整理质量检查结果并公布,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使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提升的目标,从而加强内部管理,引导编辑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和更新[5]。 (四)争做学术型编辑,提升个人素养 在现阶段,要想解决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编辑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学术型编辑,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就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常识性问题的能力,更要能精准识别和有效筛选期刊内容,严格把关期刊品质。同时,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也要及时了解学术前沿情况,结合期刊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打造品牌专栏,不断提高期刊品牌的业内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一方面,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严格自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潜心进行学术研究,积极进取,抵御浮躁之风的侵蚀,在遵守职业操守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国际视野,助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刊能力;另一方面,因为英文科技期刊是承载学术信息、进行科技论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学技术实力以及文化阐释能力的直接体现,更体现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者的治学态度,所以,从长远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科技期刊的质量离不开编辑的贡献,这就要求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肩负起学术研究责任,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语言应用水平和内容质量,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路,从单纯的文字输出型编辑转型为学术研究型编辑,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产出水平。 三、结语 在世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英文科技期刊作为宣传和推广我国学术成果,反映我国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其具有的现实价值不言而喻。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应全面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素养,努力打造一支拥有扎实的编辑出版知识、优秀的英语写作水平、学识渊博的编辑队伍,为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完善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新业务知识,更要结合国家发展科研项目,展现英文科技期刊的文化以及个性化特征,进而更好地面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科研学术成果,全面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知名度。 作者:王婉洁
2013年以来,中央发布多项文件,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年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规划、总抓手,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匹配农业发展需求,因此亟须探索如何培养农业方面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2019年6月《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发布,要求以高标准建设我国农林教育课程。新农科旨在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园林专业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之一,能够培育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领域从事各类园林绿地、风景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植物组织培养作为园林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生物技术。近些年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操作性,同时也是现今植物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为后续从事专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1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2]。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培养室设计及主要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爱国情怀、艰苦创新精神、协作思辨分析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3],把思政教育与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提升自我思想道德素养,最终达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4]。 2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课程教学与专业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例如,在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和技术发展简史时,介绍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李继侗于1933年用银杏胚乳提取物成功培养银杏胚,为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和实践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我国学者也通过花粉培养方式在全世界首先完成了20多种植物的组培,并在花粉培养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让学生为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最终通过这些案例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建立专业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 2.2课程教学与爱国情怀 在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应用学科———农学时,介绍被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共和国勋章”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以及虽年近九十,仍坚持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敬业精神。此外,还有我国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沈同在抗日战争时期毅然回国报效祖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坚持追求真理、乐于奉献、诲人不倦的精神。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 2.3课程教学与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淀积,是国家和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时,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典籍《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从而发现青蒿素的艰辛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启示意义,引导学生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关注现代社会的科技力量,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最终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打开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此外,教师还可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目前在植物组培领域实际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督促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云资源,根据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目标地去完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2.4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学生掌握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信念及诚实守信的品格。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实验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进行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培养基的配制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重视实验课、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让学生养成遵章守纪、遵守规程的良好职业素养。在讲解胡萝卜愈伤组织培养实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从无菌操作流程、严格控制表面消毒时间。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5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思辨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人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世界各国均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今,思辨能力的培养也被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策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注重学思结合,可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教学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科研思路、科研成果与教学相融合。具体为授课老师将自己平时的科研成果和心得融合到教学中,把科学研究思维带进课堂,并将课题研究的成熟技术转化成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研究工作过程中良好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课堂讲授培养基的成分及其作用这一章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信息量,同时将教师平时在做微生物和植物培养相关科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培养基制作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增强教学趣味性和直观性;同时通过设置课堂作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最后采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课程教学与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对于工作的高效率执行、完成以及成果的取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间可通过分配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植物组织培养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这一实验中,每4名同学为1组,组内同学分别进行试剂称量、pH的调节、培养基的分装及灭菌等操作。 3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实践方法与途径 3.1响应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明确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使学生立有“懂农、爱农、助农”之心,树“科教兴农之志”,培“责任担当”和“生态文明”之德。 3.2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技能要求,将“三农”精神、塞罕坝精神、袁隆平精神以及黄大年精神等从各个角度挖掘隐含的爱国教育、法治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思政元素,并找准切入点融入课程教学。 3.3立足立德树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教师具有教书育人使命。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首先,培养任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其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最后,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引领学生把专业知识内化为思想觉悟与道德素养,使学生产生共鸣与认同,保证专业课程的思政效果和育人价值。 3.4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8],综合运用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及参与式等多元教学方式,培养具有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的园林专业人才。具体主要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问题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导入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验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初步利用物理和化学灭菌的方法进行相应无菌操作,最终对植物营养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前雨课堂或学习通预习布置,课堂PPT多媒体演示、实际组培操作及生产视频观看,随堂小测验或实时问卷答题以及课后阅读材料拓展等方式,达到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的目的。以学习成果为目标引领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教学以及开放性科研实验等教学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例如,把过程性评价由60%提高到70%;把结果性评价由40%降低到30%。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期中成绩包括阶段性论文和理论知识测验。依据考核结果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专业职业教育限选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知识基础上的一门实用生物技术课程,是学习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前期课程,也是现今植物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泛和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我国高等农林教育要走融合发展之路、多元发展之路、协同发展之路。因此亟须因地制宜培育农林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农科教结合。最终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卢翔 冯瑜菲 张鸿雁 莫雨杏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指出,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以不中断交通、保证基本的服务功能为基本要求进行严格的阶段划分,以保证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完工。近年来,交通主管部门对普通公路路网进行了调整,通过升级改造等方式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因此,公路工程的改扩建设计成为了近期公路设计工作的重点。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没有高品质的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工程质量。由于改扩建项目很难做到全封闭施工,所以在设计文件中除了包括技术设计外,还应包括交通组织设计。 1公路工程改扩建设计的原则 1.1突破技术难关 公路改扩建的关键是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纵向裂缝和新旧构造物结合处产生的纵向裂缝两大难题。(1)在路基方面,应优选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碎石等作为填料,保证路基的强度;对加宽段基底进行冲击碾压或强夯,是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措施;搭接范围内的充分压实是保证新老路基整体稳定不开裂的必要手段。(2)在构造物方面,应尽量增加工后沉降时间,尽可能释放因变形产生的不均匀内力是防止和减少新旧构造物出现纵向裂缝的关键所在;采用加强的刚性连接措施,是彻底解决纵向裂缝问题的重要保证。(3)在排水方面,结合纵、横断面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排水的措施,保证路基路面的水稳定性;对于村屯路段,应采用U形槽或石砌边沟排除路面水。(4)在路面结构方面,应结合各路段的交通量,灵活采用多种结构,在保证路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1.2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要本着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又不增大造价的原则,灵活采用单侧加宽、双侧加宽的处理方法。1.3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公路改扩建设计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工艺、材料的技术标准和指标等。 2公路改扩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1路线 (1)长直线路段对于设计速度为80㎞/h的一级公路,直线长度不宜大于1600m;小客车一般运行速度为80~120㎞/h,大货车一般运行速度为40~75㎞/h,所以直线长度不宜大于2000m~2400m。直线路段长度过长,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形成“道路催眠”作用,并无意识地提高行驶速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除了控制直线段长度外,还需要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手段提升驾驶员注意力,具体措施如下:①增加公益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力集中;②设置限速标志,警示驾驶员降低车速;③设置车距确认标志和车距确认标线;④设置地点距离标志。(2)曲线段行驶中的车辆遇到曲线路段时,驾驶员需要根据线形条件进行转向。如果曲线半径小于运行速度的一般最小半径,驾驶员需要控制速度,并且以更大的角度转动方向盘,以顺利通过弯道路段。具体处理措施如下:①对于部分路段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不满足设计速度对应的视距要求的,应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手段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科学诱导,并控制行车速度;②在曲线路段设置线形诱导标、轮廓标,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告公路线形。(3)长大纵坡对于长下坡路段,主要的改进措施包括:①修建停车观光区;②修建紧急避险车道,避险车道指示牌如图1所示;③设置强制减速下坡车道;④加强长大下坡之前和坡段上的标志标线施划,给驾驶员提供足够的提醒信息。对于长上坡路段,建议采取的交通工程措施是:通过“大型车靠右行驶”诱导,减少大型车与小型车之间的干扰。 2.2桥梁 (1)对于桥梁较多的路线,为确保桥梁路段的行车安全,应重视灾害气候下的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例如在风速较大的桥梁路段护栏上设置风障条,以减少侧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对于桥梁的较小半径平曲线上坡路段,考虑到货车因超载而导致运行车速偏低,容易侧翻,且大货车与小汽车速度差较大,可设置爬坡车道,并设置大型车靠右告示标志。(3)对于部分桥梁位于半径较小的平曲线或直线段接小半径曲线路段,且坡度大于3%的情况,建议位于弯道路段的桥梁可考虑加强线形诱导,位于纵坡路段的桥梁可考虑施划减速振动标线,位于弯坡路段的桥梁可考虑加强线形诱导,并施划减速振动标线。 2.3隧道 (1)由于隧道路段的“黑洞效应”、“白洞效应”和“边墙效应”,驾驶员视觉受限,导致隧道口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当隧道口处于平曲线或竖曲线路段时,驾驶员由于无法清晰地辨别前方道路情况,交通安全隐患往往更加严重。应设置如下安全设施:①在隧道入口处设置警告、禁令标志;②在短隧道入口处设置隧道开车灯警告标志、隧道名称标志;③采取适当的限速措施;④隧道内道路车道分界线采用振动标线;⑤路侧采用主动发光式轮廓标和突起路标,形成照明过渡。(2)对于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不佳的情况,隧道平、纵面设计中均应考虑隧道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线形一致性要求,且平、纵面线形指标均需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无法有效改善线形时,可通过加强交通工程措施予以改善,如采取速度控制措施、设置视线诱导设施等。(3)对于出口位于半径小于1000m曲线上的隧道,交通安全隐患较大。条件允许时要进一步优化隧道洞口过渡段的平面线形,条件受限时采取速度控制措施,并将加强视线诱导以及护栏的衔接过渡。(4)对于处于坡度较陡路段的隧道,应采取速度控制措施,如设置限速标志、铺装抗滑减速路面等。(5)长隧道中,驾驶员在长途行驶后容易疲倦,应设置足够的视线诱导、警告标志以及信息提示标志,提高驾驶员注意力。 3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 国省干线以交通功能为主,是路网的主要骨架,在改扩建过程中很难做到全封闭施工。不中断交通、保证基本的服务功能是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桥涵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安全附属设施施工的不同阶段,对通行车辆的影响差异较大。在各工序、各分项工程同时施工时,为了维持一定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并保证行车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做好绕行疏导工作的同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的范围。交通组织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路基施工期路基施工包括软土地基处理、路基加宽、大中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涵洞及小桥的加宽改建。路基施工中土石方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但对路面交通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施工便道及其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维持原路的通行。(2)路基上部搭接、桥梁上部施工改建期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原路边坡开挖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可在施工区间内侧设置混凝土隔离墩、固定彩钢板等进行警示及防护,并安排专人疏导交通,维持原路的基本通行功能。(3)路面施工期路面施工期是指基层、面层、桥面铺装及部分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阶段。路面施工组织最复杂,施工前应规划好分流路线,在现场设置引导标识。设计中应结合分流方案对改扩建公路上保留车辆的组织方案进行重点研究,并进行多方案比选。(4)沿线设施施工期这一阶段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需要完成剩余的交通标志设置、沿线设施设置、绿化等工作。