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 随着网络应用普及率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向了智能化,还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创新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当代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持续性和动态性进行分析,然后论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当代经济的协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人才培养;有效措施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知识信息正以高速传播的态势席卷全球经济。在工业革命发生后,各类充斥人类智慧的高科技、智慧化的发明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产品,如电话、铁路以及电脑等等。现阶段,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观念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一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另一方面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知识体系的作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先进和智能,由此会促使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的创新。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当代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当代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催生了网络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在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飞快的速度席卷各大经济领域和经济中心,因此各行各业都开始致力于研究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计算机技术与营销理论的结合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商务合作模式的结合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普及和应用,网络经济由此而诞生,由于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汇集虚拟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网络企业、银行的大型网络服务系统应运而生,从而为开启当代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机会。 2.当代经济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完善提供了契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靠、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电子政府的出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挑战,一方面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漏洞,提升网络交易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要依据广大群众的新需求积极进行功能拓展和产品研发,从而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奠定基础。 3.当代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互为依靠、密不可分。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明显,信息传播速度快,经济交易模式多样,且经济业务处理水平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些经济发展特点的形成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息息相关,甚至是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为核心依托的,因此,不能将当代经济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独立的割裂开来,而是要寻找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二者的高度匹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持续性和动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突破了地域限制和经济壁垒限制,从而实现了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完成相关经济交易。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将发挥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持续性、动态性的发展态势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将整个地球系比喻为人类的大脑,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延伸到该大脑各个部位的神经中枢。经探究分析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呈现持续性和动态性的原因包括:首先,半导体芯片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构成要件,其在未来时间节点上的更新速度将呈现出翻倍式更新的趋势,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次,信息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将发挥重要力量,这一推论能够通过现阶段电子网络产品的使用频率和广度得以验证;最后,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以及电子商务产业的成熟化发展,将使越来越多的人群接触到网络业务,从而促进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加速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变更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从而实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和转变,而且对现代经济结构和经济理论的完善起到了补充作用。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当代经济的发展急需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予以指导和规范。20世纪80年代所产生的经济新增长理论明确指出,信息、知识对投资收益有改善作用,而投资收益又能不断实现信息和知识的积累。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加速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变更和完善,从而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构建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机构提供了理论指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出现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全面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对接和融合,为切实有效地推进传统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对企业自身发展而言,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压缩和控制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产品优势的塑造上和重点业务的开发上,从而增加企业在垂直生产链中的数量,以更好地提高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稳定性。 4.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了网络经济和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加速了服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一方面,网络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了整个服务模式的流程,从而使服务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及时;另一方面,加速了传统行业服务模式与网络服务模式的融合,从而为传统行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另外,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不仅降低了购买流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了交易速度,而且还加速了产品流通的整体效率,从而为实现跨地区、跨国家的国际贸易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支撑。 四、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1.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计算机技术与经济增长需求的对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已经覆盖各行各业,且正式走向千家万户,由此对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全面融合,一系列的网上交易、网上银行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从而在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改变的同时,推进了经济发展渠道的多样化,但是由此而衍生的诸多网络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更能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更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提高企业自身的网络化建设水平,积极创新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效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依托,因此也为经济发展中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理念。随着企业办公设施的先进化,各大企业深刻认识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大,由此很多企业都十分注重自身的网络建设,以凭借特有的网络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都将网络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企业内部系统的运营和使用上,从而来强化各部门间的协同度和配合度,进而加速数据信息的内部共享和传播。此外,针对企业市场营销模块而言,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基于网络技术下的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进行营销方案的实施,从而克服传统营销模式的弊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3.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必要的人才支撑保障机制。计算机网络的开发、运用和维护都离不开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支撑,因此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提高经济发展的可靠性。当代经济发展中,网络经济所占的比重十分庞大,由于网络经济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势必要加强多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基础建设人才、技术研发人才、技术维护人才、网络数据处理人才以及网络经济与贸易处理人才等。总之,网络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集经济业务与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的支撑。另外,在人才培养与引进上,要积极出台相关的人才激励政策和人才保障机制,从而为降低人才流失创造条件。 4.健全网络经济法律法规,构建网络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随着网络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网络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开始暴露出来,如资金安全问题、企业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泄露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网络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规范和处理,一方面需要健全的网络经济法律法规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的管制,从而为促进当代经济有条不紊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石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又是提升石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让石化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则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其中,在石化企业员工的培训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石化企业员工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究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相关业务联系,甚至还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商务交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化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信息技能。 二、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策略 1.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石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逐步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和相互协调的培训机制,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优化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流程,并为石化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促使石化企业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中,为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网络培训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合理地将网络学习课程上传到石化企业的共享网络平台,或者联系专门的培训公司设计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资源库,并由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进行学习。这样,石化企业的员工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3.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石化企业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范围、员工作息时间安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培训内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在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培训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提高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在进行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指导员工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工作,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石化企业不断发展,在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设计合理的员工培训方案,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全面增强石化企业的整体实力。 作者:陈曦 孟姝秀 单位:兰州石化公司员工职业教育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管理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将其应用在经济管理中,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对此,笔者根据个人观点,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经济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创新;经济管理 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下,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在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实现企业透明化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引领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发展共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 一、现阶段经济管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科学成就举世瞩目,时展迅速。但是从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情况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传统观念影响 21世纪发展下,计算机得到了发展并应用在各行业中。特别在经济管理上,计算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阶段经济管理观念上看,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有待转变。新形势发展下,企业想要在竞争中长存,首先需要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下赢得主动权。 (二)经济管理方法滞后 经济管理模式的增长,需要有创新型的工作方法;但是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对国外经济管理模式,我国经济管理较为单一,缺少创新;企业管理意识不足;管理概念模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方法的落后必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由此可见,经济管理方法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根据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情况,想要实现彻底创新具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打破传统管理方法限制,尝试新的方法。 (三)管理制度不足 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度缺少完善造成经济管理各项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进而造成经济管理方法的落后;管理制度的不足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搭乘计算机技术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优势 (一)驱动经济管理走向规范化 新形势下经济管理中,计算机得到了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经济管理的动态跟踪,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调整,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法,提升经济管理质量,推动经济管理走向规范化发展模式,使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二)实现经济管理的运程控制 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大数据时代,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经济管理扩大了办公业务范围,实现了远程监控。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技术管理模式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 (三)经济管理趋向透明化 计算机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解决管理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更准确的了解企业资源发展形势;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分享,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更为模式化、透明化。 (四)提升工作效率 日常管理是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管理的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缓解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能够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经济管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日常经济管理的正常进行,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方法 (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经济管理服务 随着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想要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下实现经济管理,还需要主动融入计算机技术,加大应用力度,实现创新管理技术。 (二)利用计算机构建数据库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从现阶段来看计算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经济管理水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我国还需要加大应用力度,构建数据库为基层部门工作提供前提保障,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化分配;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进而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构建。 (三)实现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的融合 计算机发展模式下,企业经济管理想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将经济管理与计算机相融合,相互协调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弥补传统经济管理的不足;制定科学完善的统筹计划,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下,对现代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应当运用一切手段积极进行计算机学习,掌握足够的知识,进而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作者:耿笠博 单位:邢台一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 【摘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实践,针对当前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在持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极度需求。“五年一贯制”是指以五年为教学培养周期,前三年学习中职课程,后两年学习高职课程,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五年一贯制”的教育培养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岗位优势为资源导向,密切结合就业趋势,从而建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作为柳州唯一面向初中招生的高职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中高职学生,通过探索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技能基础,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平滑过度的方式实现中高职人才的衔接,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实践分析 (一)持续推进中高职招生体制革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招生体制改革中,开展了以“技能高考”为考试模式的招生体制,并在实际的技能考试中,以学生技能水平为重点。成批技能水平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能大的考生,以“技能高考”的形式考入本专业。促使本专业学生的总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本校生源的总体水平,对本校招生体制革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专业组织了调研小组,对中职学校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进行走访调查,以及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研究,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相关专业开展招生工作。考试形式和内容要本着“适合”和“发展”的原则,在内容上要与中职考试内容相贴近,同时也有所提升和发展。为避免在内容设置上“一意孤行”,需要与中职建立联系,组织座谈会,共同探讨考试内容的设置。同时,考试设备和环境也要与中职院校相贴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技能考核离不开互联网计算机。因此,在考核前要先带领中职教师与考生参观本院的考试设备,避免学生因对环境和操作设备的不熟悉而影响考试正常发挥。 (二)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试点工作 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本专业开展了“3+2”试点工作,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学生需要在中职接受三年的中职教育,待结业后,对通过技能和专业考核的学生进行筛选,考试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本专业接受两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待学业完成后,颁发国家认可的高等职业毕业证书。 (三)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学的科学融合 中职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从内容上看,中职的理论基础环节的教学与部分高职教学相互重叠。在课程设置上,中职更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而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将中高职院校教学以最为科学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将内容的重叠简洁化、职业能力贯穿化、专业知识系统化、培养目标统一化,从而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避免教学的断裂和脱节现象发生。此外,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动向,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校企联合,并引进先进的中高职结合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制定符合本专业发展的中高职教学准则,并在实践中勇于尝试。 (四)对接企业需求,联合办学 根据本专业特点,联合各大企事业单位在本专业中开展联合办学试点,从而组建国家、学校、企业联合办学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的实践中,能达到教学理念、人才输出、技能培训、专业考核、员工上岗、生产实践、科技研发为一体的联合办学体系,以此体系辅助教学的展开,达到企业技能与院校专业的结合统一。 (五)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需求 课程设置上要更具时展前瞻性,把握洞察市场敏锐性特点,与时展相接轨,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定期组织以“优秀企业家”“专业领域行家”为主题的讲座,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在专业的理论讲解和技能培养中融入企业实操的课程,根据企业动态变化,适当调节课程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这种课程设置比较灵活,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并使教学的内容和专业特点有效发挥。 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关于该培养模式的法规还不健全 当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关于“五年一贯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规定,仅依靠出台多年的《职业教育法》的成文规定,来指导“五年一贯制”教学显然不合时宜。对于国家扶持、企业参与、中高职并进的联合办学,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尚未建立专门的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相关机制、机构,在教学实际的环节,对于教学的步骤、流程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在教学环境的规范中,没有制度的约束,导致教学环境参差不齐,影响教学的开展。同时,联合办学缺少交流平台,国家、学校、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不同,信息的流动仅靠到学校座谈、走访的方式远远不够,信息渠道的狭窄,会导致教学信息资源的闭塞,丧失时效性,应积极建立联合办学的媒介平台,并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为学校办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人才一体化教学模式尚未完善 人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当前“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指导和促进教学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五年一贯制”教学的实际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和企业联合仅依靠浅层的活动实践,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此外国家相关规定的不健全,对于联合办学中责任、义务、权利的划分不明确,分工混乱,定位缺失,致使在教学实践中资源利用不合理,甚至产生纠纷和矛盾。“双赢”的局面难以形成,致使教学陷入僵局。 三、“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实现的途径分析 (一)实现主体结构双向性 人才培养一体化,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这两大主体机构达到有机统一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效果上,它能实现制度的融合、组织的融合、实践的融合、发展的融合,从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出发,达到两者之间的“双赢”。过去的职业院校专业的办学宗旨,仅仅以学校作为教学主体,受到国家教育监管制度的管辖制约,其他领域无法参与学校教学,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在与社会接轨时明显脱节,“闭门造车”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五年一贯制”的人才一体化培养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上都要以学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避免教学与实践的背离,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教学革新,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发展“量的提升”“质的飞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始终以企业的发展需求趋势作为教学指向,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渗透在教学理念中,将企业的技能需求、生产方式渗透在教学方式中,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校内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的目的,进而在未来的社会实践环节中将所学技能与企业生产更好地融合,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二)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灵活性 人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环节的设置要更为灵活,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多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复杂计划体系。在保持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能力为教学核心的基础上,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与时俱进,迎合社会和企业发展所需,以市场的实时变化为导向,在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基础之上,与企业有机结合,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系。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完成前两学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不愿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可进入企业完成半年的顶岗实习,成绩合格者,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表1是“五年一贯制”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三)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人才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企业的参与为依托的,离开企业的“一体化”,教学是无法“生产”的。企业在参与教学的实践中,会将企业的文化带入到校园,而这种企业文化带有明显的社会性,这也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最为本质的区别。企业文化走入校园的过程,无可避免会与校园文化产生碰撞。校园文化存有明显的单纯性,这种单纯是国家教育关怀所独有的精神内涵,而企业文化更强调以物质需求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文化精神的内涵。在人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要将二者有效统一,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封旭 卢志玲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思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比较迅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就能有助于提高应用领域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但是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足,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加强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实际的进步。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人们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提高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就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通过从理论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应用作用分析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在微型化阶段,对微处理器的芯片应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微型化发展就比较突出。计算机芯片的更新速度比较迅速,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计算机芯片集成度高的情况下,在微型化的发展功能上也逐渐的丰富化,在应用方面也愈来愈广泛[1]。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在网络化的进程方面有着加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应用,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比较迅速,主要在政府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应用中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下,能将不同区域及计算机有机联系,在资源上就能有效共享,这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有着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的阶段以及智能化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长期发展后就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在功能消耗低的特征上表现的比较突出。而智能化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应用中比较突出,对时展的需求也比较符合,在技术应用的人性化方面更为突出。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作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2]。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新的传输协议有着提供,对信息系统的传输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能有效的促进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在信息存储的要求上也能得以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有着保障。对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在技术支持上有效提供,这样就能将信息系统的传输性能有效提高,在信息的传输性能上能有效提高,这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质量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系统的优化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下,在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方面就有着很大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具体应用探究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遵循的原则分析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将规范性的原则能充分遵循。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在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上要得以有效保障,将技术人才的优势要充分发挥,避免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能有效提高。只有注重在技术上规范性的应用,才能发挥计算机应用作用。再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便捷性原则要遵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要以便捷性为基础进行应用,提高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率水平。 2.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局域网在投资上会相对较少,有着比较高的效率。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局域网中,就能对网络结构的灵活性充分展示,在实际的应用管理水平上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对分组交换基础上,对令牌方式的应用,对光纤容量的共享目标就能有效实现[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应用下,对网络传输的速率也能有效提高。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表现的比较突出。在虚拟网技术的应用下,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企业单位的应用中比较突出。企业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在进行动态化的交流沟通目标上就能有效实现。虚拟网技术应用下,在虚拟网背景下构建有效网络链接,在密码的加密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得以保障。虚拟网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传递速率提高有着保障作用,这样就能有助于信息传播的成本有效降低,这样就能在经济效益上有效保障。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就能方便人们的信息阅读以及查阅资料。这对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就能起到促进作用[4]。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对社会的发展繁荣的促进比较有利。在社会的各领域发展背景下,只有充分重视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在技术的升级优化下,未来将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颖 单位: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 计算机和网络目前已经在我国社会得到普及化应用,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影响。但是,也不得不看到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性应用和开发的不足;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仍然局限于一些较浅层次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前景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探究,并结合高中生学习生活提出高中生如何以行动融入互联网时代。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互联网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计算机和网络目前已经在我国社会得到普及化应用,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影响。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应用群体,应用领域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上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对我国互联网的现状的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互联网的相关基础,互联网的基础条件主要指网民的IP地址、网站、域名等软资源,还有网络设备、网络光缆等硬件资源。我国互联网软资源自2007年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处于世界首位,但网民地域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在网络应用方面,CNNIC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集中在音乐、影视等娱乐方面,互联网办公、学习、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有所不足,但在持续上升之中。同时,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相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层次整体比较浅层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性应用和开发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秩序还不够规范等等。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互联网整体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第一,我国互联网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健全,国家将有能力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互联网开放水平,互联网信息来源进一步丰富,与国际同步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互联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电子办公将成为主流。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年青一代互联网技术教育的普及,未来互联网应用水平和应用领域都将较现在有较大改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层次将得到极大深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第三,互联网应用门槛降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互联网操作将更加简便化、人性化,更多的人将能够享受互联网福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网络购票日益成为铁路主要购票方式;第四,网络秩序进一步改善,互联网进一步规范化,随着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必须以制度化设计保障互联网秩序;第五,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进一步加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信息的舆论影响力将超越传统媒体信息。最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性人才培养将获得更大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充足。 2高中生如何以行动融入互联网时代 2.1培养自己的技术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纵观人类技术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的。可以说,好奇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人生而便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时期更是一个人好奇心较重的时期。所以在日常学习特别是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技术问题意识,在计算机课堂上遇到问题要敢于大胆发问,大胆质疑。对于发现的技术问题,我们除了向老师请教之外,还要学会自主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特别是计算机领域,技术创新速度更是加快,我们如果不能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难以跟上时展。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自主发现技术问题、自主解决技术问题、合作探究技术问题的能力。 2.2在实践性中展开创新 计算机网络知识最终价值在于服务现实,实践运用是高中生获取创新思维的宝贵渠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例如我就曾自主了解计算机安全加密技术,了解到使用特定的计算机算法对计算机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是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渠道,相比防火墙的简单防护,计算机数据信息加密的防范能力更强,即使信息失窃可能也不会造成严重损失,但计算机信息加密使用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所以我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2.3自觉学习技术伦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更是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重性影响也更加明显,诸如“木马病毒”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灾难也让全人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问题有了全新思考,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旦脱离人类理性的道德,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也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高中生也必须自觉接受技术伦理教育,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道德价值进行思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社会,合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丰厚的知识技能储备,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个人的工程伦理素养。 3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必然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为此我们高中生必须从现在做起,培养自己的技术问题意识,在现实中培养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计算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靳成才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图书馆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有助于信息的收集、整合和传播。为了提高图书馆网站的服务水平,本文举例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 【关键词】 图书馆网站计算机网络应用 1前言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中心,与新闻性网站和娱乐性网站相比,其具有能动性、互动性、多样性、统一性、服务个性化、人工智能化等特征。同时,图书馆又是面向用户的主要窗口,而其作为校园网网站的建设内容之一,应将其建设与校园网统一起来,继而提高其为用户的服务水平。为了满足图书馆网站对共享、质量和速率等的要求,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其中。 2图书馆网站建设 图书馆网站建设的任务是为用户查阅图书资源等提供方便,因此其属于综合性的服务网站,应具备以下功能:(1)WWW网站服务功能。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应突出其公益性的特征,则应可在网站上检索到一切与对应图书馆相关的超链接,并在次链接层的查询功能块上显示详细的查询内容。(2)电子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最大目的是为用户阅览图书资源提供方便,则应在网站上共享广大用户所需的电子信息资源,以方便用户自行完成远程下载。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步骤如下:网站规划→制作网站内容→网站,其中网站的制作与均会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比如ASP技术、PHP技术、ASP•NET技术、Java技术等。其中,SAP技术是一种编辑动态服务器页面的技术,其在动态网站制作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具有便捷、简单等优点。PHP语言是一种易学、便捷的服务器脚本语言,其在Web网页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可采用HTML的常规编辑方法来加以编写。ASP•NET技术的速度和执行效果远超ASP技术,其可运行于服务器上,且在初次运行中便可完成全部的编译工作,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网站的编译和运行速度。Java技术是一种通用、高效且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目前在移动电话、互联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来编写图书馆网页,且支持跨平台编写,或支持在不同网页之间完成代码的编写。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 在图书馆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实现了在图书馆网页中加入大量的超链接及次链接,且其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电子信息资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总体来讲,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3.1网上书目检索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在上海图书馆中,IPAC书目查询系统囊括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的书目信息。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这一系统拥有的特藏文献书目数据及中英文书刊共计147万条,馆藏复本信息共计443万条。同时,其将Webpac网上查询系统及上海图书馆中OPAC公共查询系统融为一体,继而提升了上海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如此一来,用户便可从互联网上或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中直接查阅所需书目的馆藏及数据信息。另外,中国知网提供的查询系统中囊括了硕博论文、各类期刊及报纸等数据库,用户仅需在查询栏中输入所需的文献或图书,便可直接获得对应的书目,同时这一网站也为用户提供个人定制、下载及在线阅读等服务。 3.2电子资源提供 电子资源提供的范围非常广泛,用户经图书馆网站便可直接获取学位论文、电子报刊、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等数据。上海图书馆收纳了多家出版社提供的各类电子图书共计7000多种,且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下载服务。另外,中国知网收纳了各类国内外文献,比如古籍、会议和报纸等,用户可自行查阅或下载所需的资料,但部分资源要求收费。 3.3网上参考查询 网上参考查询实现了图书馆员参考咨询的网络化,用户仅需以网络留言板或E-mail等形式将自身诉求传给参考馆员,馆员便可在网络上完成对用户的知识导航。在上海图书馆中,网上联合知识导航是在上海地区图书馆和各类馆藏资源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提供的搜寻技术,为用户提供非常专业的网上虚拟的参考咨询服务。换而言之,在这一虚拟的参考咨询平台上,用户仅需以邮件咨询、在线咨询等形式将自身的诉求经网络告知客服,便可获得专业的参考咨询。 3.4网络视频点播 网络视频点播主要基于Web平台进行设计,并与互联网接入实现有效地结合。在图书馆网站中,各类培训、学术讲座等视频节目也需在Web平台上。比如,上海图书馆网站便采用ASF流媒体技术将上海图书馆的讲座视频提供给用户,其中ASF流媒体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少、影视播放效果好等优点。另外,在中国知网中,用户采用网络视频点播的形式便可自行下载讲座、会议等视频文献。 3.5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海量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库群,其拥有数量庞大的电子图书资源,且可经网络实现资源的传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用了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比如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总之,数字图书馆提高了跨库图书资源的共享程度,拓宽了信息检索的范围,同时其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即用户仅需在检索栏输入检索点,便可获取所需的资源,且这一操作不受图书馆地点的限制,继而实现了对图书馆群进行分布式管理。 综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对图书馆的特色建设与个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网站囊括了海量的电子资源,且可为用户提供目录检索、视频点播及数字图书馆等服务,继而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作者:王阳明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的大爆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社会需要更多领域的更多人才,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必由之路。为了顺应来自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中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就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以就业为向导,以发展为宗旨,学校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输送和历练高技能人才,以契合日益进步的新科技时代,对于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们为社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技人才,也为今后的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教育体系,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将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对接,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充分调动学校办学机制的活力,为完成和实现学生幸福的职业人生出谋划策。 一、概况与历程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秉承为学生的就业为本,向四海宾朋的青年学生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它让社会的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是一种最具有中国国情的新型产业化教育。 1.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为迎合社会与市场的需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面向大众招纳贤士,力求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术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幸福求职的美好愿景。 2.学生与发展 学院实现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以就业为向导,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不掉队,不落伍,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现实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让学习不枯燥乏味,师生互动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把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也给活跃起来。 二、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在地域性与经济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地区,有的弱势家庭对上学来说是种渴望而不可即的梦,而高等职业学校就以良好的人文关怀,发起爱心公益活动,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提供平台。 三、学校与改革 古语说“穷则思变”,高等职业学校也是如此。为了兼顾与均衡各个地区的发展,学校开设帮助边远地区的学生入学跟完成学业。走产学研一起的发展道路,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学校具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建立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四、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他们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这个信息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最缺乏的。他们提倡师生互动,民主、合作的教育氛围在学校里如沐春风。 五、计算机网络的应运而生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信息非常发达,这给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教给学生制作网页,进行一些程序设计,或是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建立宏大的网络体系,把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教师的教育水平进行良好的评估,在科技中畅想信息时代的魅力。把以往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变成现在的网络微机授课,灵活又多变,交互式视听教室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如此轻松。既提高学习的兴趣,又活泼学习的氛围,这样先进又时尚的教学模式得益于信息时代下的馈赠。信息与科技给人们带来如此丰厚的礼物,这就是新型时代下的产物,让人们认为一切都是美丽的梦,在娱乐中就学到本领,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抛开计算机专业不讲,单是原有的高等职业学校就给我们带来就业的希望与未来,现在又随着科技的发展,冉冉升起一个朝阳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它可以说是所有行业里面的皇冠行业,科技的含量是最高的,也是最稀缺的人才领域。作为朝阳行业的信息化产业,它有义务作为领头羊带领众多行业的佼佼者们一同前行,为实现自己每一个的职业梦想而奋斗。然而,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行业里面,高等职业学校是创办这一伟大专业的策划者。他们有必要做得更好,做得更多,把各种领域里面的行业人才输送给社会跟市场,把拥有非常优越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带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高等职业学校立足为青年学生提供以邮政、电信、移动、银行、证券、保险、地铁、政府机关等单位培养一流的技术服务人才,每年的就业率在上升,每年的社会好评在如雨而来。他们强调以专业贴近行业,课程贴近企业,技能靠近岗位等,实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多元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努力。学校构建数字信息网络模式教学,带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模式,为社会与市场输送大批的专业型新世纪人才。很多硬件设施齐全,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专业的教学体系,实现与行业、企业、公司、集团紧紧相连,实现一对一的产学研发展道路。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高等职业学校不会放松跟懈怠,会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为祖国、为人民、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断探索下去。沿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作者:李玉林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摘要】 在我国的科技发展领域,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动力。伴随着科技大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在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尝试性应用,通过实践应用表明,人工智能确实发挥了巨大的技术推动作用。本文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人工智能的科技发展措施进行了完整总结。 【关键词】 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 引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和服务领域的革新和进步,对我国整体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人工智能简介 1.1概念 人工智能是在近些年逐步兴起和开始被大家熟知的技术名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在人工模拟操控以及实现人的智能性扩展和延伸,人工智能综合了相关领域的智能性技术、智能操作方法以及智能技术应用,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类应用科学。属于一门独立的新型技术学科。人工智能主要的应用载体为计算机,通过技术研究尝试实现计算机实体发挥出人的智能,实现对人的智能性模拟应用,智能性延伸和扩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寻求高应用技能的计算机,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新型的建造方式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高智能水平发挥。人工智能的概念是以人类智能为参考的,主要的应用方法是利用人工技术,通过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开发和引入,综合性研究的科学载体。近些年来,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更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实际的资源存储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实际的网络技术普及促使电子类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许多人工无法短时间内快速完成的任务通过计算机已经可以轻松搞定,人工智能也由此拥有了更多的现实应用能力和基础。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重要领域,其中包括了智能化的接口设计、智能化的数据搜索以及智能化的主体系统研究[1]。 1.2接口技术研究 为了实现更加便捷自然的人工智能交流技术应用,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数据的提炼和有效信息的挖掘技术需要从大量模糊和随机的数据中进行有效信息提取,从而实现对潜在和隐含信息中有价值数据的搜索和提炼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搜索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意念、选择性能力以及辨识方法,属于一个智能化的概念主体。同时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特征。通过对人类大脑智能化识别以及模糊数据处理功能模仿,实现智能化计算机的应用。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在人工神经网络中进一步应用和普及,成为未来可具发展潜力的全新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包含了语言信息自动处理、定理化的自动证明以及智能化信息检索和问题解答等等。所以,人工智能应用中人机关系的变化将会进一步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模式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整体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也将拥有新的应用领域需要出现[2]。 2人工智能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在网络安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逐步广泛发展起来。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起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因此大为便捷。但是,信息交流沟通的便利性加大的同时也必然引起网络信息的安全系数降低,网络安全隐患多种多样。所以,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安全维护应用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大大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同时实现网络安全性能的提高,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充分保护。人工智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不可知性信息的理解以及整合能力较高,这些都是可利用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技术优势。能够很好的对入网访问者进行智能识别,提高信息的安全和稳定性[3]。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很好的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领域中,一般被称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任务设置,丰富实用方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在软件方面,各类新型开发工具都在不断应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化拓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硬件方面,技术革新带来了性能的不断提高,同时价格也在不断降低。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都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得到自身应用拓展的重要组成。通过以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和参考价值。 作者:谷世红 毕然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管理优化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将人与人以及整个世界都连接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成熟,云计算、物联网将人与人以及整个世界的连接更加方便、简单、快捷、高效,高校教学管理也不例外,在其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比之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更加完善、快捷及高效,对于国家对高校的深化改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校教学管理;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对高校教学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更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也提供了先进便利的技术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高校教学管理那种臃肿、低效,也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的规模,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不再有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因为高校改革正从精英式的教育向大众式教育转变,高校的陆续扩招,使得高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人数大幅度提高,能在如此庞大的人数上进行管理这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所在,如何利用如此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好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是高校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必要步骤,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前提与关键,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先进、高效、快捷、便利和可靠的技术平台,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处理各种教务教学条件信息,以及对教学档案的整理,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的各种安排信息,这些信息的建设必须合理安排、统一规划,因为高校的年年扩招,高校里面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各种档案信息也急剧增加,传统的人力收集整合就显得极其的缓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加入就使得各种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更加的迅速,极大的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计算,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最终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概况 由于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的比国外要慢许多,因此导致许多年纪偏大的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接触的时间较短,因为其思想观念陈旧,受到传统的高校管理影响太深,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还有就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许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愿意使用。另一方面由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出的教学管理软件使用起来过于繁琐,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认为还不如传统的教学管理,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管理中应用不开。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各种不同的教学管理软件的维护与升级不力,现在很多高校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引入了先进教学管理系统,但由于外界的各种技术、信息更新过快,而高校对这套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过慢,导致这套系统许多内容陈旧缺少时效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并没有产生人们所预想的那种效果。最后一方面就是由于各学院及各部门存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由此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教学管理软件,这使得学校方面对各学院各部门的管理产生了极大的难度,所以虽然现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但实际上只是各自为政,并不能有机有效的联合起来。因此,虽然现在的高校都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教学管理,但由于上述各种原因,造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学管理的优化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3如何真正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进行优化 3.1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的观念,营造出推广计算机网络技 术的环境 改变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观念,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这种技术极大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尤其是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上面,它既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对各种课程安排,可以做到有条不紊,简单高效,所以改变观念适应发展是必然的。而且也要对国外先进高校的教学管理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因为国外优秀的高校存在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数百年,但到了现代依然能够抛弃陈旧的管理加入到信息化里面,这种勇气和方法就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根据高校的自身情况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高校教学管理。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不是一两个管理人员的事情,它需要全校教师、学生以及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因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教学管理的结合,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并不是将它引入进来就行,需要将它引入到各个基层建设当中,学校领导就需要对本校的管理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并且建立奖惩机制,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发展,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使用并且乐于使用的大环境。 3.2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管理水平能力 由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与时俱进,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高效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间,还要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主动学习各种新知识、新能力,也要熟练的掌握多种教学管理软件,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迅速有效的发现跟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并且将它提炼出来。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信息量极大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从各种杂乱的信息中选出对教学有利的信息,这就需要学校为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不同方面的培养,使他们熟悉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提升教学团队的素养,所以高校一方面要从内部培养,另一方面就需要从外面招聘,从社会上招聘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人员,既能提供新鲜血液,也能促进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升。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是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将这种意识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还需要具备服务意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工作,既然是服务工作,就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树立起尽职尽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原则,做到细致入微,第三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因为管理工作是一种协作性的工作,这就需要各方面互助互利,紧密合作,使得管理质量不断的提高,最后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决策应变能力,能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科学决策,对于突发事件能够果断、正确的处理。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善于积累经验,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3.3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是为传统的方法服务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入必将影响整个教学管理,因此现在的高校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技术,以前的那种封闭式、独立式和僵硬教条式的管理必须变得更加的开放、合作以及人性化。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高校都有校园网,于是校园内部与外部的交流将更加的流畅和紧密,这就使得整个教学管理更加的开放。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这就使得校内各部门、学生、教师联系的更加频繁,校外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也连续不断,这样就使得传统的各高校、各院系、各班级的那种独立变得更加脆弱,各种各样的合作也会更加的顺畅,而且以前的那种教条式的管理可以更加的人性化,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将每一个单独的学生联系起来,实时交流情况,上通下达更加的顺畅,出现错误的情况也会极大的减少。 3.4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规划应该是高校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保证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政策,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还需要不断创新的工程,所以高校领导层应该从更高方面制定发展规划,负责从各个方面进行决策、管理以及调度,合理的对校内资源进行分配,加快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同一个标准和制度,在这个标准制度下面进行同意的管理,让各个部门、各院系与信息化中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努力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更有创新的道路。 3.5建立更高效、便捷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 现在虽然高校已经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的各种系统,但由于这些系统的参差不齐,导致系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也出现差异,但往往这种系统都是理想化的,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善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或者一些没有引人注意的细节。而且由于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各专业的不同,使得各个管理系统存在各种差异,各部门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另外一个系统,各种系统不能统一的联合在一起,造成了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对学校的统一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就需要高校既要从外界引进,也需要内部进行开发,因为外界引入的系统往往不能针对实际情况,而自己独立开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太大,所以可以从外界引进最基本的核心的系统,然后从这套系统开发出能适应各部门、各院系以及最基层人员使用的子系统,然后通过串联式的连接将母系统和子系统连接起来,做到完美配合。这套系统对于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机制都要适应,拿教务处为例,教务处的只要职能是负责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监管,因为职能较多,事务繁多,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就很多,普通的教学管理系统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经常对于教学监管疏忽不力,因为教学基层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力,往往就需要反馈到教务处,而由于系统的不匹配,造成基层系统的数据经常送不到或者送到的不够及时,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管理,以至于教学管理效率底下,这就需要一套匹配的教学管理系统,系统不仅适应管理人员的使用,更要适应基层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使用。这就需要开发教学管理系统的人员能够有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不能仅仅高屋建瓴,还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人性化是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最基本也是最苛刻的要求,想要做到这点需要靠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不断的积累和改进,这就需要不断的对这套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我们就拿美国的一些大学为例,尽管美国大学有充足的经费,但他们十分注重投资效益,并不刻意追求设备的先进,而是注重应用来推动系统建设,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国内大学学习,比如美国大学的校园卡本身还多采用较老条形码、磁条等技术,但应用面已经很广。而我国大学在卡本身上已经开始采用非接触的IC芯片卡,具有电子钱包和身份认证两种功能,应该说在技术上是超过美国各大学的,然而应用面对相对非常狭窄。 3.6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奖惩系统 一套再完美的系统也需要人去运行,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估奖惩系统,还有就是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学生学习的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套完善的评估奖惩系统既能发挥出人的积极主动,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所必备的能力。 3.7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性 由于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学习计算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精通网络的一些不良分子(俗称黑客)也是越来越多,而且技术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为了防止高校内部各种信息资源的泄漏,这就需要高校对于高校内部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高重视,最基本的就是安装防火墙,这样既能防御外面的攻击,也能过滤掉一些不好的信息,再一个就是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注意自己的操作习惯,服务器管理员也需要对防火墙进行及时的升级和维护,通过严密的监管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维护系统的安全,另外也要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从各个方面减小信息泄漏的风险。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了极大的优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技术和水平,改善了高校教学的条件和效益,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校教学管理全方位的结合起来,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国际化,更好为高校培养人才,为高校的现代化做出贡献,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柴功昊 郑权震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制发展研究 摘要: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从计算机技术建制的角度来讲,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技术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双方互为前提。因此,本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技术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建制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家想要实现国家富强则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自己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匹配的技术机制。技术建制将知识、人以及物三方面结合在一起的系统化结构,具体来说,技术建制是技术的制度化结构,其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的技术习惯。 1技术建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 技术建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建制是制度与技术的结合体。所谓技术是指根据人类的需求重新组合科学标示物的过程,科学认知物的秩序性是其主要的秩序化基础。例如,作为人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发历史上的重要的发明,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其发明的过程却让人大跌眼镜,其是排队论秩序范式与传统通信技术秩序范式相结合的结果。作为一种技术建制,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已经有了最初的设计思路。最初的设计理论是将话音小片化,而后借助相应的路径,将其转送到相应的目的节点,最后组合所有小片还原成原有话音传递给收话人。在整个过程中,单个的小片无法形成最初的话音,所以其保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则极大的降低了网络故障和网络破坏带来的影响。随后,在此思路下,世界上第一台分组交换技术应用而生,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技术建制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技术建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三次工业革命均与新技术有着重要的关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实质是当前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相互创新、相互适应的结果,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主要缘由在于技术制式化和技术建制化相互作用的结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在于建立健全了与现代生产技术相匹配的技术建制,新技术的产生都是新建制与旧建制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因此,技术创新并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真正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的因素在于与计算机相匹配的组织制度机构,即是技术建制。美国硅谷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源的重要区域,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高科技中心,其主要根源在于优越的组织制度,专家认为,之所以美国硅谷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硅谷的组织制度环境。美国硅谷极大的转变了传统企业模式,美国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其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将众多中小企业构建成无差别的社会共同体为目的。在美国硅谷,企业可以获得其他地方不具备的政策优惠,可以建立随心所欲的工作制度。在美国硅谷,公司之间大门都是开着的,各个公司之间可相互借用、分享人才和主意。在硅谷,合作是其发展的主体,在此技术建构下,硅谷成就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高科技技术中心,而且更重要的建立了符合地区特色的技术建构,实现了硅谷的长久发展。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科学技术建制的建设 近些年,计算机技术与技术建制之间相互作用更加明显,如今,技术建制的功能愈加明显,只有在灵活和全面的组织范围内,技术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复杂”的组织为“复杂”的技术服务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社会已经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并适应其发展需要,重新构建原有技术建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环境,当前,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而知识信息均在各种数据库中储存,最后通过网络流向各种管理系统,因此,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技术建制意义重大。 4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促使我们要不断改变完善原有技术建制,反之,技术建制的完善则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技术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创新成果需要不断的建制化为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制与已有的技术建制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打下基础。 作者:黄鹤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 [摘要]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现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仅拓宽了人们的生活视野,更是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刻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应用前景;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整体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网络技术更加趋于系统化与规范化,更使得人们的日常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可以促使计算机更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1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规范 1.1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包括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有计算机、终端、节点以及连接节点的线路组成。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域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一般是在几千米的范围内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通常会通过网络传输的外部装置和介质,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功能;域域网通常会覆盖几十到上百千米的范围,其规模通常大于局域网;广域网所涉及的地理范围更广,通常会包含一个国家,其网络交换方式也涉及电路、报文和分组三种。 1.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规范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规范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充分应用的前提就是具备规范的应用环境,只有处在规范的应用环境下,其科学性与系统性才能得以实现,以此提高整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提供给人们便捷的服务使得其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必须进行一定的规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发挥设备的自身功能,在对网络环境优化的同时,更好地完成计划内的任务。但在实际应用中,任何小的故障都会使得整个网络系统崩溃,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规范性,不断将复杂的内容进行检验、更新和提高,以时刻应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可能遇到的隐患。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靠性得以保证,不仅能够保护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而且能够使得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此的高度重视,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检阅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基于人们的需求来决定的。人们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需借助互联网,因此,在选择相应的软件配备系统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方便简洁,全面考虑到计算机以及其网络系统本身的特殊性,以保证人们的实际需要能够得以满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坚持便捷性能够帮助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产品轻易的完成换代、维修、维护设备以及故障排除等一系列行为,只有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才能够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实际的应用效率。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虚拟网络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网络技术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现已逐渐应用到私人网络以及共用网络的构建中来。虚拟网络技术主要就是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整合的同时也保证其严密性。与之前租用网路线路来进行信息传输相比,这种技术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能较好,方便打造内部工作和学习平台。例如可以为企业或团体工作者设置内部工作平台,内部人员可以自由传递和分享站内资源;或是创建网站,但对工作人员和访客设置不同的浏览权限。对用户来说,其和以往的网络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只是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私人专用的网络,在保证其本身的独立性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网络本身的安全性,确保网络内部的重要信息不被干扰以及侵略。在进行身份认证时,根据提供信息的完整和合法性,确定用户身份,或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对信息加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网络技术主要利用现有的公共网络,通过网络协议传输数据,且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之后再形成计算机续集网络,从而使传递的信息更加安全。 2.2虚拟专用拨号技术的实际应用 彩票发行中心实质上就是采用了虚拟专用拨号技术,在虚拟专用拨号技术还未采用之前,通常是采用准热线法的销售方式,其主要运作方式就是利用了数据数字专线,利用拨号的方式来进行市级服务器连接的模拟投注。但一般投注站的拨号时间会选择早晨和晚上,首先将市中心的服务器进行连接,以便能够将本机上的全部数据与市中心服务器连接传递,以此类推,市中心服务器再到省中心。一旦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网络连接,在中继线模拟的数量极少的同时又投入了更多的费用成本。由于彩票的数量极多,传统的数据传输不仅会导致系统奔溃更是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困难程度不言而喻。2.3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业务的需求决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向,例如视频、录音等这些常见的应用都可通过网络技术得以实现。但实质上,更高一级的网络需要辅之以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对接功能,加上一些通用的技术手段,才能使得网络信息的以安全传递。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加强管理以及数据上传验证和反馈等方式来确保信息的安全。 3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传统的局限,朝向更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期待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只有将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得以发挥出来,才能给与人们更好的服务,才能完全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下,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庞大的需求量,使得之前所提到虚拟专用拨号技术以及虚拟网络技术发展前景广阔。正因为如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更偏向于快速和稳定,即更好的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提升信息处理系统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网络办公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涉及人们财产和隐私的安全问题即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升级,尽力减少办公需要投入的成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 4结语 为了进一步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环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需要我们充分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必须时刻研究和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技含量,努力为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许葵元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浅谈 摘要: 主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营销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机技术在网络营销中所具有的作用及解决措施,对中国网络营销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价值。 关键词: 网络营销 计算机 网络技术 应用 分析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网络营销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不仅带动网络消费群体日益增多,同时也使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可以满足购物需要,对产品销量进行大幅度提升。所以,网络营销对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创造出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同时也对用户消费体验给予提高,带动中国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营销的关系 现阶段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很好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网络营销也得到不断进步,并且存在密切关系,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优势能够更好展现在网络营销中,特别计算机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为各种网络营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通过根据计算机作为基础的网络交易平台,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采购以及销售成本,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网络营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网络营销也进一步推动计算网络技术发展,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带动计算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最后,网络营销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营销平台基础上,为用户以及商家提供不同功能需要,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营销相互协调,促进发展,与此同时也为不同交易行为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1]。 2计算机技术在网络营销中所具有的作用 2.1虚拟产品创立分析 在网络营销中,主要把一部分产品根据虚拟的形式呈现到用户视野中,为网络消费提供便利条件。通过打开网络营销平台后就能发现,一些虚拟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网络营销平台内容,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因此在网络营销平台中,虚拟产品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网络平台营销不会受到时间限制,所以虚拟产品能够对用户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掌握,对用户消费规律进行分析,掌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网络营销平台优化,提高网络营销的整体利润,与此同时也能够带动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全面的发展。 2.2为用户检索提供方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营销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方式,一方面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用户在进行网络平台购物中可以对所需产品进行搜索,直接跳转到该产品详细的介绍页面下,提高用户选购时间,同时加强交易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是,部分商家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借助,在互联网上对自身产品投放广告,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用户在进行交易中需要和商家进行交流,使用户对商品更加了解,这种交流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实现,使网络营销交易成功概率得到提高。 2.3网络商城进行建设及管理 网络营销平台主要根据商城形式存在,因此商城建设和管理必须由计算机作为技术支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可以建设各个种类商城,并且也可以通过网站后台实现商城管理,保障商城良好运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使商城满足用户搜索以及审美需要,提高商城人气以及商城交易量,带动企业更好发展,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全面的提升[2]。 3网络营销过程中计算技术应用分析 3.1建立大型网络营销平台 现阶段,计算机发展的同时,网络营销平台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并且也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营销应用。它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基础,通过聘请一些有名软件公司开发出更加符合用户审美习惯和购物习惯的网络营销平台。大型数据库技术发展,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在大型网络营销平台中,每天会存在大量交易信息,而强大的数据库技术便可以提供有力支持,避免在交易高峰中导致后台出现垮台风险。现阶段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已经累积一些网络平台构件和运营经验,能够不断地完善网络营销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对网络营销平台内容进行不断丰富。 3.2对互联网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现阶段互联网发展十分快速,并且已经覆盖大量人群,成为现阶段人类生活中必可不少的工具。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同时也促进网络营销寻找应用策略,网络营销通过调整战略,通过计算机技术利用,实现互联网营销发展的重要方向。网络营销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利用,能实现移动通信工具衔接。计算技术应用能定期和定时向用户推送网络营销平台上商家所举办的优惠活动。通过采用智能算法分析,成功提高消费的概率,引导用户购物,使其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带动中国社会经济水平提高。 3.3对用户投诉及时作出响应 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更加及时对用户投诉进行响应,对不良商家进行清除,净化网络营销平台环境,不断促进网络营销平台发展。计算技术应用可以组建投诉中心,通过和用户进行交流来搜集一些不良商家的信息,在不良信息累计到一定程度后,给予商家做出惩罚。通过处理计算网络技术对网络营销平台中的交易信息,对用户购买行为分析以及掌握商家和用户交流情况,为日后制定出战略提供技术支持。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增加用户对网络平台信任程度,使用户充分认识到交易中的实际情况,增加网络营销平台中的用户消费信息[3]。 4结语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其应用得到不断提高,在各个行业中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营销随之出现,对人们消费习惯给以改善,因此网络营销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对计算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中国网络营销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作者:欧阳玉峰 周莹莹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 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当前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同样对人们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种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海量数据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样可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时,安全性更高,这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可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 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统计显示,电子信息工程存在多种安全问题,该现状会对社会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进行有效解决,避免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缺陷与网络传输线路等,黑客会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攻击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漏洞,这种攻击有着巨大的危害,不仅会对用户利益产生危害,还会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给信息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系统远离各种形式的危险,即使部分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受到危害,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受到的危害降到最低,并利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危害再传播。例如在电子工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做好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建立计算机防火墙等形式,建立起保护屏。通常安全问题需要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来维护,应在公共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有效的防护网。确保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其软、硬件通过符合安全要求的网络管口,持续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广域网技术,服务范围非常广,可实现不同城市与企业网络间通信网络的连接。就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广域网使用者的数量持续增多,该现象对带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缆与同轴电缆可实现广域网通信传输,而各频段的微波中继线可经由卫星、地面传输与微波中继线对微波信道进行转发。结合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光纤介质所具有的高宽带可对干扰进行有效抵抗,传输质量非常高,基本没有噪音,且可进行远距离传输。因此在铺设广域网主要线路时需要以光缆主体。再者,卫星通信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安装地面收发站,并且比较易于拆卸,因此可在边远山区或未铺设光缆的区域应用该技术,由此使广域通信得到延伸。为有效应对水灾、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可为其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方式。 4结语 整体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可实现多种有效信息的传递,并共享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有效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相关单位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信息流通,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可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电话作用巨大,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对智能电话进行优化,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科学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恽凯 单位: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弊端 1.1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教育实践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以职业规划为基础,但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教师本身也忽略了这一问题,在主要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在课下或实践课程中,一方面所占的时间很少,另一方面,在操作管理上一带而过,学生很难搞明白;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原本水平较差,在学完一门课程缺乏实践,会陷入不知为何学、为何用的境地,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 1.2知识体系陈旧、教育设备缺乏 职业院校在我国受到一定的学历歧视,因此在教育投资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我国的教育体系目前被划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教育是全日制统招模式,二类教育是职业教育模式,三类教育是成人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模式的学历歧视源于招生过程中的审核限制,但这一判断明显缺乏科学性。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很高,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才能维持。同时,教学内容却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一些早已经淘汰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还在继续教学,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较为典型的如一些职业院校中还教授frontpage、VB等落后技术,却只是为了匹配教材和计算机设备。 1.3教学过程孤立、缺乏有效组织 教学过程是基于所学教材进行安排的,一般情况下,要求知识点在前后衔接,确保整体性。但由于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漏洞,教材联系较为疏散,知识点较为孤立,学生只能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掌握,却依然不知道学习后有什么用途,缺乏工程化的整体思维,大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2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2.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并以市场为风向标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上说,人才培养的目的不是适应于学校,而是适应于社会、职场。因此,职业院校教育培养实践型人才,与其他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职业院校要维持特色,照搬照抄经验模式、盲目跟风。 2.2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和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目标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而普通高等教育则要求掌握更多的研究型理论。要提高的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 2.3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变化很快,硬件、软件的升级换代更加频繁,仅靠职业学校所传授的知识远不够用,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通过计算机技术的科学思维锻炼,学会举一反三,并将其应用在实践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体现在职场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多需要团队协作,必须学会融入团队,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 3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践教学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可以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实践性人才,发挥专业素质作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更是为全社会网络化建设奠定基础,对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乌日娜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地更新,目前最适合学生的一种思想就是结合茶文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目前的国防教育的认知程度提出了一些在茶文化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相应的对策。 1引言 大学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学校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因素,在健全教学理念及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完善国防教育的体系,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让思想教育的工作融入新的茶文化的内涵。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才是保证国防教育成功开展的基础。 2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欠缺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对于教育体系以及教学的规模都有很大的改进,并且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进步,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国防教育来说还是不够完全的。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并不是比较科学的,高等教育就更加注重于思想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现在高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这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特别是国防教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样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课程的开展。总的来说,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国防教育方面,没有与实际的综合素质相结合。思想与实践的脱节,让学生没有准确的掌握到学校想要传播的教学理念,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比较系统化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不允许脱节的产生,这样必定导致学习的不连贯,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国防教育的发展。再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准确地与时代接轨,并对时代的内涵没有掌握,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层面仅仅存在于表面,没有深入。思想教育没有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这样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众多问题都得不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而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导致很多教学因素出现不稳定以及复杂的状况,学生对于应对这种元素缺乏认知。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石,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各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涉及程度调查发现,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涉及不超过46%。这样的教育现状无疑是不太乐观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引导性教学。所以,国防教育的内涵想要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引导性,就需要增添一些新鲜的活力。教师需要在传导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时候,要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大学生能够主动的自愿的去参与进来。但是针对于目前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理念,这方面的元素还有很多欠缺。 3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从唐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饮茶,作为一项大众的嗜好健身活动,其在历史的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理论体系。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不同的理解,茶文化元素也在其中不断地被丰富,内涵也逐渐明确。当今,茶文化已经被应用于生活中,在国防教育中也可以看见茶文化的核心元素。茶文化体系从表面看来是对饮茶、泡茶、斟茶等等的一种文化,但是从其核心可以看出茶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的,能够借助于茶杯、茶具等去表现这一核心。在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艺术,比如说茶画、茶歌、茶乐等等。这样的茶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能为教育提供一个特有的方向与启发。当然,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也是十分丰富的。茶文化相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茶文化比较系统,能够在运用中让人们形成比较系统的精神价值观。特别是在快节奏的时代,茶文化里面所倡导的内涵能够针对时代的弊端提出一系列的方案。茶文化在我国目前存在的文化精神体系中来说,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4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对策及益处 4.1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对策 对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应用需要针对于学生的培养活动出发,并让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所以,首先需要在国防教育中加入茶文化的多种元素,从而创新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机制,着重从以下一些方面出发:第一步应该对大学生目前的精神状况以及思想教育体制现状进行剖析,去发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思想教育的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首要注重是否融入茶文化元素,让综合的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这样的国防教育能够让大学生顺应着时代的要求,促进自身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发展。然后要注重于创新,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以及实践方案。要及时将时代的新要求融入进去,还要充分地结合茶文化的积极元素。因为伴随着大学生思想环境的多样化,让思想教育变得更加复杂,而想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就需要创新。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应用茶文化的内涵,主动地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成长环境出发,让自己能全面发展起来。其实总的来说,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面临一些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教育中没有融合传统的文化因素,这样就达不到古今结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在紧密结合茶文化因素的时候,也需要掺杂学生的喜好,将学生的兴趣特点加入在里面。要做到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元素,最重要的是茶文化里面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想要最大程度上发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就需要从茶文化的体系内涵出发,让大学生在思想教育学习中去探寻属于自身最好的国防教育机制。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的整体性以及复杂性看来,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出一套属于自身的思想教育体系,就要全面地融合茶文化的内涵。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尽可能把茶文化的因素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面对我国拥有的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因素,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起来,融合进我国的国防教育中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意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去接受思想教育,才能对我国的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2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益处 众所周知,茶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以估量的,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的国家主席也在发言中多次提到茶文化,并在国外都大肆推崇我国的茶文化。很多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喝茶,看一些茶的相关资料就是对茶文化彻底了解了。其实,学校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时,让学生知道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博大精深,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国防教育都很有帮助,能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茶文化从古至今与文学、艺术、教育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传播茶文化能够将更多的未知的领域都打开,能够借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建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传承下去。将茶文化充分地融入到我国的思想教育中去,能够让大学生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充当引路人,能够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茶的功效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足。人们就逐渐开始注意养生,茶对于养生而言就是最好的补品。茶不仅仅是减缓压力、健胃消食的良药,茶文化更是学生们精神的桥梁。在茶文化中,人们逐渐自发地形成一种情操,结合于思想教育中就更加明显,能够让学生在国防教育的学习中增强自信,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发展。大学生面对现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信息,较容易迷失方向,容易放弃课堂上以及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茶文化就能在其中指明方向,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中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帮助学生的思想建设,能够通过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国家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信心。 5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面临着更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迎接挑战,需要借助于茶文化的力量。学校需要通过了解和融合茶文化的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针以及体系。把茶文化的内涵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思想体系能够得到完善。
中医药毕业论文:高职高专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研究 1国内就业质量研究概述 对于就业质量内容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在微观层面上开展研究,注重毕业生的个人感受。张桂宁[2]认为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就业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8个方面: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安全、尊严、福利、培训可能性、平等参与、晋升机会等;李军峰[3]指出就业质量的内涵分为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稳定与安全、个人尊重、健康与福利、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劳资关系、机会平等9个层次;陈韶[4]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生最需要考虑的指标选择中,从多到少依次是发展空间、薪酬水平、专业对口、事业成就感、行业、职业升迁、工作氛围、个人幸福感等。 2高职高专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特征 与高职高专其它专业相比,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如下特征:一是执业资格转入制度,要从事相关工作必须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二是就业质量显现的时间滞后性较其它专业要长;三是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使命,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3构建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就业率 就业率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需求越大则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就越多。从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可知,需求越大、供给越少,则价格越高,同样的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如此,就业机会越多则毕业生可获得的报酬或收入就越高。 3.2就业对口率 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等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专业性较强,只有提高就业对口率,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中医药类毕业生的专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3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包括工资收入、企业基本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三个部分。其中工资收入和企业基本福利是维持员工生活和改善生活状况的基本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 3.4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发展前景包含行业发展趋势和晋升机会两个方面。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为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晋升机会也是分析职业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单位能否为毕业生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一个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来实现自我价值是高就业质量的体现。 3.5执业资格证 中医药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转入制度,因此,执业资格证的获取情况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3.6满意度 满意度包括个人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个人满意度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主观感受,与个人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广义上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表明毕业生的工作效率较高,但是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性,真正的高质量就业应该要实现个人与就业单位的双赢。某一就业岗位或职业能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和更多人的尊重,本身就体现着较高的就业质量。 3.7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硬件条件等方面。员工置身于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其行为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能使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工作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主观判断。 3.8区域中医药文化 文化是指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内会形成一个主流文化和无数的亚文化,中医药文化在该区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与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4结束语 高职高专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且其会随着社会环境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研究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在于更好的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将就业质量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之中,更好的促进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杨麒 周月倾 单位: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 中医药毕业论文: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1单位性质流向 根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2012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蓝本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共有2687人签订了正式就业协议。以上统计数据显示,蓝本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以企业为主,由于学历层次和专业的限制,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数量较少;接收毕业生的单位分布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产业,其中以医药企业为主。 2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分析 2.1各专业协议就业情况分析通过对蓝本学校近三年专业就业情况分析,药相关专业就业率要高于其他专业,其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蓝本学校2009年招生的新专业,其就业率也达到了100%。在专业对口率方面,各专业总体对口率均超过80%,相比较其他非医疗类专业,调查专业对口率相对较高。 2.2各专业灵活就业情况分析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包括自由职业和其他灵活就业两种方式。[2]一般而言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也相对不太稳定,蓝本学校近三届各专业灵活就业率依然较高,均超过50%,其中护理、药学、医药营销、针灸推拿、中药学五专业的灵活就业率更是超过70%,灵活就业率高直接导致毕业生毕业后离职率较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以中医学、针灸推拿为代表的医疗类专业总体灵活就业率较高,这与目前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较高有直接关系,毕业生到公立医疗单位就业机会较少,大量毕业生在众多私营医疗单位之间徘徊,由于不愿意受到劳动合同的束缚,导致大量医疗类毕业生以灵活就业方式就业。众所周知,这种就业方式不是一种良性的就业,我们一方面希望有关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帮;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法制观念的教育,从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角度,引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协议。[3] 2.3各专业毕业生创业情况通过对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蓝本学校有25名毕业生以自主创业方式就业,其中有3名学生在校期间创业,11名学生毕业后当年创业。在创业单位中,理疗诊所、药店和小型医药营销公司等单位9家,家政服务公司一家,其他以小商品经营商铺为主。分析可以看出,受专业影像,中医药高职学生创业相对比一般职业院校学生较少,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而不是创业。 白冰通过对蓝本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笔者对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蓝本学校就业工作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就业指导思路: (1)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拓展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校内就业市场;二是努力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四是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广泛交流,积极依托实习、见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市场;五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调动校友资源;六是联系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就业的高质量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4] (3)响应国家创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创业人数进一步增加。 (4)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5)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学生积极应征入伍。 (6)关注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困难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 (7)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人人关心就业”的舆论宣传工作。 作者:白冰唐珺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药毕业论文:中医药院校构建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探讨 摘 要 毕业实习是中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转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医药技术人才。①②本文以当前毕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症结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探讨并建立一种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期能有利于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医药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毕业实习 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 人才培养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应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就如何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进行了探讨。 1 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 我省是教育大省,有120余所高校,在校生约109万人,由于在校生的校园环境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容易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也因此相对容易开展。但到了学生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进入其他实习单位,成为“半社会人”,管理上的“真空”现象让部分学生思想上出现松懈,在生活和工作上相对散乱,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以及前途的迷茫,激发了考研的决心,而就业、考研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的重叠度高,引发了学生们在三者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毕业实习这一动态教学环节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大幅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③④ 2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毕业实习管理,_保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如何协调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的管理工作模式思路过程,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的过程,而体系的构建也有有助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监控管理,可进一步的加快、满足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的管理症结,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为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调节、控制和决策依据。因此,加强中医药院校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且科学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策略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促进毕业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最终目的,以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基地为主要对象。在体系构建思路中,我们首先必须理清他们各自对体系的需求、理清社会和教育对体系的需求。初步考虑可以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满足各方面需求。⑤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3.1 管理模式 按照三层次、三阶段进行实施管理。 三层次:学校管理部门、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各实习学生小组。 (1)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与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实习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实习方案。 (2)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通过充分学习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实习方案,进一步对实习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 (3)各实习学生小组通过认真学习实习内容,并且根据实习内容的指示,认真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 三阶段:实习前、实习期、实习结束。 (1)实习前:学院开展实习动员活动,并进行实习前学生心态的调查,适时地调整实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加强实习管理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毕业学生实习的效果。 (2)实习期: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实习期分散分配。将实习期前段时间安排给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培训或其他与毕业实习相关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考研与到外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矛盾。此外,在校内进行毕业实习有关知识培训的同时,学院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进一步对毕业实习任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实习期的后一部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也能够在前段时间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地进入之后的实习阶段。 (3)实习结束: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总结,规范实习后的学生论文答辩等流程。同时,及时总结,找出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下年实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过以上过程实施,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流程。 3.2 信息反馈方式 各种渠道或信息源反映的与实习方面有关的问题、建议、改革思路和现状能够及时地反应出学院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状态。 学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并且根据毕业实习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整实习方针与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相关教师、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各个部门、学生家长等对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明确分工、拓展渠道的效果。 同时,设立院主管教学领导信箱、教学办公室主任信箱、党支部书记信箱等相关领导信箱。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电话,使信息的收集更加简便、快捷、直接,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 3.3 毕业实习质量评价 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 采用量化质量监控指标,按照对实习生的要求将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必须掌握的实习技能赋予一定的分值,并且要求在各科实习完成后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对实习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对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其具体化和量化,具有可测量性,最终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能力、投入幅度、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对毕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分,以此评分作为毕业实习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同时,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具体考虑带教老师工作过程是否到位、是否按时填写工作情况汇报、是否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3.4 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纳入文件,形成文件系统,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汇编成册。如《毕业实习应注意的事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流程》、《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及考核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等,为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习质量和效果、体系的运行畅通提供保障。 4 展望 我校药学院每年毕业生高达800余人,其中药学专业的有200余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成功构建将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能极大的提高我校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并能进一步促M我校院系及学科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批新时代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优质教学管理模式,构筑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可供其他院校借鉴,以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知名度。 中医药毕业论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 毕业生 跨区域 就业意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区域差异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所掌握的数据,不难发现,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区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经济发达、生源较多的地区在编人员需求少,门槛高,但求职者人满为患,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生源较少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医护人员需求量大,却很少有毕业生愿意选择去这些地方就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结合各区域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对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还可以给地方性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跨区域就业”是指劳动者到其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区域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跨区越的分析单位可以是国家、省份、地区、县区或者是乡镇等,本文以县区为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指的跨区域就业是指毕业生到生源地所在市、县以外的其他区域就业的情况。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云南中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计发放4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覆盖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等14个专业。其中,男生128人,女生323人;云南省农村生源318人、城镇生源79人,外省农村生源26人、城镇生源28人;党员107人,非党员344人;独生子女95人,非独生子女356人;学习成绩排班级前50%有404人,50%以后的有47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有120人,偶尔参加的有297人,从不参加的有34人。 2 调查结果分析 王文波、宋琦等人在《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研究述评》中认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区域性流动产生关键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文以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做参考,其中个人因素主要以性别、政治面貌、是否是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参考,家庭因素主要以家庭人均年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社会关系为参考。 2.1 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 从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目标很明确,同时,不同的个人因素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生源地市区或县区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50%左右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生源地市区或县区就业,其中40%以上的独生子女和经常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生源地市区就业,这与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生活环境以及对周边人际关系的熟悉程度考虑有关。从跨区域就业的区域选择看,所占比例较高的是学校所在地昆明,其中35%以上的独生子女和学习成绩在班级前5%的毕业生自我认同度更高,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而出于对自身在求职中竞争能力的考虑,仅有11.11%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的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其次是离家较近的县城,其中17.19%的男生和32.14%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的同学出于能顺利就业的考虑,愿意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县城就业,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愿意选择到外省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10%,愿意到外省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不到5%,其中独生子女无人选择跨省就业,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以及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毕业生无人选择到外省大城市就业。 2.2 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态度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的态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说,大部分家庭对于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的态度。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40%以上的家人对于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态度,其中出于家庭对求职成本和回报的考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更加支持毕业生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对于毕业生选择到外地就业时,53.62%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意愿”。从父亲的职业因素来看,35%左右的来自父亲在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和公务员家庭的毕业生,较其他情况而言,家人更加尊重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同时,29.27%的来自父亲是自主创业的家庭非常支持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从生源地来看,较省内的毕业生而言,省外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加支持毕业生到新的环境去就业,占30%以上,而省内的家庭所占比例不到省外家庭的一半。从家庭社会关系来看,家庭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人可以利用家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帮助,因此25%以上的“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庭不支持毕业生外出求职,25%以上的家庭社会关系一般和较少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意愿。 2.3 阻碍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因素 阻碍您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36.14%的毕业生在选择是否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对家人的牵挂,可见,亲情仍然是90后毕业生较大的牵绊,“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传统的思想观念对90后毕业生的影响依然很大。其次,因为来自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考虑到就业的交通成本和住宿费用等经济问题,17.07%的毕业生认为其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就业成本高。同时,16.85%的毕业生认为对其他区域生活环境的不熟悉是他们选择跨区域就业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而没有熟人、单位是否有编制和工资待遇这几项因素的比例均在10%以内。只有7.76%的毕业生表示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毫无阻碍。 3 对策及建议 解决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实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存在诸多困难和阻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方面。首先,针对这种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政府在继续推进完善目前的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人才“高地”。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其次,在人才输出方面,为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求职补助,为贫困毕业生解决因为就业成本造成的跨区域就业障碍。政府应加大与其他省份区域的人才输出战略的构建,帮助毕业生搭建“走出去”的平台,为毕业生拓宽外出就业渠道。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专业建设,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名片。其次,在进行招生时,学校应针对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生名额。同时,还应该多了解省内各区域以及省外各地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行业准入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提升人才质量。再次,为了更好地输出人才,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出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外面的医院岗位去了解和熟悉外省医院的需求,提前适应当地的环境。 第三,老师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向学生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让毕业生能结合自己的求职竞争能力来理性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毕业生本人方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及早奠定自己的求职资本。同时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竞争力,理性地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 中医药毕业论文: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培育策略 【摘 要】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就业压力增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医院药剂科、制药厂、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药品销售。总体来看,药学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 【关键词】药学;中医类;基层就业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提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要求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本科生想进公立大中型医院、研发机构越来越困难。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大力发展,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时代和市场的要求。[1] 1 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1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因无法获得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及数据,通过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的药学院沟通,了解到其他高校药学院的毕业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本文主要以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状况为依据进行分析。 我院毕业生在不设区的市(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占1/3左右,2/3左右的同学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在基层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足1/3。 1.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认知 2014年4月共向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86份,回收254份,有效问卷25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8.81%,覆盖学院本科毕业生65.80%。问卷采取问答的形式进行,经过汇总整理后发现,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前景、城市、薪资待遇。 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观的因素主要包括:51.20%的学生认为边远地区薪资水平较低、32.11%的学生认为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晰、17.44%的学生认为户籍制度下后代的教育问题、14.56%的学生认为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9.01%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应用。 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及原因 2.1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 我国中医药院校培养的药学类毕业生以中药方向为主,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的发展速度要明显落后于西医药,大中城市的医疗机构提供的中药方向的就业岗位明显偏少。随着中医药院校的不断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制药企业对中医院校的药学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但是企业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或者县级以下的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属于艰苦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根据2013年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大型招聘会收集的信息显示,福建省的中医药院校药学类的供需比关系中,基层单位、基层岗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大中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表1 福建省2014届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供需表 2.2 原因分析 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比较乐观,但是专业对口率较低,基层就业率偏低,专业对口率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利用效率。基层单位和基层岗位专业对口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吸引毕业生。其中可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探寻原因。 2.2.1 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较差 对基层就业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学生由于受到从众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在就业取向上常表现为“非大城市不去”和“非公务员不为”,需要大批毕业生去服务、去建设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带几乎元人问津,每年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则变成了千万就业大军拼抢厮杀的必经之路。但是,另一部分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中也不乏抱有“退而求其次”心态的人,他们或把基层就业当作一种镀金手段,以此获得公务员考试加分或其他有利就业政策的机会;或把基层就业作为权宜之计,认定基层就业只是自己最终就业的中转站,认为在基层待不久,服务期满就会离开。[2] 对基层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很多同学对医疗单位、制药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缺乏深入了解,“制药企业从事的工作只需要初中文化就可以了”。一位在药厂实习的同学反映。据药厂反映,企业需要大学生在入职以后在多个工作岗位进行轮转,熟悉基层岗位的性质和内容后,才可以从事相关技术性较高的岗位或者管理岗位。毕业生和制药企业的这点分歧是比较明显的,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急需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2.2.2 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制药企业缺乏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仪器设备普遍价格昂贵,担心毕业生在技术岗位上进行操作损坏仪器设备,没有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高度。毕业生到医药企业后,两三年内都需要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工作,毕业生感觉不到自己和知识的价值,所以两年内的跳槽率偏高。通过信息传递,下一批次的应届毕业生到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下降。 3 培育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的对策和建议 制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偏向于基础知识等理论方向,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实用性操作技术等方面较为缺乏。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实验经费没有相应提高,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器材无法跟上,课时也无法充足保证。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下,只有积极培育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激发学生的基层就业积极性,到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3.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 国家和高校对基层就业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表现在,在中部及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毕业生和家长仍抱持着非城市不去,铁饭碗,一次就业定终身、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等陈旧择业观,缺乏扎根基层和参与竞争、进行创业的意识和激情。这就造成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城市人才密度过大,就业困难,而基层人才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和家长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对国家相关基层就业的政策不了解。[3]通过宣传教育,培育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大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新风尚。在毕业季可以在学校的公共宣传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大力进行基层就业宣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活动推动宣传力度,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基层就业观。 3.2 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属于本科院校,大部分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牺牲主干课程。可以在保证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学实践课,推动学生走出去,安排一定的课时到制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实验操作技能课适当增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多数高校是辅导员进行授课,缺乏专职的教师。辅导员本身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知识,导致授课缺乏针对性,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引导,授课效果不是很明显。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引入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层来校进行授课,校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热情,效果良好。但是因为校外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授课无法融入教学体制内,存在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教学体制改革。 总体而言,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而且在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能力也存在欠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几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医药毕业论文:中医药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总结近三年广西中医药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对研究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单位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提出要认清形势,加强对研究生政策引导,帮助中医药研究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把握政策和区域优势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高校要根据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高级复合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毕业研究生;就业分析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当今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医疗体制中,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研究生,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与以往的就业情况相比,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生的就业日趋紧张,为了把握当前及今后的就业态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就我院近三年的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寻找有效对策。 一、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基本情况 我院2007届、2008届及2009届三年硕士毕业生共696人;毕业生专业分布为中医基础理论29人、中医临床基础33人、中医医史文献7人、中医内科学122人、中医骨伤科学75人、中医妇科学20人、中医儿科学21人、中医五官科学12人、针灸推拿学45人、中西医结合基础14人、中西医结合临床171人、药物分析学28人、药理学27人及中药学92人。基本情况见表1。 二、近三年研究生就业情况 (一)就业率 就业率统计时间为每年8月31日。近三年我院硕士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三年就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2。 (二)专业分布 为便于了解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分别按基础、临床和药学统计就业率,其中基础学科专业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学科专业有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有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中药学。我院三年来研究生就读专业的就业情况见表3。 (三)就业单位地域分布三年来我院研究生90%以上在市级以上区域就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者达50%以上。三年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4。 三、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趋势分析 从2000年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我院硕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为30人,到2009年招生331人,十年间规模扩大了11倍。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人数每年增幅分别为61.40%、23.34%及25.55%,迅猛增幅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使得硕士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与以往一次就业率100%相比,近三年的就业率相对降低,但近三年的就业率仍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的就业率持平,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二)专业就业分析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范围、培养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对毕业研究生就读专业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学科专业的人才依然走俏,而社会对基础学科专业的需求相对少,造成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态势。我院近几年基础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与临床学科专业的就业率无差异,但从实际的就业状况看,到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考博继续深造为多,且他们报考博士的专业是以临床学科为主。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特别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而从事药品开发、研究的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高,相应地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高,因此,药学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海洋药物资源,面向东南亚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广西中药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因此,我院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具有较好的前景。 (三)就业地域分析 由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在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及就业环境等方面较为完善,而在人才竞争中,研究生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在地域选择上,首选直辖市、省会城市。表4显示,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半数以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而县级及以下单位极少人问津,说明研究生的就业考虑比较现实。在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有的是为了做学问,而相当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改变生活境遇,因此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首选多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待遇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是影响医学研究生不愿意选择基层单位的主要原因。 四、思考与对策 (一)认清形势,加强政策引导 2010年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学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将大大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在当今的医疗体制中,西医占着主导地位,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更显得严峻。然而,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给与了政策的扶持,多种现代卫生服务形式给中医药院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清目前的形势,利于对中医药专业毕业研究生进行政策引导,帮助研究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给中医药带来的机遇,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医疗、教学等工作,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全面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的高级复合人才。 (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毕业研究生就业难不仅仅是研究生择业观念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结构的失衡与错位,同时还有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作为研究生管理部门除了加强对毕业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外,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宽就业市场,收集就业信息,如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可信度高的就业信息,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利用导师自身在本行业中的各种优势,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研究生;发挥校友资源优势,获取就业需求信息,推荐研究生就业。此外,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有良好服务态度的就业工作队伍,做好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努力使毕业研究生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医学美容论文:对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美容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医学美容专业;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的人们不仅追求自身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自我美容和健美问题。医学美容学指是人们运用各种医学、美学及美容相结合的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牛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它是医学、美学和美容技术三者的结合[1]。 1 目前高职高专美容医学开展的现状 我国医学美容教育开始于1993年,在2005年,正式更名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然而,在2006年,卫生部的文件规定,医学技术类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和护士资格,这一规定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渠道,限制了其发展[2]。根据上述变化,我们认为在进行医学美容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发展规划改革,加强实训实验室建设,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增加毕业生动手实际能力,为以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践实训课程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医学美容专业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安排教学时,在各门基础、专业课程中,实验实训课应该占较大比例。实验实训作为医学美容专业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校医学美容专业于2006年开展起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反思,我们认为对于高职高专专业来说,实训实验课程在美容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及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我们在进行医学美容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实训的应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需要培养实用性人才。 3 我校医学美容专业实训及课程开展的经验 3.1 围绕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目前,美容行业从业者的学识和技术,呈现出不同层次及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完全相同的特点,毕业后能上岗的技能型美容医学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加快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医学美容专业技能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认为毕业的医学美容学生应当具备美容医师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还应当具备审美意识。