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字体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有着实用性、创造性和国际性。当前的《字体设计》课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授课形式过于单一、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局限、缺乏新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等。本文主要围绕《字体设计》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规律进行探索,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实践则是该课程的首要目的,帮助学生开拓设计视野,活跃设计思路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关键词】《字体设计》;授课形式;方法和规律 文字本来的功能是传达信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便有了新的作用和功能。对文字的大小、笔画、结构和排列、色彩搭配等方面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目的进行字体设计,使其具有适合传达内容的造型,又能有效地传递文字深层次的内涵,发挥更加有效的信息传达效果,这就是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是一门探讨视觉表现与造型设计的课程,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要重视它的作用。在把握好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际的练习才是关键。学习字体设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往往是创作的视觉中心,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要表达出符合视觉规律的文字,要与其他内容相适应。同时,《字体设计》课程应跟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比如《三大构成》《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根据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字体创作。 在笔者的《字体设计》课程中,强调字体设计的学习绝对要系统、全面地了解与认识文字笔画的基本骨架、文字本来的意义及深层内涵的延伸,还有其视觉设计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字体设计的造型方式,了解字体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通过学生的字体设计作业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如,学生们没有认真学习理论内容;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字体设计的本质,有些过于强调形式而失去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字体设计是通过创新去表现视觉效果,从而使设计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传达。不能只注重形式,也不能停留在临摹阶段,教师要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统一,要使学生掌握好字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练习。 字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服务对象不同,其设计的风格也会不同。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师要强调其实际的应用功能,教学要有针对性。 该课程除了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如何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并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才是关键。根据笔者在《字体设计》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强调基础练习,学生要掌握好理论基础,熟悉字体笔画特征、笔画空间以及笔画组合关系。先进行单字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结构关系,然后再进行文字组合练习,在练习时要注意整体,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要做到有主次,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做到外形、笔画和结构的统一。强调内容传达的准确性和视觉表现上的识别性。 二、从身边联系最紧密的文字开始进行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字基础后,让学生尝试去设计个人或身边最熟悉的文字,比如关于个人、亲友日常生活的字体设计。教师在该环节要把好设计关,提醒学生要注意字体设计的识别性,切忌做得面目全非,造成阅读困难。 三、图形与文字的统一 利用图形与文字笔画组合做字体设计,是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字图形化在阅读上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字体练习初期也常喜欢使用这样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字体设计师们擅长用花、鸟、虫、鱼等生活元素作为字体设计的基本笔画,还有其他的抽象性装饰字体,更像传统的图案文字。字体设计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不改变原有的字体结构上选用适合的图形元素。 四、各种表现形式的应用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伊达千代曾指出:“钻研文字,看似会偏离设计这个令人充满想象的词语,但能保证其将成为你设计制作的基础,能大幅提高作品的质量。请不要被计算机和字体等工具所限制,充分享受自由而又自信的设计乐趣吧。”[2]教师在进行课程指导时,要提出字体设计不应局限于手绘或者电脑软件的创作,各种实际的材料都能进行字体设计练习,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使《字体设计》课程从二维到三维的延展,训练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字体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造型表现,而是技术和美学的统一。一切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使字体设计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对设计形式进行限制,那么会使字体设计陷入教条主义的框架之中。 五、注重标准字体设计的实践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字体设计》课程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所以标准字体设计这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该教学环节,教师要多讲授商业字体设计案例,使学生明白商业标准字体设计及其形式,与一般字体设计的区别在哪。标准字体设计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要求学生在做标准字体设计的同时,去挖掘背后的目的。同时强调,标准字体设计在选用文字时是否代表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能体现出普遍性与差异性。比如在选用企业标准文字作为设计元素时,要考虑其是否有着独特性,是否和其他企业的标准字容易产生混淆,影响了识别和信息传达。 通过以上几点的学习,强调每一部分都是关键,一环接一环,由浅到深,使学生对字体设计的设计形式、要点有着全面的认识,不断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全面了解文字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造型方式和设计规律。要学会与时俱进,懂得借鉴各国优秀字体设计师的经验与方法,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好的字体设计素材,多看、多学、多练。 六、结语 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除了传达信息外,它还作为整个设计关系的要素之一,所以它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打动受众,从而产生互动。受众对于影响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习惯用好看或不好看来进行u判,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标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达到受众的实际需求以及提高受众的审美品味,是其应有的责任。 在字体设计过程中,美不仅体现在局部,它还体现在对笔形、结构以及整体表现形式的把握。文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线条组合成的形态,在结构的安排和线条的搭配上,怎样协调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强调节奏与韵律,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观众,是字体设计学习的重要课题。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 基于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版式设计》教学团队在课程改革中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项目过程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着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F队合作能力为目的。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有效建立课堂教学和设计项目的联系,项目完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 项目教学;招贴设计;课程改革 0 引言 《版式设计》是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广告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版式设计》的范围较广,涉及到包装、书籍、网页、招贴等。其中招贴因为形式灵活、运用广泛,成为最实用的版式形式,是《版式设计》教学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学生对招贴设计驾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反映了他们广告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和设计水平。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较好地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广告专业的《版式设计》教学团队结合多年的相关教学和实践工作经验,就《版式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做了尝试。本文以招贴设计项目为例进行探讨。 1 招贴项目的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时,充分考虑到了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同时提高的问题。当前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容易造成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后劲不足,没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仅要求学生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认为学生按照要求,能够独立完成招贴版式的设计与制作就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然而,设计真正优秀有内涵的经典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底蕴,没有相关的素质能力,学生的作品始终徘徊在模仿抄袭的层面,不能真正迈上设计的实际平台。 因此,《版式设计》课程目标的设定做了一定的调整,目的就是改变当前高职教育中重“职业能力”轻“人文素质”的现状。如在课程目标中,除了以往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增加了“人文素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探究能力,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见表1。 2 招贴项目的理论基础 《版式设计》课程内容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衔接紧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即每个模块下若干个项目。模块具有连续性和承前启后性。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同时又具有连续性,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见表2。 招贴项目位于整门课程的最后,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学生设计招贴能力的高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能够全面且直接地反映学生版式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和设计水平。 招贴项目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招贴的历史和功能、20世纪有影响的招贴艺术设计大师、当前最具招贴设计特色的国家、招贴设计的原则和艺术手法等,见图1。 3 招贴项目的主要来源 3.1 模拟项目 模拟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性的练习上,重点把握过程、元素、形式的设计训练。例如通过对招贴历史上经典设计作品进行欣赏和评析,使学生把握优秀招贴作品的元素使用形式和技巧。之后通过规定主题、特定概念、解题方案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经典作品的再创作。 模拟项目:对比评析福田繁雄(日)和兰尼・索曼斯(美)的反对二战和冷战的作品,将二者结合,并进行再创作,见图2~图4。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后,很好地把握了原作品的创意思维、元素使用、形式编排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规定主题――反对战争的模拟项目。 3.2 仿真项目 仿真项目作为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招贴设计能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仿真项目要求学生在设计之初,就要认真分析任务书和策略单中的各项设计元素,准确使用版式语言,在规定范围内运用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该项目过程中,由教师模仿现实情况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带领学生完成。 仿真项目:为即将到来的节日设计公益招贴,要求使用中国传统符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见图5~图8。 以上四幅作品是学生的仿真项目作品,要求该仿真项目的版式为并置式,在规律中体现变化,设计元素为鞭炮、礼花、中国结、梅花、红灯笼等。设计者依次为14级尚娜、梁博、代晗、王灵洁等。这些仿真项目作品在随后到来的元旦节日中被应用于实际场景,在烘托气氛和主题表现上突出了招贴的优势。 3.3 实战项目 实战项目来自于公司的实际项目。针对公司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实战项目,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和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项目设计与制作完成后,由企业或公司来确定选用。实战项目中的每个环节既加深了理论认识也使学生锻炼了更多真实技能。学生成功设计了来自许多企业的真实项目,例如实战项目:中烟集团的烟盒设计、美泰科技的标志和招贴设计等,见图9。 3.4 技能大赛 主要包括各级广告设计比赛,尤其是全国性赛事(设计项目)。目前《版式设计》教学团队指导学生主要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目前已经举办了八届。每年参与的企业和大赛组委会给出命题策略单,包括商业性策略单和公益性策略单。在这些实际项目的任务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分析元素、设计草图、讨论修改、完善提交。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干预,仅仅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这样,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技能大赛项目:全国大W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等,见图10~图12。 4 招贴项目的实施过程 4.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 小组教学是项目化设计的重要手段。每组学生人数5人,最多不超过8人。选择组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性别和性格的互补,以利于后期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的有效使用。 目前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班容量较多,小组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解决教师一对多指导难的问题、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项目管理方式。 小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在注重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的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让那些在团队中更具有“领袖气质”的学生担任组长或项目负责人,以他为核心,发挥小组团队优势,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适应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2 布置工作任务,填写项目工作表 每一个项目进行前,先进行理论传授,在此过程中将项目导入,下达项目任务书,各小组进行项目分工。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项目计划,并完成设计前市场调研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工作。每位学生必须填写项目工作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在小组中的工作角色,见表3。 4.3 项目设计与制作 各小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按照既定的项目任务和计划完成项目设计。 此阶段组织学生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充分打开思路。每组学生可能会有不止一个构思,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项目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招贴的具体版式做不同角度和种类的尝试,将之前的版式理论知识应用在设计中,拓展设计思路。同时强调多个构思的初步设计并绘制草图,再进行比较,快速确定最终方案。 项目的设计方案确定之后,进入到制作阶段。招贴制作的主要手段有两大类,一种手工制作,一种是软件制作。不论学生选择哪一种,要求作品制作必须精良。 4.4 项目成果展示和完善 项目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设计方案及完成效果以PPT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展示顺序不定,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 每一组学生项目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其他组的学生对授课学生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修改方案。并在项目考核表相应栏给出评价成绩。这种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和深入的互动交流,对于促进学生加深记忆、迸发灵感、引发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结构进行完善以及知识点的延伸也有较好的效果。 5 招贴项目的评价考核 项目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项目设计和制作的阶段性评价,对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如项目实施的计划、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的创意构思、项目的制作等阶段进行实时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方法采用小组成员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相加为学生最后的得分。(见表4)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6 结语 《版式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实际使用价值。对于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学生而言,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其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将课程的教学重点指向学生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才能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项目完成能力。因此对《版式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版式设计》教学团队结合多年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为目的,符合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该课程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版面设计相关原理和方法,成长为企业和公司需要的平面设计人才。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浅谈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 摘要:户外广告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媒体,是三秒钟的艺术,需要受众在接触到的那一瞬间就引起注意和兴趣,就能使他看明白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本文对户外广告设计与制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户外广告;设计;制作 中国的户外广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而产生巨大变化,户外广告主要作用是补充其他广告媒介的不足用它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行人的注意,使它更广泛地接近观众。 一、户外广告的特征 平时人们生活中,任何人只要离开家,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几乎只要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总有广告公司在动它的脑筋。户外广告如此无孔不入,人们习以为常,并不十分反感。户外广告具有大众媒体人人都得接触的特征,强调它的和谐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一则户外广告不仅能引人注意而且还能让人驻足观赏,那就是一则成功的广告。反之,再大的花费也是失败。要知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在几秒钟内夺人眼球,颇为不易。户外广告是三秒钟艺术的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强调能够吸引人。 户外广告还具有最佳广告位稀缺性的特征。每个城市户外广告的黄金地段有限,最佳广告位很难再生,而户外广告一竖就是几年。像可口可乐在美国时代广场所占据的广告位,自1935年至今已经70年未动。在黄金地段户外广告的代价不菲,花了代价就要有效广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和谐性。 二、户外广告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要“醒目、刺激” 户外广告主要是为了补充其他广告媒体的不足、它面对流动性的观众、不可能选择观众类型、因此其特点是行人随地有可能看到,比其他传播媒体更广泛地接近公众。但公众接触往往是行动中无意看到,时间短促、距离较远,无法准确地测定其效果,所以广告内存要简洁、明快、色彩要鲜艳、富有感染力,以突出表达商品的特点来吸引行人的注意。 (二)要“简单、易读’ 户外广告内容要尽量“简化”。户外广告就是种简练的艺术。诉求的主题要单一。要删去与广告主题无关紧要的文字与插图、要保证诉求重点突出的刻画。理想的户外广告设计,应该是简短、单纯、生动的广告标题和少许文案,再配以简练鲜明的图形。 (三)要对比鲜明” 为了要加强户外广告的视觉效果和诉求力,设计户外广告,要注意强调广告版面的对比关系。表现在广告版面上有诸多的对比因素、只有加大这些因素之间的“反差”,有意识地制造―种带有叛逆性的矛盾感、这样会使观众产生异常的兴趣,赢得对广告的注目。 此外,户外广告设计中的还注意:①彰显商品的品牌。②涵盖相关商品细目,明示商品价格。③敦促顾客马上购买。④充分考虑广告媒体的可制作性及安全性。 三、路牌广告的制作 路牌广告是指设置在人、车往来较集中的地方的大型广告牌。 (一)路牌广告的制作要求突出产品。文字简短并且轻松、紧凑、富有刺激性。字体适当,以保证从不同位置、距离都可以读到。设计集中。画面要大,充分体现识别产品或信息的各要素。 (二)路牌广告的结构与制作材料。路牌广告除现场直接绘制的广告墙外,一般都采用活动板块悬挂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可利用一些建筑墙面或公共设施的表面,但一般都采用搭设钢架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快捷,即用性强,容易拆装;材料耗费低,可多次使用。缺点是外形不美观,占地较多,一般用于临时性的广告牌。 此外,还有采用钢材经专门设计后,一次性焊接成型的全功能广告栏。广告栏牢固植于地面或建筑上,因而断面很薄,不占地又美观,在其下部设有定位槽,便于安装广告牌。 (三)路牌广告的绘制。将完成了底处理后的广告牌,按稿件的模数拼排在一起,立在绘制场地的固定架或墙面上,再搭上合适高度的操作脚手架,美工人员就可绘制了。 (四)路牌广告的拼贴。就是用大张印刷品拼贴的方法制作路牌广告,它是将广告创意设计成摄影稿件,然后放大并分割成十大部分来制版印刷,印刷出十张一套的彩色成品,再按其分割的模数拼贴在大广告栏上,就成为一幅写真度极高的大型彩色图片,可以表现手工无法绘制的高难度的光、色、形效果,并具有防晒、防水功能,使广告历久如新,适宜长年使用。 (五)路牌广告的照明。路牌广告设置夜间照明,以延长从黄昏到午夜这段时间的广告阅读率,增加广告的效果。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摘 要: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文章通过阐述《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特点和实践应用过程,论证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属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各类综合广告设计。随着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职广告设计人才,需要学生了解广告表现手法,掌握广告设计规律,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一、《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涉及范围比较广,融合美术、设计、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计算机、法律和历史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广告教育现状并不乐观,由于我国广告教育从形成到现在仅十几年时间,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师资实力明显不足,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另外,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较少机会接触媒介,因此审美素养与基础理论薄弱,这阻碍了专业整体水平提高。总之,一方面广告公司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率连年走低,归根结底是企业招聘不到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这是由于高职毕业生一般没有广告行业经验,教学严重落后于实践,应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重视项目化教学。 二、构建项目化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独立、真实的企业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策划、初稿设计、修改到定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熟悉整个广告制作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真实企业广告设计流程。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项目教学,通过团队通力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为了毕业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化教学特点 1.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项目教学法应用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主要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具体项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主导作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项目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企业真实的项目目标,各小组独立完成。整体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承担项目角色,参与项目讨论,项目完成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传统知识的灌输,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性较强。 3.评价方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按照项目完成作品后,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也可以采用不同组之间以竞赛的形式评价,还可以教师参与进行指导性的评价,可见评价的方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可以促进学生间交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实践应用 1.依据层次,成立小组。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要成立项目小组,每组3至5人,教师按照参差有序的原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高中低不同层次合理搭配,挑选一名负责的同学任组长,共同组成创意团队。 2.明确目标,确定任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师生共同分析项目要求。这些项目都是企业真实项目,学生运用教师讲授的知识,分析、解决和完成项目中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项目实施。教师将项目具体要求分配给组长,组长要合理分配确保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各自需要完成的子任务。通过成员之间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进度计划,交于教师审核。项目完成阶段中,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然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参与共同探讨提出合理的动画设计方案。整体方案、项目分工和步骤讨论完成后,进入具体实施环节,需要根据教师课堂讲述内容,与以前知识相结合,完成课程项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成为教学的服务者。 4.展示评价,完善整改。在展示评价和完善阶段中,项目作品完成以后,按照小组进行展示,并且要说明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动画制作的技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和其他学生对该小组成员进行综合测评,通过共同讨论分析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项目整改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教育及设计观念,积极创新教育思维。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实践和创意三维一体,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能够适应广告行业快速发展的,具有创意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广告人才。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互联网时代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策略 摘 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互联数字化新型时代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密切联系,以及阐述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对广告设计岗位能力的要求。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及时把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准确,课程构建更完善,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时代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意义,需要人们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全新的审视、界定与诠释。就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而言,互联网使其行业结构更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为我国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指明了发展方向。新形势下,设计行业也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提出新的要求,以应对互联网对行业的冲击。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行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整体发展中学习和借鉴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强化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的修订中调整了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技能上“手把手”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这仅限于局部,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缺少根本性的变革,导致专业停滞。究其原因,是因为其缺少满足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无法为企业输送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仍保留着本科院校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践”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模式,把“基础课”和“专业课”单独进行讲授使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紧凑性和时代性,导致专业程序不严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散漫和对职业规划失去信心。同时,专业架构缺少融入互联网经济的“双师”型教师,无法更好地与企业接轨,缺少市场化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化合作机制,以及保持有持久的深度接轨。此外,基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在专业的独特品质下形成了与非艺术专业学生不一样的思考模式、行为模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念。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知识文化底蕴单薄和对自身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1]。 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决策 (一)顺应互联网市场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当今市场不再是独立的领域,它由传统的二维空间向以图文信息传达为特征的三维空间转换。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出版设计、包装设计、终端广告海报设计等传统特色产业的需求,又要满足互联网新媒介、新生行业对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新要求。基于高职院校“2+1”的特色教学和强化本专业教学资源的需要,传统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要融入延续性的多媒体设计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要重文化、熟技能、跨学科、跟市场。现代社会具有多维性,需要人才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较高人文素质。21世纪备受关注的创意产业的规划和现实发展决定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要输送有高素质、紧跟时代脉搏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跟着市场的变革,突出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就业。 (二)结合互联网数字时代化的专业人才标准,完善专业课程构建 综合考虑本专业的技能与能力标准,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开设了基础课、职业支撑课程、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职业延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但市场具有动态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必须根据市场的风向标,协同产业教师与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首先,根据本专业在互联网新型的岗位需求增加职业能力课程和适量的延展课程内容,如“UI设计”和“商业插画设计”等,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其次,基础课与核心课程相互融合,构建多层次的选修课程体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多数都是基础软件课程,为了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脱节的问题,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散漫和对职业规划失去信心,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分配,把基础软件课与核心课程结合。例如,核心课程商品包装设计(Illustrator辅助)、广告海报设计(PHOTOSHUP辅助)、书籍设计(INDESIGN辅助),要控制好这些核心课程当中的理论和实践部分的学时比例。针对现今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学生存在的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的现状,可以增大选修课课程的类型,加深学生对国学和人文知识的理解,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可以开展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对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大学生将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q?,因此高校应当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对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甚至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顺应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机遇创新创业。 (三)制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综合实践课协同创新项目流程 1.建立“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作室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使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融合企业对职业岗位要求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宗旨,专业教师按照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整合,以校内场地和设备或引进企业入校投资形成的模拟或真实的广告设计公司,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行业设计师负责工作室项目的引进和项目成果考核。同时,校内教研室负责人参与对项目转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教学组织的安排,安排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包的开展工作程序中,制定工作室人才评定标准和相关的器材管理制度。项目单的引进主要是通过企业设计师根据企业的实际的项目制定,更多是通过互联网建立自身的服务平台,创建品牌特色,吸引更多的客户。当然,工作室具有双向选择的“弹性化”,在加大综合实践课比例的基础上,学生均有进入工作室进行实训的机会。在前期虚拟项目中,学生进行分组在完成后进行评选优秀作品,挑选后进入实战案例,由工作室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参与,最终由企业设计师对项目效果评定。实战案例主要来源包括企业、网络设计平台、各比赛策略单、社会各类招标活动。工作室制工作过程涉及到不仅仅是专业设计类知识与技能,它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企业的工作纪律、企业的价值观等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学习、认同和领悟。 2.面向区域特色经济企业,师生协同创新。随着高职高专的迅猛发展,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不能较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对教师本身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实践是高职院校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以各校高职学生和教师为对象,以新时期行业、企业和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为准绳,采用校、企相结合的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训练和评价师生协同创新能力的体现。其中利用互联网浪潮所产生的新型行业为契合点,让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教师自身的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r?指出: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本专业要重视与地方区域经济深度协同创新“软性建设”的步骤和细节工作。首先开展社会调查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地区劳动市场的发展与需求情况、学生择业兴趣与意愿情况、宏观综合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情况等。而对接的三个层次,首先要找到适合的企业,找到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企业进行走访、双方访谈与对接。对接中深度和广度与企业参与、企业需求和学校主动分不开。浅对接是基础的相互意向一些简单项目的合作,和顶岗实习学生输送。中度对接是校企合作,构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引入行业标准、完善基于岗位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深度对接要求满足二点要求:工作措施与保障(基地建设工作规划、组织和政策保障等)如: (1)工作规划:编制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管理培训生手册、创业培训手册、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运作手册、专业教材编写、资源库的建设、档案管理库,企业讲师进校、课酬待遇、教研室主任素质能力养成、选拔优秀管理培训生进行企业轮岗、教师到企业站岗、公司生产与实训基地等。 (2)保障:签订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架协议,以保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运行;学校与公司联合组成理事会管理的办学体制;校企师资管理机制;人事考核机制;年度预算审议机制;学科建设机制;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帮扶创新创业;学院相关政策保障;校企互派讲师进校进企绩效评定机制等。 根据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实训的实训需要,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架协议,并让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管理培训生手册等。面向区域特色经济企业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指标意义,从而开拓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型人才培养的新境界,具有很高的实际运用价值,其中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改革,把最大化地、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以拓展和强化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 解决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挑战所提出就业岗位素质的新要求,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以企业为标杆更需要时代性和科学性,制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综合实践课协同创新项目流程,构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引入互联网时代下行业新标准、完善基于岗位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 摘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标准的构建背景是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也逐步确立。本文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标准。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对于行业人才的内涵要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高职的职业教育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实施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能够有效促进这两个阶段人才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教学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性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师教学方式、人才评定方式等各方面,导致两个阶段之间的人才衔接工作难度增加。要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关的完善措施。 1.专业设置。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契合度较低且衔接性较差,而且中高职专业的教学内容深浅难度相差较大,有部分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经常会向教师反映,教科书上的知识点难度较低,但是考试内容的知识点难度较高,考试时容易被题目难倒。此外,有部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高职对口班新生也会感到高职教师的教学速度较快,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师的思维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中高职学校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 2.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方面既有共性,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服务社会,培养更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型专门人才。但其中,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技术型人才,增强学生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主要是提高学生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使得中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人才培养衔接工作难度增加。 3.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最关键的就是院校之间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设置之间的差异是可以直接反映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的。高职中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普高毕业生的“零起点”专业知识和技能设置的,所以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文化课的比重较大。而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化课的比重较小,导致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高职就读的时候会感到学习文化课困难,其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降低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大部分中高职进行对口招生时都是各自为政的,双方分别根据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确定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学内容,双方之间并没有形成连贯、协调且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导致专业定位不统一、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出现。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目前我国开设这一类型专业的各中高职院校普遍都出现专业课程交叉重复、专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此外,各院校采用的课程标准也不统一,中高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 三、促进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有效对策 1.制定层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现代广告行业的高速发展,广告企业对不同层次岗位类型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能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会做,从初级岗位、中级岗位再到高级岗位,这一级级岗位的升级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水平,同时还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技术应用理论分析能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中高职双方要共同合作,制定层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同时尽可能地缩小双方之间的差异。在中职阶段,校方领导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高职阶段,校方领导和教师可与社会企业合作,让学生了解现代广告企业运行的全过程,掌握系统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工作意识,等等。 2.建立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广告企业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岗位上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年龄层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中高职双方应共同对学生核心课程核心能力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自独立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构,并建立双方之间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计划的技能对接教学模式。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学生完成中职阶段核心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完成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的操作,并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重新建立阶梯式发展的课程体系,能够避免出现广告设计与制作相关专业课程重复设置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难度大,或学习内容重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等问题。 3.把握中高职专业对口关键。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对口的关键,就是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核心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从中级技能提高到高级技能。中高职学生的起点不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教学重点也需要随之变化。如,在设计标志的时候,评价准则可以让中职学生利用手绘的方式完成设计,而高职学生则需要利用软件的操作。通过完成不同方式的设计,培养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不同广告设计技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4.建立标准衔接人才培养控制方案。根据我国以往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可以得出,简单的协议式对口衔接会让部分学生产生上保险的感觉,再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中高职双方应建立标准衔接人才培养控制方案,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基本要求、综合德育评价要求以及考核成绩要求等各个方面。 5.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地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是否顺利,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应该在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 6.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衔接。中高职双方领导应该按照人才市场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联合广告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讨论,三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顺利完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广告设计与制作行业的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来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教育输送适应高职学习的高质量生源,高职教育要在保持与中职教育连续性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的职业性和高层次性。 7.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系统性课程体系。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措施,既要避免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要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则需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获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8.加强中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衔接。中高职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而且还可以打破高职与中职之间的隔阂,推动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融合,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教学资源的对接可以是中职与高职分工协作,共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编写适用教材。在实训室建设中不要重复建设,中职与高职可以按照实训室分工段来分工建设、共同使用,做到内容上各有侧重,避免无效重复。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经费大力培养中高职教师,特别是中高职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学习和沟通,中职和高职的老师要经常进行交流,共同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也可以互相指导教学,有些课程甚至可以由中职与高职的教师共同上课教学,学校和企业建立适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共同培养高技能的广告设计人才。 9.完善双方招生考试制度。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前提。完善双方的招生考试制度能够提高双方的生源。但要注意的是,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应该根据各自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制定相对应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增加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比重。 四、结言 在新一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中,中高职双方领导应该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衔接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构建阶梯式发展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和体系。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双方学校教师必须更新自身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双方的培养目标,为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实现中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以改变传统设计素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刺激学生的设计灵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生设计成果为模式,构建适合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设计观念和思维的培养,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做铺垫。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最终形成比较完整合理的更加符合广告设计专业要求和就业形势的素描教学体系。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素描教学;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0 引言 广告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对广告设计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苛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设计素描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思维能力上入手,将教学与就业接轨,从课堂走向市场,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 原有教学模式分析 多年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课程一直沿袭传统绘画素描教学的内容和训练模式,即从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石膏像写生、人物肖像写生到人体写生。其课程内容基本沿袭这样一步一顿地思路,时间过程沉闷冗长,部分学生失去了绘画的激情,设计素描成了机械模式的型与体、空间与关系表现的简单运动,设计失去了本来的趣味,素描变成了复制印刷版。在大学虽然设计素描课程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造型训练之前不断地进行石膏几何体、石膏像、人像写生练习,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法,现在再重复训练虽然课程教学从目标到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熟练技法表现,不去思考、不去探索,最终导致浪费了大部分的时间。 2 课程内容改革和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创意思维的表现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针对广告设计方向的人才,艺术创作、设计夸张、变形和构图等需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所有设计课程提供基础并供给养分。广告创意人才对结构的认识,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是必需的能力,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再进行加工以物向型表达出来是必学的技能。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密切相关,只有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其在艺术创作、广告设计造型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才能将画面达到一种具有节奏、韵律合理的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所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2 教学内容的实施 首先,作画内容功能性的强调是我们教学内容上的第一个突破。原有的素描教学注重表象,而设计素描注重表意,因此本次改革在“创意素描”教学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要求学生以暖瓶为出发点,用素描的方式方法创作出一幅手机宣传画,即绘制创意草图,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简单写实与照搬,学生必须在保证暖瓶造型准确、质感到位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有思想性和目的性地创意绘画,即突出暖水瓶的性能、功能为前提,同时使画面更加具有广告草图的效果。让学生在素描中意识到设计草图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设计思想该如何通过草图来表现。 其次,快速记忆表现的强调。设计素描强调快速记忆表现,我们通过对设计素描教学内容设置的改变,培养学生将设计思想用最快速、准确的方式表达在纸上的能力。因此,“短、平、快”是设计素描在速度上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一项技能。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在“人造物写生”部分改变介质要求学生除纸张外,表现在其他媒介上,如衬衫、茶杯、镜子等等。换成学生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小玩具或寝室里面的小物件。作画方式上,要求学生以速写的方式,从简单的结构入手,力求创新多元。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个性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我们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完成画面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运用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技能的同时,使其对相关理论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课程改革的启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寻找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一切可能,破坏他们理性临摹意识,使学生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形式美法则,通过创造意识、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等宏观的处理画面。 产学结合,让社会走进教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生学习最终是为了就业为了回报社会,只有让学生多接触多看才能多学。在本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学校参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项展览13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2项,得到了学校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幅提升。现我们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已经通过审批,学生的作品有了转换成商品的途径和渠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体现出了学生的作品价值。 设计是一门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素描是设计的基础更是设计的起点,是学生主动观察设计事物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充分验证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思考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都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们想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他们就会办到。这样无疑给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而这些需要大量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所以说,大量的高素质专业的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的人才市场非常需要,培养人才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承担着许多的压力与挑战。这些形势也对高效的学生产生了不小的触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让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们活动更好地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广告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人才;教学 这几年,广告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成为现在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自己实力,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培养出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思维较开阔新型广告设计制作人才。同样的作为主体的学生也需要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与就业,不断地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首要教学目标。 一、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广告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与时俱进,新增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但是,一些院校仅仅是因为社会需求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好,就盲目大扩大招生规模,开设了广告专业,其院校内部的专业教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少,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师资力量不合理是当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广告专业也不例外。随着该专业就业前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此专业,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的教师。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学历偏低更有甚者专业并不对口,有一些教师是其他相关领域转行而来的。还有一些教师,本本主义较严重,理论知识还说得过去,但实践经验就少的可怜,这样就使得教师教学的质量偏低。直接导致上课教师讲课激情不够,学生不喜欢课程的设置。 (二)教学设备短缺,实践条件不成熟 我们都知道,广告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王道,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就需要相应的器材和设备,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广告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学生。但是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这种人力物力来建设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而校外实训方面,因为一些高职院校的水平没能达到广告公司的需求,校外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也凤毛麟角。 (三)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对本专业认识不深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招生模式一般是上不了大学的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职院校,所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刚入校的学生可能对于本专业一窍不通,使得在以后的学习中也静不下来,没有认同感。 二、对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请学长学姐讲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况 为了让学生有认同感来学习本专业,可以在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开设一些座谈,请高年级的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介绍一下学校的专业概况,就业前景,让同学们在刚入校的时候就感觉到亲切自然,进而有动力去学习。 (二)扩大师资力量,调整师资结构 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培养专业优良的学生,打出本学校本专业的水平。而这些首先需要扩大师资的力量和规模,组建一个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据了解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改善师资队伍。第一,鼓励奖励其低学历的教师主动学习,使其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第二,选拔一些新进的专业教师到一些专业的广告公司进行实习考察借鉴经验,以便服务于课堂。第三,高薪招聘一些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人士来校任职或指导。学生可以课上或者课下向教师请教问题,向学校建议多开几节公共课或自由提问课,只有学校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之后,学生们才会去执行。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三)学生可以多创造实习条件 由于广告专业地特殊性,各高职院校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在实践上,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实训基地。学生们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选择校内的实训基地或者专业性能比较强的广告公司去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技能。 (四)有选择的学习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对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合理化,对于本地区的广告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合理招生,保持一定的供求平衡。体现本地区的特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的细化专业以及就业方向。 三、小结 当今社会对于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重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学校的教学要适应潮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教师的精心培养以及社会的相关关怀。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大力配合,只要学生们认识到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断地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初探 摘要:《广告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现象,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互式学习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3个方面就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教学策略;实效性 1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解析 1.1存在的问题 杨振宁教授曾说:“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艺术已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告设计行业逐渐成为中国最富活力和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我院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1.1.1教学方式陈旧 《广告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主要是黑板讲学或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多是把课本或网络上的知识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内容罗列。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未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1.1.2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知识点基本都是围绕着色彩、字体、版式编排、标志设计等理论知识为主,然后就是布置一些作业、欣赏一些佳作就算完成了。教学过程割裂了广告设计学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但实际操作却无从着手,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态之中。 2.1课程知识结构分布 (1)知识要求: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理论体系、不同广告媒体的特征与局限性和设计中与印刷业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广告传播方式、制作与实施的方法;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艺术法则;掌握广告文案包括广告语、广告标题、版面等方面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手绘、电脑制图软件表达设计方案; (2)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具备独立搜集媒体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手绘、电脑制图等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拥有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广告项目组织能力;广告文案撰写能力;参与广告项目开发能力。 传统的教育最大一个弊端就是忽略学生的实践,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也不外乎有这个缺点。没有实践的经验,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都无法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也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资源,关注学生的特点,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际效果。现就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实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2.1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甚至企业“客户”的角色。教师应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富有哲理的话语、丰富的情感、渊博的学识,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依赖和敬佩,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耐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客观评价,从而为学生建立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 2.2灵活运用交互式学习模式 第1步:以小组为中心,应用网络资源,课前发起讨论。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网络等。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和信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三四个关键问题。教师可有效应用大学城空间、QQ群、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提出看法,从而养成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2步:设计创作表达,师生共同探讨,课中答疑解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对课前所提出的学生最困惑的问题运用演示、说明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解答,学生则可以运用语言表达、手绘、电脑制图等方式,把问题进行具体的展现。从而实现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记忆向注重思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知识的转变,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有效教学策略。 第3步:成员点评交流,建设共享资源,课后总结经验。 利用大学城空间,建立有效的网络资源空间课程,设立专门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作品展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制作成演示文档、图片、视频予以展示,师生可以通过大学城空间的评论功能或小组讨论群的功能对各自的作品予以自评、互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促进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和网络资源质量的提高。 2.3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或疑惑陈列出来,充分运用对话策略把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课堂教学实施效果,总结成败得失,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4结语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是一个“提问―创新―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要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总结经验,参与企业、社会、客户的设计,利用优质有效的各种资源,与学生共同搭建一个共享平台,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构建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探讨 【摘 要】在当前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本类专业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素质;高技能人才;以赛促学 针对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广告设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要求,本人就如何增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等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1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1 学生个性特征比较鲜明 一般来说艺术专业学生都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个性明显,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受新事物快。艺术生比其他学生更富有创意性和自我表现特征。 1.2 文化素质相对较弱 随着艺术院校招生的急剧增加,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对文化课的要求较低,因此导致这些学生入校后不仅公共文化课跟不上,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 2 我院艺术生现状分析 我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分美术高考生和对口考生两类。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美术高考生需取得美术专业高考本科合格证后方有资格报考我院,因此本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对口考生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不受专业限制录取的非艺术生,此类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或只是爱好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中,两类学生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针对上述生源状况,我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类辅导措施,对刚入学欠缺美术基础的对口新生“开小灶”加班辅导。在老师们的积极努力下,对口生专业基础课得到了提高,缩短了与美术专业生的差距。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 对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一点感受和探索 本人现在教授广告设计课程,从学生时期就与广告行业密切接触,熟悉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各个环节与操作流程,加之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摸索了一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关广告设计的许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们刚接触到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艺等,却同时已经被更发达更超前的国家或地区淘汰,因此,我们更应该多交流经验,多沟通信息,为提高我们的高职广告设计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对广告设计教学的一点感受和探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 3.1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 教师首先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才能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广告设计行业可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告设计贡献一份力量。设计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一个令人自豪、让人羡慕的行业,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设计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和舒适。那些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优秀设计,为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为了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整体实力,为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设计,创造新的消费概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向,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之一。 通过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创意的灵感会不断涌现。有了远大的目标、再给予科学的指导,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2 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能结合实践进行学习,许多优秀设计作品都是由最基础的构成演变而成。基础课结合实案例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展示优秀作品,分析画面设计构成、解剖包装结构、研究印刷工艺和制作方法。广告材料的选择搭配、消费者接受程度、销售的目标对象,以及广告宣传所能达到的效果等,都要综合考虑以培养学生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不容忽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与当地企业接触,发动学生积极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热情、真诚地与客户合作,亲身参与到商业之中,在服务商业和市场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解专业性质特点及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感受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学生的设计作品被商家采纳、被媒体公开发表,会对其他学生很大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研究阶段,甚至对商业性太强的设计作品持否定态度。许多没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设计者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投放市场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户否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产品的性能,关注商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市场潮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实,多数学生也想与深人生活参与项目设计,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市场链接的成功与否。 为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很多开展业务的细节问题,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从寻找信息、联系谈判、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确定设计方案、发排打样、印刷加工全过程。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时强调除专业能力外,高度的责任心、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诚实礼貌、吃苦耐劳等等,都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经过实践才切身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几本教科书无法给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带给学生经过市场检验的、被商家认可的、受消费者喜爱的好设计。 3.3 “以赛促学”,改革教学模式 我院对各类大赛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加竞赛,通过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是传统专业教学环节的运用,更多的是要从启发式教学出发,从传统的讲解授课转向动手训练,从课堂教学转向实际操作。这些特点都要求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要以能力型为主,能够胜任从传统的通用型教学到专业型教学的转变,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知识与能力。 通过参与设计竞赛,很多学生靠自己的设计脱颖而出,在获得竞赛奖励的同时他们也增强了自信,并且对其他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效应。同时这种高强度、严要求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学生轻视动手能力的学习态度,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例如,在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过程中,我给学生们集中解读大赛主题要求、时间安排、教学难点与重点等,重点以争夺竞赛奖项为目标开展突破性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设计竞争意识,选拔具有良好设计素质的参赛选手。在三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我和学生们天天讨论创意稿以及设计方案,每进行一个选题的设计,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反复修改与调整。在这过程中,每位同学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多倍的努力。最终,我院学生作品在全国60000多件作品的评比中,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13个,山东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40个,成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总之,“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强烈针对性与高度逼真性是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在提高了艺术设计教学质量与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必将培养出大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人才,为学生将来就业铺好了道路。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对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评价与考核方式等,营造有利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高职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告设计与制作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双重特点。艺术性要求广告人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建立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沟通渠道;商业性要求广告人掌握消费行为的规律,处理好设计者、客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广告的商业价值。不管是广告的艺术性,还是商业性,都对创新有着一定的要求。广告人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够设计、制作出满足客户与市场需求的作品。作为广告人培训基地之一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能力需求分析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智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广告设计与制作行业是一个对智力服务要求较高的行业,广告设计与制作者常常被看成企业或产品发展的“智囊”,一个高水准、富有新意的设计往往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广告人的审美能力决定了其能否为广告设计注入适当的审美情趣,能够为受众带来美感。在逃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时,设计团队之间的沟通、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设计者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均影响着广告设计的效果和效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解决广告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重要保证。作为一个广告设计与制作者,在具备了智力、沟通、审美、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广告设计与制作的生命力,是赋予广告作品灵魂的必备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革新,才能够设计出有特色的作品,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够获得市场份额。创新能力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适应今后的职业工作,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应当重视创新能力的养成。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加强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 (一)独创性。具有独创性的人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喜欢追求新的事物,不愿意随波逐流、附和大众。独创性驱使着人们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人们甘愿承受创造过程的艰辛与漫长。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中,一些具有独创性的高职学生不愿意按照教师的意愿修改自己的作品,认为这会磨灭自己的创造性,使自己的作品失去想法、特色。鉴于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独创性,给学生一定的独创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 (二)广泛的兴趣。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名人都有着广泛的兴趣,例如,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对绘画感兴趣,还对音乐、军事工程等抱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广泛的达・芬奇能够从不同的领域获得创作灵感,从而使他的画作更加杰出。对于高职院校广告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而言,广泛的兴趣不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广告创作灵感,还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例如某一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是谁,最近网络流行语是什么,怎么样在广告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元素等。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好奇心。人们拥有创造力的根源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对新环境或新事物产生的提问、操作、注意的心理倾向,是激发个体进行探究的内在动机之一,它能够促使个体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特征之一。奥美――世界著名的广告公司,在选拔富有创意的人才时就将“好奇心”列入五大标准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学生逐渐变得墨守成规,学生的好奇心难以得到有效地激发。而广告行业特别重视人才的创造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时注意安排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提问,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四)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创造就是打破既有模式、突破条条框框的过程。冒险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富有创造性人格的个体通常都具有一定冒险精神。对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而言,冒险通常指的是在智力上的冒险,指的是对已有知识、已有理论的质疑、突破。有着冒险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可以坦然地面对愚弄、嘲笑与批评。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告创意招标活动、广告艺术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打破程式,进行有自我特色的创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看法与批评,引导学生通过积累与学习来降低外界干扰,能够淡定从容地享受创意带来的乐趣。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当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不能仅仅局限于软件、工具、菜单、面板等使用方法的讲解,而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软件按照相关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个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安排广告设计与创作专业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设计几个核心项目和相关的小制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讲授相关软件的功能,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通常,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可以设计的项目包括:印刷品设计,如书籍封面、折页、海报、招贴、企业宣传册等;产品形象设计,如企业Logo、名片、请柬、卡类等;照片处理,如照片去痕、照片美容、照片上色、照片合成、照片翻新等;建筑效果图处理,如效果图色彩调整、配景等;产品包装设计,如产品包装袋、书籍装帧、立体外包装、包装展开图等;其他项目,如Web图像、图像合成、灯箱广告、喷绘广告等。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自行完成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创新教学方法。只有打破传统的僵硬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教学任务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创设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采用创造性思维发现、解决问题。在广告创意设计课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摩成功案例,向学生展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实际案例人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创新,改变学生只掌握了软件的应用方法而不会设计、不会创作,只会模仿的局面。教师应当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案例、剖析案例、分解知识、拓展案例、设计和制作项目的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设计与制作问题的能力。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发展快等特点,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只有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拓宽教学面,鼓励学生使用新技术软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干预形成自己特色的设计风格,才能够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 (三)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从宏观上,可以将影响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分成两类:人文环境与物理环境。人文环境指的是学校特有的学习文化对学生意识的长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获得了普遍认同的观念。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潜在的人文环境,这种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物理环境指的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教学设施所构成的环境。物理环境会对学生的感知造成持续的影响。由于创造是对桎梏的突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宽松的人文环境在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大力构建包容的人文环境,做到以下几点:氛围上开放,努力营造开放的学习风气;精神上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创造需要不断地纠错,不断出现的错误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压力,这时通过教师恰当的鼓励,及时地帮助学生调整精神状态,对维护学生的创新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地方张贴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优秀广告人物以及创造性的名言警句等,以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广告设计与制作作品的陈列、教具的创造性改造、桌椅板凳的创造性摆放等,均能为学生提供无声的创造性指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际经历和问题中不断探索解决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与创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就应当重视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欲望。参加社会实践或企业调研,寻找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指导学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创造性设计。将实际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将广告公司与学校实训基地相结合,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发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赋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在创新空间和创新氛围内,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设计与制作。 (五)创新评价与考核方式。创新评价与考核方式,将创新纳入到学生成绩的考核体系当中,加大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能够消除学生进行创作时的顾虑。例如,学生可以自己确定期末课程的课业主题,并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进行设计与制作,在评价考核时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给分,以评价促进学习,以评价促进创新。在具体考核时,可以适当增加创新分值的比重,学生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进行创新,采用个性化的表达设计方式,不能进行单纯的模仿。例如,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组织的LOGO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比赛,在比赛前就要求学生的作品必须富有创新性与独创性。在评价时给富有新意的作品更多的分数,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这样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意,使得学生敢于求变、求新、求异,彻底抛弃以技能模仿熟练程度为考核准绳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广告设计与制作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一般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结构和特点,并和普通的电视广告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气象预报节目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广告设计 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构成 目前各个省卫视都会在傍晚播出本省天气预报节目。节目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节目片头,用以表现和说明天气预报节目。 第二部分是主持人解说气象信息,这部分节目没有背景音乐,电视画面主要由主持人和各种气象信息图形图像构成。 第三部分为各个城市点未来一天的天气情况,这部分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的声音播报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第三部分为节目片尾部分,滚动出现一些气象信息。 二、电视广告的特点 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电视广告是一种瞬间艺术,由于观看的选择权在观众手中,如果广告表现形式缺乏创造没有新意甚至恶俗,那么观众会冷漠对待,甚至产生厌恶。这样不仅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而且还会起到相反在作用。 从表现形式上看,电视广告具备短时间高效率的表现方式。目前现代电视广告设计主题的表达不再着重于产品功能特点的介绍,只有突出品牌的风格化和个性化,突出对品牌价值观念的表达,这样那样才能赢得观众的注意,为产品增加消费者。 三、天气预报节目中广告的设计 (一)节目中的广告形式 受天气预报节目构成的影响,节目中的广告形式可分为有声广告和无声广告两种。有声广告主要放置在节目片头部门,以天气预报节目特约播出形式出现。无声广告则出现在节目的其他部分:一是在节目第二部分出现的主持人解说角标广告。二是在节目第三部分出现的城市标版广告。这类广告无声、可静可动,只见其画,不闻其声,俗称“哑吧广告”。三是在节目第四部分出现的城市滚屏侧屏广告。 总的来看,与一般电视广告相比,天气预报节目中的无声广告因其缺少声音而在广告冲击力方面大打折扣,但又因其与广大观众十分关心的天气信息捆绑在一起而有独具特色,可以用“无声入目、悄然入心”八个字来概括电视天气预报背景广告润物无声的特点。 (二)广告的设计和制作 1、主题鲜明突出重点 受时间限制,节目中广告的设计要求简练,必须从众多产品个性中选取最值得注意的点重点传播,使广告内容突出主题,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从而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达到宣传产品目的。鉴于此,对于节目主持人部分的角标广告,由于观众的视觉停留在主持人身上较多,因此更需找到突出的信息点,并且广告需要有一定的动态形式,使得观众会在无意识形态下关注。但也要避免过于花俏,影响整体的画面和主持人对气象信息的解说,使广告沦为恶俗形式。 对于城市点广告中的广告,就要在构思上要找到广而告之的重点,什么是要推广的东西,突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简单明了才是设计的重中之重。而对于侧屏广告,则一定要注意它的独特性。由于此时电视版面中的气象信息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因此广告则应尽量变化少一些,动作简单些,内容单纯些。这样即使在画面上不占优势,但也能突出广告信息。 2、构图形式主从分明 一般来讲,广告的构图要讲究有主有从,主从分明,繁简得当。在进行广告布局时,首先要根据广告主题确定以何种要素形式为主体,将之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以此主导和统摄整个广告画面的造型,其他要素形式则从属于主体态势,使之生动而不呆板,富有生气。 在电视天气预报城市点的广告中,由于可用的版面只有一般电视版面的三分之二,因此突出重点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插图与文案之间的搭配来体现主从搭配,例如以插图作为辅助文案的角色,突出文案使之成为画面的主体。当然,插图与文案之间的主从搭配往往是相对的,二者应该是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的。 3、色彩搭配层次合理 天气预报广告画面的色调一般是由多种色彩组成。为了和谐统一就要选择一种主色调,再处理处于支配地位的色彩。其他色彩围绕主色变化,形成以主色为代表的统一的色彩风格。广告画面的主色调是整个画面的主导,因此城市点广告和侧屏广告的色彩在定主色调时要考虑到城市点背景色彩,广告配合整个画面的色彩达到整体画面的色调和谐。 四、结语 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是电视天气预报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视画面的整体效果,影响着广告客户的投放量,并间接影响着气象影视的经济效益和气象部门的形象。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人员,在进行节目广告设计和制作时更要深刻体会到广告在节目中的地位和特点。设计出的广告既能宣传产品,又不影响气象信息的传播,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课程调研,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了课程资源,改造了课程实施环境,搭建了课程网站,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在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点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学生学业评价与职业工作能力评价对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影视广告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1年,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成功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成为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之一。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全面实现培养能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数码照片处理等岗位工作,并具有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广告营销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点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对接、学生学业评价与职业工作能力评价对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对两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明确课程建设工作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课程建设思路。经过课程建设团队的共同研究和慎重斟酌,确定了我们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进行社会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工作项目、任务进行梳理、分析以选取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依据专家论证的结论制定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教学文件,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编写课程教材;组织课程实施;反馈课程实施效果,改进和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在这样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引下,我们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了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内容和任务、职责与权限、时间和进程等做了设计和安排。以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二、奠定课程建设工作基础 依据前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开发建设工作思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首先分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实现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过程中以及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确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定位,设定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使课程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1.确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定位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专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中,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生形成从事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与前导课程图形图像处理、排版印刷、广告营销以及平行课程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共同完成广告设计员(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2.设定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影视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形成创意设计、视听表达、剪辑合成、规划实施、沟通合作等核心职业能力。 这些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耐心细致、求新创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职业规范;客户服务意识等。 (2)专业知识:包括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流程;广告创意方法和表现手法;电视制式及视频基础知识;剪辑与合成;音频知识等。 (3)专业技能:广告创意;广告拍摄;媒体捕捉;剪辑合成;音频编辑等。 三、稳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进程,全面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基于上述工作,使课程建设工作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并着重完成了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1.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由广告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经过教学化处理之后形成的项目课程。 为实现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课程建设团队与长春亚邦广告有限公司、长春市赢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员一起,对广告企业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的服饰广告、食饮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工作对象,创意设计、广告制作等工作内容,广告拍摄、剪辑、配音等工作手段,广告项目组织,各类影视广告产品,摄影棚、录音棚、影视制作室等广告工作环境及相关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具体工作项目及任务进行了梳理和筛选。经过广告企业影视广告设计师、课程建设专家以及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的共同研究和论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了服饰广告、食品饮料广告、药品广告、公益广告等四个影视广告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构建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完成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1)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看,每个课程教学项目都包含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如下表所示: (2)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序化看,是依据人类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来构建项目序列。 项目一:服饰广告――拍摄剪辑为主的广告 项目二:食品饮料――包含特效合成的广告 项目三:药品广告――包含动画制作的广告 项目四:公益广告――综合型广告 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课程项目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强化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岗位工作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了课程目标。 2.编制课程标准 编制一个符合课程目标需要、适宜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标准,一直是课程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企业工作世界的引领下,课程建设团队完成了标准管理信息、课程基本信息以及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内容要求、考核方案、教材资料等内容的构建和梳理,并给出了详实的课程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课程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程序上的、方法上的和形式上的问题,实现课程标准限定、引导和规范课程教学的功能,使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高度的可执行性,成为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3.组织课程实施 怎样把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变为课程教学的具有实施性、操作性的教学设计,也是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课程建设团队在学校整体部署和要求下,强化了课业设计工作。从实施与操作层面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每一位课程实施人员,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设定的项目和任务,来进行课业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课程。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形成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课业设计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1)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和职业课程中的一种理念。在行动导向这一理念下,本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与具体的职业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资讯:针对指定的广告项目,学生自己了解设计制作的任务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小组学习获得影视广告设计制作过程必要的工作技能。这训练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计划:项目小组的学生一起制订影视广告项目的策划方案。以头脑风暴式的策划会的形式来进行,这促进了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了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能与教师商谈,听取教师的建议。 决策:项目组的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并向其他同学和教师介绍他们的广告策划方案。这培养和展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批准与认可。 实施:项目小组的学生借助新学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影视广告的设计制作。这促进了他们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执行影视广告设计制作任务。 控制: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影视广告设计制作方案,并且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这强化了作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在这个阶段,学生尽可能不与教师商谈,而要独立控制影视广告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 评估: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评价和分析他们的影视广告产品。这使得从错误中学习成为可能。在影视广告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不是学习者个人的缺失。教师的任务是,把错误变成学生学习的机会。在这个阶段,强制学生与教师商谈,以获得教师的评价。 (2)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承担着特别的引导任务。 引导不是指限制、管束学生,而是指使学生能胜任工作、给予学生帮助,给学生指出机会和给予学生支持。 (3)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以项目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依据项目进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下表所示: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主讲教师使用网络课件、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视听兼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量。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交流系统、课程网站、演示视频、QQ交流群 、教学课件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多元化全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建立全程考核体系,以项目考核为主,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考核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教师作为完成项目评价的主体;学生同时作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双重身份,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与结果作为评价载体;行业企业工作规程与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按照项目或工作任务构建操作性、针对性、职业性强的量化评价指标,使得评价效度更加明显。 5.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从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出发,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创新出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实战课程模式。 在这一课程模式中,课程教学的每个项目都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战式设计制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项目经理,学生的角色是项目组成员,二者之间是管理与协作的企业员工关系。从而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真实的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运作中获得了职业能力养成了职业素养。 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经过两年来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团队全面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厚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了课程调研,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了课程资源,改造了课程实施环境,搭建了课程网站,进行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经验,也使我们知道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能进一步巩固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工作,使课程建设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谈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 摘 要:我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素描课程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素描课程,这种不同源于各专业培养的方向及培养目标的差异,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也具有职业技术院校的侧重性,通过对设计素描的课程结构的合理安排,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造型和创意能力,旨在为现代设计更好的服务,为社会输送优质良才。 关键词:设计素描 观察 造型 创意 设计素描,顾名思义以设计为出发点即从设计意念出发,从基础素描到设计的过程里,架设在两者之间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设计素描是训练和展现一种思维新的方式,也是造型能力的培养与创意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构思能力和视觉传达表现能力。 我院2012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共有三个班级,分别为展示方向、平面设计方向以及新媒体方向。根据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需要,将设计素描作为本专业必修基础课现行开设,旨在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原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后续专业课的开设提供前期保证。 1 设计素描的理性本源 如今素描课程已经成为艺术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纯艺术专业的素描课为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即写实性、再现性的全因素素描。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开设设计素描这一更加切合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描绘对象进行收集和归纳的能力,表现结构与空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客观的设计构思。 设计素描的本源是理性的,相比全因素素描,是经过细致的观察,理性分析,抽象表达等环节来完成,客观分析、主观表现。其目的是在学生们着手设计工作之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逐渐脱离以写实为目的传统素描学习方式,得到一种独立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探索物象的外部形式的契合规律和内在构成关系,体现技术与艺术、美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2 设计素描教学环节设计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目标是掌握设计素描与广告设计领域的关系、掌握设计素描基本理论与基础表现技法、重点掌握设计素描具象到抽象形态的演绎过程及设计素描想象单元的创意意识培养。 2.1 认识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即塑造形体的训练。解决造型的本质和形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总结能力等问题。训练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演进方式进行。设计专业学生首先要掌握如何对物象进行认识,这种认识必然从结构率先入手细致分析,先观察、思考,然后归纳、总结,后到发挥想象空间,激发创意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对认识设计的本质有益。 2.2 设计素描中解决的问题 设计素描是广告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其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审美能力、快速表现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和记录素材的能力。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设计类专业课打造良好的思维基础、造型基础。 第一是观察方法的转变。广告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开发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观察方法开始训练对物象的正确观察,对整体结构的准确把握。在结构素描的观察训练中,要从结构本身为出发点,用线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和结构、透视等等因素。在训练的初期让学生们用线来作为主要的造型语言,但是线并不一定的唯一的表现手段,现代设计越来越趋向简约与概括,任何一种单一的表现手段都能突出的表现对象的结构形态,只要具备了组织结构的能力,都可以完成设计。但是学习的初期我们还是比较建议用单一的线来表现对象。 第二是造型能力的加强。形体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空间是物象存在的基础。空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感,整体的把握造型的全貌的必要途径。我们要在二维的平面上,克服视觉的阻力,再现物象三维的体感和空间感,是想象思维的扩散训练。在想象思维带动下表现出我们并未能看到的结构与形体,使学生们形成一种立体思维的能力。 这一阶段通过有形到变形、解构与重构的训练来培养造型能力。从有形到变形,即把原有的物象的面貌进行改变,使其偏离原有的自然和标准,有意的夸大、缩小、夸张,使其从形状、颜色、性质上改变,达到表现力及感染力的最大化。解构与重组即把物象分解、打散、重组、重叠,通过夸张、变形、省略等方式对客观事物重新感受再构建,创造新的物象造型。造型能力训练之初教师应多举实例以便让学生举一反三。例如毕加索的牛,从明暗到结构,从面到线,让学生知道,变形是忠于自然物型物象基础上的变化、取舍、修饰,对原型中突出的特征和美的部分要予以保留和创造。 第三是注重创意能力的培养,即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基本问题是解决造型能力,培养创意能力才是其根本目标,创意是要通过造型来传达的。设计素描中特别注重创意的构建,“创意的本质是创造和想象”,创造性和发散式的思维应作为设计素描训练的精髓。 那么本阶段我将采用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超现实的两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意能力。从具象到处抽象,具象的结构素描以现实形态为依据研究分析造型的手段,为了达到艺术造型的多变,在艺术家头脑中又升华出一种抽象概念形态,是意识的产物。对素描训练来讲就要让学生将物象从原有形态中抽离,并且以不能再现原型,以一种观念来存在,成为一种理念的存在。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从现实到超现实即想象超越现实,都让我们产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还有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把色彩与形状统筹安排在画面当中。创意的培养过程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放飞意识,打破规律超越禁锢。这个过程就是设计的初级阶段,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超越形象、结构、功能,将不同质感、属性、功能的物象超越其原有逻辑再现另类世界。 3 广告设计专业学习设计素描的必要性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过:“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就说明一切的直觉、推理与观测都是为了创造而服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三个方向的学生,日后将进行设计及设计相关工作,设计素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透视与比例的感受能力进而能够主动控制画面的,并能够理性思维、感性表达。学生手绘的基本能力再也学习中夯实并游刃使用,加之后续设计课程的专业训练,相信我原能为社会输送优质良材,并能够为今后的现代设计更好的服务。 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创新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日益激烈,想要构建起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广告的帮助。因此,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学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提高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三个三位一体教学”,希望能够对教师未来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广告设计与制作 教学创新 三位一体 当今是一个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的时代,不能突破创新就会被社会淘汰,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育要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出创新,积极地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力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和高效化。 一、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三位一体教学 (一)教师引导启迪。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大部分教师往往按照自己个人的意愿安排教学计划,很少去考虑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渐渐放弃学习。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更多的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用我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艺术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例如一个工艺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像组成的,将它的各个部分赋予独特的属性,如果把这个工艺品分割,再进行重新的组合,那么它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和属性,只要我们利用这样的道理去启发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显著的提高。 (二)同学互动。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捷径,由于教师自身年龄段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真正意义地敞开心扉,而学生之间往往有很多的交流,相互也更为的了解,所以,可以让成绩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后进生的进步,也是较好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同时还有一些想法独特但是制作技巧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与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互帮小组,不仅能够提高制作技巧,还能激发他人的想象力,大家共同进步。 (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已经是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而言,更需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在独立思考中能够产生学生自身的艺术个性,这正是广告设计领域所需求的。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时会具有更高针对性和合理性。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独立思考不同于放任不管,要明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学生往往会对广告设计和制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经过独立思考后会愈发的成熟,再经过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得到了他们同学的心得和体会,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让知识体系彻底成型,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极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作业、考试、作品三位一体教学 课堂的教学时间不足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作业不一定就是对课堂内容的复习,也可以是对今后学习内容的预习,让学生完成好作业能够极大程度上的节约教学时间,同时预先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收益。就考试而言,我们要明确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是一门实用型学科,不能因为规则的要求就让专业考试流于形式,考试一定要真正的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在设计考试内容时,我们不能一味的专注于绘图的横平竖直,而是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因为这些思想理念才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也是学生最为欠缺的地方。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是为学生完成优秀作品服务的,所以要牢牢地把作业、考试、作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获得足够的收获以帮助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有更好的思路。同时,也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当成他们的一次作业或是考试,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学生的优秀作品,一定要给与肯定,还可以让班级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介绍这个作品的思路和制作技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利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三、素描、构成、电脑设计三位一体教学 “创新”应从素描教学开始,就要打破由单个练起,不规定表现形式,只是在授课中按类别、按形式进行介绍和帮助学生理解,拓宽眼界就行,写生时对构图、比例结构、透视关系、表现形式不作规定,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表现。我们的做法是: (一)在写生时增加物体的数量,并且不会固定物体的位置,尽量让物体的摆放更为随意和自然。 (二)学生从多角度选择位置,利用传统的山水画散点透视法,故意让学生“悖理”地作画,不合实际的东西恰恰是原创性最重要的东西,为日后的构成、电脑设计和创作提供了临时无法预设的材料和奠定了一定的创作基础。 (三)把以上所做素描作业带到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课堂上,贴于墙上或摆放在这些课程设计旁边供参考,参考结束,反馈给素描教学的老师登分入册。 (四)最后一步是把手工设计作业带到电脑设计课堂,作为电脑设计参考材料,使素描、手工绘制、电脑设计三位一体紧密的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三个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即教师引导启迪、同学互动、独立思考三位一体教学;作业、考试、作品三位一体教学;素描、构成、电脑设计三位一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实践论文:培养新闻采访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国内新闻学教育发展非常快,相关研究也不少,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媒体发展需要。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国际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新闻实务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2004年清华大 学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他的教学中有六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对话式练习、作坊式课业、大篷车课堂、案例学习法、情景模拟练习和新闻现场练习等。他引进了“学在路上”的教学理念,带着学生重走长征路,到孔庙讲新闻学,探访楼兰古城等,在课外实践中借鉴美国新闻学教育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受到多方好评。然而,“清华模式”在国内的新闻采访课教学中还只是个案。 根据检索到的论文及国内引进、翻译的西方新闻学原版教材(如《新闻报道与写作》、《创造性采访》、《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等),可以了解到发达国家新闻实务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和模式。美国的本科新闻教育就是培养记者,有三个突出特点,即以实务训练为本位、以社会科学为依托、以人文主义为目的。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创立新闻学院以来,新闻采访写作一直是美国新闻专业学生必选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培养目标,即课堂课程教学、校内传媒工作机会、校外传媒工作机会,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很多大学都办有自己的媒体,方便学生实习,还进一步要求学生到新闻机构实习,如马里兰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学期在新闻机构工作。加拿大的新闻教育普遍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如从基础报道训练如采访技巧、新闻写作,到一系列的制作课程,而且要有实践经验,要求有两个半年的实习期,广泛涉猎社区报纸业务和电视纪录片制作等。日本的新闻学教育同样强调实践重要性,朝日新闻、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从2000年开始接受实习学生,并作为制度确立下来,实习时间为半年,记2学分。① 鉴于国外的新闻学教育和国内“清华模式”的经验,根据笔者所在国际新闻专业的实际情况,尝试设计了新闻采访课程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使之成为具有强烈好奇心、高度社会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分析力的人。 构建新闻采访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英语采访实践四个部分。 课堂实践 利用课堂做一些简单的采访练习,如用电话预约采访等。具体设计如下: 校园实践 校外实践 英语采访实践 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美国的新闻实务课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教师只有十分之一的时间上课,接下来就是由教师出各种各样的题目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讨论和个别辅导。提倡自学和小组讨论,学生六七人为一组,教师配备2个,一个是大学的专职教师,一个是兼职辅导老师, 由新闻界资深的记者和编辑担任。②以此为鉴,扩展、延伸新闻采访课堂空间,实践课堂可以在教室、在校园、在社会。通过营造采访环境以及让学生真实地进入采访环境,学习如何进行新闻采访。 教学方法上,需要注意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教师参与学生的采访小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从学生进入“新闻现场”问第一个问题开始,教师记录下学生的采访活动,并在学生采访结束时给予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辅导。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经典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分类采访的内容讲授中,选择典型新闻事件,让学生学着作为职业记者来进行模拟操作。 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投入采访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程成绩分散在学期中间,让学生放弃最后考试背背书就拿学分的思想,特别增加实践环节在成绩中的比重。如采访校园陌生人写成的采访报告,作为期中作业;采访新闻业界人士并写成采访报告,作为期末作业的一部分;采访小组的新闻稿件也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最后,建立课程的讨论区或网站,把教学资料上网,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实现开放式教学。 总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英语采访实践四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新闻实践论文:创新型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2010)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优质的培养机制和管理。欧美关于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英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向职业化教育靠拢。英国女王大学本科教学就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美国一流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如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新闻学等专业,也大力提倡在职业化训练的基础之上培养创新人才。[1](p74) 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操作性。笔者对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进行归纳分析,在“以人为本,知行并举”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创新型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培养模式。 一、创新型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 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指在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这是构成新闻传播创新素质教育的四个主要内容。 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必须树立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教学理念: 1. 在教学哲学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 2. 在教学目的方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塑造其创新性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3. 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专业知识与科技、人文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在教学过程方面,以师生双主体的交往与互动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和科研创新活动来获取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5. 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6. 在教学评价方面,在对学生评价时,采用“诊断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 为此,提出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纲,以知识传授为目,以职业技能为用,以教学创新为体,以学生兴趣为源,开发学生潜能,增强竞争优势,培养善于管理的信息传播人才和精于信息传播的管理人才。 二、建立系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对国外著名大学创新能力培养及课程设置的研究,根据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特点,建立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平台(如下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平台由专业培养体系、教学“软件”平台和教学“硬件”平台组成。[2](p152-153) 专业培养体系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适当精减课时数,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明确要求本科毕业必须选修一定实践创新学分。同时,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纳入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建设之中,逐步使大学生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之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软件”教学平台主要包括:1.理论课和实验课程建设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设立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导纳入课程建设;3.开展假期业界锻炼,业界锻炼制可让学生拓展眼界,了解社会需求,接受社会考验,提前适应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4.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为学生的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上述教学平台,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硬件平台的建立和整合,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教学保障。 三、构建以四个课程平台为基础,互动式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根据创新实践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要求,突破原有的专业课程结构,重新构建四个课程平台,即课内教学活动(含实验教学)、课外创新活动、校内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创新与课程平台相对应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1.课内教学活动:一是实施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二是实施应用需求驱动下的“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 2.课外创新活动:一是开展研究课题驱动下的互动式科研活动,二是开展实际问题驱动下的互动式科技竞赛教学活动,三是开展创业计划驱动下的互动式创业演练活动。 3.校内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主题驱动下的互动式人格塑造活动。 ⒋ 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应用项目驱动下的互动式社会实践活动。 (一)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 为了使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能有效顺利开展,要注意以下问题: ⒈精心设计课题。设计选题时,既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所有的学生有事情可做,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让学生够能做得了事,还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喜欢做事。 ⒉明确各自责任。设计课题的目的是要实现团队学习、分工合作、共同提高。大作业选题设计时,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形成人人参与、团队合作的学习共同体。 ⒊发挥学生的主动。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组织互动式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⒋强调学习成果形式。学习成果需要按大作业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内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认知系统化的目的。 ⒌建立学习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既要起事后评价作用,还要起到事前引导作用。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大作业与小作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⒍策略性评价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学习他人长处的良好习惯。通过自评、互评和辩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得到提高。 大作业驱动下的互动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变书本知识演绎推理性学习为问题解决式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需求驱动下的“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 ⒈讲授:通过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⒉模拟:通过情景的角色扮演模拟,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启发学生领悟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⒊实践:通过各种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理论化的技能还原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专业领域的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对媒体等环境的深入了解,熟悉媒体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将一些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操作中,以达到教学与实践相得益彰的目的,最终使学生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通过“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能够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通过互动式教学建立了各种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并有效地实现了“合活动学习”,即通过合作式活动,使学生从被动记忆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将外在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内在的直接经验,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与能力方面,而且在价值观、态度、情感等方面,都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 二是有效地实现了教学重心逐步向学生主体的转移,由教师为主导的讲授过渡到师生合作的互动式模拟,最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三是有效地实现了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教学的延伸,实现了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研究课题驱动下的互动式科研活动 研究课题是创造让本科生有机会在做研究中学习和提升,有效解决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问题。科研课题来源要不拘一格,有学生独立申报的省大学生创新项目、校大学生创新项目、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还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院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费用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专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每年3月进行一次本学生科研项目申报。 活动流程主要包括: ⒈学院组织教师提出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围绕项目进行申报或自主选题; ⒉学生课外阅读文献和资料,并查找更多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阅读,阅读分精读和泛读; ⒊准备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文献和资料的主要思想、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⒋开展报告与研讨活动,学生报告,相互讨论,教师总结和点评; ⒌学生根据研讨的情况,进一步归纳并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⒍对于提出的研究问题,学生课后(包括假期)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⒎ 形成研究论文(报告)或作品。 (四)实际问题驱动下的互动式课外科技竞赛教学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学习激情和比学赶超的动力。课外科技竞赛主要是技能作品类竞赛,如dv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摄影比赛、大型活动策划比赛等。 活动流程主要包括: ⒈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课外科技竞赛,并做好参赛前的知识的教学和培训,要求学生掌握竞赛的方法和步骤; ⒉学生明确课外阅读选题的策略及相关要求,并查找更多相关文献和资料,必要时还要开展市场调查; ⒊分小组进行实际选题的创作,并做好竞赛成品; ⒋每个小组向全体学生进行汇报,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然后要由教师总结和点评,最后将修改好的作品提交给竞赛组委会。 ⒌每个小组根据汇报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竞赛作品。 以上阶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分析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创业计划驱动下的互动式创业演练活动 创业计划为创业教育构建了一个演练的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探讨成为必要和可能。围绕着创业计划开展的创业演练活动的实质是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和探索者,很多学生在创业计划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每一种创意都在创业演练活动中得到了模拟实施和评判,训练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六)文化主题驱动下的互动式人格塑造活动 主要通过四类校园文化主题,着力构建一种学习、对话、开放、探究、反思、创新的校园文化。 ⒈学习型校园文化主题。学术讲座、杰出校友座谈、师生沙龙,学术节、读书活动等文化主题活动都营造出了学习型校园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相互交融激荡,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内涵。学生置身其中,可获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行动上的见贤思齐。 ⒉对话型校园文化主题。在每年举行的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与名师面对面等文化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校园这个共同家园中通过文化对话、沟通与创新,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⒊探究型校园文化主题。组建专业学生社团和各种兴趣小组等学生组织,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系列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发动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从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开始,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⒋娱情型校园文化主题。文化创意比赛和各种征文比赛等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好形式。校园文化风、新闻采风、广告节、文化创意节等既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追求新事物、新思维的兴趣和能力。 在这些文化主题中,教师发挥着文化导向的主体作用,学生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主体作用,教师学生共为主体,既能避免校园文化中学生单一主体产生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同时也能使教师在文化活动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进而更新自我的主观能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4](p3) 教师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只有实现对学生主体的有效整合,才能通过师生的互动,努力塑造创新人格。 (七)应用项目驱动下的互动式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基于实际应用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实际工作流程,感受了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认识了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实践了运用已有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新闻实践论文:新闻学实践教学新形式 作者:吴雨蓉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对新闻学专业缺乏了解,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课程体系与现代媒体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大比重设置新闻学概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传统新闻类课程,而对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课程和新媒体课程的设置却显得欠系统。同时,新闻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课时数较少,学生的新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策划能力得不到针对性训练。 其次,很多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有直接新闻实战经验的教师。很多新建新闻学专业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转行而来,毫无新闻学专业背景可言,更不用说实践能力了。由于很多专业教师缺乏媒介实践的第一手经验,往往是书本知识的现学现卖,实践能力与一线实践教学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和其他文科专业相比,新闻学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建立设备较齐全的实验室动辄需要上百万元的投入,学校办学经费长期不能满足该专业建设需要。[1]现有的部分实验设备由于先前选型不当,利用率低或被长期闲置。同时,由于实践经费的不足,很难与校外媒体建立长期合作的对口关系,学生实践途径很单一,有时学校把实践压力转嫁给老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地理位置的劣势也给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未来就业带来不小的障碍。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地处距离省会和信息中心城市较远的内陆城市,所在地的新闻传媒机构无论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及一线和省会城市,而有限的新闻机构大多人员饱和或机制不灵活,同时,经济发展和媒介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导致私营文化传播类企业类型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少,层次也比较低,想建立一批常态化和高层次的实习基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实践教学新理念———加强基础、强化应用、多领域培养、多渠道实践 (一)保持理论教学优势,重视专业实践教育管理部门和所在院校必须更新文科师范教学的传统理念,对新开设的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采取应有的重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的讲述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探索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应是我们构建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扩宽实践口径,体现“大媒介”观如今,传媒机构类型和传播方式正在进行革命性改变。社会为新闻学毕业生提供的实践岗位已经不单单局限在新闻机构,可以说一切属于媒介传播的岗位都是我们专业的对口岗位。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新闻学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上学校级别和地域劣势,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专业很多毕业生无法进入新闻媒体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学专业如果仅以新闻专才作为培养目标,显然不现实。[2]因此,我们的实践教学应摆脱单一新闻媒体平台的窠臼,把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体现多学科和“大媒介”观。比如在实践领域上可以从新闻传媒拓展至广告、电影、数码产品制作、商业传媒、企业传媒等,这种“大媒介”的实践理念真正体现信息社会学科交叉的特点,也真正能把学生的专业理论和综合理论所学运用到实际,是符合新闻学教育趋势的。 三、建立新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灵活性和持续性对于新闻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高效性得益于一套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层次、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里面最重要的两点是方法灵活与连续性。所谓方法灵活,即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媒体和社会。所谓贯穿全程,是指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同时段、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连续设置,从而使四年的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一个有效、连续的体系,真正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性。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我们把实践教学学时从原来22%增加到30%。 1.针对性的课内实践课内实践是围绕课程理论内容展开的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消化课程的理论内容,掌握新闻专业应具备的采、写、摄、录、编、播等基本技能。《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等课程教学,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强化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带领学生采访高考、车展、秋菜买卖、新生军训等新闻事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新闻眼、如何采访、如何摄录等,或指导学生制作合成广播电视节目,让学生在新闻实训中学习,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 2.灵活的第二课堂除课堂教学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也是我们实践教学的良好示范。如每年一次举办的大学生记者节活动,通过学生电视纪录片、电视短剧、电视音乐片和电视专题片的展播及评奖,使学生得到新闻业务的全面训练,提高了综合能力。还有不定期举办的主持人大赛、摄影大赛、DV作品大赛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大有裨益。此外,经常邀请新闻界人士开展学术讲座,让学生与业界人士“面对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前沿。“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通过组织学生去媒体参观,使学生对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机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编流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新闻专业的兴趣。当然,第二课堂实践也同样要形成常规化和连续化,并考虑纳入教学计划,效果才能显著。 3.常规的小学期见习小学期见习的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走入社会、进工厂、进社区、下农村、走入各行各业、了解国计民生,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新闻工作实践的了解。 4.总结性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广泛了解我国新闻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知识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必要的材料准备,为毕业后奔赴新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p#分页标题#e# (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实践基地多元化,创新与媒体互动形式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初始平台,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专业发展中存在的设备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建设实践基地过程中,我们努力打通多种渠道,实现实践基地多元化,同时创新与媒体互动形式,巩固与媒体实践基地的长期互利合作关系。首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联合党办、团委和学生会把校园广播台、校园网、校报、校刊等利用起来,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宣传部的一些重要宣传活动。其次,充分挖掘省内外的媒体资源和社会资源。不仅与媒体单位合作共建,还在很多单位组织、工厂农村等建立了广泛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对不同实习基地进行横向和纵向开发,最终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衔接紧凑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有效解决了学生无处实习、实践基地单一等问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用多元化的角度来定义实践平台,从电台电视台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出版业、电影业、音像业、广告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只要对媒介传播类人才有需求的岗位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实践平台,这个思路是符合传媒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实际情况的。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赖于一种双向互利的合作关系。关注传媒发展前沿、主动参与传媒机构发展是我们保持与实习基地合作关系的一个得力措施。比如我们会定期对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或报刊的栏目进行监评,或从读者角度对其改版提出更专业的意见。我们还与媒体合作,帮助他们策划有关大学生的一些节目,或者设立媒体的校园通讯员,这样即增加了学生参与媒体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实习基地从中也有所收获,真正体现了与实习基地的“双向互动”性。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业界与学界共育人才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的进人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引进大量高学历、强实践的人才,这种情况下,“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就被提上日程。首先,我们要求每名专业教师都必须进入传媒机构或传媒企业学习或顶岗工作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充分熟悉自己课程范围的业务操作,同时了解业界实践的新动向和新知识,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去。此外,为了解决眼前实践教师缺乏的情况,我们聘请新闻机构的资深记者、编辑和管理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即实现了师生与媒体的零距离接触,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高校和业界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非凡。 (四)创新考核机制,改革成绩构成比例,推行成果评价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讲,怎么考,他就怎么学。所以,考核机制的创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给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评定合适的分数,激励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来,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原有那种以卷面考试形式为主的成绩评定方法,加大平时成绩构成比例,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加大实验成绩的比例。这种评价方式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知识运用,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其次,推行成果评价方式。以前我们对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以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项目的效果检验大多采取教师评语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过于程式化和含蓄,不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和展示。推行成果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实践作品、校内外重大活动项目中的成果、媒体见习和实习的成果作品进行集中项目验收、作品评分或者成果展示,对于社团报刊、网站和校园电视台的节目成果进行类似于信息反馈和受众调查的师生评价,使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 新闻实践论文: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实践改革要点研究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信息传递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和无边界化,因此新闻传播学开展双语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已经有一部分院校开展了该专业的双语授课,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该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就其授课时间、内容、教材、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改革路径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较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将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由自发、无序推向主动、规范的阶段。即使如此,我国大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仍处于试行阶段,各院校也在对双语教学进行不断探索,还需不断完善、改革与创新。因此,本文就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等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一、新闻传播学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根据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所给的定义: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意指在学校中能够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我国,双语教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及经济等学科,文科相对涉及较少。但在社会学科的部分学科中,新闻传播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双语教学是新闻传播媒介全球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新闻报道的同步性以及无边界化使得“地球村”成为现实。而在新闻传播学教学中,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新闻采访、现场直播或新闻写作,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掌握国际语言已成为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更深一步来说,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加强新闻敏感度,及时掌握并分析外文资料,随时了解信息的最新变动情况。其次,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新闻传播学教育水平的手段之一。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新闻传媒业提供优质的后备人才,而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提高外语能力不仅指语言能力,也非普通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而是以提高外语能力为基础,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英语新闻阅读》这门课程为例,“新闻阅读”是这门课程的重点,语言媒介不再是我们所熟用的汉语,而是英语。前提是我们需熟用此种语言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阅读”,通过此门课程我们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也是对跨语言领域、跨文化领域的一次次新闻解读、分析。最后,在新闻传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也符合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目的。现今,中国各个方面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不论是经济实力、社会文化,还是政治的民主化进程都在不断向前推进,但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信息传递的不到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有误解,而这些声音大多来自西方媒体。那么想要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与态度,就需要增强自身国际传播的能力,培养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运用常用的国际语言适时进行新闻报道、新闻写作、发表评论等,从而传达真正的中国声音、中国态度,逐渐改变我们在国际传播中被动的局面。新闻传播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可以纯熟运用常用国际语言的能力,树立跨领域文化思维的意识,高质地实现国际传播的工作者。 二、新闻传播学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 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开展的前提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并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来看双语教学的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其一,沉浸型教学模式,即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使用汉语以外的语言开展,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都较高;其二,渗透型,即在教学工作中以汉语为主,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主要体现在关键词和关键问题的非汉语言的讲解与背景解读,或者对一些外文词语的中文含义进行解读;其三,交替型,即交替使用中文与外文两种语言,在两种语言的运用上不分主次,在理解中文内容时适当使用英文进行补充,在讲解外文内容时适当使用中文进行解释;其四,演示型,即在专业内容授课过程中,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针对一定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时间用外文进行教学;其五,选择型,即通过开设选修课,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外文双语教学。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开设双语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师资力量、所处环境等,选择相应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力量,使大多数学生能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 (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何时开展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问题。很多人都赞成应该从大二或大三开展双语教学,认为此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积累,也经过了英语四六级的打磨,较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其实不然,不同地区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应该结合实际来开展。例如,贵州地区的学生,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高考之后是这些学生英语能力较强的一个时间段,如若此阶段不开展双语教学,而且外语学习方面的督促相对减少,到了大二或大三英语能力有可能不增反减,如若能在进入大学之后适当地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对英语学习的督促,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专业基础知识是每个新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都能用到的,所以针对此类学生,开展一贯而终的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合适。当然,从大一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合适,应选择新闻传播学的基础教育专业课程,从一开始建立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与国际接轨。 (二)授课内容的选择 授课内容应系统化、模块化,与实践相结合。就《英语新闻阅读》这门课程而言,更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新闻具有时效性,所以英语新闻阅读在进行授课时,在不失双语授课根本的同时,应以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新闻热情,将英语与新闻专业知识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另外,在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授课内容,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教材的选用 适当地进行本土化的改革现今,很多院校的新闻传播学双语授课仍然选择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学习最根源与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十分有利。但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并不适用所有学生,比如偏离我们的现实情况、费用高昂、知识架构相对于国内的教材较为分散,不利于学生掌握等。面对此种情况,必须对教材进行本土化的改革。但我们在进行教材本土化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其一,教材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修改”,而是在不改变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遵循作者原本授课意图的同时,将教材调整为适合当下学生使用的教材;其二,教材本土化可以适当选择当下环境的案例,让教材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其三,将中西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在教材本土化过程中注意对不同文化的注解。 (四)将多媒体教学更好地运用到双语授课过程中 当下,很多院校的授课过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那么针对授课难度较大的双语教学更应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难以避免出现授课发音不准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面对面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图像于一体,可以将学生带到情境当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时间将原汁原味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但仅凭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缺少反馈与互动,此时更需要老师来面对面地进行答疑解惑,将发现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知识。很多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也是如此,那么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授课更应如此。 不难看出,我国很多院校新闻传播学的双语教学的授课还处于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与各个院校已形成的精品课还有一段距离,因此需要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授课模式、方法、手段,将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发挥出最大效果,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满足当下国际形势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滕程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新闻实践论文: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初探 新闻传播类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教育部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全国有15个专业被亮起“红牌”,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2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位列其中。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童兵,谈及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对口就业问题,也坦言,复旦大学相关专业对口率在40%左右,清华大学在60%左右。新闻传播类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固然有新闻传播人力资源市场供过于求等外在因素,但更折射出新闻传播类专业自身人才培养方式的问题。新闻传播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往往是重“术”轻“学”,而新闻传播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则较为重“学”轻“术”。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侧重的不一致,造成了用人机构、教育单位、专业学生“三输”的局面。为此,改变新闻传播院校在教学中重“学”轻“术”的倾向,构建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教学以实现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既包括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也包括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而新闻传播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考评等五大要素。 一、教学目标:能力本位 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较为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连贯性,是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新旧之间的联系。以能力为本位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其教学目标要求十分明确,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较强。一般会通过与新闻传播机构的联合调研,确定相关职业与岗位所需能力结构,并将岗位新闻传播人才能力结构图转化为专业教学目标,以满足新闻传播一线需求的岗位能力为中心,设计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教学内容。教学中,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实践并重,相互配合,共同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岗位能力服务。在理论知识传授上,虽然离不开相关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的传授,但会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调整教学内容,会涉及多学科的整合,而不是着眼于单一学科知识系统地讲授,主要是按照新闻传播岗位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而在新闻传播实习实训中,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依据实际传播需求,进行整合处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为完成某一项实际或仿真的新闻传播任务,需要学生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问题的理解能力、角色的扮演能力以及任务的胜任能力,而在这类能力的运用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传播理论,提升传播素养。 二、教学方式:工学结合 注重理论知识讲授,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新闻传播行业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之间存在脱节,是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方式的一个主要弊端,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在于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缺乏。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懂传播理论不熟悉新闻操作;聘用来自行业的教师,懂新闻操作不熟悉传播理论。虽然教育部和力推新闻传播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实行高校与新闻单位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加大力度逐步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结合,但是在人员互聘之后将新闻传播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将学生新闻传播类知识理论的学习与新闻传播的实践实训结合起来,结合的效果主要看能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认识;能否让学生在看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后,提高他们学习新闻传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否让学生通过与新闻记者的接触,跳出校园学习的局限,增强对社会新闻传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会新闻传播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否让学生在新闻传播的职业指导与职业训练中,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他们新闻传播工作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否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的锻炼中,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责任心和新闻传播判断力;能够让学生借助实践岗位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三、教学内容:项目导向 传统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大多按学科架构形成教学体系,按章节结构传授教学知识。此类教学内容主要注重的是知识理论的传授,而不利于学生新闻传播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参照新闻传播业务实践中的工作流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环境的项目,以项目为导向,重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内容中的项目开发,主要以新闻传播中产品与服务为载体让学生能够学会完整的完成新闻传播工作流程。因此,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开发,需要做到以新闻传播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参照点,确保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核心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构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技能;另外,需要为学生设计围绕项目运行的所需要的综合化教学情境,以保障项目的仿真度或者真实性。项目确立后,对于承担项目的小组,需要对学生的角色基于真实新闻传播岗位的不同进行分工,并要求学生按照“明确任务、提出计划、组织实施、检验评估”等新闻传播工作流程展开项目实施。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新闻传播工作项目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受教师的外部控制,而是变成了一种自我控制,学生可以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有意识的行动,锻炼学生从多种可能性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锻炼学生对新闻传播工作任务的结果预测预判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以项目为导向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其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新闻传播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与行动能力,特别是新闻传播行业最为看重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管理:加强反馈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教学管理而言,主要在于加强教学反馈工作。传统的新闻传播类教学,其教学反馈较多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中在组建中,需要以教学反馈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条件,认为教学信息反馈是提高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信息的反馈收集与传统理论讲授型有所不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由于教学场所不固定于教师,有时甚至是在校外,因此,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得具有随机性,而这也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增派人员,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实践性教学反馈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参照有关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一般来看,教学反馈信息的搜集,分为三个阶段:实践活动开展前的教学策划信息搜集,实践活动开展中的教学开展信息搜集,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教学总结信息搜集。而如果从实践性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来分,又可以分为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教师实践的反馈信息、学生实践的反馈信息。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主要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行业新闻传播产品与服务的实际生产营销情况;教师实践的反馈信息,主要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学生实践的反馈信息,主要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个人职业能力是否在实践性教学中有所提升。 五、教学考评:行业评估 依托教学管理搜集的反馈信息,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展开评估,是判断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的考评,肯定存在不同。新闻传播类专业原有的教学考评,必须基于实践性教学的实际进行改革。比如,将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改变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又如,将评价方法从之前的理论考试总结性评价,改变为项目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与项目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而为了保障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评价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过程,最有必要的改革就是将之前单一的以院校、教师为主的评价,转变为传媒院校与传媒单位的双主体评价。特别是随着国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不少主流媒体开始与新闻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联合培养人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团队、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当然,也就包括了共同制定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参照相关职业的人才培养办法,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大多是由院校与行业联合成立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在其领导下,院校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评价标准中,而新闻行业可以将实践的要求引入融入进来,并有可能引入通行的职业准入考试制度,以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等相应的行业准入资格考试,作为学生结业的重要标准,实现学生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 作者:纪富贵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 新闻专业个人实践回顾 实习相当于学习,而不是一份工作,在实习期间可以学到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吸取一些经验,那么如何写好实习报告呢?大家可以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则范文,请阅读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一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有时,在记者们有空的时候,会跟他们交流国内和他们不同的制作方式,看到一些他们做的很棒的专题,例如中国戏曲、sars系列,医护前线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目前还没有办法涉及的区域的专题片,都会问他们整个制作的方式,如何采访,怎么确定整个片的结构,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过程中,实践的机会很少。但是在看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专题片制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时间,更可以静下心来回顾实习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来不及消化的东西,重新消化。对于我来说,这一周,也是自己进步最大的一周。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新闻实践论文:新闻传播学中博弈论方法的实践意义论文 摘要: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具有方法论、学科拓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博弈论在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质和量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新闻理论界对博弈论的理解存在狭义、广义与日常通俗语义基础上的三个层面水平。我们可从哲学意义、方法论意义和建构意义三方面,认识博弈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运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博弈论方法 问题的由来 新闻传播学比之其他社会人文学科,方法论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所要论及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博弈论方法,就表现得比较典型。 将博弈论与新闻传播学相交叉的思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新闻理论界尚无人提到。后来新闻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心理学、新闻学与美学、新闻学与社会学等的研究,开始陆续出现。但新闻理论界在新闻交叉边缘学科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很好地重视新闻传播博弈学的研究。作者在1997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一段时间,涉猎了一些有关博弈论的论著,产生了新闻学、传播学与博弈论之间关系的简单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对新闻文化学建构来讲的,从新闻文化的外延角度来看,新闻传播的竞争生态研究,不能缺少博弈论的思想。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有关博弈论的书籍开始增多,后来出现了普及性的博弈论读物,这些书籍大都将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历史经验等方面内容,与各种博弈类型相类比,说明博弈论的道理,但也带来某些副作用,即博弈论的庸俗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博弈”一词在新闻报刊、文章论著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闻传播与博弈的关系,真正被新闻传播理论界重视,是在2004年第八次传播学研讨会上,会上提出“传播即博弈”的观点,并存在争议。2008年10月,孙光海、陈立生的《传媒博弈论》由三联书店出版,有论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博弈论引入传媒领域的成功力作。 从新闻传播理论界涉及新闻传播与博弈论关系的话题,或在文章论著中有意识地使用“博弈”概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狭义基础上的理解。仅仅从传媒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研究新闻传播的博弈。如《传媒博弈论》一书,“将四大主流门户网站、两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大媒体平时新闻报道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进行分析,从新闻到版面到受众再到发行,通过大量案例剖析与实战推演,总结出各大媒体在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从而制定最佳策略。内容包括网络媒体博弈、都市报博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热点新闻与冷门新闻、大新闻与小新闻博弈等”。当然,从最严格意义上来看,该书许多内容还停留在下文所提及的第三种认识上。但就分析比较到位的有关传媒博弈的内容来看,完全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体之间竞争策略着眼,探求媒体的生存之道。 二是广义基础上的理解。从博弈论的广义思想出发,来探讨新闻传播领域中,如何把握新闻活动的规律,有学者称之为“大博弈的思维观”。实事求是地说,新闻传播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论述还较少。人们由于对博弈论的跨学科性质意义尚不十分了解,所以对这种广义理解还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传播与博弈是两个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传播不能用博弈观点去研究。小约翰将博弈论研究归入人际传播理论,说明他已经把博弈论纳入到传播学视野了,不存在谨慎与否的问题。小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的前面部分特别提到传播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即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存在传播的问题,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恰好说明了与博弈论的紧密联系。另一位讨论者强调:“用博弈论解释一般传播现象的做法不可取。”这是基于“传播即博弈”这一命题而得出的观点。应该说“传播即博弈”是不对的,但“传播之中有博弈”,“博弈之中有传播”,在一般的传播现象中存在部分博弈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正常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理性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那种强调博弈论研究对象必须是理性的,从而认定传播学一般现象无法以博弈论进行解释,不尽妥当。我们知道,传播模式研究的前提,也要求理性的状态。[论文网] 三是日常通俗语义基础上的理解。一般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或传统哲学所说的作用与反作用意义层面,来使用“博弈”概念。诚然,博弈论研究确实离不开这些因素,但所有事物间的这些因素,不一定都是博弈论所讲的博弈。也有在互动反馈意义层面,来理解博弈的,比起前者进了一层,然而也不十分确切。如诸多文章中的“不同文化与黄色新闻的博弈”、“媒体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博弈”、“新闻规律与媒体利益的博弈”、“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博弈”、“政府与新闻界的博弈”、“博弈海量信息”等。其中有些文章也道出了某些新闻传播博弈行为,但存在将博弈论泛化的情况。如有论者把主观上的意识与客观上的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或做法与某一具体的观念或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这都是与博弈论不相契合的。我们只能说是直觉地使用了博弈这一名词,而没有从博弈论的理论角度去进行规范的研究。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专门提倡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而是力图客观地思考博弈论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究竟能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起到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建构作用,甚至形成新闻传播博弈论这一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博弈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可能性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尔1931年提出不完备性定理:第一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在内的形式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第二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的形式系统自身不能证明它本身的无矛盾性。这个定律虽然是针对数学来说的,但是其革命意义远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而这种情况也注定要影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诚然,新闻传播研究中,也不能将博弈论看做是无所不能的理论。我们研究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可能性,目的主要是运用其基本思想,扩展研究视域,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最合适的地方,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从新的角度描述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规律,调整我们的传播行为,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博弈论最基本的思想,其一,在同一活动中,某事物的行为效果如何,有赖于它事物的行为。其二,是均衡概念。其三,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指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决策选择策略的目的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作决策时可能往往是有限理性。其四,博弈论是竞争与合作的游戏,一般有协议契约。根据以上的简单概括,随之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过程中,有没有相类似的情况?其一,在同一新闻传播活动中,双方各自的行为要视对方的行为而定?其二,均衡概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实现?其三,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不是理性的?情况允许的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否是追求的目标?其四,竞争与合作的契约关系,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建立?答案是倾向积极的。 有了上述基本思考,我们再从更大一些的方面来探讨运用博弈论的可能性: 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即经济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交往关系中的普遍性、基础性。虽然,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但归根结底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统一。 博弈论之所以在经济领域呈现出活跃的情况,人们之所以在各类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中发现博弈的因素,是因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交往关系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归根结底是由交往关系决定的。因此,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包括新闻传播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亟须建立一套新型的适应这一体制状况的文化产业伦理。目前可以定义为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就和博弈论中核心理论之一的“均衡”概念相暗合。每一次新闻传播策划、新闻报道活动或具体的新闻传播行为,都存在博弈论的问题,因为在某一次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之间、传受之间等,都有一个行为对策选择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不追求个体局部利益的最大化,可能追求的就是整体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双赢策略,即博弈论的“均衡”。公益与私利、赢利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一直存在,博弈的均衡可达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也有一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问题。 方法论意义。我们知道,博弈论最初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筹学下面的对策论。后来应用于经济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西方经济学前沿领域的博弈论,已逐渐变为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基本分析工具,人们十分重视其方法论意义。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史子集中博弈的思想无处不在。过去曾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数学,而社会科学的基础可以是博弈论。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正确,但是至少应该承认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传播应用学派的传播模式研究,实际上相当于博弈模型。在我国较为流行的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瑞典人斯文·温德尔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中,许多传播模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这种情况。该书第一版介绍了35个传播模式,第二版介绍了66个传播模式。除了个别早期线性模式外,在控制论的反馈概念出现之后,传播模式越往后越具有博弈的性质,甚至可以这样说,研究当代传播模式离开了博弈的思维,其研究是存在欠缺的,虽然其模式可能并不能完完全全解决实际中的所有问题。 理论建构意义。新闻学、传播学以及中国化的新闻传播学,从它们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是建立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日益融合的时代,在需要破除自然与社会科学鸿沟的时代,谁也不能断然否定新闻传播学领域可以不要博弈论的参与。作为与社会实践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一的新闻传播学,从来不存在其他学科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由于受经济学的影响,人们思考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时,可能认为仅仅反映在传媒的经营管理上。这种狭义的理解,导致产生了博弈论不适合一般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观点。作者认为,新闻传播研究中重视运用博弈论,并不是要求新闻传播理论“范式”像经济学那样转向博弈论,并把它作为核心的理论分析工具,而是在理论体系建构中,对博弈论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中合理的内容,吸纳到基础理论中来。更重要的是,将博弈思维作为指导理论研究的一个窗口,扩展新闻传播理论空间。当然,也可以建立新闻传播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博弈理论”,进行专门的新闻传播学新领域探索。 结语 新闻传播研究对博弈论产生兴趣已有多年,但是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被吸纳与运用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对博弈论尚不太熟悉,对博弈论的理解也参差不齐,甚至还存在部分抵触心理,致使研究成果的质与量不甚理想。新闻传播研究需要理论创新,对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路径。研究新闻传播博弈论,对理论研究者提出了知识更新的更高要求。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内部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博弈论无论在广义、狭义还是方法应用上,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都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 新闻实践论文:媒介融合中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各种媒介融合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媒介之间的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成为了新的趋势。新闻的采集、加工和制作等传播活动,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为了适应这种时代变化,高校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实践教学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让中国的互联网遍布大江南北,这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媒介融合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给高校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和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一、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重教学轻实践 教学体制改革,使得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多,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新闻教育专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在新闻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虽然没有任何的新闻从业经验,却也走上讲台,给学生们讲授实践教学相关的知识,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讲授得多,实践教学讲授得少,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实践训练和实践经验,一方面,这会使学生在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后无法快速适应;另一方面,从人才输出这一项来看,也会对整个新闻行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时代严重脱节 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严重滞后,专业导向上一些课程内容仍然以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单一的媒介介质进行区分,对于当前不同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涉及不多,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过于片面,缺乏媒介融合的整体思维。而学生因为专业选择和专业分业的关系,在社会实践中也很难适应,缺乏跨专业学习的能力。而这种专业分业的细化,不仅导致了不同媒体的实践课程学习和设置变得繁复,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三)专业实践课程单调,设备陈旧 因为办学条件的限制,有的高校不会为实践课程配置专门的教室。而有的高校虽然具备配备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的条件,但是因为专业分业的关系,实验室之间是相互分离的,不能实现共享。同时,虽然媒介技术已经迅猛发展,更新速度也逐渐加快,但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实验室的配置上还停留在非常落后的阶段,也就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实践的需求。 二、当前媒介融合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局面,而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形式来生产和传播新闻的媒介融合正逐渐成为趋势,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高校在培养新闻专业人才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活动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对现有教学形式进行改革。 (一)当前媒介融合需要全能型人才 媒介融合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形式共同运作进行新闻生产和传播,这就需要更加全能的人才。新媒体时代的交互性让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新闻接受者,而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都可以参与新闻的和制作,新闻从业人员也不再只负责新闻报道,还应该在这个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对新闻加以引导,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新闻背后的原理。 (二)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也给新闻界的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新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懂得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解读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立体式的报道和呈现。这种可以跨行业、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 (三)掌握多种新闻传播方式 新媒体时代,与过去传统媒体不同,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还有网络、手机、电脑等多种媒体并存,媒介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新闻产品,而它们之间也逐渐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因此,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只掌握一项媒体技能,还要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缺点,针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特点,来选择最优的传播方式。所以,当前新闻传播所需要的是既精通专业又掌握技术的人才。 三、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 面对媒介融合的新形势,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都做出了新的探索和改革,以此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一)“2+2”培养模式 “2+2”培养模式是指本科的前两年进行全科专业的培养,大三、大四再进行新闻传播专业的培养,如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当前采取的就是这种培养模式。 (二)个性化培养模式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它通过对经济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进行个性化培养,通过教学模块上的不同设置来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还设置了个性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眼界,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教育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融合已成为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变化,高校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全媒体时代也应该做出改变,首先要提高实践教学技能。高校应注意对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锻炼,应经常为师资队伍提供相关新技术的培训及讲座,不断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同时,应该多吸收一些有技术经验丰富的新老师,并搭建兼职教师平台,让更多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为学生授课,进而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 新闻传播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对其他联系较多的专业有所了解,如经济学、法学、计算机专业等。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是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专业性强、基础好、知识丰富”的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应该做出调整,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出全能型人才。应该注意将与新闻传播相关的专业彼此之间进行结合,让它们能够在教学实践设施建设和使用方面有所合作,打破过去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三)加强对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过去高校对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往往存在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其实践教学设备也严重滞后于当前的新媒体发展,有些实践实验室之间还不能实现共享,这些都制约了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地增强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新闻敏锐性。 作者:霍慧娜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新闻实践论文:校园电视新闻相结合实践意义探索 【内容摘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高校在广播电视新闻类人才培养上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文章以出镜报道课程为例,探讨其与校园电视新闻相结合,打造教学实践模式的切实意义。 【关键词】出镜报道;校园电视新闻;实践意义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从抗衡逐渐转化为互助相融。在《新媒体时代也是主流媒体的新时代》一文中,作者提出在信息量爆炸的年代里,新闻媒体的制胜法宝依然是内容为王,重内容、强现场、拼立场。在融合发展之下,今后媒体不分新旧,只剩两种类型: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和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媒体。如同2017年各类经典文化节目的兴盛现象一样,具有精神引导、意识先行、直击心灵的文化表达形式在当下开始发光发亮。高校新闻类课程的教学,同样需要寻找到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培养模式。 一、出镜报道形式的广泛应用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以最快的方式抵达汶川,在镜头前与全国观众进行交流,直击现场情况、报道最新进展;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中央电视台派出大量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不同人群,引发全民探讨关于“幸福是什么”的问题。这些报道中采用的主要形式为“出镜报道”,这种报道形式能够将电视机前的观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拉得更近。出镜报道始于1963年11月22日的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丹•拉瑟直击现场,报道了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电视机前的观众被真实而具有冲击力的新闻现场所震撼,从而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出镜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面对摄像机以旁观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叙述新闻事件,并进行相关采访与评论的一种报道形式。出镜报道形式的出现,为电视新闻增加了“人情味”,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播主体的人格化。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出镜记者作为人格化的传播主体,既是传递者又是解释者,观众正是通过与他们建立的传播关系来接触和接收信息。第二,增强了新闻的个性化色彩。出镜记者通过丰富的语言组织形式、独具特色的个人感受角度、不同的报道风格构建,使每一次出镜报道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特征。第三,人际化的传播样态。随着出镜报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记者将模式化的口头表达转化成人际化的交流形式。记者将镜头设想成是某个特定观众,通过具有交流感的语言,把复杂的内容简明扼要、富有个人情感地表达清楚,实现一种拟态的“面对面”交流。在当代新闻报道中,出镜报道已经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尤其针对突发事件而言,这种方式使记者在新闻事件与电视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缩短了观众与事件之间的距离,其对新闻的真实性、可信度、现场感、逻辑性、深度性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将出镜报道课程训练带入课堂已成为培养广播电视新闻类人才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如何将已储备的知识结构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成为此类训练课程的瓶颈。不少新闻专业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会选择去相关媒体实习,但由于实习时间短、实践经验少,很难接触到重要的采访、核心的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实践质量。除了借助地方媒体实习外,校园电视台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离学生最近的天然实习基地,校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不仅在引导校园舆论、建立师生信息沟通平台、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出镜报道训练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合理将出镜报道课程训练与校园电视新闻进行结合可以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出镜报道课程与校园电视新闻结合 所谓出镜报道课程训练与校园电视新闻相结合,是将课程进行“三三四”分割,即三分教、三分论、四分做。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提出过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指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使其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强调讨论式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出镜报道课程调整方案与对分课堂践行目的的相同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与做更好地结合。在课程设置上,30%的课时进行理论教学和方法普及;30%的课时需要学生将课下收集到的新闻素材或线索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模拟现场报道的场景;40%的课时让学生融入新闻事件,以小组形式完成出镜报道。课程与校园电视台合作,主要利用40%的课时,成立出镜报道小组,承包每周一个主题的新闻报道系列节目。学生需要负责素材收集、现场报道、后期编撰与制作等一系列完整工作。在教学中教师的具体操作是:第一步由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的出镜报道理论知识。从发展起源入手,到表现形式、操作方法,最后深入实践意义的探索,让学生不局限于如何去做的层面,而是在做之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完成之后想要实现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大小事件,鼓励学生养成收集素材、日常记录的习惯。现代科技设备之发达,一些录音和视频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收集与保存。每一堂课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所收集的素材,票选出最有新闻价值、最感兴趣的两条新闻进行事件现场模拟与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在倾听他人与表达自己两个方面不断提高沟通能力。第三步初期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校园,从主题事件开始演练,后期对一些校园突发事件或社会事件进行快速报道,并制作每周一期的新闻报道节目。例如,参与每年的新生军训、毕业典礼、教学科研会等报道与制作。第四步回归课堂,让学生对本期出镜报道的训练以及节目制作进行讨论与总结。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结合所学理论,从新闻角度、新闻价值、报道思想、采访提问、语言表达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为下一次训练中报道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三、课程结合模式的实践意义 出镜报道课程训练与校园电视新闻结合的这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四届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工作会议暨教师教育创新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提出了核心能力素养“SCIL”结构的培养理念。本文所提出的课程训练很好地将这一理念融入其中,以达到人才有效培养与课堂实效提升一箭双雕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目标导向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课程与校园电视台结合,并承包每周一期的主题报道、栏目制作,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其有目的地去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每一期节目的制作与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相关专业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效果。例如,题材选择、新闻报道角度、采访沟通技巧、后期稿件编撰、画面剪辑与制作等专业技巧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闻职业的特征包括求真的职业责任、公正的职业操守、关爱人民的职业精神、克服困难的职业作风,按照新闻职业人才的要求,并结合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信息素养 随着课程的深入,从初期的校园动态,可以逐渐扩大报道范围,从校园内到校园外,甚至放眼世界,聚焦国际重大事件。但所有的新闻报道方向与角度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从新闻入手,培养学生形成“新闻嗅觉”,不仅可以训练如何收集信息,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有效信息的筛选与信息价值的判断的能力。在每一期新闻报道的主题探索、筛选、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逐渐改变校园教学与社会分割的状态,使学生形成从校园出发、立足于国际的新闻视野。 (四)打造学生的领导力素养 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素养的打造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知能力,即反思本人的行事风格和领导经验,了解优势并弥补不足。出镜报道新闻栏目每一期节目的收视反馈,以及课堂总结都需要学生反思自己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调整方案,在每一次总结梳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第二,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解决和管理冲突、通过谈判寻找到合理解决途径、授权他人等能力。在小组合作完成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沟通问题,例如小组分工矛盾、时间分配协调、采访人物的沟通等。通过每一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应对不同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能力。第三,灵活的适应能力,包括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面对不同的受访人群或风格迥异的采访环境时,学生要适应当下的突发状况,借助团队的力量快速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新闻主题从不同视角进行探索,挖掘最有新闻价值、最受人关注的角度。训练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新闻视角、发掘新的新闻主题,可以提升他们对于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了解,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 课程与校园电视新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程中,从被动听课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探究、自主操作的训练模式,在积极有效的训练中收获知识、技能、情感等,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出镜报道课程从理论出发,在实践中深化,在经验里总结与提升。与校园电视台的合作,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课程中融入校园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加大了实训的力度,实质是一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将课堂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与社会相连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作者:颜缤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新闻实践论文: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全媒体能力成为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业务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创新,才能适应媒体发展的要求。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全媒体教学平台建设、开放办学等多方面,探讨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人才培养;创新 全媒体新闻实践方兴未艾,全媒体业务能力成为媒体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全媒体记者要熟悉和掌握各种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传播技能,一人独自完成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制作。而当下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普遍落后于新闻传播业界的实践,适应全媒体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就可行的培养路径作初步探讨。 一、全媒体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媒体职业要求。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课程体系应该有大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全媒体的新闻传播人才。首先要淡化专业界限。在国内有些高校新闻传播类各专业间的壁垒正被打破,教学内容实现了跨专业融合,甚至实现了校内跨学科的合作培养。这一改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走在了前面,他们的“2+2”培养模式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这种培养模式要求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任选一个非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并系统修读所选专业的主要课程。[1]虽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经验不是所有的新闻传播类院系都能借鉴的。但至少这种思路带给我们启发:在新闻院系内部应该着力打破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间的壁垒。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不分专业,专业课设置可以完全一致,大三的时候再根据学生的发展意向,适当体现不同媒体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同侧重。其次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要达到的效果,使实践教学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改变目前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流于形式的状况。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也要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特别是适应媒介融合要求的新闻业务课程。除了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摄等相关课程外,各专业都要开设《网络新闻写作》、《网络编辑》、《网页设计》、《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等课程,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多媒体新闻报道任务,能够通过对各种内容产品进行整合和深度挖掘,提升其品质和价值。[2]即使是传统的理论色彩比较强的课程,也要注重和新闻业界实践的密切结合,将理论融合在实践中,使理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只在于采集和新闻信息,它还需要通过对各种内容产品进行整合和深度挖掘,提升其品质和价值。同时,媒体的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精确区分新闻市场、实施行业新闻的分众传播已成为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将新闻与信息传播进一步延伸到知识与服务领域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的新要求。再次要及时实现课程更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闻传播业界不断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媒介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重组。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是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形成的,多年来延承不变,已经和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严重脱节。定期更替不适应新闻实践当下要求和发展趋势的课程,开设一批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新课程,成为全媒体记者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全媒体教学平台建设 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技术训练尤为重要,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要朝着“全能型人才”转变。[3]搭建全媒体教学平台、开展全媒体实务类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是办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建设全媒体教学平台最重要的是建设全媒体实验室,训练学生利用多渠道采集、加工、处理信息,实现与纸质出版衔接的加工、制作、排版流程,以及与广播电视及网站内容制作相衔接的数字化加工、制作、管理流程,实现新闻出版的整体策划、整体实行,培养学生全媒体业务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工作要求。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将全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验室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目前来说,可以建设课程微博、课程微信,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互动与深化,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新媒体使用习惯,累积新媒体使用经验,提升全媒体实践能力。 三、与媒体合作办学 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媒体一线的实战锻炼。这种媒体实践不仅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许多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所急需的。、教育部于2013年秋学期启动了新闻单位与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人员互聘的“千人计划”,为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单位的合作,为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机遇、搭建了平台。老师进媒体。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媒体挂职或定期观摩、考察,参加媒体的编前会、选题策划会等,投身一线新闻实践活动,追踪业界新闻业务变革,将最鲜活的实践内容和业界最新动态带到课堂。以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业务素质的培养。记者编辑进课堂。由媒体指派资深记者,和专业课老师共同承担诸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学生进媒体。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力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进行传播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熟悉媒体和传播公司的业务流程,强化专业意识,提升专业能力。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媒体的业务交流活动,开展学生评报等专业活动,保持课堂学习与新闻实践相一致。学生办媒体。建立三个必备的学生新闻实践工作室:报编工作室、视频工作室和网络工作室,为学生搭建日常的媒体实践平台,做到人人参与,在新闻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众包新闻合作。与相关报社、广播电视台、广告公司、网络公司等媒体、机构合作,由社会单位提出产品的制作线索和制作要求,新闻传播院系的师生负责实施,实现双赢。 四、加强校企合作 在传统媒体处于守陈的态势下,新媒体和企事业单位成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媒体实践这一块,各院校相关专业都很重视,但和企事业单位公关宣传部门的合作很不足,应该说是新闻传播专业办学的一块短板。加强校企合作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符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办学规律。具体来说,新闻传播院系可以和微信营销、文化传播等公司开展实质性合作,输送学生到这些公司从事具体业务,也可以在学院成立工作室,将这些伙伴公司的业务拿到校内做,甚至拿到课堂上做。将供给侧和需求侧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不至于和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习的渠道也完全可以拓展到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使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宣传要求和工作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并在求学期间就有针对性地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案例库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知识的获取、疑难问题的解决都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依靠教师。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进行大的变革,教师角色也要重新定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组建案例库、开发研究小组,从新闻业界的实践中研究、提炼教学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基本的案例库应包括新闻采访案例库、新闻写作案例库、新闻编辑案例库、新闻评论案例库、广播新闻案例库、电视新闻案例库、专题片案例库、新媒体传播案例库、广告案例库、新闻摄影案例库等10个案例库。 六、毕业论文改革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饱受诟病的问题,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存在抄袭等现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以理论阐述来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甚至将此与学生的学位授予相挂钩,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弊端。在毕业生中推行以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的改革,是适应新闻传播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毕业作品可以是毕业生公开发表的一定数量或字数的新闻作品,并辅以相关文字说明,也可以是虽未刊播但达到一定要求的音视频作品,或者是针对某一广电媒体或新媒体的创设或改版总体方案及样片等。总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诸多实现的路径,其核心就是真正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同时满足传播技能掌握上的全面性要求。 作者:王业明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新闻实践论文:新媒体下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摘要:当今时代,媒介新技术不断的发展,媒介格局、媒介生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媒介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收集、加工、制作等新闻传播活动的步骤、要求及信息传播的方法必须要加以变化,才能符合新媒体的发展,这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及新闻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本领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媒介融合给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进行了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教学革新;新闻学专业 我们处于向多媒体进发的时期,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大特色,所以这个时代也可称为全媒体时代或媒介融合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新媒体技术快速成熟,以电子化及数字化为特点的全新媒介使传媒生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当今传媒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媒介融合,而固有的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进步,是传媒界正在面临的一项深刻及关键的变革。 1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1教育理念较为传统,对实践教学部重视 在近几年高校学生增加及办学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我国的新闻教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2011年底,教育部备案的新闻传播专业本科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20万人,教学部门高达975个。很多具有高学历的青年老师毕业于新闻院校并进入工作岗位中,没有经过媒体实践的锻炼,不具备丰富的业务经验及实践本领,专业教学缺乏实践训练。 1.2设置新闻专业的课程不能紧跟时展的需要 首先,固有的新闻教育中,专业导向是新闻实务课程的内容指向,以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络等单一媒介介质进行区分,不重视当今不同媒体间逐渐融合的总体形势,缺乏媒介融合的思想。专业间分业比较显著,学生不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及跨专业学习的本领。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媒体,对同一种实务技能进行课程的划分,也必然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及教学内容的重复。在新媒体阶段,这种课程体系所塑造的学生的专业本领不能很好的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另外,在设置新闻专业课程时,或因为没有及时转变老师的思想,或受有限的专业实践平台条件的制约,我国很多的高校面临轻实践课程、重理论课程的状况,实践课程很少,导致实践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实质性的锻炼及改进实践动手能力。 1.3专业实验室较为单调,且媒介技术的发展提前于建设 因不同的高校具备有差异的办学经济状况,高校新闻院系不一定开设专业实验室。尽管某些高校具备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室彼此间也具有相互分离的情况。例如,摄影实验室、报纸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等,这种彼此无关联的实验室不能使融合性实验教学得到满足;另一层面上,媒介技术逐步发展,革新速度快,我国高校目前的专业实验室装置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时代实践教学的要求。 2新媒体视阙下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媒体人需要掌握的能力是资讯整理、跨媒体传播策划、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能力及“融合新闻”的制作本领等,都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准则额。目前很多综合类高校新闻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综合性新闻传播人才。“一专”指的是深厚的新闻传播知识的能力,“多能”表现在多媒体技能及多学科环境,在媒介融合的时期,单一的专业技能不能符合媒体工作的需要。从新闻传播学可采用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的角度上出发,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制度创新的两个关键点是跨媒体工作能力教育制度的塑造及专门学科基础教育制度的引入。 3媒介融合时期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途径 3.1加强教学思想的创新及专业教师全媒体实践技能的训练 面对新媒体背景,高校新闻教师团队面对着实践技能迈向全媒体发展、知识系统重新组装的紧急状况。首先,高校应注重专业间的彼此结合,分析新闻专业及与媒介息息相关的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在新闻专业师资队伍中引入具备多媒体技术背景的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带领本专业老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增强其全媒体实践的本领。 3.2创新考察形式,增加融合媒体实践课程的比重 我国媒介技术的高速进步及高校专业课程安排的周期性存在很大的冲突,媒介技术的发展提前于新闻专业课程内容。媒介融合环境下。我们必须结合未来的发展安排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同时,还应增加融合媒体实践课程的比重。 3.3改进教学装备,努力搭建融合媒体实验基地 建设交互式的新媒体教学实验背景。媒介融合时期的新闻专业应打破固有的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以媒介形式为根据,努力构建跨媒体、多功能的融合媒体实践教学基地。并不断的更新平台的教学装置,努力实现前沿性及时新性。 4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期的到来,媒体融合逐步发展,作为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新闻传播对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及地位得到了更多的社会人士的关注。为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逐步进步、满足全媒体时期新闻传播工作的要求,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及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坚持理想、改革创新及放眼世界,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颖 胡倩倩 牛超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新闻实践论文: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当今时代,媒介新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媒介生态、媒介格局急剧演变,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新闻采集、加工、制作等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则、流程必须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这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实务技能以及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对当今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媒介融合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教学理念陈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学生扩招的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11年底,在教育部备案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教学单位达到975个,在校学生人数近20万人。[1]大量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从新闻院校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未经过媒体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和业务经验不足。据华中科技大学吴廷俊、王大丽对我国五所著名的新闻学专业的65位在职教师的调查,其中只有18位有新闻业务实践经验,仅占总调查对象的27.97%。[2]在大部分具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看来,新闻实践教学内容的学理性不深,简单易学,学生毕业后经短期培训即可胜任相关工作,相较于实践,学生更应在学校打牢专业理论基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结果是教学内容往往纸上谈兵,学生应用能力不足。此外,教育部考评高校的重要指标是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评职晋级考核也以学术研究水平和成果为依据,鼓励学术研究型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教师对业务实践的重视程度。 (2)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未与时俱进。首先,传统新闻教育中,新闻实务课程的内容指向基于专业导向,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单一媒介介质形式划分,忽略了现今不同媒体间日益融合的总体态势,媒介融合思维匮乏。专业间分业较为明显,学生的跨专业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同一种实务技能根据不同媒体分设课程,也必将造成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浪费。在新媒体时代,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其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上,或因教师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或因专业实践平台条件所限,我国为数不少的高校存在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课程的现象,实践性课程和学时偏少,结果是实践教学虽然存在却流于形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 (3)专业实验室单一,且建设落后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专业作为人文社科学科,开设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专业的原因之一。因各高校办学经济条件存在差异,专业实验室并非高校新闻院系“标配”。即使是具有专业实验室的高校,实验室设置方面也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普遍现象。例如,报纸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等,这种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无法满足融合性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我国高校现有专业实验室设备老化现象较为普遍,无法满足新时期实践教学。 (4)地方院校缺少与媒体沟通联系,社会媒体实践基地多以传统媒体为主。因所在地区的媒体欠发达,我国很多地方新闻院校缺少与媒体沟通和联系,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另外,现今我国大多数高校新闻院系毕业实习单位以传统媒体为主。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及新媒体机构接受实习能力有限。 二、媒介融合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人所必须具备的跨媒体传播策划、资讯整合的能力、“融合新闻”的制作能力以及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等,都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需两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一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3]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定位和办学实力,在培养目标上有所侧重。传媒类高校可以将第一种人才类型作为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整合传播意识、综合策划、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等,地方综合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后者,主要培养学生多媒体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应成为当下多数综合类高校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一专”体现在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多能”体现在多学科背景和多媒体技能,在媒介融合时代,单一的专业技能难以胜任媒体工作。从新闻传播学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看,专门学科基础教育体系的引入和跨媒体工作能力教育体系的建造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改革的两个重点。 三、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1)加强专业教师全媒体实践技能培训和教学理念更新。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新闻教师队伍面临着知识体系重构、实践技能向全媒体化发展的迫切形势。首先,高校应加强专业间的内部融合,探索与媒介技术相关的专业与新闻专业在教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合作,将具有媒体技术背景的教师充实到新闻专业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带动本专业教师学习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提高其全媒体实践技能。其次,高校新闻院系应加强与新闻业界的业务交流“融合”,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教师“走出去”,到新兴媒体进行中短期的实践锻炼,掌握全媒体实践技能和业界的发展动态;同时做到“请进来”,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人引入新闻实务课堂、定期开办业界前沿讲座,专业教师要与业界媒体人经常性地讨论媒介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改进新闻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2010年,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简称:MJC),实行高校与媒体双导师制,这可为新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范式借鉴。当然,在尝试将业界媒体人引入新闻实务课堂的实践中,应在教学方案的制定、遴选教师的标准、教学方式方法探讨等环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构建多层次媒介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在媒介融合时代,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课内实训与专业实验、校内外实践平台为主的多层次媒介融合实践体系。 1)开设适应时代形势的媒介融合专业。美国密苏里大学早在2005年就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媒介融合专业,为学生提供新闻传播技能的全面训练。新时期,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应及时改变对专业求精求专的陈旧教学观念,改革以往以单一媒介设置专业的陈旧做法,着力建设媒介融合专业。 2)革新专业实践课程以及考查方式。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周期性和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新闻专业课程内容往往落后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必须具有前瞻性,在课程设置时应洞察未来几年内媒介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提高融合媒体实践课程和学时的比重。在实践课程考查方式上,以实践作品为评判依据,并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以融合新闻实践为主的尝试和锻炼。 3)建立校内外多层次的实践基地。在校内媒体建设方面,高校新闻院系要和学校宣传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着力构建以校园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双微(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为主的多层次的校内媒体实践平台。在履行高校对外宣传职责的同时,平台也将成为新闻专业学生在走向社会前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新闻的试验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特别注重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建设,以此提高对外宣传的信息传播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锻炼学生新媒体实践能力,笔者所在的高校在这方面工作成果较为突出,每天及时更新的图文、视频信息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加强校外媒体实践基地建设,将校内实验平台与校外媒体实践基地在业务上进行衔接合作,鼓励低年级的专业学生在校内实验平台实践,最后一学年的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到校外媒体实践锻炼,要扩展校外实践基地渠道,特别是让学生到新媒体机构锻炼学习。 (3)更新教学设施,着力建设融和媒体实验平台,构建交互式的新媒体教学实验环境。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已不是简单的单一媒介信息采集和编辑整合,应打破传统教学实验平台设置以媒介形式为依据的藩篱,着力建立多功能、跨媒体的融合媒体实践教学平台。平台的教学设备要及时更新,力争做到时新性和前沿性,同时要注重平台与业界的衔接,在业务流程和工作环境方面模拟真实的媒体工作模式。要把融合媒体实验平台打造成为课内外实践与实验、校内外实习的综合性平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平台为新闻实践教学服务。 作者:赵作为 邢晓梅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新闻实践论文:电视新闻采访的实践策略 一、做好充分地新闻采访准备工作 (一)采访主题及采访背景的准备 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它的开展需要新闻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双方,在采访之前就应该明确采访对象是谁,清楚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需要获得哪些信息等。在此过程中,采访者首先应该确定采访主题,熟练掌握本次的主题内容,并能够根据主题内容确定采访对象,与被采访者提前进行沟通,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能够将采访内容与新闻宣传口径进行统一有效地结合,采访者应该有针对性地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从而有效地掌握电视新闻的宣传思想。面对这一境况,采访者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对我国社会民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定位。除此之外,采访者还应该对本次采访的背景进行了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不断涌现出来,社会中的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提高采访效果就应该对采访内容进行提前查询和了解,掌握新闻事件的实际状况、类似报道以及国家对于这类情况的处理态度,并根据查找到的信息对该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对待。 (二)准备好采访内容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所谓的采访内容准备指的是针对采访提前计划出要提出的问题,对于被采访者的回答也要做出预测,这样才能够针对被采访者的回应进行有效地应对并做出应对方案,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提高采访效率。当然,在采访过程中由于环境原因或者是事件突变出现一些意外事情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件的发生会给采访者带来严重地工作阻碍,因此,采访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技能,培养自身的随机应变能力,做好应对措施。同时,采访者还应该做好瞬息万变的准备,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应对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回应,并对自己的采访内容和判断进行有效地调整。通过提前准备不但能够培养采访者的胆识和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采访者的工作经验。 二、掌握扎实的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一)善于创设新闻采访的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采访质量,应该营造一个良好地采访环境,这是确保采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提前条件。采访环境能够影响被采访者的心情,能够决定采访的配合度。而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有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被采访者则会保持愉悦的心情,紧张不安的情绪将会消失殆尽,这对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所以,在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采访者要提供一个宽容的采访环境,有效地激发被采访者的兴趣,积极配合采访工作。例如在采访开始时,可以利用老朋友见面的形势开展采访,先引入被采访者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活跃采访气氛,拉近采访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采访工作的开展。 (二)学会尊重被采访对象 采访者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能够直接影响采访的质量。因此,在采访工作中,要学会尊重被采访对象,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在采访的时候要入乡随俗,避免出现不礼貌的行为。除此之外,在提问的时候要对采访对象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访问。例如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快速完成采访任务在采访中工作只顾着提出采访问题,而忽略了采访对象的回应情况,这样就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等严重、尴尬的采访局面。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学会尊重和聆听至关重要。 三、善用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一)巧妙设计采访问题,明知故问 问题设置是新闻采访的核心,问题设置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收集到的信息质量。所以,在设置采访问题的时候要巧妙地进行设计,将采访问题的内容尽量细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采访中使用明知故问的采访方式,当自己心里知道答案时,通过向被采访者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引导,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还要避免问题过于抽象化,这样不利于回答,内容过于表面。 (二)合理控制采访情绪,不急于捕捉答案 新闻记者的情绪与新闻采访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些刚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存在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样会制造压抑地采访气氛,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同时,有些新闻工作人员采访态度过于傲慢,采访中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这样会让采访对象反感,出现不配合的现象。因此,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采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并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从而促进新闻事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李霞 新闻实践论文: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 近些年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稳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传媒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比增长15.8%。[1]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传播教育事业要紧跟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步伐,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已适应当前媒体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性教学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进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互动性等优势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而且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给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新媒体中丰富的信息可以为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提供资源,新媒体手段可以拓展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的空间,新媒体还可以激发学生新闻传播实践的自主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互动性,使得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虽然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分配,但是没有制定实践性教学具体的实施细则,教师在进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规范可循,再加之在实践性教学中缺乏对教学过程的约束机制,使得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导致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目的。此外,我国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一些教师只是曾在新闻媒体实习过几个月而已,直接从新闻媒体转行进入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教师不多,由于相对缺乏丰富的媒介实践经验,教师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上往往浅尝辄止,学生对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报刊类新闻实践性教学相对较多,新媒体实践性教学少 近些年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迅速扩张,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而一些高校却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相关设备配备不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教师在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上更愿意选择相对容易操作且成本较低的报刊类的新闻实践活动。此外,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任课教师的媒体实践经验也主要是来自于报刊类媒体。这些因素导致在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报刊类新闻实践教学相对较多,而针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特别是新媒体实践性教学更少。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在进行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时,较多采用的是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相结合的传统方式,学生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参与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的热情并不高。此外,单一性、灌输式教育方式在各高校的课堂上仍比较常见,许多教师的死板式教学方法使得这门有趣的学科变得索然无味,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这是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设计时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在校大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处于群体之中,群体传播信息快,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在进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善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索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具有前瞻性,高校应该把握新闻业界发展的趋势、改变以往新闻人才培养落后于新闻实践的被动局面,实践教学不拘泥于课本与理论,并且与社会媒体紧密衔接,探索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新路径,将会为媒介的进一步融合储备需要的人才。[3]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要紧跟媒介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的路径。 (一)将新闻传播专业课堂前移,与新闻媒体实践直接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都跟新闻媒体有密切的合作,比如实习基地的建立、项目合作的展开等,新闻传播院系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保持与媒体行业的充分交流,将新闻传播专业的课堂前移,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媒体最新的发展状况,学习新闻实践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之外,可以带领学生去新闻媒体与媒体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交流,还可以邀请新闻记者走进高校课堂,分享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心得体会,使高校新闻传播教学与媒体实践紧密结合。 (二)借助校内资源,开展校内新闻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新闻实践机会少是困扰很多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一个问题,在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要调动一切资源最大程度给学生提供校内新闻实践的机会。高校校内实习的机构主要有学校电视台、学校广播台、学校网站、院系网站以及校级报纸、院系报纸等部门,这些校内媒体可以给高校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目前一些校内媒体的实践并门槛不高,但是学生不了解这些媒体的进入渠道,教师需要和这些校内媒体及时沟通,实时给学生提供校内媒体实践的信息。此外,教师可以在新闻传播课堂上借鉴情景模拟等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新闻实践性教学,还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针对校内会议、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进行采访报道,并及时对学生的新闻实践活动加以指导,拓展新闻传播课堂教学的范围。 (三)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 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发展,媒体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人才。虽然高校新闻传播教学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性教学,但是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新鲜事物能够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的方法要勇于创新。教师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建立课程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关注当前新闻传媒业最新发展,将动态案例引入到新闻传播教学中,积极与学生开展实时互动,不断创新新闻传播实践性教学的方式。 (四)积极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 从近些年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来看,报刊类媒体对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有限,而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人才需求相对较多,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新媒体传媒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不能仅是局限于对学生传统媒体新闻实践能力的培训,要注意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实践技能。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要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多参加新媒体行业的新闻实践,为学生将来从事新媒体新闻工作打下基础。 三、结语 新闻传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闻传播专业的日常教学需要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理解新闻工作,增强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培养符合当前媒体诉求的新闻传媒人才。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闻传播专业特色实践性教学路径。(本文系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体育院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齐亚宁 新闻实践论文:财经报道领域数据新闻的实践 摘要大数据技术催生“数据新闻”的诞生,在大量可信的数据中寻找新闻线索,分析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通过对《羊城晚报》“财经数据眼”栏目新闻报道的研究,探析我国数据新闻在财经领域的报道实践。 关键词数据新闻;财经报道;羊城晚报;财经数据眼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闻传媒领域,大数据技术催生“数据新闻”的诞生,在大量可信的数据中寻找新闻线索,分析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尤其在财经新闻领域已多有实践,数据新闻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国内媒体在数据新闻领域已多有尝试,笔者将以《羊城晚报》“财经•热闻”板块“财经数据眼”新闻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内媒体利用数据新闻进行财经报道的实践。 1数据新闻的概念界定 大数据虽然是一种新兴技术,但数据在新闻报道领域的运用可追溯至19世纪上半叶。早在1821年,《卫报》就通过形象化的设计图展现和报道了曼彻斯特地区学校的学生数量以及学费等情况。早在21世纪初,“数据新闻”这一概念就开始出现在国内学术文章中,被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2007年以来,关于数据新闻的学术文章出现井喷,成为新闻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何谓“数据新闻”?目前,国内业界和学术界并没有对数据新闻进行清晰统一的定义。在2010年8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上,数据新闻被定义为“一种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骤: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在《数据新闻学手册》一书中,对数据新闻这样定义:“数据新闻与其他类型的新闻区别或许在于将传统的新闻敏感和使用数字信息讲述一则好故事的能力相结合而带来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出现在新闻报道的任何一个阶段,使用电脑程序自动处理信息收集和组合的过程,而这些信息来自政府、公安局和其他公民机构,数据新闻能够帮助记者使用数据图表讲述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同时提出,“记者和编辑利用充裕的数字信息,将传统的新闻敏感和引人入胜地讲述故事的能力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数据新闻逐渐受到业界重视,尤其在财经新闻领域多有运用。国外知名财经媒体如彭博社、《金融时报》《经济学人》都进行了为数不少的财经数据新闻报道,而国内门户网站、传统纸媒、广播电视也开设了财经领域的数据新闻栏目和内容。笔者将以《羊城晚报》“财经数据眼”栏目为研究案例,分析国内数据新闻在财经报道领域的实践。 2《羊城晚报》“财经数据眼”栏目报道分析 “财经数据眼”栏目是《羊城晚报》“财经•热闻”板块于2017年开设的财经数据新闻栏目,截至2017年5月31日,该栏目已经合计刊发了10余篇报道,笔者将以“财经数据眼”栏目的财经数据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梳理出数据新闻模式在财经报道领域的应用。 2.1“财经数据眼”栏目数据新闻报道内容 “财经数据眼”栏目选题较为多元化,涉及内容多为泛财经题材,由于《羊城晚报》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晚报,并非专业财经媒体,报道内容多选取接地气、贴民生的综合性财经选题,包括贴近民生的影视娱乐、旅游、医药等产经新闻,也囊括宏观经济、上市公司经营、股票证券、理财投资等较为专业的金融新闻。“财经数据眼”栏目选取的财经题材具有贴近民生、紧跟热点、时效性强等特点,比如,栏目开篇报道《数据揭秘票房风云:这边银幕数年飙三成勇夺全球老大,那边票房增速创十年新低,八成观众叹惜欠佳作》在2017年初刊登,以2006年-2016年的国内电影市场票房数据为切入点,观察票房数据背后影视行业发展情况,展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中国出境游井喷数据揭秘出境游那些事儿》《仿制药申报大降超六成创新药越来越多中国造》等报道专注产业,也和读者生活息息相关,《去年我国贡献全球经济增长1/3》《近百位珠三角企业大佬谈转型升级七成企业愿坚守本业求突破》等则立足于宏观经济、企业经营,选题立意各有特点。 2.2“财经数据眼”栏目数据新闻报道形式 与传统的财经新闻相比,“财经数据眼”栏目在数据新闻可视化上不断进行尝试。以《数据揭秘出境游那些事儿》为例,报道以8个图表配合文字梳理中国出境游的现状及趋势,以折现图反映中国出境游数量“井喷”的10年,以圆饼图反映出境游的性别比例和购买产品比例,以柱状图反映中国人出境游中跟团和自助游的占比,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出境游的发展趋势。《年报数据看广东上市粤企捷报频传》则以8个图表展示2016年广东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由此反映广东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报道中,“财经数据眼”栏目开始寻求更为丰富的传播渠道,在移动端以H5页面的形态进行传播,读者可以在移动端直观地看到这篇长达4000余字的报道最精华的部分,同时还增加了部分交互功能。 3财经领域的数据新闻实践发展 数据新闻的特点,是通过观察热点背后的数据,探寻数据背后的热点,将数据背后的新闻事实呈现给读者。如何利用数据实现信息增量,且让信息更好地表达,是媒体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1追求越来越可靠的数据来源 对于媒体而言,实践数据新闻报道首先要有可靠、权威的途径获得海量的数据。数据新闻之所以真实可信,来自于其反映的现状和趋势预测都是给予海量可靠的数据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就体现在媒体获得可靠数据的渠道,换言之,从业者获得的数据越独家、可靠,分析越权威、准确,其报道的价值就越高。 3.2对媒体从业者能力要求提高 新闻报道模式的每一次变革,对媒体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对媒体从业者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媒体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者,只告知受众数据是什么,同时也要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联系”。财经媒体要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这要求从业者要对不同的数据的关联性和对比性进行分析总结,将复杂混乱的数据信息以简单清晰全面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以《数据揭秘出境游那些事儿》这一报道为例,当作者看到“中国出境游人数已实现连续12年刷新历史纪录”“仅2015年上半年,访日游客就为日本贡献0.1%GDP”“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占据澳GDP总数的6%”3个来源截然不同的数据时,作者将这些数据联系在一起,得出“中国的‘黄金周’正在变成世界的‘黄金周’”的结论。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的出境游旅客数量,解释为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消费国”。除了探索和分析数据背后的新闻价值,数据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对趋势进行预测,这也要求从业者对所报道的领域有较深入的认识。“数据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材料,帮助读者阅读理解,也不只是局限于通过数据表层去发现新闻线索呈现给用户,其实数据本身就传达一种信息,而且其蕴藏的信息内容是无法估量的,利用数据进行预测可以获取到容易被忽视却又蕴含重要价值的信息内容。” 3.3增强数据新闻可视化应用 对于数据新闻来说,简明清晰的数据可视化应用是一重要优势。“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有数据可视化、静态信息图、动态信息图、交互图,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多维度解读,明晰的呈现是数据新闻的独特优势。”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很多,但如何选择准确美观的可视化应用,考验着媒体从业者操作数据新闻的能力。以《数据揭秘票房风云》一文为例,该文章以数据新闻的方式解读过去10年的票房数据,其中包含大量的数据图表,包括以折线图表现2006年-2016年国内票房,以柱状图表现票房补贴变化,以柱状图表现动画电影占比等,让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近10年国内观影市场的变化。概括而言,财经图表有两个优势:直观简洁、形象翔实,为了更好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可谓“一图胜千言”。 作者:莫谨榕 单位:羊城晚报社经济编辑部 新闻实践论文:新闻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各阶段的实践性教育;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特点明亮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课程是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的新闻教育比较先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地位、创办中英文报刊供学生校内实习使用、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则经常举办民意测验及市场调查,理论结合实际、图书资料专业的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实习、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蓬勃时期、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写作实习报告,归纳经验与教训、台湾目前也存在新闻实务师资缺乏的问题、台湾各校均重视新闻实习的硬件建设、台湾的新闻学界与业界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等,具体请详见。 实践性教学课程是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教育课程的设置理念、管理实施、效果评估等,攸关新闻教育的成败。目前中国大陆新闻标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数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在媒介找不到工作,而业界需要的人才学校又不能提供,产销严重不对路。这表现了新闻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学界、业界缺乏沟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台湾地区的新闻教育比较先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地位。新闻实践性教育是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学界与业界,检验学校教育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新闻传播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不同,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本文着重考察台湾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做法与特点,以期大陆高校新闻教改可以有所参考与借鉴。 一、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各阶段的实践性教育 根据郑贞铭教授的观点,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可分为教育的奠基时期(1949年——1970年);发展时期(1971——1990)与蓬勃时期(1991——至今)。 在台湾新闻教育的奠基时期,也就是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经济初步获得发展,社会对专业新闻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此间,台湾成立了政治作战学校新闻系、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政治大学新闻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新闻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私立中国文化学院新闻系等系、所。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写作能力、文、史、哲素养的培训,强调学界与业界的合作交流。各校都注重实习制度,比如政治大学新闻系将实习分为一般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实习包括:创办中英文报刊供学生校内实习使用。中文为《学生新闻》周刊,由三年级学生轮流负责采、写、编、校、广告、发行等工作,每人实习两个月,每周出版一期。英文月刊为《政治前锋报》,由四年级英文组学生担任采、编、校、发行等工作,配合新闻英文课程的教学。政大创办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台供广电组学生实习使用,学生制作的电台节目每日中午二时至四时向外播出,闭路电视则仅在摄影棚操作,不对外播放。选修新闻摄影的学生可使用摄影部的设备。政大还与中央日报开展合作,中央日报木栅与景美两个地区的采访工作,交给政大四年级学生负责,采访新闻报送中央日报采访组使用,每人实习两个月。政大的毕业实习从1960年起改在寒假期间进行,学生可根据兴趣在可供实习的二十五家传播机构中进行选择,为期一个月。这些机构包括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联合报、台湾广告公司、中国广播公司、中国电视公司等等,这些台湾知名的媒体和公司,均愿免费为政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新闻事业机构与新闻界人士还为政大捐赠十三种奖学金,显示出当时学界与业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他以培养“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新闻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除讲授理论外,特别重视实习。将实习制度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的具体做法是,各专业的学生逐年有实习课程。三年制学生(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从二年级开始实习,五年制学生(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从四年级开始实习。报业行政、编辑采访、印刷摄影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印刷实习工厂编印《小世界》周报。《小世界》周报每期出版4开1张,经费由学校负责,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员大都由该校学生参加,完全是义务性质,包括评论、编辑、采访、副刊,绝大部分是同学执笔,老师只从旁辅导。其他如发行、广告、印刷、校对,也都由同学负责。广播电视、电影制作专业的学生则在世新电台、闭路电视台、电影电视摄影棚和小剧场做节且,这在当时的台湾是一个创举。图书资料专业的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实习。而公共关系专业的学生,则经常举办民意测验及市场调查,理论结合实际。校外实习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根据专业到各机构实习。世新学校的培养方式在当时颇有影响,成舍我先生以私人力量投巨资兴办世新电台、闭路电视台、摄影棚等,购买最新设备供学生使用,使该校学生以动手能力强而著称,在台湾的广电专业、电影制作专业中脱颖而出。这也映证了郑贞铭先生说的“新闻传播教育一如医学院的教育,需要第一流的设备,第一流的仪器。学习者必须在学习环境中真刀真枪地干,才能赶上时代潮流,培养出第一流人才。廉价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这是我们探信不疑的”。 1971——1990年是台湾新闻教育的发展时期。这段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新闻事业的规模与技术都有较大提高。十一年间成立了辅仁大学日间和夜间部大众传播学系、中华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政治大学广告系和广播电视系,铭传大学大众传播系等十七所院系。政治大学先后招收新闻学硕士与博士,标志着台湾新闻教育已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的一套完整体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除重视实习之外,各学校都积极筹资购买最新的广电节目制作设备和电脑排版系统投入使用。为解决实务性教学人才短缺的问题,各校纷纷聘请在媒介有实践经验的本校优秀毕业生担任兼职教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压力。此外,台湾的新闻界学者也积极担负起对媒介监督、建言的角色,和业界人士合作,积极推动了台湾公共电视的建立与有线电视法的制定。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蓬勃时期。自从国民党在80年代末解除戒严与开放报禁之后,报业、电视、电台均对社会开放,台湾新闻媒介数量激增,对新闻人才需求殷切。台湾同时鼓励私立大学的建设。到2001底,台湾共有24校70个传播相关系所(公立26个,私立44个),其中大学部40个,硕士班28个,博士班2个。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显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脑与网络的普及,台湾新闻院校及时开设了电脑排版与设计、电子媒介原理与制作、多影像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制作等课程,并积极改进教学实习设备,如政治大学新闻系建成了编采自动化实验室、世新大学新闻系开设了制版、电子分色、电脑排版、印刷机械等一系列先进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较好的体会了传播科技带来的革命,不至于和现实脱节。 对于当前的实践性教学,笔者咨询了历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校长和朝阳科技大学教务长、人文学院院长、传播艺术系主任的林念声教授与原铭传大学教师、现任台湾《旺报》驻厦门记者张彦清博士,了解到目前大致情况:台湾新闻院系平时十分注重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学校有专人负责联络各类传播机构。在实习之前,教学负责人员必须落实每家单位能接纳几位实习学生,最后作出统计,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到广电媒体、网络、报社、广告公关公司等去做各项工作,不会浪费名额。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都要求写实习日志,记录当天所做事项。学校负责实习的教师要与每个单位的带实习的人士取得联系,并寄出一份实习鉴定表请其填写打分。当然成绩与评语都承诺保密,以保证不以面子、人情打分,具有一定真实性。如果实习单位对某一学生的评语和分数过差,学校老师会与实习单位联系。并调查实际情况,因为有时不排除会因一些主观原因导致不公正的评价。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写作实习报告,归纳经验与教训。一些学校会召开实习成果汇报会,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一些学校会把实习成绩计人某一科的成绩,比如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等。以鼓励学生抓住实习机会,多出成绩。当然,随着学校的扩招,媒介公司有时也无法容纳过多的实习生,一些学生只能到台北以外、或是一些小型的私营公司去做实习。 台湾目前也存在新闻实务师资缺乏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具有广播、影视学专业博士级的实务人才。由于新闻传播实务界中经验丰富的人士不见得具备台湾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师资聘用标准,很多实务性课程都只能聘请媒介人员担任。但这些人士因为业务繁忙,不一定能很好地承担课程任务,而且课后也没有时间与学生充分交流并给予辅导。为解决这个矛盾,一些学校采用了自己培养实用人才的方式,选拔硕士阶段已经具有良好动手能力(能独立制作广电节目、纪录片等)的优秀青年,送他们到国外攻读博士,然后回校任教。教育界人士也时常呼吁业界能更多反哺学界,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交流机会。 二、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特点明亮启示 综上所述,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台湾新闻传播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创办初期,各校就形成了校内实习、毕业实习或校外实习的传统。各新闻院系均设有自己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实验室供学生实习使用。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管理。政大新闻提出的“在做中学”已成为新闻界教育的共识。各高校在实习管理、评估方面的制度方面已较为成熟。 其次,台湾各校均重视新闻实习的硬件建设,不论是创办初期开设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展时期购买先进的广播电视、电影制作设备,还是繁荣时期更新数字设备、搭建网络平台等等,各校始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充实教学,跟随时代进步,使学生保持较好的竞争力,不至于落伍。这也充分说明了新闻传播专业不是普通的文科专业,有心办新闻传播教育者,必须在财务上给予保障,因陋就简式的教育。培育不出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也不符合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 第三,台湾的新闻学界与业界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台湾各校十分重视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除有专人定期与媒体保持联络之外,学界成立协会或举办学术研讨会时。都会积极邀请业界代表参加。积极参与业界的新闻在职培训,并对节目进行监督与建议。从台湾新闻教育的奠基时期开始,一些新闻业界的人士就积极参与教育并提供奖学金资助,知名媒介愿意免费为新闻院系师生提供实习场所与机会,借机扩大影响或培养自己所需人才。比如近来一些报纸在大、中学生中开展“校园记者”行动。资助学生采访并拿出一定版面刊载其作品。一些电视台开展“校园征才”活动。选拔优秀学生进电视台,先做助理记者、编辑。并灌输公司的价值观,使之与公司更容易融合,自己也可培养所需人才。这样的合作,于双方都有好处。 高纲在谈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三个方向性融合时明确指出,新闻教育要与新闻实践融合。新闻界与业界融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联手改革新闻实务教学体系,二是联手打造实践教学基地,三是联手推进双向交流机制。在这三个方面。台湾的新闻实践性教学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新闻传播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它不以培养会动手的匠人作为最终目的,新闻传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掌握媒体特性、善用媒体,为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不过,这与重视新闻实践并不矛盾,因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体,我们不能想像不会用枪的战士能在战场上打好仗,我们也不能想像没有受过良好新闻实践性教育的学生会适应2l世纪社会的需要。 新闻实践论文:云计算时代的新闻传媒行业信息安全实践 摘要:云计算是当前业界最受关注的技术和业务理念,特别是针对处于风口浪尖的新闻传媒行业来说,云计算的出现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信息安全建设为例,从云计算理念和规范入手,突破传统的技术约束,以一种全新的技术架构来完成新闻传媒行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使其更具有时代竞争力。 关键词:云计算;传媒;信息安全 随着知识经济以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着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人类社会也正经历这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20年以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成果超过近5000年文明创造的总和;在新世纪刚过去的10年,经合组织GDP50%以上是依赖于知识经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超过了80%。 正是在这样的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大环境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广西日报”)顺应时代,抓住机遇,整合出版资源,做大做强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开创和发展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全方位覆盖的全媒体传播和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驱动技术,成为引领传媒业迈向新时代的关键因素。 1 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自从2009年底转制为集团企业后,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日新月异,广西日报在信息化工作深入应用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业务层面。随着广西日报业务的不断丰富和扩展,业务模式正在开始逐步的转型,主要是“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型、从“组织媒介”向“大众媒介”的转型、从“宏观内容”向“微观内容”的转型。业务模式转变对信息系统支撑并适应业务转型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管理层面。企业化管理体制对业绩和效率要求更为明确,同时对投入和成本的控制也较事业单位时期更为严格,信息科技工作量化管理本身就是个业界难题,如何有效地治理信息系统,规范管理,降低成本,也是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三、技术层面。WEB2.0时代,新一代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P2P、RSS、博客、微博、WiKi、播客等资讯传播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将迅速成为推动传媒领域技术革命的关键因素,信息科技工作不仅要将如此众多的新兴技术学习、消化、吸收,更要将技术和实际业务工作结合,无疑为信息科技工作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 综上所述,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信息科技工作模式,将不能适应集团业务转型和发展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确保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广西日报决定整合IT核心系统,规范相关业务流程,打造先进、灵活、安全的IT系统,具体需求如下: 第一,采用创新的云计算模式取代传统C/S或B/S计算模式,整合现有业务系统至统一运行平台,并采用松耦合思路进行协同整合,突破各IT系统的区域和边界限制,为业务系统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引入成熟先进的IT管理体系和规范标准,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系统生命周期、技术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自身IT管控体系,为信息科技工作配套管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建设严密、协同、灵活的信息安全体系,切实有效保障业务连续性,为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系统性能价格比,降低系统总拥有成本,真正实现少花钱,多办事。 2 信息安全建设总体思路及安全实践 2.1 信息安全建设总体思路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广西日报的信息安全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期项目以建设私有云为主要内容,第二期则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建设私有云和社区云的混合云为主要内容。总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2.2 总体技术架构 在传媒集团信息安全建设中,云计算的最关键技术,就是如何整合计算处理、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三大子系统。在传统的C/S或B/S计算模式中,往往这三者是松耦合的,而在云计算环境中,这三者是紧耦合的――通过高速的宽带网络虚拟化技术,将处理资源及存储资源紧密有机地整合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必须使处理、存储、网络三大子系统实现以下关键功能: 第一、处理资源虚拟化和网络化。处理资源主要包括CPU、内存及系统总线,通过虚拟化技术将CPU、内存抽象出来,作为虚拟资源池,再通过虚拟化网络将各资源池联通,并通过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资源调度,做到即可多个物理资源整合一个逻辑资源,又可将一个物理资源分割成多个逻辑资源,如现在流行的InfiniBand技术就是将传统封闭的PCI/PCI-X/PCI-E总线网络化的实例。 第二、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化。存储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在线、近线甚至离线存储资源,主流存储产品均支持各种网络化解决方案,包括SAN、ISCSI、NAS等,可以非常便捷地用网络管理的思路来管理存储系统。先进的存储产品可以支持虚拟化或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无缝迁移、灾备、数据消重等重要功能,如现在流行的FCOE技术就是将封闭式存储数据传输迁移到高速以太网的实例。 第三、网络传输宽带化和标准化。和传统计算环境相比,云计算环境中,网络传递的不仅是传统的IP业务数据,更多的将是各种处理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极强的实效性(纳秒级)、高可用性(99.999999%),并且要求网络具备极高的吞吐能力(万兆级)。同样重要的是,在传统网络中,IP数据是无连接的,而云计算环境中,网络传输应保障端到端业务的可靠性,所以要求网络面向连接特性更为严格。这使云计算环境中核心网络和传统的局域网、广域网、园区网有本质的区别。如现在流行的零丢包非阻塞式网络就是云计算核心网络的实例。图2为广西日报私有云建设总体技术架构图。 2.3 安全的云计算环境 在论述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时候,有必要明确的是“安全云”还是“云安全”的概念。“云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最近炒得比较热话题,但是,“云安全“是各安全厂家借鉴了云计算的共享协作基本理念和思路,用在各自的信息安全产品的更新和协作上。使其产品能够更快速灵活的应对各种潜在和突发的安全威胁。因此,“云安全”只是一种理念,在业界有相当一部分资深人士认为“云安全”原理上甚至只是分布拒绝式服务攻击或僵尸网络攻击的反其道而行之。而“安全云”的概念和范围则要比“云安全”要广得多,技术深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云”是完整的云计算环境中的信息安全体系,不仅是理念,还包括了各种管理标准、技术架构。因此,在建设安全的云计算环境光考虑云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管理、技术、业务,建设并完善整个云计算安全体系。图3是广西日报的安全云体系架构。 建设广西日报安全云计算环境考虑了三方面,一是云计算技术架构,二是传统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三是引入了国内外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先进的安全标准的最佳实践。这使得广西日报私有云安全体系建设较有成效,切实保障了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3.1 云计算环境下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在广西日报云计算环境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如表1所示。 2.3.2 统一集中安全认证/授权/审记 云计算环境中用户最大顾虑可能是云计算打破了传统信息安全的边界概念,无边无际,看不见摸不到,如采用传统的基于边界和各系统独立的安全思路,可以设想下这样的场景:云计算无边界限制,入口众多,各系统权限分立,安全标准不统一,缺乏事后追溯和跟踪审记,必将给云计算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私有云计算环境中,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统一审记(即AAA安全体系)是极为关键的。 统一入口可以通过建立统一云门户实现,用户在统一业务门户登陆后,通过统一认证产品,集成LDAP和数字证书等多因强认证技术,对用户提供安全的单点登录服务;用户成功登录后,由统一认证系统根据用户角色和业务系统安全规则进行集中授权;用户进行业务操作时或者登出后,由统一认证系统在后台记录下用户的操作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支持操作回溯,通过对认证、授权、审记的统一集中,根本上改进了云计算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隐患。图4为云计算环境下集成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2.3.3 可信计算体系 安全云可信计算体系包括可信身份确认、可信资源安全列表、异常操作行为检测等内容。可信身份确认可以采用PKI数字证书信任体系,确保参与云计算的各方的双法身份;可信资源安全列表可采用云安全技术,建立私有云可信安全列表,同时,可通过安全云快速部署异常行为检测功能至各主机和应用防火墙,通过云计算的灵活性和管理弹性,实现自适应、自防御的安全云。 2.3.4 数据私密性完整性 可借助基于开放性较好的SSL或SSH等安全技术,对云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采用HASH-1对数据进行校验,如安全级别要求更高,可采用数字证书签名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在实际云计算生产环境中部署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如果用户数比较多或业务流量大,SSL性能应通过硬件加速来提升,二是CA中心自身信息安全要特别注意,建议CA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通过RA来和吊销证书。 2.3.5 业务连续性保障 对于生产业务,云计算环境需要确保其业务连续性,业务连续性主要包括系统高可用性、灾备和相关的业务切换管理体系。需要对涉及到所有环节,包括虚拟化的主机、存储和网络等各种资源和业务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业务应用做完整的评估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实现系统无单一故障点,同时需要制定出当严重故障发生时业务切换计划,并采取定期演练验证和改进措施,云计算环境中业务的业务连续性架构如图5所示。 2.4 云计算环境对异构客户端的支持 广西日报由于新闻传媒业务的特殊性,必定有较多的移动用户和各种异构终端需要随时随地访问各种前端业务应用,云计算的特色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完美地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和各种异构终端,包括传统桌面PC、笔记本电脑,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当然,完美支持iPad、iPhone等时尚数码终端也必不可少的。通过私有云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将前端界面展示和后端数据I/O的职能分别剥离,让统一的界面扩展到几乎所有类型的终端,显著的降低了应用开发和部署的投入,规范了标准的用户界面,简化了终端管理,对于二期扩展到混合业务云提供也了坚实的支持支撑。如图6所示。 3 云计算实施后的效益评估 第一,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充分整合前台和后台计算、处理、存储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硬件采购成本、管理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进而显著降低了总拥有成本(TCO)。 第二,通过集成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从根本上改观了云计算存在的安全性的隐患,确保不同安全级别的业务应用能够在安全的区域内稳定可靠运行,结合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性保障,形成了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体系,为业务提供了坚定稳固的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统一了用户界面,支持各种异构客户端访问,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通过先进云计算的技术创新为广西日报业务转型提供有力地支撑,为广西日报树立了本地区乃至国内的行业领先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于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用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他们认为,传统方式可以把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讲清楚,讲明白,用不用多媒体都无所谓,这种对多媒体手段不重视的现象在计算机教学中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手段组织计算机教学较为繁琐,需要制作课件,需要完善内容,远远没有自己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方便,拒绝使用多媒体,这些都是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很多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固守以往的教学方式,从心理上不愿意改变和创新;思维的惯性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尽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呼声不断增强,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但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变化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没有实践尝试,没有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以及高效,就无法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影响,也就不能产生心理的重视。也有不少教师感到多媒体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尤其是一些较少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一开始操作较为繁琐,尤其是还要制作很多的课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课件质量和使用问题 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形式实现的,但现在,很多教师认为制作课件很麻烦,即使应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手段的创新,所使用的课件也多不是自己制作的,而是在网上下载的。这些课件存在着质量低下、抄袭严重、与教学内容不符合,不配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计算机课件教学效果的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制作课件,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宜的课件,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统一起来,以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件质量。很多教师粗制的课件或者直接下载的课件不能实现设计、过程、内容的统一,不能把课件和教师的教学设计设想统一起来,多媒体手段不能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把教师的教学变成了多媒体教学,完全依靠多媒体进行播放,教学变成了看教师播放课件,弱化了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完成成立教师播放,学生观看,由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满堂看“放”的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基本都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方式,通过展示课件实现教学的。这种课件形式教学对于有效对课本中的一些原理和知识点的解说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课件教学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互动,通过课件,教师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和思维。在传统板书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板书内为学生进行同步演练和说明,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更好地结合传统教学,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挤压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了自主学习时间,就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有关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不能做好先后对比,不能够找到不足。多媒体教学是非常直观,一下子给学生呈现出来,没有了中间的思考和研究过程,等于把结果直接给了学生,尽管非常生动直观,但是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具体过程中慢慢培养,这就剥夺了他们的学习和实践的权利,影响学生的锻炼和提升。 二、促进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成功应用的策略 在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研究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以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高职计算机教师,要认识到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机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积极意义,能够重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只有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才能排除一切困难,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才能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寻求成功应用多媒体的手段,促进教学的发展,只有重视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发生深刻的变化,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发展。例如,学习excel的应用时,传统教学是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分析,最后让学生在上机课上实践感知。这样的教学造成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割裂,很多学生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边操作机器边观看教师的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每一步都能感知非常清楚,操作起来非常自然。既能在实践中根据教师的演示锻炼,不断加深对有关理论的感知感悟,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非常高,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有兴趣,有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二)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高职计算机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不是非常熟练,很多的高职计算机教师不愿意使用或者使用起来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多媒体应用能力。高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完善计算机应用教学数据库,将适合教学的影音文件、图片资料进行归类,做好多媒体教学研究,组织全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三)提高课件质量作为计算机教师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提高课件质量做工作,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课件质量,教师的需要研究计算机教学的特点的,研究知识点要点,研究学生情况,研究课堂设计,围绕这些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的课件,这样的课件是成功的。即使,教师通过下载手段获得了课件,教师也需要对课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重现加工和提炼、限制,对于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内容大胆删去,在课件中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多媒体可课件的内容应该是以疑问是和启发式的内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认知探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习惯,即使在进行多媒体演示,在必要的时候,也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只有这有,才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实践不断深入。 三、总结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很重要的,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积极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切实实现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万志伟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论文 1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每一个工作岗位与职位都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规范与要求,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又高低之分的差别有很大,所以,这些都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难题与新的挑战。那么,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全面培养、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区分教学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我国高职院校之中,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校各个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我国当今社会之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为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社会现代文明对人们必备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同一个起点之上,以同一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上,所以,为了寻求学习效果与考核结果的不公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模式也不能一视同仁。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是打造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性课程,是在发展中不可或缺课程。 2多媒体教学模式 2.1多媒体的含义 在我国的教学体系当中,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主,其中主要包括: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则是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当代教学理念之中,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所利用的手段,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 2.2多媒体技术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具备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组织各类信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课堂中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自学。最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媒体信息,并通过多媒体表达出主题的思想特点。 2.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不必将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劳动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当代教学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务必要熟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操作技能,并以此为主要根据,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结合,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极大地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着十分优秀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预期得到的效果更加便利。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包含了能力素质,也包含了知识素质,但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建立一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以学生为主题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那么,单纯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子,对于学生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有更为全面的分析,能够熟练运用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教学合格的证明。那么,如何在这门课程之中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则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学生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之中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利用动态图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电影播放等方式,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优势。其次,转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借鉴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通过图像、视频等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具体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这些也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相互协作的愿望,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巧妙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情景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同时保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之中的应用,改变从前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技术进行支持,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最后,多媒体教学当中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也包含了课后教学的讨论与复习。学校可以在学生的课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不断的为学生提供数字媒体资源,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己动手检索的能力,逐渐的在实践之中锻炼学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视,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该文是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深入研究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之后,对两者的结合也就是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作者:刘乔佳魏宁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论文 1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所具备的优越性 1.1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计算机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对人机互动的场景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对计算机技术进行讲述。这不但能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在听觉上带来极大的享受,还能够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 1.2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下的计算机教学,能够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将枯燥的计算机技术传达给学生,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显然将带来有利的影响,并能够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快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另外,多媒体技术通过重复性的教学,能够有效的减轻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遗忘度。同时,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是有非常有利的。 2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中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首先,多媒体教学的课件一般情况下做得都是十分的全面,这对于计算机知识的问题而言,都能够进行系统的讲解。而作为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就能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大体的了解。其次,多媒体教学主要依靠的是网络,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将更加的全面,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就这两点,虽然说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在求学路上的难度,但是这样的环境将更加的家中学生在思想上的懒惰,使得学生在面临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通过网络来解决,自己根本就没有动脑思考。学生在这样放弃了独立思考过程的情况下,探究性的学习便失去了意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对于问题的探究程度过浅、只停留在表面,将让学生不能进一步的了解问题的深度内容。如果这样长期的发展下去,将使得学生的知识过于的表面化。 2.2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师生的互动关系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只能够用来提高课堂效率、完善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时,所需的课件都是课前就制作好的,因此在播放的顺序与进度上是既定的,这就形成了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固定化。这将让教师很难有即兴发挥的空间,无法根据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反应临时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授课的形式将十分的呆板,教学的灵活性严重缺乏,这将让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时,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因而其播放顺序和进度是既定的,形成了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式化,教学过程程序化的弊端,教师很难有时间即兴发挥,有时甚至无法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将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也让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逐渐的淡出了课堂。 2.3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初衷只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教师只是在课堂中加用了电脑,虽然体现了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主动性,但这无形当中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接收知识中的被动性。这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备课当中,作为教师必须本着“学生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真正的体现出来。 2.4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课件要做好一份良好的课件,需要耗费教师极大的精力。同时,课堂上的课件演示,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当学生习惯了通过课件进行知识的学习后,对于书本的兴趣将大大的降低。由于课件通常来说只是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了大概的介绍,其中并没有非常详细的内容,更没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将直接导致多媒体教学在知识点的传授上停留在粗浅的层面。同时,学生对于课件的依赖,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对于知识似乎很懂,但一旦运用到做题方面,就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作为教师,在对课件的运用上仅仅的限于帮助提高方面,并没有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仍然采取着自己的老套教授过程,这将使得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无法有效的结合。 3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3.1提高对多媒体的正确认识上述说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计算机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只是转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直观。通过将图像、音乐、文字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制造出极为逼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掌握好度,否则只会将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变成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教师应当将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始终放在第一位,其他内容和形式都是对它进行说明与解释的。必须将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视为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的环境进行改变与完善。 3.2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作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并不能过于的夸大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教师在对多媒体进行应用时,应该通过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来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解语言冒泡算法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排序,然后让学生给出具体的过程引出冒泡排序。最后,将这个冒泡程序的步骤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直观的演示。相信,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更能够让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3.3合理的设计教学课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课件的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教学课件的设计,首先就应在适合学生整体实际的前提下将教学的目的与内容归纳成成提纲掣领的学习要点,以简单明了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的课件当中,并且要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快速的对课堂的中心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另外,课件的内容应当多为启发式或疑问式,这更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性,激发学生自主的思考与学习。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理解与接受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多媒体技术逐渐的应用到高职校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必然现象。同时,这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中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声情并茂的传授给学生,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与积极性,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多媒体技术、教材、老师和学生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作者:范海燕单位: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对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计算机多媒体所呈现的图片、图像、声音及所营造成的课堂氛围常常使人身临其境。学生在一幅幅感观鲜明的图像的刺激下,能够集中精力,通过视、听觉等感官,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清晰、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思考,化难为易。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通过板书,用文字来表述,使学生对这种理论课的讲解感到特别乏味生硬,难以接受。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以及各部件的关系通过视频表述出来,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很直观地接受所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使教学有的放矢,收到神奇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具真实性与启发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要求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更新,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更新。在教学中,我们在继承和借鉴计算机传统的教学优点与经验时,还需要改革那落后的、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立体化设计,使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能够恰当地定位,教改核心得以有效地体现,使计算机教学如虎添翼,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如果一味的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不能全部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那么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作用是“辅助”而不是“替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而把大量的授课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那么教师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起不到主导作用,另外,过多地使用计算机,还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 2、其次,课件内容过于庞大,导致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突出。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经常喜欢把课程内容全部填加到课件中,造成课件的拖沓冗长。这样容易使课程的重点、难点被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是授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制作的课件应做到小而精,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讲解作用,通过自己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3、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剥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讲解基本理论时,还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4、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的选用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要过分地强调形式的新颖,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动画表演,使学生学后觉得索然无趣。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走进了一个现代化科技教学的新时代,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创造出了生动活泼的情景,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未来,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精髓,从而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马宇英单位:四平市商业学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ISOITU音频视频图像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被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概念,对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做了概括性总结。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二、多媒体包括 (1)文本:由语言文字和符号字符组成的数据文件。 (2)图像:通过描述画面中各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等组成的数据文件。也叫点位图或位图图像。 (3)图形:矢量图形的简称。即生成一幅图形由数学方法组成的数据文件。一般可将图形看作是图像的抽象。 (4)动画:将静态的图像、图形及连环图画等按一定时间顺序显示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 (5)音频: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 (6)视频:可视信号,即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动态信息,如动态图形、动态图像、动画等。而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从而使计算机具有了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体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 计算机化至少对终端用户来说媒体信息的播放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集成化涉及的设备的类型与数量尽可能地单一。包括存储集成化、捕捉集成化、播放集成化、网络集成化(ISTN与ISPN)。 三、数字化主要是指媒体信息表示的数字化、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采样、量化、编码、AD/DA,有利于计算机与集成化,方便存储、传输与处理、但是也存在失真等的问题,数字化的精确性(采样速率与编码位数)与(存储器与网络)宽带的权衡也是很抉择的。交互性主要体系在四种用户定制化程度上媒体播放开始时间、媒体播放次序、媒体播放速度、播放形式。 四、与多媒体有关的概念与国际标准 (一)与计算机多媒体相关的概念 1.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就是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储存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常见信息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 2.静态媒体与连续媒体。静态媒体(如文本)是没有时间维的媒体,即其播放速度不会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 连续媒体(如音频和视频)是由媒体“量子(如音频采样和视频帧)组成的,具有隐含的时间维,播放速度影响其所含信息的再现,因此,需要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按特定的速度播放;如果播放速度得不到满足,媒体信息的完整性就会收到影响。 3.捕捉媒体与合成媒体。捕捉媒体是指从现实世界中捕捉到的真实媒体信息。合成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合成的媒体。 五、常见国际标准 (一)ISO指定的国际标准 JPEG标准: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Croup)小组1991年3月提出了ISOCD10918用于连续色调灰度级或彩色图像的压缩标准,采用离散余弦变换、量化、行程与哈夫曼编码等技术,支持几种操作模式,包括无损(压缩比2:1)与各种类型的有损模式(压缩比可达30:1且没有明显的品质退化)。 MPEG系列标准:ISO于1992年制定了运动图像数据压缩编码的标准ISOCD11172,简称MPEG(MotionPictureExpertGroup)标准,它是视频图像压缩的一个重要标准。MEPG编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从MPEG_1、MPEG_2到MPEG_4,甚至现在流行的MPEG_7不仅图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编码的可伸缩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二)ITU指定的国际标准 H.320:H.320(其原名为NarrowBandTSDNvisualtelephonesystemsandterminalequipment),但是H.320标准仅仅只适合在ISDN、EL、T1等高速率的数字网上运行,而不适合在电话线这种窄宽带网上使用。 H.324:H.324是通过一般电话线传送音频和视频信息,并对音频及视频信息进行编码及解码的国际标准。一般电话系统获得广泛采用的原因是使用方便,而且有数量庞大的用户。H.324标准可以将电视会议带给数以百万计的,没有加入ISDN的用户。 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例如:数字化图书馆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后,使得数字化图书馆更加生动真实。远程教育等领域也是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东北大学就在我国开始建设远程教育网是投了巨资,从沈阳一直铺光缆到秦皇岛,成为了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教育网络之一,他们就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行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名师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应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对于图像和音频的压缩编码规范还很混乱有些压缩编码规范已经公开,有些对外界还是秘密,这对整合音视频压缩编码很不利。在资源共享,开源的思想占主流的当今的技术界,多媒体技术这部分也需要把各种音视频的压缩技术整合起来,是对多媒体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这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毕业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 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字4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践课程分析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高职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向社会输入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逐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采用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尤其是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发展创新,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该文主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相较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课程教学中又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实践课程逐渐边缘化,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加大重视力度,为整个高职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创新创意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创意教育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模糊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教育形式和基本的教育观念,因此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其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3个部分,首先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创新型教育;其次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创业教育;最后是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集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意识,从而促进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识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多媒体技术专业的理解过于片面,具体的教学环节依然停留在实习、实验、实训等基础流程之上,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缺乏,学生难以掌握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的其他实践技能,过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以站稳脚跟。同时,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也没有充分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大多数学生只会进行理论的讲述,实战经验少之又少,一旦步入社会,需要从新开始。 2.2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是实践类的课程,因此需要教师以实践授课为主,理论教课为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使其能够成为标准化的创新型人才。但是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技术实践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较差安排。课程的内容以及授课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许多院校甚至由于场地和技术的原因,刻意减少实践课程的编排,这样一来,原来的实践课程内容被缩减,实践教程的模块过于零碎和松散,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因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思维模式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实际的应用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对于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具有不利的影响。 2.3教师团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资质水平的限制,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任职,因此实践教学队伍中的教师水平整体较低,文化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双师型的教师数量不足,主要的授课团队由兼职教师组成,其作用和实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邀请到专家进行指导和规范,教师的专业技能迟迟得不到更新和发展,因此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达到优质的锻炼和实践,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2.4实践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够平衡,因此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参差不齐,一些院校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的投入力度不足,院校资金难以购进实践课程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因此大多数院校内部的基础设施不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践基地,内部的构建不够完善,器材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一些设备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和教师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难以保障自身的人参安全,容易发生事故等。同时,社会上的技术逐渐发展,院校内部的课程得不到更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 3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教师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措施 3.1优化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课程的主要事实者,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需要教师培训学生实践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各大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师的重要地位,逐渐优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就职的门槛,聘用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出任实践课程的教师,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准;同时,院校需要安排聘请专家对任职的教师进行技术指导,以指导其技术规格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定期开展学术和技术的研讨会,使各个院校的教师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3.2完善技术上的课程类型 首先,奠定美学类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完成素描和速写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美学技术,并赋予其欣赏美的能力,并培养其动画基础、摄影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完善计算机类的课程,增加其实用性,其中主要包括软件的学习、网页的设计、三维动画的设计、视频的编辑技术以及影视后期合成等,在这一类的课程教学中,学生逐渐提升对于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从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最后,完善创意类的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主要的课程类型包括平广告设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由于该类型的课程中主要包含媒体应用的技术,因此教师需要更加主要运用美学教学以及色彩搭配,认真准备课件文件,将社会企业的项目实例作为主要的讲授重点,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其能够实时更新实际的基础和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3.3完善院校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政府需要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参考社会上的技术标准,帮助院校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和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硬件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其次,高职院校也需要对内部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和器材,保障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需要管理人员实时关注社会上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类型对于人才招聘的需要,及时更新社会上的招聘信息和课程的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社会上对于技术类型的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改革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因此面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之下,需要高职院校逐渐提升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师团队的建设,优化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促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邓节军 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摘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已经被人们充分挖掘出来,并且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事业中,从而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然而因为教育水平比较低以及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制约多媒体技术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覆盖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且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然而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其操作较为简单,并且也十分形象,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课堂教学气氛,除此以外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不断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的目标顺利实施,因此现如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多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直接影响。 1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多媒体的教学质量分析 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通过结合的基础上从而编制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对教学计划进行编制所需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中断情况,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例如不能采取动画以及音乐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活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不能得到明显提高。 1.2软件水平分析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行各业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于技术方面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招生,并且比较多的高职院校间也出现相互竞争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进行加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方面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提高。目前在进行计算教学中,对于硬件设备的引入情况不足,并且也没有专业的教育人员,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没有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1.3由于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对其采用,为教师提前做好相应课件,也就是说播放顺序已经设定好,这样容易形成一个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进行即兴发挥,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减少。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2.1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同时,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实施,同时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已经越来越为重视。所以为了能够满足时展的实际需要,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大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学校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对于多媒体的看法,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价值,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教师也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和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提高,促进科教学效果的提升。 2.2需要对计算机教学做出相应改革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情况做到具体对待,具体课程要做到具体分析,不可以对所有的问题都一概而论,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也存在不同,因此要将相似的多媒体课件做出适当的修改以及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到不同环境中,保证学生易于消化所学知识,对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2.3提高交流以及沟通 大家都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自制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生动以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让学生思维跟随课堂的深入从而不断前进,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等做好授课工作。 2.4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该把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计算机课程上,计算机知识应该和多媒体技术中的相关信息展示方式进行结合,保证知识能呈现出多样化,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把计算机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得出,人类已经计入到全面信息化时代,并且新的时代也出现新的技术以及思想,新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手段出现较大变化,比如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对教学效率进行提高,并且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压力进行有效释放,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方面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已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技术进行准确以及合理应用已经是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隋军 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备受关注,其也一度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我国中职院校也配备专业的师资,加大经费与科技投入,凸显其学科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而侧重点则是后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实现抽象理论知识向具象图文资料的转化,也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引入音视频资料,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定优势,但在当前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时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中优势凸显,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情境创设水到渠成,实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更关注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转化,而中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又使得计算机教学实施障碍重重,正是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课程实施与优化提供了思路,让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主体性得以凸显,也实现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及优秀计算机人才的输出。 一、多媒体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近几年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教育备受关注。而计算机专业教学作为信息背景下的衍生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备受推崇,一度成为热门专业,也吸引了无数的中职学生报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职教学中的一些既定问题,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计算机专业教学又偏于抽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中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不高。而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更为灵活,学生学习积极性被真正调动起来,在专业教学中优势逐渐凸显。具体来说,多媒体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就是多媒体技术使知识阐述更为形象具体。计算机专业课程偏理论,而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计算机教学也更加立体与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象的知识呈现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加强,对比传统的教学呈现,其更能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借助多媒体以微课或者视频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高度浓缩,重难点一目了然,学生树立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整体框架,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提供可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既存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但是基于对多媒体技术认识的不足,及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到位等实际情况,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认识误区,对多媒体技术过于依赖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结合日益紧密,更多的中职院校加大多媒体技术投入,以期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优势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但部分中职院校在多媒体教学辅助上也存在认识误区。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融入的初衷是学生兴趣的调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缺陷的一定弥补,多媒体技术不应该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唯一途径,其更多的是辅助教学。但是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也成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唯一标尺。中职院校学生在多媒体过多的课堂呈现中降低了对多媒体的新鲜感,降低了多媒体对计算机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 (二)忽视群体特征,学生主导地位难以凸显 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对计算机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继而影响到其课堂互动性与活动参与度。虽然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学生也缺乏多媒体操作基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负担与压力。而虽然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教师依然占据课堂主导,多媒体带来的只是课件的被动展示,学生学习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也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 (三)教师经验不足,课件制作质量普遍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计算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存在抵触心理,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技术指导,其利用多媒体开展计算机教学始终处于摸索阶段,这使得多媒体应用效果无法保证。例如,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课件的制作,多数教师对课件制作技术掌握不到位,课件制作不到位,有时画面呈现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问题创设也与计算机教学初衷相背离,大大地影响了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一)树立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正确认识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产物,其更应该是中职计算机教师辅助教学的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传统计算机授课模式的转变,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直观画面,图文并茂,音视频有机结合,实现逼真趣味教学情境的打造,提升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关注意识。中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必须掌握好多媒体利用的度,不过分依赖又适当发挥其教学优势。走出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走马观花的误区,紧抓多媒体教学实效,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依然是课程展示的核心,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补充。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才能让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凸显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左右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学生计算机学习被动性强,更缺乏计算机学习与活动参与的自主性。长此以往降低了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将课堂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让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提升教学时效。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呈现时可以从宏观入手,设置探究式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在思想的碰撞中明确问题解决思路,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回归有助于其计算机实践参与度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将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实现课堂知识的记忆深化,实现知识的迁移内化,完成计算机教学既定任务。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多媒体技术为导向,让其在动手实践中获得计算机学习应用的直观体验,推动计算机教学。 (三)做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主体关系梳理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人们对课程主体的关系探讨。要想实现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彰显,必须做到对计算机教材、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师及中职学生四大课程主体关系的正确梳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传统的计算机教师主宰课堂,但新形势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承担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递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教师应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价值,认识到其对计算机课程的辅助推动作用,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学生应该是多媒体课程应用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计算机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而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载体,两者相得益彰。只有正确梳理四者的关系才能让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落到实处。 四、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督促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实效。正是基于多媒体教学的既定优势,必须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大力倡导,走出应用误区,助力课程实施。 作者:彭意连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衍生出来的一支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在信息时代里也有着重要的角色任务,为实际的生产生活或者理论的研究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此项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教育、通讯、金融、医疗、军事等行业中。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剖析,认真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可以给大家起到一点启发的作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分析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 所谓多媒体技术通常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技术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这种技术是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视频编辑为一体的综合性操作技术,而且经过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多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联合计算机系统操作来进行,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以及各种影音操作技术来配合,使人们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共享环境下,进行实时性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因而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像是现在的高校日常教学,就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大大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而人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追求也变得越来愈发精致。 2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要素 2.1视频压缩 说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视频的压缩技术,作为多媒体技术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视频压缩技术的要求会很高,简单来讲,在视频压缩过程中,主要是画面精细程度的压缩,在压缩的过程中,会对视频中的画面图像进行技术编码,在当前技术下的压缩编码程序主要指的是在原有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将画面中的主要部分,将其他次要的部分图像进行虚拟,也就是要根据视频压缩的对象来进行压缩,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压缩编码方式,这种压缩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手段,也是视频压缩中的关键技术。 2.2视频点播 而视频点播技术,也是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产物,并且受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点播技术又被称之为VO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进行播放的一种技术,使人们可以同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互,彻底改变了现代市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点播技术,人们想什么时候观看视频节目,就什么时候观看,不再受到过去广播电视台的播放限制。人们除了可以观看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技术进行学习,将点播室变成了课堂活动室,人们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操作来进行实时教学,不再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而且还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让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进行观看,同时在点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保留原视频的画面质量。 2.3数据库应用技术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比较复杂的,各种信息数据也比较繁杂,因而关于信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也是关键性技术当中的一种,必须要加以重视起来,这种面向多样化的数据格式储存及时,可以很好地对数据对象进行整合,将数据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联系起来,使得计算机的操作程序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分析,完成多媒体数据信息的储存和统计。 2.4虚拟现实技术 作为新时代多媒体发展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虚拟现实可谓是这一科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言技术,所谓虚拟技术在宏观上是一个内容非常庞大的概念,它融合了多方面学科领域的技术内容,比如说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图形学技术,人体与计算机的人机实时操控模拟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的传感技术以及真人CG三维立体的动态捕捉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术来模拟设计真实的场景,这在国际上都属于先进性的研究领域,采用了真实场景模拟技术以后,人们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画面,画面上的一草一木,水流的变化,场景的动态变换,都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虚拟操作技术来完成的,假如此时还有其他的设备给予配合,还能够进一步模拟出更加真实的场景画面,让人们从视觉、听觉、感觉上享受一场全新性的感官盛宴。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信息咨询领域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是比较常见的在医院的大堂中都可以看到电子大屏幕上的流动信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就医咨询,除了医院以外,我们的许多学校也都进一步开设了新的信息宣传模式,让全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更加了解到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高了学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模式,人们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而该项技术在信息咨询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电视机领域 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信号模式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举个最近的例子,在现在生活中,依旧使用电视广播数字信息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多媒体技术下的“网络机顶盒”,运用互联网状态下的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剧节目,还可以在电视机上观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视频,改变了传统电视机领域的发展模式,这种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 3.3工业领域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加快了工业技术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和工业技术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从工厂的加工车间,到整个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此项技术能够从采集,运输,存储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综合的处理各项任务,特别是现场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通过精准的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优化整个过程,加大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价值。 3.4图书馆领域 度过大学的人们都知道,在学校图书馆想要借阅一些书籍的时候,再也不用麻烦的一行行一排排的找过去了,只需要在在线系统输出关键字,关于书籍的一切尽收眼底地,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还有可以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电子版本,实现了数字化阅读,让读书更加生动真实。 3.5教育领域 可以说教育领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我们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老师功过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来提高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效果更真实。这项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一个小小的窗口,跨越了万水千山,把知识带到了偏远山区,带到了异国他乡,增进合作,增进友谊,为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6娱乐领域 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文化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动画片的制作,传统的动画制作主要是以手工绘图为主,一笔笔一页页,在把这些画通过繁琐的技术手段连接起来,耗时耗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后可以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平面滚动技术有让整个画面显得生动逼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提高了动画片自身的商业价值。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相关的技术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完善也会日渐成熟。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括和对其在诸多领域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丝毫不可懈怠。要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积极的将其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作者:吴丽娜 单位: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网页设计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页设计已经更多的依靠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网页自身的内容质量和含量。同时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令相关的网页设计人员有更多时间处理其他的技术难题。本文就是通过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页自身的设计特点这两个方面的难题解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页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网页设计和多媒体技术 从概念角度进行分析,网页设计就是设计美学和网络信息技术这两种理念的有效结合。这是因为网友在进行网页浏览时不仅仅只是为了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更多时候也是网页设计本身的美观和色彩、图形吸引了他们。要想达到这一点,不仅仅要掌握熟练的网页设计的理论,还要在这一基础上处理其他数据并且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数据进行不断的压缩和处理。目前的网页设计中,多媒体技术几乎能处理的所有类型的信息和能用到的媒体。比如,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要把图形的文件格式进行改变,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图形存储、压缩。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从冗长的视频文件中选取一段可以使用的视频或者文件进行合成和利用。以此帮助设计人员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或影像进行变频、合成和特效的加入。 2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之中的具体应用 2.1运用在即时通信之中 网页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保证一定的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这是因为网页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传播的功能的。所以,随着网页的内容不断丰富,传输时就会出现网页无法浏览或者打开缓慢的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类问题,就要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文件进行压缩、开启或者限制多数据流通道。通过这一过程,使得网页打开不仅变成了连续性的操作,也变成了一个集播放和存储于一体的过程。多媒体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实现不同用户在同一时间对相同的数据进行要求,这种功能可以影片检索或者交互性比较强的视频网站中,实现不同媒体间的同步。 2.2促进网页的网络连接 当网页正式工作之后,在实现保证数据的传输和使用之后,因为访问量不断的增大使得承载媒体的数量也不断的扩张。当使用者网络连接时,很容易出现信息通信中断或者网页打开缓慢的问题。这就说明了多媒体技术在网页媒体数据传输时,压缩和解压相关的文件就变得很重要了。大量的实时数据在用户传输之前,一定会造成网络宽带压力增大的问题,甚至高峰时期还会出现堵塞的现象。所以先压缩、后传输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同一用户对网络长时间占有的现象。 2.3帮助设计者设计网页形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形象化的设计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多媒体技术可以为网页设计者提供多种素材,图像和视频的加入使网页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能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网民在进行网页浏览时,更倾向于网页中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技术。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可以在进行网页的设计时增加网民对网页产生出的形象和生动的感觉。同时,也能给我们的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网页设计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网页加载程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网页的快速浏览,也可以实现网页设计上的绚丽夺目。 3多媒体应用技术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在进行网页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元素的格式进行合理、合适的选择。避免在载入文件时发生网页打不开或者文件不能载入的情况。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选择,注重网页设计的质量与效果进行完善的网页设计。以下是在网页设计时要注意的多媒体技术运用问题。 3.1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自身设计艺术的结合 在把多媒体技术的元素应用在有效的网页设计之前,要考虑到这种结合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艺术性。这就要求在进行网页设计时,要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网页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在网页设计时,既要考虑页面的整体感,也要注重在画面的细节和微小编排设计上的设计。要保证各种信息和元素能够和谐相处,并且有效的突出主题。 3.2在网页设计中注意相互信息之间的平衡 设计者要突出一个网页的主题,不仅要求设计者本身具有很深的设计功底也要使设计的主题同他的风格相一致。所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网页时要添加保障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的网页主体。要时刻照顾到网页页面的和谐和搭配。无论如何,再进行具体的设计时网页的设计人员都要注意是否突出了主体,也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手段可以对网页设计形成哪些优势。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能力在网页设计中能得到一个完美的展现。同时抓住网民的眼球,提升自身网站的吸引力。 3.3注重整体上的色彩平衡 在具体的网页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十分注重网页在形式、色彩搭配、色彩比例上和自身的内容的表现。尤其在色彩平衡上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设计之前就遵循原则,做出一定的企划。具体来说,这种原则要求网页页面的设计者要让页面设计看起来“总体协调,局面对比”。这也就是说在网页的设计时,要选择不同主题同时选择不同的色彩,以此表现和突出每一个主题。用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区别,有效地把图片和文字进行对比是网页设计中体现出一种经典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整体画面的和谐和局部场景对比的美,显示了网页设计师根据具体的信息对网页上进行有效设计的能力。也可以在网页打开时,设计者能把想要展示的内容都集中在一个页面上,使保障信息一目了然。 4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网页的设计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为网页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还能通过载入丰富的图像和视频等方式使网页的设计和感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网页浏览过程中,网友更喜欢给人视觉冲击力的网页,但是也要注意由于多媒体是一种加载程序,对网页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负担,设计人员要根据具体实际的要求对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实现快捷和绚丽的网页的制作。 作者:刘田珦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教学技术也在随之优化,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开来,而且它在现代教学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应用策略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呼声也在越来越高,职业院校的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基于多媒体技术容量大、速度快的特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之中,对于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迎合了时展的需求和教育的需求,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又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大量进行动手实践,这是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教师板书,学生记忆专业术语和操作步骤,一旦上机操作,问题就会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将不同的字体、版式及其效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同时也加深学生的记忆。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独特优势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加深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好铺垫。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虽说多媒体技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必然会招致反作用,所以,多媒体技术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应用,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而是要将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技术协调好,再设计多媒体教学课程时,一定要明确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时间,正确处理好其与语言、传统教学工具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除了要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之外,还要适当地进行板书,并且给学生留有整理笔记的时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 (二)处理好教师、学生以及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之中,不仅仅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再给学生展示出来,而是要让它引导学生的思维定向,但是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依然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切勿过于花哨,以免让课件本身的形式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保证课件能够被大多数学生多认可。相似多媒体教学课堂之上,教师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计算机操作的机会,以此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三、多媒体技术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它与传统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各有优势,优劣互补,不可偏废其中任意一项。因此,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地位,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凌驾于或者取代传统教材学方法。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要知道,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虽说它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并且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夸大其教学功能,必要时还要辅助教师的板书、语言和肢体动作。此外,教师在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的同时,还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正确制作多媒体课件。目前,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性,很多教师都喜欢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也是喜闻乐见的。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切记花哨和不实用,比如,多媒体课件的颜色、字体、切换形式等等。 (三)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形式。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决定什么样的教学形式,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是基于教学教学内容提出来的,所以,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技术及展示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在学习字体、段落格式、超链接等比较简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再用联机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一边讲授内容,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的教学形式;在学习制作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课件,如动态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分步骤地细致讲解,讲解完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理解和笔记自己动手操作,以此巩固、加深知识。 四、结束语 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是不断随之提高的,因此,做好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之中是势在必行的。做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摆正多媒体、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明克 单位:青岛广播电视大学莱西分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的是从广播电视,导致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也促使更多的人喜欢网络广播以及网络电视,在本文中,就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多媒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发展;多媒体技术 伴随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途径,各行各业都习惯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工作,随着网络拥有的人数的增加,人们对网络技术有了更多的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网络技术向着社会各方面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广播电视的融合使得广播电视有了一个很大的创新,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诸多问题,使广播电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发展状况 1.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又可以称为网络互动电视,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电视媒体传播技术和通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科技产物,能够实现和广大电视前观众互动的功能,进一步优化操作及播放技术,使得更加方便,目前,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网站运用了网络电视的技术,收看网络电视的平台有很多,比如手机、电视机网络机顶盒等,我国现在网络电视最大的终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市场。网络电视是未来视频传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由很多技术不断相互融合的结果,可以为广大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服务是指多样化、全方位的定制服务。网络广播电视是一个目前还没有彻底达到的一个技术,目前所说的网络电视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网络电视,可以称为网络广播电视的“婴儿状态”,但正是这种状态却是网络电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网络电视不仅仅是一种广播电视发展的形态,更是一种新的革命的成果,是一种创新,多种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的产品,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技术的枷锁,使广大群众有了发言权,更好的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符合更多大众的口味,实现了互动双向传播模式,可以说双向传播模式是网络电视的根本核心,利用网络和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技创新。 1.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行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发展的作用,我国在基于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使网络和电视广播的结合能更大程度的达到多元化、简单操作化以及信息的丰富性,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普通大众的需要。现在我国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展开了研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测试,希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娱乐时间减少,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容易错过很多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样有可能导致流失很多电视节目的观众,通过网络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事情,能够打破因为错过播放时间的电视节目,使人们得到更好的放松,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至今,我国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争取早日取得成果。 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在电视媒体工程中的应用 在以前的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中是将所有媒体内容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个数字信号称为模拟信号,这样的模拟信号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电磁等,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内容的传输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瓶颈来制约它的发展,由于这个因素的制约,所有的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将会不能及时的更新,这样就不能使大众得到好看的节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前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不仅能够保证传输的安全,又能够保证传输的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对人类在广播电视发展上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传统的电路通信网络和广播网络以及分配方式都将得到一个新的提升,广播电视将和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这个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次相对于广播电视的伟大创新,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运用简单的网络数据就可以完成广播电视等大数据的交换,进而使得网络相关用户大量的增加,现在广播电视的传统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在向着创新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不仅提高了质量,而且提高了传输的范围,使得广播电视更适合现代化的发展。 2.2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电视节目素材以及控制节目播出时间和顺序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使电视台的网络和互联网相互连接,使电视节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电视台的电脑之间进行随意的传输,这样能够简化电视台的节目播放顺序,节约录制时间,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行和播放质量。另外,在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节省人力资源,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控制,能够对后台的人员进行精简,效果将会达到和工作人员在岗一样的程度,还能提高节目播放顺序、编排的科学性,在编排结束能够按照设置进行预期的播放。同时不仅能对播放顺序进行调整,还能够对时事节目进行增加,替换其他节目,并且能够保证以上操作下其他节目的正常播放,可以对有相关问题的节目进行调整。 2.3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台节目文件的编辑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的文件下载到电脑,运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智能整理和分析,达到预期需要的效果,再上传到电视台或者电台的网络数据库中,进行后台自动整理,电视节目的合成,大大的提高了流程的工作效率。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编辑节目文件,现如今特别多的电视节目具有时效性,尤其是新闻类节目和体育竞赛类节目,在这样的前提下,现场记者进行采访,并且对采访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上传到电视台的网路数据库中,工作人员进行剪辑,之后以第一时间插播到电视节目之中。 2.4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拉近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 在广播或者电视节目进行之中广大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打破了原来收看电视节目的各种限制,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节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进行评论相互沟通,能够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得到很好的反馈,进行更好的制作。 3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实现了高速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传输,利用网络信息节省的更多的人力资源,使效率更大化,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形式,使观众更好的和制作人进行沟通,然而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上的发展不仅仅有这些,相信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在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还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徐业海 单位:五大连池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探究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本文围绕多媒体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论述,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关键性技术 目前,随着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此,本文围绕计算机技术,对多媒体的内涵和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下列阐述。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1.1对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打个简单的比方,对文本文件或者动画文件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综合处理,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总结,然后采集并处理这些内容,充分运用多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建立多种媒体之间的相关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机相互交流系统的一种技术[1]。这种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信息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实现和计算机交互功能的相互连接,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文字、图像在被看见的同时还能后满足听觉的信息需求,对这种新型材料进行制作,这个过程就是多媒体技术[2]。 1.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专业化是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所谓专业化就是多种媒体集中在一起的综合形态,能够同时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媒体信息进行交互的有效载体。数字信号是多媒体技术最基础的运行单位。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结合在一起。这也说明,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正是这种多样性,相互关联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传递,然后利用数字化信息来有效解决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问题。 2计算机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2.1视频压缩技术 Shannon信息理论是传统压缩编码技术的基础。这一信息理论则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之上,然后利用统计概率的相关模型来对信息的来源进行描述。这种压缩编码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对信息接受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事件本身包含的具体内容、重要性、产生的后果等主要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Shannon信息理论的基础上,压缩编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被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 (1)以照信息来源的统计特点为划分依据,该技术可以分为转换编码、预测编码、小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和神经网络编码等5种; (2)将数据的视觉性特征作为划分依据,那么该技术可以被分为图像编码和以图像纹理和轮廓为基础的编码等两种; (3)从图像所表达的景物特点来划分,图形编码和以内容为基础的编码是两种最主要的编码方法。其中图像编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数据统计为基础的,将数据的冗余去除,是一种层次比较低的压缩编码方法。第二阶段则是以内容为基础,然后将其中的冗余去除,鉴别其中的对象和方法,就是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压缩编码技术。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压缩编码方法,既是一种新型的压缩编码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压缩编码方法。 2.2视频点播技术 采用用户信息交流的方式进行自然进化的过程就是多媒体的交互。多媒体服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视频点播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是视频点播技术发展的技术。