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论文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概述 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土木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建设,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就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当今时代的潮流就是借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大量建设,尤其土木工程的大量建设,造成很多没有科技管理水平的单位的进入,拉低了整个土木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了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安定的隐患。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原因。比如没有专业技术的员工进行操作,没有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而且一些非法的单位为牟取暴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部分验收单位蒙混过关,给不合格的土木工程项目放行等等。这些行为都非常可能影响土木工程项目的正常有序的管理。 二、引发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的:第一点是由于当前土木工程项目较多,造成了很多没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加入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去,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下降,也就是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效益。没有资质和能力单位往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盲目追求工期,只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工程的长期安全性;第二点就是我们的施工单位表面上打出“安全第一”的旗号,事实上没有实际的付出行动,没有在施工单位内部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制定详细可行安全标准,而且对于破坏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个人和行为,没有严格的制止和教育。而且在质量和工程进度相冲突的时候,果断选择了工程进度为先,所以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第三点就是我们的工程建设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居安思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在施工和操作中,不带安全帽,不遵守操作章程,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置若罔闻,不仅对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认识,更重要的是没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往往在事故发生后不能有效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我们的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在践行安全第一的理念,更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长远质量的实现。因为只有安全管理,安全的施工,我们土木工程所建造的项目才不会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了质量。而且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能够创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更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加强土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单位发生人员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还能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另外一个方面,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工作的中去,当每个员工都在践行安全管理时,整个施工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就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因此施工企业必然拉大和不注重安全管理的企业的差距,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毕竟施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长此以往,必然会生产出质量安全的产品,建造的单位也会长期稳定,那么施工企业的信誉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施工单位越快行动就越快有效果,安全管理的效果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也能促进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行业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1.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召开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对于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一一做出相应的备案。同时对设计图纸仔细研讨,确保设计图纸不存在诱发安全隐患的问题。然后便是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并且制度要以人为本,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当然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标准都离不开所有员工的遵守,所以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必须召开相应的大会,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认同安全规制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并且根据跟单位的不同情况,组织单位员工认真学习相应的内容,通过一些列培训活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相应的采购部门,必须做好安全物资设备的采购贮存,做到供应充分及时。以上就是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的核心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从物质基础和安全理念两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行分阶段,分区域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土木工程施工中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比如在混凝土施工阶段,要重点做好水泥和钢筋的安全监测,规范操作平台的设置,注意相关车辆的进出管理,纠正其中的一些不合理搅拌技术。比如在后期验收阶段,要统筹兼顾,对施工建筑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尤其是平时不留意的细微地区,认真检查,不放松一点安全标准。至于分区域的安全管理,要求不同施工区域的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安全标准。在管理上也有所区别,比如经常夜间施工的区域和单位,必须做好灯光的照明和噪音的控制,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夜间施工带来的影响。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违反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个人和单位,不论身居何种职位,还是哪个单位,都必须按照规章严惩不贷。如果施工企业放纵这些行为,并将引发整个施工质量的剧烈下降,进而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遵守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施工企业应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争取在施工企业形成全体员工争创安全标兵的氛围。只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发挥制度的激励和抑制作用,才能逐渐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是整个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全社会凝聚共识,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同时,我们更要做到以人为本,无论是安全管理的目的,还是安全管理的决定力量,都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总之安全无小事,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高婷单位:黑龙江哈尔滨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油田项目承建的安全管理形式探究 1油田项目承包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职工分工非常混乱 对于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来说,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职工的分工混乱、权责不明的情况发生。有很多施工人员上虽然拥有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却并不了解自己对于施工任务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很多环节和工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脱节或者是衔接不完善的情况。因此,一旦有问题发生的时候,不能立刻就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很多职工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因此对于事故的责任都是采取相互推诿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的拖延了事情解决处理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底下,很多工作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从当前我国的油田项目承包建设企业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细节问题仍然做得不到位、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1.2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造成油田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部门及人员不能严格、认真地对工程作业安全性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监督部门及人员对油田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的认识不足,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态度散漫、消极,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对油田作业工程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再加上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的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度不足,最终造成安全监督工作的失效。 1.3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基础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国目前的油田企业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上较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在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用具、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其作业安全的工业化、定型化、标准化程度又特别低;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参差不齐;对油田生产安全的技术研究工作薄弱,安全科技的成果用滞后,缺乏能够有效的解决油田作业安全问题的关键性技术。 2分析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模式 2.1明确甲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模式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甲乙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做到权责分明,将每一个工作环节更好的衔接起来。 2.2管理人员一定要多面协调 如果要想有效率、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那么就需要各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多面的协调,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使每一个部分都能很好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成的战略合作体系。比如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单纯的依靠设计公司,同时也要吸收施工方的意见,讨论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方案,让设计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实施,这样才能将工作更有效率的进行下去。 2.3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钻前准备 比如,相关油田项目承包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多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和调研,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即将到来的项目做好准备。对于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和安排,不论是从时间方面、还是从资源管理方面或是从费用以及沟通方面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并应该筹备出几种不同的方案,这样在项目真正实施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利。 2.4在进行科学油田项目承包安全管理的同时注意创新 在油田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不管什么方面都要拿出科学的数据,进行理论的分析,这样才能让整个的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的精确,不容易发生偏差。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油田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吸取之前项目的一些优秀的经验,注意总结,但也要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需求,做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不要让项目的建设成为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生存。 3探讨油田项目承包的安全管理方法 3.1提高安全意识,降低风险 在各个行业之中,油田项目承包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这是由于油田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多的危险性工作。因此,安全管理问题在油田项目建设当中就成为了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安全,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更好的进行下去。而如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那么不仅项目本身会收到非常大的损害,同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油田项目承包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提高安全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不仅是管理人员要将安全意识放到第一位,同时还要让施工者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在工程开始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和检查,力求排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从意识上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建设的进行。 3.2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油田项目承包建设的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在项目的实施中成为一项必须执行的制度,让大家能够充分的重视起来。这样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工作人员就能够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安全管理不再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明文规定的制度。这就在无形当中让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问题有了足够的认识。同时,如果一旦有安全问题出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能够极大的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工作人员发现在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 3.3强化安全监管,职责明确 由于油田项目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的建设,具有特殊的危险性,因此在油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安全监管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对于施工项目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的安全监管,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指定的负责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同时还能提高职工自身的责任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另外,作为工程监管人员不但要加强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还要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和工程标准。油田项目承包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油田工程项目承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来看,专职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负责人员一般都是负责项目的整体安全工作,但却很难深入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当中。但是,这些细微的环节以及工序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这些细微的环节都做得更好,才能使整个项目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油田工程项目承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通过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工序交接时,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一项,工序交接应报请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人员参加。 3.4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因为我国当前大多数油田工程项目承包的一线生产作业人员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其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完善等特点,给油田生产作业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油田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定期的为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身防护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化的油田工程项目人才团队。 4结束语 总之,为了全面落实油田企业项目承包建设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油田企业还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民效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油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 作者:邢洪涛刘江涛王麟汉单位: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华北物探处大港油田第二矿区管理服务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环境工程项目质量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观念的提高,对于环境工程项目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况且在现代化社会当中,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在满足业主需要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其中不论是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还是与环境的协调性都应该得到保证。所以对于参与到环境工程项目当中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来说,都是需要保证项目的质量。环境工程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工程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建设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其用户也需要全程参与到建设当中,因而这也就对其资源和方法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 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卫生工作的关注程度远远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的社会当中,地球上任何生物的进化、演变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作为生态系统运转当中最高级的生物,人类以其高智商和高操作性具备更大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备更大的优势。在现阶段当中,经济发展还需要与环保相结合,所以在对环境工程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于项目当中的所有阶段和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和科学的规划,这样不仅能够对其工程实施质量有更好的保证,同时还能够保证其与环境的协调。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 观念对于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在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的时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从目前社会观念和人们的心理活动来看,环境卫生工作和环保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体面,因而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非议或者是不公对待,长此以往在环境工作当中工人们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从而影响实际的工作质量。所以不论是在岗前培训还是实际工作阶段性管理当中都需要注意到这些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调节和纠正。况且人们认识一个城市更多是从城市面貌开始的,而环境卫生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舒适度,所以就需要让环卫工人们认识到环卫工作对于城市形象维护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试想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路面以及公厕当中的卫生脏乱差,那么便会在潜意识当中拒绝与该城市的经济或者是工作进行更多的交往。通过这种环卫工作重要性观念的树立,不仅能够让环卫工人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质量是与城市文明程度相关的,同时还能够从心理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况且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卫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街道和路面进行的,因而在工作过程当中来往车辆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工人们长期与垃圾或者是其他污染物接触,因而就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安全,所以工人们在工作之前就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其工作质量和个人安全。 二、层级管理,明确责任 从人的本性来看,“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人的心理和潜意识当中都存在一定的惰性和私心,因而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够对工作任务和项目进行明确安排就很容易会导致工作人员对于工作项目和区域相互推诿,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工作项目完成的质量,同时还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从整个城市的工作岗位来看,环卫工人承担着最为重要且最为繁重的任务,而且由于环卫人员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在工作当中的管控性并不是特别科学合理。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层级化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将区域化的环卫内容落实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同时还能够通过一定的奖罚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因而在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从事路面清理、车辆对路面保洁、垃圾收运以及公测卫生保洁等内容明确到人,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各司其职,而且由于从事某一内容的长期性和经验的积累也会使得他们的工作更加有效,工作质量会更高。 三、加强事后的监督管理 环境工程主要是惠民的,由于它的整体性和内容的庞杂,因而就需要定期对于工作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考察和总结。环境工程项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对于它的监管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对于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对于环卫工人所使用器械的质量和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这样才能够从其内部减少环卫工人工作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百姓才是环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因而也应该在人民基层设立监管委员会,这样才能够从外部,从建筑工程的直接受益方加强工程的监管,促使其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够做到内外兼修,从两部分加强监管的力度才能够有效避免管理混乱。况且事后的监督管理能够督促环保工作的质量意识,而且采取专业部门进行验收的话能够保证其质量。四、小结本文是基于我的工作经验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文章当中分别从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观念;层级管理,明确责任以及加强事后监督管理这三个梯度对环境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王冀 单位:青岛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分析化工项目的特点、全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项目前期、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阶段的安全管理,突出上下游之间安全管理的相互影响,明确各阶段安全管理的要点,探索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化工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 1引言 化工项目一般具有工艺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管理要求高等特点。目前,针对化工建设项目,国内外通常选择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工程公司通过优化设计,项目各阶段的合理交叉与融合,达到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工程公司受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安全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站在项目的整体角度,从前期、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环节全过程考虑安全管理,进而提高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这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项目前期阶段的安全管理 2.1总承包投标阶段 2.1.1全面了解与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工程公司应通过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现场踏勘、投标澄清等全面了解与项目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项目所在国、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宗教、环境、医疗卫生、治安等环境;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水纹、地质、自然环境;项目建设装置的周边设施和环境、地下设施情况。 2.1.2合理设定各项管理目标全面了解关于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后,根据业主的要求,投标时合理设定工期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创优与否),不应为了中标而向业主承诺违背建设客观规律的工期目标,造成项目中标后项目存在先天性不足,为项目实施带来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 2.2项目策划阶段 2.2.1全面识别安全风险不仅要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阶段、各环节、各工作自身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还要对外界因素给项目执行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风险、疫情等。根据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然后依据风险控制原则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 2.2.2组织上保证全过程安全管理成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时,应保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可实施性,使得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上能够全过程深入参与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等各阶段工作,消除各阶段安全交互管理之间的障碍,保证各阶段安全管理信息之间的有效传递。 2.3设计安全管理 2.3.1提高设计的本质安全在项目设计、施工、采购、试车、开车、运行等生命周期内,相较其他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消除装置的不安全因素是最简单、最可靠和最合理的做法。在投资、工艺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安全性、试车和开车安全性、运行安全性及操作便利性,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事故预防优先原则、可靠性优先原则、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尽可能达到“本质安全”的目标。 2.3.2从体系上保证安全设计设计安全管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设计安全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具有较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专业技术性。工程设计质量是建设项目质量的基本保证,严格制定并认真执行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设计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工程公司应给予充分重视。 2.3.3改进设计理念在制造能力、运输条件和吊装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设备尽可能模块化、壳装化,甚至对装置进行模块化设计,减少现场施工活动,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2.4采购安全管理 2.4.1采买阶段做好设计人员和供货商人员的桥梁,确保设计的各项要求能够准确地传达给供货商;根据运输方式、装卸次数等情况,明确设备材料的包装要求,确保设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选择大型设备制造厂时,既要考虑厂家的设计制造能力,也要考虑厂家的地理位置。 2.4.2催交和检验阶段项目核心设备、长周期设备的制造质量和制造周期对项目的总体进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应高度重视核心设备、长周期设备的催交和出场检验、运输前包装检验,必要时应派专业人员进行驻厂监造,监督厂家的制造进度和质量。进度拖延会引起现场赶工,甚至会改变整体的施工策划,大大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2.5施工安全管理 2.5.1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1)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招标文件中应明确、细化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提前让投标单位了解施工阶段应达到的安全标准,以便在报价时考虑达到相关标准所需的安全费用;明确投标单位的安全资质要求、项目经理和安全经理的任职要求;对投标单位、所选项目经理、安全经理的安全业绩进行考察,对不重视安全和所执行项目出现较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淘汰;合理划分标段,尽量减少中标单位间的交叉作业,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2)施工动员阶段。在施工动员之前,完成安全预动员,审查施工活动的范围、与活动相关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计划,特别关注现场动员工作的早期阶段。保证HSE管理体系是可靠的、有管理和监督管理体系运行的组织结构。确保所有监督人员清楚项目的安全要求。 2.5.2施工实施阶段1)施工组织要合理。加强施工分包商的监督管理,严禁施工分包商将工程层层分包;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劳务分包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劳工的流动性;统一协调各单位的施工时间和施工空间,尽量避免垂直交叉作业和多单位在同一区域的横向交叉作业;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能在地面上完成的工作就不安排到高处进行,尽量避免高处作业。2)管理关口要前移。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这一方针,将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控制,将工作重心由事故管理、应急管理转为事前预防和控制,把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通过完善的制度、有效的宣贯和强力的执行,施工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3)进出管理要重视。施工现场应进行封闭管理,场内道路尽可能人车分流;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由专人进行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加强进场前检查,避免存在缺陷的车辆、施工、机具、设备进入现场。4)培训监管要强化。所有进场人员必须经过入场安全培训;改进培训方式,通过亲身体验、真人演示、视频动画、图片、案例分享等更直观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不仅要重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更要重视劳动技能培训,这是降低个人违章和操作失误的根本保证;加强作业过程中的行为观察和监管,找出作业人员发生违章的原因,即安全意识差、劳动技能差,还是兼而有之,以便对症下药。 2.6试车、开车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特点。试车、开车期间安全管理具有风险隐蔽性强、不可控性强等特点。试车、开车的风险除常规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外,还包括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液体、高温高压气体、高压电源等。安全事故的原因除试车、开车工作本身产生外,很大一部分是由上游工作的不到位引发的,给风险控制带来困难。2)专业人干专业事。试车、开车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为了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专业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完成,即专业事由专业人干。3)统一协调指挥。试车、开车工作涉及的单位多、人员多且工作程序复杂。为了使试车、开车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应成立包含各试车、开车参与方的组织机构,以便统一协调指挥。 3结语 化工项目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即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必须站在项目整体的角度考虑安全管理,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试车、开车工作的有机结合,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才能降低项目整体的安全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化工项目安全运行。 作者:孙宝亮 单位: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水利水电项目安全管理策略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长、作业面多、现场环境复杂,因此对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项目部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由具有综合功能的水工建筑物群组成,在其施工过程中,往往同时涉及大型明挖爆破、立体交叉作业、金属结构安装、地下洞室开挖及其它多种专业领域,而项目部作为工程现场的实施主体,是水电行业施工企业生产的最前沿阵地之一,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体。如何在现场环境复杂、作业面多的水电工程项目中保证生产安全,使之一直处于受控状态,是评价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安全对于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它是确保生产任务能否顺利实施和完成的基础,如果因为安全管理不善发生事故,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效益。 3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水电行业工程项目一般工期长、工作面多、现场环境复杂,客观上造成不可控风险因素增多。因此,在这种复杂环境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就不能仅仅依靠项目成员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感,而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约机制,并严格地加以执行,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我院从事的工程项目均必须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的规定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来规范生产行为,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体系、隐患排查和治理体系、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等。只有把这些体系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生产工作的每个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并持续改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体系、制度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探讨如下。 3.1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机构、各级负责人、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质量安全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各作业组组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实施体系,并将项目部所有成员都纳入到安全管理的范围。项目部负责人与各岗位成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每名员工都认识和牢记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作用。 3.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项目部建立了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使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项目部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安全教育工作应长期系统的进行,培训内容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其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也应有所不同。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方法,一线员工的培训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安全教育切忌只注重表面形式,不注重学习效果,培训内容“假、大、空”,使安全教育效果流于形式。所以,安全教育培训也要不断推出新颖活泼的教育方法,让员工容易理解接受,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3危险源辨识及预控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既要识别危险因素、产生条件,又要判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只有对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预防。项目部应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对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编制应急预案。危险因素预控必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定期检查。所制定的措施必须注意危险因素的动态变化,随时加以修定、补充和完善。 3.4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情况,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协调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必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会议主要内容包含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检查上阶段安全生产要求落实情况、部署下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对员工提出的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落实解决措施和办法等。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5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设备设施也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部建立了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并建立设备台账,对每台设备的正常使用、调校、维护、故障、处理等情况逐一记录备案。 3.6全员参与、共同监督 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如果缺乏全员参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热情,使员工们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切与生产有关人员的共同责任,动员他们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从各部门负责人到作业班组直至操作岗位,都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共同监督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避免上紧下松、层层衰减,从根本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3.7落实安全生产费 用必要的安全投入是项目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安全生产必须有相应的投入作为保障,在新《安全生产法》中将安全生产投入及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列为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体现了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要性。项目部一般按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做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计划,保证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费用投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8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由上级主管部门或项目部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等的要求,得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关部门和岗位兑现奖惩,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重安全”的群众性氛围。 4结语 安全管理与项目部的所有员工都息息相关,需要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内容、方式也很多,关键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全员参与,共同监督,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邬昱昆 谢新宇 赵元忆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对居住条件的需求逐步增多,建筑行业随之迎来了发展期。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频发,不但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还造成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筑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度带来的是安全事故频发。影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单位应该明确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顺利竣工。 1影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的因素 人是决策者和操作者,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技术水平的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进程和安全性。建筑材料是决定施工项目安全性的决定因素。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不但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也会给居民的日常使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与安全施工紧密相关。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但能进行指导性规范,还可以形成约束和制约,保障施工安全。施工预算体现了建筑单位的综合实力,也决定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品质,对施工安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2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的施工安全意识,是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的首要指导性思想。建筑单位在组织建筑队伍,准备启动工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宣传安全施工的意义,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安全生产。如果中途有临时加入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也要单独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对于频繁变换工种的施工人员,建筑单位要及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传达新工种的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熟悉操作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加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单位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施工宣传。比如,悬挂安全标语、绘制安全生产板报等,营造安全施工氛围;编写安全生产之歌,在开工前由所有施工人员共同演唱;组建安全生产指导小组,定时开办安全讲堂;利用节假日开办小型安全生产晚会等。 2.2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除了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将规章制度落实到纸面上,以制度规范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要以工程的实施进程为基础,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确保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首先,建筑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时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明确施工中较为危险的岗位,将其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施工人员按照工种分组,定时组织安全生产自我检查和安全生产建议会,形成详细报告,上交安全生产负责人。其次,在土木工程准备施工前,应制定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规范。对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准备应用的技术,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前,技术人员须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例如,向相关施工人员提供技术资料,跟进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进程。当出现违反技术要求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指导。当出现技术缺陷时,要马上修改或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由于某些因素发生变动时,要立刻制定或调整相关安全生产措施。再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单位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岗,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最后,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根据土木工程施工进程,建筑单位可以制定一套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对遵守安全生产制度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制度的,则视情节轻重进行惩罚。 2.3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环境、施工场地的管理。首先,施工现场要保持规范、有序,建筑材料的摆放需井然有序,道路要保持通畅,确保安全通道的疏散作用。其次,建筑工地中不必要的设备和多余的材料,要及时清理。施工产生的废物、垃圾等要尽快清除,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避免发生磕绊。再次,建筑单位要对危险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对于施工用电、危险设备等,要上报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只有审批合格的设备才能投入生产。 3结束语 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施工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明确这些问题,树立高度安全意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作者:房贤亭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中外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比较 [摘要]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状况较之以前已有了大幅度改善,但仍然有些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和一些发达资本在安全管理上的差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安全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比研究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汲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中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差异 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的国家经过长足发展,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关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体制、法制以及机制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的理念不同。安全理念也叫安全价值观,是在安全方面衡量对与错、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2)相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不同。英国健康与安全法律拥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传统。美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相关法律属于整个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的一部。美、英两国的法律体系在基于职业安全与健康基本法律体系基础之上,根据职业安全卫生基本法律的要求进一步制定了相关辅助的条例、标准、规范等,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统一的综合安全法规体系。我国自建国以来,针对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约,只有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法规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够强和存在着交叉重复等现象的缺陷和问题。 (3)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程度不同。我国对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条件无明确规定,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中缺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我国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多是依据建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承揽工程的建筑面积来确定配备人数,而以施工作业人员人数为配备依。 (4)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力度不同。这里所指的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主要指在安全教育、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和现场安全设施四个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情况。英国建筑业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要占工程造价的6%,国外最低的投入率也达到2.74%。而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投入率平均为2.26%,低于国外最低标准。 2对中外项目安全管理差异的启示 (1)树立更为清晰明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是要做到尊重生命,为生命负责的,所以安全理念中应更多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零容忍”的安全理念。 (2)完善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整合。还要做到查缺补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来填补相关空白。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效监督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情况。对不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从严处理。 (3)促进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加强监管的力度。 (4)增加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保证相关安全投入,如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等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已落实,并做到了专款专用。只有如此安全管理才能落到实处,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也能做到细致周全。 3结语 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无疑给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捷径,只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甄选扬弃,就能有效解决我国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秦炜 熊晓强 王峥 牛欣欣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石化工程项目承包商安全管理探析 1承包商安全管理问题 1.1施工人员素养不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民工与外包工进入施工队伍,这些人员的进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力,为建设施工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不过,这些农民工与外包工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工程施工培训,在施工安全方面没有专业知识。特别是农村与城镇的非工业劳动人员,这些人员不但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培训,还缺乏劳动安全保护能力。由于工程现场中临时人员占据较大部分,如果务工人员不能掌握安全施工要求,会使工程质量产生问题,还容易引发现场施工事故的发生。 1.2工程转包影响质量 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工程项目层层转包的现象,工程转包的情况将会降低工程质量及安全控制的能力。所谓的工程转包就是一些有项目建设资质的企业将承揽到的工程项目转包给了其他施工队伍,在工程转包的过程中工程承包价格将会降低一部分。在这种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将会大幅减少,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石化建设项目中承包商一旦也进行这种工程转包的行为,将不利于石化建设项目实现安全管理。 1.3施工偷工减料 一些项目工程承包商在投标、招标中,由于财政方面存在压力,在工程投标中,迫于财政压力为了迅速获得资金,容易接受较低的报价,以低价中标后为了弥补低价中标,在施工中会通过偷工减料,牺牲质量安全作为代价。另外,每个项目中合格供方不能少于两个,而一般供方数量要在三个以上。由于合格供方单位数量少,通常会出现施工方投入资金少的情况,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管,承包商会减少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在追赶工程进度中为工程项目安全留下隐患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2加强承包商管理 2.1选择承包商 选择安全管理能力强,具有责任感的承包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在施工之前应做好承包商选择工作,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评审,保证进入企业的施工单位合格。承包商的评审首先要审核承包商的施工能力,营业执照、施工资质证书等。不但要评审承包商的施工资质,还要看其安全管理资质,对其安全管理机构、应急体系、特种作业操作证明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等进行审核。对承包商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评价,在选择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将不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承包商淘汰,选择最优者。承包商通过资格审查进入承包商的名单后,才有参加项目招投标会的资格。企业选择了合适的承包商后,要签订正规的施工合同书,同时还要与安全环保部门签订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企业与承包商通过法律程序来确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分清权限,以免日后发生纠纷难以寻查责任人。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向企业缴纳一定金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这样一来在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有所约束。企业可以通过风险抵押金来对承包商的施工进行有效的规范。 2.2加强合同管理 承包商成本石化工程项目是根据与石化企业签订合法合同后,建立了合法的合同关系才能够进行施工,为企业进行服务并获得经济收入。企业与承包商合作,是经过严格专业的审核,并通过招投标方式来选择出了满意的承包商,因此双方才签订了完善的合同,企业应保证在合同中必须有安全协议,才能对合同进行盖章,合同中的安全协议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在石化工程项目中,施工节奏快,工期紧张,要办理的手续繁复。为了节省时间,一些企业在工程开工之前就与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与长期合作并有良好资质的供方签订年度安全协议,建立长期合作。 2.3对承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企业要组织承包商的管理进行工程安全讨论会议,对承包商管理者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承包商具有安全知识、重视施工安全对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石化工程项目中承包商的安全管理需要人来完成,工程承包商在与企业进行交流后,应该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到工程项目安全的重要性,对自身队伍进行安全管理。承包商管理者在对自身队伍管理上对员工的能力进行了解,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组织员工接受石化工程项目的安全教育,针对不同职级和责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交底,一定保证参建项目的全体员工对石化工程项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并对其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潜在的危险因素都有详细的认识。为了使施工人员建立安全责任,承包商员工应该签订安全承诺书后再进行作业。 2.4建立安全监控部门 为了使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工程安全监控部门,对承包方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对承包商员工进行培训。另外,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检查。以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来执行,但是当前石化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项目负责人为了尽快完成项目重视施工速度而忽视质量安全。因此必须派遣专业管理人员监督,发现现场的施工隐患后,必须采取措施并监督补救措施的进行。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安全监控人员对项目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防止项目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承包商应该制定一套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作业管理控制流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工程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及时汇报,让施工环节与管理监督良好合作。严格遵守工程项目要求的规范性、安全性,对承包商的施工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保证石化工程项目质量安全。 3结语 石化工程项目复杂而且具有危险性,自进行施工中不注意安全管理将产生威胁,甚至是酿成工程事故。对承包商进行安全管理是从施工源头进行把关,承包商注重安全施工,遵守安全准则不但能够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还能保证项目用于良好的安全质量。 作者:朱梦楼 单位: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安全监督站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论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方式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1“合理双赢”模式 “合理双赢”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寻求自愿协议均衡的一种模式,它将缓解企业与政府双方之间的矛盾,减少由于安全评估标准不同,安全评估要求不明确等等问题所带来的安全管理系统的混乱。这个模式是将政府和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政府和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利弊平衡,然后双方确定收益分配和风险投入,最后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合同后,开始遵守合约履行各自相应的职责,全方位投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 2“安全小区”模式 “安全小区”模式是建立在整个建筑项目系统上的,由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上的,而在法规之外,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很难对安全管理实行自己的权利,一般项目安全管理是由专人来负责的,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导致不必要的冲突等等。此模式是要求建筑项目各关系方共同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主管,施工员,工人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职责和义务,都必须严格履行,否则将受到委员会制裁,由监理单位和国家相关安全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整个建筑项目就像一个小区一样,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在我们的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上存在权,责,利不平衡的问题,要完善制度,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 1建立权责分配制度 我们必须遵守权利与义务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对等原则,使建筑项目各方都可以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当然这是建立在履行相应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上,否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项目的直接负责人,有设计,勘测,施工各单位,我们可以直接将法律上安全许可条件列入到项目安全管理中,明确三者对于项目安全的长期责任。而业主单位也有保障项目后期维修和落实事故维修的责任。监理单位必须要有第三方的直接监督等等。 2完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随着保险业加入到建筑安全这个大家庭,建筑行业伤亡事故受害者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提出建立一种及时赔偿保险制度,其特点就是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索赔程序而可以及时快速的得到保险公司应有的赔偿,同时通过事后的事故调查组来确定责任分配,此时需要国家政府强制性的进行“赔偿再分配”,如果企事业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保险公司可需向相应企业要求退回部分赔偿款,这当然需要国家司法机关的保障。同时,我建议企业的安全业绩与“赔偿再分配”挂钩,如果业绩比较差,可在原分配上再增加分配比例,否则反之。 3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 建立安全业绩评估制度,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国家评估机构,其次是制度的建立和加强,要求必须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制度,而且要求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必须是详细的、系统的评估制度,结果应在国家相应机构存档。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所表现的现象和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了目前国内的制度做出了探究性的创新方案,从模式、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究,希望能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的提高有所贡献。(本文作者:程敏 单位:攀枝花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也重点发展电力项目。但电力工程项目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这就导致施工过程可能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通过实践工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日渐加快,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也被重视起来,这影响到电力工程能否稳定运行,并且也促进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目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还不是很完善,还有一些没有结局的问题,所以,综合目前工程施工管理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这是我国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应对其高度重视。 1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案例的基本概况 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中型变电站工程,此工程属于当地的首个全室内变电站,具有土建工程楼层高、结构复杂的特点。工程的作业面比较广,需要较大的施工量,是施工单位以往所没有遇到过的,不管是质量方面、工期方面还是安全方面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考虑到此工程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正式施工前通过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施工管理进行了规划设计,特别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设置了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包括专门的技术人员、专职的安全人员),策划组织安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以及重大安全风险专项应对工作等等。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全情况分析,但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团队建设不力 以我国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来说,很多都不能认识到管理工作的正确含义,被传统管理思维框架严重影响,不仅是管理方法,也包括管理手段,都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并且,合同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经济效益观念也比较浅薄,这直接关系到施工管理工作的效果,容易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电力工程施工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2.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沟通 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中,涉及到的职员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专业以及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进行更好的开展电力工程施工。但是,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还不是很理想,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运行部门,分割单独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相应的协调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导致资金流动性差、材料供应不畅,施工进度慢等现象,使电力工程施工整体目标和任务很难达成。 2.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流程不合理 为了提高管理效果,我们就要确保施工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但我国现代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个流程还有一定的不足,有时较为混乱,不具有合理性,大部分流程存在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问题,这就容易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使整个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质量。 2.4安全施工管理不完善 安全施工是输电线路能够能否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更是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重点项目。不过在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出现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主要是因为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在施工管理中没有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安全理念,在施工中没有使用合理的安全措施。并且在有些电力工程中,没有相应的安全施工防护措施,一些施工单位只考虑经济收益,安保措施并不落实,导致施工人员不具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发生安全事故。 2.5忽视施工现场管理 输电线路中现场施工管理一般是指,对施工进度,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顺利合理施工。有些时候施工管理不是很全面,一部分输电线路施工中容易发生施工工艺问题以及施工材料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不达标。在施工中也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操作,因为一时的管理不善,某些职员偷工减料,直接导致输电线路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 3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做好工程图纸会审工作 图纸是工程施工中的根本依据,不过电力工程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图纸设计工作也比较繁琐,导致图纸会审工作就尤为重要。所以在施工之前,组织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要对图纸内容进行审查,对图纸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施工过程发生图纸变更的现象,并且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也能保证工程质量。 3.2做好电力工程招投标工作 工程的初始工作就是招投标工作,选取施工单位施工尤为重要。①着重考虑相关单位的施工资质;②观察其在类似工程中的具体表现、信誉、经济效益等。在实际招标的时候,要保证招标文件内容的合理性,在制定内容过程中,主要是对施工内容、资金结算方式以及安全问题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且也涉及工程进度、质量要求等相关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对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开展现场答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招标文件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合理,使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参考作用。 3.3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就非常重要。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施工的规范、合理性。并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力开展施工监督管理工作,进而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认真总结工程施工管理的经验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可能护设计到一部分与施工管理相关的资料,主要是施工合同、工程图纸,施工设计、招投标资料、会议记录、发现的问题处理记录以及验收报告等。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从中总结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吸取经验和改正不足,进而为日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重视安全管理 输电线路作为整个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到输电线路的安全供电。一方面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一些缺乏施工经验的人员可以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输电线路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同时还需要注重材料的管理,确保施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3.6注重输电线路的现场施工管理 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在对输电线路管理的时候,要重点管理好混凝土施工和架线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按照标准比例施工,架线施工必须选取最适宜的材料,最合理的技术施工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且做出相应的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进度。在输电线路施工前,设计出完善的施工计划,把各项施工任务进行规划,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输电线路的施工中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多,主要是天气,地势以及施工技术等,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进度定期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修改工作计划,改变工作方式,尽量避免出现工程延期的现象。 3.7强化技术培训力度 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来说,在单位内部选取技术高超、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协助培训。同时,也可以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指导,也选取一部门人员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交流。这批培训员要把他们参观学习到的先进知识,通过培训的方式分享给单位其他职员,发挥带头作用。在单位内部,培养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在具体施工中,也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演习、演练,能够使员工更好的掌握事故应对方法和处理措施,确保施工人员本身,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3.8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在实际施工中,队每个环节的责任进行仔细划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身上。这样才能使管理责任更加到位,进行安全施工的重点就是明确自身的责任。在电力施工型企业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并且,由于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是以国家整体全局去考虑的,然而每个区域都有所不同。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部门和管理人员都需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施工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明确,也更加规范化,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这样能够保证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具有工作积极性,确保施工安全。 4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日益丰富,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大力建设更多的电力项目。这就使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在现场实际施工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一些细节问题,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并且电力施工人员要在施工中总结经验,弥补自身不足,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邓松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市游仙供电分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路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桥梁交通也发展迅猛,由此而引出的道路桥梁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和城区市民的生活精密相关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口号的提出以及“亚投行”的成立,道路交通和桥梁事业发展迅速,国内以及国外市政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备受各方重视。道路与桥梁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设施工程,其施工技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道路安全的好坏,道路与桥梁工程事关日常民众出行的便捷与安全,因此,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安全管理;工程 1路桥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建筑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近些年来,我国路桥工程飞快发展,道路与桥梁工程扩建迅速,然而,与工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却并未完善,工程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使得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疏于控制,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路桥工程参建各方单位在对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设计方、监理方与业主方签订合同没有将各方安全职责划分明确,以至于出现安全隐患时,各方互相推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参建单位的人员资质审查、单位业绩、劳动力方面审核不严谨,对于建设方开工报告以及工程招投标过程有时候疏于管理等等都会影响到工程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 1.2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化 在施工现场,作为生产技术工人,往往“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对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方面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虽然现场施工受到监理、施工方的监管,但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重大影响作用。施工技术人员要了解施工现场概况、设计人员的意图、工程的施工进度等等,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比如高空作业、雨季施工、基坑开挖作业、降排水工程等等。往往有很多安全问题,现场作业人员因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发觉并反映解决。 1.3现场机械安装设备管理不到位 道路和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较多的机械和设备。像挖掘机、铲运机、泵送运输车、钢筋弯曲机等等。这些机械设备对于整个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施工单位有时候总是没有注意对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为追赶施工进度,使得机械出现重复作业,造成机械超负荷运转,使得机械设备出现安全隐患。 2现场安全管理的组成内容 2.1安全政策的制定 道路与桥梁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安全政策。安全政策的目标应保证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且减少发生经济损失和承担责任的风险。安全政策的制定能够影响施工单位很多的决策,包括资源和信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现场废弃物的处理等。 2.2安全管理计划和实施 优秀的施工单位是能够按时完成所制定的安全政策,计划和实施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过程当中的事故损失。计划和实施的重点是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强有力的去实施和执行,确定清除危险和规避风险的目标以及应该采取的方法和先后顺序,建立有关标准以规范各种操作。 2.3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 任何一个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功与否,应该由实现订立的评价标准进行测量,以发现何时何地需要改进哪方面的工作。施工单位应采取涉及一序列方法的自我监控技术,用于判断控制风险的措施成功与否,包括对设备材料、系统程序、个人行为的检查评价,也可通过对事故及可能造成损失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识别安全控制失败的原因。 3提升路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3.1加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要增强现场从业人员对于路桥工程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定期对现场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让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于不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要予以转岗或辞退。每个工程项目要视规模大小配备安全员,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2加强对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强化对机械设备的规范管理。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加大机械设备投入经费,对于机械设备的租赁、购买都要选择正规厂家,并开具相关发票。要根据每台机械设备的人员配备要求,合理配置作业人员,做到不浪费,有效的降低工程投入成本。 4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增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道路与桥梁工程势必会走出国门,其安全生产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也关系到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涉及的单位、人员和施工环节众多,政府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施工各方在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相应制度的落实,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确保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陈帅冰 单位: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索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管理非常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程度,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可是目前在我国施工单位并未意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令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文章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自身属于十分繁琐的工作,周期较长,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施工现场管理是为了把施工项目合同目标良好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属于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系统工程的问题,安全管理中风险防控最为关键,减少安全风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性问题,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予有效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提出了一些意见。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述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城市的规模在持续扩张,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安全生产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为了可以达成预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效益,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现场安全管理能力。如此才可以掌控好安全生产的状况,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 1.1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可以顺利完成的根基,也是审查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主要方法。假如施工管理当中存在安全问题,会提高项目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到施工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削弱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严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名誉及效益。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专业作业技术,能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2.1国内现状。我国政府与施工单位均十分注重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可是在国家经济的繁荣下,建筑企业逐渐增多,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达到承建项目的标准,让未参与过正规安全教育培训、不具备安全防护意识的务工人员担任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的一线人员。1.2.2国外现状。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创建了多元化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严谨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条例,以免建筑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忽略安全生产人员的利益,确保安全生产可以依照程序操控。安全生产法规融会于整个建筑施工生产当中,为安全生产的执行给予法律保护。根据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特征,建立专门的培训方式,从而进行现场技术操控。政府和安全生产相应部门应当创建全面的工伤保险制度,监管工伤制度,强制性要求建筑企业对所有从业人员参与建筑工伤保险。需要所有建筑企业均应针对预防工伤事故,制定出具备针对性与指导性的安全生产技术制度,对工伤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工伤事故的伤残人员给予妥善赔偿。 1.3建筑安全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施工当中的安全事故时常出现,政府、安全主管部门以及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需要更加重视,提升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与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结合,创建层次结构清晰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事故的责任主体,从而达到全面细致的管理。通过现代化智能体系给予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把最新的安全管理信息融会到建筑安全管理当中,通过建筑安全平台中大型的生产数据,创建一体化安全综合管理。 2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2.1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透过经验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诸多相关法律法规随之出台,可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在当前现场管理工作当中,检查不到位、违章办事、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十分普遍,这些均不是透过制度、法规实施工作的结果。并且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前安全管理制度均趋于形式化,有些地区政府太过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忽略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2建筑市场紊乱,分包、挂靠状况普遍 透过分析能够看出,当前建筑市场秩序十分紊乱,诸多无资质单位与承包团队为了获得不法利益,挂靠在具有资质的单位中,以此完成越级承包工程,在这一状况中,会产生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还会酿成各类安全事故。最为普遍的状况则为把大型工程项目分别进行转包,欠缺安全管理机制,诸多各自为政的状况为建筑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对于挂靠小承包队而言,其不具备施工专业管理团队、技术较差、制作粗糙,比如施工当中的钢索、缆绳不符合标准,安全防护网质量较差,在运用塔吊、升降机时,会酿成安全事故。 2.3建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大部分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均源于农村的农民工,这些人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地缘、血缘、业缘等原因汇聚到一起,透过其亲友介绍而跟随包工头进行工程的承接,从而无法谈及高素质、专业施工技能等方面,对如此特殊群体而言,不但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并且就业状况也不够稳定。对于传统理念而言,农民工具有较差的安全防护能力,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所以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通常会威胁到生命。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3.1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的规范化 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临时用电规范化,则需做好以下工作:3.1.1运用好PE线,由于PE线通电当中的漏电电流通路,是确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硬件。如果PE线欠缺或出现问题,则较易产生触电问题。3.1.2将二级漏电保护工作做好,通常漏电保护设备均设定于总电箱或开关箱当中,其与PE线相互配合,一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给予保护。3.1.3将三级配电工作做好,最关键的为确保布设线路层次的清晰度,不但对后期维护与修理工作十分有利,还可以确保发生线路故障,从而确保其他分路的安全运转。3.1.4将四大保护功能做好,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电施工工作做好,对建筑工程临时用电的体系尤为关键,确保内核功能的正常运行,保障施工人员与用电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将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做好 透过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分析,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并未有效规划和掌控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运用时间,这是因为档案不够完善。通常来讲,对于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而言,需要归档的方面包含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使用时间、机械设备在平时养护与工作操控是否符合标准、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运用强度、机械设备的级别乃至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拆装是否符合维修标准等方面。以上均会对建筑工程内的施工设备使用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忽视了这些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于以上问题,需要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可以通过选购一台全新的机械设备,建立安全管理人员的档案,档案中需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其次,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养护记录、改造运行问题乃至做好定期维修记录;再次,生产安全问题的记录与隐患排查问题;最后,机械运转的次数以及使用方法。 3.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工作 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强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首先,对一切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均需进行严格把控;其次,依照实际所需,创建较为全面的可行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在施工当中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最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监管现场的状况,且对监管记录以及汇报工作做好。可以通过设定条例的方法,提高对安全事故的惩处力度,从而有效控制违章状况,降低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通过科学的规划,在施工现场危险处设立警示牌,将安全防护工作做好。 4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现场的安全属于尤为繁杂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安全管理难度,技术风险持续提升,在人员数量有限的状况下,将建筑安全施工工作做好,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在工作方法中投入较大的力量,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重点,加快安全施工整体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去除行业内落后的传统施工管理方式,把经济利益与安全管理相融合,令相应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重视,打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此防范安全事故的产生,加快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姜勤 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安全管理论文: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加速前进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已逐渐接近成熟,建筑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向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以及先进技术运用更多的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上述变化也导致了施工安全问题逐渐加大,由安全事故所引起的各种损失也更为严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的预期收益,也影响着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两者的融合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投入产出;工程项目;理论融合;安全管理效率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概述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它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还可以减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因为担心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但另一方面,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企业也不能盲目的一味地进行安全建设,同样要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在安全措施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对安全管理投入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2.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其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它却是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可以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大保障。2.2安全管理投入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时,有必要对所投入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优化资源分配方案,从而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入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收益不确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投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目收益造成影响;第二,保障性。该特性指的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一种保障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第三,有效产出的确定性。虽然安全管理投入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益,但它在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第四,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一般的经济学范畴,在此指的是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对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即安全管理投入存在最优值,可作为企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入力度时的参考。2.3安全管理投入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由于计算方式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而不能将间接的投入成本进行反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另外,在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中,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的损失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这样一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2.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目分析。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从而抵御管理失误或者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费用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安全生产来说是必要性支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第三,信息系统费用。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风险监控等功能,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3.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工程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损失主要分为两类: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前者又包括了直接性和间接性损失,直接性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属于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而间接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出,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它对于企业的影响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少、信誉的受损、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3.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包括上述的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的信誉,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从而可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可求得安全管理产出的大小,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得到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效率,最后可得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财产,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以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作者:常江 单位: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施工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当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大多是管理层级多、粗放;需求规模大、采购批量小、采购集中度低;采购以项目为基点,供应商质量低,供应保障度低,价格高;采购资金保障度低、采购资金成本高;物资赊购、分包成为项目资金短缺的主要解决途径;物资消耗水平高;企业利润率低。近年来,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大宗物资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力求以量换价,但铁路施工企业存在的难点有:业主的条块性制度障碍导致项目物资采购的批量降低;资金的集中结算机制滞后使得物资集中采购难以开展;业主对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使得物资集中采购资源渠道受到限制。物资集中采购的问题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物资集中采购,还是以项目分散采购为主,未打破跨区域和项目界限实施集中采购,不能完全体现出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二是集中采购的执行力不强,部分企业还存在本位主义,固守传统模式,集中采购平台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三是集中采购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物资采购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依然存在认知不到位、专业人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成熟度不高及配套服务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四是集中采购资金结算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业主资金结算机制滞后导致整体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仅影响集中采购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制约集中采购的深入推行,而且因采购资金的不及时支付,影响优质供应商的参与范围,且供应商因转嫁资金成本导致项目实际采购价格偏高。 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以现在的大型铁路施工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机构为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就是要实现4个统一和两个提升。4个统一: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采购流程,对外统一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管理,统一的结算方式和金融结算服务;两个提升:进一步提升战略采购范围、深度,进一步提升集中采购和管理层次及质量。 2.1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以信息手段改革物资计划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和区域物流配送,实现网络采购、阳光采购,提升物资采购层级、批量和规模,向制造工厂采购、减少和去掉中间环节,优化物流管理、资金管理,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加速物资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经济合理地组织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项目物资价格管控、项目物资成本管控。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集中采购管理,实现采购优化,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采购行为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公开化,采购决策流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采购绩效可测量。 2.2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管理模式按照“一个采购平台,三级管理机构”运行体系,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物资管理部门通过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物资计划集中管理和协同,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优化物资采购及物资集中采购方案,实现主要物资(建筑钢材、水泥等)战略采购;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辅助生产物资、办公用品电子商务采购;专项物资由集团公司集采统供,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经济灵活地集中采购。 2.2.1主要物资战略采购。 结合资源分布情况,集团公司整合各项目物资需求,统一向战略合作厂商直接采购,以量换价,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将统一设立集中采购资金池,保证战略采购持续健康运行,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与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团公司成立战略采购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日常计划和供应组织管理工作,并协助办理结算业务。受集团公司委托行使买方权利,履行合同监管义务,负责收集、提供卖方违约证据。 2.2.2主要、重要物资区域集中采购。 集团公司组织应用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招标采购,项目经理部通过平台提报招标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在平台上审核招标计划、组织招评标及公告招标结果等。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公开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施工所需的集中采购范围内重要物资,由项目经理部提报需用情况、拟购方案及市场调查报告,适合招标或联合招标的批量物资,集团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适合竞争性谈判采购的物资,委托项目经理部组织采购,同时,物资管理部门和监察部门派人监督,招标结果报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核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达1000万元及以上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招标,并在集团公司招标交易中心开标评标。子(分)公司自管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集中采购范围内主要物资和重要物资,经集团公司审批和委托,可由子(分)公司组织招标采购,集团公司提供招标交易平台和服务。区域集中招标采购或联合招标采购后,区域内新增项目的物资采购,如资源市场和物流配送较为稳定,可比照区域内近期已招标结果执行,不再另行组织招标。集团公司直管和投资项目招标物资合同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中标人签订。子(分)公司自管项目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由项目经理部与中标人签订。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的物资招标,仅是为该项目确定中标人和采购单价,招标后的合同签订和履约等日常管理工作仍由相应的子(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负责。 2.2.3辅助生产物资电子商务采购。 由集团公司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建立网络采购专区和交易规则,实现辅助生产物资的电子商务采购和在线支付。集团公司指定物资管理部门成立电子商务采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联络电商的采购运营部门,维护平台各项功能正常使用;统一办理料款结算;建立采购物资台账,统计上报相关资料与数据。子(分)公司或工程指挥部物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信息挂网。采购需求信息应详尽,内容至少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需用时间、收货人、收货人详细地点及发票要求等。子(分)公司物资部门负责甄选报价,选定供应商,联系发货,确认收货,并统一办理与指定物资管理部门的料款和服务费结算。国内现有44%的央企在总部和二级企业实施了电子化商务采购,上网采购率超50%,中石化平均每天有6.8亿元的交易,与历史采购单价相比,网购平均成本降低率为3.7%,最高可达20%。由于网络竞价采购可根据采购方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采购周期大大缩短,较传统招标采购节省了30%~60%的采购时间。 2.2.4专项物资集采统供。 集团公司直管项目、投资项目、铁路铺架项目和公路黑色路面施工需用的沥青及油料,地铁、地铁专用线等施工需用的钢轨和道岔,由集团公司集中向中国铁物采购,统一供应。 2.3物资集中清算、结算管理 集中采购结算与支付原则:一是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分别对本级物资集采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对本级物资集采专项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有序流转负责;二是建立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为使物资集采资金得到有力保障,应建立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基金来源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共同筹集,每年年初根据当年集采物资供应量编制集采专项资金预算,筹措资金,保证专项基金及时足额到位。物资集中采购专项基金须专款专用于保障物资集中采购资金支付,不得挪作他用;三是比例归集、实时集中的原则。为保障资金的有序流转,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对纳入物资集采的项目,可按业主拨付资金的一定比例归集物资集采结算资金,该比例应通过集采供应物资所占成本比例进行测算;四是按月结算、有偿占用的原则。集团公司直管项目和子(分)公司应按时、按合同约定支付供方物资集采资金。对超出合同约定和管理规定所拖欠的物资集采资金,应确定费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五是预算管理、制度保障的原则。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审批,确保物资集采资金比例归集、实时集中、按月结算、支付及时。 3结束语 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铁路施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采购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转型相适应,这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作者:曹雪娣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企业经济效益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物资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物资采购管理随意性 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没有预算,缺少物资采购预算计划,物资采购行为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库存积压。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缺乏科学性,根据自身经验对他们认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品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采购物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许多原材料的库存积压,在无形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1.2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 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较低,且存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者没有对物资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多方面比较,采购渠道较为单一,竞争意识不足,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不科学,引发了企业物资采购支出较多与采购成本增加的问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还体现在物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中,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由少数领导与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一对一谈判,个人因素对采购行为影响较大。物资采购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会造成人情交易与权钱交易问题的产生,直接损害企业利益。采购工作做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企业市场份额也会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名誉与发展前景。 1.3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足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但却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时缺少规范和指引,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造成许多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2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立、管理方法改进等多个角度做起。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2.1加强物资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 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采购行为更有计划性。企业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计划制定。在进行采购预算之前,采购者与物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核实,考虑经常性储备、保险性储备与季节性储备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杜绝物资积压问题的产生。在制定物资预算计划之前,采购者需要深入到市场中,了解物资市场价格,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与执行。在执行物资采购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了解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的差距,找到原因,及时修正物资采购预算计划。对采购预算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企业采购预算,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的建立,有利于物资采购行为的动态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2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程序也是十分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采购程度与采购方式,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促进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有利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升级。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好运输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采购与企业招标采购的形式开展物资采购,促进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2.3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做好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物资的有效验收。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合同的签订必不可少的。签订合同是企业避免采购欺诈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做好物资质量管理的方法。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当根据相关部门规定,与物资的供应商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在对物资供应商进行评审与审批之后,共同签订合同,按照合同内容采购物资。企业验收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参照物资品种、类型、规格、数量等对物资进行验收,保护企业采购利益。加强合同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物资入库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也能在发现问题时,拿出真实凭证,维护企业利益。优化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采购行为的科学化与维护采购权利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罗继承 陈星宇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1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1.1铁路工程项目现状 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紧、质量要求高、成本控制严、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因此,采购的物资品种与其他类工程项目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物资种类需求较多。一般铁路工程项目采购物资大概有700多种,涉及2000多个规格,如果遇到特殊的施工情况,还需要其他特殊物资品种。同时,因工程质量要求高,部分物资除了必须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外,一些重要指标还须满足铁路行业标准。目前,铁路工程项目单个标段标的额巨大,经常达到十几亿元、几十亿元,因此,对于占整个工程造价50%左右份额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铁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尤为关键。铁路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提高物资采购效率,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资金,降低施工成本,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2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模式 铁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仍执行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12216号文)的规定,建设单位采购的物资称为甲供物资,承包方采购的物资称为自购物资,管理办法对甲供物资和自购物资类别进行了详细划分。自购物资的采购范围较以往扩大了很多,对进入工程实体的物资几乎都交由施工企业自行采购。采购物资范围的重新划分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施工企业的采购权限增大了,很多物资可以自主进行招标采购,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的供应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风险也增大了,物资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也要由施工企业自己承担。铁路施工企业根据原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铁路项目的主要物资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并对采购物资的范围和权限进行细分。钢材、水泥、钢绞线、粉煤灰、外加剂、矿渣粉、土工材料等大宗物资以公司总部的名义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地材、二三项材料、辅料等物资由项目经理部进行招标采购。 1.3物资采购定标模式 目前,铁路项目的定标模式均为低价中标,即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价格最低的为中标人。当然,从控制施工成本的角度出发,采购低价物资无疑是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但是,低价中标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供应商采取不平衡报价方式,对单个包件物资进行拆分报价,部分高部分低,整体价格综合后总价较低;或者是两家单位联合,采取不平衡报价方式分别中标。二是供应商以低价的方式中标,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正常履约,部分不良供应商甚至采取供应劣质物资以次充好,例如供应“瘦身”钢筋、更换钢筋吊牌、更换材质书等。低价中标的结果,一是供应商价格低导致无利或亏损,供货积极性不高,或供应劣质材料。二是虽然签订了总价较低的合同,但因报价的不平衡性,实际操作下来反而是采购高价物资。因此,低价中标从表面上看是给施工企业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影响整体施工工期,带来了施工成本的增加。 2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 2.1物资采购招标计划不准确、不严谨 大宗物资是以铁路施工企业总部的名义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但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项目经理部应该有更大的发言权,因为他们更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所在地资源的分布、物资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的走势及潜在供应商资质等因素。实际情况是,很多项目部物资人员到达一个新项目后,在短时间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能及时和全面地掌握当地资源的分布、价格行情、市场供求关系、供应商的情况等。铁路项目存在进场后建设单位要求抓紧开工和施工企业抢进度,以及施工图纸不能完全到位等情况,为赶进度而抓紧进行物资招标,因此,项目物资人员只能凭仅有的部分施工图纸和以往的施工经验提报物资的采购计划,差错漏的情况在所难免。计划的不准确、不严谨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因招标物资的规格型号不全、技术参数不明确、数量不准确、交货期及交货地点不清楚,供应商就会在投标过程中钻空子,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获取中标资格后,在供应过程中对描述不清、或未提及的物资采取拖延、耍赖等方式,漫天要价,项目部由于施工急需和政策原因不能自行采购,只能与供应商通过谈判方式签订补充协议,导致物资价格大幅提高。二是因招标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供应商在实际供应过程中不能严格兑现合同,若供应商有利润还好说,若供应商出现亏损,很容易引起供应商提出索赔或法律诉讼的情况。三是因招标物资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在实际供应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常用物资的积压。 2.2规章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走样 有些施工企业关于项目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对于物资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限额发料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大宗物资,比如钢材、水泥、钢绞线等能够做到公开挂网招标,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程序规范操作,对地材、二三项材料及辅料等物资,因物资金额较小,项目部出于考虑与地方关系的融洽等因素,很少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般是采取邀请或询价采购,邀请当地供应商或熟悉的供应商参与投标和报价,评审过程不透明,签订的合同也不报上级单位审批。项目现场供应和管理工作混乱,各项规章制度仅仅是停留在墙上而已,计划提报随意性大,经常采取电话形式通知发货,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资料。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库房或料场,没有对进场物资进行抽检,没有按照规定对物资进行分类整齐堆放,没有按照物资消耗定额进行发放等。 2.3采购与技术部门沟通不充分 物资部门作为物资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物资的组织、供应,掌握施工进度和各项物资的使用情况,根据施工组织的进度安排,做好各项物资收、发、存的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物资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物资供应工作不流畅。主要表现为技术部门主要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对物资管理整个工作流程的认识,很多技术人员的惯性思维是工程今天需要什么物资,供应商就应该今天或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送到工地,对物资的生产、组织、物流、资金等整体情况缺乏了解。物资部门没能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安排和物资的使用计划,采购工作安排不到位,导致急用物资供应不到位而临时采购,不常用物资积压库房,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2.4降本意识薄弱,凭经验办事 目前,很多项目物资人员只是把采购当作例行工作来完成,没有对项目所在地资源分布、价格行情、市场供求关系、供应商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没有意识到物资采购工作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意识到物资采购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贡献。再加上内部管理制度、个人观念、采购流程和设计上的一些因素,导致企业采购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绩效。物资采购人员不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对,凭经验提报采购计划,造成物资的积压和短缺,出现停工待料影响工期的情况。在物资到达现场后,凭经验判断物资的型号、数量和质量,疏于检验,导致不合格的物资进入工程实体中,造成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增加了项目施工成本。 2.5工作流于形式,忽视限额发料 物资的消耗对工程成本影响非常大,限额发料工作是现场物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的手段。物资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量清单、物资消耗定额、施工组织安排做好分阶段的物资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部物资人员不能严格执行限额发料制度,对各分部或作业队提报的计划不做认真的分析和审核,仅仅停留在统计汇总层面。只要各分部或作业队提报物资计划,并不按照工程实际进度认真核实,计划提报多少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多少,不对物资的总量进行把关,造成物资的浪费,增加成本。很多项目的部分工程是以总价包干的方式分包出去的,但主材由合同单位提供,若疏于控制限额发料工作,一方面会导致分包单位超出预算总量使用物资,加大了项目自身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将导致分包单位拿到多余的物资后在当地以低价的方式销售,势必扰乱当地市场价格,引起生产厂家的不满,甚至出现对簿公堂的情况。 3控制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对策 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全面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促进企业施工生产、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提及的影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应通过规范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达到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作用。 3.1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核 项目物资部门与技术部门应加强联动,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认真核对,包括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等重要资料,不能出现大的偏差。核对完成后提供详细的《物资需求情况表》,物资部门根据《物资需求情况表》制定详细的总体物资采购计划,该计划可以作为招标采购的依据。在总体物资采购计划下,根据施工工期的进度安排、具体工程量、物资消耗定额、内部任务的划分对总计划进行分解,制定详细的各分类工程量对应的物资需求计划,以及各分部年度需求计划、月度需求计划。总体采购计划、各分部年度和月度需求计划须明确各类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要求、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等,交由技术部门复核,总工程师审核,审核无误后交由项目经理审批。经过对各分类工程量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解,加上各部门的交叉审核、复核,计划的准确性得以更大的保障。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价格调整机制 对于钢材、水泥,由于需求量大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而且市场价格的波动也较大,因此可采取结算价格浮动调整的方式。对于二三项材料和其他物资,由于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市场价格波动不大,因此可采取在一定时间段内固定价格结算的方式。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实行结算价格浮动调整的方式,可以形成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商有稳定合理的利润,能够保质保量及时供应物资,不会出现停工待料和供应劣质材料的情况。以水泥采购为例,可利用《数字水泥网》,该网站对每个大中城市每周公布1次市场价格,比较贴近实际的市场成交价格。可以选择开标前一个月公布的项目所在城市水泥所有价格的算术平均价作为基准价,供应当月公布的项目所在城市水泥的所有价格的算术平均价作为比较价,结算单价=合同单价+(比较价-基准价)。根据水泥自身的价值和价格波动频繁与幅度,可以考虑采取正负值10~20元/t价格不做调整,但也要根据项目所在地水泥的资源情况而定。 3.3规范招标工作,加强合同审批制度 大宗物资的采购必须实行公开挂网招标方式,不能采取化整为零或其他原因规避招标。招标文件条款必须明确,不能设置带倾向性的条款,对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价格调整模式、结算方式、产品的技术要求等影响报价的重要因素必须明确,不能产生歧义。为防止投标人围标、串标、不平衡报价、低价中标后不履约等情况,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经评委会认定属实的将扣取投标保证金或列入供应商黑名单目录,对签约后不履行的招标人有权扣取履约保证金,并选择其他供应商。招标文件应提交相关部门评审,对提出的意见建议沟通完善后开始实施。公开开标和评审工作应在监督部门的全程监督下完成,确保开标工作合法有效和评委能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独立开展工作。地材及二三项材料必须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采取公开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项目物资人员应对招标物资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资源分布情况、市场价格情况、供应商资质情况等。对于招标计划、招标方案、招标文件等资料,必须报上级单位审查或备案,由上级单位派员参与评标工作。对于采取邀请招标的物资,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投标人参与,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进行,杜绝暗箱操作和个人决断。大宗物资的合同签订工作由公司总部进行评审,地材及二三项材料应先由项目部组织合同评审,物资、技术、财务、合同、总工程师、分管领导和项目经理签署意见,报上级单位审核同意后签订合同。 3.4强化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 物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项目部日常的自查,二是上级单位的不定期检查。日常的自查主要是检查物资采购招标行为是否规范,合同签订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合同的执行情况是否正常和可控,计划的提报是否准确,现场管理是否规范,物资的堆码是否整齐并建有明显的标识牌,仓储管理中账卡物是否相符,限额发料工作是否可控,内业资料是否完备等。由于项目物资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容易滋生惰性,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疏于执行,一切按自己的惯性方式开展工作。因此,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各项工作是否规范运行。同时,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应对公司物资管理工作新的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进行宣贯,让基层单位人员及时掌握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的动态,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检查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形成常态化检查,对项目部物资人员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势必在某些关键环节上不敢违规操作。常态化的检查,可以将问题暴露出来及时加以改进,不至于积重难返,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的情况,对单位和个人都造成损失。 3.5有效加强限额发料工作 限额发料在现场物资管理中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物资使用,不至于出现物资超额使用,能够对施工总成本进行控制。指标下放到各分部后,各分部必须按照指标进行物资的领用,以有效地控制物资浪费现象,以及防止各分部超额领用物资后挪用和倒卖。若对限额发料工作不加强管理,任由各分部想用多少就领多少,按整个工程造价物资占50%左右的份额计算,即便是超额1‰都是非常大的数额,对项目整体的盈利影响非常大。物资部门根据各分部以及分工程量计算的物资年度需求计划和月度需求计划,建立各类物资的需求台账。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工程量变更或其他情况,导致物资需求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台账。各分部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物资的领取,物资的领取须要求各分部物资、技术人员及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对领取的物资当天必须登记入账,做到日清月结。每月底对各分部实际使用情况与台账进行对比,对出现的偏差应要求各分部说明原因。若实际消耗数量与计划数量不符合,且不能说明原因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查实。 3.6建立物资供应应急保障机制 在物资供应过程中,由于供应商资金、资源,以及生产厂家设备检查、检修,或者道路运输中断和限行,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物资不能及时送达施工现场。作为项目物资人员,应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认真考虑各类不可控因素,防患于未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比如:钢材、水泥等大宗物资,在招标时应考虑选择两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和生产厂。物资人员在供应过程中要多观察、勤思考,及时掌握天气、道路或其他非人为因素,与供应商加强沟通,掌握工厂生产、检修情况。根据掌握的信息,结合施工进度、物资需求和库存情况,调整物资供应计划,加大现场库存,或要求供应商加大库存量。 4结语 当然,在应急保障预案中,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也应该做详细的分析,结合项目资金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项目物资供应工作。在项目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应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不能采取只供货不付款的方式,此举会引发很多的后续问题和矛盾。供应商垫资肯定会存在资金成本,很多项目物资人员惯性的思维认为供应商垫资天经地义,没有进行换位思考。在2009、2010年铁路建设资金紧张期间,供应商因资金问题与施工方对簿公堂的事情层出不穷。作为供应商,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也是迫不得已,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项目物资人员在问题出现的初期没有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问题和矛盾不断地积累放大,最终爆发。 作者:刘军 单位: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国企供应公司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国企物资采购概述 物资采购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因为它处于整个系统的第一环节,对于企业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小则影响内部工作系统,大则影响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物资采购主要包括对于生产材料的采购和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物资采购在实际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没有“物资采购”项,多以“原材料”予以核算。此外,物资采购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如果供应公司相互之间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关系,一旦出现失误,便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秩序,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国企物资采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自身在进行采购的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为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收取贿赂,或者一味的追求价高而忽视质量,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经常发生。在一般的民营企业中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因为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采购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市场中的主体,即国企而言,造成的影响便是巨大的。近些年,国企的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对于各项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采购资金也十分的庞大。现阶段的市场是属于买方市场的,卖方为了能够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数量,不惜出卖质次价高的物品或者是进行促销捆绑销售。很多采购公司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很容易买到质量低劣的产品,这些对于国企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大的隐患,必须予以解决。目前国企物资采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国企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出现采购商品出现质次价高的情况。其次,由于一些国企忽略采购的专业化问题,进而缺乏专业的采购人员,最终导致采购过程中很难鉴别区分出所需采购物资的好坏。另一方面,由于国企往往体系庞杂,很多管理者缺乏对于采购的重视程度,致使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违法违规的行为也常常会出现在采购过程中。这些都导致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三、对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各项问题,结合国家颁布的关于国企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文件,提出以下改善措施,以便建设科学严密的采购管理体系来规范国企采购过程中所出现种种问题。将整个采购过程,即采购开始计划之时、进行价格比较、勘查实物到最后的决定购买、交付价款、入库实现全面的监督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内部管理机构 建设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机构或者委员会进行领导控制,因此,可对采购工作建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整个采购程序,定期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情况。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成本的降低,并且确定相应的采购标准、价格,对于违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和国家法律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二)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予以规制,但对于国企内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具体的进行约束。因此必须针对各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针对采购的计划,对于计划的确定以及审核都应进行规范。其二,对于申报价格的进行约束,价格的确定必须要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之下做出,对于较大的采购数量最好以招标的方式进行。此外,价格的最终审核确定必须要求做出书面形式的文件资料,以便后期购买进行对比或是监督检查。其三,对于采购合同的审查进行系统规定,合同必须经过严密的级次申报方能最终签订。其四,对于质量进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作为基础,避免质量瑕疵的物品进入企业的生产运营程序。其五,对于票据的制定、审核、归档进行规定。最后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惩罚措施的建立将会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加强采购员工整体素质 对物资采购管理公司的员工的专业素质必须要予以重视,素质较低的员工不仅不能够辨别商品质量的好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容易受到贿赂或者收买。因此,必须对员工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国企首先做到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集中于专业知识领域,尤其是日常会购买的商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于采购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加强。其次,国企在新招用员工的时候提高准入门槛,在源头上便对其素质进行把关。同时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在国企进行采购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少部分人以收买贿赂的方式将自己的商品销售进去,因此,应经常对员工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也是加强采购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考核的内容除了日常培训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与其实际工作表现相互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间接性的督促员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结束语 国企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逐渐实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各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国企采购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除了能推动市场的内需以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解决。贿赂事件、商品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国企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体系,建立统一的内部领导机构或者委员会,制定统一的内部制度规范,不断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最终,国企的物资采购体系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科学和完善。 作者:张浩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降低成本视角下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采购物资的数量没有结合实际的需求量,企业为了将自身的资金容量扩大,盲目的购买物资,导致占用过多的资金,造成物资的堆压;其次,采购的物资单价过高,渠道不足。很多企业都有明文规定,大部分企业需要的物资都是从指定的材料厂进行采购,但是部分材料厂的物资的价格存在虚高问题;最后,专项采购人员不具备强力的专业素质,对于采购认识不足,没能及时的熟悉企业所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对于产品的质量更是缺乏判断力,从而导致资金大量的浪费在产品采购质量之上。 二、有效的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一)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采购,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企业为了确保能够正常的运转而需要购入必要的消耗品以及设备、设施的一个总称,也是企业中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不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财务、物资有关部门,对于物资采购都应该拥有非常敏感的风险意识。这不仅仅是因为采购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多的是因为有可能部分人员会形成欺诈行为,所以在企业的采购当中需要控制物资的价格。 1、合理核定采购计划 其一,由企业的技术部门通过生产的需要来制定出维修用的物资计划;其二,由企业的材料部门根据生产的总需求以及计划来制定出企业物资的采购计划。而采购计划的制定,对于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预测与估计,也是对于整个采购所需要使用资金的一种规划。采购计划不仅是对资金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发与配置,还要制定出相关的使用标准,以便能够随时的掌控与检测采购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浮动。只有有了物资采购计划来进行约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率,优化管理配置,快速的查找出资金使用中的例外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把住源头,净化渠道 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购环境的充分、有效的利用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采购市场的基本行情、抓住市场采购信息。企业需要建立出相应的市场信息机制,例如:建立出企业重要物资的供应商数据库,一边随时的查询,以及相应的品类、性能以及其他有关物资信息,并对物资进行随时的调查与跟踪,然后在进行价格、质量等有关综合评价。 (二)构建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价格档案,降低采购成本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的企业都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相应的产品专栏,将市场商品的价格透明化,让需要进行物资采购的企业了解到产品相应的价格、质量等相关情况。通过网络信息的利用,建立出价格档案,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更新,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杜绝盲目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支出 物资部门需要将供应商的信息录入电脑当中,再经过加工处理,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中的水平、质量保障等进行研究,调查,然后将相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等进行审查。物资部门在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内部网络将订单收录入库。企业能够通过电脑的统计,掌握库存情况,也能将库存量降至最低限度。 (三)强化采购人员意识 作为企业的采购人员,需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意识,抓好采购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才能够确保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作为采购人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满足业务需求。搞好物资采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用在“刀刃上”,作为企业的物资部门必须要致力于加大人员成本意识的强化。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往采购方法与技术等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建设出一只集法律、信息化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职能于一身的采购专业队伍。 (四)加大纪检监督力度 纪检部门需要加大物资监督力度,降低在物资采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物资供应商有意作假,故意不履行合约等;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索贿受贿;供应商故意抬高价格等等。因此,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针对物资采购中常见的问题,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纪检部门应加强与物资部门的相互配合,尤其是针对物资采购存在的重要问题,定期的开展执法监察,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三、结语 总之,在企业的物资采购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物资部门,需要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从实际出现,真正的做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大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论文 一、两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探究 1.1成本高,效率低。 采购部门不够精简,费用支出较大,调查、洽谈各方面都需要花费。为了资金能够灵活周转,许多企业并非大批量购买,也就无法享受优惠价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采购成本过高。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的过程耗时耗力,选择过程低效。流程不合理,存在环节重复现象,且文件资料处理以人工为主。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极易因此而浪费资金。与供应商缺少良好的沟通,互相隐瞒真实信息,导致采购效率很低。 1.2物资质量无法保证。 质量和成本一般呈正相关,但企业难以参与到供应商的物资质量控制活动中,所以在招投标时很有可能选择报价低的供应商,其质量无法保证,最终必将影响到生产质量。腐败行为在采购过程中屡见不鲜,直接导致材料质量不合格,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1.3资金利用率低。 以建设项目为例,投资大,由业主提供建设资金。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各环节联系较少,信息闭塞,常出现高价采购的情况。由于无法合理地运用资金,最终导致物资过剩或物资不足,阻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 1.4管理漏洞,合作期短。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难以执行,人才匮乏,工作效率较低;管理人员为一己之私,接受供应商的贿赂,以高价购买质量较次的物资,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与供应商多是一次性合作,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频繁地换供应商,会增加许多风险。 2.新模式。 传统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需加以改进,一种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对大型企业而言,生产规模大,所需要的物资材料多。一方面产品本身可能比较复杂,需用到多种机械设备和材料,即便是同一种材料,规格也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产品的用途不同,在外形、构造、组织上有着很大差异。企业生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所以物资材料要适应地点的变更,这就决定了物资供应的多变性。另外,采购管理要涉及诸多部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要具体而定,加上生产周期较长,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改变了以往为库存而采购的模式,而是根据订单采购,即有多少生产需求订单,就制定多少订购订单,可减少盲目性,避免物资库存过剩。采购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灵活性,确保采购计划的可行性。采购部门可随时了解项目进度详情,并对物资需求加以预估,生产过程中尽量保证物资材料能够准时到达,以节约库存保管费用。在管理上,实现了由采购管理到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加强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企业负责一部分,供应商负责另一部分,彼此相互合作,使各方面更加协调,逐渐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供应链物资采购管理重视战略协作,即与承包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协调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双方增强了信息透明度,供应商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量和详细要求等信息,企业也需了解供应商的实力、供应能力和材料质量。因市场复杂多变,双方必须做出快速反应,企业将变动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供应商,以便其能够迅速调整。 二、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在现代大型企业的应用 1.实例分析。 某企业成立于1960年,经过几十年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企业集生产、科研、销售、经营多种功能于一体,随着竞争加剧,为获得更多利益,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尤为重视。物资采购管理颇为关键,2010年——2012年,企业共组织了232次招标采购,年均招标采购金额62075万元,占了采购总额的90%。除了招标采购,企业还采用了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的方式。同时,企业还制定了较为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最终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2.管理策略。 2.1做好准备工作。 在采购过程中,管理层将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基于整体、长期规划与控制的方式对采购成本予以控制。然后将其详细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并交由各级管理部门予以执行。同时,通过强化控制、监督工作,让采购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 2.2实现经济采购。 不断引进新的渠道供应商,通过竞争降低采购成本。保持合作关系稳定,降低客户更换风险。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实时调整采购成本。实施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2.3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采购过程中,坚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相互制约,有效监督。采购计划逐级审核,实际采购执行必须符合或优于年初制定的采购方案和集团公司的批复意见并逐级审批。招标或询价采购方案确定后,由管理科统一组织招标或询价,业务科根据确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渠道和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逐级审批后实施。 2.4丰富企业文化。 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且忠诚度较高的员工。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培养团队精神。此外还应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避免各种腐败现象。 三、结语 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工作,与企业利益和项目质量迷密切相关,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做好管理工作。为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状况不断完善采购管理模式,科学地制定管理策略,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在不影响物资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费用,为企业节约成本。 作者:孙力 宗玉儒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新形势下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 1、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策略 针对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要求。例如,企业在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监督进行严格的管理作为前提条件,以采购人员对各项规章条例的严格遵守作为基础,保证采买的安全性和标准性,才能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内部管理基础。企业实现对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可以在管理的过程引入新的采购管理模式,应用先进的技术实施招标采购等。 1.1 引入新的采购管理模式 1.1.1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不足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程序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例如,采购计划的提出—采购计划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是,传统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人为性的随意采购,采购人员占主要的因素。例如,采购人员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可以自己决定或者按照企业的指定选择购买产品的商家和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且,大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都应用一事一议性招标。换一种说法就是,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如果需要的物资用量较大,就会临时组织招标。这种招标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实现全过程的竞价采购,还不能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会造成企业中发生腐败现象。 1.1.2 新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应用 针对上述中所指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需要企业对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例如,某企业在实施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网络间的竞标,获取物资的供应权。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传统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物资管理、物资招标和物资供应中心。不同的中心机构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例如,物资招标中心主要负责在计算机网络中录入电力物资采购计划,并且通过网络实现对物资采购信息的及时,统计采购物资,并且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物资的管理和供应中心主要是负责对电力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核对电力物资的库存,按照企业招标中心的采购结果实现对合同的签订,在电力物资入库前进行验收和结算,最后进行仓储保管和物资的发放。这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企业的管理中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机构,还建立了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整个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环节的全部覆盖,降低了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有效的保证了采购产品的质量。 1.2 应用先进的技术实施招标 采购企业在进行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时候,应用新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一项关键的因素是实现对电力物资采购订单的电子化处理。除此之外,企业在实施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电子化的同时,可集成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中不同电力物资采购业务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应用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和对比采购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采购订单、发票和结算单,发挥成本较低、选择比较多样和过程透明简短的特点,实现对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为企业内部供货的准时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库存管理是企业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的工作业务量比较大。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可以对物资库存数量进行准确的掌握,及时了解电力物资的入库和出库实时动态变化,保持企业库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招标,主要是利用虚拟世界的传输功能作为平台进行采购,通过网络实现采购人员和采购商家的交流沟通,避免了监管力度不足所产生的随性操作。整个采买过程是面向社会的,竞标的过程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特点,实现了对电力物资采购操作的规范化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物资采购资金的投入。 2、结语 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和良好发展,物资采购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电力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传统电力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弊端,引进新型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问题的发生,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适应企业在新形势中的发展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傅晓垒 单位:国网福建上杭县供电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风险防范 1电力物资采购的内因型风险 1.1计划风险 计划风险的产生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和操作力度;另一方是采购计划管理技术的不科学设计和不恰当选择,使实际情况与采购目的发生偏差,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的出现。 1.2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的出现是由于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在业务认识、市场环境判断、责任心等方面把握不足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的决策风险。 1.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合同条例不明确,盲目签约,弱化违约责任,只是口头协议。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获得更大利用,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例如行贿、牟取企业采购标底等,导致双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签约。三是,合同的日常管理混乱,导致无据可查。 1.4运输风险 电力工程技术具有资金密集、生产周期长、设备品种多样、采购范围广、运输距离远等特点,除此之外,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空运等多种方式,因而受外界影响较大,导致运输中存在多种风险隐患。 1.5验收风险 验收风险具体表现在质量上的以次充好、数量上的缺斤少两、品种规格上的货不对路、价格上的名不副实。 1.6存量风险 存量风险的表现有三点,首先,是采购量无法及时满足生产供应需求,导致生产中断而引发的风险。其次,是物资采购量过大,引起物资的积压,大量的物资沉淀于库存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了存储损耗风险。最后,是由于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错误判断,盲目进货,形成了价格风险。 2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物资采购资金占到了总投资的40%左右,所以说物资采购管理的规划与完善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企业在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上,同时做好物资定额、计划以及物资采购与分类的相关工作,实行物资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制度化。第二,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让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全面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2.2建立责任风险控制 建立责任风险控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上的建立着手,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加强企业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接着就是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随着采购模式的不断变化,物资供应部门更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懂招投标、合同、法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只有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采购风险。 2.3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因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很多,所以相应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物资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准备的掌握相关产品的资源、生产方面的情况。同时,合适的供货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物资采购中的直接成本,可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的风险。 2.4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 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和规范的供应商行为时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力机构和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供应商的管理除了从所供物资的名称、规格、质量、价格、供应方式等方面考虑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考察企业的生产情况、信誉度、服务质量、经营状况等。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比对,从而挑选出最有保障最合适的供应商,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孙朝阳 单位: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铁路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讨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资采购管理机制不完善 突出表现在部分企业未明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并赋予相应的权责,实行物资采购归口管理;有的未明确与子分公司物资采购分级管理的额度权限;有的未对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个别单位把物资采购的权责全部交由子(分)公司自行管理,受子分公司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因素影响,往往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违规操作现象。 2.物资招投标采购比重不高 据2012至2013年采购情况调查,全局非运输企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价采购方式的比重仅占采购总额的48%,而采取询价采购、零星采购方式的占一半以上。与运输业集中采购实行招标相比,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的批量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闯市场增收入,在内部挖潜降本增效上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3.物资采购过程不规范 个别企业因计划不周或工期紧张等原因,该招标的没有招标,仅以电话询价代替招标;有的企业未遵循询价比价至少要三家以上的规定,有的没有保留完整的询价记录;有的采购合同管理不规范,个别企业未经审批完毕就提前签订合同。 二、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的迫切需要 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与经营成本、廉政风险防控息息相关。近年来非运输企业经过一段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转变,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迫切需要完善阳光采购机制,净化采购渠道,优化物资采购管理,促进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铁路非运输业的加工制造、工程施工、现代物流、旅行服务企业不仅仅服务于铁路旅客货主,更多地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多个行业,与地方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物资采购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优势,关系到能否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生产的工务、桥梁配件及电缆产品成功进军城市地铁、轻轨市场不仅仅靠的过硬的产品质量,成本优势亦十分突出。 3.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运输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路局运输业对列入运输成本的运输单位物资采购实施计划管理。非运输企业由于列入企业经营成本,且涉及行业门类众多,在采购管理上对路局的要求理解不一,做法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的整体效益。因此,在企业努力增收的同时,要进一步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当前全路推进资产经营开发,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亟需规范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在增收创效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经营管理整体效益。 三、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措施 1.构建权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1.1明确管理权责。铁路局非运输企业主管部门负责非运输业系统物资采购管理顶层设计,参加铁路局组织的物资采购招投标相关工作,对非运输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行为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各铁路非运输企业负责按照路局总体部署,实施本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对所属子分公司物资采购行为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企业的物资需求部门、采购实施部门、财务、审计、法律、纪检等相关部门赋予相应权责,构建层次清晰、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1.2明确管理范围。铁路非运输企业仅负责按路局规定,属于自主采购权限范围的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大维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所需物资的采购管理。对于铁路局实施统一集采集供的物资严格执行规定。 2.实施专业归口分层管理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2.1实施专业归口。各非运输企业要成立物资采购领导小组,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坚决杜绝多个部门插手物资采购,避免造成管理混乱,甚至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2.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涵盖采购全过程,形成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验收、物资出入库各环节的有序可控,实现物资采购行为有法可依。 2.3实施分层管理。按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非运输企业应明确界定集团公司、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管理权限和额度。本着有利于集中批量、降低成本的原则,建立集团本级管理物资采购目录,并报路局主管部门备案。按“不相融岗位分离”原则完善物资采购内控制度,真正落实“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采购质量、成本控制责任。 3.强化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3.1最大限度集中批量实施招标采购。一是凡采购品种、批量、采购金额或供货厂商数量达到招标条件的,均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不断提高招标采购比重。二是公开招标采购要坚持相同性能和质量条件下的最低价中标原则。三是各企业根据加工制造、工程施工、建筑安装、旅行服务商品等不同类别界定相应的额度,达到额度的必须招标。四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具备条件的大力开展网上竞价采购,充分挖掘供应商潜力,达到减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五是在不具备招标条件时,进一步规范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力争取得最佳的效果。 3.2全面规范询价采购工作流程。各非运输企业制定操作性强的询价采购工作流程,规范零星、小额采购。根据铁路企业实际,实施物资询价采购审批和公示制度,明确采购人、采购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询价采购审批要有各级相关人员、分管领导签字,规范采购程序。同时要确定采购监督部门,定期对采购部门所购物资进行市场询价,落实监督检查责任,构建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询质比价监督机制。 3.3加强物资供应商管理。建立物资供应商信息库,对采购渠道实施动态管理。各非运输企业及下属公司要根据各自权限范围的采购物资,按类别、采购方式建立采购渠道档案。从产品价格、质量和供应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要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内容和判定标准,对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对发生严重问题的纳入黑名单,限制其进入铁路市场。 3.4规范采购合同管理。严格合同签订、审查,落实履约责任。定期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加强合同及相关采购档案管理,严格按合同约定条款和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资金支付。 3.5实施质量追溯机制。建立采购物资质量跟踪追溯、信息反馈制度,建立质量问题产品的退货、终身索赔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非运输企业专业技术部门和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将产品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反馈物资采购责任部门,作为对物资供应商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形成物资采购质量控制闭环管理。 3.6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采购决策、采购招标、合同执行、质量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把规范管理程序、加强质量控制、廉政风险点控制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强化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4.开展物资采购管理机制运行评价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全局非运输企业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运行评价机制,采取季度或年度形式对所属单位物资采购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采购办法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工作流程运行情况,物资目录执行情况,节约采购成本的分类对比情况、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情况,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物资管理机制,在动态管理中提升管理效能。 四、结语 铁路非运输企业必须正视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适应铁路全面走向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形势的物资采购管理机制,在企业拓展市场增收创效的同时,通过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并逐步形成企业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作者:石业发 单位:济南铁路局经营开发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浅析 1、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问题 1.1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风险 在确定了供应商后,就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是确保供应商履约的法律文件。企业在和供应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采购合同的重要性。很多采购人员甚至认为采购合同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甚至认为采购合同只是一种形式。由于企业采购人员的对采购合同的认识不足,所以,采购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采购合同约定应当在某个时间之前交货,如果迟延交货,供应商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在实际的过程中,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并未发挥作用。这就导致即使供应商迟延交货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导致了采购合同形同虚设。 1.2采购腐败 采购腐败的情形主要是采购人员或负责人为了获得回扣,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牺牲企业利益的行为。采购腐败具体表现为:物资采购的价格非但不低,反而比一般情形偏高;舍近求远,即从近处采购物资的话,价格实惠而且运费较少,但偏要从远处采购,而且价格偏高。采购部门对于企业而言十分的重要,而且在企业中,该部门的关键岗位往往由家族人员控制。企业破除采购腐败,需加强采购制度建设。 2、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2.1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计划 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计划是企业物资采购运作的第一步。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计划的制定者应当具有的丰富的物资采购经验,并且具有出色的协调能力。企业库存的积压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致使企业库存物资没有得到很好地使用。根据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如果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参与,将会大大将少误差率的发生。因此,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可以建立生产、采购、财务等三个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第一,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物资采购申请单;第二,采购部门接到采购申请单后,对是否重复购买进行调查确认,并进行物资采购计划的可行性审核;第三,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算目标进行审核,审核后提交物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2.2选择供应商 选择怎么样的供应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供应商,是物资采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供应商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使得企业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能掌握价格、质量主动权。主动权还表现在物资采购的规格、型号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也能在在价格上获得更大的实惠,还能让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承诺更加周到。物资采购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应当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综合评估:第一,制定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采购标准的制定应当有物资使用部门和采购部门联合制定,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标准应当包括物资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结算方式等方面。越是具体明确的标准,越具有较高执行性;第二,制定出科学的评标管理办法。通过严格评标办法,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才能选择到优质的供应商。招标的范围尽可能的广,以吸引到更多的供应商参与。 2.3确定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 物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在确定物资采购价格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市场上相应物资价格的调查,弱化物资采购员工以及采购部门负责人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物资采购绝不是简单地买供应商的物品。物资采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制定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程序,从而能在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尽可能避免了采购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物资采购价格,应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作用。现代网络科技的繁荣,为物资采购人员确定物资的合理价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物资采购人员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该类物资的一般报价,从而摸准各个供应商的价格底线以及采购物资利润的构成,既能确定采购物资的合理价格,也能有效的避免采购腐败。 2.4加强对采购人员考评 企业的采购人员是物资采购的执行人,在采购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抬高价格,或者采购物资的质量与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不一致的,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造成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考评中,往往注重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品质和行业操守,而对如何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评往往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评:第一,制定奖惩制度。企业制定完善的采购人员奖惩制度,需明确一旦采购人员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将会得到的惩罚,也应当对一贯廉洁自律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第二,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核。一般可以采取季度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结果应当与采购人员的绩效挂钩;第三,采用采购人员轮岗制,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串通勾结。(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3、结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采购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逐渐从传统的后勤辅助角色,转变到成为企业的关键部门。企业物资采购是采购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做好了这一工作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充分发挥采购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考核,加强物资采购制度建设,使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上实现提升。 作者:张淑芳 尚建军 单位:河南油田物资供销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事业单位材料物资采购管理研讨 一、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一)减少库存经费 减少库存经费的根本方法是要将库存控制作为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原则,树立库存控制的原则,进行适时、适量的采购,以减少库存经费为根本。 (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物流采购管理要从全面出发,把系统中的每一部分组成合理的进行组织协调,使得每一元素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而后树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员工以产品的质量为基本核心,秉承“科学化、效率化、精准化”的三化保障体系,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和安全生产指标的合格。 (三)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逐步采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使物资采购管理真正做到高效、快捷、准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迅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即MIS系统在各行各业普遍建立,我们还应当加速这种信息化的进程,使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采购供货速度是关键,适应市场竞争是需要 随着现今企业面临客户要求的多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性的需求,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一大重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供货,从而满足顾客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一)保证不缺货、保证物资采购质量 建立一个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的高效率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科学的制定物资采购管理战略和物资采购管理计划。保证把所需的物资按时采购进来,保证不缺货,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质量,既要保证所采购的物资能够达到企业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要做到适度。质量太差,必然不行,但质量太好必然增加采购成本,所以要求所采购物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尽量采购价格低廉的物资。 (二)供应商是企业的战略联盟者 在物资采购管理中,企业的供应商不是企业利润的吞噬者。相反地,我们应该把他们看做是企业合作的战略联盟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来挑选与公司有良好合作的供应商,在帮助自身成长的同时来帮助供应商成长。做到双方互利共赢,满足企业所需要的物资采购要求,做企业的战略联盟者。 (三)明确物资采购计划 在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的过程中要明确进度,不仅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选择供应方,同时也要考虑价格因素和质量因素,最重要的是进度因素。当供应方提供的合同不能满足我方的供货要求时,要与对方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签订合同明确供货要求并与供应商达到共识。 (四)建立适合的采购信息化平台 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建立一套适合本事业单位的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迅速准确的提供市场所需信息,来满足市场化的需要,使得采购计划和合同管理以及物料的统计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套全面严谨完善的物流采购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采购过程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监督性,它能使得企业采购程序实现标准化,有利于采购数量的明确性、采购决策的科学性、采购行为的规范性、采购过程的公开性等一系列程序的实现,从而最大力度的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利润的提高,增强其整体实力,使之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 作者:杜红英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探讨 摘要:在我国的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人们更加注重对港口的建设,同时也逐渐加深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的研究分析,希望以此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 前言: 水路运输因其运输成本低、运输货物数量大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为促进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港口的建设,特别是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性的分析已经成为人们现在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促进港口的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港口物资采购缺乏计划性。在实际的港口物资采购过程中,大多数的港口缺乏科学的计划,只是在港口物资缺乏的时候才会购买,没有对物资的质量、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物资购买时没有做到充分的前期准备。其次,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物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长短以及企业生产的安全与否,但是由于港口物资采购量大,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供货商处进行物资的采购,这就很容易导致采购物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港口建设的质量,也会增加成本的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进行港口物资选购时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而且缺少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在实际的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中常常出现问题,影响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科学性分析 为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的科学性,提升采购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港口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 (一)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想要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首先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对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物资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预测,同时对港口物资的各大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准确了解市场动向以及各大供应商所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程度等[2]。在制定采购计划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机械配件采购计划的制定,因为机械配件的消耗十分巨大,我们要对机械配件进行技术检查从而减少机械配件的损耗,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可以有效的减少采购的次数,保证采购的质量,同时也可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有利于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接下来的采购工作提供保障。 (二)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 为解决采购物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并且严格根据标准进行港口物资的采购。对于港口物资质量的判定不应该只有采购部门自己决定,我们应该将采购的物资交由企业各个部门来判定。例如我们在对柴油进行质量检测时,应该将供应商提供的柴油送往专业的柴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然后再通过使用让各个部门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之后再根据检测结果与评价选取性价比最好的柴油。而且我们对待不同的供应商要做到一视同仁,统一物资采购的质量标准,针对以次充好的供应商坚决不再与其合作,而且还有寻找信誉度高的供应商,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与一些信誉度低的供应商合作,影响港口物资的质量。 (三)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要加强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应该为采购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关于港口物资的专业知识,提高选购港口物资的技能。而且企业还可以为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鼓励采购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借鉴彼此间的经验,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进行港口物资选购时可以公平的对待各大供应商,客观的选取质量最优的港口物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以此来规范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从事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与质量。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想要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式,以此提高港口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我国港口建设的发展。 作者:鲁鹏坤 单位: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论文: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管理 作为高校后勤总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中心既要做好经营与发展,又要搞好服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物资采购配送工作,尽一切可能降低进价,降低配送成本,是摆在每个配送中心员工面前的问题。一年多来,我校后勤总公司配送中心在后勤物资采购的全程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大家探讨。 一、目的与意义 集中配送的目的是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采购的人和事,集中到一个部门来办,便于集中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使配送的量增大,以求降低进价,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 二、物资采购全程管理的内容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全程管理,我们归纳采购之前、采购过程、采购之后的管理。 1、采购之前的管理 (1)采购之前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市场调查,了解价格信息,包括品牌、规格、质量、型号、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必要时还要对供应商进行考察,了解生产流程、生产规模、厂方实力、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这些都是做好采购工作要掌握的信息。为掌握市场信息,我校后勤总公司配送中心专门设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进行市场调查,中心负责人和总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也参与调查或抽查,做到心中有数。配送中心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需物资进行市场调查,如蔬菜类、水产类、蛋类每周一次,维修材料、文印纸张、耗材、清卫用品、干货等其他食品原料不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还与兄弟院校进行沟通,互通信息,为采购工作提供依据。 (2)供应商的选择 综合供应商的实力、信誉、服务能力,所提供商品的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供应商,对于招投标所采购的商品,还要对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质量。为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采用签合同、收取质量押金的办法,合同一年一签,定期考查,实行优胜劣汰。在供应商的选择中,还引进竞争机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谁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就让谁做;引进约束机制,只看价格和质量,不看生人和熟人,堵住关系生意,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进货渠道。我们在主要货物如粮、油、燃料、肉、豆制品等物资采购方面,在招投标采购的物资方面,供应商基本上是厂家或主渠道商家,各类物资的进价在高校中保持在较低价位。 2、采购过程的实施 物资采购分成两部份,一是委托采购,就是和供应商签定合同后,由供应商送货上门,配送中心主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定期了解商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状况;一是自行采购,象蔬菜、干货、零星设备、低值易耗物资等。在采购过程中,配送中心根据各部门的定单,分门别类来整理,统计好所采购的数量,到市场两人一组进行采购,根据物品质量、价格,通过货比三家来确定。在采购过程中,还要查验商品生产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以确保不购入“三无”产品。 物品采购后,严格按物资验收手续,进行质量检验、数量核对,收取相关证明等。 3、采购之后的管理 保管员要严格进出库手续,做到物资先进先出,防止过期变质。库存物资做到分类有序,摆放整齐,做好日常卫生工作,做到库房洁净无杂物,杜绝鼠患。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物品使用部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了解物资供应情况,包括:计划验收、物资到位时间、物资数量与质量、包装回收、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若出现差错,要求及时补偿,并追究责任,限时整改。 对采购员实行限额领用支票制度和限时报帐制度。采购员当天领用的支票需当天交回;核算员要每天检查支票领用和报销情况;要严禁公款私用。为杜绝公款私用,配送中心未领用备用金,由采购员垫付,办妥所有手续后再报帐。 三、集中配送所带来的效益 由于把所有的物资集中在一个部门操办,采购量相对较大,所带来的效益也比较明显,许多物品的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如肉类,光我校本部的餐厅,与去年相比,全精肉下降0.20元/斤,夹心精肉下降0.30元/斤,肉末下降0.40元/斤,大排下降0.70元/斤,杂排下降0.40元/斤膘油下降0.45元/斤,椐统计,光肉类一年就降低进价四万多元。 还有清卫用品,常用的扫帚、纸箩、簸箕、拖把、水桶、橡胶手套、垃圾袋等,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全部降了价。后勤总公司住宿公司在今年九月开学时进的一批清卫用品统计,比原先降低成本近二千元。 味精,集中配送前,每箱100元,现在每箱82元,后勤总公司饮服公司每年要用1500箱,一年能降低成本27000元。 还有招投标采购的新生床上用品,每样用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套下降27元。今年我校的新生床上用品(不含钱江学院)比去年降低八万多元。分体式空调,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每台降低100元,今年购买的空调比去年省下近三万元。而空调的价格与市场价相比,每台要差1000元左右,这类物资的采购更能体现集中采购的优势。 集中配送的优势还体现在,许多客户愿意和我们做生意,因为和一个校区做,很有可能和7—8个校区做,不用再化精力去谈生意。进货量大后,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薄利多销,商家还是有利可图。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谈生意的客商多了,选择的余地就大,也能迫使商家让利,降低进价。 几点思考: 1、要做好配送工作,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制度。一项好的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可以避免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可以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腐蚀。采购工作中,不能单独谈业务,不能单独采购。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当客户谈定价格,买好物品后,开发票时会问你,发票怎么开?这是相当大的一个诱惑,发票开高的余额就用现金返还给你,就可以作为个人的不当得利。而单独谈业务,尤其是大宗物品,猫腻更大,也更易出问题。我校也好,其他学校也好,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而在制度中要明确规定,不能单独谈业务,不能单独采购。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要对此进行监督,发现苗头,要及时予以制止,也可列入后勤总公司监控范围。在采购发票中也可签上二个人的名字,注名是采购员或经办人。 2、与经济工作打交道,不但要有一套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支思想健康、作风过硬的队伍。制度和人是事物的二个方面,相辅相成。好的制度如没有人去执行也是一句空话。党和国家在选拔干部时,历来强调德才兼备,把德放在第一位是很有道理的。有一套好的制度,而管理者不执行,我行我素,自行一套,结果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在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的前提下,人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优秀员工要优先选派到该部门,以优化该队伍的素质。 3、集中配送是后勤总公司领导的一个重大决策,要集中配送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操作后,配送中心感到成本过大,主要原因在于我校校区小而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集中配送除其他因素外,经济效益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零散的、少量的物品都由配送中心操作,而且要分送各个校区,有时物品的成本还不如运费高,如不送去,又要考虑到及时率,尤其是维修及时率。有时一点点东西送过去,可能使用部门也有想法,这么点东西用车送一趟一点都不讲成本核算,真浪费。有时,配送工作处于两难之中。一个较好的做法是抓大放小,统一核算。即大的、数量多的物品由配送中心集中购买,其他小的、零散的物品由各部门自行操作,到配送做帐。餐饮、住宿的所有物品,物业的纸张、清卫用品、灯泡、日光灯管纳入可以配送范围,其他纳入自购范围,由各个部门自行操作,到配送做帐,配送起到监督作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要 建构主义自产生以来,引起教育界对儿童教育的大讨论,其所倡导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帮助者和指导者,强调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协作交流等观点赢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本文即从以上观点出发来探讨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几点启示,及教师应如何依据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有效艺术教育。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认知理论,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强调儿童的学习以理解为特点,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强调儿童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强调对话的师生观,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由来,并以此为依据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1 建构主义知识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做出的主观解释,即主体根据自身经验对客观世界进行主动建构,因此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即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理解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时避免将有关知识当作真理灌输给幼儿,要积极关注幼儿的经验背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的主观理解,积极引导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请幼儿为花朵涂色,有的幼儿根据教师展示的花朵的颜色来给自己的涂色,然而有一个幼儿却很特别,他没有按照教师所展示的样式进行涂色,而是积极思考,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来操作。他的花朵仅用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这时教师并没有对幼儿进行批评,而是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花朵是黑色的呢?幼儿说:“黑色的花朵是男的,红色的是女的。”在幼儿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有男人也有女人,基于这个经验背景,他对花朵的理解也是有男有女,并且花朵中的男女性格特征也和人一样是有区别的,雄花如男人勇敢大气,用黑色来表现,雌花如女人娇艳美丽,用红色来表现,正如男人要保护女人一样,黑花也始终伴随在红花身边担当护花使者。这个小男孩对花的性别特点的主动建构,对他在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建构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如此表现的原因,并要尊重幼儿对客观世界做出的主观解释,根据幼儿的积极理解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从而帮助幼儿不断丰富他们的经验世界,调节或重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再建构。 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的原有经验,一方面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达成的;另一方面已有经验也因着新信息而被丰富或改正达到重新建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不能无视幼儿已有的经验,而是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和生长点,引导幼儿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例如在《会讲故事的乐器》这个大班音乐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双响筒、锣鼓、铃鼓、手铃、木鱼、三角铁等各种乐器,请小朋友先自主探索各种乐器的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不同声音,为了使幼儿更容易了解乐器的发音及不同点,教师积极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幼儿在听到乐器发音后积极联想与生活中的哪些声音相似,使乐器的声音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进行有意义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以不同的节奏、力度、速度等表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启发幼儿运用这些声音来创编故事。 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时,要求教师关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并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帮助幼儿主动地学习,创设能够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的环境,准备充足的材料,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自由探索、交流、分享的机会,实现幼儿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以此使学生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协作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建构主义者认为协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教学群体,成员在讨论与交流中共享彼此的思维与智慧,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话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放权给学生小组,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交流对话、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共享每个成员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意义建构是指学生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教学有效地把握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能对新知识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立起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理解客观事物的独特视角。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情境、协作共享、对话交流以及意义建构这四个基本要素,做好充足准备,为幼儿准备有利于他们进行意义建构的材料,创设能够唤醒他们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境,鼓励幼儿间的合作,引导幼儿资源共享,促进幼儿对话交流,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帮助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的建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八五”期间进行了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审美心理 课程实施 一、审美及审美艺术的教育价值 我们引进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审美艺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审美艺术活动的价值、审美艺术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表现在: 1.为完满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审美艺术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在教育中坚持艺术与体、智、德教育相结合,使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结合,使儿童的行为不但为了实用,而且可以拉开距离欣赏,使行为不但接受“善”和“真”的被动控制,而且获得“美”的自动调节,就能为完美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全脑功能的开发。据研究,任何一种艺术活动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坚持艺术形象布局的审美特征和具有细腻丰富的情感内容相结合,坚持直觉整体的信息加工和理性领悟相结合,使左右脑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促进以右脑功能为主的全脑功能的开发。 3.有助于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中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 4.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使童年获得更多的欢乐。同时,儿童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直觉性、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但是,艺术智慧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智慧的发展,它并不一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缺乏恰当的教育,早期的艺术潜能会随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认识世界方式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而削弱和消失,因此,成人在儿童2~12岁之间这一艺术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向儿童进行良好的艺术教育,是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可以使脑的潜能不失时机地得到发展。 二、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及其培育方法 本研究综合了在美术心理、音乐心理和文学心理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发现1岁以内的婴儿就能对外界事物的某些审美特征产生知觉选择,如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有节奏的儿歌都会引起婴儿的定向,这是审美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审美艺术教育的基础。儿童审美心理与非审美心理一样都包括知、情、意三个系统,它是审美及艺术欣赏和创造的心理基础。有关审美和艺术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审美主体的知、情、意系统与审美艺术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心理功能有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和审美意志(创造行为),它们贯穿于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全过程。然而,审美心理活动和非审美心理活动在目的、方式、结果等方面都是既有相似又有区别的,反应了两种不同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在科学工作中,感知、想象、理解、发现、思考客体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本来的面貌及其发展规律,为解释、利用、改造、创新提供依据,应该是求实、求真的。 审美活动中对客观的反映是情感的、想象的、变形的,甚至是虚幻的。以月亮这一实体为例,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围绕地球转的不发光的星体,月亮光是太阳照在月球表面的反射光,夜晚月朗星稀是因为无云等。而审美时,则把月亮当作审美对象,当作寄托感情和想象的对象,所以就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融入客体之中,就会有“嫦娥奔月”虚幻想象。这都是审美主体的感受、想象、移情所至。因此,审美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形象、色彩、音响、韵律、节奏、流动感、和谐、秩序等情感表现性感知,感受到生命的运动,产生激情和想象,情绪情感能在映象中得到体现。如果我们把审美的结果当作科学的认识,必然会陷入荒唐。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和研究经验,归纳出以下培育方法,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依据。 1.积累非审美的认识经验、实用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情绪经验,丰富现实性表象,为感知的定向(在对象中有熟悉的成分更能引起注意)、为理解和想象的进行、为情感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源泉。 2.师生共同创设审美艺术化的环境。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用创作成品布置环境,也可以把生活常规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 3.系统地开展以艺术品为媒介、以审美欣赏为核心的实现多元价值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活动,将自外向内的艺术再加工和自内向外的艺术创作实践有机结合,改变过去重内容轻形式、重模仿轻创造、重制作轻欣赏的倾向,使审美心理的各个方面从对立走向统一互补。为此,我们在组织艺术欣赏时,有两点区别于现在的艺术教育:(1)把渗透在其他事物中或艺术中的形式审美特征──对称、均衡、重复变化、对立统一等加以突出,使其与儿童的意识层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儿童对形式审美特征的直觉敏感性和迁移应用的有意性。(2)把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社会情感模式加以突出,使主客体的情感交流从潜意识层面发展到意识层面,将作品的情感基调或人物的内部情感作为儿童识别、观赏、匹配、表现和重新建构的对象,并在观赏、表现、重建中,使儿童的主体情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4.教师的人格特征和美学修养。在审美艺术教育中,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满或追求人格完满的人,在知、情、意心理系统和真、善、美的外部行为方面比较和谐或不断追求和谐完善的人,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或努力使自己成长具有丰富“美感的人”。其次,教师在音乐、美术、文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素养。她不必具有多方面的表现技能,但她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有广泛的艺术欣赏的兴趣、欣赏能力、选择能力和感情表现能力,有及时将美介绍给儿童的热情。再次,教师必须热爱儿童,了解儿童,乐观开朗,勤奋工作;能够乐此不疲地引导幼儿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近似于玩耍的艺术活动中引导儿童健康、和谐、活泼、愉快地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甘肃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刍议 [摘要] 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和完善。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不可能像中小学艺术课程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和健全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 甘肃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目标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使其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它是以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陶行知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寓意学前儿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学前儿童是如何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呢?对于成人来说,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语言了,但学前儿童还不具备成人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学前儿童手舞足蹈、涂涂画画和摆摆弄弄,学前儿童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便成了学前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符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前儿童通过感受他们周围事物的美来发现大自然的美,进而用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展现周围事物中的美,从而实现对艺术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成败。 目前,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和分散式的家庭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其中主要以整体性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为主。近几年来,我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精神,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学前艺术教育“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在城乡各类幼儿园中建立和扶持一些办学方向端正、办园行为规范、管理上层次、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为依据,经教育厅研究决定,对兰州城关区保育院等18所各项办园指标基本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此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省政府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视。尽管如此,由于我省地处西北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整体而言学前儿童教育相对滞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更加滞后,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依据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进经验,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应从四个方面改进。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综合效应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幼儿艺术教育中多学科地综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关键。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重视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造潜能的开发;重视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单科教学,忽视艺术活动形式之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有机整合。毋庸置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同时具备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能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和自我发展。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技艺的传授内容,要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兴趣出发,将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通过游戏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代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儿童在学习音乐时,将音乐活动和舞蹈动作、形体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植于躯体之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体验,进而增进其情感。这种将音乐教学与情感体验整合的方法,无疑给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音乐本身就是综合性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将音乐的综合效应和艺术教学活动的策略有机结合并起来,使学前儿童对音乐的认知、体验、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潜能,为以后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充分体现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师生平等对话法。只有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幼儿才会“随心所欲”,他们的艺术火花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虽然幼儿是脆弱的、敏感的,然而又是有人格尊严的。教师言行举止中表露的轻视,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扼杀幼儿艺术的萌芽。所以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要特别注意倾听来自幼儿的声音,而且要听懂,这不仅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倾听,而且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实践证明,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相处中,自始至终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就没有了思想上的压力,他们身心就会完全放松、完全自由,整个气氛和环境中就没有了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空中唯一飘荡的是师生不断奔流而出的艺术灵感。 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教师动情的参与和热情的鼓励下,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其实,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它的目标不是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也不是为了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而存在,而是为了培养所有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活动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与幼儿“对话”,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三、以社会生活情景为前提,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幼儿本性”。这种从幼儿本性和主体性出发,鼓励幼儿积极地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需求,才能培养幼儿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幼儿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聆听,逐步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中与艺术表现相关的要素,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领略艺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才能增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活动中利用电视广告词,“牙好,胃口好,吃饭喷喷香!”“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就收脑白金呀,脑白金!”等,让幼儿进行有关广告设计的音乐教育,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和创编广告,使艺术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学前儿童也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个体,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幼儿的生活环境是整体的,因此,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具有全面发展的潜能。艺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这些潜能的充分发展,并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据此,我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应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促进幼儿健康的心理过程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使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以游戏的方法为主,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把游戏引到艺术教学中,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感,幼儿在艺术游戏活动中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此外,幼儿通过艺术游戏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是一种融生活理想、生活情趣于一体的教学娱乐活动,在游戏中学习艺术是激发幼儿艺术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幼儿画“龟兔赛跑”画时,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带他们去饲养室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然后再让幼儿动手画。由于前者的铺垫,幼儿的画面显得真实、生动,幼儿在绘画时心理轻松、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不可能像中小学艺术课程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更多的应是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和健全的审美心理。依据培养目标在内容的编排上要适宜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既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又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以此达到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实,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幼儿所熟悉的审美教育资源,如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叶、雄伟险峻的山川、秀美柔和的江海湖泊、精致典雅的园林田野等,都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去寻找“自然界中的歌声、绘画、舞蹈”,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艺术要素,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尽可能地同幼儿生活和社会现实相联系,让他们把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融入艺术活动之中,从中体味到现实生活的美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其课程设置艺术的认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教育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然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究竟指什么?它和相关教育概念及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澄清与阐释,而理论的不清晰常常会带来实践的混乱。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其课程地位等问题,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及其内涵分析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的认识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有的学者将之表述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也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幼儿社会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根据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事实与价值的把握,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还是课程领域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儿童的完整发展。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我们尝试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最终实现培育具有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儿童之目的的教育过程。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涵分析的认识 学前儿童的教育者主要是幼儿园教师,他们是幼儿社会教育的主导力量。虽然家长也十分重要,但在学校教育中家长是教育的合作对象,而不是主要行动者。教育的依据是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前者是外在根据,后者是内在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强调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是从文化与社会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教育的作用的,即教育应当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活动,应当倡导积极的文化价值,自觉引导孩子批判与反思消极的社会文化价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并不以掌握系统的人文社会生活知识为目的,而以丰富儿童心灵、发展儿童社会性、培育儿童良好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为目的,其中心灵的丰富是在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中获得的,良好的社会理解力、品德与行动能力是在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具有启蒙性、基础性与具体性等特点。儿童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前提的。儿童性灵作为一种精神潜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纯真的,也是充满活力的。《说文》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这种本初的充满活力的善性是一切道德才能的基础。幼儿教育就是要保护和滋养这种本初的善性,使儿童的成长始终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品德与社会理解力和行动能力相关,是社会理解力与行动能力的方向和灵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有品德的性灵、有品德的理解力以及有品德的行动,一切都要以道德和善为原则。 二、社会教育在学前儿童整体发展中的课程地位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学会科学地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欣赏与创造美,还要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出,既具有研究上的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研究者理清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从实践上看,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有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发展领域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照发展的细节,但这种领域区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领域有整体联系的区分,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育者需要建立一种整体教育的观念。 三、如何摆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作为课程领域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在综合与变革以前的幼儿园社会常识教育与幼儿德育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一个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儿童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协调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习得与人和环境互动应有的知识、能力、态度与行为技能等。这一课程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最终帮助儿童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与善待世界的基本态度。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 健康是所有幼儿园课程体系都需要关注的领域,它包括身体的健康、情绪与心理的健康以及道德的健康。其中幼儿情绪与心理及道德健康也是社会领域关注的问题。当孩子有良好的师生与同伴关系时,他就能获得安定与愉快的情绪,并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这是良好社会情感形成的基础。同时,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可见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但社会教育在关注儿童情绪与心理健康时,更注重它的社会发展性。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语言教育关系的认识 语言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儿童才能与人沟通。但从社会教育的目的看,幼儿园教育不能止步于教会孩子说话,还要教会孩子善于倾听,并说礼貌的话、温暖的话、善良的话、优美的话。当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还有作品中人物的丰富心灵,让孩子从作品中体会到善与恶的争战、美与丑的较量。另一方面,如果语言教育没有了美与善的灵魂,就会成为抽象的没有生命的符号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很流利地说有益人、温暖人的话,但也可以很流利地说伤害人的话,这全看教育者如何引导他们在利人利己的立场上运用语言。可见,语言在塑造儿童的社会性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认识 引导孩子探索与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我们探索与认识世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还要学会更好地保护世界。科学的技术如果没有仁慈之心的支持,也有可能变成伤害人类自身的利剑。如我们有了更多征服自然的方法,带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有一颗仁慈之心,让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艺术教育关系的认识 艺术对性灵的陶冶具有特别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也正在于它能够展示生命的美,畅想生命的自由,弘扬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和张扬生命的个性。它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心灵交流的健康个体。当孩子学会用画笔或是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美好的体会和感动时,艺术就产生了。同样,当感受到美与善时,他就已经接受了社会教育。由此,教育要尽可能用艺术化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各种美与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因为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导致农村的学前儿童教育呈现一个直线增长的趋势,学前儿童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个人发展,同样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艺术教育正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从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家长支持性不足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 近几年,因为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诸多农民对教育意识有所增加,致使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快速发展。但因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场所条件比较差、设施不够完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对儿童的学前教育有着极大阻碍。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来提出优化对策,从而提升农村学前教学水平。 1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1认识较模糊:在当前,有很多幼儿园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打着艺术教育头衔来进行宣传,但其实际并未对艺术教育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有诸多幼儿园大力宣传在幼儿时需要加大孩子对色彩的认知,从而奠定绘画的功底,有诸多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便将其送到幼儿园中,但诸多幼儿园并未对绘画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只是单单分配部分教师到绘画课堂中培训几天。无论是哪种教育都有属于自己的萌芽阶段,而在这个萌芽阶段对学前儿童进行合理教育,会激发儿童一些潜在的天分,而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务必要满足当地实际发展需求以及经济基础。1.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因为我国国民整体水平不是特别高,致使诸多人们产生只有贵族人才可以进行艺术教学,学习艺术的费用是昂贵的,所以诸多人们给艺术带上了贵族化的头衔;也因为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迫于无奈,把学习艺术作为生存的一种技能,农村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诸多父母认为学习艺术是需要花费大力资金的,就会出现犹豫的态度。对艺术扣上昂贵的帽子,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对艺术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不分区域、不限资金的。对于诸多农村地区出现艺术贵族化的思想是存在误区的,生长环境的不同、经济条件的差异是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方法以及选材,但并不会影响大众化、平民化的理念。基于风景画为例子,农村幼儿园可以运用农村独特的风景来作为绘画的背景,此种方法不单单不影响大众化的效果,还突出了农村独特风味。总之,农村学前儿童的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农村独特的素材来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合理有效的结合农村周边的环境,来构建出多元化的学前艺术教育。 2农村师资队伍的薄弱化 在农村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极不均匀,在城市中艺术教师的师资极为雄厚,而乡村却是恰恰相反。根据对农村与城市中的幼儿园实际调查,会发现农村的幼儿园中教师的年龄大概在20~32岁之间,而城市中幼儿园的教师年龄大约在25~38之间,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师这个职位流动率比较大;而在城市中的幼师大多数是专科以上学历,而农村大部分是高中;在城市中给幼师的工作待遇比较好,而农村的幼师工资比较低。这是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国政需要加大对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来就业;另外,在学校中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二者共同作用,来实现城乡师资的平衡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水平。 3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不同,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其态度是不同的,一些80后的家长与90后的家长的育儿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艺术教育方面是极为支持的,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相差不多的。但因为在农村的孩子诸多是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来照看,他们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的。众多0后、90后的家长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支持的,认为其存在的价值是要比金钱投资要高的,而爷爷奶奶们则对其没有一个充分了解,致使其出现进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无关紧要的。对于此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运用三点策略:一是农村幼儿园需要加大对家长的沟通力度,对其进行在教育,从而提高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认知;二是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而为诸多年轻父母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三是,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父母多留给孩子一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城市与乡村的教学条件的不同、师资队伍的差异化以及家长的支出力度不足等因素,致使城乡幼儿之间的艺术教育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诸多农村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来提高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认知,农村中的幼儿园需要向城市中的幼儿园进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政府存在的价值,科学合理的应用政策倾斜,来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高菁莲 单位: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城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现象与分析 1.城乡学前儿童家长都认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让孩子真正接受艺术教育的比例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培养艺术素养;在农村只有40%的家长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重要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的家长大部分不在家乡,孩子都由祖辈带着。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上学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当我们将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有的老人看不清甚至不会写字。这样的隔代家庭,祖辈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学坏就好,在应付生活的同时根本没有精力去照顾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即使部分家庭思想比较进步,知道要抓好孩子的教育,但是经济状况和老人的精力都不允许。每月家庭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父母寄钱回来支付。在勉强照顾了全家人生活的情况下,也就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了。 2.城乡儿童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比例不同。城市有一半以上(50.32%)的适龄幼儿进行过艺术教育,在农村这个比例只有26.32%。并且城市儿童参加艺术教育的种类比农村多,场所选择余地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农村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城市儿童。调查问卷第十题的结果显示,即使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外接受一些艺术教育的课程,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有些孩子的艺术熏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节日的时候,镇上进行的文艺汇演和过年的时候周围的庙会。这样的艺术教育质量怎么样先撇开不谈,单就艺术形式来讲,十分的单一,内容以娱乐为主,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且容易导致儿童近视。 3.城乡家长对于孩子艺术教育的质量满意度普遍不高,均为50%左右。经过走访部分家长发现,满意度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上培训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鱼目混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而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不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不愿意接受学龄前儿童,这也是儿童无法接受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其次,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认识不够,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导致对结果满意度不够。 4.跟预期结果不同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家长对于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未来的期望具有相同之处。原以为家长会更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如增加孩子未来的就业机会,对考学的帮助等等)。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主要放在儿童心理发展、人格的健全发展方面。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艺术与学业兼顾,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这点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观念较以往已经有所转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跟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国家从他们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5.城市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多,压力大,而农村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机会少,人数少,培训少。部分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一周要参加3-4次培训班,名目繁多。这些孩子每天都需要花几个小时练习各种技能。大大的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让本该快乐的童年变得繁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几乎所有的家长(包括那些给孩子报了好多培训班的家长),都一致认为应该解放孩子天性,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的背景下,家长的行为与所持的态度大相径庭。而农村儿童因为经济,环境,家庭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没有合适的机会去接触艺术,接触美感教育。这体现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 6.城乡儿童未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不尽相同。大部分家长未让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农村由于费用太高而无法进行艺术教育的比例略高于城市,这表明农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为什么家长会觉得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孩子接触艺术教育呢?我们走访了一些专业的艺术方面的老师。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相当一部分老师都不太愿意从事幼儿艺术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幼儿尚未成熟,对于艺术中的各种术语理解不到位,手的精细动作也尚未发展完成。这两项障碍对于艺术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让孩子理解艺术相关概念并学会应用?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另一方面,教授幼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短期内很难看到收益。不利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7.城乡学前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单一。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培训机构,学前艺术教育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美术两大类。音乐包含唱歌和舞蹈,美术包含绘画和手工。在生活中,艺术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说无处不在。主要可以分为音乐、绘画、舞蹈、文学、雕塑、建筑、戏剧与电影八大类。这样多的艺术形式,体现在幼儿园中就只剩下了音乐和美术。并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单一。以我们在咸阳市某幼儿园旁听的一节音乐课为例。老师要求幼儿学会一首歌,分为读歌词,跟唱,合唱,领唱几个步骤,只要求幼儿会唱这首歌,对艺术鉴赏方面基本没有涉及。同样,我们旁听了几节幼儿园的美术课。老师提前画好一张画,给幼儿贴在黑板上,老师简单讲解一下画的步骤,对不好画的地方做适当提醒后,幼儿开始自己画。画的像的,就是画的好。有了自己的创意老师也会夸奖,但是之后会遭到全班同学的模仿。还有少数老师,对于孩子的天马行空的创意无法接受,甚至嘲笑他,这样的做法会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幼儿教师,是要坚决抵制的。 二、引发的思考中国古有孔子云 1.社会方面。如今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从物质基础上来讲,农村的经济状况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农村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但是,跟经济的发展比较起来,观念的转变相对较慢。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幼教领域来看,政府和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努力向家长宣传更多的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的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宣传,努力扶持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艺术教育的平衡发展,达到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初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接受孩子的不足,了解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不能只要自己觉得好的都往孩子身上加。其次,行动和观念要有一致性。教育最怕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不仅阻碍孩子的发展,还会对孩子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要将观念落实到行动上,言行一致,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家长应本着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教育机会,配合教师和教育机构,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3.幼儿教师方面。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教育幼儿,为幼儿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将学前的艺术教育课程重心转移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上来,而不只是专业艺术技能的培养。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各种感知觉的关键期,只有抓住关键期的教育,尤其是乐感,色彩感知能力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培养好了,如何欣赏美和创造美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要求教师要有足够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将教育当做自己赚钱的工具或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只有教师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机会少的问题。 作者:陈碧溪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2.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通过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的去创新与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大胆去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床在,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或肢体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与审美情趣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与健康和谐成长,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间接的影响与延续作用。通过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去影响社会整个的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为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心 当前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而某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在进行艺术培训教育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是让孩子不断的考级或参加各种比赛,以赢得在社会上的声誉,以便更好地招生。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孩子很难在艺术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及作用,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及体验的获得。 2.内容选择存在问题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最终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当前许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缺少艺术欣赏以及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活动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始终是体现审美目标主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环节十分薄弱,由于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所以在这一方面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解决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艺术教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或艺术要想学好,必须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也应该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避免急功近利。慢慢去观察或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如给孩子听音乐,看舞蹈,让孩子自主去模仿,或者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去自由的绘画,教师或家长再适当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去认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按照成人的想法或模式去限制及否定孩子的创造或发挥,而是应凭借经验与敏感性的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再进行适当的启发与鼓励,这种艺术萌芽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再以此为起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开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教育,并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等等,不断的加强与稳固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2.教学上要循序渐进 艺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艺术教育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体现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艺术教育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逐步的过度,教育上的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学前儿童不会抽闲思维,难于集中精神这一特点,多采取直观演示法教学,不要单纯的讲解,让孩子跟着做或看着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多一些欣赏性教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孩子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4.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阐释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名词,它集各种艺术类别于一体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创造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范围里的艺术教育通常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来实现的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热爱艺术,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成长。但现实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却与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反而出现了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思想内容的说教,其教学方式单一、注重模仿忽视创造、缺乏学科的综合迁移、忽视儿童个体差异和过分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强调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动的、发展的。同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关于审美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歌唱家、画家、舞蹈家等。我们期望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输,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和生命教育为情感目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咸阳周边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就咸阳市农村地区来看,农村学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咸阳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咸阳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咸阳市的幼儿园则可以咸阳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咸阳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咸阳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三)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乡家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80后、90后家长的育儿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开放的,城乡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咸阳周边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有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轻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则认为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才是必要的。对于出现的乡村爷爷奶奶们落后的学前艺术教育观,我们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留一个人陪孩子等主题,呼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至少留一个人陪孩子;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再教育。 (四)幼儿艺术能力较弱 幼儿的艺术能力是什么?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培养儿童艺术能力是指,通过对艺术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操作和控制与创造,使幼儿的眼脑手口相互协调、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与艺术实践活动相关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和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表现,发现城乡学前儿童的艺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且农村儿童的艺术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在音乐方面,歌唱活动城乡幼儿差别不大,但在对乐器的掌握上,农村孩子落后于城市孩子;在舞蹈方面,城市孩子表现的更专业些,农村孩子表现的随意一些;在美术方面,城市孩子的美术教学更系统,孩子的作品更成熟些,农村孩子的美术教学不系统,表现的作品比较生活化。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城乡师资的差异,教学环境的不同,家长支持力度的不同等因素最终导致城乡幼儿艺术能力的差异。所以广大农村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做好家园公育的相关配合工作;农村幼儿园应积极向城市幼儿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同时政府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利用政策倾斜,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梁晶库晶晶王钊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实践途径的拓宽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应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为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课程在组织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将考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的始终。 本课程每个学习模块都有相应的任务,在每个任务完成后会给学生评定成绩,本门课程的最K成绩取各任务成绩总和的平均分。在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丰富,除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外,还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在评价主体上,由原先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实习指导老师评价与主讲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使考核更加公正客观,促进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模拟教学提问的观察报告 【摘 要】在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幼儿听课的效率,还关系到能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学生模拟教学的观察,发现学生的提问水平较差,在今后的模拟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关注,提升其提问水平。 【P键词】模拟教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提问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模拟课堂教学是现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通过模拟课堂,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但在模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过程的设计,忽略了提问的艺术。在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在学生的提问方面进行引导。 一、观察结果及分析 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7个小组的5次课堂模拟教学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采用了等级评定、频率计数的观察记录方法。 (一)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数量。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模拟教学时提问数量较多,每次活动至少提问20次,最高时达40次左右,说明提问是常用的引导幼儿思考的方式,而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确实广泛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提问的水平。通过观察统计,在模拟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回忆)水平上,只有12.5%的问题是需要幼儿理解的,5%的问题是属于应用水平,而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方面的问题少之又少,一共才占7.5%。所以,在模拟教学中,低水平的提问和高水平的提问分布极其不平衡,学生提问水平还是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三)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通过观察数据得知,在回答问题的方式中,齐答和个别回答分别占37.5%和60%,而通过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分别占1.6%和0.9%。 在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多采用个别回答和集体齐答的方式请幼儿回答问题,但是齐答只适合于答案明确又唯一的简单答案,长期大量使用这种回答方式,会导致幼儿思维肤浅化、表面化。而个别回答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导致一部分幼儿得不到关注,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从而导致这部分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通常认为,用自由回答和讨论后汇报这两种方式不利于幼儿常规的培养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一般不会采用,这也体现了在模拟幼儿园教学中学生对提问的高度控制。 (四)在模拟教学中学生的回应方式。观察统计表明,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回应的方式主要是简单肯定、表扬赞赏、习惯性重述,而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这些应答方式运用较少,而运用诱导追问、鼓励质疑的方式也相对较少。“好”“很棒”“真棒”这样简单又单调的词语出现频率较高,这样的回应方式几乎没有实际意义,表面上是夸奖,但是当幼儿听了太多这样没有针对性表面化的回应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思考及建议 (一)在设计教案时,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注重问题的目的性,要想好不同层次的问题,发问要由浅入深,注重问题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的提问,能够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要把握好提问的难度和时机。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太复杂,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模拟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学生在设计教案时认真思考如何设置问题。另外,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应注意引发幼儿的兴趣,只有在幼儿有困惑、有兴趣的时候才是最佳提问时机。 (三)在回应方式上要有指导性的评价。在模拟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回应方式单调,所以应引导学生在回应方式上多做努力。回应的语言应该具有针对性,并能够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或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关注课堂边缘“幼儿”。在模拟教学中,学生一般倾向于请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这不利于不举手或很少举手的幼儿的发展,所以应引导学生去关注那些从不举手或很少举手的幼儿,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在集体面前发言的勇气,积极鼓励他们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艺术教育,是当今幼儿园活动课程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教育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心理健康 1 艺术教育与情绪情感 要重新审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质联系,我们首先需要深刻了解什么是艺术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 1.1 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活动,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一般认为,艺术教育可分为普通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两大类。普通艺术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艺术审美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和总体素质,这一类就是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而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艺术专门人才来满足社会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其实质主要是完成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审美、创美任务。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该为幼儿创设和营造一个美好的音乐环境,将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起快乐的桥梁,给幼儿带来愉快与美的感受。 1.2 情绪情感与幼儿心理健康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将他们统称为感情。情绪主要是指一种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环境情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如开心的时候人会喜形于色、愤怒的时候会横眉怒向。情绪存在着较大的情境性、短暂性,应激性,它会随着具体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也会随着特定需要的不同满足程度而发生变化。而情感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往往被用来描述某些稳定的或者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等等。 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情绪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在生活中,幼儿也会遭受着各种外在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而且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和合理疏导,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出现性格或者行为上的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 学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联系 2.1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成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用来表达人内心情感,是声音的表现艺术。在学前阶段,儿童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来发展自身的情感,儿童在学习音乐时,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美,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同时,积极乐观,活泼健康的儿童音乐作品,可以凭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音乐氛围中成长,潜移默化中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塑造幼儿活泼健康的个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2 舞蹈律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黄金时期,幼儿通过参加活泼生动的舞蹈活动,节奏鲜明的舞蹈律动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其体力,同时可以促进其他生理机能发育,比如关节的灵活性、腿部肌肉的发育等。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亲切的目光,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柔和、清晰简单的语言,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能在这在充满活力、优美的舞姿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感染,幼儿的性格情操得到陶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热情、开朗、大方、活泼的性格特征。 2.3 美术活动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美术被称为“视觉艺术”,美术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出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作用于人发视觉感受,引起人大情绪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3 ~ 6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用多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通过大脑去思考、理解、再现、加工、想象审美对象,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情感。 艺术教育的真正魅力不在于表面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于从深处唤醒和激发了人与生俱来的潜在的潜能。现今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忽视教育与人发展的实质联系,重新审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实质联系,有利于帮助我们重新树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树立的价值取向 3.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必须顺应时展,走向综合化,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又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辅相成,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提示我们,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集创造、表演、欣赏及唱歌、舞蹈、奏乐为一体的,任何单一形式的唱歌、诵读、舞蹈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从塑造幼儿完美人格角度出发,将学前教育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手段综合化,把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用艺术教育趣味性、情景性和游戏性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使幼儿享受到美感,受到陶冶,具有审美素质,进而建构幼儿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基础,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构建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前艺术教育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本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要从幼儿出发,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幼儿本身都具有身心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这些潜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我们要多去研究和了解学前儿童。多去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差异性,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每个学前儿童,教师不仅要研究和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差异性,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多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不同阶段的需要,不能将兴趣爱好等强加在幼儿身上。了解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出与他们相匹配的期望与要求,设置艺术教育的“最近发展区”,使艺术教育课程更加合理、内容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摒弃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僵硬过激做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摘 要: 建构主义在当下儿童教育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建构主义比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协作能力。新课改以后的教学目标正与建构主义相吻合,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践行建构主义理念十分有利于儿童发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前儿童 艺术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最终走进课堂实现建构主义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经常将学生的理解程度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义,认为教育是儿童将自身特点与周围事物相结合逐渐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时,不断获取新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还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此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改正,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互动。 一、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知识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学习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解释的过程,要通过自身实践才能实现主动构建,由此可见,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是要经过人的主观理解才能形成的[1]。因此,学生要获得知识,就要通过自身实践才能实现主观构建。当这一理论应用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要避免将知识当做固定的真理直接教给幼儿,而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探索。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客观看待问题,尊重幼儿的想法,采用合理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与思考。如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幼儿画太阳和花朵,并为太阳和花朵添上颜色,大部分幼儿都将太阳涂上了红色,花朵则是五颜六色的,而有一个幼儿却没有这样做,他将太阳涂上了金色,花朵则都是白色的,老师看到很好奇,问他为什么涂上这两种颜色呢?幼儿回答说:“我看到的太阳大部分时间就是金色的,花朵是白色的,因为我喜欢白色,就像教室的墙一样,白白的很好看。”这就是一种不同的看法,幼儿的想法是最真实的,没有任何杂念的,就如同幼儿所画的白花一样纯洁。 所以,学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并给机会让幼儿进行解释,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幼儿的创作,更不要一味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否定,使幼儿的想法固定在一定模式中。要积极进行引导,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建构主义对学前艺术教育学习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进入教室以前脑中并不是一无所有的,他们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进行超越,另一方面就是已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影响下可以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因此,在学前艺术教育中,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新知识的形成[2]。如在幼儿乐器认识与使用上,教师要先问一问小朋友都认识哪些乐器,然后将准备好的乐器拿出来,如木鱼、锣、鼓等,让幼儿先研究使用,看看怎样才能使这些乐器发出声音。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进行联想,看看这些声音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声音相仿,以此增强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并根据声音编制一些小故事,加深幼儿对声音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对幼儿的生活及已有知识进行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对教学材料要准备充分,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三、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观的启发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而且要教会学生借助一定外力(教师、家长或同学等),使用一定教学辅助材料完成知识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具备四种要素,即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意义构建[3]。在这四种要素中,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最关键的工作,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包括情境设计与问题设计,这两种设计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也是建构主义诸多核心概念的一部分,建构主义认为进行协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形成一个广泛的知识教学群体,而且可以让成员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也是基于协作产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意义建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构主义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要求在教学中实现学生话语权的平等。意义建构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然后形成新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要注重对四种要素的掌握,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中按步骤逐渐展开,不要乱了手脚。要注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中不断了解幼儿的想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建构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而且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工学结合理念下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可从课程框架的设计、教材内容的重组、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学结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课程改革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来,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将工学结合的模式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清楚 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反思我们使用过的相关教材,总感觉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分不出层次:大专是本科的“压缩版”,中职是大专的“压缩版”。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忽视教育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把教育技能狭隘地理解为艺术技能,而真正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用的、用得着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反而被弱化。 (二)学生学习特点未把握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而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入学后学生不仅要学文化课,还要训练学习歌唱、乐理、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必备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课未完全开设完,学起来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创新精神少,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不擅深入思考,喜欢动手操作。可见,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面临着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 二、课程教学改革可带来的成效 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将收到诸多成效,学生在学习态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明显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促进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 每个任务的资讯阶段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资讯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给出本次任务的合格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便有了明确的目标,表现得更加专注、积极。甚至有的学生向先上课的班级打听上课内容和任务要求,提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二)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采用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际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机会,在每个任务的检查评估环节,要求每个任务更换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试教或表演任务,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点评,给出改进建议,并要求在下一个任务中改进提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具备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提高 任务的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任务的成绩也以“班级”的形式展现,上课时每个“班级”座位集中在一起,前面摆放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牌……如果说这些只是从“形式”上体现团队合作的话,那么学生的任务记录能真实地体现他们团队合作的实际行动,“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将经历一个由最初不团结到开始分工到最后默契合作的逐渐磨合的过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三、高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设计 (一)明晰本门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 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前提是要先根据工作岗位的任务明确本门课程的目标,即要先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岗位任务分析,再进一步分析本门课程上了之后能够实现学生哪一项或哪几项核心职业能力,最后进一步分解核心职业能力。具体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分析见图1: (二)重构课程结构框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领域,音乐领域一般有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内容,美术领域包含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大方面内容。当前幼儿园实际所用教材多以整合课程为主,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和幼儿园实际,可将本门课程分解为三个学习领域和八个学习情境,领域和学习情境之间是并列关系。进一步设计若干个子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增大。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包含资讯、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资讯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有关知识点,计划指学生根据学习情景中的任务进行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等,实施包括材料的准备和制作、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是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一般多包含在实施中,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团队互评。课程结构设计框架见图2: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重组教材,设计子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实施在教学当中。如表1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设有具体的子学习情境和相应的教学载体,子学习情境的创设从易到难,尽可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律,所用教学载体多为现行幼儿园实际使用教材中的内容和本门课程中较为经典的素材。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分解渗透在学习子情境中,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教案设计)在各子情境中重复训练并不断提高,同时又渐进地增加新的能力要求(比如说课、反思),欲做到以基本能力为主线,有重复有变化有提高,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以能力考查为主,重新确定考核模式 课程的考核模式对课程的学习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长期以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是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不外乎写教案、试教、评课和一些理论的开卷测试,不管内容怎么变,都是老师在考学生,考核最终以学习结果为主,属于单一的教师评价。当然这些考查是必要的,但是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查时准备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些学生由于表现力差,平时学得很认真,却不能得到理想分数;大部分学生没有或只有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课程结构重组必然要求改变考核方法。子情境中学生需要完成各种任务,这些任务通常由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大部分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觉完成,相应的考核方式应由教师管理为主改为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由以前的考核学生学习个体变成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由传统的考核最终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为主;考核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秉承激励为主的原则,采取动态的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合作能力和态度。以过程为对象的形成性考核能有效克服环境、运气、个人喜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考查的干扰,使考核更客观、公正,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改进、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成果形式主要有纸质材料、课堂模拟教学、过程分析评价、作品展示等,纸质材料以教师评价为主,课堂模拟教学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过程分析评价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为主,作品展示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整门课程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幼儿园,主讲教师是园长,各小组分别是不同的班级。每个子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要有任务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任务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回顾反思或心得体会等。子情境任务的得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展示(试教、表演或展览)得分、纸制资料(任务记录或教案)得分和课堂表现(考勤、问题发现与回答等)得分。课程结束不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所有子情境任务的平均分为本门课程的最终得分,以团队分数的形式展现,团队分数即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得分。同时评选出“优秀班级”予以奖励。 (责编 赵聃)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浅议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创造者的任务,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随着幼教理论的不断发展,证明了幼儿教育对幼儿完美人生建构的奠基作用,也就是说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宗旨,为整体素质教育打好基础为最终目标。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进程。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认识、重视开展优质量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和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艺术领域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以前我们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意识单一、模糊,设置的艺术课题、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东西,现在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纲要”的学习,对《纲要》精神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而制定发展目标。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本义是:萌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师应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成为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如让幼儿通过活动真正认识到幼儿园可爱的地方,从而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思想感情,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为幼儿今后在园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整个活动既有音乐知识的了解,又发展了动作技能,又从视觉中欣赏到幼儿园的美,更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又体验了幼儿园生活的愉快,丰富了幼儿的感情。所以教师对艺术课程教育的目标意识正确、全面,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二、开展多样的教育途径和教学尝试 (1)幼儿应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总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则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发挥,影响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教育 教的是“技术”,而非“艺术”。“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但“艺术”只有靠长期用心感受。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美术的技法,但对美的感知是不能教给的,只能进行引导和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开启幼儿自己的感官让幼儿处在主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在一些活动中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与谁做伙伴。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启发孩子的独特性,并开放地接纳孩子个性化“艺术符号”的表现,从旁对幼儿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在技能方面给予帮助,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所表现出的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创造性表现等表示肯定和鼓励,敏锐地去意会他们背后的精神寓意。 (2)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侧重幼儿学习掌握有关艺术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情趣。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各环节有机地把音乐、色彩带进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视听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的主题的、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形象性发展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日常观察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3)幼儿艺术教育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纲要》的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五条规定: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没有学习的任务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可以自由尽情地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可以乐此不疲的像做游戏一样地从事艺术活动,追求过程的快乐。幼儿的游戏具有审美、创美的许多特点。反过来,幼儿的艺术活动又充满着游戏性,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艺术活动当作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地审美和创美活动,他们只是满足活动的需要,为了自己喜欢才去做的。艺术活动和游戏一样,有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过程,令幼儿高兴。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感受快乐,继而分享快乐!正如心理学家弗莱德罗所说的:“那些对于成人来说是认真的、常常是艰苦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脑和眼,使之成为艺术家意志的绝对温顺与可靠的仆从――对于幼儿来说却是纯粹的快乐。幼儿以无穷的乐趣去重复每一种新的工作、新的本领与新的花样。” (4)艺术教学指导中,家长与教师的情绪表现,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理解作品情感的催化剂。家长与教师对作品表示喜爱之情,并把作品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指导中,感情溢于言表,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作品的情感,这样就能唤起幼儿情感的共呜,激起幼儿投入。在作品和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幼儿逐渐产生对结果的兴趣,逐渐产生审美、创美的意识,对艺术的兴趣也就更加深厚。 (5)运用多种感官,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要求。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认知开始的,感识是认知的开端。幼儿受身心发展的制约,感知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在“看”中才能学会看,在“听”中才能学会听,在摆弄物体中学会触摸物体的特性。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色彩、声响等的意蕴,调动想象、思维、动作、语言的参与,反馈感受程度,促进理解。 三、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为健康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 心理学范畴的“个性”,又称“人格”。它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五个方面。其中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属于狭意的个性的范畴。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哲学美学范畴的人格则是对个体人的全部本质、属性和丰富性的高度综合。其发展是有层次的,即经过两次超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再到“审美的人”。当个体行为都以实用功利为目的时,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可能总是和谐的。所以培养下一代具有与社会、自然和自我和谐的“健康型”人格幼儿,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对生命的愉悦和创造价值的实现。艺术教育在“健康型”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栽培少数的艺术家,而应着重“全民美育”的实施,以促进全民精神面的提升。学前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只要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坚持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直觉感觉和理性领悟相结合,在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处理方面,坚持艺术与体、智、德、美相结合,艺术氛围与道德氛围一致,使幼儿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为健康型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摘 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功利化的技能训练,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述谈起,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有的“人本性”,并针对人本主义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意义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反对心理学思潮中的两股主流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运动中提出的观点并没有体系化,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仍然有其鲜明的特征——以人为本。关注体验本身和其对个人的意义,强调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特品质,如创造性、自我实现,从根本上关心和重视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内在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以整体人作为出发点理解和解释人的行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热点。艺术是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还可以抒发情绪情感,产生人与人,人与物的良好互动,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连这些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儿童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性”。成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儿童的发展,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主张艺术能力是儿童自然发展的结果,强调通过艺术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强调完整人的培养。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有其“人本性”。第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人本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并注重这个过程中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体验”。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类的独特性,例如选择性,创造性等。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对儿童创造性的激发和保护。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体验着”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的体验,其次是理论解释和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来说,它与人本主义又不谋而合。 二、人本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创造性潜力的保护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创造性,认为创造性人皆有之,或者说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好坏之分,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儿童的创造动机,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首先,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每个儿童的个人价值,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只有儿童感受到了这种态度,他们才会成为他们自己,不伪装粉饰,释放真实的自己,不循规蹈矩,以新的、自我的方式发现自己,进而向创造性迈进。其次,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没有过多外部评价的环境。罗杰斯有一个基本观点,即“当我们停止从我们自己的评价着眼点去对其他人作出评价时,我们就在发展创造性”。他认为:“评价总是一种威胁,总是会使人产生—种提防,这就会拒绝某些经验,就会迎合他人的要求,无疑这些东西对创造性是十分有害的。相反,如果没有依赖于外部标准而作出的评价,那么,我们自身就能对我们的经验更加敞开,就能认识到我自己的好恶、活动材料的性质以及我对它们更加敏锐的反应。我开始能认识到自身的评价点。因此我正在迈向创造性。”[2]但是罗杰斯又指出,停止评价别人并不是连对这个人作出反应都不允许了。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毫无拘束地对他人“反应”(reaction)。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潜能是引导儿童表现出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放任儿童。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该淡化评价的意识,但并不意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平等地“反应”回应儿童的艺术表现。如“我喜欢这边这些颜色,但是我不喜欢那边。” (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情知合一的人,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该遵循学前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完整的人格发展和培养。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情操,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次,应在艺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要穿插人文教育,具体来说包括儿童对社会、儿童对自然、儿童对他人、儿童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同时,通过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互助、合作及容忍,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在一次以“人类的好伙伴——狗”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通过观看以狗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以及多种多样狗的图片,欣赏以狗为主题的绘本,聆听狗叫等。让儿童对狗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让儿童亲身感受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随后组织儿童用唱、舞、画、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再现情境,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合作、互助。在这个活动中,充分给予了儿童人文精神的熏陶,不仅触发了儿童爱护动物之心,而且促进了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 在大多数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中,人类的内在天性包括基本需要、情绪,以及中性或积极善良的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认为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善良的内在天性,我们应该鼓励它们的释放和表达,而不是压制它们。因此,引导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而艺术则是儿童释放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自我的释放。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儿童的绘画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涂鸦;儿童的跳舞可以联声起舞,边唱边跳;学前儿童的故事可以发挥想象,自编自讲。因此,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能够充分表现他们自然、真诚、积极、向上的原始情感和情绪。具体来说,对于学前儿童,特别是早期的学前儿童要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提供给他们多样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涂鸦中用无序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满足自己需要,在随意哼唱中表达自己的天性,抒发自己的情绪。 人本主义以“真诚”、“接纳”、“理解”为核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空间,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让儿童学会自由是一个不断体现潜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和谐氛围中不断发挥潜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说明教育不仅要考查儿童现已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更要注重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开发处于萌芽状态的能力。虽然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某些局限性,比如过分地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们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近十多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基础教育中“我国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艺术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从整体上讲,在艺术教育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艺术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也亟待提高”①的状况,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努力建设,现在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初步缓解,教师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基础艺术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中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除了部分专业美术考生之外,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中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学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中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配不齐”。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需求量最大。但“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缺,越是配不齐。基础美术教育不合格,造成学生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美术院系的生源,低素质的生源又影响中学美术师资,这样又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的外出写生、参观展览要形成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新时代的情况也与之前大不相同,处理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新环境下的发展问题成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时代;全面发展面 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一些基础课程,使他们对美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培养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促进中小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不单单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狭小思维之内。 一、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以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今的教育主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传播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岗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在教育程度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尤为突出,在教育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通常是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既教语文、数学、外语,也教美术、体育和音乐。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社会的现实问题,许多高校毕业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都相继从事其他工作,主要原因在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不足,这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表现更为明显,教师的工资待遇通常也低,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工作,更不愿意去中西部那些偏远的落后地区,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得不到足够重视 在以应试教育为当今主要教育方式的大环境之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只成为了表面工作,不论是在家长、学生还是在学校看来,体育、音乐、美术依旧是作为“副科”存在于教育教学之中,都没有对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仅仅当做一个任务去应付,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考虑过多,中小学美术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是随便了事,从不深入探讨,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重视也微乎其微,对于美术教育用到的工具,投入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同高师美术教育相脱节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逐渐的加深,不断提高美术技能和美术观念,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和专业技能。而高师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科划分过多过细,有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写生、素描等等几十上百个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也都在其专业课上具有相当好的素质,但是他们在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中通常捉襟见肘,自己的学科专业化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无法传授给学生,影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使得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沟壑甚深。 二、解决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的措施 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甚多,这些问题束缚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传播,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好新课改的大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对美术师资力量的培育,提高教师待遇 对于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育,扩大美术专业的招生,开拓教师源头,并且提供最新的美术教育信息和美术专业用到的各种设施。政府要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使毕业的大学生对于从事美术教育这一工作充满希望,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源头和基础,社会各界要对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给予足够支援。 (二)破除传统中小学美术观念的束缚,重视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 脱离传统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的束缚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至关重要,使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从“副科”上升到主科,现在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是现代教育的新潮流。给予中小学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大力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是相当主要的部分,既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是缩短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差距之间的有效方法,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着手。在培养目标上,高师美术教育不能单单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模式上,将高师美术教育由专一的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入人文综合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整体上把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结语 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注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应该让中小学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破除传统观念,使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使美术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李雅楠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促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视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进入21世纪,这种速度在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给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然而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国民素质,重视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学校把美术学习当作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教学侧重于绘画与制作的技能性问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的做法,使学生缺乏主动的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前,随着现代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过去那种轻设计、重美术的现象有所改变。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设计意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设计意识培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教育价值。 2.设计的自身发展 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1世纪是设计的时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教育的研究。被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纪就倡导设计事业必须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关联。设计教育是具有强大延伸性的工具,不仅仅丰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宽了其他职业范围人才的培养。美国学者西蒙教授认为设计科学是一门区别于技术与艺术第三类知识体系,英国设计泰斗艾克博士也认为设计是培养人们思维模式的第三种科学,国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同样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我认为,理想的设计教育过程,学生的兴趣应该是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老师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是否出现踊跃激烈的讨论是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学生的决定和自由选择也由学生自己负责,其他人,包括老师,不要过多干涉。这种自由多远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创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导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培养出可塑性强适应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从影响设计意识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阐述几点具体的要求。主观方面,我认为应该从设计意识的主体即:老师和学生两点分析;客观方面,认为是设计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二、设计意识的培养要求 1.主观方面:对教师的要求 (1)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以己用才可授予他人。诸葛亮从未出山,却有刘备三顾茅庐。这足以体现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的重要性。梳理各个知识点使之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必备的,当然,更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体系,这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体现,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灵活的思维也需要老师紧跟时代步伐,有条不紊的做好学生的带头羊,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快乐。 (2)做学生的忠实听众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力素质,更要是一位好的倾听者。这里的“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听,还需要老师们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课堂上,老师很多时候应该比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一点,面对中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脾气习性,不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所以,这时候,老师可以主动的去询问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说‘你喜欢老师怎么样教你们呢?’‘你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单单把自己看作是老师,或许更多时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们的朋友。当然,时不时的留心每一个同学的日常表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好的途径。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程度不同、兴趣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时时都保持着对课程和对老师自身新鲜感和学习动力。 (3)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哲学上有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需要将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乃至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要关注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要从自身的素养打基础。就自身而言,美术老师还应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创造力的体现。美术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智慧的活动,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式的教育,所以美术老师也需要有智慧和灵性。美术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用爱心、同情心、宽容心来对待学生,以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教学。这样才可以言传身教。 2.主观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应达如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因此,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主动性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沟通互动的过程。有好的老师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然,就真的演变成了对牛弹琴。主动性的体现,比如说:上课经常提问题、积极寻找新的思路、课后和老师探讨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细节。也可以是学生之间时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较。这样的学生才会有十分强烈的求学欲望和进取心,也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案例和伙伴。当然了,教学目的和成果也会事半功倍。 (2)培养想象力由上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积极主动的学生似乎在创造力上也是有优势的。但这绝不是肯定的。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似乎比幼儿时期有些困难。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为学生,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我们还在学习,这样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创造的可能。所以,我们也应该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对生活上的美加以关注,做个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发觉人内心的美,从而体现在我们自身作品中。 (3)设计工具随着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美术工具也是纷繁多样,供不应求。好的作品当然离不开基本的设计工具。常用的有:马克笔、彩笔、尺子、剪刀、彩色小贴纸等工具,这些工具应用范围很广。我们应该对它们多加爱惜保护,他们也是美的化身。设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对主观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体:老师和学生而言。更有其客观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两点比较关键的要素供大家参考。 3.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内容要求 为了比较准确客观的说明这一点,我直接引用了《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初步认识各种工具,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式进行简单结合和修饰,体会设计与制作的趣味。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装饰,感悟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第四学段(7~9年级):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针对低年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目标的指向是“媒材”“尝试”“体验”和“乐趣”几个词。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首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尽可能的淡化。因此,美术教学应从“看看、想想、画画、做做”开始,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质,尝试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开始体验到设计的乐趣。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就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组合”可以是自由的、随意的,而“设计”则必须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学段(5~6年级)再递进为“进行设计和装饰”,去掉了“简单的”一词,意味着进入高一级的层次。第四学段(7~9年级)最终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过程的要求。 4.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形式要求 (1)课程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这里,教育课内部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设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希望教育部门继续深化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帮助学生在发挥自我能动性上更进一步,才能为设计意思的培养创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门艺术知识不可能单独存在,总会有和其相关联的因素互相存在着。因此,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本身,而应该发散开来,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借鉴,甚至与国外美术教育相互吸取营养元素。就目前国内而言,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一大突破性的创举,同时,我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否也可以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能从学生的这一启蒙阶段入手来开发其设计意识呢?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我们更应当将其在少儿乃至幼儿教育中发展开来,并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来提高不同学生的设计意识。当然,这对于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的,但是。这必定是可行的,并且有价值和更加深远意义的。另外,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来丰富我们自身的设计意识方向也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与要求。 (3)教育环境要想培养同学们的设计创新意识,就一定要为同学们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才有可能喜欢美术,进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美术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对于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一门比较繁重的工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国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动力。相信在整个大环境的发展影响下,设计意思的培养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学生不仅仅学到是知识内容,更多的会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作者:邓念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株洲市八达小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浅议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及教学条件下,农村的学生家长依然认为数理化等应试科目才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对美术教育无法提起兴趣。正是基于这些认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视为“鸡肋”,让人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家长和学生也很少将时间花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上。大多数家长对美术课持可开与可不开的态度,这些家长认为学生现在面临的升学压力很重,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时间已不够用,不如把美术学科上课的时间节省下来上其他的基础课程。在部分学校,美术教师仅是校内的“免费美工”,美术老师往往将大量本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完成一些没完没了的欢迎、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不是从教学角度,而是以其“校内美工”业务做得如何来评判。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常被挪作他用,美术教师的作用亦无法完全得以显现,教学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学生很难得到连续、系统的美术学科教育。 二、美术师资缺乏与浪费并存 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美术教师仍然是缺额最大、合格率最低的教师群体,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师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缺口。由于政府所拨教育经费有限,因此,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原本就不受重视的美术学科来说,学校难以做到对美术教师“待遇留人”,部分美术教师凭借“一技之长”或努力争取逃离农村学校,或干起第二职业,从而导致美术教育师资流失,不得不用其他老师顶替。同时,美术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得不到重视,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致使美术教师不能专心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甚至一些美术教师在干上几年之后,放弃自己所学专长,转行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近年来,综合性大学等非师范院校也参与、涉及中小学教师培养这一块工作,以及各高校的扩招,美术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等现象仍没有得到缓解,如上文提到的,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充当学校的免费美工,所以,在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里往往只有一两个美术教师,这一两个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学校所有的班级,从这个层面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师资十分缺乏。但在了解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时我们却发现:部分担任美术课的教师并非是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甚至他们并不具有美术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知识,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写、会画,略懂一点美术常识,而这些教师中有的还兼任其他课程;另一方面,受过良好美术专业教育的老师却往往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被学校分配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其他老师兼任美术课程,还是美术教师转教其他课程,对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必然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美术教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设施资源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 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也影响着教育设施的分配问题。比较而言,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与发达地区学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美术学科上更加明显。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面临经费紧张、学校资金不充足等问题,学校对美术课堂教学以及教具的支持与投入很小,部分学校把本该用于美术学科的资金投入到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上,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设施、队伍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严重滞后。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1.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较为缺乏,教学设施没有配套;2.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少应有的“阵地”,不能安心教学;3.农村中小学受传统教育理念“主”“副”科影响较大,美术课受其他主课冲击现象比较普遍;4.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地域差距影响,信息相对闭塞,美术课程更是缺少交流,提高较慢。这些差距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正是因为教育设施资源的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美术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四、对策研究 笔者认为,要转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培养画家。丰子恺曾经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管理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德、智、体等其他学科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 2.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投入不合理的状况 中小学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设施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分配模式,并不利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及美术人才的培养。调整现有学科布局,加大对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美术教育的师资、资金、图书、实验室、设备等教学条件进行美术教学,是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重视,从实际行动上消除美术教育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别,根据新课程要求,加强学校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美术资源,积极开发学校周围的美术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资源等,创造和谐的美术教学环境。 3.加强农村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首先要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对专业师资进行合理利用。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年轻美术教师赴美术院校、师范院校进修、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定期进行素描、色彩、水墨画、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美术素质修养,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待遇,使美术教师得到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重视,同时,加强美术教师的培养,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城市美术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促进城市与农村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许多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好经验,但与国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抓住素质教育及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发展改革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契机,向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跨越。 本文作者:黄润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已经落伍,为了适应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论述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最后论述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目的就是大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向更好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与措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快速转型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中小学美术教育意识的加强与提高,对于普及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校并没有把美术教育提到日常教学课程,尤其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更是如此,美术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当然与美术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限制有关,也与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不重视有关。即使部分学校开设了美术教育这门课程,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严肃认真对待。中小学美术教育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美术家,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得他们将来成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由此可见,大力改变我国中小学落后的美术教育面貌势在必行,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采取各种措施和策略,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 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中小学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但相比较其他课程来说美术教育还是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很多中小学,美术教育被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课程而已,大都看重学生文化课考试成绩,从没有真正考虑过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兴趣,目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外乎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很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把音、体、美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在错误思想行为指导下,中小学教育严重存在着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性不强、内容随意性大、教师缺乏教学激情等问题。这些陈旧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和艺术教育的开展。其次,在升学率指挥棒之下学生远离了美术教育。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综合素质教育,但是在当前教育制度之下依然脱离不了应试教育,升学率是评判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迫于学生家长对升学率的重视、学校名誉和上级部门考核等各种压力,中小学美术课随便被占用或压缩,甚至被取消。第三、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着中小学美术教育。广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相对滞后,也源于经济条件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尤其在地理位置上偏僻的农村中小学,他们因经费投入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跟不上、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种种困境,难以开展美术教育。很多中小学没有画室,更别谈画架、画板、石膏雕塑等美术绘画设备,美术教师上课不外乎照本宣科,随便说说,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师想用PPT课件进行美术欣赏教学都难以实现,所以落后的经济条件也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难以开展的主要因素。最后,还存在美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或资源浪费的现象。中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美术教师,很多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都愿意去城市中小学或者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学校,这样一来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就显得相对过剩,师资大量过剩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而对于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来说,美术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少得可怜,甚至有的农村中小学压根就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总之,广大中西部地区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匮乏,主要问题还是社会对美术教育不关心、学校对抓好美术教育不重视、教师对开展美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对美术学习也不努力等问题。究其客观原因,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试教育导向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的关键因素,教育功利化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 尽管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在素质教育推进下,近年来美术教育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逐渐翻开新的篇章,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断得到加强,美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得以建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美术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包括陶艺、国画、民间艺术、水粉、水彩等丰富多彩的绘画课程教学及手工艺技艺,大大提升了学生审美水平,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从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将更加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美学思想传达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从教学设施上逐渐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美术教育,现在一般中小学都有专门的美术器材室,有着石膏、静物、挂图、多媒体、投影仪等;从师资力量上美术教师得以补充到位,他们文化素质也在明显提高,大都是美术院校本科毕业生,有的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甚至还是硕士研究生。新时期对中小学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正确的艺术观,教师自身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拓宽视野,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知识,以宽容态度对待学生个人感受和评价;美术教师还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豁达性格,要能感染和打动学生,教师美术教育热情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志具有着重要作用;还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灵感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当今艺术发展的独立思考和对人才需求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同时还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具有极大的教育热情和耐心、社会责任心等一些新要求。 三、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策略与措施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基础训练,培养他们对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以及创造性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使得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个性,对身边事物具有敏锐观察能力,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措施,要进行大胆改革,解决新时期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要强化领导意识转变美术教育思想观念。作为中小学领导应该树立美术基础教育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美术教育工作的大力扶持,真正将美术教育提上工作议程。其次,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保证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正常开展,改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现状。而作为学校部门不要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要充分运用现有美术教学设备发挥其最大功用。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开发利用乡土教材,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借鉴其他学校美术教育成功经验。第三,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美术教育应该从幼教开始,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实践性的,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以突出人文科学性质为主,在不同阶段都开设艺术鉴赏课和艺术活动,还可以适当开设艺术史课程、艺术讲座和艺术批评课程,进而扩大学生知识面。第四,积极开发与利用当地工艺美术教育资源。我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教育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与地域优秀文化。美术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学校周围和家庭在内的工艺美术教育资源,筛选出来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的资源,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民间民族特征、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民间艺术的了解,融合于校园文化,彰显美术教育之精髓。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手工艺制作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设计大赛、电脑美术创作大赛、绘画大赛等校园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热爱。第六,加强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尽快适应美术教学改革需要,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尤其中西部农村美术教育部门,要大力关注和扶持,给美术教师创造进修机会,选派骨干美术教师到各大高校美术系进行深造或者培训,也可以开展校际间的美术观摩教学活动,提高美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积极性。建立与完善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制,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质量是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作为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师任重道远。作为中小学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当地各个教育部门要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以往传统美术教育评价方式,摆正美术教育位置,尊重与重视美术教师劳动成果,对美术教师的评价要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考核。要解决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存的各种问题,积极做好美术教育改革工作,解决好重文轻艺的问题,解决好用美术作为走捷径的问题。在今后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发展方向上,美术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拓展探究性学习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使美术新课程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陈大伟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剪纸工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发 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价值。文章以四川成都及其周边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为基础,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剪纸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新时代的角度和观念对待这种传统工艺,思考如何汲取剪纸工艺的文化精髓,把剪纸工艺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 关键词:剪纸工艺;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发与利用 剪纸工艺有着极其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研究者在对剪纸艺术开发取材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与文化特征。在调查中,笔者以四川本土的剪纸工艺作为主要的民间剪纸资源,将四川绵阳涪城区、广安市武胜县作为研究的重点区域,将剪纸艺人龙玲、黄英等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寻找更加适合中小学学生的教学空间。 一、成都地区剪纸工艺概况 1.成都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剪纸 工艺教学现状调研组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展开调查,主要调研中小学剪纸课程现状以及教师、学生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剪纸工艺的认识。调查发现:75%的中小学生对剪纸这门课程很感兴趣;50%的学生接触过剪纸,但了解得不多;85%的学生希望教师上课多注意实践,学生更愿意在体验中学习;56.25%的学生喜欢剪动植物题材的内容。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内容。 2.成都地区剪纸工艺特点 调研组对成都及其附近剪纸工艺集中区(绵阳涪城、广安武胜)进行了实地考察,特别走访了龙玲工作室。与其说这是一间工作室,不如说是书房更加贴切,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整洁的桌面上是她刻纸用的蜡台,搁放台上堆积的是她多年的作品,更有她创作的剪纸风格服装。她真真切切地做到了与时俱进,将民间传统与现代设计生活相联系。整合收集的剪纸作品,将田间考察的口述资料和图像资料进行整理,可发现:四川本土民间剪纸,形式上稚拙古朴,粗犷深厚,简洁灵活;内容上反映了四川民间生活,人文气息浓厚,如表现吃火锅、糖艺、盖碗茶等的剪纸作品,都展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二、如何在中小美术教育中有效运用剪纸工艺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在现代生活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间艺术难以被更多的人了解,有的甚至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国家虽然有力地实施保护,但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提高。为了使传统民间剪纸工艺能得到传承,使民间美术后继有人,将剪纸工艺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在眉睫。要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效运用剪纸工艺,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收集整理四川成都地区剪纸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和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到周边的剪纸展览馆和示范点参观交流,学生通过访谈记录、摄影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发现学校或社区已经存在的剪纸工艺相关资源,收集后以PPT的形式和同学分享交流,让学生自主对剪纸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邀请了著名剪纸艺人龙玲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直接与民间艺人对话,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2.制订教学计划、编写具体的教案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计划,主要采取游戏教学的模式,用简单的歌谣、口诀让学生画出最简洁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如,“左手剪,右手剪,纸在手中轻轻旋,刀口转换成一线,左右照顾上下看,黑白过渡要自然”。在剪具体图案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笔者把剪纸内容编成儿歌,学生易懂、易记。如,“小猴子,月牙脸,嘴儿尖,头上配上月牙眼,七手两腿紧相连,S形尾巴向上卷”。学生边做游戏边剪纸,不仅掌握了动物的特点和剪纸的技法,也培养了形象设计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剪纸教学可以从几何图形、动植物图形逐渐向简单人物过渡,由易到难地展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智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剪出图形,更多的是要进行主题创作,将剪纸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平面剪纸向立体剪纸转化(二维转三维),将传统剪纸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三、结语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增加剪纸工艺的相关内容,对于美术教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传承本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小学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教师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更不能拘泥于让学生临摹作品,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作品不求高大上而求接地气。灵感源于生活,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笔者的信念,也是笔者对自己未来学生的期望。 作者:骆双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特别是美术学科的教师专业化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意识淡薄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过于陈旧。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考核制度不够创新让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准备一个教案、一副范画可以讲到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如果教材不变化,甚至可以讲述几年,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学的重复性、单一性让他们对这个过程产生厌倦感,所以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料更是没有更新,对于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也是没有任何提高的意识。 2、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一些学校,美术教师作为一个长期管理行政、招生人员的情况更为突出,一些美术老师长期没有从事课程教育。在一些乡村学校,美术老师几乎是由学校管理人员或其他老师带,还有些学校甚至无一专职美术教师。美术教育基本功下降,既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学生创作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上也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美术教师知识面狭窄 意识因为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二是因为长期时间轻“理论”重“技能”,所以在教学中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三是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不足,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更广泛地运用文化情景开展美术教育。美术教师只是按照课本把课程内容陈述,而一些美术更高形式的抽象性和表现性等审美教育更是无法教学,教师对于课本上范画的讲解同样是一句带过,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抽象思维的提高无法提供系统的教学和文化情景。美术专业理论的范围宽广,只有掌握基本美术理论,美术教师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 4、美术教师教学能力不强 在课程中一些美术老师将书本上的手工课、实践课、写生课等一些本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课堂外体验自然的课程取消,学生无法接受此类课程的训练,对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无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教育,尤其是抽象的美术作品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分析。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审美水平,有的老师尽管学过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但是他们不会教学。理论研究是一回事,和应用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又是另一回事,一些老师工作了几十年,但教学没有一点进展,因而缺乏自身意识和科研意识,教学能力就无法提高。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1、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首先是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技能,提升专业水平。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经验、课程设计、教法运用等方面,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积极主动寻求各方的帮助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处理方法能给你一些启示,令人豁然开朗,教师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与合作教学研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得到更广泛的指导。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吸收、消化在美术学习情境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再次通过参加定期的学习培养。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别人处理问题的办法,从培养者的培训内容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但能够提供给美术老师一些新的思路和认识,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前瞻性的思想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实践做好充分准备。最后教师通过阅读有关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看一些与美术欣赏或教育理论相关书籍,撰写学习心得。组建美术老师学科发展小组,进行专题学习交流,网上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视频,以提高教学指导能力。通过阅读国内外美术理论、美术杂谈等方面的理论著作,积极思考、加强与其他老师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2、提升教学能力 中小学生美术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随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所以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要选取更有效的教法,提高教学本领。一些美术老师有较高的成就,但不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根据自身能力,结合各种资源与技术确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体现教师教学个性化和教学智慧,课堂中教师要用美术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学习,促使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和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类教学。 3、提高研究能力 美术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各种各样的美术学科知识和美术实践本领,还要深爱美术教育事业的信念和激情。基础课程改革对美术老师提出新的要求,要从课堂实践者、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指引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使美术老师成为研究性、甚至专家型教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班上同学的实际情况,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各种教学设计和研究实验,总结教学规律,依据最初的教学效果,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如实验型教学、民族型教学、多元化教学等,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高自己教学的效率。美术老师应不断发现新材料,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利用废旧材料。美术不仅是绘画、美术教育需要从平面向立体发展,从纯艺术向创意型、设计型发展,从静态的造型向动态的造型艺术活动发展,从单一学科美术学习向与其它学科全面发展,为美术教师提供及其宽阔的创造空间,展现丰富多彩、又深爱学生喜欢的新型美术课。 作者:李海峰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美术教育成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作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学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校应当重视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还应当合理利用现代高科技,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为主题,展开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育;素质培养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中保证学生的素质得到合理地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寻找有效的措施,实现美术教育的更好落实与发展。 1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在现代教育中为了给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相关部门特意制定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受到了种种阻碍。美术教育时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门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之前美术教学并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短缺,学校重视程度较低,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不够高等原因,始终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种种弊端。这就需要各中小学校深刻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组织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做到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校方组织进行相关学习之后,各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积极配合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占用美术课的时间。校方还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学相关教具的投入,针对各年级所需要学习的美术课程,为其配备较为充足的美术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帮组学生置办美术用品,这样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物质保证。美术教师也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工作,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学习,掌握美术这一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这样通过校方和教师的不断努力,转变美术在传统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正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 美术教师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足够的重视之后,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激发其创作力及想象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要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所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需要进行美术创作的主题。在学生完成了美术创作之后,教师要认真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挖掘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对于一些在创作上存在不足的学生,只要其作品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和学会运用美术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非必要的课程,教师尽量减少学生对物体的描摹或者对大家作品的临摹,给学生足够的进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美术教师需要交会中小学生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才是最与价值的。例如在进行与版画相关的创作时,教师只需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制作版画即可,不需要为学生制定版画的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版画的主题,这样学生制作出来的版画才能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再制作版画时能够大胆进行想象、构图、色彩搭配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充满创作力的美术作品才是最具有特色的,是值得观众欣赏的。 3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科技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加以利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相关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美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美术相关知识技能,使得教学目标更为高效的落实。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演示给学生,使得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和图片以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进行欣赏课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将名家名作展示给学生进行欣赏,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细节的放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美术名作进行观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小软件,利用电脑帮助学生重复练习和理解,这样学生能够在玩乐中掌握相关绘画技能。例如在学习有关素描的知识时,由于素描的色彩较为单调,容易使中小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相关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运笔等绘画技巧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现代技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邬季阳 单位:长春市创业中等职业学校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城乡差异及成因 【摘要】 当今实行素质教育,而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村美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为基点,着眼于农村的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出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方略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美术教育;城乡差异;素质教育 一、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1、我国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时代特点,我国城市中小学的教育也有所进步,学生眼界不断打开,由此美术学科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这条理论的提出对艺术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制订颁发了《全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把美术与音、舞、戏、影以及篆刻、书法等过去较为分散的多个艺术学科综合在一起构成“艺术综合课程”。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基本都开设美术课,我国城市小学都也能够100%的在一周开设美术课2节,已经基本达标,但是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美术课被占用的比例也在上升。 2、我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甚至是没有投入,家长学校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家长不给学生买应有的绘画工具等现象这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增加了难度使美术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难以达成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再加上对于现代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施的缺乏更使美术课堂教学缺乏生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二、造成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城乡差异的原因 1、美术资源和教学硬件的差异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甚至是没有投入,这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各方面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教师上课“放羊”,学生上课做其他练习,不带课本和工具。家长不给学生买应有的绘画具等现象使美术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难以达成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对于现代美术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学员设备、设施的缺乏更使美术课堂教学缺乏生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城市中小学在美术教学上的资源和硬件都要强于农村,各个学校基本上有自己的美术教室,与美术课程相关的道具也比较齐全,因而能够收到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的差异专职美术教师不足极大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更没有美术专业教师,美术基础仅限于个人爱好,美术素养不是很高,有些专职美术教师,接受过正规教育,他们虽不能完全胜任小学美术教学,但也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美术师资不足,兼职教师素质低,就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因此专业教师缺乏成为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大碍,但是如今已经有大量的高校美术毕业生加入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他们的到来使得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三、缩小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城乡差异的方法 1、转变价值观念,端正美术教育思想农村中小学的学校和老师要转变对美术教育的看法,要知道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老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于美术教育的看法,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喜欢画风景,有的喜欢画人物,还有的喜欢画动物等。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来。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于美术教学中个性比较鲜明的作品,美术老师不能以传统的标准对其作出消极的评价,而是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绘画潜力。再次,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月上眼界,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举办一些美术作品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天地,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以这种教学形式的新鲜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升硬件设施,美化美术教育环境高质量的美术教学离不开必备的教学资源,现今拥有合格美术教学资源的农村学校少之又少,即便有个别学校拥有相应的教学工具和场地,但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准备的,实际教学中根本不允许使用。改善农村美术教学资源,需对美术教学工具和美术书籍的配备。某些农村学校美术课上老师仅有一本教材和几盒彩色粉笔,这样极端的现象或许并不普遍,但从整体来讲,农村美术教育教具缺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学校应拨出专项资金,购买美术教学所需要的师范挂图、名师名作、石膏模型、几何图形以及画板画架等等,同时对于破损的教学工具应及时的修补或更换,另外还可以秉承勤检办学的原则,动员美术教师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保证学生在上课时可以使用到必备的教学工具。与此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相关的美术书籍,提高美术书籍在图书馆中所占的比例,还要注意此类书籍的有选择性购买,在符合开支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优质的资源。 3、保证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育水平要想提高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水平,除了要重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美术教学资源外,更要注意保证的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软件质量,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单纯依靠改善设备就可以实现的,只有教师素质上去了,教育方法改善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为国家提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综合发展的人才。总的来说提高学校的软件质量就是要加强农村美术教师队的建设,探索新的美术教育教学思路。 四、结语 美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它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注重美术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城市中也出现了很多美术培训班,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美术教育仍然非常落后,无论是从教学资源还是从教师队伍和教师素质来说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与我国美术教育课程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改革观念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发展,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在农村发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政府扶持、加大学校支持、加强教师素质,重视农村实际,就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的美术教育发展之路,改变农村美术教育现状,拓农村美术教育新天地。 作者:王苗苗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型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视听结合的新媒体辅助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得到了拓宽。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珍贵的现实价值与重要的长远意义。文章主要就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这一论题展开研究与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在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实际情况作为主要根据,并将其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从而推动中小学美术教育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其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普遍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教学创新,并通过为学生构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教学创新的全面性与先进性,通过有效地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各种图片、摄影、动画等,合理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加生动、丰富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注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注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学习体系。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与帮助作用。 3.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地解决。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校外课余时间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效率、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如,学生可以利用3D手段增强自己作品的奇幻效果,让事物形象更富有活力和生动性。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信心。 4.注重趣味性的教育意识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给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个方面带来了影响,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所以,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意识,高度重视教学趣味性,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通过运用交互新媒体手段,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会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如,通过采用电子讲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的电脑传送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题内容,学生则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操作步骤完成学习,在学生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掌握操作技巧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笔者全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实践思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合理构建教育平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活动等,组织此类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与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第二,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如此,只有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基础水平的不同,想法与学习思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手段时,应当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教学水平。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大对教师综合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的力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增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在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状态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也参与到改革队伍中,对课程结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现行改革的需要,最终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需要,高师美术教育应当采取“专而多能”的对策,进行全面发展。其中的“专”所要突出的是美术教育。首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民间美术、篆刻、书法、工艺美术、雕塑、绘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其次,实践美术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理论之“专”,主要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材有所研究,并参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最新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把学习美术教育理论的重点放在理解、学习新美术课程标准方式、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全面提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和实践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能力,使其在参加工作后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能够始终与美术课程标准保持同步。而“多能”指的是应当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包括综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相近专业,如影视、地理、历史、文学、舞蹈、音乐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需要树立较强的专业观念,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思路,以及高师美术教育的对策,可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晓瑭 单位:泰州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高师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 一、高师美术教育忽略师范性是导致其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的重要原因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意识地突显师范性,努力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应该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可在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师范性,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不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美术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不足、培养目标的偏离,笔者对此已有论述,在此不再展开。此处重点阐述一下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缺乏师范性的表现。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当前高师美术教育没有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结合和统一,基本上是只注重前者。虽也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但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为了凑学分,所以这些课无论是时间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保证。很多学校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指导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缺乏与中小学的紧密沟通。就是在美术学科内部,对技能技巧的过分强调,也导致了对史论课程的忽视,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得不到提升。注重“学科专业性”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差,毕业后不能从容面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怎么教”的问题上,高师美术教育在引导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上缺少示范性。“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美术教育囿于专业式美术教育的模式,对“师范职业性”重视不够、引导不够。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的本能,所以不仅如此,还会陈陈相因,学生毕业后继续这种模式,很难达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此循环往复,美术教育就会停滞不前,只求生存不求发展。 二、不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的另一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运行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当前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呈现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没有想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所想,急中小学美术教育之所急。即它脱离了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和适时的调整。所以从小学到高师美术教育的生态循环系统就不能建立起来。事实上,高师美术教育一刻也离不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成为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的厚实的基础,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生源,成为其实习试验基地、教研教改的基地,为其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高师培养的学生大多要到中小学进行实习锻炼甚至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所以脱离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高师美术教育,就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培养的学生不管是到中小学实习还是毕业后教学,可能就会遇到所学非所用或者无力应对的问题,可能还得一切从头开始,岂不浪费时间、资源和精力?关键还在于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害了受教育者。 中小学美术教育也不能脱离高师美术教育。笔者挂职锻炼所在学校的一位教学主任的亲身经历发人深思,她说假期去某高师学校接受培训,她的专业是小学数学,而培训老师讲的却是初中数学,她觉得高师教育不太了解她们的需求。这个学校美术组组长段老师对此也深有感受,并期待有去高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笔者发现,中小学大部分美术教师认为学校或者是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后培训,多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他们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更先进的教育技术,扩充知识内容、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能力。不合理的运行机制表现之二是高师美术教育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冷漠。高师美术教育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积极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高师培养的学生,会有相当一部分在当地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所以高师美术教育应该关注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要决策和改革措施。 总之,对美术课程性质及价值的不合理认识,缺乏师范性和示范性的引导及不合理的运行机制,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发生了错位。衡量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如何,不在于培养了多少画家,而在于它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如果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缺乏起码的教学技能,不会备课、讲课,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当老师,而一心一意想当画家,也无论如何不能说这样的高师美术教育是成功的。所以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王胜彩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更替与变化,素质教育在目前社会的不断普及和进步,影响人整体素质的艺术教育事业也在改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美术教育水平仍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如西北地区一些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重要;差距 当代农村美术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有必要细致分析研究改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高,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甚至一生的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多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多组织教师接受培训,让教师通过积极赛教和短期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适应教学要求。 1.培养师范院校的专职美术教师 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已经不再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和认可,他们需要拓展知识面,具备多种能力,成为全能教师,学校特别需要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事业心的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美术教师的培养,不断增加美术教师的数量,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质量,彻底改变美术教师兼任或者聘任制的情况。其次,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相关待遇,鼓励大学生毕业后投入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活动。各地区要切实落实支教制度,让全区范围内的美术教师进行轮流支教。这样一方面使美术教师积累了授课经验,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最后,要切实完善学校内部教师的培训机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不乏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自身美术知识有限,或者没有相应的培训机会,即使他们想教育好学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加强美术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热爱学生,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学好美术课程,是教师个人思想道德表现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要培养思想道德,还要依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锻炼。美术教师要能够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反思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后及时找到方法补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不受重视的美术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大城市的中小学校里,美术教育甚至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家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导致绘画、书法、舞蹈等兴趣班学习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在拥有现代教育设备、现代教学理念和知识大爆炸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有很大的艺术探索空间,他们感知艺术、表现艺术,通过艺术诠释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抒发自己的情感。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我国义务教育纲领中明确要求通过德、智、体、美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在21世纪,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争取给学生最佳的学习环境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目标。美术文化在城市里受到高度重视,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也应重视美术教育,有关部门要多多关注美术教育事业,因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为管理者,第一,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力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第二,要帮助学生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第三,要创造条件鼓励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多学习、交流,接受新的文化熏陶,开拓教学思路,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进步。2.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做一件事前,目标明确,这件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对于美术教学也是这样的。美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必须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教学设施不齐全、资金有限,不能组织很多美术活动。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开展相应的美术活动。如,学校应该组织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每周集中进行一次美术知识培训,在日常的校报和对外宣传册上可以尝试让画得好的学生担任设计主编进行创作。这样一方面节省了学校的资金,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美术创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进一步加强美术教育资源建设 在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偏远地区学校,即使有专业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这里工作,但是如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学硬件设施欠缺,教学软件匮乏,学生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政府机构要多投入精力和财力到西北偏远地方,普及中小学美术教育,鼓励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支教,给予他们政府补助和其他优厚待遇,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取得进步。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的财力十分有限,所以首先要解决实际教学所需的硬件材料,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找企业赞助或者借助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力、号召社会募捐等方式获得硬件教学设备。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不断规范美术教育教学秩序,特别是加强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可以聘请知名教育专家、美术家深入农村小学,亲自指导师范生教学,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促使美术爱好者来当地感受生活,义务教学。最后要多组织培训。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不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并及时提供和传达美术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引导美术教师多进行课题研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难题,以促进美术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取得进步,确保美术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2.认可美术教学的实际社会价值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包含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同时也有与人的精神需求密切联系的美术、音乐等课程。国家既然设置了这些课程,说明这些课程必然有实际的用途。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是有一定价值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置”课。《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都充分肯定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设置美术课,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四、结语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要彻底改变只重视分数的教学观念,要以开放的、创新的思想进行教学与管理活动。其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环境和自然风光,促进学生发现、感触自然万物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写生。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师资、观念、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城市学校美术教育相比,发展相对缓慢。要想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这些学校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全面加强美术教育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者的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应重视并积极给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创造条件,提供硬件设备,输送优秀师范类人才,给予教师优厚的物质待遇,多培训教师,如此才能保证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白莹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思考 摘要: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关系到国人素质的大事,但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都存在着形式化,且很多也都没落到实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中提出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对于美术的学习,可以说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而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就是要如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当前美术教育在各农村中小学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探索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让农村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体素质,逐步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新课标;美术兴趣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困境 1.教学理念陈旧,美术课程资源缺乏。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就必须克服其开课率低,只是针对低年级开课,而且也并未按教学大纲规定开足课时量的现象。不能让各种原因随意停课和挤占美术课的情况随意发生。改变由于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也有偏见,学生根本就得不到连续的系统的美术教育的现状。 2.教学目标模糊,美术教师无教学积极性。师资的不规范和不专业性使学生们上美术课可以做其他课程的作业。一些乡村学校的美术课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放羊式教学,自己轻松舒服、无所事事。浪费师资力量。长此以往美术教师的能力不是体现在教学方面,而是成为一个“在岗美工”,本应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毫无意义的校内繁杂琐事上,使得美术课程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美术教师自然也不被重视。那种混日子,把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当成“万能胶”的情况在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3.环境条件制约,学具短缺,影响教学。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会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学生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有的非专业美术教师,对课纲和教材一知半解,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把一堂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课上得了无新意,呆板、无聊,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如何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这些现状 1.要改变美术教育课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是“听用课”的尴尬地位,只有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的政绩考核方式,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肯定或者否定一个学校领导的成绩,而应该多看看其所在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学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看法,才能让他们在美术教育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这一点,也是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中提出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对于美术的学习,可以说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引起学生的重视,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而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就是要如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美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这就需要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了。同时我们还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有精力来关注美术。让他们了解美术不只是以后有志于向其发展的学生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它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3.想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还要使我们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呈现出持续长久的情感态度。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的课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训练中,学生积极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中锻炼出来的。 4.美术教师在学校的“鸡肋”地位使他们缺乏对美术教育的热情,那么我们只要改变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不再让美术课变成自习课,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用于美术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氛围。这一现状也不难改变。 5.而对于农村中学学生地域环境的局限这一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将会越来越好,而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种所谓的局限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形成优势的必备条件。农村风光、民俗风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乡村学校美术教育依赖这些丰富的艺术素材,让学生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之中产生美的向住,热情洋溢的进行绘画体验,激发强烈的美的情操。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关心。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景 美术,又是美的艺术。美术之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典型化、理想化的“瞬间定格”,而且还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美术教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进展与否,从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素质教学的成效。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是用来实施完成美术教育内容的,必须遵守与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和新课标并行不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给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那种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要求讲解与练习、欣赏与创作结合,丰富的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还有就是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远程教育网络直播的综合运用等,给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展示、互动空间。在教材内容的组织教学中,通过写生、教师范画、艺术家图片的演示和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的时代和建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美术教育的变革大大加快了,计算机和通讯的结合等新的科技趋势已强烈的影响着美术教育的方式,我们必须开展一场深刻的而又快速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推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黄燕云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小学的美术教育逐渐得到完善,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中,还存在种种误区,需要教师正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协调美育、智育、德育三者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美术审美教育中突出与其他美学领域审美范畴的不同。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与改正策略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改正策略 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交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学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美术教师不断针对审美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改正,逐步实现审美教学的高效率完成,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区 第一,将审美教育看做单纯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普遍将审美教育看做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存在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单纯的将美术作品归类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将美作为美术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往往无法抓住其中的中心,是的审美教育沦为美术教育的手段,而无法实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误区时片面看待审美教育的结果。第二,割裂了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缺少与德育、智育的有机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必然会涉及到其他教育方式,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与智育是与美育密切联系的。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正确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盲目的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得美育的作用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发挥,也无法真正的做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也就无所谓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德育才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美育和智育时对其的升华。因此,教师一旦在美术教学中割裂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容易造成审美教育的扭曲,是美术教学成为一种单纯的审美教学,起步到其他的作用。第三,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审美教育等同起来,缺少学科的独特性。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具有美术学科独特的特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大多无法正确理解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将在语文、音乐等学科中对审美的理解强加到美术之上,使得美术中存在的审美范畴成为形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审美教学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深入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做到真正领会美术学科之中存在的审美意味。 2改正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误区的策略 第一,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确实是一种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教学手段,但不能单纯的将其视作教学手段,而是需要将美育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一个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有关美术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这样看来,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从中挖掘出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并按照美的发展规律向学生教授。例如在进行有关剪纸艺术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剪纸的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剪纸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剪成之后作品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蕴含的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际作用。第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德育与智育的教学。德育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做人,树立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之后再进行智育与美育的教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智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学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美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智力发育和人格建立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与美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利用好三者,相辅相成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第三,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美学中审美范畴的不同,进行审美教育时注意美术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美术之中的审美是构图、色彩搭配、形状等带来的美感,语文中存在的美是文字、语言的美,音乐中的美是节奏、音律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区分。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所涉及的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审美教学与美术作品的密切相关,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教师在正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适当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够与其他教育相协调,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备美术教育的特色,与美学中的一般审美范畴进行区分。采取多种手段使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力量。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曹宇 单位:长春市创业中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学论文:PBL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相关专业的骨干课,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筑PBL教学理念,以课堂理论讲授、学生课后自学、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实验等教学方法,并以课程设计或论文及期末考试为考核方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含义、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2MasterUniversity首创。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和查阅、交流与讨论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物流管理学》的PBL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含义 支持PBL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物流管理学》的课程PBL教学目标、观念、方法 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学》采用如下教学手段:通过网站、教学VCD光盘的发放等形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自学平台,用PBL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用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内容见图1) (三)整合教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平台 首先,教师应将所有可接触到的资源列表、分类、每一大类再逐层进行细分。并对资源按照:资源名称、主要内容、资源效用评价、资源存储位置等进行列表。 (四)辅助教学方式 在采用PBL为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使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知识。物流管理学课程中可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游戏、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视频等等。 三、基于PBL学习的教学知识价值链 (一)《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活动 1.知识需求及可用资源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确保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基础。在没有明确的需求分析及可用资源分析的情况,多数教师存在着遇到自认为可用的资源就搜集,而搜集的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应用,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未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动力。 2.获取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构建的进度安排上,教师应依据需求分析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程度来决定知识库构建过程中知识搜集的顺序。知识获取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知识地图的索引,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相关知识,具体途径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听观摩课、图书馆中进行自主学习、网上资料搜集、个人实际教学教师经验的总结等途径。 3.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个人知识的转化包括:知识内在化、外化、社会化、联合化。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建立的教师协作机制(比如:课程建设小组或科研团队),实现自己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共享。对于高校教师显性知识转化,教师可以对自己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图书档案,建立电子文献的储存系统;对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社会化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学观摩。外化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通过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从而促进知识沟通。 4.在具体教学实践及科研实践中应用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之中,使所学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为实现特定教学、科研目标,教师可基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应用、反思,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及科研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升级原有知识体系。 (二)教师创造价值的辅助活动 1.参与团队学习。教师不仅应加入学校内的课程建设小组、科研团队、校企联合等实体团队,还可通过BBS、Blog等方式应加入虚拟学习社区,以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整合。 2.形成信息平台。对于数字化知识可以采用专门软件工具(如Mybase和iNota)进行集成管理。可应用国内外的一些综合性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个人知识iSpace Desktop。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讯录、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日程记录、BLOG和浏览器等。 3.建立个人专家库。个人专家库是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与之直接沟通观点的专家的联系方式汇总。教师的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知识与知识创新。与业内专家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迅速提高教师对行业知识的系统把握程度。 物流管理学论文: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两难问题正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本文结合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人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能;物流管理;高职学生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外,很多企业却面临着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经常为招聘不到高质量的员工而苦恼。这种人才过剩与稀缺的两难问题,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同时也暴露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不同岗位和对员工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所用?换句话讲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招聘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企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毕业生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外贸出口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更多的是为招聘几年以后为企业挑大梁的人才。”简而言之,企业招聘的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素质:①完成相关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包括自身的学习技能;②对工作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责任心。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既有宽厚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承担第一线工作,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人才。如何才能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园”,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操作性的高级蓝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在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据统计,仅太原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万人以上。通过对太原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占到了75%~85%,其次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岗位的需求情况是:物流营销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9.61%;与此接近的为运输调度人员,达48.45%,然后是配送作业人员,达41.86%,仓储人员需求为39.35%;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上,高职占51%、本科占36.7%、研究生占2.4%,高职所占的比例最高。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服务山西本地经济为导向,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成为满足企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在企业看来中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践经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这一重要的知识分支。而现代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宽泛的理论知识面;②管理意识和技巧;③实践经验。显然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三维知识结构体系去塑造高校学生,去培养高职物流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前面所述的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难招聘”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综合前面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见下页表。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掌握专门技术的能力,是操作技能的基础,一般是在完成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而操作技能是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训练才能掌握。 3 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满足企业用人标准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处理好“教”与“练”这两个环节,使二者达到辩证与统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来完成。 3.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山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进入企业的岗位群流向。我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知识模块、岗位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3.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企业在选择经管类毕业生的时候更看重毕业生的管理修养和实践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下面谈谈我院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1)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其培养目标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很多需要大型设施设备支持,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实训室硬件建设,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财政压力也很大。所以我院构建基于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现实中的实际业务场景,使学生分角色轮流担当相关岗位,在体验中学习,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作为检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快、加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与国内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合作共建ERP模拟实训中心,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模拟企业实训,让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模拟经营一个企业,在各个企业构成的市场竞争氛围中运行,最终看哪个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种沙盘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2)“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我们组织了全体学生参与物流行业的调研。鼓励学生走出去,对太原市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召开了研讨会,共同分析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提高自身实战能力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帮助同学成立了具有仿真性、经营性的实训场所——学生超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我们改革教学体系,使其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以赛促教,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不断吸取有益经验,并将其引入校内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有句话说得好:“职业教育看大赛。”高职教育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岗位适应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是开展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再有,技能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观赏性,对校内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为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以专门以大赛为目的的各种技能活动小组和社团、协会。同时还成功主办了山西省第一届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高职杯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和用友公司组织的第七届“用友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们开展实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4)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如我院与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顶岗实践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三年在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602班6名选派学生参赛,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团体获得第二名(二等奖);2010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703班3名参赛选手获得了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团体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物流0904班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叉车单项1人获得一等奖,单证单项1人获得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物流0904班刘钊代表北京市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团体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坚信,经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物流管理学论文:利用计算机构造物流管理学科模型的探讨 [摘要]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环境,来仿真现实的物流活动。这种模型主要通过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环境与市场仿真以及以竞争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仿真,而且具备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演练。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仿真软件 虚拟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 Internet网络的无限延伸,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行业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年以来国内许多学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或者课程之一。同时物流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如何加大物流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将课本知识转为实际运用,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 1 在物流教学活动中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学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将书上的理论进行宣讲,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目标环境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物流管理产生感性认识,导致工作适应期长或不适应。为了缩小教学情境与真实环境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物流公司、生产车间等进行参观学习以及实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学科仿真模拟的演示与训练。物流管理学科模拟软件是创造一个仿真环境,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提供给学生做实践演练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活动,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逼真地获得这些感性认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物流管理教学拓展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符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2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模型构造 2.1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实现的功能目标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的实现功能目标是可以使用网上模拟教学与训练,让教师和学生利用这个虚拟环境进行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和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拟软件系统必须能在学校模拟实验室或整个学校局域网范围内运行。学生打开浏览器,键入网址,即可启动系统。可适用于Intranet/ Internet应用。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不受时空条件的制约,具有“全天候”的特点。设计这个虚拟的环境参数应考虑接近于社会中真实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真实物流市场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让学生仿真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角色,通过控制虚拟物流企业的各种虚拟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发挥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由此提高教学的成效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系统还应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以及开展模拟教学。 2.2 仿真设计 仿真设计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模型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复杂的大系统,是仿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学生通过使用这些仿真度很高的物流管理教学软件的学习,模拟实际物流作业,了解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构造模型的仿真设计难点在于如何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变量),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仿真: 2.2.1 企业及职能岗位仿真。这是很重要的环节,设计模型时应尽可能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可对模拟软件进行系统设置,在客户端配置模块的初始化中也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合理配置。虚拟企业也是由不同部门组成,也设置了相应的岗位,在模拟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部门和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虚拟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模拟,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过程全部模块的操作,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协同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 2.2.2 业务流程仿真。