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紧紧围绕专业目标开展,我们校开设的课程大致包括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中、西医临床各科,中、西医学美容、中医学基础、美容中药学、美容方剂学、足反射区美容保健疗法、医学美容学导论、实用美容药物学、美容营养学、美容化妆品学、美容护理基础、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医学美容心理学、美容礼仪学、皮肤性病学、美容皮肤治疗技术、美容保健技术、实用美容技术、美容业管理与营销、医学美容实验教程等,我们认为只有注重对学生开展进行美容医师技能的培养,特别是美学意识的培养,才会造就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2 精简合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如《医学基础概论》和《医学临床概论》,目的是打造基本符合专医学美容专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化特点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为学生获得获得从事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医学基础课及医学临床课程的内容可以有效地保证各课程之间的内容的衔接,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知识够用原则。 3.2 进行本专业课程的调整,加大实践课的比例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高等教育学专业发展规律进行专业调整,应当根据本专业负责人的意见、专业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发展特色等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继而经过教务处组织各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后,共同制定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我们通过根据目前医学美容市场的特点,通过对美容市场的调查,充分制定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应加大化妆、纹绣、减肥技术、光子嫩肤技术、多功能美容仪器的使用、正常和问题性皮肤护理等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亲自实验、反复实践。缩短教师教学讲设计原则和示教时间,其余时间让学生互相练习,课程结束前再进行讲评和示教。另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医学美容专业发展方向、新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实践的教学,学生能够主动获得大量的知识,自主地、创造性地去获取知识,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校内实践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将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将来我校实践实训发展方向,是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互动,营造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更好地为我校医学美容专业服务。 医学美容论文:观察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疗效 摘 要:目的:探讨复合麻醉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进行医学美容手术的患者按照麻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记录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丙泊酚 芬太尼 氯胺酮 复合麻醉 美容手术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美丽和健康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医学美容手术改变自身的不足或者缺陷[1]。本次试验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成功完成医学美容手术,在美容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不同的麻醉方式给患者术后带来了不一样的临床表现。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进行医学美容手术的患者,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54例和8例;年龄范围在19岁~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3.2)岁;62例患者中37例进行眼袋术、12例进行隆鼻术、5例进行嘴唇修补术、4例进行吸脂肪术、4例进行隆颌术。将两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麻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如检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在手术前 5~7 h禁止饮食饮水。患者进入手术后常规开放境地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0.002 mg/kg芬太尼,后静脉滴注2 mg/kg丙泊酚,后静脉滴注0.6 mg/kg氯胺酮,之后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最后注射丙泊酚以8 mg/h持续注射,直到手术结束[2]。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0.2 mg/kg咪达唑仑,后静脉滴注2 mg/kg丙泊酚注射液,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 mg/kg,之后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手术后使用丙泊酚2 mg/h持续滴注,直到手术结束。 1.3 疗效判定 I级表示患者无痛感,平静的接受配合;II级表示患者有轻微的痛感,但可配合手术治疗;III级表示中度疼痛,术中表现为烦躁不安、呻吟等;IV级表示患者疼痛剧烈、大叫呻吟、躁动不安,不能忍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时、麻醉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记录苏醒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对麻醉效果均满意,详情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呛咳躁动、3例发生恶心呕吐,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呛咳躁动,3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均未给予特殊处理,症状便逐渐消失。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分别为(6.2±2.0)min和(7.3±2.9)min。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时、塑性后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医学美容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在临床上复合麻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引用,受到患者的青睐和信任。复合麻醉可让患者更好更积极的配合手术,同时还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压力,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组织损伤,并降低出血量,对患者的术后会及美容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在临床上适当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顺利的关键因素[3]。 丙泊酚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常规用量,增加其传到,大量使用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具有维持时间短、起效快、苏醒后无嗜睡感、头晕等特点,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患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从本次试验中便可看出。芬太尼是用于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镇静、镇痛作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连用,可使患者无痛性迅速苏醒,麻醉平稳舒适。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全麻药物,可作为辅助麻醉,同时还有扩张支气管作用。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可增加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氯胺酮因可扩张支气管,所以两者合用是可防止丙泊酚过敏引发的支气管痉挛。 综上所述,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的作用,是医学美容手术中有效的麻醉方式。 医学美容论文:胶原贴敷料在医学美容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斌(1975-),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广州远东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学;周文亮(1985-),男,邵阳小张医疗美容诊所,本科,执业医师,小张医疗美容诊所, 整形美容外科学。 【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贴敷料在医学美容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光子嫩肤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进行护理;痤疮病人进行护理;化妆品皮炎病人进行护理,结果:选择光子嫩肤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进行护理,病人热损伤恢复时间缩短,病人舒适度显著提高,对光子嫩肤术后的皮肤干燥也有保湿作用;对色素沉着的影响方面,使用胶原貼敷料组,虽然 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贴敷料在医学美容中心皮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微晶磨削后的皮 肤护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关键词】胶原贴敷料;医学美容;皮肤治疗;临床应用;光子嫩肤 目前,应用激光和强脉冲光进行皮肤的治疗与护理已在我 闰广泛展开,伹术后护理技术和产品还欠完善。痤疮、化妆品皮 炎的治疗尽管采用各种治疗手段可控制病程,但对遗留的色素 沉着和瘢痕增生,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众所周知,胶原蛋白是 皮肤的主要成分[1],体外应用具有促进皮肤组织合成代谢和新 陈代谢,有利于皮肤的更新换代,加速皮肤的再生与修复[2’3]。 利用胶原蛋白的这一特性,采用胶原贴敷料贴敷皮损部位,改善 皮肤的微环境,使皮肤趋于稳定,增强皮肤的免疫体系,减少变 态反应的发生。我科将胶原贴敷料运用在光子嫩肤治疗后的术 后修复及护理、各种痤疮病人、化妆品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手法 1.1一般资料①光子嫩肤治疗后使用胶原贴敷料进行护理 病人]25例,其中男25例,女100例;年龄18岁~55岁。随机 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②选择12岁~40岁临床非 感染期表现轻度或中度的寻常痤疮,以及因痤疮遗留的明显色 斑和色素沉着为治疗的人选对象,痤疮分级参照虞瑞尧4级分 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③我科收治的化 妆品皮炎病人42例,女24例,男18例;年龄14岁~45岁;人选 病人皮肤形态呈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有程度不等的红斑、丘疹、 水肿、水疱,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局部皮肤瘙痒、灼 热或疼痛。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1.2方法 1.2.1光子嫩肤治疗后病人观察组术后即刻冷敷20 min~30 min后使用胶原贴敷料,每次15 min~20 min,毎天1次,连 续3d后.隔日1次,7 d为1疗程,对照组术后冷敷20 min~30 min。比较两组病人光子嫩肤后色素沉着斑发生情况及热损伤 恢复时间。 1.2.2痤疮病人观察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使用 胶原贴敷料,轻度病人每天1次,每次20 min~40 min,连续使 用1周,其后每周使用2次或3次,每2周为1个疗程,中度痤 疮病人每天1次,每次20 min~40 min,连续使用1个月,其后 每周使用2次或3次,每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痤疮病人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病人的痤疮改变情况,包括炎症有否减轻;皮脂分泌有否改善;皮肤瘢痕形成有否减轻;皮肤粗糙有否减轻 皮肤色素沉着有否改善。效:对上述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 效:对t述临床症状有改善,但效果不显著;无效:对上述临床症 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a效+有效)/总例数。 1.2.3化妆品皮炎病人观察组采用胶原贴敷料,先清洁患处 皮肤,取出胶原贴敷料粘贴患处15 min~20 min,每天1次,连续3d后隔天使用1次。对照组患处皮肤外涂炉甘石洗剂,每 天3次,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化妆品皮炎病人的治疗效果。 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痒感 明ffi减轻;有效:皮疹消退35%以上,痒感有所减轻;无效:治疗 前后没有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 资料采用f检验,P 2结果(见表1~表3)表1两组病人光子嫌肤后色素沉着斑发生串和热损伤恢复时间比较例 3讨论 胶原是结构相似,成分相近的一组糖蛋白,胶原分子通过细 胞的主动吸收作用进人细胞内,平常放人一30 C~4 ‘C的冰箱 内冷藏,胶原蛋白一旦失活,即不再具备完整的空间结构,尤其 是糖基结构,将无法被细胞识别,很难进人细胞内。胶原贴敷料 (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由胶原蛋白溶液与无纺布结合 制成的敷料,它的湿润环境能有效地保护皮肤并促进创面愈 合⑷。胶原蛋白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占皮肤干重的 70%~80%,具有天然的抗拉性、抗张力性、低抗原性、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及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在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 胞)表明黏附、趋化、生长、分化及介导免疫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 用⑴,是良好的皮肤组织T.程修复材料。我们选用胶原贴敷 料进行光子嫩肤治疗后皮肤的治疗及护理,病人热损伤恢复时 间缩短,病人舒适度显著提高,对光子嫩肤术后的皮肤干燥也有 保湿作用,佴对色素沉着的影响方面,使用胶原貼敷料组,虽然 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说明术后色素 沉着与护理关系不大,而与治疗能量选择有关。对于痤疮的治 疗、化妆品皮炎的治疗,疗效确切。 胶原贴敷料在医学美容中心皮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才刚刚 开始,但疗效确切,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微晶磨削后的皮 肤护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医学美容论文:Supreme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在医学美容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分离麻醉、强化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等是医学美容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然而这些麻醉方法,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咽喉部反射抑制,气道通畅难以保证。Supreme喉罩是根据食管引流型喉罩(Proseal喉罩)气管食管分开的双管结构特点而研制出的新型一次性双管喉罩,其在其他外科专业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通气,但未见在医学美容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笔者总结了62例Supreme喉罩在医学美容手术中的麻醉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观察其通气效果、对患者循环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Supreme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在医学美容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行医学美容手术患者62例(男4例,女58例),年龄16~49岁,体重42~81kg,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为35~150min。其中脂肪抽吸术19例,隆乳术及乳房假体取出术28例,巨乳缩小术2例,下颌角肥大矫治术5例,面部巨大毛细血管瘤激光治疗8例。 1.2 麻醉方法:患者麻醉前30min均肌肉注射盐酸乙戊奎醚(长托宁)0.01mg/k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8L /min,连接监护仪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心电图(EC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ug/kg和丙泊酚0.5~1.5mg/kg。均缓慢注射,保留患者自主呼吸。意识消失后选择合适管号Supreme喉罩(Laryngeal Mask公司,新加坡),将罩囊的气体抽空,尖端和背侧面涂利多卡因凝胶润滑,使患者头部后仰、张口后置入,将罩囊充气确认通气良好后连接麻醉机,观察气道的通畅情况,监测潮气量,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SPO2若降至95%以下时行辅助呼吸处理。术毕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5~10μg舒芬太尼注射液镇痛,手术结束时停止七氟醚吸入,清理口咽分泌物,拔除喉罩,吸氧待患者清醒,若患者有舌后坠则行举额托下颌等措施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在插入喉罩前1min(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插入喉罩后5min(T2)、清醒拔除喉罩后即刻(T3)和拔除喉罩后10min(T4)等时点生命体征和患者苏醒时间(停止七氟醚吸入至患者定向力恢复)及麻醉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喉罩一次插入49例,两次插入13例,总成功率100%。患者在各个时间点MAP、HR、SPO2和PETCO2虽有所波动但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有5例患者在术中加深麻醉时SPO2降至95%以下,经辅助呼吸1~4min SPO2恢复至正常范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6.2±1.6)min,范围4~15min。术中均未发生肢体活动、反流误吸和术中知晓。在插入、拔除喉罩及苏醒过程中均未出现呛咳及烦躁。术后5例患者轻微咽喉痛,未处理,观察24h均痊愈。 3 讨论 医学美容手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患者不断追求美容效果的同时也对手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完善、舒适的麻醉可使患者消除痛感、减弱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或消除不良心理体验,提高围术期安全性,利于术者操作[1]。浅表小手术多由美容医师在局麻下进行,传统观点认为,局麻下进行美容手术安全、方便。然而,大量局部麻醉药可能产生毒副反应,麻醉常不完善,疼痛和手术操作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恐惧感[1]。应用了镇静催眠或麻醉性镇痛药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气道反射减弱,易发生气道梗阻或误吸等意外,美容手术中颜面部位操作较多,使麻醉医师难以接近患者头部而影响对患者的观察,意外时而有之,其中不乏致死病例。另外静脉复合麻醉多有麻醉深度不够,患者术中肢体活动、镇痛不全及术中知晓。气管内插管全麻对肌松及麻醉深度要求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麻醉苏醒时间长,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如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加,且气管导管及其套囊阻碍气管纤毛运动,增加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多被医患诟病,显然对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的美容手术不够理想。 传统喉罩和气管插管可以提供同样有效的通气,而其在使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循环更加稳定,并发症更少、患者耐受好,且麻醉苏醒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共识。Supreme喉罩采用PVC材料制成,于2007年应用于临床,除了具有和传统喉罩同样的优点外还为一次性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及疾病传播;独特的椭圆形设计能够与口腔结构更好匹配;与解剖结构相符的预塑型角度无需借助专用设备引导,易置入且对位更加精准[2-3]。气管食管分开的双管结构的特点,使得胃管置入更加方便,可有效减低反流、误吸的发生率。 Supreme喉罩适合术中保留自主呼吸[4]。美容手术多不需要肌松即可完成,保留自主呼吸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不张。研究表明Supreme喉罩咽部漏气压较第一、二代喉罩明显提高,且囊内压降低[5],减少了对咽喉部的压迫损伤。但其气道密闭性较ProSeal喉罩稍差[6],笔者在麻醉中保留了患者自主呼吸,不会产生较大的呼吸压力,显然是合适的。另外,有研究[7]显示Supreme喉罩麻醉较气管内全麻舒芬太尼和七氟醚用量明显减少,这也符合美容手术需要全醉浅而快速苏醒的要求。 本研究提示,Supreme喉罩置入技术简单,成功率高,其在七氟醚浅麻醉下耐受性较好,患者苏醒迅速,无不良记忆,不良反应少;麻醉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通气良好;麻醉中未使用肌松剂,符合麻醉苏醒快,便于调控的要求。以往研究显示[7]喉罩的置入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有统计学意义,只是远比气管插管轻微。然而本研究显示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的原因是研究对象不同,医学美容手术人群以年轻健康者居多,心血管功能代偿好,另外美容患者术前多没有严格的胃肠道准备,术前不存在血容量不足,故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 本研究旨在把Supreme喉罩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引入到医学美容手术中来,还有好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Supreme喉罩预塑形硬质管壁的设计曲度可变性小,是否会给多需要不同头位的美容手术带来益处或麻烦尚不清楚。另外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喉痛,可能是麻醉医师操作有问题,也可能与喉罩固有结构特点有关。尽管此麻醉方法的应用有诸多优点,应用时仍需注意:选择好适应证,反流、误吸可能性大的患者,复杂冗长的手术,应用Supreme喉罩要谨慎;术中严密观察气道和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内插管准备。 综上所述,合适的医学美容手术患者行保留自主呼吸的Supreme喉罩全麻,麻醉中通气效果好、循环稳定、并发症少,医患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美容论文: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1]。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有别于学术型。它的特点应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结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2]。其培养核心重在“应用”二字,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型”或“学术型”本科教育在学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3]。其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4];在基础理论方面,比高职高专教育要厚,但比研究型本科教育要求要低,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5]。在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定位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服务上,应确定为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良性互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及行业需求,使培养的人才在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质和特点,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可以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近年开设的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应用型较强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岗位能力及专业素质,构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2009年,我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进行科研立项,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实践研究,现就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 明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构建必须反映现代创新创业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美容专业人才。要求以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指南,确立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医学美容技术所需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美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及能力,掌握美容实用技术、中医药美容保健技术及美容化妆用品调配、营销技术等能在各级医疗美容机构、美容、日化企业、医学美容科研教育部门等,从事医学美容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营销管理等工作。最终成为面向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协调进步,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医学美容学专门人才。 2 确立构建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 随着近年人们对美容保健的日益渴求,医学美容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美容业岗位上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人才培养日益成为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应用型本科人才日益受到为企业、社会的欢迎。因此,从社会需求出发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兼顾美容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达到岗位能力需求的目标。 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化”主要表现为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技术拓展能力在岗位上的转化及运用,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我们在研究中邀请美容行业内、就业基地企的技术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商讨,使教学目标与美容行业认可的能力标准趋于相同,使教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应达到的终端目标。还注意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实现以“应用能力”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3 医学美容技术2531型课程体系的建立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不断摸索、创新,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模式,形成了我院自己的一套得到就业单位和用人公司认可的、学生反馈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一套课程设置方案,即2531型课程体系。见图1。 4 本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4.1体现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必修课程39门,选修课程3门,课外实践活动、企业培训等184学时。在校总授课2574学时,实践实习1578学时,实践课占理论学时60%左右。 4.2夯实医学理论基础: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在美容专业中的指导作用和运用功能,突出有别于生活美容教育中只重视短期技术培训,医学理论含量少,学生发展没后劲,加强医学、美学基础课程,对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3突出以美容专业技术课程为体系核心:具体课程围绕五种技术进行设置,其中以美容实用技术课程群、中医美容技术课程群、化妆品课程群为主要框架,建立知识树,枝叶错落,主次分明,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力量。 4.4强调实习实训:科学利用第二课堂及企业师资培训,开展美容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培训的系列课程,开设就业指导课、宣讲课等,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体现三种能力的衔接。 4.5依托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拓展培育:以学院、专业部等为单位开展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化妆技能大赛、团队协作培训等校内外活动为教育载体,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素质,尤其结合美容专业的自身要求,开展自己特色的艺术、文娱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爱美情怀,对稳固专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5 现阶段对本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5.1加强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的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强化实践实训教育质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为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中心。除了利用原有的实习实验条件外,还应根据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医学美容技能型人才目标要求,大力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或美容保健中心,同时还应与美容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医学美容专业应用性本科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有机的结合。 5.2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要促使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现,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教学活动的执行,就需要校企联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途径有:①把一些年纪轻,学历高的青年教师放到美容公司、化妆品企业去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际工程实践能力;②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吸纳校外专家为兼职教师,可采用长期、短期或临时聘用等方式,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从而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可充分满足技术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队伍。 5.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发挥专兼职教师作用,联合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论证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使用的系列本科教材。 5.4加强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 结语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为满足美容行业需求而开办的,目前仍是目录外试点专业,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努力,在目前社会急需医学美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形势下,作为医学美容教育教学工作者,呼吁同道们,要开动脑筋,勇于实践,相互借鉴,才能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建设,保证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医学美容论文:蜜妍医学美容知识专题讲座 在人生早秋的季节里,夏日茂盛的回音在天空中还隐约可闻,但金黄已在悄悄地取代着翠绿,忧郁也渐渐地搀杂进喜悦之中,当我们徜徉在希望与回忆相伴的河岸,青年的天真逐渐远去了。 早秋是美好的,但是也略带哀伤与衰老的预兆,我们不免为年华逐渐老去而感到哀伤,或许我们真的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将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衰退的渐进过程,衰老,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幸免。 皮肤老化形式 皮肤衰老主要为自然老化与光老化两种形式。所谓自然老化是指老化由遗传因素引起;所谓光老化则是指紫外线损害在皮肤累积的反应。人体皮肤老化是自然老化与光老化相叠加的结果,另外,疾病、精神因素、营养、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可在我们脸上增添饱经风霜的印记。 皮肤老化表现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皱纹、松弛和萎缩等,另外,花斑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良性肿瘤,癌前期病变、恶性肿瘤及毛发灰白等也是皮肤老化的征象。 我们期待衰老来得慢点,让青春年华在我们的人生岁月中流淌得更长。那么,对皮肤衰老的自然进程,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 活性营养成分抗衰途径 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化妆品中添加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成分,作用于以下几个途径,就可以有效地延缓皮肤衰老的进程,这几个途径是:改善细胞的生存环境,促进皮肤组织细胞的生长代谢;保湿与修复皮肤屏障;抗自由基损伤;抵抗紫外线;改善微循环。 蜜妍ECM系列化妆品是广州晖琳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遵循“健康美容”的理念研制开发出来的以高浓缩ECM(细胞间质蛋白)为核心成分以酶解冻干保鲜技术为核心技术的适合东方人肌肤特点的高科技平皱抗衰精品。 核心成分与核心技术 皮肤细胞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由多种蛋白质,如胶原蛋白、糖蛋白、弹力蛋白、蛋白聚糖等构成的有机环境。上述这些蛋白质统称为细胞间质蛋白(简称ECM),它是细胞的生存空间,也是细胞的活动场所,皮肤中ECM含量不足,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衰老的表现。 采用经酶解及冻干保鲜技术处理的高浓缩ECM,结合细胞生长因子、透明质酸、神经酰胺、多种维生素及植物萃取精华等成分精制而成的ECM系列产品护肤品,是专门为肌肤出现衰老征兆人士设计的平皱抗衰精品,其组方先进、科学、合理,从激活细胞、营养细胞、改善细胞生存环境,保湿修复屏障,抗自由基,抗紫外线,改善皮肤微循环等各方面起作用,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向的全效型抗衰产品。 蜜妍ECM系列护肤品主要产品简介: ECM柔净洁面喱 柔柔地清洁、涓涓地修复。 ECM柔润水分凝露 补充肌肤所需水分,莹润肌肤。 ECM再生平皱霜 深层滋养,延缓肌肤衰老。 ECM细胞再生冻干粉、再生精华元素 激活肌肤细胞,加强新陈代谢功能。 ECM活肤紧致源液 呵护细致,肌肤润泽饱满。 ECM细胞再生复合霜 快速渗透皮肤深层,促进皮肤再生。 ECM细胞再生修复凝胶 平抚肌肤皱纹,延缓肌肤衰老。 “蜜妍”,作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批准为技术推广产品的医学美容品牌,一直坚持维护人体皮肤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修复衰退和受损的结构和功能这个准则,将其贯彻于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个环节之中,因为我们坚信,整体、健康、自然是人体美的属性,肌肤之美源于健康。 青春美貌宛如夏日之鲜果,易腐难存,蜜妍ECM系列护肤品帮你轻松实现肌肤保鲜! 医学美容论文:医学美容的伦理介入与健康导向 随着中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也越来越强烈,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要求[1],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满足于生活美容,利用新医学科技进行医学美容。所谓的医学美容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及手术等,以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目前,中国美容医疗事故频发所造成的直接伤害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美容医疗市场亟待整治、管理和规范。 1医学美容的伦理介入 1.1 对医学美容不伤害伦理原则的质疑与讨论:医学美容区别于生活美容的根本点,即凡是有一定创伤的美容治疗,一定是医学美容的范畴。创伤构成医学美容的特征之一,在医学美容过程中创伤尺度的合理性构成了伦理介入的基本理据。一些人简单的将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伤害原则拿来作为医学美容的伦理尺度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项原则与美容治疗必然有创伤相矛盾,再小的手术都会有创伤,有创伤就会有风险,显然每一个医疗美容的医师都是无法做到不伤害。医学伦理学之所以保留不伤害原则的主要原因是,一般认为我们显然有责任不去伤害任何人,然而我们仅仅对有限数量的人有助益的责任[2],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一原则追求维护他人的健康权益的保障,只不过很多医学美容者并非临床定义的患者,很多医学美容是建立在患者并无生理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外伤后美容外,其他美容医疗的过程具有独特性,表现为:健康-不健康-重建健康的过程。能否重建健康是带有或然性结果的,虽然实际医学美容的后果绝大多数可以认为达到了重建健康和视觉审美的目的,但近年来,恶性医学美容的争议案例足以令人警醒和反思。像2010年超女王贝整容致死的悲剧折射出中国整形市场的乱象。显然这样的案例已不再是创伤尺度的大小问题,而是严重侵害和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很明显不伤害伦理原则是令人质疑的,如果原则具有绝对约束力,而美容师和美容医师又普遍做不到这一点时,这项原则就失去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恰当的伦理介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1.2 医学美容的底线伦理原则应该是将伤害降至最低:了解了医学美容的健康-不健康-重建健康的过程,既然创伤不可避免,从伦理角度思考,如何将这种伤害降至最低就应该是医学美容确立的底线伦理标准。美的道德筹码应该符合美的健康维度,美的健康维度取决于生理健康的内在性规定,内在性为头发移植、鼻子整形、脂肪吸除、隆胸等等进行到什么程度设置了限制[3]。即器质性有改变,功能性无妨碍,这对美容医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为涉及美容医师工作业务开展与自身利益,很多美容医师的美容心理、美学修养、美学判断、美容健康观、美容风险的准备并不充分,并非美容者的所有要求都是美容医师的工作指向,因为许多当事者的美容要求是受世俗审美观和时尚传媒的推助而对自身的苛求形成的,仅仅为了取悦他人而追逐美,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自然的真比美更重要。美容医师是否顾及和了解美容者的动机和生理现状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对遴选适宜的美容者十分必要,这都要借助美容医师的职业技能、判断、素养和操守等来做到将美容风险的伤害降至最低,在实际工作中美容伤害的造成,正如人们之做出恶劣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强,而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弱[4]。归根结底,能否合理地节制个人欲求,强化医师的良知是将伤害风险降至最低的内在保障。 2医学美学与健康伦理的辨证关系 人类生活无外乎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感受,三者在很多情形下是统一于人的内在诉求。医学美学也一样,其对审美的追求与人的健康真和伦理善的立场应当是统一的,否则就可能引致矛盾和冲突产生,从而破坏和谐的生活。 2.1健康伦理是医学美学的前提和基础:生活中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利用美容让自己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让眼睛更大、头发更亮、更蓬松、嘴唇更红润[5],可以说美容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但即便是生活美容,也有极端的情形,像中国明清妇女裹脚的审美,西方十七、十八时期妇女束腰的审美均是畸形审美的表现,畸形的根源在于此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妇女的生理健康,正因为有损健康,才是极为不道德的传统。作为生活美容的延伸-医学美容则更需要建立和巩固健康这一“人本”基础,因为医学美容的不同项目如若出错对身心的伤害更大,不仅可能侵害人的健康权,甚至可能剥夺人的生命权。所以审美道德论的建立,对于人类认识自我或认识生命的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与审美相比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才是最重要的,审美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人的生命存在和健康为前提和基础。健康不应是美容医学的代价,那样只会使人得不偿失[7],过分进行医学美容既危害自身生理健康,又远远背离了生命真正的价值取向。生活中过分依赖外貌吸引和打动他人并不可靠,人类有很多品质,诸如智慧、个性、良知虽然缺少美,却深深吸引我们。在当代人的审美经验中充斥着大量传媒和流俗的态度和成分,包括日常生活在内日益按照传媒、流俗的图式和模板所构造、表达、认知和观感,在此影响下,很多人被其所左右和蒙蔽,缺少正确和独立的审美观,很多医学美容行为既不理智,也不明智,造成的身心伤害、失去的健康,更是美所无法弥补的。所以必须把握健康伦理是医学美学的前提和基础。 2.2医学美学要体现健康伦理要求的生命活力:人自身的审美与艺术审美有很大的区别,人的美与人的活力密不可分,医学美容往往忽略或难以做到这一点,像隆鼻,看似笔挺高耸,但由于缺乏活力,其僵硬化和面部其他器官的表情很不协调,更何况隆过的鼻子还要处处小心,避免碰撞,甚至打喷嚏也要防范,医学美容的麻烦还有很多很多,真正的美应该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相反使每样东西都变美得做法破坏了美的本质,普遍存在的美已失去了其特性而仅仅堕落成为漂亮,或干脆就变得毫无意义[8]。千人一面的单一性也破坏了世界本来多样性的自然美,也破坏了美所涉及到的协调、平衡、比例与秩序。人们热爱美的事物,因为美的事物给人带来健康、财富和希望,美的事物本身不仅展示出自由的活力,而且展示出自由的形式[9]。对于人的医学美容更需要满足术后的基本健康和自由的生命活力。当然,这并不是全盘否定医学美容的主观美感和客观价值。只是提醒美容者在面对时尚诱惑和传媒煽情时,如何理性地去判断和抉择,更何况如今的美容医学隐藏着浓重的商业目的,美容者不是典型的患者,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者,铺天盖地的医学美容广告令人眩晕,当下消费者的痛苦源于选择的过量而非选择的不足[10],选择不慎,美容消费者就有可能坠入陷阱,受到伤害,影响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总之,伦理介入医学美容的尺度要以健康为标准。医学美容只有坚持正确的健康导向、恰当的伦理介入和严格的法律监管,把握医学美容要将伤害降至最低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就医者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医学美容论文: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容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医学美容教育也相继产生,初期以短期培训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而后发展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教育部还批准了部分院校开展医学美容技术本科教育。我院开办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教育十余年来,我们始终以学生就业“出口”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模式的研究,从2000年开办美容中等职业教育至今,我们教育层次逐步提高,现已实现本科层次教育。学生在美容相关行业就业率可实现93%以上,持续在美容行业工作3年以上的学生可达到4成左右,2009年第一批本科层次学生毕业,除7%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10%在同行业大中专院校从事医学美容人才教育外,均在医学美容尤其是中医养生美容保健领域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这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美容教育尤其是医学美容教育正日趋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针的指引下,今后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将是一个趋势。培养应用型医学美容人才将是实现医学美容技术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人才对接的关键。 1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确定适合的培养目标,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1.1从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上看:潘懋元教授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基础上进一步把我国高等学校分为三种类型,依据此分类法,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均属于应用型专业性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各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是按照技术、行业、产业需要来设置。作为医学院校结合市场特点,从发展新型专业角度讲,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这种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是应用型专门人才。 1.2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上看:大学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承担的人才培养使命不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使命。就我们学校来讲,现阶段及今后较长时间都处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层面,因此,我们学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通过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势必将成为绝大多数院校现实的、必然的选择,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 不同院校对其理解是不同的, 建构具有什么内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关系学院能否长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学院自2000年开办中医学(美容方向)专业以来,始终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尤其在2006年开始开展医学美容技术本科教育后,又进一步做了补充和完善,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特点, 制订并实施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具体来说,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2.1明确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及高职高专、本科应用型人才层次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是个很大的范畴,其内涵有其层次上的区别,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高等教育也随之确立了不同的学历教育层次,现今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差别除接受的教育程度不相同外,还反映在其就业方向上:专科层次的应用型属于职业技能应用型,大多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属于专业应用型,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而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则属于应用型人才的提升,即在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对的是既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又有一定的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我们学院在既定了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下,根据我们学院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还会保留专科教育的自身特色,综合学生就业“出口”分别制定出高职高专和本科两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为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开办医学美容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尤其在教育部批准了本科教育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势所趋,加之学院专科教育比较成熟,所以此研究将把重心放在后者。 2.2依托于专科应用型人才及试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理念,综合、分析、总结、完善,确立“一二三四”式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模式:即“一重二辅”式教学体系,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理念,培养具备优良职业素质、扎实基础知识、熟练专业能力(含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相关知识“四项规格”的医学美容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一重二辅”式教学体系,即重实践,理论、素质相辅:①实践课程体系: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时明确提出应将教育的重心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教育本位”上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院将实践课程体系放在首要位置中,增加实践课数量,丰富实践课内容与形式,提升实践课教学质量。将实践课程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进行划分:对于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采取课内实训、实验设计、开放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高级、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必修课;采取本院主讲教师兼院企合作单位技术讲师共同实施的形式进行;对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选修课,由邀请同行业领先单位的技术讲师集中训练;对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较高的实践教学内容开设为课外实践选修,依托课外、专业实习的环节完成。不定期的举办校园技能竞赛,其内容可根据技术的最新变化进行调整与扩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未来职业导向选择不同的实践主题。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管理,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加强实践课程教师管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质量;②理论课程体系: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是形成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基础。因此课程理论体系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发挥不可缺少的辅助作用。其构架的设立必须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能力的形成涵盖了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我院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引下坚持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以岗位知识为依托,以通用知识为保障, 以能力知识为核心,以创新知识为拓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结构。具体而言,按照集中统一,定向分流,自主选择,强化实践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入学初统一开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素质基础的平台化理论课程体系,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专业基础,为下一步拓展知识做准备;继之构建专业主干、专业方向选修、职业拓展选修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最后就是缩短理论课程时限,加大实习实践力度,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继续学习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③素质课程体系: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在强化能力课程体系、优化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亦不可忽视素质课程体系的搭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除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素质,诸如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科技素质、身心素质等。在此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德为本,鼓励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搭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尤其是在学生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培养方面,积极发挥校园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根据大学生活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素质教育活动(诸如人际交往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自信教育、择业教育等),真正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向善向上”的职业道德,“勇攀奋进”的专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2.2.2产学研“三位一体”办学理念: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国际上典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其内涵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从我国目前的实践形式上看,主要是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弥补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针对医学美容专业变化发展非常迅速的特点,近几年来密切关注江、浙、沿海地区等相应企业需求人才的要求,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搭建实践平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贯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任教,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参观学习,并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同时,在校内创办美容研究所,指导、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特长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确立 随着医学美容行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行业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生产实践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更多地懂得生产应用与实践的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该培养模式应确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理论层面上更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能力层面上注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品德、身心素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这不可理解为质量层次上的退而求其次,应是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念上的转变。对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确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技能鉴定机构、行业团体共同参与的全方位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注重理论体系评价学生质量的做法,实行理论、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 医学美容论文:QIPA医学美容专用经皮快速高效麻醉镇痛纳米乳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和医学诊疗技术的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制剂和临床治疗手段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医学美容和皮肤抗衰老领域,如早期应用的胶原蛋白注射用于皮肤抗衰老和面部填充,肉毒毒素注射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面部表情肌运动而导致的皱纹,自体血浆或血清注射应用于维护或保持面部皮肤青春活力,针刺传统面部中医穴位用于美容调理,活体毛发移植或种植术,电热烧灼术、刮除术、液氮冷冻术、化学剥皮术、点斑术、磨削术、激光术等分别应用于皮肤美白、祛斑、除痘、嫩肤、抗皱、脱毛、洗眉、瘢痕或疤痕修复及面部扁平疣治疗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人体文饰或文身术及文眉、文唇、文眼线、以及皮肤创伤修复术等医学美容及医疗美容手段均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创伤性和浸润性疼痛,有时甚至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使受术者形成难以控制的恐惧心理、焦虑情绪、抵触情绪和痛觉条件反射;而且,有些美容治疗部位的注射难度较大,麻醉也不十分方便。 为了尽可能减少或减轻这些皮肤美容浅表手术和穿刺等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以确保医疗美容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目前仍在使用皮下局部注射麻醉药物等表皮浸润麻醉的方法进行治疗部位的麻醉镇痛。然而,按照传统的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不仅注射本身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和心理恐惧感,而且,进行注射麻醉时常常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有些甚至难以配合、影响美容治疗的有序进行,特别是,进行注射麻醉本身属于浸润性医疗行为和临床医疗范畴,一般美容机构不能合法应用,即使有些具有美容美容资格的医疗美容院,在实际进行注射麻醉时,如果麻醉剂种类、剂量、用药途径和操作技术掌握不当或稍有不慎,很容易或有可能引起其它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研制一种非注射、非浸润性的皮肤表面直接外用的无痛和镇痛制剂,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使用快捷;而且,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维持久、安全性好及无毒副作用、并且能确保维持治疗时间的快速无痛经皮外用制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特别是,实现低碳制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无痛医疗美容”制剂不仅是爱美人士的美好愿望之一,也是现代医学发展和科学研究者的重要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之一,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皮肤外用麻醉制剂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随着目前国内外整形美容医及学美容上各种穿刺性或针刺治疗、以及问题性皮肤美容治疗(如电烧术、刮除术、磨削、激光、液氮冷冻和化学剥皮术等)等各种浸润性医疗手段引起的皮肤浅表创伤性疼痛问题的日益广泛,为了尽可能减少因整形或医学美容治疗及皮肤浅表手术和穿刺等治疗引起的疼痛,对于表皮麻醉制剂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备受各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和热切关注,相关成果及制剂也越来越多。目前流行的皮肤表面局部麻醉制剂主要如下几种剂型: 1、恩纳霜(EMLA):是前段时间国际应用最早、也最广泛的皮肤外用麻醉制剂,由瑞典AstraZeneca公司研制和生产,以后欧美各国均有生产和应用。恩纳霜(EMLA)实际上就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当时条件下应用效果总体不错,并在国际上迅速流行。恩纳霜主要由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经低熔混合为5%霜剂。目前恩纳霜有霜剂和贴片两种剂型,外涂恩纳霜在正常皮肤上麻醉最大深度为5mm,止痛起效时间平均为50min,某些部位甚至超过1h以上,而在粘膜、外生殖器皮肤和患病或破损皮肤上则吸收更快,麻醉时间可缩短为20~40min。但对于具有完整皮肤屏障功能的皮肤麻醉,这种制剂明显存在着起效时间较慢、维持麻醉时间较短,加上属于表面麻醉剂,麻醉的深度有限,因此,通常只能应用于一些小的外科手术麻醉。而对诸如皮肤磨削术、面部整形外科等相对大的手术或疼痛较为明显的手术却难以达止痛效果,且明显存在某些副作用和应用上的局限性。由于恩纳乳膏中含有丙胺卡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其在外用后引起皮肤发白现象;如果其使用不当,还有可能发生一过性烧灼、红斑、对眼睛刺痛,并可能引起水肿和慢性皮炎及接触性过敏等。而且,恩纳霜的直接毒性还有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这对患有过敏性紫癜的人群损害更大。恩纳乳膏中的丙胺卡因在高剂量时还可使血中正铁血蛋白含量增加,直接影响组织的氧合作用,甚至有可能引起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接触性过敏。因此,对于某些儿童、先天性和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等患者等均不宜应用恩纳霜及其贴剂,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诸多限制及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应用正在不断减少、并呈现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趋势。 2、中药麻醉制剂:中药麻醉制剂中含有细辛、蟾酥、薄荷醇等成分,是一种颇具东方特色的皮肤局部外用麻醉剂。细辛、蟾酥、薄荷醇等成分均为中药制剂并有一定的麻醉和镇痛及镇静作用。特别是细辛(Asarum)挥发油中含丁香油酚甲醚、优藏茴香酮、大黄樟醚、β-蒎烯、细辛醚、细辛酮。另细辛还含Nβ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乙酸乙酯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具有镇痛、镇静、中枢抑制、局部麻醉等多种药理作用,其麻醉镇痛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PGE2)有关。PGE2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介质,PGE2外周致痛作用早已明确。PGE2的疼痛作用主要涉及其中枢机制,即PGE2参与中枢疼痛的调控。有研究表明,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降低脑组织及血清中PGE2的含量,提示细辛的镇痛作用与抑制PGE2合成有一定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和神经递质,在炎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周和中枢的不同水平上参与痛觉的调控。因此,细辛镇痛作用与抑制NO释放、抑制PGE2合成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有关。螗酥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活性成分主要是脂蟾毒配基等6种单体化合物,特别是华蟾毒精和脂蟾毒配基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有报道认为,蟾酥内作用较强的局麻成分一脂蟾毒配基类物质(其中,蟾毒灵的表面麻醉效力为可卡因的近90倍)。经临床试验证实,中药麻醉制剂确实具有较好皮肤麻醉和镇痛效果,其皮肤表麻效果与日本的Penles皮肤表皮麻醉贴片基本类似。但细辛和蟾酥均有一定毒性。细辛根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等,而细辛挥发油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动物呼吸麻痹而死亡的毒性,药理研究也证明黄樟醚有使动物呼吸中枢麻痹的作用。螗酥内脂蟾毒配基类物质也有一定毒性,且在其麻醉作用发生前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组织疼痛反应,而且蟾酥使用不当也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因此,细辛和蟾酥用量均不可太大,可如果它们用量太小,其麻醉效果很差。而且,中药皮肤麻醉制剂应用后有轻度的皮肤刺激性,且皮肤麻醉镇痛效果缓慢、麻醉深度有限、麻醉维持时间不长、很难达到预期的麻醉镇痛效果。 3、丁卡因麻醉乳膏制剂:丁卡因是临床常用的表皮浸润麻醉剂,为此有学者采用5%盐酸丁卡因溶 液配成凝胶后再进行碱化并使用经皮途径进行局部麻醉后实施皮肤科一些小手术,虽有一定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且麻醉起效时间也较快,麻醉起效时间平均31.6±7.9分钟,但麻醉维持时间却较为短暂,而且丁卡因麻醉乳膏制剂中的丁卡因用量需要14%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可能是乳剂中的油相与角质层竞争结合亲脂性的丁卡因碱基,故要较高浓度才能达到效果。但是,高浓度丁卡因的使用很容易出现副作用及临床并发症、甚至对某些人群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如果使用在非完整的皮肤(如皮肤有创面和损伤时),危险性更大。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必须非常慎重和小心,以免出现较大风险。 4、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此乳膏与国外的恩纳霜类似,也主要是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制备而成的皮肤浅表麻醉剂,两者通过阻止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从而产生局部麻醉效应。当用于无破损皮肤或粘膜表面时,可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层和皮下层,两者通过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以消除受术者疼痛感,且镇痛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浅表麻醉剂,临床操作简便,无创伤,受术者易接受,临床易于推广。但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的麻醉制剂透皮渗透性较差,也同样存在着麻醉起效时间较慢,麻醉作用时间较短,特别是对于完整无破损皮肤,其麻醉镇痛的开始起效时间至少需要6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麻醉效果。 5、利多卡因凝胶与利多卡因压敏胶粘贴片:90年代初期日本研制的10%利多卡因凝胶,采用甘草酸3-O-半邻苯二甲酸二钠盐作为透皮制剂,其效果与恩纳基本相同。该贴剂在120分钟可充分阻断Merkel小体,且没有严重并发症,镇痛效果最佳,另对10%利多卡因压敏粘贴片与日本的利多卡因凝胶在相同剂量下对比,透过皮肤累积量和百分率均显示利多卡因从压敏粘贴片的透皮吸收明显高于凝胶;但压敏粘贴片贴敷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且需要透皮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其麻醉镇痛效果,对于一些较长时间的手术也很难维持麻醉效果。 6、L-T乳膏剂:主要由利多卡因和地卡因组成,经过针刺测试,贴敷60分钟镇痛深度为1.5mm,3小时为3mm,无痛率为99%,且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较少,价格便宜,对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易为患者所接受,但该乳膏在贴敷过程中少数患者局部皮肤红润和皮肤过敏样症状和反应,且同样存在透皮吸收较差,麻醉反应较慢、起效时间较长、麻醉强度不够等不足之处。 总体上来看,上述麻醉镇痛技术上仍然继续沿用传统临床医疗上的一些麻醉镇痛方法(如皮下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及表皮浸润麻醉)和一些常用剂型皮肤外部涂搽皮肤麻醉剂,包括一些新研制的麻醉喷雾剂、酊剂、乳剂、霜剂、膏剂、凝胶剂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解决了注射麻醉的繁琐和疼痛、使用起来也的确简单方便,但这些皮肤外用麻醉剂的镇痛效果却十分有限,特别是麻醉起效时间通常都超过1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些需要90-120分钟才能出现效果,且麻醉强度、深度和麻醉维持时间均非常有限;即使采用一些提高麻醉效果的封包措施,其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别,因而严重影响了人们使用的信心和耐心。此外,还有一些含有利多卡因、丁卡因等麻醉药物的凝胶、酊剂、霜剂等皮肤局麻外用制剂,也同样存在着起效时间慢(超过60分钟以上),经皮渗透效果不够理想等不足;而其它诸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和无免疫性等特点的脂质体或者热力学稳定且可生物降解的立方液晶等新型制剂,也因存在诸如热力学不稳定、粒径较大、粒子分散度大、透皮速率不够理想、在液态下易氧化和水解、平衡时间过长等因素而非理想的透皮给药载体。利多卡因虽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但它在应用上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或不足,如日本有公司研制的含有浓度达60%利多卡因外贴皮肤局麻胶虽使用方便,能减轻一些痛苦,但需粘贴2个小时以上才能有明显麻醉效果,且该胶带在不同室温或不同皮肤温度时效果有一定差别,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使用效果也有差异,有些医学美容手术不方便应用,加上60%的利多卡因浓度应用存在一定风险,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探索新的高效麻醉功效成分进行科学组合、并寻找新型高效载体系统共济协同、联合增效,以期达到更加适用医学美容领域的理想麻醉镇痛效果。 二、新型高效低碳经皮药物传递系统――纳米乳载体相关特性 纳米乳(Nanoemulsion,NE)是一种新型高效药物被动靶向经皮传递载体系统(TDDS),最早Attwood等人将其作为药物载体进行研究,自Bhargava等人发表有关纳米乳可作为高效经皮药物传递载体的研究综述发表之后,基于纳米乳药物载体的系列和系统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尤其令人兴奋和鼓舞的是,在对纳米乳作为高效促透皮渗透及传递给药系统的近期研究分析中发现,纳米乳确已显示出可喜的应用苗头和实用价值,尤其是由于纳米乳本身组成成份、室温制备无需加热耗能的低碳技术、特殊分子结构和纳米级粒径以及快速透皮吸收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等,使之成为当今新型制剂研究与应用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 纳米乳作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比例,并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所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粒径10-100nm、并具有明显淡蓝色乳光的分散体系。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水包油型纳米乳液(O/W)、油包水型纳米乳液(W/O)以及双连续型纳米乳液,它的组成成份主要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纳米乳最重要的特点主要包括:(1)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属热力学稳定系统;(2)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加温加热和提供能量,制备过程也不需特殊设备即可可自发形成稳定体系,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低碳技术;(3)纳米乳粒径微小(一般仅为10~100nm)、分散性好、流动性好、均匀细腻、外观漂亮;(4)具有一定的缓释、控释和靶向作用;(5)许多生物制剂,诸如细胞因子、蛋白质、活性肽、生物酶类药物等制成纳米乳制剂可形成对药物的有效保护作用,使其功效成分的降解或失活相对降低、有效期得以延长;(6)空白纳米乳本身还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特别是对皮肤表面感染的金葡菌和绿脓杆菌等致病菌具有 一定的杀灭作用;(7)纳米乳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药物贮库效应,使功效成分逐步释放和缓慢释放以及控制释放,从而可同时达到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的目的;(8)由于纳米乳粒径微小可在皮肤表面形成高效渗透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效果,不仅使功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而且可快速发挥生物学效应,使其作用效果增速;(9)除此之外,纳米乳药物载体还有一个较其它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增溶、扩容和速溶功效成分。研究发现,不管是水溶性的功效成分、还是油溶性的功效 成分,在纳米乳液中都可以达到很大的增溶、扩容和速溶,而功效成分在纳米乳中的增溶、扩容和速溶,能使功效成分在纳米乳小液滴内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这对于功效成分快速通过表面活性剂分子组成的界面膜,从而达到有效释放和靶向作用意义重大;此外,功效成分的最大增溶可在水包油型纳米乳液的小液滴中,避免了与连续相的接触,可以保护易水解的功效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到达作用部位之前不被体液分解或降解及失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纳米乳的透皮吸收作用及其功效成分的渗透效率,是它备受关注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要基础和作用机制。近年来,通过差示热扫描(DSC)、透射电镜(T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先进的仪器和实验手段,对纳米乳高效透皮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部分研究。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乳实现高效促透皮渗透吸收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破坏角质层水性通道、经毛囊吸收等途径有效克服角质层对药物的屏障作用,从而将药物送入真皮内;(2)纳米乳结构的独特性使其对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均能产生显著的增溶效应,从而形成药物过饱和系统,大大增加皮肤内外药物的浓度梯度,从而提高药物的透过量;(3)纳米乳中的某些成份既能作为油相,又能作为透皮渗透促进剂,通过改变角质层的结构从而促进透皮吸收,大大促进麻醉镇痛功效成分制剂的透皮效率,而且纳米乳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成份也能影响皮肤角质层屏障从而增加药物的渗透;(4)纳米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水合作用扩大角质细胞间的连接从而产生一个透皮渗透的快速通道,并且,也可以使真皮中的胶原纤维束在一定程度上松解;(5)除此之外,纳米乳制剂还可作用于皮肤组织及其细胞之间的连接,如使表皮层的棘细胞连接疏松,细胞之间的间距扩大。因此,纳米乳似能携带其功效成分穿透表皮角质层屏障,最大限度而又迅速地渗透至皮肤表皮层、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之中而发挥应用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理学功能。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纳米乳载体制剂与目前常用的皮肤外用制剂(如水剂、乳剂、凝胶、霜剂、膏剂、贴剂等)相比,具有更好的感官性、稳定性、透皮性、安全性、有效性等。特别是纳米乳制剂促透皮渗透时间明显缩短,经皮吸收效果更为理想。例如,有人通过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吸收研究发现,相同浓度的环氧合酶抑制剂纳米乳较其霜剂促透皮吸收性提高了至少10倍以上;而且有人通过在大鼠的脚掌皮肤上局麻后进行刺激实验,结果发现纳米乳的局麻起效时间及效果要明显快于凝胶;也有人采用微透析技术对盐酸匹鲁卡因纳米乳及盐酸匹鲁卡因水凝胶在活体大鼠皮肤上透皮研究发现,纳米乳较水凝胶在活体大鼠皮肤吸收系数高出7%,时滞作用却下降10倍,这样,低浓度的盐酸匹鲁卡因即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三、Oipa医学美容专用皮肤外用快速高效麻醉纳米乳研制 纳米乳高效透皮载体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学、医药学及临床治疗领域的早期研究与应用,为其在整形美容及医学美容和皮肤抗衰老化妆品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给我们解决目前整形美容及医学美容皮肤表面局部麻醉和镇痛的某些技术缺陷或不足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给我们研制医学美容和美容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快速麻醉镇痛皮肤外用产品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将高效纳米乳载体与优势互补的麻醉镇痛功效成分有机结合,使得麻醉镇痛功效成分能够快速透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而发挥麻醉镇痛起效快、维持久、作用强、效果好、毒副少、且能延长美容治疗时间等特点。 为此,我们生物医药和美容抗衰老纳米乳研究团队在研制成功医学美容用经皮快速麻醉液态纳米乳制剂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Qipa医学美容用经皮快速麻醉半固态纳米乳凝胶。而且,我们根据麻醉功效成分各自的作用特点,分别制备出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分别使用的两种制剂。这两种制剂虽然采用的是同一纳米乳载体,但在麻醉功效成分的组方上整合成几种各具作用特点及优势互补的增效协同复配组方,使其配方中各个成分的各自作用充分发挥,并突出体现组方之间、载体与功效成分之间的共济协同、联合增效作用,使其综合生物学效应更加突出,合理生物利用度更加明显,组方科学依据更加充足,相互之间优势更加明显,近期和远期效果更加显著。再加上纳米乳载体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水合作用和细胞连接松解作用以扩大角质细胞间的连接,同时利用纳米乳载体可以使真皮中的胶原纤维束在一定程度上可逆性的松解,从而产生一个促进麻醉镇痛功效成分透皮渗透的快速通道,使麻醉镇痛纳米乳能快速并且大量穿透角质层屏障,迅速渗透进皮肤真皮组织。而且,设计的经皮局部麻醉功效成分透过皮肤后可在皮肤表皮内形成麻醉功效成分储库和麻醉功效成分的梯度浓度’使麻醉镇痛功效成分在一定时间内逐步、缓慢、恒量控制释放,这既可以减轻局部麻醉镇痛功效成分的一般毒性反应,以降低其副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皮肤麻醉的深度,并使其麻醉持续作用时间大大延长。由于纳米乳使麻醉功效成分更易于渗透,使得总体麻醉作用和镇痛效果得以明显加强。 在Qipa医学美容用经皮快速麻醉液态纳米乳和半固态纳米乳凝胶的制备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空白纳米乳组方中各个组份及其液相比例,并在原有纳米乳工艺上进行改良。纳米乳载体的形成要求油相分子与界面分子应保持适当联系,原则上油相分子体积越小,溶解力越强。尤其是其中的乳化剂以及助乳化剂成份的选择和确定,它们是纳米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纳米乳的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选用乳化剂时不仅要考虑其使纳米乳稳定的乳化性能,且还要考虑其毒性和皮肤刺激性等。助乳化剂可调节乳化剂的亲水一亲油(HLB)值,并形成更小纳米乳乳滴。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链醇或适宜HLB值的非离子型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插入到乳化剂界面膜中,形成复合凝聚膜,降低乳化剂的相互排斥力和电荷斥力,提高膜的牢固性和柔顺性,减少纳米乳生成时所需的界面弯曲能,使纳米乳更易自发形成和更加稳定。同时,在选定各个液相后,分别用已设定好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即Km值),并按照设定标准配制滴定液,将已配制好的滴定液去滴定饱和O相与W相组成的二元液,计算出各相在纳米乳体系中的百分比,然后再通过origin7.0软件绘制纳米乳的伪三元相图、且对纳米乳区域面积相对数值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并确定好各相添加量。最后再按照配制纳米乳确定的各相实际比例及添加先后顺序进行纳米乳配制,即可得到Qipa医学美容用经皮高效快速麻醉液态纳米乳和半固态纳米乳凝胶。 正是由于综合考虑了独特配方的优势和特点,使得Qipa医学美容用经皮高效快速麻醉纳米乳在皮肤麻醉和镇痛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效果。将它与曾经红极一时、应用最广的表皮局部麻醉剂一恩纳霜类似物相比,其表皮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峰值到达时间至少提前了15~20分钟左右。表皮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峰值到达时间的提前,不仅大大节约了美容治疗时间,而且,使医疗成本和效率均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纳米乳制剂的缓释和控释作用以及被动靶向作用,本发明也使表皮麻醉维持时间得以明显延长,与同浓度的同类麻醉剂的其它不同剂型相比至少延长20分钟左右,其表皮麻醉维持时间明显延长。而且,由于纳米乳制剂所形成的“药物储库”及“浓度梯度”的特点,使其表皮麻醉深度提高,麻醉强度和镇痛作用明显增大。正是纳米乳载体的优化作用,不仅提前了麻醉的起效时间和峰值到达时间,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和镇痛作用,而且,使其麻醉的安全性得以提高,麻醉的副反应明显减少,且麻醉的使用范围也明显扩大。由于采用了皮肤外用麻醉方式,不仅消除了原来需要注射麻醉的痛苦,而且,大大简化了麻醉操作简化,消除了被麻醉者的心理恐惧和疼痛,也使麻醉效率提高,成本明显降低,临床适用性提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表皮麻醉纳米乳无需外部做功,工艺简化,进行产业化基本不需要仪器设备和消耗电能,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制剂,该成果近日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总之,Qipa医学美容专用的经皮高效快速麻醉纳米乳的问世,必将为有创、微创和无创的医疗美容手术提供方便和实用,也为爱美人士减轻或免除相关浸润性美容手术所造成的皮肉痛苦带来希望。我们衷心希望并相信: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不久将来,无论是整形外科美容、问题性皮肤治疗、部分医学美容手术及身体文刺或美容文饰等定会逐步实现“人类无痛美容医疗”的目标,这是所有研究者、医护者和消费者共同期盼、并努力追求的预期目标,也将是现代美容整形及医学美容等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医学美容论文: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及探索 [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美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出医学美容专业特色,全面进行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医学美容;解剖学;教学 随着我国医学的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医学美容专业产生了,与其相应的美容医学教育体系随之建立。医学美容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并取得医疗美容主治医师资格证。对医学美容技术人才更要加强基础知识培养,为今后从事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美容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一直是照搬或参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内容对于医学美容专业学生来讲“偏多、偏深、背离实用”,与医学美容专业的临床应用性不足[1]。因此进行解剖教学时,结合医学美容技术特点,适当与临床美容联系,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医学美容人才已成为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医学美容专业特点及解剖学教学结合 医学美容专业教学大纲一般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大多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对医学美容专业不太适用,使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解剖教学时应与临床美容知识相联系,如:讲述面肌时,可联系临床唇裂及修补术,讲述腭骨可联系腭裂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解剖和医学美容技术密切相关,是学好专业技术的敲门砖,从而主动学习。另外,在解剖教学中要体现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压缩对医学美容专业来说是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内脏部分的课时;对与临床美容相关的内容多作介绍,如讲解眼球周围肌肉时,可适当联系临床常见的斜视、上睑下垂等病例;删除抽象并与该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加强专业相关解剖知识的讲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教材的改革 医学美容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延续传统系统解剖学的内容,内容多,对美容专业实用性相对较低,改革教材可突出美容专业特色,与美容专业相关解剖知识详解,做到详略得当,达到解剖与美容的较好结合。编写规范化、专业化的美容解剖学,强化专业特征,并体现解剖知识为医学美容技术服务的功能。 3 提高和培养解剖学教师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由于美容专业在本、专科设置的普及,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而部分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经验,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往往与医疗专业雷同,并且对美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教学中仅仅介绍解剖学知识,而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美容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医学美容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美容人才的培养[2]。因此,美容专业的解剖学教师应适应现代美容学发展的需要,深入美容单位作临床实践,将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美容学紧密联系起来,使解剖学教师真正了解临床美容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适应美容专业的发展,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美容操作技术的高层次美容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 3 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极大的解决的了解剖教学的诸多问题,大量的图片可供学生观看,直观地加深印象,实验课中则更易实践观察及学习,并且适当运用医学Flash动画,活跃课堂气氛[3]。如讲到眼睑时,可添加重睑手术前后对比的动画。美容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可运用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增添美容相关发展及解剖在美容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兴趣。 4 创新授课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解剖,对各类挂图、标本、图片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学生注意力,同时联系临床病例,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主动学习解剖知识[4],另外教师良好的师德及幽默的语言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热情[5]。 总之,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将以临床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美容,注重人文,加强应用”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培养出更优秀和实用的医学美容技术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美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美容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美容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美容实践能力。故而针对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仍将是我们今后不断进行改革的方向。 医学美容论文: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医学美容虽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它很快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很多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一改高深莫测的面目,从美容角度接近爱美人士,例如在基因工程学科领域研究极为深入复杂的细胞因子、核酸等,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容护肤品。但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必要更加准确地去理解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目前,基因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细胞因子的应用和核酸的应用。 其中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包括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重组转化生长因子RTGF等。这些生长因子的应用范围各有不同,都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医学美容领域。 根据基因工程的研究结果,AFGF是作用最广泛的生长因子,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组织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有突出的治疗效果。该因子可促进组织创伤愈合、血管生成、骨骼修复、溃疡愈合、眼晶状体再生、神经组织修复、神经突起的生长以及胚胎的发育与分化。应用在美容上,AFGF还具有美白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调控人体同源基因,指导性吸收核苷酸和核酸,达到外用内调的作用。 二、组织工程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组织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免疫学、材料科学等。组织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材料、构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组织修复途径大致有s?种,即:自体组织移植、异体组织移植和应用人工代用品。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人工皮肤已于1997年3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这种产品是器官基因公司培养出来的,被称为“适移植”的活性皮肤,它由新生儿的包皮细胞培植而成,呈层状结构,与正常人的皮肤极为相似,能分泌人体皮肤胶原、生长因子和结构性蛋白,可与病人自身的皮肤很好地融合,不存在排异作用,就连病人自身的血管和色素也会逐渐转移到“适移植”活性皮肤中去,愈合不留瘢痕。人工皮肤的问世使整形美容的发展方向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人体的皮肤缺陷不再需要从自身的皮肤移植。 我国在组织工程方面的贡献也是颇为显著的,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在裸鼠背上复制“人耳”形成人耳廓形态软骨的试验由我国科学家完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轰动。目前,国内关于组织工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骨和软骨,其次为皮肤。 三、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交叉学科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交叉学科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集中表现在生物缓释材料在美容整形上的应用。 简单而言,生物缓释材料就是胶细胞生长因子放在由胶元蛋白构成的支架上,该材料被人体慢慢吸收,起到长时间的修复作用。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人的鼻子进行人工软骨替换手术或者鼻窦炎鼻腔手术时,将这种缓释材料垫在伤口处一起缝合,不但起到了快速修复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愈合质量显著提高,避免大面积疤痕和失血过多等不良反应。 总之,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介入,使医学美容得到了概念上的更新。生物领域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共同为医学美容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也使医学美容成为独立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必将作为医学美容的主力军服务于广大爱美人士。 医学美容论文:激光技术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应用 激光具有方向性强、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的特征,这是激光技术的基础。激光作用于生物组织后,可引起热作用、光压作用、电磁场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这是激光治疗疾病的理论根据。激光技术自九十年代开始,广泛使用于医学美容界,特别是在治疗色素痣、太田母斑、文身、刺青、雀斑、咖啡斑、除皱和洗眉、眼、唇线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传统美容手术。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提高,激光医疗向多病种发展,诸如激光治疗打鼾等。下面就几种疾病的治疗做以简单介绍。 1色素痣生长在面部或身体暴露部位的色素痣,从美容和防止其恶变等方面考虑,应予激光去除,目前通常采用CO2激光汽化的方法。激光汽化应以色素完全去除为度,一般汽化至真皮浅层,特殊情况需汽化至真皮中层,若超过此深度,创面愈合后会留下疤痕。 激光治疗色素痣可能会出现:①色素残留这主要是痣细胞残留所致,操作不熟练,激光光斑不合适均可引起,一般经第二次激光治疗即可除去;②疤痕由激光汽化过深引起,一般三个月后未见改善者,可考虑用激光方法进行整复;③创面感染可用抗感染类软膏外涂。但须注意疤痕体质患者不宜用激光汽化去除色素痣。 2血管瘤血管瘤临床上可分为鲜红斑痣、单纯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血管角皮瘤、老年性血管瘤、血管球瘤、其它类型血管瘤等。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常采用Ar+激光、CO2激光和Nd:YAG激光,Ar+激光易为血红蛋白吸收,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色素性皮肤损害,故能在真皮内产生热固效应,使真皮浅面约1mm深度范围内扩张的毛细血管闭塞,而为一弥漫性的胶原性沉积物所取代;Nd:YAG激光机理与Ar+激光相似,但Nd:YAG激光在组织表面产生的热效应较小,而在组织深部引起的升温较大,故Ar+激光常应用于浅表血管瘤,而Nd:YAG激光应用于深部血管瘤;CO2激光是气体激光器中连续输出功率最高的激光之一,CO2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可以在几十瓦到数千瓦,它的热效应好、血管封闭好、止血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血管瘤。 3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外源性皮肤色素性疾病,指患者主动或被动对某一部位进行有颜色文刺、加工但效果不满意而欲复原者,常见于面部及四肢易暴露部位。包括刺青、洗眉、洗眼线、洗唇线、洗文身等,传统方法采用烧灼、腐蚀、皮肤磨削或手术切除,常留有疤痕,采用激光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因色素性疾病的颜色不同,往往应采取特异的治疗方案,如用532mm波长治疗红色病区,用1064mm波长治疗黑色病区等。 操作过程:先麻醉,小面积如洗眉基本不用麻醉,洗眼线用2.5%利多卡因2ml局麻,面积较大的刺青,术前30分钟可口服撒利痛片2片,并用自制冰袋外敷;患者术前应清洗面部化妆物及油脂;双方均须戴激光防护眼镜;激光机预热20钟后打开启动开关,根据不同色素性疾病调节特定波长,根据深浅设定能量、频率及光斑直径;激光手柄应垂直于治疗部位,手柄头距治疗部位约1.5mm,一般以不出血时的最小剂量为最佳剂量,洗眉、洗眼线时可用针头将眉、睫毛拔开,以免全部变白。 治疗后处理及护理要点:术毕外涂抗菌素软膏,嘱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小面积不必包扎,创面较大或不易暴露部位可适当包扎,3个月内避免紫外线照射,可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2-3天结痂,7-10天痂皮自行脱落。 并发症:激光治疗外源性色素性疾病和其它治疗方法一样,操作不当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①色素沉着在术后3周左右可能出现棕红、咖啡色色素沉着,可使用疤痕平软膏或防晒霜,一般3个月左右色素沉着会消退;②浅表性疤痕与激光手术中能量流量大小有关,特别是皮肤较薄的部位或儿童易出现,要求手术医生要技术熟练、经验丰富,从小剂量开始。另外术前需详细询问有无疤痕体质病史;③眉毛、睫毛发白或脱落洗眉、洗眼线时,会同时出现所洗部位的眉、睫毛发白,一般2-3周会恢复,如果能量过大或重复率高,则会造成眉毛、睫毛部分脱落,因此要求医生要严格遵守能量从小到大的原则;④发热、光过敏部分患者手术后有低热、恶心等症状,可根据情况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抗过敏等药物对症治疗.
航空医学论文:打造航空医学人才高地 如史诗般波澜壮阔,似交响乐荡气回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49年成立以来,从初创时期马拉飞机转场,到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扬威抗美援朝战场;从主战装备全部依靠进口,到国产新型三代战机翱翔蓝天……如今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组成的战略军种。 不论何时,看到那浓烈厚重的“空军蓝”,听到训练机起飞的轰鸣声,望到鹰击长空的雄姿,我们总会在内心深处生发莫名的自豪,感到无比的踏实。 在人民空军的威武行列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和平时期,他们不每天穿军装,却同样肩负着军人的使命;战争年代,他们无需攻克堡垒,但也要奔赴前线,经受炮火洗礼;身为空军,他们不用驾驶战机搏击长空,却要为所有空军官兵的健康保驾护航。 他们是空军医疗卫生队伍。走在这支特殊队伍最前列的,当属空军总医院人。空军总医院是新中国航空医学的发源地,从1956年建院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中,一直站在我国航空医学的最前沿,伴随着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而一路走来。这颗红色火种在革命烽火中催生萌芽,在强军号角中蓬勃壮大。 身为勇于开拓的军人,一代又一代空军总医院人为飞行人员诊疗救治,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他们为祖国选拔了第一批飞行员、航天员;他们开创“新医正骨医疗法”、力主攻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竭尽全力提高飞行员的飞行寿命。战火硝烟留下他们不屈的身影;飞翔矩阵凝聚他们智慧的守望;祖国建设承载他们奉献的真诚;危急时刻谱写军民共克时艰的凯歌。 作为心怀大爱的医生,他们同样为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孜孜不倦地奋斗着。多年来,他们紧追世界医学最前沿,努力自主创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国内首例半匹配骨髓移植获得成功、现代放疗技术治疗肿瘤新理念得以推广……一项又一项新技术,在空军总医院人的努力下获得成功,他们用实践诠释了“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博爱精神,以赤子之心担负着守护民众健康的重任。 近年以来,医患矛盾尖锐已成为社会问题,针对医生的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尤其近来哈医大“王浩事件”、北京人民医院医生邢志敏被刺事件,都让人备感忧虑。与之相似,空军总医院人同样长期超负荷工作,同样面临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不同的是,军人责任、医者仁心,双重的使命和军队的传统,让他们对自己必须有更加严格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加倍珍惜军人荣誉,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坚决拒绝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打造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的一方净土。不断增长的患者量、民众口耳相传的信任感、持续扩大大社会影响力,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 那么,到底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集体?肩负着蓝天所赋予的使命,空军总医院如何获得累累硕果? 本期专题,让我们走近这12位空军医学专家和空军总医院的青年人才队伍,通过他们,感受空军总医院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航空医学论文:新形势下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探讨 【关键词】 航空医学; 鉴定训练; 模式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一直是航卫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的广泛使用并在局部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军一直沿用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因此,探索与构建新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已成为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的新趋势和新任务。 1 高性能战斗机“三高”特点对航空医学训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1 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中高载荷,且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载荷增长快,对飞行员的心血管贮备能力和反射与适应状态提出了严峻挑战[1]。高角加速度,特别是与持续高过载联合作用,对飞行员前庭功能、空间定向能力和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4%~10%的军事飞行作业失误是由空间定向障碍所致。高度复杂的座舱仪表信息、夜间及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对飞行员的特殊视觉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全”(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和“两长”(续航时间长、作战半径长)的飞行特点对飞行员的飞行耐力和体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高性能战斗机对飞行员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战机所具有的高认知负荷对飞行员心理、智能和人格特征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强度和高耐力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飞行中的应激状态更是对飞行员的心身状况和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飞行员医学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和装备高性能战机以来,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较好的航空医学训练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以离心机训练为主体的航空医学训练体系,建立了场站、联勤医院空勤科和疗养院、航空医学研究所的三级训练模式[2],初步制定了航空医学训练的方法和标准,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与空勤医疗和疗养相比,飞行员及各级医训人员对航空医学训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仍停留在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患就可以飞行的基础上,重“医”轻“训”和重“养”轻“训”的状况仍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2 缺乏统一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及标准 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仍是依托各地的现有条件,自行组织航空医学训练,缺乏统一的训练方法,这就使得各地训练效果参差不齐。且目前仍没有制定出规范的训练教程,也没有确定量化的训练标准,以致对训练结果无法做出精确判断,使得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不能完全适应高性能战机对飞行员的要求。 2.3 航空医学训练设备相对陈旧落后 目前的航空医学训练设备仍比较落后,缺乏大量仿真设备,特别是缺乏针对高性能战机的专项航空医学训练设备,医训人员难以采集真实情况下的各项数据。同时,难以进行场景再现和回顾,从而使得医训工作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论证。 2.4 医学训练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航空医学训练工作与普通的空勤医疗工作不同,是一个在健康飞行员中“优中选优、优中创优”的工作,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航空医学知识背景,因此,对从事航空医学训练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无论从场站还是到鉴定训练中心,这样的专业医训人员尚比较缺乏。 3 对策及建议 3.1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新时期高科技战争的需要以及高性能战机不断的列装和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航空医学训练,要把航空医学训练工作提高到和空勤医疗及疗养相同等的地位,纳入飞行员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各级航卫保障部门和飞行部队要进行科学组织和管理,定期评估和审核,充分认识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工作在提高航卫综合保障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3.2 注重实际,积极制定有效实用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 要立足现有,特别是针对高性能战机的特点,科学合理运用医学知识,根据不同的机种和不同飞行任务做出不同的医学训练要求,除目前开展的体能训练和离心机训练外,要特别注重加强飞行员的其他专项航空医学训练。尤其是在空中黑视、错觉、晕厥、特技飞行呼吸不适、加速度性肺不张、抗缺氧、抗负荷、前庭功能稳定性、应激状况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等方面,要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为医学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3.3 转变模式,着力构建新型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 2009年空军收回5家疗养院并改制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形成了场站、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航空医学研究所三级鉴定训练体系,这是航卫保障体系模式的新突破,对完善航卫保障体系,深化联勤制度改革,提高航卫保障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可以将体能训练和一般仪器训练安排在场站完成,鉴定训练中心定期完成较复杂仪器训练、相关心理训练等基层保障力量无法完成的航空医学训练科目,航空医学研究所完成离心机医学训练工作并对基层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带,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多层次、多水平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模式,充分发挥这一新型航卫保障模式在改善飞行安全、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 3.4 加强投入,大力抓好专业人才培养及专项设备研发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研用结合的工作,可以依托航空医学研究所和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加强解决航空医学训练中实际问题的攻关科研能力[3],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人员,为科学开展鉴定训练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此外,一方面需要在航校、场站、鉴定训练中心等单位普及一般医学训练设备,同时要根据高性能战机的特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的专项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设备,为做好新形势下鉴定训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航空医学论文:浅论抗荷抗缺氧训练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作用 【摘要】 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关系着飞行部队战斗力的发展。作为航空生理训练的核心部分,抗荷抗缺氧训练是飞行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开展好两抗能力训练,充分挖掘飞行员飞行潜能,可以达到航空卫勤保障的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目前航空兵部队抗荷抗缺氧训练现状,探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进行抗荷抗缺氧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开展好两抗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抗荷抗缺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作用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空军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飞行员作为高性能战机的驾驭者和空中打击的实施者,其身体素质的强弱是空军战斗力的直接体现。提高空勤人员身体素质、充分发挥卫勤保障的作用是我们卫勤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航空生理训练就是培养和提高飞行人员为适应军事飞行应具备的生理、心理代偿能力的特殊训练,抗荷抗缺氧(以下简称两抗)训练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下面就两抗涉及到的高空及持续性加速度生理训练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的作用作一简单阐述。 1提高两抗能力是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 随着空天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高空长航程、灵活高机动的特点成为军事航空业发展趋势,目前装备我军的第三代高性能战机的最大载荷可达到+9 Gz,+Gz增长率大于6.0 G/s,空战时的高载荷机动可持续数百秒。美国空军1 903名飞行员的调查表明,有12%经历过G-LOC(因受持续性正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其中50%属于重度意识丧失型;1980―1990年,美国空军三代战机共发生了18起非致命的G-LOC,导致14人死亡,3人重伤[1]。在座舱减压方面,近年来在我军歼强机中屡见报道[2],甚至连民航机也有发生实例[3]。 据资料显示,国内因高空缺氧引起的事故症候约占医学原因事故症候的6%~17%,美军1973年报道飞行员空中突然失能的89例中,因缺氧引起者19例,占21.3%[4],没有经过低氧体验的飞行人员往往需要等待15 s才有可能对高空缺氧这一危险情况作出正确的反应。事实上,发生高空缺氧时,几乎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的痛苦感觉,并且缺氧症状和体征个体差异较大,致使飞行员容易低估其危险性,甚至忽略其存在,导致严重后果。 高空低氧这些特点给人类高空飞行带来严重威胁,而高载荷持续飞行和高载荷增长率飞行给人体生理极限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美、英、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等国空军已经将对飞行员进行高空和抗荷生理训练列入训练制度,成为职业训练的一部分。美国联邦航空规则规定任何操纵具有加压座舱飞机的飞行人员必须接受高空生理训练。因此,在三代战机已经成为我军主要装备的大背景下,空勤人员两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空军飞行战斗力的体现。因此,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过程中加强对空勤人员进行两抗知识宣教和训练刻不容缓。 2提高两抗能力是部队飞行训练的需要 2.1飞行部队客观条件限制了两抗能力的提高在飞行部队实际工作中,航空理论学习和战法研究是飞行员飞行准备重点,航医忙于“一问三查”和日常事务性工作,除特殊飞行科目外,一般很少开展高空和抗荷生理知识宣讲,示范性体验也因训练器材缺乏无从谈起。由于宣传教育弱化,造成空勤人员两抗知识长期缺乏,两抗能力低下。 2.2部分飞行员不重视限制了两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飞行部队调研时发现部分飞行员嫌穿戴麻烦,飞行时不穿抗荷服,在高空飞行前不按规定进行吸氧排氮,飞行过程中时有不戴吸氧面罩等现象,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在飞行实施阶段有些飞行员飞不出战机的最大性能,在做特技动作过程中发生灰视、黑视甚至意识丧失等现象,座舱发生失密封或爆破等情况后不能正确处置,导致飞行问题或事故症候屡屡发生。 2.3空勤成分变化增强了两抗训练的必要性随着以预警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为代表的高精尖机种大量装备部队,空勤人员中战勤人员比例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及空中特情处置能力和飞行员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高空缺氧体验和训练很少进行,因此,利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对其进行高空生理教育及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2.4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提高两抗能力的优势在空勤人员每年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没有飞行安全压力,工作和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在完成必要的体检后,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航空生理知识宣讲和生理训练,各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训练仪器设备和训练人员也比较齐全。因此,利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促使空勤人员认识和提高两抗能力,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应精心组织利用。 3国内外飞行员身体素质现状探讨 3.1国内外飞行员身体素质比较进入21世纪以来,三代战机已经成为我军标准制式装备,但由于人种及锻炼因素,我军歼强机飞行员和国外发达国家飞行员相比,普遍存在两抗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在我军引进苏-30初期曾发生因飞行员抗荷能力不足导致某些特技动作受限,飞不出战机最大性能,致使装备形成战斗力时间延长。我们在日常的抗荷训练中发现有相当部分来我中心训练的歼强机飞行员连双下肢蹬力维持120 kg 30 s标准都达不到,身体素质亟待提高。 从国内外两抗能力的军用标准对比来看,我军制定的抗荷标准也偏低,现行我军高性能战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标准为+4.25 Gz持续10 s合格[5];相比之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的标准是穿抗荷服做抗荷动作+7 Gz持续15 s,俄罗斯选拔标准是穿抗荷服+8 Gz持续15 s。我军标准和外军相比,在抗荷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3.2国内外飞行员身体素质差距原因探讨和外军相比,我军飞行员抗荷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代偿能力、快速调节能力和胸腹部和下肢有关肌群的肌力和持续性高强度的等长收缩能力方面。这和我军的人种差异有关,但也不能排除与我军体能训练观念落后、训练手段不科学有关。北约各国和俄罗斯飞行员的日常体能训练集中于提高腹部和腿部肌肉力量和持续时间上,基本以阻力为主,以举重、短距离速跑及速游为主要训练科目,而我军则是长期坚持以长跑为代表的有氧锻炼为主。然而,目前航空生理研究表明,高强度的有氧锻炼会导致歼强机飞行员+Gz耐力降低。主要机制是高强度有氧锻炼导致迷走神经紧张度过高和交感神经紧张度过低,心脏在人体承受大负荷作用时,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代偿反应功能降低,容易发生中心视力丧失和意识丧失,并且产生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以及运动病发生率的升高。所以利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规范空勤人员抗荷训练动作,正确指导其体能锻炼方式来提高抗荷能力。 4理念的转变要求加强两抗训练 随着特勤疗养学的不断发展深入,空勤疗养学也在与时俱进。目前空勤疗养理念不断发展更新,空勤疗养任务由单纯的体检向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方向转变,航空生理训练在疗养过程中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两抗能力训练作为航训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也相对增加。针对高空生理和持续性加速度生理宣教在飞行部队相对薄弱的特点,现实要求我们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要强化两抗宣传和训练力度,走上宣传-鉴定-训练-提高-评估的良性循环轨道,从而达到切实提高飞行员身心体质的目的。 5现行两抗训练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目前,我们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在两抗方面开展3个项目的训练及检测:7 500 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检测,抗G训练,加压供氧训练。训练设备统一使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制的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训练时间选择在飞行员完成体检后1周内正课时间进行,全部项目分3 d完成。 5.17 500 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检测 5.1.1目的、意义此项训练是模拟7 500 m高空低氧环境下,使飞行员体验急性低氧状态下的感觉,同时测定有效意识时间。其主要目的是测定、提高飞行人员的低氧耐受储备能力。 5.1.2实施方法目前我们选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缺氧能力检测模块进行。飞行员戴好头盔和面罩后,由医护人员连接好床边监护仪以便实时监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训练开始后在地面吸入氧含量为7.1%的氮氧混合气体,同时进行书写试验,从1 000开始书写,依次递减1,每隔1 min重新开始书写。训练军医根据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等客观数据及书写流利度、飞行员主观感受等情况,综合评定其有效意识时间。当达到有效意识时间后立刻停止吸入混合气体,必要时吸入纯氧,确保低氧训练安全。 5.1.3注意事项高空低氧环境下,缺氧主要导致空勤人员大脑皮层高级智力活动首先受到缺氧影响,失去正常理解、分析、判断能力。飞行人员往往会丧失对环境、自身状态的正确判断能力,甚至对缺氧产生症状和损害的严重水平呈无意识状态。我们在低氧试验中发现有的飞行员在已经出现血氧饱和度降至60%左右、书写停滞、四肢颤抖、指甲和口唇出现紫绀时仍然认为自己“正常”的现象。当血液氧分压过低,不足以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就会产生意识丧失。因此,在低氧训练中,准确判断有效意识时间是关键,防止飞行员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意识丧失的情况。万一发生飞行员意识丧失情况则立刻松懈其面罩,展开就地急救和后送,确保训练安全。 5.2抗荷正压呼吸和抗荷动作训练 5.2.1目的、意义抗荷正压呼吸和抗荷动作训练主要是规范飞行员具体抗荷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提高抗载荷能力。 5.2.2实施方法目前我们利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抗荷模块进行训练。该模块主要规范飞行员具体抗荷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提高抗荷能力。我们要求飞行员在穿囊式抗荷服后双下肢蹬力达120 kg维持30 s的同时,根据仪器界面上呼吸引导曲线提示做抗荷正压呼吸动作(节律快吸慢呼,吸气0.5 s,呼气2 s,主要目的是提高胸腔内压力,维持脑部供血)。抗G动作的防护效果决定于动作实施的准确程度,以及腹部和下肢肌肉强有力的协调收缩。其中抗荷正压呼吸和抗荷动作需要协调一致。训练军医根据动作实施的准确协调程度以及双下肢蹬力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5.2.3注意事项在抗荷正压呼吸和抗荷动作训练中,飞行员全身处于应激状态,腹部和下肢肌肉强有力的收缩,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呼吸节律时间分配和肌力维持上,经常会导致呼吸困难或过度通气。当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或恶心、视觉模糊不能耐受时,训练军医应及时中止训练。 5.3加压供氧训练 5.3.1目的、意义加压供氧是指飞机自升限达到12 000 m高度发生座舱减压,即使呼吸纯氧人体也会发生严重缺氧反应,此时必须提高吸入氧气压力,称之为加压供氧。通过加压供氧训练,使飞行员体验并适应加压呼吸方式,减小其负面效应。 5.3.2实施方法目前我们使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加压呼吸模块对飞行员进行加压呼吸训练。训练时飞行员穿高空代偿服或代偿背心,感受并掌握加压呼吸要领(鼻吸气、嘴呼气,呼气用力,节律深而慢),在训练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面罩压力逐渐提高[400 mmH2O(1 mmH2O=0.0098 kPa)、600 mmH2O、800 mmH2O]。训练前后测量血压、脉搏和心电图。训练过程中若遇明显过度通气或感到呼吸阻力过大、心电图异常、头晕乏力,及时停止训练。 5.3.3注意事项加压供氧在保障飞行员安全的同时,也给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加压呼吸固有的吸气主动、呼气被动常引起代偿性呼吸频率加快和幅度增大,导致过度通气和呼吸疲劳的可能。另外,肺内压的增高使右心房和胸腔静脉压增高,导致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外周血液淤积,血液液体部分渗入组织间隙,致使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血管迷走反应引起晕厥。因此,训练过程前后需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过程中飞行员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停止训练。 由上所述可见,两抗训练在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普及和开展好两抗训练不仅能够促进航空医学专业的发展,更是能切实增强飞行人员的身心体质,充分挖掘飞行潜能,真正达到了航空卫勤保障的最终目的。 航空医学论文:更改航空医学要求,建立健康教育体系 为了更加关注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航空医疗当局正在考虑更改他们对常规航空健康体检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在考虑采取措施将现有的建议升级为一项要求,即要求国家民航当局建立针对飞行执照持有者的健康教育体系。 在德国之翼坠机事件后,国际民航组织的航空医学科科长安东尼・埃文斯(Anthony Evans)曾公开表示,一旦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委员会通过了这项要求,至2016年末,将有望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飞行员精神健康方面的规定。埃文斯表示:“我们需要完善的教育体系,用以帮助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飞行员,这将涵盖到全行业(监管机构、航空公司、飞行员协会)范围内。” ICAO所提出的要求将指导国际民航组织所有成员国中的飞行执照颁发当局“对那些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的飞行执照持者进行适当的航空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威胁飞行安全的医学风险。” 在德国之翼空难中,机上的150人全部遇难。尽管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尚未完成调查,但初步报告显示,该飞机的副驾驶将机长锁在驾驶舱外,擅自更改A320飞机的飞行路径,使之撞向地面。新闻报道援引德国航空当局的消息,称该副驾驶在获得飞行执照前曾长期治疗抑郁症,此外还有自杀倾向。在商业运输内的航空事故和事件中,很少有直接界定为飞行员心理健康而导致的事故。在某些情况下,事故调查人员一直无法就飞行员的精神状态与事故的发生有何联系而达成一致。然而,近年来,航空医学相关机构修订了指导方针,希望能提高辨别飞行员心理问题方面的能力。 对心理健康的筛查仍待改进 在德国之翼空难发生之前,国际民航组织的上述提议就已经提交并开始接受审定。早在2012年,国际民航组织的“民用航空医学手册”就提出了要特别注意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提议。 “尤其是持有飞行执照的年轻人”,该“指南”写道,“飞行员存在的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特定疾病(主要是精神问题和行为问题)与用来检查飞行员的手段(传统的身体检查)明显不匹配。” 航空航天医学会有关心理健康的提议是在2012年3月27日的空难发生后提出的。在那次空难中,美国捷蓝航空的机长关闭了正在驾驶的空客A320客机的无线电装置,并告知副驾驶他已更改原定的目的地,然后开始咒骂耶稣和恐怖分子。 航空航天医学会(AsMA)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德国之翼空难后该协会网站上了一些评论,在评论中,航空航天医学会主席小菲利普・J.斯卡帕(Philip J. Scarpa Jr.)表示,“招聘过程中进行初步筛选后,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再对飞行员进行任何定期心理健康评估。航空业在飞行员心理健康筛查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斯卡帕指出,要预测出突然出现的问题虽然很难,但也“不要为常规测试进行辩护”,抑郁、焦虑、躁狂和其他问题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筛查势在必行。航空航天医学会支持在例行航空医学检查中对飞行员进行“尽量不作更改的、易于操作的有效的心理测试”。除了筛选以外,航空公司也应该教育飞行员和他们的家庭如何辨认和上报精神病的迹象。 斯卡帕表示,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为飞行员提供可以报告一切问题的“安全地带”,这对于鼓励飞行员主动上报自身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比如飞行员工会等机构,能够增加飞行员报告心理健康问题和机构向飞行员提供心理援助的概率。 斯卡帕称,这些提议号召对飞行员进行测试。对航空体格检查人员而言,在飞行员已有的定期航空体格检查中操作这些测试非常简单。 航空航天医学会称“不建议将全面的精神病评估纳入飞行员的常规航空医学评估中”,而是“在总体上让航空医学检查人员和航空界更加关注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关注那些可检查出来的、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生活中会影响飞行员和飞行性能的压力源。我们鼓励这么做,方法是提高教育力度,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航空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 这些指南也建议这些测试可以以向飞行员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的方式有助于营造一种不具威胁性的环境,并有助于医生与飞行员建立融洽关系,从而可以了解飞行员的工作、家庭情况。 飞行员更倾向于“扬长避短” 罗恩・弗雷(Ron Frey)称,航空航天医学会提出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发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该提议并没有继续深入。弗雷是一名组织心理学家,还是加拿大渥太华人为因素和事故调查所的资深合伙人。他称国际民航组织和国家监管机构需要“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完整的方法来评估飞行员的心理健康。” “航空业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弗雷称。他在包括航空业在内的几个行业进行工作心理评估工作。多年来,全面的心理测试在许多行业内的实践效果都很好,且应该将心理健康测试纳入到常规的航空医学检查内,传统上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身体。他表示,如果操作和审查恰当,这些测试就能够辨别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便受测者试图隐藏自身的问题。 弗雷称,飞行员选择不上报自己的工作压力、劳累、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这种情况在航空业内非常普遍。飞行员不上报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以及潜在相关的问题,使得评估这些精神健康问题变得很难。据相关研究统计,在普通人群中,10%~15%的人有过精神抑郁的经历,这些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0倍。 弗雷表示,现在还无法获得能够判断出飞行员中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数据,因为当飞行员被问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扬长避短。” “航空公司实施了很多应对措施,但不幸的是,诸多漏洞依然很多。在航空业内,解决工程漏洞、结构漏洞比较简单,但要解决人的问题就难多了。” 欧洲心理学家协会联盟(EFPA)和欧洲航空心理学协会(EAAP)发表联合声明,不仅支持在飞行训练和在航空公司工作之前进行心理评估,还支持“在飞行员的定期身体检查和获得广泛接受的航空公司政策和程序中,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多次评估,确保飞行员安全飞行。” 不过,这些机构补充道,现有的心理评估和人为因素训练是“航空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技术进步和操作要求,像德国之翼空难这样的事件“极为少见”。 航空医学论文:军事航空医学培训教育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针对军事航空医学任职培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改进对策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任职培训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建好任职培训基地,以提高任职培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军事航空医学;任职培训教育;不足;改进对策 随着现代化战争形式的不断变化,新军事变革对战场伤病救治和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系统完善的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任职培训教育是第四军医大学培养具有良好军事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并具备熟练军事医学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军事医学人才、推动军事医学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方式,是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航空兵部队每年均会安排在部队一线从事航空医学卫生保障工作数年的卫生人员参加第四军医大学承担的航空卫生勤务等方向的任职培训,如航空兵部队卫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和全军直升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班等。通过任职培训,进修人员可了解更多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拓宽眼界,增强技能,提高完成部队医学保障任务的信心。但是,作者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也发现现行任职教育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学习体验,对军事医学培训授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抛砖引玉,为更有效地开展军事医学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一、树立任职培训理念 任职培训是不同于学历教育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注重基础性、知识性、长效性的教学内容,是着重培养坚实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而作为部队工作人员,返校参加任职培训,所期望的是强化岗位工作能力的职业再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任职培训就是面对部队、岗位、职能的强化教育,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注重实效性、前沿性、专项性的教学内容,应满足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按照部队平战时保障需要什么、院校就教什么的原则,制定贴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案。虽然学校教学组做了精心准备,内容也尽量贴近部队需求,但培训的方式还是更多地沿用了学历教育的灌输式模式,课程形式相对单一,以理论课和实习课为主,缺乏讨论课和室外实践课等重要方式。学习方式也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缺乏以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针对性强的讨论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等主动学习方式。最终,由于缺乏实践,短期内又被动地接触了大量基础理论,进修人员难于消化,培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任职教育应按照任职培训的理念,以任职能力的提高为本位,重视培养参训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训用结合、教战一致,重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教育观念,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1] 二、完善任职培训内容 任职教育要求这类教育必须贴近岗位任职需求,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先进、配套的教学内容和条件作保障。俄罗斯的军事医学教育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等实战伤员救治的经验和教训,授课教师多数参加过阿富汗战争或车臣战争,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知部队的情况,教学中针对性较强,能很好地利用实例讲授战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2]而我军部队军医大学的教师们对部队不够熟悉,对基层卫生管理缺乏亲身体会,授课中的内容结构和思维方式与部队实践存在脱节。在短则10天、长则数月的学习中,基础理论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学历教育的内容,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们要尽量参与部队的训练,增加部队代职和调研经历,提高自身的部队实践经验,了解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把部队最新的技术用于教学,学校也应尽量在培训授课中选派有部队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或聘请部队中经验丰富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军官和专业技术干部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加强任职培训管理 任职培训是以补充、更新、拓展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为目的,是军队各级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选派参加培训授课的人员都是各级单位着重培养的专业人才。参训人员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是从事的工作和培训内容均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学习,对提高基层部队的卫生保障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军医大学对培训任务和培训管理是非常重视的,但个别参训人员却对学习机会重视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我要求低,一方面是授课环节出了问题。现有的培训任务基本上都是宽进宽出,由于有时出现课程设置单一、授课内容吸引力不足、考核标准较低等情况,参训人员容易出现脱课现象。因此,任职教育应加大任务和比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并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重点采用案例讨论式、现场观摩式和技能实践式教学来激发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也可适当开展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微课程等来提高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3、4]同时也要严格考核标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参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和素质水平。 四、建好任职培训基地 院校一般均拥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教师素质、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学历教育的需求。但任职培训由于着力于部队实际问题,在教师、场所和设备上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特殊需求,更多强调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正如上所述,理论教学是军医大学的优势,但是涉及到如野外救生、空运后送、设备操控等场所和装备的教学,往往由于资源的缺乏而只能纸上谈兵了。现有的教学装备与部队列装装备也有所脱节,出现部队的装备没有培训,培训的装备却没有列装的现象,甚至在先进性上出现“倒挂”,致使任职培训的岗位针对性和实践性难以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即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参训人员的工作能力,也不利于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基地的长远建设。因此,院校要更新现有的教学装备,及时请领部队列装装备,使任职教育真正紧贴部队、紧贴岗位、紧贴装备,提高培训人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同时也可采用联训联教机制,开展联合教育训练,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技能和部队实践环境的优势,增强参训人员的任职能力,拓展院校任职培训基地的教学资源。 航空医学论文:案例教学法在航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飞行员的身体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育飞行学员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是本文研究重点内容。探讨在航空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实际案例来加强民航飞行员的安全意识。发掘案例教学方法在航空医学的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航空医学;案例教学;民用航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航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民航客机的安全飞行,离不开飞行员的安全驾驶。飞行员的安全驾驶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为基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让飞行员在课堂上学习到保护自身安全,提升身体、心理素质的方法,是航空医学的教学重点内容。 一、现有航空医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种类繁多,总结起来可以有:讲授法、案例法、研讨、角色扮演、游戏法、视听技术法、自学和训练等[1]方法。经过调查,目前国内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2],尽管有很多弊病,在国内特殊的应试教育的大的国情下,讲授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的航空医学教学方法也主要是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中发现了有以下问题:一、讲授的课程并不能够被学生快速接受,课堂效果不好;二、学生不能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如何联系自身生活乃至健康保健方式;三、无法将课堂讲授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四、对课堂讲授的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周期时间短,遗忘速度快。针对以上四方面弊端,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变航空医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飞行员的航空医学知识的普遍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手段来进行的。而课堂教学通常也是理论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好的能让未来的飞行人员掌握航空医学中基本的一些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航空医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在教学中提供各种案例来诠释原理古而有之,国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成Z都是案例教学的体现。古时候就有类似“田忌赛马”、“凿壁偷光”,这些不仅仅是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更是对道理的阐释[3]。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历史上案例教学方法一直被很多教育家所采用,经过时间的考验,案例教学法是有很大的优越性的。 案例教学法的提出最早是由1870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4]他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发现了案例教学的优点和精髓。在法学和其他学科,案例教学都存在广泛的合理性。 案例教学就是指利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适用于法学发展的案例教学也同样适用于航空医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授过程中,与其枯燥的讲解航空医学中的原理,不如从形成原理的案例入手。以案例为背景,启发学生对所涉及到的案例进行探讨,研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以共同探讨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最终帮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所要阐述的医学原理。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4]。 三、案例教学法航空医学中的应用 航空医学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关注的是在航空飞行时,特殊的高空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一些常见的高空病症;工作压力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保养来保证充沛的体力、能力以适应航空条件下的苛刻要求等。 以对飞行员的日常保养为例,可以举出案例。例如,以飞行员合理饮食为例。举出不合理饮食引发的病症【5】,病症的临床表现,首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这些病症让学生参与到关于该病症对飞行安全造成的影响的讨论中,并让学生罗列出造成该病症的饮食作息习惯,如何改善饮食及作息习惯。教师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真正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动脑筋思考问题。还可以通过此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对此类案例的好奇心。在此例之后,通过案例来引出所要讲授的理论。可以引入对飞行人员来说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作息规律,特别是针对飞行行业的高空工作特性的规律,并结合所举案例分析原因。最后再落脚到案例中,结合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提出对该案例合理的改善方法。通过这种案例――理论――案例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合理调控饮食,管理生活起居,保持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要点,也可以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掌握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样航空医学中其他部分的内容也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来讲解。其具体过程就是:针对所讲授的内容举出典型病例,让学生真正的思考,分析病例,并讨论出如何预防、治愈及控制。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以后教师再对病例进行讲解,补充学生独自思考的不足,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治愈及控制方法。最后再举出其他病例,让学生利用自己之前分析得到的结论和教师讲授的全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得到病例的合理预防、治愈及控制方法。从根本上掌握航空医学的授课内容。 四、结论 民航飞行人员的身体心理健康,对于民用航空的安全运营有着重要影响。如何保证飞行人员在飞行时,身体心理上的良好状态,需要航空医学知识作为基础。只有让飞行人员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调整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才能更好的为民航服务。本文从教学方法上提出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加强航空医学的教学质量,提高飞行人员对于航空医学的重视和认识,使航空医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可以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去。 航空医学论文:大学医学航空航天论文 1努力提高“转变思路”能力,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学任务不同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常常面临讲授过于简单、学员兴趣较低,讲授过于深入、学员难以吸收的问题[2]。这就要求教学组全体教员科学备课、精准指导,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1集中优势,补弱固强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年开学前,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组长,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汇聚精干力量,选定任课教员。并安排年轻教员试讲,全体教学组对年轻教员的试讲提意见、挑“毛病”,确保教学水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课上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讲解内容;实习课上以理论回顾为主线体验实践,并适时调整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及其与理论课的衔接过程,确保教学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2全面学习,强化自身 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引起全体教员的高度重视。要求年轻教员,尤其是以前未接触过航空航天医学知识的非现役教员、带教实习课的研究生,进教研室当年不参加大课和小课教学,只作为辅讲教员随堂跟听每一位教员的授课。同时要求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学习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充分准备,并在教案中体现教员本人对本次教学内容最新进展的掌握情况,在提高教员专业水平的同时,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提高“师资储备”能力,确保丰富教学形式 基于专业课教学“练为战、学为用”的特点,教学方向问题尤为突出。教员必须始终把好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学员任职能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编制体制调整,教研室教员数量太少,同时部分同志出国留学、不在岗,造成主讲教员人数偏少,且有职称断层现象。只有提高师资力量的储备能力,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1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各教研室每学年开学前,会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外请本学科专家前来做专题讲座。如教学对象为本科学员,对航卫保障工作一片空白,则外请专家多为常年工作于航空兵部队的航空军医、卫生队长和场战医院院长等。如教学对象为进修生,他们大多来自一线航卫保障岗位,则外请专家多为专业研究人员或空军医学研究所的同行专家。这一举措弥补了“内”部人员不足的矛盾。 2.2处理好“专”与“兼”的关系 军事航空医学需要研究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的卫勤保障问题。近年来,教研室从实际出发,与对口航空兵部队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相结合的协作关系。选取工作正规、制度健全、业务建设较好、卫生工作基础好、卫生人员素质较高的航空兵部队具有相应的航卫保障专业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卫勤领导和能够担负教学任务的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相关人员担任教研室的兼职教员,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由于他们有较丰富的航卫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并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对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学员们反映良好。通过“专”业教员与“兼”职教员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2.3处理好“教”与“研”的关系 在教学布局上,教研室着眼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板块和专题,在教学中注重将创新理论、本专业研究进展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按照研究生工作安排和科研进展,有目的地选择对本课程感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员组成课外科研小组,由教研室内学校评定的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导师指导,进行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和课外科研实验等活动;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论文答辩,扩大教学内容。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可利用学员的新颖思路和创新思维推动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3努力创造“良好氛围”能力,确保促进教学工作 3.1发挥工作动员优势 航空航天医学系在每学年的教学正式开始前都会组织开课动员,提高教员的教学热情和学员的学习热情。教研室也会因时因地进行教学动员,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并通过先进教学个人、优秀教案等评比,激励教员人人争先进,个个当标兵。 3.2运用先进教研室成功经验 学习先进典型,是激励教员的强大动力。教研室通过定期组织教员跟听其他先进教研室优秀教员的课堂听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和特点,并在教研室内部建立必要的会议制度,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进一步制定符合本门课程教学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使教研室自身的课程教学有所突破,保证课程质量稳步上升。 4努力提高“教学保障”能力,确保教学任务的需求 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各级教学相关部门树立“以学员为本”理念,建设高效的保障机制,全面保障任务需求。对于教研室和教学组而言应该从以下做起。 4.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多年来,我教研室积累了大量航空兵场站航卫保障工作的录像片,为学员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视频教材。使学员掌握航空航天医学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与视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可满足航空兵部队第一任职的需要。 4.2探索从工作实际出发的途径 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是在学员即将进行实习,来年步入工作岗位的时机开展的,其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在航卫保障中能够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工作应该从适应航卫保障工作的角度去完善。实习课为学员提供动手操作、贴近实际工作的机会,教研室教员渊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会使学员们受到极大鼓舞。外请专家、兼职教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航卫工作的敬业精神,使学员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学员对基层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热情。 4.3注意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 在教学准备中,尽量协调争取学校和系里的投资和申请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教研室拿出部分经费,不断补充新近出版的专业书刊,丰富专业资料。增添新设备、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为航空航天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建设提供专业实验室;不断补充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需的硬件设备,为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请领部分装备部队的最新航卫保障装备,为学员提供尽早接触、提前适应部队航卫保障工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总之,经过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员的共同努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专业课学习使其对飞行员、航天员卫勤保障有了深刻的体会,为做好未来的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大协作,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为培养合格的航空航天医学人才做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工作。 作者:王文岚1常耀明1李金声1袁鹏2工作单位:1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航天卫生与卫勤教研室2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 航空医学论文:本科临床医学航空航天论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目前全军只有一所军医大学有航空航天医学这个专业,培养本科生,每届培养100多人,其中有30人到北京空军总院实习,其他的人留在其附属医院实习。航空航天学员大五开始实习,一共实习45周,其中外科16周,内科13周,专科16周。实习的环境有病案讨论、专题讲座、临床技能培训等等。 1.2研究方法 一、二级指标参照《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方法》(2010版)及总参、总政《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的具体指标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效果四方面形成空医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通过资料收集、专家座谈、个案分析(第四军医大学)等方法,总结空医专业本科临床教学体系的构成特征;对照《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的具体指标,构成空医专业特色的评价指标,形成28个三级指标。因此,为了评价该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为: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评价结果由28个三级评价点组成,每个评价点可以被评为A、B、C、D四个等级(其标准见细则,只列出A和C等,B等介于A和C等之间水平,D等低于C等水平),最终评价结果标准分为:优秀:A≥23,且D=0;良好:A+B≥23,且D≤1;合格:A+B≥18,且D≤3;不合格:A+B≤15,或D≥4。最后使用指标模型,应用于某军医大学的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 1.3数据收集 1.3.1根据指标体系初稿,设计“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三级指标确定及细则判定表”,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按医学教学:教学管理:卫勤管理=3:1:1,比例,选取了15位专家,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汇总意见,统计数据,最终形成指标体系。 1.3.2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查课、实地考察等方式,检阅某军医大学每个三级指标,其结果得分25个A标准,得3个B标准,达到优秀标准。 2研究结果 2.1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首先建立决策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评价指标按它们的性质分成若干层,构成一个以目标层、中间层及备选层所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目标层为: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中间层为ABCD四个等级。备选层为:教学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效果。 2.2指标体系模型及其结果 2.2.1采用德尔菲法发放15份咨询表,收回有效咨询表15份,统计结果为否定三级指标数7个,否定细则标准数9个,修正7个三级指标,修正9个评分细则。综合意见,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2.2.2发放第二轮咨询表15份,收回有效咨询表15份,统计结果为,大家一致同意所有指标及评分细则。并最终形成"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一级指标为A1教育设计、A2教学条件、A3质量管理、A4质量评价,二级指标为B1专项规划、B2人才培养方案、B3课程标准、B4教员队伍、B5管理队伍、B6教材建设、B7教学装备设备、B8信息资源、B9质量保障、B10制度落实、B11档案管理、B12学员学习情况、B13教员授课情况、B14服务部队、B15内部反映,三级指标为C1改革项目、C2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3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标准、C4高职授课、C5教学管理干部工作经历、C6学员队干部、C7临床教学教材、C8空勤科、C9其他空医专业特色临床教学科室(心理评测、心理学选拔、心理健康维护、高压氧疗法)、C10专业学科网络课程资源、C11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图书数量、C12质量保障体系、C13日常见习、实习制度、C14空军特色科室课程实习制度、C15空军常见病、多发病专题学习制度、C16档案室建设、C17档案管理制度、C18空医特色课程见习、实习考核成绩、C19校首长听查课成绩、C20教研室主任听查课成绩、C21督导组专家听查课成绩、C22学员履行空医历史使命的价值观、C23学员履行空医岗位责任或重大活动表现、C24教员对院校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C25教员对以教学为中心的机关各部满意度、C26教员对学员学习风气的满意度、C27学员对临床教学保障的满意度、C28学员对教员授课质量的满意度。 2.3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 经过查阅相关文件、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查课、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价某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质量,最后得分为24个A标准,得3个B标准,达到优秀标准(见表1)。 3讨论 “指标体系”,设计合理,评价客观,应用性强,能够满足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需求。 (1)设计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了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的影响和作用,按目标一中间一备选模式,兼顾指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及指导性原则,使航天航空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相互协调发展; (2)表征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指标可为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大系统,其又由共计28个单项指标组成。单项指标选取能与其他学校、教学医院或专业轨道相互比较的指标.。 (3)构建上述指标体系时,应当做二轮以上问卷咨询,对问卷内容进行调整,并且集中专家意见,使其最终获得满意的协调一致性。 (4)对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时,应当注意指标上、下限的选取。下限要以基本满足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基本指标为界;而上限可分远期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发展方案进行界定。 (5)对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其他学校、教学医院、专业或者轨道进行比较,确定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中间层为ABCD四个等级。系统层为:办学定位、教学环境、质量监控环境可持续发展近期及中长期方案。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某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监控质量是否达标,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教学的管理规范性、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临床教学的授课环境[6]。 4讨论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军医大学某学年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监控质量是否达标,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教学的管理规范性、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临床教学的授课环境[14-16]。教育设计[17]。分析出来的具体指标包括:改革项目,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标等。教学条件[18]。分析出来的具体指标包括:高职授课课时比例、师资结构、教学管理干部工作经历、学员队干部工作经历、专业教材、空勤科、专业科室、专业学科网络课程资源、专业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等。过程管理[19]。分析出来的具体指标包括:质量标准、质量保障、质量评价、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奖励、日常见习、实习制度、专业课程实习制度、空军常见病、多发病专题学习制度、档案室建设、档案管理制度等。质量评价[20]。分析出来的具体指标包括:专业课程见习、实习考核成绩、校首长听查课成绩、教研室主任听查课成绩、督导组专家听查课成绩、学员履行空医历史使命的价值观、学员履行空医岗位责任或重大活动表现、教员对院校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教员对以教学为中心的机关各部满意度、教员对学员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学员对临床教学保障的满意度、学员对教员授课质量的满意度等。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某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监控质量是否达标,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教学的管理规范性、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临床教学的授课环境。 作者:袁玮卿董晓建鲍臻朱靓殷进功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航空医学论文:航空医学练习革新模式探新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面推进范式建设 中心组建以来,原有的航空医学训练相关科室普遍存在科室建制不全、专业人才匮乏、研究基础薄弱、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制约航空医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医学训练部依据“评训结合,优势互补”的方针,大力整合“以设备设施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以学科人才为基础的科研资源”,统筹优化训练、评估布局,全面推进医学训练部的范式建设。 1整合人才设备资源采取“结对互助、岗位轮班”的方式使得所有医护人员迅速熟练掌握各训练评估项目的技术细节和规范流程,并通过专家指导、骨干授课、内部学习、外出进修以及定期抽考等方法把每一名航训人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着眼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训练内涵,从训练、医疗、科研三个层面对包括眼动追踪系统、三视场速示器、事件相关脑电位、抗荷抗缺氧训练仪、弹射救生装置等在内的30余套现有专业设备进行有机整合,加快实现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型。 2优化训练评估布局中心原先展开生理心理训练评估的场所比较分散,飞行员要完成训练评估任务往往要在多个楼栋间来回数趟,无形中降低施训人的工作效率和参训人的配合程度。组建后的训练部拥有独立的3层大楼,具体布局为:一层为强健促进平台,集中展开各类航空医学训练评估科目;二层为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强化特色医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三层为身心康复平台,特别开设针对航空病康复、心理疾患诊治的开放式病房52间。飞行员所有训练评估科目均在一层楼内完成,初步实现“身心结合、评训一体”的布局构想。 3全面推进范式建设医学训练部具体职能任务分为训练、科研、医疗,本着“姓军为兵、训练建科、科研立科、医疗兴科”的指导方针来架构和推进整个训练部的范式建设,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合理优化布局调整。在训练方面,一条龙式展开飞行人员高空低氧、抗荷加压、空间定向、认知决策、注意分配等9大类20余训练科目,提高训练的效能,体现训练的科学性;在科研方面,坚持“科研促进训练、训练带动科研”的良性循环,聚焦实战飞行,积极探索适合我军飞行员的“生理-心理融合式一体化”训练模式和规范操作流程,不断创新完善训练评估技术;在医疗方面,作为心理卫生服务和航空病康复两个全军专科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两个临床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科交叉优势和军地优质资源,主动适应军民医疗服务需求,全面推进范式建设,力争实现军事效益、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方位增长。 科学实践创新发展不断催生优势技术 为提高我军飞行员战斗力服务是医学训练部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随着高性能战斗机大量装备部队,飞行员面临日益突出的航空医学问题,如高过载、高认知负荷、高心理应激、高发飞行错觉,以及严重飞行疲劳等。应主动跟进解决随之产生的飞行卫生保障问题,进行科学的心理生理体能训练与评估;在实践探索中,医学训练部大力推进“三化(训练模块化、评估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催生优势关键技术。 1实践中推进“三化”建设推进飞行员训练模式的整体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进行科学统筹和精细管理,规划好整体训练模式的“路线图”,在实践中推进“三化”建设。训练模块化,针对不同机种驾龄、不同身心状态以及不同训练需求,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块,做到按需施训。评估标准化,针对不同的评估科目,严格做到四个标准化,即评估内容标准化、实施条件标准化、计分规则标准化,以及参考常模标准化。流程规范化,整个流程分为训练准备、训练实施、训练评估和总结讲评四个阶段,形成制度,责任到人。实践证明,“三化”建设使得整个训练评估工作有序展开,良性循环,从而大幅提升整体训练效能。 2探索中创新发展模式医学训练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深化训练、科研、医疗的有机融合,持续提高强健促进能力和水平,坚决走出一条“整体跨越、重点突出”的创新发展之路。针对空军转型建设赋予航卫保障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瞄准“打造一流的飞行人员能力评估促进基地”的奋斗目标,在训练上重点探索飞行人员整体训练模式的构建,在科研上深入探索与飞行品质能力有关的大脑认知功能和前庭功能等,在医疗上集中探索飞行人员心身疾患的康复治疗以及重大事件的危机干预技术。同时,加快研发数据库共享的智能化工作平台,借此对训练部所有业务工作进行深度有机融合,并积极向远程菜单式主动跟踪服务延伸。从飞行员入院开始,相关数据信息将被及时采集、分析反馈、建档入库、随机抽检、定期回访,有力保证了训练的规范、科研的严谨和医疗的质量。 3累积中催生优势技术训练部一直把优势关键技术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努力加快拓展研发航空医学训练新技术。现已成为空军航空医学生理训练中心、空军心理疾病诊疗中心、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科研协作基地,第四军医大学等三所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培养点。取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三项,其中二等奖一项。完善“模拟3500米急性低氧训练”技术规范,独创了“多媒体认知领悟疗法”,研发全军首台野战心理治疗车。借助训练业务融合变革所带来强大的技术创新推动力,下一步训练部将一方面坚决“走出去”,组织精干团队赴国内外相关军事机构观摩学习,同时争取配发高端设备作为研发优势技术硬件平台;另一方面主动“请进来”,邀请航空兵部队和更多知名高校结成科研协作单位和教学培训基地,充分利用航空兵部队配备的先进模拟机和高校重点实验室的高尖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在飞行员特殊品质能力训练的关键技术上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许涛朱超李交杰娄振山徐建华单位: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航空医学论文:航空医学计量工作构思综述 1医学计量意识不强 由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一直没有成立计量室,总后及军区组织的计量培训班也很少参加,对计量检定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成立计量室的人员准备严重不足。而且平时对计量知识的宣传也不够,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对计量的概念模糊,对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将其当作上级计量机构的一次检查,平时工作中的计量意识淡化。设备管理科室对计量工作不够重视,计量法规宣传不到位,缺少定期的计量知识培训。 2加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计量工作的思路 2.1提高对计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医学计量知识的普及,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和《军队医学计量规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学计量工作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支持。职能部门要加大计量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医学计量法规,使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人员认识到计量工作的必要性。医学计量工作不仅是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而且关系到每一个科室、每一名设备使用人员。要对医学计量工作有一个重新定位,切实加强医学计量工作,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计量工作的开展创建一个有利的氛围。 2.2加强与上级和同级机构的协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正处于转型期。从原来单一的疗养任务向鉴定、训练职能转变,这一时期任务较多,短期内成立计量室比较困难。应加强与军区联勤部二级计量站的沟通,由后勤部卫生机关与军区联勤部二级站协商,或与大连疗养院三级计量室协商,暂时负责保障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计量工作的开展,完成对其强检设备的计量检定工作。同时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也要做好长远规划,大力做好计量人员的准备,使其参加总后或军区联勤部组织的计量培训班,定期对医训处助理员、设备管理科室人员、非现役文职人员进行计量培训,以解决因现役军人减编、医学工程人才短缺而形成的医学计量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为以后成立计量室做好准备。 2.3筹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计量室从长远来看,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有必要成立自己的计量室。空军几所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都没有成立计量室,计量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都是区域性中心,地域跨度较大,具备成立计量室的条件。(1)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设备日益增多,除了常用医疗设备外,还新增加了大量心理、生理训练设备,这些新增训练设备军区联勤部二级站目前还没有检定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填补这一项空白。(2)几所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呈发散性分布,区域内有不少场站医院、场站卫生队。目前,场站医院、场站卫生队同样存在计量工作环节薄弱的问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成立自己的计量室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负责区域内航空兵的场站医院、卫生队的医学计量工作,这样在体制关系上更加顺畅,同时还可缓解军区联勤部二级计量站工作任务重的压力。(3)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成立计量室后,医学计量工作的开展会更加完善。目前,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只能依托军区联勤部二级站完成国家强检设备的周期性检定工作,对设备的使用前检定和维修后检定都不能有效开展。成立计量室后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计量检定与维修工作结合起来。对于一些数量较多而又常用的设备,如血压计、氧气吸入器等,应及时维修、检定、使用。维修过的设备,须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以确保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鉴定、训练用设备准确可靠。 3结语 医学计量工作对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鉴定、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对其转型期提高保障能力关系重大。提高医学计量意识,加强计量管理,是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当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作者:刘吉延王欣单位: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航空医学论文:探微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现状与对策 1我军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军逐步积累了丰富的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经验和方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模式[3-4],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空医学训练前的身体评估尚待完善 高性能战机飞行员参加航空医学训练前,均接受了较全面的体检,但一方面,部分身体检查项目对训练的针对性尚待加强;另一方面,训练前的体检和航空医学训练在不同单位完成。因此,在实际开展训练前,对飞行员身体状况的评估仅依赖于体检记录,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训练的需要,特别是在颈腰椎功能及心肺功能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和准确的评估。 1.2航空医学训练中的医疗保障难度较大 航空医学训练项目大部分风险较大,如离心机训练、迅速减压体验训练等,有可能发生多种不同的意外情况;部分训练项目地点分散,需要医护人员远离医疗机构,外出实施医疗保障,加大了医疗保障的难度。 1.3缺乏训练后的医疗回访 参加航空医学训练的飞行员驻地分散,训练时间也较短,在训练中出现的身体不适一般可得到及时处理。但因缺乏跟踪随访,对飞行员训练结束返回部队后的身体状况和临床结果跟踪了解不足。 1.4医疗保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工作需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突发状况,是一项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并需要有较强的航空医学知识背景。因此,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高水平的专业医疗保障人员相对缺乏。 2对策与建议 2.1完善航空医学训练前的体检制度和内容 高性能战机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对参训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在训练前对身体状况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而体检是最重要的评估手段。应根据实际训练需要,补充和完善体检项目,特别是加强颈腰部功能、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确保训练安全。 2.2制定实用有效的航空医学训练教程和标准 应针对高性能战机特点,根据不同的机种和飞行任务需要,提出相应的医学训练要求,制定、完善医学保障制度及规范。对高性能战机,应在抗缺氧、抗载荷、维持前庭功能稳定性、保持良好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以及在应激状况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等方面,形成系统的航空医学训练保障教程和标准,为航空医学训练的医疗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2.3建设多层次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模式 各基层单位、鉴定训练中心和研究机构,应根据各自承担的训练任务和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内容和方式,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多层次、多水平、多中心的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模式。 2.4注重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专业人员的培养 航空医学训练专业性强,是医学科研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工作。应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研攻关和高素质航空医学专业人员的培养[5],为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 2.5加强航空医学训练专项医疗设备的研发 根据需要加大在航校、场站、鉴定训练中心等单位增配通用医疗保障设备,同时应根据高性能战机的特点,不断引进和研发新型专项医疗设备,不断提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水平。 作者:徐珀 许也齐 汪东军 王林 王丽萍 单位: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空勤科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探析: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方向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是一个牵涉到教学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研究内容。本文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并提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环节能力培养的观点。 [关键词]交叉学科 课程体系 课堂案例 考核改革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作为Internet新的应用领域,已经逐步地走向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得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更为凸显。[1]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需求的不同,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开发方面的课程相对比较单一,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还较为保守,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针对该课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2]因此,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全面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能将技术与管理有机地融合;能把握新型学科的特点,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及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进展;毕业后能在相关部门从事企业级电子商务的开发、规划以及应用和管理工作,能够成为企业制订和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是从电子商务系统的软件实现角度出发,以面向复用的构件化设计思想为基础,将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技术按照建设流程进行划分,将Web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分为两大技术支柱,以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商务支付技术为辅助,结合国内外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的实例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着重研究构建Web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技术, 从而为将来顺利开展计算机学科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教学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总结出一套计算机专业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教学的完整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从而为在计算机专业大量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新型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法研究、课堂案例比例问题研究、教学中实验课的改革、学时矛盾解决方法研究、新型学科课程教学的考试方法研究、交叉学科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最佳比例研究、教材建设等。 2.实践教学方法研究:组建学生实践团队以及结合项目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 3.现代教学手段研究:新型学科课程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以下3个关键问题。 问题1:在计算机的相关专业中有不少课程为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条件,但学生对前续课程的掌握及动手能力究竟到了何种程度? 问题2: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是重点。因此,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的授课环节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究竟采用何种比例更为合适? 问题3: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难免让学生有读懂了书本,却不太能动手的感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首先确定课时比例,根据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出课程教学课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适比例;其次,根据交叉学科课程的特点,结合一定课时的学生课堂分组案例的以及课后的攻防模拟演习,使得学生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及技术实施的基本能力,可以进行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的规划、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再次,组建学生的课程实践团队,结合项目进行练习,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他们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并能把握本课程作为新型学科课程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也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的平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式。 1.采用多媒体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量,较好地把原先很难在课堂上讲授好的内容体现出来。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既体现“启发”的主导作用,又体现知识性。讲义做得细致且精简,还补充了许多跟课程知识相关的重要链接。使学生在课后能通过预习和复习讲义内容,深入地理解课程的内容。 2.采用先进的国内外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课堂案例”的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教师针对每章的内容布置课堂案例,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在课后进行讨论和模拟对攻演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分组报告以及模拟攻防后的效果截图,做好案例的电子文档和PPT演示文稿,然后在课堂上由每组派出一名同学进行案例,教师随堂进行分析和评定。这一环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增加课堂讨论的环节,布置了相关的讨论题,特别是针对课堂案例部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这个案例,并以小组为单位给出设计方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二)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组建教学实践团队和结合项目练习的方式,多方面地锻炼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建设的动手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增加安全和攻击方面的演练,围绕工程开发实例,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撰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等。 (三)课程考核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测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性质,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技术报告、提交作品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形式推行在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校内能力考核、社会等级考核等)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成绩考核中的比重,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构建案例库和运用网络教学系统 搭建案例库,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主动式、网络集成化教学模式,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针对各教学环节设计相对独立的、方便可控的功能模块,通过有机的网络集成提供全程辅助教学服务,支持多层次、多线程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交互,增加交流、反馈等机制,突出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高校计算机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型交叉学科课程的推广教学已是势在必行。[5]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对象及任课教师、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研究内容,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通过课堂案例和攻防演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了,而且还能把握交叉学科课程的特点,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以及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应用。我们衷心地希望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能为计算机专业其他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探析:电子商务园区软件开发项目应用 摘要: 眼下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一批新兴的电子商务园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于这些创业初期的企业而言,在有限的成本控制下,开发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项目返工率高等一系列因素成为了制约企业前进的绊脚石。20世纪中期,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类企业的特点阐述了引入目标管理法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以此给这类企业将来的管理模式以启迪。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园区;目标管理法 电子商务是时下一个比较时髦的名词,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即TDCC提出第一版的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标准。 [1]然而那个时代的电子商务由于存在地域的局限性其实质仅仅是电子化取代纸张化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也开始接触到电子商务,20世纪末开始电子商务逐渐由公司间的贸易形式转变为面向大众的在线电子交易平台,这一方面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体现了当前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要。而我国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电子商务市场,伴随着国家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一大批依托电子商务企业创立的电子商务园区正逐渐在大中型城市里迅速崛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当然也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其中,ERP系统的运用更是为我们大家所熟知。早在1977年,美国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奥利弗•怀特就提出了ERP的原型——MRP。[2]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的进步,目前广大企业的业务借助互联网正越做越大,产生的数据和管理的范畴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象ERP这类的软件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当前市场中,比较知名的ERP软件提供商如国外的SAP、Oracle以及国内的金蝶、用友等,依托庞大而专业的开发团队,他们的产品设计专业度高,企业需求匹配度高,当然,直接购买的成本也很高,这对于众多创业初期的电子商务园区来说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支出。同时,由于这些产业园区的业务需要,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模式下对企业的自身业务的管理,更需要对客户的经营状态作出及时的分析和预判并及时作出调整,这需要软件本身能及时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由此,固定的软件模块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二次开发甚至是量身定做的ERP系统成为了许多电子商务园区的理想选择。 开发一套成熟的ERP系统,需要庞大的开发团队做支撑,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研发周期。根据调查,一个中等规模的研发团队,开发一套基本的ERP系统至少需要4个月的时间。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大多应用关键路径法预留了较长的项目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依然摆脱不了功能模块大量返工,客户需要得不到完全满足,项目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由此给企业自身以及开发团队都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0世纪中期,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个概念。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以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3]通过目标管理法,项目管理者能将原来的宏观目标按照自顶向下的原则层层拆分。以ERP项目为例,开发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套ERP软件,而在实际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依据功能模块或者开发阶段先进行大致的目标分解,然后再将每一个开发阶段或者功能的具体实现进一步细分,落到具体的开发者身上。而这整个制定目标的过程,都是由项目组的上下级共同参与的,不仅提高了目标拆分的合理性,减少了开发工作的返工概率;也能针对不同员工的实际工作效率制定相应的开发任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目标分解较细,先完成的开发人员可以马上投入到其他的任务中,相比较传统管理模式下等待某一批任务完成整体前进的工作方式在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上也大大提高。 目标管理法在电子商务园区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能对客户需求的变更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项目流程图几乎无法更改,一旦关键路径上的某个节点出现变更,则几乎整个计划需要重做。在目标管理法的基础上,由于任务与任务之间大多处于平行的模式,某一个目标的更改对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产生的影响较小。这种模式更能适应电子商务客户的需求变更以及技术领域企业不断进步的技术对软件的进一步需要。目标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大部分的项目组只有中期和收尾阶段进行绩效考评,而这种考评模式容易带来的直观问题便是问题发现晚,返工不及时影响整体项目进度,项目奖金发放周期长影响员工积极性。而目标管理法则不同,每个任务或者每一组任务结束进行考评,员工可以及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自我调整,相对较高频率的奖金发放更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采用了目标管理法后的项目开发周期短,员工工作效率高,项目开发成本低,客户满意度高。这些都是项目管理不断进化所带来的可喜变化,也是适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管理方法。在电子商务园区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目标管理法所带来的成功,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以ERP为代表的软件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们的项目管理者看到了先进管理思想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进步的空间。相信以目标管理法为代表的管理理念的革新必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走向更高的台阶! 作者:丁马宗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探析: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风险管理初探 1商务软件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人力资源造成的风险 人力资源是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开发人力资源也会给软件开发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激励措施的缺失,造成了开发项目的工作人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造成生产能力的低下,而另外,还有某些可能对于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由于对于软件工具的运用不熟悉,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造成软件项目的开发不及时而出现风险;其次,项目组各个成员之间由于思路理念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中可能出现冲突,再加上沟通不畅而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不佳,接口部分出现不匹配,重复的设计工作等增加工作量;再者,开发项目的人员不足,并且流动性非常大,特别是开发项目负责人的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开放项目的储备人员不足与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等,不能及时的补充由于人员流动而在成的缺口,这也给软件开发项目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增加项目的风险机率;最后,在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撰写报告所用的时间比较长,也给项目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技术问题造成的风险 软件技术不断的发展,但是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缺少经验丰富的人员,这就可能因为开发项目由于缺乏技术技巧影响整体项目的进程以及最终的结果,给开放项目带来更大的风险。比如说:在功能的设计方面,由于考虑的不够全面,造成设计的产品存在性能问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还比如: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不能及时的对新技术与开放的方法等及时应用等,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电子商务软件开放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软件开放项目的初期,识别到风险,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手段预防风险的发生。 (三)外部原因带来的风险 首先,市场的需求的变化给开发项目带来的风险,需求是软件开发项目进行的基础,但是外部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给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开放项目的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会造成项目不能成功的完成,给项目开发增大了风险,与需求相关的一些风险如果采取不作为的能就可能制造出错误的产品,甚至是劣质的产品,不管是什么产品都加大了项目开发的风险。其次,政府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以及要求发生变化给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再次,项目外包的部分不能达到质量的要求,造成不能按要求及时交货,这也给项目开发企业带来很高的风险。 (四)资金与管理带来的风险 首先,软件的开发项目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导致资金的紧缺,而新的资金不能及时的到位,势必影响项目的成功,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其次,管理上带来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高层的管理人员缺少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对市场需求等进行调研,造成决策不符合实际要求,造成项目的进度缓慢,项目开发时间比较长,另外管理部门的审核时间比较长,给项目的开发造成了更大的风险。 2商务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只有及时的发现风险,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进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规避风险。 (一)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控制人力资源的成本,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变动因素考虑到人力成本中,更没有把人力资源流动与工作量两者相结合的考虑,而是为了保障项目的质量与进程,不断的督促项目开发人员进行超时的加班或者追加人力。但是长期的加班会造成工作的效率更低。比如说:由于劳累可能对于项目的开发不够认真导致出错率更高,造成项目质量下降,这就需要再次返工,不断增加了工作的时长,而且会延误工期,而不断在项目中增加新的人力,也会由于新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或者需要原有工作人员教授指导,也可能会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而且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人力成本高于实际计划的成本。如果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时候可以考虑把一些任务或者是子项目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而减少项目的压力,但在外包之前要对外包的公司进行相应的考察,避免出现质量与进度体导致的风险。还可以采取部分项目人员为兼职的形式,比如说:高级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等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人的成本。其次,电子商务软件的开发项目会需要不同能力以及不同角色的人进行合作,为了保障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要合理的规划项目人员的管理与分工,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有业绩的项目成员,并根据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规避成员差异带来的风险。最后,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团队的组建需要不同能力的人,既要有技术专家,又要有市场销售能力的人员,还要有管理方面才能的人员,只有各尽所能,才能促使团队更好地团结起来。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最好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促使成员之间加强联系。还要明确成员组织的结构,使每一个项目问题都能够及时的解决,从而促使风险管理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二)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估算是很必要的工作,要结合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任务、资源以及外部条件等相关因素,才能使制定出来的计划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但是由于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加上客户没有明确的需求,运用的又是比较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成员组成又比较复杂,市场的变化有比较快。如果没有制定科学的计划就会造成项目的进度与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项目经理在制定计划时可以采取分阶段制定的方式,先计划近期的任务与细节部分,可适当的设计少量的远期任务,从而使计划更加灵活多变。对于客户的需求变化,可以在指定的计划中留有余地,在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而明确客户的合理需求,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对风险进行管理。 (三)建立风险管理工作系统 首先,做好风险管理文档,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规划中一般不会专门做风险管理工作的文档,即便有风险管理文档,也是与项目的计划书合并在一起,甚至有些项目经理仍是不到风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风向管理环节只做表面的应付工作,不能及时的防范风险的发生。电子商务的软件开发项目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项工程,但还是希望项目经理抽出一些时间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创建风险管理的文档,并在项目的开发进程中对项目做好风险监控的工作;其次,做好风险管理的知识库系统,项目经理一般在项目结束时,不会对项目的进行细致的总结,这是不利于对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经验的累积,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把风险的应对策略与经验添加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时库系统,从而更好地避免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为风险管理工作增加经验积累,更好的规避风险。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复杂,这就造成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的存在更多的风险问题,这也就要求在项目风险的管理工作中寻求更多的创新方法,从而更好规避项目开发的风险。 作者:何涛 单位:柳州市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优秀管理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变幻,中华民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重的文化底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将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指导。本文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含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管理思想,认真探讨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生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显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潮,西周时期三龙拥护一人的图形就展现了人的重要性,后来儒家思想也对这一理念非常推崇,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执政思想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行业同样适用,即以学生为本,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实现教育的初衷。2.因材施教。孔子的弟子众多,但孔子坚持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质,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兴趣差异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使学生们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现代教育学习和借鉴的。3.修身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对每个七尺男儿提出的要求,做好自身的管理是闯荡事业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儒家文化特别强调正己的思想,所谓正人先正己,教师的模范作用能够给学生健康三观地形成带来显著影响,因此修身正己的观念应该铭刻在每个教育者的心中。4.赏罚分明。早在先秦时期,法家就特别重视奖赏和处罚制度,这一观点随着我国朝代的兴替一直传承下来,成为有效的统治工具。赏罚分明在教育行业有非常恰当的应用,尤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者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赏罚机制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走向正轨。 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教育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教育观念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管理之中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指引我国教育行业形成端正的价值观念。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之中,不仅能够指导教学观念的树立,也能够发挥从上至下的作用,教育出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守住初心,更快地适应大量的信息冲击,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学生管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提升教学品质,完善学生的基础生活设施,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还要发掘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因材施教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引导学生走多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让学生在自身爱好的指引下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选择上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多样的选择中误入歧途。3.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修身正己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确保发挥正向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增强知识积累,提升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对待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要严于律己,为人行事让学生信服。4.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赏罚分明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设立健全的学生管理规范,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形成正向刺激,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避免再次出现。此外,奖惩机制要把握好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分实施强制性的奖惩或缓和性的奖惩,以此优化实施效果。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厚积薄发的作用开展逐渐展现,在教育行业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修身正己、赏罚分明的学生管理思想,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管理事业中发扬光大。 作者:余云龙 侯娜 刘洋华 宁廷国 姜德龙 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优秀管理论文:初探班级管理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的评定 摘要:在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如何界定和评价“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从地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和家庭背景等方面与普通中学以及高中的学生都无法相提并论,所以评定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是合格还是优秀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定义、作用以及班主任老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就如何运用评定“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这一方法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班级管理;职业;合格学生;优秀学生 一、“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合格学生是指能够完成学生应该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且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优秀学生则是在合格学生中的拔尖生,德智体等方面都能为大家做表率作用的学生。对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点可能不同,但无外乎是对学习成绩、平时表现、非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我们学校的的评价体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方面的评价,在合格学生和优秀学生的评定中,非专业能力和素质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二、制定标准 第一,“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评定方法。“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的评定是对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实行扣分和加分制,基础分制为100分,在这基础上进行扣分和加分后的得分为该同学的最后考评成绩,每周(一)公布一次,一个月(四周)的累计分值即该月评定成绩。85-95分之间视为合格学生,85分以下视为不合格学生,95分以上视为优秀学生。第二,“合格学生与优秀学生”评定细则。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出现的频次制定扣分和加分的具体评定细则,以便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参考。 三、贯彻和执行标准 标准制定出来了,每位同学也都对标准及评定细则进行了学习,接下来就要进行贯标和执行标准了。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是如何进行贯彻执行的呢?由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和生活委员轮流值周进行考核计分汇总,每人负责第一,一周,将各班委(考勤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和课代表及小组长的扣分记录进行汇总,核算出每位同学本周的最后得分情况,并在每周一在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里公布上一周的考核结果,如果值班班长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则要扣值班班长的分数。第二,由生活委员和班长共同负责值日卫生方面的考核计分,出现问题班长和生活委员及小组长连带扣分。第三,由体育委员负责上课站队,间操站队,工服工鞋穿着方面的考核计分,出现问题班长和体委连带扣分。第四,晨检由考勤员负责考勤、病假和事假以及出入教室等情况的考核计分,出现问题班长和考勤员连带扣分。由纪律委员负责检查工服工鞋的穿着情况,出现问题班长和体委连带扣分连带扣分。第五,上课时有各科的课代表负责回答问题,出入课堂,提交作业,睡觉和玩手机等情况的考核计分,出现问题班长、学习委员和课代表连带扣分。 四、分数统计及公布 每周五所有班委、课代表和组长将自己的考核记录表汇总到值班班长处,由值班班长进行最终统计,周一在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公布上一周的统计结果,汇总表如表1。 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刚开始执行考核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整体分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出现,这样班主任老师就要及时的引导,加大考核力度,召集所有执行班委开会研讨商定执行力度和调整分值,使合格学生和优秀学生的数量控制在目标比例之内。出现评定分值整体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各班级干部和课代表没有严格执行扣分原则,该扣分的地方没有扣分,这时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对相应负责人严格要求,发挥连带扣分功能,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的同学会钻空子,例如某同学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学校上课,正常应该进行请假,但他可能认为我旷课1天也就扣5分,请假也要扣4分,还不如我多回答几个问题就能够补回扣掉的分数。所以班主任老师这时就要对事件扣分进行修订,如果不请假要加倍扣分等细则进行弥补漏洞。 作者:边辉 孙焕新 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管理论文:优秀生管理教育强化措施 一、优秀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优秀生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不同的,但是优秀生的心理挫折决不是以某个原因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几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不良影响,通过学生个性心理中的不利因素而引发的不良效应。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庭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育理念的缺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绝大多数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成绩“尖而又尖”,而且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家孩子是聪明的,如果孩子不优秀的话,在亲朋好友面前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作为优秀生,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越高,其心理压力越大,只有拼命地学才行,就在这样一种紧张、压抑的环境下被动地学习。 2.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学习竞争激烈、学生负担过重,以及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方面。虽然实行素质教育已有一些时间,但学生依旧面临升重点班,升重点中学,升大学的问题,而且由于学校评价体系也注重升学率,各校可谓竞争激烈,但最后受累的当然是学生,更累的是优秀生,不仅要参加一轮又一轮的选拔和测试,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老师、学校领导,特别是班主任对优生的思想管理教育不严,思想上偏信偏爱,往往为了维护三好生、优秀生的威信,对他们的表扬、批评缺乏辩证。如班里有几个学生一次中午隔栏买物,其中有个学生是三好生,当时我对其他几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当面进行了严厉批评,而对他只说了声“今后要注意”。我对三好生、优秀生往往是督促学习、交待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总以为他们的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对他们的思想变化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教育引导。班里有个班干部C同学,因为对他过分信任,放松了对他的要求,他与其他班的一名男生有了矛盾,结果他叫上班里几个男生与那名男生打架,违反了学校纪律。 3.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 电脑游戏机已渗入到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也日趋丰富,而这些也越来越多地对我们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经常一些优秀学生听到差生们在谈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会怦然心动,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完成一道习题,游戏机、电视机等对这些优秀学生的诱惑也很大。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有其公平性、科学性,但过分强调分数到“考考考,老师法宝;分分分,学生命根”的地步,只用分数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优秀生由于背负的“期望值”较高,因而受到的心理挫折往往更多一些,在过分焦虑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法潜心学习,进而对学习产生反感、厌烦情绪。 4.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烦恼和困惑 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他们的内心需求都很强烈,而当这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会产生许多烦恼与困惑。大部分优秀生有着很强的虚荣心,过分追求完美。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自尊心过度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这些优秀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稍有一点儿事情做得不够好,便惴惴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症状。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使得他们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对自己的举止反复考虑会不会有什么偏差,使自己很不轻松。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也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必须加强。 二、帮助优秀生战胜心理挫折的措施 1.协调孩子家长的关系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位学生需要师爱,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尤其是优秀生,父母的爱能让他们动心动情。家长对孩子一定要公平评价,要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科考试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状况的一个表现,绝非唯一的衡量标准。家长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联系,孩子有什么特点,遇到什么事情,要及时向老师反映,以求得老师的配合。家长要支持老师的工作,老师布置学生做的事情,家长要监督孩子完成,对于学校组织孩子参加的活动,家长也应该热情支持。因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强孩子独立活动的能力。 2.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培养优秀学生和树立典型时,要注意全面了解考察,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一些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更不能凭一时一事的印象一锤定音。“严是爱,松是害”。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学习、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和优秀生思想接受不了的要求的“严”,使其感到无所适从,挫伤其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3.加大与社会的互动,提高教育合力 首先,社会要坚持正确导向。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弘扬高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其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强少儿传媒、未成年人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青少年文化产品和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发挥文化科技体育设施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再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本地历史文化纪念地,组织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劳模、英雄给学生作优秀事迹报告等。 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要使优秀生摆脱这种状况,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健康的生活观的教育,也是正确的社会观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借助各种力量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向孩子介绍报刊上心理健康栏目;请社会典型人物来校作报告,运用榜样的激励作用陶冶学生心灵;宣传心理咨询服务电话,鼓励学生接受社会心理服务;请心理咨询组织的人员来校为学生开展咨询活动等。综上所述,只有科学育人,才能提高优秀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最终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自觉获取知识的智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识能力;对环境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应激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具有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承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以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优秀管理论文:企业优秀人才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竞争;激励;环境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企业间的人才之战硝烟滚滚,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诱惑,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人应树立新理念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在美国,企业董事会中不带有财力资本的独立董事,已占到40%以上。当今世界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2.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左有伯乐,右有造父,前者会选马,后者会用人。有些企业总是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不注重开发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注重在自己身边发掘优秀人才。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自身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特别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给他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这样才会使优秀的人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流失。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在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对于人的认识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往往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满意的报酬;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根据这种关于人的观念,企业必须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运用物质刺激手段来强化其积极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他方式例如精神激励为主的优越性。现代社会学也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圈的:第一层圈是“生存”,第二层圈是“交际”,第三层圈是“发展”。相应地剖析留人的三种途径———高薪、感情、事业,我们发现,如果忽略了“生存”,也就是薪水问题,任何“事业”都是空中楼阁。但忽视了感情和事业,留人也很困难,因为人毕竟是有事业追求的。 二、留人应重视“四靠” 1.靠事业留人。人才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企业有前途、事业喜人,人都愿意留下。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事业对人才有非常大的凝聚力,有才华的人会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所以应该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大事,这也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或许高薪能够一时留住人才,但是事业却能长期留住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这正是国企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2.靠企业文化留人。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可能会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宝洁公司、微软公司人才流失率低于5%,原因就在于此。 4.靠运用优厚待遇留人。具体地讲,一是“金色的握手”。即运用股票运作留人,因为员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与雇佣关系的改善;经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是“金色的手铐”。即利用股票期权,让经理人认股、入股权计划,这就给管理者戴上了柔软的“金手铐”。三是“金色的降落伞”。现在企业管理者当中有所谓“58(岁)现象”,也就是身在权位上的时候担心退下来后生活没有保障,于是拼命地为自己捞取钱财,导致贪污腐败。对此可以通过股权认购、退下后获得一大笔养老金,解决养老问题。 三、留人要为之提供“平台” 1.公平竞争的平台。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我们的人才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内部也仅是开展了公开竞争和选拔,而人员评价、工作评价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在某些企业内部,人们的不满往往是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最终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而留下的人也不会因此就获得平衡,如同一个天平,缺失了一方,另一方仍会有不平衡感受产生。 2.参与社会分工合作的平台。不少企业在留人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求员工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不能朝秦暮楚。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但人是活化的资源,不是物。个人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他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只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允许人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毕竟人不是某一个企业所独有的财产。 3.企业领导能力是提供这些平台的关键。要想留住优秀人才,企业领导的能力非常重要。留人靠环境,更要靠好的领导,领导如果能把人力学运用好,留住好的人才自然不在话下。首先,领导要有人格魅力,形成同心,整合群力,这样企业的凝聚力就能形成,从而使员工心理上真正形成团队。其次,领导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开发潜力、个人潜力,这样创新力就会显现。第三,领导要做到修己以安人,只有安人才能留人。要了解每一位员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对策解决其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有棱角、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就要用人所长;对有勇、有谋、有特长的人,要相敬相亲,以贤相待;对有强烈私心的人,则要审慎对待,用其才但更要防其奸,必要时也不要吝惜,免得一条臭鱼搅得一锅腥,请其走人。 当今的企业应该在留人的理念、方法、制度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变革、调整。只有留住企业的“明星”,留住骨干员工,企业才能更好地前行。 优秀管理论文:企业优秀人才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竞争;激励;环境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企业间的人才之战硝烟滚滚,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诱惑,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人应树立新理念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在美国,企业董事会中不带有财力资本的独立董事,已占到40%以上。当今世界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2.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左有伯乐,右有造父,前者会选马,后者会用人。有些企业总是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不注重开发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注重在自己身边发掘优秀人才。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自身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特别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给他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这样才会使优秀的人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流失。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在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对于人的认识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往往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满意的报酬;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根据这种关于人的观念,企业必须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运用物质刺激手段来强化其积极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他方式例如精神激励为主的优越性。现代社会学也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圈的:第一层圈是“生存”,第二层圈是“交际”,第三层圈是“发展”。相应地剖析留人的三种途径———高薪、感情、事业,我们发现,如果忽略了“生存”,也就是薪水问题,任何“事业”都是空中楼阁。但忽视了感情和事业,留人也很困难,因为人毕竟是有事业追求的。 二、留人应重视“四靠” 1.靠事业留人。人才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企业有前途、事业喜人,人都愿意留下。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事业对人才有非常大的凝聚力,有才华的人会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所以应该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大事,这也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或许高薪能够一时留住人才,但是事业却能长期留住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这正是国企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2.靠企业文化留人。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可能会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宝洁公司、微软公司人才流失率低于5%,原因就在于此。 4.靠运用优厚待遇留人。具体地讲,一是“金色的握手”。即运用股票运作留人,因为员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与雇佣关系的改善;经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是“金色的手铐”。即利用股票期权,让经理人认股、入股权计划,这就给管理者戴上了柔软的“金手铐”。三是“金色的降落伞”。现在企业管理者当中有所谓“58(岁)现象”,也就是身在权位上的时候担心退下来后生活没有保障,于是拼命地为自己捞取钱财,导致贪污腐败。对此可以通过股权认购、退下后获得一大笔养老金,解决养老问题。 三、留人要为之提供“平台” 1.公平竞争的平台。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我们的人才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内部也仅是开展了公开竞争和选拔,而人员评价、工作评价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在某些企业内部,人们的不满往往是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最终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而留下的人也不会因此就获得平衡,如同一个天平,缺失了一方,另一方仍会有不平衡感受产生。 2.参与社会分工合作的平台。不少企业在留人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求员工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不能朝秦暮楚。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但人是活化的资源,不是物。个人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他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只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允许人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毕竟人不是某一个企业所独有的财产。 3.企业领导能力是提供这些平台的关键。要想留住优秀人才,企业领导的能力非常重要。留人靠环境,更要靠好的领导,领导如果能把人力学运用好,留住好的人才自然不在话下。首先,领导要有人格魅力,形成同心,整合群力,这样企业的凝聚力就能形成,从而使员工心理上真正形成团队。其次,领导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开发潜力、个人潜力,这样创新力就会显现。第三,领导要做到修己以安人,只有安人才能留人。要了解每一位员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对策解决其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有棱角、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就要用人所长;对有勇、有谋、有特长的人,要相敬相亲,以贤相待;对有强烈私心的人,则要审慎对待,用其才但更要防其奸,必要时也不要吝惜,免得一条臭鱼搅得一锅腥,请其走人。 当今的企业应该在留人的理念、方法、制度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变革、调整。只有留住企业的“明星”,留住骨干员工,企业才能更好地前行。 优秀管理论文:优秀学术著作管理论文 【摘要题】书业经纬 【正文】 学术著作是众多类别图书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即相比较而言,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地大于其经济效益,学术著作的印数(确切一点应该是发行量)一般都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量,因此只能是“亏本”经营。而且,从选题策划到图书营销,整个出版流程,学术著作的操作难度也比较高。 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比较难发掘,从而减少了出版机会;即使能发掘到好的选题,从作者撰写、修改书稿到图书出版,周期也相当长,从而降低了出书频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出版社(主要指有工作量指标考核的出版社)的编辑为了能顺利通过年度工作量指标的考核,势必会降低策划此类选题、编辑此类书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由于存在读者群相对较小的原因,一般来说,学术著作的首印数量较少,重印的机会也较低,为了能顺利完成年度的经济考核指标,编辑也很难有动力投入较多的精力于此。要积极主动地编辑、出版学术著作,出版经费还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这就引出了学术著作出版经费方面保障的困境。 (3)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体现在其内容新颖、观点独特、论述层次清晰等方面,而且还要保证其有优秀的编校质量、体现其独特内涵的装帧设计,这些对学术著作的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也就决定了从事此类工作的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包括学术涵养和业务素质)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4)学术著作的营销渠道比较特殊,也较单一;而且,一部学术著作出版后,要想获得较理想甚至是最基本的经济效益,在出版之前或之后,对该图书做适当的宣传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一般比较难做。这就引出了学术著作营销方面保障的困境。 针对以上学术著作四个方面的独特困境,笔者作如下对策探讨: 一、选题方面的对策 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首先应该从选题的内容上来评价。要从出版的源头进行把关,从而为出版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秀的学术著作能够打造出版社的品牌,提高出版社的学术文化品位。在适度把握图书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出版社要积极鼓励编辑策划、编辑学术图书,并在工作量指标和经济指标方面对给予适当的照顾。综合起来,编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发掘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 1.从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中挖掘选题 (1)主动联络高校、科研院所中某些领域的资深学者或院士,因为他们的学术涵养深,其学术观点代表了该领域的主流思想,而且他们也精于写作,能够争取到他们的书稿,图书的社会效益肯定很好,而且说不定还能为出版社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2)积极寻找高校、科研院所中某些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青年学者的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提出新的甚至有突破性的学术观点,而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或学术争论的焦点。把这样的学术研究成果撰写成书稿,其社会效益不言自明。如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决策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与应用》、《领导策略与团队管理》等,其内容和编写方式在该研究领域都是新颖的,其中《领导策略与团队管理》还获得了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 2.认真遴选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论文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是一个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相关的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新颖性,要积极地对这些博士论文进行适当的遴选,依不同的目标层次作区别对待:若只是一般重要度的学术论著,可把它们当作是有用知识传递的媒介,出版社有选择地挑选出版;若通过编辑审读(市场的眼光)和专家审阅(学术的眼光)后,确定为论点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高的学术论著,出版社则要对其做精心的编辑和装帧设计,图书出版后应该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社会效益,甚至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关注各学科国家级或省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课题 能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科研基金资助的项目,其研究内容在该研究领域内必定是具有创新性的。编辑应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即根据本出版社的出版方向,选择性地筛选有出版价值的基金项目),密切与这些项目主持人的联系,经常向他们了解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情况,向他们提供该研究领域的图书出版情况,督促他们及时地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写成文字稿,并在其中指导他们规范书稿的撰写方式,这样,该项目的结题之时也就是书稿的成稿之日,从而为图书的出版节省了时间,也保证了质量。 特别要关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系列,这些专著的研究内容在相关领域是填补空白的,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如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铸造旧砂再生利用及污染防治》、《泛欧几何——图文编码与模式识别》均获得了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奖。 4.关注社会热点论题和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的选题 例如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专著,由于其内容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者其传达的观点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论题或焦点话题,此类专著不仅对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而且由于其读者面广、社会反响大,出版后还能引起更广泛读者的阅读欲望。例如,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本书系”之《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推向市场后读者反应热烈,近期还将出版该书系的《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寻求内源发展——中国西部的民族与文化》、《“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中国东南沿海散工研究》等几种图书。 二、出版经费方面的对策 出版学术著作,其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对出版社来说历来是一对矛盾体。因此,要想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发展,除了要积极挖掘学术著作选题、严格把握其内容质量以外,对出版经费方面的安排也是相当重要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保障优秀学术著作的顺利出版,其经费支持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出版社出版基金的资助 一些优秀的出版社或大部分大学出版社,设立出版基金是它们支持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惯常做法。其中,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基金中部分经费是由其所在学校支持的,因此所资助的图书大多也是该学校的学术著作。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做法:出版社上缴给学校利润,学校以支持本校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方式返回部分利润给出版社,以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这里要严格把握学术著作的内容质量问题。方法是:成立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对于不同领域的学术著作,聘请相关的学者来评价,进行无记名投票,决定能否给予出版。如果能成功运作出版基金,一方面,出版社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学术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出版社所在学校也能通过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来提升其学术地位,从而获得双赢的效果。 [page_break]2.课题经费中出版费用的资助 一些比较重要或重大的课题,申请时就会包含有科研成果出版的经费支持,出版社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课题的主持人沟通协商,争取获得课题主持人的信任和合作,并充分利用好这些经费。这里也应该指出,课题经费中所包含的出版经费,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多,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应该较多地关注于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等方面的课题成果,因为相对于理工类学术著作,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术著作的读者群会大一些、关注的人会多一些,因此出版社较容易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量。 3.作者所在单位的资助 近年来,国家对一些重点院校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高校要体现学科建设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而不单单是开了多少次国际学术会议),这对出版社特别是这些重点院校的出版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出版这些优秀的学术著作肯定能获得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且能大大提升出版社的学术品位。 此外,高校中各院系为了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或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每年都会留出部分资金用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例如,中山大学出版社前一两年出版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系列,前后共计有近20种,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而且这系列学术图书还在扩充之中。 4.社会团体或基金会的资助 现今,一些社会团体,特别是一些社会学术团体或基金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是在学术界的地位,都会通过资助出版社出版一些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来宣传自己。出版社应开拓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成一些学术著作的顺利出版,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保障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出版社首先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编辑。没有高素质的编辑,就不能做高质量的学术出版。一个高素质的编辑,需要有一流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专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编辑在某一专业领域要有较高的学术涵养,这样的编辑可以与这一领域的一流学者进行平等的探讨和交流,编辑能够看出一流学者的优缺点,可以改正他的瑕疵,使他的著作更加完美。二是指编辑要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即业务素质)。一方面,编辑的文字功夫要好,通过编辑的修改和润色,使整部学术著作的语言表达清晰、文字叙述流畅;另一方面,编辑还要能灵活拿捏图书的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图书用纸,甚至于图书的定价幅度等,做到能把最适宜的视觉感受赋予每一部独特的学术著作,争取让读者一拿到图书就爱不释手,且也能比较容易地付诸购买行动。 出版社要着力扶植和保护学术图书的编辑,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出版社不能只注重市场策划编辑,一般商业图书与学术著作的编辑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出版社的学术品位还是要靠高质量、规模化的学术著作来打造。 2.学术著作的装帧设计 学术著作的装帧设计与一般的商业图书应有很大的差别,且在确定选题之初就要着手进行设计。从开本和版式设计、封面和内文用纸、封面设计,到图书的印制,整个操作过程都要围绕学术著做各自独有的风格,做到图书装帧设计所传递的信息与图书的内容协调一致,这样包装后的学术著作才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四、营销方面的对策 优秀的学术著作,其评价不能单单只是局限在图书本身上,而且还应该有一个扩大其读者面的问题,有一个扩大其社会影响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个引起被广泛讨论、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优秀的学术著作出版之前,争取让读者有一种期待的心理;出版之后,又能及时而有效地把它们传递给受众,给尽可能多的读者提供阅读的机会。这就涉及学术著作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法问题,即:学术著作的营销,一要看是否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或销售方式,二要看是否有有效的宣传手段。 一般来讲,学术著作的销售渠道或销售方式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类: (1)专业学术书店。顾名思义,专业学术书店的图书都比较专业,读者的知识层次也比较高,这要求书店的经营者要有比较高的学术涵养。从出版社的角度讲,就是要培养这样一支营销队伍:他们除了有一般的营销知识和沟通能力外,最主要的是有一定程度的学术水平,至少是拥有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足够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与专业学术书店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把本版学术著作推荐给他们,与他们一起分析潜在的读者群,从而让他们有充分的销售信心。 (2)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资料室。高校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资料室是学术著作最大(总量)、最稳定的接受体。出版社要密切与图书馆配书(图书团购)单位的关系,把本版学术著作的出版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3)采取扁平化的分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这是学术图书销售方式的趋势。①直销模式。由于学术著作的读者定位比较明确,目标群体相对比较集中,出版社要加强专业渠道的建设,加强学校和学术团体直销、终端专业读者直销等工作,或提供优质而快捷的邮购服务,积少成多。②网络营销模式,即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学术图书出版、发行、销售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反馈。通过建立客户资料档案,把最新的本版学术图书出版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众,并建立网上购书系统。 除了要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和方式,学术著作还需要被有效地宣传,其独特而有效的宣传方式有: (1)书评是图书宣传的一种常用手段。因此,在学术著作出版之前或之后,编辑最好能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或图书评论员撰写该图书的书评,并刊发于专业的报刊上,这样才有可能被那些独特的受众所接受,进而实现购买欲望。 (2)分析学术著作受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可以发现:他们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很强,经常上网查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一些感兴趣的论题,会参与其中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利用这一特点,及时把新出版的学术著作上传到相关的学术类网站或学术论坛上,或把学术著作中一些独特、新颖或大家感兴趣的观点、论点刊发在网站或论坛上,供大家讨论,这对学术著作的宣传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提高受众的购买欲望。 优秀管理论文:物理理论优秀管理论文 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学生,并努力探索培养物理优秀学生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1991年以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健康、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特别是王泰然、任宇翔、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五位同学分别在第22届、第25届、第26届、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IPhO)中获得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获一、二等奖各8人次,获上海赛区一等奖94人次,10人参加国家集训队.在令人瞩目的成绩后面,一般都有科学规律的东西.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们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用解决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由不会用到会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这种解题方法在大脑中的印象,达到牢固掌握,应用自如的目的. (2)采用“台阶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解题方法.学生有一道难题不会做怎么办?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另外出几道与这道难题内容相似,难度较小一点的题让他去做,或者是出一道内容完全不同,但所用方法有某些类似之处的题让他去做,直至他领悟出这道难题应该怎样解为止.我们称这种方法是搭一个台阶让学生自己往上爬,用这种“台阶法”进行习题教学能使学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解那道难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只是我们分别从物理定律、物理实验以及物理习题教学三方面介绍了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最近笔者根据国家教委1996年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了《名师讲高中物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比较适合重点中学或普通中学的提高班使用,欢迎对“三点”教学法感兴趣的老师和作者联系。 优秀管理论文:父母对孩子准优秀管理论文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优秀管理论文:管理的风格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基因与卓越绩效模式核心价值观 时至今日,玛雅文化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固然不会到来,然而未来依旧深陷于叵测,焦虑情绪发酵并扩散于空气。当下,外贸之路荆棘丛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在接下来的5-20年间,哪里会有新市场出现?商业政策将发生哪些变化?即下一轮商业趋势是什么?如何快速行动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实际上,在变动发生的前一刻,有人就已经从蛛丝马迹中预见到了,并做好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和战略规划,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竞争优势让他随即成为“圈儿内”的“先驱”。IBM、福特等世界级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靠长远的眼光和先一步的企业核心基因保持基业长青。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根部 曾有西方学者将管理比作漂浮在大海中的冰山,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有形管理仅是露出水面1/3的部分,而企业文化等无形管理则是另外还隐在水中的2/3。企业文化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只是占有重要的份额,还是管理的根部。但作为灵魂,这还不够,因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发挥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 历史上,百年企业最多的不是欧美,而是日本。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有50000家,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也超过了3000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公司金刚组,创立于公元57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日本企业在二战后飞速发展引起全球关注,本以理性管理自豪的美国也不得不正视日本迅速崛起之迷。而日本的成功却恰恰是理性管理所忽视的管理软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融入企业中的文化。企业文化毫无疑问是日本企业的灵魂,也许正因为此,日本人不会怀疑它的作用、不用正视它的存在,一个忙于成长的正常人是不会停下来思考 灵魂是怎么一回事并勇敢地率先提出企业文化一说。 有人调查过日本最著名的100多家企业,发现这些企业都很重视内部精神的培育。日立公司有“和、诚、开拓”的日立精神;卡西欧公司有“创造与奉献”的卡西欧精神;丰田公司有“好产品、好主意、彻底节俭”的丰田精神。在美国,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也认真地分析了美国43家优秀公司,发现优秀企业间的管理风格不同,而决定管理风格的正是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1982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的一份生产力文件认为,美国的生产力在下降,其结果是美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缺乏竞争力。美国企业界和政府领导人认识到,面对更广阔、更苛刻、更激烈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他们认为,美国企业不了解TOM,不知道如何人手提升产品质量,质量在美国企业中的重要性已迫在眉睫。1983年9月,白宫生产力会议召开,美国总统、副总统、总统顾问、财政部长、商务部部长都在会议上发言。会议呼吁在全国公立和私营部门开展质量意识运动(qua1ityawareness campaign)。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对于TQM活动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兴趣。许多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建议,设立一个类似日本戴明质量奖那样的美国国家质量奖,帮助美国企业开展TQM活动,提高美国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这个奖在美国被称为“波多里奇质量奖”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政府质量奖之_。 波德里奇质量奖引导企业通过连续质的量改进和设定业绩的卓越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质量”在波德里奇质量奖中有了更广泛的含义,由于国家质量奖是针对“管理质量”和“经营质量”而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内涵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质量的时代。企业在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如何通过创建企业核心文化对公司进步以及洞见未来趋势、抢先制定精准战略的方法,提供了在夹缝中获得发展以及将潜在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新思路。要像未来学家一样思考,你就必须学会从你的特定环境中跳脱出来并问问自己“我是谁”和“我将去向何方”。或许因为是两个哲学问题,所以很多人似乎都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通过世界各地质量奖的研究,我们从中可以轻松地得到答案。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世界最著名企业的共同基因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11项核心价值观(2004版标准) 1.前瞻性领导 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明确组织的使命以及存在的价值。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引导组织的各活动,并关注组织的长远发展。 调动、激励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到全员参与,发展和学习,改进和创新。 应对组织的治理机构的行动和绩效负责。 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组织的目标。 2.顾客驱动的卓越 质量和组织的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来评价的,组织依存于顾客。 为顾客创造价值,让顾客满意,建立稳定的关系,培育忠诚的顾客。既要了解今天顾客的需求,同时预测未来的顾客需求和市场潜力。 减少缺陷和差错以及消除造成不满意的原因,是顾客驱动的卓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只是重视满足顾客基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特性,而且还重视将自身与竞争者相区别的那些特征和特性。 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学习可以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改进,员工责任感和能力得到增强,组织整体绩效得到提高。 组织的目的不仅是赢利,还要培育人。培育是组织对员工成长的投资,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是高回报的投资。 学习不再作为额外的工作,而是日常工作的常规组成部分:学习实施在个人、部门及整个组织的诸层次上。 学习内容不仅限于技能和岗位培训,应包括员工的创意、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方法的分享和标杆分析。 开展学习交流,在组织内作出知识共享;在岗培训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培训与组织的需要和重点相结合。 通过学习不仅带来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还提升了员工的响应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效率。从而给组织带来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绩效优势,也带来了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和追求卓越的动机。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在内部要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对员工的承诺、保障;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优秀员工的认可;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在组织内做到知识共享,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营造一个鼓励员工迎接困难,敢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外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院校、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是:实现互利和优势互补,增强双方实利和获利的能力。 成功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建立长远目标,从制度和渠道上保证作到互相沟通、共同认识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定期沟通的手段,评价进展的方法,适应情况变化的措施等。 5.灵活性和快速反应 要在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敏捷性,即灵活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为了实现快速反应,要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和产品服务的生产周期,精简机构和简化工作程序,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为了满足全球市场顾客多样化需求,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按规定办事”,“按标准生产”,要有更多的灵活性。 培养掌握多种能力的员工更为重要,以便能胜任多种岗位和任务变化的需要。 时间绩效的所有方面都变得愈来愈重要,周期时间已成为一个关键的过程指标。时间方面的改进通常会同时推动在组织、质量、成本和生产率方面的改进。 6.关注未来 在今天的竞争的环境下,关注未来就要求理解影响你的组织和市场的那些长期的和短期的因素。 组织未来持续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能给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公众、社区以长期信心,这是与之建立战略伙伴的基础。 要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应当预先考虑到诸多因素:顾客期望、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员工的发展和需要、全球市场的增长、技术发展、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新的顾客细分和市场细分、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社区和社会的期望、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举动等。 依据战略目标制定长短期计划,并配置所需的资源,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追求组织持续稳定地发展,要重视与员工和供应商的同步发展。 7.促进创新的管理 创新不局限于研究开发部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管理的创新也很重要,包括新管理思想、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等。 管理的创新应着重改进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过程并为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带来新的绩效,创造新的价值。 在做法上,管理应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创新融入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去,并被组织的绩效改进系统所支持。 创新建筑在组织及其员工所积累的知识之上,对于促进创新的管理而言,有效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8.基于事实的管理 组织的运作依赖于对其绩效的评价和分析的反馈信息进行管理。 依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并对提供有关的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数据、信息进行评价,找出差距,进行改进。 绩效测量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应包括顾客、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绩效;运营、市场和竞争性绩效的对比;以及供应商、员工、成本和财务方面的绩效。 分析可用于多种目的,如计划活动、整体绩效评估、运营改进、变革管理、与竞争者或标杆的绩效比较。 在绩效改进和变革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绩效测量指标的选择和应用。所选指标应能最好地描述使顾客、运营、财务和伦理方面的绩效得以改进的那些因素。体现顾客和组织绩效要求的一套综合测量指标,构成了将所有过程与组织目标相协调的一个明确的基础。 在对所追踪过程的数据的分析中,测量指标本身也会被评价和改变,以更好的支持目标。 9.社会责任 组织的领导应重视公众责任,伦理行为并强调履行公民义务的必要性。 在恪守职业道德、保护公民健康、安全、环境方面和有效利用资源,领导者应当成为组织的榜样。 从公民责任的角度而言,应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环境、资源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能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应注重持续的改进。 组织应在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的交往中强调伦理行为。组织的治理机构应对高层领导的伦理操行提出要求并加以监控。 履行公民义务指的是,在组织资源许可的条件下,积极从事公益性事业,在社会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例如:社区教育和医疗的改善、环境优化、资源保护和社区服务,产业习惯和商业风气的改善、非专有信息的分享等。 10.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 组织的经营结果是评价绩效的重点。组织的绩效测量应注重关键的结果。 经营结果不限于销售额和利润,还应包括顾客满意、产品和服务结果、财务和市场结果、资源结果、过程有效性结果(比如生产、经营、服务过程等)、组织的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 经营结果应当被用于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众及社会)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价值。 一套均衡组合的先行和滞后绩效指标的应用,为沟通长、短期的重点事项和监控实际绩效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手段,也为结果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基础。 11.系统的观点 将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各项要求是协调一致的,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将组织各部门和各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并实现组织绩效的改进。 系统的观点要求利用测量指标和组织的知识来建立组织的战略。 系统的观点要求高层领导关注组织的战略方向和顾客,依据经营结果来监测、应对和管理组织的绩效。 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其战略要与组织的关键过程联系起来并校准其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整体绩效的改进和顾客的满意。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管理组织及其关键过程,实现卓越绩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观点。其七个类目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这一系统的模块和整合机制。 要对总体绩效加以成功的管理,还必须针对组织进行综合(synthesis)、校准(alignment)和整合(integration)。校准是有标准、有方向的,这里的标准就是战略目标;校准保证了方向一致,但不一定有节奏,组织要达到一定的节奏就要整合,整合是最高状态。 “卓越绩效”即现代企业管理之道 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_必须考虑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2.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 3.必须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明确指出:通过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绩效,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式(approach),它能够: 1.为顾客提供不断改进的价值,从而取得市场上的成功; 2.提高组织的整体有效性和能力; 3.促进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尽管时代在变,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位大师对管理的认识和看法却惊人地相似。卓越绩效准则反映了现代企业管理之道。它是成功企业的路线图,是通过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结果的综合组织绩效管理方式。 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有机的结构来倡导和实践11项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管理者从日常纷繁复杂的细节性管理工作中跳出,以全面的、系统的视野来关注对企业取得成功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源所在,集中所有精力,直奔首要之务! 优秀管理论文:学生会干部培养过程中引入优秀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势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良好管理离不开健全的学生自主管理,而高效学生会管理模式的开发,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备需求。不断改进完善学生管理体制,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干部了解掌握先进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技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干部自身素养的提高,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学生会干部培养 企业管理 引入优势 良好的管理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能维系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而且有助于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日常管理也是如此。职业院校多数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体系配合院校管理,即成立职业院校学生会,由下设的相关部门进行学生各方面的专项管理,并形成适应学校文化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学生会管理效率,积极借鉴引入优秀企业管理制度,不同程度上解决学生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学生自治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但部分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灵活应用到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中,以便快速树立学生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要求与管理动力,提高管理意识与技术,提升学生会管理效率,强化学生会管理效果。 一、树立学生干部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干部的企业管理思维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非常有必要树立学生干部的管理理念。一些学生加入学生会的动机可能只是享受高人一等的管理者地位,并不明确作为管理者应有的理念与要求。这样的思维很有可能在日常管理中与学生群众产生分歧或者矛盾,并进一步激化。所以,在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的第一天起,就要有专门的辅导员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理念的培训,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明确自身要求与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服务意识,规范自身管理理念。在多数优秀企业中,管理者的目标非常明确,即竭尽所能为企业服务。因此,职业学生会成员必须明确自身的目标,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除此之外,积极培养学生干部的企业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我校轨道交通系学纪部就适宜地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的看板管理,将每个班级每日的早晚自习情况记入看板,根据各班实际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重点管理与监察,并将反馈结果如实记录并上报系部相关责任人处理,使得问题班级的情况短期内得到及时解决,班级纪律情况的改善收效显著。 二、赢得学生基础的信任,树立尊重理念 学生会能够正常实施日常管理的基本核心要求学生干部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说服力与公信力,以便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很多日资企业和德资企业非常重视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的公信力,赢得员工的信任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将这一理念合理地引入学生会日常管理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树立学生干部的公信力,赢得学生群众的信任并进一步增强信任感,与此同时,坚定树立尊重理念,保持管理者与学生群众融洽的关系,使管理者与学生群众真正融为一体,不仅可以从学生群众中汲取更有利于完善管理的相关建议,而且可以在相互尊重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平等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设立院校生涯培养制度,精熟管理体制 在日资企业工作超过一年的员工基本上不会选择跳槽,并且会服务于该企业直至职业生涯结束,这不仅受益于日企的人力资源体质,更受益于日企优秀的人才培养制度。在日企工作的职员,一年之内要经历多次企业培训,一旦发现员工有能力短板,公司会给予更好的培养,甚至几年之内就能够熟练掌握整个企业每一个环节的运作,自然而然地与企业融为一体,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会的培养机制应该引入这一点,构建院校生涯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学生会管理体系中人员精简,每个岗位基本上不会出现敷赘人员。但每每新老成员换届交替时就要求新成员快速胜任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以维系学生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学生往往只经历短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以至于个别学生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后请辞,造成人才流失。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建立高效全面的培训体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学生会的中体运作流程,并安排学生以三五天为一个基本周期在各个部门中循环实习,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一至两周内让新晋成员全面了解各个部门的具体流程,进而进行初期的合理调配,以避免人才流失。在新成员初步适应工作后,以“精熟管理体制”为要求,进一步安排完整而系统的培训课程,强化成员管理知识与管理经验,以“院校生涯制”为培养目标,将培训贯穿学生会成员的整个在校生涯中,这不仅有利于管理者快速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更可以推动学生会的整体发展,使学生会成员间融为一体,形成牢不可破的团结型团队。 四、培养省思型、发展型、学习型并立的管理团队 学生会干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被管理学生群体之间也可能产生重大矛盾。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往往依照规定原则做事,或者依照以往类似经验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存在两种弊端:第一,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问题在规章制度中都有明文规定或限制要求,第二,同一种处理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两个人,依照类似经验处理不同的学生很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后果。要使学生会在管理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得到长足提高,必须借鉴企业中的团队培养思路,培养省思型、发展型、学习型并立的学生管理团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高效地部门总结机制,分时段、有步骤地针对本部门工作进行实时性的分析与研讨,在不同的问题中找出共性,重视客观问题的独立性,因事分析,因时分析,兼顾前面,专项到位。同时,要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通过借阅资料、涉外培训、座谈等形式积极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不断拓展学生干部的视野,不断更新管理思路,全面整合资源,拿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全面高效、深思熟虑的解决办法,推动学生会日常管理的高效实施。 综上所述,引入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与职业院校学生会管理体制中,既能提高学生会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模式,又能推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良性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优秀管理论文:构建优秀团队素质模型,打造一流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 [摘要]:行政办公室作为每个单位的核心协调管理部门之一,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较为显著。通过行政办公室工作性质分析,阐述了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行政办公室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构建优秀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素质模型,提出了对打造一流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办公室 团队管理 素质模型 一、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行政办公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行政办公室工作性质分析 1.沟通协调性:行政办公室日常工作经常涉及到对内、对外的联系工作,包括与上、下级或外单位的信息沟通交流;与单位领导和各部门的信息汇报与传达;与一些个人的联系、指导或咨询等等。因此,沟通协调性强就成为行政办公室的工作特点之一。 2.战略全局性:行政办公室作为与其他单位联系的接口部门,在公务接待和外事管理等一些工作中常常代表着整个单位的形象和面貌。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都需要站在单位的角度去考虑,在处理问题时更要进一步统筹规划,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单位利益。 3.规范性:行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虽然繁杂多变,但要做到化繁为简,变杂乱为有序就需要工作的规范性。在公务接待、公文处理等工作中,虽然每一项任务都具有特殊性,但如果能够按照统一流程规范控制,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行政办公室的工作常常伴有规范性特点。 4.创新性:行政办公室作为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部门之一,接受并吸收新事物和新方法的途径比较多;更为重要的是,行政办公室作为单位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管理方法及制度上的创新是维持单位工作持续高效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 5.高效性:行政办公室作为单位的重要枢纽部门,是各种信息上传下达的流转中心,是保证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控制环节。尤其在公文收发、批阅、传递过程中,是否高效将影响着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效性也就成为行政办公室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必要的特征。 (二)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行政办公室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团队管理方式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促进当今组织发展壮大的科学之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合作、崇尚共赢的社会,纵观管理学的发展史,现代管理方法越来越趋向柔性管理,鼓励组织成员在公平合作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及整个组织的利益。团队管理讲究“团结合作、责任分担、绩效共享、实现共赢”,这种理念正是现代组织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必要。因此无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团队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社会和组织的发展。 2.依工作性质分析,行政办公室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管理。如上所述,行政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包括:沟通协调性、战略全局性、规范性、创新性、高效性。团队管理下的组织优势包括: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信任,更容易形成协作的氛围;团队同一目标下,更容易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成员不仅遵守团队规则,更有心理契约的互相牵制;团队中的集体决策与互动学习更容易启发成员灵感,形成创新思维;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能力互补,更容易实现1+1〉2的组织高效运转模式等。而这些优势正是促进行政办公室发展的必须条件。 二、构建优秀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素质模型 (一)选取样本 按照绩优组与绩平组数量质量匹配平衡的原则,选取了3个优秀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与3个普通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 (二)行为事件访谈 针对两个组6个不同团队,按照每个团队随机选取两名成员的原则,分别独立地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认真详细记录每名受访者讲述事件中出现的团队管理特征。访谈前,告知每名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要讲述在其所处团队中发生的一些记忆深刻的事件,包括成功或失败的团队行为事件。 (三)数据统计分析 汇总团队素质特征编码的平均等级分数,对绩优组和绩平组的这一指标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合理明确的分工、充分合理的授权、团队规范建设、团队文化建设、有效的领导、有效的沟通、团队战略管理能力、团队学习创新能力8项素质特征上的平均等级分数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表示在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在0.01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 (四)模型初建 通过与普通团队的差异对比,优秀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具有以下8项素质特征:合理明确的分工、充分合理的授权、团队规范建设、团队文化建设、有效的领导、有效的沟通、团队战略管理能力、团队学习创新能力。将这8项素质特征进行总结归类,建立优秀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素质模型(如图): 三、打造一流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的建议 (一)在团队组织建设方面,要构建行政办公室内部的合理分工与授权模式 行政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工作内容容易交叉重复,工作责任上也容易推卸扯皮,因此,首先一定要建立合理明确的内部分工。另外,行政办公室工作面宽,工作责任重大,为了调动每位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位成员能够共同为团队整体负责,就要形成充分合理的授权。 (二)在团队能力建设方面,要努力培养行政办公室成员的战略管理与学习创新能力优秀的团队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能够根据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来调整与建立团队的目标,使得团队成员能够为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奋斗。因此,要努力培养团队成员的战略管理与全局意识。另外,优秀的团队不是静止不前的,对于知识的渴求与更新是持续的。团队成员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使得在团队面临新问题的时候总能以新方法解决。通过创新,团队的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更新与提高,因此,要努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三)在打造团队外聚力方面,要持续推进行政办公室文化建设和规范建设 优秀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和道德准则。创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能够使得团队成员心情愉悦,更能让成员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培养对彼此的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感情。因此,要持续推进行政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另外,还要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办公室工作准则,尤其在成员们多元的价值观尚未得到较好的融合之前,工作准则和集体威信就显得更加必要。 (四)在打造团队内聚力方面,要构建行政办公室多元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沟通模式 团队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处事风格不仅能够影响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能影响到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风貌。优秀的行政办公室管理团队领导者往往都能够通过科学分工、充分授权、宽容的处事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些独特的个人魅力来来影响着整个办公室的发展。另外,一个优秀的团队,其成员之间必定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优秀的办公室管理团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成员彼此之间充满默契,同时也在充分的沟通中避免了许多矛盾的产生。因此,要建立良性循环的沟通交流模式。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传统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往往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及高职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改革。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1 一、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经济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为中心,加强思维训练,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增强对经济现象的关注度,提高其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中,我们预期达到的素质目标包括:(1)通过完成项目作业和小组作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对周围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完成项目作业、课外阅读、资料查找和分析任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4)通过对项目作业课堂展示与交流,提高学生胆量,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经济学基础”课程包含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与52学时的教学计划相比,内容偏多且部分章节难度偏大。在多年教学经验的指导下,我们召集部分2010级的同学(去年学习过本课程)开了一个座谈会。结合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并经过课题组的反复斟酌,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包括删减掉部分难度过大而实用性不强的内容(比如市场理论中的厂商均衡分析、总供求分析中的IS—LM模型、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等),补充市场经济运行图等基本经济学知识等。调整后,本课程总体框架包括经济学导论(4学时)、供求均衡理论分析及运用(6学时)、消费者行为分析(4学时)、生产者行为分析(4学时)、市场及竞争策略分析(4学时)、微观经济政策分析(4学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乘数分析(4学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析(4学时)、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4学时)、开放经济分析(6学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学时)等部分。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课堂提问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如供求分析三步骤法教学时,会假设一种经济事件或社会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分析该事件影响的是相关商品的需求还是供给,继而引起需求或供给的增加还是减少,相应地需求或是供给曲线怎么移动,最后确定移动后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提问的方式进行,绝大多数同学能紧跟思路,一环一环地进行分析与解答。与此类似的内容,如对总供求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作用机制的分析等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贯穿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其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2.课堂练习法 适当的课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练习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数学运算、画图分析等内容,还是可行的。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图的画法、弹性的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均衡分析以及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等各类成本之间的换算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举例时均可以采用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的在座位上答题的方式进行。此外,一些教材中的思考题若有归类分析、判断、计算等,也可采用此法。但是,课堂练习比较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在采用此法时要注意掌控进度。 3.案例教学法 为了便于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运用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案例内容的选择。除了一些经济学经典案例,如“囚徒困境”、“破窗理论”外,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实时发生的案例。如在分析供求影响因素时,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内蒙古土豆滞销事件等为例;在进行市场及竞争策略分析时,以学校内十足超市及校门口小店的定价为例;在学到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时,以2008年底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欧债危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学生不仅积极性高,兴趣浓烈,而且掌握情况良好。 4.专题作业法 专题作业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走访调研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并撰写成报告或是制作成PPT。整个过程主要采用小组作业方式进行,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6人,合作完成书面作业。专题作业除了加强学生调研能力与写作能力之外,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本课程布置的专题作业有要求学生调查分析某种商品(如实时的蔬菜、水果等)的市场供求变动与其价格的相关性,调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市场上商品的定价策略,搜集假日经济相关资料并运用乘数原理分析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相关影响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作业之后,会在下一次课将这些成果向老师及其他各组同学进行展示,通常采用小组代表口头发言或PPT展示的形式,并解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这种课堂展示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对作业成果的资源共享,而且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其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课程总评成绩通常是由平时成绩30%及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本课程教改后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占到总成绩的60%,这其中考勤30%,课堂发言、课堂练习等30%,课外专题作业与课堂展示40%。而期末考核的比重相对降低,占总成绩的40%,改变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及问答、论述等题型为主的闭卷考试,而是设置3—4道分析题,内容包括微观的作图分析,也包括宏观的政策分析等。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可以参考教材与复习资料,但试题通常不能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一定的思考与总结。此外,期末考核的试题中还设置了如“结合实际谈学习体会”之类的开放式题目,考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以及对知识的实际掌握与灵活运用。课程结束后,我们对2011级企管专业的189名同学做了一份关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的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76份。从教学过程来看,有125人表示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占71.02%),42人表示“基本认同”,仅有9人表示“不认同”;对考核方式表示“不认同”的仅有7人,对评分标准表示“不认同”的也仅为7人。从教学效果来看,表示“对经济现象更为关注”的有151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的有133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高的”有139人。可以说,本课程的总体教改是成功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次课改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两个班级90多人合班上课人数偏多、配套教材还有待于进一步整理与编撰等,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认真思考与解决。 作者:吴伟萍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2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原理,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门课本身内容比较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对学生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等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不太扎实、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存在一些欠缺,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因此,要上好这门课,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和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相似,只是在内容难度上有所下降。虽然难度下降了,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特别是有些数学模型、计算公式,高职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另外还有很多概念、理论内容太抽象,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对于这些数学模型、概念、理论等内容,笔者建议全部删掉。同时,这门课的框架也可以不按以前的体系进行设计,可以按照一种新的框架进行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实践性 有些理论虽然很有逻辑性、很新颖,但是跟现实经济情况相距太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无多大关系,我们就可以删掉不讲。而有些内容,可能就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关系很密切,我们就应该重点讲、多讲,比如成本理论,可以教会学生企业产品的成本如何来计算,产品如何定价;分配理论中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以告诉学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如何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可以告诉学生GDP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像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可能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就应该多讲。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学习的需要,将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化课程模式设计成六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若干小任务。具体内容设计如下“见表1”: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的思路 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中国教育,包括各种类型的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现在仍然还是以老师为主导,像我们的教改、课改、教育技术的运用,这些措施其实都是针对老师的,很少有针对学生这个主体的改革措施。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大多不是很好,学习主动性也不够强,学生们主动预习上课内容的非常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改革过去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授的模式,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项目化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按照如下思路组织教学: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课程模式为主导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以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专业工作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需够用的知识。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所有学习项目的课时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量。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6.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可以选择项目化或任务驱动式的课程模式,每堂课给学生一个任务或是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先思考,等上课时让学生给出答案,再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给出评价。 7.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等新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可根据讲授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某一个课程内容寻找或制作一段短小的微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理论分析和原理应用相结合;第二,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四,小组讨论与作业练习相结合;第五,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提供网上课件和授课录像等资源。经济学的很多原理和理论都非常抽象,必须结合实际的经济活动、经济案例才能让学生明白、理解。比如,在讲解需求收入弹性的时候,可以结合“薄利多销”的例子来讲解;在讲解支持价格的时候,可以结合“谷贱伤农”的例子来讲解;在讲解边际效用的时候,可以结合“物以稀为贵”、“钻石与水悖论”来讲解,等等。通过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解,学生们会更直观、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和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我们应该把这门课程的资源(包括课程的课件、习题和答案、教学视频、微课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学习网站,如MOOC中国网、爱课程网、好课网等,还包括一些把这门课建设成为精品课程的学校网站,都可以找到供学习的相关资料)放到校园网上,或者放在学校微信平台上,让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过去主要以笔试和死记硬背为特点的考核方式,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一是考试方式要多元化,除了笔试还可以采取口试、辩论的形式。二是考核的内容要多元化,内容要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上课表现、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等方面。三是评价主体也可以多元化,除了老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其他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每个主体分别占不同的比重。 (四)严格考试纪律,让学生重视学习 要严格考试纪律,让学生严肃对待考试。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考试不严格,有的考场监考不严,有的老师提前就给学生划了考试重点,有的老师甚至直接把考试试题告诉学生,这些现象其实最后都是害了学生,学生们在心理上就不重视考试了,在考试时存在各种侥幸,这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削弱了学生认真学习的劲头。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越来越低。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严肃对待考试,重视考试,让学生树立认真学习、认真考试的思想和观念,主动、认真地去学习。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难度,但是绝不能让学生以为考试是儿戏,随随便便就可以蒙混过关。也许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育制度,但我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上好每一门课,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和考试,将这种好的风气和理念传承下去。 三、结束语 课程的改革之路没有止境,同时这些改革还会大大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给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是老师们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利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将我们的知识、技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李建雄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经济学教学篇3 经济学基础是为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解决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而设立的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一年级,为学生们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经济学基础有其课程特点,如经济学基础原理比较抽象,数学模型、图形解释比较多,课程内容应用性强等,高职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还有很大空间,高职文科类专业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弱,这些都给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带来严峻挑战,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摸索和探讨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课堂质量提升作铺垫。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原理相对抽象 经济学基础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掌握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帮助,该课程学习的好,对于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路,也有利于树立同学们的经济思维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且理论体系完善,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包括了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发展、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货币政策等。经济学基础理论内容涵盖的知识体系较大,且逻辑推理性强,理论较深也比较抽象。 (二)经济曲线和数学模型推导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基础课程采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推导经济原理,如弹性理论的数学推导公式、边际效用以及消费者均衡条件、生产函数与生产者均衡的推导、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经济增长的模型等,经济曲线分析法也是经济学基础课程的一大特色,如供求与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生产曲线、成本曲线、收益曲线、不同市场结构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等。 (三)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沿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而西方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研究背景的,研究微观经济学里的资源配置问题和宏观经济学的资源利用问题,研究三大经济主体(厂商、消费者和政府)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情况。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既要保留基本理论体系,也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体现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应用性。 二、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文科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弱,理解经济学中的数学推导和模型有些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更加主动的提前预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以期在课堂能较好的消化经济学的原理。尤其是采用线上教学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尤显重要。高职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还有些空间,给线上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线上教学的板书功能存在弱项 经济学基础的特点是经济模型和经济曲线较多,物理课堂能够将多媒体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经济模型的推导、经济曲线的绘制过程,能够通过物理课堂更好的展示和检验,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能更好的把握。线上教学的板书功能受限,对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检验也受到了限制。 (三)线上教学对经济学传统课时的安排提出挑战 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模型与推导有难度,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给传统的课时分配带来挑战,为了完成整个教学内容而加快教学进度的方法可能会带来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效率的低下,反之,学生在传统规定的课时很难学习到相应的内容。 (四)教材内容相对较多较繁 目前经济学基础教材主要沿用本科层次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内容体系性强、内容较多较繁,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多注重原理的呈现与推导,贴近实践的案例相对较少,很难吸引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学原理及推导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取舍,不引入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则学习困惑越来越多。 (五)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传统化 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授课方式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例如老师以屏幕分享PPT为主要授课形式进行经济学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多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产生了影响,难以做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待提高,也给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挑战。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整个考核方式比较传统化,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思路 (一)精练教学内容 经济学基础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教师需联系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来编制教学案例,学生们更加直观的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弥补教材内容相对的陈旧和滞后。将实际生活中学生关心的经济现象与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有助于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对教材内容的精炼与取舍能更好的适应线上教学的课时要求与课堂内容的安排。同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时,需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引入相关的案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如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在供需理论的讲解时,引入农业供给侧改革、总理谈粮食补贴等案例,讲解消费者行为与选择知识点时,引入企业创新再出发和农产品创新抢商机等案例,在收入与分配章节引入我国建成社会最大保障网等案例,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章节引入就业优先,牢筑民生之本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现实经济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炼,提升教学效率,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 (二)线上教学方式选取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针对目前的在线教学情况,灵活应用直播、录播和讨论式的在线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腾讯课堂、QQ群直播等直播平台搭建简单的演播室,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倾听音频进行同步学习,可以将其看作是讲授式课堂教学的网络版,把课堂从线下迁移到网络上。直播式课堂可以实时交流互动,符合当下学生观看兴趣,学生有被教师面对面关注的感觉。针对比较难理解的经济学原理与模型,如弹性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等,可以采用录播式,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微课、视频或者音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通过在线播放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前观看视频,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答疑,可以提高相应知识体系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教学平台,构建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体系性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同时将音频、视频资源与文案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有趣的经济学小视频学习经济学原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职教云平台里构建经济学基础教学资源库,将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上传到平台,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程的框架和学习要求等,把教学PPT上传到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平台里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各个章节的知识体系整合分类,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基本的章节知识体系外,还可以在各个章节加入拓展视频案例等资源,通过视频和案例,让学生轻松的理解经济学基础较难理解的原理和模型,更好的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相联系,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财经小辞典栏目,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吉芬商品”、“边际效用”、“消费者剩余”、“需求弹性”、“边际报酬递减”等知识以有趣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好的接受度。 (四)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经济学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讲完均衡价格理论后,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家电行业的市场情况及家电行业的市场均衡形成过程等,在消费者行为与选择章节安排学生调研物价上涨与消费者行为,在生产者理论章节安排学生调研分析企业成本与利润,在失业与通胀章节安排学生调研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的获得感更加强烈。 (五)安排章节练习,牢固学习内容 为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检查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构建经济学基础习题库,每章知识点讲解完即安排课后练习,教师可以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即学即练。尤其是针对弹性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等数学模型较多、理解有困难的内容,通过安排线上作业可以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老师线上查看并评分,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会在下次课堂集中直播讲解。通过章节在线练习,即是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可以牢固对知识的掌握度。 (六)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丰富考核手段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注重知识、图形以及数学推导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更多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如将课中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纳入期末考核范围,注重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升,将期末卷面测评比例缩小,融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总之,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练整合、学情的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强化实践、改革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来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线上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张丽芳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优秀论文:大学生创业就业及创新教育的关联性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主要是新千年以来,在“以创促就”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力促动下,创业教育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话题。随着教育实践的全面展开,理论也热情地参与其中,形成万花筒般的各色教育观念。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占有后发优势并已积累了一定的本土经验,同时由于体制的强力推动而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足够充分的讨论、长期的专业化积累和不同模式间的相互竞争,在诸多关键认识上还非常有必要进行理论探究。总体来说,同西方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在观念上尚未演化到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还远未形成一个全体教育参与者对创业教育达成均衡的认识。认识问题并非老生常谈,且不宜完全通过教育行政手段予以统一,因而需要充分的理论辨析和互动演化。在本文看来,存在两个关键的认识问题需要充分讨论。第一个认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杂乱,一方面导致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割裂;另一方面造成制度设计上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性。第二个认识是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这两种教育在各自内涵、相互关系与实践模式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非常不利于创业教育的设计实施。应该说,上述两对关系分别是关于教育理念、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的关键问题,是影响创业教育方向选择和实践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二、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人类知识的庞大规模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出于自然或是人为设计,高等教育的内部分工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各项分工教育因其专业化发展,成为整体教育的“局部”,位于其中的教育经验经长期累积为某种教育传统,进而被人们当作确信的观念而普遍接受。例如,在今天的大学里,广大师生们无不认为普遍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是十分正确必要的事情。我们知道,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分别提出来的。二者中,就业教育在先,积淀较厚;创业教育在后,但发展迅速。目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与观念。我们还知道,高等教育的诸局部并非是同步的。有些教育保持了长期稳定性,例如数学这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有些教育则要不断变动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例如软件工程和平面设计等;跨界问题需要跨学科的教育。因此有些教育需要打破分工和专业化的观念联合起来或是演化为一个新观念,例如生物电子、文化产业、医学影像等。如前所述,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其诞生后,始终处于各自的变动之中。它们现在共同面临一个新的跨界问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具体而言,问题是这样的:第一,广义的就业教育不能不涉及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不仅需要职业更需要在职业中发展;第二,广义的创业教育不能不涉及人职匹配和生涯规划,因为若无职业便无创业;第三,最为重要的是,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就业、创业,都是为完美人生服务的。由于教育者没有能力提前判知教育对象未来的人生境遇和发展道路,从而只能把就业和创业在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上加以看待,这就涉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一体化问题。根据笛卡儿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原则十一中的观点:“在察看了若干单纯命题之后,要想从中得出其他推论的话,不妨以连续的毫不间断的思维运动把那些命题通观一遍,考虑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也不妨择出若干来尽可能清楚地全面加以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可以更加确定得多,心灵的认识能力才可以大为提高。”[3]的确,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在今天都不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命题了。这两个曾经分立的教育传统,其实正是教育从不同角度探究同一个问题而积累起来的。这种强烈的互补性当然反对已经不合时宜的、割裂学生生涯整体的教育分工,从而产生了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事实上,关于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在目前的体制顶层设计、局部教育实践及其观念创新中,已初现端倪。一方面是体制的取向。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统一为一门课程,为分属于两个教育传统的观念相互交流提供了体制激励。另一方面是局部的观念创新。已经有一些学校立足于职业发展教育将就业和创业教育整合到一起,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创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南京财经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福州大学提出了“一体多翼、多重保障”、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从当代认知科学看来,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一密不可分的整体视角下,经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出现一体化的观念取向,符合观念发生学和演化论的一般原理。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如果两种已知的现象模式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那么心灵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来把握这两种现象模式。例如手机和相机的互补可以产生照相手机这一观念,奶和茶的互补可以产生奶茶。同理,如果对所有教育参与者来说,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确存在1+1大于2的强互补关系,且在实践中相互融合的现象模式反复出现,那么教育当然就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和新观念来把握它[4]410。因此,虽然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由于演化起点的不同而在历史上合理地独立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其合理性随着情境转换和意义嬗变———如狭义到广义———已经开始逐渐瓦解。因此,在今天它们相互依存、强烈互补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新观念去协调和整合这两种教育实践,而不是把重叠的核心问题推给对方。基于以上,我们对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判断了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趋向,希望能够对它们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起到有些建设性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实践探索,能够在一体化的新观念下, 早日构建起基于大学生生涯全过程各阶段发展特点的、时空排列科学规划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三、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最初是作为经济学概念被熊彼特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改善经济绩效的行为。熊彼特认为,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的结果。熊彼特提出了五种创新形式,后人将其归纳总结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不是指企业家本人去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指“将已发明的事物发展为社会可以接受并具商业价值之活动”[4]410。换句话说,企业家本人并不致力于知识创新,而是致力于创造性地配置和使用知识。此后,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趋于宽泛化,泛指一切打破常规的行为。创业一词由来已久,对它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看法,总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大致上看,狭义的创业专指创办企业,而广义的创业则泛指开创事业或包含创新的行为。广义的创业几乎无所不包,小到生产线上的一项具体改进大到航天计划的实施。狭义的创业可以基于创新,也可以基于模仿。在创业实践中,模仿创业远远多于创新创业,因为市场中的任何竞争都是在少数先动者的示范下,大量后动者模仿加入形成的。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资源动员能力,模仿往往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最可靠方式,此时的创业者只要扮演好管理者或经理人的角色就足够了。如果创业者一直满足于在较小范围内获得平均利润,甚至终其一生都不必创新。创新型创业则要回到熊彼特的原点———只有当创业者行使构造“新的生产函数”和“创造性摧毁”的经济职能时,他的行为才是企业家意义上的,他的创业才是基于创新的。但是,创新创业多数发生在企业家这样的成熟创业者身上,而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由此可见,广义上的创新和创业,无论如何为之具体定义,其内涵都是近似等价的。而狭义上的创新和创业,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今天,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经过熊彼特、马歇尔、奈特等人,也包括奥地利学派从知识论角度对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研究,狭义的创新和创业早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熊彼特干脆说过,企业家就是从事创新的人。这个完全抽离经济学内涵和脱离上下文的简化结论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令人们印象深刻,以至于它很容易使没有通读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普通大众乃至创业教育实践走入一种也许是没有被意识到的误区———在未完全澄清各自含义的情况下含混地使用和联系二者,进一步地在前提不清和边界不明的情况下设计与实施创业教育。目前,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非常普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和实践效率。反观国外,我们发现,一方面,几乎全部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都是在狭义范畴内开展的,它既不承担那些看上去无所不包的教育任务,同时也不妨碍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所以获得了长足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外延上有一定重叠,但从根本上说,它们不是服务于同一个教育目标,不但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也并非通过同一个体系运作。尽管我们知道,国家近年来突然空前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图———由于资源耗尽、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中国现代化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已经非常急迫。但是,这种急迫性不应令教育实践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越是急迫,我们越是应当让创新、创业教育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在各自目标、规律和范围基础上去组织开展,让二者各司其职而不是将其混为一谈的“胡子眉毛一起抓”。况且,即便是广义的创业教育也无法承担起创新教育的历史重任。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对以往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以理论学习、教师讲授、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为主———的系统纠正,它需要教育制度的结构性变动而不可能只在教育的某些环节上进行技术调整便可完成。固然,创新教育可以选择某个局部,诸如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但我们应当认识到:(1)时至今日,我们已然不再需要重复建设一个类似于“素质教育”这样无所不包的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素质教育中可操作的部分———例如创业教育———系统、迅速和分门别类地落实。(2)创业教育的有限性决定着创新教育迟早都要全面地回归到教育制度设计的总体上。(3)创业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它在狭义范畴内展开和积累自身。(4)创业教育所承担的创新教育内容,在范围上应以不影响创业教育自身的专业化进程为界。 四、结语 高等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社会经济发展如此深刻地纠缠在一起,甚至通过大规模产出人力资本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好的高等教育是能够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乃至引领未来的高等教育。但是,过往的高等教育实践证明,那种只追求大学的外在组织或管理形式的变化而不注重大学内在精神的变革,往往流于失败。真正的变革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或转变,这意味着教育参与者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实践,“以新的范型重新把握和建构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5]今天,任何人提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几乎会得到人人的赞同。但是,要在当代大学的教育实践中加以切实的落实却是一个极端困难的任务。这个问题并非是开设某几门课程那样简单,它实际涉及中国高校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涉及重新界定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6]。现在,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理念被国家意志预设下来,但这还只是一种“被指定的任务”,每一位教育参与者在教育结构中的位置、他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可能由某种命令预先决定。因此,尽管制度具有先导和引发理念的作用,但是理念形成还是服从它自身的逻辑。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使得各种教育理念有了更大机会将它们扩散到各国高等教育之中,为本土理念的不断演化、碰撞、互补和重构提供了基础。实践和对实践的理论反思都会加速这一进程。理论反思是长期和多重的,我们不寄希望于某次理论反思可以有“一言以兴邦”之效果,但是好的理论探究总会推动教育理念的演化,令它一次比一次更为接近本质,进而形成某种稳定结构的意识流和观念体系使观念综合为理念,最终将观念成功地转化为拉动教育整体进步的“生产力”。 大学生优秀论文:大学生创业园的工商管理思考 一、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问题 (1)创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处于求学阶段,没有稳定的收入。据了解,目前创业园项目的投资一般在1万元以下,且多是自筹资金,经营项目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不明确,资金投入跟不上,其次是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较少,缺少相应的赞助与扶持。 (2)学生创业激情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的政策,但是大学生还是偏向于就业,习惯了应试考试的大学生,多数还是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好好学习,毕业找个好工作,而对于创业则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合理选拔创业项目成为当务之急。 (3)软硬件投入不足。硬件短缺主要体现在经营场地上,高校的场地主要用于教学和学生住宿,用于学生创业的场地毕竟有限。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及有关的活动和培训难以开展;其次,担任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二者兼具又热心于创业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 (4)创业项目科技含金量不高。目前,虽然有的民办高校已建立起创业园,但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如目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入驻的创业园有9家,分别为:乐知书屋工作室、河南尚秀商贸有限公司、呗咯格子铺工作室、华艺轩画材工作室、立仁服务工作室、天鲜水果经营部、魅力成功工作室、TOP创新工作室、绢花工作室、商美电脑工作室,从成功学院的创业项目中可以看出,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低端商品,大同小异,经营目标不明确,科技含量也不高,很少涉及到高端网络设计、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而各高校创业项目也与本校的龙头专业和强势领域没有交集,无法突出学校特色。 (5)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创业更具难度。当前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很少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作出理性的选择,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不起坎坷和挫折,对可能遭遇的风险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准备,往往导致半途而废。 (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不足。目前创业园的项目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少,不能使大量学生得到锻炼。对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员,很多创业项目认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替代。而对于财会人员,毕竟一个项目只需要一两个即可,这样,很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不能在校得到锻炼。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措施 1.完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项目的优劣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建立灵活合理的创业项目选拔制度非常重要。优秀的项目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大力提倡跨专业、跨学科的创业团队。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学生通过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对自己选定的创业项目进行具体论证,包括项目的背景、创业条件、创业优势、个人优势、资金投入、运营方法、效益评估、风险防范等,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则主要负责公司运营、资金投入、效益评估、风险防范、市场营销等问题的思考。最后由学校组织力量,聘请学校、政府及企业专家联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审,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学生在校创业的项目。 2.加强项目创立过程管理。学生对于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校在项目确定上要综合考虑整个创业园项目的结构。首先,各个项目定位要明确;其次,项目之间要优势互补,能够资源共享,避免多个类似的项目共同立项。另外,也应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鼓励相关项目的选择和立项,由于学生是弱势创业群体,为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校须为其分担部分风险及责任并提供更为价廉质优的服务,同时,也应考虑到学校的经济利益,大学生创业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学校可规定创业园招聘工作人员必须是在校学生,创业园业主不可将经营项目转让、转包给社会人员等。 3.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在创业园运作过程中,学校应保持全程的高度关注。特别在创业初期,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加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加强创业教育。首先,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化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其次,将创业精神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普及“创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知识教学。(2)实行创业导师制。首先,学校应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通过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讲坛的机制,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学到创业的实际经验。其次,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应成立创业导师库,汇集学院教师、成功企业家、咨询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风险投资专家,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和咨询。 4.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参与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由于受专业的影响,一般喜静不喜动,主动参与活动的激情不够。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创业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激情,为学生讲解成功创业的案例,比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信工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田得军创建的“美信”软件开发公司,2009年6月成立,到2009年12月,营业额已达50余万元,现田得军同学已经重新在郑州市工商局注册为:河南盟讯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该公司还与新浪河南网站达成协议,承担该网站的河南创业频道,学生了解这些成功的案例后,就会激发起创业的激情。其次可以举办商业模拟大战,为学生讲解“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等课程,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商业模拟,体验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让学生们学习如何经营一家企业。 5.制定项目考核办法。完善的考核制度是项目运作的有力保障。学校应建立有效的项目考核办法,定期对各项目运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于年末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次项目选拔的依据。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对于经营较好、社会认可度高的项目,给予大力宣传,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则给与停业处理,并让该项目重新进行答辩,使成员对项目有一个更清楚的定位与认识,以便更好营运。 大学生优秀论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1]。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1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择业自卑感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部分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1.2 择业焦虑 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1.3 茫然心理 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渴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但自己究竟能够做什么心里却不清楚。部分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一般用人单位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缺乏自信,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在就业的过程中,都容易引起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偏差,出现好高骛远或者悲观失望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就业的选择[2]。 1.4 择业嫉妒心理 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等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嫉妒心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诽谤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他人超越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他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当然也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1.5 盲目攀高心理 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德才兼备,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的态度,结果是机会错过,难以择业。或者是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或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1.6 消极依赖心理 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赖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3]。 2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择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制度的改革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生分配制度被彻底打破,但是,人们已经习惯的包分配的观念还依旧存在,"自主择业"的择业观念还没有完全被家长及大学生所接受;又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与单一的就业观念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旧的择业观念仍然左右着部分大学生及家长的思维,从而造成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偏差,产生心理问题。 2.2 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由于新的就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渗透到了大学生就业领域,双向选择过程中凭关系择业还有一定市场,"优生优荐","优生优选"的原则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出现优生不一定有好单位,差生凭借关系照样能找到好单位的现象,这些现实存在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2.3 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为上大学的子女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就业蓝图,并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又稳定。这种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往往不考虑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及能力特长,由于家长和子女思想得不到统一,或者家长的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相矛盾,往往导致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 2.4 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 一些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放松了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2.5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强,他们或者心理发展不成熟,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或者由于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道德修养差,胸无大志,只考虑眼前利益;或者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评 价自己。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造成求职过程中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4]。 3 对策 3.1 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 大学生中诸多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择业观念不正确而产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择业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对于毕业生,不必向以往那样看重毕业时的第一次就业,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们择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也在逐步地扩大;第三,择业时,应该把用人单位的环境是否具备一个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毕业生的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用人单位的待遇方面,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考虑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个人潜能发挥的空间。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机会也在增加。我国目前的经济、教育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令每一个人都满意。因此,大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 3.2 树立择业信心,积极参与竞争 自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择业成功的前提。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客观条件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树立择业信心。这就要求大学生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中充满自信,积极参与竞争。 3.3 培养独立意识,提高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对于择业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最主要还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特别在面对挫折时,要善于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客观分析,积极进取[5]。 3.4 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教育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对求职择业的环境不熟悉,盲目择业,造成了心理失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并对其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全面认识与理解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求职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二要进行榜样教育,既要在往届毕业生中寻找艰苦奋斗、业有所成的榜样,又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树立意志坚定、自愿到基层工作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三要早抓、齐抓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应从学生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抓起,它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而且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学生与就业的关系,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掌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好择业前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6]。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3.5 心理调适方法 3.5.1 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心理暗示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对自己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大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择业中大学生可以经常用一些诸如:"沉着、冷静"、"谦虚"、"我一定能行"等简短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 3.5.2 适度宣泄法 适度宣泄法是通过某种途径把内心的冲突发泄出来,以使心理得以平衡。当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进行适度宣泄,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自己的忧虑和不满,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心理压抑。 3.5.3 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通过练习,学会身心放松的方法。大学生可以利用某一物件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的头脑清醒、心情愉悦,该法可以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反应,如焦虑、紧张、头痛等。 3.5.4 注意转移法 注意转移法是通过转移注意,使个体的注意力由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的一种方法。为此,大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活动中,使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那些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中。 大学生优秀论文:谈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研究 论文关键词:体育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论文摘 要: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生个体全面成长的教育途径的必不可缺的途径之一,尤其在学生心理成长中发挥着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体育与校园文化、体育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发挥体育在推进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的优势,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引 言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同之处。体育本身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与教育功能,决定了体育运动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实施于人际交往的环境下,使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他们的体质、调节他们的情绪、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个性品质,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几乎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情感。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增进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 提高体育心理素质的意义及必要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学业、升学、各类等级考试、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高,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心理问题渐趋严峻。这种心理危机现象蔓延下去,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也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2.1国内高校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 据对我国大学生相关调查发现,80年代中期23.25%的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20世纪初上升至约30%,其中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约占10%。从总体水平看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对10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校园体育心理素质的提高越来越被重视重视,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体育心理素质的而提高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搞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反而普遍存在在缩减体育课程的学时数的现象。 2.2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与特征及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体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1)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2)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3)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与自我认知度;(4)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5)完善的情感与情绪控制;(6)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平衡能力等方面。 体育心理素质简言之,就是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高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个性和意志品质、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而体育则是人脑的思维通过作用于身体,来实现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过程。在运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体育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尤其是体育心理素质的提高对促进学生个体的过渡、成长、社会与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作用。 2.3利用校园体育促进良好体育心理素质养成的可行性及意义 学校体育对学生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其他教育内容不可代替的。这点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邱远教授基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先后于1999-2000年、2001-2003年、2002-2004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其主要采用了SCL-90测试量表、实验组对照法、文献资料法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呈明显下滑的趋势,已经严重的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该研究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有利的探讨,为我国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国内还有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的调查和研究,也在体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建议与对策。(1)利用体育教学的直观、实践性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与提高;(2)利用体育竞赛的公正性、公平性,推进学生个性品质与心理水平的完善与提高;(3)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各种压力、愉悦心情、调节情绪,促进学生情感发展;(4)利用体育活动的紧张性、竞争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完善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5)利用体育运动参与中体验胜利与挫折,有利于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性心与成就感,尤其是性格比价内向型的学生;(6)利用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协作性、感染性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7)利用体育的参与性、娱乐性、积极进取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2.4校园体育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优势 (1)适用 群体广泛;(2)能够有效弥补常规心理咨询室咨询工作的不足;(3)实施便捷,成本低;(4)效果明显,实用性高;(5)尤其适用于高校弱势群体。 大学生优秀论文:对大学生进入校园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论文关键词:学生 创业 营销 论文摘要: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目前,不论是学生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文章将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和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案例相结合,分析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得与失,从而给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创业的过程,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的失败对人生经历而言都是一笔财富。现在不少大学生更希望能在实际的工作或实践中,通过有效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立足校园进行创业,详细了解校园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园市场的特点 1.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与电视媒体接触不多,信息多来源于广播和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和传播主要是靠同学间的口耳相传,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但却活跃的消费市场圈。 2.容量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规模不断壮大,学生对商家和企业来说,也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高素质的新型消费市场。 3.开发成本低。目前,企业在校园的竞争并非相当激烈,企业可以选择与校园社团合作互助等方式,比其在一般市场上抢占份额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4.集中性。校园市场消费集中,在校学生群体消费量大,所以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有效的信息传达也比校园外市场上更迅速直接。 5.延续性。校园市场是有未来导向性的,具有连续性。大学生群体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和引领青年一族消费潮流的重要支柱,必将成为未来社会中消费的主导力量。 二、校园创业的案例分析 1.练摊:从校园开始 2004年9月刚来中原工学院报到时,孔德永和许多家境贫寒的新生一样,缴完学费、住宿费之后,兜里的钱不到800元。这些钱,父母告诉他至少要坚持4个月以上。学市场营销的他下定决心,找机会创业。 2004年11月,气温骤然下降,许多同学因为还没来得及准备入冬的衣物都挨了冻,一直想创业挣钱的大一新生孔德永灵光一闪,有了第一个点子——卖手套。小孔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宿舍好友的赞助和支持,他带着东拼西凑借来的50元钱,趁周四下午没课去市区批发了30双漂亮时尚的手套。周末两天,在好友的帮助下,小孔卖掉了所有手套,还完借来的钱后,他赚了50元。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孔德永信心倍增。冬天卖棉被,中秋卖月饼,黄金周搞旅游,新生开学卖生活用品,给军训新生拍照,学业之余每一次商机的成功捕捉,一点一点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一年后,孔德永已经攒下了1.4万元。 2.学以致用,搞活小饭馆 “咱们学校的位置虽然比较偏僻,但附近4所高校有4万多名学生,而校门口的饭店数量还远远没有饱和,所以开饭店还是有可能赢利的。”小孔暗自盘算。 与好友合计后,决定一起合伙创业。两人几经考察,将饭店选在了校门口附近的地下室—— 一间光秃秃的、连水电也没有的空屋子。开业当天生意还不错,可是,之后的两三天,饭店开始门庭冷落。 此时孔德永方知创业不易,他遂向自己所学的营销专业知识寻求答案。很快他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校园里散发。调查结果显示,小孔的饭店虽然开在校门外饭店相对集中的街道,但是由于是在地下室,没有明显的标识,参加调查的同学80%都不知道龙泉饭店的存在。 找到了症结所在,孔德永就开始对症下药,他们连夜赶制了霓虹灯和3.8米长的条幅挂在醒目处,以尽快增加饭店知名度;他还暗访周围的饭馆,制定比他们更物美价廉的菜品;挖空心思举行开业酬宾返代金券、过生日送礼物等促销活动,以招徕更多回头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孔德永的努力下,生意很快开始好转。半年后,孔德永把餐馆从地下搬到了地上,开起了东北家常菜馆。 三、学生创业营销策略的启发 1.市场商机的选择 方向一:智力服务领域。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方向二:连锁加盟。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优势,可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方向三: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推荐商机: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 2.营销模式方面的启发 大学生创业可以借鉴的典型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体验式营销:体验营销是要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当咖啡被当成“货物”贩卖时,一磅可卖三百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时,一杯就可以卖一、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3)文化营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少文化营销是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的。