这一阶段外部交通分流结束,主线可以通行,可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合理安排工期。 参考文献: [1]岳晓昑.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杜智民,王恩东,王玉兰.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J].公路,2008(12):49-54. [3]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 [4]符锌砂,高捷.高速公路纵坡路段货车运行车速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8(6):139-143. 作者:王芳 单位:鞍山市公路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说到大数据,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淘宝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各地区买家的喜好、购买趋势、购买力等等。还有通过对浏览的网页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营销,大大减少广告的支出。那么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中是否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创新审计方法呢?下面就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识大数据分析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运用上的误区,通过“四转变”和“三借”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一、什么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对种类繁多的、大规模的海量数据进行急速采集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着的对使用者有价值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也在民营企业中慢慢地渗透,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总体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审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审计更侧重于管理者主观上认为重要的项目上,还停留在“点状式”的审计阶段。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事后审计,审计“关口”没有前移,审计工作过于被动,甚至有很多时候由于数据不完整,而终止审计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事后审计往往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有时候损失已经发生,很难去弥补和追回。 (三)由于很多民营企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有些家庭成员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当涉及这些人的切身利益时,审计进度推进阻力较大,审计效率低下,迟迟得不出审计结果。 三、大数据分析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运用中认识上的误区 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审计,目前更多的是在国有企业及银行、保险等事业单位进行应用,而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传统审计已经使审计人员满负荷运转,无法再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审计。 (二)公司要投入很多资金才能建立大数据库,民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企业都不会投入这笔资金。 (三)大数据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民营企业中这样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可行性低。 (四)大数据分析对内部审计不一定有实质上的帮助,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条件还不成熟。 四、大数据分析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一)首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需要进行“四个转变” 1.从传统的单维度审计到大数据分析的多维度审计的转变。传统审计中,财务账本等单一的纸质载体是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需的资料。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新型资源,因此,利用这种新型资源可以弥补民营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数据采集、转换、分析等方法步骤快速发现问题疑点,不仅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更能实现多维度的综合分析。2.从数据的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以往审计是先确定好一个审计区间,对在该区间内发生的静态业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比对,发现审计疑点,再根据审计疑点去找原因。审计的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效率低,容易出现审计空白区间,无法发挥审计的真正价值。而大数据是动态更新的,非静止固化的。利用设定好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系统分析路径,发现异常数据,查找审计线索,形成一个动态审计过程。通过动态审计可以填补静态审计中的审计空白,形成审计无死角。3.从单一型审计人才到复合型审计人才的转变。民营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面临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结构,熟悉各行各业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特别是信息化的普及,将对审计方法带来新的革命。4.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内部审计应该是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一整套完善体系,通过事前审计进行预防,减少决策的失误;通过事中审计,对审计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和参与,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通过事后审计,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全面的评价。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其次,通过“三借”促使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有机融合 1.“借道”。目前,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会有两套最基本的系统,一套是财务系统,用于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协调,并专门用于财务工作的管理系统。一套是ERP系统,用于记录员工、生产、制造、财务、销售、采购、仓储、分销、质量等等业务的发生情况,并提供各模块的综合统计报表。但在很多公司中,这两个系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这两条数据通道,通过对后台数据的采集,进行关联性分析,快速准确的发现数据的异常,不需要公司对大数据库资金的额外投入。2.“借力”。大数据的基础是数据够不够“大”,数据越大,越容易找到审计疑点,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准确。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各部门的力量,通过对ERP模块的扩展,完成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让基础数据做到公司内全覆盖。如:人事模块,由人事部门完成对员工档案的数据录入,而且信息要填写完整,特别是家庭成员一栏,很多民营企业都会忽视这一重要信息。而根据笔者多年的审计经验,很多舞弊案件均通过家庭成员进行“里应外合”谋取私利。在基础数据的录入中,审计人员需要做的,就是规范表单格式,统一各模块录入的模版,使数据线上化和可采集。3.“借势”。借助大数据分析快速、准确的优势,进行精准审计。对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数据量比较庞大,传统的EXCEL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能力更加强大的Tableau软件,对数据进行整体性与关联性分析,找出审计疑点。大大减少了传统审计过程中,在查单据、翻合同、找凭证等环节耗用的时间。审计人员以大数据分析发现的审计疑点为突破口,通过现场核查、走访、延伸审计等审计方法,深入挖掘疑点背后的细节,还原事情的真相。如:笔者近期查处的采购舞弊案件,就是通过对所有的采购订单进行比对,发现,不同的供应商所签订的采购订单却是一模一样,以此为突破口,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取样,并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走访,确认了公司员工与供应商内外勾结的事实。 五、结束 总之,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大数据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融合,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审计方法,弥补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内部审计添砖加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应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积极迎接挑战,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李代俊.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19). [3]陈冬梅.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0(6). 作者:李景厅 单位: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就高校语文教育中创业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予以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为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创业教育的渗透提供实践参考。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就一定层面上而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开始有所上扬。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始被提升了日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能力和素养的支点成为高校教育的共识。实践证明,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减轻社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高校的语文教育本身具有与创业教育的契合点,能够在实现对大学生人生和人性关注的同时,实现对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精神追求的生活。 一、高校语文教育中创业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就创业教育的内涵而言,是指能够通过系统而专业的理念和能力的输出,使人才具有一定的事业开拓能力,并通过创业这一途径,将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大化。高校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关联。首先,高校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形成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语文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利用汉文化中的思想可对大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的接纳并吸收职业道德的内涵。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成为其未来创业中最宝贵的基石。其次,语文教育的技能可以帮助高校学子建立优秀的职业能力。创业意味着市场开拓及产品推出,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案能力将成为高校学子未来创业过程中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出的利器,有助于高效地获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再次,高校的语文教育中的独特思想性是其成为创业教育的前沿。创业是新时期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高校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需因时而进,站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的高度,紧密贴合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下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思想。高校语文教学的改变,将不仅仅是其在内容呈现层面上得到优化,更能够促成高校语文改革中,学生本位理念的得到践行,提升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下的高校语文教育实效。 二、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渗透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多停留在课堂教育和创业技术比赛的层面。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充分的认识到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多将这一意识的传播归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范畴。未能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谋求创业意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其语文教学中的创业教育只是片段化地出现在语文课堂的思想交流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业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成为了形而上的教育。 (二)教材内容缺乏 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将创业教育有效植入语文教学的直接原因为高校并未能形成完备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创业教育被游离在课程内容之外,成为了教师意识与学生意识间的交流,未能通过案例的援引等形式完成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同时,在高校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因教师自身对创业教育理解的偏差,对创业者材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到位,进而致使高校语文中创业教育的水平停留在一个相对平庸的档次。 (三)创业实践缺失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中给予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成为高校学子创业的坚强的“亲友团”,高校学子创业成功的案例显著增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创业的新高潮。而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亲友团”中,高校多是由高校技术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融入,而高校语文教师的占比十分微小。这导致高校语文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话语权”被剥夺,仅仅沦为一个思想的鼓动者。 三、高校语文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主动地转变观念,融入到推动学生创业浪潮中,成为学生创业的道德约束者和精神指引者。在大学语文教育中逐步加大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认知并理解时代背景下创业所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以更为宏伟的历史文化视角,为学生的创业注入精神的动力,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动机。进而使大学生群体之中,不敢创业的萌生创业意识,敢于创业的人坚定创业思想。同时也可将往届成功创业的学生典范邀请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让他们讲述创业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开发语文创业的教材 高校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尝试建立系统且完善创业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为高校语文教育的创业教学提供基础的参考。而高校的语文课程教师更应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初心,主动地发现教材、挖掘教材、编校教材,从而使自身在语文课程的教育之中,言之有物。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学习做人的方面留下了诸多的良作,这些传统著作将在高校语文老师的重新解读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同时,高校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将自己所发现的创业故事引入到课堂之中来,通过他人的事例,来讲解如何在遇到就业难、被辞退等问题时,不屈不挠的寻找其他道路。 (三)引入创业实践的内容 高校的语文教育中应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技能一同培养,不但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而且也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高校学子获得未来创业中的基本能力。如可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商业谈判、面试、推销等情景模式,并完成整个流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当前,多数高校的创业实践仍是以社团活动或职业体验为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语文教师要主动地走向学生创业的队伍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帮助学生分析需求及趋势,找到自身产品的短板与优势,并依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市场拓展出谋划策,逐步成为团队有力的支持者,提升自身在学生创业中的“话语权”,让每一个学子真正的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在高校的课程中最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精神的良性塑造。而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相对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高校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植入创业教育理念同时,通过多效的课堂手段,达成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意识教育的有效渗透。在这一进程中,还应明晰的是:市场是高校语文中创新教育的智慧源泉和实践对象,高校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创业元素的教学情境中,要以市场化为策略,以学生创业能力意识为基点,避免多而不精或情境构建不切合教学实际的问题,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创业情境探讨中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求知欲,并为高校学子的未来创业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苗青,刘露宏,递春.创业过程中各类文体应用情况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6):104-105. [2][3]孙普.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创业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0):3-4. [4]王芳.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22):79. [5]刘英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J].文教资料,2018(33):40-41. [6]吴伟奇.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7(16):68-69. [7]王高科.双创教育视野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 作者:海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0引言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企业在全球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下,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和预期收益都伴随着比以住任何时代更大的风险。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是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做全面预测和分析,采取最佳措施,使风险最低、收益最大,尽可能分散风险,化风险为机遇,以获得最大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1.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看来,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举借债务进行经营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广义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全面性、时间性、双向性等特点。本文探究的重点是广义企业财务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1.2.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的过程当中因为资金供求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及筹资来源、期限、币种等因素在结构方面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主要包括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两种方式,相应的筹资风险分为偿债能力和收益变动风险。企业筹资风险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如负债期限、负债方式及资金使用情况,若管理不善将会导致财务恶化,进而引起企业破产清算。 1.2.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主体为实现其投资目的而对未来经营、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亏损或破产所承担的风险。投资风险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政府政策的变化、管理决策的失误、市场趋势的大幅度变化等。 1.2.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从结算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致使资产无法得到有效的回收,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主要因素包括时间和金额两个方面。 1.2.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不合理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会提高企业声誉,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股价上涨,利于今后融资。但是,如果脱离实际,超额分配股利,造成留存收益不足,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反之,如果不合理的分配股利,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公司声誉和长远发展。 2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2.