虚拟物流企业模拟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涵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是由业务来驱动的,在仿真设计中,业务流程的设计是最重要的,所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通过对物流内部各环节操作的模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物流公司内部流程运作情况,了解内部价值链的产生过程以及内部流程优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设计时可根据虚拟物流企业经营主线,按一定的顺序、各个职能部门分工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块,然后再重组。比如市场营销人员只管市场、货运人员只管订舱、报关人员只管报关、财务人员只管费用,商务人员只管、合约等,部门划分明确,分工明确,操作专业化、标准化。从一脚踢模式过渡到这种垂直分工管理模式需要重组流程,而这个流程重组可以借助ERP软件来设计实现。 2.2.3 环境与市场仿真。仿真模拟软件要注重环境与市场仿真,虚拟物流市场是虚拟物流企业订单的来源,虚拟物流是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行业环境。软件系统还应提供一个虚拟厂商,由系统根据参数自动生成大批量、各种各样的订单,学生可模拟厂商,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合作,虚拟物流企业可以承接各种订单,也可以将接到的订单再投放到虚拟物流市场中进行转包。为了仿真真实情况,系统可设置条件让订单存在风险,即虚拟物流企业承接订单可能赚钱,可能亏本。因此各虚拟物流企业在承接订单时必须认真核算、仔细操作,才能最终获利。 如果我们把商业资源分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除了虚拟物流市场外,还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构造其他虚拟社会环境。随着各类贸易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高速的信息流则将导致高速的物流。这突出表现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高标准和多样化。例如: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并自由进行功能组合(虚拟工厂等),这导致了后勤供销服务(Logistic Service)的诞生。这里所说的后勤供销服务是一种以“供应链理论”、“虚拟工厂理论”等为背景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因此系统还要有完成信息流、资金流相关的各种社会角色,通过其他虚拟社会环境各环节操作的模拟,让学生掌握物流公司外部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物流公司参予市场运作的社会职责。 2.3 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 学生仅对物流流程方面的了解来说是不够的,仿真模拟软件还应包括仿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模拟模块,它是物流管理模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内部、外部环境流程模拟操作,并提供各种手段或平台供学生进行有关竞争方面的操作,最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构造市场竞争虚拟环境,需要对虚拟物流市场及虚拟环境设计一些可以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境,如对虚拟市场可以灵活设定市场规则,所有的虚拟物流企业的运行都限制在规则内;企业资金资源限制,系统可以设置一定数量资金资源,但不可超越只可以贷款,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系统还应支持一组学生同时进行物流合同竞标,以最符合合同要求中标,合同不能完成,必须进行赔偿,让学生在模拟中体会残酷的竞争。 软件中也可设置一个虚拟的风险中心,系统随机或根据企业资源情况、竞争力情况等自动产生或者可以设置一些风险,更接近于现实的企业。比如,企业资金不足将无法扩充仓库及车队、不能给员工提升工资,就有可能造成合同延误、服务质量下降等损失;仓库容量不足将导致货物损失,造成赔偿;交通工具不足,导致运输不及时造成赔偿;服务质量不好,造成竞争力下降;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仓库发生偷窃等……软件将提供学生在竞争的操作中,采取手段进行操作。如购买不同的交通工具将导致配送速度不同,速度不同将导致配送服务价格的不同,价格不同将导致利润不同等。 2.4 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的用途是教学,它的使用者是教师与学生,因此它必须考虑到教学的需求,系统要有教学模块,必须支持评价、考核、协作与对话功能,便于日常教学。可以对学生、班级进行功能角色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一些参数、流程、权限等控制;对话功能要求方便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模拟各种的岗位,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企业内部或外部流程运作。促进学生对真实物流企业内外流程的了解。软件还必须提供操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分析数据等,方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分析操作的好坏程度。软件系统还必须集成网络考试系统,包括教学环节的各个功能模块。 2.5 软件实现 物流管理仿真模拟软件设计必须基于WEB平台,可采用B/S结构实现,主HTTP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由一般的WEB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这些从软件设计来说并不难,其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出虚拟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操作对变量的结果反应。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物流业迅速发展,市场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大学生创业遇到千在难逢时机。但综观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人数少、成功率低、时间短,规模小,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关键词: 物流管理;创业现状;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物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两门创业基础课程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及类型分析 从笔者所在学校三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形式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大型快递公司的校内中转站 随着网络普及,网购已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习惯,大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每天各个大学门口都有很多的快递员在等着送快递。因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限制,快递公司不能进入校内,学生只能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取快递。这给学生提供了与快递公司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机会,这种合作方式对学生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少,经营方式简单。 2、校园遍地开花 我国的大学校园大多位于郊区,出行不便。如西安大学城都位于三环以外,距市中心较远,学生购物不方便。校内超市出售商品质量、种类和价格不尽如人意,校园便孕育而生。商家正是看到这种商机,找大学生作,因此从事校园的学生比较多,各个类型都有,有服装、化妆品、招生、电子产品等。学生的这种方式投资压力小,经营的好收入很可观,调研中有一名学生给驾校做,有月收入过3000元的现象,也有很多是经常没有收入。 3、开发APP平台,线下线上共同运营 根据自己参加校园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搭建平台。如三个学生一起开发的“快速达平台”线上提供校园外卖、快递寄取、食堂预订,线下提供送餐、收取快递等服务。还有两个学生成立服装租赁公司,给毕业班学生提供面视职业装,给校园活动提供各种演出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想法多,经验、能力、资金不足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随时都会冒出许多新奇想法,在创业浪潮中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创业永远不是一个口号,必须要有真实项目去运营,但是学生经验、能力、资金不足,难以实践。 2、项目可行性差,很难形成规模 物流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物流企业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企业纷纷开始圈市场,包区域,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校园最后一公里物流,但在校学生的这种经营形式,只能容纳几个人,很难形成规模,而且学生毕业后有些项目就终止。 3、营销方案撰写不专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创业项目很少能得到风险投资人的青睐。因大学生创业者社会经验不足,思考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少站在企业经营者角度。大学生倾向于谈自己创业项目的技术如何新颖与独特,而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或产品的盈利状况和市场空间以及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二者注重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撰写的营销方案可行性不强,很难吸引投资人关注。创业初期资金得不到保证,导致许多创业终止或失败。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的途径 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高校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提倡在校教师创业激发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掌握知识为主,创业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创业能力从来都不能和成绩好相提并论,创业能力是要把专业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价值,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具有的能力。如何在校期间培训和激发学生的这种智力资本,需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大学老师们在创业,那么学生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创业教师把自己创业经验引进课堂,在知识传授过程融入创业经历和思想,学生在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知识和创业的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2、实行企业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 创业过程和其他学习过程一起,可以模仿和学习,学生在跟创业导师一起跑市场,了前市场情况,为自己以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点市场经验,只凭学生的想法和激情,创业是很难成功。就像我们在岸上学游泳一样,不进水里去,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大学生只凭在象牙塔里阅读前人成功创业案例,脑海里构画着如何去创业,不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创业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该和企业链接,制定导师制,由企业创业者做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创业需要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创业是大家智慧的体现,如何带好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培养学生领导者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领导能力培养是需要在实践活动去掌握和领悟,仅靠书本理论知识是培养不出成功领导者。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践教学为重心,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以社团活动为基础来进行。目前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有自己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实践项目。有专业认知实践项目、顶岗实习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小组项目负责人要进行人员分工、遇到问题要与项目成员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方案策划完整性设计,项目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为以后创业带领团队奠定基础。 4、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竞争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要把创业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大梦想和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校期间要促使学生产生创业的梦想,并有勇气和毅力去创业。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文化宣传,通过海报和创业讲座,宣传大学生创业者的事迹,让学生感觉创业就发现在自己身边是可为,通过这些宣传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总之,创业能力培养对高校来说没有教学规律可循,学生创业成功不一定是高校教育的结果,学生创业不成功也不能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做不好。创业能力需要很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成功与否主要因素在于创业者自身,高校教育只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助跑器和润滑剂,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比没有接受高校教育人强,但并不是成功的必须条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阳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分析 【摘要】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向,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且具较强操作性的构想。 【关键词】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系统工程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截止2014年,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新增15万左右,每年仍以相当高的增长比例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从业人员的源头:高职院校,连续几年,物流专业招生人数占据前三。如此好的专业招生状况,却不能满足行业人才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难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借助国家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战略,高职教育才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快速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对高职教育有很好的方法和理解,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实用技能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附属,而非主体。 2、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条件的缺乏: 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人才必须具备培养该人才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实训设备、实训教师、实训教材等等。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物流工作的技能人才,经过人才市场的检验,在实用技能型这一点上,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必须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入手,尝试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中,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的核心位置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很难从课程体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从专业课开始,突出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具体做法是: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准确把握对于高职学生,理论够用即可。 二、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并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实践能力的提升关键还是教学过程: 1、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内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通常要求用最近几年,而实践能力如果用前面几年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教师加速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这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来保证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采取互赢和多赢的合作模式。与物流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况下的实训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职业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还在于是否有好的师资。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希望提升教师的实际技能,转变传统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师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教师的自身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为了尽快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采取多种方式的培养, 2、多方面引进技能型人才。通过高职院校对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制、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让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工作,不仅对实践教学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院校教师队伍的合理化。 四、教学,实践,就业、创业的有机统一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服从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考核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仍然是衡量学校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师生在创业上给以很大的支持,像建立和市场对接的工作室,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检验。 五、实践能力考核方式的转变 实践能力考核不同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受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实际操作考核很难完成。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抓紧建立实用、可行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已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所谓过程性考核,即将实践能力的考核项目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讲解,平时作业,现场操作,可以集中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多项指标内容。 作者:任干斌 单位: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实用软件技能培养模式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搜索能力 在日常学习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非常好的搜索技能,那么学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料、工具、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学习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Sogou),了解每个搜索引擎的优势及特点,例如,Google搜索引擎提供的子功能GoogleScholar可以提供学术资源的查找与搜索,尤其是英文学术资源的查找;其次,了解学校电子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概况,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EndNote等;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新生专业介绍会上列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常用社区、论坛或微博网址,如了解与管理、经济等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大型学术网站———人大经济论坛。 (二)信息存储技术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如何采集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例如著名的尿布—啤酒故事就是典型的购物篮分析所带来的好处,而没有大量历史数据的使用与存储,购物篮分析又谈何容易。而大量的数据从各种链接、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采集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存储这些数据,以及如何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有关信息存储技术。学习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信息处理能力 在收集好数据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是获取信息价值的必要途径,给学生介绍相关数据信息处理软件:Excel,MATLAB,SPSS,R,EViews等。这些软件都比程序设计语言处理数据要更加易于学习和使用,而且对于数据的可视化都较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方便得多。此外,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还可以借助诸如Or-acle、SQL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 (四)问题建模及求解能力 对物流管理专业类学生而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概念已经通过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深深映入脑海,那么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挖掘第三利润源,也就是采取何种策略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物流冰山下的成本得以不断减少,从而达到追逐并获得第三利润源的目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优化问题,即如何建立优化模型,例如建立模型优化生产调度策略,优化车辆配送路径,优化物流配送车辆装载率,优化供应链的库存,对供应链订单进行排序等,这些优化模型构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求解的方法基本都是介绍的经典理论且是对非常小规模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用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为此,我们提出介绍一些建模优化软件如LINGO、CPLEX、MATLAB等来对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所解决的问题更接近实际情况。 (五)结果展示能力 当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并求解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展示,其中包括数据可视化的展示,即图形化表示,为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个任务可以通过学习MicrosoftVisio及Excel的绘图功能来完成。此外,我们需要对相关结果形成正式的报告或文档(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报告),这个任务可由微软办公软件WORD来完成,即学习WORD中的一些高级排版技巧(自动生成目录,自动公式编号等)。最后,学生可能需要在一些公开场合(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答辩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成果,这时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多媒体功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模式 (一)单独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某些应用范围大、处理能力强的通用软件或开发软件应单独开设系列课程,例如对于在诸多场合(优化、数据处理等)都非常实用的软件MATLAB可以考虑单独开设课程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当中可以不断地使用该软件解决课程作业及进一步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这些软件技能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能起到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纽带作用。 (二)依托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设置教学内容模块 对于某些学习难度不是太大的实用软件技能,采用随堂教学的方式依托相关课程设置一定学时的教学内容模块来实现软件的普及入门。例如EXCEL、WORD、VISIO的学习可以放在校必选基础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而对于LINGO可以放置在“管理运筹学”课程里,而且从2012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由李引珍教授编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管理运筹学》已经将LINGO列入了每一章的讲授内容。此外,基于Logware软件的供应链仿真建模分析也在相关课程设计中得以运用,即对于依托相关课程实施实用软件技能培养已迈入了实质性的教学阶段。 (三)设置引导型教学模块 考虑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某些主干课程的同时,指出要求学生自学的实践内容,即开展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达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内容,自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自学的资源(推荐书籍,推荐学习的工具、学习网址),由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且对于引导型教学模块的内容,还可以设置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方式(例如做一次汇报)及手段。 三、总结 通过这些实用软件技能的培养,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的兴趣,及对自学方式、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实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实用软件包的使用技能对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科研学术工具,有利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好一些科研学术基础,起到了在本科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性训练。 作者:向万里 朱昌锋 张静芳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摘要]物流企业为了能够谋求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就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视域;物流管理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予以高度的重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来看,无论是精神价值层面还是政治理想层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并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先驱,这就对新时期的高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法治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考量,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养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在当前法治社会背景下,法治、自由、平等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性要素,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息息相关。从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进步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展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功能所在。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一种殷切希望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几个层面中,法治和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之间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基础保障,如果缺少这一坚实的精神保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要素自然无从谈起。 (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载体 从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针,到十八大的“三个倡导,”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将依法治国理念充分地践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本上的法律法规保障,如果缺少了法规的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无法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开花结果。 二、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思想,“天行网,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即便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同样不容忽视。 (一)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党和政府强调通过法律为其提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均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提供有利条件,促使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步,获得长远的发展。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目的是在社会改革进程中为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提供更为坚实的价值依据。 (二)外化为自觉行为和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从社会各个角度上深入落实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法治的推进和保障十分关键,通过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立法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法律内涵和特性,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 三、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通过对不同阶层上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凝聚力,共同朝着目标前进。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物流市场发展中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法治视域下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思想上的认同,提升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同时配合政策上的保障、制度建设和法律约束,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方面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提高法律知识储备 在法治视域下,由于法治本身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三)强化现代法治意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法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为浓厚的法治氛围,提升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去践行法律要求,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扶正祛邪,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法治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当前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有针对地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法治作用,促使广大学生欣然接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李超群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设计———以三门交叉课程为例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等教育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专业建设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物流管理类交叉课程建设。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综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这种模式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就业之路。希望以此模式为契机,为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李梅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只注重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按照教材讲课,课堂氛围较显枯燥,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导致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产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整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过于落后,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动手能力减弱。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较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缺少必要的实训场所和操作软件。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设计系统化程度较低,各个学校往往各自为阵,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在沿袭传统的灌输教学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培养,单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师资力量不足,存在教师教学不对口问题。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与专业教学不对口的状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许多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跨过来的,欠缺系统的专业知识背景,由此必然产生了专业性差,教学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课有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在设置培养计划时,要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核心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按照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在学生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和强化,使学生学有所长。同时,还应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将理论课程的课时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协调好,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提高。此外,还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室,自动化演示实验室、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超市的货物管理、调度、配运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记牢并熟练地运用,从而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够胜任专项的工作。 2.建立资源共享系统,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办学条件较为先进的高校应积极地帮助兄弟院校提升教学条件。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和计算机建立其资源共享系统,如联网的物流管理实验室,专业图书资源网站、网络课程等等,使兄弟院校能够在远程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有效院校的帮助下,有效地促进自身学科建设的发展。此外,各校间还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教学关系,在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难点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一方面,使各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共享,在博取众长中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另一方面,在专题讨论中,还可以促进整个学科的向前发展,从而带动教材的更新和编写,使物流专业的课本能够顺应时展,不断为新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的培训制度,可以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计划,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聘任物流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员担任校内兼职专业技能教师,为学生讲解物流实操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高校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企业形成长久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企业中建立物流管理的专业实习点,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实习机会,从而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综上所述,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所高校都应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物流人才的重任,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业输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美南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学论文:浅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雕琢产品时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是以热爱工作为前提,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工匠精神”总结为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状态,为一种职业道德。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工匠精神”这一名词,自此各大企业对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除了要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外,同时要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严谨、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新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充分重视个人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 二、培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物流行业归属于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成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对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T如何在繁多的工作中保持服务质量成为行业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导学生在投身行业工作时能否产生依恋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工作,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忠诚度、事业心以及向上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强化职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热爱并且愿意投身到工作中去。作为新时代的新人类,“95后”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构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然而也更加追求即时利益,面对的诱惑更多。[1]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行业一线,需要的成长周期较强,同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将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就更加重要。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获得较大成就的同学到校进行交流与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二)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贯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项目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分组的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互换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物流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以及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进行点评,针对性地讲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工匠精神”的场所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全面地接触到物流管理的内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发现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这一精神。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通过实训场所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内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到校任教,通过企业专家的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2]高职院校也可以指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的重要性 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物流企业的岗位不断增多,除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与配送管理等传统职位外,同时新增了客户服务及信息技术等,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加复杂,客户的要求也更加丰富,人们更加重视服务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就业后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结语 工匠精神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高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管理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新创业教育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促进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度发展,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定位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同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物流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下,物流管理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即有内在的需要,又有外在的动力。 物流管理课程不同其他管理类课程,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以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库存管理》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仓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运用,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很难完成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中应用所有知识,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虚耗了高校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由工作岗位的需求者转换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物流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树立创业品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要通过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表现形式,创业成败取决于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定位,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高端课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面向高校全体学生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旨在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能切实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新创企业融资等。创新创业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在校生,根据学生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创业知识培训。可开展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合作与谈判、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全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 (1)改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物流管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佳的结合方式是开展体验式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感知意义。 (2)活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创业模拟。创业模拟真实的模拟企业经营状况,让参与者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和运营方式。学校要过加强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创业基地与模拟创业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机会。此外,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比赛,沙盘模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目的。 (3)延伸“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指的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自己或与团队进行实战创业,让学生进行严格的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在校内成立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一条街等,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校外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例如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四)改革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应注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较于标准答案,60分及格的传统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的非标准化考试更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从开课到期末考试,可将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成绩。期末试题应以开放性试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无标准答案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到灵活运用。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局势下,高校应明确认识到在校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创办企业,甚至于休学进行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在认真扎实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中的发明创造或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而不是进行跟大学生专业毫不相关的创业活动,荒废学业。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在正常上课时间参加社会兼职或进行创业活动,这不仅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而且与国家开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衷相悖。 (二)促进政校企三方联动 为了更好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政校企的联动。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策,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和企业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高校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可针对人才的需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课外实践,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校做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物流管理学论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出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学 教学内容 PBL教学法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后续专业课均已此课程为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然而,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知识灌输主体,学生为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知识灌输客体,教材为灌输内容,教辅媒介(包括多媒体、板书、考试等)为灌输工具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而难以有效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适用教材。目前国内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这样的教材适用于研究型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而缺乏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也主要以理论、概念为主,跟物流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重叠。并且该课程所涉及的物流行业近几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宽广的教学视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现有任课教师授课大多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解层面,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拓展,而且缺少进修、培训、参观及实践机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匮乏其结果往往导致课堂教学问题不断、困难重重。 第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讨论教学。其中理论讲授基本沿袭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案例讨论教学的大部分案例趋于老化、过时、局限性较强,而且学生查找的案例基本都来自于网上,重复雷同的案例也较多,缺乏对实际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落后或相应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少,因而既没有提供相应软件进行校内实训,也没有提供条件开展校外实习。理论知识的传播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一般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侧重于理论的考核,而缺乏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在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期末突击复习而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 建立一个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此引导下,我们根据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特点,并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主要问题,主要从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应用PBL教学法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建设应该服务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要求(注重职业能力),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料。 首先,以现有教材为蓝本,通过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等课程知识的梳理(兼顾相应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对现有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进行适度地调整,结合课程教学时数,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确定相应的知识设置不同的授课方式(按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按照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将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 物流和供应链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作业流程模块、物流技能训练模块,整合方案如图1所示。同时,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和加以规范。 图1:现代物流管理学学课程内容体系 其次,围绕教材建设的教学资料库构建。在基本完成课程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自主学习、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的需要,进行教材与教学资料库(参考书(文献)目录、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如果拘泥于传统形式,只注重课堂讲授,空洞乏味的单纯讲解,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由此,广大教师展开了积极探索,不断借鉴、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物流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新方法往往偏重教师课堂内教学,忽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互助学习,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并不多。因此,结合管理类课程学科特征,探索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代物流管理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的良性互动,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重大问题和迫切任务。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将PBL教学法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PBL教学法简介 PBL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全球80%以上的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方法,并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2]PBL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导师设计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①组建团队。在课程的第一堂课,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以50人的班容量为例:可以将学生分为10个团队,每个团队5名成员,在每一个团队中,推选出一名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对团队负责。 ②设计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有一定难度、能结合实际情况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布置,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课后找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PPT的形式加以展示。 ③独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市场调查、利用网上资源查阅资料。小组成员选定各自负责的学习议题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方案;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质询,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重新补充新的知识,归纳出一致认同的方案。在各小组课余学习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其进度和时间管理,对于小组内部冲突更多的是原则性提醒,更多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班级讲评。各小组以PPT形式,将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报告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问题、路线、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讲述完毕各小组互相提问质询。最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各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工作效果给予评分。整个讲述过程我们注重营造讨论气氛,除PPT呈现出的学习成果质量之外,评价还包括汇报时的现场表现、过程管理效率、团队合作程度等。 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以问题驱动,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一个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具体见图2。 图2:PBL教学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强 物流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浙江树人大学自2008年开设物流方向教育以来,一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基地由分为仿真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ERP、仓储配送仿真、供应链管理仿真、啤酒游戏等软件操作)和物流创业实践中心(主要包括生产型实训基地和阿里巴巴服务站)两部分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一些企业和产业园区建立对接,安排学生实习和参观等。浙江树人大学实训基地构成如图3所示。 图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构成示意图 现代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依托学校实践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开拓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课程总课时量的限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主要考虑的形式是校外物流企业参观和校内实训(仿真模拟操作和阿里巴巴服务站实训)。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为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如在学生总成绩构成中,到课率10%、合作小组学习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力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语 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相信会在课程内容组织、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更为合理而凸显其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契合。上述教学改革中,有些目前通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并且教学效果会立竿见影,如课堂上采用PBL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等;有些则需要很长时间和许多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如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库等。因此,我们应积极努力地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步将改革引向深入。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透析 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 一、我们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牛背上牧童与短笛)开展美术教学。认识到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很重要。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关心、耐心,提供学具助发展;恒心与爱心,教学协作勤指导。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下面具体介绍如何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课前可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 3.布贴造型教学。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 4.刨花贴造型教学。农村家庭制作家具后会有很多的刨花,我们可以收集起来贴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先选长条平整的刨花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擦干、着色并压平,接着构图(想好你要贴一幅什么图画),最后剪刨花并粘贴。若能用精美的画框装裱起来,效果更佳。 此外,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当好农村美术老师,就要做到让农村孩子和家长们“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当前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孩子,对美术没有任何概念、兴趣,首先要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作为美术老师衣着要比较前沿、整洁,发型美丽、大方,从视觉上冲击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学过美术的就是品位高;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得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有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儿就好了的感叹,并及时予以鼓励),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农村教师应正确看待先进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备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便利,实物投影仪可以放大所需的图片,多功能设备可以制作视听效果极佳的画面。因此当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完城里教师运用先进设备上的一节节精美的美术课后,误认为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会画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不得不承认先进的教学设备促进和改善了我们的教学。但先进的教学设备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没有这些设备是否就会影响教学呢?我想不会。凡高、毕加索、达•芬奇难道是先进的教学设备教育的结果吗?不是。其实要教好学生,无论是农村的学生还是城市的学生,关键在于我们美术教师。我们美术教师要懂得美术教育,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懂得美,表现美。 任何一个农村美术教师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学校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而自己忽视美术教学,甚至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合理的借口。我们应该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就像有的学校利用当地黄土,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并组织全市美术教师进行泥塑教学观摩。现在的农村虽然穷,但他们也是家家户户有电视,那些精美的画面,学生电视上见得多了。现在的交通如此发达,学生进城领略城市的风光与繁华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重要的还是要切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寻找到他们的能力能够承受的教学方法。总之,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传播到农村的每个角落。改变农村美术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小议对壮族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思索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对策;兴趣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诸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功能凸现的今天,美术被视为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件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一、我县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武鸣县是壮族的发源地,壮民族文化滋养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近些年来,经过两基达标建设,武鸣的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还有一些让人堪忧的地方。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配备的专业美术教师(此处所指专业教师是指由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教育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担任美术教师的,有不少是一些能写会画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中有90%还兼任其他课程;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个别学校里,美术、自然、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竟然是即将退休或是病痛缠身的教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这一点与美术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教学模式方面,美术课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几乎都是以下三种:一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科书上某一页的花草或鸟虫等;二是即兴式的要求学生画出教师指定的某个物体、物品,有时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美术教学被片面的理解为“写生”等技能,以至于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标准是:像与不像;三是教师一笔一画临摹示范,学生依样画瓢,没有多少创造力,学生创作缺乏个性和创意。 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且长期采用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掩蔽和扼杀,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没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了解,僵化了个性,致使美术实践能力低下。 二、原因分析 一是受传统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的影响,一些高校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工作,甚至放弃分配。 二是学校为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是美术教师“多功能”使用,或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 四是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落后,导致一些农村小学工作的美术教师“得过且过”,无为而“教”。 三、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个国民素质的高低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素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搞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真正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切实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九”和“两基”达标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和户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我在学校里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的美术绘画比赛、作品展览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观摩,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是要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鼓励美术教师从“课内”走向“课外”,多带学生出去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使美术教师摆脱边缘人的状态,对美术教师为学校文化环境布置、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各种庆典活动等,都应该视为教师的工作量,真真正正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 三是要改变传统以来小学教育只注重语文、数学的陋习,树立全面发展,综合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屏弃“副科”必须为语文、数学的教学需要让路的思想。同时开拓创新,加大专业美术人才的引进。毕竟没有人才,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僵化的问题,无法直接改变现状。 四是要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教学常规的检查项目,制定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并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五是经常开展有关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美术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与交流,采用内部交流学习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累经验与素材,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发展新动态,改变消息闭塞、呆滞,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教育,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真正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浅析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摘要]本文从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制约、认识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现状出发,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设美术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力。它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生活中的部分教育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美术教育重新被重视起来。然而,现阶段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经济滞后严重制约着河西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河西地区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逐年加大,但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很有限。 在农村,由于经济投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业面临硬件设施设备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而美术教育也被教育管理者所忽视。 根据笔者调查,河西地区中小学生有75%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又不为人们所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更低。河西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都因没有配置专业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及材料,致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缺乏基本了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全面认识。另外,由于城乡文化差距的悬殊和农民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以及浅薄的意识,也导致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学校美术教育的投入较少,家庭经济的限制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都深深影响和制约着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对美术教育认知存在的不足 就河西地区美术教育而言,城市家庭经济相对宽裕,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使得城市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而且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具有完备的设施条件,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相反的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语、数、外的的学习,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少数学生因学习不好被老师推荐学习美术,以寻找升学的捷径。这种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艺术追求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师对美术课程存在偏见。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和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三、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在河西地区,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导致河西地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很难吸引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专业美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专业美术教师都集中于城市和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地区就少之甚少了。 另一方面,随着美术专业教师的增多,分配到各个中小学的专业老师也多了起来。按理说,应该在软件上有所提高,而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受学校重视,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而被学校安排到低年级从事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教学工作。这种错位的教学情况使专业教师的技能得不到发挥和合理应用,严重浪费了师资。美术教师绝大多数不是专业教师,他们都主要从事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被称为“副课”的美术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也只限于临摹课本作品,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实物较少,了解不到基本的美术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大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大多缺少基本的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在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现况下,怎样取长补短,发挥地域性优势,推动河西走廊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极为迫切。 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首先,经费问题是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学校应该适当地加大对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建设。 其次,联系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农村是自然风景无限好的天地,拥有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美术教育自然资源,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情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但是,由于多年来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意识。从本地的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开展一些特色的美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采风的方式去写生。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切身领悟到大自然的美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村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和文化意识的追求。 另外,农村中小学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去接触民间文化、乡土风情等资源。因此,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来发掘个别学生独特的才能,并通过这些发掘、搜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和祖辈的历史,并通过这个平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弥补其他设备、设施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针对美术教材、设备设施不足的情况,结合当地资源,就地取材。比如有些美术教材上的手工制作课,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把课本上不好准备的那些材料换成校园里可以找到的树叶、果子、泥土等材料来进行创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他们对材料的综合利用及创造力,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美术教育不同程度的认识。 联系农村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提高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合理利用美术教师资源,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而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目前,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原本就少,而且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教师,缺少美术教学经验,也使美术教学出不了成绩。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提高河西地区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首先,可以为农村美术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这样就会具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强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农村的教学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也应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深造,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美术教师的积极参与。 总之,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以及美术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等因素都阻碍了河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河西地区的经济也有了稳步发展,相应地政府也应加大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转变观念,才能促进河西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大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现状。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点体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化自身的教育目的。美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不是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在于培养孩子从小有一个好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懂得和增强美育学,学会欣赏美、学会实现美和创造美。过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点自己的肤浅的体会,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与否决定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质量的高,反之就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一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建立新型的这种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如在前进入教室和同学唠唠家常,问问同学在上美术课有什么困难和看,拉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和同学象朋友一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的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到引领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就非常有必要。教师可通过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影碟等,让学生观看和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和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所学的剪、拼、撕、粘、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爱好,培养了兴趣,将课堂知识变成独立的操作技能,才能培养其美术的创造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美术技能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与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造型技能就没有美术。因此可以说,美术又是一种技术活动。技能训练、技巧的形成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技能又是创造力中“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也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在强调创造力养成的同时,又不能排斥技能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就像英语中的字母,语文中的拼音、偏旁一样,要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复杂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如形状、色调、材料的肌理等形式元素的语言性把握……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对美术作品的欣p结合,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视觉感受性的培养,促使其审美经验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四、因地制宜搞好美术教学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美术的创造力,我提倡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绘画时,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用线条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在创造力。以农村中所见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在上工艺课时,做到灵活多样,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花样来。对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田间的泥土,泥土的多少不受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感兴趣。还可以利用家里的蔬菜和水果制作果塑雕看,可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在欣赏课时,除了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其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教育。设计十年后家乡的面貌,如楼房、马路、学校的样子等,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延伸。 总之,在农村小学搞好美术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有极大的爱心毅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里辛勤地耕耘,那么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换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实践应用中的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巧妙运用教育技术装备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创作的新型人才,综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部门也在努力改革与创新,逐步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由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普及,国家对农村教育在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与规范使用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较为系统的美术课。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上虽有较大的投入,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结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简单探索了如何让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被充分运用,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现状 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及投影仪。它的运用,突破了几只笔、几张范画、几件实物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农村中小学由于硬件办学条件的落后,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紧缺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备一般旧的多、新的少,不够用,且故障多,只能当作摆设。现在,国家虽然为农村中小学解决了设备“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要让设备满足“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和达到“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的高级应用境界,那还差得很远。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问题 农村中小学由于对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了解的老师比较少,一旦设备出故障,维护起来也很麻烦。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只有一到两名的信息技术教师,且在这些信息技术教师中,不一定所有的都是专业的电脑老师,他们大部分并未真正懂得如何去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观念滞后是直接影响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发展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对农村中小学开展美术装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各种畏难情绪。他们多数人认为美术课在众多的课程中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样的观念直接影响了美术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态度,致使美术教师中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4.专业美术教师紧缺 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学科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主科老师兼带的,由于专业不对口上起课来十分吃力,且课堂效率也不高,更谈不上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 二、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加强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遍布全球,信息的跨越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2.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尽可能地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2)帮助老师更清楚地演示教学步骤,快速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 (3)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眼界,生动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美术教学技术装备,让学生边画画,边欣赏音画作品,视觉和听觉都得到调动,为学生的绘画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5)利用美术教学技术装备更清晰地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将美术教学装备技术的使用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设备在实践应用中的建议 1.教育部T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育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装备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纳入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还要把美术教育装备的使用作为推进美术教育现代化和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管理常规化,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要把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考评或考核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将管理工作形成可行制度,学校领导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以促使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得以应用,不搞花架子,不走假过场,实实在在地做,实实在在地用,实实在在地记录在案。 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师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一要有维护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电脑老师。二要有会使用、想使用美术教育技术装备的专业美术教师。三要采取激励性政策,增强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意识。 3.以研促教,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课程的整合 加强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美术教育技术装备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代化。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关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美术,普世的价值观认为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其实美术这个词语,在古代是没有的,美术这个名词可考的历史最早是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但也有史学家美术家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是中叶,而传入到我国则是在前后传入,开始普遍叫用。其实美术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叫画画,老人可能叫弄墨,小孩叫水彩,而我们这类从教人员,则叫美术。 在当下的义务教育范围里,美术也被排入了小学的教育课目里。对孩子来说,美术可以培养他们对人、对物、对事的思考和探究,可以培养小孩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赏鉴能力、绘画能力、描述能力和艺术思维。通过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培养,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增强,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潜力,从而实现孩子多项能力的提高。可见,美术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一生以及他们将来可能有的成就,都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这得到了全国各地城市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像很多城市的小学里面,甚至有专门用来培养孩子美术能力和功底的美术学堂。然而,据我观察和了解发现,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育,美术却视乎是被搁置了,得不到应有的“一席之地”,那么农村的一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我在东北的一个乡村小学任职六年级的美术老师。当我第一天来任教的时候,这里的美术教学设备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单一,没有专门设立的美术室,简单的画架都很少,基本上没有配备教学用的画笔和彩色材料。当时我就隐约感到,或许这里的美术教育,没有我想象中的普及,当地人对美术的认识程度或许还存在模糊的概念。但这并不打击我对美术教育的热情和执着。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依然本着一百分的责任与热情来教好每一堂课,力争让每一节美术课都不枯燥无味。但是学生们似乎是热情不是很高涨,就算是自习动笔练习绘画,也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在认真画,其他的同学,多半心不在焉,有的甚至是说起话来。 某一天里,我试图用剩余的半节课来了解一下,学生们是怎么看待美术这门课堂的。我提问了平日里上课都认真听讲、自习都自觉绘画的同学们,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他们并不是说非常喜欢美术,也谈不上讨厌美术,只是家长要求他们对每个科目都要认真学习。我又问了那些平日里不怎么认真上美术课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是他们的爸妈压根就不在乎这个,都跟他们说只要学习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将来好好升个中学就行了。那一刻我仿佛感觉我教的不是一群小孩本人,而是在教一群家长!这让我不禁在想,孩子对美术、对学科的认识,是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认知,还是取决于他们家长安排下的认知? 其实细细想来,家长的意向安排还是占有很大的因素在里面的。可以试想,一个六年级不染半点俗尘的孩子,怎么会有利益倾向的选择科目呢?就如上面说到的,一些孩子只读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他们知道这对于他们考“小升初”有很大帮助,但这样子的利益倾向很明了,真的是发自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后选择的吗?我想多半不是,要不然,还不把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吓一跳,我们的后代,才几岁就有这样的城府?因此我想,这多半是受到父母的耳提面命、学校的耳濡目染后所形成的一种屈服行为、从众行为。其实以小引大、以此为基推理出去的话,我国或许大部分的农村教育现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美术学科受到社会观念、家庭观念的限制,存在美术学科受到排挤,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在美术的功底与绘画能力上与城市里那些同等教育下的学生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随着这些年来新的课程改革编制和最近这些年的科技的发展和数码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的中小学美术不再以绘画为主,而且还增设了设计、版画、雕塑、手工等新的一些学习内容,甚至连摄影都出现在了一些教科书上,这样子复杂和多样的教学,让一些城市中的孩子都有些消受不了,更何况那些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而又缺少教育器材和设备的农村小学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沉思,这到底是怎么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来改善这样子的现状呢? 我想这应该得从我们对美术这个学科的认知概念与对待态度做起。从古至今,考试改变命运的这么一种观念,似乎是已经潜移默化流淌进国人的思想血液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受到应试教育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大限制了美g教育的展开。传统的一些教育里注重的知识点固然是需要巩固,但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局限性也影响了学生的才能发展。这需要我们用新的观念来看待,来打破。先前说到了,美术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赏鉴能力、绘画能力、描述能力和艺术思维,这些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可以说的比考这三四百分还要宝贵一万倍,这些能力,可是千金换不来的。学生们通过对素描和色彩画的创造实践能够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对审美的不断提高进而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能来表达他们对环境和人类的看法。所以说,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无疑是增加了一个让他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从不同维度提升自身素养,为创造人才多元化社会做出贡献。因此,美术教育首先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再者,我觉得学校对美术的教学重视也应该提高一个层次。由于美术科目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长期受到“排挤”的关系,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小学教师,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和材料,很多学校即使是财政吃紧,也会尽全力来为这三个科目的教学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材料,这一来,美术科目教学所需要用到的一些设备材料,就无财力可再来采购了。另外有些学校历届领导都少有重视这一科目的教学程度,让美术科目好比如是空设在那里一样,这也是造成农村美术科目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和伟大事业,无论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教育机构与人民教师,都肩负着这个责任。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学科,都应该被重视,都有被选择的权利,都不应该又不合理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分配,而处在任何学科岗位上的每一位人民教师,不管条件如何,都应该兢兢业业履行责职。因为我们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与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化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我们还需要演员、歌唱家、美术家等人才,和平年代歌舞升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文化在和平年代,更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绽放与发扬,所以,对于艺术类学科,特别是美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行动的投入,不能够再视而不见了。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应用的审视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在审美情趣、对优秀美术作品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图片演示和学生的思考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如果能利用多媒体突破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的画面演示赏析,就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地溶入课堂教学,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那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大量投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和飞速发展。针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1]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农村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在农村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一)扩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因为美术欣赏课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没有更多的形象的教学素材,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所以,上好农村小学的美术欣赏课,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利用网络搜集大量与所上课题有关的图片、音频及相关的文字材料等,这样信息量大的欣赏课脱离了多媒体设备是无法办到的,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因为书本上图片、文字材料并不全面,欣赏实景更是遥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能充当最好的辅助工具。其次,我将利用网络将各处收集的图片及相关内容介绍编排进幻灯片中。教学时,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感悟,很快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对北京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某些精微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一些精微图案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惊叹古代伟大建筑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做出自我判断。因而将多媒体应用于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就能实现形象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课的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在想象空间中飞翔构思,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课题进行剖析、示范是必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学生受老师的示范及思想灌输等影响,有的学生会极力模仿着老师的绘画风格,形式单一枯燥,学生的思维被束缚。我在教学时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为学生展现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例如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为了解放他们的思想,我将搜集到的相关海底图片、音频,通过编排制作,给学生展现出一部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动画,有时呈现海底全景,有时出现一群小鱼在海草中游动,有时将某些鱼放大,不时出现潜水员、潜艇等局部特写,学生们看的是津津有味,似乎已将自身融入到海底世界成为其中的一员。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最终个个画出了自己的生动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开着潜水艇去探险等等。在欣赏构思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上述的教学形式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教学 (一)改变传授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农村美术欣赏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帮助老师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如果既看不见实物,又没有图片及相关的资料参考,就只能靠老师的口述,学生就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来实现,这样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组织、引导、激发、启迪,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学习探究,这些都促使老师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完成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2]利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二)应用现代教学设施,实现现代化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3]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入,使得教师需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要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必须加强专业学习,使之对多媒体教学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生趣有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在农村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这一优点更充分体现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上,能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城市学校缩短差距,与新课程改革同行,能拓展学生美术视野,弥补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的限制带来的审美空白。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正确地、创造性的利用多媒体,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生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在每个农村教师的努力下,每个农村学生都能画出自己心中的画卷。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探析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部分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于客观原因,与城市教育差距仍然较大。如何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质量,这应是我们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现有条件下,浅谈了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探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的误导:孩子在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发现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生都很爱画画,可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一个班就只有50%左右的学生爱画画了,到了初中后就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爱画画的同学已不到30%左右。当然也许这和升上高年级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也有相应的关系。 学校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应试考试科目和学校的升学率,有些学校美术课形同虚设。现在虽然有较大转变,但比起升学考试科目来,还是明显的重视不足。 教师教学方法有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生问题:一是学生程度不一,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不开足美术课程,升入初中后,招上来的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二是学生没有学具,美术课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应对。 (一)转变观念,社会重视,学校重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再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且 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社会、家长、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应有序开设美术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应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教具: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都缺乏,怎么练好基本功,从而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另外,学校给美术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听课的机会很少,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以上问题,学校都是应该力求改进的。 (二)、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及自我控制能力。 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和要求。它给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时空自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与传统美术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魍车慕萄形式相比,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因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美术教育一定会健康、稳妥的向前发展,全民的素质教育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乡土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深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瑰宝,是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化传承。学生对各自家乡美的感受必然是不一样,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家乡,就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提倡学生以自己心目中的家乡为素材作画,这堂美术课将是精彩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乡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骨血,也是当代思想者的精神家园。美术作品其实是生活中许多人与事的缩影,乡村美术课程素材是课本上的要点与师生在生活中互动的交汇点,乡土资源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释放出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进而得以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一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一)利用地域特点中独特的乡土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目前,我省农村广泛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各个乡镇的建筑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来进行改建,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欣赏各个乡镇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民族特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引发学生想象力 如W生每天都见到的树叶就可以引导他们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想象。如一片银杏叶,教师通过投影放大叶子,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它的形状,然后进行想象。同时,教师可适当变换叶的位置和数量:叶柄朝下,像亭子、蘑菇、伞……叶柄朝上,像船、扫帚、裙子……两片叶子左右相交像蝴蝶,上下相交像松树等等。当然想象不是随意唤醒,它受到学生自身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活动条件的制约,因而有的想象尽管丰富、有趣,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使之更加合理、可行。 (三)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四)在建筑的载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 建筑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内容,从绘画再到撕纸拼贴,美术中对建筑的学习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但是美术教材中体现的建筑的概念离学生还太遥远,不能真正的体现本地建筑的特色。这就需要在小美术教学中将优秀的本地建筑充分的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地方建筑风格都存在相应的差异,要在本地建筑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比如在对寺庙祠观的欣赏中,教学方法可以先参观,让学生充分的过程祠内的建筑特点,把握好建筑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进行线描与速写。由于这些建筑都是集绘画、雕塑、工艺与一体的具体深刻教育意义的建筑,蕴含很高的地方文化底蕴,可以使学生在接触这些建筑的过程中,了解先辈们创造的不易,认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余,也能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作品。 (五)利用变迁的风俗,适度开展美术教育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要以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为依据。在时间的维度上适度超前,在空间维度上合理控制,同时要适合教师的胜任程度,不能简单地把适应成人专业美术教育的那一套方法“减低难度”或“放低要求”在学生身上实施。美术活动适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智力和个性得到开发“点”到为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因而我们在有目的的有限定条件的课业中,提出“还学生以自由”的观点,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现自我,表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环境。 总之,乡土文化浓缩的是无数先辈的生活印记,蕴含着祖先的智慧以及民族的灵魂,乡土文化资源应当受到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这道美味珍馐中只有不断地交织不断地融合,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美味,让学生体验到博大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美术教学充分融合乡土文化资源,并在其中得到活力与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已不能与时俱进,必须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质量,美术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应用而生,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教师搜寻和使用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多媒体是一个信息载体,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 一、小学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在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美术学习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对美学的不同理解。形成思维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为了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美术教学相结合,就需要了解其学科特点。 (一)美术作品的直观性 一件美术作品,浸透了作者的灵魂和心血。色彩的搭配,形象的描绘,线条的使用都直观地传达了每一位作者的思考。一幅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 (二)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美术学科是富含创造力的学科。时代在不断发展,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对于美的思考在不断加深的结果,模仿的作品都是对作品的再创造,都不能模仿作品的精髓,只有依靠真才实学创造的作品才具有创造力。 (三)美术作品的知识性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些作品描绘历史的变革,有些作品表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有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除了一些绘画技巧,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每一幅作品背后的历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了好的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审美能力的培训,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造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将小学美术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能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高效发展。课堂与网络结合,为教学创造了最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无拘无束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并对所取信息进行分析、评论、优筛选和加工,进而根据所需充分合理利用。 三、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具体的、形象的⒛切判阕髌罚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或内容涉及面广的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的展示得以有效解决。例如,我在讲手工课《趣味折纸万花筒》这一课时,本课的难点是在于折万花筒的方法步骤。于是,我课前先把折万花筒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视频给学生示范展示,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课件中讲一步我折一步,并贴在黑板上;而且在课件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万花筒――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就被多媒体技术轻松地解决了。 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创新能力是比美术知识与技巧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视、听等渠道影响学生,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在各种感官刺激中,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上《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课时,我收集了许多关于民间艺术作品的资料、图片,把它们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种类、色彩的运用、造型特点等理解和掌握,从而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地方特点、有自己个性的民间艺术作品。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标准 除了上述作用外,信息技术对教师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作为现代化的小学美术教学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专业标准也有了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努力去学习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它在教学上的应用,深入的研究教材,并能将教材、教学目标和现代信息技术结为一体去进行教学,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搜集、分析、处理、运用,并合理利用网络有关教育的好方法,好案例把教学有效的进行下去,将好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以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能实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让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能够更直接、形象的展现下去,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新视觉,思想有了新转变。使教学由难变易,教学内容简洁便于理解。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有更多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有更多的资源去获取知识。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的挖掘 【摘 要】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关键词】挖掘;手工课;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怎样根据地方特点去挖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呢?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大胆地尝试,现把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手工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1.动手折花,突破难点 折花,主要是以纸的材质来表现,根据一定的构思,采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种形状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美术手工意识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花朵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采用演示法,步骤分明,力求学生对每一步骤都能够掌握。讲解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那些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教师示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觉悟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方法。从而也使美术教师在手工课教学的开端有了一个新的尝试及突破。 2.通过联想,丰富课堂 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星座的基本形状。农村有着本土的美术资源,例如、破旧房子墙壁上的裂痕、生锈的工具、天空变幻多端的白云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生肖产生联想。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美的独特理解。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带动其他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自由发挥想象。到最后我发现学生想象出来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强了这节手工课的完美性。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全面鼓励评价法,改变了以前教师忽略了在学习上慢一节奏的同学,从而也给了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钻研的机遇。 3.团队合作,积极参与 这是一节典型的手工课,龙的制作主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工艺龙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个圆柱体连接而成。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纸杯、胡萝卜、茎节和其他材料,并且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准备这些材料是相当容易的。巧妙连接成长而弯曲的龙体,表现龙腾飞的动感。主要运用到切、剪、折、叠,粘等技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平面设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识综合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师讲解制作方法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在手工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手工活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蹦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课外延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尽量将课时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手工任务,这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会更高。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农村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农村小学美术石头画的教学探究 摘 要: 石头画是符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发展要求的乡土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引导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等,进而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实现农村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文章根据对农村小学石头画的教学研究进行探索,以期对日后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石头 石头画 石头是花鸟画中重要的题材,凡写意花鸟画都可配以石头。花鸟画中的石头与山水画中的石头是有区别的。在传统艺术中,对石头的审美欣赏有瘦、漏、空、透、奇、怪的标准,其力和势是至关重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增加画面的意境和意趣。石头画造型独特、贴近生活并且源于生活,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石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农村。同时,石头是伟大的,它们都是风雨不催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石头画法的教学对策,并且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小学石头画的存在意义 农村小学开展石头画教学,是指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因地制宜,选择石头等自然材料,将其带入美术教学中,既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目标。概括而言,将石头画法带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石头画法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生活就地取材,符合美术教学的意义,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教学的发展;其次,作为一种乡土资源,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石头可画、可雕、可琢、可拼,运用面广,适合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能够全面实现美术教学的突破。 二、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发现美、欣赏美,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运用石头制作成美术作品之前了解石头本身,更是美术学习中艺术欣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欣赏蕴含在石头中的自然美,才能切实地发现美。在对石头的观察与把玩中,能够发展蕴藏在石头纹路中的美,并且能够感受到因为自然的变化而形成的天然的修饰。在农村地区,儿童每天都在与石头进行交流,而真正能够发现石头中的神奇之处的却少之又少。只有学生眼中有景色,才能做到欣赏。美术教学,要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与审美引导,使学生关注到石头中蕴含的美,进一步探索与开发,如果学生不能欣赏其中的美,便无从谈起开发创造[1]。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石头,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寻找石头美的不同角度。例如,一方面,石头是大自然的恩赐,本身具有自然的痕迹,每一条痕迹上,都留有自然界的手笔,有些像桃子,有些像心脏,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都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石头。发现美不仅要发现石头本身的美,还要根据学生的热点,进行全面的探索,发现更深层次的美。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发现美的过程,也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策略性思考,充分开发想象力,及时做出判断,寻找欣赏自然美的途径。在寻找欣赏石头美的途径中,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加以引导,才能切实实现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美的探索。否则学生对于美的追寻都是基于教师的,往往缺乏直观感受的环境,完全凭借教师的讲解加以构建,缺乏自主创新与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2]。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指导学生自主创作一些有特色的石头画,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在班级中可以_设石文化展览中心,并且持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特色活动的案例和资料。第一,教师可以组织石头作品展示会,在展示会中,展示优秀的石头画作品,并且在现场组织石头画创造比赛,利用这种手段展示学生的成果,并且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创作的乐趣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升欣赏水平。第二,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比赛。比如举办石头画创作大赛、石头花成果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交流经验,并且听取教师的总结。第三,利用石头作品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和美术课程,通过展示、表演、制作和策划,让学生体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及美术的关系。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石头说话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且让学生通过石头诉说自己的心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五、农村小学石头画技法 1.石头有阴阳向背,为求形式感,可分三面、两面、一面,上白下黑,上疏下密,疏白为阳,黑密为阴。根据画面需要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纵可横,可直可斜,可方可圆,可繁可简。用笔要挥洒自如,灵活多变,中、侧锋互用,重笔法,浓淡干湿,勾皴点擦,泼破,虚实松紧,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2.勾皴法画石:是一种比较概括、明快的方法,发挥线条的张力和审美趣味,虚实相生,顿挫转折,中侧聚散,顺逆拖拉,随形就势。皴擦为石之纹理,增强石头的立体感,边勾边皴,外形线实,内皴线虚,气韵贯通,生动活化。 3.勾填法画石:勾好石头后添加色墨,以丰富石头的表现形态。填色墨要注意笔笔见笔触,不可随意乱涂,杂乱无章。 4.泼墨法画石:用色墨泼出石形,墨色浑化生动,但注重用笔,笔是筋骨,墨是肌肤,笔得形似,墨得神韵。巧妙用水,使之淋漓苍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浓不凝滞,淡不浮薄。在泼中见苍润之气,虽干犹湿,妙留空白。 5.破墨法画石:色墨泼后,趁湿用干重墨破。可勾,可皴,可擦,可点,笔墨变化莫测,趣味无穷。可一次破,也可多次破,须控制好画面效果。 6.点苔:自然界中的石头上多苔点,变化多端丰富。国画中点苔时,可用各种笔法去点,形态各异,攒三聚五,若即若离,含蓄而且生动。点苔要有传神点睛之妙,可点于败笔之处以遮丑破败,笔弱乏力之处以强笔助势,破除呆滞之感以增加活力。 7.画山石分为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从山石的形态看,有石块、石坡、石壁、石崖、峰岳等。从山石的构造来说有土质山和石质山之分。不同的石质和构造决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有披麻、折带、解索、牛毛、卷云、斧劈、豆瓣、钉头等,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提炼出来的笔法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主动表现山石的形态。清代的王原祁、王时敏、王鉴一生只用了披麻解索两种皴法,却画出了那么多影响深远的画,可见笔墨技法的深邃。 但不同人的笔性对同一种皴法的表现也不同的,比如黄公望和四王所使用的都是披麻皴,然而他们的画确格调不同,黄公望的风格和意境更高一筹。这主要是由于画家的个性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笔势和笔性。另外,相同的笔法在不同的纸质上所形成的风格是不同的,比如生宣和熟宣,宣纸和绢。同一笔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还与行笔的快慢和节奏有关。山石的表现以重复为主,因此笔墨的浓淡变化更重要,否则一定呆滞。皴法是表现山石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僵死不变的,这一点在写生中就会体会到。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石头画教学,并且开发石天资源,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责任,利用石头艺术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农村小学美术论文:同龄人作品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我们农村的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我们新街四小,是一个由三所分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学生百分之八十是来萧打工创业者的子女,基础比较差,他们胆子小,羞于表达,不敢积极表现,需要老师想尽办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开创美术学习的新天地。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这一学习内容,如果善于挖潜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经过我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同龄人的作品能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如果忽视了他,就是严重浪费了这一宝贵资源。以下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实例来说明 一、同龄人的作品在课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实践运用 (一)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在美术课堂前半段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这个流程:先欣赏观看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严谨成熟,接近完美,是经典的范本。接着是教师的作品展示和步骤示范,尽管和大师相差很多,毕竟受过专业的训练,都能表现得技法熟练。但学生看到这些带有浓厚成人味道的作品,会觉得虽然好,却离他们很远,哪怕他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地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完成不了,也怕画的不好,同学嘲笑,特别是高段学生,这种心理更强烈。面对这样的局面,看到孩子们束手无策,这时候能让他们看看同龄人的作品,情况就会变得完全不同了。那些同龄人的作品尽管是孩子们里面的优秀者,但孩子们的观察方法都是相同的,思维的方式也类似,最主要的是,孩子的表现技法虽有差别,却都带着天真、稚朴的特点,这正是名家作品、教师范作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他们看到同龄人的作品,会感到非常亲切,会从心底觉得没那么高不可攀,从而解决孩子们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 例如我在四年级上册第八课《水墨画鱼》时,善用同龄人作品,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齐白石两幅作品和我本人的作品,先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主要从鱼的形体和用笔用墨上做直接的欣赏学习。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同龄人作品中其中的两幅,既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笔墨情趣,重要的是,画面具有天真的童趣,可以一下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克服畏难情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欣赏观看同龄人的作品,从中看到了有别于大师、教师的童趣画面,并能吸取别人的特点,从心理上完全放松,没了畏难情绪,那么他们就会敢于大胆尝试,从而自我观察、思考、理解,以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作品。 (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活泼向上,富有朝气,更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美术课堂中,他们常常相互比较,评论谁的作品好,并且很喜欢请其他同学来评判,这些都是他们好胜心的表现。在课堂中,让他们观看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同龄人的作品,只是某一方面有优势,有的同学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表现方法,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作品,我应该也能够达到,如果创意再独特一点,表现再完美一点,一定能够超过他。这就是说,给了他们一个具体的、可以看得到的目标,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够达到、甚至超越。躺着能吃到的桃子太容易,站着能摘到的桃子太平常,只有尽最大努力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才是最甜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上五年下册第十二课《运动鞋写生》一课时,教师讲解示范过运动鞋的结构特点后,学生还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怕画的差难为情。这时候,同龄人的作品就派上大用场了。在画之前,我故意先给他们看一部分画面效果一般的作品,问:这样的程度,你们能达到吗?学生很有底气的齐声大喊:能。还有一些说,肯定比他们强。看看情绪激发出来了,我不失时机再展示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让他们观看别人的优点,并适时提出绘画目标要求,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避免,前面学生听听很激动,后面做起来很被动的尴尬产生。 通过学生展示我搜集的同龄人作品,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这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刺激他们产生争胜的欲望。起到很好效果。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更多表现的方法 作为视觉艺术课程,美术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是主要特点,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掌握运用一定的美术技法。我们在传授技法实践时,欣赏名家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眼界,用高起点的认识来对美术知识能力进行经典的、完整的学习;老师的作品、示范,目的是从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让学生来认识上课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操作步骤、过程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理解。在学生动手绘画、制作前,同龄人的作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的年龄阅历相同,尽管在技法上显得稚嫩,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他们的作品已经比其他孩子有更多的长处,可以让学生从中观察、欣赏,知道别人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能直观的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找到更多的表现方法。 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房间一角》一课时,同过欣赏梵高的作品及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已经知道该表现什么,但是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参照目标,画起来心里没数,不知道要表现成什么,以及采用什么绘画形式。为了让他们有所借鉴,我给他们观看了五张同龄人的作品,让他们从内容、色彩、形状等多方面分析借鉴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同龄人作品中,色彩明快,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很好的画出了房间一角的情况,并且做了一定的取舍,有很好的画面效果,给学生欣赏,就可以让他们借鉴别人的各种可取之处,直观提高表现形式及方法。以及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能画出房间的主要物体,体现出空间关系,画面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想法,对于课堂作业来讲,已经算是比较优秀了。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意 在美术课堂中,善于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画,他们审美趣味接近,易于理解,便于借鉴,从作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向和过程,激发他更好地创意。 如在上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舞龙灯》这些画,首先看画面表达的内容是舞龙灯。再看构图,启发学生回答,人物分散四周,采用了圆形构图,这样显得人多气氛热闹,色彩是红色为底色,更衬托出欢乐、火爆的节日气氛。通过节日欢乐气氛的表现,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学生在欣赏之后就意识到自己在表现热闹场面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圆形构图。如:踢足球、看花灯、过新年,通过欣赏,学生可以取众人之长为己用,这就是学生不断借鉴别人的思S,激发自己的创意,提高创作水平的过程。 二、在课堂教学时善于合理运用同龄人作品 (一)该出手时才出手,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 运用的时机非常重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呈现,就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例如在《黑白撕贴画》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先欣赏范作,然后讲解示范。可是他们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动手用报纸开始撕贴了起来,看到学生心猿意马,我也就知趣的停了,先让他们做做看,其实我心里有数,他们会马上遇到什么问题。果不其然,过了一会,有一部分人已经做好了,可是他们却相互看着作品皱起眉头,旁边的人还说:你们做的是什么啊?一点也看不出来,还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候我知道时机成熟了。马上把这几个学生作品和同龄人作品一起展示,让他们对比着看,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是黑白灰没有搭配好,物体和背景不能相互衬托,画面混乱。此时的展示,就能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或者没有掌握的内容、技法。由于遇到了具体的困难,此时欣赏,他们就会有目的的观看,主动欣赏,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展示时机的重要性。 (二)掌握分寸,欣赏有重点 分寸的把握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我们不能指望同龄人的作品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为了看看而已去展示,而是每一次、每一张,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想要让学生看什么,从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老师事先一定要规划好并围绕这一内容选择作品。例如,为了解决构图,就组织好构图优秀的作品。为了解决水墨画用笔用墨,就选取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为了开拓学生表现形式,就需要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在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中,组织资料作品也是需要认真考虑、费劲心思的。 (三)交流探讨,查漏补缺 学生面对同龄人的作品时,只是简单的观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他们做一定的谈论交流,人多智慧大,大家讨论时,你说的话他有所启发,他的观点你可以借鉴,思维的火花在摩擦碰撞中激发,这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广度的认识,从交流中看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对学生自己将要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有很好的促进思考,修正不足的巨大作用。 总之,“高大上”的大师名家作品是学生仰望的星空,“白富美”的教师及其他成人作品是学生羡慕的高山,“潘俊钡耐龄人作品则是学生倍感亲近和能够一跳可摘的桃子,他新鲜而味美,平易亲切,善接地气。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如果善用妙用它,就能很好的激励鼓舞孩子们,使这些农村的孩子,外来者的子女,最平凡的学生,哪怕只算是一只稚拙的小麻雀,也能扑腾着离开地面,投入美术学习的一片蓝天。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四小学)
艺术类本科论文:艺术类本科生英语词汇象似性教学探索 摘 要:词汇学习是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和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象似性理论在语言的词汇和句法层面的体现,将象似性导入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中,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象似性;词汇教学;英语学习 1 象似性的建构 象似性(iconicity)涉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主要讨论形式与语义之间的理据化关系,强调语言作为整体的符号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象似性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皮尔斯(C.S. Pierce)在“符号三分法”中指出三类符号:图像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和抽象符号(symbol)。图像符号(icon)反映符号与其对象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图像就是一种象似符号。比如tick-tock代表了时钟的声音,因为它在听觉上类似于钟表的声音;还有汉字的象形字“山”、“水”等。皮尔斯把图像符号(icon)按复杂程度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次图像”(hypoicon):“意象”(image),符号与对象在一些特征上相似;“图表”(diagram),符号组成部分与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似;“隐喻”(metaphor),符号与对象之间的类似关系。 认知语言学家通过考察皮尔斯理论中有关图像符号(icon)特征的论述,论证并发展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理。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任意性原则的挑战和补充,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2 象似性的分类 笔者根据皮尔斯对图像符号的划分,将象似分为意象象似(imagic iconicity)、图表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和隐喻象似(metaphoric iconicity)。 意象象似(Haiman, 1980)指的单个符号在某些特征上与其所指物相似。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音与音、音与义相联时声音与其所指事物的相似。典型的语音象似是拟声词和感叹词。拟声词(onomatopoeia)是通过声音的模仿构成的。如buzz, crack, coo, mew, hum, pop, roar等。感叹词 (interjection) 是模拟人感叹的声音而形成的词,如英语的oh,oops,汉语的“啊”等。虽然在各种语言中拟声词和感叹词的数量很少,甚至是次要的,但不能否认这些词是有理据的。 还有一种语音象似称为象征象似。不同音素的组合在发音上和所指之间也会存在着近似的模仿,让人产生某种特定含义的联想。这种联系方式有多种,可以从音到音,也可以是从音到体积、光线、运动和距离等的联系。例如:/gr-/,常表示“沉闷而令人不快的声音”,如groan, growl, grunt, grouse, grumble; /-ump/, 表示圆形体,如plump, chump, rump, hump, stump, dump; /fl-/, 往往与闪烁或移动的光线有关,如flare, flicker, flame, flash; /sl-/, 常与滑、滑动有关,如slide, slick, sleek, slip, slope, slither; /sk-/, 指与表面的接触,如skate, skim, skin, skid, skimp等。 图表象似即句法象似。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句法规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有理据的。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受人类认知的支配,具有比词汇层面更明显的象似性。语言学家们总结了三条主要的句法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原则(iconic distance)、顺序象似原则(iconic order)、数量象似原则(iconic quantity)。 隐喻象似主要体现在语义上,通过特殊的概念结构和语言结构来达到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修辞的用法。隐喻象似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表达方式。 3 象似性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象似性理论使语言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并非杂乱无章,也并非绝对任意,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词平面的音形义到句法篇章层面都具有象似性,认识各层面的象似性有助于英语教学活动。对于艺术类本科生,本身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若能将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引入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总结出英语语言学习的方法,必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以英语词汇学习为例,在语音层面,学习者通过掌握英语中不同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体会不同音质给人的不同感受和联想,理解含有这种音素的词语的意义。短元音发音短快,要表示急促或短暂或匆忙的动作,可用含短元音的词汇,如hustle and bustle;长元音或双元音因为发音舒缓所以适合表示缓慢的动作,如calm down。边音/ l /和鼻音/ m /、/ n /、/η/以及摩擦音/ s /、/ θ /等听起来比较柔软、低沉而含浑不清,常被用来象征低沉、缓慢、含混不清的声音、状态或性质,如low, slow, soft, rumble, muffle, dumb, muddy, muddle, nerd, murmur, mutter, dim, muzzy。 再如,发音素/ b / 时,首先需要双唇堵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释放出一股爆发性的气流。许多包含音素的单词都含有膨胀、阻挡、迅速发展、爆炸等含义,如big, blast, bulge, bounce, block, boom, break, brake, burst等。由于爆破音/p/、 /b/、/t/、 /d/、 /k/、 /g/的发音方式使得它们的发音较为短促,显得干脆、刚硬,比其他的音素更能体现各种声响,如bang, boom, rumble, ping, pound, ticktock, clink, clank, clang, grumble, growl等。 这种语音象似现象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意境,而且可以产生出特殊的视听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例如: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Samuel T. Coleridge) 在英国诗人科勒律治创作的名诗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中,清浊辅音的交替使用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摩擦音/f/和爆破音/b/给人深刻的视听影象,让人联想到微风拂过海面,浪花轻拍海滩,白色泡沫随波逐流的景象。摩擦音/s/给人海面平静幽深的感觉。 在结构语义层面,学习者通过总结某些词根/缀的含义,记忆含有这些词根/缀的单词词义。例如,词根gam- 表示“婚姻”,所以这些词语monogamy, bigamy, polygamy都与婚姻制度有关;再加上前缀mono-“单”,bi-“二”,poly-“多”,我们不难猜出这些词语的意义。至于词义的派生,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如nation,可以派生出national, nationalize, nationalization, nationality, nationalism, nationalist, nationalistic, international等词语。同样,由自由词根组成的复合词如daybreak, blackboard, shoemaker 等是不计其数的,而复合词的可论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种象似性是就语言符号内部的关系而言,与外部世界无关。 4 结语 在外语教学方面,应用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语言学习各层面都具有指导作用。就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而言,让学习者在一堆抽象的语言符号中寻找到某些认知规律,把象似性作为对任意性的有利补充,对理解、记忆和应用词汇有很大的意义,也为词汇的深度习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类本科论文: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是现代艺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并结合经验就实践教学的模式与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多元互动 实践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各高校重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2012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本文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针对如何发挥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经验,提出了艺术类本科专业多元互动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化解决方案。 一、现代实践教学模式及其理论支撑 现代实践教学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注重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项目和实践课题等方式,以探索性实验、学科竞赛、科研课题、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为途径,全方位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能力。这种模式既尊重了学科和专业规律,又增进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做到了实践平台灵活、实践内容丰富、实践方式多样和实践层次的循序渐进。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否科学,首先在于它是否尊重专业规律,有无专业理论支撑,与人才培养要素和目标的相关度如何;其次是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是否体现了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设计是否合理,与理论教学体系是否配套,能力的培养有无科学的评价指标。因此,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专业体系之上,按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置。 这种教学模式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以实践课题为中心,注重教学体系、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基地和管理机制的多元互动,问题意识浓厚,针对性、操作性强,主要采取研究式和集体协作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参与者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参加课题攻关,集体讨论、分工负责和协同创新成为完成课题的主要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便于学生在学科活动、课外专业拓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是由其专业特性决定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都要归结为技艺的展示。因此,艺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技能、技艺及其表现上。由于技能性、技艺性、表现性课程较多,而且课程的安排多为单元式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并非几节理论课所能承担,有的课程甚至对场景有特殊要求,需要在户外进行,或者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环节,这种专业特点决定了艺术教学中需要设置大量的操作演练环节和实习实训内容。这种“实践”正是连接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桥梁,是精神理念和艺术观念物化的有效途径,是由艺术的专业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艺术可以解释为人类艺术化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活本体的“物化”和符号化,凡与人和人的生活相关的学科、时空和领域,它无所不涉。尽管艺术学从学科领域赋予其审美和创新的指向,但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学所能穷尽的。因此,艺术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还要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培养要素就不仅仅包括艺术史论、艺术思维、艺术感觉、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理念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物化和表征贯通了人类生活和相应知识领域的表现技巧和生产工艺,而后者尤其应该成为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的主体部分。所以,创设连接学校与生活、生产的实习实训平台,在实践中拓展思维和提高技艺对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上看,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的物化。物化虽然以“物”的方式显现,但它绝不仅限于“物”本身,还是精神引领和价值尺度,正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使艺术有了无限丰富的意义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专业人才作为艺术的生产者就不仅仅是一个“物”的生产者,而应该还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引领者。艺术专业人才若要担此大任,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不断获得体悟、认知、洞察表现世界的方法和能力,使自己的所有创意和理念植根于生产、生活实际,如此才能高于生活并引领生活。因此,与其他专业人才相比,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实践,更需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磨砺自己、塑造自己。 长期以来,由于艺术教育理念的偏颇,艺术类专业的本科教育偏执坐而论道、审美表现、技巧训练于一隅,很多艺术生虽然读完了四年本科,但仍习惯于纸上谈兵,作业或作品更多地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因其实用性不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或因工艺流程有障碍而无法走向社会。至于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的能力也因实践环节和实践平台的缺乏而无从谈起。有鉴于此,当下艺术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在向着社会生活和生产领域渗透,很多高校都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资源配置,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高校的艺术课堂实践性很强,课堂模式呈现为多元取向。有的课堂堪称是集各种工艺于一体的大作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某一理念而分工合作,场面愉快而生活化;有的课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能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和实战课题,感受到了从创意设计到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再到产品流向的全过程。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原理、艺术创作和艺术技能,更有与材料、与客户、与市场、与社会打交道的道理和能力。 因此,围绕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多元互动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是当下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教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基于多元互动理论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峡大学艺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从多元互动理论出发,就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艺术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地方良好的产业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科构架上,以艺术学为主体,以文学、工学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学科格局;在实践层次上,按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课题实践三个层次,形成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建成“3+1”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全面推行“课题制”“工作室制”“课外专业拓展课堂”“双导师制”,实现实践项目覆盖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这些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以校企、校地合作的“3+1”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艺术类本科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采用“1+3”(1年基础+3年专业学习)或“2+2”(2年专业基础+2年专业方向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校内传授,而校外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实际上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大胆创设“3+1”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年在实践基地实习、实训。这种校企、校地协同模式强化了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的观念,将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职业培训的引入,确保了学生进入行业有充足的实习期,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缩短了专业学习与行业就业之间的距离,造就了学生就业前的“零适应期”,为学生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2.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目标重建教学体系。传统艺术教育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我们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递进层次和课时。实践课程全部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低年级以基础实践为主,主要开展专业写生、采风、考察和相关学科活动,强化基础训练和对专业的认知;综合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拓展项目,每生每学期至少承担次专业拓展项目,假期自主社会实践一个月以上;高年级以课题实践为主,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题攻关,完成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强化了“专业群”概念,加大了跨专业选课力度,增加了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在此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重视并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区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以此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3.以专业拓展为目标创设“课外专业拓展课堂”。传统艺术教育比较注重校内教育和课堂教学,而对课外专业拓展重视不够。如何让学生利用课外理解、消化课堂内容,提高能力,我们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学生专业社团,开设了“课外专业拓展课堂”。鼓励各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艺术展演和学科竞赛,并将项目纳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或展演项目,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项目训练和“假期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在毕业设计环节中以“五月艺术节”形式集中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以艺术方式参与社会服务。此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体,以各类专业展演、竞赛为契机,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成立了兰亭书画协会、艺术设计沙龙、新视觉工作室、学生管弦乐队、民族乐队、九歌合唱团,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阵地和舞台。 4.以协同创新为方向,大胆引入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针对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矛盾的问题,我们采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引入专业教学,为学生提供深入生产实际、接受实践锻炼的机会。行业实训和职业培训的引入,将传统意义上讲授、辅导的平面课堂教学形式立体化,打破了以往以艺术表现为主体的单一模式,更加注重实习、实训环节,成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课堂的有益协调和补充。校企、校地协同培养人才,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同时对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使艺术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了积极践行。 5.以多元互动为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我们大力推行课题制、工作室制、双导师制等教学方式。调整传统的责任班制教学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要求各专业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自主开设特色课程,按不同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教学。以知识应用和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大量引入社会项目、实战课题和学科竞赛项目,鼓励学生“学中干,干中学”,在现实情景与实战课题中提高能力;鼓励学生集体攻关,将教学内容各个环节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专业教师、校外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实现了院内教学与院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会贯通。院内导师定期带学生深入基地,在院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工作。这些改革让学生发展了自己,也了解专业、行业和社会。 6.以合作共建为模式,创建了校内外实践平台和管理机制。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在校内,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集成功能”的原则,创建了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分专业方向建设了美术类、乐舞类、设计类工作室,建成了网络化、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在校外,广泛加强与中小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公司、演出团体、媒体、景区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50多个,形成了辐射全省全国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先后出台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如《艺术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办法》《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制度》《艺术学院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制度》《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项目资助办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以随机抽查和现场考核(验收、观摩、展演)相结合的办法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形成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艺术类本科专业多元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为艺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这一模式紧扣社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脉搏,充分整合和利用了学校、政府、社会和行业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学院与合作单位“四结合”目标,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其育人途径和教学方法多元互动,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局限,特别是教学方法上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的引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相关技能,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大都能最大程度地融入生产实践的全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中大都能熟练掌握教师教育的相关技能,师范能力迅速提高;设计专业的学生能独立进行市场调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项目管理;乐舞表演专业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亲历编创导排演全过程,编创和表演能力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实践表明,校企、校地协同的多元互动育人模式符合时代感潮流,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学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地方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艺术类本科论文:高校艺术类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摘 要】 本文针对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应该从师资培训、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入手,实施“3+1”的课堂改革模式,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按照比例进行适度糅合,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校;艺术类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模式 一、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类别:普通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GE)。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已经从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转变为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上。然而,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在达到“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和专门用途课程,改革进程遭受阻止。寻找可行的改革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大学生入校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大学英语学分压缩,如北大、清华、复旦从12个学分被消减到6-8个学分,不少学校如北京交大,上海同济规定学生在通过四级、六级或校内考试可以免修或部分免修大学英语课程。但这并不代表大学英语即将消亡,而是在原有的基础英语教育的基础上另外开设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 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基础英语+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召开“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暨外语同时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提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重点就是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推广同时教育”,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已采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二、“基础英语+ESP”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秦秀白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路俭明认为,中小学教学阶段应该打基础大学和研究生的教学,则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特殊目的需要的教学上。杨惠中则称,“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就是专门用途英语”。 然而,以上两种课程设置模式都是基于学生入学英语成绩较高的基础上,对于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很难实施。以河南省2011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例,一本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62、582,而体育类为372,美术类334,音乐类只有309。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并没有有效可行的实施模式,因此,基于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模式迫在眉睫。笔者在河南省的两所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进行需求分析,同时结合“GEP+ESP”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立适用于该层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模式。 三、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随机抽取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5个专业1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涉及体育、音乐、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和汉语播音与主持5个专业,考虑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熟悉程度,选取的调查对象皆为二年级学生;二是随机访问承担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20名教师,年龄26至45岁,职称涵盖副教授、讲师及助教。 2、实验方法:访谈 (1)对学生的访谈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a.你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吗? b.你认为你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提高了吗? c.你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d.你希望英语课堂上加入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吗? (2)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a.你对目前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现状满意吗? b.你在英语课堂上涉及过专业英语的知识吗? c.你可以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吗? d.你开过选修课程吗?如果有,是什么? 3、调查结果 (1)对学生访谈的调查结果。当问及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满意时,37.1%的学生选择不满意,,对于英语水平是否在大学期间提高这个问题,31.6%的学生选择了“不仅没提高,反而下降了”,34.5%的学生选择了“短暂性提高,但很快又回到起点”,只有少数的同学认为有所提高。关于学习目的,93.7%的学生选择“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12%的学生选择“考研”,这与学校的相关要求密不可分。被调查的学校都属于新升本的二本院校,为有效提高在校生的整体学业层次,会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有不同的分数规定。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在回答“你希望课堂上加入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吗”时,89.5%的学生希望加入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学生表示,加入部分专业英语的内容会提高知识趣味性,对以后的工作、研究都有帮助,但同时又害怕过于专业难易理解。 (2)对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参加访谈的20名教师中23%的教师对大学英语目前的课程设置现状不满意,13%基本满意。他们认为,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当问及是否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加入专业英语的部分内容时,仅有62%的老师认为有必要,13%的老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该由专门教师负责任课,两者应区别开来。当问及是否在课堂上涉及专业英语的知识时,20位教师中只有2名。82%的教师认为自己短期内没有能力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由此可见,平顶山学院及洛阳理工学院承担艺术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现状应该得到改变,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但没有意识到普通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教改思路,对自己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信心不足。 四、课程改革模式 1、师资培训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可见,在艺术类本科中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师资尚且不十分完备。因此,有效实施以“普通英语+专业英语”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前提条件是建立完备的师资队伍。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对象范围内确定感兴趣的专业,认真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学校教学管理者应该坚持“教师自学与互助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助。 需要强调的是,鉴于艺术类本科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特性,在针对该部分学生实施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时要平衡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英语为主、专业英语为辅的教学体系。因此,师资培训的内容也应仅局限于某个专业的浅层知识上,过度深入会给任课教师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会使大学英语课堂的重心偏离,不利于学生整体英语基础的夯实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2、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为艺术类专业本科生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应充分考虑到该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应定位为一般要求。针对该部分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基于这个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平顶山学院作为新生本的二本院校考虑到普通本科与艺术本科生的英语成绩差异与学习特点的不同,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已经做了区分,但是如果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将教学大纲进一步修订和细化,将整体的教学目标打入每个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统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学大纲的指挥棒作用。 3、“3+1”课程改革模式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学习特点,针对该部分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应该是建立“3+1”的课程设置模式。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合理的课时比例是3:1。利用大学英语四分之三的时间开展基础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巩固学生高中所学英语知识,夯实语言基础,进而学学英语的相关内容,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此外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积累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同时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在艺术类本科生中实施“3+1”的课程改革方案时要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适度糅合,在基础英语课堂上融入专业英语的内容,而不是生硬地用三个学期教授基础英语,一个学期教授专业英语,这样不利于在这部分学生中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五、结语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正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虽然艺术类本科的学生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是大学英语教改的中心仍然是普通本科,而针对高校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艺术类本科生的研究尚处初级阶段。在艺术类本科中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改革,应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进度,师资配置等方面入手开展。 在艺术类本科生中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同时丰富教学发的内容。 艺术类本科论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随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体育、艺术类学生的招生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体育、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英语基础差、学习自主性程度和水平不高、学习策略水平不高等特点。文章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为体育、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 1 概述 1.1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全国各本科院校积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施教学改革中,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而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负责的观点成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自主学习研究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20世纪以前),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20世纪60年代)和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当今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研究比较活跃,且成果颇丰,例如:Holec(1981);Brooks Grundy(1988);Little(1991);Benson Voller(1997);Cotterall Crabe(1999)等,而且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都对自主学习作出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而是由学生发生的;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和思想的同时,都注重开发相应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中国的自主学习研究,也可以根据研究特点把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主学习思想的提出阶段(1920年以前),二是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三是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学者束定芳(2004)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自主学习概念的有关研究后指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主要包括态度、能力和环境三个部分;庞维国(2003)著有《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理论和策略》;曹火群(2006)、顾世民(2007)、彭金定(2002)、王笃勤(2002)、林莉兰(2006)等学者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立体化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可见,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学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令人欣喜的繁荣时代。 1.3 研究意义 1.3.1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趋势的需要。而在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中体育、艺术类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是英语学习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忽视。因此,对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体育、艺术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意义重大。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把形成性评价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利用评价的机能,培养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发展学生智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最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外语教学的一个最终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为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1.3.2 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今的社会对所用人才的英语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得他们在没有英语课堂的环境下,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不断扩充英语知识和技能。 2 研究设计 2.1 课题研究内容 ①通过对“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有限的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运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②通过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探索培养学生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能力途径。 2.2 研究目标 ①通过建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素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②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精神,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③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地方新生本科院校教师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为其他地方新生本科院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借鉴。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地方新生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这一现状,通过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逐步培养促进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4 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调查教艺体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②行动研究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班级课堂教学实际,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证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检验、发展和完善理论与教学模式。 2.5 研究步骤 本研究周期为两年,具体实施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安排,完成课题的申报,开展地方新升格本科院校体育、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阶段是完成对体育、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数据及高考英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实施大学英语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培养方案及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研究,并对体育、艺术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及课外自主学习进行评价;第三阶段是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课题论文。 3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化情况分析 本部分旨在调查体育、艺术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变化产生差异的情况比较。 问卷调查。①前测情况:发出的209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有67.4%(141人)的学生认为需要他人的督促才能获得英语学习的积极性,93.6%(196)的学生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自主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31.6%的学生(66人)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直坚持做英语课堂笔记的学生有11.5%(24),只有0.9%的学生(19人)课后经常主动联系老师,85.2%的学生(178人)不关注老师推荐的书和学习网站。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前测的时候学习目的不明确,外在依赖较强,问题意识不够,自主性及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②后测情况:发出的212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结果表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习惯及时间活动处理能力方面都有改进。如,一个学期中去过图书馆借阅英语类图书的学生占到86.3%(183人),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占42.9%(91人),52.8%(112人)在与他人讨论或借鉴他人后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下降到3.8%(8人),自己主动查找英语课程参考书和重温书本的人上升到55.2%(117人),有68.9%的学生(146人)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英语1小时以上。这些说明学生在后测的时候对老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问题意识有所提高,自主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逐渐变强。 3.2 对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反思 3.2.1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条件没有完全达到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新教学模式要求时,课前自主学习如何到达预计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新教学模式。但是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少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以网络技术和校园模拟语言环境为手段,将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网络环境与课堂面授的优势互补的。在“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往往由于缺乏网络自主学习教室,没有教学软件系统,学生的学习信息缺乏途径反馈给教师,教师的课前辅导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老师个人教学博客、学院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但是缺乏人机互动,很难实现操练和自我检测,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3.2.2 如何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环节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任务的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和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从以单纯讲解为主变为组织学生操练,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提供英语学习策略等。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大学英语是大班教学这一特点,在这样的拓展、应用阶段中,很难实现更多的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教师也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估。 3.2.3 英语基础薄弱的体育、艺术类学生如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环节是利用网络、外语实验中心和社会资源拓宽学生课外语言实践的渠道,通过外语课堂社会化平台的搭建丰富学生自主语言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属于高级学习阶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提升。然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艺术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的价值在于等级考试而非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这很不利于教学实践的实施。要创设什么样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来鼓励英语基础薄弱的体育、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毕竟,体育、艺术类学生由于英语语言能力有限,很少去参与英语角、各类英语竞赛、英语晚会等活动,英语讲座、英语协会、英语小报编写等活动更鲜有艺体学生参加。 4 结语 通过两年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课前自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培养体育、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逐步深入,有关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体育、艺术类学生这样的英语学习弱势群体的英语自主学习研究会取得更大、更有实质性的进展。 艺术类本科论文: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刍议 艺术类学生写论文一直是难点,学生如此,教师亦然。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论文辅导,以及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剖析艺术类本科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说:论,思也、叙也、议也。文,错画也。其意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反复论证、交错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运用理性和逻辑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文体。17世纪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理性主义,把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变为可能。笛卡尔强调人要正确地运用才智。他所说的才智就是判别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尔的方法论问世后,世界各大学均采用这种文体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大学论文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后,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并非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是通过论文写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种比较思考、分析范式、逻辑推理、辨析结论的科学认知方法,为一生的人生实践打好基础。 然而,艺术类本科学生在论文最基本的选题、结构、内容、用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选题。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躁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其次是结构。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再次是内容。由于毕业论文题目太大和结构繁杂,论文内容自然不实,论述时凑字数,论证自然也无以构成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因为所有论据不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甚至有学生从网上拷贝、剪贴、拼凑论文。出现论点与论述不符、行文论述不平衡、论证无力等问题。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最后是用词。论文语言表述要求准确无误。这里涉及语文的词汇运用问题。论文写作一般从解词入手,特别是关键词理解和使用尤为重要,而学生毕业论文中忽略对基本词义的准确理解,常常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结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一个语文基础问题。主要是缘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以至于对遣词造句和语法没有很好地掌握。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是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治学严谨的大家、学者的专著或论文,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书中流畅、规范的用词造句自然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如何有效、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以提高国内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笔者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转变认识 师生要对毕业论文写作有正确认识,不能只肤浅地认为毕业论文只是写一篇文章而已,关键是要认识到通过论文写作,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即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二、论文课程设置 艺术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简单地讲,就是上什么课、怎么上的问题。比如,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经典名著的赏析上,还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写作的规范模式,这对从高中到大学从未经过正规论文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很重要,这门课至少要做好这种衔接。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在艺术现象的解读上,更要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而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理性分析和研究的过程。艺术院系可以开设论文指导课程,提前了解和掌握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为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三、论文指导应由理论教师负责 很多学生为了自己方便,论文和毕业设计都选择了一位教师指导。专业老师既指导艺术创作,又指导论文写作。但论文写作毕竟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过程,不管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是论点论证的把握,理论老师比专业教师经验可能更丰富些。因此,建议理论和专业教师各负其责,分别指导论文和毕业设计,这样责权明确,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更专业、更有效。 总之,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合理设置课程,然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来提高艺术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真正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类本科论文: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作为对外交流工具的英语语言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也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是,还要增强和提高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视程度。通过对我校音乐学院大一本科新生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作一初步调查和分析,并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英语教学尤其是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改革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一、音乐学院大一本科新生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目的及方式。本文对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及舞蹈专业的75名本科生就入学英语水平、英语学习的态度、课堂英语教学模式以及英语自主学习侧重点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他们英语实际水平,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程度,进而归纳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一些实际情况,能够对英语教学补充有益的参考意见。 2.调查结果与分析。入学英语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出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26%的同学认识到自己英语水平比较低,需要大幅提高,60%的同学觉得自己英文水平很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同学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英语基础知识薄弱,水平有限,这为英语水平的提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求也是促进进步不可小视的因素。 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数据显示,对于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大多数(66%)学生能够认识到,而且非常愿意学好英语,希望能真正把英语当成一门交流的工具。另外,37%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在课外安排一定的时间预习和复习功课,87%的学生一周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不足八小时,没有人一周能在英语方面(包括听英文歌曲和看影问电影等)花十小时以上。 对课堂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60%)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持否定态度。学生们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自言自语,只管自己讲课进度,基本不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且学习兴趣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 英语自主学习侧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2%)有学好英语各项技能的要求,38%的学生不重视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全面培养,认为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可以了,而且“六十分万岁”。有了这样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偏离英语学习的重心,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听说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反过来重视答题技巧的培养和考试有关内容的学习。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从学生生源抓起。在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源于艺校,有的同学入学时英文水平还不及初中毕业生水平,有部分同学连基本的单词都不会拼读,更不用谈写作了。同学们这样的英文水平不仅给教师授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影响教学进,而且使同学自己也难以顺利完成大学本科的英语学习。因此,艺术类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中的艺术类院校,在录取新生的时候不仅要看艺术专业成绩,也要看文化成绩尤其是英语单科成绩,需要再三考虑英语成绩太差的学生是否能够跟得上大学的英语学习。。 2.学校、教师及同学都需要改进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才能占33%,智力占20%,动机占33%,其他因素占14%”,这是Jakobovis之前提出的几个主要因素和它们所占的比重。对应看这4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因素,不会因环境而改变;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可控因素,可以由学习者控制而改变。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占33%。可见,动机是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最近几年,心理学学科及相关学科对此进行研究并发现,学习者主体的学习兴趣、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学习动机成为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 作为师长的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学校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人师表,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刻苦学习英语的精神。学习者本身也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原因,要认识到自己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和技能水平低,还应该知道“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天才出于勤奋”,“熟能生巧”,没有人能每星期上4小时英语课就能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所以,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课外还应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英语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听说技能的培养。 3.教师改变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对文章逐词逐句精讲,几乎占用了65%~90%的课堂时间。学生则被动地学习,主要是在听老师讲解英语语言知识本身,并记住大量语法规则。然而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交际技能的能力。在这样的“填鸭式”的形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语言学家认为,“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因为,在“双向交际”中,双方要分享各自拥有的信息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其间,他们频繁地“协商”以解决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和交际中的障碍。这将促使双方进行意义协商和交互调整,从而提高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授课应该施展交叉的、互动的、开放式的外语教学,自己作为引导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帮助者,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体,。教师要采取交际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诸如此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并且才能在参与过程中发展英语的交际互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尽快适应,进而胜任这一角色的变化。 4.加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使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使用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译,尤其是“听、说”能力。要培养大学生听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调整课内教学重心也需要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切实有效的配合,尤其要充分重视课内外英语听说练习,比如多参加课堂活动和课外英语角,多听新闻,英文歌曲,多看英文电影等。此外,还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配合,尤其是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国外艺术团队来本校交流,或组织一些优秀学生出国参观、访问,经历过真实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自然会产生更强烈的英语学习的愿望、兴趣和动机。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需要足够重视艺术类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艺术类英语教学。学校要注意生源的文化成绩尤其是英语基础,老师要改进英语教学模式,同学们要端正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相信,经过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生一定能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及英语运用能力提高方面取得应有的进步。 艺术类本科论文: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摘 要]应用本科艺术类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艺术类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和节约人才培养费用,最终实现学院教学与企业需求间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产教融合;项目教学;定制培养 一、研究前景与意义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因为招生和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大和教学质量的下滑成为艺术类专业的典型现象。高校教育的发展最终是面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突出矛盾。 文章从目前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总结,以适应艺术类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方式为突破点,将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支撑研究。对一些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例如: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专业知识结构零散、学生就业率低等提供解决方法和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 1、培养目标 以行业用人标准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品德、知识、技能、素质四方面能力结构的专业人才。 2、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既要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动脑能力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的空间,建立服装设计岗位能力与服装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要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中深化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进行综合重组。 3、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艺术类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从设计到制作的应用能力,所以对于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学生工作的必要条件,针对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采取课程重点不同学期保留的原则,课程开设遵循设计到制作一系列,有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将该学期的几门专业课程按照项目设计进行整合,辅助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展开教学,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课程搭配。使学习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避免学生在毕业的同时面临专业课遗忘的问题。 4、定制培养 “定制培养班级”,将学生培养成通用人才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在素质教育,也是能力和价值的体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班级类型,结合所学专业和校外知名企业进行联合教学,成立联合教学班级,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同时进行提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即双向选择。企业为定制班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定制班级学生可以充分将所学发挥到现实工作中去。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保障,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脱节,达到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双赢。 5、实践能力 以行业用人标准和产业要求为契入点,以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平台为依托,以学生专业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将技术知识、专业案例以及职业兴趣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识、专业、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不同类型课程中,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做到相互衔接,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由弱到强。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结合,或融合、或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中采取“教―学―做”实践教学模式,着眼与提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利用校企合作特殊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6、师资队伍 “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为主,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人才引进与自我培养的建设形式,其中兼职教师包括学院教师与企业人员。加大聘请“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保证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学生不会出现毕业后对企业先进资源盲目和无法适应,过于落后的现象。 7、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主要评价体系方式每次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即课堂内容和期末作业或者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和学校所学知识的结合评价和各自比例的对比评价,真正完成作品与商品的转化率。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创新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完全依据传统的知识体系构架,理论与实践所占比例不合理,理论课课时较多,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在时间安排上偏后,基本临近毕业才接触实践课;其次,授课内容的选取上没有做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时,到岗后从零开始学习的现象。最后,评价与考核系统不够完善,对于学生四年的学业成绩仅仅通过毕业设计来进行检验,而大部分院校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的制作过程,以上问题导致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方向没有完全适应当下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 2、教学方法的转变与提升 由原来单一的校内教学方法转变为引进企业设备、产品和技术,并借鉴企业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车间与课堂、员工与学生以及师傅与教师相互融合的“产训合一,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同时提高了专业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 3、培养模式的创新 定制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专业指向性为依据,寻找一个适合学生专业的承载主体,在此必须满足专业对接率100%,并且有选择的可行性,只有基本条件满足后才解决出现的附属问题。 以班级为单位形成该企业的专业授课班级,形成专业的“定制班级”企业和学校在合作的初期制定和完成一个教学计划,企业教学和学校教学两大模块。通过这两大模块的相互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企业,也让企业对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有所了解。在企业和日常的教学工作比例分配也要明确指出,并且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考核和评价。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企业及岗位就行分组学习,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为以后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每个企业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所以通过定制班级的学习,让企业将文化带到课堂,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企业文化,找到属于自己定为,为未来做好一份职业规划。 四、总结 通过对艺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企业岗位、课程目标与岗位标准、实训项目与企业工作任务的“三个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使艺术类人才培养定位于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兼顾设计能力与制作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面;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艺术类应用本科教育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艺术类本科论文:山东省艺术类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1 学校概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校区和长清校区两个校区,是目前全国31所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工艺美术学院。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附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工程院校。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26个专业、50余个专业方向,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英语教学是由隶属于公共课教学部的外语教研室完成的。做为本科生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是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和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2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注重口头和书面实用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重视传授目的语以及本族语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个人成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3 课程安排和分班情况 大学英语课程是分为四学期完成,分别是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英语1,下学期的大学英语2,大二上学期的大学英语3,下学期大学英语4,每个学期都是两个学分。大学英语1包含56个学时,大学英语2是64个学时,每周完成四个学时,每周一和周二在学校合堂教室上课;大学英语3和4都是72个学时,每周完成四个学时,每周三和四在学校合堂教室上课。 大学英语实行的是大班授课,每个大班由3-5个自然班组成,一般人数在75-125左右。至于大班由哪些自然班组成是由教务处决定的,一般遵循随机分班的原则,但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察,教务处在分班时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学生隶属于一个专业或一个系的尽量分到一个大班;大班的人数控制在75-125人之间,平行班级人数尽量相差不多(这大概是考虑到教师工作量的要求);与公共课教学的其他科目如马列,计算机或体育课等能错开(所有大一公共课都安排在周一二,而大二的公共课都安排在周三四)。 2.4 师资情况 所有的英语老师都热爱英语教学,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常常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讨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体的师资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年龄情况;方面30-40岁之间的有5人,40-50之间的有6人,50-60之间的有2人;学历方面;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0人,其他学历1人;职称情况;具有副高职称的有9人,中级职称4人;性别:男教师4人,女教师9人。 2.5 教材及教学内容 选用的教材是《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至三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至三册,《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一至三册和《艺术英语阅读课程》。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大学英语1:《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至第十单元,每单元包含四大部分:交际技能、主题听说、主题看说和课后活动;《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阅读和写作;《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至第九单元。 大学英语 2:《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至第十单元,每单元包含四大部分:交际技能、主题听说、主题看说和课后活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至第八单元及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阅读和写作;《艺术英语阅读课程》 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十单元至第十八单元。 大学英语3:《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每单元包含四大部分:交际技能、主题听说、主题看说和课后活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至第八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阅读和写作;《艺术英语阅读课程》 第七单元至第十三单元;《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至第十八单元。 大学英语4:《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至第十单元,每单元包含四大部分:交际技能、主题听说、主题看说和课后活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第八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听说、阅读和写作;《艺术英语阅读课程》 第十四单元至第二十单元;《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第十八单元。 2.6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平时成绩,这部分成绩占最后总评成绩的30%。平时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作业(口头和笔头)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的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这部分成绩占最后总评成绩的70%。期末考试的形式分为上机考试和笔答考试两场,这两场考试安排在学期最后一周即公共课考试周,分别安排在两天进行。上机考试的地点选在学校机房,是对客观题的考察,采用题库随机抽题的形式,保证学生前后左右的试题都不一样,防止学生作弊。上机考试的试题由四部分组成,包含三篇阅读理解、一到二篇完形填空、词汇一和词汇二。除了阅读理解是四选一的选择题,其他均为三选一的选择题。上机考试的卷面成绩满分为六十分。笔答考试的试题由三部分组成,包含对听力、翻译和作文的考察。听力试题由十个三选一的选择题和五个听写填空题组成。翻译题是五个汉翻英的句子。作文是给题目和提纲的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多数和本学期《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每个单元的主题相关。 学校对学生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没有要求,但对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做出了一定的要求,该规定于2014年9月,规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综合考量,按史论类专业、艺术理科专业、普通文科专业、普通理科专业招生的学生,自2014级开始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合格线定为320分;以上四类专业2010、2011、2012、2013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合格线仍然为220分。 2)除以上四类专业外,自2015届毕业生开始其他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 3 反思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是文化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对四六级考试的要求等方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都充分的考虑到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然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比较特殊,大多数艺术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有些专业(如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英语较好。同时由于扩招和师资不足等原因,艺术类院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这解决了现实问题,但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如果切实可行,可以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即在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考试英语成绩的情况下,打乱学生的自然班,重新对学生组班,英语成绩相对好些的同学放在一起,差的放在一起分别组建班级,不同水平的班级采用难度不同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艺术类本科论文: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学籍管理现状的研究 [摘 要]民办艺术院校的崛起,为我国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民办艺术本科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学管理水平的检验,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体现,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本文主要对民办艺术本科高校的学籍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办;艺术本科;学籍管理 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控制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学生的学历资格、学习状态及结果认定,是控制和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学籍管理是每一所高校对学生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学生的学籍管理更为繁杂。从新生入学之初的学籍注册,到在校期间的成绩管理,特别是学生休学、退学、参军、转专业、留降级等学籍异动,乃至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证、学位证及学历注册,都和学籍管理息息相关。教育部于2005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高校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等学籍管理方法上升为制度。从形式上重视了依法管理和学生权利。 1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学籍管理现状 1.1 学生对学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在自觉性、学习动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民办艺术类高校学生和普通民办本科学校学生相比更崇尚自由,较难管理。学生对学籍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完全不清楚,并不了解课程设置,对所有考试抱着60分及格的侥幸心理。只有受到处分、学分未修满,影响了学籍内容时才明白学籍的重要性,才懂得日常在校期间的表现、考试成绩都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学籍的记录情况。 1.2 教师对学籍管理重视度不足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自有教师年轻人居多,特别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多为年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岗位上更是以年轻人为主。这是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民办艺术高校情况更是如此。队伍年轻化导致教师自身对学籍管理重视度不高,不能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学校制度等基本制度。学校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也远不如专业教师,导致学籍管理难以走向专业化。 1.3 信息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民办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学校并未实质性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落后的学籍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学籍管理的需要。目前,有些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精确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不利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利于学校的全面转型。 2 民办艺术类本科高校学籍管理对策 2.1 加大教育力度 学校应加大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学生、教师的教育。学校要把各类学籍管理规定作为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重视自身学籍,履行大学生权利。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有责任心、耐心、细心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籍管理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制度学习等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2.2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籍管理各部门职责,建立和完善校内各部门对学籍管理的协作体系,优化学籍管理模式,明确分工,统一协调管理,建立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学籍管理队伍的高效性。增加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进修等机会,通过定期参加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开阔视野、开拓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3 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 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统筹规划,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构建合适自身学校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流程,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籍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 艺术类本科论文: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下的本科艺术类应用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项目市场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一般方式,结合艺术类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决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艺术类应用型创新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和社会之间互动的加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实际,艺术类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也必须做出积极的改进,要以项目市场化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 一、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 1、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各要素的市场化。在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市场要求了学生具备的能力,市场为学校提供了课程,同时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完成学习;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认定中,完成了教学成果的转化。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体现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市场化,体现了艺术院校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的“顺风车”。 第二,创新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率高。高校与社会的积极合作紧密地联系了高校和社会的关系,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既能够加深了解。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项目,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制定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完成,同时也能够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能够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为学校提供有利地支持,同时企业也能够在与学校的互动中掌握人才的培养情况,招募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更好的彰显创新教育的的意义与内涵。 2、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本科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 第一,能够促进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项目市场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工厂化”运作能够集中较多的相关的艺术类专业,能让较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教学工作者对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其创新性研究,从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能够促进艺术类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了多方的资源和力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尝试,能够推动教学的时代化创新、市场化创新、科学化改革。 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中,按照市场标准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大数据市场化的运作中,一切要求都是高标准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第四,能够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水平。在大数据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参与者、指导者,更是学习者,能够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提高对专业的认识,促进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艺术类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中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从市场的要求中实施教学工作;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的紧密结合;立足合作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实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工作的结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实施校企互认制度,提高教学评价的水准;在教学成果市场化方面,积极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商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制定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不能成为“象牙塔”,不能闭门造车。在社会与大学互动频繁的情况下,高校应该走出高校,走向社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以市场的要求为标准。艺术院校的创新教育教学更不能把学生“圈”在学校,要与行业的专家和人才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让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标准,促进艺术院校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艺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有效实施项目课程 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艺术类应用型专业的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从专业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一般在“教学工厂”中开展教学,即在学校的实训基地中实施教学,积极与合作企业互动,努力实现项目市场化。学校内的实训基地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场地,模仿市场中的企业,包括岗位、项目等都能够体现工厂的市场化。因此,艺术院校也要积极利用学校内的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影视广告业的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实训基地,设置导演、灯光、纸片等设置具体的岗位,让学生投入到这些岗位中,进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创新教育制度化的管理中,也能够保证项目的“日常化”,提高工作的真实性。通过对“教学工厂”功能的拓展,能够促进艺术院校的改革,加强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了单一的、被动地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应;使教环境与行业标准接轨,让学生在与行业零距离地接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真正的体现创新教育的实用性。 3、项目课程的评价市场化 课程的考核标准要通过学校和行业共同制定,在项目完成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给予总结评估。一般的考核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情况,将考核的最终标准放在行业的要求上。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比较苛刻,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就是这种苛刻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改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就业。 4、教学成果商品化 艺术院校在与企业、公司的合作中,能够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学校能够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以求得社会的认可,企业或公司也能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两者的交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市场化。另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签订“项目使用协议”,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项目的商品化,促进企业的利用。教学成果市场化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启动阶段,即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市场为导向确定项目的前景,重点做好同类产品的统计、产品的定位和合作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制约,以充分的准备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设计阶段,要努力创新,以创新赢得市场,以特色赢得客户,以科技提升质量。第三,实施阶段,要做好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做好定价、市场推广等工作,进而实现教学成果的市场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市场与高校的联系十分紧密,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教育需要积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的艺术类应用型本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连接市场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创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实现创新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艺术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项目市场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在与市场的互动中提高学生、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将创新教育的内涵得到升华与进一步发展。 艺术类本科论文:面向艺术类本科生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 摘要:《网页设计》是我校为艺术类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本文总结了多年来《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为今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高艺术类本科生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网页设计;艺术类本科生;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从2010年开始,我校为艺术类本科生开设了《网页设计》课程作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主选课程。作为新开设的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无法覆盖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堆砌为主,缺乏在设计方法上的提炼和升华,无法满足艺术类本科生计算机创意能力培养的需要;除了一些配合知识点的小型课堂练习外,没有为学生提供以创意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无法为学生的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提供帮助;没有对学习效果和能力做出全面和客观评价的有效方式[1]。这些问题亟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为此,本课程以“面向艺术类学科,面向艺术类本科生”为理念,以“引导创意,面向应用,促进融合”为教改原则[2],利用综合技术和手段,引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艺术创意;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面向应用的理念;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流程的传授,使学生感受到工程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一、课程内容与实践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教学以课堂案例为载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软件操作完成。课程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案例对应重要的知识点。在案例讲解后,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课堂案例导入与讲解阶段。首先,教师展示案例最终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指出案例所用的知识点。然后,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逐步展开,推演出案例最终结果。教师可根据案例难易程度和知识点重要性,在案例推演过程中,对相应部分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第二,知识点的深入和扩展分析阶段。针对案例中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小型辅助案例进行分析和扩展。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学习中,根据各自的想象去拓展该案例,为后续自主命题设计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三,课堂练习实施阶段。教师给出实现练习案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结合课堂案例的实现方式,独立完成一个或几个课堂练习。针对本章节所涉及的案例和课堂练习,以及相关知识点,设计与制作方法,创意效果进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第四,目标设定及发展阶段。在课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教学实践阶段,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教师为网站设定技术框架和规模,学生自主选题,收集与整理素材,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创意、设计和制作的全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支配自己的时间,主导自己的创作过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技术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对内容设定,创意设计给予点评,引导学生达到最终目标。 2.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教学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案例驱动教学。在教学中,将案例与教学主题紧密结合,穿插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主题和案例特点,将案例分成了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练习型等,三种类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了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和良好教学效果。第二,目标驱动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目标驱动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制作来实现。教师设定技术框架,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根据选题,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教师担当技术支持和评价任务,学生是主导者和实践者。学生完成了从知识学习者向作品创意者、设计者和制作者的转变。第三,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课件中内容全面准确、教学素材丰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系统操作,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第四,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案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案例素材和效果等资料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们下载和浏览。通过网络提供更多的课外资源,扩充了学生学习空间和互动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自由创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发掘学生的创意潜能。本课程教学实践由“设定要求,自主选题,自由创意,开发制作”四个部分组成。第一,设定要求。设定要求包括创意要求和技术框架。创意要求主要体现在创意原则上,作品必须是原创设计。技术框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提出设计制作网站的技术方法,给出可替代的技术方法,给学生提供多项选择。二是规定网站的规模。对于学习过更多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这个技术框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新方法和手段。第二,自主选题。在自主选择网站主题时,提倡学生面向学科应用,面向实际需要进行选题。如服装服饰类,或者艺术设计类、媒体传播类等为网站主题。选题时,要考虑对网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相关文本、图形图像和媒体信息的收集、归纳和整理的水平。第三,自由创意。艺术类本科生具有自主创意的优势,要发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利用所学计算机技术把创意效果展现出来。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完整,色彩搭配美观,页面构图简洁合理等。同时,考虑要创意与网站主题的密切关系,将创意和内容统一起来。第四,开发制作。按照网站工程设计制作的流程开展工作。首先,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网站栏目和网页的数量。其次,进行网站页面创意,把创意通过计算机网页设计技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技术方法和手段,完成网站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课程内容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焕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计算机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归纳为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综合。对课堂教学评价更多依赖于过程评价和客观评价,如通过查阅日常作业,可以了解对案例中知识的理解;通过结业考试客观试题的评价,确定学生知识和技巧的掌握。对教学实践环节评价由教师主观判断实现,考查学生的创意和实践应用水平。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制定了“网页设计与制作―实操要求及评分标准”,规范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保证真实性和客观性。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一个网站,一个评价考核结果,避免出现学生“搭便车”现象。 二、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为贯彻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原则,确定“完善知识体系,引导艺术创意,面向实际应用,促进艺工融合”为写作原则[3],体现集创意、应用和工程为一体,技能、知识与平台相融合的教学和实践模式。在教材案例选取上,案例都具有良好的创意和应用背景,创意风格多样化,色彩、图案和布局的多种组合;案例取材于多种行业和领域,覆盖面广。在讲解知识点时,着重提炼页面艺术创意方法和技巧,做到方法多样,手段实用,效果良好。在教材内容选取上,向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最新技术看齐,全面引入CSS技术和CSS+Div布局技术,归纳出“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基本方式,并提供一个CSS+Div布局的商业网站设计和制作过程。在教材内容表现上,采用新颖、直观和多样化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入“布局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页面布局,将表格布局、CSS+Div布局、框架布局和AP Div布局等多种方式反复向学生讲授,实现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布局技术的教学目标。在教材框架安排上,以知识演进为目标,以应用案例为载体,采用可视化操作为主导,代码实现为从属的方式,既形象直观,又深入剖析技术原理。以网站客户端技术为主体,以网站服务器技术为辅助,为学生全面理解网站设计与制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多媒体资源与网站。为配合教师课堂授课,提供了每个章节的电子教案,全部教学案例素材和效果,练习案例素材和效果;为满足学生课下学习需要,录制了全部课堂教学案例的教学视频,形成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课程还开发了网页设计精品课网站,向学生提供全天候的互动式学习平台。网站提供了全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如技术专栏、参考资料、在线测试、在线问答、电子书下载、优秀网站赏析和软件下载等;搭建了学生网站作品的展示栏目,将综合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制作的全优作品进行实景演示。 三、结论 本课程采用全新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教改原则,在教学模式与实践环节中,在教材写作、多媒体和网站建设中加以贯彻和落实,突破了《网页设计》课程建设的固有模式,取得了全方位的教学成果。 经过多年教学与实践,形成了完善和系统的网页设计教学体系和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创意技能和技巧;借助于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极大提高了艺术类本科生的计算机创意和应用能力;以良好的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在教材编写中,进一步完善和固化教学和模式,教材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而且创意技能实用、面向实战,与多媒体素材和精品课网站构成了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 艺术类本科论文: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现状研究 摘 要:尽管英语教师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目前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写作现状并不乐观。为了解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现状,笔者针对安徽铜陵学院艺术类专业班级的83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写作兴趣、写作重要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写作自信心和影响写作水平的因素。并就调查结果分析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提出运用词块教学法的优势,改善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调查 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写作教学长期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本文根据描述性统计说明艺术类本科生英语水平、依照问卷调查的结果论述其英语写作现状。 一、英语水平 笔者通过统计安徽铜陵学院2013年刚入学的两个艺术类专业83名本科生高考成绩、入学测试成绩及限时写作成绩的数据,阐述艺术类本科生英语水平的概况(见表1)。 83名艺术类本科生的高考成绩最高分110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仅65.51分,不及格率高达81%。入学英语测试(总分为100分),最高分仅75分,最低分17分,平均仅49.15分,不及格率高达73%。总分30分的限时写作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高达19分,及格率仅为23%。可见,艺术类本科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个体分数总体离散性很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从表1还可以看出,限时写作成绩不理想。 二、写作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的现状,笔者对83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如下: (一)英语写作兴趣 调查显示63%的学生英语写作没有兴趣;23%的感兴趣学生中,很感兴趣的11%,感兴趣的12%,有点兴趣的14%。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兴趣而被动进行英语学习,会扼杀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会缺乏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果,无疑是写作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被问及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时,88%的同学不同程度认为写作重要,其中认为很重要的31%,认为重要的占29,比较重要的为28;仅有12%的同学认为写作不重要。可见,尽管写作成绩不太理想,大多数学生仍然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他们迫切需要好的训练途径来提高写作能力。以上结果与黄艺平(2006)针对广西艺术学院2005级78名艺术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之所以被调查者认为英语写作重要,是因为:首先,英语写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国际交流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次,经常进行写作练习,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英语写作可以促进听、说、读、翻译水平的全面提高。可见,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无论是写作教学的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都迫切需要提高,要调整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可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传统写作课堂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高校英语写作课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对于目前英语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持否定的态度;认可的只有29%,说明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说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适合艺术类本科生,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起艺术类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当然是收效甚微。从王建慧(2011)所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类似的结果。她针对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2009艺术设计本科一班和2009艺术设计本科三班总共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学生的认为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合他们。另外,学生希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写作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艺术类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运用新颖的写作教学方法,打破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英语写作自信心 根据调查,75%的同学表示对英语写作没有信心,有信心的仅占25%,因此,要想提高艺术类本科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心。不少研究也显示,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教材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提高自信心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结合艺术生的心理特点,大胆尝试灵活、生动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其次,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教学活动以赏识教育为主。蒙岚通过实验数据及访谈表明,赏识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术学生的学习信心,消除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再次,挖掘不同个体的长处和潜力,找到他们缺乏自信心的根源,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可以借鉴韦纳的归因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归因倾向,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写作自信心。 (五)影响写作水平的因素 为了找到困扰学生英语写作的症结,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笔者围绕影响写作水平的四个因素――词汇、语法、写作技巧、母语迁移展开调查(见图1)。 调查显示,75%的艺术类本科生写作时词汇存在问题,可见词汇是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不佳的主要原因。他们普遍反映写作时词汇贫乏,不得不放弃许多有一定深度内容的写作,转而用单调枯燥的英语词汇表达简单的想法,有的甚至简单思想都无法表达。毫无疑问,词汇的丰富性与写作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已被相关研究证实。54%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足够的语法知识,写作时受困于语法基本功不扎实,造成低级错误俯拾随处可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特别注重语法条条框框的灌输,以讲解语法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形式,学生完全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整个教学活动也紧紧围绕应试而进行,学生很难学到语用技能。51%的同学认为写作技巧是自己弱项,主要表现在谋篇布局的能力较弱,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语义不连贯,不能完整表达思想。张在新等人经过统计分析,指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因为写作技能和写作知识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导致作文成绩差距十分突出。调查还显示,母语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30%的同学认为母语迁移干扰了英语写作。表现为:一是不能使用英语思维。学生在英语词汇量和表达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母语。二是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东西方语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螺旋形是操汉语者的思维方式,而操英语者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形。国内学者蔡基刚也提出,语篇组织规律与特定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语篇组织结构是个体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因此,如果学习者对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缺乏了解,必然导致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组织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 通过对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可知,造成艺术类本科生写作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语言和写作技能方面,通常情况下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教学理论――词块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为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语言学界已注意到了词块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许多研究已证实词块是理想的语言学习单位,因此,教学中应该建立以词块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自然话语主要由固定的或半固定的词块组合而成,只有少数句子属于创新的,即便是内部结构有一些变化的句型框架,其中的变化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学习者运用词块比完全由自己造句所需的努力小很多。鉴于此,外语教师应尝试运用词块教学法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研究表明:“词块是整体习得并储存在记忆中,它有助于增加写作的流利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生动性以及培养语篇组织能力。”但词块教学法能否对艺术类本科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效应呢?这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关于高职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教学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瞄准能力培养,改革传统教学,并创设有利于学生把学前教育科研的有关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学生的学前教育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甚至专业素质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创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善用已有理论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该专业学生缺乏学前教育研究的亲身经历。传统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偏重于传授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实践证明,如果教育者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把学前教育科研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改变并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情境,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学生的学前教育研究意识、研究热情、研究能力甚至专业素质就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以课题研究样例为参照,丰富学生科研直接经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纵向的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和横向的学前教育研究实施两大部分。无论纵向的学前教育研究设计,还是横向的学前教育研究实施,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研究经验。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一经验。为了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直观感知,教师应结合学期备课为学生安排一些典型的学前教育研究样例。这些样例包括学前教育研究实施方案、学前教育研究报告等,还可以包括一些近年来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综合性案例。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备课设计使用有机搭配的三类样例,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生动、具体的学前教育研究情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理论知识,边引导学生阅读样例,不仅能够直接充实学生本课程的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间接培养学生关注学前教育改革状况,追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现并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 由于样例是一个研究设计或研究实施的整体,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中,实施样例教学的效果远优于教师的举例。只有在样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研究课题名称,什么是研究设计,什么是研究类型,什么是研究方法。 目前,许多教材也注重样例介绍,但教材上的样例始终需要授课教师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远为近,量学取材,灵活运用。为了提高样例的参照性,建议教师为学生布置样例时,针对每一章的内容,应至少安排两个不同类型方法运用的样例。每一样例都应完整体现该研究实施的整个过程。在教学初期,全班应使用统一的样例,待学生基本入门后可引导学生自己检索样例。 以随堂探究设计为主线,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技巧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科学的学前教育行为能力的养成。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技能、技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散到每一堂课,加强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以及实践性,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必然选择。 如结合学前教育研究理论介绍,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较为规范的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名称,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学前教育理论及经验,自行选择一个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并准备课题论证;结合文献检索理论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示适合其学习参考的学前教育文献及其检索途径、方法,并安排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完成书目登录、摘要、文献综述等检索工作;结合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理论的学习,教师督促学生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审查自己选定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展开课题论证等等。选择并论证课题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有些学生选择的课题可以成为他们毕业论文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随堂探究设计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进程,紧盯学生学前教育科研技能技巧养成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样的练习触手可得。如“观察研究”章节中有许多观察记录表,教师从探究设计的角度,让学生完成填写并进行分析,空表格就会变成活教材,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教学效果明显不同。 学生随堂探究设计学习,每一个环节持续1~2周,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随堂任务,有的学生可能难以完成。如有的学生能够检索到相关文献,有的学生检索不到文献。检索到文献的学生可以考虑课题论证,检索不到文献的学生除了进一步检索文献外,就要求从选题的价值原则重新审查课题,以确定是进一步检索,还是重新选择课题。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起点及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一方面,授课教师容易忽视或拔高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高职生图书资料的检索使用意识和能力也不同于本科生,目前学生随堂探究设计这一学习方式被许多授课教师所忽视,直接导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显得枯燥。 以课外文献检索为动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科学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本身就是在心理学、教育学、实验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只有与学前教育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密切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门具有实践基础的学科,才有可能真正促使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和素质形成与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论的眼光考察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些事实或现象,特别是一些教育家的学前教育实践;用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论的方法分析评价周围幼儿园管理及其教育教学的实施;还可以用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论的立场审视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动态与举措。 本研究所指的文献检索可以分为《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献检索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文献检索两部分。《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献检索可以丰富学生本学科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准确把握,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科研的兴趣爱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文献检索,笔者把它叫做拓展学生学前教育视野的文献检索。这种检索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任务,但若从学前教育科研与学前教育实践的联系出发来考虑,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环节,更不应把它看成负担。只有学科的文献检索,而没有专业的文献检索,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肤浅与枯燥的状态;只有专业的文献检索,而没有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献检索,学生的学习又会处于盲目与混沌状态之中。拓展学生视野的文献检索是学前教育科研的肥沃土壤,《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文献检索是田间精耕细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学生既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又能形成发展保育教育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 要拓展学生学前教育视野,《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经常引导学生从研究的角度回顾学前教育史、心理学、教育学中的“儿童事件” 、“幼儿故事” ;(2)结合文献检索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检索学前教育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以及三次文献等,并加以交流;(3)结合观察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检索使用不同观察记录方法的文献,体会各种记录成果如何成为研究的素材;(4)结合实验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检索现当代学前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与当前国家学前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法律法规,等等。 拓展学生学前教育视野的文献检索,有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领域选择课题,选择更典型的课题。这种文献检索贵在教师根据所授理论,或从理论延伸、或从方法使用、或从事业创新的视域为学生提供信息源,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益,保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以尊重幼儿为目标,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前儿童的身高在90~110厘米左右,体重在13~18公斤左右,在传统文化中他们是“小孩儿”。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他们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个性正在形成中的人。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并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让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够准确判断眼前儿童(个人或集体)身心发展水平及其表现,针对眼前儿童发展愿景,实施教育并评估教育效果。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更需要学生具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学前儿童,尊重学前儿童的道德情操。 应该说,陶冶学生的学前教育情操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但由于《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本身的特殊性,其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感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对教材中列举的许多样例进行具体探究操作,而且应有意识地对师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幼儿保育、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这些活动可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保证幼儿“跳一跳,摘桃子”地发展,帮助幼儿、幼儿教师及家长矫正幼儿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促进发展或问题解决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选择课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撰写报告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能加深对幼儿教育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对幼儿的热爱与尊重。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深则爱之切”。《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有意引导学生接近幼儿,选择学前教育保育、教育中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能够直接促进学生专业理想的形成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情操,要求《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教学要做到:(1)授课教师应坚持经常深入学生,做到师生经验共享;(2)重视实训教学,确保实训教学的开出率;(3)教会学生关注幼儿、亲近幼儿,学会与幼儿一起游戏;(4)对一些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进行系统强化训练、小单元训练、提前训练、提前应用。 总之,高职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样例、探究设计、文献检索以及尊重幼儿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新形势下的高职教学理应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课程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试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摘要】民族振兴依靠教育,教育振兴依靠教师,教师技能提高依靠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本文试就中小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同仁借鉴。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扩大科研组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各学校也可借此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体方法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活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具有进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条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立足本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注意挖掘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科学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书匠”行列,逐步锻炼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因为,教师在科研道路上的钻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有力因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上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创佳绩。切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万木苦争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践出真知,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编写的新思考 摘要:分析了当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此教材不太适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选择上侧重方法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二是内容组织上侧重理论讲解,实践能力突出不够,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本着突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基于课题工作程序,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及新结构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编写;新理念;新设想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蓝本。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出发点,按照有关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而成。虽然,当下比较强调对教材的超越,但是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其地位依旧不可抹杀。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师生而言,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决定了教与学的内容,更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从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来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畏惧心理。此种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教材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新教材”编写的意义 (一)“新教材”编写是幼儿园工作的现实需求 “新教材”是指根据提出的新思路新结构所编写的教材,其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区别于当前所使用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近几年,为数不少的优质幼儿园,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作为新教师招聘的条件之一。这说明幼儿园已经意识到了科研在培植园本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幼儿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具有了思考的自觉性,就能主动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较好的理性思索与反省,并能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理念和素养,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0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1]由此可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素养与能力刻不容缓。而职前培养是提升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师的高职院校是重要场所。因此,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改革“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 (二)现有教材不适应五年制学生学情是新教材编写的缘起 笔者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搜集到专门讲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书籍,主要是自考、高职和大中专教材,获得有效样本8本(见表1)。翻阅表中的教材,除杨世诚、王向东主编的教材结构略有不同外,其余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大体一致,主要以各种研究方法为主(见图1);内容组织上用章节形式将各部分内容讲述得非常完备,侧重理论知识。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也基本属于此种类型。[2]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立足学生学情审视此类教材,认为现行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矛盾:(1)现行教材内容选择上比较传统,侧重各类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科研工作过程联系还不够紧密;(2)现行教材内容组织上侧重理论,注重理论知识的严密体系和完整呈现,实践环节内容还不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这门课程太难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课程学习难度明显高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教材编写的新理念 (一)内容体系上,以课题工作程序为主线 教材在选择各项目时,首先,依照课题科研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编排,以课题选择、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为主线;其次,根据研究开展的过程安排科研方法的项目内容,在科研方法的选择上,不求囊括所有方法,只选取学前教育领域常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以课题工作程序为主线,以主要研究方法为补充,旨在让学生学完课程后能完整认识到课题研究的过程,工作后一旦接触到课题研究工作能比较容易上手,能较好掌握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几种研究方法。 (二)内容选取与编排上,以“一减两增”为基调 所谓“一减两增”即减少理论难度,增加实践操作,增加幼儿园实际科研工作实例。首先,每个项目的内容都选取最精要的核心理论知识,不强求理论知识的全面和系统,这样,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最核心的知识内容。此外,为尽可能避免理论知识的减少所带来的知识结构缺陷,在内容编排上可适当增加“知识拓展、案例分析、即学即思、知识链接”等内容作为补充,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深化对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减少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操作和幼儿园科研工作实例。一个项目内容中,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分解成3~4个任务,为强化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必须增加实践训练。因此,要根据理论知识的内容,设置适宜的实训内容。比如,在课题选择与论证的项目内容中,可在每个任务内容后面设置1~2个实训环节(见表2)。与此同时,在理论知识部分,为增强与实际工作的紧密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内容选取一些贴近实际,易于理解的幼儿园科研工作实例,对理论知识起到一定的注解作用。 (三)学习方式上,以团队合作学习为原则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能运用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如在学习中学生仅仅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能学以致用,显然无法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也无法实现培养“具备初步科研能力”幼儿教师的目标。因此,在教与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训环节,让学生开展初步的科研实践。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学习难度无疑比较大。教学中既要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又要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这就必须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因此,立足教学实践,我们提出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化解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益。建议教学中组建8~10人规模的学习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各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协作完成各项目任务,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本课程中的团队合作学习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1)合作团队组员应基本保持不变,使团队组员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2)合作时间应持续整个课程学习,便于任务分配的连续性和均衡性;(3)合作内容贯穿课题工作过程;(4)每一项任务的合作分工体现总—分—总的格局,既能确保团队成员对合作任务的整体把握,也能更好化解合作任务的难度,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5)合作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关注团队实践完成情况,确保合作任务的顺利推进。[3]比如:在文献综述撰写的实训环节中,团队的合作任务与要求包括团队商讨综述报告的写作提纲,分配任务;各组撰写分配的综述内容;汇总并集体商讨修改。 三、教材编写结构的新设想 (一)教材模块构成 教材模块构成可简单概括为“三步四法两补充”(见图2)。“三步”即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主要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流程;“四法”即幼儿园科研中常用的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作品分析法,选取幼儿园科研工作最常用的几种方法;“两补充”即选题论证和研究论文撰写,选题论证是课题研究很重要的起始环节,而论文撰写也是除课题研究外,幼儿教师经常要进行的一项研究工作。因此,补充两个内容,能使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 (二)项目内部组成 基于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理念。就其中某一项目而言,第一级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分解和作品展示。其中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这两个部分均已较简要的语言提炼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对本项目学习目标和要求有很明确的认识;任务分解栏目是主体,下分几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内容均有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实训操练构成;作品展示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是对学生优秀作品的认可,二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项目内容(见图3)。综上所述,教材编写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需求,综合考虑学生特点,遵循学科内在逻辑。唯此,教材才能更好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作者:马华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区域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 区域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立足本区实际,明确区域推进的思路,探索推进的策略与方法,最终形成区域教育科研推进的西湖范式。这是我们的追求。 一、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1.区域龙头课题引领发展方向 西湖区教育行政领导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的理念,围绕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区域龙头课题并亲自组织课题研究。2011年以来,西湖区教育局领导牵头的课题就包括“内驱外引: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构建孩子想象的现代学校的实践研究”“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等。这三项课题的成果均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出版了2部专著。这些课题不仅提升了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同时也在区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立足区域实际,在调研中提炼研讨主题,共同解决学校发展难题。以钱局长主持的省重点课题“传承・共融・创新: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和黄志元副局长主持的省规划课题“促进区域高位均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为载体,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经验交流”“合作组有效学习的策略与评价”“特色课程建设”“美丽学校建设研讨”等,这些研讨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有利于西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围绕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为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出调研报告。2013年,_展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2014年,开展了西湖区中小学课改实验学校的现状调研;2015年,组织开展西湖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实践证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情况,提出更多符合实际的建议,更好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4.积极培育学校核心课题 要求校长在每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段内,除了要自己承担1个课题研究外,还要推广1个课题成果,开发1个新课题。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的课题要有适切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开发的课题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和校本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省市级课题研究或独立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二、创新科研实践,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教科研活动 1.组织开展学术节活动 西湖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围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第三届学术节也已进入尾声。每一届学术节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精彩的课堂展示、名师论坛、优秀成果推介活动等。学术节由开幕式和主题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和北京市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分别作了关于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主题活动,包括“课程改革研讨活动”“课改课堂节展示活动”“创建新优质学校研讨活动”“优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动”等。 2.开展教育科研大讲堂活动 近两年,西湖区分别在翠苑中学、竞舟小学、求是教育集团等学校组织了十余次科研大讲堂活动。科研大讲堂活动形式多样,有课堂展示、圆桌论坛、观点报告、专家讲座等。科研大讲堂在规范学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区域教科研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组建同类课题研究群 对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把研究领域相近的课题整合成课题群,如,课程建设、美丽学校、智慧教育等课题研究群。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指导活动。 三、优化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研制“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 近两年,我区逐步完善了科研成果(论文)评审机制。成立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审委员会,同时,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设立若干个评审专项组;按学科类别,分别建立初评委与复评委专家信息库;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论文(成果)立项课题的评审标准;成果(论文)评审工作“背靠背”,同一类别初评、复评和同一组杜绝同校专家,防止个人学术权力蔓延;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我区第28届教育教学论文拟获奖名单(一、二等奖)进行了,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净化了学术风气。 2.开展“条块结合”课题申报 “条”上集合广大教师的智慧,各中心、各部门、各学科,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提供课题研究申报目录;“块”上我们以区域重点课题为基础,延伸出了众多的子课题,同时列出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供教师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立项课题的方案质量。 3.进行“线上线下”成果推介 一是分学科分类整理获奖科研成果的电子稿,并及时上传至网络FTP上,方便全区中小学教师学习,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区域层面综合推广、分学科、分类推广;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成果推介活动,各学科整合、校内外结合、共同体融合、地区间联合等。 4.创建“量性结合”的科研评价 创建并完善了《西湖区教育科研考核评价指标》。西湖区教育科研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自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们既评价科研业绩,立项率、参与率、结题率、获奖率;又评价科研态度、科研过程,分别从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机构的健全程度、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四、加强科研指导,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质量与水平 1.加强各级课题申报立项指导 一是制定课题申报目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分门别类的制定课题申报目录。二是跟踪指导省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区级立项初选的基础上,与课题负责人沟通,按照申报要求,从技术层面对各级课题申报方案进行逐一审核,严格把关,保证课题方案的质量。 2.加强课题过程化指导 一是开展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以“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研究过程、交流研究经验、提高研究质量”为目的,通过教科专家引领、“本土”专家观点报告、优秀成果推介、分段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二是深入基层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定期到基层学校对各级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加强课题的过程化指导。三是实施课题记载手册管理制度。申请结题的立项课题,记载手册必须接受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检查,通过后方可结题。四是开展“点面结合”中期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省市规划课题与区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期监测。 3.重视对课题成果提炼的指导 一是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定人、定时、定向的帮扶原则,对相关课题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尤其是对部分未在区获奖的课题成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是网上交流,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有时还要深入到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定期开展省、市规划课题结题成果集中交流活动,邀请省市级科研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指导。 4.强化对科研室主任的业务指导 我们非常重视科研主任会议,不仅有工作上的布置,业务上的指导,还会针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穿插一些专题性的小讲座。如,10月份举行专题论文评比;9月初的科研室主任会议上穿插讲“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3月进行科研成果评比和课题立项,会上穿插讲“课题申报与报告撰写”等。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区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突破,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教师观念的转变,从对科研的畏惧到主动参与科研;科研内容的转变,从单一的课题研究到以普及科研知识方法为主的培训活动,以强化过程管理为主的中期交流活动,以展示成果为主的展示活动,以成果为主的推广活动;活动形式的转变,有交流观摩、现场研讨、网上论坛、科研导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专业引领、全员参与、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教育科研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在确定了研究课题,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目标后,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研究方法是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它是完成教育科学研究任务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的价值和效果。目前,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本文仅对实验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作介绍。 一、教育实验法 1. 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或某些教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的综合性研究活动。 2.教育实验的特点。 教育实验是“人与人的对话”,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尤其是教育行为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且教育外部环境对教育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自然科学实验所要求的精确度。因此,一般认为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实验,而不是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封闭式”的实验。所以实验法既要遵循自然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但又不能照抄照搬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3.教育实验法的实施。 教育实验法的实施要经过以下六个过程: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实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评价实验效度、形成实验报告。(第一个过程前面的文章已经论及,下面仅论述后五个过程) (1)提出实验假说。教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教育行为在某些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与某类道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假说的特点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假定有效性的描述”。例如,我区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以下简称“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课题”),提出的实验假设是:“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即,通过学习反思、专业引领、教育实践、个案分析、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实验中的实施,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发展,培养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策略型、智慧型班主任队伍。“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教育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总体方案、实验工作执行计划和评价方案。实验总体方案是对整个实验工作的整体规划,也是实验工作计划和评价方案制定的依据。实验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提出,理论假说,实验对象、实验工具的选择,变量控制,实施步骤,保障机制,预期效果。实验工作执行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步骤及阶段要求,组织保证。评价方案是对本次课题研究效果的评估。评价方案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教育水平,学校教育工作的效果等。 (3)控制实验变量。教育实验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呈献给被试的刺激变量。因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有干扰作用的因素。例如,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课题,由区课题指导组提出的学习反思、专业引领、教育实践、个案分析、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和《河西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手册》就是自变量。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水平,包括班主任专业思想、班主任专业技能、班主任知识等,就是因变量。学校整体的工作氛围等因素就是无关变量。 (4)评价实验效度。实验效度的评价应从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实验评价实验的内在效度的方法是采用前测后测数据对比的评价法,证明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自变量刺激的结果。评价外在效度的方法,教育实验主要运用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学校进行重复性实验,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实验的可行性,可推广的价值。这种方法有助于完善实验方案,增进实验效益。 (5)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实验报告体现着课题研究的水平和价值,因此要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实验基本情况、变量分析、结果与分析、实验展望。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 1.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意义。 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师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也为教师真正参与教育研究提供了平台,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 (2)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宽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种类型。 (4)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易于教师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自己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并以叙述、讲故事的方式将其表达。 3.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实施。 有学者把叙事研究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现场”,第二个阶段是从“现场”到“现场文本”,第三个阶段是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实施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明确叙事研究对象(课题),制定叙事研究计划,置身叙事研究现场,积累叙事资料,撰写叙事研究报告。对第一、第二阶段不再赘述,重点对后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置身叙事研究现场阶段。研究者要对所要叙事研究的人或事件亲身经历、体验,将自己置身在研究对象中,通过与研究对象的近距离接触,与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对话关系,来掌握研究对象的比较全面的、真实的研究信息,并通过这些真实的信息探寻到研究对象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 积累叙事资料阶段。此阶段要对叙事现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及时地记录总结,储备研究资料。记录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访谈、日记、书信、谈话、现场笔记和来自现场的其他故事、口述史、照片、回忆录、自传和传记的撰写、文献分析等。 撰写叙事研究报告阶段。撰写叙事研究报告是叙事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叙事研究报告是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发掘或揭示叙事故事里面深层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 叙事研究报告中既要有细致翔实的故事性描述,又要有基于事实的深刻分析;既力图创设出一种真实情境,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要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情境中去透析叙事中各种人物或事件的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增强教育研究实效,因此,在教育科研中提倡运用该方法。 三、教育行动研究法 1.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法。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行动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共同开展的研究。干部、教师也是教育科研的主体,从事行动研究和运用研究成果的人员就是学校的实际工作人员。 (2)研究的课题是实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行动研究的环境是自然状况下的学校教育环境,是真实的动态工作环境。 (4)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 (5)行动研究的价值评估重在研究的实际效果上,突出了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一般经过以下六个过程: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效果评价,撰写研究报告。教育行动研究特别强调从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去寻找、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将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将工作的重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其他五个方面的过程与其他方法相似,不再重复叙述。 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我区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实验和“十二五”和谐教育的研究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区课题指导组带领实验学校,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工作中的难题、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35所实验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分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子项课题。可见,教育行动研究法解决了“工作”与“研究”、“实践”与“理论”、“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脱节,实现了实验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统一。 以上仅对三种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应同时采取多种的研究方法,只有多种方法协同研究,才可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 摘 要: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教育科学科研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轨迹,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观点;从而在客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胳,各种方法产生的背景,预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方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方法;发展趋势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条件下,基础教育及中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质量提高得如何,不仅与国家政策有关,而且一个非常关键的是教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状态如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试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探讨教育科研究方法,从而希冀对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般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它是在教育领域中进行的,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规律,并探索运用教育规律改造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实践活动。 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规律(行为方式),既是一种理论上的方法体系,又是具体实践的行为策略。教育科研方法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客观层面,即教育科研方法论;二是中观层面,即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三是具体的操作性方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变迁 教育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取得今天较为成熟的地位。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教育思想与流派之间的争辩、包容、深化和拓展,在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科研方法的逐步成熟与深化。从整个教育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两千年来教育研究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形成体系结构期,多元化时期。 (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期:“经验――描述”研究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萌芽期大致可追溯到教育学在古代社会产生至17世纪形成独立学科这一时期。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也随之诞生。这一时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特点是“经验――描述”。在这一时期,教育研究主要依据是观察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虽然有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总的说来,当时的教育研究方法是笼统的、直观的,带有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这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古代时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水平还很低,人们对方法的追求比较笼统和模糊。该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思想成就体现在中西古代教育观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逻辑学以及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中。 (Ⅱ)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期:“哲学――思辨”研究阶段 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教育学研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化运动开始。该时期教育研究的思想成就突出体现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之中。 在《教育学》中,赫尔巴特从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出发,导出其教育目的论和教育方法论。他继承了夸美纽斯以来的形而上学的传统,把定性研究方式确立在哲学思维层次上。赫尔巴特不仅给“经验――描述”研究阶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创造了“哲学――思辨”研究阶段的辉煌成就,更启迪了其后“科学――实证”研究的新时代。 (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体系期:“科学――实证”研究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在自然科学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的历史背景下,教育学爆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一些教育学家倡导在一般科学方法的框架内进行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引入了实验方法,试图从思辨研究转向实证研究。这一转向导致原有研究范式的危机,教育科学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新兴科学快速发展,学科内部分工日益精密和专门化,数学和数理逻辑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应科学研究发展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多元化时期:“规范――综合”阶段 20世纪的教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局面。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社会危机,使人们开始怀疑曾经是无往而不胜的科学主义,重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价值多元化”的口号,成为当代众多教育理论流派得以共存的基础。与此同时,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以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教育研究的深化。 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教育与社会学》继承并强化了孔德的实证科学观。而1921年德国的克里兹施玛尔在《哲学教育学的终结》一书中,则宣判了哲学教育学的死刑。其后,以斯普朗格为代表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继承了施莱尔玛赫以来的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传统,在教育学领域反对将人片面化、畴形化和工个化,呼吁教育要造就出具有完整精神和充满创造力的人。此后,解释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等都对所谓“科学化”思潮进行过责难和批判。 纵观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既是传统研究范式在自然科学方法的冲击下逐渐解体的过程,又是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的过程,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近2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层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 1.每一种哲学理论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与教育学科的关系源远流长,处于前期学科的教育思想是古代哲学家对于教育问题所作的思考;成为独学科的教育则力图摆脱被哲学直接包含的“母子式”关系,寻求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有别于哲学式思辨的研究方法;当代哲学与教育学科一方面处在科学大厦中的不同层次,另一方面各自内部都发生分化,相互之间有着多种不同方式的交叉。 2.横断科学理论 横断科学主要指系统科学与数学,它诞生于20世纪数学有重大突破、七十年代系统科学形成之际,是当代科学发展中新生成的一个学科群,已构成了人类认识的一个新层面。被称为系统学科的科学,迄今为止主要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及广义进化论,它们都以世界存在事物的基本结构形式“系统”为共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系统的构成、结构,揭示演化、系统的内容关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等。恰恰是在整个学科群意义上它才被称为横断科学,因为其研究对象是事物存在的结构形式而非实质内容。系统科学提供拓展和重构当代教育研究问题领域与对象观的新视角,提供从整体上研究教育内部结构的新思维原则,提供分析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结构与功能”新思维模式。 3.教育理论 任何教育研究,往往都是从一种概念框架开始的,这种框架在如今常被称为范式,是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它支配着探究的行为、解释资料的方法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研究者不同的教育观念,会极大地影响其教育研究的倾向性。教育理论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最为重要的和直接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中观层面:注重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研究 近2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出现了生态化倾向。所谓生态化倾向,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态化倾向直接导源于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实验室实验能够按照严格的设计程序,操纵自变量,对教育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完整的系统,运用实验室实验,操纵有限的变量,必将把一些有意义的变量给控制掉了,外部效度明显降低。所以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要走出实验室,到现实的生活中进行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场化是指在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发展的规律。随着生态化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只有冲出实验室围墙,到现实的生动的教育现场冲去进行研究,才能使教育研究内外部效度达到统一,于是在具体研究中就愈加重视现场研究。 所谓跨文化研究是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三)教育研究具体方法方面:注重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和数量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主要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并且每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容易失去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其研究结果难以全面可信。 教育研究方法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教育科学研究已大量采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记录收集的资料,并且可以反复的观看和分析,所得资料客观,分析资料准确。还有一些现代化设备,诸如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和多台固定的摄像机的综合运用,能够准确而迅速地记录儿童的复杂行为,使研究更为客观真实。 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数学方法作为工具。对研究结果进行数量化分析,有助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一方面,多元分析方法使教育科学多因素研究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科学研究大样本、多数量、多层次的研究成为可能。 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DD教育科研方法有着其它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也有它自身的个性。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的工作者,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历史变迁及趋势,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新中国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教材)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课题组对新中国出版的133本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教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该类著作的变化轨迹、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为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发现:(1)著作经历了从译介到教材,再到著作的发展过程;(2)著作数量上不断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的翻译,到80年代升温,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尚未达到学科成熟;(3)著作合作率较高,教材多、编著多,学术性著作少、独著少,说明高质量、原创性著作欠缺;(4)著作显示研究方法不断丰富,方法论认识日益深刻,方法的混合互证趋势明显;(5)著作向学科教育研究和各类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呈现明显的精细化、分支化发展趋势;(6)著作受教学和研究需要推动而不断发展。 关键词: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文献计量分析;发展态势 一、图书数据来源和统计指标选定 研究者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以及超星、书生之家、Apai电子图书中围绕“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全景检索,检索条件为“书名”,检索词分别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20日,共检索出133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著作。把133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著作下载,对其出版年限、著作者状况、著作性质、著作前言、提要和目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出版年限主要是为了考察单位时期内著作分布,以期考察教育科研方法著作文献增长规律和方法发展的关系。在文献计量学领域,可以用出版年限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的文献量,进而通过文献数量变化情况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著作性质,一方面是按照著作的学术性强弱特征分成学术著作和教材,另一方面是按照著作的译著与否和是否再版,把其分成译著和再版,以此考察我国教育科研方法著作的阶段性特征。著作前言、提要和目录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分析每本教育著作中的基本内容体系和具体研究方法,考察新中国教育科研方法中具体方法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研究方法类图书的计量分析 1.出版数量不断增长 在文献计量领域,某一学科的科技文献数量变化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知识的增量变化,以及反映出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66年期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著作出版仅一本,说明新中国之初,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仍处于诞生时期,体现在对译著的吸收和文献的绝对数量匮乏上。1966年到1976年期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陷入停顿时期,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及其著作出版也处于停顿时期,1976年后我国教育事业开始逐步恢复,教育科学研究也慢慢进入轨道,到1980年,我国第二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书籍才开始出版。从1980年开始,年出版数量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到1989年,我国教育科研方法著作出版编目累计数为10本,而1999年末的出版编目累计数已为52本,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出版编目数为42本,累计编目数为125本,截止到2011年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类图书在版编目累计数为133种。纵观1949年到2011年的统计数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在数量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国家、社会和个体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社会对教育的日趋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兴起等,将使教育研究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将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著作合作率较高 由表2可以看出,在已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中,教材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教材的合作编著性质,使得著作作者较多,教材的合作度较高,分析教育科研方法著作的合作度已经缺乏意义,因此,本研究仅对著作的合作率进行分析。借鉴文献计量领域中的“论文作者合作率”概念,把著作的合作率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出版著作数与总的出版著作数的比值。表2的第2、3、4列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出版的合作者状况和著作性质状况。 由表2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合作率都很高,合作率在70%以上,反映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独著少、合著多、编著多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交叉性,需要来自不同学科方法领域的人进行充分合作,才能完成一本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教育科研方法原创性著作不足,需要加强高质量的原创性著作出版。 由表2中的著作性质栏目可以看出,在我国133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中,理论性著作33本,教材性质著作100本,理论性著作仅占总数的24.81%,说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研究人员比较注重教材建设,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推广,但也说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性理论著作和原创性著作不足,教材的偏多说明高质量的原创性著作尚有欠缺。这与研究方法的方法性和手段性有关,但也确实说明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创新不足。相比学术性著作的前沿把握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吸纳,教材比较注重常见方法和一般方法,缺乏对新方法的前沿把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教育研究创新迫切地需要方法创新的带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术性创新著作将会不断涌现。 3.研究方法不断丰富 由表3可以看出,在1949年到1980年期间。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继承历史优秀传统、吸收消化苏联教育科研方法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文献和历史法、抽样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测量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统计法,但是这一阶段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存在具体方法背后的方法论认识不足问题,体现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认识、具体方法的分类、方法和手段的区分上不够明晰。 在1980年到1990年出版的著作中。其内容体系都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概念、原则、步骤与任务,以及课题的选择、文献的查阅、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和选用、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成果的表达和论文的撰写。这些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方法上,与1949年到1980相比,增加了系统论方法、内容分析法、预测和评价研究法,并且强调新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在研究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把握教育科研方法 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摘要: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重点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小问题、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果即成长,教研、科研一体化,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方法;教育科研成果通过推广应用,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教育科研方法;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范。中小学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科研,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调研和组织指导教育科研活动的实践,谈谈对教育科研方法、途径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浅见。 一、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以“小问题、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分层、分类深入扎实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新理念,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整体规划、专业引领、科学评价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策略。有专家说:“一线教师搞科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莒南县一些学校在这一研究思路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各类小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 要立足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遵循“教研出课题,科研育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思路,倡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推进中提高科研质量。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确定龙头(主导)课题,以此凝聚人心,使龙头课题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研究中来,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一)科研成果的分类 在推广应用优秀课题成果时,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运用方法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生艺术教育和特长能力培养”,该成果在2003年结题后一直被应用;“探究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益”于2005年12月结题后,其成果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指导识字教学的依据。 运用策略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体验三段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其成果现已普遍运用到这几科的教学中。 学校办学特色类的研究成果。如我校的校训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因此,有关读书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和“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将会一直运用下去。 对成果的后续研究。如:“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后,组织申报了“小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研究”,使学生的作文更具个性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规律的实验研究”结题后进行了“小学科学课中的活动与教学研究”,在后者结题后,又接着进行”科学课中实验探究过程的研究”等。 对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于2011年结题后,我们打算将其延伸到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二)科研成果推广的方式 要强化“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推广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应用优秀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 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课题研究式推广”,就是将成果推广的运作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研究。在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推广方式目前在我县中、小学校进行得比较普遍,是我县科研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它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受益。我们以市级立项课题“县域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研究”为抓手,以几项已结题的优秀课题深化研究为载体,以市级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为基地,分层推进课题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莒南县教育局“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初步形成了“成果进课堂”的良好势头。 “科研成果课程化推广”,就是将科研成果编成讲义和教材,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让科研成果成为特色课程,进行课程化推广。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成果的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将科研成果课程化,把优秀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进修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理论学习,也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理论学习。 “主体扩展式推广”,就是把学生作为推广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运用成果的基础上去丰富、充实成果。这种成果的推广解决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把成果作用于学生身上,使学生直接受益。 (三)科研成果推广的步骤 1.制定计划 分年级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成果推广计划。 2.召开课题推介会 我们首先针对要推广的课题举办课题推介会,让每位教师初步了解课题内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的本质内涵、理论依据、实施环节、特征与条件、相关的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比较全面地了解该课题,明确成果推广的具体目标。 3.举办课题成果进课堂活动 这个活动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活动展示课题成果,并且通过评课、议课活动完善提升成果。第二个层次是每位教师学习践行成果后的汇报课。 4.召开经验交流会 在课题推广过程中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 现以正在全县推广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研究成果: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1.读物推荐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 2.读书方法指导课 教学流程:确定阅读篇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释疑点拨 3.读物鉴赏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揭示主题——课内指导,佳例示范——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汇报课 大致流程:出示读书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全班交流,梳理提升——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5.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流程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指导阅读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检查阅读情况。 (作者单位:莒南县教育局教科室,山东,临沂 276600)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教育科研的选题方法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有人说:“科学论文的题目选得适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工作。”教育科研题目若选择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若是教育科学研究题目选择不好,常常会使研究工作受到障碍,半途而废。所以教育科学研究题目选择得好不好,是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一项新的、正式的科研课题的确定大多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a.提出科研课题;b.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c.将课题具体化;d. 撰写选题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1.选题的策略 (1)从教育实际工作需要中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社会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2)从教育文献中选择题目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如果发现已有研究质量不高,这就说明该问题值得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研究资料中被忽视的“空白点”;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注意发现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选择教育科学研究题目要注意可行性 研究者要根据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和课题的深度。主观条件指研究者为完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对有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它反映了研究者承担课题的可能性和完成课题的水平。客观条件指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设备、仪器、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图书资料等。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选题必须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课题按研究深度的高低是分层次的,选题时必须考虑课题的研究深度。按照研究深度,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①描述性课题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师生活状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等都是描述性的研究课题; ②因果性课题是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它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就属于因果性课题; ③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它主要回答“将来怎样”的问题,如探讨下个世纪中国教育状况,就属于预测课题。 在上述三类课题中,描述性课题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小,层次低;因果性课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而预测性课题则是最高层次的研究课题,难度很大。研究者对课题的层次性、难易性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4)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所担任课程范围内选择教育研究题目 专业基础知识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选定教育研究题目,只有紧密地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搞好教育科学研究。而有人因临时的兴趣,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有人偶然得到其他专业的资料,轻易决定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结果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分析肤浅,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目前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题目往往偏大 初做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考虑各方面研究的条件,选择的研究题目往往偏大,结果不是不能完成任务,就是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材料,得不到可靠的、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的科学结论。 (2)对应用性选题重视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性的选题中,理论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大,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在应用性课题中,忽视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探讨,而是分散、孤立地探讨了一些相互关联的细小问题。这种局面与社会需要相距较远,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很小。 (3)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研究者在选题时不注意查阅研究文献,不了解他人研究结果和有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二是许多研究者研究方向不明确,选题前后无关联,不能使自己的研究课题把握住问题发展的脉络而层层深入,而是在一些毫不相关的课题上按自己兴趣随意选择。 (4)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目前在教育科研中,描述学生学习现状、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方面的课题比较多,对各种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相关分析的层次上,而对学生发展规律、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预测等研究少,即缺乏因果性、预测性的研究课题,使教育科研难以发挥其解释与预测功能,妨碍了其研究水平的提高。 (5)研究课题的理论水平低 许多研究课题未能同有关教育理论联系起来,研究问题较表浅,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深度。因此,目前大量研究未能在有关教育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很多研究结果也未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分析、概括。 (6)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目前,研究课题大多从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人手,缺少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科研合作大多局限在同一领域的研究者之间,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之间、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未能对一些较大课题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7)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在目前众多的教育学科研究课题中,有关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极少。由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因而目前国外对方法学的研究十分重视,不少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研究课题基本选定后,研究者一般需要对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地论证。做好研究课题的论证工作,对撰写好课题申请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从而使整个研究课题具体化、系统化、完善化。它将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起重要指导作用。 (2)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争取科研项目立项并取得资助的需要。根据研究者的课题论证报告,学校、基金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了解研究课题的价值,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资助。 课题论证报告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科研基金申请书”、“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申请表”等等。对于研究者来讲,课题论证报告又是“研究课题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研究步骤、经费预算等。在此不做更多的介绍。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浅析初中化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及撰写 摘要: 教育科研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概括出了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撰写,这对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水平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科研;方法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一)文献法。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 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 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 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二、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 其基本组成包括: (一)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二)绪论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三)本论。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四)结论。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五)参考文献。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化学教育科研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玄虚过程。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育科研作为一项迫切的、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不断掌握、探索化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教育科研能力。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务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摘 要: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强、考试专业(初、中级考试全国开考有100多个专业)和科目众多、各专业人数分布复杂的工作,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难以完成现有大量复杂的考务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考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深层次的应用,这不仅保证了考务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系统开发的背景和国内外集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简要描述了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 卫生专业技术 资格考试 考务信息 管理系统 1.国内外研究技术开发状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的发展,人才考评平台得到了更好的支持,首先在局域网范围内对考试工作的每一个或多个环节进行更好的支持,比如报名可以多台机器同时录入局部共享数据,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个阶段对于大区域、大规模组织的考试支持已经逐渐成熟,并且随着Internet的日益发展,带宽的不断增加,使得人才考评工作一体化成为可能,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人才考评工作系统会逐渐移到全部在Internet上。这种情况下,信息全部集中,有利于考试工作信息得到安全、可靠、高效的引用和管理。整个范围内数据共享,并可通过远程网络传送,实时性强,使得全局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展开。 在国内,各个行业的人才评价大都采用JSP技术,这种传统的web应用允许用户填写表单(form),当提交表单时就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传来的表单,然后返回一个新的网页。这个做法浪费了许多带宽,因为在前后两个页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码往往是相同的。由于每次应用的交互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应用的响应时间就依赖于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这导致用户界面的响应比本地应用慢得多。 从各个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应用水平来看,国内的企业开发的管理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基于Web应用程序开发方法的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各种技术的研究研发机构相对国内来说也多,致使其集团企业的基于WEB管理软件的发展一般都采用了JSP、Servlet、EJB、JNDI、JDBC、Ajax等j2EE技术,因此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都已经进行了非常紧密的多功能集成。从时间跨度上看,许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化系统建设都经历了1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展,例如英国培训机构的国际注册营养师,还有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简写 USMLE)是美国的一种医学考试,这两种考试内容的主要方法——基于模型的实践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占用Web服务器较少的Ajax技术,使得整个系统能快速迅捷地回应客户动作。 随着计算机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卫生行业人才考评系统目前也做到大面积实时连接到Internet,但技术资格考试考评管理采用的是基于Internet进行信息传输,大部分工作阶段数据是数据分布的,只有到报名结束时,数据再集中起来的方式,要想真正做到全面地移到Internet上进行考试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2.系统概述 卫生专业岗位属于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行业。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卫生行业要按照全国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逐步实现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应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申报、社会客观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体系。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入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全国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如律师、财会、统计、计算机等行业已经建立了资格考试制度,有近一半以上省市的卫生行业也实施了资格考试制度。根据三部对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实施各类资格考试和资格评审是必要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卫生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聘任卫生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每年参加各类卫生技术专业职称考试的人才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单凭手工方式处理报名考试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任务重、周期长、出错率高,已远远不能胜任实际工作需要。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它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利用当今蓬勃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考试系统的自动化势在必行。这也引起了卫生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形式下,尽快建立先进的人才评价平台成为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下文将针对人才评价、人才培训等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技术上要保证系统的规范性、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并采用可移植性好的JAVA作为系统开发语言。 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2-1。 3.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对组织机构信息、考生自然信息、考生报名信息、考场信息、试卷、成绩信息、考试科目、试卷信息和考生的违纪信息等的录入、审核、修改、打印、维护、计算生成和查询统计等一系列的操作和过程的管理,以便减少鉴定工作的成本和开支。 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现有政策人才中心人才评价、职业技能鉴定、人才研究、人才培训等各个体系的人才考评情况、分类原则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需求分析,建立被评审人员信息的合理存储方式,建立灵活的权限管理体系,实现考评人员检索及统计的快捷准确,方便统计工作。经过整体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提炼和抽象出相对稳定的考评人员资源数据模型及业务模型;其次根据各个体系的特殊性,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配置与调整,满足各个体系具体业务的需求;最后在人才考评平台其他各个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整体统一。 卫生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建立起功能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人才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的、准确及时的、热情周到的“人性化”的卫生人才评价的综合信息服务,结合通讯、多媒体、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卫生人才评价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具体的系统目标如下: (1)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能够加强卫生部有关部门的政府职能。 卫生部的有关部门作为政府单位,担负着对卫生行业的人员、单位和资源进行引导、管理、调控和服务等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利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其政府职能,应该是这次建设任务的首要目标。 现代高科技手段与政府的管理职能相结合,实现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是加强政府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为卫生行业的各级各类人员和各级各类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实质性的服务,逐步提高服务的质量,是加强政府职能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积累、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对卫生行业的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更是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2)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能够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才评价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培养数量多、质量高的卫生专业人才,有效提高卫生人才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有效地引导和开展人才交流工作,可以加快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卫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考务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对卫生人才评价体系的考务管理人员来讲,则是实现终身学习、保持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 (3)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服务于人民大众。 考虑到人民大众对卫生医疗、保健与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极大需求,在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陆续为人民大众开设互动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4.系统功能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是一个为卫生专业各种人才评价业务提供统一管理的系统平台;通过对人才评价业务中的人、财、物和事的全面管理,全面提升人才评价业务的规划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有力地保证人才评价业务的客观公正。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支持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涉及的所有人才评价业务,包括初中级技术资格考试、职业技术技能鉴定、高级资格评审等;支持多种人才评价方式:纸面考试方式、机考考试方式、答辩方式、评审方式、量化指标考核方式等。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参评人员、评价服务方;面向参评人员的服务以方便快捷的个人信息管理为主,面向评价服务方的服务以评价的组织实施管理为主。具体的服务如下: (1)面向参评人员的服务 网上报名;准考证查询;考场查询;成绩查询;证书查询。 (2)面向评价服务方的服务 组织机构管理;报名信息采集;报名信息审核;考场组织;试卷的和交付;成绩管理等。 5.系统发展预测 随着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同职业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会逐步规范。在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将有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1)实行职业技能统一鉴定。推行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主要是采取理论部分的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统一考务管理,操作技能方面统一安排考场、考评员等统一考务管理的办法。其主要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确保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实行统一鉴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考务管理。二是有利于统一职业技能鉴定统一标准和技能水平。可以避免因为试卷不同、考务管理严格程度不同造成的同等级或同分数的考生鉴定结果不同。三是有利于降低鉴定成本,大大减少考务管理工作量。 (2)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迅速扩大。一方面是鉴定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鉴定职业工种的迅速增加。国家题库和省题库的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打下基础。 (3)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标准。随着政策的制订和完善,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将成为2014年的鉴定热点。有强制实行就业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有非强制推行的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有国内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行业共同推行的特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4)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控制意识不断增强。没有鉴定的质量,就没有鉴定工作的未来。严格控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5)职业技能鉴定中推行新的先进技术。智能化考试在不久将会被推行。考试中使用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试卷中出现了照片、录像、声音,使得鉴定更方便、更直观,逐步实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考务管理中。 (6)职业技能鉴定引导教育和培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许多学校、培训机构把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引入教学,加强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和考核。 (7)职业技能鉴定中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如公共营养师、医疗救护员等,各地陆续开展了这些新职业、新工种的鉴定工作。 (8)职业技能鉴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已经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注册的有英国城市行业协会C G证书、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的LCCI证书、国际认证与注册协会(简称IARI)的国际注册营养师证书等,全国正在掀起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热。 (9)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热情高涨。大中专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上海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也在校内开展针对本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工作。 (10)创职业资格证书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结合行业、学校、地方特色创职业资格证书品牌已成为体现教育和培训特色的重要手段。 卫生专业岗位属于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行业。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各地自行考试缺乏全国统一标准,不能代表国家的资格考试水平。根据三部对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实施各类资格考试和资格评审很有必要。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扬州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关键词 妇幼信息 管理 质量 在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发挥市级监督管理作用,以制度强管理,以规范促发展,适应新形势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训、质量考核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可有效促进妇幼卫生保健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完善妇幼信息管理制度 近年来,市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市卫生局分管局长、基妇处长亲自抓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经常进行工作调研,掌握动态,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干预。市妇幼保健院协助卫生局进行妇幼卫生行业管理,院长、分管院长多次对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进行督导,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①台帐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②建立数据核对、上报前行政审核制度;③妇幼信息考核、量化评分,实行信息反馈制度;④例会报告制度;⑤定期对信息资料分析并利用;⑥“两个死亡”调查评审制度;⑦建立分级质量控制等,从制度上保证了我市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更加规范化[1]。 健全网络、畅通信息 年报及“三网”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健全的年报及“三网”监测网络,充实、稳定的监测队伍,是做好妇幼信息工作的关键。因此,建立了完整的年报及“三网”监测信息上报系统,明确在城市:市保健所—市直医院和辖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县级保健所—乡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报表流程自下而上;质量检查由上而下,同时自查自纠,市、县之间有信息沟通。同时,规定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和辖区医院、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所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妇幼信息上报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也要设立专兼责妇幼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实地稳定了妇幼卫生信息的业务队伍。具体做法。 在城市建立市妇幼保健所—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和辖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转网络,市级监测人员接到上级领导布置的监测任务后,将项目任务逐一分解到市直医院和辖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保健机构监测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保健机构监测人员再将项目任务分解到社区和乡村。 在市直医疗机构和辖区医院均设有专人负责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定期向市妇幼保健所报送妇幼卫生信息报表,将《孕产妇保健手册》运转至各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妇儿保人员收集妇幼卫生信息并建立各种台帐资料,按月向市妇幼保健所上报相关报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保人员承担本辖区的产后访视工作,并及时收集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等信息。 在农村按照分级质量控制,县级妇幼保健院(所)将出生、死亡等信息定期反馈到各乡卫生院,并收集、汇总各乡上报的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经核对和行政审核后上报市妇幼保健所;各乡卫生院对村医所报告的资料和县级妇幼卫生机构反馈的出生、死亡情况进行核对,定期召开村医例会,利用例会对村医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村卫生室定期向本乡妇幼保健人员报告本村的孕产妇信息、出生缺陷信息、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和本村流动人口等情况,对乡反馈的妇幼卫生信息进行核对,做到不多报、不漏报。 市妇幼保健所对中心工作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传达有关妇幼卫生最新的工作信息,定期召开各县市(区)保健机构负责人工作例会,交流各地妇幼保健工作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创新思路,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上阶段工作;研究基层妇幼保健及行业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网络和制度的建立,稳定了专业队伍,增强了妇幼卫生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促进了妇幼卫生信息互通,提高了妇幼信息工作效率。 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妇幼信息管理水平,确保妇幼信息工作质量,每年年初制定对城区和县(市、区)的业务培训计划和督导计划,对县(市、区)每半年定期召开妇幼信息人员例会,根据当年工作计划,相互交流、布置阶段性工作、业务指导和信息管理,不断增强妇幼信息人员队伍素质,适应妇幼保健工作需求和妇幼信息上报要求。 对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定期召开妇幼信息人员例会,以会代训,穿插专题业务讲座、更新知识,进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特别是针对儿童死亡诊断标准和分类原则、填表要求、报表程序和报表质量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妇幼信息人员业务水平,确保妇幼信息工作质量。 分级质控、量化评分、信息反馈 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市妇幼保健所结合本市实际工作情况,按照省年报及“三网”监测工作要求,制定了分级质量控制、及时量化评分和定期信息反馈制度[2]。 市级质控:每季度对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工作及妇幼信息上报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利用例会及时反馈质控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促进妇幼信息工作的提高;每半年市妇幼保健所在市卫生局基妇处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市直医疗保健机构、各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妇幼信息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市级质控不是单一的数据漏报调查,而是对各级质控情况、流动人口和基础资料管理情况、妇幼信息人员业务知识掌握情况、《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台帐资料和窗口、孕妇学校硬件和资料及基本、重大公共卫生工作等进行督导,每次质控后形成市级质控报告上报市卫生局。 县级质控:县妇幼保健院(所)每季度对各乡卫生院的原始登记台账及表、卡、册进行抽查核对,每半年1次全面质控,同时量化评分,县妇幼保健院(所)将质控报告报市妇幼保健所。 乡级质控:乡妇幼人员每月利用例会组织村医对各类表、卡、册进行互查;每季度对本乡的孕产妇、儿童和育龄妇女漏报调查,同时量化评分,并将质控报告报县妇幼保健院(所)。 注重数据分析与利用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妇幼卫生信息,对收集的数据认真整理、定期汇总、及时分析及反馈,促进了妇幼卫生各项工作的开展。 每个月及时汇总全市各项妇幼保健调查相关统计报表,同时注意检查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写出分析报告,让主管领导随时掌握妇幼卫生工作动态。 每季度及时全面掌握全市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童数量、情况与,监督管理各保健单位对高危孕产妇、儿童所采取的措施及跟踪、回访力度,向分娩医院迅速准确地提供孕产妇历次检查数据,为保障分娩过程中母子平安提供条件,有利于降低全市孕产妇、儿童死亡率;每季度、每半年、全年对全市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出生缺陷进行1次书面分析,动态掌握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妇女、儿童保健质量。 每半年对年报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两个死亡”评审的情况,提出干预措施,能有效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数据统计与分析,既能指导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又能很好地服务于科研项目。 充分认识到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不可替代作用,只有妇幼卫生信息制度化、质量控制持续化和数据分析利用科学化,才能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不断丰富妇幼卫生信息内涵,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沿着良好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摘要】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一个新专业,学生实际就业岗位与原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距,通过对盐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办以来的138名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 【关键词】市场为导向;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高职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在病案管理的基础上,随着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是高职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规划,它把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进度和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全部体现出来。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应该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为社会经济服务,为地方建设服务。 盐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2006年正式开始招生,在人才培养初期,我院对全省42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表明,42个单位中,仅信息人员就缺125人。对盐城市60多所乡镇、社区医院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其专业信息化人员几乎是空白,随着乡镇社区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将成为专科层次的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就业的大市场。因此,对人才培养的岗位定位为:毕业生主要面向市级以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的分析、统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科层次人才。 随着我院2009年以来3届学生的陆续毕业,虽然我院就业率一直为100%,但针对他们的就业协议及电话联系随访发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并没有按照当初职业定位学生绝大部分在卫生行业就业,而出现了不同的情况,3年来就业情况如下表: 表1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1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从就业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 从2009年以来卫生行业就业学生平均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总数平均的41.3%,卫生行业就业率从2009、2010和2011分别为57.1%、45.0%和16.7%,三年来卫生行业的占有率呈下滑趋势。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受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什么没能进入卫生行业,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原因:进入卫生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学历要求普遍为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从个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院的招聘简章上我们即可看出,现在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录用人员是也提出本科学历,这是高职学生就业时普遍面临的巨大困难;各级卫生行业对卫生信息的专业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比如各级医院的信息科的成员仍然大都数由非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员构成,而由计算机专业、统计专业人员或由其他科室成员转岗而来,没有注重成员的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结合;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己愿意从事其他信息相关行业,认为前景更好。介于此情况,我们必须扩大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行业运作相衔接,实现学生与行业、社会的“零距离”接触,真正实现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之路。所以我们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以市场为导向改善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传统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大幅调整,认为“信息技术”才是当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而“网络技术”又是高职就业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所以设置课程时围绕网络技能核心,突出信息技术能力。课程设置改变如下表, 表2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6及2011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上表体现了我们在设置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科目和课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减少其他科目,比如数学、医学类课程,将课时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上。课程设置围绕核心能力:《信息技术概论》《多媒体技术》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实用的应用技能;《VisualBasi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使学生可以学会编制小型实用软件;新开设的《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为主的课程,主要是训练单机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配置、系统环境优化及常见问题的解决;《计算机网络》包括必备的网络理论基础知识和具体实用的网络基本配置,网络硬件连接,连接线制作及测试,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管理和配置等,使学生对单位局域网及INTERNET网,不仅能做常规的硬件连接,还能通过对二、三层交换机及路由的配置,确保单位网络内、外畅通和安全;新增的《网站建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悉软件功能和网页设计思路,熟悉和掌握Dreamweaver和制作网站建设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或深入的设计打下基础。《卫生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包》更加注重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应用能力。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在目前卫生行业普遍重视学位的情况下难度越来越大,虽然基层卫生信息管理人才仍然普遍缺乏,但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在配套政策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人才培养必须为学生就业服务。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我们希望学生毕业后就成为能胜任各种包括卫生行业在内在内的各种信息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青海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摘要:本文从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处理的需求出发,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的目标为导向,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J2EE的系统架构,设计、实现了系统的总体需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大量直观的统计图表的动态显示问题,系统使用了JFreeChart组件来实现;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开发Web时采用了Ajax技术和Tomcat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为了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系统采取数据的多份存储的容灾备份策略。 关键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J2EE;MVC设计模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了从县到中央四级卫生防疫信息网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功能实用性差。管理系统的功能上基于日常业务考虑, 简单的将记录的载体从纸质变成了电子方式存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十分有限;(2)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采用的管理系统名目繁多,开发的管理系统无统一的设计标准指导,使用的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存储不规范、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3)无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各卫生机构组织人力、物力开发的管理系统大多是单机版,存储的信息只供社区内使用,不能“流通”、共享、复用,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参照文献[1][2][3]提供的标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J2EE架构B/S模式的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系统需求及目标 由文献[1]可知,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服务项目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0项业务,这些分散的业务,归纳起来就是以辖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中心,涉及了居民疾病防治、健康体检、妇女儿童保健等卫生服务过程,因此要设计的系统总体需达到: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围绕各级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需求,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信息处理平台,执行文献[1]的标准,规范信息收集、整理、存储等业务过程,实现信息高效的处理。通过对以上10项业务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下的设计目标: (1)、功能实用化。设计的系统按照文献[1]的要求,设置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管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免疫规划项目管理、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诊疗服务管理外、还要设计查询统计、系统配置、机构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功能; (2)、设计标准化。设计的系统设计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元标识符、数据类型、取值长度等须满足文献[2]的要求,确保健康档案数据信息符合国家标准,便于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国家公共卫生信息互通、互联;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编号执行文献[4]的标准,确保每位居民及其家庭健康档案编码的全国唯一性,便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检索、查询、处理和利用; (3)、管理规范化。设计的系统的健康档案要实现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利用,实现人的出生、儿童、青年、成人、老年健康信息的连续、完整记录。因此,系统在进行数据管理时实行逐级审核,逐级上报,数据统一存储的管理模式。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层的数据采集点,由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上报辖区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数据至上级,数据统一存储在省级卫生服务中心; (4)、架构先进、网络化。设计的系统须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生命力强的开发模式,使用户通过网络就能快速的使用系统,实现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为辖区居民的保健、就诊提供连续的、可靠的依据; (5)、安全保密化。设计的系统要考虑到涉及辖区居民的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要保证系统做到一定的安全保密,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密码设置等方式实现;采用安全、高效、处理并发能力强的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大批量用户的使用; (6)、使用简易化。设计的系统的要面向全省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机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因此系统设计的表单界面、查询打印表格等须与文献[1]提供的表单界面基本一致,体现出系统使用时的简单易用特点,达到方便用户操作的目的。 系统的设计 3.1系统架构 目前,我省有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各类卫生服务机构4500多个,这些机构担负着我省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本系统的开发就是要面向这些医疗机构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业务的网上信息化。因此,系统设计时采用了当前先进的J2EE框架B/S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系统架构分为4个层次:客户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客户端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采集点电脑上的客户层组件,由IE浏览器来完成;Web服务器是响应客户请求,为客户提供所请求的资料,主要包括运行在J2EE服务器上的Web组件,主要采用的是Struts框架,实现了MVC模型中的视图部分和控制部分;业务层采用的是Spring框架实现,从客户端程序接收各种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发送到EIS层加以储存;EIS层用以存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关键数据。 3.2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是面向全省从事基本公共卫生事业的医疗机构公开,随着建档居民的增加,系统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所以选择了Oracle 数据库,Oracle 10g 具有支持大数据的存储与多用户量访问,提供可靠、快速相应的服务;同时提供对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的有力支持;在安全方面,提供了坚固的数据和用户管理、维护功能;并且具有强大的可伸缩性,能够完全适应实际业务的快速增长。数据库设计阶段采用Powerdesigner15进行建模,根据文献[3]提供的公共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进行设计,基本按3NF进行设计,充分考虑程序的运行效率,适当地进行了字段的冗余设计。 4、系统的实现 系统在实现过程中使用了Eclipse开发环境MyEclipse的J2EE插件,Struts框架和Hibernate以及Ajax等一系列技术,web服务器使用tomcat,数据库使用Oracle,下面是几个关键技术的介绍。 4.1统计图表动态生成技术 系统设计的统计功能中,为了直观的反应统计的结果,本系统用图表的方式动态地显示统计结果,如人口结构分布图、社区人口年龄段图、育龄孕妇统计图等,在本系统实现方法是采用了开源的、低成本的、易于维护的JFreeChart组件。JFreeChar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统计图生成组件,通过它的开发包能够创建饼图、柱状图( 普通柱状图以及堆栈柱状图) 、线图、 区域图、分布图、混合图、甘特图以及一些仪表盘等2D或3D图片,并可生成PNG或JPG图片格式文件[7]。通过该组件在本系统的使用,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较好的实现了WEB图表的直观显示。 4.2 Tomcat的数据库连接池的运用 当JSP页面需要频繁地访问数据库时,必然要频繁地连接和断开数据库。每次连接必须完成用户验证、安全上下文配置等任务,这就要占用一定的通信和内存资源,因此往往会成为最耗时的操作。所以当一个动态网站频繁地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时,为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本系统使用了Tomcat的数据库连接池这个办法。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用于存储数据库连接的容器,它是编写应用服务时经常需要用到的模块,当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数据库时直接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连接,当使用结束时,再将这个连接交还给连接池供其它应用程序使用。这样,一个数据库连接可以被很多应用程序实例共享,应用程序无需在每次与数据库交互时都进行连接和断开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访问数据库的效率。 4.3数据备份技术 为了保证系统的数据不会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造成损坏和丢失,必须考虑系统数据的容灾备份设计。数据备份是系统和数据容灾的基础,目前备份技术主要有快照备份、异地存储备份等。本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从硬件层面上进行多服务器设置,多台服务器实时的保存同一份数据的多份存储,目的就是避免物理故障,同时在系统中还有数据的复制功能,数据库的备份等,以此来保障出现突发事件后的数据恢复。 结束语 采用先进的J2EE框架设计的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实施, 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电脑化、无纸化和标准化;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涵盖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将实现居民医疗、健康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利用。系统利用JSP技术使得Java与动态网页能够进行无缝连接,使用JDBC驱动程序连接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实现了对数据的存储、组织和利用;Ajax技术和 Tomcat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实现了系统的负载均衡,解决了多用户访问造成的并发问题。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卫生信息管理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 摘要:文章结合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课程设置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大量的应用,目前中国数字化医院已基本实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各医疗卫生行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卫生信息管理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医学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信息技能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和学习时应具备的卫生信息技术,是卫生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卫生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基本保障。 二、专业培养目标 数字化医院是目前各大的医院的发展方向,而信息技术应用维护与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是医院数字化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岗位是定位于信息技术应用维护与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这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维护能力 培养目标是为卫生医疗行业培养能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维修和软件维护。此能力定向明确,专业技能突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就业去向是卫生医疗行业的信息中心。 2.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其培养目标是为医卫生医疗行业培养能适应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求毕业生能够规划设计和开发相关应用软件,要向卫生行政管理提供发展的决策信息。就业去向是卫生医疗行业信息中心,担任设计开发和设计等技能性工作。 三、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融合了医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学等三门学科知识, 本文以系统观为指导, 在医学背景下,课程相关设置主要是拓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最终目标是扩大学生就业范围。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大块, 包括人文素养模块、医学素养模块和专业素养模块。 1.人文素养模块 基本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设置,包括军事理论、德育、体育、数学和英语,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 2. 医学素养模块 医学卫生类课程是让学生有统计、图像处理系统和网站开发的能力,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医学信息应用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为其研究和开发医学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3. 信息素养模块 本专业此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医院信息处理能力。侧重于以临床为为主的医院信息处理, 如病人信息管理、库房药品管理、电子病历管理、医嘱处理等等。二是医学信息处理能力。因为从事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维护信息资源,都涉及到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 包括程序类课程和网站建设类课程。程序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基本功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调整让学生全面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要有C/S 和B/S 两种模式的程序设计能力;网站建设类课程培养学生制作网页,以及在不同浏览器环境下管理网络数据库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针对目前学生反馈的信息以及国内外在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已取得的经验, 笔者认为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上作一些改进: 1.精简医学类课程 在对历届毕业生通过专业实习之后, 反映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所学医学课只了解皮毛, 缺乏对医学知识的总体认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议把多门医学类课程合并起来, 让学生整体去了解。 2.系统化的设计课程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涉及到计算机、医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设计课,为后续课程和为学生进一步提升能力做好准备。 3.关于选修课 参考必须课的三大模块,选修课也分为人文素养模块、医学素养模块和信息素养模块。 人文素养模块 大学语文,中华古诗词鉴赏,文学名著欣赏,高职应用写作,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与人生,书法欣赏与创作,中国音乐欣赏,西方音乐欣赏,民族舞蹈,体育舞蹈,健身瑜伽,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中国传统太极拳, 大众健美操,形体艺术健身,大学生社交礼仪,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人际沟通,摄影等。 4.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我院学生采取大三整个学期的实习阶段来加强实践教学,是对两年理论知识的一次总结机会。现在我院已经和一些大中型医院建立了作关系, 学生可以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可以在在此医院进行轮岗见习。 5.提高对毕业设计 的要求,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 毕业设计是学训练生专业实践能力一个重要途径, 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目标我院已经让学生组成若干项目小组,围绕几个项目,让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等。 五、后记 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三年制专科专业, 结合盐城卫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科特点,培养适应信息化卫生行业建设需要的,各个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医学管理知识,具有较高信息化处理能力,掌握系统化处理问题的方法, 能够从事卫生相关行业信息应用能力、系统设计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与科研的专门人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医学背景知识, 能够从事卫生医疗行业类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因此更能在卫生医疗行业更能适应, 更容易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卫生信息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 学生毕业后如果继续深造, 可以选择医疗信息统计方向、卫生事业管理、网络设计以及网站建设等多个方向, 可供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的几点体会 摘 要:江苏省淮安市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在信息管理工作中,从强化经济信息共享、建立爱国卫生信息、多渠道、多形式收集信息等方面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中,紧紧把握“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经济性”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为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信息管理中,正确处理信息管理与管理创新、媒介宣传、经济工作的关系,把信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管理;爱国卫生;经济工作 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信息管理是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爱国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树立爱国卫生形象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为爱国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与社会沟通提供平台,也有助于促进管理相对人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信息管理包括信息平台构建,信息的收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市爱卫会网站做到:一是信息及时更新,内容科学合理。全年爱国卫生工作信息196篇;二是服务功能实用。有首页、爱卫概况、机构设置、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工作动态、健康园地、统计信息、资料下载9个版块构成;三是意见及时回应。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均达到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无法办理的予以解释说明,确保网民得到满意答复;四是制度规范健全。网站建立信息审核和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市爱卫办还积极向省爱卫会网站投稿,全年被采用稿件73篇,高居全省榜首(第二名20条左右,其他都是10条左右,最少的是连云港才2条)。 1 跟上经济发展步伐,高起点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一)增强信息管理意识,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爱国卫生管理把信息体系建设推上了前台和新的高度。在突发爱国卫生事件的处理中,信息的不灵敏、不对称使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吃尽了苦头。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基本上都在各自的“防区”埋头苦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复劳动、查处不一的现象。从全局意义上说,当前爱国卫生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化建设仍然相当滞后。但信息建设滞后,信息管理不能滞后。信息管理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中共中央强调的科学发展观,要的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个协调发展中,肯定有爱国卫生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化建设的一席之地;爱国卫生信息管理一定可以全面提高爱国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跟上时展的步伐。为了实现信息共享,我们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及时捕捉、迅速传输”的信息交互网。 (二)以建设“淮安市爱国卫生信息网”为基础,逐步发展爱国卫生信息平台。淮安市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已建成了“淮安市爱国卫生信息网”。该网站设有政府公告、政策法规、热点新闻、办事指南、监督概览、卫生宣传等栏目。其中“办事指南”主要包括许可申报须知、卫生许可程序、申报表格下载、许可审批、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网上电子监察等内容,具有网上申报、许可办理和许可查询等功能。 “淮安市爱国卫生信息网”现已成为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与国内和社会各界联系的桥梁,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及其相关知识的阵地,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场所。 (三)采取多种形式,广开信息渠道。信息管理重在开发,挖掘的渠道越多,信息量就越广,效果也就越好。除开通门户网站外,信息收集与传输的主要形式有:一是编印爱国卫生信息简报,定期将国家、省内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近期发生的重要爱国卫生情况以及上级有关要求整理汇编,分别发往上级领导机关、全省各级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和兄弟县市的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二是信息专报,定期向省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有特色的或专题性的工作。三是汇总上报各类爱国卫生统计报表。四是建立联动机制,与兄弟县市级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建立互查协查联动机制。五是组织宣传周和街头咨询活动,向社会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受理投诉举报。六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扩大影响。认真进行信息资源处理,加强对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2 把“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经济性”作为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一)时效与质量是信息的生命。为了达到“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广泛性”的要求,我中心制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好信息不过夜,当天上网。二是先核准再。本着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核查抽检结果。三是专人收集,照顾面上。每天有专人负责浏览省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网站和兄弟省市爱国卫生信息网以及有关报纸,将有用的信息摘录下来,或上网传输,或简报转载,或供领导参阅;并对全省各市、县有关信息的录用情况进行登记,尽可能在信息采用的内容上更广一些,地域分布上更宽一些。 (二)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深度上下功夫。在信息管理中,当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在兼收并蓄的同时,更要过滤处理,把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深度的信息捕捉住。一是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政策观念和大局意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制高权”。二是知彼知己,明确爱国卫生工作的特点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用他山之石攻本地之玉。三是将大量信息进行分类疏理,从每一类信息中选出精华,再加以比较,努力在信息的利用上“以一当十”。 (三)体现工作导向,避免“资料汇编”。在信息收集整理中,对信息的价值有一个判断分析的标准:一是要新,反映的内容具有独创性;二是要高,来自上层的声音,具有高屋建瓴的优势;三是要深,这些信息解决的是重点难点问题,看了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四是要实,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从网站的“热点新闻”中,从“爱国卫生信息简报”中,从有关信息专报中,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借助信息资源,发挥智囊作用。加强信息管理工作是为了给所领导爱国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当前爱国卫生工作信息量大、头绪多、情况纷繁复杂,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使领导在充分掌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避免单纯依靠经验决策和由于决策信息不完备导致的盲目决策现象,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信息管理中,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寻找机遇,理清思路,当好参谋。 3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把信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处理好信息管理与管理创新的关系。信息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管理工作,要促进信息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信息管理,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管理创新。通过信息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基础管理,更为严谨、科学、有序了,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信息管理推动了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分析、利用信息,为爱国卫生工作服务。 (二)处理好信息管理与媒介宣传的关系。向媒介公布爱国卫生信息,开展工作宣传是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管理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拟向媒介公开的信息进行管理,归口管理全所的媒介宣传事务,统一安排媒介采访,正确引导媒介对社会公众关心的,或当前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树立爱国卫生形象。媒介宣传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好则有利,处理不好会影响正常工作。信息管理工作中对媒介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采取主动措施,及时向媒介信息,表明立场、态度和事实真相,以避免媒介宣传中的猜测、杜撰,引起社会群众不必要的误解。 处理好信息管理与爱国卫生工作的关系。爱国卫生工作顾名思义是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的主业,体现爱国卫生工作服务中心职能所在,信息管理工作也要服从服务于爱国卫生工作。加强信息管理工作,既是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促进爱国卫生工作更好发展的手段。爱国卫生工作需要信息化来保障,离开了信息管理,失去了信息分析,爱国卫生工作就会失去重心,偏离方向。通过加强爱国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爱国卫生工作的提高,促进爱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每年根据爱国卫生相关抽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第二年的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工作重点。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聚焦专业发展,以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目标,积极推进医院和企业参与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通道。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一、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院于2005年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本专业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坚持以卫生信息管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信息化复合人才。2008年围绕专业建设,我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熟悉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且胜任医院信息系统使用与维护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此目标定位下开展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立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初步形成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2011年围绕教学改革,我们又组建教学团队,重点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招生主要面向省内应届高中毕业生。历届已毕业学生327人,毕业生当年就业90%以上。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与企业的合作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人才教育发展的关键[1],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知识体系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缺。2012开始至今,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推进教研室整体师资教学水平的提升。一是骨干教师参加了各项省市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学能力,还鼓励教师参加了企业顶岗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力能力;二是组织教改课题申报,以研促教提升团队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学团队的整体理论水平、执教水平都有明显提升。 在高职教师的培养体制上,我们鼓励教师去行业上以进修,顶岗实习等形式形式充实自己,已有多名专业教师在三甲医院信息科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进修学习,零距离接触行业。目前我们和多家企业的合作正在进行,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了解了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进一步的促使我们对一些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以往我们卫生信息管理主要是课程讲授教学,而经我们在公司的这段时间的学习来看,很多技能符合市场的,课本里学不到。另外我认为我们急需要在数据库和网络等方面加大教学投入,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工作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专业建设改革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只有校内实训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本专业做了很多努力,依托学院与省内外多家教学合作医院的良好关系,开辟有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及华夏口腔医院、苏州眼视光医院等隶属型医院和吴中人民医院等非隶属型合作医院等实训基地。医院不仅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而且其信息科专门技术人才还成为学生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必要保证。 在企业中我们又先后开发了医疗软件企业实习基地,如上海金仕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他们不仅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实习通道,还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从实习到就业的一贯制无缝对接。 2.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模式提倡以就业为导向,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校企合作模式要求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在企业就业市场这块,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我们有很多长期合作的业内知名企业,比如上市公司上海卫宁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创业医疗软件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麦迪斯顿医疗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等,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工作实践,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可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对职业的感情,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保证我院学生的就业优势。 3.对未来的设想 目前我们的教育观念还需不断更新。进一步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并以校企合作模式为指导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各项教学改革。另外专业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的影响力还不够大,社会对卫生信息化人才的认识也不够,需要进一步和行业密切联系。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深入校企合作,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真正形成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加强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服务能力。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文章从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 研究探讨 一、引言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为了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而确立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新教育模式。该专业将培养与卫生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集医学基本知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卫生管理知识于一体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我校创办的重点专业之一。学生毕业后将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上从事硬件维修、网络维护、多媒体制作、卫生统计、信息安全等工作,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的助理和参谋。根据本专业就业前景,结合卫生信息化要求,不断调整和修订专业课程,科学性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充分体现“突出专业特色,面向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引领下,高职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决定高职教育应加强实训力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训基地正是开展实训教学,实施专业岗位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因素。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多方向、浅而精、重技能”的特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以我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卫生医药类院校,医药类实训基地建设较完善,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实训设备略有不足,某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仍采用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适应新时期课改背景下,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与高职院校培养宗旨背道而驰。因此,集中力量加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是切实提高本专业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实训基地主要分两类。其一,校内实训室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其二,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学习所学专业关键技术的核心场所。 1.校内实训室 以本专业开设的《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课程为例,可以考虑以下建设方案。 (1)组建网络技术实训室 鉴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网络技术实训室可以考虑以虚拟仿真软件为主。该系统应具有图形化的网络模块、交互式的操作界面、简约细致的实训功能。此外还应具备升级功能,以便后期及时获得最新设备的模拟实训数据,从而解决网络设备更新换代频繁的问题[1]。 (2)组建综合布线实训室 通过创设智能大厦综合布线工程、机房工程施工及SOHO家居办公综合布线工程环境,实施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化教学,涵盖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等环节;信息模块端接,配线架端接,管、槽、机柜安装,常用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测试工具使用等知识和技能。 (3)组建电子商务P2P实训室 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购买合适的电子商务软件,让学生熟悉与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并通过创立淘宝工作室、电子商务P2P外包服务等模式,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贸易实践操作平台。 2.校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流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目的是学习。而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场所,将是保证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结合专业特点,遵循重点突出、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参与共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四、专业实训基地的运作机制 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具备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作。 1.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训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操作规程,保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岗位。完善专业教师发展机制,培养优秀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明确管理职责。校企合作确立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协助的校企共管模式。由学校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 五、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继续完善和革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优化实训基地发展模式,确保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1993年美国提出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到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互联网+.IT的各项技术日趋成熟,它的发展从深层次上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组织形成和发展方式。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布局谋篇之年。在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曝露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通过描述问题表现,剖析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籍此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统筹谋划;集中化 目前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领域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在建设当中缺少地方和中央的统筹,导致了发展的低水平和重复性。同时在如何加强战略控制实现建设目标还是空白。本文将在这个领域着重进行探讨。 一、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问题 1.缺少全局统筹规划,地方信息化建设陷入水平低重复性建设 目前在全国卫生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性,区域的东西失衡,建设的水平低,弟弟与地方不沟通协同,造成众多的信息孤岛。这样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也不利于全国一盘棋的建设。 要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统一的观念。既要在全局上进行顶层设计,有全局统一协调指挥,地方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建设。我们在建设要有协同发展的思路。要严禁闭门造成的情况出现,多串串门,多了解了解行业的发展状态,其它省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思路。在全国大一统的信息化统领下,各个地方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 2.技术端口缺乏标准化,系统与系统不兼容 由于前期的统筹规划工作的失败,没有制定好技术端口的通用标准。造成地方之间,地方与国家之间的系统无法合并,形成不全国通用的网络系统。在医院内的信息传导机制上不兼容。我们要达到信息影像,电子病例,防疫监控,后期援助,等等内部系统兼容和一体化。要实现兼容必须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实现内部的无障碍沟通。 3.缺乏信息共享建设,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的内部建设一般依靠软件的内部建设。虽然提高了内部的管理效率,但是不利于与外部的链接和缺少与外部的协同性效应,使得信息的作用打了折扣。缺少信息共享的造成了信息档案的重复性建设增加个公众的转移成本。公众不得不在转换新的就医场所后,重新登记相关信息,重新检查,导致信息的重复性也增加了公众的负担。 4.对外缺乏集成化便携式的网络节点建设,信息传播效率低 目前的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仅供医院等相关医疗单位使用,最为最关心的公众对相关信息知道很少。对于公共卫生尤其是自身的健康档案了解,成为公众最新的诉求。 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问题背后的症结 1.缺少顶层设计和全局的布局谋篇和执行上的统筹规划 整体和局部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两面。由于缺少前期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后期发展的无序性和混乱性。所以让局部自由发展的思路是不正确的。需要共建一个技术平台,建立一个信息通用标准,这就给地方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在后期的一体化建设中就会形成系统的个体,不再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我们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公众的关联性。部门割开联系来看待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出现的信息孤岛和卫生信息化与居民和社会脱钩,影响了全局的建设也满足不了公众的公共卫生的信息诉求。坚持联系的观点,有助于一体化的建设,实现上下互动,内外互动,形成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的整体。 三、如何进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路径的探讨 1.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的战略谋划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计,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节点,责任权利,任务分解,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等等,为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在传统的内部信息收集,处理,储存,传递,共享。着重加强信息共享的战略谋划,形成内外一体化的建设格局。 2.制定通用技术标准,实现技术的格式化发展。 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信息化无纸化的同时,要加强内部各个系统的兼容和技术端口的通用以及之间的信息相互转换。只有这样能够减少转换成本,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流通,降低了信息流程的成本和转换成本。IT技术是一门繁杂本身也是在不断探索的行业。不同的技术平台和技术门类下的档案信息化,必然会形成系统与系统不兼容,端口与端口不通用,最终影响国家大一统的信息化发展格局形成。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通用人才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所以我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发挥人才的智力智能,知识资源。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面临总量少,存量流失,新量不足,存量内部知识结构老化,老中青三代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专用型人才居多,通用型人才少的局面。公共卫生的信息化需要具有计算技术,IT技术,管理技术和卫生技术的通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存在。专业型的人才结构,增了内部沟通成本和认识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的发挥。要吸收新鲜血液,要加强现有存量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 4.加强集中化和分权化的合理布局 作为研发卫生信息系统具有高风险,收益不确定的,智力资本要求高的特点。单纯依靠地方研发,会出现研发成果水平低,系统不兼容。而且地方的各自为政,重复性的研发都是浪费了宝贵的国家财政资源。所以要加强最高层次的集中研发制定通用的技术规范,地方只是使用通用软件或者针对各自特点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5.建设多元化执行监督体系,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控制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执行,执行的效果决定了战略的成败。因此多元考核体系就是在必行。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充分关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在综合平衡中重点考核的方面有,发展质量,发展能力,投入产出效率考核,不良建设浪费考核,信息化建设运行质量考核,资产结构健康状况考核,战略执行考核。 四、结语 公共卫生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只要我们在加强统筹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内部控制建设,就能最终实现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根据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方式,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分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以职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岗位胜任能力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剖析高职专科医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研究适应岗位胜任力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卫生信息管理;计算机;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也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医疗机构都需要针对病人、医药等方面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处理。这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们纷纷设立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岗位,也急需相应的专业人才。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指出: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1] 针对社会的需求,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以培养所需人才。高职专科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以职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岗位胜任能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此类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1 卫生信息管理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岗位要求 在各级医院,专门设置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是近十多年的事,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也是近些年的事。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速,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纷纷大力发展其网络数据平台,对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两部分,一是部分往届毕业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医院的相应岗位就业;二是医院的信息管理科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涉及学生问卷160份,医院管理人员4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在医院,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归属于信息科,此岗位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医院的信息系统即医院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熟练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和网络操作等等。 ②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能力 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中,一般由医院数据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系统、诊疗系统三个部分构成。无论是哪个系统,核心是计算机,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能够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维护能力。并且,对于计算机出现的一般常见故障,要能够迅速处理和维修,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③ 具备数据库基础管理能力 现在各级医院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院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所谓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其技术实质就是数据库的管理的应用。现在常见的数据库为SQL、ORACLE等,因此,管理人员应具备这些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④ 具备计算机网络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力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须保障的。因此,信息管理人员要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具备处理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见故障的技能。 2 高职专科医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明确了医院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但在高职专科医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需求有些脱节,即不能胜任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 ① 重医学知识,轻计算机专业知识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前几年主要开设在医学本科院校,这几年在医学专科学校也开设了此专业,但在专科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普遍都具有重视医学知识,轻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特点。学校的主导思想,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为辅。但是,专科院校由于学时限制的原因,没能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造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医学知识学习不够深,信息技术也掌握不好的局面。 ② 对计算机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某些医学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三个部分构成专业的培养。这个人才培养方案看似不错,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 ③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 部分医学专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了本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本科院校的学制和专业培养的侧重点;或者仿照了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将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有机结合。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将所学立即用于工作之中。 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前面的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分析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① 重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论,结合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选择计算机课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涵盖适应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能。 ② 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标准是适应一般技能的,没有突出本专业所需求的技能要求,因此,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岗位的需求,增删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③ 改革教学模式,适应岗位能力需求 专科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学生才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摘 要】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具有产品属性的学生素质,强化高职院校“产品与质量”的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改革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与优化教改步骤等方面,就如何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综合素质、能适应卫生信息化迅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岗位需求 ;卫生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一、探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国外学者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卫生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名称广泛涉及到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学等,其中以“医学信息学”居多。为了促进各国间对医学信息学的相互交流,早在1976年就成立了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它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认可的非政府组织,其政治宗旨是致力于推动世界医学信息学的发展。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众多国家在医学信息学教学方面已做出了相当的成绩。 从国情分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从医情分析,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和其他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而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史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十几所卫生学校相继开办了卫生会计与统计、病案管理等相近专业,培养了大批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对地方经济及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90年代中期,国家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化解金融风险,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市场人才需求形势发生了变化。上述专业分工过细,专业面向狭窄,已经不适应市场职业变化的需求。跨入21世纪信息、网络时代以来,社会需要“高素质、宽知识、强能力”的实用型职业劳动者。将以上专业调整合并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符合“深化职教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精神,符合21世纪社会卫生人才的需求形势。 综上所述,并结合初步调研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开设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不尽人意之处,与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供非所求”。因此,我们认为,急需进行适应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细化基本要求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我国卫生行业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实践型信息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热爱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现代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根据培养目标提出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限于篇幅从略)。 (二)精选主干学科与规范技能实验内容 目前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医学教育的漏洞,而人文教育却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可小觑。为此,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将课程分为“素质基础课程模块”、“技术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和“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在每个模块中设置相应的课程,将必修课的各模块明确规定课程、课时,选修课各模块规定课程范围、基本课时和基本学分,这样有利于培养既具有人文关怀又具有管理型、技能型信息技术人才目标的实现。 完善技能实验内容和训练方法,如Office办公软件、SPSS软件,病案软件管理系统;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查询、报表、窗体的建立;硬件故障检查与诊断,计算机系统安装,网络管理系统、路由管理系统、服务器管理系统。 (三)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完善效果评价模式 根据职业岗位需要整合教学实验(训)内容,通过模拟实训和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进行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岗位实习一般为40周,其中二甲以上医院(病案室、信息科、医务科、办公室等)和疾控中心等为32周,电脑公司或网络中心8周。学生要按照实施性实纲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完成实习活动。