将文化有机融进营销,就像将钻石镶进白金戒指,形成1+1 2的社会价值。 3.促销方式的启发 广告促销策略是在一般营销策略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推销手段,在广告中突出消费者能在购买的商品之外得到其他利益,从而促进销售的广告方法和手段。它既要告知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能得到的好处,又要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附加利益,以激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在短时间内收到即效性广告效果,从而推动商品销售。广告促销策略主要包括:馈赠型、直接型、示范型和集中型。馈赠型广告促销策略大致可分为赠券广告、赠品广告、免费试用广告等。集中型广告促销策略主要是利用大型庆典活动、赞助公益事业、展销会、订货会、文娱活动等人群集中的场合进行广告宣传。 大学生优秀论文: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途径很多。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大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 2、3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3、1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3、2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青少年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3其次,要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激发爱国之情。晓理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实际,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们要注意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党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 马克思主义信念,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4、1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育志、育才、导行。 4、2育志,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其关键是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学习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须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些年来,对上述这些内容我们讲得实在太少了,大有加强的必要。育志以激情为基础,目的在于利用情感这种内部动机,促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 4、3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4、4导行,即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大学生在学期间就要确立报效祖国的思想,而且要认识到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导行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献爱心活动等等,使他们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要教育他们积极服兵役,或在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勇敢参战、杀敌报国。一句话,即“闲情非吾志,甘心赴国行”。 大学生优秀论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形成了以课堂为主,包括社会实践基地、党校、业余团校、学生社团等系列教育平台,把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置于平台上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学校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入手,严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学校着力完善团校、党章学习小组和校院两级党校的教育平台,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社团的建设,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业务上给予指导。 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和改建了学生宿舍,在学生宿舍(或楼层)安装了热水淋浴器和空调、免费饮水机,新建了高质量体育场馆。在食品价格上涨时,学校拨专款补贴粮油差价,稳定学生的伙食价格。这些措施向学生传递了学校的关爱。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加大关怀力度。学校通过校园、校长信箱、学生信访、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收集、反馈与解决机制。收集的学生意见和问题,分类交由各相关部处,适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以德育为先,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人、教学规范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设置长短课程”、“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等改革和创新,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还通过学科资源整合,把相关院系一批最优秀的教师吸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 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挖掘80多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学校特有的“四种精神”,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内迁闽西长汀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开展“四种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依托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开展“理论性”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时事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网站、QQ工作群等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校史校情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报告,营造爱国爱校、崇尚科学、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良好校园风气。 学校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建立了青海贵德、井冈山、延安、福建莆田SOS儿童村等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内容涵盖科技扶贫、支教扫盲、专业调查等多方面。学校每年还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宁夏、西藏支教。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了毅力和品格。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了讲座、沙龙、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活动,提供网格、面谈、电话等多样方法咨询,初步形成“学生——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制度为矩,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领导体制完善,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建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学院还分别设立主管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党委副书记,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形成了一个务实、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 工作机制健全,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从建章立制入手,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了从经验型向制度型的转变,规范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制定了完善的学生管理系列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可循。今年,学校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重新制定或修订了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生申诉办法等。这些新规定着重突出了教育为主、学生权利保护和救济等原则。 大学生优秀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跳远助跑、起跳的准确性 【内容提要】通过对跳远助跑、起跳的训练方法介绍、使学生在训练中能明确重点,提高训练效果,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和完善跳远技术,从而达到提高跳远成绩之目的。 【摘 要 题】运动项目集萃 【关 键 词】助跑/起跳/助跑和起跳的结合 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数秒种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要求。同时,跳远运动项目的开展极为普及,完美的跳远动作,也确实给人一种运动美的享受,因此它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笔者从跳远训练执教中深感,高校田径训练,不象基层少体校,以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为目的,也不象专业体工队系统训练,以逐步提高为根本,大学生面临的是紧张的学习任务和较少的训练时间,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并联系跳远的项目特点,在技术训练中必须“突出重点、带动其它”这么一个指导思想,而助跑和起跳技术就是该技术训练中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跳远技术、提高跳远成绩,本文提出跳远助跑和起跳技术能力的若干方法与同行们商榷。 1 助跑训练方法和要求 助跑训练主要是提高稳定的助跑节奏,而节奏指的是助跑每一步具有的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助跑每一步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而,助跑节奏通常是要经过较长时间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但许多同学的助跑节奏,特别是助跑开始阶段的节奏极不稳定,变化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在最后阶段捣小步或拉大步,导致较大的水平速度损失。所以要想在助跑中充分发挥水平速度,必须培养稳定和准确的助跑节奏,通常采用: 1.1 平跑训练法 在跑边上采用站立式起跑,跑至30m左右的区域里。每次训练,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负荷量一般在3次×3组。要求上体逐渐抬体,速度自然加快,当起跳腿踩入区域时,教练在区域里做个记号,9次跑下来,钉鞋踩点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丈量,丈量的长度在跑道过作下醒目的记号。待下次训练时再收集踩点集中点,并再次丈量调整后作下记号,直至误差为全10cm,从而定下30m左右平跑终点,而该终点的记时成绩,是作为助跑能力提高的主要数据。显然,随着速度的提高,落点的正确,助跑能力明显提高。 1.2 跑海棉砖训练法 把5-6块40cm长的白色海棉砖,横放在跳远助跑道上的最后段,如图1所示: 其中a距离最小,b的距离最大,一般b=a+30cm左右较为合适。该方法主要是解决后几步助跑节奏稳定性和上板的连贯性。另外在跑动过程中上体的倾斜程度小些,身体各部分尽量要求协调自如,摆动快速有力,腾空时间较短;为快速起跳作好准备。 附图 图1 1.3 边跑边听节拍训练法 经过几个周期的专项训练之后,使学生的助跑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用竹筒敲击学生助跑时的节奏,强调突出最后两步的节奏,并用录音机把几次助跑时的敲击声均录制下来,然后,取效果(起跳的准确性和起跳效果)最佳的一次作为近期助跑起跳练习时的节奏模式,反复播放该声音以巩固学生的助跑节奏。随着训练水平的逐步提高,教练员应不断地加以观察和调整,尤其是最后两步的情况。 1.4 助跑负重训练法 在助跑练习过程中,可穿沙背心进行,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训练负荷量不宜过多,练习5~6次后脱掉沙背心,马上进行无负重助跑练习,使学生体会轻松的助跑感觉。 2 起跳训练方法和要求 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在助跑中较好地发挥速度。而起跳能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或学生则会由于害怕速度快了跳不起来而导致起跳前降低速度。所以抓好起跳能力的训练反过来对提高助跑速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起跳训练方法较多,但本文将着重论述结合腾空步的各种起跳练习。 2.1 起跳腾空步双手抓单杠 该方法把单杠高度固定在220~2.50m之间,远度可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距离,助跑6~8步即可。一旦抓住单杠,下肢仍旧保持腾空步的动作,即摆动腿屈膝抬高,起跳腿蹬伸充分是伸直状态,两大腿夹角较大,使学生能立刻体会完成起跳动作的质量,并体会向前上方“顶”的腾空感觉。 2.2 起跳腾空步头碰高 起跳远度固定在2~2.30m之间,高度随学生的能力而定,助跑6~8步即可,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踏跳板时,低头看板,起跳不充分等问题,并能保持较为规范的起跳姿势。 2.3 起跳腾空步登高 助跑6~8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摆动腿自然地登上80cm~90cm高度的跳箱。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摆动腿摆幅度小,起跳不充分等问题。 2.4 短程助跑的级跳练习 可经常安排一些助跑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跳单足式跨步跳练习,以增强学生腿部爆发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其实助跑和起跳两者是紧密相联的一个运动环节,在助跑训练的同时必须包含着起跳,而起跳训练又促进助跑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在训练中,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好跳远技术,提高跳远成绩。所以对助跑和起跳结合的训练更为重要,训练中所花的训练时间相对也多。 3 助跑和起跳结合训练 当前,为了不断提高跳远技术,许多教员正努力创造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笔者在训练中尝试了“水平助跑、低位斜坡起跳”的方法,对助跑起跳结合训练很实用,对提高学生助跑起跳腾空效果很好。练习方法和要求如下: 1)全过程应以正确的跳远技术动作来要求。 2)助跑距离采用半程进行(6~9步较为合适),步点要准确。 3)助跑距离短,但速度要快,节奏感强。 4)此练习仍以起跳腾空步练习为主,待达到较熟练的程度时可以配合完整技术进行练习。 5)在此练习之前,必须做好踝、膝、腰的专门准备活动,起跳斜面最好是木制体操跳板上面加盖塑胶。 6)学生在采用此练习方法,初练时有前冲,跳(腾)不起来的感觉,这是正常的。教练员应当注意观察,把重点放在助跑的速度节奏,快速而有力的(坡下)起跳以及起跳后的正确技术上,使全过程规范化。 7)此练习方法一般安排在专项训练课当中。最好在来用此练习的同时,配合速度来进行,每次专项课进行4×4组的练习,每组间歇中,令学生在跑道上做两次起跳练习,体会一下自身感受。练4-7节课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该方法能改善:a.助跑、起跳腾不起的问题。b.使起跳倒数第一步的缓冲动作增强,使起跳前的储备能量增加。c.使起跳腾起角度更趋于合理。d.能加快起跳放脚的速度,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总之,在跳远训练中,教练员必须清楚地了解该项目技术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之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发扬优点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着重抓好重点技术,使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尽可能保持平衡。但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这两者的平衡会不断地被打破,经常出现一方面优于另一方面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测验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弥补不足,使两者不断地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不断提高跳远水平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优秀论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以及教育对策研究 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目的。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既有和普通学生相同的共性,又存在着自身独有的特性。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曾多次发文强调要重视这一问题。要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就必须要加强这一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实践对最终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今高校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形成过程中亦存在众多问题。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本文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党员作为分析对象,拟采取社会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具体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采用分层多段抽样方案,在2011年5月至10月随机对该校18个学院的大学生党员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8份,有效问卷291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9.3%,有效率达97%。本调查随机抽取了大二到大四若干班级,涉及汉语言、新闻、法律、历史学、旅游管理等专业。与此同时,课题组在传媒学院、文通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等单位通过结构式访谈确保调研资料的准确与真实。问卷和访谈对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影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理想信念对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调研,内容涉及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影响因素。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 理想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1]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并通过付诸实践建立起来的,符合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而这些正确的理论以及其付诸实践的过程又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大学生优秀论文:对大学生开展财富教育的思考与构想 对大学生开展财富教育的思考与构想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财富教育,是本文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教育新命题。有效的财富教育,意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获取财富、支配财富、保护财富有关的观念,并积极培养处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财富问题的能力。两个立场、四种观念、三条原则构成了它的内容核心,交流、活动、参与的基本思路则贯穿于落实财富教育的全过程中。关键词:财富教育思考构想 1问题的提出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财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经济转型 从一定程度上说,经济发展的标志就是国家财富和个人财富的增长。鉴于经济与财富的这种密切相关,为使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民众——我们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民众——需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财富观中那些已与时代变迁相抵触的因素(最典型的莫过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影响,从而保证我们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有不断的生机注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逼近则更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为培养出在国际经济环境中有竞争力的人才早作准备。 1·2人生幸福 对财富问题的认识,切实关乎每个生命个体的幸福。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被财富带上天堂,也可能因财富坠入地狱。这取决于我们对于财富的认识水平和支配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经历中可能面临的物质匮乏或丰裕是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是否积累了一定的应对能力。 1·3教育缺失 我们的大学生已经对财富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崇拜世界级富翁并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腰缠万贯),这无可厚非;同时,他们的某些思想和行为又确实堪忧,最突出的就是理所当然地用父母的钱去追求时尚消费、攀比消费,甚至行动起来赚同学的钱。其实摆脱这种苍白无力并不是太困难的。因为我们的大学生处在缺乏生活经验,处于充满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这段时期教育影响的价值,可以远远超出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2财富教育的一般目标内容体系 2·1财富教育的界定 有效的财富教育,意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并自觉培养处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财富问题的基本能力。 2·2财富教育的一般观念目标体系 鉴于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现实身份,他们围绕财富问题展开的实践无疑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认为不妨将财富教育的目标主要建立在观念层面上,整个观念目标体系则可以分化为以下两大板块。 一、确立两个根本立场 (一)财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人格尊严的基本保证。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小之一身独立之幸福,大之国家富强之基础,无不有借于财产。”“财产虽身外之物,然人之欲立功名享福利者,恒不能徒手而得,必有借于财产。”他甚至认为:“盖财产者,人所辛苦经营所得之,于此无权,则一生勤力,皆为虚掷,而于已毫不相关,生亦何为?……故财产之重,次于生命,而盗窃之罪,次于杀伤,亦古今中外之所同也。”蔡元培先生对于财富作用及其在人生中之地位的深刻揭示,在今天仍不失其警世之意义。为此,通过财富教育强调这样的观点是意义深远的:我们对作为财富主要标志金钱的追求,不能超过对人格尊严、对名誉的珍视。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在呼吁加强日本的“富的教育”时就强调:“不是为富之富,而是为了支持尊贵的四个绝对价值(真、善、美、圣)并使之发挥和弘扬之富。” (二)财富本身并没有问题,但金钱拜物教绝对有问题,以金钱为人生第一要义的社会绝对不是正常社会。 叔本华早就指出,如果人一味追求财富,心灵上会是一片空白。“结果是对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便麻木不仁。他们对理智的高度幸福既无能为力,就只有深迷在声色犬马之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享受。”拜金主义对人类的根本危害就在于对人的异化。与拜金主义形影相随的享乐主义像一样败坏人的幸福感受能力,也造成了危及人类生存本身的世界性危机。 二、强化三种意识 上述两大根本立场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财富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此为前提,尚有如下意识应当纳入财富教育的观念目标体系。 (一)获取财富的意识 除了传统的“勤劳致富”、“艰苦创业”思想之外,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我们以为下述观念是促进大学生将来增强获取财富能力的关键。 观念一:知识就是财富 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知识差距是贫富差距的核心。我们可以为此提供令人目不暇接的证据。我们的大学生应当了解,云集在美国加州硅谷的高科技富豪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多半都有很高的学历,等等。当前,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更预示着这一观念对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价值尤其不可替代。因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资本,是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观念二:创新就是财富 我们这里所提的创新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它只是意味着打破常规思维,摆脱旧有的思维定势。如企业经营中“出奇制胜”、“做别人尚未做的事”等规则。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竞争的优势永远被最有创意的人所掌握。 观念三:投资就是财富 百万富翁可以定义为拥有很多物资财富的人:但更准确地说,是拥有可观的保值或可生财的资产、股票、债券、私人企业、林地等的人。他们多是谨慎的投资者,家庭收入约有15到20作投资。因此得出结论是:最明智的生财之道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去获取新的财富,必须尝试让本钱增长得更快。此外,我们的大学生也应当了解初步的投资途径,如收藏、股票、债券等,懂得通过报纸的财经版去学习更多的投资知识。 观念四:时间就是财富 在商场上,这意味着“商机即为占尽先机”,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不但可能欲速不达,还可能应验所罗门的预言:“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对我们的大学生而言,这一命题还提示了他们人生的今日与未来的关系。今天的求学是一种投入,产出的将会是明天他们拥有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虚掷光阴,就是远离未来的财富。 (二)支配财富的意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人应当支配财富而不是被财富左右。但事实却往往反其道而行。正如蔡元培先生之言:“然世人徒知增殖财产,而不知所以用之之道,则虽藏镪百万,徒为守钱虏耳。而矫之者,又或靡费金钱,以纵耳目之欲。”所以小原国芳不无忧虑地指出:“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财富,这比创造财富还重要。……但愿有产阶级的孩子能正当使用其遗产,有钱的人能正当使用其一切财富。”我们试着给大学生提出几条原则来推动他们到达“用之有道”的彼岸。 原则一:远离鄙吝。 所谓“鄙吝”,指的是一味敛财、守财,当用不用,当与不与。这种“葛朗台心态”是被财富枷锁束缚得最紧的人独有的。从现代意义上说,“鄙吝”是有害于社会的。给现当代经济带来活力的不是“葛朗台”们,而是那些“把钱大量分散出去(当然,在道德上,在社会上要正当)并拼命 劳动的人。”李嘉诚先生曾说:“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我们也不妨这样理解他的意思:钱不可以浪费,但必须用。 原则二:崇尚节俭 我们的大学生必须学会区分“节俭”和“鄙吝”。节俭是“自奉有节”,当用则用。这种支配财富的意识与能力来自我们对自身欲望的必要控制,它不仅能使我们应付人生的意外之需,也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前提,因而人们一贯誉之为“美德”。 原则三:乐善好施 一旦我们成了富人,在满足自身合理有度的需求之后,又该怎样支配我们的财富呢?我们和大学生一起听一听小原国芳的吁请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银行经理。如何使用财富固然是个人的自由,但我希望大家做这样的总经理:遵照自己良知的最高命令,把财富献给社会,为了充实学校的力量,为了学术研究,为了条件恶劣的医院,为了建设真正的学校……” (三)尊重他人的财富和保护自身财富不受侵犯的意识 劫富济贫者被视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尊重他人的财产权与尊重他人的生命、名誉同等重要。我们的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富首先必得明白理财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总是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不甚了了,“保护”二字就无从谈起。大学生们需要学会了解商品质量,货比三家;学会讨价还价;购买自己确实需要且物值相符的商品等等。3实施财富教育的基本策略 3·1知识传授 家庭是大学生获取财富知识的首要场所。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成员,因此也是家庭经济的参与者。父母在储蓄、投资、贷款、捐款及从事其他财富实践时适时向孩子传经送宝、为孩子解疑,则能使各方面都渴求成熟的孩子获益更多。如果说,在家庭中传授财富知识具有一种个别性,学校在大学生们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财富问题萌发出兴趣时,所进行的引导则应有普遍性,以使两者形成互补。学校可组织学生收集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富豪和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请经济专家、企业界和投资界人士来校开办财富问题的讲座,与大学生对话。开设一些围绕财富主题的选修课,通过各类活动(如辩论、知识竞赛、征文)和主题班会来促进大学生们的互相交流。 3·2模拟操作 根据主题的差异,我们把模拟操作分作两大类。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让学生设计家庭投资方案、储蓄方案、最优家庭日常开销方案、旅游方案等。 二、支持学生尽可能多地扮演各种角色:白手起家者、初学经商者。鼓励学生吸取成功经验写出自己的白手起家致富的梦想。校园内自然也可以开设模拟市场。比如由学生会组织“商业周”活动,在活动期间开辟校园“商业一条街”。 3·3亲身实践 大学生独立管理零花钱是落实财富教育时最重要的一项实践,但即使是对比较充分地掌握了理财技巧的大学生而言,父母的定时审核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则可以开展让大学生把自己的消费经历(比如买菜)记录(摄录)下来,在班里交流一类的活动,家校结合,以推动他们积极提高理财、消费水平。 4落实财富教育的过程中,上述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我们所作的分类阐述尤其不代表时间性的顺序,事实上,这三种方式必定是交错、糅合着被采用的。 财富教育是切合到大学生实际的生活指导,它与传统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责任感教育高度相关,是对它们的积极补充。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规模首次突破千万,比上年增加167万人,且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因此,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辅导员在宣传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学生就业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就业、指导学生就业选择和解决学生就业困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特别是毕业班辅导员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宣传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应立足育人根基、把握就业新业态、结合学生需求,通过整合就业资源力量、探索以赛促就业新模式和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的方式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一、立足育人根基,整合就业资源力量 高校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使命。高校就业工作质量是高校育人成效的有力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有力证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质量是高校辅导员育人成效的有力体现,也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的有力证明。高校辅导员应立足育人根基,整合就业资源力量,在宣传、指导和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推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高校辅导员要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和就业工作组织方式,充分熟悉各部门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推出的各类有效信息资源。例如: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教育部针对促进高校应届生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造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信息平台”“新疆籍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宏志助航”“学职平台”等就业平台,高校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并及时将政策和信息有针对性地传达给学生。此外,共青团中央于2021年年底启动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五个专项计划,重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共青团中央于2022年年底发起的“青年互助有‘位’来主题公益实践活动”,以网络化手段服务广大共青团员,是助力解决毕业生求职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大资源观”,探索整合就业资源的新模式,全面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就业帮扶合力,使学院形成的育人合力引领就业合力,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稳就业的工作格局。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联合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校友工作部门和学校团委等形成“就业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就业方面的能量。学生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安排不同阶段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就业动力。教务部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通识课程,聘请职业生涯规划行业专家、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和就业创业实践者等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相关知识与具体实践,增强就业创业科学理论依据。高校辅导员可以与校友工作部门形成就业专项联动,充分发挥好校友资源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辅导员可以构建学院层面的校友招聘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高校辅导员推荐和校友推荐等渠道,鼓励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自信。高校辅导员还可以联动共青团力量,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构建左右沟通、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就业帮扶协作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将帮扶举措落到实处,把帮扶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学院层面,高校辅导员可以推动构建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中心,由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服务小组组成,形成学院就业创业合力,构建“院长-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就业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班级就业信息专员”的多方协同机制,发挥育人合力引领就业合力的重要作用。 二、把握就业新业态,探索以赛促就业新模式 如何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稳定就业、尽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充分发挥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有机联动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等市场化岗位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并充分参与到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的实践中。2022年,各高校加大组织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万企进校园计划”,举办了“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中小企业百日招聘”等一系列活动,这加强了产学方面交流的深入合作与交流,为高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开辟新模式。在高校积极拓展市场化就业新渠道的同时,学院层面也在开展“院长书记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学院企业携手促就业”等项目。针对各培养单位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学院要对接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应进一步鼓励高校辅导员深入参与到相关专项工作中,促进辅导员把握最前沿的市场用人需求,不断完善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充分指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实现将专业培养与国家需要相结合。高校辅导员应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以赛促就业的作用,全力为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搭建好专业竞赛与学生就业深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引入更多专业相关领域的企业或单位开展赛前培训与指导、专业评审、现场签约实习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又为学生就业前置提供新的渠道。保持与用人单位长期稳定的合作,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调研,建立长效机制。此外,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高校也搭建了多元创业指导平台,这些能进一步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发展,不断拓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高校辅导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做好资源对接和保障工作,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具有示范和倍增效应。通过多所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更多学生愿意在境内深造;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中产生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高校辅导员应做好充分调研,深入了解专业相关的新业态现状,还要精准把握学生培养和企业单位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高校辅导员还应创新就业信息资源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手机信息和传统信息宣传等方式,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信息传达等工作,例如:做好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选择与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此外,高校辅导员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邀请企业相关招聘人员为学生开展就业培训、虚拟面试、简历指导等内容,开展了解不同行业基本情况的就业讲座等等。 三、结合学生需求,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结合劳动力市场和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需要,将经济和社会因素融入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如何着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教育结构和体系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学院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强化促就业顶层设计,转变就业教育思路。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指导工作,也要关注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进而不断培养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一,激发学生就业热情,培养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高校辅导员除了为毕业生详细分析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更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鼓励毕业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设立“就业榜样”等荣誉,在学院营造争先就业、尽早就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就业的观念和就业信心,高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和学校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可以运用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期待和就业热情,邀请不同领域的知名校友成立“知名校友讲师团”,邀请就业五年内的校友成立“就业朋辈小导师团”,通过真实生动的就业创业实例来帮助应届毕业生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自主择业能动性。 第二,提高就业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竞争就业观。就业核心素养包含个人基本素养和专业核心素养,良好的个人基本素养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树立竞争就业观,帮助学生认清楚当下的就业市场需求和现状,高校就业创业部门和高校就业辅导员应不断提升学生拥有适应劳动力市场和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需要的综合就业能力,在高校大学生个人基本素养和专业核心素养方面进行重点培养,让学生在就业中增强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第三,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目前,一些不良就业新业态的出现也容易误导高校大学生形成不良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和理性的就业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在不同职业中实现相同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应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对特殊困难的群体,例如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毕业生等开展精准帮扶。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落实政策,协同多部门实施针对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行动,开展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困难群体就业竞争力。还应更多关注学生产生就业困难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和建立就业信心。高校辅导员应建立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进行定期追踪与反馈,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帮扶,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关注学生就业进度和心理状态波动,建立系统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的就业帮扶机制。 第四,提供专业信息指导,培养学生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高校辅导员应为毕业生提供专业信息指导,培养学生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引导学生开拓就业思维,掌握人生方向。多所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空间广阔,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一种就业选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也进一步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就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等作出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中央基层项目招录工作,拓宽乡村基层就业空间,强化服务保障支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此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和应聘科研助理等岗位,引导应届毕业生客观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和个人条件,从实际出发选择工作岗位,在不同领域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丁梦娇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试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特点 摘要: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内涵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报酬速增性与过减性、个体性与群体性、有序性与无序性、则性与柔性、流动性与非流动性、自主性与控制性的矛盾入手,提出了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并就知识生产组织主体的安排及网络型组织不同于功能型组织的特.杰作了阐述。 顺应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从剖析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的特殊矛盾入手,探索性地提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揭示知识经济组织架构的基本特点。 一、知识经济活动内涵矛盾的特殊性 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穆尼在与艾伦·赖莱合著的《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从形式的意义上讲,组织就意味着秩序”,“组织是每一种人群联合为了达到某种的目标的形式”。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巴塞尔在其所著的《产权的经济分析》一书中把组织界定为“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概而言之,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序地结合起来的整体。 作为组织,必然具有目的性、系统性、有序性与有机性。目的性,是说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系统性,是说组成组织的各个元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序性,是说组织内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与时间顺序的;有机性,是说为了协调组织的活动,必然存在着担负不同职责的职能部门的分化,这就类似于人体的各个器官,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彼此贯通,密切配合。知识经济组织作为组织无疑具有组织的一般规定性,作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组织,又必然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特点。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活动的矛盾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在以保密、专利权、特许权等方式对知识要素(仅限于应用性知识)作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场合,产权人通过知识的使用通常能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知识的内部经济性。这种内部经济性无疑与专利权等非公有产权制度安排相关。之所以要作此类产权制度安排,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知识生产的有效的激励机制。然而,就知识的公共性消费可以拓展知识的作用范围,增加知识的使用价值,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而言,知识又应该是共享的,不应该为私人、少数人所垄断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知识的直接外部经济性源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同时为众多人共同消费的性质。知识的内部结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内部经济性的增强,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减弱;内部经济性的减弱,意味着直接外部经济性的增强。非知识性资源(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除外)则不相同,其消费本质上是排他的、竞争的,不可能在为某人使用的同时,又供其他人所使用。非知识性资源的消费,除给产权人带来经济效益以外,尽管也可能会使非产权人获得相关效益,但这种相关效益只是间接的外部经济性,而不是直接的外部经济性。由于知识的内部经济性与直接外部经济性的矛盾源于非公有产权安排所赋予知识的消费排他性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消费非排他性的矛盾,因而,也可将其称之为知识消费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的矛盾。 第二,边际报酬递增性与递减性的矛盾。因为通过知识的投入可以不断开拓出新的投资领域与不断提供出新的更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而提高劳动、土地、机器设备等实体性资源的产出效率,推动生产函数向坐标图象的右上方移动,因而知识投入具有边际报酬递增倾向。然而,这种由知识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报酬递增倾向,只能在不同的程度上抵消或抑制实体性经济资源投入所具有的边际报酬递减倾向,却不可能消除这种倾向。也就是说,在与知识投入相关的边际报酬递增倾向存在的同时,与其他经济资源投入相关的边际报酬递减倾向仍然存在,由此便构成了知识经济活动所内涵的边际报酬递增性与递减性的矛盾。 第三,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矛盾。在工业经济活动中,严格的工艺流程与环环相扣的流水作业线,突出强调的是统一性、常规性、一致性、整体性,全部经济活动就类似于一部机器,劳动者个体则相当于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或螺丝钉。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因开拓、创新成为主题与基调而必然强调差异性、独创性、非常规性与个体性;另一方面因知识的生产有赖于人类知识的积累与多种知识的交融、综合,又必然强调协作性、互补性、综合性与群体性。知识经济活动所内涵的这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矛盾,必然要求劳动者个体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不同于工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在新的结合方式下,劳动者必须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机动性,与此同时,个体之间又必须能够彼此沟通,相互配合,表现出高度的整体协调性。 第四,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矛盾。工业经济活动是严格有序的,甚至严格到操作者必须按事先设计好的规范与程序来动作。知识经济活动则不同,虽其整体活动表现出高度有序性,但其个体活动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非规范性与无序性。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非规范性与无序性,才使个体有可能去探索、去开拓、去创新。知识经济活动所包含的这一整体有序性与个体无序性的矛盾,也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组织形式发生不同于工业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第五,刚性与柔性的矛盾。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活动中,由于知识的含量较低,技术更新周期较长,活动的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节奏较慢,所以,某种经济组织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或刚性。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高投入必将导致技术更新周期缩短,活动的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节奏加快,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果说使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刚性,是包括知识经济活动在内的任何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一般前提的话,那么,使经济组织形式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柔性,则是推动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特殊的条件。 第六,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矛盾。除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外,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均含有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矛盾。流动性,是指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空间位移性。非流动性,则是指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发生空间位移时因遇到阻力而导致流动性或部分流动性的丧失。知识作为动产的一类,尽管在流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但相比非知识性动产所遇到的阻力却要小得多,流动性也要强得多。知识性动产与非知识性动产在流动性方面所具有的显著差异,也会对知识经济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第七,自主性与控制性的矛盾。在工业经济活动中,劳动者个体从属于机器体系,其活动处于完全的受控状态,不具有自主性。而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劳动者个体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为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又需要对自主进行的个体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使个体自主性与整体控制性这一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同样是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必须重视的。 二、知识经济组织代 化原则 基于对经济组织优化一般要求的认识与对知识经济内涵特殊矛盾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高运行效率原则。判断某一知识经济组织形式是否合理,首先应看其是否有利于知识经济活动高效率运行。知识经济活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予以下因素:一是实现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在系统内外合理配置的机制是否健全;二是促使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机制是否健全;三是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曾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四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第二,低运行成本原则。某项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如果是以高成本来支撑的话,那么这种高效率则可能是无利可图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不仅要坚持高运行效率原则,还要坚持低运行成本原则。知识经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以下项目:一是各种经济资源在结合过程中所发生的内耗;二是管理、协调费用;三是激励、监督成本。在上述3项成本中,第一与第二项通常是此消彼长的。坚持低运行成本原则,并不是说应使知识经济活动运行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处于最低点,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活动效率既定的前提下,应使其总运行成本最小,亦即使知识经济活动的净产出最大。 第三,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活动中,人从属于机器,主体受制于客体。因而在进行工业经济组织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机器体系与工艺流程的需要,而不是主体的需要,对物的组织被置于第一位,对人的组织则服从于对物的组织。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业经济的组织原则是客体性原则,而不是主体性原则。而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主体的创造性、自主性、个性发挥着主导的、关键的作用,是主体支配客体,而不是客体役使主体。因而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才能满足主体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工作的需要,如何才能为主体充分展现其个性的魅力与进行多样化的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知识经济组织设计遵循的原则应是主体性原则,而不是客体性原则。 第四,弹性原则。如前所述,知识经济包含着有序性与无序性、刚性与柔性的矛盾。为使这些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必须使知识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弹性。具体说来,一是要使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包容性;二是要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三是要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调整性;四是要使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第五,开放性原则。知识经济领域是高度开放的领域。与物质、能量通常是单向直线式流动不同,知识的流动通常是双向并呈辐射状的,知识经济网络由此交织而成。知识经济网络不存在固定的边界,随着认识的深化与新认知领域的开辟,其网线必然越来越密集,其边界必然越来越拓展。基于这一特点,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应使所设计的组织具有不断拓展自身边界与最迅速、最充分地与外界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能力。 三、知识经济组织架构特点 知识经济活动是知识的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分配活动与消费活动的总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知识生产的组织主体与组织形式作—剖析。首先探讨—不知识生产的组织主体安排。 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应用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3大类。与其对应,知识生产也包括基础知识生产、应用基础知识生产与应用知识生产3大组成部分。因基础知识生产只具有外部经济性,不具有内部经济性,其产品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故只能由国家出资举办研究机构按非商品生产的形式来进行。 应用基础知识,一方面因其消费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故可被归入公共产品之列;另一方面因其应用范围与应用者集合可大体确定,从而可借助一定形式将其外部经济内部化,故又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应用基础知识的这一双重属性便决定了对其生产组织主体安排可作如下选择:或者由国家出资设立研究机构作为公共产品来生产,或者由私人出资设立研究机构作为私人产品来生产,或者同部门、同行业的企业共同出资作为准公共产品来生产。 第一种形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应用基础研究资金全部由国家来提供,难免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二是应用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使用者一般是特定部门或特定行业,此类事业若由国家来举办,便可能因无法清楚地把握需求及其变动状况,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难以吻合。 第二种形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研究成果的需要者有可能因自身财力限制而无法取得研究成果的使用权;二是某些耗资巨大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有可能因举办者财力不足而无法进行。 第三种形式,既不存在第一种形式的不足,也不具有第二种形式的缺陷,它可以灵敏地适应应用基础研究的需要及其变化,可以在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保证应用基础研究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还可以使研究成果得到广泛的利用,因而,在笔者来看,不失为一种最适合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与发展的组织主体安排。 应用知识,可进一步被区分为常规知识与非常规知识。与此相应,应用知识的生产也可被分为常规知识生产与非常规知识生产。因常规知识是在某实践领域被普遍应用与反复应用的知识,故可通过数据化与编程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语言,对象化为计算机功能,使其得到更为广泛、更为经济的利用。非常规知识生产包括非常规技术生产与非常规经验、技能生产两部分。其中的非常规技术生产,或可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研究机构来进行,或可由企业成立研究机构或组织专职研究人员来进行。作何选择为宜,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力与其对非常规技术的需求状况。财力雄厚且对非常规技术需求量大的企业,一般可自行设置研究机构或安排专职研究人员进行非常规技术研究;财力单薄且对非常规技术需求量小的企业,则直通过外购方式或吸收无形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满足自身对非常规技术的需要。非常规性经验与技能,因只能通过劳动者干中学来获得,故其生产无法通过设置研究机构或安排专职研究人员来进行,而只能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与激发劳动者于中学的热情来进行。 关于知识生产的组织形式或组织方式。按照雷蒙德·E·米尔斯与查尔斯·C·斯诺的观点,工业经济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功能型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是等级制,通过专业分工系统逐层向上,从一种标准化工作过渡到另一种标准化工作,再通过自上而下的命令链,对整体活动逐级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随着知识尤其是特殊性专业知识成为企业资源的核心,功能型组织经过部门型组织、矩阵型组织的短暂过渡,于20世纪80年代演变为网络型组织。笔者认为,网络型组织区别于功能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单位。现代知识经济活动是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单位来进行的。这些团队相互关联,按照若干基本组织原则,通过灵活的、强大的交流网络彼此协调,不存在集权控制,其团队的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转换而变动的,故团队组合又被称为不规则型企业。在不规则型企业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独立的,能够自主决策的,同时又在更大的范围背景条件下存在,并须遵守这种背景条件,以达到自治与协调的高度统一。这种以团队为基本单位的网络型组织显然能最有效地利用知识,最迅速地积累与创新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最充分地展现个性的特点与最迅速地对外界变化作出反应。 第二,职位权威让位于知识权威。维娜·艾莉在其所著的《知识的进化》一书中谈到,在与功能型组织共生的官僚制度中,你拥有的职位决定了你的权力,存在的是职位权威。但在网络型组织中,权力来源于你所掌握的知识与所了解的人,存在的是知识权威。这种权力结构的变化,意味着知识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占据支配性地位,成为主导性力量。 第三,组织边界可以无限拓展。在功能型组织中,由于权力体系是按照等级层次构造的,所以组织的规模或边界必然要受到合理管理幅度的限制。在网络型组织中,不存在集权控制,因而组织的规模或边界也就不会受到合理管理幅度的限制,随着新的知识供给单元或知识消费单元的出现,网络的边界必然向外拓展与获得不断递增的知识规模效益。 第四,联合成为主流。在采用功能型组织形式的场合,竞争往往以获胜企业兼并失败企业而告终,被兼并者丧失了它的独立性。而在采用网络型组织形式的场合,竞争的结果则通常是竞争双方达成联 合的协议。与兼并不同,联合意味着在继续保持双方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双方的相互配合与协同动作,这无疑是实现竞争双方知识资源交流与共享的一种最有利的组织形式。 第五,信息主要是横向流动。在以等级制为特征的功能型组织中,为满足集权式管理的需要,信息主要是纵向流动或纵向传递的。而在网络型组织中,由于团队之间主要通过彼此的沟通对话来协同动作。所以信息主要是横向流动或横向传递的。以信息横向流动为主的网络型组织可以使信息知识资源得到更为迅速、更为充分、更为经济的利用。 第六,信用关系是组织内的基本关系。在以等级制为特征的功能型组织中,系统的运转是靠自上而下逐级命令与自下而上逐级服从来维系的,命令与服从是组织内部的基本关系。而在网络型组织中,作为基层组织单位的每一个团队都是自主的、平等的,它们是靠对组织整体目标的认同与共识而统一起来,靠彼此间的信任与诚实而联合起来。正是网络型组织内部的这种自主、平等、彼此信任的氛围,为培植创造力,发挥创造力,加速知识创新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第七,私有产权弱化,市场调控范围缩小。笔者认为,伴随着知识网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私有产权会逐渐弱化,市场调控力度会逐渐缩小。其根据在于:一是知识本质上是一种共享性资源,只是为了保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获得对知识生产的推动力,才有必要通过赋予专利权等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知识的生产作私有产权安排。然而,为使知识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一旦超过专利权保护期限,私有产权安排便会为公有产权安排所取代。二是在对知识作私有产权安排的场合,知识资源的流动、配置一般要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由此必须支付交易成本。因为知识产权的界定、保护、估价与协约履行的难度明显超过实体资产,致使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也会明显超过实体资产,所以对知识作私有产权安排的动力就会因为交易成本的增大而减弱,对知识作公有产权安排的动力则会因交易成本的增大而加强,甚至有相当部分知识由于交易成本过高而不适宜作私有产权安排。知识经济时代私有产权的弱化,无疑将导致市场调控范围缩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知识网络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一种与知识网络经济活动相适应,既不同于市场的调控机制,也不同于政府调控机制的经济调控机制必然会形成与完善起来。 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经济学名词,它概括深刻、理论性强、意义重大;城市经济(UrbanEconomy)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理所当然也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具有无限发展的美好前景。把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既是知识经济研究也是城市经济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一、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同一性 人类自打制石器、刀耕火种以来就开始有一定生产知识,农业社会的时时令知识、天文知识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小手工业的生产技能知识有的至今还传为美谈。但是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迅速发展和聚集是大工业发展以后的事情。工业社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载体就是城市。城市经济的本质就是广义的知识经济。 有人界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好,我们甚至可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确切含义做点“定量”分析,如有人提出过的指标体系那样。例如:知识产业的比重。“知识产业”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现在并不规范。我以为,知识产业不仅仅是信息产业,它应是生产、传播知识及其软载体的产业的总称。科学研究与教育主要属于知识生产产业;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新闻传媒、文化交流等应属于知识传播产业;书本、文章、文件、报刊、电子软件等属于知识软载体.对这些载体进行生产与传播的产业自然上应属于知识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集中在哪里?在城市!发展知识产业就必须发展城市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是同义语。统计部门应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或者作为第四产业提出来。只有当第四产业的统计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其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相继超过第三产业,形成四次产业台阶的时候,亦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产值比重形成依次增高的阶梯时,才具备狭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城市首先具备这个特征,这个城市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城市;如果一个社会具备这个特征,这个社会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社会。 再如,社会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贡献率。这也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指标。社会经济增长与投入有关,其中主要有物质投入和知识投入两个方面.前者一般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要素,后者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划分,物质投入可以分为资金(K)和劳动力(L)两个部分,知识要素可以用技术水平(A)来代表。知识贡献率应当就是由于技术水平提高给社会所增加财富在整个社会产出中所占比重。现在研究这个比重的经济学家,既有以国家为对象进行的,也有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当知识贡献率稳定的超过50%时,这样的经济才称得上知识经济的话,那么,这既适用于衡量国家,也适用于衡量城市。 不过,一个国家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有一个城市化程度问题。因为知识经济社会一般认为是后工业社会,而后工业社会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晚期或末期。根据国际经验判断,它的下限值应是城市化率为75%左右。当然这个指标不能孤立使用.19世纪末叶英国的城市比率就已经达到和超过75%.但那时它离知识经济还很远,因为当时英国的知识产业比重和知识贡献率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有可能在城市化率达到75以前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总之,知识经济不可能在农村实现,也不可能在城市化水平很低的社会实现。城市是人类知识进步的产物,又是知识集中的区域。反过来,城市成为知识的摇篮。为了促使知识经济的早日到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过程。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时代特征 从狭义的(即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出发考虑,知识经济的产生要晚于城市经济,它是城市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知识经济的理论可以视为是新的重大的历史分期学说,这也许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者/!/本人也未必清楚意识到的重大贡献。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高级阶段实质是指一个崭新时代的经济,这个时代是以往历史时展的高级阶段。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经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从生产力水平来说,农业社会是低级阶段,工业社会是高级阶段。但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到来,以前两个社会发展阶段只能认为是“前知识经济”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知识经济时代才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物质性投入为主,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知识性投入为主;生产环境也有根本性变化,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当然,以主导产业为标志进行社会阶段性划分,也可以有三分法,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不过两分法比三分法可能更深刻、更有意义。 2、知识经济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崭新阶段我们曾经有过社会形态的划分,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以前的四个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关系被动地为生产力所突破实现的,只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自觉的行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现点有可能同知识经济的观点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知识文化极大普及为背景,人类将有从约束自己的生产关系中真正解放出来、提升出来的现买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前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和教育文化的落后,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荡涤社会一切污泥浊水是没有物质基础的,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则完全有这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划分比以往几个阶级社会的阶段性划分更具重大历史意义。也许可以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束缚于生产关系、被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有可能自动调节生产关系、主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 3、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实现阶段人类社会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仁人志士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分工、教育、道德、节欲等理想;我国古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思想,是妇孺皆知的;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等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权”、“平等”、“自由”、“回归自然”、“理性王国”等一系列社会理想,对后世影响也很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的种种社会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更是尽人皆知的著名学说,多少人曾为之鼓舞.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但不管是理想也好,空想 也好。都没有如人所愿的实现。根本原因是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知识经济社会和城市经济高级发展阶段的到来,却为人类世世代想的实现创造了这样的物质条件。用文学语言说,那是一个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真的时代。也可以这样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类实现自己的梦寐以求理想的伟大时代。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我们应该竭力争取并为之奋斗的辉煌的明天! 三、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 既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将把人类社会引向高级阶段,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梗概的认识。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社会进步是目的,而经济发展不过是达到社会进步的手段。因此要时刻注意和加强研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在哪些方面引起社会进步的质的飞跃的方面,并应通过城市社会目标的逐一实现,谋求逐步达到整个国家社会目标的实现。对这个社会目标的期望值不仅不能低,而且应视为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重要检验标准。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知识经济、城市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预见有规划地提出社会进步的目标、条件和检验标准问题。我以为,以下三条是重要的: 1、社会差别趋于缩小社会发展总是一个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先有差距的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知识经济的兴起还会有差距的继续扩大,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稳定时期一定要创造社会差距逐渐缩小的社会条件,否则这个知识经济的“知识”是有偏差的,起码是社会科学知识不发达。缩小差别的内容当然主要是这三方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一直存在的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得到统一和解决。现在的情况是少数发达国家国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而全球的差距还在扩大,这基本反映各个国家和全球距离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也会是不一致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时也提出过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现在城市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正在经历由无差别和差别甚小到扩大差别的过程,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研究这个差别扩大可以允许的“度”,要不失时机地实现由差别扩大到差别缩小的转变。 2、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著提高知识经济应比前知识经济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食、衣、住、行条件.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人的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发展,真正出现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统一,从而,人的平均寿命将进一步延长,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那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竞争的性质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荣辱观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精神享受以及由此形成的比、学、赶、帮热潮将成为新的时尚。如果这样认识是必要的,那么各个国家和全球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都还任重而道远。我国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主张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最近几年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有些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尚需大大提高和加强。 3、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安定这是以上两项实现的必然结果。那时,人民安居乐业,收入稳定,生活安定、自由、幸福,相处亲和、友善、欢乐。患病率、犯罪率降到最低点,战争的阴影和威胁基本消除。如果不是这样,即使社会科技很发达,生活水平也很高,每人一台电脑、一辆车,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玩什么有什么,但是社会不安宁,刑事犯罪让人提心吊胆,不减当年,甚至有所发展,算不算这个社会的经济性质是知识经济,这个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高级阶段呢?我看不能。长治久安,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社会梦想,在经济水平低下的前知识经济社会是注定不能实现的,而只有在全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才有实现的条件。现在少数发达国家是富裕了,但他们仍然感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美国还在坚持要搞导弹防御系统,就说明这个问题:世界大同为时尚早。 知识经济的前景和必然逻辑在昭示人类:不仅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具有同一性,而且局部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全球整体的发展也具有同一性。可惜,美国总统的智商尚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个“平凡的真理”,他们想到的和为之尽职尽力的只是美国一国的遥遥领先,而不是全世界的共同富裕。各国政府现在能顾及到的也只能是本国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有的甚至不惜以高昂的社会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经济的单纯增长。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应从现在起就应首先在国内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摆平、摆正确。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既励精图治社会安危于已然,也防患于未然。从城市做起,重点也在城市! 四、系统建设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最美好的来来,但是通向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道路并不平坦。现实告诉我们,一切关于知识经济的绝妙的描绘,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是理想、陶醉、沉湎而后已。知识经济的“桃子”并不能伸手可摘,也不可能即摘即食、它若远若近、若真若幻地摆在我们面前。你若取舍得法,功夫到家,他将届时走来,同你握手;否则.也会失之交臂,离你而去。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尽管十分严峻,但是机遇与有利条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丰厚的。如何利用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并战而胜之可以有各种途径和方法:有认识的、技术的、制度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要配套实施。本文不能胜任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仅就其中一个问题,即认识知识系统、发展知识经济系统和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问题谈点浅见如下: (一)认识知识系统 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元物质”;知识系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构件”。到底什么是知识,现有的源于国外的4个W(即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以及国人所加的几个W的认识,只是对知识的形态与分类作了表述,并未触及知识的实质,不得要领。我以为,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劳动、科学实践和人际交往)对自然、社会、思维的现象和本质所获得的认识的总和,是可用以指导人类再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知识是社会生产力.是生产所以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形态和表现是多方面的,知识系统可以根据它的形成过程作以下分析: 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能动的生产技术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过程中,以自己先天和后天素质为基础,根据切身体悟,随时对劳动经验直接进行总结和调整的活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能动的生产技术与劳动者的素质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规范的生产技术是指在劳动者能动的生产技术基础上,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系统总结,得出共同认识,而后用操作规程固定下来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规范的生产技术既受专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也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实用的自然科学是人类在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人类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物质形态的理论体系;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和实用自然科学进一步进行总结,揭示出自然演化的一般规律,而后形成的高度概括的理论体系,它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与应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微观的、宏观的和中观的管理科学。微观的管理科学主要是指导 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理论体系,它既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系统的运动变化,也管理其中的人事系统的运动变化,因此它既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理论;宏观的管理科学是指导企业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它对微观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或促进或促退的制约作用,实际上这只是宏观管理学的一种狭义理解,就广义而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在内的一般宏观管理科学的诞生。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诞生,实际上提出了建立中观经济管理学的要求,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这种管理学。这种管理学是微观管理学与宏观管理学的合二而一,是管理学发展的高级阶段。[1]无论微观的还是宏观的管理科学都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宝贵经验结晶,但是它比人类的自然科学技术结晶要年轻。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传统的人文科学是由古人和前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现象和本质所进行的艺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历史的和哲学的反映和概括;现代的人文科学是对传统的人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在现代社会中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有时是混合的,但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总和可能就是社会科学的主体,而经济学则分属于二者。 以上关于知识系统的分类,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各层次知识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层次越高,知识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也越高,也就是它的“软化”程度越高。各层次的“软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各种有形的物质(“硬件”)运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层次越高的“软知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影响会越大。也就是说,以上四个层次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且后者对前者具有调控作用。然而,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愈前愈细,愈后愈粗的问题,与实际上应该具有的愈前愈浅,愈后愈深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以至一直存在忽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哲学的价值和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对实践造成数不尽的危害。现在看的很清楚,越是大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越是与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落后有关,而主要不是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可惜,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还是实质上的自然科学技术救国论、高新技术重点论、自然科学人才上乘论,如此等等。这正是我们时代的消极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之一。 (二)发展知识经济系统 由于知识系统的庞大和复杂性,知识经济的内涵不宜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某种某类知识为主(或为重点)的经济。同时应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理解修改为“以系统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定义,这样可能更科学些。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既决定于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决定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把知识经济仅仅理解为技术经济或高新技术经济是片面的。 首先,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与知识系统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系统和管理结构系统。最能体现“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知识”的产业是我们一直很重视的生产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是社会的基础和骨干;最能体现“应用的和理论的自然科学知识”产业是各类学校、培训班和科研机构,在知识经济社会应有大的发展;最能体现“微观、宏观和中观的管理科学知识”的产业是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知识经济社会主要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和效率的大大提高;最能体现“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知识”的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将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具有高级人文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真正自由结合的社会团体。四者的比例关系必须协调,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后者的比重比前者总有逐渐依次增高的趋势。 其次,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知识资源开发—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消费的再生产系统。知识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人的智力的开发与正确运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德育、智育、体育)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教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赶超意义;知识生产主要是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积累,其核心是新的自然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方法、社会理论和意识的创新,为此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和管理科学的研究机构与产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而各行各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具有普遍意义;知识流通主要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为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保障、调控和制约的决定性意义;知识的消费就是知识的再生产,而知识的投入并不会消失、磨损和折旧。这是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最大不同和最大优越性之所在。以上再生产过程也必须互相衔接、协调发展。 最后,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精神财富的再生产过程与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相耦合的系统。就是不能把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知识资料的再生产截然分开,不能因强调知识经济系统的重要性而矫枉过正。二者的关系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而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导;前者的主要特征是被动性、可重复性和有限性,而后者的主要特征是能动性、创造性和无限性。分别来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产品生产而没有精神产品生产(如劳动者的产品成果与劳动技能与经验成果都是同时获得的),也没有单纯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而没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如著述立说的精神生产与其物质载体纸墨、书本、电脑的生产是必须相结合的);物质产品的流通与知识产品的流通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流通而没有知识流通(任何经济范畴的物流,皆因市场信息知识主导的商流所引起),也没有单纯的知识流通而没有物质流通(任何经济性质的信息知识流通必然伴随和引起物质商品的流通)。电子商务则是这种结合流通的最新形式。同样道理,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开发、物质资源的消费与知识资源的消费也具有同样的耦合性。不明确树立这种全面观点和辩正观点就容易神化知识经济,吹成虚无缥缈的天国,而放松对它踏踏实实的建设。 知识经济系统的分析,实质就是知识经济结构的分析,与我们现在通行的经济结构分析明显不同的是加进了与物质结构相提并论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只研究有形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即通常所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不研究无形的知识文化形态的结构调整与发展问题,不研究后者对前者的重大作用和密切关系,是我们时代又一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之一。 (三)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 知识系统与知识经济系统的存在、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首先是城市经济中心的建设,在知识经济社会则主要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然后带动周围城乡的建设。原来关于中心城市的提法主要强调它是经济中心,或者笼统提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或者一般谈城市中心的“硬”功能:生产中心、流通中心、 交通枢纽、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等,或者进一步具体化为钢铁生产基地、煤炭生产基地、港口城市、边贸城市等等。而在知识经济社会谈中心城市的功能应该明白无误地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软”功能,即城市同时也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和智能中心。要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信息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向导和先导。主要由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来代表,其中又可分为信息传播中心(这是各类媒体、邮电通信产业的主要职能)、信息生产中心(这是各类图书、音响、电子信息制作、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职能)、信息技术中心(这是各类通讯设施、器材的生产和维修行业的主要职能)所构成;城市信息中心必然要求“数字城市”的建设,全方位向外向内提供尽可能全面系统信息,加速信息流转,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科技中心是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制高点和推进器。主要由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引进中心和科技辐射中心所构成,这里的“科技”是广义的,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符合这个概念的产业或行业组织现在基本没有,或者尚处于萌芽状态。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建设的高新技术园区大概能起到科技中心的半壁河山的作用;另一些城市设置的社会科学院、所或中心,是可望起另一半作用的雏形; ——教育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础。主要由德育中心(城市应是精神文明最佳的地方)、智育中心(城市是各类学校的集中地)、体育中心(城市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最活跃、水平最高的地方)所组成,是全面提高全民德智体素质的模范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城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浑然一体,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智能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最高表现。主要由经济的政治的决策中心(政府、公司总部等)、咨询中心(各类信息服务、经纪服务、展销服务、就业服务等)、学术中心(各类创新性学术活动等)所组成,实际起着城市和地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调控和促进城市与地区协调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决定作用。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城市的智能作用、质量、效率和系统性军相差甚远。 应该指出的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软功能与硬功能一般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不能偏废。但是一批以软功能为主的中心城市会应运而生(如大学城、科学城、文化名城以及以政治、游息、会议、管理为主要任务的城市等),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将以拥有这批城市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有眼光的城市管理者之深谋远虑的重点,也许就是要把现在已见端倪的这类城市或城区揣在怀里、捏在手心里,以最大的热情加以扶持、培养、“重用”、“提拔”,使其长足进步和发展。“创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应是时代的最强音,发展城市的最响亮的口号!“文秘站”版权所有 还要指出的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知识水平”是很高的,但不是划一的。这是因为即使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系统也可以根据其传播和应用特点划分为低层次知识、中层次知识和高层次知识。三个层次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呈“金字塔”形的整体。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当然决定于其高层次知识水平如何.但是任何高层次水平知识是离不开与之相辅相成的其他中低级知识的相应传历与作用的。现在经常使用的低技术(Low-Tech)、轻型技术(Light-Tech)、高技术(High—Tech.)在知识经济社会也会各有提高,但不同层次会依然存在,各有用场,决不会一刀切为划一的高技术。与此相适应,不同层次的城市(如大中小城市)届时也会有不同层次的适用技术,各类城市各得其所,各有用武之地。这就是城市经济分布的系统性。 知识经济的曙光在前,谁会是观知识经济日出的第一人、第一城呢?让我们既参与竞争又拭目以待吧! 知识经济论文:谈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定时期的会计模式的发展是以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的,新的经济环境要求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知识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会计在学科发展、理论体系、组织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会发生大的变化。本文在审视传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拟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就以下六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信息披露技术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由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管理的重心转向信息与决策。21世纪的管理将是数字化管理。在信息的处理方面,文件的适用性和通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网络传输和自动处理相结合,尤其是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促使企业按照“数出一门、数据共享”原则建立起信息集中管理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存储,为会计报告在传递方式上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便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同时,网上信息的提供扩充了公开信息含量。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于1995年将包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库EDGAR(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接入Internet,使用者可以随时访问并检查相关信息。从空间跨度来说,企业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以适应木同使用者对“充分性”的需求差异。债权人。股东、投资人、金融机构等都可以通过客户查询访问企业数据库,实现由综合信息追溯至最原始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或者由数据库向上阅读综合信息,满足财务层层分析的需要。 二、信息披露经济主体的“虚”“实”两个空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扩散和使用随着世界互联网和经济实体内部网络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加快;而数字化、网络化功能的加强,在物理空间不断缩小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诸如网上公司、网上银行以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 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发难以界定。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是虚拟的主体,其业务范围难以准确确定,与传统会计主体的特征完全不同,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核算体系,也许行业会计准则也相应无法准确判断。因此,“网上实体”的出现及其扩散效应,增加了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如何对其有效管理是对会计的一个有力的挑战。 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因此,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三、信息披露纳入企业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系统,及时性要来大大提高 经济监测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判断经济的景气状态和波动信息;经济预警则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价,预测和预报经济发展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的情况和出现的不正常状况。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越来越灵活、迅速、多变,这就要求企业在提供经济信息时运用科学手段,考虑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为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系统的相对准确提供基础,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知识更新带来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换代频繁,投入期和成长期对产品利润的赚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对高技术企业来说,其产品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时间很短,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更是加剧了经济的动荡。相对于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来看。企业的经营方针、特点和经营风险会有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亦会适时转换,现行的定期(年度、中期)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已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及时性和充分性的要求。 可以考虑对现行定期报告制度进行一定的扩充,根据行业特点采用新的报告周期或者对某些特别项目采用特别的周期。财务报告可考虑采用双重形式:第一重报告企业的短期财务情况,以传统会计恒等式为依据;第二重报告是关于长期营运的能力,主要报告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价值,目的是报告企业长期前景。 四、信息披露内容的重点向知识资本转移 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其中,人的智力、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以及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在传统经济中,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也依靠知识来更新和装备,知识的经济功能得到最充分体现,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占最大比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现金及其流转,而是转向知识的增值。一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信息。 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在一些新型企业里,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得到充分反映。正因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心,他们需要会计提供有关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收益等方面的有用信息。1995年瑞典SKANDIA公司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知识资本的年报,在报表中通过对顾客、流程、更新和开发、人力因素、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对瑞典保险公司的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人力资源也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活劳动费用将成为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的价值应该具体化为货币度量,在创新能力成为资本的同时,知识也产品化了,最终将形成以知识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 五、信息报告模式将进一步扩充 传统的以三大报表为主干的报告模式受到挑战,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 从横向来看,非财务信息将被广泛披露,主要包括企业背景、行业情况、关联方交易、股东及主要投资者信息等方面。现行财务报告往往局限于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在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其资金流动能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时,可以反映企业相关情况;但是如果两者发生偏离,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出现偏差。同时财务分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报表数据,表外资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企业财务报告应该增加以下项目: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持有目的、预期收益等相关信息;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人力资源综合情况、企业发展潜力等其他分部信息。 从纵向来看,可以借鉴美国学者韦尔曼的“彩色模式”理论,即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从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到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按逐渐模糊外延原则,全面报告与企业相关信息。 从产生报表流程的基础结构来讲,传统模式以记录为基础,记录与报告、分析、决策之间的时差较大,而借助反馈信息控制环节必须在记录之后完成。未来报告模式在电子数据收集和提取系统下,分析程序速度大大提高,决策与记录的时差缩短,记录、判断、控制环节也可同时并列进行,支撑未来会计报告模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将有新的突破。 同时要特别提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广泛被披露,企业所扮演的角度从经济方面逐步向社会与经济两方面并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导致了企业作为更高意义上的受托人在发展上的重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社会责任会计和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得以体现。 六、信息披露的行业结构背景向高级化发展 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等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建筑业、汽车业、钢铁业。而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支柱产业则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而一般的未来学家认为对世纪五大战略工程为: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教育工程和金融工程,这也是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渗透到第三产业,则使金融、科研、高教等部门成为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以此带动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而推动整个知识产业规模扩张,又以知识的共享效应和知识递增效应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跨国投资、贸易、金融、保险业务成为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通过互联网络通讯系统表达、传输、交流和共享知识产品,加快整个社会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世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将大规模走集约化道路,业务范围宽广灵活,国际化程度提高,企业经营将以集团经营、跨国公司经营、股份制经营三者为一体的方式进行。因此对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股份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必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思路研究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只有变革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终身学习思的理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提高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从而构建学习化社会,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学习型社会的兴起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个人运用知识能力的高低成为了竞争中成败的主要因素。人们的劳动方式已经由体力劳动为主向知识劳动、脑力劳动转变,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脑力劳动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和就业模式,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1】。这就预示着缺乏学习能力的个人、组织、企业等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受失败。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在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将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冲破了义务教育的时间要求,每个公民都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学习,从而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终身学习,将学习当成一种不间断的活动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大家应当把学习当作自己的责任【2】。人们学习的模式也由单一的学校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建构学习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应当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学习知识单纯的视为继承前人的智慧,这种观念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竞争需求的,只有创新性的学习才符合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使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世界各国掀起了热潮,党的十六大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目标。我国加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很必要的,首先,对于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其次,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普及。最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 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途径 (1)调整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 我国的教育模式使人们对学习和教育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淡薄了人们对学习与社会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认识。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深化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在管理、投资、办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方的实际问题,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情况的规划,将教育改革层层推进,逐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同时,还应当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摆脱学校学习传统模式的束缚,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基地。我国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和吸取国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丰富经验,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逐步实现我国从传统的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同时政府部门法律法规也要监督教育体系的完善,维护社会成员学习的环境。 (2)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社会成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渐营造出全民学习的氛围。使学习型社会以个人为辐射点,逐步扩大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最终构建成学习型社会。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性的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由学习能力决定,因此,只有不断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养成不间断学习的习惯。当社会成员的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提高全民素质,从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科技知识的能力,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才能避免成为“功能性文盲”,才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3)加大教育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政府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行政手段、借助法律法规的力量才能推动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才能冲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落实了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法制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法的颁布和运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治教的新轨道。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不够,如教育设施简陋、教师工资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五、结语 在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人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强,使学习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知识经济论文:议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核算问题 一、知识经济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经济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以广大的耕地和众多的劳动力为基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工业经济以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矿藏原料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以大量消耗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为特征,“劳动创造了工资,资本产生了利息”;知识经济则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处于第一位的生产要素是知识—一无形资产,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通过知识,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集约配置,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通过知识;可以开发出用之不竭的新资源;通过知识,劳动力和资本才能得到最高效率的整合,更好地发挥其职能;通过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加强。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知识所提供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管理观念、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企业传统的管理信息方式日益电子化、数字化;组织结构逐步扁平化;企业的经营服务更加顾客化;传统的批量经济向个性经济转化;高物耗经济向低物耗经济转化。同时,如何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整合人力资源等管理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企业竞争环境和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销售,“效率”(Effective)能否转化为“效益”(Efficiency)是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对企业发展来说;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份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企业要实现价值增值(Value-added),必须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整体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即核心能力,指企业以特有的学习、创新和组织方式,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采取独特营销方式的能力( Prahalad and Hamel 1990)。其实质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依靠智力、软件和创新实现增长。为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综合业绩评价制度(The Balanced Scorecard)。该制度从财务状况(Financial)、顾客满意程度(Customs)、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企业知识积累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Robert S.Kaptan and David P.North)。 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价值增值为目标,除了利润和现金流量等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效益指标外,还包括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无形效益。“顾客满意程度”反映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成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等内容,权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以价值链为核心,反映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经营过程与售后服务过程中的灵活性、及时性、有效性与连续性。“企业知识积累与成长”则“以人为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以良好的激励制度营造“乐业”、“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该评价制度的重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映企业资源的有形资产,而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二、现行会计制度下无形资产核算的局限性 (一)核算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是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产物,侧重于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的反映非常有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文件中规定了两条关于资产的确认标准:①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企业;②企业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针对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其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和稳定性,该委员会在《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中认为需要附加以下两个确认标准:①无形资产在促使未来经济利益预期流入企业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无形资产有效地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能够被证实;②存在充足的资源,或其有用性可以证实,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预期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在我国,无形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与外购商誉等,不包括“企业自创商誉”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企业会计制度,2001)。 以上认定标准表明,会计上确认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成本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反之,无法以货币明确计量取得成本资料的就不可以称为无形资产。在此 认定标准下,没有反映出具有战略眼光的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无形效益;没有反映出体现以质量为核心的“顾客满意程度”;没有反映出包括在“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中的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对反映组织竞争力的“企业知识积累与成长”要素同样没有涉及。事实上,有些高新技术公司的资产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着作为获得未来现金流量和价值的动力和源泉不包括在“资产”之中,势必会低估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核算方法的局限性 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现行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价,但是计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关于确认时点上的困难。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尤其是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如顾客满意程度、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服务水平、企业文化氛围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取得时点。②关于确切计量实际成本的困难。由于企业大量无形资产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实际成本难以确切计量。③关于潜在价值与实际成本的矛盾。即使某些无形资产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其潜在的价值,与该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2.货币计量的局限性。现行会计制度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侧重于有形资产的计量,忽视无形资产的计量。对于反映企业竞争力的顾客满意程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很难以货币计量。若由于计量原因而将其排拆于无形资产范畴以外,不进行“演变革新”,“以满足环境对它的要求”,会“影响会计的生命力”(娄而行,1999)。 3.摊销方法单一。有形资产通过自身的耗费给企业带来效益,应计算其转移的价值,以准确提供成本资料,而无形资产通过其功能和运作给企业带来收益,在此过程中,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减少(如企业文化氛围),故两者不宜采用相同的“摊销”方法计算其耗费水平。另外,现行制度所规定的摊销方法也只有“直线法”一种,不能适应多种无形资产核算之需。 (三)现行财务会计关于无形资产的报告不尽合理。 首先,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只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对无形资产的揭示过于简单,没有进行适当分类;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资源和综合竞争力;其次,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企业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的费用,尤其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都不作为无形资产成本而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不能真实反映这些活动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最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对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如分类情况、分类依据、计量基础、摊销政策以及价值变动等等;都不予以揭示,势必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改进建议 (-)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 1.在“顾客满意程度”方面,增加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情况、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质量等级等项目。特别地,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权衡质量与成本之需,还需开展质量成本核算。 2.在“企业内部业务管理流程”方面,增加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经营活动快捷有效性与售后服务水平等内容。 3.在“企业知识积累与成长”方面,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企业文化氛围等内容。 (二)改进核算方法 1.成本法与市价孰低法。对于能够取得相应成本资料的外购无形资产,按会计制度规定,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当实际成本偏高肘,以“无形资产跌价损失”项目将历史成本调整为实际价值,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 2.市价法。对于某些没有成本资料的无形资产价值可以用公允价值,即在自愿交易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来表示。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格。 3.预期现金流量法。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没有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格,而却含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可以估计的,可以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其公允价值,即根据每种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推荐这一方法。 4.增加非货币计量手段。既然单一的货币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无形资产的计量之需,可考虑辅之以非货币计量方法。如用“满意”、“较满意”、“有待改进”、“不满意”来描述“顾客满意程度”,用“一等”、“二等”、“三等”或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公布的等级指标来表示产品质量,用“优”、“良”、“中”、“差”表示企业所采用的激励措施的有效程度,并形成企业的内部管理档案,记载其内容的变化情况。 5.改进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方法。对于使用年限限制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仍采用“直线法”摊销;对于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考虑技术进步对其价值的影响是呈加速度变化的,可采用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加速摊销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对于顾客满意程度、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企业文化氛围类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而不是转移,故只需在管理档案中记载其变动情况,无需进行价值摊销。 (三)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档案为强化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大量无法准确计量的无形资产项目,建立信息管理档案,及时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建立一套无形资产的保护程序,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四)拓展财务会计报告内容 借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Steven M.H.Wallman建议——报送彩色模式(Colored Model)的会计报告。在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应该把相关性作为必不可少的有用属性,将无形资产项目分多个层面描述,建立五个层面的彩色报告模式。 在第一层面中,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符合要求,称之为核心信息层;主要包括现行会计制度所确认无形资产的信息。在第二层商中,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均符合要求,但是可靠性有问题。如将“自创商誉”项目当作无形资产计量。在第三层面中,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来,但是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有问题。如“顾客满意程度”的计量,既不符合要素定义,又比较不可靠。在第四层面中,其他标准皆符合要求,但不符合可定义性。如持决诉讼案等风险的计量与反映。在第五层面中,除相关性外,其他标准皆有问题,如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本”、“研究与开发能力”“企业文化氛围”的计量。这样,把相关性放在首位,对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分多层次报告,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要来,既没有违反会计的准确性,可靠性等原则,而又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所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报告模式。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和行政执法方式变革 人类跨越了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群的产生也发展,历史的车轮自然使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由于经济对法治的基础性作用,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强烈地震憾着工业经济社会法治根基,已经引起并必将继续推动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即行政法治观念革新、行政组织法治变革,行政立法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变革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挑战,本文拟对行政执法方式变革方面作些初步探讨,其它方面已另文着述。 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执法机关,而不宜称为管理机关,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定法观察。[1]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因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当然,这种变革并非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全盘抛弃,进行暴风骤雨般的革命。经济条件之间的连续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渐进性,以及法律和法治观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决定了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只是在人类实践中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新经济形态的要求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对工业社会的执法方式进行改良,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些,我们认为,知识社会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一)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 行政执法方式是行政执法内容和行政组织职能的实现形式。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资本家也强烈要求自由地享有天赋的财产权利,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充分自由的政治法律制度,“小政府大社会”就是理想的模式。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基于个人权利的神圣,基于对封建专制社会政府对个人权利姿意侵害的恐惧,在建立自己的政府时只把它设计为一个“守夜人”的角色。政府的职能严格控制在建立和维护自由竞争所需的法律秩序上,政府的机构和组成人员精简,其行为方式也相对简单。行政执法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行政命令、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市场调节的失灵现象逐步增多,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作为消极的“守夜人”的政府无法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权利被引起关注,法律社会化成为一股潮流,政府从“幕后”走上“舞台”,进行广泛的立法活动,以执法为己任的行政机关的任务增加,行政组织不断膨胀,行政权不断扩张。同样,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行政权能的扩大,自然引起行政执法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异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新的技术群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被牵引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工业经济社会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大生产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得政府决策集权程度很高,并且必须强调政府的行政管理权才能实现高度管理,因而其执法方式主要为带强制性的,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规划等。知识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个体化以及多样性、差异性、分散性、扩展性等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政府决策权配置的改变,即由集中转变为分散,或集中与分散并存、行政执法方式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差别性。 我国不曾有过西方资产阶级性质的行政法,真正现代民主意义的行政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系统创立的,几经周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重建和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大步由过去执行管理职能模式向既是管理职能,又是控权职能的模式转化。千年伊始,知识经济的浪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向我们迎面扑来。虽然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有了知识经济的萌芽,因而政府有义务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行政机关在依法执行公务时,除采用并不断完善原有的行政执法方式外,还得适应知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等新特点,采取新的有效执法方式。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服务行政”的观念,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采用以号召、倡导、引导、劝导、告诫、建议等为形式的行政指导来实施法律、实现服务;为了体现知识经济时代行政法的服务与合作的民主精神,行政合同被广泛地运用于实施行政职能。此外,行政奖励、行政许可、行政救助、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征收、收政规划、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等执法方式在逐步完善过程中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行政执法方式与日俱增而呈现多样化。 (二)行政执法方式的非权力化 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打破了权威组织对信息的垄断,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兴起,信息传递不再受时空阻碍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相互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的时代成为全球性相互依存的时代,各种传统的封闭已一去不返,它们之间的联系持续不断,既有合作,也有冲突。”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中,人类成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至少都应该彼此作为类同胞来相互尊重”,“为增进人类合作、减少人类冲突作出至少是智识上的贡献。”[2]因而人类社会基于利益的一致性而增强了相互间的合作与沟通。这种沟通与合作不仅存在于平等的社会成员间,也同时存在于国家机关与社会成员之间。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成为二者关系的重心,而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合作是通过为与相对人提供服务来实现的。因此,行政主体从位居庙堂之高的依靠权力控制相对人的“管理者”转变为与相对人平等沟通、相互尊重并为之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者”。“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既是行政机关又是服务机关,是通过执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国家机关”,而不能称之为管理机关,“如果将行政机关解释为管理机关,则相对人成了管理对象或被管理者,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关系就成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行政法治观念明显相冲突。那么,作为服务机关和执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同其性质一样,其行政权就只能是一种服务权和执法权,并且执法权是行政机关通过对法律的执行来体现和实现的。这种行政权由于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已不同于作为“管理者”的命令权、控制权,其权力性质的嬗变有如美国现代着名的政治学家加尔布雷斯所言,从强制性权力到报偿性权力再到说服性权力[4].这是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灵魂-创新所决定的。创新对法治变革的首要要求是建立在对人类的创新活动高度尊重基础上的法治。对相对人人格的平等尊重,对相对人从事创新开发的鼓励与指导,要求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信任、沟通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行政主体要为相对人的创新活动提供优良的服务,使行政管理权逐渐转变为执法服务权,行政权的强制性日益减弱,说服性日益增强。 知识经济论文: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一、知识、知识经济问题的社会文化观 关于知识经济问题,是我国学术界当前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总的说来,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它的技术层面,很少涉及到它的社会文化层面。 什么是知识经济?现有相关文献的阐述大同小异,多是引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下的定义。 我个人的认识是:“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它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广义理解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经济的发展不再属于资源依赖型,而转化为知识依赖型(依赖于人的知识的发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人的头脑中的知识却可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因而知以经济作为知识依赖型的经济,自然就可保待长期持续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上述关于知识经济的界定中,广义理解的创造性知识怎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呢?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胄先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即涉及到“非人性化”(dehumanized)与“人性化”humanized)的问题,如果知识经济只涉及到非人性化的技术问题,那就只能称之为技术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创造性知识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人的大脑的产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作为“社会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总是生活在定的社会关系中。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人的大脑能个能独立自主、精神焕发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相应地产生创造性知识,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它首先同人们所处的大环境、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往往表现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规)、它有个性(独出心裁)、富有开拓精神、独创性与灵活性。”而要使真正具有上述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自由驰骋,从加使异彩纷呈的创造性知识得以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又有赖于与此相适应的催人奋进的社会大环境的激发和孕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正是至今仍有许多人总是带着极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国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和西欧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学、艺术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创造的时代,也是科学、艺术上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这两个中、西文化史上黄金时代所产生的订多出类拔萃的大师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闪耀的思想光辉,可以看作是他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辉,令人无限敬仰。 关于创造性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辈出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我国晚清大学者龚自珍对此也有极为深切的感受。从他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九州生气情风雷,万马齐暗诚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可以看到,其中的前两句充分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末期的思想禁锢压抑了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无限惋惜和哀叹。而后两句则充分表达了”他强烈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为创造性人才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热切追求和无限向往,因而他的这一寓意极为深刻的诗篇,就是今天读来,也足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由于知识是人的头脑的产物,是同每个人的精神状态紧密联系的,因而它就决不可能是单纯的自然科学技术问题,而应首先看作是社会文化问题。发展知识经济,使它真正为人民造福,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的独立和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技术为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为促进知识经济迅速而健康的发展,提供无穷尽的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二、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一)从宏观上看 首先要明确,在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要形成和发展知识经济,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如果没有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以加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扑面而来的以创造性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将无法在我国生根、发芽和结果,从而使我国又将失去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即导致我国经济的发展将无法融入世界性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而陷入步履维艰的困境。 那么,知识经济为什么必然会同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水火不容呢? 从社会文化观看,须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谈起。 关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正如“在其所著《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和经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当时,根据提出的‘一边倒’的国策,在经济上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国家所有制,所有企业除极少数属于集体所有外,都属于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国家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进行‘大统一’的直接管理;在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没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经济体制上的‘大统一’,要求文化上的‘大统一’与之相适应。‘大统一’的文化,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一元性、依附性和驯服性的显著特点。 一元性是指强调‘社会本位论’,个人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分子,不应有独具‘个性’的自我追求,个人的人格独立和正当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要求每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否则,就会被诬为‘个人主义’严重而受到批判。 依附性与一元性相联系,强调任何人不能游离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之外,其工作和生活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层层依附于上级的金字塔式的依附网络。 驯服性是指强调个人对组织必须绝对服从,不容任何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有任何‘越轨’之处。要求人们以做组织的‘驯服工具’为荣。 这种‘大统一’的文化,一方面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成员中极少数先进英雄模范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相等同,严重脱离社会客观实际,势必导致‘假、大、空’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它对人的‘个性’的扼杀,也对社会成员主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起到严重的窒息作用。”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界“万马齐暗”的局面,怎么有可能为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无限生机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呢? 市场经济体制则与此不同。它是建立在自由而普遍的商品等价交换的基础上的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其基础是确认交换双方地位的平等,并不因金钱或权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又有利于调动人类可贵的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即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第一》)和“止于至善”(《大学·孔经》)的精神,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就 表现为力求达到永无止境的更加完美境界的精神。经济生活中这种精神的发扬,有助于促进人的人本立场、主体意识和人性智慧的回归。从而可以为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础。 从以上关于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宏观基础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涉及到的首先是社会文化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对有关问题如果不从社会文化的大视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就有可能使人们的认识陷入机械论或工具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从微观上看 再从微观上看,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权力结构,实行真正民主的、人性化的管理,借以为知识经济在企业内部奠定微观基础,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本来西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The Renaissance)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已经促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公民(citicens)至少从理论上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如可参与议员和总统的直接选举等等。可是,在企业内部,长期以来,所实行的仍然是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化管理,广大员工仍处于无权的状态,他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为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所控制。从而使广大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智慧和创造力,因受到种种压制而无法充分发挥。 如不彻底改变这种情况,知识经济在企业内部的落实自然无从谈起。 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企业内部兴起的“产业民主运动”(Industrial Democracy Movement)正是以彻底改变上述违反历史进步潮流的情况,作为其基本出发点。“‘产业民主运动’认为,企业内部传统的专制独裁式的管理等级制度所形成的管理权力结构,必须作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变革,使之与反映历史进步潮流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相适应。即认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人本主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不仅要体现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同时也应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广大员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处于无权的状况必须根本改变,要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民主’,将原来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管理转变为横向(扁平式)的分权化的民主管理,借以使员工和经理人员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力,把人本主义、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始终。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人性化的组织(Humanized Organization)。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出来。”为知识经济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结果形成广泛的人文基础。 三、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将对现行管理会计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一)企业经营目标的多元化问题 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会计,作为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其一切活动,也应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力求能卓有成效地促进和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应怎样界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国内外各相关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我认为,其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又同人们对人性(personality)怎样认识有着直接的联系。 大家知道,美国学者 Abraham H. Maslow是研究行为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本世纪4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5个等级,依次是:①生理的需要:是指衣、食、住等人的基本生活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的生活及其生命、财产能得到安全保障的需要。③友好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人进入组织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友好相处,成员对所在组织形成归属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应受到尊重,在组织中形成自重、互敬的良好气氛,进而激发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自豪感的需要。⑤自我实现(Self-actuality)的需要:是指人对完成自己矢志献身的创造性事业,可从中得到最大自我满足的需要。这种自我实现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以上5个层次的需要,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 我感到,对 A H.Maslow的理论.也可从另一角度来领会,据以把人依次分成三种类型,即经济人(Economic man)、社会人(Social man)和文化人(Cultural man)。意思是可粗略地认为:侧重于第1、2层次的人属于“经济人”;侧重于第3层次的人属于“社会人”;而侧重于第5层次的人属于“文化人”;而第4层次则介乎第3层次与第5层次之间,既同“社会人”有关,也同“文化人”有关。 对人的类型作这样一种分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认为可以作为确定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作为由员工组合而成的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客观依据。 具体地说,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期,本世纪初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家认为,企业的组成人员,都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活动的“经济人”。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也遵循“经济人”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对员工的激励也主要运用经济激励机制。 当工业经济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行为科学家则认为,不能把企业的“组成人员看作是只寻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应把他们看作是具有感情、思想、需求。爱好和主动性、能动性的‘社会人’。因而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位,是一种社会的有机联合体。在这种社会有机联合体中,不存在像‘利润最大化’这样一个单一的可以普遍适用的经营目标。从长远的观点看,应把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看作是它的总体目标。……必须努力消除以‘利润最大化’为单一目标可能导致企业侧重短期行为的种种消极因素。除利润之外,还必须同时在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等各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才有可能为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奠定牢固的基础。与此相联系,企业的员工作为‘社会人’,不是单纯‘经济人’,他们的个人目标也是多样化的,应包括心理、社会和经济需要等各个方面,并不会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其唯一目标。因而,对人们的激励因素也不能局限于经济因素,而应同时包括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当工业经济进一步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的组成是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他们已经达到‘文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企业作为由文化人组成的集体,它们的生产经营当然不会以工业经济后期“企业本位”的多元化因素作为经营目标,更不会以工业经济前期所采用的“单一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会适应“文化人”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以服务于“社会本位”的更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作为经营目标。这种更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从根本动力上看,必然是以非功利性因素作为主导。这是因为以“文化人”为主体组成的知识经济社会,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根植于这种大环境的企业,自然会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恢宏的气度,力求应用它所拥有的巨大优势,不断为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新价值,借以为解决社会面临的诸如资源、环境、 教育等众多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尽时能大的贡献。 总括地说,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单一的利润最大化”,到“企业本位的经营目标的多样化”,到“社会本位的经营目标的多元化”,反映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其中,财务会计能最直接有效地为实现较低层次的 企业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服务,而管理会计则有更广的活动空间,即可为实现较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目标--“企业本位的多样化的经营目标”和“社会本位的多元化企业经营目标”服务。特别是能更有效地为较高层次的根植于知识经济社会的“社会本位的多元化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决策支持系统”从为“金字塔式”的“决策系统”服务转变为同时为“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的“决策系统”服务 我们曾较早地撰文论述管理会计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首要职能是从事决策的研究工作。问题在于:我们原来在这一方面所作的论述,是以纵向的金字塔式的集权化管理模式为基点的。因而对“决策支持系统”如何进行决策研究,是把重点放在如何为企业最高领导人进行最终决策的金字塔式的“决策系统”提供信息与智力支持。这种认识显然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它既不符合“产业民主运动”的要求,也同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总趋势不相适应。因为知识经济既然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而知识又是深藏于广大员工大脑中的精神财富,是不可能依靠外力的强制(如通过上级的发号施令)把它挖掘出来的。唯一的办法,是形成一种新的有效的机制,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使他们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宝库都能转化为企业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企业管理原来的权力结构,即从纵向的集权化、控制性的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化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即坚持员工本位的原则,使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权依据他们直接了解的情况,善于审时度势,适应情况的变化自行进行决策,形成“倒金字塔式”的决策体系,并在其运作中形成一种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客观环境、条件变化的灵活反应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在集权化管理模式下凡事要层层请示汇报才能采取行动、势必贻误稍纵即逝的时机而造成损失的严重缺陷。 在建立了“倒金字塔”决策体制以后,企业的高层领导应怎样实现其领导职能呢?我认为,宜实行较为超脱的、富有感情色彩的“鼓舞性领导方式”(Inspirational leadership)或称“支持性的领导方式”(Supporting leadership),进而收到“官闲民乐”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官闲”,并不是指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决策体制”,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无所事事,而是指他们应尽量避免去直接干预其所属各层次、各单位广大员工所从事的日常具体事务,而应集中主要精力去研究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大问题,从宏观上对企业整体性的发展进行高屋建瓴式的谋划;而“民乐”,则指广大员工在遵循企业总的经营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独立自主。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而不致于经常受到外来的种种无谓的干扰。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一种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条件,有助于促进广大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所能,才思泉涌,从而创造出尽可能优良的业绩,为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应怎样做才能同上述新的决策体制的要求相适应呢?我认为,上述新的决策体制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因为前者要求后者: 既眼睛向下——为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广大员工提供动态追踪式的瞬时信息沟通网络,为他们进行日常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智力支持。 又眼睛向上——为企业高阶层领导进行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决策提供信息、智力支持。 这样上下结合,使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战略与战术互相贯通,就可收到最优的整体效果。 (三)管理会计将从“财务会计”的“二维结构”向“三维结构”转变,走上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会计的发展变化同它所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会计发展史作一简单的回顾,可以看到,从它的基本结构上看,已经完成了从“一维结构”向“二维结构”的发展,即从“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的发展,这一发展历程,是同从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现在我们面临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新时代的转变。由于知识经济是以创造性知识为其核心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原有的工业经济,于是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从会计上看,依靠财务会计原有的“二维结构”模式是无法解决的。因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管理会计要突破财务会计“二维结构”的既定框框,转变为在“三维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走独立发展的道路,这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较具体地说,从历史上看,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 的农业经济,生产出来的东西消费以后,如果还有剩余,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不管是农民,还是地主,只会把所占有的资产积存起来,甚至把它埋在地下也就是他们只会存钱,不会用钱,更不会把所占有的资产拿去投资,使资产转化为资本,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像“资本”或“投资”这样的经济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占有资产的人要利用会计记账,只要用“一维结构”的单式簿记就够了,因为要掌握资产占有量的增减变化,只需要了解期初原来存多少,本期新收到了多少,本期用掉了多少,最后得出期末还存多少、用公式表示,就是:旧管+新收-件除=实在,十分简单明了。 我在1994年写的为纪念帕乔利“复式簿记”发表500周年题为“帕乔利对复式簿记的历史性贡献为此后会计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的文章中,曾把会计体系比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树”。现在再以此为基础作进一步展开。我认为,从会计结构的发展看,可以这样来理解。 知识经济论文: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与高等工业设计教育对策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迅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制造方式、通讯交流方式、学习、管理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思想观念都将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是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素质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是整体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 因此,今天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高等学校面对新的形势,要承担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各国正在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教育思想、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设计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 国情与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还需清楚地看到,我们尚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尚以加工型产业为主体,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没有实现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的根本转变,产品的知识含量不高,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比例很低,总之,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面对当今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形势,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业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实干能力,善于协作的高素质人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是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更是当务之急! 大家也许会认同这种观点:科学是研究已有的事物的规律,而工业设计师肩负着创造未来的世界———创建我们未来生活和工作方式。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己近600万人,然而庞大的技术队伍与我国经济尚不发达、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高,尤其是高新技术含量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不多,从而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原因很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机制中,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与政府部门的重视不够不无关系,与目前的经营管理方法体制有关,与企业管理者的远见和对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有关。而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师队伍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与其在社会、企业中所应当担的重任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更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工业时代的工业设计,其研究设计的内容、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在制造业逐步信息化的今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设计已从关注单个的机器和产品的尺度、结构和造型,而转变为更为广泛系统价值的追求,工业设计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也更广泛了,国家、社会、企业对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更加感到,对目前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进行研? 值谋匾院推惹行浴?nbsp; 应当看到,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但经过数十年摸索、引进、消化,已初步趋于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国家陆续输送了不少工业设计人才,他们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开拓性的作用,为我国工业设计的普及推广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许多学者为此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面对激烈市场的竞争,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己开设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的院校已近300所,设计与设计教育的交流研讨合作活动此起被伏,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的设计合作也如雨后春笋,这充分反映了时代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增长和速度的加快,工业设计即将进入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战场。 国际工业设计已呈现出一些趋势:世界性经济发展势头将刺激消费,优秀的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加关注。信息产品的设计需求迅速增长,特别针对中小公司,家庭办公室以及家用电脑,以及数字娱乐产品设计将受到更多关注。 知识和信息社会对设计师们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运用高新科技在设计中削减成本是国际设计竞争焦点之一。设计师们与商界合作将更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即将加入WTO,以中国为主的亚洲的市场,机遇和竞争将迅速增加和扩大。 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在启动或着手建立工业设计研发机制,并以此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建企业品牌,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已日益被政府、社会、企业所重视,随着我们即将加入WTO,预计不久,她将进入一个发展的高潮期,这对工业设计教育提供了规模发展的空间,也对我们工业设计教育质量、发展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反思工业设计教育,以制定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对策。 多层次培养设计人才 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仍然是单一模式。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客观趋势,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多层次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生产的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多种 多样的人才,设计人才亦然,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市场前景巨大,工业设计方兴未艾,人材需求迫切;青年求学的要求和他们自身的能力以及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要满足多样化的要求,设计教育也需要多样化。这可以从发达国家设计教育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发展中看到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德国。 设计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又必然会带来教育水平的多样性。近年来我国许多设计院校扩招以后,已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在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这确实是值得担心的问题。但是,质量也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保证设计教育质量是指确保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它们的人材培养目标定位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 从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总需求来讲,设计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需求总和。因而设计教育的人材规格应是多层次的、质量也不应只是一个标准,设计人才将来会进入的工作领域是广泛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战略,设计开发,设计表现,模型制做,设计推广,设计调研……虽然个人、群体、企业与社会三者的人才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最后都会统一到社会对设计的总需求上。 青年学习设计大都是为了谋求职业。设计领域职业需要是多样的、多层的,因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能够受到社会的欢迎。 还应该更强调确保高等设计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这种基本质量要求除了适应设计职业的要求,具备设计职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整体综合素质。它包括高尚的品德、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这是对任何层次、任何类型设计学校的学生要求都是一致的。 因此,各类设计院校都需获得相应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并创立和保持其教学特色是非常重要的,能对设计教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企业社会各种需要作出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回应。 拓宽设计专业基础教盲,培养复合型人才。 设计教育,特别是本科设计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一直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当今的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所面对的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综合的方式才能解决,随着现工业设计的性质和内容发生的转变,创造性和技术文化成分日益加大,逐步变为科学性和艺术更紧密结合的活动,设计发明和层出不穷新的产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消费方式已呈多样化趋势。在变化了的世界中,在变化了的企业界,在变化了的社会需求面前,传统的过分狭窄的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因此高等设计教育应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把综合教育与专业设计教育融为一体十分重要。 我们认为大学设计数育的重要责任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与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统。 鉴于未来知识社会对设计师的新要求,他们应具有对复杂情况的分析能力,具有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在掌握一般文化知识和设计技能的同时还需获得更广泛的可迁移性技能(Transferable competence)。特别是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提高未来设计师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中,也应按“道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体质”是基础的原则。简而言之,现代设计教育就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为人文精神、科学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的设计师。 未来设计师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入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雅阁。得洛尔提出了教育有四大功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后两大功能都是指育人而言的。 