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管理篇1 1BIM技术概述 1.1BIM技术的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软件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对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并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建模,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引领着国内外各建筑企业以发展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动力,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1.2BIM技术的特点BIM技术在建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好、可视性效果好、模拟程度高以及使用方便等。目前在建筑工程中BIM技术多用于从实际的施工现场收集到数据信息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工作,而在此过程中其体现出了良好的模型可视性效果以及数据与模型的协调性较好的特点。此外,BIM技术的可视化还有效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便捷性,极大地改善了各施工部门以及各施工环节工作交接的困难程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性交流。 2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优势 2.1提取工程量更为准确 传统的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量等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往往是由人来进行,造价人员根据设计人员给出的图纸来核定项目工程量,依据国家现行定额,参考市场报价,通过一系列计算规则编制预算报表。但一个工程所涉及的材料、机械数据庞大繁杂,信息统计汇总工作量大,即使再有实际经验的老造价员,也很容易出现纰漏。利用BIM技术可以减少甚至杜绝错误的出现,提高数据计算的准确性。通过BIM软件建立1∶1三维市政工程模型,将所有构件赋予与图纸信息等同的属性信息,BIM技术将会自动统计工程量,避免人为统计失误,最终将工程量信息导入造价软件中,形成报表。新型的造价管理不仅提高计算准确度,提升工作效率,更能节省重复校核时间,节约人力资源[1]。 2.2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国内的工程造价信息多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Excel、Word、Pdf)留存归档,无论哪种形式,都不能将模型与其属性信息逐一对应,数据只成了单纯的数字,使这些数字在实际的造价与施工管理中丧失使用价值。在项目建设期间各项数据每天不断增加,不断更新,但由于信息的碎片化、数据的孤立性使员工在数据查找和造价管理中产生困难。BIM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数据协同共享的难题。BIM本身就是一个大型数据库,它包含结构物所有的工程信息,在BIM平台中可以让不同身份的工程参与者通过BIM软件的交互作用方便快捷地调用、查看数据,协同多方人员,共享最新信息,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使造价管理与施工管理搭接、同步。 2.3保证图纸审查的质量 图纸是工程项目的基础和核心,一切工程活动都是以图纸作为依凭,所以图纸审核显得尤为重要。图纸审查是通过多专业集成后的碰撞检查、规范检查等一系列对设计模型的检查,以确保建筑工程从设计端到施工端的良好过渡。通过BIM建模软件将二维图纸转化三维模型,利用BIM可视化、模拟性的特点找出模型存在的错误,对应二维图纸进行标注,运用BIM审图能够快、全、准、省地检查出BIM模型中错、漏、碰、缺等各种设计问题,在工程施工前预判构件之间的相互冲突,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返工,节约成本同时提升了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3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3.1决策阶段的应用 要想实现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应从市政工程的决策阶段入手,利用BIM技术的数据统计和施工模拟功能降低工程造价估算的误差程度。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对工程的投资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比对,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即在施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于工程投资方案的经济性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基于BIM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企业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造价指标的制定工作中,这样便可以快速地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出最关键的造价指标,并缩短建筑工程造价估算的时间,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资源。同时,利用BIM技术对工程数据库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检索和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应用方式,这种应用避免了传统复杂的数据核算环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2]。 3.2设计与组织阶段的应用 第一,运用BIM技术在计算机三维空间构建信息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设计图纸,以直观、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为后续作业计划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逐渐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并为其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保障。其次,要尽力加快限额设计的应用进度。限额设计基本上囊括了市政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全过程管控模式,能够控制好工程造价最高额度,在实施造价管控的同时避免造价超出所设计的额度。第二,制定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设计管理方案,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与利用。与此同时,为相关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并在数据共享平台的配合作用下,处理好项目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使得其设计过程能够处于可控状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的设计管理状况良好性。第三,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数据分析来了解项目资金动向,同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协同工程管理人员做好资金管理与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所投放的每一笔资金的功效。此外,造价管理人员会与设计师进行及时沟通,全方位了解市场上的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与设备价格,明确定额,并随时掌握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此控制定额标准。 3.3施工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施工中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于工程的现场管理进行控制,对于索赔问题和费用问题进行合理解决,降低工程造价的失误概率,减少工程造价中的风险问题。BIM技术的更新与维护能够对现场施工的各种情况进行控制,如现场施工的工序,通过备案面积可以对现场施工工序进行合理调整。各方面数据的投入保证了施工工序录入的准确性。根据施工工序来看,在观察实际建设效果时,一旦发现问题则应对工序进行合理改进与改良,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同时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单位进行实时监督,通过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量以及实际工作量进行核实和对比来达到监督监控的效果,对于现场状况和进度也可以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依靠BIM技术高效能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保证对工程进展有着实时把控的效果,可以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计量和工程进展进行合理控制,使得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达到精细控制效果。 3.4竣工阶段造价的管理 首先,BIM技术在竣工阶段的应用效果关系建筑项目效益、造价管理质量和成本控制效果,在此阶段,应该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竣工阶段管理计划实施中,高效地完成工程总量的核对工作,控制好工程造价的施工成本,实现丰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价值最大化,使得处于竣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效果更加明显,更好地体现出BIM技术的利用价值。其次,运用BIM技术及其信息模式做好计价管理工作,同时,应根据计价工作特征,处理好与计价细节相关的问题。利用BIM技术来完成数据信息的整理工作,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具象化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最后,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的三维模型,明确模型各个节点所对应的造价情况,将每个节点作为工程造价的对比基础,从而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节约市政工程的成本开支,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BIM不仅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更为方便有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效率甚至提升其建筑能力。而BIM技术的应用一般存在于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对BIM进行应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造价,所以对BIM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达到有效显著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者:马娅丽 单位:珠海尚川建设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管理篇2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信息继承性差 建设工程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各个阶段,由于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了信息和资料的丢失甚至是人脉的流失。每一个接手项目的造价人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梳理和熟悉工程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工程计价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工程造价采取地区定额计价的方法,每个地区工程造价计量规则不统一。尤其是市政工程,由于原地貌地形的变化莫测,再加上各种地下工程的复杂交错,传统的手工算量方法,无法达到精准计算,所以导致了各个地区的定额规则不统一。 (三)地区定额数据更新滞后 目前,虽然工程量清单计价允许企业自主报价,在实施工程中仍然以各地区定额规则为基准计价,造价定额数据更新滞后,这不能真实反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据调查,有企业定额的施工单位寥寥无几,大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企业定额的重要作用,没有企业定额做支撑,不能发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价值。 (四)造价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工程数据可以实时更新,各部门可以及时共享数据。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信息化共享系统,信息共享程度低。 二、BIM的概念 BIM的英文缩写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意思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应用模型和数字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可视化以及协同工作的平台,可以作为项目从决策到竣工交付全寿命周期的决策依据、管理依据、施工依据和运维依据。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由不同的人参与BIM实施过程中,将信息输入到BIM平台、在项目决策、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运营维护过程汇总形成闭环,让BIM成为各个阶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为市政建筑行业提供数据支持。 三、BIM能力 信息共享——信息共享能力,是BIM的核心(IT:信息内容、格式、交换、集成和存储)协同工作——协同工作能力,是BIM的应用过程(管理:流程优化、辅助决策,与传统方式的不同)可视化——直观展现能力,是BIM的效果(碰撞检查、三维扣减)模拟性——预先演示,是BIM的预测能力(施工模拟、土质分析模拟) 四、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一)BIM可视化在造价中的应用 1.碰撞检查 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影响较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达70%以上。尤其对于市政工程,专业多,一个工程往往会有多个设计人员同时参与。将BIM技术应用于设计阶段,能及早发现问题,比如可以发现管线间距不合理等,从而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避免因设计方案疏漏导致工程造价偏差大;同时,由于对错误的及早发现,也避免了造价人员的重复工作。在设计阶段,BIM的角色很重要,它可以提前预判,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返工,节约成本。 2.有利于工程量计算 第一、真实模型计算工程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招投标、工程进度款支付、结算等方面都是依据工程量而进行的,它是造价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市政工程由于施工特点,土方工程量计算难度最凸显,比如计算小山丘土方,手工计算难以实现,只能用近似的平均高度进行计算,这样计算造成了很大的工程量偏差,但是偏差量具体是多少造价人员也很难说清楚,这样造价的准确度明显降低,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应用BIM技术与市政工程中,可以通过坐标点及高程,对原地面进行还原处理,拟合真实的地貌模型,通过真实模型,可以精准的计算工程量。第二,三维扣减计算工程量:市政工程管线复杂交错,给沟槽土方的计算带来了难题。市政工程专业管线多,间距较近,会造成土方工程重叠。传统的手工计算,很难将重复工程量计算清楚。同时,由于空间位置不够直观,施工单位只能凭借经验去判断土方开挖。土方重复开挖的现象很常见。BIM技术应用于造价中,软件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真实的扣减重复的土方量,而且通过三维模型,也可以指导施工,减少重复施工的浪费,节约成本。第三,统一计量标准:市政工程为了简化造价过程,一般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繁琐复杂的工程量。BIM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壁垒。BIM技术采用真实模型准确计算各种复杂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完全可以取代不精准的工程量计算方法。 3.结算审核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施工单位报结算文件给甲方或审计单位进行审核,尤其在清单模式下,结算审核的大部分工作量在于计算工程量。结算审核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要求工程量计算的精度非常高。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与施工单位出现的分歧需要双方进行核对。传统的算量方法是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计算的。这样存在的问题是,每个预算员的计算习惯不同,表格的设定不同,在对量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核对大量的工程数据、计算方法外,还要花费时间在各自不同的表格中找到相同数据的位置,给工程量核对带来了麻烦。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可视化模型进行核量。模型的数据直观,计算规则统一明确,位置关系正确,大大节约的工程量核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BIM协同在造价中的应用 1.成本控制 BIM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技术革新,它将设计人员、预算人员、施工人员从复杂的二维设计图纸解放出来,将建筑信息,如建筑结构尺寸、预算信息、成本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展现出来,方便建筑项目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相关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就成本自身而言,成本控制有两层意义,首先,施工消耗大量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有效的进行资源配备,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功效并且节约成本。其次,成本控制的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并不是简单的压缩成本。所以“成本控制”就是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在设计、管理、造价、施工全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分配资源,才能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BIM技术在实际工程对成本控制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BIM通过建立5D资源信息模型(3D实体、时间、工序),让三维模型与时间和工序建立关联,方便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流水作业及安排作业时间,同时将人材机等资源合理分配到每道施工工序,这样就可以对资源高峰及低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工序及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通过模型进行模拟施工,找到最优的分配方案。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模型作为数据的载体,可以多维度进行汇总分析,更加可以细化到每个部位进行成本汇总,更加准确发现成本偏差的问题。企业通过成本偏差分析,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把握先机,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企业定额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需要承包单位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工程造价的一种计价方法。而自主报价的基础是企业定额,因此,企业定额开始上升到重要位置。BIM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企业定额编制工作事半功倍。在传统的定额测定中,首先需要对施工进行工序分解,然后通过观察法测时法进行每道工序的工时测算。这种测时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最后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或同类推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形成企业定额。这种编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并不断的进行修改调整才能使企业定额具有合理性和指导性。数据的缺失和不可追溯,也正是大部分施工企业无法完成企业定额的原因之一。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以人工测量的数据为基础,再以BIM技术为辅助进行操作,形成大量的数据验算依据,提高企业定额的合理性,同时减少企业定额测算的人员消耗,提高企业定额的可实现程度。 (三)信息共享在造价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在CAD为主导软件的时期,由于CAD只是图形工具,无法提供建筑项目造价所需要的信息,所以需要预算员根据CAD图纸进行人工算量,然后根据计算的工程量结果进行清单的编制和定额的套用。不仅消耗大量的工时,而且由于人工算量难以避免疏忽,极易造成造价文件出现错误,导致决策及施工出现偏差,导致浪费。BIM可以提供工程造价所需要的信息,除了用于建模并计算工程量之外,还可以作为计价过程中的基础数据。通过这些基础数据,计算机可以自动匹配构件的清单以及定额,快速实现“编清单、套定额”的过程。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实现快速计量、快速套价的过程,提高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模拟在造价中的应用 模拟投标:在施工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建筑三维模型可以让甲方更加形象的了解投标情况,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案以及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经验与实力做出判断。 五、结语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不发展,不断创新,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幅飞跃,原有靠经验和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施工管理的要求,BIM用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因为国内BIM发展时间短、研究力度不够,所以对BIM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我国对BIM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深入应用,BIM技术将成为建筑行业造价管理的核心技术。 作者:赵妍 单位:北京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管理篇3 引言 在当前时期,我们国家对市政工程的关注度是较高的,若想使得工程质量有大幅提升。必须要对BIM技术予以充分应用。从市政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道桥施工、市政管网、测量放样等均是不可忽视的,将BIM技术予以应用可以使得相关工作的实效性大幅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大幅提高。 1BIM技术简介 所谓BIM技术,即是常说的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予以利用,使得相关数据能够真正实现整合,构建起合适的模型,进行完成分析工作。通过BIM技术可以使得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大幅提升,建筑数据能够清晰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使得工程信息能够更为准确。BIM技术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在可视化、模拟化、协调化等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将此种技术予以充分应用可以使得传统设计的弊端切实消除。在对BIM技术予以实际应时,要将全部的构件信息予以整合,进而三维立体方式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建筑工程模型。在展开工程设计的过程只能够,通过BIM技术能对每个环节予以模拟,使得实际操作能够和施工方案相吻合,这样一来,施工现场就能够更为稳定。从市政管网施工来说,利用BIM技术能够完成好优化工作,参与施工的各个单位可以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并将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出来,进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1]。 2市政工程技术难点 2.1道路设计与施工复杂 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正在稳步展开,建设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加,建设企业不再局限于市内建设,城市以外区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市政工程也是如此。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区域的环境是相对复杂的,而且地质条件不够理想,有些施工队伍并未提前做好环境勘察工作,这样就导致施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对市政工程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2.2市政管线设计与施工 复杂相较于普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施工线路也较为复杂。对市政工程项目予以分析可知,施工难度较大的是排水管道的设计、铺设,如果此项工作未能做到位,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管道倾斜角度和设计不相符的话,在投入使用后则会出现问题,特别是管线具有的作用能够无法真正展现出来。在对管线进行铺设时,地下环境是较为复杂的,这对铺设进度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从市政工程的整体进度来看,所受影响也是很大的[2]。 3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3.1桥梁、道路工程应用 在展开桥梁、道路施工的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只要对地形数据信息有一定了解后,就可完成三维模型的绘制工作,这样就可使得地形标高更为精准,施工准确性也能够有大幅提升。正式展开施工时,通过BIM技术能够完成好工地周边环境的观测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道路建设模型,这样就可保证设计图纸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众所周知,BIM技术在可视化方面是具有优势的,这样就为远程操控提供了基础,使得市政工程建设一直处于监控中,对施工的具体走向能够有切实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在第一时间发展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用可行的方法予以解决,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也就能够得到提高。 3.2市政管网工程应用 展开市政管网施工时,施工图纸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通过BIM技术就可建成市政管线模型,这样就能够做好设计图纸、施工现状的比较,进而了解管网分布的实际状况,如果发现管网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的话,可以立刻予以解决,这样一来,市政管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为了使得BIM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可将其和CAD图纸予以结合,这样就能够对建筑区域的环境进行适当优化,通过CAD图纸能够对对居住环境有切实的了解,尤其时刻对环境参数出现的变换予以全面分析,这样一来,居住质量自然就会提高很多。 3.3在市政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BIM技术本就拥有信息分析数据库,其中含有的建筑数据信息是丰富的,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对BIM技术予以实际应用时,能够确保数据测算、分析更为准确,将施工中要使用的材料数量、规格予以明确,这样就可使得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事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在对工程成本进行管控时,确保BIM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可以使得成本管理更具实效性,材料、设备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一来,支出成本就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企业能够获得最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另外来说,通过BIM技术还可使得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就可切实完成好现场施工人员的调动工作,材料、设备的运输、存放更为有序,相关的规划工作可以切实完成到位。通过施工计算管理人员可以得到各个工作环节准确的工程量,以及所需要的材料数量、设备数量和人力资源数量等多方面信息,然后管理人员再根据这些信息的呈现制定施工计划,就能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是施工现场的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的应用BIM技术,使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工程的资源使用和施工安全得到一份可靠的保证,让工程管理人员在解决成本问题和工程资源调度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使工程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而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3]。 4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不但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还令其发展更加科学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BIM技术有很好的优势,促进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徐志勇.浅谈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261-262. [2]许云骅.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运用[J].给水排水,2018,54(S2):264-266. [3]程昊.浅谈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居业,2018(04):101-102. 作者:李庆节 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会计问题篇1 经过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之后,我国当今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银行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越来越多。不得不承认,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存在很多不足,而会计内部控制作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对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采取相关的改善策略,才可以让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获得更大的优势,并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 早在1992年,美国COSO就发表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自此以后,内部控制问题越发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内部控制从宏观上来说,对规避社会经济风险、规范市场行为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微观上来看,内部控制对应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抑制非效率投资等有深远的意义。如今,学术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渐渐平和,但是内部控制仍然是企业运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运营情况的好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十分重要,且若商业银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与探讨相关解决策略等是不可或缺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银行内部建立起来各种控制机构以实现银行进行资产交易的过程中减少各种错误的发生,达到安全且正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内部控制机制,但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要求商业银行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其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了保持我国已有优势并且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不被淘汰,我国应当建立起更符合当前社会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还较为落后,存在大量的不足,其业务水平等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的业务操作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并且其业务的监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第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便是监督的问题,如今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较高,所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2.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认识 在会计风险意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的方法上还需要改进。当前大多数应该没有建立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存在人数不够、能力较差的问题,而且面对内部控制出现的风险评估也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大部分银行也不能及时判定其严重程度,导致发现情况时已难以进行补救,从而使银行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失。 3.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化方面的问题 虽然当前商业银行积极引进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电子化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在电算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银行只注重完成核算任务的效率,电算化技术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这让电算化技术的实时监督、防范风险的一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银行必须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利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完善银行的电算化技术,让电算化技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因为我国的管理机制的问题,导致会计人员疲于各级的检查任务,同时还要面临出差等工作,这使其在内部监督上容易出现疏忽,正是由于这种疏忽的出现,导致基层出现违规操作时会存在侥幸心理,由于会计专业人员的缺少会出现如岗位的轮换、休假等制度执行力不够,而一岗多职的情况也让岗位间的监督、制约难以完成;而且,内控制度的不严格也使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查控制不到位,当稽查人员人数不够、分配不均且素质较低时,内部控制需要的自我诊断能力便不能得到满足,由此出现了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难以发展的死循环。 5.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招聘了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然而,事实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方面却没有得到与其相匹配的重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旧有大量的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较为浅薄,银行当中真正具有高水平的专业银行会计人员的数量很少,并且有大量的商业银行新职员由于刚入行,经验不丰富,对银行的相关制度与章程不熟悉等问题,而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诸多的问题。此外,由于部分会计人员风险意识较弱,职员之间存在盲目的信任,且相关风险防御机制较为落后,导致其会计人员难以应对风险的发生。银行虽然有进行一定的培训,但是还是相对薄弱,培训力度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总而言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等需要得到提升。 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与防范策略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建设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相关的思考与分析,笔者认为可用以下举措来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 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让会计人员积极配合内部控制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了相应的行为实践和参考目标,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文化才能良好的建立;由于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需要会计人员的积极配合,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对银行会计人员的培训上需要管理者引起重视,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让银行会计团队的综合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才能积极地开展。 2.改造控制环境,增强内控动力 想要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改造控制环境,增强内控动力是十分必要的。当工作环境拥有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时,在这个环境中的会计人员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建立内部控制理念并使其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让会计人员获得统一的目标,这不但让会计人员之间懂得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也让会计人员有了自我审视、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的同时达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3.加强监督制约,发挥监督作用 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建立一支监督团队,专门对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督查,这样的做法对于更好地利用会计资源取得良好的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管理者得到了监督团队的协助也能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除此之外,监督团队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进行相关评估,并采取一定的赏罚制度,对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督促会计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水平等有着极为有利的影响。最后,安排工作经验丰富、能力水平强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内部稽查工作,保证内部稽查质量,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做到由内到外监督制约。 4.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除了建立监督团体、选择专业人员进行内部稽查工作,会计的内部控制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新会计内部的控制手段,这样更有利于减少主观影响,减少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完善内部安全控制体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5.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的岗位务必要采取职位制衡原则,严格禁止一人多职的情况,对于轮岗制度等也要积极实施,不同的业务要交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与此同时,管理者也要保证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处理相关业务的权力,重要事项一定要采取授权审批的方式,以达到各部门间相互制约、职责分明且权责对等的制度体系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只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与防范,让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得到完善与合理的运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才能做到走在世界的前列,面对未来的机遇才能有更强大的自信去迎接挑战。 作者:段晓言 商业银行会计问题篇2 一、前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批国际大公司如美国著名的安然、施乐等公司因为财务会计丑闻,导致企业的诚信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质疑。而在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使企业在合理财务化的同时在竞争中得到优势,就必须提高其内部的管理水平,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其中特别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大环境。这能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打下基础,也是在激烈竞争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各级人员共同实施的对组织内部活动的各种制约和调节计划与程序。而合理保证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的合法性合规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真实与完整性则是由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目标。 二、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缺失与内部监督不足 朱荣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与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多表现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难度和评价难度都较大。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目前我国前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仅仅只关注了其中的某一具体要素,而非权衡大局;二是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当然,这种现象在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配套指引》及其他相关条款后有所改善。此外,管理层意识不到位,监督检查或奖惩机制不到位也会导致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行。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营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这一问题。在观念上,很多商业银行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层会认为只要内控制度设置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就可以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意识到一旦内外部运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就可能失灵的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主要为基层操作人员,而忽视了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管,处于放任管理状态。但其实各级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操控着基层人员、企业财物等,由其引发的风险性更高、危险性更大。最后,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个别员工对待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还停留在接受任务的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保障自身业务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风险意识较弱且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设立切实可行可辨认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助于商业银行了解自身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加以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分析按惯例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公司的经营战略,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在风险评估这一内控要素上出现漏洞的企业还有华夏证券公司。在风险容量方面,华夏证券公司的风险承受限度大大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与证券行业的整体指标。比如说华夏证券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持股比例达到19%以上,超过我国证监会所规定的10%的上限。在风险识别方面,公司并未能及时识别可能影响其运营安全和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及相关风险,以及可能影响银行、证券市场的其他外部风险。此外,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风险数据库,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风险策略,最终由于冲仓持有太极集团等三只股票造成浮动亏损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及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小型商业银行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因此抗风险能力弱,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信息变化迅速的大环境下,小型商业银行的内控执行效果和其内控成本大大被抬高,特别是其管理成本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增加。不仅仅是针对小型商业银行,这是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通病。另外,内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内控制度的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内控成本的结构组成也会影响企业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小型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中,管理费用的比重较高,甚至占到企业总成本的一般水平,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结构混乱、流程过于复杂所造成的。 三、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 作为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内部环境才能使控制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证。而优化内部环境,我认为首先应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控制结构。纵然其内部各个结构的设置都相当完整,但有些职能结构有所重叠,信息在各层级人员间的传递并不畅通,沟通困难,高层管理部门虽拥有管理权但对其下属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公司可考虑采取更为中立的组织结构,如跨越功能的团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弹性化,有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董事会在商业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董事会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只有董事会发挥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商业银行应考虑其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一种不触规忠于职责的大环境。此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相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明确内控管理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明确有业务交叉时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自己的分工职责,使工作内容更实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检查方面,以上述存在问题的商业银行为例,其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各个部门都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机制,特别是对重点部位与风险点要更加防范。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针对热点的问题或者风险隐患较大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再监督工作。 (三)加强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在第一点优化建议中所说的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内部控制成本预算中同样受用。有成本管理的理念是商业银行进行良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成本预算的理念要求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其合理化的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正是使在合法且效益相仿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化。此外,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减少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营中所发生的错误成本。特别是在内控成本体系较弱的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定期对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培训,提高管理控制水平,增强其针对商业银行和下属员工的内部控制监督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员工,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尽量降低业务错误率。 作者:张敏华 商业银行会计问题篇3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内涵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是为了维护客户和银行的资金、资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可靠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商业银行在内部形成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为确保商业银行业务处理各个环节及操作规程的镇密运行,必须建立严格、科学、覆盖业务操作全程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WTO框架协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日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1997年发布的《指导原则》已明显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2002年9月,央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取代了1997年5月的《指导原则》。于2004年12月又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5年2月1日起施行,明确要求应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这就为我国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也成为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又一次升华。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缺陷 1.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重经营轻管理,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一味追求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仍有一部分银行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全面,不完整。 2.内部控制的环境差 商业银行主要强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控制环境建设并未加以重视。具体表现如下:(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2)会计部门职责不明确;(3)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4)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5)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 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许多业务发生了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是目前新的金融业务品种、金融工具不断推出,如果不及时调整、补充内部控制制度,必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导致各种会计风险发生。 4.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受管理层次重叠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导致横向的信息交流不顺畅,更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不能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甚至有损企业形象。 5.监督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够,监督力量配备不足,内部审计的频率偏低,覆盖面不够,而内控评价往往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创新内控管理理念 内控管理不到位,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随着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级管理者都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的关系,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内控的要求也应适当的调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以形成防范风险为目的的内控管理理念。 (二)创造优良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为满足银行内部的管理需要,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能应适当、及时调整,会计人员要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适应社会需要,逐步实现自身角色转换;对现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构建集约化的营运格局,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 (三)完善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借鉴国际银行业内部控制惯例,结合商业银行实际,对现有内部控制体制进行完善,银行管理层对每一次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活动指定相应的政策和业务管理制度。对内部的各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这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要明确各种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必以避免出现组织管理混乱、制度约束性差等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管理过程,不仅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可以尽量避免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造成的信息失真,为内部控制提供全方位的高效、准确的信息资源,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督方式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可运行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授权要合理,明确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健全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从而整合内部管理资源,促使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龙华.银行监管政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金融会计,2007 [2]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 [[3]朱玲华,许金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哈尔滨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李璞.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市场论坛,2009 作者:卢晓玲 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篇1 0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水的自然特性利用工程获取电力。近几年来,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总有安全事故发生,所以政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格外重视。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始终牢记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此才能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1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1.1周期长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时间一般来说都相对较长,最少也要几个月的时间。由于工程量浩大,施工人员所要完成的也非常多。然而,正是因为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很难保证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不会遇到恶劣的天气,从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1.2特殊性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区域大多都在偏远的地方或是交通不便的山区里,因此外界环境因素直接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我们需要对当地地区的山形、土壤、水源、气候等各个方面的自然因素进行勘察并且记录下来,以防万一会在施工时出现山体滑坡、塌陷等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正是因为上述提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其自然因素具有临时性、不可控制性,所以更加要注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1)注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体系,能够方便我们在施工现场更好地保护施工人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2)做好安全管理,能够更好地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若是注重安全问题,那么就能预防很多危险发生,像是洪涝灾害、泥石流等现象,这样便能够大大减少因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3发生安全事故的种类 3.1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上述提到,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大多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地点地处偏僻,大多都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当中,天气、土壤、地形、水流等各种因素发生突变,都很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像是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仅会有人员的伤亡,施工场所的各种昂贵的设备也会因为逃出时无法带走而遭到损害。 3.2由人为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 3.2.1转移设备时 每当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完成后,企业都要将所有的设备回收,并且转移到下一个工作地点去。然而这些设备的重量并不轻,在转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更有严重的,会让设备的部分零件丢失而不自知。如此一来,在下一次使用设备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重要的零件发生安全事故。 3.2.2操作时 是人就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在施工现场,操作人员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或者在无意之间碰到了某个按钮,又或者在安装时并没有安装牢固等等原因,这些都有可能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人身危险。 4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不管是在水利水电工程还是别的工程,安全永远都是最首要的。因为每个部门所在的区域不一样,所带来的危险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企业在施工前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在机制中能够清清楚楚地将工程中的各个部分划分清楚,让员工做好份内之事。与此同时,企业还要设立一个岗位责任制,能够让施工人员对自己所在的岗位负责,特别是监督管理之人,一定要先以身作则,再对自己手下管理的人严加看管,这样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4.2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施工人员所需要的安全护具全部准备好。其次,企业必须要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时刻监督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措施。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监管施工人员,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组织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此事,给团队里的人权力,这样才能够将所有的人都监管到,并且所有的人都能够严格执行领导的话,由此来确保万无一失。 4.3提高对危险事件的辨识能力 因为该工程的危险源十分复杂,在发生危险时,也并不能马上判断根源在哪里,所以提高对危险事件的辨别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前,企业可以派专门人员去施工当地进行勘察,对于地形、土壤、天气等因素都要时刻做好记录。随后,将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将所有有可能发生的事件统统罗列出来,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4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为了能够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是首要的,企业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除此以外,企业还要在施工现场大力宣传注意安全的各种事项,让大家耳濡目染,留意着身边的小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5完善施工出现漏洞时的补救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即便有专门人员检测到了大多数的危险事件,但始终会有突发事件发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也不要慌张,企业需要马上派遣专业人士到施工现场查看情况并进行补救,减少财产损失。若是在操作过程中,有人进行了违规操作,则应该立刻叫停,对之前的错误操作进行整改,争取将伤亡率降到最低。 4.6提升施工现场的监管制度施工现场的监督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材料和设备,二是操作人员的行为。 4.6.1监管材料和设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企业需要派人对于刚运输进来的材料和设备检查清楚,材料是不是所购买的、有没有受潮、材料的数量是否够整个工程所使用,对于设备,我们需要检查每一个零件的灵活程度,以免在使用过程中的时候,出现卡顿或是影响正常运行或是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 4.6.2监管操作人员的行为 有些水利水电工程所挑选的施工人员有一小部分并不具有专业的操作技术,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在旁边指导操作人员,一旦操作失误,便可以及时阻止,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另外,企业还需要派人在施工场所进行巡逻查看,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人员安全。 4.7配备齐全的医疗用品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总会出现受伤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医疗团队的存在。万一有较多人员伤亡,医疗团队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伤口,以免耽误了伤员的最佳抢救时机。 4.8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 因为某些人员的技术不过关,也许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从而可能会有事故发生。这个时候,技术的重要性便显现了出来。企业只有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教给施工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降低施工人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其具有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施工现场的人为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的问题,从全方面来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由此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作者:吴鹏飞 单位:湖南省鸿洋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篇2 国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政策,试图以此来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而水利水电企业也结合实际工程、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了完善科学的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践表明,在法律政策的引导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有明显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完善、改进和优化。为此,本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项目中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1.1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处于比较偏远的丘陵地区、山区以及河谷地带,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不可确定因素较多,而且施工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都会成为施工安全影响因素。 1.2施工工期长、工程量大且专业技术要求高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周期都比较长,规模大,所以施工量比较大,且对于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加上外部和内部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会增加施工难度。 1.3施工过程中安全因素以及安全隐患较多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中除了施工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技术性的危险,比如:土石方爆破、高空吊装、水下作业等等,施工难度大且安全隐患多,使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很难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整体水平都在进一步提升,在为企业和国家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很多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愈加凸显,成为制约水利水电工程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以及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施工现场环境意义重大。结合工程建设中总结的经验分析,从以下两方面总结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企业能够获取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少,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不当竞标、竞价的情况时常发生。同时为了赢得竞标,私自压价,随意挪用安全管理资金,严重增加安全隐患,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中经常出现各类大小安全事故,带来极大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安全进行[1]; (2)施工企业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中并没有在安全方面给予过多的关注,投入较少,安全措施与安全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形式化工作,导致施工环节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因素包括外在与内在因素两种类型[2]。具体来说,外在影响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节、国家政策法律、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工程施工环境等,而内在影响因素主要指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执行效果、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以及施工现场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等。其中最为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在于人的因素,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强化安全施工与管理意识,培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与安全防范能力,但是这也是当前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体系,落实安全措施 (1)设立施工安全管理部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中,必须设立专门负责施工安全管理的部门并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制定具有可行性、指导性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并要求安全管理人员严格监督制定的落实与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使每一个施工环节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作业氛围。同时,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经验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并积极学习安全常识与安全技术,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以此督促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提升施工安全水平[3]。另外,必须防患于未然,即定期做好设备检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以及对安全施工的认识等。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也需要重视,大部分安全事故除了人为因素以外,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也是重要的原因。 (2)落实安全培训教育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可以转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借助互联网、APP等以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吸引施工人员的注意力,提高培训教育效果。尤其针对一些安全技术与常识,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可以让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以灵活应对,减少损失,也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此外,除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行为加强管理以外,作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也需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将损失降到最小。 3.2加强施工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力度 (1)机械作业安全管理 必须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做好常规检查,比如零件、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率等,并重点检查好设备的制动系统;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操作设备,并且落实定人定岗制度;必须按照制度规范执行交接程序,并且当班人员必须将机械运转情况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将必要的信息做好记录;加强设备的检查、维修以及保养,保证老化或存在故障的零件及时更换,并根据施工要求淘汰落后的设备[4]。 (2)用电安全管理 用电安全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在施工作业区、道路、办公区以及临时设施区等设置照明系统,如果是潮湿或带电场所必须将电压控制在36V以下,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必须按照制度规范检查电气设备,且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专业资质,对于非专职人员操作电气设备的行为必须给予严惩与培训教育;根据工程安全规定敷设电线,严禁存在私自用裸线、被复线作为照明用线的行为,必须在变压器等周围设立防护栏杆,减少安全隐患;在从事带电作业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佩戴防护手套和绝缘鞋,提高安全意识。 (3)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组织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消防安全训练,掌握基本的安全消防技能,并且施工现场中,防火材料和消防器材必须配备齐全,按照规定安全照明装置,对于使用不合格的电线行为给予严惩;在施工阶段中应该划分防火区域,并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禁止将易燃易爆品带入到防火区域中;在焊接、切割金属等施工环节中,需要提前清理周围的易燃物品,以免引发安全事故;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故障,避免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无法使用。 (4)高空作业安全管理 针对高空作业的施工环节可以根据边坡支护的特点与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排架设计,而且要检查好质量以后施工排架才可用于施工;要求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后再进行作业,而且正式上岗前需要接受过特殊的安全培训教育;保证高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有丰富的高空作业经验,灵活应对高空作业中存在的突发事件[5]。 3.3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补救措施 在施工阶段中,施工企业必须正视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然后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补救措施。在具体补救工作中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应援方案,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事故救援部门,增加资金与人力方面的投入,将救援设备配备齐全。另外,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援管理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有章可循,避免施工安全一片混乱,增加救援难度。要求施工人员遵循安全管理原则,在保证完善的安全措施与可行的救援方案基础上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4结束语 为了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氛围,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在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做好施工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最后要落实安全事故补救措施,避免在后期施工中发生相似的安全事故,增加施工企业的损失。 作者:赵永前 单位: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篇3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定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指项目法人或其现场建设管理机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其现场机构、监理单位现场机构及其他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施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防止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导则中还规定:各参建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投稿,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依靠科学管理的技术进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设置流于形式 各实施单位编制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将管理制度上墙,施工现场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安全警示,印制安全手册发放给工作人员,但在施工过程中疏于跟踪管理,不去落实安全生产的具体责任,究其原因就是领导层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于表面,流于形式。 2.2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其本质是除害兴利,其发挥的作用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调水、渔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除社会效益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些水利水电项目能建设实施的主要原因。因经济效益的制约,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各项上的投资就要有所衡量与计算,就会有安全投资概算不充足,实施单位中标后,对于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不够,聘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投入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生产硬件、软件均不达标。 2.3追求利益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得不到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现在我国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已经非常严格,国家和行业出台多项相关的法规、办法,对工程的立项、招投标、开工建设都对安全生产有相应的规范和规定。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较好的收益,转借资质,致使有的中标单位实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企业将中标的工程项目进行肢解非法分包、转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包不管”或“管而不听”,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有效开展,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形成安全隐患。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应采取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明确工程建设各阶段安全生产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划定管理责任,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委托河北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监理第七标段工程建管中,在工程招标中就对监督、施工单位做了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管理单位在监理和施工单位进场后制定并下发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工程各参与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规定建设单位一把手对工程安全管理负总责,总设代是现场设代的安全管理负责人,总监是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施工单位第一责任人。针对大型倒虹吸与公路桥等做不同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月检查、周检查制度,制定奖惩办法,对于各项检查有组织有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尽量做到可操作、好操作,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后请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讨论、修改,然后下发各单位广泛征求工程建设的各方参与者的意见,修订后再正式下发执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项目内容清楚易操作,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得到很好的执行。 3.2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者的必修课。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了解保护方法,掌握保护技能,从思想上、行动上、措施上都要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目标,才能有效做到生产安全,才能保障从事生产的人员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的从业者,特别是负责人,一定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对安全教育要有足够的培训教育经费预算和投入,有培训教育的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从管理高层到施工人员,从进入工作岗位的每时每刻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让安全意识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存在于每个从业人员的心中。 3.3保证安全投入保证工程顺利建设 安全生产除了管理者、从业者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科学的安全技术的应用,安全装备、器材、仪器的使用,因此,有充足的经费用于安全设施的购置、使用和更新也是安全生产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一定要全面统筹投入,决不能忽视安全生产的投入,特别是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投入较高时,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只有保证了工程的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 3.4差错发生在细节重视措施落实 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是任何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有从业人员一定注重每个工作环节和细节的安全管理。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委托河北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监理第七标段的安全管理办法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安全员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工人佩带的安全帽必须是质量合格的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得穿拖鞋,不得衣冠不整;对安全装备、器材、仪器、仪表等按规定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和记录,必须建立安全管理档案,档案须有负责人签字确认;每班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安全交底。除对工程施工现场有各项要求外,对职工的餐饮安全,职工食堂、宿舍及生活区域的卫生安全、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环境安全等等诸多内容都有具体规定。看似琐碎,但是对细节的规定和要求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管理制度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都是文字的,落实才是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委托河北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监理第七标段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按照经过各参与方讨论通过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同时还有不定期的检查,检查主要是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安全管理人员资质、安全设备使用维护情况、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等逐项进行检查,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参加。检查后进行逐项打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指定人员负责督促整改工作,对于安全生产做的好的施工单位进行表扬和表彰,对于做的较差的进行通报和罚款等,各参与方对安全管理都积极配合和支持,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因安全管理有制度,能落实,没有出现严重和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进,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投资都实现了预期目标。 4结语 安全无小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更是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再严格的安全管控都不是过分的要求,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有安全责任,从上到下都要提高安全意识,从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入手,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保护措施,让水利水电工程在保证人员安全、工程安全、环境安全的提前完成建设,如期验收和投入使用,发挥其作用。 作者:刘振生 卢俊岭 李玉东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水库管理中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1 0前言 装饰装修是房屋在使用前的重要步骤,装饰装修过程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建筑的内外墙的施工等多种工序。其中所选择的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文章对苏州市谨业园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的装修业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有助于加强建筑装饰装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对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施工特征 装饰装修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管控是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较高质量装饰装修工程不仅更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还能提升建筑装饰公司的声誉与口碑。另外,装饰装修工程是在建筑整体结构完工后才进行的工程,因此装修工程质量的高低,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想要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最大化,应当在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符合标准再进行[1]。对建筑进行的装饰装修主要是在室内进行,室内的整体空间以及环境都会对整个装饰工程的质量产生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限制装修工程的顺利进展。所以,在进行建筑装修之前,应当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测,尽早寻找出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或者预防。另外,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众多,为管理工程整体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建筑装饰装修具有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技术强等诸多特点,因此在较短的工期内完成较高的质量控制水平,不仅要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而全面提升建筑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随着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筑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工序已经使用了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机械设备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在,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机械化在装修过程中的应用存在着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为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点分析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因此,需要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重视重度。下面分享几点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点: 2.1地面装饰 地面装饰包括楼面层与地面层两方面的装饰,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当遵循向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进行展开施工。在进行地面过程中,应当先对地面上暗管、沟槽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当检验合格后,在进行地面装饰工作。在进行地面装修时,一定要注意,要保证整个工程的平整度以及坡度、连接缝隙之间的流畅程度等,这些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2.2轻质隔墙的装饰 轻质隔墙是将空间进行隔离的人工墙面,最主要的作用为隔离噪声。在进行轻质墙装饰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先对墙纸墙体进行初步的固定,然后在对其进行后期的处理工作。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满足墙体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相对牢固,并且要严格的满足垂直度以及水平度的设计要求,进而符合工程方案的质量管控标准。 2.3吊顶装饰 在进行吊顶装饰之前,应当先明确装饰房间的实际高度、吊顶内部的管道设备及洞口标准高度等多种因素[3]。在进行龙骨的安装时,应当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确定龙骨的实际布置位置,为保证吊顶装修的质量,在进行安装过程中,应当保证龙骨的均匀分布并且紧密安装,进而保证龙骨的稳定、牢固性。 2.4墙面的装饰 墙面的装修装饰主要有墙内与墙外两种装饰,装修过程主要有抹灰、涂装、裱糊以及软包装在内的多个施工步骤。在为墙体进行抹灰之前,应当保证墙体的洁净程度,并且要保持墙体的湿润程度,然后在进行抹灰工作。当遇到不平的墙体时,应当将其刮平或者将其磨平,进而保证墙体的美观。在进行墙体抹灰时,应当采取分层抹灰的形式进行施工,每一层灰的厚度应当在4~8mm之间,抹灰完成后应当保证墙体表面的平整。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式 3.1室内装修环境的质量管控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现阶段,绿色、节能、环保等爱护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进行装修过程中,应当着重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尽量不适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将健康环保理念运用到装饰选材工作中。另外,装修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选择尽可能降低污染以及使用有害物质的施工工艺。例如,在进行装修过程中,应当减少使用喷漆工艺,着重选择免漆板,有助于降低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另外,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注重标明严禁使用哪些施工工艺,进而达到对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 3.2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最基础部分,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装修施工工程的质量。因此,装修材料的负责人,应当按照材料要求标准,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材料的质量均符合工程建设要求标准。另外,在进行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当着重选择绿色环保型材料。为保证材料的合理、高效使用,应当根据实际的装饰工程制定合适的材料领取计划与规定,并定期对材料的剩余情况进行盘查,要加强保护[4]。 3.3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建筑装饰装修质量水平的高低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所使用的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助于提升施工人员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5]。给予施工工艺较高并且施工质量较好的施工团队一定的奖励,对于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较差的施工团队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来实现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为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定期为他们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活动,为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在保证建筑整体结构质量的同时,要着重提升施工人员的装修技术与素养,为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根据实地勘测之后,再制定装修装饰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装修整体的质量与视觉效果,并且对建筑装修装饰公司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义 单位:苏州市谨业园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2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重视建筑的装饰装修,高水平的装饰装修工程一方面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保护主体建筑,增加建筑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有利于现代城市的更好前行。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概述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需要完成门窗装修、地面装修、涂饰装修和抹灰处理等内容。在建筑装饰装修中,建筑结构对装修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如在室内装修中出现工序交叉等问题,则需要完成多个施工区域的搭接处理,这也为后续的装饰装修制造了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装饰装修中,技术人员应先明确装修设计的风格,结合不同风格确定施工流程,关注装修中材料的使用概况,从而满足施工工艺变化的要求。 2提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的意义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快速发展,在这期间出现了多种装饰材料和施工技术。为全方位满足用户的建筑装饰需求,在建筑装饰装修及工程质量管理中,出现了以往并未出现的新问题,即在部分施工质量要求相对严格的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如果装饰装修质量无法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则会拖慢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机械化施工模式存在明显不足,该问题也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且对工程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在工程施工中,部分重要的施工环节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施工模式,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受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影响,无法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建筑装饰装修工作中,有必要将建筑质量管理作为核心内容,加强施工的规范性,为工程的高质量竣工打下基础。 3导致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所以,在工程施工中也存在诸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如装饰材料质量不佳、装饰装修施工工序不合理、装饰装修施工技术不完善、施工中尚未建立动态质量监管机制等。 3.1装饰材料质量不佳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建筑装饰材料种类日益丰富,其功能也更为强大,但在装饰装修市场中出现了多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达标产品。部分装饰装修材料生产厂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生产质量不符合规范的材料,该类材料流通在装饰市场中,会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无法保障建筑后期的使用性能。 3.2装饰装修施工工序不合理 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施工流程,但受到管理人员职责缺位、施工人员专业能力较差、施工流程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同时,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前并未按照工程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扰乱了工程施工的秩序,对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不仅无法改进装饰装修的工程质量,而且破坏了工程施工的效果。 3.3装饰装修施工技术不完善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施工技术,但实际情况是,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有待提高,在实际作业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并未培养其质量控制意识,进而对建筑后续的使用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施工人员产生技术问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聘用施工人员时,并未严格审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了专业水平较低、专业素养较差的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②企业并未组织员工参与专业系统的培训。现阶段,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迅速发展,若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施工现状,则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若无法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脚步,则会引发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3.4施工中尚未建立动态质量监管机制 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施工质量管理应严格遵守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并未建立动态质量监管机制,管理人员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无科学依据。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以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经验和主观意识组织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也降低了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损害了企业施工的经济效益。 4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分析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各类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以提高工程作业效率,推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有序进行。以下将从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完善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加强施工工序管理、加大施工技术管理力度和有效落实动态质量监管工作、贯彻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工程施工中的检验工作、加大工程后期的监管力度这八个方面简要分析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4.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科学配置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以此推动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首先,及时组织施工及管理人员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使参与者能够准确把握施工的规范和要求。其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现场需要的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数量,制定科学完善的采购计划,合理安排进场时间。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明显的不足,则要与监理单位共同向设计单位反馈问题。最后,依据设计单位给出的整改意见科学调整施工计划。技术管理人员也要结合设计施工图纸,完成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做好人员调配和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前,还要科学考察现场的主体结构概况,确定已建结构的实际情况。 4.2完善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在建筑工程装饰施工管理中,就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首先,严把材料采购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注重材料质量抽检工作,确保购进的材料手续齐全,性能完善,可满足规范的总体要求。其次,在工程施工中,还应合理存放工程材料,部分施工材料存放的要求十分严格,若存放空间过于潮湿,则会使材料发生霉变,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破坏。所以,务必做好施工材料的存放管理,定期检查施工材料,以优化现场施工环境,为顺利作业打下基础。 4.3加强施工工序管理 建筑装饰工程作业阶段,如施工人员无法严格依据规范的要求开展施工,则极易引发质量问题。故而,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务必不断加强施工工序的规范性。在工程施工前,工作人员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结合实际制定施工流程,并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严格落实施工方案。因此,在工程作业中,管理人员也应做好监督工作,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若出现质量隐患,则要求人员及时返工,以保证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整体作业的有序进行。 4.4加大施工技术管理力度 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施工方应妥善安排施工人员,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佳处理效果。不仅如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聘用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人员,评价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基于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参与工程建设和施工。此外,施工人员应主动学习,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最后,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在系统化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水平,而增强自身能力也可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与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4.5有效落实动态质量监管工作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动态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加强施工动态质量监督和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动态质量检测工作。比如在内墙抹灰施工中,要以肉眼直接观察表面的光洁度和阴阳角的平整度。在隐蔽工程验收和控制的过程中,可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完成检测工作。工程施工期间务必做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自检和记录工作,如果上道工序的质量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则不得进行后续的施工建设。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动态监管工作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的问题,随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全面提升装饰装修施工的整体水平,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6贯彻落实奖惩制度 施工企业应经常自我反思和监督,科学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了解装饰装修工程组织开展概况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施工质量的等级。掌握施工参与人员在工程施工中的表现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如果工程施工人员出现操作失误,不得简单粗暴地批评或惩罚,而应引导其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在工程施工中引导施工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还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尊重施工人员的个体差异,将责任落实到人。与事中管理和事后控制相比,事前控制能够切实提高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管理人员务必高度重视事前控制,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专业系统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以此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率。 4.7加强工程施工中的检验工作 4.7.1完工后的自检与互检 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自检时,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自检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解决问题后方可交给质检员进行工程验收。在工序自检中,建筑监理和建筑施工人员要及时交流和沟通,并汇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进展,完成一个工序后就要及时检查,所有工序质量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质量自检与互检工作时,必须树立施工质量意识,高度重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培训工作,以优质的培训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7.2定期抽查施工质量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应定期开展施工质量抽检工作,对抽检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分类工作,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召开质量讨论会议,在问题分类、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也可及时调整,有效防止出现同类问题。对于部分特殊项目要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将所有措施落实到工程施工中,这样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4.7.3工程内部验收 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建设和施工中,需要加强工程内部检查验收,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完成工程建设和施工后,在工程投入使用前,工作人员应做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如在检查和验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则以书面文件正式通知施工管理部门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多项有效的整改措施;若出现严重的问题,则要在全面整改后继续详细检查和验收。通过内部检查验收且符合规定要求后,工程方可交付使用。在工程交付的过程中,客户需要再次检查验收工程质量,从而有效维护工程的施工效果。 4.8加大工程后期的监管力度 后期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工程施工结束后,监管部门应及时检查并验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施工标准和设计规范后,方可宣布竣工。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后期监管力度,一方面可增强工程施工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材料问题、施工工序问题、施工技术问题和动态质量监管机制问题,均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中,就要求相关人员高度重视施工材料、工序、技术和动态监督机制的建设与改进,全面落实动态化的质量监管工作,将质量管理渗透到工程的各环节中,保证装饰装修作业高度符合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孔高玲 单位:南京环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3 1、前言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有着较为复杂的环节,而其对建筑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装饰作用于建筑的表面,而另外一些则是对内部进行装修,很容易对建筑的结构可靠性产生深入影响。 2、质量控制要点 2.1控制墙面装饰工程的质量 陶瓷墙的造型和装饰的主要原因是抹灰,油漆,墙布和软袋装饰。如下所述,在对墙砖的外墙抹灰时,必须将其清洁至底部。确保乡镇基地干净,平整。只有基层人员才能充分保证相应的整洁。除去车身表面上的各种灰尘和油脂后,应将其用水润湿。明显不平整的表面应用水泥(如水泥)调平或以1:3调平。调平并插入50克801胶水。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从上到下有针对性地对接缝进行定位,并根据瓷砖之间的缝隙进行全面控制。用于指尖的砂浆的比例标准通常为1:1。在墙壁上建造水性涂料时,严格禁止成批出现非常明显的划痕并向下流动。也要特别注意涂料的稠度和高粘度是可以控制的。装饰房屋时,某些地方不必粉刷。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加强对其他工程的保护,防止油漆被污染,并充分确保粉尘颗粒与基线紧密连接。 2.2质量控制 在进行吊顶装饰,现场装饰和吊顶造型装饰之前,应按照上述下列条件重新测试小房间的净高度,吊顶和支撑架中其他管道设备的高度卧室及详细设计规定的要求;扣紧天花板并标记天花板,即根据天花板设计方法在周围的门上标记高线;绘制地面龙等级的其他位置。在安装龙骨架时,请确保细节要求合理,然后安排龙之间的间距和最佳位置。当部分设计可见时,龙骨架的拱的实际高度应为房屋短跨度的1‰至300mm到3‰。如果小于300mm,则应增加一个动臂以确保其稳定性。龙骨2.6地板装饰工程的总体质量控制,如水泥地板和地板装饰等地板装饰。装修工作的全部原则是先埋地。有效防止地面工程施工干扰地面。建筑物下面的主体(如沟渠和管道)完成后,可以在施工前进行检查。 3、质量控制策略 3.1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准备工作 现场施工前,应根据上述项目施工领导的设计要求和协调安排有关人员,材料和机器,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首先,组织施工单位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一些设计项目的施工图进行审查和审查,并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使各级人员了解施工单位的要求如下。此外,建立严格和标准化的去监督系统对于建立监督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制度的客观存在确保并进一步规范了不道德行为的管理。就当前现象而言,核心技术管理工作中最缺失的部分是系统。施工单位中有很多场地和很多细节,任何形式的松弛都可能导致安全和安保事故。因此,监督工作制度是建立在管理人员基本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其二是事后管理的规范化,涉及到广泛的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技术人员的日常技术实施管理。网站上的各种工作。这些工作类型的核心技术基本标准是相同的,并且在实施管理模式时应明确定义这些任务的标准中的系统构造,也是系统关键控制对象的比较之一。 3.2对过程质量水平进行检查 首先要严格遵守其他装饰工程施工单位的整体质量标准,其次,在选材时,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对人和环境友好、微毒的装饰性基础材料,以取得最佳效果,改善装饰装修工程的实际情况。此外,还要根据装饰装修工程的实际注意事项,即其他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例行检查的要点,建立相关的重点检查程序。 3.3加强装饰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 主要材料的整体质量是可以控制的,两个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其他材料的质量,特别是其他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两大工程,所用的基础材料也非常复杂,并不断加强其他建材的质量水平和控制,因为在采购和装饰主要材料时,有必要根据建筑工程图制定合理的基本材料采购数量初步计划。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选择其他材料的供应商,以防止好,坏装饰材料在整个市场上的混杂。在到达现场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材料的质量和管理。收集和使用材料时,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防止材料氧化和变质,制定具体,合理的总体规划,以确保主要材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下来。 3.4加强项目建设人员的工作管理 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施工人员管理模式是提高新建筑造型和装修的施工单位和质量的关键措施,现场其他单位应当采用专业培训和管理选拔两种方式。此外,根据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短缺和缺口,选择建设单位进行发行和征聘。在招聘过程中,应确保招聘人员具有职业导向和全面的信息素养。他们需要对新建筑以及其他房屋装修和新房屋的明确要求。培训的内容是指在现场施工中应用的新功能和新技术。现场施工单位决定对项目施工人员的身份进行科学指导和基础培训的系统实施,以大大提高施工人员选拔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充分掌握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操作技能,并降低其提高水平。专业导向的总体水平和对扫盲的综合考虑,从而提高了建筑群中其他装修的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二是对员工进行全面操作培训,在下班后正式进入基层工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在装饰施工单位的幸福历程中,也要检查每一个和经营者的整体水平,以各种方式做出突出贡献。这种方法鼓励支持那些具有更高和操作标准的员工,以便在全体员工的团队中创造更积极的相互学习。通过考核,定期对人员标准水平进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相互激励和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其他人当前的业务水平。 4、结束语 建筑装饰和装修工程对于建筑工程有着较为直观的影响,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强化装饰工程的水平,并进一步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最终确保建筑施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力广.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26). [2]王建平.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126-127. [3]陈刚,李炜莉.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1). [4]范亚青.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 作者:丁永南 单位:江苏鼎尚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高职体育教育篇1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自主意识进行激发,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的课堂融入性明显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我国新课程标准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体育学科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保证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与现阶段学生自身实际接受能力更加贴合。 一、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整体来看,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况依然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归根结底,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没有做到严格把控,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不具备体育专业资格。 (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这与高职院校学习氛围较差有直接关系,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容易出现意志消沉的现象。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娇生惯养,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的时候并没有尽职尽责,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没有任何创新因素,这也使得学生感觉体育课程学习较为枯燥,很难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高职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 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原本僵化、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所转变,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凸显。同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使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更加明确,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这样一来,也使得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负面情绪有所消除,从而更加主动融入体育课程学习中,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化、平等化。 (二)提升了体育教育水平 当体验式教学方式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之后,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得体育知识的实践性得到凸显,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更高。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来进一步规范学生动作组合能力以及动作细节掌控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职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 对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获得更加真实的体育课程认知体验,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不断完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与现阶段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情感表达能力较为贴合,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发挥出理想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亚洲杯以及世界杯等大型足球赛事,让学生对足球运动员的动作特点进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的足球学习意识得到激发。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足球赛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进行讲解,主要是讲解球员的动作以及足球竞技比赛过程中的种种战术布局,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球赛的代入感,教学氛围也更加活跃,有助于多角度对学生足球运动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二)注意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注意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目前三维教学目标设定成为很多体育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式,要保证目标设定的一致性以及协调性。高职体育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其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目标制订阶段、课堂教学结构设计阶段以及教学方案实施阶段。通过对以上几个阶段的贯彻落实,可以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知识目标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长久的体育课程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径运动动作要领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短跑以及长跑、接力跑等竞技运动的要领进行掌握,使学生理解每种田径运动的动作要领存在较大差别。短跑强调学生的爆发力;长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耐力;而接力赛不仅需要学生在爆发力以及耐力方面达到一个平衡点,还需要注意对各赛段的参与人员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接力赛的成绩更加理想。 (三)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观念进行扭转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该注意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深入了解。很多时候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已经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转变,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教师应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新的认知,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该意识到教育观念的扭转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观念的扭转都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有一定耐心,不断完善以及优化体育教育理念。 (四)注重突出职业导向 教师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职业导向进行突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发掘。体育属于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自身肩上的重要责任,应该积极培养知识复合型、思想开放型的体育人才,进一步突出职业导向,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将其与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迈向社会之后的社会竞争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落实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作为着力点,使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对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小肌肉群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肌肉灵活程度以及敏捷性。可以尝试设定乒乓球以及羽毛球等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小臂肌肉群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需求更加符合;而对于数控、汽车制造以及应用化工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意对其下肢协调性进行锻炼以及提升,可以为学生设定铅球、标枪以及引体向上等体育项目,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体态、腰腿力量的训练。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积极创新,积极认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创建多种课堂情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将其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结合,为学生合理设定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得到针对性提升,要注意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宽阔。 作者:赵媛媛 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教育篇2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国家和社会大众开始加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如何提高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模块式教学改革措施,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模块式教学内涵 顾名思义,模块式教学就是对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式处理,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按照不同模块教学需求设定相应的教学标准,构建完善的教学标准体系,形成整体化的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效果[1]。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模块式教学来说,基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入压缩课程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工作岗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构建以教学模块作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教学互动体系,确保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同的元素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在突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针对性和与学生发展契合度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不同模块体育教学项目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中心体育运动理念,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坚实的保障。 2模块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在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践行模块式教学理念,系统发挥出模块式教学的重要作用,首要工作是对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实施原则加以明确,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顺利组织开展。具体来说,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首先,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模块式教学的重要特色,按照针对性教学理念能够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对模块进行划分,使岗位技能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按照多模块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和差异化教育,使学生能按照自身需求获取知识、强化身体素质,增强体育课程学习综合效果。其次,主体性原则。在组织开展模块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按照新时代学生成长需要和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确保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促进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得到有效培养[2]。最后,发展性原则。在开展模块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身体健康水平的发展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之一,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在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模块式教学的导入策略 3.1基于模块式教学对体育课程进行设置和开发 按照模块式教学理念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开发和设置,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导入模块式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将模块式教学理念下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作为前提条件,在这方面做出多元化的探索[3]。在具体结合课程情况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对开发要点加以明确,基于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疾病预防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等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并尝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按照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对教学模块加以划分,进而确保教学模块能够与不同专业教学核心需求相适应,保障体育课程设置和开发工作的效果。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中体育教学的需求与现实情况,可以尝试按照以下方案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即按照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可以将课程按照岗位职业技能情况和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划分,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金融、人文、工商、软件等专业在模块划分方面应该重点关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对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精神加以培养,训练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建筑、机械、汽车、机电等专业的学生一般要求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顽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风貌、具备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工作能力[4]。以此为基础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设置课程模块,可以基本划分为基础理论教学模块、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模块、特色体育运动训练模块等,并且特色体育运动训练模块可以按照办公型模块、站立型模块、运动型模块及流动交往型模块加以开发,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组织开展模块式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能与新时代背景相适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2基于模块式教学调整和优化体育课程组织形式 按照模块式教学理念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模块式教学的顺利导入,应该遵循特定的教学程序,按照不同教学模块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教育和指导。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将已经完成模块式设计的体育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子模块,然后结合具体的模块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以休闲体育类模块教学的设计为例,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前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学生实施协调性肌肉练习,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运动理念的养成,保障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得到逐步强化[5]。