目的是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实习的主要科目进行出科考核,学生实习完后由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鉴定。最终由学院和系部构建成综合优化效果评价模式。 三、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现代卫生信息管理的要求改革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不同课程集群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与医药卫生行业的多层面、多渠道等软硬教学资源,开展“活用教材”、“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等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医合作”往往是指学校围绕医药卫生行业第一线对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通过建立一种由医药卫生行业单位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卫生行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其教育资源,有计划地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将学习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的“适应岗位需求的”教育模式。 (二)根据不同类别课程选用相宜培养模式 对统计类、软件技术类等课程,宜采用“项目教学”培养模式。而卫生管理、病案管理类等课程,宜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如学生根据学习相关课程进度,适时适量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病案管理工作,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局、药厂、药店等参与卫生管理工作、挂任职务助理等。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四个新突破:将学生成绩考核转化为“行业式考核”;强化了教师的行业素质和实践素质;师生实现真实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实践”;实现教材内容与工作实际的“无缝对接”。 四、构建教学评价督导体系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医学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卫生行业的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信息技术人才。 (一)在教学新模式中遵循“四种意识”的结合 首先,教学始终遵循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服务行动领域及其对应的学习领域。其次,不同组课程集群,淡化学科意识,形成跨学科、多学科和整合性课程(如《医学基础概论》是由解剖、病理、内外科等多门课整合而成),依据其课程目标、教学类型、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及方法,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整合性的专业能力与态度。再次,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体验或情景模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项目教学。最后,重视团组合作学习。 (二)在教学管理中构建相应的教学评价与督导体系 (1)综合运用“运筹学与系统工程” 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种方法,根据“完备性、独立性、和谐性、可测性、一致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等原则,构建教学评价体系。(2)以“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最优化等)作为方法论基础,总结概括教育教学规律,以“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个子系统为“经”,以“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分系统为“纬”,纵横贯通、依序衔接、条块结合、内外联系,构建教学实施体系、操作体系和督导体系。 五、转变教学理念与优化教改步骤 (一)教学改革的技术路线图 (二)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的基本思路是:(1)强化学生、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三者统一;(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的典型任务(项目)为主线设计专业核心课程;(3)明确教学结果是学生表现的专业行为;(4)明确“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资源结构与形式)三者的角色与互动关系。 (三)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模块教学”方式与“模块考试”方式。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四)优化教改步骤 教改步骤的优化思路是:构建课程体系拟订教学大纲完成教材精选选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摸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成果再次教学实践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五)注重学习引进 向同类院校学习取经,“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 六、结束语 在卫生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具有产品属性的学生素质,强化高职院校“产品与质量”的新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工作任重道远,值得继续探索。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基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摘 要:本文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要求入手,提出该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具体的信息技术模块,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好的促进医学院校和医疗系统信息化平稳发展,进一步的促进国家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课程 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指出,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瓶颈问题突出,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总体协同效果差,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要适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构建,这是医学院校信息化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 1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1.1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新模式。该专业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教育工作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医学基本知识,现代管理理念、医学信息管理和处理的,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其它从事医学软件开发的部门,开展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常见话语[1],三者各有各的重大作用,又密切联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岗位群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信息采集与处理、疾病分类、病案管理工作;和医疗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实施、系统与网络维护工作;医疗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财务、管理工作;拓展岗位群包括:医疗相关企事业软件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临床科室信息技术辅助工作。因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也应具备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知识要求 (1)熟悉科技文献查找的有关知识及文献检索的应用;(2)熟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平台的应用;(3)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及应用情况;(4)熟悉卫生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卫生事业管理内容;(5)熟悉医院运行流程。 能力要求 (1)具备计算机基本软硬件知识、操作能力和实际维修技能;(2)具备必要的网络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实际维护能力;(3)具备医学统计的基本能力;(4)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5)具备借助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分析和解决医学信息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6)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业中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工作。 从表1有关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知,除了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相关知识外,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 2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是指人们基于对课程设计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一般包括市场需求、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筛选、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原则。(1)市场需求原则。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设置与调整时,首先需要调查研究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就业和生源两个市场。由于就业市场常常决定着生源市场,所以,最终要以卫生信息管理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专业设置,进而确定课程设置;(2)课程目标确定原则。课程目标确定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需要、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必定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信息化医疗系统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信息技术平台课程的重要性;(3)课程内容实施原则。课程实施是把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可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实施方法。 3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建设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技术路线图 由图1可知,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信息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可包括四个模块,分别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应用模块、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和信息技术实训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参考课程如表2。 信息技术应用模块的课程内容着重于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知识,能够处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面临的有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学生本身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信息技术实训模块的课程设置主要着重于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在卫生系统进行实习,以期巩固所学内容,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应用模块和信息技术实训模块的课程均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中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4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课程设计的评价过程一般包括: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参考系、获取价值主体的信息、获取价值客体的信息和做出价值判断等五个环节。首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信息技术平台课程符合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对该专业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建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信息技术,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征。其次,针对信息技术平台课程的特点,应将学生的参与情况、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训的表现情况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内[2],通过考察的方式检验课程体系是否适用。最后,应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信息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程的价值做出新的判断,结合实际不断推进课程的创新。 卫生信息管理论文: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很高,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良好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对其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相关的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对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是指,对社会公众的健康具有严重的损害的、突然发生的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包括重大的食物中毒、群体性的不明疾病、重大传染并疫情等,其具有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紧迫性、非预期性、突发性等特点,在面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管理是对整个突发事件进行控制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将对此予以简单探讨。 一、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很多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很好的控制,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运用这些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性事件中,政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控制作用,非典期间,为了对其进行很好的控制,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并制定了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案,组成了完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国务院还在2003年批准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扩大了各级医院的传染性疾病医院的建设规模,并在各级医院开展了紧急医疗救助中心的建设工作,虽然在一次一次的事件总结过程中,国家在不断的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在后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不少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予以详细分析。 二、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没有做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工作。虽然政府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为了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的成效,在不懈的努力,但是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关系到全社会人员安全的巨大的工程,社会其他组织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政府在管控的过程中,没有做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没有很好的动员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关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威胁,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处理工作是整个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政府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的宣传力度的缺乏,导致很多地方的防疫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隔离、治疗相关的知识,这会对防控工作的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中枢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国现行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参与管理的政府部门众多,条块分割,很难进行统一的调度及指挥,在这种应急管理体系之下,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很难对分散的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配置。 (四)预警责任制度有待完善。在我国现行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对各级政府官员的责任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即使有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处理不当,也没有法律依据进行相关的追责,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明确的第一责任人,以便于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在第一事件找到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五)政府对于信息的公开度不够。我国政府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对于媒体信息的报道,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为了避免在民众中引起过度恐慌,政府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的公开程度,是进行有选择的半公开,如在重大传染性疫情的信息的纰漏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死亡人数进行一定的隐瞒,媒体所报道的信息也是经过一定的过滤的,这样使得民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知情权,这也造成了民众不能及早的对公共卫生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三、完善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能够以自身的力量为主导,做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控制与处理。 (二)应该在防控的过程中积极的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前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防疫人员及民众进行相关的突发性疾病的知识的宣传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提高防疫人员的应急服务技能,对民众没有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很容易造成民众的紧张情绪,导致一些盲目的哄抢事件的发生,对公众看站相关的预防控制知识的宣教,消除民众的恐慌强徐,同时能够帮助民众进行科学的预防,能够有效的促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 (三)完善中枢管理体制。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的中枢管理,对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改善,建立起完整的、独立的应急管理部门,有利于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同时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 (四)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机制。不管政府制定出何种有效的预警机制,只有得到落实才能真正有效,这就需要在应急管理体系中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人员的职责,完善各级人员的问责制度的建设,促进应急工作的开展。 (五)加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公开度。政府应该建立起公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对于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及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要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对于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及时予以公布,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公开。 四、结束语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的控制作用,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实现数据完整性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简称jy-hmis),阐述了实施数据完整性的策略。 关键词: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 事务处理 前言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1)数据取值的正确性,即字段列值必须符合数据的取值范围、类型和精度的规定;(2)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即相关表的联系字段的列值匹配。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保证数据完整性是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实施的好坏,关系到数据系统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关系到系统的成败。jy-hmis采用c/s模式体系结构,其数据库应用系统为:sql server 7.0;客户端的开发工具为:powerbuilder 6.5。下面主要从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一,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服务器端利用sql server 7.0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在用insert、delete、update语句修改数据库内容时,数据的完整性可能遭到破坏,为了保证存放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sql server对数据施加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限制了对数据库的数据值,或者限制了数据库修改所产生的数据值,或限制了对数据库中某些值的修改。 在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有以下3类数据完整性:实体完整性(保证表中所有行唯一);参照完整性(主健和外健关系维护,它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的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域完整性(某列有效性的集合,是对业务管理或是对数据库数据的限制)。在报务器端有两种方法实现数据完整性:定义creat table 完整性约束及定义规则、缺省、索引和触发器。 1.1 定义 createtable 完整性约束 此方法是在创建数据库表的命令语句中,加入表级约束或列级来实现数据完整性。如在建表语句中加入非空(not null)约束、缺省(default)约束、唯一码(unique)约束、主键码(primary key)约束、外键码(foreign key)约束、校验(check)约束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定义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1.1.1 非空约束、缺省约束和校验约束 非空约束限定了列值不能为空值;缺省约束指定当向数据库插入数据时,若用户没有明确给出某列的值时,sql server 自动输入预定值;校验约束则用来限定列的值域范围。 例如,在创建图书登记表中,限定登记日期、图书类别编码、登记号、中文名等列值不允许为空值;页数的缺省值为1;单价的缺省值为0;图书状态只能为:“在馆”、“借出”、“丢失”之一。 1.1.2 主键约束和唯一约束 主键约束和唯一约束,均为指定的列建立唯一性索引,即不允许唯一索引的列上有相同的值。主键约束更严格,不但不允许有重复值,而且也不允许有空值。 例如,在科室编码表,对列ksbm创建主键约束,对ksmc创建唯一约束。 1.1.3 外键约束 外键约束又称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来限定本表外键码列值与相关表主键码字段列值的匹配,即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在创建医师编码表中,医生所属科室 ssks 为外键码,限定它与科室编码表中的科室编码 ksbm 列值一致。 1.2 定义规则、缺省、索引和触发器 在数据库表的创建命令语句中定义约束的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等特点,但它只对特定的表有效,不能应用到其他表,并且只能使用 alter table 命令修改或删除约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此相反,在数据库中创建与表相对独立的规则、索引和触发器对象,也能实现数据完整性,而且能实施更复杂、更完善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它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强、效率高、维护方便。 1.2.1 定义规则 规则类似于表定义中的校验约束,用来限定列的值域范围。但它不限定于特定表,可以绑定到其他表的列或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中使用。 例如,在定义药品的编码规则rul-ypbm,可绑定到其他表中。 1.2.2 定义缺省 缺省类似于表定义中的缺省约束,用来设置列的缺省值输入。它也不限定于特定表,可以绑定到其他表的列或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中使用。 1.2.3 定义索引 索引类似于表定义中的唯一约束,用来保证列值的唯一性。此外,它还能使用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选项,来增强数据检索的性能。 例如,对于门诊收费明细帐表,分别建立了按收费日期和收费序号的非聚簇索引,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查询速度,在未建立索引前,要在20多万条记录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记录,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建立索引后,只需要4秒钟左右。 1.2.4 定义触发器 触发器是一种实施复杂的完整性约束的有效方法,当对它所保护的数据进行修改时自动激活,防止对数据进行不正确、未授权或不一致的修改。类似于表定义中参照完整性约束;触发器也可用来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它还能完成一些表定义参照完整性的约束不能完成的任务。 2 客户端利用pb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2.1 用pb的控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在以pb开发工具编写的应用程序中,可使用数据窗口对象的列校验属性来检查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在窗口输入界面中还可以采用下拉列表、复选框、单选按钮等控件,实现固定值选取输入来确保数据的正确;另外,应用程序本身也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检查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2 利用事务的特点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因pb的每一操作都是基于控件中的事件,所以一个完整的事务处理要集中在一个事件或一个操作单元中。例如,门诊划价收费中的付款处理;同一个收费序号下的数据,经过处理后要记入明细帐、一级明细帐、总帐,同时还要更新收费序号登记表等;所有这些处理算是一个完整的任务,必须等所有的语句都执行成功后,才能对数据库进行提交;如果有一条语句未执行成功,就要撤消该事务的一切操作,回退到事务开始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利用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好、功能强,但编程偏大、维护困难、可靠性差。 3 实现数据完整性的策略 由上述可见,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对具体应用系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来建立数据完整性的机制,其策略为: (1) 对于通过窗口操作输入的数据,一般采用客户端应用程序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这样,一方面可把非法数据在提交到数据库之前就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可使用户及时得到操作反馈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对于通过其他途径转入的数据,一般需要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3) 对于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宜于由服务器端数据库的触发器或表定义的约束来实现。这样可降低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量,提高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可维护性及可靠性。 (4) 对于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则需要采用多层保护屏障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既在客户端应用系统程序检查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又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建立表的约束、规则、缺省和触发器等进行数据完整性约束。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结语 数据库完整性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可采用服务器端数据库表定义约束和数据库规则、缺省、索引、触发器及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等三种方法实施数据的完整性。它们各有其特点,在应用系统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数据库设计论文:关于数据库在仓库管理中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何晓燕 李海 呼延战波 【 论文 关键词】数据库 仓库管理 设计 【论文摘要】介绍了利用数据库在 企业 中实现对仓库的管理,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实现对备品备件及辅助材料仓库的 现代 化 科学 管理,保证物资和备件管理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更快的 经济 效益,我们开发设计了专用的备品备件和辅助材料仓库管理系统。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我们首先对于原始的手工管理工作进行深人调查,了解备件的收、发、存物流情况,帐本和管理方式,数据统计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经过 总结 其事务处理流程图如下: 2.为了实现利用数据库对仓库进行管理,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总体概述和界面描述并进行具体的数据流分析,其顶层数据流程图如下:(其它层略)数据流描述如下: 入出库单=编码十名称+型号+规格十图号+数量十单价+人库单位(领料单位)定额=班组编码+班组名称+金额计划单=编码+名称+型号十规格+图号+申报数量+申报日期系统命令=备件录人}系统查询!系统统计.报表打印}生成计划表格=全厂车间消耗表i收发存表}库存清单l消耗明细表}消耗日报 3.将宏观管理转化为数据模型,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计划任务书。我们的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如下:(.l)该软件系统是以树形结构展开的,其模块图(见图l一1) (2)文件结构(外部文件描述) 文件bjr*.dbf bjc*.dbf* .dsh*.dbfljkc*.dbfc*.dbf gyd*.dbf分别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定义的人库、出库、流水当前库、单价库存库、标准特性编码库,他们对应的索引文件分别是bjr*.idx bjc*.idx lsh*.idx djkc*.idx gyd*.idx索引关键字是fbmvv。(*代表备件的各种分类如:阀门类、电器类、工矿类、工艺类、轴承类、小型机械、轧机轴承、仪表等) (3)模块描述(以顶层模块为例) 模块名:bjmain 编号0.0 功能:本模块为总控模块。产生主菜单,接收用户对菜单的选择而分别进人下层模块。 界面:下属模块1.01.11.21.31.41.51.6 处理:case 1.调用模块1.0系统维护 2.调用模块1.1备件录入 3.调用模块1.2系统查询 4.调用模块1二3综合统计 5.调用模块1.4报表打印 6.调用模块1.5计划管理endcase 4.我们进行了程序代码的编写、并进行了功能测试、错误信息测试、边界测试、用户测试和长期系统维护,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该系统目前愈来愈满足用户的要求。 结束语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仓库保管员有录人和查询、统计的权限,没有做计划权限,而计划员有做计划的权限,没有备件料单录人的权限。另外,在界面设计上,做到界面友好,用户界面的形式和述语都适应及户能力和要求,同时保护一致性,系统和子系统各部分的命令和菜单有相同的形式,简单易学,方便帮户使用。随着市场的变化,在该系统中我们很好地处理了同一种备件不同单价的问题和对各班组限额考核的问题。该系统投人使用,彻底地将工作人员从大数据量的、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数据库设计论文: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摘要:笔者结合数据库理论和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关键词: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 逻辑架构 功能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完成系统前台与后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前台业务打包数据经过解析传输到后台数据库,达到对后台数据库的处理。还可以实现后台数据库中数据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将业务数据从多个操作型数据库和外部文件中抽取出来,进行清理、转换、网络传输和集成。笔者结合数据库理论和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1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逻辑架构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各个业务发展的需要,逐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与加工,充分加以利用,为各层用户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处于整个系统的中间位置,它主要职责对数据处理,完成前台端的请求处理,完成后台数据库的操作。目的是分批处理任务请求,将任务数据包解包后,加载到数据库中,并且根据请求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删除,将处理的结果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逻辑描述如下: 1.1 接受请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请求实时的以上传给系统。 1.2 解析请求,系统根据接受到的请求,对其进行解析处理,首先检查传来的信息是不是合法,长度是否按规定的。再解析信息,在解析报文信息中,就报头、正文、报尾的标志位做一一鉴定,若有哪一项不符合要求,就回传应答报文给前台让前台重新传输此报文,并将处理的数据实时的记录在后台对应的表中。 1.3 数据的抽取与加载,系统在对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后,若收到的报文满足要求时,就对报文中的正文段的数据抽取出来,加载到数据库表中。 1.4 监控管理,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数据的导入导出情况及数据的传输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在加载数据时,将加载成功与否实时的记录在数据库表中,并写日志文件。 1.5 对后台数据库的处理,系统根据报文内容,对后台数据库中的表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2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上面的业务流程,我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框架及各个功能模块。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任务管理、数据抽取、数据上传、数据加载、监控管理、查询统计,分别为各个模块设计了以下功能。 2.1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主要是指后台管理层在抽取前台数据时对各个任务制定与执行。对前台数据的抽取主要是通过执行模版文件来完成,模板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创建一个模板既是在定义一个数据抽取的过程,一个模板只针对同一个数据源,保证模板的原子性,模版参数文件主要由后台数据中心需要集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定制,任务管理是将多个相关的模版文件捆绑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可执行单位。对不同种类数据通过制作模板实现抽取功能,模板数据文件由后台数据管理者制作存放在前台,可增加、修改和删除。 2.1.1 创建模板:一个模板文件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抽取过程所有必要的数据结构。数据段包括:文件头、文件正文、文件尾,其中文件头重要有防伪标志位,文件的发送时间等信息,正文段主要包括此文件传送的数据,而结尾部分主要包括此文件传输数据的总量等信息。 2.1.2 编辑模板:当数据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对已存在的模版文件的参数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需要。 2.1.3 删除模板:当不再对该模板文件定义的数据表进行抽取时,可以删除模板文件,取消抽取过程。 2.1.4 由于本系统文件主要是以固定长文件为主,所以,制定固定长文件是关键,而且这个固定长文件主要是文件头、文件尾长度固定,而每个文件的正文部分固定,但一个头部和尾部对应多个文件正文部分。 2.2 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模块是对后台下发的抽取任务的执行,是完成小核心数据处理的中心工作,是定义的抽取过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数据抽取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抽取任务的载入”、“数据抽取配置”、“数据抽取执行”、“数据抽取重启” 2.2.1 数据抽取任务的载入:数据抽取是按照前台对后台数据管理层下发的各项抽取任务来执行的,因此在实行数据抽取之前要对后台管理层下发的抽取任务进行载入到当前系统中。 2.2.2 数据抽取配置:要正确完成数据抽取过程的执行,必须先配置数据抽取的范围,先选择数据抽取对应的系统,查询该系统下所有需要执行的抽取任务,然后对抽取数据的各个节点进行配置,确定在哪些节点上执行数据抽取。 2.2.3 数据抽取服务:根据后台中心下发的数据抽取任务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逐项进行抽取,选择的任务的流水号启动抽取服务;数据抽取过程中,根据抽取出来的数据内容产生一个统计表,包括数据表名称、记录数等内容,该表作为数据抽取是否完整、是否正常的参考文件。 2.2.4 数据抽取服务重启:根据抽取过程的统计表和日志信息,判断抽取服务是否成功,如未成功执行,则可通过数据抽取服务的重新启动来对任务进行重做。 2.3 数据上传 数据抽取完成后,数据文件导出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对所有导出文件进行汇总打包,数据量大时,还可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存储在本地服务器准备传输。 2.3.1 本地服务器的配置:包括“接收数据服务器的ip、用户名、用户密码、上传,目录、接收目录、传输方式”等数据内容。 2.3.2 数据汇总:对数据导出文件按业务系统数据分类分别进行汇总、压缩打包,使用后台中心统一的命名规则,给各个数据包进行命名、存放在文件上传的目录中,准备上传。 2.3.3 数据上传:系统制定上传时间、上传目录、上传服务器地址,数据文件上传的工作方式以自动方式为主,如果由于网络故障或上传文件损坏等原因自动上传入库不能进行,可人工干预,重新选择传输过程,完成数据抽取和上传工作。 2.3.4 文件传输的监控:为检验数据上传情况,将数据上传日志写入数据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可以浏览传输过程,发现数据上传是否成功。 2.4 数据加载 数据加载模块将已传输到后台中心的数据经过解压缩,通过数据集成功能加载到数据库中。如数据加载入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重新加载。保证同一条记录不会重复入库,也不会造成记录、内容的丢失。 2.4.1 数据解压:将已传输到后台中心的数据进行解压,通过数据集成功能追加到数据库中。如数据加载入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重新加载。保证同一条记录不会重复入库,也不会造成记录、内容的丢失。 2.4.2 数据加载:分为人工加载和自动加载两种方式,人工加载可通过人为干预,有选择地把数据加载入库,也可用于数据入库过程中,异常数据经过特殊处理追加入库。 2.4.3 数据检验:数据入库完成后,自动产生数据表、记录个数等信息的统计表,与数据抽取产生的统计表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数据不一致,需要重新进行数据抽取上传入库。 2.5 监控管理 监控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控灌录,数据导入导出情况及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2.5.1 数据抽取监控:通过数据抽取的监控,发现数据抽取与转换过程中因为网络或人为原因等所引起的数据错误。 2.5.2 数据传输监控:将数据上传日志写入数据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可以浏览传输过程,发现数据上传是否成功以及未进行数据抽取上传的地区。 2.5.3 数据加载监控:监控数据加载中出现的数据丢失与加载错误。 2.6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主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工作要求,查询数据完整性信息和任务执行情况。将每个模块的处理结构制成表,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 数据库设计论文: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文阐述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能够适应论文、项目成果、科研奖励、著作、科研人员、校级课题等管理的要求,使用了参照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及事务等方法和机制。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 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 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 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 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 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 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 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 procedure 论文论著 @a char(20) as select 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select 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 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ptz on 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nsert into 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select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check1 on 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 insert as begin tran declare @a char(12) select @a=负责人 from inserted if ( select count(*)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 姓名=@a)=0 begin print '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 tran end commit 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该系统数据库主要适用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数据库结构,将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中,加大了后台的功能和效率,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能力;它的数据冗余少,具有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结合前台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被科研处立项。 数据库设计论文: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摘要〕总结了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不足,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目标、数据库构成及概念结构。为了实现“快速、全面、准确”的检索目标,需要建立元数据实现数据库的标准化,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实现族性检索,开发知识产权领域本体扩展用户检索入口词汇,通过搜索引擎实现全文检索。最后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本体;分类体系;众包 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影响到企业、国家的发展战略。以专利文献为例,欧洲专利局(epo)每年要驳回50%的专利申请;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每年要驳回54%的申请;日本专利局(jpo)每年要驳回62.5%的专利申请;工业领域每年约有60亿美元浪费在专利法律和申请费用上[1]。专利被驳回说明相关的技术已经发明出来了,由于在研究之前未能检索出相关文献,导致重复研究开发,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要全面、准确地检索相关知识产权文献,需要建立高质量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这既是强化政府在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进行科技、商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1国内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不足 1.1数据库内容建设的不足 国内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内容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数据收录不全。以专利文献为例,国内大多数的专利数据库的回溯年限都是1985年。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文献的信息也不完整,例如全国人大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数据库等专门的法律数据库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行政机关的政策信息只公布法律或者政策文本,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释义和法律问答,以及所涵盖的法律条文解读非常有限,导致对执法过程准确解释或者适用法律指导意义不强。第二,数据内容分散。知识产权文献信息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分别建立了专利与商标文献数据库,信息相对丰富的国家立法与政策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则由第三方构建。这些分散的数据,给用户的集中检索带来了不便。 1.2检索方法的不足 国内很多知识产权文献检索系统,往往是从数据库本身的特点出发,将数据库中的主题词、发明名称、公开号、主分类号、人等作为检索入口。这种基于关键词或者分类号的检索方式有很大的局限。以专利为例,专利文献是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的结合物,需要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撰写,内容会显得重复、繁琐。而且申请人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往往会采用概括性很大的术语,如把钢笔概括为书写工具,把梯子概括为攀登工具,把筛子叫做分离装置[2];除此以外,汉语本身一词多义,多词同义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关键词检索的效率。从分类号检索来看,虽然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在各个国家都有使用,但是同一专利、相近的技术主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专利分类体系下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体系的专利分类详略不同,ipc有631个子类,7 392个主组,62 493个分组。美国专利分类体系已(us-ipc)发展到450多个大类,15万多个小类。有人做过调查,18.7%以上的美国专利分类号和欧洲专利分类号在部的分类上就存在差异。而且专利分类体系在不断修订,每一次分类都会导致分类技术主题词与分类号的变化,例如修订后12%的us-ipc号发生了变化,4%的ep-ipc分类号变化[3]。 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大多缺乏深度标引和加工,信息挖掘程度偏低,质量有待提高。例如现有的专题专利数据库对同族专利、法律状态和引证专利等特定信息的揭示远远不够,只有69%的包含有法律状态信息,49%的包含有同族专利信息,仅有18%的包含有引证专利信息,还有28%的没有提供以上任何一种信息[4]。目前国内只有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进行了深度加工标引,加工内容包括:专利发明主题标引、医疗应用标引、范畴分类、文摘重新撰写、化学物质信息标引、中药方剂信息标引,并同时建成了中药材名称数据库,化学物质登记文档数据库等两个辅助数据库系统[5]。以专利文摘为例,201110060757号专利申请书中的摘要只有150字左右,在网站检索到的摘要内容扩大了1倍,达到300多字(见表1)。通过重写摘要,加入专 中使用的每一种药材、化学成分等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检全率和检准率。 表1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的数据加工实例 原始摘要1111改写后的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或保健食品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包括发酵虫草菌粉、维生素和矿物质或药物组合物包括虫草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发酵虫草菌粉或虫草多糖0.1~1重量份,维生素0.005~3重量份,矿物质0.05~3重量份。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1〖〗一种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它是由中药发酵虫草菌粉或虫草多糖、维生素、矿物质,及其番茄红素、低聚果糖组成,并按常规方法制得的饮料、奶粉或乳粉;其中维生素是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h、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m、维生素t、维生素u、生物素、水溶性维生素、烟酰胺、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矿物质是由钙、铁、锌、硒、磷、钾、氯、镁、铜、锰、碘、铬、钼、镍、锡、硅、钒、钴、硫、钠、氟、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中药还包括杜仲、枸杞(枸杞子)、麦冬、川贝母、枇杷叶、西洋参、雪莲花、灵芝和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组合物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1.4数据库共建共享的不足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不能优势互补。没有把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结合起来,造成国内已建的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有的收录数据不全面,有的服务内容与功能单一,缺乏既具有权威数据、又具有强大功能的实用性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难以满足用户的创新需求。反观国外的经验,一般由专业领域的数据提供商、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互补性合作,采用多元化的运作模式,提供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服务内容涉及数据加工、数据提供、专利分析、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方面,例如国际三大联机检索系统都集专利与科技信息、行业信息、法律法规、市场商情信息服务于一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4]。 2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 2.1系统目标 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利用知识产权文献进行研究开发、专利分析、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都要以快速、全面、准确的数据库访问为基础,这也是本系统设计的目标。 “快速”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最新的信息能检索出来,这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库来实现,即数据库系统应该提供方便的数据更新机制。二是查询信息的响应时间比较短,这与系统的检索性能、isp的服务能力等因素有关系。 “全面”一方面要求搜集的信息要全。根据项目计划,数据库会收录知识产权政策文献资料、专利文献信息资料、知识产权行政确权和执法文献资料、知识产权司法判决文献、相关网络资源、知识产权名人与大事等资料。与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相比,本项目的内容是最全的。另一方面要求系统的“检全率”达到要求,能把跟检索需求相关的所有信息检索出来。检全率除了要有收录齐全的原始数据支持之外,然后还要求系统提供合理的检索策略和手段,例如提供全文检索功能等。 “准确”主要是指检准率。即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文献,应该与检索要求密切相关。这主要取决于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数据质量不高,会导致检索结果不准,从而造成重复研究与开发。根据欧洲专利局的信息,2008年仅在欧洲就有200亿欧元浪费在已授权专利的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由此引发的专利诉讼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其中eolas起诉微软的浏览器侵权,花了8年时间才结束,赔偿5.21亿美元[6]。 2.2数据库设计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结合用户需求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本系统共包括知识产权研究资料库、知识产权网络资源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文献库、知识产权确权与登记资料库、知识产权司法与执法资料库、知识产权机构与人物、知识产权大事记等七大数据库。为了实现“快速、全面、准确”的检索要求,提供专利分析、引文分析等增值服务,每个资料库需要有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分类表、主题词表、关联词表的支持。其结构如图1所示: 11图1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结构11 2.3系统的概念结构 r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需要提供元数据管理、分类体系维护、知识产权本体管理以及全文搜索等功能,其概念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元数据用于指导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元数据 11图2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结构11 标准的建立,可以保证整个项目七大数据库的统一、规范。分类体系用于实现知识产权文献的族性检索。领域专家在本体开发工具的支持下构建的知识产权领域本体,可以用于构建关联词表,扩展用户提出的检索入口词汇,最终实现基于语义的检索功能。搜索引擎实现知识产权文献的全文检索。 3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思路 3.1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的方式一般有4种: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外包和众包。自主开发是指由项目组自行开发所有的数据库和相关软件。合作开发是指由项目组、相关的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外包是指将项目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例如国外很多软件公司就把很多需要大量人力的开发任务外包给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国和印度。众包是美国《连线》杂志记者杰夫·豪在2006年提出来的概念,指企事业单位、机构乃至个人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社会大众群体解决或承担的做法[7]。网上很多项目都采用众包的开发形式,例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把一个项目分成很多小任务,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实现。 鉴于本项目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资源,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众包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组的大部分成员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核心专家,可以承担知识产权领域本体开发和分类体系的维护工作;对于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与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开发;全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可以借鉴百度与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合作的经验,将其外包给专业的搜索服务机构,减少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对于法律信息以及判决案例、知识产权名人与大事、知识产权网络信息等数据,则可以采用面向信息内容的众包模式,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 3.2开发步骤 系统开发能不能一次实现“快速、全面、准确”检索的目标呢?笔者认为系统开发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实现这些目标。国外很多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也是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如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wpi),截止到2010年10月,已经收录了1 975万条记录。德温特公司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整理和深度的综合加工,这些加工过程分为5个阶段:1966-1970年的标题字段只包括主标题,1971-1984年录入了副标题,1985-1995年在文摘中加入了用途/优点(use/advantage)部分,1996-1998年对摘要中的用途(use)和优点(advantage)进行了分开撰写,1999-2010年在摘要中分别列出新颖性(novelty)、用途(use)和优点(advantage)等部分,增加了单独的附图部件和标号之间的关系说明[8]。 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可以先实现收集齐全的目标,将知识产权文献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知识产权文献,同时对文献内容进行全面标引。例如专利文献要对申请号、公开号、申请人、发明人、专利分类号、发明名称、文摘、申请日、公开日等所有的特征项目进行标引,商标文献要对分类号、申请者、注册日期、权利人、形式(文字、颜色、字母、形状等)等进行全面揭示。然后实现检索准确的目标。主要任务是建立著录标引的规范,开发知识产权领域的本体,建立同义词表、关联词表等等。最后实现快速检索的目标。主要任务是优化搜索引擎,提高检索的响应速度。每一个分目标,也可以分阶段实现。例如数据收录全面的目标,由于本项目的目标非常宏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采集齐全所有的数据有很大的难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先重点收集、再全面收集,最终实现收录范围的全面覆盖。 数据库设计论文:浅析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能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论文 关键词:公共信息模型 能量管理 系统数据库 论文摘要:将iec61970公共信息模型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应用到数据库的构建,根据对公共信息模型特征的分析,针对现实电力系统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建立能量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并描述了其建立过程。 1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的 发展 ,各电力软件生产厂商都推出了各自基午电力系统的应用,由于各生产厂商都是在无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自主设计并开发自己的产品,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集成度产品自我扩展性差。随着需求的变化,功能的扩展,以前开发的产品将面临大量的浪费。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负责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的相关标准的第57技术委员会(iec tc 57 )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第13工作组(wg13 )负责制定与ems专业相关的标准系列即iec61970系列,使ems的应用软件组件化和开放化。文中将根据电力系统现实世界的特点,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采用uml( unified model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描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iec61970/cim标准模型的ems数据库构建方法。 2 iec61970/cim简介 cim是iec61970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ems信息的一个综合逻辑视图;定义了电力 工业 主要对象的公共类、属性及对象间的关系,用于电力工程、规划、管理、运行和财务等应用的开发和集成。为方便起见,cim被划分为13个类包,290多个类。包括:域包、核心包、电线包、测量包、拓扑包、负荷包、储运损耗包、保护包、发电包、财政包、预测包和能量安排包、scad a包等。各个ems应用内部可:以有各自的信eli、描述,但只要在应用程序(或构件)接口语义级上基于cim,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或不同系统的应用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访问公共数据,实现应用间的相互操作,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兼容性及系统本身的开放性。 cim模型定义了三种关系:泛化( generalization )、简单关联(association)和聚合( aggregation )。用uml表示的类和关系见图l。 3问题的核心 cim是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的一套电网模型,从调度中心ems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其属性。cim有许多表示方法,如uml, xml和数据库定义等,ems系统须直接或间接用数据库定义来表达cim。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是能更直观、更准确地表现现实世界;更符合软件开发的 规律 ,缩短开发时间和减少开发费用;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然而,目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发展还不成熟,而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都是关系型的。因此,如何将cim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实现电力软件标准化工作问题的首要。 4 cim分析 4. 1 cim模型的特征分析 1) c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uml描述,定义了电力工业标准对象模型,它提供了描述电力对象及其关系的标准。 2)对象间的关系包括三种:泛化,简单关联,聚合。 3)对象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层次较深。 4)聚合关系与简单关联的区别是增加了“整体与部分”的语义。 5)简单关联关系分为三种: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 4. 2现实电力系统的特征分析 1)结构上是分层分级的拓扑结构,层次关系较为复杂。 2)设备种类虽多,但数据量较大的设备元件(比如线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保护装置等)种类并不多,而大部分诸如“容器”(如地调,变电站等)或其它电气设备(如机组、母线等)的数据量却不大。 5解决的办法 cim模型的关系较为复杂,如果完全表达成关系数据库的表将会不可避免的生成很多关系表来表达复杂的cim关系,使得数据库表数量增大。如果只是构建cim的对象,而不管关系的映射,数据库便不能完整的遵循cim模型,也就失去了标准的意义。根据工程经验和实验研究,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数据库中的“大表”(即记录最多表)。这些大表的记录往往是与现实相对应实体的实例;而关系表的记录是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实体,所以数据量是比较小的。数据库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数据库的大表的管理。因此,构建方法基于这样一条原则:关系的映射尽可能采用设立外键的方法;在不影响数据库性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必要的关系表,确保构建的关系型数据库完全表达cim模型的各种关系,以及随iec61970标准升级的可扩展性。 5.1表示方法 采用rational rose工具和uml来表达构建过程。rational rose用同样的符号来表达类和数据库的表。数据库名与类名相对,域和属性相对。由于cim模型只规定了对象的属性,而没有规定方法;数据库的表也不包含方法,所以,隐去了类符号表达方法的部分。对于没有必要显示属性的类,为了方便,也隐去了属性,单用一个矩形来表示。 5. 2泛化 在构建关系之前,首先将cim模型中的所有类.分别按表名对应类名,域名对应本身属性与继承属性相对应,构建成数据库表。关系通过外键和专门的关系表来实现。 泛化关系是用来表达一个相对通用的类和一个相对专门的类之间的关系。相对专门的类可以继承相对通用的类的属性,包含更多的信息。 在关系数据库里要表达这种继承关系,可在父类的属性中添加一个属性来表明子类的类型。 5. 3聚合 在关系库里,反映聚合关系的方法是在“整体”类对应的表里添加“部分”类作为新的域。 5. 4简单关联 1)零或一对一关联构建成数据库的表,只需将外键隐藏在零或一对一的“零或一”表中。一对一关联,将外键隐藏在一对一的任意一张表中。 2)一对多构建方法是将外键隐藏在多表中,在相应的“多表”里添加域equipmentcontainerid做为外键即可实现。 3)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了外键的方法来实现构建,是为了避免生成过多的关系表,影响查询效率。但是,对于简单关联中的多对多关联,却采用了建立关系表的方法实现构建,原因是建立关系表能更加清晰的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冗余度将会大大减小。 多对多的构建方法是用一个单独的表来实现多对多关联。关联的主键是每个类的主键的合并。 6结论 软件开发不仅包括数据库设计,同时还包括应用程序的设计。要真正的实现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的设计可以和数据库设计互为补充互为调节。另外,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设计之间的相互协调,从ccapi工程的目的出发,iec61970是一个万全之策,既考虑到避免目前应用系统的浪费,提供xml数据导人导出方案;又为将来新建的系统提供了cim框架,为电力软件工程提供了共同标准,电力行业信息孤岛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中主要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选题质量不高、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我们采取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合适的选题、合理分配团队人员、改进项目实施环节以及完善考核标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策略;项目驱动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核心课程之一,相关教学大纲给出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相关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需求,独立地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系统[2]。课程设计的开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文探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 1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大多数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但在实际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对数据库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简单重复,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市场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4-5]。目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重要性认识不足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应用领域也相当广泛。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学时不一,教学时间安排上也不集中。此外,很多院系仅把课程设计当做一般性实践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均对课程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差,而且也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选题质量不高 选题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好的选题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设计作品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课程设计选题往往质量不高,存在以下不足:(1)选题陈旧,缺乏新意。每届学生都会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师每年都提供同样的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2)选题过大过难。很多同学比较喜欢选择网上购物系统、火车订票系统等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尽管这类选题来自于实际生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应用经验,能够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但是这么大的题目使得学生这短期内仅凭个人力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高质量地完成。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上课考勤、设计报告、实际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加权成绩来评价。显然,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编码等综合能力。因此,一套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2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合适的项目选题 一个高质量的项目选题是实施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选题时主要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2)提供的项目选题数量足够多,而且主要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难度顾及到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兴趣为导向,结合能力差异,理实结合,难度适中,通过合适的选题奠定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基础。 2.2项目团队人员分配 很多教师为了给予学生更加公平的评价,规定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选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差异,搭配分组,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并任命一名团队成员担任组长。同时,组长根据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角色,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3改进项目实施环节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课程组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跟踪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并要求每个团对在项目不同的阶段递交相应的方案等,教师适时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2)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来创新自己的项目,全面创新对于该阶段学生很难实现,采取该策略一方面降低创新难度,树立学生自信,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改进;(3)组成团队后,教师要求每个项目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帮助和学习,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课程设计。 2.4课程设计的考核标准 数据库课程设计在考核时,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考核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组制定了如下考核标准:(1)项目技术:①检验数据库表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化理论的要求;②数据库设计是否考虑了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因素;③项目是否采用索引等技术优化数据库性能;④检查项目是否依据软件项目规范来开发等;⑤根据作品采用技术的新颖性程度等方面增加附加分。(2)团队成员:在考核时,教师不仅考虑出勤和遵守纪律情况,还综合考虑项目质量、工程实践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协作能力等。(3)文档质量:文档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相关规范,能够清晰地对项目的设计和功能进行描述,教师根据文档质量给出相应的成绩。 3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开发实际项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舒振球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文章从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教学改革;高校 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核心技术手段,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并基于此学习一些相关数据挖掘、海量存储、信息检索等课程,必将成为一名极具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就国内高校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切合市场需求、能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讲授“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这门课中,传统的以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固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还不足以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动手实践 首先,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只是机械的灌输,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与热情。其次,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仅仅是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缺乏启发性引导,思维训练不够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恰当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演示操作步骤,并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演示案例,没有经过思维训练过程,从而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定往往只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不注重前后章节的联系,课程设计缺乏连贯性及系统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2]。数据库的课程的实践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其方案的设计应具备,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重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忽视理论讲授 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依托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Server、Oracle、MySql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课程讲授[3]。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但它仅仅是建立、使用以及维护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学生对管理软件的熟练掌握并不代表精通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而忽视数据库系统理论体系的讲授,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仅限于平台应用。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框架体系不完善,必然导致对数据库设计的缺陷,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与发展埋下隐患。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很多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因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持,而导致软件开发的进度延误,成本剧增。他们大多表现为:“以实现功能为导向,在简单了解完基本需求后便匆匆进入编码阶段,对于数据库设计的思考相对简单,大多设计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这对软件开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会为系统留下诸多隐患。出现问题后,作为开发人员来说,可能是写代码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是系统上线运转后出现问题。一般来说,越到后面发现设计上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大,修改的难度也越大。系统上线运行后,修改数据库设计或进行优化等同于推倒重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据库理论体系的讲授,夯实理论基础。 三、创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已普遍采用多角度、多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启发参与等。上述教学方法已经很成熟,笔者这里仅仅对启发参与模式的教学方法作两点补充。启发参与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以及角色互换等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如横向课题、实验室开放课题、创新项目等。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就业方面,相较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同学,具备明显的优势。同时,对于那些想在专业上有所深造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追踪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课程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及方向性,经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能力。同时,应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性。在实践教学过中,在学生上机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上机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来掌握一些上课时不容易掌握的内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一些作业。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变被动的“灌输”式为主动的“汲取”式,积极的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1.内容设计多样化。 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实验内容,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2.将内容模块化。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基础,而学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深奥难懂,缺乏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合理地将课程内容模块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选课管理系统,将项目划分成九个教学模块,分别为:数据库与表的创建;范式理论;完整性约束;索引;SQL语言;数据的增删改查;视图、游标及触发器;函数及存储过程;数据库安全与维护。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围绕教学目标、课程重点及难点逐步展开与延伸,以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3.整合编程语言。 传统教学中数据库的学习是独立的,而无论是C/S模式还是B/S模式下,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都需要使用前端开发工具,如C#、JAVA等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结合选课管理系统,将C#等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的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习如何完成前台界面与后台数据库的链接,如何查询、增删改数据,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课程的方向性。 数据库的学习同样存在很多的方向,如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一般开发人员注重编程,能够熟练使用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则是注重的是数据库原理、设计;数据库管理则负责全面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如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安全等。 5.强化数据库技术的延伸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与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主体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探讨一些数据库相关前沿技术,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或应用打下基础。 (三)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既应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关键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又应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知识考核可通过查看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来了解;动手实践能力考核可通过具体查看每一位学生所做的工作(如数据库操纵、数据库应用以及程序源代码)来考核。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畏惧失败,考核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学生面对新技术时,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都应关注学生平时的实验过程,在每次的分组实验中,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从而提高个人以及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在分析传统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若干改革措施。笔者基于上述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措施使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信心、专业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或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改革措施,为社会输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朱戈 单位:黑龙江大学 数据库设计论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库设计要点 [摘要] 辽宁省为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在借鉴探索的基础上,对监管内容全覆盖、信息共享、标准化、面向对象、约束机制、查询统计等层面进行设计,建立了多方认可、程序严密、动静结合、报管分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为实现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督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水利工程;数据库;设计;动态管理;辽宁省 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引输水工程等建设项目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管理主体分散,管理对象多样化等特征,水利建设管理呈现出投资强度高、建设任务重、管理要求高、工作责任大等新的特点[1]。在新的形式下,辽宁省为全面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借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建设工作,现将设计要点进行交流分享。 1设计要点 数据库设计是应用系统设计的根基,数据库设计关乎系统功能实现度、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达到“把数据管起来,将数据用起来,使数据活起来的”的预期目标,特对数据库在内容覆盖、信息共享、标准化、面向对象、约束条件、查询统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设计。 1.1全过程覆盖 依据辽宁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字段按照建设过程进行科学划分,按项目实施过程划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建设过程管理三大阶段,按项目管理内容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招投标、参建单位及人员履行合同情况、进度管理、计划和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检查稽察督查审计及整改情况、竣工验收等10个环节[3],对管理内容进行全面覆盖。 1.2信息互联共享 在辽宁水利信息化整合建设的背景下,严格执行数据来源唯一性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权威数据。与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人员信息,采取“同存异消”的方针,对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字段进行整理,作为水利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字段内容,确保此类信息同源权威;同时结合质检处等有关处室意见,合理设置数据字段,为今后相关处室新建或改建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1.3标准化处理设计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处理在数据库建设中尤为重要[4]。水利建设项目面广类多,主要可分为水库、水闸、泵站等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水文测站项目、农村电气化项目以及河流治理项目等几大类别。为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标准统一,特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方针,对全部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信息管理、除进度管理以外的过程管理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字段设计上统筹兼顾,归一化处理,形成统一标准;因不同项目在进度管理中体现的指标不一样,比如农村电气化项目主要体现在发电设备采购、安装方面,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体现在鱼鳞坑、截水沟、植被绿化的数量、长度和面积上,水库、水闸等工程项目体现在土石挖方、混凝土浇筑体积上,特采取先差异化后标准化进行处理。通过标准化处理设计,大大提高数据库的兼容和共享,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特别利用降低建设成本和方便数据库用户使用。 1.4面向对象设计 数据是系统的灵魂,活的数据是系统生命的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数据涉及到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人员、质检处、安监处、建设与管理处等众多机构和人员,这些信息都需要纳入数据库中,为保障数据更新及时、稳定,就必须面向对象来设计。考虑到项目法人在整个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和稳定性,数据更新以项目法人为主导、质检处辅助来进行设计。不同对象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考虑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权限分配,在对数据库表的处理上,按照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监督机构、建管机构、管理员等5类人员进行分类标识,支撑系统交互界面的设计与调用。 1.5约束机制设计 提供约束条件机制、完整性检查方法、违约处理是维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在约束机制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值的自动求和计算方面,避免人工录入出现计算错误;2)对参建单位人员方面,系统自动调取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中的入库资料供填报人员选取,确保各类人员符合相关资格;3)对持证上岗人员出现一员多岗现象及失信惩戒人员进行红色警示。 1.6查询统计设计 数据检索与查询也是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之一[5]。为便于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统计查询,特在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查询或统计的口径,结合辽宁水利建设管理需要,设计了年度、工程类别、业务处室、行政区划、投资来源等5类统计口径。其中工程类别和业务处室划分要与辽宁省水利投资统计软件相衔接,确保水利建设投资统计结果与本库中的建设进度统计能对应分析。 2结语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设计是对辽宁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一次全方位梳理。经过查阅了大量的法规文件,多次征集有关部门意见,仔细分析数据上报程序,形成了多方认可、程序严密、动静结合、报管分离的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数据库,以此库为基础,研发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高效支撑和提升辽宁水利建设与管理效能,为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新的起点。 作者:高真伟 赵巨伟 单位:辽宁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设计和构建 1、地理数据和数据库技术 1.1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表示空间地理散布的相关数据,其反映地面物体与周围环境条件中坚固的持久的存在数目、质量情况、散布特点、关系以及原理的数字文字以及图像的总体,测绘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采用此类工程项目地点的信息点反映,与此同时,也包括这个工程测绘项目的图形或其它方面的数据。 1.2MicrosoftOfficeAccess信息数据库 MicrosoftOfficeAccess信息数据库是微软公司在1992年研发推广的以标准Javascript扩展工具套件为主引擎的3D桌面信息数据库,其属于一类性能优异的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工具,因其具备使用简洁、界面合理、容易学习和使用以及接口灵敏的优势,也作为诸多小规模操作系统优先选择的管理数据库系统。 2、测绘工程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数据类型 2.1测绘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测绘工程管理是针对总体项目的实行阶段采取设计、管控以及监管的方式,尽可能的实确保测绘工程的任务和目的,当测绘工程以准备工作阶段初始一直道测绘结束的结果交付应用,通常可以分成:材料准备工作、技术规划阶段、现场操作、测绘质量监管、测绘结果交付应用以及测绘资金花费计算等的几个过程,但是各个过程中,测绘工程管理者重视的关键方向就是测绘工程的质量、测绘进程以及测绘资金花费。所以,各个工作和环节需侧重的通常都是以保证测绘质量为基础,重视测绘进度和测绘资金的到账事宜。测绘工程的监管工作通常和测绘时间、把握测绘质量以及工程合同监管相关联。 2.2工程测绘阶段需管理信息种类 测绘工程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数据较多且具有多样性,其中包含测绘工程的所有方面的数据。 (1)主要信息数据基于其使用方面的性能,通常分成以下几类:第一,提供于进行计算方面的信息数据,比如,时间、测绘量、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以及测绘成本;第二,提供于进行查找和划分的信息数据,比如,委托机构、工程名目、测绘工程责任人、工程地点、工程种类以及工程质量等级;第三,应用在补充说明的信息,比如,工程取消或者工期拖延的因素。 (2)基于数据反映相关信息的模式,通常能够分成如下几种:第一,采用书面文字数字模式反映信息数据,比如,工程预算材料、工程合同、技术规划材料以及各种办理货物的交付和货款的支付的一种依据;第二,应用图像反映信息数据和测绘结果以及通过图片等传媒来表达作品效果;第三,此类信息数据的集合,则产生了信息数据库。 (3)测绘工程管理的数据库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为针对信息数据实行搜集、划分、解算以及表格制作处置后产生的具备一定结构的数据整合,相关数据处置和信息管理工具大部分信息数据均应用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进行管控。 3、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的构建方式 3.1构建测绘工程项目属性数据库 测绘工程数据库结构因工程管理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模式,则需信息数据收集需实时精准且完全。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阶段需简洁清楚。数据库的建立通常依照测绘工程的推进,以招标和投标的资金预算和工程准备工作为准,从测绘工程控制至工程成本支付先后总结各个阶段的测绘数据,也能够依照数据反映的信息划分,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3.2构建测绘工程项目空间数据库 构建测绘工程项目空间数据库需利用收集此项工程的空间数据,且和其它的属性有机结合。 4、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的重要管理性能 测绘工程有关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工作、工程查找和统计工作、工程收费、自动计算和安排工日、各个机构或者基本作业单位的工日与工程产值以及测绘工作量数据的查找和统计、每位工作人员的工日和参与工程数据的查找统计,因信息较多,且没有规律,所以,数据管理性能工作较难。 4.1数据录入和更改 各个工程的有关数据输进数据库,数据录入的界面需简介,录入数据需精确,才可以确保应用效果,还可以基于情况改变实行添加和更改。 4.2数据查找 以工程查找为首,工程查找即在数据库内搜寻到符合客户要求标准的所有工程,且将查找成果反映给客户。工程数据中大部分数据均可当作查找因素。 4.3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功能是依照有关标准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各类数据实行统计工作,包含工程数目、种类、工程产值以及工程合同,并包含机构或者每个工作人员的工日与参与的工程以及测绘工作量,工程统计利用系统和客户交换信息的通道来实现,查找的结果采用向上级报告的表格方式提供给客户,给客户的工程监管与运营决策提供相关数据。 5、总结 测绘工程的管理和许多领域都存在联系,属于具备管控、设计和决策的体系,应用地理数据库管理模式对工程实行监管,可确保工程的管理标准化、合理化以及自动化,可以减少成本投入,提升管理成效。如果将工程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的管控体系与材料管理机构有机结合,则可以将数据库应用于测绘工程的管理。 作者:谢乾钰 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 数据库设计论文: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论文 1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介绍 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并且是可以根据软硬件的不同要求进行指定应用,这样可以满足系统在应用时对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在嵌入式系统运行时,其都是隐藏于内部的设备中,不是通过计算机的形式显示出来。如果在系统中加入了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一般会认为是智能的系统。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必须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新兴的半导体技术,这些技术完美的结合才能成就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因此,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要求有技术支持,并且资金足够,在知识系统的创造上也必须合理的系统。在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结构分类时,其主要是分为嵌入式的处理器和外围的一些构件。在数据发展的历史上分析,一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促进数据库的发展,同样反过来也一样。这两项技术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是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用途就是移动数据的处理。移动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进行数据的交流。现在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在无线通信的网络服务和各种形式的移动的设备,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虽然,嵌入式数据库比较复杂,但是其用途很广泛。 2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研究 2.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含义 为了满足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各种功能及标准上的要求,一般分为嵌入式的数据库、PC主数据源和同步模块这几个部分,在这些构成部分之中,微型化的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具有最高技术性和应用性以及容易携带的特点,这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般含义。这三个构成部分,其中微型化嵌入式数据库有数据的容量比较小,其可靠程度比较低的缺点,但是这点在PC主数据源中会有弥补,因为PC主数据源只能用于PC机中,这样就不能按照意愿进行移动。在这些构件的中间部分是同步模块,这个部分可以进行数据的双方向的交换,将数据在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源之间进行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同步模块作为信息交流的桥梁。只有嵌入式数据库设计中三个部分合理的结合应用,才可以互相补差补漏,既可以有嵌入式数据库的便于携带的优势,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样对于想要随时获得大量信息的用户来说,就得到了满足。通过三种部件互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式。 2.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固定的网络连接对不同的计算结点之间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网络能够连续的连接。但是随着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它要求固定的节点和移动的结点相结合,那么以前传统的网络连接就不能够满足条件。对于移动数据库,其要求的性能比较高,所以要求有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传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建设上进行拓展而来的。现在的移动数据库是把固定的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进行连接以获取动态的数据,因此可以将移动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看作是动态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说,传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和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有着很多不同点,如果在移动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移动数据的应用就是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这种可移动的特点优于传统数据库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特点是包括有对标准的SQL进行技术支持,对事务的管理功能和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供多种嵌入型操作系统的应用。 3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技术和应用前景 3.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其中一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复制和缓存的功能。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需要维护和备份的数据在不同的多个移动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复制备存。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这项功能主要是进行服务器之间的复制数据和移动的计算机数据信息之间的复制和保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服务器之间进行的复制才能被称为数据的复制,而计算机上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复制就是属于数据的缓存。复制可以提升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和访问的性能,但是必须保证多个复制节点在数据上的一致性。根据维护复制的功能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的不同,就可以将复制功能分为严格一致性和弱一致性。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复制和缓存技术中,如果要求严格的一致性就要保证在无论何时复制的数据信息其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一致性的要求比较弱,那么可以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不相同的现象的出现。但是我们要求其不同的数据不能太多,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最终随着时间的演变是能够趋向相同的。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另一个技术就是数据广播。这项技术是应用于移动的计算环境之下,关于客户的机器和总的服务器双方是不对称的,正好应用了这一点,就可以用类似于周期式的形式来传递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广播技术可以帮助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断接问题,并且不会因为用户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数据广播技术的构造中一个方面是服务器,这个层面是用来进行组织广播和调节数据,可以对广播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因此,复制缓存技术和数据广播都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3.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 随着物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也可以应用在物流方面。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对物流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跟踪,对生产、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物流的运输工作中,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技术将车辆信息中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从而保证物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一切行踪都在总系统的控制范围内。通过嵌入式数据库设计可以将手写的信息用无线的网络传入中央的数据库来存储,这样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更新和保存。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的银行。目前,我国的移动用户的群体在逐渐的扩大,所以银行移动化也是大势所趋。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在移动银行上进行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实时的账务查询和交易,增加了灵活性。移动银行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来办理银行业务,从而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水电业中,对于数据传统上的采集方法是进行家家户户的抄录数据,现在则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移动的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数据的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和提高工作效率,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就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必须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其概念有很好的把握,再者对其特点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主要技术都要明确。虽然现在技术上还不是特别完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会更好。 作者:殷晓伟 杨尚霖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 1本校科研管理需求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户接口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设计为多用户.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模块,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在任何地点输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这样可以将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录入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在保密许可范围内查询到自己参加过的所有项目、论文和成果;第二种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入口(科研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授权才可以通过接口进入后台.在有记录的情况下,直接管理数据,包括输入到数据库、项目审核、项目修改(教师录入错误等)及删除等.这个入口可看到项目和经费,还可以审批经费等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还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授权,使之对本人输入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正.一般来说,科研处的分工有多细,这个入口就有多细.比如项目管理科的人员就只能针对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科只能针对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状态管理等.这样,在管理上的细分导致多用户之间是严格不相关并且不能互相越权管理. 3数据库接口应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台用户功能在面板左侧以项目为例:分别为项目录入、项目修改、项目查询和项目分析. 3.1项目录入 该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法,避免了项目数量巨大,录入工期长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非手工录入的正确率.创新方法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料存档要求,并对每个存档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应包含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类型中应包含附加属性,如是否双十项目等;项目状态应添加自动修改的功能,当项目合同时间已到却仍未结题者,项目应变更为延期.当所有功能都已确定完成后,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提供符合后台数据库格式的excel表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由各科研处统一通过审核将各个项目表格汇总,项目录入工作就是直接导入.这样大大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人为错误.如果有临时的突然增加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填好相应表格,直接导入即可. 3.2前台的查询功能 前台应将任意条件如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和项目编号等检索,同时应考虑到将来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询所有结题项目或经费等于4万的项目等其他条件等,这样的检索可以让我们在左边的可选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应对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台开发为检索条件完全自由组合。 3.3项目修改 设计了对应不同功能的不同账号,并分别给予不同权限,如普通院系老师给予查询功能,首先通过教师的身份证号或者工资卡号等登陆,教师一旦登陆就相当于默认为查询自己的所有项目.如果是科研处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陆,则可以修改和确认.为防止科研处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误差,可以在确认上有两个账号,由领导审核后方可生效. 3.4数据导出 项目查询完毕后,可以导出的EXCEL表格应是前面检索条件下检索结果的表格,要求应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现有的数据仓库技术发展,将导出的数据中与现有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大学的科研数据分析图)对比,可根据对比数据修整本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4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可以用于本校,也可应用于各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也可用以绩效考核等.通过该系统,科研处可对任意项目随时进行管理.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在SQL数据库中,随时可以调取项目的状态,使科研管理者能够为项目服务,从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及成果率.本数据库未来发展是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基础,推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目标.既可以让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可以随时管理,也便于科研处、财务处等宏观掌控所有项目的情况,建立科研处、财务处以及人事处等统一应用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作者:李杨 武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科研处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数据库设计论文:项目化教学的数据库实训课程设计 一、项目化教学的作用及特点 1、学习、实践情境真实可感 项目化教学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设计一个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尽量模拟企业情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都在这个情境中得以体现。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建构的工作情境、设计的工作任务,都是给学生学习搭建的平台,学生才是“学”与“习”的主体。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是导演的角色,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下面以Access数据库实训课程为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1、项目一创建Access数据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ACCESS2003的数据类型,掌握数据表的结构设计及修改数据表的方法,掌握不同类型的字段在记录中的输入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浏览Access示范数据库任务要求:查看Northwind.mdb数据库中的罗斯文商贸公司的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对象,并记录下列信息: (1)据库中保存信息的雇员有多少位; (2)数据库中保存信息的订单有多少张;任务二、获取关于“创建数据库”的帮助信息任务要求:寻找并打印Access系统中关于“创建数据库”的信息。操作方案:使用Acces“s帮助”窗口。任务三、创建一个新数据库任务要求:在C:\MyDocuments文件夹下建立Access数据库文件“图书馆.mdb”。 2、项目二创建Access数据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查询的基本类型与作用,掌握查询必须的三个要素,掌握使用设计视图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为“图书”表创建筛选图书的查询任务要求:基于“图书”表创建查询“计算机图书”,查询结果的要求: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书名以“计算机”开始的记录任务二、创建含“或”及“与”准则的查询任务要求:基于“图书”表创建查询“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结果的要求: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数量大于等于10的图书记录 3、项目三创建Access窗体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窗体的功能布局及结构和类型,掌握如何创建窗体和在窗体中操作数据。掌握一些常用控件的创建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创建窗体“浏览图书”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的窗体“浏览图书”,窗体中包括“图书”表中的所有字段;布局:纵栏表;样式:标准。操作方案: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查看刚创建的“浏览图书”窗体任务二、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进行数据操作任务要求:按下面的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进行数据操作:⑴查找记录:从“浏览图书”窗体上查找由“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⑵修改记录数据:从“浏览图书”窗体中修改记录数据,将数量为2本的书,修改为22本。操作方案:在“浏览图书”窗体上执行操作任务;用“替换数据”来完成数据修改。任务三、在“浏览图书”窗体上排序记录任务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设置排序条件为按“数量”的升序排列记录,然后通过“记录导向”按钮在窗体上检查经过排序后的记录排列次序。操作方案:在“浏览图书”窗体的“窗体视图”中执行操作任务。任务四、在“浏览图书”窗体上创建计算控件任务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创建计算控件,用于计算每一条记录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操作方案:在窗体“设计视图”中使用本文框显示计算结果。任务五、使用结合文本框来显示数据任务要求:使用结合文本框来显示“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中的数据,以“用结合文本框显示数据”命名窗体。操作方案:在窗体“设计视图”中使用结合文本框显示数据。 4、项目四创建Access报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会设计报表的方法,掌握在报表中进行分组的方法。掌握在报表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为“图书馆”数据库创建报表任务要求:按下面的要求创建报表:⑴创建基于“图书”表的报表“图书报表一”。⑵创建基于“管理员”表的报表“图书报表二”。操作方案:使用“自动创建报表:表格式”功能创建“图书报表一”;使用“自动报表:纵栏式”功能创建“图书报表二”。任务二、创建报表“图书一览表”任务要求:创建基于“图书”表的报表,报表中包括“图书编号”、“书名”、“单价”、“数量”及“出版社”字段,报表中记录的次序按“数量”的升序排,将报表以“图书一览表”为名保存;使用报表向导创建基于“电子或复旦出版社”查询的报表,报表中包括该查询中的所有字段。操作方案: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任务三、创建图表报表“统计书的发行量”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的图表报表,以“出版社”为X坐标,“数量”为Y坐标,创建一个描述各个出版社出版图书数量的图表形式的报表,以“统计书的发行量”命名新创建的图表报表。操作方案:使用“图表向导”来创建报表。任务四、在“图书馆”数据库中创建基于多表的报表操作任务: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和“管理员”表的分组报表,报表中要求包括“书名”、“编号”、“出版社”、“单价”、“数量”、“管理员姓名”字段,要求在报表中按“管理员姓名”字段分组,用打印预览查看生成的报表,然后以“图书管理”作为报表的标题并以此命名报表。操作方案: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任务五、在“图书一览表”报表上添加控件操作任务:在“图书一览表”报表上添加一个水平控件,要求计算每本书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在报表页脚上再添加一个垂直控件,要求计算整张表的金额,然后将报表修饰一下修饰方案自定。操作方案:使用报表“设计视图”。 5、项目五Access宏操作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宏和宏组的概念和功能,掌握宏和宏组调用方法,了解宏和宏组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宏任务要求: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宏,运行宏时要求打开“浏览图书”窗体,查找到“书名”为“OFFICE新貌”的记录,并以“查找书名”命名宏。操作方案:在宏的“设计视图”中完成操作任务。任务二、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打开报表和查询”宏任务要求: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第二个宏,运行宏时要求打开“图书一览表”报表,打开“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定位到第二个记录上,以命名宏。操作方案:在宏的“设计视图”中完成操作任务。任务三、在“图书馆”数据库中为宏创建按钮任务要求:在“图书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空窗体,在空窗体上为“查找书名”和“打开报表和查询”宏创建两个按钮,在第一个按钮上显示“查找书名”,在第二个按钮上显示“打开报表和查询”,创建后单击按钮执行宏,然后检查结果。操作方案:在窗体的“设计视图”中用“命令按钮向导”完成操作任务。 6、项目六AccessVBA编程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VBA模块的创建和过程设计,掌握VBA的事件处理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第一个VBA程序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实例1”窗体,在窗体上创建3个命令按钮,分别是“显示”、“变色”和“退出”;1个标签,内容是“欢迎大家到来!!”。任务二、创建VBA模块任务要求:创建一个能在屏幕上显示“欢迎傲游Access世界!!!”的提示框的模块,模块名称为“欢迎模块”。任务三、VBA过程设计任务要求:新建模块,实现输入两个整数,并按从小到大排序输出。任务四、VBA事件处理任务要求:在“密码输入”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并为该按钮编写事件过程,检测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弹出输入密码错误消息框。每个项目安排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包括讲课和实训课时)。每个子项目都确立项目目标和要求,先理解“设计思路”,然后按“项目示范程序和设计思路”进行项目开发,参考“参考知识课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完成思考练习,最后提交项目工程。为了巩固和提高,请独立完成“拓展训练”中的实训任务,并提交完成的实训工程。最后建立学生实训作品选。项目完成后作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互帮评价,可以让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还可以请企业方工程技术人员给予评价。以集思广益、促进交流和鼓励探究。 7、考核办法及保障措施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平时表现分、AccessVBA编程三部分综合评分办法。具体是:平时表现占20%,形成性考核由5个实训模块的实训成绩每块10%,第6个模块AccessVBA编程占30%。要使本课程项目化教学顺利完成,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实训室必须具备电子教室、投影仪等示教设备或软件系统,保证学生人手一机完成实际操作,并促使学生安排相当的课后训练时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完成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明确教学目标为实际应用的任务,通过示教、自主训练、课内讲评、相关知识学习等环节达到应知应会的教学目的。通过该模式的教学,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Access各模块的主要功能,结合编程技术解实际问题。 作者:舒伟权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设计人事管理论文 1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 1.1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员工具体信息的录入以及修改、员工字段的设置、浏览全部员工信息并可筛选部门输出、人员基本信息的批量导入功能,共包括四个窗口。员工个人信息中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码,通过Combobox下拉列表框来录入员工的信息例如,性别可以通过“男”或“女”选择录入。如果系统里面录入的身份证号相同,系统则会提示重复录入。记录添加窗口主要用来设置Combobox下拉列表框可选择的信息。例如,职称选项可设置为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人员基本信息批量导入功能主要为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当一个单位职工很多,且每一个职工都有几十条信息需要输入的时候,会给系统管理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有现成的数据,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审核统计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显示全院教职工的信息以及审核已经注册了的员工的信息,共包括两个窗口。数据统计窗口包含了多个字段统计结果,在该窗口,管理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常用的一些需要统计的数据,以学历为例,管理员很直观地能看到学历为研究生的有多少人,本科有多少人,大专及大专以下分别有多少人,当然,如果按系部的职工数来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具体的部门所有的人数,比如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多少人,材料工程系有多少人等等。审核窗口主要用来审核新注册员工的个人信息,通过他自己录入的信息跟档案进行核定,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员工可以到登录界面,正常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变动情况,如职称以及聘用日期等等信息。 1.3管理用户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修改让其他教工可看到的管理员个人信息、限制教工用户的一些功能,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窗口,系统参数设置窗口主要用来公布一些管理员的部门信息,比如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全部教工需要注意的公告等信。其次,用来锁定教工用户、禁止教工用户修改个人信息以及禁止登录系统等。数据库备份窗口主要用来备份全部或选择性的备份部分数据,防止数据全部丢失。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块,使之能够方便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存取和调取。数据库选择ACCESS,是应用最广的数据库,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操作方便简单。本系统包含的数据表有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来保存用户登录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登录时间等信息。 3系统实现 3.1系统登录界面实现 当登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会弹出登录界面,教工根据自己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来登录,如果输入的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有错,将不能登录,直至输入的信息全部正确,则登录成功,进入主窗体。用户分管理员和教工两种同的用户,进入的欢迎界面自然也不会一样。以管理员进入的界面为例,如图2所示。 3.2系统主功能界面的实现 系统的主界面共有3个,分别是浏览管理所有记录、记录添加、字段项目设置,页面左侧有类似任务管理器的功能,主界面如图3所示,下面列出了字段项目设置、新增学习经历功能和数据库链接的一些关键代码。 3.2.1字段项目设置 此页面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设置常用的一些字段的下拉选项,以字段“职称”为例,在稳步框中输入“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讲师,工程师,会计师,实验师,助教,助理工程师”,那么在记录添加页面的列表框“职称”下拉选项中将会出现。 3.2.2新增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 此功能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增加或删除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由于我院人事信息当中的学习经历要求从小学填起,所以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非常多,如果用EXCEL表格来管理学习经历,数据列将会非常长,导致难以管理,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不仅易于管理,而且很直观。 4系统的优越性 以前学院单靠一张人事信息表来管理,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事处所拥有的信息经常和系部等的信息对应不起来,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管是给对外还是对学院内部统计的数据时有误差,以前所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人员报道以后,把纸质的文件交到人事处,然后人事处通过手工录入到人事信息表里,这样对信息的录入、查询非常的不便,由于excel工作表中含有多个单元格,容易出错,通过系统的管理,首先,信息录入首先由本人亲自录入,这样保证的了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本人更加的清楚自己的具体信息,然后由系统管理员根据档案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再也不需要向人事处打电话或亲自到人事处来查询自己的信息,对提高人事管理员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使用系统来管理人员的单位,最头痛的是把现有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面,本系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专门设置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导入后使得系统能够马上发挥作用,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录入,这样比纯录入信息的方式从最开始效率就高出了许多倍。统计数据对每个员工众多的单位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以前统计数据,往往是通过一张表格进行多次筛选才能得到,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统计,只需要在复选框中选中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导出的数据会自动选择出需要的字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总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asp技术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主要的一些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利用了优越的算法使得人事管理系统在管理层面上符合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不仅使得信息容易管理,而且界面很直观,能给学院领导快速的提供信息。 作者:李世龙罗秋霞张戈杨芬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论文:浅析铁道工程施工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既有普铁的升级建设,为我国铁道工程施工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多年的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共性问题,本文通过对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部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目前,国家和政府对铁路工程施工的建设给予很大的支持,尽管这样,在铁路建设实际的施工的过程当中,还是会不断地出现很多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也简单地针对铁道建设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地阐述。 一、铁道工程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设计方案的制定,对整个施工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大型枢纽站的改造施工,设计过渡方案对行车方面的考虑不足,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从而浪费大量的有效工期。铁路工程,特别是线路专业,在既有线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方案未与相关铁路局的运输部门进行过接触沟通,其总体的过渡方案,是无法满足施工和运输兼顾的。而目前的此类施工,有时施工单位并不执行设计方案,而是根据相关铁路局的月度施工天窗方案,进行改造。而相关地下、地上的构造物,也无法完全执行设计方案,从而增加了大量的变更方案,造成施工过程中相关工程预算不足或没有,在工程竣工时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施工企业造成损失。 (二)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者变更 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增加或减少施工项目,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或大半时,增加了一个施工项目,那么已完部分如何处理,是否保留也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减少未进行施工的项目,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增加施工项目,可能由于一个小小的施工项目,造成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即使加大施工投入也无法消减不利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 造成铁道施工出现问题,有时也是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由于铁道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多,专业分工细致,线下的路基、桥涵、隧道等施工极易占用线上的有效施工时间;而线路、信号、接触网专业在施工中相互依存和干扰影响,在施工生产中的协调配合,也需要有效的协调管理。如何在一个施工项目中,协调好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各个项目业务管理部门做好服务,科学合理的指挥现场生产,消除不利因素,对整个项目施工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做好,那么将造成项目机构管理混乱,施工现场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 (四)施工测量存在的误差 在铁道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现场的第一要务就是准确进行现场的勘察测量,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同时在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指导施工生产。造成施工测量出现问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较低,缺少对工作的责任心。二是测量设备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铁道施工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条。首先,工地试验室的建立,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相关的原材料选择,施工过程中的成品、半成品检测,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的一些铁路工程,在建成后就发生了一些质量事故,那么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生产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工地试验室形同虚设。 二、解决铁道施工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工程所在地,合理制定设计方案 在设计方案的制定前,应深入实际对铁路的运营、运输、场地等情况进行调研,与相关铁路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目前我国的高铁建设,与既有铁路运营线路的交叉较少,但由于我国目前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新月异,一些大型项目与地方干扰影响,设计方案往往关注度较高。但涉及既有线路改造,其地下管线、地上建筑及既有设备干扰较多,尤其是大的站场枢纽空间狭小,较大的施工项目在施工期间极为困难,需要设计者深入现场进行细致调查。在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的审核过程中,也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确保设计能够科学合理。 (二)合理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不可避免,相应的设计变更也必然存在。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建设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反馈和汇报,共同制定合理变更方案,减少工程损失。施工过程中,避免随意增加或减少施工项目,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避免不切实际的压缩工期。不合理的施工周期,势必造成质量隐患。 (三)完善项目的协调和管理能力 铁道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外协调能力。施工生产,不仅涉及铁路部门,还将涉及到设计、监理、地方政府、当地群众等多方面部门,能否做好对外协调工作,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施工生产的顺利展开。新建铁路涉及征地迁改,施工中的噪音、粉尘、废水、固体垃圾极多,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地方建设和居民生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为企业造成损失,也将增加激化矛盾。设置专门的协调部门或人员,及时解决各类外部问题,才能为施工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加强内部的协调管理。铁道工程涉及专业多,分工细,相互间干扰交叉,项目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施工计划,确保在整体工期内,合理分配施工时间和顺序,避免各专业的互相干扰。此外,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对按计划完成的进行必要的奖励,对延误工期的进行惩罚,激发生产一线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人员及专业队伍,必须做出有效的处罚,甚至清除,方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生产的安全进行。 (四)对施工的测量进行加强 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施工的基础。随着我国高铁的大量建设,施工测量也应随着铁路发展的趋势同步跟进,相关的精密测量仪器等硬件的购置、使用,是必要也是必须的投入,否则无法满足铁路建设的硬件需要。而测量人员的培训,也应是一个加大投入的重点,如果没有合格优秀的测量人员,那么再先进的测量设备,也不能为施工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由于测量问题产生的工程浪费、返工,将远远超过对测量方面的投入。一个强有力的测量伍,是一个施工企业的重要基石。 (五)注重对质量的控制 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但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由此产生的危害,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地试验室高度重视。按国家相关规范、制度进行试验和检测,是对个人和企业的负责。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按国家相关规范、制度进行施工成品、半成品检测,可以监督工程质量,优秀的工程建设,是企业最好的形象展示。工地试验室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系着一个项目的成败与否,必须由责任心强、业务熟练、能够承受外部压力的人管理。做到能够监督施工生产,而不是服从于施工生产。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人的作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部门的组成和分工,基础投入等,影响整个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当然,除此之外,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总结分析,加以解决。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形成品牌和特点,才能在我国的铁道建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铁道工程论文:新时期做好对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途径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交通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我国铁路事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作为一种商品在世界各种之间流通。这一趋势促使铁路施工技术不断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建设需要。但在应用过程中,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铁道工程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管理;途径 引言 铁道工程涉及到的现代施工技术非常繁多复杂,铁道施工技术工作作为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铁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铁道工程建 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快速解决,以便更好地进行铁道工程建设。目前,我国铁道工程施工管理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是铁道工程施工管理的几个要点: 1、文件与图表的管理 在铁道工程施工技术中,文件和图表是铁道施工全过程重要的原始依据,其发挥的作用贯穿整个工程施工。如管理不善导致文件或图表损坏、丢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在进行铁道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文件与图表的管理工作:首先,安排专人负责各类铁道施工技术文件和图表的存档,分类整理,妥善保管;其次,做好台账,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快速查找到需要的文件。此外,在收集到施工文件和图表后,要认真浏览,如有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1]。 2、设计资料审核工作 在铁道施工正式开始之前,要做好包括设计图、所需材料数量等在内的设计资料的审核工作。铁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难免遇到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失,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一旦在工程数量、水灰比、土方石数量等关键问题上产生疏忽,且问题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势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技术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做好设计资料的审核工作。 首先,施工技术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在收到设计图纸后,要通过浏览图纸明确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遇到不理解或存疑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对于工程本身的数量、尺寸等硬性指标要熟稔于心,以便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做好设计图纸的复核工作,并做好记录和备案。明确设计图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符,是否与预算吻合。校验准确后,做好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和审计。 3、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对于铁道工程施工技术而言,做好交底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交底工作不但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交底工作出现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甚至造成返工。因此,在铁道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交底工作。首先,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监理部门都要参与到技术交底工作中来,保证每个部门都对工程有深入了解,且能够达成共识,交底工作包含的内容一定要完整、准确。其次,在进行交底工作r,要做好相关记录,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和数据,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以便日后更好的检查与运用。 4、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是铁道工程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进行做好材料、项目的核算,并建立台账。材料核算包括:三大材、特殊材、专用料。依据施工经验和科学计算,通过工程数量核算出相应的材料用量,并确保低误差。此外,针对施工组织内容,要确保其满足标准、符合要求,施工组织内容主要包含编制依据,上报要求、工期安排等[2]。 5、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是确保铁道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工作,对于施工质量的好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施工测量时,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对于铁道工程施工进度具有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只有自身专业技能过硬,并在测量中保持一颗极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开始前,相关人员要对水准路线、线路中线和工程数量进行复核,并和设计文件和图表对照,一旦发现纰漏或出现任何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并快速解决,做好记录。基桩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控制线路走向及标高的重要作用,但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损坏或者丢失等现象。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护桩、绘制示意图势在必行。另外,细节决定成败,做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测量工作十分重要,保证测量误差在实际规范允许范围内,并做好记录。依据铁道施工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并定期矫正设备,以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6、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是整个铁道施工的核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施工负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其能否沉着冷静的应对复杂的施工局面,保证整个施工按照预定计划有序开展。对此,施工负责人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组织内容完整,依据施工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措施建设。其次,施工负责人要频繁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指挥施工进程,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序问题、技术难题等,并综合考虑施工环境、资金条件等多方因素,及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7、施工材料检验 铁道施工建设离不开钢材、水泥等材料,在应用这些主材时,一定要认真检查其是否具备合格证,并且通过相应的实验检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混凝土等材料,要重点检测其配比是否符合标准;妥善保管砂浆,到期及时送检,以免耽误工程进度,影响工程质量。 8、工程验工管理 验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对一段时间内施工工作的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工,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加以完善,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符合要求。 9、文件管理和竣工总结 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包括文字和图表在内的文件,这些资料是铁道工程的原始依据,一定要确保内容准确完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做好分类、存档。施工中要主动记录和积累资料,方便日后撰写总结报告等文字内容时有章可循。 全部工程即将竣工之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资料,客观如实撰写技术总结和工程总结。待主体工程彻底竣工后,技术人员要以原始资料和数据为依据,做好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快速报审。 结语 综上所述,铁道工程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项目,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只有在文件和图表管理、设计资料审计、施工测量、施工技术交底等各个环节做好施工技术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施工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按时竣工,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促进我国铁道工程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铁道工程论文:试述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技术 【摘 要】铁道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有砟轨道桥面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有砟轨道桥面的施工建设不仅仅要确保其自身具备理想的坚固性效果,还需要重点围绕着耐久性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的防水层建设,更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如此才能够切实保障相应铁道工程项目能较好地运营,降低了后续可能出现的损坏问题和缺陷。本文就重点围绕着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铁道工程项目的发展,其相应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促使相应铁道工程项目较为理想的运营,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环节和不同区域的具体优化管控,促使其各个方面均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可靠性效果。在铁道工程中,有砟轨道桥面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该方面的关注,不仅仅要确保其承载力和坚固度较为理想,还需要保障其具备理想防水性效果,切实加强防水层施工水平。 一、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准备工作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具体施工建设而言,需要切实针对相应防水层进行有序处理,促使防水层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防渗漏效果,在该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处理中,其需要重点把握好准备工作的一些核心要点,其中比较关键的内容如下: (一)了解施工操作基本规范 在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处理操作中,其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围绕着相应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把关,保障相应操作规范能够被施工操作人员较好掌握,进而也就能够较好规范其自身操作行为,避免了各类问题和缺陷的出现。 (二)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有效建设处理而言,其还需要对于设计方案具备较为理想的依附性效果,进而也就需要切实保障相应设计方案具备较为理想的可操作性和标准化效果。这种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也就需要依托于相关标准以及具体施工现场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了解这一防水层的建设示范具备较为理想的可操作性,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予以优化,促使设计方案的指导性更为突出。 (三)加强施工现场勘察了解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合理构建和处理而言,相应施工现场方面的勘察了解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施工现场的勘察了解主要就是为了做好放线操作的同时,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施工可行性分析效果,确保后续各项操作任务都能够得到可靠落实,比如对于施工现场的清理也就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要点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操作的具体落实状况来看,其相应具体施工流程以及各个施工要点也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突出的干扰因素,其更是需要加强关注力度,采取理想措施予以防控。在整个操作操作过程中,其涉及到的主要防水层施工要点内容有以下几项: (一)全面检查基层面 基层面结构可以说是相应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建设的主要依托结构,只有保障这一基层面能够较为理想,进而才能够避免后续相应防水层处理受损。结合这种基层面的有效检查处理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全面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利于防水层施工建设的内容和因素,在前期工作的验收以及防水层施工前的检查中,都需要进行全面严格控制。在检查分析过程中,需要首先分析其基层面平整度是否较为理想合理,如此也就能够对于一些平整度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修正,保障其能够为防水层建设提供理想支持条件;而对于基层面存在的油污问题,也需要采用苏打水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其遗留导致防水层粘贴效果不佳;采用钢刷针对基层面进行各个杂物的有效清除处理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其同样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处理剂的恰当运用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合理建设来看,相应处理剂的合理运用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处理剂的运用主要就是采用改性沥青进行涂刷处理,进而也就能够保障其基层具备理想的防水层施工效果,并且能够在清洁性以及干燥性方面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效果。具体到处理剂的有效运用中,其需要切实控制好使用量,促使其能够涂抹较为均匀可靠,进而也就能够保障相应处理较为有效,降低以往施工操作中出现露底或者是堆积的问题缺陷。 (三)防水材料的有效铺设 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具体建设而言,其具体防水材料的选择和有效铺设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一个阶段,这种防水材料的选择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适宜性和致密性,尤其是对于该结构,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可靠效果。对于各类防水材料的实际运用来看,其同样也需要针对其自身状况进行详细检查,比如对于表面的污物必须要进行彻底清除,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具备理想运用价值,避免其在后续铺设过程中形成较大缺陷。对于具体防水材料的铺设处理而言,需要首先从自身铺设长度入手进行严格把关,保障相应铺设长度能够较为符合于相应有砟轨道桥面的防水需求,避免出现防护不到位的问题,搭接区域更是需要进行重点控制和规范。对于具体的铺设流程来看,应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也就能够保障相应防水材料发挥出较强全面性和可靠性效果。在实际操作处理中,还需要确保相应防水卷材的应用具备理想的排气性和滚压性效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为明显的损坏性影响和污染问题,如此也就能够切实保障相应防水效果。在整个铺设处理操作,防水材料最大应用效果的体现还需要从刮板等器械的运用入手进行把关,促使其密封收口能够得到较好抹平处理,避免存在任何的不利威胁和干扰。 (四)做好混凝土层保护处理 对于防水层的有效保护而言,混凝土保护层的操作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一般为了提升其保护效果,都会选择应用纤维混凝土进行处理,如此才能够切实保障铺设后表现出理想的致密保护性能,避免了防水层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形成一些不利威胁和腐蚀性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铁道工程有砟轨道桥面防水层的有效施工处理而言,其必要性和突出价值需要引起足够关注,这也就需要切实保障相应防水层的建设具淅硐牍娣缎孕Ч,能够承担起较为有效的防水效果,降低后续各类威胁因素的干扰和不利威胁。 铁道工程论文:对传统铁道工程实训向“高铁”转型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铁道工程实训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从高铁轨道结构以及施工特点等方面出发,将高铁轨道构造以及新技术等融入到实训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传统铁道工程实训向高铁转型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铁道工程;实训;高铁转型;研究分析 0 前言 就我国来说,是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为全面的国家,可以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高铁时代中。但是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发展,学校方面就要坚实做好改革创新工作,坚持将高铁技术元素引入到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中去,以此来满足铁道工程实训向着高铁的快速转型。 1 我国传统工程实训条件上存在的不足 对于我国的一些学校来说,在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一般包含了实训场地以及铁道工程设备等方面。 1.1 结构与工艺上的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一些铁道学校来说,实训场中铁路线路有以及岔道一般铺设的木枕、Ⅰ型砼枕以及木岔枕以及相应的配件型号等都是以前的,这样也就难以满足现阶段高铁线路的构造以及工艺需求,最终也就降低了教学上的针对性。 1.2 仪器设备上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学校中实训场上所配套的作业设备以及仪器等难以满足现阶段高铁发展的需求。随着行车速度的不断提升,运行密度等方面也在不断的增大,尤其是无砟轨道的不断普及,使得高精密的仪器也开始被运用到了其中,这样也就使得线路维修以及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实训与现阶段的高铁出现了脱节的现象,所涉及到的许多项目也难以实现,这样也就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难以满足高铁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就要及时更新实训条件,实现有效的转型[1]。 2 目前的高速铁路轨道 在实际中就要坚持从我国的发展上出发,构建出完善的实训教学基地,同时还要做好构造以及维修等工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无砟轨道的施工与维修特点上来说,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无砟检测与测量。对于我姑婆的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网来说,其中主要包含了一级基础、二级线路平面控制网、三级轨道控制以及大地水准点所共同组成的。对于轨道的精调来说,适宜轨道控制网为基准的,通过对坐标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相关的指标。这一方法与传统的坐标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也就要求要不断提高工艺的控制要求。第二,超长化与机械化。对于这一轨道来说,其焊接技术以及焊接技术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就要运用好机械设备,满足维修的需求。 3 学校铁道工程实训条件向高铁转型的措施 3.1 转型的思路 对于铁路学校来说,就要在原有的实训基础上来融入高低速铁路先进技术元素,同时还要从高铁施工以及维护等方面出发,将真实的环境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融入到实训基地中去,提高实训的环境,实现对原有实训条件的升级,为我国的实训发展提供出坚实的基础[2]。 3.2 传统铁道工程实训向高铁转型的重点 首先,要做好轨道精调与实训教学工作。对于这一环节来说,其中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从我国现阶段的高铁实际上出发,创建出满足发展需求的实训场地,设置出无砟轨道以及有砟轨道。在无砟轨道中主要包含了双块式轨枕等形式。第二,要结合好高铁的实际构造来创建出与之相似的线路。第三,做好各项精调、检测系统的完善工作,保证各项设施的齐全。只有真正满足高铁构造类型,才能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中就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教学等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仿真实训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好施工质量的控制错措施等方面。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技术检测,提高培训的效果。 其次,做好焊接以及探伤实训教学工作、对于焊接以及探伤实训建设来说,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严格按照现阶段中高铁无缝线路中所使用的焊接设备等来进行教学。第二,要配置出相应的拉伸设洹5谌,要及时运用现阶段高铁中所使用的探伤仪。对于焊接、拉伸等设备来说,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实训,而探伤仪等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室内实训。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项工序上的操作实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经验[3]。 最后,及时开展模拟大机及公务实训建设工作。第一,可以建立出仿真练功场,以此来提高对各项灯光演示以及提速道岔构造展示工作等。第二,在实训教学中还要结合好教学仿真软件,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好病害处理等演示内容,同时也可以运用其展示效果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第三,要从高铁机械化维修的特点上出发,组织爱学生开展大机实训操作演练等。对于上述内容来说,可以满足施工与维修保养实训要求。尤其是对于大机模拟实操来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个环节上的模拟以及实训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发展,学校中传统的铁道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就要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同时还要不断融入新的构造以及技术要求,坚持将维修等设备融入到实训中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城也随之加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也重视起交通工具的方便性,并对交通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因为修建铁道工程的现状是十分复杂的,施工的地理条件、环境因素等严重阻碍了铁道工程施工。本文对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做出如下论述。 关键词:铁道工程;技术问题;技术措施? 铁道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是目前铁道工程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通常来讲,在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铁道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按相关规定施工所造成的,为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加上铁道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在对具体项目施工时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非常容易出现铁道工程施工的违规现象,造成铁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1铁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铁道施工中测量存在误差 铁道施工中当测量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时,其会造成铁路工程施工陷入一定的困境。对于铁道工程来说,施工中对铁道工程的测量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铁道施工测量出现一定误差时,其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出先铁道工程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测量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导致铁道工程施工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是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所致,无法满足铁道工程测量的需求。 1.2缺乏可行实用的应急预案 铁道施工中应急预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铁道施工中,铁道工程施工却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严重影响着铁路工程的整体施工。在施工管理中,各管理部门对铁路施工的行车方法、作业流程、机械组织、施工方法和影响范围等程序的检查管理做的十分细致、认真,在管理上的经验也很丰富,对于常见的突发状况可以处理的很好,但是对于铁道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就显得比较固化、缺乏操作性,如果出现特殊状况,没有可行的应预案,只能看着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1.3临时调整的工程计划较多 铁道工程施工计划,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目前,经常出现施工计划的调整,阻碍了铁道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传递信息的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对工程做出调整的准确性,从铁道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来看,目前的铁道施工仍然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不健全的信息传递系统,当工程计划发生变更或需要调整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完整的传递施工部门,就是因为这一特别重要的环节,在时间上发生了延迟,导致铁道工程的施工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 1.4铁道施工组织内部涣散 铁道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就是集体团结的凝聚力,而目前的铁道工程施工中恰恰就是缺乏这种团结的凝聚力,这是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重点问题。由于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工序繁多的复杂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管理部门或施工中某一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工程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换言之,在铁道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多个部门,而每一个部门对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因为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涣散,没有详细的划分清每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导致在施工中每个部门并没各司其责,加上某些部门管理上的缺陷,对工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铁道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1)施工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在工程的施工之前就需要对工程的整体做好准备。施工单位需要合理的规划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按照技术的特点来安排施工人员。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划分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在确定施工图纸后,技术人员应全面的了解图纸,如发现设计难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师沟通,掌握设计图纸的全部要点。设计图纸中的通用图、标准图和定形图等必须是按照规定图形进行配置。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数量和设计图规划等,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不但如此,施工规范和设计图是否有出处的地方,应急方案的设定、修改设计图纸等在施工之前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2)强化风险评估,制订应急预案 在施工前,仔细分析风险源,对风险进行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卡控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制订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施工单位还要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好自控、互控和他控工作,确保安全质量工作有序可控。 3)重视铁道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测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①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现场施工测量的复核内容、复核程序、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②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测量队长进行技术交底,测量队长将放样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检查方法连同技术交底返回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再次审核。技术人员确认后对施工作业队进行交底,然后选用精度符合要求且检校标定后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复核人在复核中如果发现经手人有误,不能自行修改资料,需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会审后由经手人修正。当因技术、测量数据出错造成一定的损失时,应根据相应的处罚制度,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从而降低铁道工程的施工误差。 3铁道工程施工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的铁路线改造条件是必须在列车不中断形式的状态下进行,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应从施工整体来考虑,有条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把握项目量。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首先需对工程总体进行规划,在满足工期和工程量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铁道工程的施工,然后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不能仅凭借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施工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不可照搬,如果照搬施工经验其施工计划的和具体施工间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施工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使用网络技术完成铁道工程施工已有成功的案例,τ谑┕ぶ械奶道的每个拨接地段、每个区间和车站都需要编制进度网络图,将全部可能会影响施工的因素编排在图上,然后在众多图中找出重点线路,并以此为依据安排施工。网络图的有效运用使得施工在有序、可控的状态下顺利的开展,进而节省了开支,降低了工程成本。 4结论 综上所述,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只有及时的解决了施工中发生的施工问题,才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铁道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 铁道工程论文:对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铁道工程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铁路工程修建中地势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修建中会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本文主要是对铁道工程施工中的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问题;对策;探讨 0 前言 在铁道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水平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目前来看,在我国铁道工程施工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施工技术,保证铁道工程施工质量。 1 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施工组织内部较为涣散,若是内部组织涣散,那么将很容易导致铁道工程施工缺乏凝聚力,这种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铁道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样导致在施工中若是一个部门准备不充分,那么都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及质量[1]。在铁道工程中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每个部门的义务都不相同,这导致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内部较为涣散,施工进度以及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其次就是违规现象较为严重,在铁道工程施工中,会发生一些实际工作状况与规定不符合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一些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不达标,技术水平较低,施工违规行为较多,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再者就是缺乏一些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对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人员的分配等不够合理,管理效率较低,同时也缺乏一些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这导致若是发生一些特殊情况,无法进行及时的处理,最终造成较大的损失。最后就是施工测量的误差存在,在铁道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工作十分重要,若是出现误差,那么不仅会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同时也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铁道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测量不够规范,出现误差。二是测量设备较为老化,其中存在缺陷,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测量的精确度,保证工程的质量。 2 铁道工程施工问题解决策略 (1)加强施工组织的配合。在铁道工程施工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施工的质量,保证铁道工程的合理性。要加强施工组织的整体配合,能够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从而来保证铁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铁道工程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因此各个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职能,施工组织之间的配合必须要完善,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以此来形成协调统一的合作精神。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不能随意进行工期的拖延。同时在施工中要根据施工计划进行全面的施工,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 (2)完善相关经济处罚制度。目前来看,对于经济处罚制度的完善来说,可以有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犯规的行为,从而来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在进行铁道施工过程中,对于经济处罚制度的构建中,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与监督管理部门签订一些安全协议,在协议中必须要充分规定施工的相关标准以及处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违反规定的安全事故,那么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其追究责任意识,同时也要采取相关的经济处罚措施,利用严格的处罚机制运作来不断提升各个部门的安全意识,并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以此来不断降低施工的风险。不断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有序性,提升施工的质量。 (3)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在铁道工程施工中,要想有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那么必须要实行可行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以此来避免突发事件发生,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应急预案是铁道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将会提升施工人员的应急意识,能够在突发事故时从容面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损失。这需要施工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要成立专业的领导小组,能够针对施工期间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也要制定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来保证施工中的安全[3]。 (4)重视施工测量工作。在铁道施工中,施工测量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因此必须要提升施工测量的精确度。首先要选择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并且测量人员必须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进行测量工作,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同时在施工前要对水准路线以及线路中线与工程数量进行复核,根据资料进行分析,若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在测量中,要结合现场的实际地形来设置护桩,同时要详细的绘制桩位的示意图。要对每一个细节部位的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以此来保证其误差能够符合相关的规范,保证测量的质量。在测量中要准备充足,其中测量仪器以及经纬仪等工作必须要充足,以此来保证测量工作的有序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以及维护,以此来保证仪器的有效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3 结语 现今来看在铁道工程施工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铁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结合施工情况,完善应急预案,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此来不断提升施工的质量。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要点研究 摘 要:铁道施工技术工作已经成为了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运用好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基于此本文针对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要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要点分析 0 前言 对于铁路建设来说,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工种与学科,促进了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并且向着高速与重载的方向进行改进。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对后期的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铁道施工技术管理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 做好文件与图表上的管理 施工技术中的文件与图表等已经成为了铁路施工中而对重要依据之一,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很容易造成损坏与丢失等现象,这样也就直接对工程的顺利施工产生出了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做好各项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技术文化与图表等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同时还要进行装订保管,以便于后期施工中的查找与使用。在收集好各种施工文件以后,还要做好浏览与分析工作,明确需要提前进行准备的工作内容,并通知好相关人员[1]。 2 做好设计资料的审计工作 在开展施工工作以前,要对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审核,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设施与施工人员自身疏忽而造成工程数量、尺寸以及水准点标高等方面出现问题,加之没有及时进行上报处理,也就很容易给施工工作产生出直接的影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相关的负责人要坚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各个方面上的审核工作。 施工人员来收到设计图纸以后,要先对图纸进行分析,找出设计意图,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做好标记工作,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设计图中所采取的定形图以及通用图等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及时配齐,同时还要明确好建筑自身的数量、材料与结构尺寸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对于设计图纸来说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上的复核工作,保证记录的详细。设计图是否满足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的效果。所以设计人员要做好设计图的分析工作,掌握好工程中的材料与机械设备等。在出现变更设计时还要按照相关的权限以及申报办理手续来进行办理[2]。 3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对于工程的施工技术来说,做好交底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指导工程进行顺利施工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一旦出现一点差错就会造成窝工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返工等问题。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时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开展技术交底时要确保设计、建设以及监理等单位都参与到其中。且在交底中还要确保桩点、水准点等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数据上的清晰、对于存在设计不完善的部分要确保交底工作的完善性,这样才能达成共识,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第二,在记录交底工作时,要保证时间、地点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清晰,同时还要做好妥善保管工作,这样才能将其作为原始的资料,从而更好的进行检查与运用。 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对于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来说,是施工工程中进行总体规划与安排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要求施工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来进行妥善的安排。在正式开展施工工作以前,要做好材料上的分工工作,核算好项目,同时要建立出相依你过的台账等。在材料核算中主要包含了特殊材料、专用料以及三大材,同时还要具备固定的规格。借助工程的总体数量可以准确的核算中材料的用量。从施工组织内容等方面来说,要保证其满足相关的标准与要求。其内容主要包含了施工组织说明的编制依据以及工期安排等方面。主要是的施工机械计划与料具计划等方面[3]。 5 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对于施工测量工作来说,是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施工人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责任心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的进度。因此,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测量时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工作责任心,保证工作中的认真负责,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 在正式施工以前,还要对路线、线路以及工程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复核,结合好设计资料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上报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对于基桩的控制线路走向以及标高等方面来说,很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损坏等现象。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结合好实际的要求,按照现场中的设置护桩等来进行绘制。其次,是要做好细小部分的测量工作,及时进行记录,保证所出现的误差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侧量一起来说,其中包含了经纬仪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好工程的要求以及设备的情况等来进行选用,确保仪器设备的清洁性,做好定期的检查与校正工作[4]。 此外,还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施工过程管理是保证施工工作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人员要运用好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处理好施工局面,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6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铁道施工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施工中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技术的准确与有效。同时在施工完成后还要按照上级的要求等进行整理,做好总结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 铁道工程论文:关于铁道工程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道工程建设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铁道工程建设项目也被规划为商品,一般的商品买方借助现金、期货等来获取,但是工程建设项目商品则是借助招标与合同等方式获取的。商品质量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检验来获取,但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涉及到的环节也就比较多了。基于此本文针对铁道工程质量控制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铁道工程;质量控制;模式分析;研究 0 前言 对于质量控制来说,与工期、投资等方面的的控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实现有效的控制投资是投资的主要目的,控制质量则是开展建设项目的基础。铁道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比较复杂,会随着我国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1 技术监察 对于铁道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来说,已经有了一段历史了。工程技术检查在建筑行业中的有着极为身后的历史,尤其是在解放战争的后期中,铁道基建队伍开始易抢修与抢建铁道为主。在国家施工企业中也安排出了专业的质量检查机构,也就是安质部门,并配备了专业的工程质量监察人员[1]。 2 铁道工程质量控制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监理费用上的不足。就目前来说,国家推行了相关的标准。但是在实际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监理部门难以做好自身业务上的建设工作,甚至在人员上也存在着配备不齐全的现象。在有任务时尚可以维持经营,在没有任务时或是出现任务不足时就会对监理工作的发展产生出影响。而这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不干没有业绩,干没有效益。 (2)费用过低。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监理工期普遍任用了一些退离休的技术干部人员。这样在需要时就可以快速召集,加之在有退离休养老保险的影响下,一些退离休人员称为了临时人员,依靠临时的理念来开展相关工作。甚至一些监理公司中采取了大面积招雇的方法,这样也就造成了管理上的问题,人员上也出现了老化的现象[2]。 (3)培训上的不足。在对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时,往往针对《监理理论》以及《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讲述,而对于《质量控制》来说,只是进行了简要的讲述。在这种培训模式的影响下,使得设计、管理等人员都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了,最终也就使得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3 综合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道建设项目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家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严格。现如今,铁道部门在综合过去质量控制内容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要建立出完善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其中也就包含了企业自控、社会监理以及政府监督等环节。铁道部为了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工作,健全好保证体系就要做好经验的总结工作,研究出最先的现象与情况,同时还要分析出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保证其可以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1)实现高效的自我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进行施工质量的自我控制已经成为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做好强化工作。各个施工企业的质量检查机构过去在自控以及监理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控制质量上却保证了目标上的一致性。然后一些施工企业中的质监部门有时为了迁就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出现了一定的工作难度。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加强与监督、建设等部门的合作,协同的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3]。 (2)提高社会监理费用。只有真正提高社会监理费用,才能确保在发生任务时可以快速的实现业务上的建业,在没有任务时也可以具备一定的储备资金,确保技术骨干的数量。对于社会监理行业中的培训来说,也要不但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度,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施工监理工作来说,监理工程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水平与专业能力。在社会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就要以法人的关系来进行区别对待,社会上的监理政府上的监督不论是在机构上还是在人员上都要做好区别工作,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政企合一的现象,同时也会对质量控制等方面产生出直接的影响。 (3)政府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是凌驾于企业自控与社会监理等方面以上的政府执法行为。因此,在开展监理工作时,政府监督的主要任务就要做好宏观上的管理工作,保证巡回检查的效果,实现有效的事故处罚。在没有监理项目时则要安排监察工程师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去,以此来增大政府上的监督,保证质量控制的深度可以满足监理的质量[4]。 (4)运用好用户的评价。对于基本建设项目来说,主要是为用户来提供服务的。因此,用户有着一定的发言权。建设单位中的质量管理机构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就要及时的吸收其他方面的意见,从过去被动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去。用户评价不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接收到优质的工程,以此来实现高效的工程质量控制。 (5)保证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政府进行质量控制不仅要对项目自身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监督建设项目的执法情况等方面进行控制。如环境保护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其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还要立足于法律法规等手段的基础上,完善好管理的行为。最后,质量监督站还要对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就是说在建设过程中要对数据、监测以及表报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道行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因此,在际工作中要做好铁道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发挥各个部门中的职能,保证控制的效果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道工程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工程之一。铁道工程为交通运输以及出行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但是由于受到工程复杂性等方面的影响,工程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技术问题,这会直接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铁道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分析;技术问题;解决思路 铁道工程在我国的建设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交通网络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与比较复杂的工程,工程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好施工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 1 铁道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上存在的不足。对于施工不规范来说,是现阶段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施工事故上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之一些施工人员自身技术不过关,使得施工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最终也就对施工的进度等方面产生出了影响。 (2)测量上的不足。对于铁道工程施工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与测量。一旦测量上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出直接的影响。造成工程测量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测量技术上的误差与设备上存在的误差。由于人员技术水平上的限制,使得在测量中难以及时排除影响测量的因素。而对于测量设备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缺陷问题,也就难以实现准确的测量[1]。 (3)施工方案上的临时调整。对于设计方案来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由于铁道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旦出现方案变更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产生出影响。对于现阶段的施工管理来说,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缓慢等方面的影响。由于工程变更难以及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这样也就使得工程在施工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从而遗留下了安全与质量上的隐患。 (4)应急预案上的不足。不论是对于哪一个工程来说,在施工中都会出现突发事件。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一些工程应急预案中存在着可行性不足的现象,这样也就给正常的施工产生出了影响,一些管理人员在人员的安排与施工技术上有着一定的经验,但是却存在着灵活性不足的现象,在出现突发事件以后也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且在出现事故后也不能及时进行妥善的处理,从而对工程的顺利施工产生出了影响[2]。 2 提高铁道工程施工效果的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正式开展施工工作以前,要对工程的整体进行准备。所以施工企业要做好规划与完善工作,保证施工流程与技术上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从技术特点上出发,保证施工人员的合理性。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可以找出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施工人员掌握好施工技术,提高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说,也要建立出完善的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小组等来进行监督与管理,明确好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3]。 (2)做好设计图纸的优化工作。在进行工程设计的阶段中,要及时对相关参数进行有效的测量,保证施工材料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等来做好图纸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也要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中去,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其掌握好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在遇到需要对施工进行调整时,要先征求设计人员的同意,同时还要对施工图纸与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可以更好的运用工程施工中去。 (3)建立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铁道工程来说,属于相依昂比较复杂的工程,所以也就需要借助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因此,在实际中就可以建立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以此来将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去。对于监督部门来说,还要做好整体质量的监督工作,如果在施工中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就需要监督人员要做好整理与汇报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施工部门也要及时深入到施工现场中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的标准与流程来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对于各个部门来说,也要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责任可以落实到实际中去,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4]。 (4)控制好影响因素。对于工程的施工来说,需要对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准确的控制,以此来保证工期。在实际施工中对施工进程有着直接影响的就是工程测量。所以在实际中要求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误差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工程可以满足预期中的要求。在施工中还要对施工的路线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对比,保证控制上的准确性,在出现问题时还要进行补救。只有真正将影响因素降至到最低,才能确保工程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施工的质量。此外,还要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控制工作,提高领导的监管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铁道工程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可以满足际的需求,促进铁道工程的发展。 铁道工程论文: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测量主要技术方法探究 摘要: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需要配套的交通服务保证人们日常出行情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可利用空间不断减少,这样就要求地下交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不仅能够进一步缓解交通的压力,同时可以节省一定的土地利用资源,将城市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使用。本文主要针对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测量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铁路;地下施工测量;技术方法 地下铁路的开通,给交通带来较大便利,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地下铁道工程作为改善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进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发展地下交通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同时可以节省现有空间资源,将城市空间进行更加优化的使用,促进城市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对城市空间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下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地下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设计主要是根据地铁工程各项特征和施工方法进行管理,将整个工程施工的精度进行确定,从而进行施工。在进行工程测量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是较多的,不仅仅需要将隧道和线路之间的连通性进行保障,同时需要将线路样式和轨道铺设情况进行关注,保证地下铁路的质量和工程造价,合理进行轨道线路的规划布局,尽量的缩小误差。目前来讲,对于误差具有一定的规范,一般要求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在50毫米之内,高程贯穿中误差在25毫米之间。 误差值的确定主要和设计的安全空隙和隧道连接处结构界限相关联,其中还包括因为仪器精准度造成的各项误差。例如,在北上广大部分地下铁路中,一般来讲给定的隧道结构界限为100毫米,在这个误差中包括施工误差和计算误差等。在这个误差中,进行喷锚暗挖施工技术时,期初支护误差为30毫米,喷射混凝土平整度误差为30毫米,变形误差为20毫米,因此100毫米误差基本上为施工方法可接受误差。 二、地下铁路地面设计勘察技术方法 (一)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地下铁路的逐步的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地上和地下网络,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传统的技术勘测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效果较差,精确度不高。因此需要采用新型技术,将三角点空间进行管理。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到实际勘察中去,将GPS技术进行推广,将控制点进行确定,不仅满足地铁较为复杂的施工情况,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原有三角网和高级控制点之间的联系,将地下铁路运行稳定性进行提升。如图一为北京某段地铁线路设计,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采用全球定位系统,使得铁路修建中的可见性和高度进一步提升,保证线路规划完整性。同时为了减少干扰,在进行误差计算中采用的是自动与手动筛选相结合方式,将异步闭合差确定在1.73-2.89之间,边长中误差确定在-2.1毫米-2.1毫米之间,点位中误差为-3.5-3.5之间,这样可以增加地下铁路系统稳定性,将技术能力进行创新。 在进行监测网点选择的过程中,选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互之间进行管理,采用一次布设、二级观测整体平差原则,将一级管网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三角锁的加设,提升整体的精确度,保证地下铁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二)对地铁进行精密导线网技术测量 在进行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导线网技术。如图所示,在进行导线网设计过程中,需要配合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将导线沿着地铁的相关位置进行伸形。附合长度一般维持在5米左右,平均长度350米,在进行选点过程中将导线进行附注站点的确定,从而进一步提升设计的角度和边长,准确性得到提升,在进行实际测量中需要将导线尽量进行延伸,监测点进行增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精确程度,为下一步的竖井测量奠定基础。进行精密导线设计可以将线路中各个位置进行实验和测量,一旦发现不合理情况及时进行方案改进,将线路规划精确性和可行性进行关注。 (三)对地下铁路水准点进行测量 因为在施工中降水和各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准点容易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将水准点进行确定。一般来讲水准点位于地铁中心线的40米以外,不包含地形容易发生变化区域。水准点主要是以墙上标志位为主,如图所示,水准线上包括较多水准点,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将测量方法和水准线闭合差进行确定,并将往返闭合差进行分析,满足铁路进行地面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点确定需要借助一些精确仪器,还需要铟钢水准尺,将水准点位置进行确定和管理,进一步将地下铁路勘察准确性进行提升。 结束语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在进行地下铁路测绘中逐渐将测量技术进行提升,将卫星定位技术和数字化测图技术等运用到实际测量中,实现数据的勘察处理,将地下铁路勘察准确性进行提升,为地下铁路的运行安全提供保证。今后的城市交通中,地下铁路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运输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需要将地下铁路建设技术进行保证,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那发展和进步。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与探讨 摘 要: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要求,重点针对铁路工程技术专业,将国际化教学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起进行探讨,满足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本文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方向来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随后将此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机遇,也对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及国际形势发展等领域的人才提出更多的需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满足新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不同的发展战略需求,提出有效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以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交流是将实践人才推向国际的重要方式,“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国际化。 二、理论依据 从理论角度观察,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尽管类型全面丰富,但是多是以国外经验与成果引进形式出现,输出国内的相对较少,国外认可度不多。因此需要深入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发展高职教育专业特色,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另外,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动态过程,其内涵和进程都在随着环境和政策在不断变化,研究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的特点、策略及经验等都需要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为依据,用系统思维等方式进行研究,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演技提供研究价值。“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东接亚太经济区,西邻欧洲经济区,沿途连通64个国家,这无疑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提出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对于建立中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也是重要的跨国人才需求,探索该专业的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立足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要求,重点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将国际化教学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合,满足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人才需求,并积极探究国际行业需求,有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化人才。同时,加快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并进行实际的调查访谈,了解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际状况以及职业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为高职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模式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有效措施的实施。进而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方式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实际经验,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欧美地区对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不同专业学生国际流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其中欧洲主要以高等教育学生国际化流动为主要研究内容,较突出的是博格尼亚进程,主要为高等教育下学生参与国际流动活动等提供有关服务。2002年欧洲提出了哥本哈根进程,其主要目的是为职业教育学生参与国际流动项目服务,该进程有力推进了世界职业教育国际化,同时也说明职业教育打开国际大门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进而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教学中国际流动项目培养方案。 对于国内外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趋势主要会结合经济发展战略和其他发展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国内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会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式集中在立足国际化教育培养战略要求,研究我国高职教育面对国际化培养人才的优势和有利竞争条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专业优势,研究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实际的国际合作院校为平台,提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国内外教学相结合,研究以国际化联合培养下的成绩互认制度和双校认证等教学手段,提高国际化人才能力等内容。 铁道工程论文: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分析及改革 应用文写作教学在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的情形不容乐观,设有该专业的学院,有的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有的学院仅作为语文课来开设,少数学院开设部分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情形,只有改变观念,让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向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推进应用文写作教材改革,建立新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意愿所撰拟的实用性文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人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铁道工程专业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三所不同院校呈现不同的情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开设这门课程;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把应用文写作定位为语文课,作为基础课,人才培养方案是在高中语文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应用文的分类、作用,了解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掌握常用行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日常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营销企划、策划文书、申论和常用诉讼文书的文种知识、写作方法与技巧;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虽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开设了工程招投标的课程,该课程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一、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从以上三所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缺乏专业定位 长期以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而言,应用文写作被定位为基础课,是作为语文课来开设的,讲授内容主要是围绕普适性应用文来进行的,缺乏铁道工程专业特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更多趋于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开设了语文课的高职院校就不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未开设语文课程的也未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这样一来对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应用文的学习是一块空白。而现实工作中专业应用文写作对于从事铁道工程行业的人员而言,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专业课,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到几种应用文的写作,而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或工作角色的转变写作应用文的文种会不断增加,熟练写作应用文是每个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因而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用文写作的当前状态,才能解决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利于从业人员发展的局面。 (二)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一些院校的铁道工程专业有意识地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如有的学院开设了招投标课程,这已经向专业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可是这对于铁道工程的从业人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投标书的制作往往是由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或专业骨干人员去完成的,一般的工作人员或刚参加工作的工作人员是不会参与的,他们更多地要参与一线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大量其他类型应用文会伴随工程的进度不断产生,所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不是单纯满足铁道工程从业某一个阶段的需要,而是要满足学生从毕业到毕业几年后不同工作角色的需要,所以零散的碎片式的专业应用文学习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的需要。 二、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对策 面对应用文写作目前的教学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开设新型铁道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课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很多课程要肩负起更多的教育使命,应用文写作既要发挥其传统的提升写作能力、办理日常事务能力的作用,也要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铁道工程专业的应用文写作课就是要发展为既具有普适性的应用文课程,如行政公文中的通知、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总结等,也要具有专业性的应用文课程,如招投标文件写作、施工方案、事故报告等,只有这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满足铁道工程毕业生不同阶段的需要。 (二)编纂全面、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 系统的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教材,是以铁道工程工作的整个过程为内容,以整个铁道工程工作中的应用文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招标前的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预案等文书,又要有施工中的通知、函、会议纪要等文书,还要有监理使用的办法、细则、监理月报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型应用文写作教材的全面、系统的编排。 (三)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 伴随网络的普及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资源库的建立无疑对学习者而言有很大益处,方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利用校园网建立新型铁道工程应用文写作资源库,内容包括教学分析、例文分析、工作实战、习作分析,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多重的学习需求,更方便地帮助学习者找到系统的学习资料。 (四)培训多知多能的新型应用文授课教师 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授课任务一直是由语文教师来完成的,语文教师完成应用文授课任务有其先天的优势,但面对新型的铁道工程应用文课程,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了解学习铁道工程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现场工作过程,只有让教师到工作现场实践感受,让教师身临其境,深入了解每种应用文种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只有从课程、教材、资源库、教师培训全方面的改革才能适应铁道工程专业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论文: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的技术要求和在地下铁道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对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施工特点对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在地下铁道工程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实验数据说明产品仍存在的质量控制难点,企业首先要抓主生产环节,提高生产工艺和改进配方,才能保证产品在使用中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地下铁道工程;物理性能 1 前言 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根据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类型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和三元乙丙橡胶反应型防水卷材。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大多采用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支护的结构型式,其铺设防水层时,结构底板均采用“外防内贴”法,顶板均采用“外防外贴”法,侧墙大多采用“外防内贴”法,局部采用放坡施工的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在侧墙和底板柔性防水材料中,由于预铺防水卷材具有不易窜水和施工简便的特点,在地铁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自粘型防水卷材应用优势: 自粘卷材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们符合现在安全、环保的要求。这类卷材在使用时无需加热,没有异味,使用安全;没有挥发性有机物质,对环境友好。 改性沥青卷材在发达国家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现在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使用时不需要明火和加热,而是采用冷粘法施工,即自粘卷材技术。该技术在我国也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因为自粘卷材要求在10 ℃时必须能粘,而一般的SBS 混合物在环境温度下粘结力较小,所以在低温时它不适合作为自粘卷材。在过去,这一点限制了自粘卷材的应用。近年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自粘卷材已有这种现实,在低温情况下也可施工自粘卷材不像冷粘剂那样需要固化时间。自粘卷材可以直接用在处理过的基面上,立即就能达到初始的剥离强度,在环境温度下就能防水。通常在空气、阳光或其他外界的加热作用下,几天后搭接处就会达到最大的剥离强度。 自粘卷材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使用方便。它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与其它许多传统防水卷材相比,劳动强度较小。施工步骤简单:将卷材在处理好的基面上铺开;稍后,撕去隔离膜,卷材就粘牢在基面上;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铺设,端部搭接和接缝处按照生产商的要求施工。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应用施工时更简单:空铺于基层上,做好临时固定和接缝处理就完成铺设。 自粘防水卷材方法的另一大优势是它提供了更均一的施工速度,消除了粘结性不足或胶粘剂不够的问题,并减少了相关的风干性问题。因为不需要相关的粘结固化时间,自粘施工方法劳动强度较小、施工速度快。最近有生产商做过试验对比:该方法最多比胶带接缝法快50倍,比水基粘结剂快5倍,比油基粘结剂快3倍。 3南京地铁三号线、十号线自粘型防水卷材技术标准及检测数据及分析 表1 表1续12组4mm厚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检测数据汇总 数据分析:4mm厚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12家企业提供的12组样品,其中合格1家,不合格11家。其中低温柔性(-25℃)2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17%;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10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83%;热老化后低温柔性(-23℃)2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17%;耐热性(70℃,2h )2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17%。 从数据分析,样品的拉伸性能合格率较高,体现了产品抗拉强度高、并具较大延伸率,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适应性强;可形成高强度防水层,对压力水抵抗能力强的特点。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项目上,强度值比标准要求低20%~50%。虽然产品的优势在于粘结性能好,并具有自愈功能,卷材与基层满粘接,接缝自身粘接与卷材同寿命,但是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造成了产品先天不足,反而不能发挥产品性能的优势。 4结论 实验室试验数据充分说明的预铺防水卷材任有以下的缺点:1)低温施工时搭接缝粘贴质量不易保证;2)高温环境施工时,易出现流淌现象;3)产品粘贴质量受配方影响较大,遇水遇污染不易粘贴。4)耐久性老化性能存在争论。 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虽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流产品,代替了传统的需要明火加热连接的沥青基防水卷材,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产品的质量残差不齐,实验室检测通过率不高,通过企业出厂检验的合格品的性能仍不稳定。在现场施工使用中,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粘结处漏水现象时有发生,实验室检测与后浇混凝土的剥离强度很低,也反映了这一现象。因此,在总结上述实验结果后,厂家应不断总结经验,按照检测结果反映出的质量问题,攻克对材料配方、生产工艺的难点,达到实验室技术指标,才能在施工应用中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中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铁道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建筑工程之一,对交通运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受到工程复杂性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对社会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对于促进工程质量提高、改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对铁道工程施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提高铁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施工组织;施工质量与安全 就我国而言,铁道工程占据基础建设工程的70%以上,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近些年来,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较多,对于铁道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改善产生较大的阻碍。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当重视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我国铁道建设施工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我国当前铁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相关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当前铁道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这与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施工相关知识、无法理解施工安全在铁道工程施工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二,铁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这项职责的划分不明确,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导致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培训,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能源是影响铁道工程施工重要的主观因素,各部门的施工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较好的综合素养,才能够保证施工各个环节安全稳定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铁道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更面临着多样化挑战,除了满足基本的技术需求之外,对他们专业知识水平、是否具备新型的施工理念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2施工组织纪律涣散 铁道工程施工现场组织纪律涣散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实际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无视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直接与间接违规操作的现象较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铁道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此外,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具有较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组织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在实际工程中发现,由于组织涣散,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度非常差。往往由于一个施工队伍的差错导致整个铁道工程建设进度发生延误。此外,还有个别组织部门在工作中一切从简,是顾及到自身的利益,导致工程环节中断。进而出现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差错,降低了施工质量。 1.3有效的铁道工程施工应急预案 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事先设想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紧急事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做好应急准备。不同的部门都应当做好分内的工作,在进行常规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意外情况。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铁道工程建设的应急预案过于刻板,其中的条目与工程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可行性较低。在没有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可能并无影响,但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各个资源配置捉襟见肘,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4铁道工程施工计划变更及测量误差 建设工程中,施工计划临时变更属于常见的现象,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也不例外,受到环境、人力、技术水平以及材料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施工计划临时变动的现象。铁道工程中涉及的组织部门非常多,一旦发生计划变更,由于信息的滞后性,而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到各个部门。当不同部门了解到,施工计划变更的情况下,队伍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实施时间,对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最后则是施工测量误差现象,这一因素可能直接影响到铁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误差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指的是主管工程测量的,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水平,其工作质量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则是测量的仪器设备存在误差,进而导致测量结果异常。一旦工程数据出现误差,不但会影响到施工进度、造成返工或者变更,还有可能直接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2解决铁道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对策 2.1坚持安全施工的原则 针对生物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人安全问题,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控制。首先是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开工之前,对所有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安全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单位而言,则需要严格遵守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则,在实际施工之前构建合理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例如安全生产机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条目等。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落实,加强对于施工细节的管控。不断对当前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改进,引进新的理念与技术,从而提高铁道施工的安全技术保障。针对不同的施工现场施工环节,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2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铁道工程建设质量是基本要求之一,只有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施工质量的提高。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从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入手,将施工单位中不同的职能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全面提高施工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完善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管理制度,将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保证权责分明,从而实现对不同施工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各种误差的出现。此外,还应当加强施工监察制度建设。提升对于铁道施工全过程的监察力度,扩大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在保证监察力度得当的同时,还应当确保监察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监察手段及技术,改善获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确保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通畅,最大限度地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2.3完善施工奖惩制度 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是提高施工人员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当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初应当与监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明确施工的各项标准以及奖惩的内容。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违反规定的现象,应当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通过一定的经济或其他处罚增强人的安全意识,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从而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对于严格落实施工安全生产规范,施工质量良好的队伍则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从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铁道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改善,因此积极参与铁道工程施工建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进行干预,进而提高铁道工程质量及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铁道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铁道工程论文: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应对探析 摘要:铁道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我国道路交通建设最庞大的工程之一。铁道虽然能够方便人们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铁道施工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施工影响因素较多,一旦施工条件不充分,或出现各种技术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了更好地避施工技术问题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就需要加强对铁道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铁道工程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铁道工程施工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铁道工程 施工 技术 问题 应对 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铁道工程地位十分凸出,作为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重要载体,其不但影响着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还影响着文化、政治的交流往来。铁道工程施工较为复杂、综合,容易出现技术性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这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1.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分析 1.1施工测量问题 在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测量效果的精确、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铁道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需要选出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测量人员完成相关测量、复核工作,诸如线路中线等。只有将测量误差控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才能确保施工不会产生质量问题,满足工程施工标准。然而,目前铁道工程施工测量的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测量设备老旧,致使测量的误差过大,影响了铁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性。 1.2缺乏应急预案 铁道施工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条件、环境,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十分必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施工队伍虽然也会制定应急处预案,但这些预案仅能应对一般性问题,当出现特大、重大、特殊问题的时候,预案很难发挥作用,不但流程过于格式化、灵活性不足,而且操作不顺畅,极大地影响了铁道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1.3变更设计较多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铁道工程施工涉及到诸多的条件限制、环境制约,诸如城市规划、地质条件等,铁道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变更设计的情况发生。设计变更不但会影响整体的工程施工规划,还会影响工程进度计划,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4路基沉降问题 轨道的铺设建立在打好路基的基础上,路基是铁道工程施工的基础部分,其承受轨道质量以及列车荷载,在整个铁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确保铁道运行安全,铁道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路基沉降控制工作。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控制路基沉降的方式较多,其中不但包括常常采用CFG桩、水泥搅拌站、桩板,还包括旋喷桩、强夯等。理论上采取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路基的沉降状况,将其控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但是世纪的施工变数很多,如何有效地进行路基沉降控制,仍然是当前铁道施工的一个重点课题。 2.铁道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做好测量控制工作 要做好测量控制工作,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详细规定测量复核、审核内容及相关责任。为了让每一个测量环节都落实到位,让测量人员认真负责,施工队伍应该详细规定、明确测量复核、审核内容及相关责任,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其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项目部技术人员应该就实际的测量任务,与测量队长进行技术交底。通过技术较低,测量队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法、复核手段、检查方法,方便技术人员审核。若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了资料的问题,不能擅自更改,应该交由技术负责人,经过会审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测量人员、技术人员个人工作失误导致了测量问题,给工程带来了损失,应该对其进行处罚。 2.2加强施工图审核 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熟悉图纸,及时沟通。为了确保施工图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技术性问题。技术人员应该尽快熟悉施工图,对其中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以及技术交底,把握住设计的重点、难点,在施工图关键处进行标注,引起注意。其二,施工现场核对。为了确保设计图和施工图的一致性,施工图与施工环境、条件的契合性,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施工现场校对工作。其三,落实细节工作。完成施工现场核对工作后,技术人员需要给不同的部门及人员发放通用图、定形图等。在这个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的契合性,避免出现冲突;及时检查材料的数量、型号、生产时期、质量等基本信息。其四,施工单位现场核对。最后阶段是施工单位与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最后的协调、统筹,以减少设计变更工作量,准备正式施工。 2.3改善应急预案体系 铁道工程施工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做好应急预案管理是铁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施工队伍要着力改善当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具体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其一,仔细分析风险源。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在施工之前,施工队伍应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制订预防、控制措施。其二,制定应急预案。施工队伍针对各种风险源、突发事故,应该做好完全的准备,制定详细、可行性强的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提高部门及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应急预案处理的舒畅行,施工队伍应该定期及不定期演练。只有如此,当出现危急情况的时候,施工单位才能游刃有余,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安全威胁,保障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 2.4合理运用施工技术 上文提到,在铁道工程施工中,路基沉降控制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技术问题。关于控制路基沉降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不在少数,施工队伍要做的就是合理运用相关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办法、要求的规定进行施工,只有如此,才能将路基沉降控制在技术允许范围内。除此之外,铁道工程施工还容易出现围堰变形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队伍可以采取新奥法施工,并配合喷射混凝法、锚杆法等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围岩承受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支护施工质量。总之,只有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才能确保施工操作的精准性,才能将施工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高铁道工程施工质量。 2.5建立岗前培训体系 施工人员的素质、安全意识、施工技能、职业道德等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为了确保铁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铁道施工安全,施工队伍应该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岗前培训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防范意识、标准化工作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 3.总结 铁道工程施工系统性强、影响因素多,涉及到诸多的部门、环节,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进度及安全。本文分析了当前铁道工程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铁道工程施工的发展。
运输论文:基于信息系统的运输公司管理论文 一、系统分析 1.现状弊端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非完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情况制约,使得企业受历史影响很大,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导致公司近几年的小额亏损。比如说车辆驾驶与工资核算,车辆分配依然沿用计划时期的方法,由领导指派,由于工资受车型影响很大,导致了大多数驾驶人员对这种分配方法极为不满。此外工资核算方法也令驾驶员产生很大不满,不是驾驶员不愿出车,而是因为运输市场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导致有的驾驶员出车频繁,效益工资很高,有的却每月基本无事可作,月月亏损,得不到效益工资。所以这种不合理现象缘于不合理的车辆驾驶与工资核算,因此要想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从根本做起,改变这种固定的驾车关系,并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工资核算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彻底扭亏为盈。后勤集团和运输公司正在积极从事这方面的改革工作,我相信不久就可初见成效。 2.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对任何一个组织、单位或企业,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使其为组织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就必须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组织可行性分析、人员可行性分析等四个方面。运输公司已配备了电脑,如果建立一个内部管理系统管理其日常事务和工作,只需辅之以必要的软件即可。由于运输公司可以依靠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软件开发。除此之外,此项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费用。因此,从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的角度综合考虑,该系统花费少,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运输公司采用典型的直线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简单,责权清晰,适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不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而且公司领导对该项目极为重视和支持,所以该系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组织可行性。运输公司的管理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加之,该软件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操作简便明了。因此,该系统实施后,不会存在因人机配合不当造成的错误。所以,该系统在人员分析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代码设计 系统代码设计主要是根据系统的信息模型,利用文件与数据库设计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等,确定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定义数据项,设计数据库结构和某些临时文件。对信息实行分类编码要达到标准化。这样可以统一协调各项信息的收集工作,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又满足部门需要,减少对信息进行重复采集、加工、存储的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因对信息的命名、分类、描述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会和分歧。做到使事物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信息进行编码后,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编码组合成复合码,用于作为将多对多关系分解成一对多关系的依据,这样利于关系模式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2.数据库结构设计 依据系统中各部分功能的不同,为该系统建立三个数据库。(1)基本信息库:用于存储整个系统人员、车辆等原始信息及其配置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之间的关系。(2)出车库:用于存储出车记录。主要包括出车登记表,其中存储了每次出车的信息。(3)工资核算库:用于存储按月核算的人员的各项工资汇总信息。主要包括驾驶员效益工资核算表、驾驶员工资核算表、管理员总工资核算表、财务处回执表等。 3.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系统软件结构的优化准则:(1)建立高内聚性低耦合度的模块集合。(2)避免模块具有高的扇出、扇入系数。(3)系统具有适当的深度和宽度。(4)模块内条件判断的作用范围保持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5)尽量使模块具有单入口和单出口。(6)控制需要优化处理或修改的模块的个数。软件结构设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功能模型时使用的IDEFO图,是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功能分解方法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的。并且对系统每一功能的输入、输出、结束、机制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同时,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十分清晰的。因此,可以由IDEFO图直接导出系统的初始软件结构。 4.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形界面,其界面友好。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方便。举例来说,在整个系统中大量采用了系统默认生成和组合框技术,以提高输入数据的速度和规范化。例如:整个系统中,输入时间,由系统默认当前年份、月份和日期。输入均采用组合框,可以任意选择输入条件。在常用的出车登记单中,当输入车号时自动查找驾驶员姓名由系统自动填写。当需要改动时,可通过驾驶员姓名组合框进行选择输入;用车部门也是组合框选择输入。这些都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数据输入和系统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过程是指模块的处理流程或算法流程。为保证在系统实施阶段能编写出结构良好、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的程序,在模块内部设计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结构合理、清晰流畅的算法流程。 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开发成功的重要一环。设计上完美无缺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开发人员与用户只间交流存在的问题,由于程序员的疏忽或时间太紧造成的各种错误等,这些错误必须在用户对系统验收测试以前纠正过来人。在系统交付使用以前,还要对系统的响应速度,事务处理吞吐量,载荷情况,失效的恢复以及系统的实用性等等进行测试。测试的真正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证明系统是有效和正确的。 7.系统试运行 系统试运行也可以说是系统测试的一个环节,但它又因为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独立出来。上面的系统测试主要是检查系统的错误,侧重于系统自身,而系统试运行主要是检查系统是否符合用户要求,侧重人机结合。此系统正在试运行中,我将积极配合运输公司管理人员,继续改进,完善系统。本文从运输公司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理论描述了分析、设计和实施,及其量身定制FRPTC-MIS的全过程。本次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性,同时也有较高的难度。系统的建成不仅大幅度地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还提高工作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解决了运输公司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 作者:穆怀全 单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低碳经济论文 一、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一)加强对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视 各项数据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航空等单位平均能耗数据显示铁路平均能耗最少。近年来铁路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线下降,与15年前相比已下降22%,而公路则仅下降了8%,航空单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5%。铁路的交通运输量占全国交通运输的50%,能源消耗却仅为交通行业的10%。不管在二氧化碳产生量、对环境的污染强度还是在单位运输周转量的环境成本方面,铁路运输都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低很多。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铁路的发展不仅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落后于其他运输方式。基于低碳经济视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应与其他国家看齐,以铁路交通为主体。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铁路交通的重视,控制能耗和排放,在现有大通道和大枢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高速铁路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对内河水运和管道运输重点发展,以促进以铁路为主体,水运和管道为主框架,公路和航空为辅助运输的低碳交通运输模式的尽快形成,环节交通运输施加于环境的影响。 (二)合理规划交通产业内部结构 我国交通运输业30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产业内部结构矛盾却日渐凸显。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目前仍然较大,这一现象与不合理的综合运输系统内部结构是分不开的。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的时间内我国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方式迅速发展,而这些运输方式正是交通运输产业中能耗最大的几大运输方式之一,能耗相对较小的的铁路和管道运输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大发展。我国交通产业目前的内部综合结构与低碳经济无疑是相悖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国交通运输产业就必须对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针对越来越突出的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性矛盾,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分别独立规划和建设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大力调整和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通过综合竞争和组合促进能耗和碳排放量的降低,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能效。 (三)增加清洁能源应用,改变城市出行方式 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等在降低能耗及碳排放方面,比传统燃油型汽车有明显优势。在全混合动力汽车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可减少56%;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则可减少55%。众多数据都已证明,清洁能源的应用可大大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量。所以,我国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应向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方向重点倾斜,增加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比重,促进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进一步降低。其次,我国现有交通运输方式还应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能力,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智能化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运输效率最大化及交通运输业低碳化发展。此外,在城市出行交通方面,应加大电能使用,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对轻轨和地铁路线交通网络合理规划,促进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城市新型、立体、低碳化交通网络的实现。 二、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要实现低碳模式,除技术和规划外,一定的政策限制和引导也十分必要。 (一)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扶持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扶持。可以在依托知名交通品牌的基础上,对由政府牵头、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公共研发平台加以构建,估计公众积极消费新能源产品,对优先采用新能源交通运输产品的个人或单位,政府应给予一定鼓励,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或奖励政策等,以真正推动新能源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早日实现低碳化,降低无效碳排放。 (二)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加大铁路投资 国家应从政策层面上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在立足“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加强国家财政对铁路的支持,加大对铁路的投资。也可以通过向国内非公资本开放铁路建设和铁路经营权等方式,拓宽铁路交通运输建设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力量投入铁路建设之中,以改善铁路交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和低碳模式的早日建成。 (三)集中管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在对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我国应对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集中管理水、陆、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各个交通领域的市场信息和运输资源信息等的统一和准确对接,以使各种运输资源的整合更加协调、合理,与客货流实现实时的完美匹配,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低碳、高效发展。 三、结语 低碳经济,是一种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当前的低碳时代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也必须立足生态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明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运输管理处 运输论文:市场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论文 一、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到:首先,改革的重点就是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住这个核心进行改革,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公路运输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公路运输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应的对公路运输行业进行的经济管理改革也同样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促进运输发展,相反运输的发展同样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有各成系统。所以说,强化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运输和经济的内在联系 想要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有公路作为基础。公路不仅能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在“地球村”的实现过程中,肯定离不开公路的身影。运输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在西部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公路运输为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表达的这个意思。公路运输是整个交通运输的基础,我国虽然存在着多种运输模式,如: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等,但是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仍然是公路运输,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运行后,公路运输的霸主地位就已经确定。所以说,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以公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对公路周边的城市及区域的经济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东部发达,西北欠佳的情况,如何实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公路的建设。公路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文化和人才的交流,还能使公路沿路形成特有的经济区,以点带面,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3.公路的建设发展,使地区形成良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原来不被关注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成为引进外资的重点项目,能够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公路运输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不仅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公路建设作为基础项目建设,是人们基本生活服务项目,能够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转移和供给。同时,公路运输能够实现社会和文化的区域性交流,加强地区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办法 在公路交通运输中运用经济管理是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公路交通的改革要结合其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改革,在改革中不是公路部门自己改革,是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合作部门等相关机构部门共同参与,以期达到科学发展有效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改革,使其符合市场化经济的要求: (一)对运输管理进行完善 对运输管理进行重新的构建完善,是实现公路运输实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应该以科学的理念,严谨的制度,合理的方案为基础,重新构建完善运输管理模式。 (二)强化对成本的管控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强化对成本的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成本及所有投入进行科学的预算,有效减少投入的成本,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发现总结以前预算的不足和优点,结合本次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算项目必须全面完整,为实现科学合理准确的成本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在预算过程中应实现由专业人员进行预算,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二)用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已经完成了产业的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肯定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的应用。在公路运输部门的改革中,计算机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今是个信息的时代,很多电子设备已经被运用到了公路的管理中,例如GPS等的运用,改变了以前公路管理的传统模式,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减少了人工的投入,而且使管理质量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工作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工期等等的费用,在这些方面任何工作出现拖延或纰漏都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另外,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非营利性的项目,决定了其的管理模式与别的项目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公路的建设投资一般都是国家进行统一支付,而后期的保养和人工等费用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多公路在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养护资金。所以要求政府应该在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把经营权给相关的特定企业,让其通过自己的合法方式进行资金筹措,担负起后期养护的职责,由政府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管理,实现行政和经济的结合。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公路运输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更具市场化的特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管路运输行业的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满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前提,对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利用市场经济管理这一手段,实现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董奇 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昌樟高速公路管理处 运输论文:企业物流运输信息化管理论文 1系统主要功能 很多企业拥有自有车队,系统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自有车队和车辆的管理功能,通过系统运算匹配运输需求和运输资源(包括车辆和司机),自动配载车辆与货物。TMS还能够提供线路优化功能,当一条线路有很多送货点时,可以根据顺路、道路情况进行自动优化运算。而对于没有自有运输资源的企业,通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运输业务,这时就需要系统帮助优选承运商。货运方式一般有铁路、公路、航空几种货运方式,把不同的承运商的货运方式、运输时效、价格费率、附加服务等基础信息输入到系统,在TMS系统中建立优选承运商的规则,就可以通过系统运算提供给用户建议选择的承运商。例如,有的公司在选择承运商时,考虑运时和服务满足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原则。而对于一个功能足够灵活的TMS系统应提供优选承运商规则的自定义功能,以满足用户对系统需求的多样性的要求。TMS支持不同货运方式的多级联运,计划运输线路时可以使用陆-陆、陆-空、陆-海多种联运方式。 运输计划完成后生成运输单,这时可以下达运输单给有关的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承运商或者承运车队根据运输委托任务到企业的仓库提取运输货物,安排运输任务,系统进入运输执行的流程。在实际的物流运输情景中,应用条码化管理是现代化物流运输的重要手段。在运输的各个节点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对货物作扫描,记录货物的运输状态。运输节点一般包括出库节点、中转节点、最终到货节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情况设置需要监控的运输节点,对于无法实现条码扫描的节点可通过其他方式作节点跟踪,如与承运商的信息系统进行EDI对接或者要求承运商人工登录到系统反馈运输节点状态。 对于自有车队的运输过程的在途跟踪可以与GPS地图系统对接使用,根据GPS终端设备返回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接入到地图系统(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就可以显示运输的实际线路与当前位置。如果承运商也有TMS系统,可以通过EDI数据接口向本企业的TMS系统传送运输节点到货信息,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设置相同而且能够对应上。如果两个系统的运输节点无法对应,这大概就需要人工干预,由人工登录到本企业的TMS系统中维护节点到货信息。为了能够让节点到货信息能够及时维护,可以在TMS系统中启用警讯管理功能,设定承运商应维护节点信息的时间,当承运商到这个时间还没有维护节点到货信息,系统就会调度邮件系统、短信网关或者短信终端机给相关的用户发提醒邮件和短信。货物到达最终收货地点后,用户在货物签收单上签收,承运方应带回POD签收单或者通过终端设备拍照上传POD签收单给委托运输方的企业。委托企业如果收到纸制的POD签收单,可以安排人员利用速拍仪等设备把POD信息输入到TMS系统作为电子存档。 POD回单在很多委托方企业中作为运输完成的费用结算条件,如果有些承运商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提供POD回单,这就需要委托方和承运方双方谈好处理条件。运输途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则要填写质量事故单据,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TMS系统应对每一个需求订单的运输在途节点情况通过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呈现给业务管理部门和委托方的用户,这种呈现方式与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在途节点状态显示相似(如淘宝网、京东网)。 运输结算管理在TMS系统中是企业与客户和承运商结算费用的模块。如果是委托运输的企业,企业首先就要先与承运商进行费用结算。结算的基础数据就是企业与承运方签订的运输合同。如果是企业长期的承运商,一般会签订一个较长时间区间的运输合同。承运商有几种计费方式。如航空、铁路按照重量计费,盛辉物流按照体积或者重量计费,EMS按照首重续重计费并考虑重量和体积重量(体积除以一个变量参数)的比较后计费。计费因素中还考虑到件数、包装、保险费、大单计费、特殊服务费等。TMS系统考虑以上各种计费情况建立各家承运商的合同与计费模型。结算时系统自动运算出各个承运商的运输费用,企业用户对运算出来的费用核对调整后生成对承运商的应付账单。承运商可以登录到系统进行对账,对应付账款的差异作标注,企业用户再与承运商沟通确认最后的应付账单结果。企业的物流部门往往还需要把这些运输费用分摊到委托运输的单位,形成应收账款账单。应收账单和应付账单可以通过电子数据接口传给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最后,TMS系统还提供灵活的报表功能,通过系统输出各种KPI考核的报表。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报表配置工具定义自己需要的报表。 2技术架构 系统通常采用B/S架构的三层结构。包括Web界面呈现层、业务逻辑应用层、数据库持久层。Web界面层有的应用AJAX技术,增强用户界面友好体验。业务逻辑应用层可运用Hibernate/Spring技术或者Framework及WCF技术。数据库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DB2等数据库。Java平台技术架构示意图如图1。 3系统特点 系统集中部署,所有功能通过标准浏览器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地方访问系统;作为一个物流运输的协同操作软件平台,供应商、客户、承运商、商都可以登录到系统使用业务功能。例如,供应商通过系统传递订单,承运商承接和管理发运单,客户可查看其订单的交付状态;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即能应用于小规模的应用范围,也能随着业务数量的增长,保持足够的性能和服务水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通过通用的接口协议和其它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系统对集团化的多组织结构的业务的支持,除了业务数据处理上能够划分集团公司中不同分支机构、不同承运商、不同客户的数据,还能让不同类型的用户在权限范围内只能访问自己的业务数据;企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与当前的先进的通讯技术相结合,例如,自动化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与GPS/GIS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在百度地图上跟踪运输在途的实时位置信息,手机拍照实现物流运输的电子签收等。 4总结 总之,企业应用TMS系统能够给物流管理带来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首先,运输物流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其次,在物流成本降低和运输质量的提高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运用TMS系统也需要企业具备一些基本的基础条件,如物品基础信息数据定义要求规范完整,运输的流程要求规范化等。在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环境下,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 作者:王昌照 单位: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运输论文: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一、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风险评估缺失与经验决策导致的投资风险 从近十年铁路投资失败的案例看,在对外投资和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运输企业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缺乏科学的分析,没有对投资方案的实施时机、潜在风险、预期收益等指标进行评估,在决策时凭借主观经验,造成投资损失,多元化战略下涉及的行业和项目多、规模大,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二)发展战略缺失与规模扩张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 非运输企业普遍存在功利化、短期化行为,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在以营业收入作为工效工资计提基数的绩效考核体制下,企业必须进行规模扩张,但苦于无经济实体,唯有开展商贸和建筑等业务。例如,××铁路局2013年非运输业230亿元的收入构成中,商贸业占48%,利润率0.3%;建筑业占10%,利润率1.2%。占用大量资金开展毛利极低的商贸和建筑业,收入结构严重失调,导致资金链断裂,坏账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增加。 (三)负债与产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债务风险 非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五年前的60%普遍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而产权比率由40%降至20%以下。××铁路局非运输业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84%,产权比率为16%,负债率上升,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个别非运输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债务风险急剧加大。 (四)乱设账户与资金松散管理导致的资金管理风险 近年来,非运输企业虽然开展了大规模撤销、合并法人企业和撤销乱设银行账户工作,但资金分散现象仍较严重,各企业开户行涉及多家不同的银行,平均每个法人企业开设账户均在3个以上,资金严重分散,沉淀、使用效益差,安全隐患大。多头开设账户与资金分散管理导致企业一方面资金闲置,另一方面靠贷款解决资金需求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 (五)企业整体创效不强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非运输企业经历了创立、与站段脱钩和多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小企业发展到大集团,但国有铁路非运输业仍未摆脱“多杂粗”(企业多、业务杂、粗放经营)的困局,企业整体创效力不强,年收入超10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企业比例小;合资铁路由于未统筹发展非运输业,普遍存在“小散弱”(规模小、分散经营、创效弱)的局面,盈利能力差,抗财务风险能力弱。 二、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非运输企业只重视生产安全风险防范,忽视财务风险防控。从近十年铁路投资、担保失败案例看,风险意识淡薄是主因,如长达20年仍未结案的“铁城虚假担保案”,从形式看是企业被外商蒙骗,实际上风险管理缺失才是真正原因。二是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在已实施风险管理的部分企业中,也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状态,没有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的相互关系,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非运输企业从运输站段脱钩后,虽按《公司法》注册为公司并相应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其法人治理结构、议事决策规则等形同虚设。二是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铁路局内部产权层级除一、二、三级法人企业外,还普遍存在四、五级法人企业,如××铁路局有200多家非运输企业,层级交叉,行业种类多,风险管控难度大。三是产权关系模糊,风险管理职责不清。虽然经过多轮重组整合,但非运输企业产权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总部对所属企业按投资渠道建立的产权管理不紧密,特别是原站段托管的非运输企业与站段长期保持行政隶属关系,总部对其产权纽带连接更加脆弱,造成总部、站段占用所属企业资金、掏空企业资产的问题时有发生。风险管理职责普遍散落于部门职责或岗位职责中,缺乏对风险管理职责的分层表述。 (三)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风险决策评估缺失 一是企业战略管理缺位。非运输企业大多是从运输站段脱钩分离而来,主业不突出,企业负责人由铁路局委任且相当部分是因运输站段安全管理犯错而转任,缺乏经营和财务管理经验,对企业战略管理缺乏考虑,存在急于做大规模、盲目多元化的问题。二是风险决策评估缺失。企业在迅速扩张时缺少对风险的考量,导致规模扩张后资金链断裂。三是凭经验决策。过渡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不考虑财务风险,导致投融资决策失误。 (四)财务管理粗放,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刚性不足 因法人结构治理、产权纽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仍然较粗放。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处在起步阶段,停留在年初下达收入、利润目标的层次上,只强调规模扩张,无资金预算,风险管理内容欠缺。二是资金未实施集中管理,资金分散,管理成本高。三是违规借贷、担保现象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隐患多。四是创新力和成本控制力不强,无成本竞争优势。五是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刚性不足。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少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五)内控制度未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缺失 一是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非运输企业普遍未建立起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制度,如××铁路局所属200多家非运输企业中没有一家设立内控专职机构,绝大部分企业未按国家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内控制度。二是即使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甚至将制度当作摆设,风险管理措施如同一纸空文。三是没有建立起财务风险信息的预警制度,影响决策的效率效果。四是人员素质低、胆子大,存在“没有不敢造的表、没有不敢花的钱”的乱象,甚至弄虚作假,内控运作失控。五是缺乏会计监督和控制,如不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缺少从上到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多元化战略下非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组织架构,实施专业化重组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按资源集中调配、缩短管控链条原则,建立以总分公司为主、母子公司为辅的组织架构,将非运输企业整合为集团公司、专业化公司、分公司三级管理模式,不再设四级公司,减少法人数量和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实施专业化重组。按照经营专业化、组织结构偏平化的原则,将集团公司下属的二级公司按从事行业组建为商贸、制造、房地产等10多家专业子公司,发挥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优势,避免同业竞争,减少财务风险。三是完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行使股东会职权,防止经理职权扩大化,发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四是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按照分级的原则设立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管理专岗构成的风险管理机构,发挥其风险防控作用。 (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谨慎进行投融资决策 一是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战略失误是最大的风险,非运输企业必须理顺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系,在制订战略目标时,既要考虑收益,更要评估风险。规模扩张应坚持相关多元化,选择与运输业密切相关的业务为发展模块,减少风险。二是正确优化投资决策。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尽量选择中短期投资以便尽快回收资本,重大投资决策需聘请专家论证。三是合理制定筹资决策。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坚持适度的负债率,利用金融市场融资,改变单一融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基于风险意识的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度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包括发展战略、投资和筹资等18项企业内控制度,将风险防控措施嵌入到内控系统中,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理顺财务关系,健全财务运作机制,分散财务风险,阻隔全局性风险向高级管理层积累。三是加强审计和纪检部门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紧盯“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事项的决策。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财务品牌,建立信用褒扬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五是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 (四)实施全面预算治理,构造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预算法人负责制。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第一管理者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员的“三全”预算管理。将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等全部纳入预算体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防止资金风险。三是完善量化指标体系。侧重对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指标的考核,把指标导向有利于提高企业增长质量、降低财务风险上来。四是健全预算分析考核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链条。 (五)实施“三集中”管理,构筑资金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筹措、统一调度的集中式管理,解决所属企业资金贫富不均、存贷交叉、账户林立的矛盾,提高总部对资金的控制力,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债务集中管理,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债务成本,控制成员企业多头借款带来的债务风险。三是实行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会计核算集中管理,缩短财务报告生成时间、减少会计信息加工环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六)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构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借助风险管理文化的凝聚力促使全体成员齐心合力抵御财务风险。二是建立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图,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快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共享。三是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四、总结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灵魂是战略,核心是财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前管控,避免其转化为财务危机,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因此,非运输企业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刘雄 单位: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运输论文:交通运输行业财务管理论文 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管理中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输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并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进行统一集中到交通运输部,便于宏观调控以及财务的监控与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一般财务信息管理会集中财务信息建设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分为财务活动与业务信息的子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的子系统以及行业的财务决策信息管理子系统。收集交通运输行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与加工,传输到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信息安全的保护。 2.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重要行业部门,在发展与建设中国家政府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与规范。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规范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与保护。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于运输行业的采购进行管理;对于运输行业的资产进行规范与统一化管理,对资产的构建与使用进行财务信息的管理与规范;完善行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加强对运输行业的资金预算以及资金使用安排进行跟踪管理,加强财务监控与管理,便于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信息的态势分析与监控;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部门预算的编制进行质量的监控以及执行状况的考核。 二、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加强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具体的财会管理工作是由交通运输行业的财会人员来具体执行相关的事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需要财会人员具体实施到工作项目中。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加强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财会队伍。例如,在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针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制动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的培养计划,为财务管理部门培养一种稳定的财会队伍以及财会人才奠定基础,也促使交通运输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适应现代交通行业的发展要求。财会专家总结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定期给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对行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财会人员相关资料输入财务信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对管理部门的财会人员的工作开展以及专业水平等进行跟踪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详细了解财会人员的成长情况以及工作能力,这样子在人员培训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财会人员的短板进行针对性培训,进而提高相关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培训,强化财会人员的信息建设以及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应用到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而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加强与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财务管理具有推动作用,在财务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这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与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管理能力。例如,我国某省的交通运输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紧密结合该省的交通运输运营实际情况以及该省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该省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建设上存在的不足,财务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建设水平,将该省的交通运输在财务管理上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该省的财务预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流动等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与收集,并存储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在财务实践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以及新的处理措施等要及时收集并集中处理,及时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处理,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准确性,促进财务工作有效开展与进行。 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需要将交通运输行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在财务上信息的集中化,逐步形成财务结算、财务的核算、财务运转的监控、财务信息的分析与管理等一体化,建立财务信息的分享平台,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在财务信息上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行业的资金运用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资金安全性。另外,在财务信息系统中还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对行业的收支状况进行及时记录与分析,为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者以及政策的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提高管理能力以及决策水平。 3.优化内部监控与管理,进一步强化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管理中进行财务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财会部门的内部监控与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强化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在交通运输财务管理部门中会建立专业的会计报表,主要是由财会部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会计报表的制定。在报表中主要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与运营中的一些财务信息进行公示与报告,在工作中会计人员会仔细收集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收支情况、资金的流动情况、核算、固定资产的信息等,尽心内部信息的收集与集中,完善财会信息,促进财会信息化建设。内部财会监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交通运输部门的成本支出,节省运营资金。如可以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采购项目进行集中化管理,将采购项目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监控信息,对采购项目进行专业的财会评估后再进行相关采购项目可以降低行业发展成本。 三、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在是在财务管理上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与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财务管理上获得发展与进步。 作者:徐林达 单位: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一体化铁路运输论文 一、交通运输一体化内涵 交通一体化,实际上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主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念,对当下各个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办法进行统一的规划,实现集中的管理。交通一体化改变了单一传统的运输方式,建立了具有综合性质的交通运输方式,实现了对资源的更大程度利用和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科学衔接,全面发挥了交通运输的组合优势,更好的实现了交通运输的整体化功能,能够满足社会对交通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交通一体化是一个新的交通发展系统,体现了综合运输理念。就一个完善的系统而言,交通一体化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多的,既要实现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还要实现整体性的交通运输规划以及统一性的交通运输管理,更要实现交通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全面的交通控制,并需要整合各项交通需求和交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交通运输服务。 二、铁路运输之于交通一体化定位 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铁路运输。而且,铁路运输还在一体化交通运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主要是铁路运输独特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公路运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航空运输也逐渐显现出发展优势,这就使得铁路运输的核心地位有所动摇。虽然是这样,铁路运输仍然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占据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今后的铁路运输发展中,伴随着交通一体化的强烈发展势头,铁路运输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更为具体的定位:一是继续发挥中长距离运输的独特优势,承担起煤炭、金属等类似的大宗货物运输以及如谷物等一些其他的散装货物运输;二是紧随当前的快递发展潮流,承担快运行包运输,同时还承担中长距离的集装箱运输;三是承担客流运输;四是承担通勤运输,主要是围绕都市区与外围组团之间展开的。 三、交通运输一体化背景下强化铁路运输发展 (一)加强铁路运输枢纽建设 在交通运输枢纽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此中转,旅客和货物在此换乘,对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就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而言,一般都只重视自身运转作业中心的建设,没有过多关注综合运输枢纽,在相应的规划和建设中显得力度不足,造成综合交通枢纽没有科学的设施布局,不能很好的衔接城市交通,客流及货物运转极为不便。因此,在今后的铁路运输发展中,有必要过多关注综合运输枢纽,做到合理布局:一是就铁路网而言,实现合理的枢纽布局;二是就交通衔接而言,做好科学布局,实现铁路枢纽和各个城市交通以及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更要在交通布局上做好全面性的规划,在整体上加强铁路运输枢纽建设。 (二)强化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 要想全面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强化信息化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就我国现阶段的铁路网络来看,已经能够实现铁路信息的共享,但也只是局限于铁路内部,当前的铁路运输网络并没有和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有效的网络连接。因此,在一体化交通的发展背景下,铁路运输有必要及时纠正这一不足,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将铁路信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一体化的网络,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的联网化共享。即便就现在的水平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也应该为将来的联网工作实施预备一定的接口。与此同时,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的信息管理能力,还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在财务及统计等方面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各个铁路部门之间加强信息的交流,及时进行财务清算。并且,还有必要向广大旅客和货主及时的公布运输服务信息,以便其查询。而且,为了更好的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有必要对旅客和货主的意见做好反馈,对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三)深化高速客运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交通增长数据来看,仅在1980年至2000年这20年间就实现了7.6%的客运量增长以及8.77%的旅客周转量增长,远远超出了年均速度下的货运增长。从这个数据就可以表明,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旅客运输的需求就在不断上升,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延续。由此,对于交通运输的质量和速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此发展背景下,深化高速客运体系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而且,从国内外的交通运输发展来看,旅客运输实现高速化,不仅仅能够提高客运能力,还有利于增加客流量,更是满足旅客要求、缩短旅客在途时间的重要手段。就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发展而言,客运高速化显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而且,自从推出了铁路提速服务,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所以,在这样良好的状态下,更要继续规划并建设高速客运体系,以便更好的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 四、结语 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建设和实施,能够更加充分的对现有运输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推动交通服务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更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新标准。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铁路运输发展必须紧紧跟随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强铁路运输枢纽的各方面建设,做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的独特优势,提高服务效率。 作者:徐荣阳 步志松 单位: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 运输论文:企业内部控制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不良 内部环境的优劣是决定内部控制整体的好坏的基础,是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实行的保证。内部环境会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时间下的所有的外部因素的综合。内部环境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上,同时还反映在管理者的经营作风和管理理念上。如今,我国铁路的运输企业的内部,大多数的管理者的思想都相对陈旧,缺少全面企业管理的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在经营上,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将利润作为了主要目的,从而忽略了运输也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形象。同时,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外部环境具有垄断性和不正当竞争性,不利于完善我国的铁路运输业的内部控制。外部环境和管理层间的缺陷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和实施的具有一定的隐患。 (二)企业缺乏一定的风险评估意识和防范意识 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在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的方针的过程中,识别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我国的铁路运输业是我国的国有企业,铁路运输业的风险都是由铁道部门承担,铁路运输的企业缺乏一定的风险评估意识和方法意识,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同时在铁路运输业在进行风险应对上也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的机制。由于铁路运输企业没有专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因此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工作都是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散进行的,不利于管理。同时这样的管理方式就是缺少一定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的内部控制,从而导致内部控制面对风险控制的能力降低,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 (三)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中的具体方法,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中的具体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见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授权审批的控制、调节和复核、会计系统控制、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的控制、绩效考核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能够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采用内部控制的时间还比较短,缺乏经验,采用的内部控制的方式基本都是按照过完的经验,这样在进行内部控制中,我们就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铁路运输企业的控制活动,从而导致我国的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地进行。同时,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更新速度也比较缓慢,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采用制度解决问题,缺少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沟通不顺畅 企业的内部控制想要有效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支持,有效地信息和沟通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内部控制是连续的动态的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也具有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的下属部门过多,从而导致管理的层级较多,降低了行政的效率。这样路局、站段、站段所述的车间和职工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降低传递的速度,甚至会出现信息失真、失控、遗漏等现象,从而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的效率,信息反馈不及,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率。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在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对系统构建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进行具体的考核,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实施。 (五)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不健全 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能够更好的促进内部控制的进行,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企业应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多数都只是单独的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忽略了企业的监督系统和评价体系,导致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到整个内部控制的效果。 二、健全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一)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加强内部环境的控制 通过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1.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明确好企业的各个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监督层的人员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2.加强对各个企业的内部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的有关宣传。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让员工了解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加强对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3.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内部控制的原则。比保证领导能够以身作则,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只有企业的文化体系逐渐成熟,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诚信才能保证能不控制的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二)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树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 风险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的评估。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分析、设计以及实施等过程,降低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风险控制的部门,通过相关人才的引入来进行风险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力度。通过对企业运输企业的部门的各种控制和整体风险的评估,确定各个层面内的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的制度,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同时企业部门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意识和经营风险的意识。对今年铁路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巨额负债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好风险预警的机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发展势态、紧急程度,对风险进行划分,制定一定的应对方案。当风险发生的时候,有关部门能够及时的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到影响。 (三)设定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评定指标,进行自我评估 较大的内部控制的缺陷会影响到公司的治理,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内控制制定的缺陷评价指标,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缺陷进行自我评估。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业务循环和内部控制的要素、相关业务的引导,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标准,构建好企业内部的自我诊断的机制,分别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果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就应该及时的对缺陷进行补救和应对。 (四)完善内部控制的控制制度,提高人员的执行能力 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制度也许会存在重叠的制度。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流程就会比较长。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通过企业的自身的业务特点,对现有的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行设计和树立,简化业务流程,从而建立好相应的责权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在进行制度的执行的过程中,有关的监督机制应对其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绩效的考核和评估。在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时候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和对相应职责的意识。随着铁路运输企业的外部环境的改变,我们应结合有关的政策,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及时的修订及补充,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五)注重信息交流的安全 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关信息的沟通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信息收集的程序和对信息进行处理及传递的过程。按照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特点,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建立。信息系统也是内部控制中控制的对象,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访问和变更、网络安全的控制、文件的储存和保管进行控制,重要资料采用备份制度的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结束语 健全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的主要方式,对企业实现长远的战略性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良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作者:武树艳 单位:河北建投铁路有限公司 运输论文:绿色物流铁路运输论文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依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二)绿色物流特点分析 绿色物流是依据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广阔性,使得绿色物流必须遵循多种理论基础,比如,生态与经济学理论、生态与伦理学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要求:在发展物流行业与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与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前提,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物流运输实施规划,进行商品的储藏、包装、运输、配送等工作。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增加了许多,除了专业性质的物流企业(如大家所熟知的申通、圆通等)外,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等也被规划在内,另外,等级不同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在内。绿色物流要求整个物流系统都必须遵循“绿色”的原则。首先,商品在生产上必须是绿色化的,生产企业必须控制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接受”的,对资源的利用是充分地。当产品进入流通流域后,其运输造成的污染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最严重的,同样资源的消耗也是最多的。此时,必须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控制,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采用合理的运输工具,采用清洁的车辆燃料,减少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以达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小和对资源的利用最少的目的。在商品进行运输前所进行的产品包装也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对包装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避免包装材料进入环境,久久不能降解,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考虑到了环境的承受力、资源的利用率及社会子孙后代的发展和利益,并且实现这些利益的统一。 二、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社会物流的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及运输线路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联合运输等。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最符合绿色运输理念,公路运输中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大因素;水路运输相对速度较慢,相对缺乏安全性;航空运输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一些高价、急需物资的运输,不适合推广。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也更符合绿色运输的理念,在将来的运输系统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点分析。节省能量是铁路运输最大的优势。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陆上运输方式,是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轨提供给火车的是一种极光滑又坚硬的媒介,可以使火车以最小的摩擦力在上面行驶,相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极大地节约了火车所消耗的能量。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配置得当,同一重量的货物用铁路运输要比路面运输节省5~7成的能量,这就意味着铁路运输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无论是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于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交通运输工具所带来的尾气污染是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个污染气体包括CO2、SO2、CO等有害气体是造成现代社会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源。另外,交通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音也是社会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交通运输工具尾气形成固体颗粒物还会造成飞尘污染等。相比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产生的废气污染比公路小得多。相关研究表明,每完成单位运输量公路排放的CO、CO2、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分别是铁路的155倍、4倍、2.5倍、36.7倍。另外,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装载量大,运输能力强,匀速速度快,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在成本上占据了优势。铁路运输承运的各种商品几乎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铁路运输相比其他运输方式是最符合绿色物流发展理念的一种物流运输方式,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最主要的缺点便是铁路运输不能向消费者提供上门服务,货物滞留时间相对较长,不适合紧急物资运输。针对以上情况,应考虑铁路与公路相结合的联合运输方式,即可以克服铁路运输的缺点,也可以相对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是绿色物流发展的美好前景。 作者:龚飞 单位:成都铁路局调度所 全面预算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 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所以其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延伸至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全面性。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之前,需要对盈亏目标进行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的市场对接、运输营销目标与各项收入的机制,注重发挥收支的双重功效,尤其是注重企业开拓市场和各项收入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总思路即:将管理贯穿于运输全过程,乃至各个营销环节,对运输成本进行预算。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依据企业实际而编制运输、营销的预算,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成立预算委员会,选取专门的人员担任职务,加强对企业运输营销的收支管理。第二,编制收入预算,根据铁路运输的实际而做好收入预算管理。第三,做好设备检修方面预算,铁路运输过程中,难免有设备出现故障,因而需要企业做好设备检修预算。第四,做好企业员工的薪资预算。第五,以月为时间单位,做好各阶段预算编制;第六,做好财务预算。 三、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全面预算管理要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外部环境。铁路运输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莫测,如果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则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失效,为企业带来较多的问题。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适应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对预算管理有重要影响,包括企业的生产水平、技能能力等。只有在适应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而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促使企业预算管理更为有效。 (二)全面预算管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 一种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与之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业务的经营预算方面。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对象、营销范围、营销数量都较为稳定,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而编制,以充分体现企业特点,为企业而服务。 (三)全面预算管理要注重做好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流动状况较多,具有动态性,因而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做好财务预算。首先,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情况而定,进而制定长期计划,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避免财务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其次,进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要对有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要素,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财务预算的编制要与各个预算相衔接,使其构成协调的整体,进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促进作用。 (四)全面预算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监督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管理方法,因而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首先,企业成立内审小组,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大型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直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采用动态监控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增强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有效落实。最后,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使之在监管预算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五)全面预算管理要有完善的考评体系 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能够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使员工明确权责,做好本职工作;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人员进行有效考核,既检查相关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情况,又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再次,考评必须具有客观性,在考评体系实施过程中,客观对企业人员进行评价,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最后,考评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采用多样化策略而开展考评工作,将企业各种预算工作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企业各部门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铁路运输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更好发展发挥着积极影响。 作者:许雯霞 单位: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 运输论文:内部控制制度铁路运输论文 一、健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提出与实施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结构以及铁路局直管站段,使基层的管理模式逐渐增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发展,制定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内部控制模式,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们将探讨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在新形势下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组织架构,帮助企业各职能部门明确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撤销铁路分局,路局直管站段;落实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行多元化经营,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使企业的运行纳入良性循环,成为一个完整、坚固又充满生命力的整体,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经营目标,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内部控制制度做支撑,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科学的经营方针,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三)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资产包括企业的资金、企业所购置的设备以及材料等相关的物资,这些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互相监督的体系,从而确保没有人以权谋私,牺牲企业的利益满足自身的利益。(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规范的作用在当前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若想长远的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企业的发展,仅依靠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约束是不现实的,只有道德约束和制度共存的情况下,才能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约束,更是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约束,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前进的带领者,若是企业领导随心所欲,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约束,让企业领导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领导的责任心,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就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顺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中,领导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企业的员工在对待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严谨,这样就导致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不明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此就不重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内部控制需要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一起执行,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的发展与风险是并存的,企业想要长远的发展,就应该针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规避风险的策略,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不全面,仅局限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忽视了其他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目前,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资风险,企业内部针对投资风险并没有制定出恰当的解决措施,这就使得铁路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企业开展的每一项经营活动,都需要进行预算,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中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可以了解企业中所拥有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使用,可以推动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铁路运输企业都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虽然在企业中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但是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发挥作用,预算的标准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的现象。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不断的增多,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渐变得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更是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企业领导以及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势在必行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知识讲座的方式,让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深入的了解内部控制工作,清楚地知道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这样内部控制工作才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发挥它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风险,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可以顺利的度过风险,不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则会遇到阻碍,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财务中潜在的风险,如债权债务不明晰、导致资产流失以及对投资管理不重视致使投资失误等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风险,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为统筹配置企业资源、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各单位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取得的各项收入、各种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机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责任,科学合理地确定铁路局与站段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责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大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核、分析与考核。铁路运输企业的预算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人力资源和劳动工资预算等。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程序,预算编制遵循全面性、目标一致、分级分类、量入为出、实事求是、保证重点、效率优先的原则,利于控制和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平衡、预算指标的调整和分解、预算的执行与分析、预算结果的考评与奖惩,全面加强内部控制,而且对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范、协调、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四、结束语 铁路运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就意味着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体系的保证下,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我国铁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实力与长远发展的共识。 作者:周冰 单位: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运输论文:企业存货管理铁路运输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货的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 铁路企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系统。为保证每一生产部门的正常生产经营,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而每一企业所需储备的存货种类、数量动辄上万,这势必造成存货管理的难度增加。 2.配件供应周期长,造成存货储存量增加。 新型设备的投入,部分配件需由国外进口。配件的供应时间长,势必增加物资的储备量。如一般配件从计划提报到实际收到约为60天,而部分专用件的供应期更长,达到120天甚至255天。 3.存货内控执行不严,各环节控制需强化。 存货管理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一环,需要有健全的内控。现阶段,多数企业制定了存货内控管理制度,但存在执行力度不强、各相关部门责任不落实、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督办机制等问题,致使存货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配件的价格昂贵,造成占用资金增加。 以机车上常用的受电工滑板为例,HX车进口材质碳滑板单价达到几千元,其他机车的各钟接触器、继电器、机车仪表、传感器等因车型种类多,各种型号均需备,加上价格较高,必然造成库存占用资金增加。 5.设备的更新改造,造成积压呆滞料增多。 由于设备不断升级改造,部分储备物资对改造后设备不再适用。尤其是部分价值较高的配件,升级后原储备物资不再使用造成积压。另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对物资存储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设备已调拨至其他站段甚至外局,但相应的配件未相应调拨,造成积压呆滞存货增多。6.管理人员结构老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尤其是各运输站段人员结构相对老化。计划员、管库员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对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掌握不够,造成不考虑存货采购成本、储存成本甚至积压呆滞风险,盲目采购等问题。 二、强化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 1.完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种类多、数量大,必然要求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现有铁路运输企业一般采用统一推广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物资采购、收入、发出、库存管理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控制。铁路物资的相对专业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决定了物资采购以集中采购为主,这就要求路局物资处与站段材料科、站段材料科与物资供应段、物资供应商与经销商等单位、部门间在信息传递、共享等问题上得到有效控制,使存货的使用者可准确提报进货数量,存货的采购方可依据采购量、采购成本、供货期等决定最佳采购数量与时点,存货的供货方可及时配送至使用地点,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各相关方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 2.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 ABC管理法或主次因素分析法在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广泛推广。尤其对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库存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在此情况下,既要将存货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又要确保存货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短缺。因此,企业应将ABC管理法等先进思想贯穿于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ABC管理法的分类标准,企业对各类存货的需求量与占用资金进行分析,按一定标准对存货进行分类。可按金额或需求量大小进行排序,区分主要或重要物资,作为重点管控对象,施以个别分析或逐项管理,并贯穿于存货管理的全过程;其他存货不是不重要,只是可以相对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不会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效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建立有效的存货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的存货内控管理制度。一是要明确职责,建立完善监督机制。要明确存货的收、发、存等各环节权限及职责,确保各岗位、各职责部门的责任得到落实。二是要建立存货定期清查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抽查,年末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性,在采购渠道、计划审批、采购方式、验收、入库、实物保管、出库、存储定额等各环节均有相应的控制机制。对内控的执行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制,除要有必要的事后监督外,必须强化存货的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监督机制,发挥存货控制管理的效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强化存货的计划管理。 存货的管理不只是材料的收、发、存,而且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如存货的采购需要依据生产预算提报采购计划,依据财务预算编制采购预算,确保需求计划的准确与及时。计划人员应从生产实际出发,全面掌握物资消耗规律,掌握生产安排、修程修制要求,掌握各项存货的库存状况和进货周期情况,掌握材料费用的预算额度,合理安排物资采购的时间、数量。以生产用煤为例,燃煤的消耗主要集中于供暖期,其他时间只消耗少量燃煤。因此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采购的时点应以供暖期前为最佳,这样可使全年的平均存货占用最小。而考虑燃煤在供暖期结束后可能会有较大的价格折扣,这样就应将生产预算与财务预算相结合,综合考虑采购的时点与批次。 5.合理确定存货的经济订货量。 经济订货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订货费用、储存成本、数量折扣等因素,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特点,可结合自身特点,忽略某些因素,考虑存货特性确定订货量。以机车用燃油为例,燃油的采购由铁路局物资管理部门统一采购。采购价格已在合同中相对固定。在确定采购量时,可按照燃油安全储备周期确定。站段应针对储备柴油的实际情况、运输任务变化情况,与具备采购权的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及时提出采购建议。具体库存定额的确定应根据日常用量、安全储备周期等确定。按照原铁道部《铁路机车燃料管理办法》,机务段燃油的储存能力一般应保有15~20天的周转量。因此,在采购成本、供货周期、燃油存储能力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在确定经济订货量时,可按15~20天安全储备用量确定,从而做到既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又做到低储高效,提高存货的周转率。 6.积极推行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不等于无库存,而是要使存货处于周转状态,不以仓储形式存在。零库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实物资产占用资金,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和本单位用量及时调整存货储备结构,对市场供应充足且采购时间短的物资实行零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对时间性、季节性强的防洪、防暑、防寒物资及劳动保护用品,在非季节中或非规定时限内可以实行零库存管理。对非行车关键物资可根据消耗量情况和物资计划供应周期减少库存储备,使储备结构适应生产需求。 7.及时处理积压呆滞存货。 生产变化或采购计划编制不当都可造成存货的积压闲置。因此必须定期对一定时间无动态的物资进行全面清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资金占用。对淘汰设备配件要严格把关,坚持采购与需求相当,防止产生新的超储积压,保证库存结构合理。对超储积压物资要及时调整需求计划,除在本单位各区域内调拨使用外,积极与其他单位联系利用和调剂,最大限度降低呆滞损失,使库存储备控制在最优定额指标内。 8.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存货管理的先进性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存货的计划、仓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知识和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相对较少,单位在这方面的培训较为欠缺。因此,除了要引进具有相应理论知识的人才外,对熟悉生产过程、了解物资消耗规律的人员也应安排到物资管理岗位,同时单位要经常组织具备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对存货管理进行指导,加强对计划、仓储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让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科学控制存货结构与数量,提高存货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彦峰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力机务段 运输论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论文 1线网基本形态和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要把多线换乘衔接的便捷性和合理性当做首要条件,在运营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努力打造以方便旅客换乘和等待时间最少的网络化运营模型。科学协调列车到站发车时刻、换乘节点内部衔接、网络换乘节点间外部协调等环节,营造出了分层协调、统一管理的优化运营方式,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平移线路列车运行图,完成实现网络列车运行的综合优化局面。可以说,我国城市地质构造的差异化,使城市功能、区位、用地布局、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轨道交通线路规模大小、线路走向,致使最终形成的轨道交通线网整体结构形态也有所差别。 2线网整体形态结构类型 轨道交通多以距离最短的几何形态进行规划设计,这也是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点、线、面组合特征。如果把轨道交通线网进行抽象化理解,那么就可以看到最常见、最基本的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形态,其结构类型如下: (1)放射性网线。这种形态结构是线网从一个中心点向外扩散,辐射周边呈放射性伸展,平面几何形态为“米”字形。具备多种特点,主要是一点多向的特征,交叉点以外的个点要想换乘,就需要向中心聚集,造成中心换乘压力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把中心点进行分散,形成几个链接点。 (2)网格型线网。这种线网形态结构是线网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平行线正交而成,形成若干个不同的交叉点,平面几何形态呈“井”字形。这种线网形态的特点主要就是多点四方向,不论从哪个点出发,都能够向四个不同的方向路径转移,砟于平行线之间的点,必须得有二次换乘才能到达,任意两点之间最多也仅需二次换乘完成交通出行。 (3)增加换线线网。上面两种形态都有各自的不足和弊端,任意两条线路最远的中心之间路径,一定是必须通过迂回路径才能到达的,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运程。要想有效解决这些不足,全面提高线网便捷、快速交通目标,只需要在这两种基本形态上增加弧线或环线即可。在轨道交通建立初期,许多原中心端往往位于城市最边缘区域,这就需要把握好原中心端之间的客流,当确认客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增加相应弧线或环线,把各个区域有效连接起来,适应这些地区之间的交叉交通实际。 3换乘设计遵循的原则 轨道交通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线路相交产生的节点,城市的不断扩大,使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乘客要想到达一个目的地,就需要多次换乘,换乘次数对于路径选择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也就对轨道交通换乘站客运组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如下原则: (1)要有合理的科学调研,掌握不巾站区间客流情况,制定出的方案必须要与换乘客流量相适应,满足乘客换乘需求。 (2)通过不同线路的组成式连接,合理规划线路衔接方式,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节省乘客出行时间。 (3)以科学的设计规划,不断缩短乘客的换乘步行距离,节省换乘时间,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服务能力的提升。 (4)要充分考虑到地铁站突发事件,通过预设方案,能够紧急应对意外事件,设计合理的换乘设施,保证乘客出行安全。 4建立健全应急处理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协调,在技术上要求较高,针对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复杂、客流密集、空间有限、运营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大型社会活动等情况,会对各个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对整体系统、网络局部造成瞬间拥堵或瘫痪,这就需要合理设置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各种应急制度。目前,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业务子系统包括:SCADA(数据采集带那里监控系统)、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FAS(防灾报警系统)、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系统不断进行改造升级,也比最初设计有了更多的功能,由原来各自独立运转向综合监控系统不断发展,改管如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线路间的综合监控信息互通不足、资源共享较差,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有用的信息传导实效弱、应急机制不足、应急手段相对落后、应急网络缺失等问题的产生,也就很难形成快速反应的预警分析和快速协调处理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其运营的复杂性,一旦出现地铁事故,其影响范围将十分广泛。城市轨道交通越是复杂的,故障应急响应机制就显得越重要,一个良好的响应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预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故障、突发事件,在发生故障时,通过预警措施及时作出反应,能够保证交通运营秩序尽快恢复。可以说,在应急响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轨道应急响应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政府机构中没有常设地铁应急机构,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是一对一的联系模式,不足是信息通道短、指挥效力差。 (2)政府中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能够正常运转,解决紧急事态,形成中枢式的指挥机构,承揽协调组织、保障的职能,通过行使政府职能,强有力的保障应急措施快速落实,特点是信息通道长、指挥效力高。 (3)常设机构是一个虚拟机构,没有专门办公地点,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协调等项具体工作,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则由地铁公司与公交集团自行处置联络,特点是信息通道和指挥效力均等适当。 5应急处置过程遵循的原则 应急响应机制由应急事件反应和处理两个方面构成,反应机制主要是指相关管理协调部门对事故故障预先探测和判断、信息传递和决策、对乘客及外界信息功能、技术手段及相互关系等项工作;而处理机制是指相关职能协调部门对事故现场处理、乘客疏散,以及外界对处理提供支持的功能、技术手段和相互关系的工作。要想科学的建立反应机制,就需要掌握大量的运营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通过相关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快速处理,最大范围的挽回损失和社会影响。那么,应急处置机制部门对应急事故的处置要遵循如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如果发生应急事件,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平台,保证应急系统快速启动,及时进行工作状态。 (2)安全性原则。做为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在发生故障时,应把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出发点,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3)协调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多部门,要根据各部门职责协调合作,并与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主动配合,形成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 6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全面改善城市空间布局,保护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环境的全新交通模式。 作者:杜鹏 单位: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运输论文:铁路运输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一、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它既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会计管理的内容,它的主要目标是给相关企业和外界的有关个人提供企业的人力资源变化信息,使用会计的工作方法,计算和统计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数,是一种用来计量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1、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实现对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时掌握对人力资源投资和变更的有关情况,把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及时地纳入统计,满足人力资源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 2、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信息运用者的需要 现在是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企业的运营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影响,企业的运营者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会计能够长期的发展。 二、对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资产的确认 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能不能对资产进行确认,以及采用怎样的确认方式,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时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资产是指企业本身拥有和能够自由控制和支配的资源,铁路运输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多方面支出都是企业付出的,这些付出都是能够通过货币来计量的,也是能够获取企业预期的效益和收益的,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和控制的资源,因此能够被认为是企业的资产。那么,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管理都是在管理哪部分人群,使其成为企业的可控制资产。当前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里,高学历、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低学历、专业度不高、从事熟练工种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企业把那一部分高学历科技型人才纳入到铁路运输企业的人才库,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因此,企业就要支付大额的管理和培训费用,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如何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会计 (一)铁路运输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企业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支出费用统计到了当期费用中,这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会导致企业的运行过程出现错乱,领导层的管理出现不当。 2、铁路运输企业把人力资源的支出进行费用化,这样很容易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完成的财务报告盈亏不实,给企业决策者提供虚假的信息,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出现错误。 (二)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1、能够促进企业每个部门更合理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中,实行的是不利于企业各部门领导层和管理者关注其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作法,也就是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直接划为费用的支出。如果引进人力资源会计后,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观,管理者在考核各部门的经济效益时就会加入各部门人力资源的因素,这样就使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最大化。 2、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方法。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可靠的人力资源资产以及它的发展变化信息,企业管理者就有了准确的依据可以做出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三)人力资源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工资由人力资源会计来管理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是存在缺陷的,它把人力资源的价值和职工领取的工资关系有所颠倒,认为工资的折现价值代表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企业主要采取工资加奖金的方式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其实质也就是认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从最开始直到退休或者从企业离职时间的工资总和进行折现后,它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随着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来强化企业的运营管理。那么,在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信息的基础上,铁路运输企业怎样能够吸引顶尖人才的加入,同时又能够合理的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机制来管理职工的工资,实行工资由人力资源价值决定的投入法,这种计量方式可以正确地反应人力资源价值和工资的关系。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在形成其当前的知识技能水平时,前期投入的生活物质,健康保险、培训管理等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大小。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公式:多种投资额分别除以相对应的回收期之和就是等于年薪。例如,一位年龄50岁的铁路高级管理人员,能够获得企业对他的预计健康保险和各种生活物资投资各20万,知识培训管理的支出18万元。在退休之前这些生活物资、健康保险的支出会继续发挥效应,所以把回收期定为10年,而专业知识的管理培训支出,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其周期也是随着变化的,假定3年为回收期。根据公式计算,这位铁路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年薪为(20/10)+(20/10)+(18/3)=10万元。 2、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人员流失由人力资源会计来管理 许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前途,他们会选择从铁路运输企业离职,这就导致企业员工人员数量的严重流失,可是企业又缺少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衡量这种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加之铁路运输企业有没有其他的制约措施用来规定,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给管理者提供人员大量流失带来的经济,另一方面提供的这些可靠信息,便于管理者借鉴参考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制约和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比如,一名高校的本科学生,在一个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工作有五年的时间,因为不太满意现在的福利待遇而已经离职,而该大学生因为离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能够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资料表现出来。假设这个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的余额为5万元,他相应地就给企业造成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该学生在离职的时候应向企业做出赔偿,否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拒绝办理其离职手续。由此可看出,人员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会计的控制。 四、如何进行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一)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核算 把“人力资产”科目设置在一级科目中,用来主要核算各类人力资产的原价,这和工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有些相似。用该科目综合把人力资源的投资增减变动情况表现出来。因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带来的人力资产价值,主要包括新增员工的投资成本,这些人力资源的增加由借方由反映出来;而职工因为离职、退休、调离、发生意外事故减少的人力资产主要由贷方来反映;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通过余额来表现。运用人力资产的项目,可以把“科技型人力资产”、“管理型人力资产”具体的子科目设置在里面。 (二)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 把“人力资源成本”科目设置在一级科目中,主要用来核算铁路运输企业在新增职工开发方面所投资的实际费用支出,以及各项结转成本,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发展,设置“培训课程”“工资计算”等子科目。 (三)对人力资产摊销进行核算 1、设置人力资产摊销年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年限,就是指员工在铁路运输企业准备服务的预期年限,也称为取得成本的摊销年限。二是开发成本的摊销年限,根据企业员工在培训后预期准备的服务期限来确定。 2、结算人力资源摊销率:可以运用一个公式:1/预计摊销年限100%,人力资产摊销额=人力资产原始成本人力资产摊销率;用这个公式能够简洁计算人力资源摊销额。铁路运输企业可通过比对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办法,对人力资产的个别、分类、综合摊销率进行确定。 3、分录企业人力资产摊销:借方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售出费用),贷方包括(人力资产累计摊销)。 (四)对人力资源的权效力分配进行核算 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有其相应享有的权益,这称为人力资源权益。主要有:国家规定的人力资源权益,就是国家明确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如职工工资、培训经费、保险费等的人力资源权益。把“应付职工利润”设置在一级科目“应付利润”中。 (五)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的报告 1、对内报告。一方面是货币信息,指铁路运输企业各负责中心的人力资源价值,另一方面是非货币信息,就是指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运用、分配。 2、对外报告。一部分内容是把企业的人力资产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下单独列出来。另一部分是。把从动态和静态方面详细揭示的人力资源状况列在附注中。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尤其是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会计问题不管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中,都处于不完善的起步阶段。由于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人们观念的转换更新,运行机制的改进,人力资源会计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 作者:周焕 单位:广东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三水机务段 运输论文: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低碳经济论文 一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现有不足 公共交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交通,但在前几年由于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购买了私家车,公共交通一度衰退。私家车剧增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最直观的便是交通拥堵,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北京交通几乎陷入瘫痪,其他中小城市情况略微好点,却也不乐观。在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提出后,公共交通运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些缺陷。 1交通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 国家对公共交通投入大量资金,但交通管理不当会致使资金浪费,如果交通管理有碍城市规划,反而会使公共交通达不到交通便捷的目的。城市规划与人口分布息息相关,公共交通则是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如果交通管理安排不当,在人口少的地区投入过多的交通设备势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样的,如果城镇居民密集区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不足,必将造成居民出行不便,起不到公共交通的作用。从哪种情况来看,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相符都将导致能源浪费,有违低碳经济的初衷。 2交通工具不能准时到达预定地点 交通设施迟到现象在公共汽车上表现比较明显。公共汽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公交晚点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公交运行期间赶上交通阻塞必然致使到站晚点。交通阻塞只是公交晚点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资金不足,公交车辆不够,如果有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其他车辆补充,会致使公交短期瘫痪。资金不足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公交车不能及时报废更新,老旧的车辆在运行速度及尾气排放方面都存在问题。 3信息系统有漏洞由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在很多城市完备的信息系统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公共交通管制不完善,在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入21世纪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第一手信息就占据的先锋地位。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信息同等重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会导致管理方针的制定有偏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定地区投放公共运输设备,信息系统不完备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二针对现今不足 提供以下管理方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优化体制改革,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公共运输包含于城市规划 但又有其独立发展的趋势。由于公共运输在近几年才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致使管理方针制定不是很完备,有些运输途径还会与城市规划相冲突,为避免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浪费,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交通运输要考虑人口密集程度,在商业繁华区、校园所在地、旅游景点等地加大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保证人们出行便捷。除了考虑人口问题,公共交通运输还应注意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地铁的建设应避开地下运输管道。为保障煤气、天然气等运输安全,地下运输管道会定期检查,如果地铁与运输管道相近,管道检查期间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营运,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发生煤气、天然气泄漏,地铁里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的管理方针不仅能提高人们出行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公共交通运输日益壮大,现有资金不足以使公共交通进一步发展,很多现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吸引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此便可减少私家车上道率,不仅有利于道路通畅,更能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更新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前的车辆在速度方面不及现在的车辆,而且排放量大,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投入资金购买排放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备,从而达到绿色公交的目的。增加新型公交车能在提高乘车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3落实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也需完备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资源,它不同于汽油柴油等可见的能源,但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地位不容质疑。车辆信息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行,降低在运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道路信息能保证车辆畅通,在经过交通拥堵的地段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措施。人口信息能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得当,交通设备分布合理。政策信息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也很重要。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直接决定公共交通事业能否开展。由此可见,信息的完备和畅通是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正确决策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发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 三结束语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这一大环境下,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如火如荼的展开。公共交通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的排放。完备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在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经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理念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因此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这种形式下,相信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会越发完善。 作者:卢微单位:穆棱市道路运输管理站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机械设计课程教育背景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重要的一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代化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机械设计和制作手段方面的创新,展开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机械设计教学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展开工程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决心。机械创新设计(MechanicalCreativeDesign)要求设计者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兼顾设计的新颖性、创造性,体现制作发明的实用性。为了提高大家对于机械创新的兴趣,学校可以常年性举办创新设计(MCDchampionship)大赛,通过评选“创造之星”的方式,给予参赛选手一定的现金奖励,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参与热情,增强广大学生群体参赛的积极性。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展开一系列考量工作,为大学生量身设计一套符合自己已有能力的机械制作课题计划。 二、提高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从多种渠道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强机械设计方面的理念创新工作,普通高等院校的机械创新设计相关负责人,应该安排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机械课老师作为能力培训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机械课教师还应该从多种渠道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外,机械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补充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在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集机械创新设计的年度最佳作品的相关设计细节,并且将这些科技作品图片使用办公软件加以编辑和处理,从而做成PPT,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适应与相关领域的各种动手设计操作。除了这些之外,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材料储备,机械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去参加一些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和高精尖时代技术运用的现代化科技展览,帮助学生了解现今时代的现今机械设计运用和各种创新性发明,可以给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提灵感支持。 (二)重视对于学生组织的培养工作 社团组织是普通高等院校开展机械设计等相关技术普及的“前沿阵地,”只有从根本上重视对于学生组织的培养工作,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完美的动手操作平台。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机械设计相关组织之后,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与人沟通能力,为以后组织更好的科技研发社团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当今社会机械产品的思考和创新需要,学校领导还可以联合院系骨干教师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负责人,召开人才培养的相关联合研发会议。通过成立专门性的组织,开办院系内不得额机械创新设计培训班,学生在课后培训班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使用到更多的模具基本设计材料,进行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平台中找到一个发挥自己“光”和“热”的良好组织。除了这些以外,培养学校内部的机械创新设计组织,挖掘学校有发明创造潜力和特殊长处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对学生设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领导可以安排担任过机械设计创新方面的社团组织负责人,进入“校企合办”的组织中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校与机械公司联系的紧密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今后求职的过程中,有过此种经验的学生往往也会更加具有优势,他们更加具备团队意识和集体思维能力。各种各样的学生机械组织和发明制作社团活动,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校的课堂教育往往是不够全面的,所以,学校可以培养诸如“机器发明创造”等类似的兴趣社团,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内部的各种机械设计“小发明”等相关社团组织,加大对各类科技研究社团组织的资金投入,加大骨干师资力量对于学生设计活动的技术支持,抽调学校实验室的常任教师为学生讲解,从而加强对于大学生科研小组等社团组织的扶植力度。 三、结束语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支撑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的重要能力,机械设计也是进行产品设计和工程项目构件改造的重要技术支持,是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不同维修操作的理论基础保障。因此,机械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实现机械设计规划的良性发展,通过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知识迁移能力水平,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王艳飞 窦东阳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我国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1.我国机械创新设计和制造 一般情况下,创新设计先后经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全面分析和最后决策四个环节。抽象思维主要是是通过设计人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智慧,提出新颖的有可能实施的想法,是创新设计必备过程。有了抽象思维过后再将想法具体化,考察其逻辑性和可行性,结合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原理进行进一步的新颖的、可行的、具体化的机械设计。而全面分析则包含了创新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可能性,综合考虑技术的可行性、成本与性价比,最后设计出新的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机器或者其他产品。 1.1我国机械创新设计过程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在于改善机械本身的功能、性能或者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制造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机械。目前,我国技术专家认可的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二是机械结构的优化和改进,三是机械尺寸设计和参数优化,四是机械运动性能及动力参数优化。机械创新设计与普通的机械设计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主要的区别在于机械创新性设计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突破,在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创造出更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机械工具。 1.2我国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 机械创新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特点:一是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二是机械创新设计中,数字并非主要思考因素,而是应该充分结合过往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判断和提出可行的新的设计方案;三是机械创新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十分注重灵感、想象力、创造力的作用,因此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四者的作用;四是凡是设计创造类等实践活动都需要不断重复、尝试,从中吸取经验,多级选择最佳方案。在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只有完全领略和充分展现以上四个特点,才能做出优秀的创新设计。 2.我国机械创新设计思维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对于机械创新设计来说意义重大,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勇于突破现有的固定模式和局限,采取新的方法、体制、设计才能使自身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保持领先,走在时代的前沿。 2.1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涵义 创新设计思维就是指在原有的科学理论知识、原理以及过往的设计和经验中设想出新颖的、更能满足审美或者实用需求的设计方案。而对于机械设计人员来说,创新无疑是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以及缩短生产时间来提高机械设计的性价比。在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有创造性思维,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更加优化的观念,并将这些优化的观念付诸实践,从而创造出新的不一样的机械设计。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多向性的特点,强调联想、灵感和感觉,并不是依靠固定的逻辑思维推理出来的,而是激发于机械创新设计人员的大脑。 2.2机械创造性思维的三大特征 2.2.1自由性 机械创造性思维最大的特征在于自由,创新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机械创新设计人员可以在结合有关客观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完全自由凭借自己的想象、灵感、直觉设计出新的机械,而不必有太多的思想束缚。在当今变化赶不上计划的经济时代,思维的自由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机械设计工作中,要不断地有新的进步的成果,就必须突破原有的事物,消除固定思维的束缚,自由地翱翔在创新设计的天空中,只有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设计出更令人满意的成果。 2.2.2多向性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具有多向性的特点。而在机械创造性思维中,同样具有多向性的特点,设计人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判断问题,并且设想出完全不同视角的方案。设计的美妙恰巧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多向性,没有固定的设想方向,任意一个方向都可以是设计者们延伸的目标。多向性思维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定有过多向性的设想,从中择优进行实践得出最后产品。因此,多向性思维是机械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点。 2.2.3独创性 独创性即设计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产品,提出不一样的理念,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新颖的进步的成果。独创性是机械创新设计的目标,创新的目的在于独创,拥有别人没有的想法和成果。因此,在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要学会从新的切入点思考问题,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敢于向原有的观点提出新的看法,从而设计出具有独创性、新颖的机械产品,更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机械创新设计的路途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创造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在遵行已有的设计基础上,需要更长远更有想象力的思维去推动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 作者:石建单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基于高职机械创新设计网络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要: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资源现状,针对高职机械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研究适应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产品设计改进和技术革新人才的培养方案,探讨机械设计基础与机械创新设计相结合,融教学、考证、竞赛为一体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结构组成要素,初步设计形成《机械创新设计教学资源库》网站框架。为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和教师组织教学及课后a指导,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关键词:高职;机械创新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跃增,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机械工程类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创新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源泉。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探究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案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目前国家大量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衡量机电产品的好坏,创新点是重要的指标。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机构功能与结构实现的创新点上。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 当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大赛很多。受到了各院校的普遍重视。正如周济同志所指出,机械很重要,没有机械就无所谓工业;创新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设计很重要,设计决定着产品的成本、功能和使用寿命。如何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国内更加宽泛,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更显突出。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不胜枚举。但是,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尚需进一步探索。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高职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重于能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机械创新设计核心能力的培养涉及范围较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等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设计性和实践性,而且具有信息量大、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等特点。大量的知识内容都渗透着工程实际应用背景,更需要超前的创新设计理念。目前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效果有所改善,然而高职生缺乏机械创新设计的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信息量庞大的课堂灌输内容,尤其是大量的课外时间开展自学难度较大。高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渴望有比较直观应用的学习资源。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多种形式展示媒体化、智能化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为培养机械创新设计人才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开阔了教学视野。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虚拟仿真、知识与趣味交融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为课后消化课堂知识、自主机械创新设计学习,课外竞赛辅导,学科发展动态,技术标准查询,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效果自我测评,紧密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创新的自由空间。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获取相应资源,大大节省了个人查询资料的时间,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机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 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相对比较直接的条件。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至于课程教学资源,其内涵极为丰富,教材只是课程资源其中的一个内容。还应该包括,在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远程异地共享的教学和学习材料。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教学素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专业相关课程资源库等多个方面。 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机械创新设计为主线,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特点,借助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制作工具和网络编程工具,构建更能适用于高职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框架,见图1。 课程资源库可以单独建立网站,也可以涵盖在某专业资源库中,应根据现有网络资源而定。本课程资源库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网络资源库下构建。其中,师资队伍栏目:主要展示主讲教师的风采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状况。教学研究栏目:主要课程标准、教学改善、教学论文、发明专利等教学研究进展。课程建设栏目:主要内容有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建设开发、工学结合、典型机构的仿真动画演示。 网络资源栏目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设计指导、竞赛指导、推荐辅导材料等直接学习素材,也是课程优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2。 课程资源库的使用效果通过课程评价栏目(自我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成果展示栏目(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来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是通过师生教学互动和反映学习过程的考核来实现。网络资源库可以通过教师作业、学生作业提交、教师作业批改、学生网上学习、网络资源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形成课程考核成绩。丰富的试题库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计算机考试,实现无纸化考试。 四、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 为了建构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便捷快速有效地学习和查询各自需要的资源,在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组织时,既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要符合高职生的学习习惯,精选课程相关核心内容的系统框架,并且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构成的重点放在优质资源的提炼上。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是蕴藏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灵魂”,必须研读精确。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目的是要准确叙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等。这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保障。学生可在学习课程之前从网络资源中获取课程相关的重要信息。 课件的制作,则要紧紧围绕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进行规划,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语言简洁易懂是最基本的要求。课件的设计应从可教性、易用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入手,利用多种媒体要素,动静有机结合,集视频、图文、音像为一体,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流畅的高质量课件。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典型机构和不易理解的机械原理,应尽量通过仿真、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资源库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构演化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机构创新设计的兴趣。 针对课外科技活动和机械设计等相关大赛,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库、优秀作品展示库和创新设计知识拓展等知识模块。吸收历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竞赛等项目成果。开辟学生社团活动专栏,宣传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和比赛过程的相关录像。促使学生课程学习钻研主动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积极性和取得成就的自信心。创新设计知识拓展模块主要包括:机构创新设计、传动部件和轴系零件设计等素材,针对教学单元设计的创新讨论试题库,历届竞赛信息,新标准与机械学科前沿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 五、课程资源库的建构与应用特点 1.依托专业资源库和相关精品课程,避免优质网络资源重复建设,突出机械创新设计主题。为课程设计指导、机械设计大赛及相关证书的考核鉴定提供相关素材资源和专题辅导。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开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栏,快速链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享企业相关资源。 3.相关专业、相近课程共享。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接近于职业岗位的需求。 4.在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经费来源上,不同的高职院校差异甚大。因此,如何在少投入的基础上构建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资源库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本课程网络资源库是在最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构建的。 5.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应用,特别是课后学习。因此,整个课程资源的框架构建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参加评审。 6.整个网络课程资源库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教与学平台,支持资源快捷更新。既能满足在校学生学习,又适用于毕业生和企业青年职工自学,力争达到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能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机械创新设计技术发展迅速,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提升和更新内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机械创新人才的需求剧增,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毕业后再学习,以及企业从事机械创新设计的新职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必将为提升机械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步伐产生深远的意义。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τ谝桓龉家来说,创新是不竭的动力,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才能在具体的的实践工作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机械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对于机械结构设计来说需要具备很强的创造性。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时刻注重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设计,才能获得最符合规范的设计效果。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创新设计;应用 0.引言 当前,对于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创新是为了对机械进行更好地利用,同时也是为了将其实际效能发挥出来。对于机械结构创新设计来说,一般其思维都较为统一,且以变元法为主,因为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在创新设计中利用逻辑化的思维可以对可变元素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于机械结构设计来说,它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时刻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让设计达到最优化效果。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变元法在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能得到更好的机械结构设计效果。 1.变元法 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变元法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法是从德国引进的,它同时还被赋予了创新的精神,将变元法应用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就是创新的重要标志。变元法系统化和逻辑化地梳理了设计中的一些可变元素,便于更加有效和可靠地进行设计创新。在应用变元法前,工作人员需要首先分析和研究好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框架,这样才能确保最优化的机械结构设计。对于变元法来说,它对产品的设计定义具有极好的诠释作用。论证过的变元法可以对关键点进行有效调整,便于改变原先设计中的弊端,以便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将变元法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1.1材料变元和其数量 在机械设计中会涉及很多的原材料,这些材料种类繁多,同时每种材料的价值不一,功能也各不相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原材料的加工工艺差别性也较大,有效加工后才能符合某种需求,并成为理想地达到参数要求的材料。还有部分材料是不能加工的,需要对材料实施变元法才能达到要求。比如,设计刚性材料,要想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会使用增大面积的方法,让其成为理想中的感性材料。铁性材料可以通过将隔板增强等措施来进行调整。这些例子都是通过变元法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变元法通过变量的形式将一种或是多种变量改变,但是并没有改变结果,属于全新的设计模式。加工面和工作面是机械结构原理的两个重要基本元素,此外还包括产品本身和产品整体等。产品性能可以通过这几种元素进行衡量,操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调整好这些产品元素,这样得到的产品原件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1.2位置和工艺变元 所谓的位置变元指的是将元件位置改变,以此来优化设计。比如,在焊接部分元器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选择好焊接位置,确保焊接位置靠近中心轴,避免元器件出现变形,或是有不规则扭曲现象出现。所谓的工艺变元指的是在机械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好施工工艺关,同时结合好图纸将最优的工艺产品设计出来,同时借助先进工艺技术的帮助,开发和设计元器件,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 1.3 尺寸变元 所谓的尺寸变元指的是将元器件的形状改变,以此来达到最优化,也就是将元器件的长宽高3个基本参数改变。比如,泠冲压压弯曲技术,因为材料是能进行弹性变化的,但是需要在泠冲压之前先变形,同时还要考虑到和计算相关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材料在变元后充分发挥作用,如图1所示。 2.机械结构创新设计的关键点分析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好防腐性能,在选择材料和零部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图2所示因素的影响作用,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如下元素: 设计防腐设备:机械设备需要给予其完善的空间,特别是需要确保其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淤积介质千万不能出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的腐蚀。 结构间隙腐蚀:在设计结构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结构盲区,这些盲区位于眼睛看不到或是手触摸不到的地方。这些区域很容易沉淀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能损害机械设备,同时还会对设备造成腐蚀,设备的使用年限会大大降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焊接点、铆接结构和容器衬板结构等。设计人员在设计这些部分时一定不要出现间隙结构,从而将结构质量提高。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需要将密封间隙增加。如果上面的设计不能达到要求,可以将间隙进行合理扩大,使得设计质量得到保证。 避免直接接触金属:在结构设计中尽量不要直接接触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容易出现腐蚀现象,所以需要将不同的金属隔离出来。 不要出现高浓度梯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容易出现沉淀物或是冷凝物,这样会导致局部势差出现,从而使得设备的腐蚀速度增快。 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将最小面积规范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将表面积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知,球体结构是最好的选择,圆柱体是仅次于球体结构的选择。 3.最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对于设计方案来说,它会直接影响到机械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所以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中需要高度重视,或者是设计出多种方案进行相互的对比和筛选,将最佳方案选择出来,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分析之后,评价好设计方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一般使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综合评定时需要考虑到安全性、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维修性和可操作性等评价因素的影响。如果是考虑到社会效益的影响,需要考虑到设备是否会经常出现故障等;如果是经济指标,需要从成本和人员两方面来考虑;如果是可操作性,需要从施工工艺方面来考虑,主要是从施工技术是否成熟等方面来考虑。所以,综合上面的因素考虑,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对结果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样不仅能对机械设备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对设计结构进行改进。对于结构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结构和零部件要建立起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对其进一步进行优化设计。因为模型能将结构特征真实反映出来,为结构设计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这样才能综合性优化。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的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参数就是机械设备,所以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好施工技术。随着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发展,机械结构设计也被不断地进行优化,测控设备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发展,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将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同时不断引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机械设备结构设计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结语 在设备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机械结构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机械设计来说找到适合的新方法来替代旧方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同时不断优化结构设计,将机械结构设计的思路和理念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械结构设计的质量,实现我国的强国之梦。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 摘要:人类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机械设施。随着21世纪工业化及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对于机械的创新设计及研究十分关注,机械的创新设计往往会带来创造性的机械设备,甚至会引领某个时期各领域的发展。一个工业企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也直接关系到气压的长期和核心竞争力,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大对于机械的创新设计及研究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民生意义。本文主要对机械创新设计的概述、当前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概述和讨论。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机械已经渐渐的不能满足于我们生产生活的更高需求,传统机械在诸多方面如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等方面的弊端也使得人们急于研究出现代化的机械来代替传统机械设备。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依靠技术上的创新获得的,现代化机械中高新技术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为推动企业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注重机械创新设计、加大研究投入、提高机械设备中的高新技术比重,使所生产的机械更加的具有竞争力。 1机械创新设计 1.1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 机械创新设计(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MCD)这一概念是指在充分发挥了设计者的创造力,以及利用人类已经有的现有成熟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继而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构思和设计,设计出具有创造创新性、更加经济实用的机械设备。这一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生产生活中已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以提高其经济性、稳定性等,另一方面是为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的一些新需求从而进行的开创新的机械设计,这一过程一般更为困难。设计上额创新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2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是一门需要具有开创性思维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这一技术与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摩擦学设计、有限元设计结合形成了现代化的机械设计方法,并相互借鉴来共同进行机械创新性设计。 2 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2.1智能化及自动化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问世,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越来越大兴趣,现代化的机械设计中,人工智能的融入将会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除了尚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之外,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技术更是引起来工业领域的广泛兴趣,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使得创新设计出的机械设备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也更加的安全可靠。为适应现代机械对自动化及智能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发展研究自动控制软件、数据库的完善。 2.2数字化研究 现代化的机械设计更加注重数字化的描述,我们在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计对象中确定性变量的数字化描述及数学模型建立,而且更要注重非确定性变量的数学描述及数学模型建立。这样更有利于机械运作过程中我们对于机械运作状态及各项指标的实时掌握。例如最新的CAD技术,很好的促进了机械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也为机械设备产品的概念化和实物化创造了条件。 2.3虚拟化设计及仿真虚拟实验研究 虚拟化设计及仿真虚拟实验是一种集合了计算机、智能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为一体的技术。这种虚拟化设计系统可以为机械设计者在设计各阶段提供工具,并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进行评估,这种技术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模拟的仿真环境来对机械设备的装配操作、运行、控制进行模拟和评估,这样能够降低设计成本,也能够帮助实现对一些独特的设计的模拟和评价。 2.4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计算机辅助创新是一种集合了现代设计方法学、本体论、语义处理技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及计算机软件等为一体的现代辅助设计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很好的将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开拓了机械设备设计开发者的思考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开发设计者打破常规思维获得创造性设计。 3 结语 面对新时期的新的竞争与挑战,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久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整体工业化水平。创新设计是机械设备不断提升的唯一方法,是现代机械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合理的创新设计能够带来更好机械设备,使其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机械设计方法及形式上的一些不足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思维模式的训练帮助设计人员开拓思维空间,进而提高机械创新设计的研究和发展,从而促进工业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基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三融三改”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本文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针对《机械创新设计》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融三改”教学模式,阐述了“三融三改”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方案,并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学模式;中国制造2025 2015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两大举措相互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之一就是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而强,将会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更多机会。高职教育连接产业和教育,在创新创业中担任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双创背景和国家政策推动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应以创新为重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本文通过探索“三融三改”教学模式,促进课程与双创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完善整个课程体系以及提高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1 当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与市场脱轨 由于政府缺少对校企合作针对性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企业出于商业机密或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学校校企合作并不彻底;同时多数教师缺乏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知之甚少,无法做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而本课程设计首要确定的是主题,所有的理论设计和操作实践都以主题为方向。多数任课教师对市场的敏锐性已经淡化,仅凭经验和搜集信息来确定主题常脱离市场,所开展实践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多数高校以机械设计课程代替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机械设计课程内容以介绍手册使用、计算公式为主,课程设计机械化。开设有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高校中,课程内容重视基础知识等,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锻炼;涉及实践的高校,多使用传统验证型实验室,学生只是对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实验是成熟的、不变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发散,或以虚拟实验,模块化实验代替设计实践,无法预测和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成果无法验证。 1.3 技术与创业脱离 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主流教育、融入专业课,大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从而导致创新创业边缘化。本课程也同样缺少实践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技术创新无法真正应用到创业上,评价模式以针对课程内容的考试为主,学生缺乏对社会需求分析以及成果的可行性分析验证,导致很多成果没有价值,无法服务社会。 2 “三融三改”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三融三改模式结构如图2.1所示。 2.1 校企合作与课程相融合,改变教学内容 把工学结合作为课程选题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去企业参观实践,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需要,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发掘顺应市场主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设计创新与实践;或通过联系企业家进学校,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第二课堂”教师,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争取企业相关项目为课程的主题,成立由专业教师和学生M成设计创新小组,按企业标准进行项目设计与创新。通过发掘校企合作,使课程主题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既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也能提高敬业精神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2.2 创新工作室与课程相融合,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工作室是指在指导老师管理下供学生使用的机械创新产品设计、制作空间。创新工作室中备有全套的通用设备,如通用车床、铣床、3D打印机等。学生可以根据制定的主题,以团队作为学习单元,对知识进行选择、整合,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内容,随时对新的想法进行实验和验证,教师担当教学顾问的角色。在创新工作室中学生摆脱了纯粹空想和空对空的设计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拓展想象力,对学生自我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2.3 竞赛与课程相融合,改革教学评价 将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引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组织学生以团队作为参赛单元,制定主题,设计流程,展示成果,通过学生互评,选出相对优异的70%由指导教师评估,指导教师选出优秀的40%交由企业评定,企业最终选出10%作为入选作品,经专家评价,选两到三个团队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也可以进行校外创业。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观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结合成果评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除去学生的自评、教师的评估,还包含企业、专家及校外机构对项目的评估,使得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参与其中,开拓学生视野、看齐行业标准,并获得合理和全面的评价。 3 结语 《机械创新设计》与双创结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延伸和深层次要求,本文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两大战略为引领,以校企合作、创新工作室、技能大赛三大平台为抓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探索“三融三改”教学模式并初步实践,推进课程与双创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并服务社会,为“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开展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引领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摘要: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项目,形成“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考核体制这四个方面。从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大了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实践创新教育;竞赛+项目;教学模式改革 0前言 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机械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竞赛融入教学,以“竞赛+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旧框框,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让学生在“竞赛+项目”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整体牵引学生自主实践水平迅速提升。 1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的相结合。学生三年学习期间,采取分段递增式教学模式。这种分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也解决了企业对生产力需求的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技能知识有限,而企业需要完成生产工作任务,通常安排学生在流水线上工作,学生无法掌握关键岗位关键技术;另外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点与企业要求有差距,无法满足关键岗位技术要求,只能被分配到流水线生产岗位;再有不同的企业岗位要求也不同,而学生的培养模式却是一样的,所以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个性化的需求。 针对一些企业个性化的需求研究开展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企业定制课程,消除了学校与企业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学院与企业对学生实现共管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最高程度的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本专业开设了富士康、三一重机、瑞升科技、柯达等订单班。 机电学院同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走出寝室,放弃成瘾的网络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兴趣爱好、实现理想,团队合作的平台。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竞赛+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是把以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项目融合到现有的教学中,并结合现代行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重新整合专业课中的教学内容,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在这种“竞赛+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因为融入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醒目内容,因此不仅老师要教设计,学生也要学设计,由学生团队分组完成项目,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本专业主干课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床夹具设计》、《机构设计与零部件应用》、《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编制》都进行了“竞赛+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把课程中知识点重新进行梳理归纳,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项目与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以一个个子项目,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实施各个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床夹具设计》、《机构设计与零部件应用》、《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编制》这些课程项目引领式新课程标准。 3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创新指导能力 2013年聘请楚天技能名师1名,2014年12月企业兼职教师初级、中级、高级企业技术人员资源库50人,至2014年6月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进行下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进行骨干教师培训等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积极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同时在指导大赛过程中尽可能将参赛作品转化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校企共建多元化考核体制的改革 4.1打破传统试卷考核改革为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形式不再是传统的考卷式,一卷定结果,而是注重任务过程中考查学生动手能力、问题分析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安全意识等;评分环节加入学生自评、互评。整个课程考核评价比例为:过程评价(40%)和目标评价(60%)。 4.2顶岗实习引入企业评价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顶岗实习也是在学校、企业、学生这三个主体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结果。学校和企业出发点、需求点不同 因此对学生要求和评价也不同,以前都是由学校单方面实施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贴合行业企业,这时我们需要对顶岗实习实施有效的评价制度,因此引入企业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顶岗实习期间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同时又能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 4.3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大赛,引入社会评价 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大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机械创新大赛为例,是同行专家对机械创新作品的评价。 5提供一个范例 在开展研究之初便有良好的领头羊意识,努力将实践创新教育做成一个样板,目前在本专业积极筹备拓展“以创新大赛为载体,融合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现已开展该教学模式的课程有《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等,可为本院其他专业提供一个范例,带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实践,勇于创新。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总结多年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经验,指出大赛指导教师应在选题、组队、信息检索、知识综合、科技写作、实际动手、意识培养等7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为更多教师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指导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题;指导 0 引言 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西安工业大学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与教改实验班试点正是适应这一形式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切身体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大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发展学生个性的特殊功能,开放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全国的各项赛事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给了学生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为工科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社会竞争力增强,为就业和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3,4]。 高校大学生参加各项赛事是一项辛苦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由于缺少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在选题、计划、参赛、团队协作等方面遇到困难,这些需要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5]。对于指导教师来说,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可以和本校学生培养师生友谊,可以跟兄弟院校同行强化联系,也可以提高教学前瞻性和科研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成就感和自豪感。如何吸引和指导大学生通过参加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指导教师的必修课[6,7]。笔者通过多年来组织参加各项赛事和指导学生参加多项赛事,根据自身的体验,针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得出了几点体会,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1 指导学生围绕大赛主题进行作品选题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从第二届开始设定大赛主题,学生提交的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题。指导学生选题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爱好,学生的选题也许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学生以免打击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一个作品从构思到成形,要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能力发现最初的不足,指导教师可以在原理上、技术上提供建议,使作品实现预定功能。 2 指导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组队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从知识结构上来讲,不仅涉及到了学科基础知识,比如《机械制图》等,也涉及到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比如加工制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比如工业设计、控制、电子、液压、机械等;从实施角度来讲,不仅包括费的使用,也包含作品的讲解和展示;从执行角度来讲,除了考验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考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基于此,我们在组建团队时最好以大三学生为主组队,因为大二学生虽然热情度很高,但是所学专业知识有限,恐难以胜任,而大四学生虽然具备了足够了专业知识,但是由于面临毕业等诸多压力,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因此,最佳的安排便是组队时遵循自愿的原则尽量选择大三的学生,大三学生级具有了比大二学生更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没有面临大四学生的毕业压力。 通过指导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组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在推进项目顺利开展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 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在设计方案论证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题进行文献资料检索,了解自己的选题是否有人做过,如果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可考虑其还存在什么问题,由此确定所选题目的可行性。有的学生学习了《信息检索》课程,能够较熟练地上网查阅文献,但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方面的文献是有限的,如何把文献资料和自己的作品相结合,指导教师应该给项目组予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熟练应用网络和纸制图书资料,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4 指导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需要用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学生必须清楚各类加工工艺,了解其利弊;其次学生还应该清楚各类材料的性能和价位,科学合理地选用材料。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应着手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参赛选手必须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在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的设计图纸不仅仅给教师看,而是要直接进入生产环节,所以图纸必须是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这就要求参赛的学生必须认真细致地绘制图纸,如此整个赛程下来,参赛学生的绘图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大大提升。 从方案设计到作品的加工制作,需要用到多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比如“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 “工程材料”、 “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等。学生们通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运用各类专业知识的能力。 指导教师要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完成上述课程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积累,在整个项目运行阶段作好“领路人”和“护送者”。 5 指导学生依据大赛要求进行文档整理,提高科技写作能力 在参赛作品完成后,还要书写完整规范的设计说明书,录制作品介绍视频。设计说明书要符合科技文章的写作要求,既能清晰、透彻地说明设计意图、机构的工作原理,又要言简意赅。在答辩时学生应能够清晰、准确地回答出评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技术文档写作,学习制作PPT,学习视频录像的录制与影视文件的制作技术。 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答辩技巧,在参赛答辩时应理顺设计思路,认真组织语言,编写答辩提纲,还要有针对性地对评委教师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必要的准备。这个过程锻炼并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教给学生专利文档写作技巧等。 6 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参赛作品基本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作品所用的零部件、标准件、辅助件、电气元器件的购置、加工,整体装配、调试全部由学生自己参与完成,@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机械电子、机械设计、机械制作开放实验室学生的作品制造阶段,全面对学生开放,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部件采购、动手技巧和安全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较熟练地使用各种加工工具和加工设备,能够加工制作出较为合格的作品。 7 在指导中着意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大赛在学生的正常学习阶段进行,而学生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可能全天候地去搞机械大赛,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去进行方案的论证及作品的加工制作。这对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要求很高,学生们只有具备这些优良品质才能坚持下去完成比赛。 为调整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克服放弃参赛的想法的产生,指导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的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分解困难、逐一解决。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并适时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参加比赛。 大赛作品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申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般为3到5人一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改进、技术难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为共同目标协同作战的过程中,群策群力,每个成员都自觉地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在合作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具备了这种合作素质,也一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指导教师要在指导中制造环境,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8 结束语 通过10余年开展大赛的组织与指导实践活动,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类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对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大赛活动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该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该校自2004年以来参加了历届大赛,共计参加学生1000余人次,指导教师200余人次,完成实物50余件,申请专利22项,两次获得陕西省优秀组织单位奖,近年来共计4次进入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5项。获奖率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激情,同时也扩大了该校在同类高校中的影响。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关于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探索 一、开展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现阶段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各大院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开展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是工科院校进行素质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接近同企业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些都需要学校对现有的机械创新实验模式进行改革,将学校的实验教学课程同工厂的实际操作相联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现代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开展的策略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机械行业渗透,现代的机电产品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机械课程进行调整。所以,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建立以科学技术应用为辅助的科学体系,加强机械类专业教学的系统规划。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不同学校在系统教材的编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课内教学到课外教学,都需要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等方面创新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 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学校实验室的规划要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据,加强实验设备经费的投入,可以通过为企业服务的方式获得企业的支持,加强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选择方面,改进陈旧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加强创造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操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同时,废除由教学人员包办,学生观察记录式的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 3.建立创新设计教学实验室 对于学校普遍存在的机械新设备缺少的现状,应该加强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建立机械创新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因实验设备缺乏带来的影响,还能够减少学生因盲目操作对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害。采用机械仿真运动分析方法能够获取重要的实验信息。 4.加强机械设计教学成果的创新 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设计方法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参与创新设计实践,才能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以此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教学知识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自己动手进行机械拆装和创造设计,才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设计出不同结构形式的作品,使同一类型的作品拥有不同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性能。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设计作品都具有独创性,其设计作品也有多种形式。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必须完成设计创作工作任务,需要对学生的作品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 加强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使机械实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校工科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贫困地区高职院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必要性的论述,然后针对贫困地区开展活动存在的一些困难,提出了机械创新的准确定位,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具体地实践,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师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创新;定位;竞赛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然而,某些高职院校只注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削弱了文化知识的灌输,缺乏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只是“为就业而就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岗位不断变换的需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中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十分必要的。 1研究的意义 1.1 基本宗旨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拟在解决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机械创新人才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将创新作品转化为企业的产品,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 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将大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反馈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转变培养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举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时,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并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让大赛中优秀、成熟的作品转化为企业的产品,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将高职高专院校转变为地方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 1.2 具体目标通过几年持续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①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让学生早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早日与社会接轨。②稳定和锻炼指导教师队伍,使更多教师热衷于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工作,形成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相互辐射的互动效应。③将比赛中反映出的创新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反馈到教学的各环节,从源头提高大学生创新的潜能,改革“机械创新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善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实施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④将比赛优秀、成熟的作品通过当地企业转换为产品,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地方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⑤通过选拔,推荐部分产品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层次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院知名度。 1.3 研究价值本项目研究和实践的价值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知识的应用实效,促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运用中能更好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让学生早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指导以及和创新小组成员的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使更多教师热衷于指导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工作,形成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相互辐射的互动效应,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2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2.1 学院及周边环境的制约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河池市,该地区为革命老区、山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欠发达、工业基础尤其是机械工业相对薄弱,机械类产品市场很不完善。 该学院机电类专业近年基础设备投资较大,大部分设施可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然而可以用于机械创新的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明显不足。客观环境造成在该学院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一定的实际困难。 2.2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要在学生中充分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科技创新能力。由于地域的原因,近年来虽然该学院机电类专业引进了一批专业教师,但大部分教师科研能力不足,而且这些教师出去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其科研能力的开发基本依靠自学;许多教师忙于教学任务,根本无暇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校企交流,而该地区机械类企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通过校企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很难达到目标。 2.3 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于客观原因,该学院机电类专业所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科技创新素质较低,动力不足。具体表现为:①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好高骛远而能力不足;②缺乏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没有掌握精深的专业技能,虎头蛇尾,甚至是是半途而废。③没有高超的学习技能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与冒险的勇气,立项没有创意。④缺乏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和团队协作精神,单打独斗,无功而返。 2.4 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经济基础不够雄厚科技创新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目前,该学院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刚刚开始,相关的政策还不十分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3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组织与实施 3.1 活动的宣传与发动首先,组织各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召开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宣传动员会,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通过教研室督促,辅导员宣传,使每个学生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相关日程安排。其次,为了保证机械创新设计的质量,选拔数名专业课教师精心准备相关的科技创新讲座。通过系列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创新方法和技巧;重点了解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并使学生了解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培养其科研能力。 3.2 机械创新组织机构的组建,激励机制的确立为了保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成功,我们成立了三个专门机构。 ①在系部成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亲自挂帅,以机械教研室为依托,相关专业教师为小组成员。②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报名情况,在各个参赛班级成立机械创新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1-2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全称指导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活动。③ 在原有的机械协会的基础上,成立机械创新协会,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工作。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机械创新的热情,我们提出了几项鼓励措施:①活动期间,实习实训场所全方位开放,为学生创作提供设备、刀具、量具及部分耗材,并委托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制作加工予以必要的指导。②所有参赛作品耗材由学院统一报销,免除学生的经济顾虑。③ 获奖作品除颁发荣誉证书外,并给予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鼓励。④推荐部分作品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竞赛。⑤此次参赛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可以作为毕业设计。 3.3 活动的定位此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适逢“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竞赛”,其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参赛作品定位在“方便实用、节能环保,有一定的创新性”,避免过大的投入,不追求过高的科技含量。目的是通过这次大赛,提高广大师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养成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团队意识,加强师生交流,强化系部凝聚力,提高学院知名度。 3.4 活动效果与评价经过长期的宣传组织,机电工程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如期举行,此次比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9件,经过层层选拔,遴选出3件作品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竞赛,经过评比,由韦建军等老师指导、傅俊淇等同学创作的作品“离心式摩擦缓降器”以其“节能环保、方便实用”的特点深受专家好评,并夺得大赛一等奖,另外两件作品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广大同学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赛后,许多同学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义,大家在创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解决了以前在课堂学习中未曾解决的难题,充分理解了专业知识的有用性。同学们建议,希望以后经常举行这类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项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其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并有利于促进学院科研氛围的形成。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谈绿色机械产品创新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机械创新设计的定义以及绿色创新设计的原则、特点、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绿色;机械产品;创新设计 1绿色机械创新设计 1.1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借助产品生命周期中与产品相关的技术信息、环境协调性信息、经济信息等,利用并行设计等各种先进的设计理论,使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以及合理的经济性的一种系统设计方法。绿色设计要求产品具有以下属性:节能、可拆卸和可维修性、产品报废后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不含有害物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经济或不会对环境、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1.2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要求设计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新颖产品。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类型可分为三种:原创设计、变异设计和反求设计。现代公司必须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创新,从产品概念到投放市场,都必须融合新的“设计”。产品设计可以看成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直接目标的活动,需要一系列复杂而系统的努力,包括:提出拓展设计概念,修改细节,评价合理的解决方案等。 1.3 绿色创新设计绿色创新设计是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互相交合后产生的一种具有绿色特点的创新设计。目前产品开发中,有的绿色设计是创新设计,有的绿色设计不是创新设计;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不应互为排斥,而要互相交合,形成绿色设计中有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中有绿色设计,构成绿色创新设计。绿色创新设计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设计的一种方法。 2绿色创新设计原则 2.1 生态效益最好原则绿色设计强调不论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还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都要求产品对周围环境“零污染”。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低污染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设计能源消耗少的产品,减少对材料和资源的需求,保护地球的矿物资源。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影响到人体健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苛刻,低噪声设计日趋重要。从设计上就考虑产品的生态平衡性,应用绿色设计理念,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有效策略。 2.2 经济效益最好原则设计的机械零件既要功能满足客户要求,又要成本低廉。考虑经济最佳性必须从设计和制造两个方面上入手。设计上保证合理的原理方案,选用正确的材料;制造上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 2.3 安全可靠原则安全可靠是机械产品品质的保证,必须确定零件在强度、刚度、耐磨性、稳定性及热平衡性上满足设计要求。对于重型机械,一般要求有自锁装置和保险装置,以确保操作员人身安全。 2.4 人机工程学原则绿色设计倡导“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设计,实现对人体的良好保护。通过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使“人一机器一环境”相互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高效、舒适、安全的劳动条件。机器外观造型应比例协调、大方,给人以时代感和美感,色彩要和产品功能相适应。如医疗器械要用浅色,给人以卫生、安静感;冰箱、制冷器要用冷色,给人以清凉感。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绿色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构思开始,在产品的结构设计、零部件的选材、制造、使用、报废和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循环。绿色设计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率等。 3绿色创新设计的特点 3.1 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基于绿色原型的创新设计所依赖的设计实施技术方法群是建立在绿色设计的理论基础上,设计者充分利用创造原理,发挥创新性思维,以寻找产品设计的创新点。其重点表达产品在制造、使用和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过分消耗。 3.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设计传统设计方法局限于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的功能属性(使用功能),设计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基于绿色原型的创新设计中,强度方案设计是基于产品全寿命周期,通过分析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再利用整个过程可能造成的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3.3 强调创造原理与程序化思考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和完成,不仅依赖于创新性思维,更需要应用创造原理。当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等创新思维不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时,通过建立设计方案形态学矩阵,进行系统的搜索,把创新变成程序化的思考过程,能够克服经验总结设计的不足,促使创造性成果的生成。 3.4 超前性、综合性与先进性特征①超前性。绿色创新设计体现了未来新产品开发的趋势,将有助于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如快新产品开发,使开发的新产品更能符合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具有超前性。②综合性。绿色创新设计综合了绿色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概念、方法、特点、技术等各种因素,形成新的设计方法或设计思路。从创新设计的角度看,绿色创新设计是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的有机联系与综合。③先进性。绿色创新设计是对绿色设计和创新设计各种因素的优化组合,增加了新产品的价值,是面前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设计。 4绿色创新设计的方法 4.1 逆向设计法逆向设计是相对正向设计而言,其基础是应用逆向思维,利用事物的对立面。如对立、对立并存、对立综合等,从原理逆向、大小逆向和属性逆向等方面进行绿色创新设计。①简化。简化产品结构。如减少部件的数量,以便于装备、拆卸、减少紧固件数量等;简化拆卸过程。如结构设计时,采用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减少紧固件数量等;简化回收工艺:废旧产品的回收工艺技术应简单可行。②极小化。朝极小化方向思考:如产品的轻、薄、短、小化。③极大化。朝极大化方向思考:如采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材料等构思功能极大化的结构简单、材料少、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寿命长的产品。④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利用新构思、新技术、回收利用废旧产品。回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如对全塑汽车的回收利用。 4.2 组合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要素通过巧妙的组合,获得创新绿色产品的方法。①材料组合。如A绿色材料+B绿色材料C绿色材料。②工艺组合。如标卖内喷涂绦子激光处理新工艺。③技术组合。如以无污染、资源广泛的纯水作为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加快研制适用于纯水的液压元件与系统。④模块组合。不同功能模块的有机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如集成罚。模块组合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维修、废弃产品的拆卸回收。 4.3 移植法运用其它领域绿色设计和创新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本领域绿色设计和创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具有绿色特点的新产品。①原理移植。如将太阳能炊具的集热原理移植到雨伞上,研制成雨天挡雨,晴天能烧水或做饭的新型多功能伞。②结构移植。如将机床滑动摩擦导轨的摩擦面置于滚子间,则得到牵引力小,传动效率高,润滑系统简单,维修方便的滚动摩擦导轨。这种新型导轨是平面滚动轴承结构方式的一种移植。③材料移植。如将工业陶瓷用于发动机气缸,可大幅度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是材料的创造性移植。④方法移植。如突变论材料的突变论新型绿色材料。 4.4 选择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构成绿色产品的基础,绿色创新设计应选择绿色材料。选择的绿色材料应是能耗低、成本低、来源广泛、污染小、易回收、可降解的材料。 如常用电冰箱制冷剂氟利昂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但由于其使用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因而使用受到限制,应研制、选择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制冷剂。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案例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积极性影响,机械创新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定义、应用状况,总结了其教学基本流程,探讨了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该门课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以实际教学案例说明实施方法和效果,以期为机械创新设计的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机械 创新设计 1.