未来设计师应具有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设计是应具备一种综合智能:自学能力,尤其是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选择与决策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以艺术创新的思维探索和预测、设计未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系课程结构重基础,同时注意课程相互之间的延续性和支撑关系。努力做到即能满足体系性教学带来的知识结构完整、基本素质得到保证的优点,又能发挥开放式教学带来的人材规格多元化。使我们培养的人材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综合要求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努力做到主要基础课、主干课的改革、建设成果明显,授课质量高,注重在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合并、调整,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优质课程,集中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较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条件和氛围,根据设计活动的特点,加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实施以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 加强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兼备的设计人才 工业设计属交叉性学科这已是共识。我国设计教育在初期大都在艺术院校,近十年来众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也都相继建立了设计专业和院系,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文理科分割现象较严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向一方倾斜,虽然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列有文理的课程,但都因教学管理上的惯性作用,多浮于表面和侧重于本专业的技能培养,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展,或者是解决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传统上人为地将课程划分“文科”与“理科”两大体系,并分别进行教学,再也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求。随着工业设计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方法理论的扩延和发展,许多重大的社会设计课题,必须从多学科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加之艺术的想象力和预见性才能得以解决。在科技以人为本已为时尚、艺术与科学相互交融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优秀设计师不仅仅在技术上要精湛,更应有美好内心情怀,充满审美情感,同时还体现出天才和智慧。他们需要科学中求实、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还需要自主、独立品格、好奇心、想象力,以及知觉、感悟、灵感等形象思维,这是设计师创新设计所必备的素质。 设计教育中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并在设计课中贯彻多学科角度思考分析以及解决方案,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建立促进文理学科交叉、渗透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业设计的学科边缘性发展,从而在设计教学、科研活动中实现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应用。 此外,工业设计教育中的更强个性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国著名设计教育家A.J.普罗斯曾说过:“设计教育的目标不是造就设计师,而是解放他们”,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以研究促教学,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 通过研究来促进知识的进步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技文化知识是教育和培训的营养,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 应当加强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要鼓励和加强设计创新学科、中间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传授。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长期目标和需求的关注。要寻求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项目研究的适当结合。 设计教育要有相应的针对性,设计教育是有衡量尺度的,力求社会需求的期望值与教学相适应。也就是说,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眼于社会的长期目标和需求,除了设计技能以外还包括弘扬文化和保护环境。既提供普通设计特点的广泛教育,也要进行以设计职业为目 标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因此,在以变革和以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为特点的经济背景中,应当加强与更新设计教育与企业界以及社会的联系,企业应当参与设计教育。学校教学为就业服务,课程要更加适应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实际,企业和高校要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设计教育还必须经常关注科学技术、经济与生产领域中社会需求的变革。为了适应需要,企业界应参与协同设计教育界共同确定和评估教学过程,但这种合作关系不是单纯的设计教育去机械地适应,也不是从属于市场,而应是设计教育和企业界之间互惠互助的新关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设计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高校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并发挥工业设计开发“孵化器”的作用。建议企业在高校建立工业设计示范中心,展开产品开发设计向企业转让设计,高校与企业应从立项、需求研究、设计,到投产营销传播“一条龙”的全面合作。通过高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教学,对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创造设计新人才都将发挥重要的特殊作用。 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设计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钻研、协作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设计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实践教学,在满足教学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较好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走设计教育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之路 高等教育正发生变革。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特别是近20年以来,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促使高等教育发生新的大的改革,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显而易见。 我们知道当代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而这些高科技产业都与高校分不开。美国的大科学园区都与高校互相连为一体。被誉为美国“高科技的摇篮”,新经济的发动机的“硅谷”科技工业园区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主导发展起来的。 日本筑波、中国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等,都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科技产业三位一体,出技术,出产品,又出人才,缩短了知识与信息从设计加工到推广应用的周期,加速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为我系工业设计加入这一大潮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内不少综合性大学设有设计学院或工业设计系,相信还有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将加入这一行列。这些综合性大学应该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重要基地,不仅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和承担科技前沿重大课题,还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参与并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应借用这一优势,发挥工业设计在这一进程中特殊而重要作用。 综合性大学的设计学科要以其联合众多学科的优势,通过研究与设计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来临,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面前,我国高层次院校负有神圣的使命。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和结合高科技的设计研究,是知识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源泉,科研力量雄厚的综合大学应以跨学科的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和结合高科技的设计研究,以及在两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努力使工业设计走向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利用综合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支持创新科技企业,并为他们研发;设计高附加值产品,这就是所谓的新经济观念中的新设计观。 发展可持续性设计教育 前面多次谈到,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知识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等教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因为未来知识社会的设计师市场对人的最低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设计教育应逐渐改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建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体系。 要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设计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师和负责的公民,他们能够融合于社会和企业活动的各个领域,要设置不断学习适应当前与未来社会所需的课程,使他们掌握高水准的知识与获得设计资格的能力。其次,设计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可以终身接受高等培训和学习的空间和一系列可选择的课程,以及进入与离开院墙教育的灵活措施,使他们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并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的设计师。促进设计师终身教育的实施,设计教育的另一项使命是通过设计研究、创造和传播知识;通过设计服务,促进文化的、社会的与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商品化。 设计教育要主动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开发失控的状况下,工业设计在协调入与环境、科技与文化、开发与保护等关系中,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设计教育具有培训、教育、鉴定和研究、设计的职能,应当运用其知识资源和思想的独立自主性,在各种社会活动和设计实践中,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设计规范和设计服务。工业设计应在其对人类工作与生活方式有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实践中,自觉并启示人们选用最优的发展模式、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鼠目行为。这是自包豪斯以来被世界众多优秀设计师和教育家视为天职,以及设计师祟高理想和追求美好人类情怀的具体体现。这对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短缺、国力不足、处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的设计师培养而言,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全球化课程”——设计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2l世纪知识经济一起而来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国际合作更为密切,因而任何国家都无法游离于世界之外,而得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全球化课程就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崭新的课程概念(World Class或World Class Education)。他强调的不是一门具体的课,而是课程的全球观。工业设计的全球化课程,应指各国在知识经济引发的全球化、数字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改革课程体系,打开院墙,将自身置于世界、了解自己所处学术位置,以世界性标准检验自己。这种国际交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性问题和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中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应付快速、全球范围的变革能力和更大的包容性和理解的多样性,使设计教育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本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对于未来服务于全球消费者的工业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许已经察觉到,近年来我国高校设计教育国际合作的研究课程和研讨交流十分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在寻求国际合作更为主动,并投资巨大。 因此,我国设计教育,要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项目的选题上,注意自主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规划。 我系近年来参与的国际性设计教育合作发展很快项目有: 与奔驰公司合作的中国汽车设计研究; 与奔驰公司合作的家用和公共用汽车设计研究; 德国佛茨海姆大学国际高校交通工具设计论坛; 柏林柏兰登堡大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美国微软研究院语音识别系统的界面设计和应用设计等。 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师的素质 信息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设计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传播的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从而拉开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序幕。网络使学生能更方便、更自主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打破了人际交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学科交叉于学术交流更为便捷,为学生提供了更公平地获取专业知识的手段,教与学将逐渐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教师的知识权威性,面临着挑战,教师的职能将重新定位,老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开始转化,教师应尽快掌握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同时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贯彻可持续教育思想,着重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寻求学习的最佳途径,因势诱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提高课程设计和组织能力,实施现代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完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转变。 由于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教师已从繁重的传统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去,并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和教学水平 知识经济论文:试论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很多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审计也不例外。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会计电算化后对审计带来的挑战。本文就我国审计面临的挑战作以下探讨。 一、我国审计面临的挑战 我国企业目前尚未完全普及会计电算化,但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组织机构将会采取电算化系统,部分或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行后不可避免地将会对传统审计产生重要影响,信息系统电算化后发生的变化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对传统的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审计线索。电算化信息系统通过改变巧审计线索有关的某些关键因素(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对审计线索会产生以下影响:①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②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系统中;③系统不会经常打印出原始记录,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提供打印报告;④保存在磁性 介质上的数据除非依靠计算机和应用程序,否则无法阅读;⑤计算机记录的顺序和数据处理工作很难直接观察。这些影响的结果是,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一的肉眼可见的证、账、表等,变成了证、账、表与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肉眼不可见的审计线索相结合,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又相互补充。 2.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审计人员除了对原有的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审计以下事项:①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②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③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④审查是否建立健全了机房管理制度。 3.改变了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应该把电子计算机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来使用。另外,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可以更迅速、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内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4.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也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某些过去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又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柯唯则,像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都有待建立。 5.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和会计、审计等知识和技能。此外,实现审计电算化,审计组织中需要有系统分析员、系统及软件设计员、系统操作员等,审计人员还需要设计和应用自已的审计应用软件,建立自巴的电算化审计系统。 二、我国审计界的反应和对策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国审计界应高瞻远瞩,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可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由于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为此碰采取如下措施:①有步骤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打法等方面加以培训,便他们能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②开展计算机审计正规教育,借助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使高等学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尽快制定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标准。虽然计算机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目标和准则,但是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相应需要改变。应尽快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以规范计算机审计业务。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电算化系统的要求。包括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②对审计业务的要求。确定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标准、审计过程、审计效果评价指标及审计人员技能水平标准。③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要求。明确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步骤、审计应用软件标准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可用性和适合的计算机设备。 3.加强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目前,虽然我国也研制了一些审计软件,但运用的为数不多,大部分还停留在检查输入前的原始凭证和直接检查处理打印结果的手工审计打法上。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电算化系统也有了很大发展。显然,这时手工审计方法已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把的审计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①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会计专家、审计专家、计算机专家组成研制小组,尽快研制通用审计软件,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电算化系统审计的需求。②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一方面可以引入西方最新审计技术和软件。将其汉化,为我所用;男一方面,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要保证以上两项工作顺利进行,需要有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因此,我国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对计算机审计应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从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出发,做出全面安排。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 一、财务观念的创新 1.泛财务资源观念。传统财务学中的资源概念通常指的是资本,基本上属于硬资源的范畴。知识经济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泛资源"财务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泛财务资源概念是对传统财务资源概念的延拓。在这里,它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划分,泛财务资源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申,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知识资源通常被划分为四类:(1)市场资源,即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总和,包括企业品牌、商誉、顾客信赖度、营销网络与渠道等;(2)知识产权,包括生产技术原理、专利权、商标和服务标识、版权、土地使用权、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等;(3)人力资源,即企业中每个人优秀品德和能力的总和,包括领导和职员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开拓能力、管理技巧及团队精神等;(4)组织管理资源,指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方法等,用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体系、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2.融智比融资更重要观念,从一般:请记住我站域名意义上说,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软硬资源的这个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据西方学者测算,本世纪初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一20,如今已达60一8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90。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起源。有鉴于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3、人本财务观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把人作为"社会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经济人"来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贯彻"人本财务观念"要求做到:第一,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质量;第二,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第三,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为培育企业文化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环境。 二、财务目标的创新 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从"产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迸步,但仍存在缺失。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仅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问题;其次,在资源分配问题上存在"狭隘主义"观点,在资源配置上仅考虑了股东而忽视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正常需要以及非人类的资源分享主体的需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所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率",当企业资源配置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时,就被认为是优化的,否则就认为是非优化,照此目标运行,难免不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 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地分配资源便其利用达到最优化。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是配置什么资源,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三是如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目标体系结构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框架如下: 1.泛财务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企业财务的对象是微观资源配置。财务所配置的资源应是"泛资源",如上所述,它在结构上是由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组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在整个泛资源系统中的作用的同时,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2.利益相关者——泛财务资源配置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泛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体和群体,而不管这种利益关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企业的管理层通常把利益相关者分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其中,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同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和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都被列入第二级。在产权理论的研究中,近年来兴起的"共同所有权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和管理着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和"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概念特指向企业投人"专用性资本"(包括"特型实物资本"和"特型人力资本u的个人和群体,这些专用性资本构成"企业剩余"生产的物质基础,而任何控制着这些联合专用性资本中任何一种的一方,必然会要求获得由整个企业所创造财富中的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产权主体。新的产权理论实现了从"股东至上逻辑"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转变,既扩大了产权研究的视野,又给我们从更宽广的产权 和利益基础上反思传统的财务目标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当人们看到美国ibm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时,多少会对流行的单一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发生动摇。而新的产权理论的基百就是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重视,这正是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不过,新的产权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概念在结构上还是偏窄的,局限在"第一级利益相关者"上。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来看,"第二级利益相关者"也应当纳入泛财务资源配置的范围。换句话说,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3.泛财务资源配置规则。在泛财务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与分配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规则最基本的思想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又难以兼顾,要么忽视公平去获取效率,要么牺牲效率去实现公平。泛财务资源的配置规则可以作为一个体系来设计,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后两者又可统称为生态规则。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些基本的规则,如公平与公正属于基本的社会规则;帕累托最优属于基本的经济规则;"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属于基本的生态规则。为了便于操作,每一类规则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细则。资源配置规则的缺失必然会发生利益相关者过度"拥挤"和"摩擦"的问题,最终将危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 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权配置的核心是财务治理权的配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其要点是: 1.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不仅有财务利益要求,而且也都应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资格和权利。这个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方法,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让员工、债权人等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进入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是分层管理的。早在1994年,汤谷良博士就从现代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出发,提出企业财务应当划分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财务还是分权治理的,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与财务执行权分而治之,分属于三个彼此相独立的财务治理机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监事会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让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迸人财务治理结构,实际上主要是进入财务决策机构和财务监督机构。这个做法,80年代以来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趋势。如1988年德国i叨家大公司的496名监事申,员工代表平均占48·9,英美法系国家虽不要求员工直接进人董事会,但通过劳资纠纷的谈判参与多层次的财务决策已是普遍现象。此外,银企人事结合也已成为西方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198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5名董事中,金融界占5名。鉴于银行是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的最大供给者和企业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建议在设计我国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时也不要忽视银行的参与作用。 2.人力资本最大者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财务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权要平均分配,主要的财务控制权总是由经营者掌握。这与汤谷良博士提出的"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是一致的。历史地看,企业经营者经历了一个从"财务资本最大者"向"人力资本最大者"的演进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相吻合的。据美国学者统计,1950年时企业界最高领导层中有30是富豪家族的后裔,而到1976年就只有10了。另外,在200家大工业公司中,后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的在1929年占到55,而到1963年只占15·5。现在,除极少数大的家族仍握有一些企业的多数股票外,其他家族的股票大部分都已分散出售,家族的成员也几乎全部退出大企业的领导,只有极少数的家族后裔仍在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中挂个召,并不担任实际职务。 工财务相机治理。人力资本主导企业财务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经营者治理财务无效时,财务控制权就会向非人力资本或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财务资本所有者主导控制的选择依据,是对企业贡献和风险的大小,这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是有差别的。在股权分散的公司或银行资金占主导的公司里,贡献和风险承担最大者通常是银行,因此财务相机治理的含义通常也被解释为一种在有银行举债条件下的控制权配置。意思是:经营者主导财务控制得以保持的条件是企业财务生存能力,当经营者偿债困难时,银行就会出面干预企业财务与经营。银行在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时主导财务控制,也是80年代以来新型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学者明茨和施瓦茨对1977一1981年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千预和控制工商企业的42个案例的研究,证明了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现实性。 4.知识和信息专家参与财务治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作为财务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当是知识型的。做到这一点,董事会成员中除各类利益相关者代表外,还应吸纳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专家参加,这些专家的职能是参谋型而不是控制型的。近一、二十年来,许多西方大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中外部董事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如ibm公司有74,英特尔公司有62门旺丁公司有91。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产权所有者代表,而是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公司的领导人、大学教授、 律师、咨询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等。 四、财务内容的创新 资本通常被理解为财务的起点和对象,财务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的生产力问题"。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本是财务资本,因此形成于这个时代的财务学也是研究财务资本的财务学,其核心问题是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很显然,这种以财务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与拓展。 1.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学范围。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知识资本来改 2.将资本经营纳入财务学体系。知识经济加剧企业的技术竞争与商品竞争,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就属此类。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和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具体方式有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修改负债条件及债权转股权等;三是产权重组,即通过产权主体的换位、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产权转让、合资与联营、承包制、租赁制、授权经营、托管、破产等。资本经营活动中,收益、成本与风险并存,因此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将其纳人财务学的体系,同时还应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土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学体系。主要研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要求、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权利及行使方式、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财务要求的回应等问题。以此来拓宽财务学的视野,将现有的"股东财务学"和"股东一经营者一财务经理"三位一体式财务学,拓展为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社会财务学"和"可持续发展财务学"。 4、改革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知识经济对企业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及时反馈系统"、"作业流程电脑化"、"特别作业班组制度"、"灵活制造"、"零仓储(jit)管理"及"网络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出现,都要求研究和建立相适应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如作业成本管理等。同时,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知识产品的大量出现,也要求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和发展。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呼唤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我们现在的教育,从体系到内容,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都是为工业经济服务的,是为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培养人才。知识经济的到来,必然会向现代教育进行猛烈冲击,提出严峻挑战。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这就要求教育要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而现代教育是为工农业经济培养人才,这就要教育必须彻底变革,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他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但主要的弊端是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下按照统一的标准评判学生,它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反而,在很大的程度束缚学生创造性,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相对国外教育,我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21世纪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给学生必要的设计、发明、发现和创造的方法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创新主体必备的素质和条件,从而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和训练创造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科学地思考,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电脑、网络的普及,信息迅速增加与快速流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前那种一语言、符号刺激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的教学,而代以图象、语言、符号多种方法综合传递方式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有趣的 方法,如演戏法、游戏法、实验法、模拟法等。比如定理规律的教学,不再只是在黑板上进行枯燥的推导与口头讲解,而会是根据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譬如图示、讨论、计算机模拟、自学、电影、录象、技巧实习等。也可以是用图象勾画出演进的轮廓图,用音像模拟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领悟发现的奥秘和乐趣。 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师所做的不再是讲解,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提出计划和建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理解教学内容,主动学会写文章、构思计划和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与成本核算 会计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无论是“结绳记事”、“四柱清册”、“龙门账”、“复式记账”的产生,还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新兴学科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点。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作为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形势、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仅就知识经济条件对成本会计环境的影响及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改进当前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阐述。 知识经济与成本会计环境 1、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工业经济社会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即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消耗一般占65%,直接人工消耗一般占20%,制造费用的消耗一般占15%。知识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三大要素将变为四大要素,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与此相对应,企业资产的主体已不再是有形资产,而主要是知识资产即无形资产。因而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改进成本的计算。 2、网络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成本核算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虚拟公司,因而进行成本核算时,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对于某一交易业务,要么是虚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要么组成一个临时的“联合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但这些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实体都有本质的区别。其次,成本计算的期间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性组织,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因而在成本计算时似乎没有必要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即成本计算期),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期与经营期的一致不仅可能而且必要。第三,成本计算的内容及方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公司出现后,现行的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成本构成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美、日等国成本资料显示,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所占比重不足20%,工资所占比重不足10%,其余大部分都是知识资源的消耗和一般费用的消耗。成本内容的变化和成本结构的改变,与之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必将相应地变化。 3、适时生产管理系统的出现使“零存货”成为可能 知识经济社会中,先进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企业的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将成为现实。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系统将完全自动化,不仅企业内部各工作站、制造单元可以形成自动化的网络,而且还可以向企业外部的各供销客户延伸,联成一体。此时,传统的推动式的生产系统(即依照计划组织货源,前一工序完工入半成品库后转入后一工序,最后工序完工入库等待销售)不仅使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存在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成本计算工作量,使得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必须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来计算生产用料的实际成本和本期已售产品的销售成本,必须将各工序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间分配,必须计算和结转各种成本差异,成本计算工作既复杂又带有人为估计甚至是人为的调节。企业实施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后,新的适时生产系统也将成为现实。适时生产系统将一改过去推动式生产系统下后面工序的被动地位,前面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后面工序所要求的数量、质量和时间来组织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前面工序对后面工序产品与劳务的提供、产品的销售等都必须“适时”到达,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相互协调,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地运转。在这种由后向前拉动式的适时生产系统下,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库存已显得多余。“零存货”的出现,对现行成本核体系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4、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将发生变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物质财富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社会需求也丰富多彩,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将被为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企业在生产的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小批量生产和批别核算将成为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特点。 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的不适应性 我国目前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制造成本法,这与现行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现行成本核算的环境,现行的成本原理与核算方法已越发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核算的内容应进一步拓宽。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而现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人管理费用,没有记入产品成本,这显然已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内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并将其价值记入产品成本将是成本会计的紧迫课题;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造发明知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应是成本核算涉及的对象;此外,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追求的将是“双盈”效益,因而环境成本也将构成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第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亟待改进。制造费用的内容和金额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制造费用只占人工成本的近60%,且占全部 产品成本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将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又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然而现在的制造费用其内容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有时甚至达500%至600%,且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已大大提高,如果仍然按照各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对其进行分配,则会使工艺程序复杂、产量不高的成本偏低,使工艺程序简单、产量较大的产品成本偏高。产品成本资料的失真,将影响根据成本所进行的各种决策。第三,分步法。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生产将由以前的生产导向型变为消费导向型,生产厂家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小批量“单元生产”和批别成本核算将成为主要特点。此时,繁琐复杂的分步法显得没有必要,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将成为成本核算的唯一的基本方法。第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再存在。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零存货及顾客化生产的出现,企业的生产将以小批量的单元生产为主,加之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从而使产品的生产经营周期与成本计算期有可能始终一致,当生产经营期与成本计算期一致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将不复存在。 迎接知识经济,改进成本核算 1、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且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地摊人管理费用。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美国评价公司时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0多种,且有日益增多之势,除了以上所列内容外,还有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职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种有益协定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改进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第一,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有外购、自制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账;对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人账;对于自制的无形资产则应以其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计价入账。第二,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对于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也可以仍然记人“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人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第三,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可以像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2、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平,因此必须加以改进。笔者认为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引入作业成本核算。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 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简而言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第一,作业的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即把企业看作是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看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既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同时又是各个作业价值的凝集体,即价值链的集合体。只有在这种思路下,才能较为准确地划分出最终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直到最后完工销售的各项作业(包括增值性作业和不增值性作业)。对于作业的划分,在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和适时生产系统下,作业(也叫作业中心)的划分将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一般可以将增值作业划分为直接作业与间接作业,而间接作业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批次动因作业、数量动因作业、工时动因作业和价值管理作业等;不增值作业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类型单独核算其所消耗的资源。第二,准确记录各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可以设置各作业中心资源耗费明细账,在各项生产资源耗费时按其各受益对象分别记入各作业中心,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这是正确进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础工作。第三,按照各产品所耗作业的类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第四,进行作业分析,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消除,对于增值作业也应尽可能降低其资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正是由作业成本核算引伸出来的作业管理思想,也是作业成本核算应该也能够取代传统成本核算的根源。 当然,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有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即企业应实行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和适时生产系统,而我国当前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而目前我国实行作业成本核算为时尚早。为此,一方面应改进我国现行的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含量较大的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核算的试点,通过试点,解决作业成本核算理论和实务中的众多问题,待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行。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行政管理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管理与提升。因此,对员工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的能力与效益方面来。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世界管理大师杜拉克的《巨变时代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代表。此书鲜明地提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者群体,即“知识工作者”。他们与以往的资本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他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知识,而不像传统的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从杜拉克的这一观点出发,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家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伙人”关系。特别是在策划设计、咨询顾问等行业,这种“合伙人”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人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智慧家”要与“资本家”平起平坐的时代;智慧家拥有过人的经营智慧或管理智慧或研究开发智慧,其大脑无异于一座金矿。在国内,特别是深圳的一些企业,如华为,甚至打出了“知本主义”的旗号,即把知识转化为认股权、股利和红利。在股权安排上,让最有才能的人拥有重要股权。这样的管理极大地发挥了知识工作者创造力,促进了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二、要改进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改变。按照杜拉克的观点,由知识型工作者组成的现代组织,已不再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平等的关系。管理者在这种团队中的工作已不再是命令,而是激励。知识型工作者不像传统的工人那样受到机器的支配,容易受到有效的监督。相反,机器在知识型工作者手里能产出什么产品,以及产出什么质量、什么档次的产品,几乎完全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离开知识型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知识型工作者由于自身掌握一种生产工具即知识,因而比传统的劳动者拥有更大的独立性、灵活性、自由性,而且他很容易“跳槽”;而他的位置并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容易替补。知识型工作者的“跳槽”往往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他离开公司,受损失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自己。因为知识型工作者往往是组织中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否则他就是无用的。组织付给员工工资并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其价值得到实现。对于知识型工作者的劳动,既不好实行计时管理,又不好实行计件管理;既不好光靠高薪高职“购买”,又不能仅用“哥们意气”去笼络;既要给他们提供比较优越、宽松的工作空间,使他们能不受打扰地、自由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又不能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因为即使他们确实整日都在为公司的事情冥思苦想,没有正确引导,没有良好情绪,也难以激发灵感。由此可见,“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在是一门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三、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策略 1.加强网络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管理的前沿性工具,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就拿网络技术来说,有的企业行政人员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切实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掌握最起码的信息管理知识与应用技术。 2.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 3.改进行政绩效管理。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而最主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的主题,实现网络信息化,这是行政管理与信息高速 公路接轨,达到最优化的必由之路。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务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传统财务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财务管理要适应新形势 ,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 ,其发展思路可概括为 :强化知识资产管理 ;建立网络财务 ;推行财务资源 ;改进财务报告模式 ;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传统财务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法 ,都面临新挑战。本文仅就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发展思路 ,作一探讨。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冲击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占主导地位。而且经济的发展 ,也出现巨大变化 ,如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 ,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 ,大大增大 ;电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 ,使会计处理与传递的速度愈来愈快 ;企业员工以高智力的人材为主体 ;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正在加速占领市场。传统财务管理 ,难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些发达国家已采取了相应对策 ,这些对策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思路 (一)知识资产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 ,而知识经济则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已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 ,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 ,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 ,而企业的创新能力 ,将成为评价知识资产的主要依据。有人将知识资产定义为 :“知识、实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拥有 ,这使公司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可见 ,知识资产涉及企业的竞争力 ,如商标、专利、商誉、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方法等。 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 ,明显提高。如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 ,已超过 50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筹划小组 ,早在 1 995年 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原则说明书中 ,就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改为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这充分表明知识资产的加入 ,使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超过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使知识资产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 ,必须对传统资产计价方法 ,进行创新。 (二)建立网络财务 新世纪的财务与会计 ,面临信息日益集成的严峻考验。企业各信息子系统的分工 ,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应建立网络财务的技术构架 ,将各个分立的信息子系统 ,集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网络财务的特点在于 :其一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为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同财务资源相结合 ,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其二 ,在线管理。为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管理与监控 ,及时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作出财务安排 ,通过快捷、准确的在线管理 ,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三 ,电子商务。这预示着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 ,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网络财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的关系 ,变得更紧密 ,如产品开发活动将会把市场机会与技术可能性 ,结合为一个商业化过程。有了网络财务 ,就可以根据瞬息变化的市场状况 ,重构与分合会计主体 ,在互联网上及时出具“虚拟公司”的实时报告。 (三)推行财务资源 制造资源计划 ,是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管理技术的精华。它把企业管理信息 ,按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高度集成和快速处理 ,为企业的生产管理 ,提供有效的。应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这一管理经验 ,在制造资源构架的基础上 ,把与企业管理有密切联系的财务、销售和经营规划等功能 ,包括进来 ,才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及财务状况 ,进而达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 财务资源计划系统是mrpii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它包括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供应链统筹和全面流程管理等内容。这一系统的运行 ,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 ,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 ,并进行加工制造 ,准时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 ,以满足用户消费的需要。同时 ,它除编制产销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外 ,还能把每日的营运资源数据 ,及时进行归类整理 ,使管理者随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 ,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四)改进财务报告的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表 ,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 ,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 ,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发生了质的变化 ,信息的使用者 ,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力信息 ,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 ,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 ,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 ,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1 .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 ,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其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 ,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 ,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 ,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 2 .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 ,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3 .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 ,保护好环境 ,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 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 ,让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五)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倡导的再造思想 ,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企业界 ,正成为一种最新的管理趋势。哈默把再造工程定义为 :“对企业过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 ,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 ,“企业财务再造策略” ,应成为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企业财务再造策略要求从零开始 ,用集体智慧 ,将企业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一一列出 ,再经过综合评价 ,从中筛选出最关键、最基本的系统功能 ,并将其优化组合成企业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这样 ,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 ,又可降低人力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 ,让顾客导向的观念 ,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 ,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 :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及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 ,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 ,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 ,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创新,将人类社会带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开放性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知识经济;市场营销;营销策略;影响分析 引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当前经济市场的多元化趋向。企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复杂的开放环境,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面临着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随着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从一定角度上说,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对于当前的市场营销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对当前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有效应对策略,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认为,所谓知识经济,也叫作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开发研究、生产分配及应用推广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智力资源的拥有和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区别于以往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理论。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化与数字化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人类社会正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具有科技型、创新性、市场化、应用性等特点。知识经济是在传统经济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理念,是在坚持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同时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资源来取代濒临耗尽的自然资源,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以知识决策为导向受市场环境制约的经济形态,是以科技、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为主,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市场营销及其策略的重要性 市场营销,通常是指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与价值以满足个体需求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相关目标而创造或传递价值、协调客户关系的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立足于顾客需求为基点,根据实际经验判断获取顾客需求量和购买力信息以及商业期望值,并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发挥着协调作用,通过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功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指导企业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实现新型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和经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市场营销的发展,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市场营销注重倡导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注重企业经济在市场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促进了专业性营销调研咨询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运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更好地进行资源优化和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促进了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三、知识经济对于当前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知识经济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形成了消费者在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方面的个性化和理性化;开放性市场经济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渠道,提升了消费者消费对象的可比性。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产品的影响。知识经济促使企业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了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开放性,导致知识科技、信息服务等都延化为商品,由于知识经济核心要素的无形性特征,以知识含量为基础的无形产品价值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对象。 (三)知识经济对商品价格和分销的影响。当前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对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商品价格信息调整与定位实现了快捷化沟通。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和应对网上交易销售方式对于传统销售产品方式形成的巨大冲击。 (四)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知识经济环境中,高效快捷的网络信息通讯形式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转型。相对于传统的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约束的松散型市场营销管理模式来说,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应面向市场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转变。 四、针对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策略影响提出的对策 (一)创新营销观念。对于企业来说,营销观念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应坚持市场为导向,立足于顾客需求,依靠科技信息针对顾客需求进行新型产品开发,深化市场营销理念,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向,拓展产品的市场营销空间,树立全球营销观念,与世界市场接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二)创新营销策略。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及促销的创新。企业产品价值 的衡量是以知识含量为基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必须立足于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性能,合理的进行产品成本价格控制,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售后服务,并迅速占领消费市场为战略。 (三)创新营销管理。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市场营销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形式进行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管理,应基于企业营销的传统管理体系,完善市场营销监管运行机制,构建市场营销的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协调管理。规范市场营销行为,提高营销效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人力资本对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结构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经济时代企业制度结构的变化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地位,指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取决于其供给的稀缺性,并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现代企业制度结构的影响。 主题词:知识经济;制度结构;人力资本 一、引言 经济学理论指出,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是最大化的自身利益。马克思也指出,人类社会各经济时代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其经济利益有关。企业的不同的利益主体,一方面相互协作,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共同努力,共同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每一个利益主体又都在极力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企业通过制度结构来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即各利益主体在企业活动中的权、利关系,并借此来引导和整合企业成员的行为。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度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在工业社会时代,土地、劳动和资本是传统生产的生产要素,其中资本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美国一些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解释美国经济增长时,发现根据他们的经济增长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在扣除了物质资本的增长贡献以后,仍有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无法解释。着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贝克尔等人则把这一无法解释的部分归因于人力资本,从而掀起了一场“资本”理论的革命。 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主要指人们花费在人体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旨在维持和增加人的劳动能力、工作技能等能力上的资本投入,主要是一种投资或成本的概念。本文所讲的人力资本,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主要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概念。 虽然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时间并不长,但人力资本的问题却久已存在。自从有了商品交换、有了最简单的经济组织,人力资本就已经在发挥作用。没有任何一个经济活动是离开了人而单独存在的。只不过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会有所不同,人力资本价值体现的方式也各有差异。 二、人力资本在企业制度结构中地位随经济时代的不同而变迁 企业中的不同参与类群间的利益博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一定的文化观念、一定的制度前提下进行的,不可能脱离和超越所处的时代,与时代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工业经济初期,企业的利益主体构成是出资者、债权人和雇员(包括管理人员)。他们投入企业的资本分别为:出资者投入财务资本和部分人力资本、债权人投入财务资本、雇员投入人力资本。由于劳动者所要付出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结果都有明确的规定,人力资本的产出具有可预期性,且劳动力供给充分,协调劳动关系的知识、技能要求简单,因此资本所有者(出资人)既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与雇员、管理人员、债权人等相比处于优势,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制度结构的绝对主体,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利益分配权。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劳动分工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和狭窄化,而且决定了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同时企业生产、组织形态和内部过程日趋复杂,使企业管理的活动和内容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成果也越来越具有不可预期性。协调不同劳动者的分工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愈发重要和复杂,资本所有者难以拥有这样的知识,只能委托拥有相关知识的经营管理人员去协调,管理和管理人员也因之逐渐受到重视,并很快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传统股份公司的制度结构。资本所有者将企业的部份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专职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而由所有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则保留重要决策权、监督控制权,特别是经营者的选择和任免权,从而形成了一种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在这种制度框架下,经营者所具有的高级人力资本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并因而取得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权。但此时的人力资本仍未取得企业制度结构的主体地位,拥有企业剩余利益的索取权的仍是非人力资本的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只是受雇于企业所有者并替所有者管理企业,经营者在“出租”管理才能的同时得到的只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固定的收入,企业经营成果——利润的分享与经营者基本无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越雄厚,企业的发展条件就越优越。因此,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出资人的利益凌驾于其他成员的利益之上,形成了企业权力和利益派生于资本所有者的制度结构,人力资本作为财务资本的附属而存在。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迅速加快,创新和变化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相互竞争的焦点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重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营者不仅需要必要的经营、管理企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足够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推动并实施创新的能力和准确把握机会、驾驭环境变化的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特点:创造性和不确定性。这种人力资本作用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控制、经营企业的经营者身上,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一般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甚至普遍员工身上。这是与工业时代的显着不同点。当这种更高层次的、以产出和投入过程的不确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人力资本成为重要的要素资源而且有足够的稀缺性时,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务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制度结构的主体。 三、人力资本在企业制度结构中地位取决于其供给的稀缺性 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为某种特定的营利目的,将各种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组织、有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组合体。投入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原所有者(不同参与类群),按照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量的大小、质的差异而以不同的方式享受所有者权利,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这些要 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征。 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重要而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更大可能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于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所有者在企业制度结构中享有权利的形式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要素本身条件、人力资本要素的稀缺程度和企业组织形态及内部过程的复杂化程度。其中人力资本本身的条件决定了其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人力资本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人力资本要素的所有者在企业制度结构中享有权利的大小;企业组织形态和内部过程的复杂化程度则决定了复杂人力资本的需要量大小和潜在价值。 四、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企业制度结构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关键任务不是资本积累而是知识积累。这种环境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的驱动因素使一线的创新力、柔性及联结和应用产生于一线管理实践中的知识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则越来越高。劳动参与生产资料要素分配成为了一个最为普遍的情况。知识在现代企业中相对作用的加强使权力的行使及对剩余利益分配的控制正逐步转向知识的所有者,企业的制度结构从“资本的逻辑”转变为“知识的逻辑”。权力和利益派生于知识和知识的所有者成为知识经济下企业制度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工业社会的企业的制度结构(委托——制)遇到了严重挑战。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促进了企业制度结构的创新。其中有代表性的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对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人力资本的确认。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技术骨干享有参与企业经营成果(剩余利益)分配的受益权。在现代西方企业制度结构变革的实践中,企业所有者采用使经营者和企业技术骨干拥有企业的股权(至少是分配权)的方法,如最常见的股票升值权、虚拟股票期权、受限股票计划、以及互换股票等。在国内,经营者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人力资本产权虽然没有得到政策和法律上的正式确认,但近年来理论上的探索已经有了较大突破,各地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承认和落实经营者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有规范的股票期权(少数在境外上市的公司)、经营者持股计划、虚拟股票、分红权、动态股权等。至此,知识的拥有者不仅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财产控制权,同时也拥有了分享企业经营成果的权利。此时的企业,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服务的,为契约各方所共同拥有的实体。 五、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结构从过去的资本所有者的一元主体,逐步转变成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和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元主体的结构模式。而人力资本作为各个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其特有的能动性,加速了其他资源的有效开发,使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收益数倍于投资物资资本的收益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经济实力快速稳定的增长。本文通过探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企业制度结构的影响,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化的过程,对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明确、监督与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决策的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使企业经营行为科学化、合理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情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 根本保证。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20世纪是财务管理从独立走向完善的时期。从20世纪初期筹资管理,到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从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形式,形成了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有的侧重于物流或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有的则主要注重于资金流形式的管理。总之,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1世纪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人本化理财观念。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的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自我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据此可以看出,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观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 的思想,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及科学理财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上,企业财务部门应是管理层次和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理财人员、理财机构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而现有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中,与有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内容较为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管理则涉及较少。 (三)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现代企业的理财中,人们已普遍意识到筹资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投资时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却意识淡薄,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衡量和防范这些风险。因此,如何自觉认识并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已是当前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亟待创新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参考网。知识经济使传统以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配置结构改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配置结构。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理论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拓展出全新的理论视野,表现出与传统财务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特征。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创新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 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必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据有关 资料,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无形资产 的比重已高达50%-60%.这表明,无形资产在企业 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它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参考网。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受下列等因素的影响,将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 知识积累、更新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如果一个企业及其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其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其知识结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产品的寿命周期将会不断缩短。象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其产品的寿命更短,这不仅会加大存货风险,而且也会加大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媒体空间”的 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通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使得货币的形态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参考网。(5)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它不像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出期限与阶段,从而使得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企业如何在追求不断创新 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劳动者,他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从能带来剩余价值讲,物质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反映知识资本价值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当局,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须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否则,他们便有可能低估一些有价值的公司价值,同时也有可能看到一些繁荣的公司中潜在的危机,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继承和创新交替演进的过程,就是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产生形成过程。实际上,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就是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创新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知识经济论文:对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的探究 摘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转化等全过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产业形态知识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市场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产业构成服务化、知识资本化、发展可持续化、设施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教育终身化。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管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接着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和行政绩效管理,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字:知识经济; 行政管理; 知识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 前言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 ”的良好发展态势,令世界瞩目。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人研究。但它在当今的行政管理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普遍概念是:知识管理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一概念首先从行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指出知识管理包括人和信息技术两方面内容,它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 使行政管理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行政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努力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赢得竞争优势: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蹦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行政人员创新能力相互结台.进而增强行政单位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 1.在行政决策上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转变 网络技术不仅能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且能对决策的执行形成有效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是政策如实执行的保证,但要对政策进行监督必须先了解政策的制定缘起、内容和执行中的有关规定。过去,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过程,无法对政策执行进行比照,即使政策执行中存在扭曲、变形也不知道,监督从何谈起。监督的不易和不力,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广泛存在。问题出现并不说明我们没有监督体系,而是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下级间的互相包庇堵塞了正常的监督渠道,公众想监督又怕报复或苦于没有直接的监督渠道,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行政决策的网络化成为可能。行政决策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人们通过网络就可轻易揭开行政决策的帷幕,把决策方案的选择项与个人利益作对照,确定自身立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决策由封闭的暗箱操作过程,变为下级、民众可以参与的开放、民主的过程。民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了政策,为监督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条件。此外,网络技术简化了监督反馈的传输环节。只要政府有“越轨”行为,民众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监督部门举报。同时网络以“秘密”方式进行投标,消除了民众的顾虑,大大提高了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2.以人为本的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将日渐成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政管理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愿望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些都是促使行政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推到空间的中心地位,以此借鉴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知识经济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 二是以较高的加速度发展,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导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生产、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要提高竞争力, 行政管理单位必须在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方面加以提高。所以管理者必须把信息的获取、提炼, 知识的研究、创新, 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管理单位已设专门的“知识主管”, 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实际上有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引入,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没有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拿网络技术来说,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开始上网,可绝大多数基层政府部门连上网是怎么回事还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人们树立起网络的概念。因此,从目前水平来说,对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兴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最起码的管理技术知识。 1.行政管理者要终生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知识的领导,没有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好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学习依法治国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学习管理社会和行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以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难以想象,必须坚持终生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忌摆花架子、卖 弄知识、名词堆砌和脱离实际。如果只把学习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讲话和修辞,那么我们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2.行政绩效管理 行政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评价对被评价对象按照制定的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和相关培训的活动;探索和创造可以反响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的新视野;依次建立起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其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对被评对象激励与约束的依据来自于对其所进行的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有人直接称其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数理方法来评价。这种方法从主观愿望上是要实现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找出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优势,帮助组织成员了解他们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贡献。据此扬长避短,优胜劣汰。但传统的绩效评价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组织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创新应用和管理,绩效管理的评价重心也必须转移到知识创新能力与效益方面来。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知本含量。知识经济的运作使知本的地位跃居于资本的前列,知识的拥有量、拥有类型以及知识的运作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组织管理者面临着在知识方面把战略与运作结合起来的高层需求,组织自己必须根据知识要素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力量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调配;组织的竞争对手不仅应该知道对手的物质竞争力,而且应该知道对手的知本竞争力。并且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组织知识社会效益化、商品化。 三、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机遇、富有诱惑力又具有挑战性的时代,我们只有搏击进取,开拓创新,凭借对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视,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踏上持续、协调的发展轨道。 尽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不完整和丰富 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往管理理论报难适应新经济的变化发展。因此,知识管理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作为一种新的、更高的管理形式,知识管理是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已在世界范围内初见端倪,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将成为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生产要素,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知识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耕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是以大量自然资源和矿藏原料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常常似为生产的外在因素;而知识经济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知识和技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到生产函数之中,从而使经济效益可以持续递增,因此,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占有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知识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竟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增长不再完全依赖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已转而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依赖于对知识的获得,足以弥补传统生产要素不足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将会由其掌握有形资产的数量转移到拥有知识的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数量上去。例如,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总资产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143亿美元,其无形资产价值市价已高达1623亿美元,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2、知识劳动者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农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农民,知识分子游离于社会财富创造活动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工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生产的指导者或组织者;而知识经济时代,智力劳动者已成为庞大的知识阶层,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的农民已成为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知识劳动者,新时代的工人也是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高技术工人。拥有足够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数倍于体力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知识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主体地位,是社会的主流。1981年至1991年,美国就业中的蓝领份额平均降低了3个百分点,而白领份额增加了6个百分点。在日本,专业和技术职业的就业预期于本世纪末增长超过40,几乎比次快增长的群体——办事员及其相关职业快四倍。在美国,到20__年前预计专业和技术职业的就业增长将是36,几乎比工艺和熟练的手工职业快三倍。[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人力资源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从人力资源内部的替代性来看,人力资源的质对量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而人力资源的量对质的替代作用却较差,甚至不能替代。例如,一个高级工程师可以完成几个低等级工人的工作量,而几个低等级技术工人共同工作却难于完成高级工程师所从事的复杂工作。知识经济仍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竟争的胜负,取决于其是否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 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81年至1992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增长了1倍多,而同期其它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了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1997年,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口总值已接近商品出口总值的40。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5以上,而汽车工业只有4。[2] 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全方位变化。知识经济条件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体现着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高新技术为杠杆,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知识化;以高新技术为武器,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就微观经济组织——企业而言,知识密集型企业居于主体地位。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更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资源,不是物质资源,而是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主体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具有创新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将成为企业内部长期投资的主要项目,甚至要超过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例如,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例已高达50~60。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力量。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要满足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他相关 机构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 1、人力资源会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评价人力资源决策方案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人力资源投资的效能和效益,并加以追踪评估。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为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是从外界招聘还是在内部培训专业人才?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应当裁减还是保持其人力资源?裁减职工可以立即降低人工成本,并相应增加本期效益,可是到了经济复苏时,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增加,企业有可能为重新雇用新职工花费巨额费用,即被裁减职工的重置成本。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显然,传统会计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会计。 2、人力资源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制定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所需的信息。传统会计报表并不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损益表中,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列为本期费用,而未予以资本化列为资产,未在预期使用年限内按期摊销,从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产总额,以及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关注企业员工素质、构成,特别是企业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等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确切地分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物质资产的比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3、人力资源会计向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细胞,政府主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不仅要求企业披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求企业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为了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争取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经营的有力支持,企业也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谋求投资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人力资源安排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具有特殊性。企业要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劳动就业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 我国人力资源存在人口众多、素质低下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存在人才浪费和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存在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投资比重十分低下,知识分子收入水平偏低,人才流动困难等问题,因此,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较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以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组织中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问题的人力资源会计,尽管自诞生已有30余年,目前这门学科仍处在不很成熟、不断探索的阶段,仍难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还处于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理论界对此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实务中也没有得到应用。但会计界对它研究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要有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深入理论研究,澄清模糊认识,更新传统观念。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人力资源作为会计资产,必须用货币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价,人们会误以为对人明码标价,似乎是对人格的贬低,所以难以接受。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各概念的范畴、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及资本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现有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集团的切身利益。会计界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才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转变管理人员传统计会计模式下形成的旧观念。 其次,吸收借鉴西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新成果,洋为中用。一方面,我国会计界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考察和研究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作一般性介绍,为最终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照抄。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各不相同,进而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和组织,劳动用工制度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在吸收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理论和方法时,必须与国情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最后,开展人力资源会计试点工作。试点单位一般应是人力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投资较大,既要有完善的人事档案资料,又要有完善的会计组织和较好的会计工作基础。例如,可选择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试点。这些企事业单位是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它们往往为招募、选拔和培训人才投入巨额资本,人事部门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档案材料,可为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提供重要依据。也可有目的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外合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这些单位更易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人力资源会计易于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借助国外的管理人员,为我国培养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试点的业务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建立起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人力资源会计,并会推动人力资源会计趋于完善和成熟。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探索 一、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这些研究引领人们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认识。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把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这预视着人类的发展将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有诸多特征,但最为重要的是资源利用智力化。“劳力资源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智力资源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三个发展的必要阶段,是资源配置的集中体现。而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经济,如何管理与开发这一资源,是更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使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化,企业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了人力资源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对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得胜的观念认识更为深刻。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确立。企业家或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充公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竞争力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管理者已经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提升到了决定一个企业最终成为所有竞争优势的来源的位置。 二、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力资本投资 如前所述,人力资源也是投资,投资就要有收益并伴随着风险。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投入已经成为企业支出的最大部分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其人力资本支出已经达到了26%以上。这就促使企业家对人力资源观念的改变,并运用到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之中:即除了考虑为获得人力资源而需支付现值,还将其带来的长期收益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支出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企业家已经把人力资源的成本作为投资在谋取回报。随着产品中所包含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企业家们对于知识与利润关系认识的加深,对于知识创造价值的意义更加认识深刻,于此,他们对于能够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执行者――人才,就给予了最大的关注与渴求,疯狂挖人才的成本也就规划到了企业投资的一部分。更有甚者,企业家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优劣的标准。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力资本投资,其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体制上将推动企业进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管了一些员工,一些人,而是预测这些员工,这些人的经济效能的。也就是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如做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对所选择人员进行有效组织,进行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制定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等,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重在以人为中心,既有传统人事管理工作内容,更有现代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的制定。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尊重其活的、有生命的资源属性,遵循智慧性、触动性、再生性、周期性的特征,在重视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人力资源)与事(物质资源)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巨大效能。这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中要做的主要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也就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信息,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培养其相应的技能或知识。按照现代人才培养的原则,企业要从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潜能出发,用科学的人道的方式培养员工,尊重其人格和选择, 帮助其完善自我,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措施 现代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创新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关键。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人才,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使各种有限资源得到最佳运用,企业必须盘活竞争的新资源――人力资源。 1、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避免人才浪费。 企业以一定的标准招聘来的员工都是有才华的,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合理使用人才,善用人才,以最大可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贡献。这就要管理者转变人才观念,凡能力符合岗位需求,能胜任岗位需要,就是企业的人才。以这种观点来审视企业的现有员工,会发现企业内部有许多自有人才,只要善于利用,就会节省人才招聘成本。在用人上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以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人才的浪费,做到了人尽其材,更好地促进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 2、加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这已经为研究者所证实。因此,企业要确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的理念,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最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率。这就要求企业要把教育培训员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管理培训工作,如企业文化教育、岗内培训、岗前培训、转岗培训等,以促进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而实效地进行。 3、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环境。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考核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 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绩效考核就是按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员工对本职工作的履行程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围绕其经济发展的目标确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考核评价的原则必须与实现工作成果的最大化和组织效率的提高结合在一起,建立先进、科学的量化评价方法,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使企业在市场激励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要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中,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才选用机制,完善机构设置,形成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环境,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发展。 知识经济论文:知识经济对未来会计发展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会计将发生巨大变革,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会计报表将发生变化 1.信息使用者关注重点将发生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正作为一种全新资本,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生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这时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将不再是企业的“现金流转”,而是转向“知识增进”。“微软”、“网景”等知识型企业拥有高于其股票名义价值几十倍、几百倍的股票市价,正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是“一个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即“一个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进能力”的信息。 2.报表披露的重心将发生转移。传统的会计报表主要围绕有形资产设计,这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相当多的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计量和揭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里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必将得到充分披露。 3.报表提供将更为及时。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日益加剧,过时的信息不仅对决策无助,而且是有害的。因此,应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月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将由原有会计恒等式改为“资产=产权 剩余” 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革命不仅突破了地域空间对经济交往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导致企业组织之间的界限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清晰。企业能够轻易实现内部某些要素与外部相关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实现新的生产能力。这种“新组合”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合作关系,其表现形式有“战略联盟”和“虚拟公司”。虚拟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业务需要,把数以百计的个体通过网络联结起来,一旦业务完成即告解散。这种公司的外延每天都在变化,而且它的负债和现金流量将被分割成条块。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说,建立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之上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不再适合。因此,根据虚拟公司的经营特点,应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文秘站”版权所有 根据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论的观点,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约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等)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本,都对企业剩余作出了贡献,也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这种新的产权归属理论,把人力资本所有者提到了产权所有者的高度,并将债权人与股东同等地作为产权主体看待。这是对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与业主产权论的否定,自然会冲击体现传统产权理论的会计恒等式,于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恒等式应改为“资产=产权 剩余”。等式中,左边“资产”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务资产、人力资产和知识资产;右边“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或共同的所有权,包括股东产权、债权人产权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剩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
机电论文:跨国地铁协调管理机电工程论文 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及机电工程简介 1.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简介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6结语 轨道交通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加,跨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而保障地铁建设项目的保质保期完成,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协作。地铁机电工程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 作者:邵亮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1.实验室规模日益扩大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了具有服务课程、专业、技能模块等功能的各类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技能训练场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PLC、单片机、电力电子等实验设备装置。机电一体化布局日趋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有所提高。实验室技能培训容量从过去的数十人到上百人,投入资金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机电实验室投入和规模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 2.建设模式多元化 目前,机电实验室通常采用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所谓分散型模式,是指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如机械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课堂教学和验证课堂理论而提出。而集中型模式是基于学科层次提出的实验要求,通过组合多种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或者为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求而建立。集中型模式可满足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同时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要求。机电实验室作为综合实验室,除了完成机电传动课程的实训外,还可以进行机电结合的实训。分散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多个实验室的功能组合,通常情况下各实验室在科学规划前提下按照分散型模式建设,但各实验室在学科提出的实验要求下,又可集中相关的功能块,提供集中型模式的训练要求。该模式灵活机动,增加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3.多种管理模式并存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过去的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转变为院、系(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调整,对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仍然延续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一种补充,但也带来了实验设备重复购置、管理人员增加、大型设备使用率的矛盾。 4.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突出 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从过去的迎合、适应社会需求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迈进,如新型加工技术的革新,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零部件加工,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渐彰显。基于实践教学设计的各种部件、模型等实训作品,表明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参与的各种课题试验及研发,使机电实验室技术特点越来越明显。 二、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体制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模式,即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并依附于教研室管理。尽管教育部在实验室评估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但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仍然按三级管理模式运行。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管理,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由于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验室实际上仍然隶属于教研室。各实验室为了满足课程需要,追求“配置到位、自成体系”的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仪器和加工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同时,实验实训需要的一些大型加工设备无法添置,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各实验室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大大降低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2.实验室多元化开放程度偏低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生命力的源泉。这里指的开放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两个层面。良好的开放环境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开发项目、增强学生实验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多元化开放程度普遍较低,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实验教师或能够操作固定仪器设备的教师数量匮乏,缺少教师现场指导,难以满足开放的需求;二是实验室容量有限,在应付实验教学需求外,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或空间;三是没有建立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教师缺乏积极性。 3.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加强。要提高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机电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是实验室管理优化的重要保障。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度、实验教学资料、实验设备资料、实验教学资源与安排以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可以动态了解或申请实验项目,学校管理人员也便于管理、监督和控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试行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水平上。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报告、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仍由实验教学教师个人掌握,延续传统的封闭型管理模式。 4.安全培训措施不力。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小而全”的建设布局,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因素。机电实验室安全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财产安全;二是学生人身安全。动力线布置不合理、用电负荷的增加、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维护不规范、操作使用不当、防范措施不配套等都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学生操作不当、防护面具和防护服穿戴不正确、事故处置培训不到位等,往往成为人身安全的隐患。加强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亟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改革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思路。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系部管理职能 尽管高职院校逐步放弃了三级管理模式,但教研室本位主义及部分教师依赖实验室独自开展课题的原因,使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因此,强化系部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管理的当务之急。系部实验室建设要从长远规划和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统筹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改善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投资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条件的系部可建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系内设备,协调实验人员的交流,统筹实验耗材,整合实验内容,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信息技术管理高职院校机电实验室是规范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学生网上查询实验室、申请实验、预习实验、提交实验结果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教学档案、安全等均实行标准化管理,以信息管理替代人工管理模式。 3.加强多元开放,提供实验室运行效率 传统机电实验室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设备、固定对象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降低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科学合理的多元开放是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可采取的开放方式有:(1)基于学生开放,可在课程实验、各类大赛以及毕业设计时,实行完全开放,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基于专业教师的开放,在教师课题、综合实验设计、兴趣小组以及“青蓝”工程等方面及时开放,满足专业教师的业务需求,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3)基于管理人员的开放,实验室定期向院系实验管理人员、督导开放,不断加强管理交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尽管诸多机电实验室配备了安全设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以下方面值得深入关注:一是设备运行与维护台账的建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设备状况;二是设备的增加应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三是设备的布局对设备之间、对学生操作有无干扰;四是学生实训前有无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是极端条件下安全措施的预备方案;等等。总体来讲,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是机电实验室最重要的职责。 作者:朱燕祥 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论文:煤矿安全生产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1.1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陈旧老化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机电设备部分型号的维修和养护都存在技术问题。我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中有50%左右都是煤矿开采设备与设施,其是煤矿企业经营运作产生经济效益的关•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键因素,因此无法妥善的管理机电设备无疑会给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无形中加大生产投入成本。因此机电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证开采安全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当前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有40%以上都是由于设备出现电火花造成,并且矿井下出现重大火灾的原因80%以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缺乏科学管理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开采过程中规范管理机电设备的重大意义。 1.3提高生产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范围甚广,涉及多种设备种类和专业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应该建立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派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样要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效率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观念薄弱 当前多种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观念还十分薄弱,仅仅处于凭借经验进行管理阶段,也不具备科学设备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而且在设备管理中也存在众多干扰因素。相关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安全意识落后,管理制度欠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敷衍。为了追求高效益设备长期运行得不到维护修养,十分容易引发设备安全事故。 2.2设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管理层大多数只关注煤炭的产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忽视了煤炭开采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管理状况,这也是导致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机电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主要工作责任就是对设备进行使用维护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机电管理部门往往形同虚设,只是将工作核心放置于生产任务,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另外,煤矿企业内部没有设立机电设备专业化管理队伍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长此以往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设备故障,导致开采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艰苦,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下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当前在煤矿从事一线开采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设备使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极其缺乏,而且安全意识低下。缺乏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使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煤矿生产顺利运行。 3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机电设备管理观念 煤矿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煤矿开采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从设备使用的环节入手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1)关注机电设备的安全环节,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这是保证机电设备正常投入运行的基本前提;(2)选择适合矿井的机电设备是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不能一味地追求设备的低成本,无视矿井的实际情况;(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的跟踪监督,当设备出现异常时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处理;(4)通过信息化技术掌握设备运行的各项数据,设计好的维修计划,制定完善的检测维修流程,并且详细的记录相应数据;(5)对于原先使用不合理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淘汰和改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处理,提高设备使用的按去哪性能。 3.2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建立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规范员工使用设备的安全行为。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进行详细的制度规范,让机电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煤矿开采的工作重心向安全生产转移,赋予其适当的安全管理权力,建立绩效激烈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由于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高负荷的工作运转,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单单是未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更为重要的是要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煤矿开采的投入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3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素质 煤矿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煤矿开采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机电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在适当的实际组织安全事故演练,加强员工的实战反映能力和处理能力。另外,加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开展思想教育座谈会,让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管理对于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必须从小事做起,定期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维护,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提高设备使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企业安全意识讲座和设备使用技能讲座,全面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全方位的对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 作者:王世锋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晋南煤业公司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书包小学教育论文 一、教学生趣味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教学生使用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学会使用。当我们面对外表华丽但不会使用的计算机时,那样只能是空架子。面对计算机,我们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原理构造以及元件。计算机的使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有我们去了解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界面,懂得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所服务。计算机最终的目标就是和人产生交互,为人类解决那些繁杂的程序。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前景,就是为我们服务。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的时代当中,了解学会计算机才是最重要的。计算机是可以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且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是真正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很多的事情,如能让计算机为我们产生出财富。计算机的时代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把握计算机,如何去用计算机创造出财富来。计算机的IPV6将不断推出,计算机的科技时代已然到来。现在都已经云计算了,我们关键是要推动计算机的运行。计算机关键是运行的速度,不是看计算机的外表,而是为人们所服务的。只有真正懂得计算机,才能更好地与计算机交流。计算机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出现在屏幕上。如计算机可以做出数据图表来。在我们充分掌握计算机的时候,想过计算机以后的发展的方向吗?我们应该不仅要懂得计算机,而且要更好地用计算机处理庞大的信息数据库。 二、信息技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有“术”,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小学生年幼,尤其是低年级,有的活泼好动,难以久坐,有的胆怯害羞,讷于言语,有的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有的甚至气躁心浮,难以管束,不一而足。所以,教师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匹配。一般而言,学生缺乏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学到新的知识,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引领得体,才能使学生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我们要知道,不要说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他们玩腻了。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学校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和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就会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并非常快地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书包 (一)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 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从口耳相传到私塾讲学,从班级授课制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更新,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电子书包具有全新的功能,并非简单地把书装到电脑里。它不仅仅把学生肩上的重负卸掉,而且作为现代化的学习,电子书包一改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解脱和自由,让学生学习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学生的悟性得以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无比。当然,反对与质疑同时存在着。有人提出,电子书包有损视力;有人说,电子书包内容纷繁,影响学生上课不专心;有人说,电子书包让学生玩游戏有了工具……一切事物,利弊相生,有积极的一面,就存在不利的一面。要想使新生事物得到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电子书包定位 电子书包不等于教学资源化、电脑化,其内涵丰富,包括教学平台、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授课高效化、学习趣味化和作业个性化,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使教育质量改善,真正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互动。电子书包是集学习、练习、评论、交流、拓展、安全与游戏于一体的电子课堂,它具有移动性,便于携带。电字书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平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电子书包成为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品,让电子书包成为学习方法的变革终端。电子书包随着改革的春风,以轻盈的身姿走进课堂,来到广大师生面前,融入“学与教”,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才是电子书包正确定位的基点。 (三)电子书包的优势不可取代 电子书包充满人性化的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巨大,使用简单,优势多多。下面略作举例。 1.电子书包的重量轻,不会造成学生的疲劳。 且轻便环保,一般在一公斤以内,可以达到减少纸张甚至无纸学习的标准,对环境有着非常好的保护。 2.内容博大。 电子书包功能齐全,声色俱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尽在其中,教学形象,学习生动,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应有尽有。反馈学习也非常及时,教师指导方便快捷,且便于随身携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来临,教育者要知机识变,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用新的教育方式做好教育工作,培育好新一代。 作者:朱小亮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沙河驿镇沙河驿完全小学 机电论文: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论文 一、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技术概要 1干线光纤数字同步传输技术 (1)功能。该系统主要可用于构建SDH的传输设备的网络平台。通常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连接省中心与各路段的分中心。主要可以用于为高速公路的电话网络提供相应的中继通道,还可以针对监控系统、收费系统提供相应的数字通道,同时也可以为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提供所需的图像与控制信号传输的通道。(2)干线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拓扑结构:根据传输数据的容量与干线传输自上向下会发生容量递减的特性,靠近中心的地方通道的需求量较大。干线传输网络可以延伸到每一路段的分中心的所在地。光纤类型与波长:光纤类型应该符合ITU-TG.652标准的单模光纤;短距离的工作波长应该使用1310mm的工作波长;长距离的工作波长可以选用1550mm的工作波长。干线网络的配置:该系统主要由单模光纤、分插复用设备、终端复用设备、光再生中继器与对应的维护设备构成。 2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是一个专用的、较为先进的进行语音交换的平台。(1)电话交换系统的主要结构通常,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电话交换系统可以分为两个级别,一级交换中心设立在省级通信中心,主要负责本局的终端话务连接与省内的路段连接工作。二级交换中心被设立在路段通信的分中心,二级交换中心主要可以用于实现本局所辖范围内终端话务的交换与市话交换的业务。(2)基本功能指令电话系统指的是为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指挥与调度的一种通信手段。该系统主要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热线、会议功能或者中继连接方式实现针对指令进行快速沟通的调度功能。 3支撑网系统 支撑网系统主要用于保证业务网的正常运行、网络功能的增强、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作用。通常,支撑网包含数字同步网、网管网与NO.7信令网。其中,数字同步网主要具备相互同步方式与主从同步方式两种。网管网主要由网管管理系统、网元管理系统与对应的本地操作维护终端构成。 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般情况下,现代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包含以下7个组成部分:光纤数字传输系统、语音业务系统、数据或图像传输通路、室外光缆、楼内电缆、通信电源和接地、通信管道工程。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达到各个节点跟踪省中心时钟基准取得同步的效果。 1语音业务系统 采用光纤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方式,语音业务由光纤终端V5.2链路接口与干线传输信道进行传输。对讲电话系统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热线或者会议电话功能与软件进行功能实现。 2数据传输通路 监控数据传输通路分为以下4级:第一级是监控外场设备到近无人通信站;第二级从各个无人通信站到有人通信站;第三级提供以太网针对数据进行传输;第四级使用以太网实现数据传输。 3存储系统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使用IPSAN录像的方式,图像数据使用统一存储,有利于进行数据检索及分析。 4网络浏览功能 分中心的数字视频光纤传输平台可以监控IP数字视频流,通过交换机实现局域网的视频浏览控制。 5光缆铺设 使用24芯光缆进行室外光缆的铺设。使用HYA型的市话电缆进行市话电缆的铺设,以达到保障综合通信网的音频数据传输的目的。 三、结束语 通信系统在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保障了通信系统的畅通与容量,才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因此,本文针对现代高速公路中的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本文在分析现代高速公路中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现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通信系统的构成与技术需要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作者:孙玺婷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机电论文:物业管理与机电工程论文 1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基本概述 在物业管理节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施进行不同的节能手段。一,对宾馆、商场、酒楼等服务行业的建筑,最主要的节能手段就是淘汰、减少耗电量大的设备,使用耗电量相对比较低的设备,对于比较高档的地方,可以利用中央空调的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一定的节能,对于电价存在峰谷的地方,可以采用冰或水的蓄冷技术进行节能;二,对于工业、企业等的用电管理,需要安排完善的生产工艺、生产技能,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控,在用电高峰时段,企业可以暂时停止设备的使用与生产,在不是用电高峰的时候,进行连续的辅助生产,两者相结合,对用电的负荷采取最合理的控制,增加电的使用率;三,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可以采用物业的节能管理,宣传节能灯等节能设备的使用,并且选购节能型的家电设施,减少设备的大耗电量,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用电的高峰期尽量避免使用大功率的设备,从而提高电能的节约。 2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能的意义 2.1实现物业管理节能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型的行业,其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在房地产行业的壮大下,物业管理也在不断地日益壮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事业中都存在着物业部门,物业管理也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有些政府的职能也由物业来承担。物业管理对其电、水、气等管理的水平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物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提供服务,其服务的方式是以耗能的形式体现的,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的耗能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因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实现电能源的节约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2.2建立正确的节能意识 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就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意识,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在物业节能的过程中,业主是节能的主要人员,直接关系着节能的效率。所以,在物业管理的工作中,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正确的把节能的理念宣传给业主,也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在过道上设置公益广告,使业主建立节能意识;第二,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强化节能的管理。在进行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物业人员必须遵循合理的科学规则,提高管理的力度,尽可能的减少管理漏洞和资源的浪费,在对业主没有伤害的前提下,实现物业的效益最大化。物业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让物业管理工作者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提高节能的意识。 3物业管理中机电工程管理节电的措施 3.1供水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高层建筑的供水一般都是采用变频恒压、高位水池的方式。但是不论选用哪种供水方式,对电能的使用量都是比较大的。那么,对供水泵合理的选择与安装,是保证供水系统节电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措施还有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淘汰传统陈旧的电动机,并且对供水系统进行一定的改造,采用逐级加减泵的方法来替代功率大的变频技术,注意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与维护,避免因设备老化而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 3.2照明系统方面的节电措施 在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照明系统主要是指高层建筑的公共照明系统,其系统可以分为电梯的照明、地下车库的照明、路灯的照明以及楼梯的照明,对此我们一般采取的节能措施有:大力的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照明灯具,把原来大功率的照明灯具换成节能的电子灯具;把照明路灯从人为控制的模式变为电子控制的模式,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时间的调整,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楼梯间、电梯间以及地下停车库,安装电子的声控装置,以便达到人走灯灭,人来灯就亮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经常需要照明的通道上,用一路照明的方式来满足照明的需求,并且合理的安装备用的灯具与照明线路,以便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段发展,电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电的使用也在逐渐的加大,但是由于建筑本身的设备数量多,并且也复杂,所以对能源的需求也比较大。我国在节能产品的使用上还不是比较完善,对电能的损耗就更加大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增加对设备的节能设备的管理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有力的贡献。 作者:张溢 单位:深圳市广视后勤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水电站机电工程论文 1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1.1对产品质量的管理 水电站机电工程建设并非单纯地组合安装机械,也并非只要求符合外形标准,最主要的是对水电站机电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为了确保水电站机电安装的科学规范,要求相关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还要从建设材料、生产设备、操作程序、施工技术、劳动者素质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察提高施工质量的有利因素,并全面监控施工现场中的潜在风险,切实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满足产品质量安全并达到技术要求。 1.2对施工进度的管理 由于水电站机电的安装作业在整个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科学性与管理的实时性,将整体的安装大型作业分割细化成一段段具体的短时工期进行阶段性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好水电站机电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工作。然而,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并非片面注重对施工速率的提升,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保持高效率快速度的前提下,强调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安全与使用效应的进一步优化。 2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管理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首先,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部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从购进生产材料、更新施工器材以及竣工后可能发生的索赔事件等几个主要方面出发,严格将生产成本控制在项目部策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盈利大于支出;其次,要将总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分割成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水电站机电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部最初做出的成本策划案进行分解与细化,使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阶段。同时,还要对已经竣工的上一阶段的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查检验,分析复核结果以发掘利润上升空间,从而优化调整成本管理计划;第三,要求项目总部制定好整体的成本管理方案,并将其下达至各个部门,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使企业上下都明确自身职责,加大执行力度。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执行结果,对效果不理性者给予及时改进。第四,要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实际生产建设费用做好统计,将统计结果与项目部给出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核对,如有超支的发展趋势,应及时找到解决办法,改进成本控制方案;最后,在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预先做好成本管理策划,在建设材料、施工器材、工作人员等生产成本方面全面考察所有可能要支出的费用,通过计算与分析,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以免出现施工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现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杜绝浪费。 2.2管理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施工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将安全知识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作业中去。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定期检测,排查安全隐患。第二,科学制定机电工程安全施工策略,对于那些风险系数较大的特殊施工项目要给出专项的安全防护措施;第三,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施工的意识。 2.3管理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首先,培养一批工作热情与专业技能并存的优秀劳动力,加强技工队伍建设,要求施工人员不仅具备优良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将质量管理工作视为己任,切实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要具备高水平的施工能力和作业技巧,能够快速适应更新换代的施工设备,全面掌握各项施工工序,灵活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将质量管理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在开工之前仔细审查施工图纸。通过反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商与沟通,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设计图纸。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修改,以便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安全。最后,在安装机电设备之前,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要进行一次技术交底,并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为机电的安装质量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4管理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从整体出发,编制出一套施工进度总计划。第二,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将总计划切分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施工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不同的施工小组,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第三,要分阶段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施工任务与现场施工状况,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金,以确保各阶段都能顺利竣工。第四,当施工进度有悖于制定好的总计划时,要求及时分析出现该偏差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适当调整施工进度,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结束语 根据以上提到的四大基本内容及其管理办法,可知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虽存在着一些建设难题,但只要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律,结合施工进度与现场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施工策略,尤为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谨记施工安全准则,将产品质量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我国的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还是能取得较大成就的。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我们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曾琼生 单位:南雄市宝江水库工程管理所 机电论文:机电安装项目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特点 1.1技术要求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来说,对此方面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但是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项目施工精准度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安装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安装技术水平。 1.2质量验收严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这样在施工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另外,因为工种相对复杂,并且各项资源呈现多样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并且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际质量,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严格性。机电设备质量评估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确定设备安装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项目建设需求。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1进度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内容众多,涉及到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安装施工的过程相对复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机电安装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而影响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要求顺利施工。通过对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分析,来对项目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进行控制,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将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等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进度。 