其次,按照学生准备情况制定课程组织程序,并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在休闲类体育模块教学中,可以将轻杠铃练习、健美操练习、踏板操练习、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走跑交替运动、健身走运动等作为重要内容,并结合不同类型运动的教学需求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规划,如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可以选择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在健美操练习中可以选择集体音乐训练的方式,保障课程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6]。最后,综合分析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元素,在组织开展模块式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在不同模块教学中的表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学生课堂表现等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对模块式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群众健康意识的强化,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新时期高职院校在组织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和指导,进而争取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使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为我国健康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作者:袁云华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教育篇3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将实际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及就业职业指导方面,思政教育没受到较多关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专业需要重点加强“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 一、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着重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这容易导致忽视相关的思政课程的教学。高职院校由于院校自身性质的特殊性,重技能培养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对于体育及思政课程都没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与重视,这不完全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就业率。虽然教育部门将思政课程列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科目,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并不能将此项要求贯彻落实,甚至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严重忽视思政课程以及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思政课程在学生实际学习中逐渐地被边缘化。高职院校内部的思政教师也往往是在大合班课中进行思政课教学。这样的思政课程教学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教育部下达的硬性任务,并不能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巨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触及“体育锻炼”的领域,开始关注体育锻炼与体育健身。在此过程中,一部分人看中了体育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开始进入体育市场,出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由此,高职院校就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课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引导与塑造,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参加工作之后被现阶段功利性以及竞争性较强的市场冲昏头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相关的思政课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这部分学生自身本来就缺乏自信心,这就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学中,在思想层面做出正确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好都处于容易激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以及不良思想所带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实际的思政课程来引导学生确立成熟的、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兴趣相对不大,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的教师就要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课程的相关内容。体育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性格特点与学习特点,对于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较为容易地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相关的思政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就业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二、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思政意识较为薄弱 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很容易发现当前许多教师的思政意识都较为薄弱,存在着相关素养以及水平都较为不足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专业教师的招聘时,重点要求其拥有一定程度的体育专业教学水平,并没有刻意要求其接受过较为系统且专业的思政教育培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部分体育专业教师对于思政课程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形式、教学技巧、教训内容等方面都较为陌生,同时也不会拥有较为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与较为深厚的思政知识的实际储备。虽然各高职院校都纷纷在体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但是相关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相关的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甚至会有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教师对高职院校内部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理解,认为高职院校在体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事情。体育专业教师的这种思想与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给高职院校内部思政教育的实际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与困扰,这也是高职院校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2.针对实际课程目标的设定还有待优化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体育专业的教学所设定的相关教学目标往往都会比较具体,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掉其中进行思政教学的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高职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实际期待。与此同时,体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化思维,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际开展。尤其是在进行教学总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内部的大部分体育专业的教师都没能切实地考虑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道德以及思想方面的培养,严重忽视了体育“道德育人”以及“思想育人”的实际教学效果,这也就成为了体育专业教师很难在制定教学总目标的过程中对于思政教育方向做出一定程度的设计及把控的重要原因。 3.课程思政在高职体育专业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会逊色于教学的实际内容与过程,教学评价是保证相关课程能够达成相关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没能制定出较为完整与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就连体育专业的教师也没能制定出较为良好的针对团队、集体与个人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阻碍“课程思政”这一教学实践的贯彻落实,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体育教学以及思政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以及思政课的学习都丧失掉积极性与热情,学生无法通过乐学、好学的形式来进行体育与思政课程的实际学习。除此之外,许多体育专业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也有失偏颇,并且以较为传统与陈旧的目光来看待当前实行的“课程思政”,以十分陈旧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相关的教学评价。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也不能提出一些针对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意见与建议,只是一直在围绕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考核以及相关的体制考核展开相应的评价,完全没有从学生的思政以及道德方面开展必要的考核。这都为当前“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 三、高职院校开展体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 1.在实际体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中添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与标准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地将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融合在体育专业的教学的大框架当中,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的价值观的培养都充分地融入到体育专业教学的大框架当中,并且要针对体育专业各个阶段教学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来融合不同方面以及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在进行相关的体育竞赛的锻炼时,可以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针对学生拼搏精神以及体育精神的切实培养,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体育专业相关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正确地认识比赛的输赢来正确地认识生活中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以一种正确、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当中的成功与失败。除了相关的竞赛,体育专业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大规模的体育赛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历程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取得的成绩,进而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2.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的教师要对与课程思政的实际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设计 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主要指在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当中融入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不是要将体育专业课程改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的教师要想对于课程思政的实际教学内容做出较为合理的设计,首先就需要对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做出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要能够把握住体育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特殊问题。除此之外,体育专业的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时刻注意体育思想精神的普及,可以通过讲解有关体育人物或是体育项目的小故事来激发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体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体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始正式的体育教学前还有向学生介绍清楚相关的体育规则,这样可以树立起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也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3.高职院校需要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敏感度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学校内部教师的思想政治敏感度,只有做到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并且要不断地探索在体育专业的课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手段,并且准确地找到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朱家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J].灌篮,2020,(10):74-75,78. [2]解玺,孙增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20,(34):172-173. [3]陶文超.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9):146-147. 作者:刘宇晶 赵宁 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软件工程篇1 0引言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数据分析非常集中化、智能化和全面化的时代,而针对数据的有效处理过程肯定需要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够完成,随着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庞大,数据处理的过程就需要更加精确和智能的技术才能够完成,这个过程靠一些普通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是肯定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大数据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更新更是对大数据巨大优势的不断呈现,各行各业都需要结合这种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机会[1]。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需求 1.1对于能够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需求 大数据的发展当然产生了一个时代的红利,各行各业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得到了客观的发展机会,但是随着大量数据云端化以及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就很容易产生信息泄露、隐私泄密的问题,这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处理带来的一种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小则会泄露个人的隐私数据,大则有可能泄露企业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这个时候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信息保密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结合互联网的开放环境,应用互联网信息保护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应当注重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能仅仅把技术的发展放在数据处理的方面,而要关注对数据的保护过程。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过后相关数据的安全等级是数据处理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应当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这不仅有利于让数据处理能够被有效得到正确的运用,还有利于对互联网环境中大量隐私数据的有效保护[2]。 1.2对于云储存技术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庞大,传统的存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如此大的数据存储需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储存的概念和存储方式得到发展,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储存的发展顺应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便利化、智能化存储信息和数据提供了很重要的技术支撑,而云存储技术更是能够摆脱传统存储技术对存储时间和存储空间的限制,让存储的信息直接和大数据平台接轨,在互联网系统中得到永久性的保存。只要互联网存在,储存的数据和信息就不可能消失。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云储存技术结合,各个存储单元在云储存系统中有序排列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数据和信息都能够有序地储存。而现阶段,云储存技术的发展已经和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信息和处理的过程更加便利和智能化,这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存储的信息,这也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分析的效率。大数据的合理化、系统化规整过程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云存储技术也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当要研究的一个技术方向[3]。 1.3对于虚拟化技术的具体需求 虚拟化技术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虚拟化技术需求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一方面,虚拟化技术能够提升对数据整理和处理的效率,使得服务器的速度能够不被传统的硬件条件限制,比如说云服务器就是结合了虚拟化技术才能够得以实现的,这让云处理、云计算这些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还能够有效提升大数据系统的可用性,使得大数据成本得以降低,从某个角度还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综合来看,对于庞大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过程需要得到虚拟化技术的支撑才能够高效率完成。在大数据时代中,各行各业在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时,更是应当要注重对虚拟化技术的有效利用。 1.4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 一直以来,对于数据处理的智能化都是大数据处理技术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不依靠人工和复杂的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的需求下,将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大数据处理当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当要注重的一个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智能识别技术,也就是感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结合人工智能将一些外部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录入大数据系统可以让数据的录入变得非常方便;其次是数据挖掘工功能,也就是计算智能,这项技术能够从以往已有的数据集合中智能化建立一个数据模型,后期的数据处理分析就可以依靠这个数据模型来实现;再者就是深度学习功能,也就是认知智能,这项技术能够实现人工智能对于数据处理分析的学习,在人工智能的有效配合当中,数据处理的过程越来越科学化,也就是在以往大量的数据被集合在大数据系统当中以后,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能够变得越来越合理,数据分析的结果也变得更加科学。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向 2.1产业发展 在国内,有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可以说是目前互联网科技行业的重点讨论话题,国家相关部门同样耗费了巨资投入大数据技术的研究。2012年批复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相关文件显示,对于大数据的投资总额就达到了几百亿人民币,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大数据构建一个人口、法人、空间、宏观经济和文化这五大建设工程的信息数据资源库,这也标志着我国开放、智能、共享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和对于大数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以及实现大数据开放海量信息的共享方面,上海市率先走在了发展的最前沿。在2014年,上海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将相关数据库进行对外开放,同时也鼓励社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运用,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高效发展,在《上海市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计划》里面,就已经确定了190项数据内容将成为重点开放领域,其中就涉及公共安全、社会服务、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各项领域大数据库的开放,这也使得互联网文化达到尤为繁荣的阶段。在海量的数据、过硬的技术支持下,大数据技术开始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4]。 2.2信息化、智能化教学 在大数据技术的服务下,教育科技领域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于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的高效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育的智能化以及运用大数据构建一个高效化的教学模式,成了大数据服务在教育生态环境中的重点建设项目。首先,教育的信息全面化表现在教育大数据,从多样化的海量教育信息数据库当中,能够依据这些教育信息的发展态势判断出教育的发展规律。其次,大数据有着体量巨大、格式多样、生产高效的技术特点,这恰好与学科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特征相互匹配,能够适应学科教育对于教学资源多样化和丰富性的要求。再者大数据技术能够让信息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使得学科教育中的各种教学模式框架能够被有效整合利用,完善了学科教育生态环境。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应当要注重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生态环境加以构建。 2.3商业应用 在网络时代,基于数据的商业智能应用为运营商带来巨大价值。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处理,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及时准确地进行业务推荐和客户关怀;优化网络质量,调整资源配置;助力市场决策,快速准确确定公司管理和市场竞争策略。例如,对使用环节如流量日志数据的分析可帮助区分不同兴趣关注的人群,对设置环节如HLR/HSS数据的分析可帮助区分不同活动范围的人群,对购买环节如CRM的分析可帮助区分不同购买力和信用度的人群,这样针对新的商旅套餐或导航服务的营销案就可以更精准地向平时出行范围较大的人士进行投放。以商业投资为例,大数据分析技术把投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分析,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从外部进行融资,更能够让投资环境变得更加透明,投资的数据能够被有效掌握,有助于加强投资监督,通过大数据创建投资信用体系,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为投资者增加更大的效益,这是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在商业领域的一个巨大优势。 3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利用效率是前所未有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应当把控这种趋势,这是对于软件技术的优化,更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对于数据的分析,而在未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将会在技术服务上为各行各业增优创效,促进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郭帆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计算机软件工程篇2 0引言 为了适应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科学运用,需要不断从大数据这一发展背景出发,有目的地开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科学运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借助于大数据,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以及洞察能力,为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软件工程 在计算软件当中,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其分别为:数据化处理、人工智能化、科学计算以及过程控制。为了能够促使整个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为公众服务,人们则会通过各不相同的一些工作的类型构建形成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软件模型,并且针对其编写出良好的应用程序,并且针对响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获取最佳的计算结果。在这过程当中,还有一部分的计算机软件在现实的运用当中更加注重对程序以及相关数据的探索,并且通过运用各不相同的一些程序来进行表达,研究有关计算机的其他一些技术内容[1]。在大数据这一发展背景之下,计算机软件技术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到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2]。任务以及管理的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数据信息,使之变得更加的便捷、简单,并且运用更为丰富的数据信息来进一步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以及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为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3]。 2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软件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目前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成为今后各行各业对丰富数据信息相互整合、关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构建相对完整的一些数据分析或者是针对其所表现出来的框架予以系统的解读,才能够不断提升计算机数据管理的综合性的价值内容[4]。基于这一点,构建极具科学化的一种信息安全技术运行的特殊框架则在此时变得更加的有意义,同时也是进一步维护我国的计算机数据系统管理以及对其进行科学化监督的核心所在,而且也是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数据运行流动效率的主要内容。网络体系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的特点也更加的突出,这也为现当代人们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且也针对网络化运行的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挑战,此时,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维护我国信息安全的有效传递,成为非常关键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引发人们在技术监督上的重视以及信息统筹控制方面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中的病毒、木马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存储和数据分享安全性,这就需要建立完整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模型夯实技术管理效率,维护存储工作和分析安全性。云存储技术。随着我国数据存储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创新发展,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也随之不断提升,这也就导致相关数据的容量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而由此所产生出来的费用成本支出也就不断增加。与传统的数据信息存储方式相比,云存储这一技术不管是整体的存储容量还是针对所搜集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都会有着很大的提升,使用者也只需要通过运用网络或者是服务器相关设备就可以针对许多数据信息予以查阅和存储,并且在后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运用互联网加密这一手段,有效的提升其数据信息运用的安全性,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运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给企业与单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如今,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相辅相成,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用户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分析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5]。虚拟化技术。这一技术表现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当中独有的资源管理类型,其工作的原理就是为了能够针对响应的数据库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内部的数据与资源予以处理,并且不断优化整个网络中的资源配置内容[6]。针对虚拟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操作的一种适应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而且还能够促使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在后期的分析和处理效率之上变得更加的优越。 3大数据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减少在后期的运行过程当中客户的流逝,则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判断出其有可能存在的一种潜在的行为,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措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7],提升使用者的黏度。就目前来看,IBMSPSS预测分析软件可以说是人类生活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运用内容,这一软件在后期的运行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科学而且合理的去判断客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行为,而且还能够通过针对企业的分析之后,发现其在运营以及管理过程当中将要出现的一些风险以及相关的问题,制定出相关联的一些防范措施以及应对措施。就通信行业来看,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计算机软件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进而对客户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分析,为使用者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促使用户能够更加新来这一产品,提升企业后期的运营效益。借助大数据还可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监控,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使服务更加周到,实现个性化服务。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如今,在我国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企业管理所使用的软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这不仅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管理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具有非常良好的预期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依据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定相关的管理软件,并且重点进行突破,而如果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运用:(1)在数据的抽样过程当中,所抽取的数据样本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而在此时,相关的企业人员在针对所抽取的一些样本当中进行统计、分析与测量,进而更科学的制定出相应的推广方案以及产品的开发方案,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销售效率。在整个数据的抽样过程当中,更加灵活、多变的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其所采集的样本依据极具代表性的要求进行配备,提升整体工作效率[8]。(2)开发探索工作。数据信息的开发探索工作是指工作人员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异常数据、数据之间的关联指数等方式,以此提高企业以及使用用户对于数据的直观感受和认知程度。在此工作环节实际过程中,有效地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极大地提高数据信息开发探索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结语 在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之下,计算机软件技术也随之有了更加全新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给予以及新的发展契机。再这样一种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来提升大数据的发展,促使各行各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目前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话题。由此,在本文当中针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并且依据其在通信行业、企业管理行业当中的运用,从而表明其具有的重要价值以及发展意义,也为其后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作者:李晓 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软件工程篇3 0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各行业应用中,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而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其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要把握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令决策人员通过大量数据的整合、分析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从而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记录与存储计算机软件工程数据,形成系统的数据网络,为今后的创新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相关技术的循序渐进,创造信息科技强国。 1研究背景 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状况。为了满足社会群体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要求计算机软件实现多元化发展,在已有的软件模型上编写出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而从计算机软件的根本来讲,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数据化处理类型、人工智能化类型以及科学计算类型、过程控制类型。这几大类型的软件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要求,因而构建的软件模型也各不相同,后续的各类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完善。对于软件开发而言,程序是表达的根本,数据是开发的依据,所以大多数的计算机软件运用都需要多元化、丰富化的程序和数据支持,这也是开发计算机功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对其带来了积极意义,提升了数据的整合和利用,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在此背景下优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显著成效。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巩固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优势,而且任务以及管理系统在数据分析下,应用效率更加明显。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计算机软件工程 信息安全技术。现代化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时期,海量的信息数据包围了各行业发展,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促进了信息数据的整合,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对庞大数据的整合形成的框架必然需要进行分析解读,以此挖掘数据价值,体现计算机数据管理功能。同时,海量数据信息带来的病毒、木马也成了信息安全的重要考验。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信息安全技术框架,开发信息安全技术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符合强化数据管理质量的理念,并且在对数据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势必要具备与之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数据流动的安全性、便捷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开放性特点愈发明显,但这也为安全问题的滋生提供了便利,因而数据流动的安全性迎来了新高度。技术人员十分有必要加强数据信息监督,杜绝病毒入侵,保证数据存储安全可靠。同时,也要从全局分析控制信息,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框架的构建有必要进行完善,以确保数据管理的高质高效。云存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在现阶段数据信息的产生只会迅猛增加,导致一些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存储需求。所以为了确保对大量数据的妥善存储,企业往往需要投入高昂的资金,用于扩大信息容量,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有着不小的影响。为此,云存储技术得到了迅速普及,其不仅具有庞大的信息容量,还具有突破性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在数据查询、传输时也更加便利,通过服务器登录即可进行相关操作,对用户的服务性能显著提升。其次,互联网加密手段的更新也为云存储技术提供了一大保障,避免了不法分子恶意入侵造成的数据信息丢失、泄露,从而引发信息危机。总之,在新时期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与云存储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而且企业、用户在数据处理中要想提升效率,就必须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1]。虚拟化技术。针对计算机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需要专门的资源管理技术,而虚拟化技术正是专属于这一类型的现代化技术。通常在计算机数据库响应过程中会滋生出一些数据资源,对这些内部数据资源的分析处理就是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原理。同时,网络运行中,各类资源层出不穷,如何合理配置值得技术人员深思,因而该技术在网络资源配置中可以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以维护网络环境。其次,通过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一方面用户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系统使用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可以为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提供更有力的辅助作用[2]。 3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 应用到通信行业发展中。客户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积累了大量忠实客户,才能不断维持行业发展,所以加强客户与企业的联系,获得客户认同极为重要。而要想获得客户认同,就要在产品研发中始终结合客户需求,这样客户才不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流失,因而在分析客户数据的过程中要发现细节变化,了解客户潜意识的行为,从而以此制定发展规划。现阶段使用最广泛的IBMSPSS预测分析软件就可以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掌握不同个体在不同情况下表现的多元化行为,这在当下是非常有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同时,还能够对企业运营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制定可行的风险防控策略,防患于未然。这一软件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研发的,其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收集优势、分析优势。而在具体的通信行业发展中,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这些资金就要通过研发产品,客户消费获得,所以企业要做的就是让客户始终信任自家产品,需要自家产品,因而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的计算机软件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分析,从而在客户的不同行为中判断每一位客户的喜好,研发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应用到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社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要求企业开展高效率的内部管理,所以企业管理要应用多样的计算机软件,落实信息化管理理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软件研发速度较快,各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投入使用,会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误区,可能导致应用的管理软件并不适合企业发展,这样不仅不会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因而在软件应用和研发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最合理的管理软件,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最大程度发挥管理软件的优势,带动企业管理效率飞速提升。同时,还要对管理软件的准重点进行分析,设定符合企业要求的管理内容。具体而言,企业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样本,并对这些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测量,整理出数据样本中有用的信息,将其作为产品开发和推广的主要依据,由此制定系统的开发计划,确保产品生产和销售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计算机软件技术还要应用到数据开发中,针对异常数据与数据的关联指数进行系统分析,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明确数据的潜在意义,形成正确认知,这有助于不断探索全新的数据信息,从中提取对于企业管理有利的数据。 4结语 自计算机信息技术诞生以来,我国各行业发展中对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因而我国行业发展进入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阶段。但在以往的开发应用中能够提供的优势有限,直到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计算机软件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瓶颈,迎来了全新的开发环境,实现了大数据与软件技术结合的新应用方式。在该方式的应用下,行业企业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数据信息的价值也得以充分挖掘。因此,有关技术人员就要主动探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以此全面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沙之洲.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01):87-88. [2]吴佳豪,张娴静.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03):77-80. [3]李晓.大数据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5):106-107. [4]吴慧林.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03):16-18. 作者:刘金良 单位:晋中信息学院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篇1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1多发生地质灾害 因采石活动形成的边坡坡度较陡,大多数矿山宕面局部呈现倾斜或直立状态,遗留边坡高度普遍较大,边坡节裂对比于普通边坡来说较发育,基岩有裸露情况[1]。所以采石形成的废弃矿群较正常地域来说灾害的发生频率很高。 1.2景观效果不佳,生态环境恶化 采石活动形成宕面岩体裸露,边坡陡峭,山体破碎,没有一个良好的沿线景观格局,对游客来说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2]。对露天采矿来说,破坏矿区原始地形地貌不可避免。特别是开采技术和手段落后情况下,矿产资源规划滞后,矿山开采工作缺乏必要组织管理措施,都使大部分矿山具备这种随意乱采乱挖现象,这就导致了山体环境被严重破坏。 1.3资源严重浪费 对部分废弃矿群宕底而言,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浪费、矿石未被完全开采,这些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且矿山所在地具有大量工程建设项目,周边施工建设项目需大量回填料,但回填使用的塘渣资源十分紧缺[3]。 2治理方案编制原则 2.1坚持保护与建设措施并举 保护与建设良好矿群生态环境是当下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要环节。同时还要合理运用各种修复手段来保障修复过程顺利进行。比如自然恢复、人工重建及辅助修复等。 2.2坚持投入和产出相互扶持 首先需合理规划利用矿山废弃土地资源,用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环境问题稳定。尽最大可能做到投资力度省、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小、打力美化城市环境、展现出良好城市面貌,使人民生活水平可提高。 2.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需全面梳理与总结当地及其周边废弃矿群治理的优秀做法与先进经验,多借鉴和继承他人在治理废弃矿群问题上的有效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一边加快废弃矿群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一边,合理运用废弃矿群治理方面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使治理效果与本项目区所拥有的重点治理示范区的定位相匹配。 3废弃矿群治理目标 A县废弃矿群分布于道路可见得范围内。加上地质灾害隐患多,周边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日益恶化,因此需尽快开展治理活动。①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项目执行原则是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来按安全坡度要求进行削坡、锚固等措施操作,以此确保边坡稳定性,达到废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标准;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需对边坡及需进行绿化修复的土地来恢复其植被体系,以此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提升道路沿线景观效果,让这些废弃矿群的恢复绿化工程符合“绿色矿山”建设相关要求;③开发利用剩余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合理利用废弃矿群所闲置的、废弃的土地资源和残余、未开发完毕的矿产资源。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随国家着力治理矿山环境政策发布,各地方纷纷响应号召。治理工程效果较出彩的当属A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情况有个非常不错的开端,甚至在各个省市中名列前茅,做了良好示范。可是这样的修复与治理速度和规模相较于废弃矿山地理环境被破坏的程度,实在是杯水车薪。甚至于存在极少数的废弃矿山环境修复项目在治理时没有全方位考虑该项目是否与周围人文地理环境相结合、是否为最优治理方案,只是极大程度的压榨了生态环境收益、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博取社会关注程度,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另外,因不同类废弃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废弃原因和过程等因素,应因地制宜,使用不同规划方案进行修复治理工作。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别地形废弃矿山要布置规划出适合治理方案,这既有利于我们检测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情况,也为日后废旧矿山治理的有关设计和技术奠定基础。例如,在治理B省周边废旧矿山地质环境时,工程项目组首先要详细勘查矿山各项数据信息,遵守矿山恢复整治相关条例,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种可行治理方案。 4.1新增土地整治模式 能采用新增土地模式进行整治废弃矿山需具备如下特性:①矿山所处位置好,四通八达,交通便捷;②矿山资源被完全开采过,已耗竭,没有剩余,新添加的通行道路坡势平缓;③矿洞底面面积大,地面凹凸不平,开采废物随意摆放。对此,我们需对矿地地面做一个调整,高出部分推平,低洼区域填满。 4.2生态恢复整治模式 使用此模式治理矿山在道路视线范围内,可看见矿洞表面积大;与上面那种矿山刚好相反,这类矿山矿洞底面面积相对较小;遇地质灾害波及伤害小。对此,我们需充分利用好矿山地势特征,移植生命力强的绿色植物做恰当点缀,让矿山以另一种形式重焕生机。 4.3自然恢复整治模式 像那些开采幅度不是很大、用来通行的小路平缓无急陡坡、停止开采时间长有一定自然绿化基础、远离人们生活居住地的矿山就可利用自然恢复整治模式,保护现有绿化资源不被破坏。 4.4综合兼顾整治模式 综合兼顾整治对象在道路能见范围内,可见矿洞表面积大,且矿山范围广,开发前景好,但不足的是存在潜在安全问题。对这类矿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潜在问题,再有就是做好绿化措施,慢慢恢复本地生态。 5总结 因种种历史原因,即资金投入少、开采技术不发达和开采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废弃矿山具有极大安全隐患,景观效果也十分差,所具有的各类资源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且开采点大量也多,治理所需求的费用也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深入开展废弃矿群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须遵循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安全环境为优先,符合区域总体规划,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治理模式,使整个废弃矿群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董玮 单位: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篇2 废弃的矿山形成的矿山群的生态和景观都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而且,地质灾害也是源源不断。我们应该杜绝这种状况的出现,把存在于废弃矿山群的隐患进行消除,然后把废弃矿山内的剩余矿物质资源再一次的进行高度利用,逐步的恢复矿山群地带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景观视觉效果。因此,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废弃矿群地带能够符合当下生态建设的要求,提高它的生态价值。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多发生地质灾害。进行过采石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边坡,一般来说,这些边坡坡度都较大。还有就是矿山宕面的部分地方会变成倾斜或者直接处于竖直的状态,当施工完成之后的留下的边坡一般都比较大,而且还会有基岩裸露的情况。(2)景观效果不佳。因为进行采石之后的山体会有遗留宕面岩体裸露在外面,并且经历过施工开采之后会造成很多的地方凹凸不平,山体也会遭到破坏,从整体的外观形象上来看,没有一点景观效果而言。露天采矿的开展使得原有的地理风貌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开采的设备和技术都没有现在先进,矿产资源规划滞后,在后期又没有合理的开采组织管理方法,这就造成了当时随意开采和乱挖的状况,给该区域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3)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在矿资源丰富的地方,当开采完成之后所形成的各种废弃矿山的分布也比较密集,同时,在这些地方夏季高温多雨,废弃的矿山在雨季经常会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不但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断的风吹雨打还会加快岩体的石化程度。(4)资源严重浪费。少量废弃的矿山宕底有一些残留的矿石没有开发完全,同时也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或者是有残矿遗留并没有开采完全,这样来就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矿山的周围也有很多其他的建筑工程,周边施工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回填料,塘渣资源紧缺。 2治理方案编制原则 (1)坚持保护与建设措施并举。保护与建设良好的矿群生态环境是当下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环节。同时,我们还应该规范在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防止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在进行地质环境修复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环境,选择合理的修复手段来保证修复过程的顺利进行。(2)坚持投入和产出相互扶持。我们应该对废弃的矿山土地资源重新进行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首先在恢复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下足干劲。(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对以往的废弃矿群的恢复治理的方法以及技术进行借鉴和总结,分析优秀的治理方法能够成功的原因,并且结合该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后期处理,学习相关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保证生态环境的恢复进度。(4)坚持安全与生态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施法自然的原则,科学性的从根本上解决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对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都彻底的解决。 3废弃矿群治理目标 (1)消除废弃矿山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工程,首先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能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安全的边坡标准进行恢复施工,从而使废弃的边坡达到稳定的状态,满足废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模式。(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区域景观格局。应该对土地进行修复和绿化,恢复土壤的活性,再进行植被的栽培,恢复该区域的植被体系,然后才能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系统,从而改变废弃矿山环境的景观效果。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在国家治理矿山环境政策发布的背景下,每一个地方都积极的开启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工程。其中有一个省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很好的效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情况有个非常不错的开端,甚至在各个省市中名列前茅,做了良好示范。可是这样的修复与治理速度和规模相较于废弃矿山地理环境被破坏的程度,实在是杯水车薪。针对不同类别地形废弃矿山要布置规划出适合治理方案,这既有利于我们检测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情况,也为日后废旧矿山治理的有关设计和技术奠定基础。(1)新增土地整治模式。当废弃矿山的治理需要用到新增土地整治模式时,需要满足下面几个特性:①矿山具有良好的位置,并且交通发达。②矿山资源没有遗留,必须被完全开采过,该区域的地势环境坡度小,较为平缓。③矿洞底面面积大,地面凹凸不平。然后我们把矿地地面尽量调整到一个平面,过高的部分直接推平,低洼处则进行填土工作。(2)生态恢复整治模式。生态恢复整治模式的运用必须要保证矿山在道路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能够看见的矿洞的表面积要大。同新增土地整治模式所治理的矿山不一样,这类矿山矿洞底面面积并不是很大。到真正遇到地质灾害的时候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广。(3)自然恢复整治模式。自然恢复整治模式对于那种开采幅度小,并且所通行的道路也并没有太大的坡度的矿山地质和远离生活居住区,这种状态下的地质环境恢复极为容易,只有保证当地的绿色植被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当停止施工开采之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恢复。(4)综合兼顾整治模式。综合兼顾整治模式下的矿山情况是在道路能见范围内,可见矿洞表面积大,并且矿山占地面积广,未来的发展前提良好,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对于这种类型的矿山,我们应该把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处理之后做好绿化措施,等待其自行恢复。 5总结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内,由于当时受到开采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开采设备笨重或者是规划不合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现在废弃矿山景观效果不太好、存在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局面。矿山的开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对施工的技术的要求也较高,也较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施工开采的方案制作一定要严谨。国家提倡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废弃矿群地质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作者:李波 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篇3 矿资源的开采过程对周边环境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破坏力不单单体现在对地表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对环境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首先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因此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其次,长时间持续采矿会对周围的地质地貌带来改变,尤其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在开采过程中不单单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与此同时地下水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背道而驰,所以,矿山生态治理势在必行,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发展,因此,要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做详细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1有关矿山资源开采的特点阐述 (1)采矿作业一般是在地表进行的一种活动,并且目前的采矿技术较之前先进,因此,经过实地考察和测量开采率比较高。同时矿山是一种资源种类繁多且开采条件复杂的系统,矿山在未开采之前,其内部结构以及其具体资源类型以及开采难易度都是未知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测和研究才能确认,探测技术必须具有专业性和先进性,并配置专业人员,以确保探测的准确性和日后开采的安全性,以此方式来掌握矿山的整体信息,以便于顺利开采,同时关于矿山信息以及矿山开采信息可直接利用数字信息进行表达。(2)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在矿山开采以后,留下的痕迹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消失的情况,在开采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采矿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动态化的改变,所以,数字矿山建设与实际矿山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必须强调其精准度和准确度,以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远景。(3)当今社会,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为人类长远发展,开矿者在采矿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开矿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数字矿山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采矿前,要对矿山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对开采对象、开采环境以及其他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来确定开采方案,重点要对地下水和岩层进行了解,并模拟建立数字矿山,数字矿山是对矿山实际信息进行的数字信息还原,因此,数字矿山需要一个庞大的数字库作为技术支撑,需要有数字技术体系为其提供保障,数字矿山建设时,要做好系统和技术的分析工作,努力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实现集成和统一。 2矿山开采造成的破坏 2.1生态环境破坏 矿山的形成过程非常的复杂,因此,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矿石所含矿物质也是复杂的,并非需要开采的某一种,其中也不乏会有一些会对环境构成破坏的有害矿物质。比如:在开采有色金属的过程中,会有硫化物产生,在开放的环境里,硫化物与空气接触以后,就会发生氧化反应,使得重金属可溶性物质和二氧化硫气体产生。这些产物在经过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以后会引发酸雨,导致地下水出现污染,还会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人和动物在长期饮用污染的水资源以后,体内就会聚集大量的重金属,易于引发各种疾病和重金属中毒的情况。而重金属含量高的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时,重金属元素会富集于农作物之上,形成“重金属食物”,重金属含量过高的食物经人或动物食用会造成中毒,且重金属含量过高的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2.2地表环境破坏 煤炭资源开采,是将煤炭从地层中开采出来,因此,当煤炭资源完全开采过后,失去煤炭支撑地层会处于空心状态,出现一个巨大的洞,在土壤应力的影响下,会急剧下降导致凹槽的出现或造成塌陷,若地表存在建筑物,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煤矿开采会给水循环带来严重的影响,地表土壤出现盐碱化的问题,使局部水土出现流失的问题,从而使土壤环境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法 3.1处理污染的水资源 第一,在开采矿山时,矿区中局部地区的地下水和雨水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矿山内出现喷水的情况。小的矿物颗粒和金属成分会随着水流从矿山中流出,汇入到河流中,造成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假如四周有耕地存在,在土地灌溉时,就会给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土壤中的养分会遭到破坏,作为生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中国不同矿区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矿井涌水的原因是没有完善的系统处理。在矿区四周水质被破坏以后,给矿区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要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以控制或减少矿井涌水对周围水资源的影响。第二,对水资源信息的掌握,可采用遥感成像技术,也可采用超声波探测技术,来确定在矿区地下水源的情况,经过以上两项探测后,可将最终探测结果整理成数据信息,并依据探测信息形成水文图。第三,在详细了解矿井四周的水文条件以后,就要从水文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使用过滤仪器,将污染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对附近污染水源的处理。第四,为了确保水源探测方案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在方案制定好后,可采取新科技技术和仿真模拟操作技术,来对方案进行检验,膜过滤技术是当下最先进的水过滤技术,其主要原理就是在对水进行过滤处理时,阻绝一切除水分子以外的物资,像金属成分和矿产颗粒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统统会受到阻绝,有极强的过滤能力,可以控制矿井水的使用,减少对周围水源的污染,保护农田。第五,将水源给矿山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沉淀池、污水处理、修建排水沟等来实现。 3.2对于出现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 固体废物是采矿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源,主要是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矿物资源成分的物质,但不同的是其会对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能随意放置,若随意放置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处理固体废物时,应首先提供一个专门的区域放置固体废物,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减少灰尘的产生,防止固体废物中形成的灰尘在风和沙的作用下自由移动,这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放置固体废物的场地应进行以下处理:首先,为了确保所放置的固体废物不会穿透土壤并对下层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应对现场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抗穿透性。挖掘完基础以后,铺设沥青,接着铺设混凝土,在施工时,要想使防渗透工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铺筑沥青以后,使用仪器设备完成相关的检测工作,使其质量满足设计的标准。可将水注入开挖区域,检查是否漏水,以测试沥青质量是否合格;其次,在安装水雾喷洒系统之前,我们应考虑使用范围和位置,对其进行研究,并设计出适合这一需求的水雾喷洒系统,除此之外,在安装水雾喷嘴的过程中,应确保喷嘴每个位置的准确性,并应使用系统中的传感器设备,来控制系统使用的变化。由于固体废物存储位置出现特定的粉末浓度,传感器发出警报,中央控制器完成喷水任务,使细水雾喷洒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既能达到除尘的目的,又可以将成本投入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3.3治理与预防相结合 在矿山污染治理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防止矿山发生二次污染的危害,使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效益体现出来。在采矿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提升采矿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为矿山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矿山生态管理转型得以快速的实现。同时,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治理方式,责任落实到人,使矿山生态资源得以快速的恢复,确保能够达到原有的生态质量标准。除此之外,可采取收取保证金的方式来对采矿者进行制约,从而使矿山的生态治理工作得到资金上的支持,以实现降低采矿对环境破坏的目标。 4分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模式 4.1区域绿化 在管理矿山生态环境时,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模式是区域植被模式,做好当地绿色植物的恢复工作,使区域内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得到不断地提高,使区域植物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首先,认真开展预处理工作。在绿色植物种植的过程中,采取高效的措施处理好废弃矿井,集中处理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其次,在挑选绿色植物种类时,选择的绿色植物尽量是那些成活率高、经济价值高的植物,使其处理的经济投入控制到最低;最后,积极开展初期养护工作时,使植物的预期生长得到保证,同时做好修剪、施肥以及补苗等工作,使矿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4.2园林景观 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园林景观设计要以植被为核心,使园林的现代特色得以不断地提高。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将矿区中潜在的垃圾堆积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土壤洼地等地质灾害彻底的消除掉,使用中和剂来完成添加和更换工作,使当地的地质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使园林景观的施工需求得到满足;其次,尽量不要改变土地的性质,将改造成本控制到最少,从矿区土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景观植物,将土地起伏的特点利用好,使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得到满足。 4.3地质公园 在开展采矿活动时,采矿路线和暴露区域地质特征要顺着矿层来拓展,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地质公园模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处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在重点区域重建时,最好选择地质遗迹地区,将其转化成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南京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第二,做好辅助设施建设工作,通风管、解说牌、照明系统要尽量做到节能环保,使地质环境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4.4工业仓储 工业仓储模式属于创新模式的范畴,在实际应用时,以城市经济发展的治理为核心,改造和利用挖掘后的采矿空间,显著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搞好矿区基本地理条件调查,选择岩层稳定性强的矿洞作为重建区域,要选择运输距离短,存储空间大的洞进行改造;②根据加固隧洞改造方案进行编制,该方案涉及道路安装、照明系统设计、输电线路安装、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为满足工业仓库的要求,需要对矿井隧道进行二次加固;③加强周边景观建设工作,将土地资源损失控制到最低,使土地资源利用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5公共设施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损失也在迅速增加,在以存量资金为基础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与其他建设设施相比,对于那些改造成本比较高的废弃矿区来说,将其改造成为公共设施,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宣传性和公共福利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城市发展的体系出发,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废弃矿区的资质相结合,使用科学的开放模式,显著提升公共设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5分析矿山土地复垦的重点内容 5.1恢复农业 在采矿时,要高度重视采矿给当地农业生产建设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土地恢复的过程中,要将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具体操作时,以区域地面差异为基础,选择不同水准的测量方法进行处理。例如,山区地形起伏较小的区域,使用机械设备完成整平施工;在处理平坦地面时,采取填充的方式处理塌陷区域,以满足土地复垦的基本标准;做好土地中有机质的补充工作,同时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重点关注,确保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得到满足;从区域基本条件出发,合理的选择农作物种类,做好农业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使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5.2恢复林牧业 矿区复垦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例如地形起伏大,土壤破坏严重等问题,会加大农业恢复难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固有的想法,不能一味追求复农,也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实施牧业或林业项目,农牧业的复垦项目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首先要在矿区进行植被覆盖,当植被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后便可实施放牧,以此方式来改善矿区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关键是能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在实施时,要全面了解区域中基本的环境信息,对地形情况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信息准确测定,假如该区域的有机质含量不高,则需要在植被之前补充有机质;其次,参考区域生态模型的相关内容,做好区域中生态环境的重新建设工作,使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最后,放牧频率和数量的把控一定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之内,以免出现二次生态破坏,以此来提高林业和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 5.3恢复区域渔业 目前,采矿活动的主要区域为地表层,在土壤和岩石开挖以后,地面会有凹陷的情况发生,在地面恢复时,将这些区域改变成为鱼塘,使区域岩层上捕鱼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详细分析该区域的地质情况是不是符合渔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渔业养殖区域选定以后,要将辅助设施准备齐全,确保渔业发展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此外,应选择渔业品种,鱼可尽量选择经济收入高且易于繁殖成活率高的品种,降低渔业养殖的风险。 5.4推广旅游业 矿区的复垦不单单可以开展种植栽培一系列的农业活动,同时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矿区旅游业的发展,其最关键的就是要根据矿区的自然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来综合性的对其找到合适的定位,目前来看,游客已对千篇一律的景点产生审美疲劳,特色旅游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而在矿区实施发展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件讨论热度比较高的项目,加之土地合理化的使用,做好功能区域的划分,详细划分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植物园等,突出区域特色,以便于吸引更多人群,最后要整合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突出特色,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并且景点的服务要充分体现出来,服务体系也要完整的建立,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 5.5恢复水源活力 在现实情况中,恢复水源活力十分重要,在开采初期,当与地下水发生冲突时,采用降水排水方式改变地下水流向,从而带来与当地水资源供应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在恢复过程中,注意要恢复地下水运动的原始路线,并修复坍塌区域,以恢复当地的地下水供应。水厂可在矿区基础上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处理后的水,可直接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以此方式加快矿区水资源的循环,加快矿区水源恢复自然状态的速度。 6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落实矿区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尤其是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要对矿区土地复垦的问题加倍重视,同时在对矿区环境实施整改时,要深入研究矿区的环境特征以及地理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改善。对矿区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对矿区土壤的恢复能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和实现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要加强对矿区土壤的治理和提高土地的恢复效率,还需要借助更先进的技术和培养更专业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员,来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的效率。 作者:鲁尚斌 单位: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矿山地下水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医院财务管理篇1 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2015年以来,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提出,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为了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从2019年1月1日起取消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统一施行《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政府会计主体编制全面反映运行成本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并同时编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政府决算会计报告。这正是从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出发,全面提升政府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和有效性,进而提升政府主体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也是此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亮点之一—“双报告”报表体系设计的方向。 2政府会计报表的特点 2.1报表体系结构的完善 政府会计制度首创了“双报告”的会计报表体系。通过对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核算方法实现在一个会计核算系统同时生成一套政府财务报表和一套政府决算报表。政府报表体系结构的完善全面反映了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部门、单位会计报告质量。(1)政府财务报表。政府财务报表是依据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主要包含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和新增净资产变动表及报表附注。目标在于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权利、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使用者的决策和管理。(2)政府决算报表。政府决算报表是依据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依据,有助于使用者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和评价。 2.2报表内容的优化、调整 政府会计报表因会计要素、核算基础等变动,比较原医院会计报表在结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和优化。(1)资产负债表。报表在结构和格式上没有大的变化,只在净资产类项目上有调整,将医院资产负债表中事业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和科教项目结转(余)余额归并入累计盈余科目;根据核算方法的变动增加了长期投资权益法调整及无偿调拨净资产项目。(2)收入费用表。报表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在编制的格式、范围有明显的变化。医院收入费用表将财政补助项目收支与科教项目收支单列于当期收入费用外,其收支结余报表反映方式类似于专用基金。而政府收入费用表将财政拨款收入、科研收入全部纳入当期收入,同时政府会计取消了一级科目财政项目支出及科教项目支出,并将其支出归入当期费用,不再单独反映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科教项目收支结余。政府会计收入费用表在格式上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医院全部收支构成及盈余情况。(3)成本报表。根据财政部下发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公立医院应编制月度和年度编制成本报表,具体包括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和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其成本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填列编制。(4)现金流量表。该表从“日常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汇率变动影响”四大类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反映公立医院在某一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通过对现金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的分析,能帮助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主体现金创造能力和现金偿还能力做出预测,更合理、有效地安排使用现金。与医院现金流量表在编制内容和格式没有变化,只是对部分科目名称做了调整。(5)净资产变动表。该表是新增的年度财务报表,编制内容为净资产各个组成项目金额的变动情况,是对资产负债表净资产的动态反映。(6)报表附注。报表附注是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列示的项目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同医院财务附注说明比较,在结构、格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政府会计报表附注主要以表格加文字的方式披露重要项目的明细信息,同时要求对披露内容进行细化,如需按经济分类披露费用信息,需披露本年预算结余和本年盈余的差异调节过程等。(7)新增政府决算年度报表。新增政府决算年度报表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这三张报表在结构和内容填制上比较简单,可直接根据预算会计填列编制。反映预算单位某一年度预算收支结余变动状况,能便于主管部门对财政资金预算投入、支出情况的掌握和管理。 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医院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2011年7月1日起公立医院施行医院行业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而医院的主管部门及各级行政单位执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由于核算基础、口径的不一致以及行业的独特性,医院在实际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中,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3.1部门和政府报告质量不高 医院会计报表基于医院特有的业务运营特点而设计,其内容能直接和详细地反映医院的财务运营情况,但部门决算和政府财务报告为通用性报告,不能具体反映各行业特点的会计数据,因此在编制时部分数据不能直接引用医院会计报表,需要进行归并调整,而归并口径和方法的不统一容易导致上报报表的质量不高。 3.2预算编制合理性、科学性不足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深化改革,公立医院全面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需编制年度预算上报主管部门并纳入财政预算一体化平台。通常预算编制采用滚动法,数据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报表,而财政预算平台是指标收付实现的确认,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很好地起到预算执行、监管的功能。 3.3会计信息不完整导致决策运用的限制 首先,医院会计制度要求编制财务附注说明,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重视报表数据而轻视对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的编制,导致医院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充分。其次,公立医院是政府预算单位,医院会计报表只反映了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的数据,缺失预算会计数据,导致医院会计信息的不全面。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会导致决策者和报表运用者对医院运行和发展的评价受到限制,不能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目标。 4政府会计报表在医院实际工作中运用的预期效果 4.1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决算报告的质量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遵循归并统一原则,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或共性业务会计处理,以及单位财务报告信息和决算报告信息的可比性出发,归并统一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报表设计和填制上力求内在一致,提高了各部门、各单位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立医院纳入政府会计主体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其目的之一就是统一同上级部门的报表口径,提高部门决算报表的信息质量。 4.2推动预算管理的实施 政府决算报告解决了公立医院预算数据缺失的状况,为公立医院编制年度预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预算编制的合理、科学能使预算执行更为有效,便于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将倒逼公立医院加快对预算管理的建设,是推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契机和基础。 4.3提高会计信息运用的有效性 政府会计报表体系的建立,在内容上更全面地反映了财务及预算会计要素和重要会计事项。并通过附注对会计报表事项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披露,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使决策者和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更有效。 5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公立医院加强财务工作的建议 5.1夯实会计基础核算工作 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运用了“双基础”“双分录”,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和方法、凭证填制等方面相较医院会计制度的核算更为复杂。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直接影响着会计报表的数据,因此加强对基础核算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确保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5.2重视原始会计数据获取质量 公立医院因体量大,业务内容面广导致会计数据量大而繁复,获取真实、可靠、充分的原始会计数据是准确、真实核算各项具体业务的基本依据,财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数据采集的质量监控,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质量。从外部取得的原始会计数据应该保证其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应重点加强对外采购流程、合同的管理。对于内部获取的原始数据应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加强对医院内部流程的优化和内控制度建设。 5.3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和深入,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也逐步从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发生着转变。因此,加快建设医院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是推动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基础,是提升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5.4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价管理体系,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成本费用,使医院社会效益最大化。首先,医院要重视预算编制,结合医院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确立收支预算。其次,应严格按照预算法规认真执行预算,并做好预算执行监控。最后,推动预算绩效考评实施,提高全院上下参与的积极性,使预算做到真正的全覆盖。 作者:王晓萍 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医院财务管理篇2 伴随着我国当前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冲击,在新环境下,面对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变化,如何提高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当前公立医院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当前现阶段下政府会计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的不断变革,导致政府的会计制度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在会计制度变革之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会计控制工作中也开始执行新的管理制度,取消了原来《医院会计制度》。政府对于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在逐步的发展和施行中,不断进行着改进和调整,在调整中对于实现新旧制度的衔接也做出了相应的说明,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明确新旧制度衔接中的问题,将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到位。当前我国的财政部在发布了新型的政府会计改革措施的同时,又发布了相关的文件,宣布自2019年起,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不再执行,在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也要进行一系列的财务管理的调整,以适应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革,这就要求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我国当前的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调整。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于医院财务核算的影响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应该进一步适应政府会计改革制度的变化,变革进一步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的复杂程度,从医院的长久发展上看,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在财务核算上的影响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但就当前的医院的财务管理而言,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所受到的影响,无疑会增加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往往会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在财务管理平行记账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需要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种职能,因此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充分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的联系进行加强,进一步发挥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平行记账带来的优势,同时由于公立医院运转中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在一定层度上增加了财务核算工作开展的压力。 (二)财务报告的影响 由于公立医院在财务上因为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需要在制定符合自身的决算报告以及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要放弃以往所指定的财务报告模式与方法,根据当前的会计规定,对各个财务报表进行重新编制,制定出最终的财务报告体系。而新财务报告的重新编制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有助于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的优化,推动公立医院的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而且新增的财务报告在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中,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时也有了一个有效的依据。但从当下的情况而言,财务报告的重新编制,会使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提高相应的工作负担。 (三)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记账的优缺点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采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记账方式的优点方面。采用并行记账方式对于有效实现财务和预算的双目标能够得到很大的保障,在开展财务管理中实行并行记账方式在原始的数据凭证中原始的数据资料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割,在财务处理数据上由于采用并行记账方式数据重复率比双轨并行方式要少的多,并且在操作方面具备很强的便利性。在财务管理中采用并行记账方式缺点上,就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工作量会比较大,同时在并行记账理论方面出现了解释不通的现象,在实际执行中不完整的预算制度会导致无法进行会计平衡体系去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和稽核。在财务收支方面容易出现漏洞。 三、政府会计改革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有效应对措施 (一)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政府会计改革是在会计财务上的改革,所以对于公立医院下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着很大的冲击。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变是需要具体的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实施,所以这就对我们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有了一定的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政府会计改革这就需要我们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在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下,适应具体的新工作。 (二)构建新型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在政府会计的改革过程中,国家不仅对会计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同时还积极倡导相关的主体能够进行自身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医院财务管理中应该结合新发展时期的要求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流程措施的制定,不断完善医院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三)升级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新旧制度转换衔接 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开展中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公立医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新会计政策实施的一些具体细则和内容,加强对新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发展完善,同时对医院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改造和优化升级,在新发展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进一步的进行信息化的强化建设,同时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应该对系统建设中不断强化双系统的建设,在财务信息管理中应该基于信息化方面管理的特点,实现双要素和双基础的设计,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是管理既能满足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具体就算要求,同时又能实现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发展时期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发展目标。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升级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应该结合相关的政府财政改革工作开展指导部署,来进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制定,同时在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会计科目应该和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形成相互适应的改革发展关系,在医院财务管理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将财务管理中会计预算体系的完善发展作为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应该对财务管理改革中相应增设的会计和会计科目体系加强会计工作开展规范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医院经济效益发展管理中应该根据财务资金分类类型来将支出经济进行分类。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不断规范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开展规范化要求,同时通过规范标准的进一步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适应政府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应该进一步的将财务管理中新旧制度之间的对照进行充分的整理,根据工作开展的要求将新制度中需要突出的内容进行针对化的制定。 四、小结 随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也有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公立医院,要针对政府会计改革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同时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以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改革。 作者:黄斐斐 单位: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 医院财务管理篇3 一、前言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很大。取消《医院会计制度》,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也必然会相较于之前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的实施在会计要素、会计内容、核算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均有大的变革,公立医院将面临巨大挑战。要求医院必须对其财务管理制度及其方式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作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调整。 二、当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1.对于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革。要想更好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就必须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现状进行具体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重构了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在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模式是其中的核心,改革要彻底,就必须对核心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革。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形成的较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已经落后的方法以及核算模式仍然被使用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推陈出新,摒弃旧的会计核算模式。具体做法为分离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和预算会计决算报告功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全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此来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政府改革进程。 2.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改革管理体系。在过去会计制度下,没有明确统一的行业规范以及管理体系。现阶段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本次改革制定了一个基本准则,从宏观框架上对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了支持。在新的管理制度的条件下,会计制度以及会计行业将受到全社会的监督。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医院的财务核算相对应的发生改变。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对于当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具体的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变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这项制度是由事业单位自己编订制度,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使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2012年医院统一执行《医院会计制度》,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改革之后,医院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国家补充规定以及衔接规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财务制度等多个规范作为标准,制定了全行业内部统一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为指南。除此之外,变化还体现在核算项目出现了变化,在当前的改革条件下,医院的核算科目变得越来越详细,不再像原来笼统地记录每一笔账目。而原来一些冗杂的,复杂的琐碎的项目也被合并成一个项目,核算的科目的变化越来越科学,这样可以使得医院的财务数据准确有效。但是医院并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现状,需要结合医院的自身条件以及现实状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以及改革。 四、医院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1.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体系。我们要制定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章程。每个医院由于其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相应执行的财务管理章程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来进行科学制定。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对于先进的思想要进行适当的改造。规范和统一医院的会计核算,为医院财务人员提供会计核算及财务类的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检查工作质量控制的规范体系。且要定期的对会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其思想不掉队。避免出现因为一己私利而导致医院的利润受到影响的现象的发生。对于监督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将工作与实践相结合。 2.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管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于医院内部人才的培养及管理。要提高相关会计人才的素质,对于政府的会计改革进行集中的学习,能够让他们把握当前时代发展潮流,更好的进行工作,并且要不断提高他们工作的能力及工作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是核算工作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对于人才要进行管理,通过提高待遇来吸引人才,使得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被投入使用,为医院的工作增加活力。 五、结语 当前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医院财务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解决,让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的具有效率。同时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以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雪晨.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9(6). [2]张笑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9(2). [3]赵艳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9(11). [4]彭湘俊.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J].事业财会,2019(4). [5]张立群.探析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6]孙瑛琪.会计制度改革之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变化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36). 作者:张进 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农业经济管理篇1 农业大数据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大数据理论、技术以及方法等在农业生产管理领域当中或者是涉农领域当中的实践与应用。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对推动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正处于探索阶段,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有着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未来也必将成为领跑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关键性技术,大数据技术同农业的有机结合有望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的加速器。 一、发展农业大数据的现实意义 农业大数据对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的引导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更为精准的方向。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精准农业 农业大数据所覆盖的农业生产各个领域中的全部基础信息和基础数据是我们开展科学的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大数据即大样本,对准确把握农业生产规律提供扎实的参考数据,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实行以高效集约为特征的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分析农业生产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作用,从海量的农业数据中理顺出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有效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试错成本,确保农业生产决策的准确性。精准农业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方面的提升,更是经济方面的提升。同样的生产资料,运用农业大数据的精准农业能够比传统的农业生产出更多的产量,农业生产效率更高。 (二)打通数据通道,提高资源优化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重新赋能,为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引擎。传统的农业产业链中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生产环节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相互信息割据,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非常缓慢,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将彻底打破信息割据的局面,使得在农业生产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涉及的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科学合理、有章有序地存储在统一的云数据库中,进一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确保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环节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打破传统的信息孤立,共建数据通道,共享数据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充分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提高市场资源的优化。 (三)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宏观调控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同市场端的高效对接,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提升了农业宏观调控的正确性以及管理决策的精准性。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科学地发挥出其对于市场走势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对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以及管理决策方面作出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宏观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这对于推动农业供需结构的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生产从总量、区域、结构等方面的平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能。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政府端“看得见的手”对农业发展的宏观引导作用及市场端“看不见的手”对农业发展的微观引导作用,为提高政府的农业行政管理、创新“三农”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推动农业营销,打造农业品牌 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销售环节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更精准地洞悉市场的需求偏好,这为农业精准营销提供了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喜好等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消费端的动机、目标和目的,这些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都是建立在对海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农业大数据对农业营销的指导作用更多是从市场端出发,尊重消费者的意愿扩大农产品精准营销的覆盖范围。同时,借助农业生产前端的大量生产数据的积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行科学种植、精准种植、源头可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立消费与生产之间的互信关系,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黏性,打造农产品品牌,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推动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农业农村资源整合与配置,加快农业数据的整合与开放,扩大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场景,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构建农业产品数据库,预警市场风险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建立关键性、特色型的农产品大数据库,发挥出大数据对农产品的监控预警以及指导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重要农产品数据库,可实现地区关键农产品的整体监控,包括品种、分布、总量等方面的监控。利用遥测技术、统计采集以及渠道采集等汇集农业数据,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共享。在农产品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脱敏整理、建模分析等,以市场端为引导建立科学完善的关键性、特色型的农业市场监测指标体系以及预警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精准判断市场走势,及时对农产品市场的运行风险进行预警。面向农民及时发布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解决农业生产端与市场端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农民对农产品市场情况的了解普及性,为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以大数据库为切入,实现跨界融合 农业大数据库(平台)是提高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更为深刻。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统筹共享全产业链大数据资源,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与农业产业的跨界融合,打造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现代化新型农产品、营销新模式以及农业新业态等。例如,农民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实现交易,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所以,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将农业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实现诸如土地信息、生产信息、交易信息、经营信息等产业链信息的共享,为实行精准农业、规模化种植等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大数据深入挖掘与分析,为建立智慧农业提供支撑 以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为特征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智慧农业的发展为物联网、智能化装备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的建立、应用与普及。从整体来看,智慧农业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同时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现代化农业的建立提供了引擎。当前,已经有众多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相继应用在了农业生产领域,这些智能装备可以实现从农业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各个环节的监测。可以说,农业大数据与智能装备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的智慧化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大数据安全溯源体系,打造可信赖的农业品牌 食品安全关乎国家战略安全,其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键一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农业领域中,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跨界融合,都离不开以农业大数据作为后盾支撑。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在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对各类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各阶段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信息管理、条码打印、数据上传、辅助决策等。通过建立的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消费者可以从互联网端入手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溯源,真正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可溯源,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共享经济发展,盘活闲置资源 如今乡村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受大众欢迎的消费趋向,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洞悉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这为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为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市场依据,所以大数据促进了农业农村的旅游发展。近年,共享经济频频受到关注。在农村,共享农庄模式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主要选择,这种模式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好的模式,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可持续化等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了契机。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大数据将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将农村的闲置资源进行再利用,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与消费市场的供需关系,将不确定的流动性转化成为持续稳定的收入,从而激发乡村活力,“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支撑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结语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农业大数据正在与农业经济管理深度融合,这将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作者:梁月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篇2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已经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特别是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随着当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农业规模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产生了很多的数据,数据处理难度也相应增大,若是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应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所以,将农业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之中是现在乃至今后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虽说中国目前的农业逐步完成转型,并已经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了应用,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在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不对称问题,无法确保信息的有效运用,这就导致农产品流入市场之后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难以发挥出农产品科研方面的价值,甚至有可能使得市场中囤积着大量消费者需求较低的产品,加大了经济的支出成本[1]。 2农业大数据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2.1推动农业科学的发展 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农业不只是为人们提供粮食,它同时也是与农业相关产业的基础。总的来说,农业生产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配合,而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是因为生产者与自然这两个方面。依靠自然以及生产者,这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至今已有千年之久,是从祖先手里一代代传下来的,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农业生产,并不能很好地满刘运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沂276618)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对于当前的生产来说,需要更为现代化、更为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大数据应运而生。农业大数据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及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性,并且可以实时地掌控农业生产的情况[2]。 2.2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在自然因素方面,有土壤、温度、天气、农作物品种等,同时还有着一些社会因素。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农业之中,为农业方面的产出发挥了极大作用。另一个方面,在农业中应用大数据,可以做出相应的预测,分析出未来的趋势,提前做出准备,进而就能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对农业生产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例如调整化肥的施肥情况、农作物的种类等,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农业大数据也能够进行实时的转变,并由此来选择更加优质的技术方案,让农业的生产者能够更加科学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3]。 2.3帮助农业进行升级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升级转型的阶段,农业也处在升级转型的阶段,传统型农业逐渐向更加现代化的农业迈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完善,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替代传统的生产技术,并且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辅助,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减少各种不利影响,并且可以实时地利用数据处理问题。如,利用科学技术按照相应的环境去制定合适的种植方案。 2.4推进农业政策的发展 当前中国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政府数字化发展,为政府应用大数据技术处理信息打下了基础。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政府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帮助政府进行高效准确的决策。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能关键在于科学决策水平和决策效果。故而,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政府在农业方面进行准确科学的决策,也能够应用大数据带来的优势,实时观测农业生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进而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农业大数据,首先需要政府对大数据技术有着明确的了解,打破原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同时为农业的信息建立一个新的媒介,为农业生产获得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支持。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要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要了解大数据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对农业大数据有着足够的了解,才可以把农业大数据更加科学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达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3.2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束缚。而要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首先一点,相关的农业科技企业可以结合农民耕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种植服务方案,比如在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农民提供相应的农业生产数据,例如土地的面积以及年收入情况等,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为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农民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种植最合适,需要种植什么品种,甚至是多个品种混种时的比例等信息,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种植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3.3创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要想通过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生产给予支持,同时确保农业经济实现增长,就应当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这就需要农业大数据人才的支持。而政府要建立企业与农业之间的互助协作,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农业大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完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对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体系,确保对农业大数据的合理应用。 4结语 总的来说,应用农业大数据可以很好地帮助转变农业生产模式,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过渡,而同时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农业大数据给农业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发挥其自身优势,构建完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企业之间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注重对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刘运资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篇3 0引言 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大数据管理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并成为趋势,现在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农业也是如此,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当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农业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动农业经济又稳又快增长,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借助农业大数据的作用将其应用其中,才能有效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当前我国农业大数据的发展状况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当前的发展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其前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了更好的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条件。其能够有效地从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对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掌控。农业大数据具有多样性、价值性、大量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像气候条件、土壤因素等。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大数据应用其中能够更好地对农业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良好的分析、统计和研究,给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及时的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加以指导解决。 2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其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首先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现代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农业管理中可以促进农业类型的转变,将原先单一型的传统农业向着知识型的信息农业发展。在平时的生产经营个个环节当中,能够及时的收集在这过程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给农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工作的有序运行,还极大地节省了成本、人员和物力,实现了生产要素之间的最优结合。除了这些,大数据还具有信息共享的作用,这一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生产和销售的发展,使资源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2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另外,将农业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可以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大数据技术作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辅助,可以及时的将收集到的种植信息和气象信息提供给人们,为农业种植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大数据收集到的各项信息变得更精准,这种精准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使农产品的产出率获得提升。 3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培养专业化高质量人才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首先体现在专业化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在当前发展中,要想更为有效的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发展,高素质的优质人才是不能缺少的,这不仅是从生产角度分析,更是站在企业和政府层面上来看。其次,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定期组织其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培养专业化的高质量人才,为我国的农业大数据建设提供帮助。 3.2促进管理升级 因为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应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水平,促进管理升级。应用大数据将农户和农业市场之间的生产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户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这种方式对于播种和收获的时间会更为精准,促进农作物产出率的提升,也能确保农作物质量。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的掌握,使管理过程变得更加科学。 4结语 总之,将农业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作者:牛应芳 单位:中庙镇政府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篇1 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虽然施工工艺相对不太复杂,但是由于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既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现结合甘肃平凉城区污水回用工程施工中市政排水管道的实际施工经验,对市政管道施工中的质量如何控制进行探讨。