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政策、社会文化、资源等因素,这些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利率波动、股票市场动荡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尤其财务风险,要解决宏观环境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 2.2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资本结构,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当企业投资报酬率高时,提高债务资本比率,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财务风险增加,资金链容易断裂。需要建立科学的商业决策机制。 2.3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很多企业缺乏一个能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其监控作用,避免出现问题,造成损失。需要建立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 2.4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致命的弱点是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不进行风险管理,更不会设置风险管理机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业务,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意识不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就不会加强财务人员此项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那么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都会有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第一,全面深刻剖析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第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和内部稽核,规范化、程序化每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环节,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避免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未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务状况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三,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明确每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避免企业经营出现职责不清、任务不清的“踢皮球”现象,使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执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 3.2完善商业决策机制 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应采用科学的、系统的财务决策方法。加强对企业财务决策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科学性分析,做可行性分析,进而选出最优决策方案,降低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财务决策活动中,可以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投资组合,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收益性、稳健性和风险可控性。 3.3建立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 3.3.1风险识别系统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基础、关键环节,只有在准确识别出可能存在风险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风险识别是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可以采用实地调研、风险专家识别等方法,专业的风险识别系统与人工经验相结合,相互辅助,寻找可能的风险点,比如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方面。 3.3.2风险评估与衡量系统 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核心,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高低。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风险类别和性质做初步判断,再定量分析,用一系列指标量化风险程度,常用的衡量指标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通过风险评估与衡量,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确定事件的重要性和风险大小,设定优先级别,合理配置资源。 3.3.3控制风险系统 控制风险系统应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一、控制筹资风险系统,企业筹资应明确筹资动机,坚持筹资原则,采用最佳的资本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多角筹资,分散风险、降低筹资成本;②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二、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应该采用从以下几点方法:①规避风险法,企业在对各投资方案进行选择时,先对各方案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②多元化风险控制法,指企业通过联营、合营、对外投资等方式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方法,但多元化投资也要全面地分析与考虑,巨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③转移风险法,指企业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将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或个人的一种方法。三、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销售是企业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销售来取得收益,进而弥补供应和生产过程发生的耗费,获得利润,但销售完成以后资金回收面临风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采用制定信用政策;采用“五C”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等来评估客户风险;审核销售合同、落实收账政策;建立坏账准备金,以防造成大量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继续的生产经营与投资。四、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利润形成以后,收益分配政策至关重要,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应做到以下三点:①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留存过多或分配过多都不是最佳的选择,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的经营决策制定合适的分配政策;②树立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良好的分配政策对外传递的是企业发展前景可观的信息。③做好股东员工等相关利益者的协调沟通,利益在股东、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应合理分配,否则会导致经营者与员工的不满,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和谐发展。 3.4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效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两点:①树立终生学习思想,会计法规和税法随着经济发展经常发生变更,财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此外财务人员还得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要掌握金融、法律、网络及软件等知识;②培养财会人员的风险观念,使财务风险控制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为,这是企业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4结束语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当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财务管理制度、商业决策机制、风险控制系统、财务人员水平的四位一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但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很多新型的风险出现,企业生存和发展会遇到新的挑战,应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制定多种解决方案,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场所环艺设计及装饰 1.1非茶场所设计趋势 非茶场所主要指与传统茶文化相对立的现代流行场所设计。目前,现代流行设计趋势分为两类。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欧美流行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欧美风为审美标准的场所设计开始普及。从整体欧式风格建筑商圈、到场所室内的风格设计,都以北欧冷调风、美国田园风、法国文艺风等欧美风格为主导。另一方面,为进行场所设计的创新,许多设计师都会施行场所中西结合的双向设计。例如著名的“荷花亭”饭店,便是标准的中西融合餐厅,既有中式乌龙茶,又有英国红茶。这类中西结合的场所设计中的装饰及布局都比较杂乱,场所的文化结合设计还没有找到稳固的立足点,因此,场所的融合式设计较为突兀。非茶场所的主题与文化虽不在茶传统元素分类之中,但可以以传统茶场所在现代文化中的复兴为借鉴,多角度地应用于中西、古今文化场所,制定出非茶场所的创新设计体系及融合方式。 1.2非茶场所装饰特点 茶场所的装饰特点以“茶”为主题,进行各类茶周边产品的摆放、推广。总而言之,茶场所的装饰都是为“茶文化”这一核心主题服务的,都是围绕地区的地域性或民族性茶特点来进行设计改造。非茶场所的装饰多以“审美”为主,不注重装饰的文化内涵以及与主题的契合度。在许多英式早茶馆中,场所的设计以及装饰多以混杂的欧洲风格为主,装饰的烛台是美式的、板凳和茶具又是法式的。场所的装饰设计多以现代人对高级场所的认知以及审美为主要走向,完全忽略了英国茶元素。由此可见,非茶场所也是由不同的主题进行发展的,然而其场所装饰设计理念却越来越偏离主题文化,只看外表不看内涵。茶场所虽然也有为审美而设计的西方传统装饰,但装饰作为修饰和辅助,并不影响整体的设计格局。综上,非茶场所的装饰设计越发本末倒置,忽略了主题文化的核心内涵。 1.3文化装饰价值走向 现阶段的文化装饰价值走向以“审美、新奇”为主。即不仅装饰要给人一种美感,更要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才能够让顾客在无数个美感固化的场所中对所在场所记忆深刻。在茶场所中,以茶叶为形状而设计的洗手台、香皂盒、熏香摆件和吊灯等创意装饰层出不穷。这些装饰设计在不影响整体传统文化的同时,给人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甚至能够烘托整体的场所氛围。非茶场所的装饰同样以新奇的设计为主,但因没有核心主题的支撑,场所负责人只考虑新奇而忽略了在文化主题之下扩展的文化内涵,因而找来了许多与场所主题环境和氛围不同的独特装饰。然而这些装饰无法在场所中形成整体性,与场所无法有机融合。由此可见,现代的场所文化装饰价值走向虽以审美为主,但更注重在文化内涵上进行思维发散、装饰设计,而非空洞的美学观感。 2茶文化装饰普及可行性分析 2.1茶物品表象装饰 茶物品的表象装饰是指以茶器具(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茶叶形状及色泽、茶画、茶服饰等实体物品为基础,进行装饰设计的具象物品。茶物品的表象装饰因其做工的精美度、涵盖内容的广泛度,在非茶场所的融入普及具有可行性。首先,以茶器具和服饰为代表的装饰设计,能够在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非茶场所室内进行桌面摆件装饰以及墙上挂饰设计。其次,以茶叶形状及色泽为主题设计的各类装饰物,能够在各类外国主题场所做少数的辅助性美感装饰。除此之外,各类娱乐场所、办公场所等,都能够利用茶器具进行装饰设计。甚至在公共区域场所,以茶叶形状而设计的落地装饰、以茶盆景为主的公园装饰,都能够进行普及发展。综上,茶物品表象装饰能够在各类场所进行不同程度的装饰设计。 2.2茶文化内涵装饰 茶文化内涵装饰指以茶文化的思维元素为主,进行物品设计的装饰。茶文化的内涵装饰多具有抽象性,并且能够和各类文化融合。因此,茶文化的思维性装饰普及度,较茶表象物品的普及度可行性更高。一方面,以茶道为主体而设计出来的装饰应用较多。这类装饰多在企业办公区域或学校、小区等公共区域进行普及,并以挂画、茶字、刻石等较大的装饰物为主。茶文化的内涵装饰多在公共区域,旨在用茶德时刻警醒人民,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以茶文化融合精神、茶太极精神等茶抽象精神为主的各类装饰,能够与外国或现代文化融合,并装饰在非茶主题场景内而不显突兀。此类装饰不以茶物品的表象形状为设计理念,而以茶精神的内涵为设计思路。设计的物品多以雕塑、绘画为主,旨在通过中西融合的茶文化装饰,凸显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文化兼容并包的方针政策,促进文化繁荣革新。 2.3茶思维装饰应用 前文提到,茶文化内涵式的装饰普及应用度较广。通过研究,茶思维装饰能够应用到各个方面。茶思维装饰应用不仅指从茶的具体思维发散而进行设计的装饰,还指从理论思维层面出发,利用茶文化思维,对非茶场所中与茶无关的场所装饰设计进行创新整改的思路。茶太极思维下的融合思维能够让现代娱乐场所吸收各方文化元素,将传统精神与娱乐精神相融合,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场所。茶建构主义思维能够让设计师在环艺设计中注重整体性与细节性的统一;而茶绿色生态思维则能让环艺装饰注重生态环保,即装饰品的应用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多以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为主。 3非茶场所中的茶装饰融入策略 3.1开发场景融入模拟方案 通过分析,我们对茶文化装饰融入非茶场所的探讨结论十分可行。为进一步将可行性转为实践结果,必须开发场景融入模拟方案。一方面,在计算机技术下,将装饰设计进行3D建模与场景融合,再由系统测算出装饰融入场景的契合度。提前模拟场景融入,能够节约成本,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的测算建议,对装饰的设计思路以及摆放空间进行改动。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模拟场景融入的结果,直接通过系统复制出类似场景的不同融入方案。节约效率和人力的同时,将方案归类存档,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类场景装饰设计之中。 3.2创新文化交融装饰内涵 从古至今,茶文化的内涵一直在演变、流传和扩大。近代茶科学的出现,让茶文化的内涵又多了新的科学性解析和层次。基于此,为将茶文化装饰更合理的融入非茶场所的环艺设计中,必须创新装饰设计中文化交融的内涵。在茶学之下,将茶文化内涵与现阶段的各类主体场所文化进行交融测算,找出共同点后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儒学“仁爱”观念与西方人权主义相结合,创建出以“人和仁”相结合的抽象装饰物。在此范例下,将茶文化与各类文化交融结合,并将其可行性的结合方案制定出体系和理论脉络。将装饰设计的内涵体系与前文的模拟场景建构体系相结合,扩大茶文化装饰的融入标准及规模。 3.3构建场所思维虚拟装饰 虚拟装饰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在非茶场所进行仿真体验的装饰设计。在此之下的场所“思维”虚拟装饰,则多以茶思维为主,进行与顾客之间的虚拟交互。例如在国家“光盘行动”的方针下,设计师在各饭店酒楼增加3D模拟现实投影系统。基于茶思维的绿色环保理论,系统在顾客点菜前,会在饭桌上投影出世界资源缺乏的3D场景,提醒顾客不浪费、不多点。由此可见,虚拟装饰多以茶的某一特定思维为发散点,在非茶场所进行思维渗透以及智能交互。在宣扬茶思维优秀理论的同时提高顾客的互动体验度。最重要的是,茶思维虚拟装饰不会干扰到现实场所的主题设计,因此,是最容易在非茶场所普及的茶文化装饰。 4结论 通过开发非茶场所的场景融入方案、创新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装饰交融内涵,让茶文化装饰融入的理论研究投入到实践中来,茶文化装饰逐步融入到各类场所环境中。经过场所的思维虚拟装饰构建,茶文化的装饰融入逐步向更高阶的层次发展。茶装饰不再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场景设计,而是能够烘托整体场景环境、提高整体环境设计契合度的关键因素。
在以前的检测工作中,我们对仪器设备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在仪器购置阶段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不够重视。在后期用到的时候经常无法追溯,对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检验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在后期使用中会产生诸多数据信息,此时就需要第一时间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信息、维护保养、鉴定报告等进行归档。因为使用的不定期,有诸多数据信息产生,容易造成不能及时整理设备中期产生的数据,导致档案资料的缺失。由此可以看出,仪器设备档案信息缺乏全面性会造成不能真实反映出仪器使用状况,不能为之后设备的使用提供依据。仪器设备关系着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仪器档案中的重要内容 第一,仪器履历表,表的前半部分体现仪器设备的一些主要信息,如购置日期、价格、生产厂家、仪器型号、出厂编号、技术参数及启用日期等。后半部分记录仪器设备从购置到申请报废过程中的一些主要事项,如计量仪器检定、购置申请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验收证明、大型仪器的采购合同及招投标相关文件、修正曲线、仪器使用登记表和维护保养记录、仪器报废申请等。第二,计量仪器检定证书,包括修正值的校准曲线,检定仪器年度期间核查。检定周期1年的可为半年,2年和5年的可为1~2年。第三,购置申请书,涵盖大型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合同和招投标书等相关文件,可在采购过程中收集。第四,仪器验收证明,应在仪器设备到位时及时检查各零配件是否完备,填写仪器设备台账,检查相关操作手册、光盘,核对仪器编号、型号规格、出厂合格证明及其他零配件是否齐全。第五,作业指导书,中大型仪器的简易操作规程。第六,仪器使用登记表,仪器日常使用登记,对检测工作进行记录归档。第七,仪器维护记录,对仪器的日常维护、检修记录,对仪器的日常故障排查。第八,仪器报废申请,对仪器的报废实行申请报批,粘贴停用标识。 2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相关仪器设备资料的整理及留存不够及时完整。标准仪器设备档案涉及范围很广,从仪器设备的订购、验收、使用、保养、修缮到报废都包含在其中。合理使用仪器设备有利于促进实验室运行效率,可以将实验结果客观的反映出来,订购和验收等环节是仪器设备的前提,生活中有诸多单位在购买设备后没有第一时间将设备的购买、升级改造和报废等相关文件资料保持好,造成之后仪器设备不能顺利进行升级和维修,甚至丢失了仪器内的相关资料,阻碍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不健全。在当前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中,尽管明确规定了仪器设备保管范围和使用年限,但是并未细化部分制度条款,如没有具体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出具报废范围和验收报告、仪器设备具体由哪些部门管理,导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收集材料概念不明确,仍留存了属于报废的仪器;仪器设备档案提倡管理中没有将对交接登记手续予以办理,只是通过口头通知的方式,一旦问题出现便相互推卸责任,使仪器设备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受到了极大影响。 (3)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仪器设备有着诸多的数量,设备从国外来,有着极多的规格型号。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促使了诸多仪器设备的快速更新。要进行设备的进出管理,将相关情况掌握到,并进行分析和决策,诸多的资料毫无规律的堆在一起,仍然借助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无法获得理想的效率的。尽管已经运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但是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如只是进行输入报表、打字和做简单的检索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对仪器设备信息的开放共享极为不利。 (4)老旧仪器设备没有及时停用、报废。一些仪器设备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元器件损坏、老化;由于种种原因损毁了仪器设备,不能使实验的要求得到满足;老旧的或部分国产的仪器设备在技术上已和实验项目进展的要求不符等。这些仪器设备长时间没有使用,长期没有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立足于仪器设备管理规定,针对这一类型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要根据相应的呈现第一时间申报停用或申请报废,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这样长时间搁置在实验室中,不仅挤占实验室的空间,又不能很好的保养仪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部件破损老坏,直到报废,导致极大的浪费。 (5)设备档案管理员业务素养不高。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很少接受相关培训,极为缺乏业务知识,仪器设备的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当前的管理方式和经验缺乏先进性,通常是立足于参考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个人观念相结合,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因为尚未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和现代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相适应。 3仪器档案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仪器设备档案验收记录予以建立。如不管运用哪一种经费采购的仪器设备,在到货30天之内,必须严格进行技术验收。通过验收后,对入库手续予以办理。由设备处和单位一同验收大批量仪器设备、贵重和精密仪器设备。在进行验收的时候,如发现技术指标和要求不符、质量不合格、破损等情况,由采购单位负责和供货商协商,对补、换、退和赔偿手续进行处理。要严格根据规程进行仪器设备使用和维修记录,并把运行记录做好,对档案予以建立。仪器设备要将完整的技术档案建立起来,提供资料查询工作。技术资料的内容主要有产品出厂的装箱单,技术资料、检修履历单、安装说明、操作规程、线路图、图纸、维修使用说明书、合同复印件、验收单等。 (2)加强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条件允许的单位要将现代化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实行档案的科学管理,将资源共享顺利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大势所趋。档案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设备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平台予以建立,管理员借助账号密码登录,更新和录入设备的档案资料,设备使用者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将所需要的设备信息查找到,便于使用。应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标准制定出来,对档案管理平台软件予以运用,把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以及所有一切档案信息的保管、积累和录入做好,确保电子档案、电子文件的有效、完整和齐全。同时,将规范的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起来,科室实验人员若是要对仪器设备资料进行查阅,只需要借助账号登录设备科信息管理用户平台,就能将最新的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查阅到了。 (3)严格档案的借阅制度。为了确保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完好性,应将严格的档案交接、借用、归还等制度予以建立,以免其丢失。积极运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等随机技术文件,将归档手续办理好后,可以把相关资料复印好发放给使用部门;若是复印难度较大,可以在使用部门将档案借阅等手续办理好后,把相关资料长时间保存在使用部门,由使用各部门安排专门的人进行保管。将安全保卫工作做好,确保档案环境的整洁干净,在固定的时间对档案进行检查,做好防蛀、防潮、防火方法。 (4)仪器设备报废处理的档案管理。就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维修多次都不能修好,已经不具备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必须由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鉴定,判断没有使用和维修价值的便可申请报废。