2.2质量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工序、技术以及工艺选择等,施工时一般在工序确定后不会再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并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施工技术、工艺、资源、人员以及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管理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成本管理 机电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要意义。对于机电设备成本管理来说,管理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应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为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解,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调整。另外,应做好项目所有收支费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结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4安全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日益严格,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机电设备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与资源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此为保证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安全,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另外,还应全面展开安全施工责任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预知危险并做好处理工作,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2.5财务管理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通过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并与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财务管理工作会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项目筹建、施工、竣工以及交付等阶段所用建筑费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完成工程竣工财务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6技术管理 安装技术的选择是影响设备安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需要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的要领以及操作方法,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建议及方法 3.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一方面,应结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制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全员参与动态性管理机制,将责任管理机制贯彻到底,明确每位员工所要负责的内容,通过增加其压力的方式来鞭策其不断前进,保证安装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执行岗位持续性轮换原则,使得不同责任主体能够在不同岗位之间获得最大的锻炼,有利于企业培养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做好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要点普及,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效果。而对于普通施工人员来说,应保证其能够全面掌握项目管理程序,促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3.2加强项目施工管理 对于机电安装施工管理的要点在于接地工作,需要确定安装接地的种类与目的,并且要明确安装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例如机电设备金属元件可以分为带电金属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这样发生触电的原因就可以分为接触带电导体直接接触事故与接触因漏电而带电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接触事故,事故原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同,在进行施工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施工效果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确定管理的要点,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机电设备安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效果。 作者:彭旭芳 单位: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机电论文:民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机电现场管理水平 加强民爆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民爆生产行业安全质量生产的行业标准。只有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标准,才能使该厂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才能够适应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民爆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机电工作完成情况 2.1从2002年以来,笔者先后多次主持、参加了铵梯炸药生产线、雷管生产线的机电设备设计、改造工作,对铵梯炸药生产线的混合上料系统、装药上料系统,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等进行了全面扩能改造。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锅炉、水源井、变电所等进行了建设改造。尤其近年来对全厂的生产许可取证、安全评价检查、安标取证等以及四项技术通过改造达标,使该厂各生产线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规模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四项技术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22008年任命为机电车间副主任(分管车间生产安全、动力科工作),2013年任命为机电车间主任(负责机电车间、动力科全面行政工作兼设备管理和机电专项工程的具体业务)。该厂动力科的业务主要包括机电设备、锅炉、环保、供电、供水、设备大中小修、专项机电工程改造、生产线改造等。首先从车间安全生产上,通过狠抓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保证了车间多年来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作为生产一线的后勤保障部门,针对加工的机电配件,该厂从严要求,坚决杜绝不合格配件进入库房,流失到生产车间。从生产供汽方面,笔者作为车间主任要求司炉工、锅炉维护工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检察条例、锅炉运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了生产车间正常用汽供给,为该厂的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3机电设备方面:作为主抓动力科业务的负责人,笔者紧紧围绕全厂各车间各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首先对全厂机电设备做到了如指掌,对关键设备、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周期、设备性能、关键零部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编制修订了该厂机电设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备的管理机构和业务范围、计划更新大修、采购管理、基础管理、库房管理、统计管理、奖罚与责任追究等。每年和财务部门两次对全厂机电设备进行盘库核对。每年及时编制一五三厂机电设备大、中、小修周期检修计划,并严格按照周期性检修计划安排实施并每季度末进行验收。 2.4外围配件方面:严格按照设备的检修周期,核定设备配件的采购计划,对外围配件的采购坚决执行局里的物质采购三级审批手续,做到了采购回的配件100%合格,做到了账、卡、物品三相符。 2.5由于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该厂于2007年、2008年先后对乳化炸药生产线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使乳化炸药生产线达到了民爆行业规范要求,实现了自动化、远距离视频监控。2007年完成了两台10吨锅炉的安装工作,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正常进行。2012年水源井的建设和两座6kV变电所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该厂多年来用水紧缺和用电不安全的现象,保证了该厂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主持全厂机电设备大修工程、专项资金工程,通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为该厂的生产、经营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机电设备大修完成情况 针对全厂机电设备使用情况按轻重缓急和设备定期检修计划,有序的进行设备大修。先后对生产线上的乳化装药机、全自动包装线、水相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乳化器、浸冷机以及锅炉、平爬坡矿链、提煤机等分批次有计划、有目标组织了大修,从而保证了该厂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经济运行。1994年和2003年笔者深入现场,两次对锅炉房至84#车间、85#车间投运35年来的主供气管道进行了大修,共计更换直径108管道1800米、直径133管道1200米,杜绝供汽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保证了车间生产正常用汽,节约了能源的消耗。 4大型设备改造工作完成情况 4.12001年至2003年该厂投资65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工地负责人,完成了85#车间DDNP生产废水改造工程,杜绝了生产废水不合格外排,保证周边环境不被污染。 4.22005年4月份笔者负责测量尺寸、绘制图纸、编制改造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等,组织车间工人对纸筒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扩能搬迁改造,达到了国家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对危险生产工房定员的规定。 4.32005年7月份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厂安排笔者为现场机电安装负责人,完成了投资100多万对85#车间雷管生产线的装填工序、卡口工序、雷管编码工序等机电设备、供电、供水、供汽等进行了扩能改造。从而使该厂雷管产量由70年建厂时设计的1500万发/年,上升到了2500万发/年。 4.42006年至2007年该厂投资600万元,并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对机电锅炉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淘汰了耗能高、产汽量小的3台蒸发量为4吨/小时锅炉,更新为2台蒸发量为10吨/小时锅炉,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该厂生产需求。 4.52007年、2008年该厂先后两次投资700万元对乳化炸药生产线制药设备、供电线路、供水管道、供汽管道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扩能改造,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000吨/年,提高到了12000吨/年。同时生产线实现了远距离在线监控,人员得到了有效控制。 4.62011年6月份至2012年8月份该厂安排笔者作为甲方现场负责人,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深度823米水源井1座,400立方米蓄水池1座,安装140kW深水泵1台、配电柜5台、软启动柜1台、315KVA变压器1台、37kW二次加压水泵2台以及地面配套并网管道370米。彻底解决了困扰该厂40年来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现象。 4.72011年11月份至1012年5月份,由笔者负责完成了该厂中央变电所及84#车间变电所更新改造工程。该项工作共计安装高压配电柜11台、低压配电柜10台、后台保护装置1套、630变压器2台、直流屏2台、电容柜1台以及6kV高压供电线路1900米。解决了该厂多年来供电系统严重不足的现象。新变电所的投入运行,满足了该厂安全、生产、居民生活要求。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回顾机电工作中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看到自身的不足,自我反省,要成为一名真正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还有诸多要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业务水平,虚心求教,以实际行动搞好本职工作,为机电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翟胜利 单位:铜川矿务局一五三厂 机电论文:计算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论文 1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内涵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营销指的是贸易型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在传统销售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营销模式。 1.1计算机网络营销是一种区别与传统销售模式的新型营销模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与传统对策营销模式不同,这种营销模式不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虚拟传播,同时它的传播地域要比传统销售模式更为广泛。在本质上讲,这种营销模式是一种利用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的的综合手段,这种营销模式的广告宣传和公关业务都是使用网络技术,这是一种崭新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的销售策略、销售理念及技术手段是基于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的新突破。 1.2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销售理念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论形式 计算机网络营销只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模式体现了企业信息和用户信息互动的一种手段,它只是一种销售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变,但是要想达到销售的目的,它还离不开传统销售理论的支持,离开了传统的销售理论仅仅依靠技术手段也很难实现营销的目的。这种营销模式也应该符合一些传统营销理论的支持,比如:这种销售模式也是以客户为核心,同时它也要求对市场进行细分,计算机网络营销作为企业总体销售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传统的销售理念而独立存在。 1.3计算机网络营销和网上贸易的不同之处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务行为的彻底网络化,但是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同时展示产品的型号和性能以及商品的价格和品质等,进行企业的宣传和售后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来实现,但是实现产品的贸易不一定通过网络来实现,这种营销模式能够达到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营销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优势非常明显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营销占有许多的优势,毕竟这种营销模式是在原有的各种营销模式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活动的效率较高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这是计算机网络营销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十分的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快速实现信息的更新和更改。同时贸易单位产品的各种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上快速显示出来,这些信息包括:产品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产品的内容和销售价格、产品的优惠活动和售后服务等等,同时这些信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这样就增加了企业对产品市场咨询的更改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这样就提高了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以及反馈信息的效率和能力。这些及时的处置和应对措施能够拓展企业的市场,这就体现了在电子商务中,计算机网络营销的高效之处。 2.2计算机网络营销使用的费用较低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比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使用的费用较低,过去利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信息的及传播需要利用较多的人工、纸质广告以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些推广模式比较单一,同时成本较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广告宣传能够降低广告的和印刷以及邮寄的费用,这样就减少了企业产品宣传所要花费的成本。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互动性,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的反馈意见以及个人需求,这样企业就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对产品进行生产,并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为企业进行库存和降低备货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企业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因为销售而占用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费用和企业利润。 2.3计算机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打破过去的销售地域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把产品信息传播到网络所覆盖的全部区域。这样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增加用户的消费市场范围以及拓展企业营销网络。和传统的营销模式比较起来,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受众十分广泛,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不受一些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人文风俗、种族及年龄的制约,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摆脱国际销售和贸易的各种壁垒的制约,这样就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好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4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不但能够增强企业的影响力,而且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企业的软实力。网络营销不同于以往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企业和用户能够互动交流,使得企业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这就是说,企业既能够在效能时间内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还能够掌握自身在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存在问题,这样可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和创新工作,使得企业能够对产品质量及自身的营销策略等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企业在下一步发展和市场掌控能够有的放矢,所以计算机网络营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因此计算机在进行网络营销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通过网上竞价、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展开各种营销方式,同时还依靠网站增加企业用户的点击率和参与程度,同时要提高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作用。 3.1计算机网络营销要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市场的供求以及变化规律,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市场的各种信息,这样企业就能掌握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这样企业就能够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准确的定位,从而根据市场的供需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细分市场,优化产品和优化设计,为确定企业的最终发展战略目标和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 3.2计算机网络营销要提高企业的调研决策水平 计算机网络营销具有较强的网络互动性,因此企业就能够根据与客户之间的各种互动信息来建立企业的样本调查框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完善其互动和反馈形式,这样就使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各种信息,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制定新的决策,从而采用一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以及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决策来。 3.3计算机网络营销应该加快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更新 计算机网络营销的交互性较强,这样就能够缩短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企业具备能够直接与客户对话的条件和能力。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的特点,对客户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爱好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客户的要求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充足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3.4计算机网络销售的功效应该得到增强 计算机网络营销不但能为客户提供各种良好的产品,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在线预订情况、下订单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还可以进行库存查询和送货跟进等电子交易方面的服务,这样企业还能够增强网络销售的数量以提高企业的销量。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营销简单、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通过降低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质量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营销中的控制能力。 4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网络营销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不仅为市场产品生产、推广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便捷服务,而且推进了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的进一步运用,提升了市场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和控制能力,为电子商务市场化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尹雪婷 程强 柴红萍 单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机电论文: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1机电设备的功能管理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润滑、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5结语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管理的本质,就是以功能保障为前提、合理使用为宗旨、精心维修为手段、杜绝事故为目的,从而保证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否则不管机电设备的功能有多完善、技术性能有多先进,如不加强管理就会使其功能丧失,使用设备的人员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造成人为损坏设备。如果设备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保证工作,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完成提水灌溉任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维修,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加强故障的预防就无法保证安全运行。所以忽视了哪个方面都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工程效益将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机电行业的工作人员要足够地认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人材等方面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文生垚 单位:白银市兴堡川电灌工程管理局 机电论文:机电类课程教学成人教育论文 一、知识讲授环节要有侧重,注重基础理论,简化复杂理论 在成人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长期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所以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对技术理论的认识相对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当涉及理论论证和科学计算时便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基础理论、基本计算的讲解,使学员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础原理和科学计算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发现科学计算和经验估算的差别。同时,经过不断的实践,最终达到将基本原理、科学计算、工作经验三者互相结合、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从思维方式和知识运用方面全面提高学员自身水平,从而达到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彰显成人教育的意义。对于一些课程涉及的复杂理论,既不应该长篇累牍地冗长赘述,更不该草草略述,一带而过。道理很简单,一些复杂理论往往是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其原理所在,只有理解这些理论才能进一步推导出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方式。但这些理论的推导过程是十分繁复的,往往涉及复杂的数学过程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产生交叉,所以一般难以理解和记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注重理解,简单应用”的方法。也就是说授课教师必须将理论的原理讲解清楚,但不必让学员一定记住复杂的推导过程,可以有选择地跳过部分推导过程,将理论总结为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方法和公式,使学员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首先明白问题解决方式的理论归属,然后直接通过简单的方法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并重 谈到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从成人教育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演变过程就可一见端倪。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几十年来还停留在早期水平,所以在成人机电类课程授课内容中传统知识占主导地位,而一些新知识只是作为介绍或展望,这是与当时国情相吻合的。但近些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有了飞跃发展,由于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中,社会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所以机电类专业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如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由于总学制的限制,一些传统课程的课时压缩,授课过程中,传统知识部分的内容受到一定程度的删减。所以在不同时期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印记。比如老学员对传统设备和工艺津津乐道,但如果使用需编程的数控设备就一筹莫展了;而新学员可以按图示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编订完整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但同样的加工任务,需编制适于传统设备的工艺流程,新学员往往也会出现许多低级错误。传统知识与新知识哪个更重要?在现实的科研和生产中,哪种知识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更有现实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中不乏经典的实例。作为全新知识和全新技术的典范,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SR-71黑鸟侦察机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达到的“双3(飞行高度3万米,速度3马赫)”飞机。为了达到这一惊人的性能,飞机从材料到设计都采用了最新技术,如钛合金、机体涂料、混合喷气发动机等等;而作为前苏联航空工业的杰作MIG-25高空高速截击机同样达到了“双3”,但由于技术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尤其是机体主材既没有用钛合金,也没有用铝合金,而是采用最常见的不锈钢焊接工艺,但所有工艺配合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准,正所谓把传统技术和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再进行天才的组合,最终达到惊人的效果;而我国生产的歼-7战斗机项目堪称传统知识、技术与当代最新知识、技术不断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典范。这款战斗机的原型机是上世纪自前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升级,在传统技术上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使这款40余年机型老而弥坚,服役至今,不但仍然是我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斗机之一,而且产生大量的派生新型号,出口很多国家。从本质上讲最新的歼-7改进型号已经是和原型机大相径庭的全新机种了。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技术,还是传统技术,或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益结合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平衡传统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好传统知识,这是基础。然后,在新知识教学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必须付出和传统知识教学等同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新知识是传统知识的延续,是连接当代科技水平与未来更新的科学技术的桥梁。作为授课目的,必须让学员了解传统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最终目的是使学员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和应用传统知识和新知识,将新老技术有效融合,形成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具体任务中的最佳效果。 三、实践课要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练习 机电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应用科学,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这对所有学员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会有很大帮助。除了一些基础课程所规定的实践课程外,所有学员还要进行若干综合实践,比如阶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传统的方式是所有学员都做一个或几个课题,对于普通高校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体系,这样做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因为这些院校的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待定,这样的实践方式会使他们在就业后较快融入工作当中。而对于成人教育而言,这种实践课显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合理性。因为大部分接受成人教育的学员都是有了固定的职业方向和一定程度的专业经验。课程规定的一些实践内容可能对一些相关专业学员来说显得过于普通,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员来说,离他们本职工作又相去甚远。如果是这种情况,实践环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于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进行另一种尝试,即根据学员专业构成情况设计综合型的实践课题,完成此课题可能涉及到的机械设计、结构设计、机加工、热处理、自动化方案设计、数控等等诸多门类的知识和技术,所有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负责整个课题的某个部分、某个工艺环节或某个阶段。学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同组学员一起做出所负责的方案。整个实践课题各个部分的方案完成之后,各组之间再寻找各自技术接口,进行方案对接。当方案的对接完成之后,全体学员再进行集体讨论,对整个方案进行整改或优化,最终在全体学员通力合作下,提出最佳方案,完成课题。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员得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同时又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技术特点及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的配合经验,从而使所有学员在实践环节受益。 四、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引入实践环节 如上所述,成人教育中的学员大部分是在职人员,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内容也大多和所学课程相关。在工作中他们一定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无法解决或不够确定的问题。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完全可以将一部分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典型、且与实践课程要求目的相近的问题引入到实践环节中,作为实践课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学员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教学科研的优势条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同时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业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学科技术交叉的出现,使机电类专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的技能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一般机电专业操作,同时要求这些人对新技术、新设备,乃至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作为培养企业所需技术人才重要渠道之一的成人教育系统应该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风向标,加强对教学方向、教学要点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改进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宫志欣 单位: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机电论文: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论文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1安全管理、执行和职责落实不到位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控制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机电设备的质量检测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给煤矿生产过程埋下巨大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电力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操作,安全管理执行较差,大大增加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 1.2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没有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生产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管理出现很多漏洞,造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3生产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水平不同、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等情况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与此同时,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专业管控人才避免缺乏,比较多的专业人员都不愿意进行煤矿企业,致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 1.4安全使用标准不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才能避免机电设备方面的安全事故,从而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注重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仪器和设备出现老化现象,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威胁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部分单位为了提高企业利润,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监督不重视,使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以不断提升整体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2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生产现场管控 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各部门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机电设备安全使用考核,不断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的管控,才能保证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生产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电鞋等,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场所,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2.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理监督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注重生产工作人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促进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机电设备使用技术水平提升,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人员,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不断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机电设备的调试、检测、维修和保养等。 2.4完善安全使用标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化建设中,煤矿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标准,对原有设备仪器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不断加强煤矿生产过程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控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格把控相关机电设备的检测情况,避免机电设备过度使用和耗损严重情况出现,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综合效应不断增长。在实践过程中,适当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投入,加强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注重机电设备的动态信息管理,才能促进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完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作者:白云翔 单位: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银洞沟煤矿 机电论文:我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论文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特征分析 1.1涉及多种材料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品牌、种类与规格,其价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材料,产地不同厂家不同价格也存在差异,虽然在使用起来没有大的区别,但是种类过多就会给造价控制带来影响。 1.2有多种不确定因素 在安装机电设备时,为了保障设备的美观性,往往需要将以往设计方案改变,采用暗敷与暗装的安装形式,这不仅导致施工工作与设计方案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而采用了暗敷与暗装的方式后,这一部位是很难进行检验的,如果出现偷工减料问题,也无法及时地检出。 1.3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 在社会的发展下,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方法更新速度也很快,新的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层出不穷,价格变动也十分频繁,这就给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4安装变更多 设计图纸是很难充分反映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安装工作有着特殊的施工特点,需要与装饰工程、土建工程等进行配合,为了保障美观性,就需要根据其他工程施工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变更。 1.5安装定额工作更新快 在施工机械水平的提升之下,各种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始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这就导致现阶段的安装定额工作与实际施工情况会产生误差,难以适应实际施工工作的需求。 2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2.1设计因素 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设计因素,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材料费用,材料的选择不仅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还会影响整体的造价。设计工作与设计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设计人员综合水平较差,设计方案繁琐,就会导致施工中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材料,提高工程整体造价。如果设计人员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与材料商相互勾结,也会导致工程造价虚高。 2.2设计修改因素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计变更与更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2.3施工单位的水平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求私欲就采取相关的方式让合同置于规范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钻空子,在该种因素的影响下,施工造价必然会超过工程预算;同时,部分施工单位故意曲解计算规则,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收费,大量使用高价低质材料,虚报工程细节,这就会严重损害到业主的利益。 3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举措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因素的质量是多种多样的,导致造价失控的阶段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为了做好机电设备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3.1制定出完善的造价控制目标 在进行开工之前,需要对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与施工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找出影响造价的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分析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防范措施。如果发现图纸与施工出现了矛盾,则要在第一时间与设计单位联系修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选择好分包单位 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有很多特殊工种需要承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这些工作往往具有垄断性特征,其设备都是一口价。为了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供货商参与到报价工作中,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3.3灵活应用询价体系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材料与设备,其价格对于机电工程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造价,就必须要控制好材料与设备的价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造价负责人员在施工阶段可以使用邀请招标的模式,从技术安全性、报价准确性、付款优惠性等方面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此外,还要考察生产商与供货商的资质,将材料与设备价格控制在最优范围内。 3.4做好安装工程变更签证工作 在施工时,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保障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与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最为标准,把控好施工阶段的精度,根据材料供应方式来执行进度结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其他的部门需要做好把关作用,这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利措施。 3.5做好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关于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方法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这些法律在约束造价管理人员的行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阶段下,还需要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为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好基础。作为施工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内部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造价控制方式,将造价控制与薪酬制度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玩忽职守出现浪费的施工人员则要严惩不贷,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降低机电设备安装的工程造价。 3.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设计预算、施工预算与竣工预算是工程造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竣工预算也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根据施工图纸与合同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复查,先评定工期与工程质量,再合适定额单价、工程数量,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造价。 4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人为因素是能够控制的,为了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需要把好设计关、施工关以及竣工结算关,防患于未然,将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分项目标范围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成本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降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 作者:王素玲 王荣敏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公司设计处 机电论文:网络信息资源中煤矿机电管理论文 1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及意义 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中,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日益重要,煤矿开采、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紧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近现代产业革命的进程,都充分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根本出路;同时,也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分布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生产数据集中管理和可视化调度指挥,提高了机电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实时监测监控各个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避免和减少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炭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科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网络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网络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煤炭企业机电管理在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的方向和重点,能够很好的处理机电管理信息的集成处理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建立一个企业机电管理自动化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能使机电大型设备得到集中控制,为煤矿企业的煤矿采掘、供电、排水、提升、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在实时数据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的良好集成和共享。 3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梧桐庄矿煤矿企业建立的综合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以千兆环网为基础,以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核心,集成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主运系统、副提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原煤运输系统、水文及雨量监测系统、通防监测系统、主通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3.1借助网络的集成,实现了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控制平台 在梧桐庄矿煤矿企业自动化系统煤矿机电管理中,敷设了3万余米主光缆,安装了9台主交换机,地面4台环网千兆交换机,其中,部署2台千兆核心交换机在自动化控制中心,为每台交换机配置UPS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井下5台千兆隔爆交换机,为井下每台交换机配置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支持2小时延迟。这样,就实现了一个从地面到井下的环形网络,能够进行矿井各种监控,并且能够监测信息的共享、集成、融合和信息综合利用,提供生产、安全层面的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3.2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 在煤矿机电管理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出现断电再通电的电流冲击,为此,该系统为拼接单元设计了电源保护,为自动化控制室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供电电源,为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此同时,在配电柜中接入了防雷装置,使机电设备在遭受雷击等一些恶劣事件时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3.3实现了实时监控 自动化控制中心可以对子系统的工况及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软件集成和网络传输共同构成了自动化控制中心系统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该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充分考虑了硬件和软件冗余,当某子系统的通讯或元器件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传输性都不会受到影响。 4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以及研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仍然需要下一步的继续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作者:赵国清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
作物论文:转基因农作物的市场经济状况 本文作者:贾砚芬 单位:飞利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转基因技术自从发明一来,在赞赏和争议中不断发展,基因经济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市场的经济形式,如果开发得当,将会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并且造福于百姓。有专家认为基因经济的市场潜力可以和信息经济相媲美。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农业领域,转基因粮食现在已经很普遍,以转基因粮食为原材料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也在众多超市和食品卖场中崭露头角;但是许多消费者仍然对转基因粮食和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很大的疑虑,这些转基因粮食使用后会有不良的反映吗?会有营养吗?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情况,可以体现转基因粮食在粮食市场的前景和人们的使用状况。 一、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世界上最早将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商品化的国家是美国,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率先实验,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作物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面积地覆盖在农场和田野之中;其中,作物种类最多的是玉米、大豆、棉花和康乃馨,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总体转基因作物覆盖率的五分之一左右,世界三大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国主要集中于美洲,比如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三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左右的,首先,基因技术的发展是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的重要条件,第二,是基因技术的农作物的生产成本的高低问题;第三,是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的问题,也就牵扯到一个质量的问题。第四,是转基因农作物的收益问题,如果没有收益或是潜在的市场,那么市场推广就没有什么价值了。第四,是政府政策的相关规定;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农业决策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是影响很大的,比如有的国家政府严禁生产和进口转基因粮食和食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的市场推广和应用问题。 此外,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任何产品经过消费这个环节后才算得上最终实现了商品的生产,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不购买,转基因农作物就无法取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普遍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因此,能够推动转基因粮食的市场运行;而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排斥转基因作物,尤其是欧洲地区,对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存在着极不信任的态度,转基因粮食的市场推广遇到阻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他们要求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明确标示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二、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和粮食制成品的顾虑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过程并不符合粮食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他们担心使用转基因粮食后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是潜在的还是表象,他们都不愿意去尝试这种新事物。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安全意识是很高的,他们会要求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区别开售卖,如果自己要购买非转基因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的培育和生产过程必须远离转基因技术,这样一来,粮食的包装和生产处理必须要区分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这个过程有一个特定的命名“识别保护”。这个过程的存在,对两类粮食的市场成本都提高了;制成品中同时掺有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的情况比较多见,但经过识别保护后,普通粮食的价格将要上涨百分之十左右;想要降低识别保护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费者对混合粮食中的转基因成分放松要求,允许转基因成分的比重上调。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态度,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是非常不信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十分排斥了解转基因粮食,只要科学能够证明转基因粮食是健康和安全的,那么消费者会逐渐认可并使用转基因粮食。尽管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疑惑没有解除,但是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并没有减少,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这些基础作物产品的消费量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国际粮油市场对普通粮食和能够提取油物的种子实行“补贴”,但是这些补贴无法达到培育转基因农作物增加的收益。 探讨转基因作物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作用,可以借助世界农业供需经济模型;这个模型能够估算出目前的转基因粮食被消费市场接纳后,使世界的粮油价格都有所下降,比如使小麦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一,粗粮价格下降百分之二,那么世界总体消费者在粮食类产品的消费上节约了很多成本;这是因为转基因粮食的培育比起普通粮食而言,投入的成本是较低的,但是产量很高。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必然对世界粮油市场造成冲击。 但是,“识别保护”一旦被世界粮食贸易接纳,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就会见涨,对农业领域的经济收益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做一个假设,如果识别保护被同时应用于普通粮食和转基因粮食,那么转基因粮食的出口成本将大增,数值将达到百分之十,同时会使世界粮食价格增加百分之三左右;如果识别保护取消,世界粮食价格会降低百分之三左右。 总结:以上分析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市场适用性分析得出,消费者是左右转基因粮食推广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接受并购买转基因食品才能完成转基因食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毕竟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消费。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给予补充或者修正,仅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关经济领域的学者能够有更深刻的研究。 作物论文:农作物精播技术探索 引言 农业部1970年曾提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实现“三度”,即增加密度、提高整齐度和保证成熟度,第1位的就是要增加密度。据资料介绍,世界玉米产量,美国位居第1,中国第2。2007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为10051.95kghm2,而中国仅为5154.00kghm2,美国平均单产约为中国的两倍。河北张家口试点玉米单产21826.50kghm2,山东登海集团最高单产21043.50kghm2,河南夏玉米最高单产为17820kghm2,据说山东近期春玉米单产已突破25500kghm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种植面积小,大都采用人工摆子,定向播种,种植密度大,国内高产玉米种植密度多在9.45万~10.20万株hm2。据资料介绍,玉米最高产量的美国,玉米单产曾达到27750kghm2,其种植密度为108720株hm2。玉米单季吨粮田高产地块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定向摆子点种,既可保证种植密度,又可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玉米生长过程中,其叶片总是呈“一”字形生长的,为此,要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只要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其“一”字形叶片垂直于播种行,就可适当减小株距,确保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的通风透光,实现合理密植。以人们习惯种植60cm等行距为例,只要株距保持在15.0~18.5cm,就可确保株数达到9.00万~11.25万株hm2。针对玉米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以提高播种过程中的定向、定位率,最终达到密植增产的效果。 1玉米种子生物学特性 1.1构造 从玉米种子的外观看,无论马齿型、半马齿型,还是硬粒型、粉质型或爆裂型等大都是马蹄状扁平型,主要包括上面、下面、大端和小端。它的下面是平面,上面有一条与长轴线平行的深沟称胚沟,是种子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通道。种子的内部主要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生种发芽的基础,胚的尖部发芽(胚芽)长叶,尾部生长胚根,胚芽和胚根拱出种皮后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长叶,胚根向下入土发展为第1条根。种子皮层指果皮和种皮,占种子质量的6%~8%,多为无色,少为红色、紫色。皮层下为糊粉层。胚乳占种子质量的80%~85%,有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两种。粉质胚乳结构疏松不透明,含淀粉多,蛋白质少;角质胚乳组织紧密;呈半透明状,含蛋白质较多。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玉米的胚很大,占种子质量的10%~14%,位于种子小端一侧,由胚芽、胚轴、胚根和盾片组成。胚的上端是胚芽,外由胚芽鞘包着。胚根在胚的下端,是种子内的原始根,发展为第1条根。胚茎在胚根和胚芽之间。在胚和胚乳之间有盾片(子叶),内含糖、油、蛋白质及多种酶,有吸收、输送胚乳养分,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1-4]。在种子下端有一尖形果柄,将其剥除,即露出黑色层。 1.2发芽 1.2.1种子发芽与出苗 玉米种子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便开始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垂直向下生长成初生根,又称主胚根。2~3d后,在胚轴的下端又陆续长出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构成了玉米的初生根系。初生根系供应幼苗2~3周内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以后则为次生根所代替。所以,初生根系发育的好坏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强弱影响很大。在胚根突破种皮以后,胚芽向上生长。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称为发芽。随后胚芽不断向上生长出土、出苗。正常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是先长胚根,再出胚芽;但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往往先露芽,再生胚根。玉米幼苗结构如图1所示。 1.2.2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玉米种子在6~7℃时,虽然发芽但比较缓慢,常被土壤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烂种。当5~10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发芽正常。故农业生产上把10~12℃作为玉米播种的温度指标。种子发芽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以土壤含水率来说,壤土、砂壤土和黏壤土分别不应低于16%、18%和19%。此外,种子发芽还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温度、水分和氧气是玉米发芽出苗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土壤水、气状况良好时,温度是决定出苗快慢的因素。春播地温12℃时,播后10d左右出苗;麦田套种时,地温18~20℃,6~7d出苗;夏播时,温度22~25℃,5~6d即出苗。 1.3出苗 苗期是以长根为中心连同茎叶分化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期根系发展比较快,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其茎节和叶片数在苗期已决定了。 1.3.1根系的形成过程 玉米为须根系作物,由支持根、次生根和初生根组成。玉米根系入土深度可达2m以上,水平分布达1m。但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度30cm,距植株半径20cm范围内的土层中。玉米根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初生根 种子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一般先长根,称为初生根。初生根包括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垂直向下生长,分布较少,是玉米幼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 (2)次生根 随茎节的形成而形成,自下而上从地下密生出次生根,所以次生根又称节根。通常于3叶期,在胚芽鞘基部产生第1层次生根,5叶时产生第2层,大约每长出2片叶,即生成1层次生根。依品种不同,可形成7~9层次生根。次生根每层的条数由下而上逐层加多,而入土深度则是由下而上逐层变浅。次生根生长先水平伸展到一定范围后垂直下扎。次生根的生长以抽雄前后最为旺盛,是玉米根系的主体,数量多达100条以上,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根系。 (3)支持根 玉米地上茎节上轮生的根称支持根。支持根的层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为1~3层,多者可达5~6层。一般从抽雄前后开始出现,支持根发根迅速,生长粗壮,且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厚膜组织特别发达,先端分泌黏液,入土后产生侧根,能够支持植株,增强抗倒伏能力。支持根还有吸收水肥、合成氨基酸,进一步形成蛋白质的作用。据测定,玉米支持根内氨基酸的含量比茎叶高10~15倍,种类有10余种。2种子在土壤中的方位与叶片生长的关系由于过去玉米种植不管种子在土中的方位,因此种子播到土壤中自然形成多方向、多角度分布。无论哪种型号的种子都适应了在土壤中多角度、多方向的发芽出土习惯(图3)。 不管种子在土壤中任何方位,其胚芽都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以备播沟方向为种子在土中的方向,种子上面或下面为目标分为上面或下面平行地面方位、垂直地面方位;以胚沟长轴位置分为垂直地面方位、平行地面方位等;以种子大端为基准分为大端向上方位、大端向下方位、大端向前方位、大端向后方位、大端向左方位和大端向右方位等多种。其他多种角度的分布则数不胜数。按其3~4叶龄时挖掘出的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主要方位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上垂直地面方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上拱破大端种皮出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胚根拱出种子小端直接入土。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2)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下垂直地面种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下拱出大端种皮层后,拐弯180°长出地面,而胚根拱出小端种皮后,拐弯180°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3)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4)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生长,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5)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长出胚沟,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后,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6)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7)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8)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9)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从上述情况看,要实现玉米“一”字形垂直备播沟生长,在保证玉米光合作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株距,提高种植密度。要达此目的:一是采用玉米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备播沟,大头朝上或朝下播种;二是采用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备播沟,大端朝前或朝后定向精播。为了简便易行,采用第2种方位,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 3玉米机械精量定向定位排种技术 以往玉米播种机设计的重点都在排量与穴距上,早期的玉米播种机是条播机,解决了玉米播种机械化问题。之后设计出的玉米穴播机,解决了定株距播种问题,但是有关播种后种子的定向、定位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少有报道。最近几年,特别近两年,为解决玉米密植高产问题,不少农业专家根据玉米生长期叶片自出土后一直呈“一”字形生长,且发芽总是平行于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于种子的大端长径生长的特性,进行了多点人工摆子播种试验,取得了可喜的增产效果。但是人工摆子播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播种效率太低,速度太慢。此前也有专家研制出类似机构[5],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工序较繁琐,因此也限制了其推广。为此,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和石家庄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国家八机部播种机定点生产厂)合作,在其生产的2BQ-4型气吸式精播机基础上研发了定向定位排种器。“玉米精量播种机定向、定位排种器”已于2011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基于玉米种子采用上面或下面平行于备播沟底平面,且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发芽出土后,其各株叶片均呈垂直于玉米行向,呈横“一”字形生长的规律,利用玉米种子的质心位距大端面13的特点,在种子从滑道上向备播沟滑动过程中自动调向,使玉米种子马蹄型的大头自动向下滑入备播沟内,对于滑落到沟底后个别异向种子,再通过辅助导向机构的导向使其自动排队,以提高定向、定位率。该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输种斗1、种子滑道2、侧挡板3、上盖4、限位挡板5、辅助导向机构6和调整螺拴7组成。种子滑道由滑板和位于其两侧的一对侧挡板组成,滑板的宽度d1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滑板与机械水平面的夹角α为19°~23°,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指马蹄形大端的最大宽度;辅助导向机构6由间距为d2(11~15mm)的2个导向板和调节螺栓组成。2个导向板固定在滑板的末端,调节螺栓穿入位于2个导向板上的孔中。限位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料斗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与滑板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上盖4与滑板2平行,并且固定在一对侧挡板3的顶端;辅助导向机构由间距为d2的2个导向板6和调节螺栓7组成;两个导向板6固定在滑板2的末端;调节螺栓7穿入位于两个导向板6上的孔中。限位挡板5的两端分别与输料斗1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5与滑板2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种子通过原玉米精量播种机输种口进入输种斗1后,由输种斗1的排种口自由调向落在滑道2上,然后利用种子质心偏移原理自动排队滑入备播沟内,对个别不规则滑入备播沟的种子,由辅助导向机构进行二次调向。辅助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板6之间的距离d2,可根据种子的宽度由调整螺拴7进行调整。 4结束语 玉米定向排种精播技术是一项玉米播种技术革命,是在人工摆子播种及玉米种块人工定向播种等多点试验,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机械化定向机播新技术。该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玉米种子定向定位排列于备播沟内,以实现玉米叶片出土后的定向生长。为同等行距条件下,降低株距、实现合理密植奠定理论基础。该技术玉米自动排种已通过台架试验,合格率达到80%以上。目前该发明在全国刚刚起步,其适应性和增产效果尚缺乏多点试验数椐,还需要多点、多方案较大规模的随机对比生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作物论文:玉米农作物技术推广措施 作为粮食大国,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粮食在安国兴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在整个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玉米的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改善种子的质量,加强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能够很好的提升,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化的发展。 1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对于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而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要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玉米产量区别大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有玉米的种植,但是由于各个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等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玉米的产量会因为地势的不同而造成产量的不同,有些地区的玉米产量亟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玉米种子的研制以及改良,能够使玉米适应不同的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2难以满足人们对新品种的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市场上,对于粮食也有了新的认识,新品种需求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市场上粮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扩大。推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不仅仅能够满足市场上对于新品种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整个粮食企业的生产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广农作物的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生产量,增加收入,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 1.3土地利用率比较低,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 在实际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产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比如自然灾害等,直接会影响种植户的收入。进行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农业生产的风险,给种植户的收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证。 1.4当前的发展潮流 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基础的地位,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玉米的种植在我国农业植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较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为了改变粮食产量的降低就需要大力研发推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在推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推广的过程中,很多的推广人员技能薄弱,只是有理论上的认知而没有实践的经验,使得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其次就是现如今玉米这些作物的种子的种类是十分多的,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农民实际的需求进行宣传,使一些比价适合的,优良的品种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使用,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整个的品种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品种多,乱,差的现象;其三是对于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各方面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价格是比较贵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农民们负担的起,政府等相关的部门需要给予一定帮助;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品种推广部门,由于受到利润的趋势,向农民推广的时候只是注重推广让利比较多的种类,使一些真正适合的,性价比高的种子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3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加强技术的培养 加强技术的培养,主要说的就是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有关部门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确保高素质人才的输入。这样就为该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惹你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2建立实验基地 为了使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需要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及品种,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其得到很好的宣传,还能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实验基地的建设,还能够根据模拟一定的播种环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根据地域差别来选择优良品种,除此之外还能够自主的进行优良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的研发,保证技术以及品种推广的基础条件。 3.3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不仅仅能够在物质上激励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推广,还能在精神上对这项工作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整个推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3.4完善品种机制 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品种多,乱,差的现象,为了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过品种的推广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就是根据不同的区域,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品种推广种类的选择,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确定退出机制。从而保证在进行品种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优良品种推广的选择。 3.5对新品种增加补贴 一些新型的,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一般看来价格都是比较高的,农名在进行购买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负担与顾虑,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两种补贴政策,减轻农民们购买的负担,消除农民对优良种子价格高而不愿意投资的心态,当新品种的优势显示出的时候,这个新品种就得到了有效的推广。本文主要对玉米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希望读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 作者:刘建业 作物论文:农作物资源生活化课程构建路径 【摘要】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从孩子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农作物资源与城里的幼儿园相比,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幼儿;生活;生活化课程 一、当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构存在的问题 《指南》指出:“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课程首先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课程观,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够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首先,幼儿园存在形式化问题,看到其好的示范园,只是盲目照搬,没有结合自生实际。其次,教师眼中只有现有课程,没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只是将生活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参考书。 二、生活化课程构建应遵循的理念 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中的生活教育理念是生活化课程的建设的精神支柱。其中《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论,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纲要》也强调幼儿园应“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生活是价值,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开展生命的追求。其次新课程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基础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叠加,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将所获得知识、信息与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的过程。可见幼儿的生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缺少对生活经验关注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生活经验的关注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生活化课程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录、分析幼儿兴趣和需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要有一颗“慧心”对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并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幼儿的求知、交流、合作欲望。 三、生活化课程构建的路径 随着“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更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以下是我园结合实际,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以中班生成主题活动《菜苋记》为例谈“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1.关注幼儿生活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午间散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孩子们看到绿油油的菜苋后,就开始了讨论。俊宇说:“这个我们家也有的,我看到我奶奶每天都会摘一些炒来吃的”金志杰:“我奶奶今天摘了它明天又长出新的菜出来了”金语馨:“我们家也有的,这种菜还可以生吃的,我们早上喝粥就是吃它的”张宇轩:“我们家有些还会开花的”庞诗琪:“我们北联有油菜花节的,好像就是这种菜!”吕晨晞:“他到底是吃的还是看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看到了家里常见的菜苋,从而发起了关于“菜苋”话题交流谈话。他们能大胆的和同伴交谈自己知道的关于菜苋的经验。可见孩子们对我们生活中的菜苋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可能是零散的不全面的)2.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结幼儿园我园地处在有水乡威尼斯之称的古镇——同里镇屯村社区,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一些有着明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作物。可以说我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富有水乡特色的农作物资源,菜苋就是其中之一。《指南》明确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午间散步时孩子们自发的生成了对于苋菜的观察、讨论活动,基于孩子们对菜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围绕“苋菜”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活动。活动前教师先发放调查表,让家长记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后发现孩子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我们常吃的菜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晒菜苋?腌菜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菜腌制好的菜苋为什么颜色变了还能直接吃?因此教师搭建了问题导向下的主题活动框架。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参观种植基地”“亲自摘菜苋”开启了主题活动;然后通过科学活动《晒菜苋》让幼儿观察晒过的菜和新鲜菜的区别,分析为什么要晒菜苋。再以家长助教形式邀请有经验的奶奶开展“腌菜苋”活动,现场讲解示范腌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幼儿直接了解腌菜的具体步骤并尝试亲自腌菜。接着开展科学活动《记录本》,让幼儿每天观察腌制好的菜苋发生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最后是社会活动《尝菜苋》,幼儿品尝自己腌制的菜苋。在环境布置方面,主题墙“菜苋记”布置了“菜苋的生长记录表”和“腌菜苋具体步骤的照片”,种植区种植菜苋,图书区提供植物类生长的书籍。我园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我们的课程应该源于生活,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就会像水波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延伸出来。“菜苋记”活动只是我们将幼儿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一次初步尝试。接下来我们还开展了具有我们本土特色的“金孔雀”、腌莴苣、量丝瓜筋和竹筒等等活动,我们只有多角度、多方位地随时注意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敏锐的去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有价值的火花。 作者:严兰兰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农作物的生产数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展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渐被开发,并且广泛地利用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统治上。专业化统治主要利用职业保护专业技术以及相对应的设备开展一系列病虫害统治服务措施。专业化统治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与当前世界农业发展规律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衔接,这样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提升贡献出一份力量,而且还有利于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保证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 1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相关概念简述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其自身逐渐从无到有,现如今在大部分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都会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实践当中,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2008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最初被开发,经过两年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将其纳入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部由此开始,也逐渐将这一措施作为种植业在实施工作时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上,全面有效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打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超过10万个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1]。这样不仅有利于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 2.1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适应病虫发生规律 跨境跨区域迁移和病虫害之间有很多相互之间流行的特性,其中也有一些病虫害所能够产生出来的影响是爆发性的。不仅会直接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面对这种病虫害,很多农民都没有办法妥善解决,经常会由于只漏掉一部分病虫害没有消除干净,就直接导致整个区域的病虫害无法控制。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农村青年人员都选择进入到城镇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这些老人虽然常年种植具有一定经验,但是面对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不能够充分认识,并且不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先进技术针对这些病虫害进行处理,很容易降低病虫害的整体防治率[2]。在这种背景下,将专业化统防统治概念引入到农业生产以及发展中,将原有的家庭农作管理模式逐渐变为统一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针对病虫害侵蚀问题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对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性作用。 2.2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提高病虫害控制效果 当前我国在针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主要的供给问题上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是人们以及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近年来有逐渐上涨的趋势,不仅对农业丰收具有制约性影响,而且针对植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传统防治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防治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和发展的前提背景下,很多高科技技术、设备更加先进,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3]。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在成本投入方面比较低,与此同时,能够针对病虫害蔓延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为农作物的产量和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3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的风险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对农药进行购买和具体利用,真正地实现统一供应、配送和实施,对实地行动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与此同时,要对具体实施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保护,避免出现人或者是家畜出现中毒的情况。另外,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能够在农药的售卖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些蔬菜或者是瓜果等新鲜农产品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并且避免农药在农作物上出现留量超标的情况。根据实际操作结果可以看出,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相比,其自身在针对农作物生产环境上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优势特点[4]。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未来的发展思考 3.1因地制宜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忧患意识,这样能够有利于土地流转运行速度加快。另外,要将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一些已经实现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情况,可以对土地具体所有权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可以结合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加强对土地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促使土地流转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领导和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的实际应用要给予相对应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效果。 3.2坚持统筹发展 在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管理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相关条例,以及对应的一些优惠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该措施的有效实施。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相对应地发放一些补助,这样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还能够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5]。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地建立有害生物委员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问题,可以利用政府的补贴减轻农民的损失。另外,可以研究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逐渐引进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到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研究中,这样有利于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3.3坚持市场运作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与现代化市场发展变化形势进行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且能够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整体防治效率和质量。要坚持市场运作,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建立榜样机制,对一些病虫害防治效果比较良好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给其他农民起到良好的榜样借鉴作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4结语 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用药科学、防治效果良好、安全性能比较高,成本也比较低廉,这些都是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其中,在保证防治效果有所提升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安全质量。 作者:梁慧明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使用策略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幼儿教育成为了幼儿教学的重点。在加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学会运用周边资源,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且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逐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资源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当今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其中利用农作物资源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成为了一种新型方式的教学,其实施过程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农作物资源 一、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内涵和意义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活动,是开发幼儿独立思维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更好的感知周围世界,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1.自主性游戏的内涵。所谓幼儿自主性游戏,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以幼儿参与为中心,自主的在游戏中进行组织和参与,从而培养出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2.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意义。在幼儿的游戏教学中,开展幼儿自主性的游戏对于启发幼儿的思维,提高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能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龄群体的讨论和互动,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我行动的乐趣和认知。其次,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性游戏,可以有效的在游戏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在学校中所接受的社会化过程是不同于家庭中教育的,它强调的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体验到自我价值。 二、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优势分析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为了优化游戏资源,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以此丰富了幼儿的教学过程。基于农作物资源所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带给了幼儿全新的游戏体验,其发展的优势主要有:1.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贴近自然。农作物资源一般来源于乡土农村,带有大自然的印记,这种天然的大自然资源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镇中的幼儿来说很有新鲜感,农作物资源的使用恰恰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农作物资源,例如:玉米、小麦、萝卜、白菜等,在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会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更好的走进自然。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丰富幼儿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善于运用自然之物进行学习和活动,学会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运用让幼儿更加贴近了自然。2.增长幼儿的认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种农作物资源,自主决定利用的形式和方法,在各种组合运用中增长了幼儿的认知。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认识到各种资源的配合使用方法,并且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寻求农作物资源有效运用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余人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 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合理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更好地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在其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1.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可以利用农作物资源积极的丰富区域活动。例如:用木桩、竹筒进行搭建活动;用树叶、木片、种子、棉花等进行绘画装饰活动;用稻草制成稻草人、编成帘子;用种子、麦秆等进行点数、拼接、走迷宫……这些乡土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动脑的机会,还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环境和家乡的了解。2.农作物资源丰富户外游戏活动。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整合农作物资源,也可以把幼儿带到户外,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农作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季节性,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引导幼儿玩不同的户外游戏。春天,组织幼儿利用竹片、宣纸制作风筝,体验一起放飞的成就感;夏天,利用稻草做成形态各异的稻草龙,和幼儿一起进行“舞龙”、“舞狮”比赛,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秋天,带领幼儿到菜园子里去玩“寻宝”游戏——挖山芋,感受劳动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冬天,在温暖的阳光下,组织幼儿玩“跳大绳”游戏,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等。当然还有不受季节限制的利用竹子、木头、种子等做成的一系列户外活动器械,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利用更好的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3.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家长通过和幼儿一起收集农作物资源,然后讨论怎样运用到各角色游戏中去,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能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创造各种不同的游戏角色,让农作物资源始终贯穿在幼儿的游戏中。把胡萝卜、黄瓜、土豆、玉米等投入到“菜场”、“娃娃家”,供幼儿买卖,然后进行洗、切、炒等,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幼儿的大小肌肉得到发展;把面粉投入到“点心店”,让幼儿练习揉面团,锻炼幼儿揉、擀、捏等手部精细动作,还可以一起包饺子,体验民风民俗。这样的游戏过程既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又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四、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征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农作物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丰富幼儿的游戏过程,不仅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知大自然所给予的各种馈赠,体验更加丰富的自然风光。 作者:蒋雅文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对蓝田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营户进行了调研。共走访了种子生产企业1家、商6家、调查了4个乡镇20户种子经营户。通过走访和调查,基本摸清了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意向、种子库存、价格、农民购种及种子供需等情况,并对今年种子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供需;分析预测 1基本情况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东与商州市商州区、洛南县、华县相邻,西连长安区、灞桥区,南以秦岭主脊与柞水县分界,北以横岭与临潼区、渭南市毗连,地理坐标为E10907~10949N3350~3419’,总面积1969km2,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86%。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833.3mm。蓝田县地处秦岭山区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梯级倾伏;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岭、峁、沟兼有,以山岭为主,海拔418~2449m,海拔高低不一相对高差2031m。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3km2,其中小麦面积347km2、玉米面积253km2。基层个体经营门店140余户,常年市场流动的种子数量450万kg左右,其中小麦种子30多个品种350万kg,玉米种子90多个品种70万kg。1.1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从调研结果看,今年种植结构有较大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大豆有所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基本持平。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从走访的情况来看,今年预计玉米种植面积200km2,比2016年减少面积18.4km2,同比减少8%;大豆种植面积预计67km2,比2016年增加面积3.8km2,同比增加6%。由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增加大豆影响,加之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群众出现卖粮难现象,玉米种子价格偏高,预计今年蓝田县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2种子供需情况目前在蓝田县小麦种子生产企业1家,2017年制种面积2.47km2,制种量129.5万kg,预计2017年蓝田县秋播小麦大田面积约333km2,需种量约500万kg左右,加之库余及省外调种,基本满足小麦种子需求;种子商6家,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企业。2017年预计玉米需种量约60万kg,全部需要外调解决;大豆需种量约100万kg,群众自留种50%,其余全部需外调。截止到2月底,玉米种子库存已达45万kg,占需调入量的75%。加之购种合同(意向),完全能满足夏播玉米用种需求。大豆种子库存量10万kg,占需调入量的27%,基本能满足用种需求。1.3品种结构情况玉米主栽品种不突出。从调研结果看,蓝田县目前销售的玉米品种多达100余个。销量多于1万kg的仅有5个,如正大12、联创808、潞玉6号、长城799、先玉335。销量不足1万kg的有100个左右,如金城508、五谷198、新科68、名玉20等。销售的玉米品种虽然繁多,但主栽品种不突出,呈现出多、乱、杂的局面,使农民选择品种时不知所措。小麦主栽品种较突出,以小偃22、西农979、西农3517、中麦895为主栽的品种销量达到总量的80%以上。大豆品种比较单一,以秦豆8为主。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1种植玉米缺乏积极性去年玉米受天气干旱影响,产量低,加之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群众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2.2玉米种子价格偏高目前玉米常规品种价格在20~25元/kg之间,同比增长10%左右,保护品种价格在20~30元/kg,同比增长12%左右,个别品种成倍增长。 3结论与建议 今年农作物种植受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种植将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玉米种子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为了切实保证蓝田县农业生产对种子的需要,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和蓝田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种子管理站积极协调种子企业组织货源,多选购一些适宜本地种植的种子。政府应加强对种子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严厉打击非法牟取暴利行为,使玉米种子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严厉打击未审先推的违法行为。种子管理站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未审品系不可逆补的内在缺陷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快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示范园区的建设。根据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意见,把苗头和搭配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集中在示范园区内进行展示,以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步伐。 作者:赵奎 单位:蓝田县种子管理站 作物论文: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特征对内蒙古农作物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对气候因素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旨在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因素;农作物生长;解决措施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由于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基本都是处于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产量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本文将对没蒙古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气候因素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以保证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1气候因素变化的具体情况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人类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急剧增加[1]。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力度不断加大,对化工燃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同时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全球气候的温度正在逐渐升高。全球气候的变暖将对世界各地的温度场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大气环流运行的规律,直接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严重威胁到陆地动植物、人类的生存发展。由于内蒙古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且干燥少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使得内蒙古地区气温逐渐增加,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重大影响。此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对区域将于产生影响,出现降雨不均衡的现象。据国家相关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年降水量在近100年中逐渐减少,虽然近50年我国的年降水量成为弱增长趋势,但是部分区域间的降水变化却相对明显,使得旱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及水分利用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大麦、豆类等C3作物的产量,但是对于小米、玉米、高粱等C4农作物助长效果却不明显,而内蒙古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属于C4作物,因此二氧化碳的增加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作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2]。此外,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会受到土壤养分、作物质量、作物生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变化的限制,使得二氧化碳的助长作用极有可能被这些变化因素抵消。 2.2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当降水不足是,由于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极容易出现干旱现象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当降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容易出现水涝灾害,不利于职务的生长甚至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例如在开花期出现阴雨天气,会导致作物无法正常授粉造成的落花落果现象;过多的降水会为农作物带来病害同时还会对农田造成渍害现象,导致农作物被淹死等[3]。 2.3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个重要媒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而此时农作物气孔的阻力增加、呼吸速率降低、气孔导度减小以及蒸腾速率减小,极大降低了单位也面积的土壤水分耗损并有效提高了植物中水分的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避旱能力。此外,气候与温度的升高还会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开花期[4]。 2.4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土壤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不管是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光照、水分、热量等气候要素的量值、时间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农作物会受到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而光照、热量、条件等因素又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活动及反之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肥力。此外,当温度升高或降水量减少时会对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造成影响,会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受到影响;而当温度降低、或降水量增加时土壤的有机碳会逐渐增多,从而增强了土壤肥力,因此气候温度与降水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两大重要因素。 3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具体措施 由于气候系统本身是一个具有庞大性、复杂性特点的且气候变化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产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事实证明,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以及长远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受损害。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及时调整农耕制度,同时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以及分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可以发展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温室、雨水集蓄技术的应用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气候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还可以保障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以促进当地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韩素云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气象局 作物论文: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 一、农用无人机的发展背景 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最先有日本、美国、韩国、巴西等国家研发应用,其中,日本是世界上应用植保无人机最早和进行农业作业最为广泛的国家。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2000多架农用无人直升机应用于农业作业,“飞手”14000人多。韩国自2003年,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日趋增加。美国在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上遥遥领先,无人机植保作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由此可见,农用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巨大。我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农用无人机;2010年,我国首架农用无人机试飞成功;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农用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副总理曾经5次视察河南某公司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对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鼓励与认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林州市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林州市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林州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收获均取得了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林州是“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进城务工,田间作物的管理越来越缺少劳力,严重地影响了林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植保作业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速度快,危害面积大,每年因病虫害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而导致减产10%~30%。面对大面积突然暴发病虫害疫情时,在短时间很难找到大批施药人员,病虫害防治成了农民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植保新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林州市地处山区,各家各户自成一统,地块小而分散,加上大部分地方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植保工作,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农用无人机能更好适应林州复杂地况的起降,对田间施药,不伤苗、不毁苗、方便快捷、防治病虫害效率高。 三、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优点 (一)操作简单无人机不需要专门跑道和起降机场,田间地头就能垂直起落。从几米到几十米施药防治病虫害,根据情况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飞行参数可预先设定,智能化喷防,作业高度低,漂移小,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度的农作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无人机整体轻巧灵活,容易操作,普通农民通过20d培训,就能掌握飞行要领并实施喷洒作业。喷洒前,提前采集农作物的GPS信息,规划好航线,飞机基本可实现自动喷施,成为容易操作的“傻瓜机”。无人机作业,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施叶面肥;既适用于小麦、大豆、水稻等低秆作物,也适用于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和林果带;同时还适用丘陵山区作业。无人机体积较小,利用面包车就可以实现跨区、跨省作业。(二)环保效果好,喷洒农药用量少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科学使用农药提出更高要求。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减少对环境农作物的污染。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农药中毒,大大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大农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防治6.67~8hm2,其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是人工作业的12.5倍以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尤其应对突发、暴发性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效果非常好。2016年,陕西局部地区玉米地黏虫暴发,农用无人机大展身手,对重发田块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虫情危害。(四)农药喷施质量高现在人们日趋重视粮食,大多数人更喜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人工喷药随意性大,不能精准喷药,容易造成某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农产品质量。农用无人机能更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四、2016年林州市无人机防治农作物情况 目前,林州市共有10架无人机,全部由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在林州农用无人飞机作业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小麦、玉米。2016年主要在林州市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和姚村镇作业,这10架农用无人机机型全部为QF80,无人机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不能有信号塔和高压线,距离信号塔和高压线至少100m以上。无人机作业效率为0.1hm2/min,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对人体不产生要害,其中,果树作业成本15元/667m2,小麦作业成本18元/667m2,玉米作业成本35元/667m2,全部由农民自付,政府暂无作业扶持措施。除在本地作业外,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还去外省作业。 五、林州市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合作社、种田大户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要载体。目前,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展大规模喷防活动的能力不强。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小,与农民关系不密切,对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另外,林州市种田专业大户数量少,农业生产格局分散。(二)农业效益低、农民素质不高虽然国家实施了种粮补贴,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费用上涨,导致目前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还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这些因素阻碍了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展进度。六、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可以大力宣传飞防技术,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购买无人机的经销商,可以免费为老百姓展示农用无人机的效果,从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赢得更多商机。(二)加大扶持力度农用无人机的普及一是实用性,二是还需要兼顾经济性。价格是当前阻碍植保无人机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林州市对每台无人机的农机补贴价格为8万元左右,农民自己购买只需要每台10万左右,但是让老百姓自己花钱购买价格还是有点高,许多潜在客户面对价格望而却步,要推广无人机的话,政府在应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更多的补贴;农用无人机企业则希望政府在资金和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三)努力抓好组织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涉农企业投资进入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四)积极培养农用无人机“飞手”农用无人机操作复杂,对操作手的能力要更高,需要专业的“飞手”来从事这项工作。合作社、种植业大户要积极选人参加农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培训班,熟悉掌握农用无人机操作、保养、维修等知识。无人机“飞手”是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的先行者,是新型职业农民,将农用无人机技术推广做到了实处。(五)提高农用无人机服务水平农民购买无人机之后,不仅仅是开展喷施作业,还需要后续的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撑。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配套服务还需完善,农户在农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产品部件损毁等问题,维修时间较长或者成本较高,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民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故障排除。(六)行业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农用无人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用无人机并无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但是生产的农用无人机质量高低不一,有的质量不能满足需求,雾化效果差,喷洒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续航时间短,载药量少,抗风能力差。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有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未来的农业生产必将走向高效率机械化的专业防治道路,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治符合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极大推进林州市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从而使农民走上科学种田、发家致富的道路。 作者:彭晓英 单位:林州市农牧局 作物论文: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其栽培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越发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研发意识,提升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在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更高效和迅速,切实地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性。无公害农作物是指农作物产品尧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层面都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经由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测之后,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食用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的经营管理人员最注重的问题就是要对农作物实施无公害栽培,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意识到了无公害产品的食用优势,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应用到先进的技术栽培方式。 1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无公害农作物虽然在栽培环节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是它在运输尧销售尧生产和存储等环节,都会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出现细菌滋生等问题,对无公害农作物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切合实际的控制方案,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人们健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就呈现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人们对于食品的食用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更多的是质量追求,以及营养的追求。但是,当前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有害物质超标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给人们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农药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产品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要想对农作物污染问题进行把控并逐步解决,就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将研发重点放在无公害农作物研发层面,逐步解决农作物质量问题。 2对策 2.1控制农药的使用 我国在农作物栽培这一产业链中,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给种植区域内部土壤以及环境都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下一年的农作物生长带来阻碍。因此,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仅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应当对种植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不仅要对肥料的使用量予以控制,还应当实施切合实际的改革方式,通过技术把控措施,逐步避免应用肥料或是化学药剂促进作物的生长,防止出现养分流失等问题,相应的也可以降低土壤的实际承受压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化学肥料给农作物造成的污染[1]。 2.2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环境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批量种植农作物之前,必须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全面监测当地的土壤,并对周围存在的污染较大的工厂进行处理,防止因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主要观察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垃圾场,如果存在需要将全部的污染源进行处理,防止空气尧水等被污染,从而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影响。在选择农作物栽培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壤进行重点检查,应选择污染较小以及无污染的环境进行栽培,同时建立无公害农作物专属种植基地,并对农作物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在污染以及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2-3]。 2.3选择优质的品种,开展绿色种植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的过程中,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品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用量,很多农作物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农作物,如玉米尧小麦等。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不仅能够使农作物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4]。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层面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诸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也意识到了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落实仍旧处于欠成熟状态,再加之传统栽培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层层受阻,若想更好地顺应时展趋势,并切实满足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需求,就应当重视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57页冤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强化探究力度,遇到问题时,应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地协调和沟通,及时解决这些阻碍性问题,促使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更能满足农作物的栽培需求[5]。 作者:张丽 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 作物论文: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本设计中采用三菱FX2N系列的PLC作为控制设备,结合PLC功能指令实现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对各区采用不同的喷灌方式进行灌溉,系统操作简单可靠、实现方便、运行稳定。 【关键词】PLC;喷灌;农作物 以人工劳动力喷灌为主的农作物喷灌系统不仅耗时耗力达不到农作物需水要求,不能满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和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生产自动化,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的模式进行农作物喷灌控制是适应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国家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灌溉控制器,用途十分广泛,而我国在灌溉技术上还待成熟。实现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适应力广泛、应用简易的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远的发展前景。 1基于PLC的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控制喷灌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方法和PLC控制方法,无论采用单片机控制还是PLC控制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周期比较长,系统调试耗时长且复杂。除此之外,单片机抗干扰能力比较弱,所以对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很苛刻。稳定性差,成本低。PLC控制系统性能高、价格昂贵、但体系结构封闭,各生产厂家硬件体系互不兼容、指令和编程系统异同。本设计选用三菱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制器。实现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方式。喷灌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喷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本设计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控制系统功能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PLC对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其控制要求具体如下。首先,A灌区采用喷灌,喷雾2分钟,停止5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B灌区,以旋转式喷头喷灌,分2组,每组喷雾5分钟,停止20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C灌区,分2组,交替喷灌工作,灌溉1次;有手动、自动控制水泵,控制电磁阀开关,达到开/停目的;配备湿度测控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光报警系统、报警器试验按钮,如遇意外,会自动停止。本设计选用为三菱公司的FX2N—80MR-001型为PLC主机;型号为FX2N-4AD的输入模块;三台Y系列型号为Y200L-4的四级电动机;CJX2-5011系列的直动式交流接触器;JR1型号的热继电器;ISW150-315B水泵机;FDR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LA系列的按钮;LF-1000型椭圆型滤波器;FMD-116-型声光报警器;BZCA-1P-K系列的电磁阀;220VPLC的供电电源;380V电机电源;220V控制电路负载电压。水泵电机主电路图如图3所示。PLC的控制电路图如图4所示。通过PLC喷灌系统实现A灌区、B灌区和C灌区的启动、停止、复位、湿度达标、手动灌溉切换等功能。 3喷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PLC梯形图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包括系统的主程序;A、B、C三个灌区的灌溉程序等。手动模式下在A、B、C三个灌区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的开始以及停止。自动模式下,系统则按照工作要求自动进行相应动作。当系统运行遇到紧急情况时,报警状态采用手动方式切除。 4系统测试 在PLC程序设计中,系统测试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它起到保证系统可靠性,验证程序是否正确的作用。根据喷灌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编写好的程序输入到PLC中,确认无误后在机器上进行实际模拟调试。由于程序设计中输入接口太多不便于实际操作,故对A、B、C三个罐区分别进行测试。 5结论 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农作物喷灌系统是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硬件配置与软件设置,构建了一个温度、湿度、雨量、压力相结合。采用PLC为主控制系统,克服了继电器等系统的不足,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作者:冯钱东 赵娟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融合措施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绿色防控与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成立专业化防治队,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融合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150~270d,正常年份降水量447~640mm。境内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同时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以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为主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以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夜蛾类等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推广农业、生物、生态、物理和现代高科技等绿色防治技术,以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将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是小麦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麦蚜、白粉病、麦红蜘蛛等病虫害,几乎年年发生危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也能越夏,武都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也是该病流行的关键地带,被称为“锈病窝子”。条锈病不仅影响本区小麦生产,还直接威胁周边县、市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广大小麦主产区。全区小麦播种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到南、由山到川,第二年收获从5月下旬延续到7月下旬,自生麦苗与高山区早播小麦的共生,使小麦条锈病菌在核心越夏区不断找到活体小麦寄生繁衍,从而为当地秋苗发病及周边地区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由于条锈病在当地周年循环,生理小种易产生变异,使一批又一批的品种丧失抗性,造成每隔3至5年就有一次偏重乃至大病流行,其中2000、2003、2004、2008、2009、2013、2014年分别在本区造成大流行,危害严重。二是马铃薯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环腐病等,窖藏病害主要是干腐病、湿腐病、丝合菌茎基腐病、晚疫病、褐腐病等。春播马铃薯在6月上旬现蕾开花期降雨逐渐增多,此时昼暖夜凉,结露时间长,是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显病期,7—9月份降雨较多,阴雨持续时间长,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使晚疫病每年在全区中度发生,特别是2007、2009、2012、2013年中度偏重发生,损失严重。三是玉米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小斑病、玉米蚜、穗腐病、粘虫等,除玉米蚜每年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害均轻度发生。四是油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霜霉病等,蚜虫每年发生较重;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叶蝉等,几乎年年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五是地下害虫主要发生的有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这些地下害虫连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蛴螬和金针虫在马铃薯上发生较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 武都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山地多,作物种植比较零散,增加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难度,防治成本普遍较高,结合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除了成立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合作社外,区域专业化防治主要依靠村级的农作物防治服务组织开展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目前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3个,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早、危害重的区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整片专业化防治,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节约防治成本,对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在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早、流行速度快的村组建了50个村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吸收村社农民加入专业防治队伍,每村挑选10~20名拥有综合防治意识,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长期在家的人员作为队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由村级专业化防治队组织队员带动村民进行全面防治。通过建立村级及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防治队伍,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反应快、防效好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队伍,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植保理念,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少用化学农药,努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3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 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村不漏户的原则,利用逢集,节假日和冬闲,入村串户走地头,通过新闻媒体、现场演讲、专栏墙报、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系统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在种植、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开展轮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药剂拌种、高垄栽培,利用天敌、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消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调整种植结构等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宣传培训,做好信息公布与传达,适时开展病虫草害技术指导。科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的覆盖率。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培训。通过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全区主要作物发生的病虫害,学习农药基本常识、安全使用方法及喷雾器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技术,确保每名队员能够熟练掌握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3.2加强病情监测、及时病虫害动态信息 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测报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监测办法,采取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相结合,严格执行5天一查,7天一报的周报制度,按期农作物病虫害动态信息,确定防治关键时期,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准确及时提供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服务。优化防治措施,推广应用高效、实用、绿色防控技术,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发生区群众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进行防治,协助解决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3推进全程承包式防治服务 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专题汇报,召开启动会、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转变其思想意识,让农民自觉接受专业化防治服务。在原来村民自己防治、按病虫单次承包、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程承包服务模式过渡,努力扩大防治面积和规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村整乡联防联控。同时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载体,在使用化学防治的同时,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指导群众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加强农田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杀虫灯,针对作物病害推广生物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努力推进专业化组织与绿色防控相融合。 3.4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全区农业生产者老年化、妇女化突出,防治日趋困难。建立更多的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控,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加入专防组织,优先扶持注册登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帮助服务组织按照“运作市场化、人员专业化、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规范运作。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扩大影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总结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杨建武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与思考 摘要:以重庆市北碚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为例,介绍专业化防治的发展历程、组织类型、组织规模、防治效果、节本增效、环境污染等,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为重庆非粮食主产区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北碚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持续开展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示范片,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作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减少农药药害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和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农村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 1.1发展历程 从2010年开始,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北碚区开始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扶持,从宣传到组建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在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和北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区植保部门和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1.2组织类型 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管理形式上有专业合作社型、大户主导型、企业基地型和应急防治型等,有代防代治、承包防治、项目配套防治等几种服务方式。应急防治组织的器械由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的应急防治,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组织申请,并在工商备案,由植保部门统一管理,每年根据防治面积补贴一定的物资和经费,工作相对灵活。 1.3组织规模 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队伍逐年增加。专业化防治从2011年的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2016年的7个。从分散小面积的蔬菜、果树逐步规范到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生产上实施专业化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全区共组建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10台,拥有机手1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200hm2,防治面积达333hm2次;2012年全区共组建2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20台,拥有机手2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000hm2,防治面积达1467hm2次;2013年全区共组建6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60台,拥有机手6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200hm2,防治面积达1630hm2次;2014年全区共组建7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70台,拥有机手7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333hm2,防治面积达1667hm2次。为了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专业化组织走上市场化运作的方向,2015年在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选择了市场效益较好的4个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2016年选取了市场效益较好的2个组织进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 2专业化防治成效 2.1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统一防治的效果较分散防治好。北碚区大春季粮食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已经威胁到了北碚区农业生产安全,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有限,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能够做到统一、快速、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2.2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在区植保植检站和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服务的,根据植保信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和减少施药次数。据调查,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北碚区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与农户自防比较,防治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节省防治成本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作物用药次数减少1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2.3减轻污染,保证安全 目前北碚区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农业基础知识,不懂得安全用药,习惯随意加大单位面积用药量,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对症用药,习惯随意用药,造成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移和农药流失严重,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加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这不仅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北碚区专业化防治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建设过程中,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主要依靠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的人力、财力有限,所起到的示范效益仍然十分有限。2)北碚区地处山区,主要使用的植保器械还是以半机械化产品为主,要靠人背负辅助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规模小,收费低,利润空间较低。3)目前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较小,满足现代农业要求有困难。常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6.7hm2万次左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仅达1333hm2次,且主要集中在水稻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农作物种类。4)专业化防治队管理相对松散,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专业化防治”仅是机手的兼职工作。 4发展策略 4.1发展目标 专业化防治组织应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工作。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4.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认可度不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收入低,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大量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扶持,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 4.3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植保队伍整体素质,保证病虫监测信息准确,传递迅速,专业化组织到位。扩建镇、村一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以村镇为单位统一防治,加快专业化防治工作迅速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作者:徐毅丹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作物论文: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酒泉市肃州区农作物上主要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就灾害发生前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使肃州区粮食产量损失控制到合理指标之内,确保了农作物健康、稳定生产。 关键词: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总土地面积3470km2,常年耕种面积4.13万hm2,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洋葱、甜菜、瓜类、啤酒花、甜叶菊等。肃州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气候干燥降雨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同时,肃州区是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和对外制种、蔬菜生产及啤酒原料生产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低温、霜冻、干热风、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作物病虫为害时有发生。正确认识肃州区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提高农作物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作物灾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出现的自然灾害有:沙尘暴、低温、干旱、干热风、冰雹、雪灾、病虫害等。 1.1低温 5月低温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多集中在5月初,主要造成玉米、瓜类等农作物僵苗不发,甚至冻死。玉米冻害较轻时可恢复或补种,瓜类比较容易受害,并且不能恢复,造成每年玉米苗死苗2%~5%,瓜类损失10%左右。 1.2夏季干旱 夏季干旱多集中在7~8月,干旱范围主要集中在丰乐、金佛寺、清水、下河清、东洞、西洞等乡(镇)的部分村组,主要影响了玉米灌浆,导致籽粒秕瘦,一般造成玉米减产5%~20%,严重时可致绝收。 1.3干热风 初夏季节,肃州区经常会出现一种又干又热并具有一定风力、高温、低湿的风,强烈的干热风主要对小麦灌浆、玉米授粉、瓜果产量造成为害,可导致减产5%~50%,有时更高。 1.4沙尘暴 沙尘暴在肃州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是初春阶段,刚播种出芽的农作物会被吹走秧苗导致断垄。对温室、大棚的影响尤为严重,风较大时可吹走棚膜,造成温室、大棚内蔬菜受害,一般减产5%以上。 1.5病虫害 近几年,为害肃州区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红蜘蛛、玉米茎基腐病、棉铃虫、玉米锈病等,如玉米红蜘蛛2003年大爆发(百株有虫平均达到5700多头,严重的达到35000头),为害面积达0.24万hm2,造成玉米减产2651.4t,直接经济损失275.75万元。 1.6其他灾害 包括冰雹、雪灾、大风等。2013年三墩、上坝等乡(镇)出现冰雹为害,玉米叶片被打烂,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2009年大雪导致部分温室棚膜压塌,蔬菜受损等。其他灾害发生后经及时救治,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 2农作物发生灾害后采取的措施 2.1因地制宜制定农作物灾害预警预案 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制定了《肃州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防控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预防和防控各种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肃州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2.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抗灾减灾宣传力度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把预防各种频发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落实到村、组、户,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自然灾害信息预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向广大农民自然灾害信息及其预防措施,做好灾后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 2.3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根据全区不同区域不同的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了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针对肃州区沿山乡(镇)干旱缺水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落实好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小杂粮的种植,缓解同一粮食作物面积大而挣水的矛盾;同时协调水利、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群众,突出抓好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时喷洒抗旱剂,提高抗旱减灾效果;在旱情严重、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冻来临之前,组织区乡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广大农户使用秸秆、麦草等适时点火、熏烟来预防霜冻为害。针对低温影响玉米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苗枯病,后期低温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积温不够(尤其是晚熟品种),使玉米灌浆期缩短,影响玉米成熟。为防止低温对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因素,农技人员应积极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玉米成熟。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的为害,指导农户选用早熟、耐旱小麦品种、改善小气候环境。根据气象预报,在干热风来临之前,有条件的区域及时进行灌水,增加田间小气候湿度,另外,可喷洒抗旱剂1号、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剂,调节小麦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主体活力,达到以壮抗灾的作用。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干热风的为害,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 2.4针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了各项预防与防控措施 玉米、小麦是肃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玉米红蜘蛛、锈病、棉铃虫、地老虎、麦蚜等是玉米、小麦生产中的一些常发性病害,为避免病害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损失,农技中心安排专人在全区不同区域设立监测点9个,观测点1个,采取定点系统观测和大田随机调查以及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冬后越冬存活率调查的方法,全面掌握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动态;同时,使用黑光灯诱集各种成虫,及时掌握害虫发生为害时期和世代变化情况,并了长、中、短《病虫情报》和防治方案,对比较严重的虫害进行了统防统治。今年肃州区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为红蜘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农技部门按照常规工作程序,由专业病虫测报人员做好监测与实地调查,及时指导防控,5月中下旬,在玉米红蜘蛛由地埂向田间转移的时期,组织群众对红蜘蛛常发区集中进行药剂统防统治。8月份,在红蜘蛛发生加重的情况下,区农牧局下发了秋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安排意见,对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态势和防治情况作了统一安排,要求各乡(镇)及制种公司进行全面防控,并在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较大的区域,引导、组织专业化防治,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供药、统一剂量、统一时间的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联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将粮食病虫害发生为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通过以上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大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防与防控措施的实施,将全区粮食因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为0.02万t,低于前3年因灾造成的产量损失0.11万t的平均水平,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为2.23%,达到了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下的水平,完成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控制指标的任务,确保了肃州区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田兴云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正逐步被集约型农业管理方式所取代。同时,农业增长提升也由过去传统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因此,现如今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解决当前农作物效益、品种和质量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从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原则出发,就正确培养材料的选取、田间栽培注意事项以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展开论述,并探讨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旨在为我国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管理原则 一、农作物栽培管理原则 (一)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现如今,导致农作物超高产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源”和“库”的比例缺乏协调一致性。相较于“源”的增长速率,“库”的增长速率相对比较低。通常“库”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中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高产的有利条件,势必会造成功劳指数下降。因此,要想农作物实现超高产的目标,就要对农作物的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把握农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二)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农作物种植中,也要提倡栽培环保农作物。现代化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要求种植无公害产品,这要求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适应新时期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朝着定向种植调控的方向生长。 (三)以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作 为栽培指导现如今,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逐渐变得更加尺度化,应用的必要性也日趋加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在实行供种的统一化、按种植技能办事的制度。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就需要考虑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 二、培养材料的选择 (一)种子的选择 在农作物栽培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种植或移栽了带菌或者带病的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在正式播种前要严格按照化学或者物理的播种原理对播种质量加以适当处理,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区的选择 首先应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进行挑选,尽可能选择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还可以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没有病菌的无病区进行播种,也可以选择断绝区作为播种区。而对偶然种子或者无性繁殖质料,如果仍然采取物理或者化学的办法解决携带病原物的问题是不恰当的,通常只需对无菌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进行保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三)贮藏环境的选择 对于农作物而言,很多病虫害除了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外,还可以进一步蔓延到作物贮藏阶段,比如甘薯黑斑病,这类病害到了作物的贮藏时期仍具有生长活性,不仅在当年给种植农户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会使得来年病害有加重趋势。因此,要意识到作物贮藏的重要性,为作物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 三、轮作 如果长期在一片土壤上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给土壤中病原物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结果导致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提倡采用轮作式农作物生产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从作物生产实际出发,尽可能降低病害对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考虑轮作的时间长短,往往可以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来确定,应当在不影响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病害的影响,因此往往采取较短年限的轮作方式;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何种轮作作物,关键在于如何避开原病原物的寄主作物,避免病害加重。 四、整地 播种前整地有利于种子尽快萌发,通过整地能够使田面更加平整,无土块,上虚下实,这样能够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使出苗整齐均匀,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在低湿地进行播种时还要专门做畦或垄,有利于改善田间的通气性。而在风沙地区,要在土壤表层留下较大土块,这样能够降低风蚀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种植时,考虑到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因素,可以通过垄作的方式来提高地温;同时,在坡耕地上进行耕作时,水土和肥料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以采取等高耕作和与做沟垄的种植方式。 五、播种期 在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期往往不同。首先,播种期往往直接影响病原物数量和种类,比如早播的小麦秋苗,由于播种前期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叶锈病菌,导致冬麦出现比较严重的叶锈病;其次,播种期往往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水稻如果早播就会导致烂秧;最后,播种期选择的适当与否还会影响寄主作物及作物病原物的数量。因此,有必要在选择作物播种期时权衡再三,既要避免播种期选择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尽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能否正常生长。所以,要在摸清农作物实际长势后,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给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根据田间土样测试的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通过促进作物生长来降低作物发生病害的可能性。以小麦为例,通过适当增加氨态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达到降低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施用硝态氮肥,则很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全蚀病。对于水稻,通过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稻发生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的可能性,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反而会导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方法,如果基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控制不够到位,有可能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这会导致稻瘟病进一步加重。不仅如此,作物病虫害还会受到田间水分的影响,当作物水量不足时,比如小麦,就会出现田间叶斑病。同时在水分过于充足时,在田间温度的作用下,往往会使得小麦出现赤霉病,马铃薯出现晚疫病。 作者:那琳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与解决措施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关乎民生大计,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达到高峰期,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导致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基于此,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和防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风险;解决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高,在建设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的风险。我国当前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对偏远地区或大型工程的关注度不够,资金投入过少;农业水利工程缺乏管理,项目规划不合理,自然灾害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工程管理方式落后,设备未及时更新,缺乏专业的农业水利管理人才。因此,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增大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用于事故发生之前,人们通过系统或连续的认识分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部分,确定风险因素的任务是明确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属于基础性工作,为后期风险的估计、评价和防范做铺垫。农业水利工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和技术因素,其中,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国际关系、政局不稳、政策影响等;经济因素是指通货膨胀、价格波动、经营方式等;自然因素是指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等;技术因素则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和质量风险等[1]。 2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由于不利因素导致历史资料损失,通过概率等统计方法计算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估计风险事件造成损失的过程。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涉及的风险分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两种。因此,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估计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结合的方法;国外则主要采用连续概率分布法、可靠性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进行风险估计时,需要结合农业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选择最佳的估计办法,才能计算出项目的真正风险。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并且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以此评价此次风险的程度,以便选择最佳的解决措施来抑制风险。根据项目的建设影响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进行风险评价,并得出相应的定量数据,当缺少基础资料时,可采用定量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组织工作人员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收集和资料采样,再由专家进行评分和定权,将指标值作为对风险评价的估计值。 4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指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活动避免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防范的主要方式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4种。其中,风险回避是指完成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价之后,发现风险发生概率过高,将造成较大的损失,而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时,需要采取风险回避,放弃该项目,以规避其产生的风险;损失控制是指当遇到风险无法避免的情况时,需要选择将风险降至最小值的办法,其不属于放弃风险行为,而是通过最佳的解决措施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转让风险,以此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使得更多人共同承担风险,其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风险自留是指将水利工程建设风险保留至管理主体内部,通过内部措施化解风险或者不采取任何措施。