根据市政管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可将施工的全过程分为管道铺设前的准备、管道铺设和施工场地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工程是: 1管道铺设前的准备 1.1道路的拆除与恢复 城区管道施工时,将有一定数量的既有路面被破除。根据平凉项目的情况,沥青面层和混凝土路面的恢复将由施工单位来施工,并按照甘肃省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路基质量,施工时要求管道在道路上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开口宽度,并用白漆标注出开挖线,用切割机将路面切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挖掘机开挖,路基稳定砂层合理堆放以备回用,余土由自卸车运至弃土场。管道施工完成后,沟槽回填质量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该工程管顶上500犿犿内回填素土,采用电动轻夯机分层夯实,以外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回填时每层虚铺土层控制在250犿犿以内。每层夯填完成时,专职实验人员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根据原道路结构情况,进行道路恢复。 1.2地上、地下公用设施的保护 管道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及时采用支撑,以免造成滑坡、塌方。开挖边坡及支撑形式要交项目监理审查,得到认可后方能施工。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时应上报防止其下沉或变形的措施、加固工程计算书及图纸,并交项目监理审批。某些地段需要排水,以使开挖人员始终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排水过程不得使地面产生过大的沉降,影响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及电线杆、灯杆附近开挖,采用钢板桩加固。在高压线下开挖时,挖掘机要求不在电线正下方工作,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在公路边上开挖沟槽,在靠近公路一侧设立安全和警告标志,如护栏、路障及危险旗,在夜晚悬挂红灯。开挖过程中,遇有电缆、管道或其他构筑物时,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会同处理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尽量临时迁移;如无法迁移,必须挖出使其外露,并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 2管道施工 2.1沟槽开挖与支护 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两台0.6犿3轮胎式挖掘机、一台75犽犠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两台自卸汽车。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2.2管道安装 1)管材的选用和检查。管材及主要配件由选定的合格制造商提供,管材进场后,由施工方材料工程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验证。当外观检查不能确保管材的质量时,进行内、外压试验。进场的管子必须是经过专业实验室批量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的产品。2)下管。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采用8狋轮胎式吊车下管,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1犿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入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 2.3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1)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2)闭水试验的方法。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监理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犿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犿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施工场地恢复 3.1管沟回填 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管道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检查井回填前先将盖板坐浆盖好,并通过测量保证标高准确后,井墙和井筒周围同时回填。管沟回填前清除槽内遗留的木板、草帘、砖头、钢材等杂物,且槽内不能积水。将所有回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其最佳含水量附近(其差值不超过40%)。还土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管腔两侧也同时进行。工程完工后,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达到监理认可的程度。并维护上述地面直至缺陷责任期结束。 3.2路面恢复 1)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犺~3犺,在水泥稳定砂基层上用汽车式沥青喷洒机浇洒透层沥青;在与路缘石、雨水口等其他构筑物侧面浇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液体慢凝1号或2号石油沥青或用60号石油沥青与汽油掺配而成。在路面接槎或与检查井、雨水口接触处应涂刷一层薄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现场应设1人~2人来回检查,防止车辆、施工人员及其他机械碰撞支撑杆或钢丝。摊铺前将熨平板预热15犿犻狀~20犿犻狀,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应使高度为各层的厚度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使熨平板与路面横坡一致,然后在全宽度范围内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当接着已铺好的沥青层铺筑时,应量出横缝处新铺路面的实际厚度,再乘以各层的松铺系数,确定在已铺路面上应垫的高度。再在全宽度范围内垫5块木块,使熨平板放稳。开始摊铺时,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应不低于130℃。调整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使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80%以上的初始密度。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合设备的生产能力和热料仓的贮料数量、运输距离、配备的运输车及压实能力来综合考虑;更重要的是应使摊铺保持匀速,连续不间断地铺筑。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主要措施。2)沥青混凝土碾压。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初压主要是为了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起稳定作用。由一台犆犆21光轮振动压路机完成。静压、振压各一遍。振压用高频率低振幅,速度为3犽犿/犺,紧跟摊铺机,尽量少喷水,坚持高温碾压,一般初压温度在130℃~140℃左右。复压主要解决压实问题。复压开始温度应在100℃左右,通过复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压实度。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一台犇犇110光轮振动压路机和一台16狋轮胎压路机完成。将轮胎压路机加重至16狋,轮胎气压调至0.5犕犘犪,使各个轮胎气压相同。犇犇110振动压路机采用高频率,低振幅振压两遍,速度为5犽犿/犺,再由两台轮胎压路机各压3遍,共6遍,速度为6犽犿/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两台16狋轮胎压路机各压4遍,共8遍,速度为5犽犿/犺。终压主要是消除压实中产生的轮迹,使表面平整度达到或超过要求值,碾压终了温度应不低于70℃。沥青路面边缘压实时应先留下30犮犿左右不压,待两个压实阶段完后再压,并多压1遍~2遍,靠路缘石处压路机压不到时,用振动夯板补压。经过终压后,由专人检测平整度,发现平整度超过规定时,应在表面温度较高时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壅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边缘、接头等,应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趁热压实。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他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驾驶员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检查。压实完成12犺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作者:李光泽 张国力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篇2 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城市的基础排水管网系统,分布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数量大,尤其是污水管网,在现代化设施、工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处,都存在着排污管道.因此,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其使用功能的完善性,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其质量的优劣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着城市防涝及防止地下水或土壤被污染的生存问题,同时,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属于隐蔽工程,存在着维修费用大,甚至于无法进行维修等弊病.所以,确保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现状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应保证管道不裂、不漏、排水畅通、不倒流水,管道之上或检查井周围的地面或路面不发生沉陷、变形.但由于施工中的管理和操作失误,常产生一些质量缺陷,使得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质量不容乐观.一是因为从事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比建筑工程少得多;二是贯彻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水平相差很大;三是市政排水管材,尤其是小管径的素混凝土管,生产厂家多且杂,混杂有不少的劣质管材流入建设市场.再加上近年来,建设工程大量使用民工,一些企业施工管理力量薄弱,又缺少熟练的市政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造成施工质量粗糙,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施工企业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增强预防质量通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尽量消除质量通病的出现,确保工程质量. 3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3.1管道位置偏移 (1)表现形式:中线位移超标、管道反坡、管道错口.(2)产生原因.①测量差错:施工人员施测时,读数误差过大,引用高程错误.②施工变形:管道挂边线安装,挂线出现松弛,致使井段中部出现缓弯;浇筑混凝土管座时,单侧灌注高度过大,将管道推动移位;管道胸腔回填土,双侧夯填高度不一致,导致中线错位;意外避让原有构筑物,产生位置偏差.③管材不标准:管材质量不一,管壁厚度薄厚不均匀,造成管道内径偏差过大,施工时易产生位移. 3.2管道渗、漏水 (1)造成后果:地表沉陷,水土污染,甚至于管道断裂,影响正常使用.(2)原因分析.①管道基础问题:基础不均匀产生沉陷,或槽底土基被水浸泡,土质变软产生较大变形,造成局部积水,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②管材质量原因: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有蜂窝,抗渗能力差,产生漏水.③管道接口施工质量问题:接口施工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水泥砂浆抹带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空鼓、脱落;接口不严;钢丝网偏移;抹带砂浆质量不稳定;管带与管座结合不严密;平基管座接口处混凝土不密实;冬季施工保温养护差;接口填料不合适等.④检查井施工质量问题: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与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⑤预留支管处理问题:预留支管未封堵或封口不密实. 3.3检查井变形 (1)产生的影响:地面沉陷不平整,影响使用质量.(2)原因分析:检查井基础未浇成整体,降低了整体承载能力,造成井墙掰裂;砂浆和易性差、砌筑砂浆不饱满,使井墙竖缝内砂浆不实或无砂浆,造成空缝、通缝、鱼鳞缝,影响整体强度;井室抹面空鼓裂缝,腐蚀性气体及水质,侵蚀砌体降低强度;圆井收口不均,受力不匀,造成表面不平,井盖坍塌. 3.4回填土沉陷 (1)产生的后果:地表凹凸不平,沉陷处易出现地表积水,影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2)产生原因.沟槽填土局部地段或部位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含水量控制欠佳;沟槽内积水、淤泥、有机杂物没有清除;碾压夯实时,局部漏夯;松土回填,未按要求分层夯实或超厚夯实;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夯实未达到标准要求. 4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管道位置偏移的控制 (1)施工前要按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大小,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2)采用挂边线安装管道,管子半径高度丈量要准确,挂线要绷紧,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检查.(3)浇筑管座前,要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将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实后,两侧再同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防止振捣器与管子碰撞.(4)回填夯实两侧同时进行,其高差不得超过300mm.(5)意外遇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6)严把进场管材的质量检验关,对个别规格超标,管壁厚度偏差过大的管材,施工时要控制使用. 4.2管道渗、漏水的防治 (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受水浸泡的槽底土基,应进行换土处理,挖除松软土层,用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2)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要进行槽底部排水和降水,保证干槽挖掘.(3)管材质量要符合设计标准,应有质检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外观无松散、蜂窝、麻面现象,对有问题的管材应进行有效处理方可使用.(4)选择合适的接口填料,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5)冬季施工,要覆盖进行封闭养护.(6)检查井砌筑前封堵预留支管,砂浆标号不低于M7.5,并具有良好的稠度. 4.3预防检查井变形 (1)检查井基础与流槽、管端基座要整体浇筑.(2)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内外抹面要全面,并注意养护.(3)要保证检查井的砌筑质量,控制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4.4保障回填土密实 (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式机械.(2)填料中不得含有碎砖、100mm以上的干硬土块及粘土块和冻土块;含有的淤泥、树根及其腐植物要清除彻底.(3)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实器械,以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4)检查井周边应有机动夯、人力夯补夯措施.(5)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潮湿的填料应晾晒后再分层填筑压实.(6)对于局部小量沉陷,应将土挖出,重新分层填筑夯实;面积、深度较大的严重沉陷,除挖出夯实外,还应会同设计、建设、质检、及监理等单位共同检验管道结构有无损坏. 5结束语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是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其质量的优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作者:李章珍 卜娜蕊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篇3 1工程概况 南宁—吴圩机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犖犗.2合同段是南宁市机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子工程,于1998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工程投标单价为8000万元。工程起点为犓2+400,终点为犓3+016.55,全长616犿,其中100犿为桥梁工程,桥梁横跨南防铁路干线,工程各项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犽犿/犺;设计荷载:汽车—超20设计;挂车—120验算;设计洪水频率:1/100;抗震设施:桥梁按Ⅵ级简易设防;道路宽度由100犿过渡到60犿,机动车道为双向六车道。工程于2000年9月28日竣工通车,对该工程排水管道的质量控制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2开工前的质量控制 2.1熟悉图纸 1)会同甲方、监理方进行了三方图纸交底;2)结合图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本工程的基本全貌;3)依照图纸确定的桩号走向水准测量复测一遍,避免出错;4)每隔百米左右设置一个水准高程参照点,建立准确的水准高程控制网,便于对管道施工进行测量。 2.2排除故障 开工前,除保证三通外,还结合管线走向及施工开挖工作面和堆土堆料所占场地与地形地貌、地物、交通问题等因素,对任何妨碍施工的因素都做了详细的书面记录,聘请有关单位或部门协助排除。另外,由于管线有时与城市道路交叉等,这些也在障碍排除的范围,开工前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研究解决。 2.3施工放线 放线前必须做好严密的准备工作,可利用电脑犆犃犇软件输入道路中桩坐标绘出中线图,然后根据管线距中桩距离在软件中自动计算出该段工作面各个井位的犡,犢坐标,再根据各个井位坐标,利用全站仪现场放出各个井位。这样做不仅速度快,而且又能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另外,打桩撒灰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后因开挖受限制,开挖面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塌方伤人造成事故。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选购合格的排水管材 1)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管材,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2)要重视管材的外观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 3.2认真测量放线 不得擅自变更管道走向,并且要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测。若遇建筑物须避让时,建设方出具设计变更,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相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3.3沟槽开挖 在沟槽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边坡塌方,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沟槽断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质量问题,为此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1)防止边坡塌方。施工前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实施支撑的直槽槽帮坡度一般采用1∶0.05,对于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妥善安排堆放位置,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其最小距离应为1.0犿。2)控制沟槽断面。在确定开挖断面时,考虑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断面合理。3)防止槽底泡水。雨季施工时,施工方在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在一些必要的地段还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槽内,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槽底应留20犮犿土层不挖作为保护层。4)防止槽底超挖。使用机械挖槽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20犮犿土层,待人工清挖,如遇超挖,则采取以下措施:用碎石(或卵石)填到设计高程,或填土夯实,其密实度不低于原天然地基密实度。 3.4抓好平基管座的施工 主要技术措施有:1)在沟槽内有积水和淤泥的情况下,先将沟槽彻底清除干净,清除淤泥,并铺设砂垫层,保证干槽施工,如果槽内有地下水则采取排水措施。2)严格控制平基的厚度和高程。在浇筑混凝土平基前支搭模板时,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弹线高程,在确认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以保证管座厚度。3)检查管座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杆的支撑点不能直接支在松散土层上,加垫板或桩木,使模板能承受混凝土灌注和振捣的重力和侧向推力,确保不跑模。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下料,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对混凝土振捣要密实,防止出现蜂窝、孔洞现象。 3.5管道安装 1)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施工前根据图纸和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子伸进检查井长度及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2)严格控制管道的顺直度和坡度。安管时要在管道半径处挂边线,线要拉紧,不能松弛;在调整每节管子的中心线和高程时,要用石块支垫牢固,相邻两管不得错口;在浇筑管座前,要先用与管座混凝土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把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实,再在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 3.6管道接口 1)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抹带部分的管外壁凿毛,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管径大于400犿犿时分两层抹压;管径不大于400犿犿时,可一次抹成;对于管径大于700犿犿的管道,管缝超过10犿犿,抹带时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脱垫,将管缝内的砂浆充满捣实,再分层施工。抹完后应覆盖并洒水养护,防止抹带空鼓,开裂。2)控制内管缝与管内壁间的平整度。管径不大于600犿犿的管道,在抹带的同时,配合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管径大于600犿犿的管道,应勾抹内管缝。3)保证铁丝网搭接长度。对于铁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应保证铁丝网与管缝对中,并且铁丝网搭接长度和插入管座的深度要不小于10犮犿。 3.7检查井施工 1)严格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砌砖。2)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井壁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3)流槽的做法要规范。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的半径相平,流槽的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污水流槽的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相平行,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4)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铸铁踏步安装要牢固,污水井踏步要涂防锈漆;安装井圈要坐浆饱满,井盖和井圈要配套,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3.8闭水试验 1)做好试验准备。试验前,需将灌水的检查井内支管管口和试验段两端的管口,用1∶3水泥砂浆砌240犿犿厚砖堵死,并抹面密封,待养护3犱~4犱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上游井内灌水,当水头达到要求高度时,检查砖堵、管身、井身有无漏水,如有严重渗漏要进行封堵,待浸泡24犺后,再观察渗水量,测定时间不应小于30犿犻狀。2)控制闭水试验的水位。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段内顶以上2犿,如上游管内顶到检查井的高度不足2犿,闭水试验的水位可到井口为止。3)正确计算渗水量。在闭水试验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并根据数量正确计算渗水量。 3.9回填土 1)选好土质。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犮犿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2)控制回填土厚度。每层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犮犿。3)控制回填土密实度。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不小于90%;管顶50犮犿范围内密实度应在85%~88%之间;管顶50犮犿以上密实度要求同路基密实度一样。 3.10钢筋混凝土井座的施工 在南宁市机场高速公路犖犗.2标段道路工程中,首次尝试在检查井处做钢筋混凝土井座。钢筋混凝土井座尺寸:1.8犿(长)×1.8犿(宽)×0.2犿(厚),井座采用犆25混凝土现浇。井座顶与道路二灰碎石基层顶平齐。井座中间为600犿犿圆孔,与井筒孔口对齐。井座与井盖框之间的连接采用预埋螺栓。在浇筑混凝土时,注意预埋螺栓的准确定位。井座配双层钢筋,主筋为Φ12螺纹钢筋,箍筋为Φ6.5圆钢筋。井座施工方法:在做好道路二灰碎石基层后,以检查井井筒中心为基准,每侧各放出90犮犿,定好井座外框线,将线内二灰碎石挖去20犮犿,并清扫干净,再将井筒下降至同一平面。在井筒口铺底模,将预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放入井筒基坑内,垫好保护层,再将井筒口内模立好。采用犆25商品混凝土浇筑井座,振捣密实。根据铸铁井盖厚度,在安装井盖部位控制好混凝土标高。在混凝土初凝前将预埋螺栓定位。施工结束后设置围挡防止车辆压坏井座,并派专人对井座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犱。摊铺沥青混凝土时,在井座顶面设置双向受力型玻纤格栅。格栅覆盖井座全部(洞口除外),延伸至二灰碎石基层每侧长度不小于2.5犿。南宁市机场高速公路犖犗.2标段管道工程属隐蔽工程,其在竣工时只有检查井可供人们检验。尽管如此,在排水管道主体结构工程的时候就按照优质工程的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努力克服各种通病,该工程于2000年9月28日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现已经过7年的开通运行,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才能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李章珍,卜娜蕊.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8990. [2]杨臻.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犑].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4041. [3]连天.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犑].建设科技,2006(1):2930. 作者:廖家芹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应用篇1 1电气自动化技术 1.1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一项涵盖范围较广的综合性技术,它将电子信息技术、智能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顺应时代提出的智能化要求从而形成的一项新兴技术。这项应运而生的技术的标签是“自动化”“智能化”,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生产中都表现出重要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创新,换句话说,它代表着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这项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科技水平。 1.2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因此,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这项技术的发展较为落后且发展速度缓慢,但是近年来它在国内的发展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核心之一,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大势所趋。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原来生产模式的不足,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满足了实际需要,同时带动着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们需要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也给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文提到,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将电子信息技术、智能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精通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国家应保证对技术人员的基础培训,同时加强实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在不同领域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集成技术的应用、监控技术的应用、仿真技术的应用。 2.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种新兴技术,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化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来优化自身。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按照之前传统的技术,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整个运作环节进行排查,这样会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成本,大大降低了故障维修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出现问题即可自动报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满足智能化监察系统故障的要求。 2.2集成技术的应用 传统电力系统兼容性不强,每项职能都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如准备工作、运行过程、检验维修都是相互独立的,之前的电力系统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践证明,这样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各个环节很难正常衔接、系统运作效率低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系统成本。而引入集成技术之后,轻而易举地就形成了科学合理、完整统一的管理模式,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融入了新技术,增加了创新性,追求效率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质量过关。这样一来,电力系统整体得到了提升,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力。 2.3监控技术的应用 监控技术作为实现监视功能的一项必要技术,在任何领域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电力系统中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出现故障报警提醒,更智能的是监控技术可以对系统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确定了是哪方面的故障之后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前去维修,极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除此之外,监控系统相比于之前也进行了升级,在报错之后可以先自发对故障进行简单处理,如果发生的是小故障可以先维持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是有风险的故障,则监控系统会立即中断其运作工程,为维修人员争取时间。通过实时监控保证电力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真正对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作出了保障。 2.4仿真技术的应用 仿真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一些仿真实验,借助数值的运算来进行问题的求解,从而反映系统的仿真模型技术。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用在工作人员的培训中,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更真实的虚拟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培训,通过实战演练深入了解工作环境。其次,在电力系统运行之前,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仿真技术来检验运行条件、运行环境是否符合标准。传统检验模式不仅流程过于烦琐,而且无法保证安全性,容易出现检查漏洞造成结果偏差。相比之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运行过程,利用互联网可以得到更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同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利用虚拟仿真操作还可以提前分析出系统运行的各项标准,从而校对实际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消除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安全性的风险因素。 3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意义 3.1优化系统结构,提升效率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了电力系统结构,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在任何领域,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追求的核心,在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环境下,效率成为各个行业制胜的关键,因为在同等时间、同等水平的条件下,高效往往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而电力系统中引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改变电力系统原有的结构,对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完善,减少不必要环节,简化系统,使整个运作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井然有序。大量实践证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融合真正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效率。 3.2及时维修故障,提供安全保障 无论电力系统设计有多么精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难免会出现故障。既然故障无法避免,只能想方设法使故障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维修。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提供了安全保障。相比于之前的人工检修,现在的系统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自动报错,并且能够反映故障的所在之处。显然,这不仅节约了检修时间和检修成本,还能确保检查结果的精准性,进一步保证维修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及启示 就目前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全世界各个行业都很受欢迎,是智能化时代的新宠。我们国家的这项技术也在逐步走向成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事实证明其效果也极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智能化进程,是电力系统今后大力研究的一个方向。上文提到,这项技术作为我国的新兴技术,发展得不是很成熟,要想不断完善这项技术,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可以多借鉴在这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其无论是在技术完善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比我们有优势,我们可以从模仿到创新。其次,制定严格标准规范化应用。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每年都会有安全事故发生,因此,电力系统内部应当进行规范化要求,从严格制定标准开始。规则是硬性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就会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保证了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积极引进、开发其他先进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系统。 5结语 电力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们这种人口大国,用电量巨大。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助推作用,优化了整个系统,提升了运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安全,从而推进了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电力系统需要更加重视像电气自动化技术这类新技术的引进,追求创新的同时要保证质量、确保人员的安全,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作者:刁成妍 张明齐 丁增琳 欧阳湘龙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应用篇2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另外,其所应用的领域,以及涉及的技术领域都较为广泛,其中就包括电力工程领域,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对电气工程行业发展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在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助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及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领域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如图1所示)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一定助力。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其不但能够降低人工操作压力,同时也能够减少人工成本,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就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虽然整体效果较好,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电力自动化技术研发力度较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够科学等,都是影响其价值充分显现的因素。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此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显现。 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及现状分析可知,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带动电力系统的发展,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稳定的运行。关于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其能够正常运行主要是将发电厂作为关键能源驱动,以此实现对能源的直接性供给,进而保证电力系统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对用户实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电力网络整体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基于发电厂设备而言,整个系统的设备较多,所采用的操作工艺也较为复杂。除此以外,整个设备体系在实际运行时,其设备的分布并不均匀,比较分散,也就导致相应的管理工作过于混乱。目前,我国大多数发电厂所采用的电力系统都呈现出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混合并联的形式,导致整个系统结构呈现出复杂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一定的参数,并据此设置合理、有序的设备操作工艺,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稳定、高效、可靠地运行。关于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体现: 2.1.1远程监测模块 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电厂内各类设备的高效管理,同时还能够利用有线和无线信息传输模式,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功能化保护,进而保证电力系统在工作环节始终按照基准参数进行,使其运行模式更加规范,实现对其的远程监测。如图2所示,为远程监测模块示意图。 2.1.2数据传输网络模块 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信息化体系实现对内部数据的传输目标,并利用网络架构内信息节点与设备节点的对接形式,确保其指令的下达,进而完成各类操控目标。在此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其中,能够在电力系统及网络节点之前形成一个对接平台,进而实现对系统信息的有效采集,并将其反馈到主系统中,确保主系统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有一个全面掌控,避免导致数据传输出现问题,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1.3监控模块 电厂在实际运行时,数据信息大多呈现出多结构化特征,也就导致整个数据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即通讯形式会出现冗余性问题。在此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到其中,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全面性监管,而其主要依托于交互平台的建设,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交互界面中,以此确保操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当前厂内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2.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除了体现在发电厂中以外,还体现在供配电系统方面。通过将二者融合,能够建设起一体化监管体系,以此实现对电力系统配电形式的有效分析。在此过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完成对传统人工操作形式的优势,将其转化为智能化操作,以此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几率。除此以外,在数据基准参数核定的前提下,还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类信息机制完成及时的反馈处理,以此将电力系统故障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以及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处理。最后,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有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融入,还能够提升电力网络远程计算效率,并确保其在某一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将电力网络系统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及时反馈出来,以此实现对其的自动化管理。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基准参数分析,还能够发现各类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耦合问题,确保在超出系统基准范围后,能够及时给出警报,并未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电力系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2.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最突出的一个应用价值就是能够提升故障诊断效率。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融入下,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相应改善,不仅检查和测试设备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整体检测效果也提升了很多,判断故障位置及程度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对于电气工程项目而言,在其中所涉及到的电力系统数量多,种类繁杂,并且每一项电力系统都较为庞大,性能指标要求极高,其内部零部件的组成也比较复杂,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电力系统整体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电力工程项目延期,导致电力工程效益大大降低。在此过程中,将电力自动化技术融入故障诊断中,可以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实现对其的有效检测,并且也不需要将系统拆除下来,即可通过技术手段掌握系统在工作中的状态。例如,可以利用振动噪声测试法、无损检测方法、磨损检测方法等,这些电力自动化技术与故障诊断技术的融合,可以将故障点准确定位出来。然后,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据此分析故障原因及故障程度。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电力系统展开针对性的维修和维护工作。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在随之发生改变,现多以计算机系统为主,其中包含监测和诊断两大系统,不仅可以准确接受到各电力系统发出的故障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以此初步确定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其存在的故障问题,最后在经过进一步的确定,还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类型、位置和原因,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4电力自动化技术在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在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时,还体现在调度系统上。根据电网调度工作来看,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4.1实时化监督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调度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督目标,以此确保每一个电力系统都能够将电力精准输送到客户家中,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 2.4.2降低风险 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在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考虑,将其作为整个线路运行的保障,以此确保在电力系统工作时,不会由于发生经济效益耦合问题而对实际运行产生影响,或者无法满足预期运行要求,进而使得运行风险大大降低。 2.4.3优化处理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撑下,调度系统的故障问题将得到优化处理,进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可立即将故障问题位置找出来,以此避免故障机制发生蔓延,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导致电力企业整体运行受到影响。 3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针对上述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和现状,以及对其在电力系统中实际应用的探究可知,电力自动化技术还会在时代变迁中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也就表示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更佳。本文结合当下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如下展望,也是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未来应用形式。 3.1新技术的大力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电力系统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也就需要电力自动化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紧跟时代及发展的步伐,对其进行大力研发,以此满足电力工程行业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更高需求,使其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企业及人员能够在实现各类具有挑战性研发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问题,要能够积极融入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借助高新技术,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效能,使其能够更加稳定、高效,进而促使我国电力系统水平能够赶追国际标准水平。 3.2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应该朝其发展,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以此完善信息平台,建立更为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更好发展,能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价值。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研发人员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可以申请政府支持,以此确保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3标准化平台 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对系统进行整合升级,要能够开发出一套相对标准的系统平台,以此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统一性发展,促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得到不断升级。在标准化平台的创建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高效,在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会推动企业的稳步及高速发展,是未来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关键。4结束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并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是对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探索,由此看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其得到有效优化,同时使其管理和维护效果也能够随之得到提升,不仅保障了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也能够大大降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几率,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进而推动电力事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钱叶牛 赵薇 许德阳 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昌平供电公司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应用篇3 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智能化工作当中,对于电力系统的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实时仿真技术 在电力系统当中,实时仿真技术通常应用于暂态或者隐态的多种形式进行试验,还可以通过实时仿真系统获取相关的实验信息。此外,实时仿真技术还可以对技术人员设计的各项设备进行测试。由此可见,实时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可以对电力系统中动态负荷情况予以准确的监测[1]。 1.2智能保护系统 在电力系统当中,如果发生故障,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这种情况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检修和保护工作十分繁重。而通过智能化的保护系统,可以通过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中馈线自动化终端FTU,把故障的相关数据进行上传,再通过串口485、232、DTU终端进行,最后通过2G/3G的基站将上传的故障信息通过路由器进行传送,发送到发电厂的检测机构,最终形成电力系统故障的检查与分析[2]。图1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电力系统故障维修示意图。 1.3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配电系统当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将理论方面与软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配电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数据模型方面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国际标准的信息数据模型。在这一技术当中对配电负荷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计算,计算后再通过配电网络的递归虚拟计算模式进行配电网络潮流计算。 2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2.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可以发挥出关键的作用。在信息管理工作方面,电力系统将会在运行工作中出现大量的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而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中的问题。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持,在需要的时候形成参考数据,并支持对数据信息进行浏览和阅读,进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电力系统数据的使用效率。此外,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效果,反之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提高了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实际价值[3]。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系统的设备进行更新,提高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尤其在变电站系统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自动记录、自动统计等功能。通过计算机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测,改善电力系统的监测模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保证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工作中有更高的效率。当前,我国在电网调度方面一共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其中计算机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配电系统中包括变电站的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工作站、显示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对调度工作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配电系统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时,计算机技术对配电系统的监测工作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并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予以客观准确的评估[4]。 2.2PLC技术 PLC是一种可以进行编辑逻辑的控制器。PLC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中十分关键的部分之一。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较高的便捷性。PLC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通常是在数字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方面进行应用,也是系统反馈的重要环节。因此,PLC技术在我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当中有着重要的推动效果。此外,PLC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故障检修和养护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的故障检修成本。在电力系统当中PLC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用:1)PLC技术在闭环操作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的闭环操作中,需要对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模拟计算,在确定数值后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模拟计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PLC技术当中的I/O状态对环境因素进行闭环控制。其中D/A和A/D之间的转换操作十分重要,需要应用PID系统技术进行对应的操作。要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转换效率。通过对信息数据系统转换效率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也会随之增长[5]。2)PLC技术的顺序控制应用。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在系统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控制系统也开始应用PLC技术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系统对资源的损耗,为电力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PLC技术在控制系统的改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模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PLC技术可以对电力生产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并对系统的操作顺序有极大的改善[6]。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改善效果 3.1对节能环节进行设计 当前,节能已经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是可持续发展中关键的内容,而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同样需要落实节能效果,这就需要应用电阻较低的变压器设备,落实节能的设计理念。 3.2对电气自动化的品质进行控制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还需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对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予以重视,提高电气自动化在质量方面的有效控制,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当中的合理应用。 3.3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 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都是应用统一的平台,也就是通过集成化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应用中,集成电气自动化系统具有很高的优势:首先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其次可以改善系统资源浪费的现象。 4结语 在当前的电力行业中,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速度,对于提高配电系统的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在电力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进一步的改进,切实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隋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10):265-266. [2]刘帅威,尚朝翔.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2800. [3]赵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2931. [4]焦传儒.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2949. [5]史生龙.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3390. [6]张丽丽,马都军,马都师.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9):2811. 作者:王冠宇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
企业纳税筹划篇1 随着我国税收法规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对企业税收管理要求越来越规范,对纳税筹划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不断完善纳税筹划的管理工作,降低纳税筹划风险,才能使企业合理获得税收效益,促进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是一项集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为。 二、纳税筹划的意义 纳税筹划是企业加强企业管理,防范税收风险的一项经营活动。短期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通过创新的模式安排商业活动,减少交税,节约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企业自觉地把税法的各种要求贯彻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控制纳税风险,强化企业的纳税观念及守法意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在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纳税筹划的空间越来越大,模式也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充分运用国家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前筹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获取税收效益,有利于企业资源的科学配置。纳税筹划能够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纳税风险有效的预测和规避,能有效控制企业纳税风险,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推动资本合理流动,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实现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纳税筹划存在的风险 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能完全规避存在的风险。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有政策变动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涉税协调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 在国家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财税政策变动较快,而且新的政策往往会有一定的时效性。税务机关在新政策出台以后,宣讲力度偏小,往往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重视,甚至有些政策处于模糊地带,纳税人容易忽视或错误使用税收政策。如果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方案因为税收筹划者受专业知识局限,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准确,跟不上国家最新的税收法规,筹划方案与现行的税法政策和规定冲突,就会使导致税收筹划失效,甚至引发纳税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漏洞或者执行不力,都会导致税收筹划失效和税款流失。很多企业业务流程及税务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管理层及执行层对相关法律及税务意识淡薄、专业素质不高,甚至缺乏专职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缺乏风险预警系统,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后,往往缺乏一些应有的跟踪落实,出现偏差没有配套的预案,未能及时修正处理,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3.涉税风险 纳税筹划方案通过税收稽查考验确认后,真实、完整的税收收益才能被确定。在我国现有税收政策体制下,税务机关有自由裁量权,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上的差异,同样会给纳税人带来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税务机关认定风险多数是以税收政策对有关政策基本面作出的,很多方面不完善,不能覆盖所有情况,税法的某些规定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对某些具体的界定不明确,在确认过程中,取决于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定。 五、防范纳税筹划风险的有效措施 1.明确纳税筹划目标 纳税筹划必须遵从法律法规,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如:买卖发票、偷税等。纳税筹划不能单纯为了获取税收收益为目的。企业在希望财富增长等一系列利益的驱动下,经营交易活动的安排,必须同时满足获取商业收益和税收收益的目标。纳税筹划要取得商业收益和税收收益双重收益的效果,而且企业获取的税收收益(包括减少、免除、延缓缴纳税款)要少于商业利益,明确纳税筹划目标,有效控制纳税筹划风险。 2.加快企业理念创新 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全过程。纳税筹划的核心工作是实现“业税融合”,将创新的纳税模式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效融合,将基于获取税收收益的税收交易,融入企业的商业交易活动中,将税收利益融入到合理的商业利益中。纳税人还可以通过打开企业边界,通过有效融通、整合税收资源,帮助纳税利益相关的客户获取税收利益,从而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只有企业经营理念创新,纳税筹划才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降低纳税筹划风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掌握和运用最新税收政策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税法体系也随之不断健全,在税法健全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税收法规的推陈出新,如果对税法研究得不深入、不透彻,就有可能多交税,也有可能漏税。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对税法的熟悉程度及运用能力还是很欠缺的,很多企业因为对税法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缴交“冤枉税”。在国家财税政策变动较快的当下,纳税筹划人要想做好纳税筹划,必须随时随地、密切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体,关注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深入学习理解政策的实质,关注权威部门对新政策、新法规的解读。在不违背税收法规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研究税法,结合企业的经营业务,充分利用税收法规中的起征点、减免、特殊地区、特殊行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科学地把相关政策贯彻到纳税筹划中,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企业税收压力,确保纳税筹划的质量。 4.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纳税筹划是企业提高税收风险管控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会随着企业业务规模日益壮大而越来越复杂繁琐,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到纳税筹划工作中,能大大提高纳税筹划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企业应在内部管理的各环节增设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国家税收政策等法律法规调整及企业经营出现变化时,纳税筹划人能从企业数据库及时提取各部门、各环节共享的最新数据,并对原来的纳税筹划方案作出合理调整,确保纳税筹划的有效实施。企业运用先进的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给纳税筹划人提供更全面、更加客观公正的数据,降低人为判断误差出现的概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内控系统的管理效率。 5.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是税收筹划的基础。全面预算是各部门及各阶层人员的共同参与编制的预算,具有全程、全员以及全额的特点,需要企业从上到下协同工作,而不是仅仅依靠财务工作人员,使用财务指标,片面编制的预算。全面预算能够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及发展需求,科学确定预算管理目标,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由于全面预算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立在全面预算基础上的纳税筹划,更贴近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预算的精准度决定纳税筹划的质量,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纳税筹划的效率与权威性。 6.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 纳税筹划不是单纯的一项税收预测计算行为,而是一项需要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筹划行为。企业应设置专职的税务筹划职位,在人员选择时,优先考虑工作经验丰富,精通法律知识,通晓国家税收法规,且财会知识扎实,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兼有良好道德素养的职工,最好是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纳税筹划人员要定期参加相关财税、法律等高质量培训课程,实时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观念,保证纳税筹划的工作质量。纳税筹划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当地税务管理者的沟通,尽量避免因双方对政策理解差异而导致纳税筹划失败的情况。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法规的不段完善,纳税筹划能助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使用纳税筹划,随之而来的是面临各种风险。为了防范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一些防控措施,比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等,为纳税筹划营造有利的条件,从而确保纳税筹划的有效实施。 作者:傅锦仪 单位:珠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纳税筹划篇2 在当前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如果想要得到平稳长远的发展,需要切实结合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贯彻落实纳税筹划的工作,通过减少企业税负的方法来增加企业自身的收益。 一、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纳税筹划主要指纳税人根据经济活动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和规划,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结合纳税人权限、国家相关政策等,通过理财运营管理等方式缓解自身税务压力,同时对实际情况提出纳税筹划对策的一种方式。中国的行业众多,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是众多企业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我国为了能够促进企业长期平稳的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税收的法律法规。企业可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法律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纳税计划,通过减轻纳税负担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国家的政策是不断完善和变化的,企业也应该随着政策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纳税筹划。我国法律赋予企业纳税人的不仅仅只有义务,还有纳税人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企业有了法律的护航能够更加平稳长远地发展。企业通过每一次税收筹划来积累经验,并将经验运用在下一次税收筹划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资金支出,进而保护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二、企业纳税筹划常见的风险问题 1.法律政策的风险 虽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对于税收方面还缺乏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而且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我国在税收方面的法律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这也使得许多企业无法及时针对政策制定出很好的应对方法,很多企业对纳税筹划工作还比较迷茫,没有方向,从而让企业面临一些税务风险。而且现存的税收法律在合理性和针对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无法在税收规定中找到相应的详细解释,缺少相关法律的依据,导致无法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法律条款,笼统繁杂,不利于企业的理解掌握,过于繁杂的税收政策条款使得企业在面临问题时,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哪一条政策。如果在最基础的政策选择上都出现了问题,则纳税人就不能很好地履行纳税义务,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有时因政策变化太快,导致企业制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要重新适应新的政策。在此情况下,可能会给企业的纳税筹划增加难度,使企业承担纳税风险。 2.执法的风险 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不同的执法人员对同一个工作采取的行为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标准。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税收法律也给实际的税收工作预留了一些可自主决定的空间,执法人员的主观意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执法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许多地方缺乏相关的专业部门和专业执法人员,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也不足。有些地方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强烈要求增加税收金额和税收来源,这也为企业增加了纳税的负担,使得企业面临纳税风险。 3.企业和员工纳税筹划意识不强带来的风险 国家的政策具有宏观指导性和全面性,适应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政策,这就给企业具体的税务筹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许多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形成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没有理解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都不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许多企业的纳税筹划实际工作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但是如果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不够高,就会在真正的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为很大的阻碍因素,不能使政策和计划落实到工作中。现阶段,部分企业不愿意聘请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税务筹划的制定和管理工作,企业的税收工作和税务工作统一都交给本单位会计进行处理。所谓术业有专攻,没有专业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使得企业承担的纳税筹划风险增高。除此之外,企业的其他部门大多不了解税收筹划内容,也没有对税收筹划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纳税筹划的意识不强,导致风险增大,同时又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在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及时进行解决,就会导致企业风险增大,最后在市场中彻底失去竞争力。 三、企业纳税筹划常见风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1.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税收及相关政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结合当前大环境以及政策的要求,制定合理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推进自身的发展。企业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依靠法律办事,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发生,如偷税漏税、做假账等。企业要利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也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企业要随时而变,随势而变,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企业应该收集各种相关政策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科学地做好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可能出现的环节和原因,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为应对风险做好必要的准备。要细化企业内部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专管人员对税务进行管理,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专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可以让专管人员分析概括国家的相关政策,然后在企业内部举行交流会把信息传递到每个部门,使得企业整体具备应对风险的意识。专管人员应时时注意国家政策的变化,减少因政策变化而出现的纳税筹划风险,更好地推进企业长期平稳发展。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 除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沟通,企业应当与相关的税收部门积极沟通,企业的税收筹划和企业的成功都需依靠法律的保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我国的法律给了税务执法人较大的自由裁决权,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发挥空间。如果缺乏沟通,那可能导致企业在实际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和对相关规定的了解上,与税务人员发生很大的偏差。甚至一些企业的税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对税收筹划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企业游走在违法的边缘。因此,为了税收筹划的合理合法,企业应该加强与相关税务部门和税务执法人的联系和沟通。正确地了解政策,才能够更好地制定合法合理切实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纳税筹划的风险。要保证纳税筹划的正确实施,在制定纳税筹划计划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的要求制定计划。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预见性,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这些都基于对风险的评估和对整体情况的认识,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多种预防和解决方案,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企业制定的计划应当符合长期发展的要求,并且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的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发展。 3.树立企业纳税筹划意识,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纳税也属于企业的资金支出,它与企业的其他成本属于同一范畴,纳税筹划也属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纳税筹划的管理。纳税筹划只有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才会引起员工的重视。企业不仅要增强内部对纳税筹划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还要与外部的专管部门及时沟通。除此之外,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要增强沟通,与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形成联盟,能够更好地制定纳税统筹计划,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在企业内部,应该明确纳税筹划不仅是财务部门和专管部门的工作,也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承担的责任。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积极融入纳税筹划的环节中去,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作出贡献。企业应定期召开一些经验交流会,增强员工们纳税筹划的意识,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企业应该设立专管部门和培训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税务工作。纳税工作的专业性极强,需要工作人员拥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储备。许多企业并不配备有专业的人员,所以在出现风险时,并不能正确地找到问题出现的关键,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企业所设立的专管部门,其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某个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导致风险的出现。除了培养工作人员,让其定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素养之外,还需要细化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做到责任落实个人,工作的好坏与薪资的高低直接挂钩,奖惩分明,强化对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视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政策在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市场环境也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因此企业应当紧跟潮流,把握时代的脉络,做好符合国家政策的纳税筹划方案,结合当前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推进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作者:范静静 单位:诸城华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企业纳税筹划篇3 现如今,我国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然而企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必须要向国家缴纳税收,这也是一笔支出,企业要合理运用纳税筹划,将税收支出控制在最小化。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也是企业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科学运用的权益。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是法律规范,采用合法的方式享受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然而也难免会存在风险,所以必须要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企业纳税筹划的效率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纳税意识以及理财能力,还可以将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全面反映出来。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常见风险 (一)政策风险 纳税筹划是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和税法的前提下,为了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推行的节税行为,然而尽管这样还是会存在各种风险问题,比如:如果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或者企业在运用税收法律时出现不科学的情况,就会造成纳税筹划结果和企业预定的目标出现或多或少的误差,所以产生对应的风险,该风险即政策性风险[1]。而这种风险可以划分成以下几种: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制定的纳税筹划措施与国家以及地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相符,然而其实也不符合有关的法律规定,所以这样必定会影响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甚至会导致企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其主要是指政府不继续实施原来的有关政策,而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制定与目前社会发展相符的有关法律政策,这样以前的纳税筹划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新政策,政府有关的很多政策很有可能实践时间不长,这样就不利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因为政府相关政策容易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存在各种风险,即政策变化风险。 (二)行政执法偏差风险 在纳税筹划工作中,所谓的合理合法,必须要获得有关政府部门的认证,在政府认证中,纳税行政部门执法也很有可能出现误差,造成企业的纳税筹划不成功[2]。而导致此执法风险的因素各种各样,例如:由于现阶段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工作通常会留出适当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主决策,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风险出现。并且在税务机关中也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执法素质,不同的执法人员有不一样的理念,而且有些执法人员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这些都容易导致风险出现。此外,有些税务机关尚未设置单独的税务执法管理机构,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导致税收执法不能体现出公开性,进而造成纳税筹划风险出现。 (三)经营风险 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是指合理预估经营业务获取的收益,纳税筹划是企业今后的预测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能稳定经营或者不能承受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就容易导致企业经营收益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时,必定会对企业的纳税筹划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计划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需要从整体上来改进纳税筹划,否则企业就要面临很多经营风险。 (四)税务筹划的主观性风险 纳税人在主观层面上对纳税政策的判断和了解,还有对纳税筹划要求的认识,都是纳税人主观判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观方面对纳税筹划的认识与判断,直接影响纳税筹划是否获得良好的效果[3]。具体来讲,如果纳税人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充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等等信息,这时纳税人就很有可能顺利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相反,如果纳税人自身的专业素质较低,也没有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税收等内容,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纳税筹划工作不能高效进行。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进行判断,多数纳税人都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样就不会对法律以及会计等等有深入的了解,进而造成纳税筹划风险存在。 二、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强化企业纳税筹划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对企业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企业税收风险造成影响。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前,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目前运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全面研究分析,合理制定内部纳税筹划制度,清楚明确纳税筹划中很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人员对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设置单独的部门以及人员,完成纳税筹划管理工作,充分认识税务的风险,而且积极挖掘一些隐藏的风险因素,显著提升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水平,避免出现企业税收问题,提高企业资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二)提升纳税筹划人员的综合水平 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往往包含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有诸多影响因素,包含很多资料内容,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纳税筹划能力,可以结合市场环境以及税收制度,科学制定纳税筹划方案,而且选择适合的纳税筹划方案,对很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必须要科学规避以及转移,确保纳税筹划活动可以正常开展[4]。第一,作为企业,必须要针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个财务工作人员都了解关于纳税筹划的有关知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员工可以做好企业纳税筹划工作,降低风险问题的出现概率。第二,企业必须要积极引进优秀的纳税筹划人才,鼓励人才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而且建立和健全奖惩制度,利用适当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生产热情,而且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纳税筹划问题,必须要立即处理,以确保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可以高效完成。 (三)科学制定纳税筹划策略 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制定纳税筹划方案,通过合理运用纳税筹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强企业应对不同风险的能力[5]。因此,企业必须要迅速制定多样化的应对措施,根据经济以及有关政策的变化,迅速调整和完善纳税筹划方案,重新对调整的内容进行评估以及审查,建立全面的风险分散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纳税分析不能只是关注一个环节。此外,在纳税筹划中,必须要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利益,而且多与税务机关沟通交流,保证在找到税务问题后,可以及时与其沟通,让二者之间可以形成互动关系。并且必须要认真倾听和接受税务部门提出的建议,以防存在纳税风险。 (四)及时了解有关政策的变化情况 现如今,我国税收体制依旧需要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经常发生变化,所以纳税筹划工作应该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不仅要了解税收政策的基本内涵,也要重视政策风险预警工作,而且结合预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构建良好的风险监督体系[6]。利用定期报告的方式,由纳税筹划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将纳税筹划方案报告给管理层领导。并且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做好有关的配合工作,严格监督纳税筹划工作的进行,保证纳税筹划工作符合法律法规。也要建立完善的税收信息体系,通过全面分析和掌握政策内容,落实纳税筹划的归档以及总结工作,进而保证在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时,纳税筹划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从有关的信息库中发现相似的应对策略,以应对不同的税收风险。 (五)构建全面的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体系 要想防止出现纳税筹划风险问题,需要注重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涉税风险管理体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企业应该成立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安排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来及时跟踪监控企业内部的所有涉税风险。特别是加强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所有环节都进行联系,比如:财务部门、纳税申报以及财务计算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与企业业务流程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相符的完善的纳税筹划风险管控体系。 (六)合理制定规范化的纳税筹划风险分析预警机制 第一,必须要合理制定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采集机制,只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搜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活动数据信息,才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核实所有类型涉税数据信息,以确保企业纳税申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这点来讲,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合理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7]。通过集中管理数据录入归口以及采集标准,以提升所有数据质量,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风险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需要制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全面的税务风险警示体系以及税务风险评价体系,对容易出现的税务风险等级以及出现概率等等情况,做出科学的评定,以制定有效的税务风险管控策略,保证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积极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也不可避免存在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应该不断加强纳税筹划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完成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工作,可以提高纳税筹划工作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为.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索[J].中国市场,2019(26). [2]周楚.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34). [3]臧玲.天然气发电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纳税,2018(33). [4]郑秋东.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讨[J].纳税,2018(33). [5]戴生雷.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8). 作者:李萍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篇1 0引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模型直接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营阶段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直接应用。根据美国对BIM的标准定义:BIM是用数字表达建设项目(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它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地铁机电安装项目不同阶段,各参与方根据权限设置直接在模型中插入、修改、更新信息,并从模型中获取信息以支持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BIM技术在信息共享、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施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基于此,分析BIM技术在地铁机电系统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BIM技术优势和应用特点 在具体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要求模型所体现的信息要点与工程质量内容相符合,如此,才能保证BIM模型应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BIM的使用价值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出来。(1)参数化。使用BIM技术的时候,利用参数化要点完成建模内容,保证涉及到的不同信息之间进行良好衔接操作,尽可能满足一次创建,重复使用的要求,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只需要完成部分修改,实现智能化联动操作要点;(2)可视化。在桥梁工程的这个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全过程可视化操作,其要点内容主要涵盖了梁体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施工方案以及具体施工技术的可视化;(3)节约成本。科学合理的运用BIM技术,能够满足施工设计方案和具体施工操作之间对于成本的把控,通过完善良好的运算体系,对所需成本进行估算,保证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4)加快进度。运用BIM技术,可以通过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合理调整施工进度,保证项目发展的协调性;(5)提高质量。在桥梁项目施工发展过程中,BIM的可用性还包括能够有效完成碰撞检测、安全性分析、绿色建筑分析等,从根本上保证施工操作的有效性和工程质量。换言之,有效利用BIM技术发展平台,可以实现技术和设计方案的优化。 2BIM技术的应用对机电工程质量方面的影响 2.1有利于提高工程观感质量 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对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动力照明、信号、通信、BAS、FAS等各专业管线进行优化排布,消除碰撞,充分考虑管线标高、垂直、水平距离、检修空间,以及天花、风口、灯具、多联机、墙面、地板的排布位置,实现了天地墙布置整齐划一,整体效果美观、整洁、和谐。 2.2实现墙体孔洞的精确预留,确保了孔洞施工质量 利用BIM模型自动创建预留孔洞,保证了孔洞位置、数量、尺寸的精准度,避免因为预留孔洞位置不准确导致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出现返工情况,保证墙体整体美观度和结构安全可靠性。 2.3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施工质量水平机电安装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利用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操作模式,保证技术交底更加直观、详尽,保证技术的合理性。 3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3.1可视化展示 利用BIM技术能够全面系统的展示出机电工程安装整体环节,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安装管线设计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问题。进行安装操作之前,需要以风、水、电、建筑等各专业技术图纸,建立起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与NavisworksManage整合已建立的模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数字模型进行管线错、漏、碰、缺以及综合结构留洞的检查,然后导出检测出的碰撞检查报告和方案改进优化的建议等。防止施工阶段发生管线碰撞问题,降低施工误差,防止发生工程变更,提升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 3.2优化管线布置 在地铁机电系统中存在许多管线,为了避免这些管线出现交叉碰撞的状况,需对管线的布置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可使用BIM技术中的碰撞检测技术进行碰撞检测,通过利用BIM三维空间模型可以检测出不同专业管线的三维模型以及施工空间,与此同时,BIM三维空间技术还能够明确管线的安装位置,能够保证安装的安全,从而保障整个地铁机电系统的安全性,另外,BIM信息模型具有可视化特征,正是因为这样,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识图准确性,减少了误差,总之,为了实现地铁机电系统管线的科学排布,可使用BIM技术,用来检查各种碰撞问题,从而防止后期施工中相互冲突。 3.3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地铁机电安装操作的时候,建设单位只是在保证工期不被延误的前提下,对相关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工作,针对项目建设目标,做好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种施工方案所存在的弊端在于无法制定系统完善的安装计划。利用BIM技术之后,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完成对整体工程的系统模拟共组,保障了安装工作的合理进行。保证机电安装细节工作,可以合理预算施工成本,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与此同时,利用BIM技术还能够科学系统的分析出不同安装模型的具体参数和相关信息,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完成地铁机电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为地铁工程的经济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4建立可查询的安装记录 进行地铁机电安装过程中,对于施工方向的控制一般会选择360°全方位扫描控制技术,完善信息查询服务机制,便于施工阶段对于所需数据的查找工作。当安装工程进入尾声阶段,也可利用相同的工作方法,收集施工现场需要准备的信息资料,把现场全景图储存到信息系统中,进行整理归档处理,保证相关建设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查到所需资料信息,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5施工安全与4D建模分析 进行地铁机电安装设计环节中,需要对项目本身的安全等级进行准确评估,科学合理的运用碰撞技术对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检测参数进行科学分析评估,保证数据准确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操作。进行施工开挖环节,必须保证所选区域的合理性,以便于保证基坑整体质量,在安装施工操作中,必须对地表沉降数据和管线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保证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正式施工之前还要提前做好4D建模分析,以便于了解系统工程,而且有助于及时找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完成建模之后还能够清晰直观的看出各项结构数据,保证施工顺序的合理性,便于后期养护操作。 3.6自动工程量统计 在进行工程量统计时,桥梁结构工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种类繁多,需要根据截面形式以及构件类别进行区分。在建模初期,用户可以根据模型分类对工程量信息进行定义,运行合格后,对所有需要统计的信息进行统一汇总,之后,使用软件报表输出功能对将要进行核对的信息进行预先设置,才能使得信息得以输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另外还可以使得工程量汇总时间得以缩短。应用BIM技术,将设计阶段的模型直接导入到所需的配套专业软件中,不仅节省了建模的时间,还减少了犯错误的可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替代人工操作,可以提升工程效率,减少错误率的出现,保证获得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3.7轨行区相关技术指引 轨行区相关技术指引需要注意电缆过轨的处理和综合管线的空间位置。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施工单位在处理电缆时,尽量不要过轨或沿轨顶敷设,如果不得已必须为之,那么过轨敷设时就要沿轨预埋不锈钢套管,尽量埋低一点。而对电缆进行加固,其中不应有接头等检修点则是贴顶安装时应当采取的配套措施。对于后者,要严格进行控制,安装牢固,尽量不侵限。 4结束语 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铁机电系统施工工程程序极其繁琐,其涵盖了建筑、水道、暖通以及结构等多种专业,而BIM技术恰好可以实现各个专业的共同协调,并且提供相应的数据,各个系统相互协调能够明确的分工进行合作,除此之外,BIM技术的另一大用处就是为地铁机电系统的各个阶段提供确切的信息,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BIM技术在以后的地铁机电系统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宗理 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篇2 机电安装是地铁工程设计中相对复杂及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其所涉及到的专业工程相对较多。传统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不同专业会受到地铁机电安装工程进度的影响,为工程的安装造成了制约。与此同时,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也会由于二维图纸对空间表达的局限性,导致机电系统的安装出现结构、设备以及水暖等项目安装的技术不足。因此,在现阶段地铁机电安装施工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通过BIM技术的有效运用,提高设备安装的专业性,从而为地铁行业的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性的发展依据。 1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技术分析 1.1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中的管线设计 ①构建碰撞检测技术,通过对管线综合运用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管线排布的不合理位置,为管线的合理设计提供调整依据。在管线碰撞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a.检测土建工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合理碰撞现象,也就是指在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减少建筑结构及建筑专业之间存在排布不合理现象,这一内容在二维图纸中很难发现,因此,在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对二维施工图纸的设计,构建三维模型,实现对管线的合理设计。b.管线与土建专业中出现的不合理碰撞检测,在地铁机电安装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风管标过高的现象,因此,应该及时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整。c.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管线之间的不合理碰撞进行检测,也就是对电气线路、给排水管道等装置进行自动性的检测。②在BIM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地铁机电安装中国的文档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在碰撞检测的过程中,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指导工程图纸的合理设计,通过图像的生成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立体化的施工场景,从而实现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技术的合理运用。[3] 1.2实现对工程进度、成本预算以及工程结算的科学管理 通过BIM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可以发现,地铁机电系统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在不同工期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进行工期项目的有效控制。在以往机电系统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只是通过对工期的控制完成工程项目的统计及分析,然后在通过对工程目标的调整及分析,构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设计缺乏完善性的工作计划。而通过BIM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以实现工程设计三维空间的展示,通过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模拟,完成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在每项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都会更加图纸以及市场运行现状的分析,进行成本的预算,然后在通过资金的合理筹划,完成对工程成本的合理控制。与此同时,在地铁机电安装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对每个模型的参数及构件进行信息的详细分析,从而合理分析工程造价的施工成本,完成资金的合理统筹及控制,实现机电安装中工程项目结算的科学化管理,并为地铁工程项目设计的经济化运行提供依据。 1.3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地铁机电安装技术的优化,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各个层级、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性发展。在现有的地铁机电工程设计中,专业性的工作分工较为明确,机电项目设计中包含了电梯行业、供电行业以及施工企业等,在工程项目分析的过程中,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相对分散,这就为资源的合理分析造成了影响。因此,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机电工程的项目设计提供统一性的模型标准,当信息资源出现碰撞后,可以通过对模型标准的对比确立标准性的施工策略,提高了信息运用的合理性,并为工程项目的优化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与此同时,在地铁机电工程安装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为工程企业与施工企业营造公共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信息的沟通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4] 2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本文在探究的过程中,将成都地铁3号线机电9标军区总医院站机电作为BIM技术探究的对象,对其机电安装工程及技术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2.1BIM模型构建的规则 通过对成都地铁3号线车站BIM技术运用的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构建了三维模型,其具体的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发现BIM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对其信息的构建及分析,可以实现信息的优化处理,并对每一构件进行信息性的信息分析。其详细的说明如表2所示。通过对详细表的分析,可以发现机械零件的性能及基本参数,并掌握混凝土的基本强度等相关内容。 2.24D模拟施工 通过对三维综合模型构件的分析,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施工实际方案的确立,构件科学化的施工项目,通过直观工程项目的设计,对工程项目的进展进行系统性的了解,从而通过信息的有效分析,实现对信息内容的合理解决,并在项目施工之前,发现仿真环境中所出现的设计缺陷,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合理检测,为工作的稳定构建提供依据。 2.3空间冲突检测 在BIM技术运用的过程中,现有的工程模型主要有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及管线模型,通过软件环境的合理检测,可以分析专业间的冲突及碰撞。并利用4D可视化空间对空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在3D环境中确立动态化的空间施工场地,为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提供良好依据。 2.4安全区域分析分析 通过对施工组织中设计项目的碰撞检测,可以发现施工期间应该对现场的施工进行持续性的检测,并通过对施工工序及安全等级的分析,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开挖区域的安全项目进行分段检测,并给予工程项目管理者最科学性的指导。与此同时,在地铁工程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基坑的稳定定对安全因素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活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区域中的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等作为重点,从而保证数据监测及记录的合理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地铁机电安装设计的过程中,机电安装中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弱但是,其技术的运用却相对广泛,通过对其应用效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在BIM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为地铁机电工程的设计提供经济化的发展效益,同时也可以实现BIM技术构建基本价值。因此,在现阶段BIM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地铁中的机电安装应该注意其工程设计的技术内容,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分析,制定专业性的施工计划,从而为地铁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常秀军 单位: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拥堵等一些难题也随之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地铁有效的缓解了地面上的交通压力。随着各类计算机技术及各类新型软件的开发、应用,数字建模技术也在地铁建设工程中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将BIM技术运用在机电安装施工中主要就是利用其进行建模,有效提高安装的效率,进而推动地铁行业的发展,并且为其发展提供较为科学的技术保障。 1BIM技术的特点 BIM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可以将项目设计、施工建设、项目运营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全部都整合起来,然后通过将数字模型地铁工程的施工情况模拟出来,从而完成对地铁各个项目的管理、共享以及创建[1]。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①提供可视化模型。BIM技术利用3D几何信息和其特有的拓扑关系将地铁工程完整的描述出来,主要有地铁工程中材料的持久性、使用安全性等维护信息;施工程序、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设备等施工信息;工程性能、建筑材料、结构类型等设计信息。②协同性。地铁机电安装施工涉及建筑、设备、结构等多个施工项目,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安装施工信息数量也十分庞大,因此在数据库中可以存储地铁各类设计文件和机电安装信息,进而BIM信息模型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给各个施工团队,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安装施工信息共享,有效的推动地铁机电安装各个专业施工的协同发展。 2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技术分析 2.1地铁机电安装中的管线设计碰撞检测 通过深入分析管线综合应用的现状,可以及时发现管线排布不合理的地方,从而给管线的合理设计提供调整依据。在进行地铁机电安装中管线设计碰撞检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第一,要详细检测土建工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的碰撞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就是指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减少建筑结构和不同专业之间所存在的管线排布不合理的情况,这一问题在平面图纸中基本上发现不了,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施工企业应该利用平面图纸构建出三维模型,进而使得管线排布更加的合理。第二,在管线设计与土建施工中,若存在碰撞检测不合理的情况,就可能增加施工安装风险,所以一旦发现碰撞检测不合理情况应及时予以调整。BIM技术对管线之间的不合理碰撞检测,也就是对电气线路及给排水管道等装置进行自动性的检测[2]。 2.2以图像形式展现机电安装 对地铁机电安装进行碰撞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工程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检查出来,并提供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图纸修改的合理建议,BIM技术通过生成图像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立体化的模拟施工场景,从而发现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施工技术,更好的完成地铁机电安装工程。 2.3实现对工程进度、成本预算以及工程结算的科学管理 通过对BIM工程项目的深入分析发现,地铁机电系统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在不同工期中,也要做好机电安装施工的进度控制。在传统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施工企业仅仅只是通过对工期的控制完成工程项目的统计和分析,然后再通过分析和调整工程目标,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必然造成工程项目的设计欠缺完整性。但是现在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将工程设计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出来,然后通过模拟施工现场进而使工程施工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在每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都应添加必要的设计图纸及当前原料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据此有效的对成本进行预算,合理的对资金进行筹划安排,最终完成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将BIM技术运用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详细分析每个工程模型的参数和构件信息,进而更好的计算出其成本造价,从而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安排与控制,最终使得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结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2.4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机电安装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优化,并且加上对BIM技术的使用,让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各个阶层和各个专业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3]。因此,BIM技术的使用可以给机电工程设计提供一套统一的模型标准,如果相关的信息发生冲突,可以通过对比模型标准进而确定准确的施工方法,这样不仅使得对信息的利用更加充分,还给工程的优化完善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将BIM技术有效的运用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可以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同时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供建设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进而使得双方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3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3.1可视化展示 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使用BIM技术,可以将施工进展情况以可视化状态展示出来,由此便可以及时发现安装工程中存在的管线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在安装管线前要将风、水、电等图纸建立相关的模型,并通过NavisworksManage将建好的模型整合起来,再利用信息处理工具对这些模型进行检查分析,看是否存在管线接错、漏接、碰撞等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4]。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施工中出现管线碰撞或者重复施工等问题,以此尽量避免在施工中变更图纸。 3.2提高空间利用率 依照工程施工图纸建立支吊架的综合模型,对支吊架的优化排布进行可视化模拟施工。在具体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支吊架也分为单层支吊架和多层支吊架,利用BIM技术可以根据支吊架的管线设计,可自行调整其大小和规格,提高对施工场地的利用率。 3.3成本管控 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使用BIM技术,可以将其所有的工程量利用相关的软件统计出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漏算、少算等问题出现,提高施工的准确性以及效率。还可以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流程起到指导作用,有效的控制进场材料,从而实现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3.4模拟施工进度 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使用BIM技术,可以与施工进度计划相连接,进而形成4D动态模型,将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具体情况与各项数据的变化更好的展示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对日期和工序进行选择,从而更直观的了解掌握该日的施工情况以及工程量的变化。 4BIM技术运用实例 4.1石家庄地铁1号线省博物馆站BIM技术应用 4.1.1项目概况 省博物馆站位于中山东路与广安街交叉口处,沿中山东路东西向布置,车站所在位置为中心城区,周边现状为高层酒店及写字楼、省博物馆广场。本站为三层岛式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194.12米,总宽22.1米。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7715㎡,其中车站主体建筑面积13430㎡。该项目的结构复杂,空间区域分类细,机电管线种类多,机房及设备大多为专用设备,BIM实施难度较高。 4.1.2BIM应用成果 (1)三维可视化交底。利用BIM图纸,技术负责人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要点的讲解,并编制技术交底资料,向作业人员进行三维交底,能够清晰直观查看构件的做法及施工后的效果,对于复杂区域的施工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2)施工过程管理应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管理人员施工经验,将BIM模型拆分,与施工进度计划关联,进行施工工艺及施工进度模拟,直观地反映施工的各项工序,方便协调好各专业的施工顺序,提前组织专业班组进场施工,准备施工所需设备、场地和周转材料等,以促进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3)插件开发。对BIM平台中的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针对BIM地铁机电工程中存在的特殊性,通过编程设计研发了2个内置到Revit中的插件。一个是导出机电族,另一个是管线避让。导出机电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1导出设置。可以按类别选取,也可以单独选取部分或者全部族,方便快捷;2存储目录。按类别目录进行存储,方便管理与调用;3存放位置、名称、命名等均一目了然。 4.1.3效益分析 (1)石家庄地铁1号线省博物馆站前期施工时,由于现场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较少,而各个地铁常规设备安装专业之间的施工比较密集,工艺繁杂,通过人力来检查图纸所存在的问题往往会遗漏一些较为隐蔽的问题,当施工进行到这些部位的时候已经无法修正,必须进行返工,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例如,在空调机房内,一个6m长的风管与2m长的风管之间距离过小,导致安装完一侧风管后另一侧无法安装,与设计单位沟通后重新设计风管路径,拆除已安装风管,按新路径制作安装风管,拆除风管需要4人干1天,重新加工制作风管需要3人干2天,安装风管需要4人干2天,产生人工18个,多消耗0.8万元镀锌铁皮,吊装运输0.2万元。引进BIM技术后,弥补了需高薪聘请大量有丰富经验技术人员和隐蔽问题难以发现的缺陷,通过创建风、水、电模型发现图纸中所存在的类似问题12处,项目技术人员积极与设计院沟通,通过优化设计在施工前解决了问题,为项目节约了大量成本。(2)石家庄地铁1号线省博物馆站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前的工程量提取,为物料的采购提供依据,通过限额领料的精细化工程量管理,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地铁施工场地有限,通过合理规划材料进场时间大大减小了材料堆场对空间的要求,减小二次搬运造成的工期及人工的浪费。对比1号线同规模车站人民广场站分析得出,运用BIM技术合理规划材料进场计划及限额领料节约场地租赁及二次搬运费约8万元。(3)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图纸的可视化操作,这样一来,施工人员可以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对于复杂构建的把控也更加准确,此外,利用BIM技术还能模拟施工程序、工程进度、统计工程量,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BIM技术的培训以及其在石家庄地铁1号线省博物馆站项目中的应用,提升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路,完成了公司运用BIM技术来指导施工技术的经验积累,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经分析总结估算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约30万元。 4.2南宁地铁3号线中BIM技术应用 4.2.1工程简介 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工程是线网中的南北向骨干线,全长27.96km,线路平均站间距1235m,全线最大站间距1989m,位于青秀山站与市博物馆站之间,最小站间距685m,位于市博物馆站与总部基地站之间。 4.2.2BIM应用具体成果 (1)基于设计图纸,对土建部分进行BIM建模。(2)通过建立BIM信息模型,可以发现土建梁板标高不一致、洞口预留偏位等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机电图纸提前进行修改优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的返工调整的情况。运用BIM技术模型进行核查,不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进度,还有以下几方面功用:①能将专业平面图、系统图进行核对,并与土建结构图进行比对,明确应留孔、洞的尺寸、数量及准确位置;②核查各系统的水平管线与立管间的位置间是否冲突;③预先核查空调风管标高,考虑保温层厚度与该楼层中最厚的梁间是否有冲突;④可以确定空调水管道是否可接至空调设备房。(3)基于BIM模型可视化、参数化特点,可将优化后的模型进行三维技术交底,由此一来,就可以清晰直观查看构件的做法及施工后的效果,特别是针对梁、板、柱等施工复杂节点处进行精细化建模,从而指导施工进行。 结语 在当前地铁机电安装工程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对其应用的具体成果可以看出,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构建的价值,更为施工本身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机电安装工程设计的技术内容,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计划,从而为地铁机电工程的施工安装带去便利。 参考文献 [1]任雄.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8,(2):24-25. [2]侯刚.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7,(15):122,124. [3]杨冲.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17):78-79. [4]阮倩茹.地铁机电安装施工中的BIM及关键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240. 作者:郭峰 单位: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房屋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装饰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价值,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可以满足现代建筑的审美需求。不断深化研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并对通病采取创新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建筑装饰工作还存在一些通病,这些通病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提高。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原材料因素、施工工艺把控因素以及设计因素,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把控人员一定要将这些影响因素重视起来,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不断优化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设计水平,以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1造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1.1设计因素 从大量的实践数据中得知,设计环节的科学性会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是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如果设计环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势必会影响施工技术的利用。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设计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具体施工工艺的选择,而不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还会影响整个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流程与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只有保证施工流程的科学性,施工质量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1.2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是保证施工稳定、持续进行的首要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越高,它在施工中的可操作性就越强,就不会因为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在同样的施工工艺下也能更好地达到施工标准。反之,若原材料质量相对较差,那么在施工中就需要不断强化施工工艺,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实现对原材料的优化。但这样不仅会增加施工工序,而且无法把控施工质量。原材料也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中,需要做好建筑的防水、隔热,而这些都是通过结构和原材料来实现的,如果原材料质量不高,那么建筑的防水、隔热等性能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1.3施工因素 就整个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而言,做好施工管理和控制工作是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并不断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来不断强化施工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这样才能对施工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把控,进而为建筑装饰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优化设计 首先,要对工程施工方案展开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找出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细微缺陷,例如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施工结构的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如果在技术的选择上存在缺陷,那么就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最后,经过研究和分析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进行优化,完善设计结构,有效避免和解决因设计因素而带来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 2.2选择质量较高的装饰材料 在传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而压缩材料采购经费,这就导致了一些劣质材料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将材料质量问题重视起来并彻底解决,应完善原材料采购合同和相关的材料采购制度,保证材料质量能够达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标准。采购人员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做到货比三家,要对材料生产商、材料配比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并以实验的方法对材料样本进行测试,以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 2.3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 第一,强化施工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和施工专业性。第二,强化施工技术的专业化训练。通过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训练可以让施工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最前沿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第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大量的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很多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所导致的。因此,要不断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要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局面。同时,还要将设备的收放和使用工作重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张力斌 单位:信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2 1引言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问题。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特点 2.1专业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涉及到很多专业的施工项目,如门窗安装、饰面板施工、涂饰粉刷等,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整体建筑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如水电线路改造、管道开设、线槽施工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施工流程和专业化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经济性。在市场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建筑装饰装修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在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除此之外,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地配置各项施工资源,实现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省更多的成本。