这申请需要仪器设备使用科室做,经过主管领导、设备科负责人批准后便可对报废手续予以办理,由财务科和仓库管理一起进行出账,档案资料造册也需要获得主管领导的同意后,才可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和档案资料。 (5)规范队伍建设,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予以规范,第一应把人才摆在第一位,将聚才意识、育人意识与人才竞争意识树立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备档案管理不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现状改变。各部门领导应对管理队伍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选择一批会管理、懂业务的人才,使管理队伍得到充实。第二必须加大设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并将其爱岗敬业精神树立起来,加强其遵纪守法的制度观念,尤其是设备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调到其它岗位的时候,要把交接工作做好,不能私自将有价值的图文资料带走,避免设备档案管理无连续性、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4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要和时代保持同步,这样才能和新时期的需要相适应。为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要对档案管理制度予以完善,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才能使档案工作的开展更为规范,才能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力量,在创新、就业和体制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绝非易事。为此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佳化,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不断节约成本,以确保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能够立足。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就是在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收益,这就需要纳税筹划的介入,即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条款的约束,正确解读和利用优惠政策,进而通过完善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实现降低企业的税负并追求更高收益的目标。可以说,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在合法范围内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及核心推动力。 1对纳税筹划概念的阐述 纳税筹划的概念并不具体,而且时至今日也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其含义和理解却趋于一致,即在法律保障许可之下,企业纳税人需要保障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对内部财务、资金和纳税管理工作进行预先筹划与应对,进而达成企业增加效益和税收的目标。而对于纳税筹划涵义的理解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方面,在理论层面而言,纳税筹划是企业减轻税负而进行财务活动策划的整体覆盖,当然一切筹划中纳税人必须都要遵循法律法规的底线;另一方面,依据现实层面的视角,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或逃税等违法行为,是有目的且科学、合理合法的经营管理行为,不仅对自身效益产生帮助,且不违背原则和国家利益。 2对企业纳税筹划活动战略意义的理解 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和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意义深远,具体如下:首先,通过纳税筹划活动,可以增强企业的纳税意识,减少逃避缴税的思想和方式,进而刺激纳税法人选取积极高效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全面降低。纳税筹划活动是树立企业信誉形象的有力途径,并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其次,合理、科学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务实经营,避免掉入税法陷阱。通过深入的策划、反思及整合,使企业实现高利润经营目标。最后,纳税筹划活动的开展涉及到企业财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不可忽视的成本、资金、利润环节。为此要想提升纳税筹划活动必然需要扎实专业人员的支撑。通过持续纳税筹划活动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而且会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升的空间,进而熟悉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全效突显业务和人才优势。此外,由于纳税筹划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此是企业经营活动健康持久发展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3对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特征的分析 3.1具有筹划性 众所周知,企业纳税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筹划性。任何一次纳税活动都需要严谨科学的考究,而且在经营活动之前得当开展。只有周全细化地对纳税筹划工作进行落实,并与各项经营活动统筹兼顾,才会使得企业税负得到实质性的降低,最终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此外筹划性特征能够确保企业时刻保持清醒,与法律红线保持距离,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3.2确保不触犯法律 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种类很多,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宽泛,但是必须要明晰的就是万不可违背政策和法律条文规定,一定要坚守底线。一旦企业失去了该项原则,那么不仅会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更不利于企业的持久发展,这种短暂的效益是得不偿失的。为此纳税筹划工作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要求。 3.3需要专业团队技术保障 企业纳税筹划十分复杂,而且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敬业和责任的奉献意识,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应变调整,以确保纳税筹划工作顺利的进行。为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且还需要专业团队技术的实时保障。只有健全和完备的技术专业人才才会设计构建出最佳化的纳税筹划方案,最终确保企业取得良好业绩效益。 4新时期背景下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作用的研究 4.1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包含会计管理工作,而会计管理的重要职责为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纳税筹划工作基本是以资金流动为内容,其宗旨就是增加企业的利润。通过开展纳税筹划活动,企业的资金得到了进一步的管理和保障,因此财务管理水平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具体如下:首先,科学合理纳税筹划方案能够为企业规范化经营带来动力,同时为长远、流畅的财务决策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利用纳税筹划活动,企业内部上下强化成本意识与节约意识将会空前高涨,在遏制资源和人力浪费的基础上,企业会实现利润与竞争力的双丰收,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纳税筹划不仅具有专业复杂的特征,而且需要综合性人才队伍的保障。为此企业要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要从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下手,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认真落实纳税筹划的避税与节税职能。 4.2在筹资活动中的作用 纳税筹划能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其目的在筹资活动中也能得到体现。由于各种筹资方式所对应税收政策也各不一致。因此企业进行筹资时要充分考虑周全,并筹资活动中规避劣势突显优势,这样才会确保税率实现最佳。基于此,企业应该在负债筹资方面加强该方法的应用,通过增加负债筹资,最大限度地减少权益筹资,以达成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 4.3在收益分配中的作用 由于企业收益分配与实际的分配政策和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息息相关,完善的纳税筹划能够对企业收益分配导向和流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也是企业获取高效利润的切实保障。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和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旨在鼓励企业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为此在纳税筹划环节中,企业要利用好这些优惠措施,不断强化自身实力,确保自身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4.4节省支出扩大再生产 企业利润是总收入与总成本的差额,其中影响成本的要素在新时期背景下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不仅包含生产、员工工资等环节,而且所涉及的原材料、设备方面也必须要周全考虑。正是规模庞大且极为精细的纳税支出才需要科学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作为支撑,进而为企业节省可观实效的开支,这对于企业资金链的丰富具有显著的帮助。借助额外节省的资金,企业可以继续扩大再生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增加利润的终极理念。 4.5有助于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而企业发展主要还是为了提升效益和利润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利润与缴纳税款是成正比的,而纳税筹划的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当期成本支出进而实现延迟纳税,这对于减少当期所得税能够产生极大的助力。此外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纳税筹划也可以起到推迟税款的目标。可以说,纳税筹划活动虽然在表面上能够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但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布局来讲,其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甚至是超级深远的。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目前新形势背景下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内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要强化认知,紧跟时代的脚步,重视对资金发展命脉主体纽带的疏通,通过灵活科学的纳税筹划进而实现经营效益的最佳化目标。通过研究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可以为企业法人和经营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转化为深入的可行性举措。当然纳税筹划活动,还不能一味地通过减少税款来实现,而是综合考虑经济形势、未来前景进而高效的设计纳税筹划活动,最终为我国企业经济的腾飞插上更加强有力的翅膀。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要求。同时,现代人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也提出了一定的客观需求,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很多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建筑,不能够再利用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而是要与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手段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建筑工程行业逐渐朝着科技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把控,为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现代监理制度对施工技术管理产生的影响 1.1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任务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监理工作人员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监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保证各项监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而且还要真正意识到自身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把控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将自身的职责与工程项目的各方面因素各个结合,比如一些气候条件或者是环境因素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的监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监理人员在从事一系列施工监理工作的时候,应当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以这种方式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工程项目都可以被合理的控制在规定的范围要求当中。只有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够促使施工技术管理相关措施的有效落实。但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不能够对现有的工程项目作出有针对性的监督和管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监理单位不仅要对这一要素有一定认识,而且还要对监理人员的施工技能水平进行不断的培养和强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监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对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各个方面有所掌握和了解,在保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同时,能够促使其整个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2建筑工程监理单元对施工技术的主要工作职责 在建筑工程建监理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专业化、客观化已经逐渐成为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上,还要保证各项监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能够促使各个环节的施工都能够达到国家以及相关部门提出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建筑单位在施工时,为了能够保证监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有效性,应当针对现阶段存在于建筑施工中的各个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将这些问题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而且还能够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有效的把控。 2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创新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技术或者是工程监理,在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证措施之一,而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仔细检查,而且一旦在其中发现问题,可以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促使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缩短工期,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现代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管理要求。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促使施工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2.1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之间具有促进关系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其可以与施工技术创新之间建立一定的促进关系,这种促进关系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如果从工程质量的角度部分出发对其进行分析,那么双方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现阶段,由于监理制度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的内容,所以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监理自身机制的完善等,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积极影响。②通过工程监理措施在实践中的制定和完善,对施工技术创新而言,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那么施工技术在创新方面也会有所突破。这样不仅有利于施工监理单位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的合理利用,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够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除此之外,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而言,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也就是在实践中,只有保证监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够促使技术创新得到相对应的保障。 2.2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新之间具有共同发展关系 如果是站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角度出发,那么在实践中,针对建筑工程监理的相关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监理本身就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一定保障,而且还能够及时发现隐藏在施工各个环节当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监理单位可以通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强化,促使建筑行业其中得到稳定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建筑监理单位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其整个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只有保证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的发展,才能够促使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具体的工艺手段等随之进步和发展,进而实现创新的根本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建筑工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有效长。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监督手段和措施的有效落实,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建筑监理在其中还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掌握更多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施工技术手段。这样不仅有利于为工程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 3结束语 工程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加强对监理工作的日常管理,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这样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工程监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利于推动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整个建筑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引言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危机纷纷袭来,生态系统的破坏、功能结构的紊乱也使人们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和研究重点。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后,环境友好型建筑(又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开始得到建筑设计师的青睐,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是以节能减排作为目标,利用现代化智能技术,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设计出低碳、高效、舒适、健康的建筑。在国外,从七十年代起,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便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从法国蓬皮杜中心到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实现了高技派技术的明显转变。近年来,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诺曼·福斯特、伦佐·皮亚诺等为首的建筑家们充分利用生态圈的各种因素结合高科技手段创作了一批令人惊讶的绿色智能建筑。我国在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设计上的起步较晚,在1997年,我国才开始提出构建生态智能建筑。2005年、2006年北京连续召开两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由此可见,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发展是必然的。本文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地技术这三类主要的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技术进行阐述和应用实例的分析,并对环境友好型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节能技术 (一)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技术主要包含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采暖和太阳能制冷等。随着人口的暴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林立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建筑耗能的问题,并开始不断寻求采用新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太阳能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设备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对于太阳能热水器来说:是利用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加热,取代了传统的燃油方式;对于太阳能地板来说:是用集热器集中收集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热能,实现地板采暖这一目的;太阳房主要是借助太阳能通过集热器与输送管道主动或被动的采集转化存贮。