视频点播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视技术等,是一种将上述技术整合为一体的新型技术,充分发挥了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彻底改变了被动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收看电视节目,还能够随意播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点播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同时,视频点播技术中传递方法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教学的模式,影音、广播、语音、发送消息、网络影院、远程教育和点播教学等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视频服务器是该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频系统完成功能和提高性能和质量的关键部分,所以在视频服务系统中是被重点研究的对象。视频服务除了要求保证端到端的播放质量之外,还需要观察系统各方面的性能。在大多数情况下,视频流编码压缩和传递技术、视频流调度技术、IP网与Cable网实现、存储和I/O调度策略、接入控制、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视频服务器体系结构等是视频服务系统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3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信息中的非格式化数据所占的比例较大,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归纳为三点,即对象的复杂性、数据存储的分散性和时空的同步性。其中关系数据库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多媒体资料的管理的质量依然不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对象数据库来管理多媒体资料并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因为基于对象是一个新一代数据库应用,它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数据模型的基础良好。这种基于对象的方法适合用来描述非常复杂的对象,结合了封装、继承、对象、多态、类等概念,所以能够对多样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内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清晰地描述。目前,多媒体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制定对象的统一标准。 2.4现实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是信息技术行业少有的高新技术之一。该技术是一种集成化的技术,具体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网络设计等非常广泛的领域。同时,虚拟技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三维画面的合成,让用户获得逼真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的体验。在虚拟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借助固定的设备,自然的参与到虚拟世界的体验中。现实虚拟必须通过计算机生茶,其基础必须是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具体的感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通过身体四肢的正常活动和虚拟环境交互。除了上述四种技术之外,计算机多媒体的技术还包括流媒体技术和音频技术等,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技术也必将在多媒体技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成熟和完善。为了切实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视频、视频会议、娱乐节目点播、军事等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视频点播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现实虚拟技术、音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作者:张萌 臧书雯 单位:辽东学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探析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结合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提高人们对其运用的程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 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本文将主要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结合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与交互性。它能够将数字信息通过界面显示出来,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充分赋予了时展新特点,同时具备了显示各种形式的媒体特点[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它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工业生产、传媒广播教学等方面,都运用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无论是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娱乐都有多媒体技术的身影。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3]。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创新,未来多媒体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就是想探索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从而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推动多媒体技术应用持续稳步发展,这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那么何谓计算机多媒体关键技术呢?计算机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解决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包括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多媒体数据的输出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为解决电视数字化及高清晰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视频压缩技术 传统的压缩编码是以集合论为基本,它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主管能动性与事件本身含义[4]。因此压缩编码的发展是从信息论开始的一个不断在更新完善的过程。按照信源的统计特点可以分为:预测编码、小波编码、矢量量化编码[5]、转码编码等方法,根据图像传达景物特点可以分为图形编辑与基于内容的编辑。基于内容压缩编码方法是当前最先进的压缩方法。 (二)视频点播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视频点播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技术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视频点播方式,实现了人们随意收看电视节目的想法。视频点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技术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视频服务系统实现功能的核心是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是视频点播技术实现的主要载体,它充分保障了视频播放的质量。 (三)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信息通常都是非格式化的数据,它具有数据存储分散、存储对象复杂等特点。当前多媒体资料管理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它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利用引入封装、对象、多态、继承等概念来描述其对象[7]。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充分融合起来是当前多媒体系统研发的主要方向。 (四)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集成技术,它涉及到很多学科,如: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利用计算机可以合成真三维画面,从而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虚拟现实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形成逼真实体,用户通过感官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技术的带来的先进性与趣味性。目前虚拟现实在航天、军事、医疗、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流传媒技术 流传媒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流式传输,将声乐、动画等通过服务器发送到给用户,用户不需要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成就能进行观看,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流传媒技术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可视化综合到一起,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六)音频技术 所谓“音频技术”,主要是以电声技术为核心内容,同时还包含了生理心理、建筑声学、音乐艺术等相关技术[8]。它主要的技术支持是一种结合了应用声学、声电换能原理、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它使信息的提高方式更具灵活性。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有的技术应用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最为广泛,它转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鲜感。 (一)多媒体教室的组建 多媒体教室的组建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性技术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多媒体教室建设中,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先进设备,如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室摒弃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主体,依然发挥主体作用,不能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被多媒体技术牵制[9],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多媒体教室具有许多先进功能,如:广播教学、转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语音复读机、网络考场等。在进行广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屏幕和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向学生进行广播。在进行广播教学时,学生可以举手提问,教师再为其解答,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趣;通过转播教学,教师可以将电脑屏幕及声音向学生转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屏幕监视是指教师通过电脑屏幕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学生学习状态[10],并实现远程辅导学生;遥控辅导也是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通过遥控辅导,教师可以手把手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学生能够进行电子举手,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多媒体语言复读机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它包括:跟读回放、和音对比、自动断句、原文跟读、语速调节、语音监听、自定义教学方法等;多媒体教室还实现了网络考场,具备成绩汇总、排名、查看试卷、系统阅读等功能,能够快速实现成绩查询、成绩汇总。 结束语 本文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大领域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在视频点播,视频压缩、多媒体数据库、流传媒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上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创新,我们必须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去探索更为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我国未来多媒体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从继成 单位:黄淮学院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 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细加分析用户主要改变的是,供电末端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并非供电系统本身。 电气设施的布置要求,是由住宅的布局,现阶段室内布置的方式,以及拥有的家电数量决定的,当然也有地域、年龄、职业的差异。具体到室内某一部分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下面就室内几大功能区常见布置,电气设施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卧室卧室是人休息的地方是室内最重要的场所。卧室的家具主要有:床、床头柜、衣柜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电源插座和电话、电视插座,设计时应该注意的是:灯具应设在除去衣柜位置的中央,否则家具一就位灯位就显偏了;灯具宜采用组合式吸顶安装(由于室内净高一般在2.6以下)双联开关控制,供不同使用功能选用不同照度。 电源插座应避开衣柜和床头位置,在两则墙上安装,距地0.4米为宜。电话插座设于床与床头柜之间,电视插座设于相对的墙面上,与电源插座平行安装。卧室空间较小宜采用窗式空调,空调插座应设于避开衣柜一侧窗户旁墙面上高度宜为2米。 二、起居室起居室是家人聚集,招待客人的场所。主要家具包括:沙发,茶几,桌椅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各种插座,室内配电箱等。 一般起居室两面为墙,一面为窗。电视一般布置在较短的一面墙中部,沙发依较长一面墙布置,电话机布置在沙发转角的小茶几上。这样电视插座就应设在较短一面墙中部,电话插座应在沙发转角茶几旁的墙上,电源插座也布置相应的位置即可,高度0.4米为宜。 起居室应采用组合式灯具,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多联开关,灯具宜设于沙发合围的中央上方。 起居室根据其面积大小可采用窗式或柜式空调,在外窗附近的某一墙面上设一组插座,底边距地2米,以便为窗式空调提供电源,并在此插座垂直下方距地0.4米处设一组插座,以备将来使用柜式空调。 户内配电箱可安装在入户门附近的墙上,此箱仅在检修或故障时使用,故可安装在较高位置,考虑到住宅层高级结构梁的影响,此箱底边距地2米暗装比较合适。 三、厨房厨房内的用电设备比较多有:微波炉,电饭煲,冰箱,抽油烟机等。因此在厨房内应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座。 新装修的厨房一般做一排厨柜和吊柜,厨柜高度约为0.7米,厚0.5米,吊柜在其上方底边距地为1.6米,厚度为0.3~0.4米。电源插座宜设在厨柜与吊柜之间的墙面上,距地高度宜为1.5米设两组以上。抽油烟机一般嵌于吊框内安装,其插座宜设于吊柜内侧墙上,高度2米左右为宜。冰箱插座宜设于厨房角部。 厨房灯具设于房间中央采用吊线罩灯,普通跷板开关门外控制。 四、卫生间卫生间的电气设计一般包括:顶灯、镜前壁灯、排气扇,近一段时间按摩浴缸,暖风机,浴霸等较大负荷设备也逐渐进入卫生间。 镜前壁灯设于洗面盆高度1.8米,顶灯设于卫生间中央采用防潮型吸顶安装,排气扇设于风道口旁高2-2.4米,在室外墙上设多联开关控制。在洗面盆旁侧墙上设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距地高度1.5米。一般卫生间不考虑按摩浴缸,当需设置时,建议其供电回路设置现场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可配小开关盒暗设于卫生间就近外墙上,安装时再引出接线。另外,热水器,排气扇不宜直接用插座供电,可用暗盆出线预留1米左右长的导线,在安装时接入电器;卫生间的取得设备容量一般为800~1500W,可将零线引入设于室外的开关盒内,供二次装修时明管敷线,引入吊顶供电,设计时考虑其负荷。若洗衣机也放在卫生间,采用防溅插座距地1.5米供电。 这里注意的是,卫生间特别是带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属潮湿地区它的用电安全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开关是人常要触措的设备,而其内部断开的又是相线不宜设于室内;插座安装要严格遵守规范划定的区域供电要求。 总之,电气设计师应与建筑师相配合,并了解室内布置,装饰的现状与趋势,熟悉家电拥有现状,努力做到设计能用、够用、好用,使用户满意。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问题论文 近几年发现,很多住宅电气设计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可能会给广大居民带来电气上的不安全和使用上的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住宅设计大量选用模数化配电箱,其中大部分型号是PZ30,但PZ30是不应该在住宅中使用的。因为,PZ30和PZ20是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分别按两种使用场合设计的,PZ20按非熟练人员场合设计,主要用于家庭和类似场所;PZ30则按熟练人员使用设计,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在英国,PZ20应符合BS5486-13,PZ30应符合BS5486-12。在BS5486-13非熟练人员用的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标准中,强调单相电路和结构上要设有各种保护和防护,如主开关为隔离开关,主开关应设有端子外罩,以便开关在断开位置时,安装载有电压的端子。电器间的联接线上,应设有障板,用来防止无意识的直接接触,同时外壳中还设有挡板,用以挡住接近时可能出现的直接接触和对电器元件的电弧起防护作用。至于工业用的PZ30,结构上相应要简单得多。另外,PZ20的污染等级必须满足2级而安装类别(过电压级别)为Ⅲ类,而PZ30污染等级必须满足3级,安装类别为Ⅱ类。因此,只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足够,很多三相系统PZ20能代替PZ30系列。由此可见,PZ30不应在住宅中使用。 (2)某些旧住宅在进行配电改造设计时,采用直敷布线,当导线垂直敷设时,未经任何保护就进入距地14m的明装照明开关。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521条第3款"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应穿管保护"的规定。 (3)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这样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4)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为避免浪费,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对于家庭来说,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稍不注意,就会电着人,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不能用卡口灯座,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5)忽视浴室的电气安全措施在浴室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机遇特别大,因为潮湿人体的接触电阻大都非常小,所以很小的接触电压也会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与死亡事故。由于这一缘故,浴室被称为电气安全的特殊场所,但我国却至今没有特殊场所的国家电气标准,仅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有一些电气安全措施的规定。 1:配电箱与浴室不应共用一个墙体。因为配电箱所在墙的另一面,往往是浴室的0、1和2区,住户在洗澡时,水分会渗透墙体而进入配电箱内,从而会造成电气事故。另外采用国际电工标准(IEC)规定,由西门子出版的《电气安装技术》一书的第963页,规定"区域0、1和2除了为区域1和2中的固定安装电器敷设深入墙内不超过5cm的导线外,不得在墙灰底部和墙灰中以及护墙板的后面敷设导线"。根据笔者的理解,此条规定0、1和2区所在墙的另一面不能敷设导线,那就更不能布置配电箱了。 另外,配电箱与浴室共用一个墙体,就会有其他房间的线路经过浴室内的0、1、2和3区,而这样又违背了《民规》14828条"在0、1及2区内,不允许非本区的配电线路通过;也不允许在该区内装设接线盒"的规定。而《电气安装技术》的第963页的规定更加严格"区域0、1、2和3区不允许有通向其他房间或地段的作馈电用的电缆和电线",第965页则写着"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一规定原则上应适应装有浴缸或淋浴装置的整个浴室"。 2:《民规》14829条规定"0、1和2区内,严禁装设开关设备及辅助设备"。但有些设计中,将插座布置在浴室内的1区和2区里,虽然插座为防水型的。3:很多住宅设计的电气线路采用钢管保护,在浴室里也是一样,对于这一点,《民规》没有任何规定。但是,IEC标准却要求进入浴室的电气线路应具备双重绝缘,即导线应穿塑料管敷设而不应穿钢管敷设,即便住宅内线路都穿钢管敷设,进入浴室也应加穿塑料保护管,这样既可提高线路绝缘水平,还可避免穿线钢管引入不应有的电压。《电气安装技术》第964页规定导线"敷设在非金属管道中"。 由于居民住宅没有技术安全部门负责电气线路的维护管理,加之住户大多对电气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住宅是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多发场所。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对住宅电气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使电气设计做到安全、可靠、合理、方便,以减少和避免住宅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当然,也可能同一个业主同时属于几类不同类型的业主,这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分析论文 摘要住宅是人们生存必须的条件之一,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气安装与安全用电的矛盾日渐突出,其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目前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以及对主体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对策 1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分析 1.1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1.2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现象: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原因分析: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预防措施: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一般壁厚PVCΦ114为4.5mm以上,Φ56为3mm);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m;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1.3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现象: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扩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1.4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预防措施: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 1.5灯具、吊扇安装不符合要求 现象: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日光灯链条不平行;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灯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生锈;天花吊顶的简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原因分析:预埋灯盒时位置不对,有偏差,安装灯具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熟悉;采购员购买灯具时不顾质量;筒灯开孔时没有定好尺寸、圆孔直径不统一等。 预防措施: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Ф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5mm;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0.5mm;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施工人员、采购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 2电气质量通病对土建主体工程的影响 2.1影响土建结构 电气质量通病直接影响承重墙、楼梯梁和圈梁的应力分配,甚至破坏主体结构。例如,为了固定顶棚上的一个吊灯,需要在楼板缝中从上向下安放一块木砖,但因施工顺序或木砖尺寸不合适,致使安放木砖处两块空心板被砸坏露筋,破坏了空心板的主筋结构,对整个主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危害。再如,配电箱预留在楼梯梁下的承重墙上,承重墙局部承压能力不够,无法承担上面几层楼梯的重量,形成了严重的隐患。 2.2影响墙体外观效应和使用功能 剔槽埋管破坏了墙体的平整度,影响墙体的外观效应。接线盒预埋不到位,插座高度不统一、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等不规范施工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差甚远。 2.3不易维护与检修 在电气施工中出现的导线质量不合格、接线不采用八字接线、分线盒一砖堵死等质量通病,影响住户的正常用电,给维护、检修带来很多麻烦。如在住户室内装饰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导线断在墙内,接线盒又找不到,就是比较难处理的线路障碍。要恢复供电,势必破坏住户已装修好的墙面或室内灯饰,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电气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3.1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 有的没有电工特种工种操作证,有的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设计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根本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就由土建施工员代管,结果往往成了代而不管,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 3.2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 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大量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3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往往“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盲目施工,不自检或自检流于形式。 3.4土建、电气两个专业配合不够 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4措施和建议 4.1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安装工程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安装工程看成住宅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安装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4.2提高住宅电气安装的设计水平 设计者在满足常规供电,保证安全用电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兼顾美观、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满足住户美观、方便、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活需要,把电气安装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3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4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5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验收内容包括: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坚决不予验收。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使用效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在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和土建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使电气安装工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体会论文 摘要: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供电系统 随着《住宅设计规范》的实施,和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住宅供电系统日渐合理,供电容量充足,用电安全可靠。但每当一幢新楼交付使用,用户入住装修时,总能见到对原有电气设施改、拆,甚至干脆废弃不用,造成巨大的人力,财物浪费。细加分析用户主要改变的是,供电末端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并非供电系统本身。 电气设施的布置要求,是由住宅的布局,现阶段室内布置的方式,以及拥有的家电数量决定的,当然也有地域、年龄、职业的差异。具体到室内某一部分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下面就室内几大功能区常见布置,电气设施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卧室卧室是人休息的地方是室内最重要的场所。卧室的家具主要有:床、床头柜、衣柜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电源插座和电话、电视插座,设计时应该注意的是:灯具应设在除去衣柜位置的中央,否则家具一就位灯位就显偏了;灯具宜采用组合式吸顶安装(由于室内净高一般在2.6以下)双联开关控制,供不同使用功能选用不同照度。 电源插座应避开衣柜和床头位置,在两则墙上安装,距地0.4米为宜。电话插座设于床与床头柜之间,电视插座设于相对的墙面上,与电源插座平行安装。卧室空间较小宜采用窗式空调,空调插座应设于避开衣柜一侧窗户旁墙面上高度宜为2米。 二、起居室起居室是家人聚集,招待客人的场所。主要家具包括:沙发,茶几,桌椅等。电气设计包括:照明,各种插座,室内配电箱等。 一般起居室两面为墙,一面为窗。电视一般布置在较短的一面墙中部,沙发依较长一面墙布置,电话机布置在沙发转角的小茶几上。这样电视插座就应设在较短一面墙中部,电话插座应在沙发转角茶几旁的墙上,电源插座也布置相应的位置即可,高度0.4米为宜。 起居室应采用组合式灯具,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多联开关,灯具宜设于沙发合围的中央上方。 起居室根据其面积大小可采用窗式或柜式空调,在外窗附近的某一墙面上设一组插座,底边距地2米,以便为窗式空调提供电源,并在此插座垂直下方距地0.4米处设一组插座,以备将来使用柜式空调。 户内配电箱可安装在入户门附近的墙上,此箱仅在检修或故障时使用,故可安装在较高位置,考虑到住宅层高级结构梁的影响,此箱底边距地2米暗装比较合适。 三、厨房厨房内的用电设备比较多有:微波炉,电饭煲,冰箱,抽油烟机等。因此在厨房内应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座。 新装修的厨房一般做一排厨柜和吊柜,厨柜高度约为0.7米,厚0.5米,吊柜在其上方底边距地为1.6米,厚度为0.3~0.4米。电源插座宜设在厨柜与吊柜之间的墙面上,距地高度宜为1.5米设两组以上。抽油烟机一般嵌于吊框内安装,其插座宜设于吊柜内侧墙上,高度2米左右为宜。冰箱插座宜设于厨房角部。 厨房灯具设于房间中央采用吊线罩灯,普通跷板开关门外控制。 四、卫生间卫生间的电气设计一般包括:顶灯、镜前壁灯、排气扇,近一段时间按摩浴缸,暖风机,浴霸等较大负荷设备也逐渐进入卫生间。 镜前壁灯设于洗面盆高度1.8米,顶灯设于卫生间中央采用防潮型吸顶安装,排气扇设于风道口旁高2-2.4米,在室外墙上设多联开关控制。在洗面盆旁侧墙上设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距地高度1.5米。一般卫生间不考虑按摩浴缸,当需设置时,建议其供电回路设置现场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可配小开关盒暗设于卫生间就近外墙上,安装时再引出接线。另外,热水器,排气扇不宜直接用插座供电,可用暗盆出线预留1米左右长的导线,在安装时接入电器;卫生间的取得设备容量一般为800~1500W,可将零线引入设于室外的开关盒内,供二次装修时明管敷线,引入吊顶供电,设计时考虑其负荷。若洗衣机也放在卫生间,采用防溅插座距地1.5米供电。 这里注意的是,卫生间特别是带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属潮湿地区它的用电安全非常重要,设计时要注意:开关是人常要触措的设备,而其内部断开的又是相线不宜设于室内;插座安装要严格遵守规范划定的区域供电要求。 总之,电气设计师应与建筑师相配合,并了解室内布置,装饰的现状与趋势,熟悉家电拥有现状,努力做到设计能用、够用、好用,使用户满意。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探讨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将对住宅内部的电气设备布局、导线开关的选择;电视、电话、门卫对讲系统的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使设计的住宅更合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满足将来住户自己的改造,并且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计算负荷功率因子负荷分析法功能区保安系统保护接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将全部作为商品推向市场。作为商品的住宅,其质量以及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和开发商的利益,因此住宅的设计也就更应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 二、每户住宅内计算负荷的确定及电度表、主开关、进户导线的确定: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计算负荷”产生的热效应和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因为我们所选用的导线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为:30分钟,故只有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负荷值,才有可能构成导体的最高温升。我们将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设定为:Pj1。根据历史资料,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一般出现在夏季的7、8、9月份。再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满足人们最大限度方便的前提下,可能同时使用的电器设备有:灯具…200W,音响…300W,冰柜…200W,空调…1300W,电冰箱…150W,微波炉或电饭煲…1000W,电视机…90W,饮水机(台式制冷)…100W,抽油烟机…50W,洗衣机…200W,其它未知设备(我们假定一个“功率因子”)…500W。 根据所列设备容量可知,能够同时使用的设备容量为:4090W。 我们可以采用“负荷分析法”来确定住宅的需用系数: 由上面分析可知:Pj1=4.09kW;Pe=17.35kW 故可得:Kx1=Pj1/Pe=4.09/17.35=0.2357,取Kx=0.24 则:Pj=PexKx=17.35x0.24=4.164kW,取Pj=4.2kW 随着国家对节约能源的宣传,人们的节电意识会明显增强。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现状,该容量在10-15年内不会突破。也许会有少数住户在使用时偶而会出现负荷过大开关跳阐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其过负荷的情况。这虽然会给住户带来一点麻烦,但总的算起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偶而出现的大负荷用电而将整个住宅设计的标准提高,与之比较起来显然很不合算,因此我们将负荷定为4.2kW考虑的是一种普遍现象,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如果偶尔遇到过大的负荷,只要切除一部分用电设备就可以了,况且该种情况并不多见。 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三居室是可以满足使用的,也是当今住宅的一种主流,虽然四居室和两居室的面积与三居室的面积有区别,但用电设备并不一定相差太大,故不一一区别,全以此类推计算,对于高级公寓和别墅的容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取6-10kW。 我们可以看到家用电器的功率因数为:0.6-1,故我们可以将总的功率因数设定为:0.8,则计算电流为:23.86A,因此,主进线开关的整定值可以定为25A。根据计算电流值和开关整定值可以选定进户线为:3x(BV-500-1x6),电度表为:10(40)A。 三、住宅支线回路的划分: 前面我们将住宅的计算负荷以及电度表、主开关和进户线规格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各支线回路的情况。 目前,我们设计的住宅中的电气管线有:照明、插座、空调、电视、电话,有的还提议将厨房、卫生间的插座再单设管线,这样就共有七路管线进入居室,其中这七路管线中除照明是在顶板敷设外,其余管线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彼此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地面垫层内管线彼此交叉的现象在施工中屡次发生),并且有的管线(如空调)往往是长距离的敷设,且每年中空调的利用大数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北方地区均装有暖气,空调只是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可以使用,其它的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无形中就造成了浪费。同时居室中照明的用电时间是最长的,但同其它家用电器比较起来其容量却是较小的一部分,并且随着节能型灯具的开发及推广,照明支路的负荷越来越小;同时一直沿用下来的设计中灯具回路没有保护接地(按规定,只有灯具高度小于2.4米时才加装保护线,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加保护线的也大有人在);另外一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房子的更换时间会相对较长,有些可能一套三居室要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故对房子的装修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们在设计中已经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来布置电器设备插座,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符合住户的使用要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每个住户对自己居室的布置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从而对自己的房子就要进行二次装修改造,这必将会造成线路混乱,有些时候,我们没有设计插座的地方住户却需要,有些在装修过程中就直接由顶部的灯具引接插座,使插座没有接地保护,造成事故隐患,况且装修中有些住户需要安装壁灯来美化居室,有些安装高度低于2.4米,由于照明回路没有接地保护也就留下了事故隐患,因此在照明回路中增加保护地线也是必要的。 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每间房间里可能拥有的电器设备;卧室:灯具,电视,空调,计算机,医疗器械等;起居室:灯具,电视,音响,饮水机,空调,医疗器械等;厨房:灯具,排烟机,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卫生间:灯具,排气扇,洗衣机,电热水器,电吹风,卫生设备;(上面房间的电器设备只是按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大致列举一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容量较大的电器大致平均分布于每一个房间,因此我们可以将住宅的支路分配作一些相应的调整。 即将住宅内的支路管线按功能区设置,并且每一支路均装设漏电保护器,同一功能区内的所有电器均接于该功能区内的支路上。以一套三居室的闭职单元为例,其所需的回路数为:南面两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北小卧室;卫生间。在划分功能区时我们也可以承接重墙来划分,因为居民在装修时承重墙是不能动的,而非承重墙有可能被拆掉,这样就可以保证住户在同一功能内随意改装,对其它功能区均无影响。按功能区划分支路有以下优点: 1、每一支路的所有电器均在漏电保护范围之内,用电更安全; 2、可以采用顶板布线,避免地面垫层敷设中的管路交叉; 3、方便住户将来的改造; 4、可以减少管线的用量,避免浪费; 我们的设计不仅要保证住户的用电安全,更应当为住户提供更大的方便,有时安全与方便会互相制约,我们往往会侧重考虑用电的安全性而将方便用户的概念淡化了,而按功能区划分支路管线则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果面积增大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分支回路。 四、配电箱的布置 我们在住宅电气的设计中,通常是将两户(普通多层住宅)的户表箱置于楼梯间,而随着每户配电线路的增加,必然造成楼梯间管线增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户表箱内只放置电度表、燃气和冷热水的室外计量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开关置于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安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做首先是可以将集中于楼梯间的管线分散来布置;其次是可以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完全在室内布置;再次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二表出户的问题已经提出了很久,并且已经有产品投入市场,有的住宅小区已经使用,只是质量和技术还有待于提高。我们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冷热水表和煤气表对应位置的墙上预留86型接线盒,然后再预埋管线至室外户表箱,如果用户需要安装只要接上线就可以了。 五、室内灯具、插座及开关的布置 灯具、开关的布置:灯具、开关基本上按传统的布置方法,但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置夜灯,起居室的开关采用双位单控开关或采用调光开关。 插座的布置:插座在住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布置插座是参照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但是,将来的住户并不一定按照建筑师给他安排的方案来布置家具,因此,有些插座设计时是合理的,而使用时却很不方便。笔者认为我们不要单以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来安排插座,而是尽量的多安排一些插座,由于现在插座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总的造价增加不了太多,却给住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住宅内的插座应全部设置为安全型二眼三眼插座,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应加上防潮盖。 ①卧室:卧室除有窗户外的三面墙上均设置插座,插座距地0.3米。在有窗的墙上距地2.3米设置空调插座。在阳台上距地1.8米设置一插座。 ②起居室:起居室是电器布置较多的地方,并且也是人们活动较多的地方,我们所设计的插座往往被沙发或其它的家具挡住,故起居室中应在每一面墙上均设置插座,在面积较大的墙上应设置两组插座。 ③厨房:应设置冰箱插座(距地1.8米)、抽油烟机插座(距地1.8米)、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电饭煲插座(带开关距地1.0米)、其中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为以前未考虑到的均加装防潮盖。 ④卫生间:应设置洗衣机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镜箱插座(距地1.8米)、视情况安装电热水器插座(带开关距地1.8米)。均加装防潮盖。 六、电视、电话出线口的设置 伴随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光纤的使用,其进入家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现在一台电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有的家庭有两台或三台电视,而且现在图文电视也已经开始进入家庭,因此在起居室及每个卧室均应设置电视出线口。 电话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一般的家庭需要1~2部电话,并且每个房间均要设置电话。因为住宅电话为同一个号,住户一般需要自己并机,因此我们应将电话线引入居室后,再分引至各个房间的电话出线口,由用户自己来完成内部电话的连接。同时在工程设计中每户预留两对电话线。 七、保安系统 保安系统一般包括:门禁系统和安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又分为:来访应答系统和电子锁系统。门禁系统目前正逐渐的被大家接受和使用,并且生产的厂家也已经很多,但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设计中可以同甲方协商来确定是否安装,同时我们可以参照厂家样本预留出管路以备将来安装。 安全保警系统又分为:火灾保警、毒气报警和匪警报警。安全报警系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工程中采用的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方面的产品还较少,其性能质量还不稳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该系统一定会普及至每一户住宅。 八、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想法和体会,有些想法还不太成熟,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及同仁批评指正。 住宅电气论文:居民住宅电气防火设计论文 摘要:文章从对电气火灾统计数据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家庭电气火灾的原因和紧迫性,探讨了居民住宅的电气设计,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插座系统照明设计接地防雷 1家庭电气火灾形势严峻 据统计,近年来居民家庭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所占的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其中由于电线和用电器具短路、超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火灾高居榜首。以成都市为例,电气火灾在该市家庭火灾总起数中占的比例在1998~2003年一直高达40%。 2研究家庭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居民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1)住宅的面积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住宅的划分越来越细,房间的功能越独立,住宅的结构就越复杂; (2)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除了结构型式要满足人们感官上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灯具的选择、灯光的谐调、布线的美观等也是重中之重。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的面积、结构型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和用电量的增大,旧的敷设方式会越来越不适合安全、舒适、美观的要求,因此研究居民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3导致居民住宅电气火灾的原因 3.1电气线路引发火灾 (1)建筑在布线时设计的用电量少,选择的电线截面较小,且经过长时间使用,电线绝缘层部分可能已老化破损,电气线路常常因漏电、短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2)敷设线路时留下太多接头,又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由于铝线表面极易氧化,当大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或经过长时间使用,接头、接线端处松动、接触不良,接触处也容易产生高温进而导致火灾; (3)住宅设计的固定插座偏少,为了解决插座不够用的问题,过多长期使用插座板,而且乱接插座板易导致电气短路或异常高温进而产生火灾; (4)未分路设计,住宅内负荷未分流,在同一线路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导致过负荷引发火灾。 3.2电器设备引发火灾 (1)开、关电器频繁,导致电动机电流骤增,温度急剧上升而引起电动机等元件过热而烧毁起火; (2)电线受潮,产生漏电打火,从而引起火灾; (3)电器质量低劣、发热过高且绝缘隔热、散热效果差而引起火灾。 4居民住宅电气设计 4.1照明设计 4.1.1电光源的选择 照明应满足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功能的要求,保证光源的显色性适度、亮度分布合理、眩光少、视觉舒适,并尽可能节能。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照明应以使室内光线实用和舒适为原则,卧室、餐厅宜采用低色温的光源,光源的颜色一般为暖色,卧室、客厅相关色温K=3300,显色指数R应大于80; (2)当使用一种光源不能满足光色要求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光源的混光来照明。 4.1.2灯具的选择 灯具应根据使用环境、房间用途、光强分布、限制眩光等因素进行选择。在满足上述技术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维护检修方便的灯具。 (1)按使用环境选择:在正常的环境中,宜选用开启式灯具,例如客厅;在潮湿的环境中,宜选用具有防水灯头的灯具,例如厕所、洗漱间;在烟气较多的环境中,宜选用防尘密闭式灯具,例如厨房;楼梯照明应采用声光定时开关控制的灯具; (2)按光强分布特性选择灯具:灯具安装高度在6m及6m以下时,宜采用宽配光特性的广照型灯具;安装高度在6~15m时,宜采用集中配光的直射型灯具,如窄配光深照型灯具。 4.1.3灯具的安装和布置 (1)灯具的布置 灯具的布置方式分均匀布置和选择布置两种。均匀布置可以使整个平面获得较均匀的照度,一般有正方形、菱形、矩形等形式;选择布置是为了满足局部要求,如在起居室和卧室的书写、阅读处应增设局部照明,如台灯、床头灯; (2)灯具的安装 为了限制眩光,获得较理想的照明效果,室内照明灯距地面的安装悬挂高度具有规定性的要求,此外,灯具安装应牢固,以便维修和更换,不应装在高温设备表面或有气流冲击等地方。普通吊线只适用于灯具重量在1kg以内,重于1kg的灯具或吊线超过3m时,应采用吊链或吊杆,此时吊线不应受力。吊挂式灯具及其附件的重量超过3kg时,安装应采取加强措施,通常除使用管吊或链吊灯具外,还有悬吊点采用预埋吊钩等固定方式; (3)住宅照度 为了使现在或未来的住宅照明设计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保证人们视力健康,笔者认为将住宅照度提高一些比较合理。 4.2配电系统型式的选择 我国低压配电有单相二线式、单相三线式、三相三线式、三相四线式4种配电型式。其中三相四线式损耗最小,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多层住宅用户的单相负荷越来越多,当采用单相电源配线入户已不能满足时,可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入户,这样可以消除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弊端,使电网运行更加合理,节能效果更显著。 4.3线路的敷设 4.3.1敷设方式 现在室内配线线路的敷设方式主要是用钢管或硬塑料管穿绝缘导线的明敷或暗敷布线。 4.3.2室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室内配线除一般要求安全可靠、布线整齐合理、安装牢固外,在技术上还要求: (1)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若有中间接头必须采用压接或焊接;穿在管内的导线,不允许有接头;接头应放在接线盒或灯头盒内;导线的连接或分支处不应受到机械力的作用; (2)明配线路要保持横平竖直,水平敷设时导线距地面2.5m以上,垂直敷设时导线距地面2m以上,否则应将导线穿在钢管内予以保护; (3)当导线穿过楼板、墙壁时,要加装保护套管; (4)当导线相互交叉时,应在每根导线上套以绝缘管并固定; (5)为保护用电安全,室内配电管线与其他管道、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有一定的要求。 4.3.3管配线 管配线有明配和暗配两种,明配管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暗配管要求管路短而畅通,弯头要少。配线的管子通常为钢管或硬塑料管,管子的内径不得小于管内导线束直径的1.5倍。管内导线不得超过8根,都不能有接头。 4.3.4塑料护套线的敷设 塑料护套线可以明敷或暗敷,塑料护套线的接头应放在开关、灯头或插座处。 4.4电源插座系统 4.4.1插座的回路划分 国标《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中6.5.2条规定,每套住宅的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计;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据此,住宅内插座回路至少可划分为: (1)二路:空调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2)三路:空调电源插座、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3)四路:空调电源插座、厨房电源插座、卫生间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 分支回路的增加可使住宅负荷电流分流,可减少线路温升和谐波危害,从而延长线路寿命和减少电气火灾。卫生间电源插座多了对安全不利,通常设置数量少,单独设置回路显得浪费,宜与厨房电源插座同一回路。落地式柜式空调容量大,一般为2P或2P以上,宜与其他空调电源插座分回路供电。 4.4.2插座的选择与安装 (1)插座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插座的额定电流,已知使用设备者应大于设备的额定电流的1.25倍;未知使用设备者不应小于5A。考虑到部分家电功率大,设计中通常应选为不小于10A; (2)插座的防护形式和安装高度 因家庭中不可避免有儿童活动,若插座安装高度在距地1.8m或1.8m以上时,可采用一般型插座;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插座。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或保护式插座,安装高度距地不应低于1.5m;如洗衣机插座、电热水器插座、厨房小家电插座;卫生间插座应位于潮湿场所等级分类中III区外;电热水器专用插座安装高度不宜低于1.8m;分体空调器专用插座安装高度建议为1.8~2.0m;起居室(厅)电视音响插座为方便使用,安装高度以高于电视柜的高度为佳,最好为0.8~1.0m;其他普通电源插座安装高度通常为0.3m; (3)插座的接地 在住宅中,已知使用设备者应按设备要求配置插座,需要连接带接地线的家用电器的插座,必须带接地孔。普通插座使用户应能任意使用I或II类家用电器。I类电器为基本绝缘加接地保护,II类电器为双重绝缘不要求接地保护,为满足I类或II类家用电器的使用,普通插座宜选用单相二线和单相三线组合插座。 (4)插座的开关和电源显示 国标《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50055~93中第8.0.7条规定,对于插拔插头时触电危险性大的日用电器,宜采用带开关能切断电源的插座。此规定的目的应是尽量减少插拔切断来断电,而利用插座所带开关断电,这样较安全。因此,洗衣机插座、厨房小家电插座和电热水器插座应带开关和电源指示。另外,经常开关的固定用电设备插座,如起居室电视音响插座、空调插座,建议也带开关和电源指示; (5)电源插座与电视、电话插座的间距 为了避免干扰,电源插座与电话、电视插座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最好为15~50cm同时强电线路与电话、电视线路不应同管敷设。 4.5接地与防雷 4.5.1接地 对多层住宅低压配电接地系统接地形式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引起的后果很难用增加保护措施来补救。应从保护人身安全、防止火灾为出发点,并着眼于未来,在新建住宅楼内宜采用TN-S、TN-C-S系统。 (1)TN-S系统 TN-S系统是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分开设置,N线对地绝缘,PE线正常工作时不通过电流,设备外壳不带电,使安全水平提高。但是TN-S系统仍不能解决对地故障电压蔓延的问题。尽管如此,TN-S系统仍可安全应用于住宅; (2)TN-C-S系统 TN-C-S系统是住宅、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接地系统,它是由TN-C和TN-S二者组合而成,一般进入建筑的电源侧多为TN-C系统,即为PE线和N线分开处,从此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在此处作重复接地R小于10Ω。重复接地的作用是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减小接触电压,并且在PEN线断线时,减少由于中性点漂移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用电设备的损害和由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引起的危害; (3)实施等电位联结(MEB)和局部等电位联结(LEB) 就TN-S和TN-C-S系统而言,实施MEB可以消除沿PEN线或PE线窜入的危险故障电压,减少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险,而且有利于消除外界电磁场引起的干扰。实施MEB(或LEB)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措施,防止火灾也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保护导线截面的确定 按机械强度要求,一般保护线采用电力电缆构成时,其截面不限制;若采用绝缘导线或裸导线有机械保护,如敷设在套管、线槽等外保护物内,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无机械保护,如敷设在绝缘子、瓷夹上时,其截面不应小于4mm2。 4.5.2防雷 住宅的防雷保护最好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引下线暗敷于墙内,在1.8m处引出至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构造柱的钢筋作接地装置,并且与重复接地共用(R<1Ω=。 5家庭电气防火 居民住宅要做到用电安全,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电线 电线的选择要考虑用电负荷对电线的要求,选择安全载流量大的电线,还要根据环境需要选择导线的类型。因为铝线较之铜线容易起火(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使用铝线的火灾发生率是使用铜线的55倍),如果条件许可,尽量使用铜线,但不能铜线和铝线混用; (2)合理敷设电气线路 敷设线路要尽量走近路、直路,避免迂回曲折,减少交叉跨越;线路间的接头要牢固,防止接触面松动氧化; (3)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一是避免频繁开关电器,防止电动机启动电流骤增,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电动机等元件过热烧毁起火;二是家用电器使用后,不但要把本身开关关闭,还应拔掉电源插头;三是使用电热器具要远离可燃、易燃物;四是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造成线路过负荷;五是注意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通风、防潮、防尘,并经常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破皮,防止因积热、漏电等引起火灾;六是要避免使用质量低劣的家用电器。 6结束语 家庭住宅电气设计与防火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住宅电气火灾,首先应该深刻认识家庭电气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预防家庭电气火灾作为防火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其次是住宅电气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也要着眼于未来,要能跟上时展的需要,还要与建筑寿命相配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重复建设。住宅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应首先考虑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确保可靠、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美观等方面的需要,切不可舍本逐末。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插座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电气插座及其回路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照明照度插座电缆截面优化 1.1电气插座布置 插座这个小小的电气装置元件,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在现代住宅中却随处可见,不管是在客厅、卧室、书房,还是在厨房、餐厅、卫生间,人们都要使用它,甚至阳台都忘不了装一个插座,以备它用。 现代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电气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照明、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电气设备带来的方便,而更加热衷追求音响、空调、大屏幕彩电、电脑、电话带来的享受。随着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可视电话、电子购物、家庭办公等智能化住宅建筑将不断涌现。这些电能、信息的传递除通过电线、电缆外,还必须通过插座这个小小电气装置元件输送给用电设备或信息终端。可见,插座的种类和数量在现代住宅中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所以,现代住宅中插座的选型、布置位置、数量和安装高度都直接关系到住户今后的使用效果,是现代住宅电气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电气插座设计还按照以前的做法,墨守成规的话,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十分有必要对插座这个小小的电气装置元件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在现实的住宅电气中,往往看到住宅建成后,住户搬进来之前,都要对原设计的电气线路进行很大的改造,这里增加一个灯,那里增加一个多用插座和电话插座,那里还要增加一个空调插座和电视插座,增加最多的就是插座,到处凿墙打洞,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有的甚至留下安全隐患。进行线路改造者大部分又不是电气专业安装人员,时常造成烧坏家电、短路、断路、等现象,对整个建筑物的配电系统造成损害。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设计不尽人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现代住宅电气设计中插座(包括强电、弱电插座)选型、布置、安装高度怎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呢?怎样才能使人们住新房之前,减少或避免发生到处凿墙打洞的现象?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的插座数量是最小值而不是最大值,且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我们的住宅电气设计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呢? 现代住宅是由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洗涤间、卫生间、阳台等组成的。住户的家用电器众多,而且又在不断地增加,好像根本无处着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明确住宅中各个房间主要会有哪些家用电器,然后根据建筑平面图,考虑住户一般会怎样去布置。按照这种思路去思考,目的性就很强。下面就各个房间的具体功能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1.1.1客厅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1.1客厅插座布置 客厅是人们会客、看电视、唱卡拉OK,起居活动的中心,主要的家用电器有音响(音箱、DVD机、功放机)、空调、电暖炉、落地台灯、宽带、电话、电视。从这些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弱电(有线电视插座、电话与宽带信息插座)插座位置一确定,强电(电源)多用插座至少4组就相应确定。强电与弱电插座的水平距离以大于0.5m为宜,如果距离太近,强电对弱电信号产生电磁干扰,影响收看效果。 彩电、音响是必须摆在一起的,彩电既需要有线电视信号插座,也需要电源插座。彩电、音响都是两孔插头,共需要2组(每组2个二孔)插座。电脑和打印机、传真机一起布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本应放在书房,但考虑目前大部分住宅没有书房,只好放在客厅),又需要2组多用插座(二、三孔插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弱电插座为中心,两边水平距离至少为0.5m的各2组多用插座的形式。彩电、音响、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布置在一起总长度3m左右,即使家庭现在还没有打印机、传真机,其总长度也有2m左右。足以占去客厅中的一面墙,是客厅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尽管建筑平面的客厅是多种形式的,但我们只要细心体会家具及上述家用电器的布置,抓住客厅中一面主要墙,然后按此方法进行设计,客厅中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彩电、音响的对面墙必然是沙发、茶几,在此部位需设一个电话插座,1组电源多用插座(用于落地台灯、电暖炉)。然后再根据建筑平面图及空调机管道安装方便等因素,确定空调机插座的位置。客厅其它墙上,视情况而定布置1至2个多用插座,作为备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现代住宅客厅中,强电插座需要6至8组,弱电插座需要至少3组,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1.1.1.2客厅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绝大多数电气设计中,客厅插座安装高度基本都是底边距地0.3m或1.4m。底边距地0.3m的缺点,一是导致住户装修不便,二是容易被低柜挡住,插、拔插头很不方便,且低柜不能紧靠墙摆,要留出插、拔插头的空间,也不美观。底边距地1.4m的缺点是:住户装修墙裙一般是1m高,插座底边距墙裙顶的距离是0.4m,显得不协调,影响美观。因此,我认为客厅插座底边距地1.0m较为合适。既使用方便,也能与墙裙装修协调。另外,小于20m2的客厅,空调机一般采用壁挂式,那么这个空调机插座底边距地为1.8m。如客厅大于20m2,采用柜式空调机,那么插座高度为1.0m。客厅的插座容量选择是:壁挂式空调机选用10A三孔插座,柜式空调机选用15A三孔插座,其余选用10A的多用插座。 1.1.2卧室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2.1卧室插座布置 卧室是人们休息、睡眠的地方。主要的家用电器有:电话、电视、空调机、落地台灯、床头台灯、落地风扇、电热毯等。确定床的位置是卧室插座布置的关键。一般双人床都是摆在房间中央,一头靠墙,双人床宽一般为1.5m,那么,床头两边各设一组(二、三孔)多用电源插座,以供床头台灯、落地风扇及电热毯之用,床头并设一个电话插座(根据规范,主卧室还需设宽带信息插座),床头的对面设一个有线电视插座及1组多用电源插座,以供睡前欣赏电视之用,靠窗前的侧墙上设一个空调电源插座,其它适当位置设一组多用电源插座,作备用。共设强电插座4至5组,弱电插座2组。 1.1.2.2卧室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住户在卧室装修中,用装饰板搞墙裙的比较少,故建议空调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为1.8m,其余强、弱电插座底边距地0.3m。空调机电源选用10A三孔插座,其余选用10A二、三孔多用插座。 1.1.3书房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1.1.3.1书房插座布置 书房是人们学习的地方,也可兼作健身锻炼之用。主要家用电器有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空调机、台灯、健身器具等。人们一般习惯把书桌摆在窗前,所以窗前墙一边布置有线电视插座和宽带与电话信息插座各一组以及电视电源插座一组,另一边布置2组电源多用插座,以供电脑、传真机、打印机之用。窗前的侧面墙上布置一个壁挂式空调机插座一组,在其它适当的位置分别布置1-2组多用插座,以供健身器具使用。此房共计强电插座5组,弱电插座2组。 1.1.3.2书房插座的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除空调机底边距地1.8m外,其余强、弱电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0m。空调机插座选用10A三孔插座,其余强电插座选用10A二、三孔多用插座。 1.1.4厨房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厨房是人们制作饭菜的地方,家用电器比较多。主要有冰箱、电饭煲、排气扇、消毒柜、电热水器、电烤箱、微波炉、洗碗机、壁挂式电话机等。根据建筑厨房布置大样图,确定污水池、炉台及切菜台的位置。在炉台侧面布置一组多用插座,供排气扇用,在切菜台上方及其它位置均匀布置7组三孔插座。厨房插座要选用带开关的防溅保护型插座,容量均为10A。考虑到方便厨房中人接听电话,厨房门边可布置电话插座一个,以上插座底边距地均为1.4m。 1.1.5餐厅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餐厅是人们吃饭的地方,家用电器很少,冬天有电火锅,夏天有落地风扇等,沿墙均匀布置2组(二、三孔)多用插座即可,安装高度底边距地0.3m,容量为10A。装一个电话插座,安装高度底边距地1.4m。 1.1.6洗涤间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洗涤间是人们洗脸、刷牙、梳头、洗衣的地方,比较潮湿。主要家用电器有洗衣机、电吹风等。应根据给排水设计图确定洗衣机及洗脸盆的位置,各布置一个多用插座,并采用防溅型,插座底边距地1.4m,容量为10A。 1.1.7卫生间插座的布置、安装高度及容量选择 卫生间是人们洗澡、大小便的地方。家用电器有排气扇、电暖炉、电热水器、电话机等。一个10A多用插座供排气扇用,2个15A三孔插座供电暖炉、电热水器用,底边距地均为1.8m,尽量远离淋浴器,必须采用防溅型插座。电话机插座底边距地1.4m。装电话机的原因是方便人们在洗澡或方便时,仍然能与外界保持联系。 阳台应装一个10A多用插座,底边距地1.4m,以便打扫时供吸尘器使用。 1.1.8插座的选型及保护措施 现代住宅中的插座必须要保证使用安全、可靠,故在选型方面应选择耐压值、载流量、插座铜片的张拔力及绝缘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另外,应选择带安全门的插座,以防小儿用铁钉或其它金属物插入其中。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插座回路的保护措施,设计专门的PE线,且不能与N线相混,PE线与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4Ω。每户的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空调插座均应设计专用回路,并用漏电开关保护。 1.2电气插座回路设计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据此,我认为,住宅楼住户配电箱中的漏电断路器有三种实用、可行且符合规范要求的设置方式。现配合一套别墅的一层配电箱系统设计一一论述。 1.2.1漏电断路器设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插座回路(如图1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采用了5个漏电断路器,所有电源插座回路均分别设置了漏电保护装置,很好的体现了规范的要求。当某一回路出现漏电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还便于快速找出故障回路及其故障原因。 (2)缺点:由于这种设置方式每套别墅都使用了5个漏电断路器,因此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配电箱尺寸也较大(每个漏电断路器都占2位)。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适合建设单位对住宅配电要求较高,而且建筑资金相对充足的建筑。 1.2.2漏电断路器设在带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插座回路的总进线处(如图2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只用了1个漏电断路器,也满足了上述规范要求的“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只是没有按回路分别设置,而是给各个回路设置了一个总的漏电保护装置。这种方法做到了住户配电箱一次性投资小,箱体尺寸小的目的。当漏电断路器跳闸时,不影响室内正常照明,给故障的排查和检修带来了方便。 (2)缺点:由于在住户配电箱进线总开关后有一段母排,在漏电断路器后又有一段母排,容易形成一个箱体二段母排,给箱体制作增加了成本和难度,也给安装和维护增加了麻烦。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相对适用,既节约投资,又满足规范要求,我认为应该提倡大多数住宅楼都使用此种设计。 1.2.3漏电断路器设在住户配电箱进线处(如图3所示) (1)优点:这种设置方式也仅用了1个漏电断路器,将所有出线回路用1个总的漏电断路器加以保护。规范对照明线路等未作漏电保护要求,但也没有明确表示不能带漏电保护,也就是说带漏电保护是可以的。因此,该设置方式也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它避免了上述二种方法的缺陷。 (2)缺点:由于多条出线回路共用一个漏电断路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每条住宅配电回路的泄漏电流约为5mA,所以9条回路的泄漏电流总和为45mA,本设置方式若按一般设计选用30mA的漏电断路器,有可能因线路正常使用时泄漏电流大于30mA而发生跳闸现象。因此需要注意,在此建议选用50mA的漏电断路器。另外,这种设置方式还存在任何插座或照明回路出现故障后,影响面大,故障点难以排查的缺点。 (3)适用对象:这种设置方式适合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尽量节约建设成本的情况,不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漏电断路器的设置方式虽各具优缺点,但都是可行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高低来进行选择。 住宅电气论文: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工程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中的电气工程涉及中国数十亿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大量的家用电器成了小康家庭财富中的支柱的财产之一,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提高了。小康住宅电气工程中有强电,还有弱电,如电灯、电热、空调、共用电视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电话、音响系统、传呼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 一、农村小康住宅的类型、特点 小康住宅南北风格、造型差异较大,选用建筑材料也有差别,农村小康住宅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二是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第三是村镇居民和非居民综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方面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另外农村小康住宅在形式上很多,大体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对于以上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条件和资金来确定具体设计方案。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东、南、西、北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康住宅的格调也有差异。农村电气化的逐步实现,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大功率的、豪华型的农电进入农家。由于这些大容量家电剧增,用电负荷也相应增加,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设计安装的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工程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电器时代,大多电气线路已承受不了强大的电流通过。农村住宅以前一般不设防雷保护,也不设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保护设施,在农村施工中将大量的塑料护套线直接埋入墙内,给用电带来不安全因素,在施工中存在着没有进行电气工程设计,请有安装资格的电工进行安装,选材用料不严格等等缺陷,所以对于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工程必须十分重视。 二、小康住宅电气化基本功能设置设计 我们应根据“小康型”的原则,不能将“中康”或“大康”的模式硬套进“小康型”,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节约、美观的原则。人们普遍需要的功能设施、用电负荷、用电需求都要予以尽力满足。对于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电气照明;空调系统、采暖;实验用小功率三相电源;防盗报警系统(包括交直流对讲门铃、一般门铃);通讯系统;广播系统;音响设备系统;共用电视系统(包括家庭卫星接收、有线电视);家庭消防电源;备用电源;有确保人生和设备安全的保护装置。各种不同功能的强弱电电气施工图应各自分开设计,以备安装和以后查阅。 三、插座、开关、线管的敷设施工 在小康住宅中有许多管路,如自来水给水管(冷水、热水)、排污排废排水管、采暖管、分体式空调机管道等。为数最多的是各种强电和弱电线管。各种总线管路的垂直总管一般设在管道井内,但众多的分支管是要沿墙、沿梁、沿柱、沿地面或沿大棚内敷设的。一般情况要在240mm或370mm的墙体或混凝土中敷设,难度较大。在敷设中,要考虑到墙体和混凝土建筑荷载是否有影响。所以在设计线管方向、位置时首先考虑各种系统的需要,又要在设计时尽力把强电部分(照明动力、防盗报警、人身设备保护装置)和弱电部分(电话、广播、电视、音响)等分开,能同方向尽可能在同一方向敷设,这样便于凿刨墙体或在混凝土中预埋。在住宅中应根据人们使用位置来安排各种系统出线口。 根据一般使用情况,照明系统(包括开关、各种插座)、人身设备保护系统是分布在整个住宅之中。空调机、取暖器是分布在卧室和客厅中为宜,电热如浴霸、电热沐浴器(液化气除外)在卫生间,电饭锅、电炒锅、排烟机在厨房。实验用动力电在实验室或书房中;电视系统、电话系统一般设在客厅、卧室内;音响系统设在客厅中,部分也直接引入主卧室;广播、门铃一般在每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广播也可以通入卧室便于收听;防盗报警系统触头设在各处门窗上下端,报警器设在卧室和客厅中。有条件的应设消防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电灯开关一般设在1.3米为宜,插座明装1.8米—2.2米为宜,暗装距地0.3米或1.3米为宜。总配电箱一般设在二层为宜,电源由住宅小区干线引入,如单元式的应在进入门口边上方为宜。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应增设直流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小型的可供一般路灯,大功率的可供电视机、小功率照明灯3—4小时使用,各种插座、开关的位置应设在最方便的地方。 四、人身与设备的保护装置 人是最宝贵的,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总电源进入处应设重复接地装置与进户零线连接,形成保护接零系统,然后引至各插座的接地桩和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在总配电箱处应加设漏电保护器和自动空气开关,象淋浴器等应采取单机保护。整体保护可实行二级保护或综合保护。总配电箱的总熔丝和分支熔丝应相配得当,用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得到保护,三层或10米以上的小康住宅的屋顶应设防雷保护。有计算机房的,整个房间应设屏敝网以防外界干扰。 综合以上,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电气化设计与施工,广大电气工作者要有远见,有发展余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世界。应根据供用电规则、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用户要求,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安装质量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住宅是人们生存必须的条件之一,其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气安装与安全用电的矛盾日渐突出,对目前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1.质量通病与防治分析 1.1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现象: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涮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分析: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分清相线、零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1.2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预防措施: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裸露;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顶紧、拧紧;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 1.3灯具安装不符合要求 现象: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吊链日光灯链条不平行;灯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生锈,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分析:预埋灯盒时位置不对,有偏差,安装灯具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对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熟悉;采购灯具时不顾质量;筒灯开孔时没有定好尺寸、圆孔直径不统一等。 预防措施: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0.5mm;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采购、施工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 2.对工程的几点影响 2.1影响墙体外观效应和使用功能 剔槽埋管破坏了墙体的平整度,影响墙体的外观效应。接线盒预埋不到位,插座高度不统一、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等不规范施工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 2.2不易维护与检修 在电气施工中出现的导线质量不合格、接线不采用标准线盒,一砖堵死等质量通病,影响住户的正常用电,给维护、检修带来很多麻烦。如在住户室内装饰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导线断在墙内,接线盒又找不到,就是比较难处理的线路障碍。要恢复供电,势必破坏住户已装修好的墙面或室内灯饰,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电气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3.1从事人员技术素质差 没有电工特殊工种操作证,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 3.2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 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大量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3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往往“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技术质量人员,管理失控,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盲目施工,不自检或自检流于形式。 3.4土建、电气专业配合不够 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4.措施和建议 4.1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安装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安装工程看成建设中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4.2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3控制原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4严把工程验收关 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坚决不予验收。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用电的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效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使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住宅电气论文: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住宅电气设计实例解析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行业交叉跨度的不断加大,传统建筑行业受到工业化制造以及模块化组装的影响越来越巨大。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兴施工建造模式,具有时间短,成本低,质量可靠,易于监控等诸多优势,对未来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引领作用逐步加强。由此也带来了对于建筑设计,尤其是电气系统设计新思路、方法、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文章以上海某高层住宅为例,具体分析解构了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建筑中,电气专业与传统体系不同的设计要求,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归纳,提出了对此类设计的未来设想。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预制整体式剪力墙体系;预制管线敷设 引言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某高层住宅小区为例,介绍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住宅的电气设计。本项目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100%,单体预制率40%。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标准层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及一层采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标准层楼面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形式,首层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形式。阳台、空调板、楼梯等采用预制装配构件。 1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高层住宅户内电气设计技术要点 住宅户内电气点位较为繁多,且考虑到预埋预制及日后更改的困难,故在本项目电气设计阶段初期,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1 接线盒定位 各电气点位均需在施工图中精确定位,并结合pc深化图进行微调避让开钢筋与上下连接锚栓节点,以提高构件生产的准确度。如图1所示,预埋在预制层中的接线盒与盖板之间有25mm的保温层厚度,故盖板无法安装,针对本项目的特殊情况,订制加深接盒以便盖板的安装。 考虑到住户配电箱与多媒体弱电箱的进出管线较多,所以在设计前期与建筑专业协商好,根据户内家具摆放位置,尽量将其放置于非预制墙板处。 1.2 管线敷设 本项目管线敷设分两种情况,分别为在楼板内与墙板内敷设。预制工厂根据图纸需求在预制板上开槽并预留管线,在接线手孔处与敷设于现浇层中的管线相连。电气管线敷设示意图如图2所示。 1.2.1 管线在楼板内敷设 本项目楼板为叠合楼板,即楼板分为60m的预制层和70mm的现浇层。电气管线底板敷设时,可敷设在70mm的现浇层中,电气管线顶板敷设时,于预制板中开槽并预埋管线。 1.2.2 管线在墙板内敷设 本项目墙板为预制剪力墙,考虑到其加工特点,所有暗埋在预制板内的管线均需预先精确到位,生产安装后不便于修改调整。 2 基于装配式住宅预制外墙对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要点 防直击雷措施设计不同点――防雷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是将屋顶接闪装置接收的雷电流引向接地装置的导体。住宅设计大部分利用垂直结构体中合适的贯通主筋作为引下线。主筋分别预制于两块不同的墙板内,上下安装时主筋外侧有一筒形禁箍件,靠此箍件将主筋可靠连接。由图3可见,上下主筋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而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的电气连续性有贯通性要求,中间不能分断,所以现在的这种施工工艺并不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们对建筑构件内钢筋做了特殊处理,采用搭焊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防雷引下线的问题,但是预制件与现浇部位之间敷设钢板有一定的难度,对施工造成了一定困难。 3 问题 3.1 预制板部分预留管线堵塞的问题 在加工厂预埋好管线的预制板在运输到工地施工时,会出现部分管线堵塞无法连接的问题。解决此问题首先需在运输、堆放的过程中就开始注意,尽量避免碰撞;其次,在设计时可根据具体部位、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变通。比如可在管线走向较复杂的地方多预留一些管路、在穿线有困难的地方管径设计的略大一些。给施工一个相对宽裕的安装环境。 3.2 预制板标识不清导致安装有误问题 对于此问题,可以将预制的墙板、楼板编号进行模块化分解,标明管线敷设的起始点、终点,确保安装的准确度,以提高装配式住宅的实施效率与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 对于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的展望 4.1 设计与制造,施工的系统性考虑 装配式住宅的电气专业设计技术难点是设计与施工中多了一道生产预制构件的步骤。该步骤需要设计、生产与施工三方之间紧密协调,以系统性思考。确保设计单位充分考虑了工业化生产的可制造性与安装效率,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准确落实,保证建筑质量。 4.2 对于多方联合开发工具的挑战 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分工导致项目管理难度较传统住宅项目有所增加,更多的功能接口,信息接口,要求有一个时效性,操作性,可靠性都兼备的项目管理工具以及设计开发工具。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方法,项目各相关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准确优质的信息,同时有效反馈,形成闭环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程,降低项目成本。 综上,装配式住宅作为将来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业界和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当前仍处于摸索和磨合阶段,其整个项目运营成本较传统项目无明显优势,甚至高于传统项目,这是新事物发展历程的必经之路。随着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数据库以及相应标准的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以及云的深入应用,将结束这段“阵痛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颠覆性的改变住宅建造甚至整个建筑产业。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摘要: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也快速发展,人民对住宅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住宅电气设计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加深了设计人员对规范条文的理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配变电系统;线路选择及敷设;应急照明;防雷与接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和功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有关住宅的规范进行了修编,颁布了新的法律法规,如《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山东省消防条例》也对新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范和法规的出台正确地引导了住宅的设计和开发,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新规范和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全面,近期,我们对各个设计院的住宅施工图进行审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了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强制性条文、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文件,现将住宅施工图审查出现的常见问题整理如下,以待设计人员注意。 1 设计依据和设计深度 (1)设计依据中采用的设计规范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符合工程实际;(2)设计深度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施工图设计要求;(3)工程概况中应明确总建筑面积,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主要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指标,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等技术指标。 2 变配电系统 2.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1)居住建筑十层至十八层为二类高层,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用电、客梯用电、排污泵用电、生活水泵用电为二级负荷。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住宅的为一类高层,走道照明、航空障碍照明、客梯用电、排污泵、生活泵为一级负荷;(2)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类负荷要求设计,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类负荷要求设计;(3)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的两个变压器的两个低压回路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级负荷应由一路中压电源的两个变压器的两个低压回路供电。 2.2 变配电室 (1)变配电室的位置选择应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不应设置在厕所、浴室、厨房等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临,不应设置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临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不宜设在住宅建筑地下的最底层,配变电室与上、下或贴临的居住、办公房间仅有一层楼板或墙体相隔时,配变电所应采取屏蔽、降噪等措施;(2)负荷IP3X防护等级外壳的不带可燃油的10(6)kV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和干式变压器,可相互靠近布置;(3)由同一配电所供给的一级负荷用电的两回路电源的配电装置宜分列设置,当不能分列设置时,其母线分段处应设置防火隔板或隔墙;(4)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屋内的设施;(5)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6)两配电所之间的联络线,应在供电侧的配电所装设断路器,另侧装设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当两侧的供电可能性相同时,应在两侧均设断路器;(7)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式、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8)配电室裸导体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正上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9)配电系统主接线系统图应与平面配电柜的排列顺序对应一致。高低压主接线图应注明主开关与联络开关的防并联措施;(10)配电柜超过15m应增设出口。 2.3 供配电 (1)负荷计算的内容应全面,计算方法应准确;(2)导体的截面选择应满足载流量和热稳定的要求;(3)短路保护电器应安装在回路首端和回路导体截面减少的地方。当不能设置在回路导体截面减少的地方时,短路保护电器至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少处的线路长度不应超过3m;(4)远方控制的电动机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5)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至少应有一侧靠外墙,热风和排烟管道应伸出室外。 3 照明 (1)高层住宅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和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由消防专用回路供电。(2)一类高层应沿疏散走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安全出口灯;高度超过100m或35层以上住宅建筑的疏散指示标志灯应由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3)强弱电电井内应设应急照明。(4)应急照明支路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地下各层应设独立的应急照明支路。(5)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消防泵房、变配电室、报警阀室应设置备用照明。正压送风机房、排烟机房、消防泵房、变配电室的备用照明不间断工作时间为180min,备用照明应为100%的工作照明。(6)备用照明灯具、疏散指示灯具、安全出口灯具应带防火保护罩。(7)疏散指示灯具的指示方向应正确。设置位置应能正确引导人员快速短距离撤离,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应超过20m,宜安装在1m以下的墙上或柱上,如吊装,吊装高度不宜过于2.5m。(8)应急照明和备用照明不应混接。(9)一类高层楼梯间应设疏散照明、安全出口照明和应急照明,二类高层楼梯间可不设疏散 照明。 4 设备及配电线路 (1)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箱应有明显标志,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2)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防排烟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3)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封闭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4)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回路电源电缆,当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5)金属电缆桥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保护导体相连;(6)电缆桥架预留洞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楼板或隔墙处,应采用防火封堵;(7)消防用电设备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不应作用于跳闸。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流整定应为计算电流的1.5~2倍;(8)非消防电源火灾时应切除,系统图上并有相应的切除模块;(9)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包括漏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10)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保护开关不应采用漏电保护开关;(11)一级负荷的客梯,应由引自两路独立电源的专用回路供电;(12)套内安装在1.80m及其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13)每套住宅应设户配电箱,其电源总开关装置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14)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15)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的线缆应选用低烟低毒的阻燃类线缆。超高层住宅的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一类高层、二类高层的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阻燃耐火线缆。一类高层,二类高层的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的线缆;(16)住宅套内的电源线应采用铜材质导体。 5 防雷和安全 (1)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2)一类高层或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不低于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3)住宅建筑应做等电位联结,带淋浴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4)变配电室应设等电位箱,弱电间、电信间、消防控制室应设局部等电位箱。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保护对象的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应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相关规定;(2)根据《山东省消防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高层住宅应分户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器;(3)住宅建筑至少在一层每单元设置一台火灾显示器;(4)消防设备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轿厢及机房、变配电室应有消防电话分机。 7 弱电设计 (1)每户应至少安装一处紧急求助报警装置;(2)厨房应设可燃气体报警装置;(3)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光纤到户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的要求;(4)各弱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应满足GB 50343-2012第5.5的规定。 8 节能 (1)住宅的公共区域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2)灯具应按照规定设置镇流器;(3)各房间的功率密度值不应超过GB 50034-2004的指标要求。 9 结语 通过总结规范对住宅电气设计的条文规定,可以帮助设计人T更好地理解规范要求,完善电气工程设计。 作者简介:郭维礼(1963-),男,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及电气防火技术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科技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住宅电气的设计就更多的重视了住宅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使用性。其中安全性上尤其需要重视电气的防火设计。本文从住宅的用电负荷、电气线路、电气装置和住宅防雷四个角度分析住宅的防火技术。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居民住宅;电气防火 引言 电器在住宅的用电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住宅失火常常是因为电器使用不当,或者用电负荷过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电器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为了减少住宅发生火灾的几率,尤其要重视住宅电气防火的设计与安装。 一、确定住宅的用电负荷 以前住宅用电负荷的标准通常比较低,但现在许多大功率的电器成为家电中常见之物,比如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等。这些大功率电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住宅经常会因为用电负荷过高,导致家电燃烧,进而引发住宅火灾的情况。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之前,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就必须先明确住宅的用电负荷,针对性做好电气防火措施。 住宅的用电负荷一般与住宅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住宅面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小于90m2的小型住宅,90~140m2的中型住宅,大于140m2的大型住宅。根据住宅的用电情况,住宅负荷包括照明用电、厨房用电、卫生间用电、空调用电等,小型住宅的用电总负荷大概在7200W,中型的在9360W,大型的在14400W。就实际情况而言,住宅用点负荷最高峰值一般是在夏天晚饭之后,此时用电负荷较多的家电有: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等,大概占了住宅用电负荷总量的40%,按照住宅设计手册的要求用电负荷系数选择0.4~0.6,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住宅设计电气设计时选择0.4系数即可,那么小型住宅用电负荷就是3.5kw,中型的就是5.0kw,大型住宅就是6.5kw。 二、电气线路的防火技术 (一)导线选择 导线选择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导线的型号以及规格,为了保证导线选择可以合理又实惠,那么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就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导线型号的确定要根据施工工地的电压和敷设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导线规格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来选择: 1.机械强度要够 机械强度是保证线路不会出现短线情况的基本前提,为了避免出现线路断掉、磨损等情况,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在导线规格的选择上就要选择机械强度较高的导线。如果是照明回路计算的电流较小的话,那么其导线就要根据机械强度来进行选择。 2.保证导线可以安全运行 导线的安全运行除了在安全电流上要超过长期最大负载电流,也要保证进户线和干线截面在选择的时候要有余量,还有单相制中和相线截面的中性线要一致,以及三相四线制中中性线的载流量要大于线路中不平衡负荷电流的最大值。保护中性线的线路的电导要大于其相线电导的一半。而某些照明线路是通过气体放电,三次谐波电流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其中心截面的选择要根据最大一相的电流来选择。 (二)导线敷设 线路敷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用直线方式,尽量避免交叉跨越。由于电线之间以及电线和用电设备的连接处,接触电阻大,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燃烧绝缘层。所以,导线敷设时要加固电线之间的接头,避免其接触面出现松动和氧化的情况。穿墙部分的线路应套管埋设,避免线路因磨损导致漏电、短路等线路故障。最后,敷设露在外面的线路要穿阻燃套管,避免因为线路起火导致室内易燃物被引燃。 三、插座的防火 (一)插座的高度 插座高度应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适用性。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插座都是具备挡板,安全系数较高,可以忽视儿童触摸插板而出现触电的情况。故而,除了空调插座之外,居室内的其他插座的高度最好选择最低点,大概和地面相距0.5m即可,和电话及其类似插座高度相同时最佳高度。因为空调电源插座插拔次数较少,其高度在2m左右比较合适,厨房和卫生间的电冰箱、洗衣机等电源插座在和地板相距1m比较合适,抽油烟机之类的在2m比较合适,为了保证安全,厨房和卫生间安装插座时要带防潮盖。 表1 不同地区住宅内插座数量统计 (二)插座的数量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插座数量大体上属于偏少的状况(如表1所示)。但是居民中许多电器设备都会用到插座,这样居民为了弥补插座数量的不足,就只好采用接线板。但是接线板电线的绝缘线多数是用的双芯单层线,这种电线不仅不具备护套,容易因为挤压出现损伤导致绝缘被破坏,而且还不具备PE线,导致使用接线板通电的家电无法接地。加上一些质量不好的接线板,在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上都不够,一旦用电负荷过高接线板就会由于接触不良导致升温发热,进而造成电气火灾事故。 根据国家住宅电气设备的相关标准规定,对住宅设计的防火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即住宅中插座设计安装的双良应不低于12个。为了更加住宅电气设计更加科学化,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电气设计的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3A级标准(如表2、3所示),对室内各个房间的墙上插座数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每间卧室插座数量为4组,空调插座数量为1组;客厅电源插座数量为5组,空调插座为1组;厨房电源插座为5组,排气扇、电冰箱插座为2组;阳台电源插座为1组,一共19组。 表2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表3 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之适用性能评定(3A级) 四、住宅防雷 住宅会遭受雷击的装置有高层金属构件、电话线、室外或者公用天线、低压配电线路等。针对这些导电装置,家庭住宅在防火设计上应做到防直雷击、防感应雷击和防高电位入侵。比如防直雷击,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屋面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安装接闪器,然后再利用引下线和接地电阻较小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接闪器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屋面露出的金属部件和避雷针、带、网可以全部可靠连接,通常会把屋面的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就防感应雷以及高电位入侵而言,可以在电缆进户和出户的地方绝缘铁架与地面进行可靠接地,且要安装避雷器或者其他类型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五、接地 接地是住宅电气防火需要重视的内容,现阶段,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主要有三种系统,即TT、TN-C-S、TN-S。其中TN-C-S系统属于住宅电气设计比较常用的,由TN-S以及TN-C构成,TN-S系统分别由保护线PE以及中性线N对其进行操作。采用这套系统的时候,其中N线是对地绝缘的,同时PE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是不会传输电流,加上系统外部设备也不会带电,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漏电而引发的火灾。 六、结语 住宅电气的使用属于系统性的用电网络,一个线路出问题也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为了做好住宅的防火设计,就必须从住宅的全方位出发,首先就是要考虑住宅的面积大小,其直接决定住宅的总体符合大小,其次就是要合理安排线路,然后是插座数量和位置的安装,最后就是要做好防雷设计。这样才能整体上保证住宅的防火性能。 住宅电气论文:关于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人们对于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住宅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文章主要讲述了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在图纸设计环节必须要严格的控制,还必须要保障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安装环节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诸多,电气安装技术日益复杂,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的质量和安全。 1. 住宅电气安装质量的通病 1.1导线及连接方面的问题 根据多年淼氖导经验表明,大部分的导线问题主要体现在接线、连接质量以及色标不符合要求等方面。比如插座回路的接地保护线往往都会选择串联连接,接线并不规范,易导致多股导线选择镀锌铜接头,最终不能采用,外观形状上往往会接成羊眼圈的式样。连接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最终导致连接的不规范,甚至会出现几根导线共接一个端子的现象。色标并没有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造成导线的三相、零线以及接地保护线色标并不一致,最终出现混淆等现象。 1.2开关、线盒、面板的安装、接线问题和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造成开关、线盒以及面板安装、接线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而导致的。比较常见的问题诸多,比如电源开关、插座导线线头裸露,盒内所留导线的余量不足。线盒内存在着杂物,并且线盒预埋过深,导致标高不一等问题。目前,我国住宅电气安装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也有室外进户管预埋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问题,其主要就是指应该选择 PVC管或者厚壁铜管往往换成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铜管的现,严重的违反了相关规定和标准。室外地坪标高并不明确,预埋管埋深深度往往都会低于0.7米,进而导致其位置偏差比较大,另外,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防水处理比较差,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等,直接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1.3灯具安装不符合要求 在进行灯具安装的时候,相关的安装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天花吊顶内应该采用的金属管和金属线槽进行布线换成了 PVC管布线,在进行灯具安装之前并没有及时的纠正偏差,导致灯位出现了偏移,并没有在中心点位上,灯罩并没有吸顶,导致灯具与天花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缝隙,并且接线盒外露。吊扇的吊钩往往都会选择螺纹钢加工制成的,其本身的成型度比较差,吊扇钩预埋与接线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甚至吊钩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预埋等诸多灯具安装方面的问题,不仅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1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图纸是保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设计交底等活动,如果对设计图纸存有疑问,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来,保障施工图能够正确的引导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编制电气安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施工现象进行正确的施工,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所以,相关的电气技术人员必须要对施工顺序、方法以及安装技术等要求进行科学、严谨的编写,并且提交给技术负责人以及相应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检验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必须要做好电气工程安装技术的交底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工程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图纸施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另外,必须要进行自检、自查等活动,尤其是对重点部位的检验,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质量通病,及时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 2.2加强培训教育 由于施工人员是电气安装工程的主体,所以,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形成了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到了共同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电气安装的时候,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和业主的重视,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会对整个建筑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必须要树立相应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并且通过定期的培训工作,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岗位责任心。 2.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管理能力,并且要从源头上开始控制质量,严格的审查相应的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方面的资质等级,避免出现个人承担各种施工现象的存在,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避免质量通病的出现。在进行安装施工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全过程管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并且能够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从而才能够保障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操作规程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另外,必须要制定具体有效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原材料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更是保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认真的把控采购关、检验关以及运输关。采购人员必须要遵守优选原则,严格的把关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还要严格的控制进货渠道,必须要从正规的商业渠道进行采购,选择得到国家认证许可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供货厂家。另外,还必须要对各种原材料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严格的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必须要严谨的检验各种材料和设备,一旦发现材料不具备国家强制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要立即停止采购和进场,从根本上保障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在型号、规格以及质量等诸多方面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电气安装工作,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质量通病的存在,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住宅电气论文:住宅电气设计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 要:电气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关系着用户的用电质量以及用电的安全性。在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很多住宅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影响着住户的正常生活。笔者对住宅电气设计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希望可以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从而提高我国住宅电气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问题 住宅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相关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努力改进技术,提高电气设计等住宅设计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住户的用电质量,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在对住宅电气进行设计时,要以保证电气功能为原则,还要降低电气设计的成本,保证电气设计方案的经济节省性以及效用发挥最大化。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存在几个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会造成较大的资源以及资金浪费问题,不利于保证建筑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 住宅电气设计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在住宅电气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设计人员必须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对方案进行优化,要结合工程所处环境的气候以及地形特点,对电气设备的布置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提高电气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可以提高电气设计的品质,使电气设计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 1.2 人性化原则 在电气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性化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电气设计有着较高要求,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在优化施工流程时,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人性化考虑,还要以提高用户使用电气设备的方便性槌龇⒌悖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增强电气设计的实用性,才能保证其他项目的顺利开展。 1.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电气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优化电气设计时,要保证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质量以及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有的住宅建筑中,由于电气设计存在安全隐患,使得电气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降低用电风险,电气设计人员必须控制用电安全,还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安全性。 2 住宅电气设计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2.1 起居室的电气设计问题 起居室内一般有多种用电器,这也是人们日常聚集的地方,在这一空间中,有电视柜、桌椅、沙发等家具,为了降低电气故障对家具的影响,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家具的摆放问题,设计人员还要与施工部门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与业主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在对起居室的电气设计进行优化时,由于电视柜、沙发分别与墙体两侧距离较近,而且考虑到电视柜需要与插座保持较近的距离,为了保证住宅空间的美观性,需要将插座设置在短墙角上,所以,在设计电源插座时,需要结合家具的不同安放位置,要与业主做好协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价值,才能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电网与电视系统的配线,一般需要遵照竖向配线的原则,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弱点插座的位置,则可能影响到电网系统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在公共区域的电话分线盒与电视器件箱的设置上,重点考虑水平放射式。在进行客厅灯的电气设置时,要保证客厅灯位于电视柜与沙发围合空间的上方。在餐厅电气设计上,由于餐厅与客厅位置相邻,并且建筑开门较多,餐桌最好要与最长的实墙进行相靠,餐桌要避免与交通流线相交,并且餐厅灯要与用餐区的位置相一致。 2.2 厨房的电气设计的问题 厨房作为室内居住经常使用的部分之一,在设计上仅仅重视上下水与煤气的设计,对于电气设计较为轻视。大多数的厨房设计中,仅仅对于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与家具进行了主要的设计,而对于厨房电气开关与插座的设计缺乏足够的思索与考虑。一般的厨房橱柜与吊柜的高度大约在80cm左右,厚度为50~60cm,吊柜距离地面为160cm。厨房的电源插座要根据吊柜的高度进行合理设置,大多数选择距离地面130cm的位置。由于厨房环境油烟较多,在进行电源插座的设计上,要考虑油烟污染的问题。另外,厨房的插座应该主要采用防溅型,并且开关位置要进行合理的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厨房电气的种类逐渐增多,厨房的用电量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情况相爱,在厨房电气设计上,要尽可能的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回路来进行使用,保证整体住宅电气使用的安全。 2.3 卫生间的电气设计问题 普通住宅一般有一个卫生间,较为高级的住宅会配备两个或者更多的卫生间,卫生间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成主卫和客卫两个。卫生间所用的电气主要包括镜前灯、顶灯、排气扇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取暖设备逐渐的进入到卫生间电气设备的使用上,卫生间的用电量逐渐增加,在卫生间设计独立的供电回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选择。卫生间取暖设安装的过程中,要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所预留用电量的范围内。由于带洗浴功能的卫生间非常潮湿,用电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相关的安全规范中已对卫生间接地措施有了详尽的规定,但设计中常忽略开关的设置位置,由于开关通断的是火线,当其受潮时,人触摸它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严禁将其设于卫生间内。同样道理,当洗浴器与洗而器处于同空间时,也严禁在洗而器旁设置电源插座(除非设置带隔离变压器的剃须插座)。卫生间排气扇可分为外窗式,嵌培式和吸顶式三种方式,其供电方式与厨房相同。卫生间是住宅中较为特殊的环境,其电气设计要考虑到更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只有真正的做好防潮与通风,保证线路走向的合理性,才可以让用户在居住的过程中感觉到舒适,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保证住户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住宅电气设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细节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并不均衡。为了提高住宅建筑的舒适性,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还要降低外界因素对电气设计质量的影响。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影响住宅电气使用功能的因素,在电气改造工程中,还要与业主做好沟通,要结合房间家具的摆设问题,对插座设计进行合理布置,提高电气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保证用电的安全性。
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下载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亟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1.音乐素质的内涵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1.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1.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1.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2.“会”是兴趣的根本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都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我已经学会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3.走出域属的误区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 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4.实现审美体验价值4.1音乐的美是以音乐为载体的:音乐的美,就是音乐唱(奏)的形式的美,使音乐现实化的声乐的美,这些声乐所表述的音乐内容的美,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情感的美。音乐的美是以音乐本身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过程。而语文课式的大段讲解与诠释,美术课式的以“画”代“音”,剥夺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和权力,就无从谈到音乐的美。4.2音乐素质是基础:再好的佳肴,对于一个正在严重伤风感冒的人来说,也难以吃出什么味道来,原因是味觉功能出了问题。音乐的审美也是如此,是以人们对音乐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诸音乐要素等表现手段的感受为基础,再对这些感受到的音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品尝到音乐的美。而这种感受,必须凭借一定的音乐素质基础,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音乐殿堂。有了这样的素质,音乐审美才有了通道,有了桥梁,有了可能。否则,就审美而空洞地谈审美,将永远是浅层次而外在的。4.3情感参与是关键: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强调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是主体。在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在美妙的音乐音响形式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与音乐旋律共起伏,与节奏同张弛,与音乐同悲、同喜、同欢、同乐。在这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获得一个新的真善美的世界,感受理解了崇高与伟大,和谐与美好等多种情感,触及到了音乐创作者的美好心灵,为之吸引,为之陶醉,为之同化。在这样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解放学生情感,并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5.科学理解音乐创新教育就实现创新的条件而言,已有的知识信息和能力是基础,现实的问题启发是前提,创造性思维品质是保障,主动积极的研究探索是过程,首创的结果是标志。创新教育是偏正词组,创新是偏,教育为正。因此,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解决创新的第一个条件,即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形成。然后才有可能谈到创新。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而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变为一个由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也是如此。音乐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理解空间的广延性,个体理解的差异性,都为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在实施音乐创新教育过程中,万万不可把创新狭隘地理解为创作一条节奏或一条旋律,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音乐创新教育,才实现了音乐创新教育。如笔者曾见到一位教师上的一堂音乐课,开始便是一首七言古诗展示给学生,读讲几遍之后,便是一整堂课的让学生为之作曲,可见气势之“宏大”,创新体现之“充分”,且不说这些小学五年级学生,就是专业的大一学生又如何?可见对音乐创新教育理解之机械,操作之荒唐。 音乐教育论文:“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 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 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 三段式 教学 创新 感知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结构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多样化,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三阶段模式。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育激活学生思维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人脑潜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的左右半脑功能各异,左半脑主要是侧重逻辑思维的运行,而右半脑主管形象思维和记忆功能,使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是开发人脑潜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育实质上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锻炼和开发,因而十分有利于人体右半脑的发育。美国心理学家费朗西丝·罗斯特曾经做了一个历时8个月的对比实验,发现“音乐教学能改善儿童的空间智力,并且持续很长”,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能够在影响科学概念发展的空间智力上平均提高了46% ,同时在语言记忆力和反应力速度上也有明显提高。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注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除睡眠外,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人的注意活动问题总是经常地在进行着的。 “注意”可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表现,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会表现在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等方面。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和多样化的研究,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教学法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结构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等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为前l0分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教学要求必须达到趣、疑、美、奇。在这一阶段中,因为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停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某些事情上,需通过“组织教学” 以引起对新课的有意注意.教学内容一般为基本功训练与师生同练加知识传授;也就是在教学新知识时加以基本功的训练,如发声练习、节奏练习,音乐知识,听觉训练等等。 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理想状态中讲授新课。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推动智力因素的操作,即通过师生双边劳动产生“教学共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阶段是40分钟课时的主要内容。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丰富多变的。大致可分为三点:1.视唱(奏)练习。2.歌词的处理;3.音乐的欣赏与赏评。这一段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重新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 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学习时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加深对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巩固,它是中段15分钟的延续,但形式不同,年级段又各不相同。一般方法为律动表演、即兴表演、集体舞、歌表演、音乐小品、器乐演奏、创作练习等形式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二度创作,加强对曲子的巩固反馈。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须具有艺术性,要自然、和谐、贴切,要给学生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 第一阶段(前10分钟):以听歌曲旋律做律动进教室,使学生对所学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无意注意)。其次,让学生辨别乌龟、小兔子的音乐形象,从而引出青蛙这一形象(有意注意),并且运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青蛙张大嘴巴唱歌这一形象引导孩子们练声(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通过让学生做“摘苹果”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视唱(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然后自学歌曲(有意注意)学会歌曲后,再用“小擂台” 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意注意)。通过以上安排,使这一环节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使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阶段(后十五分钟):作为这一课时的拓展,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歌曲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歌曲表现,让他们自由地给歌曲编配动作或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无意注意),其余学生评价(有意注意)。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以及不足(有意注意)。 总之,每一节音乐课的安排,都要有精心计划,切实做到唱、练、视、动时间支配合理,既要防止课堂教学拖泥带水,顾此失彼现象, 又要充分利用40分钟有限时间,科学地组织教学,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象磁铁一样,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做到了老师教的主动,学生学的主动,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段式教学的启示 “三段式” 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 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一)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进行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导作用在于为主体服务。“三段式教学”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迁移内化知识,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等。教师的“导”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师多方设法的引导下, 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 (二) 有效地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从“学会” 向“会学” 发展。“三段式教学” 中的“探索新知” 这一步就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如学谱的方法、创作的方法、欣赏的方法等。 “迁移内化”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把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学法和规律。这两步是相互呼应,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统一。 音乐教育论文:分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摘要: 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本毕业论文由整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 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 音乐教育论文: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 ,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 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 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 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 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 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 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 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 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 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 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 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 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 感受其博大精深, 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 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单一、呆板, 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 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 这种变化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 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 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 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 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 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 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 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 就必须通过教育, 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 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 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因此,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 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 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 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 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 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又能陶冶情操; 既培养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 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音乐作品, 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 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 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 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 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 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 不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好。 音乐教育论文:浅析高校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我国传统音乐很多都是发源于民间,并且在民间繁荣和衰退,高校音乐教育却很少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而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基础,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和传承,而且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近五十年内,我国的音乐家和学术界研究者不断的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音乐,加大了对中华母语音乐和音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专家对此研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就,大量地出版了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书籍,为高校实施中华母语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文化交互交流的趋势,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变的更是十分的重要,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任务,早日实现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流的高校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雄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都会出现很多代表时代意义的传统音乐形式。现如今,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很多外来音乐文化开始冲击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很多传统音乐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这一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找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位,使其得到完善的发展,成为了音乐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无需置疑的是,在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承担着不容小觑的重要责任。 一、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 1.教育内容相脱节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指的是在音乐学院或者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教育的对象是本科生、大专生和研究生。这些学习音乐的人将来很多都成为了演出团队里的演艺人员或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成为学校的音乐教师、研究人员等。这些音乐学习者的音乐理论和音乐修养很多都受到高校音乐教育理论和方式的影响,并且决定着我国音乐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们走向国际之后肩负着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要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模式。但是,自从西方音乐传入高校以来,很多的高校音乐教育都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不管是基本乐理、和声,还是对位、作品的分析方式等;特别是一些学校将钢琴课定为学生的必修课,而中国任何一件传统乐器都没有过这个地位;在音乐界很多都将演唱俄语和意大利语的歌曲看做是音乐的高水平,这种形式的教育使很多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厌倦和自卑。这种高校音乐教育方式下,很大部分的学生都十分崇尚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失去了兴趣。从根本上来看,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应该以本国的文化为基础,但是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却完全与之相反,中国高校音乐教育都不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教育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严重脱节。 2.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音乐很多都是在民间兴起和衰退,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都是由民间艺术家们传承下去的,并且自生自灭。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和研究者都是相分离的,总的来说,只有当那些研究者需要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才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民间向传承者去了解。即使很多的民间传统音乐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还是缺乏继承人,最终还是会自生自灭。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继承者人数很少,并且高校音乐教育很多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使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十分的困难,在加上很多有关部门并不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没有做好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衔接工作,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调整有关的政策和执行有效的措施,导致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步履维艰。 二、高校音乐教育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我国很多的传统音乐由于缺少继承人,很多都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如何振兴中国传统音乐?如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这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关键。高校大学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主体,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层次。1994年我国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教学和文化策略”的四点要求,高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的场所,高校以自身的独特性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中具备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接受力和学习能力强的阶段,他们情感丰富并且对音乐怀有兴趣,所以,在高校中更加有利于展开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弘扬。尤其,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于中国的天南海北,这里有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传统音乐的环境和背景,更加有利于对中华母语音乐和地域音 乐的弘扬和传承。 三、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发展建议 1.思想观念重建 高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思想观念,改变对中国传统音乐狭义的看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中国教育者要充分重视传统音乐的地位,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否认中国传统音乐在历史上的作用。传统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是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也同等重要。许多高校都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理论,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严重脱节,很多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重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传统音乐中并不缺乏明快的节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比如在《音乐鉴赏》中听《忐忑》来欣赏京剧,听《地图》来感受湘西土家苗族音乐等。 2.教育理念更新 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性人物,及时更新教师对传统音乐的教学理念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的有效保证。一切事物都是有好有坏,对事物的传承都应该有选择性的继承,更多的是对精神方面的学习。例如,传统音乐中的“天人合一”精神。高校音乐教育是打开学生通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大门的钥匙,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也是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关键任务。 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音乐教育革新的思考 一、新疆本土音乐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作为礼乐之邦的中国来说,“乐”一直是中国人所强调的修养之一。西周“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而“五经”更原有“六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而孔子也一个中庸的观点强调现代人所说的身心和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情》)。在现在生活中“和谐”成为教育界发展主题,音乐教育在发展中也注重和谐之美的的发展。人的协调与全面发展在于包含理性和感性、理智与情感的情感的协调发展。人们在理性思维的同时感想思维的交织使得理性思维的发展更为充实,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份。所以在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中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发展也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正想心理学说的理性在左,感性在右一样,人们不仅要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更应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 音乐在生活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升华,而理解音乐有助于人们在还是在生活中寻找事物中没得一部分并用心去感悟出,来把这种美传达给别人。“艺术并不是少数圈内人的专利,也不是纯而又纯,与生活相脱离。 而是与生活建立联系的一个手段。人们通过艺术建立这种联系的一个具体途径,就是靠对它的审美体验”雷默这句话让我们清楚认识到,在新疆这样一个经济相对不发达,而音乐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高校音乐教育应注重自己地区音乐的融入性培养。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对本地区的结合能更充分了解和熟悉音乐的功能与艺术价值。因为大多艺术类考生在进入学校时,出一定的分数影响外,更多的就是对高校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虽然对于音乐专业来说,音乐学习很少对针对某一项民族音乐进行过于系统的分析习得(专门针对性专业、研究除外)。但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别是新疆地区,地域文化已完全渗透与生活思想之中。所以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老师更应该结合这种音乐体系的融入和音乐差异的对比,就能够更好的贴近于生活贴近于学生,会使学习氛围加强。学习中加之相对应的现代化设施能更好的去了解音乐在身体上的效应,使学生不但学习音乐更能感受音乐使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提升。 二、新疆教育水平提高的对策 1、提高文化课分数,保证生源质量教育应基于长足发展,长远建设。要加大对新疆地区外的生源招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新疆本土文化的有益吸收及融合。只有外地人不断从新疆本土文化中吸取灵感,以和所学知识相较相结合,这样在新疆本土的文化才会更好的发展,为别人所接受。然提高文化线是为不光需要掌握音乐知识的人才,我们更需要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接受音乐教育,也会在学习中有所建树。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所谓“英雄惜英雄,英雄知英雄”。只有在全国广纳贤才,这样全国的优秀学子才会纷至沓来。老师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只有经验加新知识的新型人才,才能和更好的真正在一些引进的老教授的优质体系下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符合教学规律,创新教育理念新疆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作为“歌舞之乡”的新疆来说,优秀的音乐资源值得人们传承与发扬,但这些现在已然成为一个难题。现在我们不能死抱欧美音乐,既然在新疆进行音乐教育,就要有新疆特色。要以新疆音乐为出发点来认识西方音乐,加强新疆特色,符合新疆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理念。 现在新疆文化作为本土文化而新疆的学生却对自己的传统音乐课程毫无兴趣,这种现象与现在的多元融化大融合发展十分不融合,甚至是大相径庭。这种想象十分不符合民族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基本,加强新疆音乐的学习,设计带有新疆特色的课程内容。这样能够加强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学习动力。只有高校音乐教育坚持创新认识,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本地与国际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摆脱传统影响,为社会培养出优秀创新型人才。 音乐教育论文: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 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音乐教育论文: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 , 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 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 ,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 , 培养专业音乐人才 , 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音乐教育论文:藏区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讨 一、转变教育思想,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改变学校考试内容和升学模式,改变学校一切为了“应试”的现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效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主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有的人看不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看不到音乐教育与‘升学’的内在联系,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不予重视,多数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对学校也无所要求。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在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①但是,从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对人们智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乐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再造想象及创新思维,从而对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起到促进功能。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得益于音乐对他的帮助,他说:“我在科学上的发现往往是从音乐启发得来的”。大量的例子表明,音乐不但不会影响升学率,反而还会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忽视、削弱音乐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它不符合国家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不利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二、建立一支稳定合格的音乐教师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一定的工作、学习及提高的环境与机会。四川藏区的音乐师资可能并非来源于本地区,要使音乐教师扎根于当地的艺术教育事业,当地政府部门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觉得从事藏区的音乐教育事业有前途、有奔头,愿意把它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音乐师资的稳定是藏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教师安下心来,乐于工作,藏区的音乐教育才会逐渐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要稳步提高,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知识储备,定期进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要提供机会使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歌唱、演奏、创作、指挥、编排)和课堂讲授技能得到培训、锻炼、展示和承认。音乐教师要在音乐多门学科均有所涉猎并做到一定程度的掌握运用,鼓励对藏区民族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利用。四川藏区学生大多能歌善舞,且在藏区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这些都可以在地方特色课程建设与开发中得到利用。在对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过程中,要保持并强化教师的民族文化特色意识,鼓励教师熟悉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热爱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珍视学生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使其更加鲜明。 四川藏区的音乐教育要求教师拥有一套独特的、适应本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该看到,从世界范围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才刚起步的论域。保护原住民的文化权利、关心作为少数的族群的文化生存状态已经成为这个世界越来越鲜明的文化主题。……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所面临的困惑和未来前途,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的视野中寻找理论资源、探索实践模式。”②音乐理论家赵志扬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专业音乐教育的调研、总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音乐教育将如何迈向新的世纪》一文中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其一、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西洋唱法、奏法的表演者;其二、少数民族地区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大量汉民族音乐文化。”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专业音乐教育,在我国整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同样存在。音乐教师由于自身过去的受教育经历,或多或少会受到“欧洲音乐中心论”和“汉族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搬硬套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中,从而使少数民族音乐风味发生异变,所以音乐教师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面临的教学内容有清醒的认识,要保护、珍惜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音乐资源,要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认识和音乐知识,熟悉和研究当地的音乐现象,大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中敢于探索和创新,使中小学音乐教育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鼓励和提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教育”。彭兆荣先生在《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一文中指出:“民族音乐的过程与族性过程是一致的,要了解民族音乐,先要了解其民族性。”可以说,族性意识构筑了个性鲜明的音乐文化,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是族性认同的重要基石。③所以,四川藏区地方政府要有意识地培养四川藏区土生土长的音乐师资,这点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音乐的传承十分重要。 三、在课堂教学中把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 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这样的音乐课是学生所熟悉的,应该受到学生的欢迎。四川藏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教育既有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要根据音乐课程的要求及四川藏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实基础、地区差异,大力弘扬藏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充分发掘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包括舞蹈资源)。从当地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开设好音乐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结合四川藏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音乐文化),在遵循国家音乐教育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做适当的变通。音乐教师应拓宽视野,在大的文化背景之中去寻找少数民族音乐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少数民族自身的语境中探寻少数民族音乐独立的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在藏区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构成要充分顾及这些音乐的审美真实性,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充分尊重他们正宗的传承过程。”④要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或欧洲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差距而仅仅是差异。全国或省编音乐教材由于使用范围广,它更多只能从共性上考虑,它不可能侧重藏区的民族性。“近年来的中国少数民族 教育改革虽然非常重视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发展需要,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内容并没有从本质上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统一性。”⑤所以,民族音乐教材的编写应该纳入藏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内容,四川藏区的各地基层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逐年收集积累,逐步编写出富有当地特色的音乐教材,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全国或省编的音乐教材搭配使用。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藏区音乐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注重音乐教育者、管理者的思想引导,因地制宜地培育艺术教育氛围,了解和认识四川藏区音乐教育队伍整体状况,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样,藏区的音乐教育才会发展得更好,也更具生命力。 音乐教育论文:论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海顿 在白岩松给即将出世的儿子的信中这样写到:“生命之路并不顺畅,坎坷和不快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但爱上音乐我便放心。在你成长的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将使人们的头脑中独自冥想的空间越来越小,然而走进音乐的世界里,你会在和音乐的对话中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 我们不难从白岩松的话中看出,音乐除了其审美功能之外,最基本的还是使人得到心灵的慰藉,使灵魂得到鼓舞和升华,从而使人们更好的审视自己,把握自己,使人生更加的充盈,圆满。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空间,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情感为纽带,用教学中的感染、激励、教化、启迪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上音乐,走进音乐,最后能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 一、正确认识高中音乐学科的作用和意义,把握学生情感 高中音乐主要是以欣赏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愉悦的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修养和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因学生的嗓音不够甜美或五音不全的弱势给与否定;另外,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死板机械的将音乐理论知识强行填压灌输,以致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高不可攀又枯燥乏味,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状态,我们应让学生在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通过情感教学使技术技能训练变得乐趣横生。 二、利用音乐元素,推进情感教育 音乐元素是作者传递情感的载体。作品中关键乐句和音乐交渐处往往是作者感情喷发的火山口,正确分析,把握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式,在关键乐句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感受中理解和碰撞,这是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理解作品。教师也应该应用自己的身体元素(肢体语言):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情绪明快活泼,语言幽默精炼、富有感染力等,这样一系列的元素会感染和激发学生,在他们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中就不自觉的:动情、哼唱、模仿、表演、讲述、创作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注意学生情感的训练和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总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四、链接其它姊妹艺术及学科引发情感共鸣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有一个单元安排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其中书中提到诗歌、戏剧、舞蹈、影视、美术与建筑这些艺术门类所表达的形象,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相性相互补充,这说明了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的不同之处,但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之所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和许多相似的特征,就是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所以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在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激发其情感共鸣。同时,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息息相关:如体育,可以为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然后触类旁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 五、音乐教育的情感评估 在音乐教育逐步完善的今天,也存在着许多不太另人满意的地方。就有一些学生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的说:“乌鸦嗓”“五音不全”或者“没有音乐细胞”等等。让他们从此不敢去唱歌,甚至不再去欣赏音乐,这让人觉得非常心痛,音乐如果带给孩子的是伤害,是使他们的缺陷更加引人注目,那么何谈育人?首先音乐就没有让音乐教师自己懂得什么是音乐教育,如果我们非要让那些身体不协调的学生表演跳舞,让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表演唱歌,音乐还有什么美可言。 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包括所存在的各种音乐缺陷,但只要他们从音乐中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这其实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了。只要教师自己能够真正走进音乐,用心灵诠释作品的情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走进音乐,并在这美妙芬芳森林中自由呼吸。 所以情感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唤起学生的 情感经历和体验,使那些因为缺乏音乐天赋而胆怯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所有孩子都能因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后达到全面育人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 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对其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却重视得不够。本 文将就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 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 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 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 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 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 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 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 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儿童的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一开始,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正 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 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 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 其独特的作用。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 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 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 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 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这里同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功能——协作 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 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 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 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 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 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 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 在儿童发展中,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 。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 发展是儿童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为音乐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 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 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 、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 用。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他们特定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语言 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前文中已提过,音乐教育能为幼儿提供其他各种教育相对缺乏 的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尤其是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交际 语言进行交往,如“我想和你跳舞”、“请你和我一起玩”等。而这些语言正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以上所述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而只是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 能否转化为现实则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增强这种意识,在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 音乐教育材料,然后着力挖掘材料中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因素,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以强化幼儿 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音乐教育论文:谈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角度出发,全面阐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的作用。 音乐教育心里健康教育体系 一、前言 在学生阶段,一般来说是一个人处于生理和心理皆不成熟的阶段,在情感和意志品质上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他们的心理状况随着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情况等变化,在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变动,其主要表现为不太适应新的环境、缺乏自信或过度自信、轻度失眠、焦虑、猜疑心过重、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方法不当、轻度忧郁等,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他们往往表现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对挫折和逆境不能承受,因而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难于适应。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音乐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独特的作用,其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学生阶段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时期,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极为丰富,而这些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又是与他们的需要、愿望、动机相关联的。音乐对于调节他们的情感、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音乐教育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以音乐为媒介的。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和多重感觉体验,它包含了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并对其起发挥作用:从物理学上看,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含有各种频率的机械波。具有一定规模和变化频率的声音振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时,胃、肠、心脏、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各器官的紊乱状态改善,促进身心康复;从生理学角度看,节奏活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的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心率等。当优美的音乐声波经听觉器官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作用于大脑时,会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促进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加强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 1.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 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比如,通过给大中学生欣赏电影《贝多芬传》,可以使学生了解贝多芬精神并从其音乐作品中获得优秀的品质,懂得“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道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战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运用好音乐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教育功能,克服部分后进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畏难心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发挥音乐的直观优势,可以轻轻抓住学生的耳朵,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一种情感涟漪和感情共鸣。“问题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愧不如、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和胆怯行为,通过聆听某些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2.音乐教育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表达障碍和心理困扰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我表达障碍和自我评价的低下,他们不能够正确地接受自己,也不能成功地与其外部世界建立正确的联系,因而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障碍。 采用音乐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音乐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表达的媒介,成为丰富自我情感和促进自我成长的途径。特别是在集体的音乐活动这种无威胁的、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念和思想。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使用各种音乐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感的体验对于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音乐教育可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正如我们创造音乐一样,音乐也塑造着我们,音乐促进和矫正各种社会交往,音乐开辟了了解人们情感世界的特殊渠道。一方面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的健康心理倾向。 音乐教育活动通常是集体参与的活动,这种共同的活动过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因为音乐的本质要求参加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确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误或失败都会马上导致音乐效果的不和谐与失败,而且这种不和谐与失败会立即反馈给每一个参加者的耳朵,造成听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强迫所有参加者进行完全的合作,并迫使人们控制可能破坏音乐和谐的任何自我冲动和不良个性表现。因此,参加者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泛化和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也会吸引那些社会性退缩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4.音乐教育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心理上和个性趋于成熟,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体验也十分强烈。音乐教育则可以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与感受体验的广阔空间。音乐教育活动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扩充大脑的思维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人格修养、实践和创造能力。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影视,将更能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可解决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在互动中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参与活动、体验快乐,真正实现快乐课堂,从而满足学生极强的“体验饥饿和“求知欲望”。现在人们非常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预防和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潜在作用。 5.音乐教育可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 音乐教育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如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格的完善。学生是完成人格构建的重要阶段,是不断扬弃旧我,积极发展和建设新我的时期。因此,完善人格的铸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早在西周的“六艺”教育中,就认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音乐不但是人格铸造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 四、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 随着认识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文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想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能够把音乐教育纳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进一步推进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注入生机和活力。目前,迫切需要音乐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不断完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其独特而更大的贡献。 首先,应建立音乐教育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需求什么形式的音乐抒发自己不同的情绪。如雄壮豪放的进行曲能催人进取;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等;然后,成立音乐教育社团、协会,把音乐爱好者集中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他们去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将更有协调力,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支持达到改善和适应社会的心理目的;最后,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整,积极面对现实,从根本上调整他们的心态,塑造良好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五、结语 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栋梁、祖国的花朵。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全国人们的关注。它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使众多的栋梁之才在学习领域、人际交往、自我方面经受忧郁、困惑、浮躁、自卑、恐惧、压力和无法适应等多方面的折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叛逆、自杀、攻击等过激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更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和为社会贡献自身才能。 面对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面向学生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群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音乐教育,构建音乐教育体系,对于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消除人际障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对于解决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将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角度出发,全面阐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的作用。 音乐教育心里健康教育体系 一、前言 在学生阶段,一般来说是一个人处于生理和心理皆不成熟的阶段,在情感和意志品质上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他们的心理状况随着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情况等变化,在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变动,其主要表现为不太适应新的环境、缺乏自信或过度自信、轻度失眠、焦虑、猜疑心过重、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方法不当、轻度忧郁等,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他们往往表现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对挫折和逆境不能承受,因而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难于适应。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音乐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独特的作用,其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及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学生阶段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时期,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极为丰富,而这些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又是与他们的需要、愿望、动机相关联的。音乐对于调节他们的情感、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音乐教育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以音乐为媒介的。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和多重感觉体验,它包含了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并对其起发挥作用:从物理学上看,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含有各种频率的机械波。具有一定规模和变化频率的声音振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时,胃、肠、心脏、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各器官的紊乱状态改善,促进身心康复;从生理学角度看,节奏活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的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心率等。当优美的音乐声波经听觉器官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作用于大脑时,会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促进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加强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等方面。 1.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操和人格 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比如,通过给大中学生欣赏电影《贝多芬传》,可以使学生了解贝多芬精神并从其音乐作品中获得优秀的品质,懂得“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道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战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运用好音乐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教育功能,克服部分后进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畏难心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发挥音乐的直观优势,可以轻轻抓住学生的耳朵,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一种情感涟漪和感情共鸣。“问题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愧不如、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和胆怯行为,通过聆听某些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2.音乐教育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表达障碍和心理困扰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我表达障碍和自我评价的低下,他们不能够正确地接受自己,也不能成功地与其外部世界建立正确的联系,因而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障碍。 采用音乐教育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音乐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表达的媒介,成为丰富自我情感和促进自我成长的途径。特别是在集体的音乐活动这种无威胁的、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念和思想。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使用各种音乐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感的体验对于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音乐教育可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观念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正如我们创造音乐一样,音乐也塑造着我们,音乐促进和矫正各种社会交往,音乐开辟了了解人们情感世界的特殊渠道。一方面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的健康心理倾向。 音乐教育活动通常是集体参与的活动,这种共同的活动过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因为音乐的本质要求参加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确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误或失败都会马上导致音乐效果的不和谐与失败,而且这种不和谐与失败会立即反馈给每一个参加者的耳朵,造成听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音乐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强迫所有参加者进行完全的合作,并迫使人们控制可能破坏音乐和谐的任何自我冲动和不良个性表现。因此,参加者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泛化和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也会吸引那些社会性退缩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4.音乐教育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心理上和个性趋于成熟,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情感体验也十分强烈。音乐教育则可以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与感受体验的广阔空间。音乐教育活动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扩充大脑的思维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审美情趣、人格修养、实践和创造能力。如果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影视,将更能体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可解决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在互动中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参与活动、体验快乐,真正实现快乐课堂,从而满足学生极强的“体验饥饿和“求知欲望”。现在人们非常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预防和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潜在作用。 5.音乐教育可陶冶学生形成良好性情 音乐教育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如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格的完善。学生是完成人格构建的重要阶段,是不断扬弃旧我,积极发展和建设新我的时期。因此,完善人格的铸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早在西周的“六艺”教育中,就认为“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音乐不但是人格铸造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 四、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 随着认识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文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想构建音乐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能够把音乐教育纳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进一步推进音乐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注入生机和活力。目前,迫切需要音乐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不断完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其独特而更大的贡献。 首先,应建立音乐教育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需求什么形式的音乐抒发自己不同的情绪。如雄壮豪放的进行曲能催人进取;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等;然后,成立音乐教育社团、协会,把音乐爱好者集中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他们去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将更有协调力,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支持达到改善和适应社会的心理目的;最后,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调整,积极面对现实,从根本上调整他们的心态,塑造良好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五、结语 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栋梁、祖国的花朵。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全国人们的关注。它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使众多的栋梁之才在学习领域、人际交往、自我方面经受忧郁、困惑、浮躁、自卑、恐惧、压力和无法适应等多方面的折磨。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叛逆、自杀、攻击等过激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更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和为社会贡献自身才能。 面对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面向学生这样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群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音乐教育,构建音乐教育体系,对于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消除人际障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对于解决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将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音乐教育论文:分析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幼儿时期是人的各项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第一关键期,尤其是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正规的集体教育,是人生起步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接受的音乐,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的感受力和音乐的审美能力。在刚刚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们接触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和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而他们的意识里,更多的是在电视上面学到的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的充斥,幼儿几乎生活在一个流行音乐的氛围中,很难接触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乐。美好的音乐不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故幼儿难以获得健康的、美的熏陶。由于幼儿存在着某些生理性的音乐素质差异(嗓音条件、动作的协调性、柔韧性等),所以,在幼儿园中一些“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为教师所重视,表演节目的时候也是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对音乐理解能力强、节奏感好的小朋友。大多数“平平常常”的孩子却被忽视了。家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音乐教育意识普遍不强,除了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对孩子有这方面的培养,大部分的家庭生活中缺乏音乐艺术氛围。在望子成龙心切的驱使下,有些家长为孩子购置了钢琴、电子琴等昂贵的乐器,对幼儿进行了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让孩子以牺牲其他素质发展为代价来提高音乐技能,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 二、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对于我们新加入幼儿教育行业的音乐老师来说,改变这种现状是刻不容缓的。首先从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入手。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审美的学科,音乐教师是一个美的使者,音乐课堂则是一个传播美的场所。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核心就是感受,以感受为主的学习方法,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图画、可视得画面来诱导学生。使抽象的音乐变成有声有色、有形有性的画面。例如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曲的时,我让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象成爸爸妈妈,怀里拍着宝宝,静静地聆听,放飞梦想的翅膀,角色互换。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感受音乐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成为一个感受音乐的主题,在教师的诱发下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三、在幼儿园和家庭创造和谐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教育环境,包括园内环境和家庭环境。 (1)园内环境。通过和园内的音乐老师的讨论和决定,在园内我们注意创造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的洗礼。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浸染的作用。形成用音乐管理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特色,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园的艺术班设计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及科学的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在幼儿入园、游戏、午餐、散步、午睡、起床、离园等活动环节。 (2)家庭环境。幼儿的一半时间是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就与家长讨论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使幼儿在园的教育得到延续,我们帮助家长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特点、幼儿喜爱的乐曲让幼儿在家中倾听,并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理解,请父母做一些情况的记录,在与我们老师交流,以此来营造一个美而甜蜜的音乐氛围。 四、正确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全园各班都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实践,能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一些从我园毕业的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开朗、活泼、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怕受挫,克服困难的能力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且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在班里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等等。 1.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情绪情感 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爱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乐趣。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我们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幼儿从听、想、说、唱、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拔萝卜》时,小班幼儿一听到这段音乐,就随着鲜明的节奏前后左右摆动身体,就连拍手也拍的重重的。这说明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性质而表现相应的情绪。在老师布置的场景中,小朋友争着扮演角色上台去“拔萝卜”,嘴里还喊着:“要人多一点大萝卜才能拔下来。”整个活动幼儿性质浓厚,在音乐的感染下,情绪高涨,也理解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中、大班幼儿感受音乐的准确度更高,他们会根据不同性质的乐曲产生相同的情绪反映;还能将感受教准确的描述出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 2.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智能 当孩子产生了一种主动去感受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后,他们便会自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幼儿对音乐的感悟性很强,在歌唱、欣赏、节奏等方面,他们都非常容易进入音乐的意境。例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时,幼儿听到音乐后会用“安静、流畅、优美、舒缓”等词语来准确的表达自己对音乐性质的感受。当老师告知幼儿这是描写春天主题的乐曲时,小朋友很快就抓住主题进行联想,首先有身体动作来扮演春天的动植物,表达对乐曲的感受,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联想。有的说:“小芽从泥土里冒出来了。”有的说:“金灿灿的迎春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穿这美丽的花衣群在花丛中跳舞呢!”……为促使幼儿的联想向纵深发展,老师因势利导,孩子们则由简单的一句话引出一段话,语句优美连贯;孩子们在边叙述中边联想,有一物想到多物,有“物体”想到“物态”,在发展到“情节”,充分表现了音乐欣赏教育在幼儿联想能力中的功能。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智能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在幼儿园待得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对幼儿音乐教育这方面也深入的进行过研究,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了增智、养性、陶性、悦美之目的,由此促进了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艺术,音乐更是一种美。一点一滴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我们整个音乐教育活动当中,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单单是音乐方面,更应该有教育学、 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对未来的成长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从音乐的教育渗透到创造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使幼儿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精灵,做美的使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所追求的。 音乐教育论文:论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贺绿汀,作为我国着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经典的《游击队歌》《天涯歌女》等。与此同时,贺绿汀又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和服务于当时的社会的,因此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又是针对音乐学科的,有艺术独特性,故应该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性的方法解读,其音乐思想与他自身的音乐教育历程及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分不开。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具有全局性和立体性,既有形而上的理性建构,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涉及民主办学,普及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现其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办学体制,形成了其“小——中——大一条龙”以及业余音乐活动等的音乐教育体制,以具体落实其教育思想;中西结合,重视民族音乐的策略,对民间音乐的发掘和珍视,聘请民间音乐人任教等,以艺术的高度,既继承又创新民族音乐,深掘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科研、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路线,以确保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及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重质轻量的人才观,以艺术家气度和教育家的品格坚持音乐教育注重人才质量的精神和品格。 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全面梳理贺绿汀的各种书信、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结合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及主要成就,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贺绿汀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通过对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的分析和辩证性解读,科学认识其音乐教育思想的社会历史性和特殊性,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期能对当下音乐教育产生有益的指导作用。 一、民主办学,普及音乐教育 1.民主化、大众化的音乐教育思想 在贺绿汀不平凡的音乐教育生涯中,他不但强调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也很关注。建国初期,他撰写的《音乐艺术中现存诸问题的商榷》,就提出除了办好几所优秀的高等音乐学府外,还要普及音乐教育;促进音乐教育民主化、大众化,例如,他强调职业剧团只能作示范演出与宣传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县区乡各级干部亲自筹划,把它作为整个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动员乡村中小学教师、民间艺人与农民中的秧歌活动分子这种人结合起来,普遍组织业余剧团,假如有一个这样的音乐学校能经常调集他们作一年或半年专门的业务学习,那对普及与提高两方面都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上海音乐学院从1949年开始,办起了建国后第一届与本科同时招生的音教班,通过招考和单位推荐的办法进入学院学习一年一期,连续办了三期,此后从办训练班逐步发展为两年或三年制的干部进修班,除十年内乱期间外,从未间断过,至今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文艺团体部队歌舞团等,从领导干部到骨干演员,有不少都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过,他们对全国各地音乐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2.启示意义 贺绿汀民主化、大众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音乐教育同样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不管是音乐,还是其他学科,都是社会的光明、希望和未来。在音乐课堂上实施民主化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和谐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更大更轻松的空间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音乐教育的民主化与大众化。 音乐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我们把音乐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音乐教育不再是面对少数人的、完全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的专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同时,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也随之转向,把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情况和全体学生音乐水平的状况作为评价的标准。关注整体学生受音乐教育的状况,不是仅仅注意一个学校有没有乐队,在比赛中拿什么名次等等。这些对音乐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方面,只仅仅反映了少数学生的音乐教育情况,若把它作为评价音乐教育成败的标准,那是不民主的。 二、全方位、立体化的办学体制 1.小学、中学、大学音乐教育 贺绿汀对我国音乐教育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逐步建立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教学体制,为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并为国内其他音乐院校争相仿效的发展路子。他认为音乐是一门注重基础的科学,学音乐要从娃娃抓起。因此,“音乐专业学校必须有自己的音乐小学、中学。大学一般应招收专业音乐中学毕业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国际水平的音乐专门人才。”[1]只有办好音乐小学和音乐中学,大学才有巩固的基础和后备力量,音乐学院的水平才能有更大的提高。“要使所有专业人员具有高水平就必须有严格的长期专业培养。没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2]贺绿汀同志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经验,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办了与音乐学院配套的音乐附小和附中,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一条龙”的音乐教育体制,即三年制的专业音乐小学,六年制的音乐中学和五年制的音乐学院,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业余音乐教育,即附中、附小办的课余班和音乐院校办的业余部夜大学(以及社会上的业余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使专业音乐教育和业余音乐教育及普通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大、中、小配套成 龙,形成了专业、业余互相衔接的完整体制,对发展我国音乐艺术事业,培养音乐专门人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条龙”的教学体制,符合音乐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它不但有利于音乐教育学制上的衔接,更是一种教学观念,也方便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贺绿汀的这一教学体制,在将来也不会过时。 2.重视音乐师资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音乐教育有力的保障。贺绿汀一直关注人才的引进和教师培训。他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到处网罗人才,招贤纳士,为上海音乐学院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音乐师资的建设方面,贺绿汀推行音乐教育名师计划。即能者为师,注重社会和教育双效益。建国初期,针对上海音乐学院师资不强的状况,他发挥个人魅力,使着名歌唱家周小燕、钢琴家李翠贞、小提琴家陈又新等一大批出国深造学成归来的优秀音乐家纷纷回到了母校,贺绿汀聘请他们担任各系的领导或教学骨干。同时他还充分发挥国外人才的作用,一方面延聘富华、苏石林等一批曾经在国立音专任教的外籍教师继续留校任教,另一方面还聘请外国专家到校长期讲学或短期执教,逐步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此外,贺绿汀对音乐教师十分尊重,他设法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并且在生活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教师对此非常感激,于是他们自觉地在工作中加倍努力来给予回报。贺绿汀的这些措施使得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上世纪50年代国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专业音乐院校,提高了、保证了该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 3.启示意义 贺绿汀关于音乐师资建设的教育思想对高校音乐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两方面的借鉴意义。首先,我们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为重点,以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加强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形成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紧跟时展步伐,适应改革需要,符合现代高校水准,具有开拓创新、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敬业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高校的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积极推行音乐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使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形成强有力的“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竞争机制。在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完善职务聘任环节的基础上,形成严格执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公正的聘任制,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中西结合,重视民族音乐 1.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学内容上,贺绿汀主张既要借鉴西方音乐又要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以建设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如上海音乐学院早在1953年就建立了民族音乐研究室,专门从事民族民间音乐的搜集、录制、整理与研究,为民族音乐的教学与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贺绿汀认为:民族化是音乐创作与教育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自己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关于音乐教育民族化的问题,贺绿汀在理论方面曾有不少论述。他曾说过:“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是要继承我们祖先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巨大而复杂的民族音乐遗产,要加以整理发展,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3]他还说:“音乐要有民族风格。”“民族色彩愈浓厚的音乐,愈有生气,愈为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民族所欢迎。”“世界上自从有了民族,就存在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交流不但不会消灭民族音乐,反而会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4]他进而呼吁:“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5]关于音乐创作如何民族化的问题,他曾专门谈到了他创作器乐作品的体会:“我们的器乐作品应当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特别要表现在曲调写作上。”他还曾给一位业余作者写信说:“写歌曲要向民歌学习,不但学习它的语言、风格,还要学习它的乐曲结构。”[6]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直接带动了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它不但体现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包括一些民族化的教学方法。 2.启示意义: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贺绿汀中西结合,重视民族音乐的艺术思想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音乐多元化教育观。其实它也是目前世界音乐教育改革的潮流,它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世界范围内要重视民族音乐。在国内,当然更要重视本国的民族音乐。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进行爱国教育的必备资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音乐特别丰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在课堂资源的开发上,要把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与民族音乐特色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把自己的乡土音乐采入课堂。这种具有地方特色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才是真正要重视的多元音乐,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教材的共性内容形成互补,使音乐教育变得更加亲切、有趣和新颖。 总之,作为20世纪杰出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为世人所留下的不仅是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还有其创作及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和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思想,它们对新中国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物流管理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相关专业的骨干课,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筑PBL教学理念,以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后自学、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实验等教学方法,并以课程设计或论文及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含义、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2MasterUniversity首创。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物流管理学》的PBL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含义 支持PBL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物流管理学》的课程PBL教学目标、观念、方法 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学》采用如下教学手段:通过网站、教学VCD光盘的发放等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自学平台,用PBL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用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内容见图1) (三)整合教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应将所有可接触到的资源列表、分类、每一大类再逐层进行细分。并对资源按照:资源名称、主要内容、资源效用评价、资源存储位置等进行列表。 (四)辅助教学方式 在采用PBL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知识。物流管理学课程中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游戏、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视频等等。 三、基于PBL学习的教学知识价值链 (一)《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活动 1.知识需求及可用资源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基础。在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及可用资源分析的情况,多数教师存在着遇到自认为可用的资源就搜集,而搜集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应用,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未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动力。 2.获取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构建的进度安排上,教师应依据需求分析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程度来决定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知识搜集的顺序。知识获取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知识地图的索引,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具体途径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听观摩课、图书馆中进行自主学习、网上资料搜集、个人实际教学教师经验的总结等途径。 3.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个人知识的转化包括:知识内在化、外化、社会化、联合化。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建立的教师协作机制(比如:课程建设小组或科研团队),实现自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对于高校教师显性知识转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图书档案,建立电子文献的储存系统;对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社会化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学观摩。外化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通过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从而促进知识沟通。 4.在具体教学实践及科研实践中应用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之中,使所学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为实现特定教学、科研目标,教师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反思,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及科研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升级原有知识体系。 (二)教师创造价值的辅助活动 1.参与团队学习。教师不仅应加入学校内的课程建设小组、科研团队、校企联合等实体团队,还可通过BBS、Blog等方式应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整合。 2.形成信息平台。对于数字化知识可以采用专门软件工具(如Mybase和iNota)进行集成管理。可应用国内外的一些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个人知识iSpace Deskto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讯录、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日程记录、BLOG和浏览器等。 3.建立个人专家库。个人专家库是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与之直接沟通观点的专家的联系方式汇总。教师的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知识与知识创新。与业内专家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迅速提高教师对行业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 物流管理学论文: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两难问题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本文结合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如我院与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三年在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602班6名选派学生参赛,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团体获得第二名(二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703班3名参赛选手获得了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团体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904班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叉车单项1人获得一等奖,单证单项1人获得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物流0904班刘钊代表北京市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团体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坚信,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物流管理学论文:利用计算机构造物流管理学科模型的探讨 [摘要]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来仿真现实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型主要通过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环境与市场仿真以及以竞争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仿真,而且具备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演练。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仿真软件 虚拟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Internet网络的无限延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行业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以来国内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或者课程之一。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如何加大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将课本知识转为实际运用,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 1 在物流教学活动中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学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将书上的理论进行宣讲,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目标环境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导致工作适应期长或不适应。为了缩小教学情境与真实环境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物流公司、生产车间等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实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学科仿真模拟的演示与训练。物流管理学科模拟软件是创造一个仿真环境,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提供给学生做实践演练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活动,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逼真地获得这些感性认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物流管理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模型构造 2.1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实现的功能目标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的实现功能目标是可以使用网上模拟教学与训练,让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进行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和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拟软件系统必须能在学校模拟实验室或整个学校局域网范围内运行。学生打开浏览器,键入网址,即可启动系统。可适用于Intranet/ Internet应用。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具有“全天候”的特点。设计这个虚拟的环境参数应考虑接近于社会中真实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真实物流市场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让学生仿真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角色,通过控制虚拟物流企业的各种虚拟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发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由此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系统还应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以及开展模拟教学。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模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复杂的大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使用这些仿真度很高的物流管理教学软件的学习,模拟实际物流作业,了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构造模型的仿真设计难点在于如何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变量),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仿真: 2.2.1 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这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模型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可对模拟软件进行系统设置,在客户端配置模块的初始化中也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虚拟企业也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在模拟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部门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虚拟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模拟,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过程全部模块的操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协同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2.2.2 业务流程仿真。虚拟物流企业模拟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涵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是由业务来驱动的,在仿真设计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所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通过对物流内部各环节操作的模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物流公司内部流程运作情况,了解内部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以及内部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设计时可根据虚拟物流企业经营主线,按一定的顺序、各个职能部门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块,然后再重组。比如市场营销人员只管市场、货运人员只管订舱、报关人员只管报关、财务人员只管费用,商务人员只管、合约等,部门划分明确,分工明确,操作专业化、标准化。从一脚踢模式过渡到这种垂直分工管理模式需要重组流程,而这个流程重组可以借助ERP软件来设计实现。 2.2.3 环境与市场仿真。仿真模拟软件要注重环境与市场仿真,虚拟物流市场是虚拟物流企业订单的来源,虚拟物流是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软件系统还应提供一个虚拟厂商,由系统根据参数自动生成大批量、各种各样的订单,学生可模拟厂商,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合作,虚拟物流企业可以承接各种订单,也可以将接到的订单再投放到虚拟物流市场中进行转包。为了仿真真实情况,系统可设置条件让订单存在风险,即虚拟物流企业承接订单可能赚钱,可能亏本。因此各虚拟物流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必须认真核算、仔细操作,才能最终获利。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除了虚拟物流市场外,还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构造其他虚拟社会环境。随着各类贸易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高速的信息流则将导致高速的物流。这突出表现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高标准和多样化。例如: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并自由进行功能组合(虚拟工厂等),这导致了后勤供销服务(Logistic Service)的诞生。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因此系统还要有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通过其他虚拟社会环境各环节操作的模拟,让学生掌握物流公司外部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物流公司参予市场运作的社会职责。 2.3 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 学生仅对物流流程方面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仿真模拟软件还应包括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它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内部、外部环境流程模拟操作,并提供各种手段或平台供学生进行有关竞争方面的操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构造市场竞争虚拟环境,需要对虚拟物流市场及虚拟环境设计一些可以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境,如对虚拟市场可以灵活设定市场规则,所有的虚拟物流企业的运行都限制在规则内;企业资金资源限制,系统可以设置一定数量资金资源,但不可超越只可以贷款,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系统还应支持一组学生同时进行物流合同竞标,以最符合合同要求中标,合同不能完成,必须进行赔偿,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残酷的竞争。 软件中也可设置一个虚拟的风险中心,系统随机或根据企业资源情况、竞争力情况等自动产生或者可以设置一些风险,更接近于现实的企业。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将无法扩充仓库及车队、不能给员工提升工资,就有可能造成合同延误、服务质量下降等损失;仓库容量不足将导致货物损失,造成赔偿;交通工具不足,导致运输不及时造成赔偿;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竞争力下降;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仓库发生偷窃等……软件将提供学生在竞争的操作中,采取手段进行操作。如购买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导致配送速度不同,速度不同将导致配送服务价格的不同,价格不同将导致利润不同等。 2.4 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用途是教学,它的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它必须考虑到教学的需求,系统要有教学模块,必须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日常教学。可以对学生、班级进行功能角色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流程、权限等控制;对话功能要求方便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模拟各种的岗位,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运作。促进学生对真实物流企业内外流程的了解。软件还必须提供操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分析操作的好坏程度。软件系统还必须集成网络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环节的各个功能模块。 2.5 软件实现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设计必须基于WEB平台,可采用B/S结构实现,主HTTP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由一般的WEB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这些从软件设计来说并不难,其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出虚拟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操作对变量的结果反应。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且具较强操作性的构想。 【关键词】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系统工程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截止2014年,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新增15万左右,每年仍以相当高的增长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的源头: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物流专业招生人数占据前三。如此好的专业招生状况,却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难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借助国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战略,高职教育才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快速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对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和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技能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附属,而非主体。 2、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条件的缺乏: 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必须具备培养该人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实训设备、实训教师、实训教材等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经过人才市场的检验,在实用技能型这一点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必须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尝试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的核心位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很难从课程体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从专业课开始,突出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准确把握对于高职学生,理论够用即可。 二、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并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教学过程: 1、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通常要求用最近几年,而实践能力如果用前面几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加速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来保证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互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与物流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况下的实训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还在于是否有好的师资。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希望提升教师的实际技能,转变传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师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的自身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为了尽快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 2、多方面引进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制、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让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工作,不仅对实践教学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化。 四、教学,实践,就业、创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服从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考核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仍然是衡量学校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师生在创业上给以很大的支持,像建立和市场对接的工作室,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五、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践能力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受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实际操作考核很难完成。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抓紧建立实用、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已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将实践能力的考核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讲解,平时作业,现场操作,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项指标内容。 作者:任干斌 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通过这些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的兴趣,及对自学方式、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实用软件包的使用技能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学术工具,有利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一些科研学术基础,起到了在本科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性训练。 作者:向万里 朱昌锋 张静芳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视域;物流管理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予以高度的重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来看,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政治理想层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并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先驱,这就对新时期的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法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考量,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性要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息息相关。从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进步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展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功能所在。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殷切希望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几个层面中,法治和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基础保障,如果缺少这一坚实的精神保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要素自然无从谈起。 (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载体 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到十八大的“三个倡导,”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地践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本上的法律法规保障,如果缺少了法规的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无法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二、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思想,“天行网,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即便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 (一)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党和政府强调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均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步,获得长远的发展。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目的是在社会改革进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提供更为坚实的价值依据。 (二)外化为自觉行为和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深入落实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法治的推进和保障十分关键,通过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立法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法律内涵和特性,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三、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通过对不同阶层上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凝聚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物流市场发展中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思想上的认同,提升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同时配合政策上的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提高法律知识储备 在法治视域下,由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三)强化现代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法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去践行法律要求,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扶正祛邪,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当前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针对地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法治作用,促使广大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超群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设计———以三门交叉课程为例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等教育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物流管理类交叉课程建设。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综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就业之路。希望以此模式为契机,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李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按照教材讲课,课堂氛围较显枯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产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整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过于落后,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动手能力减弱。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必要的实训场所和操作软件。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设计系统化程度较低,各个学校往往各自为阵,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单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教学不对口问题。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与专业教学不对口的状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许多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跨过来的,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由此必然产生了专业性差,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在设置培养计划时,要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按照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在学生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强化,使学生学有所长。同时,还应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将理论课程的课时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协调好,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自动化演示实验室、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超市的货物管理、调度、配运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记牢并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胜任专项的工作。 2.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办学条件较为先进的高校应积极地帮助兄弟院校提升教学条件。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其资源共享系统,如联网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等,使兄弟院校能够在远程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有效院校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此外,各校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教学关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难点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各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共享,在博取众长中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专题讨论中,还可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从而带动教材的更新和编写,使物流专业的课本能够顺应时展,不断为新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的培训制度,可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计划,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任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员担任校内兼职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实操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企业形成长久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企业中建立物流管理的专业实习点,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实习机会,从而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综上所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所高校都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重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业输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美南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雕琢产品时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以热爱工作为前提,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工匠精神”总结为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为一种职业道德。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工匠精神”这一名词,自此各大企业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除了要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外,同时要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充分重视个人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 二、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成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T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导学生在投身行业工作时能否产生依恋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作,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忠诚度、事业心以及向上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强化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热爱并且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类,“95后”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构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然而也更加追求即时利益,面对的诱惑更多。[1]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行业一线,需要的成长周期较强,同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将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就更加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获得较大成就的同学到校进行交流与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二)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贯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项目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互换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物流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以及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进行点评,针对性地讲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场所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发现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通过实训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内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企业专家的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2]高职院校也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物流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多,除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配送管理等传统职位外,同时新增了客户服务及信息技术等,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复杂,客户的要求也更加丰富,人们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后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促进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度发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定位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政校企的联动。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高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可针对人才的需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外实践,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物流管理学论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出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学 教学内容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后续专业课均已此课程为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知识灌输主体,学生为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知识灌输客体,教材为灌输内容,教辅媒介(包括多媒体、板书、考试等)为灌输工具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难以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适用教材。目前国内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而缺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以理论、概念为主,跟物流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重叠。并且该课程所涉及的物流行业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任课教师授课大多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教学。其中理论讲授基本沿袭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的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过时、局限性较强,而且学生查找的案例基本都来自于网上,重复雷同的案例也较多,缺乏对实际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或相应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少,因而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一般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在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而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我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特点,并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应该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料。 首先,以现有教材为蓝本,通过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等课程知识的梳理(兼顾相应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对现有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进行适度地调整,结合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按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按照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 物流和供应链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作业流程模块、物流技能训练模块,整合方案如图1所示。同时,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和加以规范。 图1: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体系 其次,围绕教材建设的教学资料库构建。在基本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自主学习、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的需要,进行教材与教学资料库(参考书(文献)目录、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如果拘泥于传统形式,只注重课堂讲授,空洞乏味的单纯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由此,广大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借鉴、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物流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新方法往往偏重教师课堂内教学,忽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互助学习,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并不多。因此,结合管理类课程学科特征,探索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将PBL教学法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全球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2]PBL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导师设计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①组建团队。在课程的第一堂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50人的班容量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团队,每个团队5名成员,在每一个团队中,推选出一名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对团队负责。 ②设计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有一定难度、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布置,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课后找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PPT的形式加以展示。 ③独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市场调查、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小组成员选定各自负责的学习议题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案;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质询,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重新补充新的知识,归纳出一致认同的方案。在各小组课余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其进度和时间管理,对于小组内部冲突更多的是原则性提醒,更多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班级讲评。各小组以PPT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问题、路线、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讲述完毕各小组互相提问质询。最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各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工作效果给予评分。整个讲述过程我们注重营造讨论气氛,除PPT呈现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之外,评价还包括汇报时的现场表现、过程管理效率、团队合作程度等。 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以问题驱动,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具体见图2。 图2:PBL教学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强 物流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开设物流方向教育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基地由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ERP、仓储配送仿真、供应链管理仿真、啤酒游戏等软件操作)和物流创业实践中心(主要包括生产型实训基地和阿里巴巴服务站)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一些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对接,安排学生实习和参观等。浙江树人大学实训基地构成如图3所示。 图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成示意图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开拓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课程总课时量的限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主要考虑的形式是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操作和阿里巴巴服务站实训)。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为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如在学生总成绩构成中,到课率10%、合作小组学习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力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信会在课程内容组织、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更为合理而凸显其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上述教学改革中,有些目前通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并且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如课堂上采用PBL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等;有些则需要很长时间和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如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库等。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地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步将改革引向深入。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外投资和兼并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快,且企业投资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企业集团投资活动是企业求得长期持续发展和对外实现扩张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如果对股权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或者资金结构不合理,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不到位,造成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重点讨论强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管理,指出了长期股权投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保障股东权益,促进企业集团投资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集团;投资收益;风险管控 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或向其他行业转型发展,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不断的增多,企业拥有的长期股权也比较多。因长期股权资金投入较大,运行周期较长等特点,一旦长期股权投资结构不健全,没有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降低企业所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企业集团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是通过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来获取。实业投资主要是投资入股设立子公司形式,即长期股权投资;金融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期货、委托贷款等。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公司按照持股比例或享有份额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企业集团投资目的主要分以下三类:扩张性需求;维持性需求;外在性需求;根本动机是追求较多的投资收益和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企业按照股权比例应分享的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股权转让收益、清算收益及其他收益。股权投资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股东的意志在被投资企业得以贯彻和执行,保障股东权益的实现,并争取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存在的风险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涉及投资前决策风险、投资运营中管理风险和投资后清算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几年,市场经济发展旺盛,许多企业不仅扩大产能,也向其他地区,其他产业扩张,或独资、或合资投资成立分、子公司,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钢铁、煤炭、水泥产能过剩,很多项目建成后没有市场,连续亏损。盲目投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做好对市场的研判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发生投资决策风险。 2、随着集团公司相关多元产业战略的实施,长期股权投资数量与金额大幅增加,但集团公司在被投资单位的战略定位、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对集团公司的贡献度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使投资目的与收益不能及时实现。 3、集团母公司举债筹措大量资金进行投资,相当数量的被投资单位长期没有回报,导致集团母公司背负大量贷款利息支出,资金被长期占用,利用率低下。已经成立的子公司并无实际的生产经营,每年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大,使得集团整体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随着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水平明显下降。占用集团母公司大量投资资金的全资与控股子公司,每年向集团母公司上缴利润(或分红)的很少,收益甚微,其中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导致集团公司投资损失,造成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综合投资收益率远低于其对应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利率采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投资效益低下。 5、部分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几年盈利却不给集团母公司分红(或上缴利润),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短缺而部分被投资子公司现金流充裕的现象,反映出集团公司在全资子公司上缴利润、控股子公司分红方面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6、投资企业虽然对参股子公司无实际控制权,但投资金额大、数量多,而实际取得的收益非常低,反映出集团公司对参股子公司的经营与分配缺乏有效监督。 7、集团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不到位:子公司下属分、子公司发生的对外承包费、股权转让款,因对方公司经营异常,款项有可能无法收回;合资对方未按协议约定时间支付股权投入款,或抽逃货币出资额,有可能给投资企业形成损失,负责管理项目的投资团队成员或派驻投资对象企业的人失职,产生道德风险或管理不到位风险,危害投资者的利益,这些都给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带来重大影响。 8、根据煤炭、钢铁行业整体的发展形势和国家去产能的基本要求及目前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资源矿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有些公司已成立,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项目没有被国家批准、或者未能取得采矿证,加上资金紧张等原因,未能按期开工建设。已购置地块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存在被国土部门无偿收回的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没有合法齐全的手续,公司就会处于停滞状态,母公司的投资长期无回报。 三、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范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要重视投资决策和投资后的风险管理,加强投资对象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时的风险管理。具体对策为: 1、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职能部门管控。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实行集中管理,制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标准,划分公司股权投资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权责明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制衡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出资人权益。 2、对长期股权投资“分门别类”进行监管。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中的定位,比如是以实现收益为目的、还是以投资控制资源等其他战略为目的,“分门别类”对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进行监管,实现集团公司既定投资目标。 3、对长期股权投资“有重点的”进行监管。统计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较大(如上亿元)的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这些单位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加强其财务与经营监管工作,避免或减少因管理不善给集团造成投资损失。 4、集团公司要根据对被投资单位控股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确保收益分配合法、收益资金及时足额收取。(1)全资子公司:完全由集团公司控制,无其他特殊原因,利润全额上缴集团母公司。(2)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由子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控股子公司财务与经营情况,会同子公司管理层拟定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并由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按集团公司批准的方案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3)参股子公司: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要在其利润分配预案通过前将预案提交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策意向,上报集团公司批准后,由派驻高管人员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 5、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追究管理者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企业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应追究董事会等相关决策人员的责任;对在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具体实施人员的责任;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经营管理者造成损失责任的,应当撤销职务、停止升迁等制裁。 6、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强化被投资企业的监管,明确投资关系,追偿承包费,对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对投资行为做出适当的分析和预测,追偿股权转让款或股权投入款,减少投资损失。理顺投资关系,做到整个投资过程合法、合规,及时纳入集团合并范围。 7、保证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相配比。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要以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为限,投资带来的现金流入的规模和时间要与筹资的现金流量尽量保持一致,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选择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是最优项目,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如果长期股权投资效益低下,资金使用严重浪费,应防范低效项目的投资。 8、对部分投资项目进行处置。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无实质运营或丧失继续持有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或进行妥善处置,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减少损失,规避集团公司经营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以及《甘肃省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25号)文件,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将落后产能及时清理。 四、结语 长期股权管理以及优化内部资源,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对加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海宾 单位: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的实证探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实践证明,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有直接关系。企业高管的双重激励主要是指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成为股权投资考察企业高管激励影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大量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可知,通过拉大企业员工的薪酬,能够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需要加大对高管股权激励方式的应用,展现其在股权投资行业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股权投资;企业高管;双重激励 1引言 近年来,股权投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股权投资及企业治理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人员对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投资者通过运用股票期权及可转换优先股等合同设计形式,能够达到对投资企业高管层的激励作用,降低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展现出股权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2理论假设与实证设计 通过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企业进行分析可知,两者之间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存在不一致现象,引发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管理者要想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通过机会主义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来实现。为了避免为管理者提供该种机会,股东需要采用激励及监督措施,来保证企业的价值。管理者可以采用的激励措施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现做出如下假设:假设1:股权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高管的激励作用越明显。该项假设主要是指股权投资者通过与控股股东及公司高管谈判等形式,将其直接作用在高层管理者薪酬计划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股东积极主义、表决权及董事会席位等形式,对高管层的薪酬结构产生极大影响,有助于提升股权投资机构的激励动力和激励能力,以此来提升企业公司的绩效,展现出企业高管的激励性作用。假设2:股权投资机构占公司董事会席位比例越高,对高管的激励作用越强。该项假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背景及经验的了解,采用联合投资等角度,对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高管激励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假设3:股权机构具备的经验越丰富,有助于提升对公司高管的激励性作用。假设4:在不同的背景影响下,股权投资机构对公司高管产生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假设5:采用联合投资形式,有助于强化股权投资机构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作用。 3实证结果与分析股权投资者特征 对高管薪酬水平、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及高管持股比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外资背景的股权投资企业,更加重视对公司高管的激励,激励内容以薪酬为主,通过拉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以达到激励高管的目的。采用固定薪酬激励方法,拉开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通过对高管薪酬水平、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及高管持股比例进行变量及控制变量分析,发现持股比例对薪酬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股权激励产生负向影响。在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倾向于拉开薪酬差距来达到激励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家族史企业,企业中的管理层主要由家族股东来担任,股东股权存在过度集中情况,直接影响着股权投资机构的绩效管理情况。因此,可知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不倾向于采用公司高管激励制度。造成该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与股权激励方式在我国应用的不成熟、投资者与公司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具有政府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更加倾向于提升高管薪酬水平来达到激励的目的,而民营企业试图通过拉大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的形式来达到激励目的。通过提升高管的薪酬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及公司高管工作效率,而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倾向于采用企业股权控制方法。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薪酬激励制度,而小规模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制度。出现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成本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应用薪酬激励制度,相对于股权激励制度,更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我国的小规模企业数量较多,收入水平不高,发展潜力小,不能为企业高管人员提供过多薪酬上的支持,阻碍了薪酬激励制度的实施。因此,小规模企业主要是采用对公司高管人员上的激励来达到激励的目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类型中的新型产业,相对于企业产业而言,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等特点,因此,股权机构在选择激励方式上,更加倾向于薪酬激励,而非股权激励。 4结语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形式分析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的影响,可知目前国内股权投资机构倡导采用提升薪酬水平、拉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等形式来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充分地展现出了公司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股权投资机构不断改善公司高管激励制度提供了依据,有助于确保股权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合理性,调动了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投入到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中去,促进了股权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高梅 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投资问题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私募股权投资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还能帮助企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管理团队的素质,促进其快速规范地发展,最终实现上市目标。 关键词: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特点 (一)私募资金渠道广阔 私募股权机构的目标企业着眼于,实力雄厚、质量较高的机构或个人,并且收益相对比较丰厚。与债权企业不同的是,他不看重投入的若干百分之几的收益,而是按照出资比例获取自己投资股份的股权收益。一旦目标企业成功上市,私募股权的获利必定是他投资额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是上千倍。 (二)投资方式灵活 私募股权的投资方式非常灵活,种类并不单一,这也是出资方对机构信任程度的一种体现。例如以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投资,以股权为主债权投资为辅的各种组合型的新型投资方式。这种灵活的投资方式也为他们寻找目标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风险较大回报丰厚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风险之一是便是其较长的投资周期,第二,投资机构的资金成本相对而言比较高,这一点加大了机构投资的风险。而且,股权投资的流通性差,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并不丰富。但一般来看,已美国为例,机构成功退出一个企业以后可以获得几倍的收益。在我国因为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高,这个收益可能会达到几十倍。这也是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吸引市场资金的主要原因。 (四)参与管理不控制 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的管理团队,他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各种目标企业定制和实施,适应各个阶层市场需求的投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的能力,对企业的运行、管理有很好的改良。而且投资机构仅仅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而不以控制和占有企业为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向目标企业投入巨额资金的同时,也共给了更加适合目标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其他增值服务,他给企业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智力。 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根据2016年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难,造成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珠三角地区等很多发达省份的数千家的中小企业,把资金短缺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造成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中小企业在成长期,企业没有资金积累,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都不够多,可以抵押、质押给金融机构的资产很少,因此透过间接融资可以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但是,私募股权投资注重的是企业的潜力和前景,在进行目标企业风控的时候,以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为前提。 (二)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出生于80年代,创业之前没有参加专门的培训,理论水平匮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1-3年之内。造成这种局面的具体原因,除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也有着很大关系。机构介入之后,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会对企业进行各项监督,提供相关的经营和管理经验。 (三)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小企业在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之后,会在媒体和行业内会增加其曝光率,企业会成为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的研究和模仿对象,这些都可以提高目标企业的知名度和上镜率。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私募股权基金如果能够投资中小企业,会增加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让大众感觉到企业今后发展的希望。 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对策 (一)明确政府的作用,制定有关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法律体系 中国如果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制定有关风险投资行业整体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环境;其次政府要积极引进海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让中外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监管机构 明确主管机关,一行三会都是我国的金融监督机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对某些特定金融机构也有监管职权,涉及国外的私募基金的案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参与管理。多头管理对行业监管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降低了监管效率。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监管究竟应纳入具体的哪一个机构主管必须予以明确,尽量减少目前多头管理,使监管统一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 金融行业从出现以来就是一个自律性高的行业,金融行业协会作为协调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组织,对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行业协会自身也会根据现在市场的情况,制定出各种行业规范,企业为了提高声誉和形象,加入这些协会的企业也会自愿地遵守这些行业规范,这促使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加有序、透明,也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 五、结语 放眼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不仅推动了广大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种的资金来源,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课题,极大的促进了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各种资源配置的优化。假设未来国内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与更多的海外资本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吸收过剩的国际流动性资本,更可以促进资金更合理化更效率的流动,还对加快建设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赵琨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股权投资的应用 摘要: 通过对国有企业现有的体制及股权投资的内涵、分类、收益、市场机动性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 股权投资;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0.引言 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转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据了解,在十三五规划中,全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灵活性较高、收益与风险分担的股权投资的引入,为国企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创新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1.股权投资 1.1股权投资的内涵 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手段来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通常是采用个人或企业购买其他准备上市或者未上市企业的股票这一方式或者是利用无形的资产、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直接地投资其他企业单位,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或者利润分取、股利获取与风险相适应的经济利益。股权投资要承担投资失利的风险,也能获得被投资单位的利益[1]。例如,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陷入僵局或者是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环节时,投资者将会承担投资失败的后果和损失;相反地如果被投资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反响好、其所经营的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空间较大,投资者通过股权控制被投资单位,从而从价格波动和产品销售前景中获得经济利益。 1.2股权投资的分类 股权投资可以分为共同控制、控制、重大影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大类。其中,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某种经济活动所享有的 共有类型的控制;控制是指获得股权并取得整个企业的控制权,能够独立地做出企业运行的决策和财务经营决策,并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顾名思义,仅是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上因有参与权而产生重大影响但没有决策权。这几种类型的股权投资,其风险程度和所获利益都各有不同,控制类型的没有风险分担体,风险较大,但是相应的经济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共同控制次之;重大影响类型的风险可以分担,独自承受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所获利益也相应减少。 1.3股权投资的结构及发展现状 股权投资由成本、收益、风险、权益、减值等因素构成[2],其中成本和收益的核算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权益是受益的保障。自从20世纪初期我国提出了经济改革,许多人开始“下海”,股市一直风靡至今。目前,我国的股权投资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洗礼,已经进入深入发展的阶段(如图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下页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募性质的股权投资金额较小,还是严重受到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仍然占了大部分比例,并且其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市场和股权的发展。 2.国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1国有经济体制的内涵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是对苏联的经济模式进行全盘照搬过来的,强调了国家集体利益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化成了现在的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形成的国有经济体制。其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鲜明的行政色彩、国有资本化程度颇高等特征。目前,国有企业仍实行的是以管理资产为主的经济体制,这对于迎接新的经济挑战和经济改革有着诸多的限制和阻碍。 2.2国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由最初的苏联式经济模式,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有企业权力下放、让利的过程和80年代以后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让企业逐渐地拥有了发展的相对自由权的过程。到了21世纪初期至今,为适用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但由于行政色彩厚重,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效果[3]。 3.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3.1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作用 3.1.1扩大经营范围股权投资是对资本营运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国有企业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股权投资或引入战略投资方,不仅可以建立与国有企业主业相关的经营性联系,还可以扩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产业链,达到资本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还能够建立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产业联系,拓宽经营范畴,增加利润和回报,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例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委实际控制的鞍钢集团公司改制而来的,其原有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钢压延加工、黑金属冶炼、焦化化工等23种产品和业务,但是自从2002年开始实施改制后,其增加了家电、汽车使用的镀锌钢板的生产,创造出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t的奇迹;经过2006年股权投资的扩大,其主营业务的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29.24%,推进了其在全国同行中的净利润增长排名。 3.1.2提高规避风险能力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主要是依靠多元化经营的方式,而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正是这一方式的具体体现。长期的股权投资,不仅能够弥补单一的业务经营的劣势,形成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和生产模式;还能进一步地加强和丰富经营内容,分担风险的同时还能扩大收益的渠道,进而降低企业对现有业务的依赖性,减少单一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3.1.3有效实现战略转移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等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它所拥有的主营业务或关键性业务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并且其业务的延续能力与生存能力是有限的[4]。因此,国有企业作为主营业务急速衰退的企业,在经济侧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改制,能够有条不紊地与新的主营业务进行接轨,同时从企业的竞争实力上来看,具有更高的经营活力和较强的竞争能力。例如,总部设在广州省惠州市的由国家控股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吸收较多的资本和附加业务,保持了利润连续20年的稳健增长的步伐,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元化业务经营的格局,其主营的电子产品(手机、彩电等)和开关插座在国内市场上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在体制改革的当下有极高的生存能力,并且有希望踏入世界竞争的行列。 3.1.4有效地盘活资金国有企业的体制一般是以管理资产为主,但是股权投资是以资本管理为主,如果加大力度引进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或加大国有企业对不同企业间的股权投资,将会弥补资产沉淀却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把资本盘活,真正地做到“钱生钱”。 3.2股权投资在改制中的运作 股权投资方式是通过投资决策、投资运营管理、投资清算等环节实现投资资本所获利益最大化的(如图3)。其中投资清算和决策的运作具有阶段性和专属性的特点,而投资运营的管理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的特征。其通过投资实施、决策、持股比例调整、营运控制、投资收益账务等关键环节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把股权投资方式完美地契合到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达到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4.结语 随着经济结构的侧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已经箭在弦上了。尝试着把股权投资的资本运作方式融入国有企业改制活动中去,不仅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风险分担,减少利润损失,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源,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在残酷的竞争中的生存几率,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 作者:李世鹏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计划处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控 摘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已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主业发展受到制约,企业投资发生战略性转变,产业多元化已成必然。企业要快速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对外投资,以快速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缩短财富积累时间,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动力。如果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过程中,对于股权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或者资金结构不合理,非常容易发生资金链问题,导致风险产生。因此,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剔除不确定因素,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控制;会计核算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环节有如下三个:决策风险、运营风险和清算风险。 (一)决策风险企业在投资和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风险、论证分析和决策程序风险。在这三个方面中,选择风险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趋势所造成的风险,这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而与整个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第二个,论证风险是由于企业在前提的调查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合理评价论证方法,理论水平存在误差;最后一个决策风险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决策程序而使得执行过程中存在风险。决策风险是企业股权结构中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对于企业投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运营风险营运风险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中的管理风险,它包括五种不同的类型:股权结构、委托经营、投资方转移资产、项目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和信息泄露等风险。其中,股权结构的风险最为重要,它来源于股东构成、公司结构和投资协议等三个方面。委托经营中主要体现在道德风险中,由于委托经营者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一旦经营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势必会对于委托关系产生不可磨合的损失,人作为个人在经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作出提高自己的收益的决策,如果企业利益和人个人利益产生分歧时,企业运营风险由此而产生。项目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风险与委托运营风险具有类似之处,若项目管理人员或责任人存在经验不足或者管理方式错误,对于企业运营和投资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亏损。对于信息泄露风险,指的是投资方对于企业经营状况无法掌握完整信息,因而无法作出恰当决策。 (三)清算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清算风险分为外部、内部和时机把握三个方面。外部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受到银行利率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影响投资企业资金成本。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导致资金购买力下降,投资方利益受到损失。法律法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变动对市场供求关系、行业支持力度等经济政策的变动而导致所投资行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企业投资获利。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模式,资金结构和道德风气等方面的风险;退出时机风险体现在投资方何时合适撤出投资资金以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如何做好长期股权投资 (一)税收筹划方面为保障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稳定性,企业需要对投资期间做好税收筹划,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股权持有利息、股权红利和投资转让收益。根据税法对股权交易的有关规定,企业股权转让应按照股权收益差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需要合理避税,应当采用分割法,即先分红后转让,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 (二)股权处置方面企业投资完成后,对那些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经济指标达不到预期和收益增长不明显的股权投资,要及时进行处置。股权处置属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必须报董事会决议通过,属于国有资产的还需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前必须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处置方式要采用公平公开的竞价方式,评估和处置过程中严禁内部勾结损害股东和企业利益。 (三)减值分析方面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进行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真实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四)股权投资综合评价和追责制度方面投资完成后,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全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对长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是否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长期受益等方面,需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分析[1]。同时,为了保证长期股权投资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于投资成果建立奖惩机制,建立经济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各岗位分工必须明确,各尽其责,对于投资过程中因为违规操作导致企业风险甚至造成重大投资损失的,企业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经济赔偿,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和机遇并存,充分认识到长期股权投资的重要性,严控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全面了解市场竞争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财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雪梅 单位: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外投资和兼并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快,且企业投资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企业集团投资活动是企业求得长期持续发展和对外实现扩张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如果对股权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或者资金结构不合理,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不到位,造成长期股权投资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重点讨论强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管理,指出了长期股权投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保障股东权益,促进企业集团投资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集团;投资收益;风险管控 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或向其他行业转型发展,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不断的增多,企业拥有的长期股权也比较多。因长期股权资金投入较大,运行周期较长等特点,一旦长期股权投资结构不健全,没有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和降低企业所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企业集团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是通过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来获取。实业投资主要是投资入股设立子公司形式,即长期股权投资;金融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期货、委托贷款等。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公司按照持股比例或享有份额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企业集团投资目的主要分以下三类:扩张性需求;维持性需求;外在性需求;根本动机是追求较多的投资收益和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包括投资企业按照股权比例应分享的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股权转让收益、清算收益及其他收益。股权投资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股东的意志在被投资企业得以贯彻和执行,保障股东权益的实现,并争取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存在的风险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涉及投资前决策风险、投资运营中管理风险和投资后清算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几年,市场经济发展旺盛,许多企业不仅扩大产能,也向其他地区,其他产业扩张,或独资、或合资投资成立分、子公司,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钢铁、煤炭、水泥产能过剩,很多项目建成后没有市场,连续亏损。盲目投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做好对市场的研判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发生投资决策风险。 2、随着集团公司相关多元产业战略的实施,长期股权投资数量与金额大幅增加,但集团公司在被投资单位的战略定位、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对集团公司的贡献度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使投资目的与收益不能及时实现。 3、集团母公司举债筹措大量资金进行投资,相当数量的被投资单位长期没有回报,导致集团母公司背负大量贷款利息支出,资金被长期占用,利用率低下。已经成立的子公司并无实际的生产经营,每年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和管理费用较大,使得集团整体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随着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水平明显下降。占用集团母公司大量投资资金的全资与控股子公司,每年向集团母公司上缴利润(或分红)的很少,收益甚微,其中一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破产清算,导致集团公司投资损失,造成集团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综合投资收益率远低于其对应的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利率采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投资效益低下。 5、部分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几年盈利却不给集团母公司分红(或上缴利润),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短缺而部分被投资子公司现金流充裕的现象,反映出集团公司在全资子公司上缴利润、控股子公司分红方面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6、投资企业虽然对参股子公司无实际控制权,但投资金额大、数量多,而实际取得的收益非常低,反映出集团公司对参股子公司的经营与分配缺乏有效监督。 7、集团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不到位:子公司下属分、子公司发生的对外承包费、股权转让款,因对方公司经营异常,款项有可能无法收回;合资对方未按协议约定时间支付股权投入款,或抽逃货币出资额,有可能给投资企业形成损失,负责管理项目的投资团队成员或派驻投资对象企业的人失职,产生道德风险或管理不到位风险,危害投资者的利益,这些都给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带来重大影响。 8、根据煤炭、钢铁行业整体的发展形势和国家去产能的基本要求及目前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资源矿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有些公司已成立,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项目没有被国家批准、或者未能取得采矿证,加上资金紧张等原因,未能按期开工建设。已购置地块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存在被国土部门无偿收回的风险。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营,没有合法齐全的手续,公司就会处于停滞状态,母公司的投资长期无回报。 三、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范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要重视投资决策和投资后的风险管理,加强投资对象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时的风险管理。具体对策为: 1、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职能部门管控。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实行集中管理,制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标准,划分公司股权投资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权责明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制衡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出资人权益。 2、对长期股权投资“分门别类”进行监管。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在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中的定位,比如是以实现收益为目的、还是以投资控制资源等其他战略为目的,“分门别类”对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进行监管,实现集团公司既定投资目标。 3、对长期股权投资“有重点的”进行监管。统计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较大(如上亿元)的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这些单位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加强其财务与经营监管工作,避免或减少因管理不善给集团造成投资损失。 4、集团公司要根据对被投资单位控股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确保收益分配合法、收益资金及时足额收取。(1)全资子公司:完全由集团公司控制,无其他特殊原因,利润全额上缴集团母公司。(2)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由子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控股子公司财务与经营情况,会同子公司管理层拟定控股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并由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按集团公司批准的方案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3)参股子公司:集团公司派驻高管人员要在其利润分配预案通过前将预案提交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产权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策意向,上报集团公司批准后,由派驻高管人员在子公司相关决策会议上行使表决权,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收益实现。 5、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追究管理者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评价长期股权投资效益,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企业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决策者和实施者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应追究董事会等相关决策人员的责任;对在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具体实施人员的责任;对子公司被投资单位经营管理者造成损失责任的,应当撤销职务、停止升迁等制裁。 6、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强化被投资企业的监管,明确投资关系,追偿承包费,对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对投资行为做出适当的分析和预测,追偿股权转让款或股权投入款,减少投资损失。理顺投资关系,做到整个投资过程合法、合规,及时纳入集团合并范围。 7、保证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相配比。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要以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为限,投资带来的现金流入的规模和时间要与筹资的现金流量尽量保持一致,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选择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是最优项目,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如果长期股权投资效益低下,资金使用严重浪费,应防范低效项目的投资。 8、对部分投资项目进行处置。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无实质运营或丧失继续持有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或进行妥善处置,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减少损失,规避集团公司经营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以及《甘肃省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6〕25号)文件,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将落后产能及时清理。 四、结语 长期股权管理以及优化内部资源,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对加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海宾 单位: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的实证探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实践证明,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有直接关系。企业高管的双重激励主要是指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成为股权投资考察企业高管激励影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大量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可知,通过拉大企业员工的薪酬,能够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需要加大对高管股权激励方式的应用,展现其在股权投资行业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股权投资;企业高管;双重激励 1引言 近年来,股权投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股权投资及企业治理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人员对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投资者通过运用股票期权及可转换优先股等合同设计形式,能够达到对投资企业高管层的激励作用,降低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展现出股权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2理论假设与实证设计 通过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企业进行分析可知,两者之间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存在不一致现象,引发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管理者要想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通过机会主义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来实现。为了避免为管理者提供该种机会,股东需要采用激励及监督措施,来保证企业的价值。管理者可以采用的激励措施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现做出如下假设:假设1:股权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对企业高管的激励作用越明显。该项假设主要是指股权投资者通过与控股股东及公司高管谈判等形式,将其直接作用在高层管理者薪酬计划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股东积极主义、表决权及董事会席位等形式,对高管层的薪酬结构产生极大影响,有助于提升股权投资机构的激励动力和激励能力,以此来提升企业公司的绩效,展现出企业高管的激励性作用。假设2:股权投资机构占公司董事会席位比例越高,对高管的激励作用越强。该项假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股权投资机构背景及经验的了解,采用联合投资等角度,对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高管激励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假设3:股权机构具备的经验越丰富,有助于提升对公司高管的激励性作用。假设4:在不同的背景影响下,股权投资机构对公司高管产生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假设5:采用联合投资形式,有助于强化股权投资机构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作用。 3实证结果与分析股权投资者特征 对高管薪酬水平、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及高管持股比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外资背景的股权投资企业,更加重视对公司高管的激励,激励内容以薪酬为主,通过拉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以达到激励高管的目的。采用固定薪酬激励方法,拉开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通过对高管薪酬水平、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及高管持股比例进行变量及控制变量分析,发现持股比例对薪酬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股权激励产生负向影响。在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倾向于拉开薪酬差距来达到激励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家族史企业,企业中的管理层主要由家族股东来担任,股东股权存在过度集中情况,直接影响着股权投资机构的绩效管理情况。因此,可知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不倾向于采用公司高管激励制度。造成该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与股权激励方式在我国应用的不成熟、投资者与公司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具有政府背景的股权投资机构更加倾向于提升高管薪酬水平来达到激励的目的,而民营企业试图通过拉大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的形式来达到激励目的。通过提升高管的薪酬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及公司高管工作效率,而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倾向于采用企业股权控制方法。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薪酬激励制度,而小规模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制度。出现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成本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应用薪酬激励制度,相对于股权激励制度,更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我国的小规模企业数量较多,收入水平不高,发展潜力小,不能为企业高管人员提供过多薪酬上的支持,阻碍了薪酬激励制度的实施。因此,小规模企业主要是采用对公司高管人员上的激励来达到激励的目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类型中的新型产业,相对于企业产业而言,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等特点,因此,股权机构在选择激励方式上,更加倾向于薪酬激励,而非股权激励。 4结语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形式分析股权投资与企业高管双重激励的影响,可知目前国内股权投资机构倡导采用提升薪酬水平、拉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等形式来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充分地展现出了公司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股权投资机构不断改善公司高管激励制度提供了依据,有助于确保股权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合理性,调动了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投入到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中去,促进了股权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高梅 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投资问题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私募股权投资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还能帮助企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管理团队的素质,促进其快速规范地发展,最终实现上市目标。 关键词: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特点 (一)私募资金渠道广阔 私募股权机构的目标企业着眼于,实力雄厚、质量较高的机构或个人,并且收益相对比较丰厚。与债权企业不同的是,他不看重投入的若干百分之几的收益,而是按照出资比例获取自己投资股份的股权收益。一旦目标企业成功上市,私募股权的获利必定是他投资额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是上千倍。 (二)投资方式灵活 私募股权的投资方式非常灵活,种类并不单一,这也是出资方对机构信任程度的一种体现。例如以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投资,以股权为主债权投资为辅的各种组合型的新型投资方式。这种灵活的投资方式也为他们寻找目标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风险较大回报丰厚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风险之一是便是其较长的投资周期,第二,投资机构的资金成本相对而言比较高,这一点加大了机构投资的风险。而且,股权投资的流通性差,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并不丰富。但一般来看,已美国为例,机构成功退出一个企业以后可以获得几倍的收益。在我国因为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高,这个收益可能会达到几十倍。这也是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吸引市场资金的主要原因。 (四)参与管理不控制 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的管理团队,他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各种目标企业定制和实施,适应各个阶层市场需求的投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的能力,对企业的运行、管理有很好的改良。而且投资机构仅仅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而不以控制和占有企业为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向目标企业投入巨额资金的同时,也共给了更加适合目标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其他增值服务,他给企业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智力。 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根据2016年上半年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贷款难,造成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珠三角地区等很多发达省份的数千家的中小企业,把资金短缺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造成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中小企业在成长期,企业没有资金积累,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都不够多,可以抵押、质押给金融机构的资产很少,因此透过间接融资可以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但是,私募股权投资注重的是企业的潜力和前景,在进行目标企业风控的时候,以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为前提。 (二)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出生于80年代,创业之前没有参加专门的培训,理论水平匮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1-3年之内。造成这种局面的具体原因,除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也有着很大关系。机构介入之后,机构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会对企业进行各项监督,提供相关的经营和管理经验。 (三)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小企业在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之后,会在媒体和行业内会增加其曝光率,企业会成为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的研究和模仿对象,这些都可以提高目标企业的知名度和上镜率。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私募股权基金如果能够投资中小企业,会增加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让大众感觉到企业今后发展的希望。 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对策 (一)明确政府的作用,制定有关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法律体系 中国如果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制定有关风险投资行业整体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环境;其次政府要积极引进海外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让中外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监管机构 明确主管机关,一行三会都是我国的金融监督机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对某些特定金融机构也有监管职权,涉及国外的私募基金的案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参与管理。多头管理对行业监管带来了一定的负担,降低了监管效率。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监管究竟应纳入具体的哪一个机构主管必须予以明确,尽量减少目前多头管理,使监管统一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 金融行业从出现以来就是一个自律性高的行业,金融行业协会作为协调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组织,对促进企业的良性运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行业协会自身也会根据现在市场的情况,制定出各种行业规范,企业为了提高声誉和形象,加入这些协会的企业也会自愿地遵守这些行业规范,这促使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更加有序、透明,也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 五、结语 放眼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不仅推动了广大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种的资金来源,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课题,极大的促进了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各种资源配置的优化。假设未来国内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与更多的海外资本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吸收过剩的国际流动性资本,更可以促进资金更合理化更效率的流动,还对加快建设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赵琨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经贸学院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股权投资的应用 摘要: 通过对国有企业现有的体制及股权投资的内涵、分类、收益、市场机动性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 股权投资;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0.引言 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转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据了解,在十三五规划中,全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灵活性较高、收益与风险分担的股权投资的引入,为国企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创新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1.股权投资 1.1股权投资的内涵 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手段来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通常是采用个人或企业购买其他准备上市或者未上市企业的股票这一方式或者是利用无形的资产、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直接地投资其他企业单位,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或者利润分取、股利获取与风险相适应的经济利益。股权投资要承担投资失利的风险,也能获得被投资单位的利益[1]。例如,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陷入僵局或者是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环节时,投资者将会承担投资失败的后果和损失;相反地如果被投资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反响好、其所经营的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空间较大,投资者通过股权控制被投资单位,从而从价格波动和产品销售前景中获得经济利益。 1.2股权投资的分类 股权投资可以分为共同控制、控制、重大影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大类。其中,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某种经济活动所享有的 共有类型的控制;控制是指获得股权并取得整个企业的控制权,能够独立地做出企业运行的决策和财务经营决策,并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顾名思义,仅是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上因有参与权而产生重大影响但没有决策权。这几种类型的股权投资,其风险程度和所获利益都各有不同,控制类型的没有风险分担体,风险较大,但是相应的经济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共同控制次之;重大影响类型的风险可以分担,独自承受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所获利益也相应减少。 1.3股权投资的结构及发展现状 股权投资由成本、收益、风险、权益、减值等因素构成[2],其中成本和收益的核算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权益是受益的保障。自从20世纪初期我国提出了经济改革,许多人开始“下海”,股市一直风靡至今。目前,我国的股权投资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洗礼,已经进入深入发展的阶段(如图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下页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募性质的股权投资金额较小,还是严重受到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仍然占了大部分比例,并且其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市场和股权的发展。 2.国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1国有经济体制的内涵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是对苏联的经济模式进行全盘照搬过来的,强调了国家集体利益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化成了现在的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形成的国有经济体制。其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鲜明的行政色彩、国有资本化程度颇高等特征。目前,国有企业仍实行的是以管理资产为主的经济体制,这对于迎接新的经济挑战和经济改革有着诸多的限制和阻碍。 2.2国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由最初的苏联式经济模式,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有企业权力下放、让利的过程和80年代以后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让企业逐渐地拥有了发展的相对自由权的过程。到了21世纪初期至今,为适用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但由于行政色彩厚重,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效果[3]。 3.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3.1股权投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作用 3.1.1扩大经营范围股权投资是对资本营运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国有企业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股权投资或引入战略投资方,不仅可以建立与国有企业主业相关的经营性联系,还可以扩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产业链,达到资本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还能够建立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产业联系,拓宽经营范畴,增加利润和回报,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例如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委实际控制的鞍钢集团公司改制而来的,其原有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钢压延加工、黑金属冶炼、焦化化工等23种产品和业务,但是自从2002年开始实施改制后,其增加了家电、汽车使用的镀锌钢板的生产,创造出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t的奇迹;经过2006年股权投资的扩大,其主营业务的净利润增长率高达229.24%,推进了其在全国同行中的净利润增长排名。 3.1.2提高规避风险能力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主要是依靠多元化经营的方式,而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正是这一方式的具体体现。长期的股权投资,不仅能够弥补单一的业务经营的劣势,形成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和生产模式;还能进一步地加强和丰富经营内容,分担风险的同时还能扩大收益的渠道,进而降低企业对现有业务的依赖性,减少单一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3.1.3有效实现战略转移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等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它所拥有的主营业务或关键性业务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并且其业务的延续能力与生存能力是有限的[4]。因此,国有企业作为主营业务急速衰退的企业,在经济侧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改制,能够有条不紊地与新的主营业务进行接轨,同时从企业的竞争实力上来看,具有更高的经营活力和较强的竞争能力。例如,总部设在广州省惠州市的由国家控股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吸收较多的资本和附加业务,保持了利润连续20年的稳健增长的步伐,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元化业务经营的格局,其主营的电子产品(手机、彩电等)和开关插座在国内市场上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在体制改革的当下有极高的生存能力,并且有希望踏入世界竞争的行列。 3.1.4有效地盘活资金国有企业的体制一般是以管理资产为主,但是股权投资是以资本管理为主,如果加大力度引进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或加大国有企业对不同企业间的股权投资,将会弥补资产沉淀却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把资本盘活,真正地做到“钱生钱”。 3.2股权投资在改制中的运作 股权投资方式是通过投资决策、投资运营管理、投资清算等环节实现投资资本所获利益最大化的(如图3)。其中投资清算和决策的运作具有阶段性和专属性的特点,而投资运营的管理具有持续性和经常性的特征。其通过投资实施、决策、持股比例调整、营运控制、投资收益账务等关键环节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把股权投资方式完美地契合到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去,达到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4.结语 随着经济结构的侧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已经箭在弦上了。尝试着把股权投资的资本运作方式融入国有企业改制活动中去,不仅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风险分担,减少利润损失,增加企业的利润来源,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在残酷的竞争中的生存几率,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 作者:李世鹏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计划处 企业股权投资风险评估初探: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控 摘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已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主业发展受到制约,企业投资发生战略性转变,产业多元化已成必然。企业要快速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对外投资,以快速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缩短财富积累时间,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动力。如果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过程中,对于股权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或者资金结构不合理,非常容易发生资金链问题,导致风险产生。因此,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剔除不确定因素,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控制;会计核算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环节有如下三个:决策风险、运营风险和清算风险。 (一)决策风险企业在投资和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风险、论证分析和决策程序风险。在这三个方面中,选择风险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趋势所造成的风险,这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而与整个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第二个,论证风险是由于企业在前提的调查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合理评价论证方法,理论水平存在误差;最后一个决策风险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决策程序而使得执行过程中存在风险。决策风险是企业股权结构中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对于企业投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运营风险营运风险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中的管理风险,它包括五种不同的类型:股权结构、委托经营、投资方转移资产、项目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和信息泄露等风险。其中,股权结构的风险最为重要,它来源于股东构成、公司结构和投资协议等三个方面。委托经营中主要体现在道德风险中,由于委托经营者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一旦经营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势必会对于委托关系产生不可磨合的损失,人作为个人在经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作出提高自己的收益的决策,如果企业利益和人个人利益产生分歧时,企业运营风险由此而产生。项目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风险与委托运营风险具有类似之处,若项目管理人员或责任人存在经验不足或者管理方式错误,对于企业运营和投资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亏损。对于信息泄露风险,指的是投资方对于企业经营状况无法掌握完整信息,因而无法作出恰当决策。 (三)清算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清算风险分为外部、内部和时机把握三个方面。外部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受到银行利率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影响投资企业资金成本。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导致资金购买力下降,投资方利益受到损失。法律法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变动对市场供求关系、行业支持力度等经济政策的变动而导致所投资行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企业投资获利。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模式,资金结构和道德风气等方面的风险;退出时机风险体现在投资方何时合适撤出投资资金以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如何做好长期股权投资 (一)税收筹划方面为保障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稳定性,企业需要对投资期间做好税收筹划,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股权持有利息、股权红利和投资转让收益。根据税法对股权交易的有关规定,企业股权转让应按照股权收益差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需要合理避税,应当采用分割法,即先分红后转让,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 (二)股权处置方面企业投资完成后,对那些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经济指标达不到预期和收益增长不明显的股权投资,要及时进行处置。股权处置属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必须报董事会决议通过,属于国有资产的还需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前必须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处置方式要采用公平公开的竞价方式,评估和处置过程中严禁内部勾结损害股东和企业利益。 (三)减值分析方面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进行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真实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四)股权投资综合评价和追责制度方面投资完成后,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全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对长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是否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长期受益等方面,需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分析[1]。同时,为了保证长期股权投资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于投资成果建立奖惩机制,建立经济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各岗位分工必须明确,各尽其责,对于投资过程中因为违规操作导致企业风险甚至造成重大投资损失的,企业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经济赔偿,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和机遇并存,充分认识到长期股权投资的重要性,严控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全面了解市场竞争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财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雪梅 单位: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试论再议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训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视觉艺术 平面设计技术 艺术设计 论文摘要:视觉艺术是以图像或文字等形式,给观赏者以视觉的愉悦和快感体验。艺术设计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就是将视觉文化原理转化为为观赏者提供实物化艺术作品的技术。为了达到视觉审美要求,平面设计技术必须要尊重视觉文化的主要规律。从分析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入手,就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训中更好地应用平面设计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思考。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艺术时代。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消费为主的社会形态,消费时代不仅意味着物的空前聚集,而且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消费文化时代,图像、影像等视觉内容与形式正在成为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而这种文化方式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认知过程。视觉艺术的消费性意味着社会必须大量生产承载视觉艺术的消费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视觉的愉悦和快感的体验,因此,艺术设汁成为了当前社会热门的实用技术和研究领域,艺术设计理论在社会范围内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宽广。 平面设计技术作为艺术设计诸多技术中实用性最强、审美功效最为突出的技术形式,不但被广泛地应用于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之中,还得到了高校专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培养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人才。应当说,平面设计技术脱胎于视觉艺术理论,是视觉艺术是将视觉文化原理转化为为观赏者提供实物化艺术作品的技术,因此我们研究平面设计技术的应用问题,必须从视觉艺术理论的基本特点入手。 1 视觉艺术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1 视觉艺术的定义 视觉艺术的定义是一个有较强争议的话题,由于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角度不同,国内外学术界对视觉艺术的基本定义并不相同,而且由于视觉艺术的自身特点,这些定义只能是描述性和概括性的,无法做出精确的廓清。总结起来,国外专家对是视觉艺术的定义多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视觉艺术是“超现实的”、“精英化的”艺术形式,这种说法肯定了视觉艺术的理论性,但是未免脱离了视觉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国内专家多从视觉艺术的应用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和研究,例如陈龙认为视觉艺术的定义应从“文化学层面定义”、“传播学层面定义”及“哲学层面定义”三个方面着手,这种说法较有代表性。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对于视觉艺术的定义比较符合其本质属性和规律。 1.2 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 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自身鲜明而独特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觉艺术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视觉艺术中的图像信息实现了视觉的真实延伸,具有强大的真实感,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完全超越了以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感官的局限性。 (2)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视觉艺术的感染力集中的体现于视觉技术对场景的还原和再现。例如电影技术可以使受众迅速进入艺术f青景和氛围之内,实现了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感染力。 (3)视觉艺术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人类的视觉所接受的信息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感官的接受信息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视觉艺术承载的信息数量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往往一张图片所承载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文字,而且传播效果也十分良好。最后,视觉艺术突破了语言文字的沟通障碍,实现了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艺术是全球化的语言。视觉艺术突破了不同语言、文字间的沟通和理解障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的全球化和有机融合。 2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本情况 在我国,平面设计技术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起初的美术、绘画为基础到当前的视觉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应当说如何将科技手段与设计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现阶段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文字设计和运用技术。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要求,运用文字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填充。以平面广告为例,字体的类型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隶书、草书、行书等属于古体字,能够为作品衬托出古朴典雅的意境,而楷书字体端正,能够为作品增添大气端庄的特质。还有一些设计作品,字体的设计要服务于内容的需要,因此产生了一些变体字、艺术字、旋转字等,突出作品灵动鲜活的特点。。 此外,字体的编排位置也是平面设计技术的重要内容,字号的大小、标题的位置、字体的编排等都是决定平面设计作品设计水平的关键因素。 (2)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图片处理及运用技术是平面设计技术中另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视觉艺术理论认为,图片是视觉技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也是突破平面设汁技术局限性、拓展艺术空间的最有效方式,平面设计理论中“突破维度理论”即是以图片处理和运用技术为基础。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图片往往要和文字共同出现,互为配合,共同产生艺术效果。因此图片的剪切、修订、放置层次、放置位置都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因素。 (3)版式设计技术。版式设计是将文字、图片等设计元素加以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视觉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技术,也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一股来说,平面版式设计讲究稳重,力求展现一维化平面的广阔和稳定,而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一批以跳跃式和混合式为理念的平面设计作品,力求通过打乱维度体现平面设计的立体感和生命力。版式设计除了要有机整合图片、文字等内容外,还要对颜色、面积、版面结构等进行统筹安排。版式设计服从作品需要,这是平面设计理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2.2 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笔者从实训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主要问题。 (1)文字设计技术中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程度不高,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单纯强调版式的创新,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关注不够。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为某电子产品设计平面广告时,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翻转、套色等大量的文字设计技巧、图片的叠放顺序也经过了缜密的思索,版式上更是采取了较为先进的矩阵式设计。作品完成后笔者发现,如果从消费者的视角观察,这个作品无疑很好地体现了该电子产品的主要特征,但是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功能介绍的文字信息却被学生刻意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文字信息介绍是消费者了解产品功能最为直观的形式,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采取购买行为的直接参照,学生的设计作品恰恰忽略了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这个作品是失败的,没有达到设计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2)在设汁作品中存在滥用图片的趋势。虽然平面设计强调图片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图片可以完全代替其他设计要素。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倾向于在设计框架内大量叠放和堆放图片,试图以此获取视觉冲击力,达到视觉审美效果,这种设计理念有简单化的嫌疑。在平面设计理论中,视觉艺术不等于图片艺术,图片和其他设计元素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单纯强调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会导致审美效果脱离设计初衷,而且图片叠放的逻辑如果没有经过周密思考,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错觉,进而影响到视觉艺术效果。 (3)高科技技术与现有设计技术的结合力度不足。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一些电脑软件技术,包括Dbotoshop、autoCAD、CorelDRAW、IIIustator、Freehand、Pag—eMaker等等,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更多的高科技成果却缺少相应的手段。 3 解决高校平面设计实训教学工作主要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上文笔者所列举的当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当前困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发展的主要困难,笔者认为解决这些困难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植根于美术绘画专业到发展为独立的教学科目,视觉艺术的理论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的特点。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要加强对学生视觉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实训课教学的理论基础。例如学生学习视觉传播理论,就可以明确掌握平面广告作品中文字、图片等构成要素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视觉艺术的社会消费理论,就能够进一步明确平面作品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更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2 进一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当代平面设计工作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字能力、观察判断能力等,学生的这些能力素质对于完成一部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是十分有用的。实训课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途径。教师可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帮助学习深刻剖析作品本身蕴含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技巧,尤其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节奏”,更需要教师通过实训教学训练及反复讲解进行培养。 3.3 引进系统化的实训教学平台 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继续使用已有的软件技术以外,还要学习使用高端的平面设计系统,例如Solidworks设计系统,就是平面设计高科技化和系统化的综合性平台。因此笔者建议未来在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训过程中更多地引进和利用综合性设计系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主题,要搞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又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重中之重。建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基础是依据楼房而定的,打什么样的基础,盖什么样的楼房。艺术设计的基础如同建造楼房打的基础,它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设计活动者所必备的素质。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问题。 近几年,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且招收学生的情况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其教学中难免存在着课程建设尚不完备,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缺少专业实践等诸多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学,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实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基础课程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进程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 从事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普通高校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为目标,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固化、忽视实训环节等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先进行初步实践,再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最后再进行系统实践,学生在专业的思想教育活动中,逐步了解其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中,经过课程设计与专业的实践活动,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获取的知识会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艺术化、系统化的艺术创造活动。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选择的是综合化课程教学模式,这也是它必须选择的一条路。我们要善于吸收欧美国家先进的艺术设计经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强调基础教学理论课程的预备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系统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专业教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创新是激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而且需要教师诱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教学互动。因此,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到实训安排,一切以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三、建立与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也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手绘制作训练与电脑辅助设计制作训练结合的原则、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重视手绘操作训练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相结合。作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即良好的素描速写、色彩表达、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等手头功夫,这是今后专业提升的必备基础;但随着现代艺术设计表现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辅助设计能力也必须过硬,熟练操作电脑辅助设计软件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与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培养设计一线操作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的。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不是很重视手绘操作技能训练,一味强调电脑软件的学习,客观地造成了部分学生过分的依赖电脑的现象,电脑终究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是被人运用才会发挥作用,而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被电脑奴役的工具。我们只有将手绘操作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职设计艺术类教育是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教育规律,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其技术性的特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议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论文关键词: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并对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育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育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的教学体系在某些局部发生变革,但是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深深感到研究、实施多样性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的教与学的传统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环境,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是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所采用的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学手段相对简单和刻板,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缺乏变通,教学过程过分程式化,不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呼应,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技能、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是传统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打破传统的设计基础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已沿用了几十年而一成不变。即一般由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等课程组成,其特点是重视积累视觉语言的经验,能掌握基本的视觉表现技巧,着眼于训练手与眼、观察与表现等关系。但是课程与课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相互割裂,特别是构成课程,往往教条化为一种呆板的填色块练习。重描绘与再现、轻思维与表现的教学方法,局限的基础教学内容和缺乏专业指向的技巧训练容易造成专业方向若即若离的状况。因此,我们要突破各门课程之间的壁垒,从对形式关系研究着手,在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中加入多种训练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不再局限于分门别类式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结构有序,同时又符合视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教学系统。 (二)明确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专业指向 专业基础课的改革,应特别强调把设计意识的方法贯穿在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有别于本科的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技巧训练要明确的专业指向,如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图形创意能力,色彩包装装潢能力,物体结构与空间透视把握能力等。使学生较早地进入“专业状态”,更多地接触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就基础而基础,不问专业特点,不问社会需求的教学理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改革。 (三)把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设计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发展打下牢固而广泛的根基,必须找到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合理地切入点,因此,为了将基础与专业自然地融合,把基础学习训练自然地导向专业方面,突破原有课程之间互不关联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地课题训练,使学生经过观察,将各种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从人工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培养自身对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达到对形态的理性认识与主观创造。认知自然万物的各种构成要素,如线条、平面、空间、光色、结构、质感、节奏等,用素描语言来设计万物的形状,强化其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探索 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从初衷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学生可以从多种不同的媒介获取大量的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认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适合全国的高等教育,而且非常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其特点是: 第一,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第二,适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第三,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二)课题式教学模式 课题式教学是以“课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课题有机地贯穿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题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课题工作来展开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题设计,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更注重的是课题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课题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基础课中有多方的优势: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课题式教学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发挥作用,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二是在教学形式上,课题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在交流形式上,课题式教学的交流形式是双向的,容易调动课堂气氛;四是在参与程度上,课题式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主性很强;五是激励手段上,课题式教学是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因为是自己选择的,因此内在动力被充分调动,并且能持久发挥作用,改变传统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模式就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并注重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创造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入学后不分具体的专业方向,在一年级先入基础工作室,二至三年级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工作室。各工作室也可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因为面临学生的自主选择,导师将面对一定的压力,这将迫使教师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体系,增强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导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师更加关注研究本领域的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使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它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师生互动的课题研究和个案教学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个案教学使学生创业意识、团队精神逐步增强,学生个体的创造力会不断催生,一个个基于实践的生动案例会为未来实现提供依据和可能。教师的经验指导,学生的互动探讨,将为学生走向社会,自主创新、不断创造、勇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创造力是推动设计基础课不断更新完善的重要动力,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教改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把握实用性、先进性、动态性、科学性等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化的弊端,给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目标 论文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的意义人手,探讨了课程目标的依据。并分别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多元化价值观塑造等角度总结了课程目标的定位。 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讲就是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I而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塑造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力并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研究的专门人才。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基础课程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并且目前一些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中把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等等混为一谈。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进程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始终是指向人发展的,课程从中起着催化的作用。从宏观上看,课程并不是一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组组学科群有机的结合;从微观上看,课程是依据理论框架构建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体系。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突破性的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也具有开发性作用。此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程序中具有独特的先行性,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也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因此,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确立具有重要的先行意义。就我们现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上看,仍然是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指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这种课程目标过分注重课程的延续,过分注重内容的单一完整性,过分注重结论的积累训练与学习,把课程变为知识与技能的简单结合,这种片面性急待改变。 二、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应符合我国提倡的“厚基础、宽口径、增强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及适应现代设计多元化要求的能力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研究。 1、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谓素质,即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它是能够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外化为个体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在设计艺术学科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就是要着重抓设计素质的培养。所谓设计素质,主要包括: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设计者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深入而正确的了解、设计者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设计者所具有把设计构思综合外化的技术能力等。设计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通识教育的要求 所谓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是非专业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宽广的、全面的。就艺术设计学科的整体课程结构而言,属于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的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通识色彩;专业基础课程是具有一般陛的、普遍意义的、不是特别针对某方向的基础内容。所以,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性的色彩为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与“厚基础”的要求相合。 3、现代设计多元化的要求 不少教育研究者认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仅使知识创新的速度变得更快了,而且人们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大学创造的知识在质量、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艰苦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艮多学者提出“当今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的口号,这足已说明艺术设计在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变化也必然产生。因此,依据这多元化现代社会对教育所发生影响的观点,在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结构体系中,也要有体现适应现代设计多元化社会变化特征的认知体系。 三、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⑥从这可以看出知识、技能、方法及价值观的概念及外延,可以当作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系,这也同样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因此,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目标,针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也应制定相应的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在此把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计意识与方法的目标、多元化价值观的目标三个方面,即从培养熟练掌握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匠”目标模式,转变为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意识培养、方法体验及价值观塑造等角度全面均衡发展的综合型专业艺术设计人才。 1、主要目标: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目标 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中知识学习与技能的训练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如果能从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基础课程促成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框架,将会尽早地促进学生在更为广阔的专业领域中找到兴趣点和发展方向。因此,专业基础课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了解和尝试为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创造性地解决设计问题提供综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知识与技能创新变化的速度,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和社会迅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现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是知识的简单性学习及技能的传授培养,而是学习并学会学习。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的再发展环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再改变、再创新的、灵活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发展性学习,不断地获取运用所需要知识与技能。 2、核心目标: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的目标 设计意识是一种主动创新的意识,是积极进行设计思维活 动的意识。培养设计意识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兴趣与情感及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观察、想象、思维、判断、鉴别。设计方法的学习本身就是对设计的初步体验,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行为,设计中把很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汇聚与创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和富于想象。这些也从侧面反映了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性质应该是一种具有思维创新的、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设计体验。 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应该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就有意灌输创新体验意识。与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比较而言,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是一种纯粹抽象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在设计教育中,我们往往没有抓住学生设计意识培养与方法体验的实际环节。然而,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能否形成敏锐而坚定的设计意识及创作方法是进入设计师“角色”的一个起始的根本性标志,“设计师不能失去设计意识的支撑,失去设计意识的设计师,就如失去跑道的田径选手一样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 3、发展目标:多元化价值观塑造的目标 设计价值观的培养问题,不是一种单纯地智力特征,而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一种追求卓越的设计意识。设计价值观教育在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是严重缺课的,这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某些设计价值观的不道德性,出现了令人震惊的违反社会伦理的恶果;譬如,在某些商品广告中屡禁不止的欺骗性宣传、商品包装中的过度消耗乃至儿童读物中的不道德描述等等,这些都无一不是经过精心设计才昭然入市的。又如,“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直至今天仍得不到社会舆论严正的指责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设计价值观缺失的表现。 多元化设计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许多角度人手,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民族与全球等微观、宏观比较的设计价值观,又如设计伦理、设计责任感等等角度。树立多元化价值观念,懂得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养成一种积极、开放、向上的心态是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加强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开始认识到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设计的责任,这对整个国家设计事业的发展都将是一件好事。这些也都是必须从设计基础教育阶段就得到充分重视的内容,也是必须渗透在每一个基础课题和作品中。 四、结束语 其实,任何学科任何层次的课程目标都不能简单配制成一个“大拼盘”。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的目标研究同样如此,目的在于为了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设计素质,构建一个教学相长的有效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提供可能,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也正如前言,从目标研究的结果来看,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所以,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目标研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许多教育人士的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之后,才能找到更为合理的目标体系,为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台理的途径,在此仅抛砖引玉罢了。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谈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智能培养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服装艺术设计 智能培养 行业结构 升级 行业转型 论文摘要: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强调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智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智能培养,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升级及地区性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培养优秀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智能培养作为服装专业的重要课题,无论从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积极的探寻和摸索,智能培养必将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挑战。 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很快,以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现在正处于从加工型向创造型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的拥有服装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强调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人才的智能培养却提及甚少。其实在我国服装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目前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结构要和行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既要加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要强调人才的智能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和服装行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智能培养也必将成为服装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的内涵 关于智能的内涵有过诸多的阐述。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形而上学》中提到过知识、技术和智慧的分类问题。他认为知识注重的是解决思想问题,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来源;技术则侧重动手操作,是劳动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手段;在知识与技术之间,还有一种,是通过思维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头脑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智慧,这里的智慧一词和我们提的智能的作用很接近。 事实也是如此,在服装专业中,一个服装款式的设计与结构设计需要的能力,完全来源于人脑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样板表现出来,人的视觉观察到的是效果图和样板的绘制技术的表现,而往往忽略了它们内容呈现的依据,现实工作中,基本上没有在学习中学过的现成款式,解决服装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智能,总的说来,服装设计的能力,应属于智能范畴。 智能,它是与技能相对的一个概念。简单的说智能,是将各方面的知识及所积累的各种经验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可以把这种综合能力转化为实践规划及实践行为的能力。动手做某事的技能,则是智能实践化的具体操作。 能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训练人身体的肌肉协调来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一种是训练人的意识控制,依靠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能力。前者通过反复的演练可以形成行为模式,达到自动操作的效果,甚至不需要意识控制即可完成;而后者的培养则不同,它离不开人的智慧,人的思维运作,这种能力也需要反复的演练,但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所操作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在意识的监控之下,不可能产生自动化的效果。如:创意、设计等,它是通过特定的意识规则或操作程序的训练而形成的,它的成果是在智慧运作中实现的。 二、智能培养的必要性 现阶段加强服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的智能培养,是服装产业发展,服装行业结构的升级及其所带来的就业结构的转换的必然要求。 1、智能培养是服装行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经济越发展,生活越富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层次就越高,服装产业发展的结构层次也就越高,而服装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岗位分工和就业结构的转换。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已经进入加工阶段的中后期并向创造阶段转移,岗位分工与就业结构的转换的必然带来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一 品牌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多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企业载体特征是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源资本依赖型企业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往后,对技术知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产品和工艺中的智能成分就越高。之所以是智能而不是技能,是因为在工业化后期,产品要迎合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满足,需要更富于个性化的创新意识,要通过精彩的创意、设计和精心的策划、包装才能实现。而技能是靠规范、重复的设备或仪器操作来生产模式化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所对应的只能是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的产品,因此随着品牌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智能型人才。这一点在目前的国际竞争中也得到了验证,即一方面我国的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品档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没有个性,没有思想,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等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其矛盾的根源也正是产品的智能成分不高所造成的。 第二 现代服装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服装在社会上的表现都是以社会文化和个体文化为背景的,作为服务主体的人就必然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而智能运作的服装产品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的需求而设计的,是更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展,人的需求就会越发展和提升,就越需要以现代服装业为主的时尚业发展,那么智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会越有发展。因此说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智能型人才。 2、智能培养是实现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一、 区别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是实现转化的前提。长期以来,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是为了画而画,在美术基础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一定专业课所要求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师在素描等基础课上的引导,而改变学生的训练意识,才能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第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是智能培养的基础。事实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设计水平的强弱。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并可以增强人对事物的情感体会。更可以将文化课的学习融入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三、智能培养的可操作性及思路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考虑。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行为是能力实现的目的和归宿。在知识理论指导下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而正确行为实现的关键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因此能力是知识向行为转化的桥梁。高职的智能教育也是依据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相应行为改变的目的,那么如何落实智能的培养就是问题的关键。 无庸置疑,智能通过培养可以提高。智能可以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而提高,关键是要为智能提高找到合于规律的培养手段与载体。服装行业当中任何一种智能工作或岗位都有其内在的要求和相应独特的规定性,依据其各自的要求和规定性会形成相应的模式化的工作规则和操作程序。这种内在的独特的规定性实质上是专业知识的规定性,这种模式化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实质上是实现这个要求和规定性目的的技术载体或手段。智能的本质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按照行业规范或特定程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即在行业的规定性中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智能培养的根据。因此正是服装岗位特定的技术规范或操作程序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现实载体。 因此,以服装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方向;以服装专业知识为基础和来源,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以服装工作岗位的特定规则或操作程序为技术手段,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载体;以各种实训经历加以不断的刺激强化,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方式方法;以促成最终的行为改变,为智能培养提供了现实的目的和归宿。这就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 由此可见智能培养确是服装设计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相信通过共同的摸索和努力,智能培养一定会为服装设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谈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论文内容摘要: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关乎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而实践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为了主动应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文章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现状,对实践教学模块比重、项目教学、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工作室、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做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 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截至2009年4月14日,全国独立学院共有318所,在校生总数逾200万人,但是,由于近几年的高考生源大幅下滑,仅湖南省2009年高考生就减少了六万之多,致使许多独立学院面临着生源危机,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独立学院要在竞争之中求生存,在办学之中求发展,需要根据市场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强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放在首位,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社会需求是目标”的办学思想。①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体现出强烈的技术性与职业性特征,与社会结合得更为紧密,更应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所以,有很多独立院校的培养方案都是从母体院校直接拷贝或略作变动而来,其结果是专业设置、开课计划、课程体系等都与母体院校相雷同,实践教学体系亦不例外,这就与动手实践能力要强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相悖。 (二)“营利”不是独立学院制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在该制度的实际运行中,“营利”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制度能够得以运作的重要动力基础。②因此,低成本办学是独立学院特有的性质,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就是实验室、工作室建设资金匮乏;在实际操作中,或者完全利用母体院校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实验室和工作室,或者是使用设备落后的实验室和工作室进行教学。 (三)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教与学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因此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几乎全然不知,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变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使设计教育只能培养半成品。 (四)独立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其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院校,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独立院校任教时,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是沿用母体院校的教学模式,这样很不利于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有甚者,一些实践课程往往流于形式,这都是实践性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的结果。 二、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比重 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从母体院校直接拷贝的,其实践环节设置与课时量基本与母体院校的一致,或略作改动,力度不大。经调查,基本上是占总学分的15%左右,这与国外类似院校相比,实践教学模块比重还很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形成有别于母体院校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比重,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教学有效的实施。首先,建立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习体系,从大一的专业认知实习到大二的专业课程实习,从大三的专业综合实习到大四的专业定岗实习,形成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习体系;其次,减少总课时数,减少理论学时,删减边缘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实践课程,使实践课程学分由原来的15%左右增加到20%-25%;最后,提倡采用“3+1”的教学模式,所有理论课都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强化对学生的课外要求,包括课外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 (二)倡导项目教学 参考国际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学习的过程。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的结合主要侧重于战略或项目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具有一定超前性。在欧洲大部分设计院校,学生用在项目课题上的时间约占50%,用在课题有关课程上的时间占20%-30%,选修课占20%-25%。③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学习的过程。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6-7个课题的工作,纵向上课题工作贯穿于大学教学全过程,横向上由课题工作来贯穿各门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积极倡导项目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在具体的实践性课程中,由于有了针对性,学生所获的知识远比单纯读书、做笔记要多,且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运用知识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建自身的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工作室 独立学院低成本办学的特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的使用上对母体院校的依赖和共享。对于初期或者规模较小的独立院校,这不失为权宜之计,但是,当独立学院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这种方式就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快速发展。