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现代化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且企业未针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开展统一培训活动,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无法有效地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施工人员未建立完善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制度,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施工企业忽略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管理;第二,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监督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管理人员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管理,为后期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 3.2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直接关系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确保施工材料质量满足施工要求[2]。但是,在实际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施工材料质量问题,且施工材料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差距很大,由于不注重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导致很多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投入施工现场,严重威胁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4.1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要参与者,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重要性,丰富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合理地配置装饰装修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的独立性和协调性,为装饰装修施工提供优质服务。另外,施工人员需要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2优选装修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施工材料,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第一,建筑玻璃。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材料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地控制建筑玻璃的保温性、透光性、耐冲刷性,加强对建筑玻璃隔音和耐腐蚀的管理力度,并加大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力度,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第二,其他材料,如石头。在选择天然花岗岩时,天然花岗岩施工技术要求和人工单板石材的基本一致,相关人员需要确保石材的平整度满足相关要求,如大小、角度公差等,确保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的一致性。在选择人造石时,人造石的耐水性、高强度、色差和防污性要求相对较高,同时还要满足高硬度、耐磨性和低吸水率等要求。 4.3强化污染工作防治力度。首先,加强对施工泥浆的控制。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固结泥浆,避免出现泥浆大量外流现象,减少泥浆对周边道路、市政工程的污染;其次,加强对扬尘的控制。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使用围挡控制扬尘带来的污染,并设置机械淋水装置,使用人工、机械淋水除尘模式,还要实行清洁燃料模式对现场进行控制;最后,防治光污染、噪声污染。施工人员需要针对电焊光、施工强光进行维护和处理,减少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还要合理地安排各项施工工序,实行相应的减噪措施,全面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5结束语 在现代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现代化建筑装饰装修的实际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定期开展施工人员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作的整体质量,实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预期效果,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周本科 单位: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篇3 引言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专项工程,是居住者生活舒适度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装修装饰工程的主要任务从早期的美观度以及功能性逐渐转变为了要求更加严格的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美观性、空间性以及功能性。为了满足这一目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展开的过程中,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就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力度,提升自身的施工技艺,通过这一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概述 对于建筑装饰装修项目而言,项目管理工作贯彻在整个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之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从工程的施工计划开始,对整个装饰装修项目展开管理工作,控制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成本,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为装饰装修工程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管理工作,建筑装饰装修项目管理工作涉及的施工作业具有专业能力要求高,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施工操作复杂,危险事项发生率高等特点,除此之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自身还具有一次性这一特点,在装饰装修项目展开的过程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所做出的每一项管理都必须非常慎重,只有这样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建筑装饰装修项目管理工作应用措施 目前在建筑装饰装修项目之中,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审核阶段。 2.1施工准备阶段 为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施工准备工作的管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作业的进一步展开,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就需要与本次施工的业主展开沟通交流,双方合作完成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理解业主的需求以及施工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完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作业。在设计图纸会审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设计图纸展开全方位细节化的研究,分析设计图纸的施工要求以及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与业主展开交流,确保所有的问题都能够有相应的解决措施。设计图纸会审工作结束之后,为了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以及质量,装饰装修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本次装修施工的相关施工人员集合在一起,对其展开专业能力培训以及考核,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本次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需求以及相关的设备应用技巧,确保其专业能力能够满足本次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要求之后,方可将施工人员编入本次项目的施工队伍之中。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层需要对本次施工的相关内容展开详细的思考以及探究,在施工单位已有人力物力,设备以及本次装饰装修施工需求的基础上完成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施工方案中能够对每一项施工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2施工展开阶段 为了确保施工的稳定完成,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作业展开的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就需要从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以及施工效率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工作。首先是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保障,对于任何工作而言,如果安全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工作内容也无法顺利完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安全性是整个项目完成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定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安全标准来完成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作业。如果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有施工人员或者施工单位存在相关的违规问题,施工作业并未按照安全标准完成,则需要对其提出批评处罚,加强施工人员队员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视度,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也需要定期检查施工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安全设备的稳定性,及时更换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设备,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其次是质量管理工作,装修装饰工程自身的作业内容本就具有复杂性、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等特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或者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大意的行为,都会导致装修质量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装修质量问题的出现,建筑装饰装修项目管理人员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施工质量展开严格的审查管理,加强施工作业的质量检查力度,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施工作业,立刻命令施工人员对其展开翻修,直到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位置。为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对本次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展开严格的管理工作,如施工材料或者设备的质量并不达标,则需要立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为装饰装修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最后是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施工进度是整个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保障,为了提高装饰装修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就需要针对本次施工的需求,施工项目的特点合理完成各项施工作业的分配以及管理工作,通过这一措施合理加快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进度,通过交叉施工等方式有效提升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进度,减少企业的施工成本,为装饰装修工程在规定时间能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竣工阶段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当建筑装饰装修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完成之后,施工企业以及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完成装饰装修项目的施工质量审核工作。在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出现了质量问题,则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立刻对其展开针对性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完全符合本次施工的需求之后,才能够签订竣工审核书。同时,为了避免一些施工材料由于后续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出现质量问题,在竣工审核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也需要与业主展开沟通交流,为其提供相关的设备应用质量,为客户的生活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分析 施工技术是整个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顺利展开的保障,施工技术将会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美观度造成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建筑工程的构造设计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首先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的构造设计工作,装饰装修工程本就是已经完工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上所展开的施工作业,为确保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效果,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对本次装饰装修工程所涉及的建筑物自身的整体结构,尺寸数据等展开详细的了解,积极与业主展开沟通交流,在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完成本次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设计工作。材料技术是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的重点关注对象。早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之中所出现的毒家具、毒装修、甲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的身体健康,近些年来,为了国民的身体安全,装饰装修市场对装饰装修材料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以及调查,目前装饰装修建材市场已经产生大量的绿色环保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根据材料的材质不同,装饰装修工程的材料可以分为陶瓷材料、木质材料、金属材料这三种类型。陶瓷材料在装饰装修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方向为厨卫装修以及墙壁瓷砖的装修工作。在应用陶瓷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对陶瓷材料的稳定性以及质量展开详细的检测,确保其能够满足建筑装饰的施工需求之后方可将其应用在装饰装修施工作业之中。木质材料是目前装饰装修项目中最常用到的装修材料,为了确保装饰装修的稳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木材自身的稳定性、抗压性、美观度等。如果装饰装修工程所涉及的木材较大,则需要选用大型木材作为施工材料,如装饰装修工程对于木质材料的性能要求较低,则可以选择人造木板三合板等材料完成木质材料的施工作业。早期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材料为钢材以及铝合金材料,随着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塑钢材料以及合金材料逐渐成为了装饰装修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4.1抹灰施工 抹灰施工是装饰装修施工的基础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共需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施工内容,首先是建筑物原有基层的清理工作,在清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原有基层上各种污染物的清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基层表面所存在的凹凸不平处理工作。其次是建筑物细节部分的处理工作,在这一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物之中的墙线墙角,门窗洞口,围栏等部位展开保护处理,防止后续的抹灰工序对这些地方造成污染。最后是分层抹灰措施,在抹灰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抹灰层的厚度以及均匀度,确保抹灰层的平整性。 4.2地面施工 地面施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地面的最底层的施工,这一层施工人员需要完成强弱电,暗管沟槽以及地暖的施工作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各个线路以及管道沟槽之间的距离,不可距离过近。其次是施工环境的控制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本次施工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本次施工的相关要求。最后是地面层的铺设工作,在地面铺设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再次对地面施工的地层部位展开施工质量审查,确保上一道施工的质量能够满足其要求之后方可展开地面铺设工作。 4.3幕墙施工 幕墙自身具有装饰性强这一特点,能够对建筑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幕墙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相关的数据、材料、其他材料安装满足幕墙安装的需求之后方可完成幕墙的安装工作。 5结束语 装饰装修工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使用价值,为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装饰装修工程展开的过程中,装饰装修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装饰装修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金红.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探索[J].建材与装饰,2020(14):194,197. [2]宋小勇.试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1):17. [3]黄远鹏,苗琪.探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与特点[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7):54. [4]张霈.基于建筑装饰工程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分析[J].中国地名,2020(4):78. 作者:李小福 单位: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篇1 城市园林绿化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发展、民众环保理念不断加深等客观条件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发展时间较短,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管理内容无法满足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不尽如人意,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价值发挥也因此备受制约。因此,剖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并制订应对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具有长久、复杂、烦琐等诸多特征,包括植被施肥、移植、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以打造优质的城市环境为思路,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可使园林绿化工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反之可能会导致绿植死亡,进而给园林绿化带来巨大损失[1]。因此,需要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使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长久保持良好的状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城市、居民等都十分重要。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只有保证面面俱到,才能确保绿植茁壮生长,进而打造出层次明确、色彩和谐、布局合理的绿化结构,继而展现绿化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在保证各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高质量完成绿化指标,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确保城市未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2)高质量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优美环境,可陶冶居民情操、体现城市精神文明。居民的精神需求被更好地满足,对城市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进一步优化城市绿化,提高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凸显绿化的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不够重视 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破坏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普遍存在认知不到位问题,很多人不了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与自身的关系,这导致相关工作落实难以快速获得人们的支持,甚至会遭遇重重困难。此外,相关企业在完成园林绿化工程之后没有落实管理的思想认知,园林的发展完全由植物特性决定,粗放且不规范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也违背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初衷与目标[3]。 2.2人员不够专业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相对艰苦且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由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全权负责,否则将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然而,专业人士对待遇的要求较高,加之很多地区缺乏相应的教育机构,这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才稀缺,企业或机构很难聘请到专业人士,再加上难以提供优渥的待遇条件,也容易导致专业人才流失[4]。而以非专业人士为主组建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团队缺乏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思想认知不到位,管理经验也往往比较欠缺,很难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新技术、新手段,也难以保证各项管理条例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很多从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为外地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员流动性较强,短期的养护管理难以保证城市园林的后续发展,必然会影响预期的绿化效果。 2.3投入资金不足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种类较多,且不同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差别较大,必须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否则将难以长久维持城市园林绿化的效果。然而受思想认知的影响,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普遍不被重视,相关工作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支撑,这容易导致前期的资金投入“打水漂”,并使得城市园林绿化逐步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资金不足对城市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建设初期政府部门重视度较高,提供了能够满足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资金,但随着建设完毕,相关关注度逐渐下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被重视,资金不足制约养护管理工作落实。2)园林绿化建设后期政府资金无法及时下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受阻,以至于养护管理浮于表面,不符合相关要求[5]。 2.4管理政策不全 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能够为各行业中各种工作的落实提供标准和框架,城市园林绿化体系亦是如此。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城市建设部门对现有的法规文件亦不够重视,这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完全依照自身经验办事,管理工作缺乏标准且随意性较强,很多有效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对季节、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都采取异地人员委派形式,这种模式下,管理人员不了解绿化的实际情况,加之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各种工作的开展无法可依,甚至当城市园林绿化区域被非法侵占时,管理人员也难以行使自身的执法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法人员,降低了不法者损害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成本,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价值发挥[6]。 3对策 3.1提高思想重视度 思想决定意识和行为,想要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提高社会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在具体落实时,需要将关注点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关注重心从城市经济发展逐步向环境保护转移,积极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对策,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2)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环节的干预力度,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及时解决现存的绿化养护管理不合理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并完善管理方案。3)合理使用媒体向广大民众科普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工作,提高普通民众的思想觉悟,削减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阻力。与此同时,鼓励民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过程,利用民众反馈、万众监督等措施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覆盖面,确保尽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合理消除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因素,保证城市园林的绿化效果[7]。 3.2提高人员素质 城市园林中包含种类繁多的植物,这些植物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长特性,对环境的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想要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要明确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办法解决问题。基于此,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须配置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人才招聘时适当提高门槛,保证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8]。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很难依靠纯人工完成,管理工作的落实必然会涉及新技术和新设备。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拥有丰富的植物知识外,还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想要实现上述目标,相关部门需要给予管理人员以定期的技术培训,必要时可以将管理人员送往高校继续深造。为了能够留住优质人才,城市园林养护管理部门还应适当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增加人才的归属感,激励人才自主自发地为城市园林事业贡献自身力量。 3.3增加资金投入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专业人士的引入需要资金,人才的定期培训需要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引入需要资金,设备的管理养护也需要资金。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部门也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尽可能将钱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技术设备的功能,以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9]。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是某一个机构或是部门就能够高质量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社会各界团结协作。为了保证有限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管理部门应强化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 3.4完善政策与法规 我国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是现阶段的客观现实,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陷入事倍功半的不良局面[10]。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十分重要且必要,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细则,为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方向和思路。为了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落到实处,还应配置相应的执法监督队伍,要严格防范执法真空区域,对违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严厉惩处,以震慑不法人员,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果。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精细、复杂且长期的工程,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内容,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可提高城市宜居程度、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众幸福感。然而受客观条件制约,当前此项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重要且紧迫,相关人员要围绕问题设计应对方法,从思想、政策、资金等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摸索新的手段,改进并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策略,高质量地推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带动城市绿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王莹 单位:凌源市园林管理处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篇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不仅要具有美观性,还要满足城市对工程的要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程项目不能违反自然法则,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所建设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可以提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施工工作和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实际上,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施工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选择降低园林绿化施工的成本。例如,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施工工作前,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招标工作,使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中经济效益不够显著,一些工作人员因此会选择减少对绿化植被免费养护的时间来降低施工成本。这也是导致园林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园林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复杂,从而也增加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难度。虽然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时,也意识到对于绿化植被养护工作重要性,但很多的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依然会选择把关注重点放在施工进度方面,这样就会导致园林绿化植被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影响了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1]。 1.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绿化在养护工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系统的管理措施和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比如最常见的是城市中的草坪没有修剪,且一些树木植被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而导致死亡等。 1.3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较低 在进行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传统方式来进行相关的养护管理,工作人员会定期对城市中的植被进行修剪和浇水工作,并对周围的环境垃圾进行清理,但这样的工作方式对城市绿化的养护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参与养护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较低,并且相关部门也未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就会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要求[2]。 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2.1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对于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来说,不仅仅需要相关施工单位的努力,还需要城市居民的配合。相关部门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可以定期对市民进行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培训,组织市民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中,并提高市民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帮助市民爱护和保护城市中的园林绿化植被。此外,对城市绿化管理人员来说,还需要不断提高对绿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友好、绿色的生活环境[3]。 2.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工作来说,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因此想要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需要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素质。工人要对城市绿化植被的类型有一定了解,以便选择更合适的养护方法。相关部门也可以定期组织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园林绿化养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管理人员也可以定期对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一些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和表扬,从而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对养护工作人员进行分区分组管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长,城市的发展速度变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意识到了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多的城市也在进行园林绿化的工程建设工作。但是,通过对我国城市景观绿化工程建设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查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根据城市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现状,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松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园林工程服务站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篇3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三分种、七分养”的显著特点,积极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可以实现园林设计的造景效果;②可以保证园林施工的持续成果;③可以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园林环境的作用[1]。当前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程度不足、养护管理水平亟须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质量,必须积极地予以解决。因此,分析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要点与策略就尤为必要,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 1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从当前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主管部门虽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例如,没有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工作机制,导致养护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无法正确认识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绿化效果均受到较大的影响。(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园林绿化养护的一线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就势必会影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从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未能充分地掌握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无法积极参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3)保护绿化环境理念仍然需要加强宣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单纯依靠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来落实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无法实现最佳的效果。因此,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确保更多的城市居民可以认识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的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不随意践踏草坪、不私自采摘花果。从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在宣传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宣传力度不足,无法帮助居民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解决当前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主管部门必须始终认识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因此,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科学规划设计,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严格实行精细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另外,要细化分解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权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防止出现“无人管”和“多人管”的问题。(2)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水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向一线工作人员讲解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满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要把提升一线人员的责任意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他们积极参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此项工作的开展质量[2]。(3)加大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在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宣传教育方面,虽然投入了人力和物力,但是仍然未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后续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具体来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宣传资金的规划配置工作,为后续的宣传教育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宣传教育创新工作,更多地使用信息化手段,以此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保护绿化环境理念的宣传教育途径。 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的制订要点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精细化的原则,对涉及的工作做好精细化安排,以此来高质量地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安排如下。每年1月,要重点做好冬季修剪、行道树检查、防治害虫、绿地养护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在害虫防治工作中,冬季是消灭园林害虫的有利季节,工作人员要清理土中所潜藏的虫蛹、虫茧,并且集中烧死。每年1月中旬,工作人员要重点消灭蚧壳虫,可以考虑刮除树干上的幼虫。在开展绿地养护工作时,工作人员要重点清理绿地、花坛等部位的野草,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绿地的防冻浇水工作。每年2月,要重点做好修剪、防治害虫这方面的工作。在修剪工作中,工作人员要重点剪除大小乔木的枯枝、病枝,通常需要在本月月底之前完成树木修剪工作。在病虫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把刺蛾和蚧壳虫的防治作为重点。每年3月,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植树、春灌、施肥、病虫害防治。例如,在春灌工作中,考虑到春季具有干旱多风与蒸发量大的显著特点,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浇水。再例如,在开展施肥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在土壤解冻后,及时给植物施用基肥并灌水。每年3月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现园林绿化植物出现病虫害,工作人员就要立即进行处理。每年4月,要将植树、灌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绿地内养护作为重点工作,例如,在植树时,工作人员要抓紧时间种植萌芽晚的树木,要尽快拔除死亡的绿化植物并补种;在施肥作业中,要重点对草坪、灌木结合灌水,追施速效氮肥[3];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需要对草花做好浇水修剪工作。每年5月,要重点做好浇水、修剪、防治病虫害这三方面的工作。考虑到5月是园林绿化植物的展叶盛期,园林绿化植物对水会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浇水。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将消灭天牛、刺蛾、蚧壳虫、蚜虫等害虫作为重点工作。每年6月,不仅要重点做好浇水、施肥、修剪、排水、病虫害防治工作,还要做好树木防汛、防台风前的检查工作。例如,在开展修剪工作时,工作人员要重点去对行道树进行剥芽除蘖工作,修剪工作要把重点放在绿篱、球类及部分花灌木上。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考虑到刺蛾进入孵化盛期,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使用杀螟松乳剂。每年7月,要重点做好移植常绿树、排涝、施追肥、防治病虫害这些方面的工作。每次大雨过后,工作人员都要做好排涝工作,并且在每次下雨前要干施氮肥等速效肥。对于行道树来说,如果与电线接触,则需要及时修剪,并且需要仔细检查每一个树桩,一旦发现松垮、不稳等问题,就需要及时扶正绑紧。每年8月,要重点做好排涝、行道树防台风、修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在修剪工作中,除一般树木夏修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绿篱进行造型修剪。在中耕除草工作中,要清理园林绿化植物周围的杂草,尽量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除草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将捕捉天牛作为重点,尤其是注意捕捉园林植物根部的天牛,另外要做好蚜虫与香樟樟巢螟的防治工作。每年9月,要重点做好修剪、施肥、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在修剪工作中,为迎接国庆节,工作人员要做好绿篱造型修剪(见图1)、草坪切边、清理死树等工作。另外,要及时更换质量不佳的草花,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的花草品种,并且做好浇水工作。每年10月,要重点做好秋季植树、绿地养护、防治病虫害这三方面的工作。在10月下旬耐寒树木落叶后,工作人员便可进行秋季植树工作。在绿地养护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绿化植物的生长质量开展全面的检查工作,及时清理死树,同时要做好绿地、草坪挑草切边工作,如果花草生长不良,则要及时施肥[4]。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捕捉绿化植物根部的天牛,同时要加大力度防治香樟樟巢螟。每年11月,要重点做好植树、翻土、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例如,在翻土工作中,工作人员要重点对绿地土壤翻土,以此来暴露准备越冬的害虫。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因为各类虫害在11月下旬准备过冬,所以整体防治任务会较轻。每年12月,要充分认识冬季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工作人员要重点做好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害虫这两方面的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时,管理人员务必给予高度的重视,切实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尤其是要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制订和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这两项工作,以此来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赵雯 单位:福建国贸智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实践证明:人不仅需要管理,而且要挖掘其潜能,提高其素质。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已不只是在金融业务领域展开竞争,更重要的是在人力资源及管理水平上展开竞争。 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机构撤并与人员分流,国有商业银行于2003年起便开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并己在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中实行了聘任聘用制,但不等于会搞“全体起立”,“全体下课”。与此同时,各位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也完全取决于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一方面将通过扁平化管理,整合业务流程等措施以减少低效无效劳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业务发展,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创造更多岗位需求。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 国有商业银行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系统优化和系统动力原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传统的人事安排,表现出的现象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到经济效益和费用指标的限制,投资方向往往只侧重于营业网点的装修,技术装备的改进和安全防范设施的完善等物质资源的投入,而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与人力资源投入的力度不大。 2.人员在数量和质量结构上不对称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的不断开拓,那些现在只能应付一线岗位工作的人员,将难以面对今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首先,是高档次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看,一般素质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大,其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原有的只能适应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人员将逐渐被淘汰,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国有商业银行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再次,新业务的开拓也急需一大批精通外语、投资、证券、法律、企业理财等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3.人才后备力量不足 在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分布结构来看,基层营业场所的柜面服务人员年龄两极分化,相差悬殊。沟通协调能力差。不仅如此,由于经济环境差,工资待遇低,还逐渐的流失业务骨干。随着入世的到来,国有商业银行急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 4.人力资源配制不合理 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在国有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一方面在引进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现象。此外,由于员工数量与质量结构的不对称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改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另外,由于侧重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职能,也就不可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的对策 1.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 面对人才流动的国际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为人才引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从而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其次,国有商业银行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共享,国际合作”的人才引进新观念,再次,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人才价值实现的机制,更要建立一种人才价值实现运作机制的保证机制,从而保证人才引进的健康发展。 2.健全激励机制 (1)制度激励性开发。对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激励员工将自己的命运与组织命运紧密连接,保证员工年龄愈大,工龄愈长,贡献愈大,工资也愈高,增强与组织的向心力。 (2)管理激励性开发。促进上下员工更多关心和参加组织管理,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稳定人才,留住人才,激发其创造力。 (3)职业激励性开发。帮助和引导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并促进其计划实现。(4)创业激励性开发。应给予特殊才能的人才提供创业基地和创业资金,营造创业环境,共同发展。(5)情感激励性开发。注重对员工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与人才结成情感共同体,这样员工对其工作的激情才能充分发挥。(6)培训激励性开发。为人才提供国内,尤其是国外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加快员工个人发展,激发人才更高的创造力,为组织贡献更聪明的才智。 3.设立绩效评估与完善的报酬体系 (1)设立公正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考核系统。可根据绩效标准,分成这样四个档次进行量化:表现好的可得满分,表现比较好的可得分值的70%左右,表现一般的只得分值的40%左右,表现差的只得分值的10%甚至0分。这样,按照完成或达到要求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各项得分相加,地出相应的考核结果:总分值达到90以及以上的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2)设立完备的报酬体系实现激励与吸引人才的目标。国有商业银行的薪资制度决定以后,就要设计薪资源的结构调整。首先决定最低与最高的薪额,其次决定薪额的分级。在职务等级工资表中,各等级之间等级差不同,级别越高,工资越高,等差越大。为了保持工资的连续性,各职等间薪额幅度有涵盖,选择下一职等的薪额中点,作为高职等最低薪额,这样做可以考虑其他因素酌情加大薪额幅度,而不至于使薪资成本累积到惊人的程度。 4.大力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入世后,商业银行的驻外机构也会增多,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往与业务合作也会更多,仅靠饭碗维系的雇佣关系难以维持原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使用。当务之急,首先要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延续多年的员工只进不出的劳动用工终身制。其次要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再次,是对那些不适宜现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分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的措施。 5.岗位轮换与竞争机制相匹配 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渐废除任命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要实施岗位竞聘,合理配置资源,公开竞聘选拔部分处级以上干部,这样可在干部任免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结论 为了适应我国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拓展对人才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的措施,改革分配办法,拉开收入分配差距,重奖业绩突出,贡献大的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以适应国有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的需要。 作者:焦洋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篇2 0前言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技术研究,用于完善后台系统或是投产更具有便利性的自助机具,想以此解决“人员短缺”问题,但事实上,人员短缺只是显性的一个方面,真正的问题是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在改革驱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正视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要清楚知道人力资源是创造自身价值的重要来源,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以此来满足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的竞争,在业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经济全球化却推动着商业银行之间的人才流动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的地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的地方过渡。商业银行想要吸纳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就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改变如今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发展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利用有效的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市场和利润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而开拓市场、创造利润多取决于人的因素,包括效益、工资、福利以及员工对市场的预判和控制能力、沟通能力等,提升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能使员工较好地完成经营目标,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最后,商业银行人力管理资源管理通过分析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强化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证商业银行抵抗风险和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重新配置优秀的资源,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战略管理中具有深远意义,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落后 20世纪90年代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产生并且受到欢迎,原有的劳动人事已经被新时代的人力资源所代替,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商业银行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受到管理理念和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制约,人力资源工作还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仍然存在重指标轻管理,重考核轻员工,重关系轻能力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人才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很难达到商业银行经营的愿望。 2.2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领导干部和员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与自身联系不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在商业银行运营时,只关心绩效指标与成本控制,却将人力资源本身价值忽视。虽然这些年来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传统思想仍然存在,约束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 2.3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国外银行把目标瞄准了中国人才市场,利用他们合理的激励机制、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完整的培训、晋升机会吸引了大批我国银行业的专业人才。高尖端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我国现有商业银行人才稀缺。而且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趋严,形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银行同业竞争又带了不少的内部压力。在双重压力的增加下银行员工的收入却呈现了不升反降的情况,导致很多青年员工员工离开商业银行,造成商业银行员工老龄化情况严重,后备力量不足,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困难。 2.4薪酬制度不科学 一是各级别间薪酬水平差距过大。根据相关媒体发布的2018年各银行员工薪酬收入数据,排名第一的为招商银行,人均薪酬57.7万元,排名最末的为农业银行,人均薪酬26.1万元。事实上,商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所谓的人均薪酬,主要是管理层的高薪酬拉提升了平均水平;二是不同岗位的人员薪酬水平相同。大部分商业银行未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确定对应的工资等级,如信贷客户经理、反洗钱工作人员均和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处于同一水平,未考虑到工作岗位的风险性、复杂性,使得薪酬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2.5绩效考核手段不合理 如今很多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不相关联,多以业务导向为主(如:2019年下半年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兴起的ETC业务,又成为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重点),在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导致绩效考核成为一种短时间的趋势导向,缺乏稳定性。而且,商业银行将前台业绩作为考核核心,对于内部风险防控的考核却占比较低,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偏颇的价值导向,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某些商业银行为了激励员工,减少了基础工资,加大了对绩效的考核力度,更有甚者出现了“零基预算”的考核模式,即没有基础工作,通过预先发放绩效的方法来满足员工的日常开支。 2.6选拔机制不合理 尽管商业银行已经面向社会全体进行招聘,却还是不能完全摆脱有关系的人员进入银行,而且员工的选拔看重年龄和资质,学历和背景,这样的条件使得很多员工的晋升空间相对狭窄。重视管理岗位的晋升,却没有对专业岗位的晋升拥有清晰明了的规定,使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加大,不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今的人才因为看不到自身晋升的机遇和发展的愿景,所以选择了跳槽,使人力资源出现了流失。很多优秀员工跳槽到其他银行,同时也将自身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也带走了,这是商业银行的巨大损失,也给竞争对手了更多的机会,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2.7缺乏完备的培训体系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也是其重要的一方面,为员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然而现今商业银行在培训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备,培训对于培训规划和培训的模式也缺乏长远目光,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对员工的挖掘和培训比较少,仅仅注重技能培训。而且培训也没有建立培训的反馈机制,很多培训流于形式,有些员工将培训视为一种负担,对培训缺乏热情,对于银行缺乏忠诚度。 3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对策 3.1进行合理的岗位配置 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责任,使每一位员工在对自身岗位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令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自身才能,提升对工作的热情,而且通过合理岗位说明书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招聘人员和培训等方面作为参考根据,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打好基础。 3.2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利用全员竞争上岗的方法,多渠道获取人才。通过多渠道获取人才能够获取更优秀的人才,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实践中,可以在银行内部先尝试实施。利用公开报名、选拔考试和组织测评等过程进行,要在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基础上进行。针对那些达到要求的员工,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分配到合理的岗位上,使人才发挥其效用,提升员工的热情。 3.3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对于银行内部的市场,需要根据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员工的特长和关系进行适当的交流,帮助员工对不同岗位进行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银行内部的人员进行流动,使人才发挥其潜能培养,使其更加团结,参与到人才竞争中,保证人才流动。 3.4确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薪酬制度需要表现为对内的公平性和对外的竞争力,打造与员工岗位职责、风险程度、贡献度相匹配的薪酬管理机制,与此同时根据行业同类型员工薪平均水平,及时、合理地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3.5健全员工培训体系 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统筹、整合商业银行每年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在减少员工培训压力的同时,制定出最符合员工实际需要培训课程,并开展培训测试、培训反馈,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现员工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的提升,充分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挖掘员工自身潜力,推动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6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资银行也没有了约束,所以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人、财、物、信息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展现出来,以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拥有科学管理和优秀人才、拥有更好的用人机制,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商业银行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扩充完善,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的层面,对公司内部选人、留人、用人、培育人的工作综合负责,使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以满足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带动银行的稳健发展,努力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4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只有拥有“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商业银行才能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获取金融服务行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作者:尹练文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MBA教育中心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篇3 商业银行作为高端的金融服务行业,在目前不仅要面对政策红利不断稀释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和金融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变化的威胁,还要面对《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监管要求,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 1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人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改革现有的人事制度,为人才发展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并通过高效的培训工作优化员工素质,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其次,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客户、市场和利润,而员工的市场操作能力、预控市场趋势能力、沟通能力与银行价值观和银行合规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拓展、市场开发和利润回报。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实现经营目标,获得长远稳定发展。再次,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进而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保障了商业银行的抗风险与盈利的能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重新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银行战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 2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多数员工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与普通员工的关系不大,更不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效应。在银行运营管理过程中,只关注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而忽视了人力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保值、增值特性。尽管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改观,但论资排辈、官本位和平均主义的人事安排思想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应用。 2.2员工选拨方式、晋升机制不科学 目前,商业银行新进员工仍旧沿用传统的选拔方式,即要求金融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这就导致新进员工多数为毫无银行工作经验的人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在客户资源储备方面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帮助,才能使他们逐渐成为优秀的银行从业人员。虽然个别商业银行也开始面向社会大众公开招聘,但依旧无法摆脱裙带关系的干扰,导致许多真正优秀的人才难以进入。员工提拔重工龄论资历,重学历论背景,这样的晋升制度为员工提供的晋升空间相对狭窄,仅仅是管理岗位的职务晋升,而对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没有任何帮助。现有的人才因看不到自己晋升的机会和发展的前景,良禽择木而栖,选择了跳槽,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许多优秀员工跳槽到外资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同时带走了自身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成就了竞争对手,进而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3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商业银行建立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中高层管理者,对普通员工并不适用,而激励机制中又缺少对银行长远发展的长期激励,不能有效调动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内部风险防控的指标未融入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无法进行充分的量化评价。官本位、论资排辈是商业银行用人机制的一大特点,在管理人员任用方面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工资待遇按行政级别划定,而且各级管理人员一经提拔,只要没有大的责任事故发生,不论是否有建树,通常不会被免职。 2.4薪酬制度不合理 目前各商业银行员工整体的收入水平较其他银行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要低,尤其是关键岗位、关键职位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外资银行多采取本土化的运作模式,以其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与工龄、学历、资历相挂钩,丧失了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影响正常的运营管理和产品开发。 2.5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 对职员进行培训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职业生涯良好发展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培训体系也不完善,缺乏长远培训规划和合理的培训约束模式,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员工个性化需要,对员工潜能挖掘和素质培训较少,而主要是针对技能的培训。另外,培训评估反馈机制也没有建立,好多培训变成了走过场、做样子,甚至有些员工将培训当成了一种负担,缺乏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员工的忠诚度较差。 3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应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人力资本的重要地位,培养以人为本的良好银行文化,尊重和重视员工的发展,将银行收益与员工利益相结合,将银行价值观、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与员工工作需求、发展愿景相结合,努力营造温馨舒适、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员工的建议,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群众基础和顺利实施。 3.2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晋升机制 人才的选拔和晋升应根据银行长远发展规划,制定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储备规划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用人机制。不但要招聘优秀的金融专业高校毕业生,而且还要招聘社会中具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优秀员工,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关键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队伍。另外,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制定科学的员工晋升方案,通过严格的考核、测评来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促使员工不断努力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3.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侧重于绩效管理,通过考核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管理。考核过程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考核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尽量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其中,帮助员工实现自主管理。同时,建立员工绩效申诉制度和绩效考核反馈制度,为员工提供为自己绩效进行合理解释的机会和让员工了解并改善自身的不足。激励机制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是责、权、利的有效融合,也是贡献与报酬的平衡处理方式。通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了解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发放奖金、表彰先进、职位晋升以及旅游、休假、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激励员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约束机制同样也要具有灵活性,根据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不同的但人性化的惩戒方式,确保将银行损失降到最低。 3.4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合理的薪资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也是保持员工稳定性的基础。薪酬制度要体现对内的公平性和对外的竞争性,符合市场价格导向。对内公平性就是要求员工之间有一定的酬薪差距,不能一概而论,做到按岗定资、按效定酬、按献定奖,其基础是体现员工的价值贡献和保证薪酬激励效果。对外竞争性就是要时刻把握同业间的薪酬数据,以此来合理调控自身的薪酬制度。例如,对高层管理人员应采取风险薪酬与年功薪酬相结合的酬劳制度,对高级技术人员采取长期激励方式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3.5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商业银行要想有更好的发展,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员工培训体系,设立培训专项资金,配备专、兼职培训人员,制定培训方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开发员工潜能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训重点侧重于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才能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加强银行价值观、文化理念等的培训,让其了解银行自身的文化,自觉践行银行的文化,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其自身发展愿景与银行愿景保持一致,增强员工的稳定性。 4总结 当前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改进和完善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燕.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J].时代金融,2015,(7):64-72. 作者:孙岩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1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实践性非常强。其主要内容针对工程中的工种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次,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空洞、抽象,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在教学方法、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上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再有其综合性强的特点,表现在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到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理论内容,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学好前期基础理论课程。“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学生领悟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先修了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测量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施工工艺过程的了解来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把握各个课程的知识交汇点,综合应用能力差,也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2研究意义分析 基于学校双创的大环境,本项目将通过对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材的调研,力求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改革,能够较大提升在校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办学能力。 3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调研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现状,调研目前在校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需求,调研土木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生产、科研活动中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应用和要求,分析现国内外土木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具体的教学创新措施和实践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案解决得关键问题。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解决教材内容滞后于技术革新。2)如何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好的满足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3)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改进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 4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实教材 近年来,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做修改。有些知识内容已经跟不上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材,把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到施工现场,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4.2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业为主线”的原则。把多个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并将建筑工程的规范、标准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为什么”,从课本和老师交流中找到“所以然后”。 4.3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及平时在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演示结合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的工程录像和图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图片、录像短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亦容易被学生接受。 4.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学校的基建工地,根据工地不同的施工进度安排学生到工地参观部分项的施工工艺过程,例如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巩固提高。 5预期效果 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2)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加工作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3)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切实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李邦岭 单位:菏泽学院基建处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2 土木工程施工[1]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和工艺,施工项目组织原理,以及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复杂、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应用性广,并与现行规范、规程联系密切等特点。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大学教师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和不懈努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2]具有以下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根据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将“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代替“强制灌输式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1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3,4]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按照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并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会得到锻炼。老师的职责由教“书”转变成教“学”,同时,学生也从“接受学习”过渡到“发现学习”[5]。 1.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进度确定讲授的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就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与此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或学习对象的学习。 1.2启发思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学应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探究性教学取得成效,首先教师要确定学习对象,然后根据学习对象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3自主探究 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得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大学生不再需要现成的知识和“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更渴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获取信息,也可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从别的学生处理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别人对知识的解释中,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识由浅入深。在这种情形下,课堂讲授时间不断减少,相应地,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练习、实验、分组讨论等时间会显著增加。 1.4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经历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后,才能搭建起为其他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或合作,有利于成员之间观点和感情的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1.5总结提高 在充分思考与高质量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对那些富有启发性、引人思考、并与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自己学习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并联系实践,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帮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主导—主体相结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探究性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2.1精选学习对象 扬州大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一般是在本科3年级第1学期开设,理论授课40学时。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精心挑选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但是,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往往会滞后[6],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现场施工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信息进行关注,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补充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又能了解社会实践中最新科技的发展。 2.2精炼探究性教学的启发性问题 启发性问题要指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问题的质量关乎着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成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肩负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影响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探究性教学的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精炼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模板工程”这一章的探究性教学中,“如何支模才能使模板变形最小”比“模板是由哪些组成的”更具有启发性。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很强。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繁杂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技术要求等信息用文字、数据、图片、音响、录像等体现出来,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以加强学生对陌生的实践过程和难以想象的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发挥了高校与社会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和实习。例如:2013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到杭州市国际博览中心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实习,施工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针对现场施工提出了许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思考。这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团体协作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使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都涉及很多施工工艺复杂、机械设备繁杂以及技术要求高,这需要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之间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建成。分组讨论或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组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讨论或交流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团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2.5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作为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手段,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应只局限于试卷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现场实习、分组讨论成果、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回答问题等多方面,通过比重不同分配系数,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既全面考核了探究性教学的成果,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语 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教学探索适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取得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与了解。 作者:马洪伟 殷为民 单位: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篇3 1研究背景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不仅对建筑工程管理系中的各专业比较重要,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说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对于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属于其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从课时上便可以充分地体现其重要性;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众多的院校中,通常把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并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学生的就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1-4]。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各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层出不穷,在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把信息化手段融入传统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7]。 2课程建设的现状 ①学生就业方面:近年来从大部分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为施工单位,而学生在面对具体的工程时,往往出现无所适从、不能尽快融入施工现场环境、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讲解很难实现在课堂上呈现完整的施工过程,造成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空洞、抽象,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对工艺和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③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所包含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有关数据都还停留于多年以前的施工技术及规范要求,存在范围狭窄、数据陈旧等问题。④信息设备利用率方面:目前大部分院校各种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已基本达标,所有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机、全校范围内覆盖的互联网、建设有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智慧教室等,但是信息设备利用率及利用空间较低,未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价值,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融合。 3课程建设内容 3.1组织编制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 编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可以把有关施工的图片、视频和动画上传至学习通,在讲解到某个部分时或者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师对施工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②教学内容、数据的更新,随着行业发展过程中规范、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相应地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高效地查找资料,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新的教材应与现代化的施工技术相适应,才能培养出适应于实际工程的应用型人才;③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完备,使其能够覆盖学生就业后所需的全部专业知识领域,使其具备的知识储备量与能够工作需求对接。 3.2课程设计的设置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部分由教室手动更改为利用计算机在机房完成。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内容大部分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是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原本由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组成的基础上,在学生掌握基本工种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强调以完整项目为工程背景,进行施工设计、编写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强调结合工程实践整合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首先,通常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上百页组成,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在教室中手写手绘的方式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份完整、高质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次,对于施工方案中的众多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单纯地利用书本很难完成,需要查找大量的有关资料、技术规范。再次,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布置图在实际工程中都是由相关软件完成的,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软件完成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程所需的专业能力。因此,把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部分的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教室更改为利用计算机在机房完成,最大限度地应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软件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3.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法 工程案例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受各种因素制约,学生参与了解相关工程实践的机会还很少,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增加工程案例的呈现并可与学生展开有关拓展和讨论,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并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进行应用。 3.4课程信息化建设 网络上分布着各种专业信息资源,例如各类建筑相关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里面都有着各个专业方向(房建、道路、桥梁、隧道等)、各个领域(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BIM、装配式建筑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因其传播的媒介众多、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而在教学和学习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建立与土工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相配备的网络教育信息平台,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习通,老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整合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筛选整合,可形成丰富的图片、视频、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建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育信息公众号,提供给学生符合其专业基础、课程进度、就业需求的信息资源。挑选对于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施工技术、工艺、组织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规划就业方向的、有助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有关工程资料、工程视频、工程案例等,上传相关资料,并设置类似论坛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实现与土工工程施工教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教育信息的在线、互通共享与交流,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专业能力。 4成效与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涵盖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大都是针对工程的各个部分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对比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具有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也是最应该注重于理论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与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环节,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师资配备、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进行实际的应用,实现并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六个方面的结合,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运用全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连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施工工艺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动态的施工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及时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和新动向及国家技术规范、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克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1):89-91. [2]陈安英,陈昌宏,林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杨璐,张文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9-82. [4]谢攀,陈存恩.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5):125-127. [5]张立山,董艳英,刘明远.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25-26. [6]陆守明,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11):202-203. [7]周兆银,张长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阶段教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64-66. 作者:徐荫 单位:武汉城市学院
大数据下云会计管理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逐渐顺着大众创业的方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无论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提供了很多支持,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很多小微企业依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的财务管理环节依然较为薄弱。 一、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1.企业资金链断裂。众所周知,资金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企业要想正常进行经营生产活动,就必须要得到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了小微企业的壮大。所以小微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在市场上筹集资金,通过目前存在的合法渠道,合理吸纳市场上流动的大部分资金,学会利用国家和政府鼓励和支持的借款、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是会受到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在没有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这部分小微企业是很难筹集到充分的资金,这也就会为企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筹资渠道上,小微企业能选取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再加上其内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从银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小微企业要想从民间筹集资本,又必须要面对高风险和高利息。久而久之,小微企业就会经常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在小微企业内部充分发挥出其财务管理的职能,企业必须要设置财务总监,在总监的管理下再分管财务会计部门。但是我国的小微企业经营规模是比较小的,工作人员数量也比较少,所以经常会存在一人任多职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同时又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小微企业内部的会计业务信息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技术人员也会因为工资待遇不高,对工作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这部分工作人员也会存在自身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认真完成自己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存在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较少的问题,所以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所以即使国家和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也难以顺应这些政策,做出对自身正确的调整,员工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3.投资经营能力薄弱。企业投资对于小微企业的经营来说极为重要,这一环节也是小微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我国小微企业的投资经营能力较为薄弱,在这一环节中企业无法获取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缺乏可流动资金,在投资的时候就难免会增加阻力和压力,而且小微企业在进行银行贷款和金融机构的时候,也会因为经营规模和信用限度的限制,出现资金短缺无法及时投资的问题。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受到自身经营规模的影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缺乏长远的目光,在流动资金的匮乏的条件下,无法做出科学合理地投资计划,这就会增加和提高了小微企业的投资风险,最终使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幅度减少。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1.基于云会计解决企业的税务问题。首先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较少,但是承担的税收却极为繁重,这一现象就会为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可以看出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需要加大对减少税收措施的重视力度,这就需要研究人员立足于对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研究,也就是要求小微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深入结合云会计平台的税务决策。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发现国家和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国家近几年出台的税收政策均有利于小微企业的获利。在这一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就能够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小微企业的税收,保护小微企业的市场地位。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小微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好云会计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研究人员完全可以利用云会计平台搜集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方案,然后通过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及时处理,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帮助内部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最终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云会计的账务管理具体模式。除此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财务管理的具体模式,因为云会计的账务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小微企业管理者对于发展趋势和前景的预测。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数据统计人员积极运用云会计平台,保障财务管理的统计数据务必准确,准确利用数据表示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情况。众所周知的是,财务处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内部的财务处理形成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财务报表。由此可见,利用云会计平台,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能够做到及时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小微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就可以随时登录云会计平台,再加上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辅助,小微企业可以在云会计管理模式下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3.构建科学的云会计的具体工作机制。基于云平台的管理和辅助,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得以完善和保存,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各个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也得以提升,这也就会有利于银行跟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具体的意义就是帮助企业更方便快捷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同时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具体指标也变得明确起来。所以说基于云平台地管理,小微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也会简化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流程,而且也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通过云会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在企业的内部出现了会计信息的信息化和透明度,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小微企业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以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刘天依 高淑梅 大数据下云会计管理篇2 目前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加之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效地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也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带动其发展。然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为此,对大数据时代下以云会计为基础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展开进一步地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第一,小微企业因自身规模不大,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的管理目标相对简单。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小微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第二,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一般情况下都是个人创办亦或是家族创办,所以企业的资金来源都属于内源型融资。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关系也相对简单,不存在过多的外债,财务决策也具有集中性,制度化与规范化特征并不明显。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重要作用 (一)为企业内部管理运转提供不竭动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指导观念就是价值管理,贯彻并落实管理工作,真实地反映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与最终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在筹集并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只要与资金业务活动相关的内容都隶属财务管理范畴。通过财务管理,使小微企业经营活动获得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使小微企业内部部门与机构间更加协调,以保证管理人员更有效地把握财务管理依据。 (二)促进企业与外部有效沟通。小微企业并不是孤立个体,需要和外界产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并相互交流。而在此过程中,应通过财务管理当中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政策或者是经济投资等予以合理地制定。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小微企业与外部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风险预警更及时。因小微企业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风险,导致其收益结果不确定性明显。所以,小微企业经济活动始终存在风险,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能力的作用下,能够帮助其合理地预测经济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有待提升。小微企业往往缺乏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尽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要求小微企业聘请专业的代账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但是其往往以敷衍、消极的态度应对,部分小微企业主甚至排斥代账人员接触其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小微企业在创设初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规模的拓展方面,注重业务订单所获取的短期经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对国家与当地政府等出台的扶持政策并未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因小微企业领导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即便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消息与通知,也难以对优惠政策予以有效地利用。 (二)以代账公司为途径的账务处理水平偏低。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力、技术、信息与资金等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而且工作条件不理想,薪资待遇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难以招聘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为此,绝大部分小微企业会通过聘请专业的代账公司对账务进行处理,同时编制出财务报表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财务管理基础性问题予以解决,但是却导致代账服务始终处于输出财务报表方面,无法针对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一来,企业就难以真正地落实并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 (三)信用机制不健全且融资难度大。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且业务种类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财务机制不健全,运行透明度不高,经营管理体系的科学程度与约束程度也相对薄弱。小微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其资金大部分都是临时周转的资金,因而对于企业银行贷款的申请来说,特别关注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且手续审批的程序相对复杂。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其整体管理水平提升难度较大,出现融资困境的几率也有所增加,对其未来经营与发展十分不利。 四、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架构构建途径 (一)小微企业云会计账务管理。在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据基础性地位,在账务处理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为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未来业务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账务处理的主要组成内容就是银行日记账、明细分类账与现金日记账等多种账簿,并生成财务报表。在云会计这一平台的作用下,小微企业能够向云端传送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同时由认证审核成功的会计工作人员负责处理。而对于账务处理工作来说,小微企业也能够在云端的帮助下查看并严格监控账务处理的整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亦或是存在异常,能够及时采取预警与处理的方式。因小微企业自身特殊性明显,所以财务处理同样存在一定的区别。而作为云会计平台会计工作人员在处理账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必须要以此平台为途径和小微企业展开及时地沟通和交流。 (二)小微企业云会计税务管理。小微企业自身的收入规模不大,所以,在实际经营当中,规避税收成为其高度重视的问题。以云会计平台为基础开展的小微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相关经营人员必须要将财务处理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效地完成税务处理的决策。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云会计平台,能够对有关小微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政策以及地方支持计划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随后,会采取大数据技术的处理方式,最终形成税务主题数据,在企业经营者开展纳税筹划方面给予有力的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在云会计平台中所获取的行业数据,能够使小微企业对行业内部亦或是类型相同企业的税务处理技巧展开动态性地了解,为其自身的税务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必要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能够对大数据技术予以灵活地运用,将企业内部账务信息以及税务处理的方法与行业整体水平展开对比和比较。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确保小微企业的税收筹划决策科学合理,同样,也使其税务处理的水平与效果明显增强。 (三)小微企业云会计风险预警。近年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虽然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相对简单且总量不多,但是,毕竟企业活动属于集合经济与管理等综合社会活动,所以各方面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云会计平台的基础上,小微企业本身的风险预警管理可以使其尽快找出存在的风险,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尽量将风险控制到最低。与此同时,在云会计平台中,小微企业也能够对关键性的风险设置出监测指标,形成风险预警模型,进一步分析并严格监管小微企业的财务情况,确保财务预警的及时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 (四)小微企业云会计融资活动管理。在云会计平台这一载体之下,小微企业能够获取关于融资活动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随后在融资主题数据中进行存储。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融资管理所需支撑的数据应利用平台层来提供相应的组件服务、数据管理与存储等,并且为融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同样能够在云会计平台中及时上传企业融资方案,针对企业实际状况展开行业对标工作,在BI智能系统的基础上,智能化地评估小微企业所制定的融资规划,最终选择最佳融资对象以及详细的方案内容。基于此,小微企业也应当对云平台予以协助,确保企业与银行的互联,在云平台的作用下和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对接。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云会计成为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必经路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而通过云会计访问并共享数据,也已经成为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最佳途径。 作者:刘子阳 田智浩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大数据下云会计管理篇3 一、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于小微企业而言,招聘的人员大部分是毕业生或者经验较浅的人员,这部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如果小微企业中职工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化知识相对较高,可以推动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这与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必然会限制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竞争意识相对较弱 现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将难以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在小微企业当中,部分员工仍然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更新,加之部分员工的社会能力较差,他们在选择市场以及客户的时候,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并且没有对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考量,这种选择缺乏针对性、科学性。此外,部分小微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意识松散,使员工的财务管理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久而久之企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财务管理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在财务管理中预测风险能力不高 部分小微企业对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认识,认为该项工作是财务单位的工作,在财务编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提高积极性,致使管理预算工作太过片面。于财务部门而言,其是管理财务预算的主要部门,因此预算内容应该包括在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实际情况与企业规定不符,致使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企业在开展编制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依据,但是诸多小微企业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预算管理进行编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致使财务管理质量以及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四)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 于小微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小微企业更好的开展业务规划以及经营管理。小微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涉及到的内容相对单一,在遇到风险问题时难以凭自身能力进行解决。加之部分小微企业并未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财务渗透度相对较低,这对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小微企业需要引入资金。部分小微企业会向银行进行借贷,而银行的借贷有着较高的审核要求,小微企业的信用较低,因此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加之资金难以正常运转,致使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影响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小微企业破产。 二、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意识 于小微企业而言,如果想要运行财务管理体系,就需要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管理理念。第一,将工作作风转变,员工不能按照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从而推进财务管理部门向高效型、服务型部门转变;第二,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各种工作的管理,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将责任分配给不同的员工,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三,将领导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步加强,使领导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在领导人员的带领下使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助力。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相关人员对现阶段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效果,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细化。第一,需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使小微企业逐渐向服务型企业发展,并且需要将转变思想的执行力度逐步加强;第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摒弃落后的管理观念,在管理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确保资金的有效应用;第三,小微企业的领导人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将财务管理领域不断扩展,使流动资金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需要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这不仅可以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于小微企业而言,在推行了财务管理体制之后,公司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助力。小微企业需要对人才的重要性提起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大力培养,为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将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而且可以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现阶段科技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部分小微企业建立了云会计平台,在云会计平台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转变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创新。小微企业可以科学的考察财务管理部门,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与相关人员探讨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相关人员探讨解决方案,在经过细致的考量之后,可以将其纳入到云会计平台当中。小微企业可以让先进的员工带领新员工,了解员工的实际想法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将更多内容纳入到云会计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五)提高云会计的融资活动管理水平 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可以利用云会计平台,从该平台中获取与融资活动有关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储存,将存储的相关数据作为日后DaaS层的“融资主体数据”。于小微企业而言,在开展财务管理以及融资的过程中需要以相关的数据作为依据,可以通过PaaS层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从为SaaS层的融资决策提供科学的服务。小微企业可以在云会计平台中传输相应的融资方案,通过该平台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标,然后科学的利用智能系统的功能评估小微企业制定的融资方案。云会计平台会对小微企业制定的方案以及规划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寻找相应的融资对象,为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作用日益突出,小微企业科学的利用云会计可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于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应用云会计可以使数据的整理、共享工作有效开展,但是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云会计平台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小微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策略,将云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贤姝,谢梓钦.财务共享云环境下小微企业财务记账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8(10):16-18. [2]孟海云.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云会计在小微企业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8(10):131-132. [3]程平,赵化.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云会计的小微企业税务管理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17):20-22. [4]罗莹娴.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在小微企业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66-168. 作者:王吕蓉