太阳能技术在未来还能实现光伏发电的作用,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二)地热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空调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温度调节设备。这种智能设备虽然会起到调节作用,但功率大、消耗电力多。从实现绿色建筑的层面讲,空调既不利于建筑绿色环保,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因此,地热技术在环境友好型建筑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地热技术以对地面温度的全面搜集、排出室内多余的热量为手段调节室内温度,从而实现室内冬暖夏凉的目的效果。地热技术的原理是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浅层热资源(如地下水)。由于地源热泵提取的是自然中的地热能,效率高,无污染,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可利用技术之一。在新兴建筑中,地热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鸟巢足球场下面就是312口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冬季通过地理换热管搜集地面土壤所含能量为鸟巢供热,夏季吸收土壤中的冷量为鸟巢供冷,因此节省了电力资源,实现了绿色设计的理念。地热资源还具有可再生利用、经济有效、运行稳定可靠、舒适程度高、应用范围广,可以自行运营等优点。 (三)绿色照明技术 绿色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世纪提出的概念。绿色照明技术主要指在建筑采光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感应模块以及调光控制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同时满足所需的建筑照明效果。比如,现今使用广泛的声光控系统:在有声音、光照弱的条件下自动化照明,满足了绿色照明技术“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4项指标。绿色照明技术的提出不局限于节能的表层,而是着眼于资源使用与材料消耗等更深层面。例如LED灯取代白炽灯(使用更高效更绿色的灯具),再比如用无频闪光灯取代低频闪光灯,可实现对人眼健康的保护。在我国的新型建筑中,大部分都采用了绿色照明技术,大大提高了节电效果,实现了能源的低消耗,减少了光污染。在今后的发展中,以绿色照明为主题,不断探究、推广到达更深的层面,不止于推广节能灯、更应该重视照明工程的设计与运行。 三、节水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筑中的节水技术和工程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目前水资源最有效的再利用的一种方式。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中水是指处于上水(给水)与下水(排水)之间的一种水质。城市污水经一级处理、生物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可生产出中水,在一定范围内再利用,如景观用水、洗厕用水、工业用水等。现今中水回用技术主要用于区域性建筑群,例如学校、小区、公园等。中水回用技术不仅可以为建筑内提供水资源再利用,还可以减轻对外排放的污水的负荷。中水有效生产技术为膜技术,但膜处理存在膜污染严重、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未来在中水回用上还需对处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 (二)雨水利用 雨水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珍贵的淡水资源,其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雨水的回收利用是将雨水收集后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使用标准。现今雨水回用的主要系统是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等。但雨水利用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年均降雨量高的城市,并且应用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的建筑物中,例如:市政广场、公园等。雨水利用可与建筑进行结合,如设计屋顶蓄水、屋面存水、地面渗透水系统,将这些技术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去,既满足了生活基本需求、又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使用效率,实现了低耗能。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就是要加强雨水在城市的蓄储功能,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并将雨水在城市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 四、节地技术 我国虽然地域广但人口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非常紧张,房地产的开发也使绿化面积更为紧张。而节地技术有助于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增大建筑的绿化面积。节地技术主要分为屋顶二次开发、房屋侧面二次设计和地下空间拓展等几个方面。屋顶花园就是屋顶二次开发的一个典型实例。屋顶花园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在居民楼建设屋顶花园,可以供顶层居民赏花乘凉,也可以种植蔬菜,一举多得。屋顶还可以用来开设其他娱乐场所如酒吧、餐吧等,例如在韩国兴起的屋顶酒吧,受到了大量消费者的追捧;新加坡金沙酒店,在屋顶设计泳池、花园,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又可以在屋顶俯瞰整个新加坡景观,极具观赏性。房屋侧面的利用主要是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大多是在房屋侧面种植攀缘植物,以增加绿化面积。垂直绿化还可以结合园艺技术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例如上海世博主题馆的生态墙垂直绿化,将园艺与建筑技术结合在一起运用滴灌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利用攀缘植物,而是设计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生态绿墙。目前,已开发了多种垂直绿化的技术,例如:刷种植法、嵌入式种植法等。在未来还可以将智能系统、自动化系统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墙。地下的再利用也是现如今节地技术的热门之一。当下我国地下空间的二次开发得到了飞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节省了地表空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下空间的利用主要为建设地下室和半地下建筑。例如:巴塞罗那JoanMaragall图书馆,利用地势差建成一个局部露出地面的半地下建筑,利用书架构成外墙,形成了良好的空气、日光流动线。同时因为土壤的热延迟性,地下建筑还使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带给人们经济和环境效益,是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若将之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必定会带来更完善的节地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建筑环保节能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主题。按照我国2020年的推广目标,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建设应占半数以上,这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政府应大力推广和支持环境友好型建筑的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全面落实,将绿色建筑推向大众;科学工作者应努力研发高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建筑中;设计方施工方应遵守相关标准,建设真正的环境友好型建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友好型建筑会成为城市建筑中的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实现对机械制造技术设计方面的研究探讨,能够有效的为机械制造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机械产品的创新研发、优化设计和高效生产创造更加丰富的条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入手,实现对机械制造技术设计方面的研究探讨,旨在为机械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0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近百年来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成力量,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机械制造技术设计。而机械制造设计涉及到研发、生产、制造和维修养护等多个环节,这些工序也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个别行业领域中的机械制造规模、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机械制造设计水平同先进国家仍有一定的产局,如何缩小差距,发挥我国机械制造设计的优势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所在。因而展开对我国机械制造设计特点以及机械制造设计现状的分析,能够为机械制造设计技术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设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领域中。如对于重工业而言,大型机械产品的自动设计研发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独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些新生的行业领域中实现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产业的优势。如在地能源产业中,利用机械产品进行能源的挖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的成本,在国际上都能形成产业优势。所以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只有把握住机械制造技术的几个特点,才能够在未来的设计创新中把握住最佳的效果。 1.1机械制造设计的范围较广。机械制造技术并不是单纯的实现机械性制造,还要求能够将信息技术、电子机械等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安如其中,在机械产品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等等,因而可以说机械制造设计技术的范畴越来越大,其技术研发的难度也较大。 1.2机械制造设计结构的整体性。这主要是体现在机械制造设计技术不仅包含机械产品的设计图纸,还包括研发、加工、生产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结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机械制造设计中需要实现全方位的考虑。 1.3机械制造设计的性价比。机械产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其能够投入市场应用,为市场的生产活动带来进步。因而一个具有较高的竞争力的机械产品必须是质量好、造价低的产品,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的洗礼下不断的实现创新研发。 2机械制造技术设计的总体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设计拥有一个主要的技术依靠,即数控技术。数控技术可以说是机械制造技术设计中的核心所在。这是由于数控技术能够机械产品带来自动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应用。在机械制造设计过程中,数控技术通过电脑程序来进行数字信号的传导,达到控制机械零件加工的方式。数控技术一是拥有解放重复劳动力的优势,二是实现机械处理的高精准度。如数控技术是实现将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装置安装在机床上,实现数控机床一体化的发展。通过在数控软件中设计程序命令的方式来驱动机械执行相关工作,同时还会及时将加工处理的情况反馈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逻辑分析和处理。如数控机床一体化的机械制造技术设计前提下,机床上的刀片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从而影响后面的工艺的准确性,而数控机床一体化技术能够对刀片的磨损情况进行预测,或是对现场制造下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机床是否出现故障情况,并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启动保护模式。正是通过数控技术的使用,给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使得机械制造能够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操作,完成一些精准的、高难度的制造任务。 3新时代新技术在机械制造技术设计中的应用 上文所提到的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设计中的核心所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能够为机械制造产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发展,这些新技术也成为机械制造技术设计发展中重要的研发内容。本文以直线电机技术为例,探究其在机械制造技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传统的电机技术是转动工作的,在一些机械产品的机床生产中需要实现直线运动,因而传统的电动机无法满足这一工艺需求,需要增加一种装备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而增加装备的方式过于繁琐,也会增加机械设备设计的繁复程度,在此情形下,直线电机技术应运而生。直线电机技术作为机械制造中的新型技术,主要应用于机床伺服系统中,通过节省传动环节的时间来提高机床的运作效率,另外其功率因素较大,能够实现单位内的加减速度的快速变化,在冷却措施中直线电机技术的结构简单,能够很快散热,机床不会因为长久的运行过热而出现故障。当前直线电机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因而仍旧有出现一些问题制约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发展。如:①直线感应电机的起推力主要是依赖电源电压的,即一旦出现电源或是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会直接影响直线电机的启动,因而在未来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措施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或是通过改变直线电机的相关特性来减少其对电源电压的绝对依赖;②直线电机的磁场是敞开式的,其在机械制造机床中的会配套安装一排强磁的永久磁铁,而对于机械制造设备而言,如机床床身和工具都是磁性材料,这两者之间容易产生吸力,从而使得正常的工作中,一些磁性切屑会被吸入到直线电机中,从而造成电机的阻塞,电机将会停止工作,改变直线电机的磁场的设计成为当务之急;③机床伺服系统中,中间传动环节容易出现弹性变形、摩擦和间隙等因素对机械制造设计的精度产生影响,而采用直线电机技术后,虽然其能够省略掉中间的传动环节,实现全闭环的控制,但是这些干扰将会直接传到直线电机上面,加大了伺服系统控制整个工艺的难度。另外直线电机技术还面临着推力大大增大的问题,以及重力加速度在电机断电后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直线驱动技术的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并且提出解决对策,才能够实现直线电动技术在机械制造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随着社会生产对于工业技术的效率、精准度的要求的提升也带动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这些新技术在不断改良当前机械制造设计的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直线电机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重点所在,其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机械制造设计技术下的个别问题,但同时其正处于初级阶段,也会另行带来一些其他的困扰。因而只有加强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激励管理,实现新技术的研发,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才能够推动机械制造设计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机械制造设计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新技术、新领域的出现,机械制造设计拓展了电子、能源、信息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并且要求机械制造设计具有整体性、较高的性价比和创新点,以便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所以机械制造设计必须不断的强化数控技术的应用,实现新的数字信号的传导和控制,提高机械化、智能化的水平,如在机械制造设计中的机床伺服系统中利用直线电机技术,由此节约不必要的机械传动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加速或是减速。由此可知,机械制造设计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优化创新,因而在未来打造机械制造强国需要机械制造研发人员不断的学习,开拓思想,大胆创新,设计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机械产品。
1有关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分析 1.1住宅的功能更加多元 住宅最初是为了实现人们的居住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的功能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不再只满足于人们的生存需要,还逐渐向享受功能在过渡。而就现代的住宅建筑而言,其设计的目的不止局限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兼具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使住户实现享受型居住的目的。 1.2住宅的设计更加独特 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形成了更加个性独特的发展特征,人们对住宅的建筑设计要求也因此变得更加独特更加个性。不同群体对住宅的设计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须知居民的个性化设计要求才是住宅整体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之关键,而不同住户之间因家庭构成、年龄差别等多种因素,从而对住宅的建筑设计要求也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 1.3住宅的设计更注重信息科技 科技的时代已然来到,众多与科技信息相关的产品已汇入到广阔的消费市场,这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紧相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其带来巨大的便利。所以,在住宅的建筑设计方面也必然更加要求科技化与信息化。因此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的理论以及设计的内容等多方面持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存储量,广泛学习采纳先进的信息科技设计理念,并使之深入融汇到住宅的建筑设计当中。 1.4住宅的空间设计更加多样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便是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就目前而言,住宅的建筑设计方面已由原来的平面空间要求转变为了范围更广的三维空间,而且居住的空间也因此更加灵活多变,跃层、复式以及错层等等住宅建筑的模式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住宅的空间设计正变得日益多样。 2有关住宅建筑设计的规划分析 2.1住宅建筑设计的布局分析 对于住宅建筑的设计来说,其具体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要知道,建筑的密度和高度等方面,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的问题。建筑的密度上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视线感官及舒适度以避免因过于紧凑而造成的压抑感。因为较高的容积率,则居住用地内的建筑也较高、密度也较大,而人口的密度也较大。而若人口的密度过大的话,则很容易就导致邻里之间的生活私密性难以保障,而且还易受到噪音的干扰,这样便会造成住宅建筑的使用品质降低,也不利于舒适型居住的目的达成。通常情况下,人和人间距24m之内,可以有效辨别出对方,而间距12m之内可以清楚看到对方的样貌。因此,为了规避住户之间视线受到干扰,多层住宅的各个居室间距一般不应小于24m,高层的住宅之间的侧间距不低于20m,并且塔式的住宅侧窗和正窗之间应该有效规避“通视”的现象。另外,各园区间还需要有一定的围合之感,以便有院落的舒适感,这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利于强化家的归属感觉。而在通风、日照等方面,提倡阳光照入居室是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之必要条件。因此,在住宅建筑布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建筑的适当间距,以尽可能地增加主卧、客厅等核心功能用房的日照时长。在烈日当头的夏季,需要保持通风良好。在住宅建筑设计布局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项目所在地的主导风是否更方便夏季风进行直线流动,是否能阻挡冬季时的主导风向。 2.2住宅建筑设计的景观分析 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规划理念中,可以把大的湖面或者中心布置大花园来作为主体的规划,科学合理地组织布置各住宅庭院,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各个层次园林空间的顺序排列。要知道,作为景观,不仅仅是为人所欣赏的,更是为人所使用的。比如,一些活动设施的设置常常是出于对老人孩子等相关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无论是从住宅建筑材料的质地与色彩,还是从化学性质方面都需要对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耐久性作充分地考虑。就小区的景观而言,其须和居民的娱乐休闲活动相配套,要让居民能真切地拥有和使用小区内的景观设施。例如,在小区的室外公共空间设置上,应有效组成对应大小的公共或者半公共的室外活动空间以便能同时满足各类居民的活动所需。开阔的较大场地可供居民们进行集体的晨练或者作举办文娱类活动之用,相对较小的公共空间则可作为居民们闲聊、阅读等的场所。 2.3住宅建筑设计的配套设施分析 考虑到休闲类的住宅建筑常常分布于较偏远的地段上,因此其相关的配套设施便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完善。一般应该把各级学校、商业楼、住宅区、小区管理区、文体中心等等都包含在内。而管理人员的卫生间宜选址一、二层的隐蔽之处。当然,对于篮球场、网球场等在设置外网时还需考虑到其对景观带来的影响如何。 3有关住宅的单体设计分析 3.1住宅单体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有关住宅的环境条件分析 对于住宅的单体设计而言,其须有效彰显出符合所在地居住条件的全部影响因素。诸如当地的降水量、温湿度情况以及天气冷暖变化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必然是建立于对建筑设计的当地了解十分透彻的基础之上。作为建筑设计,须在其结构与细节、装饰与风格中传递当地的优秀文化底蕴。应该尽可能地去规避过于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而造成的诸如通风及保温等相关问题。在进行住宅的单体设计时需要采取夏季防热隔热、冬季保暖及有效降低空调能耗的有关措施。另外,屋顶与朝西的外窗还需要采取相关的隔热举措。 3.1.2有关住宅的朝向分析 通常而言,在一天时间内太阳光平均可照入房间的时间为2~3h,这可以有效地灭菌、除湿并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的温度,还可以加速室内的空气流动。对卧室与客厅的朝向来说,要以能够受到太阳光直射为宜,而向南或偏南是不错的选择。客厅若朝南时,则在冬季可避免呼啸的寒风侵袭,而在夏季又可享受到阵阵凉风。至于其他的朝向,其优劣的顺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东南方向、东向、西南方向、北向、西向。对卧室而言,应以主卧朝向佳或者大多数的卧室朝向佳为主,进而才是卧室之朝向。卧室以南向为宜,还应尽量避免靠外墙。这是因为在夏季的话,朝南的卧室凉风吹入较多但照射的太阳光也比朝北的房间为多。倘若外墙朝西的话,则其室内的温度一般较高。卧室的朝向一般东南为佳,而东与东北也不错,应尽量规避朝西之卧室。至于北向卧室则不能过多,一间足够,因为北向的卧室在冬季寒冷在夏季却很凉爽。这适宜夏季炎热而冬季温暖的地区。对于卫生间,也以能够受到一定量太阳光照射的位置为佳。在一套居室之内,需要有两个阳台,其中的一个必须要向阳以便能够有充足的阳光用来晾晒与休息。 3.2住宅单体设计的分类 3.2.1转角式与点式住宅 转角式与点式的住宅都是为了充分地使用土地而加以设计的。转角式是将不同朝向的单元进行合围,以组建一个封闭式的内院,且构成一个丰富的建筑形体。而点式则为有效利用平面的紧凑布置,而在不大的的地基之上建造颇为美观的住宅单体,其朝向适宜且通风良好。 