母体院校的教学基地和实验室仅仅是与其本身的教学要求相配套,当独立学院与其共享共用时,往往会发生严重冲突,以致于教学质量下降。因此,独立学院应本着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原则,相继建立自己的教学基地、各类艺术设计实验室,并投重金增添一流的设备,成立艺术设计工作室承接业务。实验室和工作室都可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究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紧密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行合作教学,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者指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与工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转第153页)(接第134页)合作双赢的机制,是实践教学发展的最好选择。其次,学校内的实习并不能替代学生在校外企业的实践。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打通学校到就业的道路,需要有相应层次和综合实力的机构作为前提。与企业联系不密切,学校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离开了与企业密切的联系,学校学科建设和结构调整也是无源之水。如柏林艺术学院的合作伙伴来自商业、科技、文化和政治领域,在其公私合作伙伴计划运行中,与很多企业,如西门子、大众汽车、德国银行等及一些基金会,都有不同项目和形式的合作。因此,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要与大企业建立联系,尤其是与国际大企业建立联系,走国际化的开放道路,这是现代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④ (五)健全实践性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 有了好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场地,还应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与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质量有所保证。如可以同时构建两支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一支是由学院院长为首,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院长全面负责,监督保证各项监控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支是由资深教师、教学骨干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的教学督导队伍。两支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抽查,并形成意见反馈结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评价主体,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第二层为评价分项,覆盖教学工作面;第三层次设有若干个评价要素,这是实测实评的具体指标。根据三个层面可评出四个等级:优为A级,一般为B级,差为C级,极差为D级。在评估与监控的基础上,结合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帕累托的“二八原理”,建立教学激励和竞争机制。在薪酬待遇上向 20%的核心、骨干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以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坚持“在赛马中选马”,在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⑤同时,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进行解聘或不再续用,以保证优质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科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但要实现此目标,还需要长时间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更需要我们去不断改革与创新。湖南工业大学校长王汉青教授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总结了十六字方针,即探索模式、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关注生存。独立学院只有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之中,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之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才能有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的形态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形态 论文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及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建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是当前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和定位,针对平面构成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几点有利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充分认识平面构成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平面构成教学体系,成为各大专艺术学院的必修基础设计课,从而放弃了传统的图案基础课。沿用这种教学方案至今,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平面构成,以及与专业设计的结合。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设计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艺术设计各专业共通基础要素的理性训练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训练的一个方面,平面构成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同时,平面构成也是学好视觉传达设计的关键课程。 平面构成就是造型基础的训练,无论是平面设计或是主体空间设计都离不开造型设计。构成不能等同于专业设计,它是一种专业的思维方法,把视觉表面的现象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是理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构成训练相当于一个作家学习语汇和语法的知识,有时显得单一,枯燥,一个优秀演奏家在表演中挥洒自如的高超水平,也从不忽视基础训练。对一个好的设计师来说,在创作过程中,构成的基础知识会因不同的主题设计,显现出超群不凡的具有一定生命价值的作品。可想而知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教学的创造性有利于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电脑较之笔具是更易于储存、快速便捷的操作工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开发思维。另外,从教学环节上应该重新调整学生电脑绘图软件课程的时间顺序,可在大学一年级便引入电脑教学,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诸如基本形的制作、群化以及相关形式法则的范例制作等等,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复杂的构成作业。应该声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表达的手段和工具.当代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包含着美学原则形式规律和表现手段上的构成手法,笔者将构成形式法则归纳为聚散(密集、发射);变形(渐变、特异、近似、变换);衡韵(对称、重复、共形);数列(比例、分割)等四大部分。我们在传授形势法则时一方面解释其概念,另一方面要多以优秀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因此,如何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变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是构成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构成包括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的探索,但时下某些院校的平面构成教学仍偏重前者的形式语言研究,忽略了后者创新型设计思维的培养。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平面构成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而应该看成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实践将证明主题构成是解决从简单模仿形式法则怪圈走向自主创新的一条最佳途径,希望通过平面构成的教学改革,使得平面构成真正成为培养图形创意的有效课程。 2 加强平面构成教学应注意的几种形态 2.1 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不随人的意志改变而存在,自然形态又可分为有机形态与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无机形态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自然形成,非人的意志可以控制结果的形称“偶然形”,偶然形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非秩序性,且故意寻求表现某种情感特征的形称为“不规则形”,不规则形给人活泼多样、轻快而富有变化的感觉,但处理不当会导致混乱无章,七零八落的后果。 2.2 抽象形态 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初期,以抽离与表象世界之关连为诉求,藉非具象的表现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诉求,虽提供艺术界新的美感经验,但也加深了观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然而这种贴近创作者内在情境且深具自我表征的独特创作方式,未必会被后续仍以抽象语汇创作的艺术家们放弃。但随著知识建构的强势趋力,八零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家们,也开始警觉抽象艺术已成为具象的另一个代名词的事实。换句话说,当观者毫不犹豫地针对一张不具形象的作品,以分类的方式,将此作品快速的归属在抽象艺术的范畴,并以过往对抽象艺术的识加以诠释时,他们已视抽象艺术为具象的形式语言。鉴於此,当代抽象艺术创作者试图扩大抽象艺术的定义,关切知识建构体系中具象与非具象的分界点,也关切信念本身的意义。 所谓的抽象,有两种:抽象的抽象和具体的抽象。从此概念的划分来讲,康定斯基是一位彻底的抽象派画家和创始者,纯粹的抽象派画家。从他的理论上的研究,如颜色心理学、对于点、线、面的分析,足以证明他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表现而是在深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价值的创作,因此作品本身是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理论支撑的。 在欣赏抽象艺术作品时,努力尝试探寻画中所要传达的画家本人的思想,以及他所要展现给观赏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这些作品究竟要对我们说明什么。诸如此类的想法多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有时对某抽象作品困惑之极,便凭主观臆断,自圆其说地给予画本身一个勉强的解释。 2.3 人工形态 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如建筑物、汽车、轮船、桌椅、服装及雕塑等等。其中建筑、汽车、轮船等是从实用的功能来设计其形态的,而雕塑则是一种将形态本身作为欣赏对象的纯艺术形态。这就使人工形态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有了不同的要求。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具象形态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其形态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抽象形态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人无法直接辩清原始的形象及意义,它是以纯粹的几何观念提升的客观意义的形态,如正方体、球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具有单纯特点的形体。 形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元素,它不仅指物体外形、相貌,还包括了物体的结构形式。宇宙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外形都可以解构成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浅析校企合作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意产业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以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分析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多措并举,实施校企合作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绪 论 在1998-2008年期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行业间和地区间人才流动更加畅通,就业率却与之出现了强烈反差,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截至2010年1月底,‘有专业相关实习’者和‘既有专业相关也有无关实习’者签约率相对较高,本科为40%;而无实习经历的本科生签约率为20%。”(《有实习经历者签约率高两成》,载于《楚天金报》2010年02月04日)“根据麦可思网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实习背景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有过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薪资水平明显高于从未实习者。从薪资来看,有实习经历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实习能让毕业生“加薪”》,载于《北京晚报》2010年07月22日) 以上数据表明,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与薪资相对较高。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状况上表现较好,可能是实习时掌握的工作能力较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渐加强实践教学,并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共同培养当今创意产业所需之人才,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校企合作。本文将以教育部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为例,来探讨校企合作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及具体实践方案,进而揭示出:为使校企合作在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收益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必须从创意产业的需求出发,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从而明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从对校企合作的诸多环节进行改进。 一、校企合作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们对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人才标准的关注。只有分析当下的创意产业特征,了解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所在,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校企合作中创意产业所需求的人才。 首先,就创意产业而言,所谓的人才资源,是掌握较高水平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换、复制、浓缩到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中去,并且能够推动该产品(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集合体。 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有诸多问题,而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整个设计活动的终极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应遵循设计创造的基本规律,深入产业、行业实际,让学生了解生产加工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具体到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创新能力,能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二是人文素质,一方面是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三是技术素质,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知识;四是综合素质,一专多能,做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必需性。 其次,校企合作是沟通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一座有效桥梁,通过专业实习能使高校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体系;学生又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扩散者。 因此,就校企合作而言,企业拥有生产必须的场地、资金、设备,拥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高校拥有大批用于开拓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地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 二、校企合作为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调整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其拟依托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普什集团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艺术博士点的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基础,将重庆大学艺术人才资源与信息技术优势学科相结合,以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功申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就此实验区而言,其充分利用重庆大学综合类高校的优势,即: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雄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均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确保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交叉学科建设,满足现代社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抓住综合性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机遇,学院内设立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通过校内工作室团队合作完成;通过新模式的建立逐步开展多层次、多跨度的教学与合作,创新实验教学机制;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专家、师生四方共同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吸取先进培养模式和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每学期都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其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在连续两年高校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实验区的各位同学却不同程度受到企业、单位的青睐,工作签约率竟达100%。 事实证明,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人才培养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综合类高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根据创意产业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联合企业,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目标、新模式将有着重要作用。 三、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的再思考 综合类高校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并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归根究底是社会的人才,应当是学校、企业和国家共同培养的结果,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校方明确培养目的,积极走进企业。在校内可建立工作室,确定适当的项目引进工作室进行讨论,团队合作完成,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点评;同时校外联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实习计划,走进企业,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定期举办讲座与艺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并进行学术交流;完善管理以及考核制度,认真贯彻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领导、企业代表、师生三方共同确定适合专业发展的实习计划,其包括实习周期、实习内容和实习成果汇报等;强化实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落实到细节,落实到具体;学校需建设反馈机制,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向学校提交实习单位反馈表,进一步跟踪,进行二次反馈,以寻找建设性意见,改进学校的实习工作,从而形成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为形成共享型实训基地打下前期基础;建立基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二)企业与校方共同培养人才。首先,要转变观念,担起育人职责。市场主体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望在上岗之初就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的新情况。但实习经验不可能完全在学校完成,企业需要改变自身观念,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承担起育人职责,树立提前育人、选人意识。在实习环节中,企业管理者可以着重考察个人潜质,也就是应聘者与职位的匹配度,此外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今后储备人才。其次,企业是大学生专业实践中的第二课堂,因此企业应与校方加强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计划。一方面,应安排学生在相关专业带岗实习,使其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融入公司团队进行实战演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其在规定实习周期内的任务完成。 (三)政府措施保障。大学生实践不是校方或是校、企双方的责任,而是社会共同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关机制,营造环境,做好校企双向沟通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方主动性,不断深入合作层次。通过为高校大学生推荐实习岗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进而缓解就业难题;同时给予实习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建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在企业项目中的再创新,为中国的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就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适应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不仅为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而且为综合类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综合类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上,须始终顺应创意产业发展并且依托市场需求,同时明确交叉型、复合型、具备整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校方、企业方与政府也应多方面共同努力,树立育人的责任观念,加强校企合作,使综合高校艺术设计人才步入社会后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校企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试析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培养技能型设计人才,应加大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要和企业结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要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就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达到: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二是要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也才真正起了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理想,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较为单一,及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显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布置欠缺,即缺乏生产性环境、企业氛围及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设备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16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有学历和职称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持有其所谓的“双师”证书,但真正的实践水平却很差;而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在许多高职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等的监控评价更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有些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不够成熟,不具备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所以急需构建一套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同样,在16号文件第五个问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尽管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对积极性高或低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或惩罚,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也难以深层次推广。所以目前急需建立起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促进三方“共赢”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却不愿与学校合作,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而企业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影响了正常生产,费用又得不到合理补偿,没有达到三方“共赢”。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大大影响了设计公司的正常工作,所以公司不愿接收实习的学生,现在需要探讨相关机制和政策,让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得到实惠,即三方“共赢”。 3.缺乏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从体),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建立能够服务于双方的一个监督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4.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设计公司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且一般为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去管理,如在实习人数、时间、项目的安排上,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本专业的特殊性。 三、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框架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照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按照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还为数不多。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设计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采取融入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措施,从实训基地的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如在实训室里张贴工作流程内容,设计公司的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环境。其次,聘用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兼职实训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后,实训平台要以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训练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共建专业是由双方骨干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即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工作,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互补结构的办学思路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是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操作实际市场项目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扎实的基本技能并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具备这些专业素养也是学生更好就业的前提。因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逐渐形成双师型互补结构的教学体系,从实际项目中锻炼学生,并提升设计专业自身实力。 [论文关键词]双师互补结构 工作室制 校企联合 艺术设计是实用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中国目前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艺术设计产业在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操作实际市场项目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扎实的基本技能并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这些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是学生毕业时从学校进入企业公司的敲门砖。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各个高校都在争先创办,发展规模及速度在短短数年内不可估量,势必带来办学的情况参差不齐。专业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逐渐形成双师型互补结构的教学体系,从实际项目中锻炼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专业做强做大。 一、高校艺术设计实践环节的现状 (一)传统型教学对接市场时所体现的不适应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依然采用传统型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形成一言堂,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学生则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将逐渐失去教与学的兴趣及耐性。而设计专业市场情况更迭迅速,教材的选取经常跟不上实际发展的速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及知识更新往往也非常滞后,特别是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一个从业背景,甚至从未参与过实际项目,这样就给实践型人才培养带来了相当大的制约性。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也是常常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大量时间都待在教室里,而缺少其他环节的辅助。 (二)单师教学实践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兴起较晚,大多不如老专业师资力量发展雄厚,所以很多数院校开设课程都是单师型教学为主,部分实力较强院校率先实行了“单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单师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教学方式单一,教授过程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情况不可把控,有时作业大量占用学生时间,辅导往往无法跟上。实行导师工作室制之后,情况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即使有些学院实行了工作室制也基本属于一个或一组导师负责管理的单师教学实践模式。其次,单师工作室容易形成学术权威,整个运行往往只有导师一人把控,很多工作室虽然挂牌运行,导师却带领学生进行自己的科研工作,并不一定都用在项目实践教学,加之内部各种机制容易出现不健全,学生实践效果根据工作室情况各有优劣。最后,单师工作室制在进行项目教学时,项目选择往往成为关键前提,并非所有工作室项目运转都很正常,项目类型、复杂难易程度也不可预期,所以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是不一样的,受益程度也不尽相同,从工作室进入企业并不见得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胜任岗位需要。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实践的制约性 根据调查,全国很多高校开办艺术设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四年中设置了一整套课程体系,每个学期都分布着不同的课程。但其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利于实践学习的地方。问题较大的方面之一就是每门专业设计课程理论学时及实践学时比值大致在1?4或1?5上下,考核大多为作业形式,这样导致实践学时基本都是在为完成作业而设置,大量的实践学时并没有细化分配到应有的环节,没有真正达到学习实践经验的目的。其次,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地点往往设置在旅游区,此类课名为考察课,实际操作起来常沦为“旅游课”。再者,就是毕业实习设置相对集中且时间较短,按正常程序学生刚进入公司没多久就要回校进行毕业设计。 目前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大多不能满足直接与职场岗位的对接,进入公司后仍需要一个夹生的再学习过程,这对学生择业及从业都是一种非常不利的情形。 二、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实现的前提及优势 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即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师资力量紧密结合、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内部师资建设主要是专职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室制,外部则是引入企业或公司,将成熟的技术及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引入校园,使其与内部力量共同发挥作用,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一)参与各方实现共赢是实现双师型教学结构的前提 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的三个参与主体是教师、企业、学生,三方关系相互依存,只有在使三方都获益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企业与学校联合,最主要看中的是学校新生力量的培养、前沿学术和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因素。人员培养方面,学校应积极引入企业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能与企业良好对接的培训,当好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前沿学术和场地设备方面则可依靠校内工作室或实验室提供,以此来吸引企业的参与。由于企业的进入,校内导师工作室制会迎来机遇和挑战。市场机遇会随之增加,合作交流机会也会增多。同时,教师会面临来自外部的竞争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参与企业一些实训活动,补充完善自身专业本领。当然,学生仍然是本位,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实践能力,选择项目的机会增多,同时,也为更好地就业提供了机会。 (二)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的优势 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的优势有很多,总结起来大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更多引入项目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大量引入实际项目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路,这样做可避免照本宣科、死套教材的情况出现。项目的前期调研、信息收集、洽谈沟通、设计流程、实施过程及方案评价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让企业导师参与其中,起到更好的引导及把控效果。 2.专业人才的储备。校企联合对在校生进行中长期培训,使其逐渐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本领,时机一旦成熟,可与企业商议,将学校转化成企业的设计分部,企业拿出一部分项目,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管理监控的情况下,由培训后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制作,更好地运用实际项目教学模式锻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一两年实际项目经验后的学生,毕业可直接为企业所用,加速了企业的人才流动和内部环境竞争机制,学校更好地为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及储备。 3.学生就业更好地与公司对接。经过双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整体素养较高,就业情况不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通过对三百个不同学校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就业质量呈金字塔分布。经过双师培养的学生就业职位的水准相对处于塔尖,单师工作室培养的学生处于中段,传统单师教育的学生处于底端。 4.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与企业联合后,教师应积极寻找机会,参与企业进行的培训、实践活动或直接进入企业供职,将自身所学融入市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受益。 5.互补模式降低风险,协调发展。简单依靠单师型无论是校内工作室还是企业导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都会出现局限性和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普遍不如老专业发展时间长,实力不够强的时候,学校选择企业,实力强的企业不一定愿意和学校进行合作。如果引入的是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的小企业,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校内的教学实践过程势必受到影响,这时校内培育的工作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上来,化解风险。同时,还应注意在校内培育多个工作室并引入多个企业,从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的出现,使教学实践活动协调发展。 三、实行双师型互补结构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双师型教学体系 双师型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分布于多个课程部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专业课程部分,牵扯实践内容较多的课程可适量外聘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授课,形成校内教师为主体,企业导师为辅的教学团队。也可在同一门课程中,讲授部分由校内教师完成,辅导部分由校内和企业老师共同分担。教学大纲中设计课程应安排评讲作业环节,可同时请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评图。实践课程部分可与企业联合设置企业实习实训课程,实习效果由企业出具证明,校内可承认学分。毕业实习学生可出现双重选择,或进入校内导师工作室或进入企业。另外,有长期实习意愿的学生,校内工作室和企业应在学生学习之余或寒暑假提供实习机会。毕业设计环节校内和企业导师可联合指导,切实让学生的设计既充满创造性又贴合实战。同时作为辅助教学,学校应根据需要让企业进入学校开办工作室或培训机构,多开展论坛、讲座进行交流。 (二)联合企业在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 学校首先应把好关,选择实力较强、有共同目标、拥有较好资源项目、愿意积极投身实践教学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积极引入校园。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场地、实验设备。合理利用好课堂之外时间,为学生开办培训、讲座,时机成熟时可开办校内设计研究机构,将企业项目引入校园进行制作,使学校也能从中得到收益。 (三)引入并完善各种机制 由于参与人员群体及数量增多、责任和利益划分变得趋于复杂,因此应引入并完善各种机制,从而使教学事务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利益—效能最大化。这其中包括管理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首先应完善的是管理机制,应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把控和监督。应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应明确校企双方所应履行的职责并受到法规保护,以保证教学实践活动正常进行。很多事情双方应齐抓共管,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竞争机制的引入是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学生真正具有上进心和紧迫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强迫学习到自觉学习的局面。通过竞争进入工作室,竞争拿到设计项目机会,竞争就业上岗,竞争选择优秀导师等方法措施在校园营造竞争环境。同时,还应引入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充满动力,包括设立奖项和专项基金用以奖励实践成绩突出的学生,成绩优秀者优先进入企业,帮助导师和企业完成项目设计时给予一定的报酬等。 四、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实用性决定了专业想做强做大必须加紧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的建设。校内工作室和校企联合两项工作互为补充,要采取两手抓措施抓紧建设,在学校及学院政策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专业也应多向国内外具有较多相关经验的老学科专业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新路。只有抓紧建设双师型教学互补结构,才能使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关于技工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发展探索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技工学校 论文摘要: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积极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多样化举办学生成果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技能、学沟通、学合作、学服务、学奉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学习工场模式,突出“基础训练扎实、电脑设计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市场知识与行业活动能力。 (四)建立“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时间和动手机会。实施“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探讨生产性实训方式,重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着“合理互惠、合作双赢”的基本原则,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基本途径寻找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设施、技术、师资,共建专业实训基地,让企业行业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目的。 (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一年级贴近市场、接近市场、了解和熟悉市场;二年级走进市场,到企业现场教学;三年级融入市场,到企业上岗实习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稃的始终。 (六)组建素质良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校讲座,聘请企业总裁及有经验的设计师或有成就的毕业生担任客率讲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学习和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科研、教改等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多样化举办学生设计作品展。强化展示交流、互动的艺术特色 一是邀请毕业生回校举办艺术设计作品汇报展,让在校学牛参观、学习,鼓励更多的学生创作更好的作品,同时提供一个艺术设计与创作的交流平台, 二是在校师生举办展示观摩,如期中教学成果汇报展,阶段式课程学习汇报展,整体课程结束汇报展,单元课程结束汇报展,书法、摄影、设计作品等。展出作品应形式多样,涵盖艺术设计专业所有课程,如广告设计、编排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素描、速写、色彩、装饰艺术、摄影、制冈、家具设计、Photoshop、CorelDraw等多个领域,学科所有课程内容均可作为展示交流的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试论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 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探索实践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全球化时代和高科技网络信息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电脑艺术设计行业也迎来了行业极速发展的春天。高职院校如何着眼于培养具有极佳综合素质和全新专业设计理念并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设计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本文总结介绍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向深层次推进提供现实参考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一直以来沿袭学科式的课程教学所呈现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学院于2010年全面启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具体思路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改革实践以来,我们在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分别论述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教学思想的改革与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和首要任务。为了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院教学办公室组织本教研室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学习有关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反复开展讨论,从而实现了以下转变:在教育理念上,由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在理论教学上,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智能培养转变;在实践教学上,由理论向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转变;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教学转变;在培养途径上,由单纯的学校培养向产学研结合、学校与社会合作培养转变;在成绩考核目的上,由检验知识掌握向检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转变。我们深信,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这一系列转变,对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改革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着教学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原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相对发达的城市,对电脑艺术设计行业进行了考察。考察中了解到电脑艺术设计业将走向自然与科学的发展趋势,在电脑艺术设计中突出地方性及民族性,因此电脑艺术设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将成为未来设计师全方位考虑的问题。这些最直接,最感性的市场信息,为更合理地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根据。 通过专业考察我们懂得必须使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更协调,市场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培养人才指出明确的方向;同时教育的明晰方向与培养业绩,又能为市场提供更切合实际的人才,特别是能起较好导向作用的优秀电脑艺术设计工作群体,更好地实现教育与市场良好的互动,为电脑艺术设计事业和电脑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协作和开阔的发展空间。[1] 在考察中我们先后在电脑艺术设计公司、动画设计等公司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学习,老师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教育信息。同时我系把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带到所考察的企业单位,就课程设置、授课时数、实践实习活动等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这为顺应市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进行了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地调整了课时分配。重新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2]可以说,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能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更加切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几年的教改方案实施并综合市场调研所反馈的信息,我系改革了原有陈旧的课程和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电脑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种全新的体系,打破了学科上的限制,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增强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应用的新内容,并对相应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开发了新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基本完成了从旧的教学体系向新的专业模块式教学体系的转变。变从前的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核心技术课和考证课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及课程的设置都根据了需要进行了调整。此外,我们对一些原有知识结构较复杂的课程进行了拆分,拆分后的课程,避免了以前教师教学广而不全和学生学习杂而不精的弊端。拆分之前的课程,教师往往难以在单元教学中突出课程的重点与特点,容易忽视课程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普遍感觉理论知识吸收不全面,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拆分后的课程无论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实践能力培养上都有明显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学生逐步地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完全符合市场对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正确地反映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型教学内容体系。 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学院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则是产学结合,即学校和企业、和生产单位、和社会合作培养人才。基于这一认识,我系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特点,以市场为依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大力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的平台放到了企业、放到了生产现场。[3]通过实践教学手段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期间,紧密与社会接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为今后毕业无需岗前培训、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途径的改革,彻底地改变了传统设计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专业模块式教学理论,完成了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改良性发展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应用培养为主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教学改革进程的有目的进行,有利于教改工作的正常开展,完全符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最后的成果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发扬艺术设计教学的特色,以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岗位的人才为目标,改革原有脱离社会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主动适应行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自身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除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相关实践技能。依据实践教学手段要求,我系组织电脑艺术设计各班级进行了全面的实践课程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社会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毕业,无需经过任何岗前培训即可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为工作单位直接创造社会价值,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据教育厅毕业统计反馈结果,本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并且逐步地发展成为各单位业务骨干。这说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在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精专业技能、重个性发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完善教学条件 完善的教学条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专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在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院加大了资金投入,保证了教学改革经费的及时到位,增大了正常教学投入和设备投入的比例,并安排了专项的建设经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和建设系统、配套、高效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技能提供了广泛而全面的教学平台。一年来,我院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完成了两个计算机实验机房的建设。为加强直观教学,建设了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画室、四间多媒体演示教室、计算机设计中心、摄影工作室、喷绘实验室的建设,使校内实训场所基本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求。在建设校内实训场所的同时,我系与省内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毕加索艺术设计工作室、江西南昌巅峰设计有限公司、江西美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江西尚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江艺设计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教学。 另外,我院根据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健全了教材和教具使用制度,在解决一些新设课程教材缺乏的问题上,实行选用和自编相结合,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化配套的、高质量的、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材体系,完全符合国家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要求和省教委教学改革要求。一年以来,我院根据市场需要,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教师自编了一系列的专业实训教材,其中有《标志设计》、《CIS设计》、《3DSMAX》、《AUTOCAD》、《室内装饰设计与工程》等,通过自编教材的使用,教师能够更符合实际地进行教学,学生也普遍反映教材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教学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既满足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也保证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了教学改革的最初目的。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良好、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且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懂得教育规律且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一年来,我们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造就“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从企业与院校共引进专业教师3名,委派在职教师进修培训5人次,并不断地要求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量的实体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实体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使其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目前我系全部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另外从企业柔性引进教师5人。聘请校外副高职称教师8人,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在师资力量雄厚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点鲜明的高水平“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4]并且改革了过去那种只注重工作管理方式,机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程序,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在省教育厅大力开展教研教改方针的指导下,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社会需求为根本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上,深入而全面地开展了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发现式等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往传统的说教式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院为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组建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通过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一改传统课堂内所完成的教学,让学生参与电脑艺术设计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制作。全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作坊式教学结合,既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也能使学生在校内完成一系列实践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动手能力。另外利用“电脑艺术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内充分掌握各种应用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对电脑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几年来,本专业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明显专业特点的完整教学体系,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知识结构水平和能力结构水平,使之真正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教学研究方面,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我系在教改科研上优先试点、专业立项,学院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措施,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使专业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应有的成绩,同时在教学研究上也有巨大的成果。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模式探究 摘 要 随着艺术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能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创新创业型教育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打破常规的教育新模式,它旨在于:灌输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意识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增加创业途径,提高创业能力,培养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开拓型艺术设计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 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 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1 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出现了学生的基本设计功底薄弱,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与社会需求有脱节现象,原先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专业的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等问题。因此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课程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必然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它纳入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着重培养艺术设计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培养能设计、善制图、精工艺的设计等不同层面的人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首先,把艺术设计的就业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挖掘创业途径,它的课程设置要看准艺术设计专业从业职业的具体岗位,要直接与就业方向、有效的创业途径直接挂钩,这些内容都要在课程中清晰呈现。其次,应该根据职业本身,以及创业过程所具备的态度、知识、能力等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职业本身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都必须依据在具体行业中分析熟练程度和职业标准的具体结果来下定论,这样使得教学更贴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创业的要求。再次,要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自由选择就业、创业的灵活性合理设置课程。 1.2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设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将所要完成的设计项目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重新整合,开发任务,引领课程,制定专业课程的新标准,引入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学生完成设计任务与训练为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专业与职业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素质与业界要求对接。 1.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技能训练为本位设置课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围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本位,系统地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基础是专业分析,此专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力要求。艺术设计课程要以该专业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到的岗位能创造的价值为主线进行设置,尤其要围绕核心的专业能力来合理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该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技能的改进,及时补充最新的技术,工艺,一改以往的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与现代企业发展脱节等 象,使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跟上企业、公司的发展的步伐。① 2 创建创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有所提高,这就对教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到实践基地捕捉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进行艺术创作。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与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艺术设计专业与设计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创业实践是一种最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下转第105页)(上接第59页)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者基本素质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艺术设计行业具有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可拓展面较广,市场运作更加简便,发展潜力比较大等行业特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进行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支持,以及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从中学到创业的真本领。 学校是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生接触具体行业创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1 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让学生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客观的市场条件下,依据企业的运作方式完成具体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市场环境的真实性,了解市场具体、真实的需求。通过亲自体验实践项目,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与学校互相配合,实现双赢。 2.2 加强学生实战训练 在平时的艺术专业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一些公司、企业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2.3 学校组织开展“创业论坛” 论坛主要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平台,论坛主要以创业信息为主,包括创业讨论、创业经历、创业项目等相关内容。学生积极在创业论坛发言,老师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 改进论坛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与学生们近距离交流,使得学生收益更大。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论坛成员外出实习,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可以培养他们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4 积极参加各种创业竞赛 学生在各种创业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实践能力。这个过程要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学到新的实战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今后的创业打好扎实的基础。③ 3 结语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培养学生要一改以往的培养模式,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来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尤其需要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加上教学创业模式的正确引导,将会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以及优秀创业型人才,这将会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民俗采风课程的现状及改革 【内容摘要】民俗采风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要的艺术实践课程,此课程信息量大,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且实践性要求极高。在目前的民俗采风教学中,存在着如授课内容与学科性质脱节、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效率偏低等问题,文章就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 【关键词】民俗采风 艺术设计 教学 改革 民俗采风这门课程在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第一门具有“游学”性质的艺术实践课程,最直接体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最易使学生形成直观且深刻的感受。其包含有造型、色彩、材料、工艺、美学、民俗等众多内容,因此课程信息量大,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且实践性要求极高。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强调培养学生在民俗采风中的观察、感悟与体会以及表达的能力,但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了应试型的高考模式,并未有更深刻而敏锐的艺术感觉,尤其缺乏这种游学方式的学习经验,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会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另外,由于现在艺术教育中师生配比率低,在民俗采风中往往一个教师需要带10—20多个学生,而在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个性特征的表达,每个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点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更需要教师不能以一种“大锅饭”的模式来教学,要在阐述艺术普遍性规律的同时,关注和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挥和扩展。任课教师要有效地安排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并注重环环相扣,将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地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有序的思路独立思考,深入研究。 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民俗采风教学而言,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授课内容与学科性质脱节,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大量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在民俗采风课程教学中重心偏向写生,甚至于将民俗采风课程等同于风景写生课程,这种完全倾向于绘画的教学内容与国油版等纯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差无几,丝毫不能凸显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非常不利于学生在采风过程中理解本专业性质和建构未来专业学习目标,完全处于纯技巧的盲目练习状态中。笔者教授民俗采风课多年,每次在民俗采风基地都会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艺术院校,发现大量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写生基地的训练内容都是以速写、素描、色彩建筑或风景习作为主,很难发现具有设计性表达的训练内容,即便是绘画习作,也不注重形式感和设计意味。所以常常会出现满目皆是常规意义的写生习作,根本分辨不出那些学生是学什么专业的。 其次,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效率偏低。由于民俗采风的最大特点是深入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浓郁的地方进行实地和现场考察和学习,这远比书本上和网络上获得的知识更具直观性。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别于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单一的传统讲授方式是不足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获得现场的经验的。而在教学内容上更不能仅限于绘画原理和技巧的范畴,还要注重在美学、民俗学、工艺美术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民俗采风课程实地考察的价值。另外,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多反映为不能合理安排好整个授课计划,教学目的不明确。民俗采风课程的整个教学时长一般为三周,在百余课时内如何让学生掌握上述的综合性内容是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整体课程解决什么问题、课程的阶段性训练的分配、阶段之间的衔接,都是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关改革方案。 一、做好前期课程的衔接工作 首先,作为造型基础内容的课程,可以在民俗采风课之前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景写生课程,让学生提早进入能熟练表达风景对象的状态,避免占用采风过程中大量时间解决造型基础问题。大部分院校将民俗采风课程设置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甚至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这些经历着应试高考学习模式成长起来的学生少有涉及风景写生的经验,很多学生在民俗采风课程的前期无法适应风景写生的训练模式,甚至于出现采风过程中学生用大量时间临摹的方法解决写生技巧和方法的现象,这实在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而且学生因为技巧的不熟练必然占用大量时间来学习这些技巧,根本无暇顾及这门课所涵盖的其他内容和知识点,最终就会将一门多彩的民俗采风课学成了一门风景写生课。如果前期开设一些风景写生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且使学生保持轻松自信的学习状态,也有利 激发兴趣,更好地发挥细致观察研究的能力和创作力。其次,在民俗采风课程的前期安排相关地域的工艺美术史论课程和相应地域的民间艺术理论课程。作为民俗采风,民间文化和艺术形态是重要的考察内容,学生如果不做足相关的功课,对当地文化和艺术形态一无所知,无疑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会形成巨大的障碍。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民俗采风前穿插民间艺术类课程或者工艺美术史论课程,这样既能解决民俗采风课的理论背景缺失问题,又能避免民间美术和工艺史论课程中学生无法获得直观感受而导致纸上谈兵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 二、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工作 首先,一定要改变和扩宽教学思路。艺术设计专业民俗采风课程的教学思路要改革必须打破“采风等于写生”的观念。这是大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民俗采风课程的通病。长久以来,这种“白天学生画,晚上教师讲,从头画到尾”的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艺术设计专业民俗采风课程开设的初衷。作为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让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中不仅仅是收获绘画技巧,或是完成一幅好的风景作品,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民间艺术形态,如何挖掘民间艺术语言,如何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研究工艺美术,以及如何从传统民间的艺术形态中来了解设计、感知设计,这门课程最终是学生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素材储备和灵感之源,绝不是枯燥无味的技巧训练。 其次,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游学”的优势。民俗采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置身于美之中,这是游学式的教学模式所特有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防止“学而不游”和“游而不学”的现象。所谓“学而不游”是学生单纯依赖既有的书本知识,不进行实践性的细致考察。“游而不学”指学生缺乏对考察内容和目标的了解,不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研究。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白这门课最终要完成什么,重点是什么;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形象、深刻地接受知识点;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共性教学和个体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理论讲授之后适当安排实践性的小课题,让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深入考察地点进行各自兴趣点的研究。 再次,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力。民俗采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僵硬的书本理论中跳脱出来,真正走进现实鲜活的民俗艺术形态中,学会在现实中去融会贯通书本里的艺术规律,更要训练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美的能力。 三、将民俗采风后期的展览汇报作为课程训练的重要内容 大部分院校在民俗采风课程完毕之后会进行相关的作品展示和汇报工作,大家都是以橱窗展示的形式进行作品的展示,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对学生进行创意训练的一个大好机会。众所周知,作品最终效果的呈现与展示的效果息息相关,且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才真正意味着整个创作过程的结束。所以在民俗采风过程中,应该将自主设计作品展示形式作为课程的内容之一,而不应该将这部分内容割裂出去。在展示形式上,应该鼓励学生以新颖且具有设计感的展示方式来进行,避免常规传统的橱窗展示方法,在这个环节,学生将更深化自己对于课程的认知理解和表达,并能综合运用形式与构成、材料与施工工艺、展示设计、版式设计等诸多知识点进行综合型的创造,而且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设计专业学生在民俗采风课程中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民俗采风课程是一门课程信息量大、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且实践性要求极高的课程,对于目前此课程的教学定位、理念和方式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民俗采风这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在课程中实实在在地受益。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要 伴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创意产业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所以艺术设计人才的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完善, 更要着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因为这些正是文化创意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创意产业 艺术设计 基础课 一、引言 中国目前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为主要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就一定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所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国策。那么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适合人才,将成为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做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根基的美术基础课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创意产业概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意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驱动器。在全球范围内,创意产业在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区域经济的复兴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力。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继“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之后的学术领域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短短几年时间里,创意产业就从新概念的整合到付诸实践,又从发达国家迅速普及到发展中国家。创意产业是以科技、文化和智慧的结合为前提,再通过知识产权手段生成产业,以创造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为目的的新经济形式。21 世纪的竞争将不仅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也是文化创意的竞争; 市场竞争也从以产品竞争为主转为文化创意之争。 三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目前要发展创意产业,最关键的困难就是缺乏优秀的创意人才。一个方面是人才过剩,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的资料显示:2011 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就约660 万左右。另一个方面却是创意市场人才非常缺乏,供需比严重的失衡。 艺术设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国家教育的宏观政策有关,也反映了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大规模发展的背后,也有不少表现出来的严重问题:比如设计艺术基础教育体系、培养模式与日标没有与时代同步发展。也需要建立一种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办法。 另外大多数专业师资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的变化,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的情况大多是学生进校后,普遍对绘画基础课兴趣不大,学生轻视基础课,对基础绘画课缺乏主动性。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目前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课程教学模式还较传统、,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四、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以建设教学和科研为主导的定位,目的就是要造就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艺术设计的人才,所以就要以前瞻性意识为教育理念,才能构建出“应用、传承、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框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教育既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也应该深化教学改革,把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加快从技能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换,培养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很多学校实行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在对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培养的同时,也能注重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工作室和企业的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工作室制与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满足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的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国际师资和国外经验的引进,积极借鉴国外新的教学思维方式,积累经验,来把创新的观念贯彻在基础课的训练中。具体方法可以在基础训练中,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表达想法,让学生寻求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利用逆向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可以通过素描和色彩的训练,让学生能想,敢想,培养创造性地思维方式,多观察自然中的形态,多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思考,去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和色彩两个部分,是每个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学习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和创意性思维表现,着重加强符合艺术设计各专业特征的“美术基础”艺术规律以及表现技法,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教育出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使美术基础课真正的地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改革原有的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减少单纯技巧与经验的讲解,多去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能更好的纠正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状况,比如改光影素描改革为设计素描;将传统绘画色彩改革为装饰性色彩,在此基础上加大室外写生训练。 五、结论 艺术设计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思维方式上去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敢于求新,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通过分析点评学生的作品来找到优劣点。正确的引领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尝试新材料,运用不同的工具,通过美术基础课的训练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意思维观。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艺术基础课教学模式,方能使高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资产密集型企业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资产管理是刚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它对企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它不仅要企业进行管理思想的改革,而且还借助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来替代原先的手工操作。它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eam;预防性维修;pm;可靠性维修;rcm;oracle;9ias eam又称企业资产管理,其前身为cmms(computerized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从定义可以看出,cmms更多侧重维修管理,包括预防性、预测性维修计划;从系统的应用范围来看,cmms则更多停留在部门级的水平。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设备大型化、高速化、电子化以及结构复杂化,从研究、设计、试制、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一直到报废,环节多,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 事后维修阶段。就是等设备发生故障才进行抢修,维修人员就像救火队一样随时待命。 2. 预防性维修阶段。就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制定维修计划,预先进行防患于未燃的维修,这样常会造成维修过度或维修不足。 3. 生产维修阶段。就是通过周期性的检查,分析制定维修计划的管理方法。例如按照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参数,制定维修计划,这样的维修避免了计划维修的盲目性,做到维修的有的放矢。该阶段有代表性的维修方式有预测性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 4. 统一化、综合化维修阶段。综合应用各种维修方式,吸收生产维修工程学、后勤工程和日本全员维修等内容。它具有最优化的管理理念,把维修看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叉合作。 现代的企业资产管理(eam)继承并发展了cmms,不仅包括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还整合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所以现代企业资产管理是以设备资产台帐为基础,工单(work order)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按照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全员维修及可靠性维修等维修保养模式,综合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设备进行全寿命管理的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体系。它是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如老的电力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基本处在“计划维修”阶段,设备管理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基本无法做到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购置设备的安装位置不清楚,某台设备的发动机更换次数不清楚,旧发动机是从哪个地方换下来的不清楚,仓库是否拥有设备的备件不清楚,更有甚者的是,仓库保管员竟然也找不到设备的备件保存在何处,而诸多此类不可思议的现象在许多企业依然存在。造成这般境地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没有把管理中心放到设备管理上,对设备管理的核心没有深刻的认识,企业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企业文化仍有待完善。 近些年,许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引入了较为先进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办法,使企业资产有了“设备的主人”,维修计划也依据设备主人对设备点检的情况制定。“点检定修”办法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但由于员工的认识水平和对该制度推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叶公好龙”的现象,使得“点检定修”流于形式。 企业资产管理及其支持系统,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资产密集型企业管理系统的绝大部分业务,通过支持先进资产管理理念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实施和投运,规范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管理等资产管理流程,并将其固化,从而使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二、资产管理的层次结构模型 科学的编码方式明确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所属系统和所处的功能位置,从而实现设备移动信息的有效、动态跟踪。所以要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对设备资产进行唯一的编码。编码的方法有很多规范,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企业的规范是首要的,例如电力企业可以选择kks码。 对资产建立层次结构树,将资产分为4个层次:资产(asset)、功能位置(position)、系统(system)、物理位置(location)。 资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设备,它具有唯一的资产号,通过资产号我们可对资产进行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当一个设备被定义为资产以后,就有特殊的采购和库存备件管理,就对它有资金流的跟踪。功能位置是一个逻辑概念。例如在某个功能位置安装了一个水泵,但是不久就坏了,然后又换了一个新的水泵。在这里水泵是一个资产,资产安装在一个功能位置上,所以功能位置的概念是资产之上的一层。系统是许多功能位置和资产组合而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例如测温系统,测压系统等,显然系统的层次又比功能位置高。最后物理位置指的是资产、功能位置、系统的具体位置,它处于最高层次。以上的4层每一层之间是可以相互嵌套的,但是层与层之间只能是高层次包含低层次。当对巨型设备系统进行如上分析以后,就可以建立一棵“设备之树”,清晰地表现出设备内部的层次关系。 建立完设备树模型后,即可以对资产设备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简要叙述如下: 1. 设备采购的管理。在进行设备采购的时候首先要注重战略要点,对设备的更新换代要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只图当前利益。其次要利用设备使用的历史信息进行评估决策,从自己的最优供应商处购置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最后是要减少设备的重复购买。 2. 设备的跟踪。首先要对购置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保证质量,然后要对购置的设备进行位置和用途的跟踪。必须清楚设备的具体位置、具体用途、同类设备的历史使用信息(如有同种类型的设备使用等),必须能够方便地找出设备的保修和技术文档。 3. 设备的管理。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甚至可以进行可靠性维护或更高级别的维护。总的目的是使设备更可靠地运行,提高资产回报率。对设备常用备件的库存管理,既要做到库存低又要在维修时不能缺少关键备件。同时在进行各种方式的维修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合理化,对每个工种的员工进行详细的生产任务安排。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是首先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提出维修需要,然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维修的任务安排(包括维修的设备、维修的步骤、需要的备件、需要的工种、需要的时间),接下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最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验收。 4.设备的出让。对于无法使用或报废的设备,“出让”并非一般的处置,而是想尽办法提高设备的估价进行转让,从而为运营回收可利用资金。可以通过规定标准出让流程对出让进行管理。 四、现代资产管理的具体实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发电企业,它对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仅仅使用简单的物资管理系统。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他的管理比较混乱,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流程。针对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的现状,公司实施了由美国datastream公司开发的datastream7i系统。系统的实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的实施范围的确定,测试系统的安装,业务流程的分析与重组,系统的设计与创建,系统操作手册的编写,系统数据的采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正式系统的上线运行。其中数据采集的任务量最大,可以和其他阶段并行进行。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过程中,根据eam系统包含的管理思想,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有时必须对企业部门进行调整,使各个职能部门更加分工明确、合理、有效。总之,流程必须以科学合理,提高效率为目的。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时态度必须坚决。实施管理软件必定会触及一些员工或领导的切身利益,从而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企业最高领导的决心和魄力是实施成功的保障。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时,要有主人翁精神,要积极的参与到实施的每一个步骤。不光是计算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也应抽调人手,同实施方一起组成核心小组。核心小组在系统实施后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自身是真正推动eam正式运行的关键。 不破不立,企业应通过eam系统的实施,使自己的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向国际先进管理靠拢。 五、结束语 当今进入我国eam世界的领头羊为datastream、maximo等跨国公司。他们的eam产品已集合了电子签名、电子采购、工作流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据datastream网站的报道,该公司于2003年3月宣布进行“资产性能管理”(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即根据大量日常维修和管理的资料获得企业资产的各种详细信息,然后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有用信息,它是资产管理的更高境界。此外,业界也有提出“战略资产管理”(strategy asset management),是将所有资产的信息进行集中与抽取,从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如何抽取有用的信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如果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战略资产管理”抽取“黄金”信息,那么决策人员就可以轻易地获取复杂的决策信息。可以想象,未来的几年里,eam将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再到项目部共三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财务部门、安全机械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的办法。各级单位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以及具体措施的落实问题,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仍不完善,需要在理论与实务中继续改进。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企业,由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几个施工项目,使得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或者在各个场地之间调配使用,造成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并且还有一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设备在远未达到使用年限时,就被当做废品提前处理等现象。这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账不符实问题严重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是在财产清查中往往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2.责任人处罚机制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完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企业为了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依法办事,守法经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接受法律的约束。《会计法》等是国家用强制力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工具。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离开法律的约束,违背市场规则,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具体到每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财务管理一体化,保证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管理应合理地集中和统一,即统一部门、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统一部门指企业财务部门要统一,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均属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人员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中心派出,均对财务中心负责;统一资金指各分支机构的项目资金均由总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自进行核算,最终工程成本和利润按所签订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也应市场化,内部市场的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施工企业在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门,但在操作方式上,应模拟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负责办理企业内部各工程项目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并通过专业银行办理所属各工程项目单位与外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样可以使内部资金在全企业范围内相互融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资源。 3.进行绩效评价 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固定资产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在用的、未用的、租出的、不需使用的。这样的分类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不同类资产的合理调整: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售或出租。挖掘固定资产的最大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并且这样的分类也有利于折旧的计算,因为只有在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计提折旧,而未用的、不需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 5.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明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 部分企业不合理地制定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一部分本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或者是不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却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价格是易变的,有些劳动资料在价值上虽然不够固定资产的规定限额,但如果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也应划归为固定资产。而有些资料,虽然价值上达到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但是,使用期限不稳定,而且变换频繁的,也可考虑列入低值易耗品。因此,要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定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把属于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逐一列入目录,并且规定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计算折旧提供统一的依据。 6.建立固定资产转移手续 由于企业的某些建筑、机器设备因年久陈旧,已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出现调入、调出、拆迁、迁移等事项。为了及时记载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转移手续。 7.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可靠,必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年末编制决算报告前,必须对全部固定资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查盘点,查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技术特征、重置价值、估计这旧、尚可使用年限等,并查明相关原因,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三、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 1.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压力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反映,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分类计提折旧,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2.科学地解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 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消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3.强化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设备使用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反馈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 四、结论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广,除上述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细节工作需要落实。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为了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转,达到要求的精度,要定期进行保养、大修理工作。作为财务部门,要着重从数量上管好固定资产,及时提取并合理使用折旧基金,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电力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变成了现在以客户为中心,形成一种“机会和挑战共存”的模式。并且,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电企业为了提高管理运行的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尤为必要。资产管理的能力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才可以使电力企业合理稳定的发展下去,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本文在分析电力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资产维护功能,探讨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特征和主要内容,分析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设备资产的静态信息管理,还需要包含对电力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企业每个部门的信息整合,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 一、引言 我国很早就在电力行业使用信息化应用,电力系统经过基础创建、策划设计、发电到输电和供电等每个环节都使用信息技术。结合我国的形式来看,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系统在发电厂计算机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在整体上缺少合理的计划,没有统一一致的建立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好有差等原因,使系统之间很难一起分享信息,最后形成部门之间完全独立的状况。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电力企业包括供电、发电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之前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变成了现在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原来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一种“机会和挑战共存”的模式,特别是发电企业要不断学习新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行业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非常重视,改革后,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电企业为了提高管理运行的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尤为必要。下面我们来讲述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希望下文提出的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给有关企业带来帮助。 二、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企业资产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是属于市场经济运营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国电力企业已经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了,所以企业资产管理不光只是引进一项新颖的管理软件,其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企业经营的传统方式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使它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本文论述的企业资产管理打破了之前的设备资产维修格局,它根据企业的资产维护功能建立收购、存余、监管、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设备台账的管理 设备台账是整个企业资产管理的数据基础,设备台账是以电力设备为干线进行组织,它从设备技术信息、分类计划、性能等入手,把设备和库存从各种各样的方面形成相互作用的设备,并且和工作指导书、设备图片、财务、铭牌参数、等数据相作用,把整个过程中的问题、运营、修理和移动的周密情况都记录在案。 (二)设备维护管理的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把设备维护作为中心点,设备维护是把设备台账作为基础,根据工作指导书来规范各种工作,设备维护有纠正性和预防性维护这两种,如需要立即修复、报告不合格等直接产生工单或通过计划确定来生成工单的是纠正性维护;如策划检修、设备检测等通过计划生成工单的是属于预防性维护,然后在经过工单的允许、执行、和分析和报告这几个环节,来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指导书往往是通过电力企业提供的检测规则、设备的性能和之前获得的维修经验来制定的。其内容多种多样,比如检修步骤、安全维护、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等。工单是设备维护的中心点,工单内容包括和维修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力等信息。 (三)库存管理 库存物资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一般使用ABC分析法,将重点货点、安全库存等有效的理论相结合,加强对物资管理的控制,确保适合的库存量。建立多种计价方式方便物资管理,比如先进先出、标准价格等,可以在仓库拿取有关物资来替换故障设备,并且在生产部门中修理损坏的零件后重新入库并做好标记,同时可以使用物资条形码管理的办法来定位查找设备和定位设备。 (四)采购管理 电力企业的物料采购除了一般物资采购的特点外,外包服务也是它的特点之一,比如询价、采购管理遇到的采购申请等几个方面。用信用金额来控制采购申请和清单,采购检查人员的信用额度需要不断的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是根据统计、预算、解析、优化这些环节来完成成本控制的。 (五)运行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满足调度部门的运行计划,创建设备合理运行、设备运行方式和设备运行高峰期等;运行管理监督设备从投入运行到结束的所有历史记录。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来建立合适的运行管理制度,这可以更好的规范和监督电力企业运行生产,完成电力企业基本业务规定的管理方案、并且通过对运行生产和历史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使设备可以更好的运行。 (六)项目处理 项目管理对于安排工作十分重要,通过项目预测的人力、时间或服务的预测,可以对设备维修技改工程进行部署。系统提供和其余项目管理软件的接口模块,可以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可以全面掌握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使项目更好更快的完成。 (七)和其余系统的接口 和地位环境系统接口、供应电力生产控制系统、生产限制系统的接口工具。生产控制系统等其它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数据可以通过行业数据接口标准来获取,突破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壁垒,企业才可以统一的掌管,给企业带来方便。 (八)关键绩效考核的作用 关键绩效考核KPI将指定岗位或者使用者重视的运营状况参数、数据等,在通过对比、统计之后形成指标值,并且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给有使用者或者相关岗位。比如工单的处理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库存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并且用动态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使用户更加明白,更加方面。 三、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管理权的问题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在增快,所以对于如何发展企业是一个难点。随着竞争力的加大,许多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某些电力的施工企业存在严重的重视施工的情况,没有重视管理方面。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做的不够好,会导致无法对施工工作中的一些程序进行管理。按照有关工作来看,在财务人员的行为方面都有一些规定,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为了能方便工作,就不会对企业资产就不进行整理和记载,这实际的管理情况会导致企业管理资产上的不统一,无法使程序正常运行。 (二)资产管理方式没有创新 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之前的资产目录没有时时更新,这会导致很多管理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运行,每个资产管理项目都有自己独有的管理方法和记载方法,这会在统计中加大难度,远程会影响资产管理的运行。 (三)资产管理没有完善 我国的资产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有关的规章制度则对资产管理流程不够完善,并且没有有关的监督和修改措施,在资产管理中太过宽泛,这会使管理和监督工作无法展开。企业每个生产部门都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所以财务部门就掌管财务方面的工作,生产部门就要对一些生产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确保流程能够合理的进行。 (四)定期检查不规范 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就必须落实好自己的有关管理工作,提高对企业资产的检查力度,有些企业的资产都是提早的购置,会出现资产贬值的现象,账单上显示的信息会与实际的价格不同,导致无法对信息进行估算。根据目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非常重视新项目的构建,为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所以可能会出现加大开支的现象,然而这些项目价值和真实记录有巨大的差距,通过有关的管理方案来看,我们必须要经常对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使企业正常的运行。 四、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如何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当电力企业准备全面实施整体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时,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ERP相比较,企业资产管理具有简单、投入少、涉及的工作人员少、风险小等优点。并且企业资产管理的管理工程和系统非常大,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良和优化都取决于它,必须号召所有员工一起参与。1、重视管辖权。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要想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要提高管理能力,要提升领导者的管理能力,这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速度和稳定企业的发展。2、资产管理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实行资产管理把流程改造作为重点,系统的执行也许会需要原有的一些后勤、生产等业务流程在造,会出现企业决策层和生产项目组的想法出现偏差,阻力也会随着差异的变大而变大。我国电力系统的企业大多数的做事就是循序渐进的,极度推荐式的变革很难被认同,但是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执行时必要的流程改造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必须对一些流程进行优化,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3、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创新。通过持续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调查可以了解,信息化项目能否成功会受企业高层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影响,当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的支持坚定的执行力不强,那项目能否成功就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成功的进行一个项目,但是有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不认可新的管理理念,就可能会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项目开展不顺利的情况,如果系统运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则一切都是无用的。4、加强定期检查方面的规范。定期的检查对于企业十分的重要,按时的检查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贬值的现象,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定期检查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在加强资产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1、维护正常的企业生产非常重要。企业资产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可以使设备利用率更高,来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营,要减少不能出现的状况,比如停机导致停电的几率。并且,电力设备必须要合理稳定地运行,电力设备的服务质量需要慢慢改进。另外一点,合理有效的维护电力企业设备,就可以确保各项生产操作保持规范性,可以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2、设备的维护效率非常重要。企业资产管理将电力设备的基础数据、维修信息和生产设备相结合,设立设备维修计划和预防性维修计划,当设备出现异常状况,需要立即对设备检修,这有利于节约维修成本。3、合理规划企业库存。电力企业的库存有很多特点,比如种类和数量较多等,占据电力企业运营成本太多位置。如果库存过少,可能会出现备件无法提供的问题,最后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但是假如库存过多,又会出现企业大量资金无法发挥它的作用。企业备件的供应链和资产管理系统需要相结合,可以通过对未来的维修工作进行预测,这样可以使供应链的预知性更加的准确,然后对于在哪个环节上可以拿到备件就一目了然了,这可以使企业的库存得到优化,最后使企业达到最好的效益。4、加强对维修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工作人员对现代设备维护管理的思想,要执行好设备维护计划,及时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要定时进行专业管理工具培训,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 五、结束语 面对市场经济,电力行业的垄断局面已经被打破,电力企业的压力也在增长,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大。设备运营和修理成本是企业最需要重视的两个要点,如何运用新的管理概念和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挖掘潜力来确保电力设备运行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企业当前最需要处理的问题。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国情和自身的情况努力的提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想法和研究和适合的信息技术,把设备作为关键点,结合先进设备维护理论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电力行业有较好的使用成果,可以减少许多资金,给企业带来效益,最后确保企业合理稳定的发展。 作者:刘如镜 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反思 摘要: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贯穿始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可以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这对确保电力的稳定生产和正常供应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当前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已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构建完善资产管理提出应对策略,进而达到提升电力资产投资质量、降低资产运行成本和提高资产总体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足;解决方法 1引言 该文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分析与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以当前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及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已有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策略,进而达到提升电力资产投资质量、降低资产运行成本和提高资产总体价值的目标。 2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是指公司总部、分部和各级单位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输配电线路、变电设备、运输工具、通讯线路及设备以及和生产经营相关的工器具等。现实中,在一个企业所持有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可能占用了绝大部分,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可以通过生产运行能力来进行反映,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策略,不仅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具体而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调拨、使用、维护保养以及报废等环节,属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范畴。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基本上还处于自上到下的总分体系,即集团公司—下属电力公司—各地供电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其中,最上层的集团公司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总管,主要承担对下属单位间的协调和统筹职责。在每年的开始,集团公司可以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申购计划进行汇总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当年度的固定资产构建计划,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度要与当前集团的现有资金水平相符。显而易见,当前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采用的是严格的分级制度,下级单位没有较大固定资产的采购、处置和报废权限,当需要对资产进行相关处置时,需要得到上级单位的审批和监督。因为该体系涉及的管理层级较多,如果上下级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信息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更新,进而就会导致资产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时缺乏可靠的信息支持,也就更谈不上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资产管理活动涉及的层级较多以及管理权限的分配严重不均衡,直接造成电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上下级间缺乏信息协调、资产价值测算和记载混乱等较多问题。 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3.1重视程度不够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安全情况、经营效益等都是电力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处理,才能切实推动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现实却是,虽然电力企业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当前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为对资产管理缺乏深入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所以往往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了经营效益上,而这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电力企业存在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而没有积极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 3.2账实核对不符 电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做到账实相符是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确保资产信息真实性的依据。但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却存在不少账实不符的现象,如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力行业属于基础服务行业和公共事业,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变更会对国有资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当电力企业需要增购固定资产时,需要得到上级单位的审核和监督。如果下级单位没有提前做好固定资产的申购计划,导致直接购买回来的资产没有被审批通过,那么财务自然也就不能进行入账处理。与之类似,当企业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报废时,如果没有及时通过上级单位的批准,那么也会导致财务不能销账的情况发生。第二,电力企业因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对资产的盘点和抽检工作往往也应付了事,进而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折旧情况也缺乏准确记录。 3.3利用不合理 电力企业对固定资产不合理利用主要体现为资产闲置。现实中,电力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产和一些设备,而导致闲置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因为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缘故,导致一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快,尤其是一些电子设备因为出现无形损坏而被闲置。第二,一些电力企业在申购固定资产时缺乏科学规划,盲目申购了一些固定资产却没有带来任何效益,从而造成这些固定资产闲置,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此外,一些固定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或者有些资产虽然勉强还可以使用,但已经不能满足相关的电力安全运行要求,但依然没有进行及时的报废处理。这些闲置或者需要进行报废的固定资产,在对其进行处置时如果没有做好保值和增值工作,那么也可能导致资产价值流失。 3.4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却缺乏对这些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导致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和维护存在一定的不足现象。而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沟通不畅、资产处置缺乏实效性等问题,不仅无法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反而造成管理进程中出现大量错误,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给企业效益造成一定损失。 4电力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对策 4.1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管理 现实工作中,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资产因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在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应对其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可以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来实现对闲置资产的处置,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成本回收。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 4.2提高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虽已构建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但还要加强对系统信息的维护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具体而言,将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调拨以及存放位置等情况也应进行准确记录和随时更新,因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一些早期购置的固定资产可能就会被遗忘或信息未及时更新,通过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就可以确保在需要时进行及时检索和信息更新,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3重视对报废资产的管理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评估体系,对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当需要确定一个资产报废时,首先由申报单位和人员提出报废申请,然后由审核小组对其进行评估调查,核实报废对象是否确实已失去了资产价值,待核实确认后再汇报上级进行报废处置。这样就可以形成对报废过程的监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资产价值的损失,避免一些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报废的现象。 作者:朱冠华 孙亚军 王郁峰 谢磊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县供电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议 摘要:固定资产对于企业资产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和企业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都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和提高利润,对于企业资源管理也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虽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依然没能够得到所有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有不少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致使与企业现代化管理也相去甚远。下文阐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剖析了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针对这些不足研究出了有效的,可行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以便于合理提高企业资源的配备布置,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才能使固定资产在投资决策、取得、使用、维护、处置等诸多步骤中留下清晰痕迹的同时使整个过程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一直都困扰着企业管理者们。固定资产的整个环节可以分成前期的投入、中期的使用、后期的报废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的管理,是非常的复杂、困难,因此要认真分析以上环节管理中的不足与原因并研究出合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虽然我国企业的发展十分的快,但是还是存在着挺多的不足之处,新的经济扩展的局势,在我国经济的革新持续深入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的这一期霸道的扩张的形式也基本遏制,故,此时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的对内部管理结构实施调节,同时持续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根本位置,研究并制定出良好的,创新的整合管理办法,吸取以往的经验,这是使企业管理的总体高效的方法。 2.强化企业管理意识的需要 眼下,绝大多数企业总是存在追求新的固定资产的购买,往往没有对于旧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意识的现象,这对企业发展有了很不好的影响,如资产管理成效的不但不能升高还有降低的现象,企业生产规模被不谨慎的扩大,固定资产老旧耗损被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变大,企业的利益无法做到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从管理意识上彻底的改变这种低效率的管理状态,才能为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完善企业管理规范的需要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通过呈报、审批、购置、验收、领用、核算等一系列流程和手续,这为的就是确认相关的责任人,避免固定资产反复购买置办、浪费、及流失的目的,而且企业还可以高效合理的将固定资产嵌入到管理链条中来,以确保资产的完整及安全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够深刻 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习惯性的“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因此后面的在人员配置上、岗位设置上、投入上都存在一些随意性与盲目性,这就容易造成后续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影响着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与优化,进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2.闲置设备、不良资产迅速增加 一是企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大量新设备代替了传统的旧设备,使闲置设备增加。二是目前电子设备更新迅速,导致许多“第一代电子设备”没有折旧完就提前退出使用环节,这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的重要原因。三是无计划的盲目投资与改扩建,导致“在用”设备“突然下岗”,进而使不良资产加速增加,以上问题影响了企业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导致资产管理出现恶性循环。 3.责任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人 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落实到人这已经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要求,但是实行工作中,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没有尽到相互牵制与监督的义务,而是责任相互推诿、权力及荣誉相互争抢。我们可以看到,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审批不严,到使用过程中的无正常检修与维护,再到后期的报废处置程序不严,手段简单。我们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到部门之间工作的相互脱节,人员之间的互不配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责任没有落实到人,责任也没有追究到底。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分为实物管理、专业管理、价值管理,它们分别指的是使用部门、安监部门、财务部门,这三大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但是由于企业对这三大部门的衔接不够,出现了“各扫门前雪”的现象,进而导致固定资产难以管理,责任也就难以落实到底。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的建立,是管理规范的首要条件。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那些时间过久的,不能适应新形式的旧制度要进行及时调整和进一步改善。例依据最新颁发的会计准则,需要把固定资产的处置和淘汰从新重新修正;针对于那些能量消耗大,产量又低的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大的设备制定淘汰设备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跟踪管理制度更加完备而美好。 2.树立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理念 固定资产既然在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使,从使到终有个运转过程,我们就应该抓住每个固定资产运转过程,并把它看作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将这个生命周期分为上中下,上期是指从规划到设备的试运行,中期是指使用过程,后期是指报废与处置。针对不同的时期,将集成化管理模式镶嵌进来,如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资产管理系统,并将固定资产的考评体系渗透进来,使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财务、管理、运行、效益完美整合,同时力求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3.追踪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 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是企业最容易忽视阶段,一般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加以重视,却忽视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认为固定资产到了处置阶段其资产到了寿终正寝期不值“几个钱”。实际上,这个阶段是企业“摸清家底”的关键,也是企业财务人员不做“糊涂账”的关键所在。为了做好报废与处置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在申报阶段,相关审核人员要深入现场,财务人员也要深入现场加以确认,做到全过程的跟踪,绝不能凭借一张报废申请表就加以确认报废,报废的设备要统一存放、统一处理,不能先有处置阶段后有报废申请,更不能为了处置而报废。另外在处置阶段,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流程,并确认好收入,同时做好催账工作。 4.加强内部审计 企业可每年进行一次突击性审计,将固定资产的实物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账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相符,利于规范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能及时发现溢余或短缺情况,并及时对盘盈或盘亏做出相应处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特别是企业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及时核查,办理相应的资产移交手续,并有监交人在场,确保人走、物在、账清。内部审计要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如若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则会导致企业设备的闲置、资源的浪费、资金的紧张,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因素。因此转变观念,大胆地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启用固定资产预算手段,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让固定资产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内在价值,以此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作者:闵庆祝 单位: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相结合 摘要: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其公共支出的有效性,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对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当前的现状,进而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议,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深化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 1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国有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将管理理论体系和科学技术手段更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有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其中比如,不少企业全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为了使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粗放式的弊端,进而向系统化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从而更加易于从战略层面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还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资产管理规范,进而提升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 对国有企业而言,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统筹规划,进而合理配置以满足企业的增量需求。如果预算管理不到位,就会使得企业资产配置不均衡,部分资产使用过度,而另一部分资产长期闲置,或者现存资产无法满足资源配置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但是如果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企业不能对自身的现存资产形成明确的数据管理库以及资产配置标准,就会使得企业预算编制难以精细化,对资金的配置不准确。因此,对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必须积极改进,从而使得企业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这方面最关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电子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率,提升预算管理准确性。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根本,资产管理又时预算管理的延伸,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3.1国有资产账目历史问题过于复杂 大多数国有企业成立较早,资产管理体系虽自成立之初就有,但是很多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资产管理仍存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子,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在账目管理方面容易与实物存在出入,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惩处制度,管理人员违规操作导致资产流失或损坏经常发生。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资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要想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将账目与实物进行比对,只有这样才会使得相关人员承认问题,但是这样成本太高,耗时过久,这种账物不符的问题导致了资产管理模式信息化现代的转型难以继续开展,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无法准确获取资产信息,进而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 3.2预算制定与资产实际需求脱节 在国有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决策部门对下级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的时候,向来都是采用总额控制的方法,就是直接经济•管理•综述•164•给一个总金额的指标,要求下级部门不得超过该指标。而在批复金额与上报金额存在差额的情形下,各部门之间存在分配上的竞争关系,从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争抢经费、随意购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人为干扰资金分配和资产配置公平性的行为,直接导致了预算分配与资产需求不符,使得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严重脱节。 3.3预算申报缺乏制度约束与执行标准 正常情况下,各部门各单位在申报资产购置预算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需求,结合本单位资产现有存量和使用效率出发,预算下一年度的需求变化,进而开展科学规范化的申报。但是实际情况是,几乎绝大多数部门与单位都只考虑自身的短期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盲目的增加自身的预算,提高设备规格,有时候甚至一些毫无关系的设备也向上级申报。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相关预算申报制度与规范的缺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预算审核的效率。 3.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意识不够深刻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不利思想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的员工普遍以为国有资产与自己毫无关系,国有资产是国有的,不花白不花,搞坏了也没有关系,反正没人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毫无联系,认为预算就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资产管理部门无关。有些部门购置设备通常都是先买再报销,有时候卖完无法报销后才四处询问。几乎每一位员工都只为保住自己的权力而工作,即使在相关资产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也不遵守制度规范,明知故犯。这些问题都是缺乏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意识而造成的严重影响。 4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具体对策 4.1全面推进资产预算管理体系改革 全面推进资产预算管理体系改革的关键在于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努力改进完善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从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出发,由内而外的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产存量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通过对资产的定期盘点,在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的同时,为企业预算编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资产配置而言,国有企业必须从当前的经营状况出发,严格制定资产购置标准,严格规定资产设备规格、数量及价格,同时要求各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申报预算,进而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管理体系。同时,在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时,国有企业必须将资产利用率与故障率收入编制参考依据中去,结合员工的人事调动、资产购置更新和生产使用计划等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 4.2继续健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继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是为了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也是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力途径。积极使用电子信息管理技术,是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现代化整合的最佳方式,从企业资产清查出发,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将企业资产存量和使用状况直观的反映出来,优化管理过程,将传统的线下人工操作变成线上的可接受监督的操作,最大化的实现透明化,公开化,大幅度降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相整合,可以实现两者数据的共享,在进行财务报销时,必须通过两个管理系统的审查,不通过不予以报销,大大减小了部分不法人员钻空子谋取私利的机会。 4.3持续提升资产预算执行时效性 企业年度资产预算申请,主要是从企业现有的资产存量出发,对本财年的资产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估算,而企业资产预算的具体执行,则是要根据企业不同经营阶段的实际需求来落实。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影响原因,比如预算发生变更,必然会导致预算无法与实际保持一致,因此,在实际执行时,必须确保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至于那些确实有足够理由进行预算变更的项目,必须经过企业管理者审批后,才可以对相应指标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图1为预算申请及变更申请流程图。 4.4努力完善资产预算执行评价制度 努力完善资产预算执行评价制度要求国有企业在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后对本企业的资产预算整体情况做出深入分析,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存在预算不到位的情况,则需要协助相关部门对相关原因进行调查追责,该追责的追责,该处罚的处罚,积极吸取教训,防微杜渐。通过完善企业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评价制度,可以使各单位和员工不断提升资产预算管理意识,促使资产预算编制水平得到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符,预算与实际脱节,申报制度不健全,资产预算管理意识不强等四大方面。因此,要想全面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相关企业就必须全面推进资产预算管理体系改革,继续健全资产预算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提升资产预算执行时效性和努力完善资产预算执行评价制度,进而提升国有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张彦萍 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世界各国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当然,我国企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家所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在企业创新改革中,充分整合自身拥有资源,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其中企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自身资源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文章阐述了我国企业当下对企业固定资产所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问题;优化;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越发凸显出来。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仅要注重市场开拓、品牌规划、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也应该注意企业的资产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需要多个生产经营周期才能将其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上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本质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运转。但是,目前在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是很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折旧不根据事实、转移处理不及时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固定资产是整个企业中占比重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只有对这部分资产进行充分整理利用,并且整合其他资源,才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 2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并没有一套完整且系统的管理制度,这样会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固定资产购置、运用、转换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衔接不上、周期混乱的问题;另外对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也可能会造成隔阂、协调默契差等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审批缺漏也会使得固定资产在购置以及使用权利和年限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还有就是调配制度方面的缺陷会致使汽车、电脑等容易移动的设备使用途径不清楚;对未修理以及缺乏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处理也是一个重大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或者闲置等一系列问题。总之,管理制度的缺乏会造成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程度以及资源整合程度不够高。 2.2企业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存在差额,会计账簿设计不够合理完善 企业要想真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现在的状况就要让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并且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追踪登记。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公司内部对固定资产这一项目都没有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甚至是连最基本的实物账以及固定资产卡片都没有设立,仅仅是通过会计的方法对其进行记录,但是这样并不能让企业定期并且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盘查,这种缺陷将会导致账实往往不符,甚至会产生资产流失。例如,管理层有时购置的办公用品没有进行记录,这就会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直接体现就是“盘盈”“盘亏”。简而言之,盘盈就是固定资产账面上没有而实物存在,盘亏就是与之相反。随着企业的扩张,固定资产会越来越多,越加繁杂,所以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直接会致使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质量低下,十分容易影响决策者对企业的战略方向,容易导致财产流失,是企业的毒瘤,必然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3企业决策层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多数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企业所能创造的经济利益与经济运行模式,决策层在对固定资产方面普遍缺乏重视,他们往往更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却对其后期不闻不问,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层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固定资产相互联系起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只是将固定资产看作投资管理的一小部分内容。这些都是决策层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2.4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为低下,完全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 在新的固定资产实物刚刚购置进企业时,因为使用不恰当和缺乏针对性的管理与维护方法,这就使新设备不能获得固定时间的保养与日常维护,或者是当设备出现重大问题时才进行修理维护,这就造成新设备的使用周期与使用寿命大大减短,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另外,大部分企业在购置新固定资产实物时,许多旧设备仍能投入使用,由于这两者的冲突致使企业不能及时进行调配而被搁置,形成没有必要的浪费;还有旧设备不能使用时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置与清理,这样会造成没有必要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缺乏对固定资产随时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也会对整个企业的效益最大化造成重大阻碍。 3企业固定资产问题的优化措施 3.1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模式 这一措施的核心是需要组建一个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部门,并不断加强这个团队的建设,由这个部门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模式,完善相关固定资产在会计账务方面的管理制度。该管理制度应该包含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前期购置、期间使用、期间折旧、期间维修保养、结束报废,直到其完整退出该企业这一完整过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利用会计监督为根据建立一系列制度;完善的制度能够让固定资产在购置、运作、转换等各个环节衔接恰当,解决周期混乱的难题;还可以易于处置长期报废的固定资产问题,不至于徒增管理费用。因此,一套完善且健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3.2严格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算、核查与折旧,从其实际价值出发 第一,选择科学合理的折旧方式。固定资产是能在多个会计周期内重复产生经济利益的资产,所以其折旧的计提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根据会计上的折旧方式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等,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加工及固定资产的实际耗用情况,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式,严格追踪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避免造成差额。第二,固定资产财务处理上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部门应该注重于固定资产实物与账面两者的相符,要定期追踪实物价值和清查账面价值,这样才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差额是零;会计部门还要注重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相互结合的管理,这可以让会计部门和上文所提到的固定资产管理两个部门相互协调,做到物、卡、账三者一致。 3.3观念改变———加强企业决策层对资产管理的意识 这是最根本性的措施,只有决策层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隐患。决策层只有充分意识到高效率的固定资产运用才能在创造经济效益与控制成本上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要经常在企业各管理层广泛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讲座,将这一理念深入整个企业当中,争取融入企业文化中,营造出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 3.4加强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使固定资产实物实现最大效益化 一是在购置实物设备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该实物的功能,不宜由缺乏该实物操作知识的操作人员操作,避免造成过度的消耗与损坏;二是对各个实物应有定期维修与养护的具体方案,尤其是在某些实物上普遍出现的问题应当对其重视并进行总结,分析其损耗原因,防止下次出现同样的状况;三是在购置实物设备时,部分原先存在的实物设备仍能进行价值转移,应当充分利用,使其发挥出“余热”;四是企业内部出现机构调整或者人员调配时应当对其名下的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登记清查并再次分配,避免这些过程中因工程疏忽造成实物固定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五是要在企业已经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到很高的地步时才能逐步实施的,就是要设立“固定资产运行能力分析小组”,做好固定资产运行分析工作,要将固定资产的效用充分挖掘与激发出来。 作者:王心明 单位:吉林大学 中日联谊医院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维持企业发展的物质资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好坏,会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包括企业的土地、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一些重要设备,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组织、控制、管理、占有等一系列活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是优化固定资产结构,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频出,导致国有资产资产大量流失、浪费,如何管理固定资产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这个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 引言: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部分,是国家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断改善全国人民物质文化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方面的不规范。各方面的漏洞让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引发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刻不容缓,找准资产管理问题的顽疾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体制因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体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度严重滞后,管理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缺乏有力的监管,许多账目来源不知所终,死账、烂账频繁出现,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极为混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现有的体制下,其管理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低效率等特点,大多数管理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玩忽职守,放任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领导层面同样缺乏督查,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烂账越拖越大。 (二)缺乏监管机构 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不足,缺乏专人负责管理,难以做到定期维修保养,帐、卡、物没有一个详细的记录,众多资产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有些企业的存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有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帐外资产越来越多,甚至短缺现象成为普遍。部分固定资产缺乏足够重视,无人问津而被闲置,最后成为部分腐败分子利用的工具。 (三)管理模式落后,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较为分散,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独立的自主权,运用固定资产、借用设备的手续相当繁重,缺乏基本的灵活性,不能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于是机器设备不能使用在正确的地方。诸多设备使用寿命缩短,许多机械设备不合理使用,并且缺乏专业保养方式,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维修保养,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设备因此而损坏情况频发,甚至导致机械设备提前报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固定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不分,使其所有权的运作一类实现通行行政规则,最后再依靠行政推动,生成一种“行政命令型经济”,把微观经济单位卡得很死,不可避免地使国有资产互行缺乏效率。在国有资产的旧体制逐步解体的前提下,亟待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重视成本费用和经济利润的考核,但是对固定资产管理却没有一个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应根据目前的管理需求调整,目前遇到企业尚未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评估,部分资产评估、清查、产权登记和统计报告的状况尚未明确,管理权力模糊不明晰。模式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日益显现。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从严控制,合理配备,不应产生过度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许多国企只是注重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许多企业的经营者不愿意对固定资产进行强化管理和控制。 (四)观念薄弱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目前,人们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流动资产中,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足,使得设备长期闲置。不了解固定资产的作用,甚至许多人没有基本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十分滞后,不能对项目进行合理评估,项目建设缺乏对其可行性的研究,建设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大部分企业沿用以前的资产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只注重收支管理,对于国有资产再增长不够重视,忽视经济效益,只求稳定,对国有资产发挥经济效益重视度不够。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严重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五)公司法规漏洞严重,缺乏监管,对固定资产处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国有资产管理极为宽松,固定资产存在难以确认的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物件的资产归为一项,统计数据产生了误差,为后期核算固定资产数据产生了难度。相关法律亟待完善。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势在必行,法律不健全造成了相关责任不明确。同时部分管理人员法律观念薄弱,不了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对于国家的意义,也不了解松散管理固定资产会对国有企业本身造成的巨大危害,因此缺乏足够的职业态度,假如法律能够对相关失职行为作出相应处罚,细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规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将更为合理。也就是说,维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就需要通过社会强制手段对经济物品进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保护为前提,才能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进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监管力度。 (六)国有资产流失之后谁负责,谁管理成为了问题的根结所在。 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固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人管理水平落后,当发生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时,首先追究责任人管理责任,对玩忽职守、失职所造成的损失,通过法律途径问责负责人员。由于缺乏对责任人的考核,造成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管理者水平不达标却依旧得到任用,导致管理问题频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管理人员选拔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产生的诸多问题,国家需要不断,不断采取手段,加强对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让国有固定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设备的保养制度,为设备使用、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完善管理规定,加大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地监管,国企内部老旧的规定在一定时间里曾发挥其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发展对于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旧的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应企业当前的情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以完备的法规为基础。依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依法监督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运营。修改旧的资产管理办法势在必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权力和义务要进行严格规范,划定明确的范围,唯有此法,才能让法定机关正常行使独立的权利。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机器设备的技术管理。重视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作用,改进传统的管理方法,大规模运用新技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才是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对设备寿命进行研究攻关,找到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因素,加强对设备管理。利用新媒体、新科技,极力发挥信息化作用,通过信息数据,能够对固有资产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各自资产情况,制定针对内部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全方面对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通过完善体系,促进资产管理流程电子化,以保证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出资人到位和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渠道。 三、明确责任人责任,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器材、设备保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必须做到管理有序,管理者将负责相对应的法律责任,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账与卡片相符、账与实物相符,杜绝账实不符,资产发生流失应当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明确资产的责任人,坚决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资产使用过程中,要合理配置,防止不当损失和浪费。 四、加大对设备使用管理,淘汰老旧设备,增加新设备,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对设备加强保养,及时对问题设备进行维修。认真了解设备运行环境,合理使用以延长使用寿命。随时确保设备能够有效使用,对租借设备严格登记,如果相关设备出现意外,使用部门应对物品进行赔偿或维修。 五、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对设备的保养水平、物品维护水平,意识观念的落后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制约。要积极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完成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学习西方国有资产管理理念,通过先进意识来指导资产管理的改革。 结语 国企固定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重要资产,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保障。深化改革,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可以积极借鉴外国进步经验,逐步建立设备、器械管理使用的新体系。发挥雇用资产的作用,避免设备的不合理使用,或闲置造成的浪费,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成为新的重要课题,针对现存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作出相应的改革,才能不断壮大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林艺阳 单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探究 摘要: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资产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基础。不断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可以保证交通运输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快速的进行发展。本文分别阐述了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的意义,当前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 关键词: 完善交通运输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资金比例也在逐步提高。为了保证交通运输行业能够正常的生存和发展,交通运输单位也购置了大量的交通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办公用品,这是交通运输单位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当然也给了交通运输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找出更加好的方案来解决在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的意义 完善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是能够提高其企业效益的有效方式。资产管理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常我们所说的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指的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资产的管理应当要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要制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之外,还要重视对于资产管理的监控以及资产的增值等等事宜,是对资产的一个全面把控。通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除了可以使得交通运输企业遵循市场规则之外,还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一些闲置的资产得到有效的配置,也可以减少资产不必要的重置的损失。通过资产管理,不但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效益,还减少了因为资产的流失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共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交通运输事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国有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强,以及不断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以及自负盈亏的能力了。但是目前在市场上交通运输的经营者较多,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而且随着国家干预的日益减少,交通运输单位被直接暴露在市场竞争中,而管理程度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的大小。通过对资产进行管理,交通运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资产进行更新换代,淘汰一些老的、陈旧的、安全性能差的固定资产,减少由于陈旧资产带来的维修开支,并且更换的新资产又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避免被市场所淘汰。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对资产设备的更新以及维修,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2、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结构欠合理 在我国,目前一些大的交通运输企业的所有权仍旧从属于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要的资金大多数是由国家进行拨付来维持日常的生存发展。但是交通运输企业的基建投入一般较为巨大,在道路的建设上财政拨款的资金是有限的,国家投入的资金不能够满足建设的需要,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交通运输行业更好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从交通运输企业的自身来看,处于一种商业化运营的模式。当企业的资金不足于应付生产经营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和其他国有企业互相担保进行银行借贷,使得负债率不断攀高。有些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结构严重失衡,负债率居高不下,使得交通运输单位需要支出大量的财务费用,面临严重的还款压力,财务风险的问题非常的突出。 2.2交通运输单位缺乏对资产的监督控制 交通运输企业对于资产的监督管理方式非常的落后,主要的监管是通过国有资产的监管报告来进行反应的,以事后监督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在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有效性,监管力度和监管手段都较为薄弱,上下级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导致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管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交通运输单位的人员考核机制也不尽完善,目前在交通运输企业中领导人员基本是由行政任命的,在考核的时候并没有相关的资产安全或者经济效益的指标,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不能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负起相应的责任。 2.3交通运输企业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方式 交通运输单位各个部门对于资产的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财务部门对于资产的管理只在于资产价值的管理以及资金的相关筹措。对于资产的配置、维修、更新、处理等等都不在管辖范围,这些事情仍旧由计划部或者专门的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其他部门都在自己固定资产的使用范围内进行资产的管理,相互之间没有进行相互的沟通,使得交通运输部门的资产管理脱节。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一般是一个单位占用一个资产,即便是使用同一资产,也很难做到两个部门之间共享。而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仅会从各个部门所管的范围内进行资产的配置,尽可能的占用公司的资源,很少进行优化、共享,使得资产的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重置率较高。 3、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管理的策略 3.1优化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结构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加快国有资产的管理改革,在进行资产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当地政府是否支持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当然不同的交通运输企业还应当依赖于当地政府所给予的支持和引导。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支持力度,则为企业的资产管理以及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后盾。在这样的前提下,交通运输企业更应当大力推动企业进行市场化的改革,成立相应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企业资产的决策上更加具有科学性。加强对于资产结构的改革,不断提高对于资产的管理能力、监控能力和反馈效率,优化资本的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报废和需要更新的资产应当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并且借助当前国家开放了交通运输企业管辖权的档口,不断的吸引民间资本流入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向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比重,使得财务风险处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优化交通运输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于企业将来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都有重要的作用。 3.2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的监管和考核制度 首先,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国有企业资产法的规定,将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类,使得企业的产权进行有效的落实,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管制度、考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等。第二,实现政企分离,推动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针对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增加各种制度的完善,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扩大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第三,可以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建立健全监事会,强化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监督和控制。监事会的完善可以深化国有资产的改革,还可以履行国家所赋予的职责。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审计工作,每年定期的进行内部审计、年度审计,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的发现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交通运输企业的资产保值和增值。 3.3完善交通运输企业资产的财产管理制度 完善交通运输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目前在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的若干资产管理的漏洞,很大的一个方面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只有规范了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账目的公开化,制度化。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资产核算工作的时候,需要根据本企业的资产实际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考量,通过科学的技术和办法进行预估,避免在购置资产的时候出现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出现。采购大中型资产设备时通过公开化、透明化的招标方式进行,避免违法乱纪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中对资产入库、出库、维修、盘点处置等的要求,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且为了准确的掌握资产的情况,要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建立资产台账,对于企业的资产进行抽查或者盘点,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资产能够高效的使用和运行。 作者:吕文静 单位:高唐县交通运输局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 从软件资产管理背景入手,论述了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软件资产管理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外部环境;内部管理需求 软件资产管理(SAM,SoftwareAssetManagement)是企业实施软件正版化的有效方法。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软件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硬件资产管理相比,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相对滞后,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指导。电力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对软件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软件资产管理是指一套指导企业在组织内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和删除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的基础架构和流程。其目标是管理、控制和保护组织的软件资产,包括管理使用软件所带来的风险。 1软件资产管理背景 1.1外部环境要求 推行软件正版化是国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要求。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软件正版化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乃至国家、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 1.2内部管理需求 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是中央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使用正版软件,建立健全软件资产管理制度,从软件采购、分发、标准化部署、升级、更新等方面建立数据库,进行实时规范管理,提升软件使用效果,实现集团化采购规模效益,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大幅提高采购效率,促进企业增强集中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可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投入成本,并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同时,规范的软件资产管理也可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比如安全、财务、法律、IT管理方面。 2.1降低成本 在选择和购买软件产品这个阶段,在购买正版软件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货币成本。货币成本不仅仅包括软件产品本身,还包括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服务方面。正版软件购买成本看似高于盗版软件,但在后期的部署、维护、更新等阶段所耗的费用、时间、精力、体力等均低于盗版软件。 2.2防范风险 盗版软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从表面上看来,使用盗版软件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害。使用正版软件比使用盗版软件更能降低IT系统崩溃、宕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风险,以及降低数据丢失和损害的可能性。这种损害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2.3规范管理 软件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式,对企业中不同类型的软件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全业务支持流程的管理有利于软件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3软件资产管理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软件正版化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而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管理,提高电力软件投入产出效益,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具体体现为研究企业软件正版化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控制方法,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软件使用正版化,杜绝盗版软件的使用;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从资产的角度对软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整个研究过程可分为筹划建设、部署实施、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在筹划建设阶段,完成方案设计,制订推进计划;在部署实施阶段,搭建组织体系,落实管理方案;在巩固完善阶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改进。为了响应政府实施软件正版化的号召,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速度,完善软件正版化管理,达到“建立软件资产管理体系,规范软件资产管理”的目的,在软件资产管理理论与标准研究、软件正版化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过程宜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科学构建SAM模型。为借鉴软件资产管理实施的先进经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软件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评估实施风险,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增强可实施性。同时,我们以某电力公司为试点单位,充分调研其他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尤其是软件正版化管理的现状,构建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软件资产管理模型。我们从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运作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①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借鉴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结合软件资产的特性,将软件资产分为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软件运行维护、软件退役七大阶段进行管理。②软件类型管理。目前,对软件的分类无统一标准,一般可根据软件的功能、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等对软件进行分类。但是,上述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国家电网自身的软件管理需求,因此,应根据软件类型管理和软件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软件采购来源分类,针对不同来源的软件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③软件资产运作管理。围绕软件资产的日常运作管理工作,针对不同软件类型及其所属的生命周期,从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服务水平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软件资产管理的全覆盖。同时,基于企业软件资产管理现状,从上述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的差距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软件资产管理实施方案。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基于上述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并按照模型构建、流程设计、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的工作思路实践实施。从软件资产规划、软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集成与部署、软件运行维护、运作流程管理、软件退役等方面进行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了《**公司软件资产管理办法》(隐去了具体公司名称)等相关企业规章制度,在电力企业软件资产管理工作方面树立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标杆。 作者:严新华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思考 摘要: 国有文化企业是河南国有经济的一支新生力量,新形势下加强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河南原有的文化企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所产生,还处于过渡阶段,存在对国有文化资产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主体不一,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度不健全,监管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创新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认清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形势,提高认识;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明确职责;推进机制创新,实施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人才。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河南 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随着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宣传文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河南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促进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河南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单位众多,文化产业门类齐全。党的十六大特别是2004年以来,河南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协调统一,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河南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共有国有文化企业445家,省属文化企业265家,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国有文化企业180家,其中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345家,从业人数逾5万人。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84.66亿元,法人单位3.8万个,从业人员98.6万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均居中部六省前列。随着大量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以及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河南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逐渐增强,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已成为河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由于河南原有的文化企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所产生,还处于过渡阶段,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在思想认识、管理方式、人员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实现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和文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第一,机制不活,对国有文化资产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河南文化企业各项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有很多文化企业机制不活、包袱沉重、竞争力较差,小、散、弱和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文化企业对河南经济的带动力、影响力还不够,导致对这部分资产的经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资产管理主体不一。目前,河南尚未按照中央“建立党委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有效主导的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文化企业的人事任免、资产监管、导向、重大事项管理等分别由组织、财政、国资、宣传等部门负责管理。以河南省属重点文化企业的出资人为例,有的是财政厅作为出资人,有的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有的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出资人,资产管理主体不一,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监管、监管规则不统一问题突出。第三,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河南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但必须看到,现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行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由政府审批的仍然过多,角色错位,效率低下。一些文化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市场主体,不能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自主做出经营决策,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竞争力较弱,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四,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监管乏力。目前,在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统计工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国有资本预算及绩效管理、企业产权转让、国有文化资产评估、资产运营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监事会工作规则等方面,河南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对国有文化资产运营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无法通过发挥制度长效性、规范性作用来提升国有文化资产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二、国内其他省市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做法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各省(市)围绕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定位等做了大量工作。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设置有7种类型。一是由财政部门管理国有文化资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设在财政部门,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省份分别有四川、云南、吉林和甘肃等。2011年7月,中央设立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财政部,内设4个处室,承担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相关管理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管理。二是由宣传部门管理国有文化资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设在宣传部门,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省份分别有上海、广东、河北、海南、辽宁、山西等。上海于1993年成立全市的国资管理体系和机构,从1996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委托市委宣传部作为上海市属宣传文化系统全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委托监管主体,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上海市委宣传部牵头领导,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参与。三是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国有文化资产。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省份分别有湖南、湖北、浙江等省。2015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授权委员会履行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出资人职责。委员会主任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和省政府主管文化的副省长担任,副主任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担任,成员有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归省委宣传部管理。四是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管理国有文化资产。2015年9月,山东省组建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作为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领导决策、综合协调机构。省政府授权省财政厅履行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职责,由省国资委履行基础管理职责,由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30%国有资本。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具体工作由省委宣传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管理处承担。省属国有文化资产的基础管理执行省国资委统一制定的制度,日常管理工作仍由省财政厅负责,并将结果报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和省国资委。五是由市政府直属机构管理国有文化资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是市政府直属机构。2012年6月,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成立,市政府授权其负责授权范围内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规格为正局级,下设16个处室。六是由国资委管理国有文化资产。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设在省国资委。2014年12月,陕西省成立了行政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局(副厅级),负责管理行政经营性资产和文化企业,统筹整合省直机关经营性资产,下设资产管理处和业绩考核处。七是组建国有文化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国有文化资产。组建国有文化资产投资、运营公司。2005年,重庆市政府出资组建了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授权该公司代表市政府作为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授权范围内所属国有文化资产拥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以公司方式积极探索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的新途径。以上省(市)在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河南借鉴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有效主导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控制权,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二是成立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管机构,有利于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同时,作为出资人独立监管机构,在实施监管职能时,有助于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管办不分等问题。三是组建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能够有效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高国有资本回报。 三、创新河南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创新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立足河南实际,积极借鉴其他省(市、区)改革创新的有益经验,充分体现河南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现状和特点,构建科学的、统一的、分层级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一)认清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形势,提高认识 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繁荣振兴中原文化,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以及推动河南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企业从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指标来看,在全国和中部位居前列。特别是随着大量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企业数量迅猛增加,河南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逐渐增强,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证。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国有文化资产有效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加快建立权责明确、高效顺畅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原文化软实力。 (二)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明确职责 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专业独立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是落实中央要求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应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做法,抓紧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依法规范具有文化特色的河南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由宣传、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省委、省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领导决策、综合协调机构,并同时在宣传和财政部门分别设立监管办公室。其中,宣传部门主要发挥主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负责委员会内部程序运转、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组织考核等日常工作,以及所监管文化企业的内容导向管理、重大资产变动事项的审查把关、“双效”业绩考核等。财政部门由省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省属国有文化资产的日常管理、基础管理、保值增值和关系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决策管理、经济效益考核等。 (三)推进机制创新,实施科学管理 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推进机制创新,实施科学管理。一是建立分类管理机制。针对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在战略规划制定、资本运作模式、人员选用机制、社会效益和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分类监管。二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对国有文化企业的评价考核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其中,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占50%以上。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和薪酬分配相挂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并增加文化特点的评议指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组织、人事与纪检、监察、审计、宣传、文化等部门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文化资产运营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文化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形成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重大事项和经理层任期、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四)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规章制度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化建设和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要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坚持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体系,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结合河南实际,加快制定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规则、管理办法、重大事项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业绩考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国有产权转让、国有文化资产评估、资产运营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监事会工作规则、经济责任审计等为主线的制度体系,建立一套长期管用、操作性较强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有序化。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企业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功能完备、覆盖全面、流程规范,集数据采集、审核、汇总和分析于一体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平台,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统筹管理、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与省外有关文化产权交易所信息平台对接,增强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力度;推动全省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和共享。 (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人才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要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水平。依托宣传文化系统单位内部人才市场,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潜力,构筑人才高地。确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公开选聘,挑选一批既懂文化管理、又懂市场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在河南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对文化资产管理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文化、懂业务、能管理、会经营的队伍。 作者:郑志宏 杨恒智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改办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铁路企业会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 铁路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铁路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本文结合铁路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铁路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管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自2015年1月1日起路局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太原铁路局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规定,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指明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是充分结合了铁路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做出的重大变化。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统筹调控,强化监管;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通过建立适合铁路企业业务特点和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主动相互协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提出具体意见。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时调整变更技术履历并通知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资产减值测试。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保管主体,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盘存、出售及清查、检查等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确保账、卡、物相符。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运用维护、修程修制、报废技术审查等,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对账物,配合清查盘点和减值测试。 3.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立账簿、计提折旧,依据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及时正确进行资产数量增、减变动和金额的会计核算;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和检查情况,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数据。 二、加强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有效实现资产从投资、购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修、盘点、处置、报废直到退出企业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1.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铁路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做好投资规划。投资决策之前,应进行投入产出等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经营风险水平。依法规范履行相关决策程序。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从源头确保所投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 2.在购建环节,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后,按规定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技术业务部门将“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账建卡。 3.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使用状态,分级进行日常管理。各级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管理。通过继续推行设备设施“一件一档”管理工作,以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依据,以技术设备台账资料为辅助资料开展建档工作,将围绕设备设施的所有投入全部记入档案,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依据。 4.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处置前应做好评估分析,充分对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处置方案合法、方式恰当。依法履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程序,严格处置程序,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路局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组织办理好各类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调拨、出售以及坏账列销等审批工作,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 三、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减值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严格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盘点,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资产底数摸清楚,确保账、卡、物相符。查明盘盈、盘亏资产形成的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2.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减值小组按规定填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申报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作者:胡真 单位: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化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应用 1背景介绍 产品广泛应用于针织品、工业丝、民用丝、轮胎帘子线、工程塑料聚氨酯等生产领域。由于公司属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有毒的化工物料遍及全部生产装置,所以对生产过程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加强对现场设备管理、检修、点巡检和和润滑管理保证现场设备的稳定运行显得十分必要。 2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重要性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企业设备资产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更深层次的手段进行管理,使设备管理信息化由早期的以维护和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进行转变。设备管理系统建设是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和部署来提高企业的设备运行和管控效率,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修理费用,延长设备寿命,满足先进生产设备对现代化工生产企业保障的要求。 3尼龙化工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现状 随着尼龙化工公司规模上的快速扩张,其设备种类迅速增长,资产数额也迅速增大,在不依靠先进管理手段的情况下,现有手工、人工设备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如下: 3.1各类动态和静态资产信息无法准确获取: 资产实物和资产价值无法统一。资产调控和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信息依据; 3.2帐物不统一: 实物与价值、汇总与明细难以核准;财务、设备资产管理部门、规划发展部门、物资采购部门和财务统计口径各异,且各有依据; 3.3信息不准确: 手工管理资产信息传递,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统计不明、分析不准,汇报不实,从公司领导到基层设备管资产理人员没有谁能数的清到底有多少设备资产,造成设备资产采购和管理决策不科学。 3.4查询统计不方便: 设备档案、图纸、点巡检和维修记录等靠传统的人工电子表格管理和纸质保存,给设备管理人员的查询带来很大的不便。 4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立统一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支持公司分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日常业务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设备台账、维护规程、运行情况、点检、保养、润滑、维修、事故和改善的管理等,帮助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人员全面清晰地掌握设备、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状况,提供完整、全面的设备资产管理方案。 4.1设备前期管理 业务涵盖设备的立项审批、项目计划形成,从项目开始就进行有效管控,实现设备转资流程系统化。 4.2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备件管理 建立规范的设备使用管理工作体系,完整地记录设备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实现设备资产基础档案、运行数据、点巡检记录、防腐保温与维修记录入系统,便于分类和查询。支持重要、重点设备基础信息、故障报修、工单下达、备件申请及汇总,维修实施情况记录等工作流程网络办理。能准确反映重要设备工作状态,对重要设备停机、维修及备件消耗、设备计划性维修进行管理,为关键设备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维护规范,提高使用、保养、维修质量,降低使用成本。能对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使用费用进行分析,反映设备投入成本、费用及收益。满足公司未来发展所需的设备管理信息需求,提供方便的扩展接口。对主要生产设备使用费率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以减少人工管理。可根据设备使用各项费用数据(台时折旧、能耗、人力、辅料、财务、维修、厂房设施等费用等),对主要生产设备使用费用等进行分析。 4.3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公司、分厂分级台账,按部门、设备分类等属性对各种设备台帐实现动态管理。可方便关联各种运维记录,个性化设置资产卡片。支持互联网协同办理设备动迁、处置、报废、借出还入。 5结语 通过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为神马尼龙化工公司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系统化和信息化,使设备管理人员能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作者:朱自江 申全胜 单位: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企业系统设备资产管理应用 一、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用于设备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资产管理系统起源于美国航空业,其宗旨是对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科学化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将企业的设备采购、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统一规范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资产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在这个系统中企业将设备采购、设备日常维护、维修、库存等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行科学的管理。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基础管理、工单管理、安全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维修管理、采购数据管理等内容。现代资产管理系统融合了预防维修、全员生产维修、可靠性维修的管理理念。资产管理以台账为基础,以工单的审批、执行为主线,强化成本核算管理,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方案。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对资产设备进行的管理,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对管理的优化,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设备的浪费,通过从源头上、从生产上节约企业成本,使得企业在生产成本和生产的过程中,预算能够合理化和科学化,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 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预防性和抗风险性较差 长期以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企业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预防性和抗风险性较差,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大多是企业设备出现问题之后的维修和预防,即使是企业设备已经出现风险之后的维修,也并不是全面的维修,只是针对性的维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仅因为设备损耗而无法正常生产浪费了生产时间,还影响到了企业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企业成本投入,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有的设备更是因未事先进行有效地养护以致短时期无法修好或是长时间无法投入生产,严重影响生产,造成企业生产设备的浪费和损耗。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人员观念意识的淡薄,对企业设备保护和维修不够重视,以致企业出现重大设备问题时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企业设备长时间无法投入生产,严重的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害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企业采购生产设备周期长,没有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企业的生产设备采购周期长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制造业尤为突出,以生产电脑为主的华硕为例,华硕采购生产设备的周期通常都要一个月至两个月,这其中要签订大量的采购合同,进行价格谈判,完成合同手续,以及采购合同的审批等。有的企业,对核心生产设备的采购达三个月以上,甚至要达半年之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采购周期以及企业的生产。除了企业采购生产设备周期长之外,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中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即企业和设备商之间缺乏统一的供应体系,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没有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也没有一个有效的采购供应管理机制,仅靠合同是很难真正对供应商行为起到约束到作用的。如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不积极、贻误工作时间等,这种采购时间上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较为严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较为陈旧,不能够适应企业的现状 由于企业资产管理的方法陈旧,多以平时检测为主,缺乏对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科学高效的评估和检测体系,所以使得企业资产设备管理在面对企业日渐复杂的生产经营中不适应,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企业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内容多,涉及的设备种类复杂、技术高,并且精密设备保护维修的成本高昂,一旦损坏其维修难度很大。这类企业不仅仅是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运输业同样是如此,以浦东机场为例,浦东机场的设备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还有一部分是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管理,仅仅是日常设备的运行管理就包括机场跑道、助航灯光、登记系统、泊位引导系统、航班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系统以及航班运行保障系统。所以企业在实际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的管理内容是相当复杂而且精细化的,没有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就很难对企业资产设备做到有效科学管理、防止企业成本的流失。 三、改善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使企业资产管理高效化、科学化 企业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二是企业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管理。在企业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中,首先要建立起一整套实际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案,谨防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并通过规章制度来强化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和设备操作技能水平,做好对高精密设备的保护工作。在日常运行管理方案中,还要设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进而在企业出现重大设备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应对企业设备损坏,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中需要完善和健全企业资产的管理机制,这种完善和健全也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对企业资产设备的日常检测工作,在加强和提升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的企业财产保护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方案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态度。二是要不断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维修水平,强化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把设备管理维修的重难点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不断地去突破管理和技术上的难题,进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保护企业资产不受损失。 (二)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强化安全意识规范企业资产设备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在生产采购之中若缺乏完善统一的供应体系以及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一旦企业的供应商停止供应,企业就会在重新寻找供应商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和供应商要加强合作,同时具备完善的供应体系保证生产设备的供应,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供应商网络,谨防供应危机的产生。企业在资产设备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并以条文制度地形式规范到每一个企业职工中去,形成强大的约束力,与此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安全检测程序来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行为,比如在华硕,企业职工不仅在上下班之中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即使在企业职工的生产过程中,也会有设备管理人员的安检,仅仅是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也会对企业职工采用金属扫描仪扫描,甚至于静电帽都要检测。 四、结束语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约束的有力工具,企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保护企业资产减轻企业资产损害程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职工安全和成本意识,规范企业职工的生产行为,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资产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创新,只有这样,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作者:吴盛萍 单位:中电投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 企业资产管理论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1.1挑战性大 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国内可以用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这无形中增大了体制改革的难度。我国在出现真正的企业改革之前,涉及到企业改革的相关事宜时,通常是参考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东欧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进行的国有化企业改革,这种改革通常是建立在政权更迭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一种全面私有化改革,这种改革付出了非常大的社会代价,而同时在经济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第二种是以欧洲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国有化企业改革,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实行的企业改革。从后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具体的实行效果来看,这一改革在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国的社会体制属于社会主义体制,因此,这种改革事实上并不适合在我国开展,同时,这些国家改革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较为健全的市场体系基础上的,整个经济发展是靠市场化来进行维持的,再加之相关国家没有过多的国有企业,更多地是依靠股份制的企业融合到市场体系中实现。综上所述,这两种体制改革方式都不适合在我国推广和实行。因此,如何寻求一种适合自己国家的体制改革方法十分困难,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1.2风险大 我国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初期,国有企业总量达到了几十万家,下属的企业员工有接近8000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是当时我国除了农民这一阶级以外的最大社会群体。作为体制改革来讲,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具体利益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给社会带来的就是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此外,改革的同时还经常会出现一些舆论的风险,这些舆论会在改革的始末一直维持着。综上所述,推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2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这一时期的企业改革重点就是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我国于党的十六大开始启动这项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一定的角度来讲,这种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并不完全属于国企改革的范畴,属于政府性质的改革,但同时它也属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种配套改革。在推行体制改革之前,多数人认为国有资产本身是一种无主资产,而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这种资产变得有人管理,这也是推行体制改革主要意义所在。 3体制改革的对象 3.1竞争性的国有大型企业 很多人在对竞争性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提出的建议往往是退出,这种退出主要是指企业从一切可能存在竞争性的领域中退出,这种思想主要是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影响,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这些国家在竞争领域都不存在国有企业,但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它们不同,对于国有竞争性的企业来说,其存在和发展还是有着十分充分的必要性。 3.2功能性的国有大型企业 针对功能性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3.2.1重要资源的有效开发。 企业优势在资源环境上的目标和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本身自律能力不足以及政府的监管力度较弱造成的。 3.2.2公共产品以及基础设施的供给。 对于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而事实上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和其社会责任是相互冲突的,要想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势必会牺牲一部分的企业利益,这在市场的信号波动较为剧烈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3.2.3重要民生企业的体制改革。 这主要是指一些具有特殊经济功能以及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相比于一般的企业要承担更多的产业目标以及社会责任,对于这一类企业进行的体制改革应集中在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上。 4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央企的大规模垄断 现实社会中,群众对于央企垄断的诟病最多,这也是中央企业受到诸多责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事实上,实现竞争的引入和垄断的破除,同样是现如今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时需要遵循的一条主线。从实际的社会调查中可以发现,现实中的确存在不少的中央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开展时存在垄断的行为,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实现真正行业垄断的国有企业,这主要是国家大型稀缺能源企业;(2)寡头竞争的企业,这一类企业主要包括一些国家电信企业和一些大型能源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其各自经营的领域有着绝对的优势,其经营的市场领域是严禁其他企业进入的,而且市场中的具体价格由政府来进行制定。从共同点上来看,这些企业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它们每年的营业总收入值占据了国家全部央企的四成以上,但从具体的增长贡献来看,这些企业体现出的边际贡献却没有其他竞争性的企业大。由此可见,垄断性并不是所有央企的共同特征。 4.2不知究竟如何改革 对于国有的大型企业来说,如何实现改革是困扰一些政府领导的主要问题。首先,将这些企业交由外国企业管理是不实际的,因为这相当于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交给外国人来控制;其次,交给家族企业性质的民营企业不可以,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文化以及治理的进一步倒退,令企业的自身健康发展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实现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就必须依托本国的资本市场来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性的市场化改造,具体的改造手段可以通过上市的方式来实现。 5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1)加强推动产权的多元化,通过集体上市的形式对国企进行公众性的公司改革;(2)完善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产出资的透明度,实现体制、政策的科学、合理化制定;(3)加快企业的重组,对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4)实行科学化、严格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加大力度进行企业的制度建设;(5)推行内部的整改,实现用工、人事和市场进行接轨;(6)减轻国有企业的自身负担。 6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有企业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身上,如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实际的运营情况,企业在进行体制改革上还存在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有关政府机构负责人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好全面的统筹和落实工作,加大改革的力度,尽快实现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市场具体需要的体制制定。 作者:龚晓荣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建始县供电公司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议住宅楼房装修与室内设计 摘要:本文就当代居民住宅楼房室内装修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已的看法,并提出从构思意境、装修风格、空间利用、绿色环保等方面入手,提升住宅室内设计效果,优化整体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室内设计;意境;装修风格;空间利用;虚实结合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住宅楼房室内如何装修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居住环境变得高效、合理、舒适成了室内设计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笔者来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住宅楼房室内装修设计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供广大同行学习交流。 2在当代家庭室内设计装修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2.1盲目攀比,过度追求豪华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设计装修的手法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设计装修效果走了题,例如大吊灯等一系列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气氛。这也是装修界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这种观点只能误导住宅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过度追求豪华,不但价钱昂贵,而且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这是住宅室内设计装修中的大忌之一。 2.2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 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占据人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不仅谈不上气派,更谈不上舒适。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的比例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2.3盲目追求高档材料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取决于高超的设计质量。例如做雕塑的材料级别有高有低,笨雕塑家用高级材料也不一定能雕出精致的作品,相反巧雕塑家常可利用低档材料作出新颖精致的作品。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是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2.4忽视使用功能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大吊灯,往往因为乳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造成了昏暗的照明效果,既费电又不适用,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过分追求小趣味,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没有起到功能分区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另外在门洞较为集中的地方,没有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造成了彼此交叉干扰。这些问题似乎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不可掉以轻心。 2.5随意堆砌装饰成品 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而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似是而非、粗制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糙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圆形顶棚线,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所产生的后果既缩小了本来就不大的居室空间,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3住宅室内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 3.1构思意境,实中有虚 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用户考虑家装时“实”处考虑的多,而“虚”处考虑的少,甚至于缺乏考虑。“实”不是不应该考虑,但它们都是漂浮在家装中表面上的东西,问题在于把这些建筑装修材料堆积在一起,欲取得什么样的装修效果,常常有欠研究,也就是没有在感觉得到而又看不到的内涵“虚”字上做文章,有了良好的创意,就有可能使家庭装修居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珠光宝气、比例混杂、尺度失调、章法紊乱、庸俗不堪的所谓“家装”。 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居住空间设计对我们来说是物质享受也好,精神生活情趣也好,都还不能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和神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下一代能在优雅的环境中培养出优雅的气质。看到优良的家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还可以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这应是当今家装的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特色。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总的构思方案确定了,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使用者应权衡利弊,加以选择,这些皆存在着色泽、质感、机理与造型的问题。设计若选择不当,或者说未能与创作意图挂钩,机理过密则繁,过疏则简。因此“, 实”的取舍,应服从于“虚”的要求,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2关注风格的形式美 在家庭装修中,选择哪种风格形式,经常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是欧风的,还是中国的;是后现代的,还是巴罗克的;是返璞归真,还是地方特色的等不胜枚举。这就是说在家庭装修中,切忌乱套各种形式,应注重观念的新颖别致、空间体形的组合、新型材质的择优选用、先进技术的采纳,结合各自的意趣,探求既有文化历史底蕴,又具时代特性的家庭装修的作品。 3.3充分利用空间 在设计装修中,实际效果与空间充分利用,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应认真钻研,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论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嚣之用。凿户牖以为宝,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表明了实体与空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启发我们珍惜得来不易的使用空间。以此推理在家庭装修中,应防止超尺度的装修和家具陈设。 3.4设计时注意通风采光 阳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创造明窗净几的气氛之外,还有利于紫外线消毒杀菌。保证通风的畅通,除可摄取新鲜空气外,还可有机的借进室外景观。有的居民在家装时,忽略了通风采光的问题,把窗帘设置的比较封闭,致使室内气闷幽暗,令人感到十分压抑,而且还有碍人们的健康。还有的把暖气罩设计的不够通透,造成气流受阻,既影响了取暖效果,又损失了能源。也有的家庭装修在顶部灯具的选择上,常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美观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极易造成电能的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住宅室内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因此,作为室内设计工作者,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构思分析,借鉴成功经验,注意虚实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住宅室内设计的优秀作品。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精装修住宅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优势,然后从总体上针对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进行了重点介绍,并讨论了精装修住宅的质量控制,最后总结了精装修住宅施工营造方面应该考虑的要素。 关键词:精装修、设计、施工、色彩、住宅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包括小区的环境,还包括住宅的装修。住宅的装修必须在环保,对身体无害的基础上保持美观、大方、实用。纵观我国住宅装修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位负责统一装修的福利房、毛坯房时期、精装修时代。跟福利房相比,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跟毛坯房相比,精装修住宅的优点更多:低碳、不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高、工期短、质量高等。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很多开发商推出了“菜单”式装修,从装修的材料到装修的形式均可以由消费者自己选择。随着住宅装修的进一步发展,商品房精装修已经成了商品房发展的主要方向。 2、精装修住宅的优势 2.1、消费者比较省心、放心、省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选材,监督装修质量。对于精装修住宅,消费者买到房子即可入住,不必在为装修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精装修的住宅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物业部门随时进行售后服务。精装修住宅还可以有效解决装修时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其装修的材料都是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由开发商统一采购的,选择的材料都是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的。 2.2开发商通过良好的精装修住宅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竞争力。装修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都是统一进行的,可节约大量的成本,使开发商获得较高的利润。 2.3跟“毛坯房”相比,精装修住宅是成品房,随时可以入住,既具有价值,同时又具有使用价值。精装修住宅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本文着重从总体上介绍了精装修住宅的设计要点。 总体设计之―――基面装饰设计。基面处于人的视域范围中,与人的接触较多,是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面装修设计应满足的原则:(1),基面与顶棚和墙面共同构成整个室内环境,是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必须与顶棚和墙面的环境协调一致,并且必须与家具等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2),地面图案的分划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图案还应该强调连续性和韵律感,对于门厅和走道等地的图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律性,对于布局比较自由或不规则的室内空间,基面的图案则应该自由活泼,同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灵活性。(3)基面的装修和装饰必须考虑楼面的结构,施工是必须保证安全,在首先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追求图案的设计效果,使形式更加多样化,色彩更加丰富,使其与整个环境相一致,达到良好的装修效果。(4)基面设计必须考虑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各种物理性能的需要,保证装修的实用性。 总体设计之二――墙面的装修设计。在视线范围内,墙面与人的视线为垂直的关系,地位最为明显,与人体经常接触,因此,墙面的装修对于装修的设计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墙面装修必须保证整体性。与基面一样,墙面也是室内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与其他部分的装修风格保持统一,使其能够很好的与其他部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墙面在装修时必须考虑其物理性质。墙面在室内具有有保暖、隔音、防火等作用,并根据空间的用途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装修时必须考虑这一点。(3)在室内空间中,墙面所在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其地位也比较高,装修的艺术性对于渲染美化室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墙面的图案、形状、质感都会对室内的环境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墙面设计的艺术性不可忽视。目前市场上墙面的装饰形式主要有抹灰装饰、涂刷装饰、卷材装饰等。可装饰墙面的卷材有塑料墙纸、玻璃纤维、人造革、皮革等,这些材料种类繁多,色彩丰富,价格适中,便于施工,在室内装修中被广泛采用。 总体设计之三――顶棚装修设计。顶棚由于其作用与基面和墙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与人的接触较少,所以其装修是室内空间中最为灵活多变和引人注目的。顶棚经过不同的处理,并与不同的灯具造型能相搭配可以增强室内空间感染力。顶棚设计的原则:(1)强调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必须与墙面、基面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同时具有各自的特色。(2)突出适用美观的要求,顶棚装修力求简捷完整,重点突出,不能破坏室内环境下重上轻的原则,同时还要具有艺术感和轻快感。(3)无论是室内哪个部分的装修都必须在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才能追求造型的艺术性。目前顶棚的设计形式有平整式顶棚、凹凸式顶棚、悬吊式顶棚、井格式顶棚、玻璃顶棚,可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而选择不同的顶棚设计形式。 细节设计则需要考虑的点很多,主要有:暖气片、空调、户内小走廊承重墙、电梯井相邻墙、门套、阳台落地窗的推拉门、管井、燃气引入管、灯位、插座、开关等。 4、精装修住宅的施工质量控制 精装修住宅的施工方式为标准化设计和现场成品化安装,并经过各方面的检测和验收,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建造高品质的精装修住宅。 4.1、材料、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所有材料和设备的进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把关:其品种、规格、外观、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包装必须完好,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及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齐全。经检验合格后,材料和设备才能进场,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独立存放,而且检验报告和施工记录必须保存完整,确保施工资料的可追溯性。 4.2、施工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间,以检验装饰效果、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安排专人在现场督促检查,配合设计部门落实设计方案,修正施工中出现的差错。样板间施工完毕后,经各有关部门验收达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在大面积施工的过程中,要全程跟踪装修施工过程,对关键工序严格实行质量控制,进场材料及时取样送检,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的各项检验。 5、精装修施工营造应该考虑的要素 5.1、空间要素 装修设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室内空间变得合理,并带给居住者以美的享受。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人们不断在探索更加舒适、合理,更加美的空间形象。 5.2、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对人的视觉、情绪、心理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既能取得美的效果,还有利于健康。 5.3、光影要求 人类生于自然,离不开自然。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不仅可以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还可以使人们感到自然和舒适。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5.4、绿化要素 绿化是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室内放置各种小盆栽,可以使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得到良好的沟通,增加室内环境的色彩变化,更人带来清新舒适的感觉,使室内的空间感大大增加。 6、结语 精装修住宅已经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趋势,对其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加舒适、更加合理、更加实用的精装修住宅出现。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现代办公室内设计与装修 【摘 要】文章从办公室的布置、空间区域划分、色彩搭配、照明系统、声音环境等方面,简述了现代办公室内设计与装修要点,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办公室;室内设计;装修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办公时间呈延长趋势,办公空间逐渐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中心,而办公环境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完整、有序、明快、舒适、现代、关观的办公空间形象能增加客户的信任感,也能形成一种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满足之感。因此,对办公空间的设计和装修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一、办公室的布置 现在许多家具公司设计了矮隔断式的家具,它可将数件办公桌以隔断方式相连,形成一个小组,在布局中可以将这些小组以直或斜排的方法来巧妙组合,使其设计在变化中达到合理的要求。另外,办公柜的布置应尽量避“墙体效应”,这样可使办公空间更具有弹性,同时也可使办公室更加规整、美观。OA系统家具可多样式组合选择,互相搭配运用,不受空间及时间限制,发挥组合之最高效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喜好,增加组合功能,所以选择OA是不错的办法。 二、办公室的空间区域划分 根据办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情况来合理划分、布置办公室空间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多年来无论是企业、学校、机关等办公场所都采用全隔断方法,即按机构的设置来安排房间。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不受干扰,而且设计方法也比较简便。但它的缺点是缺乏现代办公室工作的灵活性。有鉴于此,目前许多银行、公司开始兴起一种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并按功能、机构等特点划分,这是一种先进的办公室形式,它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适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采用办公整体的共享空间与兼顾个人空间与小集体组合的设计方法,是现代办公室设计的趋势,在平面布局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设计导向的合理性。设计的导向是指人在其空间的流向。这种导向应追求“顺”,而不乱,所谓“顺”,是指导向明确,人流动向空间充足。当然也涉及布局的合理性。为此在设计中应模拟每个座位中人的流向,让其在变化之中寻到规整。 (2)根据功能特点与要求来划分空间。在办公室设计中,各机构或各项功能区都有自身应注意的特点。例如:财务室应有防盗的特点;会议室应有不受干扰的特点;经理室应有保密等特点;会客室应具有便于交谈休息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其特点来划分空间。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考虑经理、财务室规划为独立空间,让财务室、会议室与经理室的空间靠墙来划分;让洽谈室靠近大厅与会客区;将普通职工办公区规划于整体空间中央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平面布置图中应引起注意的。 三、办公室的色彩与心理 色彩的特性使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不和谐的色彩则会让人感到消极、深重、疲惫。在现代办公室设计中,除了常规的黑色、灰色、棕色、暗红和天监色外,企业色也被大量运用在办公室的装饰设计中。企业色的加入使办公室有了新的色彩,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的精神传播。 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与变化的关系。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迭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改善空间效果。每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基于色彩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在设计中进行运用。 总的来说,办公室色彩的配置要依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大跳跃是指办公室之间的色彩变化。比如,你有3间办公室,3间屋子可选择完全不同的主调,但每间屋的门窗、桌椅和地板甚至明面的办公室档案和琐碎的办公用品都要保持自己的整体和谐,就是小和谐的原则。这样,尽管你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每到一处都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值得注意,不要以为办公室工作太过单调,所以办公家具的色彩搭配就可以“五彩缤纷”。若色彩搭配不和谐,非但不能使你感到舒适,色彩的失衡还会加重你的疲劳。 四、办公室照明系统设计 办公室照明设计的好坏是办公环境设计成败的关键,设计得好,效果倍增,设计不当,后患无穷。要有使人舒适的照明,除了要照得亮,更要照得舒服。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办公时间几乎都是白天,因此人工照明应与天然采光结合设计而形成舒适的照明环境。 (2)办公室照明灯具宜采用荧光灯。 (3)视觉作业的邻近表面以及房间内的装饰表现宜采用无光泽的装饰材料。 (4)办公室的一般照明宜设计在工作区的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平行。不宜将灯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 (5)在难于确定工作位置时,可选用发光面积大,亮度低的双向蝙蝠翼式配光灯具。 (6)在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办公用房,应避免在屏幕上出现人和什么物(如灯具、家具等)的映像。 (7)理想的办公环境及避免光反射的方法。 (8)经理办公室照明要考虑写字台的照度、会客空间的照度及必要的电气设备。 (9)会议室照明要考虑会议桌上方的照明主为要照明。使人产生中心和集中感觉。照度要合适,周围加设辅助照明。 (10)以集会为主的礼堂舞台区照明,可采用顶灯配以台前安装的辅助照明,并使平均垂直照度大于300lx。 五、声音环境 (一)控制噪声源 营造理想的声音环境,首先应该降低或防止噪声的产生。但是电话铃音、办公设备发出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谈有时是必须的,所以在办公空间中通过控制噪声源来削弱噪声收效甚微。 (二)声音掩蔽 采取积极的手段加上一些声音,形成声音掩蔽,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的不良影响。声音掩蔽现象很常见,例如在地铁车厢中,如果说话声音小,对方就听不见,因为说话的声音(信号音)被地铁的轰鸣声(掩蔽音)掩盖了,这就是声音掩蔽现象。环境音乐是积极利用声音掩蔽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办公室中实际应用不是很多。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在心理上对办公室工作人员产生良性作用,减少对噪声的影响,从而产生安稳感和放松感。另一种是安装声音掩蔽系统。在天花板中设置用来掩蔽声音的扩音器,发出工作人员感知不到宽带域音作为掩蔽音,可有效地消除周围噪声对个人带来的影响。 (三)吸音屏风 选用吸音材料,也能有效地消除噪声。常见的有吸音地毯、吸音壁毯以及吸音天花板等。屏风工作站本身也可以成为吸音降噪的载体,如果屏风在原来隔音的基础上运用声学科技增加吸音功能,就能更好地消除周围噪声的干扰。因此,采用具有吸音功能的屏风工作站应该是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的新动向。 总之,在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做到及时更新设计理念,力争使办公室功能合理、舒适优美,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作者简介: 龙毅,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我国当代室内设计与装修研究 摘 要: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体现家庭装修的温馨气氛。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 关键词:温馨;实用;虚实结合 提起家庭装修或装饰,可以说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但是要深入研究它的含义,就不那么容易解释了。因为“家”的内涵,包容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丰富的背景,所以在考虑住宅室内设计时,就应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为老百姓作出优质的作品。 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家庭装修体现上述的温馨气氛,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片面追求豪华的倾向。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的设计手法和材质选择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装修效果走了题,如大吊灯、大灯池、大贴脸等一系列的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因室内装修界甚至有人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因为宾馆是人们暂时逗留的地方,人流熙熙攘攘,不可能存在家庭气氛,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误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甚至有的家庭一味的模仿KTV歌厅的装修效果,把家庭变成了文娱的场所,也是文不对题的。总之,这些做法只能说是花了钱,却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二、片面追求高档材料的倾向。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应高超的设计质量取胜。例如做衣服的面料有高有低,笨裁缝用高级面料也不一定能作出款式好的服装,相反巧裁缝常可利用低档面料作出款式新颖别致的服装。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于用材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三、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的倾向。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睹塞了人流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那里能谈得上气派,更谈不到有亲切感。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配置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述的要与空间尺度成比例之外,还应注意充分利用上部的空间,如在适当的位置多做一些吊柜和壁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储藏面积,而且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只有这样布置家具才有可能使家庭中的有限面积产生宽敞通透的感觉。 四、随意堆砌装饰成品的倾向。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但是,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是是而非粗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的顶角线、粗莱的门套线、超尺度的园型顶棚线,因为细部是超尺度和杂乱无章的,所产生的后果,既缩小了本来不大的居室空间,又失掉了典雅大方的气韵,还丧失了家庭装修应有的温馨品位。所以选择成品时,需根据设计意图加以审慎的挑选,方能使家庭装修达到理想的境界。 五、忽视使用功能的倾向。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追求美观应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的。但有的装修安装了大吊灯,往往因为奶白的反光灯罩及磨砂灯泡,造成了昏暗的照明后果,这种处理办法是既费电又不适用,且给人以压抑的感觉。又如有的吊柜拉手过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有的家庭装修,过分追求小趣味,在地面分割上没有依据功能的要求划分各种材质,所拼贴出来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没有起到功能分共的导向作用。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另外在门洞较为集中的地方,没有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造成了彼此交叉干扰。这些问题似乎不大,如果处理不当,依然会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不可掉以轻心。 在有些地方,常听到这样的论调,对简洁清新的室内设计,贬之为“没有设计”,其意思是非把居室各个界面和角落塞满了装修材料,才能称得上为“设计”。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当然强调室内设计“虚”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实”的方面就不重要了,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提倡先虚后实、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正确创作途径,也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创作思路,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理想和有一定水平的家庭装修。 在总的构思方案确定,选择装修材料、卫生器具、灯光类型、厨房设备等就有的放矢了。但是由于居民的职业性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业余爱好不同、家庭组成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以及经济水平不同等,在物质与精神要求上,也会存在着不少差异。如在选择木板材质时,对复合地板和实木地板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实木地板具有自然真实、木纹优美、软弹舒适、防滑安全等。有的则认为复合地板远比实木地板优越,主要是它具备木纹质地均匀、耐磨防潮性强、不需涂漆打蜡、安装方便快捷、不易变形隆起等,一般比实木地板造价低,符合大众的生活水平,而且从宏观上看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所以被不少人采用和肯定。再如在地面上是选择石材还是地毯的问题上,也是有不同听看法,石材、面砖之类的装修材料属硬质面材,其优点是耐磨光滑、色泽优美、机型生动、清洗方便等,但它在存在着不少的弱点,如:过于光滑极易跌倒伤人、过于豪华有失居住气氛、对中老年人或某些病人来说会有阴冷的感觉等。而地面铺设地毯,优点是松软隔音、舒适大方、整体性强等,但它不易清洗、藏虫纳垢,应是它突出的弱点。使用者应权衡利弊,加以选择。 装修材料、家装设备、卫生器具、装璜饰物、家具花色和电器灯具等的选择,皆存在着色泽、质感、机理与造型的问题。设计若选择不当,或者说未能与创作意图挂腻。机理过密则繁;过疏则简。因此,“实”的取舍,应服从于“虚”的要求,方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家庭装修中还应重视“绿色设计”的问题。如:阳光的充分利用,除有利于创造明窗净几的气氛之外,还可以有利于紫外线消毒杀菌。保证通风的畅通,除可摄取新鲜空气外,还可有机的借进室外景观。有的居民在家装时,忽略了通风采光的问题,把窗帘设置的比较封闭,致使室内幽暗气闷,令人感到十分压抑,而且还有碍人们的健康。还有的把暖气罩设计的不够通透,造成气流受阻,既影响了取暖效果,还损失了能源。也有的家庭装修在顶部灯具的选择上,常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美观上,忽略了照明的光效,极易造成电能的浪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家庭装修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为此切不可轻率从事,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分析,借鉴经验,虚实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家庭装修的优秀作品来。 室内设计与装修的问题探析:浅谈精装修成品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 摘要: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形式,精装修住宅设计与施工对于保证住宅质量,提升住宅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装修住宅设计和施工在住宅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新形势下加强精装修住宅设计技术的研究是住宅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结合精装修住宅的优点来探讨如何进行精装修住宅的设计与施工。 关键词: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施工;优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装修成品住宅的设计和施工逐渐成为了当下住宅建设的潮流。当下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开发商和装饰设计、施工单位要想充分满足业主对成品住宅要求就必须要加强对精装修住宅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经历了由单位统一简装修的福利房时代、毛坯房时代、精装修房时代这三个阶段。随着住宅开发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目前精装修成品住宅已经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与传统的装修方式相比,精装修住宅具有巨大的优势。加强精装修住宅的设计对提升住宅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 精装修住宅的优势 精装修住宅与传统的毛坯房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笔者经过对常州市场精装修住宅同毛坯房住宅进行详细对比,发现当前精装修住宅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对消费者来说,精装修住宅更加方便。如今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住宅装修,购买精装修住宅就免去了这一装修这一环节,这能够使得消费者更加省时省力。另外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材料,售后服务等都有专人负责,不需要客户自己再进行操作。二是通过精装修住宅建设,开发商的的品牌将得到有效提升。精装修住宅的装修是由开发商统一组织实施的,通过高品质的装修,可以提升开发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三是精装修住宅既有经济价值也有使用价值,相反毛坯房只具备经济价值。 二、 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作为设计单位,在精装修住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协调好住宅本身同家具的关系。在精装修住宅中天花板与墙壁共同构成了室内环境,针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必须要和住宅内的家具结合起来,要协调好住宅自身同家具的关系。二是地上图案必须要独立和完整。在设计地上图案的时候要注重模式的连贯与节奏。笔者认为地上图案的设计应该是秉持着自由活泼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可以提升住宅整体的品味和艺术欣赏性。三是针对表面的装修要充分考虑楼面结构的要求,在表面设计过程中一般要实现表现形式和色彩的多样化的目标。针对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笔者认为主要是要针对墙面,天花板以及各种担负不同功能的单元区域进行设计。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论述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 (一)精装修住宅的墙面装饰的设计 墙面设计是精装修住宅设计的重要内容,墙面的表现形式和色彩风格直接反映了精装修住宅用户自身的品味和艺术追求。针对精装修住宅的设计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墙面的装修风格要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在设计墙面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墙面与室内其它部分的风格的协调,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住宅的整体性。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墙面的物理功能。设计人员在对墙面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追求墙面的审美功能还要考虑到墙面的物理功能,墙面的物理功能主要指的是墙面自身具备的隔音,防火等功能。隔音,防火是精装修住宅的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按照不同的目的以及空间,来对墙面进行具体设计;三是要科学选择装饰材料,装饰材料是建筑装修中的必要材料,在墙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慎重科学地选择装饰材料。 (二)天花板的设计 与墙体不同,天花板的装修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天花板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重点是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对整体效果的强调。在对天花板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从精装修住宅的整体角度出发,高水平的天花板设计必然是与墙体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的设计。二是要科学选择天花板的设计形式。当前我国天花板设计过程中有多种形式,最为典型的就是平板式天花板,圆形吊顶,凹凸式天花板内等形式,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科学选择天花板形式,要根据精装修自身的特点以及不同用途来选择天花板形式。 (三)餐厅空间设计 目前在小户型住宅中,餐厅与厨房共用的形式已经出现,相信在土地资源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这种形式将获得更加普遍的应用。这种形式的出现是住宅套型设计上的一次勇敢的创新。在土地日益紧张的形势下,这种与厨房连接在一起的形式妥善解决了餐居分离的问题,对于未来的精装修住宅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四)卫生间的设计 住宅卫生间的设计是精装修住宅多样性空间设计的重点。卫生间空间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舒适度,实现卫生间空间的多样性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面积配比明确化,二是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的提升,三是空气质量得以保证,四是功能分区非常明确。做到这四个要求就能实现精装修住宅卫生间空间多样性的科学设计。 三、 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 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是设计的后续步骤,也是精装修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技术的研究,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确定施工工序,二是要把握好室内施工的关键。 (一)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的施工工序 当前精装修住宅室内施工大部分采用的是乳胶漆施工工艺来进行。运用这种工艺施工,笔者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把墙体砌平。要严格控制精装修住宅墙体的平整度,保证墙体的平整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其次是要对墙体刮腻子,针对墙体的刮腻子一般要刮2-4遍。最后就是用乳胶漆进行罩面。在罩面之前一般要对砂纸打磨,在打磨之后方可罩面。 (二)把握室内施工的关键 室内施工的关键,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施工:一是花岗岩地面的施工;二是木地板的施工。这两方面的施工对室内施工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花岗岩地面施工过程中重点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水泥砂浆比例,在初次平整地面的时候一般要以1:4的比例来进行粗平,而后就是运用1:2的比例来进行贴实,除了要重视水泥砂浆的比例之外还有就是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色泽的要求,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在精装修住宅施工过程中,木地板施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木地板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铺式工艺,还有一种工艺就是空铺式工艺。在运用空铺式工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科学确定水泥砂浆比例,水泥砂浆可以掺入适量的乳胶,其次就是对地面进行刷胶。在刷胶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地板粘胶的均匀充分,地面粘胶不均匀会导致地面局部脱落影响美观。采用空铺式木地板施工工艺,在施工的时候重点是要关注铁钉的固定。空铺式工艺主要是通过铁钉把木龙骨固定在适当位置,从而实现施工的工艺。木龙骨的间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般要确保木龙骨的间距在两百毫米左右。 在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因为精装修成品住宅与毛坯房相比具有的巨大优势,所以精装修住宅是当前我国住宅装修建设的主要形式,加强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成为开发商、设计与装饰施工单位的重要任务。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对常州市场近年来建设的精装修成品住宅的研究,尝试分析了精装修住宅室内设计与施工的一些要点,供大家参考。当然,如何在严格遵守精装修住宅的室内设计与施工的相关规范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及专业发展趋势来进行设计、施工和开发,才是各个相关参与方要思考的问题。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议建筑电气安装中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 【摘 要】该文结合本人工作经验,针对建筑电气安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弱电系统;原因分析 前言 本文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在该工程中弱电系统主要为消防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和电视、电话系统。报警系统为全总线式智能集中控制系统,消防控制设备安装于一层消防控制中心。所有线路均穿PVC管和钢管暗敷,弱电竖井中端子箱间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施工时线管敷设安装详电气工程中相似内容。 1 室内外电缆沟构筑物和电缆管敷设达不到要求 1.l 现象 电缆沟砼支架安装时不平直,易折断; 电缆沟、电缆管排水不畅;电缆过路管埋设深度不够,喇叭口破裂、不规则;钢管防锈漆不均匀,密封性不够特别是管内的防锈、防腐未做;接地极在电缆沟中不直、松脱,与过路管接得不全面、部分管漏焊。 1.2 原因分析 (1)土建施工单位施工时不认真,砼支架预制件老化或没有钢筋作骨,以致承受力不够。 (2)电缆沟底也没有一定的坡度,没有按照标准规范做的集水坑,现场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3)安装的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有其他专业的管道或管井影响电缆管的敷设。 (4)没有按要求在逐条焊接地极,待全部管埋完再焊接时条件已不允许逐一焊接,只好在喇叭口处焊接凑数。 1.3 预防措施 (l)根据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电缆沟底部排水沟坡度不应小于0.5%,并设计集水坑,积水直接排入下水道,集水坑的做法参考建筑的有关规范。 当设计集水坑远离雨水井或雨水井的标高高于电缆沟底时,应对相应的排水系统作对应的调整。因此,在室外综合管网图会审时要认真比较各专业的相关标高。 (2)电缆管要用厚壁钢管,内外均应涂刷防腐防锈漆或沥青,漆面要均匀,特别是焊接口处,更需作防锈处理。两根电缆管对接时,内管口应对准,然后加短套管(长度不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牢固、密封地焊接。 (3)土建单位在安装钢管砼支架时,应拉线找平、找垂直;其中最上层支架至沟底距离为150mm-200mm,最下层支架至沟底距离为50mm-100mm。应到合格的生产厂家购买合格的砼支架,保证有足够的承托力,钢制支架要做好防锈防腐保证。 (4)喇叭口要求均匀整齐,没有裂纹。电缆管预埋时要保证深度为0.7m以下;如一些客观条件不能满足,需要管上面作水泥砂浆包封,以确保管道不被压坏。 (5)电缆沟中的弯扁的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在通过过路管时,要分别与各条钢管搭接,搭接处作好防腐防锈处理。为了保证每根钢管能与接地极可靠搭接,在埋管时逐一焊接,不允许把管埋完后才焊接。 2、外围设备安装 外围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探测器及控制模块的安装。 (1)探测器安装:探测器安装工艺流程为:定位―底座安装及接线―控测器安装。 1)定位: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距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单孔空调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空调送风口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0.5m,在宽度小于3m内的走道顶棚上设置宜居中布置, 但感温探测器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间距不应超过15m。 2)底座安装及接线:底座在无吊顶的位置直接用螺钉固定在明装线盒上,在有吊顶的部位应配合吊顶安装固定在吊顶上,然后根据探测器的接线要求进行接线。 (2)控制模块安装的工艺流程为:定位―底座安装及接线―控制模块的安装。 1)定位:控制模块应根据设计要求定位。设于吊顶的部位安装在吊顶内的墙壁或就近的梁、柱上。在无吊顶的部位直接明装在墙或梁柱上,其安装高度为距地不小于2.8 m。 2)底座安装及接线:底座用螺钉直接固定在接线盒上,根据控制模块的接线要求作与模块底座与接线盒内导线连接。 3)控制模块的安装:调试前,按控制模块的要求将其装在底座上。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输入的信号必须是电源开头信号,禁止接入其它电源或电流信号。 3、手动报警按钮及消火栓按钮安装 安装应牢固不得松动,不得倾斜,手动报警按钮安装高度距地1.5m,消火栓按钮装在消防箱外左侧距地1.5m,应注意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且安装时应作好编码登记,以便与竣工图控制器上显示相对应。 4、消防设备的控制设备安装 消防设备的控制设备安装主要包括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设备及反馈信号线路、控制非消防电源的切断的信号线等,其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2)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3)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源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4)与控制器的端子板连接应使控制器的显示操作规则有序。 5、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施工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火灾报警控制器落地安装,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m,单列布置时盘前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5m,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1m; (2)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3)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4)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 (5)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标识一致,且字迹清晰,不褪色。 (6)对控制器外壳应采用BVR-25mm2铜芯绝缘电线穿PVC管作专用接地线引至基础接地体且接地阻值应小于4Ω。 6、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应在安装内容完成后进行,其调试程序为: 子系统调试系统联动试车 (1)子系统调试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在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件、备料等,应严格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报警控制器等逐个进行单体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在调试中应采用专用的消防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及联动功能。 进行该分系统调试。应注意检查以下主要技术指示情况: a.输入电压:AC220V±15% b.输出电压:DC24V c.检查功能: 通过自检开头,可产生摸拟火警信号,以便检查探测器内部线路是否正确。 能否直接或间接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及其它报警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能否实现故障报警,二次报警、火灾优先功能、消音复位功能,以及主配电源转换功能正常否。 2)消火栓系统:系统调试包括水源测试、室内、室外消火栓和屋顶消火拴的功能试验和系统联动试验等内容,以达到规范要求和消防部门认准为合格。 (2)系统联动试车 在各分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整个消防系统功能上的联动试验,调试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给任一楼层任一区的任一个功能设施一个模拟火灾信号(如给感烟探头烟雾),观察整个系统的报警联动情况。 总结 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分析,只有找出问题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按照安装规范要求, 即可提高安装质量.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简述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摘要:建筑弱电工程是我国智能化发展的突破点,对于提高建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弱电智能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施弱点智能化系统工程更加的复杂,对于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弱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和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简要分析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引言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小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1、弱电智能化系统技术方面的管理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弱电系统的各个系统和系统之间,子系统同各个分支专业工程的界面,主要是机电设备专业,土建专业以及装饰专业等。其次,包括产品的供应商施工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工作范围,以此对其工作的责任进行分割。弱电工程作为系统运作的核心内容,其确定的界面是系统开通所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的难点以及技术管理的重点。 弱电工程最主要的就是设计的相关资料,对其审核主要是对合同中的监控点表或者是施工图和设备清单等进行核对,确保其和实际情况相一致,即保证监控点表可以反映真实的各个监控点位置,并且对接口的匹配受控点以及监测点。设备清单和实际使用的设备在型号数量以及规格上与清单一致并且是与设计图纸中的保持一致,这样综合各方面条件才能够对系统的硬件系统进行确保,同时联动以及信息通讯接口的技术参数以及接口界面都可以满足要求。 2、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综合管理 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衡量弱电技术的主要依据包括: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精确程度和可靠度等。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低电压电能。例如,进行控制建筑大楼、报警监控、消防电气控制等,都属于该方面。第二,信息信号传输。例如,有线电视信号、电脑网络和信号接收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相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电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2、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3、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知道,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4、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分析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1、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电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针对施工设计执行施工涉及到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弱电智能化设备有着关键影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工艺的总体过程,并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按照各个阶段进行施工,努力在每阶段做好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线施工进行详细记录,核对设计方案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排出施工出现的失误。 3、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4、提高弱电设备的功能和品质 满足用户功能需求建筑弱电智能系统工程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生活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而且还应着重保证系统工程的品质要求。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居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拓宽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视觉感受等,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应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定期开展客户要求调查,不断地推出新的智能化服务。此外,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可靠度,不断地提高施工品质,维护人们对弱电设备的使用感受。 结束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地策略的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顺利发展。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为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所关注的特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从而有利于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顺利完工。本文主要分析以及探讨智能化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从而使得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施工 1 前言 在我国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并且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是指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建设水平以及建设建筑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开始引入到建筑设备中。在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工程中主要涉及到施工中的技术路线、材料质量以及施工设备状况会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 建筑行业与电气弱电智能化的关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并且各行各业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建筑业仅仅依靠人力以及机械是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建筑行业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发展来进行,并且随着电气智能化的不断应用,这就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起来。 在实现设计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的过程中,建筑电气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与建筑行业相匹配的的各种电气安置设备开始发展起来。智能建筑是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在建筑功能中,建筑中设置智能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各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贯穿于其中。电气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施工到验收这一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3 目前我国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规模上以及效率上,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取得较大的进步。现阶段,由于不规范的建筑实施,因此在设计以及实施方面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3.1 不健全的工程管理制度 在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成本整体控制过程中,要从工程设计、施工到验收这一阶段出发,没有提出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对弱电智能化的应用进行管理。由于不健全的建筑智能化管理制度,因此在建筑行业中一些弱电智能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聘用制以及明确的责任制,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负责,最终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除此之外有一些建筑行业没有充分利用弱电智能化,这样做不仅使得工程成本的投入加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3.2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着重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强调在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施工、调试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2.1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检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必须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包括功能、信号匹配、设备配置、逻辑等;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完全一致。 3.2.2 施工工程质量的控制 按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按图示的施工工艺框图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制;做好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按施工工艺要点做好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表格;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记录。 3.3 比较落后的工程施工设备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电气化机械设备。但是由于一些单位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也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这些落后的工程施工设备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进步。与此同时,落后的工程施工设备不利于普及弱电智能化,而且也会对人们生活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3.4 不得当的工程受防干扰措施 在智能建筑环境中,存在一系列的电气干扰源,比如:电梯机房设备、大型的变配电设备等,这些设备不利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运行过程中,弱电智能化系统会受到抗干扰措施的影响,从而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4 不断完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具体措施 4.1从技术管理方面来说 为了能够解决弱电智能化利用率低的问题,企业要严格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合同以及设计方案来进行,并且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确定好弱电智能化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抓好技术以及施工设计图纸以及资料的审核,与此同时要重视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材料以及技术,从而解决弱电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4.2 从设计方案来说 在整项工程中,设计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会给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建筑工程的相关单位要做好设计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整项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确保整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设计方案中,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广,并且在施工之前要审核弱电智能化工程技术以及施工设计,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措施,最终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弱电智能化工程来说,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审核相关的资料,从而使得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得到保证。 4.3 从工程检查以及验收方面来说 在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包括了复杂的设备以及系统,因此在每一项目完成之后以及各个工种施工结束之后,相关的负责人要记录相关的信息,这样做可以规范工程的验收工作,并且也可以做好设计图纸的交接以及验收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而且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以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4 从工程设备抗干扰方面来说 在建设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性能指标以及设备的先进性,而且要做好系统防干扰的具体工作。为了能够确保弱电智能化应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从干扰源、干扰途径以及受扰设备等方面来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性;第二,在选择软硬件抗干扰措施的时候要以智能建筑实际的弱电智能化情况出发,便于最后的实施;第三,综合分析以及判断干扰情况,并且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抗干扰措施,从而可以使得智能建筑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开始取得较大的进步。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与客户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平。在设计、投招标、施工以及建设结算阶段中,建筑行业中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安装工程贯穿于其中。通过合理的管理电气弱电智能化安装工程,不仅能够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能够提高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析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信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对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信息储存量也在不断的加大,然而耐压的等级比较低,导致了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干扰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抗干扰措施。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加以改正。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抗干扰措施 弱电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载有语言、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另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以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的电能,人们习惯将弱电方面的技术称之为拖点技术。智能建筑弱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像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广播以及楼宇自控等。最近几年,智能建筑对自动化的水平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使用的电子设备也相应的增多,集成度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 一、某智能建筑工程概况 某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主要包含有网站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等,对于每一个系统中又包含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这些系统就集体的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该系统网络结构软件采用的是Windouw XP的操作系统。硬件的采用通信网关与各个子系统实现其通信的连接,网络是基于IP/TCP协议的以太网结构。 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干扰 1、电磁干扰。在建筑物内或者是建筑外的自然环境中都带有电磁干扰,最为常见的是就是电磁辐射、静电感应、地电位异常、高频电噪声等。这些电磁干扰都会影响上述网络结构中通信系统以及广播系统,不能够正常的工作。对于无线电通信、雷达以及广播电视等系统所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等相对于其他的设备来说,也是一种干扰。 2、信号线路干扰。信号线路上的干扰,就是任何的变电信号都会通过耦合途径传播到临近的线路上去,这主要是因为在临近的线路之间或者在强电磁设备以及线路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以及对地的电容,同时线路之间还存在一些互感,而这些信号的大小直接性的决定着感应信号的强弱。3、系统结构上的干扰。系统结构上的干扰主要是网络结构、设备选型以及通信网络上的干扰。主要是智能建筑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电气干扰源,造成信号的干扰,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 三、抗干扰措施 1、信号线路上的抗干扰。对线路进行布置时,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对于采用桥架式的敷设现场,最大限度使用双绞线或者是几何中心重合的四芯线。其次,当遇到多跟双绞线进行一起敷设时,尽量采用不同节距的双绞线。再次,对于传输线中应该最大限度的避开不连续连接的插件,长距离传输线的线断应该与阻抗器进行并联。最后,长距离的传输信号线适宜采用小节距的双绞线,对两队的双绞线长距离平行敷设时,应该没隔一段距离就进行一次交叉,从而防止噪声干扰。 2、网络结构上的抗干扰。以楼宇自动化系统为例,其系统结构多设计成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是由现场设备级、操作管理级以及控制级三部分构成的,操作站一般只有一台的PC机,而控制站能够选用不能的DDC或者是PLC产品。因此,在网络结构上的抗干扰则主要是:网络中的分支接口可以直接采用T型的连接器,确保各个操作站以及控制站的独立性。 3、设备选型上的抗干扰。对于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PC机的选用应该注重比较高的抗干扰性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通过此种抗干扰的措施就能够增强设备的抗干扰性。 4、防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是来源于传输线路以及空间辐射这两种方式,采取的抗干扰措施应该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首先,过电压保护。对于过电压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开路方式、信号隔离方式、以及短路方式,但是比较常见的就是开路方式以及短路方式。其次,电源装置上进行抗干扰。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设置变电压抑制器,在电源端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加入接地的金属屏蔽层,在电源单元中,采用隔离作用的宽工作电压范围的开关电源,这样就能够提高电源抗电网电压跌落的能力。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作中的抗干扰措施主要从干扰设备,干扰源以及干扰途径这几方面着手,本文所列举的抗干扰措施,在实际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得到应用,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这些抗干扰措施的方法比较简单,维护上也比较简单,同时性价比也比较高,能够确保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弱电自动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成本不断在增加,各种建筑对智能的弱电系统有很高的有要求。弱电工程项目涉及很多专业。弱电工程是工程的配合工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必须紧密地与相关专业的协调合作,特别是一些特殊工种,需要设计与施工与弱电工程相互协调。随着智能系统技术发展,成本降低和建筑行业对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弱电项目管理的智能化系统逐渐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范畴。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工程验收 弱电智能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工程,在设计与施工管理经验上存在着不完善,目前的标准,规范,现有的规则不能覆盖整个行业,也不能解决相关内容和相关的问题,设计和施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格规范,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的施工检验和设计环节的相关建议,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1、弱电系统智能化的设计 弱电系统作为建设项目和通常项目一样,智能化弱电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作为整个建筑设计的一个领导者。弱电设计以用户的基本需求出发,以基本要求的可行性技术、合理的经济手段,以满要求客户的要求。 1.1、分析和识别 功能需求和功能识别是初步设计工作之前应该做的必须的工作。设计标准的主要功能是要抓好项目和系统,也就是从功能要求出发,使用价值的公式,在初步设计阶段明确设计的情况,确定设计概算。 1.2、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应该汇聚所有专家的专业知识,提升整个建设工程的价值,应按照设计要求或者任务书,在弱电系统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定工程范围,并且在每个子系统和机电设备,以及土建工程、装修工程、产品供应业务等项目范围内确定,也要确定承包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明确各个项目的责任范围。要加强各个系统的合作与协调以及相关专业的互补,确保智能弱电系统的架构完整完善,让系统使用起来能满足其经济性社会性等服务功能,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参考和依据,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的必要工作,也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工作,设计工作者要保证设计的完善性和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些是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的投资目标,也是弱电系统工程的质量目标,同时也是进度目标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设计单位应该提高对施工图的重视度,加强对施工图的监督和管理,并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做好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和图纸审核工作,设计单位必须做到在施工过程中的全面优化设计,及时解决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2、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招投标 合格的分包商的选择,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应重视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的招标程序和工程承包,依法进行招标,发包单位应该严格审查潜在投标人的资格,技术能力,项目绩效,工程绩效,类似项目建设的经验和项目审查的建设,设备供应是审查的另一方面,同时也包括工程监理,在工程主体结构上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确保项目实施的设备和材料的的质量,以满足用户的设计要求,达到完善的正确的设计性能。 3、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项目管理应该从施工的管理和工程的验收和技术上的管理进行管理。 3.1、施工管理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管理除了满足工程管理的一般要求,还要根据工程管理薄弱的项目的需要强调几项内容:弱电工程指的是建筑,照明,装修,柴油发电机,电梯,给排水,消防,供电,暖通空调,不间断电源等专业,本质上是薄弱的项目的配合工作,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工地必须紧密地与其他专业的进行协调合作,特别是在水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阀门和流量开关及其安装,开口位置和相应的执行机构联动保护,需要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建设和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现在我国面临的关键的困难的薄弱的技术管理项目是在弱电工程界面的选择和确定上,这是很重要的,是建立智能弱电系统的一个必要条件。确定项目界面通常包括:确定设备的供应和材料界面,确定技术界面系统,确定设计界面和施工界面。因此,针对智能化弱电建筑的弱电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解决办法,而且应该与总体施工方案是相互协调配合的。 3.2、工程验收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工程验收在我国的弱电工程项目中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但是有的城市的地方标准已经相继颁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系统的严格的验收。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调试包括文件系统在调试前的检查;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设计施工规范,合同要求进行调试大纲的编制,审查确认后然后进行专业的组织实施;记录,检验调试和组织实施的各种测试的数据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且立即提出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计要求,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相关检验。还应包括系统单机试车,调试,试运行等工作,要进行认真严格的验收程序,这样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行,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时刻注意调试工作。 3.3、技术管理 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重视技术管理工作,良好的技术支持和项目技术管理是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协调一致的设计,应按照设计要求或者任务书,在弱电系统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定工程范围,并且在每个子系统和机电设备,以及土建工程、装修工程、产品供应业务等项目范围内确定,也要确定承包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明确各个项目的责任范围。施工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关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以及进行数据审计。弱电系统工程在工程设计中涉及的专业广,类型复杂的工作,所以这些工作必须在施工设计审查施工前做好,为确保工期的正常,施工的质量,为了减少返工,所以弱电工程必须检查图纸和相关数据,以确保工程合同上的设备清单,监测点表和施工的实际情况三者保持一致,各监测点的监测点表也必须具体的体现在图纸中,以保证系统的硬件设备的完整性,一定要按照接口界面、联动和信息通信接口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设计。 4、结束语 智能化弱电系统在建筑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影响很深,但是有些问题需要及时的改进,一定要从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和技术管理方面控制好系统的完善性。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 【摘要】建筑弱电工程是我国智能化发展的突破点,对于提高建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弱电智能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施弱点智能化系统工程更加的复杂,对于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当今建筑弱电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改善性的措施,为我国的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1.概述 建筑施工是我国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建筑的智能化是当今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1]。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了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小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我国相关人员进行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发展历程,并从管理、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提高建设施工水平改善措施[2]。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因素,阐述了目前建筑弱电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改善性的措施,为我国的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衡量弱电技术的主要依据包括: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精确程度和可靠度等。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低电压电能。例如,进行控制建筑大楼、报警监控、消防电气控制等,都属于该方面。第二,信息信号传输。例如,有线电视信号、电脑网络和信号接受等[3]。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相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2.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点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点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2.2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信息传输技术能够为弱电技术提供信息平台,保证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2.3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要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指导,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2.4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3.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实施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不能适应当今发展,必须根据出现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如下: 3.1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2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点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并且,建筑设计缺乏在智能化要求的指导,不能对于所使用的智能弱电工程提出具体的要求,使施工过程中不能贯彻设计思想。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4.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分析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4.1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点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4.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针对施工设计执行施工涉及到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弱电智能化设备有着关键影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工艺的总体过程,并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按照各个阶段进行施工,努力在每阶段做好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线施工进行详细记录,核对设计方案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排出施工出现的失误。并且,施工过程要做好施工记录,统计施工过程的技术实施数据,方便后期进行质量分析和管理。 4.3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4.4提高弱电设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 建筑弱电智能系统工程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生活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而且还应着重保证系统工程的品质要求。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居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拓宽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视觉感受等,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应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定期开展客户要求调查,不断地推出新的智能化服务。此外,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可靠度,不断地提高施工品质,维护人们对弱电设备的使用感受。 5.总结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地策略的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顺利发展。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对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探讨 摘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是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关注的热点,为使智能化建筑名符其实和发挥应有投资效果,本文对智能化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推进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更有序更有成效地运行。 关键词: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施工 一、建筑行业与电气弱电智能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作为传统的建筑业,单纯的人力和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速、便捷、舒适等要求,所以建筑业也紧随时代变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起来,尤其电气的智能化应用更加完善了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电气是实现设计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基础,因而,建筑相配套的各种电气安置设备也得到了突飞大进的发展。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其成为建筑中设置智能化系统已逐步成为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系统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遍及各个阶段。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等,工程的全过程中电气智能化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智能化的发展,其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房地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和效率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弱电智能化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其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建筑的实施还不尽规范,在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成本整体控制中,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验收,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来进行弱电智能化应用的具体限制。建筑智能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弱电智能化没有在建筑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没有严格的聘用制和明确的责任制,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心大意,不重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去充分利用弱电智能化,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投入,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 (二)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素质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漏洞百出等问题,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容易造成工程材料的浪费,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智能化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没有科学的认识,影响到电气智能化的顺利进行。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不能选择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 (三)工程施工设备的落后。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电气化机械设备,由于单位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一些落后的设备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度,同时,也不利于弱电智能化的普及,影响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四)工程受防干扰措施不当。智能建筑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电气干扰源,如大型的变配电设备、电梯机房设备、中央空调设备的起 /停信号和雷电干扰等,这些设备很容易对智能化建筑造成不利的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在运行中常常由于抗干扰措施不当,导致设备工作可靠性低,产生错误码、数据丢失等,还可引起系统的死机或瘫痪。 三、完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对策 (一)技术管理方面。面对弱电智能化利用率低的情况,企业应根据建筑智能化的合同和设计方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智能化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材料、装潢之间的联系,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职责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施工中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确定包括备材料供应,系统技术,设计及工程施工,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弱电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 (二)设计方案方面。设计作为整项工程的灵魂,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为工程建设规划明确的方向。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确保整项工程的质量,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应该注重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采取全过程、全专业的优化措施。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重点在设计方案上面,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弱电智能化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弱电智能化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 (三)工程管理方面。弱电智能化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弱电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其他工程的工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与以上专业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等方面上,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四)工程检查与验收方面。由于弱电智能化工程包括复杂的设备和系统, 例如一些配管、 线、 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每一个项目完成和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严格记录相关信息, 进行工程的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的交接和验收,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五)工程设备抗干扰方面。在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性能指标和设备的先进性, 更要做好系统的防干扰。保证智能化建筑中,弱电智能化应用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想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必须从干扰源、干扰途径、受扰设备几方面同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抑制。其次,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应根据智能建筑实际的弱电智能化系统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科学地实施。最后,需要对干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选用简单、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的有效抗干扰措施,以保证智能建筑系统正常运行。 四、科学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秩序的意义 建筑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是一个从浅到深、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的整个过程,考虑的因素众多,为了全面地判断、解读、研究,使施工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普及,必须做好科学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工作。 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实现其设计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基础。建筑电气安置工程是科学合理控制电气产品在成本、质量和效果上的必要管理,这不仅可以保管电气项目的工程整体质量,还能够对建筑企业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控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建筑业的总体水平,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我们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工作中做好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秩序,加强对人、财、物的制约,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对建筑电气安装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就能够加强建筑电气的质量、成本和效果造。 近年来,我国坚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等,这一系列理念都体现着我国将“高效”“节能”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智能化工程工作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宣传理念。有效地智能化工程控制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完善社会各项基础设施等等,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建筑行业中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安装工程贯穿在设计、招投标、施工及建设结算阶段整个过程中。有效的管理,合理分配财力、人力和物力,最终保证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对建筑企业和日后的使用者意义非常重要,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稳定、便捷等特点的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之中,弱电系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工程 设计与施工 布线 在对建筑物的弱电工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非常重视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分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制定设计的标准。施工的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弱电系统质量的好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的标准和设计的类型进行合理的施工,充分的注重设计和施工的良好协调,保证建筑物整体的弱电系统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的执行。在建筑物弱电系统建成以后要对线路进行及时的维护,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检修。使得建筑弱电工程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 1、建筑弱电系统的概念 建筑中的弱电系统习惯指工作电压为低电压的系统,弱电系统工程主要包括: ①电视工程,如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系统等;②通信工程,如电话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③消防工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④安全防范工程,如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 包括可视对讲系统) 等;⑤广播工程,如背景音乐广播系统、紧急疏散广播系统等;⑥智能远程抄表工程,如水、电、煤气表具数据检测远传系统等;⑦可视会议工程,如视频会议系统、电化教学系统等。 建筑弱电设计应以稳定、可靠、合理、实用为原则,同时应注意加强各相关专业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确定设计方案时,应本着够用的原则,不贪大求全。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弱电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与使用需求,与建筑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 2、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物的弱电系统的集中表现形式和承载主体就是电线,有各种类型的电线组合成建筑物的弱电体系。因此,在建筑物的弱电系统中必须根据具体的弱电类型采取不同的电线类型。 2.1、线缆选型 2.1.1、消防弱电工程 消防弱电系统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用于消防系统以及相关消防工程的相关的弱电设备和有关的系统。消防系统包括火灾预警设备系统以及消防控制设备系统,而在消防系统中的相关电子设备多是电压较低的弱电线路。对于消防弱电的线路系统在建筑物中的要求比较高,电缆要有足够的敏感度才能保证信号的快速传播及时的发现火灾的隐患,在火灾的发生以后必须保证信号的及时传播,这就对光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足够的传输速度又要有足够的耐热性。 2.1.2、通信工程的弱电系统 通信工程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通信工程的作用。电信服务商把电子信号通过电话光缆和计算机宽带的形式把通信信号传输到整个小区。小区的整个建筑设计必须符合通信弱电系统的要求,这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在电线光缆的选择上。在电话光缆以及互联网光缆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小区信息传播的特点,电信信号的传播光缆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信号传输的质量和信号传输的安全程度。 2.1.3、电视工程的弱电系统 电视工程的弱电系统的普及使得有线电视技术在千家万户中得以采用。电视工程的弱电系统通过电视信号的传递和视频信号的转换实现了用户画面和声音的视觉以及听觉的享受。根据有限信号的传输距离以及传输质量要求具体的传输介质,电线的不同类型必须被考虑在信号的传输类型中。不同形状的电缆对于信号的衰减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在实际的有线电视的弱电线路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信号要求,根据信号传输的相关距离合理的采取相应介质的电线,实现整个工程的良好质量水平。传输距离要求的比较远以及对于信号的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电视工程可以采取能耗比较低、频带相对较宽、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电缆,在电缆的选择上也要结合当地的温度及其后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电缆,电缆同时要考虑信号的保密性。在整个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电缆的成本。 2.1.4、广播和智能远程抄表工程 广播系统一般选用RVV护套双绞线缆即可,传输距离长,线径可选粗些;紧急疏散广播系统则必须选用NH-RVV耐火多芯电缆;数据检测远传系统需选用RVVP屏蔽线。线缆的芯数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1.5、安全防范工程 电视监控系统可采用SYV聚乙烯实芯同轴电缆,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1 000 m时,可选用SYV-75-12同轴电缆;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800 m时,可选用SYV-75-9同轴电缆;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500 =m时,可选用SYV-75-5同轴电缆;当摄像机到子监控中心距离≤300 m时,可选用SYV-75-3同轴电缆。 门禁、可视对讲系统主干线电缆可采用SYV-75-3+5C×0.5+2C×0.75多芯线缆,用于连接门禁、可视对讲系统的主机与分机,其中SYV-75-3线缆传输视频信,5C×0.5线分别传输音频信号、控制信号,2C×0.75线传输电源信号等。 2.2、布线设计与施工 布置线路是整个弱电工程发挥作用的前提,弱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布线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布线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有效的发挥作用。布线就是布置、安放线缆。在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中,布线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将布线工作做好,才能为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转打好基础。由于布线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在布线与设计的初期一定要合理规划,只有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网络大厦更加牢固。 因此,在弱电布线时,必须考虑弱电与强电布线保持足够距离,如弱电线缆不能与高压(AC≥1000V,DC≥1500V)电缆一起并行布线,弱电线缆的终端与高压电缆的终端最小间隔为450 mm弱电线缆若为屏蔽线缆,则最小间隔可以近一些;弱电线缆的终端与低压(AC 布线工程属于墙内的工程,在整个布线工程的开始前夕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保证下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协调统一。在整个建筑物的布线工作中要分清各个线路的不同特点,对号放入特定的线槽中,保证全部的弱电线路良好有序的发挥作用。在布线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严格性,防止布线出现混乱的局面,如果布线的工作不能严格的按照规划的要求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影响线路正常的发挥作用,在线路出现问题时也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检修工作。在弱电的布线工作中也要注意和强电的合理布局,防止强电对于弱电形成大的干扰。弱电和强电如果出现线路的交叉时一定要各自安排各自的管道,防止管道的交叉形成漏电的现行发生。 总之,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通常应满足以下需要:保证大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为建筑使用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建筑内适宜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保障水、电、冷、热等能源供应;为建筑使用者提供电视、音响广播;满足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与外部互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周到的物业服务;为建筑管理者提供全面的物业管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能源; 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谈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 摘要:建筑弱电工程是我国智能化发展的突破点,对于提高建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弱电智能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的自动化水平,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施弱点智能化系统工程更加的复杂,对于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当今建筑弱电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改善性的措施,为我国的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小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 一、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衡量弱电技术的主要依据包括: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精确程度和可靠度等。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低电压电能。例如,进行控制建筑大楼、报警监控、消防电气控制等,都属于该方面。第二,信息信号传输。例如,有线电视信号、电脑网络和信号接收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相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电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二)、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三)、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知道,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四)、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二、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实施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不能适应当今发展,必须根据出现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点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分析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一)、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电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二)、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针对施工设计执行施工涉及到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弱电智能化设备有着关键影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工艺的总体过程,并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按照各个阶段进行施工,努力在每阶段做好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线施工进行详细记录,核对设计方案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排出施工出现的失误。 (三)、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四)、提高弱电设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建筑弱电智能系统工程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生活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而且还应着重保证系统工程的品质要求。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居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拓宽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视觉感受等,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应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定期开展客户要求调查,不断地推出新的智能化服务。此外,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可靠度,不断地提高施工品质,维护人们对弱电设备的使用感受。 总之,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地策略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顺利发展。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 摘要:建筑施工是我国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建筑的智能化是当今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示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本文就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管理项目的重点进行阐述。进而,就智能建筑自动化应用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一、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1、弱电智能化系统技术方面的管理 应当根据合同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界面方面进行调整并再次做出这些方面的确认,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弱电系统的各个系统和系统之间,子系统同各个分支专业工程的界面,主要是机电设备专业,土建专业以及装饰专业等。其次,包括产品的供应商施工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工作范围,以此对其工作的责任进行分割。弱电工程作为系统运作的核心内容,其确定的界面是系统开通所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的难点以及技术管理的重点。 弱电工程最主要的就是设计的相关资料,对其审核主要是对合同中的监控点表或者是施工图和设备清单等进行核对,确保其和实际情况相一致,即保证监控点表可以反映真实的各个监控点位置,并且对接口的匹配受控点以及监测点。设备清单和实际使用的设备在型号数量以及规格上与清单一致并且是与设计图纸中的保持一致,这样综合各方面条件才能够对系统的硬件系统进行确保,同时联动以及信息通讯接口的技术参数以及接口界面都可以满足要求。 2、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 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二、智能建筑自动化应用系统与计算机系统 1、智能建筑系统的计算机自动化办公和通信 智能建筑自动化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和通讯自动化,一方面要求要对设备进行环境的监控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和管理。其应用中主要是在线性规划与有限状态的结合,或者采用优化的方法对大厦进行协调控制和调度管理。建立对只能大厦的信息库,从而更加有效的提供大厦管理的软件支持。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管理,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多方位的客户服务,从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对大厦的安全和服务设施,以及系统的维护,餐饮,通讯办公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2、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的作用 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在办公,通信,楼宇自动化三个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楼宇的消防保安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尤其是对电话数据库光电网相连接的卫星等进行由内而外的高效率整合,楼宇自动化对于智能建筑价值来说有重大的意义,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根据建筑内部所有的机电设备对楼宇进行整体设备的自动化有序运行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于空调电力,防灾和安全上对设备进行归类,采用计算机控制手段对各个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监理,使得设备能够利安全有序的运行,办公的自动化管理能够先进的设备进行对信息的处理和对计算机中心的采用和传真,复印,并且与国际互联网进行联系,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的质量和环境使得内部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享受到信息。保安自动化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在过去靠人工现在靠计算机进行电子设备的监控和保障,使得小区更加规范和舒适,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增加了小区的美观,尤其是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对中心进行安全联动性管理,闭路电视和门禁系统,以及各项报警系统,他们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会自动进行技术识别和控制,使得安全性更高。 三、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构成 根据应用功能的不同,综合布线系统有许多子模块构成,现将其分述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是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转换系统,是建筑功能的直接使用设备。通过建筑物内部插座与信息转换设备之间的联通实现从人体到信息的传送。工作区子系统的安排通常靠双绞线进行安装。在安装中工作人员要注意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区域特点和各种相关配套原件的出产型号,如果系统的连接设备不能与其他的配套设备进行合理的联通,将会影响系统转换的功能,使得建筑物的功能大打折扣。 2、除了工作区间系统,水平布线系统也是智能建筑的一项子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终端采集设备与整个智能化网络中枢的有效连接。水平布线系统同样采用双绞线连接,与工作区系统有所区别的是,这种双绞线通常采用8芯结构,其标准长度通常小于100mm。由工作区到设备缆线终端的布线长度不应大于10m。在建筑中可以对这种通行标准进行符合建筑实际的改造,当间距大于10m时,为了满足布置需求,可以适当减少缆线的长度,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智能化分布。 3、智能建筑的信号传输需要协调机制,这种机制的实现靠的是建筑内部的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可以完成水平系统和垂直系统之间的连接,对各种系统中纷繁复杂的信号网络进行整合和转换。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置配线架,根据使用功能的区间划分,可以采用铜缆配线架和光线配线架,两种配线架既可以单独布置,又可以协调作用,主要根据信息的走向和需求进行划分。 四、计算机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子系统间接口方面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4、母线的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插接的母线在运行的现场中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密集型的母线必须要做绝缘的检查。母线安装前,母线通道的所有线路都要经受潮湿程度的检查,避免成品受到损坏。母线需要与开关的设备相连接,不受到额外的应力;母线的各个连接部位要密封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因此,应采取有效地策略的方式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确保我国建筑弱点智能化系统发展。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建筑弱电系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关键组成。本文就此阐述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施工 1、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建筑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全新的发展思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建筑物“弱电”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在智能建筑日益受到追捧的今天,很多智能建筑的功能和建设规模已经超出了现实需要,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弱电系统施工等环节的施工成本,有时还会引起智能建筑各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智能建筑的建设以及弱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一定要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加强对高智能建设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控制智能建设的智能化程度,并保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 2.1 建筑物弱电进出线管的位置选择和预留 对一个建筑来说,尽管弱电系统复杂多样,但需要与外界联系的弱电线路一般仅有通讯线路、安防监控互联线路以及业务线路。网络虽然作为楼内所有弱电系统的支持平台,但它一般只是在建筑内部自成体系,与外界的联系通过通讯线路即可。但是,政府、电力、司法等部门可能有自己的内部网络,需要在进线时考虑预埋保护管。此外,某些建筑可能还有外界周边的安防线路以及消防报警线路。 进出线位置的选择依据外网来向,以建筑内布线便利为原则,避免出现大转角。一般在地下或首层设置一间弱电进线间,进线位置注意避让开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地下汽车坡道、消防水池等位置。出于运营方面的考虑,规模大的建筑预留两间弱电进线间,分别留给电信和联通,其他有线电视等线路一般直接进竖井。 2.2 机房功能及位置的确认 弱电系统相关的机房包括网络机房、安防控制室、楼控机房、消防控制室等,应根据建筑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安防控制室可以与消防控制室或楼控机房合用一室,但各自有专用的工作区域,而且重要建筑的控制中心(机房)应设置值班人员卫生间和专用空调设备。楼控机房应该毗邻消防安防控制中心,若建筑物面积较大控制项目较多,不宜再与消防安防合用控制室,否则显得较为混乱。 弱电机房一般要考虑防静电及防尘,电源应当可靠,一般采用双电源末端互投的方式供电,同时应设置UPS室提供备用电源。机房内一般来说设备发热量较大,可不考虑采暖仅需考虑制冷,制冷量一般可按照400W/m2考虑。控制室内要考虑采暖,单独设置空调设备,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地板送风的方式。UPS室荷载较大,应提醒结构专业设计人员予以考虑。 弱电系统相关机房一般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消防控制室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入口,适于选择在建筑物中间的地方,一定要离进线间不远且要方便线路敷设。进出机房的线槽应敷设在公共空间内,不要穿越楼梯间及前室,适当远离变电、x射线等存在干扰的区域。 2.3 弱电竖井的分布与面积需求 弱电竖井的选择一般可以不受防火分区的限制,但是网络布线有距离限制。一般从弱电井至走廊末端的距离≯80m,对于大空间来说,由弱电井至最远处的网络出线座的距离不应该超过95m。考虑到弱电机柜的深度,弱电井一般进深应在1.2m左右。弱电井的发热量比较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井上部做排风管,竖井门上可以考虑采用防火百叶进风。 弱电井应该设置在方便走线的位置且开向公共区域,一般不应该与烟道、电梯、卫生间相邻。但如果不从建筑物设计方案阶段就介入,那么建筑专业预留的管井就很难满足这些要求。 2.4 平面中弱电点位的布置 弱电系统设计首先要在现场布置出信息采集点,然后通过线路传输到机房。需要在现场设点的包括电话、电视、网络,其他数据采集器一般通过86盒接入系统。输送信息的线路一般也不外乎双绞线、视屏线、光纤、六类线等。设计过程中,在平面中布置出各种点位是设计的第一步。 平面中布点相当考验设计人员的耐心与细致,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平面有所了解,具有装修经验,清楚家具放置位置,熟悉线路走向,也要了解其他专业的需求,能够根据建筑性质选择适当的布点方式。例如:可视对讲一般放在门的固定扇一侧,但如果建筑的门厅为全玻璃时则需要灵活布置。 2.5 建筑平面中弱电通道的预留 土建施工阶段一般只预留管不穿线,所以平面中的布点要经过预留通道连接到机房,从机房到竖井采用线槽,每层采用金属线槽竖井引出本层的线路,金属线槽一般沿走廊敷设,进房间的部分采用穿金属管保护的方式。 消防线路与一般弱电线路应该使用单独的线槽,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广播、扩声系统一般兼做火灾应急广播。这种情况下应该满足消防的相应要求,线路明敷时一般要求穿金属管并刷防火涂料。由线槽引出的线路到末端布点处一般不应该超过3个直角弯,否则穿线比较困难;电话、网络线路在末端分别穿管;设计师应该熟悉线路的实际走向和作法并且在制图时要明确的表示出来。 3、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1 施工方案的落实 对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的技术文件已经讨论审核并一致通过,那么在弱电系统的现场施工过程中就要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在施工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还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地方相关的建设法规、文件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进行施工,平时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关于施工过程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等,隐蔽工程施工的工序衔接中,必须由相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确认才能进入下一工序。 3.2 子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 弱电工程中的设备监控、综合布线、智能卡、有线电视、背景音响以及紧急广播等子系统施工,都需要和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等专业密切配合才能顺利推进,因此,在弱电系统施工中不但要考虑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还要加强和土建、装饰等相关专业的配合,在确保其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保证其外观及观感也符合规范。比如在室内,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要排列整齐,标识要明确统一等。 3.3 材料与设备质量管理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使用的材料、器件和设备的种类繁多,技术要求严格,所以应对所有的材料、器件和设备在进场前进行充分的检验,尤其要注重对电气管材、线盒质量的检查,做到达不到质量规范要求的材料、设备拒绝入场。并且所有进场材料要求标识清楚并符合工程要求,对于标志不清或对其质量保证有怀疑而数量大无法一一检验的材料,要采取抽检的方式确保进场物资质量达标。所有进场的材料、设备都应填写报审表,并经监理人员审查并同意后方能用于施工。 3.4 管线施工质量管理 管线施工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能够达标也是弱电系统质量实现的关键。为了保证管线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属于同一系统、电压等级或电流类别不同的线路不应该共用管路。二是综合布线时要防止打弯,拉动时用力要均匀,以防因用力过猛使双绞密度破坏而影响传输效果。三是要确保管接头出口光滑无毛刺,以防穿线时对线缆造成伤害;对与有拐弯的管线要确保弯度符合规范要求;横向和竖向桥架连接处要作必要的防护处理,以防穿线时对线缆造成破坏。四是对各子系统的线缆要做好标识,有条件时应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进行区分,强、弱系统管线要留有足够的距离,以防干扰。五是管线与管线、管线和接线盒之间的连接要确保牢固、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已成为今后建筑业发展方向,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加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摘 要: 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因此智能化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要有一个系统的考虑与统筹安排,在时间上、空间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关键词: 弱电系统; 施工; 项目管理 前言: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加以论述。 1、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首先在于它的协调性和组织性,其次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1 施工的组织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是指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组织运行和组织调整三个方面。组织系统的设计与建立,是指经过筹划、设计,建成一个可以完成施工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划分并明确岗位、层次、部门的责任建立和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及责任分担系统,并通过一定岗位和部门内人员的规范化的活动和信息流通实现组织目标。 1.2 施工的进度管理:进度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如只重视进度计划的编制,而不重视进度计划必要的调整,则进度无法得到控制。为了实现进度目标,进度控制的过程也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进度计划调整的过程。 施工方是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参与方,许多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工期要求紧迫,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压力非常大。数百天的连续施工,一天两班制施工,甚至24小时连续施工时有发生。这样盲目赶工,难免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还会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因此,施工进度管理不仅关系到施工进度目标能否实现,它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 1.3 施工界面管理: 项目施工集成化管理的主要难点就是施工界面的管理,其中组织、经济、合同、技术等几个方面是项目管理者在界面管理中需要着重把握的。组织界面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其过程主要包括:结合工程特点,运用系统学的理论及方法,以促进管理系统集成化为目标,充分考虑界面间的兼容性,合理设置界面的数量和位置;从不良现象中分析影响各组织协同合作的界面障碍;运用多种管理理论挖掘界面障碍应对措施等环节。 1.4 施工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管理: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人数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因此通过建立各项制度,规范建设工程的生产行为,对于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政府部门、有关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确立了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因此,文明施工也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文明施工可以适应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利于培养和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2.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2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2.2.1图纸目录:标明图纸内容、图号和图幅。图纸的图别图号要求编号连续,暂缺的图纸在备注栏中应加以说明,新增图纸的图号也应该编号相连,保证图纸目录能够反映图纸的完整性。 2.2.2设计说明及图例:设计说明按各子系统分别叙述。应说明设计的依据、遵循的标准、子系统功能及配置概况、子系统的施工要求、设备材料安装高度、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接地保护内容,注明图纸中有关特殊图形、图例说明,对非标设备的订货说明。 2.2.3设备材料表:分系统列出各系统的设备材料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2.2.4系统图:表现系统原理图、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说明。对如BA这样的系统,还需说明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及监控点设置、监控点的类型及供电等级、控制器的划分、相关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箱编号等。 2.2.5平面管线图:分层表现该层上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标高、安装方式、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敷设方式、线缆的规格、走向,弱电井的位置及井内设备材料布置示意等。 2.2.6室外管线图:标明室外弱电管线的敷设方式、埋设深度、线路坐标、各种管线的规格型号,与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标高,与进线管道的衔接位置。 2.2.7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表明弱电井内的设备、线槽、管路的布置,控制室内操作台、显示屏等的布置。明确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控制室内的装修要求和电源要求。 2.2.8安装大样图:如门禁系统门控制的安装方式等。 2.3 技术文件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实施各阶段的依据,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各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这些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3、施工质量的确认 质量管理活动涵盖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作业过程直接形成的。因此,作业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和作业技术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质量控制的致力点;而组织或人员具备相关的作业技术能力,只是产出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协调,才能使作业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弱电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计划和项目策划,对子系统和系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验收,发现问题应召集有关方面分析解决,否则不得转入下一阶段。 4、结语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来开展工作,并在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管理,对管理对象,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施工阶段的节点进行优化控制。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浅析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单位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本文对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的测试验收方面加以论述。 1、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 先要做好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在智能建筑的方案阶段,就要依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服务功能,物业管理方式作尽可能深的分析与探讨,从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上综合考虑,作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要上些什么项目,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做出明确的需求分析。要求对每一个子系统的方案都要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建设方应就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监控方法、设备数量、系统结构和布局、预算费用,特别是在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对建设方有较大分歧的设计,要组织专题论证。要有总管本项目强电与弱电的技术负责人,管理、协调本项目的强弱电及相关专业的矛盾。要对弱电线管、线槽及水、电、风系统中的线管、线槽、管道的排布作统一。弱电系统中的电缆、线管、线槽、不得与风管、水管、机电设备、强电走线相冲突,并应选择与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安装相适应的合理布局和走向,以节约工程投资。对弱电系统要作综合布线设计。对明装的线管、线槽不仅要有水平定位、还应有垂直安装尺寸及足够的空间,要兼顾其与预埋线管、线槽的连续性与整体性,要能保证隐蔽的预埋作业的整体实施。 2、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2.1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2.2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 2.3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界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2.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等法律规和的相关规定。 3、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3.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3.2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3.2.1图纸目录:标明图纸内容、图号和图幅。图纸的图别图号要求编号连续,暂缺的图纸在备注栏中应加以说明,新增图纸的图号也应该编号相连,保证图纸目录能够反映图纸的完整性。 3.2.2设计说明及图例:设计说明按各子系统分别叙述。应说明设计的依据、遵循的标准、子系统功能及配置概况、子系统的施工要求、设备材料安装高度、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接地保护内容,注明图纸中有关特殊图形、图例说明,对非标设备的订货说明。 3.2.3设备材料表:分系统列出各系统的设备材料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3.2.4系统图:表现系统原理图、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说明。对如BA这样的系统,还需说明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及监控点设置、监控点的类型及供电等级、控制器的划分、相关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箱编号等。 3.2.5平面管线图:分层表现该层上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标高、安装方式、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和敷设方式、线缆的规格、走向,弱电井的位置及井内设备材料布置示意等。 3.2.6室外管线图:标明室外弱电管线的敷设方式、埋设深度、线路坐标、各种管线的规格型号,与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标高,与进线管道的衔接位置。 3.2.7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表明弱电井内的设备、线槽、管路的布置,控制室内操作台、显示屏等的布置。明确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控制室内的装修要求和电源要求。 3.2.8安装大样图:如门禁系统门控制的安装方式等。 3.3技术文件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实施各阶段的依据,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各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这些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3.4安装工艺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抓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为最后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4、施工质量的确认 弱电系统施工范围包括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布管、线槽、穿线等内容,施工质量除了总承方加强施工管理外,一般还需甲方报监和找一个合适的监理,以保证质量控制流程的严格实施。当然,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测试来进行,每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弱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从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施工阶段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若发现问题,必须写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最终效果。每次协调会应有会议纪要,并分发给有关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计划和项目策划,对子系统和系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验收,发现问题应召集有关方面分析解决,否则不得转入下一阶段。设备安装、系统或分系统测试,均应按计划和规范进行,且应责成分承包方到现场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项),现场人员应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单,并及时报告子系统负责人,由子系统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解决,对重大不合格品(项),应由子系统负责人报项目经理。 5、结束语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来开展工作,并在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管理,对管理对象,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施工阶段的节点进行优化控制。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摘要:弱电系统是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要对其设计与施工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弱电系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设计要点;施工要点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进入了快速建筑时期,在城市中,每天都有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而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配合与协作。为了让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能更为顺利,就要对其设计、施工重视起来,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弱电系统工程设计要点 1、弱电设计基本原则首先,在经济上要合理,这包括购买设备的时候要进行合理预算,再次就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合理。也就是在维修这些系统本身的时候所产生的维修费一定要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小。无论是系统间接或者直接创造的经济都属于这里的经济效益。其次,技术上要先进,要求设计方案在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的时候,还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产品必须是具有先进性的,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能力。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都要使用弱电子系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进行选择。 2、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对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个很重要,但是现在又经常被忽略的工作。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对于业主需求向的分析,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弱电系统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初步的设计方案,就是在对业主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设计,然后对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规模以及性能进行论证。最后就是可行性的分析,在出台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之后,就要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也就是说对于弱电系统建设的必须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等作出科学性的分析。 3、系统总体设计首先,我们根据用户需求和建筑物的功能,从宏观角度对弱电系统的总体规模和性能指标、各个子系统的规模和性能指标、所选用的技术和如何实现等进行叙述和论证.使用户对系统有一个总体概念和了解,对今后的项目实施和整体投资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成为系统分析阶段的文档资料.规划设计方案一般包括目标系统的总体概貌、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子系统的描述.其中各子系统的描述包括系统目标、系统布线结构、系统实施计划、系统经费概算.规划设计方案要注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设计意图充分表达出来,以供有关决策和技术人员作为论证和评价的基础. 4、系统各子系统设计 (1)子系统间接口方面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的互控,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2)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内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的动作值, 整定电流小了,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 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所以,在配电装置设计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3)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由四个完整的子系统组成,具有防火及报警的功能。这四个子系统分别为火灾探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联动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以其监控回路及若干探测点及模块实现了通讯监控的功能,同时也能对故障情况进行显示,同时在系统运行时能自动检测到火警信号,并自动进行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所处场所的不同,而将烟感探头灵敏度设定了日夜转换的模式。 (4)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交换设备、传输系统、终端设备组成。采用数字交换设备,通信功能较强。数字式交换设备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实现众多服务的功能如系统功能、语音功能和数据交换功能。通信机房,包括传输设备室、交换机房及运行监控室。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开放式综合布线系统,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布线采用开放式星形结构。通信线路采用6类或超5类4对双绞线,终端采用RJ45插口,这样不仅通信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网络的需要。在各楼层配线箱的选择上,应尽量留有余量,以备将来扩展。 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要点 1、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排根据会审后的弱电设计图纸等相关文件检查施工进行的顺利程度,以国家的电气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作为理论依据参考,还要参照地方的相关法规、文件,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对施工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更改,比如发现图纸有纰漏要及时处理,不允许进行违规操作。操作程序进行严格化规范性制作的质量控制程序要和规定的相符、要求标准工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及时准确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要在平时积累,比如一些隐蔽工程进行资料的验收和隐蔽签证问题都要谨慎对待。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否则停止一切动作,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2、重点做好各子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系统、卫星等有线系统等弱电子系统与建筑土建、装饰施工存在密切联系。弱电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要重视的内容不仅是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还要重视的是观感验收。如,放在弱电井的控制箱其中的内接线要规格排列;室内的各项操作要到位,如排列整齐好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具有详细标注。与此同时,在实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时,要以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为依据。 3、解决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作业交叉施工方面,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按照工程总体施工计划,配合土建及其它专业进行穿插交叉施工,作好工序配合,真正做到有计划合理安排工序,为其他工种创造有利条件;布线、设备安装施工阶段,要求各系统的施工尽可能及早进行,避免发生因其他专业影响而错过最佳施工机会,造成影响总体进度或其他专业下道工序的不良后果;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因过程质量不合格引起返工并拖延施工总体进度的局面。 4、工程检查与验收 由于弱电系统工程包括复杂的设备和系统, 例如一些配管、 线、 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每一个项目完成和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严格记录相关信息, 进行工程的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的交接和验收,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结束语 现代建筑的弱电系统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设计人员的设计必须要有全面的观点,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为了避免弱电系统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要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其施工质量。 弱电系统工程论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之我见 摘要:在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并且根据弱电工程的具体特点,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且科学的动态控制,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认真将材料采购、建设施工以及工程验收管理好,并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全面的提高建筑弱电工程的工程质量。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对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 弱电 系统工程 项目管理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工程施工的组织和协调,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专业性管理内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管理要点 1.1强调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首先要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包括还有审核工程预算,尽可能将所有的问题在工程前期解决,避免或减少错漏碰撞的现象。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图纸修改时,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图纸修改。 1.2严格材料、设备的审核报验手续。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弱电工程物资,如各种类型的原材料,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各种类型的执行器和各种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填报材料(设备)报验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签字后,方可进入施工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及时退出场地,严禁任何不合格品用于本工程。 1.3施工的组织管理。应当对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安装人员、管理人员、调试工程师、技术人员的总人数以及人员进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施工的组织管理应当和施工的总体进度有机的结合,并且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以优越的质量来按时完成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工作。 1.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严格的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 1.5施工界面的管理。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界面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装修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在施工界面中的协调与划分,特别是建筑的独立系统、机电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监督界面非常多,一般借助于各个子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开调度会的措施来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建立一些文件报告制度,而且多数施工界面管理的过程都以书面形式进行协调、修改和记录。 1.6组织技术、质量交底。现在一般的弱电工程设计图由承包商制作。首先这要求承包商在这方面具有专业的技术支持;相对应的图纸都有专业技术员的署名;弱电工程设计单位应与土建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弱电工程设计方案应征得土建设计单位同意。 1.7施工进度的管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对施工过程当中的设备供应、施工人员的组织以及装修工程、土建工程与弱电工程的配合时机,一般都应当以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检验。通常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来建立弱电施工进度表,施工顺序的主要内容有:管线施工、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施工安装图设计等等。 1.8在对承包商、项目负责人对其已完成的项目考察时,还要对项目负责人的证件进行审查。现在有的承包商只具有某一子项或某几子项的资质和经验,其他工作还需要厂家专业人员来解决,像这样的承包商是不符合工程要求的。 2.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的现状 2.1弱电系统的集成和装饰、土建、安装接口界面混淆 弱电和强电安装、弱电和土建、弱电和机电设备的安装,不管是在施工方面,还是在实现系统功能方面,其耦合程度较高、关联性较大。然而,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在这些方面缺乏健全的规范化体系,这就使得在弱电系统的彼此接口和界面处出现了混淆不清的不良状况,这方面的工作应当由建筑施工的哪一方负责,在规章以及设计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导致智能弱电工程施工当中配合失调,相互推诿。 2.2 各弱电分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网络、监控、楼宇自控、消防联动等等弱电分包之间界定不明。现在的弱电系统越来越依赖网络实现自身功能,不断的整合集成,这样做的好处:一、节省成本;二、减少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三、集成后的系统便于维护;但是在施工中也体现了巨大的问题:一、其他系统完全依赖于网络的进度,如果网络一家影响了工期,会造成其他弱电系统也拖延工期,反之其他弱电分包在调试又需要网络配合,进度拖延又会造成网络的不必要的人工费支出。二、出现问题需要各家同时配合解决,不能互相推诿责任。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电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并且,建筑设计缺乏在智能化要求的指导,不能对于所使用的智能弱电工程提出具体的要求,使施工过程中不能贯彻设计思想。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2.3对弱电工程的施工缺乏重视 在建设智能建筑的过程当中,其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为两个比较有限的资源,由弱电系统、安装、土建、装饰集成的多方来共享这些有限的资源。哪一方占有更为充分,相应的管理就比较容易,并且效益和效率就会比较高,因此便形成了施工各方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相互抢占的混乱局面。在资源争占各方当中,其中土建方占着主导地位,而其中最弱势的群体则是弱电工程,弱电工程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极易受到各方的挤压。 2.4弱电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够专业 现阶段,多数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对弱电负责的工程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强电监理工程人员兼任,而强电监理工程师严重的缺乏对弱电系统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全面了解,这就使得弱电监理工程非常不到位。 2.5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当今的弱电集成单位基本上都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当中,比如末端设备安装和配管配线,很多安装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技术,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3.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管理提升的建议 3.1应当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管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业主或者集成商对工程子系统进行的协调控制与管理的工程运作模式。所以,一个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必须在主体设计的基础之上,依据弱电系统的产品特点和要求来进行优化设计与审核。不但应当使系统产品与主体要求相适合,还应当使系统产品与主体要求相融合,与此同时还应当及时的完成施工和交付使用等诸多任务。 3.2应当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程监理的实行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专业广、技术含量高、分支系统多,所以,应当选择专业配套、实力强、资质好的监理单位。对当前的建筑弱电工程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虽然弱电工程已经完成,但是其开通却不尽人意,这不仅包括施工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且还包括软硬件问题和器材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当增强质量管理和方案论证之外,还必须通过监理单位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理。 3.3应当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在当今智能建筑的设计环节,必须根据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要求以及服务功能,再加上物业管理方式的探讨和分析,从经济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集管理、系统以及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多个专业共同协调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所有的技术要求和技术问题都应当在弱电工程的总体设计当中加以处理和协调。过去由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建筑物主体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的重要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智能化建筑已经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流,逐步的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现代智能建筑自身的智能化标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和施工存在着一些不当的地方,以至于影响了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要使得建筑弱电工程能够高效、完善地体现在工程建筑上,工程施工管理很关键,其质量、安全控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1 本文根据对我国现在商业银行正处在一种会计内部控制状态总结归纳出了一些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规章制度方面还是人文方面。并且小结出来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一、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上还存在问题 在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与实施至今为止也已经有6个年头了。但是规在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新的会计准则在一些业务的要求上做了一定的更改而落后的规定会使得一些操作不能进行或者说是盲目进行这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对待规章制度要求也更加的严谨,虽然当前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也在业务监督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作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二商业银行制定的各个规章制度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虽然在针对单个事件时十分有效但是,归纳到一起后有时会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况使会计内部控制存在巨大的隐患。 (二)实质的会计内部控制与现在商业银行中的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志在管理和约束银行内部所有员工的规章制度止到经理、下到员工。它是一项可以对银行的资金与财产状况进行有效保障、使商业银行当在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风险时进行规避、在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中的错误和弊端来保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规章制度。但是河能是受到我国在银行行业的一些不良传统影响,使得许多的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认知从而使得我国的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如今的情况,在许多的商业银行领导层认为把有关于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在业务上的规章制度进行良好的汇总就是很好地完成了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全的没有体会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池只是在做“面子工程”,完全是一种形式段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完成会计内部控制规章的有关规定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失去大半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认真改正的根本性问题。 (三)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完全是信息时代了,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应用池使银行在处理业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银行员工的办公效率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i+算机的应用十分的成功,它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完成业务操作河是如何对操作本身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却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没有对操作风险设定相应的管理控制系统这就是在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规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计算机管理上的技术问题和其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普及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 (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建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其实就是根据银行的相关业务流程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来找出业务操作的风险点并对其加以注意从而使得业务在到达相关的工作人员手中时进行重点检查和控制霍点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化。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会根据业务需求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定人定岗。可是月前因为编制和人员的问题肩一些是因为银行本身的问题会在工作中出现兼岗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一些岗位之间的分工情况出现模糊,出现跨岗作业的几率十分高而且,因为人员分工的问题河能还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财务内部控制规章的无效化。 二、针对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更新内部控制的方法提高灵敏性 能够尽早的发现和得知在操作中的风险项,就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损失,对风险的重视不单单可以体现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通过网络技术加入风险项的检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可以在硬件上提高内部控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内部控制规章的实施率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类业务操作上而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很据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制定,这样的规章制度才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规章制度在制定后也不要盲目遵守要随着银行行业的发展来进行更新,当然也不能朝令夕改。在规章制度的实施中银行会计要学会灵活运用标准实施切忌机械性的按照一字一句的去执行。但是一定要做到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落实不出现空制度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 (三)合理的加强内部的稽查和监督审核制度 把合理的内部稽查和监督审核工作作为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门。不要让审核部门成为一个花架放在那里只是完善公司的组织部门的构成。而是要把这个机关部门运作起来树立其在银行内部的威严性和权威性。稽查部门必须是一个独立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稽查作用稽查部门要在会计对业务的操作前后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操作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审核人员的素质和品德要是在公司内最好的一批,这样才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这也是解决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人是企业的根本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其他的行业。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完整且灵活的制度和人与人之间交流式的沟通审核河以很好地解决在会计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硬件上的锦上添花就更加完美了。 作者:王网喜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姜堰支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2 银行业具有高风险性,为了能够使其风险得以规避,需要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使其具备有效性及合理性。而随着当前金融行业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日益多样化、现代化及复杂化,致使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尚待解决,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以下将对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对内控工作缺乏理解 以我国银行业相关部门针对银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发布有关制度、政策和方针为依据,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为了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对一系列系统、方法及程序进行开发,并对这些系统、方法及程序进行实施,从而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并在事中可对风险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对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监督,从而通过动态机制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的一个全过程。因此,从控制的内容可知,内部控制主要是众多系统、方法和程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从控制的过程可知,主要是预测于事前,控制于事中,修改和监督为后的一个流程;从控制的表述方面来讲,此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动态化。但往往商业银行会计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仅理解为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一旦出现偏差,便会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难以发挥,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理解来看,只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便可完成此项工作,这便忽视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机制,需要在控制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方能够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才会得到完善。 2.过于重视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的领导以及会计由于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导致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关注较少,仅仅简单的理解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起来便可,而会计这一职业正式为银行经营业务而进行服务的,且一线员工在银行主要的工作又包含放贷和存款,中间涉及的银行经营效益和自身的业绩便会使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影响,有事甚至出现矛盾,当矛盾出现时,这些员工便会以自身的业绩为主,再加上以往并未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重视,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弱,并使会计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3.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缺乏合理性 上述已表明,银行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应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控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包含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控制机制的实施以及对业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日常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而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继续拧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因涉及的分支机构以及业务事项过于复杂,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矛盾性和多样性,致使员工很难做到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关要求。甚至还出现一系列内部控制问题被查证回溯,目的旨在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往往还会对全国范围内同意实施的规范、规章和条例进行制定,导致地方个性被忽略,整体执行过于死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可行性,更为危险的是,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条例的理解若有出入,则必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4.