林业果树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篇1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林业果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效益不断提升。本文介绍了中国林业果树主要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指导中国林业果树健康发展。 1林业果树种植技术要点 1.1选种 种植人员需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特点、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果树种子,确保种子符合国家种植标准,种子表面光滑亮泽、种子中间无碎粒,同时种子还应获得果树生产地检验报告相关说明书,只有达到上述标准的种子才可用于种植。 1.2催芽 果树种子催芽过程较为繁琐,首先需将果树种子浸泡在20~30℃温水中4h,然后将装有种子的器具放于热炕上,热炕温度为15℃。然后向装有果树种子的器具中倒入热水,热水温度为37~40℃,不停搅拌,搅拌2~3min后用盖子将器具盖好,静置4h。4h后需将热水倒出,然后再用温水清洗种子。清洗后的种子可使用编织袋装好,再摊铺在加热板上,加热板温度为15℃,可在果树种子上方覆盖一层棉被保温,并且每隔3h用热水清洗一次种子,这样果树种子便会在24h内长出根芽,在36h内长出齐苗芽。当苗牙戳破种皮时,约有5%的种子苗芽露出,这时需将露苗的种子摊开,放置于室外通风较好的地区,每隔4h翻动1次,直到种子根牙枯死停止翻动。然后将种子上方枯死的苗芽去除,使用包衣剂搅拌种子,搅拌后6h再播种。 1.3施肥 果树施肥主要采用泵式施肥法,首先使用电动活塞泵将已经溶解好的肥液输入到输水管道中,将灌溉用水与肥液进行充分融合,然后通过管道传输至灌溉区域。在使用果树轮灌施肥方法时,需将每个灌溉区域的注肥时间设置为4h。具体做法为根据果树灌溉区域面积计算出果树所需肥料数量,然后将相应数量的肥料全部溶解在灌溉水中形成营养液,再根据营养液总数确定果树灌溉时间。同时,在施肥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清理果园杂草,可将杂草放置于果树下作为果树天然肥料。 2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 现阶段,中国林业果树种植采用批量化种植方式,有效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种植效率,且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林业果树成活率不断提高。但因防治措施不到位,近些年来林业果树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且发病率逐渐提高,给林业果树健康生长带来了严重损失。目前,中国林业生产中常见的果树病虫害蚜虫、星天牛等,这些病虫害给中国果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 3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策略 3.1蚜虫防治策略 首先需要加强果树检疫,制定严格的检疫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收购、销售和携带蚜虫果木制品。对患有蚜虫的果木及时清理并烧毁,砍伐垂死果树,有效控制病原扩散。在患有蚜虫的林木周边设置隔离带,切断蚜虫传播途径。在每年10月对患有蚜虫的果树表面喷洒杀螟果乳剂,将藏身于果树中的蚜虫幼虫杀死。 3.2星天牛防治策略 星天牛防治策略主要有3种。第1种方法是通过诱捕器诱杀星天牛,将诱捕器设置在林内空气流通处,每隔150m设置一架诱捕器,同时每隔3d观察1次诱捕器,并将诱捕器内部的集虫器清理干净,每隔7d更换1次引诱剂。第2种方法是及时清理感染星天牛的树木,遏制星天牛繁殖。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改变森林林木结构,将果树林定向培养成混交果林,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自控能力。第3种方法是通过药剂防治消杀果树树干和树冠部位的星天牛。在中国林业生产中,林业部门需要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果树病虫害发生概率,通过采取适宜的防治策略减少病虫害对果树种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林业部门经济效益,实现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李宜福 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林业果树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篇2 我国作为农林大国之一,林业发展总体迅速,森林覆盖率高达20.36%,森林面积约1.95亿hm2,且以约200万hm2的速度逐年递增[1]。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的复合地带,地貌复杂多变,土层深厚,热量充足,四季分明,县域渭河流域浅山半干旱区适宜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并已形成了较好产业优势。然而,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更新迭代以及近年来气候的异常多变,果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从林业可持续发展考虑,果树种植技术管理和病虫害科学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果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变化 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果树病虫害的发生随之产生变化。过去一些危害程度较轻的病虫害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病虫害,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种类。 1.2非侵染性病害有加重趋势 果树作为多年生植物,其商品性显著,生长周期长。在种植过程中,为了促生长,在生长期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定期进行浇水灌溉等措施,为一些病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如苹果锈病、落叶病、白粉病等;反之,若补给不及时,也会因为土壤缺乏微量元素而导致一些缺素病的产生,如缩果病、小叶病、水心病等。 1.3不同病虫害之间相互影响 不同环境、气候及地区的果树发生的病虫害存在差异性,危害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除过一些病虫的寄主相对单一,多数情况下,果树的害虫可危害多种果树,造成交叉性危害,增加了果树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如根部、树皮的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影响了树体养分的传送和运输,造成树势衰弱,增加了缺素病的发生可能性;梨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桃、梨,此外,李、杏、樱桃及苹果等果树的也是其食物来源之一。 2林业果树种植技术要点 2.1果园选址 水果作为人类食物的一种,富含人类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物质,不同的果树生长对土壤、水分和光照的需要也有所不同。果园的选址要考虑到果树生长所需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才能保证果树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产出优质的果实。故在进行果园的选址时,一定要对当地的水源、地形以及土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合理规划果树的种植,保证远离污染源和工厂,避免污染性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影响果树生长,危及人民的健康,为果树的生长造成经济损失。 2.2苗木选择 我国林果业苗木品种繁多,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苗木种子,确保种子符合国家苗木栽培的标准,表面光滑、无碎粒,同时兼具生产地的检验报告书。目前,我国林业果树发展前景大好,苗木市场已有抗旱、抗寒、抗虫的高产苗木品种,优质苗木的选择可以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为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增产增收。 2.3果实套袋影响 果树在生长的过程中,虫、鸟、兽等生物的啃食也会威胁到果树的品质和产值,对果农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果实套袋可以有效提升果实鲜艳程度,降低风力对其表面损伤,有效防止果实受到生物的威胁,被广泛应用于果园中。因此,在应用套袋的方法时,需考虑到经济因素,选择合适厚度及质量的套袋,以保障后期产量。 2.4灌溉和土肥管理 春季土壤温度较低,根系在土壤中不易腐烂,此时进行果树苗木种植有利于苗木与土壤的结合。利用泵式施肥法,将溶解好的肥料输入至输水管道,与灌溉水充分融合,然后采用轮灌法进行施肥,根据灌溉区域面积计算确定果树的最佳灌溉时间。最后,定期清理园内杂草,严格把控化肥和灌溉水的用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过量化肥导致土壤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2],污染周边水源的同时,增加果实内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果树生产种植过程中,合理把控施肥和灌溉,严禁使用含有硝酸铵、硝酸磷等硝态氮肥。 3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 3.1过渡灌溉及施肥 随着果园种植面积的扩大,施肥、灌溉、除草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的进行,使单一果树生长旺盛、营养丰富,导致依靠果树为食物的有害生物大幅度的增加,危害性也逐渐加重,提高了病虫害的爆发可能性。 3.2盲目喷药 果树病虫害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在果树种植过程中,盲目喷洒农药,任意混合使用多种杀虫、杀菌性农药或广谱性药物,增加成本的同时,将害虫的天敌一并杀害,导致自然控制害虫的能力降低,使一些次要害虫上升成为主要害虫,主要害虫再次猖獗,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对果树的生长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3用药品种单一 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果农由于经济因素,长时间使用单一或单一类别化学农药,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未能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用药,看见病虫就立刻进行喷药,甚至使用敌敌畏等禁用药物,污染环境的同时影响果品的质量,导致农药的大量残留和错杀天敌,严重影响防治效率。 3.4喷药效率低 选用不合适的喷雾器,导致喷出药物分散、雾点粗,液滴粗大,喷洒药物不均匀,不充足,出现未喷洒区域的现象较多;由于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局限,导致喷药的时间不合理,在发生病虫害爆发的时候,未能及时进行综合防治,导致防治效率降低,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5造林技术不完善 大多数果树种植果农缺乏生态学观点,缺少科学管理和造林技术,未及时开展全面的预测预报工作并了解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对有害生物不能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工作,对病虫害的发生机制不能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导致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薄弱,影响最终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4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4.1综合防治 首先,科学的应用种植技术,学习专业的种植管理知识,加强林业管理制度,提高病虫害的预警工作,及时有效的对病虫害进行早期的治理防治;其次,加强果园管理,中耕除草、合理进行疏花疏果,定期修剪,改善树木自身的通风透光,预防早期落叶病的产生;再次,人工刮除树体腐烂病、摘除天幕毛虫等;薄弱区域可以增施肥料,增加树势,保持果园内的整洁卫生,减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抗虫的高抗树种进行种植,在根源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最后,合理密植,避免因种植过密导致的区域范围内土壤营养成分的不足,科学合理的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增加林木自身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4.2加强植物检疫和预测预报工作 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调进调出的果树种子和苗木进行严格检疫,避免未发生过的病虫害和传染性较强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多数病虫害通过苗木、种子等运输进行传播,因此,各个果园需严格把控,严禁将危险性病虫苗木和种子引进,造成外来病虫害的传播及扩散。加强工作人员对林业果树种植过程中相关知识的培训,有效掌握关于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的知识,及时调查统计病虫的发生动态,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分析并统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趋势,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有利于正确的运用综合防治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3生物防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防治逐渐成为果树种植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不杀灭害虫天敌的同时,具有无残留毒性、不污染环境、可自然扩散、省工、省钱、效果持久等优点。如投放一定量的扑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草岭、瓢虫、赤眼蜂、小茧蜂等);又如喷洒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降低害虫的繁殖效率,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费用较高;再如,有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在防治有害生物时,收效较好[3]。 4.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捕杀和人工诱杀两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利用昆虫的趋光特性在有害生物的成虫发生期每隔100m~200m放置黑光灯、紫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对昆虫进行诱杀;设置毒饵、毒环或涂刷树干等人工扑杀幼虫、成虫;深翻土地,消灭土中虫蛹等等。 4.5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依旧是最有效、最广泛、最常见的防治措施,具有药效快、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成本高,且使用不当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又会将有益的昆虫杀死。因此,在应用化学防治过程中,针对病虫害的特点和果树品种的特性,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和高效率的药品,科学合理的把控用量,注重配合比,喷药时保证均匀性和全面性,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药物,注意多种药物的交替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及作用。 5结束语 甘肃省武山地区,果树种植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病虫害是制约果树种植的主要因素,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治对推动林果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今后果农种植者在种植果树过程中,应加强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有利于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机制,了解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制定合理的种植技术方案,制定高效经济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促进当地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颜玉梅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林业果树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篇3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当地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河谷、沙漠以及戈壁等。虽然克州地处温带,但是地形十分复杂,气候垂直反应十分迅速,平原地区日照特别充足,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温差较大。平原地区为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70mm~120mm,对林果业、园艺业以及种植业发展十分有利。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了当地种植业的高度重视,维持生态环境发展,保护林业资源是克州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林业果树种植期间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林业果树种植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在实际种植期间,种植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制定出完善的种植方案。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科学的自动化施肥管理,最终通过综合管理措施来提高当地林业果树生长质量。 1影响克州林业果树种植质量的主要原因 1.1种植选地不科学 从林业果树生长角度来看,优良的种植效果离不开土壤、地形以及气候等因素。一个地区的光照、降水量以及季风气候等外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农业生产区域的发展造成影响[1]。而不同类型的果树对气候条件要求也有所差异,其中土壤是林业果树健康生长的基础保障,不同的土壤类型也对相应的果树种植提出了严格要求。现如今,阻碍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种植地点挑选很不科学。果树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但是当地很多种植人员过于重视土壤的肥沃程度,并不在意其他影响要素,这就导致果树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的问题,不仅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同时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各种病虫害,对种植经济效益造成了直接威胁。 1.2施肥方法不合理 为了能够使果树健康生长,光照和水分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化肥作为果树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让果树生长的更加健康,对果树整个发育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在当前化肥使用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当地大部分种植人员都缺少足够认识,为了能够促进果树的生长速度,通常都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不仅使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同时还造成了大量支出成本,对林业果树种植发展十分不利[2]。除此之外,错误的施肥也会导致多余的肥料残留在土壤当中,对土壤性质造成永久性伤害,进而使其失去了良好的土壤肥力,生产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最终与预期的施肥目标背道而驰。在当地也有少部分地区存在种植肥料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且施肥量很难统一的问题,很多种植户都在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种植管理,像过量的氮肥施加,导致果树成花十分困难,磷肥过量施加导致果树生长期间明显缺锌。 2林业果树发生病虫害的主要特点 2.1常见病虫害种类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在外界环境气候和农药不合理使用等不良因素影响下,新疆克州林业果树中的主要病虫害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往一些危害程度较小的病虫害,如今都演变成了严重病虫害,并且随之出现的还有一些新型病虫害种类,对林业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2非侵染性病害愈发严重 新疆克州果树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拥有十分明显的商品性,而且生长周期较长。在实际种植期间,为了能够提高生长效率,通常都会在生长期施加大量的肥料、定期浇水等,这些措施都为一些病害提供了合适的发生场所和食物来源,像林业果树种植期间,苹果锈病、落叶病和白粉病等。而如果营养补给不到位,那么土壤就会因为缺少微量元素而出现缺素病,如小叶病、缩果病等。 2.3不同种类病虫害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 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气候的影响下,林业果树病虫害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除了部分害虫寄主十分单一之外,大多数情况的果树害虫也会危及到多种果树,造成十分严重的交叉危害,进而加大了果树病虫害防治难度。像根部、树皮等部位发生侵染性病害之后,就会影响营养成分在果树体内的顺利传输,进而导致果树生长态势逐渐衰弱,有很大的几率会发生缺素病。 3新疆克州林业果树种植技术要点 3.1合理挑选果园地址 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食物之一,水果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因此不同果树对土壤、光照以及水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果园选址期间一定要充分考虑林业果园的生长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这样才能够确保果树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生产出高质量的果实[3]。所以在果园选址过程中,一定要对当地的水源和土壤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规划果树种植,确保果树种植区域远离工厂等污染严重区域,避免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果树生长,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减少果树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3.2选择合适的苗木 在新疆克州地区所种植的果树苗木种类非常多,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苗木种子,确保林业果树种植能够符合国家栽培要求,种子表面要光滑无碎粒,同时还必须要有合格检验报告书。目前,新疆克州地区林业果树发展前景十分良好,苗木市场上很多苗木品种已具备抗旱、抗寒以及抗虫的能力,这些优质的苗木品种会大大提高苗木种植的成活率,为果农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3.3优化灌溉和施肥管理 在春季果树土壤温度较低,根系在土壤中并不容易腐烂,这时展开果树种植能够利于苗木和土壤的结合。在此期间通过泵式施肥法,可以将事先溶解好的肥料注入到输水管道当中,将其与灌溉水分充分融合在一起,随后再应用轮溉法来辅助施肥,结合当地林地灌溉区域面积来计算出果树灌溉的最佳时间。最后还要定期清理种植区域的杂草,合理控制化肥使用量和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出现根部腐烂现象,因为过量的灌溉和化肥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出现大量硝酸盐,不仅污染了周边水源,同时果实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大大增加,影响果实品质。所以,在林业果树栽培生产期间,一定要控制施肥和灌溉量,禁止使用包含硝酸铵以及硝酸磷等硝态氮肥。 3.4科学应用套袋技术 套袋技术指的是在果实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对其进行套袋处理。在此技术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果实质量,避免果实遭到外来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干扰,同时还能够隔绝部分环境污染物,让果树在生长期间能够不被其他树枝刮伤。此外,套袋技术还能够形成局部温室效果,让果树在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湿度范围内,这样最终生产出的果实光泽度才会更好,甜度更加优质。水果产量也会因此大大提高,成长周期也会因此大大缩短。 4新疆克州林业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4.1优化植物检疫和预测工作 在此期间,要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对调出和调进的果树种子和苗木进行严格检查,切断新型病虫害和传染性较强病害的扩散途径。大多数病虫害利用苗木、种子等载体都会进行传播扩散。所以各个果园都要进行严格把控,杜绝引进病虫害危险性较强的种子,防治病虫害形成大面积扩散和传播。同时还要加强相关栽培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的特征与规律,对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提高预测工作的准确性,这样才有利于综合防治手段的应用。 4.2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利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专业的种植管理方法,来优化林业果树种植管理制度,加强病虫害预警工作,对出现的病虫害威胁进行及早治理。其次,就是要加强果园管理,中耕除草,合理进行疏花疏果,定期完成果树修剪任务,让果树自身的透光性和通风性更加良好,提前预防落叶病的发生。再次,就是要采用人工方法来刮除果树树体上的腐烂病,摘除天幕毛虫,在果树生长薄弱区域可以施加适当的肥料,以此来加强树势,确保果园环境内能够干净整洁,减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几率。最后,就是要进行合理密植,确保土壤营养成分能够分布均匀,科学合理地营造出多样化的混交林,加强林木自身的病虫害抵抗能力。 4.3加强病虫害天敌的保护 病虫害天敌是控制林业果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农药喷洒期间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喷洒次数,避免氮磷农药对果树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挑选绿色正规的农药产品,以此来优化果园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天敌加强保护,利用它们来作为果树生长期间的绿色保护伞。此外,还要在一定范围内的果园环境中,全面引进各种生物,确保生物环境的多样性,减少果树遭受病虫害侵扰的几率,在农药喷洒期间,果农要在减少喷洒次数的基础上,控制好害虫天敌数量,以此来加强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林业果园的种植成本投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果树种植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区种植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病虫害也是制约林业果树种植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果树发展而言十分关键。在日后栽培管理过程中,果农要加强相关种植技术学习,掌握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机制,并制定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此来促进当地林业果树种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清海,杨学成.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1(9):178-179. [2]李宜福.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52-53. [3]刘金秋,高莉,孙丰胜,等.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措施[J].现代园艺,2020,43(10):16-17. 作者:拜迪奴尔•依马木 单位:新疆克州平原林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巨大且复杂多变,多元压力时刻挑战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巨大压力形成反差的是当代大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耐挫折能力较低、自我认知不准确、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成了贴在大学生身上的“新标签”[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迫切要求高校展开路径探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教学途径,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与其它课程相比,地位仍然较低。一方面,从学校角度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基础工具学科,对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未产生显著效果,不能像专业学科一样为学校带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提升理工科院校的办学质量[2]。因此,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完善教学设施、打造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心理问题个体的差异度高,即便对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内容能够很好消化吸收,也能从某一方面获得共鸣,但师资力量薄弱,不能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学生未能及时求助,因此众多心理问题未能得到良好解决。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高水平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普遍不足。为了达到要求的师生配比,很多高校不得不从思政教师、辅导员中抽调一部分力量,扩充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虽然心理教育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书本的知识点上,并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具体的实际问题,也不能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有效引导。师资力量的局限还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够深入,无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兴趣[3]。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还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讲座的形式开展。单一的、缺乏新鲜感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融入感和体验感较低,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大规模教学场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力感,尝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趣味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心态。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限、学生心理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宣传方式单一等方面的原因,教育效果并不理想[4]。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问题广义上是指所有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按严重程度,分为:(1)心理困扰:暂时性、偶发性、特定情景;(2)心理障碍;(3)心理疾病。心理困扰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恋问题以及各种应急问题等[5]。 (一)学业问题 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加之个人不良学习生活习惯,自制力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以外的事情上,产生厌学心理,挂科严重,从而面临不能正常毕业的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与情绪问题 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师生、同学关系,对外界的不适应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眼界较窄,对世界的认识较为片面。有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喜事,就会立即激动;而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失去理智,因一时冲动而犯罪。长期的情绪起伏,会造成学生抑郁、焦虑、强迫和自卑等心理。 (三)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失恋等引起的学业问题、报复心理等[2]。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发展仍未成熟稳定,情绪体验较为敏感,情感阅历不够丰富,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好恋爱中的问题,易引发失望、迷茫、沮丧等负面心理,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四)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过高或过低地自我评价使他们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有过高自我评价的学生,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存在一定侥幸心理。面对自身不足,过低自我评价的学生,不能扬长避短、发挥长处,屡次碰壁后自尊心受损,容易自暴自弃或者厌恶社会。除此之外,还有原生家庭问题、适应问题、发展问题、危机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多类心理问题[6]。 三、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问题的方法及路径研究 (一)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详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状态基础数据 1.定期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 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存有一定潜伏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是学生长期处于压抑、愤懑的环境之下,心中的疑惑和不快无法得到解决和倾诉,最终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要组织学生统一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专属的心理健康数据档案。这些数据要交给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同学进行深度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7]。 2.及时干预和辅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部分高校在对新生进行完心理健康数据测试之后,都只将数据收集起来,并未对其进行实际的分析,观察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这种心理健康数据调查的方式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之后,对于存在心理问题或是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若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学校也应该与学生单独进行沟通,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引导学生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还应该安排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 (二)高校应该丰富心理健康互动平台,提升调查的深度 1.提供多种心理交流平台 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都已经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大学生非常喜欢在这些多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对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要适应这种变化,更要抓住这一机会,开通线上调查与交流渠道,丰富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如QQ、微信公众号、微博、心理咨询热线等[8]。这些线上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渠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为“面子问题”不好意思跟老师进行交流的弊端[9-10]。 2.融合发展措施,加深认同感 线上咨询时,学生可以不用近距离和心理咨询人员接触,会更全面地或毫无保留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问题,提升与咨询人员之间的交流深度,以便学校更客观、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工作流程和内容。而且线上咨询和干预,还能很好地保护学生隐私,留有一定私密心理空间,维护校内正常交流、学习、生活渠道,特别是对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找工作,若是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前途,那么今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打击。因此,线上咨询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安全感。 (三)高校应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心理辅导质量 1.普及心理健康课程 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一措施对于引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开展这门课程的经验,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特征,适当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多为学生传输一些自测心理健康水平的小技能,并且引导学生合理释放压力,多与自己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交流,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2.开展心理健康互动活动 为了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还应该支持学生自主成立心理社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座谈或交流。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工作是各个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保证了学生们正常的心理发展,才能为学生其它方面综合发展提供保证,才能维持校园和谐稳定。 作者:马宏魁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2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如何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健护航,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及时性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以后,面临新的环境,他们会出现不同以往的行为表现,这些反映了大学生的内心活动.究其原因,行为模式的改变可能来自于外部的环境,也可能来自于内心的主观体验,尤其是消极的内心评价,环境的改变和内心消极的主观体验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不同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良好表现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准确而快速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长效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于心理测评结果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以健康合理的方式提升心理成熟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西学院2017、2018、2019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017年参测人数5025人(男生1747,女生3278);2018年参测人数5081人(男生1684,女生3397);2019年参测人数5002人(男生1812,女生3190),本文以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测评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 1.2测试工具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慌、偏执与精神病性共9个项目.1.3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大学生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河西学院2017年、2018年、2019年入校的1510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测评结果显示:M2017总分=143.59,SD=40.18;M2018总分=139.80,SD=41.22;M2019总分=142.44,SD=43.01(见表1).2017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3.30%,不健康学生占比5.36%,未测学生占比1.34%;2018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2.64%,不健康学生占比6.51%,未测学生占比0.85%;2019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2.10%,不健康学生占比6.91%,未测学生占比0.99%.依据测评结果,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不健康和未参加测评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约谈,筛选出红色预警的学生.一对一约谈会排查出因为乱答、别人替答,隐藏真实情况等原因造成不正确的测评结果的学生,其中2017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0.56%,2018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0.71%,2019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1.34%(见图1).分析近三年的测评结果发现,心理良好的学生占比出现下降的趋势,不健康学生占比及红色预警学生出现增长的趋势.在日常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中发现,不健康学生大部分存在的是教育性、发展性问题,比如难以适应新环境、与新朋友交往不良、对新学习生活困惑等,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个体咨询缓解心理问题;而经过一对一约谈筛选出红色预警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成长经历对其影响较大,这部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难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控制情绪、缓解心理问题,需要长期追踪关注、个体咨询或转介,时刻掌握其心理动态. 2.2大学生心理测评结果的性别比例分析 在测评大学生中,2017年女生占比65.23%,男生占比34.77%;2018年女生占比66.86%,男生占比33.14%;2019年女生占比63.77%,男生占比36.23%.红色预警学生性别占比中,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近三年的占比均达到70%以上(见图2).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本次测评是以河西学院为例,从总体的测评性别分布中就可以看出,女生占比大于男生,这是河西学院男女生比例的真实现状;另一方面,依据女性发展的独特性,女性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敏感、多疑、回避、自卑等,结合测评结果以及女性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全面了解女性发展的特点,在处理大学女生心理问题的时候,结合其独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调整心理状态. 2.3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分析数据发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测评中,近三年红色预警的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上得分均比较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红色预警学生躯体化现象较为明显,常常会伴随着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发抖、胃口不好、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随着躯体症状的转变,会引起个体其他因子明显变化,比如,强迫思维、强迫动作,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见图3).其中强迫是因为个体经常性的会出现某种想法或者经常性、反复性的动作,这类学生常常会因为这些思维、动作刺激使自己内心困扰,社会功能下降;人际关系敏感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过度解读外界的信息刺激,常见的场合就是学生宿舍,与宿舍成员容易产生矛盾、争吵;抑郁值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数据分析发现,红色预警的学生抑郁值已经达到了中度,这类学生社会功能有所下降,学习动机减弱,睡眠出现问题,对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出现消极的评价,自我否定,无力感体验较强,严重影响在校的生活,有些学生甚至无法继续学习,出现退学、休学等情况.红色预警的学生在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也会出现相关的症状. 3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干预建议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建议: 3.1大学生躯体化症状干预建议 当个体出现躯体化症状,首先应该先去医院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排除器质性病变(生理疾病),然后采取自我干预措施缓解躯体化症状. 3.1.1适度规律的运动锻炼.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梳理以往的研究发现,体育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这可能与其经常运动锻炼有关. 3.1.2接纳体验情绪.大学生要学会接纳自己,体验情绪,合理地释放情绪.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是个体情绪的一部分. 3.2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建议 3.2.1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感受.如果你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并不是无可置疑的,也许你要换一种更符合现实情况的想法,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体验.例如,当个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这种情况是实际出现还是自己猜测想象的呢”“我这样的想法有充分的依据吗?”“是不是我消极的想法加重了呢?”“这种情况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理解方式呢?”等. 3.2.2多次练习人际交往.体验人际交往带来的积极体验,你会发现很多让你感到紧张不安的情景在多次尝试练习中逐渐缓解. 3.3大学生强迫症状干预建议 3.3.1个体要接受自己强迫的想法或行为.如若有强迫思维或想法,个体首先要学会接纳. 3.3.2可以采用改变认知,达到改变思维,从而改变行为缓解强迫. 3.3.3“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把过多的专注力放在强迫思维、强迫动作上面. 3.4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干预建议 3.4.1深度呼吸法.临床研究表明,呼吸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很有用.在你面临紧张不安的情绪时,不要想怎样逃避,做几下深呼吸,继续去做你要做的事情. 3.4.2合理认知.临床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个体容易出现错误逻辑:个体会过高地估计不好事情出现的可能性和过分灾难化地想象事情出现的结果,导致不良情绪产生,因此个体要学会合理认知事件本事. 3.5大学生敌对干预建议 3.5.1练习表达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表达、多沟通. 3.5.2反思自己.当你的目标没有达到、别人的语言刺激让你出现暴躁的情绪甚至暴躁行为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 3.6大学生恐怖干预建议 3.6.1尝试着调整呼吸,尽量先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 3.6.2尝试着系统脱敏,面对恐惧不逃避,不要为了不恰当的恐惧放弃自己本来要做、应该要做、想要做的事情. 3.7大学生偏执和精神病性干预建议 这部分学生经过咨询面谈后转介专业医院,有专业医生诊断、治疗,后期有需要可配合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当然,结合不同症状进行自我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情绪,缓解症状.但是,当个体的情绪、症状长时间得不到自我调整,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学习时,建议大学生积极求助专业人员,比如学校心理咨询专业老师、医院心理卫生科的大夫等,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4展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会影响其成长,还会阻碍其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能力.在后期的追踪关注中,通过个体咨询,了解其问题发生的机制,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理论方式. 作者:白丽娟 王欢 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3 就业压力、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性、个人情感问题、众多因素和复杂的外部环境最后都会转换为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在缺乏有效调节和疏导的情况下,极易使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高校都制定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机制,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时代形势及大学生特点来做出相应改变。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 1.1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是最熟悉互联网技术的群体,互联网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质量之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互联网上存在着一些消极、阴暗、极端的交友群,高校学生价值观尚未成熟,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1.2个人理想信念缺失 高校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然而,有的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较为严重,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由这些不良心理所引发的校园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扰乱了校园的学习风气。 1.3社交功能障碍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开始进行集体生活,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社交能力要求不高,大多数学生也只是专注于基础文化知识。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有严重社交功能障碍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生活。若缺乏必要的转变和良好的引导,学生很难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高校所发生的恶性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学之间因为交流不畅或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1.4个人生活情感的极端化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区,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也都处在一个身心成长的过程,需要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由于个人生活和情感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时常发生,比如家庭经济拮据,在与人交往中较为自卑,还有些学生过于看中物质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虚荣心,在生活中盲目攀比,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追求物质财富。对于个人情感来说,校园恋爱属于正常范畴,但极端的情感问题就会对两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还会出现极端的行为。 2大学生心理教育策略分析 2.1设置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从制度上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设置规范的大学生心理教学课程。目前,某些高校只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教学形式也是十分简单,以大型讲座的形式来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只能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简单的学科认识。高校要建立学科化的心理教学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摆脱负面和消极心理的影响。高校还要开展心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涉及恋爱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2.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全面掌握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将这些具体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随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记录学生每学期每年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庭或个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动发现学生可能诱发的心理问题。 2.3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校园生活、人生观和恋爱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以就业、职业、婚姻等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通过班级会议、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来增加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2.4增加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除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并设置相应权限,使网络咨询平台能够保证学生的隐私,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或情绪疏导。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送和心理学相关的文章、视频和优秀影视剧,使学生在日常娱乐的同时提升思想意识和自我疏导能力。网络的信息内容服务十分丰富,学生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咨询和处理。教师要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要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维玮.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2):127-128. [2]刘琼.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思考[J].青年时代,2018,(17):172,174. [3]江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学刊,2018,(06):144-146. [4]艾波,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28. [5]刁佳玺,罗子懿,文雯,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5):23-25. [6]付文静,柳晓阳,辛昊.“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新西部,2020,504(05):152,157. [7]帖晓瑛,韩文强,王建军.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探析[J].心理月刊,2020,(02):59. [8]杜召辉.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及工作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24-125. [9]陈雪飞.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MOOC教学策略初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107(05):128-130. [10]梁玮,陈媛媛.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03(30):260. 作者:高歌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高职商务英语篇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1]、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和职业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3]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各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为培养有较强英语语言能力的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必须按照以上精神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岗位主要涉及涉外文秘、总经理助理、商务助理、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跨境电商英语外贸(推广营销)专员等岗位,要求拥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尤其需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地与老外沟通,电话沟通。参加会议,预订机票和酒店,能用英语起草、辅助撰写、发布公司内部各种正式文件,包括合同、通知、会议纪要、工作报告、产品介绍等。能熟练使用中英文办公软件,能够精准用英文进行商务翻译和写作,辅助经理及会计处理往来英文邮件,辅助经理翻译部分文件,能与外国客户就财税问题进行交流,进行一般贸易申报、报关、报检事宜,国外空运、海运的跟单,独立制作全套报关文件和清关单证,制作发票箱单合同,开具外销普通发票,审核各种外贸单证,负责公司海外SNS营销工作,品牌官方论坛、Facebook、Google+、twitter、Youtube、Linkedin、Flickr、Pinterest等SNS平台以及国外论坛、博客、社区等的产品投放推广和维护工作,直接与国外客户在线聊天或者邮件沟通,把产品信息翻译成英语并做成表格,上传到亚马逊后台等等。 2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改革教学内容 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满足社会需求,做到“够用、适用”。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了基础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写作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真实商务场景的英语写作能力。基础英语写作分为四个项目。项目一:四种文体的英语写作,其中包括十个任务:区分英语的四种文体、确定题目、列提纲、写引言、写正文、写结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各种修辞、编辑和校对。项目二: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其中包括六个任务:区分好的文章和差的文章、撰写原因陈述型作文、撰写观点陈述型作文、撰写问题解决型作文、撰写图表作文、撰写英语谚语类作文。项目三:英语应用文写作,其中包括英文书信的内容和格式、区分商务信函与私人信函、写各类便条(留言、道歉、预约、病事假等)、写通知或布告、写各类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投诉信、慰问、推荐信、求职信和简历、辞职信等)、填写各类卡(问候卡、请柬、名片、入境卡、海关申报卡等)、写各类证明。项目四:毕业论文写作,其中包括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摘要和关键词、写谢辞、A4文稿排版格式等。商务英语写作学习内容有:英文商务信函的内容和格式、英文电子邮件、各种英文公函、企业网页英文简介、职位英文描述、英文商品说明书、英文日程和会议议程、英文备忘录、英文会议纪要、各类英文表格、英文广告、英文商务报告、英文合同、英文信用证和其他进出口单证、希望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装运、保险、申诉、索赔等涉及商品进出口贸易程序的所有信函(单证和外贸函电也可以另外安排一门商务英语函电与单证课程)。 2.2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基于智能化、交互化、自主化和移动化的先进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建立集教、学、评、研、合作交流于一体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具体如下:第一、利用泛雅等学习平台,建设英语写作课程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整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型教学、体裁教学法、词块教学法、情景交际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例如,写描述文时用一些插图,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描述这幅图片或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图。学生分小组写作,经过讨论,协作完成作文或图画,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读作文或展示图画,最后教师展示参考例文或图画。第二、利用酷句批改网、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2.0等在线英文写作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平台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从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以及技术规范四个维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估,自动在线批改作文,及时给出作文的分数、评语以及按句点评,能够提高老师批改英语作文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动力。机评辅助人评,开启技术时代英语写作研究新模式。第三、应用MicrosoftOfficeWord辅助英语写作。Word会在可能存在拼写错误的单词下面显示一条红色波浪线;也会在可能存在的语法错误下方显示一条绿色波浪线。学生用电子文本进行英语写作,利用word文档拼写检查与自动更正功能对作文草稿中单词拼写、标点符号、语法结构等错误提示进行修改。第四、应用网络资源,以读促写。教师布置话题或命题作文后,学生若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的话,可以上网查,网上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网上搜索的资料可以扩充他们的思路,避免出现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作文。语言专家倡导要把写作教学建立在阅读基础上,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践。 2.3改革教学条件 继续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建设。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安排在有电脑的实训室,实训室电脑安装商务英语函电实训、国际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和跨境电商实训等软件,使每位学生能够在再现真实的商务操作环境中进行写作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精神。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学生将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加强学生电子商务操作能力,和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合作,进行Amazon、eBay、速卖通、Wish等全球跨境电商平台实战培训。 2.4改革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和配套实训教材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建设教材,优化课程内容,使之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对于基础英语写作教材,要求中英文对照,对生词或特殊用法作注释,可以借用动画来诠释;教材必须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简洁明了,吸引人,易于学生接受;教材应提供更多的范文,特别是有代表性的优秀小短文、模板,通过学习优秀例文,学生慢慢消化并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教材应多选语法、词汇、写作技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有效强化学生的词汇、语法;教材还要提供例句和万能句子,少些理论,多些实际的练习,多些配有答案的练习题,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多与实际相结合,多些实用文体的范文,有针对性,面向将来工作。对于四六级考试,将优秀和不优秀选文进行对比、分析,提供各类题型,范文讲解,重点词句列出来,供学生参考背诵。增加课后小练习,词汇语法练习。对于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应融合行业标准,使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教材中引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真实案例,根据工作过程编写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编写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国际贸易的所需写作能力训练的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专员、销售助理或英文客服等岗位。 3总结 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紧密联系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商务写作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地方外贸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陆恩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高职商务英语篇2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这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施中,必须注重实训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水平。因此,必须落实英语实训课程,合理设计实训平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基于此,如何规划和实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 1.1实训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 相较于本科教育,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材往往是本科教材的改编或缩略版本。这种做法与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贴近,和企业对毕业生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不能对接。商务英语是高职文科类语言类专业中关键课程,但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理论不够明确,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很多都依据理工科实训课程进行设置,在实训内容的真实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材的编写原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实训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无法坚持因材施教等问题。 1.2实训课程教材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各自特色。实训课程缺乏统一的大纲,没有权威性的实训教材。由于缺乏专业的实训教材,各大院校只能凭借相关经验开展实训教学。以至于学生实践性针对性不强,时间机会相对缺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受限。 1.3相关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与普通课堂教学不同,实训教学必须要求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高职英语教师通常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语言基础,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执教,对于非教育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也存在一些英语教师具有相关的的工作经历,但在从事较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后,与时代潮流、经济发展趋势逐渐拉开了距离。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主,其多为非商务专业毕业生,本身具有较强语言能力,但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相关的经验。理论型多、技能型少,是摆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必须提高重视。 1.4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不够健全 实训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从课堂教学向着岗位进行过渡,设置实训课程中,必须注重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衔接设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复合性、实务性的特点,实训教学容易被学校认为 是技能教学,往往导致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中以传授技巧为主,无法对学生商务英语应用水平进行考核。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训报告、作业方式,但对于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这种考核方式,会对学生发散思维造成抑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1.5缺少有效的实训基地 在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也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新。在商务英语实训课程开展中,一些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训基地,没有成立专门的商务活动情境教室、实训中心等,学校在实训室建设中投入有所不足,对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2.1加强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国际商务、外贸实务操作等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合理规划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依据职业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利用仿真平台让学生增强外贸流程和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把语言基础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商务环境下自觉运用语言。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规律,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在教学考核方式上,必须注重过程评价、多元化评价,落实每一个环节,增加素质和能力考核内容,改变单一考核方法。利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提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内化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英语知识得到有效巩固。 2.2加强商务英语活页式实训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利用教材可以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提供大量可以模仿的言语,教材内容设置中,需要有学生专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在够用、必须之间进行把握,保证教材深度适中。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教材编写工作,需要考虑到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不仅需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同时要考虑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基础和能力培养的协调性。另外,对理论、实践之间的教学比重进行调整,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计实训教学,落实实训教学活页式或编写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各环节,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3不断加强和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师资队伍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在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与指导能力,才能为有效率的英语实训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在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应该根据当前师资队伍现状,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从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优化教师学历和和队伍结构,确保教师具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人员来校参与到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中,还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帮助教师在岗位中接触商务实践和了解商务知识及应用,帮助教师取得双师型证书,获得实训课教学资格。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商务英语知识的传授能力,让其更好地了解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对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形势有更好的了解,优化教学方式,学会尝试创新。 2.4加强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 英语教学从建构主义思想来说,应该采用综合的、模仿的办法,配合推理、分析、对比模式。在商务英语实训课程开展中,应该利用多媒体语音室、行动导向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仿真实训教室,开展英语商店、英语餐厅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商务英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实践实训当中,寻找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深入,出入境管理方面对于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量更多,可以建立出入境模拟实训室,模拟出入境环节中涉及到的场景,以便于能够将真实的内容通过实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商务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对于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为了培养更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注重实训课程设置,落实实训实践教学工作,从实训课程教材建设入手,不断强化相关教师水平,优化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更需要加大投入,强化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陈邦国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商务英语篇3 教高司函〔2017〕24号文下发了开展高校实践教学标准课题研究的通知,要求不同学校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分学科或专业研究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着力解决实践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通知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实践教学标准从源头上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具体指导,这将深化以实践性、职业性为特点的高职教育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首批修订完善的347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商务英语教学标准目前正在修订。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实践教学的定位和质量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更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及核心竞争力,但目前实践教学因缺乏具体指导而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商务英语于20世纪中叶在欧美兴起,逐步发展成ESP(即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新分支。始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贸英语,随着商务活动的延伸,逐步被商务英语取代。关于其学科定位,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分为语言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观点,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商务英语又转向到跨境电商,这个专业定位趋同于国际贸易专业和新开设的跨境电商专业。专业定位模糊,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因此,专业如何树立特色、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实践能力等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零散地开展于一些课程当中,课程各自为政,授课教师按自身教学需要安排实训项目,自己把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等,更多基于个人理解,而非工作过程。这样不但会割裂各课程间的关联,还会出现实训内容重复现象,单一的技能实训内容分散、简单,毫无关联或重复训练,导致实践教学费时低效、有名无实。课内与课外、校外的实践教学衔接度也不够,不成体系。 (三)实践教学保障不规范 高职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多是语言学专业出身,语言功底扎实,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因此,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此外,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缺少专业实训室,实训功能不全;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不够深入,未能凸显专业优势,流于形式。 (四)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期末理论考核(笔试为主),采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在实训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实训准备、实训态度、团队合作、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不够重视,考核主体多为教师本人,不够客观。这种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实践教学标准建设内容 高职实践教学应围绕顺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教学标准也称为教学质量标准,是为衡量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而明确的标准。[3]实践教学标准就是为衡量实践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明确的标准。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虽然具体内容和要求不同,但其教学标准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是大致相同的。[4]一般来说,教学标准应包含教学目标、内容、模式、保障、管理、评价、效果七个层面。实践教学标准,应首先面向专业,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作出总体说明;其次要面向课程群,明确课程群实践教学目标及各课程实践环节间的关系;最后面向每门课程,形成“专业+课程群+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明确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师可提高实践教学针对性,学生可获得实践的方向和动力,对师生均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学目标包括素质、知识、能力三要素。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炼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进而确立各课程群实践教学目标,最后在课程群内明确各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以典型职业活动或经典案例确定实训项目,体现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增强学生职场适应力。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四层级,即基础、核心、拓展、综合。每部分内容的实践教学要形成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在群内外建立各实践环节的递进关系,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实践教学应改变传统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翻转。课前学生线上自学理论知识,线下进行实践。课中教师精讲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答疑解惑,在打牢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来自企业一线的项目驱动,真实任务引领,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方式完成任务,运用学教做一体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后主要有评价、作业、实习等环节,通过智慧化实训平台进行智能互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 (四)强化实践教学保障 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通过内培外引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专兼师资队伍,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此外,要有硬件设施完备、利用率高的专业实训室,能呈现真实企业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运行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对接。学院经费支持也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经费使用确保规范,专款专用。 (五)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高职实践教学应确立明确有效的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如制定课内实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等制度,编写校企合作、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及课内实训指导书等,并压实各方职责,明晰运行流程,实施过程化监督、规范化管理,及时反馈。 (六)丰富实践教学评价 高职实践教学要建立校企共同指导的评价方案和指标,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其中,能够量化的标准尽量量化,不易量化的指标采用质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等系列行为,评价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情况,给出指导性评价和努力方向。校企共同指导详细且明确的评价方案和指标,还要注重评价内容的拓展性。 (七)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旨在关注实践教学质量和实效,及时总结经验及不足,反哺专业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性社会服务、活动、赛事或就业,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校友满意度、教学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相关性、企业满意度等都是实践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引入第三方评价,评价内容全面,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教师改进实践教学。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标准的构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实践教学标准,需从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明晰总体教学目标,并构建四大支撑课程群及群内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标准,是其必由之路。 (一)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确立 专业实践教学以珠三角外向型区域经济特点为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可确立为:培养面向珠三角地区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在一般国际商务活动领域、进出口贸易领域,从事商务接待服务型岗位、国际业务操作岗位工作的专业人才。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确立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目标: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为两翼。语言应用能力即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该专业学生立业根基,其发展与立足却要超越于此;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国际服务接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客服、商务函电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国际商务操作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单证制作、外贸跟单、支付结算、报关、报检等国贸实操能力,以及产品优选、描述、发布、关键词优化、图片处理、店铺装修、订单管理等跨境电商平台运用能力。学生拥有了扎实英语基本功,能更好从事国际商务沟通和操作岗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国际商务活动领域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相较于以培养单证制作、平台运作能力为主的国际商务操作能力,其对商务英语水平要求更高,是彰显语言本色、实现专业特色的根本路径,应是实践教学的核心。 (二)课程群实践教学标准构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依据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开设四大进阶支撑课程群:英语基础、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商务操作、综合实践。英语基础课程群实践教学旨在培养日常交际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沟通课程群旨在培养商务领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操作课程群重在培养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运作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群重在培养创业和顶岗实习能力。课程群以英语基础课程群为起点,将语言能力培养融合渗透至商务活动和运作中,发挥语言的更大经济价值,赋予其更多活力生机;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提高会带动操作能力提升;操作能力训练会强化沟通能力,并为其提供拓展空间和最终归宿;综合实践课程群将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用武之地。每个课程群内还可按课程递进关系,先形成小课程群。群内外课程衔接从基础到综合,从单项到拓展,前期实训是后期的基石,后期是前期的升华。课程群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缺一不可。英语基础课程群包括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英语写作、综合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译,该能力培养通过社区实践活动予以检验。沟通课程群包括商务英语视听说、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阅读、国际商务函电、跨境电商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会展英语等课程,该能力通过广交会实习、高职英语口语、写作、翻译技能大赛、国才资格证书考试等进行检验。操作课程群包括商品学基础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操作实务等课程,该能力可通过挑战杯、POCIB实训大赛等活动得以检验。综合实践课程群包括创业活动、顶岗实习、国际交流。各课程群内要形成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注意衔接有序,所有实践教学目标共同形成各课程群及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应合理运用学教做一体化、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基础课程群,学生可录制微视频、制作PPT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针对沟通课程群,可利用3D情景模拟系统进行模拟表演,并上传视频;针对操作课程群,可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完成外贸业务、跨境电商模拟训练;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群,成立创业工作室,承接外贸业务,教师可线上分享真实案例,实训从模拟走向真实。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要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室,完善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校企合作协议。签约实习基地并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开展多样合作,如与社区开展基础英语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少儿英语辅导、英语剧场活动;与国际酒店、广交会公司开展国际商务沟通实践教学;与跨境电商公司开展国际商务操作实践教学。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与课堂项目展示评价的方式;终结性评价可通过灵活的期末考试和对应的参赛成绩进行。基础课程群实践能力评价主体可以包括师生(自评+互评),其他实践课程群的评价需企业介入,以保持评价的客观、科学性。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研制 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应包括该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代码、总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实践课学时数)、学分数、适用专业、课程性质、教学资源、职业资格证书等。根据课程标准及课程群的实践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程的实践目标;注重与群内其他课程的关联,避免重复;依据课程群教学标准,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该课程的实践内容、实践模式、实践保障、实践管理、评价方式等。整合教材内容,按项目对实践内容进行归类并划分实践学时,项目下设任务,确立每个任务的实践学时,保证每个项目内的各实践子教学目标的有序衔接,每个任务都要有课内实训指导内容,最终形成该课程的实训指导书。最终制定的课程实践教学标准,既要体现课程群实践教学标准的指导思想,又要形成该课程的教学特色。教师应针对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学习资料,完成初步的实践活动;课堂打造实践教学金课,解决重点难点;课后开辟多元渠道进行检验反馈,强化实践效果。教师要全程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包括出勤率、态度、作业、课堂互动、课后实践等,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实践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标准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应共同构建协同育人实践体系,打造育人共同体,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内容,规范管理制度,实现实践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实效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刘向红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
大学舞蹈教学篇1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舞蹈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魅力屹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舞蹈一方面体现了文化的历久弥新,另一方面也蕴藏着民族艺术的美感与精髓,特别是在如此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今天,舞蹈与我国传统艺术一脉相承。舞蹈中的一些动作侧面也反映出民族艺术的文化内蕴,舞蹈理念与文化建设相联系的做法也给舞蹈教学提出了新的更迫切的目标要求。由于受到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舞蹈教学也急需创新,只有注重舞蹈教学创新,才能使舞蹈更好地发挥其美的特质。因此,本文在初步概述大学舞蹈教学现状的前提下,具体提出一些大学舞蹈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希望可以为大学舞蹈教学提供一些积极的借鉴。 一、大学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对于舞蹈没有深入了解 舞蹈不仅是一门形体艺术,还是一门文化,但是对于一些非舞蹈专业人员来说,有些人就会简单的认为舞蹈只是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这就存在对舞蹈的一种误区,这种观念就忽略了舞蹈自身所带有的意蕴和情志。因此在某些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就渐渐成为一门类似于健美操的强身健体课程。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一些不利影响,一些大学舞蹈教师为了符合时代潮流追求高效,就降低了舞蹈教学难度。尽管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但是却没能让舞蹈的艺术价值完美体现出来。 (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从我国大学舞蹈教学手段来看,还存在比较单一的情况。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还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手段还占主流。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仍旧将“灌输”作为主要方法,不常使用启发式教学,这就打消了学生对于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固化,难以开启创造性思维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很好体会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享受。还有,很多大学舞蹈教学模式是直接运用内容,例如一些民族舞蹈课程是直接照搬过来的,并没有根据各所大学的自身实际来设计教学,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教师知识灌输需要大量时间,这也减少了舞蹈的实践教学时间,那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舞蹈技巧训练的重视就会超过舞蹈美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呈现的就只有动作技巧而没有情感因素,进而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三)专业舞蹈教师数量不足 老师在大学舞蹈讲习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力。舞蹈老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舞蹈讲习质量的高低。就现在规范舞蹈院校在我国的遍布状况而言,数量较少,同时相对于另外的文学艺术来说,舞蹈科班的广泛性也较低。在各所大学中,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鱼龙混杂,一些大学的舞蹈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从正统性舞蹈院校毕业的数目较少,一些是来自一些综合性的大学,还有一些是从其他艺术专业或某些艺术团体调入学校,其能力就会低于专业的舞蹈院校教师,这就使一些老师呈现出舞蹈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整体而言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预期,阻碍舞蹈专业发展,需要各大学校引起重视。 (四)舞蹈设施配置缺失 一个良好的操演环境是增强舞蹈操练兴趣的有效保障。很多学校的舞蹈专用教学场所不足,大一点的舞蹈房最多只能容纳25人左右来开展正常教学,但大部分班级却有四十至五十名学生。此外,舞蹈教室由于使用年数较长,有些地板较为陈旧甚至出现残缺现象,舞蹈把杆的位置失衡,音响设备等硬件出现老旧现象,使得舞蹈教学设施配置条件出现短板,学生练舞氛围环境问题突出,这也是影响课程正常运转的一个原因。 (五)性别比例不均 女生一直是舞蹈学习的主力军。舞蹈的进修对于女生拥有一个优美的形体和优雅的气质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就使得学习舞蹈逐渐成为女生的专利,而很少见到男生的踪影。舞蹈课程上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畸形现状逐渐为舞蹈课程上双人舞进行的一大难题,更是为舞蹈的整体发展敲响警钟,需要各大院校及时转变课程方式、缩小男女生学习舞蹈的性别差距来应对。 二、大学舞蹈教学创新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式 充分重视舞蹈讲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新的讲习手段运用于舞蹈讲习中。传统舞蹈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时呈现机械式,更让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缺少互动。随着教学手段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已与时代脱轨,应积极创新,采用开放式教学。首先,当老师讲授理论性知识时,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形成画面印象。其次,互联网的成长驱动学习方式逐渐丰富。学习者可以在家中通过云课堂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有不懂的地方再向教师咨询,或与同学讨论,营建积极的课堂就学气氛,让学习者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再次,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之前,积极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培养学习者课余时间养成自主观看正统舞蹈表演的习惯,增强学习者舞蹈演出的规范性。这样,学习者就能够逐渐明白舞蹈艺术的精髓与灵魂。 (二)深刻体悟舞蹈文化 大学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人才,这就要求舞者一方面要将舞蹈动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深刻体会舞蹈的艺术文化魅力。舞蹈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对感情的把握,例如傣族舞反映了傣族人民淳朴热心的处事理念,能够让观看者感同身受。在高等学校舞蹈讲习中,老师最好要依照各类舞蹈的特性,将舞蹈的文化渊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自己的肢体语言中代入情绪,使神色与肢体动作相辅相成,体现内心情绪的波动。让学习者的舞姿产生美感,利用动作揭示内心的波动,增强其舞动作的感染力,让人得到鞭辟入里的净化。此外,舞蹈老师还要主动与学习者相互探讨,在传授舞蹈知识时,再配合音乐这个媒介,让学习者逐步深入音乐环境中,学习者处在音乐的海洋里,可以更深刻的体会舞蹈的情致。 (三)提高专业能力 老师影响着大学舞蹈教学水平,因此教师重要的是拥有文化内涵和过硬的舞蹈水平。教师应主动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积极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课题性”教学方法、“单元”的课程设置法等。大学舞蹈老师最好拥有以下技能:第一,基本排舞,能够为上课发明多种舞蹈动作,做到因材施教;第二,较强的表演能力。老师要用自己用心的演出陶冶学习者,把传习的知识合适的阐释出来;第三,丰富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各院校也要提供给老师深造的机会,或者邀请卓越的舞蹈表演者。教师要逐步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舞蹈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作者:黄亚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大学舞蹈教学篇2 大学的舞蹈教学具有艺术性,舞蹈课程不仅有舞蹈动作课程,还有音乐方面的教学,学生在进行舞蹈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很多学生有音乐感知能力,但却没有舞蹈意识,缺少对舞蹈的热爱,同时不注重舞蹈带来的积极作用。舞蹈教学能帮助学生在身体、心理,还有很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舞蹈教学中,需要舞蹈动作与伴奏音乐的结合,才能真切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和美,同时也能够了解舞蹈的真正含义。学生在进行舞蹈课程学习时,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舞动,能够改善自己的动作,让肢体更加协调,进而促进舞蹈意识的培养。 一、舞蹈教学对于舞蹈意识的培养 (一)了解舞蹈文化。每一位成功的舞者在学习舞蹈之前都会对舞蹈的真正内涵进行深刻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舞蹈文化所散发的魅力,才有兴趣,也能够坚定地学习舞蹈。舞蹈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家们在生活中发现,源于生活的。舞蹈具有一定的节奏性,通过具有节奏性的音乐,再加上身体的扭动散发舞蹈的魅力。舞蹈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一个人所进行的肢体上的动作,更多的还需要我们深层次的理解。舞蹈文化表现于身体却融于内心,每个人的舞蹈都有自己的情感。作为舞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练就坚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懂得艺术的心,还要懂得舞蹈的深层文化,表现情感。 (二)感受舞蹈内涵。舞蹈作为以肢体动作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和其他艺术在艺术内涵表达上存在一定差异。舞蹈通常都是将情感通过肢体进行表达,这也是舞者和舞者之间的交流渠道。舞蹈在艺术层面讲是艺术的语言,能够欣赏舞蹈的人能够读懂舞蹈表达的含义,这也就是舞蹈的内涵。舞蹈将无形的情感思路具体地表现出来,让很多人都感受到舞者的心理状态,还有对舞蹈的热爱。 二、舞蹈教学对动作意识的培养 (一)身体协调和身体控制。学生在进行舞蹈初次学习时,都是按照老师的动作进行的,也就是照样学样。人的动作都是由大脑进行支配的,很多动作都需要大脑进行记忆。刚开始学习舞蹈肯定会生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还有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高教学效率,以舞蹈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身体的协调性。 (二)动作和力度。舞蹈不仅需要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有控制能力,很多舞蹈如果对力度没有很好的收放自如的能力,那么这个舞蹈是不成功的。情感引导着舞蹈的力度,悲伤就需要舞蹈动作稍慢一点,快乐就需要舞蹈动作加速,舞蹈就是要通过身体的力度对情感进行表达,要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表现舞蹈的最佳状态。在舞蹈的不断训练中,学生的动作和力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通过这种提升能对学习更多的舞蹈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舞蹈教学对心理意识的培养 (一)舞蹈审美能力。对于学习舞蹈的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审美。如果一个人的审美不过关,那么就感受不到什么是美。作为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多接触美的舞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最终才能够自己创造美。 (二)舞蹈创新和自我认知能力。学生在初次学习舞蹈以及长时间的训练中,会感受到舞蹈魅力以及自我情感的发挥,对自己也更加认可了,很多舞蹈学习都会积极地去参加,从舞蹈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通过自己情感的融入,就会增加对舞蹈的理解,从而创造更加优美的舞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舞蹈教学经过长时间的开展,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进行舞蹈的学习,这是学校教学方式上的缺陷,需要对学生进行舞蹈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文化和内涵,增强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舞蹈的魅力和乐趣,让他们对自己更加认可。舞蹈学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具有舞蹈意识,而大学舞蹈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这样学生的舞蹈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进而大学舞蹈教学才能够顺利开展。总而言之,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只要具有舞蹈意识,那么就会自主地进行舞蹈演练,就能够促进大学的舞蹈课程教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自身获得积极影响。 作者:徐泳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大学舞蹈教学篇3 大学舞蹈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舞蹈理论、舞蹈表演技艺、群文文艺理论、舞蹈历史知识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人才,重点发展的是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思维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在“文化强国”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为芭蕾舞表演、现代舞表演、中国舞表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广大舞蹈表演团体、舞蹈艺术院校、舞蹈科研单位等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加强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探索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要求和高审美的舞蹈专业人才成为现阶段大学舞蹈专业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学方向模糊 大学舞蹈专业具有明确的市场顺应性和艺术发展特征性,这也是确定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方向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大学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专业教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上较为宽泛,教学内容上较为分散。具体来说,大学舞蹈专业的教育教学主要涉及《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舞蹈史》《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编导》《现代舞专业基础课程》《舞蹈解剖学》《世界芭蕾史纲要》《舞蹈形态学》等课程内容,但是大学舞蹈专业不仅仅需要将课程内容全覆盖进行教学,还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教育教学资源、舞蹈艺术专业发展、舞蹈艺术社会需求、学生深度研究学习方向等,开展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到的舞蹈艺术理论和舞蹈艺术创作技艺能够对他们未来就业或者再教育奠定基础。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向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重点,造成教育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二)专业教学特色不足 “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理念提出以后,大学舞蹈专业近几年来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舞蹈艺术发展日趋成熟,舞蹈行业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实现了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加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舞蹈艺术、群众艺术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需求、凸显教学特色。但是,由于舞蹈专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学科边界模糊特征,导致大学舞蹈专业核心尚未形成,现阶段很多大学舞蹈专业都是从原有的舞蹈表演专业、芭蕾舞专业、中国舞专业、舞蹈编导专业等演变而来,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仍然不合理,缺少舞蹈艺术专业的自身特色。 (三)教学实践场所匮乏 大学舞蹈专业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实践性较强,决定了舞蹈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舞蹈表演氛围和舞蹈技艺训练设备作为实践教学基础,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也正是因为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要求较高,所需教学投入资金较大,很多舞蹈艺术专业缺乏投入,造成了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场所匮乏,进而造成舞蹈艺术专业学生无法在校内完成多样化的舞蹈技艺学习和艺术创作训练,很难与专业教育教学要求和舞蹈艺术发展做到一致。 (四)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现阶段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学习、技艺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气氛乏味沉闷,且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不能让大学生高效专注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对于舞蹈专业而言,其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实践性。现阶段依然还有部分大学舞蹈艺术专业舞蹈训练、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等实践教学仅仅停留于表面,多为照本宣科的机械示范和机械学习,不仅降低了舞蹈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舞蹈专业学生提高参与积极性。而且,大部分舞蹈专业学生都是“艺体生”,在自身文化程度有限的基础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于舞蹈专业的教学创新往往没有过多的参与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不高。 二、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现状的优化思路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优化的基础,只有大学舞蹈专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明白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并在教师引导之下融入舞蹈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中积极学习。首先,大学舞蹈专业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舞蹈技能和舞蹈理论的方法。其次,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学习基础、身体素质、舞蹈功底以及舞蹈艺术审美能力等,适当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符合舞蹈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状况。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巧的同步,让学生在舞蹈技艺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加深巩固,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样,舞蹈专业学生才能在逐步适应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找回学习信心,逐步唤醒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现状的优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舞蹈综合素养和艺术追求精神。所以,大学舞蹈专业教学还应当依托专业特色和资源,将舞蹈学科核心素养、舞蹈艺术发展历程以及舞蹈艺术相关行业知识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凸显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容,逐步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艺术审美能力、舞蹈艺术综合素养,以及舞蹈艺术追求精神,并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思维等。这样,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的优化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三、大学舞蹈专业现状的优化方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大学舞蹈专业高效课堂氛围的构建,激发大学生对舞蹈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舞蹈功底水平、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艺术相关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需要保证学生的能力能够发挥出来,保证能够参与其中。比如,大学舞蹈专业《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舞蹈功底、舞蹈艺术审美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灵活进行舞蹈训练,并在合作训练过程中对《舞蹈基本功训练》理论知识进行合作讨论。 (二)实施生活化教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基本上属于成年人,经过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完整阶段,学习的专注度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此,大学舞蹈专业教师实施生活化教育教学模式具有先天条件。具体来说,大学舞蹈专业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生活状况、身体素质、舞蹈素养等,尽量引入一些贴合大学生生活的新鲜事物,主要吸引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以一种最优状态参与到大学舞蹈专业学习中。同时,在开展大学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让大学舞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可以以一种生活实例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大学舞蹈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容易许多,掌握和运用舞蹈专业相关理论也就更为轻松。 (三)巧用微课开展教育教学 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创造性和技能性兼具的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也助力学术研究工作。尤其是我国舞蹈艺术相关行业发展迅猛,且很多舞蹈表演公司、舞蹈教学机构、会展服务公司等企业已经实现了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加之舞蹈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舞蹈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攀升。而且,舞蹈艺术源于人类原始劳动,以乐舞形式为特色一直处于发展、创新过程中。现代舞蹈类型庞杂多样,舞蹈艺术百家齐鸣,舞蹈艺术理论和舞蹈艺术创作需要更先进、更丰富、更多元的研究理论支撑。所以,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优化应当以多元化、多维度、实用化为方向,且教育教学资源也应当丰富起来。大学教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所以巧用微课开展大学舞蹈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基础,这就需要大学加强对舞蹈专业微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在软硬件上都需要大力投入,进而构建出符合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特色的微课教学资源,并将高质量的微课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便于学生或者教师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四)借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 行动导向法具体指的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将“行动导向”作为基础,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地位,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施行动导向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舞蹈是源于劳作而以“乐舞”形态发展,所以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训练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取到一定的知识。行动导向法是通过无数次的学习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获得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知识。所以,在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舞蹈教学大“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依据学生的舞蹈水平差异实施行动导向。另一方面,行动导向法也调动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最为原始的体验,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新的学习内容能够产生新的学习体验。换言之,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和新旧经验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的行动模式导向,进而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概而言之,行动导向法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了行动和思维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也统一了学习和行动的步骤。所以,行动导向法的基础是学习“任务”的规划、分解、实施以及评估,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实施学习规划、学习执行和学习评估,对于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优化创新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旨在通过舞蹈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实现大学生舞蹈艺术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认知、舞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并掌握舞蹈艺术相关知识理论和舞蹈表演创作技能,为他们往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舞蹈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内容构建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进行“任务”分析和“任务”解决,进而获取舞蹈艺术相关知识,提高舞蹈艺术创作能力。 (五)运用美学思维实施教学 美学思维来源于艺术和生活,所以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美学思维的运用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美学思维不单单能够与舞蹈艺术完美融合,且往往也能与表演学、音乐学、电影学等有机结合,并扮演重要角色。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美学思维的运用是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优化的重要策略。首先,大学舞蹈专业教师应该遵循舞蹈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即按照舞蹈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将抽象美学转换为具象内容,将舞蹈教学中的美学思维呈现出来,进而凸显舞蹈艺术的魅力。其次,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美学思维的运用要求舞蹈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舞蹈类型、舞蹈技艺、舞蹈表现、肢体协调、舞蹈风格等内容以美学思维进行考虑,进而获得最佳的舞蹈艺术表现。最后,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美学思维的运用还需要教师善于在生活日常中进行艺术发现和美学发现,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生活实践获取舞蹈创作灵感、舞蹈表现思维、舞蹈创作想法、舞蹈艺术资源,并将这些获取的信息积极融入到舞蹈专业学习中,进而完成学习的创新、变革、融合、发展。 (六)实施高效、合理评价 课堂评价是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的末尾环节,也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反馈出大学生在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真实学习效果和状况,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大学舞蹈专业教学的优化还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结果和学习效果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全过程,切忌评价的片面化。通过高效、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学习总结,也能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进而改进教学弊端。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身体力行”也深有感触,有利于大学舞蹈专业发展。比如,大学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学校评教师”“舞蹈艺术者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让教学评价可参考的内容更多、更广,保证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七)借用节奏意识实施教学 舞蹈节奏主要是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当中,对节奏做出的某种特定的反应和感受,是人的形体运动和各种动作组合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节奏也分为外在的节奏与内心的节奏,通过听觉感受以及外在节奏的互相结合,在或快或慢的节奏里面进一步地表现出舞蹈的多元性,这也是舞蹈艺术性的根源。在大学舞蹈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意义。针对大学舞蹈专业现状,运用节奏意识实施教学也是极其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具体来说,在大学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把握,特别是如何进一步领悟音乐的节奏,并且逐渐形成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节奏感主要是以拍为主要的时间单位,这种节拍实际上是各种音符在时间长度上的准确把握,对于比较成熟的舞蹈者而言,可以通过聆听节拍来形成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一种与时钟钟摆一样有节奏的感知能力,通过这种感知能力,逐渐形成艺术思维的基础,从而指导舞蹈者感知音乐和艺术。舞蹈者通过准确的节奏感,可以用来规范舞蹈动作,而且还可以用准确的动作去表现出特定的艺术性,从而表现出独特的舞蹈形象,揭示出舞蹈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心世界。因此,在节奏感的培育过程中,大学的舞蹈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好音乐伴奏和舞蹈节奏之间的联系,对于外在的节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舞蹈动作做得更为准确和完美,特别是在舞蹈的特质和各种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让舞蹈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音乐,从而让舞蹈动作与音乐互相协调,起到比较理想的舞蹈教学效果。 四、结语 舞蹈艺术属于“八大艺术”之一,是一种利用身体进行表达、沟通、交流的艺术,通常会随着一定的节奏进行舞蹈艺术表现。具体来说,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肢体形态进行艺术呈现、情感表达、精神绽放的形式,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舞蹈者可以利用肢体形态和肢体动作组合呈现出婉转动人、优美炫彩的舞姿,呈现出人体形态美感、肢体美感。就舞蹈艺术的本质来看,其具有多样化的艺术价值,涵盖了运动艺术、社交价值、祭祀礼仪等内容,无论是娱乐行业、庆典行业、会展行业、舞蹈表演行业、影视艺术行业,舞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舞蹈专业应当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学生实际特点、教育教学目标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知识理论巩固、实践水平提高,带动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以确保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知识理论能够与艺术发展需求和行业人才需求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蒋波.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整合式教育理念浅谈[J].科技视界,2021(32):67-68. [2]乔瑞洁.浅析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评《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08):2453. [3]张恩思,杨月,张豪.中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体系比较分析[J].大众文艺,2020(23):168-169. [4]陈静雅.互动模式应用于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对策浅谈[J].艺术教育,2020(07):84-87. [5]闫可欣.大学舞蹈专业中对“普高生”教育的思考[J].黄河之声,2020(06):144. [6]陈路芳,孟超.岭南舞蹈对广东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影响力的研究[J].粤海风,2019(04):102-106. [7]冯洁.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方面的一些思索[J].艺术评鉴,2019(12):113-114+124. [8]王蕾.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就业与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8(20):200. 作者:杨天欣 田玲 单位: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会计人才培养篇1 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国家提出“一路一带”国家宏大的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实施行列。企业经济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化、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已成未来会计信息的主体,会计信息确认、核算、管理、安全在企业已然成为重要的命题,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然具备条件。 1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调研 首先,国家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①在网络环境下工作;②完全脱离手工账;③与企业系统相整合;④向管理电算化、决策电算化发展;⑤向财税一体、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发展。当前电算化在核算层次上达到了目标,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各环节使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数据在管理系统中流动,作为核算的核心模块(账务模块)的作用更加突出在财务管理和决策高层次的应用方面受着人才能力的制约。尤其是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及新的全国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更是成为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焦点。在现代化ERP系统运用的现在,单一的会计核算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了。其次,人才需求预测情况。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到来,电子商务、网络等高新科技把全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企业经营活动依托于网络,会计信息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导致企业必须加快ERP建设进程,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必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未来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而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乃是信息人才的竞争。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强大动力,而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失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具备完整知识结构、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会计信息管理人才。③在国家信息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电子银行、电子发票、电子商务,无论在企业经营方式信息流、会计原始凭证的信息化均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收集、数据安全管理,具备对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最后,通过调研形成如下结论:①“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化、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已成未来会计信息的主体,会计信息确认、核算、管理、安全在企业已然成为重要的命题,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冲激,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然具备条件。②时代、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赋予新的内涵,派生了新兴的岗位群,如会计信息管理岗、会计信息维护岗、会计信息实施岗,企业需要大量的新兴的会计信息化人才。③管理软件的发展,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导致会计信息化知识结构要求复合,“会计+计算机+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人才”,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必须适应时代要求。④人才规格的变化,对于教师能力、实训条件、教学资料同步提出更高的要求。⑤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不再是同一概念,既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外延,应该有区分度。 2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探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以原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基础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会计信息管理人才,良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推动了会计信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充分把握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方向,走在了众多院校的前面。从2006年与四川用友分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建设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实验室,并聘请用友公司专家作为该院外聘教师任课。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四川合作伙伴的需要、合作的客户(财务软件的使用者)的需求,与该院进行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在2019-2015年期间,学生就业单位从用友又扩展到管家婆、成都金税、航天金穗、世纪中税等财会及税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业务从财务业务一体化到财税一体化,为四川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为了培养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已有多家电算化行业、企业与该院达成了订单式的培养合作协议。 3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规格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行政事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应用岗位,以及会计信息制造软件企业及其渠道管理、合作伙伴所需的会计信息系统销售、实施及维护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财税一体化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维护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地办理会计信息应用、管理业务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诚信好,实操强”技术技能人才。应具有如下职业能力:①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及税法实务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熟悉会计信息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能准确分析和解读会计信息,能够根据会计信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②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掌握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会计账簿的建立;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账簿的核对与结账;掌握小型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熟悉财产清查的方法和工作过程。③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技能。熟悉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熟悉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法;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流程;掌握系统初始化的过程及人员分工、权限设置功能;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查账的方法;掌握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往来、供应链模块业务流程,并掌握业务模块与账务处理模块接口关系;掌握会计信息化期末业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④掌握ERP运维服务的工作职责及规范;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能够解决各种网络技术相关问题及故障排除;了解财务核算的规范流程及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应用运维服务方法及技巧解决财务业务处理中的常见及典型问题;熟练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备份及常用故障的收集和处理;熟悉公司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掌握各分支机构的日常运作流程,掌握各业务处理模块。⑤熟练掌握ERP系统的营销、实施的基本技能;熟悉ERP系统营销的操作流程,熟悉客户服务礼仪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能快速识别客户和成功拜访客户,能够有效地与客户沟通和进行内部沟通,能够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有效化解客户的异议和拒绝。能独立开展小微企业ERP系统产品实施工作,能开展操作及业务培训工作、协助企业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⑥熟悉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生成的原理;熟悉会计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规范;熟悉会计、会计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⑦熟悉信息安全相关法规,具备数据收集、管理、备份及数据恢复能力。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职业能力课程是在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的体现本专业职业要求的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和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 4总结 “会计+计算机+管理”是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实践重于理论且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从学科内涵上看,该专业又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横跨会计学和计算机与管理学多个基本学科。