案例教学的定义和应用 在商业、企业管理中,案例通常被译作为“个案”、“实例”之意[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不同的答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老板。深圳大学钟杏云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传统教学法相比优势明显,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2]。 2.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3],通常有四个基本环节[4],并且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选择难易适度、具有挖掘潜力的典型案例[5]。选择案例时注意精选案例并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要新,主题要紧跟时代和经济生活步伐,保持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首先是分组,每组成员控制在5~10人之内,讨论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一般3~4个,讨论时可列出问题讨论提纲,提前发给学生。然后需要意识到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它有明显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它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缺陷,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讨论占据课堂时间使传授知识效率不高。为此,教学中应注意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协调配合使用,使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既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又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更多。 (3)讨论后的总结,讨论后,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与点评,这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不注重答案,在于过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关键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评时应采用激励方式。 (4)撰写书面总结报告,写报告前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来写,这样可更有效地把握案例教学效果,并有利于教学反思与提高。 3.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亟须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一目标,迫切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机械创新设计教学的教材基本就是“创新设计理论、创新设计基础、创新设计实例”三大块内容,其中,理论和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及相关例子,实例部分重点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机械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为改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案例驱动方式讲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工科课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并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但在机械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国内主要通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但参与人数有限,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机械创新设计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4.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心理学认为,新鲜的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事物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国外有的研究表明,案例一般分成3种,第1种提供答案;第2种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第3种为理论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案例可交叉使用,既可让学生增长知识,又不会让学生对过多的讨论产生厌倦情绪。随着计算机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广,案例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使文本型案例发展为文本、图片、视频一体化的案例,案例形式的改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人的知识八层以上来源于视觉,其次听觉,最后是其他事物的影响,故视觉事物对人的学习至关重要[6]。当今互联网发达,资源比较丰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讲述概念时还可以借助机械创新图片案例或视频短片案例,将学生带入某种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机械图片、机械视频短片、机械创新设计比赛获奖作品视频等都是很好的案例材料,比较容易收集,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当然,这些案例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导入,并由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 5.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实例 我校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内十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倡导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因此收集了大量贴近于生活的机械创新图片案例和视频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并用于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讲述相关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用案例当中,有直接给出答案的,有不提供答案通过讨论得到的,还有发展理论型的,最终目的是增长学生的机械创新知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列举两个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一:讲授组合创新设计方法时,首先提出问题“下雨的夜晚,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需要携带什么工具便于出行”,以这类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引入夜晚下雨的情景图片,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之中,这时有学生想到雨伞与手电筒,然后提出疑问“雨伞与手电筒一般需要两只手操作,如果身上还有行李箱,不便于手持手电,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经过十分钟的讨论,就有了结果,其中一学生提出“可把手电筒装在伞的手柄上”,话语刚落,马上又有一学生提出“将手电加上某装置固定在头上”,还有一学生说“将雨伞固定在人的肩膀上”,当然还有学生提出其余想法,这里不再一一描述,最后点评“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都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方法1,可以将两种东西变为一种东西,方便实用”,这时学生一片欢呼,课堂气氛活跃,答对的小组都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创新不难。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既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懂得了机械组合创新的概念,特别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讲授“逆向思维”内容时,先不讲概念,而是在课件上导入动物园的老虎,并有游客观看的图片,让学生想到“一般的动物园老虎是关起来的,人在铁栏外面观看”的生活常识,然后提出问题“老虎会因为被人控制而表现不出其野性,如何让人靠近老虎使人能够接近老虎,又不惊吓到老虎,而且更好地看到老虎的本性”?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顿时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当然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点时间思考,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里老虎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站在拍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快有学生提出“可用电视剧组用的摄像装置近距离拍摄”,又有学生提出“用直升机观看”,还有同学提出“拆除限制老虎活动范围的铁栏,让人进入铁笼车中,让车开进动物园,让老虎来看人,人在铁笼车上看老虎”,最后点评“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方法1和2成本较高,方法3比较可行,人可看老虎,同样又可反过来老虎看人”。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懂得了逆向思维这个概念,学会了如何通过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讲授“创新思维”其余内容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再次提出问题“以前检修车辆一般都是人趴在车底下,那现在用什么方式?以前抢修线路人爬电线杆,现在用什么”?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这时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大家“检修车辆时,小车一般会被架起来,修大车时人一般会在修车坑里操作”,“抢修电线现在都用升降装置将工人升到相应高度”,最后点评“从大家的答案可知,大家的生活经验不错,可以想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门课中,这些都是创新方法知识的应用实例”。课堂教学在这样一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积极思考与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施,可将机械创新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近几年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前的上课模式、概念和理论致使很多同学低头上课,自采用案例教学法后,上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生作品在第六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上获江西赛区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全国第七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江西省一等奖两项,其中有一项被推荐参加全国赛,通过初评已确定获得全国二等奖。 6.结语 机械创新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及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提出了在课堂上根据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引入不同形式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有效组织学生讨论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机械创新设计在军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用电子设备结构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机械创新设计能满足其要求。文章阐述了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内容、特点、目标,分析了军用电子设备结构创新设计的方法摘求和过程,给出了设计实例。 关键词:军用电子设备;机械创新设计;结构设计 1 概 述 现代战争是电子战技术,对军用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如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通用性、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外观时尚等。此外,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战争的需要,军用电子设备的改装,也需要继续安装。显然,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设计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大胆创新,运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动力。二十世纪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全面设计军用电子设备,以提高军用电子设备的综合性能。 2 我国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仅有30多年的历史。1987年,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从此,中国工业设计驶上了快车道。2007年2月13日,总理做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2010年国务院十一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涉及“工业设计”。 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李宁等)重视工业设计的程度明显提高。其工业设计已渗透到全球品牌战略的管理层面,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探索运用工业设计来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塑造自有品牌。 专业设计公司有了较快发展。现在全国已有数万家之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就有1 200多家。很多设计公司最初仅能提供外观造型设计,到现在已可提供从内在功能到外观造型以至营销策略等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工业设计园区正在发挥集聚效应。2003年无锡成立了第一家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区,现在全国范围至少已有20多家工业设计园区,如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深圳设计创意产业园、广东顺德工业设计城、宁波和丰创意广场等,它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立每2年1次的工业设计活动周,以及每年1次的“红星奖”(中国工业设计奖)评选活动,对工业设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CI,S] 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趋势也愈来愈好,速度也加快了,但专业的设计规模还不大,水平还不高。 3 机械创新设计概述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包括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机构(结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它是建立在现有机械设计理论基础上,吸收科技哲学、认识科学、思维科学、设计方法学、发明学、创造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分,经过交叉而成的一种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3.1 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 机械创新设计包含2部分内容:一是改进完善现有产品的机械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等;二是创造设计出新产品,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3.2 创新设计的特点 创新设计的特点是: ①独特性。设计师应追求与前人、众人不同的方案,善于打破常规设计思维、惯例,提出新功能、新原理、新结构,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②实用性。设计师应从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可生产性两方面出发,来设计产品的新功能、新结构,没有实用性的产品或无法加工的新结构都是纸上谈兵,不是真正的创新。 ③多方案选优。设计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多方案中求新、求异、选优。机械创新设计的目标是由所要求的机械功能出发,改进、完善现有机械或发明新机械,实现预期的功能,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品质及经济性。 4 军用电子设备结构创新设计方法 军用电子设备结构创新设计就是利用最新科技成果,针对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在现代设计理论、技术、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出更独特、更新颖、更实用的新型结构,以满足现代战争对军用电子设备结构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采取相应的创新设计方法,通常可分为:开发设计、改型设计和变异设计3种。 4.1 开发设计 主要针对新研设备提出新的结构设计方案,完成从规划、方案、技术设计道加工、生产的全过程。 4.2 改型设计 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的缺陷或新的工作要求,从工作原理、机构、结构、参数、尺寸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进设计,以提高设备质量、可靠性等,使设备满足新的工作要求。如在基本型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不同参数、尺寸或不同功能、性能的改型系列设备,就是改型设计的成果。 4.3 变异设计 针对已有的先进设备或结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掌握其关键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设计出同类型其它类似的创新设备。开发设计以开创探索创新,改型设计通过改进创新,变异设计在吸取、消化中创新。创新设计是各种设计方法的共同点,结构设计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掌握基本设计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设计的能力。 5 军用电子设备结构创新设计过程 军用电子设备结构创新设计主要包括以下4个过程:综合过程、选择过程、分析计算过程和设计过程。 5.1 综合过程 根据设备的技战术指标以及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设备结构设计的总体方案,包括所涉及到的零件、部件、整机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组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总体方案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关键技术等问题。 5.2 选择过程 根据结构设计总体方案进行结构类型的综合与选优,优选的结构类型将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经济性,决定了设备的结构是否新颖、独特、实用,这一过程常常伴随着新的发明创造,大部分的机械发明、专利都属于结构类型的创新设计,所以说,结构类型的综合与优选是结构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最具活力的阶段,但又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阶段,因为它涉及到设计人员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众多因素,这也是多年来困扰结构设计人员的主要问题之一。 5.3 分析计算过程 根据确定的结构类型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以及相应的方程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计算,这一过程需要反复优化求解。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优化计算学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一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5.4 设计过程 完成上述结构设计的分析、计算、综合、选优过程后,即可进入结构创新设计阶段,包括选择零部件的材料、确定零部件的结构形式、尺寸,绘制零部件图、装配图等。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竞争力,还需利用美学原则对设备进行工业设计,使设备外型具有宜人性、时尚性,从而实现设备的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这一过程主要解决基于可靠性、工艺性、安全性、维修性、美观性的结构设计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国内外的许多企业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和效益。 6 结 语 机械创新设计是比较传统的设计,特别强调在设计过程中的人,特别是在集成过程中,选择过程和设计过程中的主导和创造性的作用。 由于军用电子设备的特殊性,其结构设计不形成自己的风格,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创新是军用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人员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胆运用机械创新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军用电子设备。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与创新教育 摘要:大学生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的比赛,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本文通过对历届参加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的实践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设计;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处处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伴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1世纪也必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竞争和机遇的时代。要想在新世纪激烈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与挑战中取得成果,必须具有独创能力。基于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进行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教育改革,各国教育部门纷纷制定出与本国经济及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纲要,都把未来教育发展的眼光集中在了如何进行具有本国发展特色的创新教育。纵观世界,以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以创新教育取胜。有学者认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技术的创新。因此,未来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世纪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创新教育不仅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功能,而且体现了高等教育新的价值,高等教育是知识与技术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训练基地,更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应该也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适应时展的优秀毕业生。 二、创新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1.创新教育的定义。国际上很多学者在对创新教育进行定义时,把创新教育分为了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两大类。从广义上来讲,创新教育是指所有的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形式,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新型教育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进行创新教育的各类教育活动,都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创造力为目的的。 2.创新教育的特点。传统教学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但它强调实践教学的验证性过程,注重对经典学说的认知和接受,创新性实践环节较少,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从创新教育的定义来看,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该是启发式和开放式的。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创新教育不是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它具有系列课程体系的特点;二是创新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觉性;三是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四是创新教育具有实战训练的特点,在实践中让学生全面接触创新全过程和创新乐趣。 三、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是创新教育的直接体现 1.播撒创新思维能力的种子。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各类创新设计比赛,为大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搭建了一个面宽范广的大舞台。大学生们要想在比赛中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首先要学会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观察身边生活中的各类实际问题,思考技术路线的可操作性,最终形成自己的制作方案。而在这些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想到或想不到的技术难题,在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了学生们学习探究能力,播撒了创新思维的种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播撒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种子。首先,有了创新思维,就要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查证,了解自己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所处的一个发展阶段,有什么不足,怎样解决,即“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尽管目前许多学校开设了如《信息检索》这类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们平时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搜索到的信息就很难有效的加以利用,而创新类比赛则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与实施平台。其次,为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参与比赛,从方案设计到最后产品的加工制作,需要用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等多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学生们还必须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包括对AutoCAD、inventor、3Dmax等建模软件与单片机、LabVIEW等控制方面知识的培训。此外,还有PPT、答辩、文档材料撰写等方面的培训。 3.播撒团队合作能力的种子。团队合作及交流表达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团队合作和有效的交流表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机械类创新大赛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为在此类比赛中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只有通过参赛队伍中队员的相互配合才能制作出效果最好的作品。很多时候,为保证产品兼顾机械功能、控制功能以及美观的外形,一个很好的产品包括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量与控制、工业设计等各专业的学生。 4.播撒创新实践能力的种子。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重要手段。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的一个巨大特点就是整个设计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型,充分锻炼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战能力是创新比赛对每个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现场加工不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制作符合一定精度要求的零件,而是切切实实的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的无限追求。学生们不仅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加工方法,并且结合自己的图纸加工多代产品,不断地摸索和更正,在无数次的测量与应用中寻求最好的加工效果。 5.播撒艰苦创业的种子。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的选题范围宽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刻苦钻研、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和创造,才能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设计过程,学生们可以懂得科学的方法不等于捷径,就算有好的方法,如不付出艰苦的劳动,任何人也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四、关于机械类创新比赛的几点思考 全国大学生机械类创新设计比赛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为积极应对教育部和学校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武汉理工大学机电类专业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多年来,始终坚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科教学改革,通过创新基地、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等机构,将机械类创新大赛和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学生创新教育的制度,探索了一条实现学生创新教育的路径,构建了学院―专业―课程全域创新教育体系,在创新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创新指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借助开展各种实践性教学和组织、筹备、参与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比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比赛及自主创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相关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赛成果的企业影响力较低。机械类创新比赛,每一届、每一类比赛都有很好的主题,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获奖的作品很多都很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但是如何在比赛后将这些设计稍加改进转化为企业所认可实施的产品,培养发掘优秀产品设计人才、参赛成果如何转化生产等方面有待探索。 2.比赛成果国际影响力较低。我国的各类创新设计比赛,虽然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水平也不断在提高,但是产品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和国际一流水平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3.在技术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在比赛中,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各类综合能力,但在选题与产品制造过程中,学生们大多都是采用国内外现成的手段与方法,缺少自主探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而研究手段、方法与研究工具的创新,往往体现了研究的创新水平。 4.未能将创新设计成果与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设计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完成产品的加工与制造,拉近了学生们与本专业实际工业生产的距离,这些经历对于参与创新设计的同学们的机械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如何将这些赛事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五、结语 不管是从国家今后的发展,经济市场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迫切性,还是从素质教育长远的追求目标而言,创新教育是中国高校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当然,创新教育一定要立足于自身学科的教学改革,借助开展各种实践性教学和组织、筹备、参与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从创新教育的观点出发,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已经成为高校对人才定位的战略选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其创新教育是当今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4.教师和家长。特殊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这种榜样的作用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性。教师和家长的语言、行动、思想作风时刻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育作用很大。很多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甚至个人爱好,都是从教师和家长那里学来的。很多孩子对大人的举动比较好奇,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自觉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学生的表率,成为自觉的德育力量。不要让一些社会陋习,通过我们传播给孩子。孩子大多数时间只在家里和学校,所以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长和老师。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作者:时诚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方法 小学生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以及法律等方面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将其放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文明的现象,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关于小学生犯罪率的指数也有一定的上升,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小学是学生对是非善恶有一定判断力的时候,要在合适的阶段进行教育。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优化措施。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大大减少他们未来犯错的几率,对他们未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现代学校中对于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接下来将讨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要让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比较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而且还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可能会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关注比较少,加上家长身上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德育教育存在一些漏洞,教师只能对学生在校的一些行为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做好监督工作,家长也可以将学生的在家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根据更加全面的信息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二)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他们对于学生的成绩相比于德育教育更加重视,除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在长期的传统教育影响也会对学生的成绩更加关注。学校对于成绩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学校的声誉着想,在下一年可以有比较好的生源,对于教师主要是服从学校的指令。这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存在漏洞。(三)网络影响力扩大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家庭基本都会配备一台电脑以及其他一些新兴的娱乐设备,这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多了。加上网络上一些色情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接受往往会比教师的讲解更加容易,这使得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就被网络带偏,其中的一些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思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网络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的差异会让学生的思想有些许混乱,从而对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长久的眼光看来,对于学生和学校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提高的优化策略 从上面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现存问题主要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以及网络影响力扩大这几个方面。根据这些信息以及联系现实生活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可以对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在平常课堂中引入德育思想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都会有一门专门的德育课,这样可以更加直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但是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反抗情绪,故可以选择在平常的授课中也加入德育教育的思想,使得正确的思想可以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在授课中加入德育思想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来制定的,选择合理的思想渗透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课程的知识,在德育方面也收获了一定的知识。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在上到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孝顺父母、与家长都进行沟通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总之,需要根据课堂环境来适当地引入德育思想,避免因为引入的不恰当而使得学生产生反抗情绪。(二)教师以身作则小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故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需要教师和家长两方面的配合。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品行做到正确,避免学生因为模仿等因素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等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以使得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学校进行授课或者是其他的工作的时候要遵守学校的规则来进行授课,比如衣着符合规定、严格使用普通话、上课不玩手机等。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不用过激语言,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这会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一些行为中也可以有着比较合理的行为。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故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培养学生。(三)合理利用网络网络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必需品,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很多的信息,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将网络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于网络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可以在假期与学生进行基本沟通,有些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会选择利用网络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道德教育。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对学生上网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保证其健康成长。(四)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两头抓,家长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基本情况,使得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使得德育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于学生主要是引导作用,家长主要是起到监督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改正。 三、总结 总的来说,整篇文章先介绍了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现存问题,紧接着介绍了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主要有在平常课堂中引入德育思想、教师以身作则、合理利用网络以及教师与家长多沟通这几个方面。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对他们自身,对于社会各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小学生德育教育进行改革,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品质,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海珠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公兴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的教学环境已经有传统的单一性课堂教学,发展成为新型的多元化网络教学。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学,的确显现出了很多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小学生对网络的痴迷程度增深,在小学德育上的网络信息低质量等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解决出现的新型问题,是使得所有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为学生品德养成,素质提升的重要课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讲解学习和参考资料的学习,阅览的方式来完成德育教育。网络的出现为小学生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德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产生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者。 1.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1.1网络消息复杂,德育消息被埋没 网络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收集、综合,大量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中,数量众多之外还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但是大量的信息出现也困惑了小学生,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判断有偏差。在网络之中的德育信息数量有限,质量水平有限。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需要在接受德育信息之后学习培养。复杂和繁杂的网络信息埋没了有限的德育信息,使得学生在网络环境之中更难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2网络信息水平有限,德育信息被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库。网络的技术发展使得所有人能够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不统一,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影响到了用于学生学习的德育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途径是唯一的。学生只能够通过教师的信息收集来学习。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可以接受更多途径的网络信息,不再经过教师的严格整理,因此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质量不高,德育信息被严重影响,并没有达到利用网络环境来帮助学生增强德育教学的目的。 2.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创造新的教育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其大量的学术信息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学习。但是在德育教学之中,大量低质量的教学信息埋没了德育信息。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之中实现完全的学生自学是行不通的。但是完全有教师监督性的学习并不是引进互联网技术的初衷。所以,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之中,一定要有教师的引导性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或者下载高质量的德育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专门的德育教育网站,推荐给学生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音乐,图片等等资源。同时,还有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学生能够实现在德育教育之中的自学。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学,这就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提升。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是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一些专门的公众号,一些专门的学习网站等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德语知识。甚至可以采用最新形式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能够如同亲身体验一般的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 之所以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仍然要强调教师的作用,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很差,自我判断能力很差。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生活,对一些社会的问题认识不足,知识掌握不足。对于网上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学生不知道谁对谁错,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在网上有很多的不良诱惑,有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在传播,在散布。学生没有自我辨识能力,很容易被这种不良诱惑所迷惑利用。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一定要采取一些果断的措施来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具体措施可以是对学生明确指出什么的信息是健康的,是有利的,什么样的信息是不利的,是不健康的。在家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对家庭网络采用过滤网的形式来帮学生过滤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在学校,教师要增强对这方面知识的解释和监督,要求学生能够学习健康的,有益的网络信息,对一些散布不健康网络信息的学生严格惩治。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本领,各项素质的养成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的现在,更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着想。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需要广大的教育同仁为之努力。本文指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消息复杂,德育消息被埋没,网络信息水平有限,德育信息被影响等等,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拯救措施,例如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创造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希望广大的教学能够借鉴和利用。 作者:秦勇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育才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思考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其中又以育人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由此可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展开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外,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发展,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本文根据具体教学案例,从“深入探索语文教材”、“巧妙创设语文情境”和“有机结合语文活动”三方面分别挖掘、渗透、实用德育教育,使得德育教育能够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受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对人才的认可不再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人的德育才能。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现代诸多学生处于“家中宝”的地位,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不良的德育品质,而小学作为学生人格逐渐成形的阶段,其中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将极大地影响到其生长后期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其中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可令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个人品德。 一、深入探索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 无论何种教学都讲究“以本为本”,在展开德育教育之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深入探索语文教材,在令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其中心思想和传递的道德理念。与此同时,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启蒙的教程,教材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字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章字词的理解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等健康思想,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极为丰富,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讲解方式和教学活动形式,调动有效德育资源,展开实施德育渗透,以让学生理解并把握其中的德育理念。例如在《虎门销烟》中,这篇教材文章讲述的不仅是“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民激动的反应和“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文章语句阐述的危害和中国民族自强自立的思想,也旨在通过其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自尊自爱品德。由此,我从文章讲述内容出发,根据其中的描写,特别引用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图片和吸食对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对人体自身带来的危害。另外,从虎门销烟的另一个角度出发,我还运用部分《湄公河》的影片资源令学生体会到之危害,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生活观念。学生因此认真仔细阅读了文章内容,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并接收到由教材文章中蕴含的德育思想,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将教材中白纸黑字的文本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展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快速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中,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感悟和知识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并于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利于学生在感同身受之下切身体会到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理论,增进了学生德育教育思考。例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文章时,该篇文章通过讲述梅兰芳在学艺过程中首先由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再到他盯着鸽子、鱼儿练眼神等,直至最后闻名中外,无一不体现出勤能补拙的理念。因此,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德育理念的认识,并养成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品性,我运用多媒体屏幕先播放了戏剧人每日的艰苦生活以及梅兰芳本人的辛酸历程,令学生在声色的引导下融入于此情境中,感同身受“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心酸。而后又进一步引出历史伟人勤能补拙的故事,将勤奋、坚持的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中,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勤奋的含义。在此情境教学之下,学生对该项德育教育理念印象更为深刻,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对该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无疑推动了小学语文与德育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有机结合语文活动,实用德育教育 空有德育理论而不加以实践无疑令德育教育虚有其表,所以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以言传身教的形式逐步渗透德育教育,还必须有机结合语文活动,使得学生将日常学习中所能体会到的德育理念实际运用于生活中。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且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实用,学生可及时改善自己品格方面的不足,提升道德素养,促进对优秀文化的接受程度,增强对不良文化的抵御能力,以此塑造健全人格,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文章后,学生认识到了创新、创造和观察的德育思想,因此在课后,我举办了一个“人人都是小发明家”的课后活动,且该活动延续一周,学生在活动中可提供实际发明或发现的新鲜物品,同时在某些原因下提供自制说明书供所有学生一起评鉴欣赏。在此活动中,学生将新掌握的德育思想灵活使用于生活中,增强了生活趣味,巩固了德育教育思想,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同时也是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思考。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语文所学知识深层次思想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小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进一步健全自身人格,提高个人发展能力。由此可知,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教学,并善用语文这一蕴含丰富德育思想的科目进行言传身教,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起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教学效果,构建富有内涵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吉彦祥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措施与建议 【摘要】当今社会,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小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希望,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班级同学的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德育教育现状,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措施;建议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认识 德育教育在内涵上有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之分。广义理解即为对公民在思想教育、道德感化以及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教育。狭义理解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科学化和多样化。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当不断调整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1]。 (二)我国德育教育现状 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育史上是最长,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保护者和引路人,也是学校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下德育教育愈发重要的今天,作为班主任更应当承担起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2]。我国自古是文化大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传统方法。但正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当代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意识上有所缺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其次,只重教书,忽视德育。当代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学校在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中相互“厮杀”,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学生接受更加优秀的教育,从而提升本校知名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了“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最后,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往往是结合书面的道理和大而空的抽象化思维进行讲解。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与书本中所教的不尽相同,甚至还有重大出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作者曾经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并试图让他们举例说明生活中那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先进例子。但是部分孩子提出,现在的人都是拿钱才做事,并没有那么多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使我很震惊。从课堂到实际生活,孩子所看到的是那些自私自利的画面,而未曾注意到无私奉献的身影。因此,班主任应当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会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升,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我国也实施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但是,对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不到位,部分小学班主任对待相关工作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相关措施的具体功效。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保障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措施切实执行。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措施及建议 (一)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德育教育 1.选好得力班委,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干部是学生中的核心力量,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于班级干部的选拔上,班主任应当严格把关,选出表现优秀、同学信得过、群众基础好的学生作为主要班级干部,并根据班委职务的不同合理安排岗位,使得班级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能力的最大化。通过提升班级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班级干部积极向上、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团结同学的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2.尊重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 小学生处在兴趣培养和个性养成的初级阶段,其思维是最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因此,班主任应当理解并尊重每一名同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优良个性,不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个性。对于学生的正当兴趣及爱好,班主任应给与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挥自身兴趣爱好,激发自身潜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3.细化班级制度,培养自律意识 在妥善制定各项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当着眼于引导学生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切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1.将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启蒙性、基础性的,作为班主任,在教授自己所任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从内容简单、通俗易懂的知识出发,将对班级同学的德育教育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相结合[4]。以作者所教的语文为例,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将教材内容现实化、细节化,逐渐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会渐渐接收到德育教育的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2.将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出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会带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情感并巧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中,可以运用游戏、唱歌、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团队合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适当的技能,引导学生独立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得到自我人格的完善及升华。 三、结语 加强德育教育,完善德育教育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现阶段,随着新的教学方法的逐渐兴起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也越发多样,在这个趋势下,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总结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袁敏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当中明确的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教育基础内容,通过语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能力。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则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开展和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却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实施,当前阶段对于学生的德育能力培养开始加以重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于体现出教育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出保障。下面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内容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只是知识性的教学,教学中除了读书、写字,没有其他的功能存在。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种掌握汉语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将德育教育内容逐渐的渗透到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去。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是有着很多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的,可以说教材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保证。同时,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得到集体观念的培养、家庭观念、责任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的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学生也普遍更加容易接受,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十分关键的。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并且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当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学生的语文的兴趣所在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强化都能产生重要价值,并且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因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德育教育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中的问题 2.1传统观念深刻:我国长时间来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实施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形成了固化思想,即便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也难以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性学习,却严重的忽视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比较看重成绩的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加以重视。2.2形式感强:虽然当前在我国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但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在教学中是难以接受到德育教育的。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是很少涉及到的,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比较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将德育内容背下来或者抄写等。这样的形式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的正常实施,也违背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导致效果始终难以提升。2.3教材作用难以发挥:在当前阶段我国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存着很多的潜在德育教育内容的,但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上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分知识的利用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中仍然各司其职,采取一带而过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难以发挥,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发挥不出语文教材的价值。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3.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前阶段在小学当中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向全面化方向发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适合教育的发展及趋势,能重视师德修养的提升,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表率作用。同时,教师要计划的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有意的、系统化的渗透思想道德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逐渐受到影响,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建立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2正确利用教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有些德育教育内容并不够明显,有着一定的隐含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读,挖掘到当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可从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理解在这些内容中所包含的实际含义和价值,并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对于教材的剖析能让学生在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得到德育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进一步的感受到德育内容,为他们未来素质发展做出贡献和保障。3.3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定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要表示出关心和关爱,在教学中更加要为他们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关系能得到递进。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教育的效果提升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语 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关键课程,德育教育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发挥其育人的作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德育上的培养,为素质提升提供保障。但教师也应当注意,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学生的发展过程,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钟黎恒 单位:湖南省邵阳县新华完小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研发与应用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的详细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探索完善小学德育教学的模式以及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小学德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研发;应用与实践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学习内容分析阐述 随着二十世纪数字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共享发展。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来讲,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德育理论知识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从教学方法上来讲,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来讲,要求进一步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教学工具上来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小学生利用课堂内外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二、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阐述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合二为一,将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中应该遵从以下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操作。在德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游戏人物,熟悉操作流程。其次,整个德育游戏的设计要有合理的故事情节。游戏故事情节作为游戏任务的重要背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合理的故事情节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游戏氛围。最后,在整个游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在德育游戏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在每次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小学德育教学游戏的功能以及类型分析 关于小学德育教学游戏的设置在功能上应该具体划分设置。通过设定角色和角色玩家以及相应职业设定,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玩家与玩家、玩家与非玩家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能够通过独立自主完成阅读信息的任务。在相应的游戏设置中,应该制定具体的奖惩机制。通过判定学生的游戏人物完成情况,奖励或者扣除相应金币或者经验值等等。在游戏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设置,通过让学生自行查找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辨认方向的应变能力。最后,在整个游戏设置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游戏道具帮助学生进行游戏的完成,增强学生在德育游戏中的现实体验感。 (三)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学习模式的构建 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学习模式构建主要通过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情景问题中,通过任务的学习,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的理解。具体的学习步骤可以分为情境导入、确定任务、探索学习、实现任务以及结果评价等进行。首先,通过情境导入,为学生在游戏中呈现游戏情境,营造游戏氛围。通过相关的情境导入后,将问题情境中的游戏任务进一步呈现,充分明确任务目标的相关认知。通过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探索的方式完成游戏任务。通过在实现任务过程中难度的组建加深,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结果评价的方式对于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相关的奖励或者积分评价,将各个环节的表现通过结果评价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将评价情况再反馈给教师,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阐述 在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教材,将个人、家庭、社会等内容融入实际的游戏中,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将课本中涉及的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财产、尊老爱幼等内容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在游戏场景中通过设置,让学生完成消费任务等等,理解理性消费等等内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的积累进一步融入到游戏的开发与设计中,设置垃圾分类,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箱的任务,进一步将生活经验内化到游戏中。也可以通过考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课本内容设置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适用的道德教育游戏,进一步增强德育游戏的教学效果。充分在游戏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合适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游戏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的游戏目标。 三、探析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创新德育教学方法称为促进德育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倡导“寓教于乐”以及“从做中学和从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进一步科学化整合。通过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以及应用将游戏的教育性以及娱乐性进一步结合,大大提升了小学德育教学成果。同时,进一步将小学德育教育游戏进一步推广应用发展,有利于将教学资源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丰富德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为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曾艳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教育分析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阵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体会艺术创造的魅力,提升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方法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德育水平。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德育教育的发展。首先,虽然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更多的关注。在小学教学中主要是为看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但是在长期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而忽略了对美术课程的关注。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一些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去讲授内容,把本来应该是生动、丰富的美术课程变成了应对应试教育的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忽略了对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比较简单,学校为了节省教学的开支,就会减少一些教育经费的投入或者招聘较少的美术教师,由一些非专业的美术教师去担任美术教学的工作。由于教师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什么创新意识,很容易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小学美术课程,没有办法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去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最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在美术成绩的评判中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画画的好坏来衡量,导致没有把德育与美术教学有机的结合,这样不利于美术教学素质化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什么美术大家,而是通过美术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世界,让学生能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积极的面对生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2.1在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教学,鉴赏课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感悟世界的美好。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可以引入我国传统的文化,比如雕刻、捏泥人、版画等艺术形式,教师可以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在鉴赏课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通过精神文化给予学生精神食粮,让学生可以挖掘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祖国的喜爱,让学生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弘扬者,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有民族自豪感。2.2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把握美术教学的时间,也就是要学会把握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启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一些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中。比如,美术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生态保护”那一课时,教师要把其作为教学的重点,然后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PPT或者是照片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照片看到现代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垃圾、海洋动物被人类捕杀的场景,大面积的海洋、森林都在缩小,很多土地都干裂,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还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比如“我们是不是不该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实现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标。2.3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在美术评比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给教学活动提供一些经验,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机制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德育建设为重点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机制。比如,教师可以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去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让学生可以根据小组的调配去完成任务,然后统一各学生的意见,寻找创作素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服务意识。在作品的评选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评分,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公平的方式去分析每一个小组的作品,然后培养学生公平公正、严谨的人格品质。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品德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很容易在社会中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干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比较差,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小学时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道德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中要把德育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机的统一起来,美术教学的内容比较灵活,教师没有什么教学压力,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入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学会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对德育教学的意识,进而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德育教学。 3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德育讲究的是把教学与人的素质相结合,在教学大纲中“小学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作者:李炜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2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中自然地获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课本《桂林山水》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现出桂林山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进行真情实意的讲解,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优美的风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小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高尚价值观。 3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渗透出德育教育,无形中培育了小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行为。 4课文朗读中,感受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和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深的体会,继而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对他人关爱、缺乏奉献、意志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关爱他人的品德。 5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执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有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兴趣活动,带领学生把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得到升华,道德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在完成语文课文《一个苹果》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其它的课外活动,第一,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本,第二,布置一些以“爱”为主体的小板报或者阅读活动,第三,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第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实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6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这一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新课改的发展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德育教育功能。 作者:刘霞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塑造与完善,主要目标在于全方面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气质。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塑造情感与道德素养。在该文的研究过程当中,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措施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体育教学当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确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逐步树立平等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挖掘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特殊性,将德育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拓展,鼓励其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促使其热爱生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行动上更为积极主动,并且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在精神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品质。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性质上来看,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践过程上来看,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能够对于小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规范教育言语,通过认真的态度来影响身边的学生。另外,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起这门学科的改革与进步,使其能够符合时展的潮流,并且更加贴近学生主体人格完善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体育教师都没能注意到体育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够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在掌握重点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就现有状况来看,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在观念上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能深刻地意识到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使得现阶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主要问题体现在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地位缺失、德育教育方式尚且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材料当中的价值点没有得到完全地挖掘等,伴随着类似的问题的不断滋生,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2.1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 2.1.1注意教师的形象和语言 小学生主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征,其不仅善于模仿,而且具有非常灵活的思维,想象力丰富。体育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其素质会对于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自身形象。与此同时,应当对于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热爱和期待。 2.1.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学生予以热爱,从而使其能够真正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能够热爱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不能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还有的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当中,学生也会受到影响,不能帮助学生调动起积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对于学校当中规章制度要予以支持,并且全方位落实到实处去。 2.1.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从而正规完成教学当中的动作,帮助开展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从而对于活动当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还应当保持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前进,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当前体育发展的形式进行分析,还应当时时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使得这些内容能够及时补充到教学当中来,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 2.2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2.2.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经历了悠久的演变、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以此同时,我国当前的体育教材内容极为广泛,所以,教师应当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以及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有计划的渗透。 2.2.2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程当中,很多活动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这样。并且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通过集体游戏和活动,能够不断地提高自我,流露真实的情感,借助于这些,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这对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譬如说体育课中的球类比赛,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团结协作,并且形成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关于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游戏教学情境,也应当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设立。一直以来,小学生都对于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对于小学游戏教材,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和情节性。在进行这些游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应当与游戏内容本身相契合,并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契合。 2.2.3有针对性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赞美,能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表现突出的孩子不断进步,也能够让成绩不太靠前的孩子继续努力。尤其是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使得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全面参与到运动当中,也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努力。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予以严厉的批评,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会有悲观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其心理并不像成人一样成熟,所以,很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批评,带来非常悲观的情绪。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避免出现言行不合理的现象。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势在必行,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掌握基础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理念,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地疏导和调节,真正做到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作者:刘庆华 单位: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预期目标研究 【摘要】 小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立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育人为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的体现。 【关键词】 育人为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承担了教导学生的责任。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生活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敬老幼、乐于助人、热爱祖国、志向远大等优良品质,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才能高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富有责任心、爱心以及耐心 小学生较为幼小,心智都不是非常健全,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要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遇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时,要用自己的耐心去努力的教导学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急躁的心态,以免影响学生的心情。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要主动担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帮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图片和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学德育课本有大量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利用课本插图,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一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是让学生在理解插图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例如,在教育学生自立自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少年》的插图表述课本内容,然后再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青少年时代自立自强的故事。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自立自强的人和事并收集有关自立自强的名人名言。最后收集张海迪等有关自立自强的人和事制作成课件展示系列真情短片。 三、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德育课堂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将游戏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时,可以编造一个情景,再让学生用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小明的爷爷家有一辆80年代末购买的自行车,服役多年“退休”后,由一台轿车取而代之,但至今使用时仍然感觉非常顺手。近年来,子女经常开导他们,现在谁还骑那么旧的自行车,多寒酸!换一辆高档的山地车多好!现代人的消费观不能死抱住传统不放了,应该适应潮流,要学会享受生活。被他们这么一开导,老人感到有些困惑了。细细思忖,尽管经济上尚有换山地车的能力,但换了以后,这台好好的自行车该如何处置?卖了吧,三文不值两文,可惜!不卖吧,让它躺着睡大觉,直到自然消亡。物不能尽其用,这算不算浪费呢?如果属于浪费的话,那么与子女所说“适应潮流”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呢?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这辆自行车该不该卖呢?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四、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灌输,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创建课堂情景,将生活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由生活引入,这样德育课堂就不再显得乏味无趣、单调刻板,而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融入课堂中,贴近生活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授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这时,学生们会说想当老师、科学家、宇航员等,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梦想,告诉学生这些职业以后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将会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贡献,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梦想的概念不再止步于想象中,而是走入现实生活,理解每个职业都有他们的伟大之处。 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德育教师要积极思考,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限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例如,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子,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不仅培育了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还让学生知道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爱心、耐心,担当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要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作者:吴寿海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学德育教育问题及措施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的道德水平影响社会的和谐,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它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共同拥有并且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表达。所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道德影响将对这个人的未来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那么,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现状如何?就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培养,更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同样的道理,只有从小将一个人的德育教育做好,我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才会得到提升,社会才能进步。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政策保障无疑给予了道德教育一个很好的施展环境。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我们在政策上要求每一个学校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那么,其中存在什么问题呢?第一,在重视程度上,德育教育在很多学校以及老师眼中远远没有一般的课程重要。绝大部分的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就是提高智力,而觉得所谓的德育并没有什么用。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情况:学生每天忙碌家庭作业,而没有什么可以陶冶学生思想品德的实质性的行动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道德教育的本质过于抽象,从而成为众多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忽视的原因之一。第二,道德教育在我国兴起时间并不长,关于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透彻。也就是说,现在的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方面的认识不成熟,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最后,也是十分明显的一点: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老师不能够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说,道德教育是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忽视学生的本质而采用大众化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才能够让道德教育不流为课本上苍白的文字,实现学生心智的成熟,思想观念的完善,从而达到我们进行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教学成果的考核制度 道德教育本应于素质教育挂钩,也不应该与其他科目有比重上的不同。拥有很高道德风尚的人往往可以弥补智商的缺陷,但是一旦出现道德方面的缺失,依赖智商是完全无法弥补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范围越来越广,这同时也是对道德教育的挑战。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考核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新步伐。同时,提升学校师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关注度,有助于其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从教学目的上来看,道德教育与一般应试教育不同,不是根据完成任务来划定等级,而是通过学生内心的道德反映教学成果,从而实现对学生人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常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2.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只是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道德教育在育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道德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这就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大门。一方面,我们可以将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工作的方方面。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潜移默化式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收到道德教育的浸染。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教学观点,而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新课改,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取应有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品德培养。从教学渠道上,我们应该开发对应的德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之外的道德教育观点,注意联系我们的生活,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环境,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深刻共鸣。 3.通力合作,为德育教育创造可能 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并不只是依赖于学校方面,在家庭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加以沟通引导的。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家庭能够注意到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步,等等。所以,让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能够与学校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定会有新的突破。 4.正确对待网络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给予道德教育更多的渠道,为德育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网络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地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我们注意网络环境影响,首先解决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以及选择问题。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可能是德育管理的重大突破点。只要我们对于网络引导正确,德育管理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总结 德育并是不一个普通的教学工作,而是关乎学生未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不乐观的现状,直面挑战,为我国输送更多更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王文凤 高俊云 王丽红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职工子弟学校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新课程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策略 【摘要】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是远离野蛮和暴力的社会。我国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新课改。我们立志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中德育教育情况还不是很乐观。本文给出了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解决策略 衡量人才不能只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应看到他的优秀品德。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小学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是形成良好的品德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综合性人才。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学校只重视学习知识方面的培养,不重视德的培养。 新课改中规定,教师也要培养品格高尚的人才。我们很多教师也知道要培养,但是实际做却一点都做不到。他们认为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而品格的教育是家长的事情。因此,实际教学中,德育一直都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更加的重视升学率。 2.一些德育课程被学校私自删除,改为了语文以及数学课。 新课改中加入了一些关于德育的课程,但是学校为了升学率还是私自改成了所谓的重点课语文课和数学课。 3.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了校规校纪上,没有重视他实际的用处—育人。 我们学校认为学生如果能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违反校规校纪就是品德好。把行为上表现的好坏作为德育的好坏。但是德育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在品格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德育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4.学校和家长的交流太少。 处于小学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很单纯,独立意识还是不够多。往往老师和家长教什么就是什么。可以说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最重要时期。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有时候会很溺爱孩子,这就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不会那么顺利。 二、解决策略 1.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比。不能只看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综合性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迎合时代的需要,德育教育要从小做起。 2.增加德育教育课程。 在一定的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我们要根据《小学德育纲要》来教育学生,一点一点的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3.德育教育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要重视精神的教育,把培养品格作为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学校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不能只靠背校规校纪,要在日常的活动中顺势进行教育。 4.加大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德育教育不是光凭教师就能完成的。有时候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多和家长交流,看看孩子有什么心理变化,然后和家长一起努力,让学生更出彩。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尽自己的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作者:苏荣秋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有效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工作现状,进而探究了有效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评价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好坏的评价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现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心主要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要求小学德育更为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在小学生的群体道德观念走向“多元化”趋势下,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化德育理论,更要立足于德育实践,服务于德育实践。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个人即便满腹才华,但若是没有最基本的道德,那么也不能算作是社会的安定因素。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比较容易接受具有正能量的道德引领,同样也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抓好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性格与价值观的形成。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且这些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呈现出暴力化和低龄化的特征。我们在为这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遭遇感到痛心的同时,也需要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进行反思。由于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得到正确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慢慢走上违法乱纪,甚至是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可降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积极反思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全面把握小学德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需求;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相关的道德教育工作,这些道德教育主要包含中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际关系处理教育等内容,并且道德教育工作也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然而,仍旧和小学德育工作所提出的标准要求相差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由于家长与教育者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诸如“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等现象仍然存在。“减负”的外衣下,遮不住小学生的功课和作业负担的增加,学校的领导、教师均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工作的重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参差不齐,学校评价体系较为欠缺,德育实效难以保障。 (二)德育内容不符合具身认知 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自身认知,还停留在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德育内容进行灌输的层面上,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实践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回应,从而导致小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抵触,或是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不相符。 (三)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而学校和教师有时也不能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导致沟通不及时,进而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断层,这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教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重视,共同努力,以学校为主渠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形成有机的教育整体,达成德育共识,共同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 (二)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小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小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挖掘德育教育契机 在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无处不在,充分利用小学课本中的丰富知识,从中获得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地实现寓德于教。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能够开展德育教育的机会,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利用机会,适当地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强制性地灌输德育教育知识,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接受,才能使德育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如在语文课中的一些词句的释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师授意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进行查找,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总之,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和感悟知识,才能有效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来完成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增强视听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身心都能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组织此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组织开展德育实践 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学校不能只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同时,学校要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可组织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如母亲节或父亲节,提倡学生为父母洗脚,促进学生对家长感恩之心的形成;植树节组织学生去植树,促进学生爱护环境意识的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知识,实现对学生的实时引导教育;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增强教育感染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工作,学校和教师需要为此不懈努力,在抓德育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作者:陈达明 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鹿颈小学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浅析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白彦辉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小学
有机质论文: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现状与改良 摘 要:该文通过研究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现状,客观了解基本情况,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现状;改良;措施 2007年桂平市被列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9年来,我们对全市范围所履盖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发现,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商品化肥,复种指数高,对耕地不注意合理轮作培肥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质量下降,有机质含量低下,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增加,产品质量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围绕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进行讨论,为桂平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应用和今后培肥土壤提供技术支撑。 1 桂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概况 1.1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概况 通过对全市普查的6.78万hm2耕地耕层土壤分析化验结果表明,桂平市26个乡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57.02g/kg,平均为20.49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6 38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2级为较少,面积3 58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27%;1、5级为缺乏,面积72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97%。可见,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低水平居多。桂平市域26个乡镇和4个林场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白石山、厚禄乡、罗秀镇、白沙镇、西山镇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稍高,其它乡镇相差不大。 1.2 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 1.2.1 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对全市4.99万hm2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统计,桂平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6~56.59g/kg,平均含量为20.54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5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4.66万hm2,占水田面积的93.57%;2级为少量,面积2 653hm2,占水田面积的5.32%;1、5级为缺乏,面积553hm2,占水田面积的1.11%。由此可见,桂平市域水田有机质含量总体上中低水平居多,耕地土壤总体水平低。桂平市域26个乡镇和4个林场耕地耕层水田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 1.2.2 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过对全市1.83万hm2旱地耕层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统计,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49~57.02g/kg,平均含量为20.39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将全市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丰富,共计面积1.72万hm2,占旱地面积的93.95%;2级为少量,面积933hm2,占旱地面积的5.12%;1、5级为缺乏,面积173hm2,占旱地面积的0.93%。由此可见,桂平市域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中低水平居多。26个乡镇耕地耕层旱田有机质含量区域差异不大,都是以3、4级为主。 1.2.3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不同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花岗岩、石灰岩、第四纪红土等发育的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较高,紫色岩、河流冲积物、沙页岩等发育的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相对稍低一点。 1.3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水田土壤有机质相对下降,有机质含量 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7.31%下降到5.97%,减少了11.34%;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之间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6.52%下降为42.04%,下降了24.48%,有机质含量≤20g/kg的水田面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占16.17%上升为51.99%,上升了35.82个百分点。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有机质含量 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64%上升到5.48%,增加了3.8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5.16%上升为41.19%,上升了16.03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2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2%下降为53.33%,下降了19.87个百分点。 2 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 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9~57.02g/kg,平均为20.48g/kg。根据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有关文件的养分分级标准,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五级,其中3、4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3.67%;2级为较少,占耕地总面积的5.27%;1、5级为缺乏,占耕地总面积的0.97%。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水田土壤有机质相对下降,有机质含量 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7.31%下降到5.97%,减少了11.3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6.52%下降为42.04%,下降了24.48%。有机质含量≤20g/kg的水田面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占16.17%上升为51.99%,上升了35.82个百分点。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有机质含量 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64%上升到5.48%,增加了3.84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在20~3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5.16%上升为41. 19%,上升了16.03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20g/kg的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2%下降为53.33%,下降了19.87个百分点。可见,桂平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低水平居多。综合分析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2.1 土壤有机质的投入量持续下降 这与长期以来有机物质的投入量持续下降有关,20世纪80年代初桂平市耕地上农家肥年使用量在167kg/hm2,进入90年代以后,有机肥使用量急剧减少。 3.2.4 根据土壤pH值选择肥料种类 土壤的酸碱度与施用肥料的选择关系很大。pH值小于5.5以下的酸性水稻土,不宜施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因为它会增强土壤的酸性,减弱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使还原性铁、锰、铝等物质的溶解,对水稻发生有害作用。对pH值大于7.5的碱性土壤应停施石灰、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若增施碱性肥料会增大土壤碱性,土壤粘结、变硬、团聚结构遭到破坏,理化性状受影响,作物植株矮小,不分蘖或少分蘖,有效穗少,结实率低,成熟不一致。 3.2.5 加厚培肥耕作层,提高蓄水保肥能力 水、肥、气、热、光能是农作物生活的重要因素,满足作物诸因素的要求首先要从改善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着手,创立良好的耕作层结构,使其深厚、肥沃、疏松、上虚下实,有利于通气、升温、保肥、保水,达到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保证作物的丰产环境条件,为水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耕作层的深浅,土壤熟化程度的高低,土层发育程度的好坏,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纵横伸展影响很大。高产稳产的水稻土要求有20cm以上的耕作层。在肥料的配合下,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高产。深耕要根据实际况情,因地制宜,土壤熟化程度高的,深耕一些,熟化程度低的浅耕一些,逐造逐年加深,不要一次耕得过深,更不要搅乱土壤层次。深耕后要施足肥料,精耕细作,使土、肥相融,加速土壤熟化,使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深耕、培肥与改良土壤质地要结合起来,调整耕作层的沙、泥比例,使质地适中,达到三沙七泥或四沙六泥。如沙土田、潮沙田、潴育沙土田、紫沙田和杂沙田等可以掺入塘泥、粘土等;如果是黄泥田、腊泥田、粉结田和紫粘田等可以掺入河沙泥、潮沙泥等改粘。 3.2.6 因土种植,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土壤性状,不同性状的土壤有不同的改良和利用。只有根据土壤性状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土壤的增产潜力。在土壤的利用方面还要考虑到土壤质地,把那些蓄水保肥能力强,理化性状较好的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或轻粘土、中粘土的水田用来种迟熟、高产粮食作物。那些沙土、沙壤土质地水田,可因地因时制宜,推广水旱轮作,种水稻、种花生、大豆、甘蔗等。利用铁子土、石砾土等可发展有固氮作用的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耐早、耐瘦豆科作物。这样一方面能地尽其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作物产量。河滩、山岭脚较平缓的冲积、洪积,赤红壤土,可种植甘蔗、麻类及蚕桑,发展多种经营。低丘、中丘地带应发展荔枝、龙眼、柑桔、三华里、八角、玉桂、药材等经济林木,高丘、山地、高山应种上阔叶林、用材林、新炭林,迅速提高复盖率。合理利用土地将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平衡,种茶、种果、种竹、种木,养牛、养马、养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责编:吴祚云) 有机质论文: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及提升对策 摘要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980年和2008年2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8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1980年明显增加,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增加2.2 g/kg。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较潮土快,水稻土平均增加了3.8 g/kg,潮土平均增加了1.1 g/kg。同时,对如何提高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绿肥;江苏张家港 土壤有机质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1]。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水平对作物的供肥能力、土壤耕性、通气性以及透水性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自然环境的改变,肥料施用和轮作方式的不同,都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如果土壤缺乏有机质,则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可恢复[2]。因此,研究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对掌握当地耕地地力情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张家港市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1980年和2008年2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为张家港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1°43′~32°02′、东经120°22′~120°52′。张家港市总面积998.48 km2,其中陆地面积785.55 km2,占78.67%,长江水域面积212.93 km2,占21.33%。张家港市的土壤发育于全新统海积冲积物和全新统泻湖相沉积物。地貌类型属三角洲平原,地形南高北低。农用土地总面积4.220 3万hm2,其中,耕地3.458 8万hm2,园地0.121 1万hm2,林地0.071 7万 hm2,其他0.568 7万hm2。耕地中灌溉水田2.981 8万hm2,水浇地0.053 5万hm2,旱地0.423 5万h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33.1 h,无霜期251 d,年平均气温15.2 ℃,年降雨量1 039.3 mm。境内地质属第四系沉积覆盖,覆盖层厚度为90~240 m,是全新统现代沉积。第四系覆盖层的可耕层为2~3 m,耕层下面是砂质黏土、黏土层,厚度为50~70 m;在地面以下70~150 m之间,有细砂层、黏质砂层、中砂层、砾石层;在地面140~240 m以下便是砂岩、灰岩、砾岩层[3]。张家港市共分为八镇两区:杨舍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塘桥镇、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岛旅游度假区。 1.2 研究方法 张家港市耕地面积4.092 2万hm2,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共设调查采样点2 193个,样点平均代表面积18.66 hm2。共设耕地环境调查采样点557个,样点平均代表面积73.46 hm2。土样于2007年、2008年秋收前后10月中、下旬采集。采样深度为水稻土0~15 cm、潮土0~20 cm。本项目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油浴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质的现状和空间分布 据2 193个耕层土样的化验分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2.2 g/kg,按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分级标准,处于较高水平的下限。其中, 25 g/kg的样品占27.2%,20.1~25.0 g/kg的样品占33.3%,15.1~20.0 g/kg的样品占31.9%,12~15 g/kg的样品占5.7%, 在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水稻土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于潮土地区(表1),水稻土区有机质平均含量25.9 g/kg,高于潮土区的20.4 g/kg。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行政区域间也有较大差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塘桥镇,平均为26.75 g/kg;含量最低的是乐余镇,平均18.29 g/kg。土壤有机质由高到低在镇间的排列次序是:塘桥、凤凰、金港、杨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新、锦丰、南丰、乐余(表2、图1)。 2.2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 与1980年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较1980增加2.2 g/kg。对1980年和2008年土壤有机质采用插值法处理的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面积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了0~5 g/kg,约有8 000 hm2的土壤面积上升了5~10 g/kg,占土壤总面积的10%,仅较小面积的土壤有机质有轻微的降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较潮土快,水稻土平均增加了3.8 g/kg,潮土平均增加了1.1 g/kg。潮土中有机质含量在20~25 g/kg的土壤面积上升了5.78%,水稻土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5 g/kg的土壤面积上升了27.15%(表3、图2、图3)。 耕作制度和土壤有机质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着重要的影响。据对153个相同采样田块1980年、1996年、2008年3个不同年份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统计,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9.5、1.2 g/kg,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 但在不同土壤类型的年份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潮土区101个田块,3个年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7.3、17.0、18.7 g/kg,1996年比1980年下降0.3 g/kg,其中有机质下降的57个田块,占56.4%;1996―2008年,扭转了土壤有机质下降的趋势,平均含量反比1996年增加了1.7 g/kg,有机质下降的田块数也减少到35个,占34.7%(图4)。 其原因主要是从1982年开始,该区有3个镇的耕作制度长期实行麦棉轮作,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1996年以后,种植模式发生变化,增加了水稻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稻土区由于长期实行稻麦轮作,加上该区农业机械较配套,多年进行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更为有利,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上升幅度和平均值都明显高于潮土区。52个田块平均,1980年有机质含量23.0 g/kg,1996年上升到24.2 g/kg,2008年又上升到26.2 g/kg。从土壤有机质上升的幅度比较,1996―2008年的12年间,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增加了2 g/kg,多于1980―1996的16年增加值1.2 g/kg(图4)。 其原因是前16年秸秆还田的方法以传统的人工方法为主,秸秆的还田数量和面积受到限制;后12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增加秸秆还田的数量和范围提供了条件,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的幅度也增大。 3 结论与对策 土壤有机质对培育土壤地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土壤养分库的重要部分,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和调节土壤酸碱性;具有吸附和络合作用,防止某些金属离子对作物的毒害和DDT等残留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抓好秸秆还田和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绿肥。 3.1 结论 根据2193个耕层土样的化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与1980年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比较,2008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增加2.2 g/kg。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幅度较潮土快,水稻土平均增加了3.8 g/kg,潮土平均增加了1.1 g/kg。 3.2 对策 3.2.1 稻麦秸秆全量连茬机械还田。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过程。张家港市作为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常年推广“1+X”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以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同时积极探索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利用形式。①旱耕(犁旋)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旋耕机旱作灭茬还田(犁旋一体复式机还田作业)放水泡田平田整地水稻机插秧。作业要求: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并均匀抛撒于田间,旋耕机作业深度≥15 cm(犁耕深度≥22 cm)。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一般采用51.45 kW 以上拖拉机,匹配相应幅宽的旋耕机(犁旋一体复式机)、秸秆还田机械(水田埋茬耕整机)。②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适当留茬收获小麦、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增施氮肥)放水泡田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2遍作业)水稻机插秧。作业要求: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 cm,秸秆切碎≤10 cm,均匀抛撒于田里,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15 cm。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一般采用51.45 kW 以上拖拉机,匹配相应幅宽的秸秆还田机械[4-10]。 秸秆还田用机械化全程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季节与劳力紧缺的矛盾,确保了农村其他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秸秆采用机械化还田突破了传统人工还田还草量只能达到22.50~33.75 t/hm2的范围,实现了稻麦秸秆全量就地还田,提高了还田质量,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多余秸秆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3.2.2 麦子(油菜)套播水稻秸秆自然还田技术。从2000年开始,在借鉴扬州地区超高茬麦套稻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水稻免耕套播技术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利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节约水稻生产的秧田用地,使复种指数提高7%~10%;简化了水稻生产农艺,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地节约了生产用工;减去了土壤机械耕作,有利于节约能源。 生态效益表现在有利于水稻前茬小麦、油菜秸秆的全量自然还田,使秸秆中的养分重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参与再循环,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并有利于防止土壤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另外,由于免耕套播的施肥量比常规移栽节约了31.2%,也同时减轻了化肥使用带来的面污染。因此,水稻免耕套播技术也是一项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技术。 3.2.3 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是有机肥的一种,是将畜禽粪便经堆制发酵加工而成。商品有机肥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有机质中的氨基酸、酰胺和核酸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质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4]。 以青菜施用情况为例。青菜施用商品有机肥3 t/hm2,其产量较单独施用化肥有所增加,增幅在9.94%~29.2%。施用商品有机肥能够有效地降低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作物安全品质。 在张家港市,每年至少推广商品有机肥8 500 t,主要施用于经济作物,少量施用于水稻和小麦。其主要原因是张家港市稻麦种植面积较经济作物甚广,而施用商品有机肥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比较,施用在水稻小麦方面的商品有机肥则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稻麦体系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此,更应该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在稻麦田块的施用,并且大力发展机械化施肥技术。 3.2.4 大力推广绿肥施用技术。绿肥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料,翻压后可以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富集土壤中养分,提高碳素营养,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防止植物病害和有害的生物和化学的影响[5]。长期施用绿肥等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以及紧结态腐殖质含量。而单施化肥不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而且容易造成土壤原有有机质品质的恶化,使土壤有机质逐渐老化,不利于调节土壤中的养分供应。 自2009年,张家港市已连续7年推广绿肥项目。经过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以及鼓励农户种植,绿肥提升农产品品质、节肥增效等重要性性已深入人心,不少农户主动种植。为了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助力生态农业建设,张家港市每年保持种植蚕豆、黄花苜蓿666.67 hm2以上。同时,免费发放种子至各镇,并且跟踪绿肥种植情况,确保黄花苜蓿等绿肥生长正常,为绿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提供保障。 有机质论文: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2种加热方法比较研究 摘要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加热方法用传统油浴法和改进沸水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5个国标土样用2种方法的测定值都在国标认定值范围内,15个随机土样油浴加2种方法的SD均小于1.48,CV小于4%,无显著差异,2种加热方法精密度良好。与传统的油浴法相比,沸水浴加热法无油污,好清洗,操作方便,同时克服了稀释热法(水合热法)受室温变化影响和加热不均匀的缺点,此方法适合批量检测有机质。 关键词 容量法;土壤有机质;加热方法;标准样品;随机样品;精密度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有干烧法、湿烧法、比色法和容量法等。目前,各国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是重铬酸钾容量分析法[1-2],在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时,又分为外加热法和稀释热法(水合热法)。外加热法是国标法,油浴温度为180 ℃,沸腾5 min,此法氧化完全,不受室温变化的影响,但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沸腾的时间不好掌握,操作麻烦,成本高。稀释热法(水合热法)是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2∶1)混合时产生的热(温度为120 ℃左右)来氧化有机碳,此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受室温变化影响较大,有机质氧化程度较低[3-5]。 本试验在水合热法的基础上,尝试用沸水浴加热法加速有机质氧化,保持温度的稳定,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剂。0.8 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 mol/L硫酸亚铁溶液;邻菲啉指示剂;浓硫酸(1.84 g/L)。 1.1.2 仪器。油浴锅;铁丝笼;电热恒温水浴锅;250 mL三角瓶;弯颈小漏斗;硬质试管(25 mm×200 m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原理。在过量的硫酸存在下,用重铬酸钾氧化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含量。 1.2.2 试验方法。称取过0.25 mm孔径风干土样0.05~0.50 g,分别放入到硬质试管和三角瓶中,各做4次重复。加入5 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5 mL浓硫酸,迅速摇匀。把加样后的三角瓶迅速封口放入水浴锅的沸水浴中,水刚过三角瓶液面即可,在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取出,待测液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样后硬质试管插入铁丝笼,放到180 ℃油浴锅加热,沸腾5 min后取出,将试管中的待测液用蒸馏水全部洗入到三角瓶中,保持体积在50~60 mL。加热后的待测液为橙黄或黄绿色,如为绿色说明有机质没有被充分氧化,需弃去重做,减少土样称样量。 以上各待测液分别加入3~5滴邻菲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由橙黄―蓝绿―棕红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沸水浴加热法氧化校正系数为1.16,油浴加热法氧化校正系数为1.1。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选取5个国标土样,分别为GBW07458、GBW07459、GBW07142a、GBW07414a和GBW07417a,并从中随机抽取15个土壤样品,分别采用2种加热方法来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由表1可以看出,用国标土样,2种方法的测定值都在国标范围内,同一国标土样,沸水浴法测定值比油浴法测定值都稍高些,可能因为沸水浴法加热时间长,反应更为充分些。 由表2可以看出,样品有机质含量在6.33~133.99 g/kg,包涵了不同等级含量。油浴加热法的标准偏差(SD)在0.24~1.44,变异系数(CV)在1.02%~3.79%;沸水浴加热法SD在0.21~1.48,CV在1.20%~3.25%;2种方法的SD均小于1.48,CV小于4%,无显著差异。沸水浴加热法除11号测定数值略低于油浴加热法,其余都比油浴加热法稍高一些。由表1(上接第206页) 和表2看出,2种加热方法精密度良好。 3 结论 对5个国标土样和随机抽取15个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含量测定,国标土样2种方法的测定值都在国标范围内,随机样品油浴加热法的标准偏差(SD)在0.24~1.44,变异系数(CV)在1.02%~3.79%;沸水浴加热法SD在0.21~1.48,CV在1.20%~3.25%;2种方法的SD均小于1.48,CV小于4%,无显著差异,2种加热方法精密度良好。与传统的油浴法相比,沸水浴加热法无油污,好清洗,操作方便,同时克服了稀释热法(水合热法)受室温变化影响和加热不均匀的缺点。此方法适合批量检测有机质,并有待推广。 有机质论文:灵璧县砂姜黑土酸碱度和有机质变化趋势探讨 摘 要:该文通过对灵璧县黄湾、韦集2乡镇土壤普查和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表明土壤酸碱度呈下降趋势,其pH值已由偏碱性的8.5下降到偏酸性的6.5,个别田块已接近5.0;2个乡镇的酸碱度相差0.5个单位,说明相邻乡镇的pH值差异是由于施肥习惯、种植模式等人为农事操作造成的,次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从20世纪70~80年代持续增加,以后的近20a则表现出增长缓慢或略有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H值在6.5~7.0之间,相关系数最高,r=0.279233*,说明土壤有机质积累需要合适的酸碱度。 关键词:砂姜黑土;pH值;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探讨 全国沙姜黑土面积371.1万hm2,淮北地区占总面积1/2以上[1]。砂姜黑土粘粒含量较高、质地粘重、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差、土壤有效水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低。受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砂姜黑土在生产性能上表现为适耕期短,易受旱、涝(渍)灾害,作物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2-3]。 在砂姜黑土的供肥能力、肥水配合的作物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研究较多[5-7],针对淮北地区沙姜黑土酸碱度和有机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到尚少,本文从典型砂姜黑土区――灵璧县黄湾、韦集2个乡镇35a时间跨度的测土结果来分析研究,以期发现淮北地区砂姜黑土酸碱度和有机质变化之间的规律,为培肥土壤、增加肥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灵璧县的沙姜黑土主要分布在该县县南、沿北沱河到淮河之间,研究黄湾、韦集2乡镇土样理化性状和肥力水平有较强的代表性。 根据黄湾、韦集2次土壤普查结果和2007―2009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832个土样的化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次数分布、T测验和相关分析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1973年和1985年2次土壤普查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73年当时的土壤碱性较强,尽管取样深度不同,但pH值没有变化,是典型的碱性土壤。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2g/kg,随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有下降趋势。 1985年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之化肥的普遍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很快,已由原来的11g/kg左右提高到18g/kg;pH值已由原来的8.5下降到8.0左右,并越往下碱性越强。 2.2 2007―2009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土壤有机质的变幅很大,黄湾镇高低相差近5倍,有机质含量和80年代相比没有增加,基本持平;韦集虽有增加,但和前2次增加速度相比,相对较小。pH值下降速度之快,出乎意料。 2.3 酸碱度、有机质变化趋势 2.3.1 砂浆黑土的酸碱度变化趋势 结合表1、2可得出:1973年,土壤pH值为8.5,而1985年降到8.0,70cm以下仍为8.2;从2个乡镇化验结果来看耕层已经降到总体平均的6.44~6.91。在相近的时间段内,降幅越来越大,特别是后10多年,pH值下降1.0~1.5个单位。表3中不难看出,尽管2个乡镇的酸碱度有差异,但总体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极端最低值接近5.0。相邻2乡镇出现的差异可能与化肥的选用、种植习惯、栽培技术等方面关系密切。为了更真切的反应变化趋势,采用次数分布进行进一步分析,以0.5个pH值作为区段,进行划分,可以看出黄湾土壤的酸碱度众值,主要集中在5.7~7.2,而韦集则相对集中在6.2~7.7中间,虽然都呈正态分布,但黄湾土壤的pH值要低于韦集0.5个单位。另外还体现出黄湾镇的偏碱性土壤有一定比例。 表4的T测验结果:黄湾高出95%置信区间的ph值在7.5~8.7,平均值8.16,没有低出的数值,这可能与黄湾镇本身的pH值较低有关,都涵盖在区间值范围内。韦集镇的酸碱度从统计数来看,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即使是最高值间仅相差0.6,最低值只相差0.3。 2.3.2 土壤有机质积累与变化 从表1可知:20世纪70~80年代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以后的近20a则表现出增加缓慢或略有降低趋势。将土壤的有机质按递增3‰为梯度进行归类,并统计次数(见表5)。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不同,黄湾镇有机质大都集中在13~19g/kg,明显低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而韦集镇的有机质分布在16~22g/kg;这就是韦集有机质高于黄湾的原因。另一方面,黄湾镇还有个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0以下;韦集则出现大于31.0g/kg以上的土样。 表6的T测验结果:黄湾有机质高出95%置信区间的,分布在18.5~30.8g/kg,平均为23.6g/kg;韦集较高,分布在23.5~33.4g/kg,平均为26.51g/kg;黄湾有机质低出95%区间的,主要分布在6.2~11.9g/kg;韦集14.0~14.9g/kg。平均为14.4g/kg。 2.4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2.4.1 2个土壤理化性状的次数分布 虽然有机质和酸碱度是土壤的2个独立的理化指标,但从次数分布来看,尽管度量单位不同,划分区段有异,但表3、表5向我们揭示出:都呈正态分布,黄湾镇pH值众值在5.7~6.7,而其有机质含量13~21g/kg;韦集的pH值众值6.2~7.2时,其有机质含量则在16~26.5g/kg。在5.7~7.2区间内,pH值每升高0.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上升5g/kg左右。 2.4.2 土壤酸碱度、有机质极值之间的关系 表4中,黄湾镇17个土样,其pH值7.5~8.7,有机质含量范围8.8~23.8g/kg;韦集14个样本,其pH值7.2~7.8,有机质含量波动17.3~26.7g/kg。pH值低出的样本较少,只有韦集的3个土样,有机质区间在13.9~23.4g/kg,pH值在6.3~6.5。说明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其有机质含量波动很大,且没有极端值出现,不利培肥土壤。 表6数据则反应出黄湾的15个样本中,有机质高出的pH值是7.9以上的有3个,但平均值较低;而pH值低于6.2的,出现4个样本,都在20.5以下,其中有机质30.80g/kg的土样,其pH值为6.5;韦集数据也反应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它的有机质最大值33.4g/kg的pH值是6.8。 有机质低出范围的可以看出:黄湾的pH值大都集中在8.0以上或6.0以下,而韦集出现的土样较少,应该没有代表性。 2.4.3 划分不同的pH值取值范围 6.0以下、6.0~7.0、7.0~8.0,进行pH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依次为r=0.055869、0.260603、-0.01294。再细分pH值范围,按pH值8.0再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以pH值取6.5~7.0,相关系数最高,r=0.279233,其余都为负值。由此看来,土壤有机质积累需要合适的酸碱度,结合以上分析,其底线应该在6.0以上,最佳范围是6.5~7.0。这就能解释黄湾偏酸性土壤较多,其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韦集的原因。 3 小结与讨论 (1)沙姜黑土的酸碱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正在由偏碱性向偏酸性逐渐过渡。因种植习惯、施肥种类、栽培技术等人为因素而差异较大,个别田块酸碱度已接近5.0。土壤有一定的修复缓冲作用,但超过一定的数值以后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或严重减产。随着土壤酸化进程加快,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前土壤有机质积累逐年增加,随后增长缓慢,后发展到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持平(1985年),有的还有所降低。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要求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当土壤pH值较低时,可能加剧有机质矿化,土壤pH值在6.5~7.0范围内有利于有机质增加。 有机质论文: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究 摘 要:如果将整个农田生态循环当做一个整体,那么,农作物的秸秆将是构成这个整体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农田生态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 1 分析秸秆还田对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意义 1.1 蓄积了土壤的水分 在实施秸秆还田以及秸秆翻压的过程中,通过同步开展还田以及机械深耕的方式,不仅使大气的降水得到有效蓄积,而且能够使地下水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效与价值。在秋季深耕30cm时可以促进大气降水提升下渗深度,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地表径流较多而对部分水资源的损耗问题;秸秆还田的广泛展开,对大气降水也起到了一定的拦蓄作用。因此,整个农田的土壤可以接纳到更均衡更有效的自然降水,并且也有效的抑制了农田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就是说,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所在的土壤形成了有利的蓄水库,在农田休整时期,积极的发挥着集水的功效,在农作物的生长时期,则有效的发挥着耗水的功效,从而使农田的土壤含水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1.2 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秸秆还田的技术主要有机械翻压还田以及覆盖还田,都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使土壤内部出现许多五碳糖和六碳糖的成分,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作物更好的生长与发育,其功效甚至比直接使用化肥更显著。值得特别说明的是,通过机械翻压,可以使许多秸秆深埋在土壤内部,当土壤内部的有机质以及养分相当活跃时,会大大增加这块土壤的矿化效率,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支持。 1.3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在实施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周边区域的微生物翻转规模与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微生物加快繁殖速度会带动土壤内部的微生物的活动也加剧,使得运转速度有所提升,此时,秸秆中所含的养分便可以充分且及时的向土壤中释放,通过这种方式,土壤的结构不断被优化与改善,肥料、养分、水分与大气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更平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明水县玉米秸秆还田为例 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北部,耕地面积0.14万m2。明水县地处高纬度地带,属中温带亚湿润气候,平均气温3.4℃,年日照达到2560h,年平均降水量476.9mm左右。明水县的农作物种类很多,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近些年来玉米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秸秆的产量也在相应增加,对秸秆的利用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此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1 玉米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 在多点进行试验观察后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几年之后,土壤的有机质以及含水量都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还田3a后土壤的有机质提升了0.04%~0.08%,还田6a后提升了0.10%~0.11%,还田9a后提升了0.25%~0.29%。秸秆还田之后,微生物在分解初期,必须在土壤中吸取氮素来组成自身的细胞,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氮素生物被固定,也就暂时保存了土壤中的氮素,而当微生物死亡之后,这部分的氮素又被分解释放,再回归到土壤中来,从而达到了保墒调肥的效果。同期测定的土壤含水量在秸秆还田3a后增加了1.33%~1.86%,还田6a后增加了1.69%~1.92%,还田9a后增加了1.75%~2.16%。蚯蚓以及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秸秆还田还使得玉米的秸秆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避免了在田间大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的增加对土壤的结构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水稳性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容重也有显著的降低。由于土壤自身的肥力不断提升,也对化肥的使用率有了明显降低,从而对农作物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不仅提高了作物的质量,更大力发展了绿色生态农业。 2.2 玉米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除了生态效益,玉米秸秆还田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多点的实验观测以及分析统计,把秸秆还田3a后的玉米地与未还田的玉米地相对照,产量平均增加了516kg/hm2玉米,增加率达到7.25%,增加了625元的收入;还田6a后产量平均增加了715kg/hm2,增加率达到9.34%,增加了853元的收入;还田9a后的产量平均增加了1225kg/hm2,增加率高达16.83%,增加了1486元的收入。秸秆还田之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提升,因而对化肥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使用的肥料费用减少了100~1925元/hm2,还田的机械投入增加了140元/hm2,而在收割秸秆的费用上省了320元/hm2,因此节约了180元/hm2,总的来说,玉米秸秆还田后增值了815~1709元,玉米的生产成本降低了0.04~0.08元/kg。 3 结 语 秸秆还田的措施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还优化与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对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创造了相当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要把秸秆还田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中。 有机质论文:太湖县耕地耕层有机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摘 要:该文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获取的测土成果,8214个耕地农化样有机质含量的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太湖县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提出提升其含量的对策。 关键词:耕地;有机质;提升对策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全县总面积2 040km2,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人口57万。常用耕地面积25 786hm2,其中:水田20 395hm2,占79.09%;旱地5 391hm2,占20.91%。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之一。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持续推进,我县获取了大量的测土成果,为研究耕地养分状况提供了依据。有机质含量是评价耕地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此,作者选择有代表性的耕地耕层农化样有机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从而为精准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提供参考。 1 全县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统计结果 1.1 全县耕地耕层有机质状况 通过对8 214个土样的化验结果统计:全县耕地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75g/kg,最大值45.2g/kg,最小值3.96g/kg,标准差6.22,变异系数27%(表1)。 对照耕地有机质分级标准,水田耕层有机质含量:极缺的(低于10g/kg)占0.67%;缺的(10~20g/kg)占24.45%;中等的(20~30g/kg)占44.81%;较丰的(30~40g/kg)占11.29%;丰富的(高于40g/kg)占0.34%;旱地耕层有机质含量:极缺的(低于10g/kg)占0.83%;缺的(10~20g/kg)占8.5%;中等的(20~30g/kg)占7.16%;较丰的(30~40g/kg)占1.94%;丰富的(高于40g/kg)占0.02%。(表2)。 1.2 各乡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状况 将8 124个农化样按采样乡镇进行统计分析,从境内西北山区向东南圩坂排序,各乡镇耕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北中镇20.93g/kg,百里镇23.98g/kg,弥陀镇21.86g/kg,牛镇镇20.83g/kg,刘坂乡21.01g/kg,汤泉乡19.74g/kg,寺前镇18.95g/kg,天华镇22.16g/kg,小池镇21.1g/kg,晋熙镇23.17g/kg,城西乡25.38g/kg,新仓镇24.18g/kg,江塘乡28.14g/kg,徐桥镇25.34g/kg,大石乡22.77g/kg(表3)。 2 分析与结论 2.1 全县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略升 从全县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统计结果看:全县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75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含量22.72g/kg(表4)相比增加了0.03g/kg,增长0.13%,耕层有机质呈稳中略升趋势。这说明全县耕地肥力水平稳中向好,没有出现地力减退迹象。 2.2 不同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明显 从分乡镇统计结果看: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总趋势是:山区乡镇低于坂区乡镇。山区北中、百里、弥陀、牛镇、刘坂、汤泉、寺前、天华等8个乡镇,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百里镇23.98g/kg,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是寺前镇18.95g/kg,平均为21.28g/kg;坂区小池、晋熙、城西、新仓、江塘、徐桥、大石等7个乡镇,有机质最高的是江塘乡28.14g/kg,有机质含量最低的是小池镇21.1g/kg,平均为24.16g/kg。这是因为一是山区地理条件差,受水土流失的影响,耕层质地偏粗,耕层有机质矿化作用强烈,有机质积累减少;二是山区受光热资源的影响,复种指数低,以种植一季作物为主,施肥水平和作物产量相对较低,耕层留存的作物残茬远低于圩坂区所致;三是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近年组织实施的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补贴项目基本没有覆盖到山区乡镇。 3 耕层有机质提升的对策 根据我县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不高,处于中等水平,且山区乡镇低于圩坂区乡镇,旱地低于水田的特点,提出以下提升对策。 3.1 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全县总投资近3亿元,在圩坂区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6个,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建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农田示范区5 333hm2。受投资规模的影响,山区未得到整治,要抓住中央一号文件“藏粮于地”的精神,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安排山区耕地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减少水土流失,提升有机质含量。 3.2 推广商品有机肥料 在设施栽培或旱作高效栽培绿色增长模式上,要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 3.3 扎实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项目 我县从2010年起,组织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补贴项目,2010―2012年,实施种植绿肥子项目,2a累计共发放110万元补贴款采购的花草种,项目区扩种绿肥3 667hm2;2012―2014年,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子项目,2a累计发放300万元补贴款采购的速腐剂,秸秆速腐还田面积达到2万hm2。2015年100万元补贴款采购速腐剂项目正在招标之中,建议向山区倾斜,增加山区农作物秸秆还田量,改善山区耕地有机质状况。 (责编:吴祚云) 有机质论文:耕作层堆放保护与培肥措施对土壤中有机质变化的研究 摘 要:耕作层不仅影响耕地的质量水平还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建设占用耕地时耕作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部分原因是耕作层保护的技术不完善,而表土剥离是保护耕作层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该文针对耕作层在剥离后储存期间的土壤进行培肥技术研究,通过设置3个试验小区,进行表土培肥试验,研究培肥后剥离土壤的有机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个试验小区的4个处理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添加培肥均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于长时间的堆放,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培肥,秸秆加菌肥效果最差。对于丘陵和山地试验小区,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在平原试验小区,秸秆和猪粪均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关键词:表土剥离;培肥;有机质 1 引言 有机质主要储存在土壤表层中,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建设占用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后,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如可用来毁损地的整理复耕用土、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土壤改良、土壤补充、开垦项目的土层增厚和土壤改良等用途。然而,目前在建设用地时,用地单位对于挖出来的耕作层土壤处理方式,要么将其浪费,随意处理,要么将其用作弃土填方工程,对资源的浪费极大。表土剥离是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中亟待开发并推广至全国的一个保护耕地资源的项目,其原理是将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出来,再原地和异地用于土地整治。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在耕地资源日见匮乏、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农田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开展耕地表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如今,表土剥离工作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国外的表土剥离工作开展较早,且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制度[2],国内除少数省份开展表土剥离工作较早而得到比较完备的成果外,其他省份都或多或少的正在开启这项工作,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及制度。其中,培肥是表土剥离长期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源”与“汇”[3-4]。在培肥方面,经过先辈们的长期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培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5-7]。刘允芬等研究[8]认为气温、地温与土壤碳排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温度和水分在短期内对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能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低温度低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存在[9]。但迄今为止,在开展的表土剥离工作中,剥离的表土大多都是直接覆土后进行培肥,在储存期间也只是简单的播种无污染草籽而对具体的培肥未做过多描述。本文通过在安徽省巢湖和宿州设置试验小区,对试验小区的耕地表土进行剥离,对剥离后储存的表土进行自然培肥、秸秆培肥、秸秆加菌肥培肥以及猪粪培肥,在分析了土壤有机质与地形、土壤容重、成土母质、质地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剥离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变化情况,并为农业土壤提供剥离后的土壤是否需要培肥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地形有平原、丘陵和山地,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巢湖位于安徽中部,全省大致可分为5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 2.2 试验设计 2014年9月,腾空试验区,让其自然变干;2014年10月18~19日,在巢湖市栏杆镇石门村的2个试验小区(一个代表丘陵区;一个模拟山地区:山地是在在巢湖栏杆镇石门村寻找的一个与山地环境相似的低山丘陵区的耕地,用于模拟山地培肥特性。)进行堆土培肥实验;2014年10月27日,在宿州市桥区朱仙庄镇镇西村的试验小区(代表平原区)进行堆土培肥实验。 2.2.1 试验小区设置 试验小区设置为100m2的剥土区,储存之土壤堆成底宽3.0m、高1.5m、顶宽1.5m的长条梯形型土堆,土堆长共计9.5m(其中试验小区总共8m,分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长2.0m长,包含两头各0.75m、共1.5m的斜坡长度),土堆按顺序安排关培肥措施,小区之间用防渗漏塑料薄膜隔离,四周修建排水沟。 2.2.2 培肥设计 每个试验小区分对照试验和培肥试验。整个培肥实验周期为6个月,每隔2个月进行取样一次(表1)。 2.2.3 样品采集 每隔2个月用取土工具从上到下均匀采集土样,四分法后约取1 000g土壤样品,以及初期未培肥的土样1 000g,将土样带回实验室风干、研磨、待化验;未剥离前,原土采集方法――采用多点混合取农化样,多余的用四分法舍弃;培养期采样――分别在每个试验小区,采集全断面样品,混合、四分法获得化验样约1 000g。备注:第一次采样时已对为开始培肥的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丘陵、山地、平原3个试验小区平均值分别为:1.376g/cm3、1.334 g/cm3、1.258 g/cm3。 2.2.4 样品测定 猪粪和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丘陵试验小区不同培肥方式,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丘陵试验区的有机质的含量总体是下降的。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除猪粪培肥外其他3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为大致为减少―增加―减少,10月到12月土堆有机质含量大量减少,12月到2月有机质含量略微增加,2月到4月有机质含量略微减少;而猪粪培肥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在10月到12月略有增加,12月到4月一直在逐渐降低。从培肥开始到培肥结束4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全部降低,分别减少了4.091、2.750、5.751、4.319,所占百分比为15.76%、10.59%、22.15%、16.63%,秸秆+菌肥这种处理方式的有机质减少最多,减少比例为22.15%,添加秸秆的处理方式有机质减少最少,减少比例为10.59%。 对于丘陵试验小区,在有机质变化曲线上看出,有机质含量是添加秸秆 自然培肥 秸秆加菌肥,添加秸秆增加了土壤碳库的输入,而自然培肥因没有额外的有机质输入所以总量上较加秸秆少。在有机质消耗方面,自然培肥和添加秸秆中,添加秸秆会增加微生物的活动量,进而将秸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同时也会消耗一部分有机质作为自身能源,因总量较自然状况下高,所以在变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一直高于自然培肥。在添加秸秆和菌肥的情况下,菌肥会大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总量,虽然添加了秸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库的总量,但是因微生物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致使有机质含量比自然状况下低。添加猪粪的处理中,因猪粪是经过动物消化分解的残渣,加入到土壤中很容易就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所以在加入猪粪的短期内有机质含量迅速上升。在后期菌肥的作用下微生物量增加,消耗大量的有机质,使总量降低。 3.2 山地试验小区不同培肥方式,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变化趋势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山地地区4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各不相同。10月到12月,除猪粪培肥外,其他3种培肥方式土堆有机质含量大量减少,猪粪培肥土堆有机质含量上升;12月到次年2月,自然培肥、秸秆+菌肥土堆有机质含量略微增加,猪粪培肥与秸秆培肥有机质含量降低;2月到4月,猪粪培肥有机质含量趋于稳定,其他3种培肥方式土堆有机质的含量略微减少。从培肥开始到培肥结束四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全部降低,分别减少了3.593、3.533、4.304、1.434,所占百分比为18.76%、18.44%、22.47%、7.49%,秸秆+菌肥这种处理方式的有机质减少最多,减少比例为22.47%,添加猪粪的处理方式有机质减少最少,减少比例为7.49%。 对于山地试验小区,从有机质变化曲线上看出,有机质含量是添加猪粪 添加秸秆 秸秆加菌肥 自然培肥。添加猪粪的处理中,因猪粪是经过动物消化分解的残渣,加入到土壤中很容易就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所以在加入猪粪的短期内有机质含量迅速上升。在后期菌肥的作用下微生物量增加,消耗大量的有机质,使总量降低,但山地地区的猪粪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机质的含量也在缓慢上升。在初期添加秸秆的处理下降速率小于添加秸秆和菌肥的处理。因为添加秸秆加菌肥会大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总量,会使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微生物的量是一定的,有机质含量在缓慢上升,但是到达一定的时间,秸秆和菌肥分解的有机碳小于微生物分解的量,土堆中的有机质含量快速下降。而添加秸秆的处理,初期秸秆分解有机碳的速率较慢,土堆有机质含量在下降;随着时间的增长,秸秆在分解,但小于微生物分解的量,所以土堆中的有机质含量一直缓慢下降。自然培肥因没有额外的有机质输入所以总量上较其他培肥少。 3.3 平原试验小区不同培肥方式,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从图3中可看出,在变化趋势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平原地区4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为缓慢减少,自然培肥土堆中2月到4月有机质含量大量减少,添加猪粪培肥土堆中有机质在2月后增加,但仍低于背景值。从培肥开始到培肥结束4种培肥方式的土堆有机质含量全部降低,分别减少了5.891、4.484、5.320、3.655,所占百分比为31.57%、24.03%、28.51%、19.58%,自然培肥这种处理方式的有机质减少最多,减少比例为31.57%,添加猪粪的处理方式有机质减少最少,减少比例为19.58%。 对于平原试验小区,在有机质变化曲线上看出,有机质含量是自然培肥 添加秸秆 秸秆加菌肥,添加秸秆增加了土壤碳库的输入,而自然培肥因没有额外的有机质输入所以总量上较加秸秆少。平原地区土壤较山地和丘陵肥沃,土壤微生物总量高,添加秸秆提高了土壤的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在有机质消耗方面上,自然培肥和添加秸秆中,添加秸秆会增加微生物的活动量,进而将秸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同时微生物量增加也会增加有机质的消耗,因总量较自然状况下略低。添加秸秆和菌肥的情况下,菌肥会大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总量,虽然添加了秸秆,提高的土壤有机质库的总量,但是因微生物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致使有机质含量比自然状况下低。在添加猪粪的处理中,因猪粪经过动物消化分解的残渣,加入到土壤中很容易就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所以随加入猪粪的时间的增长有机质含量逐渐上升。在后期菌肥的作用下微生物量增加,消耗大量的有机质,使总量降低。 3.4 不同的培肥方式,3个试验小区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从图4、图5、图6、图7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培肥方式,3个试验小区的有机质含量均是呈下降趋势。从培肥开始到培肥结束:自然培肥的有机质含量丘陵、山地、平原3个试验小区分别减少了4.091、3.593、5.891,所占百分比为15.76%、18.76%、31.57%,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比例最多,为31.57%,丘陵土壤有机质减少比例最少,为15.76%;秸秆培肥分别减少了2.750、3.533、4.484,所占百分比为10.59%、18.44%、24.03%,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比例最多,为24.03%,丘陵土壤有机质减少比例最少,为10.59%;秸秆加菌肥培肥分别减少了5.751、4.304、5.320,所占百分比为22.15%、22.47%、28.51%,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比例最多,为28.51%;猪粪培肥分别减少了4.319、1.434、3.655,所占百分比为16.63%、7.49%、19.58%。 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是丘陵试验小区 山地试验小区 平原试验小区。对于同一种培肥,不同试验小区的土堆有机质含量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下降的速率不同,由于表土层的剥离,会使得原有土壤变松,类似于旱地耕作,会使得原有有机质因为激发效应而降低。丘陵试验小区是由下面黄土母质发育而来的黄褐土,山地试验小区是由岩石风化物发育而来的粗骨土,平原试验小区是由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来的砂姜黑土。丘陵、山地试验小区都是在长期耕种后形成的水稻土,而平原试验小区是在长期种植小麦形成的旱作土。据沈阳农业大学观测,旱作土壤施新新鲜猪粪,其腐殖系数为27.5%,而水稻土为38.4%。武婕[11]也研究得到灌溉水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旱地最低。这说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是高于旱作土的。丘陵试验小区处于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排灌条件好;而山地试验小区处于地势较高地段,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尽管添加不同培肥,有机质含量总体上依然是丘陵试验小区 山地试验小区 平原试验小区。 4 结论与讨论 (1)综上所述:土壤类型、土壤成土母质、质地以及温度都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有很大影响。对于3个试验小区,4个处理土堆的有机质含量是总体是呈下降趋势,添加培肥均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于长时间的堆土,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培肥,秸秆加菌肥效果最差。对于丘陵和山地试验小区,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在平原试验小区,秸秆和猪粪均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通过以上研究可以为耕作层堆放保护与培肥措施提供参考建议,为表土剥离工作的进展提供技术参考。 (2)讨论3个试验小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与土壤碳库的输出大于输入有关。孔宏敏[12]研究得出土壤有机质增加或减少归结于农田的碳素的平衡。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表土层的剥离,会使得原有土壤变松,类似于旱地耕作,会使得原有有机质因为“激发效应”而降低。黄文昭等学者[13-14]研究,土壤中新添加的有机碳能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引发正的或负的激发效应。王志明[15]等通过研究,发现秸秆加入量的增多会使土壤原有碳的分解速率提高。这就可能导致添加培肥处理后基本都是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 由于地形影响土壤水热条件和成土物质的再分配,不同的地形位置土壤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宁茂岐[16]研究得到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肥力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在丘陵山地区对土壤养分管理是可行的。丘陵、山地、平原这3种地形的在同一种培肥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各不相同,这与其自身的有机质含量有关;而在添加了不同的培肥方式的情况下,这3种地形的有机质含量也变化颇大,这可能与其本身存在的微生物量有关,微生物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有很大影响。这与臧逸飞[17]的研究相符。武婕[11]研究得到土壤类型、耕层质地等都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影响。丘陵、山地的试验小区都是在长期耕种后形成的水稻土,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并且腐殖系数要高于旱作土壤。而平原试验小区是由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来的砂姜黑土,在长期种植小麦等作物而形成了旱作土。这就可能导致丘陵、山地试验小区的有机质含量从总体上高于平原试验小区。 在处理中也发现有机质的含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除猪粪处理外,3种地形的曲线基本上都是在10~12月份,有机质下降速率最高,在12月至次年2月或略微上升或下降速率降慢,2~4月缓慢下降。因10~12月份气温较12月至次年2月高,微生物活动频繁,消耗的有机质大于自身降解产生的有机质量,使总量降低,微生物在低温下降低了代谢速度,消耗量下降,有机质呈积累状态,2~4月亦是积累小于消耗状态,有机质总量降低。所以可能在相对低温状态下降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总量积累,这与国秀丽[9]的研究也相符。 有机质论文: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研究 摘要 应用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温度均匀、工作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测定,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有机质含量;土壤 土壤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及其生命活动的各种有机产物。其中相对稳定的是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的土壤腐殖质[1]。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多采用农业标准NY/T 85-1988中的砂浴加热法。除此之外,还有微波加热法、砂浴加热法、烧失量法、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TOC分析仪法、甘油浴法、磷酸浴法等。但是各种方法都各有缺点,如微波加热法步骤繁琐,不简便快捷,不能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测定[2];砂浴加热法表面温度不均匀,温度难以控制;烧失量法精密度较低,往往与真值有较大的偏差;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得结果比真值偏低;TOC分析仪法方法不成熟,土壤基质较为复杂,较多用于植株或有机肥料有机质含量的测定[3];甘油浴法温度难以控制;磷酸浴法气味难闻且容量瓶外壁难以清洗[4-5]。本文主要研究石墨消化炉加热消解法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上的应用效果,以提供更加科学与易于操作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取自国家系列标准物质土样,土样1:GWB07413a,土样2:GWB07417,土样3:GWB07412,土样4:GWB07413,土样5:GWB07415,土样6:GWB07416。 供试仪器设备:ZEROM-ProD40型智能石墨消化炉、北京光明医疗厂DK-3电砂浴。 供试试剂:0.200 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xxx mol/L硫酸亚铁滴定溶液、0.4 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邻菲罗啉指示剂[6-7]。 1.2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国家标准系列物质土样0.300 0 g,倒入150 mL三角瓶中,加入10 mL 0.4 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小心摇匀,盖上弯头漏斗于石墨炉上加热,至瓶内开始有大量气泡翻滚开始计时,沸腾4 min[8-9]。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解时间的选择 以砂浴加热法消解时间为对照,加热温度为220 ℃,改变石墨消化炉加热的时间,分别选择加热沸腾时间为2、3、4、5 min,测得有机质含量,选择最佳的消解时间。 如图1所示,消解时间小于4 min时,消解不完全,测定结果较低,在4~5 min之间测定值没有多大的变化。如图2所示,消解时间小于4 min时,氧化率小于100%,氧化不完全,而大于4 min时氧化率超过了100%,测定结果偏高。消解时间过长,结果不稳定,因此,最佳的消解时间是4 min。 2.2 消解温度的选择 以砂浴加热法消解温度为对照,加热时间为4 min,改变石墨消化炉加热的温度,分别选择加热沸腾温度为210、220、230 ℃,测得有机质含量,选择最佳的消解温度。 如图3所示,消解温度小于210 ℃时,消解不完全,测定结果较低,在220~230 ℃之间测定值没有多大的变化。如图4可知,消解温度小于210 ℃时,氧化率小于100%,氧化不完全,而大于220 ℃时氧化率超过了100%,测定结果偏高。消解温度过高,结果不稳定,因此,最佳的消解温度是220 ℃。 2.3 方法的精密度考查 按照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消解时间4 min,消解温度220 ℃。取土壤样品6份,按照取得的测定条件,与砂浴加热法同时测定,得到方法的精密度,结果如表1所示。另取4个不同性质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2种方法同时测定,按照各自的测定条件进行加热,结果测定值与标准值相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石墨加热法方法的精密度为3.49%~3.55%,而砂浴法的精密度为3.44%~3.69%,2种方法的精密度相差不大,符合精密度小于5%的标准要求。且2种方法的测定值都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没有偏离标准值。 2.4 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是精密度高。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方法精密度符合标准要求。二是温度均匀。石墨消化炉温度稳定,均匀且易于控制,炉内石墨板具有传热快、温度均匀的特点,用温度计探测炉面板各个方位的温度,几乎能达到一致,无死角。而砂浴加热法面板温度难于控制且极不均匀,用温度计探测表面温度,中心温度能达到设定值,而周边温度远没有达到设定值,相差温度可达20 ℃左右。三是工作效率高。石墨消化炉由于温度均匀,一次性可放入32个单样,样品放入炉内开始计时,共计耗时7 min可完成一批样品加热,而砂浴法一次性只可放入9个单样,由样品放入砂浴上开始计时,共计耗时13 min,耗时较长。可见用石墨消化炉实验,过程简便快捷,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适合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测定[10-12]。 3 结论与讨论 石墨消化炉加热法与各种加热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和稳定等优点。应用石墨消化炉加热测定的结果与砂浴法加热测定结果相一致。因此,利用石墨消化炉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最佳选择,值得大力推广。 有机质论文:基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矿物组分分析 摘要: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志留系马溪组、寒武系筇竹寺组以及奥陶系五峰组的富有机质页岩中。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的主要富集储层,因此明确富有机质页岩的组分对于页岩气的形成机理以及勘探页岩气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页岩气;有机质;矿物组分;压裂技术;形成机理;地质勘探 到目前为止美国开采的非常天然气产量约占天然气总量的一半左右,据专家估测,这一数目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4%~55%,而到2030年更将达到65%,可见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天然气总量中占据的位置已经不再是冰山一角,这其中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依赖于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煤层气,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球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大约为3242亿m3/年,大概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4.56倍。这其中,页岩气资源量大约占据456万亿m3,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大约为209.72万亿m3,煤层气资源量大约为256.3万亿m3。从这一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不久的将来,页岩气或许会替代石油以及其他常规能源而登上舞台,进而也许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格局。 根据页岩气聚集机理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相似性对比,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据相关学者估计我国页岩气资源总量约为26×1012m3,其中南方、北方、西北及青藏地区各自占页岩气可采资源总量的46.8%、8.9%、43%和1.3%,其中南方地区以志留系龙马溪组、寒武系筇竹寺组以及奥陶系五峰组最为发育。然而泥页岩作为页岩气的有利储存区,对其进行岩石矿物组分分析是我们进行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和评价之前的首要任务。 1 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原理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利用晶体形成的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中。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有外标法、内标法、绝热法、K值法等常规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在物相鉴定基础上,测定物质中各相含量。根据衍射强度与该物质参与衍射的体积或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关系(非线性),表示为n相混合物中,j相某衍射线的强度与参与衍射的该相的体积Vj或重量分数Wj的关系式: 为定量分析普适公式(Alexander定量分析公式),其中: 常数 强度因子 结构因子(i为晶胞中原子) 注意:公式中,因各相μm不同,每相Vj或Wj的变化引起μm总体变化,导致Ij-Vj或Wj的非线性。由处理Kj与总体μm的不同引伸出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 其中外标法要纯标样,它不加到待测样中,该法实用于大批量试样中某相定量测量。要在相同的实验条件,测选定的同一衍射线强度;内标法待测试样为n相,μmj不同,加恒量Ws的标样到混合样中的定量方法。标样可选α-Al2O3、ZnO、KCl、LiF、CaF2、MgO、SiO2、CaCO3、NaCl或NiO之一,优选吸收系数与颗粒大小相近,衍射线不重叠的作标样;K值法是1974年由F.H.Chang创立,它是内标法的发展,K值与加入标样含量无关,无需作定标曲线,且K值易求,称K值法也称基本冲洗法。其中K值法的优点是:(1)与内标法相比无需求它标曲线,K值易求;(2)只要内标物质,待测相与实验条件相同K值恒定,故有普适性;(3)只作一次扫测即可得所有强度数据;(4)可以对感兴趣的j相进行测量,试样中可有非晶。K值法的缺点是要加入S相稀释样品,只适用粉末试样;绝热法的原理是:在n相待测样中,均为结晶相(不可有非晶相),各相的K值已知,可不加标样(由待测样中j相充当标样,只要实测各相的Ii,hkl,I=1.2…j…n,且对应K值为已知)即可求所有结晶相含量。其中绝热法的优点是:(1)不加内标,不作定标曲线,不稀释基体,不增加额外谱线;(2)可用块状和粉末状试样;(3)用一个试样可测全部物相含量。绝热法的缺点是不能有非晶相和含未鉴定的相,各相K值均需已知。 2 页岩矿物组分分析及其应用 本次试验的富有机质页岩来源于我国南方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对20块页岩岩芯样品进行全岩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类页岩矿物组分中除常见的粘土矿物外,还含有方解石、石英、黄铁矿、长石及少量硬石膏等矿物成分。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富有机质页岩的石英含量较高,这对于后期进行压裂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压裂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压裂对于页岩气的采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从现实看来压裂增产技术的进步也显著提高了页岩气的产量,含气页岩一般属于低孔,特低渗,因此一般页岩均需要人工压裂改造之后才具有商业价值,美国在压裂技术方面主要采用:(1)水力压裂技术;(2)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3)重复压裂;(4)同步分裂。其中水平钻井与分段压裂技术的综合运用,使页岩气开发在纵向和横向领域得到延伸,这使单井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重复压裂与同步压裂可延长页岩气井的高产时期。 3 结语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知: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分复杂多样,其中包括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多类矿物,其中石英含量是页岩脆性的标志性矿物,可以大概知道该区域页岩的脆性程度,这对于后期页岩气压裂开采具有很大帮助;黄铁矿含量是页岩复电阻率实验引起激发极化效应的主导者,且黄铁矿含量高,激发极化(IP)效应越明显,因此对页岩进行矿物组分分析对于页岩气的形成机理以及勘探页岩气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机质论文:水稻秸秆腐解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生物降解特性 本研究采用培养法,通过DOC、pH、280nm吸光度指标研究水稻秸秆腐解不同阶段产生DOM的生物降解特性与结构变化,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CO2排放与碳固定的影响,为选择秸秆还田的正确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资料。 通过培养不同天数的水稻腐解液来控制变量,以研究不同腐解天数的DOM溶液中DOC降解特性及pH、280nm吸光度变化。DOC采用比色法;pH值采用电极法;280nm吸光度值采用分光光度法。 基于DOM是不同降解速率和不同降解程度的成分的混合物的假定,我们使用双倍指数模型(Double Exponential Model)来描述DOC的矿化动力学,模型公式表达式为: 残留C%=(100-b)+be (1) 式中:t为时间/天, b为稳定DOC所占最初DOC的百分含量(%),100-b为易矿化DOC所占最初DOC的百分含量(%),k1为易矿化DOC矿化速率常数(天),k2为稳定DOC矿化速率常数(天)。 同时计算半衰期: 1.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OM的生物降解性 水稻秸秆不同腐解阶段DOM液的DOC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腐解阶段DOM残留DOC随时间的变化 不同腐解阶段DOM整个降解过程都可分为残留DOC的迅速减少和缓慢减少两个阶段。在14天前DOC的浓度迅速降低,14天后降解速率明显减慢,DOC浓度趋于稳定。但不同腐解阶段DOM降解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双指数模型方程拟合结果(见表1)表明,矿化率表现为7天DOM矿化率达46.79%,而180dDOM矿化率仅为11.23%,矿化率总体表现为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减小。DOM可以分为易矿化性C库和稳定性C库两个组分,易矿化性C库的半衰期为1~3天,而稳定性C库的半衰期为173~693天。稳定性C库的比例则表现为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随腐解时间延长,DOM生物有效性降低,DOM越稳定。 表1不同腐解阶段DOM降解过程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参数比较 注:拟合方程为:残留C%=(100-b)e-k1t+be-k2t; ①易矿化C半衰期=ln2/k1。 ②稳定性C半衰期=ln2/k2。 ③r2为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之平方。 2.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OM的pH的变化 DOM 是一类组分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它既含低分子量物质(如游离的氨基酸、糖类),又含各类大分子成分(如酶、氨基糖、多酚和腐殖酸等)。pH值不同,反映DOM化学组成上的差异,与酸性基团、碱性基团的相对含量有关。本试验分别选取了腐解初期7d与腐解末期180d两个阶段DOM,研究其降解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见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7dDOM溶液与180dDOM溶液初始pH值有较大差异,7dDOMpH值为7.9,而180dDOM pH仅为7.1,虽均为弱碱性,但两者化学组成不同。在整个降解过程中,7dDOM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180dDOM则表现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两者都表现为在降解0-7天之内pH值迅速发生变化,原因是这段时间内DOC的迅速降解,化学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与DOC含量变化相一致。图2还表明,最后两者pH值相近,表明两者在化学组成上趋于相似。 图2 DOM降解过程中pH的变化 3.不同腐解阶段产生DOM的280nm下吸光度的变化 E280值主要反映有机质组成中芳香化合物的含量,两者成正相关关系。7d与180dDOM溶液降解过程中280nm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两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7dDOM在降解初期E280值较小,随着降解进行,7天后E280值迅速升高,14天后趋于稳定,并与180dDOME280值接近。而180dDOM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变化不大。KalbitzK等指出,DOM由碳水化合物、脂肪、羧基化合物、芳环物质等组成[12]。不同组分物质被微生物利用的难易程度有显著不同,碳水化合物最先被微生物利用,芳环物质结构复杂表现为相对稳定[13]。由此可见,180dDOM生物有效性低且较稳定,与其化学组成中芳香化合物含量较高有密切关系。7dDOM芳香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生物有效性较高,在降解初期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易利用组分迅速减少,芳香化合物不易矿化而相对富集,从而导致E280值迅速增加;14天后DOC含量变化不大,E280值也趋于稳定。 3.讨论 微生物对DOM的利用包括两个交替或连续的过程:①微生物对DOM 的同化吸收;②为获取能量和无机养分而完全分解DOM 成CO2或CH4。微生物对DOM的降解改变DOM的性质,而微生物能否利用DOM也决定于DOM本身的性质:即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因此,不同来源DOM生物可降性不同。本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腐解不同阶段DOM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不同阶段DOM的生物降解性表现出较大差异,矿化率在11.23%~46.79%,随腐解时间延长,矿化率依次降低,DOM越稳定。7dDOM与180dDOM pH值和E280值随降解过程的变化表明,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差异是导致其可降解性不同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秸秆腐解初期DOM主要来源于秸秆中水溶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单糖、氨基酸、氨基糖等,这些物质极具生物有效性,是微生物最易利用的碳源,将诱导秸秆腐解所需微生物大量繁殖。随着微生物活性增强,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死亡残骸、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降解都成为DOM的组成来源,从而使DOM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秸秆旺盛分解期DOM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的降解产物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此时DOM含丰富的羧酸类物质、强氧化木质多酚类物质以及芳香族和脂肪族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糖减少,糖醛酸和半乳糖增多,疏水性较强。在秸秆腐解后期阶段,DOM中木质素多酚类物质降解产物大大增加。因此,随腐解时间延长,表现为DOM的生物可降解性逐渐降低,DOM趋于稳定。 4.结论 (1)DOM生物降解过程残留DOC随时间变化符合双指数模型方程。生物降解大致可分为快速矿化期和缓慢矿化期两个阶段。不同腐解阶段DOM的生物降解特性有较大差异。随着水稻秸秆腐解进行,DOM生物降解越弱,DOC越稳定,41天DOC矿化率表现为180天DOM7天DOM。 (2)DOM生物降解过程中pH的变化随着DOM成分的改变而改变。7dDOM溶液与180dDOM溶液初始pH值虽都呈偏弱碱性,但仍有较大差异,表明两者化学组成不同。另外,在整个降解过程中,7dDOM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180dDOM则表现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3)DOM生物降解过程中E280值的变化表明,7dDOM在降解初期E280值较小,随着降解迅速升高,14天后趋于稳定,并与180dDOM E280值接近。而180dDOM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变化不大。芳香性化合物含量的不同是导致DOM生物可降解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有机质论文:土壤有机质测定中油浴温度和时间的优化研究 摘要 利用自动控温的恒温油浴锅,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对最适油浴温度和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浴前油浴锅温度选定180 ℃,油浴时间选定4.5 min或5.0 min,得出的结果相对最为精确、误差最小。其他的温度与时间处理,其有机质测定结果均偏大或者谝小,而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结果不准确。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测定;油浴;温度;时间;条件优化 土壤有机质测定是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将装有待测土样锅的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再将铁丝笼沉入已在电炉上加热至185~190 ℃的油浴内,要求放入试管后温度下降至170~180 ℃,待试管中的溶液沸腾开始计时,并控制电炉温度,不使溶液剧烈沸腾,同时维持在170~180 ℃,5 min±0.5 min后将铁丝笼油浴锅中提出。2007―2009年间,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实施测土配方项目,笔者参与了其中的化验工作,对所有样品的有机质的含量进行化验。此次化验与以往相比,设备上有较大的变化,以自动控制温度的恒温油浴锅代替电炉加热、用温度计观测温度变化的油浴锅,因此温度变化通过油浴锅上面的温度表自动显示[1-2]。由于设备发生变化,需要对上述方法中铁丝笼沉入油浴锅前油浴锅内的温度是否合适、能否在试管中溶液沸腾之前降至170~180 ℃,以及油浴过程维持的最合适时间等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找出最佳温度和时间是有机质测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土样:标准控制土样,有机质测试值为(12.3±0.6) g/kg。主要试验设备:恒温油浴锅,(18~25) mm×200 mm的硬质试管、铁丝笼、滴定管、三角瓶、烧杯。试验试剂:0.4 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0.2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 mol/L硫酸亚铁溶液,邻菲啉指示剂。 1.2 试验设计 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油浴前油锅最高温度分别选定3个起始温度处理,分别为185、180、175 ℃;维持油浴时间分别选定4个处理,分别为4.5、5.0、5.5 min,每个温度点对应1个时间点作为1个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设5个平行,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油浴前油锅温度和油浴维持时间处理下,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油浴前油浴锅温度选定为185 ℃时,油浴时间4.5~5.5 min的各处理其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普遍偏高,而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结果不准确。当油浴前油浴锅温度选定为180°,油浴时间选定为4.5、5.0 min时,测试结果最接近标准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果最可信;油浴时间选定为5.5 min时,其结果也偏高,而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当油浴前油浴锅温度选定175 ℃,其结果则普遍偏低,接近允许误差临界值,结果不可靠。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动控温的恒温油浴锅进行有机质的测定时,当油浴前油浴锅温度选定180 ℃,油浴时间选定4.5 min或5.0 min,得出的结果相对最为精确、误差最小。其他的温度与时间处理,其有机质测定结果均偏大或者偏小,而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结果不准确。因此,控制好油浴的时间和温度十分重要[5-6]。此外,在175~185 ℃、4.5~5.5 min范围内是否有更加合适的温度和时间点,有待进一步试验论证。 有机质论文:重庆市简易生活垃圾场生活垃圾有机质与填埋年限关系研究 摘 要: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决定了污染性质,垃圾中有机质的分解将产生硫化氢及氨等臭气,分解形成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垃圾中有机质含量决定了生活垃圾污染程度。文章通过对重庆市简易生活垃圾场的监测报告分析,研究重庆市简易填埋场有机质含量与填埋年限的大致对应关系。 关键词:简易填埋场;有机质;填埋年限 1 总述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重庆地区3座大型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场(沙坪坝区凉风垭垃圾场(170万m3,现目前已封场)、九龙坡区兴隆垃圾场(80万m3,已采取封场措施)、巴南区祺龙垃圾场(220万m3,已采取封场措施)垃圾有机质监测数据对重庆市生活垃圾堆放场降解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各堆放场填埋时间与有机质含量等相关特征值。 1.1 影响垃圾有机质降解速率因素 影响垃圾有机质降解速率因素包括:(1)气候条件;(2)垃圾含水;(3)温度。 1.2 研究地区选择 由于全国各地区降水、温度、垃圾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垃圾有机质降解的外部条件不一,使得各地生活垃圾降解速率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监测数据来自重庆地区,因此,研究结论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重庆地区以及与重庆地区气候条件类似地区的生活垃圾降解规律。 2 监测数据分析 2.1 凉风垭垃圾堆放场 2.1.1 堆放场概况 凉风垭垃圾堆放场占地面积约45000m2,总堆放量约170万m3。垃圾场于1988年4月投入使用,2002年停用。 2.1.2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2010年9月。 有机质监测:共设两个采样点,取样点均位于垃圾表层,属于距现在时间较近的垃圾,垃圾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4.7%与20.3%,按平均有机质表示垃圾体有机质含量为22.5%。 2.1.3 有机质含量衰减分析 凉风垭垃圾场从1988年开始使用,到采样监测时最短填埋时间为8年(即2002年停用后到2010年监测),由于监测采样为表层较新垃圾,降解时间在8年左右,重庆市新鲜垃圾有机质含量通常在40%左右,通过8年降解后,有机质降至约22.5%左右;按照有机物随时间降解公式①,可推算出从2002年封场后到2024年垃圾中有机质随着时间变化与垃圾降解关系。见表1所示。 2.3 祺龙垃圾堆放场 2.3.1 堆放场概况 重庆市祺龙村垃圾堆放场地处巴南区七公里半。该场于1986年开始使用,2000年停用,由开始300吨/日的入场量增至2000年的1200吨/日,占地面积约33000m2,总填埋量220万t。 2.3.2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2010年2月。 监测点:共设置21个监测井。 采样深度:表层8m以下。 2.4 垃圾填埋时间与有机质降解分析 凉风垭垃圾堆放场采样深度在3m以内,为表层垃圾样品,降解速率可大致反应表层垃圾的降解规律。典型规律见表4。 兴隆垃圾场采样深度主要为3m、6m、9m、12m、15m、20m几个层位,反应了兴隆垃圾场垃圾填埋不同深度上的一个有机质衰减规律,ZK1、ZK2、ZK3、ZK5几个钻孔3m处有机质(分别为13.0%、18.1%、15.4%、17.5%)属于一个数值区间,填埋年限差异也不大(分别为12年、10年、8年、16年),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基本跟凉风垭垃圾场表层垃圾有机质变化规律(表4)一致。 祺龙垃圾堆放场监测点位于1990年前填埋区域,样品填埋年限推测20年,监测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为3.08~11.1%,平均有机质约7.11%,仅14.2%的样品有机质低于5%,可以推测出祺龙垃圾堆放场垃圾有机质要降解至5%以下还需经过3~5年时间,填埋深度超过8m时垃圾有机质变化规律也适合表4所示规律,即填埋年限大于25年时,垃圾有机质可能降至5%以下,垃圾填埋年限在20~25年时,垃圾有机质可能在5~10%之间。 兴隆垃圾堆放场采有深层垃圾有机样(8m深以上),推测填埋年限在10~20年的钻孔分别为ZK1(填埋12年,9m处有机质监测值为2.9%)、ZK2(填埋10年,9m处有机质监测值为11.5%)、ZK6(填埋11年,9m处有机质监测值为40.7%)、ZK8(填埋20年,9m处有机质监测值为4.43%),典型生活垃圾经过25~30年降解,通常有机质含量约5%左右,再继续降解难得很大,ZK1孔有机质含量2.9%,局部有机质偏低,该数据无法反应有机质变化规律。ZK6垃圾经过11年降解,有机质含量约40.7%,接近新鲜垃圾有机质含量,偏差过大,不作为有机质变化规律分析数据;ZK8监测孔在3m、6m、9m深度有机质监测数据非常接近,与大部分监测孔埋深不同降解程度不同的典型规律有一定的出入,因此不作为有机质变化规律分析数据;因此,仅ZK2监测数据较符合垃圾降解典型规律,在9m处有机质监测值为11.5%,降解时间为10年,与表4中“填埋年限10~19年,垃圾有机质含量为10~20%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重庆地区简易生活垃圾堆放场垃圾降解时间与有机质变化规律基本符合表4所示。 2.5 建议 根据上述对垃圾有机质降解与填埋时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重庆地区简易生活垃圾堆放场有机质含量可参照本规律研究结论进行推算。(2)与重庆地区气候条件及垃圾组分类似的地区可参照本研究结论选取参数。(3)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有机质降解与气候条件之间的模型关系,因此,研究结论不适用与重庆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区域。 3 结束语 重庆市简易生活垃圾堆放场的分布广泛,影响范围大,堆放场的治理迫切且必要;生活垃圾有机质降解与填埋年限规律研究对简易生活垃圾堆放场治理措施初步判断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重庆市简易生活垃圾堆放场的治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机质论文:提高风沙地土壤有机质的措施 阜新市地处辽西风沙带,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松散,孔隙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作物单产较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调查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成正相关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土壤的固体物质中,除土壤矿物质以外,最重的组成部分就是有机质,是土壤肥力主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一、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和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土壤中的氮素95%以上是以有机状态存在。土壤矿物质一般不含氮素,除施入的氮肥外,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有机质分解后提供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2.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团,可以加强植物呼吸过程,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促进养分迅速进入植物体。胡敏酸的钠盐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质中还含有维生素B1、B2、吡醇酸和烟碱酸、激素、异生长素(β-吲哚乙酸)、抗生素(链霉素、青霉素)等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并能增强植物抗性。 3.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 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土壤有机胶体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不可缺少的胶结物质,所以有助于黏性土形成良好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土壤孔隙状况和水、气比例,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土壤有机质的黏性远远小于黏粒的黏性,它既能降低黏性土壤的黏性,减少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质量,又可提高砂土的团聚性,改善其过分松散的状态。 4.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土壤有机质中的有机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阳离子和水分,其阳离子交换量和吸水率比黏粒要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它能提高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 5.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6.提高土壤温度 有机质颜色较暗,一般是棕色到黑褐色,吸热能力强,可以提高地温,满足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 7.提高土壤养分性 有机质中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对低产田来说,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水平。对高产田来说,由于有机质不断分解,也需要不断补充有机质。腐殖质能和磷、铁、铝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提高有效养分的数量。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五项措施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它既能熟化土壤,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又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不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机肥料来源广泛,种类包括堆肥、沤肥、饼肥、人畜粪肥、河泥等,其中常见的羊粪中有机质含量为2.5%~4.0%。每年亩施羊粪5000公斤,连施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可由0.6%~0.7%增加至1.0%~1.1%,效果显著。风沙土连年施用有机肥并合理经济施用化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且还能培肥土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2.实施秸秆还田 推广以小麦、玉米等秸秆还田以及喷施腐化剂技术,既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和糖等,这些物质经过发酵、分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如将玉米秸秆的1/2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6%增加至1.0%,效果显著。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可通过施肥得到补充,而有机质很难通过化学方法速补,因此秸秆还田是提升有机质的重要举措。 3.实行轮作养地 近年来,农作物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轮、间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仅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选用适宜阜新风沙地区的草木犀绿肥进行粮――草――粮3年轮作,绿肥当年秋天进行翻压,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6%增加至1.1%,作物产量增加15%。 4.铺施草炭 辽西风沙地区草炭资源极为丰富,草炭是半腐熟的植物残体,含有大量的腐殖质,蓄水保肥能力很强,是改良风沙土的极好肥料。试验证明,风沙地每亩铺施草炭10000公斤,1~2年后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含砂量下降,有机质含量由0.6%增加至1.1%,效果显著。 5.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它能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养分,达到有机与无机养分平衡,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 作者简介 李艳武(1975.11-),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学术论文:特色农产品农业建设论文 一.工作建议 1突出龙头建设 咱家集团5000万只肉鸡、维尔鸭业5000万只肉鸭、雏鹰集团400万头生猪、龙兴公司130万头生猪、洮北亚亨公司100万只肉羊和白城工业园区中绿粗杂粮等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目的续建进度。同时,下大力气研究解决镇赉飞鹤、白城龙丹、盛吉生物等企业的满负荷生产问题,使其早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域外客商来白城投资,重点在玉米、绿豆、花生、肉羊等产业上再启动一批大型精深加工项目,尽快把特色原料大基地建设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大产业。积极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2完善联结机制 促进紧密合作组织各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典型辐射等措施,鼓励农民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推进原料生产基地向“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引导龙头企业把生产经营重心由加工、销售领域向原料供给领域前移,采取签订订单、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与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 3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经济”意识,鼓励和扶持具有过硬产品质量和较强经济实力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和申报工作。借助域外招商引入的“飞鹤”、“龙丹”、“雨润”、“金龙鱼”等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开发彰显白城特色农产品品质特征的乳产品、油产品、米产品、禽产品等知名品牌,精心培育展示白城地域优势的优质大米系列、高档白酒系列等知名品牌。 二.为加快发展白城市绿色农业 建设吉林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特提出建议如下:一是建议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针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时间集中、存储周期长、需求量大的行业特点,制定特殊的信贷支持政策,尽最大努力满足加工企业贷款需求。在税收政策上,建议国家对白城这样地方财力非常薄弱、无力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放水养鱼、给予和落实扶持政策的地方,再给予一些特殊优惠政策。二是建议加大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对白城市册外地和新开发的耕地给予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借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外,建议国家给予白城地区各项补贴配套核查管理资金,以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三是建议加大对农田改造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全市土壤耕层沙化、碱化、干旱的贫困地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量不足,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下,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对白城耕地面积大、单产水平低、后备土地资源多等实际情况,对白城这样的粮食增产主体区加大基本农田改造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白城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推广应用技术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增强国家粮食食品安全。 作者:赵英杰单位:洮南市向阳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学术论文:农业信息传播学论文 1农业信息传播的意义 农民在接受信息之后对其进行筛选,接受,实施,从而将原先固有的传统生产方式更换成科学的现代技术,使之提高经济收入。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大到国家、科研单位,小到农村合作社、服务站甚至农村信息员、农民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 2沟通的作用和环节沟通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把沟通当作一种取得信息的有效方式,通过沟通可以使人视野开阔、信息灵通、反应敏捷、思维方式多样化。农业推广的开展即为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工作的效果取决于农业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农业推广工作中取得农民的信任是和农民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从农民的心理着手,和农民交流朴实热情,用词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关心农民的生产情况、采用技术情况、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农民建立感情并与其做进一步的交流。让农民接受采纳新技术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最终目的,沟通的第二步便是了解农民的需求是什么?生产中碰见的难题是什么?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与农民可靠的市场信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和为其排忧解难。 3农业信息与沟通对肇东市农业的影响 3.1肇东市简介 肇东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有耕地面积378万亩,2010年肇东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又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62.3%,乡村农业信息站108个,农产品信息协会121个。 3.2农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 农民是农业信息的最终接收者,农民的理解及接受采纳新技术的行为取决于实际的成果。当前中国农村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科技含量少,农业市场信息闭塞,我们应当加强农业推广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信息传播工作的核心重点。肇东市将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大力发动政府部门、单位对其进行投资,广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及时获取加快了该市的农业信息化步伐。 3.3沟通是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桥梁 据了解,肇东市五站镇东安村有500公顷地,由于平时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居多,劳动力强度低,农业技术员韩晓艳表示,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知识,为了让农民信得过,先函授取得了植物保护的大专文凭,而后还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基层和农民打交道,了解农民的需求,当先进的农业技术效果在地里有扎扎实实的成果,周围的乡邻就会主动过来取经。农民作为中国农业推广对象的主体,与农民的直接沟通了解对搞好农业推广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从韩晓艳身上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想要通过沟通来提高农民学习的自觉性,首要前提是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让农民产生尊敬、信赖感。其次农推人员应具有平易近人的形象,能够针对农民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的沟通,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需求是什么,提供并传授相应的技术给农民。农民朋友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能够给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疑问。推广工作中农技人员和农民的交流,这期间所有的环节依靠的都是“沟通”。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难以被农民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广。李道亮表示农业信息传播与沟通作为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信息传播,农民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肇东市信息服务站的建立为农民了解市场、扩宽销售渠道提供了切入点。 作者:吴曼莉严峰黄瑜李远颂单位:海南大学 农业学术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农业科技论文 一、四川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 配置和分布不合理。四川省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在农村人口中的比重仅为0.53人/1万人,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村人口中的比重为7.33人/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的比重为28.73人/1万人,以色列为140人、美国为80人、日本为75人。四川省拥有高级职称的只占农业科技人才总数的21%。在配置上,拥有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县(区)两级,而乡、镇一级则极为奇缺;在地域分布上,成都、绵阳等条件好的地区科技人才相对较多,而凉山、阿坝、甘孜州等条件差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人才匮乏;在专业结构上,农学、畜牧类等传统产业的人才比例较高,而生物种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花卉苗木等新型产业、行业和新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则少而又少。 2.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在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具有战略视野,敏锐把握学科前沿,能带领团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农业科技杰出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匮乏,占农业科技人才总量的比例较小,有一定影响的高级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较为缺乏。从学历层次看,全省农业科研人才中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学历比例仅占16%;从职称结构看,中高级职称虽占到半壁江山,但高级职称比例仅为2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学术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高素质人才更显得缺乏,阻碍了农业科技创新。 3.缺乏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队伍 现行科研单位考核和激励机制主要侧重科学研究原始创新(成果及论文)。尽管近年国家、省均把成果转化提升到重要位置,但对科技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尚未作出重大调整。长期在基层从事转化示范的科技人员,尤其是存在职称晋升和学术地位提升以及收入待遇的后顾之忧,专职或主要从事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高,转化成果的能力提升困难。目前转化工作成效突出的骨干,通常也是科研创新的骨干专家,在创新与转化双重工作的重负下,队伍难于稳定。 4.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 农业行业条件艰苦,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技术推广都很辛苦,农业科技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比其他行业低,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差,导致不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跳槽到热门行业。加上农业科技单位的机制陈旧,激励机制不够,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困难,从而加剧了人才流失。近年来,非农业部门争夺农业科技尖端力量,也形成了多部门对优秀农业科研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一些农业科技带头人相继离开农业科技系统,造成人才外流。据粗略估计,四川省每年农业科研人员的流出率约为职工总数的3%~5%,以副研究员以上科研骨干和技术后备力量流失为主。 5.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 当前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如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农业三项工程等各类农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等。尽管全省农业科技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但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仍然较小,相对于农业科技发展需求尚存在很大缺口。一是中央财政投入缺口较大。中央财政对市州一级农科所及省级地方创新团队建设一直无资金支持;二是省级财政投入不足。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年投入仅1500万元,远低于发达地区年投入上亿元的投入力度;三是农业科技投入资金渠道单一。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体系、农民教育培训等基本上只靠财政投入,金融资金、民间资金的投入量很小。 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特定的培养主体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设立明确的目标,为系统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和培训的制度安排、投入保障、评价激励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的总称。从一般意义上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成的核心包括:培养目标设置、投入保障、激励机制、培养环境等内容,其中培养目标是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基于这个一般的理论框架,构建适合四川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研发人才,推进四川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形成领军型拔尖人才、科研骨干和后备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 (1)农业科技创新领军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以农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国家和部门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四川省实施的“天府英才”工程、“天府特支计划”等人才工程,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为载体,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特别是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加速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快培养能够跟踪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2)农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的培养以农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四川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在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中培养骨干创新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四川,结合实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项目,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培养农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同时,以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农业战略重点产品开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依托,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培养、引进农业科技英才。 (3)农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应通过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学术交流、专题研修、挂职锻炼、访问、考察、外派等多种途径,进行个性化培养。同时,建立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定期进修制度,鼓励和支持在职农业科技人员脱产学习、在职进修、到国外研修深造。 2.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人才,加快推进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以中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为重点,依托现有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型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载体,整合农科教、产学研各方科技资源,集成部门优势,统筹协调,形成农科教和产学研大联合局面,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人才。同时,通过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建设一批项目科技特派员团队,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人才。 (2)整合一支省、市、县、乡四级混合编队且较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队伍,构建基地稳固、上下联结、技术衔接、协同实施的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新体系;基本形成符合省情、机制先进、结构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与激励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示范基地的各级转化示范平台和渠道,诸如科技110、专家大院、技术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科技特派员以及课题研发基地等,集结省、市、县、乡技术人员队伍,混合编队,构建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团队和服务新体系,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人才。 3.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加快推进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1)围绕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依托现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提高农技人员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能力。同时,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研修、深造,使基层农技人员每年接受一次集中培训,从而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 (2)造就一大批农业科技的推广经营型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中去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经营人员的素质,壮大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要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企业家。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 4.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 加大海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政策,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源化的过程管理,加大吸引留学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资源。制定和实施引进海外人才规划,建立海外人才评价和准入制度,重点吸引农业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和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重点引进其研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有发展前途的拔尖人才。 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和农业后继者为主要对象,探索建立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通过实施“粮油高产创建”、“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采取集中开展理论教学、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的投入 保障机制加强投入保障机制建设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应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投入水平。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业重点领域紧缺、急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培养、造就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人才科研经费预算机制,列出专项资金解决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和培训等问题。必须发挥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人才培养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投入格局。优先支持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学者和研究小组,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组建、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合作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三)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潜能,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从四川的实际来看,要建立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公益性科研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与激励制度。要建立符合省情的、系统的、动态的、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按照工作岗位要求,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其转化率、项目管理水平、服务农业的实际成效、农民满意程度等多角度评价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应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学、研密切合作的研发体制,并对研发项目给予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落实人才激励政策,采用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职务职称晋升、利润分享、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多种手段,激励优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业。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对卓有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奖励。保护知识产权,使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和人才获得合理收益。 (四)四川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人才的培养 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对于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加大对硬环境的投入力度,如对科技人员给予适当从事科技开发的启动资金,重点实验室和关键项目尽可能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工作职位、项目申请、经费支持等方面平等的竞争机会,形成公平、公正的科技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晋升和利益分配的机制,建设能够让真正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在工作中,提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尊重,个人的贡献不会被忽略并得到合理回报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能够让科研人员专心于自己所喜欢的研究事业、没有心理和工作压力,以及太多因素干扰的心情舒畅、气氛宽松、管理灵活的科研环境。 作者:万志玲向平唐江云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农业学术论文:编辑加工农业科技论文 摘要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论文的缩影。要改好论文摘要,首先要掌握摘要的定义、特点、作用类型及写作要求,同时应特别注意: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避免开头冠以“本文”;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避免结构要素的残缺。用语简练、高度概括;注意摘要的准确性,不可加进解释和评论,避免使用非通用的缩略语;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不得使用图表;不能有参考文献的角码。 1文字加工作者的来稿 中文字方面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对文字性问题的加工,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使改动之处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二要注意文稿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使改动之处符合作者的原意。在编辑实践中,发现稿件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不少,主要有: 1.1形似字和同意字容易混淆致误 如,天-夭、千-干、磷-鳞、酯-脂,出错原因可能是作者在电脑上输入错误造成的。 1.2义近字 容易混淆致误,如,作-做、练-炼,因这些字含义接近,作者容易把两者混淆而出错。 1.3错用简化字 如,副-付、龄-令,实际上他们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而各自都是规范字,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出错可能是作者书写时习惯用后者代替前者,而根本未注意到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区别。作者稿件中文字出错的情况还有很多,作为编辑,应该把好语言文字关,加强语言文字修养,从识字质量上下功夫,弄清字的含义,掌握字的读音,进而了解形、音、义的内在联系,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 2语句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语言文字表述 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明。用词不当、文理不通就不能把所要表述的科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农业科技期刊中使用的名词术语要统一、规范。作物名称最好用学名,地方语言应改为专业用语。语法常见的错误有成份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编辑必须用心查出并修改这类错误。阅读时出声朗读是查出这类问题的途径之一。发现了问题,可以对句子做直接成分分析与句法成分分析。通过句法成分分析可以凸显成分残缺和主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以便改正,直接成分分析可凸显定中、状中关系中的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错误以便改正。 3数字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用法 应严格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二是记数与计量。应使用汉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数字作为词数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时,二是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使用连用,表示概数时,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七八月等。 4标点符号加工作者 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最易出错的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顿号、逗号常错用。有的作者将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作者写作意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帮助读者弄清句子的结构,辨明语气,正确理解文字的含义。表示数值(量值)起止范围的符号必须使用浪纹线“~”,不用一字线“—”,以避免与文中或公式中的减号“-”混淆。 5计量单位加工 农业科技期刊应严格执行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全书必须加以统一,不允许汉字与符号混用。农业科普类期刊可以用汉字表示法定计量单位,但技术类期刊在表达量值时,无论是在公式中,还是在图表及文字叙述中,都应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应该用小写正体书写,但是L(升)是例外,要用大写正体字母书写。 6层级标题加工 内文的层级标题是文章的纲领,也是作者行文思路完整表达的体现,是导引和促使读者阅读全文的动力,一定要简洁、醒目,尽量避免转行和标点符号频频出现。文章的标题应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全书统一,标题层次应清晰,编号不应混乱。科技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超过4级。同一级标题应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其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标准著录的好处是:写、读方便;所占篇幅少,能提高录排工效,便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输出,从而有利于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应该包括作者、文题、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等。目前很多数据库都可以检索到文献原文或者摘要,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可方便地将必备项目补齐。编辑规范化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期刊质量的重要方面,编辑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技术标准规范,掌握国家的有关出版政策和法规,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厌倦、消极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使期刊编辑规范化,从而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 作者:艾力曼·吐尔逊艾尼瓦尔·买买提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农村科技》编辑部 农业学术论文:绿色农业科技论文 1.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连续多年加大对农业机械、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的投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举办观摩、展示活动,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由于建设成效显著,该中心的基地已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示范基地”。此外,隆平高科国家级玉米种子研发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杂交小麦研究科研项目巳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色农业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建成济源市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梨林镇东部万亩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大略镇寺郎腰村3500亩的大葱种植基地被定为绿色农业防控示范区。健全了市、镇、村三级监测防治体系,成立社会化防治组织100余个,推广应用大型车载植保机械300余台,构建起了“监测预警准确、扑控快速高效、监管规范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高产示范区全面建设。针对土地流转率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现状,济源市先后建成五龙口玉米万亩高产示范方,积城镇/j、麦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多个千亩方、百亩方’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2.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农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二是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专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为突出的是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弓I不进、留不住。三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农民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3.意见和建议 一要抓好项目实施。持续抓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重点工程。其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要围绕“小麦、玉米、蔬菜”三大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效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与认证、扶持政策协调配套,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二要加强协调沟通。农业技术教学科研工作要根据相关单位的性质、职能来谋划,要定位在全市的层面,加强彼此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信息支撑、数据支撑和平台支撑。三要培养农业科研创新领军人物。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吸收一批高水平的高级农业专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四要开展农业科技体制创新试点。选择一批基础扎实、条件较好的科研机构开展综合创新试点。目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果蔬示范基地和玉米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已经被列为济源市种植业基地发展的重点,正在通过项目扶持增强其科技含量,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作者:马正国单位:济源市农牧局 农业学术论文:乡镇农业经济论文 一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业经济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十分快,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但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绝大多数乡镇农业都以快速的建设模式发展着,但少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乡镇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依然靠政府扶持。另外,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人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小富则安的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进取心。同时,部分乡镇人均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地区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农业生产人员仍将注意力集中于作物的生产及现有土地的开发中,对以自然条件创造旅游业、餐饮业等完全忽视,大大浪费了诸多资源。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严重地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乡镇农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对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在乡镇农业发展中,绝大多数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多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据该项调查表明,被调查乡镇区域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业生产人员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文盲、小学文化的人员却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另外,随着乡镇形势的发展,大多数拥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乡镇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使乡镇农业生产劳动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诸多结构体系因素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乡镇农业经济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乡镇农业生产设施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及机械化产业十分落后,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另外,一些乡镇地区在农业产品经营时仍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原产品的经营模式,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产品相对来说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之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中仍延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促进全国性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速度。 1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针对于某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转变该地区农业生产人员的观念。打破农业生产人员经济靠政府的观念,积极引导其利用农产品的再次加工吸引外资,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生产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农业发展的注意力由农作物的种植及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转移到开发自然资源上去,扩大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 2提高乡镇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乡镇地区实行扫盲行动。另外,要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员中培养出多名优秀且具较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人员,并由这些技术人员带动全体乡镇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从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加强乡镇农业基建建设 对于某些乡镇地区因基建不足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该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及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次,在农产品销售前,要进行再次的深加工,将普通的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色的精品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国性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时,首先要加强乡镇水利资源的建设,同时要加大先进机械生产设备的购置力度。另外,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农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农业生产人员接受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水平。 作者:杨鲲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乌奴耳镇农经站 农业学术论文:土地制度农业经济论文 一、1975——1990年西昌市土地政策与农业经济定量分析 1.数据及模型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引入的变量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土地制度、农业财政补贴、农业税,价格指数。其中,土地、劳动和资本主要衡量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要素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劳动为当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资本主要以当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衡量。土地制度、农业财政支出、农业税,以及价格指数主要解释了制度因素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土地制度以每年末转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生产队比例来衡量;农业财政补贴,反映国家对于农业支持支持对于产出的影响;价格指数指标主要用于考察价格波动对农民生产的激励效果,从而对产出的影响。 2.计量结果及分析 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影响农业经济水平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1)从分析结果来看,R方为0.989,调整后的R方为0.977,该模型回归拟合较好。 (2)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基本要素投入的变量土地,显著性水平为0.613,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土地要素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3)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农村财政补贴,显著性水平为0.447,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财政补贴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4)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农业税,显著性水平为0.135,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农业税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 (5)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价格指数,显著性水平为0.934,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表明该时间段内,价格指数对于产出的影响较小。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计划经济下,价格未能有效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粮食收购价格较为稳定,导致价格激励机制不显著。 (6)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制度影响因素的变量中,仅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重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3,说明该因素对农业经济具有显著影响。1978——1984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重由0%变为99%,总产出增长58.49%,而该时期土地制度改革所带来产出增长贡献率为46.53%,即土地制度改革一项就贡献了产出增长的79.55%。 二、结论 1.明确界定土地权利 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西昌市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2.拓宽农业人口就业渠道 统计结果表明,西昌市农业人口每增加一倍,农业产出将减少4.6倍,在耕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农业技术水平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所需劳动力将会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妥善安置闲置农业人口,创造农业人口就业机会,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常高敏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农业学术论文:信息化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1.1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 由于我国农村各个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农民难以掌握全面的发展信息。因此,一些地区由于市场信息掌握不准确,造成了农产品市场短缺的现象。然而,农业信息化可使农民能够全面了解农产品生产、养殖业发展的情况,再通过综合分析选择出更加合理的生产方式,完善农业生产结构,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1.2农业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调整需要先进的生产经验、管理技术作支撑。通过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能够更快地推广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生产技术,从而为现代农业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主要是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积极引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结合起来。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宣传和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拓展现代农业的生产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发展中的风险,推动现代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扩大活动空间 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效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其中具体表现在:利用农业信息化能够扩大农产品的宣传范围,让其产生相应的广告效应;农产品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营销交易、结算,有效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同时,农业信息化能够有效延伸农业产业生产的链条,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以更大的市场需求促进农业新品种的发展,从而有效扩大农产业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现代农业经济提升。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完善 农业服务体系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现代农业市场化水平。通过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可帮助农民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为现代农业市场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系统的理论依据。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政府实时掌握农产业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帮助政府实时掌握农产品的市场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相关政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信息交流途径。同时,应用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政府指导农产业发展,有效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确保现代农业经济正常发展,从而有效提高现代农业经济增长水平。 5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技术进步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全面的信息、先进的技术资源都非常重要,是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条件。在农业未来发展中,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资源将会逐渐减少,农业信息化技术所占的分量将会逐渐提高。农业信息化将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使现代农产品的市场更加规范化。一项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一条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销量,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收益。 二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正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以需要选择全新的推动农业发展的增长点。随着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信息化的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要求,促使现代农业信息化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现代农业信息化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选择,也是缩小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必要途径,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缑建芳栾奕史明映刘枫郎花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农业学术论文:多媒体教学农业概论论文 一、教学方法创新 1.多媒体教学 农业概论设计的内容很多,既有国内农业发展的介绍,也有国外农业发展的介绍。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入电子元素。多媒体教学通过把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一目了然地表达了传统板书所不能体现的知识,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时耗费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教学容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在传统教学中很难体现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地理区划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又生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弥补了教学条件的不足。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讲解时一味依靠多媒体,使得课堂气氛不理想,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 2.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大部分来自教材,课外书和教师的讲解。而对于农业概论的教学来说,其涉及的内容既有农业生产过程,又有农业经营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利用学校周边的农业研究院、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通过参观、调研,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同层次、结构的农业设施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带领学生深入蔬菜大棚,山间林地,田间地头,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取最新数据,弥补教材老化与区域不同带来的问题。根据贵州省农业生产实际,可在茶园、林地、烟草和中药材种植区设立长期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充分了解我省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进而学习更为实用的生产技能。此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完成对农业概论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3.其他教学方式 除上课时,使用传统讲课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因时制宜,因内容而变,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问引学、以玩教学、课程讲座等。以问教学指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后,总结出几个概括性问题。在课堂开始前就以提问的方式来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引导,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听,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课堂效率,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可以对上课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玩教学是在理论性知识较少而实践性知识较多、又不能同时提供实践基地条件的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课程讲座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邀请行业专家、农业推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等举办相关讲座,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鼓励学生举办讲座,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题,通过查阅资料、拜访专家学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讲座内容,向同学们进行课程讲座,这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对于课程作业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作业教师多是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书面做答后提交,但是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更是不能保证作业的独立完成。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作业也必须创新,教师可根据农业概论课程理论性较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适当地将课程作业改为辩论赛、演讲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如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内容可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生产方法、最新成果。而类似于转基因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信息技术等这些讨论的比较广泛的话题,通过辩论等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这比单纯的上几节课收获大得多,而且通过这些方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在实践基地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将课程中所拍摄的照片、视频,做的笔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做一个PPT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基地学习时带有目的性,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督促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提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二、提高农业概论教学质量的建议 1.结合本土特色,自编讲义 现有的农业概论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和刘巽浩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等。这些教材都有各自的体系,但无论是哪本教材结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授课时,都显得不够贴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参考各种版本的《农业概论》教材,量身裁定教学内容。考虑到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生产活动穿插到课堂中,如茶叶、烟草的种植与加工;山地农业及其机械化等。其次,在讲义中应该特别突出农业生产的三个层次(技术层次、经济层次、生态层次)的效果,使讲义更能够接近生产实践,增强其实用性。 2.善于利用各类教学条件 在教学条件上,农业概论课程可以使用的教学设施较多,如学院现有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农产品物流实验室、园林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配有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可在实验室里学习知识和实用技能,对强化农业概论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3.利用现代传媒,广泛收集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案例 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点已过时或不够全面。为了拓宽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如央视二套的《生财有道》、七套的《致富经》、九套的农业纪录片、十套的很多农业科教节目,都是以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等内容为主,生动直观地为我们讲述现实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应当注意收集,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 4.注重培育服务“三农”的执着精神理念 农业概论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而且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实地调研、参观、讲座、讨论、参与农业生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农业问题研究的兴趣,培育学生服务“三农”的执着精神理念。 作者:董晓燕单位:铜仁学院 农业学术论文:特色农业保险论文 一、吉林省特色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 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夏季低温冷害、霜冻及冰雹。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旱涝较频繁发生,西旱东涝是吉林省的旱涝分布特点。据历史资料表明,平均每3年左右吉林省就出现一次灾情,灾害已经成为阻碍吉林省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吉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统计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1亿元。相对于这个数字,现有的农业保险能够提供的风险保障十分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金额。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3年吉林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835.1亿元,增长6.0%;林业增加值61.4亿元,增长6.3%;牧业增加值547.7亿元,增长0.8%;渔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2.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林牧渔业发展结构并不协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增长乏力。通过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对富有本地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高附加值农产品进行保费补贴,降低农户和相关配套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本,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良性调整,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有利于控制农村信贷风险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需要相当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缺乏抵押物或质押物,使得贷款难以收回,很多农民无法从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获得充足的资金,全国很多省市的农村信贷缺口都在50%上下,吉林省面临同样的情况。而农业保险可以允许农民将保单作为质押物获得贷款,或者通过购买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方式保证银行能够收回贷款,既免去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又可使农民放心大胆地从事特色农业生产,极大优化了农村信贷环境,激活了农村金融服务链,对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十分必要。 二、吉林省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对特色 农业保险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城乡差距、稳固国家发展根基,就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国家对战略性农产品实施统保,每年下拨大量补贴资金,保证了战略性农产品得到充足的保险保障,而作为农民增收重要增长点的特色农产品,国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自行开展统保。作为农业大省,在缺乏中央相关配套政策的情况下,吉林省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2013年吉林省财政总收入2086.6亿元,位居全国倒数第十位。因此特色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更加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 (二)特色农业保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缺位 1.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项规定农业保险的基本法,2012年10月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行政法规。农业保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基本法的缺失将会导致执法冲突、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应制定独立的农业保险法来规范农业保险的实施管理。 2.针对特色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条例》中,对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税收优惠主要有营业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譬如保险机构从事农牧保险业务可免征营业税,对农林作物、牧业畜类保险合同暂不贴花,对企业所得税按照当年保费收入不超过25%的比例计提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准予在税前据实扣除。这虽然填补了多年来农业保险税收优惠的空白,但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费率和高赔付的特点(在特色农业保险中尤甚),很多国家对农业保险业务的税收优惠力度都比较大。如美国政府在《联邦农作物保险法》中规定:“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一切财产免征一切现有和将来可能开征的税收,而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保险合同和由公司提供再保险的保险公司均免征一切税收。”这对我国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吉林省农业保险公司存在超赔现象 农业灾害保险使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险种,普遍存在超赔现象。数据显示,2007-2008年由于发生历史罕见的旱灾,吉林省农业保险公司超赔3.4亿元。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吉林省的巨灾风险准备机制还不健全,极端天气导致的农业灾害多发、重发,使得保险公司在扩大保险覆盖面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快速累积集中、超赔压力急剧增加的困境。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一般会采用再保险的方式。作为吉林省政策性保险的主力军,目前吉林省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与中国再保险集团签订了分保协议,也储备了一定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但仍然缺乏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超赔压力仍然存在。 (四)农民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有下降趋势 虽然近年来灾害频发,农户对农业保险有强烈的需求,但实际购买意愿却有所下降,在2007年至2009年,松原市甚至出现了保费收入逐年下降的态势。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增收压力大,难以承担农险保费 近年来的惠农政策使农民收入增长一直较为稳定,但由于政策补贴的基数已经增大,可以预见今后的增长幅度将极为有限,依靠直接增加补贴来增收的幅度将越来越小。此外,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承包费用居高不下,使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给农村居民增收带来压力。 2.农业保险的实际保障效果未达到农民预期 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对目前保险公司只保种地成本不保收入的保障方式并不满意,在遭受损失后,赔偿金额很难与保险公司达成一致。由于特色农产品地域性较强,一些地区出现农业灾害的几率较小,因此农民的保险需求并不迫切,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不是农业生产的家庭来说,根本无需投保。 三、对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建议 (一)探索新型特色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由于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主要集中在战略性农产品中,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又无法完全满足特色农业保险的需求,因此对于特色农业来说,解决资金不足的关键还是要探索新的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吉林省现有的农业保险模式是“政策补贴,以险养险”的安华模式,即农民实际平均承担39.5%的保费,地方各级财政补贴4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补贴16.5%。这种模式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较强,农业企业及保险公司也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同时农民承担的保费数额也不小,因此保险持续性存在隐患。参考国内外经验,吉林省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可拓展为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1.政府支持型相互保险模式 与安华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下政府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但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经营主体不是商业性保险公司,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互助保险公司,可由市、镇、村农业互助保险社组成,经营主体为被保险人自己。这种模式能够降低保险经营成本,较好地控制核保理赔中的道德风险,适合低收入农民的保障需求,并且可以大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在日本以及国内的黑龙江省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行业协会主导相互保险模式 特色农产品门类复杂,生产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为分散,会增加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成本,导致费率上升。在行业协会主导相互保险模式下,可依托省内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针对单一的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互助保险。这种模式可将省内的大量同质风险集聚起来,降低保险经营成本和风险,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完善特色农业保险的政策环境 1.加强立法 国家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农业保险基本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确认和强调农业保险的地位。吉林省也应针对本地特色农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弥补现有农业保险条例对特色农业规定的补丁,维护本省的特色农业保险体系和运行。 2.政策优惠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风险较大,赔付率高而保费低廉,保险公司盈利较困难。为了防止亏损,省内的农业保险公司采用的是“以险养险”,即以商业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但是保监会要求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商业性保险业务不超过总业务量的40%,这一限制使得“以险养险”模式愈发举步维艰,保险公司从商业性保险业务中获取的收入很难完全弥补农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应建议保监会适度放宽相关规定,更好地调动农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也应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大对保险公司的减税力度。 3.加强与其他涉农部门的合作 地方政府应明确农业、财政、税收、水利、金融、民政、科技等部门在农业保险中的地位和作用,打破农业保险单一筹资渠道,科学调配各部门可用资金,使各部门的支农惠农政策真正作用于特色农业保险的运行。 (三)加快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1.完善农业再保险机制,拓展多元化的分保渠道 除中再集团外,应加强与国际再保险公司的合作,在国内建立由财险公司组成的农业再保险联合体,更好地转移巨灾风险,缓解并逐步消除超赔现象。 2.调动各级力量建立大灾风险基金 完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的大灾风险准备金,同时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基金,将农业防灾防损纳入到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统一管理。 3.加强农业灾害防范,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在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生产基础的同时,努力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此外,加大对风险控制的力度,做到对风险的提前预测、干预和控制。 (四)努力提高农民对特色农业保险的认可度 1.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 有针对性地根据特色农产品的地域特点、种植特点开发新险种,厘定合理费率,尽量适应农民经济能力。政府财政补贴的运用应加强监督,保证及时到位,满足农民保障需求。 2.创新农业保险技术 提高服务质量。在特色农业风险检测、保险精算、核保理赔以及银保合作领域积极创新,适应农民参保理赔的需要,降低保险经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保险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各级农业院校开设农业保险专业,积极培养、挖掘、引进农业保险系统专业人才,提高保险公司直接进行大范围特色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业务的能力。 作者:杨铮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农业学术论文:农业科技风险投资论文 一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设立的优缺点 1政府部门型 政府部门型中介机构即政府部门设立的中介机构,多是公益性。这类中介机构的优点是掌握着众多有效信息资源,信誉状况良好,容易吸引客户,有利于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多方社会利益关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起到了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利于引导投资和在市场的引导下及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以贯彻国家政策,促进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如主要依靠政府出资,资金来源渠道过窄,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缺乏利益激励机制的驱使,配置资源效率低,行政干预严重,易产生黑箱操作,管理模式僵化,技术经验不足,提供的服务有限等。 2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型 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可以由业内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大学、科研机构等组建,为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这类机构多采用会员方式,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会员。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这类组织多是区域性的,对区域内经济技术条件有足够的了解和较强洞察力,利于成功经验的传递和吸收,信息传播迅速;另外非营利性使得其利于吸引客户,利于区域内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缺点主要表现为:辐射范围小、信息资源有限、资金规模小、来源不稳定、不以盈利为目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与其他经济部门、各组织成员间不易协调,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3营利性股份制公司 型营利性股份制公司可以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出资,置于中介机构的顶层,组织协调各机构以及整合经过初步筛选的资源,提供有用信息和平台。优点是利用现代化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便于采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机构的高效运作;用市场机制来对投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监督和激励,有利于市场规则的建立,配置资源的力度强,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企业投资项目的开支。 二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设立模式的选择 比较上述三种最主要的设立形式,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应越过政府的行政干预阶段,直接进入企业化管理阶段。实践证明,股份制公司形式是目前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产物。股份制公司形式便于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解决非营利性机构难以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困难,并且其逐利性有利于市场发挥作用。结合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政策依赖性强、发展不规范的特点,开始时政府可以占有较大的股份,充分依靠政府引导、完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环境。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协调风险投资企业、农业科技项目来源、经济管理行政部门的关系;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宏观调控,打破区域性限制,逐渐培育全国性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体系。待该中介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政府要减少持股比例,只参股不控股,以董事身份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决策,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另外可以模仿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政府无论参股还是控股,都选择让利于企业的方式,通过转赠股份的方式把资金返还给公司。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参与一方面提供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另一方面提供理论知识与技术指导和评价。这种官产学一体的组织形式既有政府支持,又能发挥民间机构的积极性,体现了辅以行政管理的企业管理,为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行模式 1性质和宗旨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为农业科技项目与风险投资对接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可以是盈利性的,也可以是微利性的。一方面作为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全面搜集风险投资及农业科技项目的信息,并进行必要的研究筛选,建立信息数据库、人力资源库,为提供匹配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对接平台,在提供匹配信息的基础上,对可行项目进行培训,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尽力实现其与风险投资的成功对接。对接完成后根据需要对企业进行培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供首次发行上市等方面的顾问培训服务。 2组织结构股份制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客户经理、基层部门及专家顾问构成。设置客户经理使员工直接面对客户,对客户负责。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主权,并在公司内部实行有效的信息、知识、利润与报酬共享机制。同时对客户经理的激励与约束实行业绩记录,可将部分发展基金会员费作为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基层部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由业内权威人士担任专家顾问,匹配政策顾问、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提供全面的咨询顾问服务。 3客户来源 客户资源是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作成功的关键。2011年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显示,社会上的优秀项目有很多,不仅存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区、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存在很多优秀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可以建立档案把这些优秀的项目集中起来,由县科技局负责对本地区的优秀农业项目进行筛选,把符合条件的有潜力的项目存入档案,并向市科技局备案,经过进一步筛选上报到省科技厅,再到科技部,最终把这些资源提供给公司。也可以由企业直接报名,由公司对农业科技项目进行评估,对有价值的项目备案入库。另一方面,要吸引业绩较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加入,了解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合适的投资对象。 4收入来源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性质,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应充分考虑到农业科技企业利润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收费也应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和法律的规定。基本费用包括:1)注册费,即客户登录、入库、信息、查看信息、出席相关活动所缴纳的费用。2)服务费,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特殊服务如定购出版物、电子期刊等费用。3)成功费,当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风险投资公司成功选择了投资对象的情况下,要付出对接成功的成本或代价,可按项目的盈利能力制定等级收费标准。4)发展基金会员费,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成立发展基金,使其具备更多的经费,方便业务的开展,可以在双方的合作期内,将部分年收入额作为发展基金的会员费,享受优惠待遇。 5提供服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服务 贯穿于从研究和筛选、匹配、谈判、签协议、风险企业运作到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退出整个过程,主要提供信息和匹配服务以及咨询培训服务。 5.1提供信息、匹配服务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基层部门负责对客户信息进行研究筛选,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按照需要进行供求匹配,避免了客户自己筛选信息的麻烦,降低了风险企业或农业科技项目的搜寻成本。根据客户需要,可以在先前政府提供的资源中进行筛选,如果能够筛选到合适的匹配对象则进行下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可以定期出版刊物,刊载客户信息。举办大赛,进行客户集会,使得双方有机会共同探讨寻找合适项目对接。 5.2顾问培训服务 顾问培训服务可以在任何阶段展开,匹配前后都可以根据需要享受服务。单独的顾问培训服务有单独收费标准,对基础性的服务可以实行公益化,某些专业的服务对注册会员免费。匹配成功后的项目,要促成投资,使双方满意。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可以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管理经验、人才中介服务、再融资及贷款的匹配服务,规范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指导,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专业水平。 6绩效评价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成功的标志是其促成的投资比率,评价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根据的指标:①客户得到的投融资机会多少;②投资者资金规模;③客户满意度;④客户得到的经验。评价一个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不能仅凭投资率和风险企业运作成功率,还要考虑无形作用。除了投融资机会,客户还从培训指导中学到谈判技巧、风险定价等专业能力。此外,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对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市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②需要与其他中介组织密切合作,如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 作者:石冉王秀芳田美焕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农业学术论文: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论文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缺陷 我国虽然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但在宪法上,并没有明确提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思想宪法地位的缺失,使得循环经济在我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写入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循环经济在我国地位。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部门,也会随着循环经济在宪法中地位的确定,从而得到重视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也会得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立法方面呈现空白状态,虽然《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某些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却没有相应的操作程序以及执行规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农业生产者在遇到具体操作问题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样导致法律颁布后无法有效实施,失去应有的意义。 二、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1.法律是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的重要手段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属于经济基础领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法律规范来源于经济生活,并且服务于经济生活,同时,经济生活的变化也影响着法律的发展和变化。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法律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基础。通过法律确认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和利益分配,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引入市场。运用法律机制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改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其良性运行。因为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明确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200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然而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构建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循环经济法的理论研究,推动循环经济的法治化进程,而且能够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推动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全面深入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压力。农业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不仅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同时也是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提倡的是循环发展,通过科技在农业方面的运用,使废弃物得到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因此,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方面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发展。这也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突破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我国农业由于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生态意识淡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不完善,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时经常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广的是清洁生产,发展的是生态农业,在有效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同时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系数和安全指数。为此,我国就必须针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在法律上保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法律上完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保证,把农业清洁生产等方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和国际标准接轨,进而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建议 1.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将发展循环经济写入宪法,以体现我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这样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和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农业循环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因为循环经济写入宪法,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必然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涉及农业、经济、环保、科技、财政等方面。制定一部专门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促进农业循环经济良好的发展,保障农业循环经济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应是一部系统的农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法律。通过其来协调农业发展、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明确立法目的、立法原则、具体措施等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可以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地位,为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业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3.制定和完善与农业循环发展 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仅靠一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是远远不够的,对其周边法律的完善,也是保证农业循环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政府的支持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在收税等方面的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其纵向法律的设立,生产、流通、消费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例如《清节生产促进法》的推动,促使农业清洁生产制度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农业污染物的产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方面,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查,既可以防止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又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者改善生产经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者:徐玮晶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学术论文:业务培训农业市场论文 1.市场信息系统业务能力建设与提升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信息体系机构建设还需下大工夫 特别是县市以下机构需要进一步理顺。1994年农业部设立市场与经济信息司,1996年各省农业厅先后成立农业市场信息机构,1998年后地市级政府开始设置市场信息机构。但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县市设立农业市场信息机构,而且机构名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给系统业务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与当前系统任务和形式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需要强化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知识更新和业务范围不断加快加深,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很多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提高。2013年开展的系统内业务知识竞赛有6万多人参加,但是从图1看总体竞赛成绩优秀率只有47%,及格率74%。图2显示各地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不平衡,在竞赛参与人数前10位的地区中,河南、黑龙江、山西的竞赛及格率达到90%左右,而北京、辽宁、吉林、湖北及格率不到70%。各地区间政府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人员的综合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参加竞赛的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反映,虽然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视野窄,纯系统性学习机会又少,急需通过系统培训等方式手段,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以普遍提升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业务知识“鸿沟”。 (三)系统基层工作机制和横向交流还存在标准不一和沟通缺乏的情况 从前期调研和竞赛反映的情况看,不少基层工作人员希望能直接听到系统政策制定者和行业指导者的声音,以强化对政策措施和决定情况的了解和理解,避免出现偏差,特别是对统计标准、口径不统一、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大家可以共同交流研讨,逐步形成在工作流程和业务标准上的一致意见。同时,各省市特别是各县区之间还可以通过横向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开阔眼界、改变观念 2.强化体系培训探索解决阻碍业务能力提升的问题 根据系统工作需求和基层人员的要求,研究提出举办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培训,同期探索能力提升解决方案。根据前期调研和竞赛反映的情况,我们从课程安排、学员覆盖、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考虑,尽量让培训符合提升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一是探索解决人员能力地区间不平衡问题。将培训学员覆盖到全国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市场信息业务工作人员,培训规模达到千人。二是着力解决人员能力不足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业务处室、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业、农业信息工作一线的高管和专家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标准,多个维度,多个视角,多个层次对农业市场信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剖析和讲解。三是探索解决人员专业程度不高问题。培训内容重点围绕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工作,包括农业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农业信息采集基础理论及业务要求,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理论和市场分析案例,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农业信息服务实践等,专门编写《市场信息业务教程》,详细介绍农业市场信息工作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相关业务工作及职能。根据培训方案的整体设计,结合各地实际工作情况,今年4月11日试点开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在对培训效果及方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培训方案,于6月开始,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到7月12日共完成4期培训,共有665名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从收回的596份有效评估问卷看,学员对培训总体是满意的,培训班综合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业务知识培训专题平均分值达到了4.82分(满分5分)。学员们认为通过培训一是增强了系统归属感,更加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念。大家有了系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基层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新的动力。二是提高了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通过课堂学习,大部分学员认为理论知识得到充实,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能力,有利于统一工作程序和标准,对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增强了学员解决问题的技能。5期培训一共组织了25次小组研讨交流和5次全班交流,研讨交流主题达到20个,共形成研讨交流成果20篇。学员们通过研讨各地推进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经验和做法,以及目前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互之间交流了经验,达到了开阔眼界,启发思路的目的。 3.系统总结提炼推动培训工作机制化长期化 前5期综合课程,共聘请25名师资,开展了33次专题讲座,进行了8次案例教学,安排了8次现场教学活动,组织了25次小组研讨交流和5次全班交流。学员们通过在中国5期培训一共组织了25次小组研讨交流和5次全班交流,研讨交流主题达到20个,共形成研讨交流成果20篇。学员们通过研讨各地推进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经验和做法,以及目前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互之间交流了经验,达到了开阔眼界,启发思路的目的。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观摩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演示,到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金福艺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感受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了解了当前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发展中的最新成就,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且吸收了不少创新理念。培训从整体上解决了市场信息系统业务能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搭建持续有效的学习和横向交流平台。千人培训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课堂、网络、社交平台,把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专家学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培训,学员们学到了知识,建立了联系。回到工作岗位后,仍然可以借助专栏、公共邮箱和社交平台继续学习,分享每期培训班的教学资源。前5期80%学员共481人在培训后撰写了千字文,学习收获、体会和工作经验,以及课堂上的交流成果部分已经通过网站专栏实现了分享。二是搭建政策传播和纵向沟通渠道。培训帮助基层信息队伍人员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政策,宣传了农业部关于农业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措施,使学员深刻体会到国家对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研讨交流中,学员也向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处室反映了基层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依次开展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业市场信息工作的认知水平。培训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新疆兵团和部事业单位。培训在农业部网站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子网站开辟专题专栏,下设培训动态、工作部署、学习交流、培训掠影等栏目,图文并茂地全面宣传此次培训工作;农民日报社、中国农村杂志社、农业部信息中心等媒体单位对培训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宣传;全国50多家财经媒体、农业网站对培训进行了报导。基于媒体的宣传力度,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去年竞赛相比,各地方政府对今年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对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全面提升信息人员能力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北京、辽宁、吉林等13个省份完成或超额完成培训任务;内蒙古、上海、福建等少数省份因其他重要工作未能按照培训计划名额组织人员参加,但表示部分未参加人员将参加后三期的培训学习。 作者:吕珊雁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 农业学术论文:定性分析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是过程分析,与静态分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同时涉及因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变量变动情况。动态分析研究的是过程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静态分析研究的状态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 二、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回顾目前最前沿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推广增长模型,将气候变量纳入增长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ArcGIS的测算地理影响因素;运用OLS、SpatialLag、SpatialError、Spa-tialDurbinModel等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空间效应分析,着重分析空间溢出性和收敛性等方面,研究空间效应是加强还是减弱。就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以定量和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在实证中运用Ar-cGIS插值方法获取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值,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稳定性的邹氏检验,残差值得Moran’sI检验,估计空间面板数据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DurbinModel),具体估计方法涉及固定效应(FixedEffects)和随机效应(RandomEffects),模型选择的检验方法主要有Wald检验和LR检验,空间Hausman检验等。在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运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论文一个最显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局部微观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又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式的研究,这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的体现。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则是运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论和述评的形式来分析,同时紧密结合系统分步研究的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运用,章节内部各段落之间,独立的章节之间,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运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影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引起均衡点的移动这就需要利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文章从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相结合,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构建模和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且乡镇企业贷款有助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表明在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三、结论 上述分析方法是研究我国农业经济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只有熟练掌握并自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某一农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实现对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正确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韩彦红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人民政府 农业学术论文:可持续发展下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命题 (一)解放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适度规模与职业农民理论与政策层面的宏观思路与决策,在具体落地的时候往往演变成学术研究上的实证命题。生态农业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张思光从张家口生态农业的现状入手,认为当前张家口生态农业应当依托现有的区位优势,在维持和提高农业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其中可能的思路包括:一是减少工商资本注入,控制适度经营规模;二是促进农民职业转化,从农业的相关生态收益中增加收入。对于适度经营问题,王珊珊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的排序因变量模型得出,较大规模农户化肥碳排放程度较高,而中等规模农户施有机肥可能性较高。由此可知,不同规模的农户由于行为方式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生态结果,所以农业适度经营具有生态经济的经验基础。王建华基于山东、江苏、黑龙江100个行政村中的986个农户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农户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规范施用农药行为意愿的影响最大,即务农经验与受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农业生产规模与农民职业化是实现生态农业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农民职业及转化问题,张藕香运用安徽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得出,农民职业与收入“双重”分化存在代际差异,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非农就业比、从业资质、文化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这一结论,政策的着力点应当重视促进农民在农业内部的分化,使之从业更加专业化;同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服务业对农民分化的拉力,并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消除诸如户籍、土地等制度性障碍,在放活农地经营权的同时,赋予经营权的合法地位,为农民稳定从事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 (二)进一步改革生产关系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如果说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表征,那么市场机制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李建琴通过构建转型时期农产品价格管制的理论博弈模型,并通过蚕茧、烟叶、粮食、猪肉四种产品价格管制的案例研究,指出农产品价格管制凸显了公平与效率目标的两难选择。农产品价格管制不仅导致经济效率损失,而且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同时,打破区域垄断和行业垄断,进一步放松或取消计划经济时期沿袭的旧的价格管制,同时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建立科学调控的长效机制,是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中转型国家必然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014年12月1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放开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各品种、各等级烟叶收购价格;除此之外,2014年政府启动了大豆与棉花目标价格的试点,都是积极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积极举措。农产品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括诸如市场出清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若干有机构成,这实际上也对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出更高要求,如政策的系统性与完备性。例如,张永强提出的农产品交易的标准化问题,这也是农产品期货市场合约交易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还是一系列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诸如农超对接、农产品拍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再如,佘朝霞等提出的信息机制问题,通过对北京、西藏两地1744个观测样本的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信息导致了更多的食物消费过程中的浪费行为,即对就餐餐厅越不熟悉的人浪费越多,与他人一起就餐比一人聚餐的浪费量多。因此,在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相应的政策配套必须要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 (三)小结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维持代间均衡与代际均衡的重要性。从生产力层面,势必要求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也促使在我国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产规模的适度性与农业生产者的协调性,例如王颜齐提到的土地规模与农业雇佣生产之间的协调一致;从生产关系层面,“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政策的主导型框架,相关的配套政策及细节问题应当是进一步改革的着力点,此外包括相应的组织关系变革,如胡胜德对黑龙江综合性合作社的案例考察,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一)国际经验的借鉴 2014年,美国参议院通过新农业法案《食物、农场及就业法案》。对于该法案,彭超认为,美国新农业法案的重点内容在于改革收入补贴和强化农业风险保障,实际上,收入补贴与农业保险共同构成了保障美国农民收入的“安全网”。该法案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必须继续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二是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三是完善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四是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五是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齐皓天从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具体操作入手,提出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思路应从直接补贴和价格支持向收入支持方向转变,农业保险应逐步成为农业支持的主要手段。农业保险的方式既可以把政府管理和市场化手段结合,又可以让农业保护和WTO规则相容,可能是未来农业支持政策改革的主导方向;而我国现在的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滞后,还没有建立起开展农业保险所必备的面积、产量、价格等数据的动态化、可视化、信息化管理条件。随着新型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除政策层面的经验借鉴之外,操作层面的实践经验同样有所裨益。例如,王刚毅对比了美国日本生猪产业链的情况,认为我国生猪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在于土地约束、政策风险与人才瓶颈。陈风波则通过梳理美国农业经济学科中Agribusiness的教学内容演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农业全产业链Agribusiness研究必将推进,具体包括农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农业产业组织等。 (二)中国实践的尝试 在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更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大豆作为我国进口量最多的农产品,其国际价格决定备受关注,林大燕考察了1995~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与来源之间的关系,通过稳健标准差回归得出,多元化的进口来源,特别是因为南北美洲大豆收获时间的差异,显著降低了我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幅度,作为一个农产品贸易净进口国,需要慎重选择进口来源及农业走出去的对象,重点关注和培育与现有进口来源国具有较大季节互补性且尚未充分开发的具有生产潜力的国家和地区。从引进来的角度,农业开放既包括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又包括农业投资的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已是全球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与此同时,除种业之外,我国农业投资几乎完全放开。陈龙江根据种业相对竞争力的测算结果,提出整体种子市场开放不足,在当前情况下,可适度提高种业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分类推进,区别对待,有保有放。应继续严格控制大田作物中三大主粮作物种子的市场准入,掌握转基因种子开发经营的控制权,收紧种子科研的政策。从走出去的角度,农业开放既包括农产品出口,又包括农业对外投资。现阶段,国内农业生产的相对禀赋优势逐步削弱,农产品出口相对弱化,而农业对外投资方兴未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邹文涛以我国热带作物橡胶“走出去”为例,指出在当前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相互协调,企业间没有形成组团参与国际竞争的合力,导致竞争激烈,内耗严重,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为此,在海外投资战略中,如何实现投资整合,提升投资效率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三)小结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但是这一新战略并不排斥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及中国实践的尝试。尽管国情差异甚巨,禀赋条件不同,但现有的发达国家农业经验及开放历程可以给我国以诸多启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我国的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解决我国问题的开放道路。 三、总结与讨论 在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讨论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几乎可以覆盖“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虽然话题众多,但是线索明确,基本可以归纳为:第一,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顶层设计的宏观背景入手,采用二分法将实现路径一分为二,即国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农业开放的国际经验问题。第二,将国内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具体阐述。第三,将开放条件下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尝试进行比对,并提出具体建议。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各项具体政策的顶层设计已初现雏形,2015年将得到具体落实。从农产品市场角度来看,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框架下,目标价格试点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来看,土地流转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将会得到推进;从农业对外开放角度来看,基于双边的自贸区谈判与多边农业谈判将同步推进。基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杜志雄从宏观视角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于农业经营主体重塑、农业产业重构、农业与国家市场关系重建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需要适应国家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搭建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农经学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科研水平,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使得这一平台真正可以做到资政佐民兴业。 作者:胡冰川肖卫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与经验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有助于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以产业融合为视角,本文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主要有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种类型,以此分析了荷兰、美国、日本等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情况。将各国融合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市场需求、科技、创意、人才和国家支持五个方面提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农业;产业融合;国际经验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指某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新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产业融合功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中,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形成新的业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与居民的文化素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总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经验丰富。因此,研究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验对我国农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国内针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有刘丽伟(2010)、刘丽影(2014)、程艳红(2014)、王爱玲(2014)、杨薪燕(2015)及廖军华(2016)等。现有研究均是从各个国家创意农业的特征出发,针对各国的模式进行分类,而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通过产业融合的类型对各典型国家进行模式分类的研究几乎没有。产业融合理论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现有针对产业融合理论中的产业融合类型角度出发,来分析各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情况,将各国融合情况进行归纳。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国外学术界针对产业融合类型的研究主要有FreemanC.(1997)、Greenstein S.(1997)、Pennings J.M.(2001)、MalhotraA.(2001)、Stieglitz N.(2003)以及Hacklin F(2005)等。国内方面,主要有厉无畏(2002)、马健(2002)、胡汉辉(2003)、周振华(2003)、罗奕(2007)以及胡永佳(2008)等。 以上不论国内、国外,对于产业融合类型的划分均不是针对哪两个具体产业的融合而言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这两个具体产业融合的类型,应在综合以上分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高科技性等特征,传统农业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技术性等特征。笔者认为,考量到两产业的具体特征,借鉴胡汉辉(2003)对于产业融合的分类方法,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两者融合的类型可以划分为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类如图1所示。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是指将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渗透到农业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创新创意和技术水平。比如,将创意和技术融入农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又如,用技术和创意开发新的创意农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延伸融合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产业功能互补及延伸,赋予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重组融合是指引入文化创意因子,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重新整合,形成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 三、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根据以上分类,笔者将针对荷兰、美国等典型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类型进行分析: 1.荷兰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走在最前端的当属荷兰,融合的类型包括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种。荷兰被称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这个领土的四分之一位于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国家,尽管不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禀赋优势,却创造了农业经济的奇迹,这与技术与创意的开发与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因素的融入,渗透融合的发生,使得荷兰的创意农业世界领先。而将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成就了荷兰世界闻名的花卉业,荷兰的花卉产业,产业链完整,是典型的园艺型创意农业,此为重组融合。 延伸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的融入赋予了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荷兰春季花海的农田景观,花田中,创意性的点缀风车、农庄等建筑,使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还附加了审美性,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荷兰各地在郁金香花开的季节都会举办郁金香节等农业节庆,节日活动多种多样,具备吃、玩、观赏、教育等多种功能。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是著名的创意农业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在郁金香的花期时节,除了可以欣赏公园的郁金香花海外,还会举办花展、栽培技艺示范以及插花艺g展等活动。 2.德国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也体现在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方面。德国大力发展以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创意农业,将创意融入传统农业,使德国的农业附加了社会生活功能,渗透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延伸融合,延伸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重组融合,产生了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之类的新型业态。市民农园是市民承租近郊农田,亲自耕种,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休闲农庄将农产品生产与休闲旅游、会议培训、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休闲农庄多建在林区,森林资源本身具有防风、净化空气等环保功能,与旅游度假结合,增加了其经济功能,与科普教育结合,又附加了其社会生活功能。有代表性的比如德国慕尼黑的都市型创意农业“绿腰带项目”。“绿腰带”指的是连接慕尼黑城市和乡镇的没有建筑物的地带,“绿腰带项目”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系列的包括干草方案、菜园方案、森林方案、骑马心理治疗项目等方案,这一系列的项目实现了环保、经济、教育与市民精神生活品质提升的多赢。 3.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创意、技术向农业的渗透融合也极具代表性。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体现在:美国地广人稀,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先天条件,美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玉米是美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有适宜玉米种植的玉米生产带。美国人将创意融入玉米生产中,创造了玉米迷宫。玉米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迷宫地图展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另外,美国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诸如草莓节等的农业节庆,将农业与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融合起来。 重组融合体现在:美国的垂直农业,将创意与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城市里建造垂直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垂直农场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思维所理解的农业生产,打破了农业生产受到土地资源局限性的影响,也打造了城市独特的农业景观以及创新了食物的生产方式。 4.日本 尽管日本领土面积小、耕地少,但是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日本的农业发展也十分注重科技创意的融入,渗透融合成就了有代表性的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都是日本科技、创意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的产物。阳台农业和屋顶农业就是利用阳台、屋顶进行农作物种植,居民享用自己种的农产品的同时,也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植物工厂是将工业生产的理念和体系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农作物的生产也变成了工业生产的车间和流水线一样,消除了传统农业对土地、气候、光照等的依赖。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一个典型是稻田艺术,这也是重组融合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上的特色表现形式。农作物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进行,通过播种上面的一些特殊处理,使农田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景观,吸引了游客旅游观光的同时,也为农产品提供了销路。 5.英国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与r业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渗透融合和延伸融合上。英国是较早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的国家,英国的农业文化旅游将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将田园的休闲观光与英国乡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顺应了城市居民的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英国的农场有很多都开展农业旅游,生产经营由农场主负责,这种小型私营农场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的体验、提供特有的手工艺品销售、田园风光的景致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6.法国 法国的农业发展十分注重农业的生态功能,农场向大型化发展,实现了农作物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一些葡萄园提供葡萄种植、葡萄采摘、葡萄酒酿造以及园区旅游等多种体验服务。城市里,渗透融合,融入创意,将瓜果蔬菜以及花卉的种植与城市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与现代农业的多样化功能的延伸融合。薰衣草种植是普罗旺斯地区的主导产业。通过花田景观、农业节庆等多种形式,普罗旺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薰衣草盛开呈现出花海的美景,各地举办的薰衣草节把各种薰衣草的特色产品拿到集市售卖,并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重组融合,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业旅游业。 四、成功经验 综合以上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实践,可见渗透融合是融合的基础,在渗透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是各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成功体现。通过归纳分析,本文认为各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延伸和重组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第一,以市场需求为融合的导向。文化创意元素融入传统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第二,以科技为融合的动力。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技术手段,也是两者融合的推动力。第三,以创意为融合的核心。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将创意和民俗文化融入农业中,注重通过创意设计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四,以人才为融合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农业需要的科技和创意两个要素是由人来实现的。第五,以国家支持为融合的助力。以上国家文化创意融入农业带动农业创新发展的案例均表明国家的支持是融合的助力和保障。 创意农业论文:对创意农业的理论反思及发展建议 [摘要]对于创意农业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研究缺陷,文章通过对创意农业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存在的误区和缺陷进行反思和纠正:创意农业主体是农业,应主要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实施,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文章以吉林省为例,着重对如何发展创意农业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意农业;理论反思;吉林省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意农业” 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我国,2007年,“创意农业”的概念就出现于各类学术期刊中,许多学者就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发展模式、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受制于对新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浮躁和功利的研究风气作祟,目前对创意农业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认识和理论缺陷。 11创意农业是农业还是创意产业 创意农业最开始是由创意产业学者而非农业学家提出的,这就为“创意农业”印上了深深的“文化创意”的标签。诚然许多学者在定义创意农业的时候都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创意,但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成果仍然着重于产品创意。人们更乐于发现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所带动的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农业本身所特有的安全性、自然性和无可替代的本质。 创意农业所涵盖的内容和领域是很广阔的,但究其本质和核心应该是属于农业范畴内的,是将创意和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中。当然创意农业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此,还应该包括农业经济学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中与农业相关的部分。 12创意农业服务的对象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而农民作为创意农业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在创意农业中同样占有主体地位和作用。如上所述,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增强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实现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长;但不能忽视的是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实现对农民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 13创意农业发展的区位选择 前文我们指出创意农业是由文化创意产业学者提出的,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在发达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使得创意农业的研究和发展也同样从发达地区开始,而在这些地区发展的创意农业则清一色地变成了“特色种植”“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等,属于“郊区农业”和“农业旅游”的范畴之内,这显然是对创意农业片面、狭隘的理解和应用。 既然创意农业的主体是农业,就应该首先在农业主产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和发展,而这些地区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形而上学地套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发达地区推广创意农业显然是不合适的。 综上所述,创意农业是以农业为主,广泛地推广和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足的新兴农业模式。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对于创意农业进行概念式的表述,而是本文对创意农业核心问题认识的总结和说明。 2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能力较差 虽然吉林省的农产品产量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但由于转化经济效益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产量的增长。“高产量、低回报”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2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吉林省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低,且发展速度缓慢,这导致一方面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不上去,r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使得基础农业占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析出。 23农民的人均收入偏低,普遍素质不高 吉林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吉林省农村人口普遍的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基本上都留在城市里,这使得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这种由于教育缺失导致素质不高,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减缓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特别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创意农业的实施和发展。 3吉林省发展创意农业建议 31逐步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集群 创意农业是对整个农业科研、生产、销售体系进行创新,现有的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单位各自为战,大大提高了推广创意农业的难度和成本。建立创意农业产业集群是发展创意农业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的集群发展路径,由于农民生产生活空间相对固定,在区位上实现集群效应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创意农业的产业集群具体表现形式为“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或行业组织指导农户进行统一的生产和销售。从实现路径上看,初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组织小规模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广。 32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和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创意农业更依赖于科技创新,特别是转化和普及的能力。文化体现出地域性,融入文化元素的农业生产会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这种差异性是农产品价值的一种体现。 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努力发展高科技含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是吉林省创意农业必须坚持的道路。为此要鼓励龙头企业或生产组织与广大相关院校、科研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意农业科技文化创新体系。 33建立独特的创意农业品牌 吉林省创意农业品牌战略要经历品牌构建、实施和维护三个阶段。首先是品牌构建阶段,通过成熟的受到广泛认同的明星品牌,利用品牌效应的外部性,建立“吉林农业”这一整体品牌形象,通过对“吉林农业”这一品牌的文化构建和价值构建,在国内外消费群体中实现对品牌的高度的认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价值满意,进一步实现品牌构建带来的价值增值以及对未来发展过程中蕴藏的沉淀成本。其次是品牌实施阶段,吉林省创意农业的品牌建设不能停留在“吉林农业”这一广义概念上,要利用品牌的概念扩散性和延伸性,结合具体农产品的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独立个体品牌。最后是品牌维护阶段,就是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特色农产品服务和其他营销手段对整体和个体品牌进行品牌维护。[2] 34大力发展农业创意产业 农业创意产业,是在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对创意农业的丰富和补充。农业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旅游、特色种植、民俗文化、农业会展等,其中农业旅游包括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生态采摘等,是目前我国各地重点发展的农业创意产业。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对于吉林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做强第三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意农业论文:创意农业 让花再次“开花” 近两年创意农业风生水起,有人比喻“它能使一只鸡卖出一头猪的价格”。这个比喻让人咋舌,但创意农业无疑给传统农业模式注入了“兴奋剂”。创意农业是什么样的农业呢? 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创意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业态也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生产为核心要素,以农业投入品(技术、品种等)、生产过程、产出物品为创意对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和创意相结合,使农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串联起来,实现各种农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创造更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种新兴农业业态。 创意农业融合创意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双重属性,具有创意强、智力密集、文化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消费参与性、产业融合性、文化欣赏性、经济高效性等特征,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对农I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功能多元化拓展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新津县“花舞人间”景区就是创意农业的一种形式。景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环保等功能于一体,是成都最大的综合性农业主题公园。景区以花为载体,品种多样、颜色各异的花在色彩、线条等方面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同时,融合文化、人文、艺术和美学等元素,成为创意农业成功案例的典型代表。景区年接待人数可达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10亿元,成为成都居民节假日旅游的首选之地,建设有迷宫花园、同心潭、杜鹃长廊、云海、花卉博览园、花舞天阶、森林漂流、金沙沟花海和海棠山舍等著名景点。 该景区将设计理念与环保相结合,利用景观的“顺势而为”,保留原有野生植被并选用本地栽培植物品种,既降低了维护成本,又保护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景区内每年举办郁金香节、杜鹃花节、鲁冰花节、向日葵节、百合花节、野菊花节、花粉节、兰花红叶节等多个主题花节庆活动。 在花卉园艺的创意展示方面,景区融合美学、艺术等元素,自身设计、培育出全球独有的杜鹃花瓶、杜鹃围栏、独杆杜鹃、高杆杜鹃等创意产品,造型独特多样的花艺景观大大激发了游客的赏玩兴趣,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创意品牌形象。 “花舞人间”景区以“低碳旅游”为主题的开发理念和“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其“顺山、顺水、顺势”的设计理念既降低建设费用和维护成本,又利用山体的自然落差将蜿蜒而下的水势转换成能量。不使用任何电动设施,巧妙地运用流体力学和机械学原理,让水从山上往山下流动的过程中,一路串起30多个低碳景点,如“人间春色”“升降花亭”“击鼓喷泉”“开心一撞”等景点;还利用重力、磁力、浮力等力学原理,建设了“生命颂”“鱼水塔”等景点,被“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 VI)”授予“全球低碳景区最佳范例”称号,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此称号的景区。 花卉博览园冬暖夏凉、清风拂面,365天鲜花不断,各种名花异卉满园芬芳,有德国高山杜鹃、比利时风信子、澳大利亚金合欢、荷兰郁金香、荷兰百合花等。博览园的温室有两万多平方米,水体冬暖夏凉,夏天比室外温度低5-7度,通过水帘调节园内温度,增加水雾,有人间仙境的感觉,还设有儿童游乐区、小型的亲子活动区。 “花舞人间”依靠发展花卉的“花卉观赏+体验活动+农旅商品+住宿餐饮”模式,既注重整个园区的布局和单一的景观打造,又丰富了园区内的项目和特有农旅商品的种类,从而拓展经济体系,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亲身体验。 创意农业论文:基于全产业链的辽宁省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全产业链化发展是创意农业的产业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等。从全产业链视角,统筹考虑不同区域各构成要素的实际情况,对辽宁省创意农业进行空间布局,划分为五个板块。确定各个板块的空间范围、客源市场、发展方向和主要业态形式。 关键词: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构成要素;空间布局 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现。通过创新性思维,将科技、人文、生态等要素有效地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生产过程、方法、工具和产品形式发生改变,让传统农业发展成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对接,不仅拓展了农业的传统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创造了新的产业效益来源、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1-3]。 空间布局是区域创意农业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热荨?蒲А⒑侠淼目占洳季帜芄淮俳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区域内各类创意农业形式的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消费需求。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模式主要以农业区位理论、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游憩带理论等为支撑[4,5]。这些理论对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创意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而形成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其空间布局除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外,还要考虑农业发展基础、客源市场、集聚效应等。基于全产业链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模式正是对各种要素的统筹考虑。 1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的构成要素及其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等相互关联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用创新性的思想和理念,将农耕活动、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文化活动、乡村生活、田园景观进行对接和融合,使产业的绩效不仅有特色、优质的农副产品和美食,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产品,让消费者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一定深度的文化与精神享受。全产业链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结构限制,带来产业融合而成的乘数效益。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下。 1.1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 区域内农业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生产作为创意农业全产业链条的第一环节,对产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保障作用[6]。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科技、设施、政策制度、配套服务、发展规划等因素则影响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区域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地农业的产业结构、主导农业的发展水平、特色农业的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结构优化方向等,以保证创意农业符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 空间区位与经济水平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外部条件。空间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状况、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等[7],即是一个地区创意农业开发和生产的支撑条件,也对区域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提供了外部约束条件,直接影响着创意农业发展的水平和效应。因此,在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时,必须深刻认识各地区空间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来确定如何布置创意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 1.3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 配套资源与关联产业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外部支撑。创意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和发展理念,植入科技、文化、生态、娱乐、历史、村落等要素[8,9],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进行创新,从而拓展农业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创意农业全产业链化发展需要设计、文化、演艺、包装、金融、旅游、饭店、宾馆、交通等第二、三产业提供配套。因此,区域内各种配套资源要素和关联产业状况,也就成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所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 1.4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 客源市场与需求结构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导向。创意农业是第一、二、三相互融合的产业,具有农业生产、创意创新、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消费者对创意农业的需求不仅包括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品,还有观光体验等各类休闲旅游产品,这就要求在空间布局上要统筹考虑客源市场范围和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客源市场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数、城镇化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客源市场的需求层级、需求结构等[10,11],都直接影响着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规模、结构和业态选择。 1.5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 政策体系与相关制度是创意农业空间布局的保障。创意农业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这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地区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它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是对创意农业发展的计划性干预,可以起到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作用[12]。因此,在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相关政策和制度,使布局更好地符合当地创意农业的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方向。 2基于全产业链的辽宁省创意农业整体空间布局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当地农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又要注重当地条件和各类资源的利用;既要考虑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客源市场内各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既要考虑创意农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又要注重配套和关联产业的发展[13,14]。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对区域创意农业进行空间布局,可有效兼顾各类主体的需求,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结合辽宁省农业区域布局情况[14-16],将辽宁省创意农业区域布局划分为辽河平原农业区、滨海农业带、东部山地农业区、西部丘陵农业区和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等几个板块。结合各板块的农业现状、相关资源、地理特征、交通区位和客源市场等全产业化发展构成要素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板块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发展方向和业态形式[17-19]。 辽河平原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以区域内城镇居民为主,发展方向为优质农产品生产、特色农业观光、娱乐运动和健康养生,业态形式为体验园区、休闲农庄、特色村镇、特色农业观光区等。滨海农业带区分为辽南和辽西两部分,客源市场以省内城镇居民和省外旅游者为主,发展方向为高端精品农业生产、特色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度假、渔业文化体验,业态形式为精品果蔬采摘园、农业科普园、花卉观赏园、海洋渔家乐、海岛生态休闲农庄等。东部山地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以省内高端消费者为主,发展方向为优质林产品生产、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体验,业态形式为休闲农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高端农产品创意加工厂、休闲庄园、民族村落等。西部丘陵农业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为省内外对乡村文化和农业文化感兴趣的消费人群,l展方向为民族文化体验、乡村民俗体验、农业文化体验、高新农业技术教育等,业态形式为农业遗产体验园、民族村镇、农业技术科普园、农业观光园区等。辽西北农牧结合区内创意农业的客源市场为省内及周边省市对沙漠农业感兴趣的消费者,发展方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生产体验、特色农业运动、科普等,业态形式为沙漠农业观光和体验园区、沙漠运动基地、农业科普园、生态林休闲基地等。 3辽宁省各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3.1辽河平原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沈阳市的新民县东部、康平县南部、法库县大部、辽中县和市郊区平原,铁岭市的西部平原,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西部平原,以及盘锦市所辖各县区和锦州东南部平原。该地区耕地多、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素有“粮仓”之称;城镇密集、人口众多,交通、通讯、科技条件突出,是辽宁省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之一。 基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农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要素状况,适宜围绕以养生、娱乐、科普为主导功能的科技型、娱乐型创意农业全产链发展。该地区创意农业的空间布局如下:沈阳市以城区为中心,构建“三带四线”的格局,即蒲河生态经济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和沈阳周边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东部生态观光、南部休闲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创意体验为主导的格局;在盘锦、鞍山、 营口、辽阳的平原地区,以当地特色农业、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为依托,设置以休闲、体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创意农业园区、庄园、村落,并形成差异化的创意农业体验带;鞍山市、营口市适宜依托林果种植业,设置林果产品生产、副产品创意加工和农业景观观光园区;铁岭平原地区适宜以沈阳、铁岭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依托当地油菜花田、葵花田、荷花池等各类花卉种植基地,布局以农业景观为主导的观光休闲型创意农业基地。 3.2滨海农业带地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滨海农业带在空间划分为辽南滨海农业带和辽西滨海农业带两部分,辽南包括丹东东港市、大连市、营口鲅鱼圈和盖州市,辽西包括锦州凌海市、葫芦岛兴城市和绥中县。滨海农业带的陆域农业、海域农业均较发达,是辽宁省水产、水果、花卉、特色蔬菜的主要产区。 辽南滨海农业带的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成效显著,主要以水产养殖、优质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等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业发达,客源市场除省内居民外,还有来自其它地区和国外的游客,适宜建设高端创意农业庄园、特色海洋文化体验基地等。该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如下:在大连市现代农业发展聚集区内建设高端科技型创意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创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以庄河、旅顺、金州等地区为主,依托区域内高端水果和花卉生产基地,充分挖掘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构建以特色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高端创意农业休闲园区;在大连长海县、丹东东港市、营口鲅鱼圈等沿海地区,推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基地、渔村人文资源以及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等渔业要素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休闲活动的有机结合,构建辽宁省南部海洋渔业休闲带。 辽西滨海农业带地处辽西地区,是东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的联结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辽南滨海农业带。该区域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土壤肥力低;陆地农业以玉米种植为主,海域农业以海洋捕捞为主。该地区创意农业的布局,适宜以京津冀和内蒙古地区的客源市场为主,依托当地海岸旅游业,发展以娱乐和休闲为主的北方特色渔家乐集聚区。 3.3东部山地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抚顺市和本溪市所属县区,丹东市的凤城、岫岩、宽甸三县,以及铁岭市的西丰县。这一地区北靠吉林省、西临辽宁省中部平原、西南接辽东半岛丘陵地区。该地区森林茂密、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主要林区。东部山地农业区主要以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鹿茸等山区特色农业为主。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该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则为该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支撑。 基于东部山地农业区的生态环境、林业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状况,适宜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创意农业度假区。该地区创意农业空间布局如下:以本溪的本溪县、桓仁县和铁岭西丰县为核心,利用地区内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优势,将特色林产业与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进行融合,高标准打造融林业生产体验与生态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型农业休闲养生基地;在丹东市的宽甸、凤城等沿鸭绿江地区,依托江水景观、农作物生产、朝鲜族文化、民居村落等特色资源,重点建设民族文化体验和特色田园为主的主题型休闲村镇聚集区。 3.4西部丘陵农业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朝阳市所辖各县区、阜新市的阜新县和清河门区、葫芦岛的建昌县、锦州市的义县和北镇与凌海的西北部。该地区北与内蒙古接壤、西与河北相邻,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属半干旱气候;农业主要以旱作物种植、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林果种植为主。该地区距离大中城市较远、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本地居民消费能力有限。此外,该地区拥有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乡村文化等各类特色资源。 西部丘陵农业区适宜以省内和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建设特色农业文化和乡村文化体验为主的创意村落聚集区、高新技术型创意农业生产和加工聚集区。该地区空间布局如下:在朝阳县、喀左县、绥中县等传统村落,以创意乡村生活为核心,发展以传统乡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文化体验村镇;在朝阳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的设施农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高端农业观光、农业技术科普、农业生产体验为核心功能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 3.5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的创意农业空间布局 该地区主要包括铁岭市昌图县招苏台河以西、阜新市彰武县及沈阳市康平县北部、法库县秀水河以西和新民县辽河以西地区。该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为科尔沁沙地延伸部分,气候干旱、风沙地较多、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辽西北农牧结合区的农业以玉米种植、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较少,距离大中城市较远。该地区沙漠农业和生态林建设特色明显,适宜围绕沙漠特色农业和生态林构建特色景观观赏和体验型创意农业全产业链。 创意农业论文: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十大创意模式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 %以上。如何实现收入增长目标?两会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举行新闻会谈到,农业部正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推进产业化,包括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旅游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与农业更好的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呢?本文总结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十大创意模式,以供大家分享借鉴。 花卉+婚庆产业=世界爱谷 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1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世界爱谷.一生一世走世界 客群市场:婚庆主题、花卉观光休闲等150 km以内的市场 创意内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 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 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纱摄影、婚礼举办、 婚礼餐厅、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发展愿景:每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都应该建设一个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体项目。 苗木+休闲娱乐=美丽中国生态城 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规模要求:5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美丽中国生态城。创意化绿化美化情景样板间 客群市场:花卉苗木休闲度假产业 创意内容:苗木产业也是在农业旅游规划中经常碰到的资源类型,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身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但是由于规模和数量增加,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在苗木种植的时候可以按照城市、小镇、村庄、公园、道路、庭院的空间绿化美化景观效果进行景观苗木搭配种植展示,形成绿化美化样板间效果,提升苗木产业的销售;在情景化的样板间之中,进一步融入适合儿童、情侣、亲子、运动、游乐的各种旅游项目,形成整合化发展效果。 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 发展愿景: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国家级的苗木产业基地都应该构筑一个美丽中国生态城项目。 林业+游乐项目=树上穿越游乐公园 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2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 林以外的林业资源。 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客群市场:森林游乐游憩客群市场创意内容:针对林业资源,创建“树上穿越游憩公园”、“树顶木屋、树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空间开发理念,即依托树冠可以开发树顶温泉SPA、树顶度假木屋、树顶休闲书吧、树顶瑜伽健身台、树顶观光餐厅等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合发展;树中依托树干通过空中吊桥、藤索、栈道和各种拓展运动结合,打造适合儿童、团队的拓展训练项目;树下利用陆地空间打造度假帐篷营地、森林氧吧、林下采摘等项目。 主要A利点:游乐、运动、度假、养生、林下经济等。 发展愿景:在中国广大的林业资源广袤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整合,让森林除了生态一出价值外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牧场+牧场生活体验=勇士狩猎乐园 产业依托:畜牧家禽养殖产业 规模要求:养殖产业需具备一定的规模,或者是依托草原、荒地、山林的养殖产业,或者养殖场周边有可利用的空地资源。 项目定位:勇士狩猎公园?回归大自然最真实的体验 客群市场:特色畜牧产品美食和体验游乐。 创意内容:这里所指的牧场不仅仅局限于真正的草原牧场,而是指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养殖产业本身就是农业产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类似资源依托的项目,要充分释放人类对于动物的天然感情,除去要对养殖技术、环境和品质进行稳步提升外,如果可以有可以依托空地资源的话,我们提出建立一个勇士狩猎乐园,该狩猎不等同于传统狩猎,而是让游客赤手空拳去抓我们特意放养的各种特色动物、去捡散养的鸡鸭鹅下的蛋、去挖山地野菜等等,而且游客获得的动物蔬菜,一方面可以就地交由餐厅进行定制化烹饪,就地享受美食,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定制化包装成具备自己创意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主要赢利点:养殖、延伸加工、特色美食、体验狩猎等。 发展愿景:人类最初的本性就是在于善于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生活必需品,此类项目一方面可以丰富养殖产业盈利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畜牧产品的价值和品牌知名度。 果业+创意体验设计=创意瓜果王国 产业依托:水果种植产业规模要求:一般是在知名的水果产地,水果自身的采摘农业旅游基本已经形成市场知 名度。 项目定位:创意瓜果王国?让瓜果旅游更上一层楼 客群市场:水果采摘近郊休闲游憩市场。 创意内容:一方面做好瓜果采摘观光等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瓜果种植品种,提升瓜果种植技术,引入现代科技大棚实现一年四季、不同地带的瓜果采摘游乐;另外一方面将瓜果进行创意化设计,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比如可以打造苹果创意小镇,在苹果采摘园中,有苹果小屋、苹果城堡、苹果乐园、苹果垃圾桶、苹果路灯、苹果休闲座椅等等,甚至其中的服务人员也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 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都打扮成苹果形态,游客在用餐的进程中所使用的餐具、座椅、房间的包装打造也将苹果的元素运用到极致。所谓创意瓜果王国,其实就是将一个地方最突出的瓜果进行极致化的创意打造,让游客实现全感官的游憩体验,进而成为地方特色瓜果的展示窗口,推动瓜果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主要赢利点:瓜果种植、休闲采摘、创意游乐、特色度假等发展愿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瓜果产品。 鱼业+多元化渔乐体验=百渔乐园 产业依托:水产养殖产业 规模要求:一般依托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 项目定位:百渔乐园?虾兵蟹将王国客群市场:休闲鱼乐市场。 创意内容:百渔乐园。虾兵蟹将王国,是指要丰富水产养殖品种的多元化,特别是用作 旅游开发部分,其次要丰富体验游乐方式多元化,在传统的垂钓的基础上,引入摸鱼、掏螃 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将鱼的各种玩法(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打鱼)做到极致,同时引入相关联其他乡土游乐方式,整个构筑一个乡土田园游乐游憩方式 综合体。在做好各种游乐方式的的同时,将各种水产养殖产品进行创意化设计的发展思路,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真正的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 主要赢利点:水产养殖、渔乐体验、特色餐饮、特色度假等。 发展愿景:在每一个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比较突出的区域,都应该形成自己的一个休闲游憩体验部落,既可以丰富水产养殖的收益来源,又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水产养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田+创意景观种植=大地景观 产业依托:大田种植 规模要求:一般是依托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区域,专门开辟出一块区域通过创意化种植构筑。 项目定位:大地景观。大田也可这样玩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客群市场:农业观光体验。 创意内容:大田种植一般是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景观底色出现的,在当下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管控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大田种植的景观效果也是时下农业资源开发的重要问题。针对于这种资源,一般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创意化设计打造大地种植景观,即可以将区域内最具特色的吉祥寓意或者最具地域特色的形态通过不同色彩的作物种植进行展示,建设至高观景平台让游客观赏。 发展愿景:中国广袤的田园应该成为承载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游为画笔在广袤田园上绘画出五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设计=梦回十八坊 产业依托:传统民俗技艺、劳作方式 规模要求:作为单独的项目10-50亩皆可以。 项目定位:十八坊。步入即梦回千年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客群市场: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文化体验。 创意内容:每一个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都会形成具备地域特色的民俗技艺、耕作方式和传统工坊,这正是乡村地域文化的经典所在也是其独特吸引力所在。整理出每个地域最具特色的传统劳作作坊,在一个区域进行场景化的再现,包括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都要进行场景化、情景化的再现,游客既可以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又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劳作方式,比如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等。 主要赢利点:参与体验、手工纪念品销售等。发展愿景: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只是通过静态化的博物馆展示来实现,十八坊项目的出现将成为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农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 规模要求:在100户以下的居民聚集区,同时具备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对传统村落。 项目定位:真正的美丽乡村。乡愁的体验地 客群市场:民俗近郊休闲体验客群。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创意内容: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党和国家对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地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传统技艺特色和人民生活习俗特色,在村庄道路景观的美化设计上以地域的特色果树、蔬菜和花卉作为景观绿化植被,并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供居民日常话家常;在居民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要结合庭院经济进行打造,形成葡萄小院、丝瓜小院、盆景小院、农耕小院等特色化的主题院落;在村庄景观打造上要将五谷杂粮的果实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来源,各种棒子、大蒜、辣椒、柿子、大枣等农作物串成的辫子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元素;在文化生活设计上要挖掘整理地域的传统戏曲、舞蹈、民俗技艺等进行传统发展。 主要赢利点:特色餐饮、民俗体验、民宿接待等。 发展愿景:美丽乡村的建设落脚点还是在乡村,如何真正的将乡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来是旅游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所在,期待未来的中国大地上美丽乡村的发展真正的是实现一村一品。 田园养生+度假模式=主题休闲度假庄园 产业依托:田园风光和具有疗养保健价值农业产业发展区域。 规模要求:根据规模大小进行相应的特色设计,可以打造精品度假庄园还可以打造田园疗养度假小镇亦可以打造田园养生国际漫城。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项目定位:庄园人生。掀起都市居民的生活革命客群市场:田园度假客群市场。 创意内容:依托各种特色化农业种植产业的地区,如葡萄、中草药、蓝莓等具备养生价值的农业资源,挖掘其B生保健疗养作用,挖掘地域内的美食、文化、特色运动娱乐等方式,打造以特色度假生活为主的综合体项目。目前比较突出的主题度假庄园有葡萄酒庄、中药养生庄园、蓝莓庄园、温泉庄园、享老庄园、香草庄园、企业农庄和艺术庄园等等。度假庄园可以结合现有的特色农村进行整体 改造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特色化的建筑景观设计来实现。 主要赢利点:度假地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产业加工等。发展愿景:庄园将成为未来都市人逃离城市生活的首选目的地,未来度假庄园将可以成为引领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重要拳头产品。 创意农业论文:旅游节庆视角下的创意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摘 要:该文论述了从创意农业发展趋势、旅游节庆特征和旅游节庆视角下的创意农业开发策略,并提出了有效策略来开发旅游创意农业。主要包括: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加快旅游创意农业的培训,注重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等。 关键词:旅游节庆;创意农业;开发策略 随着旅游节庆的发展,旅客已经不再满足于平常式的旅游方法,而是更加喜爱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旅游节庆往往用现代旅游活动去诠释悠久的传统文化或独特的地域文化,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活动,使旅客在游玩期间有更多参与到旅游节庆活动中的机会,与当地群众共享旅游节庆的的盛世,以此来加速当地旅游业发展速度。创意农业发展进程不长,创意农业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创新和设计,也包括以三农为背景并且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休闲农业、农业景观等等。在旅游节庆的基础上发展创意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作为地方一个特色项目,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1 创意农业发展趋势 创意农业是新时代的产物,旅游节庆视角下的创意农业有发展前景。新时代的人们有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旅游节庆与创意农业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在旅游节庆的基础上发展创意农业,融合不同地方的特色来开辟一条崭新的旅游创意农业发展道路。旅游创意农业具有地域性、体验性、经济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在开发旅游创意农业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要加快培养旅游创意农业专业人才的速度;在主题选择上,要注重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要树立品牌效应。 创意农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新时代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通过融入创意产业的新理念、新思想,人们能够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使农业产业独具一格。创意农业瞄准了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步伐,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更多的群众体验农业文化。 2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各国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增长。旅游节庆有其独特性,它的内容或项目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内在需求,而且还考虑了外来游客的需求。旅游创意农业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和被人们所喜爱,新时代的人们有多元化的需求,旅游节庆可以和创意农业同步发展,相互结合,在旅游节庆的基础上发展创意农业,努力发展一条特色旅游创意农业道路。与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发展计划,缺乏创意农业的总体设计规划和发展创意农业的创造力,大多数创意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都较小,大量的农业资源并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关于创意农业的知识储备量仍比较低,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创意农业发展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眼下,在外国现有的模式中,我国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外国特色的创意农业模式,取长补短,吸取它们的优点,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形成我国特有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3 旅游节庆特征分析 3.1 具有地域性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各地举办的旅游节庆也是各有各的风采,不同地域有其不同的旅游节庆,其他的地区是无法照搬,这就造成了以不同的旅游节庆为基础而发展的创意农业的不同。福建省泉州市,它是闻名全国的宗教城市,是东亚文化之都,每年都会有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群众进行朝拜,有信仰基督教的、信仰佛教的、信仰道教的,甚至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并且泉州人们在正月初九的那天会敬天公,感谢上天的恩赐。宗教文化成为了泉州的一大旅游特色,这种旅游节庆是闽南地区独有的。 3.2 具有体验性 旅游节庆是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活动,以此来感受活动的氛围,获得亲身体验,并以此让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创意农业的开发关键在于政府要有完整的设计规划和旅客参与活动的体验程度。创意农业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并不是很理解创意农业的含义,人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到创意农业的发展中来,才能明白创意农业的具体含义、具体内容。举例来说,休闲农业的发展,人们也是亲身去感受了休闲农业的特色,体会休闲农业为我们带来的新颖感和创新处,才了解休闲农业的优缺点。 3.3 具有经济性 旅游节庆由于活动规模有大有小,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大量海韧獾穆每停从而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促进经济增长。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上海每年都会在南汇举行桃花节活动,从节庆开始到结束总共要30d左右的时间,旅客不仅可以欣赏桃花,还可以进行登高等其他丰富的旅游休闲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把上海的地方优势与商业优势等结合起来,促进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上海这个国际名城的影响力。创意农业并不是非盈利的产业,它跟其他的经济型产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从旅游节庆视角下来发展创意农业也是带有其强烈的经济性,许多地区通过活动把地方潜力优势转化为独有的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创意农业的发展。 3.4 具有文化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也是吸引观光者最深层次的因素。文化艺术节,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属性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关注。我国各地区利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形式,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如西安古文化节等,都备受旅游者欢迎。在创意农业中融入带有文化特性的旅游节庆,可以丰富旅游资源,促进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福建省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福建各地区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例如海峡旅游博览会、泉州文化旅游节等等。这些旅游节庆不仅可以提升福建省的知名度,而且对于福建省走向世界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 旅游节庆视角下的创意农业开发策略 4.1 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 在开发旅游创意农业过程中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政策为旅游创意农业保驾护航。加大旅游创意农业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政府的宣传效应增强当地旅游创意农业的知名度。在编制旅游创意农业发展规划时,要做到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大量的可用资金、有完整的计划实施。在目前无法顺利开展的创意农业发展项目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在制定政策的同时,给予创意农业项目的优惠,推动旅游创意农业的有序发展。 4.2 加快旅游创意农业人才的培养 现如今,我国旅游创意农业不仅缺乏有创造力的规划,而且缺少专攻旅游创意农业的人才。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来培养旅游创意农业的人才,不仅可以发挥企业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更可以进入企业来实践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身能力。这种创意农业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思考不同的旅游节庆活动,提出不同特色的旅游创意农业规划。因此,要大力培养旅游创意农业的专业型人才。 4.3 注重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审视现在的休闲农业,大多农庄都是通过钓鱼、野炊等休闲活动来吸引旅客注目的,缺乏新,没有把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融合进去。要办好一个有特色的旅游创意农业项目活动,一定要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旅客参与进去。旅游创意农业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与其他产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发展道路上,建立一个战略目标,确定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方向定位。旅游创意农业在通过与当地文化结合的同时,也要借鉴学习其他产业先进的经验,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发展旅游创意农业。 4.4 突出当地特色,树立品牌效应 建立品牌可以提升旅游经济效益,通过品牌效应可以加快旅游创意农业发展速度。以旅游节庆为主题的创意农业,应着重利用当地的特色和传统节日,选择能够成为代表当地旅游创意农业的标志。旅游创意农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吸引力,自然而然会吸引广大的游客和观光者,进而带动了旅游创意农业的发展。 创意农业论文: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的几种模式 将传统的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借助文化创意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这就是一一文化创意农业。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市场前景广阔。 一、专业型文化创意项目 1.文化创意农产品农场。指的是单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开发与种植的农场,它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种植为主要功能,通过批发文化创意农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它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为提高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文化创意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 2.文化创意农艺工坊。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包装、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以销售此类商品为主要盈利途径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 3.农品专营店。此种开发模式,主要结合城市或者旅游服务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农产品、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销售服务,以此来获得盈利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以上项目规模较小,项目主题较强,因此盈利模式相对单一。 二、综合型文化创意项目 1.主题农庄。主题农庄模式,是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养生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于其中,可以增加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品L、购买文化创意农产品、工艺品,体验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等农业项目。 2.亲子农园。亲子农园模式,是以生态农业景观、农作物、畜禽动物、农事活动等为主要元素,供亲子家庭游乐、体验的一种农业乐园。可以将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农产品、工艺品、农业技术展示、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体验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亲子农园的品位与价值。 3.休闲农牧场。休闲农牧场,其实是休闲农场与休闲牧场的统称。也有两种结合的情况。此类开发模式主要是以农场或者牧场为经营主体,以农业种植、牧场养殖为主要目的,并辅以休闲、游乐体验服务功能的一种开发模式。同样,文化创意农业的融入,能为其增添更多乐趣与价值。 4.酒庄。酒庄,一般为红酒庄园。它主要以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为主,并辅以红酒文化体验、展览、销售、休闲度假功能的一种开发模式。同样,文化创意农业的加入与运用,可以为其增添更丰富的产品和更高的价值,增强其发展竞争力。 5.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并辅以参观、体验等休闲度假服务。同样,于其中并入文化创意农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和游览作用与价值。 创意农业论文: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该文立足于福建省具有发展创意农业的诸多优势条件与有利政策,结合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行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并提出推动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意农业来源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在农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的创意农业迅速地在全世界扩展。在创意产业逻辑思维的影响下,把人文要素与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整合农业资源,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更新传统农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就是现阶段人们所称之为的创意农业。创意农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运用创意的智慧将文化、科技、农耕艺术结合起来,再配合市场的运作,为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福建省在新的一轮的农业发展当中,也正朝着创新产业化发展,面对农业的改革,如何走一条农业的提升道路,对于福建省是一个关键的契机。 1 福建省创意农业资源要素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加快发展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性农业。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受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福建省农业出现了新型的发展方式,创意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农业新的内涵。 1.1 自然资源丰富 福建省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港湾,陆域地形复杂多样,农业气候资源特殊[1]。截至2015年,福建省的山地与丘陵大概涵盖了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覆盖率达65.95%,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福建省的水资源丰富、作物的品种也较多,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建省作为海边的省份,所拥有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福建省水产品的产量、以及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在我国排名前三。福建省的植被类型较多,因此也让福建省具有了发展更多类型休闲农业产业的优良条件。 1.2 文化资源多彩 福建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妈祖文化、茶文化、朱熹文化、惠安女文化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孕育着整个福建。再者福建还有者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资源,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福建独有的九大资源:海洋、茶、土楼、海上丝绸之路、温泉、庙宇、生态、台湾、华人华侨;还有厦门鼓浪屿、福建土楼、清源山、三坊七巷、上杭古景观点,因此福建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目标:“把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3 区位优势明显 福建省地理区位较为优势,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北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大陆沿海经济带重要部分。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经济发展布局里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建是大陆跟海峡东岸台湾地区最近的地方,台湾的群众大约有80%隶属于福建祖籍,也有着和海峡东岸加强交流和合作的优势。改革开放之后,福建省运用台湾商人的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等活动方式招引台湾商人来福建省内投资创业。 1.4 特色产业强势 最近几年以来,福建省以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名,就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宣传特色产品和优势农业,慢慢形成了福建省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3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别是: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等。泉州永春的芦柑、福州的橄榄、莆田的枇杷、福州连江的水产、南平建瓯的竹笋、三明浦城的薏米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农产品[2]。 1.5 发展机遇良好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福建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4 310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6%。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将构建7条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发展创意农业,优化休闲农业布局。 2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2.1 农产品营销创意 创意农业衍生的直接表现就是创意农产品。凭借着农业和农产品的不同创意,对农产品进行改造,使得农产品后期价值大于前期价值。创意农产品大概可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1)发现农产品的不同功效,让农产品不只是作为农产品出现在生活中;(2)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方法,使农产品的外形改观,味道以及颜色变化等,让农产品的外形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3)带入文化艺术的素材,丰富艺术内在。营销创意的模式大概有以下4种:节庆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进一步使用营销创意带入到农产品的日常售卖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营销农产品的方法。 2.2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模式前提是需要项目所在区域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较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积累与聚集。把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根源,萃取较主要的优势,对应吻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该项目所在区域的需求,依据休闲旅游文化,建立根据民俗文化休闲的发展趋势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项目所在区域的很多地方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可以作为创意开发点的文化元素也很多,可是有些文化元素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项目所需要的是可跟随现代趋势、跟随现代的理念和现代大众消费需要的文化元素,这才应该作为最完美的文化元素。而我们面对这些文化元素,也不是应该只是想着复制以前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而应该带着“创造未来遗产”的希望,对旧时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改造,达成创新到传承的理想。 文化创意型比较适合运行于有着特色的文化传统的农村。只有是传统的农村文化继承地域,才可以是农业科技示范地域。 2.3 生态创意 生态创意模式不仅局限于自力更生的生产,而是标示出农业的生态功能,把绿色产业、绿色资源、绿色文化、绿色家园进行整体的考量,普遍地推进,构建出“山、水、城、林”为整体的体系,人类与自然友好合作的现代城乡生态体系,促进“生态链”和“文化场”的形成。运用农业把高速公路等存在污染的地区和人类居住地分隔开来,创造安静、干净的居住环境。运用农业当做城市景观,种植有机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所需的农作物,如福建省金霞生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四周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一个有着绿色农业传统餐饮和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农场―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园。 2.4 节庆创意 节庆创意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开发相结合的节庆活动,依托在地资源、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将其与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开展传统节日的庆典。借此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和文化等发展。农业节庆创意是体验式c消费式相互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其中休闲娱乐功能尤为显著,这是农业和文化演出合作的一种创意。通常兼备玩耍、观赏和教学等多项功能。农业节庆创意模式开发应该属于创意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组织节庆活动,来提高农民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类节庆、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 2.5 农业产业创意 农业产业创意模式核心在于独特农产品的创意启迪。把超出于传统思维的创意行使于农业的进一步开展,追求原生态、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同时又带入创意文化元素,跟随现代所贯彻的健康为主、质量为先的消费追求,把原本的特色农产品进行质量和招牌名气的双重提升,赋予与农产品当下年代的的声誉标示,再与农村的地理相结合,形成“特有产地的特有产品”实力品牌,达成创意农业的效率至大发展。 3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特征 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处于刚开始启动阶段。现在,许多创意农业为自身开始发展的,且都是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开拓发展,整体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比较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是处于匮乏状态,并没有办法达成该有的规模效率与声誉品牌,对创意农业内涵的了解较为模糊,许多创意农业雷同,只是简要的进行复制。创意农业目前的品牌文化内在匮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也是数量不够。因此,培育专注于农业战略创新与资本营运的整合型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洛可可创意农业机构等等。洛可可创意农业通过教育、咨询、投资3种模式,试图将把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进行转变,建立以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新兴农形态,即创意农业的服务型农业,打造创意农业全产业一站式为农业企业服务的服务链。 4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对策 4.1 政府要大力支持与引导 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对创意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把之前对于传统农业的支持与引导有步骤地转移到创意农业上,激励福建省创意农业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创意农业技术进行产权保护,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意农业提供资金扶持。 4.2 加强海峡两岸创意农业合作与交流 根据福建省地理优势,参考与研习台湾创意农业开拓成长的成熟经验,开展福建和台湾创意农业持久稳定的交流及联动行动。同时加强创意农业人才的交流与培养[3]。 4.3 差异化战略提升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实现差异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差异发展的理念来改变农业的发展状况,建立特色的农业发展市场,并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意农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利用差异化发展战略,深挖农业文化,再结合现代的科技,整合农业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意农业文化化、产业化。发挥农业农业区域特色,打造创意农业的新模式。 4.4 加强创意农业技术支撑 以科技创新驱动创意农业的发展可以形成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动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根本的创意农业,可以提升创意农业的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一步应不断提升创意农业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开发。聚集科研力量进行学科攻关,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创意农业科学管理,开展特色化经营。第二,引进和吸收国外的新型技术,为创意农用,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此外,注重创意农业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加大产学研联动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在创意领域推广应用。 创意农业论文: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创意农业竞争力提升对策分析 摘 要:该文基于“钻石模型”的四大决定因素和两大变数对福建省创意农业要素进行分析,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要素、相关及支柱产业基础、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两大变数即发展机会与政府要素六个方面。从整合要素资源以提升基础竞争力,把握市场需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战略规划以提高结构竞争力,加强政策扶持以提升体制竞争力,四个角度提升福建省创意农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钻石模型;福建省;创意农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的总体经济增长迅速,但是农业在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速度较缓慢,其经济增长点发挥的作用较小,为改善现状,创意农业孕育而生。创意农业被视为福建省创意产业的一部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众多发展的动力促使创意农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意提升农业原有的高度,使农业别有趣味。创意+农业的模式,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方式,为农村居民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为农村经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1 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要素分析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包括生产要素基础、需求条件基础、相关及支柱产业基础、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等四大决定因素,以及发展机会和政府因素两大变数。针对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钻石模型”理论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分析。 1.1 生产要素基础 波特认为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五大类,并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水分资源充沛;从地形来看,福建依山靠海,山水资源丰富。这赋予了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当今讲究知识型人才的社会,知识资源往往和人力资源相扣。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福建省从事农业的人员大约有2 648.5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偏低,初高中以下,甚至零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大,而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相比之下显得凤毛麟角。创意农业绝不仅仅满足于充沛的人力资源,更需要的是注入高新的农业技术人才。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应该双双得到满足。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使用的数据,2010年机械耕地面积为90.868万hm2,2015年机械耕地面积达到107.179万hm2,比2010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在不断加大机械对农业的投入,以提高产量,但是从结果来看,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仍然不足以适应创意农业的发展。 1.2 需求条件基础 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内部需求。福建省统计年鉴居民消费水平数据显示,2015年居民消费人平均水平为20 828元,农村和城镇居民在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例分别约为6.422%、8.581%。从以上数据可知,福建省居民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类支出显现出一种慷慨的消费态度。高消费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负荷增大带来的工资上涨,生活压力在忙碌的城市而得不到宣泄缓解时,创意农业就满足了这种迫切需求的市场。 1.3 相关及支柱产业基础 相关产业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支柱产业是带动整条产业链活跃起来的重要条件之一。波特认为,发展和巩固产业竞争力需要动用一种“产业集群”的力量,即一个产业蓬勃发展,它势必同相关及支柱产业一同崛起。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上升,福建省将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规划中,现今福、厦、泉三地已经在工艺美术、会展和服装设计、省内动漫与网络游戏产业方面发展迅速[1]。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在一些发达城市,创意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福建省创意产业基础相对于大城市,竞争力略显薄弱,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发挥的支持力度有限。 1.4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争状况 波特指出,成功的产业唯有在国内的市场角逐而出,才有足够的竞争力走向更大更残酷的国际市场,以企业为管理的组织具有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制定不同的战略迎接市场的竞争。它们要遵循“适者生存”的市场原则。福建省的创意农业正处于战略制定阶段,新兴的产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色。省内各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这使得发展起来的创意农业更具有地方特色。福建闽南的桥台和海丝文化,建立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闽西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后续又将具有革命色彩的“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绿色文化”两者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闽北的闽越文化和理学文化,武夷山的朱子文化节和印象大红袍获得游客青睐;闽东的畲族文化,宁德地区举办的畲族文化节,其中婚嫁也作为当地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闽中的船政文化,马尾船政作为福州十大名片之一,吸纳游客观光[4]。除文化造就的休闲农业区外,还有一些农家乐休闲园的乡村旅游精品发展。福建休闲农业为创意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入新的血液以改革产业的经营模式。 1.5 发展机会与政府要素 机会和政府是钻石模型中的两大变数。可谓机会可遇不可求,加之政府的指导作用,两者结合很可能改变四大决定因素。2009年5月,由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表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起以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为主线的合作中心”,国家出台的文件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福建建设站在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前的新起点。随着《意见》提出的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这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 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创意农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2.1 整合要素资源以提升基础竞争力 根据福建省创意农业的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天然资源作为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必不可少的是向内注入人力、知识、资本以及基础设施的外在力量,相互间取长补短,取得1+1 2的效果,大力提升发展的基础竞争力。首先,充分利用福建省山水Y源丰富的优势,在发挥各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将农业景观和旅游休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资金不足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2]。即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等参与其中,拓宽产业的融资渠道。就创意农业的基础设施而言,应加大对其投入,构建良好的交通道路体系,完善通讯网络,稳定乡村供水供电,做好村容村貌的清洁,继而吸引更多的投资金额流入。 最后,有学者认为创意是创意农业的灵魂,知识产权是基础,将多学科知识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并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实现农民增收、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3]。由此可知,创意农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政府一方面应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农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支持创意农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激励新思路新模式的涌现。人才的运用,被实际运用才能发挥其社会价值。所以,企业应吸纳专业人才,以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2 把握市场需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要依靠市场需求作为推动力,需求值过低的产品势必夭折。为了能够高效把握创意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信息,利用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稳定忠实顾客和拓展创意农业的潜在客户,扩大市场覆盖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促销信息推送和创意农业主题阐述,提供针对消费群体高性价比的服务,建立消费者反馈体系平台和移动终端互动体系[4]。这样一个综合的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便利的服务,实则通过消费者在该平台搜索符合自身喜好的产品的频数统计,获得市场需求的信息。 在把握市场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采用差异化战略在市场取得独树一帜的地位。创意产业讲究的是独特的设计与产业自身相结合,农业中包含的天然资源不尽相同,利用迥异的生态设计出与之相符合的生产、加工、体验等创新环节。福建省内的创意农业数量日益增长,但在大片的数量尚未形成大规模、大特色、大需求的喜人现象。因此,创意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必须制定研发计划、注重发掘市场需求,加强特色设计产品的研发,重视顾客真实需求[5]。 2.3 制定战略规划以提高结构竞争力 创意农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建设并肩前进,根据福建省当下的情况,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一文提出诸多关乎农业发展的内容,为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建成全国具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行绿色富省、绿色惠民、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等策略。 福建省东北、中南、西北在各自农业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根据这三大区的特色不同,选择相应的创意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效益化、特色化。例如:将宁德市的农耕文化设为闽东北“创意体验区”的主线,莆田、平潭为两条辅线进行合作式的创意农业开发,可开发休闲度假、实验教学、农事体验等创意模式;闽中南“现代农业观光区”以福州为中心,还包括厦、漳、泉,创意农业企业应利用该区域平原地带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优势,发展技术研发创意模式、营销渠道创意模式和产品设计创意模式;三明、龙岩、南平构成的闽西北“生态农业服务区”,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以实地农业景观为载体,结合文化元素,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实地景观创意模式。创意农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以污染物低排放、保持原生态资源、增加绿色面积为准则。 2.4 加强政策扶持以提升体制竞争力 政府对产业的强大推动力毋庸置疑,各级政府应更加关注创意农业的发展前景,充分意识到创意文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通过各渠道进行招贤纳士,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创意农业发展的组织体系。政府部门实时关注创意农业发展状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基层小规模集体开发转化成标准化企业模式的优惠政策,以及促进创意农业单位与科研单位合作的优惠政策等。出于对创意农业产品层层出新的情况考虑,政府应该完善创意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对每一份产品的问世加以严格监督,保证创意农业新产品符合现代化生活的高质量高品质要求。与此同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创意农业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地方特色,减少走模仿嫁接、无地方特色的消极道路,尽快形成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加大对创意农业的财政投入,鼓励省内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作为投资的主体,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政府要扶持创意农业企业和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适合各区域发展的标准化体系,以体系支撑促进创意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企业化和组织化,使创意农产品达到标准化、品牌化,提高创意农业产品质量,增加创意农产品附加值[7]。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培育国家级、省级创意农产品品牌,带动创新农业经济发展。 创意农业论文:基于MGM(1,N)模型的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灰色预测 摘要 创意农业,作为农业的新型产业业态和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成功实现了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北京市创意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形态、不平衡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北京市创意农业的平衡与快速发展,本文以创意产业发展为背景,综合考虑多种变量对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运用自适应多变量MGM(1,n)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北京2011-2015年不同形式创意农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在发展规模上,伴随着北京创意产业与农业生产等不断发展,未来五年内北京创意农业总产值将不断增长;在发展方向上,北京创意农业中的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设施农业产值都将不断增长,其中农业观光园产值最大,且其收入增长速度最快,而民俗旅游不仅产值低,而且增长最为缓慢。因此,应在保证农业观光园和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支持力度,加速民俗旅游的发展速度,以促使北京市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发展。 关键词 灰色预测;创意农业;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设施农业 创意农业,作为农业的新型产业业态和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成功实现了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且在繁荣农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创意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但北京今后创意农业发展如何,则仍有待深入研究。 创意农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关于创意农业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我国较早的创意农业是参照创意产业概念,结合农业特点,从创意农副产品角度研究提出的,其中不仅包括了农副产品的科技、文化、服务以及生态创意[1],同时也包含产业体系理念的创新[2-3]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4],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研究[2,5-8]。 以上均是从定性角度对创意农业进行界定或分析,而对其今后发展状态或发展方向也仅是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政策扶持角度提出展望,并无相关定量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有司训练等(2010)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西部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9]。一是创意农业概念或表现形式界定的模糊性,二是相关统计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完整。 与传统的回归预测、神经网络等方法相比较,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在小样本情况下也可达到较高精度的优点[10],北京创意农业统计数据时间序列短、历史数据少、信息不完全,对于此类序列数据,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比较合适。 根据模型变量数量不同,可以分为GM(1,1)预测模型和GM(1,n)预测模型, 其中GM(1,1)模型是一种最常用的灰色系统模型,它通过单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模型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主要应用于单一时间序列的建模与预测,GM(1,N)模型则是针对系统存在多变量情景下的预测, 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系统变量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一阶微分方程组揭示其内在发展规律, 对系统变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两种模型在实际研究中都得以广泛应用。 创意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包含多个变量的复杂系统,而且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基于创意农业发展的多变量影响,基于较长期系统特征预测中相关因素的扰动,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多变量灰色GM(1,N)模型进行改进,即自适应多变量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创意农业发展多变量影响,对北京创意农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创意农业论文:沈阳市创意休闲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创意休闲农业逐渐成为热门的话题,作为时展的产物,它主要是通过在农业基础培育和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带动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品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的经济增收。 关键词:创意;休闲农业;旅游 一、创意休闲农业的内涵 创意休闲农业是集创意,休闲,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它在农业产业本身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休闲、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要素。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创意农产品为基础,并创意农耕文化活动、创意农业产业形态。农产品创意主要是对其用途和形色进行改造,形成新的吸引力。 二、沈阳创意休闲农业现存问题 (一)观念滞后,开发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农业户口比重大,13亿人口中仍有9亿农民,传统发展观念意识明显,人们认为农业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温饱,并未充分考虑农业的替他用途。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农业与旅游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很少有人去着重开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业旅游便成了“农业+旅游”,而不是以创意、新奇与美感来吸引游客,难以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政府角色不到位,农户经营理念陈旧 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没有真正的把旅游者作为促销对象,与旅游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就农户而言,由于缺乏政府有力支持,加之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虽意识到面临机遇却患得患失。 由于政府缺乏主导性,农户缺乏开拓性,发展农村旅游很难成规模,上档次。产品单,规划粗,人才缺导致旅游开发缺乏创新,无法做到长期发展、与时俱进。 (三)资金不足,发展进度缓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农业旅游拥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但如果要开发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休闲旅游区,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不过到现在为止,我国都还处在兴办旅游景点的热潮中,人们所热衷的投资热点还仍然是传统的景区、景点建设和对于品牌的争创,无心投资于农业旅游区和农业旅游开发。我国管理方面薄弱,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单位保障创意休闲农业工作的开展。制度设立方面不够完善。 (四) 沈阳现有的农业旅游表现形式为农业采摘体验和休闲度假山庄,但仅仅还处于休闲农业的阶段,没有融合创意元素上升到更高层次。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休闲农业大多呈现出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景观(面貌)单一化的趋势。现如今的休闲农业缺乏差异,缺乏意境,缺乏文化,也就是缺乏品味。这也表现出缺乏旅游,农业等专业高级人才,缺乏理论指导。人才缺乏导致旅游开发缺乏创新,无法做到长期发展、与时俱进。 (五) --! 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景区内部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很多创意休闲农业景区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有些休闲农园农场先开发后规划,造成园内杂乱无章。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展人文生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体验活动。 三、沈阳创意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一)用创意打造休闲农业 我们都知道,休闲农业的主要消费群体还都是城里的都市人,有少许外国游客,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例如看看田园风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等比较当地特色的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些会在整个创意休闲农业中的比重会降低。凭借郊野乡村优异的生态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建立一系列新奇、刺激、带有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的景点项目,同时把创意手法运用到这些休闲农业中,形成创意休闲农业,从而刺激消费、满足观光者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条件,围绕特色开展体验活动 沈阳市拥有多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原始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也非常良好。同时它作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范围广阔,并拥有很多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的民族习俗,很适合长时间的欣赏和体味,有利于开展人文生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因此,要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的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的体验特色,围绕特色开展多项体验活动,完善相应景观改造,服务设施等。 (三)挖掘体验活动中的美学和文化元素,提升体验活动的内涵和创意 凭借沈阳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体验活动中要注重对内涵的把握和创意的设计,努力提升体验活动的品位。因此,通过将现有的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创意农业的成果转化率,而且还能增加休闲农业体验活动的文化底蕴。 (四)进行市场目标群体的细分,提高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参与程度 由于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沈阳市创意休闲农业可根据自身资源和社会条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出满足不同的市场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前期对市场群体的需求调研和市场回馈,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体验活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做到位,让前来消费的客户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的放心。 (五)建立健全的行业协会及非正式组织协助休闲农业经营者从人力资源、产业辅导以及整合营销三大方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休闲农业产值。开展人员培训,协会主要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休闲农业经营讲习、开设课程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协会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积极的产业辅导。 (六)政府进行资金扶持,制定标准和规范管理 政府在这个产业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策这块,可通过相关补贴,放松银行贷款,设立专项费用等措施对创意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优惠的政策,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创意休闲农业的建设,从而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王伟伟 创意农业论文:文化创意与农业产业经济价值创造分析 [摘 要] 这是一个“创意”的大时代,文化创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能成为一个产业,说明了以精神产品消费或以精神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消费产业正在高速发展,文化创意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核心是精神产品。文化创意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主要目的促进了地方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地方性区域性经济的增长,是扩大就业,宏扬地方特色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文化价值 探索 实践 一、文化创意成为价值创造的时代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创意开始蓬勃发展,文化创意是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文化创意在价值创造方面的体现表现为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和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去发展经济,而文化创意既依靠文化资源优势,又需要人为资源,使经济建立在文化、知识、创新、价值观念和人文环境下。因此,用文化创意来拉动经济增长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和顺应时代趋势的科学发展观。 二、遂昌县北界镇文化创意的特质分析 浙江省遂昌县曾经是种植香菇产业的大镇,但是每年种植香菇需要消耗800多万公斤的木材,这不利于遂昌县经济的长远发展。《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争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过去以消耗木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并没有兼顾社会效益。鉴于北界镇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等特征,镇党委和镇政府决定在原来种植香菇的田地改种葡萄,在市场考察和认真判断鉴定后,发现种植葡萄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北界镇知名度的提升,这种科学合理的改造很快就被执行,如今,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把昔日种植香菇的田地改种葡萄,现在遂昌县北界镇是一片片的红提葡萄园。 2011年,已投产的红提葡萄面积达到600多亩,年产量高达900吨,亩产值达到1.5万元,总产值高达900多万元。北界镇成功地把香菇种植改造成为葡萄种植,2012年,红提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620余亩。在葡萄种植取得较好收益之后,我们又突发奇想,既然北界镇的葡萄能带来经济效益,为什么不把北界镇葡萄做成一个品牌,让人看到北界镇就能想到葡萄呢?那跟葡萄相关的产业还有什么?怎么才能促进北界镇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对这一系列问题认真思考后发现,北界镇苏村源,人称“世外桃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种的红提葡萄在金华、温州小有名气,如果依托“世外桃源”优良生态,加入文化元素,把视野扩大到旅游和文化展示上来,就可以提高北界镇红提葡萄的知名度,这里的红提葡萄华丽转身,从优质农产品到优势产业。为了打响“原生态,自然红”的红提葡萄品牌,从2009年起北界镇开始举办红提葡萄文化节,同时,还利用节庆文化平台促销产品、宣传北界。北界镇除了有丰富的人文风情的旅游景点外,还能采摘、收购新鲜红提葡萄,参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姓大屋(含苏氏家庙,唐宋八大家苏洵后裔明刑部尚书苏民家庙),欣赏北界红提葡萄文化展示。如此,北界镇就能依靠葡萄而全方位的发展经济文化了。 三、遂昌县北界镇文化创意运作状况及“创造性”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的未来趋势 北界镇的红提葡萄文化的打造是以红提葡萄为依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第四届红提葡萄节---北界红提葡萄文化展示包含了文艺晚会、生态溪鱼垂钓大赛、农耕文化、民俗物品、书画、摄影、戏曲表演等,内容更加丰富,这种附加值的加大有利于更好的打造北界镇红提葡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北界镇以红提葡萄为主题,带动北界镇旅游、餐饮、文化方面的发展,实现了产业转型,积极推进了北界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造性”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能使北界镇人民更快的富起来,从形态上来说,文化创意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不仅能节约资源,实现环保,还符合当前低碳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是推动北界镇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审时度势,北界镇还应该积极加强基地建设,提升文化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把北界镇推向全国。还应该加强打造北界镇文化品牌,更加深刻的挖掘北界镇的文化价值,建立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要让北界镇走的更远,还应该积极培养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努力培养人才,才能使北界镇走的更远,此外,政府的支持扶植也是北界镇更加成功的保证。 四、结语 文化创意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文化创意在每一个领域提供的新目标、新内容都是价值创造的动力源泉,文化创意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促进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的形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文化创意是一种资源,是一种财产,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因此,使文化创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是时代的号召,更是一种创新和资源的合理运用。 创意农业论文: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摘要 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创意产业,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深度拓展农业功能,融合农业、科技、文化、创新等于一体而发展形成的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该文以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为例,分析了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探讨了未来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为宋庄创意休闲农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创意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即依靠人的智慧和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是资源、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业,这一概念1997年由英国界定。香港为了突出创意产业的核心――文化,将其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21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快速发展,“创意”几乎遍布各行各业,甚至成为许多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创意农业是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将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的新型特色农业业态,除了具有传统农业的属性外,还渗透着属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意念、愿景、企盼等因素,使农业不仅具有一般农业的生产物质财富的功能,还凸显其精神文化品位与增值功能[1-3]。休闲农业是将日常的休闲活动同农业连接在一起的农业业态,主要是依托假日消费,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联系起来,通过扩大农村消费群体,实现农业经营的延伸。