3.2.2老年公寓式住宅 老年公寓的诞生,源于社会上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老年公寓式住宅,可以更好地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每户老人均有一间独立居室与独立卫生间;而每两户老人共用一间起居室与厨房,这样安排更便于老人之间的人际交往,还可相互帮扶照顾,且其居住环境也因此而更加舒适。 3.2.3跃层式的住宅 在现阶段,跃居式的住宅更易受到高收入以及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的欢迎与喜爱。因为跃居式住宅不但使室内的空间得以扩大,而且还为大家庭中的各代人都提供了独立性很强的私人空间。另外,开发商若将楼盘顶层设计为跃层式住宅,则可有效吸引那些原本不太喜欢在顶层居住的那部分住户。 4小结 居住对人类而言,是自存始至今都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原始的天然巢穴,亦或是如今的高楼大厦,无不是其体现。住宅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与不断进步,正是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之标志。而对建筑设计水平及住宅单体设计水平的精益求精则是人们永远的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程度的改变,成本核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其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升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可以将有效降低资金的浪费情况,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资金利用,从而使成本核算效率得到有效增强。 一、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探讨 成本核算是企业展开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其计算所使用的主要单位就是货币。同时成本核算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其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花费的所有成本都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还应该对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都进行合理的计算。成本核算的顺利有效进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成本核算的工作结果能够将企业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的花费都呈现出来,让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情况。所以,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企业会计核算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计划的制定实施,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成本核算对会计核算的重要影响分析 1.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目标 有效利用成本核算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内部资源资本的流动情况,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相关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其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资源上的无效投入,帮助企业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发展速度 通过切实有效地成本核算管理能够让企业对外部的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的运营情况都有一个确切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完成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相对来讲更加激烈,通过成本核算的有效应用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使其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完成成本以及经营决策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是否可以顺利地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不仅仅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对企业的成本计划、考核、预测、分析以及改进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还有很大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成本决策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加真实地将自身成本管理的全过程都呈现出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发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的管理人员缺少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 因为我国经济腾飞的时间比较短,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起步也比较晚,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也比较片面单一。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企业的会计部门在进行工作设计的时候也出现了比较大的缺陷,相关的工作以及部门设计根本不能匹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仓管部门以及生产管理等部门基本上都没有专门负责成本核算管理的专职会计人才,都是和其他机构部门共用同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造成了一人多职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给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平白无故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量,导致了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核账、记账以及报账等工作上,根本没有精力进行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最终造成了成本管理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而且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在负责会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担负出纳的职责,每到月尾还需要进行纳税工作以及账务处理,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复杂,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其不得不进行相关工作的简化处理,成本核算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被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化处理,根本没有办法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二)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企业的很多财务工作人员都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受到了传统守旧思想的影响,不会主动甚至不愿意去学习心得成本核算管理知识,也缺少在工作上的创新意识,难以及时有效地完成成本核算方法的转变创新。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都只是例行公事对自身经手的账务进行月结,并没有对成本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判断分析,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根本就不具备为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依据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理论知识素养都比较差,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三)对成本核算的监督力度较低 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标准,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如果发生了实际情况和报表不符的现象,企业很难直接找到责任负责人、比如,如果材料领取工作环节或者采购等环节发生问题的时候,企业根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后续就会陷入无止境的责任推诿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切实完成成本核算的监督工作,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对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埋下比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让企业的竞争对手找到可乘之机,将企业拉进破产的深渊。 三、强化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提升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现在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必须要拥有足够优秀的生产技术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一定要提升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应该在思考产品制造问题的同时,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并增强售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因为对于整个企业的就能够从生产环节来讲,产品的售后维修和生产流程、技术方法、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手段等一样,同样都属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将成本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以及市场发展方向进行成本核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很多产品都从物质性转向了商品化,在这个转变流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之多,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讲,要想切实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应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以及用户需要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调整更新以及成本核算管理的协调完善,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够将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全面呈现出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切实的发展政策,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 (三)提升对决策成本的重视 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应该根据时展需要进行管理中心的转移,提高对外部管理以及成本决策管理的重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成本核算,并为企业的接下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企业在进行决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更加及时高效的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夯实根基。 (四)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进行成本核算 在最近这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随之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步,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成本管理软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虽然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紧随时展的脚步,进行先进成本核算软件的应用,但是其管理水平相对来讲也比较差。因此,企业应该在引入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软件管理水平,从而将成本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国外资本进入了我国市场,这种情况也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的行业市场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抓住发展机遇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经营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应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措施进行会计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并为企业的进一步经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更真实的理论依据,让企业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企业一定要提升对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优秀的发展环境,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禅宗美学特征 (一)生命之美 关注生命问题,感悟内心,获取生命的解放是禅宗追寻的主要内容。皮朝纲言:“禅宗美学有着它十分独特的性质,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美学,也不是一般的艺术哲学,而是对人的意义生存、审美生存的哲学思考,或者说它是对生命存在意义、价值的诗性之思,是对于人生存在本体论层面的审美之思,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禅宗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一种随心的生存方式。对于禅宗而言,心的自由是一种随遇而安、空灵寂静、了无牵绊的彻底的自由,是一种没有矛盾、没有阶级、没有差异的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它将生命的自由看成是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对自由的诗意的讴歌,与艺术的美学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天然相通。 (二)感悟之美 禅宗美学的核心即“心性”感悟。禅宗也被称为“心宗”,即修禅即为“悟心”,离开了对“心”的感悟、体悟,禅宗美学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禅宗的“悟”有渐悟和顿悟两种方式,这与艺术的“心性之悟”的创作过程在事实上是相通的。设计灵感的获得,就是一种感悟的过程,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审美主客体之间灵魂的沟通也需要通过“悟”来寻得圆满。 (三)空灵之美 大乘佛教经书《中论》第二十四品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随缘而起,随缘而灭,聚散离合,毫无定性,这是“空”的缘由。“主空的自然观与看空的人格观相结合,产生了一门全新的美学:心造的境界——意境”。禅宗的意境之“空”并非是真的“空”,而是一种包容,一种超越,是对有和无的超越。这种跨越有和无的终极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使审美倾向于心灵化,呈现出一种自由的、了无挂碍的、无所制约的自然空灵的韵味。这种审美倾向也影响着艺术设计,尤其是园林设计中,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受其影响,在审美上表现出对自然的追求,通过“有法与无法”“有界与无界”的设计手法运用,展现出园林的空灵之美。 二、禅宗美学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一)历史关系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最早有记录的园林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中所记载的周文王所建的“灵囿”。“囿”只是园林的雏形,尚未上升到美学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囿”逐渐发展为皇家建筑的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传较广,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形成了园林中除皇家园林之外影响较大的另一类园林建制——寺庙园林。寺庙园林的出现,使得禅宗美学正式与园林建设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深深影响到皇家园林设计建造。明清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禅宗思想影响,同时也接受了禅宗的园林美学,并将其引入自己的私家园林建造中来,形成了一大批深受禅宗审美影响的私家园林。 (二)思想渗透 禅宗思想伴随着禅宗美学通过寺庙园林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进行了思想渗透,使园林的“画境”之美上升到“意境”之美。禅宗将其对心灵的感悟通过园林景观直观使使人感觉得到,使外物与心灵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在禅宗看来,空和有之间的界限是跨越了的,少和多之间也是相通的,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无执无挂、自然圆满,既是禅宗美学的核心也是园林美学的追求。 (三)影响设计手法 1.有界与无界 园林是空间的展现,空间是园林的承载。一个园林空间,大与小都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无限大或无限小的空间在园林中都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打破空间界限的禅宗美学思维,就可以将小空间营造成为大空间,同样的也可以将大空间打破为小空间,以小见大,咫尺山林就可以在有限的园林之中体味感悟得到。比如漏窗的运用,一扇小小的漏窗,隔而不绝,既分隔了空间,又联通了空间。再比如回廊建筑,蜿蜒曲折,景随步移,境随心动,曲曲折折之中放大了心境,链接了时空。重心境而不重外物,重意趣而不重客观,重情感而不重框架,使得园林审美充满了情趣,解除了桎梏,放飞了心境。 2.有法与无法 禅宗崇尚自然,以自然为师的思想理念也影响了园林设计手法。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理念在园林之中展现得较为到位。园林之中叠山理水尽量趋近于自然形态,尽可能地展现自然之美、自然之法。比如造园中的理水,使用“隔”的手法增加水面视觉上的面积,使用“破”的手法营造出乱石拍岸的视觉感觉,使得一池有限空间内的静水展现出自然之水的动态之美。手段和方法是为了增添水的自然情趣,使之更趋于灵活自如,更为洒脱。同时从宛如自然的自由之中,营造出一种无限自由的心之旷达。 三、禅宗美学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 (一)简约之美 城市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居住休闲空间的不断压缩,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现代人越来越远离能够随意放松身心的园林生活。而且对于繁杂装修的崇尚,使得城市里仅有的少量园林空间也尽量以繁杂的装饰来营造出光彩夺目的视觉感受,这种园林建筑不但达不到休闲的目的,反而随着人流量的增多更增添一种心理上的压迫之感。禅宗美学中对于空与有的空间跨越,营造出来的空灵的空间状态,正是现代人所急需的澄明高远的心灵境界,其对于自然的追求正好能够弥补人们对放松、自然、自由的追求。禅宗秉持“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去除过多的繁复设计与装饰,用简约、自然、旷达、包容的设计来营造出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其对于界限的打破以及造园的艺术手段,恰恰能够弥补现代园林空间的狭窄,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放松的需求。 (二)自然之美 禅宗最求自然,回归自然,禅宗美学中所营造的自由意境正是自然之美,天然之美。在传统园林中,常常运用一些造园手段,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表现出对自然之力的崇敬之情。而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发达,现代建筑能力的强大,使得钢筋水泥混凝土的现代人工痕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城市里少有的宝贵的园林景观中,也未能幸免。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能力,确实优于传统建筑能力,但也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之美,使人即便身处园林也感受得到浓浓的城市气息,人工痕迹。对于禅宗美学而言,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才真正符合人们内心深处对于难得的城市绿色的追求,也切合园林建筑中的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意。 (三)宁静之美 城市的喧嚣不但给白天的人们带来工作上的压力,也给夜晚的人们带来睡眠的困扰。而城市人置身于这一座座喧嚣的城市之中,难以觅得一处宁静之地,能够使自己放松身心。城市园林成为一个城市中难得的休憩之所,更是人们难得的能够亲近大自然的地方,但为了满足盈利的需要,很多城市园林中放置了大量的游戏设施,在压榨仅有休憩空间的基础上还要附带一些辅助功能,这也使得本就逼仄的空间更加难以觅得一丝宁静。禅宗美学追求大自然的宁静与安逸,追求一种空间上的宁静致远。城市园林无法离开城市,它是空间有限的城市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以禅宗美学的审美境界,在园林空间设计中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才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园林的需求。 四、禅宗美学在当代风景园林中的体现 (一)空间组织动静结合 现代园林空间不比传统园林,在传统园林中,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抑或寺庙园林,其观园人数有限,占地空间较广,其设计和建造较为容易。而在现代园林空间中,由于其是城市人群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使用人数较多,再加上城市空间有限,使得其占地面积狭小,这都增加了其设计建造的难度。因此,在空间组织上需要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这就要有动静区分。静态空间遵从禅宗园林的美学核心,强调小中见大的设计原则。通过“虚实”空间的设计,破实为虚,营造出幽远宁静的视觉审美效果。动态空间则主要用于满足空间中对于流通空间、活动空间的需要,比如园区中的道路建设、广场建设等。通过休憩场所的动衬托园林的静,闹中取静动静结合,使得空间更具有禅意效果。 (二)空间分隔张弛有度 “围而不隔”“隔而不绝”是园林空间设置的重要手法。园林空间有限,现代园林空间更加有限,而现代园林中所需要的功能区划分却非常丰富,这就需要用空间分隔的手法丰富空间功能,使得空间张弛有度,更加具有层次感。在分隔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水体、走廊、墙体、建筑物等手段和方法,不同材质的分隔方法能够赋予空间不同意境和功能,例如植物分隔能够产生回归自然的状态,而水体分隔更能彰显景区的灵性。 (三)空间营造元素选取 在空间营造过程中,对空间元素的选取也影响着空间意境的表达。首先,光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影变换是自然时间的流逝,是感官对外界的体验,更是心灵与自然的交流。禅宗美学中,将光影赋予了“无常”的美学概念。在园林造景中,光影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明暗的视觉冲击,更加能够带来思绪上的变迁。其次,筑石理水元素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景观元素,离了山水的园林便失了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谐、空灵必须要筑石理水,并借山水之美向自然求教,营造出自然之境。而植物元素也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更能产生静谧的造园景观。 综上所述,禅宗美学对园林风景建设影响深远,进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长期以来禅宗与园林密不可分。现代由于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的增大,使得城市人在疲于生活的过程中已经遗忘了那一隅禅宗园林的静谧,也使得现代园林失去了禅意。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禅宗美学只是被现代人遗忘,而非不适用现代园林建设,反而,禅宗美学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园林的美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现代园林的品质。