它培养的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联,既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账务处理,又能基本懂得会计软件的选择、维护、评析,以及会计软件的管理、实施维护的复合型人才,还能利用专业工具软件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诊断并生成诊断报告,为企业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李建军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人才培养篇2 0引言 “业财融合”是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价值[1]。大数据时代,财务工作也将由单向的数据核算变为数据化、网络化管理分析,“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要求更为突出。作为财务人员的主要供给方,高校应与时俱进,适应需求。目前,财务人员大多擅长的是传统的核算业务,缺乏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流程管理、综合化管理的能力。如何培养出“业财融合”型人才的问题亟待解决。 1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培养模式仍多以会计核算为主 本文通过资料查询法了解并分析了湖南省内外共10所地方二本高校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高校中有85%的高校其培养计划中都明确要求授课教师将“大数据”“业财融合”“互联网+金融”等概念融入日常财务教学中,但是同期我们通过对这10所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却表明有89%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想要融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概念,但具体实践中对应的部分却不足,并且由于财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仍重点围绕财务三大报表的编制、会计科目的核算、税收法律和税务筹划等进行讲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64%的同学称可以体会到教师有尽力融入大数据下“业财融合”的思维,但实施起来直观性较弱。作为地方院校财务管理授课的一线教师,也深知这种情况实属无法避免,原因有二:第一,了解财务课程的专家都知道,财务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两个层次,一是具体财务层面的,即具体业务,二是管理层面的。在融入大数据之前,财务课程到底应该教什么就已经具有很大的争议。本科财务会计课程数量多、涵盖的内容广,涉及各项会计科目的计算核算、性质判断、各类日记账明细账的编制,账表编制又可以按时间分为日、月、季度和年度的账表,并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应的也是企业的不同价值层面,企业的价值层面又是我们即将成为财务人员的所有财务专业学生的业务方向。所以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企业、高校和学生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二,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从报表中以小见大、看穿数据反映的现象的能力,甚至希望学生能够具备高端管理分析的能力以及为企业指出经营问题的能力[2]。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知道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本科阶段的教学往往更偏向于通识教育,虽然有专业课之分,但是在专业培养中不会过多的将重点放在特别困难的知识点上。想成为财务总监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会计行业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成为可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优秀财务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制度的健全,大数据时代的很多社会人才又重新返回高校深造或者更深入的钻研专业知识。总之,教学过程中存在短板是因为过于偏向内容复杂的财务基础知识,但是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不夯实基础也就无法具备深层次分析的能力。如此看来,财务专业“业财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在教师教育端十分被动。 1.2业务与财务实务结合度不高 业务与财务没有很好地融合一直以来都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路上无法避免的问题,实现大数据下的“业财融合”更是如此。一方面,在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业财融合”的思想并没有根植于心。例如,通过问卷调查1000名湖南省内二本院校在校学生我们得出:大专院校更偏向和围绕具体业务进行人才实务化训练,而本科院校更加注重财务基础概念框架的学习。这就造成了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却不知如何将自身所学运用于实务。在调查所发放的1000份针对学生的问卷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年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23%的学生认为财务专业知识较难且不知这些分散的课程具体对应工作中的何种问题,如会计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在笔者任教的5年内,学生和教师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学习和教学,但是步入工作岗位后我们就会发现,教师教的好像“太多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就业后弄清楚了自己学的东西如何用,也知道了教师教的是更系统和全面的专业体系这个道理,但是新的问题是经常不知自己所做的报表和数据应该如何服务于公司业务与公司价值的提升,也就是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从小财务走向财务总监。这就导致财务只是一座孤岛,岛内的人笑岛外的人不懂行、岛外的人却也觉得岛内的人没有贡献价值。双方不愿改变的意识也是“业财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障碍。 1.3学生对大数据时代财务变化不敏感 大数据是一辆时代的顺风车,技术的革新使各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财务人员的工作多为简单且重复的数据处理,这使财务工作不仅繁杂枯燥而且需要大量重复劳动[3]。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繁杂重复的大量财务工作被RPA等财务机器人和数字编程技术替代,企业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很多财务基础的岗位被替代,而高端的岗位却缺乏高端人才。通过分析湖南省内二本院校1000名在校学生的问卷发现,他们对于就业的严峻性不以为然,65%的学生认为毕业后总会有一份工作;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也不知道大数据会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带来什么具体影响;86%的学生认为并没有掌握简化实务工作的大数据手段,业务与实务的接轨更是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尽管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了针对“业财融合”和大数据的专门课程[4],但是学生并不买账。课程教学与监管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的难度使“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更添难度。 1.4“业财融合”对教学团队要求极高 “业财融合”人才培养团队需要教师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教师必须是财务通,具有非常丰富的财务知识;第二,教师必须规避只会纸上谈兵、与实务脱离多年的弊病,必须与时俱进且有实务经验,把“业财融合”真正交给学生;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熟练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财务处理和教学的能力,使用学习通、慕课等教学应用的能力是标配,使用与财务实务与时俱进的财务软件是必需的。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单一的学科知识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有限,因此需要多学科、多手段、多维度协同型教师人才。 2构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企业、学生自身作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紧密相关利益三方,其共同构成的利益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强烈的反馈作用,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1高校教育端 作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的前端,高校的作用是最直接的。首先,需要建立实务、业务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财务知识教学:①夯实基础财务知识,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直至会计报表的生成等。②财务接轨业务分析,有了财务数据之后,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让数据与业务分析结合起来,让数据说话。③高校教育应该区别于职高以及大专教育,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更全面的,这是从普通员工跨越到财务总监的重要步骤。运用大数据手段缩短前两步的距离,并且将结果运用于大数据,学会构建方便自己的财务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程序,用电脑代替人脑简化重复工作,而人脑用于决策管理等电脑无法自行处理的高级工作,教会学生用大数据“偷懒”。这样也可以使高校教学有层次可分,各阶段又有趣味可言。 2.2学生受众端 高校教育的上游做好之后,我们来到了“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心—接受教育的主体、服务企业的主体。高校教育得如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投放给湖南省内二本院校毕业生的10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部分不及所学分毫,书本中复杂的知识就不知道学来何用;8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能用到的财务知识仅限于基础内容;78%的学生认为复杂的知识能够增强工作信心,因为高级的财务知识能匹配更高的职位,当我们发现书本上复杂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学生所处的岗位早已不是基础岗位,这也是财务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满意度是延迟的,在校学生因为社会实务经验不足以及学习热情不统一会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产生个体差异,把“学得好不好”跟“考得好不好”直接关联,也与教师教得好不好直接关联,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实际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学生端反馈的满意度其实是需要我们延伸至毕业之后才能够产生效应的。学生受众端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用。 2.3用人企业端 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大生产的需求,用人企业端的人才需求随社会进步不断发生变化,用人企业端作为“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后一端主要起到“做出反馈—产生需求”的作用。一方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一对一的直接对话,更加精准地提出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满足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协调财务职业团体与高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加强职业资格认证与高校课程内容之间的协调。致力于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人才。 3结语 总体来说,大数据时代“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端、企业端、学生端统一起来,实现三者相互作用,循环进步,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业财融合”为培养重点,大数据为辅助手段,企业端、高校端相互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湘南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实用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作者:晏达聪 单位: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人才培养篇3 在大数据时代全面来临背景下,企业数据收集、分析模式皆发生转变,对企业会计提出了更高需求,且国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管理会计作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培养,致力于2020年培养出三万名善于管理、精于理财与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故探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的重要研究举措。 一、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培养机遇 大数据时代实现的数据高度共享化,为管理会计人才带来了丰富的案例,海量数据触手可得,管理会计培养所应用的材料更加充足,且在通讯交流更加智能化后,网购课程得到大幅度完善,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远程、网络授课技术支撑,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仅需要网络搜索便可获取最新的培训资源,并实现在线同教师远程沟通,总体分析,大数据时代,为管理会计培养提供诸多便利,且只要学生想学习,即可便捷获取学习资源。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培养挑战 作为大学生,除了需要运用大数据实现课余时间海量资源搜索,所学课程、教材、教育体系中也应充分融入大数据,才能确保自身知识体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多数高校并未基于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型,而市场在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背景下,已经对企业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融合大数据技术与现有管理会计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亟需突破的瓶颈。[1]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一)“三位一体”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架构站在大学生视角,学生渴望自己成为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围绕“以用定课、以训代课、以赛促学”三个维度建立“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真正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制定培养实施架构: 1.以用定课。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渴望自身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依据管理会计人才对大数据应用能力的要求,应在大学低年级会计专业开设‘数据与逻辑’课程,课程下包含走进财务总监、会计信息与企业治理、大数据时代会计学等,让学生充分认识、接触到数据专业、统计学、企业财务等以分析数据为主的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迎合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2.以训代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首先,高校购买教学软件,如购置“同花顺”数据库、数据分析SPSS、STATA,及管理决策用“沙盘模拟试验”、“企业决策模拟实验”等软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实践训练,落实以训带教。其次,高校要为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慕课实现资源网络化,积极借鉴、参考其他高校课程资源,通过教学人员整合、分析最终融合成本校课件、作业、案例分析资源,共享于学校在线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浓厚教学氛围中实现知识共享、学习成果共享。再次是要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互动化同时运用决策模拟、沙盘模拟实验、训练,实现学、用相互融合的研讨式教学。 3.以赛促学。作为学生,过于枯燥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的成果,此刻学校应落实“以赛促学”,以创新思维为导向开展学术训练,基于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在高校内部举办“沙盘模拟经营赛”等大型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竞赛意识,在活跃学习气氛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竞赛结果充分了解自己学习成果。[2] (二)明确“三位一体”培养目标与方式 1.培养目标。“三位一体”的大数据背景管理会计培养模式下,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明确管理会计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高度区别同核算会的教育模式与教育重点,高校课题组应将具备大数据的挖掘、整理、加工分析能力,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培养方式。“三位一体”模式下,应以人才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环节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三合一教学主线,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培养模式,将学习任务和问题作为导向,运用预习提问、课中展示、作业测试、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训练多个维度开展学生的成绩考核。[3] 三、“三位一体”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若想实现上述三位一体模式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贯彻“以用定课、以训代课、以赛促学”,高校应基于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建设立体化的字片平台,并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多角度课程考核机制。 (一)建设立体化资源平台 首先,高校应深度开展会计专业学生调查,收集学生的需求、特点,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相关知识为目标,课题组加强会计学相关资源、课程收集,并充分与大数据知识融合,建立新型管理会计网络资源平台,将每一门课程以主讲教材、参考资料、PPT、视频、案例、问题分析、经典试题、实训模拟进行归类,同主讲教材各章节一一对应,提前一周将课程教学大纲、视频、PPT等上传至平台,在课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反馈,对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并将学生的作业、讨论结果以课程的进度为依据上传至平台。其次,当多名教师同时讲授一门课程期间,应充分发挥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利用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综合处理结果,解决一些证、账、表内容下传统口述、板书难以清晰表达的问题,以图文并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且课件设计也要以引发学生兴趣为导向进行课题导入,缩短学生同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距离。再次,高校须将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入到会计理论、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课程中,并运用资源平台挖掘学生自学动力与创新能力,在课程管理方面增加专业操作技术培养,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统计、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水平。 (二)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多角度课程考核机制 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大数据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时,高校应建立多角度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实际考核需求作为导向开展工作。为便于研讨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发组成考核小组,让组长为组员评分、教师为小组评分,对两项评分加权综合作为课堂展示、集体项目的考核成绩。课程考核方面,比例设置下考勤占10%,在线学习与作业占40%,课堂表现占30%,课程小结占20%,不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单独封闭考试,如此便可充分激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积极性。此外,在实施多角度课程考核阶段,须充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在符合教学管理规范要求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学愿望,同时定期选举教师、学生代表,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进行评分、提出意见,校方不断修正,在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基础上,让学生成为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4]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为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对于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更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分析会计专业学生真正学习需求,并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建立“三位一体”管理会计培养模式,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将学生打造为大数据背景下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让学生拥有更加光明的就业前景与更强的大数据时代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亭,程昔武.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8(06). [2]姜大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5). [3]乌婷,乔引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会计之友,2017(19). [4]江小琴.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4). 作者:翟子涵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篇1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本文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问题,挖掘其思政元素,探讨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基本路径。 一、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2]紧紧围绕国家和厦门作为“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城市的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软三”,服务厦门的发展定位,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目标有助于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既要传授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外贸流程各环节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培养其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包括法制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敬业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意识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3],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必备内容[4]。 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一)结合国内外时事,开展时政热词小演讲 课前,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指定的“每日一词”专栏,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时事,收集整理材料,制作演讲PPT。课堂上,通过5—8分钟左右的课前演讲进行展示。在座同学可以根据该主题临场提出1—2个相关问题,让演讲人现场作答。主题举例一:ShenzhouXIImannedspacecraft(神州12号载人飞船)。学生通过神州12号飞船顺利升空,把3名中国航天员送到空间站天核核心舱的新闻,了解航天航空领域的英语表达,体会英语科技文特点和表达方式。如:载人航天工程——mannedspacedprogram、空间站——spacestation、建设航天强国——toboostthecountry’sstrengthinspace等。神舟12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实现了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这样的认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主题举例二:July1Medal(七一勋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6月29日在京隆重举行。July1Medalrecipientsareheroescomingfromanddeeplyrootedinthepeople,whoareordinaryheroesthatfulfilltheirdutiesandmakequietcontributions.“‘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5],总的来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收效明显,意义重大。首先,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到眼耳通达;其次,学生能够积累当下热门话题的英语表达,有助于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口试等;再次,通过整理演讲材料、制作演讲PPT,学生培养了处理信息和PPT制作的能力。学生在各类正能量新闻和英雄事迹中,汲取了榜样的力量,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激发其爱国情怀、强化其责任担当。 (二)结合跨境电商贸易实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政元素润物无声 教材选用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教程口语——专业篇(I)(II)》,以博艺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打开法国新市场为主线,从前期获取客户信息、市场调研到产品推广,从业务询盘到佣金磋商、支付方式谈判、签订合同等,形成完整的外贸流程。教学方法以情景模拟为主,穿插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通过一系列贸易情景再现,串联其对外贸易流程的主线,让学生切实体验较为真实的外贸过程。此外,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2019级两个班是跨境电商方向;因此教学设计应根据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性,进行思政元素的映射和融入。本文选取本门课程6个典型商务场景案例,进行思政元素教学融入探索。 1.教学情境:获取客户信息gatherinformation (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随着互联网的繁荣,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持续兴起,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繁荣背后,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作为未来跨境电商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学生有必要强化防骗意识和法制意识。(2)授课形式:观看视频——2019年跨境电商经典诈骗案例大盘点[6],以著名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三篇防骗邮件为例,谨防邮件“钓鱼”和测评诈骗。提取关键技能:如何通过正确合法的渠道,获得合作伙伴的信息,做好资信询盘工作。(3)预期成效:理解跨境电商的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提升防骗意识,维权意识。懂得资信询盘的重要性,懂得通过正规合法渠道收集潜在合作伙伴的信息。 2.教学情境:产品推广productspromotion (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外贸交易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习俗的人和不同的市场环境。跨境电商平台交易的对象更广、更复杂,处理方式要求因时、因势、因人而异。(2)授课形式:实习生真实案例分析——作为跨境电商运营专员,面对日本市场时,店铺的装修风格、产品详情介绍、图片处理、产品包装喜好等都会影响店铺浏览量和成交量。(3)预期成效:学生从学长的实习经历中,感受跨文化因素对于跨境电商贸易的影响,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努力学习运用跨文化交际思维,实事求是,勇于解决问题。 3.教学情境:业务询盘与回复businessinquiryandreply (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怎么把业务询盘转化为有效订单的窍门之一——及时回复邮件。关于时效性的问题。(2)授课形式:浏览外贸论坛经验贴;参观本专业实训基地,感受争分夺秒的职场生活。(3)预期成效:外贸工作的特性在于难免会遇到时差,同一份询盘同时发到多个潜在对象手中。能够及时回复的邮件必将抢得先机,获得更多沟通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养成雷厉风行,守时守信的职场精神。 4.教学情境:佣金磋商commissionnegotiation (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出口贸易中,境外中间商收取佣金,可分为明佣和暗佣。暗佣不在出口发票列示,按照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相关规定,无须办理对外支付备案手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涉税风险相对较大。[7](2)授课形式:福步外贸论坛关于暗佣、报关、涉水的论坛帖的阅读与分析。(3)预期成效:暗佣在我国的国内贸易中是违法的,但在对外贸易中是合法的。5.教学情境:商品检验inspection(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环节,得益于密集型劳动力资源,我国是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是痛点很多。加强创新驱动,实现技术自强自立,成长为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2)授课形式:观看《中国高铁——中国速度》《大国工匠》等系列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我国的迅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3)预期成效: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催生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大业的激情。6.教学情境:签约signingthecontract(1)思政映射与融入点:2020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顺利闭幕,深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累计签约项目达239个,计划总投资超过3768.18亿元,签约金额创下历史新高。(2)授课形式:观看“98国际投洽会”的宣传视频,实地参观厦门“98国际投洽会”场馆。(3)预期成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在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援助“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无息贷款、人员支持、技术支持等。国信民信,则国盛民强,诚信不可废。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反思 以上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案例解析,避开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常见的“思政元素过度挖掘”“思政目标的模糊化”“思政实施主体的单一化”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拼接化”的几个误区[8],较好地实现了商务英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融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自然而然的融合,更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共鸣,激励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自信、明确使命,规范其从业标准和职业行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爱岗敬业、懂法遵法等,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但是也不难发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使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更加复杂,仅从知识掌握、能力应用两个维度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笔者认为五个“是否”,即“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到位、“思政”与“专业”是否有效融合、“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是否较强、“课程思政”教育达成度是否较高[9],只能从教师“供给侧”的角度,衡量课程思政的实施程度,很难从学生接受程度和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度上考量。此外,专业课课程思政根据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教师的处理手法,其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千人千面”,其教学评价自然也应该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四、结语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既当好知识传授的“经师”,又做好价值引领的“人师”[10],探索更科学、多维度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现学科育人效果最大化。 作者:郑艺真 单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篇2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尤其是强调口语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交流和沟通的频率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课老师有必要关注就业市场需求,结合商务英语教学目标,注重优化口语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一、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口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部分任课老师过分强调语法和单词讲解,忽视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训练,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一)口语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目标,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后续教学活动开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存在口语实践教学目标固化,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教学以书本内容为主,口语教学能力目标设置不具体等问题。口语实践教学中,部分任课老师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与商务英语工作岗位的需求脱节,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同时在口语实践教学目标达成上,主要借助期末考试和资格证书考试等,学生平时的口语训练不足,影响他们的口语知识应用技能提高。 (二)口语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为确保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质量,优化口语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是必要的。调查显示,目前在口语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部分任课老师局限于使用书本知识开展训练,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未能结合商务英语发展和工作岗位实际需要,更新和完善口语实践教学内容。总的来说,现有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时代感不强,难以有效适应商务英语工作岗位需要,制约了口语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口语实践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重笔记,轻口语训练”的理念依然存在。当前口语实践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任课老师讲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有严格落实,口语训练方法局限于简单的“提问—回答”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训练效果,也困扰着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部分高职学生“不想说、不愿说”的心理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口语学习主动性提升,自然而然,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口语学习和训练习惯。 (四)口语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 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更好引导口语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然而部分任课老师虽然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但部分老师对平时成绩的记录不详细、不全面,难以有效规范和引导口语实践教学。导致一些学生参与口语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二、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创新的策略 创新口语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口语锻炼,这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确保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见图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口语训练计划,注重口语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做好考核评价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督导,并从以下方面创新口语实践教学。 (一)明确口语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要增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为提升口语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之外,还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密切与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商务英语应用的主要步骤包括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因此,口语实践教学也要紧紧围绕这些步骤进行,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注重提高口语知识应用技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二)完善口语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商务英语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优化口语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口语实践训练,提升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步骤如表1所示。采用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将商务谈判中的每个典型任务细化,为学生口语实践训练创设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次独立的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结合商务英语口语训练需要进行,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表1的教学内容设置遵循工作过程导向原则,四个学习情境涵盖商务英语谈判的具体内容,每个教学情境又按照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步骤进行。同时在口语实践训练中,任课老师可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每个步骤有所侧重,以提高学生口语实践教学效果。 (三)创新口语实践教学方法 为提升口语实践教学效果,在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的过渡。在口语实践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任课老师合理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口语训练效果。根据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需要,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口语实践教学步骤和关键内容如表2所示,在每个训练环节,学生要善于思考,归纳商务英语口语训练技巧,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且整个训练过程中,任课老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疑惑,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增强口语实践训练成效。 (四)优化口语实践教学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不再采用传统的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而是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口语实践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分别占50%比例。注重评价学生在口语训练过程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学的合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并认真做好记录,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与公正。从而更好规范和引导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高职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创新的效果 通过创新口语实践教学,不仅推动教学顺利进行,还取得良好效果。 (一)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加强学生口语锻炼 传统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制约口语训练效果提升。而通过创新口语实践教学,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锻炼,促进学生口语训练效果提升。 (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口语训练枯燥、单一的训练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1801班李同学表示:“任课老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主动参与口语训练”。1802班林同学也表示:“任课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我们开展口语训练,并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不仅为我们加强口语锻炼创造机会,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也更乐意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三)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赢得用人单位好评 创新口语实践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率,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赢得用人单位好评。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和访谈也得知,这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强,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缩短,能较快地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四、结语 新时代,整个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事实上,口语实践教学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要改进口语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从而加强高职学生商务英语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技能,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合格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作者:陈磊磊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篇3 英语口语成为我国国际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国际贸易和跨国商贸活动频繁为英语口语提供了应用的平台,英语口语市场对专业的英语口语人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而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专业人才的输送场所,如何培养在国际商务领域和商务活动游刃有余的英语口语应用专业人才,构建系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商务表达和沟通能力,成为教育行业重点关注话题。商务英语口语能力越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目前我国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较为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制约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而主要形成教学模式落后的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落后,做不到与时俱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采用陈旧授课模式,在传统的授课理念下,围绕着教师中心的授课方式,形成了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被动学习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的是主导的主动作用,学生课堂上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能主动进行口语的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并教师的主导教学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缺乏自主、探索性学习,导致学生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进步较小,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1.2职业性不突出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尤其是集合了各种专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是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涵盖了文化、经济、贸易和法律等专业的学科。高校要想培养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语人才,输送应用型的人才,满足了社会市场对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企业和行业认可,则要突出英语口语的商务化的职业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要以教学的职业性为指导,学生的教育学习最终目的是回馈社会,是实现在社会的应用价值,全面实现与未来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口语教学中重视英语口语的理论学习,过度重视英语口语语音、语法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忽视对学生应用商务英语的学习和实际的商务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为主,应用为辅的教学模式,不具有职业性能,不能体现了高职的“职业性”。 1.3复合型师资不足 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商务英语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从事口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需具备商务英语的各种专业知识,掌握经济、金融等专业的知识,必要时要求拥有一定的企业经验。而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存在着语言和商务脱节的现象,英语口语语言类教师缺乏商务知识,而熟悉商务知识的教师英语口语能力较差。因此,复合型的专业教师成为高职院校的急需教师人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才能加深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满足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破解英语与商务脱节的尴尬局面,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提高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选择语言教学和商务专业技能强的精英教师。 2探索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模式 2.1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创新综合性教学模式 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则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转变教师教学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其次,实现模块的教学模式。常见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可根据专业岗位的特点来划分为商务专项技能模块、语言实践综合技能模块与素质训练模块这三个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有着不同的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的特点,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了课程的深入学习。商务英语口语微小模块的细分,能够实现商务英语口语专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精细化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微小模块的划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进出口业务、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细小模块,另外,小模块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提高对微小模块的知识的认知,提高对模块教学认识及模块项目的学习。另外,还可划分语言实践综合技能模块和素质训练模块,培养学生的话语表达与谈话技巧及人处事、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的素质。 2.2情景模拟教学 商务英语口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因此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口语的应用价值。情境的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营造商务交谈的情境,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切身地观察、体验、参与到商务交谈的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有着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商务情景,而融入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实践口语操练。场景的设计前提需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商务交往情境,例如一些商务场景,包括公司品牌的运作和推广、商务会议组织、商务旅行和商务洽谈等。另外,这种典型的商务情境能提高商务英语的实践性,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不仅如此,商务情景的创设还应考虑系统连续性。商务活动不是单独存在的,商务活动都是系统的,并和各种商务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全面的完整的商务过程。因此,情境的连贯性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连贯的商务英语时知识。举例来说,创世组建商务公司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能学习组建团队、公司取名、经营范围等一系列的商务英语口语的应用,学生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2.3商务案例教学 商务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实践教学法。商务案例的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手机教学案例,并将课堂的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课堂上实行小组分组讨论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并缩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缩小学习环境和商业环境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学生商业环境,增加学生的商业经验。举例来说,创设总公司举办的区域销售经理会议的案例,要求小组成员讨论会议的策划、材料的准备、人员的邀请等,并讨论会上如何与其他区域销售经理建立人际关系网。该案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涉及领域广,市场营销、商务沟通,企业公关等都囊括在案例中。学生对商务案例的深入讨论,学习商务知识也能账务商务英语口语技能 2.4模块化教学 从文献研究以及其他院校走访来看,模块化教学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地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也大有裨益。结合实践来看,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可以分成商务专项技能、语言实践综合以及素质训练这3个模块,然后在各模块中按照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培养目标、专业岗位需求以及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等对相应课程内容分解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小模块。其中,商务专项技能模块着重点在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日常工作、沟通交流等内容,比如外商电子邮件询问与答复、电话沟通以及商务谈判等,教师针对他们工作后这些小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口语教学以及训练。语言实践综合技能模块则是培养商务英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掌握相应的谈话技巧并有效运用,为此这除了一定理论知识教授以外,大量的口语练习是离不开的。最后,素质训练模块主要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商务礼仪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此提升他们综合素质。 2.5体验式教学 相比于传统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并按照他们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设计课题教学任务。同时该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地应用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情况下有利于知识传递速度以及强度的提升,并且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结合实践来看,商务英语口语体验式教学应用核心主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程不同单元主题来设计课堂教学任务以及实施步骤。以求职面试为例,为了激活学生的记忆和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终极面试》这部电影中应聘与面试的片段,之后让他们分别讲述一下自己业余时间兼职经历以及未来工作憧憬。随后教师将求职面试中常用的一些英语知识、技巧以及面试中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并分析招聘中重要点以及核心,之后将学生两两分组,其中一方扮演求职者一方则为招聘者。然而假设学生要求招聘会求职,让扮演求职者的学生利于单元教学中所学过的求职情景对话为模板加上教师所教授的求职英语知识、技巧与招聘者进行一次模拟的面试交谈,教师之后对他们进行点评。最后,如果遇到校园中举办招聘会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际面试一次,这样既能让他们真实接触到面试官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而锻炼其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今后毕业求职打下坚实基础。 2.6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环境 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最终应用目标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便于商务英语口语的工作,提高商务英语口语的职业性。因此,延伸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将外贸公司、商品交易会等工作现场作为教学的实践场所,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商务活动的情境,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其次,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引进”企业的运行规范和运行机制,传递商务活动的信息,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商务英语口语的实习实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深刻认知自身技能缺陷,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累了商务活动的经验。社会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在增多,高职商务英语专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重塑和更新,成为未来教育行业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的职业性,培养综合素质英语人才,加强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曹静.基于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22). [2]郭艳.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J].湖南工业学院学报,2015(5):148-149. [3]黄文.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3. [4]刘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8(8):60-60. [5]苏碧英.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58-60. [6]张津,张晶.试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124-128. 作者:陶珂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学的应用:论《二十四诗品》中“实境”美学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高雅(199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西省大同,学历:研究生,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方向。 摘 要:“实境”是对眼前真事真景的具体描写,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情中有真景,景中有真情,情景交融,自成妙境。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充分学习和深入研究《二十四诗品》中“实境”美学的真谛,并运用到设计之中。由此上升到借助古典美学理论来指导当代设计的实践,在继承传统古典美学文化时,应将传统古典美学的精髓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 关键词:“实境”;《二十四诗品》;自然;古典美学;视觉传达设计 《二十四诗品》这篇著作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它是一部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一个能量源。《二十四诗品》其中的美学思想对现代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指导并启发着现代设计的创作。 一、《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分析 “实境”的内涵:实境所指的是自然、质直、情意、率真的艺术表现风格,是通过较为真实的情境感受抒发和真实地描写所看见的事与物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实境”的精髓之处在于情真景实,自然天成。 “实境”乃是《二十四诗品》中第十八品,原文如下: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言之直,思之浅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就是表述亲身所触,直抒胸臆,浅显明白,直截了当。换言之就是用语要“直”,构思要“浅”。不做多余的修饰,不加以无谓的雕琢,不要遮遮掩掩,顾盼左右。 2.景之实,思之幽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即表述出即使是抽象无形的道理、思想或情感,也必须通过真实的生活事物来表现,强调一种以实见虚的创作表现手法,要求真实情景。 3.情之真,作之实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如上面所述要求写真实的生活场景,而这里则是要求描写真实的性情。这便要求摒弃匠心之作,而要顺性而为,即情性所至,诗之所至。矫情作态是不真切的,唯有真情实感,作品才可以落落自然,打动世人的心怀。 4.情中景,景中情 “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实境”强调真实,即真实性情与真实场景的自然相交融。 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实境”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一)“实境”美学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作方法的影响 “实境”美学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作方法、设计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有一定的影响。 1.平面设计讲求简洁明了,立意、主题要直白,构思要浅显易懂。如果我们设计立意太过复杂、难懂,即使这个设计表达再高深但受众难以理解,那么也不能成为精品之作。而立意简洁明确,精巧的构思,可以直扣主题,反而能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之作。 2.设计时,往往有一个设计主题,而有时要表现一种抽象的主题,设计师就可以采用“实境”中以实见虚的表现手法,用一个具体的客观物象来象征和反映一种抽象的情感、精神等虚幻层次的概念。这种设计手法在平面设计中是较为常见的。 3.平面设计要把客观事物与设计师的个人主观情感自然融合,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设计时,首先要根据主题,了解有关该主题的客观物象以及它的相关实际情况,通过物象,再结合设计师感性的灵感触发,进行再创作,当物与感自然融合时,便可创作出精妙的设计作品。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实境”美学的具体表现 1.海报设计中“实境”的具体表现 视觉传达中的海报设计过程总的来说应该是再现和表现二者的统一,是通过性情与实景的自然交融,寓情于景,借景言情,从而对景物进行歌咏,并抒发情感,使之趋于统一。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必须根据真实的创作主题,并感同身受,做到物我无间,即而现实物我统一。 海报设计的作用是为了传达外界物象的情景和内在涵意,作品的设计构思要构思简洁,精准,直扣主题,才能有效的向受众传达准确的信息。 2.排版设计中“实境”的具体表现 排版设计是将对文字、插画和图表三要素进行组合配置的设计。因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现实,现实美是生活中客观性地存在着的,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设计师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生动丰富的客观现实进行表现,并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真实情感,着力表现排版设计中自有要素的真实美。 三.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结合与回归 (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由“实境”美学的缺失影射到中国古典美学的遗失与设计师的自我反省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实境”美学的缺失表现在: 1.设计师为了追求图面效果,不依据客观实际来进行设计,只是各种元素堆砌的拼凑之作。 2.设计师在设计时缺乏真情实感,只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缺乏情感与创新。 3.设计师不能将客观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感性创意自然融合。而只有将这两个要素自然融合时,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古典美学的融汇及创新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观物取象”,放眼世间万物,从多角度、多维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及研究,准确地抓住事物真实的物象本质,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体情意,适时与客观事物进行沟通,将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意进行自然融合,从而实现物象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进而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设计的创作要富含新意,运用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与艺术并非墨守成规,也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汲取其中所沉淀的历史内涵,加入个人情感的再创作,从而得到别具一格的创作新意,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而非表现形式与设计内容的生搬硬套,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需有自己个性的新演绎。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创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结论:中国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赫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所以,这就要求中国的设计师们应当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树立中国的设计理念以及品牌形象。深入的学习并积极地探寻如何更好地将中国古典美学应用到设计之中,将中国风向世界传播,从而实现中国设计界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学的应用:浅谈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摘 要:在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与美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以及书籍设计,包装设计都必须有稳定的美感,无论什么样的设计,美感在设计中处在重要的位置,有些时候更处于中心的位置,因为当除了设计师以外的人在观看设计作品时,除了感受设计作品中的创意灵魂,在吸引受众的时候由创意、色彩加上美感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图形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三大要素之一,在设计作用上与字体设计、色彩设计共同扮演这重要的作品。但就功能上的属性来说,图形设计则是承载着多的信息传达作品。因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强大的美感力量,在信息传达方面同样扮演者无与伦比的地位。因此在此次论文中对图形设计的形式美感和功能美感进行研究探索,也只有对图形在美感上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让受众在视觉创达设计作品中接受美感和信息。 关键词:图形设计;图形美感 1 字体设计中的图形美感 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这种悠久的文明历史得以传承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统一文字的出现,正由于文字的记载功能才使得中华的文化能够传承,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的悠久也更加的灿烂。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随时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作用上范围更加广阔,信息的交流离不开字体,字体的同一和规范也越来越更加具有统一性和美感。 在设计上图形和字体是相通的。首先,在任何的研究人类文明起源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有记载起源皆是从“图”开始,我们的始祖对于事物的记录和传递都是通过简单的图绘方式。文字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最优秀的载体,文字的发展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文字中最典型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鼻祖,人类的象形文字的发展轨迹是:模拟刻画符号原始象形文字”,[1]这里的模拟刻画和象形皆是与原有的实物进行图形化的摹写,将真实的世界中存在的事务进行图形化的处理,进而进行原始信息的保持和用于交流。 “人类发展的所有文字(不包括借用的文字)都有他们的创始阶段,原始创造或是画象形字阶段,当我们的祖先发现图形化符号可以代表语言概念时,他们开始了文字创造的第一个阶段――象形符号阶段” 这里的象形符号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图更或是一个简单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化”,[2]即:文字是代表了语言,并且在不通过其他知觉情况下,仅仅使用视觉进行的信息传达和信息获取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语言文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但是文字的来源―图形却比文字或是语言在信息承载和信息传达上面在跨越局限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进行字体设计时设计师经常将汉字进行图形化,然后重新进行设计。汉字是一种奇特的言语符号,汉字是象形图形的演变,本身就代表了图形,同时汉字也在功能上传达信息。汉字本身就有着图形式的美感,我们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对文字进行剖析和重新进行设计,在对于文字进行解析和重新设计的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字的笔画进行拆分,无论他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汉字,进行拆分的时候都只剩下了横竖以及撇捺,将这些几何化的笔画进行有规律的组合,这就是字体设计的一个简单的基础。 在中国书法作品中,这种图形式的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字体设计上,文字间的蒹葭结构也完全符合图形上的规律美感。所以中国的设计师也经常将书法字体结构美感在设计作品中淋漓的体现,像陈幼坚等著名的设计师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汉字的图形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美学上的一些特征。因此无论在各个时期还是在现代的社会中重要的事情、事物仍会用图形结合文字或是图形完全代替文字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承载和传达。文字设计本身就是设计门类中的一大类,在形式上的美感和功能性的美感上也仅次于图形设计,在设计中字体的结构美感会自觉不自觉的和图形美感相互结合,表达创意上的视觉美感。 2 色彩设计中的图形美感 图形与色彩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有些时候色彩的填充完全可以代替图形,因为颜色都要在图形的范围内表现,同样图形在视觉表达上一个最强烈的“伙伴”便非色彩莫属。 色彩设计并非单纯依附于视觉图形元素,同时也赋予视觉图形元素新意和强烈的感染力。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象特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遐想。比如两幅同样的画面和图形中,黄色调的图形给人温柔、温馨的感受,而蓝色调的图像则给人冷艳、清爽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情感效果。色彩所具有的丰富表情特征,以及通过联想、象征等思维活动构成了它独特的表现性,色彩虽然不会说话,也不具备具体的形象,但它却可以使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严谨实际看不到的情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色彩与我们的情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这种情感和印象的表现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色彩不具备稳定的形状,所以为了充分表现色彩的作用,色彩必须要依附于图形。在图形设计中,设计师依照色彩给人们的心理感受进行创意设计,将色彩的美感与图形的美感强有力的结合。 3 标志中的图形美 在设计的过程中,软件的使用使得设计更加具有美感,ILLUSTRATOR软件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矢量软件,也是一款标志设计必不可少的软件。在软件中,不同的图形被设置成一个个的功能键,设计师借助这款适量软件中的图形,是各种图形在电脑上进行不同形态的组合以此来得到标志设计的图形美感。软件中的各种图形,在侧面上更加直接的表现了图形设计的形式美感和实用性。 在图形的美感表达上,标志绝对最有话语权。标志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图形,但是在表达上却充分融入了图形美感,是创意、寓意、图形、色彩的集大成部分。其中图形在标志中处于最绝对的地位。设计师在设计标志的时候,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对标志这个图形进行美感创作,集合各种元素进行融合,最后使用最简练的图形来表现整个标志。“标志是传达信息最精炼的形象语言,言简而意赅,是传递信息最便捷的工具。标志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要有吸引人和感染人的力量,就必须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说,在设计上既要具有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又要符合美学原则具有美感。标志设计以意造形,以形达意,是高度艺术化的产物,是设计师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晶。”[3] 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造型手段构成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造型中最重要就是对图形进行造型,设计主要使用功能就是信息传达,图形在设计中承担着这一点,图形又区别于字体、色彩,在传达信息上独树一帜,图形有自己的特点。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图形设计在整个视觉传达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图形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中其他形式的设计相辅相成。同时,图形设计在功能美感上又表达着自己独特的部分。本论文通过对图形设计的形式美感和功能美感进行研究探索,希望在以后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图形设计,将图形设计融入其他设计中,以便受众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更好地接受美感和信息。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学的应用:试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 现代 视觉传达设计 影响 论文摘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影响,并肯定其积极的因素。指出它将会有助于发展本民族的视觉传达艺术。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到两汉文化高峰的出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传达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画面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传达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已经在我国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得到充份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视觉传达设计属于“瞬间艺术”。好的作品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他们向视觉传达设计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这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能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于表现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成为“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视觉传达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他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以 “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决不是“似是而非”,而是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再看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要求。靳棣强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意思是既然大家对“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塞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代诗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无论是“伤心”还是“寒”、“凉”,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画论中就有“炎绊寒碧”的说法。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色彩联想是由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既反对形而上地把某种色彩硬说成代表某种性格,又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这就是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传统中国画中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应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空白联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众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旧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不是值得我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好地借鉴吗?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美学观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探讨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主要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挖掘、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积极转变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科学探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及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实现价值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有探究环节,还必须有探究内容,探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三、传授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重要。例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我们就要大胆地走出去,把探究空间延展到田间和村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校园,了解田间和村寨生物的同时,还要学会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为以后的探究作好准备,并且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传授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可以设定多种探究情境和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生自然就学会思考,知道怎样学习,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顺其自然地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指导课外实践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学有较强的新鲜感,对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现象比较好奇,这就为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新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外实践时会遇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外实验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命题,并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对课外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充分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课外实验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更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五、合理进行分组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强弱,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有的学生勤于动手,要想让实验取得成功,并且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分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将他们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每组成员的作用,实验效果才会得以显现。因为本人是班主任,所以对学生的特点和个人能力了解得比较透彻,在分组实验时,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大小进行搭配,充分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讨论表达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还要随时观察每组的实验状况,关注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适时加以鼓励和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信心,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生物中的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加以完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农村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更加完善,农村学校生物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 作者:彭勇 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教学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针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教师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它所研究的生物的构成、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都与人类本身以及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开展中,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生物,懂得生物学习的意义,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生物课的意义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和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食品的保鲜、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等,都需要用生物方面的知识作指导。另外,在一些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技术中也有生物学的参与。比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能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和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有着更真切、更具体的认识。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生物科学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另外,生物教学离不开科学实验,大量的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很有益。同时,学习生物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为生物课程不仅能够让他们形成生物的知识结构,而且能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世界和生命之后,更科学、更客观,也更感性地看待生命,看待他们生活的世界。 二、生物课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应试教育体制下,生物由于在考试中并不能起到较大影响,所以一直被师生们归为“副科”,难以得到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对考试影响比较大的“主科”上,而放弃学习生物,或只是觉得背好知识点就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因而放弃了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二)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 在小学阶段作为生物课的前身,“科学”课在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学生觉得很新鲜,充满好奇心,但是到了初中,生物课的知识点愈来愈多,也更加抽象和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越来越大,难免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往往因为内心对生物课不重视,课堂讲解缺乏新鲜元素和吸引力,很难让学生积极活跃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很少借助教具和多媒体等新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分单一,很难让学生积极接受并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三、生物课教学改进方法 (一)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 这种情感投入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首先,生物课不受重视的现象不仅是某个教师或学生个人能够在主观上决定的,学校或者更上层管理机构的方针政策才是真正的领航标,只有认识到生物课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完善。其次,教师的情感投入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会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自然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于课程投入更多的心思,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更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学生自然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改变以往对于生物课的态度。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生物课堂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状况,跟多年来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变化有很大关系。想要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就要尝试多种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这自然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具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比如讲到节约用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缺水地区的艰难生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向,适时给予引导、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想要协调好教学方针、理念与具体实施过程的关系,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都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其自身不断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有更深入、更长远的要求。生物教师们不但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而且要留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知识的更新,在教法、教育技术方面也要积极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胜任生物课的教学工作。总之,改善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邹凯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 摘 要:兴趣在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不高的普遍现象,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初中生物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我国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改革;学习兴趣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但如此, 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生物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激发、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将学生带到大自然,在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和与人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各种生物,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然后提出”你们看生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你知道它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状态”,消除对生物学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取长补短,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生物的学生,可以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生物这门科学的兴趣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实验的改进,用还可以让初中生学习一些简单操作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会如何嫁接,扦插,如何给果树人工授粉当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与生活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时,利用投影、挂图、录像或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器官在自身的实际位置、生理特点。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针对学生坐、立、行、走姿势不够端正的现象,在学习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孔子在《论语・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推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教师只要善于把握,鼓励质疑,在引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五、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就能使学生能够有学习成就感。例如,安排学生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根据各个小组的调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如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可以选择生活在这个小区或是某条街道;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家周边,也可选择森林、农田或是河流等,要完成这个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团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需要查阅学习比较多的资料才能完成,在无形中,学生学到了生物知识,也培养了个人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六、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尽力创造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渴望调动出来,让学生能够活泼、带着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做到兴趣学习,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全面快速发展。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浅析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为对象的生物学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具备一定的生物素养是作为21世纪的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兴趣是促使人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当前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普遍不高的现状及其原因 学生对未知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物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讲还是较为新鲜的内容,但是学生只对一些新鲜的生物试验的表面现象感兴趣,而对最重要的生物知识的学习普遍没有兴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死板 生物是初中生接触的新学科,学生刚开始对生物学习是很有兴趣,也愿意去接受新鲜的知识。但是在当前的生物课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的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忆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抹掉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 2.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兴趣不高 生物中有很多知识是真实生活中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像染色体、克隆及dna等,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理解这些基本的抽象概念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由于关于生物的基本原理的具体教学中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试验,导致难以消化理解。这些学习上的困难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降低他们的求知欲。 3.生物教学限制在课堂内 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最终也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生物知识也是一样,但是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普遍把学习局限在课堂的书本学习范围内,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无法打开他们生物的视野,学习的知识也仅仅停留在记住理论知识的表面上。 4.教师学生没有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 生物属于考查科目,在考试中生物所占的分值较小,被老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是副科。因此,出于中考的功利角度去考虑,学校家长等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是普遍轻视的。 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教学建议 1.善于运用课前导入技巧 在我国当前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形式主要还是课堂的教学,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节课中要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课前的导入工作。 2.多运用演示实验 试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如果单纯只是用语言来表达生物知识就会显得抽象难以理解或枯燥无味。但是结合试验可把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鲜活形象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 3.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挂图等形象性的工具 做生物试验需要各种各样的生物试验器材,当前我国初中阶段教育的物质条件普遍是不能满足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更喜欢直观和形象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候就要充分利用一些能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的一些工具,例如多媒体、标本、挂图以及模型等。 4.科学运用教学的语言,做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其次,教师要多用幽默风趣的话与学生互动。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生物课程是培养人才基本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这是顺应时代教育需求,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中学体育教学重要性分析具体措施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人们的身体素质却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我们就从以下几点说明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身体健康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中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锻炼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比较敏感,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表现自己。通过体育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实践,学到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在同学之间展现,获得了尊重,提高了学生自信心,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样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促进了心理的健康成长;(3)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有意义的游戏,这些游戏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游戏的过程需要进行团队合作,这样就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意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的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意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意识,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学生在运动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发挥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宣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目前,我国的多数学校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工作的中心,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够。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宣传,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有个深刻的认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获得乐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参与意识是参与的前提条件,参与意识越强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教学就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提出,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激发,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优点和发展要求,有选择地运用教学课程,体育活动要有多样性,要不断加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体育课堂,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积极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应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的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体育器材,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训练,体育教师要多做一些示范动作,指导学生掌握运动的技术要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男女分开进行训练,就可以使教学效果不断地增加。 (四)不断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的指导者,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定期的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不断的提高自我,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使体育教学在初中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中学体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第一的思想认识,进而增加学生的体魄。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加深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体育体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消除师生关系障碍 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怎样抓住这些瞬间出现的信息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关系,既是体育教师面对的课题,又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体育;师生关系;障碍;消除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还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怎样抓住这些瞬间出现的信息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关系,既是体育教师面对的课题,又是体育教师的职责。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单向交往。教师与学生仅保持单向交往,效果最差(如图) (二)双向交往。教师与学生发生来回的交往,效果好(如图) (三)简单的多向交往。教师与学生保持来回的交往,也允许在正规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交往,效果较好(如图) (四)复杂的多向交往。教师鼓励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有来回的交往,效果最佳(如图)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成因 (一)生理因素(体育运动能力)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遗传和生长发育的不同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一些学生不能接纳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产生自卑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不善于和同学与教师进行交往。 (二)态度引起的师生关系障碍 个别学生对一些自身不能完成的活动或项目心中存有恐惧,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并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三)个性因素导致的师生关系障碍 目前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这些孩子在家庭内部与同龄人之间缺乏交往,集体的概念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具有特别的嗜好,不易被人接纳,从而产生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的消除 (一)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识 体育教学中,各种动作的练习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练习中会产生许多生理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同时引发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入怕苦、怕累、怕伤、怕动作完成得不好或速度不快而被同学嘲笑的消极思想。长此以往,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没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可采用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布置练习场地,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和适应,并且不断加大难度,在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练习,最终达到自己独立进行练习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加强心理相容,促进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充满爱意和关切,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在遇到难度较大的练习时,教师要加强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完成动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热情和积极交往的情感,同时树立自己在向上心目的良好形象和确立威信,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能保证体育教学和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提倡合作,避免消极思想 由于体育竞赛本身是竞争性很强的活动,在为了一个集体的共同目标时,几个小组之间可能出现竞争,小组内部成员则会出现高度的合作。体育教育中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体育特长生所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除了教师的引导外,还应该注重团体间、小组间、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时期、场合都应该强调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的一面,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四)拓展教材、教法与学法,培养交往能力 在教师确立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后,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主持课堂教学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情感支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障碍消除的心理效应 (一)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因素,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依赖教师,愿意向教师打开心扉,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创造性的行动,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灵效应。现代的体育教育更主张师生之间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善、自尊、自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有理想等。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导致学生孤僻、冷漠、自卑、冷酷、嫉妒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学生今后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范式,让学生终身受益。 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浅析影响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摘 要: 本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影响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促进教学,改善教学,促使体育与健康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质量 因素 在素质教育倍受社会关注的今天,国家各级领导对中小学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一再作出调整,就中学生来说,周课时由原来的两节调整到三节,并提出一项新的规定:保证每一位在校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这两项新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并加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更坚定了学校体育课“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的学科性质。 既要增进健康,我们就得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从此项意义上来说,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哪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比较严重的影响,对这些教学上的障碍,该剔除的剔除,该改善的改善,使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我们的引导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经过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影响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教师因素 1.1技术、技能因素。 专业技术技能的扎实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好差。专业素质好的老师在体育与健康授课过程中,一个漂亮的杠上示范动作便能激起同学们内心的尝试欲;一眼就能看出某同学存在于技术中的问题;一句话就能解析技术动作中的要领,让同学们欣然接受。 1.2亲和力。 亲和力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具有的品质。据我观察,亲和力与该老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成正比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亲和力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感。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亲和力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我们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在学生时代,哪一学科的老师对我们更关心、更重视些,我们就会从潜意识里更愿意学那一门学科,似乎想以此来回报该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期望。 一般来说,老师的亲和力首先表现为能主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某些难题,或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我觉得应该有个度,否则会使同学们的“野心”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 1.3课前准备。 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它不仅局限于课前的备课、写教案,而且置“健康第一”于首位,结合新课标的理念,针对中学生的体质与体能进行合理的运动量安排,瞻前顾后,确保整节课安全有序地进行。 2.学生因素 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关键。学生自身的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两大块。 2.1生理因素。 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的目标是增进健康,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那些过于肥胖或瘦弱等没有身体形态优势的同学,其积极的一面是部分同学受上课的影响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改善体质;而消极的一面是部分同学则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深感自卑,终将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两种现象,前者我们应多采用鼓励与支持的态度,而后者则应主动与其接近,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采用诱导的方法让其克服自卑心理,慢慢地走出自闭的困境。 2.2心理因素。 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因素表现为胆怯心理,而这种心理在中学生中又大量存在,它通常表现为惊恐、焦虑,言行举止出现异常,甚至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的一种情绪紧张的状态。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胆怯心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2.2.1初次接触 “万事开头难”,当新接触某一技术动作时,一些学生心中没底,对于能否将这一动作完成没有把握,特别是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动作,如标枪,学生不敢肯定标枪投出去的那一瞬枪尾是否会打到背上或后脑勺。正是由于种种的顾虑,学生不敢使劲,导致最后的效果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2.2.2保护帮助不够 保护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性。因为学生身体素质的不一,感觉能力的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老师恰当的保护帮助不但可以减少同学们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动作感知能力。在技术动作的练习中,比如180转体分腿坐这一动作,有的同学就有可能因为不小心屈肘而落杠。而如果我们之前先站到该同学的侧位,以不妨碍为前提,一手抓其肘关节帮助他直臂固定,另一手托起臀部完成直体前后摆,使其有相应的动作感知。再循序渐进地摆高直至转体分腿坐,直至心中的恐惧感慢慢地消除。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本身的伤害,而且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促使他们树立信心,尽快地完成动作。 体操运动是一种积聚惊险性、独特性于一身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感官有刺激作用,老师科学地结合有利因素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气质和团体协作的精神。 3.其他客观因素 3.1体育器材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一节体育与健康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的器材设施,再好的课也无法正常开展。再者,器材的安全性须良好,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建立良好的心境。对于上好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来说,以上这些因素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场地及周边环境。 场地宽敞、界限清晰,这些外界信息可以通过中枢神经传至大脑,起到兴奋神经的作用。比如跳远沙坑的翻扒、助跑的标志、投掷区的边线,都会在同学们大脑的反射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周边环境对同学们注意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嘈杂的环境中练习,学生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技术技能的影响也就较大。 体育与健康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以外,还教会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的同时,尝试着消除胆怯心理,培养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达到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 总之,要上好一节体育与健康课,在真正意义上让每个同学的学习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并非易事,师生都要认真对待,且尽量排除一些客观障碍,共同提高。 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如何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工作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严重缺乏、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改进等主要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因地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改变观念,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入手,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提高质量 受到农村乡镇经济的牵制,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到影响。因此要完成体育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大问题。那么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显然就成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体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一个大问题。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二、加强器材设备的建设,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农村青少年一般不及发达地区青少年的机灵、活跃,加之场地、器材的缺乏,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单调乏味。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充分把握农村学生力大好动的特点,多动脑筋,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自制和开发体育器材。例如:用布做沙包和实心球、用竹子做接力棒等,因材利导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农村学生足劲好,没有沙坑就可以做立定跳远。 同时教师还要因“时”施教。农村学生上学大多要走较长时间的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惯行走、跳跃比较灵活的特点,在平时回家的路程,给学生布置体育锻炼的任务,让学生自觉地去完成。农村初中受经费、场地、器材等的制约,很少开运动会,体育教师就要年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兴趣小组、体育单项竞赛等等,达到锻炼的目的,又愉悦身心。 三、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因地施教 目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最主要的是体育设施严重短缺和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重点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农村初中学校要高度重视,以保证农村初中体育课能顺利地开展。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没有正规的体育场地。活动场所仅有小小的一块,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要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抓好体育教学。如:没有跑道可利用操场边的公路当跑道,附近有山的可组织学生进行登山,也可以在田间小道上慢跑等,但这些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教育。 四、改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得不到尊重,没地位。为此,作为农村中学领导、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清体育课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五、坚持“健康第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教育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好体育工作,把农村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体魄的新世纪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重传授轻方法,重技术轻素质,重应试轻应用,重继承轻创新,这些在农村初中校虽有得到改革,但力度还是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只讲动作规范,却限制动作创新和自由发挥,而新教材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发挥,新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教师的角色,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要得到提高,要走出一片新天地,仍然需要广大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浅谈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需求。因此高校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护理人才,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任务驱动法;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能够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一般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妇产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以若干个任务为中心,向学生讲解基础的知识以及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是强调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营造自主写作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不断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妇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学定教,使学生能够自主协作、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 一、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教师将教学知识隐含在教学任务中,创设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这样使学生能够围绕教学任务活动中心而展开强烈的讨论,从而对教学任务能够加以分析,明确其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把握[3]。一般而言,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三点:一是设计教学任务;二是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评价任务学习的效果。 (一) 教学任务设计中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进行分析和把握,并以学生技能水平、护生的兴趣、知识点的含量以及任务的大小为依据,详细设计课前教学任务[4]。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学任务,将其分成较易掌握的小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研究。如教师在对“剖宫产产妇护理”进行讲解时,可以在课前创设医院产科病房情境的总任务,并指导学生将其分为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等阶段任务,让学生对产褥期护理、腹部手术护理以及产科手术护理等理论资料进行查找。 (二) 教学任务完成时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实践阶段就是课堂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创设的任务以及实际的情况加以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上加以联想。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的学习,向学生提供解决任务的线索,使学生能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可以以护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进行分组,使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如临床应用、操作示范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5]。如以“剖宫产产妇护理”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将全班学生分为5分小组,让学生将阶段性任务分为心理护理、预防产后出血、术产新生儿护理以及监护胎儿等小任务,并在学院护理实验实训中心进行相应地护理操作任务。此外,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的自评和互评,教师最终对每组进行点评。 (三) 评价任务学习效果中的应用 小组选派代表对任务的完成以及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补充说明。护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学生的任务进行适当评价。一般就是评价护生的完成结果以及解决方案,评价护生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评价。一般在评价中,教师要将过程和结果进行结合,将技能与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加以评价。 二、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应用的策略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应用的策略,其主要包括几点:一是进行情境创设;二是完善任务设计;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四是完善任务评价。 (一) 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时,其学是会与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与现实情境相联系,任务的解决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联系。要想有效达到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安排学生多进行实训,将课程安排在医院以及实训室进行。 (二) 完善任务设计 一般而言,任务的设计对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应的情境教学后,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对各知识模块的教学主题加以有效导出[6]。同时对任务驱动的方案进行设计,有效融入德育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知识目标,从而将整体性的总任务加以呈现,使任务的要求明确化。一般在设计任务时,其可以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因此在对任务进行设计时,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兴趣、年龄、文化知识以及认知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因材施教,具体明确。这样能够使教学任务更具趣味性、渐进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有效保证设计的任务合理有效。此外,设计的任务,其难度要适中,如果太难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设计具有刻意的适当缺陷以及开放性。设计的缺陷可以使学生有交流、探索、分析、思考以及拓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途径地解决问题,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一般每项任务都有相应地基本要求,但是不会限制学生完成任务的步骤,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有效摆脱预定目标的束缚,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 (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般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不能在提出任务后就开始讲解,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能够进行讨论和探究,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发现、探索、思考以及创造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7]。此外,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的任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其能够自行查找资料,从而有效拓展学习的内容,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能够积累学习的经验,对任务方案进行自行设计,并对操作方法进行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就现阶段而言,许多高校的学生因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导致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习的能力不强;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对活动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加以转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合理搭配小组的学生,小组组长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和习惯。一般在情境中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真实性,教学中也会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整个任务的方向、进度以及内容加以把握,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正确指导。 (四) 完善任务评价 一般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以及技能,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要以学生掌握及理解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为标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进行拓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弄能力。一般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都期望自己能够得到好评,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能等,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当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间竞赛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结束语 一般而言,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依据,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同时需要学生进行预习,从而进行必要的学习准备。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总结以及探索,从而使其能够在护理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浅谈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护生59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护生59例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比两组护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考试成绩、老师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的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妇产科;护理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从最开始的数据的传输到现在的方方面面,如今不论是全日制教学还是医学护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妇产科等科室其对护理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对实习护生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措施,本文就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11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护生59例,其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0.5)岁,其中本科20例,大专27例,中专12例;观察组护生59例,其年龄在21-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0.7)岁,其中本科18例,大专30例,中专11例;带教老师主管护士7人,护师9人,其中本科6人,大专10人。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护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带教老师讲一些经典的案例场景进行模拟,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和引导的方式来分析案例,在分析得过程中提出护理过程中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将具体的病情案例逐渐转化成学生的理论知识。 