其不改变风险的性质和发生概率,也不改变其存在的潜在损失[2]。 5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解决措施 5.1加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 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设置专项资金,并且鼓励社会各界进行投资,改善偏远地区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引进先进的水利设备,提高对偏远地区工程项目的建设支持,以此增强对工程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有效解决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使其符合标准规范。地方政府需要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化为政府发展的重点,出台政策辅助扶持,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5.2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度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准确评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预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通过建设合同来完善风险的项目条款,提高管理力度,建设过程中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建立健全的风险监督机制,以此规避风险。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度,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方案、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有效审查,保证客观条件对风险发生的影响最低。还需要做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后期管理及养护工程,全方位地提高水利工程抵御风险的能力。 5.3强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人才制度 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建设人才对农业水利工程的风险防范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管理机构需要引进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而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管理部门还需要定期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先进工作单位的管理经验,以此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抵御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的管理团队。 6结语 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深刻认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为规避建设风险,需要采取风险识别、估计、评价、防范一系列的措施,并且通过加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度和强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人才制度,有效地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此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促进水利工程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震 单位:江西太平洋宇洪建设有限公司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作用与发展策略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性作用。因此,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展开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发展策略 前言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当今时期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一、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1.1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业产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以及防涝防旱等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使我国农业产业得到了持续、稳步的向前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农业水利工程在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农业发展。 1.2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不仅于此,农村地区修建农业水利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出现旱灾、涝灾等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问题,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 1.3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现如今,全球各国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各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均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工作内容中。对于我国同样如此,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着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便可以有效解决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业水利工程建成运行之后,除了可以保证最基本的农业灌溉工作,同时还可以发挥出防洪、抗涝、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期,我国农业水利工程还不够完善,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第一、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技术能力也不过关,不符合水利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同时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处于农村地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艰苦,福利待遇也不够高,无法留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水利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占总职工的概率非常低,由此可知,我国严重缺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第二、我国农业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但是很多的农业水利设施,均是采取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修建、或者是设备较为老旧;同时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由于一些设施设备年限比较久远,又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当地区的农业经济受到影响,不能够向前发展。第三、农业水利规范不够完善。虽说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但是最近时期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我国针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存在不足之处,由此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水利工程实施改造建设,属于一项较为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地区政府尽管支持水利工程建设,但是资金严重匮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必须针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科学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以此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可以长久、正常的投入使用。 三、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采用技术 3.1节水灌溉技术 现如今所采取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管灌、畦灌技术、田间地面灌水、波涌灌溉等等方式。而其中的田间地面灌水技术,由于其具有20%左右的节水效果,可以在一些大水漫灌的地区大力推广和使用。利用短沟代替以往的长沟,能够对田间灌水量实施有效控制管理,由此促进灌水利用效率的提升。此外,也可以采取管溉的方式,其通常情况下能够节约40%的水资源;而微灌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一般可以节约80%左右的水资源。 3.2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深耕深松技术,也就是利用土进行蓄水,之后实施深耕深松,以此增加了土层厚度,同时使土壤更加具有透水性,增加了土壤的需水量。如果所选取的农作物品种具有抗寒性能,那么便可以取得良好的节水抗旱效果;将有机肥均匀撒到旱地上,则能够降低55%左右的用水量,所以需要合理实施有机肥,利用肥料进行补水,可以使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得到降低;对于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来讲,也就是正确运用耕种技术,实现土壤的水分有效维护和保养;对于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可以选用薄膜、秸秆覆盖等等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覆盖。在抗旱技术方面,除了上述两种技术之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保水剂、以及化学处理等等化学处理方式。 四、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策略 4.1加强整治 针对现有的农业水利工程,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灌溉排水泵,更加需要更新改造。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农田的灌溉体系。 4.2进行总体的规划 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更好的发挥出服务农业经济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更好的发展,有必要结合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规划,各地区政府分级实施负责,对灌溉区总体规划合理编制,改造和引进灌溉配套设施,增加灌溉渠道;同时避免对自然排水流势造成影响。结合农村具体情况,保证灌溉区的合理性。比如说,在一些资源较为充足的地区,可以设置一些全新的罐区,以此促进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展,同时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有效降低农民灌溉的经济支出。 4.3改进、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 在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的完成过程中,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出职能作用,增加财力支出和补助,大力支出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将各市、县地区的中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同时每年划分专款费用,切实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的费用问题。此外,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宣传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民、农业的重要性意义,以此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保护中,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人力问题。 4.4以重点县水利工程建设带动其他水利建设 通过建设重点县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可以拉到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此实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范围的扩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对相关的配套工作有效落实,切实保证农业生产可以顺利进行,有效实习旱涝保收的目标。 4.5实施水利惠农政策 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增加对农民的各项扶持政策,可以结合区域面积,制定惠农政策。比如说,可以增加农民的水费和电费的补贴,以此降低农民经济负担;此外还可以增加水库管护财政补贴,保证水库可以正常运转,防止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4.6积极建设中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还可以加快建设例如小水池、小塘坝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结合当地区的农业状况,加强对各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比如说喷灌、滴灌等等;也可以扩大抗旱的面积和范围。 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增产,提升农民经济,推动农业产生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使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卢琳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 摘要:水是人们生活和植物生长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且我国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秉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约有23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农业;重要地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于稳定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于农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与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说,从狭义内涵分析,其主要是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在防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和排水;从广义内涵分析,除了上述作用外,其在水土涵养、盐碱地改良、水利发电以及饮水供水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1]。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对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为:①灌溉、排水。通过灌溉、排水等功能的应用,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及时将水分排出,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②蓄水、饮水、跨流域调水。这些功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条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随着政策的变动和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蓬勃发展期,也有萎缩低迷期。在过去的六十余年内,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60年,主要以河流引水建设水库,从而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第二阶段是1970~1980年,在引水灌溉的基础上,建设排灌泵站、水井成为重点发展内容;第三阶段是自1990年至今,对原有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节水灌溉,保障农田生产,提高灌溉和排水效率。自1980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没有受到重视,部分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无人检修,加上国家投资结构的变化,减小了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幅度,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低迷甚至萎缩的现象[2]。此外,2000年政府对农村税收进行调整,将“两工”制度废除了,农村工程建设大量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新的危机。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十五”期间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同时推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政策,但是国家增加的投资不足以完全弥补农民投劳大幅降低的亏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有关政策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之间的区别[3]。近些年来,国家重要文件中均提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加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时期,也是广大农民从水利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最大的时期。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额高达7000亿元,大约是“十五”时期的2倍,新增灌溉农田约为5000万亩[4]。“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水利工程的拍险加固工作,该措施能够加强河流治理以及农田节水工程改造,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广大农民最关系的问题。“十二五”初步实现了单项到整体、分散到集中、由重建设轻管理到建设管理并重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田水利工程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探索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有助于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5]。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理念,其贯穿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正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为。农业发展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人为本”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要重视农村建设,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让农民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是保障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农业,才能保障其他行业的平稳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发展,最终目的是促使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3.2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前提[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前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农”问题仍然存在,这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在防洪、防旱、水土涵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3.3有助于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发后,国家不断提高农村建设的投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7]。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优化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政府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计范围内,逐步完善农村的排水、水利、环保等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4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与作用,然后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展开讨论,旨在推动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马霄航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管理途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及完善,我国逐渐追求全面化均衡发展目标。农业是我国自古以来地位显著的经济发展方向,对于社会经济以及我国人们生活平的提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农业发展方向,水利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水利工程的建设完善了,农业的发展才具有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农业水利工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踏实基础。本文主要对农业当中的水利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水利工程管理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途径;分析 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发展重视。近些年来,我国中央不断出台对农业的援助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以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来说。我国水利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清晰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农业水利工程当中的管理问题 1.1水利工程的基础比较薄弱 近些年来,尽管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已经建设完毕的水利工程仍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的需求。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许多农业工程基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这些农业水利工程都已经面临老化的局面,甚至有一部分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不能保障农业的发展需求;第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的发展在规模上大大提升,现存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根本无法继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存在很大的水利空缺。因此,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一定要重视水利工基础不足的问题。 1.2轻管理,重建设 在农村的农业发展当中,许多村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当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却很少再有人问津,更多的是水利工程呈无人管理的现象。在农业生产运作时,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导致其年久失修,得不到保养,许多水利工程已经早衰,无法再继续投入农业生产当中。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观念问题,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重建设,而轻管理。只要开头不要后续,在这样的观念下,即使水利工程建设再多,还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阻碍。因此,当前的水利工程亟须加强管理,研讨具体可行的管理措施。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分析 2.1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 根据农业生产当中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问题发现,水利工程的管理严重缺失,而且管理方法严重缺乏有效性措施。因此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层面入手,重视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其次,要与时俱进,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水利工程的全面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将无偿用水现象有效杜绝,将水利的公益性进行废除,以加强农业发展的观念。另外,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将资金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就应该规划好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统一化,不可分开而论。要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地位,将工程缺乏管理的后果进行公开教育,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安排,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等。 2.2实行以及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都实行法人制,在工程建设法人制实行之下,项目法人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也是对建筑市场进行稳定的有效措施。然而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等相关比较小型的工程建设当中,这种制度并没有被很好的展开而来,并没有被贯彻落实。这种现象使得水利工程这些比较小型的工程项目严重缺乏相关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水利工程当中,第一是要进行法人制的贯彻落实,将法人制落实为工程当中的硬性指标。另外,法人制的落实对工程的管理质量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法人制落实之下,项目单位就会形成责任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并提升管理效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的各项技术的审核,提升水利工程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缓解水利工程管理压力。 2.3处理好项目法人与各方的关系 总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在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各种专业交综错杂,关系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法人必须加强与团队其他人员的关系处理,比如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等等各方面的关系。在融洽的关系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会更加水利。不论是水利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管理问题还是监督问题,开展工作都会顺畅许多,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更管理效率加强工程质量,更好地造福人民,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4依托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进行水利工程管护 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基本原则,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若归集体经济组织、村、受益户等所有,那么就需要所有者同时承担管护职责,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护。进一步以规定、条例等方式明确乡镇水管站的行政事业性质,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增加事业经费,提高其管护能力。通过水权制度改革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上,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管理方面,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将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纳入到水利工程管护的主体中来,明确各个管护主体的职责、权利、利益,实现责任权利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生产从古至今都是值得重视的一方面,现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撑和支持。在农业生产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水利工程的管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也是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必须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投入,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人员管理的投入,实行项目法人制,将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戴卫东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岳坊水利工程管理站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有效管理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鉴此,为了切实深化农业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就需要全面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有的放矢的论述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及有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有效管理 正文: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高达8亿的农业大国,也是总人口数高达13亿的人口大国。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在农业经济生产及发展过程中的贡献也日益突出,如在防汛抗旱、农水灌溉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较之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而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却长期处于弱势发展状态,也存在一些问题。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农业快速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我们就需要正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 从整体上讲,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是不甚全面的,且设计标准也相对较低。尤其是20世纪建设的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其通常采取的是“三边”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即实施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工程设计上也时常受技术水平、施工条件、物资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采取较低的标准。加之部分农业水利工程缺乏科学合理的维修管理措施,因而通常都存在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 1.2工程建设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 目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尤其是部分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以民办为主要的资金筹措形式。因此从在整体上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是相对短缺的。所谓“人穷志短”,而物质保障不足也时常会出现“能省就省”、因陋就简的错误观念。由此一来,就会导致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同时也难以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1.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 正如上文所言,农业水利工程,尤其是部分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即设计标准等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正是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通常也存在一些缺漏,如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缺失、落后,维修养护措施缺乏或落实不到位等。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效益。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有效管理的建议 2.1建立农业水利综合体系,加大节水力度 农业水利综合体系及节水工程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加大农业生产节水力度,并为农业低碳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则又能够有效缓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缓慢、水利工程效益不足等实际问题。鉴此,我们在原有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一些改造建设,建设综合型农业用水体系,切实将储水、用水、防涝排水等项目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用水循环使用,从而减轻农业用水压力及水利工程建设压力。 2.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保证农业水利工程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特点、发展方向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则应该契合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立足长远的发展的形势,结合区域的物质条件、地理水文、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以前瞻性视角切实统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利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低标准化问题,是目前我们需要直面的尖锐问题。为了保证农业改革的深入,以及农业生产长足发展,我们就需要建设起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的农业水利工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切实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农业水利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施工准入审查制度,并建立起较高的准入标准,从而将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及条件的施工企业拒之门外,为高技术标准的施工建设企业拿到项目奠定基础;完善并全面推行项目责任制度、工程监理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措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及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切实把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2.4全面加强建设资金投入,完善资金筹措模式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必要的物质保障及资金投入,为了保证建设目标有效完成,我们就应该全面加强建设资金的投入。然而据实际情况而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模式,也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即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地方政府“各筹一点”的资金筹集体系,在建设上要秉持“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要积极调动人们群众的建设热情,引导普通民众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之中,从而才能有效减轻我国在农业生产改革建设上的巨大压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有效管理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农业改革发展新阶段,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作者:袁琳;张玲;刘彦朵 单位:衡水市水务局规划设计处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的价值体现 1盖州市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重建设,轻管理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甚至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严重存在,工程运行困难,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小型水库、水利工程众多,工程属集体所有,大部分转包或转卖,集体不受益,农户是受益人,但没有使用权,以至于出现“用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用水”,“使用工程个个有份,管理维护人人无责”。产权不明、权事不清,这种权、利分离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责任不明,加上维护维修资金的严重匮乏,工程或遭到破坏、或被盗、或年久失修而废弃,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2维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前期投资计划中仅将建设资金列入预算,而并不包含后期的维护费用。水利工程设施投入使用后,产权主体和运行管理主体往往模糊不清。原因之一是维修资金来源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水利设施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就是一笔大的费用,乡镇、村两级政府拿出这笔费深感吃力,受益户则往往关切度不高,甚至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二是没有专门管护人员巡查看护管理,导致水利设施被盗、遭人为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从目前效果看,“一事一议”政策由于资金筹资额度小、落实难度大等问题而缺乏可操作性。灌溉用电、用水的价格都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民承担不起,而政府对农村水利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单位在做征收水费的工作时存在困难,工程很难正常营运。 2水利工程建设盖州市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1农业种植结构与农田水利工程 盖州市是个丘陵地区,山多地少,农业人口53.49万人,土地面积2930km2,耕地面积61.02万亩,其中水田5.62万亩,旱田37.56万亩,菜田7.63万亩,林果10.2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水利工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12座,提水闸16个,泵站11个,塘坝183个,窖池36个,灌溉井87240个,有效灌溉面积39.1万亩,占灌溉面积的65%。占农村水利工程绝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却令人堪忧,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人用、没人管,有人问、没钱修”的现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不到位等等,很多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健全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增加水利工程数量 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投资、政策融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个人捐资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增加财政投资规模;其次,为避免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定向定额补贴等方式,引导全社会、集体乃至农民增加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来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保证。农民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和监督少的做法,遵照农村水利工程“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要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3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原来种植结构主要是以玉米、高粱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经济附加值低。现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大棚、蔬菜、瓜果、苗木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对原水利工程灌溉、降渍、抗旱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其标准更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农民收入是县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适应农业产业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 3对策和建议 3.1完善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严格界定各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和农户家庭经营的个体性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3.2改变种植方式 农田灌溉占用水量的70%,农田灌溉用水无非是打深井和用水泵引水的方式,造价高,增加农业产品成本。因此通过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采用滴灌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改变种植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3采取涵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业收入,达到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目的。 4结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力提高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县、乡级水利事业发展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村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硬伤。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涵盖保墒技术,加强农业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金鑫张春洁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营口分局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地区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1重建设,轻管理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甚至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严重存在,工程运行困难,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小型水库、水利工程众多,工程属集体所有,大部分转包或转卖,集体不受益,农户是受益人,但没有使用权,以至于出现“用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用水”,“使用工程个个有份,管理维护人人无责”。产权不明、权事不清,这种权、利分离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责任不明,加上维护维修资金的严重匮乏,工程或遭到破坏、或被盗、或年久失修而废弃,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1维护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前期投资计划中仅将建设资金列入预算,而并不包含后期的维护费用。水利工程设施投入使用后,产权主体和运行管理主体往往模糊不清。原因之一是维修资金来源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水利设施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就是一笔大的费用,乡镇、村两级政府出这笔费深感吃力,受益户则往往关切度不高,甚至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二是没有专门管护人员巡查看护管理,导致水利设施被盗、遭人为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从目前效果看,“一事一议”政策由于资金筹资额度小、落实难度大等问题而缺乏可操作性。灌溉用电、用水的价格都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民承担不起,而政府对农村水利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单位在做征收水费的工作时存在困难,工程很难正常营运。 2水利工程建设盖州市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1农业种植结构与农田水利工程 盖州市是个丘陵地区,山多地少,农业人口53.49万人,土地面积2930km2,耕地面积61.02万亩,其中水田5.62万亩,旱田37.56万亩,菜田7.63万亩,林果10.2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水利工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6座,小(Ⅱ)型水库12座,提水闸16个,泵站11个,塘坝183个,窖池36个,灌溉井87240个,有效灌溉面积39.1万亩,占灌溉面积的65%。占农村水利工程绝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却令人堪忧,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人用、没人管,有人问、没钱修”的现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不到位等等,很多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健全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增加水利工程数量 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投资、政策融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个人捐资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增加财政投资规模;其次,为避免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定向定额补贴等方式,引导全社会、集体乃至农民增加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来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保证。农民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政府一手包办、农户参与决策和监督少的做法,遵照农村水利工程“民办公助”的原则,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要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3改善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 原来种植结构主要是以玉米、高粱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经济附加值低。现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大棚、蔬菜、瓜果、苗木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对原水利工程灌溉、降渍、抗旱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其标准更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农民收入是县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适应农业产业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 3对策和建议 3.1完善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问题,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严格界定各类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公共性和农户家庭经营的个体性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营”的模式,逐步把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培育成为用水和管水主体,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职权,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村水利服务体系。 3.2改变种植方式 农田灌溉占用水量的70%,农田灌溉用水无非是打深井和用水泵引水的方式,造价高,增加农业产品成本。因此通过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采用滴灌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改变种植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降低农产品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3采取涵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既节约了水资源,又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高了农业收入,达到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目的。 4结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力提高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县、乡级水利事业发展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村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硬伤。通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涵盖保墒技术,加强农业节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金鑫张春洁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营口分局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省级特色创建思路 一、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在3—5年内,把本专业建成专业方向明确,在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中占重要基础地位;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社会需求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独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师资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在四川省农业水利工程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二)建设思路 1.精心凝炼专业方向。针对西部大开发、四川省农业水利工程现状、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中“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的迫切需求和特点,确定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以发展民生水利为核心,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城乡水环境为目标,紧密围绕农村防灾减灾、农业高效节水、农民安全饮水保障等建设,构建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新方向,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平安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等。 2.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调查、在由农业水利工程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完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通过行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意见适时、动态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3.促进师资水平、科研实力和基础条件的提升。通过校地研合作,建立由农业水利工程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科研和教改课题为纽带提高师资队伍的科旃平,将最新成果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4.强化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校地研良性互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本专业将围绕我国及四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需求形势,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深人的研究、改革与建设。基于水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社会需求,针对农村病险水库整治、水工建筑物安全检测、农业污水灌溉、农村水安全健康风险评估及整治等问题大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鲜明的特色。 1.以科研及教改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09年省教育厅已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四川盆地西缘典型区农村饮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估》以及教改项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为抓手,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继续推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2.以培养质量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及野外教学实习。①实验教学方面:实验类型:专业基础——专业课——核心课程——综合设计。由单纯技能培养,转化为系统综合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各学科内在有机联系的认识,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一选修实验一开放实验一探索实验。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大学生兴趣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营造工程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氛围,加强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辅助方法:模拟演示一电子教案一课件一微机数据处理。把各核心课程及实验形象而直观地介绍给学生。②野外教学实习方面:校区周边地区及岷江流域水电能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水利教学资源,地缘优势特别突出。根据西部大开发、四川I省农业水利工程现状、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等的社会需求导向的新特点及发展态势,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践效果,大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以学校“双支计划”和百名博士招聘为平台,加大师资培养及引进力度。以学校“双支”计划为平台,大力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对外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派遣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学习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以此作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 4.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强化并加强专业教学的标准化管。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一115体系与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本着规范教学管理,依据教学管理的规律,着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以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的自身建设为重点,切实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教学实施者的作用。 三、建设进展 1.人才培养。以学校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继续保持和完善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索定单式培养、开放式办学模式;聘请国内、外高级专家学者、企业高层主管和实习基地技术人员作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指导教师,增强学生与社会的和生产一线接触的机会;对具备良好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科研专项辅导,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发表科研论文,确保免推或考取“985”或“211”高校的研究生。 2.专业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已引进人才4人;构建专业负责人——专业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形专业梯队;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和外出进修,加强科研课题和教学课题的申报工作。 3.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突出优势,体现特色。积极组织申报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力争国家课题,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及水利部门的横向合作力度。 4.教学设施建设。再建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2个。通过与企业联合等方式建立高水平的实践与创新平台,与生产实际实现无缝对接。 5.教学改革。①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突出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②在教学内容上,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育体系。③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增设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内容,推动研究性教学。④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校地研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⑤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进一步完善“技能达标”的“循环教练考”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及发展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就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与之前我国各地不断遭遇水旱灾害有关,尤其是2009年的西南大旱。西南干旱从2009年8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10年4月中旬,持续时间十分之长,而且这次旱情覆盖的地域十分广泛,影响了我国云南、贵州、广西、重庆与四川五个省区市,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例如云南省属于花卉大省和蔬菜大省,由于干旱导致花卉产量下降,鲜花价格上涨了50%左右,蔬菜已经从向外省输送变成了向外省购买了。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这次西南大旱使得西南五省区市受灾面积达到673.335hm,占到全国受灾总面积的84%,而农作物受旱达到527.13万hm,待播种的耕地缺水146.5万hm,2088万人以及1368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出现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36亿多元,并造成森林火灾370多起。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2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农业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农村生产的发展首先是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些地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十分落后,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了。 (2)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基本条件。如可以通过农村饮水工程保障农民饮水安全,通过供水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和个人条件的改善,降低各种流行疾病的发病率。 (3)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诉求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实现村容整洁,就必须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水土流失与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实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 农业水利工程对于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2009年发生的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大旱灾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种背景下推广和使用农业节水抗旱技术显得尤其必要。笔者认为农业节水抗旱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节水灌溉技术,如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以往的土渠为防渗的输水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可以节水20%,在习惯大水漫灌的的地区推广使用宽畦为窄畦,改窄畦为短畦,长沟改为短沟,这样可以控制田间灌水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水的利用效率。也可以采用管灌,可以节水30%~50%左右,采用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技术相比可以节水80%~85%,而采用喷灌积水与地面输水灌溉技术相比较一般可以节水50%60%.此外当前可以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还有波涌灌溉、畦灌技术与沟灌技术等。 (2)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第一是采用深耕深松技术,主要是指以土蓄水,深耕深松,达到打破犁底层的目的,以便加厚土层,增加土壤的透水性,从而加大土壤的蓄水量。第二是选用抗旱的农作物品种以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第三是增施有机化肥,通过平衡施肥,可以以肥补水,降低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研究表明在旱地上采用施足有机肥可以降低用水量50%~60%。第四是采用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耕种技术保持土壤水分。第五是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如薄膜覆盖或者秸秆覆盖都可以。 (3)利用化学调控抗旱措施,除了前面论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之外,还可以采用保水剂、抗旱剂与种子化学处理等化学调控抗旱措施。 4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统一规划协调。从目前来看,一是要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二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三是要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四是要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五是要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六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七是要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探析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承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因此,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2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4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地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和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兴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新疆以其地大物博,资源辽阔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新疆被誉为瓜果飘香富饶之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横跨三大河流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性影响,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农垦区内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4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成本管理 【摘要】大庆油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而带来了水利建筑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改革和强化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其重点和核心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前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足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措施费等直接成本.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但无法汁入工程对象的间接成本。因此,为使项目施工成本管理_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应该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及间接成本等方面人手。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丰要是使用科学的力''''法,结合中标价,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首先,测算所需用工,确定工程项目人工费费用。其次,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的到场价等逐项分析,确定材料费用。第三,测算机械使用费。根据工地实际施工条件,确定将要投入的施工机械及测算出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第四.根据工程工期、施工条件等测算出工程措施费。第五.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丁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通过对这些主要费用的预测,初步确定工、料、机等费用的控制标准,确定工期,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进行成本控制,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在工程投标时,根据科学而切实可行的企业定额,可用确定投标的保本点。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定额审核正在施工的项目的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消耗,提高项目的利润。在落实项目内部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企业定额也是确定承包基数的依据。总之,先进、可行、适用的企业定额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施工企业还必须根据外部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对企业定额进行修订以保证定额的先进适用性。 3.建立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 3.1项目部的责任成本承包制 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以项目经理部为丰体.以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根据施工图纸,结合企业定额,测算出工程直接费及列入工程项目开支的间接费,以此作为责任成本与公司签订承包协议。项目部承包实行风险抵押承包,超支自补,节约归项目部的原则。 3.2项目内部的承包责任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将工程进行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以责任成本作为限制成本,根据企业定额,测算出切块后的分项T程单价或者工序单价,以此与各施工队或部门签订承包协议。 这样通过各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迫使各核算主体自觉的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单位施工成本。 4.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承包指标的完成 降低项目施T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4.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要做好施工采购规范,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T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力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用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 4.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时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没备使用方案,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4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4.3.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65%~75%.是降低成本最大的潜力所在。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用量、材料价格加以控制。要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定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施工完毕后,要做到“活干料净”。 4.3.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10%左右,作为旌工企业.要制订}十{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的减少或缩短某工序的工日消耗。力争做到实际结账不突破定额单价的同时,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加强T资的计划管理、提高出勤率和T时利用率,尤其要减少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一工,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43.3机械费控制 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低与工程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机械化程度越高,机械使用费所占工程成本的比例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机械的使用实行统一调配,内部租赁有偿使用的办法。在内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实际操作过程中.机械小修理费南租赁项目承担.大修理费用包含在租赁费用中收回。这样既解决了项目工期不相同而承担大修理费用的偶然性,又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这就要求项目部必须做到计划管理,精心安排,减少占用。 4.4间接成本控制 间接成本是指为组织管理工程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间接成本管理主要是对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的控制,主要是做好办公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使用费、业务招待费等主要项目的控制。这些费用的开支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月份有考核,能分解到个人的要层层分解,不能分解的要有专人管理,并有具体的审批管理办法.使各项开支处于受控状态。 4.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特别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结束语:总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是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控制的最终结果是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评价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大量的农业水利工程都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合理的对其作出评价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剖析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以保证其能发挥正常的效益。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补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镇、村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质量,确保项目工程的实施到位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已显得日趋紧迫。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现状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转贴于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开发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农业水利工程成本风险控制措施 摘要: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控制属于一项核心内容。需要对可能影响施工成本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用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项目成本风险控制的进行,通过准确的项目成本风险分析,有效落实成本控制措施,从而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控制 为了使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控制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结合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特殊性,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进行识别及分类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期望能够对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特点及成本控制特殊性 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涵盖的专业知识较多,包括水利工程、供水排水工程、抗旱防涝工程和引水工程等。具有工程任务繁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和施工工期长等特点。上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在许多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因为前期规划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及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设计和现场签证变更的情况,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影响了施工进度,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1]。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施工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高,涉及范围广,并且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一般是临时组建,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有待提升,施工人员大多由农民工组成,整体素质一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气候情况和地理条件较差,环境因素复杂;因此,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难度大。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能够避免出现浪费,有效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2成本风险分析 2.1成本风险的识别。工程项目成本风险识别指的是使用合理的手段,对影响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确认,并做好分类工作,对于各个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保险调查法、财务状况分析法、特尔菲法、分解分析法和缺陷树法等[2]。在项目成本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搜集工作,然后再通过分析与预测,识别成本风险。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使用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了解各个施工阶段在不同层次对成本造成影响的风险事件,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风险事件的清单[3]。2.2成本风险分类。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进行风险分类工作,其目的是通过进行风险分类,能够使承包人员对影响项目成本的风险事件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能够帮助承包人员,按照风险所具有的特性,使用相对应的措施,降低成本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过去进行风险因素分类工作时,没有准确认识风险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因此,有关单位需要给予重视,根据规范的要求划分风险因素。 3成本风险控制措施 3.1利用组织措施控制成本风险。需要设立相应的项目部门机构,并且做好人员的配备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对职权关系进行清晰的划分。明确每个人员自身的权利和责任,使成本控制的目标能够逐一进行分解,并且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有效控制成本风险,避免出现费用超支的情况。需要建立项目成本控制的部门,同时要建立奖惩体系,确保人员能够工作积极主动。对一些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良好的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一些存在问题的人员,应该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3.2利用技术措施控制成本风险。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使人员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标书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确保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起到成本风险控制的效果。还有,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起到节约能源消耗的效果,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3.3利用管理措施控制成本风险。要使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消耗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在整体工程费用中,人工费用的比例一般是10%左右[4]。应该根据比例,对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材料费用占据整体工程费用60%~70%,因此,做好材料费用的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安排,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对废旧的物资设备进行再利用等。此外,还需要做好施工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工作,落实施工合同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需要严格把握质量关卡,加强施工工序的自检工作,避免出现多次返工的问题,有效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5]。3.4加强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工程投标的阶段,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对招标文件有一个良好的掌握,并且,有关人员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成本进行相应的预测,给工程投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关单位需要落实全面控制,加强工程投标阶段的管理。3.5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该联系图纸设计业务,并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的设计工作,并且确保组织设计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通过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合理的、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的施工方案,使用最少资金,达到预期效果。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并且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完成目标任务,使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实现。3.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控制。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施工技术和施工步骤等。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控制包括:材料的消耗定额、工程预算和工程概算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将实际消耗的成本与工程预算相对比,如果存在较大出入,就需要及时进行整治。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组成中,直接成本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即直接成本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水利工程的费用,比如材料消耗、人工使用和机械使用等,想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风险,就要从直接成本入手,严格按照工程预算进行消耗。 4结束语 在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通过进行项目成本风险控制,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作者:符运友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电子商务下客户关系管理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经营活动当中,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互联网络最大限度的拓宽了企业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并且能够通过客户关系的管理找到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潜在客户,通过对于这些客户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得企业获取更加丰厚。因此本文将重点结合电子商务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了解到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局限性,通过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策略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很多企业都开始尝试利用电子商务来开展业务,这种新的经营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让很多传统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实现发展。在互联网络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够忽略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已经成为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市场当中谁能够把握更加优质的客户资源,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如何把握优质客户,如何去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成为当今企业所思考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诸多企业开始构建专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希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挖掘企业的潜在客户并且挖掘这些客户的潜在价值,企业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维护已有的客户并且挖掘新的客户资源,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还有待探究。 二、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指,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各个商业贸易活动当中。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络开放的网络环境当中,基于web服务器应用,买卖双方在不见面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这样的一种商务交流形式与传统的商务交流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络就能够实现商品的购买,而商家通过物流系统的构建能够将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从本质上来看,电子商务是一种综合性的商务活动,既包含金融活动,也包含相关的服务活动,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当中比较典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大致有七种:B2B、B2C、C2C、N2M、M2C、B2A、C2A,这七种电子商务模式构成了当前整个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形态,虽然这些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客户关系管理从本质上来看指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企业能够了解到哪些客户是对于企业最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相关的战略来保留老客户,提升客户忠诚并且发展和吸引一些新的客户。客户关系管理这个概念最早也是出现在美国。而美国也最先构建出关系管理系统的雏形,也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这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当中,重点强调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客户作为供应链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专家学者,基于这样的角度认为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也就是企业对客户进行多视角的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客户的实际收益率。基于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简单来说,也就是在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种新兴的客户满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客户满意,只有客户满意,才能够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并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客户关系的管理也不是将各种客户信息简单的叠加,更多的在管理当中融入了电子商务的概念,技术以及互联网络的使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即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与以往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了解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找到目标客户,并且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以及满意度,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帮助企业改善其业务流程,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各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能够更好地借助互联网络实现与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 三、现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缺陷 企业对于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也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获取主动地位,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时至今日,很少有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当中能够对于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在一些传统行业当中,企业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 (一)对于客户缺乏精准的定位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比较流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多的是根据客户的购买行为来界定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很多企业也将这种联系定义为客户关系。所以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当中精力以及关注点放在客户后续的购买行为上,也就是系统会帮助企业预测客户今后的购买行为趋向,通过对于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客户的购买习惯以及客户对什么样的产品更加青睐。程度上与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应当是放在如何拓展新的客户,如何保留老客户方面。这样的一种关系才是决定客户外在购买表现力的最终内在驱动力。而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式则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在表象,所以也就会去重点关注一下购买行为频繁的客户,但是这些客户是否对企业有价值还有待探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想要去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也就显得更加困难重重。 (二)市场经营范畴存在局限 目前比较流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多的会将企业的经营范围局限在某一个范畴之内,在数据库当中更多的会录入一些当前企业所拥有的客户。企业也会认为这些客户会为企业带来价值所以会重点关注这些客户,虽然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一种做法,最大限度的将企业的事件错误的引导到企业的数据库当中。从而导致了企业忽略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客户关系管理,从而使得各个系统孤军奋战,缺乏统一的接口,宣传不一致,从而致使企业的思想资源严重浪费,也无法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与客户沟通困难 缺乏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做存在的主要弊端,企业通过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使用更加迷信数据,会更多的根据数据来统计客户的实际需求,这样以来,不能够真正了解到市场的动向,也难以把握客户的需求。现今流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多地将企业的视线引导到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当中,要求企业更多地去关注客户的购买频率以及购买倾向。这样一来,企业在分析客户需求的过程当中会最大限度的忽视客户的真正需求,忽视那些决定客户购买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才是促使客户购买最终的内在驱动力。而数据库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数据更多的只是表象化的内容,而企业这种做法无非是舍本逐末,无法关注的这些系数背后真正的驱动力。 (四)管理理念落后 除了上述不足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认知的不足导致了更多企业重视以产品为核心,认为只要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就能够打开销路。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缺乏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尤其是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最终必然会导致企业产品的滞销,这种情况在当今市场当中也是屡见不鲜,这样的一种短视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企业进一步的做大做强。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一)整合资源,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整合起来。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种整合的力度是明显不足的,各种数据以及业务的整合应当需要更加紧密。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在市场当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买家的议价能力在逐步的上升。对于以前的顾客来说,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拥有更多的权利。在网络时代,这样的现实情况也是尤为明显的。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客户的实际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发展。反而意味着企业需要精细化的客户关系管理,要通过整合各项资源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不仅仅要将产品信息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而且还需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供给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信心。如果说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企业前台,那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应当作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后的步骤。所以企业要进一步的实现发展,必须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从技术的研发一直到生产都需要紧密的围绕着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并且实时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样一来才能够进一步的促使客户产生购买欲望。 (二)实时数据处理 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人们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繁杂且多样的,而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快速的传递。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所获取的信息以及企业所接受的信息都应当具备有效性,这就需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动向,并且根据市场的动态来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因此,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于各种客户的信息进行实时的处理,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工具比如OLAP和DM未来对于产品与客户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了解到客户当前的一个消费状态,对于这些信息进行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这些功能应当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所应当具备的功能。这样以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能够在销售之前引导客户,在销售当中促使客户产生购买的动机并且最终引发消费者的连锁效应,让消费者对于企业产生忠诚,从而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加亲密的对接。 (三)一对一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一对一策略,并不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一对一。应当指的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营销等内容与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一对一。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这样的一种一对一的策略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到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记录消费者的浏览内容以及完成交易的情况。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能够给出企业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顾客生日的时候,公司可以向顾客寄去生日贺卡,来帮助消费者增强其忠诚度;当客户查询商品的时候,可以关联性的引出商品b,这样一来,就能够方便客户的查找。如果对于客户与产品的关联性分析,能够更好的向客户推送一些产品。除此之外,虽然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是统一制定的,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变化。对于企业来说要更好的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就需要兼顾客户的实际需求,各种规则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及时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进一步的增加客户粘性。 (四)更新管理理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时代,需要尝试提供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其实首先就需要认识到关系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公司内部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将客户关系管理贯穿到企业文化当中,专门构建必要的公关部门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这些方式的使用,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结语: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不能够一成不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换代,但是企业需要认识到的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毕竟只是一个管理系统,他并不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重视对于市场的把握,需要结合长期以来的市场经营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作者:谭霁桐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摘要:本文以市场营销里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为依据,结合大连大信船务公司的客户关系现状,以及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发展现况,梳理大连大信船务公司现存在的问题,建议公司专业培训,将客户关系管理融入到公司文化,建立相关规定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使用,公司业务重组,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船务公司;航运市场 一、大连大信船务公司客户关系分析 1.大连大信船务公司概况 大连大信船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东北亚航运中心大连注册成立。公司通过高标准、专业化的服务为国内外船东提供高素质的中国海员,现在公司已与新加坡UnitedShippingManagementCo.,Ltd;山东海运、山东国际、上海锦江航运、贝仕船舶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深圳海兴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戈利海运公司等国内外船东派员服务以及华洋海事中心、北京中外运、北京中海、北京鑫裕盛、青岛仕浦、上海中船、上海泰华、上海育海、大连海达、大连国际等知名外派服务机构有着密切的派员合作。大信船务公司自2014年10月10日成立以来,已有1年半,现有10名员工。公司的领导都是有资深经验的船长老轨,员工是船务行业的老员工。 2.大连大信船务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大信船务公司成立后,凭借自身的实力迅速发展壮大。目前为止,已成功接手管理6条船舶,和4个船东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来航运市场出现低迷,资金链断裂的船公司开始拖欠船员工资,船员流失严重,船员与船公司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以及有不正规的中介公司从中牟取暴利,很多船务公司都在面临着公司倒闭的风险。 二、大连大信船务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客户关系管理理念 对于大信船务公司来说,虽然已经具备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却遭到冷落,无人使用。公司与客户多处于一次性交易,公司内部无人跟踪反馈客户信息。现阶段,大连大信船务公司已存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确立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是能否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条件。 2.客户信息来源单一 大信船务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都是十几年前加入航运这个行业。他们对客户信息收集的方式还是传统方式,没有跟随时代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收集方法,一直延续在招聘网站上打电话收集客户资料。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大信船务公司老总以及各个主管以往积累的人际关系。 3.服务态度不稳定大信船务公司员工对待能带来利润的客户,态度不错。但员工普遍缺乏耐心,甚至逃避问题较多的船员,采用不理睬的方式让船员对大信船务公司失去信心,而没有了任何与公司合作的意向。 4.缺乏客户反馈渠道 公司缺乏对客户的回访跟踪调查,无法取得客户反馈信息。只有个别的客户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反馈。公司并未设立相关跟踪回访部门,主要靠各个主管的自觉跟踪回访,公司内部也未建立客户反馈渠道的相关方案及操作流程。 5.大信船务公司与客户的关系短暂微弱公司一直强调客户回流率低,需要各个主管跟踪回访合作过的客户,争取进行下一次合作。但主管们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思想上不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且一直处于不断寻找新客户,遗忘老客户的死循环中。 6.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乏维护公司每天的业务信息并未及时准确认真录入,各个主管每天接受的客户信息都保存在各自手中,他们之间的客户信息是自有的,并不会与他人共享。只有在领导下达命令时,主管才不得不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里录入客户信息。但录入信息零碎,不完全,并且都是无关紧要的客户信息,以至于即使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己也不会使用系统来寻找客户。 三、大连大信船务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对策 1.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大信船务公司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公司的客户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等。整合完毕,要求每个客户经理熟悉这些客户信息。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对各个客户经理进行专业培训,让“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2.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 公司收集客户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来自网络、招募、接待和服务等等。其中,最直接最全面的客户信息可以通过访船获得。在公司领导和主管去船员所在船舶考察时,可以收集船上全套船员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收集方式也比较方便,不过只有在访船时才能收集,不能作为主要收集客户资料的主要途径。 3.改善服务态度 公司无论面对船东还是船员都要有一个热情、高效、细致、公平的态度。其次,面对客户要诚实,定期做反馈调查,对客户提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直到客户满意。定期做反馈调查的方式有三种,面谈、电话联系、邮件来往。 4.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反馈不仅仅是针对客户的意见,还包括了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通过这些公司应对自己进行自检,哪些是大信船务公司的优势,哪些是大信船务公司的劣势,大信船务公司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等等。并且通过这些调查也可以提高公司的声誉。 5.着眼于与重点客户的长期有效合作 要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自己站到客户面前时,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要让我们的员工充满激情拥有无限的活力,对客户服务热情而周到,只有这里才能够与客户间的关系长期有效的发展。 6.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维护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托软件的客户信息管理,其核心是完整的客户信息。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维护第一任务是客户信息整理.及时发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地不足或者无用之处,及时反馈修改,逐步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适应大信船务公司并为公司服务。 作者:徐雯;唐赫璘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成品油销售的客户关系管理探究 摘要: 近些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放缓,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电力与天然气等新的能源迅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费疲软,资源供大于求,在国际市场上,一些石油巨头、国内的集团和众多民营企业互相争夺,使整个市场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化成品油销售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提升客户的忠实度,对整个企业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成本有销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促进成品油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成品油销售;客户关系;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客户是企业珍贵的资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经历过价格、质量、广告、品牌等方面的战争后,开始把生存与盈利的空间放在对客户的关系进行管理和整合方面,打算借助对企业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的方式,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的利润之间最大的效益。成品油是传统垄断的行业,近些年也逐渐对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行重视,国内成品油的市场开放之后,经营的格局也有很大变化,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客户关系管理简述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科技强化管理,把客户当做核心,进而使企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使客户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核心的思想是把企业客户当做企业的重要资源,借助深的客户分析与完善的客户服务,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客户更加忠诚,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客户的关系进行管理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的份额,借助对客户交易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准确的对客户需求、进油的周期等进行把握,可以提前对业务进行衔接,提高销售的成功率。第二,提高企业的效益,能够借助持续的跟踪服务,对客户关注的重点进行挖掘,提升销售的单价与利润。第三,使客户更加忠诚。可以按照客户喜好与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成品油销售企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 1、对客户进行服务的理念比较保守。面对整个市场环境疲软,竞争愈发激烈的现象,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与销售者缺乏对客户的认识,不管是企业在管理、绩效的考核等体制,还是在价格战略、营销的方式等环节,都有着大量传统经营和销售的思想,很多单位还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过于被动,缺乏现代化市场的竞争和创新管理的意识。 2、销售人员的素质还有待加强。很多企业内虽然建立客户销售队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销售员工的学历也不高,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比较低,具体执行的能力也比较缺乏,专业能力和素质也不高,缺乏对新客户进行开拓的激情,对老客户进行维护的韧性也不够,缺乏营销的专业技能。 3、营销体系缺乏个性与差异性。当前很多成品油销售的企业,对客户进行分类是相对粗犷,缺乏对客户具体消费的了解和认识,客户的档案比较零碎,更新和完善逐渐成为形式。对客户进行工作的基础不牢,在加上销售人员经营的理念和技能缺乏,使维护客户的关系处在低端的层次,方式也比较落后,靠优惠价格进行维护,没有根据市场化趋势与客户的需求,开展一对一活动,差异化的营销。 4、对客户进行服务的体系还不健全。首先是对客户进行服务的职责比较分散,零售和直分销以及非油品等都存在销售的人员,但是在对集团客户进行服务时,经常出现很多部门多个经理上门进行服务的现象。而且,客户进行投诉的流程缺乏畅通性,很多企业都有批发和零售两个专线,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处理也使分别进行,没有统一处理客户投诉的体制机制,使对客户服务的效率与满意程度受到很大影响。 三、对成品油销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改进的建议 1、要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客户就是企业的市场,客户是企业效益的基石,如果缺乏客户,企业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借助教育和培训工作,对销售人员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起客户至上的理念,这是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的前提。要将客户至上和企业发展文化相结合,在企业内部组织的架构,制定价格战略,制定考核与激励体制等环节,都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使用市场的发展需要。 2、要加强对客户进行分类与管理。要以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基础,建立起客户的档案信息,按照客户的特征对其分类进行细化。首先可以按照客户的购油量分为集团、大、普通、小客户等多个等级;还可以按照客户关注点,可以分为价格关注型、品牌型、保障资源型、情感型等;还可以按照付款的方式,分为现金、持卡进行消费等;此外,还可以按照客户的稳定情况,分为稳定与流动型客户等。在实际的销售中,很多客户可能具有综合特征,而且一些客户特征会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变化,销售者需要持续进行跟踪,然后对客户的档案信息及时进行完善和更新。 3、开展差异化销售策略。开展一对一服务,差异化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客户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对价格比较关注的客户,需要根据市场的价格,给予优惠政策;对资源比较关注的客户,需要签订正式协议,全力保证资源的供应;对品牌型客户,可以适当的提高价格,但是要提升服务效率;对情感型客户,需要经常开办联谊会,经常上门进行走访等。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施差异化营销,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企业重视。4、要加强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首先需要确保服务人员的充足,借助对企业结构的调整,配齐销售队伍所需人员,要加强对人员专业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营销的技巧,提升整个团队综合能力与素质。还要对绩效考核体制进行完善,提高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奖优惩劣,切实发挥出绩效制度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成品油销售企业中,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不断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按照市场的需要,满足客户需求,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刘杰 单位:中国石油四川成都销售分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 在银行,客户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也是当前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焦点。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经营理念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其营销的核心就是彻底地个性化营销以及一对一营销。本文主要探析的内容包含着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组成。 关键词: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引言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实质上是在最适宜的时间,通过最适宜的价格,将最好的服务或者是商品提供给最合适的客户;在和客户建立交易信息的过程中,就能够全面地选择以及区分客户,同时将更加令人满意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促使客户将最大化的终身价值带给企业。由此可知,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1.能够将银行的管理能力提高 通常情况下,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促使银行跨越不一样的业务范围以及系统功能,密切地将营销、客户收益、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服务活动的调整、评估、执行等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强银行整体服务活动、销售以及营销的有效性,还能够将银行管理业务活动的水平提高。 2.能够更全面地预测银行对其客户的行为 只有有效地应用着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才能够更全面地预测银行对其客户的行为,并且对客户进行有效的分类,主要的分类依据就是客户价值(客户盈利潜在可能性以及银行创造盈利)[1]。在对客户分类以后,按照客户不同的消费习惯,能够更好地对其今后的消费倾向进行预测。在银行全面了解客户的同时,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好市场的需求以及客户的时机需求,并且快速确定目标市场,将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供出来。 3.能够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 在出现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之后,银行经营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替代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完成了SERVICEBANK替代从SAVINGBANK的过程。在有效应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客户和银行之间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关系,能够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更加符合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4.能够将利润增加,将营销的成本降低 事实上,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倘若要实现面向全球化的交易系统,就需要利用前端应用程序建设、网络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库,这样就能够及时更新、挖掘、处理以及收集客户的相关数据信息,也能够让所有的员工共享实时以及统一的信息资源[2]。银行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相互之间交流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更加紧密以及便捷地衔接好业务的流程,能够将利润增加,同时将传统组织分工协作的监控、协调、指挥计划等成本费用得降低。 二、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组成 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单个产品的罗列以及组合,而属于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其中,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其内部核心就是客户信息分析系统,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挖掘、共享以及整合银行的信息以及资料。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将,其主要的利器就是流程自动化,主要目的就是整合银行的业务体系。银行的窗口就是客户的服务中心,主要的目的就是整合各种服务的渠道[3]。 1.客户信息分析系统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客户信息分析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对当前存在的潜在客户以及现有客户相关的风险、成本、机会、模式以及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取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例如:银行对客户的忠诚度进行判断时,主要是对客户持续性使用产品、使用产品的频率进行全面地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加精准地分类以及定位客户进行定位、分类,之后再将更加优惠的服务提供给忠诚客户,这样就可以确保客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银行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这些客户的利益。 2.处理客户相关任务的流程自动化系统 服务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以及营销自动化都属于处理客户相关任务的流程自动化系统。通常情况下,通过利用优良的服务界面软件,在企业内相关人员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就可以全面掌握客户的资料,并且也能够更好地保持和客户之间的互动,更加准确以及快速地完成服务以及销售的工作。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着营销管理自动化、销售力量自动化以及呼叫中心,这三个方面的基础就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仓库,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软件系统的关键点就是完成其应用的自动化[5]。 3.计算机电话整合技术的客户服务中心 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电话整合技术的客户服务中心,其能够利用整合传统电话语音以及计算机的技术,让前台的客户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和银行客户服务中心保持联系。一方面,客户能够利用语音提示进行自动查询,还能够选择联接专人服务。另外一方面,前台服务人员利用实时连接、客户资料库以及自动识别的的动态,能够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客户更佳的金融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银行业,就需要不断借鉴成功管理银行客户关系系统的经验,对操作业务的流程进行有效梳理,可以建立以及实施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将营销的成本降低,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客户关系的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银行注油创建管理银行客户关系的优良体系,并且将自身的实力提高,才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冯海君 单位:浙江临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微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经济主体,小微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关系的确立与维护,因此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强与客户的关系维护,赢得客户对企业的充分信任。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小微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力量,小微企业是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微型、小型企业以及个体商户和家庭式的作坊企业的统称,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式灵活多变,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小,内部组织机制也比较简单,能够在多变的身长环境中快速的做出反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维护关系着小微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因此对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小微企业概念 是由我国著名的经济学者郎咸平首先提出的,之后由国家财政部等国家四部门共同出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凡是从业人员在20人以内的或年均营业收入小于50万元的企业规定为微型企业,同时也出台了相关的针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二、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策略的制定来改善与客户的关系,为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寻求和开拓新的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1]。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小微企业将客户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利用相关设备手机到全面的客户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和需求变化,以此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维护客户关系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目标。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中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三、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的经营观念陈旧落后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在发展和经营过长中将企业的战略重点放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方面,往往都会忽略客户关系的有效维护,造成企业发展困难,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境。同时企业由于过分关注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都属于技术型人员,缺乏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人员,一方面与客户关系维护困难,另一方面,技术人员无法有效、充分的掌握客户需求,造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市场需求偏离,这些都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2]。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小、低、散”的弱势小微企业由于发展规模小,经济和技术实力弱,企业的产品科学技术含量偏低,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不能形成规模式的发展模式,因此导致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造成客户对小微企业不信任,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困难的根本原因。 (三)不正当竞争导致的效益低下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的原因,因此一部分小微企业为了求得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会采取不正当的非法竞争手段来压缩产品生产成本谋求发展[3]。同时为了与大型企业竞争,一部分小微企业会在生产过长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来降低产品价格,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企业的市场信誉,不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4]。 (四)小微企业人才资源匮乏由于小微企业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企业的工作环境差,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低,以及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等,因此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留住人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尴尬现状。这也是小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五)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数据采集水平低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采集水平关系着客户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影响着客户关系的管理和维护。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数据采集水平低的现状,严重的阻碍着小微企业良好的客户关系关系,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新形势下小微企业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转变客户关系管理观念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小微企业对客户的认识和观念至关重要,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和软件的应用,更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客户关系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因此小微企业的领导必须提高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二)建立并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具体对策和管理行动的实施。因此在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中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制度,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与客户间建立有序、完善的关系合作网,不断畅通客户关系沟通渠道和客户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掌握客户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产品[5]。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客户意见,尊重客户意见并及时改进。 (三)重视对客户数据的采集客户的数据资源对于小微企业掌握客户需求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微企业在管理当中应该不断畅通客户信息的获取渠道,定时与客户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企业领导层应该提高对客户信息资源收集的重视力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资源,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及时掌握客户的动态,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和调整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客户分层,实施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因此企业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及时调整相关经验策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关系。实施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最佳体现,企业应该看展定期的培训,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了解并掌握差异化管理的内容和核心,以便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遵循差异化的管理原则,提升客户满意度[6]。企业营运ABC管理方法对企业掌握的客户资源实施细化分层,重点关注重点客户需求,建立完善的客户回访机制,了解客户意见和需求,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力量相对薄弱,因此优秀的人才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小微企业的领导层应该提升对人才引进的重视,提升企业人才整体素质。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与高校建议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尽可能提升企业的薪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为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7]。 (六)确保客户关系管理的资金供应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小微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将客户关系管理中所应用的相关技术和软件以及人才等都列入到企业的费用预算中,提升客户关系管理中的资金支持力度,做好客户的拜访与服务回访工作,赠予客户具有纪念价值的礼品等,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善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8]。 五、结论 我国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重要意义,小微企业适量的增多和发展规模的不断提升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列问题,其中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是直接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客户关系维护和管理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扭转困境局面,有效的开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司杨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铁路货运中心客户关系管理 摘要: 在阐述铁路货运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铁路货运中心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客户分级管理,开发适合铁路货运中心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规范化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模型等新型管理机制,实现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铁路货运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关键词: 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满意度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通过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培养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及产品有更积极的偏好和喜好,留住客户和合作伙伴,以此来提高企业业绩的一种管理方法[1]。客户关系管理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货运市场化运作在不断推进,铁路货运中心作为直接与市场接触,直接和客户面对面的部门,面对竞争激烈的货物运输市场,正在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战略转化。在新的战略条件下,建立正确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采用恰当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是铁路货运中心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铁路货运中心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1铁路货运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1)缺乏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经验。由于铁路货运中心开始市场化运作时间较短,对于市场化后的经营和管理缺乏经验,还不具备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开发新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的方法和工作流程较为落后,有时不得不以损失自身利益来维系客户,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与成熟的物流企业比较还有差距。 (2)缺乏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目前许多较为成功的物流公司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管理公司客户,完成客户服务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完成客户服务的跟踪和满意度调查等。而铁路货运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尚没有专业的管理工具。虽然铁路货运制票系统和95306电商平台可以完成部分客户信息的收集工作,但距离客户关系管理要求的时效性、完善性仍相差很远。例如,铁路货运中心多数客户分析数据仍然通过营销相关人员手工整理,各职能部门间对相同客户的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货运中心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同时,缺乏对客户数据的发展分析及有效跟踪。 (3)市场客户定位不科学。铁路在过去的客户管理中通常将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铁路运输资源的请求、调配和运输等都是优先满足大客户。但是,铁路对大客户的定位局限于运量大的国有大厂矿,缺乏综合考虑客户的运输物品数量、发展前景及客户信誉度等多方面因素。而一些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型规模客户,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占有率将会迅速提高,由于铁路没有对这类客户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客户流向公路或运输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 2铁路货运中心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2.1建立客户分级管理 2.1.1客户的分级 (1)确定影响因素和权重值。基于客户在运输市场中的综合表现,确定客户影响铁路货物运输的诸多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对铁路货物运输影响程度的大小分配不同权重[2]。根据目前铁路货运中心的情况,主要考虑以下影响因素:客户能带来的运输收入、客户运量规模、客户发展前景和客户信用状况。项目权重值的确定,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地区关注的因素不同,由于客户能带来的运输收入是铁路货物运输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其权重应为最高,定为40%。客户的运量规模是铁路获得稳定运输的来源,权重定为30%。客户的信誉状况是客户在市场中履行责任和遵守合约的综合表现,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客户的信誉度直接影响着铁路与客户相处的方式,权重定为20%。客户发展前景是铁路货运中心应关注的因素,权重定为10%。 (2)根据各影响因素权重和评价分数对每个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各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数可以来自货运中心、营业部和营销人员对一个客户的评价,也可以来自后面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百分制。客户综合评价得分S=i=1n(Wi×Mi),其中S为客户的综合评价得分,i为影响因素序号,n为影响因素最大序号,Wi为第i项影响因素的权重,Mi为第i项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数。 (3)根据客户的综合评价得分对客户进行分级。若将91~100分划分为A级,将81~90分划分为B级,65~80分划分为C级,65分以下划分为D级。 2.1.2客户分级管理客户分级管理是在客户分级的基础上,针对级别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客户服务和维护措施[2]。A级客户是最重要的客户,可以为货运中心带来最大利润,该类客户应享受中心级维护,在铁路运输资源分配、运输产品设计、货物运输组织和服务上给与重点满足;该类客户由中心管理层出面建立和A级客户的沟通办法,定期回访,开拓合作范围,达到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的目标。B级客户略逊色于A类客户,是铁路在货物运输市场上重点争取的客户资源,该类客户可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放松客户管理,可能就会成为竞争对手的资源;该类客户由中心营销部门和营业部共同负责维护,通过开发增值服务、提供特色服务等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C级客户一般运量规模不是很大,游离于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灵活性比较大;该类客户应由营业部重点关注,充分利用铁路局的政策争取这类客户,并且建立对该类客户的定期回访制度,关注其需求变化。D级客户是综合得分最低的一组,这类客户对货运中心的利润影响很小,但是应注意此类客户的数量变化,当此类客户数量非常多时,形成积少成多的效应,铁路货运中心应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吸引住这部分客户,该类客户应由营业部和营业网点营销人员维护,做到电话回访,并将客户变化情况定期汇报至中心管理科室。货物运输客户随着市场会不断变化,其运输品类和运输规模都不会静止不动,因而对客户的分级管理也是动态的,应定期更新客户分级表,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客户关系应对策略。 2.2开发适合铁路货运中心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开发适合铁路货运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有助于统一管理客户,以及实时分析客户信息。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应包括后台数据库设计、编程语言选择、平台工作模式选择和实现功能设计等,其中重要的是后台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3]。数据库设计要求信息的丰富性,如客户行为习惯、客户关注重点等,客户信息越丰富越利于客户数据分析,同时应注意与现有铁路其他信息平台的对接(如货运制票系统,95306平台等),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以避免重复工作。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客户信息维护功能。客户信息维护功能主要实现客户信息的录入、获取、维护等功能。客户信息维护是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平台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客户信息是货运中心的一种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在不同的营业部间往往不共享,货运中心应对所有的客户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客户信息基础数据是跟踪客户、统计分析数据、开展各种服务的前提[4]。客户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营销人员平时和客户直接接触的记录信息、来自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数据,以及来自货运市场的报告等。 (2)客户数据分析功能。客户数据分析功能是在客户信息维护的基础上,当具备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时,自动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输出有整体客户增减情况分析,各级别客户的变动情况图表等,重点应围绕客户服务功能类别,输出对客户服务功能需求分析、意见投诉等的统计分析。 (3)客户服务功能[5]。客户服务功能主要实现接受客户投诉、在线解答客户问题、接受客户意见反馈等。 (4)预警功能。预警功能包含运量波动预警、客户需求变动预警等。当客户运量波动较大时,自动显示预警信息,以便引起重视并且提交到中心管理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更适合的客户维护服务。当客户需求变化较大时,提示客户需求变动预警信息,以便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客户维护服务。预警功能可根据需要进行开发。 2.3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是检验客户对铁路提供的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是否满足其期望和需求的过程。客户满意度调查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一部分,是对铁路服务结果的验证,也是铁路货运中心持续改进和完善服务、捕获客户需求变化的重要途径。铁路货运中心客户满意度调查应从运输产品,服务过程和增值服务3个方面考虑[6],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根据客户满意度一级指标的重要性对其赋予相应的权重,结合当前铁路货运中心的具体情况,对运输产品、服务过程和增值服务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赋值为45%、30%和25%。二级指标是对应的一级指标的属性,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客户满意度二级指标得分,则客户满意度D可以表示为式中:cij为二级指标Cij对应的得分,cij取值范围为0~100;ni为第i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的个数;ai为第i个一级指标对应的权重。 2.4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制度如果没有相应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制度做保障,即使再好的方法和工具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货运中心应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制度,将客户关系管理上升到战略角度[7-8]。例如,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岗位职责制度,做好从中心领导层、中心职能科室到营业部、营业网点和一线营销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保证客户重要信息的安全。通过将客户关系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创造铁路货运中心良好的客户关系氛围,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结束语 建立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机制是铁路货运系统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建立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上到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铁路局层面应做好运输服务的过程监控,铁路货运中心应做好客户需求的动态追踪,并且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改变,及时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做出响应,逐步建立适合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客户关系管理,从而形成一种理想的客户关系管理状态。 作者:郝艳华 单位:北京铁路局天津货运中心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让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更有时代性特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利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与客户交流的技巧,促进学生掌握更科学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管理;客户关系;内容;环节;创新 在人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思想与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客户关系管理,受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学科交叉,是一门综合性课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问题,才能实现客户关系升级与优化。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性质复杂《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在学习中,学习者不仅要涉猎多学科知识,而且要有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客户沟通方法,学会利用CRM软件,甚至学会制作简单且实用的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要课程,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客户关系管理概念与原理,还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了解系统开发知识与商业模式知识等。 (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计划不足许多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高职院校,将此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没有将其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在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认为《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不尽重视,课堂上主要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过于枯燥,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还有学校直接利用适合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课件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讲解,导致课堂学习与实践脱节。 (三)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有漏洞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向学生讲解客户关系的类型及维护方法,只顾着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难通过师生互动参与其中。学生没有机会通过独立思考获取有效知识,更无法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笔试考核方式应用最为普遍,学生只需要背书就可以应付考试,考试成为一种形式,并不能了解学生真实水平。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优化方法 (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原理、技术与应用是最为基础的模块。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整,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体现出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价值。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勇气打破教材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利用教材中的可利用之处,于课外引入有特色的内容,才能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项目,如“开设一家物流站”项目中,教师可以讲解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在“物流站所用CRM系统”项目中可以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学习不同客户关系对应的系统构成要素。在“今天你收快递了吗?”的项目中讲解CRM系统的数据开发内容。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未来就业结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价值。 (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一直以来,案例教学法都是客户关系管理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中,教师一味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要激发学生活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提供与分析变得活跃起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体验教学法实施教学。客户关系、客户忠诚度与满意度、客户关系的价值等,都是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何种方法最为有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销售人员、顾客及售后人员,丰富学生的职业经历,树立正确的客户观念。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行业的工作形式也在转变,计算机已经成为物流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计算机设备的同时,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视频教程,引入微课,有利于学生学习眼界开阔。 (三)优化《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优化,对于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十分有益。传统笔试,虽然会给学生复习动力,但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突出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创新考核方式,将面试或者实践活动作为最终考核方式。比如,为了考查学生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不同情境,自己扮演客户,学生扮演物流管理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比如,快递丢件问题、快递损坏问题都是很好的选择。 三、结语 在高职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掌握全新教学理念,对个人教学角色进行有效转变。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意识到客户关系的重要性,成为维护与发展客户关系的能手。 作者:邹娟平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 摘要: 就客户关系管理如何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旨在为行内提供参考借鉴,共同促进CRM在我国汽车营销中成熟运用。 关键词: CRM;汽车营销;作用表现 汽车产业是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汽车整体行业也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市场表现出销量大幅度激增,企业利润却一直在下降,由此可见,在后市场时代,汽车营销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以产品为中心经服务阶段环节转移到了以客户为中心[1]。因此,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必须了解客户的信息与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和减少运营成本,从而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督促汽车企业迫切需要选择创新的营销模式。而产生于IT技术支持下具有现代服务营销理念方法的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既是管理思想,又是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一套应用软件,因此有着非常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营销需要的创新模式背景[2]。只不过目前其在我国汽车营销中的运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在汽车营销中做好有效性的运用,非常值得探讨,可为行业内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1客户关系管理对汽车营销的重要性 CRM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须首先从思想上加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与认知,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性操作。其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CRM,汽车企业可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加快培养铁杆忠实的客户群,同时更好地维护巩固老客户。据相关研究测算,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会是维护老客户的6~8倍[3],可见客户关系管理还可极大降低汽车企业的经营成本。二是通过建立的CRM平台,汽车企业可进一步改善原有营销服务,提供给客户更多的是个性化服务。而且客户只需一次“点击”就可完成多项业务,这样也帮助汽车企业提高了营销工作质量和效率,并顺利实现向现代科学管理的模式转化。三是加强CRM在汽车营销中的运用效果,能够使得口碑宣传效果更佳,为企业实实在在节省了一大笔广告成本费用资金的支付。四是成功运用CRM,能够帮助汽车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在客户需求不断的变化中,有针对性地做出迅速反应,从而增加企业销售准确率和客户成功率。 2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营销中有效运用的具体实施 在汽车企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在汽车营销中建立起、运用好CRM,真正发挥出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作用,才能改变企业在营销中的不利之势,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目前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如:不能实时动态掌握客户资源和客户需求等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量化统计分析,造成响应市场慢;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持续下降,潜在客户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充分地说明了现行汽车企业薄弱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寻找一种能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创新模式。然而要在企业中实施CRM,也并非是件易事,因它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汽车企业大胆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开展工作。 2.1要有一个明确的实施目标要在汽车企业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实施CRM的具体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相对应的责任部门与人员。尽管CRM本身对汽车营销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作用,但毕竟每一家汽车企业营销中的原有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存在的情况不一,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不同细化侧重点目标,最后实现共同的大方向目标,那就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占领市场,增加销售的量、收入和大幅降低成本。 2.2必须实现流程的再造在汽车企业营销中运用CRM,需要对原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实现再造,使它们更加适应客户关系管理,并与其系统软件相匹配,从而为CRM顺畅运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1)组织机构再造。一方面新增设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作为与客户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架构可分为呼叫中心、数据管理和客户服务三部分[4],主要从事收集客户信息、解决客户意见建议,提供客户咨询服务;分析市场和回访客户;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培育客户品牌忠诚度等。中心以满足广大顾客需求为终极目标,重视对顾客声音倾听,对顾客疑问快速解答和顾客意见高效回应,从而进一步保持企业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是围绕客户中心,重新对企业原有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建立起扁平化的新组织结构,从而削减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一切围绕着客户生命周期过程来传递沟通信息,杜绝以往以部门为界限,增强灵捷性。2)业务流程再造。按照CRM系统,需要针对原有汽车企业营销业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其中主要包括如:①订单管理流程再造:将客户需求纳入到销售订单体系,实时查看所需车辆的供求关系,从而节省双方费用也提高工作效率。②客户数据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客户档案、市场预测和客户挖掘三个核心管理点,帮助企业拥有精确广泛的客户数据库,使寻找潜在客户工作效率更高更加合理化。③销售管理流程再造:以客户关系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采用相应市场营销组合动态管理目标客户资源,从而达到互动双赢,实现长期价值。④客户关怀管理流程再造:在客户开发阶段,通过企业网站、销售热线、展厅接待等方式收集、筛选、确定潜在客户,转化为保有客户。在客户生命周期探索、形成、稳定阶段,收集成交客户建议意见,改善公司自身管理服务不足,提供超值的、让客户感动的关怀服务,赢得客户信任,有效管理成交客户。⑤客户服务流程再造:在统一CRM策略指导下,为每个客户建立完整、唯一的终生档案,实现预约及后续服务工作。 2.3掌握分配好具体实施步骤实施CRM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买来一个软件安装好就可以了,还须在企业统一部署规划下分步实施,而且系统还会牵涉到与多个内部、外部接口和整合,因此实施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需讲究一定方法和策略,切忌操之过急。同时要保障其运用成效,还要注重对具体实施步骤的掌握与分配,切忌无头序地、盲目性地、随意性地操作。可将CRM具体步骤大致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实施内容分别为:建立统一汽车企业客户信息中心,整合各方面客户数据,使其更有价值性,并具有系统化与细分化,从而集中管理好客户信息;开拓和强化客户与汽车企业交互的多接触触点,同时开展多点采集客户信息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协作效率;对客户关系管理由设计人员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必要测试,并将测试报告及时提交;对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核心使用者进行集中培训,并对CRM操作进行测试,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3结语 在日渐竞争白热化激烈的汽车行业里,客户关系管理可帮助汽车企业构建起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公司利润和客户价值的双赢目标。但CRM作为一个管理项目,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运用成效的取得,还在于一路上的大胆创新与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探索。 作者:王春明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商业银行中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摘要: 根据商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客户关系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系客户与银行的重要纽带,对于促进商业未来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对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对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的问题和策略,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应用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高科技技术不断推广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很多产品都存在一定相似性,使得客户存在随时将业务转向其他银行的可能性,因此,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是当前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制定合适的对策,才能真正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最终促进商业银行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一、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每个商业银行在开展各种业务时,都需要客户提供相关资料,并递交相关申请单,因此,他们有着比较完整的客户资料,对于客户的资金流通情况有比较清楚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系现有的老客户、发现优质客户和合理分化客户质量,从而为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客户信息有效维护。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信息的有效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客户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等有着极大作用。与此同时,根据客户的相关信息,商业银行会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以对客户进行准确分类,从而提高客户办理相关金融服务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商业银行通过整理、分类比较完整的客户资料,可以实现客户贡献数学模型、分值评估等合理构建,对于促进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客户营销管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客户变得越来越多样性,因此,客户营销渠道也相应的增多,不仅有柜台服务、电话银行,还有网上银行、手机等。所以,客户关系管理需要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准确记录和分类,才能为客户营销做好铺垫,以在全面分析客户营销活动效果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商业银行提供的相关服务,对于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有着极大影响。 3.客户销售管理。目前,我国较多商业银行已经对客户经理制度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客户激励的方式向客户推销和讲解各种产品,不但能现场为客户提供相关帮助,还能接触相关便携式电脑、移动通讯设备等为客户分析,从而让客户全面、详细的了解整个产品的情况,对于获取最真实、最可靠的客户反馈信息有着极大作用,是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和提高营销业绩的重要途径。 4.客户服务管理。在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终端软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客户信息,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网点服务等,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还能促进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各种商业银行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金融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不仅要对产品竞争给予高度重视,更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1.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不断向着新精英模式方向转变。根据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来看,当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因此,金融服务、金额创新产品方面等收入也成为银行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获得很好的经营利润,必须提高全体员工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全面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才能真正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不断向着新精英模式方向转变,最终促进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在实践刚从恒指,客户关系管理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管理模式,并使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已在全面、分类和集中管理各个领域涉及的与客户相关的信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用,对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有着极大作用。 2.促进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外资银行不断增多大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注重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还要加强客户关系维护、管理和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由于外资银行会吸收我国很多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致使商业银行客户量不断减少,并且,外资银行的服务更加优质,不但能提高公司客户与个人客户投资理财的利润,还能真正吸引更多客户,给我国商业银行长远发展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因此,高度重视客户关系管理问题,不但增强商业的信用办卡影响力,还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非常的作用。 3.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的发展需求。目前,国内外很多银行都已经经历了一产品、市场为发展中心的阶段,因此,在我国各种银行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都得到了快速提高,不仅开发出更多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更好的巩固,对于促进商业银行长远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业务结构调整,注重信贷业务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系统构建的发展需求,最终促进商业银行整体效益快速增长。例如: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简化各种业务的办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并注重产品营销的差异化,对于获取更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有着极大作用。 4.非金融或其它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推广的情况下,新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多,给个人客户、公司客户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如果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与此同时,商业融资公司、企业、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逐步深入金融领域,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因此,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的科学应用,建立与金融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相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银行和客户真正形成稳定、和谐的关系,最终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的问题和策略 目前,商业银行已经触笔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模块,虽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在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对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进程比较缓慢。从开始很难接受“顾客至上”理念的情况到逐步融入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员工的认识、重视程度都不够高,致使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层意义无法得到准确理解。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够强,主动服务意识非常薄弱,片面的认为有需求的客户会主动到银行来,给商业银行留住老客户、开放新客户带来极大阻力。二是,没有可行、合理的理论指导。最先开始,客户关系管理是在国外不断推广的,因此,国外在管理理念、相关条件、科学技术系统支持等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但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并不能完全符合。因此,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商业中应用,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很难被我国较多商业银行多接受,并且,没有可行、合理的理论指导,大大影响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的实际效果。三是,计算机水平整体不够高。在受到计算机水平影响的情况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很多数据库得不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客户的信息也无法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客户信息混乱、不完整和不准确等问题存在。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不够信息化、不全面等,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客户的具体情况,最终影响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的整体效用,大大降低商业银行各种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四是,经营体制急需改进和完善。目前,较多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都是阶梯式模式,并且,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也有着极大影响,从而造成客户信息结构不够完整和不真实。与此同时,各种决策的讨论时间较长、牵涉范围较广,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效率,致使较多客户流失,最终无法留住老客户。根据上述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科学优化服务流程,快速转变管理理念,才能让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形象有新的认识,并加深客户对各种金融产品的理解,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有着极大作用。其次,注重服务模式、营销方式等的创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加强服务模式、营销方式等的创新,才能真正改善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对于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相关问题有着重要影响。最后,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在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中,客户关系管理的科学应用,需要专业人才提供支持,才能真正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从而在不断升级服务系统、更新服务方式等基础上,推动商业银行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的合理应用,提高全体员工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并全面落实上述几个策略,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管理效用等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林轶君 单位:交通银行三明分行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汽车销售店客户关系管理探究 [摘要] 国内汽车行业已逐步由十年发展的“黄金期”进入到“平稳期”,面对新形势,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是企业获取利润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保持与客户关系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以一汽丰田4S店为例,通过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该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丰田4S店;客户满意度 1引言 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纵观我国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产销量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给我国的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国内的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个性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多,对产品性能、价格、款型及服务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不同程度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于日系汽车而言,不仅受到消费环境变化的影响,还要面临着国内外汽车品牌竞争和国内政治关系的双重压力,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日系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四年出现下滑。对此,要想保持在国内汽车竞争市场中的一定地位,就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将重心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上来。客户关系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汽车业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汽车刚需且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维持与客户的关系,对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实现企业利润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综观中国近十多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向饱和期过渡的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带来很好的机遇,不仅带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国家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国内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迎来难得一遇的“井喷期”。但2010年之后,随着国家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金融危机造成国内外消费市场低迷,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汽车消费市场又逐渐趋于平稳。从发展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汽车在核心技术领域、品牌服务等方面相较于日、美、韩、法、德等主要外资派系仍表现出一定的差距;②消费理念发生变化。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理念越来越趋于理性和谨慎;③汽车服务业发展迅速。国内相关汽车的金融保险服务、维修服务、汽车旅馆等行业均有了快速发展。 3一汽丰田4S店管理现状 本文所研究的是一家一汽丰田4S汽车服务中心。该公司目前的客户信息管理采用的是DMS系统(DealerMan-agementSystem),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该公司汽车性能、汽车销售活动、客户消费体验、售后服务质量以及与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相应的模型构建,我们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4S店男女比例相当,且消费主体趋向于年轻化;客户选择在此店购车的渠道大多是出于个人的喜爱和偏好,说明公司的品牌印象力较大;对于影响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占比最大的是“距离近、交通便利”“价格优惠”和“具有热情专业的服务”,相比之下,该店的促销活动力度较小,宣传范围不大,不能对客户消费带来显著影响。 3.2实证检验分析 通过构建影响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因素模型,本文的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该店汽车性能和售后服务质量对提升客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汽车销售活动及客户消费体验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不明显,显著性较低。从性别分析来看,男性和女性均看重4S店的售后服务质量,且男性偏向于关注汽车性能,而女性更在乎公司的销售活动力度。从中日政治关系敏感度来看,这四个变量均不对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这类群体应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其潜在需求。 4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我们还发现其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客户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该公司客户信息资料收集的渠道较为单一、更新不及时,对客户的价值研究不够。此外,虽然公司统一采用电脑网络系统进行客户信息的录用与保存,但缺乏相应的原始数据录入质量的监控措施,容易造成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缺失,进而对其客户关系管理及经营活动产生错误导向。(2)客户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①该公司产品的促销力度不大,礼品赠送、商品折扣、会员优惠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较少;②缺乏外部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外宣传、广告营销、汽车展览会等方面推销产品的能力较低,且营销渠道缺乏多元化,产品扩散程度不大;③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客户精确的信息,与客户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仍不够。(3)客户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该公司没有很好的对购车用户的后期信息进行跟踪与完善,对客户售后需求把握也不及时;另一方面,经销商对销售工作人员的培训还不够,专业知识的介绍和服务水平欠佳,且对于客户的接待流程尚缺乏不统一。 5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议 5.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对于汽车4S店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售后投诉与报障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使公司的管理与运作更加合理、有序;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服务平台,如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在线预约服务(保养预约、试驾预约)、救援服务、售后信息处理、产品介绍、活动推广、违章查询、用车小窍门等,通过贴心的在线服务提升客户感受,扩大公司的宣传力度与影响力,提升公司的客户满意度与竞争优势。5.2提升售后维修/保养服务水平在售后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维修与保养的便利和优惠是吸引客户、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可以做到:①每年开展汽车多项免费检验活动,并为购车用户提供车辆室内免费清洁消毒服务;②在小区设立服务网店,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为汽车进行检验与维修;③明细汽车维修零配件和各项保养项目价目表,并对经常到店进行维修/保养的用户提供价格优惠。 