会计的监查工作不到位 目前,个别商业银行在监查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监查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欠缺,监查的方法和工具也时常失灵,在某些银行业务及其工作人员的监查方面出现很多盲点,此类现象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传统业务,致使信息技术业务以及新业务也受到忽略;监查会计业务过程中,只要与要求相符便为合格,对此类业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合法性置若罔闻;过于注重事后监查,而忽视事前及事中监控。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与会计监督部门之间欠缺有效的沟通,致使银行会计监查不到位,所出现的漏洞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失效。 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因商业银行存在较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1.应该加强银行会计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解 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谨慎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等特征,其谨慎性主要指的是需要对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多加防范;全面性指的是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囊括所有与会计相关的人、部门和业务;独立性指的是会计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监督机构应在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独立于其他部门,并可向监事会、董事会以及高层领导进行直接报告。作为在银行从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对以上四个方面加以了解,并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流程及方法进行掌握,从而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应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管理者应该对会计内部控制在经营业绩衡量以及风险防范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行全面意识,同时,还应该将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提升,使其与控制不良资产以及营销业务的地位持平。当银行各类目标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这有这样做才能够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使其他重要业务优先处理。因此,应该对会计内部控制加以重视,同时,还应该对银行员工强化继续教育,从而使其风险防范意识加强。 3.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变革,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应该根据会计内部控制内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通过会计内部机制的更新和健全能够使机制更好的应用于商业银行管理之中。并且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应该具备全面性,银行的业务一般比较广,各种业务在处理时需要通过有效、合理的过程进行解决,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便全面的包含了业务事项以及完成业务的运作方式,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可通过银行业务流程计划中所涵盖的具体范围来进行验证,也可以以此计划为标准对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健全。当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健全后,还要对此机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测试,以确保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4.应使会计内部控制的监查力度加强 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监查的基础在于科学设置各岗位,使各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明确,并对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进行确认。同时实行岗位问责制,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并在分工前提下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和监督,以免出现违规违法的事件。这是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检查工作的重要前提。若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出现越权现象,相关监查部门应该对其原因进行追究,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罚,若存在某些业务必须通过越权方能完成,应该提前向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请示,只有授权之后方可执行。若会计存在错账、产品数量以及收支账目发生变更,或是有较大额度的现金支出时,也应该通过请示,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监查部门还应该加强监查的力度,杜绝一些违法、违规的事件出现,并通过银行的奖罚制度对这些事件加以约束,从而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还应该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仍存在较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例如,银行从业人员意识缺乏、过于重视经营效益、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合理、相关的监查工作不到位等,这些虽在银行运营的各方面出现,但都会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已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对措施进行制定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作者:刘虹 单位:丹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分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3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冲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虽然这些因素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很多负面作用。具体表现为: (1)政治环境。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的独立性范围有所扩大,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大。这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所造成的,使得商业银行的一些运行程序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层级呈现非标准化特征,无法系统地从整体上升为政治局面。 (2)法律环境。在我国,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员化和交易的复杂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与核算体系都有所约束。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纠纷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有债权划转的纠纷就无任何适合的法律规定,只能通过主管部门调解或自行协商方式解决。 (3)文化环境。由于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逐渐落实到个人,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人员倾向于采取“理性模式”陷入“嫌贫爱富”的误区,致使信贷资金大量向所谓的优质客户集中,体现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但信息的不对称使集体化的理性模式造成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给信贷资金客户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和隐性信贷风险,大量资金无法收回,形成市场性风险。因此,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的优质客户未必更讲信用使得对不良贷款存量的经营缺乏控制和保障。 (4)经济环境。主要是外资银行的冲击,特别是WTO全面开放期到来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迫使原本脆弱的商业银行不得不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同时争夺市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据了解现阶段很多商业银行的员工,大多数是通过关系渠道纳入的,多数是有关领导的亲戚,朋友,这严重违背了《会计法》规定的原则。因为这种关系的特殊性,严重影响了其聘用专业技能高的人员,并且容易出现不正当交易的行为。另外商业银行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致使操作技术水平低下,经常会出现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等现象。尤其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后,仍然有财务人员用旧会计科目进行操作,致使账账不符,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质量。 (三)信息失真,承担信用风险较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有损于企业形象,使企业失去发展原动力,而且还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会计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或多或少倾向于贷款者,致使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827.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的7.53%,与《巴塞尔协议》要求不良贷款的比例5%仍存在相当差距。其二,岗位轮换制度的执行不严格,致使业务办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核实信息的失真情况。 (四)成本较高,导致控制无效益在近年来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刺激下,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不得不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但从目前分析看,商业银行还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投入不计成本,只是从应收利息差额计算收入,轻视成本考核的现象很普遍。浪费不仅表现在所使用的银行卡,纸张账薄、公用设备等服务成本方面,而且对成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进而导致成本的控制得不到进一步的重视,业务量虽大,但收益不高。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成本会计工作在具体运用中行相差甚远,尽管商业银行意识到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基本方向也大致正确,但在内部的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的计算等方面实际上只是较多地运用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还缺乏真正科学计量的基础。 二、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与商业银行合作,制定良好的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健全立法、加强监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观念,新思想,把推动市场化改革放在优先地位,以便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定,从而改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经营状况,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笔者认为:政府在商业银行内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手段和实施综合柜员制度。因为其一方面严格落实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手段,尤其是监督综合柜员对业务的收敛程度,办事效率,从而提高了对工作的认知度,把思想统一到分析、判断上来。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治理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具体可从成本控制管理、内部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考虑。成本控制管理可通过内部信息共享来降低因收集信息而发生的治理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劳动时间,削减奖金和管理人员的报酬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内部监督,可以采取非现场监督和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就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检查分析,提出质疑,由各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做出答复,并对重大事件随时报告;现场监管主要依靠各商业银行总行所聘请的会计师或审计师对银行的某项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出具的检查报告送交该行负责人。由负责人上报给上级监管机构审核,通过这样提供监督建议来减少商业银行业务风险、基金风险、信托业务风险、又可进行全面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改变传统公司中职工与管理分离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员工的统一从而降低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所产生的代沟,积极推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若内部出现空缺时,可采取先在内部发布公告,告知工作的性质、任职资格、主管的情况、待遇等,使员工有机会表达职位转换的意愿,并通过内部考核和主管推荐等方式考察员工是否适合该岗位,并把优秀人才,骨干力量适当向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业务部门倾斜,实行待遇留人,行业录用,任免,辞职、辞退以及退休等一系列制度。 (三)强化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所谓的高素质包括合格的政治素质(如确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维护好社会公众利益)、科学的思想素质(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是道德素质(如为人坦诚、坚持城实可信、善于与人合作)、健康的身心素质(如良好的身体状况、坚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如具备金融、会计、税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等方面。要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至关重要。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项目的增多,执业人员将逐步形成金字塔的结构。这时,采取随机和一对一的模式,效率太低且不利于业务人员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因此,员工培训首先要着眼于目前的工作,通过实际业绩与要求的业绩对比,找出差距,从而提高培训要求;其次是着眼于晋升下一个工作的要求;最后是着眼于组织未来长期的发展要求。要达到这些目的,定期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对每一个员工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评价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将考核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考核评价是控制中的重要支撑点,是会计内部控制运行的前提和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督核算准则》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考评体系。其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约束体制,对会计人员勤勉激励,不但给予精神方面的支持,而且也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其通过充分授权不仅使员工体会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关系,而且使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具体做法:一是建立360°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评者不是单单由直接经理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至少由5个以上来自不同等级的人参与该员工的考评测试,参与考评人员可以是这位员工的同事、经理、内部客户、市场部等人员,从而公司可以获得立体、三维的反馈和评价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信息的反馈更加全面,而且也避免了内部出现“公司政治”。二是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在实施该体系时,经理人员要清楚地辨别出,哪些员工在处理业务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哪些表现最差,根据情况扶持强势的成长,加强对缺乏效率员工的管制。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争取“赢”的结局。反之,如果对每一项业务和每一位员工不做区别,随意分配公司的资源,则只能让公司遭受损失。所以,实施这个公平的体系能够提升团队精神,激发人们在工作中尽其所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运用长期激励收入手段来激励约束内部人员。如公司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持有本公司的股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 (五)全面防范风险,健全风险反馈机制全面防范风险意识需要商业银行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多种后续教育手段,使风险意识植根于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心中。健全风险反馈机制,取决于以下方面: (1)健全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情况和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来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设计预警指标体系和测算其指标的标准值,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将资产营运指标作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指标能力,并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同其他同行进行比较测算,确定宏观因素。其次,计算指标的实际值、估计预警得分和预警度判断,采用内插法计算单位预警指标的得分,用计算综合得分评估会计风险的指数,同时,根据所处的级次判断预警区间,并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判断出公司的预警度。最后,提出预警报告。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公司,应提出专题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分析报告,指出所处的级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原因加以分析,及时纠正,降低会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 (2)分清责任的相关制度。为了保证会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商业银行内部应设立分清责任制度,如:决策型、业务型、客户型三种主要负责人员。其中决策型主要人员是董事会、经理,其任务是决策一些重要项目及其内部的发展预测等;业务开拓型的主要人员是项目经理,其任务是走访一些老客户,了解客户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满意程度和潜在的新需求,并从中寻求新的客户建立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客户型的主要成员是综合柜员,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倾听客户的见解、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等。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对该制度的实行要以身作则,并且还要有相互牵制或其他制度,以免逾越独立性的操作规定。 (3)业务审核化。目前,商业银行的审核还处于三级审核的阶段,即柜员初审、复核员二审、会计主管三审。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因为工作较程序化,大部分依靠工作底稿审核。在此状况下,有必要建立四级审核,其专门控制此风险的发生,如对印签和票据的造假专门控制。这样有利于统一各个人员之间的风险和质量意识,避免会计人员、审核人员在业务繁忙时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发挥审核效率的最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制定审核系统化的内部目标,并利用规范性的操作让员工对此项业务加以重视,这样不但规避了风险,而且也体现了分权思想,使得每个员工在被赋予的权责范围内进行工作,不得跨越自己的权限,并且建立切合实际的追踪调查制度以确保发生的偏差得到纠正或对即将预测到的风险加以适当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叶永刚、顾京圃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4]唐纳德•范戴•维特:《信用风险模型与巴塞协议》,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徐帮学:《银行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手册》,吉林音像出版社2002年版。 [6]车迎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7]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8]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9]任咏梅:《商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张学高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探析 论文摘要:2010年1月1日,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基于此,从当前的国内相关政策背景出发,探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念、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基本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方面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1 引言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使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学术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机构也将监管的重点从单纯注重财务报告本身的可靠性转向同时注重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建设,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并要求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概念及范围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业务委托,对上市公司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基于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而不是对财务报表涵盖的整个期间发表意见。 目前,实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国家均将审计范围限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以及用于保护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控制。 2.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在风险评估阶段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度决定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类型。如果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且得到执行,则注册会计师就要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并据此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否则注册会计师会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由此可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价是财务报表审计的一个必要阶段。然而,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也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可见,内部控制审计中获取的证据可以用于财务报表审计,同样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审计证据的线索,同一审计证据可以在两种审计中加以利用。 3 上司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基本思路 3.1 计划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的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在计划整合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相关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是否有重要影响,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如何影响审计工作。在计划审计工作的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3.2 识别企业层面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对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层面控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层面控制的评价,可能增加或减少本应对其他控制所进行的测试。企业层面的控制包括:与控制环境相关的控制;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集中化的处理和控制;监控经营成果的控制;监督其他控制的控制;对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针对重大经营控制及风险管理实务的政策。 3.3 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如果某账户或列报具有合理可能包含了一个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将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则该账户或列报为重要账户或列报。判断某账户是否重要,应当依据其固有风险,而不是考虑相关控制的影响。 3.4 了解错报的可能来源 注册会计师通常应用穿行测试来了解潜在错报的可能来源以选择拟测试的控制。在执行穿行测试的,注册会计师使用的文件和信息技术应当与企业员工使用的相同。同时,注册会计师还需要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相关文件及重新执行控制等程序。 3.5 选择拟测试的控制,并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评估的每个相关认定的错报风险,并选择其中对形成评价结论具有重要影响的控制进行测试。如果控制由拥有有效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规定执行,能够实现控制目标,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则表明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拥有有效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则表明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3.6 评价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但是,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寻找单独或组合起来不构成重大缺陷的控制缺陷。同时,在确定一项或多项内部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补偿性控制的影响。 3.7 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取得经企业签署的书面证明。同时,还应当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从各种来源获取的证据,包括对控制的测试结果、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错报以及已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在评价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查阅本年度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类似报告,并评价这些报告中提到的控制缺陷。此外,只有在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需要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4 结语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最有效的监督手段,也是监管内部控制外部性的必然要求。因而,内控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责任。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发展相对较早,注册会计师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对于上市公司内控审计这一新生的鉴证业务,我国注册会计师大都缺乏实战经验,我们有很多制度和方法都是借鉴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和实践。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不断加深理论学习,借鉴国外审计实践经验,不断总结规律,深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理论,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河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摘要】 本文以河南省境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为管理层的决策及上市公司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两部分,首先对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资料从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列举了个别公司的例子;其次,针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一、河南省境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 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2007年7月31日,河南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4家,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0家,中小板上市4家。 (一)内部控制披露的总体情况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散见于年报、公司治理自查报告和专项整改报告、章程等文件中。年报中包括公司对内部控制建设及运行状况的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中介结构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章程中主要涉及到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权利与责任的分配等控制环境相关要素内容。其它相关制度包括公司治理和具体经营事务管理制度两方面。公司治理方面的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累积投票制度,董事选举规则,审计委员会等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实施细则,独立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控股股东行为规则,治理纲要,内部审计制度等。具体经营事务管理制度有内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职务授权、激励机制、关联交易管理、对子公司的管理、对外投资、投资者关系管理、财务管理、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接待和推广、新股认购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制度。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方面,如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公司治理专项整改报告、公司治理自查报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细则、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等披露率都在50%以上,披露最多的是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共有31家公司对其进行了披露,但仍有中原环保、豫能控股、轴研科技3家上市公司未公开披露其章程;恒星科技、*st安彩、太龙药业3家公司未披露其董事会议事规则。此外,披露率在50%以上的还有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这应该归功于2007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展的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其它经营事务的相关管理制度的披露较为零散,只有个别公司在个别方面分别作了披露,其中披露最多的是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和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分别为8家和7家。 总的来说,河南省所有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进行了披露,披露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33个方面,但主要都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从披露的数量来看,各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从多到少呈均匀分布,其中中原高速披露了17个相关制度文件。 (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河南省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不尽一致。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原环保和双汇发展对外公布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深交所”将其定义为一个过程,是嵌入各项具体经营业务过程的,而非一项具体制度。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制度”,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到底披露的是公司所有业务流程的控制程序文档,还是将内部控制理解成了一项专门工作,所披露的是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安排。笔者对这两份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中原环保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十二章,总则、内部控制机构及其职责,内部控制的原则、目标和要素,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风险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重要业务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及附则。首先,总则第二条对内部控制的定义遵循了深交所的提法即为一项过程,紧接着第三条又做出了一个定义,“公司的内控制度是为保护公司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各种信息资料可靠,促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实施,从而保证公司管理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而后又补充道,“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显然,公司将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作了不同的理解。在第二章“内部控制结构图”中显示,公司设立了“内部控制委员会”,直接对信息披露、财务工作组和综合业务工作负责,而审计委员会仅对法律审计部负责。这也显示了公司对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差异;按照中国证监会2002年所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章五十四条的规定,审计委员会应当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审查、财务信息及其披露负责。在结构图后面的文字说明中,其又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按“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行了说明。在该项制度中,把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估工作赋予了董事会,内控管理委员会被赋予了“对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的职能;而一般认为,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估应该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风险管理本身应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应尽职责,内控管理委员会可以在各业务部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该项制度对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同时在总则和第四章第七条做了不同的表述。第七到十一章重要业务的内部控制及第十二章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则几乎是按照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进行重述的。 双汇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几乎完全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进行了重述。 以上情况说明,上市公司在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关规则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的一些规定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不尽相符。而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的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则被理解成了具体的“模版”。这一方面由于我们国家以前没有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权威定义,这一点目前已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缺乏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致使上市公司在理解时出现差异。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仅限于形式上,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看起来好像上市公司很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披露了相关信息,事实上这些“避实就虚”的表面文章对于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三)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外部机构的审核情况 共有12家上市公司在其2007年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意见;其中有4家同时披露了中介机构对自我评价的审核意见,其中洛阳玻璃同时还在香港上市,境外机构对其出具了审核意见。另外,22家上市公司未按照“年报格式”的规定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意见和中介机构的审核意见,其中包括4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焦作万方虽无中介机构的评价意见,但有一个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的说明,说明中仅提到了其内部控制符合了各项规制的要求。 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意见的公司中,大多在年报中对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一笔带过,或做了简短描述如“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产生了积极作用”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描述如:“……公司组织结构健全,设计基本合理,内部控制较为健全但不够系统。……鉴于当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具备系统性、可操作和评估性,公司本期不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的核实评价意见。” 郑州煤电、中孚实业和风神股份三家公司披露了中介机构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前两家都是由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出具的意见是:“在所有重大方面有效的保持了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其具体规范建立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风神股份的审核意见是由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贵公司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编制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另外,洛阳玻璃年报中披露了大量中介机构(信永中和〈香港〉)所提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其中涉及治理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容非常详细、具体。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披露大部分流于形式,语焉不详,模糊带过,甚至前后矛盾,有的评价太过绝对,使用“完整、有效,能够提供保证”等字眼。有些公司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了自我评价,但并未披露自我评价的过程及频率,独立董事与监事对内控的自我评价流于形式。还有些公司对内部控制只字未提,如恒星科技。中介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审核意见的结论表述也有所不同,境外机构的审核意见更为详细。对于审核中所遵循的内部控制标准,有的按“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进行,如郑州煤电;有的按coso模式,如洛阳玻璃;有的未明确透露,如风神股份。 二、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做出统一和明确的规定 各个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及监督各有特色,其披露也各不相同,就河南省34家上市公司而言,它们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说明就各不相同。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做出统一规范,这样既便于上市公司进行披露,可以明确的知道应该披露哪些内容、如何披露,提高公司披露的完整性,又便于投资者了解、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同时还可以方便其他人员如研究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制定法定披露条款和自选披露条款,以及采取图表形式,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还须指出其缺陷所在,从而方便投资者理解。 (二)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加快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 2007年,我国财政部联合四部委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于2008年6月28日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开始实施。该规范统一了不同部门和单位在实务中对内部控制定义混乱的状态,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该规范在具体操作层面却仍然缺乏指导意义,虽然在基本规范之后不久又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但从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一些内容还不尽完善、可行。同样,中介机构在对内部控制发表审核意见时,实务中的做法各不相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相关标准的尽快出台。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内部控制的效果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所以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证券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戒力度。对于上市公司拒不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不按规定的时间、形式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以及披露虚假信息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惩处,在处罚标准上可按同等性质的财务信息违法披露行为进行处理。 (四)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与财务信息存在重大差别的是,内部控制信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各有相异,coso报告中也强调没有任何两家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相同的,所以在除了制定规范规定上市公司所必须披露的内容之外,还应当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这样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比如,可以引导相关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最佳年度公司的评选。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对强制性披露的补充和扩展,有关部门应因势利导,积极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五)加强培训和教育 各级财政部门、证券监管机构等要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提高其进行自我评价的效果,规范实务中认识上的混乱和做法上的差异。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对各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本文将着重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增强。一方面,由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公司的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保证公司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益性;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如银广厦、中航油和科隆等财务舞弊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与会计信息的披露相比,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实践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选取了29个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和15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对这44个公司所公布的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我国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 证监会2003年3月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122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应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意见,注册会计师指出以上“三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披露并说明改进措施。证监会2005年12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定: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6月5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其中第四章从强制披露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该指引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风险时应以临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同时还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年度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于2006年9月28日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依据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对此报告发表意见,并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 (二)公司年报中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1.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 本文选取了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对各个公司公开的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表2。 2.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 本文选取了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对各个公司公开的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9个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和15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公司公布的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笔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标准与要求不统一。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不同层次要求与标准不统一,即我国证监会与上交所、深交所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规定: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重大风险时应以临时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同时还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年度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依据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议评估,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对此报告发表意见,并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2)同层次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即上交所与深交所的标准与要求不统一。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的信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就是要求和标准不统一造成的。 2. 形式化严重。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形式化问题,所披露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内容和建设性的内容,对相关信息的使用者的利用价值很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见表4: 3.缺乏主动与自愿性。在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缺乏主动与自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没有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之前,基本没有公司会主动披露,如笔者所分析的44个公司中的情况见表5;(2)在强制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之后,各个公司只是披露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对一些核心的内容很少披露,都秉着“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 4.缺乏评价标准。要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统一的量度,这样才能对其予以正确的评价。目前我国尚未对内部控制提出统一的标准,只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而对内部管理控制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统一标准。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善的建议 (一)统一标准与要求 应加快相关立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作出详细规定,统一相应的披露标准与要求,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以便于信息使用者的使用,也可以保证同一个证券交易所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证券交易所的公司之间的内部控制具有可比性。 (二)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主体 由于董事和经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为熟悉,也是企业内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的人,因此可由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承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健全情况和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披露,同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证监会等相关信息需求者。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的性质与董事会有所不同,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情况以及董事会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进行的一种监督。 (三)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强制性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各个公司会采取各种办法逃避信息披露,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无法做到完全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所以,在强制性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性的同时,要鼓励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提高其披露的自愿性。 (四)出台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因为这样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对管理者来说,其可以根据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自身的状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这不但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且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具有针对性和有用性。2.对于监督者(包括监事会、审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提供依据,保证其作出有效的、客观的评价。3.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为他们根据相关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了解该企业的运行状况,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相应的预测与判断,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五)强化监督和惩罚力度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核。对恶意披露误导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不但要处罚该公司,而且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了使其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各上市公司的监督与管理,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立法和监督制度,保证其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置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促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系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和发现舞弊。同时,要提高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意识,促使其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有效地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以有利于投资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整体评价上市公司质量、作出相关决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特别是对证券公司和上市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性上市公司。从总体上说,这些规定是较为完善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对一般性上市公司。由于其制度规定较为简单,致使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于形式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监事会须对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独立意见,但是仍然有部分公司没有披露,大多数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之类的简单说词,没有实质内容。对于配股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发出之后,均在“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无论是管理单位的自评还是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报告均流于形式。从披露主体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主要有监事会、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其中,监事会报告披露是主要的披露形式,这与目前的规定有关。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成上述现状是因为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方面尚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一)披露内容和格式缺乏详细规定 对于一般性上市公司,在证监会2005年修订的《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中,虽然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发表独立意见,但是该披露要求仅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如果仅仅要求披露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容易造成披露的形式化,信息含量小。另一方面,对于年报摘要,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免于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逃避责任提供了理由。同时,对披露的格式也缺乏详细规定,这不仅造成上市公司披露时无所适从,更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应付了事,不披露详细的信息。 (二)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 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较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虽然中国证监会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结论性意见,但对内部控制披露的形式却缺乏统一的要求。 (三)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规定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方面,主要依赖监事会,而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没有相关规定。笔者认为,监事会并非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他们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责任。董事会和经理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同时,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结果报告给投资者,也是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一部分,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是解脱受托责任的方式。因此,应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责任。 (四)缺乏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现行制度只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发表意见。这表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很不健全。正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所以,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不太令使用者满意,而且,上市公司在实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采取文字游戏等方法模糊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造成内部控制信息真实性的不确定。鉴于我国外部法规和监控机制的缺失,很可能会使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与发展 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现有制度执行不力和我国制度本身的不足,我们应深入探讨、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企业对制度的执行力度。 (一)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 1.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同时要求监事会和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意见。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要求管理当局提供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 2.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做出详细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公司已经按照标准设计并颁布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声明公司已按照有关的标准、程序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没有发现重大缺陷(如果评估后发现存在重大缺陷,应指出该项缺陷及管理当局对此采取的相关措施);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或除上述缺陷以外内部控制有效),不会发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内部控制报告还应当对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要的描述,以便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评价。 (二)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行的是强制性披露制度。虽然这种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强制性披露要求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从总体上说,我国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仍然不足,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供给也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研究及相关规定较不完善,所以目前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难度较大。况且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确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供给,但因受到执行成本、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的制约,其作用是有限的。当披露的社会成本高于社会效用时,这种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强制披露还会丧失自愿披露所具有的信号传递作用。目前,内部控制的自愿信息披露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虽然不普遍,但确实存在这样的动机,也有部分企业尝试着去做。 (三)加强对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之一,建立合理和完备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中国证券市场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加大违规行为查处的力度,尽早完善证券法中的民事赔偿制度,通过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投资者的损失可以有效地剥夺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者的违规期望收益;二是增强证券监管系统的有效威慑作用,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鉴于监管部门对首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的监管还存在许多漏洞,建议监管部门尽快改进监管程序、充实监管工作的人力、完善监管法规,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信息披露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四)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方面,主要依赖监事会,对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方面则没有相关规定。从理论上讲,如果监事会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其领导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将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在现实中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较普遍,监事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难以保证。因此,合理的选择应该是由董事会和(或)管理当局承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保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承保控制、理赔控制、风险控制、费用控制、投资控制、偿付能力控制等方面。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变与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改善其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保险公司;政策建议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经调查得出结论,这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1.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据调查,大部分公司尚未制订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尚未完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相应内控制度的公司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存在问题。 2.公司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控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调查中发现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二)公司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一般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保险公司作为承担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是法律合规部门,但法律合规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法律合规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当的就是一个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调查发现,一些公司的法律合规部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形同虚设,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独立性不够 合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大多数公司合规部门的负责人为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这说明其合规管理工作只是服务于企业的领导班子。这就造成合规工作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公司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各项重大经营行为大多数是领导班子知道授权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各部分所长开展工作呢?合规工作不能在地位上实现独立,工作范围受限,也很难获得威信。经调查,合规人员成了公司最休闲的一个部门,在调查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领导同意的”。 2.对内部合规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分公司管理人员经常将“合规管理”与“审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合规管理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合规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领导的行为工具,处处依领导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合规工作形同虚设。 (三)公司内控监督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一般公司担任日常合规管理监督工作实际上只有1-2人,且多为返聘人员,或者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对其原工作岗位工作和流程比较熟悉,而对涉及内控的核心工作,例如财务方面的工作都是一知半解,无法担任起内控监督所应承担的职责。 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应策略 (一)合理确定公司内部控制目标 所有者与经营者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协调公司内部控制各个具体目标不一致、不对等。可以把公司内部控制达到目标确定为:建立完善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科学解决机制、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所有者提供财务报告及其它会计信息。 (二)对公司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方法 只有在合理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研究和 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根据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以及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下控制方法。 1.组织规划控制 对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适当的控制。公司组织机构主要是确定各部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 2.会计系统控制 在会计制度框架内建立适应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公司的核算口径,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不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3.授权批准控制 建立授权批准体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是企业资金、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保障财产安全特别是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妥善保管企业各种文件资料,通过对资产投保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建立资产个体档案,实现财产记录监控。 5.全面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应抓好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环节。比较、分析内部各部门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6.人力资源控制 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引导考核员工行为;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对重要岗位员工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 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企业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最好受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三)从培育制度人手,建立公司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立足于防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需要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执行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止公司风险的关键,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内控制度,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任何工作和业务制度的建立,都要从该项工作和业务的控制目的出发,针对其中的主要环节,做出相应的规定。二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注重程序牵制。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任何业务的处理,都应有授权、审批、执行、记录、检查等程序,并且,这些程序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去完成,特别是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 三、结论 总之,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相互联系的因素。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和效益被提上了保险公司的议事日程,过去那种只要规模不注重效益,只抓业务不重管理的观点还存在于保险公司之中。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保险公司应该从内部控制入手,公司决策者应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公司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内部控制在保险风险防范及维护整个金体系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加速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是当前保险行业的当务之急。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研究 [摘 要]当前,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强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总结国内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在保险监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相关法制建设,强化管理层责任,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实施分类监管,加强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与交流,深入推进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实践。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监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防范;分类监管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性以及对法规的遵循性的过程。内部控制监管则是指政府监管机构以强化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为目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立法、指导、检查、评估和处罚等一系列监管活动。 寿险是金融业中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寿险公司的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寿险业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化解是一项系统而且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在风险防范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寿险业的恢复和迅速发展,寿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逐步完善。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制约着寿险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建设滞后的原因,又有外部监管压力不足的原因。如何通过外部监管来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是国际国内政府监管机构广泛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强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寿险公司基本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确保经营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淡薄。一些公司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对内部控制问题不能够及时处理和整改。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存在“分散性建设”、“局部性建设”、“重复性建设”等问题;其次,执行力度层层衰减。目前,内部控制执行问题远比健全问题突出。各级公司在内部控制执行意识和执行力度上层层减弱,内部控制的传导和反馈机制滞后,内部控制机制没有渗透到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和岗位;第三,内部稽核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内部稽核未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稽核部门建设滞后,人员老化,缺乏独立性,职能发挥不畅,致使一些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鉴于目前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公司自我修整能力较差,亟需通过外部监管压力促使寿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二)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寿险业风险产生于寿险公司经营的全过程。与保险监管机构相比,公司更能够及时地发现、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推动寿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是保险监管机构履行风险防范职责的基本保证。随着保险监管机构将监管重点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转移,规范市场秩序将更多地依靠公司严格、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实际上,查处市场违规问题仅仅是清除“水面的污垢”,而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公司及时弥补内部控制漏洞,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在制度上杜绝违规问题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治理水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混乱必然导致大量的业务财务数据失真,那么以财务业务数据为基础的偿付能力额度监管将成为一种“数字游戏”,严重影响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推动寿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是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三)实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加强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以往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多采取大规模整顿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专项整治。这种专项整治虽然迅速改善了市场秩序,暂时规范了经营行为,但是难以根本解决违规问题,容易形成整治、规范、混乱、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并且监管成本较大,监管效率低下。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监管,作为一种监管手段,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各项违规行为和偿付能力风险都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上“追根溯源”。从一定意义上讲,监管机构找准了内部控制薄弱的重点监管公司以及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的重点监管领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堵塞各种内部控制漏洞,就解决了风险管控的根本问题,提高了监管有效性。同时,又节约了监管成本,监管效率将大为提高。 二、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实践的发展回顾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法规,各寿险公司根据外部监管要求和自身风险防范的需要,不断推进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纵观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80年—1996年) 自1980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产、寿险混业经营,寿险业务发展缓慢,在1992年之前没有专门的寿险经营主体。监管机构也没有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寿险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和认识,只是出于管理的需要,制定了部分管理制度,而且制度内部缺乏必要的联系。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对于我国寿险公司而言还比较陌生,寿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几乎是空白。 (二)起步阶段(1997年-1998年) 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文件,提出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含义,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而且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强各种准备金管理、保险条款管理、再保险管理和内部稽核部门建设等规范性要求。《原则》的出台引起了各寿险公司的高度重视,由此开始认识并着手内部控制建设,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也进入了起步阶段。 (三)初步发展阶段(1999年-2003年) 1999年8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并将偿付能力监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特别强调了内部控制执行,提出了内部控制建设的系统性要求。面对严格的外部监管,各寿险公司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设计的系统性、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落实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四)重点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更加重视和关注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将其作为风险防范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推进。即逐步建立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出台和实施了《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13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监管法规,整体上督促和促进了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近两年来,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寿险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监管措施:一是出台了《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结合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借鉴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国际经验,制定了寿险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状况评价标准和评价规程;二是开展了2005年度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组织各寿险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寿险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三是开展了内部控制专项检查。首次对中国人寿全系统进行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对该公司内控机制的健全、合理、有效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督促公司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四是研究探索内审责任人制度。研究制定了《寿险公司内审责任人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内审责任人的任职管理、职责、权利和义务等规范性要求。通过以上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监管的思路和手段。但是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部分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认识不够、评价水平不高,评价标准和程序需要细化;在内部控制专项检查中,需要准确地切入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以及跟踪落实整改;在内审责任人的管理中,需要客观评价内审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切实维护其独立性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三、深入推进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实践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建立一整套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评价、监督、检查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外部监管对促进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约束作用,进而提高公司自我管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摆在保险监管机构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强化内部控制在保险监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国际保险监管趋势上看,内部控制监管逐渐成为国内外金融保险监管机构的重要监管内容。从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建设状况看,在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和“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保险监管机构仍然担当“主体”责任,大部分的监管资源集中在偿付能力额度监管和财务业务合规性监管方面,大部分的监管力量倾注于发现和查处市场违规问题,但却使监管陷入了违规行为屡查屡犯的“怪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最终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形成上述不良局面的根源在于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和内部控制失效。因此,保险监管机构应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合理优化和配置监管资源,要把监管落脚点放在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自我管控意识和能力上来,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加大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管压力,不断推进全行业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在保险监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通过法制建设强化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责任 企业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主体,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态度和责任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状况。从国际经验来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政府监管机构必须通过内部控制立法来强化管理层的责任。如美国《反国外贿赂法》、《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香港《企业管治常规守则》等均对企业内部控制作了明确规定,并强化了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因此,在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整体设计中,必须把强化管理层的责任作为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立法明确管理层对建立、维护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负有的责任,建立和落实管理层的责任追究和激励约束机制。 1.研究建立内部控制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建设不重视、存在重大失误并负有责任的人员,要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内部控制管理责任。 2.建立寿险公司内审责任制度。出台《寿险公司内审责任人管理规定》,明确内审责任人的职责,赋予内审责任人及内审机构和人员履行职责时应享有的权利,建立问责机制,改变内审部门在公司内部被边缘化的现状,促进内审责任人和内审部门有效履行职责。 3.强化董事会的责任。建议在《保险法》修订中,增加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明确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建设、维护和确保有效运行方面的责任以及相应的罚则。 (三)完善和落实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科学评价机制 对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科学评价是保险监管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监管的前提,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已出台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必须建立配套措施,切实增强《办法》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约束力,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完善。 1.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认真总结《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办法》。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分规则、缺陷认定及描述等进行细化,为寿险公司和各级监管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操作指南。 2.加强对公司自我评估的监督。加强对各寿险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专项检查,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及改善程度,将缺陷整改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监管的重点,督促各公司对评估发现的缺陷及时进行整改。 3.适当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对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水平较低、报告质量较差的寿险公司可以尝试引入中介机构的力量,要求相关公司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鉴证。 (四)在开展内部控制监管过程中实施分类监管 伴随市场主体的日益增多,实施分类监管成为保险监管机构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监管效能的必要途径。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状况则是实施分类监管的主要分类标准。因此,要结合实施分类监管的整体要求,依据《办法》对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评级,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管。一方面,要结合评级结果划分内部控制风险等级。对于评价较好的公司,在分支机构批设、产品报备、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对于评价较差的,要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真正实现扶优限劣。另一方面,将评价结果与高管人员、分支机构、产品服务等市场准人挂钩。要将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建设重大失误等问题,作为对其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要件。针对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存在较大漏洞与执行不力的公司,对于高风险产品审批与分支机构审批要予以限制和约束。 (五)加强对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和交流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在内部控制理念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参差不齐,少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认识,并按照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积极进行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个别公司还进行了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遵循工作。但绝大多数公司依然停留在片面强调业务发展上,内部控制理念和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滞后。因此,保险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应聚集行业力量,加强对全行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与交流。一方面,要修改完善内部控制指导性文件。1999年,中国保监会下发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推进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行业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指导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和国际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出台《指导原则》;另一方面,推动全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在全行业总结和推广内部控制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推动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召开国际国内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管方面的研讨会,共同研究当前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问题,增进行业内外、国内外的交流。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论窝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摘要: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三大途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评估 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上市公司,不管是出于加强内部管理的自愿还是屈于外部信息需求者的压力,内部控制制度似乎一应俱全,台情合理。然而,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到底“管”了些什么,谁又来对其负责,如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与评价机制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内部控制之监督与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监督机制是公司内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人的经营行为、过程或决策等经营活动实施客观、及时的监控所涉及的一系列监督制度的总称。公司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现实中由于企业仅仅注重有关制度的建立,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执行,这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 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1993年,在国家审计署的推动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仓促地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联系起来,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制度的地位虚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有效地实施。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中,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在这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下,由于审计人员受审计单位各种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的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现实中,内部审计人员在配置上大多数来自财会人员,存在专业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审计行为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理解不清,所提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的评估制度问题 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普遍被认为有利于提高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其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估。 1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rf-as-sessment.csa)”,是指由企业自身不定期或定期地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csa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布鲁斯·麦克艾格(bruce mccuaig)提出,而后在海湾公司的子公司加拿大海湾能源公司开展。其特点是易于评价与实施。评价工作由作为被评价对象的个人或由其所组成的小组做出。csa采用了电子投票装置来对结果进行表决,以确保投票是匿名进行的,从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准确,这点备受支持者推崇。研究表明。实施csa的方法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进流程和控制风险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001年4月我国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申报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件第59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估意见,同时应披露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但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难以达到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在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等方面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应当在更宽泛的范围中被应用,并且应当更具强制性、指导性与对外公开性。 2 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评估的标准。现实条件下,由于我国并不存在完整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得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具有操作方面的障碍。按照陈关亭和李妹所做的比较,我国的规范与美国相关规范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普遍性的明确规定,对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使得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过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 (2)内部控制制度外部评估者的范围过于狭窄。现实中。我国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估,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评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于2002年5月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以指导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业务。该意见指出“本意见所称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证监会提出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所指出的对内部控制的规范,显然注册会计师进行评价的企业内部控制,并不局限于企业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理论上讲,内部控制的所有构成部分都应当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经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范围主要是指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外部评估者的范围过于狭窄。 二、完善内部控制之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相关对策 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建设和推行控制评估机制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 (一) 加强内部审计的措施 1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lla)理事会于1999年6月26日通过的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职能,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直接向董事会及管理当局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因此,要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就应当让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受命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当局的领导。这种改制可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且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其职能。 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了使上市公司能够拥有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笔者提供了两种可行的改善方法。方法一:注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系统地为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为他们提供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尽可能地为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方法二:采用外包的手段,既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为其操作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由于外包适用于那些以高度重复、高度自动化,或者是两者相结合为特征的工作程序,适用于内部审计。上市公司可以在权衡其成本——效益,包括可能的增值与相应增加的风险后,在可控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需要申明的是:外包并不意味着解除公司对外包业务的责任。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专门的、完善的针对外包业务的各项问题的法律及规定。以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果单靠外部审计监督,终将引起另一起“世界通信”的悲剧。 一套良好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包括:规范的审计行为、有效的实质参与活动和有力的审计报告。但是如果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的素质不合格,则内部审计将变为空瓶一个。当然,为了有效地实行监督与纠正机制,仅凭内部审计是不够的,还得依靠有效的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 (二)推行内部控制的评估制度 1 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内部控制的模型和框架。由于中国证监会正在逐步引进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因此,了解该法案中的重点问题,将对我国正确认识、把握该法案,从而理性地看待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事件以及相应的对策问题,不无裨益。sox法案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将控制自我评估定义为:“控制自我评估(csa)是一个主导过程,审计师在此过程中协调一群在专门领域有专长的工作成员。该过程的目标是识别管理层确定的关键营运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改进机会。”sox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包括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陈述,并要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诚信负责。该法案强制公司管理层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明确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同时也加大了对公司管理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表明,csa是组织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工具,它将运行和维持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公司管理层,同时使员工、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一道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强制执行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报告,将成为衡量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重要参考项目。为此,我国上市公司可试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csa,以便经常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上市公司来说,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有其必要性。 (1)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把出现非对称信息的情况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委托契约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现代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了委托链条,由于者和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减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股东或董事会采取了各种监督和激励机制,其中监督主要是各种制衡机制;激励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新制度。但管理层并没有向股东所预期的那样兼顾股东和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多的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举措。简而言之,管理层的价值取向是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一些大型公司内幕的曝光,公众越来越失去了对公司管理人员的信任。由于问题的存在,并且管理层负责包括监督在内的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就意味着持续地进行自我评估。 (2)从实践角度进行分析:以宝钢国际为例。2004年csa项目通过在宝钢国际设备工程事业部的若干业务单元尝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三个业务单元分别在采购询价和比价、规范合同文本、供应商的选择和信息维护等方面针对各自的业务特点总结出了相应的风险热力图、关键流程风险认定和改进建议,并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改善时间。宝钢国际管理层在对csa进行深入研讨,并借鉴coso报告具体要求实践后认为:csa对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治理水平是有效的;并且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资源规划(erp)实施和业务流程优化的保证。由此可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广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 在建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时,应当谨循的基本原则是:负责评价的人应当具备胜任能力,应通晓评价主体、控制要素和评价目标;评价应是公正和客观的,并且是完整和可靠的;评价结果应以恰当的方式传达给相关负责人,以此对过度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取改善效率的机会;保存记录以便对所实施的评价进行趋势研究。 2 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估制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外部评估的标准,有利于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范围、责任承担等细节问题,最终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为了弥补内部控制外部评估在范围上的不足,笔者建议采取的改善方法是:借助注册会计师以外的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例如,可以借助银行的监管力量。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的银行监督机制基本不存在。格罗斯曼和哈特igrossman hart。1982)认为。债务是一种担保机制,能够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节制个人消费并对决策更加负责,从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埃格豪和波尔顿(aghion bolton,1992)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控制权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选择与分配,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在一定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能将控制权由股东转移给债权人,从而实现债权人对经营者的控制。可见,债务能更好地约束经营者。银行作为企业重要的债权人,应当在企业的治理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建立起债权人对企业有效的监督制度。由此可见,国家的监管方式还需要改进。 为了有效地实现监督与评价机制。应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估三管齐下,从而确保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 [摘 要]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迫切需要,上市公司有了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便能保证其真实、正确。然而,从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都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问题,披露质量不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财务舞弊是企业有意识地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伪造盈余的会计造假行为。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给国家经济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财务舞弊的根源是什么?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准则不健全是造成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但内部控制却是影响公司经营状况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引言 所谓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就是企业管理当局或其委托人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某种形式对外披露的过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可以包含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或其他报告中,也可以单独提供。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最为广泛而且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需要了解上市公司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所以作为上市公司,除了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必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这也是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关系所决定的。因为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或强弱。公司有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真实、正确,否则就会失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地发现舞弊,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负面影响。由于建立和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一直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于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向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以外的增量信息,调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改进了内部控制,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内部控制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如果企业有着良好的控制制度,则企业的经营有序而有效,能够防范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反之,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混乱,则风险较大,用户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必须谨慎,因此,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除了根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等数量指标外,还较为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条件来看,有效地执行相关规定,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缺乏统一要求 在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提到的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分别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和企业会计控制角度进行规范。在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仍处于自愿披露阶段,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会尽可能选择对其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而且披露形式不统一, 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和形式化,信息含量较低。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 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由谁负责,是关系到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实效的根本问题。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主要是在监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但实际执行情况不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中并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表意见,从而难以保证其可信性。内部控制的评价和鉴证是保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当前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在报表审计的过程,为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广度和深度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测试和评价,测试和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报表数据的公允性和真实性有影响的部分:即内部会计控制部分。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报表审计的同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有一定难度。在进行专项鉴证业务时,又缺少统一规范的执业标准,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4.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07年年报中对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统计情况看,财政部控制的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执行情况较好;国家国资委控制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比例落后于地方政府和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中金融类上市公司,均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且其中大部分内部控制报告被审计机构核实评价,比例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从地区来讲,有17个省区上市公司都能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这说明能够执行规则的省区居主体地位。其中部分省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被审计机构核实评价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与这些省区当地央企比较集中或者公司数量不多有关,但当地证券监管机构对年报披露工作重视和对披露内控报告的倡导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为了真正达到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使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等目的,笔者认为应注意解决下述几方面的工作,使上述相关规范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1.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 相关法规中应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应该是董事会而不是目前披露较多的监事会,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发表意见仅仅是对董事会和经理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执行是管理当局的责任。董事和经理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应该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并且将评估报告公开给投资者,这实际上也是在履行对投资者的受托管理职责,让管理者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上市筹集资金或维持上市资格所做的一种形式上的包装。因此,内部控制披露的主体应该落到实际掌握公司权力的人身上,即董事会或管理当局。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披露做出承诺,承担责任。同时,可以由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公司整个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估报告或者将内部审计外包,请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审计组织来评价,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充分披露。 2.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的具体信息 内部控制薄弱是中国企业不争的事实,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加大,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他们需要充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从而有利于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实行了强制信息披露,监管当局、投资者可以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内部控制并借以减少公司丑闻和重大财务舞弊。经验数据有力证明了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运用减少了价值的偏离,可防止欺诈、保护投资者信心与利益,增强了资本市场配置的效率。所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已势在必行。为了满足证券市场各主体的信息需求,国家应出台要求更为明确、内容更为细化、格式更为合理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相关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避免目前重形式、轻内容、过于模式化的通病。当然,除强制性披露要求以外,国家还应采取措施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有关的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与市场的有效性有关。在市场缺乏有效性的情况下,公司的股价与其价值缺乏关联,管理当局也缺乏进行充分的披露以反映公司质量的动机。只有管理当局认识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益处,他才会进行披露。因此,应当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 3.严格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别是健全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因为公司内部会计制度是公司内部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这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积极作用。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各级控制主体会计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要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以及董事会下设各个委员会、独立董事等对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等方面的责任,对虚假记载、重大遗漏以及误导性陈述等行为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4.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的鉴定意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立之后,企业能否建立并切实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还需要外部力量予以保证。虽然有注册会计师的合理保证,但是不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不失去审计客户而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监督检查。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防范虚假的内控报告、审核报告的产生。在强制要求披露和审核内部控制报告后,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证券交易所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审核情况的监管,对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核意见等问题,应当予以惩处。加强建设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加大违规行为查处的力度;(2)增强证券监管系统的有效威慑作用,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 5.明确上市公司未按要求披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形成适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为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否则只能是消极监管。笔者认为,应当明确不同违规行为(如披露不实或披露不全)所适用的司法程序,加强和细化对证券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证券法》通过规定各类虚假陈述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方式,已经赋予了被侵权的投资人进行民事赔偿诉讼的权利。目前应当解决的是将这些权利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民事责任赔偿方面予以细化,建立明确的责任划分衡量及惩罚标准并认真地付诸实践,且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从根本上遏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实,进一步明确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信息披露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并在分析我国内控信息披露规定方面的不足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评价 信息披露 近年来,“琼民源”、“猴王”、“郑百文”、“银广夏”等上市公司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舞弊案例,这其中原因有很多,究其共同点,都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有关。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因此,上市公司应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和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企业财务的可靠性、营运的效率效果和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的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从内部检查、外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的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检查 在内部控制的检查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内部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的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功有效地履行职责。”上市公司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内审机构主要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和真实性测试。 二是控制自我评估。在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 appraisal, csa),意指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csa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设计csa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哪里存有缺陷,以及可能引致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坐等内部审计人员站出来。csa使内部控制系统成为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丰富的体系。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自外部的监督主要是指独立于企业法人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可以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公司治理结构是治理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它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竞争市场对公司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而人们经常提到的公司治理往往指的是内部治理,即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市公司作为所有者与经营者通过委托——关系形成的不同利益的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所有者对经营者不仅要激励,还要予以监督和约束,即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3.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评价 注册会计师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一个群体,可以站在相对独立的角度,代表更加广泛的股东的利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所谓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评价意见。但是,我国目前仅仅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核,至于应当在什么条件下形成何种评价意见,以何种具体形式对外披露都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规定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主要局限于银行、保险及证券等特殊行业的企业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法规对一般上市公司则没有太高的强制要求,披露主体以监事会为主,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方面没有相关规定。披露的要求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控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缺乏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具体内容的详细规定。这不仅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很不规范,更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应付了事,不披露详细的信息。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态度还倾向于企业自愿披露。 2.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实践 国内一些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披露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银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较好,而一般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较差,只占四分之三略强,且基本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类似语句,没有实质性内容,使得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多数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缺乏正确认识,以内部管理制度来取代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上市公司较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少涉及全面预算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 (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披露主体以监事会为主,董事会自愿披露的比例不到10%。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动机则不强。 3.改善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建议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对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有着显著的正面反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因此,针对以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规定方面的不足与实践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 (1)采取相关措施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证监会应尽快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或规范,使目前的内部控制信息批露尽快由企业自愿批露阶段过渡到强制批露阶段,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要求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或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意见。 (2)证监会应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与格式做出详细规定。对于披露内容,管理当局应通过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整个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应表明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公司已按照标准设计并颁布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声明本企业已按照有关的标准和程序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无发现重大缺陷(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在报告中指出该项缺陷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声明企业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或除上述缺陷以外内部控制有效),不会发生对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对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董事会应对企业基本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简要描述,以便信息使用者做出评价。 (3)统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标准。为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比较统一的标准。同时,建议审计准则委员会研究有关指导意见,以便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提供指导。有学者认为,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核所形成的评价意见类型应当与注册会计师执行报表审计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保持一致,并明确发表不同评价意见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须强调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几种类型。如果有须强调的事项,如发生重大日后事项,被评价单位发表的其他信息与其所发表的内部控制报告书不一致等,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报告必须以单独的一段文字来描述说明。 (4)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是一种虚假陈述行为,应当予以惩处。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试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措施研究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但其舞弊,违规事件也层出不穷,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制约上市套司健康发展的瓶颐。以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控框架为指导,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套司内部控制的故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历史源远流长,其从产生之初到如今,变迁的步伐从未停止.从西周时期的上计制度到宋朝的“官职分离”,再到早期的业主制组织中设置的帐款分离、定期盘点等控制点,人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历历可见。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企业组织形式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尤其在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大型企业里,内部控制已成为强化企业内部监督、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爆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银广夏、st猴王、大庆联谊、蓝田股份、郑百文、海鑫钢铁、亿安科技等造假黑幕案件,还有众多的“高管神秘失踪”事件,这些触目惊心的违规事件背后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管理失效.本文旨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完善措施。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 1. 1内控环境薄弱 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readway commission)1992年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在1994年进行了增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的框架包含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测(monitoring)。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由其定义我们就可看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其他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问题。 . 1. 1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一整套相互制衡的机制。而这个机制的中心环节—董事会职能弱化。董事会成员大多为内部董事,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多由一人兼任,使得董事会难以发挥与经理人相互制衡的作用。并且独立董事人选一般由董事长提议,股东代表大会通过,这样独立董事很容易成为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无法真正做到独立.其次,“一股独大”使得大股东控制经营。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企改制而来,这样国家对公司处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在股权结构上就呈现“一股独大”。上市公司一般处于大股东的控制之下,而且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每年一般只召开一次,参加会议的多数中小股东为数不多,即使参加,代表表决权的份额也对企业经营决策起不了大作用,股东代表大会实际上成了有权选派董事的大股东之间的会议。第三,监事会缺乏权威性。一方面,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往往同时担负着公司其他工作,受制于经理层,下级监督上级难以有效实现。另一方面,上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与董事会平行,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这使得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被边缘化。 1. 1. 2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几个误区:实行内部控制会增强公司成员之间的不信任感,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内部控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利益,相反,开展内部控制会额外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狭隘地将内部控制理解为防止职工舞弊、欺诈所采取的内部牵制制度或会计稽核制度,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和企业没有直接关系,只与审计有关;认为内部审计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使人放不开手脚。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得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缺乏合理性,即使公司制订出了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使得内部制度在落实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执行。 1. 1.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证监会在《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中虽然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发表独立意见,但是该披露的要求仅仅限于“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披露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再者,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由于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判别的可操作性的标准,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是一种不很现实的要求,即使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同的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发表的意见结论也很难具有可比性。 1. 2风险评估不足 现代社会,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等问题,其风险规避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中航油”因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 3控制活动不严谨 控制活动是管理当局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而制定的各种措施和程序,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从设计上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设置内部控制忽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一般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设法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亡羊补牢,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2)从执行上看,有些上市公司尽管按照规定制定了相应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执行,使得已建立的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而有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落实,不能发挥其制约、监督的作用。 1. 4信息沟通不畅 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依赖于良好的信息沟通,同其他信息一样,内部控制信息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等,上市公司有义务向这三种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不能直接获取的真实、充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在使用者中传递不及时以及各个子信息系统信息流动不通畅等现象,影响了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在实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越露的内容过于形式化,都是泛泛而谈,对核心内容很少披露,都秉着“能不披露的,一定不披露;一定要披露的,尽量少披露”的原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很小,信息在管理层和外部使用者之间不对称,相关使用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 5监督不力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部门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然而监管结果不尽人意。 1.5.1内部审计失效 内部审计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审部门依托自身的独立性和对公司的了解,完成对公司内控的督。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但目前我国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界定是“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处于“公司领导授权下开展工作”的尴尬地位,加上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高,使内审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5.2外部监督弱化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通过外部审计的再监督,来验证其质量和效果,但外部监督的力量也很薄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还不通畅,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监管方式也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二是各监督方虽然共同参与,但力量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且监督未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三是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职业水平不高,在职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失职和弄虚作假行为。内部控制的社会监督力量重待提高。 2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2.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体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核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 因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优化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我国以“一股独大”为主的股权结构格局下,为了保护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我们可以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存的双层治理机构,监事会与董事会是一种并行关系,监事会对董事会负有监督职责,并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同时应强化监事会的作用,在发现管理当局存在舞弊行为而损害股东利益时,监事会应证券监督机构及其他部门直接报告情况。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大力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使内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 2.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强制实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明确谁为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和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在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中可以规定上市公司要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它能够详细说明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这是增强公司透明度,保护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地位的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以审计,关注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内部控制核心问题上,以此增强内部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和利益明确界定,防止权力重叠,也避免出现权力真空。通过汇编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开设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和解决。 2. 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孟视“软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为了上市公司应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而建立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多变,复杂,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中国上市公司更应该积极防范和控制风险。首先,管理层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并实时监督评价内控效果,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其次,全体员工应树立风险意识,积极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政策落到实处。 内部控制是由人来完成的,而“软控制”即组织内部人员的道德观和能力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上市公司应强调“软控制”的作用,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根据企业战略目标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加强对每位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打好基础。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只有对内部控制的要素不断完善,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有关保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承保控制、理赔控制、风险控制、费用控制、投资控制、偿付能力控制等方面。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变与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改善其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 关键词:内部控制;保险公司;政策建议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经调查得出结论,这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1.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据调查,大部分公司尚未制订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尚未完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相应内控制度的公司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存在问题。 2.公司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控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调查中发现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二)公司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一般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保险公司作为承担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是法律合规部门,但法律合规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法律合规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当的就是一个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调查发现,一些公司的法律合规部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形同虚设,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独立性不够 合规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大多数公司合规部门的负责人为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这说明其合规管理工作只是服务于企业的领导班子。这就造成合规工作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公司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各项重大经营行为大多数是领导班子知道授权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各部分所长开展工作呢?合规工作不能在地位上实现独立,工作范围受限,也很难获得威信。经调查,合规人员成了公司最休闲的一个部门,在调查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领导同意的”。 2.对内部合规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分公司管理人员经常将“合规管理”与“审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合规管理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合规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领导的行为工具,处处依领导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合规工作形同虚设。 (三)公司内控监督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一般公司担任日常合规管理监督工作实际上只有1-2人,且多为返聘人员,或者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对其原工作岗位工作和流程比较熟悉,而对涉及内控的核心工作,例如财务方面的工作都是一知半解,无法担任起内控监督所应承担的职责。 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应策略 (一)合理确定公司内部控制目标 所有者与经营者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协调公司内部控制各个具体目标不一致、不对等。可以把公司内部控制达到目标确定为:建立完善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科学解决机制、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所有者提供财务报告及其它会计信息。 (二)对公司科学运用内部控制方法 只有在合理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根据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以及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下控制方法。 1.组织规划控制 对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适当的控制。公司组织机构主要是确定各部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 2.会计系统控制 在会计制度框架内建立适应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公司的核算口径,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不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3.授权批准控制 建立授权批准体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4.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是企业资金、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保障财产安全特别是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妥善保管企业各种文件资料,通过对资产投保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建立资产个体档案,实现财产记录监控。 5.全面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应抓好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的编制和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环节。比较、分析内部各部门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6.人力资源控制 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引导考核员工行为;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对重要岗位员工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 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企业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最好受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三)从培育制度人手,建立公司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立足于防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需要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执行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止公司风险的关键,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内控制度,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任何工作和业务制度的建立,都要从该项工作和业务的控制目的出发,针对其中的主要环节,做出相应的规定。二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注重程序牵制。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任何业务的处理,都应有授权、审批、执行、记录、检查等程序,并且,这些程序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去完成,特别是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 三、结论 总之,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相互联系的因素。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和效益被提上了保险公司的议事日程,过去那种只要规模不注重效益,只抓业务不重管理的观点还存在于保险公司之中。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保险公司应该从内部控制入手,公司决策者应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公司控制风险、加强管理、稳健经营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内部控制在保险风险防范及维护整个金体系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加速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是当前保险行业的当务之急。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摘要】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直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和市场的普遍关注。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印发〈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的出台无疑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彻底理清自身风险带来了契机,也更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新会计准则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新准则的实施必将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而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贯彻和执行新准则的需要。 1、新准则与内部控制具有目标一致性 新准则体系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推动 经济 的 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该过程的设计是为了提供实现以下三类目标的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法律 法规的遵循性。可见,两者的目标最终都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都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两者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 2、新准则与内部控制具有互动性 新准则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新准则的实施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因,能够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也就是说,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的建设和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以及加快政府完善有关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进程。另一方面,完善的内部控制是贯彻执行新准则的基础,是实施新准则的制度环境,为提高新准则的遵循提供了保障,即通过防弊纠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执行新准则的监督,规范会计行为,提高执行新准则的效率、效果。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银广夏、达尔曼和中航油的财务舞弊案,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负面典型,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因此,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及其原因,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任何企业的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体现了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对企业重要性的态度。由于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企业管理曾往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说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前者是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的经营足以保证财产的安全,而后者是受利益动机的驱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希望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尽可能逃税,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则会有效地防止这样的不合法行为。管理层在任用财会人员时任人唯亲可以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带来更大方便,比如虚列费用或者隐匿收入等。由于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往往是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内部控制无法有完善的控制环境,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 具体说来,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已经制定出相应内控制度,也很难具体落实执行。第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为节省成本,财务部门人员少,缺乏牵制环节,且部门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第三,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四,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较严重。第五,公司经营短视行为严重,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2、风险意识淡漠,轻视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现阶段面临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 电子 商务等。企业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上市公司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没有建立,董事会中没有风险评估委员会或形同虚设,造成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决策。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运转过程中忽视风险控制、弱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不足、风险意识薄弱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我国很大一部分公司管理层重视生产经营、技术开发,轻视内部管理,轻视内部控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3、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 目前,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要求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其操作规范流程都较为粗放,缺乏统一的、详尽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岗位操作流程。出现问题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致使无法追究责任。而有些公司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落实、不执行制度、不按制度考核,使其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制约、监督作用。有些公司核算制度弹性过大,使信息的可比性较差,误导决策,造成重大损失。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遗憾的是不少上市公司重于发展、轻于管理,存在着需增收入、成本控制力度不够、资产严重浪费和损失等问题,经营效益不佳,人员变动频繁,内部控制制度或极不完善,或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不力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最初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来的,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以致内部审计机构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这主要表现于:第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功能仍然是查错防弊。只注重事后监督,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只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忽略对公司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第二,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实质上由管理层领导且与其他部门平行,因此独立性较差、权威性较差。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会部门转来或由财会部门人员兼任,缺乏审计知识,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化,内部审计人员很难满足需要。 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树立先进管理思想。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树立 现代 管理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确保公司全体员工都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第二,强化“两会”监督功能。首先要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关键问题是要保证董事会在决策、监管过程中的独立地位,为此,必须严格限制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其次要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明确监事会失察的 法律 责任,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落实。 第三,优化组织结构。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在设计时,应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与利益明确规定,既要防止权力重叠,也要避免出现权力真空,使每一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人员负责。 2、健全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责任体系 现阶段,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2008年6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重点引导企业加强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主线的相关标准建设。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可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企业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内控流程的建立关键在于落实、执行。首先是层层落实风险控制责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原则,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晰风险并按章办事。其次是实施内控工作督导制度,建立督导责任制。有明确的领导分工负责,建立“一把手”责任制,财务部牵头,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内控领导小组。由内控相关人员督办内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培训、检查,指导内控工作的开展。再次是将内控建设工作纳入到各部室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单列一条直接作为绩效考核的扣分指标,确保了内控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3、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集中度较高,其风险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面对市场 经济 条件下的各种风险,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加强内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次,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并且在技术上制定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还要合理客观地评估企业现状和风险。企业应参照规范的内容对现有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体系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改进现有内部控制措施及发现其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合理、客观评估企业现状,建立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在规范性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套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较为实用的内控机制,又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及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成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更应密切关注内控指引的建设与更新,以正确把握政策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 4、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保证。目前,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公司的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第二,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不断拓展,不仅要进行事后的审计,还要进行事前、事中的控制;不仅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还要对管理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第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合理性分析 【摘 要】 内部控制是衡量公司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解析内控体系合理性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根源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证券公司; 内控体系; 合理性 一、内控体系合理性内涵解析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二是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三是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完整性是前提条件,要求证券公司在各个级别的风险控制上不能存在盲点,这也是内控系统健全的前提条件,如果内部控制不具有完整性,则不存在适用性与经济性,从而更无从谈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若只追求完整的各种内部控制措施、方法等,而忽略设计和执行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其结果只能是完全背离实施内部控制的初衷,甚至会给证券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合理性也同样成了无稽之谈。 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时,适用性是首要的。它是指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各行业及企业由于其组织规模、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所存在的差异,就需要相应地制定出不同特点的内部控制,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就证券公司而言,每家证券公司经营的业务重点是不同的,从而风险控制的重点也相应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券商,评价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注意以下内容: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一方面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应有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部门和环节应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在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不同的证券公司业务的重点存在差别,因此在建立内控体系时要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风险点,并相应安排好控制点。做到在总体指导原则下的分别控制,实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合理性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合理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第一,控制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证券公司内部不相容职务人员相互串通作弊,相关内控失效、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 第二,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控制松散,资产管理业务缺乏对于自营业务的有效监控和压力测试,自营风险的防范措施不到位。 第三,资金管理控制不严。 第四,会计系统控制不完善。 第五,内部审计控制薄弱。 三、出现问题的根源剖析 (一)“双重身份”掩盖下的政府行政干预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有双重身份,即管理者和股东,这种身份有利于政府参与到证券公司的微观经济活动中。除了以管理者的身份干预证券公司的微观活动外,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其造成的影响使我国证券公司治理机制中极具“中国特色”,并已成为完善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一些地方政府以大股东身份直接任免证券公司的高管人员,使公司高管人员的约束激励机制扭曲,证券公司出现“泛行政化”趋势。 (二)证券公司缺乏“自生能力” 金融市场由于具有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先天特性,防范“道德风险”必然要求严格的监管。而根据我国现阶段各种情况,社会稳定与金融风险成为管理层着重考虑的问题。由于改革的动力不足、步伐严重滞后,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过度行政化。对于证券公司,主要表现在对其融资渠道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我国资本市场不允许进行信用交易,金融衍生产品不存在,缺乏“对冲机制”减少了证券公司防范风险的渠道。在种种限制下,证券公司无法形成“自生能力”,违规经营成为证券公司的一种生存选择。 (三)市场约束弱化 我国资本市场过度行政化,影响了市场的发育程度,弱化了市场力量对证券公司形成的约束。经理由政府部门指定;产品市场的竞争在层层“保护”下进行;基本不存在市场化的控制权的争夺;相当一部分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在自身公司制度上存在问题,在执业过程中做假活动较为突出。依靠这些力量约束证券公司行为,无异于缘木求鱼。 (四)证券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缺失 权力制衡的治理机制形成内部风险控制的基础。我国证券公司风险责任承担主体不明确,无人关心内控,而大家关心的是不控制风险下的短期利益。我国券商监事会虽然也存在于公司的管理架构中,但基本上发挥的作用有限,而董事会与经理层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缺失成为券商违规事件层出不穷的动因之一。 (五)我国证券公司决策制度存在缺陷 决策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缺位,导致了决策的随意性;董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层框架内的决策委员会均缺位,加之独立董事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使得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模糊、公司缺乏专业选择最优决策路径的能力,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中国证券公司的决策过程不够科学和民主,公司各级管理层一把手专断现象均十分突出;中国证券公司对决策效果的反馈和监控较弱,这是决策者推卸责任的需要,也是决策程序缺乏系统性的象征。 (六)内部控制建设不合理 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步更晚。实践中,许多证券公司认为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创新发展,在行动中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部门短期经济利益,轻公司长远发展目标;重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建设。这样的内部控制建设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因而难以谈及其适用性,造成内控失效也就不言而喻了。 (七)券商风险管理文化缺失,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绝大多数券商重业务轻管理,在内部管理和内控建设中存在各种模糊认识,风险意识淡薄。券商并不关心内部控制标准对公司能够带来的利益,往往认为所谓“擦边球”能帮助公司获得期望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可能致命,券商的短视行为更多考虑的是目前的成本与效益,而缺乏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 (八)违规处罚的标准偏离 券商内部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往往以“是否造成损失”作为评判标准。“一好遮百丑”,当违规没有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产生经济效益时,往往对存在的违规行为既往不咎,因此,发现的问题几乎得不到有效整改。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内部控制难以有效地实施下去,即使实施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内控体系合理性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控制环境 确定公司风险战略定位,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加快我国证券公司上市融资步伐,实施股权多元化。增加董事会中股东的占有比例,同时要加强独立董事的公正性;培育风险管理文化,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证券公司作为高风险行业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应该从组织文化的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员工素质的风险控制,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建立有效的决策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程序的完备性,对于重大的投资活动应该采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制度,并要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专业化水平,且建立灵活、迅速、简明的分层决策机制,在最快的时间作出合乎公司利益的决定,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收益。 (二)强化业务控制 面对不断出现的国债回购问题,应该健全国债回购的质押制度,由交易所和登记公司确定回购业务及质押物品种,投资者进行国债回购必须将相应的国债申报质押,并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违约交收时登记结算公司有权将相应的国债现券变卖清偿,以控制回购交易的结算风险。 证券公司应该设立完善的政策法律研究与信息搜集体系,跟踪政策法律的最新动态。要根据国家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要求与重点,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公司在投资银行上的战略部署,做到顺势而为。在开展自营业务时,要明确三大原则:一是合法经营原则;二是资金安全原则;三是采取投资组合策略进行投资。针对目前自营违规的现象,建议证券公司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将公司自营资金与委托理财资金严格分离。二是做好自营业务的风险压力测试,建立风险保证金机制。三是提取自营证券跌价准备。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自营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委托理财风险的防范券商要做到:一是向客户明确说明委托资产的投资风险。二是增加证券公司自身实力,规范经营。三是加强自律,健全财务与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四是建立防火墙,在账户管理上,受托人要保证受托投资资产和其自有资产及不同委托人的资产相互独立;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上,受托人应该在自营业务、经纪业务与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之间设立防火墙;在人员、财务和账户管理上严格分开。 (三)重视资金管理控制 要解决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非法融资的困境,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增加券商的融资渠道。这也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方向之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第三条明确提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四)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以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制定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作为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二是计划财务内控体系以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为基本依托,以各会计岗位为基本风险控制点。三是各级会计人员行政隶属于所在级次的核算单位,受上级计划财务部门的业务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需上一级会计部门的同意。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轮换。四是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五是在强化会计核算的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强化会计的事前控制。六是自有资金与客户资金实行分户管理。七是各级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转移和报废,首先要在年度经营计划中列出计划,购置前有书面申请报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经公司批准,由公司计划财务部下达公司批复后,方可办理有关购买手续。 (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证券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受监事会的指导,并应同时向经理人员和监事会报告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情况。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与公司所聘的外部审计事务所多交流,就公司审计范围不全的差异进行沟通,及时为公司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忠告意见。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证券交易所从设立开始就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相应的证券公司的电子交易行情与设备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软件、设备的更新方面也能够达到及时有效,我国证券公司在电子信息系统控制方面硬件设备已经相当完善。在出现问题的券商中,由于数据库操作、电脑系统、病毒袭击等技术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并没有,因此主要加强的就是软件方面的控制,要对证券公司掌管电脑操作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加强他们的职业操守,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保证各个营业部交易信息的及时传送、做好公司数据的保存与备份、认真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保证本公司各项数据严格保密不对外泄露。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浅谈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完善路径探析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完善路径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下,满足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所需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具备更强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确定正确的内部控制目标;改善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重视董事会特征,挖掘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潜力,;关注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这是完善内部拉制系统和制度的有效措施。 一、由公司治理入手正确定位内部控制目标 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上证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都对其内部控制系统产生较大影响。但就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大多处于相互脱节、彼此孤立状态,则构建一套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上市公司来讲十分必要和适宜。在寻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上市公司应立足干内部控制目标,为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和评价提供指导性参照物。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较多不合理性因素,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存在一些阻力,诸如内部人控制、运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诸多弊端,造成企业决策时难以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现代企业制度下,以保护资产、查错纠弊为管理目标的传统式内部控制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所需,以革新内部控制结构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由此出现,其要求内部控制制度须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此种条件下,确保企业财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检查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改善企业经营方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在管理目标上,企业应能够完全掌握公司治理控制权,使内部控制范围全面渗透至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系统,并贯穿企业公司治理机构完善的全过程。则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应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创设科学合理的执行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换言之,企业应从公司治理角度着手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工作,坚持协调配合、相互牵制、成本效益原则,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清晰地把握内部控制权限和范畴,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改善股权结构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所有者的组成状况及股东大会起到决定作用,并对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的结构产生根本性影响。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四大利益主体,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与内部控制系统之间关系尤为密切,股权结构合理的企业,才具备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可能性,也才可能拥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策略。那么,优化股权结构、推行所有权多元化,已成为企业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逐步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是改善股权结构的基础举措。在国家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转向战略领域的精神指导下,处于非国家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可逐步将国有股权予以退出,使国有股权集中程度降低、非国有股权增加。特别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其不仅为彻底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提供了宝贵方法,更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一则改变了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一股独大”的状况,以国有股减持的方式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建立由控股股东、几大大股东及诸多小股东构成的股权结构;二则创造有利的条件,满足公司内部中小股东参与企业决策的需求,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内部临时股东大会应根据董事会提交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进行决议,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同时须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则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被加以完善,各方投资者利益得以保障。 鼓励企业法人相互持股,是改善股权结构的有效途径。与日本企业内部实施的企业法人相互持股状态不同,我国推行企业法人相互持股有自己的特征,但又具备与之相通的作用和机制。对比日本的企业法人相互持股状况,日本大企业股东数量较多,不过单个股东持股率较低,则企业内部并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大股东联合起来方可控制企业的现象非常常见,而我国在原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础上开始推行法人相互持股行为,同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间相互持股现象同样亦可与日本企业法人间相互持股,并达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举例来讲,企业可出于保证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生产物资的供应及稳定的产品销路等目的,恰当选取合适的供货伙伴或购货伙伴实行投资决策,以便能够掌握对象企业的一定股份,并在影响其经营过程的情况下,保证自己具有较为稳定的上下游市场环境。不难现象,经过较长时间的选择及组合后,我国企业必将迈向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发展之路,即使相互持股的企业所有制并未改变,其所有权也仍由国家掌控,但其治理结构一定会更为合理和完善。 三、由董事会特征着手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 对上市公司来讲,董事会成为公司内部连接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其能够为股权资本出资者及经理人员的职业合同提供较为合理的保障。在股权分散情况下,投资者行使剩余控制权的高额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出资者虽然能在契约未预见事项发生情况下,借助于剩余控制权行使决策权力,但实施该权力过程的重点势必要落在董事会手中。内部控制系统可有效帮助董事会抑制企业管理者在搜去短期盈利机会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也可解决企业管理中信息流动不畅、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则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并且要由公司治理结构及机制的安排实现。 优化董事会结构,提升其运作水平。董事会结构是否完善,是能否增强董事会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实现董事会有效性的目标,则应做到:优化董事会人员结构,根据业务相近及同等规模的公司运作情况,对董事会规模加以确定,并要适当增加外部董事比例,促进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制衡,创建极具市场活力的董事会机构,以便于董事会能够独立、自主、科学、理性地决策;革新董事会成员知识结构,从财务、法律、管理、技术、金融、营销等各个方面人手,选取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使得董事会成员在经验上、技能上都能实现互补;明确各董事会成员的分工权限,使之各司其职、各尽职守,退避工作中的疏漏;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对二者职权和分工予以明确,以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独立董事作用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由于我国新《新公司法》中并未具体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及义务,则为了增强公司治理准则可操作性,我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不妨按照新《公司法》内容,出台《独立董事条例》;在增加上市公司选择余地、培养高素质独立性董事人才基础上,创建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强化独立董事的自律意识和群体意识。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方面,应保持委员会人员独立性,使之为董事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核心地位的发挥提供必要性条件,也使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一道掌握着公司运作有关的详细信息。一言以蔽之,董事会的高效运转在于董事之间的精诚合作和相互信任与尊重,在重大间题上获得一致性意见,在焦点问题上能够增强企业管理价值、提高企业预测质量。 四、实现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监管职能重要措施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等弊端,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特征缺失,不能以财务部代行其职责,必须加强二者建设,发挥其作用。上市公司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后定期对其完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设审部,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任免,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审计部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督与指导下,定期与不定期对公司财务管理、采购销售、合同管理、存货管理、信息披露、募集资金等方面进行审计与例行检查,并出具审计报告,及时发现或防范问题的发生,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监督、控制和指导作用。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持续规范运作,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稽核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子公司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控股子公司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组织对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公司主要内控制度的专项培训。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司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对内控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上市公司审计部不断提高审计涵盖面,审计范围要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合同、仓储、信息披露等各方面,同时加强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审计委员会会议期间进行交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都要正式开展工作,根据要求和需求开展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价公司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覆盖公司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组织结构,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并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着较好的管理控制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充分有效,总体上要符合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要求,对公司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奠定了可靠的制度保证。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五、结语 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董事会特征等不同角度人手,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这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满足公司治理所需,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举措。但同时还应积极寻找新的完善途径,比如从监事会层面革新内部控制系统,或者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路径等,对于前者,应明示监事会工作程序,强化监事会日常监督工作,通过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专业经验加大监事会监督力度;对于后者,则应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对上市公司披露行为加以规范,并切实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等。 公司内部控制论文: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内部控制对于 会计 信息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存在 企业 内部控制薄弱、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等诸多问题,所以建立与健全适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上市公司 1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 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 现代 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受托人必须如实地向股东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得隐瞒、欺骗。管理当局应当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管理当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股东会聘请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加以验证,并发表意见。但管理当局也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交易的发生都经过了必要的授权,并进行了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这不仅仅是审计的需要,更主要是管理当局受托责任本身的需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重要原因是内部控制的缺陷。因此,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内部控制对于降低舞弊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2.1分析公司治理的目标 公司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组合,公司的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处于一种依存状态。投资者和主要债权人对公司的治理事务,特别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所有者绝对控制企业和享受税后利润的定式己经或正在被打破。因此,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在公司整体目标指引下,使契约当事人各方在矛盾和利益的对立统一中,能够本着公司与契约当事人之间双赢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认真履行对公司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促进公司的 发展 和增值,并从中持续得到收益或回报。 2.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外部董事可以代表股东监督、制约管理当局及控股股东,防止管理当局及控股股东侵害股东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降低成本。公司的财务报告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当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与防范管理当局操纵财务报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数据显示没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董事会外部董事的比重明显高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聘请知名人士担任外部独立董事只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并不是真的想让外部董事监督公司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董事只是形式上的,所以应当解决好外部董事的报酬、来源、工作时间、职责与约束等问题。 (2)设立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作为一种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机制,在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欺诈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内部控制方面:审计委员会可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评价员工欺诈的可能性;评价管理当局欺诈的可能性等。审计委员会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在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3)完善监事会制度。 在引进外部董事制度后,仍然应当继续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应当保证监事会能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履行职务的监督和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监事应具有 法律 、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工作经验才能够胜任监督等职责。 2.3提高人员素质 公司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确保公司员工具备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加强 教育 ,使全体员工树立内部控制理念,意识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其共同的责任。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对外报告,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首先,在内部控制报告中,管理当局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作出评估,并表明其对财务报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无重大不利影响,这实际上表明了管理当局的一种合理的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其次,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2.4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为了确保 会计 信息真实可靠,应该要加强会计责权控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等措施。单位在设计、建立内控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的;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其次,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明确责任的分配和授权,严禁越权操作,有效避免财务舞弊现象发生。从机构的设置上,要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彼此监督,互相牵制。 第二,制定各种工作程序、办法和目标,要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第三,通过不断地宣传 教育 工作,使所有的员工了解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只有了解有关的内部控制,才能让他们自觉的遵守。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要落实到 企业 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必要时,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控制规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第五,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 2.5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 经济 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还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6实施由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为了增加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还可考虑由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当然,注册会计师大必须具备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素质。事实上,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首先,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再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其次,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帮助工作,对有关管理控制进行评价。此外,准则制定机构应制定相关的指南,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加以披露。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分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一、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1]。笔者就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1.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2.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4.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5.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三、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5] (1)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2)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2.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2]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阶段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要少一些,但足真正形成工程实体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4.加强结算工作[3] 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核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2.综合审核法 (1)综合审核法概要 综合审核法是结合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这里之所以称为综合审核法,是因为这儿种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方向,但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同时、交替使用的。它的优点是较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出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2)用对比审核法进行指标性的总体审核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审核 所谓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在开始对市政工程造价作计算方而的审核时,首先可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工程的总体造价。 (3)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审核工程量 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 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例如,对桥梁工程的不同等级、不同部位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可以分成一组一起审核,这样更加清晰,更便于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对比审核法和分组审核法可以同时使用。 (4)用重点审核法审核主要的工程量 单价和费用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及其单价作为审核重点,另外对费用表中的各项费用和材料价格的取定也要作重点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在排水工程中应重点审核用量大的管道的工程量和单价,各类窨井的工程量也较易审核。对于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管理费、利润、措施费中的各项费率、规费中的各项费率及它们的计费基础都要认真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重点审核。 五、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摘要: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文章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全面成本管理 近年来,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文章探讨了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一)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 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二)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 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三)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四)现场签证问题多 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立方米,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五)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 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二、市政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是决定项目投资成败的关键,投资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有:项目合理规模的决策,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资金的筹措等。在城市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例如对建设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建设地点应力求平坦,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减少土地平整的工程量,并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2)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符合要求,尽量减少地基处理的工程量;(3)充分利用以挖作填的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土石方外运工程量;(4)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5)充分掌握建设周期和施工季节的有利因素。 在项目决策阶段,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放在前期决策阶段工作上。 三、市政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一)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和关键 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设成本的1%~2%,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为75%~8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只有5%~10%。显然,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设计方案的选定,结构的优化,新材料的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等无一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同时设计决定了工程量的大小,也决定了资源的消耗量,每一个标高、尺寸的确定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大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图上一条线,投资千千万”。设计的质量和深度也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可靠程度。一些工程,往往由于设计质量不高,设计的深度不够,造成大量的返工和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失控。长期以来,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计人员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的现象严重存在,造成投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投资效益成为主要关注的对象,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 我国工程设计领域长期以来没有做到技术与经济的优化结合,技术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观念保守,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单位的最终产品是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阶段的限额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控制工程量采用审定的初步设计工程量,控制工程量一经审定,即作为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鼓励设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激发创作灵感,使功能好、造价低、效益高、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按项目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概算。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密切配合,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将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融为一体,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三)市政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招投标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搞好招投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招投标双方都要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经济实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中标单位。 (四)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市政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 1.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2.材料价格是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据统计,材料费一般占直接费的70%左右,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计算材料储存量和掌握材料的采购时机,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同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变更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才能允许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 5.加强项目总体管理,避免发生索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预防承包商索赔事件的发生,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方面。就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征地拆迁滞后等原因,市政道路在扩建中业主不能按约定提供相应的施工条件;工程进度款不能按期支付;甲方随便指定分包商的施工也很普遍,指定的分包商往往延误工程进度或质量较差;甲方指定供应的材料不及时或材料质量差等,是承包商提出索赔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工程造价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控制工程造价不仅是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者份内之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做到科学决算和规划、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元投资,使有限的城建投资为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产生良性循环的效应。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要点探析 摘要:近年来,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至今还未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可供参照。因此,对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章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等方面入手,并以工程实例为例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施工方案;质量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一直是我国基本建设中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概算超估算、施工图预算超概算、工程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屡见不鲜。纵然建设过程复杂多变,使得工程造价难以准确预测实施有效控制,但人为因素确是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责任心是一切难题能否缓解的根本。建设过程牵涉到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各阶段对造价的影响程度显然是不同的。据有关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项目决策确定投资目标后,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则为5%~2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依赖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协同配合。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现状,而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好市政工程的造价,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 (一)主动控制观念落后 当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仅限于预结算上,而对于造价的控制,则主要体现在竣工后的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缺乏主观能动性。设计管理制度很不健全,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实施。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对于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0%,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稍低,约为25%。提高主动控制意识,是目前从事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二)工程变更过于随意 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没有做好基本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性等没有严格把关,由此造成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甚至一改再改,不仅拖延了工期,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三)施工组织不合理 众所周知,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常一项工程有多种可行的方案,施工方案的对比和优化有助于加强施工管理和造价控制。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程度仍显单薄,专业性的人才普遍缺乏。比较常见的是,仅依靠经验就开展施工,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必然会造成材料浪费、工人施工效率低、工期拖延等问题,最终对工程造价失去控制。 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选择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作业方法的确定。施工方案的确定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施工方案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单位工程的施工效果,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要的是,施工方案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编制各阶段工程造价时,套用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等都应与选定的施工方案相适应。考虑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与技术的先进性;(2)施工方案与工程规模相适应;(3)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4)施工安全性。综合比选以上几个方面,最终确定出经济适用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尽量采用新工艺 一般情况下,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将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比如大型土石方工程和高速路面工程,与陈旧的机械施工或人工施工来相比,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从而降低工程总成本。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于某些新技术、新工艺,如直螺纹钢筋对接代替传统施工工艺焊接等,虽加快了施工进度,却又提高了工程造价。总之,在施工方案中采用何种工艺、何种方法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工程的其他因素来决定。 (三)严格按图施工 实际施工中,设计意图、施工组织设计理念得不到贯彻的现象比比皆是,纵使施工方案完美无缺,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达不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严格按图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完善合理的施工图及其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的人工、材料、劳动力安排,设备设置、现场布置、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等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反复比较,它既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文件,更是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保证。如果能严格在施工中实施,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又能达到降低成本、控制造价的目的。 (四)加强质量检查 分部或分项工程完成后,监理单位及相关质量负责人应加强工程质量检查,检查是否按施工图和施工方案要求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采取补救措施,采取更优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例如某桥加固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挖桩时发现地下溶洞,经设计和建设单位重新勘探需加桩加固,时值洪水季节,水位高且流急,而工期要求紧,接到通知后,施工单位马上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拟定了几套施工方案,经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从而达到了工程优良,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降了工程成本,达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良好的结果。 (五)实行网络化施工管理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能够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避免重复工作,从而加快施工进度,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在电脑技术普及的今天,实行网络化施工管理将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如在某市政工程中,埋地管网工程和路基施工分别发包给两家施工单位。路基施工为抢工期,先把路基填起来;这样必然造成埋地管网工程无法正常开展,需要将路基挖除。如此以来,工程造价就显著提高了。又如地下行人通道工程的施工,牵涉到多项专业队伍,甚至存在多家分包单位。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节约工程投资,总包方需要制定切实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由专业人员制定工程进度网络图,随时监控各项作业的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另外,市政工程的施工也要考虑季节影响,如需大规模土方工程和深基础土方施工,一般要避开雨季,降低施工难度和减少措施费用。总之,网络化的施工管理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 三、工程实例 环镇东路整治工程南起环镇北路、北至金渡北路,长约1.5公里,建于2003年,由于当时道路要求比较低,尤其是董家路以北一段,只有四车道,交通状况比较拥挤。因此,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此路段进行道路整治,重点是拓宽董家路以北一段的道路,整条环镇东路将拓宽至42米,由原来的4车道改为6车道。这样,就能在道路两侧开辟出一条快速公交专用道,有效缓解此段道路的交通拥挤问题。红普路整治工程,从沿江大道至九州路一段,也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这两项工程中,实行项目清单计价的模式。道路整治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准备阶段,我单位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施工方案的对比和机械配置方案的比选工作,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规划。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分项工程,如路基工程、路面铺筑工程,我单位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了技术论证,对施工人员开展了多次技术教育和专项培训。在施工阶段,针对施工难度高的工程,我单位在施工前开展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确保严格按图施工。同时,为加强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我单位制定了施工网络横道图,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进度检查和成本控制工作,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施工组织调整。基于上述详细的组织规划、实时检查控制等工作中,在环镇东路整治工程和红普路整治工程施工中,没有出现窝工、返工等现象,各分项工程均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由此可见,施工阶段所采取的这些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并最终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总之,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问题需要做更多的实质性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一套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必然会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本文在分析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论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经验谈 摘 要: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造价管理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确保工程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需要我们从全过程的角度入手,以科学的视角和策略进行落实执行。文章就对于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与控制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和思路 对当前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来说,做好成本控制,提升造价控制水平,可以更好地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市政工程项目本身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文章就从造价预算工作的角度,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中造价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更好地提升整体造价工作的开展效果。 1 市政工程造价常见问题 第一,造价管理意识的缺失。在以往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投资主体是政府,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只需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对造价方面的问题没有见充分的考虑。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市政工程本身的造价控制工作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由于思想意识上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了相关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一个有效地支持和配合,很难具备一个良好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环境基础。 第二,造价管理工作的制度上有所缺失。部分工程项目在具体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造价控制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并且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目标。针对于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给予一个制度方面的激励和保障。在对于在实际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中,整体规范性十分有限,进而导致了造价计算过程中产生偏差,影响了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另外,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也没有一个有效地制约和监管。整体造价管理操作的过程中,对一些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管控制,不具备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处理和应对能力,这就导致了后续造价管控工作执行中的问题。 第三,人员素质问题。对于市政工程造价工作来说,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装饰工程造价管理的开展效果。部分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十分有限,同时参与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从而导致了造价管理工作中错误频出,影响了管理效果和整体效率。另外,一线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有限,在操作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事物和不规范的问题,这样会引发工程后期的整改和返工,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思路 第一,从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市政工程项目前期规划和决策阶段,我们就要对造价控制工作进行引入。一般来说,市政工程本身的投资主要源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但是现阶段市场环境逐渐变化,投资方式与主体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前期决策阶段,我们要融入造价管控的思路和理念,从前期就开展分析,结合充分的论证和探究,提升市政工程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造价管理人员在前期要积极参与决策,并且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效益的角度进行更加充分的论证和分析。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成效,我们应该对当前市政工程造价的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为后续造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和前提。市政工程建设实施中,造价管理负责人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做好施工部门、设计部门等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在内部职责确认上,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分配和制定成本控制责任与目标。 第三,做好变更控制。变更问题是导致成本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素,同时也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一个重点。在具体工程实施中,一些变更行为的审核工作开展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具有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要提升审核力度,并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信息操作。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出发,确保变更的有效控制。 第四,做好核算控制。市政工程后期,造r管理人员要对工程整个市政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核算。对市政工程合同条款进行全面审核,对其中定额、费用标准、优惠条款等进行明确,进行全面地整理和核算控制。后期核算工作开展中,造价管理人员要结合市政工程现场签证资料、设计变更资料、竣工资料等,进行科学核算。 第五,做好人员管理。为了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当前造价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市政工程投资额度高,施工作业活动复杂,工程量大且工期紧张,标准高,施工环境多变。在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 3 结语 总的来说,对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来说,造价的有效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形势来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本身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如何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其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地得到推进和落实。文章对市政工程造价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一些管控的经验。我们只有从更加系统、全面地角度,对于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和落实,这样才能让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落实。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 摘 要:本文首重针对市政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了不断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实现市政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目标。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常见问题;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给人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人们对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需要做好市政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市政工程往往是线型工程,影响造价因素很多,因此如何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了市政工程管理者首要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就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进行了论述。 1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1)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2)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3)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4)结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2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技术与管理,严格控制投资 工程量清单中土石方工程量由设计院根据地形图计算,由于地形变化和采用地形图的比例等问题,清单的土石方与实际有出入工程单位进场后,由建设、监理、施工、造价咨询等单位共同进行实地测量的实际工程量作为结算依据。在现场计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应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②了解现场内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③在横断面上应选择地面变化较显著的点作为断面点,特别是挖方区标高低的断面点、填方区标高和换填区标高低的断面点,现场测量中充分利用已复核的控制点进行校核纠正测量的错误;④根据水平距离、水平角、竖直角数据计算各测量断面点的X、Y、Z坐标,校核平面坐标是否在相应断面上;⑤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并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审查及优化施工方案也是控制投资有效的手段之一。优化就是从若干个施工方案中选择一个技术上切实可行、施工期限能满足要求、施工质量能够保证、施工费用较低的方案。我们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组织各专业造价人员对其中有关涉及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查,结合现场实际,对其进行经济分析,为业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2 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 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配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指引,首先在几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2)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凡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因此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2.4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例如,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在预算编制时,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0.75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但实际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0.3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1/3,这样以来,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2.5 做好结算工作 目前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3 结束语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此,要做好全面的造价管理,就需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就成立专职的造价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做到全面管理。本文主要就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全面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依据。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论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摘要:市政工程的造价是一个随着工程进度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在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完善对于工程造价控制以及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把工程造价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实现工程资金有效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经济 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 存在问题 控制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也在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大部分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功能以及改善投资环境,城市之中都纷纷的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问题,是市政项目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因素,也是市政项目建设中主要的控制目标。市政工程属于干线性的工程范围,并且施工地点都是在市区之内,所以,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施工地点多并且分散,质量要求高,工期短,交叉作业等等,并且还涉及到了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市政工程的投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则市政工程的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的完成。 一、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首先就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次,市政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对工程的造价存在控制,并且每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都是紧紧相连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必须要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让市政工程的计价,审查,结算等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及规范化。要对市政工程的施工造价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做到节约,防腐败,从而起到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功能。 二、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过度注重局部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整体的成本管理,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市政工程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人都只是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不能够对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和施工结束后的收官阶段的成本有一个全面的管理,因此就会造成市政工程的成本增大。市政工程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市政工程资金的限额设计也没有全面的推行。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市政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能够得到应有的监督和重视,很多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设计招标活动,也不能够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合同的履行程度和合同的索赔程度等工作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的资金造价是一个随着工程进度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因为工程中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工程建设中的造价不断变化,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完善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将各个阶段工程的造价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资金稳定,使国家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1.提高观念和认识。在市政工程投资日益加大的今天,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具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市政工程的每个阶段都紧紧联系着造价控制。所以,这就需要针对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中的各种资源都能够合理的得到利用,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因此,要想有效的控制市政工程的造价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和提高认识,将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中。 2.加强工程前期造价控制。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就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至O计完成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市政工程的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的施工设计,都是项目造价的关键形成时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定项到施工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谨慎周全的思考,项目的建设必须要根据严谨科学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决定。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主项基础,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项目中的各个因素和影响,要准确的定位工程项目的造价,不能够有浪费资金的行为,也不能因为项目过小功能不全而导致重复投资的现象,要把握好设计造价时的重点,在对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在项目确定立项的时候,要确定好项目投资的控制,要设计好项目方案,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项目工期的长短及项目的工程投资。 3.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市政工程的招标包括工程施工的招标和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工程的招标文件应按照工程的需要和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指导工作等各个环节来对工程的立项到完成都进行严格的规定。招标文件是工程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的效力。招标文件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投标和报价的基础依据,也是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重要证明。也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完工结算或项目单位进行索赔的证明。因此,对于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应该编制的非常周密和准确,这样才能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多的索赔事件发生。市政工程建设,工程材料在工程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以及在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在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因为市政工程在前期的设计和招标都已经完成,而且工程的工程量也已经有了具体化的分配,所以,在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和因素也相对来说较少,但是,工程真正形成主体还是要靠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够在工程施工阶段仔细控制好工程造价,也会导致工程的投资失控。在市政工程的施工阶段,首先要严格控制好工程的变更情况,在施工前期,要组织好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该有的返工情况。对于通过设计来变更和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要看是否有原部门的审批。如果真的必须要变更,那么就必须要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以及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方面进行现场核实,并且进行合理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要做对于工程量和造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尽量的减少合同要求之外的费用花销。要严格对现场的签证进行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工程的监理和市政工程的业主代表要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记录,同时也要经常在工地并且保持签证的习惯。要严格的加强施工现场的签证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签证的管理程序。 5.加强完工的结算工作。在工程完工之后.可以根据合同和招标文件中的差额标准,比如施工单位的完工结算造价和审计核定时的造价中存在差异,则施工单位就需要承担超出的部分,并且会被处以一定量的罚款。 四、总结 市政工程的造价控制和造价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是一项带有管理、技术、施工、质量、法规、经济等很多知识结合的工作,需要在工程的前期,施工期间,和工程竣工后期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发现在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让工程的投资管理不断变得完善,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更加地具有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的标准就必须提升,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市政工程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标准,意味着工程的成本增加了,鉴于此种情况,在既要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标准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的成本,就要对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并提高控制的水平,以满足质量达到标准且降低成本的双需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问题;策略 1.市政工程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意义 市政工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对工程的进度、工期、以及费用等进行初步的设计,市政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对施工项目中的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必要的资金使用现象,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增强,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很多资金都投入到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这样其他方面的建设资金就不充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对市政工程进行造价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在建设市政工程的项目中,首先需要对整体工程进行设计,设计阶段不仅是指对工程的规划,它还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费用等与工程相关的方面。设计阶段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因此,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设计单位的选拔存在不合理现象 市政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设计单位的选拔,一般选拔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的,招投标形式的开展,可以给更多的设计单位提供机会,让招标的企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形式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投标的企业,这样就导致招投标形式也只是形式而已,不能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成功的中标,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采用不切合实际的报价,导致投标的报价和实际的工程实施方案之间存在差距,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2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实用性 由于我国与国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受国外文化的影响,在市政工程的设计中融入了一些国外的因素,在设计中更加突出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忽视了实用性,在这样设计理念下设计出的方案,在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使施工的工期以及施工的成本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对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 2.3设计方案的时间短 对于建筑单位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预留给设计人员的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进行工程的方案设计,使得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出的方案,在具体的施工中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施工的成本增加,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2.4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的工作水平不高 有很多设计人员没有设计的经验,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只重视设计方案的创新,忽略了工程造价的问题,导致施工的成本超出预算,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些造价人员,工作水平也不高,在进行造价概算的时候,只重视图纸表面的概算,在进行造价控制的时候,不能和设计人员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导致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3]。 3.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造价控制的措施 3.1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 在市政工程设计阶段实行造价控制,设计单位是主体,因此,对设计单位的选择要慎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各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评判,选择设计方案具有实用性、经济性的设计单位,当设计单位选定之后,要对其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再次审核,将方案中缺乏必要性的设计进行删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 3.2在进行设计前要进行准备工作 市政工程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建设市政工程的标准、对市政工程投入的预算、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等,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设计之内,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设计方案[4]。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设计的准备工作,对进行施工的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的地形、周边需要注意的建筑物等,对这些信息的有效掌握,可以帮助设计单位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工期的延长,这样可以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 3.3设置合理的设计时间 设计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设计,因此,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时候,要设置合理的设计时间。给设计单位留出足够的设计时间,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合理,从而为工程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也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构建设计方案。若是仓促的进行设计,有可能设计中会出现问题,这样为后期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设计人员设计出方案之后,还要对方案进行二次审核,因此,还要给设计人员留出充足的审核时间,让员工可以对设计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按照完善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可以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3.4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 设计人员将设计方案上交之后,要进行设计概算,在进行设计概算的时候,造价人员要和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造价人员要了解图纸的每个细节,在进行概算的时候,不忽视任何一点,对设计方案的概算要做到完整、清楚,避免漏算和少算情况的发生[5]。造价人员进行设计概算的时候,要按照规定进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要确保编制依据具有合法性和时效性。另外,造价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和造价有关的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工程概算的质量。 4.结束语 我国在市政工程中运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时间较短,在造价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更加的重视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合理的运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影响市政工程造价因素分析 摘 要:目前,我国在市政工程造价方面相关的核算标准较高,总体造价控制与管理状况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仍有待提升。所以及时的对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加以研究,同时将其有效的排除势在必行,成为解决现阶段市政工程造价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就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市政工程造价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与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逐步加快,使市政工程数量迅速增加,在此环境下做好市政工程造价便凸显的尤为重要。良好的工程造价工作能够科学的分配每项工程建设资金,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工程资金浪费及相关管理人员腐败的问题。对于区域内市政工程设施的有效使用及确保部分地区的公众基本权益均有着重要意义。 1 市政工程造价的特征概述 1.1 具备动态性 市政工程的施工总要经过前期的设计和筹备,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竣工这几个环节才能结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耗费的时长也是比较久的,我们无法保证在这期间不会对之前预算出的工程造价产生影,因此,市政工程造价具备动态性。 1.2 大量的资源消耗 市政工程投资大、规模大、能耗多,更容易造成工程造价成本和实际有差距的现象出现。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中,资源消耗大是必然的,所以,要务必重视市政工程造价。 2 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2.1 材料、设备因素 材料及设备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主要要素,同时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核心。通常市政工程建设均在设备的使用方面选择租赁的方式,如其未能及时的按照预期施工工程完成实际的工程施工项目,则需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此时便需要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在材料方面,一般情况下选择一次性统一采购的方式,以此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而若一旦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购进或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就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实际资金使用量。 2.2 政策制度因素 我国在工程建设建造方面对其建造质量及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区的建筑建设质量检验标准与优惠政策均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使工程建设质量难以统一。此时便给市政工程造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建筑质量与安全问题,则需进行二次施工,继而增加了市政工程造价成本。除此之外,各地区的优惠政策及优惠力度均有不同,在此过程中市政工程的造价工作便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2.3 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因素 市政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后期施工工作,此时便产生了施工成本与预算问题,继而对市政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现阶段的市政工程设计时,通常会在初期阶段对其做一部分的工程资金预留,以便于弥补工程施工及设计方面的不足。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常工程施工完成后,均会与预期的工程设计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使工程造价工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这不仅涉及到后期的工程施工预算不足问题,同时城市的基本规划也对市政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使其难以按照预期的预算进行施工工作。 2.4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因素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免受到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施工材料浪费及施工质量不达标问题,这便要求其不仅需追加工程施工预算,同时要做好工程二次处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工程资金的所需数量再次提升。继而使工程造价工作难以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实际的重要作用。由于部分地区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控制并不重视,导致施工延期及施工安全事故等问题频发,这也成为增加工程资金成本预算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与造价工作的有序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2.5 市政工程结算阶段的因素 市政工程结算是工程竣工后主要的造价项目之一。通常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出现相对较大及较为严重的事故与问题,则市政工程结算应按照预算的核算标准及合同文件进行支付,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项目与预期设计不符或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则在市政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应对结算数额加以控制,此时工程造价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如能够按照实际的施工标准,做好现场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并加强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有效的避免相关质量及施工问题的发生,以能够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3 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的手段概述 3.1 让前期工作为成本降低打好基础 市政工程是区域内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确保区域内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设计规划,通过提高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水平,来有效减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事故加以遏制。其次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并与工程设计人员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工作,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与稳定性。最后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做好工程预算,同时将在施工及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技术的预算处理,以便于在发生相关问题时能够有效进行解决,这便可充分的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3.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材料浪费 市政施工单位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首先,要对付款环节具体了解,对款项支付和实际的采购进行核准,从根本上降低造价成本;其次,要做好对市政工程的工期控制,确保能够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最后,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3.3 完善市政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项市政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经过很多阶段,大致概括为投资决策、项目设计和工程竣工这三阶段,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对工程造价有所把控,才能确保整个市政工程的造价能够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造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同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现阶段市政工程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未来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过程中,不仅要有效的解决市政工程质量问题,对于影响其造价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也需及时加以处理,从而保障市政工程造价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及管理 [摘 要]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一直是市政建设管理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 [P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管理 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具备控制工程造价的功能,但不同的是不同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就必须先明确各部分所具备的造价控制职能。 由于市政工程造价的“大额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投资者或建筑商都要对拟建工程进行预先测算。其工程造价的控制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投资控制。也就是建设单位在投资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形成过程进行多层次的控制。(2)成本控制。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进行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市政工程整体造价,在实行相关成本控制措施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原则,以更有效合理地控制造价: 1.1 全面控制原则。所谓的全面控制是包括全体人员控制以及全施工过程的控制, 全体人员控制就是要把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观念要灌输到所有工作人员上,让每个人都树立有成本控制意识,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责任上。施工全过程控制就是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执行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从而使施工全过程都具备有造价控制意识。 1.2 动态控制原则。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求的工程造价不可能总是保持持平的状态,其工程造价是在随着施工不同阶段而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成本控制必须是在变化的施工环境下所作出的管理工作。所谓动态控制原则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计算出工程实际成本,痛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查出是否存在偏离等,根据偏离结果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3 目标管理原则。对施工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实行严格限制管理,以做到使成本发生在控制允许范围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 、车间、小组或个人, 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1.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成本责任原则,把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责任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工程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1.5 节约原则,也就是节约项目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约 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降低成本的开支,另外一个是提高施工的水平采取更经济有效地施工技术方案。 2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范围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加大市政工程投资的今天,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今天,旧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造价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风险不能共担,显失公平,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必然加大。因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其次,市政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造价控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再者,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 这是对现在”重后期,轻前期;重决算,轻概算”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上,算细帐,这样做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造价,必须更新观念,将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上来,尤其设计阶段这个关键,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合理确定,有效控制 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可能在工程项目伊始,就能确定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造价。而是随着工程的开展与深入,使造价趋于合理,如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等的编制都是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完成的。因此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应有造价工程师来完成。Fidi c条款中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计量与支付的权利。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招标文件和合同协议书,抓住工程量清单和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每一笔支付申请,使资金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正常的流动。由于Fidi c条款在我国的推行,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已日臻完善。但我国目前造价控制仍不尽如人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只停留在工程结算这个环节上。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定,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分析整理各种造价资料等,显然,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4 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控制 其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 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造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体现 3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市政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提出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采取本文所提出的相关造价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为市政工程降低投资成本,为控制造价提供较好的参考。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探析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阶段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十分重要,关系到整个项目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同时,市政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其工程造价问题受到许多人和社会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工程造价控制的价值,保证每一笔资金发挥到实处,是当前市政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1我国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市政工程前期决策 市政工程前期决策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项目实施前的主要因素。前期决策工作主要是编辑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主要原因:(1)研究人员不重视对项目的实际调查和研究,写出来的东西走形式,缺乏对这个项目的独特看法,思想上没有对项目产生重视;(2)研究人员个人业务素质低,无法做到对整个工程的运筹帷幄,知识面太狭窄,思想太老套,不能预测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3)审查报告程序简单,专业性差,政府审批报告过程中签字流于形式,没有组织各个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审查和会审,没有做到严格把关。这些前期的决策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始终,这个因素进而影响到市政工程的造价。 1.2投招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主要内容:(1)投标开始前通过网站公布投标的项目,对其中项目没有准确的描述,投标单位盲目投标;(2)政府部门对招标单位提供的资质和信息没有进行严格审查,或者审查程序要求松懈,对关键技术的招标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3)投标单位为了中标,通过冒牌公司进行招标入围,挂靠其他施工公司。为了拿到竞标,投标价格低,设计技术一般,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造价反而会更高;(4)投标单位相互串通,故意抬高价钱,从中盗取国有资产。在评标定标的关键环节上,综合评议不成熟,可以人为改变,评分做不到公平公正,评标程序上的不完善。技术标一般依据施工组织技术的难度,需要多方位的对比,从技术上合费用上两者折中考虑,让一些报价低、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侥幸中标。评标人员保密性差,透漏一些投标的环节和底价,这些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到投标的最终造价。 1.3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设计易变更 由于市政工程大多都是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从专家论证到可行性报告的提交,从政府投资的审批等相关内容都需要严格的执行。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中,需要按照政府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批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然而现实很多施工单位由于受到工程施工工期的影响,在施工时并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因此出现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投资的额度、建设标准以及招投标文件等内容都达不到预期要求,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其中很多施工方对于市政工程项目中的一些内容还会出现随意更改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监督,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恶劣后果。 2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2.1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前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即主要是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估算既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也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更是制定市政工程招投标标底的依据。因此,工程造价估算必然成为工程造价管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估算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产生影响,加强对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更大。 2.2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市政工程的招标包括工程施工的招标和材料、设洳晒旱恼斜辏工程的招标文件应按照工程的需要和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原则和程序以及指导工作等各个环节来对工程的立项到完成都进行严格的规定。招标文件是工程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的效力。招标文件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投标和报价的基础依据,也是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重要证明,也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完工结算或项目单位进行索赔的证明。因此,对于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应该编制的非常周密和准确,这样才能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多的索赔事件发生。市政工程建设,工程材料在工程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程中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以及在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2.3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变更会造成部分工程人力、材料、时间的浪费,重复性的完成一段工程。工程增减、设计变更太随意,现场签证多,导致工期延长,进度赶不上,场地内设备、原材料等多方面原因会损耗增加,人力成本增加。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赶进度,一些安全措施、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保证不到位,会造成工伤、死亡等现象发生,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缺乏对施工阶段全方位的动态造价控制,缺乏这些对变动的前瞻性,施工组织就变得混乱,无组织,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力、材料上的浪费。施工人员的劳务费用就会提高,原材料的耗费将会超过预期指标。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的教育,对一些施工技术上的难题解决慢,采取的技术方案不完善,有可能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严重。甚至一些技术难题无法解决,造成工期延迟。施工人员节约意识太差,现场施工用电设备不能做到很好的应用,不能做到人走设备停运转。一些设备人为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人为因素造成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因此施工阶段市政工程造价因素的来源很多,注意管控好此阶段的造价尤为重要。 2.4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结算 竣工验收结算是对施工总费用的核定,施工总费用包括现场签证费用和施工合同费用。这两部分费用是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作为结算人员,一定要核实好现场签证单,辨别签证单的真伪。签证单是否真实,一定要结合现场查看,对比设计,看签证单是否重复。工程项目临时增减单要结合现场统计,审核人员要到现场落实项目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审核人员不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施工单位投机取巧的手段被掩盖过去,将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造价费用的提高。 结束语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工程的造价控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对工程的造价加以管理和控制。而如何有效的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工程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 摘要: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海绵城市等,市政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市政工程项目造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达到了降低投资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并逐一论述市政控制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各个阶段。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1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指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的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市政工程的费用主要来自企业缴税和个人缴税。市政工程每年的耗费巨大,必须人性化地选择基建项目,以最合理的分配方式投用到市政工程中,达到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标准,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生态、宜居、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这些对于减少城市的财政支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市政工程造价各阶段的控制与管理 2.1项目调查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调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此阶段没有充分调查,造成投资估算高和决策失误,因此要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市政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报发改委。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此阶段是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决策阶段,合理的确定投资预算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主要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费用,是市政工程投资费用形成的首要阶段。此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设计技术质量和设计标准的控制,分为概算造价和修正概算造价。在技术选用路线上,对比各种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选用上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先进可靠,技术转让费用性价比高,并且节能,污染小,便于后续阶段的实施。 施工图设计是决定市政工程项目投资额度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施工图设计标准要遵守国家规范,设计时间不可太长,设计的施工图必须合理。这就要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要有熟练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经常深入现场勘察设计,及时改正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设计人员要在市政工程设计中推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因为要达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必须通过数据计算。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实施的简单、快捷、省时、省力。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加强审查设计图纸和概算,设计部门结合概算审批部门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查,概算的审批一定要严,既要有最佳的经济效果,又要保证市政工程的最佳使用功能。 2.3招投标和合同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投招标是为了选取优秀的施工单位,在投招标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网上公示招标。并对投标单位实力进行考察,让有实力,价格合适的单位入围。然后入围的单位再次进行竞标,保证建设单位有一个质优价廉的施工单位,从而化项目造价。招标中标后,中标单位在合同实施阶段,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施工过程中不得偷工减料。签证变更方面不可太随意,经过设计和监理方同意后,才可变更设计。合同实施阶段是各个阶段中最长的,在市政工程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上严格把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47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2.4.1在施工阶段,收集并整理市政工程造价资料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所以,造价管理人员应在收集各个施工环节的资料时确保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并结合实际要求进行合理的改良和创新,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分析比较各个方案,选取最优的施工设计方案,确保该方案既能符合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又能很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2.4.2市政工程的开支是最多的,因此,在施工阶段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会有最直观的效果。在此阶段,主要对材料、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进行工程造价控制。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质量及其经济效益;选择施工技术时,应确保技术首先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同时应使用新技术整体提高项目施工质量和效率;较选择设备时,应优先考虑投入使用先进设备,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2.5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项目的最后阶段是竣工验收。所以竣工验收阶段内,审核依据一定要齐全,对于设计变更的内容、市政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等做到完全统计,施工单位会将现场签证费用以及施工合同费用一起交付给建设单位审核,核定一个最终的施工总费用。建设单位查验签证是否真实,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是否依次充好,市政工程量有没有达标完成,有没有按照图纸施工。这些程序进行完后,最后出来的费用就是施工总费用。 3市政工程造价审核策略 3.1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量签证单及变更资料 作为业主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市政工程量进行收方计量,对市政工程中的各种市政工程量签证单进行核查,对市政工程造价进行核实。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由于地质条件、工地周边情况会出现一小部分的设计变更或增加市政工程量,例如混凝土标号的替换、障碍物的清理、地基的处理以及地基的加深等。对于这类情况,可以使用签证来进行认证。在对市政工程的总造价进行核定的时候,要以实际市政工程量为依据对市政工程的造价进行确定,确保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3.2合理审核市政工程造价 合理审核市政工程造价是提升市政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重要保障。①需要建立可操作性规范性较强的制度标准,要结合市政工程实际情况与市政工程资料进行规范审核,不能盲目追求审核审减率而不故市政工程实际情况。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核队伍,要求精通业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还应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协助,或不断招收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各种人才的培训工作。③需要规范审核程序,保证审核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审核。 3.3强化市政施工的过程控制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偶尔会出现由于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造成返工问题。很多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其使用超出了使用极限所造成的,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市政工程的质量不达标所引起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其监管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很容易对最终的市政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和审核,杜绝质量缺陷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市政工程是很重要的。科学的市政工程造价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益,同样,不合理的市政工程造价会极大地增加企业成本,使企业不能获得好的效益,甚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务必高度重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认真分析并积极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与市政工程造价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使市政工程造价在市政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关于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研究 [摘 要]预结算审核是市政工程造价审核重点,与建设单位经济效益相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水平,应注重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落实过程中,严格把控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技巧。即通过对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法等科学审核方法的应用,审核工程量等信息,最终帮助工程建设单位提高工程效益,达到最佳的工程实施效果。本文从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审核工作具体实施要点。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前言:基于我国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但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逐渐开展期间,也开始涌现出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存在漏洞、管理人员缺乏造价控制意识等问题,影响到了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效果。为此,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应大力控制工程量情况审核、中期付款审核、结算工作审核等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最终为工程后续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就当前的F状来看,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程量审核。即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要求审核人员必须计算工程量,并结合计算原则、要求和施工图纸,展开工程量计算工作,且在工程量计算期间,明确费率、定额套用方法。同时,针对施工材料价格展开实地的市场调研,以期保证工程量计算结果的精准性。例如,当市政工程项目遇到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m,或者大于3.6m的情况时,应参照图纸,分析实际施工与图纸的差距,而后,利用相关计算细则,准确计算工程量结果,避免计算误差的产生影响成本控制; 第二,套用单价审核。即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期间,为了避免互相或者重复套用问题的凸显,也应做好套用单价审核工作。即在套用单价具体审核中,首先,核查项目名称与设计的一致性。然后,当施工定额中材料或者人工出现较大变化现象时,正视变化部分审核。同时,选择科学的换算方法,实现部分、整体间的科学换算。最后,在面对机械成本和人力成本补充部分时,对其进行重点核查,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效果[1]; 第三,费用计取审核。即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时,应参照国家法规、合同、标书等内容,精准化确定费用计取是否合理,并重点审核参考文件的执行年限等情况,且时刻关注人工费收取、费用率变化等,继而从根本上避免审核误差问题的凸显。 二、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技巧 (一)全面审核 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作业中,必须掌握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是指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内容和预算编制程序,重新编制一套预算,并将其与预算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实施审核。首先,在全面审核工作中,要求审核人员应认真阅读图纸,做到看懂、看全、看仔细。同时,结合当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结构较为复杂且规模大的特点,理清节点图、索引详图、简短文件说明标注等“散件”和“整件”的关系。其次,待设计图纸阅读完毕后,依照定额编排顺序,认真审核每一项原始数据[2]。如,调阅预算员工程量计算底稿,然后,依照图纸,对工程量清单中每一项内容进行审核,找出问题,处理问题。再次,在全面审核工作开展期间,应注重将一个分部划分为一个审核阶段,并在一个分部工程所有项目工程量计算后,依照相关标准,判断套用定额编号、基价等内容是否合理,而若在审核期间,遇到差异分部工程直接费差异在100元左右,应登记差异信息,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所有分部工程审核工作。除此之外,在审核工作完成后,也需进行计算标准、计算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工程造价等的复核,而后,写出复核意见,完成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二)重点审核 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重点审核方法,是指在工程量大且造价高的项目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工作,可单独抽出工程量及与之对应的定额单价,实施审核。同时,重点审核工程量与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粗略审核附属项目。此种审核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减少一定的工作量,因而,应注重将其应用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项目中。 (三)分组计算审核 分组计算审核,是指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为了达到最佳的审核效果,应首先整理预结算中相关项目。然后,对项目进行分组,并利用同组中某一个数据,审查其他分项工程量[3]。但分组计算审核法的应用,要求审核人员在项目分组时,应注重将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分项工程分为一组,然后,利用同一组分项工程间计算基数关系相近的特点,判断同组中其他分项工程量是否合理。例如,某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即采取分组计算审核方法,将楼面面积、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楼板体积等分项工程分为了一组,然后,通过对楼地面面积和底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实现了对相同计算基数其他分项工程量的审核,达到了高效性审核效果。 三、做好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对策 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掌握全面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审核技巧的基础上,应注重落实预结算审核工作实施策略。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实际开展期间,应合理化选择审核方法。即由于全面审核法可高效控制工程造价,但审核工作量大,耗用时间长。而重点审核法,侧重于审核目标,工作量小,效果好,但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的项目审核。除此之外,分组计算审核法,需保证每一组分项目性质相似或者相同,但审核速度快。为此,在具体审核工作开展期间,应依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审核方法,最终有效保证审核结果精准性,且提高审核速度[4]; 第二,在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提高审核效果,也应逐步加大施工设计和造价的审查力度。即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与造价费用密切联系的特点,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协作,在施工组织设计前,重点审查项目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而后,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而在工程造价审查中,为了避免施工单位从中谋取私利,可在工程施工期间,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确定因客观因素造成工期延长的原因,达到工程造价预结算控制目的。 结论 综上可知,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只有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审查实际造价,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预算费用的增加,为工程建设单位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为此,当今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认真落实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并编制预算方案,实时控制工程预算成本。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摘 要: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对城镇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对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完善市政工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市政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城建工作的原则就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效益的发挥。本文主要对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造价措施 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效益,可以为城市的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提升市民生活的质量。可以树立城市的品牌和形象,可以扩大城市的知名度等等。进行实证工程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吸引资金,而是为了更好地行驶其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另外,对市政工程的项目进行分析,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量,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 市政工程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资金的投入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影响市政工程造价的因素也逐渐增加。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为因素 建设工作人员对于市政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由于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知识和智慧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是较为全面的。在工作中可以将成本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熟练自身的业务和素质。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来做好建设工程的规划给你做。要具有超前意识,对具体的数据和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地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案来做好设计工作。 1.2政府因素 政府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逐渐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审查和架设,进而对费用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等因素,对工程的建O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是政府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造价的认识程度不够,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带来不公平的招标和投标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工程造价控制不合理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因此,要对政府因素加强重视。 1.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工程建设中的人力,建材以及资金和技术等等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材料的价格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造价。另外,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内容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4图纸设计因素 任何一项市政工程的建设都需要事先对图纸进行规定和设计,由于市政工程的规模相对较大,系统性和难度都比较突出。因此,工程的图纸设计对工程的造价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图纸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对具体工程的占地面积,建设标准以及技术工艺等方面考虑不全面,因此,就会影响到施工工程的正常进行。可见,图纸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不可避免的。 1.5施工因素 市政工程的施工环节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方面,施工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等都会影响到造价。因此,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 2、降低市政工程造价的措施 由于市政工程所涉及到的因素较广,其中设备、材料、人员等等都是不确定因素,所用资金的数额也相对较大,而且施工地点也存在着不固定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进行明确掌握,了解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2.1加强对建设前期工程造价的管理 长时间以来,管理从业人员较为关注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管理。从浅层含义看,市政项目工程的价格是在其招投标期间形成的,主要在于对土地,建筑工队的选择上投资较大。然而,一项工程的决定正确与否及经济可行性同整体项目的造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的工程建设前期阶段,其投资预算偏差往往导致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等。所以,造价从业人员应基于良好的市政项目预算层面上,总结已经创建完成的项目经验,良好标定市政项目工程的预算定额,对投资数目进行合理估算,从而为市政项目工程的造价做好保障工作。 2.2重点控制设计阶段造价 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投资的最主要阶段,是建设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还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时,可以采用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争取将设计方案的资金预算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达到设计、技术、质量与经济的协调统一,使工程在优良技术的使用中,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收益。 2.3妥善管理市政工程的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便是将零散的设计、规划方案付诸实践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为了使一切一切招投标活动透明化、规范化,造价部门在一开始要规范投标活动,签订合同,减少纠纷。此外,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信息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严厉打击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的现象,要及时办理签证,缩短工期。还有要严格按照策划进行,若有技术、项目的变更,要举办内部人员商讨,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政府部门要有自己的一系列文件规定,相应的制定一些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文件和指令,积极地促进市政工程的正常发展,不断地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施工工艺,节约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使市政工程造价处在合理地控制之中。 3、结语 总之,合理控制市政工程造价是城市建设进程的重点,城市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因素。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和审查,通过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改进,促使投资管理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使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作用最大化。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关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考 摘要:市政工程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日益加大,如何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成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工程 造价控制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涵、隧道、给排水、防洪堤坝、燃气、集中供热及绿化等工程,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必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具有公益性、公用性,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投资日益加大,如何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成了各级市政工程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从事了几年工程造价工作后,结合平时的工作体会,我谈谈自己的对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是指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且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做出判断和决定。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市政工程投资的失控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引起的,往往把控制项目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然而,由于决策原因引起的工程投资的提高,却远远大于前者。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路线的选择、方案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的高低。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最高,达到80%~90%。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投资的基础,对市政工程投资及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市政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市政工程是公共物品,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官员为了表现执政能力,经常是“德政工程”“献礼工程”遍地开花,工程投资决策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只是形式主义。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不到位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 二、把握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制定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资料分析表明,设计费一般占市政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一般1%~3%),但它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却很大,初步设计阶段达75%~95%,技术设计阶段达5%~35%,因此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投资的重点阶段。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例如某道路工程,根据地质资料情况分析,在填方段采用挖方段土方分层填筑,就能保证路基的强度要求,但由于设计人员仅仅根据当地常规做法,未对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就采用宕碴回填。这样,不但增加了回填宕碴的费用,还要承担开挖土方外运的额外费用。经过测算,利用挖方段土方填筑每立方米路基单价仅需10元左右,而用宕碴回填加上外运多余土方每立方米路基单价需60元左右。显然,如果这个工程稍大一点的话,差价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思想应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和合同签定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要提高建设质量,控制工程投资,就要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主动控制、及时纠正: 1、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规范招投标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范了市场体制下的招标和投标行为,引入了竞争机制,并提出了“最低合理报价”的概念。招投标制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既可以避免工程承发包中的“幕后”交易,减少经济犯罪,也能使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出报价合理、技术先进、工期适当、质量信誉俱佳的施工单位,同时,也能促进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真正实现投标企业自主报价,通过有序的竞争确定合理的中标单位和中标价格,达到选择最佳施工企业,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要坚决杜绝未经过造价分析和比较的想当然的设计变更。 3、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4、把好结算审查关。结算审查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主要是依据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颁发的预算定额、工程消耗标准取费标准以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参数、设计图纸及工程实物量,以承包合同为基础,在竣工验收合格后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情况,作出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造价审核结果,是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也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的依据。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正因如此,作为从业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为行业控制水平的整体提高贡献自己的应尽的一份力量。 市政工程造价论文: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审核 [摘要]本文介绍了市政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造价;控制;审核 1 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的造价,在市政建设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均属干线型工程,且多处于市区内,影响控制因素很多,如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交叉作业、施工作业点多且分散、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同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行政指令等要求,所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投资,若处理不好,投资控制就很难圆满完成。笔者就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审核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市政工程造价的问题和原因 2.1 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形成。目前,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但事实上前期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2.2 设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据统计分析,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2.3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该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按批准的投资额度。但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2.4 现场签证问题多。由于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监理)与评价(决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负责决算审核工作的造价工程师施工时一般不到现场,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监理签证,这为施工环节(尤其是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提供了可能。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者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cm,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m3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m3,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m3。计算,则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2.5 决算中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巧立名目,高套定额;虚设费用;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3 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强化和完善投资监督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1 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1.1 推行设计招标,使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长期以来,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设计思想保守,把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管算数,不管设计技术问题,使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论多大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设计方案。 3.1.2 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3.2 加强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3.2.1 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市政工程,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3.2.2 施工合同是工程决算、拨付工程款及处理索赔的直接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特别是采用费率招标时,更应弄清业主与施工单位各方的责、权、利。对于其中的包干风险费,必须把握其费用的内涵。这对于市政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3 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阶段业已完成,其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在此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要少一些,但足真正形成工程实体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若控制不好,也会使投资失控。 3.3.1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并对图纸进行会审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应有的返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的工程量应不予认可。 3.3.2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经常性的工作,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同时要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众所周知,市政工程合同外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所以要严格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定现场签订管理程序。 3.4 加强结算工作。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项目结算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4 市政工程造价的审核 4.1 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4.2 综合审核法。 4.2.1 综合审核法概要。综合审核法是结合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查法等方法对造价进行综合性的审核。这里之所以称为综合审核法,是因为这儿种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方向,但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同时、交替使用的。它的优点是较 好地把握整体、突出重点、抓出主要矛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继而进行更为详细的审核。 4.2.2 用对比审核法进行指标性的总体审核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审核。所谓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在开始对市政工程造价作计算方而的审核时,首先可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工程的总体造价。 4.2.3 用分组计算审核法审核工程量。分组计算审核法就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例如,对桥梁工程的不同等级、不同部位混凝土的综合单价,可以分成一组一起审核,这样更加清晰,更便于对比分析。由此可见,对比审核法和分组审核法可以同时使用。 4.2.4 用重点审核法审核主要的工程量。单价和费用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及其单价作为审核重点,另外对费用表中的各项费用和材料价格的取定也要作重点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在排水工程中应重点审核用量大的管道的工程量和单价,各类窨井的工程量也较易审核。对于现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管理费、利润、措施费中的各项费率、规费中的各项费率及它们的计费基础都要认真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重点审核。 5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经济、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工作。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可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实行量价分离,形成以量为主的企业定额系统,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
建设工程管理篇1 历年来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社会对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均有日益增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2019年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要高职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1]。目前,建筑方向的“1+X”证书包括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装配式建筑构件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2],其中“1+X”证书比重较大,很多高职院校将建筑相关的“1+X”BIM证书融入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继续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真正达到课程融通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水平双重考评认证。 1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施“1+X”BIM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1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行业人才供给侧的需要 目前市场对于具有BIM证书相关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供给侧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1.2教学活动与“1+X”BIM证书制度有机融合 以往的教学活动内容未与“1+X”证书标准有机融合在一起,造成一些教学资源的浪费,且没能让学生在技能方面获得很好的提升。将“1+X”证书标准与教学活动与内容充分融合,可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X”BIM证书制度下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体设计 2.1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删减理论课课时,从而增加BIM证书相关实训课。并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调整相关的课程设计,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工学交替”的特点,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为:突出校、企“两主体”育人;实现学徒与学生、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四融合”;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队伍、共建理实一体教材、共建信息化教学互动平台。 2.2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虽然目前高校的资源库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资源落地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障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易用性较差、教学资源可视化比重过低、教学资源分散管理、封闭管理等问题严重。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骨干专业(群)的目标,也明确健全专业教育资源库的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同时也是有效响应《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3]。基于“互联网+虚拟仿真、BIM”等技术,在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指导下,突破传统思想,结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学校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立体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资源库建设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顺应信息化技术+专业的时代需求,产教融合,发挥行业企业和院校优势,组建共享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建设高水平专业的典型示范,必然要建设高水平的资源,基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分层次的建设思路根据不同需要自由组建,满足基本和深度学习需求,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建设开放共享的,符合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2.3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围绕着数字建筑模型构建“平台+数据+工具+模型”新型生产管理模式,抓紧智能建造风潮,依托智慧设计转型机遇,建设多专业协同、以BIM正向设计为主体的综合实训体系。用教育助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产业升级。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结合实际行业施工业务、造价业务与软件工具,提供BIM为主线的施工类、造价类课程体系与综合实训建设方案,有力支撑学校施工及造价类专业群与实训建设工作。围绕BIM全过程项目综合应用,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业务为主线,构建必要的理论基础,以一套案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点,培养各项BIM应用技能,实现业务线+技能线的“双线贯通”培养。业务线围绕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展开理论知识解析;技能线围绕一套案例,结合业务线设计各阶段的案例情景模式,将理论业务分析与项目BIM技能实操相结合。 2.4BIM一体化教学方案 目前BIM应用正在进入3.0阶段,以施工阶段应用为核心,BIM技术与管理全面融合的拓展应用阶段,标志着BIM从理性期走向攀升期。在这期间建筑企业的BIM应用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项目建筑全生命周期辐射[4]。BIM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以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为核心,以BIM、BIMVR、仿真等技术辅助,融合产学研、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等产业链要素,围绕多专业全模块展开建设,根据学校专业群及专业建设的需求,形成可分可合的培养体系。采用“1+N”教学模式,使用一套案例贯通设计、招投标、施工到运维阶段的BIM一体化应用,旨在打造培养“懂设计、会造价、能施工、精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复合型人才。采用“1+N”教学模式,融合“1+X”建筑信息模型得到核心能力,以一个案例为核心,贯穿BIM全过程项目应用,打通设计、招投标、施工等不同阶段匹配的BIM课程,同时在各阶段提供N套案例满足不同深度教学要求,将案例划分若干任务或者项目,让学生参与完成,是最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方法。遵循以上教学方法,逐一完成各个学习任务。 2.5数字教育转变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法、方式、媒体的总和。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老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我们应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施、手段翻转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的测试,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总结,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建设工程管理课程中通过BIM技术建立相应知识点的构件和节点模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查看三维模型,加深对图纸和构件的理解,教师结合实体模型讲解,学生可在课堂和课后随时通过手机查看仿真平台上典型工程项目的分布、分项模型场景和动画微课。 2.6基于BIM模型的考试模式改革 传统的纸质考试存在较大弊端,更加适用于理论性知识考核,但对于实操性为主的技能考核较困难,所以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转化为模型考试。要求学生通过在线创建BIM模型的方式进行测评,通过考试平台提供的各课程的习题和案例,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设置属于本班的题库,可进行课堂测试与期末测试,测试结果可以被快速统计并形成多维度的分析结果,提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个人的客观评价。期末考核中的模型试题可参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考试的考题类型,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坚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并举并重的原则,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及教学标准的深化融合。 3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行,目的是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进行课证融合研究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有效举措,科学、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而通过强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毕南妮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工程管理篇2 职业证书是企业挑选劳动者的一个基本条件和要求,自从2015年国家陆续取消了一些职业资格的考试和审批,但这并不是否认资格证书的作用,因为职业资格证书代表劳动者在所从事领域具备一定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应聘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提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从量到质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依据《方案》的要求,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开展“1+X”试点工作。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建设 (一)课程体系构建。从本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紧跟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根据毕业生职业面向,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就业单位类型: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建筑工程管理职能单位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对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等级、不同地区建筑施工企业的职业岗位调研与分析,得到本专业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作岗位分为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初始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等,发展岗位包括:本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可以参加国家二级建造师、二级注册造价师考试,考试通过获得二级建造师和二级造价师执业资格。毕业生也可以经过未来更长时间的工程实践和努力获取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等更高层次的执业资格。围绕主要岗位得出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企业需求选择与本专业适应的“X”证书,综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岗位,牢固掌握施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建筑工程识图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条,就业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就业前景广阔;建筑工程识图是施工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取得“X”证书的比率和岗位能力在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CAD制图、BIM建模基本理论、Revit安装建模,和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课程。 (二)1+X制度下校本教材建设。“1+X”制度下的教材与开发要顺应行业发展变化,立足于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出发点,符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资源编制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编制的时候要把岗位知识、岗位技能、素质教育和新的行业规范、标准融入到教材之中,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知识,但同时也要兼顾理论知识,为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服务,还要考虑学生们后续的继续教育,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人们要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的教材观,以职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本位。例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毕业后要参加专升本考试,这就需要把专升本的考试知识融入到校本教材,学生毕业后还要考取建造师等职业注册证书,还要把注册证书的基础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去,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因此,校本教材编制之前成立以学校一线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一线工程师等成员为主的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专业优势,采取研讨、调查等多途径多手段制定校本教材编写框架,同时,将“X”证书的内容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在编写框架下明确成员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分别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不断检查适用性,如果出现标准、规范调整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二、1+X制度下的课程教学设计 以“1”为基础的同时将“X”证书的元素引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分别从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以某一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等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培养学生能力,考核把重点放在平时的任务实训上,增强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引入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个人评价。例如: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过程是否呈上升趋势,不断进步;能否独立地收集信息,收集的资料是否完善;独立制定、实施、评价工作方案情况;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及时解决问题;项目实施操作的表现如何;职业整体素养的确立与表现;是否能认真总结、正确评价完成项目情况;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与团队合作精神表现;每一项任务是否及时、认真完成等。 三、1+X制度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1+X证书制度实施主体是院校,实施主力是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是保证1+X证书制度实施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解决1+X证书制度师资不足,能力不强的短板。一方面可以选派一线教师去企业参见一定时间岗位实践,了解“X”证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提高自己“X”证书的培训能力,为了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在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中加入实践环节的内容,鼓励教师考取先关职业资格注册证书,强化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企业兼职教师要达到师资总量的50%,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可以缓解师资紧张的局面,另外可以提高X证书的培训效果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专家、一线工程师、X证书培训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发挥他们实践能力强、岗位知识丰富、岗位技能强的强项,让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训课程的建设中去,尤其是参与指导学生实训课程。通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混编,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师团队,兼职教师可以对本校教师产生间接带动作用,本校教师取长补短,增强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师资水平可持续发展。 四、1+X证书制度下的校企合作 1+X证书制度的推出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与职业岗位衔接,按照企业所需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衔接,一方面解决企业无才可用,有才不适用的问题;另外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把企业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企业生产工作的组织管理全过程,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效果。可以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实训室,并引入一些项目在学校完成,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岗位的融入度。企业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技能证书,作为学生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的体现,为学生毕业后能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真正达到毕业就上岗、上岗即能顶岗的目的。 五、1+X证书制度下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1+X”证书制度有效、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建立从政府教育部门、企业、学校的系统X证书培训制度才能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教育部门要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制度,对于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证书试点院校、专业的选取等一系列工作,梳理完善配套制度体系,保证试点工作在院校有序开展。鼓励院校积极参与申报X证书试点,从专业建设和实训建设上予以扶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X证书制度的培训工作,参与适应X证书的课程改革,在教师评聘上予以倾斜。多方并举制度先行不断推动1+X制度的开展。 六、结语 “1+X”证书制度需要龙头企业、院校专家,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证书发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做到颁发的技能证书在行业中具有高度的认可,面向真实的岗位和岗位群。“1+X”证书制度起到纽带和连接作用,一端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一端是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既能使教育与技能培训、产业发展、价值提升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促进它们彼此协调共同发展。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有利于走出工学一体、育训结合、校企合作的职教发展新局面。 作者:关升 建设工程管理篇3 11+X证书制度两介 构建基于1+BIM证书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与教学标准中体现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课程与职业岗位和技能等级证书对接,把职业标准融人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在教学内涵上涵盖职业标准,做到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同时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此外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学生同步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以道路工程项目管理为培养方向,招生对象为髙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修业年限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原则上可放宽至3 ̄6年。本专业方向对应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主要职业类别为专业技术类管理人员,主要岗位类别有造价员、监理员、BIM建模员、资料员。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包括一二级注册造价师、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BIM工程师等。专业构建了“岗证融合、知行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融合”是指在教学中,推行的“双证书制度”,实现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教学中引人职业技能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组织教学。目前主要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有造价员、监理员、BIM建模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岗证融合”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建立起一个真正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将造价员、监理员、BIM建模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使“双证书”制度落到实处,培养出与现场“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建立训练题库,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知行合一”是指与岗位培养相关的理论课程,结合本院实训条件,基本都配套相应的一周到两周的实践实训课程,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含量,并且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实践实训课程,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能力递进”是指从单项专业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循序渐进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按照“岗证融合、知行合一、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采用逆向编制法,即先确定毕业生就业主要领域和岗位,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进行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拓展能力”的能力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主线,强调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聘请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与完善本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审定;课堂教学强调启发式、互动式,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性教学根据其岗位技能要求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强化训练。为了使学生真正具备与企业用人要求“零距离”的条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接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1+X证省_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矍点分析 在1+X证书制度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作为福建省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首批试点专业,学生未来毕业就业从事的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工程管理、成本管控、技术应用等,显而易见针对产教融合信息化教学体系,需建立在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基础上,创新本专业核心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特色方向实施。BIM技术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中最大难题在于,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专业建设,即如何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具体需要解决六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为核心确定培养范围。教育部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深人分析岗位基本能力,详细划分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从而得到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该成果很好地诠释了专业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实训环节却没有进行具体细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旨在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实训;一类旨在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训。众所周知,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例如,传统的桥涵工程、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为了了解更多的桥涵、道路知识而进行的知识实训;而公路工程投标报价实训,则是为了熟悉分解工程量清单表中各清单子目的工程量,掌握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套用,掌握施工投标报价文件编制技能而开展的实训。实践表明,如果专业基本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都能开展实训,那么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得到更实用、更深人、更全面的锻炼提高。 (2)以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技能领域培养目标。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行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事实上,信息化并非针对某个软件使用,而在于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而设计不同的应用,并贯穿于整个技能领域。所以需要为每个技能领域设计信息化技能实训,才能满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3)采用高效、趣味、可量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高效开展。趣味性教学是职业教育中核心教学方向之一。同时教学可量化是保障结果可评价的重要基础。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围绕这三点进行大胆创新、细心推演、全面设计。 (4)通过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式教学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以案例为核心,进行项目或者任务的划分,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率,再逐一完成各个学习任务。 (5)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提供高效的教学方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三维可视化和情境仿真化是虚拟仿真技术的最大的优点。BIM技术优点的其中之一是数据的快速传输、计算和分析能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降低教学表达难度,实现知识传递效率的提高。从而在实训环节实现多人同场竞技、情景式互动、趣味性体验、快速考评等。 (6)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考核、认证、就业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生命的持续维护、技能认证的普及、与就业的衔接等。通过对省内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调研,可得出,1+BIM证书融人到日常教学,主要应落实以下两个方面?.专业人才能力目标基于BIM核心岗位能力进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BIM技术的课程修订及调整。通过上述调整,最终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与BIM技术相融合的人才高校培养落地。 41+X证书制度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1专业课程安排 基于1+BIM证书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六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工程制图基础、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第二学期:建筑CAD、工程经济、建筑结构、BIM制图与建模、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房屋建筑构造。第三学期:桥涵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律法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BIM概论。第四学期:BIM造价、隧道工程施工、虚拟仿真施工技术、BIM施工组织设计、BIM综合管理。第五学期:工程风险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BIM项目实战、BIM创新创业。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4.2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解析 造价管理能力:具有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识图及BIM建模能力:能正确识读建筑、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图纸并结合图纸完成将图纸转化为BIM模型的能力。工程计量能力:依据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具备钢筋、土建、安装工程的手算及机算的专业计算能力,能够编制工程量清单文件。工程计价能力:依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各地区定额,具有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结算文件、工程变更、索赔文件、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和审査的专业能力,能够编制计价文件。BIM造价应用能力:利用BIM系列造价软件,实现建筑信息化时代下BIM造价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建模算量计价逐步转向基于三维模型设计的造价应用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工作专业信息化管理及项目成本管控分析的能力。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招标投标策划、合同策划,具备编制工程招标投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确定合同价款和进行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具备解决合同索赔及风险管控的能力,利用BIM招投标信息化模拟平台,进行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能力的操练。 5小结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现已构建“岗证融合、知行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1+BIM证书下,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通过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为核心确定培养范围;以掌握彳言息化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技能领域培养目标;采用高效、趣味、可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式教学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考核、认证、就业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同时基于1+B1M证书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孝禹.高职院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与培养方案研究U].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0):18-21,31- [2]郑敏丽.建筑专业人才信息化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0):53-55. [3]黄伟,邱小文,唐文锋.基于校企合作、岗位引领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7(3). [4]牛海娟.基于BIM的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36-36. 作者:杨相如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论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来自 5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运用WTO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谈汽车头灯的发展趋势 一款汽车畅销与否,车体设计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被视为汽车灵魂之窗的头灯,更是展现汽车整体美的关键。随着科技日益月新,一向被视为传统产业的车灯模具业渐渐开始结合光电产业,提供更多的光源选择,同时也加入更多的电子技术,朝向灵活转动的照射方向。陆续面市的智能型车灯产品,造型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而且在夜间创造出有如白昼般的亮度,建构一道坚固的保护层,只不过能见度增强后,需考虑避免造成其它道路使用者的困扰,才能有效提升整体行车安全。 光源的演进──3D崛起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统计资料显示,虽然夜间的车流量比日间减少了约80%,但导致死亡的所有交通事故中,超过40%是发生在夜晚。当大地笼罩在黑暗中,降低视觉器官的敏锐度,而视觉能力却是驾驶者获得交通状况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行车能见度便成为改善交通的有效方式之一。 翻开汽车头灯的发展历史,100年前是利用玻璃罩内的烛火,在夜间警示路人,照明并不是主要考虑。当1880年爱迪生和合作合作伙伴们不眠不休地尝试了1,600种耐热材料,做出第一个白炽灯泡,并于1920年代应用在汽车上,才开始有照明的功能,不过离现今的车灯照明仍有一段距离。60年代卤素灯的问世则是车灯光源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长的使用寿命及更高的亮度,成为40多年来的车灯主流应用。现代光电业的蓬勃发展,这几年间一场“照明革命”正在风起云涌地发生中,爱迪生伟大的发明逐渐要谢幕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性能更佳的3D车头灯光源。 第一D:突破发光原理的HID HID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高压气体放电式头灯,颠覆原本的发光原理,堪称是汽车照明的一次重大革命。卤素灯借助燃烧灯丝来达到发光的效果,而HID则突破钨丝传导技术,在充满氙气(Xenon)的石英内管,透过精密安定器将12 V电力瞬间提高至23,000 V以上,迫使氙气电子与稀有金属元素激化游离,形成一束超强光。 创新的技术明显提高HID灯的性能,亮度是传统卤素灯的3倍,照射度也增加10 m~20 m之远,大约是5辆车的总长度;散发出的光色是最接近正午太阳光的晶钻色白光,也是眼睛视线最能接受的光色;最重要的是,只需35 W的电力,是卤素灯所需55 W~65 W的一半,大幅降低车用电力的负担,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而且由于没有传统钨丝烧融的情形,寿命长达3000小时,几乎是卤素灯10倍。 HID头灯已被国内外车厂广泛采用,新车搭配率如图1,不过价格仍昂贵,原厂选配价每组约美金$800~$1,000。西欧地区是最早推行HID头灯,所以搭载率呈稳定成长的趋势;可彰显个人特色的HID头灯在日本地区颇受欢迎,激励市场快速上扬;北美地区比重偏低,也相对不积极。 图1:HID头灯新车搭载率 原厂配备的HID灯具,在研发阶段便依据HID光源特性,进行车灯整体光分布分析与设计,也考虑到车灯光学系统中光源、透镜及反射体,其设计比较可以顾及安全性与舒适性。在改装市场,仅更换HID灯泡,忽略掉其它光学元件,往往无法有效掌握整体光分布改变情况,容易造成光型散乱、炫光,影响来车驾驶,行车安全也较有疑虑。 第二D:未来照明光源的LED 汽车头灯照明不因表现优异的HID得到满足,下一个发光源是瞄准已出现在汽车尾灯的LED。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压激发电子而放射出光(电能光)的光电半导体元件,整个发光现象可分为3个过程:一开始是价电带的电子受外来的能量(顺向偏压),被激发至导电带,并同时于价电带遗留一个电洞,形成电子-电洞对。然后受激发的电子于导电带中,与其它质点碰撞(散射),损失部份能量,而接近导电带边缘。一旦导电带边缘的电子于价电带觅得电洞时,电子即从导电带边缘,经由陷阱中心(释放热能)或发光中心(释放光能),回到价电带与电洞复合,电子-电洞对消失。 图2:LED的结构图 因为LED主要是改变电子电洞结合时的能量带,过剩的能量就会以光的型态释出,产生发光的效果,所以是一种微细的固态光源,不但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防震性特佳,而且能够配合轻、薄和小型化的应用设备的需求,已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产品。 相较于HID,LED在点亮时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耗电量更低,反应速度极快,且寿命长到几乎不需更换,是一具有环保概念的技术。其实,车厂愿意花心思采用LED的主要原因是LED轻薄短小,可以让汽车造型不用局限于传统限制,设计更加多采多姿,所以在车展的各式概念车上都可以看到奇特的车灯造型,完全扫除传统的刻板印象。虽然许多概念车都有推出LED头灯,但离实际运用上仍有段距离,技术问题仍待克服。要达到一般卤素车灯的亮度,以目前LED的发光效率,所需的数量是现在设计在概念车头灯上的好几倍,何况是亮度超过卤素灯3倍的亮度的HID,所需的数量更多。 除此之外,对LED车灯还要求电学、光学参数稳定性、一致性要高,如同一批零元件的电压不一致性应小于0.1V,单色性好,色差小于5nm;还有LED元件经1,000小时(于直流环境下工作)点亮,其发光强度衰减应小于20%。LED配线板元器件加工要注意到是配线板形状奇特,良好的导热、导电功能三维数组结构;耐高温,耐冲击振动和电流过载等;以及优良的恒流(或恒压)控制电路等。由于北欧国家规定驾驶者在白天需开大灯的交通政策而研发的昼行灯(Daytime Running Light,DRL)已开始采用LED,这套车灯系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预料欧盟将会跟进。 第三D:让光源表现更佳Distributive Lighting 光纤照明(Distributive Lighting)是另一个令人期待的先进头灯照明技术。由集光器、光纤组及末端投射装置所组成头灯,如图3,一个HID光源便可连接多处发光点,由光纤导引至所需照射的方向,不带热量也不带电,每个灯不再需要灯泡及反射镜,腾出更大的空间自由度,让设计师可尽情挥洒创意。第一次应用是灯光大厂飞利浦与日产汽车在1999年度巴黎车展中所使用于Nissan KYXX概念车上,正式应用在量产车估计需再等待10 年。 图3:光纤照明应用在车头灯的结构图 智能化头灯系统 不断精进的光源技术提升头灯在静态的表现,迈入电子化的时代,将头灯的发展推向动态表现,可依据环境变化而调整投射角度的智慧化头灯带给人们更安全的整体行车环境。 自动水平调整系统(Dynamic Leveling System) 随着车灯愈来愈亮,提升夜间能见度的同时,如何避免强光投射到对向车道,造成来车驾驶者产生视觉的光影残留,失去对路况应有的辨识能力而身处于险境,所以能有效的改善汽车照明的范围与角度,才是提高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课题。 图4:自动头灯水平调整功能 除了依据方向盘的转向角去作头灯的左右方向调整,减少夜间行车的视觉死角之外,还需注意到上下水平,因为车体容易受到载重不平均或者是道路起伏变化,造成车身产生倾斜角度,连带影响到头灯所投射的角度。当头灯投射角度过高,容易使来车驾驶人产生炫光问题,当投射角度过低,本身驾驶的视线则会不足,过或者不及都会将自已或他人暴露于危险,所以水平(俯仰角)控制是必需的,以维持照明角度的稳定。头灯水平控制从早期的被动式手动调整、半主动式到目前的自动式,半主动式是在汽车发动时调整一次,自动式则是做到刹车时也能做实时调整。 自动水平调整系统依据原厂设定的基础角度,透过轮轴高度差传感器侦测车身的荷重情形,计算出光线投射角度的偏移量,往上或往下调整HID灯组,维持适当的照射角度。进阶的自动水平调整系统,投射角度还会随着车速的快慢做调整。高速行驶时,将光束照得较远,以便实时看清较远距离的路况;慢速行驶时,灯光角度往下修正,避免照射对向车道,如图4所示。 适应性转向头灯系统 (Adaptive Frontlight System,AFS) 道路并非平直不变,在2002年德国Benz与国际灯具大厂Hella合作,以自动水平调整系统为基础,推出适应式转向头灯系统,将灯光能正确照射在前面即将通过的弯路上。参考方向盘与车速传感器传来的动态行车信息,电子控制单元(ECU)驱动控制头灯转向的电动马达,调整光线与方向盘转向相同的照射方向,达到灯随路转的境界,协助驾驶者看清行驶路径与状况,如图5所示。 图5:适应性头灯模块结构与照明表现 配备传统车灯的车辆在通过一个半径190 m的弯道时,能见度约前方30 m,若是拥有适应性转向头灯系统,照射角度可左右移动15度,范围可再延伸25 m左右,提高至55 m~60 m的照明距离,改善90%的曲线照明,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及对路况的掌握能力。另外,AFS也会参考车速的变化跟随调整:高速行驶时,头灯投射的角度也几乎与车轮转动的角度相同;稳定速度行驶时,减慢头灯转动的运作速度,使驾驶人可以适应其光线投射角度的变化。 主动式转向头灯系统 (Full Adaptive Frontlight System) 适应性头灯综合运算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车身侧倾程度……已发生的参数来做为调整灯源方向的依据,因此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被动地接受驾驶者需求来调整照明角度,与主动式转向头灯仍有些许差异。 图6:主动性转向头灯系统运作流程 预计于2008年推出的主动式转向头灯系统,接收更多信息之后再来判断适当的头灯投射亮度与角度,达到所谓的主动安全的境界。除了既有的轮轴高度差传感器、方向盘转向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外,另外再加上从GPS、影像传感器和雨刷传感器传送的信息,电子控制单元可提早下命令至传动机构,调整灯光角度与光型,如图6所示。电子控制单元根据GPS所提供的地形信息,预先判断将行驶的弯道,先行改变车灯照射角度;雨刷传感器可将气候状况列为参数,适时因应环境变化调整灯光亮度;而影像传感器分析前方路面状况和前车距离,进一步精准调校头灯角度与亮度,提升整体行车安全。 图7:头灯演进史 结语 近几年在光电与电子产业的加持下,汽车头灯从光源的演化,进一步达到系统间的整合。综观图7的头灯演进史,可预见照明功能将会更强,头灯系统也更智能化、更环保,而且突破光源体积的限制,汽车整体外型将更具设计感。 表1:车灯采用LED比例 表2:光源比较 体积更小、更具环保概念、流明输出更高的光源将是未来汽车照明的主流,不过市场领导者目前皆是国际大厂(见表1)。飞利浦制造的HID在现今新车搭载率最高的欧洲与日本地区便分别占有70%~90%以上的市场。随着车辆使用LED的数量增加,以目前的技术,一辆车约需300颗,待技术更为成熟后,更可增加其它应用,像是头灯或是不可见光方面等;加上现阶段利用LED做为车灯光源的比例仍然甚低,所以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切入,与产业共同起飞。尤其是车灯更是值得开发,因为单单一边车灯,LED使用数量至少50颗左右,两边就有可能超过100颗;所以如果厂商能积极朝LED车头灯迈进,研发出符合车厂需求的产品,抢攻车前照明的市场,长期发展可期。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从2888 CES看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 新颖的电子产品、惊喜的创意设计,2008 CES为今年度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大屏幕液晶电视、超移动设备(Ultra Mobile Devices)、功能丰富的智能型手机等的最新产品再次席卷CES,但与往届所不同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不断地与汽车结合,汽车电子产品的阵容在2008 CES扩张许多,甚至通用汽车也参加了展会并邀请为主题演讲者,从而大大提高汽车电子在展会上的份量。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年度消费电子展览,CES已发展成一场超级盛会,在185万平方英尺的展场上,陈列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产品。曾经,CES是该年度风云产品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例如1970年的录像机、1981年的CD播放机,1996年DVD播放机、2001年微软XBOX游戏机等等。但如今,CES变得喧闹、嘈杂,充斥着各种光怪离奇的产品,较以往更难突显具有特色的电子产品。造成此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过去几年来,电子技术已渗透于形形色色的产品中,从玩具到厨房电器,到处都可见到高科技的踪影。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新一代消费性电子的领导者,将不再只专注于某一功能的技术研发,其领先地位来自于提供最完整而相互连结的使用者经验,透过连结情感的美丽来构思新产品,随时随处提供最佳内容。在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整合影音多媒体功能的风潮下,这股以内容为核心的趋势已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归功于电子产业的努力,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信息载体,为内容提供者搭建一个又一个的表演舞台。无论是小型的可携式设备还是大屏幕的高清电视机,最终用户都可轻而易举获得大量的内容。“内容”拉近了过去泾渭分明的产业,解构了各产业原有的生态系统,却又激发更多无孔不入,前卫的电子产品。当导航系统、影音设备和卫星广播已是新车的标准配备时,汽车俨然成为另一个内容平台,汽车电子的重要性也不可言喻,通用汽车更是创下汽车制造商首次在CES发表主题演讲,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的结合显得愈加重要了。 汽车电子迅速发展 身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展会,每年所邀请的主题演讲者为当年的电子技术趋势定调,出现在本次主题演讲者名单中的,除了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松下AVC网络公司社长阪本俊弘、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让熟悉的电子业界领袖之外,还加入一位新成员。 通用汽车(GM)执行长瓦格纳(Rick Wagoner)是首位获邀担任开幕主题演讲人的汽车产业高层人士,凸显车用高技术设备日益受到消费性电子业界重视,逐渐从展示品跃为实用的标准配备。根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统计,2008年车用电子配备的销售额可望增长至123亿美元,约为2003年的两倍。2007年该领域营业额总计约为109亿美元,其中90%来自卫星收音机与影像播放器等娱乐设备,其余是信息安全科技相关产品,例如雷达检测器与导航系统。 在瓦格纳的演讲中,他铿锵有力的说“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的结合,将改变了汽车。”确实,因为科技的发达,汽车安全防护更佳提升。OnStar在12年内平台便更新8次,陆续增加了新功能。譬如,当安全气囊启动时会自动报警的“Automatic Crash Response”功能,现在还可传送撞击部位、撞击次数以及车辆是否翻滚等各种信息。另外,“Stolen Vehicle Slowdown”功能从过去仅能提供被盗车辆的位置信息,到允许客服人员从远程发出控制信号让引擎的燃油流动量减少,从而使被盗车辆减速,最终停止。OnStar的订户也可至AOL的MapQuest网站查询开车路线,查询结果存到OnStar服务器,随后再由客服人员以声音播报方式一步步引导驾驶者。目前,每天平均有8.5万人使用OnStar。其中,每月平均750件是发生撞击事故时的自动报警,每月平均1.1万件紧急呼叫,汽油耗尽及爆胎等情况时打给“Roadside Assistance”的电话次数每月约3,5万件,免提电话处理每月平均2900万分钟(约48万小时),每月800次使用失窃车辆追踪服务。驾驶者对OnStar的黏着力度增加海外推广的信心,因此通用汽车于2007年11月与中国达成了导入OnStar的协议。 持续追求替代能源 为舒缓环境和能源的压力,继2007年1月的采用串联方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Chevrolet Volt”之后,抢在底特律车展之前,通用汽车在CES首度发表CADILLAC Provoq概念车。Provoq概念车上系首度采用全燃料电池模式,可完全不依赖传统石化燃料,且仅排放出无污染的水,若仅使用燃料电池行驶,可行驶总合482公里路程,其中450公里为燃料电池驱动,32公里则为锂电池驱动。Provoq概念车绿色设计概念不仅止于动力系统,车顶上采用太阳能电池蓄能,供给车辆上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如车室内的辅助灯光、音响系统等。 相较于燃料电池车需要大规模改造引擎的结构设计,采用E85为动力的引擎只需小部分调整,并非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门坎。E85是从现行10%乙醇和90%汽油混合的乙醇汽油改变比例,85%为乙醇,15%为汽油。GM已在美国市场推出了250万辆以上的E85车“FFV(Flex-fuel vehicle,弹性燃料车)”。计划2008年在全球推出25款FFV车,预计年销量为100万辆以上;到2012年,通用汽车产量有一半皆是FFV。今后10年内。倘若美国三大汽车厂能持续生产E85 FFV,将可降低全美汽油消耗量将近10%,约22亿加仑或83亿升汽油。然而,源于农作物的乙醇燃料会影响粮食供给的问题,因此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需设法扩大乙醇的供应量:并且,美国17万家加油站中,只有1%销售E85,提高使用者消费的难度。因此,增加销售E85的加油站才能打破乙醇普及消费的瓶颈。 无人驾驶车10年面市 虽然通用汽车深陷财务困境,但依然斥资数亿美元追寻一个长期以来只存在科幻小说的目标:不需要驾驶人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一个远景,根据瓦格纳在CES主题演讲所说,将在10年内可以看到。在2007年11月份举办的城市挑战赛上,雪佛兰Tahoe Boss在无驾驶员的状态下,独自行驶设立众多十字路口、交通标志的仿真城市道路达100公里,表现堪称惊艳,一举获得最终优胜者。 雪佛兰Tahoe Boss是透过激光雷达、微波传感器、GPS等高科技手段,侦测周边情况的变化,行驶途中对道路条件、周围车辆、路上障碍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应用高性能计算和软件设备,实时规划出精确的行驶路线,避免碰撞的发生,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无人驾驶车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V2V(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s),可以让约400m内的车辆彼此互相通信,提前获知前方车辆的信息。如果数辆车前的车辆紧急刹车,可以让后方车辆自发性刹车,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追撞。 这辆无人驾驶车所应用的汽车电子技术并非完全都是新科技,巡航控制系统、盲点辅助技术、碰撞警告系统等已获得广泛应用,并以证明可降低汽车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架构更安全的行车防护网。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对减少汽车交通事故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也让人们在行车途中更悠游自在。 德尔福带奇瑞进军美国 仅次于德国博世(Robert Bosch)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德尔福(Delphi),很久之前就意识到消费性电子产品将在汽车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少数几间积极参与CES的汽车电子领导厂商。在第41届CES展会,德尔福带着它的新合作伙伴,中国奇瑞汽车共同参展。作为中国自主汽车领导品牌的奇瑞曾发下豪语,将在2010年在北美地区实现销售100万辆汽车的目标。翻开奇瑞汽车的销售史,从第1辆车到第20万辆,奇瑞用了53个月;从第20万辆到50万辆,奇瑞用了23个月;而从第50万辆到100万辆,奇瑞仅用了17个月。如此快速的增长,奠定奇瑞的基础,但也面临质量、服务、抄袭等种种压力与疑问。跨入第二阶段,服务与品牌的建立远胜于销量的增长速度。借助于德尔福在安全系统的实力与对北美市场的熟悉,因此奇瑞与德尔福签订了一份总价值高达2,31亿美元的协议,自2009年起德尔福将为奇瑞目前生产的所有车型提供包含驾驶座和乘客座的气囊、冲撞传感器在内的乘客安全系统,以及可为驾乘者提供路线向导和优质影音效果的多媒体导航系统。 奇瑞从2002年的5万辆生产规模扩大到39万辆,其中的10万已远销到东欧、西亚、北非、南美等地区,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出口车辆已是下一步。与德尔福的合作无疑将帮助奇瑞提高汽车整车性能的稳定程度,早日完成奇瑞的美国梦。 用手机控制汽车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信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近20年来,通话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迅速发展的移动通信,加快生活节奏,而移动通讯产品的技术提升更让市场争夺战越演越烈。 从计算机到多媒体播放器再到手机,苹果每一次的新产品总是会引起市场骚动。尝到iPod在汽车领域的甜美果实后,iPhone也试图与汽车结合。Delphi在CES推出一个新概念,所有的iPhone用户仅用自己的手机便能控制汽车。原理相当简单,有些智能型钥匙已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蓝牙让iPhone与钥匙相连,尔后实现电子系统的控制连接,这一操作过程即便在1英里外也能完成。以后,在iPhone或是其它支持的智能型手机的屏幕上,就可以监看汽车状态,还可以对车门、车窗、引擎、空调进行控制。 Delphi所提的iPhone概念,离商品化还有一段距离要走,反之,获颁CES创新设计与工艺奖的Autopage C3系统已面市。安装由专注于后装防盗系统的Autopage开发的C3组件,使用者可在手机上进行基本的防盗功能之外,还可得知车室内温度,在进入之前提前启动引擎和空调,调整温度。最棒的是,这套系统还内置GPS,可以获知爱车的行车轨迹:当爱车驶离特定距离,还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现爱车的位置。这一项创新证明了后装汽车电子产品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汽车进行控制,间接蚕食前装市场。 体验PND未来趋势 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开放给民间使用后,今日已渗透到各个消费性电子领域,放眼目前市场上的GPS产品,在使用上存在产品区隔,但PND仍是GPS应用的主流。 11月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的热卖和12月底的耶诞旺季,2007全年美国PND总销量高达1,000万台,较2006年增长近3倍。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BI Research的预估,PND于2007年全球出货量可望超过2,900万台,从2007年-2012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亦高达22.5%。也就是说,至2012年时,PND出货量将可达到8,000万台的水平。因此,紧接在销售旺季后的CES展览期间,PND所受关注程度自不在话下。 回顾2007年的PNDS市场,不论是从品牌还是数量,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价格不断探底,甚至有些3.5英寸屏幕的产品已经跌至100美元左右。激烈的价格竞争,各业者也在思索如何开创新产品规格,尽最大可能加入更实用的功能。归纳2008 CES PND的展出重点,各家产品持续在外观上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强调多元实时信息与使用者的互动,以提升附加价值。 即将面市的Garmin nuvi 800系列搭载全新智能语音辨识功能,不用在开车时操作繁琐的人机接口,让行车安全更上一层楼。使用者除了用声音输入地址街道名称来找路外,也可下达指令,比如“查找星巴克”,nuvi就会导航到最近的星巴克。如果迷路,对导航仪说“我在哪里?”导航仪就会显示目前的坐标信息、距离最近的交叉路口、医院、警察局以及加油站。 Garmin还与MSN Direct合作,经由FM广播将个人化的信息传送到nuvi机台上,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接收如交通路况、油料价格、天气信息、股价新闻、院线电影以及当地展览活动等,丰富的实时信息,随手可得,还可搭配nuvi机台来导航。由于透过FM广播,MSN Direct接受器可以让nuvi 850和汽车音响连接,并播送nuvi 850所提供的内容。无独有偶,麦哲伦(MAGELLAN)也与另一个网络引擎搜寻商Google携手,推出一款内置GPRS通信功能的Maestro 5340+GPRS。这款PND可以提供Google查询服务功能,并且可透过GPRS获得实时路况和信息,使用户得到更多的日常相关信息。雅虎也不甘示弱,DASH Navigation提供内建GPRS和Wi-Fi,无线连接性不仅意味着定位资料是最新的,而且用户能够根据位置与目前汽油价格找到相关加油站。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因特网,扩大这个一度自我限制的设备的边界,也让使用者在悠游中找到个人化服务信息。 从50余家PND厂商,数百款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是NAVIGON 7100。继获得德国红点奖后,Navigon 7100再夺得CES创新设计与工艺奖。光滑的镜面喷漆,流畅直线和优雅曲线的完美结合,极富时尚气息,让人爱不释手。迷人的外观,加入独创一格的功能,更显出此产品的魅力。为了让用户体验到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款产品还引入了一项“Reality View(真实视角)”功能,改进了其它导航产品导航模式不够直观、只能够显示抽象向量图的缺点,为使用者在屏幕上显示出较为接近真实画面的图像,提供给用户更加自然的导航体验。另一项创举则是免费提供TMC交通广播功能,除了以图像方式实时显示当前路况信息外,接近事故易发区处或易堵车区时会以语音提前通知驾车者。 结论 每年举办的CES向来以呈现手机与电动游戏的最新流行趋势闻名,这次2,700名参展厂商中,有数百个聚焦于车用新产品,比往年更凸显汽车电子主题。通用汽车执行长的到临,更说明汽车产业热情拥抱电子产业。将新颖的电子产品逐渐引进车内配备,以高科技推动个性化产品,吸引更多慧眼独具的消费者。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孤军奋战将导致资源局限和爆发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百变的需求。从此次CES来看,很多品牌或企业已扬弃单打独斗的企业经营视野,寻求异业合作的关系,交换彼此之间的资源,相互为对方创造另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更让消费者的利益得以最大化。PND与网络搜寻引擎合作便是一例,手机与汽车电子厂商则是另一个。 藉由策略联盟或逆向工程的方式,后装市场的厂家试着深入汽车控制领域,只不过功能也有限。若要在汽车电子领域耕耘的厂家,除了在后装市场持续找到发展空间之外,也要累积本身技术与质量的实力,创造进入前装市场的机会,深入汽车的核心控制,然后再一步提升技术。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悬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汽车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悬架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汽车悬架;汽车部件;主动悬梁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和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汽车悬架是车身和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一般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元件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减缓行驶中车辆受到由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力,保证乘坐舒适和货物完好,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传递垂直、纵向、侧向反力及其力矩,并起导向作用,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运动。悬架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 1悬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根据悬架的阻尼和刚度是否随着行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种悬架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半主动悬架还可以按阻尼级分为有级式和无级式两类。传统的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是按经验设计或优化设计方法选择的,一经选定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就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其减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为了克服被动悬架的缺陷,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主动悬架的概念,主动悬架就是由在悬架系统中采用有源或无源可控制的元件组成。它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主动作出反应,以抑制车体的运动,使悬架始终处于最优减振状态。所以主动悬架的特点就是能根据外界输入或车辆本身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因此,系统必须是有源的。半主动悬架则由无源但可控制的阻尼元件组成。 在车辆悬架中,弹性元件除了吸收和存贮能量外,还得承受车身重量及载荷,因此,半主动悬架不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而只考虑改变悬架的阻尼。由于半主动悬架结构简单,在工作时,几乎不消耗车辆动力,又能获得与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故应用较广。 由于路面输入的随机性,车辆悬架阻尼的控制属于自适应控制,即所设计的系统在输入或干扰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时,能自适应环境,调节系统参数,使输出仍能被有效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它不同于一般的反馈控制系统,因为它处理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反馈信息。 自适应控制系统按其原理不同,可分为校正调节器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两大类。由于要建立一个精确的“车辆―地面”系统模型还很困难,故目前的主动悬架,多采用自校正调节器。 虽然现代汽车的悬架种类较多,结构差异较大,但一般由弹性元件、减振元件和导向构件组成。工作原理是:当汽车轮胎受到冲击时,弹性元件对冲击进行缓冲,防止对汽车构件和人员造成损伤。但弹性件受到冲击时会产生长时间持续的振动,容易使驾驶员疲劳。故减振元件应快速衰减振动。当车轮受到冲击而跳动时,应使其运动轨迹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会降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导向构件在传力的同时,必须对方向进行控制。 2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科技进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马车出现的时候,为了乘坐更舒适,人类就开始对马车的悬架―叶片弹簧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在1776年,马车用的叶片弹簧取得了专利,并且一直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叶片弹簧才逐渐被螺旋弹簧代替。汽车诞生后,随着对悬架研究的深入,相继出现了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钢板弹簧等弹性件。193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由螺旋弹簧组成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参数根据经验或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它是一系列路况的折中,很难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减振的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种缺陷,采用了非线性刚度弹簧和车身高度调节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无法根除被动悬架的弊端。被动悬架主要应用于中低档轿车上,现代轿车的前悬架一般采用带有横向稳定杆的麦弗逊式悬架,比如桑塔纳、夏利、赛欧等车,后悬架的选择较多,主要有复合式纵摆臂悬架和多连杆悬架等。 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73年,由D.A.Crosby和D.C.Karnopp首先提出。半主动悬架以改变悬架的阻尼为主,一般较少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工作原理是:根据簧上质量相对车轮的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弹簧的阻尼力或者刚度。半主动悬架产生力的方式与被动悬架相似,但其阻尼或刚度系数可根据运行状态调整,这和主动悬架极为相似。有级式半主动悬架是将阻尼分成几级,阻尼级由驾驶员根据“路感”选择或由传感器信号自动选择;无级式半主动悬架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条件和行驶状态,对悬架的阻尼在几毫秒内由最小到最大进行无级调节。由于半主动悬架结构较简单,工作时不需要消耗车辆的动力,而且可取得与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被动悬架的缺陷逐渐成为提高汽车性能的瓶颈,为此人们开发了能兼顾舒适和操纵稳定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概念是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悬架设计中率先提出的。它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的控制装置,使汽车的悬架在任何路面上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控制装置通常由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能源系统等组成。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著名的汽车公司和生产厂家竞相研制开发这种悬架。奔驰、沃尔沃、洛特斯、丰田等在汽车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试验。装备主动悬架的汽车,在不良路面高速行驶时,车身非常平稳,轮胎的噪音小,转向和制动时车身保持水平。其特点是乘坐非常舒服,但不同程度存在着结构复杂、能耗高、成本昂贵、可靠性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被动悬架。在半主动和主动悬架的研究方面起步晚,与国外的差距大。在西方发达国家,半主动悬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趋于成熟,福特公司和日产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动悬架虽然提出早,但由于控制复杂,并且牵涉到许多学科,一直很难有大的突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仍仅应用于排气量大的豪华汽车。未见国内汽车产品采用此技术的报道,只有北京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对主动悬架展开研究。 3悬架的发展趋势 由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具有安全、智能和清洁的绿色智能悬架将是今后汽车悬架发展的趋势。 (1)被动悬架是传统的机械结构,刚度和阻尼都是不可调的,依照随机振动理论,它只能保证在特定的路况下达到较好效果。但它的理论成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相对低廉且不需额外能量,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动悬架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通过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后,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或有限元法寻找悬架的最优参数;研究可变刚度弹簧和可变阻尼的减振器,使悬架在绝大部分路况上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研究导向机构,使汽车悬架在满足平顺性的前提下,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 (2)半主动悬架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执行策略的研究;执行器的研究。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改变节流孔的大小调节阻尼;一种是通过改变减振液的粘性调节阻尼。节流孔的大小一般通过电磁阀或步进电机进行有级或无级的调节,这种方法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通过改变减振液的粘性来改变阻尼系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音和冲击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3)主动悬架研究也集中在两个方面:可靠性;执行器。由于主动悬架采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单片机、输出输入电路和各种接口,由于元器件较多,降低了悬架的可靠性,所以,加大元件的集成程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执行器的研究主要是用电动器件代替液压器件。电气动力系统中的直线伺服电机和永磁直流直线伺服电机具有较多的优点,今后将会取代液压执行机构。运用电磁蓄能原理,结合参数估计自校正控制器,可望设计出高性能低功耗的电磁蓄能式自适应主动悬架,使主动悬架由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4结论 总体来说,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好,性能优越,解决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矛盾。但元件成本较高,工作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整车质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主动悬架会大大增加成本和能量消耗;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接近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优于被动悬架。性能可靠,调节方便的可调阻尼减振器和算法简单有效的控制策略将是半主动悬架发展的必经之路。被动悬架的性能相对最差,但它的成本最低,也不需消耗能量。被动悬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是应用最广泛的悬架系统,通过进一步优化悬架结构和参数可以继续提升悬架性能。 悬架技术的技术创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先进制造技术、运动仿真等为悬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悬架的发展也给这些相关学科提出更高的理论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空调产品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旋转轴是通过磁性离合器及皮带与发动机曲轴相连取得动力的。当出风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它则控制磁性离合器切离,这样压缩机不工作。如果这一控制失灵,那么压缩机将不断工作,使蒸发器结冰造成管道压力超标,最终破坏系统甚至造成损坏。文章就空调产品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汽车空调;节能减排;独立式空调 目前大部分小汽车(主要指民用小车)上用的制冷剂有R-12制冷剂和R-134a制冷剂两种。R-12制冷剂是一种普通制冷剂,含有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利昂,而且在明火下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R-134a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具有无毒、无色、不燃不爆、热稳定性好等性质,更重要的是R 134a制冷剂不损害臭氧层。这两种制冷剂的化学结构互不相同,所以在汽车上是不通用的。而且它们配套使用的制冷剂油也不可互溶。如果加错制冷剂会令系统损坏,如对胶管的腐蚀等。R134a之所以用来替代R12,是因为其热力性质与R12相似,是一种不含氯的氟利昂,其臭氧破坏系统为零,所以,现在的新车基本都已使用R134a,即人们常说的环保制冷剂。 一、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 其实汽车空调和我们熟悉的家用空调制冷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R12或是R134a压缩释放的瞬间体积急剧膨胀就要吸收大量热能的原理制冷(由于R1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出于环保的要求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改用R134a做制冷剂)。汽车空调的构造和家用的分体空调类似,它的压缩机往往是安装在发动机上,并用皮带驱动(也有直接驱动的),冷凝器安装在汽车散热器的前方,而蒸发器在车里面,工作时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流经压缩机变成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冷凝器散热管降温冷却变成高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贮液干燥器除湿与缓冲,然后以较稳定的压力和流量流向膨胀阀,经节流和降压最后流向蒸发器。制冷剂一旦遇到低压环境即蒸发,吸收大量热能。车厢内的空气不断流经蒸发器,车厢内温度也就因此降低。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后再次变成低压气体,又重新被吸入压缩机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工作。在整个系统中,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机关,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太多就不易蒸发而太少冷气又会不够,因此膨胀阀是调节中枢。而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系统循环的动力源泉。 二、汽车空调的组成 汽车空调一般主要由压缩机(compressor)、电控离合器、冷凝器(condenser)、蒸发器(evaporator)、膨胀阀(expansion valve)、贮液干燥器(receiver drier)、管道(hoses)、冷凝风扇、真空电磁阀(vacuum solenoid)、怠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汽车空调分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高压侧包括压缩机输出侧、高压管路、冷凝器、贮液干燥器和液体管路;低压侧包括蒸发器、积累器、回气管路、压缩机输入侧和压缩机机油池。相应地空调系统的设计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无论发动机模式和电动模式时都需要空调(或采暖)。 三、汽车空调系统分类(按动力源分) (一)独立式空调 有专门的动力源(如第二台内燃机)驱动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一般用于长途货运、高地板大中巴等车上。独立式空调由于需要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高,同时造成较高的成本,并且其维修及维护十分困难,需要十分熟练的发动机维修人员,而且发动机配件不易获得,尤其是进口发动机;另外设计和安装更容易导致系统质量问题的发生,而额外的驱动发动机更增加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二)非独立式空调 直接利用汽车的行驶动力(发动机)来运转的空调系统。非独立式空调由主发动机带动压缩机运转,并由电磁离合器进行控制。接通电源时,离合器断开,压缩机停机,从而调节冷气的供给,达到控制车厢内温度的目的。目前,绝大部分轿车、面包车、小巴都使用这种空调。目前非独立式空调主要分为分体式、整体式。 1.分体式前端空调系统(HVAC)-(Heater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前蒸发器:是对通过膨胀阀后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后成为常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主要结构:管带式、层叠式、平行流式。 前暖风散热器:通过发动机冷却水提供的热量制热。主要分为:前暖风、后暖风(面包车、小巴)、侧暖风(面包车、小巴)。 2.整体式前端空调系统(HVAC)-(Heater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四、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 1.空调装置运行时振动较大,前面己提到汽车空调装置是移动式车载空调装置,由于道路不平,汽车在行驶中颠簸振动大,所以装置中连接管道应采用挠性制冷剂管道。 2.冷凝器紧靠着发动机的散热器,所以它的冷凝温度往往是低高的,所以其运行工况比其它空调装置恶劣。 3.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是直接由发动机驱动的,它是通过一个皮带驱动机构来实现的。当压缩机不工作时,压缩机可以与发动机脱开,它是通过一个电子离合器来实现的。空调系统停止工作时,应经常检查皮带的松紧,以确定离合器动作是否正确,有时离合器因轴承的损坏而影响压缩机的轴封,造成压缩机轴封处制冷剂泄漏,所以要检查离合器轴承损坏的早期迹象。 4.空调系统舒适性的评价。影响舒适性的因素很多,所以不能用一个精确的量值来确定,但我们还是可以规定一个舒适性范围的。 5.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汽车空调运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汽车排气管排放量的2%~10%,随着高性能发动机的使用,这一比例逐渐变大。目前使用汽车空调在总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例仍很小。在美国,EPA统计的汽车空调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0.1%。 温室气体排放发生在汽车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生产、使用、回收处理。LCCP表示从生产到回收的排放量,包括零部件材料使用的能量造成的排放。LCCP概念比原先使用的“TEWI”概念更为科学。“TEWI”只包括了制冷剂的直接排放和系统运行能耗造成的问接排放;LCCP还包括了制造零部件、制冷剂消耗的能量、替换及服务耗能。 6.未来新型动力车可能使用的空调系统。汽车动力系统的环保设计对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汽车空调系统效率对客户的影响,然而对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低排放汽车,它们是否能被用户接受却往往依赖于是否拥有效率更高的采暖和空调系统。例如,单用电力制冷和采暖可使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可行驶里程减少50%以上,以至连典型城市交通都难于适应。对于日益开拓的家用轿车市场,微型车用于空调的能量少于普通车辆,但这部分能量在小功率发动机的输出功中占的比例却不小。 7.未来新型空调系统的开发。空调系统开发必须与汽车开发同步,以适应新的变化:如发动机效率提高(余热量减少)、电气化、混合驱动动力及其它新型零部件使用后导致空调系统特性的变化。 汽车电气化日益加强。新型的电子元件如加热座椅、娱乐系统、电子导航等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广泛,为了适应这些技术,汽车生产商正在拟转向42V系统。采用高电压系统后有可能去除皮带驱动的系统,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水泵及动力转向泵等。这使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应用全封闭压缩机成为可能,并且只要发动机舱内靠近仪表盘的部分在足够的空问,就有可能用金属管代替软管,从而大大降低制冷剂泄漏。 电动车及一些混合动力车需要负荷调整。电动车和一些混合驱动车为了达到高效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以尽量少使用燃料来满足动力要求。 新的零部件技术可减少空调或采暖负荷增强车身隔热、改进门封结构、玻璃镀层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都可减少车室热负荷,从而减少用于空调或采暖的能耗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能源和环境的变化对交通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遵循能源发展形势及能源发展战略,研发和使用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和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趋势和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工业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1.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能够批量产销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1997年12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目前,该公司推出的混合动力轿车已经是多次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其生产工艺更为成熟。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测试,PRIUS轿车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轿车节油44.4%,在市郊节油29.7%,综合节油40.5%。美国的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日本还有部分差距,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 2.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我国也正在持续地进行着。“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我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4年来,经过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0多名技术骨干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已累计运行 4000km,燃料电池客车已累计运行8000km;混合动力客车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14万km;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 二、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过渡阶段的不二之选――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较为明朗。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多年,其技术相对成熟,已具备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较好的动力性和环保性,因此,笔者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向真正意义上纯电动汽车过渡阶段的不二之选。然而目前为止,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在装备常规的动力装置以外,还必须安装蓄电池,加之长期以来的研发成本,造成了现阶段混合动力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阻碍混动车普及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技术问题的陆续攻克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笔者认为混合动力未来汽车近几十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2.上帝的宠儿――纯电动汽车 由于电池技术的原因,纯电动汽车微型化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趋势。以高性能的镍氢、镍镉电池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当前,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正处在“更上一层楼”的阶段。美国蓝鸟客车公司、本田、丰田、比亚迪、奇瑞等均相继推出了相应的纯电动客车和轿车。然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电池容量、驱动电机、快速充电、二次污染等。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并非某个公司或某几个公司就可以完成的。如对其进行政策性补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快速充电站、充电桩、换电站或者电池租赁点;以及对研发单位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3.未来的巨人――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但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 20%。中国长安汽车在 2007 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存储和运输非常困难。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结语: 从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以纯净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的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应该以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为重点,着力解决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实现“弯道超车”,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汽车已经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虽然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都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汽车维修技术的提高及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是确保汽车出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员提供相关的帮助。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起来的,在迄今为止的60多年中,汽车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加了汽车运行的隐患和风险,而汽车维修也是在这时兴起的。在现今社会中,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与之相互补的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要对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进行更新,对技术人员的技修能力进行提高,更好的顺应当前的时代潮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远大的前景。 一、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汽车维修信息更新速度慢 汽车维修技术是伴随着汽车生产销售发展起来的附属行业,其在信息吸收和获取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滞后现象,甚至已经出现了与汽车制造业发展不相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在汽车技术的研发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很多的高新科技逐渐的应用到了汽车制造上,但是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却没有获得新技术的相关信息,自身拥有的维修信息又无法满足目前的汽修需要,所以对于很多的汽车故障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当前在汽车制造中,多数的汽车都已经使用了机电液一体化的电控系统,但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对这方面信息获取的的失效和不及时,就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准确的把握,甚至会在维修中引发其他问题,增加维修的难度,从而影响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水平低 目前,我国从事汽车维修的人员多数为初高中学历的技术人员,所接受 专业训练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在整体上就是欠缺的,所以维修质量问题难以保证也是意料之中的。另外, 目前我国从事汽修的人员多数为学徒工,在技校学习时知识获取的不到位或者学校、企业培训不到位等都导致其对现代化的汽修技术了解的少之甚少,跟不上时展的步伐[1]。此外,有些汽修企业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在人才引进上忽视了人员的专业性, 这就是造成了当前我国汽修行业人员水平整体下降的局面。 (三)汽车维修设备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制造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也存在落后的现象,无法准确的检测出汽车的故障问题,也保证不了检测的准确性,这就增加了汽修工作的开展难度。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汽车制造已经趋于智能化发展了,所以汽车检测设备也应该顺应汽车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以此来满足汽车维修的正常需求。 目前我国在汽车维修设备和技术上已经进行了适时的更新,但是就整个汽修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技术仍然在维修中占绝大部分,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不仅如此,国内产品性能不够稳定,只能靠低价格来销售,最终很难长久得到市场的认同。 例如,发动机燃烧机油是汽车的一种常见故障,造成这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配气机构、活塞连杆组、缸体等部件的密封配合不良,或者还存在机油加注过量等现象。在修理过程中,零件材料质量的优劣,维修加工工艺不规范,技术人员的精度不达标,也同样会引起发动机窜油的故障。因此,在汽车维修中,维修信息的获取、技术人员的工艺水平以及维修设备都直接影响了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二、汽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故障检测一体化、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科技逐渐被应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当中,而科技也使得汽车维修向着科技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汽车维修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提高了故障检测的精确度,减少了检测的失误率,也使得汽车维修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升[2]。 另外,汽车维修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不仅可以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然后更加精确的找到汽车故障的问题和成因,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使汽车维修保养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化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受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的限制,汽车维修技术未来必须要向人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汽车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大众和市场对汽车产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等也都要求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三)汽车维修观念先进化 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维修技术,还要不断的提高维修的品质,进行维修观念的更新,从而更好的顺应当前汽车行业以及社会主流的发展趋势。目前,汽车维修也应该向着观念的先进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在汽车维修中贯彻和落实节能低耗、减少污染等重要理念,从而使未来的汽车维修保养更加的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汽车维修技术的先进观念的落实,使得汽修技术也向着节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在汽车维修中损害非修理部件的事情经常存在,所以在先进的维修观念下,汽车维修积极贯彻资源节能的理念,将维修的精确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损耗,在节约维修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汽车维修的环保理念和绿色理念,提高了维修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与快速更新换代的汽车生产技术逐渐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因此,针对于汽车维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改善汽车维修技术不理想的问题,从整体上提升汽车维修的技术水平。另外,从汽车行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考虑,汽车维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向着人员专业化、理念先进化、故障维修一体化等方向发展 。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和近期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我国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生产研发技术的迈进,以现代计算机数控加工为主,加之NC机床和MC为基础的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从而建立具有自动化、集成化特点的体系,从而为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夯实基础。 关键词:机车壳体;汽车工业;金属切削;现状;趋势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化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以汽车为主要代步方式,吸取国外的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汲取研发经验,从而提升自身行业的水平。 1 国内汽车机械加工技术发展与现状 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随着国民素质的水平的提切而不断提高,汽车机械制造业及相关的关联性产业也得到飞速的进步。20世纪下半叶,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基础而发展的第二汽车制造产业朝着多种专用设备和多条自动线条的方向迈进。21世纪初期,小汽车研发成为汽车机械加工产业的重中之重,但国内机床的生产研发并没有满足日常生产的需求,造成汽车所需的多数装备和制造技术只能依赖国外的引进,从而耗费巨大财力。简而言之,虽然我国汽车机械加工技术得到升级和完善,但同国外先进的生产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硬件设备落后 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的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生产研发实力还无法实现当前汽车安全所需,缺乏基础的安全保障和性能保障,硬件设备的落后和传统早已无法满足汽车制造过程中对其可靠性、精准度以及使用寿命的要求。 1.2 自主研发能力亏欠 由于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使汽车产业处于瓶颈期,自主创新体系在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产业方面得到不提升,无法发挥自主研发的主动性,缺乏创新能力。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片面地强调如何解决制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升级改造,从而落后于世界。 1.3 软件应用范围狭隘 小汽车壳体加工主要以集成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为主,为实现生产的高效率,流水作业成为制造厂中的主要工作形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局限于一个版块,单一片面的生产一项软件,从而形成软件应用范围的狭隘性。 2 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深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起,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也逐渐的得到改良优化。主要以集中工序,简化流程为主,为尽量缩短工艺流程,多采用复合工艺,如一刀多刃、一工位多工序,滚、插、铣削由拉削、搓、挤、滚压等代替,磨削由车、铰等代替。与此同时,为提高切削效率,高速刀具技术、高速机床也被运用到生产中。柔性制造技术、珩磨新技术和干式切削技术是新型加工技术中佼佼者。柔性制造技术能实现多个结构不同的产品的同时生产,其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柔性制造系统和制造工厂,以及CNC机床和自动化技术。珩磨新技术通过不断研发新型珩磨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作业,如自动更换珩磨头、柔性夹具、实现珩磨的模块化等。而干式切削技术主要依赖于切削液,切削液是传统切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环境有着负面影响。为减少切削液对操作人员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两种干式切削技术应运而生。一种干式切削技术完全不用切削液。而另一种准干式切削,则是在微量润滑剂中混入气体,完成切削。图1为超声振动珩磨技术示意图,图2为干式切削示意图。 2.2 壳体机械加工技术对汽车变速器的重要性 以汽车变速器壳体为例,汽车变速器壳体是变速器的基础设施和配件,壳体能够保证整个变速器处于一个完整的状态。汽车变速器壳体将变速器中各类零件进行安装匹配,将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换挡机构总成等多个零散部件依照一定的规则和布局结构使整个变速器完成汽车在工作时所需的能量,并且汽车变速壳体还能够保障支撑输出轴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输出转矩,使汽车变速器能够顺利通畅的运行工作。除此之外,汽车变速器壳体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变速器总体装备的精准度和运动性能、汽车换挡的灵活性以及阻挡噪声,保证变速器性能始终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功效。因此,变速器壳体的质量决定着变速器总成的性能。 2.3 汽车壳体高速加工技术 在汽车壳体机械加工中,对高速加工技术的研究需要将机床、刀具与零件结合起来系统分析。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步伐的逐步提升,高速加工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管理、经营信息技术管理等。就当前形式分析,我国众多汽车机壳数控生产多以自动化为主,其来源渠道主要以日本、欧美等国家。高速加工技术主要以机床、刀具与其他多个零件结合系统分析为主,由于小汽车壳体加工零件孔多为复合式结构,所以主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够在一次性走刀过程中完成精加工。例如,刀具多采用Ti基陶瓷、CBN、SiN陶瓷等超硬材料。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壳体机床结构突破早期的传统形式,为实现生产线各加工工位、加工工序生产节拍对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专用成型刀具、高速多刀和加工工艺主导了机床的结构设计。除此之外,在汽车壳体机床技术升级层面,主要朝着复合加工中心模块化、加工速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加工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网络化、加工模式系y化,实现高速加工技术的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全局的观念出发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缺陷、不足及未来发展建设所需的必备条件。从软件创新、科研能力创新、机械加工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精益求精,积极主动的吸取国外优异先进的加工技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状况,不断提升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水平,在未来建设道路上以高速加工技术和发动机制造技术为主,从而实现经验、实践层面“质”的提升,逐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概况,从专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专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专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1 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发展现状 1.1 专用汽车产品特点分析 我国的专用汽车按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运输类和作业类。随着高等级公路网络化建设的加快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输类专用汽车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自卸汽车、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车等的迅猛发展即是佐证。由于这类车型具有市场需求量大、可批量生产、底盘选择余地大、技术门槛低等特点,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专用汽车企业组织生产。一方面,整车企业对批量小的底盘缺乏开发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专用汽车企业又不具备专用底盘生产资质和技术能力。随着《专用汽车底盘生产准人管理规定》的完善和实施,专用底盘制约专用汽车发展这一瓶颈问题有望缓解。作业类专用汽车要求专用底盘性能可靠、技术先进,专用装置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因此大量的先进技术被移植到作业类专用汽车上,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高,甚至专用装置比专用底盘价格高出数倍,容易培养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内领先产品,如广东粤海的清障车、杭州爱知的高空作业车和北电科林的广播电视车等。 1.2 专用汽车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已有6%左右的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具备独立的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采用开发软件进行模块化仿真设计,如Aut。-CAD、Por/E、CATIA等,大大提高了研发质量和缩短了开发周期。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品研发还处于较低水平,模仿设计痕迹比较明显,技术雷同现象突出,并没有实现质的转变。 1.3 专用汽车企业工艺装备分析 工艺装备对提高专用汽车产品的生产质量至关重要,受到了专用汽车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纷纷不惜重金采购先进的工艺设备,我国的专用汽车产品生产制造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都装备了智能化焊接机、焊缝检测机、数控切割机、水下等离子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剪板机、整车喷砂喷丸机等先进的机电工艺设备,工艺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需要引导和规范 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管理完全归属于整个汽车行业的管理体制当中,由于专用车的特殊性,产品标准的适用性不够完善,标准法规的制订、修订工作跟不上产品开发的速度,相关的管理政策没有细致的规定,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强,使部分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受到影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同时分属多个行业和多级政府部门,部门职能交叉,加大了政府的协调成本,给实施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公告》、“3C”认证、《环保目录》等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专用汽车产品的特殊性,加大了产品注册申请成本,使企业失去了经营的灵活性和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用汽车的发展。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 国外发达国家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已达到65%左右,专用载货车年产量占当年载货车总产量的50%以上,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 4∶ 3。而据2004年统计,我国专用汽车总产量约为60. 55万辆,占当年载货车总量的39. 7%,在吨位构成比方面,中型专用车多,重型专用车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3 底P专用化程度不高 专用汽车种类多、规格杂,为满足不同专用装置的良好匹配,对底盘有着独特结构和特殊性能的要求。我国专用汽车底盘的技术含量不高,长期困扰着专用汽车的发展,除有少量专用汽车如部分起重汽车采用专用底盘,其余大多数专用汽车采用二类载货汽车底盘改装,这些车型结构布置不够合理,车辆适应性、经济性、平顺性较差,极大地影响着专用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2.4 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欠缺 我国专用汽车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等,一些高科技产品及高技术关键部件仍需进口。由于专用汽车生产批量小,新产品开发所需投入较大且投入回收期长,许多企业虽然在部门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有所安排,但普遍存在资金和人力投入的不足,特别是缺乏高素质技术开发人才,因此,实际的研发工作无法开展,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成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瓶颈。总体来讲,我国专用汽车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内企业大多是仿造国外车型,个别车型为引进国外产品关键技术、关键部件。 3 我国专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3.1 品种多样化 专用汽车产品是专门为特殊用途服务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形成了专用汽车多品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专用汽车品种发展速度极快,功能要求越来越细,专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我国专用汽车及其底盘发展趋势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 3.2 产品重型化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重型卡车的市场销量为487 481辆,同比增长58.64%。从中长期来看,推动重型卡车行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公路货运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同时,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4 结束语 我国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与管理。这两大领域包括了专用汽车的大多数品种,这些品种会根据各自行业的发展情况,随时间、地点的不同成为市场的热点。因此,富有远见的专用汽车企业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完成技术、资本、营销体系建设的积累,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具有优势产品而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汽车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而汽车在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的同时,也得到了人们更加合理使用的思考与探讨。而对汽车状况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关故障维修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使汽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是现阶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对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汽车检测维修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检测与维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蓬勃,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这种形式下,不但使汽车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对汽车进行检测维修的技术也逐渐被重视。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与汽车是否能够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关系,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重要性极为突出。然而在现阶段中,我国汽车检测维修中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夸大维修故障等,使车主在支付更多费用的同时还无法确保汽车的维修质量。通过一定解决方案的实施,不但能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还可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作和人们的生命安危。 1汽车检测与维修现状 目前,通常都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和维修,不但能够确保一定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检测维修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排气分析仪、车轮定位仪和非接触时车速仪等机电一体化检测设备。国外现已将相应汽车检测制度和维修体系建立,使汽车检测维修更具专业化。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已经普遍具备标准化,其发展趋势也在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前进。 在我国,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有关汽车的交通事故或是安全环保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为了使社会公害减少,如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进行改善和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内容。现阶段中,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通常都是事后进行,当问题出现后才检查问题环节,未能构成预防意识,使交通事故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因此,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急需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将现代化科技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与维修中,能够将事故诊断结果更加精准,从而将人为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降低。 2汽车检测与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检测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 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目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各类伪劣假冒产品在市场中十分泛滥,导致消费者在对汽车维修时,不但汽车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还经常出现高价购买到劣质产品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但会发生在维修市场中,部分汽车维修厂也时常会有该类情况发生。维修厂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1],通常会在维修中采用质量较差的零部件,却在对消费者报价时说维修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为高质量。在汽车维修中使用这些劣质产品无法使汽车性能得到保障,使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消费者构成生命威胁。 2.2技术人员谎报故障 由于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维修知识不了解,汽车一旦出现故障,消费者通常会将汽车送往维修厂进行修理,给了部分维修人员牟取暴利的机会。部分汽车维修工作人员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汽车存在的故障问题夸大,导致消费者付出的维修费更多。例如由于汽车内部某个零件损坏,导致声音无法发出,而部分汽车维修人员会告知消费者由于汽车内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全面修理;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仅需要对汽车进行清洁便能将故障解决或是故障其实十分的小,但是维修人员却将故障说大,告知车主必须更换部分零件,或是拆卸并不需要拆卸的零部件,以此进行更多工时费的收取。这些情况时常发生,而由于车主对维修知识并不了解只能选择接受。 3汽车检测与维修发展趋势 3.1信息化汽车故障检测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将信息技术融入汽车检测维护中,利用网络将维修诊断信息传递,并整理、总结各类车型的维修资料。信息化汽车诊断技术能够将原本效率慢、不够准确的限制打破[2],在各个维修企业间还能将资源共享实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将维修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和各类维修设备结合成一体,能够与其他维修企业共享维修软件和硬件。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提供给用户热线咨询的方法,便于用户询问汽车故障诊断的指В获得最佳的维修方法。同时,通过汽车故障远程诊断服务,维修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中心将现场诊断信息数据传回并处理,然后反馈到现场,便于对现场故障诊断的指导。 3.2规范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进步,部分检测维修企业逐渐加大了对检测维修技术规范的重视。由于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对汽车最基础的部分维修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汽车在检测维修时都有一定不足存在,从而使汽车检测维修质量降低。因此,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必须对使用的检测维修技术基础严格进行规范,确保检测维修技术的科学、合理和规范。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根据汽车修理规范和汽车检测维修原则,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的汽车检测维修方案,为汽车检修提供更好地保障。 3.3智能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目前,国内部分汽车检测维修企业都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科学设备和技术,从而将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都提高了一定幅度,促进了汽车检测维修中的光管工作进一步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根据现阶段中国内现有科技发展成果能够看出,将集光电机一体化运用到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能够使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检修设备朝着智能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3],由于目前信息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普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将各类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维修工作中,能够使汽车检修企业借助互联网监控系统的全面性和共享性对汽车进行监控,并且还能通过智能化发展的网络推动技术和设备朝着智能化发展方向前进,使汽车检测维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4综合性检测站建设 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将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进行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便于检测汽车存在的故障并明确汽车故障的类型,并对汽车使用的各类型参数和汽车使用性能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性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不但能够使每个汽车检测站能够实现独立检测的任务,同时又可以形成系统、快捷、高效、精准的数据提取体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共享,使得到的数据能够共享于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和各个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加强了对汽车检测维修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汽车检测维修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因此在检测维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足,而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强对汽车检测维修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对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汽车检修质量,促进我国汽车检测维修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快速发展,但相关售后市场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以及认证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分析认为,随着国家汽车售后相关政策改革,以及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未来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将呈现团体标准快速发展、急需标准优先完善、第三方认证制度逐步建立的发展趋势。 截至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汽车售后市场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汽车售后领域各类专业标准、管理规范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体系作为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引导和规范市场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作用。分析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厘清现有标准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指明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引导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售后标准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作为技术和服务的集合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汽车售后市场的特殊性,可将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的作用与意义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 第一方面:可以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 售后市场标准是市场需求向生产端的直接反映。可以在界定产品的技术和功能,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产品通用型、互换性,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督促企业提高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提高配件产品在独立售后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第二方面:可以引导和规范市场。 建立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完善汽车售后市场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售后市隽闩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形成市场进入门槛,淘汰落后、鼓励先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和问题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服务项目和数量上有了高速增长,但是我国汽车售后标准体系在技术标准、管理规范、认证认可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相关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等正在积极推动建立相关标准,但是尚未形成行业权威的技术标准品牌。主要面临3方面的瓶颈。 第一方面:配件产品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汽车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QC)和企业标准组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组织制定,其标准主要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急需和行业关注热点,企业标准由于涉及企业知识产权和产品技术机密,很难得到直接应用。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汽车售后市场零配件产品检测领域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第二方面:管理规范不健全。 汽车后市场涉及汽车美容、装饰、维修、保养、租赁、金融、保险、改装、道路救援、报废回收以及赛事活动、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汽车后市场服务细分行业和新的服务方式、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原有的汽车维修与配件流通相关管理规范难以涵盖上述领域,也很难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第三方面:认证体系缺失。 目前我国售后市场没有完善的产品认证和市场监督制度,配件质量参差不齐,广大车主也很难辨别优劣,继而导致车主对独立售后服务体系的不信任。以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授权维修体系的汽车售后服务与销售功能相分离,同时独立售后体系也将快速发展,如连锁快修、综合维修等。市场对售后配件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也急需像国外独立认证机构一样建立自己的认证制度,培育有影响力的售后市场认证品牌,为售后市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为规范汽车售后市场行为,建立产品技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水平,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4〕186号)提出发展同质配件的大方向,汽车售后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变革机遇。因此,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发展趋势会有以下3个特点。 1、 汽车售后市场团体标准将快速发展。 目前国家标准管理机制正在变革,标准编制的组织与均由政府主管部门承担,标准化工作广泛存在立项难、更新周期长、标准化活动社会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并由此压缩了标准的社会供给,然而发展团体标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汽车行业各行业组织需抓住机会,发挥特长,编制一批行业需要、科学规范的汽车售后市场团体标准。 2、 汽车售后市场急需标准将优先建立及完善。 现行的汽车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售后市场标准的需要,对于售后市场急需的技术标准,如制动盘、碰撞类金属件、易损塑料件、橡胶密封件、燃料系统清洗剂、系列车用油品等将优先发展;同时与售后市场相关的管理规范,如汽车维修、汽车救援、汽车物流、汽车用品、汽车电子商务、平行进口售后服务规范等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3、具有汽车售后市场特色的第三方配件认证制度将逐步建立。 我国对于部分汽车零部件要求获得CCC强制认证,要求满足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性能。然而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特殊需求,还应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CAPA采用的第三方认证制度,再结合我国车主和维修体系的实际国情加以推广。在政策支持和广大机构推动下,随着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消费者对于认证认识度的提高,我国将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成熟,汽车售后市场正逐步扩大,如不加以科学的引导和规范,必将加剧行业无序竞争,最终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相关标准体系,引导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向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发展趋势 [摘 要]天然气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等诸多优点,本文根据天然气的这些优点以及近几年天然气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加气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加,汽车拥有量也急剧增长,导致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量激增。在这种形势下,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天然气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加气站应运而生,发展汽车加气站逐渐成为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1 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缺点 作为汽车燃料的天然气通常分为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其成分90%以上是甲烷,并经脱水、脱硫净化处理。与传统汽柴油燃料相比,天然气作为新兴的汽车燃料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下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1.1 优点 1.1.1 环保 因为天然气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其分子较小且结构简单,燃烧完全,燃烧后释放的碳氢化合物,几乎不会合成臭氧。而传统的汽柴油燃料,其分子较大,具有多重碳-碳键,燃烧时会伴随着更为复杂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增加了不完全燃烧的可能性并且易于放出未燃烧的、易发生光化合反应的碳氢化合物,从而加剧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以天然气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可以有效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1.1.2 经济 ①节省燃料费:以压缩天然气(CNG)汽车为例,通常情况下,压缩天然气的平均价格约为4.3元/Nm3,92#汽油的平均价格约为7.6元/L,而1Nm3CNG的热值相当于0.95L93#汽油,每辆燃气汽车年平均用气量约为11000Nm3,那么在提供相同热值的情况下,燃气费每年仅需要约47300元,而燃油费每年则需要约79420元,即每辆燃气汽车每年可节省约40%的燃料费。②降低维修费:传统汽、柴油中的蜡和胶质等杂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能有效减少积碳,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大修时间20%以上,润滑油更换周期延长到15000km。与使用常规燃料相比,可节约50%左右维修费用。 1.1.3 安全 就天然气本身而言,无毒,且不含有一氧化碳,比重p于空气,一旦泄漏会立即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而车用天然气(CNG、LNG)的燃点也都比汽、柴油高,不宜点燃;密度低,很难形成遇火燃烧浓度,稍有泄漏即挥发扩散。且抗爆性能好,爆炸极限仅为5%~15%,由此可见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比传统的汽、柴油安全性更高。 1.2 缺点 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虽然拥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实际上我国不仅是“相对贫油国”,还是“相对贫气国”,人均天然气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长,供需缺口也将逐年增大。因此,如果找不到能部分替代天然气的新能源,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来缓解当前的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只能是暂时可行的战略路径,不会持久。除此之外,在燃气汽车应用的过程中,用户普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动力不足;车身太重;加气不方便,只能跑短途等。但相信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加气站的开发建设,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2 汽车加气站的发展趋势 由于天然气具有低碳环保、经济实惠等诸多优点,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车用燃料,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预测近几年,天然气汽车在我国仍将呈“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加气站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跟上这个增长速度,以满足供应需求。此外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地方可以使用到廉价的天然气,也确保了加气站可以得到充足的气源。因此在未来的几年稳步推进数量适度、分布均衡的加气站十分有必要。 加气站类型主要分为油气合建站、单纯加气站和加气母站三种。现如今,全国范围内加油站的布局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加气站在选址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加油站的布局,建设适当数量的油气合建站,油气合建站主要建于干道和社区,占加气站总数的90%左右。针对单纯加气站即CNG加气站、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和LNG/L-CNG加气站的建设,需根据站区现场或附近是否有管线天然气。CNG加气站一般又可分为母站、常规站和子站:加气母站在城市门站储配站或天然气高压主管道上取气,气源稳定且压力波动小,不受工业民用天然气用气的影响,一般建于靠近城市门站的远郊;常规加气站一般建于靠近城镇燃气管道的城市中心区、城郊;加气子站基本没有土建工程,采用撬装设备,搬迁容易,受土地资源约束少,占地少,主要建于附近无城镇燃气管道的城市中心区、城郊;LNG加气站主要建于高速公路、城郊及公交停车场、物流站场等有LNG加气需求的场所;L-CNG加气站和LNG/L-CNG加气站主要建于附近无城镇燃气管道或母站的城市中心区、城郊。 今后在加气站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加气站建设极为关键。需综合考虑各类加气站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加气站类型。发展加气站的前提是要尽快做好前期调研和发展规划研究,对市场环境和供需群体进行透彻分析,然后通过对天然气汽车用户的用气需求预测进一步确定加气站的规模和数量,避免在加气站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选址、布局混乱、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等情况。 3 结语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的能源,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CO2和H2O,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一半,石油的2/3,天然气是一种优良的汽车发动机绿色代用燃料。大力发展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载客汽车、环卫车和载货汽车等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车辆,符合政府提出的以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环卫车为重点,推广使用天然气燃料汽车,倡导私家车采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加快建设车用天然气加气站,满足市场发展和实际运行的战略要求。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国产汽车品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阐述和比较数据等形式,整体的介绍了国内本土品牌汽车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我国经济放缓的情形下,本文详解了本土汽车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我国本土汽车现状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市鼍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消费力的提高以及消费者行为思想的转变,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引来了自己的一片春天。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国。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奢华汽车品牌陆陆续续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包括新型汽车的开发(混合动力,纯电力汽车),人们对私家车的购买力和需求都在不断上涨。在2016年,我国乘用汽车汽车生产量为2811.9万辆,同比增长14.5%;销量为2802.8万辆,同比增长13.7%,均为世界第一。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本土汽车销售量呈现可观的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数据统计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中,合资品牌有着独有的竞争优势。一汽大众以其独占鳌头的销量位居第一,依次往后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为前三甲。自主品牌中仅有长安汽车排名第八名。在畅销车的销售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来源于德产和日产车,本土汽车品牌偏向于低端车市场。因此,本土汽车品牌需要做好后期的战略规划,提高各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市场。 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阶段,许多国产品牌选择与国外的汽车品牌合资建厂,以达到快速引入技术和资本的目的,而同时,国外的知名汽车品牌也通过与国内的汽车厂商合资,对国内的汽车市场实现了领先占有。近些年来,国产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加上政府的扶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由于拥有巨大品牌优势和对市场占有捷足先登的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国产品牌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6年全国销量最好的十个汽车品牌中,有八个是中外合资品牌,只有两个是国产自主品牌,分别为哈弗和吉利,并且这三个品牌推出的车型也多为低端市场产品。 国产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 品牌价值。国产汽车品牌普遍存在发展时间不长,在购买人群中的认知度不够高,品牌形象不够清晰,获得的用户信任也不够高的问题。品牌不只是一个商标,一个良好的品牌,是企业多年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从而累积起来的价值。国外的发展成熟的汽车品牌普遍都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比如奔驰的尊贵,宝马的张扬和奥迪的中庸,都是鲜明的品牌标签。而且也因为这些标签,为它们吸引到了特定的购买人群,例如偏向奔驰的有钱的公司老总,偏向宝马的年轻人,和偏向奥迪的政府。这三个品牌旗下针对各类不同人群又开发了多个不同系列,例如宝马三五七系逐级上升和主打新能源的i系,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热爱高性能跑车用户开发的M系,购买人群从年轻人到企业老总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型,在保留自己品牌特性的同时,最大化覆盖市场。国产车的品牌大多时间尚短,而且长久以来普遍被市场定义为低端车、廉价车。人们在购买中高端豪华车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国产汽车,而国产品牌开发出的车,也多是用来满足代步和家庭日常所需,并没有像国外完善的汽车品牌一样从低到高有完整的市场覆盖。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产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弯路,比如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自主创新能力差,抄袭国外车,甚至还因为对于国外品牌的过度模仿有过法律纠纷。不过,设计上的模仿和抄袭,在很多国外知名品牌中也有过先例,比如斯巴鲁在起步阶段推出的斯巴鲁360和丰田的Toyopet SA之前都有官司缠身。然而,它们在度过了起步阶段后,都发展出了自己品牌特有的技术和特色,斯巴鲁发展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水平对置发动机,而丰田也因经济耐用畅销全球。 展望 中国人目前对于汽车的需求,还大多处于满足家庭需求方面,汽车在家庭中也属于比较大的投资。短期内来看,国产汽车应依然会以低端市场为主,主打经济耐用的家庭代步车,满足最基层市场的需求。然而,当国产汽车品牌积累到了足够的资金技术和品牌形象,在未来发展中势必要面对与合资品牌在中高端汽车市场的争夺。在这方面,国产品牌很有可能会借鉴日本的汽车行业崛起方式,在自身的廉价车品牌足够壮大时,推出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例如日产的英菲尼迪,丰田的雷克萨斯和本田的讴歌,这些子品牌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与老牌欧美豪华车抢占市场,甚至还可以推出高性能超跑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它们的发展经验和经营之道,在未来很有可能同样适用于国产汽车品牌。一部分国产品牌甚至已经开始打入高端市场,但目前销量很平庸,依然有待发展。 总体来讲,国产汽车品牌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销量在快速增长,有些品牌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但是目前对于市场的整体覆盖还不够全面,出口地也多为第三世界国家。但在未来当国产车有了足够的品牌价值和号召力时,才是国产汽车品牌真正抬头的时候。