创意休闲农业是将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产业,对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延伸、拓展和渗透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4]。自2004年北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以来,北京郊区以创意为理念、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创造出了多种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已形成文化农业模式、景观农业(植物迷宫)模式、产业融合模式、链条开发模式、空间集群发展模式、区域品牌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发展模式7种模式。 宋庄镇作为通州区北部重镇,处于京东经济发展的纽带地位,其农业发展应融入北京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北京城市规划和新城规划确定了新的城市定位,未来通州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宋庄镇是2006年北京市首批认定的面积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宋庄将聚集区升级为北京市中央艺术区CAD,并规划逐渐将其打造为符合通州国际新城发展需求的文化产业聚集群品牌。因此,宋庄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应以创意休闲农业为产业突破口,通过引入农业的休闲元素与功能,将都市型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运用创新创意、农业科技等手段,赋予农业以文化、教育、休闲等多种功能,为宋庄的城市功能定位服务[5-6]。该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未来宋庄镇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进行系统地规划和梳理,以为政府部门选择适宜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意见。 创意农业论文:对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在阐述开化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模式,并根据实际提出对策,以期为全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创意农业;优势;问题;模式;对策;浙江开化 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具有独特性的农产品、农村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以提升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1]。创意农业具备了高融合性、高文化品位、高附加值的“三高”特性,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无疑有着强大的发展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2-3]。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源头,地处浙、皖、赣3省7县交界,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013年,开化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以此为契机,依托10余年来“生态立县”发展实绩,县委、县政府提出并确立了打造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为基本特征的国家东部公园的发展理念,正是这样的战略定位决定了“立足生态经济、发展创意农业”将成为开化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开化县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条件 1.1 农业资源优势突出 近年来,开化县依托良好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以调结构增效益为思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以茶叶、食用菌、清水鱼、粮油、蚕桑、油茶、高山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为突破,特色高效的生态农业取得实质性的长足发展,正日益成为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主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一大批产于原生态环境的优质开化农产品已成为省内外城市居民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和不少宾馆、酒店的形象菜及招牌菜,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市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全县的农业产业正快速迈上绿色发展生态取胜的科学跨越之路。 1.2 生态环境魅力超群 开化县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4%,地表水总体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水平,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2 348个县(市)中名列第16位,大气质量更位列前10位,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绿荫环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天然绿色氧吧”之称,是城市居民远离雾霾、润心洗肺的绝佳去处。 1.3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全县现有各类风景旅游景点160余处,山地、森林、水景风光俱全,青山黛黛、绿水潺潺,“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便是开化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有代表性的如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根宫佛国5A景区等。 1.4 民俗人文底蕴深厚 钱江源头文化、龙顶名茶绿色食品文化、根雕艺术文化、边界文化、老区文化,其内涵深刻,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吸引力。宋村十八洞、霞山古民居、双溪口古文化遗址等古迹不胜枚举,可谓“三色”(绿色、红色、古色)景点遍布县域。还有众多的民间传奇、名人轶事、民间艺术,如马金花灯、高跷竹马舞、苏庄草龙等。此外,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景观,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让人们在领略山乡的古、土、特、真、野风情之余,更倍感人类改造自然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魅力,为开化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1.5 区位交通独特便捷 开化县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北临黄山、东连千岛湖、西依三清山、南靠古城衢州,有着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同时随着黄衢南、杭新景高速、九景衢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动开化更快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圈。全县现已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 2 开化县发展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理解和认识不足 部分政府部门机构和农业经营业主,对创意农业的概念、内涵、功能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没有从拓展农业功能、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实现农业增效、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考虑,疑事无功,势必导致积极性、参与度不高。通过创意构建农业发展链条、提高附加值的思路还未落到实处,同时也缺乏具体的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与引导[4]。 2.2 发展模式单一 目前,开化创意农业的尝试,主要是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的简单融合,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尚未与农业资源很好地结合形成生产力。众多的“农家乐”,尚停留在“吃农家饭、观乡村景”的低层面,文化内涵少。许多观光农业园就是从原来的经济种植简单转变而来,功能单一,采摘游也尚未注入鲜明的乡土文化内核。只有赋予观光农业文化底蕴,才能实现互动共滋。而产业融合型、农业节庆开发型、文化创意型、产品创意型、主题园创意型、营销创意型等创意农业模式应用更少。 2.3 产业化程度低 开化的创意农业普遍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除龙顶茶、根雕外,形成品牌和规模的产品不多,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创意农业的2个部分,创意与产业缺一不可,只有将创意成果转化运用到产业链的全过程,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充分获取创意农业产业的效益,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为继。目前开化创意农业发展的短板之所在,就是缺乏完整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意农业产业链,缺乏三次产业间的融合联动。 2.4 技术支撑短缺 创意农业所要依托的技术不仅是产业链各环节的各类生产技术、装备技术,还涉及产业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品牌和形象设计、文化传承开发、项目营销及发展规划等方方面面。缺乏这类复合型的创意人才团队,是导致开化县宝贵的创意农业资源藏器待时的根源。 3 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模式 3.1 基本思路 开化发展创意农业应当遵循“丰富农业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增加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的基本思路,其重心在于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消费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两大引擎”,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主脉络的形态丰富的创意农业产业体系。只有实现科技、文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才能为开化的创意农业营造起“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美丽而又隽永的意境。 3.2 重点模式 3.2.1 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打造观光体验型创意农业。以开化县丰富的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为基础,多彩的农村生活为特色,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借鉴先行地区的做法与经验,加强农业景观造型的设计和功能的拓展,注重流行时尚、工艺美术和艺术创作元素的注入,多配备一些参与性、娱乐性强的农业实践活动。如在种植方式上,要突破传统“横平竖直”的窠臼,可耕种成一种有特定含义和艺术图案的形状;种植品种选择上应契合现代人求新猎奇的心理和追求怡静芬芳心境;品种搭配上应根据作物颜色、高矮、大小、成熟期的合理搭配,以达到四季应景、赏心悦目的效果。 在园区、村庄甚至乡镇的建设上都应按照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要树立种地就是建公园的新理念,寄情山水、主攻特色,着力于建成一批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主题创意农园和创意村落、创意乡镇。通过公园式差异化的包装、演绎,打造让大山名起来、秀水灵起来、农田靓起来、资源活起来、乡镇红起来,让不绝于途的观光客成为开化乡村最为热闹的景象。 3.2.2 以文化传承为契入,打造文化艺术型创意农业。充分供挖掘、展现和利用开化原汁原味、深邃厚重的民俗民间文化(如草龙、高跷竹马、九娘歌、目莲戏、扛灯)、乡土文化(如手工榨油、竹编、草编)、农耕文化(如间作套种、牛拉犁、石臼米)、农事节庆文化(如长虹油菜花节、苏庄平坑保苗节、华埠华东开秧节、古佛节)、饮食文化(如苏庄炊粉、开化汽糕、吃乌饭)、农产品文化(如茶文化、蚕桑文化、鱼文化、稻作文化)、古建筑文化(如霞山古民居)、生活器皿文化(如大锅灶、烟囱、石磨、竹筛)、遗址文化(如双溪口古文化遗址)等资源,以农业生产、生活、销售为载体,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和创意的元素,从而衍生发展出有特色、品质高、创意新的产品和产业,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与文化需求,赋予其新的现实价值和生命力。开化应着力于打造以农业文化为重点的农业旅游、庆典、会展以及以农业文化为依托的具有内涵、富有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 3.2.3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打造科技型创意农业。以院县合作为平台,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创意思维为引领,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高科技成果,生产出高品质或独特性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如在设施大棚中引入智能培管系统,进行智能管控,可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在水稻上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创意开发兼具养颜、瘦身、降糖等保健作用的功能大米;又如,可依托开化县丰富的蚕桑资源,打破千百年来“种桑为了养蚕”的禁锢,研发桑叶茶、桑叶面、桑叶粉等功能食品。开化的农业只有注入科技的基因,遍施创意的肥料,才能裂变出巨大的能量。 3.2.4 以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孵化,打造品牌型创意农业。以开化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带动,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群化生产的同时,更要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塑造与经营意识。开化县的龙顶茶、清水鱼、金针菇、黑木耳、山茶油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农业品牌,都必须在深化品牌建设内涵、拓展品牌产品范围、衍生品牌创意产品、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上狠下功夫,通过品牌特色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条资源整合提升打造区域品牌。如利用开化县“中国龙顶名茶之乡”的这张金名片,不仅可在产茶区兴建茶户、茶栈、茶馆、茶博园,弘扬茶歌、茶艺、茶道、茶经等文化,还可研发茶多酚、速溶茶粉、饼干、果脯等各种各样的茶类衍生品,植根于龙顶茶,构建起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被市场认可、群众接受的“龙顶”区域品牌产品。只有以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滥觞,汇聚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诸多溪流,构筑起一条条长长的产业链条,开化县的创意农业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4 加快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宣传引导,强化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 态度决定高度、意识决定行为,一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需要的是理念的凝心。创意农业是一个新生的农业模式,人们难免对其认同度和参与性不大,尤其是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囿于传统的小农观念,致使其在创意农业的发展中参与性低且收益甚微。建议政府部门要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可通过举办农业创意项目评选、农业节庆、创意展会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创意农业发展典型以及创意农产品,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创意农业带来的良好效益,激发其创意热情,从而引导更多的群体来关心、支持、参与创意农业[5]。 4.2 政策护航,构筑创意农业的支持体系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种发展模式的转换,离不开政府强劲有力的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要根据开化实际和创意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制定各种扶持政策,确定政策导向,搭建服务平台。如要制定创意农业用地优惠政策,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空间;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上要向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农业项目倾斜,重点用于项目的科技和创意研究、特色产品和品牌的宣传;要奋力打造投资洼地,开门揖客,吸引众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产兴业,同时要加大金融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三资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注重支持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为创意农业主体提供技术提升、品牌推介、信息交流咨询、融资担保等各方面的良好服务[6]。此外,创意农业涉及的领域遍布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广告、营销等行业,也亟需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4.3 科学规划,总揽创意农业的发展全局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引领、调控和指导作用。应聘请国内具有成功经验的专业规划团队,通过广泛调研、论证,因地制宜,精心编制出开化创意农业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应整合产业定位、功能布局、重大项目设计、要素配置、公共工程、招商引资、营销促销、产业管理以及3~5年执行计划等内容,以确保高起点、高标准,富有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避免纸上谈兵,加快规划的宣传贯彻实施,积极协调推进创意农业规划与现代农业、林业、文化、旅游、城建、土地、交通等相关规划的融合,着眼于最为适合开化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进行重点项目策划设计、试点示范,然后逐步推广、稳步推进[7]。创意农业的发展重在规划贵在执行,好思路、好规划必须落实到项目上,美丽蓝图才能变为现实。 4.4 园区先行,打造创意农业的精品典范 开化县的创意农业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为避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必须走“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路径,可以将开化创意农业的发展与池淮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内粮油、茶叶、食用菌、果蔬、花卉等产业聚集、规模推进、链条运行、科技支撑、标准生产、生态循环的特征,进一步整合区域优势、激活要素资源、武装高新科技,充分挖掘园区文化、凸显园区个性、创意园区特色,将其打造成为开化创意农业产业重要承载地、创意农产品研发示范带、创意休闲文化展示窗以及群众融入创意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区[8]。同时要重点抓好生态农业和旅游的结合,可在开化205国道华埠至钱江源段、县城至古田山段2条旅游主线路沿线以及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培育发展以农业景观营造和农业文化开发为主题的创意农业试点。让开化县的创意农业在“二区二线”的平台上形成“辐射源”和“核动力”。 4.5 引进人才,组建创意农业的智囊团队 创意农业是以农为根,以智取胜的朝阳产业。缺乏整合营销、品牌管理、文化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的软肋所在。因此,应尽快实施创意农业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走出去、请进来”,借助外脑,挖掘本土的智力资源,尤其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定向合作,在合作中培养锻炼,使开化县众多的单纯型的技术人才完成向综合型创意人才的蝶变,尽快成为创意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要着力于造就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特长的现代农民,发展创意农业归根到底是要靠现代职业农民作为新型主体去实践,这对创意农业的发展具有现实和方向性意义。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并推动者人类社会继续进步。文章就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巨大作用,各个国家都加大了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利用促进了工业生产水平提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更新。电子技术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的不断进步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电子信息技术是其中之一,也是电子技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不分,而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发展前景也十分明朗,对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促进国家先关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提高各国产业的效率,对于国家的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具有高自动化的特点,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核心技术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数据的发送、存储、处理和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交换等的专区恶性,多段了传输交换所需要的时间。利用这一核心技术,使数据传输等多项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极大的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并对产业的改革、创新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满足了人们追求简单、舒适、快捷生活的要求。许多国家都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作为科研领域的一项重要部分。各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发展。与此同事,一些负面的影响也相继出现,电子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在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还能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深层次的需求。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审会改革的要求,也是人们追求简单、舒适、快捷的生活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事情,其发展具有着必然性。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继续发挥其发展的优势特点,并弥补发展当中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其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与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发展也呈现出积极明朗的发展趋势,而科技与品质在提高电子产品的附加价值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科技含量高、产品品质好的电子产品往往能够赢得用户的青睐,占据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电子产品大大促进了电子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但是无都是有两面性的,因此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也应如此。虽然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比较薄弱,且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虽然国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并培养了较多优秀的人才予以支持,并不惜重金引进国外的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逐渐缩短,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仍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现进行如下分析: 2.1缺乏有利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我国的电子产品的市场环境相对混乱,并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环境,盗版、侵权等问题一直存在,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2.2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的核心力量,也是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人才基础。人才的素质与专业水平是衡量一项技术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由于受到国情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制约,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许多重要的难题。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就是其中之一,人才的缺乏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甚至会对电子产业的发展造成冲击。人才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电子信息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2.3缺乏核心技术 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失所导致的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核心技术的缺乏。而缺乏核心技术的行业毕竟难以得到长久的发展,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核心技术的缺乏也逐渐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陷入了困境。由于受到人才缺乏的影响,我国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能难以独立完成研发任务,往往依靠从国外引进的方式,及时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但引进的技术也往往是别国已经淘汰的技术,核心技术是难以通过金钱购买的。人才与核心技术的双重缺位,导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陷入困境,完善的技术发展体系也就难以形成。另外,创新意识的缺失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项弱点之一,导致在发展中能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品牌,也就难以生产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3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多国已经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一定程度山带动了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总体的经济效益较好。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未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3.1循序渐进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产业结构混乱,准也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遵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不断加大自检和人才的支持,同时坚强立法保护,为其发展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同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以创新,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生话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交通、能源、建筑等技术也相继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并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将电子信息技术更多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以充分体现其价值,获得更佳阿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影响着电子产品的市场导向。因此多元化的是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3.2规模化发展趋势 规模化是电子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符合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节约生产的成本,提高电子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例如,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往往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从而形成一种显著的产量优势,并为其发展形成一种有利因素。为了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是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3.3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应该事先与国际接轨,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提高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电子产品在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都以呈现出了明显的国家化特征,一项电子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往往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提供的,往往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技术的结合。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这种趋势应当更加显著。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并进行学习与创新,内化为自己的先进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走向国际,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但依然有些许电子产品依旧走着翻版路线。因此,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是十分迫切的,也是未来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但目前其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未来,全球化、规模化以及多元化将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刘翔宇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与实践 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4.小组竞技,汇报展示智能对战小车设计制作完成后,各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小车对战方案,班级内各小组开展对战比赛,验证并改进小车设计。待整车改进设计成熟后,各班级间开展竞技比赛,验证设计成果,提升团队的荣誉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班级各团队的技术文档设计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团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成果,见证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团队合作的力量。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的实施验证,该方案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次课程的探索研究,对于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洋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工程技术与电子信息论文 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我们国家在新时期的时展战略里,就是把利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做核心内容;所以促进该项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以便于应对社会的各项发展需求同样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发展内容。在下面的文段里面将会从主要的几个方面对我们国家怎样推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进行详细地论述。 1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该类产业的稳定发展不能没有我们国家的政策支持,所以我们国家必须要加大对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发展情况比较好的相关项目要进行帮扶。有关机构可采取拓宽产业投资集资和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改进,鼓励一些新兴的产业研发。对于该项工程,政府需要加强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2优化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 该类产业作为一类新产生的行业,它的发展不能离开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一定要对电子信息的产业环境进行优化,培育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要充分地发挥出人才资源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新型项目的开发。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竞争体系,开设我国高科技人才和外国人才学习交流的活动等,对专业性人才要重点的进行培训,对于公司的环境要加以优化,给人才的创新提供一种很好的平台,开阔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对于相关知识所应用的熟练程度。 3推动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 这项产业在所有的产业发展里,是换代更新较快的一类产业。目前,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方法就是对新型产业的增长点不断地进行研发。相关机构应该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机制加以完善,对电子信息产品进行扩展,组建核心产业的开发平台;努力加强研发相关技术的力度;同时还要在开发的进程里,努力地寻找新型增氏点。除此之外,还要加大融汇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力度,在这个过程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4总结 该项产业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里,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各方的力量,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步伐,让它能够给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与更大的贡献。 作者:赵力洁 单位:西安市高新一中国际部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刍议 1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社会高科技产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转变,我校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新修订的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采取灵活学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就对现有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以及教师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不合理的实践教学结构 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最多的是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之又少。很多实验内容都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系统性实验,很难通过单一的课程实验仪器完成这类综合性实验项目,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设计性实验更难完成。因此需要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系统地把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1.2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变动,而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随着生源和学生层次的变化,许多教师已按自己的设想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了取舍和添加,但随意性较大,实验的时间和质量都难以保证。 1.3落后的实践教学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按照教师安排实验内容和进度,参照实验指导教材进行实验,显得非常呆板。一般实验指导教材都把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罗列得非常详细,甚至是把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都已经画好。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虽然最终可以得到实验结果,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点实验故障,就束手无策。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性实验如“模拟电路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等,只是简单地观察和验证一个实验现象或物理结果,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仿真软件,适应不了现代电子工程的应用实际的要求。 1.4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综合性实践环节方面,由于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大多是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因此,实习岗位与任务分配及管理过程与评价机制等细节都还不完善。学生在企业见习、岗位培训直至最后的实习鉴定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动性和随意性。虽然毕业设计在形式上有非常严格的管理程序,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大多忙于找工作、考研或者复试,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毕业设计,甚至是有时间和精力的同学也会因大环境而没有心思去完成毕业设计。另外,由于平时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设计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达不到要求,教师定期指导、中期检查、答辩组织等方面的监督措施不到位,力度不够明显,最终导致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普遍不高。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先后组织了专业负责人和主干教师到学生就业主阵地(深圳)各企业进行调研,同时还拜访了本专业先期毕业的部分学生,重点与相应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用人单位都特别强调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生产和应用领域中的工程实践技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就本专业而言,可以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基础实践训练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两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后两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提升和深化。根据专业教学经验,不仅需要充分保证后两个阶段的教学时间,而且要创造必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这样,就需要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高水平教师和规范化的管理作保证。针对上述三个实践阶段,初步确定了如下实践教学思路:制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略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思路;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并鼓励和组织广大师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建立起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辅助提升,集中实践(各类实习)为重点的完整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上实现“三个层次相呼应”,第一层次包括教学实验和各种基础实习;第二层次为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第三层次是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相互补充,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补充,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原则。 3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可持续、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优化配合,将企业实践教学作为大学实践教学的最后提升环节,突出企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特色地位。 作者:徐斌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加强企业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从而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教育的专业综合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改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所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测控仪器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检测、维护及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由于专业综合交叉性强、行业应用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因此培养需要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若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主要内容,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专业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2014年,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定位,提炼专业特色,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自主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以实现硬件电路软件化为目标的高技能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掌握足够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立足电子信息产品行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有10多年的历史,现在校生200余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电子信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8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09年获批省级“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获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科学合理,而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在传帮带机制下,他们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以教授、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具有工程实践和教学科研双重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采用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结构合理,改革意识强、教学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了师资队伍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营造教学名师和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经验交流;(2)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有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前往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培训和工程开发。同时组建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3)组织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新入职的教师培训制度,组织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4)支持鼓励申报和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改革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知名企业举办的师资培训或教育部门的举办的专业培训。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把电子信息技术在区域产业中的应用贯穿到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知识点案例教学(实验、理论课程)———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课程审核制度,促使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定期梳理和调整课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教学档案,充实和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举办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研讨会、毕业生回访、实习学生座谈、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等方式,调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内在素质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总结归纳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2]。主要措施有:1.全面修订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和制度执行流程,形成专业教育的持续改善机制。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入信息化云班课,促进教学从展示到启发的转变。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以量化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四)创新实践教学 为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四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六模块(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开放实验室,建立科技创新学习小组,高年级学生指导和管理低年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生梯队。3.与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内企业研发测试中心,作为学生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满足学生技能实训、教师科研开发、企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行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4.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实现课程与岗位能力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活动融合、实践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人才规格与就业市场要求融合、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规程融合,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就业四位一体。5.与江苏新通达、飞科电器、德仓电子、华宇彩晶、埃泰克汽车电子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完善的创新教学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3]。1.提高和完善“工学融合、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技术、管理、服务三类平面型个性化教学,完善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校内培养机制,争创特色鲜明的专业。2.以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微电子与软件创新中心”为平台,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3.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室,组建科技项目小组,以技能竞赛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每个学习小组都有项目导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充分实现内容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和管理开放。 (六)评价体系构建 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使对高职教育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价。应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的措施有:1.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建设情况审查,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提出改进方案;2.健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相互衔接、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管理;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近三年综合改革,在教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功申报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出版教材3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1项,2015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8%、100%(含专升本学生),截止2017年6月2017届毕业生目前已达94%。承办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产品开发”“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三个项目、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安徽省赛(软件类和电子类)、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五、结束语 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优化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项工作。通过专业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作者:陶玉贵;钱峰;李长波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管理与运用 摘要: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同时和诸多新兴专业有着密切联系,其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重要动力;但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必须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知识展开不断的宣传,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更加高效的为人们服务;本文研究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安全 1引言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管控手段,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管控中;在工程管控中使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时,要依据该项方法的要求对资源展开有效分配,同时对某些资源展开动态的改变,进而使资源使用做到最大化,以保证工程管控具备更高质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方法工程管理管控和应用存在的难题 2.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 一方面是项目管控人员自身对于数据的把握难题,数据方法属于一项高新科技,项目管控人员自身不能实现为我所用,未能将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的优点完整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数据的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2.2缺少高效共享制度 将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应用到项目管控的过程中,高效地做到资源的共同使用是其是否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项目管控的相关管控制度还没有建立完善,使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同使用受到了阻止,需要采用必须的方法展开解决。 2.3存在的安全问题在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展开项目管控时,网络的安全会由于计算资源的共同使用而受到损伤,同时缺少规范的管控制度约束,此类因素成了威胁计算机电子数据的安全的因素,非法人员更是使用难题来达到自身目标;在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的使用中,由于大家大多了解不够深入,同时数据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互联网的开放性,数据随时可能被窃取,不法人员对这些窃取的数据非法使用,以至于危害到整个社会甚至是我国的全局利益。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3.1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数据管理是计算机电子数据中的重要工程,一般情况下,电子数据项目需要处置的数据量巨大,数据处理要保证准确性;把电子数据项目和计算机连通后,电子数据通常会受到计算机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的复杂性,来自网络攻击非常多,电子数据项目重要用于处置数据,这样数据安全要得到保护,因此要借助计算机方法为电子数据项目展开数据的处置提供空间,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方法约束数据处置;网络安全对电子通信项目来说也很重要,数据通信中,关键任务要保证数据安全,电子通信项目重要任务就是数据保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现阶段该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采用计算机的密码方法、防火墙方法等提升计算机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必须提升,是很难做到绝对杜绝。 3.2在设备研发中的应用 3.2.1通信干线电子数据项目通常处在通信干线之后,使用者的公司网和接入线是重要组成;在应用中,人员要明确专用、公用线路间的区别,并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3.2.2传播媒体在邮件传输、数据查询及共同使用资源中计算机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科研机构都在应用传播媒体,这项方法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数据公路的重要代表。 3.2.3WEB浏览器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在线文件阅读,通过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可使公司机构网络的所有工作站使用者更好的检索网络各种数据。 3.3在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电子数据项目中的资源共同开发,使用云方法,将数据数据存储在网络虚拟空间,使用者合法登录就能做到对数据的高速传递。 4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分析 4.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安全方法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法;它通过在互联网中设置检查模块来实现安全目标;防火墙技术是在需要保护对象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置一道防护,使内部资料不能传输到网络外部,网络外部有病毒的数据不能入侵到内部网络,不会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 4.2数据加密 正确使用计算机数据加密方法,能够增强数据的防护等级,并能够减少不安全问题的产生;数据加密方法就是运用特定算法对计算机数据展开再次编辑,实现数据隐藏,让使用者自身对数据阅读展开自我控制;数据加密方法的有效使用,不仅提升了网络数据安全性,同时避免了数据传输暴露风险,成为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安全控制方法;依据加密方法的方式,可以把加密方法分为传送加密、存储加密、完整加密等方法。 4.3身份认证 计算机的身份认证主要是使用者在对计算机展开操作时对操作方展开身份验证,保证是合法人员登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行实名认证机制,还能够在发现恶意病毒后,在展开检测时,能够通过对病毒的检测确定黑客登陆位置,减小范围后再对认证时提供的数据展开分析,进而找出入侵计算机和影响网络安全的黑客,减少网络安全问题。 4.4展开入侵控制和检测 入侵检测主要实现对计算机中异常情况现象展开检测,及时发现和拦截未授权的某些恶意行为,已经属于当前应用广泛的安全防范方法;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计算机使用者的各种行为操作展开检测,一旦找出异常行为,会及时上报系统管理员,阻止其恶意行为,达到安全防护的目标;但是此类方法如果仅仅展开某一种行为检测,容易产生巨大的检测错误;需要结合人工混合检测方式,共同应用到网络入侵监测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检测机制,提升数据防护的准确性,保证数据安全。 5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进步极快,各公司要谋求更大、更好的进步,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展开计算机网络项安全中,对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的优点展开充分地部署,进而使整个网络安全管控工作更加高效;对于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有效运用,还要对该项方法展开相应的创新,进而在持续提升我国计算机电子数据方法过程中,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彭炜舟 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探析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农业机械当中,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不仅解脱了繁重的劳动力,还提高了劳动率和生产力。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化应用 1农业电子信息化概述 目前,我国农业还处于逐步推进实现基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跟踪研究发达国家电子信息等方面高新技术在规模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的这一发展趋势,代表着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中新的里程碑。电子信息技术使一些农业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征,使系统各控制单元间可相互通信,促进了支持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精细农业”应用的智能化变量作业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1-2]。迄今,电子信息技术用于农业机械装备上的技术创新,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1)提高机械作业的技术性能:过程监视、控制、诊断、通信。 2)实现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的农作:节约化肥、农药、水资源和燃料消耗,降低作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水体、动植物所遭受的污染。 3)过程的精确操作:及时获取过程信息,使农业机械操作能精确执行过程控制指令。 4)改善劳动者的操作条件:良好的人机接口,操作方便、安全、舒适。5)发展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农机作业田间导航、定位变量作业的智能控制农业机械,实现农场管理信息系统与田间移动作业机械间的无线通信与机群调度,支持农田作业的科学管理决策等。 2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2.1农业机械之间的总线通信技术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主要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代表,在这些农业机械设备上安装智能化的电子设备,用以控制其运转,就需要对其进行通用化以及标准化的研究和设计。一般来说,设计者在不同农业机械设备的驾驶室内部安装通用型的智能电子设备,并运用光纤作通信通道,这种通道以总线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内部的各个原件能更好的与智能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更能及时、准确的执行相关指令[3]。 2.2农业机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实现 农业机械的发展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外在要求。电子装配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发展的典型应用,这种电子装配信息技术在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以及得到普遍应用,如农业机械内部电子监视、农业电子监控的应用。农业机械化中拖拉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但拖拉机也正向智能化、无人化驾驶、网络化控制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于大多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其内部都采用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化网络控制,这个电子单元技术的设计网络内部具有独立的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而这种功能依托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控制局域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原来的只有数据显示已经转换为智能化的数据显示,这是实现无人操作的交互界面的功能,实现智能化人工操作,它涉及智能化数据显示仪器以及其内部控制装置的应用,人们常常将其称为一种虚拟化数据显示。这种虚拟化能够实现满足农业机械无人驾驶操作化要求,能够将虚拟化数据显示展示站在液晶大屏幕下,这样就得到想要的农业机械化数据,并采用数据库技术的不同功能,对液晶大屏幕显示的相关图形、数据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与传输,同时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图片显示可以对农业日常管理的信息等进行动态检测与观察,还能够及时进行上传于储存器之中,这样有利于农业日常管理人员通过打开计算机的储存器对相关显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常方便地进行农业日常管理和农业机械电子的技术改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的农业机械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农村的生产生活也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潇 李志玉 单位:进贤县白蚁防治研究所 新余市农业局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电子信息论文 1“实践-服务教学模式的体系”的建构 1.1体系定位确定活动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操作,先自学,然后自己动手做,深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发掘其探究的科学思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负责课程开发实践的老师,组织安排练习,提供指导的具体问题,包括实践活动中需要的信息,实践活动完成的场所和其他对象确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研究对象,实践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模拟实践,即让学生拆卸检测学校退休的办公及教学设备。其二为是实际的做法,即学校运行操作和维护现有的设备完成实践教学。这两种实践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教学与实践实验之间的差距降低,另一方面也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毕业的就业比例。 1.2建立可行性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实践诉求较强;第二,学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充实;第三,学校的退休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数量足够用;第四,扶贫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和设计;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在模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涉及到结构、功能和原理自学的原则控制肢体行为调查为基础的学习,掌握原理为目标的原则。②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熟悉的设备,熟悉操作规程,控制过程的各种功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服务,其不单单提高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在农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贫困支教过程,了解目前的人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不足,积极在农村中实施和应用技术实践,教导不仅支持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检验测试的机遇。 3评测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并且这种评定要有可操作性,主要是定量分析。有些活动是要一定的记录的,如规章制度和各种实践活动报告书以及活动记录;实践技能则需要进行检测,一是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置、处理问题,定量考核记分。二是利用第二阶段的实践-服务,对于前期实践的效果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来检验记录安排任务量和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再加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点。 4结束语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进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服务教学模式”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实施。 作者:张丽玲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建构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口径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专业口径过宽,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1.2师资力量不雄厚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1.3缺乏专业实践力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1.4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2.1加强专业方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2.2提升整体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2.3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强化对知识的运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重视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3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使得该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不断促使该专业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 作者:刘振波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课体制的建构 1实验课程的内容与组成 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体系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的实验课中,信息处理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路与电子学实验作为电科专业的入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学生了解电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起到了打基础、做铺垫的作用。这三门课程注重实验的准备和必要的讲解,做到1人1套设备,培养独立思考和完成整个基础实验的习惯。必要时实验课教师采用分组教学,发挥小组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力争每个实验的环节都能落实到个人。 实验内容不留死角,实验学生没有遗漏。微机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后续实验课程,是电科专业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的课程。这两门实验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做到先充分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开始前,教师做重难点分析,明确实验目标,检查和监督完成情况,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定期对前面所做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和询问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综合性实验打下基础。 在选修课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分为两类:1)电科专业的电子测量、EDA技术,该两门课程是电科专业技能课程。在具备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设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为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打下良好基础。2)应用面广、适应性强的实验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多媒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培养的技能,在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当中应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必须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这类实验课程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学生采用分组,可采用竞争、合作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项目或任务内容。 2实验课程体系层次分析 在电科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当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专业基础。2)专业技能。3)综合应用技能。在这些层次的对应课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以学生获得的技能作为目的。让学生在专业试验当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3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工程应用型学科,具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特点,对于一个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现代电子系统,往往是综合若干门课程理论知识来设计实现的,通过单一课程的实验仪器完成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比较困难。所以,在整体上进行实践体系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另外,由于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非常迅速,需要实验室教师要不断学习、进修、实践,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赵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会对国家的总体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方式,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自然会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帮助我国社会适应由于其发展造成的深度影响,进而促进社会的总体发展。 1电子信息技术 1.1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有关电路的知识。其包括了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四个方面,总体而言是一项涵盖范围极广、活跃度极高、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力非常强的技术。它在发展过程中与计算机和互联网密不可分,渗透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信息传输方式、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社会生活状况,最终促成了社会整体的变革[1]。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它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标志,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重要成果。电子信息技术首先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随后很快从工业生产领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交流的便捷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为迅速,由于其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革新后迅速发展至顶点的特殊技术,至今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瓶颈,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各种方式提高科技水平,以追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在信息时代,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相关技术的交流,积极寻求发展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提供助力。 2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 2.1智能自动化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中最主要的特点,即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一点的最典型体现就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意味着,移动终端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通讯需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娱乐要求。现代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看视频、看漫画、查阅股票、天气、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料,实现了即时交流,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迅猛。 2.2集成微型化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其直观表现为各种设备的微型化。平板电脑的普及即是这一特性的最佳案例。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微型化,令消费者能够将更多的功能“随身携带”,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令出行和生活更加便捷。平板电脑拥有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功能,但其大小只比一般的智能手机大一点,其微型化发展已达到了一定极限。然而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极限很快会被打破,市场需求推动集成微型化进一步发展。 2.3数字网络化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信息的交流和储存都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的。网络电视的发展和普及,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特性的最佳注解,通过数字化技术储存信息,不仅能够极大扩展信息储存量,更极大提升了信息流通的速度[2]。将信息通过云技术储存在网络上,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信息储存方式。 2.4便捷高效化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令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这一方面。信息技术令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不仅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而且信息传输量增加,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具备快捷化和高效化的特征。而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高效化,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娱乐的需求。现代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数据流量观看视频,即为电子信息技术便捷化和高效化的体现之一。 3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3.1加强技术发展 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条件,即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科学实验不断寻求突破。科技水平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加强对高新科学技术的研发,保护和升级核心技术,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要素。一方面可以加强引进高新技术,将之消化吸收为我国的技术,同时加强国内高新技术的开发,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3.2加强管理发展 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需要我国政府和行业整体作出努力,构建一个能够促进科技进步的客观发展环境。首先可以加强研发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各项专利,以避免制造商对社会环境妥协,减少对新技术的投入。为此需要加强对环境的整顿和对市场的监管,以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利益。 3.3多核向发展 计算机处理器的质量决定了计算机本身的质量。处理器的发展方向是运算速度加快、体积不断减小,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会选择使用多核处理器。多核向发展,也指由单核心逐渐发展为多核心。以此来加快运算速度,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3.4高集成化发展 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使用的电力均为集成电力。这就意味着,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传输速度的提高,进而全面提升科技产品的服务水平,需要发展集成电路设备,极大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以促进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3.5高效化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中包括了卫星通信和各类传输技术,促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信息的传输质量、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为达到信息传输的高效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向高效化迈进。为此需要提高卫星通信技术的利用效率,不断发展光纤设备和技术,促使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化发展[3]。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方面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软实力。因此,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探讨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十分必要。本文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智能自动化、集成微型化、数字网络化、便捷高效化的应用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具有多核向、高集成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鲁金星 单位: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这种形势下,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我国进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国家综合实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主要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以及特点展开论述,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应用前景 1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无论是在虚拟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中,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比如说移动终端、电视终端等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研究,在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最大化实现它的价值。 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2.1电子信息技术定义 所谓信息,其实质指的是事物的一种形态,信息有着自己特殊的传输方式,随着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越来越多,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通信媒体中,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电子信息技术具体含义也是以信息为基础,通过加强对技术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在现如今科学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之下,信息的传输更加便捷快速,且传输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2.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2.2.1全球信息化时代到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人们进入了互联网信息的新纪元。在这个阶段,人们日益频繁地通过网络交流,巨大的信息交流量意味着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到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交流,从而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使用需要。电子信息全球化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提高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帮助人们更好进入自己的角色。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有效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2.2人们生活智能化 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交流,也可以以智能化形式向社会展现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以及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就是智能电视,其提高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质量。信息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日常使用的设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将促进人们的生活实现智能化。 2.2.3教育信息化 现如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得以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可以完善现有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可以创新和改革教育产业,从而实现信息教育;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共享现有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3.1智能化、自动化的组合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因此,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非常重要,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模拟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根据通过密集分析和综合处理获得的信息,大大节省人力,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降低了成本。在现实生活中,自动存储技术和自动导航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实现智能化信息技术传输的具体应用。 3.2数字化、网络化的组合 现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子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来整合、利用与传输信息,使得信息的覆盖面扩大、时效性更强。计算机技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使得操作的方式更加便捷、效率更高,满足了现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 3.3快捷化、高效化的组合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集成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其应用效率更高,而且运行更加简单快捷,实现了快捷化与高效化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最方便、最有效率的承载信息的手段。 4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4.1全球化、梯队化 全球化和梯队化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梯队化趋势也在出现,不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异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明显,高水平的技术基本上出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接受低技术产品或即将过时的产品,因此,梯队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异越来越大。 4.2国际化、网络化 在今天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靠高端人才,所以这种挑战更多体现在对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方面。这些年来,因为国外的跨国集团拥有着一般企业无与伦比的优势,可以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基本垄断了这一电子信息化行业的高端人才,一些尖端科技都由他们研制开发出来。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3技术产品规模化与个性化 技术产品遵循效率规模,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在市场上建立起优势,在任何领域的行业都遵循这一规律,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也不例外。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之中由于跨国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产品创新的趋势,也越来越注重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规模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5结语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因此可知,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能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将企业产品的价值展现出来。笔者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以及特点展开论述,并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希望为以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维 单位:重庆中冉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工程管理研究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集组织模式、企业规范、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管理体系。计算机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但在施工的生产管理、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等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如何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建筑业结构进行优化,如何提高企业与项目的管理水平,以及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是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紧迫课题。我国现代的工程承包、施工内容都非常丰富、涉及面极广、建设周期较长,加上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使我国工程建设企业都面临着潜在风险。所以,如何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对落后的局面进行改善,已变成企业首要解决的工作。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功能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脑力劳动,它主要是依据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处理协调各方面的要求,把各项目资源分配到时间节点和恰当环境中,实施动态调整,以合理经济的方式完成预定的目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完成建筑工程在企业内部进行数据共享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统运用了相对完善的数据管理,它的最大优势是确保数据共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利用那些管理数据共享作为企业内部所采用的标准。现代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能够运用搜索方法,从上百万数据中寻找到指定的数据,这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就可以实现了。 2.2保证统计的数据具有准确性 建筑项目的资料数据能够以动态的方式将准确性的指定内容提交给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防止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缺点,有效的阻止了时间上的拖延和实际状况的错误判定。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不便。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模拟实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同一项目进行千万次的模拟,因此,统计信息能帮助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实施决策管理。 2.3完成数据间的通信 通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完成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间的信息通信和,通过网络技术和公用传讯方式可以将企业总部和建设的施工现场联系起来,从而使供货商和各方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完成对远程数据的管理。 3提高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3.1在掌握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基础上,制定正确计划 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能只把信息化应用看作企业点缀,要把信息化的应用落到实处,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紧要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提高工程施工中的效率和水平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利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来改造目前的水平与技术。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关键之处在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其应用水平上的高低。 3.2运用因特网、局域网等载体,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 公办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单位比较的多,文件和相关信息也繁多复杂。过往的项目管理信息方式都是以纸为分析、记录的载体,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要一层层的经过多个部门进行转交,最后到达决策者的手中。这样的办公方式不仅仅浪费时间、财力和人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转交次数过多而导致信息交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要运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来分析、传输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向决策者转达信息,从而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3.3开发相关的应用系统 在因特网上开发出各种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大的数据库和链接,把网上查询、网上投标、网上材料采购、网上会议等信息公布在大家面前,向有意向人员展现出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把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为平行,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还能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把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与技术软件应用到该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所采用信息化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与国外的信息化技术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邴浩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据工程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对各方面的需求和资源进行协调,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对其进行动态的调整,根据既定的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安全目标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气,其重要性也广受社会的重视。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1共享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数据查找、统计、审核等效率,可以实现数据的组合条件查询已经模糊查询等,这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共享机制奠定了基础。 1.2准确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操作的而非人工操作,避免了工作人员因对不同情况的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经济损失。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依靠模拟技术为统计数据需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3集约化、智能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逐渐向集约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建立在科学程序的基础上的,社会信息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技术具备拟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感觉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和综合性的处理。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实现管理效用最大化,增强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上竞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企业经济最大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建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要属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领域普遍认为能接到建筑工程的项目具有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观念在企业中仍然存在,从而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低。现在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一个项目,没有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经济效益下降是正常现象。搞好企业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营利能力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2)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辐度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参与各方的工作协调与信息交流仍然处于传统管理的方式和模式的基础上,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低。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专业化人员少。主要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视程度不高,从而没有积极性进行应用。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领导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对企业在未来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近几年,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必须同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采用国际化标准的管理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不同行业加以规范,为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保障与支持。此外,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不同社会领域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与提高。在我国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管理中,加U南京信息技术具备双重职能:①社会要不断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社会不同领域的辅助工作手段,这是对管理手段的创新;②在不同社会领域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这是对组织经营理念的创新。因此,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世界发展与应用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顺利实现我国快速、健康和跨越式发展的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发展无法普及,所以,要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方式的创新,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与应用,是我国应对信息技术时代挑战,以及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与应用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作者:张红哲 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电子信息技术协议与专利权之我见 摘要:通过阅读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课外读物,并结合课程中关于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点,使我理解电子信息技术必需有相关的协议给予保护,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专利权的保护,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亟需强化对电子信息技术专利权的保护,本文我将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协议与专利权的关系。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协议;专利权;推广应用 一、电子信息技术协议与专利权关系 通过高中的学习,我明白专利权的授予一般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具有发明性新的,在工业上能应用。一般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将被授予专利的独占许可使用的权利、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以及转让专利的权利。那么是否符合这些条件的专利是否度可以被授予专利且具有这些权利?如果这些专利权和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或者是和其他领域的理念发生冲突,该如何处理?下面我们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此有一个概括性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在法律的条文里面,且我国也是沿用这种规定,大同小异,并没有明显的改动。对于在实践中的专利的判定一般有五个实质要件:专利的客体、新颖性、实用性、非显而易见性好可实施性。对于那些不可以授予专利的情形又分为的两种情形:一是直接规定不能授予专利的情形,二是基于在契约性专利使用中对反竞争性行为的控制,这包括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对技术的转让与传播产生妨碍。基于以上对专利法的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协议虽然符合被授予专利的三个基本条件,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对电子信息技术协议授予专利,将会造成垄断,但是这种垄断的形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被授予专利之后才开始形成的。 二、电子信息技术协议搭载其他专利 电子信息技术协议不只是使用一种专利而是使用多种专利来实现产品的性能,而如果要实现这些产品的性能必然要使用这些专利的组合,因此在专利诉讼中并不是起诉其单一的违反某一项专利,而是众多的专利的组合,如苹果诉三星的专利侵权即使如此。专利池是一种集体形式的不同的交叉许可的专利许可和开发。因此,对转让技术的知识产权许可的集体豁免条例是不适用的,因为涉及两方以上当事人,建立专利池许可协议本身是分开的。只有很少的情况下,这种许可才可以涉及到专利池内的专利,但是专利池可以创造可观的效益,通过整合互补的技术和帮助清除专利阻塞从而实现专利使用的最大化,特别是,当他们帮助第三方寻求一个复杂的技术许可证时,这会节约交易成本。而在与对手竞争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出现在三个层面上:创建专利池成员之间可能会减少竞争;发展替代技术;进一步的规定在池成员和面对面的许可条款第三方之间的协议可能是反竞争的。而在评估专利池的优劣时,几个显着区别是很重要的:首先,技术是互补的,如果出现技术的替代品,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竞争,第二,如果一个专利的技术,对专利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将会处于主导地位而使得其他专利成为其附庸,专利池中的专利互补性是很重要的,第三,许可协议的补充规定必须以专利池为目的,二者缺一不可。最后,第三方许可证的许可条款必须是公平和非歧视性的经常涉及到专利池系统技术,至少需要建立事实上的标准。而且必须要受到审查。这一点同样可以拿苹果和三星的专利诉讼来说明,苹果三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合作。比如三星一直在为苹果的Mac电脑提供存储设备和固态硬盘,以及iPad、iPhone等设备的A4、A5芯片,也同样是三星代工的,实际上苹果和三星的都有各自的专利池,并且在很多领域里面存在着专利的交叉许可,因此这次三星也反诉了苹果侵权。同样,在电信领域内的具有相同领域的公司之间会互相许可自己的专利以达到共赢,因为互相之间都有对方没有的专利,从而借助对方的许可来强化自己的专利池,这些这个领域内的惯常做法,在之前的思科诉华为一案也是如此,华为通过反诉而最终达成了双方的和解。这种专利池效应对专利技术来说是有收益的,但是当电子信息技术协议搭载专利技术时,将会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的垄断更为坚固,而且在许可的时候需要被许可者更多地费用,这就阻碍了技术的创新与传播。 三、电子信息技术协议得到专利的许可造成垄断 专利的许可分为自由许可和强制性许可,其中自由许可又可以分为独占性许可和非独占性许可。那么对于专利许可和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的许可是不是一回事,将会在这个小节进行讨论。首先要明白是即使得到了专利权人的许可,并不代表专利的使用就能进入共有领域的范围,但是如果一项专利得到了强制许可,这种强制许可如果是因为违反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的话,其就能得以在公有领域内传播,相反,如果这种许可只是针对特定的人的话,那么这样的许可就只能在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以许可协议的方式出现。一般像网关协议或者路由协议方面的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许可使用,这不同专利许可。这种协议更像一种行业建立起来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标准,但是如果这种标准被某些私人的公司掌握,并把它申请为专利的形式,那样造成的结果将会是一个行业内的垄断。和以往不同的是,随着专利法的出现,专利的排他性使用给专利权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从而更多的是利用已有的专利许可他人来进行实施而从中获取利益。如果是一个专一的技术专利的时候,是否要给以他人许可完全可以由专利许可人来决定,但是当这种标准涉及到行业的标准,或是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的而产生的行业联盟时,这种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妨碍技术的进步以及创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一般都会是对其进行强制许可从而实现专利同标准分离,使其进入公共领域内为大家所共用,但同时摆在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当有些电子信息技术协议还没有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但是其使用的领域已经造成了垄断的时候该如何处理?比如思科的电子信息技术协议,如果认为其为思科专有,那么将会排除其他的电信商,如华为(以后也许还会有更很多)对这些领域的参与,并且由于其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的使用将会使得他人难以介入,因此寻求许可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华为将会寻求思科对其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的许可来进入这一块领域,但同时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思科出于利益的考量将不会允许这样的许可;二是在得不到许可的情况下,华为将会利用其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生产自己的产品,比如路由器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侵权而被起诉。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情况能算得上是违反专利权吗,这符合专利权的基本精神吗? 四、电子信息技术协议的衍生创新受到限制 衍生创新是指不能在不使用现有的创新。根据目前的专利法律制度,如果衍生工具创新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持有人不同意申请专利。然而,专利的衍生创新需要第一个发明专利持有人的同意,而这又往往制约着其创新。现在,TRIPS协议设想了一种特殊的机制,根据非自愿许可原则而授予创新者对于衍生产品的发明,从而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具有巨大经济意义。”这些体现TRIPS协议第五节的第30条和第31条,许多专利制度一直遵循此种规则作为其例外原则。TRIPS中,在专利法规定下的第二发明人被授予强制许可的条件是因为衍生专利的创新表现。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创新者同时会享有一个创新的专利衍生产品的交叉许可。这一机制旨在鼓励谈判,并创造一个市场;在电信领域、网络以及软件方面,从单纯的审美和智力创作到表达的形式:即代码是在功能上与第二发明人以这样一种方式共享的物质,但这需要第一个创新者的许可。可专利计算机实现的一个指令允许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但也留出了空间让其作为版权保护,这种重叠的保护破坏了以更激烈的竞争为导向。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衍生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个先前专利的强制许可过程,只不过这种过程发更多的是需要专利法的规范,否则的话就会阻碍创新或者损害先前专利拥有人的权利,那么如果以上可以成立的话,对于电信领域内的电子信息技术协议是否也具有这一特征,这种电子信息技术协议只是创新的一个节点,因此需要强制许可来让利用者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更多的创新。这也是在电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不一样,这些产品的出现不能凭空产生,不能只是独立的出现自己的功能,也不能像软件那样,自己独立开发一款游戏就可以投放到市场上去,这是独立的,不需要他人许可的,而电信领域则不同,电信领域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就决定了电信领域内的很多创新和发明不能简单地加以专利化就可以了,这样只会造成公有领域的范围被专利不断吞噬,而专利的触角也越来越长,这种越来越多的触角更多的却不是为了保护其权利不被剽窃,而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垄断利益,拒绝创新,拒绝后来者的利用前人已有的基础来走的更远。而电子信息技术协议正是如此,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协议与衍生创新的关系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协议阻碍了衍生创新。在衍生创新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反向工程,这个问题有争议,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个就是反向工程是违反知识产权法的,在专利领域就更不能使用了,这个观点在吴汉东教授的《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有所提及;而另一个观点就是这是合法的,只要反向的是合法的从市场上买来的产品。 作者:刘慧滢 单位:长沙市第一中学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 1.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认识与思考 摘要:水利施工企业加强管理工作,不仅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促进企业发展。本文根据实际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对策,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创效;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也纷纷开展。在这种背景下,水利施工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部分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落后,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造成了企业实际经营效益并不高的现状。 一、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存在差异 由于企业不同的体制类型本身存在的差异,导致各类型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并不相同。一方面,国有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本身资本雄厚,而且各阶层员工众多,企业只注重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导致实际经营效益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个人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各方面管理相对灵活。但多数个人控股的水利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长此以往,企业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二)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我国水利施工企业近些年业务不断上涨,各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扩张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导致各环节管理工作逐渐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并从中暴露许多问题。人力资源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人员较少,部分企业中存在一个管理人员肩负多职的现状。面对繁重的压力,不仅会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若是薪资没有分配到位,甚至还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并且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管理阶层普遍存在老龄化趋势,这些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掌握不够,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和时代脱节。 (三)施工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水利施工企业没有明确工程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深入监督工程施工质量。一些企业在施工质量监管者可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没有具体落实到各个施工细节中。另一方面,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或成本控制认知不全面。一些企业只注重施工前的成本控制工作,如材料购买、施工方案设计等,没有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从而导致成本控制管理难以发挥实质效果。其次,缺乏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各岗位职员权责没有明确,同时没有做到管理上的统一,最终导致管理涣散,各环节管理工作较为独立,并造成施工管理效率低下。 二、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的对策 (一)加强水利施工质量监督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提高了工程质量,才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发展。做好监督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对策:企业的监督工作要走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做好相应的改善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因为施工单位是最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细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结构上的错误能立马发现,并能找出施工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时,设计人员走进施工现场,可以进一步引导施工人员工作,对施工人员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能及时解答。不仅有效的对施工质量进行了监督,还从侧面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强和外界监督单位的合作,如国家工程质检单位。因为外界监督是站在客观角度来分析问题,避免了主观角度监督上存在的“视觉盲点”;完善监督体系。做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管。首先是设计环节的监管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方案没有问题时才可进行下一环节。其次,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上几点。最后,做好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工作。设计方、施工方、外界助监方共同协助,积极排查工程问题,确保无误后,才能竣工。 (二)完善成本控制管理 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具体可从一下几点出发: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系统的预算。结合当地实情和市场环境,对水利工程的材料费、设备租赁费以及人工建造费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该项工程的盈利指标,并在后续的施工阶段监督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做好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若是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并做好相关调节工作,从而保证后续施工阶段的预期任目标顺利实现;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一方面,对施工材料妥善保存,避免材料受损造成的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做好内部控制。每一笔资金去向都要仔细核实,并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出现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问题。 (三)做好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也是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创效的重中之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法律、社会责任。做好安全管理首先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明确各施工环节的安全规范。其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积极发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善。总之,只有水利施工企业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并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经营的第一守则,才能确保施工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三、结束语 过去阶段,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上的缺陷。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完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才能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郭晋君 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一、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公司制度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可是其本质上依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下挣脱。物资管理工作依然局限在技术单位要上报的一些使用计划与物资单位开展的采购模式之中。这种工作模式因为缺乏对采购部门的有效监督,并且受到了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工作过程中常常有不合规范的方面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单位领导依旧存有重产值、重施工季度、轻成本控制以及轻物资管理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的开展,以致于造成物资计划准确性失衡,增加了采购次数与采购成本。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约束性薄弱。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企业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计划提取,而物资单位对物资进行的采购供应,财务单位主要负责清算、审计单位则主要负责对采购供应活动的审计。因为受到专业因素的制约,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对物资采购过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都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可是因为缺乏必要有效的监控方式,因而造成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低下,极大的限制了物资采购工作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之中,通常将工作局限在事后控制作用上,而没能对其进行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造成整个物资采购监控工作先进性不强,拉低了整个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 3.物资信息网络不完善市场应对能力低下。因为市场行情的改变属于建筑施工企业要直接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其对材料价格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完整的物资信息网络,各项物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以致于造成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力低下,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有较大的成本流失。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方式策略 物资管理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照品种、质量以及限期等当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条件,合理有效的组织物资订货工作、采购工作、运输工作、储存以及收发工作等等,加快物资流转、降低物资耗损,有效的监督与促进生产管理单位有效、节约的进行物资利用;合理的进行包装物和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以防止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强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材料采购单位在采购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谁经受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错误出现工作情况出现的概率,使用有效高效的方式展开采购工作。严格依照招评标程序以规范化招评标的各项管理,积极使用招标、比价以及竞价的方式,以有效的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达标。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基础下,遵循“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实现招标比价项目件件有详细记录档案。另外招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公开一监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办事政策公开化处理,强化群众监督的力量。各个施工建设单位要切实有效的强化材料计划的核准制度,有效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浪费的现象。 2.促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加强内部管理。 2.1科学定位。要想达到保供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有效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创效增收的目的。 2.2科学管理。依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工作的实际特点与潜在规律,订立与开展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工作操作组织计划,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创新。 2.3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控施工管理现场的物资成本消耗,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专业物资管理软件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更新,使用动态化方式对各个工程与劳务工作单位物资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物资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定期的形成各项管理数据与联络报表,对各类数据联机打印并实现上级管理单位远程监控的要求。 3.促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标准化进程。要想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体系,细化各项操作准则,对各种工作操作流程重点完善,并以此统一工作目标与考核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物资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的建立,形成在实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标之上,重视成本与质量的监督控制,有效完成流程内外的业务对接。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高低和工程质量、经济效益间有密切联系。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物资管理形式,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有效促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让物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在经营效益的层面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程天凯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分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市政施工企业管理对策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机制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在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管理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强化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国有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困境。因此,应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国有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b)对企业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将企业的思想、目标、重点和对策等要素按照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2制定企业定额,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全面推广,由投标人在全面考虑工程情况、自身实力、市场行情、利润、风险等因素基础上,对拟建工程进行自主报价的模式,与以往“统一定额”计价模式存在本质区别。清单计价模式在创造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和自主报价的前提的同时,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普遍习惯,大多数施工企业仍未足够重视“企业定额”的制定,仍习惯于依赖政府制定的统一定额,然后进行不同程度下浮,不顾企业成本的承受能力,导致投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只有在施工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后,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情况,只有以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为计算依据,企业的报价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产生利润。建立企业内部定额是动态发展的,在应用中必须随时监测,定期地进行修订与补充,逐步予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和体现企业的实际水平。企业内部定额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竞标决策,科学地控制工程实际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竞争,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完善,对快速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精确制定人员、材料和机械计划,以及建立公平奖惩制度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长此以往,将积淀为一种企业习惯和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为了推进国有市政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打破以往的经营模式,对工程实行内部招标,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常用的方法,它是在项目法施工理论指导下产生,吸收了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等理念,结合我国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程中标后,采用内部投标竞争,即根据中标工程具体情况,公司设定项目承包限价及工程量清单,各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成本分析后报价,价低者优先;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直接委托具有经济实力强、承担风险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争取利润能力好、且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项目经理部。这样,公司直接与项目部签订责任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项目部不单独设会计,其成本核算由公司财务负责,分项目建立台帐。每月按工程项目编制月成本报表上报企业财务,以使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目部的经营状况,了解工程进度和成本控制。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考核盈亏情况,按合同进行承包兑现。 4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来运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国有市政施工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合理在于:对于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流失严重,降低了企业竞争能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清楚了解到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方式:a)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等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b)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地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如果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事业激励。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由于特殊的分配体制,国有企业完全依靠物质激励不可能留住优秀人才,要给员工创造良好、舒心的外部环境,给员工以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其工作效率、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d)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要真正落地生根,一方面,内容建设上应结合企业战略做到“避虚就实”;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上必须做到“说”和“做”的高度一致。通过企业文化激励能使员工体验因能力差异而引起的收入和地位差异,激励员工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良性循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激励,反过来又促进企业形象的自我完善。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想在复杂的多元化市场环境中觅得先机,作为国有市政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有着清晰的头脑、危机意识和大胆创新的能力;应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机制体制,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文化理念 一、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战略的作用 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的行为与观念的关系。人先有了观念,对事物有了初步或成熟的看法与认识以后,才产生在观念支撑下的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观念。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到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那么,如何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一是通过构筑企业的共同理想目标,告诉员工“企业将成为什么”。它不同于战略目标那样能够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但必须是一种宏观的承诺,能够想象到达标后的收益,让员工激情澎湃,觉得虽然高远但可以达到,愿意全力为之奋斗。二是塑造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什么事至关重要、什么事很重要、我们信奉什么、我们该怎样行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企业哲学指导下的共同价值观,是进行决策,确定政策、策略和方法,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企业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本价值观、附属价值观四个层次,因此,企业文化对建设企业战略支持渗透,关健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塑造最高层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上,确立人的价值高于资产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团队价值高于单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价值观。总之,企业要想树立自己的文化,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绝对不能分割开来,只有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构成实现双赢的先决条件。 二、企业文化对施工管理的作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文化对施工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其次,它能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的原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第五,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施工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重视对作业层的现场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根基。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企业管理的高效性同样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内心认同,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新员工参加工作起,就进行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统一对企业发展前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价值观的认识,明确员工的责权利的关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用先进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企业管理的关键还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常言道: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管理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而且还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质量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企业文化对施工质量的作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是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因为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二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明确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分析和验收,实施文明施工。三是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四是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优”和“新”,“优”就是在工程的各级验收和各类评审中均应达到优良,“新”就是有意识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材料、体现新工艺、投人新设备,并将规划、措施和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五是营造浓烈的创优气氛。创一个精品,可以做到一箭多雕,管理、技术、质量、安全、思想政治工作,都以此为载体,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简报、表彰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和工具,鼓舞士气,教育员工,让员工知道精晶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使企业和员工都能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 四、企业文化对施工成本管理的作用 施工企业如果成本控制得不好,不仅导致企业微薄利润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将失去信誉和整个市场。因此,企业文化对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导人,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在实际施工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特点、复杂程度和现场条件、设备情况、人员素质等等,制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合同工期要求的施工方案,做到合理地安排施工流程,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好技术和物资供应,保持均衡施工。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国内外施工管理先进经验,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劳动纪律和完善施工组织,实行员工劳动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智能和潜力。三是节约材料消耗。首先要加强施工材料采购计划性,尽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做到就地取材,在加强材料管理的同时,在广大员工中倡导节约,创造每个员工从自身做起的“我要节约”的良好氛围。四是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要合理组织施工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要求员工管好施工机械设备,提高其完好率与利用率,尽量减少操作、修理费用。五是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遵循“精简、节约、效能”的原则,通过这种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准则从事工作,引导员工为企业的节约的目标上来,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挖潜增效、精打细算,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 五、企业文化对施工环境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人们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等方面。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对施工企业来说,保护环境不受破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施工企业在文明了地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方面也厂了不少功夫。有的单位还对文明工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防止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杂物飘散:减少施工对市容、绿化和环境的不良影响;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有的还对现场及施工人员作出明文规定: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和其他浑浊废弃物,未经沉淀不得排放;施工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应堆置在规定的地点,不得倒人河道和居民生活垃圾容器;施工中不得随意抛掷建筑材料、残土、旧料和其他杂物;进人施工现场和高空作业必须要有安全帽、安全绳和安全网等安全措施等等,这些措施和要求都是以按照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程序规范控制处理。由于施工企业的整体环境是人们对企业最直接、最容易观察到的文化内容,因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核心分析 一、重心移向项目管理,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建筑企业,企业管理的职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但是建筑企业的产品具有与工业产品不同的特点,即产品的多样性和固定性。建筑企业的产品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是固定的,与现代工业企业产品的批量生产不同,新建的工程项目不仅类型各异,而且规模大小不一,所处的地点、季节、条件不尽相同,受外界制约因素多,•…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管理,表现在:建筑市场的需求是以具体工程项目一一特定的产品来体现的,建筑市场交易也是以某个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招标投标,建筑企业围绕工程项目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按承包合同规定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的特定场所,也是最基层和基本的生产单位.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须臾都离不开工程项目,企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对众多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素质的写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心移向项目,这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特点所决定的,反映了建筑施工生产管理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沿用一般工业企业的管理方法,采取公司、工程处(工区)、施工队(工程队)分级管理的形式,虽然把现场管理列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定了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节约、安全以及协作配合进行指挥、协调和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但是并没有把工程项目作为独立的管理对象加以重视和展开。迄今相当多的建筑企业一般将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分解、落实、考核到工程处(工区)或施工队,很少落到项目上,工程项目的综合性调节和控制职能一般都由工程处或施工队来担当,而工程处、施工队的经营管理目标只是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工程项目或建设单位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项目一一建筑产品的施工(生产)全过程,自始至终缺乏专人负责,造成管理职责不明,工程多头指挥、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就企业而言,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的情况下,主要靠扩大任务量(施工面),扩大队伍规模,靠高投人、低收益、过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注重于外延扩大,忽视了内涵提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因此.要真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就得遵循建筑施工生产自身的规律,把施工管理的重心移到工程项目管理上,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综合性的调节和控制。 二、重心移向项目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不断调整完善 项目管理就一个工程施工项目来说,是一次性的事业,因此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应该是一次性事业部模拟型的以成本为中心的经济核算单位,而不再是固定的,有一定级别的行政性单位。这种项目管理体制是以实现工期、质量、成本的完全统一,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为此必须建立项目核算体系,变原来的二级核算或三级核算为项目成本核算,保证工程在承包合同或协议范围内产生相应的效益。项目管理是施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要求项目主管或项目管理班子具备包括计划、合同、预算、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施工组织、内外协调等比较全面的业务知识.项目主管作为生产要素的全权组织者,可以根据基本素质要求,或委派或引人竞争机制进行选聘,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一般由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派出,受项目主管和业务部门双重领导,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由习惯采用的直线职能制改为矩阵职能制,并相应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序列和机制。总之,推行项目管理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通过推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重新调整组合,完善经营机制,形成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新的企业管理体制,更好地适应建筑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重心移向项目管理,是强化施工企业管理,提离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开展的“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活动,是推动企业重视和强化管理的一种激励机制和手段,目的是以企业为对象,促进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攀台阶上等级.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通过管理升级工作,企业的基础管理得到夯实,专业管理的各项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逐步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的奢理方法店从商保证了质息物耗、残益等井级考核指标的达你升位沂改善了企业素质•但是还巩叱业产品多样性和固定性的特点以及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施工企业的管理调节往往受到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与管理升级大致划一的内容、要求存在不少矛盾,一些以企业为对象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管理要素难以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地直接地落实下去,更谈不上巩固、完善、提高,形成规范化,一些现代化管理成果往往是“开了花,不结果”,企业升级指标水平很不稳定,波动很大,企业效益差仍然是当前许多矛盾的症结所在。因此,切实强化企业管理,在全面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益,走内涵挖潜之路,仍然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升级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升级工作的实践证明:“升级要从管理抓起,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广义上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项目管理。即要把升级的着眼点从企业管理转向项目管理,升级工作的重心也相应下移到项目施工现场,以项目为对象健全基础管理工作,形成保证体系,升级工作的效果要落实反映在项目管理的水平上。项目管理法,是按承包工程项目的需要,组织生产要素.以人为主体,对投人项目的人力、机械、器具、物资、资金和技术优化组合,对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这四项指标相互矛盾的诸方面,进行协调控制综合管理,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施工工期[]标.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与开展升级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一致的。而施工企业管理的总体效应,一般说来就是各个项目单体效应的总和.所以,抓好工程项目这种建筑特殊产品的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综合(整体)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基础夯实、深厚,大楼才能盖得高,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重心移向项目管理也体现了企业管理必须强化基础工作和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的升级要求。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基础教育和班组建设等七项内容,每一项都须围绕项目展开,在项目上加以落实.离开了项目,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工程项目强化基础工作,才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高效地运转,才能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文明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生产秩序,达到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至于企业质量、物耗、效益女全和惠想政招土作保证体条的韶氛后卖以知现代花管逸方法的应翔户奋与项自施工密木可分,一也必须按项目组织展开,加以落实。通过项目管理的实践,还可以结合培训和传帮带,锻炼和造就一批项目管理人才,使项目管理逐步扩展壮大,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问题思考 一、正确处理好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 1.投人与产出的关系。作为企业投人就是为了产出,而且产出一定要大于投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并非易事。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片面追求高的产值,有时候无原则的让步,毫无根据地大幅度降低中标价,结果造成工程本身亏损;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合理的价格中标一项工程,本来是有一定利润可赚的,但中标后只重施工进度不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最后一算帐成本倒挂。以上两种现象造成目前施工企业在产值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利润水平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幅度地下滑,甚至出现产值越高亏损越多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在承揽任务和施工管理中,要处理投人与产出的关系,要尽力追求合理的标价、合理的施工成本和合理的项目效益,只要企业的产出能够大于投入就可以干,投人大于产出的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不要干。 2.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就不会有规模效益但有了规模,管理不善、成本不实,同样不会有好的效益经营规模只是个手段,而追求效益才是真正目的。因此我们要注意规模和效益的辨证关系,在重视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效益的增加.既要改变那种不注重量(产值、承揽任务数)的扩张,又要改变那种只注重扩大再生产,而忽视经营效果,乃至于出现“干的越多、赔的越多”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使企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以追求效益增长速度大于规模增长速度的最高境界。 3.承揽和管理的关系对施工企业来说,施工项目是载体,没有施工项目就不能维系企业的生存,但取得较好的效益是目的,承揽到的任务管理不好,同样会使企业的信誉受到损害,造成损失,甚至会给承揽新的_[程项目形成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承揽项目和加强管理的关系。 4.调控与搞活的关系调控与搞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结构体。调控是指承揽任务仁的协调,宏观政策上的一致性,设备人力等要素的合理调配,自觉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等。搞活是指充分赋予各单位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应以接受“调控”为前提,而调控的出发点和目的应该落在搞活这个基点之上,绝不能出现一“调”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而应在合理有效的调控下,真正搞活基层。 5.项目与企业的关系。项目是企业的派出体、支撑点和效益源泉,企业应是项目的服务机关和“司令部”。项目运作顺畅是企业运作正常的保证,项目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应多为项目提供保障和服务,绝不能凌驾于项目之上,对它的管理应科学,承包和考核指标要合理,而项目则应完善自我管理体系,自觉服从管理与协调,行为要规范,而绝不是“独立王国”。 6.开拓进取与稳健的关系。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和进取,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和冒进,应以可行性分析和研究为先导,求得企业的稳健发展。当然,稳健不是求稳怕乱,关起门做“太平官”。 7.改革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的改革与生产经营是两件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能偏废。深化改革,特别是转机建制工作,是生产经营的有效动力,而搞好生产经营工作是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可靠保障,可以有效地去推进改革,改革与生产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精心筹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行集约化经营。一要切实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更主要的是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切实提高收益率。二是增加企业中的科技含量。科技投人要加大,并切实落到实处;科技攻关要加强,特别是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及新施工方法的攻关要加强。三要强化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岗位知识培训,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和合理利用。四要对企业中的存量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和调整,必要时相应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引人较灵活的经营方式。 2.积极寻找新的经济方式。一是广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邯钢的主要经验是模拟市场,成本否定,其途径是把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和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生产工序和生产岗位。我们学邯钢首先要搞好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并注意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搞责任成本的基本依据是项目的中标价、项目当地的市场因素及有效定额等,以此反推需要多少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和各个岗位的成本目标是什么等等。而不能以已上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为基准,按定额顺推和框定各自的目标成本(这种成本管理法没有接受市场信号,是一种在既成现实面前无所作为的表现)。二是要重视资本经营和适度的负债经营。以生产经营去取得经济效益是常规的思维方式,但我们更要认识到,通过资本经营会赢得更大的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营手段之一。只懂得生产经营、不懂得资本经营或不会搞资本经营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人才,同时对负债经营也应有一个新的认识,适度的负债经营(主要以企业的偿债能力为基准,国外一般为企业总资产的50%一60%)是现代经营方式之一,而不能认为负债就不行,关键是适度。三是管理力度要加大,在减人增效、节支降耗、堵塞漏洞上下功夫。要完善制度、制定措施、建立机制,力争抓出成效。四是有效、科学地组织施工。施工组织不科学会影响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导致经济效益不高。所以,要在不违背施工组织计划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切实编制施工网络计划,高效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做到合理、节省、有效。 3.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认真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搞项目管理(即项目法施工)已有10年时间,应该说成绩是很大的,最明显的一条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千军万马齐上阵、建制随着项目走”的施工方式,实现了动态配置生产要素的目的。但也有不少的教训和问题,当前要抓的重点应是规范项目管理行为。(2)急需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队伍。实践证明,一个项目搞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项目经理素质的高低。有一个德才兼备的项目经理。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过得硬的项目经理。为此,重点要抓好培训和资质认证,完善激励措施,改革用人制度(即由单一的委任制度变为由自荐考核、民主测评、试岗待聘等相结合的复合方式)。(3)生产要素相对到位是组织项目经理部的基本要求。必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等,不论是企业自有的还是市场调配的必须齐备。否则,要素残缺、功能低下的项目部迟早要出问题。当生产的规模与生产要素在短时期内难以匹配时,不能勉强,可采用“适当降低收益率、多选择分包形式”的办法予以解决。(4)明确界定项目部的权责。项目管理的本质内涵是它的一次性和动态性。项目经理部是企业的临时派出机构,不是刚性的建制实体。所以,它不是一个利益主体,不存在所谓的项目利益,更不存在项目的自有资金、自有固定资产等。项目部完成承包指标后的剩余部分,仍然是原施工企业本部的,项目部自身无权支配。但派出机关可视剩余额的大小,给予项目经理等人员一定比例的奖励 4.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扩大经营战果。首先,要多营造有利于开展经营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应常抓不懈,具体任务要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对既有目标特别是重要目标紧盯不放。企业内部要做到土下联动,紧密协作;内部单位间要勾通联系,夕让互谅,防止内耗。其次,要继续进行区域市场的滚动经营,区域市场主要是指各个局指挥部的管理范围,这些区域市场应以主要承揽工程任务为支柱,逐步拓宽企业的幅射面,开好窗口,迈好步,扎好根。适时建立本区域的公关网络,增强独立承揽任务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再次,要不断改善经营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目前急需补充的是铁路专业以外的专业人才原有经营人员要加速知识更新的步伐,造就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复合型的经营队伍。最后,要认真审视新的区域市场,特别是要注重西南市场的开发,把握西北大开发的机遇,盯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建项目,注意Wro所带来的影响,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向海外市场发展,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摘要:运行机制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施工的大力展开,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必须积极探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有效方法,并根据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将高效的运行机制贯穿到管理制度当中,促进施工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解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程管理;施工企业管理;管理体制 引言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健全和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的重视程度,落实管理体制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到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对于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优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而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运营管理作为主导方向,同时将多种运行机制贯穿和渗透到管理制度当中,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的管理办法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 1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 1.1影响功能及优势发挥 高速公路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线日益繁忙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强、功能完善、高速和科技水平高的特征,其功能在于安全高效、快速和畅通,能够满足快速运输和通行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和全立交的,因此它区别于一般公路,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来确保其优势功能的发挥,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够确保其秩序以及有效应用。如果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缺乏对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的重视程度,就会造成管理水平落后,从而出现多头管理、混乱管理或者职责交叉等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功能和优势的充分发挥。完善的管理体制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收益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更能保证建设有质量保障的高速公路项目。 1.2影响多方的合法权益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人员的参与,从投资设计一直到施工和投入使用会有投资者、施工者、运营者以及使用者的普遍参与,通过多方参与的形式来确保高速公路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实践应用,而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完善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为各方权益的实现提供根本保障。我国的高速公路大多建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经济发达的产业带,这不仅体现出高速公路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体现出高速公路为各方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实现。这同样也需要管理体制的晚上来提供根本保障,否则不仅会损害高速公路沿线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到施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此外,根据国家的规划,高速公路要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为了确保未来高速公路的平稳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作为推动和支撑。 1.3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也会进一步推动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也会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重要影响力,进而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其重要的组成要素。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体制赖以推进和发展的物质形式,也是实体要素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而管理规则、体制职能以及运行机制则是确保管理职能有效发挥的软件保障和无形要素,是预定管理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内容。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在完善管理机制时需要从自身管理运营的实际出发的同时,也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现况通过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多的指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突出了其在新城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速公路是同铁路运输同等重要的运输媒介,在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速公路的建设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2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运行机制分析 2.1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指的是在工程建设当中各种管理机构、企业以及人员之间相互竞争和比较进而由中选优的一种机制。在高速公路的运营与建设当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在大多环节上都需要主体间进行不同程度的竞争,进而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时非常必要的。竞争机制能够大大促进高速公路资源的科学配置,并在竞争中促进创新发展和持续进步。高速公路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建立竞争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出发,从人事工资以及劳动三个方面着手深化制度性改革,有效导入竞争机制,促使干部之间竞争上岗,促使其通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方式来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进行薪资设置,在竞争中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竞争机制也可以从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外部,可以在同一项目的不同施工段与兄弟企业进行技术、管理等层面的竞争对比。在实践中更能客观地发现自身短板并做出调整完善。 2.2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是一种责任机制,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与各方经济实体间签订合同或者订立契约等,以便来明确双方职责,并督促双方按照合约规定履行职责,因此,约束机制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落实各方责任的保障。而在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同样需要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最为关键的是在安全方面,施工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而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一岗双责制,要求员工在承担岗位职责的同时,也要担负与之相对应的安全责任,并有效签署安全责任保障书以及承担一定的风险抵押金,从大局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 2.3协调机制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广泛,管理的主客体也有着丰富的种类,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控和协调管理,因此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尤为必要。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的协调机制涉及到以下几个内容:第一,上下级管理机构之间的纵向协调。第二,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纵向性协调。第三,管理机构以内部要素间的协调。在完善企业的协调机制过程中,首先必须确保各个要素之间需要在管理目标上达到共识,确保共同为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并形成上下合力和相互支持的协调机制,从而自如地应付外部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2.4反馈机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包括着很多分系统和子系统,通过建立反馈机制的方式,能够将各个系统中的资源信息进行交流分享,使得管理行为主体能够科学灵敏地作出反应,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得到深入应用。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水平,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反馈机制,有效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确保各级之间联络的畅通,有效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及时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同时,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员来对反馈机制进行管理和优化,并定时通报多方重要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例如针对某路段的施工作业中,实际地质情况有所变化,同施工设计书的要求所有差异,这时通过企业内部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到设计部门,及时进行施工变更,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 3结语 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就必须不断探究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科学化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因此,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将资产经营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将运营管理作为主导方向,全面推进多元产业建设,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要将各项科学化的运行机制融入到管理体制当中,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作者:方志力 单位: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施工企业中,加强对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为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作用 一、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具有优良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整体上提高自身的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良好评价。广大群众更容易去信赖那些具有良好文化的施工企业,一个企业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同时体现在企业所进行的施工工程上,一个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施工企业,其工程质量也必然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就会赢得人们的支持,在人们的心里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帮助企业更好的长期发展,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文化代表一种精神追求,包括了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行为方式、所推崇的理念,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这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在施工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与方向,进而促进员工向着目标不断的前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3.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灵魂,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断地激励着企业不断前进,同时建设施工企业自身的文化,可以有效的将自身的形象宣传出去,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施工人才,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4.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在不断提高,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一种能量整合的作用。一个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施工企业中的员工沟通起来顺畅,在工作上更加默契,促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提高。5.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环境会改变一个人,一个企业内部的文化如何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从企业文化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整体情况,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各个方面,如员工的价值观、待人处事、对工作的态度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交流,进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6.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企业当中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提高企业效益,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所在,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凝聚的创造力也是由企业文化来引导实现的。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开拓创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先进的文化来进行指导,否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施工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措施 1.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1.1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其核心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共同价值观,它通过人的观念和思维来发挥作用,其一经内化所产生的强大规范力、形成的良好价值行为导向,会发挥高效管理效应。1.2管理是使企业有效率、有凝聚力、有生命力的根本手段,管理的核心在人,当简单、机械化的组织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软管理来加强对“人”的硬管理,使职工从精神和行为层面达到知行合一。1.3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互促共赢的,两者目标同向、作用对象一致,企业文化既对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又兼具管理工具职责。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培育全体职工认同、自觉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引导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降低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成本,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内部的员工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部队兵转工后的员工及他们的子女,他们大部分受过的教育不高,但这类员工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企业归属感强;另一类是企业招聘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类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思想起伏大,企业归属感需加强。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除了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对一些道德规范进行适当的培训,从整个上提高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只有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可以有效的去学习企业的文化,并将企业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3.塑造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企业的外在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内容。诚信、可靠、有质量保障的企业才会是人们信赖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因此,要求企业塑造良好外在形象,从企业员工的统一服装、行为规范、工作利益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色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前提和保障。4.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落实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执行文化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执行能力的建设。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培育执行文化,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5.打造企业文化的终极武器,塑造“品牌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文化竞争是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要与既定的目标消费者产生对于品牌文化认同的共鸣,进而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和信赖感。塑造品牌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企业系统工程。塑造品牌文化要准确定位市场,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对市场进行把握,要站到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去俯瞰市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结合施工企业的特色和发展前景,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结语 总之,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同时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向着现代化管理发展,因此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为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任丽萍 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思考 摘要: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其自身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殊特点。企业的管理也有许多特别之处。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性化 一、引言 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工程施工企业的效益来源主要在于基层一线的项目实施上,若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为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对象场所是不确定的,对象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各自独立的项目,企业派出与之需要相对应的人员、设备进驻到项目地点进行项目内容的实施,完成项目合同所确定的内容,必须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和成果[1]。同时,工作几乎都是野外露天作业,人员作业几乎都是在日晒风吹雨淋等自然条件下进行,比室内作业更加艰辛、困难。工程施工企业及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特点。采取的管理方法也须因项目而异。因此,如想把一个公路项目管理好,必须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目标和成果。 二、工程施工企业的主要特点 1.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地点的不确定性,项目不仅仅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有的在国外。这就要求员工的素质很高,主要表现在不仅专业技术业务水平要求高,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风俗了解等等。员工出发去项目必然与家人分离,真可谓是抛妻别子、背井离乡。不管分离时间是长是短,在离开家的这段时间内无法与家人相聚、不能对家人进行很好的照顾,心理上必然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对工作会产生一些必然的影响。故参建员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工程项目地点的不同,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复杂多样,这需要参建员工的身体体质对此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承受住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否则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譬如,项目在某一较大山区,山上山下气候会相差很大,正如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此员工的身体必须尽快适应这一气候特点。此外,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真的是“家住十里地,各地一乡风”。对此参建员工要对这些乡风民俗充分了解知晓,尽快适应并尊重当地的风俗,不做有违乡风民俗之事。要处处时时谨慎小心,以免有意无意做出有违之事而招致误会、矛盾,甚至冲突,从而影响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使管理的目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2.对设备有特殊的要求。随着项目地点、内容的不同,施工设备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的设备在这一项目地质条件下很适宜,而对另一项目的地质情况则无能为力。此时,必须因地制宜选取相适应的设备,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施工作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钻孔桩基础施工,在粘土、砂土等地质采用循环钻机设备非常适宜,工作效率很高。而此类钻机设备在卵石、岩石地质则功效很低,此时必须选取冲击钻机才非常适宜。因此,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要随着项目的不同而调整。3.工艺技术的变化多样。对于同一个项目的施工内容,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施工工艺技术,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哪一条大路更安全、便捷、高效呢?这又要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后加以选择。在此要考虑的因素有工程特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合同工期要求、工程质量要求、成本投入数量、最终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等。只有经过了综合的分析比较、选取适合的施工工艺技术,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的综合效益。有一个工程案例如下:某市市政桥梁工程设计很高,主桥桥墩墩身为60多米的十字型实体高墩。对此,可采用翻模工艺、爬模工艺、滑模工艺等施工工艺技术施工,而且这些工艺都是非常成熟可行的施工工艺技术,都能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此项目合同工期要求很紧,施工企业现场项目部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采用滑模工艺,既可以节约工程施工设备投入的成本、确保甚至提前合同工期要求,而且可以更好的保障作业人员的高空作业安全。经方案上报审批同意后实施,最终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收效异常明显。4.安全风险大。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业务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来说是个安全风险巨大的高危行业。说其是高危行业不仅仅是其人员作业操作时面临着许多安全风险,譬如高空作业安全风险、临边作业安全风险、物体坠落打击安全风险、用电安全风险、深基础地下隐蔽工程的安全风险等。其还有许多恶劣的自然作业环境风险,诸如海上工程施工时风浪、深水危险,深山里工程建设时的野兽、毒蛇等对员工生命安全的威胁,严寒地区工程施工时的极低的寒冷气候具有的危害,还有高温地区工程无法避开的顶炎热冒酷暑进行施工时的安全风险等等等等。这些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只有想方设法尽量规避、防范,无法根本取消这些安全风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许多行业特有的特点。与此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其又必须要有自己多特的管理特点和要求。1.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与其他行业企业明显不同,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分散在各个地方,是各自独立的临时作业组织。项目内容各不相同,项目的人员组成也会各不相同,项目地点距企业总部或近或远,这些都会给企业整体管理带来许多难度、增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成本,诸如人员、路途时间等投入都要相对多得多。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投入更多的思考、精力,企业要为管理增加更多的各项投入。否则,企业管理也难以收到预期的目标、效果。2.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程施工企业的产品制造基本都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现场,广大员工从事着最直接、最基本的一线实践工作。能够从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并检验、发展、升华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方法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工程施工企业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工法等朱知识产权,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大幅度降低施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科技的重视并把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已经是众多工程施工企业日常管理明显特点。3.强化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建筑企业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使得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对于建筑安全事故认知及其传导路径,W.H.Heinrich提出事故发生连锁反应理论,认为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并且事故的连锁过程受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五个因素影响。由于施工项目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多,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极其巨大。工程施工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管理,几乎都做到了日常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不仅仅是但从事中、事后控制,更加注重事前控制、事前预防。几乎每个工程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投入方面都不惜重金投入,抽调专人、设置专门机构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奖惩考核办法,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日常加大检查、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让施工生产切实处在百分之百的安全之中。力争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从方法上消除引发事故的隐患,实现本质型安全生产。4.注重人性化管理。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人自身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身发展。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由于施工企业项目作业环境、条件的异常艰苦和恶劣,员工付出的要比其他行业相对更多的多,这也就要企业给予自己的员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要从根本解决广大员工尤其是现场一线员工的各项困难和后顾之忧。企业要让广大员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必须进行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要切实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的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大家庭的孩子、让员工把企业真心实意的当作自己的家对待。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四、结语 一个工程施工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其管理又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要采取特殊的管理方法。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更多的体现出人文关怀,要更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投入必要的管理资源(人员、资金、设备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有清晰的认识、采取适宜正确的管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能把企业管理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熊明祥 蒋磊 熊军 单位:松滋市公路管理局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开发论文 1软件主要内容 《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是一个集管理、统计、成本核算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它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对工程、材料、人工、管理费用等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以达到管理企业运行的目的。1.1软件逻辑统计的依据1)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文件),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统计;2)根据专业防水施工企业特点和习惯,对部分费用进行科目调整。1.2软件运用环境1)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XP以上;2)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0以上;3)软件架构:C/S各操作用户安装软件客户端。1.3软件组成《防水施工企业管理》软件的主要模块有:工程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基础数据;系统管理。每一个模块分为录入、查询、统计三个通道。1.3.1工程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有三个功能:①承接业务后建立项目;②施工产值录入;③施工产值、项目人工、项目材料使用的统计。如表1所示。1.3.2采购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主要作用是,材料采购相关数据的录入。采购并不是入库,材料入库时的入库单据必须与材料采购相对应,否则材料无法入库。采购与付款相关联。1.3.3库存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材料的入库、出库、退回、盘库的录入和库存材料状况查询。如表3所示。1.3.4财务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包括付款、收款的记录,各种开支的记录,应收应付款记录等。通过各种原始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出项目的盈亏情况、企业的利润情况、行政费用开支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数据。财务管理模块包括财务信息登记、财务记录单查询、财务查询统计等3个子模块和33个项目,项目明细从略。1.3.5劳资管理模块劳资管理分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工人工资两部分,劳保支出和股东分红也列入劳资管理。1.3.6基础数据模块基础数据是将一些常用的数据统一归类,以便单据录入时选择。如员工姓名用于工资单制表,材料名称用于材料采购与出入库。另外一些期初数据也在基础模块中设置。如表5所示。1.3.7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权限管理和结账。权限包括录入权限和查询权限,做到数据的录入只能由专人操作,重要数据只能由高级别人员查看。结账是对每月的录入内容确定,以达到按月统计的目的。年度结账也一样,不进行结账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录入。这样避免了数据随意修改的问题。如表6所示。整个软件有7个主要模块,15个子模块,91个项目内容。通过20多个数据的录入,可以得到30多个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企业各部门和相关领导随时可以查询各种数据,实现及时、正确、高效的目的。 2软件主要界面截图 软件开启界面(图形可换)、主界面、工程项目登记、施工产值统计台账、项目人工工资月报表、项目材料耗用台账、工程收款登记、行政管理费用台账、企业成本收益台账等主要界面的截图见图1—9。 3其他说明 1)本软件开发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为目标,并非财务软件,不可代替财务做账;2)软件在企业局域网上使用。将数据库固定在一台作为主机的电脑上,其他各电脑安装客户端,只要将主机打开,每台电脑的输入数据就录入主机,有操作权限的人在各自的电脑上操作,共享数据。3)主管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相应人员的录入和查询权限。企业总经济数据,设置只有最高级别领导可以查看。4)在软件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习惯,订制符合企业情况的应用软件,可以扩展或压缩管理模块。 作者:胡骏 俞志刚 单位: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 西楼软件工作室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施工企业管理与预算管理论文 一、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1.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了解和认识,通常将编制预算当作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的。多数人认为财务部门同时领导预算、编制预算、管预算,但实际上预算不是专属于财务人员的责任,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还是有差别的。从我国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施工企业的领导会直接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给财务部门来执行,上级部门对预算的数据进行批复之后并下达给下级部门,通常只是在财务部门和领导中公布,具体的考核人员无法充分了解预算的情况。 2.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质量较低 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需要根据企业当前经营的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分析,施工企业大多数可以合理的认识到企业内部的现状,但是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编制全面预算时的情况和未来具有较大的出入。只有准确的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形势,才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全面预算。但有的施工企业通常会忽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无法准确的搜集相关信息预测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就开始编制全面预算管理,无法确保全面预算的质量。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较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把握预算管理计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缺乏战略指导过分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导致预算管理质量较低。同时,在预算管理的时候,只注重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缺乏长远考虑。 3.预算分析控制机制不合理 在施工企业中要想有效的确保企业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就需要在预算批准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预算分控机制。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预算分控机制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对实际的业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控制。首先,预算管理机构通常在预算编制的环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和分析控制不够重视,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再次,预算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有的施工企业通过财务部门计量之后,就会定期反馈给各个责任预算单位,对新形势下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已经发生的损失无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二、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1.系统的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工作 要想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对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编制和高效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效的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施工企业当中,需要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管理人员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便有效的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 2.完善预算分析控制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充分发挥出全体员工的作用,进行全面控制,对预算管理中涉及到的所有领域和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其次,充分分析预算,对各种差异进行细化和分解,从数据方面分析差异的实质,并根据企业整体业务进行分析,在施工企业的业务方面,寻找出差异的本质所在。另外,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结果采用不同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日常的结果需要采取标准的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特殊但是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可以使用简式反馈机制进行报告,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用过闪电式反馈进行报告,以便有效的确保预算的重大影响和及时上报的作用。 3.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要想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就需要具备高质量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员工对预算的认识和重视。施工企业需要确保预算管理执行部门和考核部门职责相分离,将考核标准和意见交给绩效考核部门的人员进行制定,以便有效的确保考核质量的权威性和标准性。同时,还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严格的设置,其考核标准设置需要科学合理。通过预算,将公司战略与对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挂钩,促进所有人为公司战略服务。 三、总结 在施工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预算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模式。施工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以便确保施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焦翠林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论文 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如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水平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相对规模较小的施工管理企业要高,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与施工管理中,使得其管理水平不高。 1.2信息应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采用单击操作模式,无法对即时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共享。除此之外,有很多企业对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较狭窄的范围,对材料采购、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无法在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造成数据收集不完整,从而导致管理水平没有提高。 1.3应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调查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加入了网络信息计划技术,但在实际的控制中,应用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编制深度还有待提高。 2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 2.1管理人员的重视 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就需要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转变传统观念,重视信息技术。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技术应用狭窄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和优化,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得到发展。 2.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要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做到信息数据的自动收集、分析及储存,对储存的信息要能够进行检索和导出利用。建筑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及时有效地落实计划内容,建立起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3高度重视信息共享 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较大规模的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以及较多的建筑工程文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量,如果采用传统的纸文件来储存信息,不仅有很多层次,工作繁复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大的同时也拉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为原因的各种失误,使建筑施工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困难,拉低经济效益,造成工作人员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转。可见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信息共享模块,就能使建筑工程的实时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各个相关人员的手中,分析和处理工作就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2.4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企业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基于因特网的各种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构建专用数据库,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构建网络连接,使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以通过全面的信息掌握在网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组织平台实现信息交流,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5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 要利用管理软件对工程地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在控制工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显示相关的特性关系,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对工程的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极为重要,质量管理软件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效果更好,并且耗费的时间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进行技术控制时,模板、深基坑等有关计算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果快速准确,可以开发一些设计软件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利用管理软件对施工工期、质量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3公司实施方案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投入了人力、物力、资金,建立信息库,先后使用了OA办公管理系统,金石建筑工地管理系统,将两个系统结合使用,管理,现场两条线即并行又交叉。成本部门在项目正式实施前相关成本控制预算就已经挂在公司建筑工地管理系统上,项目部根据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严格依据预算控制每一子项的成本,全程做到有目标有依据的透明化管理;项目部现场通过每天施工日记、采购计划、收料明细、签证记录等工作的实时上传保证现场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可更改的可靠性,使管理工作有精准的依据,各部门按照流程化实施;公司领导则根据具体项目具体情况在宏观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作出调整,保证了每一个项目顺利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优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及时准确的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各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到了一种白热化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要在建筑施工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需要相关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革新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再接再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繁荣。 作者:童京贝 单位:江苏盛禾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探索 1项目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不断扩展,项目管理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传统水电项目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公司在项目模式、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分包管理等各要素方面还达不到最佳科学的管理,特别是在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项目履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企业的项目管理成本较高 水利水电施工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较大,因多处于偏远山区或者江河流域等地方,材料的采购运输、机械设备的进出场、人员安置等往往使项目成本费用增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整合资源,事前不能做好成本的测算,确定成本控股目标,就很容易在耗费大量资源而最后造成项目不能赢利甚至亏损,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3主要管理策略分析 3.1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工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将市场开拓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积极主动寻找市场机会,用科学的策划方案寻找市场新出路,积极参与竞争,展现自身企业优势,要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有效资源重新归置,把资源用在实处,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对新市场进行新开发;要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市场营销体系,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开展高端营销,加强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区域营销,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营销,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同时顺应发展,在核电、地铁、房建、市政、矿山等非水电领域加强开发,实现合同额和经营领域的新突破。 3.2创新项目管控模式,提升项目履约能力 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根据项目行业特点,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完善项目管控模式,强化项目管理;加强整个项目的过程监控,重点抓好亏损、进度滞后项目的监管,要将风险管控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施工全过程,加强变更索赔管理,提高项目的履约能力和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善项目考核办法,加大安全质量、工期、变更索赔、应收账款、成本控制等指标权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项目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加强在建项目工程款回收和完工项目工程款清欠力度,防范资金风险。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力度,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受控,规避项目管理风险;进一步完善分包管理体系,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管理,加强分包履约监督和风险控制,真正让分包队伍按公司要求履约,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的现象。大力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实现项目精益化管理。 3.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强企” 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目标,重点加强项目管控、专业技术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在资本运作、市场开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法律、党建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员工福利、职业规划等方面合理进行改革,让人才能享受到更多劳动成果,培养熟悉海外政策和环境、善于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和管理的国际经营管理和商务人才;培养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留住紧缺人才,用好精尖人才,加快推进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 3.4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盈利水平 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对工程中所要消耗的人、财、物力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要建立有效的成本目标,把账务管理与成本目标 结合起来,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督检查。要加强项目的成本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项目的人才成本、专业设备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控制。只有抓住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企业才可能获取最大利润。 4施工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实例 以新疆博格达山脉南麓的柯柯亚水库为例,它是一座重要的拦河式水利枢纽工程,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本着节约资本、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原则,对整个项目进行了合理科学的改进。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能耗,第一,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对相关制度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履行监督,并根据实际项目新制定了《柯柯亚水库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实施细则》等。第二,企业巩固并优化已有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工程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提高工程质量,节约了工程中因失误而导致的浪费现象,做到合理控制成本。使得柯柯亚水库,通过公司资源整合和优化项目设计,最终整个枢纽工程节约了100多万,也是的整个工期缩短了4个月有余。公司在优化项目投入成本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以优质高效的服务面对市场竞争。同时,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水电项目后期巨大的成本优势,以及水电项目作为可再生能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其水电项目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对于其中的科学方法,我们应及时学习,积累综合成本管理经验,提升本公司的竞争实力。新时期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在优化的前提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梳理企业的发展短板,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确定科学管理方式,加强对项目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外拓市场,内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和新动态,才能使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崔晨旭 单位:天津中基大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论文: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改革综述 1创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原则 1.1民主集中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管理者要尊重基层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使群众创新进一步融合和酝酿,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1.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电力施工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1],因此进行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要充分肯定员工的主体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舞台,创造机遇,使以人为本成为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活力的根本源泉。 1.3市场化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2],因此,需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对管理创新方向上、程度上的规范,更好地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2创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和健全电力施工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培养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从物质激励、帮助激励、服务激励、心理激励等方面激发员工的成长愿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多赢局面[3]。 2.2建立和健全资金监督管理制度 现代电力施工企业的标志是全面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资金是电力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其监督重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监督预算的合理、合法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加强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条件。电力施工企业管理需要坚持创新的原则,以科学的步骤、合理的内容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真正创新。后续研究者应该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步骤上加强研究,通过更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真正创新,以便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电力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宋长梅 单位: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著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第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的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只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管理上的规范化,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当前武汉城市圈发展迎来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时期,这为独立院校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城市圈建设的基本框架性要素中,吸引稀缺性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管理人才资源是关键。同时,武汉市要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就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为作为面向地方经济服务的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与职业前景。本文对武汉城市圈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的主体对象是武汉城市圈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调研主要围绕着本类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人才质量要求这两个方面展开。目的是了解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中,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进而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改革建议。 一、中型企业调研:武汉市某农粮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建立于21世纪初,是一个集产、购、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品加工企业。该公司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星火计划“优势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研究与示范”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承担企业。公司还被省军供中心授予为湖北省军供大米定点加工企业、市政府列为应急大米加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1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12人,一般技术人员10人,拥有资产2000万元,年收购粮食50000吨;企业拥有年产5万吨大米现代加工基地一处,并配备进口大米加工设备一套,属于武汉地区典型的中等规模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集中在车间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 在实地调研中,该公司董事长z先生就直截了当地表示“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他们企业“很难就业,管理就更没戏了”。他的企业近两年来招聘的多名管理人员,都是社会上同行企业中的资深人士,而大学管理类应届毕业生一个都没有。这形成了所谓的“在企业管理中‘科班生’敌不过‘草根一族’”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z先生颇感“无奈”地表示:与那些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草根一族”管理者相比,大学管理类毕业生恰恰相反,他们在不知道企业为何物,不熟悉企业上中下职员关系与内外部环境时,就由外而入地先学管理定义、标准模式与共性规律等;等他们到了企业,相比一线管理人员磨合期会很长,而且这个过程不会给企业产生多大效益。因此,企业在管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人才选择上自然会倾向于“内部挖潜”或是“直接空降”,“这样既节省了培养一个新人的成本,还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最终导致了“管理类应届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几乎是凤毛麟角”的结果。 二、小微企业调研:武汉某礼品工贸有限公司 武汉某礼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礼品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一支大约20人的,富有创意、善于进取的专业设计师、生产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才组成的优秀团队,属于湖北地区典型的小微型商贸型企业。公司总经理f先生指出:该公司目前正处于事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正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加盟,具体需求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与市场销售上。但是,工商管理的本科毕业生却很不好“招”。一方面,本科毕业的工商管理学生可能不太“看得上”他们这种规模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销售”似乎进入门槛不高,其他专业(如文学、历史专业)的同学也可以经过短期培训后基本胜任此类工作,甚至高中、中专或大专生也完全可以适应此类工作,所以造成“外行抢内行工作,低学历挤高学历机会”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避免上述求职中尴尬呢?或许f先生的一番观点可以提供思路。f先生向我们谈到:公司中最后能够在实际业务中成功并坚持下来的员工,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专多能”。由于在具体的产品推销中“会计”、“营销”、“报关”等知识都将综合运用,凡是具有扎实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加以运用的同学,都能迅速地在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换句话说,企业最欢迎的学生就是那种“一上来就能够符合企业的各种需求”,一个人能当三个人用的“多面手”。 三、当前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困境 首先,市场人才供应“饱和”。近年来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遭遇了困境。一方面,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专业点由1998年的1276个猛增至2010年的2900个左右,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以上。这直接导致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巨大。其次,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中国企业系统化管理与国外整整相差一代人,大约70%的企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因此,大批学习发达国际先进管理理论的毕业生去企业后,将发现理论与现实相差太远,而无所适从。最后,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长于理论教学,而轻于实践应用教育,因此还无法帮助学生跨越这道“看似无形胜有形”的门槛,实现所学理论与知识和企业工作要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就师资队伍而言,高校老师的弱势在于他们缺少市场实践经验——在市场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素质急待提高,只能“空对空”地给学生讲理论与模式。对于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来说,能否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有赖于相关教育能否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以满足现代企业对利润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才是今天我国高校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突破困境的关键。 四、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建议 第一,教学引导方面。学校要在学生一、二年级完成基础专业学习后,积极引导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锁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二,实践教育要加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在武汉市1+8城市圈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多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展企业界与学院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实现教师队伍“双师化”。第三,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校应该改变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三年、四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变为“3+1”甚至是“4+1”,让管理类学生走向社会前至少有一年时间在管理一线学习实践。大力推进“企业家进课堂”、“把企业搬进校园”等学程,让同学们在校园中开始掌握企业的实际管理技能与经验,从而在毕业时实现与企业用人要求的“无缝对接”。最后,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为管理情景模拟、会计报表阅读分析、市场调研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实验以及实验教学是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可以有力地缩短学生知识运用与实际工作间的距离。 上文的研究显示:当前武汉地区的中小企业对本科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为刚性,但是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匹配问题。对此,本文认为本地独立院校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武汉城市1+8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也促使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也上升到了另外一个档次。基于此,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建设等是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基于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也逐渐转变了管理方面的思想,从经济方面逐渐逐项内部管理方面。企业把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好培训目标之后,再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地位,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主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作用,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3]。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想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基于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2.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有高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不管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策划和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够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4]。 3.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国际化发展水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也就不难看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企业在培训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 1.结构单一、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培训方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企业安排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其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往往没有认清楚这一点,而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参加培训。因此,使得培训师与被培训的工作人员之间无法进项良好的沟通,最终无法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5]。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考核过程中,采取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如进行简单的笔试,培训人员互相抄写答案,因此使得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过关。 2.师资力量不足 在现阶段的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虽然知道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价值,委派一些重要的领导去参加培训和学习,但是没有认识清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内涵所在,所以在师资力量方面较为薄弱[6]。企业也并没有成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部分企业看起来好像是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事实上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为了节省开支,企业往往聘请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培训师。 3.不够重视 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来支撑,从现阶段工商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培训[7]。小型企业过于重视技术方面的学习,盲目培训销售技术,而轻视工商管理意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多余的课程,没有必要花时间、花金钱来对其进行培训。中小企业宁愿通过督促的方式来加强员工的相关工作,都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来对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基于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培训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工商管理培训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要加强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员工要端正好自身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培训认识,保证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自愿参与相关培训,从源头上杜绝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不清楚问题;(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让领导干部端正好态度,才能够让手底下的员工能够以其为榜样,从而更好地进行培训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领导和员工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需要转变观念,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强化培训意识,从而加强培训的责任感。基于此,挖掘出企业领导的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现代企业的管理培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基于此,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必须要学会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体验法和案例法等。企业通过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的基础知识理论更为丰富。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大实践当中去,能够保证灵活的培训方式之外,还能够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企业通常都会提供员工或者领导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而被外派出学习的员工和领导没有高效的完成好学习任务。很多人在培训过程中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所以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非常有必要。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中,不仅仅要加入实践考核,还需要加入理论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需要从员工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角度,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在考核的形式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备考,不断端正好学习态度,加强其对企业服务的心态,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 4.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企业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对于企业员工的相关培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才能够在很高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核制度,加强其工商管理培训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基础知识等。在专业素质审核方面,通过工商管理人员,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培训过程中,以资金的形式来鼓励其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才能够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邹洽连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将发展变革摆在企业的首位,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笔者通过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进行总结,得出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一、工商管理培训现状 (一)企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企业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全面提升自身的工商管理水平。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开始发展的时候,主要是注重资金和企业的发展,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有良好的认识,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偏低,不能达到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逐渐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引进高端的管理人才,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存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培训队伍,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问题频发。 (二)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一般都会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对于时间的紧迫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并没有全面的着手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另外从根本上来说,有的地区政府人员没有全面提升对工商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也并不重视,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三)缺乏科学管理结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 通过对我国的很多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研究得知,目前的很多企业所使用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还是老旧的方法,并没有使用新型的方法,再加上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很多工商管理培训的结果并不理想。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时候,所聘请的培训师如果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法,就会导致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较少,甚至让很多工作人员产生厌恶,这就导致培训的结果差强人意。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水平,并确保工作人员对于培训的正确认识。 二、企业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培训师资水平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使用高水平的培训师可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所以企业在进行培训师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水平高的培训师,确保所请的培训师具有良好的自身能力。企业自身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对不同的培训师要进行多方面的层层筛选,确保培训师的真实培训质量。另外还需要对培训师进行综合性的审核,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视力度 作为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工商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工商管理的多方面作用进行总结交付管理层,让管理层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的宣传,确保员工对工商管理的正确认识,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 (三)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加强考核方式 企业想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的培训水平,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在结束后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核,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全面的掌握工商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模式是确保工商管理培训良好进行的根本保障,作为工作人员,要认真的遵从,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多种考核,通过考核确保自身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都感觉到自身的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为了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和强大竞争力,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构建良好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培训的师资水平,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杨易 单位: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方法 摘要: 任何行业要想良性的发展,都需要配套基础性的保障,这其中就包括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对于企业来说,就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相关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提高相关培训管理工作实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问题;对策 新时期,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各大行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在自身方面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着重加强在管理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其在平时重视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的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这方面来看,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成长的关键点所在。当前,在我国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培训方面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在重视程度上普遍较低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等因素,一些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很多困境。这其中,就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力度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具体来看,一些企业所进行的培训活动,更注重于短期的目标,所面向的对象是生产和营销人员,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而在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中,虽然也经常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但是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任务去完成,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 一般来看,在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无论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在管理人员层面,往往会把相关的培训活动作为固定的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从实际的培训效果来设计培训的形式与培训的内容。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所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在内容上较为陈旧,没有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形势,起不到较好的培训教育效果。 3.师资队伍水平较差 针对于当前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当前管理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与参与培训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看,目前从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在整体上呈现出学历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样以往下来,企业的培训工作很难发挥出真正的效果,进而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4.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一般来说,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来看,其培训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具体来看,一些企业只是为了顺利完成培训的内容,在考核上并不严格,在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难以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够对于具体的考核形成约束性的作用。 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 1.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有着持久性的发展动力,必须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提高认识,转变企业及管理层对于培训工作的态度,充分的意识到相关的管理培训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营造出良好的培训氛围,加强对于培训工作的宣传与教育,使得企业上下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并形成合力,在整体上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与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2.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企业,是一个融合多个部门与管理人员的集合体。每一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由于分工的不同,都应当具有不同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应当根据他们的具体职责,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采取更具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并且还应当最大程度的丰富培训的内容。 3.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培训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样看来,企业要想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就要加大对于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企业要为培训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保证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并让培训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从而发现培训的新方法。 4.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否健全与合理,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为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相关的培训考核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的完善工商培训的机制,严肃考核的过程,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最终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层面或是相关的管理者对于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较为单一,所从事管理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水平较差,以及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等方面。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者,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首先,作为企业及管理层,应当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其次,应当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再次,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最后,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对策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苏佳佳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也出现了层次性的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双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关于企业发展中的工程管理现状,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提升工商管理质量,并且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在此现状下,本文针对当前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质量;发展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影响力的增加。其工商管理现状,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如何加强工程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1.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现状下,关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现状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则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1.1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为核心的发展内容之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主要的实施对象为企业员工。针对企业人员进行管理,具体的体现形式则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工商管理,能够积极地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存在的漏洞。 1.2提升企业对外竞争力 工商管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涉及的管理范围也较广。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企业内部完善的管理系统,并且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使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凝聚力。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对外竞争力。 1.3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看作企业的制度制定者,以及制度的实施者。此类现状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企业运行的正常化管理,以此保障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有效的管理决策机制,均衡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加强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基础稳定性。 2.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培训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此类问题的出现,造成人员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过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专业知识。并且当前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工商管理培训机构的主要经营目的偏离现状。也使得整体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较差,无法真实有效的提升培训人员的管理能力。 2.2培训考核水准较低 当前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新兴的培训行业之一。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整体行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凸显的问题之一是培训考核水准较低。此类现状下,具体体现的现状为:培训人员的真实水平,通过机构考核无法真实有效的发挥。最终实际培训的价值较小,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 2.3培训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现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大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才提升的梯度性。因此工商管理培训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各类培训机构还存在培训模式老旧的现状。此类现状下造成,多数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较差,培训模式同质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3.针对当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培训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此现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笔者针对当前工商管理培训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了改善对策。 3.1通过行业联合进行工商管理培训 工商管理培训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企业决策、市场竞争对策等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内容。因此分析当前市场中存在的工商管理机构,绝大多数还存在师资力量较弱、机构经营方向差异的现状。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通过行业联合的方式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通过此类方式,进行商业经验的交流和培训。以此增加工商管理培训的实际价值,增强培训人员的实际管理能力。 3.2积极拓展研究考核方式 当前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较为复杂,涉及的行业竞争手段也较多。此类现状下,工商管理培训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考核手段落后的现状。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并且提升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工商管理培训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实际的考核效果。如在考核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竞争手段进行工商管理水平的测试。以此发挥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培训效果,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3.3加强企业内部工商管理培训的团队建设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培训应从两方面进行发展。一方面通过外部培训机构进行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应组建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培训团队。以此增强企业在发展中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工程管理培训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为我国企业实际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较大的支持。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问题,未来工商管理培训应朝着行业联合工商管理培训、拓展考核方式、建立内部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者:宋小卉 单位:宁夏五环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工商管理运用 摘要: 企业构建信用管理体系保护自身信用交易行为,防范企业信用交易风险,这一系列行为都离不开政府方面的积极扶持与推动。在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介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它相比于其它部门在面向企业的职能定位与功能提供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本文就以它的功能优势与功能定位开题,延伸分析工商管理运用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相应功能对策。 关键词: 信用管理体系;工商管理;优势;功能定位;对策 企业在进行信用交易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非现金流与赊销,这对他们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是一定阻碍。为了消除这一阻碍,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常规化开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建设一套信用管理体系,对所有授信企业的信用度实施考察,实现对企业信用行为的有效监管。为了确保监管过程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政府会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它具有强制执法功能,也是希望基于社会宏观经济角度来确保社会企业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一、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优势体现 从目前来看,实际上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金融机构、跨国征信机构、税务机构以及海关机构都在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所以客观讲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监督介入方很多。但对政府、社会及企业三方发展而言,与企业监管关系最密切的还莫过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以政府希望以该部门作为主导来干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体现该部门在企业方面职能定位的有效优势。从职能定位角度来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发挥三大功能:第一,它能制定、起草和执行与企业相关的信用管理行政法规,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提出硬性指标;第二,它能够实现对企业设立、营业执照办法与企业经济户口功能的有效审批,并为企业建立经济户口;第三,它能够查处企业的违约失信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所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直接面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主导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具有强大的法定职能优势。另外,它也可以起到规避政府职能大规模调整和现行组织法修改的作用。总结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它不但能实现对企业的信息监控管理,发现并制裁企业所存在的失信行为,也能直接推动企业征信对象的保理业务发展进程,所以说政府借助工商行政管理主体来干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也是当前中国政府及企业相互扶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1.对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管理 企业构建自身信用监管体系的前提就是建设一套完整的征信体系,这样能确保企业的信用监管体系构建始终保持动态发展状态。客观讲,我国目前依然是非征信国家,企业征信制度并不发达,所以政府必须指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帮助企业建立经济户口、企业年检等主导征信方式,辅助企业来实现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也间接促进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在信息收集以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信息价值能够最大化发挥,还会进行后期加工,并将加工好的数据交给企业及政府部门作为信用管理与行政管理依据,为以后的信息供给服务提供做准备。具体来讲,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以一定标准来加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评级,最后构建信息查询平台,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借助网络来面向社会及其它政府部门来提供有关企业的所有信用信息查询服务,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点带面,实现辐射性监督管理机制,令全社会都参与到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监督过程当中。 2.市场引导 考虑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仅仅适合于当前尚不完善且征信规模较小的现实市场,而伴随市场中征信业的不断发展完善,政府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来必然会从直接征信中退下来,所以就目前来看,工商行政管理之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依然定位于市场引导功能。它为当前企业提供信用评级、分析与风险评估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对企业失信行为开发必要险种,以达到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另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有着引导和培育专业保理公司的职责,为授信企业追讨企业债务,并同时为授信企业提供理赔服务。 三、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对策 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起到一定的技术完善作用,下文将针对企业的信用监管技术完善来提出两点功能对策,以体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于企业发展的优势特性。 1.为企业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及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工商行政管理为企业构建信用信息数据库与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为了打击企业可能存在的失信行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直接维护。同时,它也能确保信息公示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这一完善过程中,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会被不断充实完善,例如失信举报制度、信息查询系统等等都能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过程。以信息查询系统为例,它就主要将企业信息划分为3类,其中包括企业登记信息事项、企业正面信用信息以及严重失信信息,这一类信息主要面向全社会公开,始终保持信息透明度;还有失信行为信息被处罚记录信息,该类信息限制只允许当事人进行个案查询使用;另外第三类信息则代表企业在年检后所获取的经营信息,比如企业盈亏状况信息与资产负债信息等等。上述三类信息都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通过信息查询系统共同管理,目前诸如此类企业系统的构建也被视为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符合法律规范的正确思路。 2.为企业创新信用评级方法 我国政府目前也与时俱进,借鉴国际做法来干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例如以工商行政管理为主体的要素分析法,它就基于5C和5P标准评判方法来监督管理企业。所谓5C就是企业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情况(Condition),5C主要从企业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的信用体系构建过程。而5P分别为个人(People)、偿付(Payment)、目的(Purpose)、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s)。5P与5C相对应,它通过企业技术规范来约束他们的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两种方法对授信企业在信用评级过程中都会有所提示和帮助,并且所涉猎范围全面,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助与监督关系。 四、总结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今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基于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出发,结合自身状况及能力来不断发展信用管理制度,并同时重视工商行政管理之于自身的干预与辅助过程,实现未来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二者之间也必须把握好“度”的关系,做到适当干预,以有效解决问题为准则,在新形势下寻求更有效率的工行管理职能运用方法,帮助授信企业突破自身局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陈傲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商学系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研究 摘要: 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实施开展情况,成为很多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和发展目标,从目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现状来看,工商管理的业务范围还比较广泛,在管理内容上也比较复杂,因此有效提高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工程,对于有效提高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职能,还要积极结合当前外部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优秀的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新时期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效的工商管理职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职能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经济体制转型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所发展的现状进行具体有效的分析,通过对其理解和阐述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因此,本文以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在当下的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目前工商管理职能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另一方面本文综合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工商管理职能以及其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几方面,对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发展的局限性 1.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范围比较宽泛,其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管理行为,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不仅在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使其管理职能的实施缺少规范性的依据,不能对企业的行为和经营管理起到很好的制约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以目前还不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和管理结构,也很难有效的支撑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转型和升级,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优势。因此,工商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新时期企业的科学发展。 2.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目前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工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工商管理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业务领域,自然对于人才上的要求就比较高,而根据现在对企业工商管理领域的发展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商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部门的人员大都来自于其他部门,或非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员,缺乏专业化以及科学化的工商管理理念和知识,随着目前企业对工商管理职能的重视逐渐提高,其涉及的业务内容也逐渐增多,专业性也逐渐提高。但是目前非专业化的工商管理人员很难适应其职能的开展和实施。另一方面,目前也缺乏对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科学系统的培训。不仅缺乏对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商管理职能发展水平缺乏有效的认知,同时,自身不完善的工商管理理念也难让目前的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 3.缺乏较强的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只有强有力的工商管理执法力度,才能保障企业工商管理职能有效开展,发挥工商管理职能自身的有效性。然而从相关企业调查显示,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职能中还存在诸多管理漏洞,与此同时,缺乏专业性的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其对企业整体的监督执法力度也比较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缺少完善的系统的制度依据和相关的惩戒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执法力度。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和颁布,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基层政府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使得企业在某种意义上过于依赖外部的执法环境,大大降级了企业自身工商管理业务水平的建设,从而严重削弱了目前企业在工商管理业务方面的执法力度和强度。 二、如何提高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性 1.建立健全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积极建立起健全的工商管理的体制度体系,为开展有效的工商管理业务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理论依据。其次,积极学习西方的工商管理在制度上的创新,引进先进的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理念,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有效开展和实施,建立健全企业的工商管理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不仅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同时,对于我国整体的工商管理领域都是新时代下的创新和发展。 2.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有效提高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关键还是不断完善和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才队伍,首先要积极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灌输先进的工商管理理念,有效提高员工的工商管理业务处理水平,同时,企业在工商管理开展过程中还要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工商管理人才,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后续开展和实施有效的工商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员工还要积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素质,强化工商管理专业性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 3.有效提高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要想真正发挥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势,就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首先,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严格秉承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按规矩办事,认真履行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其次,建立完善系统的工商管理惩戒措施,增强企业在工商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提高企业的执法手段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高效的工商管理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工商管理是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也是目前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有效的工商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本文的论述要想很好地发挥企业的工商管理职能,企业就要积极结合现代化的工商管理理论和发展措施,来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作者:贺琳 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摘要】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质量的高低对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升级、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具有理论层次高、实践经验足、创新能力强等的综合素质和多元化能力的趋势越来越强。而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多措并举,综合给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工商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其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要求无疑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被当下视为企业生命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培养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讳言,现下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中有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材更新周期长、传授内容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适应时间长,创新和创业意识弱。由于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头,问题的产生导致用人企业不得不继续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再培养。但企业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也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主要有: (一)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一般而言,目前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大多数被定位为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没有客观地对理论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加以仔细区分。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笼统确定为企业的高级人才培养。这显然不切合实际情况。伴随着中国日益剧增的与世界的全方位接轨现象,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市场供需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功能多元,分类细化,传统上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企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其一,由于将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忽略了人才的差异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特色,缺乏变动性,使得学习内容与市场需要不匹配,人才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其二,课程体系中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充分吸收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教训。工商管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实用性、实践性。虽然现行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显然不够,造成被培养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期相对缓慢、变长[1]。其三是过于重视理论性知识。长久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虽然课程内容繁杂,课时总量增加,但是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加,多是眼高手低,有想法没办法。总之,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然受到高校的影响。 (三)人才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更好的发展,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企业现有的培养模式还是借鉴学校的培养模式,还是“经典”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无视或忽略受众的自我意识,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机械式的“批量定制”培养人才,被培养者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有效提高,其社会组织能力较差、沟通能力差,千人一面,没有特色可言。如此这般,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先天堪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也不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做出创新成绩。 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综合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要准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满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需要,我国把人才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也不外乎以下两大方面作用:一是把脉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在实战中求生存,真刀真枪推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上也要有针对性。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规划企业发展的的管理人才,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具有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而对主要以应用实战为主的人才,则需要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应变力。 (二)要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建立具有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计划。社会的发展使得原来只具有单一学科知识的人越来越不适应。作为与企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工商管理人才,尤其需要有高视野、广角度、大格局。在制定工商管理人才课程计划时,一定要注重交叉学科的设置问题,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具有广博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在设置课程时,一方面要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联系起来,注重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诸如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等的基础性课程;另一方面要适当补充有关“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及“信息管理”学科等的内容,实现多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视角,增加知识面,实现多种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统一[3]。二是建立规范的课程库。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人才的要求,参考借鉴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坚持实用、适用和够用原则,科学整合培养课程,对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做适当整合,对与履行职能直接相关课程,重点从理论、实践方面加以强化,并使之系列化、规划化、模式化。三是建立系统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密切相连,要以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依据,把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联系起来,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被培养者的真实感知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打破教材编写体系,梳理实际操作情况,实施与企业实践状况一致的、相对应的内容来实施教学,使教学内容具备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做到针对性、指向性,实施模块化教学。 (三)要重点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加强创新训练。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举措。多到实地观摩学习,学习和借鉴多内外创新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亲身感受创新的氛围和成果。要把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专家和人才请进来,现场交流,激发思维,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设置具有引导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课程。加强系统论以及创新思维论的学习,注重对事物认识的探索、积累和验证。三是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要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要求,充分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加强信息处理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详,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培养出适用对路的工商管理高级精英人才,企业的发展会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李彦锦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工商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 摘要: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经济发展空前,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呈增长的趋势。中小企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应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彰显中小企业发展特色。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成本较低、转移较便捷等优势,更好地适应了当今变化较快的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表现出较理想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中,鉴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中小企业的发展就越凸显出重要的意义。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不可避免的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比如思想观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进一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真正让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必须制定并明确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前进方向。 1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发展找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该定位就是要成为中小企业的奋斗方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并且能很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战略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有效地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着眼以下几点。 1.1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企业的发展呈动态形式,它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适宜的环境中不断壮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相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比较弱势,更需要环境的熏陶和带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创收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扶持。因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相对不过关,在硬实力上根本就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指导,有效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氛围,帮助中小企业能够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进步和发展。另外,可根据市场的需求,由政府出面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信息和培训等方面的机构,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体系。这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例如可以鼓励民间、社区为投资主体,成立中小企业服务组织,形成固定的服务体系,以解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 1.2运行结果目标 中小企业若想有大的发展,就应该在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大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中小企业获得长久不衰的活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呈递增的状态增加。(2)增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已经妨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严重影响了子企业的成立。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为企业人员创造条件,构建平台,组织员工参加一些培训,促使企业人员素质有大的提高和改观。(3)找准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我国中小企业现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行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落伍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困境。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找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然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症下药,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正常运行。(4)体制矛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运行缓慢,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发展壮大,其原因还在于企业的体制矛盾,一些企业体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甚至企业的产权不清晰,激励机制缺乏,约束机制不到位……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体制,解决体制之间的矛盾,建立明确的企业制度。 1.3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企业要以追求利润为生命线,因为没有了利润,企业就站不脚跟。但企业的盈利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是分不开的。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并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反过来说,社会财富的降低又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见,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应该作为衡量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无外乎是增加财富,扩大就业,城市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就业,增加职工的收入和福利,这样就可以缓解社会资本过于集中的问题,促进社会财富更加均衡,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这样员工的干劲会大大增加,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链,更有利于促进和刺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逐渐增多,人们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的创办中,使中小企业不断地强大,进而会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中小企业的整个发展体系中,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做出选择。 2.1将有效突出中小企业特色为战略方向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小企业要突出自己的企业特色,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空间,才能适应现阶段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2.2要把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方向 这些配套型中小企业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将发展就业型以及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方向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困难,同时还可以拓展本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社区服务型企业,还可以得到政府和居民的首肯,更加有利于为企业融资。 总之,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为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既要注重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又要着眼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这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中小企业才能壮大,才能更好地顺应整个市场的发展。 作者:乔红叶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研究 【摘要】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已经提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同步状况下管理团队完善化构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领导普遍关注的时代性课题。笔者的任务,便是集中探讨如何强化工商管理培训和企业综合管理实效。 【关键词】 工商管理;培训方式;企业发展;团队 一、前言 一类企业想要切实提升自身综合化管理水准,就必须预先进行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而这一切条件的落实,都将以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先提。所以说,尽快探讨完善化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持续强化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态度 第一,企业各级管理主体和员工要树立起严谨的工商管理培训参与意识,力求透过根本层面上强化这部分培训工作实效。即预先督促领导发挥出可靠的榜样示范作用,令他们全面端正对这部分管理培训活动参与的理念,避免员工参与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期间产生任何懈怠厌烦心态。毕竟领导在这部分文化宣传和员工激励上的作用,是不可轻易被替代的。第二,不管是现代企业领导或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尽快挣脱形式理念束缚,尽量地将工商管理培训视为一类投资性活动,借此强化企业一切员工的培训意识,包括责任和紧迫感等。这样才好将人力资源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综合化管理水准。 三、全面建设完善化的培训师资团队 首先,及时搭建起可靠性的工商管理师资团队校验评估体系,对于任何想要申请工商管理培训导师资格证的人员,务必要督促他们参与严格化的认证流程,同时透过管理理论、实践、思想政治等层面进行审视。其次,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专业资格证的培训导师,则需要定期带领他们参与更高等级层次的培训活动,就是说令他们尽快掌握最新工商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同步贯穿融入到有关实践活动之中,进一步开拓出全新且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方案。再次,进行企业培训师资来源渠道的有机拓展,进一步全方位吸纳不同区域的高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最后,激励企业培训导师主动参与到具备国际级别的工商管理交流会议,其间增加见识并做到取长补短。归结来讲,构建起一类高质素的培训师资团队,不单单要做好上述工作,同时更要督促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目的是强化这部分培训导师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为企业多元化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拓展,提供保障。 四、深度改革既有培训模式和内容 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属于一类层次较高且内容繁琐的事务,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愈加广泛,同步状况下更要求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及时融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即开发出多元、现代且科技化的培训模式,包括案例、讨论、讲座式教学法等。如此一来,企业一切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才能得到长时期有效地延展,使得以往企业领导的工商管理理论得到有机完善,促进已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融合结果。由此看来,工商培训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地位非常之深刻,不单单要确保实施灵活化的培训模式,同时更要选取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经过知识经济发展过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开始极度渴求充满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其中部分管理人员倾向于锻炼理论思辨技能,一些管理主体想要培养高超的管理实力,总之,参与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的需求充满差异。所以,在培训活动组织环节中必然要彰显针对性,保证可以依照时展需求进行既有培训模式和内容革新,彰显出时代和专业化特性。 五、积极针对参与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更会为一些管理主体和基层员工提供外出学习的机遇,而这部分被委派出去的员工通常都是保留学习的动机指标,矛盾的是却无法明确内部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当中许多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单纯地当作是外出旅游,所以说,强化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明显是十分紧要的。至于这部分考核内容,不单单包含理论考核,同时还有必要加入一些实践考核项目,其间确保透过员工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并且为每个员工匹配标准的学习目标。需要加以强调的是,考核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人员,还应该凸显出一定的启发和针对特性,确保员工能够积极地为考核做足准备工作并且端正自身态度,最终使得这部分成员学习效果变得愈加理想,进而更加有效地向企业提供改革发展建议,令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风暴中屹立不倒。 六、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顺利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之后,市场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中任何企业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针对自身人力资源加以科学化监督管理。相比之下,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关键组成要素,其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于企业长远化发展,有着极为可靠的指导性效用。所以,现代我国企业在组织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期间,有必要在设置完善化的激励机制前提下,培养出更多数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化管理水准。 作者:阿兰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 企业现代化经营建设中关键内容就是会计和工商管理工作,也是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拥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市场建设中,企业现代化必须增加对于会计制度与工商管理重视,这样企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得到基础性保证。本文就将对于现代企业和工商管理模式研究应用分析,探索企业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建设。 关键词: 现代企业;会计;工商;管理模式;应用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性转变,市场经济格局转变快速,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关键性内容。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制度创建是一个繁琐性工程,需要现代企业不断完善,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建设。 二、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制度探析 1.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现代企业在经营建设中,《企业会计制度》在创建中,应该对于会计工程环境具体性分析,明确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审核原则。现阶段,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中的信息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例如部分企业会计信息中出现利润虚假情况,对于市场发展严重影响。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中,由于会计制度制定不严格,造成会计信息中经常出现坏账的情况,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中一定要将会计信息影响因素明确性制定,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科学合理。 (2)一致性 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部门在会计标准制度并没有形成,造成企业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行为并没有规范性。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为会计部门提供标准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让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拥有规范性的行为举止,规范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更加了解会计工作性质及工作流程,对于会计经济项目报告行为规范性制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监督部门应该增加对于会计部门的监督。 (3)统一性原则 企业在对于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制定的管理制度中应该对于企业会计审核环节规定,对于会计在审核环节中的规定、科目、运行、报告等内容全面要求明确,将企业传统会计和工商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突破组织形式的界限,客服了分行业原有的会计审核工作。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不仅仅需要对于原有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瓶颈突破,还应该让《企业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经营建设相吻合。《企业会计制度》内容包括了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会计要素、计量标准、会计报告编制,这些内容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完善会计信息缺陷,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新会计和工商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研究中,企业会计跪安了部门根据企业现代化发展情况重新制定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将原有会计信息中存在的行为规范性操作,会计人员在对于会计信息审核及会计报告编制中,拥有了会计准则,让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传统会计人员工作无所适从的问题。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应用中,可以在会计制度依托下防治出现因会计准则修改的情况出现混乱情况。 (2)层次性 新会计和工商准则体系在制定中需要具有明确性的层次性。新会计和工商准则体系是企业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基础,也是会计标准的深度性制定。在新会计和工商准则体系在制定中,是根据企业在现代化发展建设情况所制定,因此更加吻合企业发展,因此对于会计工作具有制定性指南作用。 三、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是指在国家规定机基础上,企业对于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规范性管理的模式,是提高财务会计部门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保证会计部分与企业经营建设的吻合,让会计部门推动企业现代化建设。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企业会计部门中实际运行情况客观性反馈。企业在市场化经营建设中,会计企业在日常实践中,现代化企业对于会计工作要求越加严苛,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应该在国家规定要求下,政府部门应该对于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中积极引领指导。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体制 (1)强化财务监管 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增加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让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内同。财务监管部门设置一定合理,完善财务监管制度,让财务监管工作与企业现代化建设相吻合,监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具有刚性,全面性落实财务监管工作。 (2)集中财权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对于财务管理职权的集中,保证财务总机构能够将权益分配、资金调度、资产处置等权益集中,其他部门仅仅拥有经营权,将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分权性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应该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范围,最好将财权管理工作控制在分公司以下,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层次。企业将财权管理工作适当集中,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客观性的监控。 2.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探析 对于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探析中,发现企业应该创建完善的会计和工商管理机制。会计和工商管理机制在制定中应该与企业现代化经营建设中应该体现合理、全面等原则,让会计管理部门真正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对于企业现代化建设中,会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层模式就是分散性会计管理模式,指的就是企业会计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应该由领导人员管理;第二种模式就是交叉性管理模式,指的就是企业会计人员日常会计工作中,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应该由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承担,会计企业也是有会计部门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管理。第三种管理模式就是统一性管理,指的就是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工作,由企业管理人员统一性管理。 3.会计和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会计和工商管理发展应该向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发展。知识经济会计和工商模式就是会计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内容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依据,多元化分析会计信息中具有的潜在性价值。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营格局进入到了市场化经营中,企业在市场化经营建设中的竞争性越加激烈,目前竞争力主要是企业经济实力、科技、管理的综合性竞争,但是最为核心的竞争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才方面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增加对于人才资源的管理工作,让人才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基础。会计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完善传统会计制度,还应该增加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在会计和工商管理中,不仅仅是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还应该增加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管理水平,以企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满足企业经营建设对于会计工作要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企业在会计和工商管理工作中,应该创建统一性管理模式,这种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与企业经营建设是十分吻合的。本文仅仅对于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简单性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会计管理人员参考使用,提高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水平。 作者:张骄阳 夏国月 苏芮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 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和输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增多的,那么怎么样输入合格、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新时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且从改革的市场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密切了世界各国及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都渴望获得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高,那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环境要求和角度,就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谈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往往是比较笼统的,而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普遍的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观点就把一些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人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混为一谈,这就十分不利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的预期过高,造成了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特色,不具有针对性,缺乏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市场环境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培训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样的模式输出的人才是普遍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灵活性,不懂得应变,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必须要讲求实际,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注重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磨练自身的实际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际运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得思变、善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实践是改革人们大脑的有效工具,如果只强调书本知识,不追求社会实践,不注重实践的获得,那肯定不利于企业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样子的管理人才注定要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是基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类,针对性的展开培养。那么企业再对引入的人才中,也要学会针对性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舒展,要以打造综合性人才为输出目标,不光要重视实践也要结合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输出计划在制定人才输出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楚市场的需求,参考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合理预测目前以及未来五年人才输出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应该多到一线去工作,在一线工作能够迅速积累相关的基础经验,迅速的熟悉基层的相关变化,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一定的基层基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付出,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庞大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吻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落实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减少人员的流失,强化人才的忠诚度。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培养人才自我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的创新血液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有关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再次受培训的重要性,要给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再进修的机会,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优秀经验,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对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还要明确企业再人才进入后,应该如何去打磨这一批人才,让其尽快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么样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贡献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剖析、机会评估、自我定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不断发展。 作者:李涛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科学的弊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人的经验或者是生搬硬套地进行管理模仿,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忽略企业文明建设,对于员工的文化精神不够重视,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前景 1.加强企业的诚信观念 为了使企业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企业应该重视诚信,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顺利经营,促进企业的稳步可持续发展。在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之下,企业才能够构建一个符合现代化条件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使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向着可持续的、健康的方向前进,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到弘扬和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已经深入渗透到了企业日常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所以,财务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甚至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兴衰。因此,企业为了稳步的发展就应该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构建一个财务管理团队,建立一个强大的财务管理师资队伍,这是管理财务的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不但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的覆盖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伸,还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精确仔细,对于企业内部类似于人、物、信息或者是财务等各种企业资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运转速度,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强化人员管理 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只有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对员工日常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对员工的关心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人才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们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进行革新,不重视时代性就会被时代落下,逐渐被淘汰,因此,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的时候应该重视综合素质,并加强对高素质人员的引进。对于企业在职人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岗位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加大对新知识的更新,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管理的知识。在培训过后应该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应该与员工的工资与升迁挂钩,对于表现好的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应该进行一定的惩罚,这样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培训热情,鼓舞员工的工作士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员工自身的价值。 4.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过程中应该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在国内很多产品已经达到了饱和,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有一席之地,就应改变传统的市场战略,不但开拓新的市场,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从而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想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应该制定符合市场原则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摆脱传统陈旧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还应该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作者:王飞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工商管理企业论文:企业转型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作用 所谓的企业转型发展,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适当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模式,这样的转变会使企业内部自身所属的资源配置更加适应未来的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工商管理又称为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研究营利性组织的经营活动规律,还要对企业的管理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工商管理与企业转型两者中,如果企业想要正确地进行转型,就一定要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正确地规范了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竞争优势。在当今这个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拥有好的工商管理部门,正确地分析企业发展趋向并正确转型可以使一个企业从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规范了市场的秩序,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进行遏制并改善。高水平的工商管理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守法意识以及保护意识,对于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正确的处理,这样企业才能够按照国家的规定发展下去,保证企业成功转型的同时还能够向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影响 要想组建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部门,首先要严格要求工商管理人员的具体素质,对于将要招纳的人员要注重人才素质,对于已招纳的人员要注重培养并维持其整体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应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对于招纳的高素质人员来说,不仅要求对于基本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还要在实际的工商管理中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这样才算是具备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但是要想成为工商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具备国际工商管理需要的竞争意识,这样才算是真正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用最好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实现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除了以上谈到的条件外,管理部门还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对内部的职能关系进行有效的划分,规定各自的职能权限,对于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发生的种种混乱现象,例如分头执法以及分散管理等进行有效改善,加大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的监督范围以及处理力度,这样才能够提升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迎合市场发展的种种要求。 三、利用工商管理作用进行企业转型 要想使转型后的企业正确地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就要正确地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引导企业向着合理的方向转型。工商管理部门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高水平的工商管理对企业进行转型引导,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进行有效的转型,成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成功转型企业。在整个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企业需要严格依照的方针,除此之外,转型发展的过程以及转型成功之后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这样企业才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一些为寻求更多经济利益进而进行恶性竞争的行为,例如违背国家规定粗制滥造产品,危害消费者的利益等行为,工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处罚,同时对其他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对于一些违法的民营企业,工商部门也不能够放弃,依然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企业正确地向服务型企业进行转型,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度才会提升上去,维持市场经济的秩序,让企业向更加有秩序的方向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企业之间竞争与服务关系的处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高超的工商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向着正确的轨道成功转型,这样才能够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转型来说,工商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成功地解决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定要将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够维持好企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工商管理部门在帮助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做好日常的监督服务工作,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引导企业进行转型,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长远地发展下去。 作者:李慧鹏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成果,需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报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本文通过专业的报表分析方法对某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至2014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基本财务状况、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进而揭示其存在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 一、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总规模及变动趋势 从公司报表中资产变动数据来看,总资产的增长主要由非流动资产增长所致,2013年至2014年间,某相继收购了桂林桂圳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65%的股权、桂林罗山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70%的股权,并开展罗山湖别墅酒店、桂林市天之泰产品展示中心、银子岩景区、漓江游船、两江四湖景区、大瀑布饭店、龙胜温泉、丰鱼岩景区、资江丹霞景区等项目建设及改造工程。[1]2012年后非流动资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流动资产,但总体资本结构并未改变,故成本相应增加。[2] 2、对资产具体项目分析 从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度流动资产下降系为兑付2012年到期短期融资券所致(2011年其他负债融资),从财务管理角度看,需设置货币资金的合理持有量。从规模来看,货币资金从2012年开始逐年增加,从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看,货币资金占比较低。[3] 2011年存货下降比例较大,主要原因是本期福隆园地产项目交付开发商部分土地;2013年存货大幅增加系为福隆园项目芦笛8、9#楼、子公司桂林桂圳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桂圳城市领地的住宅与车位以及子公司桂林丹霞温泉旅游有限公司别墅。 预付帐款2013年由1.17元降至0.032元,降幅较大,变动原因主要是公司的子公司桂林罗山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向桂林罗山湖集团有限公司预付了罗山湖别墅土地征地款及景区基础设施工程款0.878元及向临桂县两江财政所预付征地款和公司本期向桂林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支付福隆园项目工程款。 在建工程2013年增幅116.26%,变动原因主要是公司本期对桂林市天之泰产品展示中心及办公综合楼项目、桂林罗山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及桂林荔浦银子岩二期工程改造项目等加大了投资力度所致。[4] 2011年公司以本年度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归还了部分长短期银行借款,致使长短期借款同比下降;2014年信用借款借入7.1元。 公司资产结构较保守,变动主要由投资和在建项目引起,负债额度较大,负债的增幅快于资产的增幅。 (二)利润表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旅游业受季节性和国家政策影响很强,前三年收入均无明显变化,2013年受旅游大环境的影响,2013年度收入同比下降,2014年收入有突破性增长,全年收入达9.91元,五年间增幅达211.64%。2014年收入增加主要系福隆园房地产项目收入。 2、销售毛利率分析 某销售毛利率前三年处于较稳定状态,2013年由于旅游大环境影响毛利率有所下幅,2014年出现极速下滑,原因在于公司接手旅游地产项目,而地产项目近年处于市场低迷期,毛利率下降是不可避免。 3、利润总额分析 某利润主要来自旅游服务收入和地产收入。2013年由于旅游大环境影响,旅游服务利润下幅较大,其他副业利润率较高。2014年旅游服务收入有所下降,利润重心向地产项目转移到。近年来随着地产业市场的低迷,搞好旅游服务及相关产业还是很有必要,做好政治、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应急预案,以应对旅游服务主业利率的下幅下滑。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2011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明显增加,主要是因公司2011年发行短期债券留存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12年为负值,主要是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都是负值所致,公司2013年度对桂林市天之泰产品展示中心及办公综合楼项目、桂林罗山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及桂林荔浦银子岩二期工程改造项目等加大了投资力度。2010年至2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维持了企业现金流转的正常状况。 2013年投资活动增加系为公司收购桂林桂圳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65%的股权,支付了股权收购款9000万元。 2014年度经营性现金净额下降由以下原因:①公司2014年度收入同比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②公司2014年度加大了福隆园地产项目开发力度,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③公司2014年按法院《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向青海省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元及利息2354万元。 总体看,虽然公司进行了收购及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但现金流量表净额保持在一定的浮动范围,说明公司财务管理较科学,没有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问题。 二、财务综合评价及建议 (一)通过对某近五年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公司前三年主要从事以旅游为主的销售模式及利润增长点,后两年则引入房地产业,使之与旅游业并驾为企业创造利润。但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并且受政府政策影响,获取利润并不乐观,企业应回归以旅游为主的营销模式上来。 (二)通过对某近五年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 1、公司资产结构较保守,非流动资产较稳定的占总资产75%,后两年在建项目的增多及开辟房地产业务领域,使负债的增幅快于整体资产的增幅,偿债能力减弱。公司应针对性的加大收益率高的资产的投资力度,摈弃成本高的旅游项目。注重相关资源整合,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2、公司收入受季节性及政策环境影响较大。虽然公司2014年房地产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但获利能力并不和其高风险高报酬的行业性质相匹配。抛弃高风险产业,打破旅游季节壁垒,积极引导分散消费,建设非旅游旺季的旅游项目,使淡季不淡。 3、公司投资和筹资的现金流量对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没有产生大的影响,说明公司投资主要以向外借款为主。 (三)公司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与投资地产项目和收购股份、扩大旅游设施建设有直接关系,但旅游业是一劳永逸的行业,在不受自然及国家政策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下,旅游业前途还是比较乐观。 (四)旅游行业是属于服务性行业,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服务设施、扩大影响范围、不断增加旅游相关产业、创办特色游对于行业前途发展至关重要。 (五)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健全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游客安全保险制度。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使用者根据报表的分析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投资;经营者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决策。本文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选取2012―2014年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运用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并与同行业的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对比,阐述海尔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 盈利能力 发展能力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行业之首,是我国家电企业的代表。本文以海尔公司为分析对象,收集该公司2012―2014年的年报资料,分析该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并与海信公司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对财务指标数字中反映出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发现问题,并予以初步建议。 一、海尔公司财务报表指标分析 本文选取较为重要的几个财务指标对海尔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海信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来源于上交所、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年度报告。 (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分析偿债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程度;预测企业筹资前景;为企业进行各种理财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也称为支付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的变现来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企业要重视它的变化。本文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进行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表示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该指标是正指标,指标越高越好。指标越高,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短期流动风险较小。不过流动比率过高,会造成资金成本过大,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该指标为2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合理。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流动比率标准,流动比率高低是否合理,需要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比较。由图1可知,海尔公司和海信公司的此项指标都小于2。与海信公司相比,海尔公司的指标增长缓慢,整体低于海信公司的指标。但指标值仍处于安全范围,通过流动比率分析,可以得出海尔公司具有很强的资本营运能力。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试验比率,是指几乎可以立即变现用来偿付流动负债的那些资产,扣除了流动不确定性较大的存货、预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项目。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标准是1。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排除了企业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是短期变现能力很差,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所以用速动比率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更准确。从下页图2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速动比率指标都大于1,相比于海信公司,海尔公司的速动比率整体水平较低,但是海尔公司的速动比率呈上升趋势,海信公司的速动比率趋于平缓。在剔除存货及预付账款的影响之后,海尔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与此同时,需要注意资产的收益性。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非流动负债的能力。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得出企业偿付长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能力的大小。长期偿债能力可以反映企业资产质量和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通过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与安全程度。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比率进行分析。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它通过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反映在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获得的。该指标越大,则企业负担的债务就越重;反之,企业负担的债务就越轻。该指标的警戒线是100%。由图3可知海尔公司和海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低于100%,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下降状态,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在增强。相比于海信公司,海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要高,它的长期偿债能力稍弱。 (2)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是所有者权益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是投资人投资所形成的。该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高,对债务的偿还保证程度越高。由图4可知海尔公司股东权益比率最近三年呈上升趋势。相比于海信公司,海尔公司的股东权益比率较低。但总体来看海信公司股东权益比率上升缓慢,海尔公司则处于较快的上升趋势。说明海尔公司近几年投资人的投资比例在上升,举债的比例在下降。 (二)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营运资产。营运资产的效率通常是指资产的周转速度。通过分析营运能力可以评价企业资产流动的情况。因为,相比企业资产的收益性,资产的流动性更重要。营运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本文针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进行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收账速度。本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表示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成现金的次数。该指标越高越好。从图5中可以看出海尔公司和海信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都在下降。相比于海信公司,海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直线下降,并且这三年的下降速度快于海信公司,海尔公司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意味着企业的收账管理水平变低,回收速度变慢,收现能力变弱。 2.存货周转率。该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的次数。通过存货周转率可以反映存货周转速度及存货规模是否合理。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从图6可以看出海尔公司和海信公司最近这几年的存货周转率趋于平缓。尽管海尔公司的存货周转率高于海信公司,但是近三年的存货周转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企业需要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变现能力,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盈利能力上。所以各方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 1.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不但直接反映资本的增值能力,还影响着企业股东价值的大小。该指标越高,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好。从图7可以看出,海尔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趋于平缓,海信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海尔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低于海信公司。 2.销售净利润率。该指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从图8可知海尔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呈稳步上升趋势,海信公司则呈下降趋势。说明海尔公司的销售能力提高带来了很好的收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也称为企业增长能力。企业应该追求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所以需要管理者利用股东和债权人的资本进行有效运营,合理控制成本,增加收入来获取利润,从而实现股东财富增加,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选取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指标进行分析。 1.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是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与上期净利润之比。该指标是正向指标,净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结果,净利润的增长是企业成长性的基本表现,选取净利润增长率更能分析出企业的发展能力。从图9可以看出海尔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增长率远远高于海信公司,但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总体来说海尔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是正的,说明净利润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略有下滑。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只分析净利润增长率,不能说明企业净利润增长的情况,还要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之比。该指标是正指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从图10可以看出海尔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趋势是先平缓后下降,先是大于海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然后小于海信公司的增长率。但总体来说,海尔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正值,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是增加的。 3.净资产增长率。对利润的增长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资产规模的分析则需要分析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是指本期净资产增加额与资产期初余额之比,是用来考核企业资产投入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净资产增长率为正数,说明企业本期增加了资产规模,增长幅度越大,说明资产规模增加幅度越大。从图11中可以看出海尔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整体高于海信公司,并且海尔公司大幅度增加资产规模,所以才会有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企业扩大资产规模虽好,但要与企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注重销售业绩的提升,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从行业发展来看海尔公司的发展能力较优。 二、加强海尔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海尔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资本结构比较稳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营运能力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现金回收能力需提高;盈利能力较强并且逐年提高,但是净利润的含金量在2013年有所下降。因此应该从以下方面改善海尔公司的财务质量。第一,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关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的运营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及时催款,加快现金回收速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强存货的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第三,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勇于开拓国际市场,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多视点 【摘 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报表使用者根据披露的信息做出决策,因此如何更为准确的分析财务报表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提供了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多视点,望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加有效的分析财务报表。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多视点 一、浅析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从分析内容和时点来看,可以是对上市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从分析的主体来看可以是外部股权持有者和债权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可以是内部管理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 二、视点一 如何分析企业有没有“钱”,看资产负债表。钱是借的或是自投的,能否借来钱,还得还的了钱,这是企业生存力的表现之一。有如下指标: 1.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2.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指标4.反映企业获利能力指标5.反映企业收现能力指标6.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 对于以上指标,分析如下几个: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①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为2.0,行业性质不同,比率会有浮动。②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为1.0,行业性质不同,比率会有浮动。③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一个短期的债权人也许会对该指标感兴趣。 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④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债权人要求比率越低越好;股东要求比率越高越好;经营者要求保持恰当的资本结构,一般认为该指标在50%左右,行业性质不同,比率会有浮动。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指标: 周转率比利润率重要 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怎样定义是否挣钱了呢?利润总额越高,挣得越多。但是另外一个变量C周转率也得重视,利润率高不一定能赚钱,周转率重要。沃尔玛是经销商,他是如何赚钱的:一块钱成本投入,利润率是2%相对于很多企业不算高,但是沃尔玛一块钱资产一年周转24次, 挣到四毛八分钱,这就是沃尔玛挣钱的秘密. 三、视点二 如何分析企业成本控制好坏,看利润表,关注“毛利率”,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有如下指标: 1.营业收入的变动和现金含量2.毛利率3.管销费用是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和下降4.财务费用是否与贷款规模相适应5.投资收益的具体内容和现金含量6.营业利润的现金含量7.企业的业绩是否过分依赖营业外收入 营业收入及其现金含量的走向: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是用销售收现率来衡量的,销售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该比率反映企业的收入质量,一般的,该比率越高收入质量越高。当比值小于1.17时,说明本期的收入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当比值大于1.17时,说明本期的收入不仅全部收到了现金,而且还收回了以前期间的应收款项或预收款项增加。营业收入与销售收现率两个指标同时走高,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销售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况。如果这两个指标同时走低,则企业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 毛利率的大小及其走向: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良好的财务状况要求企业的毛利率在同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且不断上升。如果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则意味着企业所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加剧,销售环境恶化;如果企业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意味着企业所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要差。 四、视点三 如何分析企业的销售状况,看现金流量表,关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应了企业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包括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减去本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应。 五、销售收入现金含量揭示企业销售状况 长安汽车是重庆市一家主要从事微型汽车及发动机的开发制造和销售的上市公司。产品包括各种型号的长安牌微型厢货车、微型货车、奥拓型轿车以及用于微型汽车的江陵牌汽车发动机。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迅速崛起,公司的销售形势持续向好。我们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这个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指标对长安汽车的销售进行分析(见下表),发现该指标自1999年起逐年走高,更为可贵的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逐年增长,因此,分析者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改企业销售收入回笼现金情况良好,并且还不断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质量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营业收入与营业收入现金含量两个指标联袂走高的经济含义是企业的销售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况。这样的公司,在2002年的证券市场上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就不奇怪了。 总之,进行报表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分析财务报表不同科目的实际的经济含义,并发现相关指标的相互联系,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山东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造纸行业是全国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工业之一,与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极其密切。但造纸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和替代危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选取山东XX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运用专业财务分析方法,针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造纸行业;绩效评价 一、行业分析与公司介绍 造纸工业是全国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工业之一,与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整个造纸工业的规模经济性是非常强的,其增长性与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间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本公司是全国500强企业,被誉为国内最富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造纸企业。公司注重环保、注重研发、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塑造。而最近几年,公司受到整个宏观经济面的影响,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供求不稳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问题,使得公司对产品的销售面临更大压力。受此影响,公司的利润也出现了下滑。 二、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水平分析 公司的大部分资产项目都是以较快速度增长。对于总资产,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14.99%。对于货币资金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73.95%,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10年较多的采用票据结算方式,而在11年票据结算方式适当减少了。对于其他应收款项目,较10年,11年增长了550.03%。这一增长非常显著,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增加了土地保证金以及公司本部增加了融资租赁保证金。而对于存货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67.23%。公司在2011年存在一定程度的原材料囤积现象。并且公司2011年在销售方面表现明显2010年好。有一部分产成品没有及时销售出去。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存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以上三项的增长带动了2011年流动资产增长了38.38%。对于应收账款项目,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24.00%。 主要是因为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信用将一大部分应收款以不带追索权的方式出售给了银行。对于在建工程项目,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56.47%。这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新闻纸和铜版纸部分项目完工转入到了固定资产之中。 由表1可知,公司的大部分负债项目都是呈增长态势。其中,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是增长比较快的项目。而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对于应付票据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43.70%。主要是因为公司在本期增加了很多的银行承兑汇票。对于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36.00%。 这主要是因为本公司在当月计提工资,却在下个月发放以及公司按照季度来提年终奖金。对于长期借款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51.11%。这只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的40万吨铜版纸项目以及子公司投资项目借款增加所引起的。对于长期应付款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46.11%。这主要由本公司的一部分一年内到期的应付融资租赁款项重分类至非流动负债所引起的。对于预收账款项目,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39.82%。预收账款是购买方提前支付款项,但没有提货而形成的。对于其他应付款项目,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22.94%。对于负债总体而言,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24.87%。综上所述,通过水平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整体状况良好。这对公司提高生产经营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非常有利。 (二)结构分析 由表1可知,占资产比例最高的始终是固定资产,2010年和2011年分别占到48.4%和55.58%。在建工程项目也占到很高的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占到21.10%和7.89%。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近几年并购了一些公司所引起的。值得说明的是存货,存货所占比率要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公司存货的变现能力是比较好的。由表2可知,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和在负债中占到70%以上的比例。流动项目中的短期借款占到总负债的将近35%,长期借款所占比例也是居高不下。综上所述,通过垂直分析可以看到,资产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所占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但负债项目中,短、长期负债所占比例明显偏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据计算,2010年、2011年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是71.02%、89.96%。该公司的流动比率显然很低。这说明该公司在偿还短期债务时可能会存在困难。该公司的这一指标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出公司的短期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变现能力不乐观。而现金比率分别是22.19%、35.31%。该指标说明该公司拥有的现金量比较少。以上三个指标的数据说明公司短期的财务基础不是很牢固,在偿还一年内的短期债务的能力不是很强,有一定的财务风险。2010年、2011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58.28%、63.29%,这一指标略微偏高一些。说明公司的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稍有不足。产权比率分别是137.72%、172.45%。该公司的这一指标稍微偏高。综上所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不足,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从另一方面,这说明公司在积极利用举债来经营,这有利于增加公司额外的收益,以争取获得风险利益。同时,公司利用举债也可以将风险损失适当转移或转嫁给别的企业。 三、利润表分析 (一)水平分析 据计算,公司的总收入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较2010年,2011年的总收入增长了34.99%。这说明公司的生产状况和销售状况比较良好,实现总收入的快速增长。较2010年,2011年的营业成本增长了34.22%。营业成本与总成本及总收入的走势基本趋于一致,这说明主营业务生产和销售能力没有存在太大的异常情况。对于营业利润项目来说,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83.56%。公司的毛利润如此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公司对费用的控制没有做好。看成本中的内部项目,销售费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38.18%。由于公司销售量逐年增加,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成本逐年上升。大量的产品不能立即实现销售,加上公司对仓储的管理欠缺,仓储费大幅度上升。上述两个方面使得销售费用增幅如此明显。管理费项目,较2010年,2011年略微下降了4.69%。引起此管理费波动的项目是税金。财务费项目,较2010年,2011年增长了120.58%。主要是由公司在11年的借款利率上升,借款额增加以及铜版纸、新闻纸项目转资以后长期借款的利息计入到财务费用中引起的。由于费用的控制不力,使得总利润和净利润都出现了下降。而对于净利润项目,较2010年,2011年下降了25.36%。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比亚迪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比亚迪作为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获得初步成功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比亚迪公司财务分析整体结论。 [关键词]比亚迪;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 1公司简介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95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总部设立于广东深圳,主要从事的业务有二次充电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以及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产品的相关业务。发展至今,比亚迪汽车产业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模具制造、整车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组合。比亚迪汽车在模具开发、车型研发、整车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渐渐完善。比亚迪汽车一直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2比亚迪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2.1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从表1 各项营运比率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四个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均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水平,这四个周转率指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公司的现实经营中还蕴含着一定的风险,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2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偿债能力处于较差的水平。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小于1,但较前两年都在逐步上升,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在不断改善,公司的生存能力在不断增强。财务结构稳健,但现金流比较紧张。资金较为充裕但资金质量不佳。 2.3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比亚迪公司2010―2012年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一直下降,但2012―2013年有小幅度的上升。2014年比前一年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不同的是,在这5年里,总资产报酬率一直在上升,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在增强,企业资产运营效益有所提高。 2.4公司成长能力分析 表4可知,比亚迪公司近5年的成长能力欠佳,尤其在2010―2012年这三年里,各项增长率指标表现都比较差,都在下降。2010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7.84%,而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而且在2010年的基础上2011年的指标有所恶化。公司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很多因素影响了公司的成长能力。2011 年公司开始主动放慢发展速度,并努力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2012年以后各项增长率指标有所回升,但效果并不明显。 3比亚迪公司财务分析整体结论 比亚迪公司2014年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差,现有的主要产品面临更新,该公司必须开发新的产品,以提高主营业务收入,提高盈利能力。自2010年以来比亚迪公司的运营能力整体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公司近几年的资金周转不够灵活,资产的利用效果不好。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效率降低,公司应考虑加强存货管理,扩大销售,防止产品积压造成存货跌价损失。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与速冻比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公司偿债能力比前几年有所增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逐年降低,说明其当期偿债能力在逐渐减弱,总体而言,比亚迪公司有一定的债务风险,公司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债务管理能力。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做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措施,在我国各大上市公司中均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开展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据笔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各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务报表专业性的缺乏、分析方法过于落后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研究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战的打响,上市公司为了更好促进自身发展,试图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达到目的,但由于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确保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据此我们必须找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策略予以应对。笔者将分别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有效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据笔者研究,现阶段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缺乏一定专业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采取的分析方法也过于落后,通常运用到四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是比较分析方法,第二种是因素分析方法,第三种是比率分析方法,第四种是趋势分析方法。所谓比较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是发展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不具备可比性;所谓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将替代顺序性、分析相关性、替代连环性引用其中,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过于依赖人为判断;所谓比率分析方法,通常是指对财务比率中的两个项目进行比较后获取的数据,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缺乏全面性;所谓趋势分析方法,通常将上市公司前一年度作为参照物,这种方法局限性表现在误差率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四种分析方法都已经无法满足上市公司发展需求,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中的分析人员素质水平层次不齐,存在理论知识缺乏,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以至于他们在分析方法的应用,指标的计算方面会产生诸多错误,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专业性与严谨性。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在分析人员的选择上未经过严格考核,无法对分析人员素质水平全面了解,最终导致上市经营业绩难以得到体现。 二、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有效开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市公司展现出了新的发展局面,过去落后陈旧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实际需求,据此,上市公司必须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有效创新,摒弃陈旧落后的分析方法,将新的分析方法应用其中。首先,应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特点来制定,其次应以全面分析为原则,降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片面性;再者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结合起来,使分析方法更加全面,上市公司还可以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为一体,将个案分析方法与综合分析法结合。上市公司在构建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必须将这些新的分析方法应用其中,充分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领导在对专业方案进行优化时必须以自身上市公司为主,对于其他上市公司的相关经验不能照搬,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态度,避免不良状况的出现。例如:公司要想了解自身财务状况随时间的推移所呈现的趋势,一方面看数据增减变化是否异常,通常可以利用折线图或柱状图来分析。如图1: 如果要展现数据的层次结构还可使用双层饼图,如图2: 此外分析人员作为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分析人员自身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专业性。据此上市公司部门应对分析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上市公司管理知识,促进分析人员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确保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专业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中发展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据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上市公司领导必须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重视,多吸吸收专业的分析人才,并大力开展专业培训,促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财务报表工作的良好进行,在推动上市公司朝着可持续化目标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市场占有额和竞争力,使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发展更加稳定。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摘要】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不断加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将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更加规范化。笔者主要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本内容进行认识和总结。在回顾现有财务报表分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局限性 原因 对策 1.相关理论概述 1.1财务报表分析一般理论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 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 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 1.2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 财务报表分析有一定的量化的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一般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 1.3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2.1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1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完全问题。主要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定量性、货币性的经济信息。非财务信息评价指标如:商誉、人力资源、企业综合竞争、经营风险、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可能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2.1.2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滞后问题。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财务报表中很多数据代表的是过去阶段的成本或者变现价值,反应企业未来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并且货币时间价值的作用和物价变动因素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将会使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 2.1.3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会计估计的存在使报表中的数据并不一定客观准确,会计信息失真,利润失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受到扭曲,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加之企业经营者利用会计准则人为地操纵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使对外财务报表有利于企业。报表粉饰和虚假做账, 提供的错误信息将误导使用者。 2.1.4财务报表数据可比性的问题。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灵活选择,如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使不同企业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财务分析结论有差异。 2.2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2.2.1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盈利能力指标虽然揭示特定时期的盈利水平,但它有不能反映盈利能力持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其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以下指标中:首先,每股收益是本年净利润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该指标的分子反应时期指标,分母反应时点指标。其次,分母普通股股数在不同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限制每股收益公司之间进行水平比较。净资产收益率局限性:①净资产收益率仅着重于收益而忽视了风险。②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母用期初和期末净资产平均值同分子当期净利润相比更合理。 2.2.2企业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2个指标。流动比率的局限性:①从静态上反映短期偿债能力。②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速动比率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有一定误导性,在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可收回性,坏账准备计提金额都改变速动资产,当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时,对报表使用者误导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原因 3.1 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原因 首先,财务报表分析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以及能否全面的结合非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分析都将对相近或相同的分析指标产生不同的分析结论。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者素质和经验不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衔接是财务报表分析能否产生局限性的原因。 3.2 人为操纵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人为操纵进行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上市公司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获得高额利润。 3.3 财务报表分析内容构成方面的原因财务报表分析内容构成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全;②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不全;③预测信息的披露不全。 4.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4.1 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拓展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仅是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是大多数使用者的主要信息来源,基本上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而某些非财务信息也将对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除现有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他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4.2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创新结合报表附注内容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要结合报表附注,充分理解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才能获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需要按监管要求,定期向投资者披露其经营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是各类报表使用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对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也是维护其企业形象,向市场公布其一定期限内的经营信息的有力途径。但是,目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本身存在不足,如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还存在着缺陷,这些不足都使得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使用不够完全。因此,针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所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优化思路 财务报表的分析,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以及特定的财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里面所提供的企业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从而得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投资、融资、盈利等状况。各类报表使用者可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其所需的信息,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完善,对指标使用和分析方法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效率,从而对企业以及对投资者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缺陷 财务报表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反映,但是只是使用财务报表毕竟不是一种绝对完善的反应方式,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存在不周全的地方,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不统一会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这种不统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使用了不同的财务报表编制方式,这会使得该企业在这期间的财务信息没有办法通过横向比较得到有效的分析结果,因为不同时期使用的报表编制方式存在着差异。其次,为了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企业有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行为趋向,比如企业可能会通过延迟确认费用来增加当期的收入进而提高利润等操作,因此通过财务报表反应出来的信息也许并不能完全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存在的缺陷 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时候,会影响分析结果的有效性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使用的分析指标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分析的指标体系不够健全,如对绝对指标,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等重要的绝对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及相对指标,又如现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里面,对投资收益率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及对流动性指标以及偿债能力指标。二是使用的指标存在缺陷,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如对盈利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使用,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只能反映相应时间段的企业的收益状况,因此时效性较欠缺,并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并且,该指标只说明企业的收益状况,但不包含相应的风险信息,也就是说仅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使用者并无法得知上市公司是在多大的风险背景下实现这样的收益,对收益的质量信息较为缺乏。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静态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动态的因素分析法,而由于每种分析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所以利用这些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也许并不能得到最全面真实的结果。如比率分析法,这种方式使用起来简单,因此适用性是最广的,但是由于是静态的比率分析,因此并不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较好的预测,并且通过使用比率分析法,虽可以找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状况,从而发现在企业经营的相应可能需要调整的方面,但是其实仅通过比率分析,能够发现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而并不能找出导致这些变动的原因,具体每种影响因素的贡献值大小,这方面的分析仍然需要其他的分析方法来完成。比较分析法由于需要找到合适的可比对象才能完成,因此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并不存在可比对象,或者由于竞争环境变化较大,其可比对象是否能在分析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调整,这些都会影响比较分析法的使用效果。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优化思路 (一)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统一性和合规性 为完善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其能够更真实准确的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需首先针对财务报表本身的缺陷进行完善改进。具体如下,第一,为了避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具可比性,需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统一性,使得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方式尽可能保持一致,也要使得不同的企业使用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保持一致性,由此,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上反映出来信息之间才会具有可比性,不同的企业之间也会因为报表的编制方法的一致可以通过相比得到有效的信息。第二,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因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收集工作来自于企业的财务人员,而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来自于审计人员,通过对这几个环节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 (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时候,可通过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使用效率,改进体系的构成结构,使之能够全面完整的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健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开发对相对指标的运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绝对指标的分析,如绝对指标,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等非常重要的绝对指标,可提高其分析的重视程度。此外,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中,为了完善企业财务的分析角度,同样也要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如企业产品的市场分析和客户评价、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等,这些非财务指标有助于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由此建立起来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将更为健全。第二,由于使用的指标各自存在缺陷,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信息,因此各种指标的结合使用将能弥补单个指标存在的不足,如盈利指标中对收益率的衡量,为了更好的反映获得收益的质量,可对该收益率下,相应的偿债能力、付息能力甚至是风险的衡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由此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是在什么样的风险背景下实现这样的收益,已对企业的收益状况进行更全面的说明,得到有效的分析结果。 (三)优化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使用,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 通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在提高了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的统一性,以及优化完善了财务报表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更要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由此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得到上市公司的有价值信息。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由于每种方式都有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其分析的优势以及短板,因此进行分析的时候应避免仅使用单一的分析方法,由此可以在各种分析方法中取长补短,得到上市公司的有效的财务信息。比如可在比率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状况,然后使用因素分析法,找出导致这些变动的原因,具体每种影响因素的贡献值大小,通过几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更好的分析。同时,在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注意分析方法以及分析信息的时效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的反映,甚至考虑通货膨胀以及货币的时间因素的影响等等,会使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思路进行优化改进,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统一性和合规性,为了避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具可比性,需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统一性。二是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健全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开发对相对指标的运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绝对指标的分析,以及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各种指标的结合使用将能弥补单个指标存在的不足。三是优化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使用,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更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由此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得到上市公司的有价值信息。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刍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各类市场参与主体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窗口,也是公司管理层发现企业经营问题的总结性资料。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及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并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某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集中体现,是债权人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平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认识上市公司经营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进而从整体上系统地对上市公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出明确判断[1]。财务报表分析对上市公司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估经营绩效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体系,正确地运用分析方法可以对上市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成果做出大致的评估,以便上市公司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某段时间的工作做出绩效考核。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也成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考核的重要方式。 (二)揭示潜在风险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发现经营中的异常情况,上市公司自身在本行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变动,帮助管理者、投资决策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识别上市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为规避经营风险与债权风险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三)优化资源配置 从全局的角度综合分析面对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能够使上市公司正确地运用投资,合理举债及规划长短期债务比例,实现上市公司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效益最大化[2]。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表编制方法不一致。现行财务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3]。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公司之间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财务报表可比性分析结果产生重大偏差,可靠性程度不高。 2.财务报表信息存在时间差异性。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反映已发生的历史事项,都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通货膨胀与汇率波动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会严重歪曲上市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造成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可信度降低。 3.财务报表粉饰。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上市资格,获取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等自身利益,各种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与债权人[4]。例如上市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人为调节利润;多计应收账款来调节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大小,从而利用财务报表虚夸企业债务偿还的能力[5];遗漏或者错报重要会计信息,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存在问题 1.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上市公司只有盈利才能生存与发展,盈利能力分析是关注的财务报表分析关注的重点,但是盈利能力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净资产收益率,首先,净资产收益率缺乏时效性,只关注企业某段时间的状况,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影响。其次,缺乏对风险的反映,只注重收益而忽略了经营风险。再次,对价值体现不足,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的是历史价值,而不是现在的市场价值,导致净产收益率无法准确衡量现有股票的价值。 2.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就是分析债务的资产保证情况与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入量的保证情况。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收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是理想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也不代表企业现实的偿债能力。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虽能动态反映企业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但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它的现金流都有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同样的衡量指标静态对待不同的情况,分析所得结果缺乏可信度。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结构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债权存在着很大收回风险。因此,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问题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适用性强,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绝对可靠;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行业类别,经营环境等问题。另外比率指标可以人为粉饰。 2.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但比较分析法使用的是历数据信息,在目前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过去的效益能否用来衡量将来能达到的收益水平。另外,由于同行业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比较分析简单的一概而论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在同行中的竞争地位。 3.因素分析法局限性。因素分析法的出发点就是,当有若干因素对综合指标发生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法的该假设就严重制约因素分析法得出的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四)财务报表使用者自身的问题 首先,财务报表分析者的风险观念及财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的不同导致对同一分析指标高低判断出来的结果也必然存在差异,甚至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其次,分析者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及相关财经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往往选择财务分析指标与理解财务分析结果也不相同。 (五)财务报表分析工具存在的局限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财务报表分析变得相对简单容易。但近几年国内一些通用性性较高的财务分析软件,普遍还停留在核算功能的水平,基本属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对于事前的预测,事中的分析、管理、控制活动能力薄弱。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优化建议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报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准则选择较多,甚至某些规定没有具体明确表述,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就给上市公司管理者留下粉饰财务报表的操作空间,给财务报表分析造成了很大的迷惑。所以加强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自身建设,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是编制一致性财务报表与防范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提升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增加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这要求在选取财务指标分析时考虑其不足。比如,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速动比率。虽然速动资产从流动资产中扣除了存货,但不能真实反映出速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变现的本质。因为预付账款作为经济行为的抵押品,在短期内无法变现;另外,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能否收回、何时能收回具有不确定性,在指标选取过程中,我们应剔除账龄大于某段时间的应收款项,使速动比率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增设非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为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应增设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非财务分析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如市场占有率、客户评价、新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等。这些非财务指标能够更全面的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助全面评价上市公司后续发展的潜力。 (四)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质量 财务信息无论多么真实、可靠、及时,如果没有严谨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同样不切实际。现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具有指标价值的不统一、忽略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历史价值的相对静态性等局限性,同时分析方法使用单一。因此,要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就必须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比较多个分析结果。 (五)全面发展网络财务报告,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时效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上市公司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发送财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尽量缩短财务报表会计分期,比如及时发送周报,旬报等。这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尽快了解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意义非同寻常。 (六)加强财务与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企业财务人员收集,整理与编制,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是经过审计人员审计的。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七)财务报表分析者提高自身财务素养,开发或引进先进的财务分析工具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者需要系统学习财会知识及了解财务体系;同时,为了使财务报表分析简易且精确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或者利用计算机“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对经济预测的准确度。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评价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财务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财务报表才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各方掌握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对该公司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使公司报表使用者充分了解该公司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全面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经营成果 一、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公司2011年的流动比率为1.19,2013年上涨到1.60,流动比率保持在2左右最为妥当,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错。公司2011年速动比率为0.61,到2013年速动比率与前两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它小于1,因此该公司流动资产中的存货所占比重过大,可以立即变现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较弱。公司2012年现金比率为0.06,在2013年回升了0.01.但是只有现金比率在0.20左右时,公司的直接支付能力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公司需增加现金类资产来提高现金比率,提升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 大冶特钢从2011年到2013年资产负债率在逐年下降,2013年接近30%。而其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30%,说明其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强。大冶特钢的产权比率三年以来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比例较大,从2011年到2013年下降了18.77%。这表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加强,债权人所承担风险较小。由此可以看出,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以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为基础进行盈利分析。公司从2011年到2013年销售毛利率增加了1.15%,该指标的增加表明了盈利能力的增强。 其次,从2011年到2013年成本费用利润率不断在降低,这说明每用一元成本费用实现的利润变的少了,劳动耗费的效益也变的小了。 第二,以资产为基础进行盈利分析。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到2013年一直在降低,下降的幅度较大,三年共下降了7.96%,它的降低是由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同时降低所导致的。 第三,以权益资本为基础进行盈利分析。从2011年到2013年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共下降了13.76%,这说明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有所下降。 另外,资产保值增值率2011年到2013年先降后升,12年的资产保值增值率大约为100%,企业不亏也不盈,保本经营资本保值,13年增加了5.53%,说明营业有了经济效益,资本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增值。 (三)营运能力分析 第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11年到2013年不停在下降,其总共下降了15.99,它的降低表明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的降低,同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为35%。 第二,存货周转率近三年基本保持不变,且与同行业相比稍高,这说明公司存货的应运效率较高,存货占用资金较少,周转较快,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第三,流动资产周转率从2011年到2013年先升后降,它的降低说明公司流动资产经营得利用效果变的不好。 第四,固定资产周转率从2011年到2013年不停在下降,其总共下降1.58,它反应了公司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当,固定资产的利用不是很充分,其生产经营成果在下降,不能完全的发挥出固定资产的运用效果,而公司的营运能力也逐步在下降。 第五,总资产周转率从2011年到2013年不停在下降,其总共下降了0.31,它的降低反应了公司用全部的资产在进行的经营活动的效果变差了,效率变低了。由此可知企业营运能力较差。 (四)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1.现金流量的流入结构分析 公司从2011年到2013年现金流入项目中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是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也有一定的比例,而投资活动所占比例比较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的比重最大。因此企业可适度的增加其投资量。 2.现金流量的流出结构分析 在现金流出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仍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占比重较小,两者比例之和在2013年为5.49%,比较符合特殊钢的经营结构。 二、公司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流动资产中的应收款项比重过大。从2011年到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从38.86一直降低到了22.87,从而使企业的营运资金大多滞留在应收款项上,这会使正常的资金周转受到影响,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第二,企业营运能力减弱,经营效率降低。从2011年到2013年公司的营运能力指标变小了:应收账款周转率从38.86降低到22.87;存货周转率从7.90降低到7.43;流动资产周转率从4.32降低到4.26;固定资产周转率从4.59降低到3.01;总资产周转率从2.01降低到1.70。第三,企业总现金流量中筹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过少。从2011年到2013年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加起来也超不过总现金流入量和总现金流出量的10%。 三、对公司的建议 (一)尽量减少应收款项 第一,面对长期合作方付款比较守信或催债能给的可以欠款,没有把握的客户坚决不能欠款发货。第二,面对需要量大的合作方在了解其合法,有负债能力后,可以为了销售要求对方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提高企业的各指标周转率 第一,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回款监控。第二,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幅度大于流动资产作为参照。第三,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第四,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公司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增加各个资产的利用率,比如:处置多余、闲置不用的资产。 (三)适度增加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 该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筹资:首先可用所有权筹资得到权益资本;其次可用负债得到债务资本。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研究 摘 要 使用者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基于此开展财务预测及决策。本文通过对山东好当家公司近2年的年报进行研究,探索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关键词 财务分 年报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两年山东好当家公司年报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三大报表揭示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情况,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及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及趋势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走势,并据此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潜力进行合理分析及预测,从而为企业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一)对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分析 好当家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43.04%、38.23%,2013年流动资产的比重下降了4.81个百分点。公司的流动性资产所占比重的下降不利于公司抵抗风险,公司的现金流可能会略紧张。 好当家公司流动资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的减少。2013年公司在新建参池、育苗场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导致2013年货币资金比2012年减少了58.25%;而其他流动资产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司扩大规模,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增加。 好当家公司非流动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2013年无形资产在比2012年增加了19,197,077.02元,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趋势应该呈现上升的态势,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 (二)对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分析 2013年好当家公司流动负债比重较大,且相较于2012年流动负债增加了279,804,872.15元,主要是企业扩大规模和购买原材料造成的,但流动负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偿债压力和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对所有者权益分析 从2012年到2013年好当家公司没有进行股本扩张,公司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数额并未发生改变,未分配利润则增加了15,695,734.66元,所占比重由28.74%上升到29.53%,说明了公司最大限度地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也预示着公司未来有着充实的利润分配潜力。 (四)结论 公司在2013年公司流动资产有所减少,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减少,使得公司的流动性有所降低,同时短期负债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和偿债风险增加。并且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2013年度好当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0%,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好当家公司的财务结构还算正常,运营良好。 二、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在报表期间利润的来源及实现途径,并可以合理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利润表的趋势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司利润的发展变化。 (一)对净利润分析 201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02247970.8元,比上年减少了107604196.8元。公司净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减少了98839249.17元,并且由于公司2013年收到征用海域补款3732.82万元所计提的应交所得税增加933.21万元,使得净利润下降幅度略大于利润总额下降幅度。 (二)利润表趋势分析 好当家公司营业收入自2009到2012年以来一直上升,营业成本的增长与营业收入的增长是相匹配的。但是2013年由于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公司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结论 2013年好当家公司净利润和利润总额都有所下降,而这都与2013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2013年好当家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到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准确评估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为可靠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提供数据支持。 (一)水平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77%,主要是由于行业下滑导致海参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造成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8%。而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比上年同期减少21.92%,主要是由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22%。公司201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增加79532974.68元,增幅为521.06%,主要是由于受行业下滑影响造成各项支出减少。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2013年公司投资活动收到的现金流入13062254.25元,比上年同期54813330元,减少41751075.75元,减幅为76.17%。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为471629794.5元,比上年同期627279762.2元,减少155649967.8元,减幅为24.81%。因此,2013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567540.2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9%,主要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款项的减少。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分析。2013年公司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1088556968元,比上年同期1204550000元,减少115993031.7元,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983218070.9元,比上年同期1234995876元,减少251777804.7元。因此,2013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338897.44元,较同期增长了445.99%。 (二)结构分析 (1)现金流入结构与流出结构分析。2013年好当家公司现金流入量同比减少了13.60%,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比重略有下降,说明公司自身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减弱。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0%上升到5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仍然是公司现金的主要来源。而这两年来公司的现金流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公司的现金流出主要用于筹资活动和正常的经营活动需要。 (2)流入流出比分析。2013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为1.11,高于2012年,表明2013年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稍有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为0.03,低于2012年的0.09,表明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并未为现金净增加额贡献较多现金。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流出比2013年为1.11高于2012年,表明公司通过筹资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增强。 (三)结论 好当家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将会有持续增大的趋势,然而由于公司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因此,公司坚持审慎的投资理念,做好投资风险管控,杜绝盲目投资。 四、总结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企业的重要信息,但也必须注意不能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毕竟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违规披露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仅依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不足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还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唯其如此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作者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作者简介:孙琪(1991-),女,汉,江苏,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能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建议和投资建议。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分析了其2010~2013年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并将格力电器2013年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内其他龙头企业对比,进行杜邦分析和成长状况比较,得出结论并相应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格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杜邦分析 一、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经珠海市工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批准设立, 1996年11月1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家电产品,其产品包括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TOSOT生活电器、晶弘冰箱等。 二、格力电器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债务按到期时间一般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相应的偿债能力分析也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公司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公司对短期债权人或其承担的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流动资产的各项目之间,流动性差别很大,其中,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的称为速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为速动比率。 表1格力电器偿债能力情况 比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流动比率1.11.121.081.08 速动比率0.870.850.860.94 资产负债率78.64%78.43%74.36%73.47% 产权比率3.683.642.92.77 长期资本负债率12.06%12.56%4.03%4.68% 如表1所示,格力电器流动比率每年变化较小,速动比率2010-2012年间变化很小,2013年增加,升至0.94,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应收账款增加,存货降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整体偏低,说明格力电器的负债水平过高,流动资产较少,面临的经营风险比较大。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等。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产权比率是总负债与股东权益比值,是常用的财务杠杠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指非流动负债占长期资本的百分比。 从表1来看,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近四年都在70%以上,但逐年下降,说明公司正试图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企业产权比例也逐年下降,但都大于1, 财务杠杠较大;长期资本负债率2012年和2013年急速降低,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长期负债减少了56%。综上所述,格力电器近几年资产负债率有所好转,长期资本负债率很低,但产权比率仍比较高,财务杠杠比较大,企业需有良好的融资状况才能获得更大收益。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财务指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通常情况下,周转率越高,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越高,但也要结合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来分析。评价企业营运能力常用的财务比率有: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表2格力电器营运能力指标 比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50.33 67.64 67.55 64.11 存货周转率(次)5.21 4.75 5.77 9.0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11 1.16 1.17 1.14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10.92 10.79 7.82 8.47 总资产周转率(次)0.92 0.98 0.92 0.89 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要反映流动资产营运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的比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较好。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是评价企业应收账款流动性的指标。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存货的比率,表明了一年内存货周转的次数。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由表2可见,格力电器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小,且变化不明显。自2010年后,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升高,2012年变化不大,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轻微下降,由此可见,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相对比较平稳。格力电器的存货周转率在2011年有轻微下降,在2013年增幅较大,原因在于2013年格力电器存货减少,销售收入增多,这表明格力电器的存货流动性和变现性增强,管理水平较好。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比率,反映了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由表2可见,格力电器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12年下降了27.5%,至2013年又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新增了64.7%的固定资产,新增的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表2的结果来看,近四年格力电器总资产收益率整体比较稳定。 (三)盈利能力分析 表3格力电器盈利能力比率 比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销售净利率7.12%6.37%7.50%9.19% 总资产净利率6.55%6.22%6.92%8.15% 成本利润率8.80%8.07%9.58%11.96% 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从表3可以看出,格力电器的销售净利润除2011年有下降外,最近两年连续增长。总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每一元总资产创造的净利润,格力电器总资产净利率在2011年最低,2013年总资产净利率有明显上升。成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虽然格力电器销售费用在2012至2013两年大幅增加,但成本利润率仍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两年格力电器成本控制水平有所增强,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了销售净利率。 三、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比较 (一)杜邦分析。杜邦体系的核心比率是权益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股东投入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权益净利率是总资产净利率与权益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总资产净利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为总资产周转次数的乘积。 与家电行业内其他几家龙头企业就2013年财务情况进行杜邦分析的对比,如表4所示,2013年格力电器在四家主要电器制造商中权益净利率比较高,次于科龙海信,高于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解来看,其销售净利率在这四家企业中最高,远高于行业平均值7.52%,总资产周转率最低,总资产净利率与其他企业相差不大,其权益净利率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权益乘数高。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的筹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是资产负债率,格力电器的负债率高于海尔和美的,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格力电器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杠效应,其销售势头好,获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很好。 表42013年家电企业对比 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科龙海信行业平均 销售净利率9.22%3.36%6.86%6.86%7.52% 总资产周转率(次)0.89 2.85 1.25 2.02 0.93 总资产净利率0.08 0.10 0.09 0.14 0.07 权益乘数3.78 2.72 2.48 3.76 2.18 权益净利率30.90%25.94%21.23%52.15%15.23% 每股收益增长率47.31%13.32%63.15%73.60%39.49% 营业收入增长率19.44%11.95%17.91%28.49%15.92% 净利润增长率47.31%22.46%63.15%73.50%39.49% (二)成长性比较。如表4所示,格力电器的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较高,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净利润增长率高于美的和海尔,说明2013年格力电器的成长速度比海尔和美的快。整体来看,格力电器的成长性水平比较高,发展潜力良好。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格力电器负债水平比较高,其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比较低,但这三年负债水平有轻微下降。其资产运营能力整体比较稳定,存货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因大量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率有待增强。其盈利水平比较好,成本管理水平有所增强,销售净利率上升并高于行业水平,销售能力在持续增长。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格力电器权益净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但杠杠系数比较大,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净利润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近几年持续增长,成才速度很快。 本文针对格力电器财务状况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大于2,速动比率大于1,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格力电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使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比较高,建议适当降低负债水平,完善筹资结构。第二,提高销售水平,继续提升成本利润率。近三年格力电器成本利润率不断提高,公司可以继续减少不必要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升盈利水平。第三,加强品牌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格力空调的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建议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基于GMDM模型的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去哪儿”与“携程”的对比分析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与新业态。互联网平台公司与传统公司相比,在资产规模、营收模式、价值评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已难以完全适用于互联网平台公司。本文考量与整合互联网平台公司特有的核心指标,构建适用于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并基于“去哪儿”与“携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能够对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视角。 一、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在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的适用性 互联网是多方共存的生态系统,有着统分结合的双层结构:“统”即基础业务平台是免费的生态系统,“分”即多元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平台公司普遍具有轻资产、无污染、资源消耗少的特征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的基本内涵 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既从总体效果上考察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营销效果,又深入分析营销的各种驱动因素的贡献价值。该模型的核心公式:投入毛利率=毛利率×单位活跃用户价值×用户活跃度×单位营销效果。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毛利率。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销售费用是作为单独费用列支的,没有计入毛利率的成本中,但在互联网平台公司中,用户数量和收入由营销费用驱动,所以营销费用应该计入毛利,调整后的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销费用)/营业收入。 (2)网络效应乘数。网络效应是指信息产品存在互联需要,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传递网络的规模的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中用户很少,那么他们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有限的人员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信息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可以得到改善,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更多价值。因而,网络效应乘数=单位活跃用户价值×用户活跃度×单位营销效果。 (3)单位活跃用户价值。活跃用户是相对于“流失用户”的一个概念,是指那些会时不时地光顾网站、并为网站带来一些价值的用户。单位活跃用户价值=营业收入/活跃用户数 (4)用户活跃度。对于一个网站而言,真正有意义的是活跃用户数而并非总用户数,因为只有这些用户在为网站创造价值。用户活跃度=活跃用户数/用户总数。 (5)单位营销效果。单位投入获得的用户,包括自然流量和购买流量。单位营销效果=用户总数/(营销费用+营业成本)。 (二)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与传统杜邦分析方法的比较 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与杜邦分析体系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互联网平台公司特有的核心指标,将其有机整合串联成一个整体,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能力与潜力。通过对投入毛利率层层地深入分解,可以有效发现互联网公司的营销瓶颈与驱动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投入毛利率分解模型(GMDM)在互联网平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去哪儿”与“携程”两家互联网平台公司为例,运用GMDM模型对两家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探究是否能发现一些不同于传统报表分析方法的结论。 (一)“收入结构”决定盈利模式 从图2可以看出,“去哪儿”的收入主要来源靠广告,“携程”的收入主要是靠佣金;“去哪儿”的盈利模式是建立比价搜索平台,赚取点击服务费;“携程”的盈利模式则是向酒店和票务供应商收取佣金费用。 (二)“成本结构”决定平台延展性 成本结构主要由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重决定,如果固定成本比重较高,则平台延展性越好,收入越增长,毛利率变越高。由于边际成本在平台扩张中趋向于零,免费模式有了实现的基础。“携程”的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的比重高于“去哪儿”,说明其平台的延展性更强。 (三)毛利调整 通过图3和图4可以看出,当作出调整后,“携程”的表现明显好于“去哪儿”,即“携程”的利润空间更大。 (四)“去哪儿”的投入毛利率与具体分解 本部分主要对表现不佳的“去哪儿”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对投入毛利率分解后,可以发现“去哪儿”近年来的投入毛利率的增长主要靠单位活跃用户价值驱动,而单位营销效果不断下降。从长期来看,“去哪儿”单位营销效果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随着各种应用的不断增多,营销渠道资源必然更加稀缺,营销的单位费用自然高企。如果“去哪儿”想继续大幅提升投入毛利率,则应该把工作重心聚焦于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五)应收应付与生态圈的话语权 通过图5和图6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携程”在行业内更有话语权,其利用上下游资金的能力突出,经营风险更小。 整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携程”比“去哪儿”更加值得投资。基于传统分析角度,很可能认为“去哪儿”的业绩更加亮眼,但是通过GMDM模型分解后,无论从应收模型还是营销效果都显示出:“携程”的财务状况更加健康、财务可持续性更强。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综上,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互联网平台公司而言有其固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未能将与互联网平台公司特有的关键性指标纳入体系之中,如用户活跃度、单位活跃用户价值等。本文构建GMDM模型作为对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补充与拓展,以适应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特点。该模型更适合于初创发展期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因为初创期的公司更加关注发展能力与营销效果。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类公司发展迅猛,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价值必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估互联网类公司的业绩与价值,GMDM模型有其独特的分析视角与应用价值,提供了一种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思路与新视角。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稳健发展。随之而来,人们对汽车种类的选择越来越多,对于汽车公司能否健康稳定发展这一问题愈加关注,从而能反映公司营运状况的财务报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并不是完全真实有效的,致使广大投资者遭到不实报表的误导,损失惨重,企业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挑战,所以,如何鉴别上市公司的“数据陷阱”,需要我们对报表进行认真分析。本文从一个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的角度,以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利用会计学和经济学等的相关知识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分析结论,从而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改善决策。 关键词: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改善决策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及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 财务分析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最早用于银行的信用分析。它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等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意义 1.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它可以通过既定数据准确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大小和经营成果的优劣。 2.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现状。我们都知道,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的工作,通过分析,财务人员可以及时找出企业在理财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继而不断调整,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估价企业未来。它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营计划以及进行财务控制提供确切依据,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是实现会计报表分析的手段,由于分析目标不同,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四种,即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而本文重点运用前三种分析方法。 三、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企业简介 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曾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开发、制造和销售,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A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具备了年产汽车130万辆、发动机130万台的能力。 (二)财务报表具体分析 1.资产负债表重要数据结构百分比分析(见下表) (1)资金来源构成 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从2011到2013年,A公司债务融资比重从59.90%上升到66.63%,继而下降到65.07%,权益融资比重从40.10%下降到33.37%,继而上升到34.93%。从债务构成来看,流动负债远高于非流动负债,表明公司短期债务的财务风险和偿还压力都比较大。另外,自2012至2013年,随着公司债务融资比重有所下降、权益融资比重上升,这是因为高比重的债务融资虽然会带来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也会扩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而公司适度的调整财务杠杆,实质上是将部分由借入资金产生的经营风险转移给了权益资本,因此还应该进一步关注杠杆效应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 (2)资金的运用构成 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从2011到2013年,A公司非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且所占比重较大,从57.13%上升到59.58%。从非流动资产构成来看,固定资产增幅较大且比重高于其他非流动资产,而这主要是新并购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及在建工程转入所致,说明公司生产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非流动资产上升将会提高公司日后的债务再融资能力。该公司流动资产所占比重从2011到2013逐年下降,而从流动资产构成来看,货币资金从13.33%降至8.02%,这可能是因为新并购子公司以及扩大固定资产建设导致货币资金减少,这些与生产和销售环节有关,且流动资产比重下降还降低了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3)资金用途与资金来源的适配型 由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可知:2011-2013年,在资金来源方面,A公司有50%以上的资金均来源于短期资金,权益资金来源均高于33%;而在资金运用方面,该公司有40%左右的资源配置在短期用途上, 60%配置中长期用途上。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运用基本上是适配的。 2.利润表重要数据的比较分析 由表可知:从2011年到2013年,A公司营业收入一路上升,增长率分别为10.96%、44.93%,净利润也同步上升,分别上涨了52.87%和274.71%。然而,净利润的增幅却远远高于营业收入,这主要是投资收益激增的推动作用,而这三年投资收益的大幅上升,主要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逐年增加。2013年,营业外收入在连续几年上涨的情况下下降了6.85%,这是因为公司并购获取了债务重组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少也是其原因。而营业外支出连年减少主要是因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所致。 3.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分析 (1)2011-2013年度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现金来源构成图图示 由图可知:2011到2013年,A公司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分别约占现金流入的81%、78%、90%,且大多数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分别约占15%、16%、6%,且大多数来自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分别约占4%、6%、4%,且大多数来自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由此可知,A公司主要依靠投资活动取得现金来源,这也符合一般规律,这表明企业发展势头不减,销量较好,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2)2011-2013年度现金流量表结构百分比现金运用构成图图示 由图可知:2011到2013 年,A公司的现金运用主要用于经营活动,分别约占80%、75%、86%,且大多数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而从现金来源方面来看,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总流入分别为20%、25%、14%,由此可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必然有一部分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分别约占现金流入总额4%、8%、5%,且大多数用于偿还债务。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分别约占现金流入总额16%、17%、9%,且大多数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综上所述:由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可知,A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这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营业收入的上升带动了利润的上升这一现象相吻合,这也表明公司并不依赖于外部筹资,且公司偿还债务的资金来自于内部,由经营活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提供。而由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知,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经营活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与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增加相符,这说明A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力水平提高,发展潜力良好。 (三)财务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的流动比率从2011年到2013年都是处于1之下,且基本处于平稳趋势,远低于2这一最佳水平,较低的流动比率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这严重影响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这或多或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这几年发行人收购合并一些公司,致使流动资产减少;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企业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和工资水平也持续大幅增长,从而应付职工薪酬迅猛增加,相应的因扩大规模而产生的应付票据也增加迅速,这就使得流动负债增幅扩大。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速动比率都在1以下,均低于合适范围且呈下降趋势,这也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流动性不强的存货、待摊费用和预付货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过大,偿债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可见,A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还需加强。 (1)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由表可知,A公司在这方面明显占据有利优势,周转率明显高于吉利,而且连续四年高于50%,这说明公司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高,资产流动性强,坏账损失减少,管理者管理水平和效率都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销售形势良好,且货款又得以及时收回,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快速增长,从而可以看出A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强,同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可得到加强。 (2)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由表可知,A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A公司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营运能力不强。因此,公司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资产结构,寻找最佳供求关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由表可知,A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自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且2012到2013是大幅上升,这说明A公司销售收入有所提高,同时净利润也相应提高,它们共同作用使企业的净利润率提高。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由表可知,A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至2013年,更是大幅上升,这说明A公司利用自有资本获取报酬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发展态势良好。 (四)总结 财务报表是一个公司的晴雨表,通过对其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以A公司为例,由资产负债表可知,A公司的流动负债比重较大,虽然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但也暗含了较高的财务风险,且由报表可知,2012-2013年度,A公司的负债融资比重有微量减少,而权益比重也有适度上升,这说明企业高层已开始重视财务分险,企图通过财务杠杆转移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以固定资产为主的非流动资产比重也比较大,这说明A公司正进行适度扩张,业务量扩大,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用于生产销售,这也从侧面体现A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利润表可知,A公司有较高的净利润增长额,这说明A公司具有较好的营销及管理手段,盈利能力不差,姑且值得投资。由现金流量表可知,A公司的债务比重较大,应适当调整杠杆规避财务风险。通过财务能力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低,因而A公司应提高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A公司的营运能力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也有明显的劣势,这要求A公司要提高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周转率;A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与整个行业比,还是明显不足,这要求A公司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密切关注市场以期扩大营销。 四、结论 财务分析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外部使用者有效获取企业信息的必要途径,为了能从任一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获取有利信息,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财务分析知识和技能,这也使我们不得不了解财务分析的发展历程、方法选择等。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但三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和局限性。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它只能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为提高准确性,还需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当然对比率分析法的作用也不能高估,它和比较分析法一样,只适用于某些方面,其揭示信息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而趋势分析法中要注意,对基年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如果基年选择不当,会作出不准确的评价。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财务报表,要善于结合多种分析方法,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对本篇的粗略分析,希望能对报表使用者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刘 丹(1993-),女,汉族,大学本科,就读于四川省宜宾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核心地位。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网站建立和管理技术,同时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从而培养网页制作和网站开发的技术性人才。在整体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就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页设计;制作;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页设计和制作技术成为网络时代非常实用的技术,这一课程也成为学校开设的热门课程。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网页制作都成了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技术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技术,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地培养。 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动力,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增强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作为新时期教学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方面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兴趣教学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能够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充满兴趣,才能够持续的钻研该学科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准备一些网页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然后提出改造的意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网页设计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产生做网站的想法,这样一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够让学生梳理一个成型的站点框架,紧接着引导学生如何做网页,如何使用工具,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精品赏析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灵感。