1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社会中,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实现了普遍应用与广泛推广,同时也得以在电子与冶金等各个领域大力拓展。但是,在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更新、优化也备受瞩目。社会各个领域对机械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对质量的高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有序发展。随着工业化规模扩大,进程加快,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需求也随之扩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深入探究,以促进技术的优化发展,从而促使我国实现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关系 2.1关联性 就技术层面而言,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之间息息相关,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因此,可以说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之间保持着强大的关联性。所谓关联性实际上并非单纯体现在制造工程中,其中产品调研、开发、工艺设计、加工制造,都和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之间密切相联。一旦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精密加工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有效应用,从而直接威胁产品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高效应用,必须加强对其关联性的重视,并充分掌握和发挥关联性的作用。 2.2系统性 机械制造行业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结构多元化,在生产过程中,所涉猎的知识各式各样,交叉学科较多,所以,机械制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但是,在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中,还需要实时关注其系统性,这主要是由于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成果,其具备一定的结构体系,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因此,在切实应用时,需要高度重视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系统性,并加以充分合理利用,以此促使机械制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3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各界经济与工业等领域都备受影响,导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其充斥在各个环节,即价格、成本、技术等,其中各方面竞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明显提升。就重工业来讲,技术是竞争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必须熟练掌握多样化的制造技术与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够得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较好成就。而为了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竞争力,需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引进先进的国际工艺与技术,这样一来,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就会面临全球化,而此特征能够很好地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机械制造行业稳定发展。 3机械制造工艺 3.1气体保护焊接工艺 目前,气体保护焊接工艺实际上就是基于电弧作为热源的焊接技术工艺,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即焊接物体的四周充斥着一层气体保护介质。在金属焊接中,电弧周围会自动生成气体保护层,以此将电弧、熔池与空气隔离开来,这样一来,便可以确保有害气体不会影响焊接,而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在焊接时,部分位置进入气体,导致焊接位置的金属韧性明显降低。另外,还可以确保在焊接中,电弧的稳定性与坚固性,促使焊接材料可以充分燃烧,防止不均匀燃烧所引发的有害物质,直接威胁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利用机械制造主要是为了详细分析生产效果,在焊接中,适当增强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视,确保电焊效率与质量。 3.2电阻焊焊接工艺 所谓电阻焊焊接是基于焊接物体,紧密压制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中间,实现通电,并以电流为载体,通过焊接物体接触面积周围,构成电阻热效应,以此加热并融化金属,促使其实现与其他金属的融合,从而形成的焊接技术工艺。电阻焊焊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即焊接质量良好,加热和焊接所耗费的时间较短,过程十分精简,生产效率和水平良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自然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但是,电阻焊焊接方式也有一定的不足,即设施设备的成本较高,维修时难度较大,焊接能耗明显较高。所以,电阻焊焊接工艺一般主要应用于医疗设施设备、航空航天、军事等各种高科技的精细行业中。 3.3埋弧焊焊接工艺 埋弧焊焊接工艺实际上在焊接时,处于焊接层,将电弧燃烧,以此进行焊接的一种工艺。人们在使用此工艺时,一般主要有两种方式方法,即自动焊接与半自动焊接。其中,自动焊接就是自动埋弧焊,利用小车传送焊丝,并将电弧进行移动,然后自动焊接。而半自动焊接则需要借助人工力量,手动输送焊丝,并适当移动电弧,以此进行焊接。在半自动焊接中,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走上淘汰之路。在传统焊接技术中,通常利用半自动电弧焊接技术,慢慢被电渣压力取代。这主要是因为电渣压力具有明显优势,其焊接效率比较高,而且质量好,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充分合理利用此焊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选用焊接技术时,一般会选择优质焊剂,高度重视焊剂的碱度,以此确保焊接技术得以在焊接中,保障机械制造工艺整体性能,同时体现机械制造工艺的良好效果。 4精密加工技术 4.1切削技术 在机械制造加工中,依旧沿用传统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和工艺。目前,如果利用精密切削技术,提高机械表面的光滑度,就要求选择与技术要求相符的刀具、机床、工件等设施设备,防止产生各种严重后果。在精密加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机床,所选用刚度需要与精密加工保持在同等合理水平,另外,还要实时掌握热变形性能与抗振性能。为了实现这一标准要求,应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全面发挥高科技技术的优势作用,即精密定位技术、微进给技术、压力静压轴承技术、精密控制技术。而在精密加工中,还可以适当提高机床主轴的旋转速率,从而促使产品加工的精密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4.2研磨技术 在加工集成电路元件领域中,精密研磨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小型为主。在加工硅片时,明确了需要在1-2mm之间进行的特定要求。传统的加工研磨技术并不包括这一项功能,而且现代化精密研磨技术,例如抛光技术等等,都能够满足这一特定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弹性发射及其应用加工液产生化学反应等各种现代化的精密研磨技术,已经实现了初步研发与应用。 4.3纳米技术 在精密加工技术中,纳米技术主要就是融合物理技术与工程技术,以此衍生的一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切实在硅片加工中应用纳米技术,在硅片上雕刻仅仅有几纳米刻度的线条。 4.4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与纳米技术大体上相似,其中,微细加工技术可以强化机械加工产品的整体性能,缩小产品体积。而微细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半导体的加工精度,几乎能够达到几百个埃的程度,从而促使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各种电子元件越来越小,能耗也不断降低。而其中微电子封装技术主要是利用膜技术与微细加工技术,在框架或者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连接芯片和其他各种要素,引出连线的端子,并以可塑性绝缘介质为载体,进行灌封固定,以此形成整体的立体结构工艺。现阶段,微电子封装技术在快速发展,在半导体产业中得以大力推广和普遍应用。其中,微电子封装技术主要包含TCP、BGA、FCT、CSP、MCM、三维封装。 4.5模具成型技术 目前,就汽车与飞机等产品而言,其中一些产品元件制造都是来源于模具加工。模具成型技术的关键在于有效增强模具加工的精确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制造行业的整体水平。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电解加工工艺,既能够提高模具精确度,达到微米级别,又能够有效防止产品表面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机械制造行业与工业化的未来发展,所以,不断扩展机械制造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深化对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认识非常有必要,而且只有基于准确认识,才能够不断优化和创新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从而才能够进一步为机械制造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
摘要: 煤炭是经济生产和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在外部需求的刺激下,煤矿开采规模扩大,但开采期间易遇到地质水害问题,形成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极具必要性。以某煤矿地质防治水施工为背景,重点围绕定向钻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关键的技术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矿开采;防治水;定向钻技术 0引言 煤矿开采易受现场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而矿井内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错综复杂,导致煤矿开采频频遇阻[1]。其中,煤矿地质防治水是煤矿开采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此方面可应用到定向钻进技术,以便及时排查开采期间的水害隐患,做针对性的处治,营造安全可靠的煤矿开采环境。 1定向钻进技术概述及其应用优势 1.1定向钻进技术的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煤矿开采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对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具体至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定向钻进技术则颇具代表性。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更为精准地定位钻孔的轨迹,以便钻头准确地寻找到地下目标,获得更加准确的勘查数据,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相关工程人员合理规划后续的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煤矿开采进程[2]。 1.2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定向钻进技术,以便提高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质量,高效开展工作。在煤矿工程现场调查中,若能够合理应用定向钻技术,可对煤矿所在地层做相应的分析,掌握具体情况。例如,计算地层的三维坐标数据,明确地层的分布特点,也可在构造点的钻孔内部增设适量的分支孔。在此基础上,应用定向开分支技术,经计算后明确具体点位的三维坐标。在获得一系列坐标数据后,更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勘察煤矿作业现场,掌握实际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从而进行决策,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煤矿开采工作。此时,煤矿开采具有针对性,不存在盲目开采的问题,自然有利于规避安全隐患。总体来看,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应用定向钻技术后,可达到筑安全、保质量、增效率等多重效果。 2项目概况 某煤业有限公司9104运输顺槽位于井田南部一采区,巷道设计长度1250m,断面净宽4.8m。综合考虑首采区地质报告和井下实见资料,对现场煤矿开采条件加以判断,得知9#煤层顶板的充水现象主要取决于顶板砂岩及K5灰岩裂隙含水层的状态,其中裂隙含水是砂岩裂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源,虽然会对巷道掘进造成影响,但程度有限。9#煤层上覆45m为3#煤层采空区,积水区集中在巷道870~1030m段,随着掘进作业的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力作用,受外力的影响,采空区积水经由裂隙岩层发生流动,逐步汇聚至工作面,此部分积水将对巷道掘进造成显著的影响。 3巷道掘进前期探放水施工工艺及主要问题 3.1前期探放水施工工艺 联合应用ZDY3700B型钻机和中空钻杆,以便高效完成钻孔作业。硬件参数方面,配套钻机的转速为72r/min,钻机压力30MPa;中空钻杆直径63mm,长度1.5m。工作面四邻无采空区和老窑水,前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明确,无需在前方布设迎头钻孔。于工作面上钻孔,孔深均为150m,每排5个顶板钻孔,编号为1#-5#孔,钻孔与顶板仰角为20°。1#、2#钻孔在水平投影上左偏量依次为20°、40°,3#、4#钻孔分别右偏20°、40°,5#钻孔水平投影与巷道中线重合。根据钻孔要求,于工作面安装钻机,精细调整,使钻机准确就位并维持稳定。在确认钻机无异常状况后即可开始钻进,深度达11m时暂停,及时更换扩孔钻头,按照11m的深度要求扩孔施工,随后向孔内置入4根PVC孔口管,再做封孔处理(材料选用聚氨酯,保证严密性)。在完成封孔作业后,安排注水耐压试验,用于检验施工情况。注水压力取积水压力的1.5倍,耐压时间至少达到20min,试验结果达到要求后,可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继续钻进。 3.2主要问题 钻孔工作量大。巷道每次超前钻探长度达到150m,巷道掘进期施工探水钻孔总量达到8组,共计40个钻孔,总长度达到6000m,施工量相对较大,员工需要在27d内完成钻孔作业,工作负荷较重。此外,钻孔时巷道被迫停止掘进,在此影响下,巷道掘进效率有所降低,难以达到高效施工的目标。无用孔数量多。探放水施工时采用超前钻探的方法,需要施工的钻孔数量较多,并且其中不乏有一定数量的无用孔。从现场作业情况来看,钻孔具有盲目性,导致钻孔工作成效欠佳,难以达到预期探放水效率要求。 4煤矿地质防治水中定向钻探技术的具体应用 4.1技术原理 定向钻探技术在煤矿工程中取得广泛的应用,由螺杆马达驱动,提供动力源,推动钻探作业的进行;启用随钻测量系统,以便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钻进轨迹、弯角、方位角,作业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动态调整螺杆旋转角度,以便沿着特定的方位角高效钻进。根据工程要求,钻进准确度需达到98%以上,钻探深度超400m。 4.2设备配套 钻探采用的是型号ZDY12000LD型,并根据此设备的性能配套泥浆泵、钻进测量系统,以便定向钻探作业的顺利进行。 4.3定向钻探 定向钻探时间以9104运输顺槽掘进情况为准,达到500m时进行。巷道上覆采空区积水集中分布区域为870~1030m段,与巷道水平投影偏差角度为22°,结合现场情况,决定设4处定向探水钻孔,平均深度457m,编号为1#-4#孔。钻孔统一布置在掘进巷道迎头煤壁处,与顶板距离1.8m,呈直线布置。钻进分阶段完成,前350m以6°的倾角钻进,且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此后逐步减小倾角,完成剩余部分的钻进作业。9104运输顺槽直接顶分布的是炭质泥岩,基本顶为粗砂岩,两者的厚度分别为6.7m、17.6m,钻孔扩孔期间加强对现场地质条件的分析,达到坚硬稳定岩层时即可结束。钻孔扩孔采用变径的方法,扩孔段直径133mm、153mm,而后向孔内置入Φ127mm孔口管,并做封孔处理,保证严密性。封孔结束后,按照2.4MPa的压力要求组织注水耐压试验。实际结果达到要求后,将泄压阀、止水阀等安装到位,若无误则安排导向钻孔的钻进作业,期间加强监测,基于检测数据生成清晰的钻孔轨迹,用于反映钻孔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际轨迹与设计钻孔轨迹的对比分析后,判断偏差,视实际情况灵活校正,直至偏差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为止。 4.4应用效果分析 钻孔工作量减少,工期缩短。在采取定向钻探技术后,钻孔总长1828m,相比于常规的探放水方法而言,钻孔量缩短4172m,而由于工作量的减少,钻孔耗费的时间随之缩短,工程资源消耗量降低,对比分析发现缩短约13d,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争取了充足的时间。巷道掘进效率提高。为更为直观地判断定向钻探技术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方法做对比分析。若采用常规的探放水施工工艺,每完成100m的掘进则需安排一次钻孔,前期巷道平均掘进速度为5.2m/d;而在同等施工条件下,若应用定向钻探技术,此时钻孔的连续性较强,能够一次钻孔到位,且钻孔的扰动性较小,不会对巷道掘进造成过多的影响,后期掘进平均速度提升至9.6m/d,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并且也有助于保证巷道掘进的安全性。探放水效率较高。四个定向钻孔均为湿孔,9104运输顺槽上覆采空区放水量为7442m3,经对比分析发现,实际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相当,施工效果符合预期要求。从巷道后期掘进情况来看,在通过采空区积水段时存在淋水现象,但具有零星发生的特点,且实测结果显示最大淋水量为0.2m3/h,不会对巷道的正常掘进造成过多的干扰,基本上不存在上覆采空区水患,可达到安全施工的效果。5结语在煤矿工程开采中,以何种方式做好防治水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其直接关乎煤矿开采的安全、效率、效益等方方面面。现阶段的煤矿防治水方法多样化,其中以定向钻探技术较为主流,能够充分反映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以便工程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水患,给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智宇.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2(1):174-175+193. [2]冯喜珍.煤矿地质勘查与矿井防治水技术的结合应用[J].智能城市,2021,7(9):61-62. 作者:殷自强 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有限公司
大学英语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地调整。相关研究者针对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英语教材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进而在系统把握英语教材编写需求的基础上,发现从文化内容角度看,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相对较为明显,这也已经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材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吸收先进的教材改革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从新时期时展背景下高校人才英语素质的培养要求角度,探索教材改革措施,增强教材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真正发挥出英语教材的重要作用,助力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 1教材基本情况 对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到综合教程、阅读教程、听说教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各项内容作为依托,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将英语教学活动的改革发展方向作为参考依据,力求教材的设计和编撰能够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适应,使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情况得到改善,促进教材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的体现。因此在实际开展教材编撰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分析,不再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作为主要的内容,而是探索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将中国信仰、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教材体系中,确保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对西方文化、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了解,也能深刻理解本国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也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教材的内容编排 为了在研究中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明确,本文选取成功改革的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解析内容编排情况,对基于文化内容的教材改革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明确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教材改革的综合效果。首先,吸收前期经验,加入本土文化内容设计。在对教材进行编撰的过程中,在保证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文化等,有效避免教材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基于中英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英语教材的应用价值。其次,在深层次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将语言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来,即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相关教材编撰者对中英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和差异进行挖掘,并把握其中的要点设计教材内容,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母语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掌握合理应用目的语文化的技巧。最后,教材所选择的语言材料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百科知识型的特征,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认识西方文化,进而把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母语文化的自我意识,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合理处理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效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树立。 3基于文化内容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措施 在结合教材编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本文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统筹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就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引入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促进大学英语教材编撰质量的不断提高。 