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探索:双创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国家的“双创”战略和“互联网+”计划对当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新的改革要求。本文剖析了当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深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认识、提升网络营销专业教师综合素质、重视和加强网络营销实践实战教学、改革现有网络营销教学考评机制等建议,望对高校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学改革;网络营销;双创;互联网+ “双创”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简称,是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倡导提出的概念。在当前新常态下,“双创”是解决我国经济放缓带来的就业压力,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推进产业升级调整,促进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2015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又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倡导将“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以鼓励实施。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及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从而将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国家战略层面[1]。毫无疑问,大学作为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承载着为“双创”和“互联网+”输送各型各类人才的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或电子商务专业领域的《网络营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营销课程本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且与时俱进的课程,但当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尚有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故而必须立足于当前时代需要,对传统的网络营销教学进行改革。 1、双创背景下传统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网络营销教学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当前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而当今的全球化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国务院制定“互联网+”计划不仅是我国产业升级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及突破口。“互联网+”的实施必须要有大量具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经营技能的人才作为保障,而大量具备上述条件的互联网人才供给只有大学才能堪当重任[2]。此外,在当今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时代,企业的主要经营矛盾主要体现为产销矛盾,有真才实学的网络营销人员成为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双创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思考文/张贵祥实施计划赋予了大学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如果不能从时展所需以及企业现实需要的角度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网络营销教学的重要性,便难以积极主动地思考网络营销教学的改进和变革。遗憾的是,在国内大多数大学里,网络营销在市场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领域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网络营销教学也没有受到师生们应有的充分重视,具体表现为受重视程度低、课程的学分分值低、课时少、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分配少等方面。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营销课程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故而教与学的认真程度、教学改革的动力等都远远不够,其教学效率与效果自然难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1.2网络营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网络营销本质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而且跟其它学科不同的是,网络营销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只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有关网络营销原理和知识的特点。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营销被当作一般的公共课程予以施教,即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既导致大量学生学习了网络营销课程后对网络营销知识和原理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也缺乏网络营销的动手实战能力,不能胜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更不能切切实实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加剧了网络营销人才供给矛盾,并形成了人才供给悖论: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可用的网络营销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学过网络营销课程的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由此可见,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好网络营销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局限性。 1.3教师自身的局限性 网络营销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然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然而现在的高校网络营销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一毕业就进入高校教书,绝大多数没有在企业从事过网络营销相关的工作经历,更谈不上实践经验的运用。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在课堂上就只能“纸上谈兵”地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学到的也就只能是一些书面知识和原理。即使有些老师重视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案例模拟分析,但缺乏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仅凭案例分析教学也不能使学生具备实实在在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自身实践经历和经验的局限性,也是束缚学生学好网络营销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1.4现有的考评机制不合理 现有的网络营销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往往是平时课堂表现、考勤加上期末考试或考查,而对教师的考评依据则主要是所教班级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这种考评机制在当今的“双创”背景下,对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极大不合理性。因为这种考核方式于学生而言只能考核到学生所掌握到的网络营销相关原理和知识程度,而对教师而言只能考查到所教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则无从考核。而对网络营销这一门课程的特点而言,仅具有相关理论原理知识是远远达不到当今时代“双创”要求的。故而以上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评也必然具有偏差。对于网络营销这一门实践运用课程而言,这种考评方式注重了形式而缺乏内涵,不仅容易导致教师只关心课堂的理论教学,也容易打击到部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课外辅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双创背景下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深化认识、加强重视 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必须首先认识到当今互联网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及“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网络营销教学于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才能自觉强化网络营销教学的使命感,加强对网络营销教学的重视,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到学习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使学生强化学习动力。其次,广大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调研,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化对网络营销课程的认识,以便重新矫正网络营销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拟定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的标准等,着力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营销实用性人才。总而言之,只有认识到网络营销教学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重视网络营销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才能谈得上改革其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2.2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对于网络营销这一门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其显著特征的课程而言,如果教师自身缺乏网络营销实践和实战方面的经验,可以肯定的是其本身也会缺乏对网络营销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深切感悟和理解,当然更不可能很好地培育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故而也不可能满足当下的“双创”要求和“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有关网络营销课程的教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网络营销教师自身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始,从立足于丰富网络营销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提升网络营销教师自身的网络营销实战能力开始。为此,学校应该出面对接企业资源,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和安排网络营销教师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学习或兼职,直接参与企业的网络营销实战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让教师带领着学生直接去开展网络营销的创新创业实战活动。这些措施的目的旨在提升网络营销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网络营销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2.3施行“学中干”和“干中学”的教学模式 网络营销既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则在教学中实践就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故而创新理论中的“学中干”和“干中学”的螺旋式创新能力培育原理也非常适用于网络营销的课程教学[3]。即要求学生一边学习网络营销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开展网络营销的实践或实战活动。例如,可以倡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开设网店进行运营,也可以由学校出面与社会企业进行对接,由老师带领学生与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进行无缝对接,直接参与企业的网络营销实战活动,甚而承接或外包企业的网络营销项目,等等;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过施行“学中干”和“干中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将所学知识原理运用于网络营销实践实战中,使学生在实践实战的过程中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实战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感悟和启示,深化网络营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切实改进网络营销教学效果。 2.4改革现有的教学考评机制 要改进网络营销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必先改革网络营销现存的考评机制[4]。如上所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或承接企业的网络营销项目等措施是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开展学生“学中干”和“干中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更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措施。要施行这样的教学手段,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然以建立新的考评机制作为保障。例如,对学生考核而言,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或考查的分值权重,并相应增加学生平时实践实战能力考核项目,并使得实践实战分值的权重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的权重相当甚至更高,同时对学生自行开展网络营销方面的创新创业,或在企业实习期间对企业的网络营销做出一定贡献,或参与承接企业网络营销任务并有出色表现的给予特殊考核奖励,等等;而对教师的考核而言,在大幅降低传统那种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考核指标的权重的基础上,将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网络营销部门兼职或平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指导学生从事网络营销方面的创新创业等方面增列为教学考核内容,并大幅提升这些考核内容的分值权重。 3、结语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快对传统网络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是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所需人才培育的需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深化“双创”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认识,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施行“学中干”和“干中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效果考评机制等措施来改进和提升网络营销教学效率和效果,以便培养出适应于当今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广大企业的现实需要。 作者:张贵祥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 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探索: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 网络营销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培养能够被企业、被社会接纳的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是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笔者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网络营销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营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引言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环节之一的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对于学校,尤其是对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老师而言,研究如何培养合格的、能够被企业、被社会接纳的网络营销人才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其任务是研究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巧,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把握网络营销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规律和操作机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还要在企业的网络营销实务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探讨了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2、网络营销的课程特点 (1)网络营销交叉性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进行的,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体,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希望学生既懂得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目前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2)网络营销实践性强。实践性强是网络营销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网络营销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巧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网络营销的一些工具及使用方法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否则单靠课堂的“纸上谈兵”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网络营销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高。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之一,网络营销的手段方法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网络营销的任课老师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捕捉电子商务领域以及网络营销行业的新动态,跟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不断把最前沿最新鲜的资讯传递给学生,以适应网络营销学科的发展变化。 3、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对于网络营销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重要。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必须引起重视。通过相应模拟软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营销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然而,很多高校网络营销的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比重都偏少;有的高校虽然有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设施并不健全,设备设施陈旧,模拟教学软件缺乏,达不到实验的要求。 (2)实践环节薄弱。通过网络营销模拟软件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营销的操作方法,但是这些模拟的软件系统因为没有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结果是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不适应网络营销动态的商业环境。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淘宝的免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通过实际的经营管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或者真正到企业中去锻炼实习,把平时实验课上学到的技巧真正用到实处。 (3)考核方式单一。现行的对学生考核的方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主要是依据出勤率、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定;期末考试采取的是闭卷作答的形式,主要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无形中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地位,弱化了实验实践所占比重,不利于激起学生们对实验、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利于网络营销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4、网络营销教学改进的对策建议 (1)重视实验及实践环节的教学。首先要改进教学设备,优化实验室的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营销实验教学环境。其次,增加实验课的课时。目前的网络营销教学普遍是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时少不能达到使学生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学习的目的。建议增加实验课时,最好能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这样更利于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领悟能更加深刻。实践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给学生搭建一个实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网络营销环境中去。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淘宝开设自己的店铺,在店铺推广、供应商的选择、商品交易过程等一系列的实战当中掌握网络营销的技巧。 (2)改革考核方式。现行的网络营销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学生的识记背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加大实验及实践考核所占的比重,把学生平时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以及网店经营情况、课外参赛情况等考虑进去,与期末考试一起共同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有最直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最前沿信息,跟上学科的发展变化步伐,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参加一些专业的教学培训及国内较高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会议,或者去企业挂职锻炼,充分与外界接触和交流,而不是“关起门来造车”。 5、结束语 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专业方向的形成以及今后就业方向的选择都有重要作用。由于网络营销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而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这将激励我们不停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网络营销人才而努力。 作者:纪曼 王红 卓翔之 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探索: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职网络营销教学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将来走入社会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主要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借助这一教学方法提升中职网络营销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网络营销教学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相对独立地完成整个项目,在自己处理的时候学习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是独立自主去组织安排的,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需要积极解决,这样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中职网络营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兴趣 在中职网络营销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大部分教学都应用了多媒体设备,但通常也只是局限于将板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没有很好地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价值,没能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没有帮助的。另外,中职院校教学模式大多比较传统,通常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甚至会存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长此以往,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混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无序 网络营销课程主要是在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教学授课的,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发展的脚步,就很容易被淘汰。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情况,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中网络营销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教学方式落后,在网络教学中的一些操作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就会越来越低。另外,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从专业性的角度出发,会包含计算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在这些课程的设置上存在无序混乱的问题,不同的课程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目标就是使其成为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岗位中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但是在原有教学方式之下,培养的学生却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在参与实际社会工作时,学生往往不能独立解决遇到的难题,对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缺乏认知,从而就不能很好地符合企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如果不能继续完善自己就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及学生分组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先进行总项目的设置,对项目进行模拟或者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真实需要去设置,通过学生的参与去完成项目模拟。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企业要求的不同,网站建设的类型与要求也是存在差别的,可以对总项目进行分类细化,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去完成。比如,以“中职生的消费习惯为任务主题”,去进行市场调研,最后通过调研完成一份网上的调研报告,教师可以先选择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参考对照,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将以前学习过的网络市场调研的一些方法及步骤进行呈现,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员相同,各个组员之间的能力尽量做到互补均衡,组长由组员选出,教师指导学生项目完成中需要用到的以往的知识,然后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去进行网络市场调研报告的制定。 (二)实施调研计划,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小组成员根据布置给自己的具体任务去独立完成,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学生消费习惯进行调研,需要先明确具体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水平、能力等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对网络调研格式进行掌握,小组成员沟通交流,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制定出自己的学习及调研计划,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像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或者有关的课件等,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传统与网络两种途径,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对消费者的类型进行划分,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网站的类型与规模,对网络平台的各种有用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完成策划方案。让学生能够对教学中实际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理解,进而掌握其中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会网路营销教学的乐趣,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项目进行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评定,选出优秀的部分与需要改进的部分,实现项目的完善。选出小组中认为最好的,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具体评价,指出哪些地方是比较优秀的,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能够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项目进行评价也能检验一下项目的合格度,积累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好项目。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传授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及中心地位,教师成为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者,对学生进行探索、解决困难的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真正产生对网络营销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者:王菊连 单位: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探索:谈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本文针对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营销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找出网络营销课程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向,意在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优秀的电商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一、课程背景 如今已经到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已经使得我们国家搭上了互联网这班高峰车,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生活环境,已经成了互联网的天下。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下,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完全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互联网营销的角色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这两年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可以直接看出,互联网营销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并随着互联网份额的增长,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营销》这门课对电商专业学生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学校电商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更加有竞争力。 二、我院在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进行技能型课程的教学。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技能型很强的课程,他和管理学院其它课程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定在课堂上能尽可能多的教授学生网络营销实践技能。通过调研发现,网络营销的教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偏营销理论的教学方式,一种是偏营销技能的实践技能方式,而且不同学校的教学因为在本土环境,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也不适合使用别的学校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自己设计一套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保证我们学院电商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实施。2.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设置有问题。网络营销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营销方式,而网络营销这门课所学的知识不仅包含了市场营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还包含了计算机知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知识,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这些知识,有的可能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基础知识给他们进行全面的普及,让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并没有专门开展对这门学科基础知识的专业学习,他们往往都是利用专业的前序课程来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3.大多数高职院校考试方式有问题。网络营销是一门以实践能力为主,基础知识为辅的课程,它不仅仅重视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及试卷的笔试成绩,更注重学生是否能掌握网络营销实践技能,而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只能了解到学生对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了解到学生对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现阶段很多院校所选择的考试方法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法,这种考核方式不但无法反映出学生们真实的学习情况,还容易打击到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试卷考核法并不适用于这门课程。4.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内容选取问题。网络营销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的技能以及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营销人才,而不是教学生如何扩展市场营销。现在很多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都存在问题,大多人人认为网络营销就是教学生如何在网络上营销,却忘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技能。 三、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网络营销的课程教学,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学到应去学的内容。因此我们要重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模式,让行业专家、企业老总、一线的员工等内界人士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学生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2.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将会以本地企业网络营销岗位任务为基础来制定新的教学内容替代以前的以网络营销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这样讲更能让同学们学到实践技能。将企业对网络营销岗位的要求为标准来制定授课内容,将授课的内容制定交给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设计。我们会把网络营销的课程项目化分解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对网络营销的认知、网络营销的环境分析、网络营销的策划、网络营销的推广、网络营销的效果分析等。3.课程教学情境的设计。网络营销即是互联网的一种快速消费模式。现已成为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随着网络营销在现在商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原来一周两次的网络营销课调整为一周三次的网络营销课。以此来体现出我们对网络营销,对未来商业发展的重视。在此同时我们对整个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授课计划都按照项目化课程设计作了调整。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从之前的基本掌握网络营销为知识的目的改变为对网络营销实践能力的掌握为目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全新的发展。4.课程实践教材的编写。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它的实践课程的设计要比理论课程的设计更加重要,在总课时中占比也更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实践技能,一定要设计一本合适本院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教材,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在设计实践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关键技能、工作流程一致。 四、结语 网络营销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建立在本地电商企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基础上,制作课程大纲之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专业调查,再按照岗位工作内容来进行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以项目教学为主。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学生特点上是差别很大的。 作者:杜锐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探索:高职服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的重要营销战略,然而在《服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战、教学内容滞后、高职教材缺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该课程进行以下教学改革: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开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加强课程师资的培养。 关键词:服装;网络营销;高职;教学改革;创新 一、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4.4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7%,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0.23%,服装电商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并且在未来几年,服装电商整体规模仍将稳步扩大。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服装行业重要的重要营销战略。在服装行业已经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传统品牌服装企业逐步网络营销化。仅淘宝上就有超过5000家传统服装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开展网上直销,而且服装企业还在尝试不同的网络营销模式来实现网上多平台的经营。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成为网购的第一大品类,是国内服装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服装行业产生了大量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许多新岗位,例如:销售客服、网店店长、营运人员等。随着移动电商的发展,网络营销将和传统的服装销售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二、高职《服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2007年以来网购市场的迅速发展,服装行业对高职网络营销人才需求逐年快速增加,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服装网络营销》这门课程,为该行业培养了大批网络营销人才,然而这并不能够满足服装行业的需求,纠其原因,主要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缺实战 服装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包括服装网络营销环境、消费者行为、市场细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的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内容,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以理论为主,案例为辅,缺乏学生实战这个重要环节,与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实际工作脱节。高职院校既然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那么培养的学生能力的重点就应该是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不是单纯上理论的研究。 (二)教学内容滞后 网络营销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区别与传统服装营销的一种新型的服装营销战略。总所周知,网络营销的技术更新快、更新频率高;服装行业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网络营销运营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例如:目前服装网络营销的运营模式已经由B2C、C2C、B2B等常见的运营模式向O2O、C2M等运营模式发展;再加上教材的编写是对网络营销现状的总结,因此,《服装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 (三)高职教材缺乏 目前能够用于高职教学的教材缺乏。市面上现在的《服装网络营销》教材主要有三本,分别是2004李晓慧教授等编写的《服装网络营销》,2013年吴春胜和戴宏钦等编写的《服装网络营销教程》,2014年陈学军编写的《服装网络营销》。这三本书均有本科院校的教师编写,且属于通论性教材,不适合高职院校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 (四)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教授《服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校内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理论水平较高,但网络营销实战水平有限,因此很难在学生进行实战时提供较好的引导。校外兼职教师具有一定的网络营销实战经验,但是往往缺乏理论知识,再加上学校对兼职教师的考核也较少与教学质量挂钩,因此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 三、《服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高职《服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教学改革建议用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创新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服装网络营销》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就不能够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而应该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采取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授课安排,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授课。既然是以实践操作为主,那么就涉及到实践操作平台的选取。目前实践操作平台有两种:一种是虚拟的网络商城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网络商城平台进行开店、上货、装修、网络运营和销售等操作,不涉及实际金钱交易,易操作,但是属于虚拟运营;另外一种是实际运行的网络商城平台,比如淘宝、易趣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际的平台上进行免费开店、上货、装修、网络运营和销售等操作,但涉及实际金钱交易,不易操作,但是属于实际运营。具体选择哪一种,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二)开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 为了满足高职教学内容的创新,《服装网络营销》要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并且项目课程教材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项目的内容安排要真正的体现服装网络营销的工作过程,要以工作过程中的排列顺序为顺序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工作实践所需的理论知识为原则选择理论知识,以高职教育目标对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来安排理论知识。其次,教材的设计,除了能够对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外,还要把握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最后,教材在项目的实施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安排与衔接上,还应为读者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模拟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经验性知识,并且能作为学生进行完成项目活动的导引,使学生了解到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过程与程序,并找到完成项目所需的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路径。 (三)加强课程师资的培养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服装网络营销实战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于高职《服装网络营销》课程的专任教师,可以提供财力、物力、时间等鼓励专任教师开网店、去企业兼职锻炼、邀请企业工作人员或行业专家来校办讲座与交流等提高实战水平。针对于高职《服装网络营销》课程的兼职教师,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可以送兼职教师去进行短期培训、或者把上课报酬和授课质量进行一定挂钩,倒逼其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作者:宋东霞 韩雪 刘润华 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数学毕业论文:数学毕业论文写作策略 1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学生思想浮躁.因连续数年大学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招生规模,而中学教师的需求量早已饱和,同时社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导致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处于较尴尬处境,从而无心学习.其次,研究生复试和求职与论文写作基本同步,因此前者挤占了论文写作时间.最后,学校的考核目标与教师的要求放松也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态度.考研率与就业率是学校评定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在此指引下,教师只能放松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态度.综上,现阶段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问题,其根本上是由于大学教育的制度、管理及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形势出现脱离而导致的. 2提高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的对策 2.1加强引导,提高认识 既然这一教学环节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从主观上去认可这一环节. 2.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特定的社会发展形势是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但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和执行力度的不足却是论文质量下滑的助力.因此,建议学校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来遏制学生的消极态度. 2.3积极探索学年论文写作模式 不可否认,考研复试与寻求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而毕业论文的目标要求又不能降低,积极推行学年论文的写作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在低年级适当地增设学年论文,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尽管在能力要求上要远低于毕业论文,但经过多次写作,累积的训练效果完全达到毕业论文的最终培养目标.当然,学年论文的具体写作模式有待探索.如果每学年进行一次,势必会增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负担,于是部分高校进行了修改,如把每年一次的学年论文改为只在第三、五学期进行,这样就减少了一次.具体来说,在毕业论文之前进行1~2次的学年论文写作较合适,同时要加强对学年论文的要求,除篇幅可以较毕业论文稍短外,其它要求应接近毕业论文,这样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连兵 张萍 数学毕业论文:数学毕业复习办法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整理、巩固小学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加强,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根据这一目的,教材在小学六年级安排了《整理和复习》,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梳理、掌握、巩固、运用好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拟定的计划“切实可行”是指:“切实”主要是切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不同的班级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只有任课教师才最清楚,你认为哪些方面最需要再讲,哪些需要温习,哪些需要拓宽就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来拟定计划;“可行”是指可以达到以上目的的最可操作的行为。计划既要有整体的复习思路,又要有具体复习的步骤、复习内容、时间安排等,这样才能根据每一个步骤和内容去搜集相关资料,备好每一节课。另外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也可以纳入计划。 二、选用一本正规的教辅资料 教辅资料是教学中的辅助用具,它永远不能替代教材,但它对教学却有辅助作用。选用好一本正规的教辅资料,是搞好复习的有力保障。1.如何选?首先,要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现在有些盗版书籍流入市场,它们的错误率高、编排不合理、印刷质量差。因此,要选正版的。其次,要看编排是否科学合理。先看目录都有哪些章节,再看每个章节是如何编排的,看是否抓住重点,举例是否精当,练习是否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灵活性。2.如何用?(1)结合教材要以教材为主,根据教科书上所编排的内容去查找辅导资料上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切忌单一使用。(2)精选范例有一些知识是学生忘记了的,有些知识是易混淆的,有些是补充的,不管哪种类型的,都要选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能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题作为例题来进行教学。(3)筛选练习辅导书上安排了许多练习和试题,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题都要做。由于时间短,我们可以在完成教材上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将比较有价值的与教材不重复的练习筛选出来加以巩固。 三、构建一个个连带的数学知识网络 专家们在编排教材时是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将知识编排到每个板块里的。新教材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板块(四个领域),而新教材(2000年3月改版后的)是在原有的老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后,将知识布局到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量的计量,几何的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和应用题六大板块里的。其特点是12个字:“降低难度,体现主体,突出创新”。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板块网络概念,然后根据每一板块的知识点,构建或整理出每一板块中每一内容的一个个知识网络。 四、查补一处处的知识漏洞 这里说的知识漏洞指的是导学错了的,导学落了的,导学浅了的,被遗忘的,已混淆的。将这些一一查出来“补”或“堵”好。这些知识漏洞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教师“漏洞”不一样。因此,要从每一个板块或每一个章节中去查、去找、去清、去搜。 五、选择一种种活跃有趣的复习形式 复习课对学生来讲是最枯燥,最不引起注意和重视,最易分神的一种课,但又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形式上变化多端,选择一种种新颖的,活泼有趣的复习形式,才能让学生感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最常用的复习形式有:讲解型,点拨型,自学型,问答型,活动型……(游戏、比赛、实践……) 六、完成一个完整的“总—分—总” 小学数学的复习,要在短时间内复习那么多的知识,就不能盲目行动,要有复习的“线索”和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一)线索我认为最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总-分-总”。系统整理,形成网络。(理清脉络)———分块复习,灵活训练。(抓住重点)—总体检测,反馈矫正。(形成技能)(二)时间的分配1.系统整理,形成网络(3课时)。2.分块复习,灵活训练。(77课时,其中,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量的计量5课时,几何的初步知识11课时,简单的统计6课时,应用题30课时。)3.总体检测,反馈矫正(10课时)。复习时,当然也可以将1、2两步同时进行。这只是一个参考,有些老师先分类复习,再分册复习,也是可以的,无论走哪条线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七、融化一颗颗纯真可爱的心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心扉。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的,我们老师就要把最真挚、最基本的爱撒向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爱你,才会对你的教学感兴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其次,要对学生有一种智慧的师爱。学会发现与赏识,学会加倍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会宽容。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陶冶情感,用思想影响思想、用人格塑造人格。这样,智慧的师爱才会像一缕春风,一夜喜雨,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从而收获到一种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才能将一颗颗纯真幼小的心“融化”,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搞好复习。总之,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要做到目标要明,网络要通,选例要精,方法要巧,漏洞要堵,训练要活、时间要足,心灵要通! 数学毕业论文:国外数学毕业基准经验与启发 美国文凭项目(TheAmericanDiplomaPro-ject,简称ADP)是由美国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成就公司(Achieve)和美国教育信托公司(theEd-ucationTrust)及托马斯•B.福特汉姆基金会(theThomasB.FordhamFoundation)于2004年合作开发,其目标在于建构高中各科毕业基准,即ADP毕业基准。该基准反映了高中毕业生在升学与就业两方面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实践表明,ADP是一项成功的倡议,它确保所有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从容应对所面临的工作和大学学习的挑战。到2009年,ADP已开发出高中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毕业基准,ADP毕业基准已在美国40个州实施和推广。本文拟以美国高中数学学科为切入口,对ADP毕业基准研究的缘起、ADP毕业基准的建构等方面加以探讨,期望给我国研究高中各科毕业基准提供有益的启迪。 一、美国文凭项目毕业基准研究的缘起 (一)教育政策的推动:基于就业与升学建构 高中毕业基准美国是教育分权型国家,由于各州及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直接决定了辖区范围内的学校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和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因此,对具体学校课程标准以及毕业标准的制定产生实际影响的是各州及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1]虽然美国各州对高中毕业的要求均有规定,但由于各州课程内容的差异,直接给各大学跨州招生、企业雇主跨州招工带来了困难。同时,在美国仍有许多学生和家长坚持要求学校颁发的高中毕业文凭理应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但实际上,高中毕业文凭远远没有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对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而言,美国的高中毕业证仅仅是一个未履行的承诺而已,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毕业文凭的实际价值缺乏信心;高等院校和企业雇主也对高中毕业文凭所赋予的知识和能力内涵感到不满意,认为高中毕业证几乎没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展示学业成绩、不需要展示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可轻易获得高中毕业文凭。为改变这一现状,美国教育部制定和强化高中毕业文凭作为一种通用证明的政策。出于高中毕业生在毕业后就业与升学所欠缺的知识与技能的考量,美国在国家政策层面,开始探讨制定具有普适性的高中生毕业基准,实施教育质量问责制度,在高中毕业标准和毕业生升学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践表明,虽然美国大多数州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严谨的评估,但ADP确定的毕业标准似乎更加苛刻。例如,目前美国还没有州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代数Ⅱ”直到毕业。但是ADP研究表明,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在某些情况下,基于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考试并不能作为国家课程测试的样本。为恢复利害相关者对高中毕业文凭价值的信心,国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高中毕业基准的构建。 (二)实践的应答:高中普适性毕业基准的研发 美国在对各州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39%的学生认为,高中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于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其中各大学开设的新生补课班就在一定程度是反映了这一问题。进入大学的学生中至少有28%的学生需要立即补习英语或数学课程。[2]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中,有53%至少要补习一门数学或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有3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3]而用人单位和大学教师对高中毕业生的评价进一步反映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达标的现状。雇主们认为有45%的毕业生不具备确保其获得晋升机会的技能。同样,大学教师们认为有42%的大学新生没有做好大学水平课程的准备。[4]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无疑给美国现有高中毕业文凭的价值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适应高中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的学科毕业基准就显得非常紧迫而重要。从美国来看,州高中毕业基准的局限日渐突出,难以适应其他州对高中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构建跨州的具有普适性的高中毕业基准,成为美国课程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美国文凭项目高中数学毕业基准的基本框架 为重建学生与家长、企业雇主对高中毕业文凭价值的信心,从2004年起ADP就着手开发多个学科的高中毕业基准,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其中2009年完善的高中数学毕业基准,即ADP2009高中数学毕业基准最具代表性。ADP高中数学毕业基准分为四个部分,即数感和数的运算、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等领域。ADP在建构数学毕业标准过程中规定,不带有星号的基准代表的内容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由于高等教育学习的需要,某些数学毕业基准被标有重点星号(*),这对大学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专业来说,这一内容要求是必要的。下面是构建的ADP高中数学毕业基准的基本框架。 (一)数感和数的运算领域的毕业基准 数感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数学运算的基础。例如,日常生活中比较商品的价钱;购买商品时估算税金;决定是买还是租一辆汽车更加划算;合理的理财以便维持日常的收支平衡;理解通货膨胀时薪水的增长;决定哪里能够节省投资,并对大众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各种变化率的概念能够有较深的理解等等。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流畅而准确的计算有理数,不用计算器来计算。如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整数、分数加法的意义;计算并运用比率、比例、利率及百分比来解决问题等。 2.认识并会使用绝对值。如知道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其绝对值,知道两数之间的数轴的距离是他们差的绝对值。 3.理解并解决某些问题和方程式。如了解数系需要从整数扩大到有理数(正数、负数和零)。 4.理解计算器和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的能力及其局限。 (二)代数领域的毕业基准 代数是有规律地识别产生变化的根源,区分各种变化中的模式,并寻求多重表征(包括语言的、符号的、数值的、图像的)表达所发生的变化。数学语言能在抽象层面上为就业者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如通过利率和预期营业收入来预测储蓄,知道当建筑面积增加时成本是如何增加的等。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对代数式进行流畅而准确的基本运算。如了解整数指数和根的属性,并运用这些属性,以简化代数式的目的;了解指数式的性质和应用这些属性,以简化代数式;多项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通过提取公因式来分解多项式;二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数表达式的加、减、乘、除法以及简化运算;给定变量的值求多项式;*推导和使用公式求通项公式以及对有限四则运算及几何级数求和,对无穷几何级数求和。 2.了解函数的功能、表达式及属性。判别以符号或图像的形式给出的关系是否是一个函数;*确定无论是用符号或图像所表示的一个函数值域;理解函数符号并在其指定的定义域上的某点求函数值;*知道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是对数函数,用其反函数的性质来证明对数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些属性来解决问题。 3.应用基本代数运算求解方程和不等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和含有一个变量的不等式组(包括那些涉及绝对值的线性函数);求解涉及多个变量的方程,其变量一个依赖于另一个;求解含有两个变量的两个线性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含有三个变量的三个线性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含有一个变量的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组)。 4.用曲线表示若干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和不等式,阐明图像的代数性质和其几何属性间的关系,并解释这样一个图像;*用曲线表示椭圆和轴平行的双曲线,并阐明其标准代数形式及其图像性质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指数函数并确定其关键特性;从曲线中读取信息并下结论,确定曲线的性质,并且用该曲线反映原始问题的有用信息。 5.通过将给定的语言信息转化成适当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这些涉及到方程或者方程组的情形;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这些数学模型;并且以书面形式作答及使用适当的计量单位。识别并解决可以归入这样一类模型的问题:一元线性方程中只含时间、比率、距离等一元变量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可归结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识别并解决利用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复合利率的问题;*识别并解决指数函数方程但需要借助对数计算器,比如指数增长和衰减问题。 6.理解二项式定理及其与组合学、杨辉三角形、概率间的联系。 (三)几何领域的毕业基准 几何能促使毕业生理解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例如,找出使一个超大物体通过一扇门的最优方法;决定如何设计一个房子以使其居住空间最大,所用木材成本最小;比较包含不同包装形状的产品等等。几何测量是量化世界的基础,盖房、利用地图和测血压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测量。测量可以培养学生的精密度及准确度,他们还要学会找出潜在的和实际的测量误差,并了解这些误差是怎样在计算中产生的。研究表明,几何的学习对学生就业具有很好的帮助。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方面知识。 1.了解在数学逻辑结构(尤其是在几何)里不同角色的公理、定义和定理。如识别并解释定义、定理和公理的必要性并给出例子;陈述和证明几何学关键的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了解除了欧几里德公式之外的几何,平行公设是不成立的。 2.识别和应用直线和角的相关定义并用来验证欧氏几何中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并用尺规完成基本的几何作图;识别和应用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和原理,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相互平行,并完成这类作图;识别和应用正交线的相关原理和性质并用它们来证明相关定理。 3.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并用它们证明其他定理并解决问题。 4.知道圆的基本性质并用它们来证明基本定理并解决问题。 5.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以及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6.使用刚性移动如反射、平移和旋转,以确定两个几何图形是否全等,并创建和分析几何设计。 7.知道图形的相似性,并使用比例系数来求解问题。 8.知道几何图像尺寸(长度,面积,周长,体积)依赖于单位的选择,并且所测量的尺寸只是物理对象的近似值,计算时要相对于同一基准面测量,而且图像要固定。 9.给出二维图像时,要能想象出三维空间中的实体或曲面(如网、多视图)并且为三维实体的表面创建二维图像。 10.利用坐标系描绘几何物体和数字代数,利用代数学解决几何问题。通过斜率的概念来解释直观概念“倾斜”,依据坐标中直线上的两点来确定其斜率,并用斜率概念解释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用一个直线方程来描述一条线;利用两点的坐标和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给定圆的圆心和半径求其方程,给定圆的方程求其半径和圆心。 11.了解基本直角三角形并运用它来解决问题。理解直角三角形在可以用边的比率来定义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上的相似性并能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在给定一锐角和另一边长的情况下,应用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求直角三角形某未知边;运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标准公式来解释面积。 12.知道三角函数是如何在实数轴上扩展成周期函数的,从这些函数中导出基本公式,并用这些函数和公式解决问题。 (四)统计和概率领域的毕业基准 研究表明,许多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有快速的分析、解释、描述数据的能力并创造出视觉性数据———图表、图解,以便让人们可以简洁准确的做出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学习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在此领域,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如下几方面知识。 1.解释和运用定量的信息。如使用适当的方法组织并显示数据(包括电子数据表)以检测模式和模式偏差;阅读并解释表格、条形图和曲线图;计算和解释概率统计,得到数据的分布。 2.解释并评判呈现及利用信息的各种方式。评价发表在媒体上的数据报告,考察数据的来源、研究的构思以及数据分析和展示的方式;对误导使用的数据进行识别和解释;当参数是基于数据时,识别混淆了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3.解释数据的使用及统计思想,拟定推论、做出预测并证明结论。能够解释取样方法、数据收集过程中问题的表达形式,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调查,从而收集数据来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释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配对的数据集散点图。 4.说明和运用概率的概念来计算样本概率。解释如何量化在数量上发生概率事件的可能性;解释某事件的特定结果的相对频率如何能用来估计这种结果的概率;解释大数法则如何能应用于简单的例子;应用概率概念来计算样本概率;应用概率概念对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决策。 三、美国文凭项目数学毕业基准的启示 美国通过高中毕业文凭项目研究,构建高中数学等学科的毕业基准,为提高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了依据,这对我国研究高中毕业文凭的质量和内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构建高中毕业基准要充分体现升学与就业的需求目前,美国高中文凭项目在州毕业基准的基础上,从升学与就业两方面需求,开发全国性的高中各学科毕业基准,以满足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毕业生质量的要求。ADP数学毕业基准在研发过程中充分汇集了大量企业雇主、大学教师、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智慧,着眼于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经过科学、严谨、反复修订与实践而制定的。这可以看出,升学和就业要求是其构建高质量高中毕业基准的重要视域。而我国高中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课程实施仍以“应试———升学”为导向,尤其是数学课程,带有浓厚的专业化倾向,过分注重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与结论的一致性,忽视了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应用价值,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和升学需求相偏离。这表明,我国高中毕业文凭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升学与就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对升学与就业的不适应也就在所难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在制定高中毕业标准时,应改变以往依靠专家组成员的观点制定统一的标准,要充分融合各个领域人士的建议与需求。如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大学教师、教育专家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高中生升学与就业做好准备。 (二)构建高中毕业基准应立足于本土化研究表明,美国是教育分权制国家,各州、各学区、各学校对高中毕业基准制定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州都拥有本州特色的毕业基准,国家及其他组织机构制定的毕业基准只起到参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美国高中毕业基准的不足,即难以实现跨州就业和升学的要求。ADP毕业基准的研发,就是在充分考虑并结合各州高中毕业标准的特色的基础上,为各州学生制定的一套具有普适性毕业基准,进而体现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我国是教育集权制国家,充分考虑我国与美国基础教育的差异,应该结合我国实际,从本土化视野制定适应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高中毕业基准。一方面,我国制定的课程标准,既是高中课程实施的根据,也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判断高中毕业文凭质量的根据不足。究其原因,这与我国课程标准结构中缺失毕业基准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构建本土化的高中毕业基准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中的应然选择。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课程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应考虑各区域的特色和差异性,制定适应不同省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中毕业基准,充分满足不同地区对高中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需求。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数学老师述职汇报 一、思想方面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当然个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无论干什么事,都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是说,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这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为此,三年来,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谨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理念: 三年来,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和发表个人见解,以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讲究新课内容的整合,环环相扣。重视学生在体验和感悟基础上的归纳、总结、提炼。 课堂教学风格: 追求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自然之中见规范。 教育格言: 自主、合作、创新,让每颗金子闪光。 教学内容: 三年来,一只承担六年级课程,我在深钻教材、抓准重点的基础上,重在进行知识的揉合比较,专项练习,对比练习,侧重精讲多练,很好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 去年进校之前,我在下庄学校任教,人少时间多,现在变为人多时间少,一时还不适应,为了适应学生,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我采用经常写评语的方法,让学生写老师,从纸条中来接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从而适时改变自己的方法和学生融洽教学。另外,人多后进生也多,我也重在抓后进生。表现在:1、上课常站在他们跟前看他们做、指导,拍拍小脑袋以示鼓励。2、放低难度,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3、对于他们未完成的作业,多提醒,多检查,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上有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极高。 总之,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已与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是否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是否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是否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成绩的取得 1、县教研室多次为我们提供校级教研活动的平台。我积极准备,发挥最佳水平。在下孔学校讲授《数的奇偶性》时,能结合当时的奥运会有关知识进行导课,并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整节课收放自如,效果明显,获第一名;在东冶讲授《图形的旋转》时,把数学知识生动化,多次让学生动手,恰似一堂活泼的数学活动课,学生兴趣盎然,获第二名;在演礼、次营讲授《估计费用》、《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也充分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放在首位,真正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受到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2、在课改方面,以多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现在,多数学生已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倾听的重要,并真正践于到实际中,为课内外活动做好的铺垫。 3、在教学中,我所带班级连年以第一的成绩向学校汇报,所以每年都被评为县“模范教师”。 四、奋斗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座右铭,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永不停下自己不断追求的脚步,努力向前。 数学毕业论文:数学毕业设计与就业科研一体化研究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内,不仅要完成开题、中期等阶段报告,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答辩,有的还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或软件开发,毕业设计任务重、环节多、时间紧。而且,由于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当前理论知识发展的新动态,又要学习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将数学理论与应用领域有机融合,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能够静下心来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设计。然而,当前面临着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是很高,学生“等、靠、拖”的消极思想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毕业设计与就业脱节,做好毕业设计不能推动顺利就业,学生本着就业为重的想法,把时间精力主要放在找工作上,而降低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几乎都面临着许多情况,有着不同的心态,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毕业设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目前本科毕业生数量急剧扩张,就业形势严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学生在本学期的首要任务,学生在严峻的形势下不得不忙于到处找工作,参加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参加招聘会或面试。二是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忙于参加研究生复试,重新调整心态,学习新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学生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从指导教师角度,近几年,为顺利晋升职称和完成年度考核任务,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加大,不仅要忙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教学任务,还要完成课题申报、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等科研任务,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暇顾及,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尤其是一些大的院系,教师指导的学生多,工作重,而指导毕业设计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毫无促进作用,科研工作和指导毕业设计不能有机统一,使得二者相互脱节,成了矛盾的对立面。这些现象都亟待解决,因此,为推动毕业设计、就业、教师科研之间有机统一,提供一些实际的方法和策略是必要且紧迫的。由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使得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上不好把握。若严格要求,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将大量时间用在努力完成毕业设计上,从而担心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深造,也怕影响教师的科研工作;若要求太宽松,又怕学生不认真对待,使得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 二、实现毕业设计与就业、教师科研一体化的方法 (一)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毕业设计要考虑社会需求。只会学习,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毕业设计要着重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重知识综合应用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内涵培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确实充分积累了以前不具备的各种能力,譬如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够自信从容地应付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更关注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后工作的相关程度,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但大多数集中在考研深造、教育行业和进入公司企业工作三个方面。对考研深造的学生,毕业设计应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拓宽知识面,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应侧重基础数学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法的研究;对计划进企业工作的学生应设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课题,从中提炼毕业设计题目。对于后两种毕业生,学校可以借鉴目前大专高职院校的做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到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实习,根据承担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毕业设计题目,由用人单位与学校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在参与用人单位实际课题进行的毕业设计,往往会对其就业提供良好的绿色通道。[6]此外,通过将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与人才招聘会相结合,会对学生就业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可以举办专场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会,届时广泛邀请相关企事业用人单位参加,将作品展示会与人才招聘会同时举行,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机会,也为用人单位了解、选择人才提供窗口。实现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之后,毕业设计就是从象牙塔式的学校生活通往社会的一架桥梁,踏着这座桥,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今后的工作中,真正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应用数学是一个交叉学科,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生物、工程、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应用数学专业教师经常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让学生当自己指导教师的助手,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这是积累工作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他的科研项目,既可以增加人手,促进项目进度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学院应公布各指导教师所做的项目、所研究的课题情况。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让学生选择他感兴趣的课题,教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凝练出相对容易的符合学生能力的部分交给学生完成。选题之后,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题背景,学习相关知识,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然后在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之后,学生根据指定要求利用前期积累的知识完成毕业设计,包括程序编写、软件开发或理论研究,最后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整理,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所有这些内容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课题指导的教师应该熟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前沿情况,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在学生毕业设计遇到困难或瓶颈时,协助其制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其走弯路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实现学生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一体化之后,由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双方都有动机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双方共赢。通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能够完成课题研究、项目的预研,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开发的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和整合,向国家申请软件著作权。此外,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指导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内容,撰写科技论文,从而实现指导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期望。 三、结论 文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索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期望通过研究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各方利益的多赢。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准备之间的矛盾,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着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课题组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与指导教师科研之间的矛盾,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工作中,实现了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的有机统一。 作者:张文娟 王艳红 安晓敏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 数学毕业论文:高中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课程,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通常包括表述、求解、解释、验证几个阶段.因此,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很好地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运用并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现实世界中的部分信息、现象,以及数据等加以简化、抽象、翻译和归纳,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当数学建模得到实际的解答后,需要用现实对象的信息去检验,以确认结果的正确性.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客观地、辩证地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 1.重视每章前问题的教学.在每一章的数学教学之初,都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之后,这个实际问题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此,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其次,运用引入一个现实的应用问题,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通过对章前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就会使学生明白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追求意识,以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对章前的问题突出重视,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学生实际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些实例补充,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建立数学建模的意识.2.通过几何、解三角形问题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渗透教学建模的思想和思维过程.几何和三角形测量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多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运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的思维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示建立数学模型的以下过程: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简化原则、演算推理、现实原形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反映性原则,返回解释.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问题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对现实信息进行观察、类比、归纳、分析及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3.通过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完善数学建模思想.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中小学的整个学校过程,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建模思想:(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2)洞察问题的能力,就是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3)抽象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翻译”能力,就是将一些实际信息通过抽象、简化来用数学的语文文字和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算或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结果,并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6)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数学模型教学可在常规课堂中进行,可以由教师提供问题,也可由学生自选问题进行对数学模型的建立.但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合理启发,使教学过程可行有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校的实际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科学分析,合理规划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使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慢慢启发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努力锻炼自己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温剑锋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数学毕业论文:新时期小学数学毕业论文 一、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看待周边事物的习惯。我们可以发现,常规问题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非常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 二、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 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曾经提出,要把问题解决当成是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由此可见问题解决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从根本来看,问题解决最大的作用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问题解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学生寻找和接受信息,并通过知识的回忆与重组,在思维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该理论还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高层次的定向活动。根据教学经验也可以发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是以问题得到解决为努力方向的,这既是一种探索过程,也是一种建构过程。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这种争议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探究”与否只是一个名称。事实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总结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这一过程其实也是符合探究特征的。更为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力正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些学生能够灵机一动而想到新的解题方法,这实际上就是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在上面提及到“搭配”的例子中,我们让学生对现有例子进行变式,大约有1/3左右的学生意识到本题中的“衣服”与“裤子”并非问题的核心,可以随意更改、替换;而相关的数不能随意列举,否则自己也求不出结果。这两点发现,正是学生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三、用数学问题牵引数学探究的发生 上文已经提到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事实上,问题在数学探究的发生上面也有明显的牵引作用。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但是探究的开始却相对不足,也就是说学生是在教师已经给出明确问题的前提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探索,而不是学生自身主动发现问题并开展探究。例如在一次“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笔者预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这个活动是这样的:给学生展示一个构建好的三角形,然后发给不同小组学生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让他们构建三角形。结果学生发现,有的小组几秒钟就顺利地在桌上摆出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小组无论如何都摆不出一个三角形。结果不用教师提醒,这些学生就会跑到别的小组去观察,然后再跟自己小组的情形对比。问题也就自然产生:为什么别的小组可以摆出三角形而自己的小组却不能摆出三角形?而成功摆出三角形的小组学生也会思考:摆不出三角形的小组出什么问题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表现出一些创造力,他们两个小组之间合作,将别的小组的小棒拿到自己小组来,发现能够成功地摆出三角形。于是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我们小组的小棒不能摆出三角形,而别的小组的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当问题发展到这一步,已经逐渐演变成数学问题:这两组小棒的长度有什么不同?构建三角形需要哪些长度的小棒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通过一个构建三角形的活动,可以让学生顺利地提出问题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初步途径。这是小学数学探究中最有价值的开始。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产生的途径既然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那我们就要思考这些数学问题从哪里来。其实,上面所举的例子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当然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可以说现在的教学研究是言必称“情境”,可事实上有些情境是“伪情境”。在笔者看来,只有能让学生产生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冲动的情境,才是最为有效的情境。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情境能够打破学生的原有认知平衡。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知道学生目前处于什么样的认知水平,需要教师判断什么样的情境设定才能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且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也就是说情境中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束手无策,否则学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冲动了。这就是“跳一跳,摘得到”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是针对问题本身而言的,但也是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谈到情境催生问题,不能不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否则再好的情境设定也如同缘木求鱼一般,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作者:秦龙梅单位:如皋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毕业论文 一、明确目标,合理整合,形成系统知识 教师在组织复习中要起主导作用,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主动获得。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是在认识、理解知识之间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在头脑里将数学知识进行优化,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整理。例如,让学生通过课前看教材试着去整理,依据数学教材的目录,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合理地去划分知识块,按知识块组织有序的复习并反思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知识还需要补缺或再加强学习?再如,在复习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串联成片,沟通整理知识间的联系,结合知识的产生、理解、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概念,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用8×3=24,4×3=12,4×6=24这三个算式引入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复习,再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你发现这三个算式间还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然想到3是24和12的公因数,24是8和6的公倍数。由此引导学生:你还想到与其有联系的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示)表示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图,从而整理归纳出这部分的相关概念并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二、练习分层,求联不求偏,努力提升能力 针对学生而言,教师可分层复习,基础好的同学对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可少做,省出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复习时放慢进程和速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从概念入手,弄清法则性质和公式,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解方程、解比例,会进行简单的应用题的解答、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然后再练习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学生复习时的练习题要精挑细选,这样既能起巩固作用,又能达到训练技能的功效,从而强化学生的能力。针对所学知识来说,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求联系不求偏题。我们可以把内在有联系或有共同之处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梳理复习,例如,在复习数的认识这一节时,可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串联起来复习找出这些知识间的共同之处。再如,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抓住同一个基本原理:只有在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强调得出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最核心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和推导过程,再经过逐步深入地利用平移、旋转、转化等方法和策略整理出其他平面图形的公式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体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深入。 三、实际应用,体验价值,形成综合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练习与实际应用既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也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应用能力的提升。它可以对现实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概括,还可以被现实广泛应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上的现实问题。在苏教版教材中,每册的总复习中都安排了这样一个“应用广角”,这样的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结合各方面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四则运算知识的学习,解决购物中的数学;借助面积、体积以及纳税、利息等知识解决实际中的购房问题;借助统计、百分数的知识,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结合人们的生活、消费、国家的工农业的生产增长情况用百分数表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我国国情,从而进行国情教育。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知识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阶段面广量大、知识多、时间紧、任务重,教者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内化,让学生学会用最好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丁继凤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总复习下数学毕业论文 一研究分析真题,建立导向型题库 一是整合教材特有单元。如各册的《数学广角》,一些数字编码、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内容经常在试题中出现,继续丰富题量。出现少的排列组合、逻辑推理、集合、等量代换、植树问题和优化思想等要搜集填补空白。如:六(1)班大扫除,四位同学各提着一只水桶,同时到一个水龙头接水,他们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分别是4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如果接满的先回教室,他们应怎样安排接水顺序,才能使四人等候的总时间最少?最少是几分钟?二是在典型问题中再补充难度相近的多角度问题,如可能性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5,从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其标号大于2的可能性为()。A.51;B.52;C.53;D.54。(3)在大的内容板块上,如几何形体等,补充一定量的综合习题,如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综合应用,按现行的教材内容,收集的试题内容要细,量要足,可收集近十年试题。有了题库,在复习训练时,教师自然关注类似题库中的习题,那些必考的问题,反复练习,举一反三,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融会贯通。 二精选习题,落实双基 现行的小学毕业考试已没有升学功能,试题中80%考查基础,其难度接近课本,有的也仅是对课本原题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所以复习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教材中知识点多,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算式与方程、比和比例、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等。要梳理这么多基础知识,形成网络结构,达到一定的技能,在短时间的总复习中完成是不容易的。所以,设计或精选的习题,要以点带面,落实双基。如(复习倒数、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下面的式子中,表示A与B互为倒数的式子是()。A.11AB=;B.A÷B=1;C.A÷1=B;D.1÷A=B。又如,(复习等量、化归)(如右图所示),两个天平都平衡,那么3个球体的重量等于()个正方体的重量。再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某校六(1)班有同学48人,其中男同学占241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该班同学获80分以上的占全班人数的43,问获80分以上的男同学人数最多可能是多少?最少可能是多少?毕业复习常常分几轮进行,每一轮复习目标不同,练习题也会有相应变化,而设计的练习题所具有基础性、开放性、思维性、综合性还是不变的。 三学生主体,平等交流 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层次更加分明。教师要接收学生的智能水平、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鼓励、表扬等手段,采用不同的复习训练设计,让其各自才能充分发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评价激发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不同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用评价鼓励学生,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复习练习课与新课教学一样,仍然要坚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信息碰撞,得出思维精华。师生平等相待,学生在做练习,教师也在独立解答。特别是综合练习,教室外贴着教师做的样张解答,既让学生醒悟了解题的错误,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总之,毕业复习训练设计是一项工程,应该体现出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生动活泼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初中作最后的练习甚至应试的体验。 作者:叶冬芳单位: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中路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新课程复习的数学毕业论文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 1.重视学习中的易错点。 一是开展错题会诊。教师精心选择平时作业、练习中学生的典型错题,向全班展示,让学生自悟自纠,或者组织学生分组“会诊病因”、“开出良方”,之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适时评价点拨,最终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二是鼓励学生记好一本“总复习错题集”,集中纠错,真正提高复习效率;三是重视知识的易混点。教师可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系统性的相关题组,引导学生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弄清知识间的异同点,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训练,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理清解题思路,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2.注重知识的运用拓展。 在复习中,教师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道题:小红的爷爷准备用6.28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羊圈,围成什么图形面积最大?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讨论发现:如果不借助于其他物体,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实践证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性格、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习中应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一是要鼓励优等生当好领头雁。既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给予适时的辅导使其更优秀,又要充分利用他们学习中的优势,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二是要重视中等生的发展。教师要重视中等生,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制约因素,鼓励他们向优秀行列迈进;三是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教师要坚持低起点、低要求、寻找闪光点的原则,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关注复习中的有效评价 评价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复习中适时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将之作为再复习的参考,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其更上一层楼。小学数学毕业复习中的评价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多角度全面评价。复习时不仅要评价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提高等;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笔试外,还可采用口试、实际操作,或根据内容、目标要求,采取分项评价;三是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四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寻找改正的途径。不仅要求教师进行分析,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总之,小学数学毕业复习中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考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意平时的教学信息反馈,从学生困惑的知识或问题入手,讲究针对性,重视实效性,精选例题、习题,依据少、精、活的原则精编题目,使数学复习课既体现补缺与排难,又实现综合、提高和发展的目标。 作者:郭菊红单位:灵台县什字中心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论文 一、抓点成面重应用,夯实基础 (1)巩固过直线上一点做直线的垂线。(2)学会画三角形。(3)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能迅速找出隐藏的高。(4)为学生辨析“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供直接直观的材料。总之,我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不仅让它有主干,有分支,还尽力让它长出叶子来,使这棵树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枝繁叶茂的印象。 二、抓差培优想方法,激发兴趣 任何阶段的数学复习,都有一部分学生很消极,优等生认为反正我都会,老师再讲还不是那些知识,学困生想反正我不会,复习的知识点多了更学不会,还不如破罐子破摔。面对这两部分学生我想了一些办法来调动他们的复习积极性。 1.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练习题的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照顾到两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基础题也有拓展题。比如,只给优等生点拨或学生在课堂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课后交流再请老师指导,课上一般不讲解,而学困生只要求做基本题。有时候设计一题多解的题,要求学困生能想出一种方法就行,而优等生必须想出多种方法,并且讲出根据。 2.班级成立“一帮一”的帮学活动优差搭配。 课堂做练习时,优等生速度快,自己做完后观察同桌做题的思路及方法及时指导,这样既节省了等待时间,又让优等生这种优势资源充分利用。 3.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做题时出现好的做法及时表扬,说明对这一知识点理解得非常好。留心观察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告诉他某某知识你会了,继续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4.经常做思想教育工作 以身边熟知的人及有些数学家为例,讲他们小学数学不及格,后来成为人才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数学学得不好并不是脑子笨,而是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的,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试一段时间,看有没有改变,用以改变因父母或老师教育方法简单而导致的自甘落后的学 三、精选习题提效率,落实细节 说到复习,我们很容易想到做题,但为了避免题海战,我都要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地挑选习题和考试题,力争每一道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复习,我尽量做到习题少而精,让学生把每一道题都能消化理解,让每一道题都能发挥它最大的效能。筛选习题要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上、思维的发散点上、题型的变化处、习题的对比处、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如,挑选对比题、辨析题,可以使学生去伪存真,分辨形似而做法截然不同的题;选择一题多解的题,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发现别人解题方法的精妙,开拓自己的思路;筛选一题多果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精选了习题,详细做出每道题的批改记录,记录出每一道题有没有学生出错,错了几人,哪几个出错,这样更好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精心的讲评,目的也明确,教师在讲评时心理也一清二楚,可直接针对出错的学生,了解他们出错的原因。有时把学生的典型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辨析,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题意和掌握分析方法,从而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较多的精力,让学生利用少量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是在变化的,教师的观念在变化,教材也在变化。我认为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方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而且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就是好方法,即使某些方法自己不是很适应但对学生的提高很有好处,也可以积极采用。 作者:汪昭芳单位:陕西省镇安县铁厂镇中心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探析小学数学毕业课形式 一、精心选择复习题 复习阶段最忌讳的是重复性、机械性的题海战术,教师盲目地找来一些题目,让学生不停地练习,会使学生不堪重负,达不到理想的复习效果。教师要精心编制分层练习题,习题力求凸现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运用性。在选择设计某一知识板块的习题时,教师要善于整合全段的知识,并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达到“以点带片”的目的。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中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易混易错的内容设计习题。如复习概念时,要侧重于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计算时,设计些改错题、简算题和变式题;复习应用题时,除基本题、综合题外,还要有一些开放题。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层次布置作业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将作业内容分类:后进生完成简单类型的试题,中等生完成综合类型的试题,优等生完成提高开放类型的试题。在完成自己的基本任务后,后进生、中等生也可以向更高层次的试题发起挑战。这样既避免了一刀切,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可以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充满信心和兴趣,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独立出题相互解答 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出试题,既可以出几道,也可以出一份试卷,但这些题必须是自己认为较难的或易错的,自己又能正确解答的。相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交换试题进行练习,练完后由出题学生批改,这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重要的是,出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能动的系统复习过程,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又能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价值。 四、强化自我检验 平时,大多数学生在做作业和测试时,很少自觉地进行检查,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教给学生一些检验的方法,并经常提醒学生自觉检验,减少练习中的错误。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作业、试卷中的错题和纠正的结果记录在“错题本”上面,并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回顾整理一番,这样可以记得更加深刻。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认知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系统、有序、高效的复习,会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为他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永生单位:漯河市实验小学 数学毕业论文:小议新课改下毕业班数学教学探索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初中毕业会考试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许多新的压力。因此初中毕业班教学也应有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开宗明义的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五变: 一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二变: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三变: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 四变: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究”; 五变:变“变重教条结论”为“重知识发现过程”。 其次,鼓励学生养成“四不”习惯: 一不:不“裹足不前”; 二不:不“固步自封”; 三不:不“盲目崇拜”; 四不:不“迷信权威”。 这样才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走出题海误区。 近年来,由于中考数学试题中增加了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以致有人误认为在中考复习时应以做偏题难题为主,这是极其错误的。数形结合思想,就可把代数中的数量和几何中的图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的运用几乎在初中数学的各章节中都是体现最多的思想方法之一。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利用这种思想可通过画线形图来轻而易举的找出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函数及其图象的学习几乎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统计初步中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题和圆中运用垂径定理求半径、弦长、弦心距及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计算都可构造成直角三角形的模型,比如著名的赵州桥问题就是这类题的典型。 (2)渗透符号表述思想,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走出繁难误区。 其实,初中数学的符号是极其多的,而且各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意义。如果老师有意识的教会学生运用简洁符号表述深奥复杂的数学道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时,点在直角平面内的六种位置的符号规律可以总结为:“同正在一、负正二,同负在三、正负四,前0为纵、后0为横”。这里的“正”“负”指某一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一二三四指四个象限,纵横分指y轴和x轴。 在讲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极其性质时,可通过画出几个不同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口上a为正、口下a为负;c的符号看y轴,原点以上c为正,原点以下c为负;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的符号相同,对称轴在y轴右侧a、b为异号;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二时,图象与x轴相交,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一时,图象与x轴相切,与x轴公共点个数为零时,图象与x轴相离。 在画一次函数y=kx+b(k≠0,b≠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时,可首先画出正比例函数y=kx(k≠0)和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然后再画出几个给定系数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了“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 (3)渗透唯物辨证思想,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概括,走出封闭误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具有反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这种思想观点,可以成功解决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和具体的数学抽象问题。长期以来,一提起数学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做习题”、“考试”等,一定程度上,形成这种认识正说明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为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从传统的把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封闭性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即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自己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进而能够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和质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用此思想结合二次函数解决了运输问题中的费用最省、抛射问题中的怎样抛铅球最远、怎样准确击中打击目标的问题;结合解直角三角形解决了怎样不过河测河宽、不上山测山高、不触礁和防止风沙问题。另外,还把“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辨证思想渗透到点的轨迹的学习中去,结果让点“活”了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演示过程中掌握了几种轨迹。 (4)渗透化归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在知识重现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走出混淆是非的误区。 在临近中考的第三、四轮的综合复习中,运用化归类比思想,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沉重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灵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对旧知识的遗忘,使知识能顺利的迁移。 比如,在复习圆的切线的证明时,先让学生根据切线判定定理得出切线的证明就是一条直线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此圆的一条半径垂直,二是经过这条半径的外端点。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例题类比出已知切点和不知切点在此圆上的位置等两种不同类型的切线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归纳如下:有切点,连圆心,证垂直;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时,大多数学生会把外心和内心的概念及性质混淆。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类比思想,可以把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的概念和性质概括为: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随三角形的形状不同,位置也不同:它在锐角三角形的内部,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处,在钝角三角形的外部;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具有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不随三角形形状的改变而变化位置;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控制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考总复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数学课堂的“多而全”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一节课只有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要想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都说透,那更不容易。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数学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去揣度,自去联想,自去生发,从教师复习的这“一”个“焦点”,“一”个“中心”中去理会其他相关的问题。为此,我们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招术: (1)以点见面。 这一办法大多用在一些寻找规律的问题中。如“已知以线段AB=a为直径的圆的周长为C1=πa和面积为S1=1∕4πa2时,求分别以AB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n分之一为直径的圆周长分别为C2=?C3=?...Cn=?以及面积分别为S2=?S3=?...Sn=?。”就可以用此法解之。 (2)以少总多。 此招可以运用于关于切线证明的论述:有切点,连圆心,证垂直;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而且,在整个总复习中,从始至终要求学生要把“厚”书“读”薄,其实,这也是贯彻“以少总多”战术的具体表现之一。 (3)以失求得。 教师讲课,总要“失”掉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从而由表及里,由繁到简,发掘到更主要的、反映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讲课艺术中的抓重点、求本质,即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文理、数理基础外,还要熟悉一些事理,否则学习起来,困难颇多。如浓度问题要熟悉溶液、溶质、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行程问题中常见的有两类问题,即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解决这两类问题都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题意,也就是要具备前面提到的“文理”知识;其次要清楚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要具备前面提到的“数理”知识;最后,借助事理加以解决 四、努力分层推进、科学评价学生。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不良倾向,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教学时间,以便腾出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总复习。这种做法使得知识过程遭到压缩,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教师的灌输所代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知识的阶段复习受到削减,结果是基础不实,反而欲速不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侧重探索数学规律,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把分析中考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从而确定教学起点,使好中差生都能接受,把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将平时测验及教学评价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增设讲练层次,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例题、练习题、测试题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小台阶、多层次的引导好中差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逐步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学实践表明:大量的机械重复强求划一的练习作业超过了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尤其是临近中考前的复习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因此,对练习作业老师首先要精心选编,合理布置,不能过度搞题海战术。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三种水平的习题:基础题、熟练题、发展题。使中、下等学生完成基础题、熟练题,培养他们的解题技巧和技能;让中上生、优生完成熟练题、发展题,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由于分层教学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它有利于“保底”——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合格,也有利于“冒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有所获尽力发展。对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较高层次习题,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准备一些铺垫性的小题,以便在学生出现思维“卡壳”时再搭一级台阶,让其攀上较高的层次。 比如,在讲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时,教师应想到若按照课本上的原话来叙述此定理和推论,肯定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可以把书上的叙述改为“如果一条直线符合(1)经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那么它也同时符合其他三个条件。”并且强调这里的“弦”不是直径,还把它称为“知二推三”定理。经过这样的处理以后,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 另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然后,由老师给予或鼓励、或赞叹的肯定方式,来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恰当矫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帮助学生查找造成错误的原由,使学生在老师和风细雨的态度下重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反馈和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 应该说,中考是关乎学生及其家庭未来命运、关乎教师及其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只要我们广大师生能在对待数学学习上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各显其能,就一定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的作用 摘要: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经成为生物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准确运用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生物科学史材料,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转变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思维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既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切实需求。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生物教学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2]。它用详实的历史资料描述科学家们在生物学领域的创造与发现,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物科学史例证材料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追寻生物科学成果的产生及生物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尝试理解其本质,明晰其研究方法,探寻其研究的路径。由于生物科学史即有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又包含有科学精神等内容,因此,将生物科学史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就明显地呈现出来。 一、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专业性较强,其中就包含很多逻辑性强且较难理解的生物学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术语恰恰是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的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涉及到这些知识点时,就要积极探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而恰当引用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史料,不但能有效地建立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情境,而且还会在生物科学史事的叙事情境中自然顺畅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即会被轻松吸引,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的佳境,形成了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实施。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介绍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以此为线索,引出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特点;在讲述条件反射时就向学生介绍巴普洛夫的实验过程:利用狗吃东西时会分泌唾液的现象,在每次喂食之前都发出铃声,将铃声和给狗喂食结合起来,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只要铃声一响,狗就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建立,进而揭示了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及条件反射形成的原理.由此可见,恰当的引人生物科学史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渴求与了解,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完成。 二、有助于理解生物学课堂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 生物科学史不但展示了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发现过程的史实,也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探究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将生物科学史作为教学材料,可以充分详实的引导出教学内容中生物学知识的演变、发生、发展过程,渗透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有益于切合认知规律。例如我们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时,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浑浊的空气;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500多次的实验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到1785年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源自于水的结论,在1939年被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使用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所印证。”[6]这一史料的介绍,阐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明晰了光合作用的本质(重点与难点),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软件,让学生观察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过程,这样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提高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运用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例证进行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史实,其中蕴涵着独特的生物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3]。生物学家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这让学生对类比推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这种科学方法存在局限性,也就是结论没有通过实验的验证。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如何证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巧妙的引入了生物科学史中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及其实验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成立,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摩尔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学说,都以实验来检验正确与否。这样学生可以感悟科学发现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崇尚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是对科学知识、科研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的了解程度[4]。生物学课堂必须让学生摒弃被动学习的传统陋习,注重运用生物科学史中的具有严谨科学研究态度的例证,让学生了解科学成果产生的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独自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生物科学史中可以看到,青霉素的发现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求真务实态度的成果;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潜心研究了八年,最终总结出的科学理论;由此看出科学史料的渗透,利于塑造科学素养,培育崇尚科学精神。 五、有利于培育理想信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生物科学史料见证了生物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展现了科学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每一个科学成果的产生都是科学家们坚持信念、积极探索、无私奉献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料,就是充分重视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有效选择适合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真正了解科学家发现生物科学本质结论背后的顽强意志和信念[5],其始终如一的探索精神,勇于为生物科学毕生奋斗的高尚情操。“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的问世是孟德尔、摩尔根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分别在豌豆杂交实验和果蝇性状的遗传试验中最终发现的三大遗传规律,这正是一种人生理想信念的体现。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想象,生物科学史料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还学到了科学家们为生物科学奉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思想品格,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史的重要作用。将生物科学史准确运用的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完善学科体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在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燃起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了理想信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纳新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分院 生物科学论文: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本文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物科学素养;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中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需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已经成为生物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素养。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建立科学思维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的结合,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再由教师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建立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新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生物科学史,领悟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史是由很多生物学家在历史中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部科学的探究史。它需要学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去学习其中丰富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态度、科学精神。例如,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历经5年环球航行进行探索,写出了《物种起源》,从而推动了生物进化的发展,在生物史上奠定了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重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家们拿着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科学家身上的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技能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接触到生物体本身,可以直接的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还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对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实验资源,积极开设生物实验课,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动手完成实验的内容;同时还应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水平。 四、加强其他学科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方面。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把握生物学知识重点的同时,善于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利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还未学习的生物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五、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科学意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实际社会之间的联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使抽象具体化和简单化,运用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等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只有将科学技术和实际社会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另外,生物学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已经成为科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注重给学生多教授一些生物发展的实际案例,不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更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小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发展。 作者:李超 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人才市场需求及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生物科学行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扩需和培养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篇文章以教育市场供需矛盾性为背景,针对当前生物科学人才市场需求与培养的问题而言,建立科研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以当前的行业状况出发,对市场格局提出健全的构想和设计,从而进一步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拓宽市场。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市场 1行业发展与人才需要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现阶段的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朝着以基础理论出发的科研型、以技术操作为主的应用型和以市场所需为基础的具有经营管理通才的复合型三类模式为主,同时具有经营、管理、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强烈的市场意识,可以在灵活多变的市场中逐步摸索,展现自我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只有在各方面人才的互相配合下,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才能真正走上学术、研发、产业的良性循环。与传统生物技术相比,现代化的生物产业具有科技含量含量高、人力资源投入大、回报风险成正比的高风险的特征等。早期的生物科技产业主要以制药、基因工程为主体,其目标为实现高效益、高收入。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生物制药为专利,投入到股市当中的项目类型与日俱增,大多数企业虽不具备自主研发一类新药的资本和能力,但也非常青睐生物股。现阶段,生物医学逐步迈进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时代,对于新药研发的门槛就更高了,生物科学整个市场开拓的也更加广阔。当今的生物技术行业其实是一个传统与前沿并存的行业,即有老的发酵工业、生化制剂、酶制剂工业,也有新兴的生物技术药物、生物芯片、临床诊断试剂、生物技术服务等高科技企业,还有从事生物试剂、器材的贸易型企业;用人单位的体制包括大型国企、私企、外企、风险投资企业、国家科研机构、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等等;涉及的行业有基因工程药物、临床诊断试剂、生化药物等;洗涤酶制剂、生物化妆品;各类保健品、食品等。因此,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存条件的大前提下,各种老行业的科技革新和不断涌现的科研新成果,给生物技术产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理学而轻人文素质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分配上,主要以个人专业基础和知识素养的学习为重点,缺乏实地的考查和实践,对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认识不够全面,个体为人处世的能力不健全,学校也忽略对其的培养和认知。除此之外,大量课内的作业,使得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大学生无法参加各类有关于本专业的兴趣活动和实践小组,缺乏最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人文素质塑造环境匮乏,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由于基础课程设置过多、课余生活单一、诸如此类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抵触心理,从而沉溺电脑游戏和网络低级趣味,影响学习[1]。 2.2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现阶段,我国生物科学教育教学的方式下多以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育方法为主,通过教师的依照课本的传授,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法将知识进行累计,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然而,该类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懒惰的心理。随着生物科学市场人才需求量的扩大,多数学生将未来的出路投入到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层面上,忽略最基础的知识积累,对专业知识了解的更是模糊不定。 2.3专业面狭窄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多数以所学的专业课程为主,注重行业内部知识结构体系的传授,忽略其他相关专业的讲解。由于生物科学涉及范围广泛,物理、化学、数学、电子及信息学都参与其中,对于培养专业综合性人才而言,缺乏最基础的管理能力和知识体系。 2.4缺乏必要的职业指导 大学毕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作、就业,学生自身对未来也是十分茫然彷徨。因此,缺少必要的职业指导是当前生物科学专业的弊端之一。学生往往在就业、留学、读研之间徘徊不定,从而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生物科学市场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构想 3.1培养模式多样化 以上述材料为前提,学校教育需要以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为主。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以建立科研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除此之外,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以后,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指导和学生本人意愿进行分类交流。科研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模式在生物课程设置上可以有所差别,在学位要求上也可以有所不同。 3.2灵活教学管理制度,增强学习自主性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侧重点,从教学基础抓起,以专业的核心内容,对整体课程进行详尽的编制分配,拓展课外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设置实验课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多个领域入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立生物课程难度级别,对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2]。 3.3改进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教学的方法,作为教育者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想法,由单项教学升级为多面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谈论者,同学生一起学习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生物科学专业课教学中也可以对产业现状和相关企业发展案例进行必要的介绍,重视市场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社会现实[3]。 3.4加强职业指导 可开设辅导性课程或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网站等形式为学生选择专业、了解学校管理政策、就业等提供信息,也可为学生、师生之间的对话提供平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以义务教育为大前提,随着时代步伐的迈进拓宽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及策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度,不断壮大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规模。与此同时,生物科学最为新型行业急需市场观念的支持,树立牢固的市场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的认知度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作者:苗峣 单位:吉林油田农业开发公司 生物科学论文:海洋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为响应国家海洋战略,地方本科院校琼州学院由综合性高校转型为海洋类高校,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要办出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海洋类大学,需有相应的海洋类专业与学科支撑,该学院在学校转型与定位的基础上把生物科学专业作为学校第一批试点专业。作者围绕该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学校培养海洋特色人才开创了先例,为海洋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向海洋转型的高校提供了示范。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 为贯彻落实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海洋战略部署,培养热带海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琼州学院于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实现了由一所综合类院校向海洋类院校的转型。其办学宗旨与办学定位变为立足海南、服务南海、面向东盟,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热带海洋类大学。随着陆地资源的开发,临海各国已将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海洋,围绕海洋能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展开不同程度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国务院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全国各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港、澳、台除外)。而海南海洋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面积三分之二的领海,已成为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战略十分重要的一个海洋省份。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担负着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责任。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的海洋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已开始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海洋战略”由此也成为海南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成为实现海南海洋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琼州学院在原有办学基础上,转型发展成立一所海洋类院校,为南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生物科学专业成为学校转型背景下第一批培养热带海洋类人才的12个试点专业之一。如何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海洋类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围绕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一)以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石,构建多元化的海洋类特长选修课程,凸显海洋特色 根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务处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修订要求,生物科学专业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热带海洋人才的特色理念,除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外,通过设置特长类课程及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来确保在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海洋生物类人才。将以前培养热带果蔬花卉栽培专长、生物技术专长等的课程改为海洋水产养殖专长如海洋生物学、鱼类学、鱼类遗传育种、水产营养动物与饲料、鱼类养殖学等课程,海洋生物技术专长如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学、海岸带开发与管理、海洋生态等富有海洋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知识。 (二)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凸显热带优势 生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此类课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结合海洋环境更新教学内容,赋予这些课程更多的海洋知识。比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海洋资源特色,侧重讲授南海海洋动植物的认识与分类及标本的制作;野外实习要求带领学生在海湾、海水养殖基地去实地考察与了解。微生物学课程侧重提高学生对热带海洋微藻等海洋浮游生物的认识。生态学课程注重让学生掌握海洋生态与海水养殖环境的关系等。目前海洋类书籍很多,但其知识内容比较零散,一些课程内容需要整合多本教材方可达到教学目标,且许多知识内容中缺少热带海洋资源介绍,这样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所学课程均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前沿性,开发立体化的校本特色教材尤为重要。校本教材开发应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为侧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一线技术员参与教材的合作编写,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素材,突出区域资源优势,以培养区域特色人才。 (三)优化课程性质比例,注重实践实训,强调知识应用,突出个性培养 生物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探索比较多,但课程性质比例在地方院校仍然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实现与企业、行业接轨,生物科学专业调整与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实践实训课时,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实践类、职业类课程的培训与技能竞赛,在经费上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三亚举办的各类企业、行业及协会的海洋类专业技能竞赛与学术论坛。比如参加蓝色海洋经济论坛,学生可通过学术平台将教师承担的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成果进行分享,也可以自己家庭养殖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利用暑期去红树林保护区、海虾养殖场、鲍鱼养殖场等基地实习,以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提高实践技能,突出专业的应用性,注重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而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完善的实践实训基地与仪器设备,对培养学生解决海水养殖、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生命科学本来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向培养海洋类人才转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生物科学专业在原有东岛、西岛等认知海洋动植物实践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在三亚周边及陵水、海口、东方等多个海水养殖场建立了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实习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在现有生物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大楼实验室的新建,原有基础实验室的扩建,与中国海洋大学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共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在海洋类领域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与中科院深海研究所实现了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部分学生可跟随老师搭乘深海研究所的科考船进行远洋考察与探索。为加强学生的技能,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增设冬季小学期,要求各专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等方式革新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在冬季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集中性的以突出实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不同程度的技能比赛与学术论坛,聘请校外海洋专家、行业的公司总裁来校授课,学生去企业实地考察,为培养多元化的海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学生毕业论文逐步由传统的以论证性实验室研究为主体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主体方向转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结合学校的规划建设,以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开发为大背景,将在原有海洋食品研究的基础上,与海南大学组建教育部热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功能重点实验室,围绕海岸带生态资源保护平台、海水养殖与病害防治研究平台、海洋药物资源开发利用平台等多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将围绕海洋生物展开研究,为培养以海洋生物为背景的生物科学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的平台搭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海洋特长,设置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赏鱼养殖等特长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特长,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流就业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新办海洋类专业的申报与筹办搭建了平台。学校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水产养殖专业、海洋渔业等新专业。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的基础上,学校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了重组,通过组建新的学院,如对传统专业食品专业,通过与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组建在一个学院,使生物科学、海洋渔业、水产养殖等食品专业在海洋领域的拓展提供原材料,食品专业也为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拓展了更加广阔的人才培养空间。 四、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改革与职业育人 生物科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典的教学方法、原有的实践实训场地等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而海洋生物科学更注重海洋理论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海洋生物类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校转型的背景下,专业与企业行业搭建平台,签订协议,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技术员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减少满堂灌,注重讨论、案例分析,以行业企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契机,由学生来处理问题,并通过实践实训与竞赛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技能技术的提升。考核模式上改变传统“唯分是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技能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生物科学职业育人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海南海洋类企事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大学生科技园,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就业创业培养计划,共同编写实用的实践实训教材,共同寻找与推荐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与全程职业育人的目标。五、应用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优化在学校转型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原有教师队伍的转型、分流、构建与海洋生物科学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尤为重要。首先是培训与提升。年长的师资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外出培训或承担基础课程或分流从事行政。而青年教师可以借助学校与海洋类高校加强合作的平台来提升自己。学校聘请国家海洋局丁德文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中科院广东分院陈勇院士等打造学校的“双聘院士”或特聘教授的平台,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内的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工作单位等机构学习深造。有海洋教育或工作经历背景的青年教师,学校通过与周边的企事业加强联系,将青年教师送到相应的实践基地积累生产经验,参与到企业行业中去解决实际的生产应用问题。其次是聘用。将有专业技能证书的企业行业技术人员聘到本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的指导,改变传统的单向引进人才策略,实现对教师人才构建与利用的多元化途径。再次是引进。对新进的人才如博士,不仅要求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如学校统一实行的挂职锻炼或是选派去实践基地锻炼,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通过分流、培训、聘用、引进等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授为学生授课,校外著名院士学者、教授来校讲学,青年教师进行实地训练、组建教学团队,为海洋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海洋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结语生物科学在国内高校中为开设时间长、开设数量较多的一个经典专业,从总体看,其毕业生就业适应面不是很广,就业率不是很高,而且不同高校毕业生缺少各自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近几年以海洋生物为背景和材料,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重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应用性,体现了职业性,达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但是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与企业行业对海洋类人才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生物科学海洋渔业养殖特长类人才培养,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的背景下,除了掌握基础的遗传育种知识外,还需掌握与养殖相关的育苗、饲料喂养、鱼药(疫苗)使用、海洋生态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海洋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需要学生既要熟悉海洋药用生物的特性,还要具有化学、生化分离、结构解析等知识。而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增设这些课程,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会增加专业的办学成本。因此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这一新课题仍需不断探索。 作者:贺立静 周述波 林伟 史云峰 马军 李由明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务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路径 摘要: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顺应教学工作需要,还能促进学科有效发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因此,实践教学中,应该认识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缺陷,从教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完善措施。从而更好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促进生物科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让他们有效顺应时展需要,努力提高实践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制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二、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不仅顺应时展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顺应教学工作需要。在整个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高的前提下,很多学校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而顺应教学工作需要。第二,促进学科有效发展。生物科学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为此,学校应该根据实践教学工作需要,注目整个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为生物科学这门学科的有效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第三,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毫无疑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健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进校企合作,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完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而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高。 三、生物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路径 虽然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不到位,校企合作没有落实,制约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必要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搭建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根据生物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要,以教学资源共享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为目标,科学合理构建生物科学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要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考虑专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优势,满足学生获取最新研究成果的需要,让学生接触最先进、最前沿的生物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促进实践技能提高。第二,整合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优化整合生物科学的教学资源,合理安排仪器设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进行。要根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既满足学生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的需要,还能为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科研活动创造便利,推动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第三,创新理念并增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增进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供条件。例如,可以与动植物保护站、动植物研究所、生物制药企业等增进联系,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保障。并且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工作,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第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准备师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构建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采用进修、访问、观摩同事教学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教师来学校讲学,为任课教师到企业参加训练创造条件,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让他们更好适应实践教学需要,促进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第五,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针对实践教学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有效约束和规范实践教学活动。要明确管理目标,规范实践教学活动流程。同时在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改进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真实记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本情况,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践过程中还要加强安全管理,推动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下去,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思想观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设置,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需要。 作者:吴玉德 吕冬云 宋文超 丁玉萍 许龙 生物科学论文:研究性学习在生物科学的应用 摘要: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具有更新迅速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下获取新知识,可以满足该类专业课前沿知识的补充的需要。从教育教学单位及学校的支持和鼓励、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配合的方面,对研究性学习在生物科学专业专业课有效开展进行探讨,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专业课内容,提高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专业课;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研究题目,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活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研究性学习在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中的应用,可适应该专业专业课发展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课程研究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选题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专业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辅助形式,如何在生物科学专业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一直是该专业教师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研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其有效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教育教学主管单位和学校的支持 新的教学理念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和校方的宣传和鼓励。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宣传讲座、案例介绍、将其列入研究课题中等多种形式,能够有益于该方法的应用和教师的观念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软硬件设施需要主管单位和校方的支持。比如以课题的形式提供经费支持;提供网络查询平台、图书馆、实验室或各种实践基地等相关设施。做好一线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工作;与学生家长沟通,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专业课的讲授教师尤其是具有多年经验的主讲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和体系已有完整的把握,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已有固定模式,课程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能够将课程中主体固有知识讲解清楚,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前沿知识扩展有难度。而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投入大量的经历重新研究课程内容、设定研究题目、设计研究性学习形式、指导开展并提供协调软硬件设施等,对于已成定式的授课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坚定创新的思维,积极开拓的观念转变是对教师的首要克服困难。 (二)教师能力的培养 1.指导学生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一改传统的“威严和统治地位”,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疏导着,指导者,重点要该向学习过程的指导、启发和诱导上。无论是从课题题目的选定还是收集资料的形式,再到合作推断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选题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给予指导和帮助。2.教学设计的能力选题上,研究性学习题目的确定是开展的关键,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专业知识的特点,还要考虑推断的难易。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以及课程的前沿发展动态。选取课题要与课本内容相关,为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打好基础。题目选择上不能有教师包办,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编排选定题目。课题大小难易适中,即达到预期效果又有利于下一阶段内容的开展。还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上,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数量及性格状态,可开展讨论、汇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还要考虑课时等因素,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知识结构更新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基础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拓展自我的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该专业的深厚和高端知识内容,还要具有能够融会贯通多学科的能力。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另外,教师的不断学习的精神状态能够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4.运用信息的能力现代教学已进入网络化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辅助教学已成为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和掌握程度更是教师要考虑的要素,研究性学习获取方式中,网络是学生重要的利用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总结。并利用多种网络沟通手段与学生交流和指导。 三、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自身的社会定位,只有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之后,才能克服“网络的诱惑”,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是常用的形式,不断发掘他人的特点和长处,接受同学间的观念差异,学会与他人交流,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总结和反思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生物科学专业专业课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施,没有先例没有固定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总结和前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修正,更离不开各个部门和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修平 张丽敏 吴恒梅 张卫东 赵雪 单位: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生物科学论文:大学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我国开始提出人才强化国家的发展战略时,研究型大学也开始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压力。在当前的研究型大学中的人才培养状况不能满足目前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全面的培养人才是目前研究型大学共同注重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的生物学科出发,对其领域的人才进行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对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有着实际性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活和文明产业等发展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粮食、医药、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研究型大学中对生物科学类人才进行培养,是目前具有压力和潜能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教育方看,要全面的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逐步的加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意识,在素质方面要兼并广和专的结合。教学发展均建立在“基于研究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提倡自主、高效以及研究性教学,致力于培育出具备国际性的人才。 一、精英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创造本科生培养理念 精英人才和一般的人才是不同的,精英人才是在国家的人才中处在最高地位的。在每个行业和领域中,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领域中的人才,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能够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的人。研究型大学一般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研究型大学要借助这一特点培养专业的人才。生物科学的专业有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以及增强技能,能够等适应广大人才发展的培养理念。学生要具有非常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实行生物学的应用研究。在有些研究型大学中还设立有机生命基地和理科基地这两个培育基地,都具有着这些特点。生物学领域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着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能够独立进行生命研究、生物技术研究以及调查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一)增强生物学科学生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改革本科教学模式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措施。在研究型大学中,校方可以激发学生多多参加一些科研训练项目的比赛,通过科研训练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建设相关的项目。培养其主动意识。在学校设立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建设支持基金,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加训练的机会,提前让学生投入到科研训练中。科研训练在一些优秀的导师团队的共同指导之下,进行仔细的开题、考核以及结果汇报等工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校学生在发表刊物上的效率。 (二)改变学生评估制度,建设选拨优秀人才的综合性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后期的学习水平结果评价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要实行全面的学分制管理。在比较低的年级只能够每个班级要配一名指导教师,在高年级中就是三到五人配一名。基础班级要进行滚分式管理,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和相关的综合性素质,以此作为考核的方式和条件。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就没有在基地班学习的机会,随即安排到普通班进行学习。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可以进行优秀学生的选拨制度。这是为研究生培养优质的学生源。生物学科的学生可以在校内以及校外研读相关的硕士学位;基地班学生可以在本校研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唯有建设合理性和科学性强的综合性评价制度,才能够有效的呈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建设全面的优质学生选拔考核体系,普通班照样实行。改变传统的用考试分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其中学习成绩在综合考核中占据百分之七十,综合素质能力占据百分之十五,以此方式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在进行面试的时候主要是对学生的科研训练状况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等进行考核,在这样的选拨过程中就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为培养人才建设优质的科研平台 (一)创新性实验技能训练为学生夯实实验基础 进行综合性的创新基础。这种实验室在原有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使用整合课程资源的方式,把贯穿整个学科的实验依照实际的内容关联在一起。要建设出符合学校的的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比如像一些农业型的学校就是基础类实验,其中包含有动物学、植物学等。在生物科学的实验中有遗传以及分析等。在生物技术方面有基因工程以及动植物生产技术等,其中就包括了生物科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让原本独立和不连贯的实验变成了一个整体。学生在设立研究小组的时候,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钻研。想要实验获得全面的成功,学生就会自主的、仔细的做好每一步的实验,仔细的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够更加的深入,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和活动。 (二)增强开放性实验教学 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当前学校培养人才、提升专业素质的新措施。进行实验室的开放能够加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拓宽相关能力。把教学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室为学生全面的开放,在教学的时候生物实验室中的相关仪器和设备也供学生观察。对一些对科研兴趣比较高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使其自主的选择实验的课题以及方案。以此方式让实验教学从注重结果变成注重过程。这对生物科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实际的作用。 (三)生物学实验中心创造优良的设备条件 在生物实验中心可以对相关的实验设备进行优化,很多学校在实验设备上有着奖金2000万的仪器和设别。按照基础、综合以及研究这几个方面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把生命科学的体系相融。在创新技能的训练中,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的活动。其中可以包含蛋白质研究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等。这些实验基本上都概括了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夯实了基础。进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学术能力,每一个模块的技术都应该让校内外的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座。其中主要详细的介绍这个模块中所牵涉的相关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然后再实行试验操作的技能锻炼。 三、改革学生课程,提升学生培养水平 (一)学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学生在培养和科学实践中都由导师负责。导师要指导学生的全过程,其中要对其思想品质和科学道德进行监督。导师要用诚信教学对学生进行任务素养的培育。建设完善的学术规章以及道德标准,把科学和学风融入导师的培训中。运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学术伦理方面实行教学,进而惩罚一些学术上的不端行为。在生物学的领域中导师要全程的参加到学生的招生工作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导师的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继续读研究生。通过考试、面试的双向选择进而录取优质的学生。 (二)浓厚的学术气氛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平台 学校要培养专业人才,每年应当恰当的邀请一些比较著名的专家为学生做一些讲座或者学生报告。实验室方面也可以定期做一些课堂学术讨论。以此方式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交流平台。学院可以请一些网络技术人员,建设一些相关的学术论坛,制定合理的新课程进行培养。学校的学生最起码要在学校的论坛上做一次学术报告,并且需要参加一次国际性的会议,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参加活动。 四、为培养生物科学人才做提前工作 在生物学的领域中,人才培养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各大院校和单位中都有好评。优秀的毕业生在相关的企业和单位也成为了中坚力量。因此,在生物科学人才培养中做提前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增强。 (一)改革新生源的选报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的质量是保障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把学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学术的科研团队方面进行增强。进而吸引生源,提供学生科研锻炼的给水,使其尽快的对实验室进行了解,快速的和导师熟络。通过相关的讲座以及夏令营的方式进行招生宣传,以此增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在招揽学生方面的制度上可以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优化,比如可以建设优秀生源的奖学金之类的制度,吸引校外的优秀学生。 (二)试着实施本研课程相通,增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试着把本科与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系统。依据课程的设计模块与难易的程度进行分类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依据其实际的需求进行相关的课程选择。有能力的本科生可以选择更加专业和深入的课程,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五、结语 总之,每个研究型的大学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科学的人才培养。其中主要坚持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良好的实验平台以及在人才的后继力量上做相关的工作。以此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生物科学类人才。 作者:黄睿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大类招生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实践教学场地缺乏。为弥补这些不足,顺应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和要求,应该采取措施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任课教师素质,并加强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整个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要求的提高,课程教学中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创新不足,课程安排不合理,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本文结合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探讨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改革创新策略,希望能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二、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更新,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一些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常常根据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步骤进行简单演示。先介绍实践教学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根据已有教学材料和实验场地,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由学生观察并撰写实践报告。这种方式比较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作操作技能。[1]第二,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生物科学知识发展迅速,更新较快,但很多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忽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再加上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没有被融入教学活动当中,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足,制约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2]第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一些任课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也制约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任课教师的年龄较大,忽视及时更新生物科学知识,科研实践不足,职业技能训练被忽视。再加上忽视培训和进修,没有观摩并学习其他任课教师的优点,对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产生不利影响。[3]第四,实践教学场地缺乏。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场地建设,但由于经费拨付不足,制约场地建设和设备更新,难以满足生物科学新技术和新实验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4] 三、大类招生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为顺应大类招生工作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第一,创新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思想观念,努力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例如,生物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综合利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要重视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应用,力求实验内容新颖,实验方法先进,能让学生有效参与生物科学实验锻炼活动当中,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第二,完善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生物科学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并更新生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前沿和最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下载最新学习资源,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重视微课和慕课的利用,补充新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学习,进而深化对生物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掌握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提高任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引进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课堂组织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充实生物科学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让他们有效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访问、进修、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技能。为任课教师进入科研单位、实训基地参加锻炼创造条件,不断增强任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从企业选派优秀人才来学校讲座,进行课堂授课,帮助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解答疑惑,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第四,重视生物科学实践场地建设。根据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划拨各项经费,为设备购置、场地设施建设创造条件。要科学安排各项资金支出,用于购置实验器材,改善实验场地环境。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实验室管理,让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和生物科学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实践技能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促进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采取措施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从而顺应时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促进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吴玉德 吴恒梅 许龙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结合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和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就如何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明确创新性实践教学目标、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管理等内容,可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更应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创新性教学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效融入实践锻炼活动,提高知识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创新性实践教学目标 结合大类招生的背景和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四个层次。通过这样设置层层递进的目标,循序渐进,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实践技能、知识应用水平为目的,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第一,基本能力实践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动植物学实验,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实验,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通过这些课程和实验内容设置,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前要制定系统的大纲,明确实验训练任务。例如,微生物实验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精选实验内容,减少重复实验,增加综合实验,搭建生物科学实验专业训练平台。第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一方面,开展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既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还能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例如,分子生物学可以开设DNA纯化、DNA重组与鉴定等实验,让学生加强综合训练,有效融入实验活动。还可以开设研究法实验课程,探讨动植物体功能的活动规律、产生机理、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与推理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技能。另一方面,改革实习环节。实习包括课程教学综合实习、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和验证课本上的概念和原理,并到校内外研究室的实践基地实习,或者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知识应用技能。第三,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包括科研训练和毕业实习。科研训练主要包括参考文献的查阅,了解本专业和生物科学的研究现状,拟订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明确思路,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为以后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还可以开展科研活动和生物科学实验竞赛,系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另外还要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补充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资料搜集、整理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开展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四、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管理 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执行和落实提供保障,主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第一,制订创新性实践教学计划。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教学计划,在培养计划中中注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整合并优化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突出生物科学的专业特色,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努力参与实践教学,逐渐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课程安排、实践形式、课程考核等内容,为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效性提升奠定基础。第二,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的任课教师引进,不断充实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师队伍。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增强综合技能。并观摩和学习其他任课教师的优点,利用访问、进修等形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还要组织教学和技术人员到其他学校观摩教学活动,开展示范教学。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效开展生物科学实践教学工作。第三,健全创新性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准备条件。改进教学评价,认真做好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记录工作,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生物科学专业考核时可以尝试采用“笔试+口试+实验”的形式,有利于更好规范和引导教学和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以考促教的目的,对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学工作。不仅顺应大类招生的要求,还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有效把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学生更好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许龙 吴玉德 吴恒梅 庄树文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策略 摘要:从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本文提出了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的总体目标和构建策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物科学;核心课程 群产教融合是高校根据自己所开设的专业开办专业产业,使专业产业与实际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随着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会越来越少,而侧重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越来越多,且将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主体。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被遴选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立项单位。其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两个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组成的“2+3”课程体系。生物科学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含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和专业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11门课程中有许多课程内容出现重复,部分课程的开设由教师自主选择教材、自行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交流和沟通,常常会出现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高度重复或脱节现象。例从理论层面来看,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及其代谢、DNA复制、转录、蛋白质翻译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材均要讲述。如果不能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重组,就不能形成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目的 课程群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它能够发挥课程的综合效应,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群建设,就是要推动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改变过去课程改革单兵作战的做法,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课程的规模效应和整体效应。为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安徽省《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整合理论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群观念,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间要做到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整体角度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大专业综合实习力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总体目标 结合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策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群内容建设,优化课程群建设的措施,重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构建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五门课程形成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通过研究实践,逐渐形成一个有序的、统一的整体;以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及探索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切入点,创建新的相关课程,引进新的思路和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体现学科交叉优势,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的策略 1.充分调研,深入分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调研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调研省内外相关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比较,对我校及校外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构建符合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群。产教融合可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推动高校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推动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遴选本行业相关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基地教学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着力探索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2.重新修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核心课程群,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拟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组建成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经相关专家论证后报学院审定后,再报经学校审批。3.整合与优化课程群各门课程内容,构建核心课程群新的理论教学体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生理解难,且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高度重复。因此,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避免交叉、重复,同时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组建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研讨教学内容,构建核心课程群理论教学体系,并重新制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4.优化、改革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专业要以应用性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性课程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研究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基础性实验不同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设计性实验要独立授课,单独考核,可以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设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学会自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课题组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拟采取: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有关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选出一些较为合适的章节,让学生分组备课、登台讲解,体验讲课过程,调动学习热情,增加趣味性。通过比较分析要进一步固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加以推广。6.改革考试考核评价办法。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核方式其弊端主要是评价体系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要加大课程过程考核力度,研究可操作的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考查,更要重视其动手操作、创新等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要采取多样化,考试时间要自主化,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梳理应用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展业核心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生物科学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制定核心课程群合理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孙玉军 王松华 张晓龙 周成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论文:基础教育生物科学人才的创新型培养 摘要:本文拟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科学人才的创新型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的具体要求,总结我国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方面在生物科学素养与素养测评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科学人才素养标准进行对照。向基础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旨在面向高等教育阶段如何更好地就生物科学人才输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的知识和科技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首要指标。然而,在信息技术引领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当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日益加快,对于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我国新生代科学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必须以当今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评价和考量。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牢牢把握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黄金年龄段,在时间上抢占先机,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巩固和稳步提升综合国力。 二、把握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机遇期 根据有关专家的科学研究,人类的黄金学习期处在17岁到23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智力发育快,学习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在某一专业领域成才。因此,如果把生物科学这一基础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点都放在升入高等院校之后,将错过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和专业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为了能与升入大学后的高等教育培养工作进行更好的衔接,并打好以义务教育为基础的生物科学教育工作,在我国最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第一层次将"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概念引入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教育日常工作中。 三、基础教育阶段是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 培养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生物科学人才的培养应以打好生物科学学科知识基础,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为主。对于生物科学素养这个概念的认识,目前主要以培养生物科学知识和学科问题探究能力,建立生物科学探究精神,增进生物科学相关问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依托,通过参加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实践和生物科学教学中的科学实验,获得对于生物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试验,以应对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的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运用创新能力解决生物科学分支学科中的前沿性学术和技术难题。如今,伴随着生物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引入,成为基础教育生物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和关键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与否,成为近年来评价和衡量生物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此引发了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衡量和界定具备生物科学创新型技能的学生在生物科学方面的创新型潜能?界定一名学生是否具有生物科学素养和潜能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内容的课题。既事关“素养”“潜能”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内容,有涉及到对于生物科学基础性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归类和划分。众所周知,在西方具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生物科学学科的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复杂,如何结合现代心理学和人类学知识对人的生物科学领域创新型潜能进行摸底和测评中会造成一些标准上的难以统一,造成针对生物科学创新型潜能的测评相当困难。因此,对测评生物科学素养水平工具和方法的研究是对于挖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是否具备生物科学创新型潜能的关键环节。对此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指南中对于生物科学素养和潜能的具体特征和表现做了一个宏观的规定。共涵盖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在精确性上不够完善,但基本上建立了高中阶段对于生物科学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掌握和研究相关知识和课题中需要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具备生物科学研究潜力的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首先是要能够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中学阶段生物课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关于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这些内容是生物科学人才培养需要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学生难以对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的框架性认识,就无法在日后的生物科学学习和研究中走的长远。二是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具备现实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并对人类活动对日后生物圈的影响趋势有较高的关注和兴趣。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特征不在于对旧的知识能够有多么牢固的掌握,而是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积累探索未来,保持对人的活动与生物圈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和趋势进行探究和思考的浓厚兴趣,才是具备创新意识的生物科学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三是对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有所研究和了解,通过对前辈学者进行科学实验以及课题研究、专业考察等科研活动的方法和过程有所了解和认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能会充满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在日后更为深奥的生物科学研究工作中不畏困难,保持良好的科研信念和工作态度。四是能够对生物多样性特点具备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文化、种族、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多样性存在的源泉。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认识是日后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五是建立好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树立客观的科学研究精神,避免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等思想。六是对于现今的生物科学先进技术保持关注,并能够尝试运用先进技术尝试解决学科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相信日后在对基础教育阶段生物科学学生创新型潜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我国在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方面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 作者:刘语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讲解,能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学科的发展过程与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作用,能保证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高中生物;育人作用 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其独特的视角以及丰富的内涵使它具备多种的教育价值。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引进相应学科的学科史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永不厌倦的探索精神。 一、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1.引导学生,加强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所谓生物科学史,即生物学知识与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生物科学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生动事例的讲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生物科学史过程逐渐培养起科学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在《高中生物选修2》及《选修3》中便有着许多的生物科学史材料,如“抗生素史话”“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与“试管婴儿之父张明觉”等。这些极具趣味性的生物科学史材料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些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时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能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2.领会生物,形成学科唯物辫证、发展与和谐思想对待生活唯实不唯上,对待科学研究唯真不唯前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科研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推动生物学科的健康发展。如,在《高中生物必修2》中有关于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信奉神创论时代,通过大量的观察与思考后所提出的进化学说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记载。并在此中着重强调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以丰富的事实为依据,经过论证生物的变化过程,让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逐渐靠近科学。由此可见,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并且,通过对以上案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发现科学的基本在敢于怀疑。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生物科学史,以培养学生这种“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探讨 1.利用生物史引入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利用生物科学史,不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的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便可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只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不能‘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为何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等。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勇敢阐述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顺便为其讲述遗传之父孟德尔的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孟德尔的了解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关注他所进行过的豌豆试验,学会遵循前人的胶布去探寻遗传学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面对丰富的生物史资源,作为生物教师应考虑如何才能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于高中生物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2.直接利用史料讲解生物概念、理论在进行一些生物相关概念的讲解时,通过对其发展历史的讲解,能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的来龙去脉,进而理解该概念的意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进生物科学史的相关资料来阐述部分生物学观点,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与理解。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2》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述达尔文的相关事例,让学生了解前人是如何看待生物进化这一问题的。然后为学生讲述该理论经过了怎样的验证与推导才形成了现代的进化理论,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才被人们普遍接受与理解。由此向学生证明,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基于“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总之,良好的生物科学史教学,应从中选取适当的教材材料,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生物科学史资源时,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飞 单位:江苏省洪泽中学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对专业情感的调查 摘要: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50名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专业情感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本专业的认同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否欣赏以及个人价值体现五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5%的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98%的毕业生能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60.7%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50%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较高等。反思:建议应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入学的认知,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教育见,实习的时间,使生物科学专业在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专业情感;调查;反思 1引言 专业情感是描述对某一学科专业具有深刻而稳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专业情感容易激活人的兴奋中心,消极的专业情感则会抑制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生物专业的专业情感则是生物专业学生对于自己选择此专业是否能满足自身心理上或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对生物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情感的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而且能使本专业在学院将来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方面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2.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生物专业的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2011级的学生人数为70名,2012级的学生人数为80名。2.2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级的学生大多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2级的学生则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参照布鲁姆和加涅制定的教育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并结合实际,主要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态度、专业欣赏度及个人价值观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共设计25个问题。共发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结果及分析 3.1对生物科学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结果(表1)与分析由表1可知:38.7%的毕业生认为当初选择本专业是因为爱好,其余毕业生基本是由于一时兴起或被调剂而选择了本专业。69.4%的毕业生喜欢本专业,其中有54.7%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有信心。在毕业生是否会从重选择本专业就读的信念上有52%的毕业生选择会继续在本专业就读。而毕业生在是否会在本专业上继续深造的这个问题上有53.3%选择了不再继续深造,但还有28.7%的毕业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生物学专业竞争力大,就业压力大,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失望,对本专业不喜欢或厌倦。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调剂入此专业,对所学专业不够了解,专业相关知识有所欠缺,导致专业认同度不够稳定。3.2对主动参与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知识调查结果(图1)与分析由图1可知:7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12.3%的毕业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还有12.7%的毕业生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学不学习,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基本没有。以上结果显示:毕业生学习态度整体倾向是积极的,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较模糊,追求学习的功利价值倾向比较明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本专业学生受外在促发力影响过多,欠缺内发性学习动力,不能全面认识本专业的价值取向;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吸引力不够,实用价值差。3.3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图2)与分析由图2可知:通过4年生物专业的学习,部分毕业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没有逐渐提升,只有2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有32%的毕业生觉得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还保持原样,还有21.3%的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否对本专业的学习感兴趣,甚至有少部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感到厌倦,但又不得不学,但毕业生对本专业最感兴趣的课程主要是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和本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希望教师注重学生兴趣,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3.4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欣赏度调查结果(表2)与分析根据表2可知:有45.3%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一优势比较明显;有24%的毕业生觉得我院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还有16%毕业生认为我院的考研率高,就业形势好。有30%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实验技能,认为只要把实验技能掌握好了本专业的内容就可以全部完成;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4%的人认为重要;有4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技能最重要。其中有52%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实验主要是按照教师的演示或书本上的要求进行,有23.3%的毕业生觉得是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和方法,然后学生去做,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觉得本专业的实验是自己设计自己做的。3.5对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后个人价值的调查结果(表3)与分析表3可知:被调查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东西,只是收获的东西不同而已:有33.3%的毕业生认为主要学到了新的生物知识;还有27.3%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生物,增加了对生活常识的了解;还有一部分认为自己学到了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等。有9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有2%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本专业后自己可能碌碌无为,不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28.7%的毕业生觉得在生物专业学习期间是平平淡淡的;有44.7%的毕业生觉得会铭记这段经历并将收获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段经历将影响他的一生。毕业生认为本专业主要培养了师范生的素质与技能,但本专业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又有很少的帮助,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觉得本专业也培养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是比例占得少。另外,有些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只要上了大学,将来就有了着落。 4反思 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学习态度整体倾向是积极的,并能在学完本专业后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认同度较低等。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与训练,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情感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生“专业认同度低、学习兴趣淡、缺乏对专业一定的欣赏”等消极专业情感。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情感培养,增加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丰富实践活动,让生物教材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此专业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燕 庹贵华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应用能力及与之相支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体系,提出了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陕西省首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肩负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重任,逐步地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发展专业内涵和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既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高级人才[2]。生物科学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生物专业的学科特点,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内涵和培养体系 (一)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2012版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要求,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接受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从事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3]。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就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所具有的能够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能力,其培养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基本能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方面[4],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 按照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的原则,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服从于社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调研、修订、总结几个阶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图1)。核心应用能力培养都设立了与之相支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体系,其中,要重点培养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应当具备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备课能力、讲课能力、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能力、学业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5]。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中学教材解析、教师语言、教育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班级管理等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训练、教育技术及课件制作、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和中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是从事和胜任生物学领域教学及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必备条件。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6]。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物科学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及实验,开设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核心课及实验。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开设了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多样性、食用菌栽培、保护生物学、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摄影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还根据中学生物学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和中学生物学竞赛内容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培训课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化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要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范生[7]。通过实施导师制、指导本科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组织学术讲座、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习与科研结合、指导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活动等途径,大大提高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自2012年以来,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4届近300名学生的核心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一年级通过组织院级中华经典朗诵和演讲比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通过率100%。二年级通过开设书法课和组织院级三笔字、多媒体课件比赛,学生的课堂板书和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媒体使用熟练,板书设计规范。三年级通过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微格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生物学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学会了课题引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难点突破、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学生全员参与,逐级选拔,当场点评,每位学生的教学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四年级通过参加为期16周的中学教育实习,参与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全过程,同学们体验角色转换,发现自身的不足,切磋教学技能,相互促进提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三门专业基础课及实验的开设和学习,为学生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八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课实验全部独立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课时量大于理论课时量。实验教学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按照基础-综合-提高的原则,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减少经典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一年级学生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二年级之后的学生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开设创新性实验,并逐年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考核。通过对核心实验课程的训练,克服了过去实验课程相互脱节、实验内容过细过窄、学生实验技能得不到系统训练的缺陷,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了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各分支学科实验操作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实验课效率。除此之外,利用陕西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办公室在我校设立的优势,和多所知名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探讨,结合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8]和中学生物学竞赛内容开展中学实验教学研究,对生物学下的八个分支学科内容进行实验设计,编写讲义,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技术培训课程,提高生物类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根据我校与省内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势,不仅为学生开设了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用菌栽培、保护生物学、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等专业选修课程,还与太白县政府、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确立科研合作研究项目,合理开发和保护秦巴山区野生植物资源。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多元化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在培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9]。2013年至今,已经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21项、校级32项,参与研究的学生130余人,13篇。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学生5人。在野外实习和教育实习中,学生撰写了10余篇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多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1名学生的科研论文入选2015年陕西植物学会论文集,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连续多年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推选的1名学生获得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推选的2名学生获得全国非专业组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生物科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使学生的教学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强,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使教师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研究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李璟琦 贺游利 濮智颖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科学论文: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导师工作态度、分配制度和实施过程的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最后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提出学生四年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它是一种学生在校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并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人才培养的制度[1]。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个性化指导,强化对学生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因其提高学习效率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而被众多的学校所推广。 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管理制度 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于2005年起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并对导师工作提出具体实施办法①。1.1要求导师任职资格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生活指导,我校对导师的任职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3)熟悉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熟悉学分制的运行机制;(4)导师需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1.2明确导师工作职责要求所聘请导师需了解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掌握所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学习方案,进而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各种方式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指导。1.3规定导师配备考核导师的聘任工作需在新生入学后2个月内完成,并明确指导学生名单、工作任务和任期,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20人。导师工作的考核由院系负责,并将其与教师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对认真履行导师各项职责的教师按每生每学期0.4学时记教学工作量,对不切实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现状问题 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由生物科学教研室负责分配安排,教研室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在每学年初将大一、大二学生分配给专业教师指导,分配结果由教研室负责通知导师,由班长负责通知学生,每学期期中要求导师提交指导记录接受学校的教学检查。本科生导师制度在生物科学专业开展期间,教研室严格按照学校制度进行分配与管理,但是实施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定问题。2.1导师工作没有完全落实主要体现在部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对学生的指导或流于形式,或没有规划,使导师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1)个别教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不够;(2)多数教师虽然认同导师制工作,也很愿意与学生交流,但是因为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3)导师没有实质权利对学生进行表扬或处分,所以即使导师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但当遇到学生对导师的指导不接受或不配合时,指导也就没有实际意义。2.2学生对导师制认识不够多数学生对导师制度和导师职责不是很了解,每学年初只知道自己被分配给了哪位老师指导,但对导师会指导哪方面或自己希望导师从哪方面指导不是很清楚,造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大事小事都找导师,把导师当成了班主任或辅导员;一种是导师不组织见面,学生决不会主动找导师交流。 3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探索 3.1统一对导师工作的认识[1]首先在每学年开学初,教研室组织教师就导师制的重要性、改革创新等组织专题教研活动,统一教师对导师工作的认识,在符合学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因为生物科学专业各班级都配有班主任,所以关于学生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导师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教育,让学生了解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专业技能,结合各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3.2依据制度,选聘导师对仍未认同导师制工作的教师可暂缓分配学生;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对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重的教师,可适当减少分配学生人数,以保证每学年选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3.3组织学生,讲解制度教研室在每学年初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向学生介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和生物科学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使学生理解辅导员、班主任与导师的职责区别,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导师,使导师工作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延伸。3.4分配制度改革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只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为了更好的发挥导师制的作用,教研室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大一新生因为对老师不熟悉,对自己的方向也不清楚,所以主要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大二学生因为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导师比较了解,有些学生已经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相关实验,所以分采取学生选择导师的分配原则,如遇冲突,需结合导师的意见进行调整。3.5制定《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手册》手册中明确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指导学生联系方式、导师每学期的指导计划、指导记录表及年度工作总结。手册的制定,可以提高导师及学生对导师制的重视,同时也便于材料的检查、整理及归档。3.6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介绍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对于大一新生,导师负责指导其了解微生物实验室,认识各种仪器、器皿和试剂,鼓励其走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大二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微生物学课程,导师负责指导其为实验室基础实验做准备,提高微生物实验技能,同时尝试开展实验;大三学生不执行导师制,可在这一年分配毕业论文导师,继续开始相关实验;针对大四学生,毕业论文导师可指导其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整理、分析并形成毕业论文。使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基本形成“大一分配、大二选择、大三确定、大四完善”的四年指导原则。 4结语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期间,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及学校的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需要各方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艾银婷 单位: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论文:技术研究与生物科学论文 1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浅析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生物技术类药品开发已是各国政府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生物技术制药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日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水平,各种生物医药市场或进入临床试验。 1.1生物科学领域的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不同的是,农业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脚步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大的。人们运用相关生物技术有效的增加粮食作物产量,还有些病虫害防止。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了21世纪以来,基因组学的研究又推进一系列突破生物技术进人更加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已经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动力小才这么部门间因作物也已经大规模推广应用抗虫方向相同,抗疾病,抗除草剂的部门间因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进人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植物育种科学结合的男人。新兴的分子育种学。检查生物科学技术部门间因克隆领域的应用,几年前,一个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人很有兴趣,许多人持反对意见,这项技术是部门间因复制技术。该技术是最近几年,由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开始了。下面,我们马上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的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水平总体上同国外相比,差距仍在三年,利用部门间的因有线生物反应器表达多种疫苗、药物技术在小断体人类细胞的多种优良种牛成功率的研究现在正迅速增加。 1.2生物科学技术在转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 前几年,有一项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很多人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人持相反的意见,这项技术就是转基因克隆技术。该项技术近些年啦,因为生物科学技术的融入,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动物生物反应器基础研究与开发水平在总体上同国外相比仍有三年的差距,但利用转基因羊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多种疫苗和药物的技术正在小断完善体细胞克隆多种优良种牛的研究成功率正在迅速提高。 2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 2.1浅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基于基因的技术,该项技术正式因为基于基因,因此可以有效的,根本的改善一些生物的本质。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基因工程主要基因克隆是指定任何基因组基因克隆化。基因工程在农业、畜牧业、酿造业、制药业、水产业等力量已经因为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基因工程人遇难船上的更复杂的、和人际关系???。生物的基因组的各种生物的认识的人和改造,有差异时,从基因组上找到真正的原因,生物学因为我地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时代。 2.2浅析,细胞综合技术及应用实例 人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每种细胞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细胞大的研究价值。同其他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细胞综合技术快速纯合新品种的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和杂交,远缘杂交、辐射等新技术结合,说明我们自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已经发生的原始细胞生命的起源、生命进化的新物种的形成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的生物本质的认识,对遇难船没有大的提高,改造理论和实践上对生物的影响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3规模浅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人类基因组计划,但许多年前,当时的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因此还计划及时得到了。最近几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于得到了这个计划。中国科学院遗传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和北南电力动力中心一起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的连续测量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遗传图、物理图像、复印地图制作比人体基因组研究小只具有理论意义。其次,许多研究文献的能力的生物技术实现工业化、商业化过程。中都需要整合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环境对他的评价、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应的生物科技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挑战当然同时也需要中国科学管理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相互配合。 3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社会的许多方面。下面,我们的生物技术促进多学科的融合,促进生物技术方面的技术多起床。先说生物技术实现了多学科的集成。人类生命科学实验探究的孟德尔著名的豌豆实验后的细胞杂交技术开发小细胞核及细胞质结合形成理想的供体细胞特征杂种全同胞这一切都说明生物科学技术学多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的,集成在一起,生物科学技术的基础。 4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衣吃住行。在吃的方面,因为我国人口实在过多,致使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很多,但是还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需求,每年还需要从别的国家进口大量的粮食。因此,如何增大粮食产量成为了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生物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的解决了我国粮食产量不够的问题。科学家们利用相关的生物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适应能力,比如说可以在一些高寒的地方种植一些温带的植物,增大当地的植物的多样性,从而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上面提到的只是,生物技术应用在我国农业方面的运用,希望生物技术相关部门,能够研究出更加实用的技术,更好的造福人类。 作者:李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1 引言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媒体形式,主要包含网络媒体、数字化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具有平等互动、自由开放的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即时互动和娱乐的需求,便于人们个性化地获取信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社会管理的新区域。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资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强有力的保障,对于企业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研究离不开当下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新媒体已经成为企业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新平台,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有许多显著的优势,能够让人们清楚地感觉到其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企业在发展中愈加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企业改革的新时期,推动党建工作当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无疑是夯实企业基础的重要途径,把廉政文化有机地融入企业的党建工作之中,不仅可以让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着大幅度的提升,还能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必须从领导层出发,使企业内的党员干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融合式发展,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营造廉洁高效的企业氛围,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为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比较常见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具有直接性、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多渠道、广泛传播等优势,在传播时具有速度快、受众面大、信息多、影响范围广的特征。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能够主动地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这给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对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了企业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形式,而且拓宽了企业党员的新视野。这是新的机遇,也是不可比拟的新优势,它使两者的融合更加顺畅,彼此之间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人们在日常工作当中要获取很多的信息,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能够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让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保障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抓紧机遇,面对即将到来的机会及时做好调整,特别是在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模式上。党建工作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上的宣传,重视廉政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引导作用。依托新媒体平台,企业与党员之间共同成长,熟悉各类的平台运用,可以让廉政文化建设在党建工作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提供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 当前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扩张,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与新媒体深度结合。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上的作用,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例如,可以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到平台上,供企业员工阅读,并设置评论区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仅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因此新媒体传播的渠道是广泛且快捷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在“十三五”期间增长了43.7%,达到了9.89亿,已经可以称作“全民上网”,其中手机上网者达到了9.86亿。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广泛覆盖。企业可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优质的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合并推送给员工,为开展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基础;积极地研究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为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拓展新途径。 (二)提升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果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能够进行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随时随地地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并交流互动。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将企业的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内容进行编制,并利用新媒体平台,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构建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模式。企业应建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新媒体宣传部门,以员工喜爱的文章内容、音乐、日常生活实例、表演与再创作等方式,将宣传内容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企业员工在接收到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信息后,可以对推送信息进行评论交流,并转发给其他人。这样不仅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可以使信息内容摆脱时空限制,增强了企业员工及外部人员的参与度,增加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内容的宣导,推进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效果。 (三)提高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率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应用于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宣传可以有效提升效率。企业可以树立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典型,将先进事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编制成适宜不同新媒体平台发表的内容,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让典型成为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也可以将违纪违规事件通报发布,树立廉洁风纪,让企业文化为之一新,让员工引以为戒。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建党节等重要时间推送党建与廉政资讯,警示员工保持廉洁,防微杜渐,可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果和教育效果。传统媒体从内容生产到发布的耗时较长,难以满足时效性的要求。而新媒体传播时所用的技术手段简便,传播快捷,能够即时更新内容,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内容迅速推送到员工手机端,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率。 二、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优势 在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时候能够形成长效的机制。首先,可以明确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主体,规划廉政文化建设。要成立专业的企业党建工作小组,带头抓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协调工作;要将廉政文化建设切实融入公司党的建设工作之中,确保管理工作得以高效推进。这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做好整体的策划。其次,公司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公司党建工作之中。不但要培训和选拔,更需要完善和推进,必须定期地去检查落实廉政文化建设如何切实纳入公司的党建工作,如果出现了问题必须及时加以完善,并以此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 三、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有着一定的优势和机遇,不过发展总是要面临挑战和问题的。由于发展节奏的加快,企业党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方法还是思想都有着很大的转变。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效率就会低下,双方的协作配合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新型的设备出现,企业内部也应该集体学习新的方式和方法,力求达到高效地工作。企业内部分为年轻的员工和年纪比较大的员工,两者在学习的态度或者学习的进度上都会有所不同。年纪比较大的员工通常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如讲座、报告这一类的宣传方式来宣传廉政文化。这体现出企业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融合上的投入不够多。因此,企业一定要在新媒体技术上加强投入,使得党建工作有基础保障,创新两者融合的发展途径,构建新媒体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四、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培养企业廉政文化理念 企业要重视内部的文化理念,积极把廉政文化建设做好。在原有的企业文化当中要充分融入文化的创新,力求有新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党员的文化修养,还要把良好的廉政文化做成良性的文化生态。培养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要积极地开发新思路,提高企业党员之间的凝聚力,日常全面梳理党建工作的模块和流程,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有力的管控,这样可以让日常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培养企业廉政文化的过程当中,构建完善的管束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党建工作当中,党员在廉政问题上出现差错,有利于净化企业的工作,引导全体党员队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二)打造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 基于新媒体的技术支持,党建工作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形式,这是对融合方式的一种创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线上打破了空间上的束缚,即使企业内部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有效地进行线下的文化建设推广,也可以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可以给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还能让员工积极投入党建工作当中。 (三)采用多维度技术支持 新媒体使用非常便捷,而且其功能也十分强大。在企业运行,特别是党建工作中,需要从多维度来寻求技术上的支持,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作为支撑。不仅要完善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方式,更要搭建工作后台的管理系统。企业可以依据不同的党建工作来分析,究竟利用哪一部分的平台,从而不断地完善新媒体的平台功能。在廉政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的渠道,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多维度技术也包括不同的平台,如手机、电脑软件等。企业的党组织可以在上面发布公告、公示,及时处理党建工作任务,开展服务;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员工党建工作的水平,让大家通过比较轻松的方式转变对党建工作的刻板印象,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口碑。尤其是公司的廉政建设,要贯彻好公司内部的法规条令,解决好员工内部的问题,维护好企业的权益。针对公司内部腐败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在后期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模式,从而形成党建监督网络体系。在企业党建工作当中,对于不同的老员工群体要进行界定,并且分类加以管理。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公司里面有已经离退休及年纪较大的老员工,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及对年轻员工进行帮助等,增加老员工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度,从而使他们享受新媒体下党建工作的便捷,逐渐带动他们,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新媒体党建工作当中。 (四)重点抓好廉政监督 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要重视持续性,要强化监督工作,无论是在党建工作上还是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要实现监督机制的常态化。企业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是整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新时代,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在树立廉洁工作之风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在企业的实力上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更是为企业经济带来了新助力。我们要将监督日常化,这样才能肃清腐败的不正之风。另外,对监督方式进行创新也是重中之重。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设置一些监督平台,把监督做到企业基层中去,让监督的责任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党员身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一直以来都尊崇着廉政的优良作风,所以在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上,一定要全面提高企业党员团队的文化修养,做好党建监督工作。 结语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手段,通过一些高效的手段,把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融入企业的党建工作当中。这样可以加强企业党员领导的带头作用,让整个党员团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张琪龙 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2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崭新的发展环境,国企所面对的巨大发展困境和压力,使得每个国企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以扩大国企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用企业文化来帮助国企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因为国企在当下面临着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方式和路径显然已不适用,为保障文化宣传的有效性,各个国企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工作现状,加大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工作的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国企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宣传工作传播效率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宣传尤为重要。为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来带动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企都需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并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企业文化宣传效果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宣传途径和渠道的影响巨大。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传统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宣传方式的弊端日渐暴露,在各种宣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资源,经由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可使得企业文化的宣传载体更为多样。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在宣传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传播效率。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QQ、微博、微信和抖音等软件的陆续出现,可以给企业文化宣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丰富资源和多样形式的引入,可以给大众带来独特的宣传享受。 (二)提升国有企业外部形象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数字化特点都是比较突出的,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在当下的市场上,在各项宣传和推广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人们非常乐于利用新媒体资源与平台。在国有企业文化宣传中,新媒体技术和资源的利用,可大大提升国企在市场上的形象,使得社会大众对国企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认可国企的发展。但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难度较大,为保障宣传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各个国有企业都需要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下逐步突破传统宣传理念、方式的制约,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宣传资源,提升国企在市场上的外在形象。 二、新媒体时代国企企业文化宣传面临的挑战 国企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在当下的环境中,因为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国企发展举步维艰。每个国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宣传,可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文化宣传作为国企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舆论环境愈发复杂 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中,主要的宣传途径是主流媒体,但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主流媒体的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社会上复杂的舆论环境给各项宣传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难题。新媒体出现后,国企文化宣传的路径和渠道明显增大,宣传的便捷性凸显,但因为新媒体环境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如果无法有效进行这些信息的筛选和辨别,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和隐蔽性明显,在互联网环境、手机终端中,海量的信息可高效传播,这种媒体环境下,个人与非正规媒体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各种思想意识在交融碰撞中,增大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国企在这一环境下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需克服很多的难题,以保障最佳的宣传效果。 (二)主流媒体权威地位受到冲击 因为传统的媒体形式、路径和方法的特殊性,人们常将传统的媒体环境称为平面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条件下,得益于相对简单的媒体环境,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比较固定,无外乎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几种,主流媒体在社会上的传播地位长期稳定,在利用这些媒体来开展国企文化宣传时,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非常大,人们在这些媒体的影响下,在企业文化接受的过程中很少出现一些不好的反馈。但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主流媒体的传播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显著提高,处于媒体环境中的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再加上新媒体环境中搜索引擎技术的优化,人们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更为便捷,也就可在接受国企文化的宣传时,听到来自不同媒体的反馈。为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各个国企需要另辟蹊径,实现宣传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和投入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性质的特殊性,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国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正向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可发挥企业文化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但为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国企需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并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技术、资金等投入。但很多国企在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尚未转变其发展观念,依旧深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性,因为思想上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企业相关部门也就没有根据这一工作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资源、资金投入。 (二)宣传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对于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来说,为强化宣传效果,国企有关部门需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宣传机制,在该宣传机制中明确规定相应的宣传要点,指导有关部门、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但显然,很多国企在宣传工作中,并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宣传机制。因为文化宣传的主题丰富且内容多,一旦没有对应的机制指导,将导致整个文化宣传工作缺乏统筹和规划,也无法科学进行岗位责任的细分。一些国企内部,针对企业文化宣传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是固定的规章制度,并未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宣传机制中相关内容的调整,机制中所规定的有关制度与企业自身的情况不一致,无法发挥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此外,部分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中,没有制定有 效的评价机制,因为这一机制的匮乏,导致在企业文化宣传时无法动态化开展管控,难以对宣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三)宣传模式缺乏创新 对于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而言,宣传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为保障宣传成效,提升国企文化影响力,国企应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特点、组织结构,选择最为恰当的宣传模式,以保障宣传模式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方向相符。但显然,很多国企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并未形成崭新的宣传模式,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时,思路受限,宣传内容和形式都未开展对应的创新,宣传效果不佳。 四、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重视力度 为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现状,各个国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需充分从思想上意识到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将此项宣传工作作为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应该有包含关于企业文化宣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升此项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随后根据企业文化宣传的预期目标,增大对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投入,尤其要注重新媒体人才、技术的应用。 (二)完善宣传体制机制 为提升新媒体时代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成效,国企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宣传体制机制,在该宣传体制机制中,确定企业文化宣传流程和要点,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以确保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高效推进。因为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为提高整体的工作成效,需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各项资源的整合,在宣传体制中根据总体的工作要求,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细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宣传责任的全面落实,提高宣传工作成效。在国企内部,最好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由该部门来统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三)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 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中,宣传内容和形式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只有保障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才可以确保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国企内部负责企业文化宣传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具备主动创新的意识,按照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宣传要求,对宣传内容加以优化,对形式加以创新。企业文化宣传必须与国企本身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宣传素材加以深入挖掘,做好领导层与基层职工的交流,引入现代化网络技术来搭建互动和交流平台,通过丰富的宣传素材挖掘和应用,保障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在宣传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同样需加强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所选定的宣传和素材加以全面整合,提高内容的吸引力。此外,宣传部门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准确把握宣传主题与方向。 (四)拓宽宣传途径 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的,为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各个国企都应该在新媒体环境下注重宣传途径的拓展,保持宣传渠道的多样化,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来提高整体的宣传水平。国企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可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拓宽宣传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宣传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巨大传播量和影响力,延长宣传链条、扩大覆盖范围。在宣传方式的选择上,要突破传统宣传途径的束缚,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确保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当然,国有企业也需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和预测受众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来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 (五)注重人才建设,培养优秀文宣队伍 国企企业文化的宣传具有复杂性,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文化宣传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提升宣传水平,国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参与到此项工作中的人员都是专业化人才,以发挥宣传工作的人才优势。综合当下很多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宣传效果不理想就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宣传人才。国企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并没有根据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要求来配备专业的宣传人员,参与宣传的人员很多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的,专业素质偏低且经验不够。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为保障文化宣传达到预期的效果,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总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国企要注重人才建设,逐步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专业的文化宣传队伍,确保文宣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足,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文化宣传团队,并根据国企的具体情况,对该团队内的每个成员都开展严格的工作权限划分,通过在文化宣传中的责任落实,确保宣传的有效性。优秀的文宣队伍应具备以下素质。 1.极强的专业素质 国企内部要针对文化宣传工作设定专门的岗位,并选聘专业的文化宣传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定期组织文化宣传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来确保这些岗位人员熟悉关于国企文化宣传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具备极强的文字功底、写稿能力,能够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来保障宣传效果。 2.丰富的创新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国企文化宣传工作,重点要加强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保持国企文化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路径,制定崭新的宣传思路与策略。 (六)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宣传需要奠定宣传基调 国企文化宣传工作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向社会大众展示,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社会大众会越来越认可国企的发展,也就给国企的市场地位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有助于国企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开拓。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企文化宣传中,同样要立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进行宣传基调的正确设计。为保障宣传基调满足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要求,国企内部负责文化宣传的专业人员要将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措施和效果与现在的加以对比,从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制定最符合新媒体要求的宣传措施。 (七)强化平台维护管理 在新媒体时代下,很多国企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新的宣传平台,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国企的专业部门要对宣传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开展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进行平台管理的优化。比如,在考核指标中设置“微信平台每周每月发送推文篇数”“网站更新时效”“平台浏览量”的内容,这些考核工作的实施,可使国企相关岗位人员重视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平台在宣传方面的作用。 结语 国有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条件下,应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创新,为保障文化宣传与新媒体时代下的要求相一致,各个国企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做好企业文化宣传中的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技术引进。 作者:贺超逸 单位:神东电力公司神木新能源分公司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3 新媒体是新时代借助网络阵地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载体。新媒体环境则是由于新媒体流行所随之产生的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有所影响与改变的新传媒环境[1]。新媒体环境给各行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与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有关。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带来的影响,而后从战略高度及可行策略两方面,为企业营销工作创新思路提供借鉴。 一、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及其特点 首先,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一方面,新媒体多依托于网络阵地,信息的传播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空间距离传播。同时,鉴于新媒体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复制性,信息通过转发等形式能够呈现扩散式的传播趋势,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被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同时接收,而无需像纸媒般散播需要较高的印刷复制已经运输成本[2]。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快,在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基本能在相近的时间内获取同一信息,能够较快通过信息的互通补齐信息盲点,最大程度还原事件。因此,信息发酵时间短,结合多数信息均会快速传播的特点,与之伴随的必然是同一信息在群体内的关注时间集中,热度在短时间内达到高点后,也较快被其他信息冲淡。其次,新媒体环境具有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海量,传播速度快,大众关注时间短,这决定了只有焦点明确、吸引眼球的内容更容易捕获大众的注意。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具备此类特点。从各类社交软件APP平台发布状态的字数限定,到短视频等动态新媒体的时长限制,均说明舆情的导向与市场点击率验证了这一点。再次,新媒体环境具有用户细化程度高、黏性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的获取除了由用户个体的主动筛选决定外,网络大数据也会自动识别相应的群体,推送针对性高的内容。除了内容的集中度以及同质性高以外,用户群体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也有偏好。如出于人际互动或休闲消费等目的的不同,用户会选择不同的新媒体渠道发布信息或搜索匹配对象。而出于个体特点及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差异,用户也会对品质型高消费新媒体或追求性价比的渠道有所偏好倾向。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渠道的选择与新媒体网络呈现的技术特点以及用户个人特质与需求等因素有关,一旦用户基于长久以来的习惯形成某种相对熟悉的路径,对从该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的黏性以及依赖性较高,不容易改变[3]。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机遇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机遇。首先,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便于企业营销信息的传播与覆盖。企业可通过电子海报、文案等形式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活动的推广。同时,在新媒体上发布相应信息,成本较低,消费者本身通过转发即可成为传播渠道中的环节,基于“熟人间”的信任,对吸引同质群体消费有较高的可行性。其次,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营销中百花齐放,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新媒体环境下短平快的内容对亮点与热点更为追捧,相较而言弱化了华而不实的铺垫与包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企业形式化的精力。此外,用户黏性高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积累忠实度高的用户群体。新媒体环境下,黏性高的用户维护成本低,同时还能够通过转介绍、团购组队等形式助力企业节约大量“引流拉新”的成本。同时,当下用户群体除了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以外,对服务关怀等软性因素也更为重视,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网络问候、定制化服务提醒等形式能够较为便捷地实现用户维护。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挑战 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的挑战不容小觑。首先,信息传播快、成本低意味着利用新媒体环境进行企业营销的门槛并不高,不被局限于实力雄厚的大规模企业之间。小微企业同样可以利用新媒体阵地展开营销。同时,小微企业可能因为不如大企业体制流程复杂,能够较为灵活地根据市场动态作出及时调整,在结果导向的市场经济中反而更胜一筹,这对习惯了以宏大、繁复营销方式的传统企业是不小的挑战。其次,内容碎片化的特点也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的内容创新带来了挑战。短平快的内容容易被消耗,用户对新异性较为敏感,较少反复体验或品味同一内容,这需要企业在营销中不断推陈出新,把握用户痒点痛点。然而,企业任用的营销团队往往因为相对稳定的团队配置容易拘泥于固定的营销模板,进而桎梏于“换汤不换药”的流水线式营销内容产出。最后,用户黏性高也为企业在营销中重新分配市场带来了挑战。黏性高的用户是基于习惯性的消费体验产生的,新媒体环境下任意产生新的营销平台对发展客户有较高的难度,而模仿同质平台则可能面临创新瓶颈,同时还伴随着一定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发展布局战略创新 (一)精准选品,细化渠道 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丰富化与碎片化,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更要精准选品,细化渠道,才有可能促使营销管理事半功倍。首先,选品涉及企业所处行业赛道的选择。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选品特点乃至其所对应的用户群体大相径庭。一方面,从产品本身来讲,不同行业的资本投入以及运作周期等因素有差异。如依托互联网的轻资产重技术类行业,资本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产品库存等场地压力较小。另一方面,不同行业所对接的客户群体有差异。如依托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行业可能在直接对接企业大客户上更有优势,而追求个性化服务与高品质的定制类产品则需要拓展净值个体客户群。新媒体环境犹如一张大网,囊括了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类型,不同的赛道选择在营销管理上最终的归宿也会有所差异。其次,选品的精准性在于企业需要聚焦明星产品。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品也会随之不断丰富,甚至衍生出不同的产品线。一方面,同一企业会针对不同人群设定高中低档产品线。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可能往集团化多栖发展,由不同的支线事业部或子公司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但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对碎片化信息记忆的有限性,如果在营销中面面俱到地宣传推广每一种产品,一则特点不鲜明,二则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较为高效的战略在于精品推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营销投放,实现持续化、渗透式的营销,不断激活用户的产品记忆,进而以点带面,实现同线其他产品的营销。此外,精准的选品需要细化渠道配合投放。较为通用的用户群体分类方式是根据年龄段、性别等因素展开,据此可从大致方向上根据目标用户的新媒体使用偏好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宣传投放。但通用类的用户群体划分较为宽泛,同质性竞争产品较多,进一步保持用户黏性还需要更精准细化的渠道划分。 (二)目光长远,积累口碑 新媒体的快传播信息以及碎片化内容,容易营造“速食”的氛围。由此,近年来甚至还诞生了以“薅羊毛”为业的群体,即利用新媒体各渠道中的信息,获取新客优惠券等折扣优惠,在使用完较大力度的优惠后,转投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替代性产品。而企业营销为了获取用户,也只能参与到“白热化”的市场价格竞争中,不断推出各类优惠策略带动销量。回馈用户本身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社会担当,同时,新媒体环境下,除了在营销技巧上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较大的格局,以积累口碑而非短期业绩为导向。口碑的积累在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但同时口碑的积累也具有滚雪球效应,一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其传播与发展往往具有垄断性。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周期短,大众心态较为浮躁,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影响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也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创造热点甚至为了博取关注不惜哗众取宠,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并不能推动后续有效流量的转化[4]。同时,口碑积累前期的大量投入也会对企业资金链带来压力。通过粗犷型的盲目让利优惠可能吸引的更多是在意蝇头小利的体验式用户,高黏度的用户转化率低。相反,企业如果树立长远的眼光与战略格局,从企业参与社会入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可能反而是营销战略中稳健而有力的办法。 (三)双线并行,互联互动 双线并行指在营销战略布局中需要同时考虑“线上线下”的联动。即通过新媒体发布相关营销产品、活动时,也需要在线下同步实体店,让产品走进市场,客户实地体验。同时,进行线下发布会、路演活动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如通过直播等形式实现不同地区的互动。双线的并行和联动并不仅仅停留在同步执行营销宣传,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互联网+”落地。用户往往更青睐可在线下实体店面进行尝试和体验的产品,但线下实体渠道由于场地、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需要更高的产品,而线上新媒体的营销渠道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但这一消费模式容易使线下营销销售人员业绩流失,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渠道打通中考虑体制机制的完善,为营销人员赋能。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发展创新路径 (一)搭建新媒体运营团队 首先,需要明确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定位。新媒体环境下的运营团队应该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队伍,而非临时由掌握部分操作技术的人员兼任。究其原因,新媒体信息虽然具有碎片化特点,但把握市场动态的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风格路线,不断激活、加深客户对产品的记忆,只有将新媒体营销的职能专业化、独立化,才更有可能保持输出的稳定与持续性。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门槛降低,自媒体盛行,由此,在产出内容的过程中,技术的操作反而不是最难掌握的,甚至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催生了越来越多操作简便的“傻瓜式”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门槛也逐渐降低,甚至只要轻便的手机也可以拍出“爆款”内容。因此,对内容的把控才是制约新媒体运营的关键。而专业的新媒体营销人员更能把控市场需求,保障内容产出的质量。其次,需要完善新媒体运营团队的结构。新媒体环境下,专业的企业营销需要有团队意识,若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则与自媒体无异。一方面,在团队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细分模块、各展所长。如按照新媒体作品由产生到转化的过程,数据分析、内容创作、用户维护分属不同的模块,所需要的新媒体思维也有差异。另一方面,在团队运营过程中,需要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方可更充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此外,需要打磨新媒体运营团队的优势。新媒体营销团队中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而一个企业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开辟具有独特性的营销天地,必须要打造“新媒体+企业特色”的运营优势。这要求在新媒体营销中,以更为自然的形式融入产品特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企业风格与文化。形成了企业特色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高的默契度,行业壁垒也由此初具雏形[5]。 (二)开拓新媒体营销渠道 一方面,新媒体营销渠道需要适应用户使用习惯,确保有较大的流量,为后续的转化与营销落地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企业营销中容易产生的渠道开拓误区在于在用户积累尚且不足、技术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地将用户引流至独立开发的渠道。但实质上,不成熟的营销渠道带来的用户体验并不好。更高效的方法应该在目光长远的营销创新布局下用好现有资源,借鉴成熟平台的模式,展开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逐步增进用户黏性。另一方面,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开拓重在创新与突破。可对现有的新媒体渠道进行优化,可通过嵌入链接、转发引流等手段将通用媒介内的大众流量导流到企业营销私域。同时,可开拓全新的新媒体营销渠道,如开发小程序、应用软件等。在行业壁垒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丰富新媒体展现内容 一方面,根据新媒体营销中的用户导向,新媒体内容应以用户为内容创造的主体与关注点,落脚于细分用户群体的关注点与时代热点。企业营销展现内容的较高境界应是不见产品而随处有产品,通过场景式的内容展现产品的功能与意义。另一方面,根据新媒体营销“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布局,新媒体营销的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线上的展现直观生动,线下有可套用、可联动的模式。如通过线下团购口号等形式获取线上购物的折扣,由此既保障了用户体验的权利,也激活了线下营销的动力,同时线上的营销还便于对库存、数据等方面的整合与管理。总之,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谋求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需要有宏观的布局,以及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具体路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不容小觑,既要从战略高度做好创新的谋篇布局与排兵列阵,同时又要从具体的实现路径落脚,这是支撑其落地转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美.企业营销竞争力与消费者选择:社交网络营销的作用机理[J].商业经济研究,2021(11). [2]邓倩.新媒体营销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学决策,2020(8). [3]张静,王敬丹.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营销传播——以抖音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4). [4]黄志宏,周高鹏.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5]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营销组合理论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作者:费圆苑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一)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前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将三年的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为了及格而完成。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通过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学生做了毕业设计且答辩情况正常,都让通过,所以给往后的同学一个侥幸的心理,导致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应付的心理做成的毕业设计质量比较差,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缺乏合格的指导教师 室内设计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同学比较多,很多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一个指导教师可能要指导30多个学生,指导老师工作量大,周期长,精力很有限,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做的怎么样了,进展到什么程度,能不完成毕业设计,不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方面,不太在意培养效果等实质内容;答辩小组在最终答辩确定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时,都会尊重本班级指导老师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都会因为面子问题,尽量提高班级的答辩通过率,必然会使一部分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同学混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部分教师的职称结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班指导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必须是副高职称,必须有丰富的做实际项目的经验,但实际情况中,高学历、高职称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很多助教和讲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不规范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切实可行性,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缺乏可行性。指导教师直接将装饰公司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太大,不太适合做毕业设计。(2)缺乏创新性。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由于经验缺乏,往往参照前几届的选题,很多选题被多届同学选用过,过于陈旧。(3)学生自拟课题过于简单,覆盖的知识面窄,用到的技能不多,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课题范围过大,泛泛而谈,结构松散,如“家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这些选题范围大,反而显得研究内容比较空洞。 (四)缺乏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系部作为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在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时,没有学习和研究学院的相关制度,不结合本系的具体情况,很难制定出可操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特别是在外地的,系部和指导教师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同学只在开题时跟老师见过一面,指导老师很难控制着一部分同学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化管理选题,建立相应的审核制度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装饰设计与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与预决算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培养目标,课题的设置要顾及到专业特点、能力需求、实习岗位需求,难度、分量、综合性要适当,与本科类的毕业设计要有区别。毕业设计选题要规范化管理,选题环节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科研课题细化、拆分后作为学生的课题;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在家装公司兼职,可以选择难易适中、大小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备选课题,教师制定课题后,系部要进行审查控制,根据系部的毕业设计题库,进行相似度的检查,将过于陈旧的、缺少创新、脱离专业特点的课题进行调整,再反馈至教师,最后统一将课题发放给学生,经过反复调整,最终确定课题、教师、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学生是自拟课题,拟定的课题一定要贴近自己的毕业实习,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二)建立全方位监控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做好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管理 毕业设计是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要严格做好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监控工作。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具体的考核制度和任务制度,实行责任制,让指导老师参与到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中来,明确毕业设计时间进度要求及前期、中期、后期汇报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1)初期检查。在毕业设计初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对挂科成绩比较多的同学,要劝其推迟答辩;对于已经找到工作准备上班的同学,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但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辅导员、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家长签字同意后,才可批准在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并且要提供本人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实习同学的毕业设计由单位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2)中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分为班级自查、系部检查、学院抽查三步骤。在班级自查这环节中,指导教师检查每个同学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总结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指导教师团队模式,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实践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教师团队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能工巧匠进入到教师团队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毕业设计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节中,学生结合岗位要求,提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教师组团时要考虑到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指导设计投标、施工、材料、造价、施工等相关的内容,校内专任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专兼共同指导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另外,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适当,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用新思维、新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遵循现代设计教育的规律,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探索出提高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新途径,真正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郑彩红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训练实践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在杜威①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题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其主要特点有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应用能力,又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1.提出设计项目阶段 项目(题目)的选定很重要,要切合实际满足专业能力需要和本位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如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对民用住宅类空间设计模块进行设计的时候,可遵循低档次、小户型、经济实用型及客户年龄喜好等的方面进行模拟或实际住宅空间进行设计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这类空间具有范围大面广的功能特点,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经常会遇到这类型的设计项目。如包职院新校区职工公寓、保利花园、金茂豪庭、恒大华府等中高档住宅小区户型进行调研设计,既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设计项目,同时更强化了课程的目的性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此阶段,将介绍在上述要求前提下的如住宅空间设计的调研、布局设计及组织施工等项目实现的相关步骤内容,对于项目行动顺序等具体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实践。如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教师(此阶段教师是引导者、监督者或顾问的角色)引导组织学生(此阶段学生是设计师或项目总负责人的角色)与客户洽谈沟通,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总结,确定设计主题风格是简约时尚型及项目实施的具体合同或协议,以此作为项目提案生成设计项目。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推荐学生进行高档别墅设计、餐饮空间类、文化类空间及概念类空间项目方案的具体客户需求调研、分析和总结,作为设计项目进行具体的实现。2.制定项目计划阶段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的选题项目,要求到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现有普通及高档楼盘住宅区和中小型商业店面、餐饮空间收集相关项目资料,并制定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计划。项目计划应具体到什么时间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工具耗材等。在此阶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沟通、设计制作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施组内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归纳制定项目设计实施计划。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设计项目已确定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时,此阶段学生就应依据客户需求(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的引导、监督下,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加强指导,引导、监督学生一起制定项目计划,同时对相关的设计技能、客户要求及其他等注意事宜进行辅导说明,此阶段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面项目教学质量,所以应基于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实施宏观计划与微观落实双控。 3.组织项目实施阶段 这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学生将在这个环节根据自己的项目计划,努力去实现项目计划目标,很多专业及专业延伸的能力将得到锻炼培养与提高。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皆通,教师既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又是项目总监的角色。而学生既是设计师的角色,同时也是项目经理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已制定的项目计划有效落实,也才能指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并赋予有效实施。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学生在已确定项目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的情况下,按照提出的详细可行的设计项目计划实施时,实施中可能会出现如下的问题,遇到材料、造型与施工图纸尺寸结合不到位出错的地方,造成施工实施困难等问题,使得木工无法按照所画图纸进行正确的施工。如安装灯座灯带时预留空隙太小,无法安装的现象,只好从新再开孔制作,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对于这些失误及错误,教师(指导者与项目总监的角色)必须胸中做到有数,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指导学生(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的角色)进行项目的实施,进而做到设计与施工完满结合,如期的完成项目实施。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施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成果,才能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落到实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4.检验项目结果阶段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结果,对于教学本身来说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实施项目教学法更是如此。对于项目实施检查要分过程检查和结果检查两个部分。此阶段教师的角色,既是组织指导者,也是监督审批验收方,而学生的角色既是设计师,也是项目经理,也是自检专家。过程检查主要是关于项目调研立项过程、设计过程、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某项目设计的目标客户是否明确,设计图纸与实施过程是否统一,出没出现设计与实施以及施工不到位等的问题情况,这些都是过程检查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检查主要是指关于有没有实现项目计划的预期目标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实施某项目设计作品公开观摩和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实践观察并总结等检查方式。我们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又让教学结果与检查一目了然,而且结果检查还可以涵盖到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此外,检查的结果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作弊偷懒等情况出现。整个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实施将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和有检查的良性高效并突出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完善循环链,亦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完善彻底的落到实处,使教与学,学与用真正高效高质结合。 三、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评价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项目实施效果的提高与升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应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如保利花园小区某设计项目电视背景墙及客餐厅吊顶造型与施工的结果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该项设计、材料及施工实现的掌握等问题,此外同一造型效果,用不同材料质地施工出来,其结果也是不同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客户之间进行角色互换互评,以此改变教学结果评价方法。通过这些方面的讲解,学生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客观的认识。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有效完整实施,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提高。 上述分析是通过笔者对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的经验总结。这里重点要提的是项目教学法最佳的平台应以实际存在的项目或即将实现的项目进行设计实施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与质量将会更好。项目教学法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不仅是一个新课题,也是高职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一个长期课题。且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去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由点及面的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释解 1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专业现状发展和前沿动态的相关知识的更新与收集,补充专业案例常用材料与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必要时,改革相关课程的设置。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贴近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动态,尽量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多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施工场地,从最基层学习与提升。(2)熟练掌握专业表现技术,例如与专业相关的CAD、PS、Sketchup、3DSmax等电脑制图软件,还有速写线稿、彩铅、马克笔等手绘技能,毕业设计当中需要应用到之前所学的所有理论、软件、实践等综合知识。分为学期中、学期末、最终成绩三个阶段提交阶段性作业及评分,考核更加细致化,有效地杜绝了应付作业的情况出现。(3)培养规范的设计习惯,引入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法规、设计规范以及制图标准等,严格学生的作业考核,毕业考核以及平时考核,即使强调艺术专业的创新性和自由开放性,但也要“有规矩”才能成“方圆”。(4)作品考评标准化、体系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要过于零散,尽量能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考虑多次作业内容相关联、平时与期末作业相关联、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关联等方式。另外,成套的作业成果也利于期末总结和日后的工作面试。评分考核采取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三种方式结合,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竞争性、积极性和思辨性。(5)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技能、态度、阅历等全面的素质修养,还要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包括协作、沟通、管理、创新及挫折承受能力等。 2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是在延续本校1321学期模式和注重实践教学的大前提下,结合环境艺术专业自有的原则和特点,进一步详细深化并系统总结出一套人才培养标准,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培养思路明确,按社会的高标准对学生培养与考核;(2)制定毕业标准相关的规章制度。为11级10个班级的管理提供优秀的带头示范作用;(3)力求实现本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资源需求的一条龙储备路线,包括基础理论、软件技术、综合方案、市场调研、施工现场观摩、课后实习、实训锻炼以及企业实习等多方面的培训;(4)一对三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而熟巧”;(5)针对性和综合性教学的强化,也是对师资更高水平的挑战,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互进。 3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成果及总结 在实行毕业设计近一年的时间里面,学生的态度比往届积极很多,毕业设计和论文不管从制作时间、质量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到截稿时止,共收齐的完整的毕业设计图纸达到86%,模型制作完成83%,毕业论文98%,全部符合本专业知识内容,而且其中高质量的作品近40%。正在筹划4月上旬的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要参加。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览完之后,全体教师会根据所有数据再次汇总分析,讨论有关毕业设计的修改意见,希望能给下一届的毕业生提供更加规范的毕业标准制度。 作者:龙沛洁 雷雅琴 袁艳青 单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与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课程中最后一门总结性课程,高校毕业生最终都要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以此对大学所学进行一个完美的总结,学院以此作为检验学生成绩好坏的依据。除此以外,毕业设计还有第三个意义——社会的检验,毕业生下一堂课将踏入行业之门,因此,毕业生将通过毕业设计来接受社会的检验。 关键词:室内设计;设计教育;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功能,在现有条件下运用建筑设计原理、美学及相关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精神文化内涵、环境氛围、审美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不是单方面的美学制图,而是涵盖了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可见,室内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综合性非常高,和众多科目均有交叉。欧洲室内设计主要来源于建筑设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室内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分离而出。中国室内设计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室内设计教育同步出现。有别于欧洲国家,中国室内设计初期是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学科,此外,艺术设计从属于美术专业,至今艺术设计专业入学还需通过艺术加试。一定程度上,西方室内设计趋于理性,中国室内设计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三个时期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分三个主要时期: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室内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中,中国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主要以满足基本物质生活为主,室内设计在此期间同样处于初级阶段。高校设计教学也基本趋于缓步前进阶段,90年代中后期甚至还用80年代的教材,教学模式也长期围绕着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基础几门课程摸索。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期至2010年十年,这十年是世界的十年,世界对中国刮目,住房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地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室内装饰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产学研的重视,室内设计教育在此期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室内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装饰材料层出不穷,装饰工艺的更新周期也日益加快,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室内设计教育开始紧跟行业发展。 2、计算机的出现及设计软件的开发和升级使得设计表现效率提高。在此十年中,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年提高。 3、信息化发展。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海外求学,将国内外一线信息和方法带到课堂。第三阶段就是2010-2015年,这五年是互联网崛起的时代。互联网是双刃剑,一方面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可以快速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更便捷地获取设计资源,例如下载模型材质、了解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下人们的审美视野开始扩大,可以轻松了解欧洲或者美国的流行趋势。在室内设计行业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同时,网络也给设计师提出了难题,用户参与到室内设计过程中,欲左右室内设计师的想法,甚至对设计师提出质疑。所以学生面临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提高设计能力,还需要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以便从业后对自己的设计想法有足够的自信。 二、当代室内设计的行业形势 纵上所述,设计行业的难度日益增大,凭借CAD、3DSMAX、PHOTOSHOP三大软件谋生的时代将成为历史,室内设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就毕业设计而言,2010年之前,计算机表现及基本设计技能还是毕业设计的重点。社会对人才的选择依据也多是图面效果,并非不关注设计能力,而是社会普遍认为学生不具备设计能力,在此前提假设下宁愿选择表现能力较好的学生。2007年,苏州工艺美院环艺系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校产学研的号召开始实行工作室制度。毕业生在校期间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接触项目,毕业设计和实际项目结合。初期项目来源于老师个人资源以及和学校合作的企业等,学生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开始切实了解到很多绘图之外的内容,毕业设计不再只是皮囊。毕业设计展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也找到自我发展方向。工作室在近8年的发展中,软硬件条件得到快速提高,一度成为艺术类院校的焦点,学生的学习成果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校企合作也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掌握基本绘图技能之外也对设计的深度有了很大认识。近几年软件的升级更新及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设计表现效率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通俗表达就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学生也能表现出质量较高的效果图,这对高校毕业生无疑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毕业设计的两张图版已经无法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目前,设计行业形势已经进入僧多粥少的局面,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将持续下去。未来设计院校的学生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将会出现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局面。此时,毕业设计作为展示自我能力,媒介将变得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体现设计深度,还需要进行设计突破。此时学校的考量标准已经无法全面地对毕业生进行考量,需要行业和社会共同评定。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区别于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等,这些专业均用最终作品进行展示,多媒体专业也可以制作成影片进行播放。室内设计是一门讲究团队合作的专业,目前通常认为图纸展示是最终成果。固然,设计者无法将一个五星级酒店搬到展厅,也无法将一个三居室搬到展厅。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师生,很多人多数尝试在展厅里呈现实物作品,例如某一个家具或者某一个装置艺术品,以此增加展示的丰富性,然而这并不能完整体现室内设计的要点,只是加强了展示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室内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毕业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空间设计小型化。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通常喜欢做大而全的作品,以此体现自我能力。其实越大的作品专业度越强,如果不具备深厚的设计功底很容易将自己的不足暴露于众。相反,小型空间更能够体现自我能力。比如渡假VILLA,可以从建筑设计开始,组织其他相关专业同学共同参与,一方面可以体现自我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将自我设计能力通过最终作品进行实物展示。当然,还可以与露营车企业合作,将室内设计工业化、产品化,响应室内设计新概念。 2、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趋势和最新设计手段。比如近年出现的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异型空间和建筑水暖的前期规划,如对此技术进行学习研究,并运用于毕业设计,亦能受到行业的重视。 3、创新表达形式。多媒体展示是互联网社会比较热门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影片播放形式,适用于企业投标,可以将旁白融于游历动画的始末。另一种形式是多媒体交互展示,即将设计作品的众多信息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步联合其他专业进行全系投影交互,使参观者能够操控空间展示内容,甚至通过文字信息了解作品的设计思路。室内专业毕业设计在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涯的完美总结,另一方面是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优秀的毕业设计能将学生带至一个较好的设计平台,从而走上设计征途,甚至达到设计巅峰,反之则可能埋没一个设计人才。 作者:许建均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室内设计专业与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室内设计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企业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录用。对于那些面临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阶段自然也是毕业生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毕业设计专业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三年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实现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完成正式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毕业设计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就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都没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任务,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的毕业,他们并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也不会在意毕业设计作品的意义。此外,由于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找工作上,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由于精心设计毕业作品的学生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毕业设计。 (二)教学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并没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院校教书,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市场和室内设计行业没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此外,高职院校盲目招聘导师,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较大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到企业中接受培训,同时也不能够亲自勘察室内装饰工程项目的现场,这样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的方法最终难以保障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的效果。高职毕业生面临步入社会进行实践工作的问题,社会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却只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对实践锻炼没有较多的接触,学生自然也无法从教师教学中得到具体的经验,这样会使得他们走向社会因缺乏实践经验而与更多企业失之交臂。 (三)教学中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在理论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体系,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这会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缺乏具体的目标,表现的比较盲目。现代艺术教育中,不少毕业设计已经有相关的实际研究,并且其研究成果已经在教材中被大量的出版出来。即使毕业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毕业设计过程在教材中被大量的阐述,但是具体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教材中被阐述,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而且理论研究的一些期刊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意义又不大。因此,高职院校缺乏一个科学理论指导体系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二、加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选题形式,从多方面考虑毕业生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选题要体现全面性、代表性和可实施性的特征。任务量的布置不宜较多,并且需要对学生作品设计深度有明确的要求。采用多种选题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的边缘性质的学科,设计课程不仅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要想达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作品设计的要求,其本身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体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穿插,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就业相联系 毕业设计作品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就业状况,学生设计的作品比较好,还会获得作品发表的机会,这些荣誉将会成为他们踏入社会获得企业评价的依据。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受到快节奏生活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毕业之际大多都是奔走于各种招聘现场,很少将时间花费在毕业设计方面,一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会产生冲突,不仅给学生带来较多的困难,同时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教学的难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校园内部开展招聘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进行毕业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毕业作品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中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也能够通过认真设计毕业作品的方式找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2]焦煜博.浅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J].包装世界,2010,03:88-89. [3]赵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3:106-107. 