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即通过计算机将教授的内容通过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递,通过动静结合、视听兼备的方式让学生全新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1.3效果判定标准 护生在实习结束之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考试,其综合实习成绩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优(即分数在90-100分)、良(即分数在80-89分)、中(即分数在70-79分)、及格(即分数在60-69分)、不及格(即分数在50-59分);另外自制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对比 对照组护生考核成绩中优23例,良25例,中7例,及格2例,不及格2例,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显示优38例,良16例,中4例,及格1例。其中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带教老师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请款对比 观察组护生其带教老师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学护理实习教学中多用到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该种教学模式有非常巨大的优点,其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其教学的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妇产科护理知识非常繁杂,很多概念根本不能够使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有时即使使用模型也不能完整的解释清除,这样一来学生觉的生涩难懂,老师讲的费劲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动静结合,将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和动态的视频动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瞬间让生涩难懂的概念内容变得更加的容易理解和方便记忆,其三扩展课堂的教学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不用老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只需要在课前将所要将的知识内容制作成ppt,然后直接面向学生逐条讲述,有效的节省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因而所讲述的内容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对传统的板书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观察组其护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实习护士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带教老师和患者对于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浅谈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改进提升策略思考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理论课的重点是讲授妇产科护理基本理论,但一些与医学基础相关的内容往往枯燥难懂,如果在讲述的过程中结合临床实例,能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并突出人文关怀的理念,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专业理论与人文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改进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护理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创造,尤其是注重临床实践的妇产科护理学,对护理工作更有特殊要求。因而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例如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课程薄弱,课程体系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着重素质、面向临床”的基本理念,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改革妇产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模式。 1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妇产科护理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临床护士作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中坚力量,这部分护士通常临床护理技术过硬,但是往往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虽然代教教师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且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及人文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或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提炼课程的关键所在,对实习护士缺乏启示性的引导,从而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 (2)自身抵触情绪。护理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一直较大,加之近些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且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部分年资较老的护理人员不愿意在休息时间进行授课,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因而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1.2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学生即护生,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生由于多为应届毕业生,自身的专业思想尚不稳定,尚未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同时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难以合理的解决护患关系,易于患者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自信,由于护生在学校内专业课结课的时间较早,因而导致大部分患者进入临床后,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不自信,基础的专业技能更是生疏,从而导致对大量常规处理不了解,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的影响了实习的继续进行。 1.3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患者存在的问题 患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妇产科患者传统观念较重,因而难以配合临床教学。 (2)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多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因而导致患者不愿意在操作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护生。 (3)患者普遍存在信任老师的心理,大多不愿意让护生为其进行护理操作,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护生的实践机会。 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由于相关知识的繁琐与枯燥,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障碍,不能够很好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对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妇产科护理教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 对妇产科护理教学改进提升的思考 2.1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可观察的画面与图像,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像,演示护理技能,为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如在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一章中,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了分娩机转讲授困难、学生难以理解这一难题。分娩机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过程,我们制作成三维动画清晰地展现整个分娩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内容与信息量,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时间效益比。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教师板书、擦黑板的时间, 解决了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2.2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提供了声、光、电等各种信息源刺激。这种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降低了粉笔的使用量,实现了“绿色教学” 。 2.3 整合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讲正常分娩时,老师让同学们观看正常分娩的录像, 看后从专业的角度写一篇观后感,那种真实的视觉效果不仅使我对正常分娩过程有所了解, 而且使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生命来之不易、感受到了母亲生养哺育的艰辛,同时从护理的职业特点出发也领悟到应该珍惜所有的生命、尊重全天下的母亲”。 妇产科护理学是直面生命的科学,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的人群,因而要想培养出现代社会所急需的护理高层次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将专业护理知识与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气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 注重提问的技巧,与学生有效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提问是课堂上复习旧课、引出新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课堂提问得当,能引发学生的回忆、联想,进行积极的思维。被访者认为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其提问技巧则是关键。“老师在上课时边讲边机械性地问“是不是”,“对不对”,同学们就懒得回答,老师也只有自问自答了;而老师用提示性语言“还有什么,再想想,有点接近”,同学们就会积极思考。” 提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改进教学,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改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问题非常重要。 2.5 注重反馈,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节自己的讲授,从而使讲课过程处于积极的状态。有研究者观察到老师讲课时提到“无血分娩”,同学们在课堂上窃窃私语,老师注意到并马上询问,当得知同学们说话是因为对所讲授的内容不太清楚时,随即对“无血分娩”详细讲解。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反馈能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和结果,获得相应的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改进,并激起上进心。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多而复杂,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有效解决方法,促进妇产科护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浅谈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策略: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临床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等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涉及知识面广且实践性强,因此,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作者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职妇产科护理 教学应用 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情境教学法的创设 2.1语言描述情境 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对妇科、产科疾病方面的内容,若沿用传统的“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由于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久而久之,难免出现懈怠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因此,教师在讲述妇科、产科疾病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临床病例,根据教学内容严密构思、精心策划,缜密搭建案例框架,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文学的语言,编辑一份能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考内化,最终领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的案例故事[1]。案例故事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同时教师利用肢体动作、表情绘声绘色地进行语言描绘,刺激学生感官,激起学生情感,使其进入特定情境之中。然后,教师依次展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案例,找出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等。最后小组进行汇总,教师评论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表演体会情境 护理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理解、接受,以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而情境教学法则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实训内容“产前检查”时,可以先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包括护士、孕妇、家属及两名纠错学生。提前设计情境,根据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不同角色,准备用物,进行表演,同时,指导纠错学生仔细观察操作流程,并找出错误之处。表演结束后,由教师总结评论,并强调纠正错误。通过表演体会情境,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习热情。而且学生通过体验护士、病患、家属等不同社会角色,更明确护理职责,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2.3多媒体再现情境 由于妇产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及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部分教学内容复杂抽象,仅依靠模型、挂图、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突破视觉限制,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直观清晰,能够多角度激起学生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教师讲解“正常分娩”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分娩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借助图片、文字、模型等进行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见证生命的可贵、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从而培养其爱心和责任心、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业爱岗的精神。 3.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将枯燥乏味的医学护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模式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不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综合素质都有全面提升。 4.结语 课堂教育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阵地[3]。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发掘不同学生潜力,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1 1引言 水利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各项工艺技术均已取得长足发展,做好施工管理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效率、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水利工程发挥其应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现阶段由于管理方法、管理意识,还有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1]。 2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及技术要点 2.1施工特点 通过对既有水利工程进行分析可知,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挡水泄洪,在水流较为湍急、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利工程需要有较强的承压、防渗、抗冲、抗冻、抗裂、耐磨等性能,因此,在其施工中需切实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所处环境、地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为避免工程后期出现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实施作业。3)水利工程是依托河道、湖泊、沿海及水域施工,因此,在其施工过程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水文信息进行相应的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4)水利工程施工与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密切联系,会受到施工现场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要求水利工程尽量在枯水期内施工,必要时需增强施工强度、加大作业量,以此可降低自然环境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2.2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不断更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已逐步由传统的人工施工走向了机械化施工[3]。在其独有的施工特点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利工程一般是指水坝、大堤的挡水、蓄水及泄水工程,其工程施工是依托各种水域环境完成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水流进行导流和截流。目前,针对较为宽阔的河床常采用分期导流的方法;针对峡谷河床时,采用一次性围堰断流较多,也有部分施工单位会采用隧洞或明渠导流,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围堰断流形式主要为土石围堰。而在对河道进行截流时,大多数施工队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平堵、立堵、平立堵3种。其中,平堵常使用船舶、浮桥、缆机等施工;立堵使用单戗、双戗或多戗等施工方法。对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例如,苏联伏尔加格勒水电站、中国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截流时,采用了先立堵再对后栈桥进行平堵的施工方法。2)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对抗压、防渗、抗裂、耐磨等性能要求较高,在修建水利工程项目时,需重点关注地基的处理方式。目前,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将覆盖层及风化破碎的岩石挖除。但该处理方法对工程的造价、工期等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现阶段也有大量施工单位逐步将灌浆、混凝土防渗墙及软弱地基加固等方式用于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中。3)此前,我国在修建堤坝时,多采用土、砂、石等材料,相关施工经验较为丰富,且随着筑坝方法的不断改进,机械化程度日渐提升,在机械化联合作业的基础上修建的堤坝的性能及质量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我国水利资源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该区域的地形较为复杂,且交通不够便利,在修建土石坝时需注意深覆盖层处理办法及度汛、泄洪、防渗等工程设施。4)常规用于修建混凝土坝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柱状浇筑法,这也是目前我国修建混凝土坝时采用的施工技术。但与20世纪30年代使用的柱状浇筑法不同的是,部分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完善,为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了适量的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为减少木材用量及模板安装所耗工时,会更多地采用组合钢模板,除此之外,应用人工生产的砂石骨料并引入混凝土泵车及其他专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坝的施工效率。 3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不够重视小型水利工程,下面对这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3.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当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无法为水利工程施工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首先,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由于人为因素、施工工艺、隐蔽工程等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现场管理混乱,监督管控不到位,无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与处理,导致工程中出现质量隐患。其次,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2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地质及水文环境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效率及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无疑为水利工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相关单位除了具备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外,对员工的专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以著名的三峡大坝工程来说,该工程的施工队伍在湍急的长江水域施工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相关团队通过将江水急流切断,在无水环境下最终完成工程施工,因此,充分结合地理形势的情况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完善是保证项目如期竣工并顺利投入使用的重要保证。但就目前而言,一些施工队伍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实施之前,未提前对工程涉及区域的地理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在未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作业,无疑会对接下来的施工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3.3对小型的水利工程不够重视 除较为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境内许多农村地区也修建了较多的小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规模较小,所处地区较为偏远,未引起施工队伍的足够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正是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诸多质量与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而且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施工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4.1优化现有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涵盖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施工物资及设备、施工人力及工资、财务等内容,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制定相关管理体系时,应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细节,制定统一的施工流程,包括最初的实地考察、施工规划、图纸设计、施工流程,施工中用水、用电问题,最终竣工验收标准等,均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定及制度,同时,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及质量,应鼓励单位各部门间进行协作。 4.2明确技术人员的管理职责 施工队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施工,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更多地侧重于如何提高施工效率,期望提前竣工以快速投入生产后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施工管理才是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方法。水利工程涉及的区域范围较广,对大范围人员及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难免存在一定困难,且无疑会增加相关负责人的工作量,为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办法,可通过责任分摊的形式,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细化到个人,采取问责制度,以明确相应人员的管理职责。 4.3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考核标准 现阶段,一些施工队伍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将更多的目光集中于中大型工程,对于偏远地区的小规模项目没有足够的重视。为有效实现工程管理目标、提高施工质量,需为所有施工单位制定统一的施工考核标准,开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均需制定量化、客观的考核指标,以此有效提高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及质量[4]。 5结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工程项目,现阶段随着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尽管国内的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但在其施工现场及技术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技能欠缺、安全质量意识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应以完善现有制度、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建立统一施工管理及质量考核标准为重要的应对手段。经对施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改后,才可进一步提升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李泉青 贺章明 单位:平昌县牛角坑水库运行保护中心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2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技术应用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运用高效的技术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稳定开展。 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1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包括,施工过程的监管以及竣工以后的验收,在管理过程中,监管者要完成对于业主、承包方和三方联合管理监理单位的组织和协调,具体管理内容要根据工程的实施办法进行拟定。水利工程项目制定以后,相关管理方以加快水利工程项目的完善程度,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确保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完成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工程技术人员在管理的同时采取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按照目前施工流程标准,特定的区间采取专业化的技术管理,以确保整体施工的流程、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建筑单位和监管单位给出的报告数据,对实际的施工流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按组织计划要求,有序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承包单位要对施工现场做周密的管理和计划,对于不同的施工进度采取稳中求快的方式,既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安全,又要确保不发生质量问题。监管部门也要一致协调相关管理工作,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施工流程以达到业主满意的结果。 1.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庞大,按照工程的进展特点,水利工程整体工期较长,并且施工范围较广,所以,在完成这种相对复杂的大型工程时,一定要采取周密且严格的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管理者的自身责任,让管理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对整个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和管控,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水利工程监管部门要考虑出现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比如:地震、洪水等问题,以及施工人员未按标准化操作进行施工的过程,这些都会对整体的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办法,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也进一步要求水利工程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策略,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2水利工程常见的施工技术 2.1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水利工程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其整体经济效益较高,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预应力补偿效果。按照国内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求,预应力锚固技术对特定的建筑物或基岩能妥善地加固,配合混凝土达到更好的稳固效果。按卫星定位系统的新型技术特点,锚固技术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合理控制深度并设计位置,并在不同位置产生靶向应力,有效改善建筑或基岩整体的受力状况。 2.2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围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常见的导流问题,该项技术在水利工程比较常用。在水利工程开展阶段,要对河流上游进行有效的调控,既避免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又要保证河流通畅,因此,采取专业且有效的围堰技术,能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让整个施工过程更加顺利。遵循水利工程的施工办法,进行围堰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的水体状况以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按照水体的存储量进行有效的调控,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有效执行,控制成本并加快施工进度。工作人员在导流的同时,可以先了解不同区间的河流周期性变化,然后按照施工位置的导流需求现场拟定适合的施工办法,保持施工进度。采取特定的临时处理措施,以便应对突发状况。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采用的围堰导流技术,要提前根据不同区间的施工需求,给予相应的结构性施工支持,按水体模型试验结果对特定区间的导流能力和稳固性进行二次确认,使整体的数据达到标准值后,最终确定围堰的具体结构,以消除排水的压力。 2.3土方施工 作为影响工期比较严重的环节,土方施工是水利工程的重点,所以,在此施工环节,要提前选择高效的施工技术,并及时完成土方的开挖和回填,具体的施工步骤。第一,土体开挖。按照不同区间的闸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向,采取挖掘机开发方式,同时利用人工配合的方法,让整个开发过程的效率得到提。通过分层、分段开挖方式,让整个开挖达到最高效的结果。开挖同时做好排水,当挖掘位置达到设计标高后,监管部门要采取专业的办法完成槽体的检验,整体开挖深度和位置合格后,利用混凝土填充,此时要注意,填充前保证开挖区间的土方达到标准,并且在回填的同时要确保水体含水量充足。第二,土方回填。回填之前要提前确定站闸和挡墙后的回填位置和回填密度,回填时要有效控制其中的含水量,干容重达到1.50吨/立方米以上。为消除产生的绕渗问题,在回填的同时不断进行夯实处理。回填的过程中要有现场人员进行配合,同时在确保回填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后才能继续施工。回填位置要留有一定的坡度,并且确保缝隙位置采取错缝的方式搭接。挡墙后回填要提前预留沉降量,提前对回填土的干容重和密度值进行测量和计算,避免出现沉降问题。 2.4钢筋混凝土施工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之前,采购部门要按图纸提前购置合适的钢筋,之后按区间的使用比例完成配置。钢筋骨架的制作以及连接过程中,确保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同时达到标准的厚度要求。按照钢筋骨架的承载标准,工程团队要提前对不同区间的应力进行测量,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在施工现场用料导管输送浇筑以降级裂缝概率。施工过程采取一次浇筑成型的办法,既可以消除横纵中心出现的裂缝,又可以使钢筋的承载效果提高。特定位置的钢筋绑扎结果达到标准后,应立刻进行混凝土浇筑任务,并采取振捣加固的方式,使混凝土与钢筋紧密结合。在振捣时也要注意出现的过振和漏振问题,混凝土结构是否会出现裂缝,与后期的养护以及施工期间的振捣都有关联。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招标要提前拟定施工合同,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已经完成拟定的纸质合同要严格落实相关条款,其中要包含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作业条件。监管部门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查阅,根据系统要求进行考核,当满足严谨的工程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对应资源的配置。在合同实施期间,为了避免因外界地质条件或相关因素的变化对合同产生影响,施工方会根据特定的进度情况适当进行调整,调整时企业也要尊重实际的情况进行配合,当一切施工流程经过协商达到统一结果后形成纸质文件,然后交由专业的审计部门进行审核。 3.2建立监管制度 之所以按照科学化标准建立并完善监管制度,是确保施工人员在自身责任意识清晰的同时,使整体的施工过程不会出现质量风险。按照不同部门的职责要求,每一份责任都要有具体的责任人承接。根据严以律己、相互监督的标准,不可以在工程中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一旦出现问题,要确保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以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责任人要了解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能够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应用,将已经出现的问题风险降到最低。风险防控办法要提前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宣讲,确保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风险率降低,消除隐患的同时使整体工程的经济损失得到控制,减少因工程质量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3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期间要维护各方的利益,并且保证整体施工结果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按照已经签订的合同规则,工作人员要对特定区域的质量作出监督和管控,根据施工要求,紧密监管可以有效消除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在施工期间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对已经完成或可能出现的人员施工错误进行纠正,并将其纳入技术管理体系中,以建立更稳定的技术管理模型。施工中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将获得的结果与标准值比对,以消除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也要迅速拟定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 作者:黄爱博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水库灌区管理所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篇3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在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全面地开展技术创新研究,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方法,全面地加强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与一般性的建筑工程在施工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相同之处虽然可作为项目建设的一般参考,但在具体施工期间,水利项目的施工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水利项目施工期间,在建设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方面均比一般项目要多。其次,工程实施期间应依据行业的规范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由于水利项目自身的特征较为特殊,施工区域均为水库、海等区域,其施工范围的流动性更强,因此,如果工程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便会影响到较大的范围,甚至还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展水利项目施工期间,应侧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作为工作指导。水利工程实施的安全性较为重要,由于多数水利项目均属于民生工程,其建设的难度也较高,多种因素均会对项目的正常施工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方应侧重为施工人员创建相对安全的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后续应用水利项目时,这也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施工安全性的重要。最后,注意温差对水利项目施工的影响。施工方科学控制环境温差,避免温差对施工形成的负面阻碍,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2水利施工技术科技化分析 2.1高科技产品的应用 在建设项目期间,技术人员普遍应用GPS技术手段。该种技术能够精准定位,可明显提高项目测绘工作的实施效率。通过发挥行业先进技术的功能,提高项目测绘工作的专业性,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以此来优化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2.2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 CAD技术作为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且在我国的各领域均实现了普遍应用。在水利项目建设期间,该技术还可明显辅助技术人员快速完成工作任务,配合Auto Lisp语言形成较为实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此外,在水利项目建设期间,需经过大量的计算,使用Auto CAD可形成数字化的模型,不断优化数据统计的效果,转变以往的计算方式。此外,Auto CAD技术还可绘制与工程相关的图纸信息,这样便可辅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2.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应用在水利项目中使用GIS技术,可形成综合且完备的数据库,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通过使用数据库来提高资源的存储和使用效率。在利用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还可同步实现对信息的检索、分发和使用等,形成较为理想的使用效果,全面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在水利项目中全面推进GIS技术的使用,还可形成更为全面的施工体系,从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等特征着手,更为清楚地描述相对复杂的工程建设过程,提高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3水利施工应强化的传统施工技术 3.1高边坡支护技术 支护前的准备:第一,在开展支护工作前,需全面衡量地质条件因素,依据具体的工艺来确定适合的方案。部分位置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者存在一定的岩体。因此,设计人员便需尽量提高设计方案的细致程度,可形成施工的指导文件,经过充分的讨论后确定具体的实施程序。第二,操作人员应依据指导文件来开展具体的支护工作,禁止私自改变支护的方法和位置。第三,在实施支护工作前,还应针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方面的处理工作。锚喷支护施工:在实施锚喷支护作业时,施工方需留意下述问题。第一,在开展施工前,进行必要的测试,或使用工程类比的方法来获取支护的相关参数。第二,该技术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设备配合,并妥善放置,提高其安全性。第三,针对注浆器等设备进行养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发挥功能,并在其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检查。第四,喷射区域先做好防尘工作,避免粉尘对喷射面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五,针对渗水性较为明显的区域,可定点排水。完成混凝土的喷射工序后,便可确定具体位置进行钻孔,将多余的水分排出。第六,还应科学选择锚杆,保证锚杆的直径参数与规定相符。 3.2钢筋的铺设技术 实施铺设钢筋工序时,需侧重留意细节,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在具体铺设钢筋时,需科学设置施工程序,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进行连接。完成铺设工序后,便可形成相对完整的工程体系,以此来优化工程的稳定性。此外,施工区域还应实施钢筋的翻样,注意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要掌握图纸的意图,并依据具体的细节来分配任务内容。钢筋翻样涉及的钢筋穿插要科学,此外,在刚度和密度等方面保证一定的合理性。提前确定好钢筋绑扎的顺序,并对特殊位置的钢筋进行计算确定。部分位置的钢筋密度和施工要求较为特殊,其施工难度也较大,施工人员应重点注意上述问题。一般来讲,可用闪光技术来焊接主筋接头,在安装套筒时,可使用冷挤压的方法实施连接。部分钢筋接头的位置需弯曲设置,应科学控制好弯度指标,选择适合的接头无缝连接。 3.3预应力锚索施工 在实施预应力锚索部分工程时,需注意下述问题。第一,需配置专人完成工程的安全工作,及时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处理,为后续的工序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二,部分钻孔施工可能会形成一定规定粉尘,因此便需做好防尘工作。此外在实施开孔工序时,还需全面清除稳定性较差的岩石,避免其脱落造成安全风险。第三,钢绞线需使用特定的支架,这样便可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方需配置专业人员完成锚索的安装工序,并在他人的指挥下完成。第四,实施锚索的张拉期间需设置警戒线,避免使用千斤顶形成施工风险。第五,还需主要高压风管等的安装效果,保证其稳定性,可使用防护罩等措施来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 4水利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4.1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水利项目中的技术应用相对多元。因此,在准备施工环节,便需侧重加强技术管理,持续提高技术的整体效益。首先,应妥善完成图纸技术的会审工作,形成技术管理的具体指导文件。水利项目相对复杂,在开展项目期间,图纸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准备施工时,应科学进行图纸的会审,明确图纸的具体技术要求,并保证设计、施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其次,依据具体项目的建设特征,做好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明确技术标识,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前提。最后,项目施工的程序复杂性较强,所有工序均需配套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在设计技术方案期间,需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配套技术方案。 4.2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协调工作 在项目实施期间,需提高工程组织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但需依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也需妥善做好技术的准备和统筹工作,持续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编制施工方案期间,需针对技术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施工技术与实际需求相符,不断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率。此外,还需在施工现场做好技术的协调工作。在具体施工期间,可能会应用到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技术手段。上述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实用性,尽量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此外,还应保证工程的进度达到要求。最后,应对现场的施工技术进行调节,不但为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同时还应细致检查技术及相关的材料、设备等,尽量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功能,保证工程各程序均有序实施。总之,新时期水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作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更加高效的施工技术,科学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全面推进施工技术发展,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作者:李冬倬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煤矿采矿工艺与技术篇1 1煤矿采矿工艺技术 1.1充填开采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在矿房当中进行支护,在回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的同时,使用相应的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或者是将填充材料与支架进行结合应用,使采空区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避免由于煤矿开采活动造成围岩崩塌或者是地表沉降等问题。具体管理方式为地压式管理,需要将围岩崩落的地表松动问题控制好,并在填充料的保护作用下进行作业。通常这种方法会在围岩稳定性不高的情况下使用,或者是在开采稀缺矿石时使用,其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适应性强,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形态,还能保证良好的回采率,但缺点在于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无法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 1.2空场采矿技术 该项技术在煤矿开采作业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主要涉及房柱法、阶段矿房法、留矿法以及全面采矿法等等。其应用优势在于允许较大暴露面积存在,且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采矿效率,确保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但在完成矿房开采以后,需要将矿柱开采工作及时完成,同时要做好采空区的处理工作。 1.3崩落开采技术 具体需要结合矿体边界,设置环形运输巷道,同时要在其上盘或者是下盘进行巷道切割,进而获得切割空间。除此之外,要在堑沟当中进行钻扇形炮眼的设置,然后准备爆破活动,在爆破之后进行回采。该项技术的操作较为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采矿作业的成本投入,而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但缺点在于该项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对陷落条件加以满足。 1.4露天采矿技术 通常在煤矿距离地表较近的情况下会使用露天采矿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将地面表土移除,使矿层完全暴露出来,然后进行开采活动,该项技术的成本投入相对较低,且安全性较高,煤矿的获取以钻碎的方式为主。 1.5溶浸工艺技术 主要是在煤矿开采期间应用化学试剂,结合矿物自身的化学特征以及物理学特征,利用溶液进行渗透,然后形成化学反应,将矿石当中的有机成分分解出来,最后进行回收和加工处理。1.6加固岩体技术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支护措施支撑岩石表面,并按照梅花的形式进行布置,在加深锚杆深度以后,完成大型岩体的支护,利用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围岩的稳固性,提升采矿活动的安全性。 2应用煤矿采矿工艺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对采矿工艺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煤矿开采方位以及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勘察,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各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此才能确保煤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2.1采空区问题 对于煤矿开采工作而言,采空区处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煤矿行业重点研究的问题。而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采矿期间采空区的确定、岩石的处理以及加固措施的选择。也只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避免相关技术工艺的应用过于盲目,为后续工作带来不便。特别是在选择充填采矿技术时,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对填充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此来保证采矿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2.2采矿区安全问题 对于煤矿开采而言,安全生产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虽然,随着煤矿的现代化生产,煤矿生产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安全事故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各类安全事故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对此,还需要煤矿企业对各项采矿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各项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尽可能的减少安全隐患问题,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3低碳开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煤炭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保证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以外,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而这也是煤炭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还需要煤炭企业在应用采矿技术工艺以前,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勘查,并按照低碳环保的要求,应用相关开采技术,以此来提升煤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3加强采矿工艺技术效果的具体措施 3.1对先进科技进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当中,使得各行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此,煤矿行业应该加强先进科技的应用力度,特别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先进的通讯技术,一定要加大应用力度,要通过科学技术来提升煤矿开采的技术水平,在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的同时,为煤矿的高效生产提供支撑。 3.2建立塌陷预警系统 在进行煤矿开采期间,塌陷问题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会影响到采矿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问题,对此,煤矿企业应该对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加强应用,利用3s技术对矿区表面塌陷问题进行分析和监控,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判断,进而构建矿区灾害管理系统,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煤矿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3.3对智能生态化技术加强应用 当前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煤矿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对各项开采技术进行应用,具体可以结合智能生态化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来减少煤矿开采的污染问题,在降低人工成本投入的同时,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3.4对人才加强开发,增强人员素质 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支撑,但随着各项开采技术的革新,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更好的应用采矿技术,确保各项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煤矿企业做好采矿队伍的建设工作。第一,要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积极的引入,利用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确保各项工艺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使煤矿生产的相关目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第二,要对现有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业交流等方式,提升采矿团队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思想觉悟,要让所有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采矿技术的应用,对采矿安全和采矿效率的影响,使其能够严格按照工艺技术的要求落实各项操作,从而为煤矿的生产活动提供支撑。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采矿工程中,对各项采矿工艺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使采矿活动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对于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煤矿企业一定要对各项采矿工艺技术保持高度的重视,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推动相关生产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智慧 单位:阳煤山西平舒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采矿工艺与技术篇2 1当前煤矿采矿工程中采矿工艺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1.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煤矿采矿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申请开采资格要求较为严格,这是采矿行业的标准,有效的约束了采矿行业的行为。然而煤矿行业高额的利润趋势一些不法份子冒险开采的现象经常出现,由此可见煤矿产业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缺陷,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煤矿行业的发展。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使得不同区域的煤矿企业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也加大了对这些不法行为的整顿力度,但是依然有许多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过程当中由于关技术方面问题,使煤矿行业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例如有的煤矿生产企业资金不足,或者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较多的管理缺陷。有的煤矿作业中使用较为落后的技术设备,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有的企业执行力度不足,为了追求最大利润,降低成本,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开采,为煤矿企业埋下了较多安全隐患,增加了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扩大了损失程度的风险因素。 1.2开采效率不高 首先,受地域因素的制约,我国没有企业的规模存在大小差异,一些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采矿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多漏洞,无法及时掌握和使用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和方式,致使开采效率较低。其次,有的煤矿企业没有意识到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不积极引进先进的采矿技术,在具体开采中仍旧使用较为落户的技术,导致了开采效率不高。有的企业为了实现他们的预期利益,不愿意在技术上面投入较多成本,这是煤矿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造成资源浪费,企业形成经济危机,污染环境等。目前煤矿开采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凸显出了较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及时使用新技术,不但降低了开采效率,还给开采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1.3专业的开采队伍较为缺乏 煤矿开采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当中,采矿技术人员科学合理的操作技术能够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过程当中严重缺乏专业的开采队伍。首先,由于煤矿开采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开采环境也比较恶劣,致使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但影响了煤矿生产效率,还使该项工作的风险系数增大,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证。其次,煤矿开采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是造成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煤矿开采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当前煤矿生产过程当中的开采技术人员多数都是学历不高,综合素养较低的人员,他们不但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生产意识,致使其和煤矿生产工作不相适应,但是一些小规模煤矿经营者控制生产成本,不重视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工作。导致员工在开采过程当中违规操作的现象频频出现,最终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采矿技术与工艺分析 2.1溶浸采矿工艺技术 溶浸采矿工艺技术是根据一些矿物的物理化学特征,把工作剂注入到矿层中,经过化学浸出,热力以及水动力等作用,把地下矿床或者地表面矿石中的一些有用的固体矿物质转化成为液态或者气态,并把其进行回收,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开采矿床的目标。溶浸采矿具有较多优势,例如工艺简单、流程短、成本较低、效率高已经绿色环保等,特别是对于低品位金属矿或尾矿的开发回收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目前溶浸采矿工艺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大量再回收资源例如从尾矿、贫矿、废石中矿物中提取铀、金、铜和银等金属物质的一种经济合理且可行性较高的措施。 2.2空场采矿工艺技术 空场采矿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属于一种煤矿回采方法。这种采矿方式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空场采矿法在回采过程当中,把矿块划分为矿房以及矿柱两部分,首先开采矿房,其次开采矿柱。回采矿房的时候,采场是以敞空形式而出现的,主要借助于矿柱以及围岩自身的强度维护开采工作。矿房采结束之后,要立即回采矿柱以及处理采空区。通常情况下,回采矿柱以及处理采空区都是同步进行的。 3提升煤矿采矿工程中采矿工艺与技术使用效率的方法 3.1健全煤矿生产行业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能够有效的改善煤矿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煤矿采矿技术与工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实现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促使煤矿企业生产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及高效化。首先,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检查和监督,才能把握好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的情况;其次,煤矿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技术设备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才能及时发现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是否符合当前生产需求,同时及时给予正确指导,促使煤矿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为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3.2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教育 煤矿企业要想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就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教育。首先,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素养较强的人才,保证人才队伍充足,煤矿生产企业需要为人才提高良好的工作待遇和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广阔的晋升空间和发展平台,使他们能够安心踏实工作,全心钻研现场采矿技术,认真管理煤矿企业生产。其次,加强基础矿工的管理工作。加大对基础矿工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保证其能够符合最基本的生产需求,构建和其相应的考核体系,考核通过才能任职,不通过继续参加培训。对于重要设备的操作岗位,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才可以任职,同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最后,加强煤矿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使安全生产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3.3重视技术的研发 煤矿生产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美好的发展前景。首先,国家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煤矿企业的扶持,积极鼓励煤矿生产进行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其次,煤矿生产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转变经营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资力度,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4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具体工作当中,应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采煤工艺与技术,从而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作者:温志刚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庞庞塔煤矿 煤矿采矿工艺与技术篇3 煤矿作为一种能源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煤矿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采矿行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人们经常在新闻上看见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导致人员经济损失的报道,这都表示了采矿工艺面临着巨大的行业风险,在采矿的过程中,如果不合理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所以加强采矿工艺的技术研究是尤为重要的,不仅仅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后备支持。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不确定性,对于采矿行业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进行实时的开采,便会出现许多突发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一些地段的煤层厚度变化起伏较大,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合理的采矿方案,如果在采矿的过程出现突发性的问题,也要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选取科学的采矿方案,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1.采矿技术所彰显的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这种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过分的开采,不合理的挖掘,会导致资源稀缺或者破坏环境的现象,另外,煤矿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埋藏的附近有很多煤气层,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采矿方式,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出现。所以采矿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避免这些风险,更好地推进采购质量提升以及采矿效率的提升,因为我国的采矿行业大小企业较多,对于危险因素不能合理的考虑,不仅仅在采矿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也使整体的效率下降。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不确定性,对于采矿行业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进行实时的开采,便会出现许多突发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一些地段的煤层厚度变化起伏较大,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合理的采矿方案,如果在采矿的过程出现突发性的问题,也要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选取科学的采矿方案,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 2.有关采矿技术的相关理论 我国的采矿技术发展时间较长,掌握的技术也较为先进,所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给予适当的解决方案,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矿产资源分布较为不均,在开采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考虑地区地形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地形和环境,对采矿工艺进行进一步完善。采矿的应用技术对于整体的采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对于采矿的技术选择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采矿事故的出现,影响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采矿技术要更具有精细化的特点,从细节入手达到更好的采矿效率。3.采矿工程的具体分类因为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采矿技术,所以一定要与现实情况相互结合,与资金输出相互结合,正确的选取采矿技术,更好的适应于采矿的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采矿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采矿所采取的方法较多,所以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但多数施工方在采矿的过程中会选取炮采放顶煤采煤技术,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的作业过程当中,在操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支架的数量进行理性的选择,达到更好的效果。 (2)一些施工方为了节省施工的成本和时间,在煤矿采矿的过程中不进行充填式的填埋,出现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整体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地表出现松动的现象,在开采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及时的回填,对地面的稳定性进行相应的控制,这种方法也是人工支护方式的一种,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标的完整性,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合理的利用了废弃的材料,节省了一部分资源,达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虽然充填式的采矿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较多,而劳动力的消耗又会带来更高的生产成本,使整体的经费增加,使工作的时间延长,另外充填式的采矿技术也有很多具体的分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案。 (3)因为采矿本身就是一个工程量较大的技术活,在采矿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的概括,而是覆盖很多相关的知识理论,所以仅靠人力完成是不现实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化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当中,对于采矿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机械化的操作为整体的采矿提供了极大的效率,这项技术也具体分为地上露天与地下开采两种,在相关机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专业的操控人员,对于相关的采购环节要有相应的了解,比如在露天开采的时候对于框体表面的杂质要进行及时的清除,开采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标准和开采流程,尽量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达到更高的开采效率。 (4)因为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的矿产资源进行一定的挖掘,而矿产资源所藏身的地方,一般位置较深,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开垦和工作,才能够暴露煤矿层,地下的开采技术不同于地上的露天技术,它要求开采过程具有更精细化的准备,具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更高的开采标准,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相关的采矿层进行合理的划分,采取较为先进的仪器进行科学的探查,确保整体安全性、稳定性。 (5)综合机械化的开采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词语,它不仅仅将传统的开采理念相互融合也融入了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联系,实现更好的开采效率,对于相关的地质条件也能进行理性的分析,加以监控,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3.如何进一步提升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方法 (1)进行实时的监督和预警因为煤炭的开采工程本身就是具备危险性的一门工作,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突发性因素的出现,较为传统的开采技术,忽略了这一方面,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相关的施工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对于预警系统也能进行实时的监督。监督传统的开采方式,对于开采附近周边的地质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开采周围的地区进行一定的实时监控,如果出现塌陷的地区,要进行及时的填埋,虽然我国的煤炭开采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与外国相比还是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要不断完善相关的预警体系,出现突发性的问题,要给予实时的监督和解决,更好的虚心请教,从而提升整体的采矿工艺方法。 (2)加大整体研究力度的提升,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时代是与时俱进的,技术是与时俱进的。要想更好的推进采矿工艺的创新和升级,就必须加大整体的研究力度,加强研究力度的方法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进行物质方面的支持,当地的政府可以进行相应的扶持,加大政策的优化,设置专用的奖励补贴,另外当地的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升级,为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保证,为整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支持。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又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相关技术的提升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去加强讨论和探索,如果出现突发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3)以企业人才的素质推动相关技术升级因为煤矿开采的相关技术本身是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许多施工方为了节省施工的经费,对于劳动力的选择没有严格的规范,他们所选择的劳动力往往是没有知识储备与技术水准的打工人,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相关素养的培训,以企业人才素质推动相关技术升级,从而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煤炭能源的需求还在逐年增长,相关采矿工艺的提升对于采矿效率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对于相关工艺也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和研究,根据现实的情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国的采矿工艺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也要虚心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制定相关的措施,加大整体研究力度,以企业人才素质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彭永峰.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11):138-139. [2]杨希进.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64. [3]贾江.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66. [4]牟俊康,刘伟.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217. 作者:张瑞军 单位:大阳泉煤矿有限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篇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价值核算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会计,而人力资源会计分为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和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综合了资源的开发、选择、保护、评价和配置等,是针对企业人力资源货币性信息等进行会计管理的一种活动。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是在会计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货币性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计量和鉴别,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组织性、正确性和决策性。上世纪中期,西奥多《人力资本投资》一书的问世,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经济理论也被人们熟知。之后,和曼森《人力资产会计》一书提出了“企业中经营效率最高的资产为人力资源”,应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表的内容中。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面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刻不容缓。 一、企业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无论是商品、资源,还是技术、人才都在逐步跨越国家的界限,开始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通。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经济活动也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业务往往要求企业会计体系必须同国际相接轨,以提供更具可比性的信息资源。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会计服务体系的国际化,将人力资源融入会计体系中,同国际人力资源会计接轨,以推动投资环境的逐步优化,降低投资风险,尽快实现人力资源价值。 (二)是逐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必然之选 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只有确保人力资源配置的高效性,才能保障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展现最优价值,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后,可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及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企业以经营发展需求为依据,对人力资源进行适当投资,选取最优化的人力资源,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弥补了传统会计的各种弊端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会计必须对其效益及价值进行正确的报告和记录,提供真实、有效的人力资源价值动态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及有关人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但是,传统会计体系在这些方面暴露了诸多弊端。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产、资本及劳动权益等多种理论引入会计平衡公式中,全面而又综合地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资产及权益,使得人力资源形成了正式的会计报告,因此,在企业中构建人力资源会计很有必要。 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构建过程中遭遇的瓶颈分析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人力资源会计就已经引入了我国各大企业中,但是,实务工作中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一方面,传统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主要就是道德价值,对于经济价值并不十分重视。受传统伦理观的束缚,如果将人视作资本,采用货币对其价值进行衡量,则会被视作一种污辱。虽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已经使人们树立了科学的义利观,但若用货币来衡量自己值多少钱时,多数人仍会产生抵触心理。传统道义观多少仍存留在多数人的思想深处,而要树立一种人力资本观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构建过程中仍会遭遇各种阻力;另一方面,传统物本观只负责物资投资的核算,往往忽视人力资源的投资。传统会计分配过程中的所有者权益往往只指投资者的权益,即货币资本所有者方可参与到利润的分配中来,如此种种都是物本主义观念。在此种观念下,人力资源很难确立,更别提构建人力资源会计了。 (二)价值计量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和实际操作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局限性,虽然在人力资源开发、取得和维持的成本利益可以计量,但在具体的计量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首先,人力资源的不可交换性、不具有储存价值、无法保证企业的未来利益、无法被企业合法控制和持有,使得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操作水平和技术经验、风险尺度和健康状况、创造能力和业务水平,会造成人力资源个体差异较大,而不是处在一个评价的、可以计量的水平,因此,很难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计量;最后,企业人力资源计量的模式中,计量模式的样式虽多,且每年投资的份额也大,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权威的计量模式,导致计量模式出现分歧,难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 (三)人力资源报告太过片面 人力资源报告承担着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传递,如何搞好人力资源报告对于企业而言仍是一个难题。由于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报告的认识不够,再加上操作过程中诚信等问题,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报告的应用遭遇了瓶颈。一方面,人力资源报告还未市场化,不少企业有意营造不对称信息,致使信息通畅性变差,作为商品的人力资源报告被弱化;另一方面,手段太过单一,报告人力资源只是静态考察,造成人力资源价值同企业经济效益不对称,无法真实反映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此外,监管力度不足,由于缺乏诚信,企业竞争过程中为追求利益而人为更改报告的结果,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同企业间隔阂越来越深。这些问题限制了企业实务中人力资源会计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三、企业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科学计量 首先,转变人力资源持有者的传统观念,人们已经不羞于同招聘方对工薪进行讨价还价,以便尽快补偿教育投资。事实上,将人力资源视作资产并非评价这个人,而是对其知识、能力、贡献大小进行评价。这时,人只是此资产的基本载体,将其视为资产不但不是侮辱,更是一种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其次,企业应加强人力资产观念,将对人力资源的招聘、获取、使用成本视为一项投资,在人力资源服务时期进行摊销,并逐步转变为效益。例如,可鼓励员工以人力、资金、科技成果、劳动力等形式入股,获取股东权益,真正体现其主人翁的地位。 (二)构建科学的计量及核算途径,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估量 一方面,选取高校的价值计量渠道。由于个人能力差异,人力资本并不具有同质性,往往根据能力的不同呈不对称性分布,一般而言,可将企业人力资本分为如下两种:一是生产型,另一种是管理型,前者依靠知识存量,后者依靠管理能力,对这两种人力资源应使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于生产型而言,其能力及努力程度为公开信息,具有可观测性,因此,只需针对其产出即可进行奖惩;对于经营管理型而言,由于其往往处于企业代理链的中心,因此,不能单纯的采用固定工资制,而应采用激励方法,使其享有剩余索取权。固定年薪以外还应获取一部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应从核算入手,分别设置人力资产、累积摊销、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人力资本等账户,以明确账户的最佳处理方式。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报告的作用,提高人力资源信息的传递效率 一方面,加快外部市场的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力度,推动企业人力资源报告的规范化发展。针对企业人力资源报告的实际情况,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应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分别从对外和对内报告两方面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报告,为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结束语 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在会计领域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深入突破和创新发展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本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企业人力劳动资源并有机结合企业各个部门是促进企业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顺应经济知识发展的必要需求。人力资源会计能较好的解决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作者:刘静 单位:青岛齐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篇2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与作用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对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劳动者的总称,而人力资源会计主要是通过运用一系列会计原则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等,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将人力资源这一抽象的概念转换为能够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直观数字,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人力资源会计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人力资源会计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及效益等会计信息资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控人力资源,降低其成本费用,提高效益;第二,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及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展适当的管理活动来帮助企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第三,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往往难以量化估计,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能更直观地反映公司的资源和实力情况,信息使用者对该类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披露情况更加重视;第四,人力资源会计能充分反映各员工在公司发挥的价值,从而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身的潜能;第五,帮助政府机构更加了解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从而采取适当的政策激励企业的发展,并对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 (一)历史成本法 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在使用历史成本法核算人力资源成本时,人力资源成本=招聘费用+筛选费用+雇用费用+培训费用+其他,产生费用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企业获取更加优秀和合适的人才,需要将这些费用分期摊销在其所从事的资产项目相关的账户中。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模式所获取的数据较为客观和实用,同时这种方法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使会计人员及报表使用者更容易接受。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和历史成本会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在获取人才时所花费的费用也是不同的,因而同样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不同企业的价值也将存在偏差。 (二)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重新计量公司的所有员工在现行的市场环境和物价水平下,需花费的包括重新招聘、筛选、雇用、培训等活动在内的全部费用,它反映出了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现有职工身上花费的全部投资,采用该种计量模式有利于反映出人力资源真实的经济价值。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重置成本需要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进行估算,与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不一致,难以被会计人员及报表使用者所接受;重置成本法要求在每一时期对全部职工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不同职位的人员为公司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这极大地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且估算值不一定准确。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发展缓慢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但目前理论界对于人力资源的定位和地位的确认尚未形成定论。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归属领域还存在争议,有的专家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会计学核算领域,也有专家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人力资源学科领域,还没有真正融合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此外,对于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也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现有的多种计量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合理统一的计量模式,很多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都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我国发展实情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并且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刻认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无法反映出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二)缺乏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计量模式 当前,对于该如何准确计量人力资源仍存在分歧,由于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并未规范地应用于企业管理。第一,计量对象存在特殊性。普通实物资产一旦取得就容易受支配,人力资源具有自主性,职工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价值不断变动,难以准确地进行计量,所反映的相关会计信息也很难为会计人员及报表使用者接受。第二,计量方法难以进行操作。目前存在多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核算体系,因而可操作性很低。第三,计量成本偏高。上述三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可操作性都比较低,计算过程都十分复杂,工作量大,企业需要专门聘请技术人员来核算,最终会浪费人力资源,增加企业的额外支出。人力资源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步伐。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人力资源相关的会计信息无论对于管理层还是投资者而言都十分重要,虽然证监会对该项信息的披露做出了规定,但财政部并未在会计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仅仅指出企业应当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职工薪酬信息,但对于披露的形式、内容、披露程度、格式等并未详细说明,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对该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因此企业通常情况下不会积极主动披露人力资源的详细信息,只做出简要说明,而不会进一步量化披露。法律法规的缺乏使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整体发展,不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 四、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建设 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落后性,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创新研究。首先,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应当密切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契合性,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并利用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帮助企业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后,有关政府部门应带头执行,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程度,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并促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改进现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 现有的人力资源计量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较低,计量十分困难,应对现有的计量方法不断改善。第一,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主要分为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两种方式,对于能够获取数据的人力资源信息应当采用货币计量方式,而针对那些无法或者很难获取定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则采用非货币计量方式,使用文字作出定性说明,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量化标准对其进行估算,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得知其经济价值。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力资源可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例如企业家可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这也是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价值体现,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本核算的标准,让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使其发挥效益最大化。 (三)完善财务报表披露制度 人力资源会计的完善离不开相关的财务报表制度,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下,对相关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披露程度、格式等进行明确规范。由于人力资源的计量对象存在特殊性,不能仅用货币形式进行核算披露。为了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情况,针对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信息,应当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解释说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既可以帮助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能够提供客观透明的信息供外部信息使用者参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为企业带来利益。财 作者:蔡蕊蕊 廖国威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篇3 一、前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是影响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分析企业现存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其内容包括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人力资源权益会计三个部分,虽然这三者都有各自其不同的含义,但其之间联系密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实际状况;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对成本会计与价值会计进一步改进的成果,基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模式,提出人力在企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诱因,继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力资源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度提升,部分企业开始着重关注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运营管理,并且积极在财务报表中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但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所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文章进行重点分析。 (一)人力资源确认科目不清晰 人力资源的具体归属科目是学术界与实务界争议较大的研究问题。从逻辑上来说,业界都确定需要将人力资源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但是纠结于将其归于哪一个科目,对此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应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列示,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有将其作为资产类科目列示的观点。人力资源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周期性长。在实践中企业员工签订合同的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单从这点分析,还是符合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一方面,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是以其知识技能为企业在未来经营管理中贡献价值,而长期股权投资恰好体现了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合理的将人力资源的理念反映出来。另一方面,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高风险的项目,甚至在具体核算中,还需将计提减值准备考虑进去,但是这些操作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却是不合适,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将人力资源完全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来计量,其在报表的反映结果必然会给外部报表使用者造成误解。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将人力资源单独作为资产类科目列示,人力资源是符合资产的会计准则定义,人力资产是由过去的企业与员工签订合同,并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员工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如今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度较高,其最终转换的价值也是较大,所以将其作为资产类科目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不精准 诚然,解决人力资源的科目归属问题非常重要,但随之而来下的计量方法选取也尤为关键。在实践中,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确认过程中主观意识较强,不确定性因素随之产生,因此合理的计量方法也很难形成,阻碍了计量方法的完善,这也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艰难的发展道路。人力资源如果作为资产类科目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必须满足基本的可计量性、可靠性等要求,这是对此计量的基础。人力资源在转换价值的过程中,伴随着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其客观条件主要是企业所处环境、社会制度、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等,主观因素主要是员工的个人技能、自身发展前景等,这些都将造成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能与特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匹配,因此也就没有可靠的计量方法来准确计量。将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分为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但是最主要的是货币性计量,单就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说,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历史成本法是以过去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计量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人力资源与其他资产相比还是具有不同。 (三)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不严谨 在实践中,现在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确认计量的重要性,但并未对人力资源采取实际有效的处理,造成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企业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上仍是不足的。对于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固化的认为企业已经进行充分的披露,并无需对此进行数量化披露,如果他们不改正对其的认知,很难改变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缺陷。 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存在问题的诱因 (一)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适用不明确 人力资源会计还没有所适用的会计准则,甚至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发布关于制定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的文件。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准则适用不明确使得企业并没有意识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的能动性,也并未充分了解人力资源会计的完整意义。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准则适用不明确使得即使有些先进的企业主动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运用,但是没有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技术支撑,也很难将人力资源会计落到实处。所以,制定一系列普遍适用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是应该作为首要任务。 (二)社会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监督积极性不足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对投资决策方来说是起关键性作用的,其披露的信息应能及时反映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便于决策者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而投资者应提高维护自身的意识,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充分披露,以确保降低一定程度的投资风险性。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并未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他们的投资决策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大致模糊的概念,在实际中社会公众没有对企业提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外部使用者未对其产生高要求,自身也就没有产生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意识性。 (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会计评估人员的能力欠缺 人力资源作为新兴的评估对象,相关的评估体系还没有完善,评估人员的能力也需要提高,因其与其他资产的不同,并具有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不易被评估。对于实物资产,评估方法易于掌握,评估人员能力尚且满足,但人力资源这类特殊资产的评估,评估人员没有完善的准则作为依据,完全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主观判断进行评估,这必然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四、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对策 (一)优化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体系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化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是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首先,财政部门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作出规范,与此同时要颁布人力资源会计准则,让企业有准则可以参考,实现人力资源会计的标准化;其次,政府管理部门要家安全的对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监督、推动及指导,帮助企业积极的解决人力资源会计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政府与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缺陷,这更多的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实施起来,积极应对工作,否则只会停滞不前。 (二)提升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的素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资源,提升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素养是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关键。毫无疑义,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评估工作,不可避免的对评估人员的综合会计素养提出高要求,鉴于此,政府、协会及企业都应该关注人力资源会计人员素养的提升。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及协会应定期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素质与应用技巧;第二,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并且对评估人员进行考核,增强自身学习的能动性,能够敏捷应对不确定性较强的评估任务,做出最准确最及时的评估结果,确保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是最好的外部监督力量,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社会监督是完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需要社会环境提供外部条件支持,全面、多角度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现代化,重视人才培养,社会公众融入充斥人力资源会计的大环境中,提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程度,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的道理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推动实行,实践中出真理,这也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积极践行此项行动,及早的构造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4):35. [2]曲丽敏.关于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于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6,(12):364. [3]张悦.论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3):127-128. [4]张薇,刘强.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经济,2016,(12):97-98. [5]秦鹏.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7):45-46. [6]陈子男,连圣华.初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9):207. 作者:胡彦灵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1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为大多数公司提供了发展机会,各类公司希望利用人力资源的力量来抓住机遇。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来总结问题,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和目标,建立适合公司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人工智能与云财务背景下,财务人才培养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人才培训,结合公司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培养更加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增强人才对公司的归属感,避免人才流失,为企业的各项任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在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在企业运营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第二,增加人力资源储备。当今市场,公司内部财务人才的流动相对频繁,问题频出,例如特定职位的员工辞职。长远来看,专业人员短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公司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增强各个岗位专业人才保障,即使人员辞职,也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可以及时进行补充。第三,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公司的财务人才培养是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长期培训以确保其符合相关工作的条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内部选择人力资源,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并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1]。 2完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依靠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反,企业的稳步发展也对员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大的企业可以确保员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给员工带来安全感。一个企业想要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用员工的智慧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采用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价值。本文完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需要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地充实自己,成为优秀人才。此外,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合作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企业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趋势进行转型和升级,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低技术被新技术取代,低经济性的技术产品被高经济性产品所取代。目前,优秀的人才或者高质量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2.2满足提高员工自我价值的需求 充分展示员工自我价值,随着公司的发展,员工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分享公司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充分展现员工的自我价值,使他们同时在心理上和物质上都得到满足[2]。 2.3对于建立完整的激励评价体系很有帮助 完善的激励和评价体系使员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学习和培训才能提高个人价值,改善企业发展的前景。完善的激励评估系统还可以激励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认可个人能力和成就,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 2.4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做出贡献 公司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的目的是期望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共同发展。我们知道,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建立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高素质的员工可以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同样好的企业文化也可以使员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3人工智能与云财务背景下,财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3.1培训机制不健全 我国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系统的财务人才培养机制,很多员工在公司内部没有有效的晋升空间,员工对提高自身能力和积累知识重视度不够。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对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晋升,许多员工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因此选择辞职,这导致财务人才的流失。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人才培养机制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只有做好管理和培训财务人才的工作,才能帮助公司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3.2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公司在财务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且内部教师培训不足,因此实际上没有多少老师可以在公司内部实施财务人力资源开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这也降低了财务人员最终培训的效率,内部员工无法有效地提高其能力[3]。 3.3与国际上先进的现代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差距较大 目前,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较为先进,我国财会人才培养与前者的差距较大。其中美国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上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培养具有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财务会计工作从业人员所需素质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目的,在课程体系上,不仅注重基础知识教育,更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英国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则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也较为灵活。而我国无论在财会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人工智能与云财务背景下财务人才培养措施 4.1健全财务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公司需要将财务人才培训纳入其总体规则和条例中,并提供定期培训。该机制要求详细列出具体的培训目标和计划,以便培训和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可以以更加有序和明确的方式进行最终评估。建立财务人员培训机制可以鼓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培训财务人员,这是对公司内部特定项目的财务人员进行长期有效培训的方法。这种培训和晋升机制可使员工看到更清晰的发展前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4]。 4.2创新培训方法与方法 为了真正满足公司当前的需求,我们需要在培训财务人才方面不断创新。公司可以引入外部财务资源,如邀请相关专业的著名教授为内部员工提供培训,可以为公司员工提供质量指导,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公司需要制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将高素质的员工派往高校接受进一步培训,从而使这些员工可以在其相关学科中积累更深的理论知识,改善其业务能力。 4.3加强人力资源配置 公司需要加强人力资源配置,针对企业的员工加强技能、知识的培训,与企业外的培训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不断地丰富员工的知识,技能,指导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并且,企业培训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紧密合作,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 4.4加强内部就业竞争 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提供给所有员工。通过培训改进员工的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竞争机制是激发金融人才独特潜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使企业内部工作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公正[5]。 4.5建立财务人员激励机制 公司薪资设置还应基于员工绩效和业务水平进行评估,以便其获得更丰厚的报酬,这些激励机制使财务人才忠于公司,并能留住激励有才能的员工。同时,高薪激励机制可使其他员工能够积极参与自我完善并更好地利用企业培训机会。工资和福利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公司需要奖励真正有才能的员工,以便其可以继续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5结束语 我国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新时代财务人力资源的需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要引入更专业的培训团队来提高内部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在评估财务人才时,使用更科学,更完整的评估机制来测试内部员工的培训结果非常必要,防止部分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变得被动和懒惰。培训金融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方法,真正满足金融人才的需求。同时,需要结合企业的技术要求,使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切实改善相关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鲁敏 王冬梅 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2 0引言 近年来新兴技术快速涌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势不可挡,对各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从事基础、大量、重复业务的会计人员,更是“备受折磨”。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整合,影响了会计行业的结构和发展,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又造成了大量会计人员被代替的残酷局面。财务管控是公司治理的根基和核心,会计人员要处理的不仅仅是财务问题,更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投、融、管、退所有战略规划的专业能力。然而,管理型会计能力的提高速度,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脚步。单位推进运用人工智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本文为人才培养的发源地——高校,提出了创新性建议,以此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从容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1人工智能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一词自1956年在Dartmouth学会上被提出后,发展至今已逾60年。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智能化的运算工具,但是其运算行为始终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控制或者触发;其二是希望能够研究出具有意识、情感、理智的智能化系统,使机器能够具备人类的特性,从而代替人类从事某些工作。这两个方向的研究目前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之快。 2AI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有了大幅度的改变,人工智能正从学术驱动转变为应用驱动、从专用智能迈向通用智能,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响着全球经济,各行各业都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因为,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会计、审计、税务中是大势所趋。“财务机器人”可以快速“阅读”数千份复杂文件,从中攫取和构建文本信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和业务出错率,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1AI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 2016年3月,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与人工智能企业KiraSystems结成联盟,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领域。次年,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它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工作,能快速完成高度重复性的工作,工作效率高,数据准确性强。财务机器人运算速度快,并且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简单的分录、记账和报销工作今后可能不再需要人力了。 2.2智能财务走进大众生活 2018年6月,国内高校首个财务智能服务机器人“财宝”亮相电子科技大学。作为财务智能服务机器人,“财宝”拥有“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两大功能,可进行“主动问好”“智能回答”和“人机交互”等。“财宝”具有高度拟人性,它的高清交互屏可表达不同情绪,而其肢体可根据预设时间来跳舞或播报内容,亲和力十足,可谓“形象代言人”。 2.3“AI+会计”成为必需品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将更多财务会计人员解放出来,让更聪敏的会计人员去做更高端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工作。未来真正需要的是懂法律、懂会计、懂业务、懂平台化软件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随着AI的发展进行转型。因此,高校应该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专业覆盖面延伸到资金预算、筹集、分配、控制以及对结果进行评析等各个方面。为了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高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方向转变,高校可以引入AI范围内的有关课程,使学生掌握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基础计算机技能,熟练运用AI技术辅助处理会计实务。接下来,我们将从高校内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由表及里”的知识渗透,促进学生发展成与AI技术完美结合的高端决策型人才,帮助其顺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3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3.1拓展学习视野,提升个人能力 2018年3月13日,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今年将针对2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信息素养评测活动,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这也表明,人工智能应融入我们的生活,要想可持续发展,紧随时代脚步,更新知识就是必需的。现阶段,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成为AI时代对会计人才催生出的新要求。要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紧抓发展进步的主动权,就要全面发展,综合学习,接受AI。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不断地反思会计的职能和目标,提高对会计价值的认识,不断地完善专业能力知识框架并切实地掌握好AI、应用好AI,将人工智能培养成“好帮手”,而不是“掘墓人”。 3.2增强课程多样性,走进AI领域 高校应当注重优化课程设置,明确授课安排的针对性和实用有效性,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在适度原则的基础上提高科目多样性,从多个渠道带领学生接触AI、了解AI、掌握AI。 3.3争做管理型为主的高端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具有成本分析、绩效控制、风险管理、预算决策等功能,财务机器人纵使效率再高,目前也无法超越人脑中理论结合实际的“核心处理器”。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感受会计实务独特的魅力,指导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位置互换”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从多角度分析会计实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做会计实务的“灵魂画师”。由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因时制宜的创造能力,使其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探寻最佳决策。 3.4做新时代下的具有优秀素养的会计专业人才 要想成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的实务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倘若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再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无法避免知法犯法的不良行为。所以,高校可以通过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比重,辅以伦理道德和相关基础教育等课程的方法,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为会计人才的培养构筑坚实的精神基础。 4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登高”妙计 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已成为中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构建中国人才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之一。尽管大多数学校都设置了独特的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修习的时间安排与学生实际的知识接受顺序不相符、会计人才实践性不强、考核评价模式单一等。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发展阶段与汲取知识之间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教育教学策略是当务之急。 4.1实施“生本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该模式实质上倾向于单向培养。然而,会计工作要求具备出色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在人工智能趋势下,会计人才应该提高善于创新、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与前瞻性的战略分析判断能力,处理好人员、单位、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因此高校应该主张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首先,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全面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与总体需求,倡导独立性学习与团队协作,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深度学习是当今非常热门的一个领域,是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的延伸,是把机器学习的方法更加发扬光大的领域,教师应适当设置该方面的相应学习,带领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以便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4.2“智慧”与“智能”巧妙结合 学习机器学习算法,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高校在设置了相关信息化、英语、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应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增设高级Excel、算法、数据获取与分析等课程,使学生适应新时代对会计人才要求的变化,一改以往“埋头算账”的作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强求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各种算法推导,抓住重点理解算法,然后把算法用起来才是王道。以此培养一批既能掌握会计核心技能,又能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驾驭复杂局面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当设置创新性的实训课程,锻炼学生处理复杂会计实务的思维和方式。每次实训课程结束之后,智能软件会自动对个人的当堂表现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数据的驱动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优劣势,从而实现业务处理能力的稳步提高。此外,高校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实时监控、精准预算、精准成本分析的会计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来掌握现代会计行业中AI技术的基本操作,结合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收集与初步处理,加强培养学生分析决策的动脑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高端业务处理能力,从而实现整合创新、转型升级。 4.3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公司会更严格地挑选可发展的职员,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暴露出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使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能够相适应。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企业一一对接,聘请企业精英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和会计操作的技能,脱离传统的腐朽错误的观念,正确认识并接受新兴技术。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在人工智能趋势下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财务运营,如固定资产估计、人力成本的精确核算等,使学生切实感受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审时度势地转变自身职能,打破规则的束缚,全面把握各项信息,最大限度地确保转型工作能够顺利交接,减少传统设定造成的不足,从而促使未来工作的开展按照正确的路线来完成。 4.4形成正确的精神理念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阶段,优良品德是人们向上的永恒动力。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遵守宪法和法律,掌握并严格执行各项会计法律制度,时刻保持警醒的态度,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挑战与机遇并存。 5结论 人工智能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会计领域已出现大规模应用财务机器人的局面,这不仅是对会计人员职业规划和发展转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各高校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从业者不仅要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要经常与其“较量”,时刻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各高校应在发挥会计专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从基础核算为主的核算型会计不断向参与企业运营的管理型会计转变,使单一型会计人员不断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变,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会计人员服务。 作者:刘恺琳 徐桐 张婉姝 张晓丹 单位:临沂大学 人工智能下会计人才培养篇3 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财务智能机器人取代了越来越多的基础会计人员,因此会计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要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就必须针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开展创新,在教学中站在顺应时代发展的高度,及时了解信息化的发展,获取人工智能相关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会计人才向智能型复合人才转变。