3.1在教材中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研究发现,由于在中国国语语境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过程中面临着文化输入量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编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其文化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的与文化体系为主。但是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需要,要想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插入学生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目的与文化和母语文化差异的探讨,进而在发挥英语教材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在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以本国文化作为基础去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能确保在多元文化世界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在教材编制过程中,要适当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教材编撰者想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Englishpubs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适当融入teahouse方面的内容,并适当地插入中外作家的作品,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3.2注意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在英语教材编撰方面促进英美国家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要从表面上适当地选择中国文化融入到教材中,强化学生中国文化语言能力,还要从文化的对比角度,对内容进行挖掘,进而把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实施中国文化教育或者英国文化语言教育难以实现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有效处理,为了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片面的认识,要发现中英文化的深层次差异,进而突出教学效果。以《东郭先生和狼》中蕴含的文化现象为例,在中国文化传统道德理念中,狼吃人是邪恶的,是不能被怜悯的,狼恩将仇报是恶的代表。而在英美文化中则不存在相似的概念,从生物教育角度,学生能够理解狼的生理特性,认为狼吃人与人吃猪肉和牛肉是类似的,狼饿了就要吃食物,而东郭先生在食物链中就是狼的食物,狼吃东郭先生不涉及到善恶问题。东郭先生的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意识,最终被狼吃掉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从这一角度看,如果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结合中英文化的差异简单地将其融入,一味地强调“狼的恶”,那么将会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表层上,无法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在探索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将视角停留在单一的文化层面上,而是要对深层次的文化交际内容进行挖掘,制定合理的教材编撰方案,突出大学英语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发挥多元民族文化观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多元民族文化观,突破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避免从本国文化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描述和对比,有效消除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基于文化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思想对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解释和描述。在对高校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教材真实性会受到编写者文化视角的制约,只有编写者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合理的选择文化内容,才能增强教材的应用价值,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突出教育改革实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结资料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失语”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也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措施,针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辅助。在未来研究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从文化内容入手,结合学生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进行更为系统的论述,增强研究的全面性,为英语教材改革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淑琴.跨文化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177-179. [2]李惠胤.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研究——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24-130. [3]刘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究[J].知识经济,2016(20):112-113. [4]王永亮.跨文化传播的症结及其消解——基于我国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配置之检视[J].英语广场,2017(9):73-76. [5]徐丽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3-154. [6]岳春芳,张健稳.中国文化失语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2):134-135. [7]仲蕾.基于儒家文化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6(8):138-140. 作者:岳美荣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近几年,我有幸参加了多场各级各类的物理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见识了众多优秀物理教师良好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教学技能,同时也发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有时会因某些方面的欠缺,而给整个课堂带来一丝遗憾,甚至直接导致一堂课的失败。通过这些事例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无论是上好短短的一节课,还是使我们的整个教学生涯更加精彩,作为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不仅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相关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具有扎实的实验功底,还要具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下面借对几堂有缺憾的课堂实例的分析,粗浅地谈谈突破问题的办法。 一、知识局限 在一次片区内的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授课的内容是“质量”,授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比较一只汽车轮胎和一只自行车轮胎质量的大小,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它们含有“塑料”的多少是不同的。这里他没有搞清楚,塑料与橡胶虽然同属于高分子材料,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原子组成,但塑料与橡胶有着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塑料发生形变时是塑性变形,而橡胶是弹性变形。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塑料的弹性很小,变形后不容易恢复原态,而橡胶相对来说恢复原态就容易得多。而在另一节八年级的光学课中,一位教师在讲解光的色散时,拿出一张废光盘,引导学生对着阳光观察光盘上的彩色条纹,然后向学生解释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到底是怎样折射的呢,他却再也说不明白了。而事实上,我们看到CD光盘上的彩色条纹则是典型的薄膜干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且看他开出的药方,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综观我们周边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读了,也大多是阅读一些新闻、娱乐、体育类的报刊,而作为教师最需要补充的那些专业类书籍和教育理论类书籍,读的人却越来越少。为此教育部门曾几次开列清单,列出了一大批教师暑假的选读书目,在这些书目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甚至是大家意料之外的,如《马克思传》《老子》等似乎与教学毫不相干的书。对于这一点,著名物理教学专家吴加澍说,每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物理教学的三重境界,那就是科学境界、人文境界和艺术境界。只有向着这三重境界追求,才能引导学生最终步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也许感觉它们与我们相距很远,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最终达到,但它至少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所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科学视野,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有底气,有眼界,有根基”,才能不断地向优秀的目标靠近。 二、实验功底不扎实 在一次市级优质课大赛中,一位教师在讲解晶体和非晶体时,精心地准备了冰的溶化和蜡的熔化两个对比实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清冰在溶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她特意准备了一个高清摄像头对准插在试管里的温度计。客观地讲,这样的实验设计很有新意,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大银幕上的直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但在给试管中的冰屑加热时,她直接用了一杯开水,把试管插入开水中。接下来学生们看到的是试管中的温度计温度不断上升,甚至当试管中的冰屑还没有完全溶化的时候,温度计的示数已经达到10℃之多了。最后根本不能得出“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结论,只好草草收场。其实在这个实验中无论是用冰还是用萘,都要注意到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不同部位温差会很大,靠近管壁的部分已经熔化时,而中间部分的温度常常还低于熔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控制试管内的温度比烧杯中的水温低3-5℃,这样实验的成功率才会高。做好实验平时要多从小处入手。比如做浮力实验时,很多教师都将蜡块放入烧杯中,再倒入水,成功率往往很低。而如果用玻璃胶将六块正方形玻璃片粘成一个正方体做此实验,由于玻璃与玻璃的吻合度较好,没有水进入,实验则一定会成功。做好实验还要用心钻研,用心改进。在研究水波是属于横波还是纵波时,教师总是感到无从下手,也没有什么实验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如果我们能用摄像机摄下水波中乒乓球的运动情况,然后再借助多媒体用慢镜头播放,当学生看到乒乓球在水波中周期性的椭圆形轨迹后,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了。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实验不仅是讲解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世界观形成的需要。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很难完成。但实验中的很多细节和技巧需要在长期不断的亲自动手中才能总结出来,远没有想象中的只要准备好了器材,余下的只是举手之劳那么简单。 三、语言表达不准确 在一次市级优质课高中组的比赛中,我在听“力的分解”一节时,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了多种情景下力的分解以后,总结道:“进行力的分解时,一定要按照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课后,评委们对他的这种说法进行了指正,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错误。其实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不好的习惯,为了强调某一个方面时,喜欢用一些绝对性的语言。毋庸置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终身锤炼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的描述在越来越讲究互动的课堂教学上的确很有必要,但绝不能以牺牲概念的准确和严谨为代价。有些学生在经过思考以后可能会大胆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时,教师必须能及时地从学生粗浅的表达里找到闪光的东西,并用一种更科学准确的语言将其总结出来。教师切不可凭着感觉,乱用绝对性的语言,僵化学生的思维,甚至使课堂教学内容出现偏离科学性的错误。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永远应该是物理教师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求。 四、处理突发事件不灵活 一次省级的优质课评比,伴着上课的铃声,上课教师激情登场。在一段简短而又精彩的课堂导入之后,便进入了正课环节。恰在这时,教室里的广播响起了眼保健操的旋律。这个小小的插曲虽然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应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三分钟的眼保健操之后,这位教师竟然又退到教室的门外,然后重新“闪亮”登场,接着又把刚刚的开场白一字不差地重新来了一遍。刚才还十分兴奋的学生都有些大失所望,没有了起初上课时的激情,授课教师显然也感觉到了这种情绪,而且自己最终也没能走出自己情绪的阴影。最后,本该是精彩的一节课,一直到结束都处在沉闷甚至尴尬的气氛中。教育不是单调的平铺直叙,教育是生成的。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活动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课堂上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地提出一个你毫无准备的问题,在用多媒体上课的过程中突然一个重要的链接打不开,甚至正在关键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对这些突发事情的处理不但考验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机智,也反映了我们的综合素养。其实只要处理得当,这些看似劣势的事情,不但不会让我们陷入窘境,甚至还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和我们的教育水平的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交流、总结,修炼自己的内功,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把“喝茶”变为“吃茶”、“赏茶”,拓展茶产业发展路径,对当前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愈发趋于健康、营养和安全。有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多种营养物质,有20%~30%的蛋白质、20%~30%的糖类、10%的脂肪类化合物、约3%的有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茶叶的传统饮用方法有沸水冲泡、缓斟细品等,然而随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多样化,传统的饮用方式满足不了现阶段人们的需求,简单快捷的茶叶食用方式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可以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以及清爽的口感,制作鲜食型的茶叶食材和素材,研发食用型茶叶入肴方式,做到“喝茶”、“饮茶”、“吃茶”协同发展。“喝茶”是茶最传统最基本最日常的消费方式,以满足人的生理之需、精神之需、礼仪之需、健康之需;“饮茶”是品质、便捷、简约、时尚、经济、健康的茶生活;“吃茶”是古已有之,今正风生水起,吃茶更能发挥茶对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吃茶更能发挥出茶叶在鲜食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在食品市场空间广阔。 1鲜食型茶叶的基本介绍 从传统意义上讲,茶叶的效用大体有安神、明目、清头目、生津止渴、清热、解暑、解油腻、醒酒、下气、利水、通便、疗肌、去痰等。利用这些功效,在食用型茶叶入肴中进行食品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增加食欲、治疗疾病,适当地补充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依据茶叶的使用方式及食品类型,可以大致将茶叶相关食品分成3类。第一种是添加型,茶叶作为糕点、饮料和菜肴当中的主料或辅助食材,如抹茶蛋糕等。第二种是浸渍型,即使用浸泡、煎煮等方式,使茶叶的相关成分和独特风味浸渍到食物中,比如说茶叶蛋和茶味瓜子等。第三种是化学型,可从茶叶中获取多酚等化学物质,应用于食品领域起到防腐的作用。 2茶叶在鲜食中的应用 利用茶叶为原料,从中提取出茶多酚类化学物质,将该类化合物添加到食品中可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利用鲜叶加工成不同程度为茶粉或茶汁,可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为提升茶叶在膳食中的用途,笔者做了以下五种茶叶的食用型“吃茶”效果。 2.1茶叶手工面 做法如下:第一步,选择绿色无公害的茶叶作为原料,进行一芽一叶的挑选、清洗,备用。第二步,将洗净后的茶叶磨成浆,磨浆后渣水分离,茶渣加水洗浆一至两次,洗出的浆水一起并入磨出的汁液中,再静置,等待沉浆。第三步,在醒发好的面团里加入茶汁,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手揉,基本上茶汁的液体量已经够面团吸收了,不需要额外加水。第四步,取锋利的刀沿边缘按面团形状一圈圈由外向内把面团切割成条坯,即为成品。 2.2茶叶年糕 做法如下:第一步,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清洗干净,加300g开水反复冲洗,制成茶汁,备用。第二步,糯米浸泡2~3h,清洗,加入适量的茶汁,加水打浆,直到米粒全融,颜色渐渐变为透明、呈棉团状,备用。第三步,将打好的米团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圆条状、扁圆状等各种形状,将茶年糕压成不同形状,即可食用。 2.3茶叶炒鸡蛋 做法如下:第一步,取10g新鲜茶叶(芽心),用沸水焯3min左右,捞出、沥水,备用。第二步,鸡蛋打匀,放一点盐,一点水,热锅,放少量油,放打匀的鸡蛋,拿铲子快搅,没等成块,还有液体时,出锅。第三步,茶叶与鸡蛋一并入油锅用中火烹炒5min左右,即可加盐,出锅食用。 2.4茶叶炸虾 做法如下:第一步,虾洗干净,放锅里熬干(需放少量水),差不多熬3~5min,中途放半勺盐。熬干了,加半碗油翻炒。第二步,取15g(一芽一叶)的新鲜茶叶,加半碗油翻炒,直到炸成墨绿色,捞出。第三步,虾装盘,把炸干的茶叶均匀撒入虾中,即可食用。 2.5茶叶炒黄粿 黄粿是庆元县民间特色传统食品,在龙泉、遂昌、景宁等地广泛食用。做法如下:第一步,先将黄粿切成条状,宽度厚度5mm左右,厚度不能太厚,防止太硬炒不熟。第二步,取20g新鲜茶叶(一芽一叶),鸡蛋2个,加半碗油,茶叶与鸡蛋同时翻炒,捞出。第三步,倒入黄粿、青菜、香菇一起翻炒,放适量盐,再把鸡蛋和茶叶倒进去一起翻炒,然后加入适量料酒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3鲜食型茶叶在食用中的优点 鲜食型茶叶通过茶叶中含有的独特风味和营养来调节菜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3.1茶叶在鲜食中可解油腻、去腥味 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显著的解油腻、去腥味的作用。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酚、黄酮类物质对腥味有抑制和遮盖的效果,如在鲫鱼中添加茶叶后,鱼腥味得到很好的消除,在红烧肉中加入茶叶有去油腻的效用。 3.2茶叶在鲜食中可调味增香 香气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加热等处理可形成独特的香味,而这些香气的来源大致可归咎于三类物质:多酯类、萜烯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以上的化学成分可以起到显著调节食材味道、增加食材清香等效用,从而形成菜品的独特风味。 3.3鲜食型茶叶可增进食欲,具保健功能 对食欲不振的人来说,通过饮用茶叶,茶叶内存在的咖啡碱类化学成分可刺激胃液的产生,从而增进食欲。此外,茶叶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硒等微量元素,从而具有保健作用。 4茶叶在鲜食时应注意的事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相似地,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使用得当则可起到解油腻、去腥臊等积极的作用,对于菜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相反若是使用不当,不仅茶叶本身会失去其原有的风味,而且制作出来菜品味道发苦。 4.1鲜食型茶叶的用量 中国古人为人处世讲究过犹不及。同样的,在使用茶叶烹饪菜肴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适当的用量。茶量使用过少,菜品的茶香味则淡不可辨,没有茶香味;而如若茶量过大,则菜肴涩味过重,不适于食用。 4.2鲜食型茶叶的搭配 在以茶叶为材料制作菜品时,对调味料的选择应避免刺激味道强的佐料对茶香的遮掩,如香辛类调料。茶叶虽然可与众多的食材搭配制作出口感与营养俱佳的菜肴,但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于茶叶搭配。如豆腐等富含钙磷元素的食材与茶叶混用后就易于形成草酸钙,从而阻碍食物的消化。 5鲜食型茶叶的安全性 食用型茶叶原料来源简单,茶叶鲜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比如杀虫剂或除草剂的残留超标等。关于茶叶的安全性问题,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饮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而对于食用型的茶叶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可通过建设安全绿色鲜茶叶原料示范基地,利用绿色无污染的方法防控病虫害,并加强对茶叶农药残留等指标的监管,由根源出发调控茶叶的管理和质量安全,为鲜食型茶叶提供优质原料。必须持续关注茶叶的食品安全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用品,鼓励、支持茶农以合作、联合等方式形成大片、成片的茶叶生产基地。 6结语 茶叶发展基础在传统,突破在现代。发展鲜食茶,必须突破茶的传统冲饮方式,改变它的形态之后,给茶叶寻找新出路。一是积极关注相关学科的技术成果,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茶叶服务。二是跳出茶叶,研究茶叶,积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在名优茶生产的基础上,重视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开发,把喝茶变为吃茶、玩茶、用茶等,将茶叶的功能性成分按抗氧化剂、抗辐射剂等进行开发,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谁拥有市场,谁就能主导产业发展,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黄金定律。因此要尽可能地拓展多种鲜食型茶叶生产方式,通过目标市场、直销体系构建等方式提高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莹.茶叶在烹调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4):19. [2]唐英明.茶叶在烹饪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8):14~15. [3]柳蔚.茶叶深加工展望[C].全国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交流会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展示与合作对接会论文集,2014. [4]陈宗懋.茶叶的多方位利用在茶产业转型中的作用[C].国际(杭州)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5]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中国茶产业优化突破有效路径探索[J].中国茶叶加工,2010(2):3~5. 作者:娄艳华 何卫中 吉庆勇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