作者:石鑫 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一、调整完善课程设置 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课题设计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综合设计水平在设计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为学生步入设计行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对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组织、把握之外,也要根据现代设计的实际变化与需求,在课程的选择、配置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完善,理顺课程间的相互衔接、铺垫,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学生设计作品平庸、缺少文化内涵以及抄袭现象严重,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的难点和顽症。诚然,学生缺少生活积淀与社会实践锻炼是一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设计本质内涵的理解。虽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在四年的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但为了凸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专门开设相关的课程对此进行强化、提升。为此,在前些年的两次教改中,根据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三、四年级分别增设“现代室内设计经典案例解析”“设计与研究”两门课程。通过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理论讲授和对经典设计案例的解析、点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更新设计观念,增加个人的生活积淀,才能以独特、敏锐的艺术视角在生活中捕捉设计灵感,并通过一定的设计语言、形式、方法及程序,实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艺术主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两门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对创新设计的思维特征和表达方式,设计语言与表现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设计教学进行前期的理论铺垫和设计准备,理顺课程间的教学衔接与秩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把握教学环节重点 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组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挖掘、拓展作品的设计主题,彰显作品的文化内涵,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室内设计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既具功能性又显艺术性,两者完美统一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活动,它不仅要满足人们不断增多的物质欲望,也要满足人们多元性的审美追求,室内设计正是通过融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空间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语言”。因此,可以说“主题内涵”是设计者在创意过程中,最能体现其设计品质的重要环节。 (一)注重设计作品的主题挖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常常为找不到空间设计的“主题”而感到茫然和困惑,或者一味地效仿人们已熟悉的某些“主题”、某种“风格”,或者抄袭、剪贴他人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显然缺乏原创性和鲜明的“主题”立意。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毕业设计主题的选择与把握这一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尝试探索。 1.运用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室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主题设定,而主题的设定则源于对基本元素概念的选择、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多元的思维方式,对所有与课题设计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纳、筛选,进而从中提取捕捉到最能体现其课题本质特色的设计主题,成为本课程教学需着重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改以往简单而枯燥的说教方式,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经典工程设计案例进行生动、细致地分析、点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点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从名家大师的设计实践中了解、感悟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捕捉设计元素,并通过怎样的设计方式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名家大师的经典设计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他们毕业设计的创造潜力与设计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前的社会调研和考察。调研、考察的目的是要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想象,没有艺术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材料积累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越自由,设计也就越富有创造性[2]。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熟知的都市生活,还要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在不断地感受和研究中,努力寻找和捕捉设计的灵感与符号。从而有效地增强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感。如2011届的一位学生在调研考察中对萨满文化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其在了解萨满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和文化特点的同时,收集更多的视觉形象原始资料,并从中捕捉到设计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参观博物馆及对影像、实物及图文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使该生对萨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与指导教师的不断沟通与讨论之中,该生将神秘、质朴、厚实作为其设计的核心和切入点。并依据空间的功能性质特点,将萨满服饰、器具、石人柱及游牧生活器具等形象元素,通过打散、重构、转换等设计手段,与虚拟的建筑空间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安排,在陈设、光色的环境氛围衬托下,较好地营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原创意味的休闲空间,受到了观者的好评。 (二)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意表达 有了一定的主题,如何延伸、拓展并将其融会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便成为创意表达的关键。所谓“创意”,就是“创造出能够解析人的精神世界并富于强烈艺术氛围的室内时空环境”。一般来讲,室内设计的创意表达常常要借助于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光色组合、材料搭配和陈设装饰等空间表达综合要素之间的权衡,以及各要素间的主从呼应和张弛有度的协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诸多的表达要素中,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是提升创意表达最为有效地两个设计环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因素更多的是依赖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来传递、呈现的。 1.主题与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形态是依据主题内涵需求和空间结构尺度,运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抽象几何元素与不同质地的材料结构而完成的造型样式,它可借助主题内涵的需求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或表达阳刚、凝重之感,或展现阴柔、灵动之美;或严谨,或活泼,如此等等。正是由于这种空间形态上的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因而,空间形态的设计对于作品主题立意的表达与空间总体框架的构建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主题与环境氛围的营造。环境氛围是室内设计通过空间形态造型、光色材质运用、陈设选择搭配等多种表达要素权衡与协调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空间艺术气氛。在这之中,陈设艺术的设计、把握尤为重要。陈设艺术除了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功能性陈设)之外,其更多的是传递出一定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因而,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把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观者对设计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依据其设计主题与氛围需求,合理设计、选择、搭配陈设艺术的种类、样式、材质、大小、位置等,就成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环节。例如2010届的一位学生选择《岩画艺术馆空间设计》作为其毕业设计创作选题。在辅导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该生依据设计主题和现代艺术展馆空间的特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位置、不同手法的现代陈设艺术样式,将古老的阴山岩画艺术风采呈现在观者面前,使观者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现代空间中,领略中华古老文化的艺术熏陶与心灵震撼,收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该作品2010年获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新人奖二等奖。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其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有一定的人文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进行的设计课题活动,同样呈现出较强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依据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打破常规,灵活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1.组织市场调研,延伸课堂教学。市场调研活动是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延伸方式,其目的一是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变化需求,使设计具有针对性;二是通过市场调研,完成毕业设计所拟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考察,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毕业设计作品的方案计划。因此,市场调研不仅是毕业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了解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室内设计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背景下,理清设计思路,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参观实际工程项目和参与工程项目实践等方式,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收集、感受到的信息资料和心得体会撰写成市场调查报告,并将市场调研报告纳入到毕业设计课程量化评定考核之中,以提高市场调研实践的质量和成效。 2.转换教学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就是教与学,在两者的关系中,教者往往是主导者,学者则是被动者。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提出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然后学生按照限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拟定毕业方案设计,任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或集中的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处在一个被动的角色,因而很难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主动探索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学生作为设计课题实践的主体,依据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在课题调研、分析论证、主题立意以及制作表达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设计实践。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通常要制定二至三套毕业设计预案,并各自组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间设计思想的反复交流与碰撞,使他们各自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得到不断地拓展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创造感和自信心,也使他们充分体验了不同的设计思路、设计语言、设计形式以及设计与生活、社会的相互关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主要发挥启发、引导、归纳及评价的作用。总之,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由诸多环节而构成的完整教学体系,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无疑都会对毕业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仅2010年至2012年三年中,在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类室内设计大展中,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就有二十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获得大奖。教学实践成果表明,我们在近几年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举措和探索是有效的。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眼光、新思维去审视我们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遵循现代设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既符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又顺应当今人才需求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本文来自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海建华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刘春杰.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批判[j]. 河池学院学报,2007(12) [2] 沈克宁. 建筑现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 楚尼斯,勒费夫尔. 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 范燕群.批判的地域地域主义与建筑的地域性[j]. 山西建筑,2006(9)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从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装饰看书画在当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巩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得到极大弘扬,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及装饰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较前代相比有显著变化。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重视对材料的装饰,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装饰文化现象。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先后出现“立意尽象”、“象外之象”等各种观点。王国维则明确提出:“何意谓之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可见,意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情景交融、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将客观物象转化为主题内在的情思,物我为一,虚实相生,能够使人超越感性具体,透过艺术形象,产生共鸣与联想,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体悟出人生的哲理,得到更加广阔的艺术审美空间。 意境是一个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独特追求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和古典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中国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追求对于意境的营造,使室内环境及氛围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产生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品位。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意境的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室内空间的自由分割 在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及其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宫殿等高台建筑实际上就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①这些建筑室内的空间形态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而当时的一般住宅同样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一般的住宅的平面形态表现为“一堂二内”的结构,前后多重院落。据考证,秦汉时期,厅堂对庭院来说是敞开的,没有檐墙,而却有意识地在厅堂前设置帘帷等,而帘帷不仅有遮阳避雨的功能,而且起到了划分室内室外空间结构的重要作用。这种对于室内空间关系的区分,不仅明确了建筑物室内的空间形态,而且也使得室内空间的功能更为合理。②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随着全木梁柱框架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建筑空间内部体现出更加明显的高敞融通、自由分隔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化特征。 (二)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突出而普遍的特征就是重视礼制,在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而这种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在秦代之前,青铜器是国家重器,到了秦汉之后,高台建筑已然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成为权力的象征及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装饰风格上,不仅体现出宏大气象,而且讲究壮丽的特征。据记载,汉代时期的未央宫“以木兰为棼撩,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当;雕楹玉碣,重轩楼槛;青琐丹墀,左槭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椒房殿则“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芬芳也”。可见,秦汉时期建筑的室内设计呈现的是富丽堂皇、刻镂施彩的装饰风格,通过壮丽的装饰风格达到彰显出“大一统”的气势。 (三)室内陈设讲求和谐有序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使得交通空前发达,多民族相互融合,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室内家具的品种及陈设日益丰富,以低型家具为主的室内陈设品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家具陈设尊崇先秦礼仪制度,以长幼、尊卑为序。秦汉时期,床榻已被广泛运用,在当时以小榻为贵,专供尊者或长者使用,以表示对于尊者及长者的尊重。可见,由于秦汉时期低型家具的使用,厅堂家具的陈设体现出随用随置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家具以礼而置,置而有序,人与人、人与物在室内和谐共处,秩序井然,从而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和谐有序之美。③可见,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室内空间的分割,追求装饰风格的壮丽特征,讲求和谐有序的室内陈设,突出了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 二、中国书画在秦汉意境化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中,书画占有重要地位。在秦汉时期,宫室、殿堂、祠堂等是当时主要的建筑,在这些建筑内部,出现很多具有装饰功能的壁画。这一特征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大量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帛画等绘画形式中就可以发现。 秦汉时期的建筑,由于室内空间高敞融通,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壁画的形式进行装饰。据大量实物考证,这些壁画上有车马、仪仗、人物以及云纹等各种图案纹饰。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对于当时建筑内部壁画如是描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务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同时,大量秦汉时期的墓室中出土了大量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在这些墓室中,我们看到,秦汉时期用于室内设计的绘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且注重装饰性。 所以,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有意识突出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书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秦汉时期的装饰绘画注重题材,通过象征、模拟的手法,产生出立象尽意、引人入境的艺术效果,进一步突出了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 三、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与运用 通过对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分析,在秦汉时期,室内设计与装饰追求意境化的特征,而装饰绘画及艺术手法的广泛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化和突出了这一时期室内设计的意境化特征。而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对于书画的使用,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书画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 在很多时候,书画艺术在室内装饰中主要是用于点缀和修饰,有助于调节室内环境,营造独特艺术氛围,在这方面,书画等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书法以及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形式因素,字体多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装饰效果,活跃空间气氛,产生出优雅且富于诗意的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可以根据居室面积及摆放位置,使字画的内容与室内装饰风格以及物品摆设等相协调,使书画与居室的空间布置相统一,从而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和灵气。 (二)书画作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调节作用 在空间设计中,艺术作品在很多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环境亮度,丰富室内环境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意境是一个具有空间的境象,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调,利用白与墨形成对比,墨是实,白是虚,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无论从作者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创造意境的基本美学原则。洁白的宣纸与浓重的墨色,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了人们的空间想象感,进一步增添了室内的人文气氛和意境美。 (三)书画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审美观念是经历了人类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风俗约定、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演进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国画的意境精神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承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意境理念的基础上,室内空间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营造情景相融的,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设计。”④在室内设计中,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室内空间,而且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师法自然强调追求意境精神,同时凸显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运用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是符合中国审美的空间要求”,⑤从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总之,秦汉时期室内设计及装饰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这一时期的装饰绘画通过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要有意识运用书画艺术作品调节室内环境,使室内空间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同时,对书画艺术作品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室内色彩的层次性,丰富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哲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延续至今。其中蕴涵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等对室内设计影响深远。现代家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再创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分与审美思想来指导现代家居室内设计并进行运用,优化建筑信息,使之和谐共生,从而整体、有效地营造一种理想的家居生活艺术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论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因地、因人制宜的做法而言,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创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创建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经雀者因地制宜,把宜人与否作为取舍的标准。如建于清光绪九拜的苏州大新桥巷庞宅,书房设置与中路西侧的南首,前后有隽美庭园,坏境十分优美安逸,适宜读书学习。江苏吴江黎里镂柳亚子故居,第五进厅堂东侧为书斋,面对院落及植被,窗下布置书桌椅子,十分 科学 合理;书房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后值几位休憩之处,学习工作与休息两相宜。 清初李渔认为为太师椅不宜冬日长时间久坐,于是发a}了一种暖椅,借助座位和脚下设置栅栏、木板和抽屉,里面可以用来生火,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坐于其间也会感觉比较暖私舒适。这种设计竭力突出了一个“宜”字。 李渔在谈到住宅装修与陈设设计时还有以下建议:“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常有画栋雕梁,琼楼玉栏,而止可娱晴,不堪坐雨者,非失之太敞,则病于过峻。故柱不宜长;长为招雨之媒;窗不宜多,多为匿风之;务使虚实相半,长短得宜。 厅壁不宜太素,亦忌太华。名人尺幅,自不可少,但须浓淡得宜,错综有致。……” 这里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既要有曲折变化,又要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既端庄整体,又要有变化活泼之态,以至“构合时宜,式征清赏”。形势与内容要统一,过也不好,不及也不行,两者之间的“中”才是最好和恰当。 《论语·雍也》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主张不偏不倚,扬弃“文胜质”、“质胜文”两种片面倾向,辩证地趋向”文质彬彬,文与质的协调与统一”。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答楚王问,形容邻居一位漂亮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讲的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适宜。先秦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从功利的角度审视和考察造物的存在价值,极力反对奢侈倾向,以实用为主。这些设计思想对于我国古代室内陈设和环境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明代文士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一“海论”中 总结 了室内陈设和装修的技法、思路和手段后,提出了“随方制象,各有所宜”的设计原则。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山斋的设计,则应“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 目力。”厅堂方面,则“堂之制,宜宏敞精丽……高广相称”。山斋与厅堂在功能、使用包括环境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山斋的因地制宜与厅堂的功能之别,都应该具备各自的形式与内蕴。 李渔还提出设计应“宜简不宜繁”有两方面的意思和主张。一方面从实用 经济 的层面出发,例如在谈到住宅窗根的制作时主张:“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坚固是最大的经济,除此则是非实用的。只有在实用、坚固的基础上再求如“明透”、“玲珑”之类。另一方面,追求高雅清超之境,更多体现着审美的角度的选择、精神层面的需求。在 李渔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中提出的两项设计原则,除了上述“宜简不宜繁”之外,还有一项“宜 自然 不宜雕琢”,其中蕴含着顺法自然、尊崇自然的一种追求。反应了文人士大夫在室内设计中的一种审美倾向。也就是说“宜”的深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主,具有素朴、本性的意蕴。更多的凸现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追求和理想信念。 环境的宜人和宜人的环境,是我国古代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汉代案桌体轻足低,以适应当时汉民族席地而坐的生活和起居方式。这种以人为本、根据当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特点为出发点进行的设计和实践活动,蕴含着传统室内陈设的文化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过程。认识的主流就是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深刻的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室内陈设设计与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体现。院落充当着天地上下链接贯通的媒介。人在院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住宅空间中的有无、虚实、阴暗、大小、刚柔等元素的对立与统一,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日照阴影、寒暖阴晴,以及季节的变化,通过人与宇宙和谐与相通,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天人合一”的结果。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极少主义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 要:本文简述当代世界设计潮流,扼要论述了 1 极少主义概念。 所谓“极少主义”,起源于60 年代北美洲的一场 现代 雕塑运动。它是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一系列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尤其是对同时代与运动所形成的艺术风气的批判。如抽象主义、波普艺术及视幻艺术。因此通过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彻底的研究和实验,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产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获得“最大” 的张力。确切地说,极少主义艺术如同一股绞合的绳索,以简单、基本的几何结构,去掉多余的装饰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经据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场合反复出现的实体造型。它的确涉及到连续性生产的 工业 水准———或是选择原料(既包括传统原料,也包括工业原料) ,以便与位置、场地、主体、环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联系。 “极少主义”与“简约主义”有着不同的概念。 “简约”的宗旨是“以装饰为主”,就是所谓的轻装修重装饰,这是我国近年来人们提出的一种说法。 “极少主义”更讲究线条简洁明快、活泼愉快、庄重大方利于营造气氛,但不失于文化底蕴。 2 衡量作品的准则。 衡量一种建筑流派(室内流派) 或一件建筑作品(室内作品) 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简而言之,大凡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一不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的说,所有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几乎都是从建筑中派生出来的,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那些只凭个人好恶而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才华” 而不顾及当时,当地的物质技术条件的设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例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的代表们竟然没有一件可以付诸实施的建筑作品。 虽说建筑(室内) 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建筑虽不象绘画雕塑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它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料的质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筑(室内) 自身的绘画雕塑艺术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强烈的。当你跨入故宫太和殿的大门之后,首先被巨大的空间尺度所控制,高大耸立的柱子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精美华丽的彩画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然而这种宏伟的艺术效果绝不是随心所欲所能创造出来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室内) 设计,无一不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任何一种建筑(室内) 形式以及它的装饰艺术手法的形成都取决于它的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决定了建筑自身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决定了装饰艺术的形式手法。这就是建筑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久远地流传而不衰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之所在。 材料的更新促进了建筑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又促进了建筑形式的演变,建筑形式变了,那么它的装饰艺术手法自然也就变了。这就是说新生的事物一定会以强大的生命力去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而创造出新的艺术手法。 建筑的形式变了,室内设计的手法也肯定随着变化。建筑的设计是室内设计的载体,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建筑的影响,而建筑也受材料的及工艺的限制。追其根源,当然是由社会的发展、 科学 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 3 现代 材料以钢材、混凝土、玻璃、石才、乳胶漆及现代 工业 生产的化学材料为主。建筑也由原先的浑厚向简洁明快高耸 发展 。室内设计也有室内转向室外,以便于接近大 自然 。空间设计的多样化,装饰繁简、位置的讲究,照明灯光的合理设置,营造气氛颜色的运用,适于人体活动尺寸的调节,以及材料给人的感受等,都能成为影响设计思潮的因素。 4 西欧建筑文化。 纵观欧洲建筑 历史 的发展长河,意大利胜产优质石才,由此而产生了梁板结构的特定形式,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火山灰的运用产生了原始的混凝土结构,新的结构创造出大跨度的穹顶建筑,所以宏伟的罗马建筑便诞生了。两河流域的土坯建筑演变成波斯建筑。哥特教堂结构的精美、尺寸的巨大、色彩的迷离神幻唤起人们的激情。巴洛克建筑几乎把装饰 艺术 发展到极致,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动荡的、放荡不羁的、光怪陆离的装饰形象,以至发展到一种病态的装饰艺术。 5 极少主义的追求。 从一般意义上说,极少主义艺术的基础是将建筑简化至最基本的成分,如空间、光线、及造型,而非机械地减少、否定,去掉多余的装饰,抑或崇尚清教徒式的生活准则,即使这样,浮浅的阅读概念,依然可能会对预定的外表或一系列准则产生错误的概念(如单调的白色或对空白的迷恋) ,这将导致过分简化。“极少主义艺术”定义的概念性,使其不得不融入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极少主义艺术的批判眼光对准的是预先确立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是,不含任何社会思想体系的极少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某些方面的补充或延续,它具有极端规范的抽象概念,在当今建筑实践中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是运用高精密度光洁材料及干净利落的技术线条的典范。它与场地及环境形成强烈的对话———改变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个性,并以多重反复作为品质的保证,以达到整体的统一。 “极少主义艺术”的室内设计追求简洁明快,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体来满足功能与气氛的营造。但同时含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建筑与室内设计以“人文主义”为主,引进“自然主义”,追求简洁明快的潮流中,“极少主义艺术”似乎只是一条支流,但不得不承认其有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某种补充与延续。在它追求质朴的同时也很讲究线条的变化,灯光的照明也极具韵味,有它自身的准则和 规律 ,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6 结 论 通观历史长河,室内设计的发展虽有其社会背景,也就是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安稳与动乱。更有人为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它遵循着“简单———复杂———简单”这一规律。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形式的借鉴 意蕴的延伸 神韵的传承 论文摘要: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中“形”和“意”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的越来越便捷。从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的艺术设计界出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蔓延态势。室内设计也无从例外的学习西方现代设计风格,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作品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使得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文化由选择性的“扬弃”变成了一种完全式的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样在世界室内设计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新兴的科技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的结构方法和材料为代价,这样有益于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 一、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我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精华。在世世代代的交替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艺术开创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事业。 中国先民在对自然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对自然的关注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结。反映在室内设计中是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关联。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讲究“隔断”并且这种隔断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空间切断,而是一个过度,一个提醒,一个指示,常常有“隔而不断”,还有很强的装饰性。先民们还崇尚“宛自天成”的自然化境界,倾向或推崇素雅、朴实、自然。室内常用木雕、砖雕、石材竹子等自然材料进行装饰,摆放木制家具、藤制家具、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文理。有的还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流行实墙与虚墙的结合使用,这都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融入了现代的装饰形式之中。使现代的室内设计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中国先民在审美上表现为含蓄性、完整性。在室内的空间划分上表现为虚虚实实,分分合台,既隔又通。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各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再就是在空间形式上大多完整无缺,空间划分起程转合,有制有序,既完整又含蓄。 中国先民在人文意识上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重道德、注入伦和敦教化。室内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地方,其设计与装修必然受到这些意识的影响,在装饰内容和载体上也大都有一定的警世和教化意义:首先表现为严格的等级界限,强调布局的严整性,按照人的等级辈分男女关系划分室间范围,结构形式,斗拱形式色彩选用等方面:再就是室内的装饰上如壁挂、雕刻、楹联、匾额、钟鼎、铜镜、屏风、文房四宝以及小的装饰品等,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教化、警世、自勉、烘托和点题等作用。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导入现代室内设计之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现代室内设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吸收其有益的设计形式改变其中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部分。在布局上打破其中规中矩的对称形式,在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变化:色彩上在以前的朴素稳重的色彩基础上增加高纯度的色彩形成对比给居室活泼的生气:材质上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之上增加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材料。如使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与自然材料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室内装饰的材料有在现代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风格特色。 现代的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对传统形式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室内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色。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符合现代室内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民族性。借以传统的形式传达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对传统文化意蕴的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推进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根源。将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运用在室内的装饰装修中,体现了传统中含蓄的内在气质。用图形符号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表达着先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对“意”的执着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大都喜欢采用吉祥寓意的装饰手法,利用字与字之间的谐音,暗示着吉祥的含义。如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一双中国结编制的鞋子,用“壁”与“避”谐音,“鞋”与“邪”谐音就可意寓为辟邪。运用“蝠”与“福”谐音可寓意为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意为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意为年年有余等装饰手法。还多用“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隐喻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性。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耐寒寓意人应不怕强暴、不怕困难。借石榴的多子象征“多子多孙”,因鸳鸯成双成对出现而象征“夫妻恩爱”用松鹤象征长寿等等。如山西常家庄园内的太极八卦照壁的两侧分布的插屏形状的四时影壁,是以花、草、鸟、虫、树、云、月等构成的四幅代表四季的写意工笔画。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每一幅都有吉祥含义。如“春景图”的牡丹配寿石,寓意富贵长寿;“夏景图”上则雕刻了莲花、白鹭和菖蒲图案,取谐音“一路连科”、仕途通达之意:“秋景图”上的猫和蝴蝶,取谐音“耄耋”之意,寓意益寿延年:“冬景图”为松梅图,与杏园内两侧小院“松师”“、梅友”意境相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装饰中“有图皆有意,有意必吉祥”。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房间数量大都是以奇数划分的中国人素有崇尚奇数的习俗,并以九最为尊贵,在建筑分间时或踏步时常用九或九的倍数。九间北房是豪门大户,在房前的山坡上建成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为九九通天。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环境,同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全盘考虑,注意它们之间的作用及协调关系,使室内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节奏感,这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意”是人类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寓意同样适用现代的室内设计,延伸其意蕴同样可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把这些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形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现代室内设计少了一些俗气,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有不少的家具造型,空间划分,室内装饰品,室内纺织品图案等等,或是在总体风格上或是在局部表达上或在某个单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意蕴,并进行了延伸赋予了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三、对传统文化神韵的传承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装饰性的同时还往往具有生活上或民俗上的使用价值或目的。如陈家祠的房子,长、宽、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恰倒好处的实现了冬暖夏凉,包括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在功能上均存在宜人之处。是按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的理念建造的。再如安徽宏村房屋空间的划分:“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和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图财不外流之意。晴天时太阳自天井泻八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从天井倾泻而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从而赢得了富甲一方的徽商。”等等此类房屋在中国举之无穷无尽,这些建筑在空间上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世界范围内的所倡导的主题。也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特有的魅力神韵。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这些神韵的传承能更好的适应中国现代人们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是对“形”和“意”的深化。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使之现代化的提升。要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就应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入到精神领域去探寻。在充分认识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入领悟其艺术神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符合中国现代人的审美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 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现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同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构建只能赋予特定的民族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证明了的,必然的一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在中外文化交融与冲突中更显示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作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就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式设计,就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对其意蕴进行延伸,对其神韵进行传承。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浅谈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体现 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夸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享受美好生活。 关键词:山水文化 室内设计 和谐 山水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类自孕育之始便与山水相互依存。人的生存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于山水之中,从而积累形成丰富的文化本质就是山水文化体系的雏形。 “中国山水文化”最早可以被认识为是在自然界形成的山山水水的客观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由原来那种对自然敬慑、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为愉悦、清静的心境所取代,开始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山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同时在游历山水的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并发现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而促成了山水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认为山水文化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存在折射出的表现和谐朴素人文现象总和的文化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己经使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建筑从其他艺术品类中独立显现出来。 一、山水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艺术形象。例如:在形式语言中有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文体,有以线条色彩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还有以实体具象表现的同林建筑艺术形式。 首先,以山水诗为载体的山水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为了借眼前之景来传达一种哲理,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一种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欢悦。这也是山水文化最初的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另一种较直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绘画。艺术家通过笔的线条性、墨的色彩功能勾勒出山水线条和色彩表现山水形象的神韵。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借景抒情的人文境界,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让人从中获得某种精神升华,使人通过画面意境的观想,感受到一种画外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山水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人对建筑和同林没有那么明确的空间界定划分。在室内布局中主要通过墙体的分隔和不同家具的陈设来区别不同空间的特点。在形式上也都较朴素,更多地考虑是室内风水中的家具方位摆设和家具形式上的变化。这并不是古人对内部空间刻意地轻视,而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因为端的围合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内空间和外空问。而是始终把处理好内外空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传统四合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人们在劳作、休闲之时都能时刻与自然相联系,独特的设计形式也为内部空间与大自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也主要倾向于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青砖灰瓦,素白灰黑的界面主色都是山水文化青绿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民居中常用家具也以藤木为主要自然材料。装饰手法也主要以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术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这都能说明了一个问题:山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山文化和水文化的客观表现,而是理性的表现为文化体系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也是人们在游览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后,总还觉得回味无穷,百看不厌的真正原因。 当今设计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文化的内在支持。山水文化作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作为曾经在传统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起到重要文化支撑作用的思想理念,应当更好地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传承。 二、室内设计中的山水文化与空间主体的关系 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由于对室内设计重视较早,发展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周期,有着独立的设计定义。其主要意义是指建筑内空间设计体系。由于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形式,不是单纯的外部形态展现。简言之,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是一门空间艺术。在现代设计表现中,室内室外已经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更明确地是对人生活、工作的内环境营造。面对现代设计发展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与建筑、景观正在日趋成为一个统一体。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化要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厌倦了都市嘈杂的包围,重新渴望获得自然的享受,因此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将室内和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通透、流动的宽敞空间,室内设计和建筑外空间设计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但其意义都是为了让自然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的人居空间氛围,表现现代化生活文化理念。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要突出其特有的设计风格必须要在深刻理解所要表达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传统文化于设计,在设计思考中得到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精髓内在不是形式的单纯外表,而是文化的精神内涵。当代设计趋势中回归自然,提倡和谐生态空间的理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而言,正是符合设计潮流主题的文化内在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中国山水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通过对山水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将山水文化中的山水相互依托,相互贯穿的和谐统一思想引人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在空间分隔的处理手法中表现出静态与动态的流动并将朴素的自然元素加以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去,将山水文化和谐生态的概念表现其中。通过重新设计陈设在空间中的运用,将室内空间贯穿成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形式,以简单物象的装饰来衬托出空间“山水”的流动性和割断性,以山水相容的和谐基调来选择材料肌理等的设计搭配手法,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多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来构成空间统一。同时山水文化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回归朴素自然的室内空间意境表达的一种完美空间再创造。当然,在这样的设计表现中,仅仅传承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与传统山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设计,都需要空间存在的主体——人来做最后的评判。从根本来说,首先满足实用功能需求是最重要的。实用功能也是指室内环境的最基本使用机能,如室内环境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卫生等使用效能,是人们对建筑空间第一位的基本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与使用效能。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空间的设计已经都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实用功能的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阶段的正常体现。在人们对室内环境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在要求空间的精神层面的设计理念,关注人的需要和环境营造已成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人与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各方面的交流。从侧面看来,人的因素对于设计的发展是相当大推动力。 在现代生态、环保、自然、以及营造和谐的设计主题下,人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都市的喧闹嘈杂已经让人感到疲倦,人们更渴望自然的回归。希望自然生态的存在来减少钢筋混凝土在视觉感观中的充斥。在室内空间中,不再纯粹地表达现代,而是需要文化的内涵寓于其中,让人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我们可以发现,在室内设计中恰当运用空间分隔、色彩设计、设计照明和材质选择,是对人的心理和感官变化的重要因素的关怀。而这些元素的物象外在,正是一种文化的内涵表现,让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体块,而是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生态的存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绪,满足心理在精神层面的需要,调节人的情绪。 当今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人对于设计的发展是起决定因素的。人是社会化的、地域化的和民族化的。不同民族、社会、地域、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体是完全不同的。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设计创新,同样要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底蕴,只有真正了解并实现运用传统意味的思想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化设计产物才是真正有其旺盛生命力的设计,在现代社会,营造和谐生活空间的基调下,更应该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而在空间中最直接的感受引山水文化意象表现的感观体验就是以下三个方面:空间形态、装饰风格、装饰手法。空间的形态是从内在的精神、品桁上表达文化意义,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运用“情景交融”的空间环境,将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有机地设计贯通,在具备完善的空间结构的同时,将生态绿色元素加入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美观。空间装饰风格也应该以符号化的语言表达其内涵和追求,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体现传统人文表现的传统装饰来点缀空间,提升文化内涵。空间装饰手法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人和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感,在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相应结合中国传统石材、木材甚至竹材等生态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朴素色彩体系,赋予空间的文化韵味,共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空间。 三、结 语 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创造生活。本文所研究的方向是室内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现,最终所要表达的不单是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运用并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勇于创新,更是希望通过对山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指导作用,以及山水文化在今后室内设计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把自然生态,创造和谐生态的设计理念通过外在物象表现的形式运用于内空间设计中,贯通内外空间的联系,将空间、人、文化三者有机地相互结合交融,将景观融于室内,通过运用简化的设计符号来表达意境美,真正达到寓山水文化于空间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 【摘 要】绿色产品开发,起源于绿色产品的设计,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绿色设计 环境保护 工业设计 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的重要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人类在享受“聪明才智”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尝到了苦头。庆幸的是,以上的困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股保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绿色环保浪潮已经掀起。与此同时,绿色设计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困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足够的危机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跟上绿色设计的脚步。 2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 重新发现现代设计 之前,工业设计最终目标针对的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当该产品达到了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目标就完成了。而绿色设计则涵盖了产品的各个过程,包括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3 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都抛在了人类面前,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威胁。当下频繁出现的国际新名词“可持续发展”,恰恰说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已经成为了谜题。“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被设计理论界提出,尝试给设计新的地位,以改善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让人类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的那样:“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浅析工业设计与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 论文关键词: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绿色设计 “简约主义” 论文摘要:“绿色设计”是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当令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半代末开始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绿色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等几个问题。 一、设计殛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就出版了在设计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作《为现实生活而设计》。书中认为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市场销售和用户满意度方面不单单只是起到“美化”的作用,同时应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道德的伦理价值。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gteen design)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二、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2)循环设计: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在绿色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讲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致,这就是所谓的“简约主义”(minimalism)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进人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人“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四、结 语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得要比以往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富于想象力。“绿色设计”给工业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绿色工业设计系统 [摘要]绿色工业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使各子系统之间很好地耦合,就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以设计的总体最优为目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实现技术进行设计的优化。 [关键词]工业设计;绿色设计;系统性;最优化 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相应地,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为促进我国绿色设计发展,本文拟就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及其优化问题予以探讨。 一、绿色工业设计的一般准则 与传统工业设计仅关注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等不同,绿色工业设计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即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要预先考虑如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此,绿色工业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准则:(1)尽量节约资源,即节省原材料和能源;(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满足功能要求,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4)视觉效果好;(5)产品使用寿命长;(6)性能价格比高。绿色工业设计准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运用艺术和科学技术设计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品。鉴于物与物组成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又组成了社会,所以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 二、绿色工业设计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分析 1.综合性 从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设计程序可以看出,绿色工业设计要考虑产品功能、材料、工艺、产品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多种工艺,综合性比较强。 现代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单单是物美价廉,而且还要求产品造型优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世纪“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风格显然已满足不了当今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思想观念的不同都会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差异。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只有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的设计才是有魅力的设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设计。设计要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就必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所以,设计师必须在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此外,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必须对各种材料的性能有所了解。在能够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可回收、能耗低、易降解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绿色材料。在设计中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辐射特性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还应该有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 总之,除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技术和知识以外,绿色工业设计还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电子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管理学、塑料工程、模具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绿色工业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并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工程设计,是多学科知识在设计中的集成。 2.系统性 绿色工业设计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制造工艺、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均作为其设计任务,在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的同时,满足环境目标要求。它是产品由自然到人类社会、又回归到自然的一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绿色工业设计是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集成,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系统工程。 绿色工业设计系统可以分为设计准则系统、制造工艺系统等。就其设计流程而言,是一个带有多路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设计进程中有多次审核,把设计结果与设计目标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往下进行,否则将比较结果反馈到系统的前端,重新修改设计,直至合格为止。设计流程中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个子系统。如市场调查环节,它由供需状况的调研与分析、需求功能的调研与分析、人机关系的调研与分析、工艺调研与分析、造型色彩的调研与分析、预期成本价格的调研与分析、消费心理的调研与分析等组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各个部分都是不可少的,又是互相联系的。要从系统整体、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对象及有关问题,以达到设计总体最优的目标。 3.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 按照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设计师在力图满足某一项指标要求时,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指标。例如,在加大构件的强度以延长它的寿命时,就有可能导致它的材料消耗增大,产品重量增加;为了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却增大了制造过程的能耗,也增大了制造成本;有时为了增强产品的功能,而使得产品结构复杂化,带来的结果是成本增加,且结构越复杂故障率越高;再如,为了解决汽车排放尾气污染环境问题,人们研制了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利用清洁的二次能源,也确实有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它目前使用的电池却带来一些问题:一是目前使用的铅酸电池体积大,占用了大量的车载空间,增加了车体重量;二是电池的寿命有限,如目前铅酸电池的寿命仅为2~3年,电池更换较为频繁,而且目前我们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废弃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又违背了绿色工业设计的准则和宗旨;三是若为了减小电池的体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大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把铅酸电池改为用镍氢电池或锂电池,则又会使电动车的成本增加。 为避免各子系统目标相悖问题,绿色工业设计要求各子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这给绿色工业设计增加了不少难度,需要做好系统整体优化工作。 三、绿色工业设计的优化 1.优化的原则 绿色工业设计各项指标子系统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耦合性,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系统观念,充分把握设计系统整体和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细节问题,很好地掌控各设计因素,用系统分析与系统控制方法处理和解决,从而达到设计总体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绿色工业设计就是要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联系之中寻求一种适宜的平衡和优化。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将最终导致对产品绿色程度的影响。因此,绿色工业设计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管理到产品的经济性、维护性、包装运输、回收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均从系统的高度加以分析,确定其各自的地位,在有序和协调的状态下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 2.优化的方法 按照上述从整体出发达到设计总体目标最优的原则,设计优化的一般方法步骤是:设计方案一对照准则比较一修改设计、全面权衡,直至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最优方案。这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设计师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将最终决定设计的优化程度。 绿色工业设计涉及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但不是这些知识简单地组合或叠加,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设计参量较多,各部分有较强的耦合性,且往往存在时变性和不确定性。显然,利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绿色工业设计,劳动量很大,而且设计周期较长,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虚拟实现技术,可建立起一种并行结构的设计系统,将设计、制造、分析优化集成于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使不同专业的设计师能够及时相互反馈信息,从而迅速接近理想的绿色设计目标。这种方法不但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制造成本,对有效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消费者也纳入设计过程,使产品愈来愈变为消费者与设计者共同设计的产物。因此,运用虚拟实现技术设计的产品更贴近绿色工业设计的目标,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信随着对绿色工业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将会不断被引入绿色工业设计的优化过程,我们会拥有更多的绿色产品。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绿色建筑工业设计论文 一绿色建筑理念 在设计中的体现我院与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是: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提供工艺方案和设备布置方案,我院配合土建工程设计,即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各专业的施工图的设计。设计开始初期我院就把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各个专业的设计中绿色建筑的理念都有所体现。 1总图专业 1.1厂址选择 项目位于省级工业园区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台湾食品产业园是绿色食品产业园。当地无放射性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扩散等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等自然条件良好。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勘察场地为可建设一般场地。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0.45S。厂址选择合适。 1.2节地 本项目容积率1.0%,建筑密度49.13%,绿化绿20%。符合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控制指标。全厂统一使用一个消防水池,各车间的污水排到污水处理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集中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厂区设有工务楼(变压器室)和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厂公共设施共享。生产和生活的水电汽、排水管线都由市政管网提供,厂区北侧是一条市政道路,用于物流运输。公共设施共享和市政公用资源的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土地资源。制面车间生产面饼采用的方便面生产线,从面粉称重、和面到最后包装、装箱以及调理车间生产的调料粉包和脱水菜包从计量、混合到包装检验都是在联合厂房的一条生产线完成。原料用罐储存,成品使用立体库贮存。这种规划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1.3物流和运输 项目建设地点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位于大庆、吉林、长春等城市构成的两小时经济圈的地理中心和产业物流中心的中轴线上。地处哈尔滨主城区南部,南起运粮河规划路:北至四环路;东起新华工业园东侧规划路;西至哈双南线。原料和产品都可以通过汽车运输。厂区共有3个大门,其中1#和2#大门位于厂区北侧,连接江南中环路,主要用于生产的物料运输,与各个车间的最远距离不大于200米,运输距离小,物流方便。厂区内制面车间与成品立体库用皮带输送完成成品运输,原料罐与生产车间之间有一部分原料运输采用管道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减少了运输距离,降低了能源消耗。厂区3#大门主要用于员工出入,公交站距离厂区大门450米,员工上下班可以优先选用公共交通。入口处设有自行车棚可停放150台自行车。职工能实现绿色出行。 1.4场地资源保护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含有有机物的污水,车间和厂区都设有一套封闭污水收集系统和排放管线,所有污水通过排放管线集中排到污水处理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集中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不会对土壤环境、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原料包装等废弃物集中堆放在垃圾房,打包后交给专业单位处理。规划过程中有意保留了场地北侧的300多棵树木,所有道路都是硬化道路,道路两侧都是绿化带或植草砖,预留的建设用地全部绿化,厂区内没有裸露的土地。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总图专业在绿色建筑概念的贯彻上不仅要满足各部门规范文件的要求,还高于了这些要求。平面立体综合考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展示了企业的实力和我院的总体设计水平。 2建筑专业 2.1平面方案 各个生产车间的平面方案均采用了联合厂房。联合厂房将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化、短捷化,最大限度地缩短工艺物流路线,缩短了工程管线和运输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降低企业运转费用和能源消耗。联合厂房还更容易满足在今后工艺升级换代等改造过程中各个部分间的联通或分割的需要。联合厂房外墙的面积的减少,有利于节约热能,节约墙体材料、墙面材料,减少门窗数量。 2.2保温隔热设计 本设计的维护结构采用的400mm厚高保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砌块具有导热系数低(0.22W/m.K)保温效果好、轻质荷载小、原材料绿色环保、废料可以循环利用、耐久性好、容易切割施工方便等特点,是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屋面采用120mm厚苯板做保温层,门窗的气密闭性达到5级。门窗的保温密闭性达到9级。 2.3建筑做法 所有结构梁柱均外包最薄120mm厚的陶粒,没有冷桥部位;屋面设有天窗,部分工段自然排风既能满足消防通风要求;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外墙面无装饰性构件;地面、楼面结构层随打随压光,自流平面层;水沟采用不锈钢内衬;墙柱平齐,车间内无凸出的部位等。 3结构专业 3.1结构方案 各个主车间主要采用钢结构,主结构为钢框架、门式钢架、楼面为钢承板、屋面(无设备处)为轻钢彩板。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的特点。与混凝土结构比在同样受力条件下钢结构的构件截面小,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安装,适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本工程工艺要求楼层梁跨度在12m~15m,屋面跨度24m~30m,楼面荷载20kn/m2~50kn/m2。所以选择钢结构不仅是合适的还可以把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 3.2钢材的选用 本设计主结构都采用的高强钢材包括H型钢以及各种规格的板材。高强度钢材的使用,能减少钢材的使用量,既具有很好的经计效益也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为30kg/m2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3.3钢材的再利用 钢结构建筑拆迁后90%以上可以再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是绿色环保可会收的建筑材料,完全符合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等要求。 二设计中在绿色建筑理念 贯彻方面存在的问题(1)全厂地面统一用一个标高,加大了土方量和工程量。(2)市政给排水管网只给本工程留了一个给排水点,造成给排水管线过长。(3)外立面根据甲方要求使用了饰面砖,绿色建筑不推荐使用这种材料。本工程在工艺、水、暖、电等专业的设计中,在工艺的先进性、节水、节电、节能等方面也贯彻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并且效果明显,今后将陆续介绍。按照《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推荐的标准,本工程基本可以被评定为绿色工业建筑。我们会在今后的设计中继续贯彻绿色建筑的理念并逐步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中,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作者:司国娟单位: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观念在工业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们的社会高速发展,伴随我们的是工业的发展。众所周知工业的发展必将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工业发展越快速,我们的环境就被破坏的越严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对物质的要求逐渐地提高,但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却没有改善,工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空气以及食物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的不断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变化,流行全球的雾霾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愈加恶化。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制造了很多保护环境的产品,使得环境有了少许的改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身为地球的公民我们都有责任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绿色设计;工业设计;绿色材料;可再生;可回收 1绿色产品设计概述 1.1绿色设计的方法 绿色设计表现出了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反思,也表现出了社会设计师对社会的责任心。人类的工业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在这百年的发展中,它创造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从古老的生活方式中摆脱出来过上了效率更高的生活,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得地球资源被无限制的开采,从而造成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被严重地破坏。另外工业产生的垃圾没有先进的技术来处理,任意排放、任意掩埋,长此以往超出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造成了地球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被严重的污染,几百年的污染一直没得到有效的治理,所以当今很多人对工业的发展有很多的批评与质疑。质疑的人越来越多,工业设计师和环境保护的专家们就开始思考怎么使得工业继续发展又不加重环境的恶化,这时绿色设计就产生了。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我们就有了初步设计产品的思想,这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1.2什么是绿色产品设计 绿色产品设计是为了保护生态而产生的,所以称之为生态产品设计或环保产品设计。前面我们提到,人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愈加恶化。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制造了很多的保护环境的产品,使得环境有了少许的改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身为地球的公民我们都有责任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环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改善和提高。这类产品的设计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环境能有所改善,这是这类产品的初衷,也是目的。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本着节能、节水、无毒、可再生、可回收的原则,这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主要体现,从而使得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绿色设计是为人类所设计的,所以它达到以上要求的同时还要具有人性化,即加强人们的满意程度,使得产品更好的满足每一个使用者,使其更加的方便快捷舒适。产品的绿色还应体现在安全、自然等方面,这样才算是达到了绿色设计的理念。 1.3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到的就是绿色节能技术,而绿色节能技术就是在进行资源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不仅环保,还可以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节能技术特点如下:(1)材料使用高效。绿色节能技术能够将建筑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能够将建筑垃圾进行重复利用,绿色节能技术能够促进对节能材料的应用。(2)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高。绿色节能技术中对水资源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能够较高效率的节约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混凝土中水资源的使用,将混凝土中的水量进行使用就能够大大节约用水。(3)节约用地。随着人口的发展和建筑面积的扩大,能够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建筑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建筑中的房屋以及水电道路进行合理规划,这样就能够节约用地。同时,还要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施工材料合理的堆放、布局,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地。(4)高效节约能源。绿色施工技术最大的特色就是节约能源,利用现代新型技术进行能源节约,将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推广和应用。 2“绿色设计”的趋势和风格 产品的设计功能是主要的,但是设计师在注重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外观和设计风格,因为产品的外观形象也对环境保护有影响。产品制造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寿命,现今在进行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具体有两种,好的材料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可大大减少人们对产品的更换频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消费者喜欢潮流商品的特点,在决定使用材料时就得更加的注重,因为消费者的喜好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寿命。成功的绿色设计来源于设计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验,一个完美的绿色设计背后必有一个对环境有着高度保护意识的设计者,设计者运用自身的所有经验和知识在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来,使得作品对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将是一件成功的“绿色设计”。据有关材料指出现如今绿色设计有如下几种设计趋势:(1)人们都喜欢纯天然产品,所以运用纯天然的材料在绿色设计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怀旧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在怀旧的风格中融入现在的高科技,使得产品充满温馨的感觉。(3)产品要实用才会有市场,实用且节能还绿色环保的产品就更受欢迎了。(4)经济实用的材料制作出产品,废除无用的功能和样式,制造形象生动的造型。 3绿色设计的主要流程 在绿色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加湿器就是很好也很成功的一件绿色设计,该设计主要体现了它的节能。它使用的能源主要是水,不污染环境,而且对环境还有很多好处,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好处,它的设计完全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设计”。首先,绿色设计的重点就是技术层次的设计,不论是从保护环境而言还是节约能源来讲,都将自然作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但是实际上,我们在绿色产品的设计中,不仅仅要对技术层次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要对设计出产品的使用周期、寿命、经济性、审美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才能够设计出较好的产品。下面我们就对加湿器的设计进行分析。 3.1社会环境角度 加湿器的设计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目前我国的社会现象,不能够离开社会这个大的背景。加湿器的设计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将空气中的有害细菌进行一定的过滤,同时,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出现。 3.2以人为本 加湿器的设计必须要围绕人的需求展开。产品设计之前,必须要对加湿器的用户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的需求,包括使用者的年龄、思想、收入等等。 3.3造型、配色、材料 加湿器的设计不仅仅要实用,同时要有一定的造型。造型是每一个产品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对造型的设计要将色彩等进行合理设计,要从外部造型上就给人们一种绿色、环保的感受。除此之外,加湿器的设计要为人们的健康着想,因此就要从用户的心理需要出发。当然,加湿器的设计应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要求,能够满足人们对环保、绿色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 4绿色产品设计理念在建筑行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在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绿色产品设计理念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比如下面的几种材料: 4.1新型墙体建筑材料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墙体材料在建筑材料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因此,为了全面实施绿色节能的理念,发展新型墙体建筑材料是必然的趋势,推广新型墙体建筑材料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块、砖、板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能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4.2绝热保温材料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制冷和制热都会带来较大的资源浪费,但是使用绝热保温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在绝热保温材料的发展中逐步向外墙保温、多功能复合方向以及轻质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墙体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能够将传统的单一保温模式改变,能够在全面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向着绿色化发展,使得绝热保温材料能够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需求和发展,同时还可以将废弃物、塑料等进行充分利用。 4.3防水密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防水是一大难题,由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建筑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进行建筑材料的合理防水就能够将这一问题解决。 4.4从环保的因素发展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使得建筑行业朝着环保方向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污染,因此传统的施工材料迟早会被人们所淘汰。建筑行业应该使用环保型发泡剂来代替传统的聚氨酯硬泡,这样就能够降低对大气层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还能够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保护环境。 4.5从应用的因素上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应用过程中,传统的材料大大污染环境,同时还浪费资源,不能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彻到底,在使用的过程中,现代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才能够符合要求。现代绿色节能环保材料从原料的选用、加工的过程到施工的过程,都是在最大程度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保护大气层。 5结束语 绿色设计已经成为工业设计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可持续社会发展中最受欢迎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将环境改善,设计师应该将设计产品进一步改进和设计。当然设计师必须要在充分了解科技的基础之上,对环境问题有专业的认识和见解,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牛玉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摘要: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宽、专、交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并通过与知名企业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利用科研成果研制综合实验系统等方式建立了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导师制、创新研修课、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学科竞赛等政策和措施有力推进了研究性教学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研究性教学 一、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08-2009年,根据学校要求重新修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次修订工作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做到宽、专、交兼顾,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富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1、公共课程——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即公共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课程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占总学分的16%。 2、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基础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课程。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程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包括:(1)强电类课程(电力工程导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3)信息类课程(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及应用)。 上述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的新要求,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顾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3、专业课程——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5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方向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3个层面。专业方向核心课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必修课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拓展课不再按专业方向设课,鼓励学生交叉选修。在专业拓展课中,新开出了5门工程设计类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与实验、飞思卡尔(freescale)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电能参数测量系统设计、网络化运动控制工程设计专题、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设计专题。 二、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无疑十分重要。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仍持续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同时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由于资金紧张,加之高端专业设备价格昂贵,专业实验室建设一度成为专业建设的难点。为此,专业建设突破常规,提出“高起点出发,建设和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双赢”的实验室建设新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已建立了“哈工大一松下电工plc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罗克韦尔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争取到公司和学校投资总计1000余万元,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进入实验室,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在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 2、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研制综合实验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国防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中,除实验室常规建设外,借助专业的科研优势,着力建设综合型、研究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多套适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高水平实验系统。目前已基本构建3个综合实验系统。 (1)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包括集散控制实验系统、开放式伺服运动控制及负载模拟综合实验装置、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 (2)电机及其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卫星姿态控制飞轮电机系统和导弹舵机电动伺服控制系统。 (3)嵌入式及网络监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监控器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反映了相应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成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平台。 3、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真正成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不应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手段,而应成为获取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思想为指导,为充分利用上述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综合型实验项目,本次培养方案中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门重要的平台课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学时由12学时增加至24学时,其中8学时为仿真、研究型实验。在对实验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设计型实验,并要求学生针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电力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方向专业实验也分别独立设课,改变以往实验附属于课程,内容分散、单元化的缺点,整合实验内容,开出综合实验。使学生拿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设计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强调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师资条件和研究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本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由探究、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已有观点,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自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此外,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探索,我们还按照以下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 1、导师制——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学生在二年级开始选择导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达到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形成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三者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2、开设创新研修课——实现学习、研究一体化。我校自2007年开设创新研修课,本专业已开出23门,课程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每期选修人数限制在6~10人,课程内容以实践、研究为主。课程内容以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项目中提炼,突出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研究,实践了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3、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以项目为载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在2008、2009两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评奖中,我专业的23个项目中获得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科竞赛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竞赛的方法,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磨炼意志,增强自信。本专业根据学校的有关政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竞赛,成效显著。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优势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1.引言 目前全国已有311所院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出现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格局。虽然众多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科,但是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通过借鉴和分析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和我校的办学定位,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2007年成为学校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给予了重点支持和投入,2008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校优势专业。 2.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从2004年招生以来,经过了3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遵循了强化基础、注重能力、按宽口径培养的改革原则,基本思路是突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电气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更加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因此,专业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应学生就业需求,明确理论和实践的规格要求,要在培养规格上体现突出创新性、应用型。围绕嘉兴地区光伏产业基地、风力发电产业基地、以及浙江省制造业基地、水电、热电联产巨大的系统优势,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多元化的电力企业布局和嘉兴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了电气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个方向。专业人才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电气传动控制领域、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试验分析、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一直坚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加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和创新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装备制造业、电力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2 创新型与应用型协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电气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将创新型与应用型融合,构建适宜的培养模式,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做到二者兼顾,不偏不废,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强化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校内学科实验室平台和团队,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 (1)加强“依托学科平台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吸引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选题、参与实验室在研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学科创新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形成“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的环境,构建“学科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平台,横向、纵向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专项培训认证”的培养模式。 专项技能培训既可以是来自校内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的,培训内容不仅是职业工种的训练,主要是对本专业领域内某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能力的训练,并通过社会机构的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从大二开始,建立了“电子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eitp)”、“注册电气工程师”、“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维修电工”等认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按照认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其形成特点,专业规范的培养目标和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规格、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来设置培训课程和课程内容,以达到培训认证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要求。体现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育与培训结合、专项强化与全面发展结合”。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每届均有学生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和资格认证率均达到80%以上。 (3)加强“五位一体”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更系统、更充分地建设“创新领导小组+创新协会+创新基地+开放管理机制+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吸引学生实验室开放选题、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等。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接触科学前沿技术,学到先进、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长期接受工程技术和工程意识的培训,在学生中产生了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种竞赛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本专业每年校级及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每年达到10项以上。 2.3 进一步梳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成果为依托,更新教学内容为抓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证,突出课程建设为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经典与现代的融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协调,理论与实践环节搭配的合理,为本专业构筑起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梳理课程内容和边界,课程与培养规格一一对应,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经过2006年、2009年、2012年三次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已经建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设置. 同时结合区域产业优势特点和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情况,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1) 构建模块化、系列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建立电气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模块方向的“课程库”。 (2)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选修课数量。将专业课按专业方向划分成几个系列模块,使学生选修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打破课程设置受教学计划更新速度的限制,充实新的理论和技术,调整内容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如新能源发电、新能源电气控制、物联网等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课程。 (3)紧扣“创新型”“应用型”主题,改革课程设置 与教学内容,切实拓展专业优势,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创新教育”不断线,进一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不断线。 (4)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课程重新组合,避免内容的重复,提升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使各门课程内容得当、边界清晰,整体优化课程的内容,使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新颖。 2.4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习基地功能。 建立体现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课程体系的培养要求,建立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的结构化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和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实际能力。 (1)构建“工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发挥工程实际背景结合紧密的优势,强化“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工程”的观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工程”的思路组织教学实践。实际操作中在一门课程中,或以一门课程为主,多门课程协同,从一个工程实例入手,围绕工程问题的提出;工程解决方案的确定;具体工程方案的设计;工程设计的实施;工程的运行维护等工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依托地方、行业和校内资源,积极与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加强联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狠抓实验、实习、实训环节。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承担“电路原理”等学科平台课、“电机学”等专业基础课;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电气工程实验室负责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方向课的实验教学,以及电子工艺实训、电气工程实训等实训环节。新能源及耗能控制教学平台和嵌入式系统教学平台等为依托构建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学生创新活动、研究课题开放服务;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环节的教学。 (4)分类型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依托校外已建立的15个实习基地,基本满足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分类型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要任务有: 巩固基地型校企合作:本专业实习教师将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际经验。扩大毕业设计型校企合作:部分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工程实际,题目来源于企业,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派导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培育专业培养深度参与型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向、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内容、毕业论文的课题等全方位参与,教师需积极主动融入企业,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 3.专业优势更加凸显、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精心培育专业特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5%、达线率15%、录取率10%,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校级及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每年达到10项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围绕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使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育与培训相结合、专项强化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在培养质量上形成了高就业率、高考研率、高(竞赛)获奖率。专业特色体现在: 3.1 培养方向的特色。紧密围绕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大环节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设计,设置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发电、输电为主)、机电传动自动化(以配电、用电为主)培养方向,根据应掌握的核心知识能力精心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能源发电和装备的内容等新型产业的内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培养方法的特色。实施“在通才教育平台上实施专项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实施“专项技能培训认证”的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建“依托学科团队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实验实习、专项培训相互支撑、协调促进,实现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育与培训结合、专项强化与全面发展结合”。 3.3 培养结果的特色。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鼓励个性成才,引导学生参加考研、竞赛、培训,逐步形成各三分之一比例。考研比例20%以上(录取10%以上),参加学科竞赛比例20%以上(获奖约20%),参加培训比例80%以上(获得职业职称资格认证50%以上)。 进一步凝练和提高已经初步形成的专业特色,坚持内涵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总体培养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4.培养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建立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将培养方案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控制通道;研合作机制作为修正系数;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社会与用人单位评价和毕业生反馈评价作为反馈通道。产学通过这个闭环系统,及时跟跟踪和反馈培养效果,调整和修改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5.结论 电气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立足于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突出工程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依托学科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生创新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深度参与型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智能建筑的建设问题,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智能建筑飞速增长,而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各高校中建设这门专业对于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 电气照明 1 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 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类专业虚拟仿真技术应用 摘要:电气工程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设备种类多、规模庞大、接线复杂、电流大、电压高等诸多特点。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还能优化电气工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电气工程类专业;应用 0引言 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详细了解电力工程的运行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保证师生的安全[1]。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虚拟仿真技术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虚拟仿真技术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学生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进行实验提供相应的条件。与此同时,在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开放优秀的实验教学资源,给社区、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等提供教学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1.2实现不可逆以及不可及过程 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面临着强电的威胁,很多实验必须要在极端或者高危的环境下才能完成,操作过程也是不可及或者不可逆的,对学生相关技能的训练需要高消耗和高成本,不仅危险而且能够被学生掌握和吸收的知识和技能少之又少。但是如果在电气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就可以有效改观这一局面,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学提供经济、安全、可靠的实验手段,既能消除强电威胁,又能促进学生把握和吸收相关专业知识。譬如,在高电压虚拟仿真实验当中,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高压放电的情景,还可以反复观看[2]。 1.3教学环节更加灵活 在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实验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随着学习进度的变化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或者跨越教学层次进行提升。在这种虚拟化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不仅得到更多创新实践和接触专业实验的机会,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环节更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2虚拟仿真技术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应用策略 2.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由于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进度以及专业方向上等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不同的学习和实验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之间必须要有较强的联系。尤其当教学资源出现学科交叉的时候,老师要按照系统构建、综合设计、理论应用三个层次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例如,电气工程类专业老师可以从基础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和生产练习这三个方面制定实验教学综合培养计划。基础课程实验主要包括专业的课程实验和工程设计基础训练;综合实验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工程设计综合训练;生产实习主要有毕业设计和创新设计训练。 2.2构建互通互融教学理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给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可靠的保障。其课程教学体系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工程设计基础以及专业课程实验。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还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可以细分为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在资源当中有效贯穿课程内容。同时,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学层次,利用横向连接的方式将不同平台的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在注重因材施教、专业培养的同时要保证教学平台之间互通互融,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层次之间呈现出一个相互补充的状态。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电气工程类专业的老师要敢于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3以教学环节为导向,创建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 第一,创新与实践训练平台。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特色,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新型传感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等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建立虚拟化的仿真系统,从而加强学生对有关学科先进成果以及专业知识的理解。第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主要包括工程设计综合训练、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集中的教学环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一切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也能有效实现生产现场和实验室的无缝对接。第三,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创建该平台主要是为了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通过仿真技术对一些技术原理以及基础科学进行验证,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除此之外,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结论 在电气工程类专业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让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灵活,同时还能让一些不可能的实验转化为可能实现的实验。电气工程类专业教师要重视虚拟仿真技术,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构建互通互融教学理念,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最后要以教学环节为导向,创建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的价值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作者:周丽荣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全面进行改革,逐步突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完善教学体系,深入探究,使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加迎合时展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师制度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电气工程师制度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必要性和教学的改革探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工程师制度;电气工程;专业改革 随着电气工程事业的高速发展,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工程中的设计人员,为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制定的重要教学任务。电气工程师制度的有效开展对该专业的日常授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使该专业教学目标的定位更加明确。专业课程当中涵盖的内容,要能反映出该专业的全新发展方向,加强对工程的训练程度,增加实践授课的环节,以便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的实际能力。 1.电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相符合的必要性 实施注册工程师的制度,为对本科教育实施的一项基本评估环节。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在经过该专业进行教学,对其评估成绩合格院校当中的毕业学生,参加注册考试的时间可以提前一年进行[1]。同时,在教育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经过该专业进行教育,对其进行评估之后成绩优秀院校当中的毕业生,可以不参加相关的基础考试。但是,对于评估成绩不合格的院校,毕业生必须得参加相关的考试。由此可以看出,在考试的纲程当中,对未来电气工程师的能力素养和知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便促使各院校对该专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制定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具体策略。该专业不但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等,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 2.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2.1制定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符合的专业方向方案 当前,我国对于该专业的资格考试大纲当中,并没有分专业,考试大纲当中将专业模块分为:供配电以及发输变电,在发输变电这一模块当中,将其分为了发电和输配电、电力系统;在供配电当中,将其分为了供配电和建筑电气、电气传动。在这些领域当中,对我国当前的工程界的真实情况给予了如实的反映。面对当前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全新形势,制定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符合的专业方向方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对授课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对相关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全面符合电气工程师所提出的要求。同时,各个院校要将该专业教学原有的优势继续保持,不能被考试的制度限制住,要全面多角度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培养。 2.2优化基础知识授课 在资格证的考试当中,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其中包含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力学知识、材料知识、计算机具体应用、电力工程知识等内容,此外还会涉及到电气工程管理和安全、经济、环境、法律等相关知识[2]。这些教学内容,不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让学生符合之后职业的要求。将基础知识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强化,并不是简单的将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强调,而是要将课堂的具体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把课程的内部架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建设完善的课程模块。 2.3增强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 该专业对于授课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具有弹性。其一,对于内容进行的设置,要依照考试的具体大纲实施不断地进行调整;其二,要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同时,授课的内容以及计划一定要展现出非常强的开放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不能被教学大纲约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该专业所涉及的新领域以及规范技术适当的加入其中。(1)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对该专业的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非常强的综合认知能力,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想象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2)发展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知识能力、收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3)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将思维进行创新,具备研究新技术和成果的能力。(4)人际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非常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对这一制度的实施对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影响深远。所以,学校要实时关注该项制度的发展变化,以便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案,将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加出色的人才。 作者:陈硕 雷锦 罗晓莉 乔莉 牛梦洁 单位: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教材中心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专业认证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发展。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分两个专业:发输变电、供配电。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组成。基础考试又包括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这两部分。只有通过了基础考试,并且具有相对应的职业实践年限之后,才能够报名参加接下来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包括专业知识础部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组成。专业考试通过后,就可以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考试内容的理论部分和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致的,所以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开始考虑把注册电气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的选择。所以,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指导的教学改革,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必将促进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以及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发展。 1.2有利于构建健全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 世界上普遍认为,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需要经过高中毕业后8年左右时间,主要包含“工科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际的长期练习”及“较长的工程实践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培养。通过对我国和国外的电气工程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主要的区别是:国外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为学生提高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职业基础,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完成注册电气工程师需要的职业训练。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注册电气工程师培养训练的条件,所以就要求高校在学校内完成对注册电气工程师培养内容,使得电气毕业生能够上岗前就应熟练掌握应有的专业工程技能。因此,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进行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指导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构建一个由学历教育、专业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健全的电气工程专业大教育体系。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综合化。 课程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所使用的课程体系具有课程结构不连贯、课程之间缺少衔接等问题。这些造成学生没有一个整体的专业知识体系。而要想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考试,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因此,为适应注册电气工程师要求,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建立以专业理论为基本,增强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加强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将不同课程在整个电气工程学科体系中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能够适应实际工程对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的需要。 2.2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更新、精简并活化教学内容。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时吸收最新的理论方法,关注最新的实践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使基础理论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以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拓宽知识面和增强动手能力的关系,解决好社会更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学校学时压缩的矛盾。 2.3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外,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其中要提高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对电气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但要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要用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取代灌入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使用“翻转课堂”等科学的授课方法,精心准备每一次课,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供配电及照明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工程实际场景,利用课程中相关的专业知识,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活跃多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 2.4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现阶段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学与做比重均衡,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培养综合能力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虽然比重加大,但是并没取得期望的效果。因此,实践环节应该注重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体系中把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的面向工程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对接,真正建立起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一条龙良性体系。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只以注册电气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就会导致学生满足不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造成学生就业方面的困难。同时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要一定的工作年限,才允许报名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所以,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改革要适应注册电气工程师要求外,更应注重教会学生在所有可能从事工作的领域,具备自我学习和继续深造的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电气工程界更宽广意义上的人才。 作者:李兵 崔春艳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1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1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电气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能综合掌握电气信息和控制、电子与计算机等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这个目标,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获取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通过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能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2有利于适应电力工业和电气信息科技的发展步伐 电力工业和电器信息科技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来弥补课程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总之,通过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适应电力工业和电气信息技术的发展。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点转移到技术性人才方面,企业需要的不是理论性的人才,而是具有超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电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践训练,完成理论和技能的转化,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2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融为一体,根据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以下策略。 2.1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 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综合国内电气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完成课程的设置,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度。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适当的减少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比例,使其占到总课时的30%左右即可;同时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加实践训练,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转化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社会实践,返校之后进行总结。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排大一的新生到企业中去参观,对电气工程有个科学、完整的认识。第二,基础实践阶段,这个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是实践训练,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三,专业实践阶段,这个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就是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2.2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较多,而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的人数有限,不能很好的完成所有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校建立自己的实践培训基地,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完成。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或者是实践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来完成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且还可以增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3加强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对人才的人文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建设中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人文素质的教学中,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结语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实践创新能力非常重视的专业,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完善课程比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方面来进行。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适应电气行业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俭 单位:沈阳市排水管理处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专业实践教学电气工程论文 一、实践性教学系统的构建原则与方案 1.实践性教学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在内容上都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性质相结合;效率性的原则是遵循全能型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的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科学性研究三者合一的模型,对不同专业实验性教学形式提供服务。防止了相似的实践性教学实质,并为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实验经费。 2.实践性教学系统构建的基本方案。 实践性教学系统含有实践性教学理论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等,这在丰富实践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更加可以教育和训练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遵循高校的不同学科的教育计划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与同学们在各个阶段的现实状况相综合,而且综合其专业具有的不同特色,创办了实践性教学系统,该系统综合了三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系统即“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教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和综合性训练”,并培养一个大学生革新创作能力的基地。高等农业院校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由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和一个大学生创新基地组成,其中三个主要实践教学平台包括电工电子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以及综合训练。为了让同学们从进入学校直到离开的这段过程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学习,实践性教学训练系统的模块化实际上是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专业类型以及学生们的需求所开设的必修实验、开放性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农业电气工程训练教学系统:面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育和电子工艺技术训练,电气工程训练课程包括5大实验教学模块,分别为“电类专业认识、电子电气工艺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现代测控技术实训、电气设备拆装与检修实训”。农业电气工程基础性实验教学系统:要以在校二、三年级电气类及相关类专业的大学生为教学对象,把增强同学们的科学技术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电气基础性实践教学系统覆盖4个实验教学模块,分别为“电工、电子、电力电子以及控制基础”。专业实验教学系统:集中针对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信技术、工程管理、电气工程”等大学的本科专业之中的年级较高的本科学生。该实验目的是教学,加强学生的专业,同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技术能力。此教学系统涵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模块。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农业工程类的本科所有学生为对象,同时设定定向培养集创新性与实战性为一体的全方位人才的目标,此外,制定了全面的教学方法且完整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翔实的教学大纲、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模式的教学方法等。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踊跃性,其涵盖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由学校承办立项的“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由学院组织的国家级及省级各种开放性科技创新竞赛等。为了充分帮助学生,所有的竞赛活动均配备了专业的指导小组并且这些专业小组成员有以下特点:成员稳定,并由各个专业教师团队组成而且组织性较强,从而确保竞赛顺利完成。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保障的措施 1.改善实践性教学系统。 实质是改善文件及其计划制度,其中涵盖对实践性教学的方针、教学体系和实用指导材料、实践项目单、实践项目卡及实践项目报告等很多实践性教学材料的改善。改善实践性教学系统的目的是让其得到全面实施,我校学院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实验室教学、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师职责规范》等管理制度。 2.以多种形式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实验和学习时间以及空间,提高自己的学习及动手能力。因此,学院实施以多种形式开放实验室,并制定了相关的使用说明与管理协议,同时,允许学生在申请到项目后,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安排时间,到开放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灵活的实验时间以及先进的实验设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同学们提供了发展自我个性的空间。 3.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 优秀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因此,我院本着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目标,采取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在教职工工作后,对教职工给予政策性的鼓励:拥护青年教职工们攻读硕博学位,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经常参加学术交流,进而大大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 4.对实践性教学所需教材进行撰写。 教材的撰写需要参考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实验设备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参考各方面因素编写适合本校的教材,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对实验教材的编写,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其中,根据实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实验设备,并编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方便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也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至今为止,通过教师们的呕心沥血,共撰写关于实验的理论教材163本,包括指导教材66本。教材的出版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5.对实践性教学系统的质量进行把关。学院对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因此,学院坚持以严要求、高标准为终极目标,要求教师重视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建设,更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系统的质量。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系统质量的前提,在文件中,会制定适合学生向创新型人才转变的发展目标,同时,确定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设定相关的准则,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推进。 三、实践性教学系统运行以来的效果与作用 1.实践性教学系统运行以来的效果。 农业工程确立的实践性教学系统履行到现在,鼓励在校教职工主动研究教学改革并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根据实践性教学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活动,截止至2014年末,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及创新类竞赛总共获奖127项,教职工荣获23项教学成果类奖项,出版164部教师编写教材以及52部统编教材;自从2001年起,截止到现在,发表的文献统计为441篇,并有13门校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教职工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41项,其中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省攻关项目等,科研经费达到2682万元,并获得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最佳专利奖;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与铜奖各1项,16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以及25项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2.实践性教学系统的作用。 已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再次构造,充分利用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有效承担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中在特定的实践环境中加强训练,并在练习和总结中完成任务。使学生接受在电气工程实际环境中的电气和电子技术培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现代测控技术实训、电气设备拆装与检修实训,产品方法技术的准确、高效的开发等方面项目的综合性培养与训练,充分学习了解并详细掌握了现代工业化生产工艺的方式、生产流水线各个组成部分、领先水平的制造方法和技术,提高电气专业的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具有领先生产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实践性、技术性人才。进而慢慢培养基于熟悉传统的机械以及加工现代先进制造,学习并熟练应用以材料成型工艺方法以及控制方案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生产实习模式。为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比较符合实践性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理论应用的能力,真正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房俊龙 果莉 马文川 任艳杰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自动化专业实训电气工程论文 1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这种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的举措,适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竞争意识,对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为社会奉献了他们应有的贡献。但还应该看到,实行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尚存一些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散慢、肤浅和随意。从面上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比较松散,实践过程衔接不紧,逻辑性也不强;实践过程中说闲话的、从事其它活动的有不少人,这种现象称就是“散”。从实践安排的内容上看,缺乏一定的深度,实践只在表面上打转转,对问题的本质触及不多,这种现象称就是“浅”。从实践参与的主客体来看,有比较大随意性:一是老师比较随意。有的教师治学不严,放松对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对各种不良现象不问不管,听之任之,管理、指导均不到位。二是学生随意。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自由涣散,旷课、迟到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就是“随意”。“散”、“浅”“、随意”成了很多高校目前制约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对广东海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而言,前面这些问题虽然也有一点,但并不突出,该系专业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实践环节,珍惜每一次给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机会,甚至自己出钱找关系为学生联系实习,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专业多年来一直缺乏实验条件,建设专业实验室投资较大,去生产单位也只能参观不能动手实践,这成了制约专业实训开展的主要原因。 3解决办法 3.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过程 在认识上重视学校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实践教学需要相对的教学投入来保障,投入高,成本大,如果流于形式,不把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落到实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贻误了学生,还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2加强实际培训,提高指导老师技能实践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的效果,教师只有对指导的方法、实践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指导到位。目前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因此需要组织实践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高指导教师的技能,除此之外,新、老教师之间还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积极虚心学习,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强,作风过硬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 3.3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都懂得,一个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实践,还要保障学生安全,可谓是责任重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要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让老师安心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制度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4加强过程管理,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监控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的方法和体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老师管理、现场管理;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实行督导和过程监控,并要清楚认识设备的危险性,告知学生,对实施效果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各种措施实施到位。我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采取指导教师责任制,这个专业特点是危险性较大,所以必须有安全责任到位的意识,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 3.5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强化校校合作办学 校校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普通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必需和企业或者其它有实力的学校合作,校校合作是广东海洋大学办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实践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校校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趋势下,能为校-校联合办学带来一条新路,使全社会办学互助,节约型办学,共享型办学。这学期该校有3周的专业实训就采取了这个办法。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作为该校的合作学校,原因有三个,一是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是华南地区该专业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拥有一名院士和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二是费用较低,不出省路费节约,住宿在对方学校学生宿舍,住宿费用也低廉,对方学校收的实训费也在该校预算之内;三是地处广州,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利用实训间隙走访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因为从该校多年的就业数据统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90%以上的学生都在珠三角工作。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在对方学校安排了电气工程的三个实训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的过程实训、电能计量和校核、综合自动化动态模拟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广东海洋大学均没有实训条件。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亲自动手体验电力系统主要生产环节的工作,实训结束后都表示这次实训真正是实训,不虚此行。 4结语 笔者认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是一个可行的选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力求功能多样化、现代化,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便于产学研结合,利于开展课题化训练。专业课教学全程实施案例教学,由学校提供设备需求、技术和师资支持。校校合作正好解决了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实训条件的不足与互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立刻得到大幅度改善,培养的学生也更具竞争力,真正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李一峰 樊海红 吴卫祖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革新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面临的新变化 1.考研人群的增加和本科生生源来源的多途径使得毕业设计类型选择出现差别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考研本科生的增多,为了更好地使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衔接起来,一些学生更愿意选择研究型毕业设计。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学因其家庭(比如有些属于电力系统内职工的子女)和个人的原因更愿意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这部分同学更愿意选择应用型毕业设计。 2.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差异性使得研究能力出现差别 录取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异性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也有较大区别。在笔者供职的学校,其中几届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来源还包括部分专升本学生,这样迥异的知识背景加上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造成了更多差异性,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出现更多差别。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无处不体现了“多样”和“差别”的特性。面对这些新问题,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也有必要随之做相应改革。 二、面向具体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或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电网规划设计等。这些传统设计不仅种类较少,且设计模式大同小异,往往在网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类题型,既难控制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未能适应学生兴趣及就业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更应多元化发展,除体现专业的“强电”特色外,还要兼顾所学的“弱电”(控制、通讯、电子)等方面知识,给学生更多选择。毕业设计选题的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具体对象化的选题。 针对学生自身水平及兴趣要求制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指引学生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即:既不让学生见到题目后因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要让基础好的同学一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就产生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和课程设计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不管对于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设计,也均需根据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来进行选择。表1简单列举了改革后的一些毕业设计选题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大致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宗旨。 2.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革 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要表现在各种文献的查找方法介绍,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学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规范的讲授上,更要表现在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贯穿上。例如,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学生相继进入风电厂、核电厂等新能源电厂工作,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意识逐步加入这部分内容。表2对这些内容均做了部分列举。 3.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 (1)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有专升本学生的院校。因本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上各有侧重,因此差别较大。其中统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水平整体较高,而专升本同学因其之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践知识却较丰富。因此,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认清这些差别,分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应注重过程教育,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范、设计原则、标准等,而对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则主要注重方法指导和难度稍高的资料提供等。 (2)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动用包括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校外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也是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签约之后进入该企业进行工作前的实习,为了使得毕业设计更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及设备平台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相当可取的一种方式。对应于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论文评阅、正常答辩、学校公开答辩抽查、学校和学院论文抽查以及论文重复率抽检等多个质量监控和评价环节外,指导老师更应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表现,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应定时联系并做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重监督和评价。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对电力工业日益深远的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强弱结合的特点也日益突出。为适应这一变化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能力,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方法改革思路。通过课题组专业教师的多年实践,证明该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热情,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减少畏难情绪并有较大收获,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可推广到与电气信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去经受更多实践的检验。 作者:左望霞 苏泽光 单位: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定位及其目标 通过对现阶段中小型水电厂工作模块的分析,得知基础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具备良好的工作品德。在现阶段教学工作中,进行学生服务方向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满足市场导向的需要,展开辐射全国的电力行业就业模块。这就需要高校展开电力行业就业岗位技能教学、专业发展方向及特色。本专业分三个专业方向,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大二的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个人特长,自选一个方向进行专业技能学习。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1在现阶段电气工程工作模块中,进行教学内容及其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人才质量的提升。保证培养目标模块及其培养规格模块等的协调,进行教学新型模式的开展,进行课程结构体系的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不断组织,进行培养目标的控制,保证技术应用及其技术开发模块的协调,为地方经济服务。公共基础类课程群由公共基础、相关知识、专业拓展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在现阶段专业技术教学模块中,进行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及其专业课程模块的协调是必要的,从而针对其专业方向的差异,展开技术基础课堂群体系的健全,进行其课时的积极安排,保证技术基础课程群体系的不断优化,按照其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其知识要求,展开课程的交叉安排,保证其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技术基础课程群主要由“电路”、“模”、“数电”、“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传感技术”、“工程力学”、“电磁场”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获得电气工程的基本知识,并充分考虑了将来专业口径的拓宽,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2在现阶段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进行自动化专业技术的优化是必要的,进行工业自动化方向及其电力系统发展方向的分析,保证专业课程群体系的健全,按照其专业方向的侧重点展开分析,进行课程设置模块的优化,进行基层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使其满足市场的需求,保证其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健全,保证实践教学模块的有效开展。基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工程应用,面向市场需求,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育。 在实验教学模块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的模块,从而保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保证实验项目的积极选择,保证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避免其一味的验证性实验的开展,进行经典的实验项目的开展,进行不必要实验项目的删除,实现其教学效益的提升。在保留的实验项目中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另外开设一些研究性实验。教学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和部分研究性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在现阶段教学模块中,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多元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开展,保证校内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模块等的开展,进行实践教学效益的提升,保证培养方案的积极贯彻,从而满足专业实习基地的教学需要,进行实习任务书、指导书等的教学优化。建立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每次实习之前由带队指导教师写好实习计划书,及时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然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实习采取参观、跟班、动模实验和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在实习期间写实习日记。 2.4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工程设计模块的协调,进行科学问题的积极解决,保证科学态度的培养,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保证团体协作精神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体系的健全,实现教学实践效益的提升。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检查,而且是审定学生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依据。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其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的健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客观需要,提升其创新精神及其实践能力,这离不开科技创新培养方案的应用,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能力,这些程序的开展都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块密切相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科学定位,确定培养基层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对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项目来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更有利于现阶段电力工程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其应用效益。 作者:张俊权 单位:铁力市宇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1.校外实习方面 高校工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这是高校专业特色的重点所在。但是当前由于高校经费不足,实习单位接待困难以及其他安全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更多的是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或者虚造实习单位,无法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 2.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 当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设计题目较为单一,每届学生的设计题目都大同小异,缺乏更新和创新。学生实践性少,极易出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雷同的现象。加之指导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因此整体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缺乏一定的创新,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欠缺。4.开放性实验由于当前高校实验室更多以科研为主,科研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大,因此实验室开放性能力不足,学生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缺乏应有的了解,一些开发性的实验就无法开展,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也就缺乏创新性。对此,高校实验室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开放力度,同时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软硬件,以适应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案 1.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同步进行 电气工程实践训练课程的设置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一般来说,该课程的设置共分为工程实践训练基础和工程实践训练实验两个部分。前者以课堂教学理论为主,主要是从课程理论的方法和技术上为后面的工程实践训练打好基础,其目的在于能够将用于工程实践训练实验的理论学习透彻,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步走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则以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理论知识搬到实验中,带领学生熟悉有关的电气设备,并且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测量,使讲课和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电气工程实践实验训练中。比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实训基地大都有成套的装置和设备,都是模拟一个变电工程,一般2~4个学生可以共用一套装置。而课程设置则可以涵盖到供电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测量、信号、控制等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工程实践训练。每个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课程进行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绘制相关的图纸并且根据设备的型号和有关的技术特性,将设备安装到实验屏上再亲自进行全部接线、核对和通电检测,并且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和一些事故的试验排查等。教师也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事故,让学生们反复实践和探索,逐一进行论证,得出结论。 2.结合学生就业单位开设专业综合实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一般大学四年级会开展有关的实验课程,而专业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特长来为学生开设不同的实验课题。专业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签约单位生产特征来给学生进行独立的课程设计,使实验能够与生产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开展。一般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实验主要有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实验、铁磁谐振实验、电网调度自动化通信综合实验、发电机综合实验、变压器综合实验等等。要出色地完成这些综合实验项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资料的查找工作。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查阅相关的资料,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拟定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有关的实验费用。第二,对实验方案进行解释和论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要学会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复核,指出其方案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的实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三、构建实验课程体系的保障 1.建立创新研究理念,搭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理念是指在电气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中引入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一些先进的现代研究成果,以此来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教科书。在教学手段上,要综合运用诸如多媒体实验教学、现代通讯技术等来活跃实验课程氛围;教学方式上则可以采用一些诸如回归启示法、故意出错法等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和双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简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示范和学生探索为主,积极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课程的安排,有选择性地设置一些课外研究课题,教授学生如何独立地对有关的课堂进行立项、分析、论证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成果总结。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使学生的实验课程与当前的实际生产相结合,以课程群方式建设数字化的工厂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搭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因此,要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办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项制度之间常出现互相抵触的现象。为此,有必要以现代管理理念对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进行研究,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要积极制订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和完善的教学计划,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科研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新教师队伍管理,重视高校工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3.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技活动 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力度,购买和开发了许多的先进仪器设备,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涵盖的专业和研究领域众多,课题研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实验室还配备了实践经验丰富和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部分高校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专业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到高校的课题研究项目中。另外依托一批实验系统开发平台,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电气工程实验课题的联合实验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对实验进行模拟,与学生一起联合进行课题实践。因此,实验室的开放既解决了学生找不到开展科技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场地的难题,又有效地避免了高校实验室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 作者:周勇 张强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本科生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开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并提出几点思考,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思考 1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为电气工程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模式较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教学理念已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践。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政府部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以培养学生。但是,从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和情况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第一,大部分高校不重视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目前,大部分老师的教学仍处在传统的理论教学阶段,只是简单地传授课程的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教学,对实验课敷衍了事、不严格要求,没有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第二,教学体系不合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性很强,教学中一些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没有正确评估学生所处的阶段和水平,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有的课程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让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没有用,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第三,缺少对学生实践的管理体系。现有的高校在对学生实践考核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试卷或报告形式,评估具有片面性,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实践课程的表现以及掌握技能。同时,学校对实训课程以及实习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出现了部分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以下几方面浅析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 3.1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第一,完善教材和课程设置,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要合理安排课程,保证课程难度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做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二,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设置合适的实验课程和相关实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建立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3.2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除了传统的理论授课外,高校可以开展课题、实训、实习及一些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首先,学校应该大力鼓励同学们进行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通过实践调查或走入实际工作中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老师予以指导和审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以及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其次,学校要对学生实训严格要求,真正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更好地吸收掌握的教学目的。同时,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实习管理,达到实习的目的,避免学生蒙混过关。 3.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具备责任意识和科研能力。因此,学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以及实践工作,从企业中引进优秀的教学人才,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而对于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教学能力有所欠缺的老师,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我国现有的教学还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人员素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随着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发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指日可待。 作者:彭德奇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本专业突出特点是其发展并不主要依赖本身的研发工作,更多是直接集成其它专业的实用成果。因此,本专业特别重视主动学习和实践,强调应用基本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技术发展的学习能力。结合黑龙江东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办学理由、就业分析、课程体系和能力指标等制定,尝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电气专业的办学理由和就业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老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40余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和80余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院校设有4年制本科相关专业,每年招收3万人,另外还有460所专科院校每年招收1万人。且研究生的每年招生已近万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3,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专业教育体制相当成熟。我们认为生源是办学最基础的条件和理由,其次便要考虑学生就业,因为当前的就业也会影响将来的招生。总体上电气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在所属学校中位居前列,但我们的问题是本院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高,这里说的对口不好主要是指就业层次低的同学比例较大。由于专业竞争能力不高,较难拿到所期望的工作职位和待遇,因此便有相当部分同学只好改行从事某种本专业性质较弱的其它工作。本专业的就业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各类传统企业中从事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改造,如担任设备动力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设备技术员和电气设备维护人员,以及其它生产过程的运行人员。2.在自动化公司中从事项目开发和售后服务,如项目工程师和施工技术员、调试人员、售后工程师和项目经理。3.在中小微企业中研发、生产电子和电气产品,如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线技术负责人或骨干、测试工程师、元件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4.在相关领域中从事公务员、教师、文秘、管理、经营、销售和运行等工作。为了应聘这些职业,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素质,还要接受基本电工理论和电工技能的训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制作、调试和PCB的设计方法,需要熟悉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技能(包括单片机应用技能和PC软件的应用方法),同时要求掌握PLC和工控设备组建、运行、调试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某些测控、电力电子和电气传动的典型系统。为了适应本专业宽口径的就业特点,强调一专多能、可上可下(多次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体系和能力指标 本专业将整个教学分为入门、课程和实训3个阶段。为使学生尽快安全入门专业,将编程类计算机课程尽量前移,同时专设入门课及其分组实践课培养学习骨干,并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为主要内容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试图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英语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训则作为顶层学习的出口,分为嵌控、工控、测控和电控(电力电子与传动)4组,分别进行典型系统的综合实训、毕设和基本能力的培训验收,并倒逼传统课程的改革;而目前传统课程则尽量尊重国家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任课教师的不同改革举措,以不同方式反复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基础,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的学习方式方法。考虑我们学生应聘职位的入门性和实用性,而非领域专家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写入大纲的基本能力指标暂定如下:1.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回答基本理论和安全用电的应知常识100题。2.自选原理图分析,鉴别主要电路和元件,展示电路板的装、焊、拆、调、测能力。3.简单功能电路板的原理图和PCB设计能力,展示自选中英文元件资料的阅读能力。4.继电器和PLC等工控系统的梯形图设计能力,自选示例,并说明电气设备的安装、配线要点。5.自选单片机最小系统或应用系统,展示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说明调试方法。6.展示基本测试仪器和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阐述自选测试任务的工作过程。7.说明自选典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产品设备或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展示综合分析能力。 三、本专业为完成应用型人才能力指标的具体措施 为了响应学院加强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我们先后在齐齐哈尔二机床、省自动化所和汇业集团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科研合作关系。也与其它一些公办民办单位进行了一些合作探讨。如今,我们计划一面尽快积极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另一面积极发动师生继续探索适宜的企业、内容和合作方式,并重点探讨:(1)以平房工业园区为重点,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目标。(2)重点寻访工业机器人、电磁测量和信息处理协会、电控焊接设备、LED和光伏发电、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行业需求、就业渠道和合作伙伴。(3)探索聘请校内外各层次专家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总结 本文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施措施以及个人想法。具体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尝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作者:吴琼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部
整合营销论文:虚拟经济整合营销 发展知识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企业利用虚拟经济的模式对其营销进行整合, 即营销理念、策略、营销方式的整合,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商家、厂家、消费者之间的整合, 这就是所谓的整合营销。对于一种全新的经营或整合营销, 企业在实施时应注意关键性资源的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和品牌战略的实施, 并通过信息技术减少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间的交易频率, 降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 改善交易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虚拟经营 整合经营 虚拟经济是信息革命引发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在实体经济整合过程中产生10 倍的生产率。这是一个确实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而我们所见到的事实是, 虚拟经济, 它本身并不生产和创造人类物质形态的商品, 而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依靠品牌、商标、信誉、技术、网络发展知识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它本身并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但是正如人们所知的高速公路一经开通, 它就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致富快修路的道理所在。可见, 交通是人们走向富裕的一项关键性工程。现代所谓的新工业文明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 一经开通, 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对人类的文明形态及其价值观念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现在全球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的已开通, 有的正在开通之中。笔者只是想从在信息高速公路已开通的条件下, 探讨它对企业营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一、虚拟整合经营的案例分折 案例之一: 耐克“借鸡下蛋” 网络经济时代,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虚拟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使其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事实上, 虚拟经营并非是网络时代的新生儿。在工业经济时代, 有些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了虚拟经营这一经营方式, 以耐克为例, 它作为国际知名品牌, 不仅在欧美极负盛名, 在发展中国家也尽人皆知。这是因为在极具现代商品意识的总裁菲尔·耐克的精心策划和奋力开拓下, 选择了适当灵活的“借鸡下蛋”的生产方式, 创业之初, 由于菲尔·耐克准确地预测到弹性好又能防潮的运动鞋的市场前景, 耐克鞋凭独特的设计、新颖的造型迅速在美国打开了市场。随着公司的壮大, 菲尔·耐克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但是, 耐克鞋价格较高, 如果依靠出口进入其它国家市场, 本身的高价位再加上各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关税, 很难被这些国家顾客所接受。 那么,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这便是耐克公司的“借鸡下蛋”法。耐克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厂进入欧洲市场并以此躲过高关税, 又在日本联合设厂打入日本市场。在20 世纪70 年代末能有这种巧妙构想, 不能不令人钦佩。耐克公司的经理们只是集中公司的资源, 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 然后坐着飞机来往于世界各地, 把设计好的样品和图纸交给劳动力较低的国家的企业, 最后验收产品, 贴上耐克的商标, 销售给每个喜爱耐克的消费者。 随着各地区公司生产成本的变化, 耐克公司的合作对象从日本、西欧转移到了韩国、中国的台湾, 进而转移到中国内地、印度等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地区。目前, 更为看好东南亚国家。 由于耐克公司在生产上采取了借鸡下蛋法, 从而本部人员相当精简而又有活力, 这样避免了很多问题的拖累, 使公司能集中精力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并及时将它反映在产品的设计上, 然后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签约厂商生产出来满足需要。耐克公司的这种策略, 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虚拟经营的范畴。所谓虚拟,它是计算机术语中的一个常用词, 引到企业管理中, 实质上就是直接用外部力量, 整合外部资源的一种策略。虽然虚拟策略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被明确提出的时间并不长, 但是许多企业其实早已应用, 耐克的借鸡下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之一。 案例之二: 联网花店与筑巢网 最近见到一个有趣的资料, 说的是美国有一位姑娘本来是每天在街头卖花, 但是在与朋友聊天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后, 忽发灵感: “我为什么不在国际互联网上建一个花店呢? 把各种花卉的照片、说明及价格放在网上, 再通知离顾客最近的花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花送到客户家中。”这位姑娘据此构想, 花了5000 美元, 买回电脑, 请人编制了软件, 联上了网, 在不到40 平方米的家中开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虚拟花店。据说不到1 年的时间, 卖花姑娘的联网花店遍及全美, 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美元。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把虚拟企业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 将地域上分散的各种资源迅速有效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统一指挥的虚拟的企业实体。它以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内部与外部的资源, 摆脱了对内部资源的过分依赖, 以低成本迅速整合更大范畴的资源, 集中核心业务资源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而且虚拟企业还适应多品种、少批量、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 具有很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万通成立的“筑巢网”是对中国传统房地产企业的创新, 突出了虚拟企业的组织优势。客户只需在筑巢网上选好、订好户型, 其余的事包括征地、报建、施工、采购和装修等, 万通全部完成。3~6 个月后客户就可以搬进装修一新的独立住宅之中。这种网上买卖房屋的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房产不可逾越的地域性, 实现了万通与客户沟通。更重要的是, 万通通过筑巢网构筑了全新的合作与扩张模式, 即万通———开发商———客户, 做异地市场, 做全国市场, 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 以最小的投入占领更大的市场。 万通将自己定位于房屋供应商, 用手中的技术、客户、品牌和采购体系等资源与地产商合作, 地产商提供熟地并取得开工许可证, 万通负责房屋建造与服务; 地产商从客户处收取的是将生地变为熟地的增值费, 而万通收取的是相当于房屋建筑成本15 %的服务费。万通已与上海、苏州、西安和海口等城市的地产商签订了建独立住宅的合作协议。在各地设大区经理, 以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提供市场研究、产品研究、样板房、营销系统作房屋售后服务, 并输出技术与品牌, 个别潜力大的项目全力投入最多10 %的股本金。这一全新运作模式的优势, 一是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且有品牌优势; 二是增强了抗打击能力, 传统全能房地产企业通常是经济繁荣时猛跑, 一旦经济衰退时就可能套死。而这种新模式使万通在经济繁荣时卖房子, 萧条时买土地, 实现大营业额、大现金流量, 而无存货、无负债。万通一心想利用筑巢网无限延伸的功能实现从北京走向全国市场的扩张。他们还雄心勃勃地提出只需要5 年时间, 仅独立住宅这一产品的营业额要达到100 个亿, 最终完成资本与市场的无土地扩张。综上所述, 无论是美国的联花店, 还是我国的万通筑巢网,都是虚拟企业在不同行业初步显现的雏型。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现在所作的介绍, 目的是引起更多的商家与厂家重视。 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一是虚拟经济与营销的关键是设计, 人们所说的现代企业进入了设计时代,当然重要的是产品设计, 它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现在, 我国企业正面临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 中国的企业已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一个环节, 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依靠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外贸规模位于世界第9 位, 但是从贸易能力上讲我们的差距还不小。例如从人均出口额上看, 美国3167 美元, 日本3714 美元, 德国7367 美元, 而我国仅为140 美元。差距的原因是信息能力与国际销售渠道的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距。国内企业把国际贸易看作是进出口, 而真正的国际贸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需求, 就要将最便宜的商品卖到那去。而这需要发达的信息网络、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办到。从这个意义上看,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信息化程度相关, 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聚集三种形式, 而是以英特网为基础, 整合企业所有链接的环节。充分挖掘企业环节中的每一个经济元素的潜在价值, 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这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飞跃的必然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整合营销, 电子商务则是其重要的营销模式, 其特点: 一是信息化, 二是无形化, 三是软式化, 四是网络化, 五是虚拟化, 六是微型化以及一体化等。从其本身来看, 一是动态价格是竞争的焦点, 二是数据库是核心, 三是个性化服务是特色, 四是许可营销是追求实现的目标。 二、整合营销的内涵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商家与厂家所关注的不是有何种商品, 有多少商品的问题, 而是它的商品能销售多少的问题, 产生多大的经济回报的问题。这就是营销的学问所在。不少的商家与厂家为此确实作出过不少的努力, 想过不少办法,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商品过剩呢? 还是营销策略与方法不当?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有人说你的本事不在于你能生产什么产品, 而在于你能卖出什么产品, 卖出多少是你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规律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现在正面对一个消费过剩的背景, 即生产与消费、消费与需求之间的逆反, 消费从有限走向无限。这样的欲望被文化化了, 反之则是文化被高度的物质欲化了, 商品也开始近于文化而远于物, 开始以好恶而不是以优劣加以区分了。为此有的学者认为当代社会, 物品不是先生产出来变成时尚, 是为了创造一种时尚。 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是对需要的刺激, 结果是一个需要刺激另一个需要, 不断地推进。最终是以虚拟的需要取代现实的需要, 把未来的需要变成当前的需要, 这是一个消费远比生产更为重要的社会, 一个经常进行生产必需品的消费社会, 一个刺激需要倾销的过剩的商品社会。它不是为了缺乏而生产, 而是为了需要而生产。当代社会浪费也成为消费, 传统社会是需要成为商品, 而当代社会则是商品成为需要。这里强调的消费心理的一些变化, 正是从人们讲的消费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讲的营销学。正在兴起的网络经济,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就是网上营销。有的学者提出整合营销的概念, 是针对不整合营销提出的, 也就是说因为存在不整合,所以才有整合的概念提出。要明白整合营销, 就要明白不整合,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整合营销的内涵及其意义所在。 现在的所谓市场营销学, 更多的是传统的营销理论, 而极少涉及现代营销的问题, 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传统与现代营销的不整合问题。首先是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不整合, 也就是说两家进货, 虽作过一些市场调查, 但更多的是一般化的市场调查, 所以商家进货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整合; 厂家的生产虽然也作过市场调查, 但更多的是一般化的了解, 商家与厂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的消费热点上, 他们总是关注市场正在关注的消费热点, 而极少关注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走势及其变化规律, 其次是当前与长远之间的不整合, 有些商品从当前而言, 是一个消费热点, 但是从长远来讲, 一般的规律是当前的热点进入高峰之时, 正是走向低谷的一个标志, 任何一个商品进入市场总是有一个被消费者认可而形成热点的过程; 有一个由消费热点走向低谷, 被新的商品所取代的过程。我们应当研究与思考这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变化规律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规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对上述问题一般说来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商家与厂家所关注与重视, 所以商家进货与厂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总是难以整合, 当然更有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的不整合, 以及营销战略选择上的不整合, 亦有消费者对现代的营销策略、理念以及营销战略的适应过程。一般说来, 消费者更多的适应于传统的营销方式, 这就是普遍的消费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选购的方式, 而对于电于商务的网上购物方式一般难以被更多消费者所适应。 可见, 在营销问题上, 首先是理念、策略、营销方式上存在着不整合; 其次是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之间存在着不整合; 再次是商家进货与厂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不整合等。正因为如此, 才提出了一个由不整合向整合转化的问题。由于这种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更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革, 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模式的革命。 其实, 我们明白了所述的不整合, 自然也就可以明白整合营销的内涵了。所谓整合, 当然重要的是理念、策略和营销方式由现在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由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之间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由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等。实现真正的整合也就是实现整合营销之目的所在。由此可见, 所谓整合营销, 就是营销理念、策略和营销方式的整合,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整合。 三、虚拟经营整合营销模式的突破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是对传统的企业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的革命, 是新型的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融合。目前, 虚拟经营在国外已极为普遍。据邓百氏公司( 1988 年全球业务研究报告) 资料显示, 全球营业额在5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 % , 达到了3250 亿美元。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虚拟经营, 创造了巨大的业绩。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企业本身并不具生产线, 主要靠虚拟功能生产, 而企业的主要精力则是创造品牌和经营市场。 在国内, 虚拟经营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与采纳, 特别是一些受资金、技术、设备等限制的中小企业, 虚拟经营正成为发挥优势、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范例之一。这家企业创立于1994 年, 主导产品是休闲系列服饰, 目前已有800 多个品种, 年产销量达300 多万件。如此大的产销规模, 企业走的是外包加工的路子, 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 而是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20 多家企业加工制造, 仅此就节约了2 亿多元的生产基地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 它们主要采取特许连销经营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让给盟店, 公司收取特许费。而公司主要把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 以便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由于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关键是产品的设计, 因此, 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家高薪聘用大师级的设计师成立产品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紧紧抓住产品设计这一关键, 在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 虚拟经营或整合营销模式的实践, 必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节约资源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 由于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 如产品设计、品牌经营等, 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 如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 这样可以节约大最的资源,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从而避免出现企业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响其快速发展。 2. 竞争与竞合模式 在一个虚拟组织中, 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织合作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 但是它们更注重建立一个双赢的合作关系, 以相互之间协同竞争为基础, 资源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也就是竞争与竞合的关系。 3. 虚拟经营的灵活性与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 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 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策略目标有所改变, 往往就要解散虚拟组织, 组合新的虚拟企业, 重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它的灵活性与动态性。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弹性的企业经营模式, 对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促进产品快速扩张, 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性资源的掌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 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 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和销售网络等, 以免受控于人。 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任何一种虚拟策略的实施, 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都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 才会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 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才会有可靠的基础, 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 并能不断地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盟。 品牌战略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品牌的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 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波音、耐克等企业的成功之道, 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四、虚拟企业魅力何在 科斯认为, 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市场上的交易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 而企业则是将许多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 并用行政命令取代价格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动力。决定企业的关键变量是交易费用。如果在组织一笔交易时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 那么企业将取代市场; 反之, 则由市场替代企业。在网络经济中, 一是以Internet 为核心, 以电信网、通讯网和企业内部网等系列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 使企业组织开始演化, 虚拟企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组织形态。信息网络降低交易费用的路径包括:缓解有限理性,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人脑的延伸, 拓展了人类处理、接受、存储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二是各种翻译软件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语言上的障碍。比如, 一个根本不懂英语的人可以借助东方快车等翻译软件测览国外的各种英文网站。多媒体技术使得人类的沟通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 而是结合声音、图像一同进行表述, 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理解, 提高了人类的有限理性。三是交易可以在整个Intern 上搜索产品信息, 比较价格, 地理距离的限制被打破。市场上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使交易双方都没有条件滋生机会主义。而且网络缓解了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分布不对称矛盾, 并使交易者获取信息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 网络经济有效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消除机会主义。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在互联网上被迅速传播并使企业的信誉扫地, 机会主义受到严厉的惩罚。 降低不确定性, 信息技术使企业间交易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准确, 减少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不确定性, 增强了企业决策的质量。如以丰田采用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和计算机通信技术, 把专卖店每时每刻发出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生产决策系统及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现场联成统一运行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按比例地生产和购进零部件, 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和组装出市场需求的车型。 提高交易频率, 网络技术使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方便快捷, 再加上网上支付手段的完善, 使交易范畴开始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从前不可能发生的交易发生了, 从前次数较少的交易增加了。从空间角度讲, 网络为企业增加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提高了空间范围内的交易频率; 从时间角度讲, 网络技术使每年365 天和每天24 小时的全天服务成为现实, 提高了时间范围内的交易频率。 降低资产专用性, 柔性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企业的资产专用性。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圆满地解决了制造系统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柔性制造系统的产品应变能力增强, 因为它的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都具有可调性, 而且系统平面布置合理, 便于增减设备, 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资产的专用性, 使企业的资产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制造而无需追加新的投资。 改善交易的市场环境, 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趋向完全垄断会使市场交易费用发生变化。由于垄断的存在, 必然导致效率损失, 对非垄断一方而言, 此时协议的交易费用太高。交易费用理论称这种情况为“小数目条件”。市场协约参加者一方的数目越小, 市场交易费用越高。在网络经济时代,小数目条件的约束大为减轻, 因为通过Internet 网进行交易的企业的数量飞速增长, 而且这种交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使市场结构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演进。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降低促销成本和采购成本,增强市场竞争性来优化市场环境, 使市场更近于完全竞争。 当市场的交易费用较低时, 企业开始倾向于将交易活动外部化。正是由于网络技术使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 才导致企业不断将一些原本由企业组织的交易转移到市场, 并最终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将充分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潜力, 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包出去, 并根据需要与供应商、经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建立灵活的战略联盟关系。这正是网络经济时代成功的基础。 整合营销论文:论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 论文摘要: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区域旅游传播系统和区域旅游管理系统三个方面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其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数字化传播、空间传播和旅游节事传播等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传播之良策。 如今,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近年来,国内不少区域已经认识到,只有大整合才能营造大市场,因此,纷纷将整合营销的概念引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来,一改分散作战的传统,在整合营销策略的引导下实现了多赢。 一、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中原城市群开发区域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 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来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有效的拓展旅游市场,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原城市群是由九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的区域综合体,它以大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八个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推进了旅游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但是,与国内旅游发达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泛珠三角地区等相比,中原城市群还存在着区域品牌不明、区域协调营销不利、整合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整合,整合营销的优势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应针对旅游市场需求,以整合区域内所有资源为手段,重组区域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运作行为,通过综合协调各种传播方式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使区域旅游业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内旅游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思路 (一)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 1.增强品牌意识,准确定位区域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一些旅游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而且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入境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其它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区域旅游品牌定位,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前提。中原城市群的国内市场主要分布在省内、国内与中原城市群接界的省市以及有交通干线相连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对中原城市群有一定的理解。因此,针对国内市场可定位为: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化的源头;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陈氏太极少林武术,尽在中原;展青山碧水风光,体验中原风土人情。国际市场对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针对国际市场可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中国武术之乡;黄河从这里流过,青山绿水风光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为此,中原城市群应重点打出三个品牌,即以黄帝故里、河图洛书、姓氏发源地为依托的根文化品牌;以白马寺、龙门、少林寺、相国寺为依托的佛文化品牌;以宋都、宋陵为依托的宋文化品牌。同时,还要以黄河漂流、白云山等为依托,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 2.确立形象意识,科学设计区域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合营销要求将营销传播的力量集中传达区域统一的旅游形象。中原城市群古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强化历史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根”是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地方相比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也只有“根”才能把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体优势集束起来,形成合力。由此可确立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主题形象:“华夏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 但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已趋于成熟,其对于扩大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规模的贡献度也将趋弱,而且在崇尚旅游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以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单一旅游产品结构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所以,应培育自然生态旅游的补充形象。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年陆续开辟、推出的石人山、白云山、小浪底风景名胜区等名山秀水,可打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增加其吸引力。 (二)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信息传播系统 1.强化统一思想,整合传播信息 用鲜明、独特的图形符号显示自己的特色,用精练、形象、明快、易记的文字概括自己的特色,是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信息应以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景观资源为基础,形成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依据主题形象可设计主打宣传口号:“五千年大河文化、八百里锦绣中原”,系列宣传口号:“人文中州、山水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游中原者知中华”,“九州之中、华夏之源”,“文明摇篮、魅力中原”。设计体现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统一的视觉符号,包括中原城市群旅游徽标、标准字体、象征人物、市花、象征性吉祥物、纪念品、户外广告、交通工具、公众视觉形象和旅游企业视觉形象。同时,要及时商标注册,保护旅游品牌无形资产。 2.树立传播观念,整合传播工具 营销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与渠道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应大力强化本省主流媒体,如河南以及中原城市群各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等。这是旅游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例如,借助《河南日报》编发头版新闻、局长专访、市(县)长旅游访谈或深度报道文章,宣传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形象;利用《大河报》、《东方今报》等报纸开办旅游专版,介绍旅游信息,面向公众展开宣传;借助河南电视台新闻部采访、播发新闻,就旅游热点问题组织深度报道,配合专题部组织旅游方面的“焦点透视”,协助双休部组织“双休日跟我走”、“休闲策划”等旅游专题节目。针对本地自驾游增多的趋势,也可选择各市交通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同时,有效利用中央权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播出中原城市群旅游整体宣传广告,联合开办中原城市群旅游宣传专题,邀请中央各大新闻媒体赴中原城市群采访,拍摄播出旅游专题节目。 邀请专家创作设计介绍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宣传品,包括多媒体光盘、VCD、录像带、旅游手册、图片、多媒体解说系统、导游图、门票、宣传折叶、包装袋、信笺、名片等。设计发行或赠送中原城市群旅游画册、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及旅游纪念品;出版有关中原城市群的书籍、史料和小说;创作推广具有中原城市群地方特色的器乐曲和声乐曲;拍摄以中原城市群为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派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团体到外地进行演出交流活动等。 (三)整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管理系统 1.加强区域管理,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行政区划是制约旅游整合营销的主要原因。中原城市群区域内要打破地区分割、分管的局面,加强各市的联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统筹模式、整体的营销传播战略体系和信息平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设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品牌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品牌的管理事宜,包括品牌的调查、设计、推广、评价和预测,组织实施区域旅游品牌战略,针对游客、市场对品牌产品、服务的改进要求,完善和修订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该机构可以由政府牵头,各个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制定详细的建设和管理细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具有旅游地品牌建设凝聚力的管理机制。 成立区域旅游行业组织,履行区域形象宣传、旅游信息咨询、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资质认证与等级评定、对外交流与合作、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技能比赛,以至受理游客投诉等职能。完整、统一的价格系统是旅游品牌内涵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对景区、旅行社、旅行商等影响价格因素的主体进行整合,避免出现价格战等造成价格体系混乱而影响区域整体品牌形象。营销机构要严格按照品牌整体形象的要求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出现,避免景区各自为战。例如参加各种旅游展会活动时工作人员的服装、介绍和解说内容、场地布置、宣传品等要统一;针对旅行社、旅行商、大客户、团体、淡季优惠等的价格和返利要统一。 2.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 目前中原城市群各市旅游“软环境”普遍欠佳,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伴随着产品同质化时代的来临,服务质量将日益成为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也将是服务的竞争。中原城市群应加强品牌的消费过程控制,通过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良好服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建立对品牌的信赖感和满意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品牌服务形象进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宣传。提高区域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舒服、行得方便、购得放心。加快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对服务人员、导游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制度,积极引进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等各类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要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抓紧出台《中原城市群旅游条例》,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旅游治安、卫生和应急处理、救援体系建设,确保游客的健康与安全;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旅游行业综合服务水平。 三、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一)形象广告传播策略 中原城市群广告传播应以形象广告为主。通过广告技巧,对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古都文化和黄河文化形象进行概括和加工,提炼出一个精制但是足以体现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形象广告。限于资金,可考虑选择几个主要的客源地,如北京、上海、广东和其他沿海省份或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在适当时期进行电视广告宣传。还可利用广播(如各城市电台的旅游互动节目)、报纸、杂志、旅游形象核心区的多媒体展示系统、电子滚动屏幕和路牌形象广告、礼品广告、工地形象广告、纪念品及旅游商品广告、交通及旅游点票据广告、直邮广告(向旅行商、会展旅游管理机构投递推广邮件)等媒介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在重要目标市场设立中原城市群旅游办事处,散发形象宣传广告。也可根据不同客源市场的消费取向,重点宣传推广单个旅游产品的分体形象,以分体形象充实提升整体形象。 (二)公共关系传播策略 公共关系传播策略是一种协调旅游地与公众关系,使旅游地达到所希望的形象状态和标准的方法和手段。可采用宣传性公关,但在宣传方式上,要由传统宣传方式向现代宣传方式转变,由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独家宣传向政企联手合力促销转变;在宣传渠道上,要把旅游部门的宣传和各市的外宣、外事、外经贸、各种对外科技、文化、体育效流渠道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宣传促销合力。与省内其它城市及山西、陕西等周边地区开展联合促销,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 与媒体联合举办游客评点“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有奖活动,游客可通过网上评点、报上评点和旅游景点现场评点等方式,从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环境、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对中原城市群旅游景点进行评价,达到有效传播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目的。举办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标识和主题口号,进一步树立中原城市群旅游主题形象。借助中部旅游交易会、中部崛起旅游论坛,打造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召开旅游说明会或推介会,推广区域旅游形象。邀请旅行社主管、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和旅游专栏作家或名人、投资考察团、旅游商和批发商等到中原城市群访问、采访,发挥其中介作用。授予代表性游客(名人、专家)旅游形象大使、“荣誉游客”、“荣誉市民”称号。 (三)数字化传播策略 因特网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原城市群应努力从设计的数字化、标准的数字化和实施的数字化三方面营造自己的数字化旅游形象。完善提升中原城市群旅游资讯网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广、传输快、内容新的网络优势,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对中原城市群旅游进行全方位介绍,及时和更新信息,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努力营造包括各旅游企业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旅游营销网络系统。各主要景区、各大旅行社及各大饭店也要建立自己的主页并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一些热门站点的友情链接。大力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网上预定服务系统,包括预定机票、车票、景点门票,这样不仅能直接促成游客成行,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还便于对游客个人资料储存,进行个性化服务,提高游客回头率。 (四)空间传播策略 城市边界出入口及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是区域旅游形象的主要载体,是树立其旅游形象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边界出入口是区域对外的窗口,它给旅游者以该区域的第一印象,因此,应精心考虑机场、车站等周围的环境,要让游客一进入该区域就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在出人中原城市群的各大路口架设宣传中原城市群旅游形象的广告牌,在市区各大路口、广场建造体现旅游地特征的雕塑、喷泉。这样不仅宣传了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也宣传了中原城市群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 (五)旅游节事传播策略 成功运用节事活动,可以加速品牌传播、带动区域旅游发展。中原城市群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如洛阳牡丹花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新郑炎黄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海内外游客了解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渠道。中原城市群可以利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旅游节事活动,将中原城市群的旅游文化主题动态地、迅速地整合、外显,扩大中原城市群的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破地区壁垒,谋求共同发展,对内重在整合,对外强调一体化、一致化营销,是中原城市群提高旅游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原城市群应以“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树立新形象”作为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基本方针,通过资源整合、产品整合和旅游形象整合来形成整体竞争力,建立合理的产业协调和沟通机制来有效控制区域内竞争,使区域内成员协调一致并形成统一行动,以实现区域内旅游市场一体化。在此基础上,通过重组区域内旅游市场营销行为,树立以共同的旅游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整合产业内外部的生产信息,从而实现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论文: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变革 [摘要]: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西方国家广告业变革的内外背景和其对组织机构变革的重大影响力,同时介绍了西方广告公司发展整合组织机构的五种模式和主要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告公司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方广告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机构变革 营销管理领域的新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以下简称IMC) 发端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21 世纪的营销逐渐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市场控制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为顺应这种演变趋势, IMC 已成为近年营销传播的主流,因此,学术界对IMC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国外IMC 的应用已经从理论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认为,广告公司比其他营销传播商更会采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据Duncan 和Everett (1993) 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被访广告公司承担了一种以上的营销传播职能。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西方许多传统广告公司都已经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开拓出不同形式的整合型组织,并形成了若干变革模式。本文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广告公司组织变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媒体和广告公司在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最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西方传统广告公司层级式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同期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发展则为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目前,西方广告公司已经进入IMC 范式时代。未来的广告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机构,而是一个营销机构(Steinberg ,1997) 。 1. 组织机构变革的外因。从外因方面看,营销发展的趋势要求传播服务商和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控制权由制造商转到了零售商,最终转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渠道的大规模整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由大众媒体和广告商控制营销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又加速了媒体使用的多样化,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投入也由传统的广告导向转向行为导向。例如,促销和直销等手段被大量采用。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潮流,20 世纪90 年代末营销传统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美国的一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IMC。他们发现,实施IMC 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创造一种组织构架,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能成功地进行合作。 各种管理新思想为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企业流程再造(BPR) 、全面质量管理( TQM) 等。有些公司将TQM 的理论应用于生产、存货控制、销售和预决算过程。其实, TQM 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工作的统一”,它的一个基本步骤就是要打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BPR 理论则要求创造整合的系统和流程以减少重复的步骤。虽然TQM 和BPR 的专家并没有涉及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但是他们都认为,有效完成跨职能项目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对组织进行改革。 2. 组织机构变革的内因。从内因方面看,广告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要成功地实施IMC ,首先要设法排除组织障碍。西方广告公司为此作过不少的组织变革探索,诸如缩小机构规模,外包和分拆等。其中虚拟组织和网状组织一度十分流行,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更适合营销的发展,尤其是网状组织中的每一个独立公司,在与其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跨职能整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综合的业务能力。但是,它们也存在种种缺陷,如虚拟组织并没有为系统的大项目设置解决冲突和沟通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机构很难传达品牌的“形象”、“感觉”、“基调”、“主旨”、“个性”、“定位”、“风格”或者“精髓”等抽象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商实施促销、直销和公共关系活动,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强,但是他们难以向消费者解释品牌方面的细微差异;还有,要让所有的合作者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十分困难。 Schultz、Tannenbaum 和Lauterborn(1993) 曾提出过整合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组织结构障碍:一是大多数公司把营销决策作为低层次的职能;二是广告公司普遍采用垂直的组织结构;三是公司中存在独立的专业职能部门。而Prensky、McCarty 和Lucas(1996) 的分析指出,实施组织整合的障碍分别为:佣金报酬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权力结构。总之, IMC 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据美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进行的“广告公司IMC 实践”专项调查显示, IMC 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会产生影响。 二、五种整合组织结构模式 1996 年,Anders Gronstedt 和Esther Thorso 经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基本的广告公司整合组织机构模式。这五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表现为各科专家从独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合作,到完全整合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过程。被访的每个广告公司,其组织模式从整体上看可能会接近某一类型,但并不一定就是某个模式,它们可能同时又融合了其他的模式,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模式。 1. 联合模式。联合(consortium) 模式,通常适合员工不足40 人,没有能力聘请各种营销专家的小公司。在采用联合模式的公司中,主公司一般执行媒体广告的工作,帮助客户制订总体战略,并决定采用哪些营销手段,而公共关系、直销和促销等活动则外包给其他公司。整合工作由主公司的客户团队承担,即协调各个专业机构,以确认信息、形象和时间安排等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1) 灵活性。可以帮助客户在合适的领域找到合适的专家; (2) 节约成本。主公司无需花费雇用各方面的营销专家。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 (1) 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客户到主公司,再从主公司到外包专业机构; (2) 每个公司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媒体之间潜在的协同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3) 合作公司之间很难传递有关品牌的无形信息。(4) 只适合单个整合项目。这种整合模式不适用于客户长期的、不断发展的整合传播战略。 2.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模式。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consortium with one dominant agency) 模式和上述联合模式实际上大致相同,主公司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提供营销服务,如数据库管理、促销等;主公司的客户团队要承担整合任务。这种模式与联合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公司除了有能力开展传统的广告活动外,同时也能兼顾使用其他的传统营销工具,如公共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本身也可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此模式的一个缺陷是客户往往对主公司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 3. 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corporation with autonomous units) 模式被许多大中型公司所采用。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收购一些独立的、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公司来实现。但事实上,许多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其自主单位是由公司内部单位直接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全权处理整合工作,并承担整合责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1) 众多同一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有利于共同发挥专业能力; (2) 同一家公司来自不同自主单位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 (1) 专家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由于多个专家一起工作,如何平衡和融合不同专家的意见,采纳哪个专家的意见等都需要考虑。(2) 各自主单位各谋其利。表面上,各方面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其实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作为独立自主的单位来运作,有时甚至拥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点工作,因此各领域的专家可能倾向于为自己单位谋利。 4. 矩阵模式。矩阵模式有时也称为“项目组织”,它融合了职能部门和跨职能部门团队的特点。在此模式中,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和执行工作是由不同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承担的,整合工作的领导者是协同作业的组织者,采用矩阵结构,引导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展工作。 这种团队中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专家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想法都可以得到整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架构的优势: (1) 层级结构加水平结构,有助于遏制部门主义倾向; (2) 垂直结构和层级结构并行,使组织同时拥有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水平结构之间各营销手段整合的宽度; (3) 专家既归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又跨越职能部门和各自的专业进行合作; (4) 各领域专家一起工作,能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且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而创意的所有权归大家所有,克服了专家纷争的陋习; (5) 团队的协同工作能产生更合适的媒体组合。但明显的缺陷是延误时间。要从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征求多数认可的观点,需要不断的磨合,产生创意也需要时间。 5. 整合模式。整合模式通常由小公司采用,尤其是员工为15~20 人的小公司,员工们必须懂得运用所有的营销工具。后来,大公司为了迎合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也开始模仿小公司组建整合模式。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优势在于能聘请到世界级的专家。 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趋势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 (1) 组织范式的改变。新模式减少了原有各种不同营销专业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员工能充当沟通者的角色,目的是让客户从营销活动中受益。(2) 深入理解客户品牌的核心内涵,在参与客户策划各种营销方式的过程中能良好地解释品牌的内容。(3) 员工服务宗旨的转变。采用这种模式的广告公司能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即公司员工能真正为特定的客户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职能部门工作。(4) 更合适的媒体组合建议。员工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能从客户出发,采用“零基”(zero nbased) 媒体选择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 对于员工的要求较高。员工们要更好地参与整合,对各种营销手段都要了解,要成为“战略通才”。(2) 不同营销手段的高度整合可能使公司难以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保持世界级的专业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五种组织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前三种组织模式中,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竞争,虽然客户总监在决策时会与所有的专家协商,但是最终还由职能部门自己作出决定。到了矩阵式组织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整合媒体工具,则是由客户团队商讨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消除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原有的激烈竞争。第五种模式是广告公司向整合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并不是完善的模式,也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型整合机构,为了应对在营销策划领域中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挑战,在组织内建立一个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咨询和培训团队。 三、组织变革的途径 传统广告公司的运作是让创意、媒体、调研和客户服务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为不同的客户服务。虽然他们也一起举行前期的准备会议,但是不同部门的人员还是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中心而独立地工作。实施IMC 的广告公司,就会把为同一个客户服务的所有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以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众多研究表明,广告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营销策划时,虽然认识到运用其他营销传播渠道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在与其他营销机构合作的同时,从根本上还是不愿发展跨职能计划。不仅广告公司如此,其他营销传播机构也存在类似的与IMC 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下面介绍广告公司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三种主要方法,它们是对一些跨国广告公司成功实践的总结。 1. 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部门。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擅长某一领域业务的机构(比如广告、公共关系等) 可以直接在内部增设其他职能部门。如果客户需要使用多种营销工具,就无需从外部寻找专业营销服务机构合作,可以交由一家商统一完成。FCB Worldwide 公司就曾经在其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中增设了促销和直销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培育新的营销传播职能,势必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也可能削弱其长期建立起来的在某领域的“专家”形象。实力强大的广告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在设立新部门时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而小机构就无法做到,因此这种方式对后者不太适合。其次,要更快地增加其他营销传播职能,一种更实用的方法就是并购一个专业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机构合作。目前,许多大型广告公司都积极地收购其他类型的传播服务公司。例如,WPP 集团在2002 年和2003 年大约进行了40 次收购交易,涉及公关、咨询和医疗保健传播等领域,在进军新市场的同时以收购的方式来增强服务市场的业务能力。 2. 组织机构重组。毋庸置疑,组织机构的重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要求广告公司摆脱原有的组织架构,重组其组织,甚至要相应地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调整。这种方式是广告公司根据IMC 而进行的彻底变革。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想要整合营销组织,应首先考虑消除传统的层级制组织观念,以团队合作方式将各种“营销专才”编成“客户价值管理团队”。对于广告公司来说,除了配备专门负责品牌管理的营销经理外,还要将IMC 的各个步骤落实到公司内部的专门项目负责人身上,并将这些专才合并在一个团队中,通过信息系统来协调各种传播技巧。Price/ McNabb 公司就是进行组织机构重组的一个例子,它对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广告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从而避免了原有独立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向专注于IMC 和关系营销的营销传播公司转变。 3. 营销传播团队合作。活跃于各国市场上的著名4A 广告公司从属于某个全球性的广告集团,如奥美(Ogilvy Mather) 、智威汤逊(J . Walter Thompson) 同属于WPP 传播集团;BBDO 从属于奥姆尼康集团。这些全球性广告集团在我国市场上通常以下属4A 广告公司、媒体策划以及公关公司的名义独立开展业务。因此,在争夺客户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公司之间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争斗。而这些广告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就为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2 年末,法国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哈瓦斯下属的两个公司就作了这方面的努力。哈瓦斯的广告公司“灵智大洋”与市场服务机构“精实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成立了“品牌小组”,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广告、市场调研、公关活动、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管理等系列服务。BBDO 公司在管理吉列( Gillette) 营销策略时也曾领导其姊妹公司Porter Novelli (负责公共关系) 和Rapp Collins Worldwide(负责直销) 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营销公司协同作战。集团在领导营销传播团队进行合作的同时要掌握核心业务,除了承担领导和战略计划制定的基本工作外,还要保持各种营销传播机构协调一致。 四、结束语 IMC 的发展和营销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广告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个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而且非常清楚这个趋势,但实际状况却几乎没有几家商是真正整合的营销传播公司”(McCann Erickson 前副总裁John Fitzgerald) 。看来,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他们在实施IMC 的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组织变革经验值得我国的营销服务商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和营销战略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向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把握整合组织机构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则是我国广告公司改革组织机构的战略选择。 整合营销论文:整合营销战略与CSR —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全球营销战略的新发展、新变化,着重探讨了两种最新的营销战略发展趋势—整合营销战略与公司社会责任,同时说明其各自在国内外的不同运用。 [关键词]:整合营销战略;公司社会责任;个性化营销;非市场营销战略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转入了高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在同一卖场上销售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都像是如出一辙。消费者难分优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良好的营销战略成为企业战胜对手,立足市场的有效保障。在这一残酷形势下,全球营销战略相应发展出了许多新气象,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整合营销战略(Integrating Marketing Strategy),有人称之为现代企业新战略,21 世纪的营销革命。而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公司社会责任,是近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项营销功能。根据埃文斯和伯格曼的观点,市场营销的最后一项功能是决定如何才能最好地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现在,这一观点在发达国家企业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且研究人员开始将整合营销战略与公司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本文即是着重研究这两个最新最前沿的话题,从而为新世纪企业营销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一、 整合营销战略:21 世纪的营销革命 20 世纪50 年代的杰罗姆·麦卡锡(Jerome McCarthy)提出的营销组合理论奠定了如今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直到近年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企业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拓展了传统营销的内涵。尤其是20世纪90 年代以来,先进的营销战略不断在发达国家取得新的突破。而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该属整合营销战略。 整合营销理论是在1997 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的,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对中国企业经营界、企业咨询界、广告界影响都极为深刻。美国广告协会和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舒尔茨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键在于使用各种促销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也有专家认为,整合营销传播需要有“大构想”去制定营销促销计划,协调各种传播机构,要求企业在了解包括促销的所有营销活动及如何与顾客沟通的基础上,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而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目的就是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细分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的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定制化营销”的观念。目前有种说法认为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企业的营销观念已由“大众化营销”转变为“个性化营销”,并由此产生了“1:1”的“定制化营销”。实际上,针对每一位顾客的特定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可能实现对顾客需求的最优满足,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在规模成本和支付能力的限制下,真正的“定制化”很难做到。“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策略实际上是对完全的“大众化营销”和真正的“定制化营销”的一种折衷。而90 年代以后,生产技术和沟通技术的提高,“柔性生产”技术的产生,“网络销售”方式的出现,以及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高,使得“1:1”的“定制化营销”成为可能。于是,能否对顾客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个性化满足,成为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经营思想也由此产生了质的变化。正如佩铂和罗杰斯在《1∶1 的未来》一文中指出的,“在1:1的未来,你自己将会发现在一个时间内是对一个顾客在开展商业竞争……你并不企图把一种产品尽可能销售给更多的顾客,取而代之,你将会向一个顾客出售尽可能多的产品—它们是长期的和跨越不同产品线的。”因此有人认为,企业经营思想的变化,经历了“以关注生产为特征的生产观念阶段”到“以关注销售为特征的推销观念阶段”,又到“以关注市场需求的一般满足为特征的大众化营销阶段”,直至“以关注个性化需求满足为特征的定制化营销阶段”的发展过程。而整合营销战略就是抓住了这种“定制化营销”的趋势。 整合营销思想的发展还有其他的三大动力。首先要归因于信息技术的推动。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大大提高了营销信息的容量与利用效率,信息的筛选、集成与数据库的建设使营销的知识不断积累并成为企业知识体系中最能体现竞争能力的部分。企业之间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迅速推广运用,使营销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与传递跨越了时空限制,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营销资源与策略在全球市场的重新布局与优化配置,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在实践中这一可能也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其次,美国企业探索摆脱市场萧条与竞争加剧困境的努力直接推动了营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企业营销功能的整合,在倡导营销哲学上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在营销策略与技术上寻求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领先反应,由此不断尝试对传统框架的突破。第三,当代营销思想的发展蕴含于跨管理领域各学科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之中。20 世纪80 年代,波特(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启发了企业对抗外部竞争的战略性思维。随后,维纳费尔(Wernerfelt)和鲁梅尔特(Rumelt)提出了企业战略必须以企业资源为依托,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以取得竞争优势。这一全新战略理论直接纠正了企业过度关注外部力量的竞争导向偏向,使企业在营销战略的重新设计上更加关注对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以挖掘与跟踪需求动态来创造市场机会,以主动因应变化的策略来寻求竞争优势。此外,20 世纪90 年代初兴起的公司再造理论(ERP)其出发点与归结点即是企业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寻求快速反应于市场的竞争优势。 正是上述种种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使得整合营销的出现成为必然。而且其核心思想也在于真正重视消费者行为反应,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通过双向沟通,双方建立长久的“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高水平的营销策略,协调不同的传播手段,选择不同的传播工具,树立品牌竞争优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的目的。整合营销是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而重组的企业行为。可以说,它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例如雇员、立法者、商家、传媒和公关公司、金融团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企业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样存在着产品、技术、制造、营销手段同质化的问题,而且比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模仿现象严重。制造差异化,特别是创造营销和传播的差异化,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对企业来说就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所以可以说,整合营销及其理论能够在中国企业界里较快地得到应用。 二、CSR:一种良好的非营销战略 在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一个公司的业绩不仅依赖于市场营销战略,而且也与其非市场营销战略(Non-market Strategies)密切相关。这种非市场营销战略试图去影响某些共同事业团体的政策与策略,如政府或者各种利益集团,而不是直接以竞争者、客户或供应商为作用目标。它通过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及限制政府和利益集团行为的破坏性后果,或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以达到改善公司营销态势和市场位势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或代替。因此,如果将其与市场营销战略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无疑会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Baron D.P. 在其获奖文章(1995,"Integrated Strategy: Market and Non-market Components")里首先形成了这种将市场营销战略与非市场营销战略结合作用的认识,并强调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现在,在发达国家,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清楚,可以参见Daniel Spulber1994 年的考察,在那次考察里他要求将营销战略、组织战略与公众政策结合在一个共同的机构里。在美国,许多公司已着手进行这一战略。而且毫不奇怪,第一流的商业模型专利会颁发给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见"Merges",1999)。企业与行政机构、企业与立法机构、企业与特殊利益集团,及企业与其所在的总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企业所进行的对非营销机构的影响活动,必须适应和协调其所处的市场类型与其试图影响的非营销机构的特征之间的关系。由于在营销领域里的竞争者在非营销环境里可能是对手或盟友,所以市场的类型可以影响非市场营销环境里的竞争。 随着企业非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发展了CSR 理论。CSR,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经营战略的一项内容。根据埃文斯和伯格曼的观点,它应属于市场营销的一项功能。但是承担公司社会责任是与企业的非市场营销战略密切相关的。它作为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契约的标准成分而受到提倡。如果到了因CSR 而把成本强加于企业之上这种程度,那么企业的竞争态势相对于其对手而言就会受到损害。因此,CSR 与企业公共政策一起,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通过改变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竞争态势,从而具有战略性的影响作用。 到目前为止,CSR 还是一个尚未恰当和完整定义了的概念。从一个观点来看,它是承担和履行市场所支配的义务之外的责任。Wood D.J说过:“CSR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和社会是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彼此独立无关的实体;因此,社会对企业的恰当行为和成果有某种期望”。Fred R. David 在其著作《战略管理》里指出: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是以合理的价格向社会提供安全的产品。而David P. Baron在其文章“Private Politic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Integrated St r ategy”(2000)里将CSR 定位成企业的一种利益再分配。他认为,企业由于受利润最大化与利他主义原则的驱动,以及受到来自社会行动主义分子的威胁的影响而会重新分配公司收益,从而承担一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在与CSR 有关的标准文献里,对于企业利益再分配问题的探讨有很长的历史。CSR 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标准主义要求公司的再分配,而且如果企业不满足社会出于对其社会业绩的考虑而提出的期望,他们将会面临政府的诉讼。前一种观点是出于一种道义上的促动,而后一种观点是有关于对威胁的反应或预期。还有一种想法,那些以CSR 名义自动采取行动的企业将会在市场上得到报偿,例如增加了的对其产品的需要。因此企业可以各种理由采取标名为CSR 的策略。当然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企业也可以利他主义为理由同样这么做。剩下的别的企业出于防御性考虑也会这么做,以避免受到特殊利益集团和行动主义分子施加的外部压力,因为这种压力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业绩。 评价一个公司是否满足了社会的期望,Wood认为这要考虑“社会责任原则激发代表企业利益行为的程度”,她还指出“公司经理们是道义性行为者”,他们行使其处理权以满足社会的期望。然而,如果CSR 理论是为了有助于研究营销及非营销战略,其内涵则远远超出了仅仅是特殊利益集团及研究者们所希望的企业行为的标志。即,要理解为什么企业会采取一些可能被称为CSR 的做法,就需要考察行为的动机。一个利益驱动型企业可能会采用一些被称之为社会责任的做法是因为它们可以提高对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这种策略性的CSR 仅仅是一种利益最大化战略,受企业自我利益的驱使,而不是产生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观念。 相似的,根据社会责任的原则,两家企业可以采取同样的行为,然而一家可能是为了满足社会期望,另一家则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某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威胁。从多元论的观点来看,社会期望是指个人的及个人利益的期望。从这个观点出发,对利益做出反应是社会责任的关键。然而,通常利益都是与以牺牲其它为代价所追求的某些再分配相矛盾的。 因此,与其说为了满足社会期望,不如说是代表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所以,多元论基于一种对利益的竞争而设定了对企业的需求,这又是通过公共机构和私人行为所实现的。具有公共利益的个体在向企业指出其利益时,除了可以通过他们所购买的产品而单独地作用外,还面临一个集体行动困难的问题。集体行动困难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Olson(1965)提出的“free-rider”问题,他认为集体利益不一定导致集体行为。其二是不完全信息问题,如对企业行为信息掌握不全。“Free-rider”问题由于利益集团,如能直接对企业采取集体行动的工会和环保组织的形成而得到缓和。而信息不全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监察员和社会行动主义者组织,及政府、各种协会和大学里的所有研究者的工作。 整合营销战略和CSR 作为两个最前沿的课题已经引起了全球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果企业能将二者结合运用,肯定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也会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任何企业应该向他们抓住每一个营销机会提高利润一样的重视抓住任何战略性CSR 行动的机会。如果把握住了这两个全新的概念进行企业经营,积极效果会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企业已经得到了验证。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我们加入WTO,这种竞争趋势只会越演越烈。因此,如何推动企业市场营销已成为十分紧急的问题。如果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们能借鉴国外在这两方面进行实践操作经验,进行自己的运作,对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和与之抗衡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国内的理论界对二者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找出适应新世纪最佳的营销战略,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整合营销论文:虚拟经济整合营销 发展知识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企业利用虚拟经济的模式对其营销进行整合, 即营销理念、策略、营销方式的整合,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商家、厂家、消费者之间的整合, 这就是所谓的整合营销。对于一种全新的经营或整合营销, 企业在实施时应注意关键性资源的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和品牌战略的实施, 并通过信息技术减少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间的交易频率, 降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 改善交易的市场环境。 虚拟经济是信息革命引发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在实体经济整合过程中产生10 倍的生产率。这是一个确实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而我们所见到的事实是, 虚拟经济, 它本身并不生产和创造人类物质形态的商品, 而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依靠品牌、商标、信誉、技术、网络发展知识经济的新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它本身并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但是正如人们所知的高速公路一经开通, 它就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致富快修路的道理所在。可见, 交通是人们走向富裕的一项关键性工程。现代所谓的新工业文明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 一经开通, 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而且对人类的文明形态及其价值观念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现在全球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的已开通, 有的正在开通之中。笔者只是想从在信息高速公路已开通的条件下, 探讨它对企业营销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一、虚拟整合经营的案例分折 案例之一: 耐克“借鸡下蛋” 网络经济时代,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虚拟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使其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事实上, 虚拟经营并非是网络时代的新生儿。在工业经济时代, 有些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了虚拟经营这一经营方式, 以耐克为例, 它作为国际知名品牌, 不仅在欧美极负盛名, 在发展中国家也尽人皆知。这是因为在极具现代商品意识的总裁菲尔·耐克的精心策划和奋力开拓下, 选择了适当灵活的“借鸡下蛋”的生产方式, 创业之初, 由于菲尔·耐克准确地预测到弹性好又能防潮的运动鞋的市场前景, 耐克鞋凭独特的设计、新颖的造型迅速在美国打开了市场。随着公司的壮大, 菲尔·耐克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但是, 耐克鞋价格较高, 如果依靠出口进入其它国家市场, 本身的高价位再加上各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关税, 很难被这些国家顾客所接受。 那么,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这便是耐克公司的“借鸡下蛋”法。耐克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厂进入欧洲市场并以此躲过高关税, 又在日本联合设厂打入日本市场。在20 世纪70 年代末能有这种巧妙构想, 不能不令人钦佩。耐克公司的经理们只是集中公司的资源, 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 然后坐着飞机来往于世界各地, 把设计好的样品和图纸交给劳动力较低的国家的企业, 最后验收产品, 贴上耐克的商标, 销售给每个喜爱耐克的消费者。 随着各地区公司生产成本的变化, 耐克公司的合作对象从日本、西欧转移到了韩国、中国的台湾, 进而转移到中国内地、印度等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地区。目前, 更为看好东南亚国家。 由于耐克公司在生产上采取了借鸡下蛋法, 从而本部人员相当精简而又有活力, 这样避免了很多问题的拖累, 使公司能集中精力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并及时将它反映在产品的设计上, 然后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签约厂商生产出来满足需要。耐克公司的这种策略, 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虚拟经营的范畴。所谓虚拟,它是计算机术语中的一个常用词, 引到企业管理中, 实质上就是直接用外部力量, 整合外部资源的一种策略。虽然虚拟策略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被明确提出的时间并不长, 但是许多企业其实早已应用, 耐克的借鸡下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之一。 案例之二: 联网花店与筑巢网 最近见到一个有趣的资料, 说的是美国有一位姑娘本来是每天在街头卖花, 但是在与朋友聊天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后, 忽发灵感: “我为什么不在国际互联网上建一个花店呢? 把各种花卉的照片、说明及价格放在网上, 再通知离顾客最近的花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花送到客户家中。”这位姑娘据此构想, 花了5000 美元, 买回电脑, 请人编制了软件, 联上了网, 在不到40 平方米的家中开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虚拟花店。据说不到1 年的时间, 卖花姑娘的联网花店遍及全美, 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美元。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把虚拟企业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 将地域上分散的各种资源迅速有效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统一指挥的虚拟的企业实体。它以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内部与外部的资源, 摆脱了对内部资源的过分依赖, 以低成本迅速整合更大范畴的资源, 集中核心业务资源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而且虚拟企业还适应多品种、少批量、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 具有很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万通成立的“筑巢网”是对中国传统房地产企业的创新, 突出了虚拟企业的组织优势。客户只需在筑巢网上选好、订好户型, 其余的事包括征地、报建、施工、采购和装修等, 万通全部完成。3~6 个月后客户就可以搬进装修一新的独立住宅之中。这种网上买卖房屋的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房产不可逾越的地域性, 实现了万通与客户沟通。更重要的是, 万通通过筑巢网构筑了全新的合作与扩张模式, 即万通———开发商———客户, 做异地市场, 做全国市场, 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 以最小的投入占领更大的市场。 万通将自己定位于房屋供应商, 用手中的技术、客户、品牌和采购体系等资源与地产商合作, 地产商提供熟地并取得开工许可证, 万通负责房屋建造与服务; 地产商从客户处收取的是将生地变为熟地的增值费, 而万通收取的是相当于房屋建筑成本15 %的服务费。万通已与上海、苏州、西安和海口等城市的地产商签订了建独立住宅的合作协议。在各地设大区经理, 以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提供市场研究、产品研究、样板房、营销系统作房屋售后服务, 并输出技术与品牌, 个别潜力大的项目全力投入最多10 %的股本金。这一全新运作模式的优势, 一是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好且有品牌优势; 二是增强了抗打击能力, 传统全能房地产企业通常是经济繁荣时猛跑, 一旦经济衰退时就可能套死。而这种新模式使万通在经济繁荣时卖房子, 萧条时买土地, 实现大营业额、大现金流量, 而无存货、无负债。万通一心想利用筑巢网无限延伸的功能实现从北京走向全国市场的扩张。他们还雄心勃勃地提出只需要5 年时间, 仅独立住宅这一产品的营业额要达到100 个亿, 最终完成资本与市场的无土地扩张。综上所述, 无论是美国的联花店, 还是我国的万通筑巢网,都是虚拟企业在不同行业初步显现的雏型。因为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现在所作的介绍, 目的是引起更多的商家与厂家重视。 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一是虚拟经济与营销的关键是设计, 人们所说的现代企业进入了设计时代,当然重要的是产品设计, 它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现在, 我国企业正面临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 中国的企业已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一个环节, 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依靠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外贸规模位于世界第9 位, 但是从贸易能力上讲我们的差距还不小。例如从人均出口额上看, 美国3167 美元, 日本3714 美元, 德国7367 美元, 而我国仅为140 美元。差距的原因是信息能力与国际销售渠道的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距。国内企业把国际贸易看作是进出口, 而真正的国际贸易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需求, 就要将最便宜的商品卖到那去。而这需要发达的信息网络、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办到。从这个意义上看,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信息化程度相关, 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聚集三种形式, 而是以英特网为基础, 整合企业所有链接的环节。充分挖掘企业环节中的每一个经济元素的潜在价值, 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这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飞跃的必然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整合营销, 电子商务则是其重要的营销模式, 其特点: 一是信息化, 二是无形化, 三是软式化, 四是网络化, 五是虚拟化, 六是微型化以及一体化等。从其本身来看, 一是动态价格是竞争的焦点, 二是数据库是核心, 三是个性化服务是特色, 四是许可营销是追求实现的目标。 二、整合营销的内涵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商家与厂家所关注的不是有何种商品, 有多少商品的问题, 而是它的商品能销售多少的问题, 产生多大的经济回报的问题。这就是营销的学问所在。不少的商家与厂家为此确实作出过不少的努力, 想过不少办法,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商品过剩呢? 还是营销策略与方法不当?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有人说你的本事不在于你能生产什么产品, 而在于你能卖出什么产品, 卖出多少是你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规律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现在正面对一个消费过剩的背景, 即生产与消费、消费与需求之间的逆反, 消费从有限走向无限。这样的欲望被文化化了, 反之则是文化被高度的物质欲化了, 商品也开始近于文化而远于物, 开始以好恶而不是以优劣加以区分了。为此有的学者认为当代社会, 物品不是先生产出来变成时尚, 是为了创造一种时尚。 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是对需要的刺激, 结果是一个需要刺激另一个需要, 不断地推进。最终是以虚拟的需要取代现实的需要, 把未来的需要变成当前的需要, 这是一个消费远比生产更为重要的社会, 一个经常进行生产必需品的消费社会, 一个刺激需要倾销的过剩的商品社会。它不是为了缺乏而生产, 而是为了需要而生产。当代社会浪费也成为消费, 传统社会是需要成为商品, 而当代社会则是商品成为需要。这里强调的消费心理的一些变化, 正是从人们讲的消费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讲的营销学。正在兴起的网络经济,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就是网上营销。有的学者提出整合营销的概念, 是针对不整合营销提出的, 也就是说因为存在不整合,所以才有整合的概念提出。要明白整合营销, 就要明白不整合,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整合营销的内涵及其意义所在。 现在的所谓市场营销学, 更多的是传统的营销理论, 而极少涉及现代营销的问题, 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传统与现代营销的不整合问题。首先是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不整合, 也就是说两家进货, 虽作过一些市场调查, 但更多的是一般化的市场调查, 所以商家进货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整合; 厂家的生产虽然也作过市场调查, 但更多的是一般化的了解, 商家与厂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的消费热点上, 他们总是关注市场正在关注的消费热点, 而极少关注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走势及其变化规律, 其次是当前与长远之间的不整合, 有些商品从当前而言, 是一个消费热点, 但是从长远来讲, 一般的规律是当前的热点进入高峰之时, 正是走向低谷的一个标志, 任何一个商品进入市场总是有一个被消费者认可而形成热点的过程; 有一个由消费热点走向低谷, 被新的商品所取代的过程。我们应当研究与思考这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变化规律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规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对上述问题一般说来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商家与厂家所关注与重视, 所以商家进货与厂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总是难以整合, 当然更有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的不整合, 以及营销战略选择上的不整合, 亦有消费者对现代的营销策略、理念以及营销战略的适应过程。一般说来, 消费者更多的适应于传统的营销方式, 这就是普遍的消费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选购的方式, 而对于电于商务的网上购物方式一般难以被更多消费者所适应。 可见, 在营销问题上, 首先是理念、策略、营销方式上存在着不整合; 其次是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之间存在着不整合; 再次是商家进货与厂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不整合等。正因为如此, 才提出了一个由不整合向整合转化的问题。由于这种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更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革, 也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模式的革命。 其实, 我们明白了所述的不整合, 自然也就可以明白整合营销的内涵了。所谓整合, 当然重要的是理念、策略和营销方式由现在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由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之间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 由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实际存在的不整合向整合转化等。实现真正的整合也就是实现整合营销之目的所在。由此可见, 所谓整合营销, 就是营销理念、策略和营销方式的整合, 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 商家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整合。 三、虚拟经营整合营销模式的突破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是对传统的企业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的革命, 是新型的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融合。目前, 虚拟经营在国外已极为普遍。据邓百氏公司( 1988 年全球业务研究报告) 资料显示, 全球营业额在5000 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虚拟经营上的开支上升了27 % , 达到了3250 亿美元。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虚拟经营, 创造了巨大的业绩。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企业本身并不具生产线, 主要靠虚拟功能生产, 而企业的主要精力则是创造品牌和经营市场。 在国内, 虚拟经营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与采纳, 特别是一些受资金、技术、设备等限制的中小企业, 虚拟经营正成为发挥优势、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温州的美斯特邦威公司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范例之一。这家企业创立于1994 年, 主导产品是休闲系列服饰, 目前已有800 多个品种, 年产销量达300 多万件。如此大的产销规模, 企业走的是外包加工的路子, 即所有产品均不是自己生产, 而是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20 多家企业加工制造, 仅此就节约了2 亿多元的生产基地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 它们主要采取特许连销经营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让给盟店, 公司收取特许费。而公司主要把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 以便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由于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关键是产品的设计, 因此, 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家高薪聘用大师级的设计师成立产品设计研究开发中心, 紧紧抓住产品设计这一关键, 在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 虚拟经营或整合营销模式的实践, 必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节约资源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 由于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 如产品设计、品牌经营等, 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 如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 这样可以节约大最的资源,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从而避免出现企业的部分功能弱化而影响其快速发展。 2. 竞争与竞合模式 在一个虚拟组织中, 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织合作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 但是它们更注重建立一个双赢的合作关系, 以相互之间协同竞争为基础, 资源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也就是竞争与竞合的关系。 3. 虚拟经营的灵活性与运作方式的高弹性化 虚拟经营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 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者策略目标有所改变, 往往就要解散虚拟组织, 组合新的虚拟企业, 重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这就是它的灵活性与动态性。 虚拟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弹性的企业经营模式, 对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促进产品快速扩张, 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 企业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性资源的掌握。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 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 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和销售网络等, 以免受控于人。 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任何一种虚拟策略的实施, 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都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有了这种优势, 才会有对资源的整合力量, 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才会有可靠的基础, 与虚拟对象的合作才能长期稳定, 并能不断地吸引新的虚拟对象加盟。 品牌战略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核心主要在于品牌的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方式, 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波音、耐克等企业的成功之道, 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四、虚拟企业魅力何在 科斯认为, 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市场上的交易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 而企业则是将许多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 并用行政命令取代价格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动力。决定企业的关键变量是交易费用。如果在组织一笔交易时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 那么企业将取代市场; 反之, 则由市场替代企业。在网络经济中, 一是以Internet 为核心, 以电信网、通讯网和企业内部网等系列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 使企业组织开始演化, 虚拟企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组织形态。信息网络降低交易费用的路径包括:缓解有限理性,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人脑的延伸, 拓展了人类处理、接受、存储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二是各种翻译软件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语言上的障碍。比如, 一个根本不懂英语的人可以借助东方快车等翻译软件测览国外的各种英文网站。多媒体技术使得人类的沟通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 而是结合声音、图像一同进行表述, 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理解, 提高了人类的有限理性。三是交易可以在整个Intern 上搜索产品信息, 比较价格, 地理距离的限制被打破。市场上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使交易双方都没有条件滋生机会主义。而且网络缓解了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分布不对称矛盾, 并使交易者获取信息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 网络经济有效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消除机会主义。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在互联网上被迅速传播并使企业的信誉扫地, 机会主义受到严厉的惩罚。 降低不确定性, 信息技术使企业间交易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准确, 减少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不确定性, 增强了企业决策的质量。如以丰田采用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和计算机通信技术, 把专卖店每时每刻发出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生产决策系统及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现场联成统一运行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按比例地生产和购进零部件, 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和组装出市场需求的车型。 提高交易频率, 网络技术使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方便快捷, 再加上网上支付手段的完善, 使交易范畴开始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从前不可能发生的交易发生了, 从前次数较少的交易增加了。从空间角度讲, 网络为企业增加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提高了空间范围内的交易频率; 从时间角度讲, 网络技术使每年365 天和每天24 小时的全天服务成为现实, 提高了时间范围内的交易频率。 降低资产专用性, 柔性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企业的资产专用性。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圆满地解决了制造系统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柔性制造系统的产品应变能力增强, 因为它的刀具、夹具及物料运输装置都具有可调性, 而且系统平面布置合理, 便于增减设备, 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资产的专用性, 使企业的资产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制造而无需追加新的投资。 改善交易的市场环境, 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趋向完全垄断会使市场交易费用发生变化。由于垄断的存在, 必然导致效率损失, 对非垄断一方而言, 此时协议的交易费用太高。交易费用理论称这种情况为“小数目条件”。市场协约参加者一方的数目越小, 市场交易费用越高。在网络经济时代,小数目条件的约束大为减轻, 因为通过Internet 网进行交易的企业的数量飞速增长, 而且这种交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使市场结构从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向完全竞争演进。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降低促销成本和采购成本,增强市场竞争性来优化市场环境, 使市场更近于完全竞争。 当市场的交易费用较低时, 企业开始倾向于将交易活动外部化。正是由于网络技术使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 才导致企业不断将一些原本由企业组织的交易转移到市场, 并最终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将充分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潜力, 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包出去, 并根据需要与供应商、经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建立灵活的战略联盟关系。这正是网络经济时代成功的基础。 整合营销论文:浅析整合营销战略下的我国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论文关键词:玩具业;自主品牌;整合营销;品牌建设 论文摘要:我国虽是玩具制造大国,但玩具产业一直处于世界玩具产业价值链的最薄弱环节。加快推进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是我国玩具产业的当务之急。应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打造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并实施与相关产业的战略联盟,推动我国玩具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一、我国玩具产业的现状 玩具产业是指以全民游戏、休闲、启智的用具为经营对象的所有配套支撑企业的集合。相对于传统玩具行业手工作坊型的生产方式来说,现代玩具产业作为一项完整的产业化形态,是通过导人现代化设计观念以及现代产业化的开发创作、生产、流通和营销的概念模式而确立的。现代玩具产业的发展在经历了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后现已进人成熟阶段。现阶段世界玩具产业品牌化战略发展与其它各产业间的关系日趋成熟和紧密,玩具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越来越高,玩具产业完全融人主流文化,并更多地进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在劳动力和厂房租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全球玩具生产战略中心不断向我国转移,逐步形成了以广东、福建为中心、辐射全国及全球的玩具加工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全球约80%的玩具在我国境内制造。玩具出口也成为我国商品出口五大支柱之一。中国玩具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V 11月,我国玩具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6 679 62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300;实现累计主营业务收人89 877 2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00;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 038 75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 98 %。虽然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检测成本增长、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但是随着内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国家在政策方面对玩具、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的倾斜和大力扶持,我国的玩具产业将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我国玩具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量成人加人到玩具消费行列,我国内地玩具市场未来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销售额将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 我国虽然是玩具制造大国,但却不是玩具生产强国,更不是玩具品牌强国。根据“微笑曲线”(图1)可知,玩具业产业链利润呈现“U',字型,曲线左端是指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也就是上游企业,属于附加值的高位;右端是指品牌、营销,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也就是下游企业,也属于附加值的高位;中段为组装、制造,也就是制造企业,属于附加值的低位。我国玩具产业所处的中段正是整个价值链中最不赚钱、且容易被同行以更低的成本优势取代的部分。企业虽能生产出国际水准的玩具,却缺少具有自主产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玩具自主品牌,只能成为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基地,产品溢价能力低,没有市场主动权和附加值空间。生产了世界上80%的玩具,却只赚到了20%甚至更低的利润。自2007年8月以来,我国玩具产业成为中国企业营销安全事故的重灾区。“美泰召回”、“合俊倒闭”等事件之后,2009年又遭印度“封杀”。一系列营销危机和事故,暴露了我国玩具产业掩藏在繁荣背后的深刻危机,使得我国玩具出口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市场开始萎缩,印度等国趁虚而入,开始抢占我国玩具产业的国际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玩具产业若不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玩具企业若不在产品创新、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培育及服务上下功夫,将很难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若不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战略整合,将很难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因此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加快推进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进程,是我国玩具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整合营销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 (一)整合营销的定义及其演变 整合营销理论创始人之一、美国学者舒尔茨早期对其下的定义是:“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其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闭这一定义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商业运作过程上,强调整合营销对品牌传播与塑造的作用。 近年来舒尔茨又对整合营销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提出:“整合营销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中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如雇员、立法者、媒体和金融团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即整合营销既是一种营销手段、理念和营销模式,更是一种沟通手段和管理体制。对外具有整合各种信息综合传播企业信息和品牌的功能,对内则有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和方式实现有效管理的作用。Cal舒尔茨重点强调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整合和对外传播信息及渠道的整合,并认为这才是整合营销战略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的发展方向。 整合营销目前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大企业,且主要应用于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市场营销要素的组合等领域,重点是被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随着整合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整合营销应该走出营销而进人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并用其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再造。通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整合营销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玩具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整合营销理论在玩具企业中既可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更可以用做一种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从而使发展了的整合营销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实施。整合营销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有效品牌传播和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整合营销实施思路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殖的营销理念与方法。企业应结合整合营销的理论,根据企业实际来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基本的操作思路如下:其一,以整合为中心。着重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整合利用企业所有资源,实现企业的高度一体化营销。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宏观而言,整体的产业链都属于被整合的范畴。其二,讲求系统化管理。系统配置企业所有资源,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和各岗位,总公司、子公司,产品供应商与经销商及相关合作伙伴协调行动,形成竞争优势。其三,强调协调与统一。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整合营销。其四,注重规模化与现代化。整合营销十分注重企业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经营。规模化能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企业有效地实施整合营销提供效益保障。整合营销同样也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化可为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提供客观基础。 三、我国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关于自主品牌的定义,理论界主要从企业品牌、集群区域品牌、国家形象品牌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创建。结合我国玩具产业发展现状,自主品牌是在玩具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所获利益甚微的情况下提出的,强调品牌的所有权、决策权归本国所有,同时与品牌相关的收益能够流人本国。 近年来,我国玩具企业已开始尝试转型,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经营策略逐步转移到产品研发、建立品牌、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骨干企业正在成长起来,涌现出一批如“北京蓝猫”、“澄海奥迪”、“江苏好孩子”等国内著名玩具品牌。但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玩具企业对品牌效应的基础还没有足够的理解,对品牌还不能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营销,致使玩具自主品牌成长缓慢。 (一)企业营销水平低,品牌形象混乱 现代营销的中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一切手段了解目标消费者群体。企业树立品牌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消费者进行,通过双向沟通,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和营销手段,向目标消费者群体传播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我国玩具企业营销水平低,整合营销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1)玩具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跟大众心理、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联系不紧密。品牌形象的塑造缺乏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交流,品牌主题的打造很少依托文化进行提炼和扩散,不能赋予品牌一系列的思想、个性、行为,很难找到准确适合的诉求点,最终的品牌形象难以被目标消费者理解和接受。(2)品牌的传播大多借助单一的手段,品牌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弱化或扭曲。与教育、动漫、文具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传播力整合不够,缺少配合,不能很好地提升品牌形象。(3)品牌定位、品牌主题变化频繁,不能形成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消费者易造成品牌形象的认知混乱。 (二)产品附加价值低,品牌竞争力弱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品牌中所包含的能够超然于产品实体,给消费者带来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的抽象价值。它能使消费者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从而形成一种商品溢价。由于我国玩具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使我国玩具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利润末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市场零售价高达9. 9美元,而我国生产企业仅分得0. 35美元的加工费。由于品牌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强,我国玩具的品牌影响力及营业收人大多限于国内,目前还谈不上全球经营。究其原因在于:(1)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不强。很多玩具生产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通盘考虑,既没有既定的方向也没有既定的目标,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2)企业缺乏合作意识。玩具企业往往难以借助自身力量来提高研发能力,但又不愿意与国内外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导致产业升级困难。(3)国家主管部门缺乏对玩具产业布局的引导,致使玩具产业没有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合理产业布局,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且附加值不高。 (三)品牌运作缺乏战略思维,短期行为严重 营销战略是以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和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战略,一般的营销策略达不到这个高度。我国玩具企业品牌运作缺乏战略思维、短期行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关。全球金融危机使一些玩具企业对未来市场的动向很难把握,无法预测未来政策和环境变化,所以就觉得中短期规划似乎比长远规划更现实,动态战略调整比静态战略规划更重要。(2)与企业品牌寿命短,难以形成强势品牌有关。企业营销还处于低水平阶段,起点低、寿命短是多数企业品牌的共同点。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建树,营销战略规划缺失。(3)与被国外玩具商掌控有关。一些国外玩具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把上游和下游市场牢牢摸在手中,以订单为诱饵,扶植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导致我国玩具企业对国外玩具商的依赖越来越强、越来越没有自由。 (四)营销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危机公关能力低下 营销安全理论认为,营销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宏观、微观环境的突变或营销管理的异常,使企业陷人极端窘困的一种状态。玩具行业的营销危机表明,在该行业的外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营销安全隐患。玩具行业之所以成为我国企业营销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原因在于:(1)缺乏危机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危机。玩具行业危机的爆发表面看是由于看似偶然的事件引爆,但实则必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玩具行业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关键营销安全要素未能得到有效监控。(2)缺乏危机处理机制,不能有效处理危机。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指出:每一次的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而我国玩具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危机处理机制,不能有效处理危机。(3)缺乏危机修复机制,不能有效修复危机。危机发生以后,玩具企业也采取了一些修复措施,虽然这对于恢复玩具企业的形象、信誉,促进销售有一定作用,但是玩具行业未来的营销安全依然没有保障。 四、整合营销战略在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中的实施 在玩具企业实施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实现企业从制造为核心向市场为核心的方向转变,可以使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通过整合产生协同效应,使企业逐步从加工制造转变成为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企业。 (一)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打造企业整体形象 要打破玩具企业管理内耗等普遍性障碍,建立规则、标准,规范流程,提升效益,消除沟通的障碍,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对企业内部营销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只有以整合营销为基础重整企业的营销和整体管理战略,才能使企业每个部门的每个成员和每个职能都负起沟通的责任,使企业发出的所有信息都起到加强企业形象的作用,并最终实现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创造最大的品牌价值这一整合营销的终级目标。玩具企业可以建立“整合营销中心”,协调与产品研发、企划公关、销售服务三大职能部门的工作,从整体上把握好市场和企业管理。通过部门整合将原先分离于数个部门中相互有关联的岗位和部门整合为一个职能部门,避免部门和岗位的重复设置及水平沟通障碍,整体减少企业经营软成本。 在完成内部资源整合和组织机构建设后,玩具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CIS (Corporate Identity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针对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给企业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系统。CIS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信誉、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它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能准确地表达给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一些美式或日式卡通品牌的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其卡通形象在上市前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Style-Guide(类似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其中包括该卡通形象的标志、标准字体和颜色、人物设定以及应用许可条文等。这种规范、系统化的运作模式,有助于为后续延伸产品提供标准化依据,玩具企业应该重视系统的品牌规划而并非功利地以短期利润主导企业行为。 (二)整合营销传播手段,传播塑造鲜明一致的品牌形象 在实施营销传播过程中,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高度的一体化营销。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玩具品牌应抓住消费者的感知品味和产品的特色,着重塑造品牌联想,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同时必须在塑造品牌感知的基础上强化品牌的个性。对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了解消费群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形象塑造。借助于个性的广告主题、广告语、差异化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一致的品牌形象。日本三丽鸥公司对时下流行“可爱文化”的准确把握和形象成功塑造,使旗下的He1loKitty品牌成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通过品牌形象许可授权模式发展卡通延伸产业,并通过网络娱乐模式进人主流文化。 玩具产品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只有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一贯的联系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其需求。因此,在品牌传播中必须变单一传播手段为综合传播手段。一方面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进行横向的浅层次的有机整合。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品牌传播的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同一主题。另一方面进行纵向的深层次的整合,通过深层次的整合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培育起来,并加强传播这一品牌核心价值,使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 (三)将品牌建设扩展到价值链每一环节上,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 玩具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服务链条,它包括设计、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有效传播让消费者认知该产品,搭建销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咨询、运输、安装、维修等服务,回收顾客反馈等内容。因此,玩具企业在保持原有规模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可采取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行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对产品进行细分与精耕细作,在上游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类优势。也可采取前向一体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创新培育,提供优质服务,在下游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分销网络。同时,还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样企业借助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就可以逐步全面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全面提升品牌附加值。 (四)对渠道与终端进行规划、定位,掌控主流销售渠道 只有拥有自己的市场基础和渠道网络,才有可能对市场有控制力,才有可能拥有市场的溢价能力和主动权。选择好渠道商和渠道结构对于降低成本和增加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玩具企业必须有效地避免依靠单一市场的风险,紧紧抓住原有市场,及时关注新兴市场,积极拓宽玩具出口渠道。采用垂直分销渠道等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此外,企业可将自己的玩具产品按档次、产品特征、同类产品竞争程度、目标群体特征进行分类,制定出主流终端与辅助终端的终端群组合策略。企业应对自身渠道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品牌形象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层面上是一致的、鲜明的。从利润空间和创新看,玩具企业应该更重视高端市场的占有和应用品牌许可授权的方式。高档玩具应重视高端渠道的建设,通过商场专柜、专卖店等形式销售产品。品牌许可授权这种商业运作模式在卡通玩具行业被普遍看好。一个品牌的拥有者将其品牌特征授权给其他产品或服务使用,不但能够发展多种延伸产品抢占多元化市场,也可以借机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完善企业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危机修复能力 我国著名营销安全专家李蔚教授在其提出的“营销安全三维结构模型”中指出,影响企业营销安全的要素包括环境、市场、战略、策略和运作等内外部要素,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演变可能对营销安全构成威胁,内部要素的恶化可能形成企业营销安全的软肋。我国玩具企业近年来遭受的一系列营销危机和事故,要求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的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玩具企业应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对于可能因质量、安全等问题而引发的产品危机,不仅要有足够的心理预防,还应多方分析其他企业的类似危机案例,总结并吸取教训。应在企业的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危机修复机制。高度重视危机修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预案积累、危机演练等方面。 (六)实施与相关产业的战略联盟,推动玩具产业规模化、现代化 目前玩具产业在上下游连接带动游戏、纺织、化工、电子、动漫、影视、教育等20多个产业,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形成了硕大的“产业链”。这些天然的条件赋予了玩具产业与其他产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可能,以及提供向周边产业链延伸的条件,一旦发力,必将推动整个玩具业的发展。以迪斯尼公司为例,美式卡通将大众传媒的作用提到首位,卡通形象直接通过大众媒体接近消费者,随后根据其受欢迎程度,进一步将卡通形象大规模商品化。迪斯尼公司坚持“制造欢乐、销售欢乐”的品牌定位,采取创新模式,把卡通形象的制作流程变成一种特定模版,用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打造影视、出版、玩具、主题公园等环环相扣的家庭娱乐组合产业链,一步步将迪斯尼公司推向新的高峰。日本卡通则是将影视、出版和玩具、文具等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这种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提高了品牌的文化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玩具生产企业有2万多家,玩具与教育结合无疑是玩具行业走出低迷的途径之一。蓝猫与伟易达结成战略联盟,成立了蓝猫教育玩具总汇。另外,与动漫的结合也是战略升级路径之一。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近5 000亿美元,中国玩具业很有必要整合动漫业资源,优劣互补衍生出新产业。国内规模较大的玩具企业已开始介人动漫文化产业,现有奥飞、弊威、小白龙、广东佳奇等公司。因此,玩具业应当早日实施战略联盟,积极寻求“战略伙伴”,使产业之路越走越广阔。 整合营销论文:关于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的实施阶层分析 论文摘要:以区域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营销是一种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崭新的旅游营销方式。由于区域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时,可采取具有递进层次的战略步骤,即协调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营销传播手段;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目的地所有营销因素。 论文关键词:整合营销战略 旅游目的地 信息接触点 营销信息中心 1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概述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指出:整合营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不同营销功能如:销售、广告、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必须协调;二是不同营销单位地区、行业、部门、企业之间必须协调。区域旅游营销是一种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营销方式,地区将代表区域内所有的旅游企业,以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营销主体加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地区营销的参与者是地区内所有的机构和人员;营销对象J地区内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获益者也是整个地区。随着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迅猛发展,整合营销理论也逐渐进入旅游业,如长三角、泛珠三角、大西南等旅游协作区域与组织,都在通过联合宣传、价格联盟等方式,不断推进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进程,整合营销战略已成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内容。 将整合营销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就是将所有与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及潜在顾客接触整合的资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并维持消费的忠诚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区域目的地有关的营销活动一一元化:即以旅游目的地所对应的目标旅游者为核心,重组区域内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同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目的地形象信息;实现与目标旅游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增加旅游有效需求和促进目的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在整合营销战略上实施中,区域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者存在着不少困惑和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是营销者把旅游目的地的“联合促销”当作整合营销,目的地的信息传播手段要么比较单一,缺乏成效;要么区域内各种形象、内容、信息混在一起,传递出同一目的地不同的声音和形象,而且难以测量传播效果。二是把市场营销理论简单移植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对旅游目的地作为一种综合旅游产品的特殊性所引发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变革认识不足;三是对区域目的地营销单纯化为目的地形象的建立与传播,对旅游目的地中的众多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关注与协调不够,缺乏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者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营销战略,认识到整合营销战略必须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从整合的高度,去俯视和经营旅游目的地;从整合的视角,去设计和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以整合的思维,去营造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氛围和市场环境。认识到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对于协同性要求极高的区域旅游业来说,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2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的实施阶层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在其著作《整合营销传播》中指出: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进行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次经历了四个层次—战术调整、重新定义营销传播范围、信息技术运用、财政及战略整合。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实施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包括了目的地的形象、计划、资金等所有要素的整合。那么根据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实施的实施就有着不同的推进层次。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阶层: 2.1实施阶层一:协调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协调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对于旅游区域刚刚开始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时常常采用的,即首先确认现有的各种营销传播方法,如一般的广告、直接销售、促销和公关等的营销因素的作用,然后组合这些方法,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传播手段的综合协调,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效果的营销传播组合。即同一区域旅游系统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整合营销经费,统一促销策略,采取一致促销行动。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可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有以下两大类: 一是直接的传播,即旅游目的地的组织者直接通过营销预算实施传播组合来提升潜在顾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并对其态度施加影响,包括:(1)通过旅游中间商、导游人员、旅游信息中心员工等人员传递有关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的信息。(2)利用大众媒体和特定媒体广告来激发人们到目的地旅游的欲望。(3)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数次大规模公关活动。(4)到目标市场举办旅游展览会。(5)对游客或旅游中间商进行销售激励。(6)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会议、会展及体育赛事等。(7)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二是间接的传播,即目的地组织者通过对该地区整个旅游业提供指导、扶持,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协调和发展目的地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寻求旅游目的地长远和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具体方式有:(1)定期向旅游业提供便于用户使用的数据信息资料。(2)在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3)安排旅游产品供应商与潜在的购买者举办洽谈会、展销会等。(4)精心组织旅行经营商、商记者参观旅游目的地并试用旅游产品。(5)出版供旅游商参考的旅游行业指南。(6)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制定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以及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等。 目前我国许多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战略实施基本上处于这一阶层,特别是直接促销手段上,能积极采用并整合、协调为一个整体。如深圳在其旅游形象的传播中,采取了与深圳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媒体宣传;定期开展旅游教育公益活动;加强城市新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采用户外广告的形式置于市内各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树立模范,对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的事件活动、事迹、人物等作详尽的介绍,制作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画册、影碟、手册;加强海内外各大媒体对深圳城市建设、经贸招商、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的宣传报道等。 2.2实施阶层二: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 在旅游目的地组合和统—了各种传播手段后,接着可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第-4"阶层——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 由于消费者决定旅游目的地时,目的地的形象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而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旅游者会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和了解旅游目的地,途径广泛地接触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如图1),每一个途径都可以被视为与旅游者沟通的接触点,每一个形象信息的接触点都会给旅游者留下对目的地的印象,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和购买行为。所以,旅游目的地组织者要全面分析和认识消费者对信息的接触点,明确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信息和对信息有怎样的理解方式,并通过形象接触审计,判定哪些是重要的接触点,即最能影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过程的关键点和最能说服潜在旅游者信息传递的关键点,然后旅游目的地的组织者利用这些重要的接触点传递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一方面对所有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感觉、态度和行为的各个信息接触点进行管理,以强化可控的正面传播,减缓不可控的或不利于产品或服务的负面传播;另一方面,控制所有与利益相关者接触时所传达的信息,看他们是否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营销策略保持一致。 如济南市通过对其城市的深度分析,设计出起旅游形象“老济南.新泉城”,根据这一形象定位,全面进行城市的营销传播活动: 一是整合媒体信息,包括旅游宣传手册、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网络媒体等,使其统一传达“老济南.新泉城”形象主题,开展的节事活动、公共关系活动也突出这一形象主题服务。除此之外,还全面导入城市的形象工程,如改善济南的城市标识系统,如街道名称、交通干线的指示牌、景点的介绍牌以及车站、商业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指示牌采用或改用特定的标准字体、色彩的中英文,公共活动场所如停车场、公厕、电话亭等尽量推行国际通用的图象标识等。提高旅游服务者的整体素质,树立起他们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创造良好环境,使旅游者拥有对“品牌旅游地良好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品牌”忠诚度。 2.3实施阶层三: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 寻找和识别了旅游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后,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的第三个阶层就是首先要建立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客户的资料,进行旅游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的调查-接着进行一对一的、理性的、由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的、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传播。建立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以两种主要相关的形式来表现的: (1)对掌握和储存有关旅游者的信息数据库的使用。数据库中包含了有关旅游者的相关信息:旅游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旅游消费的行为历史;旅游者的具体购买行为、态度、偏好、品牌提及与记忆等。营销者对数据库中有关的游客信息,通过使用广泛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评价游客,找出对目的地最有价值的游客进行个性化的营销。 (2)了解与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是怎样和以什么方式被传递给消费者以及其他目标人群的,然后从消费者的角度计划和发展这种传播渠道。让消费者选择方式和时间,以他们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与他们所处情况最为相关的一条信息进行传播。 如香港旅游发展局信息中心定期收集市场数据以促进开拓客源市场:经常针对旅客的需要和来访动机,定期收集有关游客人数、原居地、国籍、性别、年龄、所乘交通工具、住宿酒店、消费方式及金额、停留时间、对港印象及意见和会否重访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旅游发展局制订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对亚洲游客突出宣传香港是“购物天堂;对欧美游客则重点宣传香港的传统东方色彩;旅游旺季时重点营销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以占领高端旅游市场,提高地区旅游收入。 2.4实施阶层四: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营销所有因素 “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营销所有因素”,这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的最高阶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消费者的整合。整合营销必须是在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和欲望的基础上锁定最有价值的目标旅游者,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和形象特征,进行营销传播的策划。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整合。即营销者应该认识到,目标旅游者并不是营销传播的惟一群体,其他构成目的地系统的利益相关群体(如旅游目的地中的旅游企业、管理部门、社区居民等)也应该包含在总体的营销传播战术之内。 第三,关系管理的整合。要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做出有效营销传播,目的地的营销者必须制定有效战略,这些战略不仅是营销战略,还包括生产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也就是说,在旅游目的地系统中,如住宿、交通、购物、娱乐、服务等旅游的每个功能环节内发展出管理战略以达到不同职能部门或行业的协调。 3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旅游目的地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时,要根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分阶层、分阶段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部的实施过程,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的本质是目的地管理者对顾客认可的价值的整合。以旅游者的需要与价值为基础,发展多种与旅游者的沟通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关心旅游者的需要,介绍旅游者想知道、能知道并且容易记住的内容,是整合营销的核心。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从一般宣传转变为对旅游者消费心理的管理,把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宣传转变为对旅游者等利益相关群体态度与印象的接触管理。在整合营销思想下,根据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态度,发起立体有纵深的宣传战役达到改变旅游心理的目的,如图2。 整合营销论文:轿车市场整合营销初探 内容摘要: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自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整合营销被应用在包括家电业在内的诸多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在我国轿车营销领域对于整合营销的应用虽然刚刚开始,却已为理论界和企业所重视。我国的轿车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营销工作。我国轿车企业必须寻找到新的营销理论做指导。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轿车企业引入整合营销理念的必要性,接着应用整合营销理论对我国轿车厂商的营销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 客户关系管理 危机公关 核心竞争力 由于多数汽车提供的是相同的性能和特征,传统的差别正在消失,汽车厂商可能将面对汽车像大型家电和电脑一样成为一般商品的状况。我国汽车市场也必然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当轿车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时候,就需要引入整合营销的理论。 轿车企业引入整合营销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商品生产高度自动化、标准化,竞争者在产品、渠道、技术、成本等方面越来越相近。 面对这些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茨(Schultz)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Outside-in)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Interest Groups)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即为了对消费者、从业人员、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害关系者(Interest Groups)和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各种社会团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应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整合营销传播区别于传统营销传播的关键在于整个活动的中心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 根据整合营销理论,结合轿车市场的特点,笔者认为我国轿车营销有必要引入整合营销。 我国轿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频繁的价格战、库存压力、供过于求等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2005年起关税降到25%,许可证配额亦被取消,中国车市还将会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以说像2004年那样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轿车市场再回到卖方市场状况,厂商坐享高额利润也已然不可能了。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掌握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全面,消费者将越来越挑剔,越来越难“对付”。在市场竞争中,谁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谁就能够成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整合营销在赢得消费者这方面比传统的营销理论要更有优势。 轿车技术不能够单独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各个品牌的轿车在整体性能上越来越接近。一种技术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复制。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第一次将电动启动器引入汽车。这种叫Delco的启动器在当时确实是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产品,它使汽车启动既安全又简便。当通用汽车公司销售呈疲软态势时,凯迪拉克公司借此使其销售额狂增20%。然而,仅在四年内,几乎90%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都装备了自动启动器。以现在的生产技术,一项技术创新很难像凯迪拉克的电动启动器在1912年时那样还保持了近四年的竞争优势。轿车物理性能方面的差别已经不能单独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偷不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点(张维迎)。企业必须努力寻求除技术以外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整合营销可以成为重要的源泉。 消费者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 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的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等,自不用说,它们依然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兴的渠道如互联网、互动电视等则使得消费者能够主动的去获取信息。21世纪,消费者控制着信息技术,所以市场将被消费者支配,而且这种情况在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减弱(舒尔茨)。今天,轿车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方便的知道轿车的详细情况,如配置、价格、经销商信息等,进而可以决定在哪里购买,何时购买。正是因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企业更应该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整合各种传播沟通渠道,使得各种渠道协同作战,发挥协同效应。 整合营销在我国轿车营销中的应用 导入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关注客户价值 由于轿车是高单价的消费品,轿车营销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功能利益的层次,更重要的还在程序利益(采用更简单、更快速、更便宜,以及更愉快的交易方法)与关系利益(卖方提供好处,奖励那些肯透露自己身份,乃至不吝进一步透露其购买行为的消费者)的层次上展开。如何向消费者提供合适的程序利益和关系利益,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企业的发展是轿车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建设一个完善的CRM系统能够很好的帮助解决这个问题。CRM系统能够系统的收集客户的信息,这些不仅包括客户的静态数据,如详细客户个人资料、所购轿车的参数等,还包括轿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如修理的时间、地点、次数,更换的零部件,修理人员等大量的系统的客户资料。 通过使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细分,分析客户对轿车以及服务的反应,分析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利润贡献度,从而“投其所好,送其所要”,更为有效地赢得客户和保留客户,进行潜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以及客户忠诚度的管理。另外,轿车企业还可以通过这些资料识别消费者的行为趋向,进而可以发现新的商机。通过对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汽车企业还可以找出汽车吸引消费者的非价格因素。这样就不必用降价促销之类的手段去增加销售,转而可以通过使消费者因购买自己的品牌显得与众不同来营造一种新的竞争优势。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2001导入了CRM,随后在2002年11月创立中国第一个汽车服务品牌——“别克关怀”(Buick Care),秉承“比你更关心你”的理念,率先将汽车服务从“被动式维修”带入了“主动式关怀”的新阶段,并先后创立了“星月服务”、“菜单式快速保养”两大特色服务项目。别克关怀包括六项服务承诺:主动提醒/问候、一对一顾问式服务、快速保养通道、配件价格/工时透明、专业技术维修认证、两年/六万公里质量担保。没有CRM系统的支持,这些使上海通用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服务项目或内容就无法完成。 引入本土文化元素,明确品牌定位 目前汽车广告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各大汽车企业火拼广告,导致广告的作用相互抵消,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广告设计缺乏创意,媒体投放目标分散等因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广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用于广告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广告必须传递能够打动产品目标消费群的信息,以增加销售量,并且服务于品牌传播为目的。笔者认为,汽车广告的制作应该引入本土文化的元素,传递产品的特点,符合品牌的个性。自汽车工业出现以来,产品的特征、性能、质量、设计和效率一直被用作区分汽车优劣的传统标志。然而以品质为基础来区分的主要缺点——短暂性,却是不可避免的。汽车的外观、性能、质量等物理方面的差异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小,整车性能越来越趋向平衡。消费者渐渐不再注重这些方面,转而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例如,奔驰轿车的消费者始终代表社会中新生成功阶层的消费力量。拥有奔驰轿车能为消费者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奔驰从轿车的外观风度与气质及配套设施,无处不让消费者体验到成功新贵的享受。“成就感”这种核心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奔驰轿车的根本理由。 在普遍缺乏品牌个性的市场中,产品近似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战,直到实力雄厚的企业用价格竞争的手段将相对弱小的企业赶出市场为止。价格战之后消费需求将会更多地向精神层面转移,使汽车品牌选择成为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另一个特征。对消费者这种情感需求的满足必须要通过品牌内涵来实现。尽管目前国内很多轿车厂商已经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但在品牌塑造的各个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到传播途径不恰当等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轿车品牌的建设目前还只停留在扩大品牌认知度的阶段。我国轿车品牌必须开始注意自身的定位,创建有独特精神内涵的品牌,而不再单纯的追求车辆物理性能的提高。 实施有效的危机公关,维护品牌形象 危机公关是指企业处于危机时刻所进行的公关活动。轿车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现一些故障在所难免。现在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高涨,一旦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就会求诸于法律或媒体。而现在的媒体数目众多,互联网十分发达,任何对企业品牌不利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在一个极大的范围内传播开来,这样就给企业的危机公关提出了严峻挑战。令人遗憾的是,国内许多汽车厂商甚至国际上著名的厂商目前都还没有建立危机公关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市场上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很久,厂家却还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或者干脆不予处理。这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形象及其品牌形象。 从驴拉宝马、街头砸奔驰到广本雅阁折断,这些事件所牵涉到的著名轿车制造商的表现都欠缺妥当。笔者认为,汽车厂商应该有重视危机公关,建立危机公关防控体系。危机公关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平时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当危机来临时,其作用就凸显出来了。2005年1月份,发生在杭州的“广本雅阁断裂”事件,给广州本田已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笔者认为广州本田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做法有失妥当。在事情发生后,广州本田没有立刻就此事表态,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导致消费者的感情受到伤害,各种猜测满天飞,甚至上升到了民族感情的层面。这次危机中,广州本田比较成功的实施了对媒体的公关,并且得到了权威部门有利于自己的调查报告,但是却因为和消费者缺少充分沟通而导致调查报告遭到绝大多数人的怀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整合营销在我国轿车企业营销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进行整合营销的轿车企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其应用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随着我国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掌握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整合营销理论在我国轿车企业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充分和完善。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车体强度提高研究 摘要: 介绍了以铁道车辆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为目标,对车辆结构的最优化方法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铁道车辆;结构;最优化方法;日本 1概述 近年来,对于铁道车辆提出了诸如安全性、高速化或乘坐舒适度等各种各样的迫切要求。应该对铁道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设计,来满足这类需求。而关于高强度化与轻量化,如从结构方面看,有相反的要素。另外,为评价可靠性,也有必要研究车辆车体结构及焊接区的寿命,不过,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难以开展这类研究。针对这样的课题,瞄准确立车体结构合理设计方法的目标,引进了有限元法数值仿真的结构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已在汽车、航空、设备、机组等各个领域应用,但是,零部件规模的应用占据大多数比重。铁道车辆作为大型结构物,由于载荷传递复杂,认为要将整个车体结构列为对象的研究必不可少。因此,本研究以原有的车辆车体结构为对象,精确地建立整车模型,构建假定能实现高强度以及轻量化的车体结构设计的结构优化方法。同时,关于车体焊接区,也根据建立精密模型的方法,研究建议的高可靠性车体结构方法的可行性。 2车体结构优化方法 2.1结构优化的分类 假设大致划分寻求结构优化的方法,而这些结构收稿日期:2015-09-28要满足根据某原型的结构所给与的设计必要条件,则有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学优化等3种方法[1]。尺寸优化是将现行设计的尺寸作为设计变量,进而当作参数进行评价的方法。最优化方法中应用了线性规划法[2]等。假设外形形状为设计变量的形状优化,以及内部结构也设定为设计变量的拓扑学优化是根据组合FEM分析、灵敏度分析、最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变量多,所以,虽说优化的自由度高,可是,在收敛性方面,需要最佳性基准法[3]等适当的优化方法。本研究中根据对生产制约等了解少的情况,认为拓扑学优化的结果评价困难,所以,运用形状优化法进行研究。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强度、刚度、局部压曲以及几何约束等诸多的约束条件。此外,也容易开展实体结构的设计,缺点是对FEM分析的早期网格的依赖性大,要素出现变形(或分布不均)情况下,需要变更网格。因此,形状变更范围狭窄,大幅提高性能就要借助于拓扑学优化法。 2.2形状最佳化 形状最佳化是将FEM模型的边缘及几何表面的边界部节点作为设计变量,进行最佳化的方法。该方法1973年由Zienkiewicz与Campbell[4]建议采用,统一FEM分析及灵敏度分析,求解结构的均衡状态与设计灵敏度。运用该灵敏度,根据最优化作为设计变量的节点坐标的方法进行更新,是推导出最佳结构的途径,由此,面向实用化开辟了通道。不过,本研究中应用的非参数形状最佳化[5],为缓和应力,在表面变更的同时,变更有限元网格的过程带来最大的困难。许多的形状最佳化程序,每一个最佳化环节(回路),自动地再生成有限元网格,避免变更原有网格的处理。因此,早期的要素拓扑学(初期网格)被破坏,多数情形下,成为新的模型被建立。一边保持要素拓扑学,一边由表面部分按顺序计算网格的变更,这样实施的程序少。本研究中,将形状变更范围设定为要素尺寸以下,根据约束条件的设定,做到避免要素拓扑学的破坏,实施了形状最佳化。 2.3结构最佳化算法 为实现原有的不锈钢制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目标,提出结构最佳化算法的建议。本研究中,为进行原有车体结构的最佳化,应用形状最佳化的方法。此外,由于铁道车辆是大型结构件,其实际动态复杂,运用部分模型评价载荷传递路径及应力的大小是困难的。另一方面,承受高载荷区域,是限定的区域,基于单车车体模型实施最佳化的方法并不高效。因此,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单车车体的精密模型实施应力分析,根据评价高载荷区域以限定结构最佳化的实施区域。其次,根据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实施结构最佳化。这时,由一个车辆模型的分析结果来决定载荷条件。车辆的车体结构有许多部位是同一结构,所以,不但将根据结构最佳化以实现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的结构应用于该部位,而且,也对相同部位予以同样的应用。最后,根据应用了最佳化结构的单车车体模型进行应力分析,验证其结果,不满足最佳条件的情况下,再次实施部分区域的评价。 3部分车体结构建模 3.1分析模型结构 最佳化方面,基于FEM应力分析的精度是重要的。因此,建立图2所示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验证了进行结构最佳化是否得到足够的精度。该车体结构是既有线用不锈钢制作车体侧墙板块的普通车体。由接头构件结合外板、侧柱、腰带组成车体。关于构成模型的要素,因为外板及骨架是薄板结构,所以应用薄壳结构要素。点焊部有必要建立更精确的模型,所以,并非只基于刚体要素的结合,而是运用实体要素与刚体要素,才能做到描述力学上的实际动态。建立点焊部模型的情况下,普通的方法是,如果为通用FEM代码,就运用再现焊接的刚体要素以结合模型。但是,本模型因为是刚体要素,并不能表达点焊部(熔核)的弹性状态。因此,使用实体要素建立点焊部的模型,通过运用刚体要素结合这类要素与构件的壳体要素,建立了能再现点焊部的FEM分析模型。至于刚体要素,根据从实体要素结合到壳体要素的节点间的距离,对载荷传递进行加权计算,由此,因为能够结合成任意的网格模型,不依赖于结合构件的网格形状,可再现点焊区,评价点焊内部及焊接引起的应力集中。 3.2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验证 3.2.1基于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应力分析 利用图2所示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从材料常数看,由于模拟SUS304不锈钢,所以设定弹性常数为210GPa,泊松比为0.3。此外,也考虑构件间的接触进行计算,所以,设定摩擦系数为0.3。从边界条件看,为了与下节所述的试验相吻合,载荷条件设为10kN。另一方面,约束条件设定腰带两端完全固定。图3为基于FEM应力分析结果所得到的最大主应力轮廓线图。将在分析结果中计算的高应力部位,以及在点焊区等应该关注的部位设定为下节的强度试验中的应力测试点。 3.2.2基于部分车体试件的强度试验 为验证基于壳体要素描述的车体结构以及运用实体要素的点焊区模型的妥当性,采用与图2的部分车体结构与形状相同的实物大小的部分车体试件(图4),实施了拉伸试验。试样采用SUS304不锈钢。此外,拉伸试验的载荷条件与应力分析的载荷条件相同,为10kN载荷。试件的约束条件为固定腰带的两端。由此,通过使侧柱向上方拉伸,在腰带的接合部位附近施加载荷。应力的测试采用应变计,由测试的应变根据弹性系数进行换算。应力测试点是由分析结果选定的图5所示部位。 3.3分析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表1给出分析及基于实物大小的部分车体结构试件进行的拉伸试验得到的各测试点的应力。如表1所示,在低应力部分虽然有若干波动,可是,高应力部分却能够以充分的精度再现出来。在低应力部分产生波动的原因,可以推测为缘于试验中测试应力低的情况下,测试误差较大。至于测试点1~测试点5,是点焊区附近的测试结果,但可看到分析与试验结果十分吻合,因此,可认为点焊区的建模是妥当的。 4基于单车车体模型的强度分析 4.1分析模型 为实现结构最佳化,评价运行时车体结构承载载荷的传递路线及发生应力分布,利用图6所示的既有线用不锈钢制车辆的单车(1辆车)车体模型,基于FEM实施了动态应力分析。从分析中应用的要素看,车体构件是三维壳体要素,点焊区是刚体结合的连接要素。分析模型只考虑将车体结构的地板下机组及制冷装置等附带设备,作为质点表示的载荷(或质量),没有考虑内装修(如座椅等)。 4.2分析条件 作为应力分析中的载荷条件,对枕梁两端部的空气弹簧安装部位施加了加速度。根据运行试验中产生了最大应力时的加速度测试值,假定了从1位到4位的加速度(图7)。图7(a)是以车体长度方向为轴的无扭转的垂直方向的变化;图7(b)是车体有扭转的条件。 4.3高载荷区域的评价 从运用单车车体模型实施动态应力分析的结果得知,由枕梁起靠近车体中部的侧墙体,尤其是车窗转角部以及车顶上安装制冷机组附近产生明显的应力。本文考虑节省篇幅,只论述车窗转角部位。如按照有、无扭转情况的比较,则车体有扭转条件下产生了高应力;车体无扭转情况下,车体侧面的应力分布大体上呈现左、右对称。有扭转情况下,1位、4位及2位、3位分别形成同样的应力分布。图8表示车体有扭转条件下车体侧面的应力分布。 5车体模型的结构最佳化方法 5.1面向最佳化的FEM分析 根据前节所述的基于单车模型进行动态应力分析的结果,已弄清楚了车体侧面的车窗转角部形成高载荷区域。因此,就这些区域而言,建立适于FEM分析用详细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将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作为最佳的必要条件,尝试结构的最佳化。实施结构最佳化时,运用了FE-Design公司研制的结构最佳化工具TOSCA[6]。实施结构最佳化时,建立了图9所示的车体结构侧面的FEM分析模型。从该分析模型看,为提高计算精度,相比于单车车体模型,设定了更为精细的网格模型。根据3.1节中说明的应用了实体要素的方法,建立了点焊区模型。车体侧面的模型是由侧墙外板、使用了帽形型材的柱件及腰带、接头等构件构成的。因为构件全部用板材,所以,分析模型使用壳体要素。此外,关于外板的压肩部使用钢板用的粘接材料,分析中使用NASTRAN的黏着功能来描述。至于结构最佳化的过程,由单车车体模型切出高载荷区域作为部分车体结构模型,以部分车体结构模型为对象进行应力分析,运用所谓Zooming法[7]。从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边界条件看,根据将单车车体模型的边界节点的位移值作为强迫位移施加的方法,使得与单车车体模型的应力载荷状态相同。由此,就能够只在高载荷区域用更精细的网格模型进行计算。 5.2关于最佳化条件 本研究中根据形状最佳化方法实施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作为最佳化条件的设定,首先,从进行最佳化的设计区域看,只设定柱件及车顶椽子等骨架结构,外板除外。这是为了不改变车体结构的外观。关于点焊区,因为利用刚体要素结合壳体要素与实体要素,所以,设计范围不包括点焊部。其次关于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假设各个应力与质量。将应力的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使该值为最小,将轻量化率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指定,以便部分车体结构的质量按照指定的比例(轻量化率)减小。作为载荷条件,能够同时考虑多数情形。因此,由基于单车模型的前述的2种加速度条件(图7中车体有、无扭转)的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出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受到的强迫位移,将计算结果作为载荷情况应用。 5.3车体的最佳结构 应用前文所述的应力分析模型,以及根据应用最佳化条件的非参数形状最佳化方法,为实现车体侧面车窗转角部的高强度化与轻量化,实施了最佳化。结构最佳化计算,首先,为减小质量,使涉及范围的要素均等地缩小。例如,缩小骨架构件或者缩小接头构件。然后,对已修正的形状进行应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将应力高的部位相对于应力缓和方向扩大形状。反复进行这一工作程序,直至满足最佳化条件。最佳化条件的设定,作为约束条件,设定质量减轻的比例(轻量化率)为0%、12%和20%。作为目标函数的应力,将最大值设定为最小(降低设计范围内的最大应力值)。图10表示基于结构最佳化方法,轻量化率的变化与最大应力值的降低。由该计算结果可知,经过10次左右反复计算,其计算结果收敛。通常情况下,结构最佳化方面需要几十次至几百次左右的反复计算,而本方法仅用少量的反复计算次数,就能达到计算结果收敛。这可认为是应用最佳性基准法的效果。第1次计算中,由于缩小形状的比例高,所以,应力值比初期值升高。在以后的反复计算中,要求应力值缓和以进行结构最佳化。图11为在设定轻量化率为12%的情况下,最佳化前后的应力轮廓图。观察图11的模型形状,则骨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可知应力值也在缓和中。从最佳化后的部分车体结构看,虽然相比于初期形状质量降低了12%,但最大应力值却减小了12%。图12表示骨架结构形状的变化。从骨架构件看,可知由于做成曲线形状,比呈直线形状的弯曲强度要高。还需要开展制造上的约束等研究。通过形状变化,由于强度提高,形状缩小成为可能。关于车顶部等其他高应力区域,同样实施结构最佳化。由于在车辆车体结构的相同构件上应用的缘故,可推测车辆整体强度会提高。另外,关于高强度化与轻量化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存在协调(平衡)的关系。因此,对于单车模型应用最佳化的部分车体结构,分别评价了效果。其结果见图13,根据结构最佳化的约束条件,改变了最佳化载荷的结果,表明了在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发生应力可降低40%;在保持最大应力值情况下,能够实现7%的轻量化。 6结束语 瞄准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目标,对结构最佳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即非参数形状最佳化方法开展了研究。为应用于车辆车体结构,在单车整体的FEM分析中,运用Zooming法,力求分析的高效化,将根据结构最佳化所得到的部分区域的车体结构模型,应用到单车模型中,再次实施结构最佳化,直至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建立了结构最佳化的算法。列为形状最佳化对象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要求能够高精度,并且有效地评价点焊区及其周边的应力状态,进而建立模型。关于应力分析精度,利用实物大小的车体结构试件进行拉伸试验,模拟了车体试件实施应力分析,根据与试验结果比较的方式,确认了分析模型的妥当性。作为结构最佳化的实例,运用不锈钢制作精确的车辆单车车体模型,将运行试验数据作为边界条件施加,进行动态应力分析,评价了车体的高应力部位。基于该分析结果,以车体侧面车窗转角部附近区域为对象,实施结构最佳化,寻求最佳结构,能够得到提高强度的形状。将最佳化部分区域的骨架结构应用于单车车体模型的方法,可以使车辆整个车体实现高强度化及轻量化。 作者:高垣 昌和 单位:日本 铁道论文: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内容摘要】 本文就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展开研究,分别讨论了“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模式、集中型管理概况以及集中型管理现状分析,最后提出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2+1”顶岗实习模式;集中型管理;铁路运营管理 一、“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2+l”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最后一学期或两学期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由企业安排在一定工作岗位上实习,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毕业考核、就业指导等。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按需培训,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毕业时能做到就业与社会的要求无缝接轨,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集中顶岗实习模式一般是在院系与企业合作建立起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用工量较大,专业对口率高,院系相关专业可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集中顶岗实习。集中型顶岗实习模式在管理流程中贯彻了“几个统一”,即统一实习基地、统一实习计划、统一实习管理、统一实习指导、统一实习检查、统一实结等。这种模式在管理和专业教育上整体效率较高,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效果较好,利于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或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就要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实习。虽然参加实习的学生有的已签约铁路局,有的还未签约就业单位,但均属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对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型管理,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一是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确定所能接受的实习生数量。二是学校落实学生的具体实习车站,一般来说,分到车站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人,指派专任教师或已退休辅导员跟班指导实习,并确定实习学生中的学生会干部充当在站实习学生负责人,协助教师指导实习。三是召开实习动员会,由跟班指导实习教师与辅导员对学生分别进行安全教育,填写安全协议书等。四是学生和指导教师进驻武昌站、汉口站等,正式开展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顶岗实习。五是学生进入车站后,由车站安排具体实习岗位,一般来说学生会安排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六是学生正式上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重管理。企业实习负责人、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就某阶段实习情况进行汇总,了解企业、学生、教师三方的意见,并进行沟通。七是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企业反馈情况进行实习成绩的双重考核。 三、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站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集中型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顶岗实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不合理。从学校层面来说,顶岗实习计划是由跟班指导教师制定。从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三大客运站都是以自己的生产计划来安排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并没有考虑到学校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没有主导权,形成了一味配合运输企业岗位需求的怪圈,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成和完善。 (二)岗位层次过低、顶岗实习轮岗难。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武昌车站、武汉站和汉口车站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近几年合作,发现铁路运输企业从自身的岗位需求出发,将学生安排在检票、售票、放行等简单重复性的一线基层岗位上,学生很少能在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上顶岗,更不用说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而且为了减少顶岗实习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管理的方便,将轮岗这一环节舍弃,学生几乎没有轮岗机会,学生在同一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觉得顶岗实习没有挑战性,跟专业相关性低,甚至产生车站的工作是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想法。 (三)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积极性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单位实习时,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住宿、工作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酬劳,这是影响学生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另外,学生进入三大车站实习后,安排的基本都是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遇节假日客流高峰时,还需要加班。学生认为自己没拿任何劳动报酬,是车站的免费劳动力,自己到车站实习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点都不划算。而且实习的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嘈杂的环境,经常上夜班,辛苦且无法忍受,岗位适应能力差。 (四)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困境,实习不安心。在实习期间,有的学生已签约其它铁路局,而有的学生还未落实工作单位,造成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面临找工作这样的困境,导致实习期间,学生请假外出面试应聘,给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带来不便。而有的学生由于家里已联系了其它的工作单位,想去就业单位实习,但按照学校规定又必须留车站实习,觉得在车站实习纯属浪费时间,故实习期间也是得过且过,实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四、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加强集中型管理的措施 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出台顶岗实习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后,就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这三个客运站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改进。 (一)校企共同制定集中式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共同制定适宜的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能力目标,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根据岗位、三班倒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小组管理,强化离站外出请假规定,强化早晚车站留宿情况的检查。 (二)做好入职前的教育。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的意义、安全教育、家长告知与请求协助、岗位操作规程、职业素养教育、出勤管理、实习的考核内容、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实习资料的上交等,让学生对即将工作的单位和岗位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针对前往三大车站实习的学生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教育。 (三)多岗位轮换顶岗实习。通过轮岗,一方面,学生可以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熟悉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轮岗实习,学生最终掌握了众多岗位技能,一专多能,以适应运输企业的众多岗位,这对于那些已签约铁路局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利。这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对口,在没有去用人单位就业之前,是非常愿意在运输企业提前进行专业对口的实习。 (四)实习企业提供适当实习报酬。学习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有些比较看重实习单位支付的实习报酬,有些会看重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自身职工人数不足,客流变化大,长期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来补充企业的岗位,为保证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在考虑提升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前提下,应支付学生适当的实习报酬,保证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实习奖励制度。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制定完善而有效的实习奖惩制度,企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教师、班主任三方共同评定的成绩作为该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优秀的同学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并且在学生职业技能考证中,考虑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如部分学生考客运员的职业资格证,如果参加了车站客运岗位的实习,在客运员实践技能考证中可以申请免考。 作者:张立平 叶清贫 石烺峰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 1装置构成设计与实施 该转向架重载转盘由盖板、转盘架、转盘定位装置、上轮器及活动手柄、液压泵站、遥控装置等组成。 1.1盖板盖板由防滑花纹钢板及构架组成,与转盘架通过螺栓连接,构成转盘盘面。转盘旋转时,盖板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与周边混凝土地坪圆心同心,与地坪高差处无凸台,平滑过渡,方便作业。 1.2转盘架及回转装置转盘架由相互垂直的两股轨道(轨距为1435mm)及焊接构架组成。转盘架整体支承在直径φ2100mm的单排球式回转支承上,增大中心点支撑,垂直和偏载能力达300t以上,整个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强度及刚度、过轨的偏载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保证旋转作业无扇形摆动和轴间晃动,转动方便灵活,无别劲现象。 1.3转盘定位及支撑装置转盘盖板边缘处设置可转动定位板,并与存放线轨道的定位装置锁定,保证转盘轨道与地面线路钢轨对位准确,并防止过机车和推动转向架过轨时转盘转动,又是过机车时支撑点,保证机车通过时整机通过载荷能力。 1.4止轮器转盘配有2套止轮器,防止转盘转动过程中,转向架自由转动,造成转向架脱轨。 1.5活动手柄转盘盖板上设置2套美观实用的活动手柄,不用时,可拔出放在一边,需要使用时,插入盖板上的方孔即可。 1.6转盘地面轨头固定装置主要解决机车、转向架上下转盘时冲击轨道引起的地面轨头松动。 1.7转盘上“井”轨道端部均设有支撑轮,保证转盘转动到任何位置平衡和稳定性。 1.8基坑内设有固定的检修照明装置,方便检修。 1.9变频调速装置启停时,实现缓启缓停,减少冲击,精准定位。 2设备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 主体结构为框架形,承重轨道固结在主梁上,2主梁由多个连接梁连接。转盘回转定位轴从中间连接梁穿过,定位轴除起回转定位作用外,还可以承受转盘径向和轴向向上的外载荷。圆形台面面板和辅助梁固结在主体框架上,形成转盘钢结构主体。8个钢制车轮固结在4个主梁两端,承受全部自重和外载荷。车轮在圆坑内环行轨道上运行。转向架转盘为圆形地坑式布置,上设相互垂直的两股轨道,旋转工作中转盘轨顶与车间轨顶保持齐平。转盘旋转面板与周边地坪圆柱形孔壁同心定位。转盘转动时平稳、轻便、灵活,承载能力强。转盘转动时对位准确,无扇形摆动和轴间晃动。转盘设有转向架、轮对止轮器,以防止转向架、轮对脱轨。 止动装置安全、可靠。转盘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回转,转盘轨道日常处于过机车状态,转向架转向后,转盘返回过机车状态。定位状态下,轮对、转向架及车辆通过转盘时,转盘在径向移动不大于2mm,周向不大于2mm。转盘轨道与库内钢轨的对位误差满足:纵向间隙≤4mm,顶面高差≤2mm,侧向偏差≤2mm。转盘面板与转盘上钢轨轨面高差≤2mm。转盘圆周基础坑的上地面与转盘台面平齐,即转盘台面与库地面平齐,无凸台。转盘台面外侧圆周与转盘基础坑圆周,在任何转动位置的间隙≤10mm。转盘圆周基础坑的上地面与库地面成一体,无接缝,且与库地面平齐。设备工作中不能对轮对踏面等部位造成损伤。 3设备能力参数及控制线路 3.1设备能力参数转盘直径Φ6000mm。转盘旋转承载45t。转盘过车载重100t。轨距1435mm。外形尺寸Φ6000×1000mm。转盘钢轨与存放线钢轨对位偏差要求:钢轨纵向间隙≤4mm,轨顶高差≤2mm,接头侧向错位≤2mm。液压系统工作压力16MPa。总功率11kW。旋转速度0.2~2r/min。操作方式:遥控/电动。遥控器主要技术参数:a操作温度:-45℃~80℃;b识别码:32位元组(约43亿组);c汉明码≥4;d抗静电 15kV;e操作距离可达50m。 3.2控制线路 4结论 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成功,实现了当初的设计初衷。该装置具有设计精巧、适用性强、质优价廉、操作简便、防误措施完备、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投入使用后,切实优化了车辆转向架分解、组装流水线的功能,是一套适用性较高的车辆修造装置。 作者:于洪易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铁路车辆段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1针对铁道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1课堂教学和讨论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程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前期准备,因而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广度优先”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对初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层次过深、难以理解部分内容,如力学分析等的学习要求,适当增加与其专业关系密切的如铁路运输设备、车站和铁路运输组织等知识的比例。对课程中学生自己能自学或一看就明白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少讲,把讲深的重点放在对一些难点的讲解上[3]。同时采用课堂提问形式,培养学生预习、复习教学内容的习惯;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和互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探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能力等等。 1.2课后交流按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仅凭课题上教学和讨论的时间和强化效果,均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然而,现在大学的教学区域与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地点相距较远,师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几乎很难有面对面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课后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教师也无法即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使得课堂之后的师生交流变得尤为重要。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师生交流和讨论的良好平台。手机、电话可以使学生在遇到疑问和困惑的时候,即时联系到教师,而互联网提供了多种途径的信息传输方式,例如聊天软件、电子邮件和专业辅导网站等都可以快捷地传输图形和文字资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管理效率[4]。 1.3现场观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而铁道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长沙火车南站始建于1934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2007年,湖南省长沙市对长沙火车南站实施整体拆迁规划,将老车站整体迁出中心城区,在其原址建立起一个毗邻湘江的火车广场公园。火车广场公园包括客运景观记忆区、主题展厅及中心服务区、货运景观记忆区等7个功能观赏区,生动直观地展示了铁道工程中所涉及的轨道、线路、机车、车辆和站场等基本概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对以后学习工作规划的参考。 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铁道工程专业教育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行业生力军,结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多元化模式教学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着重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参与铁道工程科研项目,加强与现场实际工程的合作,跟踪本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二是教师增强讲课技巧,利用多媒体技术保证时间较为充裕,为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便利,采用“提问式”、“点评式”和“讨论式”等形式,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形成互动式教学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本着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努力为学生打开思路拓展视野,使学生得到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开一扇智慧之门。通过近年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摸索和体验,以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逐步形成了以多媒体为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课内讨论、课后交流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具体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它表明,在新的铁道工程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深厚宽广的素质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只有把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内容内化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二者相互呼应,相互联系,才能培训出立足专业、面向社会的新时代创新型技术人才。 3结语 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可以给我国铁道工程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使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步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如何使之更为科学化和更具可操作性,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汪优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通信专业实习的研究 1、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环境 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单位,大体有以下三个:电务段、信号厂、工程局。 1.1电务段。由于铁路的快速发展,电务段的管理更加的严格,以前“要点”检修到现在的“天窗”检修,使得实际工作时间有限,并且现场不能对全部学生观察学习的。 1.2信号厂。“十二五”铁路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这样使得铁路需要大量的信号器材,信号厂的工作量就加大,这样我们的学生可以到这些地方进行顶岗实习,从中了解各种信号器材的结构及安装顺序。 1.3工程局。现在学生的数量比较多,电务段和信号厂只能招收部分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一部分的学生我们将会安排去工程局进行顶岗实习。 2、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2.1实习单位与专业不符。由于现在学生的数量比较大,电务部门又涉及安全,所以部分单位是不接收大量的学生。因此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就只能去些电子厂等与电有关的相关单位进行实习,这些单位已经于专业不符并且与其就业方向也不符,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2.2学生对实习认识的不足。学生实习过程中,会错误自认为处于两不管的状态(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是不按正常工人对待,并且又脱离了学校的管理)。他们就会对自己放松,这样对实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3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足。由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保证了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它的课程比较多,从基本的理论课程到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需要2年多的时间来学习,那么大三的学生就开始顶岗实习,他们的实做能力是不够的。 2.4实习地点的分散,学生难以管理。上述提到,我们的实习单位有电务段、信号厂还有工程局。本身就把我们的学生分成三部分,并且这些单位都不能大量的接收学生实习,这样就会使有些在电务段的学生继续分有的去A段,有的去B段等等。对于工程局的呢,有的会去一项目,有的会去二项目等等,这样使得我们的学生实习过程中天南海北那都有,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 2.5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安全保障等问题。由于学生顶岗实习是远离学校,深入实习单位工作。在企业中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安全保障等问题就随着浮现出来。 3、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施方案 我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上述问题施行方案如下以及效果: 3.1就实习单位与专业不符问题,我们把学生分批次的送入实习单位进行学习。我院2010级铁道通信信号学生,在大三开始毕业实习,我们施行单双号分批次的去实习单位学习。单号先去实习单位学习,双号留校进行专业拓扑教育。主要学习一下课程:铁路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语与信号、铁道信号业务管理。并在校组织学生技能鉴定,开放实训室,邀请电务段职教科的专职教师进行信号设备的检修、常见故障的分析查找及处理进行实做培养。这样能够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 3.2就学生实习认识不足,我们是进行思想教育。分一下几个层次进行教育: 3.2.1由系主任等校内领导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核心、意义等方面进行教育。 3.2.2学校邀请电务段等企业领导到校进行讲座,主要讲述下现场的实际工作环境、现场需要人才类别、自身的成长过程来激励毕业生。 3.2.3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契合实际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工作态度。 3.2.4由指导教师讲述人身、财产等安全问题。 3.3.对于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我们的实施方案如下: 3.3.1师徒制,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及人身安全,我院与企业做了大量的交流,在企业接收学生之后根据师徒制进行分配,由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带我院学生。我院从2008级顶岗实习就开始实施该方案,获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实做能力、专业的深度都得到了提高。 3.3.2进修制,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出实做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我院从2008级顶岗实习就开始施行让年轻的教师深入企业,到用人单位与学生一起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指导。 3.3.3考核制,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组织学生对信号设备常见故障分析查找及处理等实做考核。 3.4为了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利益及人身安全。我院施行以下方案,在学生离校前都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及保险。与企业多次交流下,制定了师徒制,确定了实习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学生跟随师傅进行工作。对于工作薪酬,在保证学生食住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酬劳。 4、结束语 随着铁路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方案,坚持有效的执行顶岗实习,深入的与企业交流,从而提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宋福顺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信号设施的防雷措施 1铁路信号设备防雷措施 铁路信号设备遭受雷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类型主要有三类:直击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磁脉冲。我们按照防护范围可以将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 1.1内部防雷内部防雷是对室内设备如电源系统等过电压的防护。主要措施有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等。(1)为了解决雷电引起的电位差,就需要各个设备之间等电位连接。通过过压保护器对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线等进行等电位连接,且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后都要与主等电位连接棒连接,实现电位均衡连接。(2)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可以选择在电源线可入口、室内核心机柜的单元电源入口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抑制电源浪涌电压。(3)分区分级设置防雷保安器。 1.2外部防雷所谓外部防雷就是对安装信号设备的建筑物本体例如信号楼等以及户外缆线的防护。主要防雷措施有避雷针、避雷线、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1)信号楼:埋设接地网(接地系统),在四周和屋顶使用镀锌铜条构成屏蔽接地栅(避雷带),与引下线同时构成法拉第笼,将主要的雷电引入大地,对雷电进行分流,避免造成局部过电流。(2)户外缆线:在铁路上有很多铺设在户外的缆线,容易遭受雷击,因此可选择在信号线路入口处串接过电流保护装置。高柱信号机的点灯线缆应采用屏蔽线缆。(3)信号设备金属箱、盒壳体:首先它本身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贯通和电磁屏蔽性能。其次进出金属箱的信号线、电源线需采用屏蔽电缆或非屏蔽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者钢管应该接地。(4)电子设备区域:在铁路信号设备和机房等30m以外的地方要安装多个独立的避雷针。还要防止避雷针引雷后的雷电感应,尤其是避雷针的接地线一定要与站场内的电缆径路、钢轨等有一定安全距离,以避免雷电反击。 2综合防雷整治施工方案 2.1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设计施工方案信号楼的雷击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网结合的方式。(1)在信号楼屋顶一周应敷设一圈避雷带,采用Φ10mm的热镀锌圆钢材料,距墙体高度150mm,并相隔1m安装避雷带支撑柱,避雷带焊接在支撑柱外端,且在连接处加150mm圆钢助焊片。(2)沿机房等建筑物外墙均匀敷设4~6根引下线,尤其在建筑物的四角处。引下线应平直牢固的安装,间距不小于1m。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网焊接相连。它的入地点和分线盘,电源线等设备的接地入地点需有5m以上间距。(3)接闪器、引下线焊接结束后,焊点上沥青漆,晾干后再刷银粉漆。 2.2接地网施工设计在建筑物离墙1m外开挖地沟,建设一个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的环形地网,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闭合成环时可沿四周设成“C”字形或者“L”形。避雷带引下线处设接地系统,垂直接地体需与水平接地体牢固焊接。建筑物四周与环形地网连接处,设置垂直接地体,与引出线焊接,焊点上沥青漆。在环形接地网上,连接点与其他信号设备间距之手5m。 2.3等电位连接施工设计继电器室接地汇集线采用30mm×3mm紫铜排,设置成环形时不得闭合。铜排一般距离地面高度200~300mm,相互间连接的接触距大于60mm。走架线若从外面直接引入室内,可在室外直接与地网连接。室内组合架、电源屏、机柜、机架、接地端子等的防雷地线、安全地线、电缆屏蔽地线,都以最短距离分别就近与铜排相连。 3小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铁路车站信号设备的雷电防护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它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下引线和统一的接地网构成的完整的雷击防护措施。而且需要综合运用“搭接、传导、分流、屏蔽、接地”等技术措施和方法,在拦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线、布局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作者:金丽丽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施工中地质选线分析 1铁道施工中地质选线技术应用 地质选线的目的,既包括总体的把握铁道周围地质情况的把握,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选择施工路线,判断铁道的走向。也包括在细致的施工过程中,综合分析如何施工、线路纸质条件的再判断等工作。 1.1地质基本选线标准与操作原则首先,在选线过程中要躲开断层带、地下水丰富地段。无法避开时,要尽量选择垂直穿越方法为佳。其次,应躲开开采的矿区,防止地质变化出现不安全因素。再次要规避开熔岩地段。最后,对于容易产生坍塌,或者难以治理的落实地段,要进行规避。当避开难以实现时,要选择潜在危险小,可以利用预防措施防止危害的,考查地段进行治理。 1.2工程地质选线关键地质因素首先要充分的收集待施工地区的详细地质信息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测绘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来细化地址选线。在确定实质的路线前,要把路线选择的优点和弊端进行列举。探讨弊端造成的影响以及有无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在总体线路选择完毕后,要在施工的各个阶段,不断进行分段的地质信息搜集,及时分析,帮助施工正常完成。并协助后期检验工作的进行。 2道口铺面板材选取技术探索 目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整体道口铺面板。这里对它进行介绍。这样的方法,可以把道床和铺面视为整体进行浇筑。这种方式一举两得,可以让火车安全通过,也为汽车通行提供了可能性。具有较好的拓展空间。完全符合铁路道口可以及时进行更换,更滑过程简单快捷。使用过程中承载力强,安全系数高等特点。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大流量,大符合的汽车、火车等交通设备通过。它的特点介绍如下:承载能力强:承载能力超过用刚铺面和橡胶材料铺面的铁轨。在负载较重的交通设备通过时,收到的伤害较小。 牢固度高:钢铺面是在碎石道床线路轨枕上铺设钢铺面道口板,板与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受震动易发生开焊;橡胶铺面是在碎石道床线路轨枕上铺设橡胶道口板,用螺栓穿接各道口板,板与板板与钢轨间无刚性连接,长期使用易松动翘起;混凝土整体铺面是在原线路路基上刊物基坑,基础层设置干拌混凝土层和水泥干砂层,找平后直接铺设整体道口板,板与板件实现双重连接,实现一个刚性整体。效果良好:钢铺面平均三个月就会出现开焊现象,维修频繁;橡胶铺面使用一年后会有部分道口板出现松动起翘,个别由于汽车超载对混凝土轨枕进行间接破坏甚至断裂;混凝土整体铺面未发现道口板破裂和轨枕断裂现象,道床密实性及整体抗冲击行好。使用年限要长于橡胶铺面,但低于刚铺面的使用年限。维修费用低,几乎无大的维修费用。远远低于橡胶和刚铺面的维修费用。 混凝土铺面技术成为最流行的铺面板施工技术是有原因的。它具备了承载能力强、安全系数高、维修费用低,很少出现大范围损坏的有点。当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安装过程中,安装过程稍为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工时。但是综合考量,混凝土整体道口铺面技术,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作者:张凤阳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运输能力的培育 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即运用语言和肢体行为,确切表达个人意志,获得他人信息和支持,达到化解疑难的方法和技巧。沟通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石。