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仍停留在较基础的教学层面,课堂讲授的内容侧重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础知识,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能力恰恰是中高级财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 (二)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 目前大多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校内的模拟实训;二是校外的企业实习。在校内实训中,大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在校外企业实习过程中,一般企业很难让实习生接触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会计信息,导致校外实习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时代需求 在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会计业务处理的人员”,即培养从事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的初级会计人员,而目前这些基础的会计工作已经逐渐被财务智能机器人所替代,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2017年,德勤财务机器人正式面世,意味着机器人可从事高频、重复且附加值低的财务工作。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调研数据预测,人工智能的崛起与发展,未来20年中最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岗位包括低端制造业的生产、会计等。从目前的趋势预测,人工智能对会计人才需求有如下影响。 (一)初级会计人才需求减少 近几年相关企业相继推出的财务智能机器人,虽然具体功能存在不小差异,但大多都具备着工作效率高、计算准确、持续性强等方面的优点,能够很好地完成记账、算账、报账、催缴账单等基础财务工作。可以看出,虽然财务智能机器人在特殊性问题的处理上仍存在不足,但足以替代初级会计人员。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会计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必将转变为中高级会计人才。 (二)综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其它学科与会计学科的联系愈发密切,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技能,均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基础文化素养。因此,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显然可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会在人才市场中备受欢迎。 (三)自主学习能力更加重要 随时代的发展,会计作为应用型学科,其学科知识内容不断变化,知识迭代也会越来越快。因此,会计人员想在职业生涯中保持持续竞争能力,仅靠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会计行业知识进行持续、密切的关注,对新知识、新政策不断学习,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战略 首先,财务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得企业无须再招聘基础会计人才,未来会计基础人才将逐渐失去目标岗位。其次,新技术、新设备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人工智能,近几年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财务信息系统等也在会计行业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单纯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会计人员面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因此,高职会计专业需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从培养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将会计知识与各种先进技术、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会计行业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推动课程体系创新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根据人才需求适时进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是,财务智能机器人能够代替会计人员完成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应及时去除针对此类工作所开设的课程,如点钞、珠算等。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突出财务共享、大数据、信息管理等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财务数据分析、财务信息管理、财务决策的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重编整本教材不太切合实际,任课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突显时代需求,还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内部教材,作为主讲教材的补充。三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如增加《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云会计》《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等相关课程,实现人工智能与会计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三)注重教学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智慧教师团队。首先,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这就直接导致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校内实践教学任务。针对这一难题,高职院校可以联系企业,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熟悉企业各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也可以在学期中间,轮流安排部分老师去会计师事务所脱岗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其次,高职院校可进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活动,提升各梯队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高职院校还应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培训,确保教师们始终站在人工智能时代前沿,掌握新科技、新设备,从而达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四)重视教学设施建设 人工智能不仅仅在会计人才需求方面影响会计专业教学,而且还会推进会计专业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步伐,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建设智能化软硬件教学设施。例如建立“会计云共享中心”,即依托企业真实的业务,以“岗中学,岗中练,岗中做”为导向,突出“真设备、真业务、真环境,真财务”的特点,把企业的工作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和角色扮演引入高职院校,使学生不需离校就可以进行真正的会计岗位实践,做企业真实的账务。 (五)强化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 党的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需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进行产教融合,将强大的企业做为后盾,才能培养出当今时代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依据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总课时一半以上为实践性教学课,要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高职会计专业应强化产教融合,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高职院校需要与行业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改进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会计工作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具体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实践中得到锻炼,掌握更多实用的综合技能,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与政府、企业共同组织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参与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究问题的合理应对方案,积累实战经验,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中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带出了相关法律法规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法律体系尚未更新完善前,无法有效全面监管会计人员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目前阶段,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多存在重技能、轻道德的现象,这一教育理念显然是与日前时代需求相违背的。高职会计专业可以贯彻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政建设”引入课堂,通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四、结语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以就业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必须要围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全新要求,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 作者:赵颖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篇1 1“1+X”证书制度的厘定 1.1“1”和“X”的内涵及特征 1.1.1“1”的单向性、单层次性和单技能性 所谓“1”,本质上讲就是学历证书,是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凭证。学历证书标志着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相关课程学习并能够达到规定标准和程度。学历教育并不完全直接指向职业发展,学历教育的完成标志着一个毕业生开始同社会衔接,但并不完全意味着一个毕业生同所从事职业的衔接,本质上讲,学历教育不可避免地具有单向性、单层次性、和单技能性。 1.1.2“X”的多向性、多层次性和复合性 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体现的是一个学生“用”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在一个学生职业知识、业务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不同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最核心和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同职业的深度衔接,这种衔接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市场需求导向、岗位需求导向、技术需求导向相结合的导向性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X”必然具有多向性、多层次性及复合性的特征。 1.2“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意义 首先,“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在育人育德的同时,其主要功能还是要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求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在当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1+X”证书制度的实施正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顺势而变”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经过长期发展而摸索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其次,“1+X”证书制度是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大措施。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类型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经济领域。因此,各行业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就目前趋势而言,职业教育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好输送技能化、专业化、高端化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尤为突出,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专技人才的广泛需求同专技人才培养不充分、不全面、低层次之间的矛盾却在不断深化,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得不面临的重大任务和课题,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做支撑,“1+X”证书制度其目的就在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高质量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人才自身职业技能的应用同高端产业的深度吻合。最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职业院校教育同社会职业培训的深度结合,这种结合在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因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实现了职业院校的开放性。职业院校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而社会性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地位,“1+X”证书制度的实施实现了职业院校同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形成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能够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最优化组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当前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 2.1课程体系的职业导向性不足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仍然侧重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及毕业设计方面,其主要的重心依然在于学生学历证书的取得。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人才培养与促进就业相统一这一原则,导致诸多高职毕业生并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因此,我国现阶段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职业导向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2.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系统性不足 单一化和模式化是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随着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入发展,尽管高职院校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授课模式也发生了广泛的变革,但所有的这些变化也仅仅是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做出的相应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课程体系并没有围绕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需求这一根本原则来展开,也就是说,课程开设与技能要求不吻合即缺乏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相适应的等级培训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理论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局限性,摆脱单一化、模式化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技能证书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分级开设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就逐步具备级别提升的能力。 2.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不完全匹配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内容与证书不匹配是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课程开设的弊端,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的三个等级分别对学生的能力标准和技能知识规定了不同要求,比如从静态网页开发到静态网页美化再到动态网页开发,其涵盖了对HTML、CSS、JavaS⁃cript、MySQL、PHP等软件由低到高的各种职业技能要求,纵观这些职业技能标准,培养一个优秀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可谓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匹配,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内容却与证书标准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其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课程内容和技能培训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4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复合性不强 当前我国产业交叉型发展要求人才的复合型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计算机领域是产业交叉发展最灵活、最深入和最普遍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当今计算机专业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外同时还要掌握多种领域的专业技能,而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多一专多能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因此,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3推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对策 3.1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保证和具体实践路径,学生职业技能的发挥和检验终究要深入到企业中才能实现,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较早适应职业环境并做出合理的职业预估与评价,可以说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由学到用,由校园到职业快速转变的转换器。“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这种转换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使得相关企业能够在社会职业培训的基础上深入校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进而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校企合作模式不能盲目开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岗位需求、技能需求因时而宜、因企而宜、因人而宜。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年计划逐次安排基础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职业素养培训、任务培养及入企岗位锻炼培训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方案,从而在根本上实现“1”和“X”的深度融合。 3.2基于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化建设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必然要求,这是由职业技能分级体系所决定的。因此,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就必须围绕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需求、市场导向、岗位导向和技能导向的原则,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分级开设课程,同时结合原有基础教学模式,打造与“1+X”等级证书制度相适应的等级化、体系化教学模式。开展等级考核学习制是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在该模式下学生可以按证书级别学习相关课程并完成具有实操性的级别模拟考核后才能进行下一级别课程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等级学习同职业能力体系等级考核的深度吻合。 3.3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要严格对标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等级标准和课程内容设置标准的一致性和对等性。所谓优化,即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特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必须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增加相关操作系统应用课程的课时,全面提升学生应对证书初、中、高三个等级考核的能力。二是要丰富课程内容,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内容为准绳,不断充实学生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三是要增强实训项目和任务培训的可操作性,要加大实训同岗位要求和技能要求的结合度,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四是要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注重学生其他专业技能的开拓与培养,实现职业教育的多向性和多层次性,不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能够较早适应职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3.4突出师资建设,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为“国家工匠之师”,职业院校教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骨干力量,打造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关乎“1+X”证书制度能否实施到位的重要环节。打造双师型团队就要坚持院校为主和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原则,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企业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推动学校和企业双向培养模式,同时要打破固有的用人模式,积极吸引企业具有相关业务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校园进行教学,促进形成教师队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循环,进而打造灵活机动的双师教学团队。同时,职业院校要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素养的再提高,通过学教结合、评比考核、学历提升、技能升级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打造善教、善用、善于引导的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 4结束语 “1+X”证书制度的施行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创新举措,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的时代使命,打破固有职业教育的局限性,多思路、多模式、多路径地开展。“1+X”证书制度的教学创新,在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不断推进教学建设和人才建设,进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作者:王凌燕 刘爱民 李玲林 郭小琛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篇2 《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夯实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提高就业创业本领。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课程结构设计时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在融入“思政”的前提下,内容紧盯专业能力的培养,咬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注意与“1+X”中的X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1]。 一、契合行业人才需求,明确岗位需求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呈现几倍的速度递增,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需求集中在:一是企事业单位、电视台传媒、动漫制作公司、各类企业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宣传和动漫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商企业美工等相关部门;二是房地产、装饰公司、建筑公司、设计公司、园林公司、展览展示公司等,设计员、设计助理及室内装饰设计相关工作;三是与计算机工作相关的生产、应用、服务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办公文秘工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维修及信息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工作,现代办公设备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工作;即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影视后期制作、室内设计、网络管理等专业技能方向更加贴合社会需求,相对应于Web前端开发、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建筑工程识图、网络安全运维、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实现精准化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从教学的内容、形式、职业技能方向设置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裁剪,根据职业技能量身设置课程,根据“X”的不同职业技能方向,设置与之相符的教学对策和目标。紧紧抓住职业教学中的“专业”点,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课程体系建设以“思政融入、基础扎实、理论够用、技能实用”为指导思想,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三年始终。按照“思政融入→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开发思路,构建“通用素养平台、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同时,以学期为考核时间段,学期结束之时,专业性技能考核跟进实施,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分未完成)实施下学期补修的策略,使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得以提升,巩固所学专业技能。 三、实施学分银行管理,课程弹性衔接 “学分银行”就是模拟货币银行的借贷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管理,学分就是把学生拥有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或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规则认定转化为对应的分数。在校内,学生课程修习完毕,通过考核,获得学分;在校外,无论是培训机构学习还是实践实习获得的工作经验等形式的学习成果,都可按一定标准认定转化成相应的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学分积累贯穿学习的全过程,累积达标便可将学分兑换为学历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分银行管理使学生依据各自的才能进行学习,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教师可分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也可以为全校学生同步开课,使实验室、教学设备得以科学高效利用,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课程授课和学习评价方面增强了衔接的弹性,有利于课程体系的重组与管理,有利于学生灵活完成学业,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为社会认可。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建设实施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师德为首。把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作为指南与禁行底线,引领教师以德立身、立学,以德施教、育德。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上,首先统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群)资源,确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和中级标准,对接“1+X”的“X”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有机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贴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内容更加优化。制定具体方案让全员教师用5年时间实现一周期的轮训,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开展为期3年的企业顶岗实践,选派教师参加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年度、分批次培育一批理实一体的“双师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保证课程体系的顺利建设实施。 五、完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教职成〔2019〕13号)文件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设置强化规范,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公共基础课程开足开齐之上,对于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紧扣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确定6门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三年总学时设置在3200,公共基础课约占1/3,实践性教学学时占1/2以上。实践教学通过认知、跟岗、顶岗等多种方式开展,提高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实践的过程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合理构建以“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实施,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边媛 单位:泰安技师学院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篇3 0引言 我国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课程结构设计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想要提高毕业生文化素质、增强其专业技能水平、规范其职业素养,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受到企业欢迎,就必须构建以“1+X证书”引领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更新硬件设施以满足教学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1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 1.1课程内容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却还是沿袭传统的陈旧内容,并没有及时地对科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适当补充,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这既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行业市场的深度调研工作,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灵活开发和建设校本教材,使课程设置能够与就业岗位对接,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 1.2课程结构目的性不强 职业院校目前的课程结构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仍然处于只能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学校设置的课程目的性和导向性又不够强,导致学生职业资格定位单一,就业范围可选择性比较小,缺少多方向的职业能力。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大多数从事网络维护、数据录入、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维护等一些烦琐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结构不合理,其技能水准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此外,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较低,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所以在企业中很难得到重用和发展。 1.3基础课程设置不足 目前的职业院校往往迫于学生的就业压力,通常只是考虑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强化对学生专业课的教育,却忽视了数学、语文等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2]。有的学校为了增加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将历史课和劳动教育课程都取消了。这阻碍了学生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 1.4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 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其操作性非常强,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授课用的计算机设备明显不足,无法达到人均一机的水平,各班学生往往只能轮换着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的实训时间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影响了学生的上机学习效果。 2“1+X证书”课程结构的优势 “1+X证书”制度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职教20条”的一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是指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3]。学历证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证明,职业技能证书则是学生具有对应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效证明。传统的职业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往往都是施行“双证制”,即“一本学历证+一本专业技能证书”。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职业选择单一的困境,不仅局限了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而“1+X证书”的课程结构,则能够有效补充和强化学生的新技术和新技能,成功拓宽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通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人生选择,也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3职业院校学校进行课程结构改革的具体策略 3.1课程结构设计要贴合实际需求 课程结构建设是学校教学的基础环节,一定要结合本校师资和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对于人才的最新需求来进行设置。教师根据最新技术对课程内容和题库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更是拓宽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传统的打字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维修工作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尝试从事Web前端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三维动画设计、网络营销、UI设计等工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方向要更贴合社会需求,增设相对应于Web前端开发、网络安全服务、界面设计、动画制作等职业技能的等级证书。 3.2课程结构设计要围绕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操作性特别强,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对于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注重与“1+X证书”中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案例”教学、PBL、任务驱动等方法,给学生开设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学校要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以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3课程结构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连贯性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要以“1+X”理念为引导,针对市场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来开展。同时,因为职业院校教育是三年一贯制,学校也必须要考虑课程结构的整体连贯性,保证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前后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为此,学校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开设和更新课程,采用学分制,形成学习和考核层层推进的教学机制。学校在初级阶段开设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文字录入与编辑、计算机编程基础等基础课程。学校在中级阶段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应用基础、VB、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课程。学校在高级阶段开设Python、Web前端开发、网络搭建与应用、多媒体编程技术、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同时,学校还要注意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并组织个人、小组、班级之间技能竞赛,达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并采取顶岗实习的形式,加大专项实习的力度,以便于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获得“X”证书。 3.4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 教师团队素质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满足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首先,新入职教师须培训,打好坚实基础。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使新教师能够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学科骨干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重点指导课堂教学工作,使新教师在一年内进入角色,在二年内达到合格,在三年内进入骨干教师行列。其次,定期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教师通过培训,掌握知识技能。学校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注重更新知识结构,反思教学效果,开展互动研讨、案例学习和课题研究,从而切实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保证课程体系的顺利建设和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的教学理念成功扭转了以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业方向单一的不利局面,不仅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对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葛绪涛.基于“1+X”证书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66-67. [2]万鑫.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4):220-221. [3]段平.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9(33):41-42. 作者:曹蕾 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1 1引言 图书管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最基本、最传统的工作,包括图书管理、借阅等,工作量很大,传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利用信息系统、手机、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官方账号等手段,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2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含义 人类社会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进入21世纪。这不仅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信息化的世纪[1]。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管理创新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活动,它能够为组织的既定目标而有效地整合组织资源,而管理创新则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2]。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对资源进行新的、有效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目标和整个过程管理的责任,而且也是进行资源整合和其他详细管理的新的具体方式。管理要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3]。创新是管理的生命。管理创新是建立在创造和掌握新的科学管理技能的基础上,这些技能能够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组织各要素的质量。 3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而言,高职院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进步机构。现在很多大学都用电脑管理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我国以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带动文献信息化,开展并逐步实施了大量图书管理信息化工程,建立了众多相关资源共享网站,如:中国教育科研网、万方数据网、中国知网等。各大高职院校建立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参考经验等,对中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大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丰富、方便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有些私立大学甚至不能建立自己的网上图书馆。或者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大学建立了图书馆管理制度,但使用该制度的人员很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结构不够重视,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兴趣。在他们看来,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就是安装更多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电脑。认识方面的错误,导致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技能不到位,甚至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服务态度。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的步伐严重受阻。 4.2相关人员学历与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 调动机制不完善,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管理者既没有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也没有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制度落后、工资低、待遇差等问题,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难以看到自我价值。 4.3著作权问题出现矛盾 信息化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有限的信息资源结构必须解决版权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设计,需要将部分文献、音像资料转化为信息化文献,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要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强化自身的信息道德,了解和学习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5信息技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 5.1管理理念的创新 近代社会是由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演变的。近代与传统管理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是关于效率和价值的。图书管理要遵循现代行政理念,必须遵循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图书管理理念的基础和核心。21世纪,大学图书馆能否适应发展需要,关键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当前,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标准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仍在遵循Ⅱfl方法,因此必须从概念转向管理结构。图书馆管理应将资源共享与建设作为重要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需要摆脱小农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思想的束缚,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资源的分配,支持以合作和集体建设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从整体上分工,加强自身独特的信息资源库。这既能解决高职院校经费不足影响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又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5.2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创新 经营机制的创新,就是在自动化目标控制下,对图书馆的经营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恢复。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集中精力进行自动化。在自动化环境下,突破传统的“分理论、分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新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快速适应变化的信息环境。图书管理机制分为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管理机制。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一种内外结合的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内部机制的创新包括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反应迅速的管理机制以及重组以自动化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应该把读者需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放在图书馆工作的前台和中心[4]。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一个集中自动化的灵活组织,将不同的部门结合起来,以便对读者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允许读者进入图书馆,允许图书管理员离开图书馆去联系用户,向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要提高获取文档的效率,必须广泛地组织和处理自动化技术和库间协作,使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一线读者提供支持,并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第二,建立管理机制,它能够满足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并执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任务。基于用户的需求,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处理,以便完成特定的业务工作。新兴的商业模式应该以主动、多元、开放、动态的行为特征提供全方位、优质的信息服务。 5.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创新 大学图书馆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满足用户、教师、学生的信息需求,提高馆藏知识和信息的利用率。为实现这一目标,用户需要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基本情况,图书馆还需要了解和预测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最终取决于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5]。所以资源建设的核心是要满足用户的一般需求。现代化的资讯储存与传送设备,为使用者了解与使用图书馆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建立并完善公共文献数据库。馆藏信息网络是高职院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领域为读者服务的前提。构建馆藏信息网络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相对完整、规范的馆藏文献目录数据库,为馆藏信息资源的全面网上存取提供基础。文献数据库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手段,是信息资源交流的物质基础。二是积极开发网上信息资源。网站通过数千个数据库向用户提供科技、商务、商务、管理、新闻、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有超过200个万维在线化学数据库只提供免费服务。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由大学图书馆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读者的需要,对虚拟馆藏进行定制。积极为客户提供专题、知识型信息服务。 6结语 文章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需要出发,从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思路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建设的理念、系统、信息资源等。思想决定创新的程度,制度是创新的保障,信息资源是创新的基础,三者的创新都很重要信息化就是安装更多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电脑。认识方面的错误,导致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技能不到位,甚至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服务态度。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的步伐严重受阻。 作者:雷松丽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2 1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特征 (1)计算机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化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量储存知识资源,快速传播知识,扩大知识信息平台利用,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2)图书资料信息化。图书资料信息化借助存储介质新的全文存储与全文检索技术,能够存储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全文检索性能和速度。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信息化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特征之一。 (3)光盘检索系统化。光盘检索系统化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光盘存储资料,从而变革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能够查阅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这些信息的各种账表;设计操作方便,数据安全,易于维护和升级,是现代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4)信息建设细分化。各个高职院校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在信息建设方面应该找对适合本校发展的信息建设模式。也应该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科文献信息整理,从而建设适合本校需求的专业学科文献信息图书馆。 (5)借阅模式多样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化借阅模式的创新,提高图书馆借阅管理水平。加强学科专业资料的梳理和归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借阅制度。 2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1)关于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具体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交流,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在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在大型企业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2)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对于高职学校尤其重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属于专科层次范畴。它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注重岗位技能,面向社会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的技术及服务规范,符合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要求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其专业特色和特点,是为教学、科研、生产提供服务的,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不同于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社会读者的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和育人上,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和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背景、教学、科研需求等决定其藏书的。类目和范围,一般以技术应用型图书为主。因为技术更新是不断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应该具有同步更新的特点,以便学生和老师能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这就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做到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和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是相吻合,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3)要提高认识,扫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误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严密的管理工作。现在的高职院校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学生和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图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巨细杂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在通盘考虑高职院校教育实际情况基础上,在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措施,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内容、特点等方面深入研究,要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扫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误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培训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高等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应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其中,信息化管理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因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传统地位正在受到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影响。之所以强调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和学生培养理念。 作者:刘淑伟 单位: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3 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等领域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频繁地运用于各个行业。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传统的管理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发展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图书馆。 1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场所之一,是学生借阅资料进行参考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首先,要从建设信息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入手。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在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弊端,例如,在管理模式上缺乏人文关注,只是注重于对书籍的管理采购,图书管理员也是以此为中心进行工作,而对读者的体验感和关注度明显不足。其次,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运用,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还有许多因为陈旧管理而带来的问题,会使图书馆无法为校内师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在图书馆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不便。采用信息化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这一系列问题。例如,通过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使每一本图书印上相当于身份证的条码,系统规范化地统计整理书籍;再如建设线上的虚拟图书馆,打破学生借阅图书馆资料的时空限制,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下,将会加快推动信息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成。 2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 2.1革新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多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依靠条文式的图书馆守则来对读者行为进行规范,并由图书管理员对其进行监督。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图书馆规范运作,但对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革新管理方法,将新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同时与时代相适应,设置专门的信息化设备将图书管理员从繁重的收纳书籍等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管理员成为校内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者以及图书馆文化的宣传者,培养出更多高综合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将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在保证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发展更多拓展性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借鉴好的管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实际管理中,使图书馆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更加吸引读者。 2.2创建多级立体化的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 通过创建多级立体化的组织结构,发展信息化管理下的高职图书馆。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为读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了对图书馆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应当创建多极化立体的组织结构来取代传统的组织结构。其具体操作是将图书馆各部门进行立体式分割,再通过信息资源架构将各部门有机连接,使图书馆各部门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使处理日常工作更加有效率,能够更好地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组织结构管理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过各级资源的共享管理,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同时,这种将不同职能部门立体式划分组织的方法,也能够使各部门的工作更加明确具体,使时间空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突破传统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2.3配备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施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完备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由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校内师生的操作更加便捷。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通过人工管理员对馆内图书进行维护,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大量图书的编排规整工作,也会为管理员带来极大的负担,对此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在图书馆内配备相应的硬件资源,能够使原本费时费力的工作形成模式化体系,让图书馆的运行更加高效、有序。例如,配备图书录入系统,对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统计整理,并按照不同类别对其进行划分,这能够极大地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这个系统,管理员也能更加清晰地掌握图书馆内的书籍情况;配备自助借书机,学生可以凭借扫描校园卡和所借阅图书上的条码快速完成书籍的自助借阅,自助借书机可根据借阅期限向学生手机发送提醒归还的信息,这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忘记还书并减少图书馆书籍遗失的情况。这样的硬件设施一方面能够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读者的体验感。 2.4开展信息化图书馆特色活动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整合中心,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在当下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特色搭配本校教学理念,开展多样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线上图书交流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线下交流活动搬到线上,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的相关活动页面发布自己关于图书见解的视频,也能够在这个页面看到其他人发布的视频,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书籍,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许多学生课余时间较少,难以参加线下活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遇到想法一致的书友,相互交流看法,扩大社交圈,认识新的朋友。这些活动会在图书馆入口处进行展示,同时也会在校园网更新,想要参与活动的同学既可以填写图书馆入口处的纸质表格,也可以在校园网的页面填写相关的电子表格,对于参加相关竞赛类活动取得名次的同学,将会授予活动证书,还会提供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奖品。这样的信息化特色活动,一方面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学生因为较少课余时间而难以进行线下活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体现图书馆除借阅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特色功能,展现出新时代图书馆的新风采。 2.5根据师生需求打造信息化图书馆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主要功能是为校内师生提供资源,相较于一般图书馆,校内的图书馆需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图书馆可以设立信息化的评估体系,根据学生所借阅的书籍进行调查统计,对于借阅量占比较大的书籍种类,往后可以加大采购量,从而满足学生集中性借阅需求。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知识性较强的期刊读物,打造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图书馆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院校内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大数据的调查,精准定位每一位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以操作图书馆内相关的搜索引擎,输入自己的需求,搜索引擎将会以图书馆内资源为基础,对搜索内容进行多重筛选处理,最终反馈出读者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图书管理员反馈,图书管理员在收到相关问题的反馈后,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并据此做相应调整。 2.6创建独立的信息化图书馆虚拟平台 图书馆的座位无法满足校内学生的需求,是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图书馆内的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内师生,可以创建虚拟图书馆,在平台内上传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资料等电子文件,并录入全校师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只需要输入学号及密码就能登陆平台,获取所需要的资料。虚拟图书馆是全天候开放,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时间段内的资源搜索下载需求,在假期内也能够借阅图书馆内的电子书籍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学生还能够对所阅读的书籍资料进行批注,这能够及时记录下读者的思考,从而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学生可以在书籍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寻找志同道合的书友。虚拟图书馆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发这样的平台,一方面将纸质化的资源电子化,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结合了当下信息化的科学技术,与当前时代更加适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当前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革新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多极化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能够打破传统组织结构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上使各部门都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在图书馆内配备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可以使图书馆的运行更加现代化,减轻图书管理员的负担,提升读者的体验感。这一系列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加快建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易爱东.“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2):241. [2]周春辉,杨丽坤,张淑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2):24-26. [3]乔华.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架构描述及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3):121-124. 作者:李真彦 张书怡 方艳花 田宇 单位: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煤矿采矿工程篇1 引言 煤炭资源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资源,是我国能源的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煤矿开采技术还不完善,对于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开采工程的安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对煤炭资源采矿工艺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有利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能保证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现阶段煤矿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 (1)空场采矿 煤炭开采过后,在整体的矿体中会留下大面积的空区,将周围岩体与矿柱对空场进行支撑,这种方法叫做空场采矿法。这种方法进行采矿时,所暴露出来的煤矿面积很大、采矿工程的各项工序可以十分全面的展开,这是空场采矿的优点,但是他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在采矿工程完成之后,必须要及时的对空场区域进行填充,以防止危险发生。在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填充空场区域的主要方法有:分段填充法、浅孔填充法、矿柱法等等。 (2)崩落式采矿法 在使用崩落式采矿法前,必须要先在矿体的四周挖掘出一些巷道进行运输使用,在从矿体的上方或者是下方对巷道进行深度挖掘进行一定的扇形空间,但扇形空间挖掘结束之后,需要主要对这些扇形空间进行爆破,将爆破后的煤炭进行开采收集。使用崩落式采矿法采矿挖掘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而且进行采矿的现场结构也十分简单明了,这大大的降低了采矿工程的成本,又提高了煤炭采集的工作效率。但是也有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不能够随意使用。 (3)露天开采 这种开采方法属于我国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开采方法,我国有的煤炭矿层埋深并不是很深,有的甚至在地表层的下方,所以只要移除了煤矿的表层土壤,下方煤矿自然而然的就裸露在空气当中。我国现阶段煤矿发生危险主要都是由于矿井坍塌而引发的,所以对煤矿进行露天开采可以大大的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也可以使采矿工程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的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先将工程使用的炸药安置在地表土壤与煤矿之间,主要目的是炸开表面土层;第二步将炸开的土层进行清理,这一步主要是用机器进行的,在使用钻头等工具将裸露出来的煤矿打碎,碎煤块进行加工处理收集就完成了开采工作。 (4)地下开采 可以使用地下开采的煤层主要是处在距离地表层较远,埋深较深的煤矿。由于埋深较深,想要清除煤矿表面的土壤所需要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强行开采的话会使得工程成本大大增加,为了减少工程成本,提高采矿开采效率就必须要对这些类型的煤矿进行地下开采。地下开采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地形地质因素,在进行开采之前要先对煤矿周围的地质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在开采时周围地质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撑,避免出现煤炭矿井坍塌的情况,保障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改进完善煤矿开采工艺的主要方法 (1)完善各级的管理规章制度 任何工作、行业想要十分有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管理。采矿工程采矿工艺想要获得有效的进步发展,就必须对采矿工程做出十分明确的规范化管理。在制定规章制度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我国现阶段煤矿开采工程中主要的问题存在于哪几个方面,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业的规范管理。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主要是帮助采矿工程能够有效的发扬自身的优点,避免自身的缺点,通过整体的协调,来达到提升煤矿开采工作效率,保障煤炭工程开采安全性的主要目的。首先,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动态监测,了解其经营和生产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煤矿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其次,定期对企业的设备情况和生产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如果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技术过时,需要督促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优化,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 人才是实现行业发展和国家昌盛的基础保障,其在煤矿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了提升开采效率、确保生产安全,煤矿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构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以及技能化的工作团队。首先,企业需要从社会中和高校中积极引进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待遇和宽阔的发展空间,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工作,将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用于采矿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和创新中;其次,企业要对现有人员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立以及完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否则就需要继续学习,尤其针对存在安全隐患、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岗位,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原则,并且定期加强专业技术考试;最后,安全是生产的首要任务,企业需要给予安全培训以高度重视,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提升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 3.煤矿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前景 (1)工艺的科技智能化 我国施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各方面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其中在煤矿开采工程中最常使用的高科技技术主要有:无线电通讯技术、自动化采矿技术、GPS对煤矿进行定位等等这几种。煤炭开采工艺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突破,深度矿井进行无人开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这种方法不仅仅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整体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发生危险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伤害,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 (2)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由于煤炭资源是一种短时间内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开采时不加以节制,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小的影响,虽然就目前来看国民的经济生产总值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多的对煤矿使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新阶段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的上升,追求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煤炭开采工艺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向着环保的方向改进。 4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的讨论,我国现阶段的煤炭开采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煤矿行业发展进步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采矿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整个行业有效的进步发展,对于开采手段的不完善还应该彻底的贯彻落实。 作者:张奋勤 单位:太原东山五龙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采矿工程篇2 0引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同时经济实力的提高也促进了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阶段随着煤炭资源这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世界各国都格外重视本国煤炭资源开采合理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应用于煤炭资源开采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都缺乏先进性,所以不仅煤炭工程的开采效率无法提高,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限制了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由于煤炭资源的利用关系到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提升煤矿采矿工程的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是目前煤炭产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针对现阶段煤矿开采工艺和技术,煤炭产业必须不断对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创新,并将其与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1煤矿采矿中工艺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煤炭资源是由动植物尸体在地表下长期与空气隔绝,进而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力化学变化演变而来。由于煤层气的存在,导致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开采计划,这样才能够提升煤矿采矿工程的安全性,最大程度上保障煤炭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渐提升,所以很多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跻身于煤炭资源开采领域进行煤矿的开采,但这些小企业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工作时,由于其安全设施不合理,尤其是在比较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煤炭资源开采时,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提高。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那些开采难度小的煤矿数量明显减少,所以以后我国的煤炭资源开采工作难度将不可避免的升高。如果现阶段应用于煤炭资源开采工作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先进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那么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同时采矿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也会进一步增加。所以煤炭企业应该不断改善和创新煤炭资源开采的工艺和技术,并切实提高采矿工艺与技术的选择合理性。 2现阶段煤矿开采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有着非常多的采矿工艺和技术,所以在进行煤炭资源开采时有着非常高的选择性。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规律,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区域进行煤炭资源开采时,选择合理的采矿工艺和技术就变得尤为关键。合理采矿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障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以及降低煤矿开采对于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为了将煤矿开采工作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由于开采技术的问题给煤炭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对采矿工艺与技术进行合理选择的同时,还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 3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讨 3.1露天煤矿技术的应用 在采矿中露天煤矿是我国一项比较常见的采矿技术,此技术的安全系数在开采时会较高一些,采矿的方式便是通过煤矿上层的遮挡物进行有效的转移工作,然后便能够建立出一个完整的露天采矿基地。这种露天的采矿技术如果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极特殊的情况便不会发生上层矿石塌方情况。这种露天煤矿技术能够很好的避免采矿人员在施工中出现危险的事故,同时露天采矿技术还可以通过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高效的施工,在机器的充分帮助下可以使露天开采的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效率的提升。合理的应用露天煤矿技术,能够使采矿工程能够准时的完成交工,但是虽然露天煤矿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质量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煤矿产区都会适合此技术。因此在使用露天煤矿技术时,应当充分勘测煤矿产区,露天采矿技术一般使用在煤矿层较浅的地区[1]。 3.2空场采矿 煤矿开采后,整个矿体上会有较大的矿石间隙而周围的岩石柱和矿柱将支撑着整个空场,这称为空场开采矿法。当这种方法用于采矿时,煤矿的裸露面积非常大可以充分开发各种采矿工程流程,这就是采矿的优点。但是确实有一些缺点,例如完成采矿工程之后为了可以有效的避免危险必须及时填充空白区域。现阶段,我国在空旷地区进行填埋的主要方法有分段填埋法、浅井填埋法、矿柱法等。 3.3地下开采工艺 在对煤矿进行开采时,需要由浅层向煤矿深部进行开采。由于浅层的煤矿日益减少,开始向深部挖掘。地下开采工艺相对较为危险,在开采时会出现地压较大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煤矿中的原岩应力、煤矿岩体塑性大、在进行煤矿的地下深部开采时对矿石的作用导致矿山的整体压力变大,从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压,为煤矿的地下深部开采造成一定难度,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安全有序的进行相应开采工作。 4采矿工艺与技术应用的改进措施 4.1重视人才培养,切实落实责任 人力资源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定期对煤矿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能够逐渐使工人培养起安全生产的意识,以及逐渐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而且为了开展好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煤炭企业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很高的队伍。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注重采矿和技术创新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随后不断提高采矿和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能力。另外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相关制度,切实落实相应的责任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的责任心得到有效的激发。 4.2改善煤矿生产行业的管理制度 改善煤炭开采技术的最好方法是分析具体问题并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从而将煤矿开采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管理体系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对采矿技术的审查,还应包括对煤矿公司的惩罚从而进一步使煤炭行业能够找到其缺点和解决方案,并清楚地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使煤炭行业有意识地自我调节,从而有助于提高煤炭效率[2]。 5煤矿采矿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5.1煤矿采矿的智能化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的很多领域中都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采矿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然而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中还主要依赖于机电自动化技术,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煤炭资源开采中应用的不断深化,煤矿采矿工程的智能化水平将会实现大幅提高。甚至随着煤矿采矿工程智能化的不断提高,未来将会实现煤矿开采无人化的目标。相较于传统的煤矿采矿工程,信息化技术主导的新型煤矿采矿工程不仅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保障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5.2煤矿采矿的生态化趋势 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随着绿色煤矿观念的提出,改善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浪费问题及对矿山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煤炭企业的重要目标,同样这也关乎到煤炭资源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利用,所以说这就是未来煤矿采矿的生态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煤炭企业不断创新煤矿开采技术,并提高煤矿开采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切实提升煤炭资源开采环境的环境友好性。 6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实现了快速的提升,我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利用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现代社会无论是工业还是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已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可见煤炭资源与我国社会各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应用于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一系列工艺技术缺乏足够的先进性,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率的提升。 作者:马云龙 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采矿工程篇3 前言 煤矿资源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生产生活必须的重要资源,而开采煤矿一直以来都是风险性较高的工作,在采矿过程中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采矿工艺和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让从业者对采矿工艺和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在工作当中尽可能的保障效率和安全,使煤矿开采工作保持健康发展。 1.分析煤矿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具备的重要性 目前在煤矿开采行业当中,很多煤矿施工采用的安全措施,对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不能提供充分地保障,尤其是开采环境较为复杂,地质结构复杂的煤矿开采区域,会由于地质原因,造成人身安全威胁进一步增大,如果没有合适的开采工艺和技术,很容易诱发煤矿开采事故。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针对开采环境调整开采工艺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需要管理人员对采矿工艺和技术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选择过程中做出最好的选择,保障开采工作的安全性[1]。 2.分析采矿技术具备的基本特征 采矿技术首要的一个特点是明确的针对性,我国在多年的矿产开采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的煤矿采矿技术,这些技术针对不同的矿区特点,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开采效率。其次,煤矿开采技术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煤矿开采环境本身的复杂性限制,采矿技术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因此技术本身也会具有一定的负载型。同时,采矿技术的应用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不能完全避免,当技术工艺应用不到位时,则容易产生风险,使技术本身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2]。 3.分析煤矿采矿工程技术种类 (1)采用炮采放顶煤采煤技术 炮采放顶煤采煤技术是煤矿采集工作当中常用的采矿技术,炮采放顶煤采煤技术会使用滑移支架放顶采煤的方式,使用支柱以及顶梁作为滑移顶梁的重要结构,在进行采矿的过程中,后梁和前梁会充分连接,将支架支柱作为液压单体柱。煤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根据煤矿开采的实际需求,调整支架的使用数量[3]。 (2)合理应用充填式采矿技术 充填式采矿技术在煤矿开采工程的应用当中,一般作为常用的支护方式,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不断推进,工作人员会将一部分填充材料安置在采空区当中,通过填充材料给予的支护作用,控制煤矿地表的松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回采工作。一般,充填式采矿技术会应用在开采高品位矿石、稀缺矿石、贵重矿石等重要矿体当中,其对地表强大的保护作用、应用后给予工作人员强大的安全保障,对废料的高效利用、强大的场地适应效果以及高回采率和低贫化率的特点是其应用的主要优势,但是本身由于技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充填材料带来的较高成本、生产效率不足且工艺复杂等缺点,该技术还有待完善[4]。 (3)科学运用机械化采矿技术 现阶段下,机械化的采矿技术十分常用,工作人员会针对不同的工作模式,以露天开采的形式和地下开采的形式,应用机械化采矿技术。在露天条件下,机械化采矿技术需要将杂质和废料从矿体上分离。在开采过程中,机械化采矿技术的应用需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并且,开采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5]。 (4)分析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技术 目前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开始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在应用到实际煤矿开采工作当中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表现出了对采煤环境的强大优化效果,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煤矿开采发生的损失,保障开采工作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并且能够使煤矿采矿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施工工人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是目前在煤矿开采技术方面发展较快、前景较好的技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补充的不足[6]。 (5)煤矿地下开采方式 当煤矿层处于地下时,就必须应用地下开采技术。煤矿层处于地下的情况较为常见,煤矿在地表下方,并且和地表存在较远的距离,只有地下开采技术才能够满足开采工作的要求。不过,目前应用于实际开采工作的地下开采技术,需要相对较好的混进条件,并且开采过程中安全系数不足,工作人员在开采准备阶段和开采过程中还需要充分优化采矿层的划分,并且通过专业的探测设备分析矿层物质,才能够为地下开采工作提供科学的帮助,在效率、质量、安全性上都还有着较大的完善空间[7]。 4.分析煤矿采矿工程中采矿工艺具体方法 (1)构建塌陷预警系统 在现如今的时代发展中,人们能有着发达便利的生活,煤炭行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煤炭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难。所以说,如何把握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能否与煤矿生产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现如今所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8]。在开展煤矿开采过程中,危险性是长期存在并且程度不同的,在现如今的煤矿开采工作当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会导致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系数不足,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重要的消耗性资源,并且广泛利用于各种领域,由于煤炭作为矿物资源天生具备高价值耐储存等特性使得煤炭挖掘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极为重要的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煤炭的挖掘工作中,挖掘煤炭工作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对煤矿采煤工作中,需要构建塌陷预警系统作为必须的安全保障。煤矿企业通过科学化的技术对煤矿进行开发生产,不仅保障了煤矿开发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性,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给生产工作人员带来更有效的安全保障力度。 (2)提高采矿技术研究力度 提升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是保障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和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大科研发展的力度,提升发展速度。煤矿生产重点省市的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使企业有更强的创新动力,使技术研发和工艺更新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3)完善前期勘查工作 在进行对矿山的正式开采工作之前,首先要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做好了解和勘察工作,对于其中容易影响到稳固性的地质条件,要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5]。其次,开采单位要选择专业的勘测设备,对矿山地区的整体地质结构进行精确详细的勘探,做好地质条件的记录,并分析矿井内部,在岩石结构上存在的区别[6]。对于矿井下的地下水情况勘查好具体的分布状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地震雷达探测技术,对开采区域范围内的地质条件构成状况进行判断,重点针对褶皱、断层以及岩层空隙等分布状况来进行分析,有效保证煤矿开采工作可以避开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不安全区域,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矿山的开采工作当中,矿山开采的线路规划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考虑到线路推进过程中稳固性问题,做好开采路线的设计,同时,对路线中下的地质结构做好实时的勘测,思考稳固性和地质结构之间存在的联系,做好加固工作。在正式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该应用更加尖端的科技设备,保障勘测数据的精确性,同时通过高端设备,更好的进行对地质结构数据的分析和了解,针对性的制定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借助尖端设备,做好矿山开采过程中稳固性的参数监测,动态的对其进行维护和固定,保障了高稳固性,避免出现矿山事故或是影响工作效率。通过对矿山的具体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定期采集地质结构信息,将其绘制成剖面图,帮助开采单位进行分析和规划调整。另外,在开采过程中,对于开采规划要实现动态的调整,对于开采过程中,当发现后续的规划存在不足之处时,尽快的进行调整,避免影响到后续的开采工作。 5.结语 在未来科技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之下,煤矿行业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且开采工艺会不断提高,所以各种开采技术对于整个煤矿挖掘工作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应该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同时相关从业人员要对煤矿挖掘工作本身进行管理优化,尽量避免危险发生,排查细节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程度,同时也是为企业提升收益,助力我国的煤矿挖掘事业有着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康康.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讨[J].石化技术,2020,27(06):281+283. [2]刘键.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简述[J].石化技术,2020,27(04):30+35. [3]安清彪.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煤工艺与技术分析[J].江西化工,2020(02):223-224. [4]刘财.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6):181. [5]王智慧.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探讨[J].矿业装备,2020(01):32-33. [6]张克群.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34-35. [7]赵军华.浅谈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3):65-66. [8]张奋勤.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07):158-159. 作者:张海明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庄分公司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1 本文根据对我国现在商业银行正处在一种会计内部控制状态总结归纳出了一些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规章制度方面还是人文方面。并且小结出来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一、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上还存在问题 在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正式颁布与实施至今为止也已经有6个年头了。但是规在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新的会计准则在一些业务的要求上做了一定的更改而落后的规定会使得一些操作不能进行或者说是盲目进行这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对待规章制度要求也更加的严谨,虽然当前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也在业务监督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作用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二商业银行制定的各个规章制度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虽然在针对单个事件时十分有效但是,归纳到一起后有时会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况使会计内部控制存在巨大的隐患。 (二)实质的会计内部控制与现在商业银行中的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志在管理和约束银行内部所有员工的规章制度止到经理、下到员工。它是一项可以对银行的资金与财产状况进行有效保障、使商业银行当在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风险时进行规避、在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中的错误和弊端来保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规章制度。但是河能是受到我国在银行行业的一些不良传统影响,使得许多的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认知从而使得我国的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如今的情况,在许多的商业银行领导层认为把有关于会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在业务上的规章制度进行良好的汇总就是很好地完成了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全的没有体会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池只是在做“面子工程”,完全是一种形式段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完成会计内部控制规章的有关规定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失去大半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认真改正的根本性问题。 (三)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已经完全是信息时代了,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应用池使银行在处理业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银行员工的办公效率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i+算机的应用十分的成功,它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完成业务操作河是如何对操作本身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却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没有对操作风险设定相应的管理控制系统这就是在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中缺少的一部分规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计算机管理上的技术问题和其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普及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 (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建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其实就是根据银行的相关业务流程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来找出业务操作的风险点并对其加以注意从而使得业务在到达相关的工作人员手中时进行重点检查和控制霍点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化。所以在商业银行中会根据业务需求在每一个环节进行定人定岗。可是月前因为编制和人员的问题肩一些是因为银行本身的问题会在工作中出现兼岗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一些岗位之间的分工情况出现模糊,出现跨岗作业的几率十分高而且,因为人员分工的问题河能还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财务内部控制规章的无效化。 二、针对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更新内部控制的方法提高灵敏性 能够尽早的发现和得知在操作中的风险项,就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损失,对风险的重视不单单可以体现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通过网络技术加入风险项的检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可以在硬件上提高内部控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内部控制规章的实施率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 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类业务操作上而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很据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制定,这样的规章制度才会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规章制度在制定后也不要盲目遵守要随着银行行业的发展来进行更新,当然也不能朝令夕改。在规章制度的实施中银行会计要学会灵活运用标准实施切忌机械性的按照一字一句的去执行。但是一定要做到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落实不出现空制度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 (三)合理的加强内部的稽查和监督审核制度 把合理的内部稽查和监督审核工作作为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门。不要让审核部门成为一个花架放在那里只是完善公司的组织部门的构成。而是要把这个机关部门运作起来树立其在银行内部的威严性和权威性。稽查部门必须是一个独立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稽查作用稽查部门要在会计对业务的操作前后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操作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审核人员的素质和品德要是在公司内最好的一批,这样才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这也是解决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人是企业的根本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其他的行业。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完整且灵活的制度和人与人之间交流式的沟通审核河以很好地解决在会计内部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硬件上的锦上添花就更加完美了。 作者:王网喜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姜堰支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2 银行业具有高风险性,为了能够使其风险得以规避,需要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使其具备有效性及合理性。而随着当前金融行业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日益多样化、现代化及复杂化,致使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尚待解决,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以下将对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对内控工作缺乏理解 以我国银行业相关部门针对银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发布有关制度、政策和方针为依据,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为了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对一系列系统、方法及程序进行开发,并对这些系统、方法及程序进行实施,从而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并在事中可对风险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对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监督,从而通过动态机制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的一个全过程。因此,从控制的内容可知,内部控制主要是众多系统、方法和程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从控制的过程可知,主要是预测于事前,控制于事中,修改和监督为后的一个流程;从控制的表述方面来讲,此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动态化。但往往商业银行会计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仅理解为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一旦出现偏差,便会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难以发挥,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理解来看,只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便可完成此项工作,这便忽视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机制,需要在控制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方能够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才会得到完善。 2.过于重视经营效益 商业银行的领导以及会计由于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导致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关注较少,仅仅简单的理解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起来便可,而会计这一职业正式为银行经营业务而进行服务的,且一线员工在银行主要的工作又包含放贷和存款,中间涉及的银行经营效益和自身的业绩便会使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影响,有事甚至出现矛盾,当矛盾出现时,这些员工便会以自身的业绩为主,再加上以往并未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重视,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弱,并使会计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3.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缺乏合理性 上述已表明,银行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应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控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包含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控制机制的实施以及对业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日常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而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继续拧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因涉及的分支机构以及业务事项过于复杂,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矛盾性和多样性,致使员工很难做到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关要求。甚至还出现一系列内部控制问题被查证回溯,目的旨在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往往还会对全国范围内同意实施的规范、规章和条例进行制定,导致地方个性被忽略,整体执行过于死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缺乏可行性,更为危险的是,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条例的理解若有出入,则必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4.会计的监查工作不到位 目前,个别商业银行在监查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监查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欠缺,监查的方法和工具也时常失灵,在某些银行业务及其工作人员的监查方面出现很多盲点,此类现象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传统业务,致使信息技术业务以及新业务也受到忽略;监查会计业务过程中,只要与要求相符便为合格,对此类业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合法性置若罔闻;过于注重事后监查,而忽视事前及事中监控。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与会计监督部门之间欠缺有效的沟通,致使银行会计监查不到位,所出现的漏洞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失效。 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因商业银行存在较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1.应该加强银行会计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解 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谨慎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等特征,其谨慎性主要指的是需要对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多加防范;全面性指的是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囊括所有与会计相关的人、部门和业务;独立性指的是会计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监督机构应在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独立于其他部门,并可向监事会、董事会以及高层领导进行直接报告。作为在银行从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对以上四个方面加以了解,并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流程及方法进行掌握,从而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应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管理者应该对会计内部控制在经营业绩衡量以及风险防范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行全面意识,同时,还应该将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地位提升,使其与控制不良资产以及营销业务的地位持平。当银行各类目标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这有这样做才能够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使其他重要业务优先处理。因此,应该对会计内部控制加以重视,同时,还应该对银行员工强化继续教育,从而使其风险防范意识加强。 3.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变革,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应该根据会计内部控制内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通过会计内部机制的更新和健全能够使机制更好的应用于商业银行管理之中。并且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应该具备全面性,银行的业务一般比较广,各种业务在处理时需要通过有效、合理的过程进行解决,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便全面的包含了业务事项以及完成业务的运作方式,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可通过银行业务流程计划中所涵盖的具体范围来进行验证,也可以以此计划为标准对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健全。当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健全后,还要对此机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测试,以确保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4.应使会计内部控制的监查力度加强 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监查的基础在于科学设置各岗位,使各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明确,并对各自的责任和权力进行确认。同时实行岗位问责制,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并在分工前提下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和监督,以免出现违规违法的事件。这是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检查工作的重要前提。若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出现越权现象,相关监查部门应该对其原因进行追究,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罚,若存在某些业务必须通过越权方能完成,应该提前向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请示,只有授权之后方可执行。若会计存在错账、产品数量以及收支账目发生变更,或是有较大额度的现金支出时,也应该通过请示,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监查部门还应该加强监查的力度,杜绝一些违法、违规的事件出现,并通过银行的奖罚制度对这些事件加以约束,从而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还应该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仍存在较多的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例如,银行从业人员意识缺乏、过于重视经营效益、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合理、相关的监查工作不到位等,这些虽在银行运营的各方面出现,但都会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已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对措施进行制定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作者:刘虹 单位:丹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分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篇3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冲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虽然这些因素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很多负面作用。具体表现为: (1)政治环境。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的独立性范围有所扩大,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大。这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所造成的,使得商业银行的一些运行程序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层级呈现非标准化特征,无法系统地从整体上升为政治局面。 (2)法律环境。在我国,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员化和交易的复杂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与核算体系都有所约束。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纠纷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有债权划转的纠纷就无任何适合的法律规定,只能通过主管部门调解或自行协商方式解决。 (3)文化环境。由于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逐渐落实到个人,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人员倾向于采取“理性模式”陷入“嫌贫爱富”的误区,致使信贷资金大量向所谓的优质客户集中,体现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但信息的不对称使集体化的理性模式造成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给信贷资金客户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和隐性信贷风险,大量资金无法收回,形成市场性风险。因此,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谓的优质客户未必更讲信用使得对不良贷款存量的经营缺乏控制和保障。 (4)经济环境。主要是外资银行的冲击,特别是WTO全面开放期到来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迫使原本脆弱的商业银行不得不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同时争夺市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据了解现阶段很多商业银行的员工,大多数是通过关系渠道纳入的,多数是有关领导的亲戚,朋友,这严重违背了《会计法》规定的原则。因为这种关系的特殊性,严重影响了其聘用专业技能高的人员,并且容易出现不正当交易的行为。另外商业银行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致使操作技术水平低下,经常会出现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等现象。尤其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商业银行内部实施后,仍然有财务人员用旧会计科目进行操作,致使账账不符,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质量。 (三)信息失真,承担信用风险较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有损于企业形象,使企业失去发展原动力,而且还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会计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或多或少倾向于贷款者,致使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827.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的7.53%,与《巴塞尔协议》要求不良贷款的比例5%仍存在相当差距。其二,岗位轮换制度的执行不严格,致使业务办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核实信息的失真情况。 (四)成本较高,导致控制无效益在近年来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刺激下,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不得不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但从目前分析看,商业银行还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投入不计成本,只是从应收利息差额计算收入,轻视成本考核的现象很普遍。浪费不仅表现在所使用的银行卡,纸张账薄、公用设备等服务成本方面,而且对成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进而导致成本的控制得不到进一步的重视,业务量虽大,但收益不高。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成本会计工作在具体运用中行相差甚远,尽管商业银行意识到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基本方向也大致正确,但在内部的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的计算等方面实际上只是较多地运用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还缺乏真正科学计量的基础。 二、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与商业银行合作,制定良好的宏观调控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健全立法、加强监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新观念,新思想,把推动市场化改革放在优先地位,以便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定,从而改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经营状况,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笔者认为:政府在商业银行内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手段和实施综合柜员制度。因为其一方面严格落实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手段,尤其是监督综合柜员对业务的收敛程度,办事效率,从而提高了对工作的认知度,把思想统一到分析、判断上来。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治理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具体可从成本控制管理、内部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考虑。成本控制管理可通过内部信息共享来降低因收集信息而发生的治理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劳动时间,削减奖金和管理人员的报酬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内部监督,可以采取非现场监督和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就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检查分析,提出质疑,由各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做出答复,并对重大事件随时报告;现场监管主要依靠各商业银行总行所聘请的会计师或审计师对银行的某项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出具的检查报告送交该行负责人。由负责人上报给上级监管机构审核,通过这样提供监督建议来减少商业银行业务风险、基金风险、信托业务风险、又可进行全面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改变传统公司中职工与管理分离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员工的统一从而降低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所产生的代沟,积极推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若内部出现空缺时,可采取先在内部发布公告,告知工作的性质、任职资格、主管的情况、待遇等,使员工有机会表达职位转换的意愿,并通过内部考核和主管推荐等方式考察员工是否适合该岗位,并把优秀人才,骨干力量适当向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业务部门倾斜,实行待遇留人,行业录用,任免,辞职、辞退以及退休等一系列制度。 (三)强化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所谓的高素质包括合格的政治素质(如确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维护好社会公众利益)、科学的思想素质(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是道德素质(如为人坦诚、坚持城实可信、善于与人合作)、健康的身心素质(如良好的身体状况、坚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如具备金融、会计、税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等方面。要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至关重要。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项目的增多,执业人员将逐步形成金字塔的结构。这时,采取随机和一对一的模式,效率太低且不利于业务人员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因此,员工培训首先要着眼于目前的工作,通过实际业绩与要求的业绩对比,找出差距,从而提高培训要求;其次是着眼于晋升下一个工作的要求;最后是着眼于组织未来长期的发展要求。要达到这些目的,定期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对每一个员工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评价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将考核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考核评价是控制中的重要支撑点,是会计内部控制运行的前提和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督核算准则》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考评体系。其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约束体制,对会计人员勤勉激励,不但给予精神方面的支持,而且也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其通过充分授权不仅使员工体会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关系,而且使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具体做法:一是建立360°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评者不是单单由直接经理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至少由5个以上来自不同等级的人参与该员工的考评测试,参与考评人员可以是这位员工的同事、经理、内部客户、市场部等人员,从而公司可以获得立体、三维的反馈和评价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信息的反馈更加全面,而且也避免了内部出现“公司政治”。二是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在实施该体系时,经理人员要清楚地辨别出,哪些员工在处理业务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哪些表现最差,根据情况扶持强势的成长,加强对缺乏效率员工的管制。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争取“赢”的结局。反之,如果对每一项业务和每一位员工不做区别,随意分配公司的资源,则只能让公司遭受损失。所以,实施这个公平的体系能够提升团队精神,激发人们在工作中尽其所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运用长期激励收入手段来激励约束内部人员。如公司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持有本公司的股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 (五)全面防范风险,健全风险反馈机制全面防范风险意识需要商业银行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多种后续教育手段,使风险意识植根于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心中。健全风险反馈机制,取决于以下方面: (1)健全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经营情况和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来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设计预警指标体系和测算其指标的标准值,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将资产营运指标作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指标能力,并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同其他同行进行比较测算,确定宏观因素。其次,计算指标的实际值、估计预警得分和预警度判断,采用内插法计算单位预警指标的得分,用计算综合得分评估会计风险的指数,同时,根据所处的级次判断预警区间,并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判断出公司的预警度。最后,提出预警报告。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公司,应提出专题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分析报告,指出所处的级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原因加以分析,及时纠正,降低会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 (2)分清责任的相关制度。为了保证会计风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商业银行内部应设立分清责任制度,如:决策型、业务型、客户型三种主要负责人员。其中决策型主要人员是董事会、经理,其任务是决策一些重要项目及其内部的发展预测等;业务开拓型的主要人员是项目经理,其任务是走访一些老客户,了解客户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满意程度和潜在的新需求,并从中寻求新的客户建立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客户型的主要成员是综合柜员,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倾听客户的见解、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等。商业银行内部人员对该制度的实行要以身作则,并且还要有相互牵制或其他制度,以免逾越独立性的操作规定。 (3)业务审核化。目前,商业银行的审核还处于三级审核的阶段,即柜员初审、复核员二审、会计主管三审。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因为工作较程序化,大部分依靠工作底稿审核。在此状况下,有必要建立四级审核,其专门控制此风险的发生,如对印签和票据的造假专门控制。这样有利于统一各个人员之间的风险和质量意识,避免会计人员、审核人员在业务繁忙时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发挥审核效率的最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制定审核系统化的内部目标,并利用规范性的操作让员工对此项业务加以重视,这样不但规避了风险,而且也体现了分权思想,使得每个员工在被赋予的权责范围内进行工作,不得跨越自己的权限,并且建立切合实际的追踪调查制度以确保发生的偏差得到纠正或对即将预测到的风险加以适当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叶永刚、顾京圃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4]唐纳德•范戴•维特:《信用风险模型与巴塞协议》,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徐帮学:《银行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手册》,吉林音像出版社2002年版。 [6]车迎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7]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8]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9]任咏梅:《商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张学高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