网页设计和制作课程是一门艺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技巧,还要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的来源是灵感,而灵感的来源则是通过观察,因此,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精品赏析的环节,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展示作品,向学生展示一些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的精美网页,让学生对这些网页进行观察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为学生以后设计出精美的作品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网页制作综合能力 在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知识之后,网页制作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即使学生掌握了网页制作技术,也不一定能够设计出好的网站,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对他们所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够设计出一个精美的网站。为此,需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可以从教学实验方面入手,将所有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安排在计算机机房完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直接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此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可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的老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同时给学生分配相应的网站空间,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主页,然后将自己的实践作业上传到网站空间中,设计的风格和主题不受限制,网站主页的内容也不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网页的制作,将所学习的网页制作技术灵活的运用到个人网页的设计中,做好个人网站。为了让学生在网站设计中学会创新,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具有创意的网站和网页设计的素材,和学生一起分享,然后与学生所做的网站进行对比,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站设计中,针对不同的设计环节,学生可以自己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需要人们协助完成,这样以来,团队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内容,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就学生而言,独立意识较强,现代的学生比较自我,沟通能力也有待提升,这些缺陷显然不适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同时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中的综合实训中可以选择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强弱搭配,并且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位组长,在老师布置任务之后,组长可以做好小组内的分工,让学生能各司其职,然后合力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在作品制作中,如果组内的成员存在意见不同意的现状,组长可以和其他的成员进行沟通协调,最后达成一致,当组员能够为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时,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学生最后都会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4结语 网页设计和制作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教学作品,让他们进行赏析,在优秀作品的激励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升,从而真正的投入到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探索当中,熟练的掌握网页制作方面的技巧,增强学生开发和维护网站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崔愿星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网页设计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其不仅能够使网页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美感,而且还能提高网页设计的质量,促进网页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加以阐述,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页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解析 1图像处理技术在网页中的应用 在图像设计过程中,图像在网页中所占的比较相对比较大,并且图像功能在网页设计中也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如何在网页图像处理中来吸引浏览者的眼球,有效的增强浏览者的兴趣是目前网页处理过程中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图像的形式与风格进行准确的定位,提高网页设计的技术水平。 1.1视觉吸引作用 一般情况下,每个浏览者在进行网页浏览的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图片上的信息,其次看到的才是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网页的设计的这一特点,重点强调图像处理的效果,特别是对图像的色调、形式与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要重点强调网页的色彩调配效果,因为这样会对整个设计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信息引导作用 在进行网页的浏览过程中,图像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图像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图像也可以充分的反映出网页设计者的风格与理念。同时,网页中的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缩短人们的浏览时间,还能有效的缓解由于网页信息过长出现的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使人享受一种美感。而就当前的形式上看,各种网站之间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如果想要在众多的网页之中获得更多的网页浏览量,就必须要利用网页中的图像处理信息来提高网页的关注度,因此,必须通过文字与图像的有效结合来获取信息,使人们能够在美观的图像前提下获取网页信息。 2网页设计计算机处理技术概述 在进行计算机网页图像技术处理时必须要以计算机软件作为主要的媒介手段,同时设计者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加工,对数字、图像与视频进行合理的转化,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1图像去噪技术 计算机系统在进行网页的处理过程中,对图像的去噪处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进行图片的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噪音,从而会对图片的展示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些噪音都是有计算机的物理性质所引起的,因此,在进行图像去噪的处理过程中,从而确保图像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2.2图像增强技术 在对计算机网页图片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增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图像中的标注和重要信息突显出来,同时也要将网页中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做相应的弱化处理,以此来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对网页进行增强处理,虽然对网页图片能够进行有效的改善,然而,在进行图片的采集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会对图片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举例来说,可能会受相机分辨率的限制,使图片在视觉效果上与实际样本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网页图片进行增强处理的过程中,也要对图片的色彩以及边缘做增强处理。 2.3图片压缩技术 图片压缩技术是网页图片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最常用的网页处理技术。对图片进行压缩处理可以有效的满足图片处理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在进行图片的传输过程中,通过图像的压缩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网页图片的失真率。 3计算机处理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3.1优化图像设计在网页中的作用 由于图像的形式的不同在网页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形式不同的图片产生的设计效果也不尽相同。一旦图像通过背景或者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然所表达的效果会存在差异。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将图片以背景的方式展现出来时,必须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设计背景,应该适当的一些是他的信息形式,从而提高整体网页的质量,进而增加网页信息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突出网页亮点,进而实现更多的浏览量。如图二所示,由于图片的背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2采用格式处理方式满足网页格式需求 在进行计算机网页设计过程中,对图像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图像格式的要求更为严格,基于此,在图像的选取过程中,必须要与设计的要求相符,以便图像与网页的设计理念相互符合。同时在处理网页图片的过程中,会运用到不同的图像处理方式,包括摄像图和截图的等等方式,然而,由于图像形式的不同会对浏览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网页设计时,会根据文字形式来对图像进行合理的设计。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弊端,由于网页设计内容较为繁琐,这些都会对网页的设计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使网页的中心思想不能够明确的表达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网页设计作为我国目前新兴的技术产业形式,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需要网页设计者采用适当的手段,从而对网页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网页设计中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网页的质量,而且还能满足大众需求,从而增加更高的点击率。 作者:谢会娜 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电商网页设计中用户体验研究 摘要:随着用户体验这个理念在电商网站中不断体现,用户体验俨然成为评价一个电商网站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给用户购买时提供方便与愉悦,同时增加电商平台的收入。伴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站页面设计的艺术与美感被大众所关注。本文以淘宝网为例,探讨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网页设计 一、用户体验的概述 用户体验一词最早被大众所认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提出并推广。用户体验是用户对产品是否美观实用,以及使用起来是否方便等方面最有效的检验,同时也是用户在使用前使用时以及使用后的情感体现,包括了用户对产品的全部感受,例如: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二、电商网页的特征以及设计原则 网页是构成网站的元素之一所以电商网页与其他网页相比具有更多的互动性。电商网页在整体页面的布局排版、图片设置、文字大小、导航栏等方面都与其它网页有所不同。网页的设计原则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用户导向性原则。在网页设计之初,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浏览网站的定位和用户的需求以及心理期望等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用户的诉求并满足需求,设计出的网页才能让用户使用更为方便,才能让更多的人访问这个网页。 2.易操作性原则。优秀的网页设计可以帮助使用者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电商网站是大众型的网站,没有针对性的客户群体,使用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简单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网页中快速找到用户登录栏、搜索框的简洁明了、关键信息的提示等。 3.统一性原则。网页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网页的色彩搭配、文字使用、页面布局等要和谐统一,不能造成视觉上的负担。通过网页设计中对比的方法,可以让设计更具有生气,但过于强烈的对比容易失去平衡统一。 4.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是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有所改变的。网站的个性化并不是指花哨夸张的图片或是夺人眼球的宣传标语,而是能够体现这个品牌或企业独特的文化。例如在电商网页中可以使用企业图标logo或吉祥物等。 三、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以淘宝网为例 1.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是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网页的感官体验一般体现在页面布局、页面导航、色彩等方面。淘宝网整体色彩采用白色和橙色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调,橙色是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欢快的色彩。橙色能使人联想到秋天收获的果实、温暖的太阳等,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能增加网页的亲和度。白色和橙色的冷暖对比,可以使网页呈现更为清晰。 2.交互体验 交互体验强调互动性,即网页给用户使用、交流的全部体验。用户在浏览淘宝网时,随着鼠标位置的移动,光标停留的文字或链接会变色,用户可通过单击变色部分进入不同的页面。淘宝网的搜索框与产品分类也体现了交互性。用户通过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词来搜寻自己所需的产品时并不能描述自己所需物品的准确信息,淘宝搜索框通过关键字联想出更多产品,同时提供历史搜索记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3.情感体验 人会对不同的东西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感性的心理体验,会受周围客观环境所影响的一种主观体验。淘宝网是一个购物消费平台,给用户更多的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留住用户并且可以吸引用户购买产品。淘宝网给用户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于细致的分类导航、联系客服、售后服务等方面。 4.浏览体验 浏览体验是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全部感受,网页设计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观察用户的浏览习惯,用户关注的方面等内容等。淘宝网的布局采用“国”字型布局,一般最上面是网站的标题及横幅广告条,接下来就是网站的主要内容,左右分列一些两小条内容,中间是主要部分,最下面是网站的一些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等。这种常规的布局符合大众的浏览习惯。淘宝网在首页中间设置滚动广告图片已经热门品牌,提供了产品推荐,吸引用户浏览。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这一产业也发展迅速,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同的网页设计也层出不穷。本文以淘宝网为案例,从视觉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四个方面分析了用户体验在电商网页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人群的年龄跨度的不断加大,淘宝应推出更适合中老年使用的简化网页,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更多的网站能都以用户为中心,省去花哨的设计和广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作者:徐巍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网页设计课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计算机网页的设计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其需要设计人员拥有文字版面处置的知识和动画制作以及图像的处置能力,这就需要当前网页设计教学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积极的使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要积极地塑造一个轻松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其能够对教师的素质加以提升,建设一个很好的师生关系;挑选适宜的教学案例,积极的建设出一个科学有效的知识体制。以往的网页设计教学,主要还是按照教学大纲里提出的要求,模式化的去进行教学的课程,这种教学形式严重的制约学生进行学习的思维,不使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使得理论和实践彼此脱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导入案例的教学,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的需要,科学的去对案例进行选择,把教学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对目前计算机教育培养人才的要要保持一致。 1案例教学模式内涵以及特点 案例的教学,美其名曰就是以实际的案例作为依托,然后实习网页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能够爆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实践操作的要点,按照教学大纲上的需要,对于教学的目标加以确认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工程完善实践的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索研究的方式,积极的对知识予以进一步的解析与研究,从而不断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以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调动起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和从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去对学生的网页设计整体水平加以提升,在很多的实践调查分析之后我们能够看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对网页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活跃,从而提升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某旅游公司“一日游”的专题网页设计(1)企业概况。本次进行的案例教学,以某旅游公司的专题设计为内容,该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是一家具有民营性质的合法公司,在庐山脚下,四通八达,以“庐山”为景点的一日游独具特色,价格合理,是针对各个群体要求定制的套餐服务,该公司具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属于“三星级”旅游公司。(2)“庐山一日游”的主题介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俱疲,在周末或者是闲暇的时候,去庐山欣赏自然风光,缓解身心疲劳,通过体验大好的自然风光,唤醒人们对祖国打好河山的热爱, 2.2主要教学内容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况,设计主题,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学习特点作为基础,选择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保护案例教学的成功。(2)明确的设计主题。教师将成为向课堂上所有学生分发的第一种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公司情况,清晰的设计主题,要求学生设计具有风格特点,可以对互动功能页面产生市场影响。(3)练习分组。在班上有45名学生,9人分为5组,每组选择一组组长,组内容分配书面报告写,数据收集任务,调查时间为半天,讨论研究时间是长时间。在整个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参与整个过程,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积极与各个小组保持联系,检查他们的网页制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结束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总结网络生产情况,分析问题,总结过程中的经验,案例评估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群体相互评价三种方法。 3案例教学落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和谐学习分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知识体系,这是促进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并为案例教学提供更多良好的条件。 3.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网页设计教学,和谐气氛,学生的思维能更加积极,心理会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网页设计,数据分析与分析的时间,可大胆的想象力,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现,记住他只是一个指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导,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案例教学过程。 3.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你想确保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有博潮知识,有经验的特点,这是老师为学生传授的基本条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老师应该全面,多角度关心和关心学生,而学生在中间,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内心世界,然后做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朋友。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良好的认知系统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消化知识的关键,学生有基本的条件来理解和适应环境,在学习中可以继续实现知识的同化适应,遵守功能也是更优秀。但是良好的认知系统不是从一开始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内在知识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大纲为基础,案例教学,应该确保案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充分反映相关知识点的大纲。例如,当布置网页时,可以通过使用表,框架和层来完成。例如,当你为一个食物网站制作图表:要确定页面的主要颜色,将背景图像放在第一层:添加活力和活力,可以插入第二层哈希动画:食物将被插入到第三层:为了反映食物文化,可以与第四层的歌曲相关联:增强页面三维,将浮动对象添加到第五层。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表单布局来解决问题,然后是层的内涵,然后逐渐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网页设计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无聊和单一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更相关,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设计本身非常实用,教学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案例教学符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提升网页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琚慧婷 温郭英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软件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让教学过程充分融入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实践并符合职业规范,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特点、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软件行业职业规范,从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顺序、建立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设计了新的面向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和推广应用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项目管理;网页设计;软件工程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重心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专业课程知识与实践教学是主要过程,因此教育系统不断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软件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让教学过程充分融入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实践是重点研究的问题。针对软件类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新工具技术应用、情景模拟到任务驱动等各种课程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案例驱动探索教材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从教材课件和教育程序优化等方面探索了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总结来看,各种教学方法都关注通过情景、案例、任务等形式,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接近实践应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一)教学内容更新的总体思路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以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网站策划、网页美工、网站程序设计、网站运营与推广等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将增强学生基本就业力、职业迁移力、持续发展力为着力点,按照“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原则选择、更新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行业规范意识、职业化能力,未来能够轻松地融入工作岗位,快速进入职业角色,能有效地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由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三个转变。 (二)教学内容更新的具体做法 1.依据不同时期对工作岗位的需求,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作为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广,如:HTML、CSS、JavaScript、Asp等众多知识点。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与兴趣,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式教学计划。2.设计实践教学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流程目前,整个课程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已经建立,有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网络营销、物流信息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实践管理体系,以软件技术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将目前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行业标准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用项目的方式去管理课程实践,构建项目管理体系是基本前提。 三、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分组合作”教学法 分组教学,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全班40人的规律为例,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一般6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项目协调和管理,在16~20个学时内完成既定的项目(网站),最终分组演示,分个人答辩、项目成果展示。项目的设置由小组讨论形成,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设定网站类型和主题,其中教师只进行辅助,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不参与项目制作。通过案例实训,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使团队中的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四、结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承接了Web前端开发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人机界面的首要交互接口。本文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研究对象,将教学过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行业职业规范,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导向,从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建立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设计了新的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从教学实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书琴 李从庆 吴艳 单位: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媒介也逐渐进步,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而网页艺术设计就是其中最为新兴的媒介,其是将设计与网络交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艺术体系,可以为网站建设工作提供较为良好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针对网页设计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几点设计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引言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艺术形式的表现,保证可以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增强网络设计效果,达到网站建设要求,形成较为良好的发展体系。 2网页设计主要构成要素 在网页设计艺术之前,相关设计人员要想更好的表现出各类艺术形式,就要全面了解网页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保证可以提高网页设计质量与效率。具体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2.1网页文字设计要素文字是网页设计中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是网页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因此,在网页设计中,文字将占据较大面积,网页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文字的设计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因此,在 网页设计期间,为了增强网页文字编辑效果,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要避免出现繁琐、杂乱的文字,保证可以提高受众度。同时,在文字编排与设计期间,还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特点,对风格与文字相互融合,避免出现脱离主题或是与主题相互冲突的现象。例如:在对政府网站的网页文字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体现出规范的特性,字体造型归正有序,不可以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在对公司网站进行设计的时候,网页文字必须要体现出行业性质,或是公司产品特点,这样,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在对个人页面进行设计的时候,网页文字必须要体现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与追求。这样,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充分表现出网页设计的艺术形式[1]。 2.2网页图形设计要素 在对网页图形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网页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网页图形设计的受众度。同时,网页图形的设计还要凸显出网页文字的主体位置,发挥衬托的作用。同时,网页图形设计具有两重性特点,主要因为网页图形不是精彩的文字语言,需要读者利用视觉理解图形,使得网页在整体设计上,展现出饱满的优势。由此可见,在网页图形设计过程中,网页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图形设计的视觉效果,将图形与文字整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还可以达到美化网页页面的效果,提高网页设计质量与效率[2]。在网页图形设计期间,设计人员要注重图形的分辨率,更好的对其尺寸与范围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提高网页下载效率,更受读者的欢迎[3]。 2.3网页色彩设计要素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色彩要素是较为重要的,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之外,还要提高技术的应用质量,全面掌握网站风格,体现出配色与风格艺术,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在网站设计过程中,其属于一种艺术品,主要因为网页中不仅包含着优美文字,还有新颖的图片与色彩,可以产生较为良好的视觉效果,刺激读者的感官,使得页面更加生动。在此期间,网页浏览者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会注重网页的色彩设计,并且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网页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网页色彩的设计,进而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在网页色彩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遵循色彩选择原则。就是根据网站主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主色调,当前,部分网页色彩设计中都是以浅颜色为主,例如:浅灰色、浅黄色等,可以有效突出网页页面的重点。第二,遵循背景色调搭配特点。就是在网页设计期间,设计人员根据网站建设实际需求,对网页背景进行色调的搭配,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必须要注色调搭配的科学性,主要因为如果背景色调过于强烈,就会形成与网页文字、图片相互对立的颜色,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过于重视网页背景,不能更好的辨识网页文字与图片。由此可见,网页设计人员在搭配背景颜色的时候,必须要应用单纯的颜色,以凸显出网页文字与图形[4]。 3网页版式设计措施 网页是网站信息的传递系统,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了解网页设计要素,将文字、图形、图象、标志与色彩等绘制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对菜单与正文等进行编排,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重视版式的设计,保证可以提高其设计质量。网页版式设计主要就是对网页页面进行布局,在有限的屏幕之内,形成良好的视听多媒体元素排列组合形式,使得页面设计个性化思维得以有效展现。然而,当前很多网页设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排版设计问题,无法对每个元素的尺寸与位置进行设计,难以提高其设计效率。这就需要网页设计人员根据网站建设工作特点与需求对网页进行排版,进而提高排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达到良好的排版效果[5]。 4网页设计艺术特点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其艺术特点较为突出,是网页设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的体系。首先,网页设计具有主题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因为网页是网站的信息传达结构,只有设计较为鲜明,才能提高网页设计效率与质量。同时,色彩鲜明的网页设计,可以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提高网站浏览效率。其次,网页设计具有内容形式统一的特点。主要因为网页中的内容与形式需要统一结合,将网页主题与形象相互结合在一起。最后,网页设计具有整体感较强的特点。就是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并且突出网页主题与意念,形成良好的设计风格与整体性,进而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凸显出网页设计的艺术形式。 5结语 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要素的应用,并且逐渐提升网页设计效率与质量,增强网页设计效果。在此期间,相关设计人员不可以一味的重视网页色彩的设计,而是要突出网页设计整体性,提高其设计效率。 作者:李伟珍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探析 摘要: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能使技校生有效地掌握网页制作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这对于技校生将来的就业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网页 实训 立体化 技工院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主线,采用任务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详细介绍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以及Photoshop这几个在网页制作中经常用到的软件,并重点讲解各软件在网页制作中的实际操作。通过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就业所需的网页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程越来越得到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其中,由于实训教学是整个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关键核心所在,因此改进实训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于提升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立体化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无法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又使学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尤为迫切。所谓的立体化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一维化模式和教、学并重的二维化模式,将教、学、练、做四维集成一体,使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练、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采用 立体化模式的必要性一方面,传统的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已迫切需要得到改进、提高。随着技工院校生源的不断下降,技校生生源素质的迅速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计算机实训教学,既要面对实训内容与市场需要脱节的窘境,又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学情。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对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理论又具备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基础。 三、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的开展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的 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充分考虑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HTML、CSS、javascript有关的知识。通过对Web页制作技术、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网页制作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DreamweaverCS6网页制作软件的方法、FireworksCS6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网页中图形制作和运用flashCS6动画制作软件设计网页中动画的方法,进而将这三个软件互相配合,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任务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 2.科学设置实训内容与要求 由于网页设计课程的实训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设置哪些实训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是实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在网页布局这一环节,设置的实训内容是在本地站点文件夹D:\myweb中,创建一个网页文件web51.html,内容自定。要求使用表格布局页面。页面要求:①有页面标题、页眉、导航栏、主内容区、页脚。②版面布局合理,内容安排有序。然后在本地站点文件夹D:\myweb中创建3个网页文件,一级页面web53.html,二级页面web531.html、web532.html,内容自定。要求使用APDiv布局页面。页面要求:①有页面标题、页眉、导航栏、主内容区、页脚。②版面布局合理,颜色设置符合美学原理,使用部分图像增强表现效果。③要求网页链接层次至少2层,完成一、二级页面的链接,并且各页面之间有统一的导航机制。最后创建一个框架网页文件web55.html,按要求给每个框架设置初始显示网页。其中左侧框架设置为导航页,被链接文件可以使用以前制作好的网页。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不再是盲目、被动地学,而是知道如何学、练、做,从而真正实现立体化教学。最后,实训考核立体化。考核不仅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学、做、练,也要相应地考查教师的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立体化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齐立新 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和对策,分析了网页设计安全缺陷的成因和危害,并给出了几种常见网页设计安全缺陷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安全缺陷 近些年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更多的企业以及机关单位都开始自行建设网站从事网络宣传和商务活动,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拓宽业务渠道,方便工作生活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和对策十分必要。 1网页设计安全缺陷 1.1网站建设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逐渐完善,黑客攻击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更加先进,黑客行为从单纯恶意攻击逐渐转变为商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窃取,针对网站的攻击越来越多,设计人员在网站设计工作中要对其安全问题充分重视,了解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安全缺陷,并在网页设计工作中找寻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网站网页的安全性。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主要有需求分析、美工设计、程序开发、网站运营等几个步骤,需要设计开发很多配套辅助程序,其中网页设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程序的安全漏洞更多,安全威胁也严重。 1.2网页设计 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用户、政府机关和群众提供便捷的沟通桥梁,利用网站为用户和群众提供产品信息、政策信息,并搜集用户和群众的反馈信息,加深用户和群众对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的了解。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除了信息沟通之外,还兼具宣传产品、网络营销等商业用途,能够为企业提供展示自身产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为达成交易创造机会,加快企业发展。网页设计是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网页设计质量的好坏对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是网站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也是网站建设的最终展示效果,经过多年发展,网页设计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多种便利的编程工具,网页设计的效率更高,最终表现效果也更生动,给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3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威胁 现阶段,网页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主要有动态服务器页面(ActiveServerPage,ASP),Java服务器页面(JavaServerPages,JSP)以及超文本预处理器(HypertextPreprocessor,PHP)等几类,利用脚本语言,就能够高效管理网站资源,网站使用者和网站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功能更加多样、直观、简洁。如果网页设计中存在语言编程问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安全漏洞,为不法分子利用,就可能给企业造成间接和直接损失。用户输入信息不可控,信息不确定性很大,网页设计开发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详细全面分析用户信息,避免非法信息输入损害网站安全。网页脚本语言编辑和服务器之间有着密切的数据连接,关系到网站设置和服务器数据,网页设计中的漏洞会影响网站的安全性,增加数据被窃取的风险。 2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应对措施 网页设计中的安全缺陷会降低网站的安全性能,威胁企业隐私数据安全,现阶段,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安全缺陷主要包括Web安全加固、桌面数据库泄密和文件上传漏洞等几方面。 2.1Web安全加固 常规安全设备不能抵御应用层攻击,因此互联网厂商提供了应用层防火墙,以硬件的方式抵御网络攻击,针对SQL注入式攻击能够提供数据拦截功能。但是针对网页篡改的攻击方法多种多样,攻击者会想方设法获取系统操作权限并进行违法操作。为了避免网页篡改,设计网页时要采取措施避免被篡改的网页流出服务器,同时加固网页使其不容易被修改。当前市场上防SQL服务以硬件的方式实现,而网页防篡改则通过网页设计和应用程序进行,两种防护功能的相互整合程度不高。为了整合两种功能,在内核层面,可以将文件目录以及内容修改行为封装在内核入口中,系统利用层次拦截服务验证修改操作的合法性,非法操作拒绝其调用函数进入内核,并记录攻击拦截日志;系统层面,在受保护页面和文件目录对应内核中设置防修改Incode节点位;应用层则利用事件触发保护策略监控网页文件和目录,建立多层安全加固体系,保护网页安全。 2.2逃避验证/文件上传 用户知道网页文件名、路径,就有可能逃避验证,威胁网站安全。网页如果没有设置用户登录限制,用户就可能直接将网页文件名输入网页,无需进行登录验证就能够获取网页内容,降低了网站的安全性。为了避免用户逃避验证,网页设计开发人员需要注意保护网页信息,加密网页文件名、路径,重要网站内容设置用户身份验证,用户需要验证身份之后再登录相关页面,获取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网页安全性。很多网站都设计了上传文件功能,视频网站用户可以自行上传视频,网盘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各类文件,虽然给用户带来了便捷和更多丰富的功能,但也给网站安全性带来了很大考验。一些网站设计开发工作人员在网页设计中忽视了上传文件的安全性问题,没有添加过滤功能,或者过滤参数设置不合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文件上传功能,上传恶意文件,潜入网站数据库系统进行破坏或者信息窃取。为了提高网站文件上传的安全性,网站网页设计应该设置判断程序,系统接收文件上传请求之后首先分析判别其安全性,确认其为无威胁文件之后方可完成上传操作,从而有效避免非法文件、木马病毒上传到网站,提高系统安全性。 2.3数据库下载/源代码泄露 桌面数据库被下载是另一个严重的网页设计缺陷,ASP+Access应用系统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用户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网站的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之后方可下载网站相关信息,但是在知道Access数据库名称、路径之后,数据库中的信息就可以随意下载,导致数据库机密敏感信息泄密,给企业带来损失。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名称为Library.mdb,路径为URL/database,浏览器中输入URL/database/Library.mdb,就能够直接下载该数据库中的信息。为了保护数据库信息,ASP程序设计首选开放数据库互连(OpenDatabaseConnectivity,ODBC)数据源,该数据源不将数据库名称直接写入程序中,不会出现ASP源代码和数据库名称一同丢失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页面的加密处理和数据库信息加密处理,保护数据库内部资料。源代码泄露也严重威胁着网站的安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为了避免源代码泄露,网站页面代码都需要加密处理,从而保护源代码,提高网站安全性能。常见的ASP加密方法主要有编程逻辑封装和ASP页面加密两种,其中ScriptEncoderASP页面加密更加常用,有着理想的可编程性,嵌入HTML页面中的ASP代码仍然可以使用常用的Dreamweaver等网页编辑工具完善HTML部分,加密目录内所有ASP文件并统一输出至指定目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4网页筛选过滤 网站服务器提供了过滤转送机制,方便网页设计开发工作人员额外筛选处理网页数据,该机制能够于网站服务器外挂命令文件并编译执行,利用网站服务设定,可以转移网页输入数据至网页筛选过滤模块,该模块接受网页数据之后,获得其参数数据,并将其传递给XML解析器验证,验证成功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将向用户端回传错误信息;之后输入数据传递给MAC模块,校验数据完整性,数据完好,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回传错误信息;数据完整性校验完毕,传递给网站应用程序,网站应用程序回传Cookies和HTML数据,提取HTML数据参数网址和窗体数据传给MAC处理模块,生成信息验证码,将其加入Cookie和HTML文件,回传给客户端。网页筛选过滤模块读取参数名称,判断该网页是否有待处理表单,如果没有参数名称则不做处理,有参数名称,表示有待处理表单,则逐一提取字段值、Cookies信息,XML解析验证。该功能能够过滤和分析网页,实现流程控制、其他功能模块调用和安全校验等功能。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进入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网络商务行为也更加普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网络商业行为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护网络信息,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安全缺陷,进一步提高网站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者:钱能 杨杰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先阐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网页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网页设计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 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均发生重大改变,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网页设计是对平面设计的延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加网页的内容含量;另一方面,还能显著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在图像化技术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最具有优势的技术之一,受到网页设计人员的青睐。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1在即时通信设计中的应用 网页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来进行信息传播、功能实现的平台。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通信质量、速度。但是,如果网页的内容比较繁多,存储需求比较大时,就会导致网页功能不能实现,比如出现网页打开速度缓慢、无法打开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即比如压缩实时通信的信息、增加长度限制等。通常情况下,用户利用网络来浏览网页信息时,在下载、读取文件的过程中,需要对音频实时采样序列操作。在网页设计中,图像、文本媒体所占内存空间比较有限,但为了使用户充分了解网页内容,实现广告吸引等,需要有大量的阐述性、介绍性信息,包括文字说明、图片、网页介绍等。此外,在大量的图形、音频文件中,同样会夹杂文本信息。要想确保网页容量处于限制范围之内,同时保证网页的正常浏览,就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像素调节、控制文本和图形文件的长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时,应考虑压缩标准对文件质量的影响。目前,相对比较高的压缩质量为MPEG标准,但JPEG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 1.2在网络连接设计中的应用 当网页正式工作后,网络用户会通过多种渠道来浏览网页,访问量会不断增长,同时承载媒体信息的数量也会不断扩张,从而给网络连接带来一定的压力。为了满足传输需求,需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机技术,实现对媒体数据的压缩和解压。压缩指的是用户在实时数据传输前,在进行压缩,然后再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可以节约传输时间,有效避免出现网络堵塞问题。解压缩则是发生在用户获得媒体资料以后,它主要是先对文件进行解压,然后再实施编辑、存储等。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网页用户之间的网络连接,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比如OSI框架协议通信,它可以面向多用户进行操作,并且还具有自动纠错功能。 1.3在网页形象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为了确保网页的吸引性、可读性等,需要添加一些因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为网页提供设计因素,同时还能利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让网页更加生动、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多媒体属于一种加载程序,所以应该适当控制其容量,避免加载过多出现一定的负担,从而设计出更加绚丽、快捷的网页来。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页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页设计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其效果和效率,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2.1多媒体元素格式选择错误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时,视频、图片等元素的格式选择非常重要,要求其容量小、真实性好。但是,在目前的网页设计中,经常出现视频无法打开、图片不显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浏览器与文件格式不兼容,或是文件比较大,不能有效载入。 2.2视觉元素堆砌 网页平台包含多种视觉元素,既包括平面视觉构成的各个元素,同时又包括多种特有的视觉元素,比如多媒体、交互元素、动态等。但是,在网页布局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简单的堆砌,网页布局缺乏规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降低网页的吸引性、可读性,从而减少用户浏览量。初次之外,还有一些网页设计片面追求页面的绚丽,缺乏实际内容。 2.3视觉元素与相关应用的冲突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后,网页会包含多种视觉元素,比如文字、影像、图片等,而浏览上述元素需要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比如浏览器、插件程序等,由于机器分辨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网页呈现与视觉元素本身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用户在观赏Flash动画时,则需要安装特点的插件程序。此外,对于不同的浏览器来讲,对于同一网页的视觉元素,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因此,用户要想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需要切换浏览器。 3提高网页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网页设计工作。 3.1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 网页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格式,避免出现文件太大难以载入或是打不开等情况。比如要尽量多使用图像微缩图,针对无需放大的图片,可以利用相关的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进行处理,即先重新取样原图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图片的大小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再保留新图样。对于动画标题,为了节省容量,便于浏览等,可采用静止图片。 3.2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 在网页设计中,设计人员不能一味堆砌多媒体元素,而是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性、实用性等。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3.2.1突出主题要素。不管是哪个网页,它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在网页设计中,风格要素与主题内容保持一致,以此为前提,添加文字、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同时确保色调的统一。作为主题要素,还要处理好编排位置,使其成为视觉焦点,同时组合各构成要素时,处理好结构的大小、多少、虚实等。 3.2.2注重网页布局。在网页设计中,可采用“国”字型、Flash型、标题正文型等。在规划网页布局时,需要根据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如果信息量比较大,则可以采用拐角型、“国”字型等;对于纲要性的网页,则可以采用标题正文型。 3.2.3适当运用留白艺术。留白、虚实均是网页设计中比较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留白艺术,形成层次鲜明、节奏感强的效果,同时化解大量信息内容聚集导致的压迫感,给用户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享受,激发用户的浏览兴趣。 4结语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网页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将其运用其中,主要体现在即时通信、网络连接、网页形象化三个方面的设计中。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设计人员需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两个方面入手,提高网页设计的质量。 作者:索颖 刘乃荣 王玲 单位:辽东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Flash软件画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Flash技术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论是网站、广告、动画、游戏,甚至程序设计与多媒体化展示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本文首先对Flash动画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具体化叙述了Flash的实际定义与特点,并对Flash动画当前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针对性阐述了Flash动画在整站式网页设计过程中交互式导航系统、Web图像动画展示以及鼠标动画的应用。在此针对性研究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相关研究,望研究结果能够对今后的学者一定帮助。 关键词:Flash动画 网页设计 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程度呈现出优质化的发展形势,从而促进网页动画渐渐发展起来,此外网页动画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促使人们在关注动画整体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网页动画方面。在构建及设计网页时,运用Flash帮助网页实现多媒体化的网页成果展示,同时也渐渐成为网页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Flash的运用及特点 MacromediaFlash作为一种交互式编辑矢量图及多媒体创作软件,因特网网页设计矢量动画文件格式时常得以较多的运用,此外,针对性分析Flash,可以了解到目前其主要具备以下六大特点:第一,将矢量图形作为主要运行前提,致使其自身文件导出容量不大,在进行图片缩放时对其自身的清晰度影响不大,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便捷性;第二,Flash具备非常优质化且强大的AS代码,在设计动画时运用Flash技术,促使动画的交互性优良,便于读者在阅读过程的理解并实施相关互动;第三,针对实际运用过程分析,Flash动画在运作时主要采用插件,若用户想要实现视频观看,仅仅需要安装一次视频插件就可以直接观看,避免繁琐性多次安装的现象发生。此外,由于Flash构建的动画自身极小,所以其具备较快的调用速率;第四,在设计Flash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页面控制按钮帮助页面实现链接的跳动,还可以运用鼠标实现页面动画中的运动及移动。第五,Flash可以实现动画视听效果内容的升华,譬如渐变声、位图等等,用户在制作图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构建全Flash制作站点;第六,Flash动画属于一种“准”流式文件内容,无需全部下载完成就可以实现动画观看。 2Flash动画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中,Flash动画具备非常多关键性的作用,如流式播放动画、FlashMV及短片动画等,此外其所表现的形式中存在一定的交互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网页设计时,避免繁琐、复杂的动画设计效果的存在,毕竟物极必反,只会降低网页的品质;如图1所示。2.1网页动画信息交互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却宝宝网页动画信息交互整体的流畅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Flash动画导航的交互性设计。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往往会使用针对性的Flash动画脚本——AxtionScript。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由编程者的思想与Flash在事件中作用共同形成动力,并依据动画中的相应内容实现AxtionScript的具体化定义。2.2网页动画相关要素的设计第一,交互式导航系统。在网页设计中,导航栏对用户主要起到一种引导性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将其设计为多个导航级别,并构建针对性的标识来将其区分,以色彩为例,可以采用较为鲜艳、清爽式的搭配。第二,Web图像动画形式展示。传统网页中,Web图像主要呈现静态,不过经由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在网页设计中渐渐出现了一部分动态化的Web图像。同时在其色彩方面的运用,主要采用RGB模板,并在网页安全色方面运用216色,其主要的色彩格式包括GIF、PNG以及JPE6。第三,鼠标动画。为了实现优质化Flash动画效果,在制作动画效果时要特别注意鼠标在移动过程中其轨迹图案及色彩搭配。首先,要确保鼠标移动过程中的色彩与网页设计色彩是不同的,有助于用户一眼就可以将鼠标找到。最后就是,鼠标在色彩区别网页之后还要注意其透明性,避免遮蔽信息的现象出现。 3结语 综合全文内容,在网站设计过程中,Flash作为一个极具重要性的视觉性元素,其可以在帮助网站实现多媒体化效果展示的同时,还能够结合数据通信这一措施全面性丰富网站自身具备的素材及资源,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化的效果。截至今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结合Flash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优质化特征,笔者相信在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Flash动画一定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用途,更具普遍性,最终实现网页设计的主体化运用趋势。 作者:侯英杰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改革的影响,提出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方向,并以两个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做为实验样本,对本年度教学内容做出了一些改革,得出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该课程内容的改革方案和注意事项,指出为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传统教学;学即能用;CSS 互联移动终端的大面积推广,使得掌握网页制作技术的人才在各个行业里都成为必不可少的需求;同时,地方普通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在不断增强,如何培养出“学即能用”的人才,使之在短时间内掌握主流的网页设计技术,提高站点访问量,是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体现。 一、技术背景与课堂教学要求 (一)Internet发展历程 Internet经历了从Web1.0到Web3.0的迅猛发展。Web1.0是静止、单向、被动的;Web2.0则为用户开设了主动权,使得用户和网站可行双向信息互动;Web3.0提升了用户的主动权,用户可对页面的多种元素(显示、色彩、像素、框架等)按需设置,订制专属的功能模块,整合数据资源,适用于电脑、手机、PDA等多终端平台定制。 (二)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 一般情况下,高校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可划分为两大块:1.相关知识介绍。网站的概念、基本元素及页面等相关知识的介绍。2.应用软件的使用。介绍使用最多的Dreamweaver系列网页制作工具,使学生掌握布局(表格、层、框架、模板等)、超级链接、表单和几种特效。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推广和“学即能用”的需求,以上内容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课堂学到的知识是否马上就能得到应用,是否与目前社会上专业的网页制作公司的技术规格保持一致。因此,本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务于地方”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内容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关于什么是关键内容,什么是次要内容,笔者走访了本地专业网页设计公司中企动力的设计总监马女士,通过对她的访谈,了解到时下主流的网页设计公司所涉及到的技术规范,对本校现阶段的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简化了表格布局页面、框架设计等已被淘汰的陈旧技术的授课内容,有选择地介绍了网页交互特效及表单的应用,加强了网页美化工具、HTML语言及CSS的学习内容。改革后的课程主要分为六大模块:网页和网站的基础知识、网页美化工具(Photoshop或者Fireworks)、HTML语言、网页开发工具的介绍、DIV+CSS、动态网页技术。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阐明网页、网站的定义,页面的布局类型(主要是盒模型)、整体造型及配色方案的相关知识;其次,介绍网页美化工具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或Fireworks)的使用,学生可用其设计页面元素,加强页面的视觉效果与美观性,提升站点的专业度;再次,介绍HTML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句,使学生熟练掌握其主要标签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所忽略)。实践证明,学生若不熟悉HTML的语法构成,学习DIV+CSS这一主流的网页布局模式就会相当吃力。当然,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一门语言,即便是文本标记语言,由于其本身对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的欠缺,授课会比较困难,学生也学得辛苦,但这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其所占用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设计大量实例,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之后介绍开发工具,重点是要理解页面的代码模式和设计模式,而DIV+CSS则是本门课程的重头戏,由于学生对代码有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在建立CSS时又以开发工具建立为主,修改程序为辅。最后简单提及动态网页技术。由于课时限制(32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态网页制作。静态网页技术分为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重点是布局表格、框架、模板等,而目前主流的网页制作公司则主要应用DIV+CSS。所以,对于陈旧的技术简单介绍即可,而把DIV+CSS作为布局的主要技术进行讲解。由于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代码部分比较熟悉,所以,在课时中增加了相应的HTML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句的介绍,并对主要标签的使用熟练掌握。 (二)实际授课效果 笔者今年为设计和思政两个专业的学生授课。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开设了PS,有一定的设计基础,所以,课程内容改革中的第一部分可以省略;思政专业的学生没有图片处理基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有意加强了这部分内容,讲授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和文字特效工具。实践证明,学生有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基本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反馈到最终的作品中。往届学生的作品更像电子小报,而今年通过课程内容改革的学生作品虽不完美,但在形式内容上更接近Internet的正规网站,教学效果良好。针对我校提出建立培养服务于地方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传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必须响应时代号召,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文仅供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参考。 作者:侯敏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简约主义视角下的网页设计 摘要: 在当前这个时代中,各种视觉信息不断泛滥,让我们眼花缭乱、应不暇接。人们越来越希望网页设计能够变得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将简约主义思想应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分析简约设计理念的起源,接着研究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最后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简约主义;网页设计;对策 一、前言 迈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身处于信息时代的怀抱中,在这个时代中,各种视觉信息不断泛滥,让我们眼花缭乱、应不暇接。人们越来越希望网页设计能够变得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将简约主义思想应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分析简约设计理念的起源,接着研究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最后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简约主义溯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就提出过“少则多、多则惑”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曾经用“简单及少”的理念来论述立方体。这足以说明简约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很早就初见雏形。事实上,正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现代主义运动直接带动了简约主义的发展与成熟。从理论角度而言,现代主义是功能主义与简约原则的有机融合。上个世纪初,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正式将简约主义理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使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工艺美术运动”旨在否定机械化与装饰过度的设计风格,主张真实、热情,兼具功能与价值的设计。这次运动为现代主义风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提出设计应该以功能作为核心,强调非装饰化的简单几何造型。之后,著名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了经典的“Lessismore”的设计原则,直接为简约主义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今,不光是建筑领域,产品设计领域、平面设计领域、室内设计领域、家居设计领域都开始追求简约主义设计理念。如今,关于简约主义的称法层出不穷,白色派、极少主义、“空”设计,其实都是追求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是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认为,所谓简约主义,其实就是呈现最基本的要素,主张摒弃一切多余的结构、色彩、文字与图形等,这样可以让核心内容成为聚焦点,使人们迅速攫取到中心内容。 三、简约主义视角下网页设计的特点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承载的网页内容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多元化。虽然人们通过网页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由于网络世界缺乏应有的监管,导致一些网页看似华丽,实则空虚,这就对网页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简约主义理念用于网页设计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首先,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如果只注重网页的外观设计,一味追求华丽美观,用户可能难以在网页中迅速攫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这样的用户体验显然是很糟糕的。其实,在网页设计中,简约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力求摒弃泛滥与随意。网页设计的简约是对网页信息结构进行科学布置,简单清晰地向用户传达他们想要的信息,从而留住用户,提高网页的点击率。其次,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做到网页信息主次分明。Google产品设计副总裁MarissaMayer曾经对这个功能做出过精辟阐释,她认为简约的网页设计就犹如一把合上的瑞士军刀,用户往往只能记住一个网站的7-9个功能,脑海中留有16个左右的关键词印象,所以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合理考虑用户的要求,而那些功能繁杂、页面华丽的网站,更像一把打开的瑞士军刀,可能会“伤害”用户的使用,使其感觉信息混乱。 四、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的对策 自从米斯•凡德罗提出了经典的“Lessismore”设计原则,简约主义设计理念收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与认可,它提倡摒除所有无关紧要的要素,以简明、活泼、轻快的设计风格直达用户内心,满足用户诉求。如今,现代人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时代中,内心越来越渴望网页界面做到简洁明快,能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有鉴于此,网页设计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合理取舍 简约主义设计风格始终追求简单明晰的设计效果,摒弃所有多余的色彩、文字与图形等设计元素,力求高效快捷地向用户传达有效信息,将他们的视觉关注点引领到关键信息中,对网页的关键要点产生兴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合理取舍至关重要,具体是指强调与着重,因为简约主义不是主张去除一切,而是提倡将关键信息优先曝光在用户的视觉世界中,在保证网页好用的基础上,为用户减轻视觉负担,使他们享受到良好的使用体验。在合理取舍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这么几个基本要求:网页色彩、文字精简、图形处理、位置编排和版面的“留白”处理等。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留白,文字布局密密麻麻的网页,根本会让读者感觉无从下手,导致他们直接关上网页。所以,网页设计者必须保留一定的网页留白,在空白背景下曝光重点信息和关键信息,然后再一步步引导用户了解其他的信息。 2、合理组织视觉要素 在设计网页界面时,有了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指导,设计师应该合理组织视觉要素,力求做到简单清晰。设计者要合理分类、组合网页界面的信息,进行适当删减。分类网页信息是为了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可以直接、快捷地了解网页布局与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在其脑海中留下一定印象;减少类别和适当删减并不是要减少网页含量,而是将重点信息、关键信息放置于一个相对简单的布局中,使用户能一眼就看到有效信息而不浪费时间。在组织视觉要素时,设计师可以先构建一个简单清晰的首页,摒弃繁杂,然后进行适当配色,色彩种类不可过多,以简洁素养为主,文字介绍也不可花里胡哨,力求做到简洁明快。 3、网页各界面保持风格统一 毫无疑问,现在的网页界面有着众多层级,设计是必须做到网页界面的风格统一和和谐,不可产生太大的突兀之感。用户一般是通过首页或者网页链接进入网页界面的某个层级中,假若网格界面的风格不够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反差,很容易影响用户认知网页信息的效果,不利于他们顺利解读网页信息。事实证明,统一和谐的网页界面风格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的认知与记忆,提高他们搜索所需信息的效率,还能使用户对该网页印象深刻,对其形成满意度,成为该网页的“忠实粉”。对于网页界面风格的和谐统一,关键要做到同样元素的位置和大小要保持一致,起码不能差距太大,配色方案也要保持整体一致,同类型的设计要素风格也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五、结束语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简约主义理念大有裨益。但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有设计师在应用这个理念时走进了误区,即为了简约而简约,忽视了网页的功能性,不注重用户浏览网页信息时的认知体验,这样的网页设计必定“费时、低效”。其实,简约主义设计理念并不是简单地简化设计元素,而是合理取舍界面要素。对于网页设计而言,设计师必须立足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网站的可用性,只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才是真正的简约主义设计。我国网页设计师应该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案例,认真学习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精髓。 作者:穆冰玉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网页设计的视觉信息传达分析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页可以把各种信息以快捷、方便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由此人们逐步产生了对于网页审美的需求。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应从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及其审美表现的角度出发,利用有效的传达信息,不断扩充网络的多元化,使得网页设计更注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使信息更加快速有效的传递出去。本文重点阐述了在网页设计中提高视觉信息传达的具体方法。随着我国网民增长速度的加快,网页设计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网页的视觉传达设计更是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网页中视觉信息的表达己经从简单图、文编排的形式,发展到如今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由于网页链接繁琐性严重阻碍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无效的传达不利于与用户之间相互沟通,一些视觉效果受网站的信息设计结构及内容量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站,应该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使得网页设计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虽然目前我国网页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发展比较健全,视觉的表现力不强,影响了网民对网页点击率。由此可见,新媒介下的网页设计还处于一个不理想的状态,计算机编程技术还处于一个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交流形式,网页设计的功能性也没有得到好的体现。 一、要实现网页中的版式功能与审美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需要网页设计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在网页设计前期,应该明确每个网站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网站各个页面间的切换简便。善于运用图形来引导用户查看所需信息,一些抽象图形和引导按钮都可以起到引导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些图形不但影响着网页的视觉审美,还能以优异的视觉形成格调优美、韵味十足的良好视觉效果,。不同类型网站网页是根据网站的服务来定性的,根据网站主题设定视觉元素的不同表现,将各自的功能与网络的交叉学科相融合,使受众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网页上的信息,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轻易。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就是把传统平面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同现代的网页设计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起来,运用一些平面设计来增加网页设计的美感和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我们经常所说的如变化和统一、条理与反复的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视觉规律,首先,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网页上的各种构成是信息诉求的重点位置,在我们把大量的信息塞到网页上去的时候,必须使整体感强,同时又赋予变化,这样才会使页面更丰富,更有生气,能够突出一个清楚的主体,在用户阅读时视线流动,要避免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网页设计中要注重其结构的轻重大小、虚实、多少等对比因素,加强视觉力度,以强化页面的整体吸引力。 二、注重色彩的设计 网页它既要求文字的美丽流畅,又要求页面的整洁,使用色彩可以使页面更加生动。浏览者在浏览网页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页面的色彩设计,因此必须把握好色彩设计。 1.整个页面中要确定一个主色调 页面一般以浅颜色为背景的居多,以浅颜色为底并配上深颜色的字,这样不但有利于突出页面的重点,而且还可以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把握。其他一些线条适宜采用不抢眼的颜色,尽量选用一些精心选择的元素,才能突出明亮的色彩,这些彩色亮点如果用得太多了,就会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2.注重背景的色调搭配 色调搭配要注重不能有强烈的对比,大面积颜色适宜采用低比度,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需要一定的变化,实际上背景的作用在于统一整个网页的风格和情调,起到衬托和协调作用,一方面吸引网民的注重力并体现网站的主题。 三、提高网页设计中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1.体现视觉语言的突出性 视觉语言就相当于有语法和结构的句子。视觉元素构成了现代设计中的视觉语占。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与他特有的视觉符号,各种视觉元素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性排列组合起来的,要想尽快的达到识别和接受的目的,就要依靠统一与对比、虚与实、大与小等形式手法,按照信息的顺序产生强弱、主次等视觉语言的逻辑性让视觉语言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和对生活意义的领悟。 2.要体现网站独特的风格 首先网页设计应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适合主题设计风格的字体。一般常用的中文字体需要许多专用的艺术字体下载,再要确定文字的字型、大小、颜色等等,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效文字,如果浏览者的计算机里没有安装这种特殊的字体,就会导致读者阕读速度降低。对于网页设计来说,有很多软件就是我们常说的网页,要具有互动性,互动性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在网络的环境下,充分实现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户能够从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接受,从而做出决定。其次要适合视觉传达的过程。视觉信息传达是传达者将准各传达的信息挑选出来后,对信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进行排列,使之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的视觉语言,实质上这一过程也就是译码的过程,因为传达者所发出的讯息只有引起注意,才会被接受者加以理解和接受,接受者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传达者的信息整理阐释。网页设计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好的网页设计除考虑其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外,还要对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视觉编排,这样不但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关键的是使使用者有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和共鸣。 作者:于淼 欧阳洲丹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信息可视化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1信息可视化概述 1.1信息可视化的定义 信息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支撑的、交互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化表示,来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知”的方法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最早出现于18世纪,历史和政治学家Playfire和数学家Lambert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根据复杂的数据创建了可视化图表。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信息可视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它不再只是表示数据的一种方式,更成为深度挖掘数据之间隐藏的特征和关系的一种手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信息可视化在网页设计中又引领了新的研究热潮。 1.2信息可视化的流程 信息可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源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其简化和标准化,以便后期的快速调度和输入可视化流程。源数据处理是整个信息可视化过程的基础。可视化图。这个过程完成从数据到可视化图表的转变,通过各种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数据用易于理解的图形描述出来,并表达出各个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关系等特征。视图转换。将抽象的数据转换成图形以后,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显示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出。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用户的反馈信息传送回软件层而实现人机交互。 1.3信息可视化的方法 信息可视化的数据种类很多,包括一维数据、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多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这里着重介绍多维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多维数据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基于几何的可视化技术、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技术和动画的多维可视化技术等。基于几何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平行坐标系方法、Radviz方法、散点图矩阵方法和Andrews曲线方法。平行坐标系方法使用平行的竖直轴线代表维度,在竖直轴线上标记多维数据并用折线相连相关坐标点来表示多维数据;Radviz方法使用圆形坐标系来实现多维数据的可视化;散点图矩阵方法就是将多维数据的各个维度两两组合绘制成一系列按规律排列的散点图来显示多维数据可视化效果;Andrews曲线方法将多维数据的每一数据项通过一个周期函数映射到二维坐标系中的一条曲线上从而展示可视化结果。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方法用具备可视化特征的几何图形作为图标来表示多维数据,这些图标的每一个可视化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作为维度,通过多维数据到这些维度的映射来实现可视化效果。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动画由于其形象、直观、交互性高和容易被理解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中。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具有时间属性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线形图、堆积图、动画、地平线图和时间线方法。其中时间线方法是以时间轴为水平轴线,将数据信息以图标或者图片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标记在时间轴线上。时间线的方法最开始被应用于历史事件记录中,后又发展用于医疗记录和犯罪记录。由于其完整的记录体系和系统的记录方式,时间线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 1.4可视化变量 对于可视化变量的研究丰富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可视化变量包括位置、形状、方向、色彩、纹理、灰度和尺寸,一些学者将其中的色彩细分为色相、亮度和饱和度。近年来有学者将嗅觉、触觉、听觉等对于可视化变量的补充在很大意义上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可视化变量选取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表示的质量。 2网页设计中的信息可视化应用分析 2.1网页设计概述 网页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界面,通过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传达信息内容以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存储和传播能力,网页界面将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用户。网页设计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更合理的颜色、字体、图片进行页面设计,在功能限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用户完美的视觉体验,高级的网页设计甚至会考虑到通过声音等来实现更好的试听感受。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平民化,伴随用户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网页界面的美观性和易用性越来越重要,信息可视化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网页中的信息可视化应用由来已久,从开始的视觉图形设计,到现在网络中随处可见的信息图,通过信息可视化进行的网页设计让更多信息更快更好地被用户接受。 2.2网页视觉设计与可视化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页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网页界面本身就是由文字、颜色、图片、位置等为基本元素的,而这些元素也都属于可视化变量的研究范围,因而在网页视觉设计中引入信息可视化就非常自然和必要了。随着各种网站的普及和多样化,一个吸引眼球和易用的网站则会让你的网站在众多同类型的网站中脱颖而出。互联网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将传统的文字信息转换为信息图的形式,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理解信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又提升了网站整体的视觉效果。网易的数读中国网站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数读中国将每天的国际、经济、正在、民生、社会等方面的新闻或者话题通过信息图的形式表达和解读出来,用户第一眼看上去就会直观了解到话题的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浏览信息。 2.3网页交互设计与可视化 交互设计就是设计师对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定义和探索的过程。网页的交互设计则是通过网页语言表达出所要告诉用户的信息,同时显示用户的操作功能。好的交互设计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接受和理解信息,实现产品的功能。交互设计=视觉界面设计﹢用户行为设计,界面的意义是为了让用户实现同整个系统的交互,好的交互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有效率。因此除了应用传统意义的可视化变量实现视觉上的可视化,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预测从而设计操作流程等以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以rodania网站为例,网页中网站logo放到了主导航正中间的位置,这也是最显眼的位置,该网站的网站历史页面,以时间为截点,向用户展示网站的重要历史和传统,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时间轴的可视化展示方法,用户点击年份数字,即可查看该年份的历史时间,或者通过点击左/右翻页箭头来切换上一个或者下一个历史事件。时间轴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可以系统、完成地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相比传统的文字堆砌,rodania通过时间轴用最直观、简便的方式将网站历史展现在用户面前。 结语 信息可视化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网页设计中,无论是网页的视觉设计还是交互设计,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网站的易用性,帮助用户快速获得和理解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计的发展提升,相信信息可视化可以在网页设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作者:曹新瑜 郝锟 单位:燕山大学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研究 1网页设计及视觉元素的概况 1.1网页设计的概念 网页设计是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产生的视听设计,结合文字、色彩、图形图像、版式等对于网页版面的编排。网络设计者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网页的结构进行艺术上的规划与设计,使网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过目不忘。 1.2网页设计的视觉特点 传统纸媒对现在的网页设计有一定的影响,版式设计上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者往往习惯上下滚动页面进行阅读,所以排字以横向排列为主,方便读者阅读,而且对于关键词汇可以用其他色彩进行突出设计,使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对文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阮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31台321100章重点内容有所把握。对于网页设计一般采用网络样式,也可以进行自由样式的设计,给人们新鲜感,不会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但多样性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违背整体的设计风格,需要符合网页设计中视觉效果的特点。 1.3网页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网页设计是在一个空间有限的页面内,将文字、图形、图案、链接等元素进行规划和排版,将这些视觉元素合理的安排,使它们可以相互协调,并且表达出指定的信息。网页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突出不一样的重点,根据不同的用意,使用不同的视觉元素,这些元素就形成了人们可见的视觉区域。 2视觉元素的呈现深受网页布局的影响 2.1常见的网页布局 现在的网页布局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类,但是网页风格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 (1)大多数的网站选用国字型布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局,明确的主次关系 (。2)拐角型布局,这种布局是将一些相关信息的链接或者文字信息,放在网页的左边或者右边,意思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 (。3)上下框架型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将网页设计的内容和中心标题区分。 (4)封面型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网站显著的位置,设计引人注意的图案或者是动画特效,点击链接可以简单进入相应的界面。 2.2网页布局的方法 网页在设计之前是空白的,像是一张白纸,需要网页设计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将一切元素组合到一起,然后具有自己的风格。首先,网页设计者要有独特的构思,要有一定的创意,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的质量,优秀的创意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胜出,可以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与其他网站区别开。然后要将网页的整体框架勾画出来,把标题和主要内容先设计到网页中,使大概的轮廓呈现出来。最后进行细化,把具体内容和图形、动画等元素进行规划和设计,布局规划要符合人们的浏览习惯。 3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与审美性 3.1视觉元素的功能和审美性 网页设计是指利用互联网,可以将信息快速、准确、简洁地传达给用户。审美是指通过视觉,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随着网络的普及,对网页的要求越来越高,网页设计的审美性也随之产生。对于网页的审美是指用户对网页设计中的各个视觉元素的感受。网页设计的文字、色彩和图案等元素都应遵照视觉美的规律,各元素之间要相互协调,突出内容的主题,对于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要有统一的风格,并满足人们的审美。 3.2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和审美性的具体表现 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网络已经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检索、网络购物,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料等很多功能。在网页设计上需要重点突出视觉性,方便用户浏览到需要的内容。而且,在网页浏览内容过程中,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对信息进行反馈,使信息传播变成双向性。 3.3视觉元素在不同网站上的功能和审美性存在的差异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在网络上购物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各种各样的购物网站相继出现,但是大部分网页结构过于单调,颜色单一,对于重点并不突出。公共服务网站,存在较多的信息,统一的风格,清晰的结构,没有过多的修饰,比较正式可信。个人网站颜色明亮,个性特点鲜明,富有活力。视觉元素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网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相同的。 4结语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网页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功能有所要求,对于美感的追求不断加深,也提高了对于审美的标准。只有将各个视觉元素,通过创意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添加鲜明的色彩,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使人记忆犹新,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作者:阮翔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31台
航空服务论文:航行情报服务在现代航空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空事业逐渐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这就要求航空事业对飞机飞行的安全度做出保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航空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而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安全管理因素、航行情报因素、航空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这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就航行情报服务对现代航空的影响做出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航行情报服务;现代航空;作用;安全;影响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飞机出行已经成为现在很多人出行的选择,飞机以其安全、速度、方便的特点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航空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成熟的,毕竟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像火车、汽车这类地面的交通工具益于联系,这也更加的体现了航行情报服务对于现代航空工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飞机的失事事件屡次发生,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飞机飞行安全引起重视,而航行情报服务作为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什么是航行情报服务 说到航行情报,不得不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航行情报,目前在国际上来看,并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说法来定义航行情报,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用通俗的话的来说,所谓的航行情报服务就是为飞机航行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情报的服务。由此可见,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事业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航行情报服务主要是为了能及时将各种各样的情报、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飞机驾驶员,使得飞机驾驶员或机长能够根据及时、准确的航行情报做出飞机的飞行计划。尤其是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航行情报服务就更加显得重要,及时准确的航行情报服务能够帮助飞机做出正确的应急方案,对于飞机处理突发情况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所了解到或者我们所认知的航行情报服务主要就包括提供通信导航、天气状况等气象信息以及交通管制等等。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是非常严谨的一个过程,整个航行都是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所以航行情报服务还包括其他一些我们平时不太了解的内容,比如公安、卫生、机场场建、油料等等,只要是影响到飞机飞行或者是对于飞机飞行有利的一些信息因素都应该涵盖在航行情报服务中。比如航空禁区、限制区、危险区的提示,在飞行过程中所飞行区域的气象如气流、风向、降雨、可见度等等的的实时监控,所要降落机场的跑道、障碍物等位置的准确提供等,这些都属于航行情报服务的领域。航行情报服务必须要涉及到航空过程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才能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3航行情报服务的现状分析 目前,航行情报服务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近些年来,因为航行情报服务不够到位而造成一些损失或者误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造成严重航空事故的事件不多,但是由于航行情报服务与航空事业的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航行情报服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容忽视,下面主要针对目前航行情报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3.1没有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 航行情报服务是近几十年来才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慢慢形成系统的。所以从事航空事业的一些工作人员还往往不能够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在一些工作人员眼里,航行情报服务只是在为飞机航行提供一些基本资料而已,也可能大概知道会关系到飞机的飞行问题,但是往往不能够真正的从根本上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事业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员工不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吧航行情报服务仅仅是当作一个工作而对待,却不知道航行情报服务有可能关系到上百甚至上千人的性命。责任心不够和对于航行情报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3.2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不够系统 这里所说的航行情报服务体系既包括航行情报机构建立不系统也包括从事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人员工作不系统。航行情报服务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很久之前的事,它是在近几十年才渐渐受到重视并且形成系统的,所以可想而知,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一定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再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逐渐寻找漏洞、缺陷以及补救的办法,使得我国的航行情报服务体系逐渐的完整科学,使其越来越完善、合理。另外就是工作人员对航行情报的获得、处理、传送、交换等等不够熟练速度,使得航行情报服务的效率上不去,这也是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情报处理方式以及员工管理方式所导致的。 4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和事业的重要意义 航行情报的目的是为了飞机的飞行安全而服务的,所以航行情报服务对于整个航空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国航空系统的完善和健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健全航行情报服务体系对于整个航空系统的发展都有特殊意义。为了将航行情报服务更加系统科学化,我国应该让从事航空事业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航空情报服务的重要作用,使其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大力的宣传渗透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而且要重视航行情报服务领域的管理,是情报的管理和员工的管理都形成系统,使其得到合理的统一,不断的健全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体系。只有将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体系逐渐完善,才能保证飞机飞行过程中的信息来源。 5结语 总而言之,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做好航行情报服务是完善航空体系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近些年来,航行情报服务也逐渐的引起了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家对于航行情报服务的规划与完善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航行情报服务体系定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武连威 单位:民航山东空管分局 航空服务论文:航空气象服务与直升机飞行安全探讨 摘要:直升机在我国海空立体救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航空气象服务与直升机飞行安全密切相关,天气现象、气象要素时刻影响着飞行活动的各个阶段,直升机飞行有特定的天气标准。蓬莱沙河口机场经过多年的气象服务建设,形成了信息渠道广泛、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方式多元的救助飞行气象服务特点,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航空气象服务体系。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因素;天气标准;飞行安全 直升机具有高效、快捷、地理空间受限小的特点,能够快速到达海(水)陆作业现场,实施搜寻救助、物资输送、空中勘察等工作。作为通用航空器,直升机一切飞行都在大气中进行,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产生风云雨雪、冷暖干湿等各种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与直升机飞行安全、运行效率、任务成败密切相关。蓬莱沙河口机场(以下简称蓬莱机场)作为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北一飞)下属通航机场,是海上救助事业成长壮大的见证者。截至2015年6月,北一飞已从波涛汹涌的海面、洪水泛滥的山区、孤立无援的海岛挽救了1404条鲜活的生命。上述地区开展救助有时会遭遇雷雨、大风、低云和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对直升机飞行和作业构成威胁,增大了海空、陆空救援难度,导致救助任务失败乃至取消。相较于船舶、车辆,直升机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更高。因此,做好飞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摸清大气活动规律,掌握天气演变特点,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实况数据和预报信息,对于直升机飞行趋利避害,保障飞行安全,增强人员信心,确保行动顺利,具有重要意义。 1飞行安全中的气象因素 1.1天气现象对飞行的影响 在众多的天气现象中,雷雨、地面大风、低能见度、低空风切变、低云、积冰和颠簸是危及直升机安全的危险天气。雷雨,即强降水伴随雷暴的天气现象,大雨冲刷座舱玻璃,会降低目视飞行能见距离;雨水附着在跑道,减小摩擦力,致使直升机滑跑距离变长;雷电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信,还易击伤机体或机载电子设备。地面大风(17米/秒及以上)则会破坏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增大飞行操作难度。低空风切变对起飞、着陆阶段的直升机威胁较大,风向风速的突然转变易造成直升机偏离起落航线,掉高度甚至导致触地事故。低能见度降低了直升机的地标观测距离,机组容易判断失误,诱发飞行事故。低云则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天气现象,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条件下,直升机必须穿云飞行,飞行能见距离降低的同时还可能遭遇到积冰和颠簸。冬季过饱和云内飞行可能出现旋翼、发动机、空速管积冰,导致直升机升力、功率、飞行参数异常,引发直升机进入危险飞行状态。云内上升气流、湍流、乱流则造成直升机颠簸,使机身摇晃剧烈,操纵困难,带来不良后果,危及直升机安全。在实际观测中,危险天气并不孤立出现,通常是一种或几种天气伴随出现。例如大风、雷雨使能见度恶化,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会产生雷暴、低云、风切变、积冰和颠簸等极端天气现象。 1.2气象要素与飞行的关系 湿度、气温、气压、风等气象要素也间接或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飞行品质。蓬莱机场毗邻黄海,海上潮湿空气会腐蚀直升机发动机和其他金属部件,增大机务维护难度。气温高低影响发动机推力、载重量、滑跑距离,让机载高度表数值失真。气压是直升机起飞、降落和航线飞行时,必须使用的一个参数,由于各地气压变化,往往造成机载气压高度表显示误差。地面风会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操纵性能,高空风关系到直升机航速和油耗。 2直升机飞行天气标准 直升机起降及飞行最低标准实际上就是天气标准,以对飞行影响密切的能见度和云底高为限制条件。目前,蓬莱机场运行标准为:云底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2公里。北一飞严格禁止直升机在低标准或危险天气条件下运行,为此《运行控制手册》中明确了直升机目视、仪表、海上航线飞行需要满足的天气标准。 2.1目视飞行规则最低天气标准 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3千米以下,能见度不小于5千米,距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00米,垂直距离不小于300米。在运输机场以外的空域,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900米以下或者离地面高度300米以下(以高者为准),按目视飞行规则运行直升机时,能见度昼间不小于800米/3000米(海上),夜间不小于1600米/5000米(海上)。 2.2仪表飞行规则最低天气标准 当天气条件不低于起飞最低标准,但低于仪表飞行规则着陆最低标准时,机组不得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起飞直升机,除非在距起飞机场1小时飞行时间的距离内有备降机场。机组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起飞直升机或者进入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或者云上运行,要求直升机到达着陆机场的预计时刻,天气条件达到或者高于仪表飞行规则着陆最低标准。仪表飞行中的备降机场天气条件同样应等于或者高于该机场最低天气标准。 2.3海上航线飞行下降高度天气标准 昼间云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3公里,夜间云高不低于3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在该标准以上,机长可决定下降高度,从云中飞行转入海上能见飞行。 3航空气象服务措施 蓬莱机场通航飞行活动多、任务种类杂,针对每一种飞行任务的特点,航空气象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其中救助飞行是蓬莱机场气象服务的保障重点,相较于一般飞行,救助飞行距离远、作业难度大、海况天气复杂,北一飞气象人经过多年建设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救助飞行安全。概括而言,目前蓬莱机场航空气象服务具有信息渠道广泛、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方式多元三个特点。 3.1广泛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3.1.1救助基地所在机场提供气象信息 北一飞蓬莱基地自身拥有机场,其观测设备设施相对齐全,足以帮助气象员直接、快速地报告本场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大连基地也可通过联系大连机场获取必要的气象信息支持,为救助机组决断提供参考。 3.1.2气象服务网站提供所需气象资料 除登陆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官方网站,查找强对流天气预报、雾霾预报、降温大风沙尘预报等服务信息。根据气象服务协议,气象室获得了青岛航空气象网使用权限,并注册成为民用航空气象综合服务平台的专业用户,可以查找全国190多个机场实时气象报文、重要天气预告图、重要气象情报和天气预警信息,为气象员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3.1.3民航空管站气象台提供气象咨询服务 2013年9月,北一飞与民航青岛空管站签署了《青岛空管站气象台与蓬莱机场保障服务协议》,空管站气象台向北一飞提供重特大飞行任务(应急救援或保障任务)期间飞行航路天气预报和所在地区天气趋势预报,使气象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征求专业咨询意见。 3.1.4海上船只、平台提供作业海域天气实况 当救助直升机飞赴远海执行救援任务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电台、电话等通信方式提前向海上救助船舶、遇险船只、石油平台询问作业海域天气实况,间接了解实际天气状况,增强判断力,佐证预报结论,为救助飞行提供决策支持和气象保障。 3.2多样化的气象服务内容 3.2.1地面观测服务 地面气象观测在机场范围内,蓬莱机场气象员按照规定,在飞行活动前一小时开始定时观测直到飞行活动结束。定时观测每一小时开展一次,观测项目包括:天气现象、主导能见度、云、地面风向和风速、气温、湿度、气压。观测结果详细记录在地面观测簿中,气象员按照民航观测和报告标准编制机场例行天气报告(METAR)。当机场救助警报拉响后,气象员应在十分钟内做好包含例行天气报告的气象报告单,当面呈送给机组,低于天气标准的气象条件要明确指出。 3.2.2危险天气告警服务 当蓬莱机场遭遇危险天气,气象员要及时报告机场管制室和运行控制部,收集气象信息及有关资料,同时加密观测,密切注视危险天气发展动向;及时了解起飞(降落)机场、航路及备降机场的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向飞行中的机组发出本场告警,并提出相关建议;禁止直升机在危险天气中起飞(降落),选择天气形势转好或趋稳时放行。 3.2.3趋势预报服务 航空气象预报是组织和实施飞行的重要依据,由于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变性和技术上的限制,气象员需要综合地面实况、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观测数据,结合数值预报产品,依据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蓬莱本场、目的地机场及救助区域的天气趋势作出合理判断,得出预报时段内各气象要素最有可能出现的值以及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对于可能威胁直升机飞行、影响机场运行的天气,提前向机场保障、机务和空勤人员发出预警,做好防范措施。 3.2.4高空预报服务 高空预报包括航路预报、区域预报,直升机一般飞行高度较低,执行救助任务时通常不走航路,所以一般只提供区域预报,气象中心以预告图的形式,分为重要天气预告图和高空风/温预告图。当直升机执行远距离救助任务时,气象员整理并打印3000米以下重要天气预告图、1500米高空风/温预告图交给机组,重要天气预告图内包含雷暴、热带气旋、颠簸、积冰、云、锋面、对流层顶高度和急流等可能对低空飞行构成威胁的天气现象和云。 3.2.5气象通告服务 气象员根据协议使用青岛航空气象网、航空气象服务综合平台等网络平台,实时查询了解各地机场警报、区域预警、天气通报及快报、终端区重要天气预警等气象通告。通过救助基地、塔台或船舶,对影响机场起降或航线飞行的救助直升机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帮助机组掌握天气动态,在遭遇危险天气前,尽快做出避让、绕行、备降或延后飞行的决策。 3.2.6专题会商服务 针对重大气象灾害,气象室会召开专题会商,汇总各方气象员意见,形成未来2-3天趋势预报的书面报告。以2015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在福建登陆后一路北上,针对可能造成的灾害性天气和由此引发的海上险情,7月24日上午气象室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台风“麦德姆”移动路径、发展趋势以及北上对山东、辽东半岛带来的风雨影响。会商后,气象室撰写了书面报告,向运控部、飞行部通报台风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 3.3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方式 3.3.1面对面气象服务 气象室可根据不同阶段差异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救助飞行气象服务。在接到险情救助后,值班气象员向机组呈交天气报告单、趋势预报,当面进行报文讲解或直接参与天气会商,详细分析天气特点及变化。针对飞行中可能遭遇的天气状况,与飞行员充分沟通,尽可能提供全面、精确的气象业务指导,让飞行员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3.3.2网络气象服务 通过办公QQ群、微信群和短信平台,为飞行人员乃至全队职工提供综合、快捷、便利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台风“麦德姆”过境山东半岛前后,值班气象员及时利用网络平台一日三次最新台风信息及“近期天气趋势预报”,提醒员工加强防范、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抗措施。同时运控部通过短信平台台风天气预警,为台风期间发生的三起救助任务提前做好气象保障,帮助飞行员合理利用台风窗口时间,成功救起3名海上遇险人员。 3.3.3飞行期间气象服务 在救助直升机从本场起飞后,气象室全程跟踪,密切关注落地机场、航线、救助区域的天气变化,实时更新雷达图、卫星图、机场天气报告以及所在城市整点实况,关注机场警报和区域警报,区分天气系统威胁程度,努力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将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天气系统的出现时间、移向以及强度变化,告知执行救助任务的机组,解答机组疑问。 4结语 北一飞建队以来,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已伴随直升机隆隆的旋翼声走过了11个春秋,新老气象员放飞直升机16872架次,保障救助飞行任务870起,没有发生一起天气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或事故症候,确保了全队飞行正常、可靠、安全。展望未来,在如何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上,结合实际工作,我提出四点建议和想法。一是苦练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气象员要保持进取心,主动学习新知识,精进业务能力,提高预报水平和气象保障能力。二是规范业务流程,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观测、预报任务,形成良好的业务习惯。同时针对突发天气事件做好预案,周密安排,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三是积极与运控、飞行、航务及其他保障部门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考虑各自的实际需求,做好气象定制服务。四是在气象仪器设备建设上给予必要支持,建立更全面的天气观测及要素信息采集手段,同时为气象员配备专业的MICAPS业务终端,帮助气象员及时掌握数值预报最新成果,为气象服务工作搭建一个牢固的硬件平台。 作者:郭泓麟 单位: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助飞行队 航空服务论文: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从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构建的意义及其功能与组成两个角度对文章主题进行了分析。所谓的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本质为一种地面设施系统,其主要功能在于对有关飞行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分类汇总,以为有关人员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对于这一系统的构建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对我国航空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关键词: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功能;组成 随着社会对于通用航空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航空服务站中的诸多缺陷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为了使我国的通用航空领域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航空运输的安全性以及效率均得到不断的提高。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航空服务站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系统进行充分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CNS技术属于支撑系统运行的一个主要技术,因此对这一技术研究也非常必要。 1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构建的意义 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构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能够解决传统航空服务站中存在的低效率以及低安全性的问题方面,同时,对这一系统进行构建也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社会评价一个领域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主要标准,这一规律在国与国的范围内同样适用,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体现,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的构建体现的便是我国航空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鉴于系统的应用对于交通运输效率以及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由此可见,有必要对这一系统进行构建。 2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以下文章主要从系统的整体构成、飞行情报中心、功能对比以及数据共享四个部分对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2.1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主要包括专用数据中心、飞行情报中心以及服务站终端三个部分。其中专用数据中心包括一个,飞行情报中心与服务站终端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无限制的进行设置。服务站终端的主要功能在于将所获取的情报反应给飞行情报中心,对于服务站终端而言,其有权利对飞行情报中心的数据库进行访问,可以根据其数据库中的内容对有关飞行方面的种种信息进行获取。在收到情报之后,飞行情报中心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与其他地区的情报中心进行沟通,从而实现数据的互相交换使用,以保证预测结果能够更加具有准确性。 2.2飞行情报中心 飞行情报中心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同时也与多方面存在联系。总的来说,与飞行情报中心之间存在联系的部门主要有管制中心、航空情报中心、通航用户以及服务站终端。第一、飞行情报中心会向管制中心提供综合监视数据,而管制中心则会向飞行情报中心提供必要的监视信息,这一过程需要通过ADS-B专线来完成。第二,飞行情报中心会向航空情报中心提供综合航空情报数据,而后者则会向前者提供永久性的航空资料,两者之间需要通过航空情报专线实现互相联系。第三,飞行情报中心会向通航用户提供通航服务信息,而后者则会向前者提供用户信息,两者之间的联系需要依靠互联网来实现。第四,飞行情报中心向服务站终端提供的数据与信息为综合性的,即前三者的结合,而服务站终端所反馈的信息也是前三者的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服务站终端、飞行情报中心与通航用户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2.3功能对比 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服务站终端而言,飞行情报中心无论在空地通信、监视手段、数据处理或空中交通服务方面均具有较为强大的实现手段。总的来说,飞行情报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能够实现数据的交换与融合。飞行情报中心能够将系统中各个部分的信息接收,并将所得到的信息传输到系统各个部分,这使得系统开始成为了一个整体,同时也就能够使不同的数据之间实现交换与融合,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能够实现监视功能。飞行情报中心能够通过对定位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监视功能,实践证明,其监视效果较为良好,同时也准确性也能够得到保证。第三,VA虚拟应用也是其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实现监视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之间的互联,而通过互联,前者能够对后者的数据随时获取,但需要注意的是,后者只能对前者的数据进行查看,而并不能获取,这是出于对监视数据安全性的考虑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第四,提高服务水平及其完整程度。飞行情报中心能够为飞行员提供诸多的参考数据,其中便包括对天气情况的转播以及对相应的咨询服务,通过这一功能,飞行员能够随时有效的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同时也就能够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因此也就能够避免出现飞行事故,对于航空运输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重要价值。上述文章已经指出,监视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两者之间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的,且处于对监视数据的安全性的考虑,后者并不能随意获取前者的数据,对此,需要应用图片中的系统去实施物理隔离。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交换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实施。虚拟应用(VA:VirtualApplication)是实现隔离的主要设施,在服务器中会包含两张网卡,两者所负责的内容不同,通过在服务器中设置防火墙的方式,便能够完成对数据安全性的保证。 3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作为航空服务站功能实现的主要支撑性部分,分布式通用航空服务站系统的应用对于解决航空运输效率以及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一系统主要由服务站终端、飞行情报中心以及专用数据中心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别,但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而言均十分重要,对其功能与组成的了解,能够为有关人员对系统的操作以及应用提供基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航空领域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建勤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飞行服务中心 航空服务论文:航空公司延误补救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旅客运输量的不断增长,运输服务的水平并没有与之完全适应,航班延误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采用调查访问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新视角,通过对民航旅客的行为分析和航空公司服务补救措施研究,在航班延误已发生或预期发生的情形下,为航空公司的延误补救服务方面提出可行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为航空公司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客行为;航空公司;航班延误;补救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在我国民航运输快速发展、旅客吞吐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航班延误问题成为了航空运输的主要问题。数据表明,2006至2014年全国航班量持续快速增长,9年间增长了130%,年均增长达10.8%,但是航班正常率也呈下滑趋势,2009年之前正常率为80%以上,2010年开始持续下降,到2014年降至68.37%,年均下降1.46%,如图1。2015年1-11月,航班延误班次达106.6万班次,占总航班的1/3,其中被取消的航班数为5.9万,遭遇延误13538万人次,遭遇取消745万人次。2014年全国航班量排名前10位的航空公司中,航班正常率位列前三的依次是国航、南航、川航,均高于70%,航班量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及第十。也由此看出航空公司的运输量对航班正常运行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保障措施和管理的重要性突显出来了。航班延误似乎成了永恒的论题,很多人对此展开研究,但多数人选择了从航班延误原因来分析航空公司的补救服务措施。我们寻找新视角,从对旅客行为分析的角度来制定航空公司的服务补救措施。文章旨在通过对民航旅客的行为分析和航空公司补救服务措施的研究,对航班延误已发生或预期发生的情形下,为航空公司的延误补救服务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为航空公司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航班延误及赔偿的相关规定 对于航班延误的一般定义为,航班降落时间比计划降落时间(航班时刻表上的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或航班取消的情况称为延误。对于航班延误的具体应对措施和赔偿规则,民航局曾做出严格规定:要求航空公司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误达4小时或以上的要对旅客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但是具体经济补偿的标准的权利却下发给各航空公司来制定。然而很多延误的原因难以明确界定,且各大航空公司的赔偿标准不尽相同,落实情况不尽相同。 2民航旅客行为调查与分析 航班延误事件中的群体之一为民航旅客,可以说对于旅客行为的调查研究是研究航班延误的重要基础,对于航空公司补救服务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性意义。此次研究选取民航旅客行为作为主要观察点,通过对航班延误下旅客行为和心理的调查研究,旨在将乘客在航班延误后的行为选择数据应用于补救服务的实施当中。通过线上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民航旅客普遍存在的航班延误后反应进行观察并实现对话,对行为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把握。其中,实地调研的考察对象主要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及北京首都机场的离港旅客。受访人群包括商务旅客、闲暇旅客等各类民航旅客,涉及民航业内外的各行业人士,年龄跨度和职业跨度大。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980份,有效问卷956份。 3延误补救服务措施 补救服务即服务提供方对服务失误所采取的有效补救行为。在出现服务失误时,服务提供方通过做出及时性和主动性的反应,将服务失误对顾客感知、员工满意及服务满意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但是,这种延误补救反应并不以旅客抱怨为发生前提,并逐渐将关注重点放在旅客行为的主动性和事前反应,以主动的行为模式替代被动。实际调研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多数的航空公司对于补救服务并没有实施足够成熟的配套措施或出台相关规定。虽然类似于不正常航班管理规定、航空客运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程序这样的文件并不少见,但是很多公司的补救服务并没有贯穿一起延误事件的前中后,对旅客行为关注度高但研究较少。此次研究在前期大量调查及对旅客行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公司延误补救服务措施提出建议如下,分为延误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考虑对延误事件中相关群体,旅客、媒体及其他民航单位。 3.1事前措施 在延误发生后再去落实补救工作,这往往不够,而且往往事倍功半。航班延误时常发生并且往往是不期而遇,航空公司在日常就需对航班延误做足工作。这不仅仅局限于对内部员工的延误后服务的培训或是对于其他公司服务的效仿学习或创新。在航班延误发生之前,做好前期的补救服务措施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延误发生时的不必要的麻烦。 3.1.1出台一份标准化的赔偿标准并做好宣传 界定好航班延误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航班延误后的各项赔付细则及配套服务项许诺,阐明相关政策条件。这将作为航班延误发生后,航空公司的赔付依据及民航旅客的求偿依据。当然,面向大众的规定,仅仅让内部员工明晰于心是远远不够的,大众需要知道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可以获得怎样的物质或精神上的补偿,航空公司需要这份坦诚收到的信任,这项规定也需要坦荡的存在,彰显它的价值与活力,所以面向大众的宣传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公司官网、官方微博微信等对外平台,借助机场专用值机柜台进行信息公示或是媒体力量进行大众传播,也可以与旅客进行直线联系,发送相关政策出台的消息通知或简介说明至他们的手机。同时,通过热线服务或邮箱、平台回复等方式回收大众意见,友善接纳旅客对于规定存有的异议,采纳合理意见,以周期对政策进行修订和再宣传。 3.1.2与常旅客甚至偶有旅客建立好良好的沟通渠道 除了运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还要多输出有效信息并与大众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与旅客的一对一沟通,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即时消息,如订票信息,接收航班消息,延误时向旅客致歉并告知旅客航班延误情况及准确的预计起飞时间,让旅客可以根据信息安排等候时间甚至推迟到机场的时间。这样的人文关怀可以赢取更多旅客的理解,更能有效避免双方的不必要麻烦。 3.1.3民航延误知识科学普及 加强对旅客的民航知识教育是当务之急这项长期工作。调研结果及典型案例均表明,多数旅客对民航常识、民航旅客运输的生产流程、航班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都不甚了解。因混淆日常的天气概念和民航用语的航路天气,旅客对于航路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很不理解,甚至认为是航空公司刻意欺骗,诸如此类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为旅客普及民航延误知识,让旅客发自内心的理解延误很有必要。方式可多样化,如自媒体、大众媒体宣传相结合,通过线上活动或是媒体访谈等形式形成良好互动;通过公益广告或是宣传海报对航班运行及延误等相关方面进行宣传与知识普及等;比如制作一个“航班延误常识特辑”,在机场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为广大旅客普及延误常识,让旅客再遇航班被告知延误时也能对号入座,以理智的情绪对待航班延误。当然,这也要求航空公司能够将航班延误原因空开透明化,不可故意欺骗旅客。 3.2事中措施 航班延误发生,服务工作切忌延误,航空公司最需要做的便是及时、准确、有效。 3.2.1各部门配合、各单位协调 延误一旦发生,配套的硬件设备与服务必须到位,与各大单位的延误信息沟通机制必须运行良好。航空公司各部门,突发事件小组、航空公司总值班经理、运行指挥部、飞行部、客运营销部、地面服务保障部、飞机维修部、配餐部、空中乘务部、总务部、信息部、保卫部、党群工作部、分公司运行基地和各驻外营业部办事处等部门人员团结合作。此外,通过与空管中心、机场现场指挥中心、地面服务保障部门等相关单位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准确获取航班的实时信息。 3.2.2通知信息及时,避免信息不对称 除了前台询问,还要为旅客开通短信回馈、微博私信等更多的细节信息询问渠道,在减少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柜台前群众堆积。通过大屏幕及广播进行延误信息传播,甚至通过短信方式发送至相应旅客,告知延误原因及预计起飞时间。航班延误一旦发生,航空公司应立即与从该公司官网购买机票的旅客沟通,同时也要求机票商与旅客及时沟通,做到不同渠道购票的旅客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延误通知,以便于旅客及时调整自己的行程,不耽误出行计划。同时,主动与媒体取得联系,就延误原因、延误时间及相关服务补救措施等重要信息反馈给媒体,保证媒体理性面对旅客的声音,进行公正公开的报道与航空知识普及。需要强调的是,航空公司务必以一定周期对公开延误的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相对准确透明。旅客了解到的延误消息是实时的,不同的延误情状下的服务也是匹配到位的。 3.2.3对一线员工的授权 作为旅客与航空公司最为直接的沟通口径,一线员工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形象,给每位员工分配一定量的资源调动权限,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地采用直接有效的措施控制现场,有效避免由下而上逐层汇报走流程造成的措施不及时,及时降低旅客不满意度并有效提高服务满意度。相比增设娱乐设施来缓冲旅客的等待疲劳期要更为直接。 3.2.4合理有效利用机场资源,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大多情况下,旅客遇航班延误后,只能在机场静静等待,枯燥乏味。所以,航空公司应当与相应机场合作,不断完善的机场设施会在旅客的等候时期里发挥巨大作用。如设置专门的儿童娱乐专区,防止孩子过度哭闹为家长带来负面情绪;提供丰富商业资源,让滞留在机场的旅客可以通过餐饮购物来打发时间与分散注意力;与机场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在不影响其他航班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旅客提供娱乐活动,缓解滞留在机场的旅客的负面情绪。 3.3事后措施 延误现场的补救服务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是在延误事件发生后采取相关有效措施亦为重要。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 3.3.1面向旅客,增设延误反应的数据库 相应航班延误发生后,对相关旅客尤其是常旅客进行回访,收集旅客的延误时的反应情况及对延误补救服务的意见及建议信息,对不同旅客进行个性化标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特殊旅客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补救措施,做好数据备案,方便调用。 3.3.2面向相关员工,建立好延误服务数据库 根据旅客回馈的延误后服务信息及各单位的主动上报和部门间的监督报告,有效建立延误服务资料库,对于具体的延误原因及现场情况进行明确标注,对于具体的解决措施及处理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奖惩的同时,对上期延误做好总结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有效措施进行标记,将创新服务纳入补救服务候选项,并对无效甚至造成恶劣影响的服务明确好红线。 4结束语 研究航空公司延误补救服务措施对航空公司有效应对航班延误,提高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旅客满意度,进而有效为航空公司预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民航旅客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年龄、学历、乘机次数、延误后遭遇及旅客心理等角度切入,对延误后具体的旅客行为展开详尽分析。采用调查访问与统计分析结合的方式,基于数据结果,参照结合现有的航空公司补救服务措施,进行反思,从延误事前措施、事中措施及事后措施三个维度提出延误补救服务措施,涵盖航空公司自身及延误事件中相关的群体,旅客、媒体及其他民航单位。文章立足多个角度,对航空公司的延误补救服务措施提出建议,相对于从单一角度,单一指标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具体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展开进一步的分析,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并进行完善,在延误补救服务方面对航空公司提供更为精确、具体的指导。 作者:陈璐 宏磊 任鑫 王楠 王颖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航空服务论文:阿联酋航空服务营销分析 【摘要】成立于1985年5月25日的阿联酋航空凭借其出色的客户服务体验及经营管理之道,已荣获400多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等,(阿航官网)也被评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网站。本文将根据服务营销8要素为框架,分析阿联酋航空成功之处,并就其创新化差异化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服务营销;阿联酋航空;服务营销8要素 一、服务营销8要素分析 “8P”代表着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制定可盈利的持续性战略所必备的要素。其中”8P”指Product(产品),Price(价格及成本),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Process(流程),Physicalenvironment(实体环境),Participan(t人员),Production(生产效率和质量),而阿联酋航空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个成功的8P战略。 (一)Produc(t产品) 服务产品是一个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其中核心产品用来满足顾客的主要需求。而作为一家航空公司的产品则是提供从甲地到乙地的转移,企业产品差异很小。1.核心服务提供安全运输是航空公司的核心服务。与其他航空公司不同的是,阿航在远程航班上调遣两名高级副驾驶员执飞,而绝大多数航空公司只有一名机长和两名高级副驾。在迪拜建造的新航空学院已在2007年8月启动,先进的设施每天可为多达2500名学员提供航空安全与服务的专业培训。例如,学院内就有一个专为A380客机机舱服务员而设的紧急疏散训练机,模拟万一发生紧急状况时,该如何争取在90秒内协助乘客逃生;同时阿航还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飞行和机务维修技术力量(海湾航班维修)等。因此阿航仍凭借其极高的飞行安全性进入2015年全球十大最安全航空公司名单。2.支持性服务阿航的支持服务又可分显性支持服务和隐形支持服务。以显性支持服务为例,航站服务是支持服务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总面积达890平方米的贵宾休息室沿袭了阿航全球航线网络上所有机场休息室的标志性元素。阿航北京机场贵宾休息室可同时容纳152位乘客,阿航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以及金卡会员均可享受该休息室的尊贵服务:3个标准设计的淋浴室、89个光泽皮质沙发椅、9个脚凳、42英寸等离子电视机、英特网接入设备和WIFI无线网络。乘客们同时还能享受众多冷热美食饮品,以满足各国乘客的不同需求。在隐性支持服务方面,阿航重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阿航花费225.8万美元改进技术,推出机上移动通信服务,从而成为全球率先提供这种服务的航空公司。即可以始终保持通讯。空中无线网络服务,几乎在所有A380客机上都可以体验无线网络。使用座内卫星电话与家人或同事保持联系也可使用屏幕短信和电子邮件服务发送消息。3.附加性服务附加服务作用在于增加乘客感知服务价值,在此企业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制造差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阿航是第一家提供实时BBC新闻的航空公司以及第一家装备空中无线E-mail和短信服务系统的航空公司。阿航在特选机型的头等舱中提供了更舒适的私人套间。在头等舱、商务舱提供睡椅以及平躺式座椅。乘客均可在座位上收发短信或电子邮件、拨打或接听电话。以阿航的北京-迪拜往返航机的机型波音777-200LR为例,该机型配备有头等舱私人套间,商务舱座椅可平躺成床,同时先进的机上娱乐系统可提供1000多个频道的节目供乘客欣赏,还有近40款空中游戏。除此之外,阿航还为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提供免费专车接送服务,可直接将乘客送达酒店、会议地点等。 (二)Price(价格及成本) 由于阿航目标定位为中高端消费市场,主要瞄准商务旅客和政务官员客户群,所以并不以价格取胜。但阿航除了高端市场,对低端市场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配置了足够的硬件资源。以波音777-300为例最少的作为数量也达到了364个,最多的甚至达到了442个,同样的机型,在世界其他航空公司设置的作为数量一般在300个位置左右。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座位设置,使得阿航也有机会提供更富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大量的中低端客源。 (三)Promotion(促销) 阿航主席将赞助活动视为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中流砥柱,他说:“我们相信赞助活动是与乘客进行沟通的最好方式之一,这种方式让我们能共享并支持乘客的兴趣爱好,并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阿航一直是欧洲多家顶级足球俱乐部的主要赞助商,赞助的球队包括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英国的阿森纳俱乐部等。还赞助了英式橄榄球、澳式足球、板球、高尔夫球等项目。阿航2007年正式成为国际足联的全球合作伙伴,在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4巴西世界杯上,阿航都成功的利用比赛在全世界推广了自己的品牌,在人们心目中打造了自己全球化的形象。 (四)Place(渠道) 阿航是第一批使用直连服务的航空公司即目前只能在阿航官网即上购票,采用网上直销系统客人可以在网上选位置、定餐食。而阿航总裁也表示正在开发自己的分销系统,届时该系统能使航空公司更好地掌控票价和基于顾客数据的定制化价格。 (五)Process(服务流程) 阿航的服务流程堪称完美,以网上预订为例:登录官网后即可预订航班,同时可以预约租车,预约成功后可在线办理登机手续,随时查看航班状态,输入乘坐航班号即可查看航班上的服务和设施。而在线下体验中阿航也将顾客体验放在了最高地位,着重于服务流程中的有形因素。以迪拜候机室为例,迪拜候机室以奢华著称,各种自助美食、点餐服务和新鲜果汁吧,甚至你还可以花些时间享受舒缓的水疗、按摩或美容护理,而且头等舱旅客和阿航Skywardsa白金卡会员还能在私人酒窖中选购独一无二的葡萄酒佳酿。 (六)Participant(人员) 阿航在迪拜和全球各地拥有超过7.5万名员工,其中超过1.2万名员工任职超过十年,又有将近3000名员工任职超过二十年。阿航的飞行员队伍来自逾80个国家的飞行员组成,这样一支跨过队伍极力强调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总部在迪拜的阿航为机组人员提供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工资免税,还包括免费的高质量住宿和与多文化团队工作的共赢机会(配齐空调、家具、厨房的两房公寓,无须负担市内电话费、水电费、煤气费和洗衣费)。为机组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有吸引力的旅游津贴以及优异的职业发展机会。 (七)Physicalenvironment(实体环境) 阿航的机队是全球最年轻的机队之一主要以空客A380和波音777-300ER为主,其运行效率比波音141要高20%。到2016年底,在完成旧机退役和新机接收之后,阿航机队的平均机龄将达到5、6年,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阿航总裁表示“:阿航将进一步提升机队燃油效率,在降低机龄方面继续引领航空业,并继续将服务水平提升至新高度,以满足乘客的期望。” (八)Production(生产效率和质量) 不断创新是阿航全球发展战略的核心,阿航认为飞机型号越新,性能越可靠,运行越高效,因此不断致力于机队的更新换代以提高效率和声誉。而与此同时阿航凭借其ice数码宽屏娱乐系统连续第十一年荣获SKYTRAX“世界最佳航空公司机上娱乐”大奖。 二、创新及差异化分析 阿航的成功并不在于与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而是专注于自己服务品质与创新进步,其硬件软件同时创新。硬件上机队的更新换代,包括从1992年在所有座椅后背安装个人电视屏幕到13年直播电视再到14年在客机中推出免费WIFI服务,其技术创新不断给顾客带来更高的满意度。而软件中仅空中服务一项就力压所有竞争者,其他比如为年幼乘客提供特别关照包括设置特别的家庭乘客登机手续办理柜台,确保家庭乘客优先登机。在迪拜机场可以挑选一辆免费提供的婴儿车等都体现了阿航的创新性和差异化服务。另外阿航的机上抽奖活动、机上机票拍卖活动都是创新性的吸引乘客的服务,使得有着下一次乘机的期待。 航空服务论文: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航空服务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现状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投资72.7亿元,在五年内全省形成以龙嘉机场为主、以原有及将要新建的九个支线机场为辅(一主九辅)覆盖全省的网络格局。通过对吉林省内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航空从业人员大多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很少。航空企业表示,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综上所述,航空企业每年需要专业服务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接受过专业职业教育,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而我们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航空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社会对航空服务人才的需求调研,确定航空服务专业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机场以及航空运输销售等企业单位,培养在航空服务第一线从事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检查、民航客票销售、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航空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了解旅客和货主的心理领域,灵活运用服务、公关沟通技巧,使用规范的岗位服务用语。了解社交礼仪知识,达到航空服务各个岗位对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要求。熟悉航空服务各个岗位的流程和要求,并拥有本专业相关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熟悉航空服务各个岗位的英语运用,能与旅客和货主进行交流沟通,并能阅读日常工作中的英文业务文件。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双翼式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翼式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翼式”即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人才培养的“双翼”,职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如航空港旅客服务、客舱服务、机上急救、航空服务礼仪、安全检查等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边理论,边实践。通过“龙翔实训中心”功能性实训场所,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以航空服务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开展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走出教室,在模拟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开展技能训练。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基地+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实训培养方式。营造航空企业文化氛围,引进企业服务理念、服务品牌和高端服务要求,在实训基地的结构设计、环境布局上尽量做到职场化,在实训室墙壁悬挂职业道德名言名句、航空服务文明用语、服务忌语、行为礼仪守则、操作规程等宣传牌,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实现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方面,充分利用航空企业资源,按照“合作共建”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海南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的合作,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使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提升其航空服务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双方立足于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举办由航空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蓝天之梦”航空专业技能大赛。以巩固航空服务专业知识、提高礼仪素养及专业技能为宗旨,以利于引起学生对学用结合的高度重视。通过竞赛加强与航空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校企良性互动,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素养培养上,以学生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体能素质与内心修养提升为最终目标。礼仪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也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修养教育,这是我们“双翼”中的一翼,职业素养要靠礼仪和艺术来完善。“2+1工学结合”即在校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两年,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与航空企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关联,拉近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距离,缩短学生和员工间的差距,培养技能型可持续学习的实用型人才;在航空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感受真实的航空企业环境,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工作岗位上体验真实的服务操作流程,按照员工标准完成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校企携手,企业自始至终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航空专业服务人才。 (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组建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按照“双翼式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共同制定职业标准,进行项目驱动,通过两年时间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三门,充分发挥优质核心课程在课程理念的体现、课程呈现的方式、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进专业课程的建设质量。 (三)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及办法》,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对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考核,推行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等相结合的成绩评定形式,校企共同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定,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并探索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融相替的评价方式,使课程教学评估服务于课程建设,从而改进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者:魏桂花 单位: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航空服务论文:多普勒雷达在航空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1多普勒雷达探测原理 1.1降水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率信息 在航空气象服务中最普遍的降水测量活动中,常规的数字化雷达只能借助雷达波的回波强度来对降雨区域的分布、强度和垂直结构进行判断。而多普勒雷达则能够根据降水回波频率和发射频率之间的变化信息对降水的强度、气流速度等航空关键信息进行测量。根据多普勒定律当波源与观测者作相对运行的时候,观测者所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的实际频率是不同的,这种频率的差异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根据这一定理多普勒雷达就可以根据降水粒子的回波频率和发射频率的差异性,分辨出降水例子的运动速度、方向,并通过不间断的监测形成降水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降水强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的客观认识,同时也形成对该区域气流强度、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认识。 1.2多普勒雷达的体制 多普勒雷达与传统雷达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能够区别出信号回波的微弱变化,而这种相对于发射频率的微弱变化正是形成多普勒雷达特殊气象监测能力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多普勒雷达的这一功能,雷达内部会采取工作频率和初相位不变,或者锁定工作频率的方式。从整体上看当前应用于航空气象服务的多普勒雷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相干多普勒雷达,一种是自相干雷达。其中全相干多普勒雷达的主要特点是应用了晶体振荡器发出的单频脉冲波,这种脉冲波束的稳定性极强,频率稳定性可以达到10-9,基本上可以满足锁定工作频率的要求,与回波对比能够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自相干雷达的主要特点是应用了锁相位技术,虽然其自身发出的高频率脉冲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但是锁相位技术的应用让发射波和系统回波能够进行动态比较,进而提取形成气象因素显示的气象信息。 2多普勒雷达在民航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2.1零径向速度的意义 在具体的多普勒雷达的民航气象服务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某一点的径向速度为零的情况,这是多普勒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的一个难点。通常情况下当出现径向零点的现象时,其位置的真实情况可能是两种。一种是该处的真实风向与雷达的径向垂直,因而雷达无法分辨出这一位置的风向信息。另一种情况是该区域的风向确实为零。从航空气象服务的安全角度出发,出现径向速度为零的情况时,首先应该作第一种情况的假设,即这一位置的风向与雷达径向垂直。在这一假定的基础上对该位置的风向分析可以依据区域的风向图分析,如在该位置的00方位耨一处径向速度也为零,那么该处就只能是东风或者西风。如果在该处的左侧临近点径向速度为负、右侧临近点的径向速度为正,则可以进一步判断该处风向为正西风。 2.2锋面附近多普勒速度图像 气象现象中的锋面现象会导致天气环境的突然变化,是航空气象监测中的主要检测对象,通常情况下多普勒雷达对锋面现象的发现主要是通过锋面两侧的环境信息变化来实现的,当锋面现象形成的时候,以锋面为界限两侧的基本环境信息会有很大差距,一旦监测到一个狭长地带的两侧环境信息差值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判断其是锋面现象,并可以确定其环境因素变化最大的区域就是锋面所在,而根据两侧环境因素的差值信息和锋面的运行信息,就可以判断其是冷锋还是暖锋,并判断其基本运动方向。根据锋面现象的基本信息结合气象分析系统就可以判定其可能造成的天气变化和天气变化的位置。并对相应航班进行调整,使其规避危险天气区域。 3结论 航空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其本身的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现实的航空活动中对飞行器安全影响最大的就是天气因素,所以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航空气象服务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多普勒雷达的探测原理和多普勒雷达在航空气象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多普勒雷达与传统雷达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分辨系统发射波与回波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而对气象环境的具体信息进行分析,并借助其他气象分析软件实现对航空气象的全面监测。 作者:刘雪佳 单位:民航贵州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航空服务论文:航空公司服务提升年心得体会 2014年是我们航空公司服务提升年,公司高瞻远瞩,已经将“提升服务品质,拓展高端市场”上升为公司战略重点,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大的附加值,不断追求客户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开创星级服务与高端客户市场互动的新局面。新的形势,新的起点,新的要求,作为我们客舱部乘务人员,如何提升乘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如何有效推进三二一工程,更好地与旅客沟通;如何有效发挥客舱安全监察员的作用;如何做好两舱旅客的服务工作等十点,我想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工作感受和体会: 一、抓学教,加强团队建设是前提 如何提升乘务员的工作责任心?如何有效推进三二一工程,更好地与旅客沟通?如何有效发挥客舱安全监察员的作用?我认为,抓好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是做好这三项工作的前提。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工作责任心也好、与旅客沟通能力提高也好、安全监察员作用有效发挥也好,通过组织人员学习政治业务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来加强团队建设,不仅可以增强乘务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与旅客沟通的艺术,同时,组织安全监察员形成学习教育制度,可以有效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不辱使命,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实施全方位安全监察。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需要创新形式,通过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航线专题会、班组协调会等以会代训式会议提升工作能力,增加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向心力。使乘务员和安全监察员队伍个个有压力、人人有动力,能够真正各负其责,尽职尽责。同时,搭建内部宣传平台,展现队伍先进风采,充分发挥榜样人员的作用,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比学赶超为载体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竞争局面。 二、抓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是关键 如何做好两舱旅客的服务工作?如何提升旅客满意度?如何有效杜绝机上投诉?将为民服务十项承诺有效贯穿至航班中?我想,必须以“四心”为服务理念,做到“对客户热心、对岗位诚心、对公司忠心、对业务精心”,同时,制定多管齐下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到:梳理工作流程,言行举止规范,服务方便快捷,保证旅客满意。让两舱旅客对我们人员服务满意,和使机上投诉为零,就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具体地,就是注重我们的服务语言、服务技巧的养成和提高,应该带给客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和感受.而要使乘客有好的印象及感觉,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乘务员立足自我,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用心、用感情服务,体现票务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诚信.急乘客之所急,解乘客之所需,充分满足乘客一点一滴的需要,将服务承诺兑现在一点一滴之服务行动中,为他们提供人性化和贵宾式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抓创新,细化管理是基础 如何创新客舱工作?如何创新管理?所谓创新客舱工作,就是要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作风等。细节决定成败,创新管理,就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如为旅客服务,从客舱各种专业服务到各种生活基本服务,都要求人员精通,既是卫生员、服务员、通讯员和勤务员,同时,又是旅客的保健员、消防员和警卫员,做到旅客有求必应,排忧解难。一句话,通过创新客舱工作和创新管理,使旅客能够确确实实享受到超值服务。 因此,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需要知道乘客的期望和需要,这就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和接近我们的乘客,从我们的服务意识上侧面对其了解,为我们的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使我们在提供整个服务过程中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令他们觉得物有所值,最主要是在精神上让他们得到最大满足,值得他们再次消费.通过我们专业形象与细心周到的服务,让乘客感觉到有如归之温馨,这就无形中提升了我们航空公司的良好形象。让我们的服务给乘客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当他们再次选择旅行时,我们航空公司成为他们的首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把十点工作新要求,有效贯穿于航班各个服务管理之中,落实在我们每天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上,共同塑造我们航空公司崭新形象。 航空服务论文:高职专业课程航空服务论文 1目标课程模式的内涵 课程的目标模式(theobjectivemode)l的基础和核心是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和评价是目标课程开发模式所围绕的中心点。课程的目标模式强调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步骤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①在编制课程的四个步骤中,泰勒认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2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建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第一,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第一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4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 职业教育场所的开放性为职业教育的评价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①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学期末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以客观题为主的闭卷与以主观题为主的开卷考试相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教材上的知识,还把情景演练完成情况、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调研写作创业等纳入了考试范畴,做到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全面化。②评价主体的改革。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状况,企业指导老师、师傅、学生本人以及团队成员都参与了评价。③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传统的考试只重视分数和结果,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而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将把课堂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态度等纳入到考核范围。课程的教学评价是目标课程模式的最后一环,它使课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也为课程的不断改进、日臻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肖温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航空服务论文:人才培养航空服务论文 一、我国高校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国内很多院校纷纷开办以航空服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或文秘公关等专业为主的航空服务专业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的各类院校超过百家,其办学背景不同,特色各异,主要集中在中专、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由于开办时间普遍较短,各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各有不同。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航空服务专业总体发展情况1999年黑龙江北开职业学院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大专班,开创国内空中乘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多所院校开始试点,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后,空中乘务专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院校均开设有空乘服务或航空服务专业。除了公办院校,很多民办院校也纷纷加入招生行列,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大部分学校办学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只占一成左右。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地面乘客服务及酒店等其他服务性行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再加上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令人堪忧,就业质量也不断下降。只有高层次的航空服务人才仍然十分紧俏。 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较为明晰。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方针,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而且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专业定位比较合理。下面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在介绍其经验的同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9月,由外语系负责建设。历经六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形势,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基本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专业建设只有6年时间,经验明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表中公共基础课(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故无法变动。专业基础课(语言类、民航形塑、礼仪等)和专业类课(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占总学时比重过半,即使加上专项实践教学,理论课比重是51%,仍然高于实践课的49%。其中,本专业依托外语系,理论课程设置彰显航空服务“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外语”的培养特色。英语类课程668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41%,语言类课程892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55%。 总体而言,课程体系相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建设方面,坚持以选用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航空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师有重点地自编一部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目前已编写出版《民航地勤英语》、《民航英语基础教程》、《民航客运英语教程》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缺乏国际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也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层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设备包括航空服务专业技能训练类(如形体礼仪实训室、舱服务训练舱等)和航空延伸服务技能训练类(如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办公手段实训中心等)。受各种条件限制,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只能基本满足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了华北民航局、航天人才培训中心、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新奥艾力枫社酒店等多个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专业与岗位关联度不是很高,因此,有效、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任课教师共计12人。其中讲师10人、助教2人。92%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来自不同高校。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但多数老师为语言类,艺术类教师有2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人且为兼职。虽然聘有企业专家来校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但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通过系统地列举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得出科学结论,据此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下面将采用该方法对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优势华航位于廊坊市区,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周边遍布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多半面积位于廊坊的首都新机场即将建设,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其次,本专业以外语为特色,顺应国际化大趋势。第三,专业开办6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更多生源。 2.劣势学校位于京津冀高校密集区,知名度较低,无力与京津高校竞争。本专业以艺术类招生,生源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加之外省市考生不参加统一招生面试,外在形象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理论实践课程比例不尽合理,双师型人才严重短缺,校外实训基地尚待进一步开拓。 3.机会首都第二机场在京廊交界兴建,廊坊开始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随着京津产业外溢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航空服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4.威胁基于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公办、民办学校纷纷上马,同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航空服务学历教育压力增大。 四、廊坊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首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航空服务专业。突出外语加行业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其次,深化与民航企业的合作,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作为校外导师,按照民航运输业各岗位的职业标准,以航空服务各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在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实施项目载体、学做互动教学方法和校企双重评价方式,实现“教、学、做”相融合。最后,努力培养引进双师型人才,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要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定期去用人单位回访,获取信息,及时调整。 作者:李亮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服务论文:素质教育航空服务论文 一、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航空服务专业群包括空中乘务、空中保安、航空会展等相关专业,是民航类院校的特色专业,肩负着为航空公司输送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及民航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民航事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只有审慎分析当前航空服务专业群的学生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民航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法。 1.学生数量增加,文化素质不高,管理频度增加近几年,由于严酷的竞争、招生指标的压力和区域的差异,许多高校不得不放低录取的要求,从而导致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呈现出整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许多学生的文艺特长突出但文化成绩偏低,外形靓丽但素质不高,学生日常管理中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数量上升,增加了管理的频度。 2.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和行业文化的了解,管理效果欠佳通过对2014届空乘空保学生在入学初的调查发现,仅有53.33%的学生比较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仅有33.33%的学生知道且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航空服务岗位仅仅是对学生外形条件要求高,其他的职业素质和文化内涵只需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这样的误区实际上是与当前航空企业更加理性、按需设岗的形势是不相匹配的,也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对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不相符合。这样的误区更导致航服专业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自觉性和配合度下降,管理效果欠佳。 3.学生个性突出,纪律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大多经过高考前的专业面试,外形条件比较突出且大多拥有文艺、体育特长,有些学生家境殷实。所以他们在学校往往能够迅速成为各类社团、学生组织中的佼佼者,使得其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自我膨胀和自我标榜的现象,造成整体纪律性的下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在如何实施和加强素质教育存在着“另起炉灶式”和“嵌入式”两种路径选择。“另起炉灶式”是通过设立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或独立于专业教育外的素质教育体系;“嵌入式”是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思想,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相较“另起炉灶式”,“嵌入式”路径能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将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有机结合,能考虑到实际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具有可行性。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采用的就是一种“嵌入式”路径。它将行业标准与素质养成有机契合,以岗位用人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托,是一种按照学校全面建设的需要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的管理,它比常规管理内涵更丰富,要求更严格,影响更深远。岗位专业化管理共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大模块,各个模块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1.基于行业标准设定目标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不仅强调技能高,更强调素质高。结合当前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空勤人员的行业标准,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制定了“三大素质养成”的目标体系,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更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1)思想素质养成。《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对乘务员的职业守则做了以下规定,即“遵纪守法,诚信守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证安全,优质服务;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友爱,协作配合。”针对行业标准,岗位专业管理制定相关措施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养成,努力培养“品行正、修养好、纪律严”的航空服务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逐步把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单一地帮助学生就业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上,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其不仅技能突出,而且在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知荣知耻的价值取向。 (2)职业素质养成。民航业是高风险、高技术应用和国际化的行业。航空服务及空中保安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特点表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意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团队精神。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从学生的仪表仪态到内涵建设,从学生的着装要求到团队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方案。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对行业标准的认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及对职业前景的规划,努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实现育“人”与育“才”统一、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身体素质养成。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基础。航空服务不同于一般服务,特别是空中作业的空乘空保岗位更不同于普通的地面作业,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民航总局第101号令)中明确指出Ⅲb级和Ⅳa级、Ⅳb级体检合格证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对乘务员、航空安全员等工作人员的体检要求做了规定,心率、视力、脉搏等不达标者是不能够从事此行业的。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协调能力,使之成为符合航空公司的招聘条件、适合空中作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在身体素质养成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依据目标体系设定内容体系,促进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需要知识层面的理论教学、能力层面的文化活动和检验效果的顶岗实习。岗位专业化管理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校企合作训练”和“习惯养成训练”三大模块。其中既涵盖了打基础的理论教学,又涵盖了谋提升的文化活动,也涵盖了检验成效的顶岗实习,共同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容体系。 (1)岗位技能训练。通过走访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反复调研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84号)等行业标准,我们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课程。每天早上6:50———7:30,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按照专业由不同的指导老师带领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涵盖礼仪姿态的站、立、行、走、微笑、引导、问候,体能训练的立卧撑、单双杠、跑跳跨立。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融入《民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手册》和《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的理论学习,使师生对基于行业标准的素质教育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不断内化效率、竞争、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 (2)校企合作训练。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增强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效果,及时检验管理的落实情况,巩固提升训练成效,岗位专业化管理采用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校企合作训练方式。①引进来:通过邀请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校企文化有机融合。例如,学院每学期召开岗位专业化管理动员大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讲解企业实际需求;每学期举办岗位专业化管理汇报展示和“空乘空保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观看并给予建议。②走出去:通过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等方式增强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互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长效共赢机制。例如,学生通过校园招聘的途径在三年级奔赴国航、南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参与实习,再如选派学生作为礼仪志愿者参与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广州市“一奖两会”、电商论坛等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使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的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为学校扩大了声誉。 (3)习惯养成训练。行为习惯也是职业素养的外显和外化,这一点也决定了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制定了《内务评分标准》和《制服日着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每月由学生代表和素质导师组成的内务管理大队不定期的抽查,结果及时整理反馈学生,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还制定了一周考评制度和仪容风纪规定,进一步完善岗位化管理方案。 3.基于契合的可行性设定保障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标准和高职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着相通的意蕴,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源流,在操作中有着相融的环境,这些都为两者的契合提供了可行性。为有效保障岗位专业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学院巧抓行业标准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从环境营造、师资培养、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了对岗位专业化管理的实施保障。 (1)环境营造。学院通过在学生中征集标语的方式选择了师生评价较好的文化标语,例如“优秀是一种习惯”“秉承民航精神,放飞蓝天梦想”“于云端绽放花样年华———我的梦里不是梦”。通过将这些标语悬挂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为了增强航服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场感觉,促进学生对民航行业规范和文化的认同,学院还设定了每周二、周五为空乘空保制服日,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统一着装,同时制定了《制服日着装标准》,对学生从头花领带佩戴到制服穿着都进行统一规定,并提出在制加强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2)师资培养。岗位专业化管理实行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双向管理的模式,同时聘请社会、企业的劳模、优秀管理人才、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为兼职职业素质养成培训教师,建立由学院领导、素质导师、专业教师、兼职培训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增强对素质教育、行业标准的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学习了解民航文化,建立民航强国的共同愿景。 (3)管理方法。通过高年级担任低年级训练导师的“梯队式管理”、在各年级设立训练中队长、小队长担任学生助理的“自我式管理”,转变学生“要我学”的意识,逐步在航空服务专业形成“我要学”的共识。同时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全员实行“日考勤,月汇报,学期总结”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助理实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提供学生考勤情况,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自2011年10月实施以来,经过182名2014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和2015届468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效明显。 1.职业教育特征得到彰显,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岗位专业化管理是一种以民航院校的大背景为前提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更加贴近民航行业标准、贴近学生就业需求,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管理的传统方法,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习惯养成中,使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对管理方式的信服度,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2.学校管理效果提升,更加符合行业要求探究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如何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相对接,保证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和对行业的适应性,是行业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在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使行业院校更加清晰企业需求,从而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了企业元素。 3.高职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更加符合企业需求以2014届空乘空保毕业生为例,他们通过一年的岗位专业化管理,一次性通过国航实习招聘面试的学生数量达到64人,占到整个年级数量的35%,比未参加过岗位专业化管理的2010级空乘空保专业学生同比高出近15%。截至2013年8月,通过国航、南航、海航、东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实习招聘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33人,占整个年级的73%。截至2014年7月,11空乘空保除去未能按时毕业学生外就业率已经达到100%。这些数据说明了岗位专业化管理对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和企业对学生的认可。 作者:赖赛珍张予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服务论文:简述航空服务在妇产科的用途 本文作者:梁静杨延军杜令席工作单位:西安解放军323医院妇产中心 布局、环境 我院妇产科门诊设计独特,突出方便、效率、人性化、独立的就诊环境,更有利于“航空式服务”的实施,导医台、候诊厅、挂号室、6个妇诊室、2个产检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彩超室、心电图室、阴道镜室、输液室、阴道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均在同一层相对独立的空间,标识清楚,诊区温馨整洁。 一站式服务 从患者进入妇产科开始就诊,到收费、取药、化验、检查、治疗、手术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导医、医助引导、指引,一站式完成。手术患者电话预约后由医助或导医引导至手术室。大厅和诊室走廊有醒目的身披红色绸带、上面写着“妇产中心为您服务”字样的导医巡视,及时解决患者的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方便了患者,尤其方便了孕产妇这样的特殊人群,同时也为医生的诊治节省了时间。候诊大厅宽敞明亮,设有军人、老年人、急诊患者就医绿色通道。 人性化就诊、治疗空间 患者就诊、治疗时采取“一人一诊室一治疗”模式,真正做到了“专人专诊专机专用”的“航空式服务”。独立的6个诊室、5个治疗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每张检查床、治疗床都是独立的空间,治疗室设有背景音乐,以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输液室配备数字化超大电视。 首诊医生负责制 实施首诊医生负责制,最大化地方便患者,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即门诊初次就诊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以及以后的复诊、术后康复、随访等均由首诊医生全权负责,每一个诊室医生配1个医助。 “感动服务”理念的融入 从患者一进科室询问、指导、解答、指引、陪同等贯穿始终,术前多关怀、术后多慰问、治疗多观察、离科多嘱咐,交代好复诊的时间,及时回访并做好记录,衔接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室落实好本组的服务流程。冬季在患者输液时提供暖手袋,对中午、下午、甚至晚上滞留在诊区、治疗室、手术室、输液室的患者提供免费牛奶、饮料、开水、糕点。根据患者、孕产妇的要求,我们允许家属陪同检查,同时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 开办“孕妇学校” 凡在我院行产前保健的孕妇均可免费参加每月2次定期孕妇学校的讲座,由高年资医护人员通过授课、多媒体等形式让孕妇了解产前检查、孕期用药、饮食指导、乳房护理、安全分娩、产褥期康复、新生儿护理等知识,课后参观病房、产房、婴儿沐浴游泳扶触室,了解病房、产房的布局、设施及服务项目。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授课方式成为孕妇学校今后的发展趋势[4]。 定期考核 “航空式人性化服务”开展以来,科室定期针对考核标准进行综合检查,与绩效考评挂钩,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仪容仪表、工作礼仪、服务流程及健康教育、随访等的落实,每月2次发放患者满意率调查表,对于优秀科室及个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另外每月1次根据护士的职称、年限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交接班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消毒隔离等护理工作,组织护理质控、感控小组进行考核检查、讲评。通过以点带面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工作模式,真正提高了临床护士的实践能力[5]。从护理质量的实质上推进“航空式服务”的深入。护理服务工作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决定了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中心推行的“航空式人性化服务”,为患者打造了一个真正至上的“航空式人性化服务”基地。实施“航空式人性化服务”以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将“航空式人性化服务”中的“四心”理论和医疗护理工作相结合,使“人性化”服务体现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 航空服务论文:惠普EDS进军中国航空业外包服务市场 在一幅惠普EDS全球客户分布图上,欧洲和美洲地区插满了代表客户群的小红旗,但是在亚太地区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每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推动惠普EDS的业务发展,这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惠普EDS亚太区运输业副总裁亚当・罗克(Adam Roark)表示,“中国航空业的市场潜力巨大,而惠普EDS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这为惠普EDS大规模进军中国航空业外包服务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球航空业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航空业的结构处于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需求急剧减少。无法预料的核心成本变动(如燃油价格的波动)、行业并购、资本的限制、环保问题等对航空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当务之急是降低成本,提高增值收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通过企业内部的不断创新去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中国航空业外包服务市场的机会到底在哪里呢?当前,我国民航系统内部一些旧系统正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问题。旧系统不但操作复杂,而且存在应用孤岛,很可能发生系统中断等情况,这就要借助专业的IT及应用服务(比如惠普EDS的应用现代化服务),实现旧平台向新平台的平滑过渡。一些新业务、新应用,比如预定酒店、汽车甚至某些旅游服务等也被纳入了民航业务系统的范畴,这就要求外包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从客户体验、航线管理、营收管理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据统计,企业70%的IT投入都用于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这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用于业务创新。惠普EDS的责任就是将这一比例扭转过来,通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简化管理的各种手段,让企业将70%的资金投入到业务创新中去。”亚当・罗克这样表示。此外,环保问题也是民航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航油的成本占航空运输成本的43%,而选择优化的航线、理想的飞行高度等都可以达到节省航油的效果。惠普EDS的飞行计划服务优化了飞机航线和速度,最大化有效负载,同时减少燃油的消耗。 亚当・罗克介绍说,惠普EDS不仅可以提供跨行业、跨应用的具有通用性的专业服务,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提供定制化的应用管理服务。在航空增值服务领域,惠普EDS可以提供包括下一代乘客服务系统、航空公司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电子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航空增值服务。借助惠普EDS的解决方案,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协同使用和标准化,提高数据质量及外包收入,显著减少人员数量和成本,提升竞争力。 航空服务论文:航空服务质量和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往顾客满意度的研究主要从认知角度考虑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基于认知和情感的视角,本文以航空服务业为研究背景,考察了航空服务质量、正面情感、负面情感、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的结构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航空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而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负向影响,同时正面情感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以上结果表明.航空服务质量和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度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航空服务质量;消费情感;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普及,航空业在飞机硬件、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航空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航空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总体上顾客对航空服务业的需求是逐年上升的,但在1960~1990年间每台飞机的收益率以平均每年3.4%的比例下降,而且近年来出现逐步加强的趋势。为解决航空业的结构性问题,每个航空公司不仅努力进行成本控制,而且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让顾客满意来争夺市场。这是因为顾客满意度直接关系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顾客重复购买行为和忠诚度,而且还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对于顾客满意度,目前学术界最常引用的理论模型是美国学者奥利佛(Oliver)于1980年提出的“期望一实绩”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顾客满意度取决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消费中感受产品或服务的实际绩效水平的比较判断,如果实际绩效达到或超过顾客的期望,顾客就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意。“期望一实绩”模型实际上把顾客满意度描述为一种理性的认知评价过程,强调了认知过程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的消费情感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先行变量。 综上所述,顾客满意度不仅取决于顾客的认知过程,而且还受到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消费情感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只是从顾客的认知角度分析顾客满意度,忽略了情感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而这样的倾向在国内研究中尤为突出。虽然说国内仅有的几篇文献涉及了该领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和银行业,还没有针对航空服务业的实证分析。因此,本研究以航空服务业为背景,充分考虑影响顾客满意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明确航空服务质量、消费情感、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完善和补充顾客满意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2 理论背景 2.1 服务质量和航空服务质量 目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服务质量概念由格罗路斯(Gronroos)提出,他将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是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和所体验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潘拉索拉曼、隋赛莫尔和贝里(Parasuraman,Zeithamal&Berry)根据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提出了重要的测量服务质量的SERVQUAL量表。他们分别使用22个项目测量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通过顾客感知和期望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并在实证研究确立了服务质量的5个纬度: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反应性和移情性。他们强调SERVQUAL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应用于不同行业时,对题项和5个维度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特殊需要。此后,克罗宁和泰勒(Cronin&Taylor)对潘拉索拉曼等人的差距分析方法提出了质疑,主张直接用服务表现的顾客感知来测量服务质量,并提出了相应的SERVPERF量表。SERVPERF量表在题项上跟SERVQUAL量表基本相同,但是只测量顾客感知到的服务质量,而不用测量所期望的服务质量上是否有区别。同时,他们还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量表优于SERVQUAL量表。 航空服务质量因具有异质性、无形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点,难以准确描述和测量,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坎宁安、杨和李(Cunningham,Young&Lee)以SERVPERF量表基础上增加行李处理、超额售票(bumping procedures)、运营和安全(operations and safety)、飞行中的舒适性(in-flight comfort)、联系(connections)等5个行业关联特性变量来测量航空服务质量,验证了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陈劲甫(ching-Fu Chen)根据SERVQUAL量表用员工/设施、产品、交易、可靠性等4个维度来衡量航空服务质量,发现期待对感知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此外,张(Chang)在服务质量的5个维度上再加机内餐来衡量航空服务质量,并比较了SERVQUAL量表和SERVPERF量表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其结果发现,SERVPERF量表相比SERVQUAL量表在简明性和解释性方面更具有优势。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将采用SERVPERF量表来衡量顾客在航空服务中的感知服务质量。 2.2 消费情感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情感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德赛和马哈詹(Desai,Mahajan)认为,顾客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中经历的情感与认知结构结合在一起对产品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有时比认知结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于消费情感哈夫莱纳和霍布鲁克(Havlena,Holbrook)定义为“产品使用或者服务消费期间所引发的情感反应的集合”,而梅农和杜布(Menon,Dube)认为“消费情感是顾客对产品和属性与最终获得的消费价值的情感性反应”。 大部分学者认为,情感可以分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在进行研究时,也都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消费情感。但是,在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的相互独立性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拉塞尔(Russell)认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是单一空间中的两个不同的极端(unidimensional bipolar)。他把情感分为愉快一不快(pleasure―displeasure),唤醒一厌烦(arousal―boredom)两个不同的维度,并主张这两个维度才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是单一维度上相互负相关的概念。与这一观点相反,沃森和泰雷翰(Watson&Tellegen)主张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是相互独立,存在零相关。他们认为愉快和不快只表示某种情感的状态,并不是情感的一个维度。有关消费情感的以往研究也表明,顾客在一次消费中,确实可以同时体验到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将采用正面 情感和负面情感的独立性观点,在模型中同时考虑消费情感的两个方面。 在消费情感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中,现有的文献大部分表明正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而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以医院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的杜布和梅农的研究表明,病人因病情产生的负面情感对他们的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消费情感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2.3 感知价值 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价值的主观认知,属于外部顾客认知导向。目前,学术界对感知价值的理解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价值比较角度来分析感知价值,二是从总体价值角度来分析感知价值。隋赛莫尔(Zeithaml)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所得与所失的感知基础上,对某一产品效用的总体评价”,而门罗(Monroe)把感知价值解释为感知利益与感知付出的比例。换言之,感知价值就是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 sacrifice)之间的权衡(trade-off)。其中,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因素,而感知利失包括顾客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维修或表现不佳的风险等。如此一来,顾客要想提升感知价值经由增加感知利得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与第一类的定义不同,伍德拉夫(Woodruff)认为感知价值是“顾客对特定使用情况下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产品属性、这些属性的实效,以及使用的结果所感知的整体评价和偏好”,强调了价值来源于顾客通过学习得到的感知、偏好和评价。 对于感知价值的测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感知价值是一个单一维度的变量,可通过多个指标来测量;第二,感知价值包括多个维度,如情感价值、社会价值、质量价值和价格价值等四维。由于本文的研究重心是认知和情感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为了保持模型的简约,将采用权衡观点的单一纬度的感知价值变量。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感知价值不仅是顾客满意度和行动意图的重要的先行变量,而且还跟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2.4 顾客满意度 目前,学术界对顾客满意度的定义多种多样。安东(Anton)提出顾客满意度是当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顾客的需要、需求和期望时的一种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使顾客再次购买并保持对产品和服务的忠诚感。奥利佛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期望与实绩的一种对比,强调了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吴和朴(Oh&Park)则提出顾客满意度是人类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它涉及人类的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也涉及其他心理和生理过程。此后,一些学者分析了以往的文献之后,指出顾客满意度有认知状态(cognitivestates)、认知评价(cognitive evaluation)、情感反应(emotional response)、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满意度判断(satisfaction judgment)等4个方面的定义。 对于顾客满意度的形成,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依然采用奥利佛的“期望一实绩”传统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只强调了认知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韦斯特布鲁克(Westbrook)的实证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此后,奥利佛也认识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在“期望一实绩”模型中增加了情感反应变量,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这些结果都表明,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3 研究假设与模型 3.1 研究假设 顾客满意度的先行和结果变量的研究表明,感知服务质量影响顾客感知价值和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最终决定行动意图。丘吉尔和萨普里南特(Churchill&Surprenant)认为,顾客对产品和服务实绩的感知,会对他们的满意度评价产生重大影响。奥利佛和德萨博(Oliver&DeSarbo)在实证研究中发现,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前测变量中感知绩效是仅次于比较差距(disconfirmation)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类似地,施普伦、麦肯齐和奥尔沙夫斯基(Spreng,MacKenzie&Olshavsky)认为服务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而且还通过认知判断结果变量,即通过感知价值来间接地影响顾客满意度。在航空服务领域的研究中,朴、罗伯森和吴(Park,Robertson&Wu)发现期望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有负的影响,而感知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有正的显著影响t34[。此外,陈劲甫对以台湾旅客为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发现,感知航空服务质量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地影响顾客满意度。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感知航空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 H2:感知航空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3: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认知和情感的关系上,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知是情感的先行变量;其二,情感和认知是相互独立的,是自发发生的。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传统上往往采用第一种观点,即对应于外部事物和刺激的认知,产生与此相关的情感。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当中,要经过认知一情感一行动的决策过程,而此时所感知的服务质量有可能对情感产生影响。与这样的观点一致,奥利佛对汽车消费者的研究发现,感知服务质量对正面情感有正向影响,而对负面情感有负向影响[301。此外,菲利普斯和鲍姆加特纳(PhilIips&Baumgartner)也通过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4a:感知航空服务质量对正面情感有正向影响; H4b:感知航空服务质量对负面情感有负向影响。 顾客满意度的研究大部分遵循“期望一实绩”模型,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消费情感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韦斯特布鲁克和奥利佛认为消费情感和顾客满意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奥利佛发现,认知和情感共同影响满意度的形成过程。马诺和奥利佛(Mano&Oliver)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正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负向影响。此外,海托华、布雷迪和贝克(Hightower,Brady&Baker)对游憩服务的研究发现,消费情感对感知价值有重要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5a:正面情感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 H5b:负面情感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 H6a:正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6b: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负向影响。 3.2 研究模型 根据如上综述,笔者构造了检验上述假设的因果关系模型(图1)。在这个研究框架中,笔者主张顾客 满意度取决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感知航空服务质量是顾客认知因素,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是顾客情感因素。此外,模型中还引入了感知价值变量,衡量了顾客对航空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样本 本研究选取最近利用过航空服务的旅客为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在查阅有关学术和实务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调查问卷的初稿,然后以有航空服务经验的某企业的员工为对象进行预调研,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删除或修改了一些题项,确定了问卷的最终版本。 数据收集主要在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进行,时间为2008年5~6月,历时两个月。此外,还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423份,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85.8%。 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旅客中男性213名(占58.7%),女性150名(占41.3%),男性的比例稍大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94名(占25.9%),大学188名(占51.8%),研究生81名(占22.3%);在职业分布上,企业员工154名(占42.4%),学生111名(占30.6%),专门技术人员55名(占15.2%);在旅行目的上,观光旅游153名(占42.1%),商务旅行60名(占16.5%),探亲访友59名(占16.3%)。 4.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模型中的变量都采用了多指标衡量法及李克特5点量表来测量(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所有的量表都是参照前人研究采用过的、信度和效度有保证的测量指标。航空服务质量借鉴了坎宁安、杨和李以及陈劲甫的研究,用23个题项来测量(例如:业务知识拥有程度、顾客需求理解程度、解决问题努力程度、飞机起降准确程度等);消费情感借鉴奥利佛(Oliver)的研究,正面情感用6个题项,负面情感同样用6个题项来测量(例如:航空服务中感受到的舒适、快乐、失望等);感知价值借鉴陈劲甫的研究,用2个题项来测量(例如:相对于机票价格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充分程度等);顾客满意度借鉴安德森和福内尔(Anderson,Fornell)的研究,用3个题项来测量(例如:对提供服务的航空公司留下好印象程度,对航空公司的整体满足程度等)。 5 数据分析与结果 5.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为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在进行研究假设检验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评估。量表的信度采用Cronbach’s“系数进行检验,其结果见表1。表中除了航空质量的二阶因子机内餐之外(Cronbach’s a=0.67),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均超过了0.7,表明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此外,通过Lisrel 8.70对本研究的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鉴于本研究的测量项目比较多,通过小规模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价量表。因此把变量分为两组:(1)外生变量;(2)内生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模型1:x2=498.77,df=224,x2/df=2.23,CFI=0.970,NFI=0.947,RMSEA=0.052;模型2:x2=327.46,df=113,x2/df=2.89,CFI=0.966,NFI=0.952,RMSEA=0.079),所有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相应的t值均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性水平(p 5.2 假设检验 在本研究的结构模型中,航空服务质量是多维变量。因此,笔者遵循常见的做法,用每个维度下所含题项得分的简单算术平均值来代表该维度的得分,再用维度得分作为潜变量的指标。表4总结了假设检验的结果,尽管该模型有一个显著的卡方值(x2=631.69,df=221),但是其他指标都是良好的(x2/df=2.86,CFI=0.966,NFI=0.949,RMSEA=0.073),这说明该研究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感知航空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有正的路径系数,因此假设Ⅲ和H2获得了支持(p 6 结论与讨论 认知和情感都是消费者重要的心理现象,如前所述,尽管对谁因谁果的问题依然存在争论,但是目前学术界趋于一致的观点是,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相关的关系。基于认知和情感的观点,本研究以航空服务业为背景,分析了航空服务质量、消费情感、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两种观点在解释顾客满意度现象时的互补性。 假设检验的结果表明,同丘吉尔和萨普里南特(Churchill& Surprenant)的结论相一致,航空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而不是在传统的差异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通过比较差距对顾客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航空服务质量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地影响顾客满意度,这个结果表明,感知价值在感知绩效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的连接作用,从而验证了伍德拉夫(Woodruff)、陈劲甫等人的主张。这一研究结果暗示业内人士,在保证航空业各项服务的同时,准确理解和把握顾客的感知价值,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和对话,建立企业和顾客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顾客期望管理、服务过程管理和服务情景管理,从而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 假设检验的结果表明,航空服务质量对正面情感有正向影响,而对负面情感有负向影响。这个发现跟韦斯特布鲁克和奥利佛以及弗里达(Frijda)的观点一致,说明认知是情感的先行变量,即对应于外部事物和刺激的认知,产生与此相关的情感,从而经过认知一情感一行动的决策过程。本研究还发现,正面情感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而负面情感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这个结果表明,在顾客对整体服务质量指标,即感知价值的评价过程中,情感和认知因素共同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这个结果还表明,情感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心理现象,在一次服务经历中,正面和负面的情感可以同时存在,并对服务的整体评价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有负向影响,相反,正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负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跟马诺和奥利佛的观点一致,而正面情感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未能验证马诺和奥利佛的主张。但是,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航空服务业中,顾客的负面情感相比正面情感在顾客满意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行业特性有关:例如,航空服务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经常发生飞机延误起飞和到达,长时间的安全检查导致顾客等待时间延长等许多意外的事情发生,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顾客的负面情感,对满意度产生强烈的负面效果。这些结果再次提醒航空服务业的管理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必须事先做好与顾客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疏导,尽量避免让顾客产生不愉快的心情,以至于影响此后的行动态度,使企业失去忠诚顾客。此外,正面情感虽然没有对顾客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地影响顾客满意度,从而突出了感知价值的重要性。 近年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对服务性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界的广泛认同。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同一模型中同时探讨了航空服务质量、消费情感、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航空服务质量和消费情感在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着相互互补性作用。 最后,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对于影响顾客满意度的认知属性变量,本研究只考虑了感知绩效,但是期望和差异变量也有可能影响顾客满意度,以后的研究应考虑这些变量做进一步研究;第二,本研究背景是航空服务业,而特殊的研究背景有可能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很难主张所出现的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为了开发普遍性的理论,以后的研究应把理论模型应用到其他服务业,做进一步分析。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扩大阅读面来讲,都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本文阐述了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意义 做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存在着时代的距离和差异,因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对文言文教学认识不足、或过分强调文言文难教难学,都不利文言文的教学。所以,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很有必要。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教之前就得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有: (一)是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他是本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创造的财富。他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起着平衡和协调作用,表达着本民族的精神美感。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古代的典籍记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前人生活过去文化的了解,能够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鉴。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文言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练和韵味,结构上的精当和巧妙。学习文言文不但可以学习它的造句法和结构法,还可以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学到写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水平。 (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培养的需要 很多文言文是对古人节操人品志向的书写和赞扬,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对比自己,促进自己。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豪感,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五)“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已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已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创新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 钱梦龙先生于1997年就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20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 我认为,文言文的“言”固然不可忽视,它是我们借以通往彼岸的桥梁,若不借助它,我们与彼岸就只能隔海相望;然而我们的目的地不是桥梁,是桥梁尽头的彼岸――古人的心灵与思想。也就是说:“读文言文,最终的目的是――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我想,这是我们读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在今天的生活里,我们说话写字都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言文的“言”,对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那些“言”所承载的灵魂与呼吸,才与我们有着真正深入骨髓的关系――在那里,我们可以寻获一个民族乃至这一民族中每一个体的生命密码。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较好的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放眼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讲,读,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髓的汲取谈不上,长久下去,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成为“训诂课”,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文美文鉴赏课。本人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切新课标理念,对文言文的上课方式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文言文教学的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主动探究,组织自学融会贯通 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字斟句酌的讲,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记。讲完记完,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思维的结果罢了。而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全被教师的精讲占去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从现行实验课本的编排来看,文言文,无论篇幅长短,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注释都十分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 二、分工合作,交流释疑表达自我 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则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释疑,也可以师生相互质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在“交流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疑难才进行启发讲解。比如甲同学有疑,可直接点乙同学答,乙同学不能解决,又可点丙同学答,教师可作适当启发点拨。这样,每个人都可发问,也要解答,都在主动思索,表达自我,从而达到了以“阅读积累、表达自我”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接受。 三、诵读感悟,声情并茂热情洋溢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今夫不受之天”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余闻之也\久”,有学生读为“余闻之\也久”,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拓展延伸,注重培养文学性 “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语文”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使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外延触及到生活中去。 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并分成小组在班上演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作品的人物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把握,并让学生了解到了文中的“长跪而谢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跪”,从而激发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二是充分体现“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同学们在分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文本演绎成各种版本,有方言版,也有文言版,还有翻译版。人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整堂课充溢了欢声笑语,既让学生在兴趣中加快了背诵的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W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卓有收效。学生也达到了表演与文本的合二为一,完全是兴趣所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所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代表着汉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思想。学好文言文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促进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面对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找出了影响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层面讲 首先,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是简单的翻译和背诵,教学较为枯燥。其次,教师过分强调字词和段落,注重字词的用法和讲解,破坏了文言文的整体美感;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培养,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而且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课堂教学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从学生层面讲 文言文距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用法与现在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的影响,而且文言文中细小的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文言文本身的枯燥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二、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这些落后的教学方式,以改善文言文教学落后的局面。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性。因此,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习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 2.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和探究中,才能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电影十分感兴趣,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花木兰》的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然后再结合电影情节来学习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精妙和有趣。如考虑到文言文学习中的细小知识点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知识记录本,学完一课后,将课文中学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总结,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回顾和复习,这样学生在不断总结和复习中能轻松地掌握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4.注重课文的背景介绍 文言文距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想法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言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将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包涵的作者情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认真反思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相对现代文来说,文言文的教学力度还不足,教师大多是为了应试而教学,缺乏对文章深层次情感的挖掘。初中语文教师应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文化精髓。然而就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来看,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现代文学,教学深度与广度都明显不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契合应试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剖析字词,通过文言文学习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无法深入感知文章蕴含的情趣,只能被动、机械地进行知识学习、理解、实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并实践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 教师首先应摆正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实现文化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内涵,体会文学作品流露的灵性与情感,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切实提升品读文字的品位,丰富自身文学素养,加深对作品思想的感悟和内容的认知。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言文。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在古汉语中,韵律是尤为显著的一项文学特征,也是塑造文言作品文学魅力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作品的韵律,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文学魅力。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对每一句话均读准字音,再就是要找准诗文的节奏并充分把握文言作品诵读的气势、感情、腔调。例如,教学《童趣》这一作品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古人诵读文章时摇首晃身,并放缓语速,控制节奏,由此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掌握诵读节奏,还能让学生萌生“自我陶醉”的诵读感觉,这对于激发学生文 言文学习兴趣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读“项为之强”这一句时,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强”字为通假字,与“僵”字通,若学生未能按照通假字的音来进行诵读,则难以准确理解文章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假字、难读字词的教学。 2.引导学生读出味道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还要求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中的感情,并将此感情通过诵读语气展现出来。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气、声调来进行诵读,让学生从中琢磨出作品的丰富意味。教师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作品诵读节奏的基础上,还要对作品内涵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切实地感受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锻炼学生品味文字的能力。还需引领学生读出文章意趣,学会借助自身的认知与审美基础来感受作品营造的情境,并形成更深层的情境感受。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需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在《满井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初春时节的景色,让学生对作品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情景有一定的感受。比如,教学“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一句时,教师可通过解析句子来营造出河上冰雪消融,经春风吹起层层波浪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系起生活中的春意景象,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意趣。 二、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在于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韵味。作者在运用字词构成作品的同时还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而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锤炼的古典文学中更是渗透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这也为文学作品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因此,教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展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学品鉴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积累品读经验,提升对其中文化内涵感知的敏感度,从而真正提升文学素养。 1.从整体上进行阅读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与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作品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有基本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其内涵。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文眼”,锻炼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全文,然后在深入讲解前,让学生思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全篇阅读后提出,作品先是围绕“水”展开叙述,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对“山”的描,从而明确了作品的描写重点。 2.从字词上进行品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词上对文言文进行品读,通过逐步解析字词来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还可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字词含义进行推测与解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中的字词放入既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情境的引入理解文言作品中的思想、情境、语言等。例如,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可以“山”与“水”为品读主线,请学生表述山的“奇”和水的“异”,以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解析与品读。文章中描绘了“奇山异水”,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富春江水“缥碧”的静态美,“急湍”的动态美,让学生在解读“异水”的过程中充分地赏析作品描写富春江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优美词句。 3.联系生活进行品味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研究重点。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比如,在教学《童趣》时,教师便可利用其描述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契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融入课文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讨论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可调动起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再提出如何将无趣化为有趣,学生即能借助自己对“有趣”的深刻认识作进一步的表述。 三、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品读“文”,其难点在于解读“言”,应用“言”。因此,教师应合理优化文言文教学结构,整合“文”与“言”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斟词酌句”,积累词汇来应对中考,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鉴赏、品味,以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态度、情感等,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教师不但需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描写“莲”的词句优美之处,还应与学生分享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来感悟作者借文讽刺屈服世俗的“庸人”,坚守自身高尚情操的深刻寓意,让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正面思想。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但能让学生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培养起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积极探究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质量,感悟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汉语的相关知识。其中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让文言文的学习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是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思考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语文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主科之一,是需要学生进行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其中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的格外关注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形式逐渐的发生改变,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中。虽然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不再运用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已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仍是需要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学习的。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及时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更加的轻松。本文主要通过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对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 一、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文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所进行书写的。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文言文的内容,还需要学习古代的字词的表达与现代有什么区别,如通假字和古今异义都是对于相关的词语进行研究。还有古人与今人的说话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像省略句、定Z后置等一系列的特殊句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比较,也是在对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二是文言文相对于古诗来说,文言文的文体更加的自由,不像古诗那样还需要进行押韵,并且大多数的古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对于写作还是有一定程度限制。但是文言文的这个问题就基本不会存在,文言文在古代的文学创作中,文体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能够让作者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二、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过于陌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困难。比如说,在学习特殊句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就不会判断这个句子到底是什么句型,在平时做题和考试时学生就会答不对题目,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和难懂,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没有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会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 (一)开展文言文情景教学 针对文章上述所提出的部分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情景教学进入到文言文教学中,让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碰撞,让学生在现代的教学方法中学好文言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的时候,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把课文的意思弄清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制作一些小道具,让学生在课上表演时用。在正式上课时,语文老师可以把文章的大体脉络给学生理顺一遍,让学生把自己在课下预习的与老师在课上讲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学习更加清楚明白。然后语文老师就可以把自己在课下做好的小道具拿出来,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相关情节进行表演,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让初中语文课堂在学习文言文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文言文创新方式,可以让文言文课堂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成现在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力,让学生不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更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培养。 (二)将多媒体引入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相结合也是旧文献与新形式的相结合,让学生不是仅仅像古代的“私塾”一样,只是老师把课文的意思给学生讲完,学生再把文章背过就好。这样的形式太过于老套,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方面,老师就需要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学习。 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童趣》的时候,可以把课文的具体内容都讲完之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着更为具体的印象。又例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语文老师除了给学生讲述《论语》的基本内容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孔子的事迹,例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生和现在的“三孔”等。让学生在学习《论语》的内容之外,对于孔子有一个更为立体的印象,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孔子。 四、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的改变,文言文教学已经不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课堂,而是一个学生可以和语文老师进行相互互动的课堂,学生可以整体参与到文言文的课堂中去。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初中文言文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把文言文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课堂 相对于之前的枯燥乏味,在创新之后的文言文课堂中,对于文章的学习更加的生动有趣,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讲解,还有学生可以表演的情景剧和可以观看的视频。通过这样的形式创新,让原来沉闷的初中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成为学生喜欢上和乐意上的一门课程。 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格外关注的。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如何对于文言文课堂进行创新,进行改变。使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受学生欢迎,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通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对于现代的文言文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让文言文课堂做出一些好的改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中学) 摘 要:文言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且初中文言文学习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如何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今天就来探讨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文言文是一种新的文体,篇幅短,难以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由于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采取“填鸭式”教学的策略,他们习惯把每一篇文言文都帮学生翻译好,并找出其中的疑难词汇让学生记住,而学生要做的只是去记录一些笔记,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以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先把文言文通读一遍弄清楚文章的大概意思,再引导学生逐句翻译,例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学生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可能并不清楚这个“蕃”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跳过这一句,下一句是“晋陶渊明独爱菊”,而晋朝的陶渊明却只喜欢菊花,根据下一句的翻译学生可能会想到“蕃”就是多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帮学生把所有的疑难词句都翻译好,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前后文章的意思自己进行揣摩,这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含义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第一次朗读时先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概能有一个了解,第二次朗读时要弄清楚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在第三次朗读的时候,就要重点记录其中自己读不通或不能理解的一些词汇。等三遍朗读之后,学生再进行其他工作。 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一起探讨或者是自己去查文言文词典来解决问题。朗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含义。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文言文并不是很多,如果要求他们自己完成一篇高难度文言文翻译的话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共同讨论文章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以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有一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郭”和“h而攻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大家都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分享,看看有哪些地方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个问题再重点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种教学形式就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讲,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 四、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那么新形势下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异常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来还原文章真实情景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更高涨。 以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岳阳楼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或视频,一边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会更浓厚,而且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也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总之,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他们将来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教师一定要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索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此,笔者就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味地强调字词的识记和句子的翻译,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有的教师要么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让学生抄译文;还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用这类教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干脆买一本翻译文言文的资料,直接抄袭翻译,压根就没有理解文本。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对文言文就没有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以记忆为中心,忽视诵读。面对一篇文言文,学生连最起码的读顺、读通都没有做到,教师便开始了“师读―师译一生抄一生背”教学模式。“读”没有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经典名篇学生可能读的多,一些自读篇目学生读的极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文言文教学没有做到“文”“言”并举,背离了新课标要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重“言”(词句的含义)而轻“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另一种是重“文”而轻“言”。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被选人教材的更是精华。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泛人文化,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对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内容形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就更谈上不重视了。从而导致学生文言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没能落到实处。 二、采取的教学对策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让学生重视母语教育。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美化开讲。在教学中,最好用文言原文引入,学生既认为老师文言文功底深厚,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经典的古诗文,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3.重点字词,说文解字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只在意学生识记文言字词,而不重视学生如何记住字词。为了使学生喜欢识记文言字词,便于记住文言字词,作为语文老师,要从说文解字方面,解释重点字词。就是从汉字构造法解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等,这样学生才会对汉字产生兴趣,识记字词速度才会快,记得牢固,不易忘记。同时,还会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知人论世.突破重点 阅读文言文,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r代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才能读瞳文本。教学《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行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人。通过适时运用“知人论世”,扫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让他们豁然开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突出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 5.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有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文言版,不要读白话文版,读完以后要撰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读完文言文,了解到古诗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折射深刻的哲理。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文言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当代中国,语文不仅承载着祖国文化,同时也传递着民族精神。然而,如今一部分初中生对文言文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文言文与当代这个信息社会并没有很大关联,实际作用不大。因此,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解析初中生在M行文言文学习时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找到文言文教学的出路,是势在必行的,并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社会上对于文言文教学存在误解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它是将基础的古汉语加以加工而形成的。在古代,文言文是文人富有学识的重要象征。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认为文言文与日新月异的当下时代形势已不相容,现在应该摒弃“过时的”文言文的教学。当代社会中,对于文言文学习存在的误解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大家往往认为它已经过时,又无甚用处,与当下被推崇的实用主义相违背。在人们都错误理解文言文意义的大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们下意识对于文言文学习产生一种抗拒。即使为了中考的目的而学习文言文,也只是机械而麻木的,甚至是抱着功利的态度,急于求成,所以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成为了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 (1)初中生囿于自身局限。 不少初中生从小时候起文言文基础就非常薄弱,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一些底子不好的学生,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很糟糕的。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字字翻译,因此对一篇文言文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讲述的思想内容毫不知情,更别提感受音韵、节奏上的美感了。他们对于文言文背诵也只持着费时费力,无甚必要的看法。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只是通过抄写背诵甚至死记硬背。所以即使背出来,他们对学过的文言文也不能很好应用。在初中生们看来,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文言文这样机械化的学习就导致了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深,成效不明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成了天方夜谭。 (2)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都主要围绕考试做知识讲解,在课堂内容外会补充课外文言文阅读、讲些文言文相关背景、文化常识的非常少。在某些程度下,这也与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对文言文的素养不高、水平有限有关。这样也导致了学生觉得文言文无聊乏味,提不起对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不能很好地投入文言文课堂学习与研究。这样也是初中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1.在社会上营造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引导,如开发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会不会有《中国文言文阅读大会》的产生呢?这种类型的节目一旦产生、热播,必定可以引发人们对于阅读文言文的关注。在培养了一种全民进行文言文阅读的热潮之后,也能让初中生对进行文言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媒体和有关部门,民众们也应该通力合作,引导、加强社会上关于读文言文的风潮,在这种背景下,一定能更多的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基础 初中生如果没有文言文方面的基础,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先诵读一些经典文章作品。除了古诗,文言文也是一样。大量的积累一些文言文段落、文章,从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词义、句式,增添语感,必能大大加深对于一篇文言文的了解与认识。只有有了相关的基础,接下来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含义,对文言文中表达的各种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最终才能相应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初中生提高文言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持之不懈的长久积累。所以。一旦有人介绍去参加什么“文言文速成班”,也绝不要轻信。多读多背,打好基础才可能有进步、提升的空间。 3.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促进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认识与学习,同时,在疑惑的地方,还可以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使教学少走弯路。其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要充分全面,依据同学们的基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自己进行调整、总结。最后,在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教学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于自己上课的看法等等,也要学会通过批改作业、课后测验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一进行总结分析,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语文老师要将文言文的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能落下任何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等,挖掘、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要坚持不懈推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 提高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能力,无论是就当下而言,还是为了长远的将来,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初中文言文教学既是当下为完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必做的事,又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养成独立的思考方式。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说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卓有成效的。如果说想要初中生的素养全面、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要学生自身、老师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好的传承,同时也能够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较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要和学生不断互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奠定文言文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分组讨论,提升思维 分组讨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的讨论。分组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几个小组,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见解,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分组讨论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这种讨论方式的学习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起到的知识一个指导的作用。 如,在学习教材中《论语》十则时,教师就可以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里面找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个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会之间互相交换意见,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互相之间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内学生学习状况的平衡,组内要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有成绩稍为逊色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好的平衡组内的成绩。在学生组内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组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享全班学生体会,然后教师对这个组的想法进行一些评点,纠正其中不足的地方,让所有学生都去仔细体会以后该如何分析。这种讨论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地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夯实基础,提高成绩 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其中重点字句的解释,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如果连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必备字词的解释都不记得,那么文言文自然也就学不好。如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尔”是你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日”是说的意思,如果学生连这些最简单的都不知道,那么教师讲再多更深的内容都是没有用的。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每节课的教授内容,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文言文方面的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文言文的作业。每天不用布置很多文言文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去练习对文言文中一些字词意思的猜测,每天练习四五个字词,这样一天天慢慢积累下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就有了较好的提升,学生也就不会在看到文言文时觉得看不懂了。教师每天都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知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就慢慢的增加,那么文言文的成绩自然就有了大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每天都抄一些文言文名句在小黑板上,分享给全班学生学习。这样,所有学生就在每天不经意的积累中增强了自己文言文的基础,语文成绩也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使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对文言文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必定能学好。而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总是教师在台上将文言文一字一句地翻译给学生听,将重点的词句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台下倍感无趣,自然也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资源,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师生互动的方法中第一步就是教师应在上课前让学生去提前预习一下这篇文章,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将其中一些特殊词句的用法告诉学生让学生注意去理解。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时候可以上网查询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寻找有关作者的历史资料和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这些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露的情感。最后一步便是在上课时人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翻译一段,然后教师在对学生翻译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指正,几个小M之间互相比较谁翻译得更好。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对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为深刻。另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这篇文章有关的故事,或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会初步的接触到更深度的文言文,由于大多为古语描述,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难,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文言文的具有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学好这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所以,下文基于此对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思路做出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农村一线语文教师,我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积累,总结了以下四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较多的生僻字,加上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致使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非常陌生,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1.1学生缺乏自主性 老师们主要采用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按照参考书生硬的教学,大大减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大多数教师只强调对字、词、句以及段落的翻译、朗读和背诵,让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空洞,枯燥,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恶感。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们教学的初衷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本来目的,一在的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的重要性,只注重文言文语法、文法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加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的归纳,得到“理解句意、梳理文章、题型练习”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注重词句、文章翻译自然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使得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过分注重一字一句、一词一句的讲解清楚。 1.3文言文教学以背诵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们对文言文进行背诵,由于文言文范例比较典型,因此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对其内容的掌握要求就是精确的背诵和记忆,使学生们缺乏对文言文独特见解,从而使文言文只成为记忆的重点。 2.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新思路 2.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按照当前语文课本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中选择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经典文本。加之同学们都有很多的工具书,可以初步对课文进行了解,但在先前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通讲全文,学生们全程背记,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生们失去对的兴趣,导致失去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在学生们初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言堂”成为“众言堂”,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使学生由听众变为演讲者,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爱上学习,爱上文言文。 2.2注重指导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大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其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朗读时可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疏通文义。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对于文言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以及官职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时必须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掌握了翻译的方法,熟读文章之后,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也要赞美鼓励,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中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激活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老师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大胆的提出问题,解决疑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而学生发现问题的想法一旦被肯定,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文言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详细的描述了作者游玩的全过程,着重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全面的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课题进行大胆的猜读,使其同大文学家来个赛跑,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整篇的理解,在整篇中掌握文言文的词句,通过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掌握整体文意。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汇总,首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对于学生们难以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集中讲解。这样,既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学的美、思想的美、境界的美,又使学生培养了大胆质疑、解疑的能力。 总之,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就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文言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PDCA循环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Z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重视,没有积极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提,是按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处理的原理进行大环和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是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笔者任教的初二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一班作为实验班,二班作为对照班,各有学生45名。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生源、成绩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时数都相同,由笔者亲自授课,每一阶段课程结束,用统一试卷考试。 2.教学方法 (1)实验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即先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通过提问、考试等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2)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现状分析:初中阶段,由于年龄和文言文语言风格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老师教学模式形式化,采用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互动不够,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计划(P)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改变计划。 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将此作为教学目标。 定期进行总结和考核,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计划。 实施(D) 老师提高自身素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提高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大老师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和深度,争取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老师教学模式改变: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提供的相关阅读资料,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有层次地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老师课堂适时总结,评语给予积极多样的肯定,提供学生互相讨论的机会,在辩论中加深文本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为防止他们半途而废,从小目标开始。老师课后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 检查(C) 老师通过随机抽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阅读量以及对阅读喜欢的程度等。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计划。 通过定期的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 处理(A) 每段课程结束时,老师对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并加以改正。同时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老师教学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接到反馈后,老师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把优秀的经验继续保持并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作为下一阶段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二、结果 1.考试成绩比较。文言文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满分为12分,将两个班级共90名学生在一学期的四次测验成绩比较,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检验,四次测验P 2.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用PDCA循环法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与老师的课堂互动交流,个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使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创新教学理念,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然而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出师表》为例,教学时我就从“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绍当时蜀国的处境和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种种努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当介绍到因为后主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事务全靠诸葛亮操持时,学生都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也为出师提出了质疑。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就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g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 (三)借助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在教学《山市》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然后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再由教师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应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重视方法指导。同时应该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就掌握一篇课文而言,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主要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蕴涵的成语、难句翻译等,无须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实处。就整个初中文言文学习而言,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探寻规律。词类活用也较为常见,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分类卡来进行细化,对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应重点关注。对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也应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影响的束缚,着眼于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点抓起,由浅入深地夯实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三、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文明成果。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内容,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复习,融会贯通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师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这样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完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文言文博大精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它的真风采,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当前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语感;积累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环境较差,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课本上的识记、阅读、背诵等文言文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自然低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从激发兴趣入手。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这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彩导语,在教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应当重视课堂导入。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等,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刮目相看――《孙权劝学》、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内容各异,文学特点各异,教师必须因“文”施教,采用灵活教法。只有不断变换教法,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W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短。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 二、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 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新课标也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还可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的要求 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能诵,才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诵读的方法指导。诵读应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情境。诵读方式灵活多变,范读自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到实处,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2.加强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感悟和欣赏课文,这势必需要更多的课时量才能完成。文言文教学往往把一课时完成的内容上成两课时,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当前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通过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文言字词类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词句仔细讲解分析,学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点拨即可。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既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要“满堂灌”,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要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承古代文明,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景中之情,感悟情中之道,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4.重视积累,拓展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文言文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适当向课外迁移延伸。主要从文言文知识和思想方面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延伸,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课外文言文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词义也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要善于探讨、总结、改进,鼓励学生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学生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上收获成功的喜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文言文教学虽历年研究诸多,但无论人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对其进行宏观把握,还是将文言字词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微观探讨,都忽视了城乡间的差异性,以致难以就教学实际困境采取针对性强且易操作的措施。因此在对农村地区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时,需先寻其症而后再开方。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 除去学生少兴趣,教师教学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等普遍性问题,对比城市中学来看,农村中学的困境突出表现如下。 (一)文言学习零基础 古人学文常先大量诵读,而后潜藏于大量语言现象后的规律自可品味得出。叶圣陶曾说学习文言必须先熟读若干篇,且要达到自然成诵的地步方可。[1]古人诵读之法而今虽不适用,但若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赏佳的小学阶段背下若干篇古诗文以打下文言基础却是可行的。很多城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被要求每日早读期间读背国学经典诗文,这是绝大多数乡镇学校所未做到的。 (二)学习认知有偏差 学生学习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无视、忽视和“误视”。成绩不佳且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易无视文言文学习;成绩中游、有升学追求、在自我提高内驱力下以分数和名次为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易因文言学习的高投入低效益而忽视文言文学习。“误视”主要表现在“尖子”生身上。此类学生学习刻苦,但往往会因学习缺少正确的指导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而走进死胡同,只知背书写作业,能力难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得不到培养。 (三)课程资源极欠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2]而在农村中学,因图书、报刊、多媒体设备难求,所以教材往往被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再加上乡镇无书店、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家中无网少书,学校也少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文古迹,所以学生很难顺利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拓展阅读任务,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倦怠。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措施 (一)强化记诵,有序教学 记诵之事在小学若未得到加强,待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亦可及时补救。首先课内文言篇目要多读背。叶百丰也曾主张凡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长的,均要熟读成诵,背诵全篇。[3]其次学生在学业任务较轻的初一阶段,课外延伸篇目也需多读多背。如学完《论语》十二章,可再背数十则其他篇目;学完《虽有佳肴》后,可再背几篇《礼记》中的节选段落。 另外,文言字词需落实。古今字义、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等训练到位了,学生方能举一反三实际应用于课外阅读。建议统筹规划文言文字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可使学生随文合作建立实词一览表,然后参考老师所作进行评鉴与修正。待对某实词的全部含义都过一遍后,需小结一次。虚词仅十八个,可通盘计划,分散难点,定时巩固。[4]如此有序教学不仅符合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还可让学生从看得到的进步中获取信心,激发动力。 (二)因文择法,因势利导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价值,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是文本阅读的关键之处。[5]教师应当摒弃模式化教学方式,找准重难点,因文择法,提高教学实效。如《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写景韵文,诵读和词句赏析应作为重点;而《陋室铭》是一篇抒情写志的韵文,除了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韵文的形式美、语言美外,还需探究作者的思想主旨,找到“志”之所在。 对于学生的兴趣点应因势利导。如男生常对古代战争、历史人物题材的故事感兴趣,那在教授《曹刿论战》时,可结合并适当补充史料来讲。课后还可推荐《左传》中的其他故事如《齐晋之战》其拓展阅读。 (三)端正态度,师生齐心,家校合力 农村学生在学习上少自信,故易自我放弃。所以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多支持。这可具体落实到课堂互动中、课后交流里、作I评语上。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差生提供回答的机会,提升自信。 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改变教学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多传达正能量。家长尤其是从商家长,需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学习,同时需与学校多沟通,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由此通过师生齐心、家校合力来纠正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促其进步。 (四)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乡村教育建设非一日之功,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和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并不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首先,应尽快引入多媒体设备,并对教师做好相应培训工作。其次,在呼吁建设、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同时,教师可尽量推荐易买好找的书籍、或挑选一些文章打印发放,还可建班级图书角进行图书分享。同时,定期开展文言文阅读背诵交流会、开展校园文言常识、名句背诵的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校园广播还可每天朗读赏析经典文言篇章,营造文言氛围。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在不同的地区、学校乃至不同的班级都有其问题的特殊性,不能指望找到一方,包治百病。只有强调问题解决的普遍性的同时不忽视其特殊性,文言文教学策略才能落到实处。当然,教学困境还可依据具体情境细分,解决措施需要结合教材来详细制定、具体落实,这便是后期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与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数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凄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注重朗读,读出神韵 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①读顺、读懂;②读出神韵。 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 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读”与“思”也就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当然老师对于一些确实难懂的关键词,要加以适时点拨。 读出神韵,是指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又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读时必须表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初中生确实不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刻的领悟理解文章,启发学生动用想象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 二、注重教法,还原课堂 传统的串讲法,固然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套用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生生听,自不待言;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在教学中,应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法。 如可以采用纠错法。课前要求学生翻译好所学的篇目,课堂上把译文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号入座,翻译对的给予肯定,翻译错的地方寻找原因,重新翻译,直至正确无误。 还可以问答法。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组长由基础较好的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 还可以采用试教法。让学生试当教师,他们当然感兴趣,而且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所以对于像《短文善》这些篇幅不长,文字不算难的课文,可以大胆让学生试教,具体做法如下:指定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弄通字词句,并将书面翻译交老师审阅;指导试教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也要求形成书面稿,以便备用;要求试教者尽能力做好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言准备,主要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入手;鼓励试教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偶尔也解答一些问题。让学生“兵教兵”,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受到了“实践”锻炼,还融洽了师生感情,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要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做个“懒老师”有时也是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知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学文言文教学既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就势必要使学生把握浅易文言文知识系统。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不止以上几种。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改中,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音乐美探讨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以及园林美与音乐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美;园林美;音乐美 就审美原理角度来看,园林和音乐虽属于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共通性,这在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都有所体现,从音乐艺术角度来理解和品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对现代园林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 1.1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有着相同的节奏和韵律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节奏和韵律有共通之处,二者都集点、线、色彩、质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间,继而营造出或是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格调氛围,景观配置和音乐韵律的高与低、曲与直、完整或零散、严肃或活泼,都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具体细化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过对局部的建构来达到整体的平衡,其中运用到的结合、对比等创作法则和艺术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艺术效果,符合音乐艺术传递出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1.2古典园林音乐化的艺术处理和乐律性的景观编排 音乐艺术中有强弱、缓急、重复、高低、曲折、停顿等创作手法,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景观的高低配置能够在空间上产生层次感,内外配置能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楼台亭榭便是园林艺术的停顿,这些都与音乐化的艺术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会园林艺术巧妙的布局,仿佛间是在聆听一首让人赏心悦目的乐曲,换言之,游人是在音乐化的空间里行进。以苏州留园为例,该园虽小,却将时空化的艺术处理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别开生面,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赋予了整个园林丰富的色彩感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轻音乐,收放自如的艺术处理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编排上更具乐律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连续和变化上,都与音乐的节奏感不谋而合[1]。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律动之美 2.1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 古典园林的布局章法可以分为动静交织、虚实相济、旷奥有度、曲直对比、大小相宜、开合聚散等6种表现方式,这些艺术处理手法的应用,赋予了古典园林一种音乐律动之美。动静交织是中国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体现为动静区域的划分,如可供游戏游赏的山水就属于动的区域,可供休憩坐赏的亭榭就属于静的区域,动静区域的划分根据园林规模的大小,各有侧重,通常规模较大的园林,游览路线比较长,且有回旋的余地,主要以动观为主,静观相辅,规模较小的园林正好相反。从整体布局来看,园林有动、静两大区域,这两大区域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景象混合交替,动与静也处于交替变换之中,使得园林的艺术结构就有了向音乐一样的动静对比和转换的律动之美。至于虚实相济,主要体现在近景和远景、景处和留空处的对比布局的关系上;曲直对比,讲究一个“藏”字,曲径通幽,方显其中韵味,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更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2]。 2.2古典园林的结构韵律 古典园林的结构布置都围绕一个“韵”字展开,“园韵”是园林的“魂”,也就是园林艺术的风度和气质,这主要体现在“独奏”和“协奏”2个方面:园林景观的“独奏”有3种表现形式,一是重复、变化和齐一,这种节奏形式是音乐节奏的基本形式,但也常出现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其中,游廊就是最有节奏的景观;二是层递,这种形式是由重复衍生而来,音乐节奏比例的层递与园林空间造型的层递极为相似,在艺术上是相通的,都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循环和回旋,园林结构也具有曲式结构中起、承、转、合的特点,这属于音乐性的循环和回旋,其作用于立体结构中,更富有音乐抒情的乐感。园林景观的“协奏”体现在“动”上,移步换景取得的观赏效果与音乐的流动性特点极为相似,游人在感受到各种景致之美的同时,仿佛是在聆听一部大型的协奏曲,具有浓郁的乐韵[3]。 3结论 艺术是共通的,具体体现为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的共通,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音乐凝固之韵,也具有音乐律动之美,虽然实现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美的法则,在艺术上都以实现美为目标。 作者:谢洁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路径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以儒家、道家思想等作为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古典园林的意境。通过山石、水池、花鸟树木等自然元素,可以产生“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意境;通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可以营造小巧精致、错落有致的环境;通过诗文、篆刻、匾额、字画等艺术品,可以增添园林的文化情趣,产生诗情画意的境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名、假山、树木、建筑物等都渗透着文人的人生态度,充满了诗情画意;自然山水、楼台庭院等都寄托着造园者的理想与审美境界,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着无限的思想情感与意境。可以说,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的完美结合,是一种有格调、有品位的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具体表现 (一)理念上师法自然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国人有着强烈的自然崇拜意识,在民族的长期发展中逐步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思想已深深渗透到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因而,古典园林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造园过程中设计师极力模仿自然,以表现和模仿自然山水本色为特色,并将文人雅士的理想追求、思想境界等融入园林设计之中,用自由的方式实现建筑与山水花木的交融,体现生命的勃发自然生机,使园林之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人工设计却又不留人工开凿痕迹,充分表现了设计者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之情。在古人看来,自然山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园林之美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对自然本身的模仿,而在于它体现了“返璞归真”、“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的境界,以及通过感悟自然中蕴藏的道,体现设计者对自然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追求,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二)文化上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古典园林的沃土,使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生命力。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美动人的诗词歌赋,这些古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造林中,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书法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抽象艺术,运用笔墨可以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蕴涵着生命力的、鲜活的艺术形象。书法艺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在设计园林时将中国的书法诗词铭刻在园林中,既可以增添园林的诗情画意,又可以起到点景的作用,还可以使观赏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陶冶。“无文景不意,仅景景不情”,诗文书画在造林中具有润饰景色和揭示意境的作用,因而,也成为我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营造的一种重要元素。 (三)建筑形式上顺其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亭、台、楼、阁、榭等,这些建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的,这些建筑融合在自然山水之间,给人以天然生成之感,毫无造作之感,这也表明了中国园林对自然的崇尚。园林中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意境,实现了建筑形式美与山水美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意境美。 (四)君子比德的思想 比德就是寓意于物,从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中体会人格美。君子比德思想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是古典园林意境美的重要表现。君子比德思想可以引导观赏者感悟园林的主题思想和品格,使园林拥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这些植物都象征着一种品质和性格,造园者抓住了自然形象的诗意特征,使这些自然形象具有了主观色彩,实现了融情于景、以景传情的目的,产生了余言未尽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营构 意境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古老的园林艺术清晰记载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嬗变。园林中处处蕴藏着诗情画意,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言,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因而,意境营造成了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的重要内容。 (一)用多种元素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多从大自然中选取素材,将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作为造景的基本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模拟、概括与艺术加工,实现“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则太华千寻”的目的,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在园林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人工造景让人产生广袤自然的意境,领略无限的空间。水体、山石、花木等是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水体是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妩媚而有灵性,常令人陶醉。园林中的山石不仅源于自然,还有着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古典园林也常常借助山石来抒发情怀,如在个园中就用不同的背景陪衬春、夏、秋、冬四种石头,以显示一年四季的景象。花木是古典园林空间环境建构的直接参与者,对园林景点的意境表达有着重要意义。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周围有许多高大乔木与腊梅,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梅花与瑞雪交相辉映,成为欣赏冬景的绝佳之处。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植物等相融合,能够形成完美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是一座画舫状的建筑物,三面环水,水中长满了荷花,能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画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赋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使园林中的景物充满了象征意义。 (二)在暗示对比中营造意境 古典园林建造时讲究“欲露先藏、欲显故隐”,常用引导、暗示的表现手法,让人们按照游廊、小路、曲桥等顺序欣赏景色,使人产生一种空间纵深感。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处于城市之中,空间面积较小,常用花墙、曲径、游廊等来扩大园林的虚化空间,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当游人循径而去时,会感到空间有曲有直、时放时收,犹如音乐中流动的音符。空间对比也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通过大小空间相连来以小衬大。留园的设计就用了空间对比的方法,入口部分空间狭窄、封闭,当走到园林之内就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外,对比还表现为情趣对比,如相邻的、不同情趣的院落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用情感空间来营造意境 中国有着文人造园的传统,山水园林多为仕途坎坷的文人所建,这些园林的立意较高,表达着一种人格理想与审美情趣,有着借物言志的目的。如苏州的耦园中“耦”就有着夫妻同耕、双双归隐的含义;苏州的拙政园就取名于潘岳《闲居赋》中的“是以拙者之为政也”,表现了园主仕途不顺的宦海经历与自命清高的性情;吴江的退思园则取自于《吕氏春秋》中的“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与园林主人任兰生的人生经历有关,任兰生因贪污而被罢免官职,回到故里之后建造了退思园,以表达自己的反思与忏悔。园林风景题名也是营造园林感情空间的重要方法,匾额、题记等可以反映出园林主人高雅的情趣与景观特色。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建筑群,就因远处的岩壑、附近的古松而得名,当清风吹入松林时,就会发出瑟瑟的涛声,正如康熙皇帝所言,“云卷千松色,泉如万籁吟”。在拙政园的远香堂上,环视四面景物定会有“香远益清”的感觉;登上绣绮亭,则“绮绣相展转,琳琅衾青荧”的诗句定会涌上心头。这些园林借题名点题意,产生的意境远远超越了自然空间本身,在情景交融中让人浮想联翩,感受那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它有着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以景传情的特色,并可以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意境美。意境美是园林创作的灵魂,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艺术境界,没有意境的园林只是景物的堆积而已。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意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探索,有着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作用。(本文作者:薛侠 单位: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比。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4、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四.结论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剖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作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7、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 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作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7、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看现代酒店中庭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艺术体现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对现代设计也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介绍了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两种趋势,并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六个主题思想对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现代设计 我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艺术受我国古代诸子思想和佛道文化的影响甚重,体现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在世界园林艺术的长河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也正是在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浸染之下所逐渐形成,而我们不仅仅是要看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我们要看到这种美学思想对园林以外的现代设计产生了什么 性质的影响。 一、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两种趋势 现代酒店中庭设计是现代公共场所中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一个结合,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提出的中庭空间理论之后,大量的公共建筑比如酒店、旅馆、博物馆等空间里就运用了中庭空间理论,不管是哪种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里都大量的采用了绿化植被来营造一个室内环境室外化的特点,因此绿化植被成为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一个主角,而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酒店中庭也成为设计师费尽心思要考虑的重点,纵观国内的设计形式,总的来说现代酒店中庭设计朝着两个大的趋势发展,其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现代酒店中庭设计追逐西方酒店的设计方式,在植物的选择上大都采用外来植物品种,在设计风格上追求西方的华丽、规则的设计方式,使得酒店中庭呈现出一种异域色彩。其二,尽管异域色彩的酒店中庭设计成为一种潮流,可是这种设计风格却不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对古典文化的不断开发、研究与继承,现代酒店中庭绿化也逐渐受到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种“园林式”的中庭设计,其主要体现在酒店中庭的植物与空间序列上,这样的酒店中庭设计宛然就是一幅中国古典的山水画:含蓄、合适、丰富。起初这种酒店中庭设计在沿海的广州地区发展较为迅速,然后逐渐传播至内陆地区。 二、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六个主题思想对现代酒店中庭设计的影响 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精髓在于意境,而意境的产生体现为六个具体的设计手法,这六个设计手法也可以说是五个主题思想,它们分别是指:师法自然,巧夺天工;以退为进,镜像万千;曲径通幽,步移景易;气韵生动,物我合一;无中生有,虚实相生。下面我就分别以这五个主题思想为基础来阐述现代酒店中庭设计。 (一)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在中国古代造园的过程中,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这里第一个要素指的是自然要素,第二个要素指的是人工要素,由此可见我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首先讲究的是自然美,“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标。”(余晓川:《中国园林艺术浅说》)。 我们以广州市的白天鹅宾馆为例,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式园林酒店”,它的中庭设计体现了人类的自然价值观:其一,造型不一的本土植物,广州白天鹅宾馆里植物内容丰富,有天门冬、南天竹、棕树、文竹、兰花等,且这些植物很少人为修剪,而是根据每种植物的特性来配置,高低起伏,疏密变化;其二,自然曲折的水岸线,广州白天鹅宾馆水池岸线每个凹凸半径不等,长短有异,水中种植有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呈现出野生态的气息,与之迥异的是具有异域色彩的酒店中庭水体设计往往非常规整,水中常不种植任何水生植物而是配以喷泉雕塑与之搭配,显然为人工斧凿的痕迹;其三,有天然雕饰的石景,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为代表的现代“园林式”酒店中庭的置石的造型要求也很高,虽没有古典园林里以“怪、透、漏、瘦”为显著特征的太湖石那样讲究完美,但作为室内局部的主景,它的艺术造诣要求更高。“一拳石则苍山千仞,一勺水则碧波万顷;层峦叠嶂,长河巨泊”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积石成山、跌水相置,这是对自然景观浓缩的模拟。 (二)以退为进,镜像万千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率也越高,用地的紧张状况也随之增大,南北造园也受其土地限制的影响,逐渐便产生了一种关于空间延伸的美学思想,这一思想即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张家骥《中国造园论》)用以退为进的设计手法产生镜像万千的自然生态的效果。 植物则在这一有限的空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大量的绿化植物经过合理的配置才尽可能的创造出这一美学效果。以退为进其实就是为了改善空间的氛围,广州地区是东南部沿海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用地相对紧张,因此人们无形中就产生了对于土地渴望,对空间的控制感,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设计正式在这一形式下孕育而生,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设计把古典园林的美学要素自然加以运用,我们可以清楚的从图1看到它中庭四周的回廊上种植有大量的天门冬,长长的枝条悬挂在楼层之间,对中庭四周的回廊进行一部分遮挡,设计师们除了在中庭的地面空间营造出高低有落的植物空间效果以外,还考虑到垂直空间的绿化布置,考虑到了人们仰视的效果,这样既让人能在高处俯视中庭的美丽景色,也能让人站在中庭的平面空间上仰视垂直的绿色景观让人浮想联翩,从而产生空间延伸的视觉效果,达到以退为进的美学目的。 (三)曲径通幽,步移景易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道德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小径都很曲折,曲折的路面一是能够产生路径的动感美,其二曲折的路面还能够产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们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就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来看广州白天鹅宾馆,虽然受场地的制约,无法设置非常曲折的小径,但由于植物的疏密搭配,近景和远景的创造,一路观景也能产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植物主要集中在中庭两侧和假山处。游人从室内空间走到中庭空间,中庭的景致豁然开朗,远观假山跌水到假山脚下游人的视、听、触觉又是另一番感觉。对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酒店中庭设计则不太讲究这种“步移景易”的效果,中庭植物只是作为配景起到一个绿化效果。 (四)气韵生动,物我合一 在中国的山水画理论中,“气韵生动”为“荆浩六要”的第一要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气”,一是植物产生的“内气”,二是中庭景观所产生的 “外”气。 “内气”指的是植物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往往都是文人墨客因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栽种,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因此植物不仅仅只是悦目,每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梅、兰、竹、菊,被认为是清高雅逸的“四君子”,兰花则因孔子的“且夫芝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的诗句,被视为学者不追求名利的高贵品节;竹子因高直挺拔、中空有节、质地坚硬等特征,被人赋予“正直,坚贞”的高贵品质。再如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经典名句,象征着文人不畏权贵的高贵品节。植物成为了自然有情观的一种体现,在中国人眼里植物就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里植物的选择也根据植物“内”气而来,兰、莲、竹、菊也成为了广州白天鹅宾馆首选的植物,兰花和菊花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摆放在中庭水池的两岸以及酒店室内空间,莲花则漂浮在水池上。 “外气”我们指的是水流动的韵律感,众所周知江南园林中水贯穿了整个园林,于是才有了“无园不水”的说法,可见水也是产生气韵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利用假山产生的地势高差设计了一处跌水效果,水的流动打破了整个空间的寂静,让人欣赏此番美景,参与此番美景,让人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达到物我合一的效果。 (五)无中生有,虚实相生 我们知道在围棋里有一项常识是“金角银边草肚皮”,即应尽量占据角地,想在中腹活棋是不明智的。我国古典园林里有许许多多的角点是来限制空地,再在这空旷之处产生活路来。现代的设计也受我国古典园林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假山亭阁即是它的角点,换句话说就是它的焦点。把其它的地方留出来透气,让原本虚无的空旷之地产生美景来,我们可以把假山亭阁之处看作是水墨画里的黑色,而中间的空地可以看作是留出的白色,黑色即实,白色即虚,虚的部分往往更令人浮想联翩产生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无中生有。不仅仅是广州白天鹅宾馆如此,受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庭设计也很多,它们大都采用一两颗高大的植物比如有毛竹、棕树等作为主景,这些高大的植物正是运用了无中生有的美学特点占据有利的角点而给中庭的中腹地区打开了良好的视野景观,让人观看过后有主有次、循序渐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五点分析,我们逐渐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园林式”酒店中庭是如何孕育而来,酒店中庭设计不断被赋予文化的内涵,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随着时间的推进也逐渐朝着更精更细的园林景观特色发展以此来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作者简介:曾增(1985-),女,湖南娄底人,西南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文人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前者重写意,后者重写形。中国的画家游名山大川,研究大自然的千变万化,领会在心,归来后于几案之间挥洒而就。这时候所表现的山水风景已不是个别的山水风景,而是画家主观认识的、对时空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山水风景。因此,能够以最简约的笔墨获得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况与园林艺术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点十分相似。造园与绘画的创作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从立意构思直到具体技法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周维权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被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也称快速发展期)、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至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陈传席则指出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山水画的产生(魏晋时代)、山水画的停滞发展和突变(六朝后期至隋初,隋至唐初,唐中)、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之首(唐末、五代、宋初)、山水画的保守复古和变异(北宋中,后期)、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元)及派别林立的明清山水画等六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文人山水画在古典园林的转折时期产生并对成熟时期的中国园林风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黄长美系统地概括了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上的关系:“周秦以前,人民生活困苦,无暇作此类发展,待社会逐渐稳固之后,传统又以人伦政教为先,教诲人们:“卑宫室”、“居勿求安”(帝王苑园不在此限),故建筑和园林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绘画上也是如此,中国早期的绘画以人物动物为主体,直到魏晋南北朝之时,社会动乱,老庄思想抬头,才形成了山水画和园林产生的背景。至唐宋之时,文治武功均发达,山水画因而大盛,园林也日益普及,其后二者风格的发展,元尚写意,明趋秀润,均有相似的历程。当然山水画和庭园的发展并非全然吻合,抑或有相违相异的地方,然而因为二者需要的文化背景相似,义理相通,故大致发展趋势相近”。山水画的发展和变化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声势较大的独立画种;而宋元以降,人物画、宗教题材绘画渐渐淡出中国画坛。而以气势磅礴著称的宋元山水画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 宋王朝统一中国后,以崇文抑武为国策,对外虽屈辱求和,对内则造就了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社会的审美意识也渐渐移情于表现大自然的情趣,追求超凡脱俗的山水画中。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北方山水画派宗师有李成、范宽等人。李成清劲,范宽雄伟。李成传派更广,著名的有郭熙、许道宁、王诜等人。另有来自南唐的僧巨然,则继承董源,专画江南平远山水,所谓”淡墨轻岚“,自成一体。苏轼作画,古木竹石,简练潇洒,又拈出”不求形似“和”文人画“等说法,在画坛上起了很大影响。宋徽宗赵诘,最喜爱绘画,他扩充了皇家画院,提高了画家们的地位和待遇。由他亲自构思设计的万岁山艮岳气魄恢宏,构思缜密。其艺术手法一改汉唐园林对于宏伟、壮阔、天然之美的单纯模仿,转向对于细腻、幽深、自然之美的高度提炼。自此以来,富有意境追求的景观审美已成为园林艺术的根本目的,而皇家园林也于此时完成从畋猎、游乐向自然、人文艺术创造的转变。 这时期绘画上崇尚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表达,我们可以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看到宋代文物昌明,蒸蒸极盛,千里江山,处处皆有园林,尽情享受造物之无尽藏,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街铺市肆,无不在门前、庭中植树栽花,不是园林,通于园林。 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论山水画的功能,在于“不下堂筵,生穷泉壑”以满足“太平盛世”的文人士大夫的“林泉之志,烟霞之侣”。造园艺术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所体认的也正是这一文人的高致。沈括《梦溪笔谈》以为山水画之法,要在“以大现小”“如人现假山”,而造园之法,自然也与山水画的构思经营一脉相通。所以,此时的园林不仅止于自然之美的追求,而且进一步突出了以园明志的人文气象。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这种风尚同样潜移默化地出现在江南园林的构造中。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画工整,马、夏简劲或苍率,趋向又各自不同。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的作品往往从一个独特的视点出发,以少概全,言简意赅,隐现参半,以少胜多。画卷上常表现的主题,也被嫁接在园林中,“柳溪归牧”“风雨归舟”“秋江暝泊”“云关雪栈”等等画题,也就常被用来作为构园造景的素材,以体现园林意境情趣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这种对景造意转入自然写意,抒情达意的表现手法,寓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完美于一体的追求,正是他们的美学特色。 这一时期的园林对于景观极尽雕琢,无论在技巧和结构的处置上,毫不失严谨和睿智的作风,对山石、楼台、亭榭的布局构思上都极具匠心,以茂林修竹山清水秀的湖光山色为描绘对象,呈现出桃李争妍,山峦叠翠,青山渺渺,水波漾漾的园林景象。 明清山水画艺术追学宋元,独创一格。后世并称“二石”的僧髡残,僧原济的山水画,别开生面,雄奇纵逸;朱耷山水,源出董其昌,变为崎险。 明清园林继承宋元文人山水园林求意境求形势的特点,使山水意境与园林意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把画卷中的奇、险、怪引入叠山、引水、凿石、飞瀑等之中,具有曲折、得宜、借景等特点,置园林如立体的山水画卷及自然的画廊中。 此时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了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出现了一大批既善长绘画又是文人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阳、米万钟、张涟、石涛等。使造园艺术染上了浓郁的文人色彩和诗情画意。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论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摘要】被誉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的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和绚丽瑰宝,其发展也离不开山水画的影响与推动。中国古典园林更是与山水画合称为“姊妹艺术”,由此可见二者间的密切联系。在新时期,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现代园林创作的发展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山水画的视角入笔,从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及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联系进行阐述,对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理念;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 (一)历史渊源 综观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这二者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先秦两汉时期,山水画尚未出现,此时缺乏二维理论支撑的中国古典园林,也处于探索萌芽状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山水画意趣理念的出现促成了山水画的独立与形成,同时也推动了以意趣欣赏为主的私家园林的涌现。唐以后山水画迅速发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充实了古典园林的艺术源泉,山水画更是为画坛之首,于唐末至宋初进入到高度成熟期。与此同时,山水画于北宋中、后期进入变异期,抒情写意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高峰。而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与山水画相互对应,相继出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新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而对园林的规划设计又反作用于山水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因景成画”的造园艺术传统。由此可见,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历史渊源之密切。 (二)画家的双重身份 圣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谓追求山水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画家亦以园林为载体寄托个人情怀,而亲自参与到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二维的绘画理论支撑三维园林的创建,使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达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独特魅力。如辋川别业“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园素净淡雅、狮子林清淡简远……诸多种种难以尽言。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文人画家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山水画稿为建园粉本,山水画论为造园理论。画家的双重身份在无形中极大地推动古典园林发展进程。 二、创作理念 (一)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古人构园置景,以立意为先。立意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得出的主题思想,在绘画中体现为对自然的艺术概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园林中则表现在对自然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此可见,这二者在表达主旨上的一致性,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将胸中意气赋予笔端,于挥毫泼墨中展示自然山水的灵气,在抒情达意中揭示自然风光的美妙,达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同时,造园之理与绘画之道极其相似。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是一幅壮丽的三维风景画,“虽由人造,宛自天开”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古典园林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显得浑然一体,呈现自然的质朴美感。 (二)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共同艺术追求,营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亦是这二者所关注和实际运用的内容。山水画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享受,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的绘画手法,于挥笔自如中表现造化自然的生动气韵,于描绘有致中展示自然的理想图景。山水画的创作,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讲究发散思维,充分利用想象力,于无形的空间中显示出有形的独特韵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在绘画中,既描绘自然景物,又寄托个人情思,充分利用自然景物进行巧夺天工的布局,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瞩,即意之所游。古典园林建造中亦如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充分吸收了山水画中的艺术源泉,“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中”,古典园林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自然的原有景物的格局中,更是体现在对细微之处的精确变动,哪怕一树、一花、一水、一草的细小摆动,都蕴含着特殊的美感,体现着园林设计者的缜密思绪,形成一幅有机和谐的构图画面,浑然一体。 三、创作手法 (一)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古典园林中,格局为实,画景为虚。在山水画创作中,山为实,水为虚;景为实,物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在此不一一而论之。山水画的画面层次表现离不开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画面中会有留白,此处的“留白”表面上为虚,其实为实,以无的空间描绘出有景的画面,虚实中自为一体,不着点墨,而意味悠长。在园林建筑中亦如此。作为三维的物化形态,古典园林亦借助“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表现手法,构建一幅壮美的三维立体画。在山水景致中,山实水虚;在颜色搭配中,亮为实暗为虚;在排列布局中,密为实疏为虚。依据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对自然山水的真实展示中,也有意识地呈现出虚幻的景致,以求得以假成真的效果,给观赏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主次分明、动静有序 绘画之道与造园之理有其相似的成分。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注重格局的分布排列,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洒脱自然,妙不可言。绘画者将自己对壮美山川的主观意识聚以笔端,辅以个人的情感,探究自然的特征,构建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遵循山水画讲究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高低有致、错落有序。在建造中依据原有地形基础,而进行有意识的修整与规划,对自然进行概括展现自然的美感。中国古代匠人利用独具特色的理景手法,动与静、高与低、远与近、俯与仰,各种手法层层递进,甚至于不同植物的配置也暗含着时季的不同变化,在纷繁杂乱中蕴含着错落有序的韵味,在园林营造中推进层次空间的变幻。画面的内容与园林的整体构成要素具有一致性,“择成馆舍,舍构亭台”。顺应自然之势,布局山水之利,参差有致,构建和谐的共生之境。 (三)小中见大,咫尺山水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都采取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于咫尺中再造乾坤,于有限中揭示无穷。正所谓,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在山水画中,有些具有极高艺术修养的画家甚至“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张薄薄的画纸已装载厚重的自然之万物。在有限的画纸中,借助对山石、花竹、流水等自然美景的描绘,赋予画面鲜明的主题和美感,看似平凡之景,实有不凡之韵味。同时,山水画又往往为古典园林的建造提供一个理想状态的规划蓝图,是其理论指导的来源。人们追求“居城市而有山林之乐”,故古典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画的小中见大的特点,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使自然美景几乎全聚集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从而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山林之乐”的效果。古典园林在山水画的写意风格影响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建筑技巧和增添人文内容,将自然意趣浓缩在这“咫尺”的建筑中,以小见大,意味无穷。 C上所述,山水画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理论支撑,使古典园林朝着重写意、贵意境的方向持续发展。山水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想模式,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来进一步探讨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这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是不变的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论中国古典园林构景处理中的主从原则 杰出的艺术家善于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事物联系在一起,从中获得一种和谐的效果。这就是他们善于处理主从与重点的关系,达到了多样统一。多样就意味着变化,园林中的花木、水景、亭榭、叠石等构景元素以及巧妙的构景手法构成了丰富的变化,但如何在园林构景处理中建立良好的主从关系以达到统一则更为重要。 主从原则在古典园林构景处理中的普遍运用 对于小型园林如寄畅园,将其划分成四个规模大小和景物的丰富程度都不同的院落,其中位于秉礼堂前的庭院不仅地处仝园中心位置,面积也更大,四周山石环绕、花木葱颖,在视觉和心理上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成为仝园的重点;中型园林如苏州的怡园,全园分为若干景区,其中藕香榭是其中最大的庭院,坐落在水池旁,相互衬托,烘托出景区的主体地位;对于大型园林而言,如北海,它并没有像寄畅园和怡园那样刻意突出某个景区以求得主次分明,而是借助大型园林特有的丰富的地形变化,选择高地建造建筑群或风景点,如琼华岛和岛上高大突兀的的白塔,可以通过它俯览全园,从而起到很好的控制全园的效果。 由此可见,主从原则在中国古典大、中、小园林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由于规模、地形的原因,具体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下面就详细分析这些具体运用方法。 主从原则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轴线处理 轴线处理的方法,是将主体和重点至于中轴线上,利用中轴线对于人视线的引导作用,来达到突出主体景物的目的。最典型的是北海的画舫斋,由于画舫斋是行宫,因此主体建筑群必须保持严整的中轴对称布局,正方形水池的轴心正好与全园的中轴线相吻合,围绕水池设置建筑,产生出一种明显的向心作用,加之方正形态的强烈对比,从而使全园正院主景重点突出,不显呆板。 (二)主景抬高 对于特大型的皇家园林,主体景区必须有足够的体量和气势,增加主景区的高度成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颐和园,万寿山是颐和园中的高地,佛香阁便建立在万寿山上,利用山的高度增强了它作为制高点的控制力。与此同时,昆明湖宽阔的水面降低了视点,与高大的佛香阁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烘托出佛香阁作为制高点的宏伟气势,从而增强主体景物对于全园的控制力。 (三)几何中心 利用园林区域的几何中心在中小型园林中较为常见,这些园林面积较小且形状较为规则,利用几何中心可以很好的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如怡园和留园。对于大型园林来说,园区的边界模糊且不规则,很难确定具体的几何中心。鉴于此,大型园林多将主体景物至于园区的构图重心,如北海的琼华岛位于园东南水域,岛的面积比较大且建筑密集,成为全园的重心所在,加上高高矗立的白塔,起到很好的控制全园的作用。 (四)循序渐进 中国古典文化有欲扬先抑的思想,即通过抑来达到感情的升华。这同样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相对而言,配景多采取降低、小化、侧置等方式配置,纳入到统一的构图之中,形成主从有序的对比与和谐,从而烘托出主景。典型的如留园,其人口的地方十分狭长、曲折、封闭,人在其有沉闷压抑之感,但当走到主体空间时,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开始的抑使随后的扬更为强烈。 中国古典园林主从原则的思想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多是一些文人如画家和学者,一些优秀的画家在设计园林时,将绘画的理念和手法运用到园林的创作中去。所以,中国古代画家所尊崇的主从统一的思想,也渗透到古典园林设计中去。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明代画家文征明。他的作品《真赏斋图》以其简洁的构图,突出的主体,不知不觉中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山间的庭院和人物,显示出画家杰出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种思想和能力也在他设计的园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苏州的拙政园,拙政园属大型的私家园林,它不能简单的以园林某个独立的部分作为全园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文征明将其高超精妙的绘画思想融入其中,在重点的景区将强调的范围更为缩小,形成了重点中的重点,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拙政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部为全园的重点,其中远香堂虽是园中最大的庭院,但景色却不如南轩以西以水景为主题的景色更富有变化,远香堂以东的景色相较于南轩也显的较为平淡,由此可见,南轩便是中部景色中重点中的重点。通过对于中心景区的巧妙规划,使整个园林虽然面积很大,但重点突出,富有层次感和整体感,让人印象深刻。 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 随着功能的扩展以及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现代园林逐渐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融合起来,这就导致现代园林构景元素相较于传统园林更为复杂,如何使其呈现出良好的主从关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和理念中获得启发。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通过有意的设置序幕来引出主体,达到高潮。现代园林同样可以使用这样方法,营造自然到人工的过渡性空间,使整个园林通过自然的过渡突出主题。 总结 综上所述,主从原则源于中国古代绘画的思想,并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应当遵循这种原则,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精髓在现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摘要:纵览中国古典园林之大观,从源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园林,到后期巧夺天工的私家园林,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园内景观,曾引得无数文人望景抒情,驻足留墨。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从造园缘起、元素和手法三方面,基于时间和空间纬度的造园缘起,结合山之瑰丽、水之灵动、筑之精巧、植之多彩四个造园元素的特点,总结出对景、障景、借景、框景等造园手法。文章最后指出,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以人为本、巧于组景的设计理念是造就中国古典园林这一艺术奇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造园艺术 拙政园 一、引言:园林之美,师法自然 提到“园林”,相信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类似的画面:一方绿土,山水相间,或曲径通幽,或亭阁林立,“园”、“林”二字字形字义尽显。而在众多形式的园林中,浸润着悠久汉文化的中国古典园林,则是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观。有那绚丽恢弘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有那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之绚丽,已不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在园内驻足观赏,以景为题,以文会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轻盈,“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幽然,“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含蓄……细数起来,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中国古典园林,也是承载着华夏文化的自然瑰宝。 园之景色,虽变幻无尽,然无外乎是在时间的变迁中,由基本的造景元素经由特定的造景手法组合揉捏而形成。池水、假山、建筑、植被作为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配合得当的布局原理与造景手法,方筑就了拙政园这般的园林经典。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拙政园坐落于古城苏州东北角,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拙政园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走进拙政园,就仿若走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教科书。笔者怀着对园内奇观的憧憬,通过实地走访,试图从缘起、元素、手法三方面,揭开这座江南园林的神秘面纱。 (一)造园缘起 1.历史演变 拙政园为明王献臣官场失意还乡后所始建,其名取自晋潘岳所著《闲居赋》:“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此亦拙者之为政耳”,暗喻园主向往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生活之意。然而,不似园名之淡然平和,而如园主仕途之坎坷,拙政园也屡经易主:藩王吴三桂、忠王李自成、巡抚李鸿章……遍历沧桑,如今之拙政园,其明代建院伊始容貌仅在中部尚有留存。园主友人文征明曾在此园落成后绘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画中之景现也多难寻其踪。 2.空间格局 几经易主,分分合合,经历数次重建与修缮,原先浑然一体的园林景观也屡改屡变,演变为现如今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多为近代根据《归田园居记》重建,已非原貌,多以平岗草地为主,具有开朗明快的田园风格;中部为全园之精华,山水交融、建筑处理、植物配置与庭院布置均显雅致精巧,尚可窥见些许明代遗风;西部则建筑华丽,布局稍拥挤,较东、中两部分而言,清代景象及韵味略显浓重。 (二)造园元素 水体为灵魂,山石做骨干,建筑为主题,植物做点缀。水、山、筑、植四大造园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拙政园层次丰富、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 1.水之灵动 江南水乡,因水而兴。拙政园也因水成园。全园面积约六十二亩,水域面积即占到其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园内水路萦回,岛屿间列:东部的一弯清流,中部的开阔水域,西部的幽然曲折――既不乏化整为零的水池溪流,又有主题突出的大面积水景。“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水之灵动,构成了拙政园成园的主体灵魂。 池水营造上,造园者因地制宜,借助场地原有地势低洼多水的特点,参考自然水系形态并予以加工,形成园林与会曲折的水体形态,一览不尽,是苏州园林内分散理水典范。池塘、小湖泊、溪涧等多种水体形式环绕园中,结合场景主题辅以独具特色的山石、建筑、绿植,使得水体营造疏朗自然,源远不尽。 2.山之瑰丽 “叠石造山”是中国古典@林中常见的造园手法。山体空间的营造,不仅可使园林内形成高低错落,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的景观界面,也可起到分隔空间、设置观赏景点的重要作用。若说水为拙政园的灵魂,则山石则形成了拙政园的骨干。 拙政园内共有九座假山群。中部园林开阔水面上叠有两座主体山石,构成整座园林的制高点,四周水面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溪涧串流其间;山顶建有观赏亭,与四周水面交相呼应。东部园林与西部园林另有大小山体七座,有的通过点植几株高达乔木,增加了山势;还有的形成小丘,点缀在庭院之中,塑造微地形,并结合植物配置形成园中主要的景观,不仅使得竖向变化丰富,营造出丰富的天际线的同时引导着游园者的视线。水面、山体、植物、建筑、天际线间通过山体分隔空间自然过渡,山水相依而又妙趣横生。 3.筑之精巧 作为住宅建筑向园林的延伸,园林建筑通常承载着观赏性与功能性的双重属性。经过历朝历代时间的洗礼,拙政园内部的建筑也呈现出风格多变特征:既有临水而建的观景楼阁,傍山而设的亭台榭宇等小体量观赏性建筑,又有厅堂、园中园等大体量功能性建筑。建筑布局整体呈现由南至北的序列变化:南部建筑体量大、密度较高,实用性强;而北部建筑体量小、密度较低,观赏性更高。根据环境与造景需要,建筑也呈现出丰富的建筑形式:四面为厅的远香堂、氛围清幽的听雨轩、见山楼旁的爬山廊……厅、堂、轩、馆、廊等多样的建筑类型贯穿院内,共同构成了园内淳朴整体的建筑空间。 4.植之多彩 “园林”之“林”,乃园内之植被群落形成之景。不似山石障景的“密不透风”,植被后隐藏的园林之景,多有“若隐若现”之朦胧美。拙政园内四时之景各不相同:春之盎然,夏之浓厚,秋之明亮,冬之淡雅。不同时节的植被在季节交迭更替下,绽放着自身的勃勃生机。 时间维度的变化为园内植被景观定下色彩转换的主基调,而空间维度的交融则为园内花草树木构建高矮错落的视觉美感提供可能。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不同物种的植被在造园者的手下,或垂柳岸边,或草木幽深;或荷塘浮萍,或花团锦簇。山水建筑,因植被点缀而虚实相接;场所意境,因植被配置而鲜活多彩。 (三)造景手法 四大造园元素构成了拙政园园林景观的主体空间。而运用丰富的造景手法,充分整合并发挥各元素特色,在有限的空间内构造并创造妙趣横生的无限空间意识,这是拙政园造园史的又一艺术成就。拙政园的造景手法丰富,粗粗品来,大体可分为对景、障景、借景、框景四大类。 对景,多为运用轴线关系确定造园元素的主从关系。拙政园内的对景多见于主体建筑之间,随着曲折的平面,在游客正前方徐徐展开:由四面厅远香堂向北面远眺,西山之上云蔚亭跃然眼前。亭堂交相呼应,悄然入画。 障景,屏障景观之意,又做抑景。中国传统文化多中庸含蓄,见之于拙政园――经过园门入口假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遮掩,暮然窥见园内一弯池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新奇。藏景障景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引导游赏者视线变换的同时,也为游园景致增添新奇有趣的观赏效果。 借景,《园冶》所赞“园林之最要者”,在加强空间联系时突破场地限制,无限延伸空间境界。拙政园内的借景,不仅有远借北寺塔深远的倚虹亭,有邻借荷花柔情的荷风四面亭,也有巧借松枝苍然的松风水阁。远景、植物、声音……借景内容之丰富,使得拙政园园内院外空间气氛巧妙结合,相映成趣。 框景,通过有意识的设置框洞结构,引导游人赏框内之景。拙政园内方亭上的圆洞门、漏窗等,均采用框景的造景手法,使园景产生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漏景、点景等在上述四类手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其他造景手法,在此仅选取四类拙政园之主体造景手法稍作阐释,余下暂且不表。 三、结语:因地制宜,巧夺天工 朝代更替、时代变迁,岁月并没有洗去拙政园原有光彩,相反,历史的沉淀和文人墨客佳句点缀,更为拙政园园林景致增添了厚重与幽韵。虽为私人建造而成,但如今的拙政园,早已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园林,成为苏州的形象代言之一。@林之美,师法自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杰出代表,拙政园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以人为本、巧于组景的设计理念贯穿其造园始终,其深刻的造园文化、精湛的造园艺术、丰富的造园意境表达也引领这座私家园林走向公众的视线,使之成为现代园林的学习典范,接受世界的关注与赞叹。 (作者单位:杭州第四中学)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色彩组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现代景观学科的规划设计上,还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景观理论体系。同时,在很多作品上,受西方影响过重,缺乏了景观设计的民族性特征。针对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于视觉冲击理念的重视,研究与分析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与手法,通过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色彩的常用搭配与综合应用的分析,寻找出符合于中华民族景观审美要求的色彩应用形式,是对于古典园林文化继承与发展十分有效地手法。同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综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现代景观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应该具有积极地意义。 [关键字]:古典园林;色彩;组合 [引言]: 中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学科,植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情怀,融合了大量的国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先进理念。与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的方寸之间精致繁琐的设计不同,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强调在大尺度大范围的空间中,以简单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快速形成景观美学与景观生态学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性学科,与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相比,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价值观念、判断尺度、实践范围、专业背景和理念方法上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和变化。 相比起步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学,国内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学科建设真正的高速发展应该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的时间内,但依托辉煌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还是创造出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景观规划作品。在这样的大环境的影响下,讲中国古典园林中优秀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之中,应该是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之路。 1、研究综述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中国聚居环境建设的不断扩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景观作品涌现出来。在这些作品中,有古今结合的典范,但也有很多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较大的缺陷。中国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还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深受美国景观学的设计理念,于是,现代景观作品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民族的特色。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现代景观学科的规划设计上,应该还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景观理论体系。起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城市公园运动中页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达到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三要素的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色彩作为对于视觉形式最强烈最直接的刺激,对于视觉形象跟环境行为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景观设计作品优劣最后的评定,应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1.2研究目的 通过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色彩在相互之间的组合形式上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结合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讲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优秀设计元素加以概括和凝练,运用到现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中去,以期创造出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特色的现在景观规划设计的优秀作品,这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图1)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景观学科背景下,中国的园林营造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方案的竞争中,常常在与国外景观事务所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现在的景观作品,过于西化,缺乏了民族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古典园林中设计元素的提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应该是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冲破枷锁,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 1.3研究范畴 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对于景观色彩组合的分析与探讨,研究范围主要针对成熟期的经典的古典园林作品。主要针对北方地区的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展开。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经两千多年的延续性发展,终于在清朝中叶达到了她的鼎盛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北京地区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京城的西北郊,在这儿,筑山理水,连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颐和园处在中间的位置,是几个园区连接的枢纽。同时颐和园是这里面最晚建成的,属于真正集大成者,乾隆将他全部的景观修养在这山水之间尽情展现,应该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意见艺术与技术并存的作品。 江南的私家园林,风格较为相似,个人认为留园属于这其中之冠,在咫尺之间,讲空间变换运用到极致,在色彩上,结合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 1.4研究方法 在具w问题的研究上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际考察中的感受结合相关的环境行为心理的理论加以概括与凝练,最后形成几种色彩组合形式与其所产生的心理感应,这应该是问题研究的具体思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大致遵循如下的步骤: (1)实地考察同时搜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图片与文件(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所使用图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 (2)对于实际考察中所形成感受,结合图片、资料加以总结 (3)得出结论报告 1.5研究框架 2、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城市景观也被带动而急剧建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色彩应用的杂乱无序,使得各地区的景观建设缺乏个性。在景观色彩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空白,缺乏指导性的原则与法令。同时,由于过多的引进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文化,在某些方面完全舍弃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理念,由此而产生了没有的地域差异性很民族特色的景观。民族景观文化中的色彩应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美国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方式所取代。(图2) 在国外的城市与景观建设中,日本在这方面做的较为出色。早在1981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对于城市中的色彩应用,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城市规划与景观的设计,2004年的《景观法》,更是法律形式规定城市建筑环境与色彩的典型代表实例。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与学科发展环境的状态下,研究与分析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与手法,通过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色彩的常用搭配与综合应用的分析,寻找出符合于中华民族景观审美要求的色彩应用形式,是对于古典园林文化继承与发展十分有效地手法。同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综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现代景观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应该具有积极地意义。 3、基本理论研究 3.1色彩的基本理论 对于色彩的应用于变化,本质而言,是对于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因素的变化应用。色相是区别色彩最主要的因素,是色彩对于视觉的直接冲击,有色彩的三原色相互叠加组合而成。明度是对于色彩亮度的修饰,不同明暗程度可以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纯度更多的是对于色彩的饱和程度的修饰,其结果形成的是色彩的鲜艳或者纯净程度。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视觉形成冲击作用,最终产生了缤纷的色彩世界。 3.2色彩组合形式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的古典园林,产生于商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清朝中叶达到其发展的顶峰。在造园的理念上,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求的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于是,自然的色彩在整个空间中占据了主导大地位。造园要素主要由山石、水体、植物与建筑构成,在园林的营造中,建筑往往依附于整体景观规划之中,山石的灰或黄,植物的苍翠,水体的淡蓝色,往往是整个园林空间色彩构成的基础,自然的颜色在园林营造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图3) 中国的古典园林,依据风格因素的差异,在表现形式上,以北方地区的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最为出名。江南的私家园林,是咫尺之间营造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典范,强调的是“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的营造手法;北方的皇家园林,则是大范围、大尺度的空间营造,强调的是真山真水的意境,在大自然的环境背景下,依山就水,山环水绕,将自然美与中国古典的园林意境结合到了极致,应该是辉煌的东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在营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对于后代的景观创作于营造,应该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作用。 就风格而言,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是典型的代表之作。皇家园林园林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空间中营造,强调真山真水,于是山体的绿色和水体的蓝色,形成了主要的色彩构成,其间有建筑和金黄琉璃瓦面和朱红建筑主体的衬托,整个环境大气和谐,彰显皇家气派。江南的私家园林,往往处在高深的院墙的环绕之中,整体空间较小,便在抽象化的构筑之间做文章,对于山川与水体的凝练与概括,整体色彩朴素、雅致、天然。两者也就分别形成了中国园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区域色彩风格。 4.实践研究 4.1颐和园 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最后的大手笔,颐和园可谓是皇家园林艺术手法设计的集大成者,乾隆在北京城的西北郊,依万寿山和昆明湖之势,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创造出的是意境丰富的古今艺术与技术的大成之作。颐和园应该是最适合与对于色彩组合的分析研究,以期概括凝练。 万寿山昆明湖区域,是颐和园景观区域的主体,是整个园区色彩搭配的中心环节。昆明湖面积广阔,湖面的蓝绿色与天空的蓝色遥相呼应,形成的是强烈的基底色调,但由此也带来了整个区域环境较为平淡,于是采用堤坝和岛屿的形式进行分割,区域的空间层次性得以加强。在色彩方面,用反光性较好的白色作为铺装和假山配色,结合灰色建筑与清翠的柳树,富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万寿山方向有很强的观赏性。(图4)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景观核心分布区域,对于山的处理,在其间广泛种植松柏 一类的植物,以茂林形成的是深绿色的图底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之间,进行的是山体空间的布置和建筑空间的营造,很容易形成突出的效果。(图5)皇家园林讲求轴线关系,在万寿山的中心区域,自下而上的建筑空间组合,形成的是统领整个景区的建筑轴线,通过阶梯式的上升,在佛香阁的位置达到空间变化高潮。整体的前山建筑群,形成的是朱红色的建筑主体色彩,与背景色对比明显,加金黄琉璃瓦屋顶,配以绿色的边缘修饰。在深绿色植物的背景衬托下,色彩突出,有很强的对于整体景观区域的控制感。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附属建筑区,屋面形式不再采用金黄色的形式,而以绿色代替,与周围环境较为协调一致,同时,在屋顶色彩上,也是对于明度和纯度都相对较高的金黄色的突出。(图6) 后山区域有很多独立园区,在造园风格上一改前山中轴对称的风格,尺度变小,具有更强的亲和性,很多都是单独形成园中园的形式。在空间风格上,与江南的私家园林相近,在私家园林中一并分析。 4.2留园 在造园艺术手法的应用方面,江南的私家园林做的同样优秀。由于是在小范围的尺度进行山水空间的营建,不可避免的会跟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相互之间的协调处理,园林与周围环境无论是在空间组合还是在色彩搭配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留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最高峰r期的杰作。在建筑的空间形式以及色彩光影的变化上,当推江南园林之冠。就整体而言,可分为中部、东部、北部和西部四个景区,每一部分都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表现主题。中部筑山理水,营造山水空间,是全园造景的中心部分,(图7)最能体现私家园林的特色,也是色彩搭配研究的中心空间区域。 在白墙灰瓦与厅台建筑的围绕下,园林空间在这一区域展开,江南园林筑山理水,空间的基础色调建立山石水景之间,灰色的太湖石结合土黄色的黄石,相互交错搭接,在极小的空间范围内模拟自然山石之妙。其间点缀可亭,尺度适中,灰色顶棚,结合周围淡雅的建筑外墙,整体色调搭配协调,体现出的是江南园林淡雅的色彩风范。 在基本色调的基础上,需要灵动的颜色来打破这一平淡,留园中假山上悉数天然的植物便起到了这一作用。乔木种植疏朗,绿色的树冠幅大而色调深,形成的是强烈的背景色调,靠近厅台的区域植物多采取嫩绿色,明度的纯度相对较高,有很突出的感觉。这在色彩的衬托与对比上,与北方的皇家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色彩明暗的变化上面,漏窗是最常用的形式。区域的东南角,是入口空间与山水空间的过渡转化区域。漏窗的存在,使得两空间之间隔而不阻走廊内光线明暗变化,使得相同的景观色调在观赏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图8) 5、结论 总体而言,皇家风格的景观色彩营造,通常使用大范围的深色作为基底,使用色彩明度和纯度相对较高的颜色打破这种平淡的色彩布局,同时突出所要表现的景观内容,从深层的意义上来看,这与皇家园林的皇家气质与唯我独尊的造园理念是分不开的。而江南的私家园林在造园的过程中,理念则要低调很多,黑白灰的简单结合,营造的是疏朗、雅致、天然的艺术境界,以绿色色彩的纯度与亮度的变化,打破这一色调的单调组合,应该是造园过程中色彩的常用搭配形式,而漏窗这一景观构筑物,则是对于光影变化的灵活运用于体现。 针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同设计理念的需求,结合古典园林中的色彩搭配方式的应用,对于景观整体中国风格的形成,应该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也不失为园林设计中古今结合的一条思路。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对中国的古典园林的形式进行大体上的说明,依次回顾了各个朝代的经典园林。再以中国古典园林杰出的代表苏州园林为例,详谈它的布局特色。最后,指出人们对待传统建筑所应持有的态度和保护方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的形式、园林建筑类型、苏州园林、人们的态度和保护方法 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通常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首先,堂是古典园林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常与厅合称为厅堂。堂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多用于主人宴请宾客、观赏景色。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堂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用于观赏。在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曾提到了不同地位的人物的不同厅堂,其中从对荣国府上大扁上“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V彝,一边是玻璃海。”[1]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荣国府的尊贵与气派。故古典园林中的厅堂可以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兴旺(图1)。 楼也是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主要形式。古时有“重层曰楼”的说法,楼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四面开窗,以保持有良好的光照情况。随着朝代的变更交替,人们往往对楼的外檐和屋脊也做出了艺术上的创新。《滕王阁序》中的“披绣闼,俯雕甍”形容的就是滕王阁屋脊的形态。楼在园林中通常作为卧室、书房或观赏风景。为了观赏更远处的风景,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楼也通常建得很高,以至于人们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因此楼渐渐也成为了园林的标志性建筑。阁的基本形态与楼相同,多用于藏书,后期与阁合称为楼阁。 轩,《园治》中说“类车”“去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意思是说轩这种建筑形式像古时候的车,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把建筑至于高旷之处,可以增添观景之效果。这里的“轩轩欲举”,指虚敞而又高举之意。取自《酉阻杂俎》:“明皇召李白便殿,神气高朗,轩轩欲霞举。”[2]轩多用于休闲和观赏,它讲究的对称也不如厅堂般拘谨,分布比较随意,相对于其它一些古典园林建筑来说,比较轻快、不受拘束。就拿苏州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来说,不但两边不对称,而且做得很狭长,外观上看起来像是一条廊。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对传统建筑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格局,在外在形式上可以有多重变化。这种形式既继承了传统建筑的意蕴,又有它独特的创新,促进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图2)。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它有平面构型和立体构型两种。平面构型即是指的是它的平面形状,立体构型则主要指的是它的立体结构。《释名・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称为路亭。有些路亭会有壁画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联额,亦会借题发挥,即兴作诗,题于亭壁。而有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路亭成了诗亭。[3]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曾创造出了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其中的兰亭也就是古典建筑中一个很好的代表。其中的兰亭是一些文人雅士的汇集之处,是他们商讨文义之处。从其中对兰亭周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4]”等优美环境的描写更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再加上兰亭曾有多位文人雅士的足迹,由此能够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令人向往与陶醉。所以说,古典园林中的亭这种形式,也是古典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象征(图3)。 桥,是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标志,同时也是能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一种建筑形式。桥可以分为:石梁桥、平拱桥等类型。石梁桥则以洛阳桥最为著名。洛阳桥的尖劈形桥墩更是有效的分开了江流的冲袅Γ达到了减缓阻力的目的。由此可见,一些有特色的古典桥,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超群的智慧,也推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与进步。 桥早期很大一部分主要是用于各地之间的交通、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在后期古典园林建筑中,桥也成为了一处供人们观赏的景点。现在的人提到古典园林中的桥也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桥下池塘里清澈的水流,池塘中自由游动的锦鲤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没错,古典园林建筑的桥与它们相映成趣,互相点缀渲染,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图4)。 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走廊,用于连接各个房间供人行走的通道。一说到廊,也许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苏洵在《阿房宫赋》中所写道的“廊腰缦回”,其中把廊描述的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这描述的蜿蜒曲折就是古典建筑中廊的一大特点,一些较为豪华的园林里的走廊甚至会让人绕来绕去,例如《红楼梦》中对一些豪宅的园林中廊的描写,让人仿佛陷入一个仙境般的迷宫之中。不过廊除了起连接作用之外,还起到一个分割布景的作用:将一个区域的景色和建筑布局与另一个区域的景色和布局所分割开来,比如:在这一块区域以种植桃树为主,在与之被一个走廊分开的另一块区域以种桂花树为主,以达到调节景色布局的目的,这样也能使园林显得更有系统和规律性(图5)。 2、各个主要朝代的经典园林 秦、汉、唐、清这几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代,纵使它们仍有些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秦,秦朝可谓是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时期一个代表。在秦朝,园林建设通常是与宫殿建设一起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概念也从此出现。其中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上林苑。上林苑原为秦国的旧苑,至晚建成于秦惠王时,后来秦始皇再加以扩大、充实。它的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面到宜春苑,西面至周至。[5]其中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也是上林苑建筑的核心。据《汉书》史实记载,当时的上林苑还有专供君主使用的狩猎场,渭、泾二河一直在这种建筑群中流动,甚至困于其中,无法流出。由此,当时最大的的皇家园林建筑群的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放眼秦汉两朝,这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著名园林建筑群。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虚实相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摘要:园林是时空的艺术,造园处处涉及虚实。“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实是指物镜的建造,而虚可指意境和情境的开拓。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由触景生情到情景交融,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虚实相生;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道家的虚实相生观促进了中国艺术境界的生成,也产生了中国美学独有的意境论。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两者存在辩证关系。 在中国造园艺术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到处可见。这是一种手法,所谓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都是相互联系的。虚就是空,是空灵或者说是无;实就是实在、质实,就是有。造园讲究虚实结合,留出间空。下面将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园手法方面来分别阐述虚实在造园中的运用。 1.园林构成要素的虚实相生 1.1建筑 古典园林中建筑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诠释着“虚与实”的妙处。以建筑来看,实可以指建筑本身的形体,而它所构成的空间,则为虚。老子曾说:“凿户书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于内部空间以开放为主的私家园林来说,其中的建筑物更是强调空灵、通透。“虽数间小筑,必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钱泳《履园丛话》)对于古典园林建筑物来说,往往以粉墙为实,廊或其它透空的部分如门窗、孑L洞等为虚。而漏窗、隔扇等则属于半虚半实的要素,往往起到调和与过渡的作用。古典园林建筑的里面处理常常使用虚、实及半虚半实这三种要素的巧妙组合形成虚实相生、妙趣无穷的效果。如无锡寄畅园东部的廊院,(图1)清响小院以粉墙所围合是实,上开圆形月洞门及棱形门与外相通为虚,西靠三面临水的知鱼槛,以虚为主,而郁盘廊由粉墙构成,上有漏窗,是实中有虚的范例。 1.2叠石 古典园林中的叠石同样体现虚实结合,园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中国欣赏太湖石瘦、绉、漏、透的特点,它的千窍百孑L打破了石头的顽笨。假山的堆叠切忌布置迫塞,“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玲珑动感才具有生意。密集的山石可以给人千岩万壑和咫尺山林的感觉,但处处都是山石林立会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如狮子林的山石分布就有明显的留白,疏密对比强烈,密的地方让人如置身茂密的山林,疏的就如同数峰兀立。(图2)假山的放置也要和周围建筑保持适当的距离,留下空白,否则影响石的观赏和审美效果,给人以拥塞的感觉。 1.3理水 理水的虚实处理主要体现在水面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中,力图体现所谓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种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和实中见虚的表现手法。明末清初的著名造园家张南垣通过江南真山真水所得到的启示,“师法造化”而获致其自然神韵,尽收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奠定其一代掇山大师的地位。古典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古典园林中的各种水景形态,并不刻意追求水体的绝对体量接近真实自然存在的大小状态,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表现各种水体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精神上。(图3)这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手法。 2.造园手法中的虚实相生 中国造园手法中有夹景和框景,这两种景观处理手法同样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夹景和框景都是利用“无”而实现“有”,利用“虚”而看到“实”。 3.结语 有了虚,才能显出实的自然生趣,有了实,才能体现虚的空灵有致,这便是“虚实相生”的道理。虚实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得当,便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如果处处实,则僵硬,处处虚则形神俱散,只有虚实相生才气韵生动。充分掌握、利用好虚实处理手法,将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创作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应用 【摘要】:植物是园林五大要素之一,对园林空间的构成,声色的营造,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西方园林和现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应用具有独特性,体现在植物的选择搭配,造景手法等诸多方面。从外在美到风韵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都具有明显的美学特征。本文将从美学特征和造景手法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美学特征;风韵美;造景手法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 1.1形态美 形态美是指植物的形状和姿态美,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科学的配植,可以产生韵律感和层次感等艺术组景的效果 。[1] 植物的形态美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感受。松柏类植物具有笔直苍翠的形态美特征,给人以整齐规则,庄严大气的视觉震撼,古典皇家园林中常大量应用,来体现皇家高贵的姿态,严肃的氛围和弘大的气势;龙爪槐又叫盘槐,形态奇特多变,树冠优美,网师园中照墙前就有对植两株龙爪槐,蟠曲如龙,苍桑古朴;青枫叶形爪状,果形翅状,在避暑山庄的青枫绿屿大量种植,叶茂荫浓,景色宜人。形态美包括植物的树形美,叶形美,花型美,果形美等诸多方面,在古典园林中皆有体现。 1.2声响美 植物的声响美给人以直接的听觉感受,可形成独特的声景。中国传统园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植物造景理念,将自然中的声响组织到园林,并升华声音的审美内涵 ,形成独特的声音意境 。[2]尤其是利用植物形成声景,营造意境。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王维的“雨打芭蕉叶带愁”;唐顺之的“风来松涛生”无不体现着人们对植物声响美的独特喜爱。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拙政园的“留听阁”和“听雨轩”等,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植物声响美的应用实例。 1.3色彩美 色彩美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人们在进行园林审美活动时,色彩美所引起的视觉震撼和视觉冲击占有很大比重。北京香山静宜园的黄栌,红色尽染;沧浪亭“翠玲珑”的竹叶,碧绿青翠;狮子林、拙政园等古典园林中的银杏,叶色金黄;杭州西湖的桃柳,红绿交融。还有常见的荷花,牡丹,秋枫,南天竹等植物,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展现着自己的色彩美。 1.4风韵美 美的形式分为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形态,色彩,声响是植物的外在形式美,那么植物被赋予的品格,寓意则是内在形式美。如果说外在形式美给人的是视觉听觉的震撼,那么内在形式美则是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风韵美,也就是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最大亮点之一。利用特定的植物来进行风韵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手法。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佛家的神仙思想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风韵文化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中国还有花神文化,有花朝节这一传统节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古人对植物进行拟人化,赋予一定的文化寓意,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生活情趣。比如常见的玉堂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梧桐,比喻为官清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玉兰洁身自好;拙政园兰雪堂之春兰,象征超尘脱俗、孤芳,高洁的隐士之美;菊“超脱傲俗,不趋炎附势”,是高傲、隐逸的代名词。[3]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可以巧妙地形成各种意境,无论是静谧幽深的风韵美,凄凉萧瑟的风韵美还是庄严肃穆、雄伟壮阔的风韵美。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2.1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对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植物的不同高度,冠幅大小,颜色差异、形状变化进行合理的分层和色彩搭配,疏密有致,错落有序,使得空间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4]孤植和选用低矮植物一般可以产生开阔的视野和空间感,形成舒展自由的意境;丛植和群植可以围合空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感,形成幽静深远的意境。高度不同的植物的配置可形成不同的空间,还有树种的选择,种植的位置都决定了最后的空间效果。另外,因色彩具有距离感和运动感,对空间的营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可对植物的色彩进行对比,互补,调和等处理,来达到想要的空间效果。 2.2与其他园林元素的搭配 园林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常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的,如建筑,水体,山石。在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的过程中,植物的地位或为主要,或为次要,合理的搭配既能衬托出其他要素的生机活力,又能展现植物本身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林植物结合搭配,甚至很多以植物来命名,比如拙政园的玉兰堂和梧竹幽居;留园的小桃坞;圆明园的牡丹台;怡园的藕香榭等。植物可以软化建筑物本身生硬的线条,突出建筑的主体。比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梅花打破了墙体生硬的线条,并形成了艺术构图,还得到了梅花色彩的点睛之笔。建筑的形态是固定的,而园林植物可以利用其年周期和生命周期的变化赋予建筑景观更多的变化,使得建筑更活泼生机。 中国古典园林中很重视水体的应用,处理好植物与水体的搭配很重要。根据水体的面积和深浅选择合适的植物,因水制宜,配置时应采取自然式,并能够合理利用水的倒影功能。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是园林中常见植物成景方法,也可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5]园林植物可以软化生硬的驳岸,丰富水体景观,使得园林环境更加的活泼有趣、生态自然。 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6]但在山石上加以植物的应用会使得山石更朴实自然。巧妙地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可以衬托山石的形态和气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常常作为障景,起引导视线作用而设立在入口处,如果把植物作为山石的背景或前景加以丰富,就会使得山石更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因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他的风韵美,使园林有了灵魂,赋予了园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巧妙搭配,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使得园林更加的生机自然。现代园林如果能吸取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应用的精华,那将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前进。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若干美学思想分析 摘 要:园林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设计门类之一,对其美学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园林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建筑、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并且,园林美学需要考虑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化的自然”,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协调的产物。 关键词:园林设计;环境;美学 园林设计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栖居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最佳关系,并且促进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景观设计不懈的追求。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生存环境,以便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园林设计可以使人的内心获得宁静、满足并产生一种愉悦和美的体验。 1 园林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提出和阐述的一系列概念开始的,老子的概念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数千年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地在这个领域探索,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儒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证了其环境美学的思想,这一理论对园林设计美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道家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主宰万物的运行,如果从道家的观点出发,园林设计最大的道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做合乎道的园林设计,符合传统美学思想和现代设计发展潮流,违背自然之道的园林设计必然会使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气”的概念基础上的风水学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从客观角度上可以反映古代中国人追求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思想真谛,其中的某些观念,如生态环境理论,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一些美学主张不谋而合。 2 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表达 中国美学思想中有一种西方所没有的“意境”之说,意境是什么?有人认为,意境是内在的含蓄与外在的表现之间的桥梁。自然美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美的范本,其中穿插着设计者、施工者个人创作的主观感受,并在创作过程中很自然地传达他的创作情感,借景传情,使其成为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美感。而意境可以从诗、画的游览中获得。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当我们再去欣赏、吸收、品评它们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得到朴素的自然美和出水芙蓉的美。因此,意境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所在,它引导人们由满足心理需求到深化心理需求,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 意境在达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容纳一定行为功能以及符合具体物质条件限制的空g场所内,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让使用者产生美的联想,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心理和哲学意味,而不是简单地将观念与场景叠加。在古人留下来的园林作品中,我们时常看到传统的“借景”设计手法在空间布局中起到的作用,借景对空间的暗示,使得狭窄的园林获得无限的眼神,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虚实关系。庄子是最早提出虚实相生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曾提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道以‘无’为基础,没有虚空的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借景在于把观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把远处之“虚”化为园林之“实”,使园林之“实”扩充到外界无限之“虚”中,这样可以扩大观者的审美感受。在园林中,虽然都有山水花木、小桥流水等,但是景物的疏朗与紧密、光滑与粗糙以及色彩的纯度和冷暖的不同组合给人以轻重、远近、华丽与朴素等不同的联想,园林中的花木配置也独具一格,植物的有机结合,高矮和疏密的变化令人层次分明、丰富。这种造景手法为中国画的层次变化奠定了基础。 3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分析 园林是建筑和人居环境设计中的精髓与明珠,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也是祖先智慧和文化的宝库。例如,“曲径通幽”的空间组织手法、个体景物和整体布局的平衡与协调、造景的同时对自然形态本身的学习与尊崇等都可以提炼出经典的美学原理思想。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置曲折的路径,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进入幽静之处,这也体现了古代造园家“出世”的思想,以及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的组织上把园林的墙、廊、景等分割开来,化整为零,变单一为多样,在迂回中取得层次,让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尽尽之”的说法。在植物的配置上,绿树把边缘隐藏起来,用化有为有的手段,变化有边无边,使空间变化丰富,在游览的同时,回味无穷。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还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在园林的设计中,景与景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整体联系。以“网师园”为例,网师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致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拥挤,山池虽小,却不觉得仓促。另外,从苏州园林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拙政园,还是小巧静雅的网师园,无论是建筑在整个园的比例,还是花木的配置和材料的对比运用,都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提到了“随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思想,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由于造园的主要材料是运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观为参照,甚至有时是模仿自然,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对自然的模仿,所以,在造园的领域也强调“师法自然”。 4 结语 艺术设计在经历了由传统手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的过渡与发展后,逐渐壮大和丰富。设计领域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设计门类的丰富带来了设计理论的完善。它的理论研究对园林设计的总体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景观园林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它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使园林成为人的“心理对应物”,并产生共鸣。运用美学的观点指导景观设计,可以使景观园林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体验者和审美者的感情心理因素,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人与园林协调发展。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设计论文 1园林工程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1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密 园林工程设计是园林施工和建造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提高园林工程的水平和丰富园林艺术内涵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作为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现阶段园林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凭经验或者是初步数据资料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没有进行严密的测算和实验,造成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严格控制园林工程的设计质量,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的步骤时加强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保证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还能在提高园林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壤和植物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园林在进行施工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造成了早建成之后植物生长和土壤发育出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园林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对于园林的整体外观和艺术内涵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整个园林设计最终归于失败。 1.2设计队伍不够健全 园林建设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赋予很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但是目前我国工程设计的施工队伍比较单一,园林建设的施工队伍与其他的施工队伍混为一体,这对园林艺术的形成和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工程建设需要的是土建方面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土建专业人才对于美学和艺术不是很了解,对于园林艺术的设计和建造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从而影响了园林工程施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目前园林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是很高,设计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城市对于园林设计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建设力度不强,造成了园林设计整体水平较低的现象。 1.3设计方案评审视角存在局限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和建设都是政府投资进行的,评审也是由政府来完成。因此评审专家或多或少会被行政力量干预,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评审。行政领导对于园林设计和建设方面了解的并不多,无法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很容易在设计方案的评审和确定通过的方面做出错误决定,从而影响园林设计施工,耽误施工进程以及艺术价值的缺失。 2园林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和施工不是简单的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美感的园林艺术。园林施工之前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整体性原则,从设计的整体出发,综合周围环境、人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要素,做到人与自然充分结合,达到和谐统一。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需求,应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广场、大门、主干道、大型建筑附近应多应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草坪、自然山水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应用自然式种植。不同位置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态,就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园林景观。 2.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注重的是园林设计整体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根据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设计。比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水绕园林山石,在设计的过程中水的位置就必须要与整体相统一和协调。再比如园林中植物的种植和布局问题,部分地区应采用对称的布局,来增加整体的严谨工整的感觉,园林内部的植物位置则可以相对随意一些,可以增加随性的感觉和氛围,给整体的设计增添一丝灵性。 2.2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主要是指园林设计中花草、山石、池水等各种要素之间相协调,各个要素之间都有相应的布局位置和规则,不仅要考虑到外形上的美观还要充分考虑园林布局的风水问题。增强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不仅有利于园林设计方案的顺利通过和实施,还可以促进提高园林艺术内涵和价值,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 2.3环保性原则 园林工程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设计独特新颖、符合人文主义内涵,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在设计和施工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建筑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还要注意环保问题。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和基础进行方案的选择。 3如何提高园林工程设计质量 园林工程的质量和艺术内涵很大部分取决于设计方案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设计方案的质量,为园林的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现阶段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园林工程设计的质量,增强园林艺术内涵和价值成为园林施工和建造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降低园林建造的失败率,增强艺术内涵,还能促进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 3.1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健全设计队伍 目前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设计队伍不健全,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园林工程设计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健全设计队伍,加强园林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在进行知识培训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使其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从而为我国园林工程设计做出贡献。 3.2严格控制工程设计的质量 园林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得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各个要素和测量数据必须保证精确,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保证准确无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施工的各个因素,将其计算在内才能不影响设计方案的准确性。比如在进行园林假山石的设计和位置确定时,应该考虑其占地面积和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争取做到园林艺术整体的协调,使其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3.3增加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园林工程设计需要注重的除了设计方案的准确性,还有设计内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建筑是一种供人观赏的艺术,增加其艺术内涵是提高园林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增加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现阶段园林设计方案的重要因素,提高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园林设计中关键问题,对于提升园林艺术的整体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园林工程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虽然在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准确性,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我国园林艺术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 作者:马永军 单位:牡丹江市园林管理处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系统施工管理论文 1施工组织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材料、设备、人员、工序都要有统一的安排,各部门之间要达到通力配合和紧密协调,所以施工组织在园林工程中十分必要,只有在统一领导下,工程建设才能顺利有序进行,不至于杂乱无章。在进行实际施工组织时,工程开工前就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比如在预算、场地、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都要按照设计规划落实到位,为开工建设做好充足准备。一切准备就序,就要按工期的要求,合理安排材料、设备、人员等有序进入施工现场,再综合环境的需求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使施工能连续进行。在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施工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定岗定员,权责明晰,分工明确。 2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与现场管理的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现场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早期的园林工程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多数都是粗线条的,这也是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以前经济水平不高时,园林工程也只是简单的种种草、栽栽树,夏天能看到点绿色就可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工程的标准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早期的管理水平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园林工程建设的要求,对现场管理的不重视,也难以满足现代园林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导致工程施工中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的出现,所以作为园林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认真重视园林的现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实行园林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满足现代园林的品质要求。 2.1施工现场工作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负责四个方面,即施工准备、具体操作、完工验收和后期养护。前期准备主要是按照规划设计落实施工单位,明确人员,安排材料购进、设备的进场等。在具体操作阶段,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一些技术措施进行落实,现场检查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组织综合施工,对施工情况进行控制,比如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同时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反馈问题。工程在进行中和完工后,要做好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做好预检、隐检及签证,编制总结材料,制定保养计划并监督落实。 2.2现场施工项目部 在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中,基本都是采用工程投标制度,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共同完成,在工程中标后都要组建现场施工项目部,对整个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现场施工项目部主要是为项目管理服务,它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最大功能,能提高整体效率,在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方面作用巨大。项目部的建立根据情况不同,有大有小,但都必须本着高效、精干、协调、责权一致、命令一致的原则组建。对于一般的小型园林工程,项目部多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由上至下实行垂直领导,统一指挥。而对于大型园林工程,则采用矩阵制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可由企业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从而使多个项目与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各种形式的项目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园式工程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其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工程项目能够高标准完成。 3施工成本管理 园林工程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成本管理,在整个园林工程中,项目众多,“跑、冒、滴、漏”现象不可避免,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使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必须进行施工成本的科学管理,在项目的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物资消耗、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指导和限制,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的目的。主要原则是进行全员、全过程、中间环节的控制,实行目标管理、坚持节约。在实际操作层面,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内部招投标、重点监控项目中的大比重开支、根据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成本、实行现场标准化、采取考核办法进行赏罚等,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项目成本。 4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工程原理,还要具备现场施工方面的知识,对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了然于胸,才能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高水准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进行有机融合,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又能建造具备艺术美感的园林景观。 作者:王莹莹 王彬彬 单位:沈阳市东陵公园管理中心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园林工程技术论文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 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 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 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赵新英 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管理论文 1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园林工程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园林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有利于保证园林工程质量,从而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加强园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2我国园林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园林施工队伍结构比较单一,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一。有些施工人员对园林工程存在着认识上误区,认为园林工程与一般工程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简单地铺铺草、种种树,对园林工程不够重视,导致园林工程质量下降。同时园林工程的利润颇丰,导致很多人涌入园林市场,造成有些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图纸,不能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2.2设计人员与现场搭配不当 高质量的园林工程需要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相互配合,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但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为这是施工单位的职责,因此该单位相关人员很少到施工现场,因此不能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以至于施工现场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再加上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不同,有些施工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很好地把握设计意图,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施工,而不是严格按照图纸。 2.3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 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土壤和植物进行有效处理,导致园林工程建成后的植物存在生长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园林工程,造成园林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3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单位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3.1调整施工队伍结构,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园林工程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认识到园林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是简单地种树、铺草等。在施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组织其进行定期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园林施工还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出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明确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进行施工,出现问题及时反映,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效果和质量。 3.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做好园林工程建设,园林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快速发展的园林事业,加大其投入力度,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 (1)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能单纯地按图施工,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与掌握设计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严格把关材料采购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不仅要做好水电材料、土建材料的采购工作,而且还要做好苗木的采购工作,因此必须做好苗种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工作,同时在与运输过程中要做好植物的防护工作,减少或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园林工程施工的最终效果与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因此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我国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合格,如园林项目的管理人员由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监管,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园林工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在施工过程中,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气候自然环境,掌握当地树种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园林工程植物的栽植。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4)加强工序质量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园林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规范和严格按照图纸,如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必须考虑到苗木栽种的季节及栽种后的养护工作,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修剪、养护,从而实现最佳的绿化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也随着不断发展。建设优美的园林工程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环境。然而,当前园林工程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必须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园林工程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有效发展。 作者:张师强 单位:苏州市景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1做好招投标管理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园林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园林建设的合同,往往采用压缩建设成本的方法以极低的价格取得工程的建设权,这种建设方式表面上看是为招标方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报价较低使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减少,如果企业不能够通过合理的渠道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的话,就会选择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节约建设资金,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这些方法虽然节约了建设资金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却影响了园林施工质量,另外这种投标方式也极大地扰乱了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秩序,极易引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并且对正常的资源配置也会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此外这种投标方式还对投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园林工程出现问题,相关的建设单位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就会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纠纷。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事件财政审核部门可以通过出台适当的政策与法规,对超低价竞标的行为进行限制,如可以颁布最高限价法规,中标价格的确定可以依据交易中心上一年度的同类招标项目的中标价格记录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是首先取得上一年度同类中标项目的平均值平均,然后再下浮几个点作为中标价格,然后从众多的中标人中选取一个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施工要求的中标人完成园林的施工建设。这样就避免了超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果。 2严格控制原料的采购,降低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任何工程的建设施工都离需要购进原料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园林施工建设也不例外,园林施工建设需要采购的材料苗木采购、水电材料的采购以及土建材料的采购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苗木的采购工作,苗木的采购质量关系到园林施工建设的质量,所以在采购中对于购进苗木的质量要严格把关,要选择壮苗进行栽种,弱苗、病苗坚决禁止入场,并且要对苗木的数量进行认真核对,保证苗木的数量。另外水电材料与土建材料的采购也非常重要,如果采购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也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采购中应依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采购工作,在采购中对于产品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检查,要选择质优价廉的厂家的产品,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又节省了建设资金。 在园林建设中降低工程的造价,使施工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园林施工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非常多,比如可以对人力资源以及费用开支进行限制与监督,还可以对物质资源的采购与使用进行有效控制,使施工成本交到最低。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可以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管理、技术、以及经济,在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活动以及实行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成本管理;技术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等,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在经济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核算等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当然降低工程造价不等于牺牲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在满足施工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及时竣工的情况下降低施工建设的成本。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就要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成本管理工作,从项目签约开始直至施工工程的竣工都要贯穿成本管理工作。甚至于园林建设的后期养护管理方面需要进行成本管理,使养护费用得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管理是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最为本质的特征之一。 3结束语 园林管理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提高园林管理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园林降低园林施工建设的成本。提高园林施工的管理水平可以从园林做好招投标的管理工作、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工作以及建立高效的施工控制体系着手,通过加强以上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园林企业的管理能够进一步的想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跨越发展中的障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萧伯祥 宋百放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风险管理 1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的风险 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重心是在工程建设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园林工程竣工之后风险管理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可见,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一直持续到园林工程建设竣工的阶段,在工程竣工后,要积极全民的对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出该过程中一些经验教训,还要对工程的建设质量做好验收的工作,严格的审查园林工程完工之后是否有与质质量检查部门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期间需要对这些工作作出详细的记录,以便给日后的园林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借鉴,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此外,还要对园林工程完工后的投入使用情况就进行一段时间的监督,观察园林建设中设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正常的起作用,倘若出现了问题,还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实现风险对于园林工程后续风险的控制。 2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研究的措施 由于园林工程在城市化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就对工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这样才能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2.1加强对于园林工程中组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对于园林工程中风险的管理,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加强工程承建单位内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建设经验以及管理经验要有适当的要求,要求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对园林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详尽的分析,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和改进,其次,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环境进行实地的考核,根据实地考察所得的数据,制定工程的施工计划,合理的规划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规定实现的效益,方便目标的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强制性的安排落实,使得园林工程的施工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的执行。 2.2增强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最大的就是在施工阶段对于工程的风险管理,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工作十分的复杂,管理工作执行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也就加大了这一阶段风险管理工作执行的难度。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主要是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建设现场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风险的质量观、工作积极性、社会责任感等等都影响着园林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不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在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的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使得施工人员在技术操作上不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失误。此外,还要加强施工人员对于建设现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管理,对于建筑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和设备的维护,重点考虑到园林工程的特殊性,增加对于园林内植物生长的控制与控制,对于不同苗木的生长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合适的方案对园林内的植被进行培育,避免出现园林的植被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造成园林工程出现过大的经济损失,以此来提高对于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控制,不但可以提高对于风险因素的不可靠性的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的损失。 2.3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的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 园林工程的施工时间相较于其他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并不是很长,通常大约是在半年左右,但是对于园林工程项目交接所需要的时间则是较长的,大约在两年的时间左右,在这一阶段,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是不能懈怠的,对于园林内的植物的成活状况的考察,对于植物的照顾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一阶段加强对于园林的风险控制,才可以真正的完善园林工程的功能,真正的降低园林工程的风险,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建立专门的园林工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园林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部门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成立了风险管理的部门,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管理工作的滞后性,对于工程的质量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对于改善园林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和项目的跨越大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当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之后,还可以加强园林建设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对于园林风险的认识。 3总结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阻碍着园林工程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工程开发的质量,真正的做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单位:百盛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的现场管理探析 1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的管理和控制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要注重抓主要矛盾,重点控制施工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的质量,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确保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材料选用的控制,取得显著效果。如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 同时,要充分注意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现场施工,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序要按照土建、铺设、给排水、绿化、养护的顺序进行,在做好各工序衔接的前提下,充分注意施工材料的进场、管理、清理、退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在实现对园林绿化重点环节和重要节点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有效防止园林绿化建设资金跑冒滴漏,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在体系建设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体系建设事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成败。 第一要树立牢固的服务宗旨,防止工程不合格质量现象的发生,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外部形象。 第二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约束随意行为,加强监督企业内部管理成效。 第三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相互的交流管理实践经验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第四要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规范和施工标准,全面落实施工单位各项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落实,科学配置施工现场管理资源,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队伍的选用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最重要的方面,直接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等控制。不但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扎实的园林绿化专业知识、运用熟练工程建设知识,而且还要对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相当熟悉。因此,必须在选用和培训高素质、复合型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上狠下功夫,培养出一大批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年富力强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分配到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一线,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为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推动力。(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胡志 单位:合肥佳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城镇景观园林工程设计管窥 一、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分析 1.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重点 (1)园林设计的准备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美的景色、宜人的风景。因此,无论是风景区、公园、城市道路还是办公场所、住宅小区等都要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尽量做到园林设计与施工互动操作,这样也能使施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工作是搞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关键。具体来说,包括工程项目、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量、工程利弊之处以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确定劳动力的来源以及组织施工团队的职责分工、范围等。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将电源、水源、道路交通等布置到应有的位置之上。 (2)园林设计的关键性环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土地格局和自然过程。前者包括地势、山水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后者主要是指园林附近的生物及非生物流,例如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风等。整体来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生态学、现代地理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 第二,技术的使用。其实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技术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直接反映,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摆脱了对特定自然过程的依赖和利用。例如,用电灯取代自然光,用地基和墙体阻隔水流和风等,这些设计从使用角度来看,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如果使用过多,则会失去设计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特点。 第三,色彩搭配。作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之一,色彩能够赋予一个事物最鲜明的特征。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纯度、明度三个基本要素。色彩三要素的组合搭配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画面,给游人以视觉美感,使其从心理上和视觉上对看到的事物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色彩点缀人们的生活,为世界带来五彩缤纷。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不同,色彩在人们心理上、生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当人们看到黄色、红色或者橙色的时候就会联系都火或者阳光,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暖色系。不同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彩为园林设计服务。 第四,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原则基础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针对山景、水景、绿景以及石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和搭配。第五,经济性。国外的一些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多经济实惠、崇尚朴素,甚至有些设计根本不需要铺张设施,就能够体现出原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2.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案例 近些年来,山东省城市绿化投资每年都高达5亿元,多处彰显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恐龙公园、潍河公园等建设项目,不仅彰显出了城市特色,也使得该城市的绿化量有了突破性的增加。2011年,山东省全社会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就高达150亿元左右,环比增长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高达1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东省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完整的园林城市体系。据民意调查显示,山东居民对其周边绿化满意度高达96%,对创建园林城市的支持率几乎达到了100%,充分表现了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确确实实有了可喜的成效。整体来看,山东省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且园林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绿化发展模式上,山东省园林绿化由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提升,重点强调增强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落实绿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和监理制,并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的应用性研究,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养护等环节都提高了科学技术含量。 第二,绿化建设模式上,山东省增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节土、节能、节材、节水等措施,使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绿地植物配置上,山东省开始实行生态型绿化,将植物配置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据研究表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比单一的草坪要高出50倍以上。因此,在当前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一般会首先确定植物密度,并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 第四,绿地结构布局上,山东省较为强化绿化的均衡性,加强旧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和提升工作,增加绿地面积,补植大规格苗木,并着力于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绿化水平; 第五。在绿地管理上,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从粗放式管理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完善植物配置,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二、结语 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是最直接的指挥官和领导者,在对本项工程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且百战不殆。 作者:殷亚波 单位:内蒙古平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措施 一、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园林工程的合同管理、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和环境与安全管理、招投标管理等。 二、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高、涉及内容较广的建设工程,要保证园林工程项目在完成后达到设计的要求规定,就要加强对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通过对园林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内容的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园林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 三、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1.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 施工成本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控制好施工成本,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的预算也要准确,投标报价要经过市场询价、估价和报价后才可以预算出直接成本。交由公司的上级管理人员,再由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其他的成本费用。具体可以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的支出,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的使用费用。特别是对施工材料的控制要加大力度,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家。对施工项目中资金投入比重较大的部分要进行重点的监控,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甲方同意的条件下,对施工机械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协商实施补贴。 2.进度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问题较多的一个部分。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进度跟踪,检查工程的进度情况,并与计划的进度表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针对导致差异的原因进行各个击破,适当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监理单位和其他的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进度的调整修正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保证工程项目可以按期完成或者在不破坏工程质量和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3.质量控制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外界环境,这五方面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下面,主要研究施工前、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前要认真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工作,提前了解好设计者的意图、施工的重难点,要制定完善的技术文件,进而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成本,物质和劳动力的准备要充足。施工过程要对人、材料、机械等进行控制,规范施工操作流程、质量要求,对操作人员、材料和外界环境进行分析和验证,做好验证的相关记录;对操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对违章乱纪的行为要严肃处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比较重要的因素,对材料的供应商要严格的考察和评审,加强对材料的质量验收;对成品的保护,可通过覆盖塑料布或者锯末等方式防止外界因素对成品的破坏和污染,也可以采取局部封闭的方式进行保护。竣工后也要对质量进行控制,对有遗漏或者需要修补的工程项目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验收部门要根据设计图纸、竣工验收标准严格的进行验收检查,并进行鉴定和评定工作,作为竣工交付的凭证。 4.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规定了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发包人及承办人的权利和义务。它包括合同订立前的管理、订立中的管理和履行合同时的管理,也包括发生合同纠纷时的管理。应该健全和完善园林工程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园林市场的行为,完善管理的评估制度,推行合同管理的目标制。合同管理是否运用综合管理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合同管理中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普及合同法制的方法,对合同管理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起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开展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评比活动,促进施工部门对合同的重视程度,达到不断规范园林工程施工行为的目的。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信息传输是关键问题,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和处理。通过对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控制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信息可以方便有效的被工作人员获取、储存和存档,对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是为了通过对信息传输实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进而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其中的核心手段是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企业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的提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 6.安全与环境管理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保证,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按照规程是项目管理中要注重的问题,要保证施工企业在获得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工作人员也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才可上岗,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要对工作人员普及安全教育工作,严把施工安全关。地下管线的安排布置工作也要认真,杜绝违章操作行为。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环节要及时遏制。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也要齐全,使用的机械也要经过安全检查后才能投入使用。 7.竣工验收后的管理 园林工程在完工后还要经过验收检查,这个环节是投入使用前的重要步骤,它对工程的使用功能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确保园林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验收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在工作的范围内,对园林工程的数量、质量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确认,同时做好记录工作,作为正式验收的参考依据,这也有利于承接单位进行整改工作。 8.招投标管理 招标和投标是一种贸易方式的两个方面,这种贸易方式既适用于采购物资设备,也适用于发包工程项目,它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工程项目任务分配给符合资质要求并能保证各项工作指标的承包公司。招投标工作应该本着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投标双方应该切实履行招投标的规范要求,并按照合同规定行事,对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招投标进行管理也是合同管理前的一项准备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当前计价管理的动态管理内容。 四、结语 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园林工程进度计划、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园林工程合同管理、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控制管理,规范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可以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作者:逯燕 单位:吉林美城美景绿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好园林工程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园林工程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从而不断促进园林工程建设。基于此,分析园林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并探究其应用途径。 关键词: 园林工程;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园林工程建设,因而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提高城市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因此,生态化、低碳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园林工程建设。 一、园林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一)网络图技术 网络图技术是以流水施工为基础的作业方式,即将不同的施工类型分成若干个施工段,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同时进行施工,这能够使得在同一时间进行平行施工进而实现无缝对接。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省施工时间,而且能够在加强施工连续性的基础上把握整体的施工进度。