1.学生方面学生要学会沟通;真诚地向他人学习讨教。真诚地提出问题,多听、多思。拜人为师,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有什么疑难问题要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对方才能有针对性地作答,自己听课也有重点。2.教师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想什么,要得到什么。通过课堂设计把握教授内容,突出重点。通过实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始终围绕授课内容运转。例:学习货物装载加固时,可选定某种货物进行装载示范。利用模型、挂图等讲解装载方法的选定、装车要求、加固要求等,边讲解,边示范,边讨论,师生相互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必要时,讲个小故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得到了必要的休息和放松。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即发明创造,是发展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新要求学生解放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敢于发现、敢于发明。创新要有相应的知识作其础。应用曾经的知识,解决全新的问题。开拓进取,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要求理解知识的本质,并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钱学森、袁隆平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巨匠,我们要学习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科学的执著。技工生发明家张金龙,从普通矿工到研究生导师,拥有14项专利;技工学校里的发明家,两项专利获得者蒋惠良;多功能农田作业机的发明者朱洪雷,一个个“我爱发明”的实例,都是发明者根据生产中的难题,强化该方面理论知识,进行针对性设计,研制、修改,最终使难题得以化解,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技校学生是单纯的,可塑性极强。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发明种子就会在他们心中发芽。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对有意无意的问题,探寻究竟,追根求源。查阅信息,多思考,解决每个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问题。孜孜以求,成功就在他们的努力之中到来。 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在某领域、某行业人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应对职业难题所表现的智慧和从容。它要求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熟练程度,要求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挑战困难的品质。铁路客货运知识,行车组织、行车规章,客运安全、货运安全是铁道运输专业必备知识,是从事铁路运输工作的基础。在铁道运输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的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知识、条文、规章,但不能满足于现行结论,要更注重学习过程,要掌握本质,应用基本原理解决铁道运输的实际问题。以铁路发明创新的辉煌业绩教育和鼓舞学生热爱铁路、尊客爱货,热衷于发明、热衷于创新,以提高铁路客运、货运生产效率为动力,促进铁路行车安全为己任。人字折返线使火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组合列车使列车高速、重载成为现实;夕发朝至,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客运工作的竞争力;跟踪信号,为千里铁路线上运行的列车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高铁的建设,使我国铁路客运工作走上了世界铁路的前沿。 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不胜枚举,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反面事例的讲解,如“7.23”特大旅客交通事故,造成40死,172伤,中断行车32小时,铁路损失达19371万元。又如1988年3月24日,311次旅客列车与208次旅客列车在匡巷站正面冲突,造成28死(日本旅客27人),重伤20人。生命的代价,血与泪的事实,教训惨痛,性质恶劣,损失巨大。反面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对铁路规章知识学习的渴望。师生互动,相互激励,在讲授铁道运输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了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担当,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一条专业知识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之路,使学生专业能力得以培养、发展和提高。 能力是生存之本,潜在成分居多。突出能力教育,挖掘其潜质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处于青春发展时期的中职学生精力充沛,却无定型,可塑性极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强化能力教育,从适应能力提升的相关方面着手,唤醒学生,激发其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立志发明创造,以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己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师生共同努力,成就社会,成就教育,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作者:杨萍单位: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 铁道论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育 一、调研结果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随着铁路快速化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客运专线的兴建,客运人才大量紧缺。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一是车站行车方向———制动员、助理值班员等工种;二是车站货运方向———货运员、货运核算员等工种;三是车站客运方向———客运员、售票员等工种;四是列车段———列车员、计划员等工种。随着我国进入铁路大发展时期,对铁路相关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到70%~80%,铁路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近年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国有铁路;二为地方铁路。前者约占80%,后者约占2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熟练工种岗位(制动员、连结员、列车员等)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种岗位(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计划员等)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路局调度或列车长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二、调研结论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置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掌握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调研结果表明,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符合运输一线企业对运输人才需求和办学规律,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岗位职业能力明确。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地下铁道、大型厂矿企业和港口的铁路运输部门,从事运输生产、组织、指挥和管理等工作(见表1)。取得国家劳动与保障部核发的本专业铁路货运员、车站客运员、售票员、列车员、连接员、车号员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之一。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行为方式和态度)构成了人的职业能力的组成元素。1.知识要求。一是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三是掌握铁路、城市地铁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是掌握铁路客货运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五是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六是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2.能力要求。一是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有关行车设备的能力;二是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运输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具有运输生产组织、管理与调度指挥的能力;四是具有解决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五是具有解决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3.素质要求。一是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开发创新的思维;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各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特点,因此本专业尤其强调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思想。三是人文素质: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个性鲜明、学有所长。四是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关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意见。一是压缩理论课时,开设和加大适合运输一线需求(客运专线)的课程,如铁路客运英语、铁路客运服务礼仪等。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增加实践环节和更新实训项目,在主干课程中推广“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安排专业教师下现场锻炼或者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作者:吴荣波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实训教学的研究 一、铁道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过程 (一)铁道工程各专业工程工艺过程铁道工程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每一专业工程又有其具体的工艺过程。如桥梁工程包括上构、下构和附属工程,具体包括基础(明挖基础、桩基、沉井等)、承台、桥墩、托盘、支座、梁片等,每个工艺部位都有其施工工艺过程。轨道工程则可以分为一般轨道和道岔两大类,而一般轨道又可以分为普通有缝轨道、无缝线路等,还可以分为有砟、无砟轨道等。工程实体的工艺是基本稳定的,但多数工艺过程随着施工条件(自然环境、施工队伍能力、管理能力等)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企业或项目的组织管理过程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运转,成本、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目标策划、实施等,项目的验收、评估、审计等,还有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都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当前铁道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些误区 (一)片面强调技能对铁道施工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认识不足,过分、片面强调操作技能,欠缺对施工过程管理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操作技能表面上看起来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实际上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铁道施工现场需要。 (二)认为施工对人员素质要求低招生过程中一般认为,铁道工程专业的要求较低,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相对其它铁道类专业),殊不知恰恰相反,由于高职铁道工程专业施工方向培养的是施工管理人员,而非工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求的学习能力更高。 (三)教学脱离工作过程授课过程中不结合铁道工程工作过程,脱离岗位要求,纯粹教授知识点,没指明职业的应用点。有些老师的授课很有条理,从理论的角度可以算得上一堂经典课,但实际上从岗位的要求来看远远达不到要求,原因就在职业的需求不明显;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让学生偏离方向。因此,应将基于工作过程真正落到实处,要明确所讲内容在职业岗位的应用。 三、铁道工程施工的实训项目设置 必须基于施工方向的铁道工程专业特点及其工作过程来设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目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一)加强技术管理过程的实训项目这类实训项目是成本最低的实训项目,一般只需投入一些规范、标准、图纸资料以及通用的计算机,不需要太多的实训设备。但同时又是最基本的实训项目,是其它实训项目的设置基础。但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能够进行相应的案例设计及配套工程设计、计算。如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职业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但部分老师没有基本的专业实践经验,难以设计出来。又如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施工测量放样、施工识图、质量验收标准应用、办公自动化训练等项目,但限于教师素质等方面原因,只能逐步完善、深化训练的项目、内容。 (二)深化工艺过程的实训项目当前工艺过程的实训项目基本只涉及测量、材料试验及轨道状态检测中的部分项目,施工过程的工艺质量检测项目有待深化。这类实训项目需构建相应的实景条件支持,需投入的场地建设、设备相当大。目前测量实训项目由于场地(如需土质、起伏场地、需反复打木桩)的原因,难以按照现场实际测量工作过程实施;现场施工试验检测项目多,且需配套的设备投资大,如高铁路基检测,需要进行路基的特殊检测;二次变形模量EV2和动态变形模量EVd两项指标,需要专用仪器检测,如高铁轨道检测,需用到高端的轨道检查仪等。 (三)施工组织管理过程的实训项目结合顶岗实习完成这类实训项目由于学校难以构建实训条件,一般安排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由于教师数量的不足和实习地点分散,学校教师难以全程现场跟班指导,必须构建深度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安排企业的指导老师。 四、关于实训教学的建议 (一)区分实训与建造工程实体往往有人将实训与建造工程实体等同,认为实训就是要建造工程实体;实际上又不可能经常建造,这很容易走进“实训没法搞”的死胡同。其实,只要认真领会了上面所说的三大类工作过程,就不难看出,实训项目更多的应从管理需求出发。如识图训练,这是施工行业技术员的基本技能,给出一份图纸,能算出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就是基本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工程实体,只需要图纸,必要时配上一些理实一体设施,如模型、沙盘等。 (二)注重实训项目所涉及的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一些人满足于实训项目的表面完成,不注重实训项目所涉及的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如铁路测量放样实训项目中,且不论放样的具体方法,先要将放样中涉及的距离丈量、打桩、对点、落点、仪器操作等严格要求;而我们在实际中经常只注重最后结果的验收。又如试验项目,较注重试块的最终试压结果,至于试验取样的依据、频度、方法和试块的制作、养护乃至试验报告的解读等,就往往忽略了。 总之,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有赖于专业实训教学的真正有效开展,应通过深入的专业剖析和专业调研,真正按照岗位技能需求、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实训项目并加强考核,促使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作者:梁斌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管件的研制 1试验台设计方案及结构 1.1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试验台,这种新型试验台主要采用了实现准确试验数值的新设计理念。在保证简单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的试验过程,从而得到准确的试验数据。试验过程如下。1)将工件(管件、阀件)安装在工作台的定位装夹装置上,采用双工位,安装紧固。2)操纵供风系统,充风稳定后,观察压力表是否达到试验要求的压力值。3)操纵进、排水系统,储水槽供水,达到水槽刻线位置。4)操纵气缸升降系统,自动带动工作台做升降运动,已经紧固好的工件随工作台向下移动,浸入储水槽内水面以下。5)观察水面有无气泡产生,无气泡则为试验合格。6)试验结束后,操纵气缸升降系统,使工作台向上移动,供风系统排风后,拆卸工件。所有工件的试验结束后,再操纵进、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试验台的供风系统可连接外供风源,试验压力可依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整;因此,试验台适宜压力范围广。对于定位装夹装置,根据工件的种类和规格的不同,配备了相应的装夹附件,以适用于形状各异的工件要求,且操纵简单、方便。由于采用了气缸升降系统,可同时将双工位装夹的工件完全浸入储水槽内水面以下,目测有无气泡产生,比原来手工逐一涂肥皂水的方法更准确、便利、简单,避免了漏检现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得到了准确的试验数据。 1.2试验台结构试验台构造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1)储风缸,利用储风缸提供稳定供风,用于满足整个试验台的用风需求;2)压力表,用于检测试验压力;3)定位装夹装置,整个试验台的关键机构,采用双工位、V形夹具,将工件准确定位,紧固装夹,保证试验安全性;4)供风系统,采用专用的滤尘、滤水SMC三联体、由不锈钢截断排风塞门及不锈钢管路,给工件充、排风;5)工作台及机体,工作台采用不锈钢板组焊件,耐腐蚀,机体由支架及不锈钢板组成,支架为角钢组焊件,是整个试验台的支承机构,不锈钢板围成箱体,外观美观、干净;6)气缸升降系统,专用的手动换向阀、调速装置和气缸,是整个试验台的核心机构,气缸最大行程为150mm;7)储水槽,用于储水,采用不锈钢板制作,耐腐蚀,使用寿命长;8)进、排水系统,提供稳定供水,用于满足整个试验台的用水需求。图1所示试验台为双工位,可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将双工位改造为多工位,同时装夹多个工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工件的结构不同,需要配备一些相应的定位装夹附件,例如:弯头V形夹具(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1)调整丝杠,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调整夹紧作用;2)手柄,材质选用尼龙6,采用人性化设计,使用方便;3调整螺母,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调整夹紧作用;4)导杆,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导向作用;5)微调螺母,选用细牙螺纹,起微调锁紧作用;6)充风管路,材质选用不锈钢管及管接头,选用管螺纹联接方式;7)密封板,材质选用橡胶板,密封效果良好;8)支承架,选用不锈钢板组焊件,为夹具的支承机构。 2结语 试验台在管件、阀件气密性试验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主要用于铁道机车车辆的弯头、管接头、活接头、三通、塞门和紧急制动阀等制动配件的气密性试验,类似此种管件、阀件的水暖和气动系统配件,亦均可采用此试验台。目前,该试验台已广泛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的各类管件、阀件的气密性试验过程中,试验压力可依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整,适宜压力范围广。此试验台使用了V形定位装夹装置,定位准确,夹紧可靠;配备了相应的装夹附件,用以适应形状各异的工件要求;采用了气缸升降系统,使其便于组织试验;操作简单、方便,且易维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瑞玲赵丽娜李文娟马霄锋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论文:铁道客车电源装置结构的设计 1满足统型接口的相关设计 接口统型主要是指:在满足电路板、模块互换的前提下,结构件设计必须保证有统一的接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证互换性的接口,这个接口根据不同的系统分别满足如下要求。 1.1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如图2所示的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主要保证的接口尺寸有:(1)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固定在箱体中的前后位置尺寸98.5mm(模块框架前平面至箱体前平面间距);(2)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固定在箱体中的高度位置尺寸125mm(滑轨至模块左下固定块中心间距);(3)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本身的尺寸716mm×500mm×460mm。 1.2充电机箱(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如图3所示的充电机箱(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主要保证的接口尺寸有:(1)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固定在箱体中的前后位置尺寸134mm(模块框架前平面至箱体前平面间距);(2)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固定在箱体中的高度位置尺寸75mm(滑轨至模块下固定块中心间距);(3)客车充电器本身的尺寸540mm×500mm×490mm、客车单相逆变器本身的尺寸540mm×360mm×490mm。 2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 2.1箱体密封设计 一般情况下客户要求铁道客车DC600V电源装置密封性能需满足IP54等级,为达到等级要求,需对门、散热器的密封方式进行合理设计。 2.1.1门密封设计箱门设计可以采用的门框折边,门页带卡槽内嵌一个密封胶条的方式密封,这种结构对门折边平整度要求相当高,是面面接触密封,如图4所示。这种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好,由于焊接结构的特殊性,折边的门框很难得到所需的平整面,所以在气密性和水密性方面均无法达到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密封要求,可以采用双密封胶条密封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门框采用了翻边结构并同时对翻边面和箱体表面密封,这样一个类似迷宫设计后,水很难再通过箱门进入箱体内部,如图5所示。 2.1.2散热器密封设计散热器密封是指模块塞入箱体后,散热器裸露在箱体后面,需要对其与箱体的接口处进行密封。由于散热器结构的特殊性,如果采用箱门的双密封,结构布置和安装都有难度,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散热效果,就必然减少密封胶条安装槽的宽度;由于箱体和模块均为焊接结构,双密封会有对接不准确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采用线密封方式,即箱体部分后窗框只折弯一道边,可以理解为一线(板厚一般为2~3mm)与整个密封胶条面(一般为20mm)接触,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已经得到多年运营的验证,效果良好。如图6所示。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密封结构外,就箱体整体而言其密封性能的保证还包括箱体外表面焊缝均采用满焊、箱体内表面间断焊部分在油漆时打密封胶处理、过线孔采用葛兰结构等。 2.2隔离变压器的散热和安装方式设计与传统的逆变器箱相比,统型后的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将隔离变压器布排在一个单独的腔体内,腔体采用透气的结构,以便隔离变压器的散热。考虑到对隔离变压器的有效防护,腔体采用百叶窗门结构(图7)并在腔体的下部增开漏水孔,既能起漏水作用,又能增加散热功能。由于结构所限隔离变压器在腔体内的位置比较紧张,如果采用传统的螺栓自上而下的连接,则只能安装两套紧固件,不利于隔离变压器的紧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底板上设计了两道槽,同时要求隔离变压器在安装位置上增加焊接螺母,螺栓从下而上反扣连接,这样4组螺栓都能有效地紧固。如图8所示。 3结语 通过本次统型和结构优化设计,铁道客车DC600V电源装置在继承了传统产品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互换,有利于产品的维修,同时有利于良性市场竞争的形成,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战的格局,使各商家有了更大的提升产品质量的动力。通过优化设计使产品更加成熟可靠。可以说这次统型和优化工作,对于铁路客车安全运营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高军刘晶单位: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施工的建议 1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是造成铁道工程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消极怠工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施工人员的工作常态,他们往往秉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积极,极大的延误了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团队等各个施工组织的管理。由于铁道工程施工必须得在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下才能完成,一个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都会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互相扯皮推诿正是各部门之间的常态,这些最终导致铁道工程施工的混乱无章。 2解决铁道工程施工问题的具体措施 基于经济发展以及生活等的交流沟通方面的需要,各种交通通讯工具应用而生,铁路工程的建设也日益被提到日程上来。针对当今铁路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各项施工条件,为铁路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的铁道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具体的解决措施下面将做具体阐述。 2.1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下铁道工程的施工工作才能实现有条不紊的发展,降低施工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经济惩处制度。经济惩处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制度的完善的经济惩处制度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潜在问题的巧妙解决。铁道部门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并把这一评估纳入考核,对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员工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那些消极怠工、给工程带来危险的施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如《施工人员管理条例》等,对积极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做相应的口头奖励并加之通报表扬。这是因为“精神激励法”在提高员工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企业、单位创新发展的目标就失去了技术方面的支撑,而难以实现。对此施工单位、铁道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有关技能培训的宣传,使知识改变未来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鼓励施工人员自学专业知识,把学习当做终身的奋斗目标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另一方面对员工做定期的培训,并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交流,实现员工之间的取长补短,并把员工知识水平专业素养的高低作为奖励员工的评判标准之一。另外,铁道部门还可以把一些表现较好并有一定潜能的人员送入学校继续深造,在用人招人方面也要摒弃传统的观点,招贤纳士积极吸收高学历、该水平的施工人员。 2.3优化设计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该积极听取施工单位的要求,并对施工地点做相应的实地考察,努力做到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在方案完成之后应仔细审查,并交给施工单位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从而实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另外应急预案也是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它在合理应对紧急情况、降低紧急情况下的人身、财产损失,实现施工的顺利进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具有不拘于形式创新性和实用性。 3结论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其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否达标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对铁道工程施工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铁道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应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优化设计方案、健全监督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本文通过对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铁道工程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作者:孙丽丽单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工务段满洲里线路车间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学校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学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培养质量四个方面。 1.1培养体系。(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是能够主动按照学院制定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2)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结构与布局、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情况。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趋于合理,专业优势比较明显;课程建设规划要科学,与专业建设规划相一致;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得力,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实践教学,注意内容更新和能力培养。 1.2师资队伍。(1)师生比:师生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师生比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必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2)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是指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3)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在评价体系中起到主体作用。 1.3教学管理。(1)教师风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是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2)学习风气:教学是否能够根据学风现状制定学风建设措施,实施得力;学生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思维活跃,这都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1.4培养质量。(1)道德修养:在个人综合素质结构中,“德”位于最高层次,引航和导向着个人的发展前景。①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方向和思想信念要坚定的和牢固,坚持政思想治理论的学习,注重理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遵守党纪、国法及其他任何规章制度。②职业道德。是体现在职业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言行要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能自觉做好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2)知识水平:指的是学生基本理论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3)能力水平。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沟通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与人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能够用书面和口头语言清晰、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企业评价: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搜集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主要包括: 2.1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能吃苦,甘于奉献,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2.2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工程施工或维护作业、进行相关检测试验及结果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 2.3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优势,杜绝个人主义。 2.4创新能力:要求能打破常规,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用新思维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2.5英语水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工程建设,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发建设,学生的土木专业英语水平需要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6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处理办公文件,进行工程制图、计算分析、试验分析。 3.学生评价:学生则以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主要指标加以评价,反映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校接受的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吻合度,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 3.1初次就业率。高职院校的初次签约率更为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因此,初次就业率就成了评价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会成为学生选择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2专业对口率。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专业对口率,它可以用来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吻合度,从而指导专业的科学设置。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对于选定的三个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必需设定三者的权重。评价体系的三个层面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三个方面中学校和学生评价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而学校及学生个人的策略选择又受人才的“消费者”企业的需求特征影响,只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相协调,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的发展机制,才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学校及学生两个层面的关系中,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即施加方,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与教学;学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客体,即接受方,配合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他们都是内因,要同时受到企业需求这个外因的引导,因此,学校和学生对人才需求的反应敏感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属于外因,依赖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的内因,据此进行相应的反应并加以实施,因此,在三方的权重指标上,企业层面的权重应当低于三分之一的平均权重,学校及学生层面的权重均应该高于三者的平均权重。由于高校在内因中处于主体低位,其权重应略高于学生评价的权重,所以,学生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高于三分之一,学校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更进一步高于学生层面的权重。因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按照以下参考值分配三个层面的指标权重:企业层面25%,高校层面40%,学生层面35%。 三、结语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通过多方调研取证而建立的,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强的客观事实依据,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然而,调查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到体系建立的客观性,更会影响到评价体系指标取值的不确定性。因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该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作者:任庆国张碧詹祥元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大学论文: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摘 要】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思想,因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相应地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是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文学教育。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普世文化;实用为体 实施就业型发展战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既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个目标紧密结合,使其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着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明晰、明确其课程定位,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仅只是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一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主干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增强学生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进而升华为个人人生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 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尤为重要的不再仅仅是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的学业教育更应凸显。若只突出人文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相应低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应用写作、阅读理解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夯实从业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管理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学礼仪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巧;学法律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法制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参与社会法律活动与法制建设能力;学科技文体可以具备一定的科研常识以及表达创造性知识成果的能力;学新闻文体可以获得采集和编辑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习口语知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会议主持、商务谈判等工作能力……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可以恰倒好处地实施素质与能力拓展教育。 二、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 “文官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大的历史创举,是对世界政治文化的一大贡献,称其为“国粹”当之无愧。“资治”教育在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统天下,并且,“时文”教育的科考指挥棒又进一步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宗法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国学”的精髓谓之“国粹”,“国粹”教育以“资治”为本,以儒学为体,已与现代人文精神面貌拉开了距离,让学生故国神游,陶醉于“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其陈旧的价值体系,已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障碍。一些人打起“宏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大旗,对大学语文进行包装定位,使一些具有“民族感情”的老教师们肃然起敬;让“民族”的概念掩埋“民主”的概念,甚至用“重民”思想偷换“民本”思想,这是文化发展的悲剧,也是民族发展的悲剧。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纳入全球文化的大视野,本民族优秀文化也只有在文化大视野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普世精神不仅仅是西方精神,她是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中各自优秀的部分的萃集,我们既不能斥之为崇洋媚外,也不能因之而排斥本土文化。普世精神在语文教育中不是硬性教育――即带有众多条条框框的说教式教育,而是通过阅读经典原著、观看经典影视、聆听经典诵读等感性资料达到的软性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受教育者,完成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包括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软教育对人生影响力是硬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普世精神建立在全人类认同基础上,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颠峰,大学语文课程中普世精神的含量直接影响教育成果质量。 三、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文学教育 传统大学语文一般以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不管按何种体例进行组织和编排,基本先国内后国外,并且侧重文言文阅读,教育内容趋于保守,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文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典型化处理,人们不能没有它,但绝对不能只仰仗它,不能在“仁义道德”的桃花源里,不知有别国,何为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学语文应打破以文学作品为中心之老套路,而应以经典文选、实用写作和实用口语为主,把涵盖了政治与管理文化、哲学与思想文化、科学与技术文化、经济与产业文化、精神家园与艺术文化、主流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大人文”融进“大语文”,建立起以语文材料为载体的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积极入世的精神,以适应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环境。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以“普世为本、实用为体”,让语文教学实现素质与能力拓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语文运用能力,实现通才教育。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应用型人才是属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兼有本科的学术教育和高职的职业教育。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出积极的理论认识。在各种培养环节中,利用一些事例探索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最后,指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学生的能力、注重过程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科研能力 培养方式 一、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认识 关于科研能力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科研能力是完成科研活动的各种本领[1];有的认为是基本素养、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还有的认为其与创新能力相提并论。[3]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是属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兼有本科的学术教育和高职的职业教育。科研并非科研类高校的专属,应用型高校以够用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教育为主,但是不排斥必要的科学研究。一提起科研,很多人就会把它与专家、公式、算法和精密的设备联系到一起。其实,技能中也蕴含着科研元素,“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熟练掌握了技能,就会有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想法,科学和技术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分家的。技术改造,略微上升层次和理论高度,就是科研内容。 所以说,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可以从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科技讲座、课题申报以及其他环节入手。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各种环节 (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方式 实验的本质就是模拟和重复前人的科学研究,模拟相似的条件,使用类似的器材,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所以,在实验课和实训课上,教师可以观察与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面临困难时的毅力以及面对问题的态度等。 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防止某些学生一味地蛮干,这样的学生视实践环节等同于劳动,对发生的困难和安全估计不足,而当问题出现时又容易自暴自弃;二是引导好懒于实践,照搬照抄同组同学的学生。总之,教师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逐步引导他们走上按步骤、按要求完成的正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比如,在电机实验中,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要求后,有兴趣做一下电机的堵转实验,由于电机的堵转会带来温升,时间略长就会烧坏电动机,或是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事先设置好实验步骤,并亲自监督他们进行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记好电机的堵转电流等参数,然后及时停机断电。在这个过程中就遵循了科学的工作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也是一个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善于动脑的学生往往能提出自己的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思路。尽管有些稚嫩,但是教师应充分肯定其突破、创新的精神,再引导其走上合理化的道路,如果马上不留情地批评其“离经叛道”,那么将挫伤其自尊心,压抑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完成设计,总有多种方案和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折中考虑最为适合的方案。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的时候表面上觉得设计没有纰漏,但是具体到细节或制成品时,才发现错误的存在。有时甚至将貌似完好的设计方案推倒重来,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做好课程设计的学生的心理工作,引导其总结经验教训不放弃努力、不盲目心急赶时间而潦草行事。 比如,在单片机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单片机C语言,虽然学生学过这方面的语法知识,而且也按课程进度做过几个实验。但是,设计一个小型的项目,是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遍遍地调试程序,直到开发机做出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科研成功的喜悦。单片机硬件的焊接,对于很少使用工具的不少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实验室里焊板,由于对各个管脚的功能的了解不深入,对A / D转换器的接口的不熟悉等,出现焊错、虚焊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看课本,理解该课程难记的概念,再查找问题重新焊线,这一整套的流程,就是科研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挑战精神 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参加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科技竞赛,可以从产品构思、设计、制作、安装、调试等完整的技术开发流程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技术交流下快速成长。以大赛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一旦获奖,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练就技能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校的一些教学单位在国家某些大赛项目上已经形成了常年备赛、参赛的好习惯。仅2010年下半年度,我校组织各类校外科技竞赛20项,参赛学生近千人,参赛教师103人,获省三等奖以上奖励71项(国家级5项,省级奖66项)。 此外,校内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广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技讲座拓展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中的崭新视野 科技讲座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良好手段之一。聘请校内外的专家登台[4],给大学生介绍国内外最前沿的知识的发展状况,采用灵活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向专家提问,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精神;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来说,企业的总工或资深的技术专家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对某些知识的研究兴趣。 (五)课题申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中细致入微的作风 课题申报的写作辅导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到填写几张申报表格,大到学生撰写各种项目的申报书,其中包括各种申报材料的整理,科研团队的组建,经费的来源和安排,项目的进度等,大学生一般不知如何入手。我们发现,每年参加机电产品大赛的学生表格的填报,都有填错的现象,需要教师检查后重新填写;至于项目申报书,则必须在教师的密切指导下才能完成。看似简单的填表环节,却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是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 此外,还有其他可以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学生社团是学生从兴趣出发,独立、自由学习的一个组织。比如我校的学生社团“单片机学习空间”,有独立的活动室,有热心为学生答疑的专业教师,有前几届学生无私留下的硬件和调试设备。许多在社团活动的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大赛,并拿到了奖项。下厂实习是学生接触工厂设备、工艺流程的良好机遇,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与课堂中泛泛而谈的知识形成鲜明对照,而企业的现实工作作风也会克服学生理想化的思维,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好处。 三、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等教学环节,观察学生的工作态度;挑选动手能力强、愿意思考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挑战性强的工作,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并适时吸收他们进入科技竞赛小组;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按规程要求完成工作即可。 其次,不可注重形式化的唯结果论,科学工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取得良好的结果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希望看到的。但是只有把工作做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如果小有成功就得意、稍有失败就气馁,则必然造成学生心浮气躁的心理,导致科研能力的培养呈断续状态。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认识问题上,一般是开始时缺乏自信,有一点成绩后就可能会低估科研的难度,对此教师应适当地引导。 再次,端正科研的求真态度,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高校的侵袭。严格学术规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上,对于别人的工作贡献,应注明引用。抄袭、窃取等学术流氓行为将扼杀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实践环节中,可以逐步地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兴趣入手,按科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人才的科研能力培养中,应选拔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培养,引导他们端正思想、踏实地做好科研工作。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定位的作用与意义 摘 要:近些年当中,随着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程度也在随之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学数学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课程,更加应该在其定位方面突出和其他类型学校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定位的角度出发,总结这样的定位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用型本科;大学数学;教学定位应 前言: 随着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开展,人们对于教育本质内涵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高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原来的“精英式”教学逐渐向“大众式”教学转变,应用型本科就是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以每一位学生为培养对象,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能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有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大学数学课程来说,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的概述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等院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办学活动中以为社会输送一批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而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当中,不仅要掌握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在整个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课程设置来看,应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定位[1]。 从特点这个方面来看,应用型本科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在教学的目标上要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实行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教学模式为主体;第三,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创新的方法为主;最后,应用型大学本科的数学课程中要以高科技的设备为主。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定位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微积分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并在这种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逐渐形成一种思维逻辑的能力,以便于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使用这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大学数学课程还需要改变学生在以往的经验中对数学所形成的错误的理念,让学生能明白数学在学习当中虽然有一定的困难,对人们的逻辑思维感要求高,但是数学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人们智慧进步的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数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也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 2.教学内容的定位 在应用型大学本科的数学课程中,其教学内容要和其他类型的大学相互区别,其具体的教学要根据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在高中时期转变到大学时期,这种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实践的能力而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2]。在应用型本科的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方面既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的定位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定位,就要做到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来看,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出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具体内容;第三,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定位的作用与意义 1.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展示出应用型人才的特征。这种定位结果也体现出了应用型本科的内涵,树立符合时代意义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最大程度上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提升了大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大学数学课程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全方位的定位,教师也容易清楚把握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其根据教学标准的规定,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背景下得以全面发展[3]。 3.和高中数学有效衔接 在应用型本科的具体要求中,要求其课程要和高中所学的知识有效衔接,并考虑到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过渡。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能了解到学生在高中时学到的具体水平,可以根据这种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充分做到和高中数学的教学有效衔接。正因为教学的内容能和高中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过大的难度。 结论:通过本文中的具体描述,能够得知在应用型本科的环境当中,大学数学的课程要做到准确定位以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投入到学习当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水平,能为实现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新建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作为新建的航空电子专业,本文主要从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两个方面对新建专业如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讨。通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来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培养的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航空电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当前,企业对既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必须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确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定位,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航空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 为迅速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与转型,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对高校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山东交通学院作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与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院校,在校内各院部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活动。山东交通学院作为传统的水陆交通运输类本科院校,为迎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其“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中指出学校的学科建设应根据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增加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原有水陆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向轨道交通和航空运输领域拓展,形成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覆盖陆路、海运、航空交通装备研发制造技术的鲜明特色。其中,在航空运输领域的专业方向设置在学校专业设置中属于空白领域,航空电子专业方向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个本科培养方向,是紧紧围绕我国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办的专业,属于“产业支撑型”专业。进行航空电子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即是为了满足国防军工发展的需要和民用航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校加强专业规划,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方向,强化专业特色,最终实现学科的有序发展。 二、航空电子类专业建设发展 1.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新踏入航空运输领域的山东交通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直接把航空电子技术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深入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现实的。掌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航空电子设备制造与维修的第一线,培养从事航空电子设备制造、维修等工作的一线工程师和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是学校比较切实的人才培养目标。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定制化专业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是与企业的需求密不可分的。航空电子专业应以企业对航空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的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那么,如何才能紧密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呢?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外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和短期工作,承担相关企业的横向课题;②聘请企业从事航空电子方面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主管,通过短期讲学、讲座、参与专业建设和教改课题等形式,将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联系起来;③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选取部分学生的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作为试点,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直接对接。④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理论,注重实践。在理论教学上,通过企业的参与和专家组的把关,制定符合科学学习规律的课程设置,使理论教学更加扎实和有针对性。依托相关企业,通过合作建设、企业资助等形式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4.转变培养方式。对于一些特定的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相关“学生大赛”引入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大赛来学习课程的内容,并在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以赛代考,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5.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下企业,通过引进、学习、培训、进修、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紧跟国际航空发展步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其次是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其根本途径就是实现校企的紧密联系。 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前面的专业建设发展中,提出了培养定制化专业人才,通过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内的理论学习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在学期规划上,拿出一两个学期外派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同时安排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相关课程的考核和评价通过以评代考来完成。外派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同时可以延伸到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在企业实习的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可由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组成答辩组,直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举行联合答辩。 2.短期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除了长期到企业中实习之外,在理论学习期间,还可以采用短期实践,实践理论交叉的学习模式。在一个学期里,将相关课程设计的内容拿到企业中去,和企业的实际课题相结合,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能够把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最终成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结束后,由校企联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作为课程设计的考核结果。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上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作为保障,企业才能接受学生到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校方应成立相应的校企联合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学校教师应走出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深与企业方面的联系,建立校企之间稳固、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结论 通过建设发展航空电子类专业和构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有效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对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对航空企业和民航部门航空电子类岗位群的具体分析,研究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最终建设适用于我校航空电子学科完整、高效的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大学论文: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现象探析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科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优势逐渐减小。不少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希望通过打工这一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增加毕业就业的筹码。笔者通过对湖北省9所二本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打工的现状,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对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之现象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就业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比较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凭一技之长在就业时更受就业单位的青睐,本科大学生明显相行见绌。再加上,社会上对本科大学生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只会纸上谈兵,不会真枪实干”,更加加剧了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鉴于此,不少本科大学生想借助于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在校兼职打工,一方面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在今后择业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由于当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加上本科大学生维权意识和社会阅历的淡薄,国家也没有明确提出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规范这种行为,在打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本科大学生也因这些顾虑终止打工或者干脆不打工。究竟如何看待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这一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体验,对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现象从学理和实践结合上进行探讨。 一、 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打工的基本态度 根据笔者统计的9所二本院校171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打工经历的占74.5%,其中大二大三年级占打工学生的绝大多数;在问到打工目的时,大部分学生反馈他们选择在校期间打工主要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和解决生活费以及充实大学生活;当问到打工能否与学业相容时,71.5%的学生认为是可以相容的;当问到校方是否制定了相关政策来规范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34.02%的学生认为有并且感受到了,22.2%的学生认为可能有但没感受到,其他学生则回答没有;当提到,拥有打工学生经历的学生一般打工时间是多长时,绝大部分人回答是在半年至一年,几乎很少学生经历时间为两年以上。而当问到打工是利大还是弊大时,70.3%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17.9%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其他则认为差不多。 由此可以分析,大部分学生是赞成在校期间打工的,并且不少学生已经将此行为付诸实践。同时,据其他调查显示,当下在校期间打工在本科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时尚。这进一步说明,大部分人是赞成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的。 二、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的必要性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规定上看本科大学生打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专门技术型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成为企业亟需的人才。但是,近些年却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本科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怪圈。由于企业在招聘时强调有经验者优先这一原则,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缺乏经验,在求职时屡屡吃闭门羹。总理在2013年6月8日的讲话中提到:“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有压力,但就业的动力大于压力,学校和国家都会为你们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你们一次签约成功可喜,二次成功签约不错,如果还没有成功,政府和学校还会联系帮助你们,你们是不断线的风筝。”一方面政府高度关注就业,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来保证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大学生必须同时从自身着手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既包括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在校期间打工是本科大学生走出校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增加自己就业时的筹码,在毕业时更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例如,一位学计算机专业的学长,利用暑假期间在电子厂上班,毕业后轻而易举地成为该电子厂的软件工程师。 另外,从法律上说,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中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由此可见拥有劳动能力的本科大学生显然是法律上的劳动者。在这一方面来说,这是可行的。 另外一方面,根据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属于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内,但由于非全日制用工是以小时计酬为主的,不能够满足想在寒暑期出去打工的本科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少企业利用这一点,在假期期间以极低的报酬雇佣大学生或者是同大学生签订付违约金的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尚未明确打工学生的具体权益,本科大学生在工作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三、借鉴国外高校经验规范我国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打工的管理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2013年脉搏民调显示,五分之四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打工。同时,萨利美财务公司发现,目前美国大学生家长大约只承担其孩子上大学费用的27%。对比国外大学生而言,中国的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费用甚至全部由家长承担,很多农村家庭本身经济并不宽裕,由于孩子上学不得不通过借债等其他方式来支付这笔费用,这更加加重原本贫困家庭的负担。 在中国,按照正常的读书年龄,在上大学时,本科大学生普遍应在十八岁。十八岁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意味着成年,此时父母是没有义务支付本科大学生上学其间的任何费用。笔者认为,中国的本科大学生应学习国外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己出来打工挣钱。而从外国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这是可行的。 针对上面的分析,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从总体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国家、高校、个人等社会群体共同努力来推动其的实现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保障在校期间打工的本科大学生的权益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中非全日制用工的标准和条款,将本科大学生在假期打工纳入法律的管理范围之内,是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有法可依。 其次,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应加强对本科大学生所在打工的企业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网上实名投诉制度,针对被投诉的企业和个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最后,政府应通过政策等手段的引导,鼓励企业雇佣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去打工。国家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相关问题一向都是高度重视的。在2013年5月4日讲话提到:“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因此,本科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群体,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自己的科学知识,同时更应积极的参加实践。既要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通过大学生兼职等方式,又要结合自己所学和业余时间实现在校期间兼职打工的目的。 (二)高校应将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纳入管理体系 首先,校方应将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纳入学校的管理范围,通过建立固定的网站,收录各种企业岗位资源挂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岗位的具体介绍及要求申请符合自己的打工岗位。通过这种方法,校方一方面明确了收录企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时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及动态。其次,校方应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定向或定量的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打工。最后校方在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多增添打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据笔者了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在其学校主页校园生活一栏中建立了具体详细的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校方在对社会企事业单位招聘学生勤工助学须知上明确规定了校方与企业及学生的管理条例,分为六条。 第一,管理与服务机构。学校设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市场部,专门负责协调、管理、指导学生校外(除家教)勤工助学。根据学校规定,其勤工助学活动由勤工助学活动由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归类和统一管理。 第二,用工单位资质。用工单位在招聘学生勤工助学必须出具本单位国内的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单位介绍信等相关材料,同时用工单位招聘的岗位必须与营业执照上相符。 第三,在用工协议上,用工单位需与勤工助学中心市场部、工作学生签订三方协议,遵守协议有关规定。 第四,在管理费用和学生工资方面,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学生的工作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结束之后的安排。 第六,规定了有关类型业务因国家与学校的规定,勤工助学中心不予承接。该校通过对学生在校时间兼职打工实行了规范化的管理,既为在校期间解决部分生活费等现实问题,也提供了学生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可谓是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三者的共赢。 (三)家长和孩子应携手共进,坚持放出去与走出来相结合 现如今,由于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某些过分看重孩子的束缚。许多父母出于担心孩子的安全和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想法,反对孩子在校期间兼职打工。但是,从长远考虑,爱孩子就得为他的长远考虑。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必须“断奶”,学会独立成长。因此,父母必须舍得让孩子去打工,让他们接受实践的洗礼,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性格。另外一方面,对于本科大学生而言,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在校期间打工,一方面解决自己大学时期的经费问题,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所学。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同志在中国地质大学讲话中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印证了这一点,他讲到“我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今天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练就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工作。”作为本科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同志的讲话,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豪情与高远,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朴实与厚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对未来发展是向上的,也是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通过国家、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规范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的管理。 本科大学论文:基于生态化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直接关系到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水平,因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本文将简单分析在生态化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理念 应用型本科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个世界生态学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这门自然科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从而衍生出相应的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行政学等方面的学科。因为生态学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所以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进行科学的引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准确认识生态化 现阶段,教育界引入生态化理念还只是初步的探索阶段。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态化理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进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将生态化理念引入并运用到教育工作当中,并逐渐出现了早教的生态化、校园环境的生态化、个别学科的生态化等理念。而在相应的高效教育当中,则形成了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生态大学发展、高等教育生态化管理等等一些新的教育与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引入生态化理念,不论从理念上讲还是从方法论上看,都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生态化中的“生态”是超越了对相应单一纯粹的“实施”的描述,换言之,它并不是单纯如实的对自然环境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中性概念,相反,它代表一种基于某种生态实施的特定的价值取向,该价值取向的表征就是破除所有形式的中心主义,例如,破除经济发展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中心主义等等,倡导建立起相应的“整体――全面”的一种“系统”的价值观。中心主义形式价值观为一种强调某种要素并非对全局把握的一种失衡的价值观,所以造成了高校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重视使用技能、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则是重结果、轻内化。生态价值观则能够有效修正这一价值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审视,将相应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外部同内部各个要需相互调动、相互关联的开放性系统,最终实现良性的共生。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生态化教学的方法 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引入相应的生态化理念绝不是简单的引入一个新概念,更不会像自然科学一样在技术层面使用精确定量的方式进行移植,而应以该理念为依据,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优化其发展模式。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化必须寻求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法,推动生态化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逐渐渗透,该方法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这是改进教学方法。 1.积极拓宽教育维度,使学生有效走进现实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光要承担着塑造价值观的责任,还必须积极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要想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态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积极拓宽生态观的教育维度。生态观教育主要指以人类的生态环境为基本的内容,探讨人类和生态系统对待生态观念的整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从而科学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内因进行科学分析,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 为了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通过系统思维不断强化生态观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设置一些同生态教育有关的内容及课程。生态观的教育可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解析中国传统的生产模式、分析现代全球生态危机状况、现阶段中国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忧患等等,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展示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高校还要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的实践和调研活动,课后组成相应的活动小组对所在地区的街道社区、工厂企业、商业中心等进行实地考察,在活动中要求学生们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到的现状进行真实的描述及科学的总结,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对生态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实际考察活动当中可以划定相应的区域为相应的生态环境母系统,然后划分出相应的自然环境系统、自然资源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经济发展系统、人口素质系统等子系统,将子系统当中的互动因素,对相应区域的生态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准确找到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使学生们真实的感受生态观,也就是人类在政府自然、改造自然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不限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改正传统观念当中的错误的部分,进而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自觉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建立在良性训话的生态系统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采用相应的系统教学方法,产生教育合力 要想实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不光要在显性方面强调生态观方面的专门教育,还应在隐性方面进行整体学科性质的生态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政治上要明确大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及素养;思想上,则不能单独推进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入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审美教育。 同生态环境比较,生态系统为所有生态因子的一个综合互动性有机整体。学生为生物性的自然存在、人格性的自我个体、社会性的社会关系的一个综合体,所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是够一定要把学生放到一个系统当中,并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质量。 三、结论 随着社会及科学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正在逐步强化。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化能够有效拓展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功能,并使学生积极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利用生态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态观及思想政治素养,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本科大学论文: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本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摆在我国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探析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本科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1978年高考政策的重新确立使得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在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后,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地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左右,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2010年为631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而在这些人当中,能够顺利就业的人为数不多,大多数毕业生都无法找到工作,或者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突破69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随之产生。据估计,在2014年中,这一数字将会达到空前的740万。由此观之,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变得更加严峻。因此,探析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高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都设置了较高的条件:一是要求有较高的学历。如有的单位只招聘具有硕士文凭的人员,有的单位要求必须是博士毕业。在上述单位中,有的工作岗位确实需要高素质高文凭的人员才能胜任,但也有不少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本科毕业生就完全可以胜任了,却非要招硕士文凭的人员,致使受聘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无用武之地,造成人才浪费。要求高学历这一现象从2002年起开始变得更加明显,在许多招聘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硕士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随后,更多的用人单位趋之若鹜,也纷纷效仿,提高了用人门槛,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已经到了非博士不用的地步。二是要求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如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招聘本科毕业生,但却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有2至3年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又把绝大部分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本科毕业生拒之门外。三是设置其他条件。如许多用人单位在地域、家庭背景、身体状况、性别甚至个人爱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用人单位设置的诸多条件使得大多数本科大学生难以顺利就业,于是,有些人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活问题,就选择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购买假学历、伪造假的工作经历,给一些制假卖假者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高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这一因素在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本科大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大部分高校只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权威部门所的信息及时调整,学生所学专业无法应对市场需要,造成专业与就业的脱节。有些院校讲授专业课的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因此学生无法从大学课堂上真正学到实践方面的知识。尽管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实习课程,但有些实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将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实习报告作为评价考核学生的硬性指标,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此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做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国外有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大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的德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职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不仅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服务,而且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就业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刚刚踏入高校大门时就能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寻找工作的策略,将职业规划策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德国高校还定期向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校友咨询网络、校友招聘研讨会与职业小组、职业资源中心以及毕业生就业报告等大量的就业服务,这就使德国的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就有了充足的准备。反观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更多的只是实行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恶补”就业技能,无法使大学生们真正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更无益于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三)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变。目前,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中的工作岗位无疑对于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最具有吸引力,因为在这里工资待遇高,生活环境好。虽然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把在大城市中工作当做一件体面的事,因此,都在竞争大城市的工作岗位。相比之下,许多中小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则被冷落。同样,一些大型企业、大公司中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也同样受到大学生们地热烈追捧,而那些能够使人得到真正地锻炼,需要吃苦耐劳的工作则不被大多数人所待见。这些在就业中追求“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非理性因素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身上,致使他们在就业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对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用人单位同样也负有此方面的义务。期望用人单位能够勇于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降低招聘人才过程中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和标准,对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上岗前的培训机会,同时传播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这样可以让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工作能力,然后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其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如现在很多外企和银行的管理培训制度就很值得推荐。 (二)以市场为导向改革高等教育的内容 高等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社会输送对口人才,应全面深入了解社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预测专业发展的前景,增强专业设置的客观性、现实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应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应成为今后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为此,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诸如在何处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的问题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首先,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大学生应摆脱“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的束缚,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方法,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次,应当寻求有利于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的职业并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那些待遇高,环境好,但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最后,尽可能的自主创业。另辟蹊径也不失为一种实现自己职业和人生理想的好方法。 本科大学论文:三亚本科大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认知调查研究 [摘 要]国际旅游岛建设掀起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同时也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负责任旅游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人们对负责任旅游理念和实践的认知度低,应该引起理论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围绕“负责任旅游认知”这个问题进行探析,以三亚旅游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为切入点,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出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理念和实践的认知水平过低,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政府、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和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等结论。 [关键词]负责任旅游;本科生;认知;三亚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挑起了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田的重任。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海南旅游业发展态势稳健,但从业人员、旅游者和居民不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依旧是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之一,并且这一现象在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三亚尤为突出。因此,责任意识和行为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海南旅游利益相关者整体素质的首要因素,而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宗旨是发展,基本支撑是人才,基础教育有赖于优质的高等教育[1]。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作为旅游学习和研究人员、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或者管理者甚至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能够直接影响旅游活动中的思想、行为、服务和管理质量等。由此,本文首先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切入点,从培养负责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着手,并以此为基础将负责任旅游继续在海南旅游企业、旅游者、居民中进一步推广。 1 负责任旅游 1.1 内涵 在Hetzer(1965)提出负责任旅游原则的基础上,Krippendorf(1987)基于对环境负责的环境伦理理论,首次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的概念,即倡导以伦理责任作为主要原则的新型旅游方式。之后,国外学者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行为学、伦理学等多维度对负责任旅游进行了界定[2][3]。而国内学者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都是在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中提及生态责任,个别学者对负责任旅游的概念、规模、行为、实践方式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缺乏明确定义。 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负责任旅游属于大旅游范畴,它涉及旅游各要素、与旅游相关的人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因此,笔者提出负责任旅游综合性的定义是指旅游业中所有利益相关者以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为导向所进行的能够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如图1)。在实践活动中,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旅游工作者、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之间存在着多重伦理责任关系,他们的一切行为有义务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图1 负责任旅游中的责任关系 1.2 负责任旅游认知 国内外学者单纯地对旅游认知的定义较为少见,多是从旅游者角度提出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旅游认知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引发旅游行为的前提。但笔者认为旅游认知不应仅限于旅游者层面,旅游业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对相关的旅游知识有所认知,这是整个旅游行业良性运转的前提。因此,笔者提出旅游认知是指人在旅游行业运转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主动或者周围环境被动接触获取旅游相关信息后,所形成的对旅游活动的价值、内容的看法和态度,是一种主动或被动认识旅游的心理过程。结合本文对负责任旅游的界定,笔者提出负责任旅游认知就是指人们对负责任旅游知识、作用、项目及相关服务的认识和了解的心理过程。它是在中国各地区引入和推广负责任旅游的基础。具体来看,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旅游工作者、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等都应对各自的行业责任、职业责任、伦理责任等有所认知,这是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旅游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相互尊重、素质教育等多重责任的有效途径。 2 三亚负责任旅游认知度调查 鉴于大学生在旅游活动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及影响力,负责任旅游的引入和“本土化”发展首先应与旅游高等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旅游者和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责任意识带动责任行为,将旅游中被动的责任约束变为主动的认知和实践,才能全面促进我国旅游人才素质提升,更好地为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因此,要把负责任旅游与海南高等教育相结合,首先需要分析和掌握大学生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程度。 2.1 问卷的发放 鉴于三亚是海南乃至中国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本文问卷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三亚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生,其中旅游相关专业涉及旅游英语、休闲体育等专业。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表: 通过数据分析,总体样本结构比较合理,与海南省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2.2 数据分析 2.2.1 对负责任旅游存在的认知程度 据图2显示,400名本科生里只有90名学生表示“知道负责任旅游的存在”,仅占样本数的22.5%,其中,旅游专业本科生占21.1%,旅游相关专业本科生占24.3%;私立学校本科生占34.2%,而公立学校本科生只占12.5%。说明三亚大多数本科生还不知道负责任旅游的存在。同时,旅游相关专业本科生反而比旅游专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度高,而且私立学校本科生比公立学校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度高,这可能是受到了三亚高校旅游教育与旅游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做得更不到位。 此外,在负责任旅游实践方面,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签署了《在旅游目的地进行负责任的旅游的开普敦宣言》(以下简称《宣言》),2006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文明指南》(以下简称《公约》和《指南》),2010年澳门大学举行两岸四地负责任博彩高峰论坛,并与北大签署合作意向书推广负责任博彩,不希望游客在旅游中染上赌瘾(以下简称“负责任博彩”)。笔者发现,针对以上实践内容,学生依次表示“不知道”的分别占71.8%、56.3%、45.8%,说明大多数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相关实践内容的认知程度偏低。在表示“多少有些知道”的本科生里,对《公约》和《指南》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是“负责任博彩”,最后是《宣言》,说明这些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相关实践的理解仅限于国内,没有受到国外先进思想及经验的启发,在认知水平上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2.2.2 了解负责任旅游的途径 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影响学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重要因素。在对“知道负责任旅游存在”的本科生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在众多的渠道中,他们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获取的信息,广告和网络等媒体对他们获取信息的影响较大,次之是书籍、旅游相关行业引导,而家人、同学以及朋友等群体的影响较小(见图3)。说明教师是影响三亚本科生获取负责任旅游知识最主要的因素,广告、网络和书籍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在本科生进行旅游实践的过程中,相关行业对学生行业责任的引导力度较小,各行业对实践的教育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受到中国社会责任观念明显下降的影响,学生所处的人群环境内部之间对旅游责任问题没有良好的相互传播、学习和沟通,这也会影响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认知水平。 2.2.3 对负责任旅游内容的认知程度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还承担着法律、伦理、环保、教育等责任。据图4显示,学生对负责任旅游涉及的环保、文化内容认可度最高,对经济、安全以及尊重责任的认可度较高,而只有32.3%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项目。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内容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在其他旅游形式与负责任旅游的关联程度方面(见图5),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与负责任旅游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绿色旅游和低碳旅游,只有19.5%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项目。说明三亚本科生旅游专业知识的覆盖面窄,专业知识拓展存在缺陷。 2.2.4 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态度 在负责任旅游的存在、内容以及相关实践知识的引导下,笔者对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关注并研究负责任旅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1.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只有14.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说明负责任旅游已经开始引起三亚本科生的关注,并且愿意研究和实践的意向显著。 2.2.5 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程度 高校大学生在海南旅游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他们要为广大旅游者做出表率;作为旅游服务者,他们承担着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服务的职责;作为旅游管理者,他们又肩负着维护海南旅游业良性运转的责任;作为旅游学习者,甚至是旅游研究人员,他们不仅要积累丰厚的学识,还要承担起旅游与文化之间良性融合的责任;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肩负着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新文化的责任。 因此,从对以上五种角色的选择比例来看(见图6),三亚本科生的角色认知程度相对平均,只有1.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选择全部角色的学生只有23人,还不足总样本数的0.6%。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自身在海南旅游业中的角色定位不明晰,并且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认知。特别从专业角度来看,53.7%的旅游专业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旅游管理者,57.1%的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旅游者,而选择旅游学习和研究人员的分别仅有38.9%和22.4%。说明三亚旅游专业本科生对自身的定位相对偏高,并不清楚旅游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及优秀的旅游服务者是成为旅游管理者的基础之一。而三亚旅游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海南旅游业之间的联系,缺乏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主人翁精神。此外,选择旅游学习者和研究人员的本科生较少,显示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认知程度偏低。 2.2.6 自身责任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对自身责任的认知状况会显示出他们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态度。据图7所示,94%的学生表明他们应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负责;在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内容里,对环保、文化责任的认可度最高,分别达到79%和78.80%,其次是对尊重的认可度,对其他责任的认可度相对偏低,而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全部选项。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自身在海南旅游业中所肩负的责任问题的理解有所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晰、对负责任旅游内容认知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你是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负责任旅游”这一问题上,82.5%的三亚本科生给予了肯定答案,说明他们对于积极践行负责任旅游的心理倾向是良好的。 3 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结论主要有:第一,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水平过低;第二,三亚旅游相关教育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程度偏低;第三,三亚本科生自我认知不明晰是影响负责任旅游认知程度的因素之一;第四,三亚本科生愿意研究和践行负责任旅游的心理倾向显著,这不仅是提高三亚大学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程度的有利条件,也是积极推广负责任旅游的前提。此外,影响三亚本科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授课及旅游课程设置与国际化接轨程度低、旅游行业正确引导作用较小、媒体缺乏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和宣传、政府相关部门旅游责任性问题模糊和本科生缺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人翁精神等方面。 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三亚本科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水平:第一,旅游院校应积极开设负责任旅游相关课程,如旅游伦理学等,并通过讲座及各种活动开展相关实践,增强教师和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理念的理解;第二,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营造负责任旅游的实践教育环境,提升自身的行业实践教育能力,强化现场教育的作用;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营造负责任旅游的社会责任氛围,如健全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引导相关媒体以责任态度进行宣传以及加强负责任旅游“本土化”的推广等;第四,学生主动提升负责任旅游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主动认知自身在海南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树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人翁精神,并在旅游从业人群中发挥示范作用,为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对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三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考核方式 应用型本科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不光只需要理论性人才,而更多需要的是能够懂得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国情下,许多高校开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以应用为目的,以解决生产为主的技术性本科,它主要强调学生的社会需要和就业导向。这就需要学生更多的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进入高校所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为今后学习本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重要性 虽然各高校开始加大了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并陆续制定了许多的改革方案和教学方法,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仍然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误区。例如,随着各高校学生的不断扩大,就会出现实验仪器数量过少,多人使用一台实验仪器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对物理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自主能力较差,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教学目标[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有关。现阶段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大体包括“实验考试”、“笔试考试”、“论文考试”等。这些考试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不能面面俱到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达到因材施教。所以,加大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根据国家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现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主要以应用为主,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的内容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又要包含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2-4]。因此,根据实验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将考核方式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三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节如下。 (一)平时考核。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更加重视平时的实验过程,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由于平时考核又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实验报告四部分,为了更好的量化平时考核的成绩,将四部分内容进行细致分配,即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实验报告分别各占平时成绩的10、40、10和40。其中,实验预习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来评定学生对本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调节和操作程度;数据采集主要评价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认真态度;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实验报告的撰写主要来自于课下,它能够检验学生在整个实验环节的认识程度和知识运用情况。所以,平时考核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整个实验的操作。 (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掌握情况。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有试卷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其中试卷考核只单凭一张考试题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各学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大面积采用实验操作考核的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负担,期末考核可采用“口试+操作”的方法,这种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20。具体的实施方案是设置100到200道题签(根据学校理工科学生的多少设定),题签主要包括口试题,口试实验的原理、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方式等;操作题,具体操作某个实验的一部分等。考试期间,让学生随机抽取题签完成题目,根据回答或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这样的期末考试既能检查学生对基本物理量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减轻工作负担。 (三)创新考核。创新考核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能力。创新考核占总考核的10。具体的实施方案是针对某些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完善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的实验设计。例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电表的改装等等。这种创新考核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物理,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 三、总结 我们将“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贯穿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如此,这种考试方式的实施,教师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培养了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究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在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方向上具有高度融合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性与特殊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彻尽早开展、全程性开展以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一种趋势。依据这一趋势,以及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对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和提倡。因此如何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迫切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 对于应用型本科的确切定义学界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从其众多的争论当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来: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第二,以本科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即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第三,应用型本科以教学为主,实施教学与研究并行的策略。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 1.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专业性通才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为目的,属于专业性通才教育。一方面关注学生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紧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的教育。它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将从事行业方向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因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表现为: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等。是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以培养科学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因而,应用型教育不同于单纯注重学理的科学教育体系,它是更强调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教育体系。 2.应用型本科教育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深层联合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组织形式及培养过程上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上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深层次联合。在我国当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对于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实践方面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社会的高度融合,意味着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确立实用原则,建立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第一目标的教育思想。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社会目标指向性,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明确,最终为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所接纳。其次,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即应用型人才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性、适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解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在教育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贯穿教育过程的先进性原则。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将最新知识、技术、方法和工艺等加以创造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以使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真正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相融合。其次,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走“校企联合”之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这样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又能有效节约教育成本,为将来学生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 作为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出能够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现场问题为主以及能够将高新科技、新的服务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人才。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强调对科学和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获得未来发展的“学位和学术通行证”。更重要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为进入应用科学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更强调对于通向未来职业和行业的相关技能的训练,即获得“能力和技能通行证”。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历教育,它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的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的特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的重要内涵应体现在应用型上,这样的特征要求它必须将生产第一线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毕业之后即面临走向社会就业的问题。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有满足他们就业后的需要,乃至日后转岗和后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必要知识储备,及早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性通才教育要求其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基本任务的专业教育,学生在校时要获得必要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走向公司、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从事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单是通识教育,而是侧重于应用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不是学术性研究型人才,而是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针对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应用性本科院校要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精心设计生涯规划,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以未来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明确,指导性强。指导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市场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树立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择业观和发展观。 2.应用型本科关于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的有机结合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要趁早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特别是对基层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重点是搭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实践创新四个教育平台,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除专业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外,开设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策略 大学期间是学生成才以及形成稳定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开端。高校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上更加侧重培养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性、适应性,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也体现出它的区别,因此针对应用型高校,如何调整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要尽早进行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社会实践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面临走向社会从业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检验,关键一点就是要看其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欢迎和认可,也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效果的肯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又要能满足毕业生自身良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后,就要及早指导他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爱好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己以后各个学期学业的发展情况和个体特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和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同时,也可以用社会需要指导学校办学,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全程开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实行“3+1”的教学模式,在校时间相对短暂,前后涉及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两大阶段。大学生人生观和就业观的形成、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制定全程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分年级、分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使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在构建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时,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和内容,使之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一年级可作为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了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二年级为职业生涯的定向期,找准自己的基本定位;三年级为职业生涯的提升期,确定自己的目标,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做充足的准备;四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型期,在一定的实习摸索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和就业方向。同时,要根据大学四年不同的特征,进行课程和内容的全程设计,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做好工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便于自己较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从而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大学学到的知识往往偏重理论,过于书本化,容易脱离实践,缺少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较难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凸显实践性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他们缩短职业适应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首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拓展培养渠道,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教育的途径,进而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既可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了解职业,增加对社会的感知,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在“校企”联合教育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来为广大同学“现身说法”,这样的榜样激励往往会起到较为直接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使学校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制定教学任务,能更好地树立院校的品牌效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 职业生涯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个人需要实现职业生涯的完美或成功,以追求自身的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我们的职业得到更完美的发展。应用型本科学生因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切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才能真正夯实学生基础,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开出美丽之花、胜利之果。
医学护理教育探析: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当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社区护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社区护理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提升。通过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整合医疗资源,搭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培训平台,使医学信息化教育能更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中。方法:建议通过建立移动学习平台、发展远程社区护理教育、将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应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及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多应用网络技术,将医疗信息和医疗资源整合为一体,为高质量的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果:医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扩大了培训能力,可接受更多的社区护理人员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同时医学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特别是为改善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广大社区护士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教育;护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1]。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得到不断推广,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对于社区护理服务来讲,其涉及范围广、知识多、独立性强。而且它的服务与临床服务不同,要求护理人员在人文、保健以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社区护理要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尤其是继续教育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而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教育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本研究拟探索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 背景 在国外,对护理教育的定位层次较高,学历水平一般都在本科、硕士。但是就国内社区护理来讲,社区护士大部分为临床转岗的一些护士,虽然要求具备护士相关的执业证书,但是却不要求具备上岗证书[3]。但是卫生厅以及卫生部都要求社区的护士都要经过岗位培训,才能符合社区护士的条件。调查可知,我国约有半数的护士没有进行上岗培训。对于社区护理来讲,其综合性较强,包括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也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社区护士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但是现在中国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也比较明显,因此很需要信息化教学,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2 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移动学习平台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5],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发挥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大量基层社区护士远离中心城市,甚至身处边远地区,对他们的培训是一个难题。医学院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已经深入基层,由于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制约,社区护士的知识和岗位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不仅阻碍了其本人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从经济的角度看,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教育模式也可以省去将在职人员集中到某地学习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经费。作为卫生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2 发展远程社区护理教育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护理人员越来越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6]。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护理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为改善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广大社区护士的学习环境,减少因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不便,提供社区护理人员更多的学习和参加会议机会,可以考虑建立服务于护理教育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可以提供给广大社区护理工作者一个不需与老师面对面授课的双向的、互动的学习途径,更多的人同时上课,透过声音视讯的传输,增加更多的与大家共同讨论及接触的机会,使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更加方便容易,有效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习环境可以因远程教学系统的设置而获得改善,弥补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但是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远程护理教学网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加强师资培训、以及充分做好学生的准备。目前,远程护理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除了行政的、技术的支持外,广大护理人员对于教育网络的熟悉和适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学员们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认同,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也是远程护理教育网络能否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和作用的关键。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和各界人士对网络的不断认识和熟悉,远程护理教育网络将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使模拟人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结合配置的模拟临床环境,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从而得到综合技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以其可重复练习而不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解决临床实践资源短缺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充分认可。高仿真模拟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主要模拟社区护理工作案例中的真实患者,学生在模拟仿真的临床环境中,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我国目前尚处于探索性地将其应用到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中,而国外已针对模拟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目前国内将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案例尚不多见,还需进一步加强模拟教学相关学术活动,需要进一步开发切实可行的案例,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案来指导模拟设计、执行和评价,以有效指导模拟教学的开展,使更多学生受益。 2.4 网络技术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PACS(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以下简称PACS)。PACS系统包含了放射科、超声等所有影像科室,由于图像数据非常大,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时和在网络上传输时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特别高[7]。继续医学教育中,我们在教学点采用中央控制台的远程网与医院PACS系统连接,PACS系统涵盖放射科各类检查,实现了电子化报告、电子阅片以及影像资料的存储,系统上线后,采用电子化阅片,病人影像资料投影到幕布进行讲课或病例讨论,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使社区护士有了更好的讨论和教学平台。 综上所述,本文对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究,为了达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的目标,还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社区护士,这是摆在每个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本文通过探讨、具体分析国内社区护理可行的信息化教育的方法,并与国外进行比较,可见我国在社区护理教育方面不管是在设备、技术、资金还是制度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护理,必须加快社区护理信息化教育的步伐。 作者简介:陈冯梅(1981-),硕士,讲师,专业公共卫生方向,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医学护理教育探析:医学护理教育改革浅析 摘要: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医学护理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先导,医学护理教育通过改革为优秀医护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国际医学护理教育交流与合作,按照国际现代医学护理教育理念,以培养方案为核心建立起与国际医学教育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护理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使我国医学护理教育逐步融入国际大环境,在国际竞争中改革和发展。 关键字:医学护理 改革 人文精神 1.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1988年至今,随着国家整体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国内形势变化,医学教育培养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我国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现在不仅有护理专科、本科教育,而且已有硕士,博士招生培养教育了。 1.1.医学护理教育培养机制存在不合理 我国现行医学护理教育培养机制存在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之分。一方面,各层次教育所拥有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差距巨大,导致每年有相当数量缺乏足够训练的护理医师进入,医疗活动出现更多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医学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学问,接受了更长时间基础知识系统训练的护理医生进入工作初期,工作能力反而有所欠缺,于是滋生了“高学历、低能力”的怪现象。总体来讲,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医学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渐将培养重点转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重点。 1.2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 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本科层次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体,研究生阶段则主要侧重于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然而,作为医学护理教育主体的本科教育,基本上又被人为划分为4+1模式,即4年基础课程学习和1年临床生产实习,部分学校在生产实习之前,有数周时间不等的集中见习期。这种看似计划性和可执行性良好的教育程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逐渐显现出一个难以克服的弊端: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期间,对于临床相关的生理、病理、解剖等知识,理解过于抽象,无法获得客观体验;而到了后期实习阶段,先期学过的基础知识早已淡忘于记忆曲线的远端;再者,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和治疗,要求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割裂式的医学知识讲授过程无助于培养医学护理毕业生系统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国内一项针对在校医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6.75%的被访者认为临床实践显著影响就业能力,高居所有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首位。 2.先进国家高等医学护理教育制度的参考与启示 5年以上的医学教育护理学制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理论。毕竟对于医学而言,属于高精尖科技领域,而且其所包含的学术内容众多,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学生很难学到更多更实用的医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对于国家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而言也没有好处。纵观当今诸如美国、德国、英国等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它们对于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极为重视,所以,他们的高等教育对于医疗护理人才的培养历史至为悠久,也正因此,这些国家的医疗水平才与其政治、经济保持了某种程度上的相适应。事实上,有些国家对于医护人员的准入门槛相当的高,比如法国,没有博士学历,根本不可能从事医生这个行业,而且,法国根本就不设医学学士或者医学硕士这些学位,目的很明确,想当医生行业必需是博士。 3.我国医学护理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重要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育遵循“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改善条件、优化管理”的方针,认真借鉴世界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整课程结构,积极探索综合化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前沿性”、“加强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改进实验课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学的主导性”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3.1.课程体系改革 一类是在以护理学科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即根据各学科的重要性将传统的学科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指定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增设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课程。目前,大多数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沿用的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因而这种课程改革的基本做法容易推行。 3.2教学内容改革 医学护理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方面。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需要医学知识的新陈代谢,而人才培养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及预防、医疗、保健的结合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的统一趋势对医学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医学院校几乎都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陆续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史、行为科学、文学、卫生经济学和法学等课程纳入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3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临床实习学生互评等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校大量应用人体模型和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体现了对病人的尊重、同情和理解。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护理教育方法日显超时空化,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改变着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 4、人文精神在医学护理教育中的实践 患者直接接触的就是护理医生这个群体,但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正是为了成功走上医生岗位而做的准备,因此,参考患者的合理建议对医学护理教育改革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一方面,部分护理医生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与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和行为,给医患矛盾埋下隐患;但另一方面却与患者对医生或者医疗行为的误解密切相关。着力于消除医患双方的误解乃至对立,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在医护生本科教育阶段的医学教育改革有必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客观需求。培养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人性、理解病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医疗实践,而医疗实践也能够提高医学生对病人权益的认知。 总之,为了培养能满足医疗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医学教育改革应考虑多方的需求。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已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而这就要求未来的医生能够转变服务观念,由为治病而服务,准话成为为患者 服务。医学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向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尽力消除医患隔阂。同时,在医疗实践中不仅关注手术成败,更要尊重患者,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生活理念。职业不应该仅仅沦为一个人的谋生手段,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所以,医学生应该培养高度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视患者为亲,用心完成自我人格的升华。 医学护理教育探析:基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医疗卫生环境出现的变化让实践教学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医学模式教育配合标准化患者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医学院学生临床护理实践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临床护理技能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对妇产科教学、医学模拟、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的临床运用进行探讨,从而为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化患者;妇产科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是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于一体的临床专业主干课程,具有显著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锻炼,特别是产科医护工作将会对母婴安全造成直接影响,任何不慎操作都可能导致意外。所以,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相关学习活动提供相应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工具。 一、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特殊性 妇产科护理包括女性特有病理、生理、生育调控等,和其他各种器官系统相比较,女性生殖系统也是相对敏感的一个系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在就诊以及住院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愧疚心理,这就很难让她们接受护理学生的实践。而且,医学院学生因为刚参与临床护理实践,面对患者时可能存在胆怯、害羞等不良心理,失去各种实践机会,或者受到这种紧张情绪的不良影响,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医学模拟教育 医学模拟教育属于通过使用模拟技术对仿真患者、临床情境进行创设替代真实患者开展的各临床学教学实践。医学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设备所创设的模拟临床场境和患者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实践资源已经在当前临床实践教学中凸显出相应的优势,特别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产生的优势更加明显。 首先,直观性明显,女性生殖系统位置较深,妇产科很多临床实践、操作都需要在盆腔内进行,包括人工流产、分娩、宫内节育器取放等,这些实践操作都无法直接观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通过复杂的示教、讲解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各种抽象操作。医学模拟技术把临床解剖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巧妙结合在一起,创设出全方位、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教师可以在这种简单的操作中更加具体、直观地对抽象的动态过程进行展示,把各种看不到的操作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 其次,人文关怀明显,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盆腔检查等操作都涉及患者的隐私。常规性的实践教学虽然有很多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教学,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通过医学模拟教学,保证患者隐私在不受到侵犯的前提下完成各种临床护理实践操作,这也符合人文关怀和伦理标准的要求。 三、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运用优势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逐渐普及,职业教育也开始面临着学生生源素质逐渐下降的问题,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喜欢表现、抽象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临床工作充满好奇。而传统的教学大都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他们容易产生各种依赖心理,也容易产生厌倦或者疲劳,听课效率较为低下,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优势所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护理教学过程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模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学会动手、动口以及动情。 其次,医学模拟教育结合标准化患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功效。传统观的妇产科护理教学依然选择的是基础、临床以及实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出现脱节,学生缺乏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患者、围绕案例让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完成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提出了系统的护理诊断,并保证护理措施得到顺利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护理教学的缺陷,并把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优化,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患者两种模式有着相同的出发点,也就是在临床护理教学之外建立对临床护理实践活动进行模拟的环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面建立起更加立体生动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很容易涉及患者的隐私,因此,选择正确积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高级的模拟系统都无法替代真正的临床实践,模拟患者和真实患者查体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为未来医学事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医学护理教育探析:中职护理教育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1教学对象和教改方法 1.1预防医学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将预防医学课程列为中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共4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为沈志谦主编的《预防医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理论课的章节主要包括:绪论、环境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社会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介绍、疾病的发生要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实验内容有:正常成人的食谱编制、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儿童铅中毒的案例讨论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等。 1.2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中专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两个合班,每个合班含4个小班,一合班人数为128人,二合班人数为103人。 1.3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中专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中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一合班为教改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二合班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 1.3.1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章节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3.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大量图片和视频。 1.3.3在讲课中加强教学互动和课堂提问 讲课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提问以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1.3.4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 在预防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大约30人一个班,请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课小班教学辅导,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4课程考核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考核包含两个方面:理论课考核:在教学结束后两周进行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复习时不划重点,加大理论考试监考力度,杜绝考试作弊;实验课考核:以平时实验课的学生作业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共4次实验课,以每次实验10分计,总分40分。最后的总成绩=(理论课成绩×70%)+(实验课成绩×75%)。 1.5资料的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使用Excel录入,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教改组比较指标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实验课成绩 食谱编制和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两次实验课成绩,教改组学生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食物中毒案例讨论和计量资料描述两次实验课成绩,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课总分教改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2.2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理论考试成绩 在预防医学理论考试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教改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或P 0.05);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组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论考试总分教改组学生高于对照组(P 0.05)。 2.3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成绩总评 通过本次针对我校护理中专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结合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教改组学生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不及格率教改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护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在本次中专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中,食谱编制实验课内容较难,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同时还要学会计算三餐能量以及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的百分比等,且本实验设置内容较多,计算繁琐,注重培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次实验的得分在4次实验中较低;食物中毒和儿童铅中毒实验是以案例讨论为主,只要理论课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再结合实验课教师的辅导就容易操作,两次实验课内容均较简单;在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实验中,由于需要计算频数分布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学生在计算时认真细致,相互核对计算结果,因此本次实验课的出错率较低,在4次实验课中得分最高。从实验课教学中体现出一些预防医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医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一方面,对以往以医学统计学为主的实验课进行改革,增加一些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中专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其对理论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专学生实验报告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同时带教教师应该坚守岗位,积极为学生辅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在理论课考试中,教改组学生名词解释得分、问答题得分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 0.05或P 0.01),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客观题来看,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效还不明显,例如,判断题的得分甚至出现了对照组较教改组高的现象。通过查阅试卷我们发现,一些中专护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客观题考试时,胡乱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同样属于客观题的填空题,教改组学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能因为有些学生答题不认真以及有些学生对题干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有些填空题的回答完全偏离题干。从总评成绩来看,教改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及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 0.05),说明本次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中专学生处在相当于高中教育的阶段,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以下共同特点:(1)可塑性强;(2)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到诱惑;(3)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但又乐意成群结队[3]。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现就本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以下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①案例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将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例子,或者请一些学生发表意见与大家讨论,也可以将PBL教学法融入部分章节的教学中[4-5]。例如,在讲到涉及补钙的知识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提出一些补钙的误区请学生讨论,最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当然,也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对难以采用案例讲解的知识也可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6]。②创设情境的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认知结构,这样才可以创设情境[7]。例如在讲基础营养学中脂类的生理作用时,可以举生活中脂类饮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学习该内容。 (2)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在讲授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视频,让他们感受矽肺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的痛苦;讲到减肥时,给学生播放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健康教育创意大赛”中的获奖作品“健康减肥”,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爱岗敬业,严格要求学生。一些中专学生由于自控力差,上课讲话、看小说、听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对上述现象视而不见,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听课的风气,也使其干扰了其他学生,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建议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能对学生有偏见,应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同时给学生强调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严谨性,以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的案例、互动式教学、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是肢体表演来感染每一位学生。在中等职业护理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以全面提高预防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刘振中周政华高晓凤工作单位:川北医学院 医学护理教育探析: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摘要:妇产科患者因学科专业,患病部位的特殊性,比起其他患者有着对人文关怀更强烈的需求,而医护人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人文关怀意识相对淡薄,医学人文教育流于形式,这也成了医患矛盾的催化剂。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人文关怀服务,我校将人文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将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文教育 当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医疗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妇产科患者由于学科专业、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往往有着更强烈的人文关怀需求,所以将人文教育融入妇产科护理的日常教学中,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以后步入临床岗位做好准备,更深远的说,还能为妇产科这个高危科室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妇产科的服务质量。 1加强妇产科护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妇产科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正常及异常的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和常见妇科炎症、肿瘤及其他疾病的护理。妇产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如害羞、焦虑、自卑、内疚等,这些心理使得妇产科患者比其他患者更渴望与医务人员沟通,谈出她们对疾病的担忧与疑惑,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建议及安慰。而对孕产妇或患者的护理,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人口质量。患者的对人文关怀的迫切渴求及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责任要求使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的修养,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提高护理质量。再者,由于公众对医疗服务要求日趋提高,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而中国的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使得医患矛盾持续升温,在妇产科这样的高危科室更是屡见不鲜,甚至已导致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而数量缺口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繁重更易忽视服务质量,这就使得医患关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医学人文教育正是打破这一怪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建。 2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并加强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 2.1编写妇产科护理人文配套教材 在课程内容创新上“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与医院护理人员共同研讨,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关怀元素,广泛搜集人文关怀素材,如行业发展史、行业标准、人文关怀案例、名人名言等,将之整合入现有教材,形成妇产科人文护理特色教材,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及人文素养的升华。 2.2在理论授课中增加沟通技巧相关内容 在临床工作中能否获得患者及其亲属的信任,能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都与尊重患者及沟通技巧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尊重患者,采取倾听、关切用语等交流方法和技巧,营造出和谐的沟通气氛,对患者疑虑给予耐心解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女性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妊娠这一临床常见事件为例,患者往往陷入胎儿去留的两难选择,做人工流产怕对身体造成伤害,留下胎儿又怕宝宝受药物影响发育异常,如果这时医务人员只是告诉产妇做了人流不能保证还能怀上,胎儿留下不能保证没有异常而让产妇自己选择,产妇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留下胎儿甚至整个孕期都将在这种压力下度过,而如果医护人员将人工流产有什么危害,我们将通过哪些手段避免这些危害,如果留下胎儿,异常的概率有多大,我们将在孕期进行哪些监测来排除胎儿的异常,让产妇结合自身因素进行考虑,从患者获益最大的角度帮助患者进行选择,就能让患者打消疑虑,做出理智的选择。可见医患沟通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2.3实训教学中加大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力度 妇产科实训课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在示教时将稳重的举止、平易近人的语言、关爱的态度融入娴熟的护理操作中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及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学生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练习。使护生在操作中能表达出“人情”、“亲情”,从小小的细节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并将这种关怀带到工作中。 2.4充分利用见习的良好契机融入人文教育 临床见习是学生与真实患者的第一次接触,见习效果对学生入岗后的护理服务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在妇产科见习的各环节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选取真实典型病例,采用床边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询问病史、查体,提出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在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倾听患者的需求,并指导学生对患者提出的疑虑给予耐心解释,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并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2.5不断加强妇产科护理教师的人文素养 要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必须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并学习关怀他人。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做朋友,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保护学生的隐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有助于学生日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应自觉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不断探索怎样灵活运用人文知识,采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加强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符莹 单位: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当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持轻视态度 虽然很多企业都开展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决策人员及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只是由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着错误认识。事实上,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能够涉及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企业资金运作、企业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内容。[1]因此,有关管理人员应当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重新认识。 2.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更新不及时,软件较为落后 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应当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融于一体。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发了自身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但由于开发企业资金缺乏、技术上的不足等因素,导致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仅仅用在核算、做账等工作上,而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方面功能的软件却是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一套软件用到老也是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软件更新不及时,随着企业的发展,此类功能单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将逐渐被淘汰。 3.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因此,现在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用,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认识性有很大不足,导致企业不愿意为财务管理部门聘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才稀缺,企业缺乏懂信息化管理又懂财务的人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频频。 4.多数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基础能力 这些企业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十分散乱;第二,企业多个部门中大量数据多次重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数据的浪费,导致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第三,有些企业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做假账,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第四,企业没有实现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十分混乱。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1.企业应当建立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流程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某个业务有很多信息入口,而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录入信息时效率低下,导致信息重复或者部队称现象。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起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流程,业务实践一旦发生,能够根据信息规则生成会计凭证,同时,数据库里也存储了结果。[2]企业哪个部门想要输出和使用这个结果,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输出。这样不仅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升,还能够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以提升。 2.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首先得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使企业会计的责任和义务得以明确,才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制约、监督,使会计的信息质量得以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 3.大力培养和引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培养现有人才的前提下,聘用、引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高端人才。要定时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培养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和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要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4.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保障企业所有工作、业务的进行。因此,为了保障企业的所有活动,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目标与方案,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体系。[4]与此同时,还要对方案的可行性做论证,保证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保障系统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都成为了造成问题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了解其重要性,要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规划。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新型化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系统,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刘学 单位:西安邮区中心局 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1企业资金信息化组建过程中出现的病症 在公司刚刚建立的初期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只是要一些相关的会计人员就能够完成日常的财务方面的信息。但是伴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规模不断壮大,接触的工作越来越难以简单的完成,公司的财会方面就被要求不断提高和升级,相关的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任务越来越大。庞大的数据库都必须被及时地进行统计,相关业务方面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在不断地限制公司对于业务开拓和发展。 1.1财会管理的信息化 由于资金调控管理信息化的中心地位确立得不够清晰,很多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信息系统的重点建设,一些公司对于财会信息化的理解还只是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替换人工计算的时期,觉得财会电算化即是资金调控信息化的理想状态,对于完成当代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需求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并没有意识到资金调控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公司内部管理信息化的中心业务。 1.2信息的不真实、信息的不集中,都给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造成了困难 当代公司对于管理方面的核心理念就是对于信息的统计和处理。公司内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确切的信息集合及处理结果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进行调控物流,资金分配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但是,在当代中国,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出现信息很大程度上的模糊不清,不对称和不集中,并未完成对信息的充分处理和使用,对于信息的采用,使用方法和程度都各不相同。可能是因为顾及自己的利益,有关的部门并不愿意将自己掌握的信息第一时间地交给相关的信息采集人员,故意造成信息孤立的现象。除此之外,因为对应的计算机软件不能一致,就不能进行一致的数据编码处理,以至于形成了数据的利用率偏低和整体的整合应用程度很低。公司内部不同的业务之间的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分享和传递,造成了数据在企业内部中没有预期的集合和调控,呈现出包含资金信息在其中的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分割,造成各种大小不一的数据小岛。数据的失真,将会对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困扰。 1.3以前的财会处理过程出现了部分丢失 在传统的财会系统的构架当中,财会信息均以集合数据的格式不断存放在信息库体系当中,不能够明确地表现出财会方面的有关业务的真实面目;除此之外,集中整合的数据信息通常会在业务数据之后,数据的滞留停滞既降低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下降了其有关性,导致公司方面不能够直接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整个生产运营方面进行及时的监管控制。在电子计算机技术被广大工作领域应用之后,很多相关部门的财会工作人员便开始主动地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引用到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并且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便捷性能,使工作变得更加简便。然而,由于传统的财会系统的捆绑,并不能够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发挥到其应该有的优势,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学习和直接应用的过程。 2推动企业财会管理信息化组建的方法 公司的财会管理信息化不单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工作,而且是相对来说更加艰巨的社会课题。相关的国家政府部门从加强国内公司的中心竞争能力,加快推动公司参加国际之间的合作,推动信息化系统的组建及相关方面的专门款项推出并且为完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组建奠定一个优良的基础,我们还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2.1升级公司作业的过程,完成财务管理与作业的系统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司不但要适当地进行计划以及应用自己的各种合理资源,而且还必须要把运营环境的方方面面资源精密地联系起来,对作业过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变得更加的优化,完成生产运营的精致化、集中化、节约化。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让财务方面的工作互相联系出现了希望的曙光,财会方面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的信息收集,其信息的载体是初始的证明,信息起源的唯一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实时分享,确保了财会体系可以及时地表现出经济动向,变财会计算后为事中调控,使公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中。 2.2组建以资金调控为主要工作任务的资金管理信息体系 经由电子计算机的互联网方法,建立最佳适用于自己公司的状况的财务调控体系,针对资金运动的整个流程进行实时跟进以及整理上报,让管理作业的涉及面变得更加宽广。经由在财务方面的预测来统一调控如何运用分配资金,灵活运用资金,加快资金的运转,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利益。 2.3调控财会监管,提升财会管理水平 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开销方面的管理,推行责任成本调控条例,对于当前公司预算条例没有任何时效的情况下,联系现实组建完善不同的预测系统,精细预测体系,合理性地挑选预测计算指标。经由组建内部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体系以及应用一致的财会软件,进行系统编译并且存入预测信息当中,及时地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控和管理,并把之后的财会监管变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管调控,让财会方面的调控变得更加及时,有效提升公司财会的管理水准。成立责任成本中心,推行责任成本调控条例。责任成本中心仅仅对成本消耗负责,并依此为标准经由财会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对于责任中心进行及时的调控,最终汇成考核的结果,编写书面报告以及根据成绩的差异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并且鼓励员工将技术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相结合,更好地为企业做出服务。 3结语 结合以上的论述分析,在现如今的信息爆炸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财会调控和管理信息化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公司时候最值得注意的方面。无论什么组织,什么企业,都应该在财会调控信息化管理上面做出一定的投入,使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获得优势,进而使数据处理为特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郑洪波 单位:大庆石化公司财务处 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手工做账和核算的工作量,快速录入财务数据,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当前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一个更健全、更完善的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强 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IT技术替代手工操作的层次上,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了解不充分,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1.2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信息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总部和分公司之间的标准有差异,内部会计信息无法有效传达;第二,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标准不统一,加上部分企业缺乏硬件设施,导致数据资料不能及时收集和传递,给企业决策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1.3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一些软实力,而人才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当前,企业纷纷引进各类技术人员,包括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以及技术研发人员等,但却忽略了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一些企业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或是没有专门的知识素养,又或是裙带关系,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能力都比较落后,远不能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财会业务一体化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不仅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要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财会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财务会计从整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载体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网络数据的实时共享性,能有效保证财务系统实时反映经济活动,变会计事后核算为事中控制,使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 2.2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要想改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复合型人才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注重对其专业知识和相关软件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之间也可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学习、进步。要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也可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企业还应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全过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3将软件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企业引进先进软件有很多途径。一方面,企业可通过聘用高级顾问的方式引进国外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这有利于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先进软件。此外,软件公司和各企业要建立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软件。这均可有效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2.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风险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关键控制点,确定风险警示点,并实时控制这些点,一旦超标立即报警或停止授权,及时化解风险,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2.5构建合理的企业财务部门业绩评价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者的意识十分重要,尤其是财务管理者。因此,要深入分析企业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的准备成本以及财务信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处理情况,构建合理的业绩评级体系。这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2.6加大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 企业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资金投入的分配才能保证企业正常有序运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有效利用资金加强财务软硬件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2.7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有效监督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作者:任粉荣 单位:铜川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校园一卡通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一、“校园一卡通”的功能 一卡通系统是一种多功能应用管理系统,其系统能对持卡者的校内身份进行认证,并提供金融服务功能。“校园一卡通”的基础信息衔接至校内相关应用系统中,以实现对卡内数据及信息的统一认证与共享,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及提供服务。“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有五大功能:第一,消费功能。将一定金额充值至卡内,在学校内消费网点,通过刷卡来进行消费,如就餐、打水等,快捷方便;第二,身份识别功能。在“校园一卡通”上,都会有持卡人的姓名、相片、编号等用于身份识别的基本信息,能通过电子识别,快速识别个人身份,便于注册、借书、考勤等各项活动;第三,银行功能。一卡通将校园卡与银行卡衔接起来,以卡内扣收、自助圈存等方式,实现学费扣收、转账等银行部分功能;第四,内部结算功能。一卡通内记录着持卡者的消费状况,能为财务、商务及持卡者提供对账核算的详细清单;第五,自主查询功能。一卡通的持有者可在校内相关查询设备或系统上,进行各类资金转账及消费信息的查询,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二、“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高校以往财务管理上,财务信息与其他部门信息通常是相互孤立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层次较浅,极易出现各部门信息不一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机构复杂、人员量大、数据统计渠道多且统计标准不统一,致使高校财务管理难度大,管理效率不高。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实施,符合教育部门相关规定,不仅能提高信息录入效率,还能提高财务信息管理质量,在保障财务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校内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提高校园信息的利用率,有助于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规范高校经济秩序 长期以来,高校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并没有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系管支持体系,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并出现私设“金库”、挪用公款、收款私吞等问题,严重扰乱了财务管理的有序运行。而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一卡通所具备的电子支付功能,直接将各类缴费金额转入到相应的财务账户中去,免去了中间现金收取环节,能有效防止经办人员从中谋取私利,从根源上解决了财务管理人员缴费不上交、私设“小金库”问题。同时,通过校园卡,将各服务机构的收费详情记录到财务信息系统内,便于对各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校内各服务机构的收费行为,实现收费项目与收费行为的透明化,能及时查处收费中存在的违规、不合法行为,规范高校的积极秩序。 (三)改进财务管理方式 通过一卡通,将大量复杂的财务数据直接传输计算机,实现了对校内财务的实时管理。当前,高校虽然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生学杂费的收缴、划扣,但其未能实现与银行系统的衔接,致使相关人员及学生无法及时查明各项缴费信息,并且由于财务数据需频繁通过移动介质进行传输,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也极易出现操作失误状况。校园一卡通的运用,解决了高校存在的上述问题,让学生的缴费流程变得更加便捷。校内财务处通过发送收费指令至银行,在认证成功后,银行就可在银行卡账户中自动进行代扣,同时将相关代扣信息直接发送给财务部门,大幅度减轻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仅降低了校内财务管理成本,还有效提升了缴费效率。此外,校园一卡通具备小额支付功能,在消费时只需刷卡并能轻松付费,携带、使用都极为方便。校园卡支付,通过网络及消费机,便能对交易金额进行汇总,免去了现金支付找零、上缴结算等流程,减轻了收费部门的工作负担。 (四)强化对后勤的财务监管 在高校内,将各类经费及有偿服务资金收入纳入校园一卡通体系中,通过一卡通进行统一管理与运作,能让校内财务部门及时掌握校内收费详情及资金运转状况。其中,后勤服务的大部分资金也被记录到一卡通中,为财务部门对后勤服务的监管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规范后勤服务的运行行为。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后勤服务,其经营服务工作基本由社会中的经营实体承包,使用一卡通记录下其收费信息,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其经营的实际状况,确保对经营实体所收取资产占用费的合理、准确。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实现了对校内各有偿服务部门账户资金的统一管理。并且,通过校园一卡通,将银行卡内资金存储于一卡通内,无论持卡者是否进行消费,其资金都会从个人账户转入高校账户系统内,可供校方用于资金周转,进而降低筹资成本,从实质上而言强化了高校对资金的调控能力。 三、“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全面协调问题 当前,在很多高校内,校园一卡通都是作为饭卡使用,学校及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由校内各机构结合自身需求,自主购买衔接软件,连通校园一卡通,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其应用大多较为随意,致使一卡通应用极不规范,各类状况发生较为频繁,并且习惯于对问题进行相互推托。 (二)功能扩展问题 校园一卡通虽然具备识别、查询、消费等基础功能,但并未进行其它功能的开发,特别是在银行功能方面,一卡通所能使用的银行功能十分有限,致使校园内仍存在大量现金流动,相关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一卡通的充值、办置,无暇对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也缺乏对相关机构及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各部门在一卡通运行中的职责混淆,阻碍了一卡通优越性的发挥,难以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校内广大师生。 (三)一卡通的安全稳定问题 在校园一卡通运行与管理中,需要应用到网络技术与财务技术。但在实际中,高校内许多财务人员及网络技术人员并不能同时掌握财务与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进行处理。另外,在后勤有偿服务机构终端操作方面,部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未按规定进行权限的设定,操作极为随意,极易造成一卡通系统运行中网络不稳定、消费数据丢失、消费重复上传等问题。 (四)一卡通资金清算问题 在大部分高校内,通常将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人工操作数据的核对及入账方面,而忽视了对系统处理数据及需调整账务的审核,特别是在一些因系统终端故障而形成的传输错误问题,未能对其作出及时的处理,致使系统内存在信息漏洞及入账严重滞后的问题,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无法为校内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四、完善“校园一卡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逐步完善 转变校领导的管理观念,强化其对校园一卡通作用及功能的认知,明确各部门职责,结合校内实际情况,对运行系统做出整体规划。在校园一卡通功能开发上,先研发必备功能,再进行功能的扩展。其中,重点开发银行功能,通过与银行的联网运行,增强一卡通的实用功能。 (二)规范一卡通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应结合校园一卡通运行管理特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一卡通运行及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一卡通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同时,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的法律知识及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养,确保人员符合网络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要求。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在高校一卡通系统设计方面,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应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强软件,并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在资金安全方面,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及时进行往来资金的入账及核对,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四)引进个性化一卡通 高校在资金清算方面,主要由银行或一卡通中心进行清算。相比于银行清算,一卡通清算能让高校更好地掌握资金管理主动权,让资金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因此,高校在采取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及清算需求,引进个性化校园一卡通,以增强一卡通的实用性。 作者:黄婷 浅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一、财务信息化管理 1.财务信息化的特点 财务信息化是新的科学技术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的产物,但它又具有自己本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和有关模式,把当代的财务管理思想融入其中,从而进行信息搜集、制作、使用的过程。二是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重新构建,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相互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对财务资源信息能够透彻了解,从而制定决策,正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把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到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并能够对企业业务结构进行有序组合,找出最佳的经营模式和方案,还可以对微小企业、网上银行、科幻企业等新型管理模式支持。 2.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信息处理的过程表现主要是财务报表,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方面内容,如财务报表的各种信息等,经过财务预算系统、财务统计系统、资源分配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有序的对财务管理信息实行分类、整合,从而达到对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二、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供电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发展很快,国家和企业各部门也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人才投入了许多资金。对我国供电系统的许多人也进行了系统的培训,这些会计人员很快成了供电企业的中坚力量。 2.配套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已经成型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供电系统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尤其是供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给供电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现在供电系统已经在全国铺设光纤占全国总覆盖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些较小的地方也逐渐得到普及,这样,非常完善的基础配置,给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带来了强有力的生命力,也为供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慢、信息化程度低 很多供电企业虽然已经把比较先进的财务计算软件应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可是,由于财务人才缺乏,一些会计人员操作能力低下,业务能力不高,根本不能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也不能合理地使用财务计算软件的有关功能。由于缺乏一些专业化人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综合型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也很难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进一步开放和利用,而且消耗资源大,成本高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并且,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低下,管理的规模却很大,由于人才缺乏的特点,注定着只能把资源浓缩在一些小公司里面,从而出现管理不到位,使用率也非常低下。 4.财务管理信息化硬件设备投资大 由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发展较慢,但投资量大,主要是因为供电系统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也能及时解决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对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以信息化部门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供电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某些供电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虽然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许多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这些企业基础设施滞后,没有足够的投资,即使投入运营,在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更谈不上有经验了。显然,这些企业管理者只是把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定位子传统理念上,而没有深入了解,也不明白信息化系统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所起的作用的巨大程度,严重阻碍了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2.企业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端人员 供电信息化管理要求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所以,企业里面的供电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和经营方面的人才,所以,必须加强高端技术人员的引进或培养,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能够稳步发展。 3.没有统一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共享效率低下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制定并通过的一致的标准没有得到全面落实,许多企业还出现重复建设、开发分散,应用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各个企业在使用信息化软件时没有一致性,并且各个企业之间供电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低不同,所以,资源共享不能很好的体现,这样,企业不能够很好的在财务管理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企业和下属公司之间的信息也得不到共享,也不能很好的处理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矛盾,使企业管理出现阻碍,也使很多企业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而成为也够独立的信息系统。 4.以计算机作为基础,会计作为方向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许多企业都已经使用了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但使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减轻,可是,财务核算主要在最后进行,因此,计算机只能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使用,根本不能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但是,财务管理工作要对各个环节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才能做出决断。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要以管理为基础,以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目的的过程。 四、推进我国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导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展示出巨大的优势。所以,要科学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使企业逐渐形成信息化网络,特别要适合供电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系统,使财务信息化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2.注重供电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供电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完善基础设备的基础上,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也尤其重要。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方法都有积极地推进作用。总之,加强与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正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有效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让供电企业发展的更美好。 作者:马世统
无机化学论文:关于就业导向下的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教学设想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中医药;传统与创新;无机化学;教学设想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驱动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下的化学教学已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下的化学教学。在中医药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中,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挥,努力探索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新,结合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智慧型应用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转轨的时期,这是我国高教事业的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中医药院校教育必须改革,而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无论从教材结构、教学手段,还是从与专业结合的角度来看,都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实际需要。无机化学是中药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人校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 它不仅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课程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担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上好无机化学课,对中医药学生从高中的应试教育向大学的素质教育转化起到特殊作用。 一、重视绪论课,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机化学绪论课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从介绍化学研究对象,到无机化学研究对象、发展前景、与中医药的关系,再到无机化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讲课时,可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母体。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无机化学为化学学科所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之首,其余依次是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环境化学。 2.强调无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某些无机物质作为矿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矿物药种类繁多,应用矿物药治病历史悠久。《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专著也有矿物药记载。目前在新药开发中,以无机物为主的制剂也大量出现。研究金属元素和药物的关系,研究在生物体内由于这些元素的失衡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以及治疗手段,即药物无机化学,是近十多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可以认为是生物无机化学的一个分支。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抗癌化合物的任意筛选中,从无机化合物中发现活性物质的概率要比在有机化合物中大25倍。 3.提出“做人”的道理,落实“育人”的目的。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以培养有“教养”的人为目标。他们认为培养学生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为重要,教育的成果“不是书面是人”。作为入学第一门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当然有义务向学生进行一次“做人”的道德思想教育。 曾经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法国发现了新元素,毅然选择自己的祖国波兰来命名它为“钋”(Pdandium);我国化学专家侯德榜,早年留美,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毅然回国,面对国际制碱托拉斯对我国碱业的垄断,决心振兴民族化学工业。他不辞劳苦,潜心研究,首先提出了联合制碱法,被公认为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制碱业做出了辉煌的贡献③。适时对学生进行一些诸如此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激励学生为振兴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而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对于刚从高中升人大学的新生,多习惯于原来的学习方法,并以中学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而实际上,大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授课进度快,课堂复习辅导时间少,但自习课相对增多。因此,新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放松学习,利用自习课、晚上时间来弥补高中阶段因紧张应试而失去的玩乐时间;二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被老师拖着疲惫地向前赶进度。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 1.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习能力。先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课堂讲授大约几学时,讲授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每次提前下发预习内容,给学生布置明确、具体、带有启发性的阅读提纲,或设置一系列阅读思考题,帮助他们把握重点,了解难点,预先了解知识的脉络体系。 2.课后归纳,启发思考。每章内容学习完之后,要求学生先自 己归纳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归纳总结可以按照事物求同的某种属性,运用求同思维去进行;也可以根据事物本质加以概括,使知识更加简约,更加精练,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忆。譬如理论部分可用条理式,比较式。如在“弱酸弱碱电离”、“缓冲溶液”、“沉淀平衡”中都提到了“同离子效应”的概念,有无类似之处;在“分子结构”一章中,提到了多种化学键理论,可比较这些理论提m的先后顺序,各自的优缺点,更适用于解决那一类问题;在“酸碱平衡”一章中公式很多,它们在使用时各有什么局限性;等等。在进行这样比较、归纳、总结后,可将前后知识梳理清晰。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三、尊重传统,结合中医药特点,活跃教学气氛,启迪智慧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后指出④: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演绎、推理,其结果就是按部就班,严谨认真,基础好,但创新精神不足;而美国的教学方法中归纳、综合和分析相互渗透,虽不够严谨,但其效果是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强。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由一位青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另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讲是模仿化学家鲍林的。鲍林依靠他在结构化学方面的优势,从原子之间的立体化学关系,氢键的配置,采用拼搭模型的手段,就将一螺旋的结构“猜”了出来。教学中训练学生从大量的知识堆积中找出共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开发了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分析、理解、记忆、想象等),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无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繁杂,有人戏称无机化学为“无理化学”。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讲完一本书,学生也只会死气沉沉,心不在焉地听完一本书。教师与学生感情上没有沟通,教与学配合不紧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就不会有太大的热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介绍无机化 合物在中药方剂中的应用时,可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白虎汤”:生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方中君药生石膏[c.so·H20]味辛甘,性大寒,善能清热,并能止渴除烦。治疗暑湿的“六一散”:滑石18g,甘草3g。方中君药滑石[Mm(Si,O.。)(0H)】能清tl,解暑热,渗湿利小便。暑湿证兼tl,悸怔忡,失眠多梦者,用六一散加辰砂,灯心汤调服,即“益元散”。用于清热开窍,豁痰解毒的“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雄黄、黄芩各一两,水牛角浓缩粉一两,冰片、麝香各二钱五分,珍珠五钱,金箔衣。方中牛黄味苦而凉,能清心解毒,熄风定惊,豁痰开窍与麝香共为君药;佐以朱砂【Hgs】、珍珠[CaCO,】镇心'安神,以除烦躁不安;雄黄【As2S2】助牛黄以豁痰解毒;用金箔【Au】为衣,亦是取其重镇安神之效⑥。这些例子学生很有兴趣,也紧密联系了无机化学与中医药的关系。 2.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增强教学互动性。如讲配合物一章时,用演示实验就可很好地导人配合物的定义,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有很多元素性质部分的验证实验因学时有限,学生不能在实验室做,对于其中重要的、经典的实验,可在课堂上演示,并请学生毛遂自荐上台示范。示范时一方面要先分析实验现象;另一方面为了观察到是否发生了反应,就要体现出是否有现象变化,那么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也应事先琢磨好。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能力,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教学方法,教学相长。教师在课堂上仪表端庄,和颜悦色,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幽默机智,则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加强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对于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保护其积极性。多给予学生表扬,多用激励性和指导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上进性、自尊心。学生喜欢这样的化学老师,对化学学科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四、鼓励创新,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进入2l世纪以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超H{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多媒体教学,因将各种声、光、电等媒体素材组织起来,触动了学生的感官,更能加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多媒体组合教育方式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个别交互学习方式结合到传统教学方式中。借助课件制作软件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可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电子录像、电子教案等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将教学重点、难点、习题等内容在学校的局域网上,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或对共同的疑难展开讨论。这样,让网络技术介入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进行得更为完善和全面。 综上所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而教书、而育人。 无机化学论文:关于师专《无机化学》教材中《电离平衡》一章内容编排的探讨 论文关健词:盐类水解溶液 酸碱性计算 酸碱质子理论 教材编排 论文摘要:将《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一章中酸碱理论的内容提到盆类水解的前面介绍,统一了盐类水解与溶液酸碱性的公式,并与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部分的内容前后一致,保持了连贯性. 在无机化学中,有关电离平衡的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大部分无机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一溶解平衡是《无机化学》及后续课程《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四大平衡中两类重要的平衡.笔者翻阅过很多版本的《无机化学》,对庞锡涛老师主编的师专《无机化学》教材中《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一章有关内容的编排,笔者作如下探讨。 1.教材中电解质溶液和与高平衡一t的内容编排 当介绍完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缓冲溶沼后,教材接着介绍盐类的水解,然后介绍沉淀溶解平衡,最后才介绍酸碱理论。 1.1.盐类的水解部分介绍了四种类型盐类的水解 它们分别为:(I)一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2)一元弱碱强酸盐的水解:(3)一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4)多元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对于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的计算均由水解方程式求出水解常数;再根据水解平衡来计算溶液中,上述四种类型盐类水解后溶液中时分别为: 1.2.酸碱理论部分重点介绍了酸碱的质子理论在酸碱质子理论下,重新定义了: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叫做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叫做碱。酸给出质子后转变为相应的碱,喊接受质子后又转变为相应的酸,即酸启质子+碱,这种存在共扼互变关系的酸和碱称为共扼酸碱对。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同时酸碱反应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如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中和反应、水解反应等都统一归属于酸碱反应. 2.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内容编排之我见 2.1把酸碱理论的内容提到盐类水解之前 从上得知,按庞锡涛老师的教材编排体系,得出的盐类水解后溶液中的计算公式形式较复杂,记忆及使用都有些不便,尤其是本章内容、公式较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均未按本书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而是在介绍完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三节缓冲溶液之后,接着介绍第六节酸碱理论,重点学习酸碱的质子理论,这里的酸、碱强度也可用来定量、衡量,且补充介绍互为共辘关系的一对共扼酸碱对的与标之间有如下关系: 以此类推。 这里由于扩大了酸、碱的范围以及酸碱反应的范围,以下盐类的水解也归结为酸碱的反应来讨论。22.盐类水解的计算公式推导上述四种盐水解后溶液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一元弱酸强喊盐的水解,如NaAc,浓度为c Ac为一元质子碱,其与水的酸碱反应为:电离出的[OH-]公式推导与一元弱碱(如)相同,设 这就是一元弱酸强碱盐水解[OH-]的近似计算式,与一元弱碱溶液[OH-]的近似计算式相似,便于记忆和使用.同理,可导出: 一元弱碱强酸盐[H+]的近似计算式为 酸弱碱盐中酸碱质子理论下弱碱的共扼酸和弱酸的共辘碱的电离常数): 多元弱酸强碱盐 3.教材内容,新编排后的优点 3.1.将盐类水解与酸碱电离的计算公式统一起来了 只要是酸碱质子理论定义下的酸,则 要是酸碱质子理论定义下的碱,则多元酸或碱主要考虑一级电离只不过是,若式中的不能直接查表而得,而共扼的喊(或酸) 可查表而得时,要利用共扼酸胶对的与称的关系来求,即 (具体见2.1.).这样学生只要会求酸碱溶液的[H+]或[OH-],盐类水解后所得的溶液的[H+]或万[OH-]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统一了公式,简化了计算,方便了使用。 3.2.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调整以后的计算公式与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一章中溶液酸喊度的计算公式一致,加强了教材的连贯性。对《分析化学》教学而言,可减少《酸碱滴定》一章的教学内容,又可节省课时;对学生而言,为他们学习《酸喊滴定》一章打下基础,同时又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经调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教材内容这样编排比原来的教材编排好,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也有利于《分析比学》的学习。 无机化学论文:试论高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论文关键词: 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项目化教学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中的研究对象“高锰酸钾”,它既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在工业上又能用作消毒剂、漂白剂,还在医学上用于消毒、洗胃,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的方案;任务2.配制标准溶液,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所需的酸碱溶液;任务3.用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订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订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1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还原剂、酸和碱,并确定出合适的高锰酸钾、酸和碱的浓度。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项目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须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将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须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将借助于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无机化学论文:基于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无机化学实验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无机化学实验 随着一个化学教育的新课题、一门新兴学科——绿色化学的倡导,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启蒙实验课,如果可以与绿色化学思想融会贯通,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对提升学生的环保危机与使命感,建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环境与资源观念。该文参照绿色化学原则,化学药品使用时参照5r规则(reject、reduce、recycle、reuse、regenerate),依次为:远离危险品、降量使用、循环使用、反复使用和再生,对怎样贯彻其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做了分析讨论。 一、寻找替代品 按照绿色化学的思想,在源头上防止污染源,按照实验目的,在可以实现相同教学成效的要求下,找寻替代品,最好用低毒、无毒化学试剂替换有毒的化学试剂。 举个简单的例子,多相离子平衡的实验,是遵循溶度积思想,平衡移动原理实现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分步沉淀。遵循实验基理与绿色化学的思想,再次选择沉淀离子、沉淀剂,且对以往实验及改进后的实验,展开比较分析, 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其改进后的实验结果很好,且现象也显著,可以实现实验的目的,且降低了有毒的物质的使用、排放,致使无机化学实验初步实现绿色化。 二、推行微型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微小型的实验仪器里,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用比较少的试剂来做的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致使接近微型化,它是绿色化学常用实验手段。它作为在绿色化学指引下,用防止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方法、技术,对传统的实验改进、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的伟大革新。如:无机化学实验里的性质实验,其以往的做法是在试管里完成,其试剂用量为1ml-2ml。为此采用点滴板的做法,其试剂用量降低为几滴,一样实现实验的效果,大大降低化学药品造成环境污染,将这类实验实现绿色化。 三、发展封闭式实验 一些有剧毒气体生成的实验,采用绿色化学思想,对这类实验改进成封闭的实验,使反应在密闭体系里发生,且在反应体系里对废气处理掉,实现污染零排放。如:制备硫酸亚铁铵,一般用废弃物铁屑做反应物,可是以前实验装置是敞开的,其废铁屑里含硫、磷杂质和硫酸进行反应时,生成h2s、h3p有毒气体,致使实验室飘着刺鼻的刺激性气体,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不是绿色化学的原则。为此,我们革新实验的第一步反应,对制备硫酸亚铁仪器改成闭路回收式,用碱性吸收液处理第一步反应生产的h2s、h3p有毒气体,达到污染零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 四、发展串联实验 串联实验就是根据调节实验计划,其巧妙安置实验顺序,合理利用相关的反应,最好使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转化为接下来实验的反应物,达到实验不间断。如:配制溶液中的稀硫酸能和废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铵,得到的产品回收利用,用作三草酸合铁制备反应物,其制备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同样又作为三草酸合铁(ⅲ)配阴离子组成、电荷数测定实验的原始材料。另外还有,制备五水硫酸铜时(使用孔雀石),产物可测定无水硫酸铜铁含量以及结晶水含量,也可以进行差热分析。革新实验后,大大降低实验废弃物质排放量,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大大促进学生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得到了解。 五、开发模拟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实验,实验试剂多,排放污染物较多,污染物成分纷杂多样,且污染环境现象严重。另外,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就是单纯地混合、滴加,学生做完实验后掌握的不牢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若把这类实验改进成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做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的优点,可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从而帮助学生简明、生动的学习无机化学实验,防止以往无机化学实验,带来的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问题,一举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六、回收利用产物 回收实现实验产物的利用,是实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式手段。依照绿色化学的思想,使实验的生成物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药品,且降低、避免有害物进入环境,使环境污染。如:制备硫酸亚铁铵,其实验生成物的硫酸亚铁铵,若把它废弃,将污染环境,且浪费。在实际教学里,先开展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又把实验产物回收保护起来,其次作三草酸合铁的合成起始物,最终结果是节约实验药品,最主要一点是降低实验废弃物的排放,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通过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在绿色化学思想的引导下,采取污染全过程控制,可以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在教学管理角度出发,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都要照顾到环境保护问题,都要做到绿色化学的要求;在应用到实际教学时,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合理的参照绿色化的原则,达到无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无机化学论文: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21世纪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反映到教育上,必然要求现代教育在内容、体系上体现这种综合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忽视与药学专业课程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和大一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整体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出即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科学整体意识的培养 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学科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源泉,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多位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而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学科间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1]。学科交叉的实质也就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渗透与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无机化学对医药学生来说就是和医药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医药,无机药物化学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学中每章知识都列出一些与医药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去寻找答案或是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比如讲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体出的问题:常用的难溶电解质药物有哪些,是如何制备的?体内的结石的组成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结石的药物是怎样制备的?胶体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制备?而在原子结构这章中就要在课堂讲课时将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参入进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不是离应用那么遥远。分子结构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问题是青霉素为什么能够杀死病菌呢?让学生颇为震惊的问题,似乎不能跟无机化学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深度。配合物与医药的关联问题就更多,而且配合物药物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草药中的有机成分与金属配合后生物活性提高,例如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如钙、锌等)配合后有可能兼具二者的药理活性[2]。铂、锑、锡、钒、硒、锗等的配合物在抗癌金属配合物中占重要地位,稀土离子在抗凝血、抗炎和治疗烧伤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对其药理的关注,使稀土离子与细胞膜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感觉到无机化学与各专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培养了整体科学意识,而且更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重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对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必须要充分的和专业知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中提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10人一个小组去查找资料,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小组讨论会,将发现的问题再通过查资料或是跟老师一起讨论,在讨论课上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组的工作,这样既增长了见识又加深了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无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从中学被动学习到大学的自主学习、从只啃课本到主动去图书馆猎取相关知识、从回答问题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责任。例如,电解质溶液这章,人体各部位体液的ph是多少?正常人体血液的ph是多少?如何维持着人体血液的ph值基本不变?什么情况下人会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如何看待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感觉到将要学习的酸碱电离平衡和他们的专业课有很大的联系,就会积极的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拓宽知识面,而且会对当下流行的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进行深度思考,能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评判。 3 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环保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绿色化学是实现化学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手段,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适用各种化学领域。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在讲解电解质溶液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酸碱污染。目前,薯蓣皂苷元主要由薯蓣科植物(黄姜、穿龙薯蓣等)的根茎中所含的薯蓣皂苷经加酸加热水解获得。由于在水解过程中大量使用硫酸、盐酸等无机强酸作为水解催化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使占原料大部分的淀粉、纤维素等物质的化学结构被破坏而难以综合利用[3]。那么是如何解决这一污染问题的呢?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到有哪些更好的实验手段避免污染。相信有了绿色化学意识,学生在以后的有关化学实验中,必然会想办法做到尽量减少污染或零污染。 为了加强上述三种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笔者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学生查阅的资料、讨论课中给大家的讲解、提出的问题等等都给予一定的分值奖励。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认识到三种意识的培养对无机化学药物的开发及学生创新课题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无机化学论文:无机化学实验中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实验中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探讨 碱式碳酸铜又名孔雀石,其形状为细小颗粒的绿色粉末。相对密度为3.8525,折光率为1.655、1.875、1.909,加热至220℃时分解,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碱式碳酸铜可用来制造信号弹、烟火、油漆颜料、杀虫剂、解毒剂、固体荧光粉激活剂等,也用于种子处理及作杀菌剂等。在无机盐工业中用于制备各种铜化合物,在有机工业中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在电镀铜锡合金工业中用作铜的添加剂。 常见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3)由nahco3跟cuso4·5h2o反应制备;(4)由cu(no3)2跟na2co3反应制备。根据我校的现有实验室条件和设备,我们一般选择第二种方法制取碱式碳酸铜。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是面向化学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个典型的设计性实验,不仅要保证实验质量,还要让学生掌握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法。《大学化学实验》一书中的碱式碳酸铜制备的实验,采用硫酸铜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由于反应过程中,条件较难控制, 副反应多, 反应现象差异性不明显,所以学生在优化条件选择时出现较多的判断失误,仅通过颜色及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很难准确得出结论的,因此,笔者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一、实验制备方法 1.实验仪器及药品 药品:cuso4·5h2o(固体),na2co3(固体)。 仪器:带标号的试管8个;烧杯(250ml)8个;容量瓶(250ml)2个;25ml移液管2个; 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抽滤瓶;蒸发皿;布式漏斗(非真空);烘箱;试管架;吸耳球。 2.实验原理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俗称孔雀绿,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酸,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加热至200℃即分解。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分离。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3. 实验过程 分别按合适比例取cuso4溶液和 na2co3溶液各若干毫升, 加热到合适温度后, 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 记录沉淀的颜色和体积变化。沉淀下沉后, 洗涤沉淀数次, 抽滤, 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 so42-为止, 抽干, 置烘箱中烘干, 称量, 计算产率。 4.反应溶液的配置 配置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 mol·l-1 na2co3溶液各250ml。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和碳酸钠13.2488g,分别倒入两个250ml的烧杯中,用100ml蒸馏水溶解,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静置,备用。 二、结果与讨论 1.反应物合适配比探求 取四个已编号的试管,均加入2.0ml的0.5mol·l-1的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mol·l-1na2co3溶液1.6ml、2.0ml、2.4ml及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个编号的试管中。将八个试管放在75℃恒温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反应的最佳配比为1∶1,产率可以达到94.16%。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l-1cuso4溶液,另取三个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个试管中各取一个,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25℃、50℃、75℃、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实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反应的最佳温度为75℃,产率可以达到94.12%。 3.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设计 取60 ml 0.5 mol·l-1cuso4溶液和60 ml 0.5 mol·l-1na2co3溶液分别放在75℃的恒温水浴锅中,几分钟后取出,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充分振荡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抽干。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烘干2h,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率。实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此实验温度探究最佳反应物配比:na2co3∶ cuso4=1∶1,最佳温度为75℃,在85℃下烘干2h,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如果温度高于75℃,产生褐色的cuo。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不能充分反应,沉淀不彻底。沉淀完全后要反复清洗沉淀,然用ph试纸测试滤液中的ph值,ph=7左右确保将沉淀so42-除完,如果有残留的so42-,干燥时会有黑色物质产生。干燥时温度不易过高,否则会将cu2(oh)2co3分解。 三、本实验注意事项 1.反应最佳温度应为75℃,超过后会有褐色沉淀产生,在恒温时需要不停搅拌。 2.沉淀要洗涤干净,滤液中ph=7左右so42-除完。 3.沉淀应在85℃时烘干2h以上,温度过高cu2(oh)2co3会受热分解。 4.若反应后不能观察到暗绿色或淡蓝色沉淀产生,可将反应物保持原样(不可将滤液滤去),静置l~2天,再作观察。 5.反应过程中不可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应用反滴法。 6.本次实验用布式漏斗(非真空)。 无机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家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本研修班由吉林大学宋天佑教授及其教学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孟长功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合作主持培训和研讨,在北京设立主会场,全国设有20个分会场。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宋天佑,孟长功,徐家宁,刘志广等四位教授分别从无机化学与实验课程出发,对这门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以问题为导向,利用示范课、案例讲解等教学形式,为我们授课。经过这几天向名师学习及与同行交流,感触颇深。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无机化学与实验课程的网络培训,给我们这些教无机化学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国家级名师的授课,领略了国家级名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使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大学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知识难点和重点的处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吉林大学宋天佑老师和大连理工大学孟长功老师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讲解,使我们感到耳目一新,如饮甘饴。如孟长功老师的关于“培养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会他们关于具体问题的答案所在更重要”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得到大家的共鸣。无机化学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要让学生从这门课开始逐渐转变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大学学习中,能顺利地解决一道难题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今后再遇到同样问题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恰恰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化学这门课并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和公式,每个问题的解决和每种现象的发生都有内在的联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这将使他们在今后学习任一门课时都受益匪浅,而且必将对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无机化学工作者除了教学以外还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我这次培训的主要收获。宋天佑老师的示范课的讲解也使我受益匪浅。对于一些无机化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在引出和讲解这个问题时的方式方法。我们经常说老师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告诉大家,即做到“深入浅出”。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要有这样的本领。 二、教师的课堂组织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是发展迅速、知识剧增的社会,时刻都存在着竞争、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必须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去获得知识,开发各种潜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让学生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乏更深一层的质疑,而学生似乎从未想过那些浩瀚如海,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那些公式、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那些知识的本身存在着什么价值;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等等。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不应仅限于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学,这就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化学教学的趋势。正如孟教授所说,由于很多原因,入校时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别,因此有的学生可以接受网络教学,而有的则不行。在这样一个现状下,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必须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地区差异的消除,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立体式的、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1.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及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学习。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3.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必须有教师提纲挈领,为学生提出重点,为学生解释难点。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必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他们的学习。 5.学高为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他们的学习。 三、精品课程建设 宋教授在培训课上说,精品课程,需要一大批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建设。吉林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建设过程,说明一个道理,它告诉我们课程建设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做到长盛不衰。同样,上海电力学院《无机化学》课程在老前辈努力的基础上,由我牵头,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中各章节的课时数的分配经过调整更加合理;不断完善试题库的建设,并已实现了教考分离;完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工程,并创建了教学互动社区;将《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中的经验与心得写成小文章,分别发表在《上海电力学院学报》、《高教研究》等期刊上;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同行业的学习交流会议,2005年参加了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本科基础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06年参加了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本科基础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活动中,《无机化学》课程建设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无机化学》于2005年被批准为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2006年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7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重点课程项目。以“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校基础化学课程的特色教学研究”为题获得2010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资助,以“基于智能电网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上海高等教育“085”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利用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指导黄静、李昌峰、汤艳凤等同学以“无机化学网络资源的创建”为题申请到了2006年度的大学生科创基金,该课题现已结题,并且无机化学课程已经完成上网工程。课程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学校的鼓励和肯定。2006年“无机化学课程建设”项目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06年在第四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指导孙仲明同学完成的“原子结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获大赛“新颖奖”;2006年我因为指导孙仲明同学获得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优秀导师”称号;由于在《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较出色的表现,我获得了2006~2007年度上海电力学院优秀主讲教师称号。相对于获得的荣誉,所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只有继续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努力把电力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打造为市级精品课程。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这次培训中,大家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下面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个总结。 1.多媒体课件使用的优势。 (1)采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形象,显示方式生动,直观性强,图像中包含大量信息,并且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兼配以文字,利用文、图、声、动画等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例如,宋教授提出,原先在没有使用多媒体前使用不同色彩的乒乓球模型来讲授abc型原子堆积,课讲完后学生的眼睛都看花了,但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电脑动画演示,不仅使一层一层的堆积方式清晰明了,也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 (2)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课堂教学的内容。 化学教学中核外电子排布、电子云、离子键、共价键等大量微观现象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只能靠形象比喻或展示模型来教学,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可使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理性问题具体化、感性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特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孟教授在讲授双原子分子轨道时应用计算机软件去计算生成的化学键键能大小比较,这样比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轨道的能量高低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2.多媒体使用中应注意问题。 (1)防止“一哄而起”。多媒体辅助教学一靠设备,二靠技术,三靠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三者缺一不可,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实施。 (2)cai模拟实验不能代替化学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参与实际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用是cai模拟实验所不可替代的,教师应明确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cai模拟实验的辅助地位,不能因一味追求现代教学手段而减少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cai模拟与传统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两者应优势互补、各展所长。 (3)要把握好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尽量避免cai贯穿课堂的始终,否则容易使学生视觉心理疲劳,抑制大脑对信息的反馈。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并不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课虽用了几分钟软件辅助,却解决了难以突破的问题,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堪称好课件。 五、结语 听了国家级名师的课,大家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迪,倍感此次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的重要。同时大家感到此次培训的时间实在太短,每个人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多问题还不能得到更深入的解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深化、总结和提高。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供的机会,使大家在一起聆听名师的指点并进行研讨,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 无机化学论文:无机化学中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 热力学是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为基础,主要解决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问题,其中焓变计算是解决等压情况下反应中能量转化问题、进行吉布斯自由能变变计算进而判断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的基础。 在无机化学课程中,通常忽略温度、压力对焓变的影响,同时,对于非标准状态下的反应来说,反应焓变还没有一定的计算公式。本文对无机化学中标准状态下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理论基础 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理论基础是hess定律,即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即摩尔反应焓变)完全相同。 hess定律的实质是指出了反应只取决于物质的初、终状态,而与经历的具体途径无关。其重要意义在于能使热化学方程式像代数方程式一样进行加、减运算,从而可以应用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间接算得未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解决那些难以测量或根本不能测量的反应热效应问题。应用时要注意: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线性组合的结果必须与欲求的未知化学反应的状态完全相同,包括温度、压力及各物质的相态,并且这些化学反应都是在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下进行的,都不做其他功能[1]。 焓的绝对值是无法确定的,但可以采用相对焓值。焓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最主要特点是其变化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无关。因此,以hess定律为理论基础,可以求得反应的摩尔焓变。 三、结语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是无机化学热力学部分计算的基础,焓的绝对值不可测,只能测其相对值,其概念多、计算公式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以上的归纳和总结,使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系统化,有助于大学生对焓变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无机化学论文:浅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进行讲解,将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教学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中化学工程、应用化学专业、环境专业、给水排水专业等很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无机化学的学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后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效果,笔者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其中之一就是运用比喻。比喻即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借助于两种以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为中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在化学教学中,以不违背科学性原则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比喻,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为产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概念教学的宏观类比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喻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无机化学知识的实例,其教学效果显著。 一、以形象比喻讲解速度控制步骤 在讲到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对于复杂反应,反应是由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步骤所组成,这些基元反应步骤的集合便是复杂反应的反应机理或者叫反应历程。这些基元步骤中,总有一步是反应步骤中速率最慢的一步,是决定整个反应速率快慢的最关键的一步,称为速率控制步骤,简称“速控步”。单纯地讲速率控制步骤,很多时候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笔者引入了“牧羊理论”和“木桶理论”。小时候很多人可能都放过羊,牧羊理论中有一句话叫:择其后者而鞭之。意思就是说牧羊人要想加快整个羊群的奔跑速度,就要用鞭子抽打跑得最慢的那只羊。同样现代管理学中比较流行的“木桶理论”,要知木桶中到底能装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代表我们的缺点,我们的每位同学如果能够认清自己人生中最短的那块板,并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对于化学反应也是如此,认识一个化学反应中最慢的一个步骤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达到更高的产率。通过比喻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综合素质教育。 二、以形象比喻讲解化学键的特点和价键理论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饱和性也没有方向性,而共价键的特点是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特别难,于是笔者把离子键的特点比喻成是男女交普通朋友,一个男生可以有很多个女生朋友,一个女生也可以有很多个男生朋友,在交普通朋友时,只要是能谈得来就可以成为普通朋友,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而把共价键的特点比喻成是男女谈恋爱,一个男生只能与一个女生谈恋爱,一个女生也只能与一个男生谈恋爱,而且还会有自己的择偶标准,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通过把离子键、共价键比喻成为交朋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价键理论的特点。 三、以形象比喻讲解四个量子数 电子的运动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描述,方 程的每一组合理解亦即波函数,波函数进一步求解的结果是三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再加上自旋量子数(ms)总共四个量子数一起决定电子的运动状态。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决定电子的能级,当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相同时,即使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不同,电子所对应的能量也是相同的。在讲到四个量子数代表的含义以及四个量子数的关系时,学生感觉特别难于理解。于是笔者把原子比喻成学校,主量子数比喻成学校下分的院系,角量子数比喻成每个院系下面的专业,磁量子数比喻成每个专业下分的班级,而把自旋量子数比喻成每个班级的男生女生。学生毕业就业的方向取决于他所在的院系和专业,而与班级无关,学生一下子便明白了四个量子数的含义以及四个量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比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晦涩难懂的概念,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比喻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在目前高校扩招后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和心态成熟程度趋向年轻化,通过比喻将一些化学原理或理论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形象化事物,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使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无机化学论文: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思考 生物无机化学是由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和医学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在分子水平甚至量子水平上,研究和阐明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配体与无机元素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学科[1]。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研究生物体中天然存在的无机元素,二是把金属引入生物体系中作为探针和药物。 1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很多医药院校的药学专业中,药学教育的模式一直是化学模式。由于,无机化学的理论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多,较枯燥,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放松了学习,明显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进一些生物无机化学的新知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将大大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为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培养其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的一些院校的化学系开设了生物无机化学的选修课程。但是对于药学专业进行生物无机化学教学受到学制短、化学课课时少及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学习无机化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的效果。 2 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内容 在药学专业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内容[2](图1),教师要有计划地把这些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与药学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熟读教材,找准无机学化各章节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的结合点。 2.1 绪论部分 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课程。在绪论课时,教师适当的渗透一些无机药物方面的知识(表1),将对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的内容相对偏少,但也还是存在足够的可讲的知识点。如,三位科学家由于发现一氧化氮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而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一氧化氮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是随血液存在于人体各处,只要有血液的地方就有一氧化氮的存在。一氧化氮参与的生命活动非常广泛,在神经、免疫、呼吸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机体内有很多信号系统,它们可以调节全身的血管网络,一氧化氮可以使微循环畅通,保证含氧血运送到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当中,让人体血压保持在适当水平。人体内生成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可以穿透任何细胞,到达任何组织,使信息从人体某一部分,传至其他部分,行使着传输信号的功能。这样使血管扩张,帮助控制血液流向人体的各个部位,以起到保持血管清洁、预防中风、维持正常血压的作用,有效减轻心脏负担,从而达到预防心脏病的效果。这就是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 2.3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人们对于微量元素的作用远不如对维生素那样熟悉。然而,微量元素对于生命的作用要比维生素重要得多,生物体本身无法制造出它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缺乏微量元素就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化元素至少有十六七种。而人体内有1/4~1/3的酶需要金属离子参与才能发挥催功能,这些金属离子包括fe2+、zn2+、mn2+、cu2+、co2+、mg2+、ca2+等。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活动无不与金属离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没有金属离子就没有生命。缺乏这些元素,生物体就要发生各种病变。人体的许多疾病,包括一些地方流行病,往往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有关(表2)。 2.4 配位化合物 在现代医学中无机药物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从生物必需元素到有益元素甚至放射元素都在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涉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具有治疗作用的金属因其毒性大、刺激性强、难吸收等特点而不能直接在临床上应用,若把它们变成配合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药效同时降低其毒性[3-5]。由于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提高了化合物的脂溶性,有利于提高其吸收效率,有利于药物分子选择性地进入体内的一定位置。 本部分可以重点地介绍治疗药物如铂类抗肿瘤药物和铋类抗溃疡药物[6-7],诊断药物如核磁共振造影剂、放射诊断药物以及中药研发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2.4.1 铂类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铂配合物抗癌功能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重视[8-10]。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是基于其对癌细胞的毒性[8]。现已确定具有顺式结构的均显示抑瘤活性,其中顺式二氯·二胺合铂,简称顺铂抗癌活性最高。它不仅能强烈抑制实验动物肿瘤,而且对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头颈部及其他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与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我国已生产“顺铂”供应市场。由于“顺铂”尚有缓解期短、毒性较大、水溶性较小等缺点,经过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现已制出了与顺铂抗癌活性相近而毒副作用较小的第二代、第三代抗癌金属配合物药物[11]。 2.4.2 钆类配合物作为核磁共振造景剂的应用 核磁共振造影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诊断中最为有力和安全的检测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诊断是通过使用外来的顺磁试剂或造影剂而使得正常组织和疾病组织的1h(主要是水)的共振信号产生差别。核磁共振造影剂使得质子的弛豫时间缩短,从而达到改善组织成像的效果。多数的核磁造影剂均为gd(ⅲ)、mn(ⅱ)和fe(ⅲ)离子,因为它们具有最多的未成对电子和较长的电子自旋弛豫时间。目前临床诊断使用的化合物主要有四种,全部是三价钆的配合物。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每年要进行500万次核磁共振诊断,而其中20%必须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4.3 络合作用与中药的研发 在天然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往往药物的粗提物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但是随着纯度的提高,其药理活性逐渐下降,甚至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除去了微量元素等无机成分。由于中药中含有微量金属元素和氨基酸、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有机组分。而这些有机组分含有多个配位原子,能与微量金属元素通过多种键合作用形成各种复杂的配合物。它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对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之表现出长效、低毒和药性温和。 实际上,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中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共同表现,它们的络合物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例如,博来霉素最早由链霉属真菌中以铜配合物的形式提取出来,只有人们改变了发酵条件得到了一系列类似物。博来霉素作为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在头颈癌、卵巢癌等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博来霉素需要有金属离子才能产生活性,铁、钴、锰、铜等离子的存在使得博来霉素能够对dna进行裂解。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博来霉素首先与金属离子如fe3+结合,金属离子结合的博来霉素发生构型的变化,然后与活化分子氧生成活化态,后者对dna进行切割并阻止其复制。 3 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途径 3.1 制订计划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这一方面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制订计划力求全、准确、具体、可行。 3.2 注重渗透方法 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自学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注重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讲重点、难点,给出一些专题,课后学生广泛查阅文献,根据自己的兴趣,写出相关小综述,课程结束时,在课堂上做专题发言,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这样,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己获取知识、分析问题与综合问题及表达能力。 3.2.1 讲授法 讲授法是目前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教育就是在讲授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把与之相关的药学及生物学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3.2.2多媒体课件展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物无机化学相关的知识。在课件的制作上,采用图、文、表并茂的方式并尽可能地增加动画效果,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无机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如,讲解叶绿素的结构及其在生物的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时。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生命中的化学过程。 3.2.3 学生分组讨论法 鉴于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时少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查上网收集资料等形式,广泛涉猎与无机化学相关的药学和生物学资料,如顺铂类抗癌药物的发现及发展过程、重铬酸钾等重金属污染及其可能导致的疾病等,并在每次课堂讲授结束之前,预留10 min,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或者由学生提出他们没有弄懂或尚未理解的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解决。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教学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老师、学生的密切配合,重视师资培训及通过教材编写使无机化学教材中具有很多的生物无机化学方面的知识介绍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无机化学论文:探究固体无机化学的研究方向 固体无机化学是跨越无机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尤如一个以固无机物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反应性能”及“材料”为顶点的四面体是当前无机化学学科十分活跃的新兴分支学科。 1 固体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固体无机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大多是利用高温固相反应这些反应难以控制能耗大成本高。为此发展了其它各种合成方法如前体法、置换法、共沉淀法、熔化法、水热法、微波法、气相输运法、软化学法、自蔓延法、力化学法、分子固体反应法等。其中近年来提出的软化学合成方法最为突出它力求在中低温或溶液中使起始反应物在分子态尺寸上均匀混合进行可控的一步步反应经过生成前驱物或中间体最后生成具有指定组成、结构和形貌的材料。 1.1光学材料的研究。苏勉曾等用均相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氟氯化钡铕(ⅱ)经过处理后制得无余辉、发光性能良好的多晶体。用这种多晶体制成的高速增感屏其增感因素是钨酸钙中速屏的4~5倍已被全国2000所医院使用。1983年苏勉曾等在系统研究氟卤化物的x-射线发光及紫外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了bafx:eu2+晶体经x-射线辐射后着色的现象开始注意到晶体中色心生成并于1984年开始研究晶体的x-射线诱导的光激励发光现象及发光机理用光激励发光材料制成了图像板作为x-射线的面探测器。他们还设计制作了一台由光学精密机械和计算机组成的计算x-射线图像仪已可以获得清晰的x-射线透视图象和粉末晶体衍射图像。 1.2多孔晶体材料的研究。徐如人、庞文琴等在水热法合成各种类型分子筛的基础上发展了溶剂热合成法利用前驱体和模板剂制备了一系列水热技术无法合成的新型磷酸盐及砷酸盐微孔晶体所合成的jdf-20是目前世界上孔口最大的微孔磷酸铝;1989年徐如人、冯守华等首次报道了微孔硼铝酸盐的合成和性质之后又获得了一系列新型微孔硼铝氯氧化物。其中硼的配位数可取4也可取3但不会高于4;铝、镓、铟的配位数大多超过4有的甚至达到6。所有这些都突破了传统分子筛纯粹由四面体结构基元构成的概念为开发新型结构特征的微孔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 1.3金属氢化物的研究。申泮文等设计了有特殊搅拌设备的固-液-气多相反应釜使“金属还原氢化反应”在400~500℃范围内进行完全;利用此类反应以新方法合成复合金属氢化物;以“共沉淀还原法”“置换扩散法”制备了钛铁系、镍基或镁基合金等储氢材料;创造了钕铁硼等永磁材料合成新工艺。 1.4 c60及其衍生物的研究。1990年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开始c60团簇的合成实验研究尔后国内10余个单位相继开展了c60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如首先在国际上建立了重结晶分离c60和c70的方法;在国内首次获得了k3c60和rb3c60超导体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发现在阴极中掺杂y2o3可以大大提高阴极沉积物中等碳纳米管的含量;首先报道了直接氧化c60含氮化合物的研究成果等。 2 室温和低热固相化学反应 从固体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固相反应尤其是高温固相反应一直是人们制备新型固体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材料主要涉及一些高熔点的无机固体如硅酸盐、氧化物、金属合金等通常合成反应多在高温进行所得的是热力学稳定的产物而那些介稳中间物或动力学控制的化合物往往只能在较低温度下存在它们在高温时分解或重组成热力学稳定产物。为了得到介稳态固相反应产物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有必要降低固相反应温度。 2.1固相反应机理与合成。忻新泉等近10年来对室温或近室温下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低。热温度固-固反应的机理提出并用实验证实了固相反应的四个阶段扩散-反应-成核-生长每步都有可能是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总结了固相反应遵循的特有的规律;利用固相化学反应原理合成了几百个新原子簇化合物、新配合物以及固配化合物。 2.2原子簇与非线性光学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中的热门课题。近10多年来人们对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有机聚合物、c60以及酞菁类化合物上而对金属簇合物的非线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忻新泉等在低热固相反应合成大量簇合物的基础上开展了探索研究发现mo(wv)-cu(ag)-s(se)簇合物具有比目前已知非线性光学材料更优越的三阶非线性光限制效应使我国在这一前沿领域的创新工作中占有一席之位。 2.3合成纳米材料新方法。纳米材料是当前固体物理、材料化学中的又一活跃领域。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贾殿赠、忻新泉等发现用低热或室温固相反应法可一步合成各种单组分纳米粉体并进一步开拓了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料这一崭新领域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如在深入探讨影响固相反应中产物粒子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了纳米粒子大小的可调变;利用纳米粒子的原位自组装制备了各种复合纳米粒子。该法不仅使合成工艺大为简化降低成本而且减少由中间步骤及高温固相反应引起的诸如产物不纯、粒子团聚、回收困难等不足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价廉而又简易的新方法亦为低热固相反应在材料化学中找到了极有价值的应用。 2.4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它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是减少合成反应的污染或无污染。低热固相化学反应不使用溶剂对环境的友好及独特的节能、高效、无污染、工艺过程简单等优点使之成为绿色合成化学值得考虑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如尝试在低热温度下用固体fecl3·6h2o氧化苯偶铟类化合物成功地合成了相应的苯偶酰类化合物;尝试将低热固相反应合成方法用于芳醛、芳胺及过渡金属醋酸盐的原位缩合-配位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相应的schiff碱配合物。有关固相反应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尤其是在合成工业绿色化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 无机化学论文: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工、环境和医药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学生所要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无机化学的教学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在相关专业的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一直延续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高职的无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1.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2.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尤其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悬念,使学习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时,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象征着她的财富;另一颗是铜牙,是后来一次车祸中撞掉的。但是自从镶上铜牙,格林太太就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病因。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继而用动画的形式引出原电池装置。原来是金牙和铜牙组成了原电池,形成电流使得格林太太不舒服,而后引出电极电势的概念。又如在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时,都利用了黑斯定律,求解的方法也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解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让学生自我完成并将讲解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计算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黑斯定律、状态函数的理解,教师则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将最新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的形式给同学作介绍或者对于一些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专题实验研究和小论文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表、动画、声音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我们利用晶体结构教具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晶型结构的特点。再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速度过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某些无机化学内容单纯用课件讲课效果较差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辅助于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如氢和稀有气体、金属通论、p区金属等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概括总结”或“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仍然应用板书、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给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比获得真理更加重要”已成共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的教学,由于在教材上涉及面较广,而在课 时分配上又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就容易出现教不胜教的局面。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是无机化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而且对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将来整个的学习过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尝试到“发现”的乐趣,体会到自己学习能力上质的飞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学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学习主要是依赖老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差。所以针对大学新生的无机化学教学,如何做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应做到心中有数、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学要求。例如:在讲授氢化还原平衡及电化学基础一章内容时,由于化学电源及电解内容不但与化学基础知识关系密切,而且与日常生活有关,所以,我们除了讲授大纲要求的内容外,对于趣味较浓、但不属于讲授大纲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理解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而且也是让学生明白,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能力,从而扫清学生的自学障碍,提高他们的自学信心。 另外,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灵活选择指导重点,有时应偏重于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有时则偏重于学法指导,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还应加强学习线索或难点指导,以减少学生的自学障碍。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一章内容时,首先给出讨论这部分内容的思路:由氢原子光谱实验现象入手,讨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得到原子能级、波函数、几率密度、电子云等基本概念,用来讨论和理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运动规律,得到多电子原子能级、核外电子排布,用来揭示元素周期律。有了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路,学生听课时,就会有主动性,看参考书时,就会有计划、有目的、有具体内容、有程序地进行自学。 无机化学论文: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借助qq通讯工具构建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很方便地实现内容传递、师生交流、知识转化等。优化了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提高了无机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 当今,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现代化网络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在改善学习途径、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师生交流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无机化学是药学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的实施通常都是以大班授课方式进行。大班授课制的主要缺点是在课堂上教学双方缺乏沟通、缺乏个性化交流、缺乏情感交流、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讨、缺乏因材施教的机会等。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新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在发扬优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建立 为了能够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我们参考相关文献[2],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qq网络工具设置与教学有关的专题区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区域: (一)理论课学习指导区 该区包括理论课的课时计划,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预习目标,课程难点,课后复习重点及应该延伸学习的内容等。 另外,上传一些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课堂讲授速度相对较快,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微观立体结构内容,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理解不了,所以就将这些课件传到空间上让学生复习。比如离子结构理论中晶胞的立体空间结构,分子结构理论中杂化轨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及分子模型等。将这些难于理解的课件上传到qq空间里,学生在课下有机会在家里、宿舍或电子阅览室里随时上网或下载播放观看,使得在课堂上没弄清楚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实验课学习指导区 包括每次实验课的预习内容,实验原理,操作技能要点,相关专业内容,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书写注意事项,开放性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指导等。 对有些涉及贵重仪器的实验我们已经利用3d-max软件制作成虚拟实验,将这些虚拟实验上传到qq空间里,供学生预习操作训练。如开放性实验“松花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学生会用到紫外——可见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贵重仪器,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将仪器损坏的可能,学生可以在网上虚拟实验室里先进行多次操作,正确和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后,再进行实际实验操作。 (三)作业及自测系统区 传统的作业和测试方包括人工出题、学生在纸介上测试、人工评阅、成绩分析。整个过程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却不高。而且,因为学生数量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作业水平进行统计是一种繁琐且易出错的事情。所以说传统的测试或作业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特点。因此,我们将许多代表性的无机化学习题上传到qq空间里形成网络作业和测试题。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测试,不受时空限制,大大地简化了过程。学生们自觉在网上定期测验能够帮助他们在整个学期中更好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四)前沿知识延伸阅读区 老师在qq博客上传一些在期刊网或互联网上找到的中英文资料,内容以无机化学为主,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如与人类某些疑难病症的药物学与药理学有密切关系的生物无机化学前沿知识中抗癌金属配合物是现代前沿领域,我们在讲到配合物一章时,就上传这些相关资料供学生课下阅读。即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让学生充分将基础课内容与将来要学的专业课知识融合。 (五)主题探讨区 在每一章内容教学过程中,精选一些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及后期课程内容,且值得探索的问题在qq群里供学生思考和探讨。这还会激发一些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如2009年,学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时,老师设计一个题目为“如何设计测定美白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存在与含量”的课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一些理论上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最后有好多同学用自己使用的化妆品作为实验原材料,进入实验室检测,发现有些化妆品能够检测到重金属,感觉有很大的危险性,于是在我们的qq群里倡议同学们谨慎使用美白化妆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当然在这个区域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预期的结论,但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 (六)提问、留言区 这一区域即包括化学知识的提问,也包括其他问题的提问,如学生所关心的国事、校事及个人事。进行提问和留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些想法中洞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间接指导教学。比如2008级有学生留言说“老师讲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而且一丝不苟,但是缺乏幽默感,希望老师改进”。这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尽量以幽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听课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也有很多拿不定主意的问题,会通过qq流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比如2010级有一学生留言问“老师,都说入党好,我也想入党,入党的话平时对班级各种事物都得积极参与,可是我又想考研,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程学习上,所以很矛盾,我该怎么办?”于是我以我自己的看法分析了各方面利弊,帮助学生做出最后选择。 二、应用qq网络辅助教学的收效 几年来借助qq通讯工具进行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受益匪浅。目前,qq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网络助手,具体体现如下: (一)突破时空界限,增加师生交流频率 弥补了大班课堂上由于学生人数多,师生之间很难面对面交流探讨问题的缺陷。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利用身边已上网的计算机,可以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另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那么清晰明确,彼此相互学习请教,创造出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空间。学生敢于在这个平台上给老师提一些教学上的建议或意见。同时教师可以更快的获得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及时地审视。而且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将有意义的作品和资料传到qq空间上,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师生的信息来源。 (二)突破心理顾及,增强了交流真实性 利用qq上的留言功能,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解决了面对面交流时不好意思直白的意见或建议。通过qq问问题的时候他们都变得直率,避免了因问问题的不确切而产生的害羞,促进了学习。另外,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某些学生常问及一些高难或钻牛角尖的问题,老师短时间做不出全面的回答所产生的尴尬局面,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三)加深师生感情交流,增强师生间的理解与信任,拉近师生心灵距离 大学里,很多任课教师到上课时就讲课,下课就离开。师生之间有一种陌生感,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不愿意问老师,久而久之,问题积累多了,兴趣也无存了。所以大学里许多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沟通而导致对该课程的厌学。 我们借助qq交谈,学生觉得老师像朋友,愿意跟老师交流,不仅学习上敢于提问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也愿意与老师交谈。融洽的交流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关系和谐了,增强了了解和信任,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学生常表现出“爱屋及乌”的情感,亲其师而重其课,使教与学易走进一个良性循环。 (四)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在面授和自主学习中,由于课程进度快,学生人数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各有差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并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我们利用qq博客一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进行解答的研究性问题,然后通过不断的交流来解决。这种交流形式调动了不同性格、能力和自信心的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真思考,表达个人看法和感想,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应用的转化。 (五)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教学的目标。qq应用于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便利的网上资源,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拓展有极大的影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我们的主题探讨区里,当学生看到别人对某个主题发表的见解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三、使用qq进行网络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qq通讯工具应用于教学是随着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应用的好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利,使我们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反之会影响教学。我们必须明确,它仅是缓解“教”与“学”矛盾的工具,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直接获取。在使用qq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师生都要明确这是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切勿当成聊天平台而弱化辅助教学的功能。 第二,师生应约定一些固定的时间上线答疑交流,无法通过qq说明的问题再预约时间和地点,面对面的交流。不要长时间挂线,上网需要有节制,勿成瘾。 第三,教师对于学生的留言要及时回复,且不应遗漏,否则会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第四,应注意qq上的文章要及时更新整理,否则这个教学平台会逐渐陈旧而失去吸引力。 总之,网络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使教学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使教师从灌输型向指导型转化,使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无机化学论文:整合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 无机化学课是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后续课程的衔接。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能力等, 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因此, 无机化学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 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已由“专才”型向“全才”型转化,而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识面已大大拓宽;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然而无机化学的教学时间又大幅度减少,难以完成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无机化学课程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的论述比较完整,但利用无机化学的实践活动操作比较困难;元素部分的内容比较琐碎,教师在讲授时困难较大,教学内容繁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目标要求, 适当减少基础课学时, 增加专业实践和新知识介绍是必要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大幅度地减少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从课程改革中挖潜,从课程内容整合中获得。 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改革与优化教学内容表现为, 剔除那些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过时或与中学化学教学联系极少的教学内容, 对经典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适当补充化学前沿知识[1]。 1.1 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2]课本上的理论与具体的科技研究成果介绍相结合,既有利于避免教师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空洞抽象,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引入一些化学史、化学重要发现的介绍。例如诺贝尔化学奖中无机化学方面的成就包括了英国化学家w.ramsay 对空气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发现、法国化学家h.moissan发明氟元素分析法、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创立配位学说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无机化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为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纳米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渗入到基础教学之中。这些课外知识穿插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在讲授配位化合物的知识时延伸出与配位化学联系密切的人体微量元素与健康、抗癌药物顺铂的发现历程;在沉淀反应中介绍肾结石形成的化学原理;在电化学中介绍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介绍感光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应用。 1.2 改革教材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 1.2.1 着眼课程群建设,调整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不仅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更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意与其它课程的协作配合,以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课程群模块。该模块包括如下课程:基础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这四门课程共同瞄准无机化学这一主修课程在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及优化这个目标,统一调整教学内容,精简学时,各自侧重完成分工的局部教学任务。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的分析和简单设计;分析与物化课程使学生掌握化学的深层次内容,更大程度上学习化学理论。 1.2.2 运用现代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优化,一是要选择知识,再者一定要加强重点内容的提炼,明确知识点,抓住课程的“三基、三新”,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基础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知识,专业课调整的重点是增加新技术。同时妥善处理好经典内容和现代化内容的关系,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同时压缩那些起点低、简单重复和陈旧老化的内容,使增加的教学内容与高新技术接轨[3]。 1.3 突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3.1 课程教学突出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通过对现在与过去、国内与国外化学类学生培养目标,中、外无机化学教材内容对比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复习及发展趋势预测,在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修订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结合省级精品申报和高教研究中心批准的“十一五”教研课题,更新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内容,探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在强调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适当介绍重要进展。 1.3.2 课程教学突出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除了坚持无机化学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坚持无机化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的原则,加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把二十一世纪化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无机化学学科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最优化知识作为精品课程的内容依据,着重处理好无机化学基础理论与无机化学前沿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绿色化学、微波化学等)的关系,吸收无机化学发展的新知识,强化无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能够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无机化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 1.3.3 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就注重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突出地位。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安排每个学期至少一个“研究性课题”;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安排了“课程实习作业”,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方式和途径。 2 元素化学部分教学的改进 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繁多难学,为此我们对元素化学每章内容,重点抓住原子结构与族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原理来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概括归纳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性,从而突出化学的基本原理在元素化学学习上的指导作用。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教学质量调查证明,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方式、制备、用途等,则着重于学生的自学,让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来认识有关化合物的最新用途或制备方法,然后让学生撰写有关这方面的总结文章或论文,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了最新的一些化合物的研究动向。这样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无机元素化学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是:①元素部分以元素周期表为主线[4], 深入地讨论主族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物质的制备及用途。以物质结构原理和热力学原理为基本点,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学习、讨论和研究无机化学的问题,注重规律性的讨论和总结,从而突出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在元素无机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无机物性质及反应性规律的理解及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掌握,改变元素化学在学生心目中内容繁多的印象。②以性质为中心讲好重点元素。由于同族元素性质相似,所以在讲授每族元素通性之后,对族内的重点元素必须较为系统地讲解,以便学生对族内其它元素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③密切联系实际。元素化学很多内容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学化学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主动联系实际问题,教学就会更加深入、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就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反而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④善于比较差异,归纳总结规律。元素化学内容多,知识零散,学生总感到难掌握,不易记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采用归纳总结规律的方法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这两点都有利于学生记忆。⑤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能帮助或替代教师传递信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大课堂容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以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3.1 案例教学法以讲授为主,通过典型实例教学激发教与学的课堂互动。在课堂讲授中,通常将典型实例和疑难问题作为内容展开的引导和说明,始终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化学问题,分析其中的化学机理,增强该课理论的实践性、时代性、启发性、通俗性和生动性,便于本科生接受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课堂还实行课末5分钟学生提问,及时答疑。由此,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2 问题教学法适当给予刺激和压力,以各种形式的提问、作业和讨论等辅助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问和作业中,既有要求当场口头回答或书面完成的,也有要求课后完成并提交的,还有仅提供思考的。为了方便学生复习,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印了供校内使用的无机化学习题集,深受学生的欢迎。 “以问题为中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为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整合教学中,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即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三先”, 即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通过点拨、参与、辅导,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目的[5]。 3.3 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明显地出现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实物模型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耳目愉悦中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有教学课件上传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利于学生自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施无机化学内容整合教学的尝试,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问题, 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努力探索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由于调整了无机化学相关内容的衔接与分工,内容突出主干,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大学一年级唯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而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样化的,需要我们不断的讨论、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而努力。 无机化学论文:试论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论文关键词: 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项目化教学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中的研究对象“高锰酸钾”,它既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在工业上又能用作消毒剂、漂白剂,还在医学上用于消毒、洗胃,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的方案;任务2.配制标准溶液,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所需的酸碱溶液;任务3.用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订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订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1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还原剂、酸和碱,并确定出合适的高锰酸钾、酸和碱的浓度。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项目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须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将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须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将借助于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废水处理的一些新技术分析了制药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针对制药废水的处理难题。并综述了这些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 高级氧化 随着人们对水污染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对于那些难以生物降解或对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处理,高级氧化技术显示出了它们独特的优势,它们能将有害的有机物转化成无害的且易于降解的物质。因此,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1、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有毒有害且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一直在研究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新方法、新技术。目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各不同,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法、气浮法、混凝沉淀法、蒸馏法、反渗法、活性污泥法、膜分离法等。 高级氧化技术又称深度氧化技术,是运用氧化剂、光照、电、催化剂生成的活性极强的自由基(如·OH等)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OH的氧化电位是2.8V,仅次于氟的2.87V,它可使难降解有机物发生开环、断键、加成、取代、电子转移等反应,使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反应最终产物基本上为CO2和H2O,并且无剩余污泥和浓缩物生成。高级氧化技术主要有Fenton 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超声氧化法、微波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电化学法等。 1.1 Fenton 试剂法 Fenton 法是以铁盐(Fe3+或Fe2+)为催化剂,在H2O2存在的情况下会产生强氧化性的·OH,它能氧化许多有机分子物质,且反应过程不需要高温高压。 Fenton 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也较为简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该法的缺点是氧化能力相对较弱,出水含有大量的铁离子。 1.2 湿式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WAO)是在高温(125~320℃)、高压(0.5~10MPa)下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状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使之生成CO2和H2O的一种处理方法。如使用高效、稳定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技术(CWAO)以及使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的催化湿式过氧化物氧化技术(CW-PO)等。目前催化湿式氧化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的制备上。 1.3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很有前途的技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讲几乎所有的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具有能量利用率高、脱色效果好,不产生剩余污泥,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光催化氧化法是以n型半导体(如TiO2,SrO2,WO3,SnO2等)作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过程。当这些催化剂受到近紫外光辐射时,会形成电子空穴对(h+__e-)。由于空穴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当这些电子和空穴迁移到粒子表面后,使水在半导体表面形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利用·OH便可氧化各种有机物并使之完全矿化。 1.4 臭氧氧化法 臭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臭氧的氧化反应过程中,臭氧的氧化分解反应是一种自由基反应,其中O3与OH 经过一连串反应生成O2和自由基·OH,而·OH比O3的氧化能力更强,能氧化分解更多的有机物。 1.5 超声声化法 超声声化的原理是液体在超声波(15kHz~1MHz)辐射下产生空化气泡,这些空化气泡吸收声场能量,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释能。在空化气泡崩溃的瞬间,会在其周围极小空间范围内产生高温高压(温度高达1900~2500k,压力超过50Mpa),并伴随有强冲击波和高速射流。进入空化泡中的水蒸气,在高温高压极端环境下发生离解,产生了强自由基如·OH,HOO·,·H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就在超声产生的高温高压“空化泡”中分解,或者被自由基氧化。 1.6微波诱导催化氧化法 微波是指波长为1mm~1m、频率为300~300000MHz的一种电磁波。在液体中微波能使液体中的极性分子高速旋转碰撞而产生热效应。许多磁性物质,如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活性炭等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常作为诱导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当受到微波辐射时不均匀的表面会产生许多“热点”,其能量比其它部位高得多,诱导产生高能电子辐射、臭氧氧化、紫外光解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等多种反应,可以产生高温并形成活性氧化物质,从而使有机物直接分解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有机物。 1.7超临界水氧化法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 是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它是以水为介质,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溶解度、易改变的密度和介电常数、较低的黏度、较大的离子积、氢键几乎消失等特殊的性质,使它可与非极性物质以任意比例互溶,提高了反应速率,并可实现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利用这种性质,将有机污染物与水混合,升温,加压到临界状态,通过改变反应的压力和温度等条件,汽液相界面消失,形成均相的氧化体系,有机污染物将被迅速氧化分解。但是由于该技术对反应条件要求较为苛刻(高温、高压)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还有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1.8 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主要是通过电极材料的作用,产生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等来氧化水体中的有机物,但是传统电化学方法一直存在着能耗大、成本高、析氧和析氢等副反应的特点,于是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了三维电极和高压脉冲电凝技术。三维电极与原先的二维电极相比,面体比增大、离子间距离小、传质效果好;而高压脉冲电凝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总电流强度和减少电解时间,从而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电耗、铁耗。 2、制药废水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2.1 新型三段序贯式水解------好氧为主体的工艺流程 高浓度制药工艺废水含有大量有机溶剂,目前仍按厂方现有装置回收,回收后的生产废水流入均质池,与其它生产废水混合,然后一起送入初沉池分离水中的SS杂质。经沉淀后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和稀释水(冷却水)在调节池中混合,使原水CODcr浓度控制在4000mg/L左右,由此废水提升至气浮池、然后进入三段序贯式H/O池及接触氧化池,并流入中间水池,再由此提升至二沉池后流入次氯酸钠氧化池,然后经监测并达标排放。 2.2 MBR处理制药废水 研究国内MBR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制药废水的处理研究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同济大学孙振龙等以上海市某制药厂抗生素发酵废水为现象,进一步做了一体式平面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膜的截留作用使反应器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达15g/L,在进水COD浓度为2500~4000mg/L的情况下,COD去除率达到86%。 3、结 语 目前,开发经济、有效的复合水处理单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加强清洁生产的研究,并在处理前期考虑废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和适当的途径, 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浅谈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 [摘 要]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制药废水的特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处理制药废水所应用的各种物化、化学、生化以及组合工艺技术,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制药废水;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组合工艺 制药废水是国内外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制药废水的特点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BOD5和CODcr比值低且波动大,SS浓度高,同时水量波动大。目前,处理制药废水常用的方法有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以及多种工艺联合的方法。 1.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1.1 物化法 物化法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有很多种,其因处理不同的制药废水而不同,它不仅可作为单独的处理工序,也可作为生物处理工序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1.1.1混凝沉淀法 这是最常用的预处理方法,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其产生吸附、中和微粒间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而产生的凝聚作用,破坏了废水中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微粒相互聚合、集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硫酸铁、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硫酸铝铁、聚丙烯酰胺 PAM 等。混凝沉淀法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还可以改善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出水的 pH 较低,含盐量高;对氨氮的去除率较低。 1.1.2 气浮法 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 1.1.3 吸附法 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1.1.4 电解法 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同时又有很好的脱色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 1.1.5 膜分离法 该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纤维膜。优点是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可回收有用物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 1.2 化学法 采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过量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实验研究工作且化学药品昂贵。 1.2.1 铁碳法 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预处理步骤,出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1.2.2 臭氧氧化法 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对COD有较好的去除率。I.A.Balcioglu等对抗生素制药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并研究了pH、进水COD以及H2O2的使用量等因素对臭氧氧化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在臭氧用量为2.96g/L时,BOD5/COD的比值由0.077增至0.38。而在废水pH 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均可达到75%以上的COD去除率。 1.2.3 Fenton试剂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该方法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放大,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处理青霉素废水工艺。Neyens和Baeyens指出,Fenton氧化是在去除废水中许多有害有机物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处理,可以改变成分有助于后续更好的生物降解;并且可以在下面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减少微生物的毒性。 1.2.4 光催化氧化法 该技术具有新颖高效,对废水无选择性且无二次污染,尤其适用于不饱和烃的降解。 1.3 生化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1.3.1 厌氧生物处理 国内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以厌氧法为主,但单独使用出水COD仍高,一般要再进行后处理,即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是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制药废水,不用稀释,节能,产甲烷可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 (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优点是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缺点是UASB运行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启动驯化困难。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A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它结合了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性能有了改善。 (3)水解酸化法。水解池全称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优点是可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反应速度,池小、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造价。 (4)厌氧符合床(UBF)。与UASB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生物量大, 生物种类繁多,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是实用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5)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该反应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污泥截留能力强、稳定性高、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对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3.2 好氧生物处理 进行好氧处理时一般需要对原水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并且废水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之前要进行预处理。 (1)普通活性污泥法。缺点是废水需大量稀释,运行中泡沫多,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大,去除率不高,常必须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因此,改进曝气方法和微生物固定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已成为近年来活性污泥法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3)生物接触氧化。该方法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处理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制药废水。 (5)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BOD5、COD、SS、P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 (6)生物活性碳。优点是不仅能利用物理吸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大大提高COD去除率,氨氮、色度的去除率也较高。缺点是费用较高。 (7)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容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8)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与SBR相比,优点是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2.制药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由于制药废水成分复杂、COD高并且很难降解,单独的好氧或厌氧处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达标排放,而厌氧+好氧等组合工艺在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耐冲击性、投资成本、处理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单一处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废水间歇式排放,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设计采用以CASS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实践表明,在制药废水处理工程上,该工艺具有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维护简便、投资少等优点。 3.结语 根据制药废水的特点,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使出水达标排放,必须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一般的流程都要设计成几种方法的综合才能有效地达到处理的最终要求. 采取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从制药废水中回收部分有用成分,实现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因制药废水水量间歇且波动大,一般应设调节池。 目前制药废水的处理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急需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处理技术。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关于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摘 要】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而在导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中,其中制药厂所排放的废水就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为制药废水里成分较为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颜色较深,而且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处理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在实际处理中尽可能减少废水的排放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关键词】制药废水;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化学处理;新技术 0 引言 目前制药行业是排污的重点企业,而且污水排放量大,废水组成较为复杂,污水中存在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难溶解的有机物,所以对制药企业的废水进行治理难度也较大,而制药企业的废水如果不进行治理,任由其排放到环境当中,对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将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而且会使水源受到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 药厂传统意义上的废水处理技术 1.1 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为物化法中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利用该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废水中的生物进行降解,减少废水中污染物的含量,但利用此种方法会有大量的化学污泥产生,而且废水中含量盐量、氨、氮的去除率也较高。 1.2 浮选法 浮选法也可称为气浮法,其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和溶气气浮法三种方式,通过一定方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而使废水中浓度相似的污染物粘附在一起而浮至水面上,这样可以使废水中的固液和液液实现有效的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1.3 膜分离法 此方法是利用膜来对溶剂进行分离,同时利用此种方法对多酚类制约废水进行乙醇回收时效果较为明显,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截留多酚类混合物。 1.4 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此种方法较为适宜对高浓度的有机制药废水进行处理,但如果单独使用此种方法时,则还需要后续对好氧生物再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种方法分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水解升流式污泥床法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法。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对废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水力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不需要再另外进行污泥回流装置的设置,但由于些种方法对管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驯化时间较长,一旦相关要求达不到,则会影响到出水水质的稳定性。而通过对此种方法进行改进,又产生了水解升流式污泥床法,这种方法可以对无法降解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能较高,而且反应速度较快,不需要较大的反应池就可进行,反应过程中污泥量较小,减少了密闭、搅拌和分离器等环节,造价较低。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法对于制药废水处理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对污泥具有非常好的截留能力,无论对于高浓度废水还是有毒、难降解的废水等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5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大致可分为普通活性污泥法、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和深井曝气法等三种方式。普通活性污泥法在目前制药厂污水处理中应用的较为普通遍,而且此种方法也较为成熟,但在应用此种方法时,由于需要对废水进行大量的稀释,这就导致废水中有大量的泡沫产生,污泥膨胀率也高,直接影响了去除效果。而对于间歇性排放、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制药废水进行处理时,通常都会选择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此种方法不仅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而且可以对水质进行均化,不存在污泥回流的情况,在许多制药废水的处理中都得以应用,但此种方法由于污泥产生沉降,这样就需要利用较长的时间来对泥水进行分离处理。深井曝气法是高速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深井曝气法具有以下优点,包括氧利用率高,深井中溶解氧效果好,充氧能力相当于普通曝气的10倍;污泥负荷速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转费用低、效率高、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保温效果好,可保证北方地区冬天处理废水获得较好的效果。缺点是部分深井出现渗漏现象,深井施工难度较大,基建费用较高。 1.6 电解法 电解质溶液在电流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与其他方法相比,电解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1.7 Fenton试剂法 Fenton试剂也即亚铁盐与H2O2的组合试剂,能够有效的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 1.8 Fe―C处理法 Fe―C法也即铁碳(炭)微电解技术,是以铁屑、碳构成原电池,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络合以及电沉积等作用为一体的水处理技术。该方法在去除部分难降解物质的同时,还可以改变部分有机物的结构,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对制药废水中的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2 制药厂废水新型处理方法 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一些新型制药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微波处理法,超声波处理法等。 2.1 微波处理法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在lnm~lm的特殊电磁波,单独利用微波处理废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微波处理法与其他常规的处理工艺相结合就会达到强化处理的效果。比如,活性炭吸附法是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但是吸附后的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却很难处理,但是微波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吸活性炭表面的附着物,使活性炭吸附再生,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2.2 超声波处理法 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辐射溶液会引发诸多化学反应,也就是“超声空化效应”。超声波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超声波通过・OH自由基氧化、气泡内燃烧分解以及超临界水体氧化三种方式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微波化学理论的成熟,将微波、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关注度已经越来越高,特别是超声波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组合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净化具有显著的效果。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于工业和制药企业的废水排放标准有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就对废水处理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制药废水不仅浓度较高,而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不易降解的污染物,所以制药企业在进行废水治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且为使排放的废水能够达到国家的要求,则制药企业较大的压力,加强废水的治理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制药废水由于其水质特点及组成成分的复杂性,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治理技术很难达到排放的标准,所以在实际治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废水水质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工艺联合进行治理,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确保资源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尽管这几年我国制药企业都加大了对废水处理的研究力度,但在该方法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治理技术,而且出水效果稳定性差、成本高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我国制药企业在废水处理领域还任重道远,需要加快研制和开发出新的高效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制药企业废水处理技术初探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药业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事业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与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相关的负面问题。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就是废水的处理。本文就制药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国内外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药企 废水 处理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废水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处理该类废水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广大人民在生活过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四大类,既:抗生素生产废水、合成药物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以及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这四类。这些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有机物含量高、生化性差,处理难度高的特点。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了药企废水处理技术。 一、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各种处理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1.物理处理法。这种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一般使用较为频繁的物理处理法是:蒸馏处理法、气浮处理法、过滤处理法、重力沉淀处理法等。用纯物理作用来处理污染物的是重力沉淀处理法,用来分开废水中所含的悬浮污染的物质,一般使用过滤处理法以及气浮处理法,主要作用是将水中悬浮的物质去除掉。物理处理法所用到的工艺流程一般有离心分离流程、重力分离流程以及筛滤截留流程,其使用最频繁的处理设备主要有气浮装置、沉淀池、过滤池、格栅。 2.化学处理法。这种方法是处理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最主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朝废水里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利用物质和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进行除污,从而完成水质净化这一最终目标,这也是当前医药化工企业除污的有效方法和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化学处理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中,现在的主要化学处理法分为电化学氧化处理法、铁屑内电解处理法、化学氧化处理法、焚烧处理法、中和处理法以及混凝处理法。 ①中和处理法。这种方法主要以中和为手段,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水里超过指标的酸碱清除掉,通常以pH值到达中性附近才算合格。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如果废水呈酸性,中和剂一般为碱或者碱性氧化物,如果废水呈碱性,则刚好相反,其中和剂一般为酸或者酸性氧化物。 ②化学氧化处理法。这种方法是充分利用臭氧、双氧水、含氧化合物与氯等有效的氧化剂对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直接氧化处理。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臭氧氧化处理,对于一些比较难以降解的废水,这种方法能够使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 ③铁屑内电解处理法。这种方法的运作原理是利用几种有效的机理协同,包括铁屑与新生态氢电解后的还原性作用、二氧化铁所起到的混凝性作用、活性炭发挥出来的导电作用以及强力的吸附作用。 3.物理化学处理法。这种方法是结合物理处理法与化学处理法的优点,在废水处理上进行强强联合,用物质相互转移中产生的变化,在更高效率的条件下,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将废水里面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其技术操作单元的环保性能较高。该处理法有四种比较常用,分别是:膜技术处理法、吸附处理法、萃取处理法以及离子交换处理法。 4.生物处理法。这种方法是所有废水处理法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深受医药化工企业的喜爱。在制药企业有机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生物处理法以高科技、高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并且还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成为技术专家研发的热点。但它的缺点也比较突出,比如占用面积较大,用来处理废水的基建投资也比较高,在流程管理中较为复杂等。如果这些缺点得到改善,将是所有医药化工企业废水处理的福音。 5.废水处理中的其它技术。在医药化工的废水处理中,除了较为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之外,其它一些新式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中,使废水处理的方法更加丰富,进一步扩大了选择的余地。这里简单地介绍两种:一是声波技术处理法,利用超声波频率的控制以及饱和的气体,有效地降解和分离有机污染物质。二是磁分离处理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磁种的剩磁来进行废水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将磁种与混凝剂投入废水里面,此时磁种里面的剩磁经过混凝剂的结合作用,促使废水里面的颗粒物质互相吸引,加快聚结的速度,从而达到悬浮物分离的目的。 二、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及选择 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以在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一般应设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和pH,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可根据其水质特征选取某种厌氧和好氧工艺进行处理,若出水要求较高,好氧处理工艺后还需继续进行后处理。具体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废水的性质、工艺的处理效果、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等因素,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总的工艺路线为预处理一厌氧一好氧一(后处理)组合工艺。如个别采用水解吸附一接触氧化一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含人工胰岛素等的综合制药废水。气浮一水解一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复合微氧水解一复合好氧一砂滤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气浮一UBF―CASS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三、制药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 推进制药业清洁生产,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中间产物和副产品的综合回收率,通过改革工艺使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减少或消除。由于某些制药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其废水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对这类制药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加强物料回收和综合利用。如浙江义乌华义制药有限公司针对其医药中间体废水中含量高达5%~10%的铵盐.采用固定刮板薄膜蒸发、浓缩、结晶、回收质量分数为30%左右,作肥料或回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但一般来说,制药废水成分复杂,不易回收,且回收流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先进高效的制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是彻底解决污水问题的关键。 四、结语 关于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由于制药行业原料及工艺的多样性,排放的废水水质千差万别,所以制药废水并没有成熟统一的治理方法,具体选择哪种工艺路线取决于废水的性质。根据该废水的特点.一般应通过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结合生化处理。目前,开发经济、有效的复合水处理单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应加强清洁生产的研究,并在处理前期考虑废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和适当的途径。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工业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浅析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其次分析了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的各种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及其他组合处理方法,指出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原则。 关键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特点 1 制药废水水质特点 制药废水的来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生产合成药物产生的废水;二是生产抗生素产生的废水;三是中成药生产产生的废水;四是其他药剂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制药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多,可生化性较差和间歇排放。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大量难处理的制药废水,因此如何能有效的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成为一个大难题。 2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技术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化学处理及其他组合处理,各类处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物化处理 物化处理通常是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使用,主要工艺包括:混凝、气浮、离子交换和膜处理法等。 (1)混凝法。混凝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处理工艺,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大多将其作为预处理使用。混凝法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是投加的混凝剂,应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 (2)气浮法。气浮法是通过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使其可以吸附废水中和其密度相似的固体颗粒,吸附后的气泡上浮到水面,经分离设备处理后,将气泡中的颗粒物与废水进行分离。 (3)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按照膜孔隙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反渗透、超滤和纳滤法,通过对废水的过滤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膜分离法的主要特点是设备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和处理效果好等。 2.2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制药废水主要有铁炭法、Fenton试剂法和深度氧化法。因为采取化学方法处理废水可能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选用化学方法处理时,应经试验后选用。 (1)Fe-C法。铁炭法是用金属铁处理高浓度、高COD废水的一种方式,通常在预处理阶段使用。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Fe与C中间形成了多个微电流反应池,并对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作用。Fe-C法出水后与石灰进行中和反应,生成Fe(OH)2絮状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能起到一定吸附作用,使出水的生化性显著提高。 (2)Fenton试剂法。Fenton试剂是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的结合,其中H2O2 起氧化作用,Fe2+离子主要是作为同质催化剂。Fenton试剂由于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通常在某些难生物降解或高浓度废水中使用,制药废水处理领域也经常应用。 (3)深度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法(WAO)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氧气或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使废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生成CO2和H2O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以双氧水或分子氧作为氧化剂,以超临界水作为溶剂,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一种技术。在制药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且工艺流程相对简单,节省投资,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2.3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技术是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目前广泛应用于各大型制药厂。生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类: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和好氧-厌氧组合生物法。 (1)好氧生物处理。由于制药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处理较复杂,在进行好氧处理前需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加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进行稀释,但由于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通常单独使用好氧生物处理的废水不能达到排放的标准,需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在进行生化处理。目前应用较多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 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 法)、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法)等。 (2)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果较好,但单独使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其出水的COD仍较高,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因此厌氧生物处理后,还需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才能保证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制药废水中应用较多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水解酸化法等。 (3)好氧―厌氧及其他组合处理工艺。单独使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对制药废水都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需将好氧工艺与厌氧工艺组合使用,利用各自工艺的特点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较单一工艺明显提高,目前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业水处理领域,且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3 制药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 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成本较复杂,采取单独的生化处理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在进入生化处理阶段,提高生化处理的去除率。由于制药废水的水质变化较大,废水处理工艺的最开始应设立调节池,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调节,并保持合适的pH值。预处理工艺可以采用上文介绍到的物化处理工艺和化学处理法,降低水中悬浮物、盐度和COD,降低废水中含有的对生化处理不利的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发挥最大的处理效果。预处理过后,选择的生化处理工艺的关键是在于出水要求的标准,可根据水质特征选取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组合工艺,如出水的要求较高,还可以在生化处理后考虑添加后处理工艺,保证出水的水质满足要求。工艺选择的原则是保证出水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整个工艺系统的投资费用、运行成本和系统维护,满足技术要求且经济合理。总的工艺技术路线为: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处理。 4 结束语 由于制药行业原料、产品及生产工艺的多样性,使制药废水的水质较为复杂,因此,没有一套工艺能够将所有种类的废水都处理,不同的水质特点决定着工艺路线的选择,应通过试验并结合相关水质的工程实例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目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出水效果稳定性差、水质较差、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因此,开发新的高效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将成为水处理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社会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越来越高。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由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得人才不具备社会竞争力,他们所具备的工程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此,本文就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院校土木专业是一门实践教学大于理论的学科,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的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工作种类。但是大部分土木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岗位,这使得学生就业困难。学校土木专业教学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土木工程人才需求简述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土木与建筑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国家逐渐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这一举措促进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专业教学应该以学生教学为本,面向社会市场的基本需求,以社会职业需求为教学的基本导向,培养优秀的土木专业技术人才。而近几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为职业院校土木专业教学提供了便利。 以社会为导向的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社会需求就是,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规划等素质,并且自身乐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学生应该具备以技术知识为核心,以学校专业知识为支持的综合性技能。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中,需要土木专业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英语、计算机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断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高,在教学上追求人才培养专业化的现象。职业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着眼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上,盲目认为学生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就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这使得学生教学不能基于社会需求基本导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与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中。 “宽基础,厚理论”是当今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和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指导,不能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无法寻求理论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非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行甚少关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大量的理论知识包围,疲于应对各种考试,职业院校出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当今社会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在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下,学生是知识的上的强者,但是确是实践中的弱者。 三、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策略 1.调整专业教学结构 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建筑行业中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部门,需要学校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这些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并且根据这些特点,对学校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 首先,这些企业主要是基层单位,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对专业的划分不详细,很多部门都是多种专业相互交叉。例如,当今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比较弱,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土木工程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并不是单独的土建方面的工作,还涵盖了很多装饰、给水系统、电气以及空调设备安全施工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就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网要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需要拓宽,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故障中找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不断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2]。 其次,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是实际的施工人员,而不是研究性开发人员,学校需要主要培养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学生不仅懂得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建筑施工工艺。 最后,学校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上,基础课开展程度不需要与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一致,而是基于社会需求导向,有自己的教学准则,因材施教。在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开发中,应该不断坚持将对学生成长有用的策略作为基本原则,所有的课程改革都需要为学生技能成长服务[3]。 2.调整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实际的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实习环节,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式生产实习模式。换言之,学生可以从工程的基础开挖、主体施工、装饰抹灰、门窗安装、屋面防水防火水暖电施工,做到从内业到外业等方面的实习工作,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施工全过程,并能从参与实习中找到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该教学方式在培养策略上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好评。这种岗前磨合的过程,为学生将来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该尽可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一线工程师亲自带领学生学习,并指导实践,树立正确土木工程建筑思想[4]。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满足社会岗位的专业需求。此前,很多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养成相互脱节,使得学生就业困难。而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教学改善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教学中多引进优秀工程师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团队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摘要:为了实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处理生物学教学的改革目标,本文从改革培养方案入手,对水处理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与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能力水处理生物学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水处理生物学》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本文从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增加实验学时上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给排水专业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1 改革目标 (1)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水处理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在系统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懂得将微生物学原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水处理工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2)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培养方案的改革 (1)对课程用途和课程地位的重视 微生物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将会推动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的前进。在这门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学习《水处理生物学》的目的,让他们知道该课程的用途,以及在该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地位,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帮助,将会对污水处理工程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2)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出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让学生在这些实践环节中掌握水处理生物学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保证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严格而又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为了系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水处理生物学》这门课程的考核上,采取了全方位的考核方式与办法。学生成绩的给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期末考试成绩的70%、平时考核成绩的15%、以及实验考核成绩的15%,这三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以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每个考核环节中又包括多个考核侧重点。 3 课程内容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水处理生物学这门课程知识点相对较多,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也非常广,因此,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特对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首先,针对原有教材中知识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少讲、精讲,尽量留给学生课下去自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点重复,在其他课程中已经讲授,在这里为了避免重复性讲授,就应该少讲,或者是点到为止。第三,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地增加了相关专业知识点,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 (2)教学内容与实验、实际相结合 生物的特性与用途是根据生物在水体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和作用来讲解的,这样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能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微生物在水体环境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未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 水处理生物学是一门由普通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和水质工程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生物学和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也应该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4)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可以吸纳学生加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将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融入课堂。学生因为参与了项目的研究,在课堂上会更有兴趣听老师讲解并积极思考。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增强大学生的创新与全面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改革 (1)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使用多媒体技术、微课、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教科书上抽象的内容借助影像、动画、录像、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更形象更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水处理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减少上课画图时间,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同时由于动画的引入,也可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使枯燥无味的理论讲授,变得直观和容易理解。多媒体课件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改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主动性。 (2)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灵活应用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很重要。启发式的、开放式的、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是大力提倡的。课题上以学生为主体,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维,多动脑,多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摒弃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3)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多布置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形成报告上交,计入总成绩。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5 结束语 为了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水处理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入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更新教学体系,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做坚实的保障。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当前高校教育模式的重心。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按照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方针,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为了适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1、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与过去相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创建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土木工程显示了在发展中应有的现代感、多元感及科技感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还得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吸收当前建筑领域的先沿信息。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土建行业,面向社会,这必须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不然他们不合格的成果会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学科教材,无法打破学科教材内容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的缺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师资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开展的条件和保证。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导者,团队教学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体教学方式、水平、质量不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角色”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提高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 2.3 课程结构的亟待优化 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少。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角度,基础课学的太过深入,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充分掌握。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当坚持土木工程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缺少综合化课程。此外,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面对建筑行业更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对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多种技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3.1 强化专业课程的体系 调整课程的构架。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大块体和小块体。大块体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小块体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从而调整人才市场活跃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根据此体系构架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也储备了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邻方向的知识。 优化课程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也应该慢慢增加。同时,建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质量及授课的课件等等进行评审把关。 3.2 完善实践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包括施工管理实践、工程设计实践和实验室实践。这三部分都必须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培训。 3.2.1 施工管理实践 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让学生分析组件、了解组件,将原有固定的实习时间分段实习,同时,将勘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施工阶段,且让学生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小项目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2 工程设计实践 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一个简单的建设项目来接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练习,练习工程制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将设计与基本理论知识想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3.2.3 实验室实践 提倡学生在实验中采用“自主+传授”的模式,预先公布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视频和预习实验内容,再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传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实践的有用性,又能有效的激发、巩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3.3 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且 “双重角色”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巩固师资队伍的力量:第一,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科研、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二,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平均分配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去锻炼,确保最短的时间内教师队伍在不同单位得到充分的培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历,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第三,通过引导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再经过学校的短期理论培训,形成一套较强操作性兼理论的教学系统,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运用能力。 3.4 构建创新活动的培养平台 以土木工程专业竞赛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竞赛,如结构设计竞赛、CAD竞赛、工程测量竞赛、力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利用专业的学术讲座、实践基地及专业科技培训计划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站在新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前人失败的研究案例,再由专业教师指导撰写科技论文,在精心选题中训练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认真研究当前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完善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化程度,保证人才质量,保障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点;专业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基础建设以及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人才从事这一行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也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点专业。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根据我国现代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行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另一方面,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学生的未来就业,关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涉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败。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分析 现代土木工程加上了“现代”这个定语,就有着特殊的内涵和外延,从时间角度来看,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都是依靠经验,虽然其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更多的是经验和技术的熟练程度。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土木工程从构思到设计到选材再到施工都是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例如,土木工程在图纸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数据采集,最工程施工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全方位评估,在数据计算分析等方面力求精确,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分析改进,力求工程最为科学合理。现代土木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首先,现代土木工程有着非常高的精确度,从评估到设计再到施工都要求精确,运用较为具体的数据来指导施工,并根据施工过程的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监督检测,确保工程科学,不出问题。其次,现代土木工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吻合,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操作,并根据设计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实际和设计设想高度一致,学术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对施工进行很好地指导,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验证,确保更高水平的现代工程施工,无论是工程施工进度还是施工质量都能严格保障。再次,创新突破是现代土木工程的突出表现。传统的土木工程更多的经验延续,而现代土木工程更多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融合新的设计理念,体现新的科技进步,表现为新的工程设计。确保和社会发展一直,与科技发展同步,新材料、新理论都能得到很快的体现和应用。 二、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科学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现代土木工程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需要的是实践技能型人才。专业化人才培养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首先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我国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多的是综合培养,力求实现一专多能,以后的专业教学内容安排应该更多的突出专业化人才培养,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化人才,保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在工作中胜任工作需要,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深入独到的认识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创新。其次,需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从教材编写和使用的角度来看,正在使用的大多数课程结构基本符合工作需要。但是,社会发展非常迅速,竞争日益突出,尤其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进步非常快,社会需要更多的定制化专业人才。新的工程质量类型不断增加,各种设计和应用不断发展,现有课程结构需要及时做到优化,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需要研究最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需要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尽量不要在前期安排理论学习,后期安排实践实习,这样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学生应用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队伍结构与综合能力密不可分。很多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专业学习兴趣,有着工程设计的天赋,需要良好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快速的成长,才能更加高效地提升他们的专业应用能力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性专业人才。为此,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首先,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后,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带领学生完成相关操作,教师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并在实践中转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需要做好与工程施工企业的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地的实践和实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获取知识,学校的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着扎实的实践经验,聘请他们做学校的兼职教师,能够为学提供最为有效的实践指导,能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做到学校教学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衔接,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无缝对接。再次,注重现有经验知识的感悟,又要突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表现来的新的看法和意见应该首先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多元思维。 3、强化工程意识训练,培养应用实战人才 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锻炼中强化工程意识,造就应用型实战人才。首先让学生独立面对工程,让学生能够较短时间内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熟悉工程环境,强化他们的工程意识训练,促进学生更好地工作学习。其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各种知识的具体应用,熟悉具体方法的应用情境,提高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程技术含量 现代土木工程的突出表现就是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新材料的选择,依托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创新工程设计。首先学会运用计算机数据运算和处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绘制工程图纸。其次,引导学生熟悉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在工程设计中选用新材料建筑工程,运用新仪器设备辅助工程检测。再次鼓励学生感知今年土木工程的经典案例,例如,央视大楼、上海金茂大厦、上海金融中心等,引导学生感知科技对工程的影响,科技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推动作用。再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让学生工程技术人员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感知科技手段对提高工程技术含量的意义。 总之,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化程度并不高,土木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也有不少学校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是世纪工程,不能操之过急;建筑工程关系百年大计,需要保证人才质量,才能保障工程质量。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区域产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地方性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较明显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师资、学术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和所需人才特征,针对地区特点着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 关键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 0 引言 佳木斯属于地方院校,其宗旨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因此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其对师生的共同要求。该校长期坚持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以实习基地为实践平台,不仅构建了完善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也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主体(人才)、四大支柱(基础、口径、能力、素质)和十五项培养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四大支柱,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四者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地方区域产业人才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厚基础”是指管理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具备相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对优秀人才的必需要求;“宽口径”是指实行“平台教育+模块教育”的模式;“强能力”主要包括生产能力、评估能力、工程合理化改善能力、项目规划与设计能力等;而高素质是指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工程应用素质、心理生理素质等,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 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为价值取向,同时参考上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本文讨论的层次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如表1所示。