实际上,网络图技术将整个园林工程建设施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施工工序、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等都是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网络图技术将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园林工程建设,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人力资源和施工设备利用效率。因而,网络图技术能够更好地调动积极因素和更加利于现今园林工程管理。 (二)铺地技术 园林道路建设是园林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园林道路不仅起到美化园林和提高园林格调的作用,而且作为园林工程中的基础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因而,园林道路建设应当达到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园林工程中的道路施工工艺具有新的突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真空吸收工艺。在园林道路施工中应用真空吸收工艺即在真空负压的情况下进行脱水,改变了混凝土物理性能,从而增强路面混凝土的紧实程度,能够有效处理混凝土强度与使用时间的矛盾。真空吸收工艺的运用不仅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路面养护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路面工程施工效率,使得路面能在短期内投入使用。 (三)GRC和FRP塑山技术 短线强化水泥(GRC)和玻璃纤维强化树脂(FPR)作为一种新型的塑山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假山、瀑布和雕塑。不同于利用钢、砖骨架进行塑山存在易裂和褪色的问题,GRC和FRP具有轻便、廉价、耐用和造型塑造性强的优点,其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塑山技术的缺陷。GRC和FRP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性设计,从而达到石块定位和设计创新的目标。此外,由于这两种塑山材料运输方便和分隔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其广泛地应用于园林工程建设中,为园林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途径 (一)改良设计 设计对实际的生产施工影响重大,园林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3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哪种设计都应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高效率的施工,从而达到所需的设计效果。现今的园林工程设计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如在园林工程中经常利用CAD进行工程平面处理,进一步使得工程设计更加具有现代化气息;利用3DMax进行立体建模,使得整个工程设计更加立体;利用Photoshop对立体模型进行染色。 (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首先应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设计,如假山、瀑布、植物和建筑等都应结合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设计。在面对不同的施工环境时应当灵活地应用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比如在平地中施工建设假山等景观可以利用GRC技术。与此同时,在多样灵活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应当注重对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筑水平。 (三)重视科学配置资源和后期养护 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空间上和整体的资源配置。一是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需求,合理安排建筑、假山和植物等的区域位置,从而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效果。二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景观功能和作用,从而实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对于园林设计建设完后应当注重园林的后期保养。首先,园林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园林工程中的植物和假山等维护周期较长,从施工设计起到施工完结后,园林工程都需要不断地管理养护。因而,在后期的养护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技术实现园林的管护。例如,病虫防护技术、修剪整形技术和更新改造技术等的运用。 三、结语 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园林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针对其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园林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更加完善和贴切实际需要。园林工程建设主要的目的是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味,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休闲舒适的地方环境,从而不断地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不仅应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与施工需要,而且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进行优化运用,从而提升园林自身的应用价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 作者:毛玉华 单位:大连衡意建设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地产项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 摘要: 指出了地产的风景园林设计与地产的成本控制存在着制约以及依存关系,地产景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是房地产项目销售的一种手段,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上要考虑成本。提出了在风景园林工程的管理中,要加强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设立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采取正确的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 地产;风景园林;成本管理 1风景园林在地产项目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在过去,修建居住项目尚未有景观工程或风景园林的概念,仅仅是院落小区种植几株苗木,堆砌一些花台,占整个项目成本估计不到1%或者忽略不计。然而,房地产发展到现在园林景观工程虽然只占总成本的3%~5%,根据项目定位及业态的不同相应占比会更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已经成为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在设定的投资造价范围内做出最为理想的景观效果,设计定位控制、质量效果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入手,论述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各个要素及提高地产景观工程管理过程的性价比控制的重要性。 2风景园林工程成本的构成 风景园林工程成本的构成,主要以形成方式和构成要素两种方式划分(图1)。 2.1按形成方式 按形成方式分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表1)。(1)风景园林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费一般又分为:硬质景观、软景(乔木、灌木、草坪等)、安装工程3大专业部分,而各分部分项工程费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进行计算。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风险范围内的风险,而价格涨幅风险一般考虑为材料5%,施工机具使用费10%。(2)措施项目费主要是指完成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非行程工程实体的费用。措施项目费总结为以下几类:安全文明施工费(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临时保护设施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脚手架费;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等。(3)其他项目费:暂列金额,一般考虑为整个风景园林工程的15%、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管理费。(4)规费:社会保险费如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程排污费;其他未列入的规费按实际发生计取。(5)税金增值税 2.2按构成要素 按构成要素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表2)。(1)人工费是指支付给直接从事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作业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2)材料费是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3)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租赁费。(4)企业管理费是指风景园林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园林企业自身情况,一般以人工费取一定费率计取费用。(5)利润:由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并结合市场实际自主确定,在税前工程费的比重一般按5%~7%计算。(6)规费、税金:与形成方式中规费、税金的一致。在地产项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按前述的行程方式进行表达、分析、对比、管控、评估等工作,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3风景园林工程各个成本构成的细部组成 风景园林工程是投资,必然会涉及到成本问题,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费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费又是重中之重(表3)。 4风景园林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浅析 4.1风景园林工程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全过程成本管理是指覆盖风景园林工程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项目策划、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项目融资方案分析;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方案必选、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阶段的标段划分、发承包模式及合同形式的选择、招标控制价或标底编制;施工阶段的工程计量与结算、工程变更控制、索赔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与决算等。(1)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策划是指将建设意图转换为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具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高智力的系统活动。工程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建设前期项目系统构思策划、建设期间项目管理策划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策划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策划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不仅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而且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阶段是分析处理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设计人员,协助其处理好工程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按照投资估算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按照初步设计内容、范围和概算造价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确定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同时,通过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有效控制成本。(3)风景园林工程的招标和投标工作的完善贯穿于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建筑活动的全过程,能够让风景园林工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发挥作用。风景园林工程招投标阶段过程中成本控制,只要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招标文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做好调查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的行情和招标对象的条件,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工程成本,根据预测结果来制定招标决策,在这一阶段,应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确定这一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4)施工阶段是实现风景园林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索赔、工程计量方式的差别以及工程实施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难度加大。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应通过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与结算,预防并处理好工程变更与索赔,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承包单位也应做好成本计划及动态监控等工作,综合考虑建造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等全要素,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5)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进行竣工验收工作。一个工程只有竣工结束后才能正式编制该工程的最终造价。并经审核后,作为该工程结算费用的依据,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一般根据原有施工图合同造价为基础,根据合同规定的计价方法,对照原有资料,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作为竣工结算造价的方法。 4.2降低工程成本与提高工程质量的平衡关系 有时候,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确实是一对矛盾。但一味地强调降低工程成本,可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若由此造成大量工程不合格或形成返工,那么,所谓的降低工程成本会得不偿失。一味地强调提高工程质量,可能会加大工程成本,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过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企业应在既能保证工程正常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又能避免工程质量过剩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进行合理定位,并将其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降低工程成本与提高工程质量这一对矛盾由对立变为统一。 4.3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关系 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项目间确实有其相似的一面,这里所说的相似,指风景园林工程的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如亭、廊、园路、栏杆、景墙、铺装、景桥、驳岸等所使用的钢筋、水泥、木料、砂、石子方面的建筑材料相同,及由此所套用的施工规范相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风景园林工程中也包含着土建部分。虽然风景园林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有相似的地方,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区别使得两者间存在质的差异,也正因如此才构成了风景园林工程独有的特点。风景园林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季相彩叶植物、花卉、乔木、灌木、草本的栽种与搭配以及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的目的,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效果。风景园林工程是源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却又有别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的一门特殊行业。要达到良好的风景园林的景观效果,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需要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因此,风景园林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并且对于如何实现风景园林工程土建部分的质量审核问题,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与掌握土建部分的施工规范,对于较大的园林建设项目,还必须配备土建方面的专业人员。 4.4风景园林工程在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房地产行业里,风景园林工程通常作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出现,但因其规模较小,且工程量分散又不便于监督管理,所以常常会看到这两种现象:①少数业主认为风景园林工程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最多是植物生长不良,因而把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投资控制预算到不合理的程度,甚至主张谁的标低谁中标。这种情形恰巧迎合了社会上出现的“投低标”风情况,给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管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②因为风景园林工程量小分散、战线长,往往使工程出现管理方案不全面的问题,甚至使一些质量没得保证的施工单位做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施工,因而极难全面控制工程质量。上述现象对业主的生活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给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增加了很大压力。从目前风景园林工程在房地产中的作用来看,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面临着一大挑战。风景园林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难以准确把握;其栽植劳动定额,国家目前也无统一的标准规定,各地的计算法也不很一致。有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利润丰厚、风险不大,于是出现了“挂靠”现象。其结果是,一旦中标,付给出面招投标单位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便由他们自行组织管理施工。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五大员”迟迟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试想,这样的施工,哪能确保实现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目标?还有一种情况是,极少数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图省事,只收取一定的比例费用,干脆将工程转包他人施工,这就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剥皮”现象。这种现象同样会给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造成较大的危害。 5结语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地产建设的必要环节,其建设的效果关系到整个地产的效用,因此做好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尤为重要,风景园林工程成本控制是一个全方位多要素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加深成本管理意识,严格杜绝项目工程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节约资源,跟随社会的发展,促进地产项目风景园林成本管理的前进。 作者:刘杨 辜彬 单位:四川发展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 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是现代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保护环境、为人们建造一个非常适宜人们安逸生活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工程在其中占据着很关键的地位。加强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园林建设中各种相关资源能被有效利用,最终确保园林管理更够更加稳定有序地发展,所以注重园林建设中的各种核心要素,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核心 1当前园林工程施工的特点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具备有一般工程的显著特点,还具有美学的功能,是一种将自然和人工完美结合的工程建设。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也不断扩大,现在的园林绿化工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树等工程,其更是属于一种综合性。大型化的园林工程,通常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有各个不同工种的交叉进行,所以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也更加的高。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要素 1)水体。水是园林的灵魂,无水不成园这句话更加体现了在园林工程中水景的重要意义。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景能够与植被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大自然与人们的亲近感。2)植被。植被在营造绿色环境,净化空气上至关重要,因此植被种植及维护也是作为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点。①苗木搭配与选择:要想确保园林工程的优良性,必须要确保灌木、地被、乔木之间的不同习性,保障苗木和植被等的成活率,尤其是要在种植和选择过程中使用乡土树种,最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②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植被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木成活的重要因素。在浇水过程中,要一次性浇透,做到的见干见湿。尤其是在早春季节,应当使用有机肥,以此做基肥,然后可加入适量的磷肥,最终确保目标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园林苗木的抽芽生长期内,则应当以氮肥作为主要的施肥原料,最终促进园林苗木生长的质量;③土壤:需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不能过软也不能出现固结的情形。对于园林植被的生长而言,植被根部的稳定发展需要突然保证适当的硬度,这样植被可以更好地扎根,而且其透水性和通气性也较好。而且园林建设中,为了确保植物生长处于良好的范围之内,所以必须要在注重土壤的PH值。在对土壤进行改良时,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的方式来加以改良,这对于植被的吸收则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帮助植被的根部生长提供较好的养分;④病虫害防治: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可以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监测和观察。针对植被的生长习性,以及病虫害危害规律,做好对其的预测工作,最终保证园林绿化苗木的正常生长;⑤补植和更新品种:苗木补植和更新品种是春季绿地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其次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3)园林小品。要确保园林工程能够为广大的居民营造一个十分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显著提高当下我国园林景观的欣赏价值和趣味价值,必须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园林小品作为方便游人休息的重要建筑设施,一般园林小品的体量比较小,而且也有别致的造型,园林小品不断能够达到丰富园趣,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能帮助游人从中受到非常美的感受。所以,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中做好管理工作,尤其是必须要在施工细节上多加把握,方可确保所有的园林小品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3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探究 1)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了确保园林工程的顺利开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对于园林施工单位而言,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对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加以分析和解决,管理中需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于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最终确保其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好自身职责。2)加强对园林工程的规范化建设。必须要结合园林施工的实际特点,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的管理。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各项操作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一切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在园林隐蔽工程中,施工前必须要确保监理方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之后再做好记录,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当前有一些园林绿化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来进行作业,认为工程内容比较琐碎且技术含量不高,也不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报验,最终因为擅自做主导致产生比较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园林施工建设单位来说,规范施工程序,能够显著避免上述损失。3)重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监控与管理。园林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园林整体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意义。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保证施工的质量,不但需要有明确的巡视制度,施工前期划分不同的建设区域以及结合施工的重难点针对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并进行整改。对于园林建设中的细节问题,应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工程现场中亲自进行指导,尤其是对于水体、园林小品之类的建设,则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整体建设风格与整个城市的环境相融合,达到整体上和谐的程度,最终确保质量的显著提升。 4结束语 总的说来,作为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园林施工的专业性较高,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而且对于管理者而言,还应当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好设计与施工环节的衔接,最终保障园林工程朝着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和裕 单位:江门市新会区园林管理处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园林工程建设中保障措施的作用 摘要:园林工程属于观赏性公共设施,因此其工程建设的重点要从工程质量和观赏度两方面共同入手,其难度可见一斑。而保障措施是工程中必然应用的质量监管手段,对整个工程合理运作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正向作用。本文就本着探究保障措施的作用范围开始,逐步分析保障措施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手段,以从全面思考的角度探析其具体作用。 关键词:保障措施;园林建设;作用探析 1园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1.1进程协调 园林工程开展之初,考虑到园林景致基本效用的观赏性,一般承办方都会聘请专业人员将园林预成果和工程步骤结合起来制成完整的工程设计。而后工程中所有的行动都要依照着工程设计给出的具体步骤开展作业。且一般进程为了保证效率都会使用两组或两组以上人员同时行动,因此如若过程中管理人并未调节好分节进程开展时间及步骤,就会造成施工混乱造成成本时间反作用流失。而保障措施能够实时对工程步骤进行管制和调整,可站在先决角度对工程整体运作进行考量,充分利用其协调性控制进程运作。 1.2成本控制 一般工程总预算都有定量,定量标准为进程开展前专业人员对所用设备或材料及人力成本的综合指标运算,分节进程若超出预算则其他分节可用资源减少,直接影响工程完结收益。保障措施能够有效监管预算流动过程,可对不定项资金走动采取调查措施,及时将不规则预算支出摒除在分节工程外,提高工程资源利用度。 1.3质量管理 质量是决定工程施工意义的关键指标,合理质量的形成由设备选用、设备施用、设备养护维修、人员素质、操作手段等施工规程内容决定。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被严格控制在标准行动范畴中,反之就会影响质量整体。并且工程存在不定项偶然性,项目繁多致使分节监管人员出现监管纰漏,而保护措施可串联工程整体时刻监控质量运作流程并可提前对危险项目使用风险预测措施,有效革除质量影响因素。 2以具体施工内容为例,对具体保障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保障措施应用于工程中具有全面性及阶段调控性。且措施可根据监管内容的差别而分离,采用适用内容的监管手段以完成保障作用,下文将以工程大范围监管点为例开展作用论述。 2.1时间保障到位 对于时间节点的控制标准,一般工程设计中都会有具体阶段数据。此数据自身有弹性但必须将横调时间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部。且常规工程多为在预定时间前赶进度,以留出更多的返观时间打磨园林景致细致工程。因此工程设计时对工程所用时间要尽量在合理范围内设置宽松一些,而后利用协调手段将工程内容合理编排,将分部施工区间与返检时间错开,将可能存在的剩余时间剔除以将计划时间留给打磨环节。 2.2施工人员保障到位 施工人员的计划要从两方面考虑。①选员专业技能,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点,技术水平高就代表职员可充分保证工程阶段的稳健运行且对突发状况也有处理能力;②个人素质,素质决定其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对阶段质量尤为重要。故工程方可对企业固定人员采取考核上工的措施,筛选技能素质最优者,并对选员采用培训考核淘汰制时刻督促工程质量准则。同时也可用丰厚待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全面调动其专业效能。 2.3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保障到位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充足供应及机械的正常使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没有材料的正常供应、机械的到位,工程建设是根本无法进行的。因此园林工程在施工机械的选择方面应本着节约、环保的原则选择,在充分的考虑施工日期的基础上,吊车、铲车、运输等机械设备的运用都要求实行安全管理制度,而且为了保证在世园会举办期间施工的顺利进行,中层管理人员都应上岗上位。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人性化”的管理应用,也保证了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的的正常供应,对于园林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4施工过程中的低能耗材料供给应保障到位 在现今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呼吁下,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种材料的选择及工程建设技术的使用都主张低能耗、低消耗。园林工程建设作为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绿色环保”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所以,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要优先选择环保的、能耗低的施工材料、技术及应用设备。如,对于绿地照明设备的使用可以选择由5W的节能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在原地形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各类铺装设计,这样能够减少大量混凝土、砂浆等高碳材料的运用。 2.5园林土建施工质量的保障 在园林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土建部分就是栏杆(还有园路、广场铺装及简单的亭、廊、架、绿地给排水)的建设,栏杆的设计运用一方面要能够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不会打破园林的和谐,而且能够起装饰作用。其次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园林池岸的建设。园林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对于水色景观的设计,水色景观的设计能够对整个园林工程的建设起重要的衬托作用。 3结语 从上文中保障措施的应用范畴中可看出,保障措施的作用范围分布较广,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工程进程,并且其覆盖的时间阶段也可从施工前延展至返修打磨期。由此可得出结论,若想保证园林工程技术手段能够得以充分施行、工程预算可在计划中被取用,质量工程能够完美成型,就一定要利用好保障措施。 作者:刘洪 单位: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园林工程毕业论文: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 摘要: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场所和途径。风景园林工程不仅使城市的环境更优雅,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与资金支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既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施工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1]。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绿化一直备受瞩目。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涉及多方面,项目施工单位不仅要保证工程进度、安全及质量,而且要控制好成本,对所有的人力、物力及费用开支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调整和控制,争取将成本最小化,利益及质量最大化。 1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风景园林企业的长远发展。再加上风景园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环境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单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与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政府及相关单位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监督及管理力度不够,管理理念发展较为落后;②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在园林设计、施工、验收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也不严格,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施工质量不高[2];③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施工单位没有对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导致其在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在材料选购时挑选一些便宜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看似控制了成本,实则加大了后期的维护费用,弄巧成拙。 2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 2.1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 要想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首先要认识到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树立起意识,将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施工中,从而将成本最小化,质量最大化。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政府要充分了解、掌握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仔细过目施工方案,核算工程预算,做好有效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及时的转变施工管理理念,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和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序,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将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同时,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制度,以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2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前,要对工程的组建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予以资格上岗。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挑选具有专业的风景园林建造知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以及灵敏的思维的人才,以防发生差错和失误时,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理[3]。另外,施工单位要加强培养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人力、设备及材料成本费用的预算、分析和对比,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选择成本低、质量好、运输方便的材料供应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剔除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合理有效的堆放、利用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工期,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 2.3加强风景园林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管理和成本控制 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竣工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材料的整理及完善工作,仔细的对费用支出进行核算,并上交给单位进行审核,对整个施工中的操作及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考察,注意施工质量的验收,根据项目支出数额及施工质量验收的具体情况实行奖优罚劣。同时,对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交付,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使风景园林工程顺利验收。 3结语 风景园林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的标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施工管理与大量的资金支持,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施工质量,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采取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意识、加强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风景园林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措施,从而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梁韵芝 单位:广东彤日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新形势下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研究 [摘 要] 本文总结笔者多年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工作,分析了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实践证明这些对策效果良好。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毕业设计 本科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整的毕业设计各环节,可以提高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就业与毕业设计发生了严重冲突,学生忙于找工作,去单位实习,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传统的学生在校、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加强毕业设计的监督指导,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2.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大环境影响 近些年,本科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素质下降,我们计算机系的三表学生就是如此,同时由于教育产业化本科生以前的小班上课变成大班上课,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每个指导教师要比以前指导更多的学生,教师负担很重。种种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2 思想不重视 我们都知道,毕业设计阶段与频频召开的应届大学生大型招聘会处于同一时期;与考验的初试、复试也处于同一时期;与公务员考试也处于同一时期等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甚至选择了放弃。另外,高校主管部门和社会都非常看重高校的就业率指标,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不得不放松了毕业设计的标准,导致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流于形式。 2.3 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一些指导教师忙于科研、晋职、评优,有时无暇顾及毕业设计的学生,而很多学生又忙于考研、找工作、考公务员等等,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导致毕业设计中间跟踪指导过程的严重缺失,到最后只能在设计质量和学士论文上把把关。而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差,毕业设计工作得不到切实保障。 3.对策 3.1 毕业设计提前介入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性很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软件开发方法、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程序调试等任务,最后还要对所研发的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写出一篇符合规范的学士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会用到大学四年所学过的所有课程的知识,为此,我们所有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和灌输毕业设计、学术论文的思想,比如,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翻译英文摘要,进一步学会如何撰写中文摘要;在学会数据库原理课程时,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等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以往的毕业设计根据教学计划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于这一学期还有几门课程和三周的毕业实习,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不足十周。为了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搜集资料并对其所选的题目进行充分思考,我们系从前年起开始把毕业设计提前至第七学期,这样学生就会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作毕业设计,同时,明确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任务、工作量及标准,避免学生因时间宽裕而懈怠。 3.2 采用“网络+集中指导”的联合指导模式 以前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不足,在毕业设计前期表现松散,进入角色迟缓,后期赶进度,加班加点,大便前才匆匆完稿,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现在我们采用“网络+集中指导”的联合指导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指导,通过网上留言簿、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和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指导,学生在与老师交流前首先要提交本周的书面工作总结,这个书面工作总结详实地记录了该学生在这一周的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你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指导教师通过书面总结了解每个学生,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启发、答疑,这样可以防止抄袭或请别人代做毕业设计。另外,每周撰写符合要求的书面工作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必须按照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等一系列完整过程有条不紊地开发一个系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3.3 校企联合 考研不成功或找工作的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困境,一旦签订就业协议后就被要求或主动去就业单位实习、工作,这些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联合就业单位,同时鼓励学生在就业单位查找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真实课题,进行“真题真做”,这样,既实现了学校与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又不会因学生急于上岗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3.4 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具有时间相对集中,学生学习与教师工作空间分散,所以管理相对困难的特点。为此,我们实行“教师负责制”,针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拟题、学生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学生写中期汇报表、指导教师撰写中期检查表和结题验收表,系里都要定时定期检查验收,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并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使毕业设计工作整体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4.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在本科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工程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学好每一门课程,夯实专业基础,这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曲秀敏(1969年2月3日),现工作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实践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思维的概念以及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的多种途径,包括: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类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通过上机实验培养计算思维、通过大学生科创提高学生计算思维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上机实验 一、引言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同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描述、建模、求解,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在计算机公共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原因 有了计算机,人类就能用自身智慧解决那些计算时代之前不敢尝试的问题了。然而,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只是被社会看成一种高科技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也被构造成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性和辅助性学科,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来就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基本原理的互相影响,计算思维的方式,以及有趣的问题解决。2006年,随着周以真教授的“计算思维”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一类“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以及Tim Bell教授领导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思维课程的成功开设,人们开始考虑用“计算思维”来全面改造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育。2009年3月,ACM在网上公布的CS2008中,将原来在“导论”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放到整个计算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认为“计算思维”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要,报告建议将“计算思维”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 由此可见,不能将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地看成工具性课程,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来看待。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得计算思维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并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及实践。 三、多种途径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程序设计类课程曾经一度是只以讲述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为主的应试课程,课程枯燥乏味,远离应用。为了把程序设计从应试课程转变为一种实践工具,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多以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及实践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一门编程语言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及算法多样化训练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传授计算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计算思维”为主,研究从“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转为“教给学生什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如何确保由“知识传授”转为“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的问题,旨在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不仅“爱学”,更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思维方法”。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及算法多样性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计算思维训练。 1.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了将计算思维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整班教学与小组教学、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在算法课程的教与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思维的培养。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而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基本概念介绍举例解释巩固型独立练习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当的概念教学和举例讲解,或引导学生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去发现问题,个别的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或由计算机执行,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共同进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重视算法多样化训练。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算法多样化。教师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特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方式表达算法,用不同方法实现问题求解。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就是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倡导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反思和进一步探索,从而达到简化并优化算法的目标。将一个计算任务用多种思路、多种算法进行求解,可以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灵活性。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或能够理解的算法,通过交流、评价得到计算结果。 研究表明,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不应是简单地接受课本一成不变的知识,而应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本上的经典例子后,启发学生将其修改后应用于一个实际问题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消化教材内容,更要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准备好“问题”,设置好“陷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学科,上机实验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 1.实验内容分层次。按照难度不同将实验内容分成了概念基础实验、应用基础实验和应用提高实验三种类型。我们将概念基础实验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如某种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实现并将此种数据结构封装为一个类,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实现;应用基础实验,则是利用已实现的某种算法或数据结构实现的一个简单应用;应用提高实验,是利用已实现的某种或某几种数据结构实现的一个综合应用。后面两种类型的实验又分设若干实验题,每个实验题都设有难度系数。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概念基础实验和一道应用基础实验题,选做一道提高实验题,所选应用基础实验题和提高实验题的难度将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依据。 2.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通过计算任务的趣味性、综合性等来增强实验内容的难度,从而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大学生一般对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并富于幻想,初遇计算任务时往往兴致盎然,幻想编写程序。但在传统教学中,缺少趣味性和综合性,进而导致同学们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设计实验内容尽量生活化、趣味化。例如,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学生点名系统”、“四则运算测验系统”等题目,从分支程序设计开始就引入这类实验,进而在循环、数组、函数、文件等部分的实验中不断改进完善系统功能。当学生完成实验的最终版本时,已经综合运用了这门课程中的所有知识,同时享受到了完成一个作品的成功感,极大提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指导大学生科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大学生科创旨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现实中的实际项目为驱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际的项目中,深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边做、边思考、边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近几年来,完成的比较优秀的科创项目,每年都参加市级甚至全国的程序设计大赛,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热情,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案例。 四、结论 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的教学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却肩负着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求解过渡到学会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重任,因此,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师应当从计算思维的层面看待所授的课程,梳理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思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以期学生能够利用这种思维方式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基于课程地图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 摘 要: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课程地图推动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是高校教学改革中尝试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地图;梳理;整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审视和调整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利于本学科专业的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专门人才。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一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基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当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各具特色并呈现不同的展示方式,大多数学校培养方案是以文字加表格形式展现的,也有较少数学校以鱼骨图方式展现,我校则要求以动态网页形式的课程地图展示培养方案。课程地图的优势非常显著,可以使教和学双方受益,便于教师重新审视培养体系和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便于梳理和整合课程;便于学生了解四年所学课程,尽早规划学业。 一、关于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ping)是以一个专业为基本单位,以网页形式表达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展示形式。学生通过课程地图的查询可以了解其专业本科四年培养的全貌,包括培养目标、总体课程框架、每个学期的课程以及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先后关系,所获得的能力指标等。课程地图让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对未来四年的学业有整体方向感,是帮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并为学生提供规划四年修课的参考。 目前,在国内高校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课程地图,北京化工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要求各个专业以课程地图的制作来带动本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计算机和自动化两大专业课程地图的制作是作为其他专业课题地图的模板。下面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课程地图的制订。 二、课程地图的结构 课程地图是专业培养方案立体化、可视化的动态展示。以往的数据管理系统,在数据展现方法上比较单一,基本以列表方式展现数据,课程地图系统的特色是以动态可交互的复杂拓扑图展现课程和学科关系。 1.课程总图 课程总图反映本专业四年本科教育所学习的全部课程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本科培养方案中四年的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六大模块:三个层次是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和拓展,六大模块是公共基础、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公共基础模块分为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外语教学、体育教学、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六个部分;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专业方向模块是学生在高年级时按照本学科凝练的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等三个特色方向选择学习;通识教育模块要求学生自主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拓展模块的课程;独立的实践环节模块显示出在培养方案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总图按三个层次六大模块来展示本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层次分明,非常清楚,如图1所示。 在课程总图中不仅仅可以对本科四年的培养方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而且对每一门课程均有相关介绍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续关系,如图2所示。当鼠标停留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上成手型图标,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该课程的简介诸如学分、所在学期、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该课程有两门前导课程:数字逻辑、电路与电子技术,三门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VLSI设计导论及微机接口技术。若用鼠标“单击”该课程名称,则进入该课程更加详细介绍的另一页面。包括较为详细的课程介绍、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学期、总学时、学分、课程性质、预修课程、建议教材、参考书和教材大纲等项目,点击课程大纲链接的PDF文件即可下载或打开该课程大纲。该页面右上方为课程的前后续关系图,右下方为课程能力指标图,如图3所示。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硬件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信息与网络安全设计能力。以上七个方面的能力用图中七个能力指标进行表示,这样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的量化数据,图上清晰可见。 2.课程时序图 课程时序图从左至右犹如时间轴一般展示每个学期的课程,如图4所示。其中3、6和9学期分别是一、二、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小学期以实践、实训和选修课程为主,四年本科教育合计11个学期。 图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法课等用不同的颜色块来表示,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分出每个学期不同模块所包含的课程。单击方向课程中智能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可视媒体技术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灰色按钮,显示出该方向所包含的课程,课程框在不停闪烁;鼠标放置在任一课程框上,出现手形图标,并会自动显示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其后续课程,并清楚地显示这些课程应在哪个学期进行学习。如图5所示,例如,鼠标移动至“数据结构”课程上,出现手形图标,显示出该课程在第4个学期完成,前导课程包括红颜色的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后续课程包括粉颜色的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灰颜色的两门实践类课程。 3.课程关系图 课程关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每一个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课程之间的关系。例如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所应该学习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学期显示出来的,若将鼠标放置在任意一个课程名称上,立即显示出该课程的前驱和后继课程。 4.课程内容联系图 课程内容联系图是指三个专业方向模块中的某一方向内部课程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一个专业方向中的若干门课程内容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教师和学生对此清晰把握,对于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是很好的方式。图6展示的是软件工程方向中的几门主要课程之间的内容相关性,蓝色实线表示两课程有联系,如将鼠标放在蓝色连线上,连线颜色变为红色,图中右侧立即显示出红色连线两端两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关系。如图显示的是“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的区别与联系。 5.其他 课程地图顶端下拉菜单第一项“首页”介绍了我校计算机系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培养方向及课程地图的使用说明。下拉菜单最后一项“就业去向”图主要告诉学生在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学业之后可能的就业及去向,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近5年本系学生毕业去向分为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就业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展示,使在校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课程地图的意义 1.有助于对整个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 在制订课程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教师研讨会。重新审视以往的培养方案,对整体培养方案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整个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按照课程模块将教师分组进行研讨,例如将教师分为程序设计组、硬件课程组、专业核心课程组、智能系统工程方向组、可视媒体技术方向组、软件工程方向组。每一组教师将本组一门门课程从教学大纲、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学生获得的能力指标,甚至是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对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各门课程进行梳理,纠正了以往不恰当的课程先后顺序,对于存在重叠和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更新。例如,原来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两门课程整合成为一门新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新课程内容更加简洁清晰,内容紧凑,学时大大减少而且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强了学习效果。 2.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尽早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业 多数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所学的专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一脸茫然。通过动态的课程地图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专业方向所包含的课程及其关系做到先知先觉,从不了解专业到了解再到喜欢和热爱专业的过程。直观且动态的课程地图,方便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业,制订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握学习的脉搏和节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和监督 课程地图展示了一个专业四年的全部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方便教学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审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按照课程地图的规划监督并管理实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另外,当学生出现选课和专业方向选择等问题时,方便辅导员按照课程地图所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业,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学业。 4.方便本专业以外人员了解课程体系 外学校、外学院、外专业、非专业学生、非专业人员如果要了解本学校本专业课程体系,点击网站中的课程地图,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解答,也能够非常容易理解全部内容。另外,也非常便于与其他专业合作交流、专业交叉,也是对外宣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当一个新的院系、学科加入课程地图系统后,无需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开发,而只需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类配置和调节工具实现课程地图的生成和展示。有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课程地图系统可与学校的选课系统以及教务系统对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自己培养进行规划以及方便学生选课。 以课程地图来推动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课程地图将对教和学双方均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能够清晰掌握大学四年的学业,利于学生自我规划满足自身兴趣爱好需要的学业方向,提升自主学习之能力。通过全校的课程地图,学生能够了解、认识、探索其他学科的培养方案,扩展其学习视野,激发跨学科领域学习之兴趣。对于各教学单位包括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本专业培养体系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进行梳理,便于其了解整个培养体系全貌,便于教学的开展,便于教学的管理,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将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方案分析 摘要:本科教学方案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本科教学的旗帜。为了制订与时俱进、适合时展的本科教学方案,笔者一直在跟踪、分析和研究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就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方案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并且希望与同行广泛交流、分享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关键词: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教学分析 1 背景 每隔3~4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会启动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笔者从教10几年来已经参与4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每次修订本科培养方案都需要广泛调研国内外大学计算机类的本科教学情况,而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computer sciences,简称EECS,也就是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育是很出色的,因此从2001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关注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情况。 2 本科教学方案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见表1。 3 本科典型选课 3.1 典型选课计划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主要专业方向有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s),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通信、网络与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and systems).4年本科需要完成120学分以上,估计需要选修32门课程左右(每门课平均4学分)。 表2-表5提供一个典型选课计划,该选课计划倾向于计算机系统方向,适合于对如下方面感兴趣的学生:逻辑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外设等。 3.2 典型选课的知识层次体系分析 对该典型选课计划按照知识层次进行划分,然后进行整理,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方向需要的知识涉及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基础、专业选修以及人文类课程,知识体系比较全面,但更侧重于基础课程。 4 教学方案分析 4.1 开设课程比较丰富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基本上覆盖了计算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仅计算机专业类课程就有32门之多。在这32门计算机类课程中,带有实验(上机)的课程9门,纯讲授类课程9门,学术讲座及研讨课程3门,教学研究类课程5门,自学编程类课程有7门之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和学术讲座及研讨类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一是学生可以机动灵活地安排时间,但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二是课程开设数量有7门之多。学术讲座及研讨类课程的特点一是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如Found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由美军阅历丰富的现役军官进行讲座)等;二是开设课程也很多,可以满足各类人才的不同需要。 4.2 每学期选课门数少 伯克利分校实行的是学分制,要求学生所修课程总学分达到120学分以上(当然还有其他要求,在此不再赘述),而每门课程的学分平均为4学分,因此4年下来一个学生只需学习32门课左右。从表2-表5中可以看出,典型选课计划(倾向于计算机系统方向)选课门数为31门,总学分为120学分,其中学分比重中数学类占16.7%,电子类占20.0%,计算机类占20.0%,人文类占17.5%(要求至少6门课以上)。 虽然选课门数少,每学期只有4门课,但是每周的学习任务还是很重,要得到一门课程的学分不容易。现对典型选课计划中大一第1学期的每周课时量(单位:小时)进行分析,见表6。表格中的时间只是课表安排的时间,还有实验需要有自我安排时间进行配套,因此课时量相应还要大幅度增加。 4.3 实验(上机)课时比重大 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很多实验室和大量的实验设备,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上机或做实验。很多课程要求上机或做实验,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符号演算程序设计课程安排讲授课时与上机课时各占一半,甚至上机课时更多,而体系结构课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自我安排时间就更多;不仅如此,还开设了单独的设计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学生必须选修若干门。 从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可以看出,提供实验的课程有12门(不包括编程类课程的自定实验)。12门课程讲授、讨论、实验(上机)课时统计见表7,分别占比30.6%、16.3%、53.1%。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上机)课时比重超过一半,这说明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重视实验课程。教师从整体上分析12门课程实验课时比重之后,再从局部说明实验的重要性,以微电子电路导论(EE40-introduction tomicroelectromc circuits)这门课为例。微电子电路导论这门课相当于电子学课程,此课程开设13周,讲授课39小时、讨论课13小时、实验课39小时,共做10个实验,可见微电子电路导论课的实验课时比重相当大。 4.4 学生选课建议 (1)选课不要过于专业化,要选修一些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类课程; (2)选修一些能锻炼说和写能力的课程,这对求职和工作很重要; (3)选修课可以追求个人喜好,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 (4)计算机学科发展很快,要想赶上潮流,必须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 5 结语 笔者就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典型选课计划的知识层次、课程类别所占比例以及实验课时所占比重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分析情况看,伯克利分校计算机专业很重视本科教学,首先开设的课程很丰富,满足各类人才的不同需要,但是每个学生选课并不是很多,4年下来也就是32门课左右;其次是实验(上机)课时比重比较大,教师很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还给学生选课提供了一些建议――选课不要过于专业化,要重视基础课以及说、写能力的锻炼,计算机学科发展迅猛,学生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下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尤其是实验课时比重要加大,嘴动不如手动,实践出真知。笔者就实验课时比重调整教学组所授课程进行了小范围改革试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公正评定实验成绩、需要更多的实验辅导教师以及更多的实验设备投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学组将迎难而上。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秘书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探索 摘要:高等院校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关系到学院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论文作者从事多年教学秘书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学秘书如何培养创新工作思维,提高工作效率,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创新思维;教学服务 1 引言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2]。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等教学管理,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然而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他们既是教学院长(系主任)的得力助手, 也是全院教学教师的直接联系人,既是教学院长教学意图的传达人员,也是教师意见反馈的第一接受者。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渐将教学工作分解到各个二级学院,学院直接面临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制定和完善,直接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测评体系等的教学改革,这对学院教学工作带来两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教学院长在学院主要党政领导的指导下如何立定学院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定位,把握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二是教学秘书如何领会教学院长的意图,并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将之传达到学院每位教师,同时及时反馈教师的直接意见,逐渐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整个学院上、下一体的教学共同体。因此,教学秘书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对学院教学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校采用教学目标化管理制度,各个学院需要签订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学管理与运行、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等方面都提出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得以顺利完成,需要学院领导、分管院长、教学部负责人、教学秘书、全体教师、教学督导等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实现年度教学目标。教学秘书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及时与相关教师、相关职能部门、校院督导等沟通,他们的重要作用如同机器中的润滑剂,使得整个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管理不仅包含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就对教学秘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3]。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相关课程改革的推陈出新,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日新月异,教师对教学的情绪和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冲突时有发生,教学秘书如何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及时参与专业培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积淀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2 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 新世纪要求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创新,教学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的工作创新将有效促进学院整个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将给基层老师们一股新的动力,对教学分管领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来,共享资源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各个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且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如何将其他领域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引进教学管理是教学秘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恰当使用,将事半功倍,如现在很多教学秘书使用QQ群消息,大大节约时间。因此, 教学秘书应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学秘书要有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拓宽视野,积极配合教学改革,一起参与讨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熟悉整个教学全过程,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实践,朝着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目标努力。本文从教学秘书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意思、加强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诠释如何培养教学秘书的创新思维。 2.1 认清角色与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分级教学管理模式。目前, 我校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计划、规划和方向的制定;院(系)级教学单位则既是办学的主体, 又是办学的基础。教学秘书是院(系)教学管理的中心纽带,准确把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学秘书的素质水平,是实现院(系)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3]。学院教学秘书必须做好三个角色和三个定位。 第一教学秘书是学院的教学基层管理者,属于管理岗位人员,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学生学籍、教学档案、毕业设计、考试安排、教学文件及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学院的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学管理者,其工作定位于协助院分管院长管理教学方面的日常事务, 确保教学所有环节的正常运转,因此事务繁杂,需要耐心细致。 第二教学秘书是教学的服务者,属于教辅岗位人员,教学秘书可以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其重要任务是确保学院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作为教辅人员,教学秘书要定位于充分利用学院或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师生的教学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协调事务性矛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管理质量,维护教学运行创造条件。 第三教学秘书是学院分管领导的参谋者,属于管理助手,教学秘书需要全面把握教学过程,对日常事务能够正确处理,同时作为教学管理助手,其工作定位是起草相关教学文件、撰写教学总结、教学通知,同时领会分管领导意图,及时传达领导思路,协助分管领导处理突发性教学事务。 教学秘书的这三个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他们必须熟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政策和规定,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和预警意识,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心中有数、考虑周全、服务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听从安排,服从大局,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决策,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与人协作共事处理问题时要从多角度考虑,和谐地处理好和上级职能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教学秘书拥有创新思维观念,创新管理方法,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确保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创新工作方式 当前,各个学院教学秘书主要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学院新增很多突发性工作,如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外来单位的调研、毕业设计的二次答辩、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分流、取消英语四级对毕业学生学籍资格的审查、专升本学生学分认定等,这需要教学秘书从正常的日常事务中抽身出来处理突发性事务。这迫使教学秘书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三个方面来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的理论,学院要及时安排教学秘书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专门的教学管理会议或论坛,以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更新思维观念, 提高业务能力, 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工作。教学秘书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秘书的管理理论水平。 第二,教学秘书要积极学习新的办公软件或技术。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推荐,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代替手工时代,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也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出来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文字和数据处理软件、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等外,还应该掌握最新信息通信工具,如参入各种QQ群、微信群,建立学院的教学QQ群、微信群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另外,设计开发学院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如让助管学生开发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教师调课管理系统等平台,让日常事务更加便捷,使教学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让自己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第三,善于总结,保存资料,为来年工作做好铺垫。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具有重复性,很多事务是常规工作,如果教学秘书善于总结,善于保存资料,将有助于后继工作的开展。如对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计划的提交、中期的教学工作例会、期末的教学总结等,每年的这些工作既有不同,也有相似。 2.3 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全方位服务教学这项中心工作。应该说教学秘书工作的宗旨是做好服务,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教师及其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及其学习。为此教学秘书应该从三个方面增强服务意识。 第一面对全院教师,教学秘书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既要考虑教学在每个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也要考虑个别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如在课程设计安排、毕业设计学生的选择、上课时间的特殊选择等问题上尽量满足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日常事务中,理解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两个任务的特点,尽量反复提醒教师,避免因为各种头绪太多而忘记教学的某些环节,如节假日放假调整的教学任务、新学期开学教室安排等。让教师在充满爱意和关怀的环境下教学,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 第二面对学院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的理念,教学秘书要尊重学生,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如学分认定、课程选择、毕业设计等,要耐心讲解,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系,如多关心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疏导他们的情绪,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方针,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 第三、面对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主管部门,教学秘书是学院的窗口,既要及时把握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动向,又要及时反馈学院意见。教学秘书要及时提醒教师提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需要的材料,主动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给学校职能部门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考核任务。 2.4 掌握现代沟通技能,提升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是联系教学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学院学生的纽带,经常需要与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专家和本学院学生联系,需要具备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各样的人员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教学秘书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第一,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需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利益,不要做出决策性的答复,既要回答上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又要留足余地为本学院领导充分思考和答复,说话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 第二,在与自己的领导沟通时,应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谈的话题,并选择好沟通的时机;沟通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与上级意见不同时,要尊重上级做出的决定,并积极执行;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后,要及时作汇报。 第三,在与老师们进行沟通时,重在执行分管领导的意图,但不要加入到说三道四的流言蜚语;发生分歧时时,焦点要针对问题,而不是个人;当发现是分管领导考虑不周全时,千万不要试图顽固到底,而是要先缓和气氛,稳住老师情绪,给分管领导留足空间来解决问题,然后及时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并尽快给老师沟通回复。 第四,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学生,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教学秘书不能轻易采用命令与学生沟通,工作中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师生差别,采用“建议”或“安排”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学生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如果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你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尊敬您。对于学生也要摒弃过去模式化的僵硬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4]。 教学秘书作为学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经常与学校相关教学部门协调沟通,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管理协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对上要为领导服务,对下要为教师、学生服务, 横向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上传下达, 沟通左右, 联系内外, 调动师生积极性, 用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5-6]。 3 结束语 高等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中教学工作往往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不同的高等院校将教学工作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系),二级学院成为教学主题,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教学环节[7-8]。教学秘书在教学工作中肩负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如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其中,教学秘书的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秘书只有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一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摘 要:毕业设计一直是本科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毕业生多年来学习效果的综合检测手段。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特点:理论、动手能力都有要求,增加了毕业设计的难度,另外由于毕业生需要找工作考研等也造成了毕业时间紧张的问题,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本文提出一种指导方法有效克服以上问题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培养方法;计算机专业 1 引言 毕业设计一直是本科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毕业生多年来学习效果的综合检测手段。学生针对兴趣方向,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和技术,对实际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手段。 毕业设计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1] 通过多年的指导过程发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⑴学生综合能力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 ⑵有效时间不够,由于所有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及考研等问题,导致其大部分时间用在其他方面。 ⑶部分学生态度不够认真,常以突击方式应对毕业设计。 ⑷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的情况。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考核环节,所以需制定合理方案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2 解决方案 2.1 兴趣性选题: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毕业设计题目 部分同学喜欢网络购物,对于不同的购物网站都有了解,针对这样的同学可以给出网站设计、页面美工设计等题目。部分同学对于游戏比较有兴趣,针对此类同学可以设计简单游戏类的题目。部分同学喜欢玩智能移动设备,那么可以设计安卓系列软件的开发题目。部分同学对赛车比较感兴趣,可以设计嵌入式芯片的赛车制作类型的题目。 2.2 做好时间调配工作 对于找工作的同学要考察其找工作的集中时间,如果是秋季那么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不大,如果是春季那么可以再秋季学期末安排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让其在假期时间完成一部分相关的毕业设计工作。对于考研的同学,应把设计的时间尽量留在春季学期。对于有实习任务的同学,可以建议其选题尽量和实习单位的项目一致,这样能节省时间。 2.3 严格做好阶段验收考核工作 在以上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做好考核工作,要求不同学生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做好阶段性任务并提交,由教师认真考核其工作的成果。对于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不要使学生过长时间没有监督,最后使工作集中在毕业设计后期完成,导致效果不佳。 2.4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部分同学由于就业、考研等压力导致情绪低落无法正常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应该多与学生沟通,疏导其消极情绪,使其能够并行处理多项工作任务。 3 结论 针对毕业设计完成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验:3名同学全部顺利通过答辩,2人获得优秀。对于新形成的问题应该继续的研究其解决方案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与改革 毕业设计教学是提高和检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及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只注重毕业设计的结果而不重视毕业设计过程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设计质量不理想。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建议。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谈计算机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国家的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在计算机人才供需方面,却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1]。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目标 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创新性,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教师的设计内容比较理想化,学生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很不完善,不能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所作的项目也都不能在实际中使用。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和今后就业能力及工作适应能力都难得到有效培养。 2师资水平 现有实验教学师资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在公司参与项目开发经验等实践经历的比较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实验环节 目前,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实践课程,如课程内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课程内实验教学一般是依附于某门课程,实验课一般是跟进式的安排实验内容,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是对于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实验学时有限,很难设计较大型的综合案例。学生往往对知识理解不系统,甚至不清楚所学知识用在何处。此外实验考核往往采用实验报告形式或直接由理论考试替代,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课程设计弥补了跟随式实验课的不足,但是课程设计内容大都围绕某一门课程进行设计,忽略了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计算机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之间其实联系很紧密,所以可以将多门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的整合在一起规划实践内容,让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环节。这不仅有利于整合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而且有利于学生连贯地学习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很多忙于考研、找工作,很少能潜心做毕业设计项目,好的作品不多见。有些只是应付,作品很多过于简单,实用性差。 实习环节没有制订准入制及考核标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差,进入公司、企业实习时,不能参与单位的项目设计开发,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达不到了解公司、企业和提高自身系统设计开发的能力。 4硬件设施 由于专业扩招,学生人数总量增加,学校配备的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没有建立系统综合设计与开发中心,没有针对性的综合开发训练;与计算机的软硬件公司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少,学生没能直接参与公司项目的开发,不能了解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工具以及公司的运作与管理。 二实践教学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与学生的能力息息相关,提高教师水平是关键。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发展很快,加之学校相对封闭,很多教师又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很多实验项目也是理想主义,与实际有出入。对于这种状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开展校企合作,指定教师到公司实习,参与开发,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根据教师兴趣能力划分科研小组,各小组定期进行组内学术报告,鼓励教师进行科研交流。鼓励各小组每年申报各级项目,以项目促进科研,提高实践能力。 2以逆向设计法设计实验题目 逆向设计法是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起点。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和专业要求,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实践项目的设计应以实际应用为背景明确毕业走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方式看,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界线。此外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实训中心;加强校企联合,欢迎企业设计人员为学生讲课或作报告,介绍企业文化、项目开发经验、技术专题报告等。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缩小学校和工作之间的差距。 3提高各个实验环节的质量 由于跟随式实验课时有限,又要在有限的可视出效果,可以实验内容和资料预先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课之前自学资料写出实验的初步思路。实验课堂,学生主要验证自己的思路,教师也主要负责答疑。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效果好了很多,也节约了实验课课时。实验课程单独进行考核,可以引入选题问答的方式。即在考核之前,教师可根据理论教学大纲准备一些设计选题相关的简答题,形成题库,在验收课题时,随机抽取固定数量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提问,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由:基础知识问答+上机操作+实践报告3部分组成。这比传统考核方式更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以是一门课程为主的,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综合的,统称为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将多门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特点的实验内容[2]。例如将数据库,软件工程,Net程序设计三科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学生4至5人一组,随机选取课题,团队协作开发,教师负责指导点评,如表1所示。通过课程设计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软件开发中,系统的理解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意识,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毕业设计要实现12方面的综合训练[3],具体包括:选题、调研、熟悉问题、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定研究计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实现和调试、撰写文档、问题与方案的文字与口头表述、论文撰写。通过这12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培养研究与实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毕业设计题目每人一题,且题目不重叠,任务有适当的工作量和难度。在毕业设计期间教师要加强督促,在每个环节都要和学生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在外地找工作或做实习,可以采用毕业设计系统或者音频、视频等工具,可以把一些操作进行录像,对于文档可以进行批注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除了日常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设定课外实践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如3~5人一组,学生自己申请课题,进行论证,提交后由系内进行把关,如申请成果可以配备两个导师指导,提供一定资金和相应的硬件设施,如配备实验室供学生进行项目开发,由学生管理。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进行科研成果申报。通过课外实践小组的方式,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实验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5举办科研讲座 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可以由教师介绍一些科研方向,如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等,或者一些新工具的使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设计人员为学生开展学术报告,介绍新的行业动向,新的技术,设计模式,软件测试等;或者课外实践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演说,介绍开发的经验;或者基本的开发知识讲座等等,为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累经验 总之,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在学校四年的培养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只有一点一滴的落实各个环节才能保证学生能力上的提高,才能应对就业的压力和今后工作的挑战。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基于极限编程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本文从传统方式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于极限编程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极限编程 毕业设计 教学实践 一、前言 近年来,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在大幅度增长,但质量却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无法成为单位的主要科技力量。大学毕业生质量滑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要求。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训练学生综合运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方式下计算机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本科毕业设计是一扇窗口,其成果是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检验,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由于扩招以后师生比例过低以及教育观念的改变,目前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着不少问题,毕业设计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毕业设计的质量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已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快,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1.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每届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总是虎头蛇尾,过程平淡甚至经常出现消极状态。 通过考查我们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是既期待,又担心。期待是因为希望过毕业设计提高和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验一次做项目经理或数字蓝领的感觉,担心的是怕答辩过不了关。然而,当毕业设计真正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各种问题就开始慢慢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工作进度缓慢,偶尔还会出现一两个星期都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于是,学生们的情绪便立刻降到了低谷。然后便慢慢转入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当答辩时间越来越近时,学生们便开始慌乱起来,便着手思考如果过关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是草草弄个系统应付交差,答辩能勉强通过即可。因此,很我学生虽然参加了毕业设计,但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2.理念陈旧,闭门造车 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与社会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几来,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宏观管理方面上取得不少的成果,但在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相结合方面所做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XP)、测试驱动的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Agent-Oriented Development)、面向方面的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MDA)等。与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相比较,这些方法和技术为软件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已在许多软件工程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然而,多年以来,传统的软件开发理念和技术一直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主流。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新工作的需要。 3.能力强的学生不易体现优势,能力弱的学生难以完成任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和应用系统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升级。传统的以“单打独斗”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对于强、弱两极学生的影响尤其明显。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虽然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由于没有形成团队,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开发出符合社会要求、能够投入实际应用、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系统,再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要独立承担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又确实非常困难,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勉强交差,由于这种帮助纯属义务,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既没有共同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形成正式的合作关系。当施助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帮助受助者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时,部分同学为了过关就开始铤而走险——弄虚作假。 4.选题的时代性不强,实用价值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老师多年来的选题都一直是那几个,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不能充分体现实用价值。一些老师明确表示:“学生做能得出这些选题就不错了,不敢搞什么新花样”。 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属于研究与设计方面的工作,就像我们的老师做课题,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体现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价值。不仅如此,学生做毕业设计的选题还要与面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所以,如何结合社会对软件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选题,从整体上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的重点之一。 5.答辩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传统方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考核有两个较为突出的弊端。一个是答辩主要由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提问两个环节组成,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过于简单,而且容易造成答辩走过场,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管理、协调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另一个是考核只局限于个人成绩,而在现实工作中,单人单干软件开发的模式无论从工作量还是从技术能力的角度来说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团队开发模式才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考核应该除了个人成绩以外,还应该包括集体成绩。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考试改革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考试,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考试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考试体系不尽完善,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形式、手段单一,已不再适合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给出了一种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考试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 考试 改革思路 1.引言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考试大国,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时下的高考,公务员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种类、形式多样。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下,考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考试是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不是最终目的[1]。考试又是对考生能力的测评,对给定时期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考试,教学的主、客体均发现、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改进自己的参与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已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探讨。 2.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下考试的现状 文献[2][3]指出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考试均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考试缺乏科学性、先进性,考试内容片面化;其次,考试侧重知识,缺乏对能力的考核;最后,考试形式、内容单一,缺乏完善的考试体系。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的考试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 笔者通过对多个本科学校的计算机学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以下现象。(一)72%的学生存在考前突击学习的现象;(二)76%的学生存在为考试背书的行为;(三)24%的学生存在作弊的想法,尽管学校加大监考力度,严肃考试风气,但每次考试都会抓获作弊考生;(四)63%的学生在考后迅速遗忘记忆的知识;(五)42%的教师存在划题、圈定范围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一)考试内容的片面化、考试形式的单一化决定了必然会有现象一、现象三的发生。现象二、现象四的出现足以说明当前的考试的功利性,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现象五说明了考试已经失去其真正的作用,不能起到检讨教学活动,反馈教学,促进教学的涵义。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务管理者、教师没有把握好考试,缺乏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考试体系。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有以下特点:知识、理论、技术更新较快,实践性、抽象性、综合性较强。故针对该专业的考试体系改革创新也就更加具有难度,在对考试进行革新的过程中更需要把握全局性、前瞻性、全面性、有效性。由于计算机本身的技术优势,应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当前的考试改革中。 3.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考试的改革思路 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下的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本着全局性、前瞻性、全面性,有效性内在要求,首先从顶层设计考试体系,以利于考试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其次在设计考试体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握考核的全面性、过程性,注重把握考核的有效性、可行性,更加注重把握考核的技术性、先进性;最后完善考试的评价体系。 3.1顶层设计考试体系。 必须紧紧围绕考试服务于教学,考试检讨教学,考试反馈教学,考试促进教学的基本思想从顶层设计考试体系,因此改革考试体系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3.1.1积极转变考试观念,努力祛除应试思想。 构建完善的考试体系必须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既要充分认识考试的检查、促进作用,又要严谨务实地对待考试,切实把考试工作当做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从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考试制度、章程到教师设计具体试题、试卷都应该认真、从严对待。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以开放的、包容的、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考试。考试是客观的,要求其必须科学地安排实施;考试是不完备的,需要丰富考试的形式、手段以进行补充,故必须以开放的、包容的观点看待考试。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更需不断更新正确的考试观,及时摒弃陈旧过时的考试观念,如普遍存在的应试思想。 3.1.2合理建立健全考试制度,灵活创新考试形式。 考试制度是考试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合理、妥善地建立健全考试相关制度,做到制度管人、管事,充分发挥考试制度对考试活动的导向、约束作用。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明确考试的目的,以及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意义。(二)科学制定具体考试的流程,精心设计试题、试卷。(三)综合考虑成绩的认定部分。(四)认真做好学生成绩的分析、反馈工作。 考试的形式也要灵活,考试的形式既可以开卷,又可以闭卷;既可以笔试,又可以口试[4]、实践、网上考试,资料检索;既可以单独考试,又可以集体考试。 3.2注重考核的全面性、过程性。 注重考核的全面性,要注意考试的内容全面性。考试内容的全面性从宏观上来说,就是不仅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考试内容的全面性从微观上来说,考试的知识点要与所学知识的一定比例,有合理的覆盖率。 注重考核的过程性主要要求在设计具体考试时不能一考定成绩,只看重一次具体考试成绩。任何单一的具体的考试都有其不足之处,其考试成绩只能代表某一部分的考核结果,所以要将考核融入学习的全过程。 3.3注重考核的有效性、可行性。 改革创新考试体系必须注重考核的有效性、可执行性。考核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在设计考试时必须对考试的内容、形式、对象做充分了解。根据考试对象的水平、学习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考试内容,组织考试形式,使得考试能真正起到检讨、促进教学的作用。 考核的可行性则指在设计考试方案时要根据现有的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使得考试方案具有可执行性。 3.4注重考核的技术性、先进性。 考试的技术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考试管理的技术性;二个是考试形式、手段的技术性。先进的考试管理要求要有先进、高效、科学的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高效的管理机制。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考试的形式、手段也日益丰富,我们在进行考试设计的时候,可选性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现有的技术来改革考试的手段、形式,当前出现的各种计算机考试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考试的技术性是考试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层次的考试仍然期末笔试为主,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这种考试存在着种种弊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已有诸多学校尝试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发完善的,全过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考试系统,且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3.5注重考核的评价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下的考试绝不能当做一个形式,更绝不能演变成为考试而考试,所以考试的评价体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考试评价的客体有三个:考生、教师、考试本身。考试结束后,考试评价体系须能科学有效地对考生的知识获取情况、能力提高水平、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反馈,及时发现考试本身的不足之处,以进行改进。 4.结语 笔者在从事计算机本科教学的过程,结合以上思路进行考试改革实践,设计、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教学平台。该平台能在每次上机课时自动记录学生的考勤信息;自主布置作业,并能完成对作业的批改;最后将考勤记录、作业分数转化成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该平台运行一年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增强了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层次教学体系的探究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层次教学体系的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教学体系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特别是随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企业对计算机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体系已存在滞后性。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素质,作者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层次提出珍珠链式教学体系,经过初步实践统计,该体系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本科层次 珍珠链式教学体系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国内各高等院校均逐渐开设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但现阶段的计算机本科教学亦有不尽完善之处。 近些年来,在计算机本科教学中,先后有人提出了分类教学法[1]、项目驱动法等,分类教学法即根据学生是否考研进行分类教学,前者注重考研基础课,后者注重实践;文献[2][3][4]指出项目驱动教学法即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达到锻炼学生、促进学生实践学习的教学法。然而我发现这些教学方法均有偏差,分类教学太过功利,只注重考研课必定会造成入读的硕士生综合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受限。我通过对本校计算机学院个别班级引入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该教学法只能有利于那些本来就学习好的学生,并不能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在引入项目前,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则不仅无法完成项目,而且对其信心造成巨大打击,从而产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厌学心理。 我通过对我院学生作对比分析,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都具有坚忍的意志、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思维缜密。概括来说就是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计算机类本科层次的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珍珠链式教学体系。 2.珍珠链式教学体系 珍珠链式教学体系是一种从顶层设计的渐进式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它由一条主线和主线上的一系列珍珠构成,将大学的四年划分四个阶段构成了该体系的主线,分别为启蒙阶段、教―学阶段、学―辅阶段、自学阶段。珍珠链教学法中珍珠代表教与学的效果、结果。 2.1启蒙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起点是高中教育,而在教与学方面却均与高中教育差别甚大,故在本科初始阶段,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力促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以及围绕该专业所应有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顽强的毅力;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学习的能力。 2.2教―学阶段 在教―学阶段,重点放在对计算机基础理论、基本语言、基本应用的讲授,使得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在逐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2.3学―辅阶段 在学―辅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既定的问题,辅导学生解决该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补充讲授解决该问题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整理涉及的已有知识,加深对其的理解。 2.4自学阶段 在自学阶段,侧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的锻炼。教师通过给出案例,安排学生全面地找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2.5教学效果 珍珠链式教学体系中珍珠代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教与学的效果,而且是对教与学的评价反馈。 在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时期,教员根据已学知识、已有能力,结合当前目标,设置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安排学生解决。 3.珍珠链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 3.1教学安排与教法 在启蒙阶段,重点开设计算机发展历史及其应用现状、信息检索、简单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如何解决问题、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素质等类似课程。采用引导式、互动式讲授为主,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兴趣,学会碰到问题先分析再思考,通过网络检索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 在教―学阶段,偏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使得学生熟练掌握解决基本问题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基本方法,在问题面前懂得检索哪些资料。故在该阶段主要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数学类、数据库类、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类。在讲授这些课程时,教师将常用的、基本的理论知识提取出来,给学生做重点讲解,其余的做扩展性讲解。 在学―辅阶段,侧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开设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论等综合性课程,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为主,逐步培养学生为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所具有的初步问题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此阶段以任务、项目驱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为主,对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给予辅导。 在自学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离散数学等课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学,掌握界定问题,抽象出问题的方法,此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现有事实、现象、情形中抽象出问题。 3.2学法 学生在珍珠链式教学体系中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动式学习是指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问题,碰到问题能尝试着解决。 自主式学习的前提学生掌握检索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自主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秉承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在问题面前坚忍的毅力。 互动式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的意识。互动式的学习不仅指师生间的互动,而且指学生间的互动,还指学生与诸如网络等知识载体间的互动。 主动、互动的学习还包括对学习方法的学习。 3.4珍珠的形成 珍珠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象征,能力是抽象的,而问题则是具体的,所以在每次学习过程中,教师均要设定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了解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珍珠链式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最大任务就是设定问题、案例、任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涵盖于其中。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既获取知识,又培养能力的过程。 4.结语 我从教计算机本科教育和管理已有数年,在从教的过程中按照珍珠链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讨,结果表明,这种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无论在实践动手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由于该体系尚在尝试阶段,难免有不足之处,比如在配套资料教材的选取方面不尽如人意。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分别从设计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监督、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有创见性的科研结果,是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2]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并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找工作和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4],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涉及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题目毫无新意。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题目过多过烂,学生不想写,在网上随便搜索便可拿过来就成了毕业设计,以至于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2)题目设置太大太复杂。在选题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因而选择的题目过于复杂,类似于注册表监测软件开发、微型操作开发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本科生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是随便应付;(3)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时间一般是从大学第四学年上学期11月份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学期,而毕业设计时间则是整个下学期开始直到毕业前毕业答辩,时间上严重重合。当前就业形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使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同时进行以及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一方面,毕业生需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式各样的毕业招聘会,精心备战每一次面试,根本无暇兼顾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因此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指导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三)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在第四学年下学期,此时部分同学工作已有着落,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主要课程的成绩,因此认为毕业设计的好坏与自身就业无关,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得高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诚信度严重缺失[6] ,一些学生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抄袭增多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扩招使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人数则变化不大,使得每名教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精力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使学生有了投机的可能。 另外,学校只看重就业率,缺乏对毕业设计的足够重视,也是造成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由于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毕业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此外,感情分普遍存在,造成了没有毕业论文不合格的现象,毕业论文做好做坏一个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认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指导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选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产生一些假、大、空的题目。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背景出发,结合四年来所学习的主要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选题方式是教师统一拟定了很多题目,然后由学生被动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鼓励学生立足于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或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提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对其中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提炼和丰富,然后师生双方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解决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时间上的重叠,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错开毕业设计时间。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采取了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了专业课程设计,其题目安排与毕业设计相近但工作量有所降低,是对毕业设计的一个预演。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毕业设计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避免与就业的冲突。 2.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是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欠缺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联系几个固定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统一地安排实习时间,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但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教学使用的软件远远滞后于公司所使用的软件。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这也是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 (三)扼制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对策 根据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扼制甚至杜绝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发生。 1.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的交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不可能集中在一个教室进行指导,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指导,随时地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当定期举办讨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请教。 2.加强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功能。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答辩上实习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在答辩时发现有抄袭现象,直接定该生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同时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高校检测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不端行为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人情分或随意打分现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成绩应该综合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后给出,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以开发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系统实现评分的公正性。例如,在评阅小组预评阶段,由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匿名论文,由系统随机分配给评阅小组成员,使评阅人不知道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撰写学生,从而避免人情分。建立严格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态度、工作量、创造性指标、毕业答辩效果和外文翻译等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7] ;最终的成绩则根据各个阶段的评分自动生成。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在毕业设计答辩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在最终的答辩之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的软、硬件必须经过演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验收后,才能予以答辩;否则不予答辩,必须重新修改直到达到要求。(2)实习答辩小组教师随机分配制度,在答辩的前一天提前公布,并且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3)坚持毕业设计复评制度,即建立由教授和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督查组,对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高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计算机专业本科论文:浅谈如何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先导培训、过程监督、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撰写等方面.针对如何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进行的探索工作。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先导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 一、因材施教。恰当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前提保证。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但相对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浅层次的,大部分同学还不具有选题、立项的能力,即使能选定题目,也往往难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在选题时,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题目的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应该承认,在学习方面,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难度要有差异性,这并不是一种歧视行为。教师的选题应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选题也要注意连贯性,可以利用前届学生的研究成果,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作深入的研究。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以上两类,但只要掌握了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确定选题。先导培训 课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应给每个同学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以明确整体工作内容、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和量化的工作成果要求,包括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设计的总体方案,论文及说明书的字数,图样、实物的数量,按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拟定工作进度,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列出部分推荐参考文献目录等。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课题,必须分别明确各个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突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更新观念,从思想深处改变对毕业设计作用的传统认识.对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加以改革。明确地提出:毕业设计不再是单纯地针对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仅是综合检测学生近四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2)以学生为过程主体的培养原则与模式:毕业设计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原则。要想学生发挥能动性创造性,首先要使其具有自主性,成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主角,而不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的配角。只有当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是创造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创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创造的过程并关心创造的结果i才能进发出想象力、意志力和创造力。 (3)把握适度的指导方法与强度:把握适度的指导方法与强度在学生选择了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有了创新的欲望后,导师给予的正确、适度、及时的教学指导,会成为学生创新设计活动的催化剂、助动力和方向盘。 (4)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欲望的产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实现。以鼓励为主的指导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大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三、过程监控。全面育人 学生进入课题后,对每个人应根据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最后一学期学生课程少,加上找工作、研究生复试等问题,学生心态比较浮躁,检查督促跟不上,很容易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拖后,有的甚至完不成任务。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应与每个学生保持接触交流,听取学生的汇报,检查进度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钻研的优良学风: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禁抄袭。 指导过程中,应该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于一体,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教书育人,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期间,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严格考勤。学生因故请假应督促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做事先做人,尊敬别人,科学作风,团队精神等是做事的基本素质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各方面事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指导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在答辩前两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工作应该已经完成。指导教师应根据课题情况提出最后的修改意见,指出其中的错误,指导并督促学生限期改正,进一步完善。否则,不得参加答辩。最后的工作就是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撰写。本科生大都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把前期做过的工作写成报告论文。即使能写出来,无论格式,还是内容组织等方面都离要求相差甚远。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直接反映前期工作的质和量,代表设计成果的水平。这最后一个环节.指导老师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五、结语 近几年我们以“因材选题,规范管理,过程监督,全面考核”的原则指导毕业设计实践.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的结果看.方法行之有效。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探析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且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现状;误区;教育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这些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运行至今,已经逐渐显现出危机。 (1)当前的幼儿教育内容过于偏离幼儿成长发展的实际。当前因为受到传统陈旧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幼儿教育内容过于偏离幼儿成长发展的实际。内容的选择和课程设置都与幼儿的实际脱钩,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比如在幼儿教学中往往是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成人化教育趋势明显。还有就是不发幼儿园过于标新立异,忽视幼儿成长发育的客观条件,任意增加教育内容和难度,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能力。 (2)幼儿园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当前幼儿园陈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有的幼儿园因为缺乏管理的具体目标,管理模式粗放,经常是工作杂乱无序,教育行为只凭工作上的热情和经验。还有的幼儿园办学只是为了赚取利润,很少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 (3)目前的幼儿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也过于老套。当前很多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思想非常落后,有的想当然认为幼儿教学也就是帮家长看孩子,无需教授什么知识,还有的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准小学教育,需要教授类似小学内容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另外,当前的幼儿教学方法也很少去从幼儿生长发育的实际去考虑幼儿教育,很少去关注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教师总是不停的讲知识和提出要求,幼儿只能被动按照老师的要求强行记忆一些所谓的知识。 二、幼儿教育的误区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 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论是国家、社会、或是个人,都希望教育使人成材。但问题是使人成材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群的社会人。如果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使人成材,并且让这种思想成为流行的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在实践中会演变出这样一个事实: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而不管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德性就成了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其后果是,每个学生在教育体制中完成教育后,或许会拥有各种技能,但很难有健全的人格。 但问题是,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的流行观念认为,名和利就代表着成功,所谓“成功人士”就是赚了钱,出了名的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学生的分数越高,老师就越认为他是好学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是追求学生成绩。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三、幼儿教育观的探讨 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幼儿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并以此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以人的成长为教育价值取向,让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品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以培养他的幸福感并由此让他幸福的生活着。不管教育有何种功用和贡献,有一个很世俗的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材,成不了人就成不了材,即使他拥有超强的技艺,也同样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成人”指的是具有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身心条件,诸如形成良好的品德、崇高的责任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正常的智力水平等,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对从事何种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因为,卢梭提出了最好的解决之道:“一、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对幼儿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未来的社会人看待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栋梁对待;二、“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认为知。正是由于幼儿涉世不深,对人对事大体是处于一种无知状态,所以幼儿没有犯错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幼儿而言,其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其生存和幸福,所以,在评价所有一切自然的物和人造的东西时,他所根据的是它们对他的用处以及它的安全,生存和舒适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他的话语都忠于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心意,是否需要是幼儿作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幼儿是不会加以考虑地,也没有能力加以注意,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常识:幼儿没有判断能力,其行为的作出是以其喜好和需要为动力和出发点,教育者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教育者在对幼儿作出评价性行为时应以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管理为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来矫正幼儿的行为。 总之,幼儿教育是一切其它教育形式的基础,所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现今已有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幼儿教育事业从业者努力改变的,希望今后不久幼儿教育事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谛,这种理念其实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的教育”的延伸。本文以教学实例阐述了幼儿教师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如何践行“爱满天下”的理念,让幼儿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满天下;鼓励教育;换位思考;榜样教育 “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爱”,学校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引导每一位教师学会用爱心滋润幼儿的心灵,用爱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爱满天下”教育思想也是符合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一思想。 1发现优点,以励动人 毋庸置疑,教师应该是爱的化身。都应该是非常热爱每一位幼儿的。而且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爱,并且将这种爱用行动反馈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会喜欢你,只有让孩子喜欢你,那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作用。那么到底老师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有很多老师都认为,幼儿的缺点一定要经过批评才会改正,幼儿的优点就算是不夸奖也不会丢失。因此,教师总是喜欢否定、批评幼儿,却很少肯定、表扬幼儿。其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们爱学生首先要有一颗像妈妈一样的心,然后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上学期我带的是个小班,幼儿刚入园经常会有哭闹不肯上学的。看着孩子们哭闹着要找妈妈,我的心里也觉得非常难过。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蛋,给他们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对刚深入小班的孩子来说午睡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我班的潘欣慧小朋友就是这样。每到午睡时间,别的小朋友都躺下睡觉了,潘欣慧却总是一个人在床边偷偷的小声哭泣,我走过去亲切的问道:“慧慧,你怎么哭了?”可是她一句话也不肯说,反而“哇”的大哭起来。我轻轻的拍拍她的背让她别再哭了,并告诉她:“慧慧,你想妈妈了对不对?在幼儿园里你可以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让老师陪你一起睡觉好吗?”潘欣慧看看我又低下头去,轻声的说:“可是我在家睡觉时妈妈总会握着我的手!”我摸摸她的头亲切的说:“那老师握着你的手睡觉好吗?”她高兴的点点头,不一会儿,潘欣慧就握着我的手甜甜的进入梦乡了,此时我也觉得非常幸福……之后每到睡午觉时,潘欣慧总会搂着我的胳膊睡。有一天,又到午睡时潘欣慧突然对我:“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心里甜甜的,觉得无比欣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孩子充满爱心,时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像家的一样的温暖。 2心理换位,以善待人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老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总是埋怨:现在的小朋友为什么都那么淘气,上课不认真听,总是想着玩,不好好学习!假如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每次严厉的批评学生后,我心里总会觉得难过,非常自责。经常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太过简单粗暴了?这样会不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呢?毕竟他们的年纪较小,在成长过程中偶尔犯点小错也是必然的。学生的约束力、自制力差,经常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所以我时常会督促自己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教育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呢?我经常会偷偷的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 3以身作则,榜样示人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他指出“要人做好,必先自做;重师首先师之自重。”作为一名老师,除了知识能力、业务水平方面,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们面前塑造一个好形象,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全心全意的师爱教育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一件事情给笔者留下特别深刻印象:一天带领孩子户外活动,隔壁班的马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去领活动器械,我有事叫她:“小马、小马!”可能是因为太吵,马老师没有听见,所以没有理会我。班里的几个孩子见此,立即大声喊“小马、小马”。我非常吃惊,对他们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喊老师的名字呢?这样多没礼貌呀!”孩子们停止了叫喊,但是脸上却充满疑惑。这时,一个小男孩撅着嘴巴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叫她的名字你却能叫呢?而且我们是帮你叫,但是你却反而批评我们,哼!”这个小男孩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的深。此后,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都坚持以身作则,比如:晨间接待时主动向幼儿说早安;洗手、上下楼梯时主动说“你先请”,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午睡起床及放学前,我都会帮助幼儿整理仪容仪表,并鼓励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并且我会主动向帮助我的小朋友说谢谢,千万别小看这句不起眼的鼓励或称赞,他们会给孩子们树立勇气和信心。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践行着“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坚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作为教师更要努力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我们心中“爱”的信念,把满怀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撑起爱的蓝天。 作者:张纯红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幼儿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应用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作者:薛国玲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幼儿教育理念及教学经验与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各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制定特色教研课题,以“关爱、教育、发展”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突出科学启蒙,寓教于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礼仪、礼貌方面的引导,在互动、游戏、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健康的人格形成,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性与需要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尊重幼儿的独特兴趣,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儿童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教师应该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看待儿童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理解、耐心引导孩子的日常性错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知,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定班级特色教学计划 幼儿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和服务教师的个性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幼教工作能力水平。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教学业务调研,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公安、消防、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讲座,更新知识和观念,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是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工作目标的前提与保证。 三、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兴趣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针对幼儿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尽量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具体真实的生活情景,改编、创编一些简单、重复而有趣味的儿歌,并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使语言同时成为幼儿的学习工具,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卫生、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例如:(1)品德培养。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心,利用《好娃娃》这首儿歌让幼儿学会关心长辈。“爷爷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搬凳坐,我给奶奶倒杯茶,爷爷奶奶齐声把我夸!”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动作,很快就记住了儿歌内容,灌输了良好的品德教育。(2)生活习惯培养,利用儿歌《摇呀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两只小手放放好;闭眼睛,轻轻拍,娃娃不吵也不闹。”儿歌以拟人化的口吻,明确了幼儿自己睡觉时该做什么。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卫生习惯培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利用儿歌《洗手歌》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卷袖子,洗小手,自来水,细细流。左手搓,右手搓,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看看谁的小手最干净。”为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哼着《洗手歌》,按照儿歌的内容步骤洗手,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4)学习习惯培养。教师应该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学好样》这首儿歌就引导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唱歌要学百灵鸟,迎着春风多美妙。”幼儿在重复念儿歌的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走、如何坐、如何唱,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教育中积极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激发孩子的友爱、互助的情感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情感入手,启动“爱心”的教育活动,利用“教师节”“儿童节”“元旦节”等重大节假日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主题活动,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准备、承担角色,激发学生间交往过程中相互关爱、互助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幼儿的自制力、自信心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整体环境观 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除了为学生创建平等、宽松的心理氛围外,还应为学生创建安全、和谐、开放的整体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其它电教手段,为幼儿提供更为立体、全面的信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的因素。通过每日电话追踪,每周板报,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幼儿教育科学方式,强化安全、疾病预防等科普知识,不断培养、巩固、发展家园共育机制。 作者:邹丽丽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幼儿园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品格养成中的运用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将儿童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优良品格。通过有准备的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启发和引导作用协助孩子的自我发展,发挥儿童自身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形成和培养孩子的健全品格,蒙氏教育的教学法精髓在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幼儿喜欢上学、热爱学习的态度。孩子在不断的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和参与运用蒙氏教学内容,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从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从而创新和建构完善的品格。从小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不仅是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教育;品格;思考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3岁看小,7岁看老”,也就是说幼儿时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3岁--7岁这个阶段养成的品格会影响和跟随人的一生。《狼孩》的故事人尽皆知,当狼孩刚刚被人们发现的时候,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用牙撕开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时手脚并用,不会语言,只会像狼一样嚎叫,就是因为在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与狼生活养成了狼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狼孩适应了人类生活,用了两年学会简单会话,用五、六年的时间学会走路,但跑的时候还会手脚并用,直到死也没像健全人一样说话,《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儿为中心利用预设教育环境教育为特色,培养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让我们借鉴和思考。 1.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 1.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孩子专注度、秩序感、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文化教育五个方面内容。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训练,以培养其良好习性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教育结合感官教具培养孩子对感官的敏锐;数学教育通过由少至多量的比较然后引入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操作,从而介入四则的运算的数学基础;语文教学方面强调拼音、笔顺语言表达等母语教学,同时培养英语入门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备了植物、动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玩教具教孩子学习怎样照顾动植物、认识自然、了解环境和宇宙万物的奥秘。 1.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主、注重完全人格的培养、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学习、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等特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专门为孩子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儿童世界”。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的启发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教具进行教室分区的环境情景教学,蒙氏教室是缩小版社会的雏形,孩子通过学习如何分享和学会知识技巧并懂得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和如何领导别人。通过学习动作、感觉、语言、技能和道德发展等,使儿童形成一个身心统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独立人格。认为儿童具有无限的潜能,其生命的最终发展是走向独立,应着重培养孩子健全独立的品格。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练习如五官感觉练习、生活基本能力练习、智能练习等方式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础。 2.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念培养幼儿人格的思考 2.1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园是是幼儿通过班级形式组成的“儿童之家”,幼儿园内教学布置按日常生活区、感官区、美术区、语言区、数学区、自然区、情景游戏区等不同功能组成的“区角教育”又仿佛儿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儿童社会”通过创设了温馨舒适和优美和谐的“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敢做、敢说、敢想,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幼儿通过自我校正和自我学习,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孩子是老师的影子,要塑造幼儿的品格意识首先要塑造教师的品格意识和提高教师的品格素质,这样才能让儿童通过对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终形成内化。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有高尚的品格和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去发现和创造,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设施和活动材料。积极为幼儿的成长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优秀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谐优化发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园同步教育对幼儿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不好的习惯和毛病往往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溺爱和宠爱造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孩子在引起争执时经常会说“妈妈就是这样说的”、“爸爸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老师告诉这样的做的”充分说明家长和老师行为、语言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对待孩子不要过度保护、溺爱娇纵和包办代替等行为。幼儿园在课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的优秀品格教育,幼儿会通过学校的蒙氏教育学习和体验回到家庭就会自觉地实践、模仿和情景再现。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还要大胆而耐心地给孩子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园同步相得益彰,并鼓励幼儿让幼儿懂得沟通、交流、分享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作者:李景辉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中心园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重建 【摘 要】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社会公民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一、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这些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运行至今,已经逐渐显现出危机:①关于智慧和知识的关系处理。幼儿教育应包含知识和发展智慧两个方面,君子不器,这是孔子说的,所以,幼儿教育应主要侧重于智慧的养成而不应过早地涉及知识或素质的培养。但在各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知识代替智力的现象,各类名目繁多的幼儿教育培训多如牛毛而我们的家长们也对此兴致极大,这个现状便是时下我国幼教的明证;②德育工作过于概念化和形式化。我国关于人才的定义是“又红又专”,而实践中,我们对品德教育的效果关心不够,以致不少幼儿缺乏做人的基本要素――爱心。同时,我们的品德教育不是先从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开始,而是授予一些空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概念,幼儿品德教育,无疑成了空中楼阁;③父母既过分宠爱又过多管制。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人在幼儿阶段必然有很多必过的坎坷和困难,一如唐僧西天取经必经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但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其结果便可能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同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其结果便可能是: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 二、幼儿教育问题的原因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 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论是国家、社会、或是个人,都希望教育使人成材。但问题是使人成材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群的社会人。如果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使人成材,并且让这种思想成为流行的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在实践中会演变出这样一个事实: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而不管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德性就成了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其后果是,每个学生在教育体制中完成教育后,或许会拥有各种技能,但很难有健全的人格。 但问题是,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的流行观念认为,名和利就代表着成功,所谓“成功人士”就是赚了钱,出了名的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学生的分数越高,老师就越认为他是好学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是追求学生成绩。 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三、幼儿教育观之重建 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幼儿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并以此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以人的成长为教育价值取向,让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品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以培养他的幸福感并由此让他幸福的生活着。不管教育有何种功用和贡献,有一个很世俗的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材,成不了人就成不了材,即使他拥有超强的技艺,也同样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成人”指的是具有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身心条件,诸如形成良好的品德、崇高的责任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正常的智力水平等,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对从事何种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并延续前者。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或价值取向是人的成长而长成,通过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精髓不是要学生学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知识是绝对的,社会是不停变迁的,人是能动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了正确和清楚的观念,他就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加以完善,使他成为他自己。卢梭关于幼儿教育是社会人的教育理念是具有优越性并值得人们采纳吸收的。 因为,卢梭提出了最好的解决之道:一、“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对幼儿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未来的社会人看待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栋梁对待;二、“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指出,人的心灵起初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印记,没有任何偏见和观念,人们的一切知识观念都建立在经验上。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教学生认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灵玷染上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因为,根据冯・哈耶克的观点,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情,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事情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人的无知没有什么坏处,但谬误却是极其有意害的。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 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谛,这种理念其实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的教育”的延伸。本文以教学实例阐述了幼儿教师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如何践行“爱满天下”的理念,让幼儿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满天下 鼓励教育 换位思考 榜样教育 “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爱”,学校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引导每一位教师学会用爱心滋润幼儿的心灵,用爱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爱满天下”教育思想也是符合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这一思想。 1 发现优点,以励动人 毋庸置疑,教师应该是爱的化身。都应该是非常热爱每一位幼儿的。而且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爱,并且将这种爱用行动反馈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会喜欢你,只有让孩子喜欢你,那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作用。那么到底老师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有很多老师都认为,幼儿的缺点一定要经过批评才会改正,幼儿的优点就算是不夸奖也不会丢失。因此,教师总是喜欢否定、批评幼儿,却很少肯定、表扬幼儿。其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们爱学生首先要有一颗像妈妈一样的心,然后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上学期我带的是个小班,幼儿刚入园经常会有哭闹不肯上学的。看着孩子们哭闹着要找妈妈,我的心里也觉得非常难过。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蛋,给他们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对刚深入小班的孩子来说午睡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我班的潘欣慧小朋友就是这样。每到午睡时间,别的小朋友都躺下睡觉了,潘欣慧却总是一个人在床边偷偷的小声哭泣,我走过去亲切的问道:“慧慧,你怎么哭了?”可是她一句话也不肯说,反而“哇”的大哭起来。我轻轻的拍拍她的背让她别再哭了,并告诉她:“慧慧,你想妈妈了对不对?在幼儿园里你可以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让老师陪你一起睡觉好吗?”潘欣慧看看我又低下头去,轻声的说:“可是我在家睡觉时妈妈总会握着我的手!”我摸摸她的头亲切的说:“那老师握着你的手睡觉好吗?”她高兴的点点头,不一会儿,潘欣慧就握着我的手甜甜的进入梦乡了,此时我也觉得非常幸福……之后每到睡午觉时,潘欣慧总会搂着我的胳膊睡。有一天,又到午睡时潘欣慧突然对我:“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心里甜甜的,觉得无比欣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孩子充满爱心,时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像家的一样的温暖。 2 心理换位,以善待人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老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总是埋怨:现在的小朋友为什么都那么淘气,上课不认真听,总是想着玩,不好好学习!假如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每次严厉的批评学生后,我心里总会觉得难过,非常自责。经常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太过简单粗暴了?@样会不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呢?毕竟他们的年纪较小,在成长过程中偶尔犯点小错也是必然的。学生的约束力、自制力差,经常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所以我时常会督促自己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教育自己怎么帮助自己呢?我经常会偷偷的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 3 以身作则,榜样示人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他指出“要人做好,必先自做;重师首先师之自重。”作为一名老师,除了知识能力、业务水平方面,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们面前塑造一个好形象,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全心全意的师爱教育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一件事情给笔者留下特别深刻印象:一天带领孩子户外活动,隔壁班的马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去领活动器械,我有事叫她:“小马、小马!”可能是因为太吵,马老师没有听见,所以没有理会我。班里的几个孩子见此,立即大声喊“小马、小马”。我非常吃惊,对他们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喊老师的名字呢?这样多没礼貌呀!”孩子们停止了叫喊,但是脸上却充满疑惑。这时,一个小男孩撅着嘴巴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叫她的名字你却能叫呢?而且我们是帮你叫,但是你却反而批评我们,哼!”这个小男孩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的深。 此后,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都坚持以身作则,比如:晨间接待时主动向幼儿说早安;洗手、上下楼梯时主动说“你先请”,并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午睡起床及放学前,我都会帮助幼儿整理仪容仪表,并鼓励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并且我会主动向帮助我的小朋友说谢谢,千万别小看这句不起眼的鼓励或称赞,他们会给孩子们树立勇气和信心。 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践行着“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坚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作为教师更要努力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我们心中“爱”的信念,把满怀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撑起爱的蓝天。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试谈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作者从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含义及特征谈起,对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对其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了国外幼教理念本土化的目标和原则。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教理念 本土化 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引入国外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催生国际导向,培养幼儿的国际意识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开展国际化课程内容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形式,有助于弥补长期以来幼儿教育过于理论化的不足,对于培养幼儿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有所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较晚,其在利用外来理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笔者在反思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原则,希望为幼教工作者更好地借鉴先进教育思想提供帮助。 1.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基本观点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教育应以倾听、行走、触摸等感官训练为主,以此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技巧。通过作业,幼儿自然会学会自觉、谨慎,学会依靠自己、尊重他人,学会服从与自我约束。由此可见,蒙台梭利主张通过作业让幼儿从自由到服从秩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按教育内容划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可分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五大领域。其中,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基本社交、维护环境,培养注意力与耐心;感官教育包括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培养比较、判断、观察能力;数学教育包括认识数字,培养基础逻辑能力;语言教育包括听说训练,培养基础语言能力;自然人文教育包括美术、自然、音乐方面的教育,主要用于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身边的世界。 (2)瑞吉欧方案教学。 瑞吉欧方案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民主管理与合作。在幼儿学校中,幼儿与教师没有任何层级区别,所有人都平等合作,获得“家”一样的感觉。二是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不制订固定的教学计划,强调生动而灵活的“实习”,帮助幼儿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多样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采用手势、姿态、动作、绘画、音乐、雕塑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四是开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置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学习、相互合作。 (3)英国早教体系。 英国早教体系的核心是游戏,主要思想包括:①福禄贝尔哲学:将孩子看做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将其行为放到环境背景与关系中综合考虑,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②列夫・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表现出参与社会的动机、技能或态度,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大多超过其实际年龄;③苏珊・艾萨克的经验主义理论:教学组织应当是基于活动而非静止的因素,对于儿童行为的观察应当在有组织的活动下。 2.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内涵 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就是在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和幼儿教育目标展开适应性实践的过程,其涉及教学管理、课程内容、教学体系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并非对他国办学理念、模式的单纯模仿,更多的是在肯定民族教育传统基础上的借鉴,最终目的是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扩大其国际影响,为培养具有世界眼界同时又具有中国灵魂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信息融通的过程,需要打通国内同国际的交流通道,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所谓理念的本土化实质上就是思想的输入与改造,国内幼儿教育机构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设备及时了解国外的幼儿教育进展,进行自我调整与信息反馈,以包容的态度引进多元的国际幼儿教育文化。 (2)共享性。 共享性即资源的共享。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是各类资源的共享,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等。各类幼儿教育机构通过资源的共享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转化为教学成果,如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讲学活动,聘任外国教育专家担任园长、教师等,利用人才的共享实现理念的本土化。 (3)融合性。 理念的本土化并非只是单纯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同国内实际的融合。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会有不同的处事方式和价值观,这些意识层面的东西在引入国内的同时要克服文化习俗、认知习惯的差异,这就少不了两者之间各取所需的融合。如欧美为代表的幼儿教育理念倡导自由表现,而中国传统观念中则教导孩子守规矩,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并非是冲突、对立的存在,教师要吸取自由理念中的积极部分,给予孩子们规则范围内最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既能学会遵守规则,不妨碍他人,又能释放天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充实国内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思想。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就是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形式之一,其对于丰富我国幼儿教育理念,奠定国际化教育的基础,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具有积极意义。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能够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适应国际化趋势的能力、文化认同力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促进孩子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语言教学为例,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在幼儿时期接受多种语言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接受能力,τ谄浣来的语言学习、国外文化学习很有益处。 5.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问题 (1)形式较多,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进国外幼儿教育理念,但实践结果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为三点:一是现实背景同国外幼儿教育理念差距太大。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之上,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底蕴、办学条件等都同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实施条件差距较大,在不进行基础条件积累的情况下,盲目引入先进理念,难以实现本土化的需求。二是办学理念仍不成熟。我国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办学理念,对先进理论的汲取、对国际化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计划的长远规划等都缺乏科学化的思路。因此,在国外教育理念本土化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论证和周密的考虑,容易造成方向性的偏差。三是发展机制不成熟。幼儿教育是一项有组织的、系统性的行为,需要一个可靠的发展机制保障。但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仍以追求商业利益为主要目标,缺乏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的长效机制,教学理念的延续性较差。 (2)照搬照抄,盲目跟风。 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在引进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时,更多的是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缺乏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良机制。尤其对于幼儿教育理论、管理制度等经验性较强的东西,大多照搬照抄。如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幼儿教育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合作时,本土幼教机构单方面引进国外经验,对于管理条款和教学模式直接翻译过来就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不仅对从未接触过国外教育理念的教师来说充满挑战,还容易让处于本土化环境中的幼儿产生抵触心理。以国内较为流行的高瞻课程、斑克杰早教方案、瑞吉欧方案教学、蒙台梭利课程为例,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对上述教学思想盲目引进,教学主线不突出,搞成一锅“大杂烩”,殊不知,高瞻课程已经逐渐被淘汰,瑞吉欧课程的实践性较弱,蒙台梭利课程虽然操作性强,应用广泛,但有许多教具操作方面的注意事项,且需要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由此可见,国内对于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本土化仍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刻了解其实质,盲目照搬照抄而不考虑实际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容易走入浪费教学资源的尴尬境地。 (3)幼儿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过程中,教师是理念改造和实施的主体。但目前,我国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幼儿教师还很少,很多教师幼师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幼教机构执教,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培训,加之在岗培训机会有限,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我国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师或是直接选聘英语专业学生或聘请外教,其余教师并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这就对构建双语化的教学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6.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视野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幼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剖析当前国外幼儿教育理念本土化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对策,更好地将先进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 要】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 一、幼儿教育概述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这些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运行至今,已经逐渐显现出危机:第一,关于智慧和知识的关系处理。幼儿教育应包含知识和发展智慧两个方面,君子不器,这是孔子说的,所以,幼儿教育应主要侧重于智慧的养成而不应过早地涉及知识或素质的培养。但在各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知识代替智力的现象,各类名目繁多的幼儿教育培训多如牛毛而我们的家长们也对此兴致极大,这个现状便是时下我国幼教的明证;第二,德育工作过于概念化和形式化。我国关于人才的定义是“又红又专”,而实践中,我们对品德教育的效果关心不够,以致不少幼儿缺乏做人的基本要素――爱心。同时,我们的品德教育不是先从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开始,而是授予一些空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概念,幼儿品德教育,无疑成了空中楼阁;第三,父母既过分宠爱又过多管制。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人在幼儿阶段必然有很多必过的坎坷和困难,一如唐僧西天取经必经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但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其结果便可能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同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其结果便可能是: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 二、幼儿教育误区之根源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 但问题是,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的流行观念认为,名和利就代表着成功,所谓“成功人士”就是赚了钱,出了名的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学生的分数越高,老师就越认为他是好学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是追求学生成绩。 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三、幼儿教育观之重建 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幼儿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并以此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以人的成长为教育价值取向,让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品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以培养他的幸福感并由此让他幸福的生活着。不管教育有何种功用和贡献,有一个很世俗的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材,成不了人就成不了材,即使他拥有超强的技艺,也同样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成人”指的是具有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身心条件,诸如形成良好的品德、崇高的责任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正常的智力水平等,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对从事何种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并延续前者。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或价值取向是人的成长而长成,通过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精髓不是要W生学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知识是绝对的,社会是不停变迁的,人是能动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了正确和清楚的观念,他就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加以完善,使他成为他自己。卢梭关于幼儿教育是社会人的教育理念是具有优越性并值得人们采纳吸收的。 因为,卢梭提出了最好的解决之道:①“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对幼儿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未来的社会人看待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栋梁对待;②“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指出,人的心灵起初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印记,没有任何偏见和观念,人们的一切知识观念都建立在经验上。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教学生认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灵沾染上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 因为,根据冯・哈耶克的观点,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情,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事情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人的无知没有什么坏处,但谬误却是极其有意害的。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认为知。正是由于幼儿涉世不深,对人对事大体是处于一种无知状态,所以幼儿没有犯错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幼儿而言,其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其生存和幸福,所以,在评价所有一切自然的物和人造的东西时,他所根据的是它们对他的用处以及它的安全,生存和舒适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他的话语都忠于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心意,是否需要是幼儿作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幼儿是不会加以考虑地,也没有能力加以注意,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常识:幼儿没有判断能力,其行为的作出是以其喜好和需要为动力和出发点,教育者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教育者在对幼儿作出评价性行为时应以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管理为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来矫正幼儿的行为。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简论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社会公民 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1.幼儿教育之现状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 2.幼儿教育误区之根源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3.幼儿教育观之重建 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幼儿教育而言,就是要"以人为本"并以此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以人的成长为教育价值取向,让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精神品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以培养他的幸福感并由此让他幸福的生活着。不管教育有何种功用和贡献,有一个很世俗的事实是: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所谓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材,成不了人就成不了材,即使他拥有超强的技艺,也同样会被社会边缘化。而"成人"指的是具有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身心条件,诸如形成良好的品德、崇高的责任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正常的智力水平等,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对从事何种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后者只有在前者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并延续前者。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或价值取向是人的成长而长成,通过教育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精髓不是要学生学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知识是绝对的,社会是不停变迁的,人是能动的,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了正确和清楚的观念,他就能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加以完善,使他成为他自己。卢梭关于幼儿教育是社会人的教育理念是具有优越性并值得人们采纳吸收的。 因为,卢梭提出了最好的解决之道:一、"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对幼儿教师来说,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未来的社会人看待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栋梁对待;二、"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指出,人的心灵起初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印记,没有任何偏见和观念,人们的一切知识观念都建立在经验上。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教学生认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灵玷染上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误。 因为,根据冯・哈耶克的观点,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情,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事情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一个人的无知没有什么坏处,但谬误却是极其有意害的。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认为知。正是由于幼儿涉世不深,对人对事大体是处于一种无知状态,所以幼儿没有犯错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幼儿而言,其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其生存和幸福,所以,在评价所有一切自然的物和人造的东西时,他所根据的是它们对他的用处以及它的安全,生存和舒适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他的话语都忠于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心意,是否需要是幼儿作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损害以及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幼儿是不会加以考虑地,也没有能力加以注意,所以教育者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常识:幼儿没有判断能力,其行为的作出是以其喜好和需要为动力和出发点,教育者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就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教育者在对幼儿作出评价性行为时应以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管理为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来矫正幼儿的行为。 总之,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放羊式教育,牧羊人保证幼儿生存安全的条件下,应该处于一种无为状态,至于羊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样吃和是否吃,都遵从羊的感觉而不加干涉,使得它的需求取决于他的能力。在道德上,只需要防止他勿入歧途而不需要刻意教导他善恶的观念。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创新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形式,结合幼儿园自身特色,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管理工作,提高办园质量,促使幼儿园可持续性、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幼儿教育;理念;发展 从幼儿园发展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发展模式事关幼儿园的命运。在总结了多家幼儿园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园的发展历程和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加一”联创发展模式。所谓“三加一”联创发展模式就是在“自身发展、家园发展、社区发展”的基础上联系创新的发展。使多方在同一个基础上达到共赢。 一、幼儿园管理创新模式的创建 幼儿园要有所发展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自身发展是该发展模式中的核心理论。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一方面应该要具备完备的配套设施。如游戏设施,教学设施,饮食设施、启蒙设施、休息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从外部着手,首先就要把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提高,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轻松、安全、快乐的保教环境:另一方面应该要具备高素质的教管队伍,从管理者到施教者,如提高管理者的保教意识,施教者的文化意识,后勤部的服务意识等。把幼儿园的软件实力更新,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活跃、开心、积极的学乐环境,如:定期对保教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加强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内外矛盾相结合的发展观点。 在教育发展中,我们遵循依法治教的原则是顺应政策发展的具体反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不断的快速发展,幼教事业也异军突起,国家对幼教事业的政策援助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对于很多幼儿园来说既是历史机遇,也是实际挑战。幼儿园如何打造自身建设使其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事业单位是幼儿园的重要课题。顺应政策发展的潮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关系到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去与何从、机遇与挑战,是现今幼儿园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适时合理的运用政策的发展,必须坚持机遇与挑战相统一的原则。 二、“尊重”是幼儿教育创新的灵魂 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制度时,既要达成规范化化。又要体现人性化,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贤师良母”,具备天使般博爱的心胸。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的爱有如温暖的阳光,播撒在他们的心上。孩子的行为千变万化,性格迥然,这就需要老师具有独到的爱心,给予孩子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需要,选择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把内容和任务设计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活动和任务应该是可供幼儿探索的、有趣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希望他们发现的某种现象、某种规律或某些问题等。同时,幼儿在完成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性和受挫能力得到了锻炼。 对于孩子,我们都可以一视同仁,那么我们的老师也一样需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示对他们关注、接受和鼓励。那么,作为领导者更应该时刻的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在关注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改进管理的办法,升华我们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层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在狠抓“硬件”配套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组织教师研究新形势对幼教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 三、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各种综合能力 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认真地做好记录。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巧妙地进行引导,向幼儿提出一些互不相容的或缺少某些因素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给予指导,使他们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旁观者,活动的任务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反映。及时的进行调整,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等品质。 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师就必须参与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的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努力积累有效的指导活动的理论和技术。积极撰写经验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 创新作为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新的世纪。在未来的知识化社会,它将有着深远的意义。创新体现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中,应该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代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成为一名创造型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将使幼儿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虽然当前幼儿教育的方式、内容、以及家长学校的配合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思想的引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的得到解决,幼儿教育的完善和提高必然将在未来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幼儿;教育理念 前言:新课改要求教育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中这一理念正在被全面的执行和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将以素质教育为主,树立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幼儿教育理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脱离了幼儿的范畴,家长和老师拔苗助长的行为使得幼儿教育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有三点。 教学内容问题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范畴,一些幼儿园为了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甚至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了小学水平。这样做就算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压抑了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而且幼儿好奇心旺盛,提出一些看似幼稚和奇怪的问题是幼儿的特点,也是他们进步和走向成熟不可或缺一步,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教学需要,不许孩子提出与教育内容不相关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1]。 教育方法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想法和特点,然而一部分幼儿教师为了统一的教学管理,不重视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不赞同他们的独特个性,习惯性的以标准化的规范要求孩子去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但磨灭了孩子们的天性,还有可能扼杀了孩子们发现自身天赋的可能。 (三)家校教育脱节问题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一些家长将孩子放在幼儿园之后就听之任之,将孩子的教育管理任务完全交给学校,这种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很可能给幼儿带来负面情绪,甚至是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应的策略分析 确定教学内容 幼儿阶段不仅是孩子们人生的开始,还是他们各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2]。孩子们在这一阶段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幼儿阶段很好的塑造孩子们的品质和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和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时,应将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把知识的传授放在次要地位,让孩子能够轻松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家校间的有效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完整体系,二者同样的不可或缺、同样无可取代。当有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时,幼儿园应用平等、合作的态度积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引导他们认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这一过程中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弥补孩子曾经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受到的影响,为孩子建造完整的教育体系。 幼儿教育应遵守的原则 兴趣第一原则 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玩耍在他们心中没有分别。新课改理念强调以新的、差异式的教学方式突出趣味性,教师和学校应该提高对趣味性教学的重视程度,贴近孩子的天性,科学的引导孩子们的兴趣方向,使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像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 肯定性原则 幼儿的内心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他们通常对教师十分依赖,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提什么问题,多以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这样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 平等原则 新课改中要求师生间应该平等交流、融洽关系。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应学会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彼此合作、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好朋友、好玩伴的身份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交流,切身体会每个孩子的品质和性格,让孩子们理解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结论:近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眼光也扩大到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的各个教育阶段。由于现在家长对幼儿学龄前教育的品质越来越看重,在新课改下幼儿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各种新的教学策略被应用到幼儿教育里,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增砖添瓦,虽然当前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个别问题,但相信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体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阳光。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社会公民 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犹如大厦之地基,大厦能否历经风雨而依然不倒,就取决于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或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1.幼儿教育之现状 上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欧美的色彩并影响至今,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袭欧美,这些幼儿教育理念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对人的智力或智能的培训,但这个特点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因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要拥有智力之外,还要有很多非智力的东西(比如情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出现人格的分裂或人的异化。这些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运行至今,已经逐渐显现出危机:父母既过分宠爱又过多管制。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人在幼儿阶段必然有很多必过的坎坷和困难,一如唐僧西天取经必经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但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其结果便可能是: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同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其结果便可能是: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 2.幼儿教育误区之根源 造成幼儿教育如此现状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明白,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个体的多元性而显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别是幼儿教育理念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必须包涵和丰富人的个性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幼儿教育理论,其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与主体无关,主体也不是与客体分离,而且,往往正是主体对客体的参与才使得其对象能被认识,其真理能被理解。 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论是国家、社会、或是个人,都希望教育使人成材。但问题是使人成材不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群的社会人。如果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使人成材,并且让这种思想成为流行的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在实践中会演变出这样一个事实: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而不管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德性就成了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其后果是,每个学生在教育体制中完成教育后,或许会拥有各种技能,但很难有健全的人格。 但问题是,包括很多教师在内的流行观念认为,名和利就代表着成功,所谓"成功人士"就是赚了钱,出了名的人,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学生的分数越高,老师就越认为他是好学生。这种观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是追求学生成绩。 自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以其精确性而风靡全球。不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研究进路。但对幼儿教育理论带来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割裂。 3.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我的教学中,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3.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每天我都会给小朋友留一个搜集小故事的作业,第二天讲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 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我都会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会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 3.2挑错误比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学习很多儿歌,而且小朋友对儿歌的内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 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总之,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放羊式教育,牧羊人保证幼儿生存安全的条件下,应该处于一种无为状态,至于羊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样吃和是否吃,都遵从羊的感觉而不加干涉,使得它的需求取决于他的能力。在道德上,只需要防止他勿入歧途而不需要刻意教导他善恶的观念。 幼儿教育理念论文: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则起主体作用。幼儿教育是人类最早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模式构建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地点,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存在部分误区和弊端。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探索。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目标定位要恰当,要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不得与儿童发展相冲突,以避免后续教学活动设计的失效。其次,目标要在幼儿最近发展可实现区域内,切忌定位偏高或过低。再次,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避免目标定位虚空。例如,在儿童故事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能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就过空、过大,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教学目标要具备综合性,可体现多学科的整合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且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其重点目标要突出,目标整体可适当动态调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幼儿教学目标主要应集中在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上。 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受到地方特色、社会文化、幼儿年龄、心智发展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将其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在体现其教育价值的同时,还要突出内容的趣味性、真实性,保证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在幼儿所在地选择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大且适合学前幼儿年龄特征的教材,以确保这些教材能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支持幼儿的自主活动和探索,使之获得直接经验和愉快的体验。教师也可指导幼儿动手制作一些教学材料,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其观察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理解科学的奥秘,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获得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爱生活、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3.设计有效教学方式 (1)懂得科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课堂秩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时间管理,将时间更多地用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师幼互动和相关活动上,尽量减少用于课堂管理和维持秩序的时间,以实现教学时间的最大化。 (2)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做到表达清晰、语言概要、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要以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的热情,形成教学语言艺术性和教学内容教育性的有机整合。 (3)教学方式应是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教学本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幼师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交流、沟通和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不仅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要确保幼儿可以有效地参与其中,以此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探索和感悟,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在幼儿满怀激情的投入中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实施幼儿教学模式的途径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2.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 幼儿每天进行的进餐、睡眠、散步、入厕、玩耍等例行活动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活动不仅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保证其健康成长,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教育因素,教师应学会积极发现和开发其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和教育幼儿,促进其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活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教育的契机,而且高频率地接触将直接促成主动学习动力的形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进行教育,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午餐时,教师可在一旁观察是否有幼儿挑食或浪费食物,对这类孩子要耐心讲解,让他们认识到这种不良习惯的后果,从而帮助他们改掉这种习惯。 3.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一日之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应寓教于游戏之中,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游戏的虚构性、具体性、自主性以及社会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征与学习特点,满足了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中的竞争与胜利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挑战意识,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坚定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同时,大规模的游戏作为社会集体的一种虚拟,要求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密切配合,幼儿在游戏的同时逐渐形成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刚开始时,肯定会出现幼儿只顾着玩而忘记自己职责的现象,经常出现没有“警察”指挥,“司机”就会撞到“行人”,但通过多次角色扮演后,幼儿便会形成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坐公交”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觉排队上车,不争抢座位,而且培养了友善、谦让、宽容、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4.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一次教学活动的最终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提倡的科学评价机制是教师、幼儿与家长三方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经过一天的教学,教师通过记录幼儿的实际表现来进行终结性评价,对于自身教与幼儿学进行了肯定,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完善教学的措施,优化教学效果;幼儿根据自身的表现,提出对自己满意的地方,以增强自信心和肯定自我价值,而对于不足之处则要尽力改善,逐渐完善自己;家长虽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对于教师教与幼儿学有评价的权利,家长与教师应密切联系,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积极与教师配合,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并根据幼儿在家的日常表现给予评价,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幼儿教学是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一种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是以幼儿的生命特质与生活意义为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的。因此,幼儿教学要以幼儿健康成长的主要教学目标,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寓教于乐增强幼师、幼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幼儿在主动构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同时领悟生活的美妙和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实现个体人性与社会效能的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教育统计信息化建构问题 统计信息化是指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使用全程信息化,对统计分析、评价、预测系统进行开发利用,以实现对统计信息的深加工。高校统计信息化则是要建设体系完整的统计业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全面地为学校提供丰富的统计信息。 一、高校统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信息化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高校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相对落后,统计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电子化、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在推进高校统计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现行高校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人工操作仍是主要手段,很少依托网络,校园网的优势没有显现,人为增加了中间环节。其次,在统计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专项统计垂直管理,无法发挥信息化整体职能。最后,统计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直接造成对统计网络监督机制的缺失。 2.对高校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起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和处理系统,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对数据分析、利用和方面的功能开发不够,还远没有实现校内共享,乃至社会共享功能,并且信息化统计的决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高校统计队伍的建设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高校统计队伍建设落后是由来已久的问题,由于高校人事制度采用聘任制,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大多数统计人员只具备统计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改变习惯的非信息化统计模式和统计流程,不能熟练驾驭现代化工具,充分发挥设备功能。 二、高校统计信息化的策略 高校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为了满足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满足统计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应着重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高校统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统计模式发展高校统计信息化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统计工作进行工程化管理,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创建提升现有统计业务模式的信息平台。要调整现有的统计管理体系,强化和调整各级部门的统计职能,将各级统计工作进行规模管理,健全统计法规,以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将高校统计业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2.深度开发和利用高校统计信息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园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这些都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证硬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开发。教育统计信息化要对统计分析、利用和阶段的大力改进。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者也要强化统计分析、预测、评价功能,更多关注统计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除了要提供高校全方位发展的动态数据支撑,还要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业微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让高校统计信息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价值最大化。 3.建立一支学习、创新型高校统计人员队伍推进教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统计学、数学、教育学和工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统计队伍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自学提升职业素养和素质,掌握现代化统计工作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对购买软件能够及时更新和升级,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同时,还要培养统计人员在统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统计信息化工作规律,创新统计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其程度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统计信息化发展势必会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统计论文:试析大学科技查新统计 1材料和方法 以福州大学查新工作站保存的科技查新档案材料为统计分析信息源,从查新项目学科分布、查新项目数量、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查新项目地区分布、查新项目类型、加急查新项目等7个方面进行分类、分项统计。调查资料包括:1)科技项目查新咨询登记表;查新项目申请书;查新咨询委托单;查新报告。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查新项目数量 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了356项科技项目的查新。其中,2007年完成93项,2008年完成263项。通过对查新项目数量的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科研技术的发展速度。 从查新数量上看,2008年的查新项目数量较2007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1)福州大学查新站成立于2007年初,在建站之初,对查新站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福州大学有这项业务范围。随着查新站不断为查新客户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查新工作为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认可,查新项目数量有了大的提高。2)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 2.2查新项目学科分布 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统计,根据学科分布比重可分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轻工业、手工业,医药、卫生,生物科学,交通运输,管理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建筑学和物理学等。详情见表1。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以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领域,比重分别为23.0%,18.3%和15.7%。由此,可判断福建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2.3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 根据完成的年度分析,2007年完成的9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75项(80.6%),国外查新目18项(19.4%);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61项,地市级项目4项,其他项目13项。2008年完成的26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225项(85.5%),国外查新目1项(0.4%),国内外查新目37项(14.1%);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71项,地市级项目36项,其他项目11项(如图1、2所示)。 从查新项目的范围和申请级别上看,大部分查新项目主要是进行国内查新,委托单位大多数为企业,申报的课题主要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等省、市级项目。国内外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主要是各高校,申报的课题主要是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由此,也说明了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科研项目,而企业的角色一般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者。 2.4查新项目委托单位 将356项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按照大中专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中小学、其他单位等5个类别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承接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中,企业198项,占55.6%;大中专院校130项,占36.5%;研究机构13项,占3.7%;中小学13项,占3.7%;其他单位2项,占0.5%。通过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科研单位的分布现状,发现不同单位的科研实力。 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省企业、大中专院校的查新项目数量较多,研究机构等其他单位查新项目数量较少。这说明高校在福建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正成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2.5查新项目地区分布 通过分析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分布,可以了解我省各个地区科研开发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的力量分布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按福建省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分为福州地区、厦门市、莆田地区、三明地区、泉州地区、漳州地区、南平地区、龙岩地区和宁德地区。如图3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的356项查新项目中,福州地区244项,占68.5%;泉州地区102项,占28.7%;三明地区3项,占0.8%;南平地区3项,占0.8%;莆田地区1项,占0.3%;龙岩地区1项,占0.3%。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和泉州地区,地区分布的差异与各地区的学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福建省大部分大中专院校都集中在省会福州,其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力量都比较高。同时,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地区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地区的查新项目比较多,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其中,由于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查新站都有资质开展科技查新,可承接厦门市的查新项目,因此,福州大学查新站有关厦门市的查新项目比较少。 2.6查新项目类型 将查新项目按其类型分为立项、成果、报奖、新产品和其他查新5种类型进行统计,见表3。统计结果表明,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科技立项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立研究项目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争取项目申报成功。 2.7加急查新项目 从2007年和2008年查新项目的加急情况来看,2007年加急项目45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8.4%,2008年加急项目120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5.6%,2008年的加急查新项目所占比例比2007年略有下降。由于查新项目申报时间的限制,查新委托人一般都有加急心态,希望查新时间越短越好,甚至某些查新委托人认为上午委托查新,下午就能拿到查新报告。主要原因是查新委托人对科技查新不熟悉,误把查新工作等同于简单的检索。事实上,科技查新是一项严密的科技情报工作,对查新项目要进行理解、检索、分析、比对、判断等过程,需要适当的时间。为了保证质量,查新项目的完成一般要保证至少5个工作日以上的时间。新晨 3建议 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与入股,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应该从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加大查新机构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成,以保证科技创新更上一个新台阶。 3.1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密切协作,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一方面科技查新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长期关注和跟踪一些技术和项目,并且定期反馈给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作为立项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协作,共同资助一些好的项目去申报和立项,这样可以提高申报成功率。 3.2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查新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3]。为了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查新机构应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包括查新业务咨询受理、查新工作流程制度、查新审核制度、查新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查新档案管理制度、查新人员激励机制等。 3.3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 查新机构管理人员应根据课题专业和学科类型,统一协调分配查新任务,确定将查新课题分配给相应学科专业的查新人员[4]。这样,有利于查新人员与查新委托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保证了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概率数理统计论文 1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趣味化,即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概率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是学生感觉课堂乏味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给出数学期望的定义时,可以介绍学生的平均成绩问题:五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5,80,90,85,90,求这五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五名学生成绩的概率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观察表1,学生很容易知道平均成绩为1/5×(85+80+90+85+90)=80×1/5+85×2/5+90×2/5,这即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形式。另外教师应精简例题的数量,利用有层次的例题展现知识点。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加法分布是概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授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两种方法(定义法和卷积公式法)计算X+Y型函数的分布使学生感受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然后介绍2X+Y型分布,使学生了解卷积公式不是万能的。 2教学的生活性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即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讨论概率的应用,建立形象问题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具体实际情况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成为现在学生面临的主要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怎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分析问题“根据以往的临床记录,某种诊断癌症的试验具有如下的效果:若被诊断者患有癌症,则试验反应为阳性的试验反应为阳性的概率为0.95,若被诊断者没有患有癌症,则试验反应为阴性的概率为0.95,且被试验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为0.005,问如果被试验者反应为阳性,他患有癌症的概率为多大?”这是一个题目很长的实际问题,学生一般无从下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题目中涉及几个条件和几个随机事件,只要准确描述随机事件就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问题。实际问题的多次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的启发性 教学的启发性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具体来说就是老师对上课提出的问题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主动思考之后,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比如,讲授全概率公式之前引入实例:有一批同一型号的产品,已知其中由一厂生产的占30%,二厂生产的占50%,三厂生产的占20%,又知这三个厂的产品次品率分别为2%,1%,1%,问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撇开概率知识不谈,把这个问题纯粹看成一个数学问题,也可以用中学知识解决,给学生几分钟思考的时间并适当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我们把产品在三个工厂的生产及次品情况转化为产品分布图,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次品的概率就是黑色椭圆区域在整个矩形内所占的比例,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到全概率公式。该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印象,还有助于学生对复杂全概率公式的理解。 4教学的研究性 教学的研究性,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大学教育中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应该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解决未知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图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研究密度函数图形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来研究函数图形的以下特性:(1)奇偶性(对称性);(2)单调性;(3)有界性;(4)凹凸性及拐点。接下来根据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具体形式分析密度函数图形的特性。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成功的数学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思维训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致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作者:张丽丽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数理系 大学统计论文:电力大学的科技课题统计分析 本文作者:高玉平周晓兰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查新项目的学科分布表4显示了查新项目的学科分布情况。可以看出,5年来查新项目均以电气电子自动化学科为主,占到查新总量的67%,这是和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专业特色分不开的;机械类查新排名第2,占查新总量的6.7%;农林牧渔类在5年中稳步增长,这与国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农业类课题的科研投入有很大关系;计算机技术类查新在5年中有增有减。2006年和2007年有部分学科领域科技查新尚未涉及,2008年开始查新学科已覆盖至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建筑科学和轻工纺织等各个领域。说明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学科的研究项目在逐渐增加,相关课题在不断发展,这为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数量表5显示了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数量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委托单位数量从2006年的28个增加到2010年的85个,5年中翻了2番;2007年委托单位数量增幅最大,较2006年相比增加了75%。从忠诚单位数量及其所查新量来看,2007年忠诚用户数是5个,2010年较2007年相比增加了14个,对应的查新量增长了115件。委托单位数量、忠诚单位数量及对应查新量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查新站的知名度在提高,影响范围在扩大;另一方面说明查新站已经培养起了一批忠诚用户。华北电力大学的科技查新工作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和支持,这为查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6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性质表6显示了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性质统计情况。可以看出,5年来查新项目主体以高校为主,其委托查新数量达到773件,占查新总量的58.6%,表明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成为查新项目的主要来源;企业委托查新项目逐年增加,5年累计完成416件,企业和高校成为查新源的依靠力量;科研院所在5年中委托查新项目变化不大;2009年中学委托查新项目数量是2006-2008年总和的2倍,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在激发中学生发明或技术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为查新机构带来了利好。 查新服务存在的问题 宣传力度不够,查新项目数量相对较少根据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年检情况通报上显示,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指出存在的问题中都包括未能对校内科研人员和社会进行很好的宣传。发生在我站的一个真实情况就是如此:有一位河北农业大学的教师直到2010年才知道我校具有查新站资质。这说明我站在宣传力度上亟需加强。再看查新课题数量,从纵向上看,该站接受查新项目逐年增加,尤其校外查新数量增加很大;但从横向上看,与其它院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以江南大学为例,2008年其查新课题达到824件,高于我校2009-2010年查新课题的总和。由此可见,如何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宣传来改善查新数量不足的状况是我站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查新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我站查新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69.2%,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61.5%。知识性员工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查新人员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特殊性,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倾向于拥有宽松、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因此,当前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显然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寻求如何从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培训教育、休息制度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着手建立一整套适合查新人员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法势在必行。查新员与查新用户关系管理亟需建立在当今“客户是上帝”的市场经济社会,查新用户即是我们的上帝,查新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如同商家与客户的关系[2]。在我站查新数量不理想的情况下,需从建立和完善用户档案信息,分析识别查新用户、开展个性化查新用户服务,对查新用户反馈信息进行管理并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等4个方面着手进行查新员查新用户关系管理,有利于识别不同查新用户特征、了解客户研究方向和信息需求、改进查新服务方式、判断查新服务水平、提高查新项目数量。查新质量缺乏标准控制查新质量是指从用户委托查新开始到报告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的质量。包括查新流程是否顺畅、查新员与用户沟通交流是否得当、查新报告整体水平和查新档案归档的完成程度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我站对查新质量尚无明确的评价标准,查新人员工作随机性大,产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大,审核员对查新报告的审核也只是凭主观经验。因此,如何减少查新工作的随意性,使查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提高查新质量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强查新服务的措施 积极做好科技查新站的宣传工作查新站应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校内外用户宣传科技查新的作用。宣传方式可以通过与报刊媒体联系,取得其对查新工作的支持,开办查新专栏,形成连续性的查新报道;也可以走出校园,通过与高校、中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深入实际地开展科技查新的宣传工作,包括印发宣传资料,举办查新专题讲座等方式,向有潜在查新需求的用户宣传科技查新,不断扩大查新用户的覆盖面。加强查新站人员管理制度建设针对查新站知识性员工的特点,相关领导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和休息制度。薪酬可实行高弹性的可变薪酬,将员工的薪酬水平直接和查新量挂钩;绩效考核实行考核标准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制度;通过支持查新人员外出考察和培训,提高查新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查新人员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休息制度可试行弹性工作制,就查新工作特点而言,可选择紧缩工作时间制的形式[3-4]。通过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制度,在提高查新员工作满意度的同时,激发查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查新员与查新用户关系管理建立查新员与查新用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用户信息资源,改进查新员沟通方式与服务技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整合用户信息资源,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明确每一位用户对查新站贡献份额的大小,实现对查新用户的分类与分级管理。如对查新站贡献较大的用户定为“金牌”用户,让用户感受到查新站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感情,为查新站争取长期服务对象;与用户的沟通过程是体现查新站人员服务水平高低的最直接反映,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从用户委托查新到报告完成的整个过程,而且包括报告完成后对用户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将服务水平体现到最佳,查新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专设查新咨询员来及时解答用户疑问,以体现对用户的尊重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体现查新服务效果的2个重要指标。用户满意度反映出服务提供者满足用户需求的成效,忠诚度反映出用户对服务的认知和信赖程度。用户满意度的测评可通过用户满意度指数(CSI)来测定用户对查新服务和查新质量的满意程度,用户忠诚度可运用3个主要指标来衡量,这3个指标分别是整体的用户满意度、重复委托查新的概率和推荐给他人的可能性。通过对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调查,方便查新员及时发现服务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查新服务策略和服务方式。建立查新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查新质量控制应从理论控制和实践控制2个方面进行。理论控制着眼于数据库中研究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或控制的相关文献,在发挥研究型文献理论支撑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查新站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电力特色的查新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做到查新工作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实践控制一方面包括加强对查新员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包括查新员外出参加查新培训班的学习和查新站内部自我学习,通过这2种学习方式的双重灌输,不断提高查新员查全查准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指聘请学科专家来指导监督查新工作。由于查新涉及的专业太广泛,查新员不可能对所有专业样样精通,因此学科专家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查新员的业务能力和查新质量。和成果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统计课教学方式革新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生挂职统计员见习个人总结 在党委领导的举荐下,我有幸成为一名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并担任统计工作。并被指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进行挂职锻练,这次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对此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弹指一挥间,四个多月的挂职锻炼即将过去,在即将结束挂职的时候,有许多感慨、体会值得很好地回顾和总结。 一、挂职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 挂职的目的在于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和职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信任和重托。学习了段有关挂职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提高对挂职工作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了部、路局、段《统计规章》,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对《统计规章》的理解和掌握,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四个月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基本掌握了统计的工作目的、作用、程序和要求,为我今后做好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经过四个月的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现在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掌握统计方法,积累实际经验 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管理的需要,我深知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出的经验,才能跟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机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工作中我除了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外,还反复细致的研究《机车统计规则》,并且做到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切实地解决了开始工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三)注重基础,提高统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从基础上做起。基础实、底蕴厚、方法活、措施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四个月来,我注重统计的基础工作,工作质量从司机报单抓起,司机报单是统计的最原始单据,只有司机报单的正确填写和准确的录入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无误,从而及时上报,为上级领导的决策和运输生产指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我每天在上机之前,对每一张报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包括司机报单的各项时间的关系、机车的工作种别、运行公里等进行认真的核对,发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人员沟通,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工作中我认真做到了“凡是必做于细”,严把工作质量关,为段的统计工作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可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注重创新,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程,统计工作需要不断的改建和创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在做好大量的统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不断顺应统计变化,适应统计规律,充分运用机车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监督,来反映机车运用、检修和材料的消耗等情况,为日常运输生产指挥、段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所以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特别留意和收集统计资料,并且不定期查看机车运用指标及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有较大的波动的,能够及时虚心向其他同事咨询请教,同时也更好的提高和锻炼了自己。 二、挂职工作体会 一年的挂职锻炼中,我本着“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的指导思想,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工作,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使本人在思想素质,工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一)思想素质提高了。我是我家的独生女,父母对我偏爱、甚至是娇生惯养,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依赖着父母,通过此次挂职锻炼,我自己感觉到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是干着今天、总结着昨天、想着明天,保证自己的工作的连续性、条理性和稳定性,这在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思想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在家里我也能替父母分忧,承担了家庭的一个重要角色,父母也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 (二)专业知识丰富了。经过四个多月的统计工作的实践,在统计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我又多了一门专业知识,多了一手专业技能,这是我四个月挂职锻炼收获最大的和体会最深的。 总之,我们要思考和要做的的确很多,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其实我所做离大家做也很多的差距,更需我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由于自己水平、能力有限,可能力不从心,加之时间较短,所学根本达不到透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在统计工作中大胆思考,主动创新,适应统计工作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为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工作者。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财经专业统计学教学范式探究论文 摘要:统计学被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应当顺应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EXCEL的有关功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公务员之家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统计课教学方式革新探讨论文 摘要:统计学被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应当顺应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EXCEL的有关功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公务员之家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新生调查统计研究论文 【摘要】不同批次高校新生总体素质状况不同,在学业及职业发展计划等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广东金融学院2009级新生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学教育应当从新生进校之初开始。面对新的社会环境,高校应在人生观、价值取向、就业观念等方面给予新生及时而恰当的指导,使新生尽快走出梦幻或困扰,以积极而踏实的态度迎接大学新的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为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从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出发,依托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特点,找准新生问题的症结,帮助新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我们在我校2009级新生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为群,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6个班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占新生总数约12.5%)。按照调查设计,样本容量、样本的代表性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都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一、新生基本信息 1.1新生个人基本信息 从新生来源看,46.9%的新生来自农村,25.3%来自乡镇,来自城市的新生占27.8%。调查表明,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统计检验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具体看,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城市家庭为66%,乡镇家庭为53.5%,而农村家庭仅占34.2%。 观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工资、出售农产品,依次成为新生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为多选题,740名新生共选了1388次,说明平均来看,每个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有1.87即接近2种渠道。 家庭环境无疑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也对父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作考察,结果发现,报考我校的新生,其父母亲多为中等文化程度,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较低。另外,企业主、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子女,占我校新生比例很低。 1.2新生高中阶段基本情况 新生的高中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高中表现,有助于新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方面表现的分布状况看,我校新生总体上在高中阶段是相当优秀的,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历,有雄心壮志;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 对“认为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感染力的各类人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受父母亲、老师、同学激励和影响的同学最多,可见这三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受学者影响的学生比例仅为8%,这一情况应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也有各式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在这些诸多困扰因素中,个人情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面分列前三位。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此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看来新生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活中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之前和大学之初 2.1对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学生对就读学校、专业的不同态度,往往长时间地影响他们的大学生活。从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对相关因素重要程度的评价比率不难看出,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更注重现实,他人建议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体现了严峻就业形势左右了新生的志愿填报,也凸显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趋向张扬的特点,同样的结论也体现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 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的了解程度,有2.7%的新生表示十分了解,18.1%的新生表示比较了解,表示很少了解的新生占71.5%,有7.7%的新生表示一无所知。相关调查数据还显示,98%以上的新生表示有信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初入大学之感觉 新生进校后,对入读学院和专业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对学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但调查数据还显示,面对自己不太喜爱的专业,56.8%的新生表示会积极应对,并通过选修或辅修获得喜爱专业的知识;32.2%的新生表示接受现实,并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消极对待、被动接受的占2.2%,有8.9%的新生申请转专业的想法。 对比分析发现,新生进入大学前受情感困扰较多,而进入大学后担心更多的是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体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更加理性、更为实际。 分析得知,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解除心中疑虑、倾吐不快等方面具有首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老师对新生的帮助和引导。 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对自己所作的评判,前三项是正向陈述,后四项是负向陈述(为尽可能得到真实答案,问卷中正负向陈述是交错布局的,这里作了归并处理)。由此表不难看出,当今大学新生总体上讲,自信心强、办事目的明确,具备一定的行为调适、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具体行为活动、计划实施、时间安排等方面,相当部分学生明显感到欠缺。 三、大学生活规划 3.1大学教育与人生目标 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影响着对人生目标的评判。表3告诉我们一些“意外”的信息:上大学最重要的作用竟然是“建立人脉网络”,这应该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形成的认知;价值体现和追求却排位靠后,这或许是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结果;由于我校是一所升本时间不长的教学型院校,进入我校的学生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比较中肯、现实。 那么,新生在进校伊始,在大学学习和职业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呢?据我们调查,29.6%的新生有明确的大学学习目标或计划,59.1%的新生表示有目标或计划,但不太明确,11.4%的人没考虑过。在职业规划方面,有明确目标的新生占27.2%,表示目标不够明确者占51.1%,另有21.8%的新生表示没想过职业目标问题。 经验及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以及一定的职业规划,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是充实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综合表现也会更加出色。因此,引导新生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得非常重要。 3.2大学期间课外生活打算 上大学做什么?这个看似无谓的问题,其实是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理想与追求、兴趣爱好、自身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根据填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指导,必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问卷分析显示,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新生选择比率最高的是团学组织(74.5%),其次是学术类组织(57.3%),第三位是服务类组织(51.9%)。说明我校新生在希望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具有较浓的学术意识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也反映我校新生勇于面对现实,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考证等获得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3.3职业发展需求 大学期间希望获得或增强哪些方面的发展能力?表4的调查结果确实让我们多少感到一些“意外”:沟通协调能力排位最前,而决定个人发展潜能方面的能力却排到后面,这个结果与表3类似。 新生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带有某种明显的“功利”性,这应当是现实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自然结果。正如表2所示,学生在选择大学志愿时,就业前景、职业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那么,在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方面,新生们最想得到学校哪些支持呢?调查表明,对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新生们普遍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帮助。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占比95.9%)希望得到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四、几点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布情况及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⑴我校新生生源质量较优,多数学生对入读我校相当满意,普遍接受所录取专业。从我校09级新生在高中阶段的表现看,7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位居中上等水平,担任校级或班级干部者占68%,94%的学生想上重点或较好本科院校。对于入读广东金融学院,88%以上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率低于5%。至于对所录取的专业,72%的学生也是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的。90%以上的学生表示,即便对入学时的专业兴趣不大或不了解,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当然也有少量新生有转专业的想法。 ⑵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多为自主分析选择,更注重现实。就业前景、学校师资及学校招生分数段等直接影响录取、学业和就业的现实因素是考生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其他一些相对较“虚”的因素考虑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他人建议,对考生的影响不大。可见,现阶段,抓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乃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主要举措。 ⑶当今学生独立倾向明显,做事目的性较强。根据当今大学生性格构成状况,大学教育宜应当抓大放小、因势利导。具体讲,就是要在宏观方面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必过多地拘泥于一些细小环节。有了恰当的宏观目标,并将之分解为阶段性计划,学生的成功成才也就有了希望。事实上,据调查,约80%的大学新生对于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是有所考虑的,其中一些人甚至有相当明确的计划。 ⑷大学新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信心和能力。现今大学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严重心理障碍。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对于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8%的新生表示信心十足,30%的新生觉得信心不是很大,表示无信心的仅占2%。根据新生在行为动机方面的自我评判结果得知,90%以上的新生表示了解自我、懂得责任、信心饱满、能够调适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能忽视也不必过分渲染,必须恰当掌握和分析,并加强个性化辅导。 ⑸寻求多元化发展是多数大学新生的心愿。调查表明,团学、学术类、服务类、文体类学生组织对新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仅有2%的新生不想参加任何学生组织。许多新生想通过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获得锻炼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现在高校中各类学生组织繁多,良莠不齐。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育人育才作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新生的重要人生目标。在对大学教育作用的认识上,90%的新生认为其作用主要是建立人脉网络,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目标。而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或企业家,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对各种能力培养需求的调查中,沟通协调能力牌位第一,而学习研究能力排末位。这些调查结果给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也向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当今学校教育如何与青年学生的想法和社会环境相衔接的沉重课题。公务员之家 ⑺大学生面临较大的生活学习费用压力,但不乏自立信心。我校近一半新生来自农村,城乡学生家庭收入差异较大。52%的新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农村家庭这一比例高达66%。在调查样本中,家庭经济来源于工资收入者占31%,来源于打工收入和出售农产品者分别占50%和25%。对于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用,20%的学生表示将通过助学贷款解决,2%的新生表示无从知晓。当然也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等各种渠道部分解决费用问题。 ⑻就业是新生最担心的问题。新生们普遍希望学校职业拓展训练、就业推荐、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近40%的新生希望大学期间能够到企业兼职或实习,或考相关职业资格证,以此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应当努力强化实验教学,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训、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和推荐力度,在力保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少些“杂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模式论文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详细分析了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法的新观点。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宣传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丞待解决巨大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被社会各方看重,成为社会、高等教育消费群体及教育主管部门评判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市场认可程度的标尺。那么就业率统计数据如何最大发挥其导向性,我们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探析现有就业率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我们采用主、客观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对于就业率统计数据的客观方面是指能够准确、完整的反映实际情况,使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掌握就业的真实情况,及时修正现有的制度,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宏观上调整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对于主观方面是指社会及教育消费群体对统计数据的认可程度,只有得到其所面向的对象的承认才称得上是准确的。 1.客观上存在的问题 (1)统计内容的模糊 包括统计的对象,细化对学生导向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是现有的就业与未就业的划分不明确。根据现有的统计方法,升学、出国都被统计为已就业,而这是不符合就业的科学定义的,从而导致实际就业的比例和社会承认的情况出现差距。其次统计数据的内容没有细化,在各专业的就业率、就业的质量没有详细划分,使其对教育消费者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缺乏对政府政策调控的参考意义。 (2)实现方式的错位 在就业率统计的实现方式上,学校既是被调查者,又是调查的实施者。因为学校的就业率与学校领导的工作业绩、学校的名誉、招生计划、科研经费申请、职称评定等相挂钩,而学校又身兼“运动员”、“裁判员”的身份,不可能脱离学校的实际利益去专注于追求就业率的真实性、可靠性。 (3)统计时间的提前 各地方现行的就业数据上报时间是毕业生离校的6月末及当年的12月末。而就业对于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又复杂的事情,需要相对长的一个理性抉择的过程,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延后性,由于对工作性质、自我认识及适应社会等方面,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出正确的择业方向和具备完全的就业素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主动待业以提高自己能力,或者选择最理想的就业岗位。如果根据现有的统计时间,将很难反映实际就业情况。 (4)监督机制的缺乏 现在高校在就业率数据上造假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名气比较小的学校更甚之,以致社会上出现了名牌大学就业率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的怪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造假没有及时得到惩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主观上的问题 (1)公布主体的质疑 现有的就业率公布主体是高校的主管部门,也是利益相关方,社会及教育消费群体很容易对数据产生怀疑。 (2)社会认知的忽视 一个数据是否准确,不仅需要数据本身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也需要由他所面向的群体去评判,准确的数据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是毫无指导意义的,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得知在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没有对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就业标准向学生及家长讲解和说明,学生和家长基本上对此知之甚少,因而对就业率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大多表示怀疑。 二、解决对策和方法 1.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 首先,明确就业与未就业概念。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活动,取得相应报酬的行为。出国留学、升学及自己自愿放弃就业等情况应该不属于就业的范畴,不应统计在就业率里,应单独予以列出,这样既可以使就业率统计结果更准确,又可以更容易被关注群体接受。同时细化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的行业比例,这样可以发挥就业市场的调节机制,高中毕业生在报考专业时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报考专业,使高校毕业生更顺应市场要求,避免出现专业就业人数不平衡。而且对高校及教育相关部门作出相关政策调整。 其次,改变高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就业率统计方面由社会民间组织承担,政府根据他们得出的数据制定相关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情,民间组织还不够完善,不能马上取消学校统计数据实施者的角色,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政府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等方式培养社会组织客观、科学统计就业率。弱化学校因自身利益而影响就业统计。 还有研究科学上报时间,根据现行的规定,各高校在学生毕业前7月份左右第一次上报就业率(也叫初次就业率),在年末12月份上报第二次就业率,一般比较重视初次就业率。随着毕业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就业变得不是很容易,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找到工作,有一部分学生在初次统计时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被学校逼迫就业或者导致初次就业率不准确。 再有就是加强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预防高校就业统计作弊途径。 2.加强就业统计方法宣传 由于很多教育的消费者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不是很了解,因此产生误解,对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宣传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方法,使他们知道统计数据的得出过程,这样就会了解。例如:有100名毕业生,有60名同学签了正规就业协议,有10人升学,5人出国,10人灵活就业,为什么就业率就是85%,而不是60%的原因。公务员之家 三、总结 总之,对于中国高校的毕业生统计方法虽然不能完全照抄外国模式,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待改进的问题,期望通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完善现有的方法,最终找到最完善的对策。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大学统计论文: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论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人格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研究的背景 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培养少年儿童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品格,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重塑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二、研究的意义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实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解决学生人格缺陷问题的客观要求。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开展健康人格培养,是历史和现实需要。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人格与校本课程构建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塑造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可行性和可能达成度。 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内容 1.课前――蒙学诵读 每班发放一份诵读材料,贴到班里合适的位置。学生要自行准备诵读材料,做到人手一份。每班选出一名古文领读员,通过培训后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诵读。 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诵读分为四个阶段: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章节,逐段朗读背诵。连段成篇全文背诵。可以跨年级背诵篇目。 2.课上――书法教育 面向全体,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加强书法教育科研力度。成立“研究组―年级教研组―全校师生”三级研究网络。 落实书法教学内容安排。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练习用铅笔写正楷字;三四年级,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逐步提高临摹能力。 3.节日――诗歌创作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四个传统节日,开展以《春日物语》《夏日欢歌》《秋日雅曲》《冬日清韵》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大自然,看自己所爱看、想自己所乐想、写自己所愿写。 五、研究的结论 1.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拓宽了国家课程的广度。 2.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学生的精神积淀。 3.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4.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特点、作业改革以及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好的作业也不仅局限于抄抄写写,生活化、实践化、大众化的作业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小学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实施的确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理念,但对于传统教学的取舍保留众说纷纭。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基础,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切分,只会是无缘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传统;传承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航船勇往向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的启迪下,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容光。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上都有新的革新,牢牢把握了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具时代特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如何深化改革,最大化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另寻新途。在现有的新课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发现一味地摒弃传统教学中可借鉴的、可继承的和可发扬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对于新课改是重大的损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毕竟经过时间的检验,在发展中积淀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糟粕,我们应该坚持“在批判中继承”的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成果带到新课改中去,新旧相促,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改的新征途。下面,我将通过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传统优秀教学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 一、重新关注“知人论世”对学生认识理解新课的启迪、引领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彻彻底底换了一番新面貌,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中拿捏的恰到好处,教学掌控得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是在新课中,关于作品背景和作家的介绍往往是一笔带过,不做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新课往往首先要“知人论世”,先了解、甚至掌握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记忆,而新课改后,这一环节明显被人为的抛弃了。新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这部分内容多是学生在导学案中自主了解。其实,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知人论世”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存在,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说明,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稍加改进就能够适应新课改,并且发挥其传统优势。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人论世”可以根据课文具体情况处理,继承传统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番革新,做到古为今用。教师在“知人论世”时,可以不采用篇篇在开头出现的惯例,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引出,要注意内容与课文的相关性和内容容量的大小,还要展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资料信息,并且不宜太多,把握拓展知识内容的多寡。“知人论世”对于小学生积累语文常识、学习和了解著名作家作品、把握时代相关的知识资料无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读引领学生感受情感,注意把握学生的学情规律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大把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也过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企图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较高的全面语文素养的能力。新课改如春风般给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欢声笑语,学生更加活跃、愉悦地学习,教学活动异彩纷呈,这是传统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但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是拔高对学习要求的趋势。小学语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能够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交际等,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有向初中语文教学靠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有效掌握教学规律,不注重学生学情等因素,小学语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语文之美,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读性强。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深谙学生读的重要性,尤其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作用,这是古人读书之法的要义一直流传在语文教学中,所以不应该弃之不用。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较好地集中其注意力,同时朗读可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朗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逐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之美,并且朗读也是帮助学生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朗读回归其中,以读带教,以读促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 三、严格书写,规范书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和学习受科技的益处,有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字写的越来越丑,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各种打字工具逐渐丧失了手写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传承我国悠久的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汉字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笔顺笔画,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教师自身该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板书,引导学生动手写。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方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一旦小学阶段出现问题,那么到初中甚至高中便很难纠正,愈加让学生产生排斥和厌恶。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书写是极为重要的,汉字是我国文化特有的,堪称国粹,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块敲门砖,试想,一旦学生连汉字都不能够正确书写,那么如何能够通过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通过汉字中的文化底蕴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对汉字产生好感和兴趣,从而自觉学习书写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承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朗读、书写这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精神交相呼应,共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传统中,去寻找到一些传统优秀给养,为新课改注入新的血液。如何将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与新课改紧密的契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还需要教师做出极大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还有知识小抢答……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内容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经过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择其精华的筛选重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重新散发出魅力,与当下的儿童发生了美好的相遇、心灵的交融。我们还将此类读书推荐课刻录成光盘,与更多的老师交流、分享。 三、 微课程研发,让传统文化资源丰沛 汉字看起来是符号,其实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果将汉字文化作为一个微课程来进行研发,利用平时的语文课、社团活动课等阵地渗透实施,定能让汉字散发应有的魅力。 【案例】《“如诗如画的汉字”微课程》教学片段 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猜猜这幅画表示的是哪个汉字。(出示,如下图)别急,我们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猜,然后再合起来想一想。 寒,会意字。细看其古文字:宀表示房屋,房屋内有四个中(草)字,草中有一人,人下是(冰)。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所以是“寒”。这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引申指贫穷。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里,“寒士”就是指贫苦的读书人。形近字:寨、塞、赛等。 生:宝盖头表示房屋。 生:房屋内有四个草字,草中好像有一个人,下面还有两点。 师:两点就是冰。把这些意思合起来,想一想。 生: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这个字表示冷的意思,而且是宝盖头的,所以,我猜是“寒”字。 师:恭喜你,猜对了!(掌声) 师: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出示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说我多么想拥有千万间的屋舍,让天下穷苦的读书人都能在此安心快乐地读书啊!这个“寒”字,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所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当然,研发此类传统文化微课程,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整合、设计,这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有利途径。 (作者单位:海门市通源小学) 看某电视节目,有位主持人介绍一位女名人说:“这是一位女中巾帼。”弄得观众和被介绍者都很尴尬――难道还会有男中“巾帼”吗? “巾”,是用来擦抹或包裹、缠束、覆盖东西的小块纺织品,如手巾、围巾、枕巾之类;“帼”,是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的珍贵首饰。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的饰物。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巾式的头饰就叫作“巾帼”。巾帼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到了汉代,才为妇女专用。后来巾帼便被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修辞学上称之为“借代”。 有一出著名的三国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明代沉Z《义侠记・征途》:“须髯辈,巾帼情,人间羞杀丈夫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底宰茫谈饮俱豪,不类巾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但作为女流的借代,在“巾帼”面前,国人总是掩饰不住男尊女卑的“大男子”心态。 直到近代,情势才起了巨大的变化。董必武在《武昌东湖九女墩诗》中写道:“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现在,“巾帼”已经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对那些有豪气、有担当、大胆创新、卓有建树的女强人,人们都由衷赞叹,称其为“巾帼英雄”。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 关键词:评价标准;教育能力;积极影响;尊重 选择了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职业,我终身无悔。并且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呢?我想首先应该搞清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教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应该由谁来评价?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说,优秀与否自然不是我们教师自己来做出评定的,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的学校领导来评价的。这可能是大多数优秀教师产生的途径,但我今天要讲的标准则不是这样的,评价的主体也不是这些人。那教师优秀与否,到底有谁说了算呢?我们自然不能忽视一个广大的受众群体,那就是我们所教的学生。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评上优秀教师,千方百计找各种关系,而恰恰忽略了我们学生的感受,君不见多少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空戴着一定优秀教师的帽子。一名优秀教师如果连自己所教的学生都不认可的话,这样的优秀应该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根本上是名不符实的。而这样的现实却存在着,这说明我们的评优体系出了问题。很多单位一评优秀之类的荣誉称号时就向一些学校的干部倾斜,很多人连基本的课堂教学怎么搞好都弄不懂,就成了优秀教师,这真正应了那句“说你优秀你就优秀,不优秀也优秀;说你不优秀就不优秀,优秀也不优秀”。从内心来讲,我想这样的评价体系必须要不断完善,必须在优秀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学生评价的部分,并且占相当大的比重才是合理的。不知各位同行是否赞同?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想再来谈如何做一个经得起学生评价的优秀教师。 一、提高教育能力,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前提条件 我曾对我校多届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你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教师是学历有多高。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历高并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必要条件。学生喜欢的是能力高的教师,这里的能力是教育能力,即教书育人的能力,可以分为教书的能力和育人的能力。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这个调查结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告诉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二、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总是能够给学生以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来看我,我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她说在做幼儿教师。并且,她透露了一个秘密,之所以选择做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小时候跟我上过学,深受我的影响。我遍寻自己的记忆以求自己是如何影响这个学生的,竟然无果。她自己告诉我,就是因为小时候做我的学生时,感受到当教师的风采,就当是立下小小的志向,长大后也要向老师一样做一名教师,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好大一棵树》。可见,我们教师的影响力是永久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影响力会在什么时候消散。又如,我在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时,听一个同学讲起他上初中的时候,有个教师对他特别不好,以致学生十分反感这个教师,经常想方设法地去捉弄这个教师,最出格的一次是往教师的宿舍的锁眼里抹粪便。当然,这个同学的做法我不敢恭维,但是从这样的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坏的影响,要不也不会让学生如此恨他。通过这一反一正两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们以积极影响,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两个学生会是完全相同的。表现在学习上,就总会有成绩优秀的,成绩中等的,成绩一般的,还有成绩比价差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我们绝对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样的一条标准来衡量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成绩是多么的优秀,或是他的成绩是多么的糟糕。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棍棒下或许就有牛顿,抑或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为人宗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成绩的好坏只能代表着一时的学习效果,并不能代表着学生的终身和未来。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上学时学习一般的,后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谁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因为获得学生的肯定评价才是成为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条件。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流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1]。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如《鲁本的秘密》一文,课文讲了鲁本作了很大的努力,攒钱为母亲买胸针的事,可教育学生应孝敬父母;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修筑权,为了给自己的祖国争一口气,他不畏强权,严肃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讲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以及唐诗宋词等,教学中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也可以借助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如贞丰县"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兴仁县"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和风情节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秀教师 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打造一支优秀的小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先应该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教师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在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伟大性与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仅是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教师明白了身负的重任,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还要明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伟大性。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师只有在“今天”对其进行有效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加茁壮的成长,成长为“明天”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师要学会微笑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微笑十分重要。微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微笑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微笑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师也是社会人,也会受到社会上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受到一些负面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微笑,甚至教师的情绪会难以控制。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微笑。本人认为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微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教师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要能够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身不良的情绪影响学生,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微笑。 微笑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微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依然要给予微笑,这种微笑是鼓励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动力。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微笑,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想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还是想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都十分重要。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与都能够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然而依然存在一些沟通与交流不充分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掌握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先应该从理论上学习与小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并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实践。其次,在师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的频率较低,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十分关键,毕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就目前的小学教学而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有效助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管是处于哪一教学水平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保驾护航。 五、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不仅无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直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不断的努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课改下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人的一生当中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它是启蒙者,也是引路人.他的教导有是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本文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提出了一些作者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工程师;启蒙者;引路人;素质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 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博学多才。我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老师越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你的课。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我们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面,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 2.优秀的语文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3.优秀的语文, 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上。能读懂文章、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己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对教师而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不仅仅停留在解答几个思考题的层面上,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教师这样去指导学生的阅读也肯定是机械呆板的、索然无味的。 教师的阅读能力,在于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在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美。而真正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和思路,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辩证地汲取个人所需、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否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同样,写作也是如此 。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就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最有力、最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他的"下水作文"就是学生作文的最好示范。它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近距离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要比任何一种优秀作文集的效果来得更快、更好。 4.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激情,意识等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丰富的感情,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课堂教学。因为有激情,教师的眼里就会流露出对语文的爱,对学生的爱,工作就会精力充沛,教学就会富有创造性。因为激情,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就成了一个兴奋源,感染着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活跃和学习亢奋状态的持续,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语文就是由一堆堆细节组成的,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关注语文细节:写字的姿势、看书的距离、写字时哪一横短?哪一横长?读书时那一句抑?哪一句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掌握扎实严谨的语文知识。 5.优秀的语文教师,学校要为语文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 现在大多校长不愿把钱花在教师技能提高上,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学校甚至连一份教育报纸都没有,连一本教育刊物都没定,小学就更不用说。业务学习只是常规工作的布置。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学生的榜样,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使学生在人格和知识以及能力方面效仿的楷模,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知道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学好语文就等于锻炼了,因而就要具备以上素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和谐;激发;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内心是非常自豪的,自己十年寒窗,能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内心的喜悦只有自己知道,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我发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勤勤恳恳的干好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人。我们是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普通而又充满希望的人---我们的学生。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日升日落,冬去春来,一天天,一年年,在与我们的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立志、成长,慢慢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 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基础如果打不牢,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虽然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深感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班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给开小灶,而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班里比较差一点的学生,不是他们不如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成绩越来越差。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二、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自己采用的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微笑。上课前,一个轻松的微笑,就定好了这节课的基调。课上,一种鼓励的微笑,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回答错了,一个鼓励的微笑,会给孩子从新举手的动力。所以,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微笑。 2、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3、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面对同样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学资源,为什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呢?那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决定的。我虽然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此深有体会。在课堂上,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利用每一个细节去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收放自如,有时候,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放的太松,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把学生收的太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新知。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盲目的跟风。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孩子也从此失去了休息的时间,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拥有的快乐,从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多与他们沟通,全方面的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拿成绩就决定孩子的好坏。我们要全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总之,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良心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心教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早日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优秀教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其次,对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相关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问若是高效,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重视提问的一些技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师提问的有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象征性的问题比较的多、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非常的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问的实际情况 通过进行调查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优秀老师提问的大都是一些回忆性、应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评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忆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回忆自己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够更好的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其次,理解性比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要大于回忆性问题。 再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性的问题是比较少的,这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分析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发现更加深刻的含义。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的一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扮演好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课堂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在进行问题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老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一些回忆性或者偏重回忆性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问题在提问中的比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尽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学生进行干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样学生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扰,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从而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观树立应该正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必须保证就教师观的正确,并且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将一个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将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让学生说自己对三顾茅庐的理解、说诸葛这个姓氏和我们常见的姓氏的区别,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但能够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还会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将课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老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能够更好的将教学的关键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应该更好的把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内在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那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美的描写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来,根据课文的安排,学生了解课文的同时也会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对课文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英法联军侵华的事情,比如说在其进入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却夹道欢迎,甚至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有人主动的将八国联军引进北京,这个时候,学生不但会产生痛恨的情绪和爱国的情绪,还会产生对汉奸的憎恶。这个时候,老师若是再问学生的感想,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便会很容易的突破课文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几种技巧,还必须重视问题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转化,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之优秀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孰是孰非,难以判断。语文教学也不全例外。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秀评价标准。 第一、发展价值标准;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一面,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不好的情绪,受压抑、害怕、反感则影响智力活动的开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价值的课,应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有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片面追求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本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然而,中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而是以情感代替理智。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孩子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深厚的兴趣和好的情绪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发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意志即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我们称这样的课为“扎实”的课。 第二,高效兴趣标准;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大小,不是看你教的几个好学生成绩的高低,好学生课堂被提问的次数或者是参与率的大小,而要看整个班级学生的参与度,关键是你的教学对学生是不是有效果,细心地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爱找那一些所谓的发言积极的好学生,而很少找那些“差生”。乍一看,课堂气氛蛮活跃的,实际上,这种活跃是教师和少数好学生在“活跃”,而广大的“差生”则处在被冷落的状态。换一句话说,这是不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效率的大小如何,还值得探讨。一个班集体,总有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存在。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这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注意短时有效性,大众平常性,公平公正性的合理搭配运用。 第三、空间预留标准; 以往应试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让学生被动地去适应教师;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忽视智能培养,施行记忆教学而不是思维教学;重“灌”不重“乐”的强制性,导致学生厌学及其并发症。“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句名言,以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有力地荡涤着传统教学观,给现代教学思想以深刻的启迪。此观点正式以注重教育方式上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信息,其实真正包含的是一个为学生留下的一个自主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全部由老师占据。我们就是要在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跳起来摘”,首先指学生获取桃子的态度和方式。是教师给予,还是学生摘取;是学生主动摘,还是被动摘,都将对收获成果有不同的影响。桃子不是自己从树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教师“喂给”学生的,更不是强灌硬压给学生的,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亲自摘取的。学生只有亲自摘取,桃子才更彻底地属于他。摘也不是伸手即得,需要做些努力,费点劲儿,跳一跳才摘得下。“跳起来摘”还包含着摘取桃子的可能性问题。如果桃子挂得太高,跳也摘不到,学生也就不摘了。只有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桃子才最有吸引力。名言中的“让”含有教师引导的意思,是这句名言最核心的成分。桃子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学生怎样跳、怎样摘也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即名言中“让”包含的含义,是影响教学的主导因素。名言启示我们,要实施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以满腔热情服务于学生,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愉悦于学生,以情感滋润学生,以充满思考性的问题启迪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创造,享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不断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更多的桃子,实现充分发展。 第四、课外研究提高标准; 我们一些教师上课总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唯恐知识出现真空,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疲劳驾驶。这其实是最愚蠢最原始的落后教育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如何努力,你的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陷。否则,这种完美也只能虚假的完美。相对那种弄虚作假的完美,我们宁愿要那种真实的缺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一堂课的真正意义固然要部分体现在其他方面,但是留下的问题期待研究,这也是一堂优质课的闪光点。一般,我们的老师害怕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尽量的展现自己的博学,多艺,不免课堂上有时出现些“花拳绣腿”用来表现所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往往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的目的,当然适时恰到好处的插入一些关键的课外兴趣成份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自己的课堂有什么不足,这正是课程研究要提倡的,用一带十,以十传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优秀课例教学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教学水平,体现了课改的最新成果,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广大教师认识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知识 新一轮课改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师的交流,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理解的不同,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依赖新的教学手段等,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亦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强调“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些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结果课堂上该讲的地方也省略了。于是,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认知水平亦得不到提高,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教师主导地位难以发挥,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到位,学生反而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过度依赖现代教学手段,忽略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课堂教学倚重于多媒体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充斥课堂,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它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知识拓展无度,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二、解决措施 1、树立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要上好课,对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要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老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因为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这种挑战是巨大的。 2、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 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教学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当然,掌握了言语内容利于学习言语形式。但不能在掌握了言语内容后丢弃了言语形式,也就是不能得意而忘言。教学过程更应该认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与品读,只有熟悉了文本,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这种指导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知识拓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拓展应该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取材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不能太难,太难学生通过讨论不能得出结果,打击自信心,也不能太过简单,没有拓展价值。 5、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可以通过语言及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恰当的设问来引发学生好奇心,亦可以通过多媒体、碟片、录音、挂图等多种辅导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经济统计学论文: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就经济统计工作而言,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据收集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以及传统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不再有效。由于经济统计学专业是2012年之后才出现的一个新专业,为了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必须以大数据为导向,并至少从指导思想、课程体系以及教师团队等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的“经济、统计及IT”融合。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统计;专业建设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大数据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挑战。显然,对高等教育来讲也同样如此。相应的,对直接服务于经济统计人才培养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来讲,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专业建设遇到新的挑战又将是怎样的呢?进一步的,为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又需要对旧的培养模式进行怎样的修正和改进呢?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虽然学术界已经积累了大量与(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庞皓,1991;曾五一,1999;曾五一和尚卫平,1999;曾五一等,2010;朱宇兵,2009等),但基于大数据背景对这些问题较为深入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则可以视为是对此进行弥补的一个努力尝试。 1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统计学是一个新的专业。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新专业目录中,除保留统计学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包括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个二级学科)之外,在经济学类的经济学一级学科下增设经济统计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高校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开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专业目录颁布后新设立的,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及中南民族大学等;一种则是由原来的统计学专业更名而来的,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从发展历史过程看,经济统计学并非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而是由以前的统计学专业发展而来。在1998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统计学被列为理学类一级学科,但可选择授予经济学或理学学位。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具体的办学条件和偏好,各高校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模式,一类是强调各类统计学所具有的共性。它肯定统计学的“理学性质”,按照理学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另一类则是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如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曾五一等,2010)。前者的数量较少,它是将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来看待,所开设课程主要是数学和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后者数量占有绝大的比重,其专业方向包括国民经济统计、经济统计、管理统计、金融证券统计等(李宝瑜,2004)。从我国统计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转变,即从起初的侧重理论培养向当前的强调实际应用转变以及从起初的主要服务政府部门向当前的主要服务社会企业组织转变。由于新专业目录颁布时间还很短,经济统计学专业还没有建立起新的培养模式,主要还是其前身———(经济学方向的)统计学——培养模式的一种延续。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目前各高校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主要是参照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制定的,其培养目标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既懂数理统计方法、又懂经济统计方法,并能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手段的经济统计人才(曾五一等,2010)。这种人才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相应的,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安排上,各高校大都贯彻了“大统计”的学科观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原则(向书坚和平卫英,2010),即在强调较为完整系统地介绍统计学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同时,还强调其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济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也就是说,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显著的二元性特征。从各高校的具体设置看,统计学方面的课程一般有数学基础课、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随机过程、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等;而经济学方面的课程一般则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以及与专业方向(如国民经济统计、财务会计统计、金融证券统计等)有关的课程。此外,和其他专业一样,经济统计学也重视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熟练地采集数据和应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Excel、SAS、SPSS等常用软件的学习和训练也通常以实验课的形式被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国各高校在制定或修订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当前随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大数据海量涌现。而由于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各高校现有的经济统计培养模式可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 2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之所以在众多领域里引起关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相对于传统的标准化数据,大数据不仅体量庞大、产生速率极快,而且也更为全面(甚至是整体数据)。因此,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更接近真实。换句话说,大数据分析往往意味着人们能够从这些全面的数据中获取新的洞察力,从而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进而带来更大的发展。大数据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势必将打破现有的数据边界,使大数据逐渐成为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对象。由于大数据与传统的标准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未来的经济统计工作而言,大数据势必将带来新的问题或挑战。简要地说,大数据带来新的问题或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 (1)数据来源问题。与传统数据主要来源于抽样调查或组织内部不同,大数据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环境的巨变———个人电脑的全球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盛行,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以及数以千万计的联网传感器节点在交通、汽车、工业、公用事业和零售部门等的广泛分布,这些都让数据的生产和收集的途径更为多元、更为广泛。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其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可以与物质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和组织资产。相应的,对各类逐利组织(尤其是企业)来说,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收集到大量的有效信息,同时也希望这些信息为其独自所占有,如最近阿里巴巴封杀微信、京东,断绝与社交网络新浪微博的账号合作。这种电商行业“封杀”现象的出现,其理由看似是如这些企业所宣称的那样为了保护公司的信息安全,但背后的根源其实是担心自身的内部商业信息通过互联网泄漏,担心用户流量的命脉被他人掌握。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解决数据的封闭性问题将是经济统计工作数据收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此外,对经济统计人才来讲,由于数据不再仅仅是标准结构的,资料收集新技术的开发和掌握也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2)数据分析问题。由于数据更多的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传统的经济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可能不再有效。就大数据分析而言,经济统计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体量庞大且杂乱无章的各类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以创造新的知识和新的价值。在以前,数据很大程度上是指“数字”,如业务量、营业收入额、利润额、工业企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GDP等,都是一个个数字或者是可以进行编码的简单文本。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不再是隐藏在终端和网络后面的隐形者,购物、社交、游戏、阅读、出行等信息都变成数据被收集到各种各样的储存设备中。而数据也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还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其涵括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博客、微博、通话录音、位置信息、交易信息、点评信息、互动信息等。也就是说,数据不再只是结构化的,更多是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之中的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随着数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增长越来越快,要想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分析。而由于数据更多的是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形式出现,过去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可能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 3应对措施及建议 从个人服务到商业运营,从医疗卫生到公共教育,从城市交通到公共管理,大数据已开始撼动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向包括经济统计在内的众多领域提出了众多挑战,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及应对。具体到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必要的变革: (1)树立市场意识,避免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高校经济统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用”脱节,还没有全面实现学以致用。一方面,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组织对经济统计人才需求非常急迫,如最近一份针对近千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97.9%的企业认为数据分析对电商运营很重要,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数据分析能力欠缺,同时有近60%的企业希望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加入,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薪资;①另一方面,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现有模式基本上是以传统数据为对象的。换句话说,在现有培养方式下,学生掌握的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方法可能无法满足大数据的分析需要,如传统的统计分组、频数分布等数据整理方法显然难以完全适用于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因此,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则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教学计划、更新落后的教育内容、采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融合,跟上当代社会科学的杂交化、整体化趋势发展的步伐。 (2)经济、统计与IT相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在大数据的洪流中,数据分析是否能够带来新的洞察力、创造新的知识和价值,取决于从业人员是否掌握大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开发的相关特定工具。从我国高校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经济类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两大基本模块。虽然各高校都强调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复合型经济统计人才培养原则,也主张将理论方法的教学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起来(如“统计学导论”选用Excel,“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选用SPSS,“计量经济学”选用Eviews等软件作为计算工具),但在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日益成为新潮流、新趋势的背景下,仍然很少看到有高校在经济统计学专业中开设独立的、专门涉及大数据技术的相关课程。因此,根据现实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以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我们应该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即根据大数据分析的内在需要,在经济学和统计学相关课程之外把大数据技术相关的课程纳入到现有体系之中,实现“经济、统计与IT”三方面内容的平衡和融合。在大数据时代,虽然经济统计所包括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但是其内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收集数据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而是需要利用多个数据库来接收发自客户端的数据,并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相应的,数据存储和预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和分析也都是以分布式数据库为工作对象的。考虑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通用性等,在Hadoop、NoSQL、HDFS等目前较为常用的大型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中,我们建议至少增设Hadoop方面相关的课程。 (3)与时俱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能否把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着大数据及其应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经济统计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从教师队伍的结构看,由于经济统计学专业发展的过程使然,目前我国各高校该专业的专业教师以具有经济学或统计学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为主,而具有信息技术教育背景的教师还非常稀少。由于大数据及其应用需要融合经济、统计以及IT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因此对经济统计专业建设而言,当前最为迫切的是,需要建设一支教育背景涵盖上述三个领域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而实现的途径无非是两种:一方面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挖潜,重新组合和配置教师资源以优化经济统计专业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则是实施“请进来”战略,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在内部挖潜和外部引进的同时,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还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学习,鼓励教师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提高自己,以此来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师质量和水平. 作者:何立华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思考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 著名统计学家C.R.Rao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 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 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 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突出专业契合度。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 (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 (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作者:李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理论方法,除了一些课后习题和文中例题外,几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行应用的专门章节,即使有也特别老旧。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此外,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适用于欧美的经济情况,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而且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类课程,这种想法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使得学生将计量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课进行学习,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生接受,陷入理论推导的怪圈,降低了经济现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此专业中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文科生。而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一些,对数学敏感性较差,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较低。因此,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证研究。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或者数学,对其自身经济学科而言是不需要的。这种负面思想也会影响到下届学生。 1.2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计量经济学每学期54学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着重理论课程方法的介绍,而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当前,我校计量经济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而对于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涉及较少。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及其推导;第二,如果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则需要如下过程:首先建立或选择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其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检验,然后使用学到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估计参数后,利用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例如,经济现象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预测等。而计量经济学设定的课程学时较少,课时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种程度的教学任务。Eviews等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是在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统计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上机进行实际软件操作的机会少,训练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后出现不会应用的问题。实验环节在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经济管理类的实验环节比理工类要薄弱很多。另外,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副,这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思考负担和思维强度,使得学生对必要的需要数理推导的理论部分无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内容分布不合理 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介绍的较少。学生在刚接触计量经济学时,就会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符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学完计量经济学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符号并没有统一,同一术语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号,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 2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具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学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了解,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经验,有下面几点建议。 2.1教师应正确理解 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应用并重首先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经济学家RagnarFrisch作为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33年曾经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对于经济学数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即使部分经济理论有数量特征的,但经济统计学、一般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也不能将计量经济学简单地看作是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将其结合着理解,我们才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本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统计学、或者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应用,而应将其看作一门在经济学科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次,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笼统的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部分。理论计量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以数学推理为基础,强调理论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侧重理论的应用,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尤其应侧重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相关的实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应用模型,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理解和训练。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论来设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理,就具备了解决经济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应当坚持应用和理论并重,着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计量理论的理解程度。再次,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思路是优于数学过程而更加需要重视的部分。描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离不开抽象的数学语言叙述过程,但让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数学过程,一方面是具有难度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从而掌握详尽的数学推导过程。而有限的时间内,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例如,某一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其思路的关键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能够建立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尤为重要。是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感受到淘汰旧的理论方法的原因以及发展新的理论方法的驱动力,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灌输。比如新产生的方法怎样突破旧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原来没有考虑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框架和思路,因为思路不仅反映了方法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才可能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所以,在整个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应该秉承这一思想,给学生介绍整个计量经济学体系的脉络。掌握好这个总的脉络,就能够提纲挈领,提高对计量经济学的整体认识。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软件,积极挖掘学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从而安排相应的结合其专业的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将计量理论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中去,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计量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在课堂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且切身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在其相应专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学校应该在原54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增加的课时用于是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和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同学不仅学完统计检验、参数估计等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由于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的经济例子、软件操作,经济理论分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选用一种软件,比如Eviews,在讲授完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后,结合具体的经济实例,首先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来实现相应的理论结果,不需要解释为什么使用软件,只是让同学知道软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简单的工具。比如,在学完前几章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然后使用Eviews软件完成参数的估计和检验,最后让学生对所得到的估计和检验结果做合理的解释,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习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 2.3教材内容存在问题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应该进行符号和内容统一,对于一些内容不同的理解应该给于详尽的解释。;其次,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分,对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建议删除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结论所需要的数学推导过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而对于研究生教材,不仅要着重详尽数学推导过程,也要注重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内涵的理解,同时也不能放弃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最后,无论本科生教材,还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进最前沿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结语 总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是现代经济学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随着理论计量方法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计量经济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早已成为定量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在未来这门学科仍然快速的吸收他学科的产生的新理论而迅速的结合经济学原理,产生自己的新的方法论,因此,计量经济学对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改进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输入式教育改成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避免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发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计量经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经济案例,统计软件相结合,让同学更好地体会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许艳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统计学的应用 摘要:统计学是数学的重要理论,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据此重点分析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应用。阐述了具体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市场经济;统计学;经济管理 统计学主要应用于经济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中,主要是用来反映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可以使管理者正确掌握某一区域或者某一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法。并且,统计学可以使企业的薪酬、人力分配更加合理。总之,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如何将其正确应用于市场经济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统计学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在企业发展中,营销的核心问题就是分析市场需求,获得真实有效的营销策略。统计学中的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可以让管理者对市场进行正确的划分,并且统计特性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产品需求,以及合理的产品价格定位。统计学主要以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主,在市场营销的策划阶段,其作用不可忽视。 2统计学应用于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核心为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所谓统计整理就是对经济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最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趋势。统计学对于这一过程的数据科学分组以及最后的准确计算都具有积极作用。使复杂且大量的数据呈现出规律性,方便应用人员对其进行对比。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分析,对经济发展进行质的剖析,从而显示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经济市场的正确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统计学通过既定的指标的对照来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对企业决策中不合理的发展进行调整。 3统计学应用于市场互动 对于市场营销的活动策划来说,要使其具有准确性,不但要进行信息的收集,还要注重于市场的互动。统计学以其广泛的理论覆盖了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利用统计学,可以使样本的设计与调查更加精确与科学,使管理者在经济分析中能够及时正确的把握经济信息,从而实现与经济的互动采取与市场步调一致的发展策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下,经济发展处于新时期,如何用好统计学能够帮助企业走向时代的前沿,能够使管理者与决策者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动态的市场信息。另外,对于国家对于企业的约束作用也十分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多种因素是存在相互制约与共同发展转态下的,在不同的政策下,企业的税收、经济的投入方式是会发生变化的。统计学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生态发展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督促企业实施改革与转型。统计学的理论并不复杂,并且思路清晰,只有依赖于统计学,才能使政府和企业能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调查,并且使调查结果更清晰。可见,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统计学作为数学的分支之一,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以及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同一公式甚至可以应用于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方面。这与经济学的特点相吻合,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统计学的应用就成为一种必然。利用统计学的严谨。综合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反映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促进经济管理的高效化。其具体过程为,在经济工作中通过简单的计算方式获得清晰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统计事务中,科根据统计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目前,在经济发展中,主要应用统计学的图表统计。数据统计等,主要应用于营销、顾客满意质素以及市场的基本需求上。以图表为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顾客满意度低或者是供大于求的现象,此时企业将处于销售危机。企业此时所做的统计不仅要包括市场方面,还要对其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对其经济的发展的多个影响要素的统计。例如通过统计图表,顾客不满意或供过于求时,那么企业收益会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员工的满足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减少企业在发展中的其他不利因素。 4统计应用于审计 现代企业离不开审计,审计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统计学应用于审计,主要体现在其样本统计上,审计具有轻重点之分,样本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程度的概率进行分析,尤其是要注意其抽中概率。审计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但审计相对复杂,不通过一定的手段很难直接发现企业经济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统计中的最优分层理论和最优样本容量分配理论都能够帮助审计,使审计的数据具有高准确性,从而更好的确保经济审计的进行,促进企业的发展。 5总结 统计学是现代企业应用的重要理论之一,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现象,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整理、分析和处理,来实现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统计学不仅影响企业市场营销,还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并且正确应用统计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李娟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经济统计学论文:统计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 【摘要】今天,统计学已经涉猎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将来,统计方法必定会越来越广泛、频繁地被派上用场。调研、整理、深入剖析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国情,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监督和预测,是我国统计的根本任务。统计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充分应用。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既具备咱们国家特有的优势,也存在咱们特有的劣势。 【关键词】统计学;市场经济;应用;机遇;挑战 统计学专家斯勒兹语:“统计是动态的历史,历史是静态的统计”。所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统计学也会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统计学,产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到十八世纪中期的欧洲,日益壮大在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末期,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以迅雷之势推进,统计学踏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今天,统计学已经涉猎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在人类开发或未开发的领域里,只要人类开始涉猎,就随处可以看到统计学的身影,统计学发展成了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通用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甚至已经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来。今天,咱们生活的时期,就是“统计时代”。统计专家哈斯利特语:“统计方法普遍地影响着大家的日常生活与习惯,如何谈论统计的不可或缺都不夸张”。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方法肯定会被越来越广泛、频繁地派上用场。[1]所以,统计科学是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方法论科学,统计科学一定会为人类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路上,国家的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把全部信息收集起来查看,那会是不堪重负的工作量.怎么样把指定时期的我国国情高效便捷地展示出来呢,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数据就能快捷地把我国的国情展现出来,这些数据就是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各种大政方针的依据。调研、整理、深入剖析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国情,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进行监督和预测,是我国统计的根本任务。 一、统计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充分应用 (一)统计学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有人说,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证券市场。此言道出了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自1978年恢复证券市场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进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证券市场中统计学也被普遍运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领域的讯息总量、讯息敏锐程度、讯息变动频率,能比得过证券市场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全部讯息,都被证券市场整理,为我所用。归根结底,证券市场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的特有效用,通过市场提供的讯息,将资金导向需要的实体机构。在证券市场目前乃至将来的运行中,可以预见的是,统计学必定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证券市场中统计学被普及地运用于各个方面。[2]比如,众所周知,对投资者而言,证券金融市场是诱惑与风险并存的领域。投资者投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酬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酬报与降低风险呢?上世纪50年代,马柯威茨创造了证券组合理论,利用数量方法,揭开了市场风险的神秘面纱,综合考虑最大酬报和最小风险是组合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此理论,用统计学上的方差,告诫大家在投资的时候,应该注意分散风险,不要孤注一掷,把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一种证券,而是恰当地购买多种多样的证券,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相对有保障的酬报。这个结论,是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的。据此,投资者求确定收益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抗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尤其近些年来,统计学不断向纵深发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组合理论成了目前证券市场的主流工具,市场风险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掌控。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清了统计学在证券期货交易市场中的好处,统计学方法在证券期货交易中慢慢得到认可。(二)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一日千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大作市场营销的文章。企业生产出产品,就是要把产品转变成利润,这时就需要市场营销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市场营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精准全面适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并合理成功地进行信息处理,为市场营销策划提供科学依据。市场营销做到有的放矢,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给企业提供数据上的统计信息,助力企业规划未来、预测未来,所需要的科学依据均由统计学来提供,企业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3]可见,未来,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只能与日俱增。企业要想赢利,就要不断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比如,生产产品的质量数量是否有保障,产品销售后顾客的满意度怎样,售后服务的保障如何等等。这些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然后采取措施,扬长避短。这也符合世界上普遍认可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这时,统计学独一无二的作用就得到显现。在国际国内市场营销中,需要细分市场,需要发现自己的产品和哪些商品属于一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近似线性关系,这时会用到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方法,运用主成分的统计特性,来制定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统计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的营销管理中,科学地指导着市场营销的决策过程。[4]市场营销决策需要有精准的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营销信息,决策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营销目标,而这些精准及时的信息支持均来自统计信息。(三)统计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任何一个企业,都尽可能的把本单位的人力及物力最恰当地融合起来,让人力和物力的最大价值尽可能得以发挥。这时就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最优切入点,对和物力结合的人力开展引导教育,引导人的内部思想和外部行为,使得每个成员都积极行动起来,让人力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现代社会,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地探讨,都需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统计分析方法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既然统计分析方法如此重要,企业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就要因地(人、时)制宜,把企业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全面结合起来,尽善尽美地把统计分析的作用发扬出来。比如,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必须不断就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经费进行预算,判断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值和产出值是否匹配。[5]假设投入的太多,又没有达到预期的产2017年第03期下旬刊(总第65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3,2017(CumulativetyNO.655)出,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铺张,势必阻碍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没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准确的参考指标。利用统计调查完成分析与设计,按照企业里的人力与物力的现实情况,对相关资金做出最恰当的预算。[6]这样,企业才能得到正常运转。在高端信息技术蓬勃腾飞的今天,为了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不断完善。经济在飞速跃进,社会在滚滚向前,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关乎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设置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用来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四)统计学在审计事务中的应用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企业不断往前发展,需要利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理论对企业进行审计。以独立审计为例,目前,独立审计已经有了标志性的进步:由工作量巨大的详细审计跨越到相对轻松的抽样审计。不管是内部开展初评的符合性测试,还是最关键的实质性测试,在审计中,都在使用抽样的技术开展统计。这里所说的统计抽样,即从非常庞大的项目中选取少量的个体(符合需要的),然后运用符合需要的少量个体的特征,分析出全部项目的特性的审计技术方法。[6]在任务繁杂的审计过程里,利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统计,是最有效率、有效益的审计途径。在审计前,首先必须要抽样。在抽样过程中,首先要对所有的样本按照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单个样本的重要性是有差别的,这无形中,就对有差异的样本的抽中概率提出差异性的要求;在抽样时,还要注意抽样范围的大小和确定的对象是否符合需要,因为这些对所抽样本的质量和数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后,就要利用最佳样本容量分配和最佳分层的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学知识,进行审计事务的统计,审计的精准度就能得到巨大的提升。比如: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抽样,第一,要把所有的项目编好号,列入表格里;第二,针对编好号的所有项目,任意选取几个数字开展随机抽取;第三,在编号范围内的一切项目数字,就是抽中数,和该数字契合的总体项目就是样本项目,依据程序依次随机选,直到获得满意的样本数量截止。[7]社会在向前,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审计方法也赢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使用抽取样本的方法开展审计,是提升审计效益,推动审计工作快速前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中国统计面临的优势和不足 就目前我国统计学的发展状况而言,统计事业的发展既具备咱们国家特有的优势,也存在咱们特有的劣势。(一)中国统计面临的优势第一,尽管我们国家的统计事业,起步比许多先进国家晚,但是我们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殷切关怀,有地方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还有各行各业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国家在制定许多方面的决策时都离不开统计;第二,统计局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74.4万亿元.当今世界风云莫测,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家、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有名目繁多的统计要求,无形中提高了统计事业的重要地位;第三,我国拥有较多高素质的统计人才,再加上前沿信息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给统计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方法支持。这些都是中国统计事业发展面临的无比的优势。[8](二)中国统计面临的挑战第一,中国有13.6亿人口,4亿多个家庭,数以千万计的企事业单位,几千万的个体户等等,我们国家的统计对象数量之庞大首屈一指;第二,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统计部门及统计人员要准确反映时刻变化着的这些情况,其挑战之大,也是其他任何国家的相关人员所无法比拟的,非常不容易;第三,我们有名目繁多的统计要求:国家、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各种团体组织、各个阶层的人群等等,都肩负着各种各样的工作,都有各自的独特性的统计需求,都希望拿到事无巨细的各类统计数据。这些都给统计事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和挑战。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未来传递信息的便捷介质无疑是数字,网络包围和弥漫的数字化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多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这时数学和统计工具,必定要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8]死气沉沉的数字能否被人类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决定着明天激烈的市场争夺的成败。据资料报道,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如果把所有的投资人分成3份,其中,1份利用组合理论完成投资,1份依仗技术分析管理资金,1份还在固守成规。由此可见,先进的统计工具(包含组合理论和技术分析)逐渐被认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倾向于理性投资。拥有统计知识、认同统计工具的理性投资者,一定会成为投资市场中的宠儿! 作者:王润清 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网络经济下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在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好统计学。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的课程,或许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大学里学会如何更有效率地学习。大学老师如何做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研究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多,例如文献[1-3]。 1大数据时代网络经济环境导向的教学改革 当前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大数据”。大数据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及高校的重视,已经在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统计、市场营销等领域应用非常成功。也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决策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如大学生上网非常方便,对百度、微信、BBS、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非常熟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对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更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多方面交流,甚至可以去互联网的各种网络课堂,听世界名校如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教师讲课,或下载名校精品课程的资料。通过QQ、微信平台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的时间非常多,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使用。比以前的学生学习更具有独立性。 2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培养“应用型”人才 2.1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不符合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不是专业课程而不予重视,再加上该课程公式繁多,理论方法枯燥无味,学起来难学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等,传统的统计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解决不了市场调查分析问题、经济数据分析问题等。使学习效率得不到合理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不高,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 2.2独立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实用性很强,涉及很多晦涩难懂的公式符号,难以记忆和消化,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的联系紧密,而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觉得高深莫测,存在普遍的畏难情绪。现阶段教学内容围绕统计调查、统计指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点估计和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非参分析、时间序列、指数等内容进行介绍。如此繁多的内容存在课时量不够,就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大部分教材安排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很不好,和他们的专业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要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过后,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设置问卷。这就引起教学的思考,有必要从实践案例的实际出发,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或网上统计年鉴数据的下载,以实验课的形式,用统计软件分析,或进行实际数据的收集,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如金融专业可以选择一些经济类的数据,国贸专业可以选择进出口贸易类的数据,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计某产品的市场调查研究。 2.3大数据时代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教学内容有必要结合各种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教师应该讲解EXCEL、SPSS、Eviews、R等软件的案例分析。不应要求学生去死记理论公式,要凸出统计学的魅力,加强统计学理论的应用性。关键要会解决实际问题,要合理的安排足够的实验课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水平,锻炼学生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上交统计调查方案,调查报告,以及数据分析的实验报告,并要求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特别是学院要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网络经济时代,只有具备了数据分析、编程、统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把混乱、庞杂的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应用。 3基于R统计软件分析的案例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独立学院当前情况,将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与理论相联系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时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软件是一款免费的开放式软件。所以使用非常便捷,适合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在国际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下面借助软件演示随机试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计软件在应用中,命令简捷方便,检验结果精确,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统计分析软件。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也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非常方便高校实验教学应用,值得高校财经类专业推广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软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实验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统计模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发现原本抽象和复杂的计算,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以致用,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教学不再死板,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互相切磋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对统计学的学习。 4实行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以独立学院当前情况,立足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经济时代,实行统计学的实验教学,是改变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统计学作为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财经专业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数据时代对于统计学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挑战,而且对于独立学院财经类专业来说,尤其突出应用性,建立新的时代专业特色,结合数据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尤为重要。统计软件的应用使得大量的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简单,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变得更方便。现代统计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独立学院学生所接受,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日益提高。 作者:胡志明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统计学经济建设论文 一、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事项 1.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统计实际上属于一种社会调查活动,凡是涉及到数量信息和数字问题内容的均涵盖在统计学研究领域中。经济统计学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基础上而研究起来的。随着不断的努力,经济统计学逐渐得到完善。 2.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研究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具体作用有:首先,数据收集中少不了统计,所以其能够为经济研究中相关数据的收集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促进经济学的有效研究,而为了保证定性研究的正常进行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库,这就需要在统计的帮助下实现。其次,为总结和提炼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提供方法。因为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且存在各种不同的现象,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数据,以便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另外,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完善程度提供保障;所有新得出来的理论均属于相对理论,唯有在一番严格的验证后方可变为绝对真理。所以应通过经济数据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以明确其准确性。经济学与数据间是紧密相关的,但统计发挥着收集数据的作用,可见,统计学在经济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3.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经济涉及到的领域与信息较多,因此使得经济的研究困难重重。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问题也同样需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在庞大的信息量下,只有运用统计学内有效合理的方法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方能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的研究始终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经济统计学意义重大。若缺乏统计学的支持,经济的研究将停滞不前。由于统计学分析研究工作少不了数据这一关键因素以及统计在数据收集中的作用,可见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至关重要。只要经济统计得到充分应用,就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二、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关于经济的研究事项还甚少,要想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势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必须获取相关数据的支持,而数据的基本来源通常都在统计学基础上而完成,因此经济统计学是经济中的核心手段。虽然我国目前关于经济统计的应用研究力度还不足,但有关学者与人员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该方面的重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统计一定得到有效应用,加快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刘瑞妮 单位: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经济统计学论文: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摘要:目前大数据分析的火热,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即经济统计学以及计量统计学的发展,文章就是以经济统计学以及计量统计学为研究对象,进而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通过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来进一步的探讨双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发挥双学科的优势,促进双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计量统计学;影响运用 一、相关概念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统计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是统计学在经济学方面的体现,是指对经济信息的分析处理,譬如,对经济方面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并生成图表,以便将抽象的经济信息进行具体化,进而使得经济信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因此,经济统计学是为经济学所服务的,一方面,为经济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手段方法,使得经济信息能够更好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另一方面,经济统计学也是一种新型学科,这一学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以及统计学为基础,以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式,进而剖析一定的经济问题,从而以较为理性的方法来解析经济方面的知识。一般而言,计量经济学可以划分为理论经济学以及应用经济学,前者主要是以研究方法为主,即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进一步的为经济方面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而后者,则更加偏向于实践性以及实用性,注重的是经济数学模型的实际的运用,以及对经济规律的探寻。因此,计量经济学更加具有实用性,通过数学的模型来进一步具体化经济。 (三)两者的区别以及联系 经济统计学以及计量统计学,这两个学科最大的区别则是: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经济信息的分析处理,并通过常用的表格、图形来具体化经济信息,即经济统计学属于浅层次的经济分析;而计量经济学则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处理经济信息,即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信息的处理,并不是单纯的处理经济信息,而是挖掘经济信息的内涵,并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对经济的走势进行预测,从而更加准确的利用经济信息。 二、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 (一)经济信息分析方面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最常运用的方面则是经济信息的分析,通过经济与统计的结合,摒弃了以往传统的经济分析模式,加入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得经济信息的处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改变了以往的经济信息的处理过于主观性的局面,规范了经济信息的处理;另一方面,统计学在经济信息处理过程的运用,可以对经济走势进行一定的预测,这是一大创举,提高了经济的预测率可以对经济的走势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政策的定制方面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还体现在经济政策的制定方面,即我国的政府及其相关的部门,根据经济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对经济信息的分析以及经济走势的预测,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而以便保证经济市场的稳定。基于对经济信息的分析,制定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避免了政策失误。所以,政府以及相关的经济部分,要重视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发展,以及双学科对经济的分析,进而定制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 三、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影响 (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双学科的运用对经济信息的分析准确度大大增加,进而保证了社会大众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正确的认识以及把握;另一方面,双学科的运用在一定程度有益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维护,避免了因经济信息不明确或者部分恶意经济信息的传播,而导致了市场混乱。因此,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给予重视。 (二)对政策的影响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的法规的有效性,使得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了经济方面的依据,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经济政策,一方面,确保了我国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对经济市场管理的力度,提高了经济方面的监管;另一方面,确保了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经济市场的稳定。 四、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发展的展望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以及发展,对我国经济以及政策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双学科的发展会更加偏向于通过经济信息的分析,进而提高经济走势的预测,除此之外,双学科也会在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数学模型的实用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对经济信息进行采集,进而在保证分析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进而突出经济性与环保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进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发展以及运用,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就是以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为研究中心,进而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四方面的分析,即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运用,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的影响,以及经济统计学及计量统计学双学科发展的展望,其目的在于,一方面,突出双学科的重要性,透过双学科的发展以及运用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呼吁我国重视双学科的发展,并鼓励发挥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促进双学科的发展。 作者:李欣欣 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的应用 摘要: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同时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的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应用研究;影响分析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有力工具,无论是进行宏观的国民经济管理,还是进行微观的企业经营决策,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统计学、档案统计学、管理统计学、信息统计学等统计学的不同学科。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也对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工具甚至统计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诸多新的需求,推动统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对于推动统计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 统计理论是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导出其概念规律性(即统计规律)。它主要研究随机现象中局部(字样)与整体(母体)之间,以及各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率、均方、检验推断、相关回归、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试验、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有关统计量的计算来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测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结果的一种科学方法。统计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实可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保证统计结论可行度的基础,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不仅包括统计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包括统计过程的真实性,统计工作者只有坚持真实可靠的价值观,才能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学严谨。就是要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坚持统计调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统计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推动统计能力、数据质量、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提高,努力争创卓越一流的工作业绩。第三,创新进取。就是在进行统计实践工作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统计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技术,促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实践中,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中的应用。通过评价工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排序并进行择优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通常包括指标权重计算、指标体系优化等工作。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专家的意见,切断了权重系数主观的来源,使权重系数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工作量;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指标优化的目标。 2.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预测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例如根据历史销售量预测未来时间点的销售情况,又如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重点研究的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即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或劳均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和检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线性回归以及通过对数化处理的拟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又如统计学中开发出的收敛、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方法能够对经济系统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3.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分类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对象进行结合,在分类的基础上,以类别为基础提供差异化的管理,例如经济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户分类工作的基础上。聚类分析属于一种没有先验知识的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中进行分类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分类对象的特征指标,然后根据特征指标收集数据,最后通过“距离”测量的方式建立将“距离”最近的对象归为一类。系统聚类是一种重要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这是各类之间的距离等于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计算新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一缩小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规程一类为止。系统聚类法的聚合过程可以通过聚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不仅使聚合的过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确定分多少类以及如何分类。 4.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标准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标准制定的问题,例如,在工程经济管理领域,在相关元器件出厂检验时就需要对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够应用的具体场合做出判断,这就需要进行标准制定。实践中,统计学中的统计抽样和统计检验方法能够有效服务于标准的制定工作,应用统计学的思想,可以在大样本抽样的基础上获得大量不具有相关性的统计数据,进而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元器件寿命的分布函数予以假设和检验,获得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元器件寿命分布函数,并根据分布函数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与否以及不同应用场合的标准。 5.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问题是经济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实证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为了解决这类对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问题,统计学的中结构方程模型因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统计误差、能够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以及能够有效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势,成为经济管理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分析 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的交互影响可以从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和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两个层面理解: 1.统计学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统计学方法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着通过定量化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统计学方法本身作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统计分析软件高速发展,StatisticsProcedureforSo-cialScience(SPSS)、SAS等统计学软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也极大地规范了经济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够在科学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正确掌握上述软件的操作步骤,甚至无须精通各种统计模型冗余的推导过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结论。 2.经济管理工作对统计学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的过程本身也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例如,经济管理中经常面临样本数量不足的统计推断问题,如在样本数量低于30个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计推断形成关于样本整体特征的描述,这就推动了统计学中小样本参数估计、小样本假设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技术的发展;又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大,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许多传统统计方法应用到大数据上,巨大计算量和存储量往往使其难以承受;对结构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如何建立有效的统计学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也推动了统计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可见,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统计学方法为经济管理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经济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为统计学的提供实践土壤,而且随着经济管理对象复杂性的提高,不断为统计技术的发展提出诸多新的需求。因此,统计学方法与经济管理之间并非相互割裂关系,而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评估、经济管理预测、经济管理分类、经济管理标准制定以及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统计学与当代经济管理交互影响、相互推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推动经济管理科学化目标的实现,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的便利性;经济管理中小样本以及大数据等问题的出现对统计学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作者:冯蕊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经济统计学应用分析 摘要:在经济建设条件下,利用经济统计能够促进一定的理论深度,并促进现代经济的良好发展。统计学在经济建设中有效应用,能明确主管医院工资统计有利的发展方向,并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本文首先对统计经济学进行了解,分析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下的应用状况及实践应用,并研究经济统计在应用过程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统计;应用 一、统计经济学的含义 统计的含义就是社会调查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数量信息、数字表现的问题都是统计学要探索的内容。经济统计学的探索最早发现在1665年,经济统计学主要利用于统计国民收入,如:英国利用收入、支出的复式核算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统计、预测。但在该利用形式上,核算内容以及外在的平衡缺乏成熟度。虽然经济统计在很长时间实践后,还建立了国民账户体系。而且,受相关因素的影响,还为经济统计学建立了一定结构。我国经济统计根据历史的演变,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实施后,传统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随着相关的研究和存在的实践经验,我国在1992年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系统,并在期间进行了施行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实践过程的不断发展,经济统计学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完善与发展[1]。因此,经济统计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主要的应用学科,它主要以数据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不仅要对数据进行采集、生成以及传输,还要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产生的经济现象,以及经济系统存在的复杂规律,并使之能够为经济建设与管理建设作出有利决策。 二、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下的应用状况 经济统计学在现代的经济建设中可以看到,经济统计在实践中的应用还缺少一定的深度,只是将其停留在表面。要使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及合理性,相关工作者及研究者就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要促进经济统计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就要根据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解决。而且,要保证经济建设的有效发展,促进各个领域在实践中的完善,就要利用经济统计学分析现实经济的发展问题,并将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在现有的经济发展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较高要求,而且,经济统计学在实践应用中也还不够深入,经济统计要促进有利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实现优质服务,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效果。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经济统计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符合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也没有形成牢固的基础条件。但近几年,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努力,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利用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经济统计学的相关研究者利用数学手段对其发展的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给予更多关注。因此,在实践发展中可以看出,经济统计是实践发展问题与经济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不仅能对经济问题进行判断,还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决策。 三、统计学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经济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发展的状态形式已经爆满,这种发展形式使经济研究过程面对较大困难[3]。因为数据是信息发展核心因素,主管医院中的工资统计也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因此,经济的建设问题就是对数据问题进行分析。在信息研究领域下,都是利用经济统计学来进行分析、处理的,并能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和实践工作提供服务。经济统计学不仅仅能应用在工资的数据统计领域,在其他发展领域同样适用,但并没有促进相互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各个环节都是利用数据作为基本的分析条件,所以,利用经济统计分析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一定的实践意义,也能够不断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利探索。 四、经济统计应用的意义 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工资统计方面[4]。主要表现为几点内容。其一,经济统计是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建设中能不断对数据进行探索、研究。特别是利用定性分析对经济进行研究期间,数据成为有利的支撑条件。其二,经济统计能够对数据进行总结、归纳,能够表现出数据之间的变化形式以及体现的多样化结果,所以,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利用,能够将一些偶然现象变为必然发展形势。其三,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能够促进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以及完善性,由于每个原理条件都具有相对的真理价值,只有利用一些验证条件才能促进真理条件的形成。所以,根据数据对经济进行验证,并促进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因此,促进经济建设,就要利用经济统计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五、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经济发展进行统计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基础,而统计学就是促进数据获取途径的核心,因此,在经济建设条件下,利用经济统计在工作中加以研究,不仅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性发展,还能分析出精确的数据。 作者:许欢 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 经济统计学论文: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探究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调查。它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数字语言等等紧密结合。主要的特征表现为,数量性、综合性和实际性。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首先就要确定研究对象的主体。在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才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具客观性和规律性。通过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知,统计学起源于人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开始的,并且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之下,才形成了当今的社会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当今的社会经济越来越规范。社会经济数量的研究指的就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并且通过在这些方面研究,使当今的社会经济在规模、速度、效益等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提升。 2、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方法 社会经济统计学依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有着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有: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绘以及统计推测等方法,各个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优点。 2.1实验设计即对实验的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统计研究对象的原始资料符合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从而得出权威的统计结论。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较为常用的方法,其广泛的适用用工程技术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统计数据收集。 2.2大量观察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所独有的统计方法,即通过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足够多的或者全部观察以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社会经济研究对象受着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部分个体可能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选择偶然因素进行观察,其结论很难表示总体的其他特征,只用应用大量观察法对其进行汇总处理,才可以使得偶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其意义在于可以使得研究对象总体和个体数量偏差互相的抵消。 2.3统计描述即对统计分析或者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归类、登记以反映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具体指标,并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单独抽取出来,应用表格、函数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统计描述是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前提及基础,其对统计环节的推断、咨询、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其功能是将社会经济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它可以应用归纳整理将散乱的原始资料合并处理,对社会经济内在规律进行研究。 2.4统计推断即在研究社会经济学的总体间的关系时,其范围一般都很大,甚至是无限的,这就导致只能在客观层面对观察的部分进行分析及整理。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对其总体特征进行估测和预计的方法为统计推断法。 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统计工作的流程 一般意义来讲,较为完整的统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调查、整理、分析阶段。一般意义来讲,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统计工作阶段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不是绝对的,实际的工作环节可以将其结合以简化繁琐的步骤。(1)统计设计即依据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及研究的具体目的,对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统计设计环节为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有着很强的重要性,因为缺少科学的统计设计,很难达到社会经济学统计的预期目的,为此在其统计环节展开之前,需进行统计设计工作。(2)统计调查即按照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设计内容、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有规律的对社会经济学统计原始资料进行调查收集工作环节,统计调查是社会经济学定量认识的阶段,社会经济统计研究需要大量科学严谨的数据,管理层需要用其开展决策及管理工作。调查的统计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权威性,当下其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查、普查、问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3)统计整理即在明确社会经济学统计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对统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汇总,使得资料的更加具有权威性、说服力,这一工作环节的工作原理就是为了解释资料的整体特点而进行的统计分析整理,在统计整理工作过程中,其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有着一定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整理是定量的认识工作(4)统计分析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最后工作阶段,其是在统计整理的前提下,按照社会经济统计的任务和目的,应用科学的分析方式,对统计整理出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 4、结束语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较为独立的社会学科。社会经济统计是在遵循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在辨证唯物主义中,对社会经济规律及其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归纳整理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依据和原因。在社会经济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矛盾中,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其有着更高度的吻合,此外,还应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践环节。 作者:韩飞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教务处 经济统计学论文:市场经济管理中统计学的价值 统计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成果等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统计信息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还可以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的分析,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统计学都有用武之地。 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随着企业对市场营销作用的加深而加深,例如当今国际上广泛流行结合了统计学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在市场营销中如何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去进行市场细分;以及如何用主成分的统计特性去寻找企业产品与竞争厂商相似产品价格的近似线性关系,并以此作为订价依据。这些企业的营销管理中无处不渗透这统计学的知识。统计学作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一门科学,恰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策划阶段的各个方面发挥科学决策的关键作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分析实际操作中,主要包括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应从对调查资料的审核,科学的分组,汇总计算等几方面进行工作。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从简单,枯燥的数据中找出客观事物内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轨迹,为进一步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统计分析"是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结果通过各种对比,通过动态数列,指数指标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形象的显露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质的角度剖析事物数量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通过分析,与既定的指标指数相对照,从而得出内在联系或结论。以此为依据进行工作调整,达到统计的最终目的。 在市场营销之市场策划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统计学在市场营销涉及的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调查分析应用模型(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市场营销之市场细分所涉及到的细分变数的选择与细分的统计方法,以及市场价格确定的统计模型等方面作了一个简略的介绍,借此说明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广泛应用。当代的经济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导向使管理方法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方法的使用。我国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中,需要对一系列的经济收支明确,因此,国家常会用统计表格来表示,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生态税收的分别比重,国家通过这些可以在宏观上对以后年份的经济投入比例进行调整。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从上例可以看出,我国在2002-2007年间中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的作用被弱化。从税收收入的绝对额上看,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在逐年上升,但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查,我国税制的绿色化程度近年来是后退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对环境的保护也要加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是件庞大的事情,国家也不可能把全部的调查报告放在一起查看,那么如何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就需要统计学的加入。经济管理不是单一程序,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因素来共同完成,统计经济学可以简洁、清楚的表达出经济的现况,统计分析也是统计学在经济中的一个很大作用。然而统计科学就它的实质来说,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可以认为是被应用于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同一公式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绝对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必然要利用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经济现状的分析、随即现象的概率、每个变量总体的影响等都与数学不可分割。把数学中特有的、严密性的特性结合到统计中,为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方法。运用好数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对大量事物的观察数据加以综合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从而较好的反映出现象的规律性,可以把管理工作做的更好。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将会在经济与管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以至于个人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都要依赖于统计分析的应用。 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列表、图示和加减乘除等初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数据表达的总体有直观的了解,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位置,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不相同,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基本有三个方面:营销中的统计。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个阶段或一部分单位的销售情况、顾客的满意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这些统计,分析出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针对问题具体解决。例如通过统计图表,顾客不满意或供过于求时,那么企业收益会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对现在工作的意见以及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完善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使企业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减到最低,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实务中的统计。审计抽样的分层及其样本的确定。