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其中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等;科学基础平台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等;而专业方向平台则是指“宽口径”,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区特性不同,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特性,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平台,佳木斯大学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土木工程CAD”、“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 3 教学改革成果 上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本文在区域产业应用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提出了一种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创新后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的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而是通过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将这些实践经验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去,形成 “知识点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另外,在综合应用环节里,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产业应用,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实力,也给自己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宽口径”和“强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满足了高校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需求。 4 成效分析 以2014跟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调查表为依据(表2、表3),分析2015年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跟未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2014年就业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就业方向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倾向于要求员工具有很高技术技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倾斜,就业率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 结语 要想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在设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就业。通过2014届毕业生和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比,明显能看出2015届毕业生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有所提高,并且就业方向的改变也是与实践教学体系密不可分。佳木斯大学包括黑龙江省其他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内,尽管近年来为企业培养出了很多的相关人才,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时间都不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区域特色不明显等,要想改善上述现状,应使人才培养和区域产业对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面向区域产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误区辨析 摘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项目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因而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这些勾稽关系可以作为分析工具,验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发现财务造假线索。近年来,部分投资者不加分析地引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代入所谓财务软件或勾稽等式,据此质疑公司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本文对其中较典型的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主表勾稽关系的三个误区进行逐项分析,指出其中错误之处,并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勾稽关系 误区 一、与人工费用相关的分析误区 有分析者循着“根据现金流量表等计算的人工费用总额与根据成本、费用明细计算得出的人工费用总额数值应该相等”的思路,试图将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与利润表中与人工相关的成本费用相联系,得出了以下公式: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期初数)=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的人工费用 关于该公式能否直接用来分析财务报表准确性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上式的逻辑思路。该等式反映了“本期已付现给职工的经营性工资奖金福利,加上本期计提但尚未支付的工资奖金福利,应该等于本期有关成本费用中的人工”的逻辑。由于本期人工费用的“支付”未必都是以现金的形式,所以,等式左边第一项即遗漏了非付现的情况。而等式右边只考虑了进入“成本、费用”的人工工资,对于包含于存货中的人工,以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部分等,可能并未考虑。简而言之,该等式逻辑上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其次,再来看相关数据的获取。例如“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这一数据,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并无此项;只有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2]22号,以下简称年报准则)第21条中规定,上市公司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中应“按行业或产品披露本年度成本的主要构成项目(如原材料、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占总成本的比例情况,并提供上年同口径可比数据”。据此,如果直接采用上市公司在此列示的数据,只能得到近似的“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说它是“近似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规则要求按照“产品”或“行业”来披露“主要构成”,可能相关数据大多情况下并非公司完整的生产成本数据,例如,若某制造企业同时开展较大规模的贸易业务,但只列示了自产产品的成本,可能与贸易相关的人工并未考虑在内;二是由于标准不明确,不同的公司列示口径有所不同,有的公司并未将“制造费用”进行成本还原,因此列示的“直接人工”并未包含“制造费用”中的人工因素,有的公司甚至也未包含“辅助单位的人工”。另外,出于对规则理解的差异,有的公司在此分析的是当期营业成本,有的公司分析的是本期投入的全部生产成本,若为前者,则还应考虑存货变动中的人工。又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的人工费用”的数据来源。不能仅仅汇总报表附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表的“工资及福利费”,而应将相应项目列示的“社会保险费”及“工会及教育经费”等也考虑在内。 第三,现实中企业规模、经营情况、核算方式千差万别,很可能遗漏一些具体情况,导致等式两边不相等。如,某公司在利用备用金等零星办福利时,初始借款时未指定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或者本期已使用但未支付现金,将应付职工薪酬转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用于购买实物尚未报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上述等式左边漏项。因此,上述等式并不成立,分析时不能机械套用。 二、与“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有关的分析误区 企业在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根据会计准则,需调增的项目之一是“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意即,若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在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时,有人提出了如下等式: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减少 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并非直接引用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期末数与期初数相减而来,而应当根据有关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析填列”。上述等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上式右侧项目不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对比观之,上式右侧存在漏项,如并未将长期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考虑在内,也没有考虑应收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被指定为“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公司定期存款利息(在“应收利息”科目反映)。 其次,上式中已有项目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中可能含有非经营性业务,如以应收票据抵付工程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的投资等,这类非经营性的业务都应在分析填列时予以扣除;而且,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均为已扣除相应坏账准备的净额,但坏账准备不影响现金流量,因此应对坏账准备的影响予以剔除。由此可见,“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绝非直接引用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期初期末的变动额;类似的,在填列现金流量表附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也应根据公司的业务逐项分析填列。 三、与构建固定资产及投资有关的分析误区 为多方验证固定资产、投资等报表勾稽关系,有分析者还提出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如下等式: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长期待摊费用的增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 仔细分析可知,该等式的基础逻辑具有参考价值,但由于存在遗漏项目,等式并不成立。例如,等式右端仅仅考虑了支付现金的部分,而等式左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增加未必全由付现方式增加,因此应在等式右端增加未付现的部分。除了考虑增加与投资、在建工程相关的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外,还应考虑到研发支出、存货、三项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以及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等特殊事项。当然,这里无法一一穷举企业面临的各种特殊交易和事项,仅以此抛砖引玉,提醒注意结合公司具体业务和特殊事项来思考问题。再者,等式左端项目也不完全,例如,并未考虑工程物资,未考虑处置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影响,未考虑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未考虑公允价值变动及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成本调整的影响。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应在左侧予以抵销。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例如,若分析对象从事煤矿等高危行业,按规定应该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专项储备”科目。由于准则规定专项储备核算具有特殊性,与专项储备相关的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时,是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来冲减专项储备,同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按固定资产价值全额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这样,上式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则应包含此部分折旧在内。又如,使用专项储备的在建工程,若未形成资产而直接核销,则应在等式左端加回。 四、结论和启示 (一)不同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进行报表分析、发现财务造假线索的有力工具 根据会计学原理及财务报表的设计理念,企业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天然具有逻辑上的勾稽关系,不论是报表内的或是报表之间的,都可以用来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现金流量表项目与其他主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由于打通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分析通道,便于从不同角度印证报表的正确性,更是发现财务造假线索的有力工具。只要逻辑合理、分析恰当、数据正确,都能达到相应的分析目标。因此,利用报表项目勾稽关系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外部分析者将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直接代入所谓等式,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参考性”的,等式不成立并不必然代表存在财务信息虚假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来由于分析者对部分会计科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式本身的逻辑性值得推敲;二来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穷举的方式将所有特殊事项考虑完全,漏项就难以避免;三来有些必要的数据源并非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作为外部人很难获取,若利用其他经营数据推导代替,难免会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出现。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所谓“公式”,而应结合分析对象自身的经营和业务特征,在报表勾稽关系的指引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上市公司现行财务披露准则部分内容还需进一步明确,以确保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和可比性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部分问题是由于对所引用的上市公司已披露数据内涵理解差异而导致的。由于披露标准不明确,不同上市公司在同一名称的栏目内可能披露了外延及内涵都不同的数据,导致了理解和分析的误差。比如,年报准则要求披露“本年度成本的主要构成项目占总成本的比例情况”,“成本”、“总成本”是何概念,是全部投入的生产成本、还是当期的营业成本,实践中有不同理解;又如,现金流量表附表将净利润调节为现金流量过程中,对于专项储备增加数与当期费用化部分的差额,是直接放入附表的“其他”栏目,还是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中反映,实践中认识不同、操作不同。这样,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可比性较差,也不便于投资者进行分析和理解。建议对类似披露标准不明确、现实中争议较大的项目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标准予以修订,以确保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和可比性。Z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务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向报表使用者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文章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使报表使用者充分了解该公司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天水华天科技;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1 公司简介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成立,企业占地面积32.64万m2,建筑面积8.17万m2,拥有各类设备、仪器3 000多台,主要生产集成电路,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中最具潜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封装测试企业。 2 财务指标分析 2.1 偿债能力分析 2.1.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水华天科技在2012年的各项指标变动较大,见表1。流动比率一般以2为宜,2011年和2013年比较接近标准值,表明企业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小。速动比率一般以1为宜,近三年的速动比率都接近1或者比1大,表明企业取得借款比较容易,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流动负债。现金比率一般以20%较好,企业近三年超出标准较多,表明企业不善于充分利用现金,造成了现金资源浪费的现象,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 2.1.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天水华天科技在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在50%以下,说明了该企业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较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企业近三年的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皆呈上升趋势,但都低于100%,表明该企业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债权人的权益保障程度较高,承担的风险较小,见表2。 2.2 营运能力分析 近三年内,天水华天科技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都在逐步的上升,资产的利用效率逐年提升,周转速度加快,说明企业分布的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企业存货的流动性减弱,将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固定资产周转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增加,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见表3。 2.3 盈利能力分析 在这三年内,天水华天科技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呈稳步增长趋势,盈利能力逐步增强。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幅度很大,说明企业很好的控制了成本费用和营业利润的比率。同样,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幅度也比较大,说明企业能够很好的运用资金,使企业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企业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整体来看呈上升趋势,且每年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都相等,说明企业的稀释性较强,详见表4。 3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通过以上对天水华天科技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天水华天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及措施。 3.1 提高存货周转率 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在近三年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虽然不大,但仍应该引起重视。首先,企业应当减少库存,避免存货浪费的现象,同时减少了企业对存货的保管、整理费用的支出;其次,企业应当制定较好的营销策略,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再次,企业应该对市场调查了解,摸清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2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的管理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全面、正确的得到资金信息,制定出应对决策,防范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另外,企业还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的控制。 3.3 优化债务结构 从天水华天科技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短期负债所占比例较大,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较大的短期负债比例会增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当优化其债务结构,使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合理化,企业的偿债压力得以减轻,生产经营能够持续正常进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但财报中的种种数据往往经过了修饰,传统的报表分析方法更多偏重于会计角度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应着眼于其投资价值和风险,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其投资的保值增值为目标,结合交易所规则和公司发展趋势对分析方法做出改进。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分析 上市公司是指其所发行股票经过国务院以及经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监督部门批准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近年来,徇私舞弊的上市公司案例时有发生,使众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在监管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改善的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对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尤其是财务报表数据的甄别能力。财务报表也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管理现状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情况变化表、附表以及附注部分。财务报表是以现有会计准则为规范制作的,按规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其他利益攸关方以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定期或不定期披露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的披露深度和准确度在相关法规中有统一规定,但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需要投资者使用科学而全面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传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得一般步骤是:提出明确的财报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财报分析方法,收集有效的信息材料并进行归纳和验证,指出财报中的不合理之处,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财务报表分析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方法。 指标分析法,是将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项目的金额或数量进行公式计算,得出系统化的,具有经济学意义和内在联系的财务指标,以指标变化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盈亏结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现代财报分析法中运用最广的分析方法。使用指标分析法进行财报分析时具有直观易懂、计算简便、标准统一等优点。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的数据的比较,寻找具有一般性质的规律,并能体现与其他比较对象的差异的分析方法。用于进行比较的数据可以是具体的绝对值,也可以是基于基线的相对值。一般情况下,可将经验上的数据、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作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法应综合考虑横向和纵向的因素,横向比较上体现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差异,纵向比较上体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成分分析法,是指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成分共同影响某个公司经营指标时,用来衡量各成分变动对公司指标变化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条件控制法和弹性计算法。 结构分析法,是在项目分析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此方法以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项目数据作为整体基数,再根据一定权重推算项目各组成部分在基数值中所占百分比,对项目中各个组成部分建立模型,得出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变化趋势。 上市公司财报制作标准根据交易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由各类不同披露标准的数据组成,仅仅使用单一的分析方法或者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以及真实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由于信息相对透明,面临严厉的监督管理和激烈企业竞争,对其财报的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市公司借助管理和资金上的优势,往往存续期久,对其长期的数据跟踪就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人力资源和技术快速发展也会给上市公司数据带来一系列影响,这都是目前财报数据不能直观体现的地方,上述分析方法面也受到报告时点的静态分析局限限制,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基于投资价值和风险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对上市公财务报表的解读,往往出于对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定量分析的目的,而并非单纯的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优劣分析。因此,结合公司价值判断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投资者,要想从财务报表分析中受益,必须提高自身的财务素养,从宏观、产业和公司自身多维度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正是体现投资者分析能力的地方。财务报表并不仅仅是会计数据,对其解读也应跳出单纯的数字指标范畴。投资一个上市公司,可以是股权或者债权投资,其目的是投资者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和收益的,对上市公司的投资需要建立在对其财报的系统分析基础上。上市公司股票的既有持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对财报进行分析的本质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有具有长期稳定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才是投资者的理想标的。但是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的企业盈利能力,并非企业价值和股价变动的唯一因素,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及现金流状况,都是影响企业价值和股价波动的关键所在。 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由于上市公司退市新规的推出,财报中的净资产成为首先要分析的风险指标。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对于上市公司,需要考虑其综合实力,对其评价应反映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净资产应按照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对于净资产的关注同时要结合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比如对于某些公司会有政府补贴,其净资产减去补贴后的正负直接关系到是否可能退市。对于财报中净资产不够稳健的上市公司,无论其所处行业潜力多大,经营指标如何良好,投资者都应坚决回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资产周转率和稳定盈利能力成为对其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水平。除了对传统固定资产利用能力的判断,对上市过程中募集到的资金,尤其是超募资金以及增发募集的项目资金跟踪,也成为对财报解读的重要环节。快速发展的上市公司会充分利用融资优势,推进其重要项目工程,财报中就不应有过多闲置资金,即使这些资金被用于投资,也应辨别其用途是公司主营业务还是单纯进行了资金的投资。真正有潜力的企业一定会将所有资金投入到自身的优势领域,以尽快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资金的闲置和非主营配置,都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信心缺失,这将直接对企业未来成长速度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企业的稳定盈利能力,首先应从稳定的角度衡量。对于利润波动过大的公司,即使当前的财务数据光鲜亮丽,也是应该回避的。对于短期大幅波动的利润,可以是公司管理上的失当,也可以是其所处行业的快速变化。对于利润波动大的年份,应综合当时的宏观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时期进行分析。但总的来说,较大的利润波动都是公司不够稳健的信号。 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不能只站在当前的时点,应综合历史数据考量,绝对值指标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是相对比例会揭示发展的趋势。对财报利润的分析应站在行业的角度,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比较,在利润方差较小的上市公司中选择具有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部分。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应从资产回报、销售回报和财务杠杆三方面进行重点跟踪,其中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时期,这些指标应区别分析。对于处在行业快速发展期的公司,其销售利润率应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财务杠杆不能太高;对于处在行业成熟期的公司,销售利润率只需要保持在平稳状态,在保障企业现金流健康基础上,应加大财务杠杆获得更多利润。销售利润率的提高可以从成本层面和管理层面进行优化,而财务杠杆的提高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宏观经济的加息周期,财务杠杆的主动或者被动放大,都是风险的体现,在降息周期,适当的加杠杆却是企业保证盈利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基于投资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应以风险控制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未来发展稳定性和发展速度为分析标准,结合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周期规律,寻找财报数据背后反映出的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服务于各类投资者。 三、结束语 在越来越规范和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将成为反馈企业甚至行业信息的关键载体。通过对财务报表中会计数据的客观有效分析,可以知悉企业的经营能力、甄别企业的优劣、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总之,财务报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价值、辅助各方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是企业的利益攸关方以及各类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根据。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也应随着公司治理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而推陈出新,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应用探析 摘要:所有的决策者都需要信息支持,决策越重要,对有助于决策的信息需求就越大,不同性质的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量或者类型是不同的。本文以华北制药股份公司为例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将财务报表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相关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决策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以求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合理确定公司的价值。如何去判断一个公司的经营好坏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也是本次论文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华药)的年度报表为例,进行详细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用到的软件就是常用的EXCEL,数据均来源于华药2006年至201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 华药公司简介1:华药位于石家庄市和平路东路388号,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和销售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医药产品。2011年末员工总数为16054人,销售额为1213.67亿元,利润总额1.48亿元。公司股票代码为:600812。根据历史效绩指标、投资价值、竞争环境及发展方向等三个大方面对华药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一、历史效绩指标分析 根据财务部统计司制定的评价标准内容和分类,将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四个方面来对华药历史效绩进行评价。 (一)财务效益状况分析 从长远来看,不盈利的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永远是会计界、企业界、投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良好的盈利能力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上。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值: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到,华药这几年盈利能力变化明显,在2009年资产出现较大的变动,按照石家庄市政府的批复文件及财政部2001年的财会[2001]5号《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将部分资产剥离,前三年盈利能力出现了一个快速发展,后三年发展相对趋于平稳。在2010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出现负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使得资金流异常紧张。 (二)资产营运状况分析 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企业运用资金的情况或者资金周转情况。资产营运状况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都密切关心的重要信息。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值: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化学药品制造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比较上述两表可以看到,华药自2006年以来,经营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到2010年处于平均经营管理企业行业水平。随着管理的不断改善,企业在存货及应收账款方面得到强化,使资本周转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近两年周转较快,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较小;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存货资金周转越快,利润通常也提高,短期偿债能力也加强。 (三)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企业举债融资比较容易,相应的资本成本也必然较低;企业面临较低的财务风险,投资者就会较多的持有该企业股票,供应商也比较容易提供商业信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顺利。可见,了解企业偿债能力情况对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还是先来看看华药2006年至2011年偿债能力指标值: 从上表的数据可见,华药从2006年以来,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由于公司出现经营亏损造成已获利息倍数为负数,其他年份变化不是很明显,整体来看也是持续攀高,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公司仍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正在向良性循环跨进。这一结果可以从已盈利息倍数上看出来,从2006年开始,除2009年受剥离资产影响,已盈利息倍数每年都递增;再从现金比率上看,除2007年降到较低水平。其他年份相对比较稳定。这些都说明企业在具有很强的负债偿还能力,在利用负债来提高税后收益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从目前的负债水平来看,应适当的加以控制。 (四)发展能力状况分析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某一段时间内经营工作的总结,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讲,掌握和了解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现在和将来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过去的经营成果固然重要,但是这些使用者更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据企业过去的业务成果,能够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下表是华药2006年至2011年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值: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化学药品制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比较上述两表可以看到,自2006年以来,华药各项发展能力指标值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离优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把握好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依靠传统产品,发展新型产品来是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投资价值分析 从一名普通的投资者角度出发,还要关心股利发放和未来股票价格。因为支付股利要靠获利能力高的营业活动,股票价格要靠市场对公司前景的估计。衡量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主要从市盈率、股利报酬率、每股账面价值等三项指标 华药2006年至2011年股利发放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股利发放情况可以看到,华药除在2006年进行过一次股利配送以来,没有现金分红政策,每股收益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不愿意投资购买的股票。特别对于谨慎型投资者,更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投资一个多年来没有分红的企业。如果在经营较好的年份可考虑适当的股利分红或现金股利政策,增加广大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竞争环境及发展方向分析 华药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药品企业,其产品主要是头孢和抗生素类产品,在医疗领域占有一定市场,特别是2009年集中能源对该公司进行参股投资,注入了部分资金,转变了经营模式和扩大经营范围,在物流、制剂和医药中间体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目前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一些高科技和新型产品的问世,给传统医药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华药股价不是很高,但是华药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近些年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整顿,目前以优良资产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市场竞争,作为传统产业的华药还是能够很好的发展的未来优良股,值得关注和适当时机投资持有的股票。 四、结论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对企业过去、将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且能依据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不同进行侧重点分析,利用分析后的数据信息以及报表中的定性信息可以指导投资决策,当然这些分析在短期内应用性不大,但作为一个中长期性投资来说,购买好的公司的股票并持有,就能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使自己的股票升值很大;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避免购买一些经营困难,盈利状况比较差的垃圾股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整体性并购投资来说,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更加显得必不可少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更加贴切的指导公司的并购及合并决策。总之,对于一名理性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农业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其成长性相对农业中的非上市公司较快,但与其它行业上市公司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很有必要对其农业上市公司报表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海大集团的报表运用报表分析方法,得出季节性需求、背农现象以及自然条件都制约着其发展。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背农现象 一、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 农业上市公司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是从事农业、林业、养殖业或以其为依托,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并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后,其股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主要是以农业上市公司――海大集团为例,分析其财务报表。 当前,由于之前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不正确,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且,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挑战着农业上市公司的生存。由于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行业特征,近年来也享受着国家对农业丰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但是,在分析农业上市公司报表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农业上市公司并没有详细披露这些重要的信息。 从农业上市公司数量上看,十多年来,并没有显著的数量增长,早些的四十多家除去像蓝田股份一样或经营业绩不善倒闭的上市公司,至 2011 年也就 53 家,而所有行业平均上市公司数量为 95 家。当然,从构成比例上,有百分之七八十还是继续存续的上市公司,而且在资产总额经营业绩方面也有一定的成长;但农业市公司总体实力、成长水平与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高新电子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差距更大了。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和非农扩张比较严重,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现象”是指一些本来属于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擅自改变行业属性,将存量或增量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把主营业务放在与农业无关的经营项目上,致使企业的主营业务与“农”相关的收入占比严重不足,农业上市公司涉足其他领域,如创业投资、电子通讯、房地产等。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水产饲料、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预混料以及健康养殖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以“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为神圣使命,核心业务是水产饲料、水产苗种和动保产品,向广大养户提供养殖全过程的技术服务。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内容 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内容进行运用技术方法或者综合方法来获得对公司财务运行的了解。 (一)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所以在分析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只要注意和现代企业不同的地方。 1、企业偿债能力 农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也是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于债务,另外是来自于权益,即接受别的企业投资。企业偿债能力,主要是分析二者哪个多,哪个少,有没有这个偿债的能力。即,债务是大于还是小于权益。如果大于就是无法偿还,如果是小于就是可以偿还。 2、短期偿债能力 2001年,刘姝威在《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发现蓝田公司存在严重问题。最终使蓝田股份的高管被送进了监狱,从而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 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通常有一系列指标予以反映。由于这些指标本身准确缺陷以及时空条件的变化,各种指标所的偿债能力也只能是综合的,大致的仅供参考的信息,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 (1)流动比率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负债来作为偿还保障。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流动比率达到2以上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比率也可以用作,当企业遇到突发性的现金流出的时候,表明了其支付能力。 由表1可以知道,流动资产2012年较2011年增加778816867.6元,但是负债也相应地增加了1109512765.16,并且其增加的幅度大于资产的增加幅度。要引起注意,也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海大集团2011年流动比率为2.99,短期偿债几乎没有压力,资金充足。随着2012年负债的增加,更加有效地使用外来资金,使得2012年的流动比率从2.99下降到1.68,二者相差1.31。表示偿债能力有所减弱。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流动负债的增加主要是应付利息的增加。由2011年的830万增加到2012年的3560万,应付利息增加了近3.3倍。其次还有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增加。 (2)速动比率的计算 这项指标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指标,用来衡量公司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又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得来的。 为什么要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呢?主要是因为存货相对其他的流动资产来说,流动性没有那么强,并且,存货在销售时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其变现价值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货中可能含有已损失报废但还没有处理的不能变现的存货。部分存货可能抵押给债权人。还有其他的原因,所以将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是企业实际短期偿债能力,这个指标比流动比率更为准确。 由表2可以知道,海大集团2012年的速动比率为1.09,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主要是季节性有供求波动,大多数原料价格呈现了逐步上涨的态势;游养殖业受到一些终端消费不景气、部分区域气候异常不利于养殖生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养殖产品价格波幅较大。表明为每一元流动负债提供的速动资产保障减少了0.95元。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是不同的,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公司,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进一步查找财务报表发现,海大集团的应收账款2011年为17550万,2012年为35400万。相对于其他公司而言,这个数额是相当大的,也是速动比率大于1的一个原因。 (3)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现金类资产是指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两项资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提现或随时转让变现。该指标主要是来衡量随时支付的程度。 由表3可以知道,海大集团2012年的现金比率比2011年减少了0.91,说明公司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降低了0.91元,但是这个指标是否合理,还应当进行同业分析或本公司多个会计期间的趋势分析,以便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 一般认为,比率为0.2是比较合适的,但是也要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分析,由于海大集团是农业上市公司,所以,现金比率高说明公司即刻变现能力强。 农业行业,在使用资金方面有很大的季节性,成果周期长,收效甚微。有些农业企业就会选择将闲置的资金用于其他的投资,如:创业投资、电子通讯、房地产等。 综合上述四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海大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是相对乐观的,有充足的流动资金,2011年的数据相对2012年的较大,在2011年没有合理使用流动资产,在2012年比2011年有很大的进展。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是从资本市场上公开可以获得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可以按照月份、季度、半年和年度进行报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三种。本文将对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公司近年的发展营运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其经营效益。 一、 公司简介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12月30日,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4年7月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主要研制生产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和组件线缆以及提供相应技术服务,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高端领域、高端产品研制生产的主要企业之一。 二、 主要报表项目结构及趋势分析 1、 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观察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资产负债表得知,公司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可变现能力)有所下降,而企业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没有明显下降,是平稳趋势,所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了。企业货币资金占比逐年下降,公司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建和投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的,上升原因主要是公司及子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相应增加了存货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到总资产是逐年上升的,其中货币资金逐年下降,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逐年上升,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增幅比较大,可见公司近年正在扩大规模,处于发展期。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比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小,表明公司生产经营负债水平较低,公司生产经营风险小。由此可见,该公司属于保守型资产结构。 2.利润表分析 通过分析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都比较稳定,财务费用为负数说明公司利息收入较多,可见公司运营状况很好。 从定比趋势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各项利润都是逐年增加的,利润比较好。企业的费用增加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可见公司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力度不够。从总体上看,公司各项指标都在呈较大上升趋势,尤其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说明公司发展状况较好,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建议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对营业成本加强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现金流量表分析 通过观察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1年的现金流量表得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在逐年增加,表明公司的财务基础比较稳固,持续经营和获利能力的的稳定程度在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也在逐年稳定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1年为负,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采购原材料、职工薪酬等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由表中可以看到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在逐年减少,其中2010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比较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也是逐年减少但高于现金流入量,尤其是2009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比较多,表明公司正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由表中可以看出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比较少,现金流出量比较多,主要是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比较好。 三、财务指标体系分析 1.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行业平均值,且比较稳定,企业发展情况良好。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从上表的计算可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平稳且高于行业平均值,企业盈利能力较好。从主要盈利能力指标上看,企业各指标都比较平稳且高于行业平均值。 2.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总资产周转率在逐年提高,除了固定资产2011年周转速度下降,其他资产的周转速度有在提高,利用效率增强了。 3.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5倍以上,短期应急能力较强,但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高于公认标准。存货也大幅度增加,可能说明其扩大经营了。说明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较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国际公认的资产负债率是50%,航天电器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低,说明企业是保守型的经营理念。 4.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通过计算2007-2011年的总资产增长率,得知企业每年资产都有增长,企业规模还在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每年基本平衡,比较稳定。企业每年收益都有增长,09年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为负,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技改项目、募集资金项目购买加工设备和基建投资支出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28,003,856.68元。 四、同行业比较分析 通过行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航天电器的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比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上,资产负债率远远低于行业水平,可见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是比较好的,在电器行业有很大竞争优势,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策略过于保守, 没有把丰富的资金资源用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上, 在资产净利率高的情况下, 这明显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公司应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政策建议 (一)扩大业务范围, 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所处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该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公司所依赖的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在做大做强公司核心主业, 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 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的同时, 公司应加快开发新产品, 拓展公司客户群,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二)扩展融资渠道, 优化资金结构 在公司资金充裕的情况下, 企业应当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并且适当采用负债资金, 以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 (三)积极推广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目前,公司现有产品尚未覆盖全部应用领域, 公司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针对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推广新的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在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和本公司历史业绩的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达到透过纷繁的财务业务表象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目的,为利益相关者能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企业制度的改革深化,企业与外部交流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1 了解公司的营收和获利情况,公司的销售额是否增长及增长幅度、毛利率的变动、管理和销售等费用是否合理,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公司运营总成绩单的最后得分,即业绩。 2 是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目的是判断公司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如何,这是支持公司业绩扩张和业绩可信度的基础,如果一家公司过去的业绩成长性和利润率都很好,但有大量可疑的应收账款,或负债率过高,这样的公司最好也别碰。 3 查看公司现金流量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经营性现金流(CFFO),如果CFFO长期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公司只产生了账面利润而没有收回真金白银。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1 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短期的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也就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是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因为不能履行偿债义务而面临破产的威胁。而且企业偿债能力低就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给公司的竞争能力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会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以至提高投资人的风险。因此,不仅企业的债权人关心,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人同样关心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 应收账款分析。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 3 预付账款分析。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 4 利润表结构分析。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一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做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5 资本金利润率分析。资本金利润率中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这项比率是衡量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提高,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和国家所得税就增加。利用基准资本金利润率作为衡量资本收益率的基本标准。基准利润率应根据有关条件测定,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相当于同期市场贷款利率,这是最低的投资回报;二是风险费用率。若实际资本利润率低于基准利润率,就是危险的信号,表明获利能力严重不足。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 摘要: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认识了目前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财务报表;现金流量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综述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目前有关介绍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只从某个或几个侧面出发进行了阐述,如何就整体进行分析评价是财务分析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2.财务报表分析的技术指标 2.1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盈利数额的大小、利润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效绩的主要标志。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强。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3)市盈率。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所以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 2.2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企业而言,适度的举债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资本金利用率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①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②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 2.3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 2.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1)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3.财务报表分析的分析方法 3.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会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或指标与分析者选定的比较标准做比较,确定其差异,并据以判断、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方法。 3.2财务比率分析法。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动用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数据,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其它有关信息,对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见的相关项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据以评价该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方法。 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1.财务报表自身的完善 1.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 1.2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一是增加披露内容;二是适用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 2.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改进 2.1重视现金流量分析。从发展及实物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中。在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从而帮助使用者判断利润的保障程度。 2.2完善财务指标。鉴于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能力,可以考虑用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来代替它。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多种财务分析方法结合分析: (1)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 (2)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 (3)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总之财务报表的报出和分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所以我们在报出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法律法规,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IT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长,行业规模的逐渐壮大,其对报表使用人定期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关注。由此引发的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以及评判标准的规范和统一问题,也亟待得到进一步明确、完善和改进。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和所处行业特点,着重阐述了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披露现状和使用价值,同时指出现有分析工作的局限和不足,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关键词:IT行业 上市公司 报表分析 信息披露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项运筹和谋划全面效益的管理活动,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为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数据基础;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债权人信用资金的安全性提供法律保证,同时有利于政府机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财务数据需要定期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来说,报表分析的内容对各类报表使用者更加透明和敏感,其对公司经济活动的总结、评价、预测和决策的分析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IT行业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三种,具有公布集中、数据量大、行业复杂的特点。实务中,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主,结合使用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二、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一)财务报表分析流程 (1)以对外披露的中期报告或年度报告为基础,通过阅读报表附注,依当年度业绩情况或管理层经营管理需要,确定主要分析的方向或侧重点,如资产结构、利润完成、现金流量、股东权益变动等。 (2)计算财务指标(杜邦分析法为主):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等。 (3)运用趋势分析法,整理近3—5年同口径主要指标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当年异常。 (4)结合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预算对比,圈定重点问题,逐级分解问题项目到末级单位(如子公司、事业部、产品线、区域等)。 (5)结合当年度财务预算、业绩考核和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和布局,找出各末级单位异常原因,从单位个体归纳出总体、从局部结论总结到全局,从而形成整个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 (6)针对当年度报表分析中的主要问题,对关键指标设置预警区间,下年度重点实行监控,适时改进。 (二)财务报表对外披露信息中的相关分析内容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定期报告》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各期披露的定期财务报告中,均要单独披露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另外披露管理层讨论及分析,其中分析的内容一部分即源于财务报表分析。 针对IT行业上市公司,除以上内容外,其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报告期内的技术资源整合、自主创新以及具有行业针对性和技术前瞻性的研发计划等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管理思路,也是其在财务报表数据之外,向报表使用人展示公司未来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分析内容。 三、完善IT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探讨 (一)建立行业标准,增强可比性 目前IT行业公司在报表分析中运用的财务指标,因市场细分后的行业背景、业务模式、核算方法等存在不同,导致计算方法和口径不统一,“个性化”较为普遍。实务中,IT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由简单分销、复杂集成、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以及软件研发等构成,基于各业务特点,其在主要营运指标的计算方法、结果使用和分析判断上也因企业而异,且没有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和参照。 另一方面,由于业内缺少针对行业特点、统一且认可度较高的报表分析评价标准,使得现有报表分析数据较为孤立,缺乏可比性。报表使用人获取的同一企业内纵向信息有余,而行业内横向信息不足,不利于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判断。 针对IT行业业务模式灵活、多样,行业发展周期复杂、多变等特点,应建立业内标准分析流程,将非财务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从指标测算体系和方法的“事前”明确、财务分析过程的“事中”规范,到预警、监控机制的“事后”标准化、制度化,同时制定业内报表分析的评判标准,甚至是行业内各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使得各公司分析得出的财务指标作为单一个体,可以有相对权威的数据群组去“对号入座”,作为比较依据和目标参照,以此客观、理性地评价企业自身当前阶段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建立健全监控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点(单一静态指标)、线(企业内)、面(行业内)结合,加强动态分析 由于对各项财务指标分析所用的数据基本以上市公司过去或历史的经营业绩为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个别财务指标所能反映的财务、经营问题也较为孤立和片面,仅能解释历史状况,缺乏相关性和预测性。所以,它只能作为报表分析的一个方面。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必须根据IT行业背景、公司自身特点、经营环境和地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采用连续的、分业务、分产品、分区域的动态分析,重视与行业整体水平,或者同行业中规模相当、业务趋同、发展阶段近似的公司数据进行动态比较,关注过程和趋势,重于短期内的财务结果。尤其针对IT行业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企业发展模式灵活多变的特点,将报表分析由“事后看结果”的静态分析,逐渐导向于“过程中看变化”的动态分析,才能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降低潜在的决策风险。 除以上外,报表分析还应依据分析目的进行各方面比较。IT行业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受企业规模、业务模式、发展阶段、所处地区等非财务数据的影响更加敏感,报表分析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无论对于内部经营管理,还是外部证券市场,也更需要务实。因此在分析时,不能单一、孤立地关注某些科目,或某些指标,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沿革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数据进行横向比对,通过全面比较,再结合企业实际,发掘出分析所需的实质性信息。 (三)重视收益质量及现金流量,关注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指标分析,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为主,而对现金流量、收益质量的分析和披露不够充分,对报表使用人了解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针对IT企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技术升级快的行业特点,其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收益的质量,以及经营现金对其业务或产品的支持和保障能力,也应是报表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此,要增加设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综合反映现金流量、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值。该比率越低,表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充裕。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将利润表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客观的反映了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减少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收益的粉饰,真实反映收益质量。 综上所述,鉴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实际,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报表分析体系,加大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分析结果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报表分析的使用人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善于总结和归纳,在已有分析数据之外,结合IT行业特点,了解上市公司历史和主营业务;关注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本公司所处行业的环境、阶段,充分理解并使用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已相当详尽和明晰的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以发现和弥补公司财务人员在报表分析中的遗漏和不足,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了解上市公司过去、现在运营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基本途径,是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和政府都非常关注的。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念及特征的分析,提出几点财务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注意事项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在运营一定阶段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上市报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披露的内容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与其它企业的财务报表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有以下特征: 1.可理解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要具备较强的可理解性,这样的话,对公众而言,可以较清楚地看清上市公司的财务公开信息。 2.相对可靠性。会计信息可以为公司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提供参考,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以辅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上市公司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作出相关决策。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在核算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步骤,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研究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步骤有以下几点: 1.确定分析目的、制定分析方案。不同的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数据要求是不同的。如,投资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投资的盈利性和安全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另外,从分析形式看,有日常经营分析、定期总结分析、预测分析和检查分析。分析目的确定后,应及时的制定分析方案,报与投资者,在批准执行后,应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关注执行的情况。 2.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确定后,可以对被分析问题的相关资料予以收集,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受整个经济、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仅靠一些报表的数据来分析还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对报表以外的一些资料予以整理收集。主要有: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资料。 3.审定并整理资料。首先,对所收集的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要予以审定,以及要核查相关资料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整理收集来的数据,对隐含在报表资料中的重要关系要更深入的研究,并能清晰的整理出头绪,对一些能够说明问题的财务数据或指标重点研究。 4.对分析出来的结果形成报告。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并将所收集资料的评价信息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数据间的关联以及因果关系,并把企业客观环境的因素结合起来分析,找出形成现状的原因并给予以解释,揭示成绩与失误,暴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最后归纳整理成一份论据充分、分析透彻的会计报表分析报告。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虽然通过对会计报表分析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对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辅助的作用。影响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分析者的素质、知识水平、能力以及经验方面还需要提高;第二,资料收集的不够全面,例如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与情况了解还不够全面;第三,报表分析方法的计算口径可能不一致,或计算结果可能掩盖实际情况;第四,标准比率选择可能不够恰当等等。 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应要求企业加大披露面和披露深度,使得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加强,并对财务报表自身存在的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其次,为确定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有必要使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这样有助于为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次,加强对会计政策的规范,使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会计政策。而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以提高,适当的提供相关培训,有助于会计人员掌握更强的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事项研究 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综合性的报表,不光是主体公司的财务数据,还包括各子、孙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合并填列。所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从多个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时一方面要了解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通过执行的会计政策分析他的核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报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报表中各个项目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和变化的原因做出理性的判断,得以最终确认。另一方面在运用财务指标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利用更多的财务指标分析,这样可以避免片面的分析判断,数据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透彻,最终使投资者陷入误区,而且还会对政府、债权人造成影响,使股东作出不能正确的决策。 2.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分析的数据节点都是过去的时间,可以看出来这些报表反映的是公司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业绩与经营成果,没有对未来情况的预计分析,市场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新情况随时会出现,过去报表里的数据不能衡量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使投资者做出全面的分析是不太现实的,如要全面的掌握投资分析需要结全整体行业的背景、以及公司自身的经营的风格特点、自身经营的条件情况,在地区及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大氛围中的适应程度,是不是有应对风险的能力与信心,要想得到这些分析数据,仅通过短期的动态分析是不够的,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需要做出连续的动态分析才能提高判断的准确率。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我们认为最应重点关注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长债的能力,这里更为注重的是长期偿债的能力。下面我们从如下几个指标来研究:(1)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其涵盖的指标有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认为,此比率如果大于2:1,这样才比较理想。但从公司和股东的角度来看,流动比率则并非越高越好。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除去存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此比率是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比较有保障。(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有个大致的了解。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这一指标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予以反映,这一指标的数值低于100%是最佳状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分析时,需要关注的问题非常多。如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1 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是人到,心不到,教师认认真真在台上讲课,学生却在台下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针对这些学生好玩,喜欢动手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学生喜欢玩,就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既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高效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隔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其次,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1.3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理实一体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1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教材的理论内容太多或者数据分析不够全面,学生看书看不懂。笔者认为,教材应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教学知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语言方面要浅显易懂,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2.2 打造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检验知识,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水平,动手能力与知识水平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金融理论,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懂理论,有技术,又擅长讲课,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施:一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类院校,由于上市公司专职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学校的上课时间冲突,因此招聘此类兼职教师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每学期还是聘请行业专家来我校讲授指导,但主要还是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是参加省教委组织的教师培训,包括外出培训学习和请职教专家来校指导学习,不断想方设法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做的任务”时,要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注重实训,边学边做,增强实践技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而对于多数的高职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薄弱,遇到枯燥又复杂的理论推导,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心放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做是中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中教。”由此可见,做很重要。 “做”即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理财和会计实训基地,模拟理财业务,创造出会计工作的仿真环境,在校内上好实践课。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中的骨干人才走进学校,同时学校的老师走进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生可以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观摩,不断增长见识。三是做好小学期实践工作。每学期期末结束后的半个月时间作为小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企业,查图书,通过自己的认真走访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了本课程的岗位技能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潜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4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核中一张试卷定乾坤,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前几天硬性记忆,考试结束就忘,甚至有的同学打小抄,书也不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最终成绩应由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考核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重点看学生的动手能力。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采取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师对实践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打分。考核时可以带自己总结的笔记本,重点难点可以写在上面,但不能带书籍等印刷复制品,促进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脑。如果不记不写无疑将和闭卷考试无异,与学生阐明利害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对课堂评教连续两年优秀率超过95%,期末课程通过率均大于90%。 3 做好学生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互动。课堂能够动态进行教学,小组中学生分工负责各自任务,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查资料的等自学习惯。通过目前会计专业已有初步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做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教学工作,关键要设计好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通过合理的知识构建做到理论适度,操作应用性强,内容对应职业岗位,提高知识技能。通过不断地总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获取反馈信息,同时扩大视野,吸收现有优秀成果。 依据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并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合作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确定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应职岗位。归纳出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获得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尽管目前在课改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但经过不断修正提高,就一定能够开展适用现有条件的理实一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投身教改,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财务分析人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ZH集团2007-2009近三年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及其他相关内容,围绕该公司的三张报表及财务指标展开分析,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双方面的对比。针对ZH集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了该企业长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对外投资、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状况为基础,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ZH集团 财务报表 杜邦 措施 ZH集团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9913602-7。1993年12月14日,ZH集团经改革委员会桂体改股字[1993]158号文件批复, ZH集团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方式。经营范围包括医药、能源、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酒店旅游业、物流业的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贰级)、投资;自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国内商业贸易(除国家有专项规定以外)。 一、ZH集团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 (一)资产的初步分析(表1) 从ZH集团2007到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上来看,ZH集团2009年的总资本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增长,相比2008年增长了456270000元,相比2007年增长了372670000元。其中流动资产额增长,增长最高达到318339000元,固定资产相比2007增长了232673000元,货币资金增加主要原因系销售资金回笼。从报表中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2009年相对于2007、2008年也增长,其主要是ZH集团处于盈利。在资产的组成部分中,主要是流动资产,2007年流动资产的比重65.91%,2008年流动资产的比重53.85%,2009年流动资产的比重为58.68%;其次是固定资产,其所占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7年占总资产的16.11%,2008年占总资产的为37.33%,2009年占总资产的27.59%。(表2) 公司流动负债由2007年653122000元下降到2008年的536646000元,再减少到531653000元,2009年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总量相对于2008年增加了345000000元,比2007年增加了355000000。由于ZH集团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医药和房地产开发,从当前国家宏观形势分析,各项主营业务中各具优势也各有困难,机遇和挑战并存,而根据公司的负债分析,公司处于不稳定状态。集团加大了付款力度,同时也说明集团的无息负债筹资额下降,有息负债筹资额上升,公司的筹资成本和风险也都加大了。 二、ZH集团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资产运用效率指标 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表2.1 ) 从2007-2009年ZH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而且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存货周转率有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而且低于同行业水平。以上说明ZH集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发展可以从下面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营业利润率,二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因为其财务杠杆低于同行业水平。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主要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表2.2) 营运资本需求有小幅下降,营运资金严重不足。公司不需从银行借贷即可维持运营,说明其偿债能力较强,财务弹性还可提高。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2007年流动比率为1.1423,流动比率2008年为1.0519,2009年为1.6605,相比2008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同行业来说,均低于行业平均值,流动比率过高,可能是公司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而未能充分地利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但流动率过低,则意味着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比较小,公司的财务风险比较大。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同样都在两年内有了大幅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ZH集团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 (1)ZH集团公司较高的偿债能力,即期偿债能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不管是流动比率也好,速动比率也好,相比同行业的偿债能力水平,都显示ZH集团现有的偿债能力较强,并且是其偿债能力每年正在逐步提升。随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逐步推进,公司正在不断地优化资产,调整资产结构。 (2)ZH集团公司财务结构不够稳健,财务风险较大。ZH集团现有资产结构很不合理,公司筹资通道有限,需要尽快改善。 (二)ZH集团财务状况的建议 (l)进一步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一是要针对周转率很低的存货尽快进行处理,以便于提高存货周转能力;二是改善销售信用体系,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缩减传统通信设备的赊销比例。 (2)盈利管理建议。一是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二是降低成本费用,降低成本利润费用率;三是改善资本质量,提高资本收益率。 (3)营运管理建议。从ZH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可见,ZH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趋于平稳,总资产报酬率趋于震荡下降,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趋于下降,成本利润费用率趋于上升,资本收益率趋于震荡下降。因此,建议ZH集团一是增加利润总额,提高总资产报酬率;二是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三是降低成本费用,降低成本利润费用率;四是改善资本质量,提高资本收益率。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石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验 1.加强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行为的培训。石油企业,绝大部分都处在条件恶劣的戈壁沙漠、沼泽地带、山丘地区,远离城市,还有的在海外。在生产第一线的许多岗位员工,其工作环境还是很恶劣的,工作时间长,易导致员工身心疲劳。通常的培训中只注重职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往往忽略职工的安全心理教育。隐患的存在,事故的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职工安全意识淡漠,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位置,不用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按安全规程作业,冒险蛮干等行为,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培养训练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培训,因此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 (1)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个别员工安全观念意识薄,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意识。员工安全培训考核上有较大空白。 (2)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够科学完善。 (3)监管深化细化不够。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健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二个层次:一是决策层:安全生产委员会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对企业的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项目,制定近远期规划,并指导各职能部门及下属生产单位实施,其安委会主任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以便于决策。二是设置企业的安全职能部门,主要是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负责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落实工作。三是管理层:企业生产车间的安全员和班组的安全员,既是企业安全生产直接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这是能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3.合理的运行模式 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总结以往的好经验,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教育培训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通过培训切实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 3.1生产同安全培训相结合,构建适应企业员工生产和安全技能培训需求,体现时代特色的生产和安全教育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体系,整合形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 3.2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重点,扎实推进人才培训工程,全面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跨国企业集团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3培训资源丰富。对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在培训对象和专业范围上进行整合定位,统筹优化培训资源。 4.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在现有的企业安全培训中,基本上采取了统一集中做法,不论什么培训学员,授课内容大致相同。安全培训教材针对性不足,只有培训讲义,安全培训大纲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仍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的大讲堂式的培训课程,灌输式的说教方式,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缺少台上台下的互动,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死板。而企业员工对于这样一种单一化的安全培训课程普遍提不起兴趣,很多人不想听、不愿听,即使到课堂听讲也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所以常常会出现讲台上讲师很辛苦,台下学员很疲倦的情况。这一问题也直接造成了安全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培训质量不过关,也无法真正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补充进员工队伍,企业在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上,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方式和内容。首先是方式上进行改变。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于上一代员工,他们更热衷于接受新形式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思路,不拘一格的培训氛围,越来越成为公司新一代员工愿意接受的方式。相对于有固定形式的说教教育,新一代员工更愿意自由的利用各种先进实践操作方式。新入场的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与单位以前的职工都有所不同。所以,企业要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及培训工作。在进行现场操作培训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视频培训方式都可提高培训效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兴趣,培训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经过培训,员工的业务技能得到强化的同时,也明白了哪些地方存在风险,如何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更好的提高劳动效率,更符合公司的基本要求。企业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秀琼 单位:新疆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煤矿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1、完善和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机构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和开展,每个煤矿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从根本上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工作。 1.1加大培训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煤矿企业安全教育的培训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培训教学的硬件,可以在煤矿中设立多媒体安全教育展厅,工艺实验室,矿井仿真系统等试验场地;其次,可以在煤矿企业中,开办一个小型的企业图书馆,购买一批先进的提高煤矿企业的报纸和期刊,设立图书阅览室,供煤矿职工学历和借鉴先进的煤矿技术经验和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计算机操作室,方便安全管理人员等上机演练和考试使用等;最后,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适当的选出一块空地,修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提高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1.2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指导,良好的师资团队是提高员工获得安全教育的首要的筹码。为此,所以培训的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专业知识不断地学习,以更好的适应煤炭企业生产的新形势;根据需要,安全培训的教师最好能够到实地的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参观,总结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其次,企业为了壮大自己的师资队伍,可以征召一批煤矿企业的退休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定期的讲座,提高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高度警惕和认识,员工获得安全意识的培训之后,要督促其从实践中把握和控制,帮助其尽快提高自我安全的意识。 1.3完善教学的方法。教师对安全教育的培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员工的学习气氛和积极性。主要包括: (1)研讨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职工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想法进行讨论,辩论,分析解决问题,使得职工和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的; (2)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需要将课件做成ppt动漫的形式,帮助职工对安全管理的理念,案例,工艺流程等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拓展能力;(3)强化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可以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工的记忆能力,调动职工的整体积极性等; (4)新来的职工对现场的情况存在很多的疑虑和不足,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职工下矿参观实习,帮助学员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这样,新来的职工能够更好的容易到这个企业团队中,教学效果也会非常的好。 1.4提高职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大部分企业职工的自我学习意识淡薄,为此,教师要根据职工的学习情况,肯抓培训班级的管理工作,比如说每天统计员工的出勤,定期要求员工上报学结等,对于培训中旷课的职工进行批评和说教,严重不守班级规定的给予一定惩罚等,以此来约束职工对安全培训的重视。 1.5严格考试制度管理。职工安全培训的考试是最终的考核标准,通常,职工培训的考试分为计算机网上作业,标准答题卡填涂,还有传统的试卷考试,为了防止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背后操作等,笔者建议,职工培训考试统一系统评分,填涂答题卡和网上作业,考试试卷统一交由安全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封存好,交给煤矿企业监督局进行计算机改卷,通常,在考试完成之后,半个月之内对职工学员的成绩进行公布,尽最大努力做到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本上杜绝职工学员投机取巧的心理。 1.6培训追踪调查,总结培训经验。培训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提高自我的培训效果,可以不定期的对职工学员进行培训效果反馈,查看职工上岗等是否按照培训的要求;那些培训之后效果比较明显,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查漏补缺,从中总结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煤矿职工培训工作的效果。 2、总结 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需要各个阶层的相关工作人员用心去改进和完善,获取党和国家法律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只有多方人士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职工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安全生产带来的优势,自己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尽显其能,为祖国和人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能源,构建和谐社会过处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文浩 单位:河南平顶山天安煤业九矿有限责任公司职教中心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石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一、石油企业生产的特点 1.生产方式有其特殊性 石油生产有其自身特殊性。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探测、油(气)开采、井下作业等都是在野外进行,自然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且经常会遇到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暴风雪、沙尘暴等。致使出现事故的概率较高,次数较多。同时,由于工作地点的分散和偏远,以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等原因,往往不能及时救援,从而错失了最佳救援时机,极易造成灾害扩大、损失扩大问题。油气集输和油气储运又与石油化工生产存在着很强的相似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生产连续性强。这就需要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组织架构,规范运行通畅的生产指挥系统,遵从科学而严格的技术标准等。同时要求员工之间,特别是上下道工序无缝链接,人机合一,员工必须做到非常熟练地操作机器。 2.产品有其自身特色 石油工业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由于这些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聚集静电等特点,危险性大。其中,液体产品的蒸汽或气体产品进入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形成可爆性气体,一旦遇到明火就立即爆炸,从而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产品还带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大量泄漏,或者不合理排放,就会造成重大污染甚至伤亡,后果极为严重。3.生产工艺多样化石油工业的生产工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生产工艺带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例如,在地震物理探测和射孔过程中,使用雷管和炸药不可避免;测井,放射型元素,不可或缺。钻井过程中,一旦发生机械事故,常常会造成员工伤亡;也会出现井喷及井陷,这也极为危险。采油过程中,可能发生油、气泄漏,对周围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后果更为严重;也可能存在机械事故,修井时发生井喷事故等等。由于生产方式特殊、产品易燃易爆、工艺多种多样,给石油工业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种种心理误区。(1)侥幸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心存侥幸,“应该没问题”。(2)麻痹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和警惕性下降,特别是在长时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3)马虎心理。员工工作过程中,粗枝大叶,不细心。(4)取巧心理。员工在工作中投机取巧,随意简化作业程序、减少作业步骤。(5)逞能心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表现“艺高人胆大”、“鹤立鸡群”,不遵章守纪。(6)蛮干心理。员工不顾生产条件,野蛮操作,不计后果。(7)无知心理。员工知识水平不高,操作技能不足,工作糊里糊涂。(8)麻木心理。员工工作热情减退,对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视而不见。(9)从众心理。“别人咋样,我咋样”。“别人违章没事,我违章也没事”。(10)奉上心理。“唯上,不唯实。”员工工作过程一切以上级的话为准,没有原则性。(11)唯心心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2.员工技能水平不高 首先,随着石油企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业务的不断扩展,对于员工提出了新要求。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石油安全生产的需要。其次,由于安全科学和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的新理念不断涌现,安全的新思想持续更新,要求员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终身培训。最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石油工业的技术改造,石油工艺的升级换代,对石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3.制度与实际脱节,制度执行力不足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随着生产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制度和生产实际联系不是太紧密,制度和生产两张皮,制度执行力在生产中不断减弱。 三、建立大安全观,树立大教育观 1.大安全观、大教育观关键在于“大”企业的员工都要有安全生产意识和整体安全观念。安全生产既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多发, 原因有多种。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特殊时期,安全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期,各级管理人员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就近年的石油天然气事故来说,绝大部分都和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一旦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只要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及时、有效,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虽然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从管理上看,概括起来主要是,安全意识不强,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规章,麻痹大意。要真正筑牢“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到每名员工心里和实际行动中,贯穿于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性研究,大力倡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等先进理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2.大安全观、大教育观包括了石油生产的全过程 石油行业具有生产工艺多种多样,过程连续化,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特点,加之有些石油企业周围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事关生产工作的成败,事关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建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层次清晰、分级负责、覆盖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深入开展事故全面升级管理,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据有关资料表明,绝大部分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表面上看是设备因素,但追究该因素的各个管理环节,一般都与人的因素有关。 四、加大对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管力度,落实“三个严”要求 要认真落实“三个严”的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环保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做好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工作,加强国内外重点地区的防恐反恐,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在培训中,要教育学员明确生产安全的关键在重点领域、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提高制度执行力,真正落实“三个严”要求。培训中明确基层站点要牢固树立打赢遭遇战的理念,着力培养“班自为战、队自为战”的战斗力,一旦发生事故,迅速控制。通过培训,使学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1.利用新式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新时期要求培训手段与时俱进,特别是成人培训,对于新的培训手段的要求更为迫切。一是培训模式要由以理论培训为主变为能力培训为主。现代安全生产要求的人才是创新型的人才,这就促使培训必须转变模式,由以理论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转变,要求培训师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新技术,直面新问题。保证学员不仅能够听懂,而且真正的消化吸收,并在生产实践中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二是培训内容要根据培训的需要进行调整。培训内容为培训目标服务,培训内容为培训学员服务,培训内容为委托单位服务。安全培训的培训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水平,及时吸收生产现场的新成果、新经验、新工艺,根据最新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调整培训内容。同时,安全生产培训首先要科学的论证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其次,组织编写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和指导书。最后,在培训中及时补充新技术,删减陈旧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常去现场,广下基层,贴近生产,服务实际,内容常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开拓,与时俱进。三是培训方法要由学员被动式学习变为学员主动式学习。安全培训要教会学员主动学习,教会学员学什么、怎样学。学员是培训的主体,不是培训的客体,培训师和学员要互相学习,培训师在培训中,要为学员交流提供平台,培训是大家经验的分享。培训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智慧火种、汇聚智慧能量、引发智慧风暴。 2.应用仿真模拟技术,增强培训效果 安全生产培训就是使学员经过培训,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有较大的收获,不断提高学员理论素养,锻炼操作能力,掌握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于安全培训而言,为切实解决实训设备投入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实训设备昂贵等实际困难,可把仿真技术引入实训中。把仿真技术引入安全实训中,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引入仿真模拟技术,进行安全实训改革,改变学员学习环境,模拟生产实际情境,可以使学员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大大增强。通过对生产和操作过程的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满足学员动手操作的要求,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和独立工作能力,达到实际动手操作生产装置的目的,迅速的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员的应用技能。通过考核系统自动打分,学员还能够知道自己训练中的不足,从而指导学员的学习与训练,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员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实训的实效性。 五、利用培训中心内外的实训场地,强化学员安全生产技能 安全培训最终要把安全落实到生产中,培训的成果和培训的精髓要由接受培训的学员全力地贯彻,认真地落实,并潜移默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成为牢不可破的指导方针。因此,安全培训必须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实践锻炼,培养学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技能。然而,安全培训绝不能完全抛开真实的实习过程。实习过程是安全培训的必备环节,不可或缺。 1.利用培训中心现有的实训设备,切实提高学员动手能力 实践环节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着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安全培训上要敢于投资,舍得增添必要的实训设备。如,华北油田公司培训中心配备了采油钻井等设备,基本实现安全培训全面覆盖,满足了多项操作训练的实际需要。加强实训管理。实训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同步教学,协调一致,保质按量,按照培训计划周密组织,围绕培训单位的培训目标进行实训教学。鉴于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认真填写有关实训纪录表。根据培训方案,配合有关专业进行技能竞赛、兴趣活动辅导工作,以便更好的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习训练,使学员能够了解有关部门的各种设备、仪器及仪表,熟悉各个工序的操作要领并能进行操作。 2.强化生产现场安全演练,提高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生产现场安全演练很有意义。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把生产现场安全演练列为首位,将安全演练变成一项基本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培养高素质的石油工程技术人才,要有重点,要有所侧重。为了全力提高受训学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应积极进行安全演习等实战演练,指导各个单位根据作业内容不同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演习,并做好安全演习讲评和记录工作。及时纠正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培养演习班组的整体协调能力及各岗位的协同能力,以提高学员的技术素养,增强安全事故防范的综合水平。在培训中,要教育学员生产安全的关键在基层,要害在岗位,根本在责任心。 六、结语 在安全培训中,要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培训,使学员确实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知识技能得到更新、充实,提高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应对紧急、危险或复杂情况的能力增强。这对于建立石油企业安全长效机制,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事故,实现生产本质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乃宇 谢智刚 张宏飒 单位: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河北华北石油路桥工程 公司河北省任丘市住建局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供电企业安全教育路径浅析 一、电力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手段。建立具有广泛认同性的安全文化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及持续的安全教育等必备条件。其中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是员工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准绳;安全保障机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事故,兼具监督检查和违章考核等职能,是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保障手段;安全教育则在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员工能够树立起牢固的主观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同时具备预防、发现、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执行环节。 二、当前企业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安全教育形式僵化。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程为生产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安全组织和技术保障。安全规程具有约束行为的性质,难免枯燥乏味,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注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只是一味地下发各类学习文件,就会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陷入僵化。随着时间的积累,员工会从思想上由主动学习退化为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就背离了传播安全理念的初衷。因此,如何让安全规章文件宣贯、事故通报的学习形式不再单一,员工安全素质通过灵活的安全教育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安全条例能够正确地应用到生产工作中举一反三,是企业安全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安全教育指向不明。当前电力企业检验安全教育质量的方法主要是填写答卷,虽然此举是考察员工安全知识储备是否符合工作要求的有效方法,但填写答卷只能反映出员工对书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不能体现对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教授员工安全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员工安全技能和制度执行力。如何使员工通过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渗透到每项工作中,以何种形式在教育效果上求实,是安全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安全教育对象不清。安全教育应与企业人员结构组成相适应。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员工的构成日趋多样化、年轻化,全民职工和劳务派遣职工并存。青年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老一辈职工有较大差异,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反映到工作中的表现是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较差,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亟待提高;劳务派遣职工的特点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应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意识、业务素质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全员安全培训的同时,也应针对人员结构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工作,基于上述问题,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1.营造从上至下的安全氛围,培养安全意识牢固的员工 大兴供电公司以激励员工发掘自我教育的潜力为目标,在每周定期举行的安全日活动上,员工针对违章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研究违章原因并提出预防违章的方法。如公司变电工区员工站上讲台对重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讲解,并结合检修、试验等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在图板上画图讲解工作中的危险点;围绕本职工作讲述容易在身边发生的违章操作,并以提问回答的互动模式,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员工不再将自己置身于听众角色,而是站在讲台上宣讲,促使员工认真看待违章行为,对照查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找差距,特别是在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方面找差距,构筑起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安全协作环境。如果引导得当、组织得法,上述教育形式将是营造安全氛围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同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征文、问题征答、警句征集等活动,员工反响强烈。公司首页设置专题板块,专人执笔负责,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实际的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将安全传播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2.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培养安全知识扎实的员工 为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应根据企业人事组织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制定出年度计划和实施细则。既要统筹安排如安全大讲堂、安全规程考试等全员性质的安全活动,又要有符合实际专业特点的专项安全培训。既要有共性的教育内容,又要有分层次、分工作、因人而异的教育重点,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要求。其次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在作业中正确履行安全责任,熟练使用安全工器具,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安全能力,避免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人为安全隐患。为锻炼员工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能力,公司建有实训基地,基地内设有高低压配电设备实操教室、10千伏配电线路及电缆架设训练场地等教学设施,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基地设施能够适应公司涉及业务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员工培养安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完善企业安全考核激励体系,培养安全责任感较强的员工 完整的企业安全教育防范体系不仅包括牢固的员工安全基础、全面的事前安全防范、严格的事中安全措施落实,还应包括深刻的事后分析调查,无论是安全意识淡薄引发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还是及时发现并制止危及人员、电网、设备安全的纠违行为,均应在事后认真分析,并给予考核评价意见,企业的生产安全需要每一名员工的共同维护。为实现员工安全教育规范化管理,公司组织员工进行了安全技能等级评价。通过安全评价不仅发现了员工安全培训中的薄弱环节,还得到了能够反映员工真实安全技能水平的评价结果。为有效利用这一结果指导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公司根据员工当前岗位进行了员工安全承载力测试,通过分析总结,取消了部分工作负责人的资格,对经考试未达到相应技能等级的员工实行绩效奖金下浮考核,对员工评价合格率较高的基层单位实行奖金奖励的办法。同时以评价结果为安排参与公司生产业务人员的依据,确保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与实际工作内容相适应,为公司逐渐建立起一支安全技能牢、安全责任感强的安全保障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作者:陈雪东、宋益威 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大兴供电公司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论电网企业安全教育的培训路径 1如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1)明确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容 在培训中要进行正确操作示范教育,反复警示错误的工作行为,加强员工的记忆。要给员工反复实践的机会,培养其能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老职工的技能培训上,一定要灌输新知识。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有些人明知是错误的行为,还是不按照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办事,采取冒险行为。要防止事故发生,就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纠正违法行为。在法规教育上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受教育的是员工,这些员工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所以要根据员工的思想,制定有效的法规教育方法。法规教育虽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想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法规教育的内容必不可少。安全培训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安全生产,这也是法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的一个核心。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要做好的态度,那么是做不好的。由于一个人的态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也很有难度,但是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员工的态度进行教育。安全态度教育的宗旨,就是让明知道自己犯错却依然犯错的人转变态度,去更正自己的错误的态度,学着用正确的行为去工作。一般情况下,发现其态度有问题时,都是那个人在工作时的状态,但是当面指出,会使人不悦,也许迫于当时形势会更正,但是未必有实际的效果,如果在事后处理,当事人也许会不觉得自己有错。所以如何做好安全态度教育工作是一个既有难度又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掌握安全教育的特点 1)易理解性:安全教育的内容是要传达给员工,要让员工能够很容易理解,如果员工不能理解,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这样的安全教育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培训人员都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到通俗易懂。2)针对性: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教育。同时,由于教育的人员不一样,还需要针对个人的工作内容和行为方式,因人施教。安全教育要有先后顺序,重次分别,不能一锅粥,以避免造成员工在遇到情况时不知所措的混乱局面。3)阶段性:安全教育计划是有阶段性的,在某个阶段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在特殊情况下的突发性事件里,也要突击安全宣传检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人们能够从容地面对变化的环境。如果安全教育没有阶段性,那么人们也会形成疲倦,使安全教育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全员性:是指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具有全员性,所以企业相关人员都必须学习安全教育知识,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全员学习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有利于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5)长期性:是指安全教育培训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贯穿于相关工作的始终;贯穿于相关工程的始终;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始终。 (3)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 注重安全教育的形式,不要只做表面工作。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安全知识或者安全手册,而是要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具体的培训形式有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以及规范教育与自由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教育: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方便哪种集中教育方式时,就采用哪种,也可以有机结合,不用固定在某个形式上,其中包括报告会方式和课堂式等。个别教育:这是指针对某个人的特别教育。比如某人出现严重错误时,帮带师傅或者监管人员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他按照正确的方式工作,提高安全自觉性。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很有效果,因为在现场环境中,可以方便指出错误,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指导,及时更正错误。但是如果安全态度教育工作没有做好,就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也许当场迫于压力改正错误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个别教育需要耐心教育和针对某个人选择特定的方式教育。 (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四个必须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头”抓起,头是指企业的领导层,领导对员工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就要提高领导层的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教育水平。通过自己的行为,带领员工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不能松懈的,稍有怠慢,就有可能引起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有一定的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在安全教育工作上面,企业要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鼓励安全教育工作。对犯错人员严格惩处,绝不纵容姑息。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安全培训合格、未办理施工上岗证的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抓细,必须对各层次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在一段时间内,要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内容相结合,利用各种活动或者交流方式和各种宣传媒介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以往的教育工作也发挥了很多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方式在现代未必适用,所以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同的人教育内容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要因材施教。 2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具体措施 (1)建制度,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供保障员工素质是关键。重视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致力于打造安全教育培训长效保障机制,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一是建立员工年度安全规程考核制度;二是建立安全知识集中轮训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集中轮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三是建立定期停工集中教育学习制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遵章作业的执行力;四是创新反违章考核教育机制,使反违章处理实现从以前单纯的经济考核向岗位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新机制转化。 (2)强措施,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出现典型安全问题,实行安全培训和预警约谈并举管理;二是突出案例分析,借锤敲钟、警钟长鸣;三是开设多媒体安全培训系统,方便员工教育学习。 (3)搭平台,确保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安全宣传教育是老课题,要有新的形式、才能赋予其时代气息,才能常抓常新、取得实效。一是开展“人文关爱”教育,营造共保安全和共筑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形象直观”教育,为员工提供形象直观的安全教育学习,使员工更容易掌握各类作业安全规程、更容易认识违章作业将造成的危害后果,促使员工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三是开展安全学习交流活动,相互谈感想、找问题、提对策;四是开展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学技术与员工沟通,把安全工作做到员工心坎里去;五是开展安全宣传“六进”活动,把电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送到“企业、社区、商场、校园、农村和军营”。 3结束语 安全培训的教育,重在实质效果,不能只做形式,培训的意义不是培训的人数、培训的模式,关键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安全培训教育要抓难点、填空白点,在增加受教育者人数的同时,要提高培训教育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是保证电网安全生产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所以要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丰富教育方式,注重教育培训内容,做到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 本文作者:卢玉锦 单位:广东佛山市高明合水电力安装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强化企业安全教育的探究 作者:赵海涛 单位:唐山市人才中心 采取的措施 1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培训内容等作出详细、明确的安排。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所有员工均能完成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企业还应及时召开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组织领导作出具体安排。并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检查、督导各下属单位直至班组的培训进度和培训实效,使培训计划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按进度完成。 2区别培训对象、明确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一是搞好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主要涉及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或项目的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目的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掌握与本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理论知识。二是搞好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重点是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目的是使每位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营造出人人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和漏洞。三是搞好各个重点、关键岗位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重点是本岗位关键工序安全操作要点和事故应急处置安全知识,培训目的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正确处置险肇事故。 3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专业知识和现场实际相结合,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案例相结合,应急知识和应急演练相结合,尽量使培训内容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一是抓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统一组织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系统工程学习,可以通过聘请安全专家亲自授课、安全论坛、安全研讨等形式,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加强全员基础安全理论学习,借助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安全基本理论,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二是抓岗位作业的基本安全教育。建立岗位安全标准作业体系,引导职工从思想、作业行为、现场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开展安全达标。利用班前班后会及时进行提醒教育,确认岗位人员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等方面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班中作业时,岗位人员之间进行互保联保教育,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作业安全;班后进行安全自律教育,注意上下班交通安全,注意家庭防火、防触电、防醉酒等。三是抓特种专业知识教育。对特种作业和易燃易爆岗位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由于这些岗位接触的危险危害性大,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等较大事故,因此,加强这方面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从岗位危险因素形成机理到预防措施,再到应急处理办法,直至应急实战技能等,都必须使岗位人员清楚了解。 4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得当,会使企业员工有很好的认同感,对于施教的内容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利于应用;不恰当的安全教育方式,会使员工产生反感情绪,从而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很多,事实证明了一些比较有用的方式,例如,举办安全培训班,组织安全活动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进行安全演练等。这些方式有的放矢,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实行“动态”教育,不仅仅把培训局限在室内,同时也把安全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搬到作业现场等一线场所,增加员工的感性认识,很好地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把培训计划和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四是把事故案例剖析讲评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五是将企业集中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然而随着市场形势变化,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日益显现,这就要求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适应形势,利用更短的时间,收到更大的成效。这时,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就有些捉襟见肘。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真实感,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针对不同单位易发事故特点建立事故体验实验室,增加事故造成伤害模拟体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编制安全动漫培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听、看、说、动立体培训。 其他建议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队伍多样化。在完善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建立校企结合、企研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借助学校、研究机构等接触先进安全科技的专家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培训效果评估模式。实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全面反应安全教育培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岗施教。 结语 安全是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企业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更是企业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安全教育培训又是安全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保证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实现岗位人员安全稳定工作,必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更有优势的地位,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安全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做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安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教育是核心,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够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安全素质,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安全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指的是安全思想、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其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教育能够端正安全态度 安全态度指的是企业从业人员对于安全工作的认识,安全态度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保证员工安全行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安全态度指的是员工重视安全并能够通过安全生产行为保证安全,通过安全救助技能维护自己和他人安全,而要想员工端正安全态度,安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让员工从思想上端正对安全认识,从而自觉重视安全工作,自觉遵守安全准则,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 (二)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安全风气 安全风气的形成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风气指的是推广安全行为的一种无形的集体力量或环境氛围,其能够推动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准则,并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风气的形成能够提升安全准则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安全风气的形成与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分不开的,只有坚持长期的安全教育活动,才能够不断提升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认识,才能够形成安全风气来约束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准则。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安全教育的大众化和分众化 企业员工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工作效果的关键,是安全教育实施和开展的核心,只有员工在安全教育中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企业才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而员工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是有差异的,其对安全教育可能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应当坚持大众化与分众化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员工不同的行为规律、愿望诉求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如果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不达标,则会体现在经济活动中。安全教育与员工的物质利益有着统一的目标,只有搞好安全教育,才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自身安全,才能够保证员工的经济效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当将员工的安全思想观念与企业的经济管理互相联系,提升安全教育工作的灵活性。 (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首先,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单位安全教育工作的经验,对国内外安全教育形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来让员工认清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安全教育工作应当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当中,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通过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细化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四)企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 首先,应当教育员工,只有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性,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够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才能够保证员工的经济效益;其次,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应当积极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安全发展要靠员工的安全生产来实现,培养员工主动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素质。 (五)晓之以情 安全生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以德育为核心的一种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的系统性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进行安全教育的核心,员工是有感情的,只有做到以情感人才能够以理服人。感情对协调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润滑作用,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企业应当以员工为本,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作为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情感来调节、感染员工的意识,培养其安全思想,同时,安全教育领导应当积极与员工谈心,了解员工的诉求和困难,做到真情关爱,缩短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安全教育工作。 (六)动之以理 理是安全教育工作中的红线,要想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和员工讲清大道理,员工只有明白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忽视安全的危害等道理,才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才能够发自内心的重视安全。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讲述一些有关安全的实实在在、深入浅出的道理,才能够使安全教育工作水到渠成,取得成效,才能够让员工对安全的概念深入内心。 (七)导之以行 行使安全教育工作中无声的号令,要求员工注意的安全事项、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工作者自己应当带头遵守,起到模范作用,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员工心悦诚服。通过具体的安全行为,能够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员工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只有落实并践行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够了解员工基层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决策。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其对于端正员工安全态度、形成企业安全风气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安全教育工作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条加强企业安全教育的对策,旨在为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唐朝霞 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保卫部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企业安全教育论文 一、安全教育培训对企业生产的价值与意义 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认知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普遍性的培养和针对性的教育可以促进企业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理念的形成,以安全教育培训为基础可以在领导和管理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可以在执行和生产层面建立起安全生产的自觉性,通过全面而正确的企业安全生产认知来控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团队安全教育培训是通过系统性的组织结构进行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倡导团队建设,以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生产的安全。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重塑企业生产的团队和组织,做到对企业生产安全目标、效益目标的有力维护,达到对现代化企业团队建设的全面支撑与保障。 二、安全教育培训引入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通过设立组长、副组长的层级机构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到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之中,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在小组标准化管理的有事下可以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 三、标准化企业安全教育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的措施和要点 1.制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计划是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性第一步,用该从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组织形式制定出适于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指导和引领。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环节,一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登记,建立起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档案,在促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化的同时,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教学工作,应该结合企业生产的特点,确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以此来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培养出适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达成的高素质员工。三是要做好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建立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的机制,严格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考察,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获得即时而真实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继续开展。 2.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应该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方面的管理,应该根据工种和生产环节的不同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教学的重点,建立起适于员工发展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应该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环节,突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激发员工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思路的不断创新,敢于打破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传统,实施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学分制体系、反馈系统,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基础建立起新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做到对学员差异性发展需要的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技术,整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细节、重点,既做到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现代化管理。 四、结语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生产、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现实运行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引领与指导,通过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的目标,构建企业生产安全实现的平台与基础,在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素质的基础上,做到对企业安全事故与问题的方法,以安全教育培训做到对企业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的全面保障,进而实现企业生产、运行高速发展和全面安全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目标。 作者:历楠单位: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企业培训安全教育论文 1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遏止安全事故,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对其不断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渐渐的在其大脑中形成概念,能够正确的判断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安全意识的形成,对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深刻认识,培养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关心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参与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最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展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安全素质和意识,通过对所有员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到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 2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些煤矿企业,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了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组建了安全教育培训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安排了组长、副组长,严格遵循日常培训的基本模式。从而建立起了共同管理的安全培训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小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载体,遵循四个三的教育模式,就是严厉、严谨、严格的安全管理,适量、适度、适情的安全奖惩,能干、能会、能知的安全培训,还有利用柔情、爱情、亲情进行安全教育;把握四项基本教育内容,即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对有关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对安全形势的教育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教育。各个培训小组组长需带领大家不断强化培训过程,时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放在心中,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法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一个合理的、实用的、适用的培训管理流程是很有必要的,将培训的各个环节看成是一个循环体,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变成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报到登记、组织教学、定期考核、资料存档、学习反馈、评定改进。一套完整的程序可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率。 3.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一个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每年年初,有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调查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还要考虑裁员等因素,然后制定全年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为之后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3.2实施计划第一,报到登记。参加培训的人员到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要求其带着该企业的介绍信或证明信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报到处报到并注册,登记之后,所有成员由培训机构管理,其需要建立及备份档案。第二,组织教学。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要求所有员工,坚持上岗前先培训、就业后再培训、工作中仍培训的思想,理论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规定和法律要求组织好安全教育培训,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员工。第三,定期考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遵循考教分离的原则,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定期的考核。对于结业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其考场纪律,严格考察培训的质量。第四,资料存档。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员工档案,安排固定的档案管理室,给员工档案进行编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编制特定的档案查询程序,建立数据库系统,做到方便查询、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使整个培训过程更有制度性,使员工也受熏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增强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企业发展。 3.3学习反馈企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或者开展班会进行讨论学习感受。每次培训结束后,可以开展班会,学员之间互相请教,反应该培训机构对教学的管理或者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以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有关负责人根据学员平时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对其进行评价,填写调查表然后存档。 3.4评定改进培训机构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其教学方法,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好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年终总结,分析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4强化培训制度 第一,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在培训中最好形成分层的教学管理,按员工的级别进行分组,做到一级抓一级,上级管下级,下级监视上级。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教学环节。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教学过程作为重点,严格要求教学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及对班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对教学思路的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所占分数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出席占10%,平时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60%,作业的完成与否占10%,通过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提高学员对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然后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章节,列出相关项目,让其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学员素质,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员工,带动企业的发展。 第四,提高教学水平。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行网络化管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课件授课,包含了声音、图片、文字等几方面,还可以适当的插入视频及动画,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形成网络培训及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目标,还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范围和视野。通过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动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素质,并且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突显了教育培训等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5结语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加强企业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飞速发展。 作者:冯帅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电力企业新员工安全教育论文 1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愈发严峻,虽然我国电力安全的生产水平总体来看较为平稳,使得电力企业中的安全生产事故逐渐下降,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安全事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说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而这就需要我国的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于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安全事故的出现。 2新员工安全教育以及培训的方式与内容 2.1提高领导重视第一,应当加强对于安全的考核。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来说,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领导者进行督促,从而使其真正的能够从意识上将年中考核作为单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能够进一步的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重视新员工安全教训培训工作、以及能够及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训任务的领导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新员工培训工作不足的则适当的予以处罚。第二,也应当对领导进行适当的培训。这首先需要电力行业对企业中的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并使其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到我国目前更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最新的安全知识、安全政策。其次,作为电力企业来说也应当经常的组织领导干部集中的进行安全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以深入事故现场的方式进一步的使企业干部能够加深安全生产的印象,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使这部分领导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 2.2增强内容的针对性第一,需要加强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保证能够使员工更为深入的对电力企业日常生产以及经营的相关基本业务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在熟练掌握企业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则应当对新员工开展三级教育,即:一是国家以及地方安全电力企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是工地施工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特点的教育;三是本工种的专业安全生产教育。通过上述三级教育的开展,则能够较好的使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进而能够时时刻刻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注重。最后,也需要经常性的为员工开展岗位技能的专业培训,从而以这种方式使新员工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安全意识都能够符合我们的要求,并使其标准化作业水平以及实际的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提升。第二,在对新员工开展教育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了企业老员工的安全教育。首先,需要能够对企业的老员工开展新型施工设备的技能培训,从而能够使其更为熟练的掌握这部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原理。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员工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如新的安全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等等,从而使这部分老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带动新员工开展工作。 2.3创新教育方法对于企业安全教育的方式来说具有很多种,比如讨论法、灌输法等等,而对于各种方法来说其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为了能够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得到提升,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其中,较为创新的方法有:第一,榜样教育法。对于榜样来说,其对于员工的教育以及示范来说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则应当能够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以良好的行为示范以及高素质等等使企业施工人员的工作信心以及力量能够得到提升。而这就需要领导者真正的成为模范执行者,即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保证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真正的为员工做出榜样。其次,作为领导者来说也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的为员工灌输安全施工的理念,从而在行为以及知识上使员工能够受到更大的影响。第二,事故案例教育。对于事故案例来说,其则分为正面以及反面的案例。而在企业教育的过程中,反面的案例则往往能够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首先,其能够对新员工带来较大的警示,通过记录的方式还原事故发生的悲惨场面,则能够为员工带来极强的冲击以及震撼,从而使员工在实例面前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则能够起到一个惩前毖后的作用,通过反面事故的讲解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出现。而在企业讲授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建立专门的事故档案以及收集同行业的事故资料等等,并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向员工细致的分析事故处罚结果,从而使员工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安全事故同人身安全、经济收入等等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另外,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时也可以适当的加以情感引导,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新员工的印象,进而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2.4加强队伍建设要想开展好安全教育工作,一个好的队伍是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企业应当首先加强现有领导者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及考核,并通过适当的制度规范其行为准则以及执法手段,从而保证其能够以良好的带头作用来执行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吸收安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技术人员来到安监队伍中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将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的安全理论方面的学习。最后,企业也可以适当的邀请外界的优秀学者以及专家。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具有丰富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使其能够更好的深入到培训工作中去。 2.5加大教育投入电力企业应当专门的设立安全技术培训的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生产成本,实行专款专用。一要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能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二要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室(会议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加强各类培训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正规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做好电力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上文中,我们对于电力企业新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以及主要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联系企业实际,从而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作者:闫新枝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稷山县供电公司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化工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模式研讨 一、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管理不够完善 化工企业在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上还共存的一个不足是对于培训的管理不够完善。首先,对于培训对象不做任何区分,安全培训全员参与,导致的效果是各层的员工们走马观花似的听讲培训课程,这种不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统一培训,自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不同的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着不同的对象,所面临的安全方面的问题自然有所不同,所以如果笼统地进行培训,必然不会有具体的效果。 2.不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并非所有的化工企业都可以采用统一性的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也不能一模一样,毕竟每一个化工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在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对自身特点的分析,设置一套适宜的培训方案,并且严格落到实处。化工企业需要不断丰富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不断探索培训的内容和有效形式,例如可采取多媒体、板报等多种方式。 二、化工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部分化工企业存在的对于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意识应当加以转变。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做好生产并不是全部,做好安全生产才是第一要务。因此,化工企业在想着利用各种举措搞好生产的同时,不可忽略安全教育对于化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化工企业需要树立起长期安全培训的思想观念,以安全培训带动安全生产,从而最终推动企业的有序发展。作为化工企业的员工,也需要摆正对于安全培训的态度,处理好工作和对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教育培训。 2.搜集培训资源 对于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化工企业自身需要意识到其重要性。然后,可以搜集各种有利的培训资源,以帮助企业自身在培训方面有所发展。例如,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和当地科研院校的帮助,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到对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之中。力求建立结构合理的管理培训队伍,培训出具备安全知识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3.丰富培训形式 从培训形式上来讲,化工企业应该摆脱过去陈旧的培训方法,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员工新意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整合安全教育的知识点,在培训上有所创新,从而加深员工们对于知识和预防步骤的印象。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云技术就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可以用来创新培训模式。 三、化工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索 1“.我要安全”模式 有统计资料显示:98%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化工公司应当首先以人为本,做到从新职工入厂培训第一关抓起,无论年龄大小、无论以前从事化工生产多长时间,72小时安全培训一时都少不了,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员工端正安全态度,真正做到“我要安全”。从员工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态度抓起,以正确的方法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参与到安全教育培训之中。 2“.广度覆盖”模式 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并非只是管理者应有的责任,每一位员工都应当又对安全防范的意识。因此,在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时候,员工应当有自觉参与的意识,培训管理的引导,使得安全教育培训能够达到“广度覆盖”的效果,从而逐步引导员工自觉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 3“.逐级落实”模式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非单一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培训,其目的在于落实安全责任。在各部门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得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束语化工企业以及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必须认识到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解决化工安全培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畅通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构建和谐企业。 作者:李光明赵洋单位:唐山唐钢气体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研究 1目前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施工企业特殊的工作性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令人堪忧。现阶段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所涵盖的内容有: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机构培训后才能持证上岗。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大大减少了违规操作状况。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承包队伍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一味的加快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意识逐渐滑坡,没有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基础性建设,直接导致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口头上对安全生产非常关注,作为开会的重要内容来“讲”,但也仅仅限于“讲”,实际操作中舍不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建设施工中新的人员,没有安全生产意识,也不懂得具体怎样避免风险,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产安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直接进行施工的人员非常普遍,其中农民工较多。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常常发生上班没多久伤亡事故发生,不仅给伤亡人员及家属带来沉痛的灾难,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 2提高企业安全教育优化方案探析 2.1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安全技术人才 对于企业施工来说,单独拿出时间进行培训有一定难度,另外施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安全施工技术较差,因此,以教育为途径,培养和发展中职、高职等学校教育优势,设立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如开设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安全技术等必修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意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而且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施工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坚实的后盾。同时,对于初中等文化层次较低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开始安全教育课程,只有培训合格才允许进入工地,从源头上实施安全教育,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提高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坚持培训原则,提高安全教育效率 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在两个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加强。首先坚持全员培训原则,必须遵循全员培训原则,从木桶定律可知,施工人员按照100人计算,如果有99人都按照施工规则规范施工,只有一个人违规操作,这一块木板的效果依然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遵循全员培训原则,即从领导到员工各级领导、企业职工,甚至包括家属都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坚持法律依托原则,在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中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应以全民安全法制教育为核心,施工人员逐渐树立终身安全法律意识,形成思想共识,遵纪守法,违法可耻。另外,遵循经常性原则,安全教育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流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更不能进行突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才能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现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教育目标 针对于目前作业外时间安全教育抽象性较强,不能更好的达到安全教育效果的问题,可以采用施工现场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弥补。主要做法是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在专家的协同下,深入施工现场,有针对性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通过直观性的培训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同时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排查,整改的过程也是一次安全教育的过程。通过现场安全培训可以更有效的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逐步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2.4建立考核机制,形成安全教育保障 针对于有些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片面追求工作效率而忽视安全教育的问题,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可以为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中强化考核制度:细化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规范操作细则;严格教学评估,对于进行施工人员培训结果通过考核方式纳入奖金管理;开展考教分离模式,培训机构与考核机构分开,目的是促进企业培训力度的增强,通过对学习人员成绩的检测来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总之,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从教育理念、模式、制度、资金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和严格的控制,对于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给予严格的惩戒,以扭转目前施工安全事故频繁的现状,促进我国施工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作者:高丹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企业安全教育论文:发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研究 1当前发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培训内容上重意识教育,轻技能教育 确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时,重点大多放在安全法规的宣传、案例分析上,注重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忽视安全技能的培养,培训内容很空洞。如关于高处作业,只强调要“工作中注意安全”,但工作中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安全,像要安全带应并高挂低用、高处作业下方区域要设围栏、物件工具等不能上下抛掷等具体的安全知识则未提到,往往造成员工虽然意识到要注意安全,但由于安全技能知识的匮乏,不能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无知性违章和重复性违章频繁发生,安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1.2培训对象上重一线员工,轻管理人员 一般提到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往往想到的是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一线作业人员每天要直接从事各种生产作业,其安全素质的高低固然重要,但管理人员的安全素养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对安全非常重视的领导肯定对下属关于安全的要求也会很高,相反,若一个领导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必然会对其下属产生不利的导向,整个队伍将不会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其所带团队必然安全基础不牢。 2发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 2.1制定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应分公司、部门、班组等不同层次需要实现的培训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参加人员、完成时间、责任人等,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取得实效。培训计划还应注重从下至上方式,即从班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向上级提出培训需求,上级再来统筹安排好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有利于调动各级人员执行培训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2确立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如新入职员工、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结合不同的培训需求,如全能值班、技能提升、新设备新技术使用等来确定,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2.1通用安全知识培训 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事故案例等,旨在使企业员工具备基本的安全基础知识。 2.2.2安全文化的教育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安全文化,要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树立积极的安全文化理念,贯穿于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生产过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2.3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主要是使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降低岗位事故发生率。如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临时用电安全培训,运行人员防误操作培训、电气作业人员触电急救培训等。 2.2.4现场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的培训 主要针对作业人员需从事的具体工作,从场地、环境、工具设备、操作工艺流程等进行危险点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使作业人员清楚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要点,并掌握这种分析方法用于工作实践,有效防控现场作业风险。 2.2.5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培训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员工,或调到新的生产岗位,必须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如现在火力发电企业应环保要求均在上马脱硝工程,脱硝工程正式投运前,相关运行、检修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合格后方可对脱硝设备进行相应的运行和检修维护工作。 2.3采取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 为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应多样化,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培训方式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3.1理论灌输法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传统安全讲课的形式,主要是向员工讲述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等。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考试,强化记忆内容,使之明确基本要求和应努力的方向。 2.3.2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放映具有安全生产教育意义的视频和电影、各种标准化作业电视和事故现场录像等,或把讲课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把声、像、画同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性器官,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3情感沟通法 对待现场违章作业人员,指出违章行为的同时,耐心告知违章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及正确的做法;对待事故的责任者和受害者,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总结吸取教训,通过加强沟通和情感交流,使之懂得错在何处,如何规范作业行为,以达到启发和教育的目的。 2.3.4案例解剖法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故案例,分析其事故产生的根源、危害,使员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在讲述安规条款时,结合未遵守此规定所造成的真实案例,可以让学员对条款记忆更加深刻,在实际工作中也能更好地遵守。 2.3.5活动熏陶法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党员创先争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硬性评比指标;大力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即每项作业开工前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工作中再抓好措施的落实,通过“人人讲”的方式,在一定时段内要求作业人员轮流讲解,促进全员安全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调考以及技术比武等,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组织安全征文、安全演讲、安全漫画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员更乐于接受,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4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考评 为确保安全教育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应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考评,使培训计划项目实现闭环管理,做到有效实施、持续改进、稳步提高。考评应实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评,即包含对培训学员和培训老师的考评。对于具体的每次教育培训来说,对学员的考评可通过考试、现场问答等形式,对老师的考评可通过学员对老师的测评、学员经过培训后技能提升的效果等;对于一定时段的培训工作来说,可采用教育培训积分制,即规定不同岗位的人员在某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培训积分。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教育培训积分制度,对参加不同的培训制定出不同的积分细则,要求每位普通员工每月至少完成5分的培训积分,分月度和年度进行考评。实施全员考评,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全体安全教育培训师积极创新,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能。 3结束语 发电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安全教育培训落到实处,结合现场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养成良好安全习惯,才能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作者:胡吉单位: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模式分析 摘要: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师资缺乏与实习评价无效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拓宽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及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等系列有效方案,以优化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效果。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叶飞 段雅玲 张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原理设计论文 摘要:为了使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本文就如何把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运用到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以适合中学生的成长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件;心理学原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使教学内容单用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课件的设计与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以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依据而设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学历史课程具有真实客观性、思想教育性、情感启发性等多方面要求。本文试从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与历史学科课件制作要求的关系上进行初步探索。 一、遵循感知规律,实现感官整体交互,激发学习兴趣 (一)遵循对比规律,显示教学主体 显示物应形成色彩对比以便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感知。例如,在显示历史地图时,铁路用黑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通过色调对比,使差别增大,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课件设计时一般选择冷色调或中间色调,适当应用暖色以保持学习者稳定的学习情绪,增强其情绪和心理暗示,也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沉重感。显示物要突出主体。例如设计“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时,可用显眼的红色(暖色彩)指代根据地范围,使其他地区成为背景。主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容易了。 (二)注意图像与声音的搭配使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课件中的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必须与文件、图像、动画、视频协调搭配。最好用中音中速,平缓语调,在平静中领会;背景和过程阐述有关历史意义、作用、影响时,可用激越、抒情的语调,以增强感染力,以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价值。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要选择轻快的音乐,给人以轻松感。但不能用得过多,否则将成为一种干扰。总之,音乐的配置应成为“点睛之笔”。适当的历史题材音乐可增强历史学科的时空穿透感。 二、创设美好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优美情景,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寓教于乐,增强感染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设计课件时要将历史教材上描述的知识用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再现或模拟出来,让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设计历史上有关战争题材的课件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以动画方式展示双方的军事意图和行军路线,战争地点可设计爆炸影像并配以适当的爆炸声,随即显示与之有关的动态录像资料,如此能较为全面地展现战争的全貌。同时,还有历史人物的相关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 三、运用注意规律,策划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处理 课件设计中,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显著,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正面历史人物形象以及重点史实的展示。由此,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的干扰,以求整体风格的统一;要紧紧围绕主要教学信息选择背景,插图,避免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界面色彩反差不要太大,避免不适的视觉冲击。课件不要过于追求动态效果。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以不超过三种为宜,尽可能避免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不必制作华丽的片头,内容的跳入转出采用淡出淡进,以“切入式”为宜,避免花哨动作,以突出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四、渗入记忆规律,提高课堂知识掌握率CAI的定位是“辅助”,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知识的保持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关键是记忆效果。1.课件设计中要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文字内容尽量简明,突出重点,以提纲式为主。在有限幻灯画面里,要求观点明确,一目了然。2.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设计相关内容,激发其兴趣和感情。例如,在设计中共成立历史背景时,录制影像资料中的列强两尊大炮对准课堂,立即给学生震撼感,无意识地会记住我党成立前我国的沉重灾难状况。又如在设计中共诞生历史意义有关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内容时,交互出现“星火燎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锋火”“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国大典”画面。学生立即领会了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3.要充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在设计中的处理。历史知识具有时段性,系统性特点。由此在教学内容后,必须设计历史课堂小结、知识网架,再认和呈现课堂内容,可条理、结构化,让师生合作完成,归纳的内容最好用“切入式”或“飞入式”显示,争取有规有矩,因为此时师生的思维正处于高度焦躁中之时。语言简洁,不设背景衬托,以利记忆。 综上所述,CAI历史课件的设计制作中应注意人的诸多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割裂的特点,把这些心理学原理都归结起来,体现在历史学科课件设计中,有待向更高更新的层次探索。 作者:彭武毅 单位:新化县第一中学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论文 【摘要】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有利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成功就业,重视传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争取培养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原因 摘要: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成就取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反思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学生 当前,由于教学设备设施缺乏、师资团队实践不足、教学内容设置欠缺和教学方式的陈旧,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很难满足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革新,树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思维,才能培养出合乎发展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成因 1.教学设备设施的缺乏 当前,随着经济状况的提升,大部分高等院校都为心理学专业增添和配置了一定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通过老师教授、课堂模拟和学生实际操作等进行实验教学,以培养和强化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各高校客观情况的差别,高校心理学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增添状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些学校在心理学设备上的增添和置换是十分有限的,给心理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循环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在分组教学中,不同的小组进行内容不一的实验教学,而后循环交换,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设备的缺乏,但是心理学的很多实验在时间上是不具有同等性的,这会导致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课时和实验教学的矛盾和冲突。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据调查,当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上普遍注重理论基础的教学,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相对比较忽视,致使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职业需要,进而导致他们毕业后对学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普遍不认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心理学专家对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技能训练,特别是对高校心理学专业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比较不满意。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培养的缺乏是心理学研究者们目前所反映的主要心理学教学问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学业终结步入社会后,他们对相关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要注重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这是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的职责所在。 3.师资团队实践能力的不足 中国有句老话“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教师水平的重要性。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在从事高等教育应用心理教学的教师当中,存在很大比例的教师是没有心理专业学习背景的,而且对应用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对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理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学习,比如教师对“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引导”、“SPSS基础与应用”、“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异常诊断与矫治”等课程的驾驭和掌握不足,他们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者自学,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导致他们对学生应用知识掌握的把控严重不足,进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差强人意的结果,让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尽管存在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设置了一些相对比较有利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但是,也因心理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严重缺乏,学生眼高手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1.专业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与理论,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能力;掌握必备的心理实验技能技巧;掌握心理测量、心理统计方法,具有心理统计数据处理和操作技能;拥有优异的心理教学手段和心理教学方法,具有心理教学管理和心理教学能力。 2.基础能力 主要涉及,具有查阅和翻译心理学专业知识英语资料的英语能力,辅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基本的现代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具备一定的网络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要不低于二级,具有通过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及资料获取手段进行必要信息获取的能力。 三、提升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建议 1.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但是,在当前的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很多心理学教师只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他们从事心理理论教学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处理经验的缺少,使得他们从事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这方面只是进行空洞、空虚的教学,即便是通过其它教学手段,他们所讲授的东西也是比较缺乏体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这种教学中的实践知识收获也必定不会太多。例如,“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能够对市场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广大高等教育院校要定期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感知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能力,进而才能实现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来讲,专业化的实践师资团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需要构建一直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历的专职化实践教师队伍,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规律研究,专职化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全面对实践教学水平负责。 2.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根据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和社会需求,第一,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具体方式、具体途径和根本目的进行详细的策划。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应用心理学主要包含五个专业实践部分:理论实践、社会实践、技能技巧实践、创造性实践和学业终结实践。在制定实践培养方案时,要注重教学教学的突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具体的专业实践培养要求,所制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即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第二,优化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课程设置,让应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占比基本一致。 3.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学科,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技能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想要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高校就必须进行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所谓应用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指应用心理学学科中所包含的实验组合群体,从结构体系上来说,可以区分为应用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实验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则是实验心理学,因此,在实验框架构建时,要以实验心理学为中心;认知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中实验是主要的验证性实验课程素材,验证性实验内容的筛选要紧紧围绕这两门课程进行,既要注重建设专业性实验课程,又要搞好实验心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四、结语 我们之所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由于他们是学生个人和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实践本位的教育新思维,只有这样,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者:韩雨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毕业生去向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存空间和发展的压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心理健康的被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早在20世纪末,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心理学在21世纪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也一致预测应用心理学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专业之一[1]。近十年来许多高等院校包括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我们网上查阅,从2001年开始,全国中医药大学中,有16所大学已经开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我校属于非师大类较早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的学校之一[2]。在我国,最早只有师范院校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即便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大系列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或者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我校开办这一专业的初衷是为医疗临床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才。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个体心理生理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理论上医学院校创办应用心理学专业应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去向分析 我校从2005年第一批学生毕业至今(2009年6月),已向社会输送了5届毕业生,共计199名学生。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就业行业分散。许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不大。据笔者具体的了解:最初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职业的的24人中,因心理咨询机构的不稳定,平均在岗时间不足8个月。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15个人,他们从事的是学生的课堂知识教学、学生的管理,有10位一直没有更换工作单位。34位读研的学生中3位改换专业。与非医类专业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只有近20%的毕业生在从事心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3]。从我们的统计来看,不在教育领域的咨询岗位,本专业的稳定性极差。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与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和失业风险,原因在于大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过少[4]。而从我校这5届学生的去向来反思的话,笔者认为这个专业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在全国16所中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中,除了贵阳、陕西和河南中医药大学三所大学授予的是医学学士或者说可以授予医学学士之外,其他的因为教育部的规定所限,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即便是以医学作为第二学位,也不可能获得医学学士的学位,虽然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临床心理方向上,希望能够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为取得理学学士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安排职位,从而限制了这些毕业生向医学领域发展的可能。本科专业教育的价值亟待认可。尽管有调查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达1600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有3000万。我国心理工作者的缺口很大,但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只是一个虚假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荣。而且,国家对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一,市场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大大减低了专业本科生价值的含金量。况且,作为心理咨询人员的晋升,也不象医生、工程师等行业那样,几乎不需要业务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经历的沉淀,通过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得,不同级别的资格没有实质意义的差异,资格本身就无法在社会上得到认同。因此,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整理心理咨询队伍,严格规范专业人员的标准。 (二)从学校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的新学科[5]。而我国自2001年以来,医学院校才开始设置心理学专业。经验和现有模式的缺乏,导致开设该专业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甚至是移植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或是将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与医学生教育模式的简单相加。又因为医学院校承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并没有凸显出自身的特点。计划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毕业生又无法进入医学领域。也就促使了大学本科教育又回归到了师范院校教育的模式和轨道上,丧失了作为医学院校承担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原本意义。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6],虽然有了一点点经验,但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商榷: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应用心理专业需要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与师大院校相比,我们的生命力应该是“应用”,有医学为依托的心理学专业,应该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让他们不仅仅是从心理的层面,而且能从生理的层面了解服务对象;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相比,我们能够有系统、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应该是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生的重头戏。诸如催眠疗法、意象对话技术、箱庭疗法、音乐艺术疗法等技术性操作较强的心理治疗技能,应该走进我们的讲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错位发展才能使我们生存和发展。 (二)双师队伍的建设。现在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都面临着师资的缺乏。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可能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科中必须有一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根底,同时还具备丰富的临床咨询和治疗技能的团队。这个高要求团队的形成和建立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与学校和教师自己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人才的引进及教师的培养方面,医学背景和医学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相关课程的设置。因为心理学专业生没有资格获取医学学位,所以简单的医学与心理学相加的模式并不能适应医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具体来说与药相关的中、西药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神经症、精神病的药理及用药在精神病学了解或掌握即可。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对健康评估的方法、手段对学生医学思维的形成、心理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需重点掌握。这样学生才有时间有精力在4年时间内,即完成相关心理课程的学习及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同时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摘 要:现阶段,很多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专业毕业生们的实践能力不足,同时在岗位适应的过程中周期较长,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根据相关的研究提示,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加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协调,出现了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相关的提升策略,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进程分析,为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现状;提升策略 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始终坚持着以理论传授为主,所以并未过多的重视实践教学,很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将实践的环节写进教案,但是介绍的相对笼统,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实践的行列,还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和见习等,虽然定期的实施,但是组织力度不强,在没有规范的督促、评估体系下,使得实践教学的收效甚微,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聘请并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这是今后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分析当前各个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明确了影响该专业学生实践水平提升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态度差和教学评价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在校期间,无法及时的参与到模拟实践中,以至于影响了后续的见习和实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制定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实践能力,这将对人才起到激励作用。教育部开始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如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导向作用,强调专业建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相关的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等课程,还可以定期的开展大型的心理情景剧,促使学生们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还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们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中,从而使他们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更好的运用至创业活动中,不断的积累创业及科研经验。 (二)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最为重要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职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具有极大帮助。现阶段,需要不断的提升教师们的实训能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的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地参加培训与进修,通过不断的拓展知识和技能结构,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重视高素质实践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探索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积极的提升学历层次,特别是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进修,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名校专家和学者做学术报告,不断的拓宽教师们的视野。实践基地就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平台,让他们及时的得到实践机会。学校还需要关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纵向的了解。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并探索实`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属于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重视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相对独立且完善的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体现出实验性,所以体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断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构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重视教学有法的指导思想,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的和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启发并鼓励学生们树立积极的心理学专业思维。 三、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非常严峻,需要高校各部门及教育工作者重视正确的解决措施,努力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们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环境、教学设施等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及时的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能力本位教学思维,推动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培养出众多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反思与探索 [摘 要]医学院校开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办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办学模式。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课程设置条块清晰,重视基础理论与技能培养,强调实践操作,突出了心理咨询特色。但其没有很好地将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有机融入,课程设置有待优化,需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关键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 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高等医学院校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1],目前已有多所医学院校开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最初开办时,为了突出医学特色,利用医学院校优势资源,医学院校大多采取医学课程叠加心理学课程的培养模式,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各占五成。[2]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明确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位属性为理学或教育学学位。面对毕业生无法取得医师资格,无法在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的现状,各专业开始反思并改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一、ο中腥瞬排嘌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一)培养目标及反思 南京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的领域从事和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强化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阶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行有利于学生就业或深造。 在医学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是主流专业,非医药类专业是辅助性专业,这是总的前提,必须正视。非医药类专业如何借力医药专业的优势资源帮助本专业发展,发挥非医药类专业的作用支撑医药专业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非医药类专业需要探讨的课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和“中医文化特色”。如何使其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中体现出来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及反思 1.课程设置及特点 专业类必修课有专业导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统计等21门课程,共计68学分,1224学时。主要方向类课程模块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课程模块(40学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课程模块(21学分)、教育心理学课程模块(16学分)、管理心理学课程模块(13学分)以及创新创业课程模块(6学分)五类。专业限选课程学分共计56.5学分,须选择28.5学分以上。毕业总学分为181.5学分。 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精简了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医学类课程。课程设置注重凝练自身特色,深挖内涵建设,形成以临床心理咨询为主的专业特色。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未来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以心理咨询与中小学心理卫生为主。[3]为避免与传统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应心专业争夺就业岗位、重复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体现医学院校的特色,深挖心理咨询方向成为理性选择。 其次,从平台建设及经费保障两方面保障心理咨询类、治疗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供了实践平台。教师到“中心” 中任兼职咨询师,积累临床经验,代入教学过程。除此之外,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解决教师经费上的后顾之忧,学校专门下拨了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及进修。 第三,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意识。通过科研方法类课程,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有所涉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成绩优秀的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了解研究过程,承担基础性工作;设立学生类科研课题,鼓励学生申报,培养其科研兴趣,加强科研能力训练。 2.对于部分课程模块的反思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课程模块”缺乏咨询伦理、督导类课程。咨询伦理是心理咨询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心理咨询中会涉及多方面伦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咨询伦理,学习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有助于学生执业素质的提高。督导是咨询师个人成长、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让高年级本科生接触督导课程,可以让他们对于咨询师的工作环节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中。该模块与心理学专业的衔接度不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是通识类课程、素质类课程,与心理学专业关联度不大,需进行整合。 (三)实践及实习 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方案中可将实验分为以下几个课程实验模块:实验心理学实验、普通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生理心理学实验、生物反馈实验、心理统计实验、发展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实验。要将课程实验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并且在教学大纲里安排相关实习。 本专业建立了十余家实习基地,包括医院类、学校类、企业类,较为全面地覆盖了本专业培养所需。 本专业虽然非常重视实习、实践,但是规范化不够。虽然有实纲,但是大纲所规定内容比较宽泛,导致实习组织松散,不同实习基地实习效果的不均衡。比如,中学类实习基地管理比较规范,学生去了之后会有专门的老师带教,实践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企业的实习管理则相对松散,有的公司只是让学生参与简单的行政管理,未能达到实习目的。 除此之外,实纲对于实习要求的规定过于宽泛,只有质性评价,没有量化考核形式,从实践情况看,所有学生的考核结果都是“优”。这样容易使得毕业实习这一重要实践环节功能弱化甚至被架空,无法起到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的作用。 二、讨论与展望 如前所述,在社会需求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应当积极进行反思和调整。 (一)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 很多国内外心理学专家认为,未来心理学科发展前沿将是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3]对此,我校引进了神经生物学专业省特聘教授,尝试从神经学、生物机制角度对于人类心理过程进行研究,探索神经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目前已成立情绪心理研究所,开设情绪心理学等课程。 中医治病提倡身心共治,“身”与“心”是有机整体,“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平衡才能躯体康健。这种观c为心理学的有效融入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我院有教师积极探索心理因素在疾病预防“治未病”中的作用,未来可作为有效整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特色”的尝试。 心理治疗方法与中医教育发生碰撞,能产生出怎样的火花?我院有教师开始研究中医师承教育与心理咨询师督导制度的关系,对比二者相似之处,尝试构建中医临床督导制度。这些都可以发展成为应用心理学与中医学科融合的方向。 (二)推进教学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学时较多,学分要求高,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缺失仍是一个问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不应满足于课堂教学,应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并付诸实践。 现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型为主,教师是课程教学主体。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转变教学主体,让学生变为“主角”,教师变为“配角”,教师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教学行政部门配合,完善教学管理方式,做到“内紧外松”,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现行的“教学日历”制度强调时间、地点、讲授内容需提前报备,一旦报备再行更改的手续非常繁琐,这对于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有一定益处,但是也限制了教学过程中部分弹性内容的实施与探索。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值得研究。 (三)加强实习管理 对于实习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规范实习文件管理,实纲的内容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具体化、细化。第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提出不同的实习要求,分类管理。第三,加强考核管理,改进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目标制订考核方案。考核时要注意量与质的整合,既要有数量要求,也要有质量要求。第四,鼓励本院教师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双向交流。创造条件鼓励本院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进行带教或者指导,同时鼓励带教老师到学校参加业务进修与培训。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学技巧 摘要:小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方面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心理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协调好班级管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利用心理学来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管理;心理学;应用技巧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方面都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合理有效的策略去管理班级,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增加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生管理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摈弃一些不良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互助友爱。用心理学去管理班级,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育更为健康,有助于学生身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运用心理学管理班级的优势 心理学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进行心理投入则是教师应该注重的方面。它的优势有很多,其一,教师可以民主化心理管理,对于班级的一些活动,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一切活动的策划与完成等工作都教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心理想象力的发育,既完成了班级管理,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和谐。其二,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班级团结向上,而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良好的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式去管理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人人都当班干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心理。其三,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可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去指定班级管理的方案,让学生们参与讨论,自发的总结出班级管理要求,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的让学生爱上班级,爱上学习,提高班级整体水平。通过这样的心理学技巧去管理班级,发挥学生们的能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现今很多学校的班主任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很多优秀的学生成为老师的宠儿,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成为班级的"后腿"。例如,班主任会给好学生安排较前的位置,给差生分配靠后靠边的座位;再如,教师会给好学生多讲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而对差的学生则强迫其补课,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安排他们学习。这样两极分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小学学校中较为普遍的存在,也是现今很多小学生成绩分化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3.合理应用心理学技巧、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3.1 平等对待学生、深入了解需求。班主任每日的工作较多,除了基本的课程之外,还要紧抓班级的管理工作,往往就忽了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班主任要多付出时间去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对优生差生平等相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关爱。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好学生与差学生坐在一起,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让差生带动优生去活跃思维,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再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定期的安排时间去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尊重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安排的见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平等教育的密目的,又深入的了解学生,真正的为学生发展做出努力。 3.2 人性化管理、民主化沟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化的沟通方式。例如,班主任可以事先列出班级管理条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去讨论,填写这些条框,最后,在课堂上,对这几个小组条框中填写的内容集中讨论,最后制定出同学们满意的管理条例,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尊重管理。再如,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选出班级干部,这些干部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同学们去推荐,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同学们充分民主,选出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班级干部。班主任让这些班干部去管理班级的纪律、卫生等方面,借助于同学们心目中最为满意的干部去管理他们的日常学习,相信这种管理会得到全体学生的尊重,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符合学生的心理愿望,提高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 3.3 营造和谐气氛、执行心理管理。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对象,而班级的气氛是否合理将会决定着学生们未来的发展走向。班主任要管理出一个类似于家庭的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伴们的互助。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班级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气氛,喜欢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方案,喜好哪些班级活动等等,从学生的心理去分析整个班级的管理状态,从而充分利用心理学的优势,创造出一个更为和谐、更加符合学生满意的班级。利用心理学去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能力提升,养成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他人服务,更好的为自己学习,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和谐的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完善,教师要做好指引的工作,为学生营造良性的学习环境,积极健康的心理发育氛围。小学班主任要熟识心理学知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技巧,去处理好班级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抓住学生的弱点,给予积极地教育,从而形成德育与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班主任把心理学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更好的体现时展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所具有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和学习共同发展。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各种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统计能力不是短时间可以获得的,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通过适当的课程教育和大量的练习才能具有。本文结合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特点,阐述了课程的设置,并指出在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强调在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重点,灵活施教。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科研统计能力 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应用心理学专业基本科研能力结构包括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1]。可见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特别重视这两种能力。统计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科学。数据无处不在,作为一门和数据打交道的科学,统计学已被应用到各个科研领域。科研统计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目的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做准备,并为以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统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数据[2]。但不同专业教材倾向使用不同的例子,如心理统计多使用问卷、量表的例子,同时侧重于统计思想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增强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笔者是日常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同时招收文科和理科生,尤其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本科生经过前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聚合与发散、正逆则反、联想类比的固化思维模式[3]。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高等数学的内容。同时文科生缺乏推理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而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于没有数学基础的学生,接触统计学,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例为主,结合上机练习,适当补充课后作业。而对于原理的讲解不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在教学中应该重实践而轻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类似真实的研究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究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锻炼统计应用能力。这一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数据、理解研究设计,以利于学生将统计思想融入生活实践和专业知识中。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基于医学院校的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负担比较繁重。如我校开设《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三门课程总课时为304学时。但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与分析》为113学时。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学习医学课程对于突出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特色,促进学生的心理学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且必须。但统计学知识的内容多,较难理解,课时相对不足,这是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统计课程的教学中,不需要把过多时间花在计算和公式推理上,而应该重点讲解研究设计的思路和软件的操作,同时结合课后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统计方法间的差异和关系。努力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会方法。 三、选对教材,事半功倍 高质量的教材有两个基本要求:知识脉络清晰完整,反映当前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好的教材使得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目前在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使用的是《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教材。这些教材并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存在符号公式多,很多概念难以直观理解,或者案例、术语、符号和概念与心理学专业的表述不相符的情况。这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为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心理学专业考研制造了障碍,也不便于追踪国外期刊,获取最新研究信息。特别是教材中的医学案例与心理学专业联系不紧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与《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结合,增加调查问卷设计和抽样设计的内容,也可以从心理学核心期刊中选择一些经典文章,组织学生讨论,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方法灵活,提高质量 利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撰写辅助教学。针对科研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我校在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请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始,导师对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教学形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使得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实际科研中普遍运用统计软件。计算机虽然可以使复杂的计算变得快速、简单,但也不能因突出上机操作而忽视原理的教学。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认识到思维比计算更重要。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软件完成的只是数值计算,但如何设计实验,选择那些样本,应用何种统计方法,如何解释数据都需要人去决定。如果对统计思想一无所知,就会出现“垃圾进垃圾出”现象。另外,一些新出现的统计方法未必有现成的软件可以使用。 五、强调思想,掌握内涵 统计思想主要包括:估计、相关、拟合、检验、均值、变异[4,5]。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用统计的观念及思想,去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应该先谈谈估计思想:我们做实验的方法常常以样本推测总体,这是对同类事物探索其规律采用的由此及彼的认识方法。一般样本必须与总体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又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里强调置信区间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再谈谈相关思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千差万别,在这千差万别的事物中中能找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从普遍联系中总是可以找到一些事物共变的情况。总体和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是能找到一些相互关联的。再谈一下拟合思想: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拟合的成果只是个模型,这种拟合思维方法反映的是一般趋势,而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反映的是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而以。然后谈到检验思想:统计方法是归纳性的思维方法,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所以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统计出来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然后谈谈均值思想:均值思想是指人们从总体上看问题,往往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尽量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求出事物的均值范围,也体现了思维的总体观。另外,最后谈谈变异思想:统计学研究同类事物、同种现象的总体特征,但是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总是存在着差异的,统计方法的使用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最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我们强调以上几个思想方法,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特色发展,发挥优势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复合竞争力和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在课程设置实施了学生复合竞争力提升暨“五个一工程”计划项目。主要措施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统计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业外语》等核心课程为抓手,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组合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科研统计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能体会到提倡组合式教学法是十分有利并有效的。按照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尚不能满足组合式教学法的需要,很多东西还需要我们去探讨。能否在本科高年级阶段推行组合式教学法已有“文献选读报告和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在一起研究探讨,互相启迪,同时结合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这样可能比较有收获。今后在教学研究中更要注重指导学生统计学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对继续要读研的同学,指导他们本科高年级学习阶段就奠定一定基础,重视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他们注重特色发展,尽可能发挥优势,提升专业方面能力与实践动手的能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研统计教学能力要得到提升,对心理学专业教师们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心理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相当娴熟的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能熟悉目前流行的各项统计软件,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们的科研统计能力。
国外医学论文: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提高我国五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五年制医学教育传统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许多不足,导致了临床实习医师不能很好地转型为临床医师。探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落后的症结所在,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外医学教育 五年制医学生 临床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同时医患关系的模式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转变,医学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这些改变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阶段必须重点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医学生毕业后必须经过临床实践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因此毕业前的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临床实习能够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目前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对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合格的医学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而其中临床实习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完成由实习医师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在我国目前的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然而,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会发现临床和理论是有差别的,即使是最常见的疾病,在对患者的查体、病史的采集、与患者的交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问诊时重点不突出,忽略一些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以致采集的病史不完整,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不能提供支持。医学生不能对病史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更谈不上制定治疗方案。在日常的教学查房时,实习医师也暴露出了对患者病史不了解、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归纳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临床操作方面,大多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外科消毒、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方面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临床实践能力自然就是与顺利完成临床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大多数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印象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而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视不够。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学生书写常规医疗文件、参加手术及各类医疗技术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去提高其熟练程度和水平,是易于评估的一种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则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现,是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进行分析、综合、鉴别诊断,从而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措施的思维过程。这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过程,也是作为临床医师所必备的能力。医学生通过问诊、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经过思考和判断后得出初步的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中进一步验证原来的诊断。临床医学就是在对疾病的反复重复中加深对病症的认识,找出其中的规律用来指导临床实践,临床思维能力也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转换中培养出来的。所以,临床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就必须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仅要培养动手能力,更要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二、我国五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时期是临床教学阶段,包括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等。然而,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患矛盾的加深、医疗工作的繁重等使得临床医师疲于应对,教学与医疗工作之间的矛盾突显,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原因如下: 1.临床教师对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临床一线医生承担着临床教学的任务,这些临床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本来就很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和准备教学内容,导致大多临床实习课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不强,认为医生的工作重点就应该是医疗,教学跟自己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教学只是领导派下来的任务,有了这种想法,临床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就更谈不上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中,对于临床教学,教学型医院的要求很严,临床教师的责任较大,如果发生教学事故,医生的职称评定和评优就会被取消,即使你教学做得再好,在职称评定和评优时,因为教学而得到的利益却很小,而科研和论文才是职称评定和评优的主要指标,因此导致了临床教师参与临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另外,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尽完善,教学质量高低没有相应的评定细则,只要教学就行,至于质量则无人关心,临床教师更不会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促成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在教学差错及教学事故的统计中,临床教师的发生率较其它基础课程教师的发生率要高,这一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还需加强。这一系列的原因给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带来了阻力,是我们在今后临床教学管理、临床教学以及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医学生对临床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经之路。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多数学生把本来应该用在临床见习或者实习的时间用在了提前准备考研或者提前找工作上,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错过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机。考研和找工作大都是对临床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则不够重视,因此医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不足为奇了。 3.对于教学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制、伦理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目前,现行的临床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仅限于教学的量多少,而对教学质量则无从评定,对于学生参加实习后的实习质量也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对于临床教师的遴选标准较低,只要是教学型的医院,临床医师通过了教师资格考核就可以作为带教老师,之后也没有继续培训和考核。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细则对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有严格的标准来遴选临床教师,需要对临床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再培训,甚至淘汰。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对临床实习进行监管,对于不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医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必须使实习生达到出科标准后再予进行下一科实习,对于不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需要延期毕业。另外,一些临床医师的个人不良行为也对医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收取患者的红包、拿药品回扣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所有的理论都要在临床上进行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而技能的操作则需要医学生从各种临床实践中去得到训练,训练的对象多是医院的患者。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疗纠纷日渐增多,杀医、伤医事件频发,使得临床医师的教学工作开展陷入困境。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由于不具备医师资格,使得临床实践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一些有创性的医疗操作,带教医师只能自己演示,而无法让实习医师亲自操作,这些都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培养极为不利。现阶段的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双方对立,互相不信任,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医学生实习过程的不了解,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不配合,不允许实习生给自己查体,不配合实习生询问病史,不允许实习生换药,一些女性患者不允许男实习生对其进行各种医疗活动,等等。这些临床实习机会的减少,严重阻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医学生对学习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打击,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择业。 三、国外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法国医学在欧洲医学界的地位非常重要,法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非常高,究其原因,法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的临床教学及实习相当的重视。在法国,医学生第一年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慢慢接触临床工作,每周都有2天的见习时间,从第四年开始学习临床知识,共学习两年。医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参加门诊、病房的诊疗工作和手术实习,他们的实习特别注重质量,至少要主治医师才可以有带教资格,对带教医师的专业知识及医疗水平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定期的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带教老师直接淘汰,而且每个病房通常只接受2~3 名实习生,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实习的质量,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使他们能真正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下午,医学生回到医学院继续学习临床理论课,通过临床和理论的反复强化,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这个阶段也培养了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医院每周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临床常见疾病诊治与鉴别诊断》 一课,讲解典型及特殊的临床问题和临床诊治经验等。针对一个病例,从这个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开始,对其症状和体征以及对相关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法国的医学院校均有自己的附属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医院设备先进,专业齐全,带教老师素质高,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内容丰富,充分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医学生在结束大科如内科、外科、儿内科、儿外科的实习前,除参加出科考试外,尚需撰写相应专科论文1 篇并参加答辩,只有答辩通过才能顺利出科,这样的严格要求也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观我国的医学院校,大多实习生在基础知识、临床操作及临床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方面都有欠缺。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论学习与临床教学结合不够, 医学生入学后前两年的时间都在学习基础课程,根本不与临床接触,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以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经过期末考试过后,所学知识也忘记不少,等到进入临床之后大多还要重新学起。其次,临床教学体制不够完善,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根本学习不到太多的临床知识,临床教师讲授内容较多,大量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给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少,没有起到临床实习的作用,一些基础性的操作训练不够。我们的医院实习学生较多,操作的机会较少,加上医患关系紧张,一些以患者为对象的操作更无法完成。临床带教医师多为一线的年轻医师,临床经验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实习基地不够健全等因素,均导致教学和实习的效果不够理想,更无从谈起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现代教学水平和手段尚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软件和硬件方面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被广泛采用,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临床教学的质量。法国的医学教学手段多样,医学资源丰富,实行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在学院、医院及科室、图书馆借到所需的资料,包括图书、教学影像带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临床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等。总之,要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全面的掌握医学知识,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必须要保证医学生的质量,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医学院校学生选拔和考试制度,挑选精英人才从事医疗事业。第二,完善目前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法国的医学临床教学体制和经验,让五年制医学生尽量接触临床,更多的接触临床实际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形成更牢固的记忆。第三,要改进临床教学方式和手段,指派专人负责临床教学工作,减少每个科室实习小组的人数,使教师能够有精力细心指导每一个学生,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利用各种医学资源引导和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第四,完善实习基地和基础设施和管理,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及临床带教医生的教学水平,对于不符合带教资格和不达标准的带教老师实行淘汰制。只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探索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有能力的临床医师。 国外医学论文:借鉴国外医学伦理教学模式并应用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摘 要 参考和借鉴国外医学院校伦理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将伦理教育融入医学英语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内容、实践应用和效果分析三个维度介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医学伦理;医学英语;伦理判断 1 前言 目前在我国的医学伦理教育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伦理观念相对缺失等问题,使得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效果不佳。如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医学伦理教育,将医学伦理教育融入医学英语教学中,成为医学专业英语教师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的医学伦理教学采用讲授法,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医学伦理知识,授课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我国的医学伦理教育效果不佳。 2 国外医学伦理教学模式 在总结我国医学伦理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借鉴国外医学院校伦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深对医学伦理教育的认知。国外的医学院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例如:耶鲁大学医学院在伦理教学中采用案例研讨会、伦理示范、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1];英国剑桥大学以案例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医学伦理教育,在每次研讨会前两个星期,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将遇到的问题案例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教师会从中挑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讨论,在每次研讨会之后,都会要求学生书写“伦理案例报告”[2]。 在参考和借鉴国外伦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国外的医学院校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讨论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讲故事、视频录像等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合我国的医学院校教学情况。笔者将国外医学伦理教育的优秀教学方法融入医学英语教学中,完善伦理教育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伦理素养培养,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同时,提高其医学伦理素养,成为符合医疗行业需求的合格医务人员。 3 案例教学法 笔者将国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分析和比较多种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适合在医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该方法进行医学伦理教学,其教学效果颇佳。现简要介绍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内容和具体应用。 理论内容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以具体案例为基础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鼓励学生认真分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考虑到医学英语与医学伦理学的专业特点和教学情况,结合案例教学法与国外案例研讨会的教学形式,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教学,师生针对临床具体病例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参与讨论,教学模式从枯燥单一的理论讲授转变成师生一起交流讨论的互动模式[3]。 实践应用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导入医学伦理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具体临床案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将伦理知识融入具体案例中一起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现以一些医学伦理案例为例,详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此案例是针对冒手术风险还是采取保守治疗的讨论,要求学生权衡利弊,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的医学诊断和伦理判断。本案例探讨的话题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健康状况、手术风险、预后效果等多种因素,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建议。根据学生查阅的专业知识,以及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和分析,撰写一篇报告,详细从多角度分析涉及的多种因素,并做出自己的最后医疗决定。案例教学法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具体实际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索生命与伦理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病例导入伦理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伦理判断,甄选自己认为最好的医疗决定,并解释做出这个医疗决定的原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归为一个小组,并对小组人数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对病例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经由小组讨论选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然后进行讨论。医学伦理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可以介绍国内外医学界和伦理学家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并介绍不同专家对此问题所持观点的理由和依据。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讨论的伦理课题,综合分析各方观点并查阅相关资料后,撰写一篇报告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个案例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病例,患者年长病重,难以治愈,想放弃治疗,没有生存意志。鉴于患者头脑清晰,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楚认知的情况下不想继续治疗,有想放弃生命的意愿,患者情况属于临床常见现象,学生可以咨询医生,查阅以往病例,了解患者、家属、医生对此的看法,从多角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学生经过缜密的分析和思考之后,探讨哪种方案可行,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做出伦理判断。经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之后,教师就讨论的情况给予总结,并介绍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常采取的医疗决策。最后要求学生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撰写案例总结书面报告。 效果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凸显出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医学生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能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书写报告需要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详细阐述和论证观点,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促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并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经验和正确的思维方式[3]。 4 总结 本文参考和借鉴了国外医学院校伦理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诸如课堂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视频录像、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医学伦理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通过思考和讨论真实的案例,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撰写报告,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医学伦理素养。 国外医学论文: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口腔健康,社会上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步地提升,因此很多高校也开始设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引用国外先进的理念以及优势的资源和技术,让高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得到更加全面的、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国外;教学理念;资源;口腔;专业 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对于一些新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来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优势教学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方面有更多的提升,以满足市场需要。 一、研究背景 1.社会的发展对口腔技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就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口腔在国外一直被认为是重点医学项目,但是我国这方面的认识起步比较晚。口腔医学不仅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还关系到患者的美观,因此美容观念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口腔医学美容也有了新的需求。由于我国材料学、设备、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口腔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样对于口腔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市场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口腔医学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笔者对某省口腔机构的现状调查发现,到2010年为止,该省的医疗机构已经超过了10000家,如果按照一个机构一名牙科医生的水准计算,大约需要10000名牙科医生。另外,作者对义齿制作企业进行调查中发现,按照国家药监局2005年制作的岗位职责说明要求中可以看到,我国在近两年内所需要的口腔技师人员还在不断地增长,当前很多齿科制作企业以及口腔用品制造企业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专业性教育,工作人员基本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就业,这样制作出来的义齿质量不高,根本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及病人的需要,因此在当前材料、电子仪器以及化学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口腔医学技术得到进步[1]。 3.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在培养的模式方面相对滞后,根据2014年的市场调研可以看到,很多高职校对该专业定位不清晰,在课程体系上依然沿用口腔医学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都不高。此外,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小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规模比较小,而且学生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讲都不能适应当前阶段社会对口腔技师人才的需要。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革新口腔医学技术的教育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类专业,它与口腔医学专业有着本质不同。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最高学历是大专或本科,目前开设有口腔医学技术类本科的学院全国仅有1~2家。据文献调查及我校10余年办学经历来看,该专业由于学生就业在工厂,专业满意度不高,且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机会很少,势必让学生看不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因此,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常常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作为高职学院,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实践操作,这样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三年高职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知识将成为一种常态。目前,许多高职学院都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将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没有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课程体系中加入通识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具备口腔医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口腔修复高端技术和手段进行各种口腔修复体的制作,适应口腔医学技术(工艺技术)岗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专长和良好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以往的课程设置与口腔医学很像,理论知识较多,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口腔技师制作义齿,本身是创造美的行业。建议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增设《口腔工艺美术》、《美术鉴赏》,还可以选修《大学生礼仪》《国学》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再次,着力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外很多学校强调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以及边做边创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自己的特点。另外还要包含比较系统的、专业的能力训练评价体系,以此保障专业技能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2]。将沿海发达地区技术一流的义齿制作公司进入校园,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学到一流的工艺技术,同时,企业通过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质量等方面有较好保障。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弥补了该专业教师工艺制作技术的不足,校企双赢,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校方还可以派优秀的教师带领学生每年去国外参观学习,由此掌握国外先进的口腔工艺技术,让学生对自己的所学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参观、学习或比赛锻炼学生的制作水平,以此对我国口腔医学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让世界资源得以共享,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2.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专业教学的高起点。先进教学资源的引进能够让国外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被我国所运用,国外的医学技术课程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因此各个高校可以再认真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胆地加以借鉴和合理化的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比较突出,也处于一直领先的位置上,因此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培养骨干教师赴日本学习,对当地的齿科制作企业进行现场的考查。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外,还要把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过程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口腔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方面建立中日学习班和中德学习班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和整合。很多繁杂的内容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与社会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对医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定位,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也对口腔医学技术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其次,引进国外教材和教具,对国内一些旧知识以及落后水平的教材与此剔除。对国内口腔技术教材加以革新,删除一些陈旧的技术知识学习,通过对国外的对比和考查,感受国外先进齿科材料公司的口腔修复技术教学教材的超前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不但有一般性口腔修复学知识的理论性基础,还有关于修复口腔技术方面的操作技巧以及各个流程和步骤,以此最大化地反映出世界领先的口腔工艺科技。引进这样的教材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用教材中的创新思想以及色彩图片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我国的各个高校大胆突破常规,用国外先进的齿科材料口腔修复技术作为基础,改变以往教材过于陈旧,和过于空洞的现象,以此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3.中外合作以及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运用。高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义齿加工企业引入校园,形成校企深度融合,使我们的师资和学生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国内外选择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齿科材料公司,和学校展开合作,让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进入企业中工作,企业也可以指派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更可以培训教师的教学,示范性授课的这种形式可以让学校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课堂形式,企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技巧以及精湛的操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化的管理,通过专业的技术学习和完善的考核机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产学结合以及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义齿公司或者口腔技工所。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学队伍,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指导,学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进行产品研发或教材开发,同时参与实训学生管理,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双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本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内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向国外学习的思路。当前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也让各大高校开始重视这一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研究 一、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国外研究现状 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起源于美国,最早的举措可追溯到成立于1904年的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CouncilofMedicalEducationandHospitals)开发与实施的医学院等级评价系统。随后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问世,提出了一系列整改医学院的措施,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步入标准化和制度化进程。1.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医学教育专业人员的国际流动使得医学教育国与国之间的资格互认变得日益重要,MartavanZanten等借鉴弗莱克斯纳的五大评估要素:进入门槛、教学人员、可用资源、实验设施以及临床设备,构建了认证的框架图,用于描述包括美国(LCME)、巴基斯坦、中国等在内的10个国家认证体系的方方面面,揭示各国之间存在的异同。Kassebaum聚焦LCME的缘起,指出LCME的成立是1942年美国医学院联合会(The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简称AAMC)和AMA这两大机构领导人联合会议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该历史性会议的背景、内容以及最终达成的共识,同时也对LCME的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RoySchwarz回顾了自成立之初到1992年这50年间LCME所经历的风雨和取得的成就,全篇分为三大时期:早期的意向合作时期,这是逐渐稳定的时期,指的是LCME由刚开始的不甚独立到基本独立的过程;扩展和多样化时期,主要指60、70年代,尤其是70年代,LCME的人员组成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应对公众问责;迎接未来挑战时期,50岁的LCME,在未来的10年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接踵而至,LCME要做好应对准备。StevenA.Mclaughlin等探讨了最新的LCME规定对急诊医学教育(EmergenceMedi-calEducation,简称EM)的影响,回答了两大问题:LCME如何影响EM的教育活动;EM部门如何帮助医学院校达到LCME的规定。同时,从机构设置、教育项目组成、医学院学生以及能力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2.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Mar-thaB.Mainie针对ACGME日益重视教育结果性评价,以确保医学毕业生能达到作为新实习生的能力水平的现状,指出实践指南、技术标准和适应性标准正是辅助住院医师专业教育的有用工具,并且指出有效地将上述资源融入到医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及训练项目目标中,正是ACGME新要求的体现。JosephineMCassie等将美国和加拿大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制度进行比较,认为两者有着相似的目标和认证要求,并且都包括定期的实地认证制度,但两者在运转操作中仍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体现在毕业后医学教育计划的要求、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主办、考察和评审周期及费用、筹资等方面。DavidCLeach指出ACGME承诺自1997年开始将医学教育成果作为认证的工具。3.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ACCME认证体系中牵涉到的专业术语与缩略语多且杂,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有网站专门制成ACCME术语汇编。另一些有关ACCME的网站也提供了包括该机构使命、职责、下属机构在内的相关资料。另外,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机构的概况,美国医学教育各专业认证机构均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其主页上提供了一系列基本信息。 二、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国内研究现状 1.本科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李筠萍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目标定位、临床医学培训、医学教育评价制度、人文素质教育五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医学八年制教育的异同,指出在评价制度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美国由LCME派出专家到校进行实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课程、师资、教学条件等200多条项目,而中国尚未形成独立的专业组织管理体系。针对人口统计学的变化和逐渐增加的医疗不均等化的证据,LCME在其认证标准中纳入了涉及文化能力、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多样性的认证标准,FrancisG.Lu详细介绍了融入这些新因素的认证标准。魏薇对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的规模管理、层次结构、专业机构、学制与学位、院校分布和教育成本等几方面进行概述,指出在美国,各医学院的教育标准、教育质量受到全国性、专门性、非政府机构的行业组织的监督和控制。2.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王华等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概况,以及两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的发展历史,并从毕业后医学教育计划的要求,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主办,考查和评审周期及认可费用和筹资等方面对两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可作了比较,认为这两种体系目的相似,但理论和实践却大相径庭,相较而言,加拿大的认可过程更具开放性。1991年10月至1992年2月,梅人朗教授受卫生部派遣,赴美考察医学教育,在考察期间,访问了部分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以及美国考试委员会,并就美国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估和认可进行了研究,指出ACG-ME是住院医师培训项目评估和认可的组织,并对该组织的认可程序、认可类别、认可标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李密等指出ACGME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环节之一,在对其实施情况及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归纳了四点值得借鉴之处。3.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认证机构研究。国内学者致力于对ACCME的研究是为了借鉴美国的经验为我国所用。如王远华等对ACCME认证政策依据、举办单位和州医学会的认证程序以及认证管理做了简要介绍,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证工作提供了借鉴。又如马真在剖析ACCME认证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其认证具有自愿性、科学性、独立性三大特征,并提出我国在借鉴其成功做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一重视细节评估;评估主体要依靠固定的机构开展具体评估工作;重视和加强评估理论研究。美国ACCME年度报告从学员、组织者、活动类型、资金来源等方面提供了真实、详细的数据信息,是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总结,周赞和张英楠通过对ACCME报告1998年以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制作,直观地反映了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有关情况,并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ACCME认证分两类,一类是直接对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进行CME认证(直接认证);另一类是对各州医学社团的认证资格实行认可。冯秋阳等介绍了ACCME第二类认可工作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三、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现状的述评 1.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出现掀开了美国专业认证新的篇章,而美国的专业认证又是高等教育认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外的研究在最初只是将医学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认证的一部分加以分析和说明,后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医学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认证理论的丰富,专门研究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文献开始涌现,出现较多分别以LCME、ACGME以及ACCME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但可惜的是这些文章的侧重点均是以单纯介绍认证机构的历史、性质、机制、程序、标准等事实性信息为主,而对机制形成背后动力因素、横向的国别比较、纵向的机构对比以及国际间如何进行资格互认等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却绝少涉猎,即使稍有研究,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一言以概之,美国的医学教育实践虽开展得如火如荼,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也已形成完善的体系,但理论研究仍相当滞后,深度十分有限,缺乏系统性。2.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医学人才的跨国际流动,使得医学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专业认证制度作为医学教育质量的外部审核机制,其理念和做法已得到广泛认同。美国作为该理念的最早实践者,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已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专业认证制度。总结成就,直视不足,展望未来,今后对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应致力于为我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化;推动全球性医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具体地说,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与原因,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动因,对我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加拿大与美国认证制度的异同以及原因探寻;剖析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与世界接轨,构建美国与世界各国医学教育学分互认机制。 作者:陈敏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叙事医学教育发展启发 1叙事医学及其相关概念 2001年,Charon[2]将“叙事医学”定义为:具备叙事能力的医生开展的,能够提供人道且有效诊疗活动的医疗模式。叙事能力是指能够识别、吸收、理解他人故事和困境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对医生与自身、患者、同事和社会之间发生的叙事活动有所影响。通过对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叙事医学“优化医生诊疗思维,实现职业自省,改进医疗服务”的目的[4]。在叙事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倾听患者及他人的叙事,理解并尊重所述故事的含义,进而代表患者的利益去进行医疗活动[2]。“叙事医学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明确定义,Charon[2]提出,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如精细阅读、反思性写作、与患者专业的谈话),以提高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对患者的照护水平,可以看作叙事医学教育概念的雏形。与叙事医学教育相类似的术语有“叙事教育(NarrativePedagogy)”,指的是通过叙述、解释和重构教育者和学生的故事、经历,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5]。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通过“叙事”这一质性过程,再现叙事者的世界观,重视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诠释[6]。叙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描述经验,解释现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方法[7],叙事医学教育则通常被认为是以培养具有叙事能力,能够开展叙事医学实践的临床医生为目的的完整教学过程。 2叙事医学的教学目标 Charon[8]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开展的叙事医学教学项目中提出,要培养医学生的一系列能力,其中包括“感知患者遭遇,理解所感知的遭遇,处理认知冲突,多视角看待疾病事件,设想疾病结局,采取一定行动”。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作为该项目目标的能力与其最早提出的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叙事能力”[2]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哥伦比亚合作性老年人计划(ColumbiaCooperativeAgingProgram,CCAP)”项目中,包括1项以叙事医学为基础的写作训练。该训练的目的仅聚焦于提高实习生在整个项目中对于评估过程、数据收集和临床质疑的反思[9]。目前,国外各医学高校开展的众多形式叙事医学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但大多围绕Charon提出的“叙事能力”的定义和内涵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叙事能力”不只是简单的沟通交流故事,而是要求医生帮助患者通过对“疾苦”的叙事来建构疾病的意义。该能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提升其共情能力、职业精神、亲和力(信任关系)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4]。 3叙事医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10]。在叙事医学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精细阅读(closereading)和反思性写作(reflectivewriting)。 3.1精细阅读 即通过对不同内容和体裁文学作品的阅读,以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实现“参与”这一过程[11]。Charon[8]在她《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NarrativeMedicine:HonoringtheStoriesofIllness)一书中提出,将“文学叙事学”(即对故事如何构建、讲述、进展、理解的研究)应用于精细阅读这一方法之中。她根据医学的叙事特点,提出了精细阅读的五要素:结构、形式、时间、场景、要求,明确了精细阅读对文学作品及相关素材的研究角度。我国学者杨晓霖[12]认为,结合叙事学基础知识,将文学作品中疾病故事与医学疾病叙事阅读纳入医学课程设计中,集中讨论与疾病、疼痛、衰老、心理健康、死亡等相关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 3.2反思性写作 美国学者Kerr[13]指出,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思性写作是“以自我意识和(或)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对自身经历进行反思的写作”,并认为反思性写作具有改变行为的潜力。通过反思性写作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完成叙事医学中“表现(representation)”这一过程,使其主动地表达自己并评价和分享自身的经历[11]。Charon[2]提出的“平行病历(parallelchart)”就是教育者通过反思性写作培养临床医生叙事能力的一种形式。它是患者普通病历之外的“影子病历”,要求医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见证、书写患者的疾苦和体验。而在国外高等医学院校针对医学生开展的叙事医学教育中,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叙事访谈和反思性写作的提纲,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患者的内心体验[14-17]。 4叙事医学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与协调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18]。目前,国外各医科院校开展的叙事医学教育虽都围绕着培养“叙事能力”为目标,但各自的教学策略有所不同,总体情况可进行以下分类。 4.1依托课程教学的叙事医学教育 部分高校将叙事医学教育与传统课程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美国梅佑医学院就利用解剖课,鼓励学生将其课堂上的体验通过反思性写作编写成剧本,再通过戏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19]。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学人文课程通过基于人文主义的文学阅读和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反思性写作等方法,培养本科医学生和参加继续教育临床医生的反思、移情等叙事能力[20]。 4.2依托实践项目的叙事医学教育 目前,国外高校开展的叙事医学教育大部分基于综合性教学实践项目展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针对实习生开展的“哥伦比亚合作性老年人计划(CCAP)”[9]、新墨西哥大学针对一年级学生8周社区见习开设的“实践性融入式体验(PracticalImmer-sionExperience,PIE)”[17]、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以家庭为中心的体验(FamilyCenteredExperience,FCE)”[16]等教学活动虽然主题、实施方案略有不同,但均是借助各项目提供的平台,通过叙事医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达到某一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叙事能力。 4.3依托跨专业合作的叙事医学教育 跨专业教育是指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共同上课和互动来了解对方的职业角色[2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整合口腔学、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四个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开展了“健康、疾苦和健康照护的文化”主题研讨会。研讨会采用精读指定材料,润色写作内容,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对不同医疗领域的问题交换想法和意见[22],将叙事医学教育拓展到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和学生。这一策略有助于不同专业学生了解彼此职业角色间的异同,培养同事间的叙事能力,从而实现工作中团队的高效合作。 5叙事医学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指的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23]。目前,叙事医学教学资源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大部分研究主要聚焦于叙事素材的整理和开发。叙事素材可以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例如小说、散文、诗歌、传记,也包括影视作品、照片等形式。杨晓霖[12]根据素材内容不同,将国外的叙事文本分为了以下五类:①疾病叙事作品;②关于医生负面形象的叙事;③医生作家关于行医治病的散文小说;④患者关于疾苦及重建被疾病摧毁的身份的叙事;⑤医生归纳、传递医疗知识的疾病叙事。美国学者Helle[24]专门进行了照片在叙事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通过摄影理论和叙事理论的结合,分析了视觉教学的优点及照片应用于叙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叙事医学教学评价 6.1评价内容 叙事医学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叙事能力,因此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也是围绕着叙事能力展开,包括接受培训者对于患者及其工作的态度,临床工作早期的习惯和愿望,学科知识的保留、表达和反思他们所见所感的能力,行医过程中的归属感及人文领域非认知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是否拥有诚信,富有同情心,为患者负责[25]等。 6.2评价形式和方法 目前叙事教学效果评价的形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②患者对学生的评价;③同学之间的互评;④自我评价。有研究[25]认为,对医生或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最有根据的来源是患者,因为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医生的这种素质;另一方面,患者和医务人员在医疗知识上的不平等性,使其对医生的评价略有困难,可以通过同行(或同学)评价进行补充。不同的评价内容决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叙事能力的评价,主要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问卷法。根据回答问卷的方式,所用问卷分为封闭式(结构式)和开放式(非结构式)两种。封闭式问卷包括一系列的患者满意度量表[26-28]、患者-医务工作者导向量表(thePatient-PractitionerOrientationScale,PPOS)[29-30]、同行评审评价表格(PeerReviewEvaluationForm)[31]等;开放式问卷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情况或看法,例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展的“个人疾病叙事”反思性写作训练项目结束后,学生通过回答由7个开放式问题组成的问卷完成对自己的评价[15]。 7对护理学的启示 7.1将“叙事医学”的观念引入护理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卫生政策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医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却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在此社会背景下,叙事医学对于和谐医疗环境的形成显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2]。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护士相比医生接触、陪伴和照护患者的机会更多,更容易发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33],而国内尚少有研究将叙事医学的有关概念引入护理专业领域。因此,我国护理研究者可尝试在学习借鉴叙事医学有关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将其与护理专业特点有机结合,以培养临床护士及护生的叙事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在护理活动中运用移情,与患者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对自我行为的不断反思,来提高护理照护水平。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贯彻落实,更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照护。 7.2为跨专业教育的开展搭建平台 目前跨专业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变得愈来愈重要,但现存的很多政策和学术问题都限制了不同专业间合作的可能[21]。叙事医学与护理专业结合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可以吸收跨专业教育这一理念,为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开展搭建平台,在培养不同专业学生叙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整个医疗领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其具体开展形式,应在叙事医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卫生政策及护理教育现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7.3构建培养临床护士及护生叙事能力的教学模式 培养临床护士及护生叙事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在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为培养临床护士及护生叙事能力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程序框架和教学策略体系。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出现有关该领域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现状,今后研究者应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概念进一步的分析整合,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程序框架和教学评价等要素[33]出发,构建培养临床护士及护生叙事能力的教学模式。 作者:于海容姜安丽工作单位: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高等医学院课程改革分析 一、医学教育课程计划(Themedicalstudenteducationprogram) 学生入学条件:在全美91%的医学院校要求学生获得四年制学士学位以后才允许报考医学院校,就读4年医学博士学位。也有少数院校允许三年制、二年制学院毕业生,甚至高中生报考医学院校。高等医学学制年限4年的医学院校占84%,其余有三年制或五年制。四年制医学院校课程分两个阶段:临床前期阶段,临床期阶段。1.临床前期两年课程。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科为基础,课程有: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第2学年过渡课有:检体诊断学、临床医学和神经科学。(1)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小组讨论、实验实习课等。(2)大约10%的医学院校试行临床前期基础课以器官系统单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以每一种器官系统所关联的基础学科内容并联合多学科进行教学。(3)一些学校还采用以学生小组辅导课程,围绕着“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这种教学方法称PBL,主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和资料的责任心和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2.临床期两年课程。 通常在临床医院和诊所进行教学。(1)第3学年阶段教学称为轮转实习阶段。每一学科平均实习6~8周,其中:内科平均11.3周,外科9.6周,儿科8.7周,妇产科7.1周,精神病6.4周,家庭社区医学实践5.3周,神经科4.2周,院外初级医疗课程5.2周,放射线科2.1周。学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被分配管理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作出诊断和治疗计划,学生实习以经验为主,配合小讲课、床边教学讨论。(2)第4学年为选修实习阶段。主要为学生毕业后选修专业需要和某些实习科目的再提高。选修实习主要在临床二级和三级学科,也可以选修基础学科(回归基础)。 二、学生学业评价(Evaluationofstudentachievement) 各医学院校建有学生学业成绩升级和毕业的评价标准、教学计划、每门课程目标或课程阶段目标。评价方法有笔试、口试和直接观察,评价的次数与方式各学校不尽相同,但所有学院都有毕业综合考试的制度。学生参加国家医师执照考试第一部分(基础)、第二部分(临床)、第三部分(实习),这三部分全部合格才能到州政府申请州立医师执照。现在评价趋势越来越重视评价临床能力和毕业生基本能力,特别是用直接观察方法来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等级有两级:及格、不及格,或者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三、教学方法 1.讲课(Lecture)。 2.小组讨论(Smallgroup)。“结构化学习经验”,10~15名学生与导师一起进行专题讨论。 3.辅导(Tutorial)。由导师辅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发现式学习,学生活动为主。 4.实验(Lab)。通过实践学习经验,有专门实验室和设备,学生学习实验技能。 5.实习(Clerkship)。有临床课间见习、轮转实习等。 6.其他方面。有自我指导教学(Self-instruc-tion),自我独立学习(Independentstudy)。 7.选修教学计划。根据职业方向选修学分、选修课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可以选修,也可以必修。教学医院承担带教、指导学生工作。 四、教学改革(Instructionalinnovations) 1.自我教学(Self-instruction)。在一门课程中或课程中一部分,学生自己使用由教师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教材。使用这种教材,学生不需要直接与教师面对面教学。这种教材通常包括某一个专题概念或某一教学单元,包括学生自己指导自己,自己寻找途径,自己纠正强化,自我评价等。这种方法和通常我们说的自学既相似也有所区别。 2.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在一门课程中或课程中一部分内容,进行自动控制模拟演示,接受学生反应和评价学生反应,以人-机相互作用为基础,展示进一步模拟算法,帮助学生对期望行为的反应。学生直接应用计算机终端。 3.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应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小组辅助讨论,强调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收集资料、讨论。通常在临床前期课程应用或者在必要的实习阶段应用。 4.院外初级卫生保健实习(Ambulatoryprimarycareclerkship)。临床实习轮转在院外非卧床病人的场所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习,强调人群初级保健。 5.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经个体训练扮演病人症状和某些体征以及真实病人情感的模拟病人,进行全面教学与评价。 6.临床实习学生互评(Peerreviewofclinicalpractice)。在临床实践中学生对照实纲要求与标准主动参与互相检查、评定,互相打分,互相监督,提高质量。 7.专门科研课题参与机会(Opportunityforspecialresearchprojects)。学校提供一些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锻炼能力。 五、评分等级制(Gradingevaluation) 1.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必修课:2级分制有12%院校使用,分及格、不及格两级;3级分制有23%院校使用,分优、及格、不及格三级;4级分制有28%院校使用,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5级分制有43%院校使用,分优、良、可、及格、不及格五级。选修课:2级或3级分制有67%院校采用。 2.应用国家医师执照考试基础临床第1部分、第2部分,按照总积分制。 3.临床能力评价应用评分系统,采用SP或OSCE累积小分。 六、课程评价(Curriculumevaluation) 1.整个课程评价。 (1)国家标准:国家医师考试成绩。 (2)学校院系、教研室笔试成绩。 (3)美国医学院校联合会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的学生评论。 (4)住院医师培训毕业评定成绩。 (5)校课程委员会评价。 (6)院系委员会评价。 2.教学计划评价中建立目标、标准及国家考试成绩反馈。 七、医学课程中特殊专题(Selctedtopics) 全美125所医学院各有所长,正在试行医学课程中特殊强调的30多个题目,这些主题都体现在必修课、选修课中,或专题讲座中。例如:艾滋病,酒精药物滥用,药物选择,消费控制,死亡,暴力,老年病,医学史,社区医学,长期卫生保健,卫生管理,医学伦理,医学信息,营养,器官组织供给移植,医患关系,预防医学,中止妊娠,移植医学,法律与医学,文学与医学,投入产出分析,实习管理,质量改善,急救处理,运动医学等。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医学教育制度解析与心得 医学教育的第二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Deux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DCEM。DCEM由4年组成,分别叫做DCEM1、DCEM2、DCEM3、DCEM4。DCEM1学年(简称D1)与P2学年的教学形式基本一致。理论课程仍然由2门主干的课程单元、数门基础医学课程和2门拓展课程组成(表1),但是临床见习时间增加,如课程单元中的诊断学的床边教学增加为一周两次。学年末的临床实习增加了放射科和医学实验室的实习内容。从DCEM2到DCEM4这3个学年中,医学教学形式及医学生的社会角色与前面两年相比产生了较大变化,临床实践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在这3年中,医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教学医院住院医生的带领下工作,作为合法的实习医生进行临床实习,并由国家发放少量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并计算工龄。实习医生没有处方权且不能独立诊断病人,但是可以执行住院医生下达的医疗任务、完成病人的病历记录,并参与科室的值班(至少每月1次)。实习生每3个月换一次科室,所以3年基本可以完成教学医院里所有科室(包括医学实验室)的轮转实习,其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急诊科是必须要实习的。医学生们一般早上在医院实习,下午回到医学院上理论课、参加考试和准备在DCEM4的学年末必须参加的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因此,这3个学年的理论课程主要围绕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开展,并含有数门拓展课程及选修课程(表2)。法国的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分为11个跨学科单元和6个重点部分,如在南巴黎大学医学院,理论课以跨学科单元为主干(表2),而6个重点部分则留给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总体来说,医学教育第二阶段的后3年比前几年的课程专业划分更细致、内容更深入,更偏重临床症状、病例诊断及治疗原则的教学,且定期组织开展病例讨论。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医学生在完成这6年的医学学习后,基本具备了住院医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心理素质。D4的学年末,经过6年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生们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并根据考试的全国排名及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未来的专科及执业地区。目前分为全科、内科、外科、精神病科、麻醉-重症监护、儿科、产科、公共卫生、检验-病理科、职业病科、妇科共11个专科。 1第一阶段TCEM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统一教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3.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根据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来看,要成为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住院医生培训。因此在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之后,法国的医学生还要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专科进行3~5年的学习,即法国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TCEM)的住院医生培训。在这段时期中,医学生作为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在医院的各相关科室轮转,同时也要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作为医生,要负责处理病人、完善自己的临床技能;作为学生,仍然要参加医学院的考试和考核;所以学习的目标会比较明确。同时国家对TCEM阶段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得相同年资住院医生的临床水平不会因为地区或院校的不同而有差距。目前我国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展了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进行试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住院医生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提高医生素质和质量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多吸取别国的成功经验一定能对我国住院医生培训的全面开展起到积极影响。 作者:刘钰晨梁勇单位:江汉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医学教育研究所 国外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与国外牙医从业的综述 口腔医学发展趋势:20世纪牙医学经历了向口腔医学的发展:牙医学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在漫长的历史中牙医曾经仅仅是治疗牙病的技艺,即牙匠。这是牙医的原始时期。直到1728年法国PierreFauchar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牙科专著《外科牙医学(LeChirurgienDentiste)》,著写了牙齿的解剖、生理、胚胎发育、口腔病理和临床病例,列举了103种牙病和口腔病。他把牙医从外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并称之为牙外科医师(surgeon-dentist),奠定了近代牙医学的基础。 这个时期牙匠开始向牙医学发展。近代牙医学得到快速发展是第三个时期。以美国Haydan和Harris于1840年在马里兰州创办了第一个牙科学院称巴尔的摩牙科学院(BoltimorCollegeofDentalSurgery)为标志。牙医学从医学院独立出来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成立牙科学院或牙科系,包括1917年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牙医学院(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牙医学院的独立招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专科牙医师。现代牙科得到了很快发展。虽然第一个牙科学院第一班只有2位学生,但是这种独立代表了牙医学发展的趋势。因为牙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从诊断到治疗的方法、手段和使用的器材均与医学有很大区别,牙医学独立于医学院为牙医学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我国,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应为1∶2000。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而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龋齿待填充,6亿颗错位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待医治。在上海口腔医疗中心,畸形齿矫正至少要排1年的队。 显而易见,我国口腔医生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过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牙病患者大部分在农村,而农村几乎无口腔治疗椅,绝大多数口腔专业毕业生又都想留在条件好的大城市,所以造成口腔系学生就业难的假饱和现象,因为即使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口腔科的治疗椅也是有限的,再加上一把治疗椅就得十几万,以及相配套的一次性口杯,手术刀等,医院无钱购新设备。 国外牙医从业环境分析老板式的牙科医生:很多外国诊所的老板是医生自己。医生不是有钱人的孩子。因为牙科医生的信用度高,没有担保也可以贷款到200万RMB,所以想开业就开业了。 卓有成效的团队协作:一般一个韩国医生配3~4个护士,还有洽谈师。平均一天看30~40个病人。韩国医生能力强?-不是!做一个好的团队。在这里一天看15个病人就很累。因为医生从头开始都做。来医院的患者特别愿意好好沟通。但是医生不能投入太长时间。团队一定帮助医生。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时间就是诊疗的时间。治疗的时候很热情,认真,亲切就是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时间。以外的时间是护士、洽谈师的时间。在医院现在有空的牙椅就是浪费。一个医生工作的诊所也是同时进行3个牙椅的工作。一个医生自己工作很忙的时候可以考虑招聘新的医生。但是找3个护士的话更有生产力。而且诊疗的水平也会更稳定的。所以韩国医生很重视洽谈,前台,护士的能力。高度重视学习与培训:国外牙医非常重视学习与培训,学习班的费用有高有低,还有很多免费的培训。比如在韩国竞争太激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在本行业就站不住脚,或者说不学习就不能生存。所以一般的牙科医生没有周末休息,他们会利用周末去学习充电,提升业务技能。 牙科患者诊疗流程:患者到医院-前台接待(写一般信息)-洽谈师接待(患者注所,介绍医院)-洽谈师拍口内数码照片和全景片(都是数码的所以没有成本-可以免费)-按照片和全景片简单分析口内情况,给患者提供治疗信息-医生检查(检查之前洽谈师告诉医生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生来做方案(患者已经大概了解治疗过程,因为洽谈的时候患者已经简单了解了,所以治疗过程的了解和同意的时间很快-开始保健基础治疗(没有应急的话)-开始正式治疗-治疗以后安排病人-收费,预约-晚上发信息-提前一天确认预约。 作者:杜凯民吕鹏翔单位: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国外医学论文:借鉴国外医学推进护理教学革新 作者:徐静娟 单位:江南大学医学系 为适应新世纪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特别是护理教学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美国的医学教育(包括护理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由于美国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毕业生的质量关系到医学院的名誉和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医学院的主要目标。所以,美国各医学院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研究与评价。从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比较而言,我国医学教育在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现代医学教育成果,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我国高等医学护理教学课程改革,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之路。 一、国外医学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1.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医学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前2年),有目的地渗透临床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临床教学阶段中(后2年),更多地联系基础医学知识,甚至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在整个4年的学习中,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基础课教学中,将形态学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功能学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以及涉及内外环境相互影响的课程(免疫学、微生物学、基础药理学等)分别组合起来,集中授课,较好地发挥了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临床教学中强调以器官系统学习为主,课程主次分明,基础内外科教学比例较大。在学习某一器官系统时,特别注重联系组织、解剖、生理、药理等知识,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较深,理解较透。 2.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小组教学为特色是医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在美国医学院校已广泛采用。学生在以小组为单元学习时,教师通常将讨论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学生们共同讨论。学生们经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通过图书馆、网络、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问题答案后,再返回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进行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讨论、讲解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时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美国医学院校的学生数量较小,教学资源丰厚,因此,大部分医学院均采用小组教学为主,特别是临床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学生以3-5人为一组,由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教学,大多采用床边教学和随机教学的模式,学生实习操作机会很多。对临床中没有见到的病种,由科室组织“午餐讨论”或专题讲座,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在临床实习中,每个学生有专门教师负责。教师既组织多人参加的病历讨论,又有一对一的具体指导。 3.早期接触病人,提高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许多院校在大学的第一年即让学生接触病人。与其说是采集病史,不如说是与病人交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理念。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各学年学生与病人交流的内容不同,由浅入深,从简单交流,到详细了解病史,制定正确诊治方案。待毕业时,每位学生均能自如得体地与病人交流,顺利完成采集病史、查体,指导病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等全部内容,为进入住院医师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美国医学院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素质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4.采用模拟病人,培养学生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模拟病人即(由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首先发明)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生理状态,并制造各种病理状态,然后施加抢救或治疗措施,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机制,这是临床教学特别是麻醉、休克、心脏病、呼吸衰竭等严重疾患教学的良好方法。学生可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操作,由此训练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增强记忆,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和实践指导。目前,模拟病人系统已在全世界许多学校使用,效果良好。 5.应用网络教学手段,完善各个教学环节美国各医学院非常重视网络的应用,几乎所有的课程均有网络教学内容。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内部网络,网上内容丰富,有文字,也有大量的组织解剖图片、病理样本及切片等,有的还配有三维动画。当授课教师讲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随时切换投影内容,基本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讲解的内容丰富、实用、全面。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了解所学内容,扩展知识范围,查询最新医学信息。此外,硬件系统建设也非常完善,网上检索、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较好地评价毕业生的质量,美国医学院探讨了许多评价方法。一是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通过考试、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是比较传统的评价方法;二是学生彼此之间打分,相互评价。这是某些医学院比较推崇的方式,他们认为学生彼此评价更能准确、客观地代表学生的能力水平,并起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三是一次性通过全美医师资格考试,也是各学校之间评比的主要方式;四是随机抽取毕业生调查,通过用人部门对毕业生水平和能力的反馈,评价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以上手段,学校分析寻找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国医学护理教学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学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也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逐渐普及,作为医学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各级医疗机构,其体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对传统的医学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学尤其是高等护理教学还存在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相互脱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即使是专科层次,其医学教育的目标同样求大求全,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普通专业医疗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市场更需要的高等护理人才和社区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培养;其次是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缺乏协调,往往是重基础轻临床,结果是学生能应付各种理论考试,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也是国内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以上各种问题如不在短时间内引起重视,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医学护理教学的需求,难以应对市场经济对高级医学护理人才的需求。#p#分页标题#e# 三、高等医学专科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 我校医学系从1985年就开始进行专科层次医学护理人才的培养,2000年起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对高级医学护理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有关高等护理教学课程改革的几个初步设想,希望以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该认识到,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基层应用型加复合型的医学护理人才,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尤为重要。1999年,教育部在发展护理教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了“逐渐萎缩和规范中等专业护理教育,扩大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逐步优化和提高护理队伍基础理论知识和学历结构”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上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应将重点放在适应未来高级护理人才和社区医学护理工作的全科护理医学综合教育上,教学实习应增加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实习,并增加环境与健康,预防与保健等社区医疗护理的训练;临床技能应更多注重适应不同层次的护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培养未来高级护理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 2.调整基础、临床课程,适应当代护理教学现代社会对医疗和护理的要求,已从单一的治疗型向预防—治疗—康复的复合型转变,以上这些转变也对高等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应改革目前课程中临床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现状,打破以往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的“老三段”课程结构。尽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并逐年增加临床实践时间,第一阶段以参观为主,并结合医院护理工作实践,了解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各方面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医院的劳动实践,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待病人的良好态度;第二阶段为理论结合实践的现场教学(见习期),以提高理论知识为主;第三阶段为实践能力培养的临床及社区实习,以实践能力及技术培训为主。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及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医学研究工作的程序,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有关问题,自由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由实验室提供条件,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按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长期以来,医学教学和实习有很多内容完全依赖于图片教学和解剖教学。图片教学不够生动,难以具体化,而解剖教学成本大又不可重复执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医学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前景,是当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学手段上积极使用电化教学、CAI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能明显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使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医学CAI能针对医学教学和学习中的主要难点等环节而制作,通过真实的影像、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实现精细观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此外,为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加强学生的外语、计算机、英文会话与写作,文献检索以及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随着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上技能的培养将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更新及终身学习等方面受益匪浅。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医学教育状况思索 作者:李亚敏 陈俊国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一、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三、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一)美国。美国研究生教育通常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一般来说,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只要具备了大学毕业资格,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经推荐人推荐,即可入学攻读学位。但在美国博士研究生毕业,却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绩。因此,博士研究生经常需要攻读4至6年才能毕业[3]。此外,美国约有一半以上大学要求研究生入学时有GRE成绩。美国研究生招生一般不限名额,由导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经费、实验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决定每位导师当年招收学生数量。在培养模式上,美国博士生培养通常实行导师制和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专业式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及兼顾协作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高校更加强调文理渗透和选修课的重要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为2∶3。 (二)日本。日本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学制为六年,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医学博士。博士课程学制为四年(日本医学院校很少设有医学硕士,一般是硕博连读四年)。中国的研究生指的是硕士学位,而日本的研究生和研修生是没有学位的,只是进入大学的一个学前班。日本大学的招生录取,导师有一定的决定录取权。对于博士生的评价,主要以毕业前发表SCI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值的高低来衡量。日本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前最少应发表2篇以上的SCI论文[4]。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每周召开一次科研汇报会,主要汇报自己的研究内容、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最新的科研动态及讨论本周的疑难病症等。目前日本学位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又分为课程博士、论文博士、学术博士三种类型。 (三)俄罗斯。目前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本科6年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具有行医资格。本科4年毕业后,只能当医疗助手,经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以后,可以申请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时间为3-4年,经过课程学习,撰写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4]。具有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的人员方可申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并具有资格在高等医学院校讲授课程或成为医学副教授。获得副博士学位之后,如果在工作中有创新性的医学研究成果或发表了极具创新性的论文,经过课题研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此学位获得者才有资格申报教授职称。俄罗斯的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不属于医学高等教育的范畴,取得这一学位者必须在工作中卓有成绩,并通过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由国家最高学位委员会决定授予,学校无授予权。 (四)德国。在德国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度只设有博士学位,德国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学位制分为三级:文凭学位,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即可获得;博士学位,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惟一学位:讲授资格学位,这种学位是获取在高等学校任教资格的依据之一。在德国高等院校里,没有专门的研究生院机构,博士研究生都在指导教授所领导的研究所里进行培养。博士生的录取也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虽然没有必修课,也没有学分要求,但却要求在做博士论文前先要担任二年教学或科研助手,并采取一定的淘汰制度。 四、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并注重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形成硕、博士研究生的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2,4]。 (二)加强教学体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体系应在主导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扩展,培养研究型人才和使用性人才相接合。 (三)跨专业、双导师的教育方式。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研究领域的多维性和复杂性,有好多研究领域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研究模式,即从事不同专业的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比如,导师的研究方向为数字化人体解剖,这就要求解剖学导师和计算机专业的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 (四)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跨学科选调授课老师。研究生要求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在对这些课程选择授课老师时,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授课老师。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医学教育形式分类与借鉴 作者:黄子杰 吴胤歆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育模式是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它规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评价等[1]。因历史或体制等原因,世界各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拟从毕业后第一学位(或证书)授予情况角度对国外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其可资借鉴之处,并结合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强调标准的严格性、统一性,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扩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7]。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据调查统计,英国的医学毕业生中,除10%改行或不能毕业外,大约有30%的人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成为专科医师,30%选择成为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其余30%不详[8]。全科医师的培训是从注册前住院医师(JHO)训练开始,由皇家全科医学学院来管理,为期3年。而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由诸如皇家内科学院、皇家外科学院等各专科性皇家学院承担,从高中毕业进入医学院学习直到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期共计需要12-14年时间,周期非常长[8]。瑞典医学院5年半的学习只是成为注册医师之前的训练过程,要想成为注册医师,要通过考试获得医师执照,还要做18个月的助理医师。之后,如果要选择从事专科工作,要继续接受4-6年的专科训练,方能成为专科医师[5]。在新加坡,其第一医学学位为内科学或外科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行医的必需资格。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硕士学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之一。也就是说它将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适当地衔接,区分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培养途径[6]。实际上,上述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如英国的全民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system)、瑞典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新加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成效并有效降低国家财政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浪费,通过设置全科医师作为初级保健服务系统的“守门员”,使绝大多数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入性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明智之举[9]。 1.3医师证书授予型 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资格、资历或实际能力的训练,而不将学位问题放在第一位,医学生毕业后,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或毕业后通过国家医学考试成为注册医师。这种类型的高等医学教育形式在全球约占18.59%[2],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德国大学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医学生入学考试(TMS)。医学院学制为6年,期间分为4个教学阶段,并参加4次全国统考。毕业后能否成为临床医师,不在乎是否获得学位,而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拿到结业证书;之后必须进行2年临床培训,获实习证明书者可申请开业许可证,成为正式合格医生[10]。对部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而且答辩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1]。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分学校理论学习6年和临床住院医生实践2-5年,没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之分。6年理论学习结束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按比例分流为两个培养方向,未通过者转入2年的全科住院医生临床训练,通过者(1995年通过率为50%)继续攻读专科医学文凭,需要4-5年。“专科医学文凭”为法国临床医学的最高学历[10,12]。可见,德国、法国的医学生主要以获得证书或文凭的形式毕业,虽然也设医学博士学位,但这并非是从事医师职业所必需的。德国、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设置的入学考试。德国的医学生入学考试,采用定额形式,其竞争十分激烈,这样能保证生源的质量,也确立了高等医学教育继续保持精英性的品质地位。多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在德国,医学生在校6年的理论学习期间,每个学习阶段都要通过国家统考,毕业后还要通过国家医师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进入临床训练[10]。法国医学院的学生在6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也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13]。在校期间参加国家设立的医学考试,从而获得一定的行医资格,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需过程,这可以让实习医师合法地接触病人而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性质。法国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根据考试成绩,按比例分流成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两个渠道[13],有趣的是,博士学位不是成为专科医师的必需资格,恰恰相反,特别注重技能训练的专科医学文凭,才是医学教育的最高身份证明。另外,其按比例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分流方式,是国家确保有足够卫生人力资源在基层服务的重要手段。#p#分页标题#e#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分析 2.1基本情况 相对而言,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其过程比较复杂,但结果十分简单。学位类型。目前我国的医学学位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分为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科研学术型和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技能型两种。学习年限。主要有3年制医学专科教育(毕业时不授予学位)、5年制(部分学校是6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7年制本硕连读医学教育(前5年为医学本科教育,完成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两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毕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和8年制本博连读医学教育(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纯粹的研究生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习年限为2-4年。获得学位的途径。在我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可能就读三年制高职专科,也可能就读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2-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获得者和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继续深造,通过考取上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际上,学位的攻读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采用同等学力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国,并不严格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医学研究生,有些在职人员也可通过申请在职学习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临床实习资格问题。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中,临床医学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最后一学年进入临床实习,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最后三个学年均在临床实习,此外,大部分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也至少有1年时间在临床工作。这些学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均缺乏必要的合法身份,因为他们一般在毕业第一年后方有资格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在读期间没有设立国家统一考试,使临床实习生从事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毕业后的身份。在我国,不论医学学位的有无,无论学习年限长短,也无论学习方式如何,任何一个医学毕业生,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这就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唯一最简单的地方。 2.2存在的问题 入学门槛太低造成医师培养质量的鱼龙混杂。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等精英性质的专业,也进行无限制的规模扩大。如此一来,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达到相应层次的录取分数线,都有可能成为医学生。此外,入学门槛低还体现在专升本考试中,专业戒的跳转并无限制;医学研究生的报考也不受其原先专业的限制,甚至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跨越学位。培养层次过杂形成医学教育的唯学位错误倾向。我国目前医学专业的学习年限长短差异过大。毫无疑问,短学制由于时间有限,理科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类课程偏少,即使是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短平快”,因此其发展后劲有限,即使通过专升本或考研,也无法根本性地改变起点学历的水平。另一方面,从专科到专升本再到本科、研究生,为了追求学历和学位,许多医学生不断地应付入学考试、不停地重复学习相同的医学课程,也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临床实习合法性缺乏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增加。我国医学生在校期间,未安排任何涉及医疗合法性的国家统一考试,亦即在临床实习前并未获得作为实习医师的基本资格。实习生因为缺乏合法身份,连了解患者的病情都属于侵犯患者隐私权,更不用提实际的医疗操作了。毕业后从业岗位相同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加剧。应该说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别,掌握知识的偏重不同,而我国医师培养的出口单一,没有明确的岗位分流。这将带来多个方面的不公平性问题:①无论学习年限、受教育层次的差别,都是当然的专科医师,教育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②所有专科医师都只愿意留在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也留不住专科医师,实际上也不需要专科医师,导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③决策者主观上希望大专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去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但卫生保健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农村居民没有理由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 国家目前也在积极探索改革我国医学教育制度,根据我国现状并借鉴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点,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简化我国多层次的医学学制,仅保留五年制本科和八年制医学博士两种培养形式,其余的办学层次全部取消。一方面,严格控制医学专业的本科招生规模,提高录取分数线,以保证其精英教育的品质;另一方面,限制非医学专业人员报考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师是一个特殊行业,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的临床培训,才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为解决目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实习生权力问题的纠纷,我们可借鉴其它国家做法,让医学生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参加国家医师资格的阶段性考试,通过者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在保留五年制与八年制的前提下,区分两种学制不同的培养方向。五年制医学学士学位获得者只能担任全科医师,主要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八年制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才能担任专科医师的资格。另外,允许医学学士学位获得者通过报考医学博士获得担任专科医师的资格,但国家可通过控制专科医师执照考试的合格率,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全科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国外医学论文:对国外医学教学理念的认识 作者:翟春晓 单位: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 2011年暑假,通过学校的选拔,我和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漂洋过海,到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短期学习。作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和来自墨西哥、韩国、美国本土、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6名同学,主修了“生殖技术”、“全球公共卫生”、“性别研究”、“人类学”、“生命科学”、“营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等医学课程。国际学生多样化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观点差异、师生交流碰撞的新知识、新思想,给学习者带来了充实而又广泛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全面分析社会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进而对现代医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医疗技术与人格尊重 “生殖技术”是学习的第一门课程。课程学习是以讨论方式进行,由研究中东地区性别与健康的专家、医学人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玛莎教授主持,每一次授课的内容都非常丰富。为了配合此项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学有关生产、人工流产、体外受精、女性割礼和女童忽视与虐待等方面的人类学专著,每位学生要完成自己相应的读书笔记。课程所讨论的第一本书是罗比•戴维斯-弗洛伊德《分娩:美国的成年礼》。本书作者结合了自身的生育经历,从宗教和心理研究的角度,批判了上世纪美国主流生物医学模式下,产科医生对于妇女生育这一生理过程进行程序化的过渡干预,认为医院片面追求缩短产程与提高效率而忽视了产妇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妇女生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重大意义(在许多国家,生育普遍被视为重大甚至神圣的家庭大事件)。玛莎教授认为,在分娩过程中,虚弱无助的产妇所经历的一切,将对她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传统家长式的医患关系和产科相对紧张的医疗情境,使得在生育时心理异常脆弱的准妈妈们失去了对于处置与治疗的知情选择权。罗比•戴维斯-弗洛伊德认为,医生用强硬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曾经被广泛应用的剔除体毛等有羞辱感的处置,让产妇在医院进行分娩变成了令人敬畏的仪式。而且,在医院接生过程中,医生也过多地应用了会阴切开术和剖宫产。罗比•戴维斯-弗洛伊德在书中描述说,在上世纪,医院中的产科医生多为男性,这一潜在权威性的仪式意味着男性行使对于女性统治权。玛莎教授认为,这些传统的产科医疗方式,是对妇女人格的不尊重。虽然,作者的观点有偏激之处,但她所描述生育过程不悦的分娩体验及提出对产妇人格的尊重要求,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思考。《分娩:美国的成年礼》一书的出版,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促进了不仅是产科而是整个医疗系统对病人人格尊重的进程。然而,在现代的中国,妇女在生育过程中,医院家长式的医疗决定、泛滥的会阴切开术及剖宫产仍然广泛存在,这固然与黄种人的生理特点有关,但医院和医生也从未考虑过生育者及生育家庭的感受,只是从医学过程实施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如果从人格尊重的角度出发,作为医生是否应当设身处地的考虑到产妇的感受,积极改变“见物不见人”的态度。 二、女性权益与人文关怀 “女性生育权益保障”是学习的第二门课程。主要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对女性生育权的影响。阅读了盖尔•克里曼所著的《表里不一的政治: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时期的生殖控制》,作者用社会学人口统计的方法并结合政治学进行了分析,对于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的罗马尼亚国家人口政策及其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在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通过国家立法使得“人工流产”和“离婚”变得异常困难,并要求每个家庭至少生育4个孩子。这些要求违反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生育意愿降低的发展规律,生育过多孩子成为了母亲和家庭的负担。而在避孕措施缺乏的环境下,女性不得不将人工流产作为控制生育的唯一手段,但因人工流产是违法的,妇女只有在没有保障的环境下进行流产,手术环境、麻醉用药、医生资质、术后观察等都得不到保障。有大量不愿继续生育的女性因为不安全的流产大出血、子宫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失去了生育能力甚至宝贵的生命。同时,因年轻母亲的意外死亡而被遗弃的孩子、违背母亲意愿出生又被母亲遗弃的孩子大量出现,使得条件有限的孤儿院显得格外拥挤而力不从心。 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的罗马尼亚政府,因违背社会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政策,使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得罗马尼亚在上世纪妇女权力地位全面提升的国际大环境中,成为了众矢之的,也为至今仍限制妇女实施人工流产的诸多保守政策敲响了警钟。与此鲜明的对比是,玛莎教授的著作《本地婴儿,全球科学:埃及的性别,宗教,和体外受精》书中描述了一些不育的埃及夫妇,他们对于孩子的渴望及他们承受高生育意愿的巨大压力,这些夫妇为了获得孩子的到来,而不惜以自身健康和金钱为代价,来进行体外受精治疗获得可贵的试管婴儿。在学习艾伦•格伦鲍姆所著的《女性割礼的争论》一书中,作者介绍了在北非各国普遍存在的女性割礼这一残害女性健康的手术。通过作者小说式文字的细腻描写,使得我们身临其境。作者分析了导致这一风俗持续流行的宗教、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解剖了女性割礼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存在原因的复杂性。而在利萨•贝斯克罗尔的著作《亚洲女性濒危:歧视和发展》中,描述了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的生育性别歧视。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亚洲国家的家庭人为地选择性别生育,导致男女儿童的性别存在差异过大。 由此可见,由于各国制度、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妇女拥有的生育权力差异很大。作为中国新一代“独生子女”的代表,以我在中国所作调查和我的成长经历,与同学和老师分享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介绍了中国政府为鼓励男女平等,保证女性身心健康发展和受教育权力等所做的努力和政策上的倾斜,以及中国社会人群对于女性的态度,女性在家庭、学校与男性平等健康发展的现状,使同学和老师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女性在社会地位。 三、医疗环境与医患关系 “全球公共卫生”是学习的第三门课程。在进行了基本知识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学习之后,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进行多次案例讨论,我们对于如何营造医疗环境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水平固然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并不仅仅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烟草滥用”、“母婴围产期死亡”、“婴幼儿营养缺乏”、“空气水源污染”、“AIDS”等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来解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社会问题影响健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着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各种疾病发生的责任。#p#分页标题#e# 医患关系目前已成为国内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医患关系冲突升级,恶性事件频发的新闻常见诸各种媒体。国内医患关系的现状,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福利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医院及医生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远远落后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参观了耶鲁医科图书馆蓝色大厅里展示的耶鲁医学院200年的校史后,我深刻感受到病人的健康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病理变化,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复杂问题的综合,生物医学技术、不同社会环境会对不同患者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医院及医生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一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都应该反省。当今,我国许多医院的医学技术水平逐渐和国际接轨,然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交流沟通、医疗行业的法制化以及医疗风险的管理却远没有跟上。故而出现患者不能理解医生,医疗纠纷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引发暴力事件等现象。在医疗系统改革尚未完成的今日,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是否可以迈出一步呢?作为医师,不仅在医疗技术上应该不断完善提高,更应该培养起在复杂情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善医患关系,进而使整个医疗环境得到提升的重要一环。 四、医生的社会责任 “医生的社会责任”是学习的第四门课程,也是最重要、最有收获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主要是实践,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身处世界最先进行列的耶鲁医学院科研实验的最新进展。学生通过听讲座、参观实验室,了解了现代医学临床科研的最新进展及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且参与耶鲁大学医学院各个科室及康奈地卡特州精神医院精神心理科科室的大查房,弥补了国内医学院学生人文教育上的不足。作为一个中国医学院的女性学生,站在未来医生的视角来了解这些人类学学者所研究的成果,学会了从新的视角对医学问题进行思考。 身处世界最先进的耶鲁大学医学院,侧重临床的科室如消化、肾内则运用临床小讲课,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侧重研究的科室如病理科则讲授科研实验的最新进展。讲座汇集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关于安乐死病人的心理干预内容,从资深医师对于疑难病人治疗临床处理的经验,到由畅销书作者兼精神科医师带来的对于自闭症诊疗不同角度的思考,还有不同医师通过深入思考体现个人独特角度的案例,以及白发苍苍高年资医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让我耳目一新,使我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了医生与病人交流的重要意义。耶鲁大学医学院各个科室的大查房,从医学院学生到主治医生各个级别均可参加。我参加了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康奈地卡特州精神医院精神心理科的科室大查房。在学习中,接触到医生与病人的交流,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对安乐死病人的心理干预讨论,资深医师对于疑难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原因的归纳和处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通过病人的同情理解能力等等,本次实习给予我深刻的感受,让我进一步明晰日后作为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医学中案例研究运用的分析 作者:王利芬 刘保延 何丽云 彭锦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案例研究法又叫个案法,个案研究法是对现实中某一复杂的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多种方法之一,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医学研究中也常用到案例研究方法,为了了解医学案例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学案例研究质量,我们对近5年来国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1国外医学中案例研究应用文献分析 国外案例研究主要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病例观察、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罕见病例报告和诊断研究中。 1.1治疗性案例研究 为确定经皮注入膝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能再生软骨和半月板组织,ChristopherJ.Centeno等进行了经皮注入膝盖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前瞻性单案例研究。研究通过了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中给出了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其中之一要求患者经整形外科医生评价,并认为他们需要进行关节成形术。根据这些标准招募到一个46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MRI显示,退行性骨关节病。研究详细记录病史及治疗过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填写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问卷调查表和功能评定指数问卷调查表。经皮注入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后,MRI结果显示病人软骨和半月板增加,疼痛减轻、活动增加。通过治疗前后主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物理治疗评估以及核磁共振检测的临床和影像学变化进行疗效评价[2]。 A.Glasmacher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收集更多卡泊芬净治疗重症免疫力低下真菌感染的有效性、持久性以及安全性数据。德国治疗中心从2001年7月到2003年2月连续纳入用卡泊芬净治疗的患者,研究不设纳入和排除标准,诊断标准使用ORTC/MSG标准(1999版)。使用结构化调查问卷采集数据,调查问卷中给出疗效标准。研究记录了患者用卡泊芬净前的用药情况、卡泊芬净的用法及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情况,并详细记录不良事件。通过检查丢失或矛盾数据的所有文件和访问调查医师来确保数据质量。治疗医师和协助者先后进行2次疗效评价。通过调查治疗医师和生化指标2个方面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计算连续变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等。研究共采集到118个数据完整的病例,来自德国9个保健中心。排除12个病例后,共有106个病例进行了疗效分析,其中68个表现为全部或部分消退。研究还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卡泊芬净有很好的疗效和低毒性[3]。 CraigW.Senders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下颌骨牵引术是否能缓解小颚畸形引起的舌阻塞气道。研究通过了UC机构审查委员会通过。纳入标准是小颚畸形伴严重舌阻塞气道。研究收集了从2001年至今使用下颚骨牵引术治疗小颌畸形引起的舌阻塞气道的13个病例。术前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进行了双侧下颚骨牵引术。患者术前由多学科专家包括新生儿学、小儿耳鼻喉科、口腔外科、牙科、儿科进行了评估,随访由颅面畸形小组进行。术后2个患者出现了感染,1例病例手术失败,又重新进行了手术。结果手术成功12例,10例避免了气管切开[4]。 KenjiSuda等进行了前瞻性案例研究,目的是确定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的预后。研究通过了研究委员会通过,有6个机构参与,共有83个使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合疗法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做无心脏发病曲线,计算心脏发病率和出血发生率、患者PT-INR的均值、标准差和范围。治疗1年后,92.5%患者没有心脏病;10年后,91%患者没有心脏病[5]。ThomasSchrom等进行了用胶带治疗麻痹性眼睑外翻前瞻性多案例研究,10个麻痹性眼睑外翻患者接受了胶带治疗。治疗前对患者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其中患者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治疗方法是用胶带黏在下眼睑和附近颧骨处。治疗后,9个患者报告流泪现象明显改善。患者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采用赋值法。1例患者使用期间皮肤发红,停用后消失[6]。 Mathieu-PanchoadeSèze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用新矫形器配合理疗治疗躯干前曲症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排除不能站立或行走、不同意戴矫形器及站立时背部疼痛的患者,研究连续纳入15个使用矫形器的患者,分别在入院前、出院后30d和90d时进行评价。记录性别、年龄、病史、躯干前曲发病时间及既往治疗。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法记录,生活质量用VAS量表评价。矫正的主要标准是腰椎前凸角,通过侧面X光片测量。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等统计方法。无不良事件发生。影像学结果由不参与研究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价。结果腰椎前突增加,疼痛减轻70%[7]。BernhardCroissant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抗癫痫新药奥卡西平解苯二氮毒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对10个连续住院用奥卡西平治疗苯二氮成瘾的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根据ICD-10andDSM-IV,并满足排除标准。采集与奥卡西平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关的数据,记录奥卡西平可能的临床副作用。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患者住院时间11d到21d不等,出院后继续服用维持量6个月,结果奥卡西平能迅速解苯二氮毒[8]。 Ching-TienPeng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比较铁螯合剂(F1)或去铁敏(DFO)及其二者联合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来源于台湾5个医疗中心1999年1月到2004年10月136个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排除无并发症者,最后参与分析患者共114个。诊断用电泳分离或DNA分析。治疗中,57个患者用F1,26个患者用DFO,31个患者用二者联合剂。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医生提供不良事件和疗效评价。结果用F1和联合疗法治疗的病人血清中SF较低,而只用DFO治疗的病人血清中SF较高。4个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F1或F1与DFO联合减低血清铁蛋白(SF)有效,且副作用发生率低[9]。 SangeunKim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采用针点光动力疗法治疗毛孔粗大的疗效。研究纳入5个面部毛孔粗大的患者。排除标准:孕妇、有瘢痕史者和近2个月内服用异维A酸者。5个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治疗使用光纤维的针点光动力疗法和吲哚花青绿。数据采集用数码摄影,在开始治疗时对治疗部位拍摄照片。在每次治疗时和手术后3个月后进行评价,由2个审查者独立为标准摄影用0-5分表进行评分;参与研究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也采用0-5分表对结果进行评分;研究结束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治疗后均有轻微皮肤发红,无色素沉着。结果5个患者认为毛孔粗大得到了很好改善[10]。#p#分页标题#e# XavierDufour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用以评价标准手术治疗鼻息肉的效果。从1994年1月到1997年10月,研究连续纳入65个蝶筛切除术后的患者。研究就患者鼻部症状和哮喘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在术后随访至少5年。每个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由同一个医生检查纳入患者,系统记录每个患者哮喘、过敏和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情况。从耳鼻喉科医生确诊算起,估计鼻息肉病程。记录纳入前1年内的鼻息肉手术和治疗。临床症状在纳入和每次随访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在入组时和研究结束时填写生活质量问卷,60个患者完成了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研究结束时,由1个新的临床医师收集和鼻炎相关的症状、气喘、生活治疗和患者对手术的意见等信息并进行评价。结果37人鼻塞和42人嗅觉障碍分别得到了改善,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1人中24人止喘药用量减少[11]。 RichardD.Drake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口服地塞米松在减轻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引起的手足红肿疼痛的疗效。研究经过了机构审查委员会审查。从1998年1月到2000年10月,研究纳入使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复发的患者23例。化疗期间的每周、每次开始化疗前和类固醇药物完成后分别评价一次手足红肿疼痛和其他副作用,评价使用南化通用毒性标准。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按要求量服用地塞米松的6个人已经痊愈或接近痊愈[12]。综上所述,11个治疗性案例研究均为前瞻性案例研究。其中3个研究是多中心研究,4个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其余不清楚。1个为单案例研究,其余为多案例研究。5个研究通过了伦理审查,6个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个研究提到诊断标准,2个研究诊断方式为会诊,2个研究提到纳入标准,5个提到排除标准,1个研究明确提出未设纳入排除标准,是开放性研究。1个研究有对照,其余研究无对照。数据采集方法:3个研究采用调查问卷,3个研究采用视觉模拟法,1个研究采用数码摄像,其余采用直接观察法。仅2个研究提到了疗效标准。疗效评价:1个研究由不参与研究的专家进行评价,1个研究由2个审查者独立进行,2个研究由患者参与评价,其余为研究者评价。7个研究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法,4个研究采用分析归纳法,4个研究进行了随访,10个研究记录了不良事件。 1.2病例观察研究 Je′ro^medeSeze等进行了回顾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急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研究制订了排除标准,共收集了来自13个多发性硬化中心的60例伴有急性脱髓鞘病的患者。研究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日期、既往传染病或者疫苗接种、临床表现、复发、复发次数、急性期治疗及后续治疗。末次访视用残疾状态量表进行评分。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和生化检查,其中包括脑脊液,4个患者进行了脑组织活检。分3组进行数据分析,对定性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对脑脊液、MRI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急性脱髓鞘性病的病人比多发性硬化病人更易于具有多发性硬化的非典型特征[13]。RobertH.SquiresJr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确定儿童急性肝衰的短期结局、相关病因、临床症状、人口学特征及决定预后的因素。研究组共有24个研究地点,每个研究地点纳入患儿之前要由NIH提供一份保密证书,并由机构审查委员会通过。研究给出了引起急性肝衰的各种肝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患儿要满足纳入标准。从1999年10月开始共纳入348个患儿,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每天记录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持续记录7d。入组3周后,评价结局指标。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儿童肝衰病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代谢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感染、非醋氨酚药物有关的肝毒性等。儿童肝衰病人不同于成人,儿童不存在肝性脑病[14]。这2个病例观察研究均为多中心、多案例研究。第1个为回顾性研究,第2个为前瞻性研究。第1个研究没有提到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第2个研究通过了伦理审查,有知情同意。第1个研究没有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有排除标准。第2个研究有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有排除方法,未提到排除标准。两个研究均无对照。第1个研究数据采集用文献法,第2个研究用直接观察法,2个研究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分析法。 1.3医疗器械及辅助材料应用研究 FURIOCAUDA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肝素涂层防止双J支架结垢的效果,并与聚氨基甲酸乙酯双J支架进行比较。纳入标准:双侧输尿管阻塞需要放置双J支架的患者。排除标准:经内镜检查有结石或结石残余的患者。5个患者满足纳入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和放置支架的指标。随机将肝素涂层双J支架放置在患者的一侧输尿管,另一侧放置无涂层双J支架。研究开始时所有患者用输尿管-肾盂造影评估排泄系统。1个月后在膀胱镜下移去支架。分析两种支架的结垢。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的精确检验。研究期间患者无发热或疼痛。结果:肝素涂层支架与无涂层支架结垢的厚度和广度差异有显著意义,且不像无涂层支架污垢均匀、致密;肝素支架没有结垢,肝素层也没有变化[15]。HirofumiKawamoto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高度恶性肝门胆管狭窄放置3支金属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同一个医院的9个连续患者。患者通过影像学进行诊断并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数据处理采用秩检验。结果病例放置支架全部成功,3个有堵塞,6个没有堵塞,1个出现了胆囊炎并发症。结论:3支金属支架是安全的[16]。JennyStevens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评价Urgosorb辅料在外伤中使用的效果。研究通过了伦理审查,无对照。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共纳入10个急性和慢性外伤患者。纳入时记录病史、评估外伤情况,包括外伤类型、时间、位置、受伤部位。数据采集包括:渗出物有效处理、周围组织的完整性,清理的容易度、使用和清理时病人的舒服与否、气味控制的有效程度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疼痛程度用1-5分疼痛表评价。共收集6周数据,每周末进行评价。10个患者中9个完成了研究,得出了肯定结果,但是只有3个进行了详细记录。结果:多数病例辅料易于清理,患者无或仅有轻微的不舒服;渗出物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无任何不良反应[17]。这3个研究均为前瞻性多案例研究,均无对照。第1个研究未提到伦理审查,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第2个研究未提到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书;第3个研究通过了伦理审查,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因为不是针对同一种疾病,因此3个研究均无诊断标准,第2个研究给出了诊断方法。第1个和第3个研究有纳入、排除标准,第2个研究无纳入、排除标准,3个研究均采用观察性记录采集方法。第1个和第2个研究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法,第3个采用分析归纳法,3个研究均记录了不良反应。#p#分页标题#e# 1.4诊断性研究 J.Muller-Quernheim等进行了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目的是鉴别诊断慢性铍尘病与结节病。确诊或疑似职业性铍暴露的结节病或慢性铍尘病患者加入3个医学中心的研究,共84个患者。研究人员详细记录每个进入研究的患者的职业史、人口学资料、工作地址。研究给出了慢性铍尘病的诊断标准。该研究有3个对照组,一组是76个没有铍暴露的健康人,铍敏试验均为阴性;一组是31个没有铍暴露的结节病人,铍敏试验均为阴性;一组是13个参与研究的患者的健康同事,其中7个铍敏试验阳性,6个阴性。结果84个结节病患者中有34个患者铍敏试验阳性,满足慢性铍尘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铍尘病。其中6个患者在患病初期即被诊断,其余患者确诊时间推迟了0.25~18年。研究结果说明,铍敏试验具有特异性,提示注意鉴别慢性铍尘病与结节病[18]。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多案例研究。研究未提到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研究设了3个对照组。研究给出了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未提及排除标准。 1.5罕见病例研究 AllysonC.Baker进行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近皮质软骨瘤的回顾性多案例研究,共有20个病例。从1941年到1988年在Mayo诊所的259个软骨瘤病例中找出13个近皮质软骨瘤病例,部分在Mayo诊所诊断。另外2个病例来源于亚拉巴州大学并在该大学诊断,5个病例来源于纽约一所大学的病理学系。查看全部病例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和病理特点,全部病例都进行了X线检查和病理检查。12例经手术治疗后,其中11例痊愈,随访有1例复发。随访发现研究病例没有恶化或转移[19]。该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多案例研究。研究没有提到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没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也无对照。数据处理采用分析归纳。 综上分析,在以“casestudy”为关键词检索的18篇文献中,治疗性文献11篇,病例观察研究2篇,医疗器械及辅助材料临床研究3篇,诊断性研究1篇,罕见病例研究1篇,病例数量从1个到348个不等。部分研究没有经过伦理审查,部分研究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多数病例的诊断没有统一标准,有纳入排除要求的研究也没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在疗效评价方面,多为医师自己评价,可信性低;只有个别文章明确提到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多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个别案例研究采用了归纳分析方法。Yin认为:“把统计性归纳当作案例研究的归纳方法,是案例研究的致命性错误。因为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样本’,本不应该作为统计性归纳的基础。[20]” 2“最佳病例系列”文献分析 2.1“最佳病例系列”要求 “最佳病例系列”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补充与替代医学癌症办公室评价补充替代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具体要求是:第一,癌症诊断必须明确。必须有组织活检或穿刺记录,如果是白血病,要有血检记录。第二,要有可靠的疾病变化的记录。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有影像学记录或其他可靠的反映肿瘤指标的记录。第三,治疗方法不能同时使用。患者不能在接受替代疗法的同时接受已知有效的常规疗法。在常规疗法和替代疗法之间要有一段空白时间。第四,记录治疗史。记录所有常规干预和替代干预的实施日期及肿瘤对干预的反映。第五,记录既往用药情况。除了癌症用药外,还包括其他重大疾病的用药。记录非处方药及饮食变化。第六,要有患者和医生的联系方式。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最佳病例系列项目,并允许国立癌症研究所取得他们的病历,以及同意医生对其进行访谈。医生将就病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患者进行访谈。 2.2“最佳病例系列”应用分析 目前,“最佳病例系列”方法主要用在补充和替代疗法治疗癌症疗效的初步评价上,用来对回顾性病例进行评价[22]。最佳病例系列团队根据NIH最佳病例系列要求报告了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3个病例。第1个病例,患者先患肾癌,后患肺癌,肾癌经过了NIH病理专家的诊断,肺癌是由当地病理专家诊断,并认为不是肾癌的转移。治疗采用静脉注射大量维生素C,同时也采用其他替代疗法。治疗后肾癌出现了消退,后死于肺癌。第2个病例是膀胱癌,NIH病理专家诊断为3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采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并使用其他替代疗法。9年后,患者身体健康,无复发或转移。第3个病例是椎旁肿瘤,NIH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期,伴有活跃的有丝分裂,患者在放疗后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10年后,患者身体仍然健康。由于患者同时使用了其他替代疗法,无法证明这些病例的疗效是维生素C的作用。 NIH用最佳病例系列方法评价了顺势疗法治疗癌症的效果。研究制定了纳入标准。两位用顺势疗法治疗癌症的医师从300份病例中选择了14份治疗痊愈的病例提交给NIH,这些病例均有病理和影像学诊断。NIH的病理专家对组织学和细胞学切片进行了再次审查,然后癌症咨询小组对这些病例进行讨论。经初步评价后认为,有4份病例满足最佳病例系列的要求。这4份病例除了诊断明确外,详细记录了治疗经过、随访及不良反应。结果NIH认为值得进行顺势疗法的前瞻性研究。 NIH用最佳病例系列方法评价了德国HufelandKlinik治疗癌症的效果。Hufeland治疗癌症采用饮食调理、注射、臭氧疗法、主动的发热疗法、心理疗法、有时候有激素疗法或小量的化疗。Hufeland提供了27份比预期存活时间长的病例,并且患者同意对病例记录进行评价。多数癌症患者来Hufeland这里治疗之前都接受过传统的化疗或激素疗法,因此只有少数病例能够进行评价。病例经病理确诊和影像学确诊。根据摘要和医学研究记录、组织切片、影像数据,对其中12份进行了全面评价,其中5例确定为最佳病例。结论:NIH认为Hufeland的疗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NIH建立了两种癌症替代疗法-免疫增强疗法和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疗法的最佳病例系列,研究没有对照病例。纳入标准根据最佳病例系列指南。对于疗法实施者提交的病例,由NIH研究团队鉴定出可能有效的病例,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获取患者病例记录,并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患者或患者家属核实病例记录并补充记录中缺失的内容。结果对于免疫增强疗法,找到9个病例满足NCI标准;对于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疗法,只有3份病例满足NCI标准。因此已有的病例很少能够满足最佳病例系列指南的要求,可以建立前瞻性的最佳病例系列研究。最佳病例系列为补充和替代医学提供了一种初步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用在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癌症的评价上,强调明确诊断研究病例,完整、准确记录研究数据,努力提高研究病例的可信度,是一种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方法。因此,最佳病例系列方法被提议作为评价治疗癌症的补充与替代疗法研究的第一步[20]。#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学和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在医学研究中也有很多应用,但是没有统一的研究规范,案例研究质量不高。NIH的最佳病例系列是一种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已经在补充和替代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值得推广应用。 国外医学论文:国外老年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发 1美国老年医学现况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嘲。虽然,老年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系统完整的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南不够完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计划并大力实施。如在医学院校本科设置老年医学必修课程,老年医学研究要重点突出老年医学整体特色,在医学生每年度新生招录时设置针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在青年医生中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完善老年医学资质认证制度等。另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老年医学课程的设置,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如借鉴美国的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4.4教育、临床、科研并重及协调发展 美国的老年医学机构重视教育、临床、科研共同发展。例如,STGEC和GRECC紧密结合开展了各个层次的老年医学教育、临床培训和科学研究,以教育促进临床及科研的进步、以临床及科研促进教育的发展;霍普金斯医院的老年医学中心在这3个方面也都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并且与我国协和医院开展了国际合作“。这种集教育、临床、科研于一体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在老年医学教育、临床、科研任意一项工作中,循证是必需的要求。传统医学模式的临床试验中老年人比例往往比较小,许多指南来自临床经验及专家意见,临床试验结果只是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美国老年医学教育设有专门的循证医学课程,在医疗工作方面每个治疗措施的选择都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科研中也非常重视循证医学。以此为借鉴,医学院校在老年医学教学中也应重视循证医学的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