在审计抽样中,每一个样本的单位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抽样过程中,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单位应有不同的抽中概率,利用好数理统计学在审计实务统计中,采用最优分层及最优样本容量分配,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经济统计学论文: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的用途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对经济的管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经济管理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会让人觉得缺少理性。所以我们需要运用统计学来为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使这些现象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以便管理者进行合理的判断。现在,在经济管理中统计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领域都可以利用统计学进行研究,比如说进行市场的调查、产品的抽样调查、质量控制等。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可以获得很多科学的数据,这样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好地依据。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1在经济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1.1分析统计方法的使用。现代经济的管理中,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它更提倡管理的以人为本,而且管理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而不是定性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统计学都是重要的工具。所以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对经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分析经济质量。2002-2007这几年间,传统的生态税收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被弱化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几年的税收收入上来分析,逐年上升的生态税与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生态税收在所有税收中的比重却下降了。所以,我国这几年税制的绿色化程度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国家要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更要加大力度保护我国的环境。 1.3分析经济管理。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且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多报告,但是这么多的调查报告不可能都放在一起,然后慢慢查看。那样会造成经济分析信息过迟。那么我们如何来分析那么多的数据呢?那么我们就要用到统计学,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更直观的表述经济的发展状况。虽然经济管理的程序非常简单,但是需要很多因素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实施。利用统计学来将经济状况准确的表达出来。 2统计学对经济管理的作用 我们知道了统计学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阐述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很注重经济利益,那么职工的薪酬问题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们最在意的往往就是自己的薪金。管理者对创造价值的多少也就是薪金支付的高低,这中间的一个变量就必然存在,是否薪酬合理,衡量的指标怎么样才能公平这些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要面临的。数学包含着一切学科的基础,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应用到了,在薪金计算过程中,计算变量采用数学公式,每个人可以合理的分配出应得的报酬,在经济管理中很好解决了薪酬的问题。所以利用好统计学来合理的制定职工薪酬的比例,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薪酬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才能对工作有热情。但是如果过高的话,就会导致公司成本过高也不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要解决好酬金问题。 2.2利用统计学规划经济发展。无论是薪金还是其他一些人们关注的经济问题,都会运用到统计学中,在生活中的影响逐步扩大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信息不断变大,统计信息及统计手段的重要性日趋显著:社会经济发展在部门、政府制定规划下,检查、监督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统计学都必须充分利用上。所以统计学对经济的规划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利用统计学对经济中的变量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的经济发展规划。 2.3数学知识的运用。统计科学实质来说,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可以认为是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应用。同一公式在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下可以同样地应用,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数学方法必然要利用上。结合统计数学中特有的、严密性的特性,是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好数学知识,来对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好。 3统计学在管理中的应用要注重于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分析列表、加减乘除和图示等初等方法的数据,可以直观的了解数据表达的总体,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在位置下,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非一样,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基本有三个方面: 3.1统计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部分或一个阶段单位的顾客满意情况、销售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通过统计,对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进行分析,以很好地解决问题。这项工作我们就要运用到统计学,借助这个工具将这些数据科学的统计出来,并且直观的表现出现。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市场营销工作的进行,才能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更好地营销计划。 3.2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把握在企业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现在工作的意见、企业管理者的建议以及满意程度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如何更完善的做好,就会很好地减少企业发展中消极的因素,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就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的统计,以实现对人力资源有更好的掌握,这样才能有利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3.3统计在审计实务中的作用。确定审计抽样的分层及其样本。在审计抽样中,每一个样本的单位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这就在抽样要求的过程中,在进行不同的抽中概率下要有不同重要程度的单位来取决,在审计实务统计中要充分利用好数理统计学,采用最优样本容量及最优分层分配,可以将估计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统计学中,在设计上具有灵活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4结论 投资组合的选取,投资项目的比较,排队系统,存货模型,意外损失赔付,金融市场模型,IPO折价现象等现代经济管理都离不开统计学的运用。在现代学科发展中统计学是必然应用的,目前根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统计学的融合趋势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趋向,在社会经济统计中要加大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广度和深度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经济管理工作,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的病人12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全科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全科护理颅;脑外伤;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和工业的发达,交通事故与工地意外伤日益增多,颅脑外伤合并多发性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有明显上升。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现将全科护理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效果观察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的病人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14-88岁,平均年龄为45.29±4.38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急救护理措施①病情观察:密切检测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的变化。因脑细胞损伤的不同病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如出现中枢性高热提示脑干损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脑疝的发生及高血压危象对的发生[2]。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深慢不规则、脉搏缓慢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②静脉通道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应首选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20%甘露醇在30min内静点完毕,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速尿、激素等药物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做准备赢得有利的手术时机和条件,保证并脑部供血,减少机体损伤。③术前护理:术前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交代患者的病情,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术中的风险,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讲解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的优点,消除家属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取得最有效地配合。 1.2.2基础护理措施①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②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3];吸氧浓度在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1.2.3康复护理措施及早的给予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活动患者的肢体,患者意识恢复开始进行神经功能训练,具体包括对定向力的训练,询问患者当天日期、时间、地点等,让患者区分自己的左右肢体,病房中的物品等;对患者实施注意力的训练,重复1-50的数字,让患者复述奇数与偶数;对患者实施计算力的训练,如连续计算100减7或者加7;对患者进行记忆力训练,回忆刚出现过的物品或者人物;对患者进行语言的训练,通过反复的听、读、说等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训练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4];对患者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让患者独立完成洗漱、吃饭、穿袜子等。 1.3效果评价:患者呈意识清醒状态格拉斯评分为8-15分的为显效,格拉斯评分3-8分为有效,格拉斯评分为3分以下或临床死亡的为无效。 1.4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治疗效果如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讨论 此组研究结果证明,实施全科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经比较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意识在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中的体会 【关键词】全科护理;基层医院;护理体会 护理工作是医疗单位整体工作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加强护理服务意识的建设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全科护理将成为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全科护理意识已在我国各大基层医院的逐渐推广[1],由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意识、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下是本人下乡期间的体会: 1产科护士要求 由于产科病房收住院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无疑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产科护士不仅仅是局限于产前、产后护理工作,还应有各专科疾病护理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和体现护理质量的特殊性。使病人对病房的全方位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 2护理体会 2.1接诊、转诊护理对每位产科护理人员都要求具备一定的院前急救知识及应变能力。在基层产科,平均每周有接诊、转诊2-3例,其中有普通病例也有急危重孕产妇,如胎盘前置孕妇接诊时应同时做好大出血急救准备,由医生、护士同时在场,以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2.2急救护理产科病人病情变化来势凶险,时间紧迫,曾发生一例患者在分娩中出现羊水栓塞,护士最早发现并在现场,因此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做到分秒必争,稳中有序,有效实施抢救,为生命争取第一时间。 2.3学校健康护理每位孕妇从建卡开始最少接受3次以上孕妇学校授课培训,要求有师资的医护人员每周进行授课1-2次,内容包括:宣传母乳喂养好处、孕期营养、孕期母婴保健、分娩知识、产褥期护理等。通过讲解传授疾病知识,减少出生婴儿残缺率。 2.4角色转变护理基层医院为综合性医院,曾收住一位智障孕妇,孕30周,羊水过多,其智力相当于6-7岁儿童,由于胎心监测曲线不连续需重复监测,护士用成人的语气对孕妇说:平躺别移动位置。孕妇依从安排并平躺了40分钟,结果尿床了。当班护士没注意到要转变儿童角色,说话时语气应缓和、鼓励、表扬等,而不是严厉批评,结果吓出尿床。 2.5传染病护理产科合并症较多,如妊娠合并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病毒性肝炎等。护士不仅要掌握有关疾病知识、传染途径、隔离措施,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新生儿做好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孕产妇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包括疫苗接种、家庭隔离和消毒、饮食保健等。 2.6合并症的护理妊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产科较常见,在护理上要深知方方面面疾病知识。高血压疾病护理宣教应告知,定期血压监测,按时口服降压药,低钠盐饮食,保持情绪稳定等;心脏病患者产后24-48小时易发生心力衰竭,护理上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滴数,准确记录出入量;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宣教要具体,包括饮食习惯、品种、饮食量,指导血糖监测及合理运动等。 2.7出院健康指导以产妇为中心包括新生婴儿、产妇丈夫及其他家属,出院前对他们进行家庭护理知识讲座,介绍产后转介服务、康复护理、母婴保健等,做好丈夫及家属心理疏导,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对特殊人群护理健康指导,应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让智障患者及家属得到健康支持。 2.8家庭访视护理出院的产妇在一个月内通过母乳热线电话进行家庭访视,内容包括:新生儿喂养方式、睡眠、大小便、皮肤黄疸、脐部护理;产妇产后恢复及产后42-56天回门诊复诊等。尽可能满足患者护理需要,以提高人口素质。 3总结 全科护理的宗旨是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运用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模式全方位地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护理服务[2]。综合以上护理,作为距离广大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了解基层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医疗服务要求,建立主动健康宣教,减少并发症、传染病的发病机会。护士除了要掌握常规操作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更应有计划地加强临床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宣教,全面提升业务水平。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专业基本功,既能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技术要求,利用住院期间最佳时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因为宣教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现身所患的疾病,易让患者得到安慰和理解加深,在有限的环境开展宣传、指导,使她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其健康意识、知识、技能,从而提升人类健康质量。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在病区开展全科护理技术对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操作,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技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全科护理;病区;护理质量;患者 围手术期疼痛不仅造成患者主观的痛苦,还会对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如形成血栓、心肺并发症、各种心理障碍等。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把疼痛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排在四大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世界医学领域正在倡导全科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理念[1]。如何构建全科护理管理体系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32例观察组进行全科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4月随机抽取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男42例,女24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53.1±6.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操作,观察组采用全科护理技术操作,比较2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2全科护理 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实现发展,重视医患两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建设人性化的医疗管理制度,争取能够在无痛的环境下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工作,展现人本思想的护理关键,重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思想。目前,普通的普外笑话系统疾病手术都是通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这就要给患者进行术前导尿、置胃管,主要是由于尿道神经分配比较丰富,咽喉存在喉上神经,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所以,如果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进行导尿,患者的痛苦感会比较明显,也会经常出现不安和焦虑的心情;在留置针穿刺的时候,根据手术过程中数学和输液的具体要求,病房输液针要比穿刺针洗很多,所以很多患者在看到静脉穿刺针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巡回护士要在手术之前的三十分钟为患者进行即将进行手术部位的药膏涂抹,要涂厚度为一毫米的利多卡因软膏,这样表面性的覆膜麻醉法,在三十分钟后使用无菌棉签对其进行清洁,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结合一般的方法开始手术,保证操作规范。 3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4讨论 医护人员要转变思想,强化医患两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也就是在无痛的条件下实施不同的医疗护理和管理工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工作,展现人本思想的应用,彻底落实人文和人性化关怀服务的落实。现在,一般普外消化系统疾病手术都是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导尿、置胃管,因为尿道神经分配比较丰富,咽喉存在喉上神经,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围术期全程无痛技术应用逐渐宽泛,手术患者对手术的基本要求是无痛进行。临床医务人员在积极开展无痛宫腔镜、无痛分娩、术后镇痛等无痛诊疗技术保证手术患者术中、术后无痛的同时,病区护士应形成无痛理念,注重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无痛导尿和无痛置胃管等全科护理技术的开展,降低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导尿、置胃管等操作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以及身体的痛苦,要尽量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为患者进行手术,保证手术过程符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效提升病区护理质量[2]。 总之,病区全程全科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所有手术患者来说,病区是个令人恐惧的地方[3]。如何在病区进行人性化的无痛服务,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病区最安全,解除患者所有的担心和忧虑,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病区工作的重心。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32例患者对病区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全科护理论文:社区全科护士工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全科护士工作规范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达标要求对我院全科护士从护士礼仪举止到工作规章制度、职责和社区相关专业知识开展规范化训练,定期进行考核。结果:①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11年的83.5%提高到2012年的98.3%。②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的91.5%上升至2012年的97.8%。③护理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8%下降至2012年的2%。社区护理人员在素质、护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相应的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结论 工作规范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关键词:全科护士; 工作规范; 护理质量 全科护士是相对于医院专科护士而言的,它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面对社区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为一体,以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可及性的卫生服务工作。它体现了全科医学的全病种服务(不分科)、全病程服务(未病、欲病、已病)、全生程服务(优生、临终关怀)、全面性服务(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服务(时间、空间、人间)的特点。全科护士是向社会、群体、家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管理者,更是健康教育者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者。由于社区是慢病管理的主阵地, 护士是社区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全科护士除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外,还经过社区医疗服务知识和系统培训,获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其思维模式和服务模式已向社区卫生"全科"转变,且利用在医院工作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为切入点,以规范护士行为为重点,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现状 我院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的一级甲医院,本中心参与了2005年海珠区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工作,全院护士有 65人,年龄18~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22人,护士 30人。本中心管辖的社区居民有9万人。存在情况是:①护士数量少,护士人力配置难以满足社区日益递增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压力过大,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多,护理队伍不稳定;②护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护理质量难以提高,护理安全存在隐患;③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入,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以6个月为一阶段,分脱产和半脱产两部分学习:①前两周脱产学习,第1w培训从护士的礼仪举止到训练语言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专题讲座来提高社区护士文化传统的修养,伦理道德的修养,人际关系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第2w主要为规章制度、职责、环境、规范要求培训。②专业知识学习,根据2007年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制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将培训内容确定为:理论课,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概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特殊人群的保健、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社区紧急救护等;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换药技术、心电图基本操作方法、包扎、吸氧、导尿、灌肠、心肺复苏等。计划中详细列出每月须了解、掌握的相关制度、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方法,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按达标要求开展阶段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能参与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2考核 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成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小组,分别对参加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阶段考核和全年总考核。 2.1 护理部根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临床实践,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和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阶段考核。 2.2 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科室规范化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培训人员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及手册登记情况,由护士长对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每次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计划,如实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2.3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应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认真填写《护士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按时完成基础护理量化指标,按时完成综述或论文。 2.4 每月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测试。平时要加强技能操作训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急救操作要不定时抽查考核。采用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力度, 2.5 护理部年终对规范化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对不能完成计划及相关要求者,取消其年终评优评先的资格,年终考核定为"基本合格",对连续3年不能按计划达标者则实行解聘。 3 结果 ①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11年的83.5%提高到2012年的98.3%。②患者满意度从2011年的91.5%上升至2012年的97.8%。③护理差错发生率从2011年百张床年一般差错发生率8%下降至2012年的2%。社区护理人员在素质、护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率都有相应的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工作质量。 4讨论 4.1 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以护理规范保证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4.2 规范了护理行为 从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到护理操作,使护士通过规范纠正偏差,强化服务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4.3 提高作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庭的配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5结论 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全科护士工作规范使护士的交流沟通、综合应用各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灵活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系统全面地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使护士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能胜任工作以确保护理安全,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 探讨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护理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执法执业的完善,护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护患沟通成为护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患者由于疾病缠身,存在担心、恐惧、烦躁,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显得更加的重要。经过和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具体情况,并进行各项针对性的方案的制定,在各项方面帮助其改善不良心理表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为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1.1 对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细致的收集 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可对其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其文化水平、过往疾病史、过敏史等。详细的资料可更有利于干预方案的制定,其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明显。 1.2 和蔼可亲、真心地对待患者可增加患者的信任 因为疾病的影响,患者会有很重的心理压力,多会有恐惧、担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患者非常希望医疗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和蔼可亲、真心地对待患者,可让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在治疗中更加配合,这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1.3 良好的关系可明显避免纠纷发生 进行有效的沟通可明显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可明显避免纠纷的发生。有文献研究称纠纷中有80%左右为沟通不畅而致使纠纷发生。故这表明和患者进行有效、细致的沟通非常关键。2 进行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 2.1 加强与患者接触,交流,交往之初,就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做到处处关心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给予解决。病情加重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这时更应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 2.2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士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道德,具有珍爱生命的崇高情感,承担为生命负责的责任和义务,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及时、安全、熟练的操作,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2.3 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科学管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和减少护患矛盾,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遵守医院的一切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及各项操作规程,达到有序、安全、及时准确、高效,使患者满意。 护患沟通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护士取得患者信任的必备技巧。进行良好的沟通可对患者的各项情况更加清楚,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对患者各项心理情况改善效果更明显。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顺利化解护患纠纷,让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医院的影响力。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手术室护士如何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我们不仅要做好手术配合,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极积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康复。 1.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之前要经过专业的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情况的评估,在评估时应收集患者的各项心理信息,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患者的疾病情况,告知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应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的安全性,不应告知其那些只有千分之一的风险的并发症。给予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非常的重要,在沟通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技术性的语言。比如患者要进行局部麻醉进行腹部的手术治疗,要告知患者手术中会因为牵拉而出现一些牵拉痛,此时患者应有准备,可以用深呼吸等方法进行降低疼痛。在手术之后应用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等治疗器械时,要和患者进行介绍,让患者不要害怕。如果患者的手术项目很大,且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应告知其此项手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并要重点强调手术治疗的好处,让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充分了解,从而愿意接受治疗,在手术中给予其配合。在进行手术之前可先领患者到手术后的观察室,告知其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对仪器都有一个准备。此项举措对患者的术中出血等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并让患者的心理紧张情况得到缓解。 另外,在手术室中一个单独的手术室中尽量只有一个手术台,不可排列好几个台子,这会让患者紧张。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医后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在进行交流时要小声,不要让患者听到后出现紧张,让患者可以平静地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还要降低器械的碰击所发出的声音,这也会让患者出现紧张。手术中如果出现突发危险的情况,术者护理人员都应冷静对待,不可大声讨论而让患者也非常的紧张、恐惧。 2.术中也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 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他们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从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开始,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都有我们的负责和陪伴。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心理理解,让其对护理人员信任,在治疗中给予配合。因为进行手术的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在术中应少讲话,多做事,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特别是关于患者病情(肿瘤)、隐私、家庭问题应避而不谈。要告诉患者,我们时刻监视着他的生命休征和病情变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很重视的,术前准备是很充分的,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其安全感。 3.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方面的干预 3.1 术后要告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要安全送回病室,在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应告知其手术治疗的疗效,告知其治疗顺利,患者现在很安全,术后会有一定的疼痛,但过几天就会痊愈,希望患者坚强,早日恢复健康。一些患者会害怕伤口出现疼痛或伤口发生裂开,如患者为胸部的手术治疗,要进行排痰,可是患者害怕伤口裂开,而不敢咳嗽,这时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可使用术前告知的排痰方法进行排痰,并让其放心地进行应用。在给予患者传达的信息应尽量是好的,不要老给予其消极的信息。 3.2 帮助患者缓解术后所出现的疼痛。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3.3 让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抑郁。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患者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 3.4 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外科患者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还有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患者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患者,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手术之前的心理干预很重要,并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这是科学艺术的高度结合。 全科护理论文:浅谈护士应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士; 全科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指导思想前提下,病人的身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比只具备专科护理的业务素质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病员的健康服务。 1 全科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技能,而且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基础理论的操作常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所以,无论在应付本系统或跨系统的疾病时,都能较迅速地进入角色,从而使病人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护理。1)由一案例中看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我病房曾收治一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诉是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一周后一天清晨7am又感腹痛剧烈,恶心欲吐,急做心电图,图示与刚入院时无大变化。即给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吸氧等措施,无明显缓解。至下午3pm测体温38.5℃,且腹疼逐渐局限脐周,这时有一位有外科经验的老护士怀疑是阑尾炎。急请外科会诊,最后确诊为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2)此患者为一老年冠心病人。用来腹疼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患。因老年人各项反应均迟钝,加之体温变化不明显,不熟悉外科常识的很难联想到是外科疾患。另外此患者原从家中也犯过同样的病,均以是顽固性心绞痛自行服药处理,所以此次患者及家属也都一致认定是心绞痛发作。3)从此病例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临床工作中,还是宣传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素质很有必要的。 2 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树立护士威信 1)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士,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大脑中输入信息及对应措施要比具备专科护理素质的要大、要多。从而能及时反映给医生,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避免误诊及延误病情。2)由于各科疾病都有一定地了解,并有一定的护理经验,无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在临床工作中,遇有病人或家属询问时,都应从容应答,从而提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树立护士在社会上的威信。3)具备全科护理优越性。还在于如发生突发事件,个别科室造成人员短缺,临时调往人员如具备全科护理的素质,不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亦更为病员及家属所接受。4)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比只患一种疾病的机率明显上升,所以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理人员更加适宜于老年人的疾病护理。5)在院外突遇危急病人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能迅速做出判定,做出院外分诊,为抢救和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6)为了病人的需要,许多病房都以打破了原来固有的界限,这样就使得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3 具体实施方法 1)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应在岗位上全面掌握,包括各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的理论、基础操作,尤应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或应急手段。所以,笔者建议护士3-5年内可不定科室,就是工作达5年以上者也可在本系统内做小的转科。具体情况也可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自行决定。2)医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参加全科护理知识培训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包括参加院外进修等,以开阔视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3)医院应鼓励护士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种形式的函授、在职继续教育等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实践,积累各种护理常识及经验,就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病员服务,使病人的身心得以早日康复。 全科护理论文:浅谈护士应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士; 全科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指导思想前提下,病人的身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比只具备专科护理的业务素质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病员的健康服务。 1 全科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技能,而且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基础理论的操作常识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所以,无论在应付本系统或跨系统的疾病时,都能较迅速地进入角色,从而使病人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护理。1)由一案例中看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重要性。我病房曾收治一名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诉是顽固性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一周后一天清晨7am又感腹痛剧烈,恶心欲吐,急做心电图,图示与刚入院时无大变化。即给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吸氧等措施,无明显缓解。至下午3pm测体温38.5℃,且腹疼逐渐局限脐周,这时有一位有外科经验的老护士怀疑是阑尾炎。急请外科会诊,最后确诊为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2)此患者为一老年冠心病人。用来腹疼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患。因老年人各项反应均迟钝,加之体温变化不明显,不熟悉外科常识的很难联想到是外科疾患。另外此患者原从家中也犯过同样的病,均以是顽固性心绞痛自行服药处理,所以此次患者及家属也都一致认定是心绞痛发作。3)从此病例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临床工作中,还是宣传中,护士具备全科护理的业务素质很有必要的。 2 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树立护士威信 1)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士,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大脑中输入信息及对应措施要比具备专科护理素质的要大、要多。从而能及时反映给医生,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避免误诊及延误病情。2)由于各科疾病都有一定地了解,并有一定的护理经验,无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在临床工作中,遇有病人或家属询问时,都应从容应答,从而提高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树立护士在社会上的威信。3)具备全科护理优越性。还在于如发生突发事件,个别科室造成人员短缺,临时调往人员如具备全科护理的素质,不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亦更为病员及家属所接受。4)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比只患一种疾病的机率明显上升,所以具备全科护理素质的护理人员更加适宜于老年人的疾病护理。5)在院外突遇危急病人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能迅速做出判定,做出院外分诊,为抢救和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6)为了病人的需要,许多病房都以打破了原来固有的界限,这样就使得其具备全科护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3 具体实施方法 1)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应在岗位上全面掌握,包括各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的理论、基础操作,尤应掌握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或应急手段。所以,笔者建议护士3-5年内可不定科室,就是工作达5年以上者也可在本系统内做小的转科。具体情况也可根据各自医院的条件自行决定。2)医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参加全科护理知识培训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包括参加院外进修等,以开阔视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3)医院应鼓励护士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种形式的函授、在职继续教育等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护理实践,积累各种护理常识及经验,就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病员服务,使病人的身心得以早日康复。 全科护理论文:心理护理在全科诊疗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理论,通过对患者表情、行为、肢体语言来判断其心理需求,进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们对心理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护士在全科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护理;全科诊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依据心理学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的手段和方法。其本质是观察和了解妨碍病人治疗和健康的不利因素,观察及探测病人有意义的行为,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科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全科诊室是患者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的第一个部门,担任接待工作的社区护士是患者就诊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医务人员。首因效应会影响患者在接下来就诊全过程的体验和行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施加的心理影响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1]。作为社区护士除了应具备优雅得体的护士形象、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过硬的业务素质、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2]以外,还应该掌握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门诊分诊工作中,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增强患者就医依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患病”是一种失去健康的状态。失去的心理过程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等五个阶段[3]。护理人员应该在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内通过观察其表情行为、肢体语言初步判断患者正处于哪个心理期,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用护士的语言、行为、神态、优质周到的服务去消除病人不良心理,从而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调动起潜在的自我康复能力。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社区全科护理实践经验和学习文献将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不同“患病”阶段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1 否认期:这一时期的患者主观上不愿接受患病这一事实。他们或不愿意就诊,或被家属劝导就医,表现出固执和不依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或持无所谓心态就医后不遵医嘱用药。这种心态往往导致患者贻误病机。此外这个时期的患者常常由于首次就诊或患急性病,陌生的环境让他们对就医更有抗拒。社区护士需要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和转换角色,提高患者重视健康的认知。热情接待和主动引导可消除陌生感;柔和的语调可减少抗拒;保证的语言可给予安全感;递上健康教育手册可提供相关信息和抵消等待中的烦躁;对急性病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就诊后告知患者遵医嘱的重要性。 1.2 愤怒期: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脆弱、易激惹,心理语言是“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他们在就诊全过程中都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易迁怒他人,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对就医环境百般挑剔。这一时期护理人员应以微笑面、容温和的言语、宽广的胸怀、细微周到的服务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宽容和同情。并适时给予患者以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愤怒只会加重病情,没有任何好处。 1.3 讨价还价期:这个时期的患者虽然已经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但抱侥幸心理,不相信病情发展的程度,尤其对不良转归持怀疑态度,心理语言是“没那么严重吧,我的身体扛得住”。不完全遵医嘱治疗,常常自行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患者在短时间内能稳定情绪,但破坏了治疗的完整性。健康教育是应对这类患者的重要手段[4],宣传栏、声像材料――录像片、健教宣传碟、健教手册、咨询台等都是很好的方法[5]。社区护士需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释,表达对患者一视同仁的尊重,鼓励患者接受现实,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4 沮丧期:患者已经完全接受了患病的事实,表现出消极心理,心理语言是“我太倒霉了,我太惨了”。由于对治疗疾病失去信心,表现出思维迟缓、意志力减退、冷漠、回避、自我责备、孤独、被动、依赖等特征,缺乏安全感,甚至有自伤行为。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患者、复诊的患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易出现这种状况。社区护士应主动周到地提供患者所需的服务,并照顾到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向患者传输现今医疗技术发展进步境况,帮助患者竖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动员家属配合,表达患者个人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不嫌弃、不放弃,多鼓励,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沮丧情绪,重建生活信心。 1.5 接受期: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是积极的心态,心理语言是“问题来了就尽力解决”。他们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学习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对就医环境不苛求,与医务人员相处和谐。这类患者需要的是认同和支持,社区护士在提供服务时不需要说教的语言,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就可以了。如果候诊环境允许,在不违反医院原则的情况下,可以让这样的患者和处于沮丧期的患者交流――同伴教育,通过个人分享帮助沮丧期的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2 体会 失去健康的感受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经历这5个阶段或一定按这个顺序,有时候,某个阶段可能会重复或交叉出现。患者的反应与病前人格有关,社区护士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目的是让病人尽快进入到接受期,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更能彰显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提高医疗质量的贡献。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态度、言谈、举止等,有目的的影响患者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调动病人潜在积极因素,进而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完全与全科医疗模式相呼应。社区医疗机构在开展区域卫生服务工作中,应积极的引进和开展全科护理,在其护理培训中,重视心理护理的培训,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在社区全科诊疗中,辅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健康促进,使病人不仅配合而且积极主动地加入治疗疾病及健康促进活动中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综合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430081 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 全科护理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科医学与社区护理继续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随着新型医疗体制的逐步确立,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大批社区医护人员走向社区医疗服务中去;知识更新,“六位一体”的结合服务模式的建立,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迫切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加快知识结构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的核心和主渠道。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护理;职业培训;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徐凯(1951―),男,汉族,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任全国卫生管理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多年从事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国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为根本奋斗目标的前提下。伴随着新兴医疗体制改革和创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那么医学教育要适应医疗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应将全科医学教育、社区护理学教育、全科医师的培训纳入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理学教育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教育要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要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逐步尝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纳入教学全过程,以适应社区管理的以医疗服务为主,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国家教育部教字(2006)13号文件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是全科医师培训的主渠道。”作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是全科医师培训的承担者,我院2000年以来先后在沈阳市举办三期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培训,对35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原卫生部部长彭玉同志专门到我院考察。2001年我院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毕业后教育和课程设置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成人学历教育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后,各级卫生医疗管理部门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批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医院的医疗服务机构走向社区。由于医疗服务模式转变,这批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亟待更新。以沈阳市社区分布情况为例。按《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中明确提出,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3至10万服务人口,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居民15分钟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补充设置服务站。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我市已有街道办事处112个,社区1290个。但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医疗服务人员近2000人。但是这部分医疗人员学历结构依然偏低,亟待培养,以适应社区服务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证明,在全国社区医疗和护理的人员中,学历结构仍然偏低,本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12.5%,专科学历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7.6%,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占社区医护人员的49.9%。职称层次也偏低,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3.8%,中级职称(主治医师以上),占社区医护人员的25.7%,初级职称(医师),占社区医护人员的71.5%。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和医疗服务人员相比只能是更低,本科学历占极少数,职称普遍偏低。 医疗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保证,随着全科医学的学科完善,职称评定畅通,随着国家逐步打开通向社区服务的医学毕业生的道路,这样形成了社区医护人员接受学历教育的生源群体,大批从事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人员,将接受成人高等医学的学历教育。 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培训纳入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过程 国家卫生部已建立了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国家卫生部职业鉴定中心,以逐步向社会公布了13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六位一体”的结合服务模式要求,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逐步实施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社区中“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结合服务内容决定了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要求。 从“六位一体”的六个服务内容要求,全科医学和护理人员要逐步接受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 健康教育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鉴定。预防、保健工作,可要求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参加防疫员的培训和鉴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社区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可参加妇幼保健、护理的培训和鉴定,也可扩展社会人员参加护工的培训,有利于社区实施家庭病房建立后的护工的要求,缓解护士的人员短缺问题,逐步缓解“有市场、没人才”的局面。 三、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 大批医疗服务人员逐步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这批人员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接受系统培训,沈阳市有关资料证明(截止2006年10月),已培训了2048名医生,占全部社区医疗服务人员2238名医生的91.5%,已培训1642名护士,占全部2416名护士的68%,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6万余份。年均入户服务60余万次,使320万人次直接受益。“医疗服务进社区,卫生服务进家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医疗和护理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医学继续教育重要内容,知识更新、五种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均需要纳入岗位培训内容。 可见岗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贯彻终生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为此承担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是当之无愧,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学继续教育应当承担着历史的责任。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对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理对于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社区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未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均给予全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患者对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满意度及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全科护理;社区健康水平;影响 相对于专科护理来讲,全科护理是目前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身心健康为核心,以患者为主体,集结对患者疾病的预防、护理、健康以及保健于一体,从而使患者的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2]。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基层医院面临着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窘境,其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且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较差,从而致使社区居民的患病率呈现大幅度升高状态。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全科护理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3]。在基层医院以及社区中实施全科护理能够为广大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于疾病发生率的降低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4-5],因此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全科护理对社区健康水平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社区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未接受全科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49.3±15.5)岁,身高(151±37.8)cm,体重(42.4±33.8)kg;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52.5±14.8)岁,身高(153±39.4)cm,体重(44.3±42.7)kg。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影响。本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以及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保证患者睡眠,定期靠窗通风,维持病室合适的温湿度;②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调整患者合适体位等。 1.2.2观察组 给予全科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提高护患双方沟通水平: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说,护患双方存在正确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不同患者的文化背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就医时对于就医环境、医疗氛围以及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及期望。全科护理过程中要实时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体现护士高素质及良好尊重程度的同时要尽力满足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求,不断适应多元化服务理念的挑战。②拥有过硬的各项基础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目前,社会医疗服务领域的分科越来越细致,同时对于护理专业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对临床上的全科护士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各项临床护理技能,且还要拥有熟练的技术操作、精妙的沟通技巧以及相关心理学护理的关键技巧。护理工作者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且护士长要在各项专业培训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全科护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质。③完善的全科护理服务:加快全科服务的发展进程,同时加大护理力度,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养生程度,且还应该加强对患者保健、心理辅导以及其他疾病相关的知识宣传教育。另外,建立重点护理对象和长期患者的个人资料档案,充分建立健全全科护理服务的电子呼救网络系统,利用多层次、多元化及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护理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患者对整个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6-9]。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的高低采用评分制,分值越高护理质量也就越高,分值低的护理质量相应的低;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评分制,满意度高分值高,满意度低分值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l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应广大人民的追求,医疗行业也在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社区护理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目前社区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从单一的护理模式逐渐发展到全科护理的一种蜕变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医院以及社区护理中的整体水平[11]。 全科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在近几年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全科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便利、经济、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个性化、持续性以及综合性等各种优点[12],其护理内容包括针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有效的治疗及健康管理方案等。全科护理不仅仅涉及单纯的临床医学学科,其涉及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其中全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其对于获得患者的好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直接性的作用,所以护理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以及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护理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科护理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护理质量,而且患者对于整体护理过程具有较好的满意度,从整体上促进了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社区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问题。 综上所述,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开展全科护理对于临床护理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以后社区医疗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将全科护理的理念切实运用到社区服务中,将社区医疗机构作为中心,同时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会全面而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5],针对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科护理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和宗旨。目前而言,全科护理在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为人们的医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的推广和使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寻找推广全科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全科护理;社区护理;措施 一、全科护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全科护理的概念 顾名思义,全科护理是与专科护理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围绕着每一个个体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而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专科疾病进行护理。通常而言全科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主要适用于社区护理当中。针对社区中的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以护理为重点,以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保障病人的健康问题。 (二)全科护理的特征 与医院专科护理相比,全科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全科护理主要适用于社区当中。医院的管理结构与社区不同,它的管理、运行以及人员的安排上更加细化,并且医院的病人数量更多,如果不实行专科护理,会给医院的工作困扰,同时也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社区不同,它所面对的病人数量比较少,而且管理结构也比较简单,全科护理更符合社区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康复。 其次,全科护理的工作范围广。医院的专科护理主要是以某一专科为范围进行护理,例如,神外的护理人员只负责神外方面疾病病人的护理,但是全科护理是以个人为单位,涉及到基础护理,各种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全科护理人员来说,要求更多,挑战更大。 第三,全科护理的灵活性更强。可以说全科护理是一种弹性的护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工作内容,虽然一些常规的工作内容大体一致,但是当出现急诊时,诊断、病床以及一些处置工作都是临时决定的。虽然相较医院而言不利于管理,约束性比较差,但是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优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全科护理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区护理的不断完善以及今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全科护理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二、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的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都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全科护理也不例外,它在社区护理的推广和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医护队伍不健全 在整个全科护理当中,医护人员处于核心地位,对患者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具有精湛而全面的护理知识、敏锐的判断能力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全科护理比专科护理的要求更高,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多种护理知识,不仅涉及到各种专科知识,还包括心理护理等方面。一方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我国的全科护理起步比较晚,在护理人员的培养上仍然没有形成全科护理观念,虽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科护理的适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全科护理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对医护人员本身以及我国医护人员的培养机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全科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很难应对全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社区的工作内容较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但是工资水平较医院又比较低,大多数的医护人员更愿意到医院工作,如此一来便导致社区全科护理人员紧缺。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护理人员,但是人才的紧缺,制约了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推广和应用,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解决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全科护理发展机制不健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社区护理模式开始引进中国,在社区护理的实践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实行全科护理的必要性,并由此开始全科护理探索的脚步。而国外的全科护理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早已日趋完善,我国的全科护理模式还是在借鉴国外的全科护理明尼苏达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全科护理在我国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全科护理的理论研究者较少。一套完善的发展模式必须要有科学而充分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我国在全科护理方面没有权威的专家学家。虽然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全科护理的研究课程,但是仍然以培养医院专科护士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收效甚微,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从本质上讲,社区的护理人员与医院的医护人员工作是一样的,甚至工作量更多,但是实践中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于医院的工资水平,在这样的待遇环境下,人们自然更愿意到医院工作。另外由于社区护理仍然探索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多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所以也给全科护理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阻碍。 (三)组织结构不完善 与医院的临床专科护理相比,社区的全科护理的特点之一便是它的灵活性。社区服务体系仍然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定论,再加上社区护理自身的性质,使得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变化性比较大,难以形成一套固定的组织结构。首先,社区护理的硬件设备不齐全。社区接受的患者数量比较少,客流量较为固定,而且各方面的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少,难以支付各种器材的购买费用。其次,社会卫生保障体系的不一致,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的不同等原因使得全科护理在发展中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也使得社区的全科护理工作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此外,社区护理术语、交通信息联络体系等方面也有待改善。 三、完善全科护理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护理人员,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这比专科护理的要求更高。为了满足社区护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应当重视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护人员也应形成良好的工作素养,自觉主动的接受再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护理要求的提高,医护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再教育,全科护理内容复杂,需要面临各种问题,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发展之必然。此外,针对社区全科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比医院临床护士低的现状,应当适当的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待遇问题,通过保障基本的工资以及奖金、保险等福利,提高人们对社区全科护理工作的积极性,积极的投身到社区全科护理工作当中。从以上两方面同时着手可以有效的环节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全科护理发展机制 若要建立完善的全科护理发展机制,理论模式的探索和人才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高校应当提高重视,建立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教学研究,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护理发展模式,为实践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此外,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教育机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随着全科护理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建立专门培养全科护理人才的学校是必然趋势,通过高校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了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出来之后能够学有所用,高校与社区间应当加强合作,以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社区护理的要求,也确保今后的就业问题。建立专门的全科护理培养学校,可以使得全科护理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完善,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健康问题。 (三)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我国在医疗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革,而社区护理是解决人们“看病难”问题的关键措施,因此如何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以实现“病有所医”成为了重点问题。首先,设备和仪器是进行全科护理的手段和基础,如果没有仪器,医术再精湛也难以保证疾病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全科护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社区的设备和仪器齐全,当居民来看病时能够满足基本的设备需求。其次,在满足社区护理营利性的前提上,综合考虑人们的经济水平、我国的医疗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是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社区护理应当尽量克服灵活多变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四、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医疗护理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科护理的特点和作用决定其今后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虽然全科护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通过在高校建立全科护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全科护理发展机制以及完善社区全科护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全科护理一定能够在社区护理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全科护理论文: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当前卫生院综合护理的特点,基于现代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要求,研究护理意识对于卫生院综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中,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结果 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全科护理意识可有效推动卫生院综合护理发展,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 结论 全科护理意识对于提升卫生院的综合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护理工作中,并逐步扩大到社区卫生室等下级医疗机构,从而带动辖区内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卫生院;综合护理;全科护理;基层医疗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近年来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因而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针对基本社会保障进行改革,医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改中,对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划分,以满足各部分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也是地区的医疗中心,其承担了辖区内的保健、预防等医疗服务,凸显了医院自身的服务性。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性要求逐渐提高,为此,其护理开始转向全科护理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基层医疗全科护理相关文献资料、卫生部关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文件、本院综合护理工作资料等作为研究资料,分项整理、记录、统计并分析。 1.2研究方法 针对卫生院工作的综合护理工作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基层医院的主要服务目标和服务要求,分析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 1.2.1卫生院综合护理工作的特征 卫生院承担辖区内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等。卫生院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基层群众,院内设置基础科室,推行全科医疗,可应对常见病的诊疗,同时卫生院也履行协助转诊的义务,帮助抢救危重患者。卫生院护理工作属于综合护理,由于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因而护理人员要负责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十分庞杂,不仅需要按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还要登记电子病例,实施护理管理,做好交接班记录等[1]。 1.2.2全科医疗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医改的深化,对卫生院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始推行全科医疗。作为卫生院护理人员,其应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因而综合护理工作也要向全科护理转型,要求护理具备全科护理意识,提升卫生院护理工作质量[2]。 2结果 从卫生院综合护理工作分析来看,其综合性特征较为突出,而随着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真正使卫生院医疗水平提高。由此可知,全科护理意识可有效推动卫生院综合护理发展,应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综合护理工作中。 3讨论 作为卫生院,应加快全科护理意识的推广工作,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本院总结了全科护理意识的推广的相关对策,如下所示: 3.1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塑造全科护理意识 基层卫生院要做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工作,因而要求护理数量掌握这些疾病的护理方法,具备较高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全科医疗的要求。卫生院可通过培训和专题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学习)内容为:全科医疗知识、全科护理服务要求、各科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先进技能资料(图片、视频、纸质材料等)等[4]。培训(学习)后,院内要对护理人员统一考核,保证其学习效果良好,并树立起全科护理意识。 同时,院内还要进行业务讲座,针对具体的全科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进一步深化巩固全科护理意识。除统一培训以外,院内鼓励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自学,追求更好的专业水平。 3.2改善护理工作态度,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服务性 全科护理强调了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护理人员应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关注患者的精神需求,提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重视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通过护理服务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护理人员,要强化其思辨能力、观察能力,院内应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辅导,使护理人员更善于体察患者的心理变化[4]。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修养,可由护士长组织进行礼貌用语、仪表、风度学习, 培养护理人员乐观的服务态度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3.3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健教宣传,提升护理工作的教育性 对于卫生院来说,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在 护理工作中重视健康教育,也是医疗服务进步和提升的表现。在全科护理意识中也注重护理服务本身带来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可有效弥补卫生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的缺陷,因而推行健康教育宣传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向服务对象传播科学的保健健身知识,如低盐饮食、禁烟、锻炼、血压控制、体重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注意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从而减少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护理人员有意识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本身就是全科护理意识的体现。作为医院,要强化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使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向基层群众传达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和基础保健意识。 综上所述,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应用全科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改善了护理管理环境,提升了护理行为的质量和效率,应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全科护理模式。 全科护理论文:浦东某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浦东上钢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钢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的3个站点15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利用过的服务项目为静脉输液等常规项目,对护理服务态度评价较高,但对护理技术水平评价不高。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利用度不高。社区站点应拓宽服务项目,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 关键词 全科团队服务 社区护理 利用 影响因素 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998年率先提出和探索了“全科型、网络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2003年6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体制改革举措之一是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全科团队服务依托卫生服务站点,为附近居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其队伍构成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其他人员(包括收费人员或药房、中医医生)。目前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6个卫生服务站点及相应的6个全科服务团队。为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的社区护理利用情况,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上钢社区利用过社区护理服务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对象和方法 对象 随机选择上钢社区3个全科团队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抽样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各50名,共150名。要求被调查者需来自不同的家庭,年龄、性别不限。疾病诊断根据二级以上医院的病历记载或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检查结果等回顾诊断记录。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居民一般情况、疾病状况、健康意识、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和利用情况、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5个部分组成。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可程度分为5级,即“非常认可”、“比较认可”、“一般”、“不太认可”、“不明确”。调查者通过该问卷,对利用过社区护理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当场回收问卷。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处理采用率描述,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软件分析。 结果 社区居民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3个站点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1.1、1:0.92、1:1.13。此次调查中,男性32人,占21.3%,女性118人,占78.7%;年龄(71.0l±2.35)岁,其中60岁以上者占78.0%。文化程度:文盲13.3%,小学28.0%,初中25.3%,高中或中专23.4%,大专及以上10.0%。婚姻状况:已婚60.0%,单身40.0%。家庭人口数:1人占14.7%,2人26.6%,3人及以上58.7%。个人月收入:2 000元占2.7%。所有的被调查者均有医疗保险。 社区居民疾病状况 150名居民中,90.7%有慢性病史,53.3%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其中患高血压占54.7%,冠心病占43.3%,糖尿病占16.0%,支气管病占18.0%。近2周患病率为54.0%。 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150名居民中,认为患病严重的有62人(41.3%),对自身健康评价较好的有106人(70.7%),对健康较为重视的有125人(83.3%,表1)。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情况 150名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静脉输液了解的占98.7%,肌肉注射占98.7%,健康教育占44.0%,测量体温占38.7%,健康咨询占28.7%,皮下注射占24.7%,快速血糖检测占20.7%,测量血压占18.0%,静脉注射占12.0%,吸氧占9.4%,家庭护理指导占6.0%,心理护理占4.0%。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情况 150名居民利用过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总共为12项,其利用率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静脉输液84.0%,快速血糖检测36.7%,健康教育33.3%,测量血压20.0%,肌肉注射13.3%,吸氧9.4%,健康咨询8.0%,静脉注射6.7%,测体温4.0%,家庭护理指导2.7%。心理护理2.7%,皮下注射1.3%。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见表2。 讨论 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主要为静脉输液等护理项目。因此,居民对社区护理的利用比较局限。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强调整个团队的合作,社区护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承担团队中更多的工作内容,从而扩展社区护理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影响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因素 目前我国关于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报道较为少见。国外有调查显示,社区护理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家庭规模大小、经济状况、疾病类型、病情等级、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以及交通因素等。本次调查的影响因素如下。 人群结构 本次调查显示,利用社区护理的居民中,男性占21.3%,女性占78.7%。60岁以上老年人占78.0%。可见社区护理的利用者中,大多数为女性,且多为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老年女性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特点。社区护士应重视对他们身、心两方面的照护。另外,此次调查发现,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越低。学历高的人群可能认为社区护理水平较低而不愿意利用社区护理服务[1]。 家庭状况 41.4%的家庭人口数为1~2人,缺少亲人的照顾是他们寻求护理服务的原因之一。社区护理应为这些居民提供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居民的个人月收入大多在500~1 500元(92.0%)范围内,来源主要为退休工资,低收入使得他们更愿意接受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 疾病状况 有慢性病者占90.7%,53.3%的人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为此,社区护士应承担照顾者的角色,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疾病和心理方面的照顾。 健康重视程度 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的认识比较有局限性。因此,社区护士应承担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增强居民的预防意识,与服务对象共同预防以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了解情况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主要是“静脉输液”等传统护理工作项目,这与目前社区护士在团队中承担的实际工作以及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宣传程度有关。在全科团队中应合理分工,让社区护士承担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社区护士可以介入健康教育宣教,甚至可以独立进行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护理[2]等内容的宣教。护士也可以作为家庭医生的助理,补充和完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服务质量,促进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了解。 3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 居民对社区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都比较满意,说明社区护士的护理技能、知识水平和素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这与团队服务及社区护士扎实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有关。社区护士应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从影响社区居民就医行为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护理的认可度[3]。 建议 从本次项目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居民以老年患者为主,他们对护理的传统项目特别是静脉补液比较熟悉,对护士的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较为满意,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但是对于护士还能够提供诸如健康资讯、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指导等服务,社区居民并不了解,这与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强调基本医疗为主有一定关系,居民片面的认为护士只能提供输液服务,无法提供其他相关护理服务。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提高对社区护理的利用率。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加强护理服务的宣传 利用墙报宣传和义诊等机会,把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向社区居民予以介绍。同时在社区开展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家庭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项目,让居民了解和熟悉相关内容。 利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工作 在家庭医生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士可以作为家庭医生助理,参与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功能健康服务[4]。特别在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健康行为干预指导方面,可以发扬其亲和力强的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家庭护理服务,做好医生和患者间的沟通桥梁和健康服务的纽带。 加强社区护士的自身能力和素养建设 护士的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护理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对护士来说同样是一个新的挑战。家庭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更新补充,是这项服务工作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心理护理,一方面建议护士经过相关正规培训,掌握一些心理护理的技巧和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工作,还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大课堂、阳光聊天室等社区心理护理工作模式[5],充分发挥社区护士的心理服务优势。另外在部分中心,可以通过舒缓疗护服务,将社区心理护理加以实践和推广。 全科护理论文: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全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护理的质量要求,探讨PKU-VPSM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 方法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两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在每家社康中心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改变。1年后,两组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调查结果。 结果 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轮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方面得分更高,分别由之前的(3.57±0.31)、(4.01±0.42)、(3.81±0.50)、(4.11±0.35)、(3.62±0.38)、(3.01±0.52)、(3.24±0.44)分提升到(4.09±0.31)、(4.14±0.41)、(3.93±0.51)、(4.11±0.35)、(4.22±0.38)、(4.56±0.32)、(4.26±0.41)分(P 0.05)。观察组患者不仅候诊时间更短,而且接受关于疾病知识、治疗的指导更多、更全面(P 0.05)。 结论 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关键词] PKU-VPSM;质量管理;全科护理 满意度是患者的主观感受[1]。满意度易受个人期望及偏好的影响[2]。医疗机构的服务能满足患者期望,则患者感到满意。也可能出现尽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但因患者期望值较低,致使满意度较高的状况。现今,传统的满意度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质量控制的要求。PKU-VKSM,它是一种新型的满意度调查工具,它不仅可监测患者满意度,还可监测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体验,以患者的体验为主,客观的反应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中,应用PKU-VKSM工具对社康中心护理质量进行改进,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两家社康中心(深圳市盐田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调查对象:盐田区社康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居民。在每家社康中心外100米处,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00例(若调查对象为儿童,则由其监护人完成问卷)。 1.2 调查方法[3] 调查队伍由研究者单位的医护人员组成。调查人员均接受过专业培训(即明确调查目的,学习调查技巧及如何进行问卷解说等)。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参与调查工作。本研究根据PKU-VPSM工具进行资料收集[4]。调查人员根据问卷逐一解释、询问调查相关内同,并根据居民的回答,如实填写问卷,完成问卷后,检查有无漏项、不合理及缺项等状况,确保问卷无质量问题后,将其送至质控员处。当天调查结束之后,质控员分析、总结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出现问题不断完善调查,以保证调查质量。全部问卷均由质控员当天发放及回收。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两轮调查问卷。 1.3 护理干预[5] 对照组护理工作不做任何调整;观察组针对调查问卷体现的薄弱环节及居民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年后,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调查结果。 观察组主要进行以下护理干预:①根据相关文献[6],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奖励、监督及惩罚等干预。②加强流程化护理[7]。规范就诊流程,有效缩减患者候诊时间[8]。③加强护士思想教育,责任心教育,增强护士使命感,积极性。④定期清洁,确保中心整洁[9]。确保流程化就诊,使患者井然有序。⑤诊室设屏风,注重保护患者隐私。⑥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0-12]。此外,重要项目是社康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应努力发展并维持优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居民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显示,两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护理人员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评价,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一轮护理常见问题调查情况显示,未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未向患者详细较交代治疗信息,未直接到收费处登记、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收费处人员不礼貌、不耐心,候诊时间过长,诊治时间过短较为常见,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2。 2.2 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经过1年的护理管理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护理人员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护理人员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评价,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未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未向患者详细较交代治疗信息,未直接到收费处登记、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收费处人员不礼貌、不耐心,候诊时间过长,诊治时间过短等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4。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医护工作人员护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情况,工作人员护理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帮助情况等。通过对比表2、4可以发现,在没有使用PKU-VPSM工具之前,医护工作人员为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所占比例达到25.5%,在使用之后这部分变化情况明显好转,已降低到12.0%。此外,之前为向患者详细交代治疗信息的护理问题达到14.0%,而经过护理干预之后,降低到5.0%。同时,收费处人员未询问患者个人信息、候诊时间过长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分别由之前的26.0%、36.0%降低到11.5%和12.0%。由此可见,在使用PKU-VPSM工具之后,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以及行为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注重对医护工作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考察,医护工作人员也逐渐提升对自身服务水平的认识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医护工作人员整体服务水平都得到提高,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向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其次,医护工作人员愿意积极主动向患者详细交代治疗信息。此外,在登记方面,收费处工作人员也尽可能详细的填写患者资料,详细询问患者个人信息,如实填写患者基本病理情况,使得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尽量缩短,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PKU-VPSM工具可解决传统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虚假高分的现象,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13-15]。PKU-VPSM工具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6]。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PKU-VPSM工具,分析社康中心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干预,1年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中心清洁度、中心环境及服务总体水平评分均显著提高。此外,居民就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工程机械论文:谈在工程机械中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在我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使用的重型机械比较多,但是由于管理上或使用中存在不足,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被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停工,对工程工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工程机械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会出现一些提供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将故障及时的传送给售后,尽早解决问题,也方便了用户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一、系统基本功能 ①机械紧急保护。在机械长期的运行中会出现老化、磨损等,引起的机器的故障,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在操作人员采取措施之前,就会停止系统的运行,进入保护模式,避免机器出现其他的故障。这样就降低了机械损坏的程度,不仅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而且降低了维修的费用。②统一管理。在GPS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重型移动机械动态位置的确定,然后传输给用户中心,就实现了对机械的运行状况的实时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管理能力。③提高售后的质量。在机械出现故障时,通过GSM网络将故障的原因传送给生产厂家的数据中心,然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的措施反馈给用户,减短了维修的时间。④性能参数的反馈。在系统的设定中在定期内就会将机械的运行参数通过网络传送到生产厂家,然后对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潜在的隐患,就能够及时的解决,为改进机器和创新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工程机械监控系统的主要的结构是集散型分布式处理结构,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要由地面中心站、井下监控分站、传感器、控制执行器、图形工作站、集线器及远程终端等组成。其中监控中心站是整个工程机械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该部分的监控软件能够实现系统任务调度、设备组态、定义配置、数据通信、数据处理以及网络数据共享任务。而监控分站主要是具备各类数据实时采集、预处理、报警、控制以及与监控中心站间的数据通信等功能。其中监控系统中心站的设计主要有通信协议与交互连接设计。 配置接口提供了请求数据和更新数据两个方法实现外界与动态数据库间得交互连接。配置接口能够设计各种配置程序,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种需要。该配置接口的程序配置的过程主要,首先通过传递一个参数向动态数据库进行请求数据,然后动态数据库对传递的参数进行相关的处理,并将核实的数据传回给请求者。当配置程序对配置修改以后, 可以通过数据更新方法把新的配置更新到动态数据库。所以在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中,配置接口能够实现设计了数据库配置、分站类型配置、模拟量类型(传感器类型) 配置等配置程序的功能。 二、可满足的技术指标参数 在设计的指标上要满足以下几种参数的范围:工作温度:—20℃——50℃之间;存储温度:—25℃——70℃之间;系统电源功率不能超过60W;交变湿热保持在95%以上,(30℃——60℃);部件的重量不能超过12KG;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要大于2000小时。通过子系统的作用下,对智能仪表的所有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实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GPRS无线网络的运输上要满足:使用三级网络控制系统。传输的过程为:首先是操作人员,然后传送到用户控制中心,最后传达到生产制造厂的网络控制中心。 三、具体的技术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在底层网络上使用了CAN总线技术;上层网络采用GPRS传输技术,在底层系统中能够将各种参数通过传感器的作用传递给CAN总线,然后再传送给监测分析嵌入系统,经过系统的处理,将数据通过上层的GPRS网络传输给生产厂商。 1、移动机械性能检测分析综合系统的应用 主要是将智能仪表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然后对机械的整体运行情况做出评测,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机械的使用性能,如果在检测中性能参数出现问题,在应急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机械的快速保护。监测分析主要的性能参数包括:机械发动机的转速、工作时间、总计时间、冷却液的流出、机油的温度、液压油的温度以及输出电流电压等。只有对这些参数及时的评测,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GPRS的网络传输,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机械运行的性能参数传送到用户中心的上位机处理系统中,这样用户就能够掌握机械的运行状态,同时制造商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的系统来监测机器的运行情况,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在GPS定位模块上能够准确的定位到机械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在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将地理位置信息传送到用户中心,然后在嵌入式系统的作用下,将机械的位置信息存储在存储器当中,为用户查询机械位置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出现失误,会导致机械的性能的改变,如果程度不严重,在报警后会提醒操作人员及时的修复;如果对机械的损害非常的大,就会强行的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自动切断电源、停止机械运行。 2、人机页面的应用 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使用了移动机械车载操作监控界面,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在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机械运行的状态,该界面操作简单、信息量大,能够满足重型机械生产环境的使用要求。在用户中心监控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机械型号的形式来查询机械的性能参数,同时接收远程系统传送来的报警信息,在这个界面上,能够对报警信息、机械的损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都能及时的掌握。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的重型机械越来越多,通过使用远程监控及智能化系统能够使用户及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当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快速的给用户提供解决措施,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工程机械的智能化的发展,提升了系统自身的性能,所以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研讨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规划 系统由手持式智能工业终端(PDA)模块、专家故障诊断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工作原理结构检测装配与调整模块、维修方案生成模块、训教模块、帮助模块和打印输出模块等组成,图1为程序流程。 1.2专家故障诊断软件 故障专家诊断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使用维修人员提供的现场故障信息,综合系统所融合的维修保障领域专家有关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识别、总成或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分解、检修、装配与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技能信息,对工程装备的故障进行系统的诊断与分析解剖,并能根据故障原因的不同给出故障维修方案,包括维修方法、维修时间、维修编组、维修器材与工具等技术方案。另外,专家诊断模块也可用来进行维修操作人员的维修保障训练、实习等工作。该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1.3数据录入软件 为防止初学者输入无效数据,破坏故障数据库内容,所以数据录入模块面向高级用户,在进入数据录入功能时要求输入高级用户密码,只有正确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数据录入界面。数据录入界面除下拉式操作菜单外,也提供了方便的操作命令按钮,如“插入节点”、“插入子节点”、“更改节点名称”等,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或命令按钮,方便地进行新型工程机械故障的数据录入工作。各个故障数据节点均由自身编号(ID)和父编号(parent)组成,如图3所示。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由par-ent链接,下级节点的父编号(parent)与上级节点的ID号相同,形成从上级节点到下级节点的单向链接关系。故障树的层次结构成为动态扩展的树形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数据量存储与数据库结构的固定分配空间约束这一难题。 1.4维修方案生成软件 维修方案主要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分析、故障的排除和调整方法、故障零部件的更换与修理时间、零部件维修的编组、机具设备、工具材料及辅料等内容。维修方案和排除步骤是在专家诊断并确定故障原因后,提供的给维修人员的维修方案和维修操作步骤。维修方案数据的存储方式与故障数据存储方式相似,也是采用单向链表的形式,不再赘述。 2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1故障层次结构数据库与检索方案的设计 由于新型工程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复杂性,在设计故障信息数据库时面临极大的困难。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故障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而每种故障原因又可能由不同的零部件引起。同一零部件又会产生多种故障原因。因此,故障零部件、系统、故障原因、故障现象等元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领域专家的相关的经验知识,这些元素在数据库的存储时很难处理。在设计数据库时,合理的融合了链表式结构与层次化结构,构建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过程数据表,满足了专家推理的需求和程序的高效运行的要求。 2.2工作原理、结构、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数据信息高效存储与显示 每一个新型工程机械,其组成零部件至少上万,考虑到其检修、分解、装配与调整等信息数据,其数据量几乎是海量的。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并恰当地显示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对当前所能见到的帮助系统和工程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应用了Word文档格式转换为Html格式,将相应的主题信息存储到SQLServer数据库中,开发了编译软件,对转换后的html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编译链接,较好地处理了数据库信息检索、html文档数据存储和可执行文件数据查询三者联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等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式。程序执行效果与人机界面都是比较优秀的。 3结论 新型工程机械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认真贯彻了有关设计标准、规范,主要性能指标满足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所采用的嵌入式工业级移动数据终端、嵌入式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具有先进、成熟、可靠等优点。系统的开发设计充分贯彻了模块化、一体化、结构化、面向对象和面向应用的设计思想,使系统的软件稳定、可靠,达到了使用要求。 工程机械论文:谈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机械工程中,有效利用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工程中的生产效率、减小能量的损失、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自动化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广泛使用机电一体化不仅可以使机械工程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技术价格比,而且可以使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在当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具有以下功能: 1.1自动报警、电子监控以及故障自检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电子监控就是对其传动系统、工作配件、制动系统、发动机以及液压系统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现象,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准确地定位,然后便能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还可以使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使停机维修的时间减少,降低维修使用的费用,尽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1.2有效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在工程机械中,有效利用电子油门的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调速器等机械设备可以真正实现控制柴油机的功能。 1.3使作业精度提高的功能 在沥青以及水泥混凝土搅拌的现代设备中,为了能够提高成品料的作业精度,都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而且实现了称量过程的自动化。因为应用了自动化的找平系统,所以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另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因为使用了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而完全实现了调节的自动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摊铺的质量。对铲运机铲斗刀刃、平地机刮刀以及土机铲刀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机械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真正提高了工程机械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1.4使生产率提高、降耗节能的功能 在传统的工程机械中,一般能量利用率比较低,比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在30%左右,这样低的能量利用率使得工程机械必须注重节能发展。在发达国家,他们的挖掘机都已经采用新型的节能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但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采用卡特电子效率的控制系统,通过综合控制泵和发动机,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生产效率。 1.5工程机械作业过程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功能 为了真正减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大量的企业在工程机械中开始实行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控制。这种功能还减少了由于工作者的经验不足而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先进的企业中,其挖掘机都设有特殊的轨迹控制系统,即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在控制板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把挖掘机运动轨迹的路线设计好,就可以依照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对动臂、铲刀和斗杆进行自动控制,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作业进行自动化控制,而且还能够精确挖掘各种特定开口与断面的斜面、沟槽。 2我国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由于控制、电子、计算机、光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模块化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精细,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应该加快实现机械产品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和电器接口的标准化,虽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困难,但是却尤为重要,因此说,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变成模块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实现了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模块化,就可以有效匹配各单元和部件,比如:具备视觉、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减速于一体的动力单元等等。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一步分工,新产品才能更快被研发,工程机械才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2.2智能化 在21世纪的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将会把智能化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上。一般所说的智能化就是指在有关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等新思想、新手段在工程机械上中进行应用和分析,让工程机械通过自己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运作,这样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满足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2.3网络化 机电一体化之所以在工程机械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目前,大多数新型的机电一体化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强大的功能,而且有相当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只要借助网络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畅销。与此同时,在工程机械中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也已经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看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趋向信息化和网络化。 2.4可持续化 不可否认,工业化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然而,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严重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公民也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的概念和设计制造越来越受到欢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制造、使用、设计以及销毁工程机械产品时都注重环保的要求,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所以,在工程机械中,可持续化的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3结语 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而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因为大量企业对机电一体化都很重视,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工程机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顺应时展的潮流,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快速地了解、掌握和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去,为我国的工程机械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概况 由于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不再是数量多,也提高了对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要求。对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要求主要是表现在对工作部件的进一步控制,目前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最开始的材料输入到机床启停,以及调整参数,再到工件拆卸直至运输都可以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不需要人来看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给各个传统的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工程机械行业也随之发生变化。 1. 国内外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但是由于我国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国外相比比较低。长期以来国际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技术产品被欧美、日本等企业集团垄断,我们可以用国外的797F型矿用卡车来对国外的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大部分的矿山企业里大型的机械每天工作长达十二小时,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操作人员坐在大约有四层楼高的驾驶室里,忍受着噪音、酷暑和严寒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进行工作,但是797F型矿用卡车具有远程遥控操作功能,那么操作者就可以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驾驭这一机器完成各种工作任务[1]。797F型矿用卡车拥有VIMS 3G监控系统,机器上的传感器使VIMS系统能够快速的交换和监控所有的系统传来的信息,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在办公室里或者是车间里迅速的下载数据并将数据生成报告,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提高定期维护计划的效率,尽量的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797F型矿用卡车还拥有生成和有效负载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用来提高卡车或者是装载工具的效率,从而提升车队的生产能力,有助于延长卡车机架、轮胎等部件的寿命,这款卡车还有外部有效负载指示器,能够正确的致使操作人员什么时候停止装载,以达到最佳有效的负载,此外还可以对道路进行分析控制[2],能够有效的改善维护养护的周期时间,延长机架和轮胎的寿命。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已经具备了远程监控和智能维护、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在我国智能化工程机械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首先开展了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很多的高等学院和科研机构等多家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联合进行了开发研究。我国的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在最初开始发展时期,所有控制系统软件都是依赖进口,而在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人员也主要是以电气系统设计和元件选型为主,这种情况制约了我国工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随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生产的控制器,设计人员根据工程机械主机控制策略进行再次开发[3],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开始关注控制模型的搭建,但是由于控制器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在智能化、信息化领域还是处于初期阶段。随着后期的不断研发以及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我国的机械工程也在逐渐的推出一些产品,直到现在我国开始了现代化手段开发,并且验证了工程机械控制策略,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变速器和高液压件等关键零件还是依赖于进口,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整体工程机械厂商的战略扩张。 2.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指的是在工程机械中应用信息采集和智能控制技术,使工程机械有一定的自我感知和自动控制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新一代的工程机械不仅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还需要将他们组成基于网络智能化机群协同控制系统,以便能够获得项目施工的高效率和降低耗能。目前工程机械化产品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是指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信息,应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系统的程序最终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工程机械的信息化包括了售前信息和售后信息,如果售前信息和售后信息得到了有效的集成并且方便读取,那么对于机器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后期的维修养护等程序将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3. 结语 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等多层领域的集成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必将不断的发展,给我国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更多的改进方向,工程机械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管理 1各等级技术保养时机的计算 无论是制订季度保养计划还是月保养计划,都必须计算出各台工程机械的各级保养时机,这样才能进行各种工程机械的保养次数统计,才能确定具体的保养日期。为便于计算,现以工程机械运行时间(h)为矢量坐标,得出如图1所示的某型号工程机械运行时间与各等级保养的关系,其中TD表示大修间隔期(h),TZ表示中修间隔期(h),TⅢ表示三级保养间隔期(h),TⅡ表示二级保养间隔期(h),TⅠ表示一级保养间隔期(h);同时,设某台该型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了T0小时,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T1小时,即该机至下月底总的运行小时数为T=T0+T1;并假设:本月的保养项目已按计划实施完毕,没有推迟到下月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按照保养规程的规定,在做高等级保养时,应完成低级保养的内容;2)由于中修的停修时间比较长(1个月左右),所以某型工程机械若在某月需进行中修,则在之后至本月底基本上不能承担施工作业任务。 2当0 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Ⅲ,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其中:n为保养间隔期的倍数,正整数。如果T0n×TⅡ,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二级保养;否则,继续向下推算。如果T0n×TⅠ,则该机在下月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否则,该机在下月可以不进行任何等级的保养。 3当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Z-T1 4当2TⅠ (1)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2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2)如果T0TZ,则该机在下月需先进行1次一级保养再进行1次中修;否则,继续向下推算。(3)如果TZ-T1 5实例说明 下面以某型机械为例作简要说明。该机的相关定额参数分别为:TD=4800h,TZ=2400h,TⅢ=1200h,TⅡ=400h,TⅠ=100h;同时,该机械至本月底已运行小时数为T0=1090h,按使用计划,该机下月需运行小时数为T1=230h。那么根据以上方法,可推算出该机下月的保养时机为:该机在本月运行到1000h已完成了一级保养之后,又运行了90h,那么在下月运行10h(即总运行时间达1100h)时,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之后再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到1200h)时,需进行1次三级保养,之后继续运行100h(即总运行时间达1300h)时,还需进行1次一级保养。因此该机在下月总共应进行2次一级保养1次三级保养,分别在其总运行时间达到1100h、1200h和1300h之时进行。 6执行技术保养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果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因受自然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调整,则保养计划的保养日期也将随之变化。保养计划在执行中,可依据工程机械实际运转小时数,视完成任务的需要和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等情况,允许适当提前或推迟,但提前或推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各级保养间隔期定额的10%。(2)下达保养计划时,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应与工程机械使用计划同时下达,技术保养计划应同时下达给工程机械使用单位和保修单位,月保养计划还应抄送通知工程机械使用操作人员,以确保技术保养计划的落实。(3)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计划与施工或培训任务发生矛盾时,不可因施工或培训任务重而挤掉保养工作,应本着既要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又要满足施工或培训需要的原则处理。(4)工程机械技术状况确实较差,不能延期保养,而施工作业任务重,可利用施工作业的空闲时间,分时分段进行保养,即将规定的保养项目分几次进行,这样既完成了规定的保养内容,又不影响施工或培训任务的完成。 7结论 根据文中给出的关系图和计算方法,可准确地推算出各种类工程机械的等级保养时机,为科学制订技术保养计划提供了依据。把握好文中所提出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可有效解决保养计划与施工任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确保技术保养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工程机械论文: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广大朋友们,关于“几种营销模式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是突飞猛进, 市场上的需求已发展到目前高质量全方位的竞争, 迫使厂商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 改变经营方式,各个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营销方式不尽相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立足于市场,除了要重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外,还要重视营销。 一、不同营销模式特点 工程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营销模式:直销、一般销售、授权销售、区域独家( 专营)销售、融资销售和租赁销售。 1.直销。直销方式就是企业自身建立营销机构、设置办事处,在所属区域内开展营销工作,与终端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由企业与终端客户直接签订最终的合同。由于工程机械产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及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国内,对于经营规模较小且产品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工程机械产品适合采用直销方式营销。 2.授权销售。授权销售被定义为“ 执行联系生产者和用户,以完成营销任务的活动的组织机构网络”。工程机械产品的终端客户较为分散,产品价值较高,销售过程需要特别的服务,销售周期较长。一般来讲,授权商无权独立制定销售政策,如价格、折扣等。 3.区域独家(专营)销售。区域独家(专营)(以下简称区域总)销售是企业在一个界定的营销区域内仅仅授权一个商,这种制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区域总以其特有的经营方式,在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有力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4.融资销售。融资销售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销售的一种运作方式,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有力措施之一。融资销售的主要优点是:较好解决了终端客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终端客户在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仅仅需要支付部分货款,就可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降低了终端客户资金运营成本,解决了客户资金短缺而又急需设备的难题;制造企业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避免了其他营销方式中的经营风险;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利润,完成资本积累;有利于企业、商拓展市场。 5.租赁销售。租赁营销是生产企业或商为了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的具有金融服务性质的销售。租赁销售建立在高度诚信基础之上的分期付款销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工程机械论文:正确认识和开展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 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 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其次,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都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 摘要:由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95%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销售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销售模式的路越走越窄,并一直困惑着中国的设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种边缘产业,将融资与贸易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它不专属某一特定行业的边缘性,可以组合成若干种灵活的结构,降低对信用的过渡依赖,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解决工程机械企业销售困境的难题。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厂商 1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现状分析 1.1业务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购”或“先租后购”等灵活销售手段,有点类似融资租赁,但还不是具体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进入我(文秘站:)国虽然时间不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一直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就更少。对目前具体业务的开展更是很少,基本上处于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阶段。除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依托其全球融资租赁经验在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外,国内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涉足工程机械融资领域的并不多,而国内制造厂商开展融资租赁的更是很少。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融资租赁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国家,租赁公司中的大部分是有银行或厂商背景的。 1.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前景广阔 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需要的大量的设备投资,单靠银行贷 款、直接购买,既行不通也不现实。通过融资租赁,即可满足上述地区、工程的投资需要,又能盘活东部发达地区的闲置设备、存量资产,促进中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贷 款的相对困难,对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对库存商品和闲置资产的租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当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贷 款、上市这两条融资渠道尚难走通,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现实选择。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租赁需求量仅占全国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的10%左右,与高达80%的相应的国际水平相距甚远。2004年,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接近2%,而我国仅为0.17%。比例低正说明市场空间大。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共性,对比发达国家,面对全国供、求市场都非常巨大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工程机械企业融资租赁模式比较分析 2.1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 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指融资租赁公司和厂商达成合作销售产品总意向,当用户需要租赁设备时,融资租赁公司则向厂商直接购买设备,然后租给用户,用户再分期向租赁公司缴付租金的租赁形式。 一般情况,直接融资型厂商租赁中的承租人大都对其自身承担的责权利有清楚了解,采用租赁形式也是以解决分期付款的融资需求为主,而金融租赁公司则以收取租赁手续费或租金价差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参与各方角色明确、操作程序简单的优点,但是已经不适应租赁业“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若不予以操作模式创新,不适合融资租赁公司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需要。 2.2转租赁 转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从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设备,然后租给下一个承租人使用。转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租赁的主要区别在于转融资租赁是从租赁公司或开发商取得融资便利,其他是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融资便利。转融资租赁的关键在于多了一个第三人充当转租人,其功能可以通过最终承租人和转租人两方面以体现。对转租人而言,当租赁公司在其借贷能力较弱,融资技术也不发达,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别家租赁公司条件优厚的融资便利,往往会采用转租赁的方式。 转融资租赁在租赁中引进了转租人这样一个中间人,解决了承租人信用额度不足的缺陷和贸易壁垒的障碍,使承租人通过转租人完成融资,使承租人在直接融资租赁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转租人的成本利息、转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转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租金,使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融资租赁方式。 2.3委托租赁 委托型租赁指厂商作为委托人,将产品委托租赁公司分别给其指定用户达到销售目的的租赁形式,而租金额等租赁款项则由厂商与用户事先约定。 在委托型厂商租赁中,融资租赁公司一般不承担风险,只是担当租赁中介角色,以收取委托租赁手续费为目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厂商。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拥有较多闲置资产的工程机械厂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设备制造厂商、能控制用户租金归还风险的厂商等。在当前租赁市场,该模式的创新现实意义也很大,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打破常规,在承担部分租赁风险、代为寻求承租客户、增加中介经纪或二手设备供应商参与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构想。 2.4杠杆租赁 对于建设和运营中所需的一些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的融资,利用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难以实现,杠杆租赁则为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杠杆租赁指租赁公司以现金投资设备成本费的20%~40%,其余购置费用通过向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获得,然后把购得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租赁公司要把租赁物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受益权、租赁物的保险受益权及融资租赁合同的收益权转让或抵押给贷 款人。对于隧道挖掘的专用机械设备等购置成本特别高的大型设备,采取杠杆租赁方式可以分担资金风险、解决融资困难。 在杠杆租赁中,对于出租方而言主要体现在债务杠杆作用。出租方自有资金投资利润率的提高,出租方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权益资金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出租方使用负债资金所获得的收益负债对权益资金收益能力的放大效应,称为 财务杠杆正效应,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是:息税前全部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的利息率;税收的屏障效益,负债筹资可以给出租方带来税收上的优惠,因为按照规定,生产经营期间的负债利息作为出租方的财务费用可以在当期或以后若干期内的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国家财政少收了税款而给出租方带来价值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越多。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大。 3工程机 械企业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分析 3.1融资租赁对工程机械企业的功能优势 工程机械制造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有着企业长远的战略考虑。因为现阶段相当多的制造商销售受到了很大的外部力量牵制,随时会有来自银行的不确定因素。尽管有了银行的介入,其风险控制的专业手段和给客户的心理压力确实有助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但当银行亦要求厂商、商提供回购担保时,信用风险的最终落脚点仍然落在了厂商和商身上。因此,当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用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改善销售产品的风险控制、降低销售门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更为有效直接。 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在法律上明确地界定了所有权问题。银行按揭是一个抵押担保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承租人破产及三角债问题,从法律上来讲没有清晰地界定物权。而融资租赁过程中,法律已经十分清晰地界定了物权,只有当承租人缴纳完全部租金,并付清最后的设备残值费之后,设备的所有权才转移到承租人手中。融资租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一旦承租人不还租金,一可以收回物件;二可以保留债权,避免三角债;三可以处置担保资产。法律上,租赁物件不参与承租企业的破产清算,一旦承租人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租赁物件不会灭失,债权不会全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促销租赁创新模式的探寻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租赁公司和厂商之间不断寻求共同创利方法的过程,厂商租赁创新必须服从于获取利润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2应对国外厂商的冲击 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004年世界租赁年报——中国分报告》)。从2000年以来,外国工程机械厂商、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抢滩进入中国工程机械金融租赁市场。近年来,一些欧美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工程机械厂商开始进入中国租赁业。这些大公司介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为推销他们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必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制造商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经验,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抢占先机。 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拥有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一直采用厂商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但是目前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工程机械厂商引入融资租赁业务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修理方式的研究 摘 要:工程机械现场修理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高度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维修保养任务绝大部分应在现场予以解决。现场修理能力强可以缩短设备的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 现场修理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它的能力强弱首先取决于它使用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作业现场高度分散,机械的使用强度大,发生故障的突发性高,施工时间紧迫,因此,现场修理现代化首先是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现代化,并要求能将这些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各种材料等成套装车,形成不同功能机动灵活的修理车系列,便于及时、迅速靠近作业机械,组织实施紧急抢修和预防性检修。有些施工单位也曾因陋就简地设计改装过若干修理车,但皆因配套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车载要求、功能不全、故障率高加之机动能力差等原因,逐渐被淘汰。 我们长期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要求经常不断地到工地上去对大量的工程机械组织维护保养和修理。其中有不少修理项目,如各种机械的修复;电气电子设备的修复;柴油机的修复;液压部件的修复等等,在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和工具方面,都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尤其是在工程机械的维修中,可汲取的内容很多。如能将这些成果加以修改、组合,就不难推广到工程机械修理的广阔领域里来。因此,开发一系列功能较全、使用可靠和实用性强的工程机械修理车,将对保障工程机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率运行产生积极的作用。 开发新颖的工程机械修理车系列,目前条件比较成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军用修理车制造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各种专为修理车车载配套设计的设备、仪器和工具的相继研制成功,都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能缩短其开发周期,节省开发的费用。 1、现场修理手段现代化的内容 对修理现代化手段的主要要求是:首先,是在故障诊断、零部件拆装、净化处理、修复工艺和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要求所使用的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和工艺材料的性能能满足维修质量的要求;其次,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第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人体健康。 1.1大力推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维修设备、仪器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维修手段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检测设备中,大量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传感器,可使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在故障诊断、参数测量和调试时达到不解体、快速和准确的目的,使维修工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测试技术和提高故障诊断能力。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检测喷油泵试验台的主轴转速,其瞬时稳定度极高,转速可以预先设定;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可使试验台的集油、量油数字化,且快速、直观,测量精度大为提高,量油的准确率可达10-5L以至更高,操作实现了半自动化并十分可靠。 采用电力电子逆变技术,还可将直流弧焊机的质量从200多千克降到20几千克,它的焊弧稳定,焊接质量极好,工作可靠,尤其适合在野外机动使用。将焊机的外特性稍加改变,再配上自动送丝机和电弧喷涂枪等,即可变成一套轻便的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就可在现场对各种零件的磨损、腐蚀部位进行修复和保护。 采用超声电子技术,可在液压系统油管外测其流量,判断故障部位;超声波清洗机配上高效、无毒、无磷的常温水基金属洗涤剂,就可以快速、安全、低成本地清洗许多手工难以清洗的零部件;超声电子技术还可进行无损探伤、测厚等。 1.2大力发展各种表面工程技术。表面技术是维修工程中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和实用技术,是现代化维修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可以提高在现场修复各种零部件的能力,还可根据需要改变零件的表面性能状态和消除其缺陷。 电刷镀和高速电弧喷涂是在野外容易进行的表面维修工艺。广泛引入先进的化学材料和处理工艺,可以弥补在表面工程技术中一般物理、机械方法的不足。 采用各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和无机粘接剂,能较好地解决各种强度要求的零部件的粘接修复。克服螺栓连接和铆接的一些致命弱点;采用一种新型的常温下固化的粘接剂,能快速修补轮胎和橡胶零件;采用多种性能的化学密封剂,可解决在复杂条件下使用的油、水、气的密封和堵漏;采用一些高抗腐涂料,可解决南方湿热和沿海盐雾地区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防腐问题。 采用一种特殊的清洗剂,通过自动循环装置,对发动机的燃油系、冷却系、润滑系进行不解体清洗,净化程度高,不腐蚀机体,不污染环境。和分解机体后清洗的办法相比,工时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排放也随之大幅度改善。按期清洗,对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明显的好处。 发动机和用油液润滑的各种机械部件,如果所用润滑油管理不善或者盲目换油,都将造成浪费;如果更换不及时,将使机器严重磨损。一种新型的鉴别润滑油质量好坏的成套化学试剂,能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辨别润滑油的质量状况。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检测,十分方便。 引进一系列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化学养护材料,能自动提高其机件表面润滑能力,使机件减少磨损;或能使发动机气缸内燃烧充分,提高功率输出,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值得在现代维修工程中加以推广。 1.3采用多功能、轻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多功能小型设备可以在野外独立无援的情况下,临时加工仿制部分急需的零部件。这是在现场修理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十分必要。如一种重量较轻、功能很强、专为修理车设计制造的多功能小型机床,利用变换多种功能附件,便能实现车、铣、磨、钻等多种功能,尤其适合在现场修理时使用。 要大力发展各种高效、多功能、适用的电动、液压和手动的工具,以便快速、安全地拆装零部件。 2、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 应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成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多功能工程机械修理车,按照不同的性能价格比供用户选用。如有的以检测为主;有的以通用机械修理为主;有的以发动机、液压系统修理为主;也可以是单项功能的,如专门调修喷油泵或专门用于不解体清洗发动机等等。当然如有用户需要,也可生产功能较全的综合型的修理车或车组(即由几辆车组成的一套修理车)。 3、人才队伍建设和观念的转变 现场修理手段的现代化只为维修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能否使这些新型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修理能力的队伍,两者缺一不可。 3.1业精于勤。这支队伍应能刻苦学习,有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先进的设备充分发挥潜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维修设备现代化后,操作使用往往更加简单可靠、容易掌握,训练的周期将相应缩短,但仍需要努力钻研,要想得到预期的好效果,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行的。 3.2要转变观念。维修工作尤其是现场修理,长期不被真正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修修补补、辅助性的工作,它的建设和投入被放 在次要的地位。现在提出手段现代化问题,和现实情况相比反差很大。不少人抱观望态度,或者“敬而远之”,觉得这些要求太“超前”了。仔细分析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长期受经济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实际情况怎样呢?当我们大胆地采用一系列新的维修技术和工艺后,不但能使那些陈旧、落后的修理手段得到更新,变为高效、准确、可靠且操作简单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能给工程机械现场技术保障带来一片新的气象。 3.3现代化的设备坏了怎么办?设备现代化的概念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不仅要求设备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还要有很高的可维修性。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出故障的,万一出了故障就要尽可能地缩短故障的现场修复时间。这是设计开始时就必须考虑的事,也是设备研制最着力的地方。许多新型设备十分复杂,其设计制造的难度很大,没有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是做不出来的,但它的操作使用却十分简单、可靠,修理也不困难;对操作者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但对维修设备的制造厂,则应要求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现场的应急维修 摘要:在工程机械工作中,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章从寻找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掌握几种应急维修技巧、使用日用品应急代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急维修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现场环境往往是不佳的,例如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工程施工经费偏紧、机械设备的品种多且型号杂,因此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在机动车维修中,机动车行驶突然出现故障,一时买不到标准配件时。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某些容易得到的日常用品应急代用,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维修方法。 一、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弹性较差,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oC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使其变软,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2.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使其磨损严重,因此要改善操作。 3.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经检查,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4.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油封就没再坏过。 二、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1、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呆扳手)和内六角扳手而言,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否则易损坏部件),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或螺母)大,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可在扳手内(梅花、开口扳手)或扳手外(内六角扳手)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或螺母)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巧拆轴承座圈 W4一60挖掘机打气泵(SKI一82型)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3.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轮辋可能发生锈蚀,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润滑,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4.巧换销套 W4一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缺乏润滑而损坏,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造成端部损坏。对此,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简单可靠。 三、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1.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1.1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 1.2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 1.3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 1.4在给轮胎充、放气时,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有时因用力不当,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屡试不爽。 2.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2.1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 2.2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 2.3如果机动车的制动液泄漏流失,可以用白酒或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代替。 2.4牙膏中含有研磨材料,可以用牙膏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柴油机三副精密偶件以及机动车车灯玻璃上的经微划痕。 2.5家庭用的洗洁精等,可以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尤其适合清洗橡胶零件,洗后不会发生溶胀和变形现象。 2.6用洗衣粉加锯末清洗沾有润滑油的零件。 2.7如果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为防止极板硫化,可以购买市场的纯水、太空水倒入蓄电池内。 2.8剪开易拉罐壳,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机动车上的铝垫圈或者加油、加水的漏斗。 2.9当发现水箱、机油冷却器和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管(芯)部件损坏导致漏油、漏水和漏气时,为迅速判断损坏部位,可利用香烟吹气法找到泄漏处。即点燃一支香烟,深吸几口,含烟于口中,将怀疑有故障管(芯子)的一端堵死,对准另一端吹烟,则管(芯)上冒烟处即为故障部位,然后再查找下一个部位。此法简便易行,有效可靠,但要注意安全。 3.使用电器用品应急 3.1如果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台肩处漏油,剪一段16号电工保险丝绕在紧固螺母下面。 3.2如果拆卸磁电机时不慎丢失高压触点炭棒,造成磁电机不能产生高压电,可以用干电池的炭芯磨短一段代用。如果汽车分电器盖中心电极碳棒损坏或丢失,可以用5号干电池中的碳棒稍磨后代用。 4.其它应急方法 4.1如果高压油管乳头处漏油,可以用塑料片或软金属片剪成一个小环形,垫在接头凹穴内。 4.2当发电机碳刷磨损过度或弹簧力不足影响发电时,可以用木块或树皮削成炭刷长宽一致的小块,垫在弹簧与炭刷之间,以增加炭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压力。 4.3可以用洗净的丝瓜络代替空气滤清器的铁丝滤芯。 4.4如果橡胶油封的自紧弹簧过松,可以用加添橡皮筋的方法予以弥补。 4.5零件的接合表面常用密封垫片密封,并在垫片上涂一层耐油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效果,但如一时没有密封胶,也可使用油漆代替;油漆的粘性较大并干后变硬,使密封可靠,效果较好。如一台日产WD140-4型推土机打气泵出现故障,修理后安装时由于没有密封胶而在泵盖密封垫上涂上一层油漆,经使用证明效果很好。 工程机械论文:论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 论文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而对其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如何适当维护液压系统。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润滑、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 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 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液压元件、液压胶管要认真清洗,用高压风吹干后组装。选用包装完好的正品滤芯(内包装损坏,虽然滤芯完好,也可能不洁)。换油时同时清洗滤清器,安装滤芯前应用擦拭材料认真清洁滤清器壳内底部污物。 2.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 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3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 3.1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 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当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液压油压缩性增大,工作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执行元件出现工作"爬行"等不良后果。另外,空气还会使液压油氧化,加速油的变质。防止空气入侵应注意以下几点: 维修和换油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排除系统中的空气,才能正常作业。液压油泵的吸油管口不得露出油面,吸油管路必须密封良好。油泵驱动轴的密封应良好,要注意更换该处油封时应使用"双唇"正品油封,不能用"单唇"油封代替,因为"单唇"油封只能单向封油,不具备封气的功能。 3.2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油中含有过量水分,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磨损。除了维修保养时要防止水分入侵外,还要注意储油桶不用时,要拧紧盖子,最好倒置放置;含水量大的油要经多次过滤,每过滤一次要更换一次烘干的滤纸,在没有专用仪器检测时,可将油滴到烧热的铁板上,没有蒸气冒出并立即燃烧方能加注。 4作业中注意事项 4.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4.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4.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常压式油箱还要检查并清洁油箱通气孔,保持其畅通,以防气孔堵塞造成油箱真空,致使液压油泵吸油困难而损坏。 4.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润滑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4.5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4.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5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5.1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5.2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5.31000h检查保养 清洗滤清器,更换滤芯,清洗液压油箱,更换液压油。长期高温作业换油时间要适当提前。当然,如能通过油质检测分析来指导换油是最经济的,但要注意延长使用的油,每隔100h应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更换变质油。 5.47000h和10000h检查维护 液压系统需由专业人员检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根据实践,进口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10000h后必须大修,否则液压泵、马达因失修可能损坏,对液压系统是至命性的破坏。 工程机械论文:环保节能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与趋势 随着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为保护人类十分宝贵且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及工作舒适性,努力达到人、机和环境的亲和,很有必要按照汽车行业的环保标准来设计工程机械产品。尽管目前工程机械尚未归并入限制排放的机动车行列,但随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用烟度、噪声等指标的限制愈来愈严格;特别是随着装载机等数量大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使用量不断加大以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可以预见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工程机械发展的趋势。鉴于此,徐工科技在装载机行业中率先推出了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 本文以ZL40G环保型轮式装载机为例,就机械材料的选用与设计、所要遵循的要点和所需考虑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1、环保型材料的利用 1)尽量采用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在各系统及部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尽量是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而且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的材料,特别是结构件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比较容易装配和分解的大模块化结构和无毒材料,提高工程机械材料的再生率。 2)长寿命、低能耗及减轻重量的设计原则 通常来说,延长产品寿命就等于减少了机械的生产量和降低其报废量,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减轻产品重量即可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要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角度尽可以考虑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互换性和通用性。为此应在保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或机具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液压系统的轻量化和高效率。 3)尽量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 工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应尽可能不使用氟利昂(空调)、含氯橡胶、树脂及石棉等有害材料。如装载机驾驶室和内饰上使用难以自然分解且对环境有害的工程塑料及其它一些非金属材料都加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采购生产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替代铅的使用量。因此在主机设计中一些附属零部件选用新型环保型材料很重要。 4)废弃零部件处理的污染最小化及综合成本最优化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要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 2、环保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 1)选用低公害发动机 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采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水冷增压柴油机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措施或应用新型的环保燃料来进一步降低排放、噪声等,努力适应第三次排放法规要求。 2)降低整机振动与噪声 减振与降噪应该是产品设计中最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在装载机设计中,动力装置采用双向减振悬挂系统就能克服整机动力传动系统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噪声及对动力系统的疲劳破坏;后桥设计成中心摆动结构能使后桥摆动中心与动力输入中心重合,很好地减少附加力矩对传动系统不停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与噪音,避免在崎岖不平道路上整机各部件相互冲击所产生的噪声。除选择低噪声的发动机外,主机的结构布置或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可以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改进。如冷却风扇可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可单独由液压马达带动,这便于将风扇与发动机隔开并将整个发动机密封起来,从而使噪声不能通过风扇出风口传到外部,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液压管路排列来降低液压油泵振动、阀节流和油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可在机罩等覆盖件处设计粘贴吸音隔音材料;可设计全密封整体式驾驶室,密封减震,隔音降噪,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3)液压系统的清洁和防渗漏 保持传动液压油的清洁度对工程机械的液压传动非常重要,因此精心设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如采用高效高精度过滤装置)十分必要,这样就可去除油液中微尘垃圾、机械磨损物等杂质,减少液压元件故障与磨损、延长常用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液压油的更换频率;同时可有效避免液压油在工作中温度升得过高过快,延长换油间隔时间,减少对周边作业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采用增压液压油箱,可改善泵的吸油效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灰尘和水分进入油箱,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度。液压系统的渗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目前部分工程机械产品中普遍存在的,液压管路采用耐腐蚀、防老化、具备优良密封性能的进口优质胶管很有必要;为了减少损坏软管的废弃量,设计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硬管;对设计过程中只能采用软管并且容易破裂时油液流出而污染环境。 4)系统高效节能的设计 工程机械的高效节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减少能源消耗即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用电控高性能长寿命节能型发动机是研制环保型机械最基本的一环;另外在设计时采用双泵分合流技术、液压负荷传感技术、静液驱动技术等都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1)环保安全关怀型驾驶室的设计 如采用防紫外线辐射玻璃的全密封整体式、经减震降噪处理的“安全环保型”驾驶室,室内配置无氟环保型冷暖空调,并设计FOPS及POPS驾驶室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如司机座椅可全方位调节、功能集成的单操纵手柄、可调式转向驱动器、全自动换挡装置、电子监控与故障自诊断系统,再辅以合理美观的颜色搭配,可大大改善司机的工作环境,缓解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2)自动加脂装置或集中润滑系统的配置 传统的手动加注润滑脂费时费力,而且通常有多余的油液溢出来污染周边环境。因此研制环保型工程机械就能自动定时加注润滑脂的设备,如集中润滑系统就能自动定时给各铰销加注黄油,其加油量经过仔细计算后设定,可很好地保证各销轴得到足够的润滑而又没有多余的油溢出,既环保又方便。另外对于小型机械,鉴于降低设计成本,可采用密封的销轴或使用新型材料的特殊轴套、或设计二级防尘结构等防止外部异物的进入和内部油脂的排出,从而延长加注润滑油的间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外观美学设计 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应注重外观美学和车身的流线型设计,达到机器的环境的谐和,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如发动机机罩就可进行造型别致美观的流线型设计,整机的标识标牌应精心布置、设计,良好地体现环保特色。 4)人性化设计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各种工况下自动判断、挖掘机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系统可靠性设计 尽量运用高可靠性的成熟技术和借用经市场考验后的成熟系列零部件可延长各关键系统或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例如降低制动元件的更换频率就相当于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工程机械论文: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液比例阀 负载感应 压力补偿 先导控制 遥控 1 引言 电液比例阀是阀内比例电磁铁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产生相应动作,使工作阀阀芯产生位移,阀口尺寸发生改变并以此完成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压力、流量输出的元件。阀芯位移也可以以机械、液压或电的形式进行反馈。由于电液比例阀具有形式种类多样、容易组成使用电气及计算机控制的各种电液系统、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因此应用领域日益拓宽。近年研发生产的插装式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充分考虑到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具有先导控制、负载传感和压力补偿等功能。它的出现对移动式液压机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控先导操作、无线遥控和有线遥控操作等方面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种类和形式 电液比例阀包括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比例换向阀。根据工程机械液压操作的特点,以结构形式划分电液比例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螺旋插装式比例阀(screwin cartridge proportional valve),另一类是滑阀式比例阀(spool proportional valve)。 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是通过螺纹将电磁比例插装件固定在油路集成块上的元件,螺旋插装阀具有应用灵活、节省管路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有二通、三通、四通和多通等形式,二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节流阀,它常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复合阀,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三通式比例阀主要是比例减压阀,也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比例阀,它主要是对液动操作多路阀的先导油路进行操作。利用三通式比例减压阀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动减压式先导阀,它比手动的先导阀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减压阀使输出活塞具有不同的压力或流量进而实现对多路阀阀芯的位移进行比例控制。四通或多通的螺旋插装式比例阀可以对工作装置实现单独的控制。 滑阀式比例阀又称分配阀,是移动式机械液压系统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是能实现方向与流量调节的复合阀。电液滑阀式比例多路阀是比较理想的电液转换控制元件,它不仅保留了手动多路阀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位置电反馈的比例伺服操作和负载传感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所以它是工程机械分配阀的更新换代产品。 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和工程机械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一般比例多路阀内不配置位移感应传感器,也不具有电子检测和纠错功能。所以,阀芯位移量容易受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波动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靠视觉观察来保证作业的完成。在电控、遥控操作时更应注意外界干涉的影响。近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内装的差动变压器(LDVT)等位移传感器构成阀芯位置移动的检测,实现阀芯位移闭环控制。这种由电磁比例阀、位置反馈传感器、驱动放大器和其它电子电路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比例阀,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一般比例阀的缺点,使控制精度得到较大提高。 3 电液比例多路阀的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 为了节约能量、降低油温和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使同步动作的几个执行元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扰,现在较先进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了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技术。负载传感与压力补偿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都是利用负载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去调节泵或阀的压力与流量以适应系统的工作需求。负载传感对定量泵系统来讲是将负载压力通过负载感应油路引至远程调压的溢流阀上,当负载较小时,溢流阀调定压力也较小;负载较大,调定压力也较大,但也始终存在一定的溢流损失。对于变量泵系统是将负载传感油路引入到泵的变量机构,使泵的输出压力随负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始终为较小的固定压差),使泵的输出流量与系统的实际需要流量相等,无溢流损失,实现了节能。 压力补偿是为了提高阀的控制性能而采取的一种保证措施。将阀口后的负载压力引入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对阀口前的压力进行调整使阀口前后的压差为常值,这样根据节流口的流量调节特性流经阀口的流量大小就只与该阀口的开度有关,而不受负载压力的影响。 4 工程机械电液比例阀的先导控制与遥控 电液比例阀和其它专用器件的技术进步使工程车辆挡位、转向、制动和工作装置等各种系统的电气控制成为现实。对于一般需要位移输出的机构可采用类似于图1的比例伺服控制手动多路阀驱动器完成。电气操作具有响应快、布线灵活、可实现集成控制和与计算机接口容易等优点,所以现代工程机械液压阀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电控先导控制的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代替手动直接操作或液压先导控制的多路阀。采用电液比例阀(或电液开关阀)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在工程车辆上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手柄的个数,这不但使驾驶室布置简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操作复杂性,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2是TECNORD公司JMF型控制摇杆(joystick),利用一个摇杆就可以对如图2中的多片电液比例阀和开关阀进行有效控制。该摇杆在X轴和Y轴方向都可以实现比例控制或开关控制,应用十分方便。 随着数字式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无线遥控系统,布置在移动机械上的遥控接收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比例信号和控制电液开关阀的开关信号,以及控制其它装置的相应信号,使得原来手动操作的各个元件都能接受遥控电信号的指令并进行相应动作,此时的工程机械实际上已成为遥控型的工程机械。 无线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工程机械的遥控改造。从安全角度考虑,它发射的每条数字数据指令都具有一组特别的系统地址码,这种地址码厂家只使用一次。每个接收机只对有相同地址码的发射信号有反应,其它无线信号即使是同频率信号也不会对接收装置产生影响。加上其它安全措施的采用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装载机、凿岩机、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和桥梁检修车等多种移动式机械的遥控改造中获得成功。工业遥控装置与电液比例阀相得益彰,电液比例阀为工程机械的遥控化提供了可行的接口,遥控装置又使电液比例阀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电液比例阀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实例 图3所示为某型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简图,图中仅画出了与电液比例阀有关的部分。该机采用了3片TECNORD TDV-4/3 LM-LS/PC型比例多路阀,负载传感油路中的3个梭阀将3个工作负载中的最大压力选出来送至远程调压溢流阀的远控口,调整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恰好符合系统负载的需要即可,从而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压力补偿油路使得通过每一片阀的流量仅与该阀的开度有关,而与其所承受的负载无关,与其它阀片所承受的负载也没有关系,从而达到在任一负载下均可随意控制负载速度的目的。 图4 是某推土机推土铲手动与电液比例先导控制实例。当二位三通电磁阀不通电时,先导压力与手动减压式先导阀相通,梭阀选择来自手动先导阀的压力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当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时,先导控制压力油通向三通比例减压式先导阀,通过梭阀对液动换向阀进行控制。 6 小结 以上简要介绍了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工作特点,对比例阀的负载感应和压力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电液比例阀的不同应用,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先导控制和遥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电液比例阀对简化工程机械操作、提高效率和作业精度以及实现智能化作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必将使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数学论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时展呼唤课程综合化,新课改给数学整合提供了机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本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整合其他学科的数学因素,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限制,把相关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及评价等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它包括数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数学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整合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联系性教学 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首先要把本学科知识联系融通。对此,人教版数学主编林群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认识问题有两种方法。例如,你要了解一个城市,可以一条街、一条巷的走,逐个认识;更好的办法是坐上直升飞机,从天空向下观察,不仅可以清晰了解每条街、每条巷,更可以把握街道之间、巷子之间的关系,能够从总体上更直观、更清晰地把握。数学教学也应当这样,应当让学生坐上直升飞机来看问题。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几大领域不是割裂的条块。这种对原先的代数、几何统整,并非简单地增删,拼贴,移植,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综合与再划分。虽然教材编排注意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但混编和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使知识显得不太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联系性教学把内容看作彼此相关的知识、工具,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如数形结合、数据处理、数学建模等。适时加强各领域的渗透与前后知识的综合,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因为函数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顶峰,综合性较强,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联系已学知识。如,在第一节开头,用函数的概念对正方体表面积、多边形对角线数、产量增长等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的关系说明y轴是抛物线y=x2的对称轴。用平移描述函数y =ax2与函数y =a(x-h)2+k图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处理既利于知新,也益于温故。 二、综合性教学 数学教学的综合化,还体现为密切数学和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从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结合点,把“触须”伸进这些学科中,建立起数学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实现学科整合。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和普遍适应性技术,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它的简捷与理性,使之在研究诸多客观世界中不可缺少。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大量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教学综合化的发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是对数学知识的检验。反过来,其他学科又包含着很多数学因素,为数学提供鲜活的背景与素材。要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起来。跨学科学习,消除学科间的隔膜,对如何挖掘其他学科的资源,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跳出数学教数学”。 八年级下册前两章,多处提到电阻、电压、功率、压强、杠杆等名词,如PR=U2,电压一定时,用电器输出功率是电阻的反比例函数。再如研究F=pS时,当压力为定值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利用函数图象来表示,p与S关系一目了然。这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将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去探究知识。 另外,语文知识让数学表达简练、明白。学生比较陌生、定义又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利用语文知识增加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是解决教学重难点强有力的工具,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板块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学习背景,如对位似、函数性质等知识探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将被充实得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 三、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立足综合性、着眼实践性的同时,要重点突出数学性,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方面在课堂上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通过提炼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因素引入概念,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身边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走出闭塞的教室,回归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展开数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实践活动,将课堂与课外、教材与活动、学校与社会实现有机整合。 教材第二十七章“相似”,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照片、足球、车模、不同字号的字)引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给出了一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金字塔高、河宽、盲区)。再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引用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讲到黄金矩形,介绍了优选法和生活中的美妙应用;讲到镶嵌,干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思索其中的奥秘。教材中的生活比比皆是,生活中的数学举不胜举。教学中要特别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条途径,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也是各种学习方式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根植于现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矗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 . 1、 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如图1),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 2 、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弦切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弦切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圆周角的定义三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对比体会弦切角定理的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 3、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如图2)已知?ABC 作一直线 DE 交AB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来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4、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合作 平等 数学语言 情感教育 评价 论文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以下浅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合作模式,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引导,维持小组的合作气氛,关注学生的合作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合作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合作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合作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合作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培养。 首先是引导学生“说数学”。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如在例题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什么条件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等等,或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或让学生把自己的解答写在黑板上并给同学解释解答的原理,通过这样的合作,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他的思路、推理过程、对术语,符号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这样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次是引导学生“写数学”。课堂合作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合作,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合作,如让学生写知识小结,在新授课教学中,每学完一单元、一章节之后,让学生写单元知识小结与章节知识小结。复结时,让学生写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知识结成网络、形成板块。也可让学生写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以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也可让学生写解题反思,或学生在作业、测试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写下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通过合作后,教师也可以从中也可看出教学中应注意改进的方面,其他同学也可以受到启发。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中的独到见解与体会写成小论文,办班级数学杂志、墙报,编数学故事等,丰富书写数学的合作活动。 三、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合作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点燃合作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扶持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合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虚心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耐心学习,当合作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四、完善学生数学合作的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必须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合作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初中教师 初中数学 教育工作 论文摘要: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展开论述,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数学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目前,教师最为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就是让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这也是每个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教学最初的经验,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乐趣。比如,笔者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边角边”时,先伸出两手的拇指食指成枪状,并对他们说:“同学们,看我左右两手的‘手枪’是不是全等啊?”边说边把两手靠近,展示给同学们看,“看这两枪的两边和夹角是不是对应相等?”随着同学们的兴趣高涨,这性质和判定定理就会牢牢地刻在学生们的脑子里。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设问、发掘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学习。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10多岁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张扬的阶段,个性发展、好胜心强是典型,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多鼓励少批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作为初中老师多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0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社会交给我们的任务,以及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和教材教法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程内容 教材教法 [论文摘要]对初中数学,就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水平。 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尽管在大学里,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尽管在实习中,学生也有一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但由于时间极短,所以他们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认知并不深刻,也无法实现对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化,换句话说,教师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真正的内化,是在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相应的专业化教育与专业化实践的结合之中,是在积极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在这种意义之下,数学教师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内化,当然应当在相应的数学专业化教育与数学专业化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针对数学教师成长与成才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尤其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更需加强他们的课程认知水平。初中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可从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认知,至少要从课程内容的构成、选择、编排和呈现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材综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基本上实施“一纲一本”的策略,“一纲”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一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教材。从1992年开始,国家教委实行“一纲多本”的措施。从1993年秋季开始,出现了6种初中数学教材,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于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四年制初中)出版、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沿海地区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内地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另有国家教委“中学实验教材研究组”编写的《三年制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一、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二、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三、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五、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七、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这种基本理念和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许多省市都编写出版了体现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初中数学教材。数学教师在使用和研究本省教材的同时,也一定要参考其他教材,开发各种优秀资源,为课程内容服务。 (二)初中数学教法综述。刘云章、赵雄辉所编的《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著作选讲》(湖志教育出版社)中说,波利亚提出了三条学与教的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这三条原则也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这三条原则中,最本质的一条是主动学习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数学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教材、教师和其他方面的数学信息,而是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外部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过程。所以,学习主体的主动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坚持“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教”,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学生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的主体和主角是初中学生。《标准》中对初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了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够发现与理解数学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标准》规定的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乃至达到不同程度的较高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地、生成性的、长期性的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程认知的水平。初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做教学的热心人,还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激活自己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且能与同事合作交流以改进教学。 初中数学论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实践 协作 论文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台渔”,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 未来的教育是在以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还学生一个宽松的、有更多选择的发展空间,这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a+2) (a+2) +(b+2) (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 (a+2) (a+2) +(b+2) (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浅显的体会,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请见谅。 初中数学论文: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应用 【论文摘要】 本文对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概述,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讨论了当前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分析.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能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解答数学习题的知识型人才,而且更注重数学素质教育.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经验组织数学教学,这种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身为初中的数学教师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通过对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分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概述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用于设计面对面的课堂情景或辅助情景.确定包括书籍、电影、磁带、计算机程序以及课程在内的教学材料的计划和范型”. 教学模式包含五个要素,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地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教学模式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教学模式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各有所得. 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层次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下一步前进的阶梯. 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营造探究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探究方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展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2.2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 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2.3 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自主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馈等几个必要环节. 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 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 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评价 评价是数学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教学评价是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通过上述的三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介绍,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要完成引导、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参与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交流相得益彰;辅导自学、教给学习方法;讲解、传授,及时弥补不足;因材施教,伺机引发,发挥特长,循序善诱;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活力等这一系列的活动.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改变,都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该进一步开发,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 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 初中数学论文: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们不断摸索,积极探讨,不断地寻找合理的、适应于我们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觉得在新课程面前,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所以我们作教师的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设置问题情景,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有理数乘方时,课前提问:“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拉面是怎样做的吗?” 二、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例如,在教授角的大小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1、你怎样能知道一个角的大小?2、你会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吗?你用什么工具?3、你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有几种方法? 三、设置小结问题,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应该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分层设置课后思考问题,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对不同的学生我设置了不同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作为“导演”的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组成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连成了学生的发展轨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对他们的影响都可谓十分深远,是课堂发展了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课堂促使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堂实现了师生丰富而完整的生命交流,在认知与情感同构的课堂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生命因此而厚重! 初中数学论文:试论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数学观 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论文摘 要: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数学教师应认识数学本质,树立科学的数学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什么是数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从宏观讲,认识数学首先得认识数学的本质,也就是数学是什么的问题。因为数学的本质问题是学习和研究数学所不能回避、首要的和最基本的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无论是数学学术专著,还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把数学的本质问题放在开篇的位置。当代对数学本质的较为普遍的描述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 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教育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像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一样,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历史价值。数学的学术形态(科学数学)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至今天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之中。但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新课程理念与科学的数学观,拥有较强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一定会有信心,有能力在追求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素质提升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初中数学论文:浅析初中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浅谈数学 思维培养 论文摘要:新课标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大胆尝试了初中数学活动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现体会如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下边,我就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积极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 ,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二、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 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0.1×220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在得到它们的概念之后,运用投影变化ABC顶点A的位置进行试验,让学生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AC=BC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中。为了解决问题,我让学生画出图形,凭直观发现上面的三条线段互相重合,再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通过类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综上所述,结合自己在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标的要求指引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认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导学生极积思维、分析、判断,让学生从直观实物中去感知、认知,实现让学生从“做中学和学中做”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论文: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级分化 【论文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两级分化;转化策略 【论文摘要】 数学学科的特点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两级分化的严重性与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 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1.2 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 思维方式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1.4 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1.5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2 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2.1 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 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2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后进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2.3 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4 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2.6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2.7 尊重和理解后进生。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3 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3.1 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3.2 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与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与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训练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 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1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2 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4.3 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4.4 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小组讨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间学习风格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后进生来说,也会积极参与的。 4.5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新型的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个别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不适应这种学习形式,例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就有学生表示,老师只要告诉我们怎么做就好了,问这么多问题,难为学生干什么。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研究的重点。要在教学中促动学生学会动脑,学习独立思考,并且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调整、修正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学会学习”。 初中数学论文:试论初中数学的开放式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出:“教育的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为此,教者不断探索,力图找到一种能够真正体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育的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为此,教者不断探索,力图找到一种能够真正体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我觉得,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开放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原因在于开放式教学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相应发展的目的。 开放式教学,其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题目的开放。 1.教育内容的开放 内容的开放首先指教学目标的开放。新的课程目标指出“教学活动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做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学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避免了传统教学一刀切模式下部分学生有所获而部分学生无所获,长此以往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 2.教学方法的开放 2.1要实现数学的开放式教学,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主要指:(1)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定位。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处于引导的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而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维,更不能扼制学生的思维,只能起到良好的引导的作用,促使其会学,学会。(2)教师对待学生更多的应是尊重和信任,倾听和引导。(3)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感觉,教师可以很随心的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是否也能够大胆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呢?这就是师生间平等、和谐、民主关系的评价标准。 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彼此尊重,课堂气氛和谐平等的条件下,学生受压抑的思维才能释放出来,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也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接受知识。 2.2以开放式的题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可选择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学习七年级教学《一百万有多大》一节,课堂中首先提出问题;若有一百万元,它能放在你书桌的抽屉吗?若将这一百万元(100元一张)首尾连起来,有多长?给学生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继而由学生经济思考后提出相关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样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的题目可以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求知的目的。 2.3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而对于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更有兴趣。在教学中,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规律。这些问题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因为过难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过易的题目又太容易得到答案,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在学完了“探索规律”内容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请细观察下列各式,并找出规律。1×3+1=22,2×4+1=32,3×5+1=42,请将你找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这个规律。这样的题目学生在经过思考,探究后就能做出答案,因为自己经过了思考和探索,所以他们会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以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2.4分层式教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先进教育理论,在新课改中更应如此,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就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满足优等生,又兼顾中等生,还照顾了学困生。 讲授内容如此,布置作业也如此。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在学完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布置作业如下: ①熟记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及有关知识,并建议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0,0),B(0,3) ③判断点B(2,-1),C(3,4)在第几象限 ④求点P(3,-4)到x轴距离,到y轴距离,到原点距离分别为多少? ⑤已知点P(a,b)在第三象限,则点A(-a+1,3b-5)在第几象限? ⑥点A到x轴距离为2,到y轴距离为3,则点A坐标为。 这些作业要求优等生完成1-6,中等生完成1-4,学困生完成1-2。虽然这样优等生题目稍多一些,但对于发展他们思维有很大好处,而且能够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2.5利用网络,使教学呈现多色彩。网络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可能利用网络搜寻很多有用的资源来丰富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交互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直观观察某些现象,验证学生的某些思考、猜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题目的开放 与开放式教学对应的是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题目包括:解决方法不一的题目;结论多种的题目;条件不完备的题目。 采用开放式题目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进一步开拓思维,能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如下题: 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正方形(圆和正方形个数不限),并使整个矩形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北京某考题) 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兴趣思考作答,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就得以了进一步体现。 总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因为它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它成为培养现代化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而在中学开展开放式教学,对中学教育将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论文: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v”——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v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低碳环保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石油以及其他碳基能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是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碳基能源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各国间争夺能源的战争也越加激烈。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过度的开发碳基能源,所以导致了温室气体极具增加,全球气温变暖出现温室效应。 2低碳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 2.1软质景观的设计 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主要途径,绿化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调整因为土地利用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使绿色植物促进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新树和老树的有效分配。对于多数树种来说,考虑植物配置的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园林的整体设计、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设计师的环保观念等。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自动化的机械操作,能够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低碳环保的节能理念,同时也能够避免周围土地被破坏。 2.2硬质景观的设计 硬质景观指的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再生能源或是节能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在景观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照明系统应用。在建设园林使用的材料上,无论是其路面设施还是园艺,都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这也是低碳环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环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保障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对木结构材料进行收回利用,逐渐用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这是一种减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还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 根据研究表明,在园林内进行树木种植时,应该在每单位面积内,按照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将植物从高到低排列,首先应该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是常绿乔木。种植人员还可以将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交叉种植,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环保的工作效率,实现低碳环保理念,保持适宜的空气质量。树木吸收固碳的能力还与树龄有很大的关系,树龄相对小的树,吸收固碳的能力越强。但是若是体积较大的大龄树木,树龄较小树木的吸收固碳能力一定比不上这种高龄树。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高龄树的生长周期基本已经停止,再加上高龄树的稀少,自然吸收碳的能力也是十分强。若是将普通的高龄树与低龄树搭配种植,那么不仅能够将园林的美观发挥出来,还能够保证一定的园林吸收固碳的能力。 4结语 地球变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存同样也构成了威胁,所以低碳发展是改善环境的必然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减轻碳排放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低碳理念,既满足了原始生态要求又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作者:黄斌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国民经济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低碳经济模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保证经济与环境二者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友好型环境以及节能型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维护,而在维护环境的过程中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形态能够得到极大转变,并向着循环低耗的方向发展和改变,就能够促进经济海域环保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保: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碳排放量低,能源的消耗量比较低。它主要是以通过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开发清洁能源的模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与温室排放的气体标准标准,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模式是发展经济的一类新形态,其实质就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与稳定发展,同时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的。低碳经济模式是指发展以低碳为核心的经济模式、能源消耗模式、产业模式以及低碳技术模式等,其主要特点就是由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生态社会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够极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低碳经济模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究其根本,低碳经济模式可以看成是一场充满巨大挑战性的社会变革,其涉及到了与能源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模式不以及市场消费模式,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最低的温室气体的碳排放。 2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低碳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目前低碳经济模式在欧洲国家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由于我国引入低碳经济模式的时间比较晚,因而低碳经济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内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如下: 2.1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目前国内三大产业的比例大致为1:5:4,其中占比最大的为第二产业,同时也是国内的主体产业。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现阶段,国内生产制造的产品大都比较低端,因而使得一些基础的能源和材料被大量消耗,即煤炭、石油等。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内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而落后的工业制造技术也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总之,产业结构是影响国内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2.2碳排放量不可控 我国在高碳能源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多煤、少气、缺油,煤碳在国内所有的高碳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能达到70%以上,并且煤炭中所含的碳也是所有的高碳能源中最高的。因此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强度够很高,已经超出了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的30%及以上。尽管国内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研究和开发清洁型能源,以及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资源等。但是短时期内还是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因此二氧化碳排放的量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国内把煤炭作为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的消费模式还很难进行根除。 2.3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 目前的低碳技术内容主要有采集和封存碳技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国内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目标,至少需要将近60种核心技术的支持,而目前国内的还缺少42种。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国内在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模式中,还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来加以支撑,并且目前国内在整个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也是相当落后。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开发和创新低碳技术,因为先进的低碳技术直接决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成果。 2.4能源消耗持续加大 目前国内正大力建设现代工业化的经济,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而发展经济就不得不消费大量的能源。目前国内能量消耗较大的产业大致有六种,因此使得国内的高碳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和加剧。再加上国内正致力于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使得未来的能源消耗将持续加大。 3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途径 3.1构建低碳环保的发展体系 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首先就是要构建良好的低碳环保的发展体系。因此可以建立完善的能源可再生法规,加强和落实政策法规的实施和执行,加强太阳能源、海洋能源、风力能源以及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大力开发生物质能,从而促进能源可再生性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同时还要建立低碳经济工程,并积极研究和开发没煤电清洁型的生产基地,以及建设具有可替代性新型资源基地,例如核能、水能以及太阳能源等,从而促进新型的能源消费模式发展。在农村,政府部门以及环保部门还要引导农民们大力修建沼气池,充分利用生物质能,从而为生活和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 3.2加强环境保护与资金投入 在运用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进行发电时,国家和政府部门要给予一些发电企业设备资金上的鼓励和补偿。只有这样,那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收益又比较慢的发电企业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政府在环保这一方面还要对企业创新低碳技术以及使用生物能源这一块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能源政策才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另外还要大力宣传生物燃料的使用优势,使得人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环保生活的习惯。 3.3发展低碳产业 发展低碳产业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产业对于促进现代化服务贸易以及高新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调整和转变国内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低碳产业不仅能够是企业生产更多的污染低、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同时还能够避免污染高、耗能高的出口产品生产,从而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趋向于低碳化。 3.4加强宣传与制定标准 国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强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理念的宣传和倡导,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降低能源消耗以及节能发展的标准,从而促进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例如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要建立相关的节能降耗的标准和制度,从而使其达到环保节能的标准和要求。另外在衣食住行方面也要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并制定相关的消费标准和节能制度。 4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极大的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还能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并有效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和政府要大力开发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和模式,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活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一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刘璇 叶莉 单位:北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低碳环保论文:城市园林绿化的低碳环保模式 1概述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提高了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后,纷纷开始以身作则,绿色节能、资源循环利用、零排放等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事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遗憾的是被动环保行为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而通过绿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态失衡,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2城市园林绿化现状 我国工业发展带给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仅靠有限的节能减排技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构建新型的生态园林以改善环境,成为各地区发展的新策略。虽然我国各地区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绿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2.1绿化植物成活率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逐渐升高的今天,绿化事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行业,我国城市绿化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绿化行业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绿化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更缺乏专业的管理,这就造成了在绿化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绿化植被或者树种选择不合理,种植技术不规范,后期管理不及时等,这就直接影响了绿化植被的成活率,导致绿化工程的成效极低。 2.2绿化植被物种单一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引入的植物物种十分有限,影响了绿化工程的生态效应。城市园林绿化植被结构形式多样,如乔-草形式、灌-草形式、乔-灌-草形式都可以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但由于植物生活率、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绿化工程中草木覆盖面积较多,而乔木和灌木类品种较少,不仅影响了园林的美化度,还降低了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导致病虫害较多,生态稳定性极差。 2.3后期维护不及时 城市绿化工程发展较为迅速,但无论是各地区政府,还是绿化工程施工人员都将关注点放在了植被栽培方面,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维护,以至于部分偏僻地区出现杂草丛生、新栽培植物成活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消弱了绿化效果。绿化工程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会缩短绿化工程的使用周期,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 2.4绿化工程可观赏性有待改善 由于绿化工程发展较晚,在工程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工程评价为例,主要以平面绿化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标准,这就直接导致大量企业单位只注重草木的覆盖率,忽视垂直绿化工程的建设。这种单一的绿化工程,不仅生态稳定性差,还缺少观赏性,无法为城市的美化工程增添色彩。 3城市园林绿化低碳环保模式营造措施 3.1城市园林应以因地制宜为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人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理,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在保留原有山林、植被、水体的基础上,对需要绿化的地区进行设计。设计时可充分引用本地树种,设计综合化、多层次、系统化的绿化体系,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减少地形改造,保留原有地貌特征,充分利用原有表土作为回填土,减少客土的使用,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3.2城市园林绿化要以节约为原则 设计和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土地节约。土地节约是指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常用的措施是进行区域垂直空间绿化设计,如墙面绿化、室内绿化、屋顶绿化等都可以增加城市绿化工程的总量,但土地利用面积却没有额外增加。第二,水资源的节约。我国水量较多,但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较少,绿化工程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可通过开源和节流的方式节约水体资源。开源是指利用管道、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后期灌溉,建设透气性好的地面增加雨水的地下渗透,提高地下水的含量;节流方面是指将传统的浇灌方式改为微喷、滴灌等方式,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第三,成本节约。成本节约主要是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不是压缩支出。如可通过选择速生树种,加快绿化工程的成型速度;减少大树或老树的移植,减少从偏远地区选购树种的次数、禁止盲目引进名贵物种、不适应在当地成活的物种,确保所采购物种的成活率。在对绿化工程进行管理时,可采用新型的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3.3提高绿化工程的设计水平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需要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设计,传统的设计方式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低碳节能的特点,也降低了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垂直绿化设计初期成本较高,但其生态效益的稳定性高,对后期的维护管理极为有利,因此从绿化工程建设和维护大局的角度来看,垂直绿化的经济效益更高。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时,应以树木为主,结合乔木、灌木、草被、藤类、花类物种,建立多层次结构的城市森林,打造稳定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环境。 4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低碳环保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低碳环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碳排放,降低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给城市地区营造原生态的生存环境。要实现这一愿望,除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外,继续推广绿色节能技术,还需要加大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以实现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土地、水体资源的利用量,通过提高设计水平实现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邓莹 单位:吐哈油田公司哈密物业管理公司园林绿化中心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下的环保能力探索 一、环保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大众传播媒介从业人员环保传播专业水平低,无法对环保知情权进行专业处理 媒介及其从业者环保意识和全局观念仍需提高。当下部分传媒界从业者缺乏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加之自身相保知识的乏困使其对环保传播的功能性匮乏。比如,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媒体介入环保都是以科技为入口的,这种情况到现在也没有大的改观。然而,环保归于科技只是其特性之一,长此以往,会使环保传播产生异化,将环保局限在一个纯技术的层面,从而成为了遏制环保传播的又一个拘束。但大众传播的主体媒介———环保传播的量与质都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相关从业研究人士、记者环境环保意识的高低、专业环境素质水平的影响。因而,当下尤为重要的事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知识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如,当人们对GDP顶礼膜拜时,具有环保传播素养的媒体人应该告戒人们,这么高的GDP是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为清理环境破坏所付出的成本应该从GDP中减去,进而提倡绿色GDP,这才是顺应低碳经济,合乎国民利益的传播。人们所谈的知情权、公民权的实现,这都是对专业媒体人提出的要求。 (二)经营上的权衡战胜媒体使命感,使得真正的环保传播被迫出局 目前,许多电视台把观众收视率放在首位,利用收视率提升栏目形象,取得市场经营高效益。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以盈利性为目的走向市场。这让环保传播处在了尴尬的局面,其本身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却无法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或者直接作为公益事业发展而没有收益,这造成了环保栏目生存空间更加艰难。面对公共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大众传媒难以坚持长期进行环保传播,毕竟自身的运营与生存是每个媒体需要担忧的问题,正如谢涛、古小琳所说:“中国报业曾一度希望在报纸形象(使命感是其中一个重要反映)的提升上来应对竞争,但由于竞争出现恶性化局面,经营上的权衡最终占据上峰,这就必然使得媒体真正的环保干预及传播被迫出局。”[4]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三)环保传播多以精英(忧患)意识为主,公众环保传播力量薄弱 公众的环境意识的增强有利于环保传播的实施,否则就会制约环保传播进程。环保传播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它包括了政府、企业、媒介、社会公众,缺一不可。环保传播不仅仅是由政府和媒体为主导的公益性活动,更是一项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通过依靠政府和媒体宣传环保传播事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则是要依靠社会和企业发挥作用。然而,即便是媒体的环保传播也多表现为某种精英(忧患)意识,主要是对公众进行环保意识的启蒙以及环保理念的灌输,而不是发动精神、伦理以及思想上的革命。如今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环保理念普遍较为薄弱,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营销观念尚未形成,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强度不足,缺乏力度和均衡性,这对于发展环保传播事业而言仍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公众对于环保事业是一个最强大最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的牢靠性还正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中。综上,环保传播主要面临着来自于媒介环保意识现状、环境传播与经济发展冲突、公众环境力量薄弱三大挑战。现在全球对于环境传播重视度不断加强,拓宽传播渠道与环保空间,全面提升大众传媒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提升环保传播能力 (一)大众传播媒介从业人员认清环境问题本质,提升环保传播素养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这是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而在我国,环境问题作为本质上的经济问题,更具有它的特性,这就是,我国环境问题一是来自贫困和发展不足,二是来自发展本身。前者是由于贫困和压力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事件,以及人类居住环境恶化等,后者则因发展不当而造成种种生态危机。”[4]如今许多环保传播中的内容相对较单一,没有多元化发展,有的仅仅是走程序化或者例行公事,甚至回避问题造成空洞无意义的报道。所以对于环保传播的效果应当多元化,利用最简易明了的方式传达给观众,通俗易懂更贴近生活的内容会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以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视角进行环保传播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应。媒体精英只有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准确到位,才能整合信息,让受众从媒体上获取的有关环境保护信息范围得以拓展。 (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环保传播制度化、常态化 根据污染博弈理论,任何企业在没有强制性约束的情况下,都不会为了减少污染而增加产品成本,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哈丁所说的“公用地悲剧”,环境的恶化是现代版的“公用地悲剧”。为了解决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政策,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大众传媒也属于公共领域,与环境两者都具有公共性的同构特征。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传媒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服务机构,一个依靠有偿提供信息和及播放广告的隐形形式获取利润的公共部门。因此,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在获取利润享受社会权利的同时,也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即在各自的传播中留出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进行环保宣传。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建立优良的制度环境,规定各媒介在传播中具体应尽和怎样尽环保传播责任。政府也可出台关于环保传播的相关规定,使得环保传播制度化,常态化,进而避免因不良竞争而导致的环保传播被迫出局的尴尬局面。 (三)传媒有效设置环境议题,促进环保传播与公民社会构建相结合 由于我国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客观需要一种新力量的介入。在经济市场化、社会多元化、网络化、开放化以及文化世俗化的当代中国,这种力量表现为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作为公共议题,除了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之外,环境领域也是公民参与程度较高的一个议题。近年来发生的诸如2004年前后的“怒江保卫战”、2005年圆明园铺膜听证会、2007年厦门PX事件乃至2011年“南京梧桐树”事件等典型的环境公共事件,都表现为传媒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充当社会的中介,有效设置环境议题并将其置于社会公开、广泛的讨论中,进而形成不断加深的影响力,最后有效组织公众参与环境公共问题的解决。这无疑是公民社会构建的切入口。“公民社会的建设与现代公民的素质培养是一致的,在这个历程中,传媒与公众携手,借助于环境这一公共问题积极行动,能够有效培育民间力量,与政府一道开展环境治理,履行历史使命,推动社会健康文明发展。”[5]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了一个必然趋势,而发展经济则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形态下进行。过量的碳排放成了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已经难免出现此类问题,也必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在环保发展的基础上降低碳排放的危害,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现今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舆论,将来也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环保传播”的社会。环保传播有义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有责任促进构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社会的建立,这是历史也是人民赋予环境传播的使命。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杨妍王佩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对室内设计创新启发 温室气体温度让地球正在“发烧”。多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由此,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创建的新型生活方式。低碳环保,英文为Low-carbongreen,意思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全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全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非常严重地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安全和生存环境,即使人类曾引以为豪的高速剧增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而大打折扣(也由此,各国曾不约而同地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再一次向人类社会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温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会议上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在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室内设计行业责无旁贷。 “低碳”的内涵已经延伸到了各个层面:低碳旅游、低碳社会、低碳文化、低碳经济、低碳人生、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环保在生活中有很多形式,例如将喝茶剩下的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这种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等等。在室内家居设计中,这种新概念的低碳环保设计方式同样适用,人类大力地倡导这种珍惜自然,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以人类博爱精神和开放态度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空环境。于是在设计界当仁不让地刮起了“低碳风”。“低碳”设计其实就是以设计为起点,推广低碳设计的原理、方法、理念、手段,在产品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2008年年底的广州国际设计周就掀起了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潮。各地举办的“低碳设计”系列活动,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开展的“零碳家居节”都是以低碳、减碳为主题,倡导把低碳概念融入设计,影响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到“低碳”其实不难。世界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ismore)”的设计名言也是符合了当下的低碳设计理念“,少即是低碳”。 少用科技,发现日常材料的不俗之美。低碳的生活并非一定要靠高科技产品来支撑,如果能利用节能产品,有时候也是生活方式的低碳表现。人们可以利用身边最常见的材料,去发现它已开发的特性,或者去开发其未开发的特性。少些复制,多些经典,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经历数天博弈后落下帷幕,虽经几多坎坷、成果不够理想,但使“低碳减排”成为全球的共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已为人们所警觉,人们开始关注“低碳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未来”。再观察具体的个人,一直以来就不断有人加入到“低碳生活”和各类环保行动中,甚至众多明星也纷纷投身环保事业,如姚明喊出了“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的环保宣言,莫文蔚拍摄了呼吁停止猎杀海豹的宣传短片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多个室内装潢方面做到“低碳减排”,真正地承担起环保的责任,不需要太多的付出,反而对自己和家人有很大的好处,那就是低碳装修。 笔者相信这一点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做到以下三点,就基本上做到了“低碳装修”,就意味着自己已经付出了“低碳小行动”,对“改善气候”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家居室内设计坚持“简约不简单”的设计风格 近几年流行的一种“简约不简单”的风格,它其实是一种家居设计方面的潮流,并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态度,更值得人们重视的是“简约”已关系到生态环境。首先是我们应该主推小户型的空间,巧妙的设计能让小户型空间提供大户型的空间感觉,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电能、热能的耗费,为“低碳”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室内家居设计中,我们可以将会客区设立在落地窗一侧,从而利用玻璃反射来增加室内光线的亮度,不用特别设计区域照明,减少用电量;把会客区设计在临窗户一侧的位置,更是可以足够地享受自然的拥抱;利用玻璃门与宽窗设计可以吸收到足够的外界自然光线,比起一些人工灯源更加柔和,而且更加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同时又能营造出美好的自然环境,为节能低碳减排做出贡献。其次是简单的家居设计意味着尽量避免繁冗复杂的装饰,少用材料,让自然的光线、绿色植物等成为最好的装潢材料,这样不仅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装修材料,而且还能减少装修带来的甲醛等污染源。这样做的关键更在于,大家不用为了“低碳”而购买更多的节能设施,那样反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二、低碳环保的装饰选材 室内装饰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装饰工程的质量,采用优质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并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装潢公司需提供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或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优质装修建材和软装陈设品供消费者选择,同时建议消费者适当地采用新科技产品,例如雨水收集系统、新风换气系统、水循环系统、热水节能系统等等。同时,防水涂料、水电材料、板材家具都需要注意环保,节省选材。 三、装修材料不忘回收 建材本身的绿色环保是每个家居装潢者都会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对于装修过程中造成的材料上的浪费,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多余的地板、瓷砖、油漆涂料等都可以暂时搁置,当居室需要第二次装修时,简单地更换、补掉旧的材料,一样可以让旧屋换新颜,或者将多余的材料提供给其他家庭使用。这样既节省精力、物力、财力,又使“低碳”生活触手可得。“每用100度电就会排放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多植一棵树。”一种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这样告诉人们。装修中回归节能也因此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低碳、健康。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选用节能型材料,如节能型灯具、节水型坐便器等等,并且要尽量利用自然的光线对室内进行采光,尽量地降低装修后的能源消耗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环境因素。我们要合理地搭配装饰材料,充分考虑到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并提高空气质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纯净低碳环保的家居装修设计方案开始逐渐出现在室内领域。那么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低碳设计反映的正是设计师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感。“低碳”在设计界同样是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但愿低碳设计能够断地坚定走下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也为室内设计指出一个创新与发展的新方向.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下环保传播制作及实施方针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通过传播沟通、引导和促进公众在日常生活和消费过程中树立低碳意识、实行低碳消费,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环保传播(Envi-ronmentCommunication)是指相关机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户外等各种媒体以及主题节目、专题栏目、实践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公众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宣传教育沟通活动。环保传播已逐渐成为近年来媒体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种形式的环保传播活动经常见诸各类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户外媒体。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环保传播活动的实际绩效却不太显著。这源自我们缺乏对环保传播及其内在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本文在评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试图探索环保传播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的策略重点,从而为相关机构提高环保传播绩效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资料。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达国家,对于环保传播研究的文献却并不多见。一些学者着重考察环保传播媒体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关系。Besley和Shanahan指出,接触电视和报纸有不同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相对看电视少的人,看电视越多的人对环境有更大的关注度和更少的参与度,更不可能参与环保行动[1]。O’Guam和Shrum认为,传播媒体影响公众环保意识可能是通过媒体上报道的环保事件、公益广告或是环保节目,也可能通过其他与环保主题无关的内容而间接影响[2]。Holbert,Kwak和Shah进一步考察了特定环保传播内容与环保传播绩效的关系[3]。他们发现,不同类型节目呈现的环保传播内容不同,对受众环保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具体来说,新闻和自然纪录片对环保行为有正面影响,非纪实类则对受众环保行为没有影响。Winettetal.研究了环保信息传播后指出,基于影视等媒介整合使用社会营销、沟通、社会学习和行为分析可以构成行为变革的有效构架。大众媒介传播的潜在收益看起来非常巨大,但其成本也不可小视[4]。Staatsetal.对荷兰环保部开展的针对气候变暖的大众传媒运动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大众传媒运动很难转变消费者目前的认知和行为,且调查显示即便大众传媒运动能提高消费者对于气候变暖的知识水平,往往也不会带来显著的行为变迁[5]。 近年来中国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环保传播问题。高立鹏认为,大众传播绿色新闻和信息的影响力十分强大和有力,其主要影响环节和影响因素包括绿色新闻的传播主体、绿色新闻的传播技法、绿色新闻的传播对象等[6]。王莉丽认为,环保传播的效果受到主客体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受众接受心理的制约。提高环保传播的效果要首先分析大众的情感、兴趣和需要,然后合理组织传播内容,改进传播策略[7]。巫喜玲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媒体确实对环保意识存在促进作用,但各种媒体的影响存在差异,报纸对环保意识的影响要大于电视,户外环保内容对环保行为的影响则大于其他媒体[8]。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从发达国家现有的相关研究看,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环保传播媒体和环保传播内容这两个变量对公众环保意识的直接影响。事实上,影响环保传播的因素可能还包括其它变量,如传播机构、受众需求、传播情境等,这些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中国现有的相关研究看,多数研究只是对特定环保传播及其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如从理论上分析环保新闻报道或公益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作用。但对于环保传播应遵循的步骤,不同阶段应采取的重点策略问题,目前还缺乏专门的深度研究。 三、环保传播的实施步骤设计 对于环保传播来说,首先应明确传播的实施步骤。笔者以为,有效的传播沟通应遵循以下步骤:明确目标群体、确定传播目标、设计传播信息、选择传播方式和渠道。下面分别阐述。 1.明确目标群体。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同公众群体在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行为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9]。由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传播沟通和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人口统计变量有效地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特定的目标细分市场重点实施,这有助于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益。笔者认为,应该把年轻人确立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体。这是因为:(1)年龄是影响公众绿色、环保、低碳消费模式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更少地实行环保行为。(2)年轻人的消费量相对较大。(3)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年龄成反比。根据传播理论中的“选择性影响理论”,由于不同个体间存在客观差异,传播效果对于不同个体的效果或影响不一致。一般来说,对年轻人进行宣传教育的效果会比较好。由此,应着重对年轻人加强绿色、环保、低碳消费的沟通和引导。特别是应重视对大学生和少年儿童这些特定目标群体,通过对大学生和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2.确定传播目标。一方面,传播沟通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现有的传播沟通目标往往是抽象、一般、不可操作的目标。现有的代表性传播目标(口号)如表1所示。从现有的传播口号看,政策制定者往往把“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直接作为传播沟通的目标。实际上,这些仅仅是政策制定者的一般目标或最终目标。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这些一般目标或最终目标要具体落实,还需要制定更明确、具体的传播沟通目标。例如,“购买小排量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购买节能家电”、“用完电器拔插头”、“请选用无磷洗衣粉”、“请选用无氟制品”、“购买尾气排放达标的汽车”、“每天少冲一次厕所”、“每天少用两个塑料袋”、“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每周少开一天车”、“少开空调多开电扇”、“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等等。类似上述这样具体、明确、可操作的目标对公众个体来说才更有意义,也更能激励公众去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传播目标不仅仅是单维的,而应该是多维的。笔者以为,环保传播目标可以分为“行为改变”、“影响认知”、“普及知识”、“增进情感”、“培养意识”、“变革观念”等多维度目标。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阶段,传播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有时,传播沟通教育的重点目标是直接的行为改变和行为塑造,有时传播沟通教育的重点目标可能是增进公众对特定环境问题的情感,有时则可能是改变公众的物质主义消费观念。政策执行者应该视具体情境确定不同的传播沟通目标。 3.设计传播信息。首先,传播信息应以微观的环保信息内容作为重点。传统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味强调宏观环保知识和意识,以宏观环保内容作为传播重点,使公众形成环保的社会舆论环境,但也容易使公众仅仅成为环境保护的监督者,而非实践者,甚至有时会导致人们将环保责任外推倾向[10]。因此,环保传播活动的沟通重点应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环保行为内容(特别是公众日常消费过程中如何行动的信息内容)为主题,这样才能有效地直接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推行环保行为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其次,传播信息分为理性信息、情感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三方面。[11]有关部门在设计传播沟通信息时,应综合运用这几种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理性信息是集中传递数据与事实的信息,如告知公众当前的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垃圾排放量、资源浪费状况、环境污染形势等等。情感信息旨在诱发出某种积极情绪(如快乐、激动、愉快或兴奋等)或消极情绪(如恐惧、内疚、罪恶或羞耻等),这些情感因素能激发期望的行为(绿色环保行为)、抑制非期望的行为(非绿色、不环保的行为)。非言语信息则依赖视觉、图片、形象、符号、代言人的形体语言,包括口语表达、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眼神交流、空间距离、体型外表等。相关机构应综合运用这几种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以更好地提高传播沟通的效果和效率。 4.选择传播方式和渠道。一方面,传播沟通过程中应针对目标市场特点选择有效的传播沟通方式。一般来说,环保传播应尽可能贴近目标消费者,这样才能获得显著的传播效果。例如,根据前文分析,应重点针对年轻人加强沟通和引导。相应地,应针对年轻人这一目标群体的特点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其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较为广泛,除了报纸和电视这些普通的传播媒介外,他们往往还通过网络、手机、课堂、朋友、同学、同事等途径获取信息。鉴于此,可以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朋友、课堂等多种传播方式对年轻人加强沟通和教育。当然,对年纪较大的目标群体来说,鉴于其使用网络等新兴传播媒介较少,对他们可以较多地选择传统传播方式(特别是面对面、近距离的宣传方式),如社区活动、宣传手册、广播等对年长者加强沟通和教育。另一方面,在传播渠道的选择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选择性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应结合使用。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往往适合于针对整体公众群体。选择性传播媒介(资料传单、直接邮寄、电子邮件等)和人际传播媒介的反馈迅速、有利于传播者和目标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易于为目标受众接受,因此更适合于针对特定的细分公众群体。笔者以为,在传播渠道的选择过程中,应结合使用以上三类传播媒介,特别是应重视利用选择性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例如,为减少公众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一种方式是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上呼吁公众自带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另一种方式是针对性地在特定消费场所(如超市、农贸市场、餐馆等)运用现场媒体(标语、横幅、传单等)或利用环保志愿者进行宣传沟通,引导公众在购买过程中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显然,很多情境下后一种方式会更有效。因为,前一种方式虽然告知公众要实行环保行为,但公众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很可能又忽视或忘记了这一点。而后一种方式实现了消费过程的实时提醒,确保公众在消费过程中注意并重视这些信息内容,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公众忽视或忘记实施环保行为。 四、环保传播的次序阶段和策略重点 明确了环保传播的实施步骤后的下一步则是确定传播的次序阶段和策略重点。确定环保传播的次序阶段,其目的是使媒体传播信息的时间和目标接受者的效力等级阶段相一致。[11]笔者以为,环保传播沟通过程有不同的次序阶段,包括认知扩散阶段、信念形成阶段、行为塑造阶段和价值观变革阶段。在不同阶段,环保传播沟通应采取不同的传播重点。以对低碳消费的传播为例,在认知扩散阶段,传播沟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众的低碳问题认知、低碳消费知识。在信念形成阶段,传播沟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众的低碳消费情感、个体责任意识。在行为塑造阶段,传播沟通的重点是引导公众改变行为(购买购置、使用管理、处理废弃行为)。在价值观变革阶段,传播沟通的重点则是形成低碳的环境价值观和减物质主义(或后物质主义)的消费价值观。环保传播不同阶段的策略重点如图1所示。需指出的是,不论在哪一阶段,环保传播都必须主动、积极、广泛、高强度、全方位、持续进行,这样对于公众的实际影响效应才会比较显著。反之,如果环保传播是被动、消极、时断时续、应付式的进行,则往往达不到显著效果。 根据不同阶段传播沟通重点的不同,传播诉求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例如,在认知扩散阶段,应更多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采取理性诉求的方式;在信念形成阶段,应更多地应用人际传播媒介,采取情感诉求的方式;在行为塑造阶段,应更多地应用选择性传播媒介,采取非言语诉求的方式;在价值观变革阶段,则应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采取多种诉求方式。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特定传播阶段的传播方式和诉求重点并非一成不变。有关部门应该视具体情境选择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诉求重点。总体上笔者以为,环保传播应采用更多的情感性诉求(激发受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真情实感)、适度的恐惧性诉求(告知受众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或采用更多的实践体验式活动诉求。这样环保传播对公众的影响效应会相对较为显著。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设计在乳制品包装设计影响 自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及今年的两会上提倡“低碳经济”后,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低碳行动,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潮流。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生活理念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将成为包装设计的新趋势之一,同时也成为产品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一、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低碳设计实质就是高效的能源利用、开发绿色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创新、产业结构化使节能减排得以实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为环境保护作出一定的贡献。是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之上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低碳环保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就要求在设计产品时,始终秉承节约原则,使产品在满足了安全性、舒适性等功能要求以外,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要求。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环境向好的方向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暖。低碳环保设计理念要求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关键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这就需要设计师传统的设计观念,而将设计的重心放到功能创新、材料与工艺创新、产品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创造最新的产品形态,用更科学、更合理的造型结构使产品真正做到物尽其材、材尽其用,使产品设计真正体现出低碳设计的可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制造。低碳环保设计它所阐述的价值观对产品设计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原则,浓缩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想,低碳环保设计也透视出设计思潮的发展方向。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者更希望能够通过低碳包装来满足生活需求同时为保护环境而节约资源,因此,将低碳生活理念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将成为包装设计的新趋势之一。 二、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在乳制品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环保包装是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趋势,乳制品包装由于其使用的广度更是首当其冲的要求,乳品包装不断朝低碳环保设计方向发展,即低消耗、低数量、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的方向。乳品包装的绿色化应体现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化,从原料制造到回收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节能、省料、高效、无害。鲜奶包装主要有利乐包、康美包、利乐枕、屋顶包、百利包及复合塑料膜袋等,根据包装材料结构的不同,可用于巴氏奶、UHT奶及调味奶的包装。酸奶和调味奶的包装主要是PP及PS杯、塑料瓶及少量的玻璃瓶。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在乳制品包装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采用无菌复合纸包装 利乐无菌复合纸包装的“碳足迹”远远低于塑料和玻璃材质的包装,1升容量纸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90克,而相同容量的塑料包装的碳排放则达到115~190克/升,而玻璃瓶甚至高达230~250克/升。利乐无菌包装是由纸、铝箔和聚乙烯塑料复合而成,可有效阻挡外界的污染与氧化,从而保证包装内的产品无需冷藏和防腐剂即可拥有较长的保质期。同时,由于生产、运输、零售、存储、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冷藏车、冷藏销售柜、冰箱等冷链设备,自然有利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减少个人生活的“碳足迹”,都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方砖型的无菌包装设计更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提高了物流效率,更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据报道,在2010年的8、9月间,一些牛奶制品的利乐枕、利乐砖包装上,会出现一个“FSC”的绿色小标识。贴上这枚标签,意味着利乐从原材料的来源到最后制成的包装,都将符合一项名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认证。消费后的利乐包装是一种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水力碎浆和铝塑分离技术,能将复合纸包装中的纸、塑料和铝箔彻底分离,实现从资源回到资源的绿色循环模式;或者通过塑木技术、彩乐板技术等,变身为公园护栏、垃圾桶、课桌椅、室外地板、纸张和衣架等丰富实用的环保产品,并且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二)包装设计精确化,不产生过度包装的设计 包装设计精确化,不产生过度包装的设计。容器的壁厚均匀化并减薄,大容量的包装桶设计相对减少了材料用量。例如现在流行的盒中袋包装,由一个柔软的不同材料构成具有出液装置的袋子以及外面是一个瓦楞纸盒构成。相对传统包装来说,盒中袋包装是一种更加低碳环保的包装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能源消耗,降低包装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的液体包装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包装形式,如:玻璃瓶、PET瓶、塑料桶等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很多领域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包装。盒中袋使用较少的包装材料仅仅是硬质容器的1/5;使用过的盒中袋包装非常容易分离回收,完全可再循环利用。盒中袋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可完全折叠存放,极大地减少了包装储存和运输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盒中袋大部分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化学消毒和清洗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大可达1400升的包装,意味着单位容量的产品更少的包装成本,更长的产品保存期也减少了因产品变质造成的浪费。 (三)采用更环保的印刷方式 由于采用了较为环保的水性油墨,柔版印刷通常被业界誉为最环保的印刷方式。在倡导低碳环保、包装安全的今天,柔版印刷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领域。乳制品包装的生产过程中也逐步采用柔版印刷方式。 (四)研究新的绿色材料 聚乳酸作为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制成容器包装乳制品。爱克林包装由于树脂含量很少,其材质是食品级碳酸钙,使得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最广泛资源,也可降解、填埋与焚烧。是一种低碳、低塑、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三元率先在行业内大量采用“瑞典爱克林”包装,另外,它还是最轻的包装材料,让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相比其他包装形式,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利用、生产废弃物等方面都最节约;另外新型玻璃瓶的使用也在增长。用PET材料代替PS材料制杯,盖膜和标签采用纸类材料等。 (五)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 对于环保性差的无菌砖包装,已开发了三种回收技术: 1.水力再生浆技术,将利乐包的纸浆分离出来,生产再生纸,而将其中的铝箔和塑料成分挤压成粒,成为塑铝制品的原料; 2.塑木技术,利乐包本身含有优质的纸质纤维和塑料,把它们碾碎挤压,可直接生产成室内家具、室外园艺设施、工业托盘等塑木产品; 3.彩乐板技术,将利乐包直接粉碎、热压处理,制成彩乐板,然后再加工成为果皮箱等。 三、总结与分析 以乳制品的包装为例,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的包装设计,要求设计师不能仅从设计的视觉效果出发,还必须要有“低碳”的发展眼光,在设计阶段就控制好包装的制作成本和印刷工艺,让过度包装没有诞生的空间。对于包装的使用、重新使用及丢弃等各方面,要树立责任感,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重视“低碳设计”。这就要求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始终秉承节约原则,使包装在满足了安全性、便携性及舒适性等功能要求以外,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低碳生活时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有低碳的发展眼光,紧扣低碳时代的脉搏,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展设计,尊重自然生态,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重视产品的低碳设计。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设计在乳制品包装中运用探索 自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及今年的两会上提倡“低碳经济”后,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低碳行动,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潮流。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生活理念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将成为包装设计的新趋势之一,同时也成为产品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一、低碳环保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低碳设计实质就是高效的能源利用、开发绿色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创新、产业结构化使节能减排得以实现,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为环境保护作出一定的贡献。是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之上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低碳环保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就要求在设计产品时,始终秉承节约原则,使产品在满足了安全性、舒适性等功能要求以外,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要求。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环境向好的方向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暖。 低碳环保设计理念要求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关键的是一种设计观念上的变革,这就需要设计师传统的设计观念,而将设计的重心放到功能创新、材料与工艺创新、产品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创造最新的产品形态,用更科学、更合理的造型结构使产品真正做到物尽其材、材尽其用,使产品设计真正体现出低碳设计的可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制造。低碳环保设计它所阐述的价值观对产品设计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原则,浓缩了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想,低碳环保设计也透视出设计思潮的发展方向。现在和未来的消费者更希望能够通过低碳包装来满足生活需求同时为保护环境而节约资源,因此,将低碳生活理念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将成为包装设计的新趋势之一。 二、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在乳制品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环保包装是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趋势,乳制品包装由于其使用的广度更是首当其冲的要求,乳品包装不断朝低碳环保设计方向发展,即低消耗、低数量、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的方向。乳品包装的绿色化应体现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化,从原料制造到回收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节能、省料、高效、无害。鲜奶包装主要有利乐包、康美包、利乐枕、屋顶包、百利包及复合塑料膜袋等,根据包装材料结构的不同,可用于巴氏奶、UHT奶及调味奶的包装。酸奶和调味奶的包装主要是PP及PS杯、塑料瓶及少量的玻璃瓶。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在乳制品包装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采用无菌复合纸包装 利乐无菌复合纸包装的“碳足迹”远远低于塑料和玻璃材质的包装,1升容量纸包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90克,而相同容量的塑料包装的碳排放则达到115~190克/升,而玻璃瓶甚至高达230~250克/升。利乐无菌包装是由纸、铝箔和聚乙烯塑料复合而成,可有效阻挡外界的污染与氧化,从而保证包装内的产品无需冷藏和防腐剂即可拥有较长的保质期。同时,由于生产、运输、零售、存储、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冷藏车、冷藏销售柜、冰箱等冷链设备,自然有利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减少个人生活的“碳足迹”,都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方砖型的无菌包装设计更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提高了物流效率,更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据报道,在2010年的8、9月间,一些牛奶制品的利乐枕、利乐砖包装上,会出现一个“FSC”的绿色小标识。贴上这枚标签,意味着利乐从原材料的来源到最后制成的包装,都将符合一项名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认证。消费后的利乐包装是一种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水力碎浆和铝塑分离技术,能将复合纸包装中的纸、塑料和铝箔彻底分离,实现从资源回到资源的绿色循环模式;或者通过塑木技术、彩乐板技术等,变身为公园护栏、垃圾桶、课桌椅、室外地板、纸张和衣架等丰富实用的环保产品,并且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二)包装设计精确化,不产生过度包装的设计 包装设计精确化,不产生过度包装的设计。容器的壁厚均匀化并减薄,大容量的包装桶设计相对减少了材料用量。例如现在流行的盒中袋包装,由一个柔软的不同材料构成具有出液装置的袋子以及外面是一个瓦楞纸盒构成。相对传统包装来说,盒中袋包装是一种更加低碳环保的包装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能源消耗,降低包装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的液体包装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包装形式,如:玻璃瓶、PET瓶、塑料桶等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很多领域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包装。盒中袋使用较少的包装材料仅仅是硬质容器的1/5;使用过的盒中袋包装非常容易分离回收,完全可再循环利用。盒中袋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可完全折叠存放,极大地减少了包装储存和运输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盒中袋大部分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化学消毒和清洗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大可达1400升的包装,意味着单位容量的产品更少的包装成本,更长的产品保存期也减少了因产品变质造成的浪费。 (三)采用更环保的印刷方式 由于采用了较为环保的水性油墨,柔版印刷通常被业界誉为最环保的印刷方式。在倡导低碳环保、包装安全的今天,柔版印刷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领域。乳制品包装的生产过程中也逐步采用柔版印刷方式。 (四)研究新的绿色材料 聚乳酸作为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制成容器包装乳制品。爱克林包装由于树脂含量很少,其材质是食品级碳酸钙,使得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最广泛资源,也可降解、填埋与焚烧。是一种低碳、低塑、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三元率先在行业内大量采用“瑞典爱克林”包装,另外,它还是最轻的包装材料,让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相比其他包装形式,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利用、生产废弃物等方面都最节约;另外新型玻璃瓶的使用也在增长。用PET材料代替PS材料制杯,盖膜和标签采用纸类材料等。 (五)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 对于环保性差的无菌砖包装,已开发了三种回收技术: 1.水力再生浆技术,将利乐包的纸浆分离出来,生产再生纸,而将其中的铝箔和塑料成分挤压成粒,成为塑铝制品的原料; 2.塑木技术,利乐包本身含有优质的纸质纤维和塑料,把它们碾碎挤压,可直接生产成室内家具、室外园艺设施、工业托盘等塑木产品;3.彩乐板技术,将利乐包直接粉碎、热压处理,制成彩乐板,然后再加工成为果皮箱等。 三、总结与分析 以乳制品的包装为例,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的包装设计,要求设计师不能仅从设计的视觉效果出发,还必须要有“低碳”的发展眼光,在设计阶段就控制好包装的制作成本和印刷工艺,让过度包装没有诞生的空间。对于包装的使用、重新使用及丢弃等各方面,要树立责任感,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重视“低碳设计”。这就要求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始终秉承节约原则,使包装在满足了安全性、便携性及舒适性等功能要求以外,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低碳生活时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有低碳的发展眼光,紧扣低碳时代的脉搏,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展设计,尊重自然生态,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耗,重视产品的低碳设计。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中环保室内设计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焦点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绿色环保成为新时展的主题,环境亲和力与人文关怀度已成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新标。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碳排放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早已拨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神经,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为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热门话题,而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低碳室内设计,也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作为设计师,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低碳经济为正确目标 低碳在我们的理解当中,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实际的节能减排方面,比如汽车的耗油量、国家所倡导的低排放量的汽车能够进入市场。从个人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应该多从我们日常用的节能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方面,做到低碳环保。在家装方面,我们从材料应用方面要有一些节俭的因素在里面,比如什么样的材料能够降低耗损量,怎么样去规划施工过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减少浪费也是降低能耗,我们要身体力行去践行低碳环保,这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有很大关联。谈到“低碳生活”,先引入一个“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下的低碳室内设计更是给设计师提出了一个高层次的要求。设计师应该做的就是坚持以“低碳”为主线,自觉抵制那些浪费和奢华的不良设计风气,把低碳贯彻实施到我们的室内生活乃至整个大生活中。 2坚持以改善室内环境为调节过程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舒适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一间封闭的屋子就算拥有再多的节能产品和绿色材料,也只是形式上的低碳,而利用合理的设计,把自然风、景观和自然采光巧妙引入房间,让人与自然能充分接触的节能,才算得上是高品质的低碳生活。改善室内环境,我们应从主要的两点入手:①室内风环境和室内光环境。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空气,保持空气质量符合人体卫生要求,因为室内空气品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特别是对现代密闭办公楼的工作人员。②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或者能在室内产生穿堂风,这样就可以省下空调所产生的碳量,可以达到部分节能、低碳。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是人与自然灵魂沟通的杰出代表,人在室内可以充分的感受自然四季,风霜雨雪。将自然通风、生态设计引入室内,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在无形之中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有更多的好处,更能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品质。现代人类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和社会压力相应增大,人们的个性追求日渐丰富,其中采光与照明便是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住宅中主要目的是休息和家庭活动,在照明上宜突出自然、放松、柔和等特点。由于精细视觉性工作所需照度相对较小且多集中在书桌、起居室沙发、床头等局部空间,因而均匀明亮的高照度不应是住宅照明,不同的室内场所应用不同的照明才能达到灯光的使用效果和节能。例如:卧室、客厅、起居室等宜选用低色温(暖色调)高光效光源,并选用表面高度较低的灯具,在这样低照度环境若采用较高色温的光源势必对人产生压抑的心理感受,这是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极力避免的。而餐厅、厨房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避免新鲜食物的色彩失真导致人们的食欲下降,建议采用高显色紧凑型荧光灯,吊灯光源也可采用高显色紧凑型荧光灯。另外,卫生间可采用较高色温的光源(如荧光灯),洁白而明亮的环境会给人洁净的感觉。镜前灯的光源宜保持较高的显色性,避免对认定面色和化妆产生不良影响。 3努力以节约资源为主要途径 在需要改善室内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资源的节约。在设计阶段应对室内空间及其布局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满足人们多功能的实用需要,使室内空间面积充分地得到利用,注重选用节约型、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达到资源的节约。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是可以做到低碳的。比如少用一个水杯、少用一双一次性的筷子、少坐电梯多走楼梯;设置家庭水处理中心,把水分为白水、灰水和黑水三类,通过内部连通的管道和净化器,实现水在屋内的循环和利用;每选择1m2的软瓷,便为地球减负11.25kg二氧化碳、0.17kg氮氧化物、0.34kg二氧化硫和0.9kg烟粉尘;“垃圾、废物换一种态度来对待,也可以成为有用的东西;等等。在世博零碳馆,出现了80把特殊的椅子,仔细辨别,可以从这些椅子中发现很熟悉的东西:报纸、轮胎、水管、浴桶、方向盘、易拉罐等。它们被巧妙地改造和安排,变身为特别的坐具。零碳馆的出现,带动了低碳生活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生活方式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4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目的 在室内设计中,以人为本,即是以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舒适、合理、安全、健康的室内环境,从尊重人和注重文化内涵出发,关注人自我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环境。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从为人服务这一点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低碳经济下的低碳室内设计更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实现着低碳的愿望。 5结束语 低碳,在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设计理论界早已有人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美的设计”的原则,包括今天的“绿色设计”和“低碳设计”,这都是试图给现代设计进行新的定位,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现代的商业化设计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破坏,防止社会生活过度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被葬送甚至造成人性人情的失落和异化,从而让人类和子孙后代更健康更艺术地生活下去。而家装“纯粹的”低碳设计很难,作为设计师,不能无限制地去追求,而是将低碳设计按照需求落实到家装设计中。进行有效节能的家庭装修,就是落实“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过程,就是低碳设计在家装设计中的新追求。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人人有责任参与低碳行动,从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做起,减少碳排放量。我们有义务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去实现低碳室内设计,让低碳服务于全社会全人类,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环境下公民环保意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由于社会生产的无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索取,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赐予,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低碳环境计划的行业中。各国加强了对人民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就低碳经济环境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策略 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度的工业化文明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和轨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均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抗议和惩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天气的增加、扬沙天气的增多、温室效应的产生、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加重等都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警示。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环境下,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这是站在国家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 1努力开展各种社会低碳环保活动 应是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技能。因此,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支持进一步向广大公民宣传并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并在城市中挖掘树立典型的低碳环保榜样人物。站在环保范围的角度来看,加强社会公民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在低碳环保理念的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可以组织本地居民到本地区的乡镇企业、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低碳环保的情况。各社区应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大城市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参观观摩,感受自然环境被污染后的严重后果,彻底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行动的紧迫感。 2加强低碳环保的网路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环境方面也在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低碳环保的宣传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能够满足公民生活中多环保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并进一步巩固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力量,为公民有效的提供丰富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开辟交流平台,多建立一些与低碳环保相关的特色环保网站;还可以结合各种真实的案例资料,利用网络的传播介绍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建立并完善大众媒体引导机制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各种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微信等传播平台媒介正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形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它更是有效提升我国公民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媒介,还是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公民环保理念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较广、传播的速度较快、传播的影响力较强等特点,使得大众传媒在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4搭建并完善低碳环保社区平台 每一个公民都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作为社区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仅仅把握在社区学习的机会。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低碳环保的意识教育与培养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特别是以社区为中心努力建立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平台,更是对公民进行低碳环保意识提升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必须要努力推进绿色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低碳社区在提高公民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社区的宣传公布栏公布当前本市、国家、省的水、空气质量、植被情况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公民在社区活动中进一步关心环保建设问题,履行公民的环保责任。再例如:可以鼓励社区公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从而在低碳环保社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低碳环保意识。 5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我国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成败。目前,我们人类正承受着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理念、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 作者:林娜 单位:辽宁省铁岭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的科技创新论文 1低碳技术发展现状 1.1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通过近年不断研发探索,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所包括的诸如建筑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仿生技术、废物再利用技术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先进的试验论证和科学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广泛用于现代化的建筑中,并通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以及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等途径得以实现。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通过推广设计上更通用化、标准化的节能汽车、节能灯、节能设备以及改良的工业程序和其他相关技术,创新提出更合理的节能增效技术。 1.2CCUS技术相比上述两类技术,CCUS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国外已经制定了深入研究该项技术的发展路线和研究布局,明确了今后CCUS技术发展的研究重点和技术方向,已经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我国CCUS技术研发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与大规模推广应用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CCUS技术的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实践验证,同时仍存在项目投资大、能源消耗高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该项技术的成熟度。 2CCUS技术创新研究简要分析 未来几十年化石能源仍将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高位。CCUS技术作为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大规模低碳减排潜力的技术,能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能源转型,能广泛开展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技术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2011年蓝图情景预测,CCUS技术将在2050年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总量的贡献率将占19%,是仅次于改善能源效率贡献38%的第二大减排技术。如何发展CCUS技术,应成为能源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关键布局。其技术创新突破口简要分析如下: 2.1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燃烧后捕集技术相对成熟,我国已在燃煤电厂开展了10万吨级的工业示范,与国际领先技术差距不大。当前,影响该技术商业化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高和项目投资大。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潜力很大,国外5万吨级中试项目装置已经投运,我国6万~10万吨级中试系统的试验项目已启动。目前,需科技创新解决的是富氢燃气发电等关键技术。 2.2二氧化碳输送技术利用管道输送二氧化碳最具规模优势。据国外资料显示,商业化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已有40年以上的投运实践。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输送以陆路低温储罐运输为主,还没有商业化运营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当前,需科技创新解决的是二氧化碳源汇匹配的管道网络规划与设计优化的相关技术、大功率压缩机等管道输送关键装置、安全控制以及在线监测技术等。 2.3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石油开采,国际技术已接近成熟,我国还处在工业化扩大试验阶段。当前,需科技创新解决的是油藏工程相关设计及配套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利用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国外已进行了多个现场试验,目前我国还在进行先导性试验。当前创新研究重点是研发适合我国低渗透软煤层的成井、增注及过程监控技术。二氧化碳化工和生物利用方面,国外大规模应用已产业化。我国在二氧化碳合成共聚聚丙烯塑料、碳酸酯、能源化学品等方面已进入工业示范阶段。当前,需科技创新解决的是规模化、低成本转化利用。 2.4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二氧化碳封存,国外对陆地咸水层封存、海底咸水层封存项目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连续投运和安全监测,年均埋存量已达到100万吨。我国仅有10万吨级陆地咸水层地质封存的示范工程项目。当前,需科技创新解决的是重点发展适合我国陆相沉积地层特点的二氧化碳长期地质封存的基础性理论、评价方法、监测预警及其相关补救对策技术等。 3低碳环保的关键布局 中国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26.4%,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面临着加快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对优化能源结构、低碳环保有着十分迫切的要求。发展CCUS技术是我国钢铁、化工、水泥等高排放领域减排温室气体的迫切需要;考虑到今后可能形成的全世界低碳产业,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是提升中国低碳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机遇。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开始制定相应法规、政策以实现在全球低碳竞争中占得先机。 2013年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开始积极推动此项工作。总体而言,我国CCUS各环节技术发展不平衡,距离规模化、低成本转化应用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的空间很大,需科技创新解决的问题很多,这就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非常难得的发展契机。积极研发低能耗、低成本、安全运营的科技创新课题摆在众企业面前。更好地发挥科技对CCUS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快速提升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助推低碳环保的关键布局。 作者:张春文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时代所趋 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应对经济发展转变方式的基本要求,而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当前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的能源消耗有着极其重大的深远影响。从长远来看,低碳减排模式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把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从政策导向上转移各级政府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到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上来,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新模式的工业体系已摆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议程上来。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发展新模式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鼓励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培育绿色产业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作为一次产业革命,其历史性的里程碑作用不可估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开创性选择。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就是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找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模式,构建新的经济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次新的产业革命将带来环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性变革,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要想保证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环保事业的发展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当务之急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首先在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因素,在总体规划上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其次,在国家已颁布的有关能效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各级政府的用能等级划分、节能管理制度,规定和完善主要耗能产品、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和各类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定额。再者,深入研究和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衡量各级政府的低碳经济绩效水平。 (二)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 加大调整三大产业格局的步伐,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各地区经济中的比重,鼓励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水平,实现碳排放的减排目标。二是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指导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新型洁净能源,降低对石油、煤炭等枯竭性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引导企业和社会向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迈进。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力求达到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能源效率的提高之间的充分结合,深入挖掘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包装工艺、运输设施设备、仓促管理、消费环节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现有生产与消费中能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三)学习和研发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掌握先进的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世界各国在低碳领域和低碳技术中仍处于摸索和研究中,但也有部分低碳技术已经在社会和企业中使用,并取得一定的突破,带来了较为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光伏产业中,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步研发,初步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工业体系,在产能与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科研成果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推广使用,并实现了出口。另外,积极加强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及产品在我国的推广使用。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支持社会组织和团体及科研院所与国外的合作,注重先进的低碳技术引进推广的成本和效益关系。 (四)加强社会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观念的引导与宣传 低碳经济要求从社会的各个部分都要为此目标而共同努力。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与低碳密切相关。每个公众的生活中都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在全社会中构建和形成绿色消费的观念,以此带动和督促低碳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倡导低碳生活观念,加强对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深入理解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保环境的深远意义,增强公众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理念,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作者:李镜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暑期活动小结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镇人民正按照扩权强镇的各项的目标要求,围绕旅游项目带动发展、基础建设推动发展、调产增收加快发展、富民和谐党建保障发展的思路,迈步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思考问题、谋划发展、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就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因此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要求。 事业发展,思想领先。历史的经验和先进地区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哪个地方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哪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就会有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党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我们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实现了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从而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使全党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地位,并明确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的论断,这不仅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奠定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从先进地区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经济发展的大跨越,都伴随着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强市,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但他们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探索实践中统一认识,靠先人一步的观念和超人一筹的理念,引领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南京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破除骄傲自满思想、树立开拓进取意识,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勤政为民意识,有力促进了南京经济年年迈上新台阶。柞水县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都是通过不间断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使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历史的经验和先进地区的实践昭示我们: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性、根本性的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必须把思想解放摆在领先的位置。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快速融入,错位选择,突破发展的实际,针对我镇干部群众的思想作风现状提出来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根本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方式、行为方式的落后;要摆脱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向落后保守的文化心态宣战,坚决摒弃束缚我们手脚、禁锢我们思维、制约我们发展的陈旧观念,努力实现思想上的跨越。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环保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探究 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作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得到人们日益重视,低碳理念也越来越加盛行,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加强对面向低碳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提高规划与设计水平,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营造低碳环境,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新时期城市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文章对低碳环保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碳环保理念;城市规划;设计 1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综合框架概述 低碳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1)理论框架研究。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是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实践的内容,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此创建了基本理论框架,即:增强城市的紧凑性,避免城市大规模发展,增强个人消费中低碳理念落实,降低对资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碳的排放,加强对土地生态保护,维持良好碳汇能力,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在国内,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做出总结的是学者顾朝林,其框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数据以及技术支持;研究规划创新方法;研究城市专项低碳项目,比如低碳生活模式等;研究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之多、执行策略等等。(2)对象系统构成。对于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的对象系统同,国外学者研究的较多大多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有效性,其中,乌纳・麦骨提出分布式能源利用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模型,共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分别为土地使用、自然系统、环境管理以及建筑、交通、能源和治理系统。埃利奥特・艾伦则创建低碳邻里单元模型,提倡区域最优化、土地高密度混合应用、出行方式多样化、食物供给和基础设施高效率以及生产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2 低碳环保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2.1 城市低碳产业规划 一般而言,城市低碳产业规划主要是由建O低碳产业园区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内容构成。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主要指得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在园区中建立起一个复合型低碳生态系统,建设起不同的低碳产业园,以促进园区中的不同企业共同发展。 应当联系城市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低碳产业园区,所属企业最好是处于一个产业链,随后地方政府再借助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复合型低碳生态系统模拟,以此确保所建设产业园中各企业得以实现低碳发展。为了使得所建产业园引入更多好的企业以及保障它们发展,我们还需要对低碳产业园基础设施与交通结构进行建设。针对低碳产业园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上,除要充分结合园区企业发展所需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外,还需要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加大园区内环境综合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此使得园区得以实现良好的低碳发展。 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上,地方政府应当以低碳环保作为指导原则,随后对本地区一些传统产业,尤其是针对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产业进行升级。为此,地方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各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随后在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计划,并且为了确保该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地方政府还应当从政策与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地方政府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计划,对本地区能耗及污染大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升级,例如通过给予这些企业相应财政扶持与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它们引进一些高科技产品或新技术在限定时间内对自身生产进行改造。 2.2 引进节能交通、建筑 交通与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能耗最大的两个产业,占总能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广绿色交通规划,构建将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交通模式,倡导低能耗出行方式。针对对外交通规划来看,应推行将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逐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从而实现对交通的高效规划和控制目标。针对城市建筑规划,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本地气候条件的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取代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建设更多节能化建筑,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能够建设符合低碳理念的建筑工程,为人们创建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低碳化城市持续发展。目前,从低碳城市规划层面来看,实现建筑节能、绿色化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扶持力度,促使城市能源供应能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协调好高热值与无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为低碳城市构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3 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创建环保低碳新型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低碳城市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与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涉及内容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广,是环境污染防范的关键点。因此将低碳理念引入到实践工作中非常必要,这不仅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且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低碳环保论文:低碳绿色环保服装设计 摘要:近年来刮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低碳”风,为顺应环保节能这个大的趋势,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理念,今天笔者就低碳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低碳 绿色环保 服装设计 绿色设计是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它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这里着重讲讲绿色服装的设计、选材与开发。 低碳绿色环保服装绿色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它在服装纤维原料选择、面料选择、服装结构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等方面的生态特点:1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因为它考虑到了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2 从源头上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3 其构成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对材料资源及能源的浪费,可以防止地球上资源的枯竭。4 将产品的废弃物产生消失在萌芽状态,降低了废弃物数量,缓解处理垃圾的矛盾。 对服装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时,材料的绿色程序是第一位的。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手段相继制定了强制性的环境生态纺织标准,以限制纺织品中有损于环保和人体健康的物质,通常的做法是实行环保标签认证。 Oeko-TeX标准分为三等:一等是普通环保指标,二等表示全部使用天然染料,三等表示不仅染色使用天然材料,而且纺织品全部使用天然纤维。从Oeko-Tex标准的三个等次中,我们可以看出,服装绿色设计在材料上有以下途径:1 选用天然纤维面料。天然纤维以其良好的吸湿、透气、纯天然、安全、生物相容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包括纯棉织物、麻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等。除了常见的棉、麻、丝、毛品种外,国际上还涌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天然纤维,如麻纤维中的蕉麻、风梨麻,丝中的柳蚕丝、具天然绿色的天蚕丝,毛中的牦牛毛、驼羊毛、驼马毛。骆驼毛等,以及菠萝叶纤维、香蕉纤维、棕榈叶纤维等。这些天然纤维除穿着舒适外,同时具有某种天然色彩,无需染色、漂白,减少了环境污染。2 选用新型生态环保型面料。近年来,世界纺织服装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绿色环保方面做出不少成绩。如,由于服饰美的诸要素中以色彩排名第一而不得不依赖于纺织印染,但绝大部分染料是化学物质,使服装材料加工成本增加,还产生了大量污染废液,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天然彩色棉的培植成功,被认为是对绿色环保做出的有效贡献。彩棉是一种在地里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我国以规模生产为目的的彩棉研究始于1994年,从美国引种培育,并在国内组织实施一条龙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企业构架和产业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整体水平领先国际。3 采用天然无毒辅料。服装辅料对于服装的造型、实用性、档次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绿色设计的兴起,必然推动现代服装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采用新型纤维开发的面料可以极大提高服装的附加值。 1 原生竹纤维面料。竹纤维石由竹子经粉碎后采用水解、碱处理及多段式的漂白,精制成浆粕。再将不溶性的浆粕予以变性。转变为可溶性粘胶纤维用的竹浆粕。再经过粘胶抽丝制成。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也具有良好的稳守性,并且防缩水、防皱褶与抗起球的效果,同时不会造成过敏,自然环保。 2 虾蟹壳面料。日本专家新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衣料,该衣料具有透气、透汗、爽身等多种功能。它是将虾、蟹加工后的剩余产品――环己二醇进行压制、混纺而制成的。 3 大豆蛋白纤维面料。被称为新世纪的“生态纺织纤维”,主要原料来自于大豆豆粕,由我国率先自主开发、研制成功。该纤维单丝纤度细、比重小、强伸度高、酸耐碱性好。用它纺织成的面料,具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兼有羊毛的保暖性、棉纤维的吸湿和导湿性。穿着十分舒适,而且能使成本下降30%~40%。 4 霉菌丝面料。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织布方法,即把霉菌的菌丝体经人工培育繁殖制成一种新型无纺织物。这种无纺织物的面料柔软而轻薄。 5 菠萝叶纤维面料。最近,日本某公司把菠萝叶纤维浸入特殊油脂予以改质,织成了纯菠萝叶纤维的春夏服装衣料。菠萝叶纤维比绢丝还要细3/4,因此,用它织成的布料轻薄柔软,其服装穿着舒适。 6 海藻纤维面料。海藻具有保湿特点,并含有钙、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E、C等成份,对皮肤有美容效果。利用海藻内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丰富矿物质等优点所开发出的纤维,在纺丝溶液中加人研磨得很细的海藻粉末予以抽丝而成。 7 蛛丝面料。美国一实验室最近成功地复制出4英寸长的蜘蛛丝,这种蛛丝的拉伸强度为5~10倍同样直径的钢丝的强度,可以延伸18%而不断裂,它有蚕丝的质地和手感,但强度更好,且易染色,该实验室准备用它来制造防弹背心、头盔、降落伞绳、帐蓬、军装等重量轻、强度大的军用物品。 近年来,国外一些科学家与公司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纺织工业上,开发出了一大批服装绿色新品,这些服装功能奇特,样式新颖,深受欢迎。如:怡情服装,防弹服装,防雨服装,仿生服装,防寒服装,抗菌服装,青苗服装,减肥服装等等。
成本管控论文:单井标准成本管控思路 主要做法 为保证单井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公司单井定额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织财务、经管、定额、技术、生产等部门搜集、汇总近年来不同区块、不同井型的钻井单井成本消耗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针对钻井分公司在单井成本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把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作为完善公司单井标准成本体系的基础工作。经分析,将钻井单井成本费用划分为九大类49个小项130个明细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公司统一的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通过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为标准成本消耗定额的制定打下基础。为统一单井核算项目,有效控制钻井单井成本,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井别、不同井型、不同井深、不同钻机类型条件下的单井成本预算标准。新的标准不仅有价值量,而且增加了数量,体现了量价分离的核算原则。为加强内容管理,方便单井项目的考核和预算管理,加强对钻井队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由定额价格管理站牵头,财务、技术、生产以及经营等多部门配合,根据钻井成本特点及钻井成本构成情况,制定了《渤海钻井总公司单井内部预算费用标准》,该标准在量价分离标准和直接套用上级定额标准基础上,明确了公司内部标准和计提费用系数标准。制定新的内部成本定额标准后,公司每一项费用都有定额标准,逐步理顺了结算关系,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量价分离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只有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才能确保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结合中石化定额及近年来管理局对钻具摊销、安全生产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有关规定,经大量分析,公司确定按钻井队可控及分摊分别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为保证定额体系的科学合理,公司组织钻井一、二公司近20个井队的队长、成本员对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及单井考核进行了座谈讨论。对近年来单井成本消耗资料进行纵、横向对比,并考虑“量价分离”等因素影响,通过与分公司经营、井队成本人员进行交流、分析、试算,在充分吸取两个钻井分公司近年来实行单井成本预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渤海钻井公司钻井队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体系。 坚持把单井成本预算落实到每个班组和岗位,实施“两会、两表、两曲线、一台账”的过程控制办法,加强对单井预算成本的动态跟踪、预警分析、合理使用和节点控制。“两会”即开钻前的成本预算分解会和完井后的成本分析总结会;“两表”即成本预算大表和施工运行大表;“两曲线”即成本预算曲线和实际消耗曲线;“一台账”就是将每天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形成资料台账。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与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成本消耗定额与量价分析相适应的承包模式、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实现成本、投资与产量构成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在工作实践中,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确定项目。严格分清量价收入与非量价的关系,如套管、水泥、添加剂、柴油等结算价格与完工时期的价格有关,而数量与单井定额及甲方要求相关。因此公司严格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量,以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同时确定消耗量的收支对比,体现公司效益。如套管要对比实际收入和消耗使用成本;柴油的收入与消耗对比,并进行台月消耗量统计对比,由于价格变动,仅用单位成本无法说明升降原因;水泥采用口井或单位成本对比分析;钻头采用单位成本对比;材料消耗采用台月消耗等指标进行,形成科学的定额指标对比体系。公司严格控制成本,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成本控制网络,彻底堵塞跑、冒、滴、漏现象,真正把生产和非生产费用降下来。完善了单井成本控制及考核、奖励机制,探索以分级管理、过程控制、项点考核、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使公司每一项支出都处于受控状态。 我们强化分层级、物资供井过程控制,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控新格局。一是强化分级管控。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工程班组是实现单井成本过程控制的四个层面。四个层面控制各有侧重,其中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决策者,主要负责单井成本预算编制、归集和考核等工作;钻井分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者,主要负责生产组织、安全监控、技术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工作;钻井队是单井成本预算的实施者,主要负责细化单井成本分解和节点控制等工作;工程班组是单井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具体落实各项成本控制措施。二是强化物资管控。材料费用占单井成本的45%以上,历来都是钻井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公司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生产物资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物资管理制度,将单井成本有关材料费用分解到11个职能部门进行管控,并按照单井材料预算和钻井队用料计划进行物资配送,超预算用料由井队申请,逐级审批,确保材料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谁主管、谁控制”的原则,将183项成本项目落实到21个责任部门。在基层队,根据项目成立以队长和指导员为组长、副队长为副组长、大班和司钻为成员的单井项目法施工领导小组,将单井预算成本划分为技术费用、泥浆费用、油料费用、一般材料费用和固定费用五大块,分别由技术员、泥浆组长、司机长、材料员、经管员负责监督和控制。各项目组负责人又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到三个工程班组和全队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对应目标值,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岗岗成为经营单元。 为规范钻井队成本费用的归集、核算,便于对单井成本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我们按照完全成本法将单井发生的实际成本细分为外购材料及燃料、外购动力、人工成本、折旧及摊销、分摊费用及其他费用支出共6类195项。树立“发生即归集”观念,对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各项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无论是否支付,均计入当期成本费用。钻井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套管、钻头、泥浆药品、石粉等主要材料,在归集时坚持量价分离的原则,对单井发生的各项材料按数量和金额分别进行归集。在单井考核时,通过单井定额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结合钻井队单井实际情况分析,落实考核结果与单井定额差距较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细分优化成本费用归集,进一步加强了单井成本管控工作。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p#分页标题#e# 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有:生产指挥系统、车辆调度信息系统、钻井井位地理信息系统、单井预算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日报查询系统、IADC数据查询系统、钻井井史数据查询系统、井场信息实时平台系统以及源头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部门之间数据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汇总数据效率低下,给财务成本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系统的优势。加强全面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与主要生产经营系统接口的集预算管理、结算管理、单井核算管理及财务成本分析于一体的全面财务系统。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开发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单井预算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网络的优势,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共享数据资源,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口径一致的数据与分析结果,极大提高了经营管理工作效率。 公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奖金挂钩,切实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实现了考核激励差异化。一是按照“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所有责任都有指标、所有指标都有考核”的原则,构建起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班组“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考核责任,明确考核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差异化。二是建立了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连带责任考核机制,把钻井队单井考核结果向上延伸到钻井分公司和公司。公司机关与全公司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钻井分公司机关、后勤与所属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重点向一线倾斜,向钻井分公司倾斜,做到严考核、硬兑现,体现了考核责任的差异化。三是实行盈亏账户管理。在钻井队强力推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建立钻井队职工个人盈亏账户,钻井队将考核结果分配到每名职工账户。职工在公司内部调动时,个人账户跟随职工调入新单位,调出公司职工必须还清欠款。通过实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将单井效益与岗位职工收入挂钩,提升了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我们利用差异化、异常化管理方法,坚持对单井成本管理进行全要素总结分析,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了分析改进常态化。一是公司定期召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分析单井成本及专项费用控制情况;钻井分公司每月召开单井成本分析会,重点对所属钻井队单井成本进行分析;钻井队对单井预算实施及项目施工情况总结分析,形成自上而下的单井成本分析体系,实现单井成本日常分析改进常态化。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单井成本超支较多的钻井队,组织经营、技术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深入现场,重点剖析,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对单井成本节约较多的钻井队,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加以推广,做到异常单井成本分析改进常态化。三是利用差异化管理方法,对同一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真实反映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管理水平;对不同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不同区块的盈利能力。通过制定标准的成本体系、及时的数据归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单井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完井后钻井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全井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对本井盈亏、成本消耗、费用控制、存在问题及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材料消耗、节超原因等方面情况,一一汇总分析,考核评价。各专项费用项目组通过开工前预算、施工中控制、完井后总结,认真分析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影响效益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指导生产实践。 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标准成本消耗,实施单井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钻井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实现了“四大转变”。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钻井队能够提前掌握的仅有一个年度承包指标。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推行后,钻井单井成本预算在每口井开钻前就下达到钻井队,使钻井队在每口井开钻前就能对单井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井队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前,最基本的考核主体是所属钻井公司,考核依据是总体承包指标。由于具体施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干扰,经常会造成经营成果失真。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可以作为一个尺度对单井预算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单井分析没有具体标准作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是定性分析,分析效果较差。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成本预算在开钻前下达到钻井队,钻井队月末结算完当月交井的全部费用后,将实际发生费用按成本项目与单井成本预算中成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目标成本不明确,经营效益很难与钻井进尺相匹配。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实施后,钻井队精细管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过程消耗,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同一区块相同设计单井钻机时效提高了10%,总体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本文作者:李然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生产经营型成本管控精细化思考 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公司油田、境内、境外三个规模市场的形成变化,成本管理的“边际”不断拉长,而且每个市场受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影响,成本费用的发生具有显著差异,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原来“大包干”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事后算账、事后考核的成本控制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本管理必须在观念上调整更新,前移关口、事前控制。此外,预算方式需要改进。多年来,公司实行的一直是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这种依据往年情况推算今年情况的“基数加增长”或以年度定期编制预算的方式,由于与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脱节,从而使预算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如果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预算就会失去指导意义。 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反映在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职责和权限、管理标准、定额和预算控制、成本管理职能的发挥以及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存在技术人员懂生产但不关心成本、成本管理人员掌握成本发生数但不清楚具体的生产环节和信息的现象。二是预算方式不十分顺畅,从往年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反映来看:基层单位反映预算的指导意义不强,特别是在预算过程中,指令多于计划,造成基层单位预算的符合率偏低;责任部门反映实际预算中变数多,各项费用预算难以掌握全面,计划数与实际运行数存在“两张皮”现象。同时成本的利益挂钩机制薄弱,考核过程中难以实现硬考核、硬兑现。在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中,仍较多采用对比分析和差异原因分析的方法,对成本效益分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司各级的生产经营分析模式虽已基本成型,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同时,月度经营分析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存在对经营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制定的措施又不具体的现象,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内涵 借鉴ISO9000体系思想,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原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了“流程再造”,推行一整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为方法,以纵横向承包合同、经济活动分析为手段的成本管理模式。同时,运用责任会计中成本中心的原理,强化基层单位、责任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责任,完善成本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材料费、维修费、运费等重点可控成本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方式,实现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特点是:将公司成本管理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通过跨部门团队的协同运作,促进各项资源要素、功能与优势之间的优化配置,实现了生产经营顺畅运行和经济效益最优化。运用“成本多动因”理念,完善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实现预算管理对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双重控制。同时,进一步量化项目预算指标,根据项目影响因素确定成本变量,由成本变量的多元分析确定成本管理运行方式。 通过运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机制,强化领导推动、全员参与、共同协作的成本控制管理链,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体系。一是强化预算控制责任的落实,横向上,突出分级把关负责制,实现了预算管理全员化;纵向上,细化分解预算编制执行,实现了预算监管全程化;立体上,通过强化内功,实现了控制结果最优化。二是强化预算控制执行的落实,将班组作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落脚点和关键点,让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主动寻求增效点,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主动分析产生的原因,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成。三是加强预算控制信息的反馈,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具体分析,评价经济运行的质量,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规范成本支出,提高运行效益。从生产经营分析、单项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全面的经营分析活动。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仅限于经营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在分析方法上,督导成本负责人从只分析客观原因转移到查找管理漏洞上来,从只分析问题转移到拿对策、想办法上来,从只分析成本转移到分析经济技术指标上来,进一步挖掘了深层次的管理潜力。 采取措施和办法 地质录井公司的成本管理除具有石油行业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计划管理下的市场开拓单位、与钻井工程不可分割的施工单位、责任成本中心下的利润考核单位、录井专业化管理与地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录井技术服务单位五个方面的特点。生产经营型成本管理模式适应录井作业特点,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末梢,注重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司把预算管理作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应用“标准控、程序控、限额控和重点控”,从源头上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了“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的目标。一是健全控制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成本费用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行,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明确了各项成本费用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管理手段、监控措施、考核方法等,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对80多项成本费用都建立了管理标准,不仅对管理部门的材料、办公、差旅等管理费用进行控制,而且将党、团、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福利费及体系维护费、宣传报道、图书资料费等专项和单项费用支出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形成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控制。同时,着眼于可控和可操作,细化各项开支的管理标准,强化费用开支关键节点的控制,如对燃料费按单车确定消耗定额,对劳务费划分了暖气管线、门锁、灯具等30多项开支标准,对标准化费用按不同项目层级确定修订定额,对查体费按一般人员、女工、家属、科级、处级的人员类别分别确定了费用标准,对会议费按每人15元/天确定了就餐标准,会议水果按每人10元/天确定接待标准,对一般慰问费按慰问对象确定了200~800元/人次的看望标准,对一线慰问分开发井300元/次、探井小队600元/次确定了标准,细致的管理使费用控制延伸到每一个管理单元的基本活动。标准的制定中,立足于满足管理的基本需要,如材料费每人每月只有91元的指标,低值易耗品每人每年只有84元的指标,一般办公电话每月只有60元的指标,办公费各单位只有1000元以下的审批权限,通过始终保持成本管理的“高压”态势,促进各项费用开支尽量节约。二是规范预算程序。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采取成本倒逼的方法,按照年度效益指标,排出总成本预算,然后在总成本预算中优先安排生产性开支,再倒挤出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从总量上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对各单项非生产性费用项目,在预算平衡中,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切从实际需要的可能出发,不考虑以往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数额,实行零基预算和要素预算,对每一项费用开支详细说明开支的理由和数额,提供充分的依据,依据开支标准列明测算公式。#p#分页标题#e# 预算办公室按照非生产性开支的总限额和开支标准,逐项审议预算期间内各项费用的内容、业务量和金额,对于预算说明不清或理由不充分的,不予列支。经审核后的费用开支,还要向公司预算委员会进行说明和汇报。对于涉及职工权益和福利开支的非生产性开支,要经过当年的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能予以确认。非生产性费用经确定后,以年度经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责任单位或部门,实行限额支出,超罚节奖。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了非生产性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办理最多的事情。三是突出控制重点。在管理部门运行费用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运行,公司将重点放在材料费、通讯费、低耗品和运费管理控制上,制定了严格的“四费”捆绑使用管理制度,大力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材料费用管理上按照人均消耗定额1100元/年进行限额管理,并逐年降低人均消耗定额;通讯费管理上按单位和部门工作性质及业务量确定了固话数量,费用标准落实到每部固话和手机,费用标准只有局同类人员规定标准的40%;低耗品管理上按照人均84元/年确定了开支标准,并统一了低耗品的购置渠道;运费管理上按每个台班220元确定标准,实行路单和台班双向控制,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发挥了车辆应用的综合效益。公司在严格管控管理费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福利费、稳定经费、文化建设费、会议费、考察费、科研经费、安全生产费用等大额重点非生产性费用的管理力度,严格预算审批,保证各项费用开支科学、合理。 按照“疏通神经末梢、量化考核指标、细化管理单元、激活最小细胞”的思路,分级明确责任主体,明晰成本管理单元,推行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规范开支运行,创造最佳效益。一是落实控制责任。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公司对所有成本项目都指定了责任部门,坚持“谁负责、谁控制、谁运行”的原则,实施项目法管理,推行单位自控、部门专控、财务统控的成本责任运行机制。公司主要领导同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分管领导与分管职能科室的成本费用承包指标挂钩,明确考核及奖惩,形成层层签订合同、层层落实责任的成本管控体系,使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及职工的身上,营造了“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责任”的工作局面和“全员比学赶帮超、精细管理齐支招”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审批程序。对于大额开支,凡是未列入预算的,均不做计划安排,杜绝了计划外支出。预算开支实行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结合的签批制度。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严格按照计划运行,杜绝了无计划的合同。在计划和合同环节加强了监察工作,使得每个重要环节均得到了有效的监控。对于日常开支,积极实施了月度预算管理制度和月度资金收支例会制度,强化资金综合调度,严格计划资金的收付控制,规范资金支出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实行分级与部门相结合的月度资金计划运行方式,一切以资金计划为基准,实现了资金占用、使用的有效控制,使非生产性资金和成本支出的监控更加有力、运行更加平稳。三是细化核算管理。核算是费用管理控制的基础,也是进行费用分析和考核的数据源泉,更是影响费用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公司财务部门通过明细核算对象设置,合理确定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强化了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核算单元上逐步细化到单项目,在责任主体上逐步细化到班组,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精细的财务核算,使每一笔费用开支去向清清楚楚、用途明明白白,费用运行动态的反映及时、明晰,运行中的问题被及时发现,管理控制更加规范有效。 加强监督考核是层层落实成本管理、强化全员降本增效意识、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公司坚持关口前移,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延伸,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确保了成本费用运行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一是强化过程监督。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要采取自检、互检和专检的方式,加强日常检查评价,将过程跟踪监督与内控月度检评和财务稽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结合,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督促责任部门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堵塞漏洞。在物资采购方面,针对项目运行环节多、物资类别复杂、采购金额大的特点,加强其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货物验收等5个方面15个关键点的定期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督促整改。在基建维修方面,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从审查资金流向入手,对基建施工从设计到完工的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按照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把好主材采购进货关和施工安装质量关,对主材采购进货和施工安装质量全过程进行监控,逐一查找管理漏洞。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强化了财务预算的跟踪管理,实时监控费用发生情况,定期统计和通报费用发生结果。二是实施动态评价。建立“月度预算平衡会”制度,由公司经理亲自组织,召集经营、计划、财务等部门及基层单位,定期召开月度预算平衡会,审核审查各项目,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的预算执行进度、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对运行偏差大的项目及时预警,逐项分析和诊断,完善改进措施。会上对超支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控制较好的部门进行表扬。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业务公开,提高了非生产性费用管理的透明度和职工的参与度,提升了公司财务管理的公信度和职工的满意度,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成本费用的月度预算符合率,保障了各项目的顺利运行。三是突出绩效考核。要在原来费用预算完成额、率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职工满意度、服务质量考核、管理工作执行力等内容,通过基层测评、年度考评、组织巡视以及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绩效考核。同时,要在绩效考核制度中突出对“岗位”的经济责任考核力度,细化对负领导责任的岗位、流程控制点岗位、出结果岗位的考核原则、考核方式、考核结论,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经济约束,落实奖罚政策,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保证生产投入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梁斌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学校食堂成本管控改革措施 高校内不是只有一家食堂,食堂之间存在着竞争,而学校还会引入社会力量来承包食堂,同时还有社会餐饮业与食堂争抢市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保证食堂的持续发展,食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在饭菜质量、价格、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因此直接影响到食堂的成本。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化,高校食堂都是直接参与市场采购,食堂成本直接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米面、肉类、油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高校食堂成本呈直线攀升。而学校属于教育公益性质的,因此高校食堂价格不能够轻易的提高,必须谨慎处理。广大的师生、员工是高校食堂的主要消费群体。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生活习惯,对食堂伙食有着不同的需求。为满足广大学生在价格方面、营养方面、特色、品种等不同的要求,高校食堂只有不断的提高伙食水平,从而对食堂成本产生了一定影响。食堂进行各项工序的源头就是采购物资,原材料的质量对饭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物资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饭菜的价格,因此物资的采购对食堂的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校食堂的成本控制改革的措施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高校食堂应将成本管理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进而在员工中培养、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员工以食堂为家,重视自我激励与自我控制,形成自主控制成本的意识。强化成本管理理念,高校食堂应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事故成本与维修费用。管理与经营的根基与土壤是人员,改革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措施就要以依靠全体员工,充分挖掘人员的潜力与价值,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性,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食堂基层员工对食堂经营程序、服务规程最为熟悉,同时也清楚、明确食堂一切物料消耗与费用开支状况,因此是最有办法实现成本控制的。仅仅依靠财务人员与成本控制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从而保证事事有人控制,处处有人把关,及时找到差距,及时作出改进、调节,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控制的效果。加强对高校食堂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关键在于人员。强化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成本控制素质,这是高校食堂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食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通过长期、持续的对全体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文化建设,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去引导师生、员工的消费,避免因消费不当而造成饭菜的浪费,进而有效控制销售成本。 改革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创新食堂成本控制运行机制,就应不断的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通过有效的管理不断实现经营效益。因此,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能耗控制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了解、掌握能耗控制的有关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能耗控制。如根据时间、季节、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抽风机、电风扇、空调等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控制,规定开启时间,并对器械设备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避免设备老化带来的损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制定食品原料的存储冷藏、烹调制作、饭菜加工等详细的操作规程。根据年度经营状况制定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真正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以及能、增效、减耗为有效突破口,将责任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并细化到每个环节,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班组或个人的经济效益与指定的费用定额直接挂钩,奖惩结合。同时,还应考虑经营季节与食堂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定编定岗工作,科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人员的机动、活力,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物资采购,这是控制成本的源头,也是基础。因此,高校食堂要成立物资采购部门,专门负责食堂所需各类物资的采购,并建立、健全、完善采购制度,如采购计划申报制度、市场价格询查制度、大宗物资招标制度、库存物资保管制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的品种愈加繁多,食堂需采购的品种也不断增多。然而大多数的原材料受时间、地点、季节的影响,其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且食物的保质期通常较短,因此在采购之前一定要制定好采购计划,拟定周期性所需原材料。负责采购的人员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深入高校周边的市场、城乡结合部市场询问市场价格,掌握了解各类物资在不同市场出售的价格,及时获取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同时在网上搜寻物资生产厂家、基地,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在购买大宗物资时,按照制定的大宗物资招标制度执行,将领导人员、质监部门、饮食部门联合起来成立招标小组,公开、公正招标,通过货比三家,最终确定供应商、采购数量、批次,实现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物资质量。采购蔬菜时尽量选择初级批发市场或是直接到生产地采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食堂需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饮食爱好与生活水准,尽可能的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收效。并且应根据物价逐渐上涨的情况,对伙食供应结构进行适时调整,价格较高的菜肴品种进行适当减少,价格较低的菜肴品种予以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消费低的需求。尽可能的降低物资的当日回库率,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成本。还应熟悉货源供应基本情况与节令变化的作用影响,从而更好的食堂的生产作业进行指导。完善食堂的库存保管制度,设置主食库、副食调料库、中心冷库、酒水库、油库及杂品库,由专职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库存的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出入库制度、存货盘点制度,无证不能入库、腐烂变质不能入库、过期的原材料不能入库,按照食堂的经营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库存的品种及数量,及时补充与减少货物库存量,避免物资短缺或是长期滞销变质对食堂造成一定损失。同时根据市场物价波动情况,实时作出量化采购,及时增加或是减少物资的库存量,加强对物资库存量的成本控制。 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根据食堂具体的经营状况,为实现的一定的盈利目标,通过量、本、利的综合分析,将食堂各项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创新食堂成本管理方法,提高食堂成本管理控制成效。创新高校食堂成本管理,采用策略性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生产过程、采购过程、销售过程、技术开放过程等各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更加全面、实时、预测性更好。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采用物流、资金流、信息利用的形式进行采购伙伴的联结,实现供应链的控制、优化运作,积极评价运作的业绩,并不断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成本。以成本会计为主,进行成本限额预订,按照限定的费用进行各项开支,比较实际成本与限定成本,从而对经营活动的绩效进行有效衡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预订的成本额。因此,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目标成本的制定,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根据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价格水平设备水平、材料供应渠道等,按照“最优投入”的基本原则通过进行小规模的试产从而获得各项消耗的基本定额,在通过测算、分析、比较,反复多次后,选出最佳目标利润方案。为实现高校食堂成本目标,应尽量避免无效成本的产生。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强化物资管理,及时有效的对库存物资进行查库盘点,充分保证帐、卡、物三对口,减少物资流失的可能性,防止物资的丢失、损坏。#p#分页标题#e# 结语 总的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食堂成本管理与控制应有效的将现代成本控制与管理手段运用起来,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改革:积极完善采购制度、库存保管制度,控制好采购成本;进一步实现食堂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作业;努力提高人员的成本控制管理素质;强化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的手段创新,最终降低食堂经营成本,实现管理效益。(本文作者:梁燕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管控论文:国企成本管控探析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旧的机制被打破而新的机制尚未建立,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空白”,使企业经营活动无章可循,客观上削弱了成本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再直接下达成本计划指标,使企业失去了外部成本压力;企业内部成本自我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健全,过分偏重于效益总量,忽视效益质量。国有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直以来,人们对成本管理在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员工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部门无关,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财务人员负全部的责任,自己只需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这样的想法严重制约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有一些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意识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要强化成本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多数国有企业的成本观念落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成本的认识不够,无法衡量他们所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与成本的关系。所以说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成本观念,只有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一定要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及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流程植入全体员工的思想中去,同时要采取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抛弃以往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灌输新的成本管理观念,同时要学习成功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其可取之处引入本企业,不断地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起到理想的作用。其次,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充分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管理的目的。最后,成本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经济效益的高低。 为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并非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的参与,部门间相互配合,才能有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基础工作。首先要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有据可依,更加的规范化。同时,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加大力度执行,否则如得不到良好的执行,制度成了形式化的东西,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端正领导班子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应加大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力度。财务监察、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检查、掌握、反馈财务管理的负面信息,对违规、违纪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决不手软,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必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成本指标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改动,严格按照指标执行。为鼓励完成成本指标的员工,可根据成本降低额计提效益奖;然而对于完不成成本指标的,可选择停发奖金的方式,但也不能从此打消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促进他们更加的努力完成成本指标,如把超支部分补回来,累计完成了成本指标,停发的奖金照样可以补回来。这样真正体现奖罚分明、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原则。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人人有成本责任目标,个个讲求经济效益,增强其紧迫感、责任心,真正将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监督、决策等,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强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加快了对管理实效和空间的拓展,从而有利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能有效避免风险。如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比较广泛,也被应用于大部分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去,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将计算机运用到成本管理中去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其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事前要做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其次,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最后,事后对成本考核和分析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 扩充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应由传统的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拓宽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顾客服务等环节,在每一环节都存在成本管理问题。国有企业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从研究开发到顾客服务,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设计并运行更为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从成本管理内容的重点来看,要强调成本管理是对价值链的管理而不是对产品的管理。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创新是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源泉,只有制度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更上一层台阶。同时也要着重提出一点就是对人员的创新,对人员的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加强对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于成本管理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并且对成本管理软件要懂得操作。对管理人员成本管理知识要进行及时更新,接受新的思想,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作者:尹鑫 单位:沈阳铁路局沈阳工务段) 成本管控论文: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地位 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做好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管理不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也对企业效益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意义。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来看,成本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成本管理不但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还能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取得实效。综合来看,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多数企业都提出了“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这一提法不但反映了企业对成本管理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还反映出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一样,是企业有效经营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投入的管理,严格来说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保证了企业的效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企业成本管理取得的重要效果 考虑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大成本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依托,把握成本管理原则,将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提高成本管理效果,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从目前成本管理的开展情况来看,企业成本管理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采用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对成本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使整个经营模式朝着精细化方向转变,同时更注重实效性,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提升企业总体经营业绩。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是否能够为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因此,成本管理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准确,提高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降本增效”已经成为了企业成功的重要方法,因此,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了重要的手段,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提供了重要保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来看,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企业做好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本管理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努力构建成本管理体系,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将二者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二者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本文作者:丛永进 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煤炭业成本管控策略 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全面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程,只有在信息全面自由准确传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成本控制。但是很多煤炭物流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整合,尤其是很多物流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建设,一些成本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不能在根本上控制成本。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很多煤炭物流企业平台不够宽广,导致在主要的交易网络平台上交易时不能精准有效地开展交换,容易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的浪费,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 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些煤炭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成本管理水平偏低。一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从业人员年龄、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失调,操作性的人员多,有战略眼光和市场眼光的成本管理人员少,煤炭市场和运输专业出身的人多,物流管理和成本管理出身的人员少,同时还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思维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二是煤炭物流企业很多都是建在煤炭生产基地附近,不能有效吸引成本控制的专业人才,很多优秀人才都在其他行业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导致煤炭物流企业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比较难。总的来说,很多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使得成本管理的方式粗放,即使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贯彻实施。 提升煤炭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一些煤炭物流企业没有专业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要建立完善成本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非常必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营运活动设置成本控制目标和明细,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有指向明确的参照物,以有效控制成本。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考核体系,以明确各部门、各个企业工作人员在企业各职能中的成本控制职能作用和具体贡献程度,以能够优化成本控制,以最佳的结构和配合对成本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 加快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煤炭物流企业应该加快融入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尤其是与交易平台、生产基地等重要阵地建立即时、全面、准确的信息关联,开发出一套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物流网络系统,从而有效节省营运成本。同时,还应该对各种历史数据科学分析,对能够开展控制的成本项目进行压缩,以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另外,还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使得煤炭的采购、企业经营资金、仓储库存等成本关联项目进行网络化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煤炭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 加快对煤炭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如上所述,现代的煤炭物流企业不是过去简单的煤炭运输和销售企业,这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时代要求,也需要煤炭物流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吸引人才,并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使得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安家在城市中,以吸引优秀人才,并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二是加强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努力建设一支综合能力高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强化全员的成本节约意识,使成本管理与考核机制相挂钩。 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机制。目前很多煤炭物流企业都是从以前的煤炭企业的物流部门分化出来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待改进之处,因此要加强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建设,为成本管理铺设坚实基础。总体分析,人员结构上应该是工作人员多元化,既要有懂煤炭生产的,也要有懂煤炭市场和财务管理的,还要有懂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另外要努力构建全员成本管理的氛围和制度环境,把成本控制责任具体分落到各个员工和部门身上,以奖惩结合、权责分离的方式保证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本文作者:蒋冕 单位: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医院成本核算与管控思索 本文作者:翟素娟 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 由于绝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仅仅停留在医院内部科室绩效分配上,或以医院增收节支为目标,所以,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只对科室收支、工作量进行了核算,而未以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病种、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进行系统核算,加上成本核算资料的不完善、不规范,也就不能为物价部门制定相关收费标准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7]。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无形资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忽略,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区域内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等因素,使物价部门依据现有数据而制定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单病种限价等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 医院的成本核算项目多、过程繁杂,仅靠手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有效的成本管理必须通过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但目前市场上能真正满足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核算要求的软件甚少,再加上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不配套,信息资料传递方式落后,有些数据处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所以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所需数据也只能从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中间接获取,直接影响了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为此,笔者对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及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会计师或主管经济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务、信息、人事、后勤、设备物资、统计、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医院财务部门设成本管理工作办公室,其办公室作为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本部门设立成本核算工作岗位,其工作岗位的专职成本会计不得少于2名。医院各科室需确定兼职成本核算员;其他职能部门还需确定成本核算专管员,从而形成从上而下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工作组织与管理架构。 (2)加强对各类人员的成本核算培训工作。医院应对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知识的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兼职核算员进行成本核算的业务知识培训;对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培训;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专业技术培训。 (3)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为了满足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的需要,医院应将成本核算单元细分到最末级。同时,医院应对所有在岗员工,并充分考虑一人多岗的情况,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成本核算方式和规定,设置工作人员,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可靠依据。对在同一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员经费分摊到相应的核算单元。 (4)认真核查资产,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物价代码、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处理,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准确。同时,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对所有成本核算要素进行统一编码。资产的清查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医院应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借助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确定所有资产在每个核算单元的占有量,为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分摊,提供真实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会计核算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等系统的无缝连接,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此,医院应在启用满足新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软件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核算、绩效薪酬管理、经济运行分析、成本预算与管理信息化,所有与成本有关的数据,只要在HIS系统、物料(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考勤系统和会计核算等系统中录入一次,就能为后续系统所调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医院对成本管理应充分利用专业成本核算平台,全面核算医院、科室、项目、病种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同时,医院还应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开展较全面的成本分析,即通过事前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核算计划或目标;事中对成本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做出成本差异的调整和控制;事后在成本管理时,将有关指标与绩效挂钩,实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跟踪与全程控制,达到成本最优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严格控制可变成本,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医院应对卫生材料、办公用品、水、电、气等科室可控成本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部分应分析原因或直接与绩效挂钩。医院的药品、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价格直接关系到医疗成本的高低。因此,医院对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购货、保管等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并对采购物资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以及降低物资储备成本,医院对物资可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 (3)制定预算控制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奖罚机制。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地费用开支标准,严格费用审批权限,做到每笔支出有章可循,也便于对费用支出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控制。医院应建立有效地全成本控制激励奖罚机制,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节约。 (4)实行全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医院应明确区分医院内部不同的责任主体,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成本进行分类,以确定核算单位,其核算单位包括行政职能部门、医技科室、直接医疗类门诊科室。医院通过成本管理建立最基础的单元,从源头控制费用,使全员成本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医院树立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使医院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管理成为可能。另外,医院完成成本考核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配合,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成本分摊的方法;利用成本报表分析,评价医院的经营状况及科室运营情况,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实现增收节支。医院要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科室(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的数据共享,医院就必须组织财务科、信息科联合“南京凯唱软件有限公司”,以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连接,从而细化和明确成本核算单元以及完成费用分摊工作。#p#分页标题#e# (5)建立完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与管理体系,就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合理搭建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并形成以财务科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内设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合理划分核算单元。医院要想满足其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核算的需求,就应按照成本核算的规定,细分医院成本核算单元,其中包括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医疗辅助等管理服务部门,并按内部管理要求组成绩效考核单元。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医院应将其发放经费开支的员工,纳入成本核算体系。所有在岗人员根据一人多岗情况进行划分,为人力成本的合理分摊提供基础。同时,医院还应完善人事部门网上考勤系统,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 梳理收费项目。医院应确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国家物价代码对项目进行净化和规范处理,凡有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皆确定为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另外,成本核算对象还应包括医用收费材料(专属卫生、材料)、药品等。规范成本核算要素的编码工作。医院要实现内部基础数据的传递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应对所有成本核算单元、全员职工、收入细目、服务计量指标等进行统一编码,并按国家标准、省级标准、院级标准的等级进行编码。如疾病ICD码执行国际编码ICD-10.0标准,医疗收费项目编码执行省医疗服务项目编码规则,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代码执行淮安市会计核算科目编码原则。 总之,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医院只有加强成本管理,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使医院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管控论文:项目成本管控策略 本文作者:梁玉玲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建设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设成本控制始终贯穿其中。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投资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保障工程项目高效益的基本措施。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等都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成本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如期完成施工建设的前提下,对在工程项目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与协调,以求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减少甚至是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费用,从而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而有些施工项目的工程量较大、结构复杂,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变性、工种多样性以及施工组织复杂性,进而为建设成本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避免投资成本超过限度,还在于推进项目建设、施工以及设计单位自觉强化管理,为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作铺垫。 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的作用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而现场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其难点在于影响因素较多,如工程量较大、涉及面较广、人员众多等。因此,在该阶段中,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方能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对建设材料价格的控制。依据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材料预算价格包括了材料原价、包装费、运输费以及采购保管费等的总和。为使材料采购成本最低化,并且保证采购质量,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尤其是在建设材料的采购这一环节,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导致浪费现象,因此,采购的工作人员要负起全责,做好降低采购成本这一环节,以保证建设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建设材料用量的控制。在现场施工中,降低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控制建设材料的用量。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材料。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使用材料的多少加以监督,并采取相关的奖惩措施,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建设材料在签收及使用中出现差错形成材料的浪费,以节约用量。此外,对建设工程竣工之后的剩余建设材料,要予以回收和保管,避免剩余材料的丢失及损坏,加强材料管理,有效控制建设材料的用量,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从而对材料的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对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以及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等等。人工费是建设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对人工费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控制。在工程项目之中,对于必要的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要对其给予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变更若出现在开始施工之后,则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力度,尽早发现设计中必须要进行变更的内容,以减小损失。对合同中工程索赔的控制。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从中牟取个人利益,采取低价中标、索赔利益的方式去承接工程,为此,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不仅要对工程变更有效控制,还应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施工单位从中作假,对工程不需要变更的设计也要求变更,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虚增。我们要在监督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因素,以进一步衡量工程变更是否需要。因此,对合同中工程索赔的控制也是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 加强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建筑材料费的成本控制,材料要按照建设工程规范要求的种类、规格及技术参数等进行采购,此后,要加强材料验收、储存及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混用其中。其次,对于人工费的成本控制,应该从人员费用的支出上入手,着眼于促进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双向发展。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增强他们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施工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以促进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及工作效率。最后,对施工间接费用支出的成本控制,它主要包括故障成本中的罚款、赔款以及诉讼费用等。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而要真正落实质量成本控制,就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检验的高度结合,从而把施工间接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要求的范围之内。 结语 建设成本控制中现场施工管理具有重大作用,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应该从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正确处理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降低工程成本。 成本管控论文: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 摘要:文章通过对动态成本管控的含义,分析了动态成本管控的条件,如构建企业成本数据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支持,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最后阐释了关于动态成本管控的关键,如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实际成本数据的实时归集,构建具备可实施性的预警制度,构建统一目标成本的基准文件,以及开展动态成本跟踪控制等。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要点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水平也在持续提高,监管机制亦得以日益健全和完善。尤其对项目动态成本的管控,能够有效控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促进项目资金的规范化使用。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控是房地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房地产项目迈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一、动态成本管理的含义 房地产企业进行动态成本管控的目的是将全过程开发成本有效地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减少期间无效投资,提高实际开发效益。这就要求房地产公司按照项目的进展,将开发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及有效的分解,从而科学地设置目标成本并将其作为动态成本控制的主线。动态成本管控是通过项目合同的开展来进行的动态跟踪管理,开发过程中及时采集、整理实际成本数据,并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直观地比较、分析,对成本偏差的形成原因、幅度进行理性分析,为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提供数据参考。项目成本通常可以分成已开发成本和待开发成本,已开发成本又分成合同成本和非合同的成本。这些成本是房地产公司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二、动态成本管控的条件 (一)构建企业成本数据管理系统由于房地产的项目非常多而杂,所以房地产管理人员决定开展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时候,应当得到项目的数据支持。只有对相关项目做一个具体且详细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方可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作出最真实、准确的数据指标,这样成本管理人员才能制定或修正出准确的项目目标成本,并可根据成本的基本特点制定出合适的动态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二)信息技术支持 当前社会处于发展的阶段,而人们则处于信息科技时代。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关系到个各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和全部的资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准确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所以,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动态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采集到与项目相关的数据资料,而且还可以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分析结论,使房地产房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更加及时和精准。 (三)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 首先动态成本的管控,应该是房地产企业全员参与的,房地产管理人员更应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的高效性并不留死角,如仅仅依靠成本管理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再者,如无房地产管理人员的支持,极可能造成无法正常开展动态成本管控工作。例如对附加保密要求的相关财务信息等,须在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下,成本管理人员才可以得到相关信息资料,才可以确保动态成本管理核算是有效的。 三、关于动态成本管控关键点分析 (一)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目标成本,是有效地控制项目动态成本的前提条件。假如进行项目实行的时候,经过成本跟踪了解到目标成本中有漏项的,就需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首先,项目成本的组成科目一般有两百条以上,所以目标成本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全面。所以应当在开发成本条件下设定不能预见费当成开发成本中的二级科目,从而处理对目标成本影响很小的漏项成本方面的问题。不能预见费的设定是根据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别而异,一般不可以超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5%,最好保持在1%和3%左右。企业应当伴随项目的推动而进行整理和归纳,做好成本科目的设定,从而降低目标成本费用编制漏项因素产生的成本占据不能预见费的比重。其次,不管是设计的结果和施工的方案中的不良问题,还是目标成本编制的问题,假如有漏项的情况发生,就会影响到目标成本,因此需要及时对目标成本进行修正,从而确保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比对是合理的。 (二)实际成本数据的实时归集 在进行正式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的时候,不管是跨地区的开发公司,还是地区性的小型公司,都有着成本游离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一些已经产生的成本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没有实时归集入成本管理系统表单或者成本管理相应的系统成本科目里面,让动态成本无法进行真实且客观映出成本的实际情况。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因素是:一,设计更改等文件未能够实时进行审核和归集。二,一边设计图纸一边进行施工不能够对成本进行准确的预估。三,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未能把已经订立的合约进行归集。上述所言,造成的成本归集不实时造成动态成本不准确的问题,和实际的管理经验相融合,可经过制定ERP成本管理体系方法来处置。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在系统中构建成本科目系统和合同规划系统、工作流程审核系统、签证、设计更换等,进行审核以后成本自动进行归集。制定ERP成本管理系统的整体流程应当在软件购进、实施等层面上投入一定的成本费用,构建比较健全的线下管理系统。 (三)构建具备可实施性的预警制度 项目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幅度如能控制在5%的范畴以内,是较为理想的。如一旦超出这个偏差幅度或设定的预警值,却仍未予实时预警和及时纠偏,那么动态成本管理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房地产企业各部门可以通过定时成本体系回想会议的形式,回想当月的成本费用发生了哪些改变、判断以后一段时间内会产生的成本费用和合同规划,尽早发现超出成本的概率,实时预警。进行预警的重要意义,通常表现在成本超过尚未产生时,这个时候对超出成本的处理往往比已经超出后的预警要高得多。 (四)构建统一目标成本的基准文件 房地产开发关系到的项目以及科目比较复杂,房地产建设的房产价值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商品房与一般的居民房价格不相同。可是每次房地产开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好每个项目成本核算以及制定。且固定核算的成本应当在运算的范畴有以内。因此,应当构建统一的项目成本基准文件,给每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奠定项目核算以及管控的基础。 (五)开展动态成本跟踪控制 房地产项目投资除去运算之外,还应当拥有预备的费用。由于房地产项目费用随时都可能产生变化,会依据市场经济改变以及材料的费用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应当对项目的动态成本进行随时的跟踪以及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吸纳投资不会高于预算中的费用。动态成本控制以及跟踪,应当划分好时间段。每一个星期都要进行成本信息的报告以及调查,每一个月都应当进行成本预估,且设定合理的费用周转以及结算历程。所以,项目动态成本的控制与跟踪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好的。因此,必须要构建预警制度和确保目标成本编制的全面性等,才能确保房地产项目的整体质量。 作者:杨斌 单位:深圳市万丰铖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成本管控论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思路 摘要: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价值、问题和措施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管控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当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整理和统计,并根据企业的相关要求或者预算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规划。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金优化配置,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价值 1.辅助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当中,必然会涉及到会计成本核算内容,而想要顺利开展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首先就要对企业生产阶段和经营阶段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数据整理和汇总,进而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成本评价、成本计划等等,从而能够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和可靠的信息。 2.评价成本管理状况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以数据的形式统计起来,并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得到成本分析结果,再将实际的成本管理情况与预先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对成本管理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 3.提高成本控制质量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主要的核算对象就是企业的费用开支,包括企业账簿上所记录的支出。以及其他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当中所发生的支出,例如原材料采购支出、动力燃料费用、租金支出、利息支出、人力资源成本开支等等,这些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制还需要利用会计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控制,要求较高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继而实现成本控制质量的提高。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健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不注重相关制度的建设和措施的制定。由此一来,就导致在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规范进行控制,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进行核算工作的管理。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当中,只有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快完善相关制度才是企业应当关注的课题。 2.核算方法不科学 除了制度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而外,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上还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核算方法作为技术支撑,导致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容易出现很多漏洞和弊病。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没有进行规范有效的成本分析和审核,导致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问题。 3.会计人员水平低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由于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数据较多,因而影响因素也较多,需要在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进行全面仔细的考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但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缺乏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操守。同时企业也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这就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和成本控制效率。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为了能够尽快提高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质量,提高企业成本管控效率,本文认为首先应当弥补在制度规范方面的漏洞,让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得到强制力的规范。基于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意识到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意义和作用,并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提高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其次,从制度规章层面对企业的会计科目进行全面化的设置,从而为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提供更好的财务环境。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系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会计成本核算的标准、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会计成本核算的程序等等,同时包括会计成本核算的对象、目标、实施原则等等。只有先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开展实际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当中,应当根据实际的业务活动需要和企业的行业性质来选择最适合的核算方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对会计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核算方法的应用能力。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采取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让分析结果更加全面有效,对各种不同的成本情况予以充分的掌握,同时对其中成本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再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实现成本管控目的。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而且会计成本管理工作也比较繁琐,因而对于负责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成本核算团队。第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经营状况,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人才的选拔标准,并严格进行工作人员的聘请和录用。第二,针对已经上岗的会计工作人员,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教育宣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讲授,从而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跟上时展的脚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空间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需要以会计成本核算为基础,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成本分析、成本评价和成本控制,最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坚实的基础。 作者:曹嵘 单位:山西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成本管控论文:财务管理下企业成本管控建议 摘要:国内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高度关注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方向比较多,其中人工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人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企业发展情况,对如何提升财务管理视角下的企业人工管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成本管理;人工管理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在进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付给劳动人员的费用总和。人工成本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提升人工管理工作质量的形式来提升成本控制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改善传统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体系,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下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财务管理工作指标下的企业人工成本目标 管控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工作主要体现在相对控制指标以及绝对控制指标这两个方面。在不同的指标当中,两种模式所占比例是可以比较的。人工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的绝对控制指标是受到人均支付人工成本费用影响的,并且在相同时间段下企业运行的整体指标。企业在运行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控制等形式,结合计算的精确结果来明确人工成本投入,提升企业人工管理工作质量,便于企业后期发展。 b1.从人工成本控制认知的角度提升控制水平。人工成本以及相应的控制工作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所以必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提升成本管控控制质量以及对其的认知程度。企业方面应当从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控制的角度来提升工作质量,不仅是一种对国家、企业以及职工进行调节的经济杠杆,同时也可以通过该形式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成本控制的形式来提升资产增值质量,使其更加满足当前企业制度需求,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企业人工成本会受到资产增值的影响。通过人工成本投入的形式来提升企业商品市场综合竞争力,保证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可以将成本控制融入到劳动力要素中,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要求。通过对比的形式来计算投入额度和所创造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资产始终都是保值的,为提升职工日常工资比例奠定基础。 2.人工成本和控制范畴。要明确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工成本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确定工作涉及的范畴以及减少人工成本冗余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控制范畴,表现在人工成本比重占职工总工资的比例上。不论是固定工资还是员工绩效工资、年终奖金,都需要加入到其中。 3.精简企业工作人员。从目前国内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企业都存在工种单一而且工作人员比较冗杂,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不同企业部门或者不同的管理岗位部门之间协调工作能力。如果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不足、工作能力不足,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可以发现,企业人工成本和企业日常控制工作也要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以及传统的工作理念,以撤岗或者是岗位合并的等模式,让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工种做到最优化,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让企业的人工成本始终处在最低的程度。企业方面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开展情况来抽取一些冗余的职工,将这些职工通过分批分流的形式来提升职工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职工的实践工作能力,鼓励相应职工在获取了对应能力之后重新上岗。 4.优化企业酬薪分配工作制度。企业方面可以通过优化酬薪分配制度的形式来全面优化人工成本和控制体系。具体表现与应当始终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并对合理的人工成本进行计算,当计算完成之后,按照监督管理工资总额来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兼顾公平分配原则,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的工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成本。还可以将企业职工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劳动技能下的酬薪标准当成主要工作目标,结合员工学历以及员工的职务、员工年龄等指标,对员工适当的进行一些补贴,进而提升企业人才吸引能力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 三、结语 通过分析人工成本的理念、人工成本结构以及人工成本的体系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影响下的企业人工成本以及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会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主要参考条件之一。企业方面,需要先认识到人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控制可以带来的积极主动的作用,之后根据企业日常经营发展情况,分别从多个角度强化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认知,明确人工成本工作范畴,以促进企业人工成本以及控制体系的方式来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作者:张启国 单位:青岛第一疗养院财务科 成本管控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方项目成本管控重点探析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施工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确影响工程成本的相关因素,以便找到加强施工方项目成本管控的重点。对此,本文首先从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成本管控的因素,然后探究了当前存在的成本管控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施工方成本管控的一些建议,期望可以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方成本管控影响因素建议 成本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可以保证建筑施工单位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很多,要对其实现全面管控是比较难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需要突出成本管控的重点,加强这些重点环节的成本管控,使其为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 1.1直接因素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其是建筑工程的直接完成者,因此和施工过程相关的各种直接因素,都属于影响成本直接因素这一范畴,具体说来有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首先,在人员方面,一项建筑工程需要众多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在施工人员的组织搭配上,若是没有依照工程实际随意编制人员,就可能导致参与工程的人员数量超出实际所需,引起人力成本增加。其次,在材料方面,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支出往往能够占到工程整体成本的50%以上,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而且,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在这一周期中材料价格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市场行情也会影响材料成本。最后,在设备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活动需要多种设备投入其中,机械设备所产生的采购费、租赁费、维修费、运杂费等都是一笔较为庞大的支出。 1.2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一些和施工活动并不是直接关联的因素,但是其又确实会对工程成本造成影响。具体说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是最为常规的成本间接影响因素。施工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施工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若是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势必会造成返工等问题,这就导致了材料浪费、工程量增加等问题,使得项目成本出现额外增长。施工进度的快慢也影响到项目成本,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质量问题或是安全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进度若是过慢,又会在人员、设备等方面增加成本。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一直强调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款,导致成本增加。还可能引起停工、返工等问题,进一步增加工程成本。 1.3其他因素 除了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成本造成影响,如项目管理工作质量、不可抗力、气候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和项目成本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又可以通过一定渠道对项目成本形成影响,也需要进行重点管控。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成本管控机制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不少单位尚未将成本管理纳入到核心工作范畴,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控机制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导致其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施工活动之中,难以发挥效果。具体说来,一是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对该项工作的定位不清,导致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阻碍。二是没有完善的工作方案,成本管控开展随意。三是缺少监督机制,难以检验工作的落实情况。 2.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到几项直接因素,即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的成本管控。首先,在人员编制上,成本管理落实不到位,尚未对人员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且人员编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都未得到成本管理的控制监督。其次,在材料采购上,成本管理不到位,对采购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比如没有对市场情况全面调查,对材料质量也未全面检查。最后,在设备方面,设备配置方式不合理,对设备型号、数量的编制存在问题,而且设备的置办形式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购买、租赁等手段没有合理搭配。 2.3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施工活动开展过程中,成本控制主要应该从几个间接因素入手,即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在质量方面,成本管理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尤其是缺乏现场管理,导致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遗留到施工后期,造成返工等问题,增加成本。在进度方面,由于存在不可抗力、气象因素的意外情况,施工单位对进度规划不合理的地方。而成本管理又没有对进度管理引起重视,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增加成本。在安全方面,建筑施工方在施工活动中缺少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在成本中也没有针对安全问题设置合理的应对方法,引起安全问题增加项目成本。 3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强化项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3.1健全成本管控机制 要确保建筑施工单位项目成本管控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对成本管控机制进行健全,使其能够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规范作用。首先,需要对成本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制定,在其中需要对该项工作精准定位,明确其工作意义、工作范围和管理对象,同时赋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畅行无阻,落实成本管理。其次,合理制定成本管理的工作方案,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编制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方案,确保工作展开有案可循。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成本管理工作时限全面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改正,确保成本管控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发挥出切实作用,使项目成本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3.2做好施工前期的成本管控 在施工前期,成本管控应该集中在人员、材料和设备这三个方面。首先,加强人员方面的成本管控。对工程量进行确定,明确所需工种和具体人员数量,然后以此为据展开施工人员的编制,合理配置工种以及数量,确保施工人员符合工程实际要求,不至于出现人员超额增加成本的问题。其次,在材料采购上,可以依据工程进度,先采购一个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市场深入调查,选择可靠的供货商,尽量压低价格。此后,需要跟进材料价格走势,若是未来材料价格上涨,则需保持以前的采购价格;若是材料价格下跌,则需和供货商协商降低采购价格,以此控制成本。在设备方面,需要依照工程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使其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需就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合理配置,使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成本降低。 3.3施工中的成本管控 在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质量做好全面控制,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质量控制不仅涉及到材料、设备的质量,最为主要的还是施工质量。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合理施工,避免质量问题导致成本增加。其次是要对进度合理调控,避免进度延误导致成本问题。这主要是在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之后,合理对后续施工流程进行调整,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最后是要做好安全管理,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安全问题出现,避免成本增加。 4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从管控机制、施工前期和施工中期这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成本管控的相关工作。 作者:杨丽芬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