5.3为客户提供交流、咨询平台 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保障。对此,汽车4S店可以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库信息为支撑,通过将有关产品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价格信息、交易信息等内容放到公司的网站上,搭建一个方便与客户进行交流、为客户提供咨询的平台。这样,公司可以第一时间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帮助与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还能通过将客户反馈的信息返回到数据库中,形成集成化的多功能客户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5.4优化组织管理制度及销售运作流程 健全与优化组织管理制度和销售流程不仅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还是促进企业与客户维持长久关系的可靠支撑。具体而言,汽车4S店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并依据不同的岗位和要求,构建组织运行管理网络,细化组织分工,同时完善配套的措施和监督机制。在销售方面,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设计标准化的运作流程,并要求销售人员严格按照销售流程开展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以实现企业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6结论 随着汽车行业“暴利”时代的过去,我国的汽车消费已经由井喷期逐步进入到平稳期,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断减小,行业竞争力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4S店应该审时度势,找准市场定位,树立和未来市场趋势相符合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利润,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谢在阳 韩志刚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因素和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改革策略,以期酒店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促进酒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取得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工作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只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其中,客户关系管理对酒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影响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因素 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酒店行业中已发展了很长时间,但其发挥的效果却不明显,主要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影响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户数量庞大、信息分散,数据收集困难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客户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客户的姓名、联系方式、房间类型、个人喜好、忠诚度评估等,这些数据资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就酒店的前台、客房、餐饮部等都可以收集到客户的相关资料,面对如此繁杂而众多的数据信息,酒店员工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数据库的有效性。此外,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可以进行预测分类,有的却不能,这就造成了信息收集和识别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客户数据库的有效建立。 (二)客户关系管理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酒店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中需要酒店全体员工的相互配合,依靠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外树立一个优质的酒店外在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酒店对企业文化和客户关系管理两者的关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文化来做支撑。 (三)员工服务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酒店的员工缺乏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了解和认识,在工作中只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没有充分发挥出服务意识。酒店员工在向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不能深刻把握客户的个人需求,缺乏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有的员工对客户采取“一刀切”的服务方式,只对客户提供购买服务和售后服务。酒店员工服务理念的缺失会严重制约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削减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对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四)酒店服务理念落后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受传统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主观认为酒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的是地理位置和内部环境,忽视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此外,酒店员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产品销售上,忽视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就酒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制约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改革策略 酒店业属于服务行业,若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取得长久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目前,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众多问题,酒店只有不断转变管理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最终实现酒店的发展目标。 (一)酒店经营者要转变管理理念 客户资源是酒店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酒店必须要狠抓客户资源,为客户做好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首先,酒店经营者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酒店经营者要科学合理的制定酒店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客户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要重视客户服务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的教导与培训,使其自觉树立客户服务意识,并在日常工作中将客户服务的理念有效落实,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做好核心客户的培养工作。酒店客房的预定主要是受房源的影响,当酒店没有闲置客房时,便削减了核心客户的消费热情,不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因此,酒店经营者要做好核心客户的培养工作,通过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使核心客户无时无刻都能享受到酒店客房的预定活动。同时,酒店要做好网站建设,将酒店特色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的潜在客户展示出来,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此外,酒店还可广泛地开展客户体验活动,通过客户的体验评价做好酒店的整改工作,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的信任。最后,企业经营者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大服务观”的意识。整个酒店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不断将员工有限的服务职责进行拓展,除了做好服务客户的工作外,还要为领导、同事、下属做好服务,以此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观念,最终实现酒店全员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全体员工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才能为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促进酒店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取得长久的发展。 (二)选择优质目标客户群体 依据特劳特定位理论,酒店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客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不断挖掘具有高价值的潜在客户。优质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指酒店所覆盖的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潜在客户,酒店要积极与这些目标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客户推荐和公共关系营销等方式吸引目标客户到酒店进行消费。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交流平台正在被社会大众广泛的使用,酒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对酒店所推出的新产品、新活动、新促销等进行及时的,以此来提高目标客户对酒店的认知,并实现与目标客户的互动,不断使酒店的各类信息在客户的脑海里得到强化,达到占领客户心智的目的。此外,酒店要积极依靠第三方加强同行间的客户信息沟通,将有效的客户信息直接导入本酒店的数据库,并做好日后的开发工作。 (三)完善客户信息录入系统 酒店要加强客户信息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核心客户,他们对酒店具有一定的忠诚度,是酒店长期合作的伙伴。因此,酒店要设置专门机构,对他们的信息进行集中化、一体化的管理。首先,要做好客户信息的记录工作。酒店各部门要建立客户信息手册,并由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主要包含客户的行为习惯、爱好等。其次,做好客户信息的同意归档处理工作。酒店专门机构要定期对各部门的客户信息记录进行回收,并把客户信息分类归档录入客户管理系统。当客户入住酒店后,各部门员工通过所建立的客户信息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有的客户爱好历史,酒店服务人员可以提前在其房间内准备好相关书籍;有的客户追星,酒店服务人员可以在其房间内张贴明星海报、准备相关明星的电视节目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内氛围,使其体会到酒店的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提高酒店员工的整体素质 员工素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酒店的发展和运营也是如此,酒店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保障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并取得长期的发展。这就要求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其在工作中增进与客户的关系,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酒店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在源头上做好控制。酒店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除了要考虑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把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作为招聘的一个重要指标,聘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还要加强对员工服务理念的灌输,使员工在工作中重视对客户的人性化服务。此外,还要鼓励员工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依靠微笑服务赢得客户对酒店的高评价,促进客户依靠自己的影响力通过自身的体验向他人积极宣传,从而帮助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客户关系管理对酒店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酒店中的众多因素制约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酒店要加大改革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促进客户关系管理的不断完善,保障酒店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曾璐 单位:四川省旅游学校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酒店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考 摘要: 著名学者Seybold曾说过,21世纪是一个“客户经济”的时代。酒店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做到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快速转变经营理念和调整发展方向,实施以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但现阶段,国内酒店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客源分类不够清晰、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够完善、客户档案的信息共享不足等),为此研究国内酒店如何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新金融经济背景;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强化措施 一、新金融经济背景下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客源分类不够清晰。对于酒店而言,对客户细分的过程就是对客户需求进行划分,从而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然而多数酒店对客户的分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依据对酒店的贡献度来进行划分。由于对客户资源没有进行准确划分,造成酒店对于协议客户、团队客户、散客、网络客户及持卡客户的管理没有侧重点和差异性(如没有关注高价值客户的流失,缺乏对此类客户的跟踪关怀)。第二,客户档案的信息共享不足。由于缺乏客户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完善机制,不少酒店一线员工在工作中不会对客户信息进行主动采集,即使采集的客户信息也散落在各个部门,由各部门对相关客户信息进行保存,导致客户信息无法在各部门内得以有效共享;在开展的客情分析会上,各部门汇报的客户信息没有经过规范整理,缺乏系统规范性;在执行方面,客情分析会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营销人员没有跟进并深层次去挖掘所得到的客户信息,造成客户信息的浪费。第三,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够完善。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户的抱怨和投诉,这些抱怨和投诉往往是促进酒店管理工作改进的有效“助推器”,但实际情况是,多数酒店员工对于客户的抱怨和投诉并不重视,基本只关注自己岗位或部门的客户问题,在遇到抱怨和投诉时习惯于简单的道歉,或者告诉客户“我会将您反映的问题向主管部门进行反映”,但却并没有将反映结果和处理方案反馈给客户,从而无法有效消除客户的不满。第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应用不到位。现阶段不少酒店还没有安装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部分酒店虽然安装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员工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而对具体操作和应用不能准确掌握,导致员工认为“系统太高级太复杂,还不如传统的手工记录”,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二、新金融经济背景下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的强化措施 1.牢固树立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 一方面,酒店要重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为了将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风险降至最低,酒店必须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贯穿到业务流程中,贯穿到所有员工的思想中,并且能够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中。酒店上上下下各个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员工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在制定营销方案时要考虑到客户的利益,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客户的支付成本,为客户提供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酒店要定制客户管理方面的培训。酒店不仅要在客服部及销售部有相应的如何面对客户的培训,在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同样也要有相应的培训,保持酒店在对外部客户服务方面的一致性。 2.根据客户细分来实施分类管理。 第一,团队客户的管理。酒店要通过与旅行团协商制定不同时期的价格和相互之间的责任和工作范围,通过价格激励旅行社合作关系的延续性;在旅行团来访之前就准备好入住准备,提高入住手续办理效率;强化员工对旅行团人员的服务意识,了解旅行团客人中的相关信息;抓住机会对客户进行酒店宣传,通过高质量服务的品质和高素质的员工表现,把旅行社来团作为一次酒店的产品展示,给第一次来酒店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成为地质酒店的潜在客户。第二,协议客户的管理。酒店要为协议客户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来提供私人酒店助理服务,为客户定制企业特有菜单、会议准备等服务措施;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的形式关注客户需求,了解客户未来的酒店消费计划,提前帮助客户进行规划和准备;在酒店日常经营中邀请协议客户为酒店的发展出谋划策,对酒店的变化进行内部测试,反馈真实的意见。第三,步入散客及网络客户的管理。酒店需要通过首次消费的宣传和纪念品,在服务中体现标准、高标准的服务品质来提高这类客户的消费满意度(通过专门的网络营销策略刺激网络客户重新进店消费,随机客户则要通过震撼性的服务留下印象),从而提高他们再一次来酒店消费的几率。第四,持卡客户的管理。持卡客户往往对酒店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对这类客户的投诉和建议反馈,酒店要给予重点关注。此外,酒店要通过多渠道的客户人文关怀,例如生日祝福、特权享受和特权告知,提升其对酒店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强化酒店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这类客户对地质酒店宣传的积极性。 3.实施客户数据挖掘。 尽管数据挖掘不能精确的识别最终客户,但可以明显提高营销活动的响应率,改善营销活动的回报率,为此酒店要从如下方面实施客户数据挖掘:首先,利用各种渠道(如直邮、电话、传真、网络营销等商业活动)获取潜在客户的响应行为,包括积极的响应行为和消极的响应行为;然后,获取潜在客户的资料并收集客户反应模式数据进行测试活动,对测试活动仔细分析响应结果,对消极的响应行为进行处理,或转化或清除;最后,利用响应结果正式进行数据挖掘,建立预测模型或评分模型。 4.构建完善的客户投诉及建议体系。 有资料表明,在客户消费的过程中,25个不满的顾客只有1个会产生投诉,1个不满的顾客会把它的糟糕经历告诉10-20人。投诉的顾客比不投诉的顾客更有意愿与企业保持关系;如果投诉的问题得到解决,60%的顾客会重复购买公司产品,如果投诉得到快速解决,会有90%-95%的顾客会成为回头客。基于此,酒店要从如下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客户投诉及建议体系:员工听到客人任何关于酒店设施或服务的抱怨、不满或投诉时,均应及时反馈给本部门或归属部门的上级,相关责任班组主管或经理要及时赶到向客人道歉,并寻求解决方案;加强顾客抱怨、投诉的管理,定义不同的投诉级别和投诉补偿等级办法;处理客人投诉要快速,尽可能在客人不悦前、消费结束前、顾客离店前圆满解决;服务人员对客人投诉进行解答时,必须注意合乎逻辑,避免在处理投诉时伤害酒店的利益。 5.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现有市面上有许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酒店是否在原有系统软件基础上升级研发,还是重新购买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必须要根据自身规模、投入产出比、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如果要购置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需要对提供商的技术力量、资质及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考察,最好有在其他酒店实施的成功案例,并注意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与酒店其他操作系统建立无缝连接,完成客户资料的导入。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上,可结合目前市场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商所设计的功能结合酒店实际业务进行总体设计,其功能要满足决策层、市场、销售和服务部门的综合需求。 三、结语 相较于一般的饭店、旅馆和宾馆,酒店在确保客户基本的食宿和饮食之外,还会为客户提供一些生活设施服务(如商务会议、宴请、购物及娱乐健身等),因此其管理错综复杂且面临诸多挑战。在当代酒店管理中,客户关系管理尤其重要,这意味着积累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深挖客户资源的潜在效益,完善组织架构设置,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就成为了国内酒店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管理策略。 作者:房咏梅 单位:山东职工之家省总工会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汽车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的汽车品牌寻找新的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沈阳市华晨汽车作为高端汽车品牌也不例外,尤其重视产品在售前、售中与售后的服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即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重要桥梁,不仅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企业成本,并为市场营销活动战略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分析华晨汽车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沈阳市;华晨汽车;客户关系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汽车市场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沈阳市华晨汽车在沈阳也面临来自国内与国际汽车品牌的竞争。如何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中利用市场营销战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是华晨汽车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客户关系管理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进入国外市场已有30多年历史,运作较为成熟。进入中国只有十几年历史,且处于起步阶段。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协调企业与客户在销售、营销和服务商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方式,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过程。CRM主要涵盖三方面的涵义:是一种管理理念;先进应用技术软件系统;营销策略。CRM是这三者之间进行的一种融合。其核心是将客户作为公司的重点资源,通过对客户的整合与分析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客户的价值。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汽车客户差异化需求的驱动,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上升到品牌与服务的竞争。面临客户资源的流失、盈利的降低,要凭借差异化竞争取得优势,客户关系管理是汽车行业的必然选择。而且现代化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发展,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可操作性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降低经营成本,通过CRM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与保持率;二是改善服务,通过分析系统中的销售与服务历史记录,能够根据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提高效益,客户的一些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节省人力;四是扩大销售,CEM分析客户,使销售的准确率提升,进而提升销售的成功率;五是口碑效应。CRM使企业花费较少的成本,利用客户进行口碑宣传。六是反应速度,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根据CRM系统可以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与市场反馈做出反应,调整战略与对策。 二、华晨汽车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CRM系统数据库质量问题。 CRM系统中信息的有效与准确性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保障。华晨汽车的经销商数量较大,因员工流动性、培训不够及时等问题,造成的数据库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原始数据采集与录入不完整,在客户信息收集时,信息不完善,无法用于销售促进,更无法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二是系统录入培训不够及时,导致一线录入员工对各项目版块的定义了解不清楚,最终造成录入不精确的信息,对客户关系管理与市场营销活动造成负面引导作用;三是对于数据录入质量的监控不到位。宝马的4S店数据质量监控大多数由销售经理监管,但是销售经理忙于其他事务,或者重视程度不够,疏于对原始数据录入质量进行管理。 2.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未能执行到位,客户满意度低。 华晨汽车引入CRM系统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其他知名汽车品牌进行区分,让客户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每一家华晨汽车经销商都要严格执行华晨汽车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流程,然而因华晨汽车经销商数量庞大,在4S店的实际操作中未能完全执行到位,客户满意度较其他豪华品牌汽车低。这主要是由于:经销商的一线工作人员未能精准获得客户的历史信息;在客户接待与处理投诉过程中,销售、售后、会计等涉及的业务流程未能同步提供支援;客户接待流程,不能保证每一位一线工作人员都能执行到位,按照统一的流程服务客户;一些经销商的硬件设施老化,从形象上与宝马高端品牌形象不匹配。还有一些一线员工对华晨汽车的服务理念不清楚,更无法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3.缺乏有效的客户互动。 华晨汽车通过对CRM系统中的客户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潜在客户与已购买客户的消费习惯、职业、行为习惯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符合品牌定位与形象的市场营销与促销活动,并为各经销商的市场营销与促销活动提供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因各种原因未能执行统一的市场营销或促销活动。在维护客户关系中,各经销商运用多种手段,如:单一的价格折扣、促销等。随着潜在或者已购买客户的消费越来越理性,这种价格促销不能使客户与华晨汽车公司建立信任与忠诚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客户关怀活动形式也不符合宝马客户的需求,无法让宝马客户与一线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一线工作人员也无法了解客户需求。 三、华晨汽车客户管理管理对策研究 1.加强监管CRM系统数据库质量。 CRM系统应用的最终目标与企业营销的总体战略一致,提升宝马汽车的销量。CRM系统数据库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中枢,数据库的质量影响着整个CRM系统能否高效运转。华晨汽车CRM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经销商一线员工的录入。因对客户收集的信息量较大,会出现一线员工为了完成系统的任务,可能会出现数据弄虚作假的情况,录入不真实的信息,并未真正的对客户进行关怀。员工的流动会导致信息对接不及时。这种行为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数据库质量。为了保证录入数据的真实度与完善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对一线员工及时进行培训,了解各录入项目的定义;制定数据库合格数据的标准;销售经理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控。 2.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提升客户满意度。 华晨汽车各个业务流程版块人员应了解企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落到实处,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客户的重要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客户的投诉,高度重视,提升服务水平;宝马公司应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自身;提升一线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尊重每位客户的购买过程。华晨汽车的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客户的价值,让客户体会到宝马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客户感受宝马的品牌文化,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另外,作为公司管理人员应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避免经常性的人员流动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 3.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交流。 各经销商应参考学习华晨公司的市场营销活动指导。华晨公司的市场营销或促销活动,是通过对CRM系统数据库的客户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而策划的。各经销商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在执行活动过程中,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在营销或促销活动宗旨上,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切活动围绕客户而进行,在活动中注重体验,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倾听客户的声音,关注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感受宝马的品牌文化与人文关怀,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结语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抢占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CRM系统不仅促进销售,对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导向作用,而且促进组织流程的优化与宝马品牌文化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华晨汽车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监管CRM系统数据库质量、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三个方面来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文中观点仅提供参考。 作者:白宏亮 单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范文: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企业数量逐步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只有做好客户管理工作,正确处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同时分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要做好客户管理工作,维护客户资源就必须知己知彼并不断改善经营模式。文章主要探讨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并不断促进企业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经营模式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生产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整个市场逐渐从产品至上向顾客至上转变。面对客户需求的不断变换以及市场营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只有得到客户的信任与依赖才能保持稳定的客户资源,让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管理好客户关系是企业做好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1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 客户关系本质上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赖、共同受益的商业行为。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客户关系,就会损害自身的信誉,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在进行市场行销时不断开发对企业产品有兴趣或者购买意向的客户。客户群体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有力基础,更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有利市场空间。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企业必须在维护好原有客户的前提下,不断地去开拓新客户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企业只有做好客户关系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能让自身的产品被客户关注并且接受。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的推广和营销,还有利于企业获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客户的反馈信息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企业可以改善自身产品使之更加适合客户的需求,改变自身的经营战略扩大市场获得更多的赢利。可见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场营销风险,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让产品更加适合客户的需求,更好地迎合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赢利。 2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2.1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客户关注,增加企业收益 企业要想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前提是必须准确认识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分析客户的份额组成及其有效价值,这是企业获得更多赢利的必要保障。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仅仅具备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对于客户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并且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市场份额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的产品,其客户关系的管理直接决定着该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价格,所以针对这些产品企业必须在充分的市场考核之后详细定制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企业要根据产品和客户的实际情况退出营销活动,并给客户提供优惠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回馈广大客户并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牢固的关系。企业只有促进客户关系的发展才能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赢利能力。 2.2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培养潜在客户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不仅要保障管理的科学性,还要注重培育潜在客户。第一,企业在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中要善于从购买商中选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客户,企业要发现有条件、有能力并且有意愿的客户,对这些客户进行培养,让他们信赖企业、看好企业的产品。企业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使这部分有价值的潜在客户更加了解企业的产品,并努力从潜在客户中获得有效回馈信息,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改进,这样可以有效培养潜在客户的价值。第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能够维护好客户,还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新客户,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客户忠诚度 企业要建立良好客户关系,仅依靠自身维护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客户方面进行考虑。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供求关系交流,企业要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只有维护好客户关系,才能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不断发展。企业在进行客户管理的过程中会努力做好产品质量把关,避免由于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客户就可以放心产品质量,在购买产品时不会有后顾之忧,这样就能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让客户认为购买的产品物有所值,从而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3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形成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其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打价格战或是举办一些活动来赢得更多的客户,这个过程往往十分盲目,缺乏市场针对性。往往在短期活动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客户的信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客户关系管理增加产品的无形资产,才能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为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价格也趋于一致,各户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价格与质量,而是产品所能带来的满意度。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企业关系管理,在长期内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第一,注意培养客户关系,促进良性关系的形成,这样才能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力。第二,良好的客户关系的形成与巩固,在一定层次上为企业打下了坚固的群众基础,这是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形成有着强有力的支撑。第三,通过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可以明确市场需求,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手段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以求获得更广阔的企业市场。从而真正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更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一举数得。 4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使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不仅关乎着企业的产品,更关乎着企业信誉。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意识到自身产品的独特优势与潜在市场,更能通过客户的反馈,找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在与客户沟通与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的营销策略会有一个长足性的进步。通过对自身优点的保持与客户认可度的提供,从而真正形成企业的营销优势。而且有着前期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企业可以详细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色定制服务,从而真正留住客户。 5结论 面对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认识市场、把握市场动向从而降低营销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关注客户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收益。通过有效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能发现潜在客户、提升客户价值、扩大客户群,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还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优势。可见,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胡晓乐 单位:辽宁行政学院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浅探 提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研究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就集权与分权问题、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问题、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设立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跨国公司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一部分企业也向境外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研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有着重大意义。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体制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顺畅的财务管理体制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不顺畅的财务管理体制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试图就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特殊要求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在特定经济环境下,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和规范,它为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机制的运行创造了条件,从而也是构建特定财务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跨国公司由于跨国经营,和其他企业相比,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更加复杂的、多变的,其财务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特殊性对于财务管理体制又必然会提出特殊的要求。 1、宏观经济环境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特殊要求。宏观经济环境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的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具体的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率、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是发达国家,有些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有些则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的一种必然趋势,但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经济环境,和其他企业相比,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是极其易变的。因此,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一定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那么如何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呢?那就是体制一定要灵活,即能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作出及时的反映并能快速作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者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2、微观经济环境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特殊要求。微观经济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微观方面的各种因素,如生产经营状况、产品市场销售状况、企业资源供应状况等;又如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经营者的素质等。尽管世界贸易组织一直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但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恐怕还有待时日。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微观经济环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必然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做到既能及时地对各地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变化作出反应,又能正确贯彻公司整体的经营策略是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由于跨国经营,其下属的子公司分别属于不同国家的法人,不同国家的公司法或者企业组织法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差异,这必然会导致子公司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进而会导致管理体制的多样性,这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者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体制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集权与分权问题。所谓集权与分权,是根据西方分权制的管理原理,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及其分配的控制程度。针对集权与分权问题,一般来说有以下模式可供选择: 1、集权型模式。在集权型模式下,跨国公司所有子公司财会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按照跨国公司的统一要求从事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对子公司的资金筹集与运用以及利润分配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子公司自身财务上无自主权。这种方式管理层次少,整体控制和协调较为方便,日常资金调度较灵活,工作效率较高。但这种体制不利于激发各子公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如前所述,跨国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都是复杂的、多变的,一方面,由于信息传递的路线长、节点多,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由于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作为母公司的决策者难以对其都非常熟悉,这必然又会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而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由于熟悉当地情况,在及时正确地作出决策方面无疑更有优势。因此,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除非能保证正确及时地针对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一般不宜采取完全集权型模式。 2、分权型模式。在分权型模式下,跨国公司对具有一定财务决策权的子公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只对重大财务活动实施监控。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自觉强化内部管理,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分权型模式无疑有利于子公司及时、准确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但是由于子公司的利益和跨国公司整体利益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并不能保证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实现跨国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需要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规范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另一方面,母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协调成本。 总而言之,在处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应当采取一种辨证的观点,完全的集权和完全的分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都是不可取的。鉴于跨国公司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应当更倾向于分权,但是应当有适度的集权,至于分权和集权的度如何确定,则应根据各跨国公司自身的特点来灵活把握,也可以说,管理的艺术就体现在这里。 (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问题 1、母公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其下属子公司较多,子公司又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子公司的自主权较大,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就非常重要。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的最关键之处在于财务控制,因而财务管理在跨国公司的管理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母公司应当把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别设立,以突出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承担组织具体资本运作、财务资金活动和调控子公司财务等职责。会计机构承担组织核算和收集处理及提供信息、会计控制等活动。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的职责要明确区分,同时机构要尽量精简,要特别注意财务与会计的交叉部分,避免管理和核算的盲区。 2、子公司。对于子公司而言,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是否分别设立,可以视子公司具体的情况而定,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包括其自身性质、所属行业类型、经营方向、经营规模、形成方式、经营周期、所处环境等。如果其规模较大,对外投资较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比较复杂,一般也应当把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别设立,以突出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如果子公司经营的业务很单纯且侧重生产活动,市场拓展依赖于母公司,实质上子公司只是生产基地,财务管理活动比较单纯,侧重于成本会计管理,这样的子公司的财务和会计机构可以合并设立。 (三)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设立问题。跨国公司一般有多个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其内部资金活动非常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了加强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可以考虑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 1、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是集团公司内部成立的,为各子公司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财务专门机构。结算中心不是独立的经营单位,而是母公司内部的一个资金管理机构,其存在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而不是机构本身的盈利。成立结算中心,有助于集团资金统一结算、统一贷款、统一收支及统一管理,可避免子公司各自为政的状况。 2、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为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不是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机构,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其开展的业务有:成员单位存款、委托贷款、委托投资、发行债券、内部转帐结算、票据承兑、票据贴现担保、信用鉴证、资信调查、经济咨询等。其目的是提高集团财务资金配置效率和效益。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是设立财务结算中心还是财务公司,也要视各跨国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如果跨国公司集权程度较高,下属各企业之间及与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非常便利且资金转移成本低廉,可以考虑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如果跨国公司分权程度较高,子公司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则设立财务公司更为可行。根据前面的讨论,跨国公司一般倾向于采用分权模式,因此设立财务公司更适合于大多数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研究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策略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实践,借鉴和吸收其先进作法,对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组织管理及职能划分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分为三个层次: 1.总部财务职能部门。它通常由cfo或副总裁来领导,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能。其主要目的为:在财务职能的范围内支持产品线和区域组织的经营活动以及收购及兼并活动;它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各公司的组织活动符合规定的程序以减少相应的风险;它控制财务运作活动并确保与总部建立的目标相一致。 2.产品线的财务职能部门。通常设财务总监和若干个分析员负责整个产品线的财务管理,其主要工作是制定产品线的财务管理政策,如转移定价、协同工作及利润分享、年度产品线的预算编制,月度和季度经营情况分析、资本支出控制等。 3.区域性的财务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所管辖区域的财务管理,如向区域内子公司派遣财务负责人员,研究地区性特定的经营环境,制定相应的融资服务及财政政策等,同时也对所管辖内的子公司提供财务咨询服务。比较常见的是把地区性的财务部门作为一种服务中心,向各子公司提供从会计记账、融资服务、外汇调剂、经营审计等全方位的财务及会计服务。 二、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的目的:①与外部审计师一起确定公司所使用的会计准则;②负责季度和半年的合并会计报表;③负责管理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④负责管理与制定会计准则的各种政府主体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⑤负责评估外部的重组、收购和兼并等活动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由于跨国公司多数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会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多数为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我国自1993年进行会计改革以来,相继制定和了会计基本准则以及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所以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差异不大,所以在中国的各跨国公司子公司多数采用调整的方法编制其呈报总部的会计报表。 三、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为:①从财务角度负责组织与协调公司管理层的决策;②建立及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并进行标准比较活动(benchmarking);③监控各单位产品线的经营业绩,并与预算相比较,与相应的负责人共同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④负责集团的资产管理,有效地降低营运资金,并跟踪在公司政策范围内的资源分配;⑤负责所有公司重组和投资活动的营利分析。 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预算的管理来实现的。预算管理通常分为损益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以及资金预算。所谓损益预算,主要指经营主体的收入及经营利润方面;资本支出预算主要指年度内的支出项目,如固定资产的增加、收购及兼并等;资金预算主要指根据年度内经营现金流量和投资支出的现金流量的需求,如何合理地确定资金的来源并有效地分配资金。 在预算的组织形式上,跨国公司主要是以各产品线进行管理的。每年的六七月份,根据总部的总体策略和要求的进程,各产品线将组织所管辖的子公司进行预算的编制。各子公司编制的预算先由所属的区域管理部门审阅,再送交产品线管理层进行审阅,各产品线汇总其产品线内的所有子公司的预算后送交总部高级管理层审核批准后执行。 四、成本管理 1.采用标准成本体系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 based cosing)。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采用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各子公司的横向比较及分析,推广某些子公司的先进经验,分享最佳实践。如耐克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标准成本体系,同一产品种类采用同一种消耗标准,每月召开电视会议,对各子公司的生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这种用法有利于先进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2.成立工业小组负责优化生产实践和成本降低项目。跨国公司通常在产品线内设立工业总监负责产品线范围内的技术及成本问题。各子公司也设立非正式的成本降低小组,每年确定工作的课题,在产品线工业总监的指导下工作。这些小组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经验,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组合,使生产协作的整个产品生产线成本达到最低。 五、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目的: ①在短期和长期内确保集团资产的流动性,为集团管理利率和货币风险提供必要的工具,同时永久地监控交易伙伴的风险;②现金流量管理;③通过资金蓄水池,集中管理公司在银行的资金;④作为集团各子公司的“虚拟”银行,保证各子公司的流动性、协助他们投资多余的资金,进行外汇交易以及控制他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⑤协助各子公司管理投标过程中的外汇潜在风险;⑥协助各子公司建立他们的出口信贷;⑦通过收购与兼并职能的合作,监管在项目融资框架内的特殊融资;⑧监控与集团公司股票有关的金融市场的运作情况。 跨国公司通常在总部设立单独的资金部门来负责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融资政策、选择及管理银行合作伙伴,通过利率管理、企业资金管理行使集团内部银行的功能,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的融资服务。同时资金部门还设立外汇交易室,集中对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所需要的外汇进行交易及配对,并在必要时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如利率期权、外汇期权等。 在我国,由于外汇管理,不能自由兑换,且政府对外债实行逐笔登记制度,所以跨国公司的资金和外汇集中管理策略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跨国公司一般允许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在得到总部批准的情况下,可与当地银行发生建立信用关系,向其借入资金。或者成立一个公司作为载体,向子公司提供融资服务。 六、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的主要目的: ①确保经营活动遵循当地的税务法规,合理建立税务记录以及在公司面临税务审计时集团公司利益不受损失;②优化税务支出;③议定内部转移定价原则。 为达到上述目的,跨国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需要对集团内各单位提供税务咨询,分析各国之间税负的差异,通过议定内部转移的价格,合理降低集团税负,以使集团公司总体税负达到最优。 在我国,税务管理部门对跨国公司的税务管理集中在转让定价和关联交易方面。由于我国的税务法规在这个方面的规定并不十分具体,所以税务部门在具体执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使跨国公司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带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同时远在国外的跨国公司税务部门也不十分了解我国的税务法则,在监控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由于在我国有着很多的税务优惠规定,所以一些跨国公司认识到这些地区性差异,则一般在我国设立专门的税务专员负责税务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争取税收优惠。 七、内部审计 跨国公司一般在财务内部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主要职责为:①制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及原则;②对集团内部各单位是否有效地执行总部的政策进行审计;③集团内部子公司的财务审计;④系统评估所属单位的经营效率及效益,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⑤其他管理层要求的审计。 在我国,由于会计准则与国外的会计准则有一些差异,所以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子公司的审计多数侧重于经营审计,即经营效率审计。而财务方面的审计,跨国公司则依赖于每年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子公司的年度审计。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概述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含义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所指的就是将跨国公司所为主体,通过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等手段,实现资金的运用、筹集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主要分为3个职能层次,分别为区域性财务服务部门、产品线财务部门、总财务部门。区域性财务部门主要对自身所管理的区域进行财务管理,并制定有效的财务政策;产品线财务部分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制定;总财务管理部门需合理控制跨国公司财务活动。如图1所示: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内容 主要包括:(1)筹资。筹资对于财务管理而言非常重要,跨国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从何种渠道或者以怎样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给各个子公司分配资金,使其对资金的需求得以满足,这样有利于对资金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使跨国公司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2)投 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两种类型,跨国公司管理者必须实现资金的合理应用,使其日常生产活动得以满足,还需对其他项目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管理者需了解投资环境,便于控制投资风险。(3)风险控制。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风险,跨国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非常复杂,因此,管理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对风险问题进行剖析,了解相关的风险因素,并预测发生几率,便于将损失降至最低。管理者明确风险后,有利于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风险。(4)税收管理。跨国公司往往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每个国家所制定的税收政策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公司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财务部门需对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考虑到如何控制税收,使税费降低,实现公司的最大化利益。 (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特征 (1)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繁杂。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它存在于2个国家或2个以上国家,处于不同国家中,其所需面临的生存环境必然也存在较大差异,正因其生存环境相当复杂,导致其在财务管理方面难度也较大,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跨国公司要想取得更大发展,必须以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也要考虑到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形势,还要想到汇率变化、政治稳定情况、外资引入情况等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政策,并将其落实。上述相关因素均会对跨国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正因公司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从而也导致财务管理具有复杂的特征,财务人员需及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使财务管理模式变得更为优化,这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跨国企业经济的发展。 (2)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考虑的范围更广。企业之所以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大化利益,跨国公司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在其他国家设置工厂,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这就要求跨国公司管理者拥有更好的能力,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个国家间的利益,它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与影响因素,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财务管理方案要具备全局性、整体性等特征,善于从全局角度出发,在必要情况下,公司可能为了保全整体利益,牺牲某个子公司利益,这表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所需考虑的范围更广,坚持以大局为重,它具有全球战略性特征。 (四)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外部风险是指企业需要面临特殊的理财环境,如利率风险、外汇风险与政治风险,这些风险被称为外部风险,若未能处理好外部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多问题,从而给其造成巨大损失。外汇风险是指不同货币在折算或兑换过程中,因汇率突然产生变化,导致跨国公司的预期收益与实际上的收益存在很大差异(见图2)。外汇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会计风险与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跨国公司在利用外币结算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因汇率产生变化,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支出与收入减少或增加的风险。会计风险是指在债务决算、外币债权决算过程中经济风险是在换算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时,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评估。汇率产生变化后,对跨国公司成本、产品价格、产品销量所产生的影响。这些风险的存在均会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属于潜在风险。 (2)内部环境风险。内部环境风险与外部风险无关,主要是指因跨国企业战略目标的差异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具备复杂性特征,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运作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其复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既能够在公司规模与财务活动范围上有所体现,也可在财务活动组织、活动计划与活动控制上有所体现。即便企业不走出国门,这类风险也同样存在。企业参与至国际竞争之后,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被赋予更多含义,其在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风险分类并不具备绝对性,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受到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均会对跨国公司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内部风险主要因企业自身管理复杂特征所致,因此,企业在产生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以此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外部环境主要因企业需要面临很多特殊的理财环境,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以所面临的风险特征为依据,找出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二、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青岛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于1989年比准募股,1993年上市。其主流产品为电视机、电冰箱、冷柜、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同时还兼营金融投资、信息产品、生物工程、房地产等项目,便于产品多元化经营,其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好,该集团下有很多家企业,且在菲律宾、南斯拉夫、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均建立了生产基地,在里昂、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等国家也设立了海外分部,专门制造出与海外消费特征相适应的产品。海尔品牌家电市场占有率一直持续走高,从2010年家电消费情况上看,冰箱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其次为洗衣机。从海尔集团的资产总体质量上看,总体表现良好,公司资金周转正常,从其资产上看,其安全性与流动性非常高,从其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情况上看,大部分表现为流动负债,营业是其主要资金来源。海尔集团各部门分布图如图3所示: (二)海尔公司财务管理的原因 (1)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现阶段,世界经济主体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会世界经济的增长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从生产领域上看,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控制比例约为40%,在投资领域上看,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上所占控制比例高达90%,从产品贸易上看,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跨国公司掌握了很多先进的技术,目前,我国跨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十分迅速,从海尔公司便可看出这一点,其直接投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对外活动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海尔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资金与技术的合理利用,并科学分配人力资源,逐渐达到国际化经营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海尔公司必须要应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使资金应用变得更加规范化。 (2)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其金融工具也产生了很多创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挑战。海尔集团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发展机遇,不过金融工具在出现创新的同时,企业发展也面临着更多风险,跨国公司管理者必须要利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政策,筹措资金,还需控制融资成本。 (3)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多的不稳定性。跨国公司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因汇率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汇率变化对于跨国公司金融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跨国公司在发展的同时,需要面临外汇风险,这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汇率产生波动后,企业需要面临更大压力,其中包含着会计风险、经济风险、交易风险,现阶段,跨国公司生产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为了规避政治风险与汇率风险,必须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三)海尔公司面临的风险问题 (1)受到国家政治的影响。在所有企业的财务决策中,必须考虑到收益与风险问题,跨国公司与普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其在财务决策过程中需要将其他国家的政治风险纳入考虑范围内,其所包含的风险主要有领土、主权等是否处于完成状态,还需考虑到他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海尔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了解到这些相关信息,跨国公司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者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发展环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决策,如此跨国公司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汇率变动。汇率风险是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较为常的一种风险,它主要包含经济风险、财务风险、交易风险,在贸易交易的同时,一旦汇率产生变化,便会影响其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 (3)资金控制难度大。企业内部环境的资金流量管理与资金管理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非常重要,资金管理表现出来的问题有3点,分别为存货、应收账款、现金。因海尔公司属于跨国公司,其性质比较特殊,在生产的同时,其原材料运输与产品销售极有可能发生中断现象,因此,海尔公司必须要考虑到怎样才能够将占用资金节约起来,并优化存货数量,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行。内部资金流量最主要的是资金转移,不同国家之间,其子公司在原材料、产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导致跨国公司的存货政策非常难以制定。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也要求跨国欧诺公司必须在控制企业成本的条件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还需考虑到使税收降低,同时控制外汇风险,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4)财务控制不合理。海尔集团属于跨国公司,它属于利润整体,在各个国家之中,尽管每个国家的子公司都属于独立企业法人,不过整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体利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合理控制财务状况,考虑到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便于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在必要情况下,子公司通常为了整体利益,做出很大牺牲,这样才可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使企业生产变得更为合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若管理者未能财务合理手段控制企业财务状况,必定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海尔公司财务管理措施 海尔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遵循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内部资金必须要集中配置,对资金存储、流出进行统一管理,以支付报酬模式,对资金余缺合理配置,使集团资金变得更为优化,同时也可以使闲散资金充分利用。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将集团外融资规模摆脱,使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海尔集团以其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建立了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目的在于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实现最大化资产效益。 (1)资金调度措施。海尔公司在资金管理上遵循资金管理与调度统一的原则,便于海尔集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海尔管理者对现金流管理十分重视。海尔集团经现款现货政策,再造业务流程,集中管理公司财务,控制资金流动,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动,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海尔集团的融资能力非常强,这与集团信誉与公司规模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海尔集团而言,金融结构借贷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同时,管理者也会控制融资成本。海尔集团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海尔集团在资金使用上有着很多优势,集团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海尔品牌主要有电脑、冰箱、手机、洗衣机、空调等,除此之外,海尔还涉及了金融、医药、物流等多个行业。在集团内部,如果部门需要借用资金,企业便会对闲置资金进行拆分,这有利于使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同时也可以使集团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2)投资方式。海尔集团在投资控制与投资管理上十分重视,这有利于使集团投资决策职能强化,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其回收资本提升。管理者注重投资方式的引导,坚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使财务诊断充分发挥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始终将财务管理作为主导。企业管理者对定期对政府所提出的经济政策进行研究,并在符合政府规定的情况下,使集团优势充分发挥。海尔集团善于了解市场与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企业发展结构进行调整,引导资金流向,使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还要对投资规模进行控制,集团投资规模会受到投资回收期、资产负债率、企业管理能力的影响,海尔集团作为跨国公司,其子公司不能盲目扩张,而需做好投资规划。 (3)控制集团预算。任何企业要想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必须要做好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它可使市场变化加速,便于达到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海尔集团财务管理中,管理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制度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当预算管理工作执行之后,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控制,强化对集团预算的管理。 (4)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在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要注重法律,不能做与法律相违背的事情。海尔集团的财务检查、财务监督要在遵循法律规范的情况下进行,注重合法性原则的重要性。合法性主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其一为企业主体所参与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定,其二为企业的金融监督与管理活动要遵循法律程序,其三为企业行政监督活动要与法律途径相符合。海尔集团的监督者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相关法律,管理者也要使员工的法律意识得以增强,并遵循有法必依的原则,禁止从事违反法律的活动。此外,还要遵循公正的原则,财政监督者要对其集团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以客观的角度,将各种不利因素排除,坚持根据事实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分析与检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持久性原则也是海尔集团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大原则,财务活动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其在存在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对集团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便于了解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财务管理中包含的缺陷,将隐患消除。另外,海尔集团还坚持将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在遵循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针的情况下,将企业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缺点暴露出来,同时也可将企业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5)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跨国公司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经各种渠道,对资金进行筹集,不过在不同的国家间,企业资本结构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面临不同的风险问题。为了符合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必须要使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规避其中的风险。企业还需建立资金回收制度,并制定有效的信用政策与信用标准,实现资金的回笼,控制海尔集团发展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因海尔集团属于跨国公司,其客户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这就更需要对其信用度进行管理,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正常的资金周转。 (6)将整体利益置于第一位。海尔集团坚持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将整体利益置于第一位,并对纳税方案进行筹划,控制税费支出,使纳税风险得以规避。为了使集团整体利益不受到损害,必要情况下,子公司利益可能会被牺牲。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跨国公司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的一些公司也向境外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此,我们需要系统研究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熟悉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内部组织结构等。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基本内容;问题对策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概念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对其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入分配和资本运营活动所进行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一般分为总部财务部门、产品线的财务部门、区域性财务服务部门三个职能层次。总部财务部门负责在财务职能的范围内支持产品线和区域组织的经营活动、公司收购及兼并活动,控制整个跨国公司的财务活动并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产品线财务部门负责制定产品线的财务管理政策,如转移定价、协同工作及利润分享、年度产品线的预算编制,月度和季度经营情况分析、资本支出控制等。区域性财务服务部门负责所管辖区域的财务管理,制定相应的融资服务及财务政策,并提供财务咨询服务等。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和税收管理四项内容。 1.跨国公司的筹资管理。筹资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跨国公司需要考虑如何从不同的筹资渠道和不同筹资方式筹得资金,并如何将这些资金合理分配到各个子公司,满足各个公司的资金需求,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充分发挥跨国公司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 2.跨国公司的投资管理。投资既有内部投资,也有对外投资,跨国公司的资金,不仅要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还必须投资到其他实体或项目。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前,必须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和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每个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跨国公司尤为突出。因此,跨国公司必须全面分析风险的成因、发生机率、损失程度等,从而制定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4.跨国公司的税收管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和有关制度都不相同。因此,跨国公司财务部门需要了解和分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从而有效降低税费,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跨国公司所在国发生政治事件,由此而引起的对跨国公司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它不仅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效,而且影响到跨国公司的资产安全。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主要是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变动及外汇管制带来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跨国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跨国公司风险意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约了跨国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跨国公司扩张与资金需求的问题 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需求与资金有限的矛盾,是财务管理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公司能否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扩张的需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决定跨国公司的兴衰成败。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地理上分散、人员分布规模化、经营单位集约化、法律实体多种多样。这些特点使跨国公司在资金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导致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的增加。但是,公司资金的总量是有限的,如何找到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在满足扩张的需要基础上,使资金量处于可控的范围,以确保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跨国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成本管理问题 成本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永恒的话题,由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价水平、人工成本、税负水平等都不相同。因此,如何协调好子公司之间的成本核算与分配,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国际税务问题 各国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税收规则和政策,而这些规则和政策又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在特定时期,各个国家在收益和成本的确认、税种、税率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涉及税收方面,对于国外来源的收入和利润汇出的税收待遇、双重征税的避免等方面税收政策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跨国公司在多重税收制度下经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和子公司要根据各国有关的税收规则进行纳税,有时会出现双重课税的可能,很容易使跨国公司承担不合理的税收负担。 三、加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跨国公司应当充分协调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功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推动跨国公司健康发展。 (一)加强风险防范与管理 跨国公司风险管理主要是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为了有效控制与防范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必须对所在国的政治稳定状况以及有关的政策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可以采取回避、保险、特许协定和调整投资策略等方法,也可以采取发展当地利益相关者来减轻政治风险的发生,包括消费者、原材料供应商、公司雇员、当地金融企业及其合伙人等,有效地控制政治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跨国公司应当及时对汇率的变动有一个相应的预判,规避由于汇率的大幅变动所带来的损失。由此,跨国公司可以采取提前或延后汇兑资金,以及进行长期外汇市场操作规避汇率风险。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跨国公司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组成部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机,注入了活力。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研究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能促进跨国公司自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学习跨国公司中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使其与中国企业相结合,促进本国企业更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特点;风险;模式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 之所以成为跨国公司就是因为它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不同国家有其不同的企业生存环境,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自身财务管理也带有一定的复杂性。跨国公司要想在一个国家里更好的生存、发展,在考虑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国际形势和其公司所在国家具体形势,这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包含在这里面的具体的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国际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外资吸引政策、税收政策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一个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跨国公司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自身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比较适合自身全球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措施,以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进行。 (二)财务管理目标带有全球战略性 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而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到其他国家进行设厂投资,目的也是为了自身利润。因此,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他会从公司整体的利益考虑,制定出带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财务管理计划,必要时为了实现公司整体利润的最大化也会牺牲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个体利益,因此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带有全球战略性,它必须涵盖所有国家中的子公司。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所处国家的政治风险 风险与收益是考量任何一项财务决策的主要线索之一,跨国公司与其他国内公司不同的是,它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考量一个国家的政治风险,所谓的政治风险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行,如国家是否战乱,主权、领土是否完整等。还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国家体制、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程度、对外来投资者的态度、民族自尊的维护、民族企业的特殊照顾、政治信仰、民族信仰等,这类政治风险是跨国公司在一个地区存在与发展时所不可逃避的因素,虽然跨国公司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取得利润,但经济的发展也必须生存在政治环境之下,因此充分了解好一个国家与政治相关的各项政策、各种法律法规是一个公司存在于一个陌生地区的先决条件。 (二)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指外汇汇率波动时所引起的外币应收资产和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财会风险(指外国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转换成符合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合并报表时,由于汇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金额变动所引起的风险)、经济风险(指在汇率变化下两国商品或者劳务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风险)。跨国公司所面临的这些风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的顺利实现。 (三)资金管理问题 资金管理和内部资金流量管理是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所涉及的两个主要领域。 1.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以及存货三个方面。由于跨国公司自身的特殊性,跨国公司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原材料以及销售时所需要的货物有可能会中断,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时如何实现存货数量的优化和节约存货占用资金而不使其影公司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 2.内部资金流量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的转移,对于投资的决策,资金筹集和资本运转等方面。各国通货膨胀率以及各子公司之间产品、原材料、等来源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很难制定出一套符合全部子公司运营的存货政策。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也使得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不仅要体现出单个项目力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还要考虑跨国公司在转移资金、降低外汇风险、降低税收等方面的要求。 (四)税务政策不同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税收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因国家在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而做出变动。包括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税种、税率以及国家对于外来投资在税收方面的限制或优惠政策。因此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税务政策下的经营,要根据公司所处地区的实际税收情况作出适合本地区的财务计划,并且要尽可能的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在税收方面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避免跨国公司因不熟悉一个地区的税务政策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五)跨国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评价 跨国公司是一个利益整体,虽然处在各个国家的子公司在名义上是独立法人,但其个体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即在考虑各种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一些必要的时候往往会牺牲子公司的利益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部分公司利润的不符实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加重了财务管理在利润考核方面的复杂性,给总公司进行内部财务控制和评价带来麻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财务控制和评价整体的真实性。 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主要模式 (一)总公司与子公司的分权模式 跨国公司集团总部只对公司总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将具体的财务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权力下放到子公司的管理层手中。这样不但加大了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主权,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可以避免总公司因不了解子公司具体情况而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而给公司带来损失情况的发生。 总公司将全力下放,使子公司独立负责自己的财务管理的计划与实施,总公司加强对财务管理最终结果的监督与考核,使得子公司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经营策略,而且相对较独立的财务管理也可以加大对公司业绩考核的客观、公平性。 但是分权也有其不足之处,各子公司手中握有的权利相对较大且比较独立,就会导致子公司领导层的专横、独裁并且子公司独立自主权利的加大也会导致各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各自为政,对于整个公司而言缺少整体性,全局性,总公司相对子公司而言其对于子公司的信息获取相对较少,而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公司部分领导缺乏大局观念,各个子公司也许就会为了各自利益从而忽略了总公司整体的利益。 (二)总公司与子公司的集权模式 集权模式是指总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力的全面掌控,包括财务管理总的规划以及相关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利润的分配等。各子公司只是按照总公司的各项计划方案进行实施,会计体系为总公司统一规定,对各个子公司的业绩进行考核时一律用其母国货币进行,子公司并没有太大的财务管理自主权。在该种财务管理模式之下,总公司可以全面掌控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确保总公司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执行,从而实现总公司的战略目标。 集权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可以使总公司在全面掌握全球业务的情况下,从整体的利益出发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使得整个公司的资金运转能够在最小的成本损耗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公司优势资本,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自身在信息收集和资本实力上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势市场进行筹资或投资,尽可能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科技的发展对跨国公司在集权模式下对全球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了总公司对子公司信息收集的相对全面化,相对减少了公司因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实现了总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对全球各项资源、资金的统筹、优化配置与管理,最大可能的实现了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三)分权与集权综合式 该种综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分权模式和集权模式两者相结合的产物,跨国公司集团总部在掌握整个集团总的财务管理权利的同时各个子公司享有公司部分财务管理权力,主要体现在一些小的项目决策和子公司一些日常的财务管理。多数情况下总公司会派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为子公司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这种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分权与集权模式的优点,规避了单一模式下的一些相对比较明显的财务管理弊端。该种集权下的分权模式既保证了集团总部对各个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的监督与控制也相应的下放给子公司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力,促进了子公司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该种模式在适度分权的基础上保证了总公司与其子公司的相对协调性,是未来财务管理不断发展下不可忽视的主流方向。 该三种财务管理模式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缺点。跨国公司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需要选用最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也要根据自己公司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公司在最优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实现最好的发展。 四、小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企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作为跨国公司核心之一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们要不断吸取跨国公司中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并且在对其财务管理的研究中认识到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我们借鉴其优秀经验的同时为跨国公司在本国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烟台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有限公司)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浅谈 [摘要] 跨国公司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一部分企业也向境外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研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有着重大意义。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策略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适当的财务管理策略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不适当的财务管理策略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试图就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产、先进的技术、卓越的研究开发能力、知名的品牌,完善的营销市场体系、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高素质的人才配备以及严密高效的组织管理等优势,实行全球战略投资,进行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推动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策略一直都是跨国公司高级管理层思考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策略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适当的财务管理策略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不适当的财务管理策略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财务组织管理及职能划分 1.总部财务职能部门。它通常由CFO或副总裁来领导,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能。其主要目的为:在财务职能的范围内支持产品线和区域组织的经营活动以及收购及兼并活动;它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各公司的组织活动符合规定的程序以减少相应的风险;它控制财务运作活动并确保与总部建立的目标相一致。 2.产品线的财务职能部门。通常设财务总监和若干个分析员负责整个产品线的财务管理,其主要工作是制定产品线的财务管理政策,如转移定价、协同工作及利润分享、年度产品线的预算编制,月度和季度经营情况分析、资本支出控制等。 3.区域性的财务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所管辖区域的财务管理,如向区域内子公司派遣财务负责人员,研究地区性特定的经营环境,制定相应的融资服务及财政政策等,同时也对所管辖内的子公司提供财务咨询服务。比较常见的是把地区性的财务部门作为一种服务中心,向各子公司提供从会计记账、融资服务、外汇调剂、经营审计等全方位的财务及会计服务。 二、会计管理 由于跨国公司多数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会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多数为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我国自1993年进行会计改革以来,相继制定和了会计基本准则以及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所以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差异不大,所以在中国的各跨国公司子公司多数采用调整的方法编制其呈报总部的会计报表。 三、财务控制 在预算的组织形式上,跨国公司主要是以各产品线进行管理的。每年的六七月份,根据总部的总体策略和要求的进程,各产品线将组织所管辖的子公司进行预算的编制。各子公司编制的预算先由所属的区域管理部门审阅,再送交产品线管理层进行审阅,各产品线汇总其产品线内的所有子公司的预算后送交总部高级管理层审核批准后执行。 四、成本管理 1.采用标准成本体系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 Based Cosing)。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采用标准成本体系,有利于各子公司的横向比较及分析,推广某些子公司的先进经验,分享最佳实践。如耐克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标准成本体系,同一产品种类采用同一种消耗标准,每月召开电视会议,对各子公司的生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这种用法有利于先进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2.成立工业小组负责优化生产实践和成本降低项目。跨国公司通常在产品线内设立工业总监负责产品线范围内的技术及成本问题。各子公司也设立非正式的成本降低小组,每年确定工作的课题,在产品线工业总监的指导下工作。这些小组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经验,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组合,使生产协作的整个产品生产线成本达到最低。 五、资金管理 跨国公司通常在总部设立单独的资金部门来负责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管理工作。它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融资政策、选择及管理银行合作伙伴,通过利率管理、企业资金管理行使集团内部银行的功能,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的融资服务。同时资金部门还设立外汇交易室,集中对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所需要的外汇进行交易及配对,并在必要时进行衍生工具交易如利率期权、外汇期权等。注重金融创新,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工具,善于利用金融工具转嫁经济风险。对付外汇风险运用最多的是远期外汇和约,对付利率风险最多的是利率互换,对付商品价格风险的是商品期货和商品期权,对付权益风险的则主要是相应的场外交易期权。可见,金融创新产品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各种衍生性金融工具的产生,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合同、期货、期权、指数交易等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这些国际金融工具,以满足跨国经营的需要。 既然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风险,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创新带来利益的同时,还要防范金融创新导致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是对孪生姊妹,金融创新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风险也伴随而来。因此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创新时,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部门要有专门人员来分析和控制风险,使跨国公司的融投资的风险控制在最佳程度。 六、应收账款管理 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利用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机构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如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在四个子公司合并之际成立了财务计划部对全国七个大区的客户进行应收账款的核对、稽查和催收。 1.将要催收的应收账款进行分类。追收逾期应收账款需要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受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跨国公司通常应优先考虑最容易收回的欠款。账龄越小、客户信誉越好,逾期欠款就越容易收回。公司应根据账龄大小和其他公司认为重要的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对不同类的应收账款权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收账费用、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大小以及可能影响与客户良好关系等因素,选择成本较低的实施方案。 2.实施有效催收。对逾期较短的应收账款,应先给客户一封礼貌的通知电子邮件,不易过多的打扰,以免失去这一客户。对逾期稍长的应收账款,可措辞委婉地写信催收。对逾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应频繁催收,可用电话甚至派人实地催询。对难度较大的应尽快委托专业收账公司去追讨。在以上程序均无效的时候,可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诸法庭。 3.收账技巧。客户逾期付款的原因主要有两类:无力偿付和故意拖欠。对于故意拖欠的,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采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追讨。对无力偿付的情况也要深入分析。如果客户遇到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公司不宜采用强硬的手段追讨,可通过改变信用条件延长还款期限来帮助客户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账款,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如果客户已陷入严重的困境,无望扭转乾坤,跨国公司必须立即采取法律或其他财产保全措施,以获得债权的最大补偿。对这类债权从发现一开始就应当采取强硬的追收措施,切不可因为顾及双方以往的关系而坐失收款的良机。 七、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的主要目的:确保经营活动遵循当地的税务法规,合理建立税务记录以及在公司面临税务审计时集团公司利益不受损失;优化税务支出;议定内部转移定价原则。 为达到上述目的,跨国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需要对集团内各单位提供税务咨询,分析各国之间税负的差异,通过议定内部转移的价格,合理降低集团税负,以使集团公司总体税负达到最优。 在我国,税务管理部门对跨国公司的税务管理集中在转让定价和关联交易方面。由于我国的税务法规在这个方面的规定并不十分具体,所以税务部门在具体执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使跨国公司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带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同时远在国外的跨国公司税务部门也不十分了解我国的税务法则,在监控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由于在我国有着很多的税务优惠规定,所以一些跨国公司认识到这些地区性差异,则一般在我国设立专门的税务专员负责税务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争取税收优惠。 八、内部审计 跨国公司一般在财务内部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制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及原则;对集团内部各单位是否有效地执行总部的政策进行审计;集团内部子公司的财务审计;系统评估所属单位的经营效率及效益,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其他管理层要求的审计。 在我国,由于会计准则与国外的会计准则有一些差异,所以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子公司的审计多数侧重于经营审计,即经营效率审计。而财务方面的审计,跨国公司则依赖于每年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子公司的年度审计。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基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政策制定专题 编者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研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有着重大意义。有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我国一部分企业也向境外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体制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只有顺畅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来讲体制和政策的指定具体有三大方面: 一、集权与分权问题 1、集权型模式。 在集权型模式下,跨国公司所有子公司的财会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按照跨国公司的统一要求从事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对子公司的资金筹集与运用以及利润分配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子公司自身财务上无自主权。 2、分权型模式。 在分权型模式下,跨国公司对具有一定财务决策权的子公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只对重大财务活动实施监控。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自觉强化内部管理,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问题 1、母公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其下属子公司较多,子公司又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子公司的自主权较大。为了更好地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母公司应当把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别设立。 财务管理机构承担着组织具体资本运作、财务资金活动和调控子公司财务等职责。 会计机构承担组织核算处理及提供信息、会计控制等活动。 2、子公司。如果经营的业务很单纯且侧重生产活动,市场拓展依赖于母公司,实质上子公司只是生产基地,财务管理活动比较单纯,侧重于成本会计管理,这样的子公司的财务和会计机构可以合并设立。 三、财务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设立问题 跨国公司一般有多个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其内部资金活动非常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了加强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会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 1、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是集团公司内部成立的,为各子公司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专门财务机构。结算中心不是独立的经营单位,而是母公司内部的一个资金管理机构,其存在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而不是机构本身的盈利。成立结算中心,有助于集团资金统一结算、统一贷款、统一收支及统一管理,可避免子公司各自为政的状况。 2、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为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不是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机构,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其开展的业务有:成员单位存款、委托贷款、委托投资、发行债券、内部转账结算、票据承兑、票据贴现担保、信用鉴证、资信调查和经济咨询等。其目的是提高集团财务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效益。 而当今天的跨国财务管理模式和制度性建设已经被大多数公司熟练的驾驭、掌控和操作时,影响和制约跨国财务管理的非制度性因素―跨国交流和沟通则越发突显了其重要性。本期专题我们就将结合财务中心的设立、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设和跨文化沟通等方面与读者交流基于财务管理的跨国公司的相关政策的制定。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双语教学开始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就我国而言,双语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和学科前沿动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将两种语言(通常是英文与中文)作为教学媒介,其中第二种语言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第一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在外语环境中进行学科教育,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我院于2006年研究决定在开设《西方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从财务管理专业来看,《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属于国际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大批海外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而中国大型企业开始向海外扩张。英语便成为彼此沟通的重要语言。大型公司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在高校采用先进的英文原版教材、开设《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能更好地推行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方跨国公司先进的财务知识体系。国外原版教材配备大量的真实案例。实用性强、内容丰富、语言易懂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国际跨国公司财务专业知识。同时,大量的案例的分析和小组探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与用脱节的矛盾,也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一) 教材选用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这门专业课程,要求本科层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处理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课程所选的教材最好能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全面讨论外汇交易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现金管理、税收环境等。纵观国外的原版教材,考虑教材的可理解性和学生的阅读趣味性,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中,笔者选用了CheolS,Eun Bruce G,Resnick编著的《Int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原版教材。该教材组织有序。难度适当,作为原版教材对学生尽快接触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有很大帮助。从已经选用的教材来看,该英文原版书籍配有相应的中文翻译版和教学课件,是双语教学中教材的最理想选择。 (二) 授课模式相比《西方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而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又要求师生具有较高的英文听说交流能力,因此,该门课程对师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一般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并不高。因此,该门双语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使用中英文电子教案,教师中英文讲解的授课模式。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的内容用中文电子课件列出,主要使用汉语,结合英语教材讲解;对非重点难点、例子、习题、案例用英文课件列出,用英文讲解。在学生接触双语课程时,教师开始用英文讲解的比例可以少些,等学生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英文讲解的比重。最后达到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节课的英文讲解比重保持在50%以上,对专业课程本身很好的掌握,明显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 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教学创新。具体地说,本门课程应该安排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其一,注意中文和英语的使用比例。本着双语教学的落脚点是完成学科内容,在此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目标,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用英文讲授,重点、难点知识再用汉语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过渡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二,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与重复问题。这需要合理规定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意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影响。明确每章学习目标,做到授课重点、难点突出,有主有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每章讲授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方便学生掌握课程;每章的练习采用全英文解答,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其三,运用案例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注意教学内容既要阐述理论,又要强调实践。案例式教学法组织方法是让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穿插组成低于10人的小组,在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以及跨国现金管理等章节精选一些具体跨国公司案例,让其在课余时间准备,鼓励他们尽量用英文进行充分讨论,而后形成英文书面报告,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用英文讲解,同时要求班级其他同学记英文笔记。陈述结束,其他同学积极提问、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便在小组讨论、主题发言、学生讨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四,引导学生课外自学,鼓励他们开展课外活动。在双语教学时,应该扬长避短。在课堂教学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线,加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因为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在时间极有限的课堂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突破课堂时间较短的局限,通过自我发展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拓宽知识应用面。 (四) 教学手段对于双语课程。比较理想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总体来说,这种教学手段优点较多。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减少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多媒体课件色彩明快、画面清晰,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强于视听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带动其听觉,进而提高其听力水平。为了便于为英文讲解打下视听基础,每节课开始时,可以在屏幕上把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握专业名词的相应英文表达法。在授课过程中,要多用英文列出提纲及相关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听懂英语的分析讲解。当然,双语课程多媒体教学要把握语速,速度过快不利于学生很好把握课程内容,应该注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五) 考核方式对本课程的学生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案例作业及平时作业,鼓励其与教师的互动,试卷考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门课程可以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试卷的试题应采用英文出题和答卷,考核学生对专业术语及重点知识的把握程度。实践证明,这种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应紧紧围绕传授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为首要目的,英语仅仅作为工具,而不能把该课程当作语言教学。让学生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中把握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通过双语的不断切换和有机融合,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地切换,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意义重大。我国高校有必要结合本校的特点,借鉴外国的先进教育模式,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可以把各门双语课程组织起来,尽量构建高校知识体系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对之进行实施与完善,加以总结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论文:金融创新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金融创新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都不断地涌现,复杂多变的金融创新给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变化;跨国公司的财务操作要作出相对应的改变,以便更好地利用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和防范可能导致的风险。 关键词:跨国公司 金融创新 国际金融工具 不管是国内金融市场还是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都不断地涌现,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成为竞争的焦点。金融创新有成功,有失败,这种状况更增加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金融创新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比以往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复杂多变的金融创新给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金融创新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冲击 金融创新给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创新在改变着以往的跨国公司所处的财务环境或金融环境,跨国公司的财务操作要作出相对应的改变,金融创新影响跨国公司原来的财务管理流程或模式,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利益,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风险。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面对金融创新的新问题,应从以上三个方面寻求对策,进行相关的业务改造,增减金融业务。培育出适应新的财务环境的最佳业务组合;扑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所能带来的利益;避免他们导致的新的风险。 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下,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决策理念,金融创新使财务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融资渠道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可替代的融资方式增多,作出选择决策比以往更加困难;投资的风险增强,不断产生新的风险源,风险控制更加复杂和困难。 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会为公司经营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利益,公司在如何利用有利的工具上下功夫。 以上这些因素需要公司重塑其财务管理流程,或作出针对性的变革,财务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发生变化,要增加财务管理中投融资决策的力量,有关财务人员要不但熟悉财务管理内容,还要熟悉金融业务,二者要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财务部门的信息流需要拓宽,需要在以往的公司内部财务信息的上传下达的流程中,合理地融入外部有关财务工具和金融工具信息的收集与传达,以便及时地利用这些信息和工具服务于财务工作;在财务部门中需要增设与有关金融创新主体――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机构沟通的公共关系人员或职能,以便能及时充分扑捉有关信息,并更有效率地利用新的财务和金融工具。 金融创新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新利益 至于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利益,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利用金融创新提高资金收益率 跨国公司进行闲散资金管理时,可以直接利用能带来较高收益、风险相对较低、投资期较短的金融工具,进行赢利活动,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二)利用金融创新提升跨国融资水平 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为跨国公司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提升跨国融资水平。多年来,比较典型的新的创新融资产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风险投资融资。风险投资可以视为融资的一种特殊形式,为融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我国也已经逐步开展了风险投资,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公司按照经营目的和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以纯粹盈利为目的的风险投资公司,该类公司由私人或企业主办,对有利可图的产品、项目或产业进行风险投资;科技型风险投资公司,该类公司由国家直接资助,负责对科技型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主要内容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长期贷款,目的是促进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合作风险投资公司,该类公司也不以纯粹盈利为目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投资培植和扶持各行业的小企业,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丰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 2.金融财团融资。美、日等国的大型跨国公司都设立了本企业的金融机构,创办银行,形成财团,主要在本公司范围内进行资金的筹措。这种自我滚动投资的融资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率。再次,要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注重内部资金转换的管理。 3.浮动利率产品融资。这是针对通货膨胀而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银行长期贷款、浮动股利股票等。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企业最好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使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的上涨而上涨,保障购买者的利息收入的实际购买力,这样企业的债券融资才得以顺利进行。别的浮动利率产品也是如此。 4.认股权证融资。这种债券具有负债及权益的某些行业性,是为了让财务人员扩大企业的证券组合,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以至于降低其资金成本而出现的混合物。认股权也可以带来额外的资金,行使价格通常比债券发行日的股票市价高出10%到30%。如果企业逐渐成长繁荣,股价超出其行使价格,则认股权持有人行使此权利而以既定价格购买股票。 5.可转换债券融资。可转换债券,是指一种以企业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或其他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具有筹资和避险双重功能,比单纯的股票、债券等筹资工具和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更具有优势,可转债已成为多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各个跨国公司的广泛青睐。 (三)利用金融创新化解财务风险 注重金融创新,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工具,善于利用金融工具转嫁经济风险。对付外汇风险运用最多的是远期外汇和约,对付利率风险最多的是利率互换,对付商品价格风险的是商品期货和商品期权,对付权益风险的则主要是相应的场外交易期权。可见,金融创新产品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各种衍生性金融工具的产生,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远期合同、期货、期权、指数交易等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这些国际金融工具,以满足跨国经营的需要。 既然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风险,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创新带来利益的同时,还要防范金融创新导致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是对孪生姊妹,金融创新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风险也伴随而来。因此跨国公司在利用金融创新时,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部门要有专门人员来分析和控制风险,使跨国公司的融投资的风险控制在最佳程度。
建筑图论文:关于计算机设计智能建筑图的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施工现代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着重介绍了建筑施工图中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的应用;然后分析了在智能建筑施工图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程序与策略。 【关键词】智能建筑;计算机辅助技术; 优化设计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以快速的步伐发展,计算机技术等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现在的智能建筑施工图中,AutoCAD等通用绘图软件的应用仍然处于主要地位,这样的施工图绘制与设计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CAD技术与优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深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计算机辅助智能施工图设计现状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全过程一样,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最佳的做法。方案设计后经评审进入初步设计,然后再经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之后再经有关部门的质量审查,进入施工招标投标,由施工单位进行深化设计,这样设计过程才算基本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再对建筑装修和功能调整等进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除少数工程项目能保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作业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由于系统集成商参与招标时,建筑的设施施工图大部分已经完成,所以,系统集成商只是急于施工,并没有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仔细研究与确认,因此,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这一过程也不会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初步设计与评审这个阶段也往往会被忽略。 2 智能建筑施工图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套性、完整性欠缺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包括图纸目录、主要设备及材料、设计施工总说明、平面图、系统图、原理图、弱电机房详图、弱电竖井详图及其他会议室等详图。在深化设计阶段,可能还会需要安装图、线缆图和基础图等图样文件。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不能成套,有的是缺少系统图,有的是缺少设计施工说明,有的是缺少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各种详图。这不仅对施工过程带来了多种麻烦,也是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 2.2 图面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表达清晰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图签栏不完整,甚至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缺少会签栏、对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未作处理、没有注意线条的粗细,图形的符号和文字字体以及没有对图幅大小充分重视。这说明传统的设计手段与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而AutoCAD等绘图方法未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不能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体现其优越性。图面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表达清晰的要求也影响了智能建筑的正常施工。 2.3 图纸目录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这主要表现在工程名称和项目名称与图纸不一致、图纸名称和图纸不一致、图幅和图纸不一致以及未将设计文件全部列上等方面。这也是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效率低、反复等现象。 2.4 主要设备及材料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这主要表现在不完整、没有注明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数量与图纸有出入、规定中对设备产品型号是否标明的问题存在矛盾等方面。一些单位认为智能建筑已经有了完整的施工设计图,所以会这一部分内容不太注意,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这也说明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并未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2.5 设计施工总说明中存在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涉及范围不明确、实际标准罗列存在问题、分子系统的说明存在混乱以及管线敷设易遗漏采用管子规格和桥架规格等方面。因为设计施工总说明是智能建筑施工的依据,所以,设计施工总说明不完整或存在缺陷,将会对施工过程带来诸多麻烦。 3 应采取的策略 面对以上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 由于各地智能建筑的施工也会存在一些地域、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系统设计方法、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就结构化布线而言,结构化布线系统一般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全系统所选的电缆线、连接硬件、跳线、遗接线等必须与所选定的类别相一致。 3.2 结合网络技术,完善设计 工程中的优化问题,其实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约束条件是根据不同工程对象的技术要求、投资耗用及维护管理的多方面的因素而提出来的。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结构化布线系统CAD设计中,优化技术的应用之一,比较突出的体现在解决结构化布线系统路由的优化问题上。针对不同的具体研究问题,网络优化的具体算法有许多种,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优化常用的算法有: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和匹配问题等类。 3.3 采用优化设计的程序实现系统的运行及其目的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优化设计时,要选择功能齐全、运行通畅的程序,以实现系统的运行及其目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路出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其实用优化设计模型具有递阶(多级)结构的特点,即结构化布线系统规范要求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且每一个子系统都互相独立,因此,把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几个子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建筑群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在线缆走向设计时分别独立进行优优,最后得到整个布线系统的最佳布线路由。结构化布线系统路由优化设计模块化结构为:第一部分,考虑机房、设备间、交接间和弱电竖井优化位置的选择;第二部分,考虑廊道内布线优化设计;第三部分,考虑房间内布线优化设计。 4 结语 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在智能建筑施工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最终会使其逐步完善。 建筑图论文:浅析AutoCAD绘制建筑图的技巧 摘要: 本文阐述了建筑AutoCAD绘图环境的准备流程,探讨了建筑AutoCAD绘图的基本方法,并总结了建筑绘图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 AutoCAD制图;实用绘图技巧 AutoCAD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工程人员利用CAD的辅助设计功能,改变了传统的绘图方式。国内建筑行业在AutoCAD的基础上,已开发出天正等专用软件。 采用AutoCAD辅助建筑制图时,需要深入分析建筑图的结构特征、构图规律和图形要素,提炼和归纳较复杂的制图过程及制图方法,进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可方便地进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设计工作变得轻松而高效。掌握AutoCAD的应用技巧,更有利于对二次开发的专用软件的理解和应用。本文针对AutoCAD绘制建筑图的技巧进行了浅析。 1AutoCAD绘图环境的准备 1.1 设置单位和精度 因软件默认使用环境不同,单位设置中的工程制和建筑制不符合我国的工程习惯,设置时可选择十进制,可依据所绘制的具体对象来选取所需的精度,一般情况下精确到毫米。 1.2 设置图形界限 所设置的图形空间的大小与所绘图形相匹配。在理解模型空间的基础上,对比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使用范围,理解AutoCAD制图与手工制图的基本区别。 1.3 设置图层 为不同类型的图元对象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线宽、线型和线型比例,而图元对象的颜色、线型及线宽都应由图层控制。对通用图层的命名要简明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便利用图层特性管理器查找和使用,实现有序而快捷地对不同类型图元对象的修改、编辑与管理。 1.4 设置文字样式 根据制图标准采用仿宋体,长宽比设置为0.7。 1.5 设置标注样式 按建筑制图标准,分别设置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起止符、标准文字等相关参数。 2 AutoCAD绘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1 建立自己的模版文件 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规范,将图纸幅面、标题栏、会签栏、线型、字体、尺寸标注、图层设置、线型、线宽、图形单位设置等绘图环境保存为模版文件。用模版绘图以提高效率。 2.2建立自己的块素材库 拥有的素材库越多,绘图速度往往就越快。平时注意收集绘图所需的重复图形,如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图集,室内设计中的门窗、家俱、设备、洁具等,予以分类管理,并将这些重复图形其定义为一个基本单位的块。若相对固定的图形,仅在图形的一定位置标有不同的文字。可以将其定义为属性块。可解决相对固定图形的反复输入。通过插入块可避免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提高绘图的效率与质量。 2.3 摒除不良习惯,熟练掌握修改命令 切忌随便炸开块和尺寸标注、随意改变图元的颜色和线型、随意用scale对图形进行缩放、在工程图中使用过多的颜色等。经由绘图熟练修改命令,并总结修改的快捷方法。 2.4 修复乱码文字 由于计算机上安装的字体库不同,在某个计算机上绘制的AutoCAD图纸,拿到别的计算机上打开变成了乱码文字,无法识别。有时候花了很多时间重新定义字体,还是不能把所有的乱码都纠正过来。对此,可以用recover命令修复乱码文件,在弹出的字体选择的对话框里选择正确字体,文字即可正常显示,而且不会有遗漏。但是要注意,如果乱码图中应用的是非GB码的字体,则必须要有相应的字体方可。 2.5 善于使用图层管理器 利用图层管理器可提高工作效率,使修改变得简单而快捷。如:改变某类图元线型,只需改变图层的线型设置;,关闭或冻结不需要修改的图层可避免误操作;各专业的图纸可设置不同的层等。 2.6 善于利用设计中心 对于绘图员来说,一幅图30%是作图,70%是修改。设计中心提供了管理、查看和重复利用图形的强大工具。如:在设计中心选择需复制的图层、图块、文字样式、标注样式等,将所选内容以鼠标左键拖曳方式拖动到当前图形中,所选内容就被复制到当前图形中。 2.7善于利用图纸空间出图 CAD中的图形输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在模型空间中打印输出,二是在布局中打印输出。图形的打印输出是难点,利用图纸空间的布局方式打印图纸非常灵活好用,调整非常方便,可通过创建多个视口来实现一张图纸中输出多个比例的图形,具体操作时应掌握好状态栏中“模型” 和“图纸”状态切换与当前活动视口的关系。这种方式的几何意义就是在图纸的状态下可以对模型空间的实体对象进行编辑,再将状态,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效果。 2.8 善于总结和交流绘图技巧 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和编辑命令后,绘图者就可结合建筑绘图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比较快捷的绘图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置多线样式绘制墙体或平面图窗单位样式等。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多使用,善于总结,就能在AutoCAD的使用过程中,摸索出很多技巧。因每人总结出来的技巧各有所长,多与同行学习交流,在最短时间掌握更多的绘图技巧,简化AutoCAD绘图的操作程序以提高绘图速度,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建筑设计上。 2.9与专业软件相结合 建筑设计单位往往使用专业绘图软件,如天正系列。它具有智能化菜单系统,专业化标注系统、综合全面的图库、增强的立剖面绘图功能等强大功能。专业软件使绘图更智能化更快捷。在系统学习AutoCAD后,可适当学习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向专业软件制图过渡。 3 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的绘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便捷性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对AutoCAD建筑制图有重要的工程价值。随着AutoCAD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建筑工程人员应通过大量绘图来练习熟悉AutoCAD基本操作命令和快捷图标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建筑绘图的快捷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绘图速度。另建议注意与建筑方面的专业软件相结合。 建筑图论文: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暨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启动侧记 时光荏苒,2008年1月15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A座签约大厅迎来了参加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活动的嘉宾,同时也拉开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及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的序幕。 论坛使交流更具有穿透力,使关注的问题更具有持久活力和生命力。由《建筑创作》杂志社组织召开的“建筑师与建筑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自2006年举办以来,得到了建筑界和媒体方向的支持,活动在建筑师与媒体的沟通与交流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表达了媒体人与建筑师共同的渴望与期待。新一届的活动通过以建筑图书媒介,愈加能显示出建筑学人在思想和观念上新的追求和探索,以期寻找到自己心灵上的精神慰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譬、建筑学资深编审杨永生、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以及建筑界、出版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多家媒体代表也参加了论坛。 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在致词中说:“建筑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传媒,媒体的宣传是建筑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依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国有大型机构,其旗下的BIAD传媒一直致力于对建筑服务社会核心理念的宣传,致力于将建筑思想、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播给广大公众,在反映时代建筑特色、发表建筑师之声的同时也非常非常注意倾听来自行业内、外专家和公众的反馈,现已经发展成为与业内外进行友好沟通的交流平台。”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也表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在做好业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也需要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使建筑创作走向新的繁荣。现在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合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能够加强与各行各业的交流,倾听各种反馈意见,在繁荣建筑创作的同时,为建筑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新年论坛以“建筑图书”为题,说明建筑师与媒体面对面已有了新的更加具体的内容和方向,这也表明BIAD传媒所搭建的交流平台正在不断延伸、发展及变化。张宇副院长希望BIAD传媒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要不断扩大,工作要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建筑师,不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要加强,在全社会建筑文化普及方面也要更上一层楼。 极具意义的大众文化传播活动 对2008年人们有着太多的期盼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中国改革开放正进入第三十个年头,所有这些都需要理性的梳理,需要学术与文化的智慧凝聚,需要观念与成就的反思和求索。《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认为,建筑图书出版业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被动迎合市场,更要主动引领市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努力追求社会效益。通过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开出优秀建筑著述书单,是让公认的有学术价值的建筑读物,更多地引领建筑师与公众走进思想殿堂。如果说2008奥运建筑营造了中国当代建筑的新气象,那么作为建筑传媒人,更要在建筑文化宣传和普及方面营造出更好的氛围与环境,并使之得以发展和提高。 邵韦平总建筑师说“建筑师是关乎民生的热点职业,需要不断补充新思想、新观念,了解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建筑师需要读书:但执业建筑师也是一个繁忙的职业,忙碌的现实又要求建筑师只能读精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的优秀著作,需要借助图书馆学会的推荐和传媒的力量,使建筑师对图书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在阅读中加强修养。” 将面对大量烦杂而艰辛的具体工作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对“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评选表示极大的支持。作为每天都在欣赏、感受并享用凝固艺术品的普通人,她感慨建筑界拥有丰厚的智力资源和文献,能够提供丰厚的书籍成果贡献给社会,同时她表示:“之所以选择和建筑师分会合作,选择与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合作,是因为已经有过多次成功的合作案例。《建筑创作》杂志社创造了许多好的机会,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评选活动也是如此。配合世界图书日举行颁奖典礼,是向社会普及建筑文化的良好契机,相信此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完成大量书籍的甄别评选,将是摆在组织者及评委会面前的难题。为此,中国图书馆学会将提供技术支持,资深建筑学编审杨永生先生介绍了他在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经验,同时希望将评选工作落在实处,以在建筑文化宣传方面取得成绩。 预祝评选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建设报社社长肖家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惠珍、天津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韩振平、《城记》一书作者王军、三联书店编辑张志军等人也在会上发言,他(她)们希望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评选活动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他们认为,评奖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要真正做好建筑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将国内外优秀的建筑技术、建筑文化通过书籍的形式介绍给广大的读者,更好地提高社会大众的鉴赏水平和文明素养,使真正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认为:“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是在编者、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更好地传播并吸收西方优秀的建筑文化,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并总结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是建筑图书在文化学术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使命,希望活动在不断完善中办出特色,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设定不仅架设起建筑师与图书之间、公众与建筑图书之间的桥梁,更在于通过建筑图书的宣传将中国建筑学术的创作与文化成果展示在世界舞台上。相信通过建筑界和传媒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建筑作品、建筑文化(含文化遗产)、建筑人物、建筑事件等方面的宣传,得以寻找中国建筑文化的根基和振兴之路,为建筑图书的发展确立起中国精神。 建筑图论文:中国建筑的文化盛典: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颁奖典礼等 2008年4月23日,在联合国第13个“世界读书及版权日”到来之际,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厅举行了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颁奖典礼。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马国馨院士,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资深建筑学编审杨永生,出版局副巡视员王萍,文化部社会文化与图书管理司陈胜利,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官员卡贝斯女士等领导和嘉宾参加活动并为获奖图书作者和出版社代表颁奖。颁奖仪式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共同主持;张宇社长宣读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获奖图书名单,胡越副理事长宣读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推荐书目。 这是全世界写书人、读书人、出版人、藏书者和所有爱好读书的人的节日,是所有人的节日。建筑类图书的作者、译者、编者和读者济济一堂,著名建筑学者、东南大学刘叙杰教授、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陈志华教授、李秋香教授、中国文物研究研究员所殷力欣等以获奖作者及家属的身份出席了颁奖典礼,同时出席典礼的还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代表以及北京地区和全国公共、高校、专业等八个系统的图书馆界代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新京报、博览群书、新华书目报、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中国图书商报科学时报、中国文物报等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报导,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生活”《读书俱乐部》栏目进行了专题访谈,FAR2000进行了网上报导。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馆长首先致辞,他谈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全民阅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全民享有普遍均等的阅读权益的需要。阅读可以丰富人生,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知识被利用才能显示出力量。在全民阅读事业中,图书的传播是连接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的中介环节,图书馆是一个致力于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性传播的公益机构,是读者――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中国图书馆界愿意与社会各界精诚合作,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职责,完成自身的社会使命,为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合法、有效传播,为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为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建设阅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国馨院士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表示感谢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建筑创作》杂志社,他认为这是为广大建筑师和建筑界做的“功德无量”的事情。建筑被称作是石头书写的史书,已说明建筑与书籍之间的不解之缘。随着北京奥运会一天一天的临近,很多出版单位编纂出版奥运建筑丛书,同时剪彩开幕的“北京奥林匹克建筑文化展”即是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奥运场馆的建造历程,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境外建筑师不断学习和交流,我国在城市建设中从建筑形式、设计理念到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各方面都呈现出的巨大进步。“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唤起社会大众对奥运建筑的关注,了解奥运建筑,了解建筑行业。 单霁翔先生以获奖作者的身份畅言,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设立意义在于起到嫁接建筑界和文化界两方面的桥梁作用。他看到这次在获奖图书里有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很多图书都表现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理解,而且动态的发展着的保护理念都在图书中有所展示,这是令人可喜的希望。他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他还说,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图书都是载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写出来,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卡贝斯女士认为,图书在构建和维护我们社会的教育、文化和经济体系方面起着多方面的基础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一个大型网络,将编辑、图书销售商,图书馆、学校、文化机构,作家协会以及其他对书籍和阅读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今年的第13届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2008年被联合国大会宣布为国际语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希望强调出版事业在语言方面的重要性,因为“当一种语言不能被应用于出版业时,这种语言和使用它的人们将无法参与某些很重要的社会知识与经济活动。”因此她借此机会传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号召,“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伙伴和朋友们与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实践来充分认可书籍和阅读对真正语言多样化的世界所带来的利益做出的贡献”。 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评选,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对我国的建筑图书进行专项评选,意义重大,不但全面体现了2005―2007年中国建筑图书出版工作繁荣发展的状况,也必将对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引导阅读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次参评图书数量大、品种多、涉及领域广,基本上可以说明建筑图书学术及文化普及的盛况。评选活动从2008年元月15日开始启动,得到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别授权中国大陆使用的4・23“世界读书日”标识(10go)首次在中国建筑图书奖颁奖评选活动中亮相,这也是中国建筑图书出版界的荣耀。经过近三个月的申报,共收到来自全国40家出版社和专家推荐的近200种(套)书籍,基本上涵盖了建筑学各个领域。经由建筑师、建筑界学者和图书馆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评选,产生了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的10种(套)图书。 对此,殷力欣研究员评价到,在获奖人中,已故老一代中国营造学社先贤刘敦桢、陈明达师生二人的呕心沥血之作同时在此次评奖中获奖,堪称一段学界佳话;吴焕加教授毕生从事西方建筑史研究,矢志不渝、老而弥坚,令人肃然起敬,正值年富力强的王贵祥、赖德霖教授等,学贯中西,思路开阔、严谨译著、成果斐然,正说明建筑学事业后继有人、前途无量。 颁奖典礼上还公布了面向不同层面和人群的三类推荐书目。《梅县三村》等68种(套)图书入选向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建筑理论》 等26种(套)图书入选向专业院校学子、学者和建筑设计院专业人士推荐书目,《一代宗师梁思成》等8种(套)图书入选向青少年推荐书目,这将有利于指导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有利于促进传播建筑文化,有利于引领和推广全民阅读。 金磊主编在主持时归纳说,从一般意义上讲,传播好书,旨在推动阅读。“中国建筑图书奖”不仅要推动全社会对建筑文化图书的阅读,还要关注业内外人士的建筑精神的成长。纵观科技文化类图书市场,建筑类图书属小众读物,但建筑文化图书则是大众的,拥有广大的非建筑专业的读者。据调研,海外建筑人文类图书有较大的规模,如果国内建筑文化出版从选题到标准体现出高品质,国内一定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只要有思想、有文化、有趣味且厚重大气,会极大地在建筑旅游及文化珍藏两方面得到发展。从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上看,图书评奖本身是一种文化守望,但它更是开启对优秀建筑图书的关注,因为有不少的空白需要耕耘者继续“劳作”和“填补”。他还表示,希望“中国建筑图书奖”能成为一个品牌,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通过第二届图书奖的评选过程,对中国建筑图书大系作一次梳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发现和新贡献。 “中国建筑图书奖”的设定,不仅架设起建筑师与图书之间、公众与建筑图书之间的桥梁,更在于通过中国建筑图书的宣传将中国建筑学术与文化置于国际性阅读活动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筑作品、建筑文化(含文化遗产)、建筑人物、建筑事件等寻找中国建筑文化的根基和振兴之路,为建筑图书树立起中国精神,这是中国建筑界和中国图书界的幸事。 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传播建筑文化,即将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体育盛会将传播和谐、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魅力无限的奥运场馆建筑是承载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最好载体,与中国建筑图书奖颁奖典礼同时开展的还有“北京奥林匹克建筑文化展”,该展览由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委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策划主办,是迄今为止国内在奥林匹克建筑文化方面举办的首个展览。单霁翔局长、詹福瑞馆长、罗哲文先生、马国馨院士、王萍局长、张宇副院长和卡贝斯女士为奥林匹克建筑文化展剪彩。展览分第1-28届建筑文化和第29届建筑文化两大部分,不但全面回顾了自1896年第1届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至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城市建设与场馆文化的场景,而且详细展示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历程,以照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所成就的崭新风貌。公众在共同欣赏奥运建筑场馆的精美图片的同时,享受“阅读”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会上还首发了《建筑师的非建筑阅读》一书。 中国建筑摄影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分会成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分会成立大会,于4月26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马国馨院士到会祝贺。 自100多年前摄影术诞生之后,建筑摄影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记录城市的变迁、发展,到表现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直至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建筑自身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建筑摄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摄影不仅能表现出建筑的外在形象,好的建筑摄影作品还能够表达出建筑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先生介绍说:中国的建筑摄影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早期时,梁思成先生为更好地记录中国传统建筑的现状,在考察建筑期间曾经拍摄了许多建筑摄影作品。同济大学金经昌先生早年留学德国时拍摄了许多国外优秀的建筑摄影作品,20世纪30年代时,就已经是著名的摄影家。东南大学童离先生早年间拍摄了许多中国江南园林照片,除了用于出版著作之外,还为记录和表现中国优秀园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先生早年在欧洲考察时也拍摄了许多摄影作品,在他们参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之后,用10年时间走了200多个县,考察了全国多个优秀传统建筑,拍摄了大量摄影作品,这些都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949年后,梁思成先生在繁忙的公务及教学之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在考察及出差之余拍摄了许多建筑摄影作品。20世纪60年代初,梁思成先生从内蒙古视察后回到北京,与著名摄影家郑景康先生联合举办了摄影展览。正是在梁先生的倡导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广大师生员工都非常重视建筑摄影,很多人也非常喜欢建筑摄影,几十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许多人与摄影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他们运用手中的照相机,除了记录中外优秀建筑并用于教学、科研方面之外,许多前辈拍摄的摄影作品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建筑摄影除了用在记录、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拍摄建筑的同时发现了美,寻找到美,创作着美,用照片展示出建筑之美,让人们欣赏到并认识到建筑的美。可以说,美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环节。 此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建筑摄影分会,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选送了优秀摄影作品,参加了摄影展览:建筑学院老领导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成立大会上,与会者们畅谈了自己对建筑摄影的认识、体会和感受,许多人还将自己拍摄的作品逐一展示给大家,与众人共同分享摄影所带来的快乐。 中国・加拿大绿色建筑及建筑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4月2日下午1:30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工作室、加拿大联邦住房署、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加拿大绿色建筑及建筑技术研讨会在北海公园内上林苑召开。 加拿大联邦住房署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性的开发,自2007年以来与《建筑创作》杂志社保持密切的联系,将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介绍给中国的建筑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国庆工程到80年代的亚运会场馆,再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建筑,都标志着BIAD的综合实力与设计水平。 中加双方专家,围绕绿色建筑及建筑技术展开了轻松而又内涵深刻的探讨。《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主持会议,首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致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晓钟工作室主任刘晓钟演讲的主题是湿地建筑的设计实践,加拿 大KFS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任总经理、首席建筑设计师傅国华针对加拿大建筑设计和技术在上海地区可持续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做出了深刻的剖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庆围绕绿色建筑这一话题进行发散性探讨,明尼多巴水电公司公司规划及事业开发部总经理Tom Gouldborough讲述了走在世界前列的明尼多巴水电公司办公大楼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工作室总建筑师吴静对于可支付性宜居生态社区进行研究。另外,加拿大Ramsay Worden建筑事务所项目建筑师、英属哥伦比亚建筑科学院会员、加拿大皇家建筑科学院会员Peter Reese以及加拿大EVisionwall公司总裁,物理化学博士Albert Hung也做了精彩的演讲。 加拿大作为一个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的北美国家,建筑科学理论与应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中国建筑师对北美最前沿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技术的了解。 《西班牙建筑1997-2007》新书首发活动在京举行 2008年4月18日,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携手文筑国际,在北京隆重举行《西班牙建筑1997-2007》的新书首发活动。本次活动是去年“中国一西班牙文化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师之旅”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建筑专著。 《西班牙建筑1999-2007》是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建成至今这整整10年内西班牙建筑的集大成者,收录了当前最为著名的国际建筑师在西班牙境内的70个最出色的建筑作品以及西班牙知名建筑师在海外的作品。 “大师之旅”是由文筑国际创始人马卫东先生早在2005年首倡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大师之旅系列建筑讲演会、系列建筑专辑和国际建筑考察活动。旨在号召充满创作激情的创意从业者、建筑与旅行的爱好者及各界社会精英踏出国门,寻历建筑,探访大事足迹,追寻个人猛醒。在短短3年时间里,已经累计出行亚洲、欧洲各国二十次,得到各界近300人次社会精英的广泛响应与支持。 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大师之旅”西班牙系列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于世,同时也是两国建筑文化最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而《西班牙建筑1997-2007》一书的推出,更意味着中国建筑界开始以开放的视野、严谨的态度,看待世界建筑体系的积极探索。 “2008”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十一) 2月15日(正月初九),2月23日(正月十七)前后形成了两次奥运工程建设者返京高峰,到2月25日,在施奥运工程建设者已从春节期间的1000多人升至10200人。其中:在施的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场馆及相关设施工程约6000人,新奥集团公司负责的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下商业、中轴树阵、景观铺装和绿化、龙形水系、多功能演播塔等工程约1500人,市公联公司负责的大屯路、成府路、湖边西路、景观西路、南一路等13条道路工程约1600人,世奥公司负责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工程约1100人。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五个项目获广东省第四次优秀建筑创作奖 由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组织专家评选的第四次优秀建筑创作奖评选活动日前已落下帷幕。经网上结果公示,已于近日正式了获奖公告。这次参评已建成部分的项目55项目,经评选及三轮投票表决,评出优秀建筑奖9项,佳作奖14项。参评未建成部分的86个项目中,评出优秀建筑创作奖14项,佳作奖20项。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申报的十二项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共有5项获奖。获奖作品分别为深圳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及单体建筑(佳作奖)、渡江战役纪念馆(优秀建筑创作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佳作奖)、安徽省高速公路九华接待中心(佳作奖)、建科大楼(佳作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我国援坦朱利叶斯・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设计工作 近日,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经济商务代表处刘玉林代表与坦桑尼亚外交和国家合作部常务秘书蒙博,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中国援坦朱利叶斯・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对外设计合同。该项目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设计工作,场址位于坦桑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建设规模约1.2万m2。该项目是继我国政府援建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之后,坦桑尼亚又一重要标志性建筑。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2008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在本院设计中心楼举行。活动由庄惟敏院长主持,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方惠坚、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凤昌、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解沛基等领导出席。庆典活动包括2008设计作品展;院《作品集》、《论文集》、《纪念文集》首发;新老员工座谈会以及院历史回顾多媒体演示等。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7月24日,建院之初即成为当时国内高校最有影响的土建设计院,现已成长为拥有200余人的国家甲级设计企业。五十年的长足发展,硕果累累,自1984年以来,我院共获得国家,省部、直辖市等各种优秀设计奖200余项。 庄惟敏院长在致辞中说:半个世纪以来,全员职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严谨求实,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和清华设计人“匠人营国”的优良传统,为我校建设一流大学做出了新贡献。 庆典活动中新老员工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祝愿清华设计院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亚洲最大A380机库竣工 2008年3月18日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了新建A380机库的落成典礼,宣告了亚洲最大的A380机库的落成。 AMECO新建A380机库是国际竞标项目,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唯一的一家中国设计单位参加项目投标并一举中标,最终独立承担并完成了此项目的设计工作。 此次设计任务艰巨,难度之大。A380机库大厅跨度176m+176m,净跨度350.8m,进深110m,均为亚洲之最,机库下弦高度30m高度在同类机库中最高。由于机场限高为40m,而机库下弦高度达到30m,同时机库屋架需要悬挂吊车和升降平台等重量达两百多吨,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实现设计是一个挑战。经过多次的优化设计,屋架设计选型为焊 接空心球接点斜放四角锥三层钢网架,网架高度仅8.0m,屋架的结构方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08年中国奖 《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日前公布了第二届双年奖――“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以表彰那些重塑现代中国的优秀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由编辑组成的评审团根据项目设计的运用而取得的战略性商业效益和社会意义,从100多个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参选项目中评选出了13项获奖作品,并将本届的“最佳业主”授予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加坡章宜国际机场第1航站楼大规模改扩建 1981年开港的第1航站楼,在本次改扩建工程中将拆除已有的部分主体和屋面,附加新的设计和功能。包括增建工程在内,整个改扩建面积约有160000m2,增建面积约21000m2。计划工期2008年5月-2011年7月,在严格的空港安全规定之下进行施工。工程期间机场的一切功能都不停止,将对使用者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该项目的设计施工总承包为日本竹中工务店。 非穆斯林也可以进入的阿布扎比新旅游胜地――谢伊库・扎伊德清真寺 该清真寺是目前规模位列世界第3的伊斯兰建筑的杰作,收藏有世界最大的波斯地毯。它也是麦加的世界最大的大清真寺,它与麦地那的第二位预言者清真寺不同,允许伊斯兰教徒以外的人进入。自2007年12月开放以来,每周都有数百人来访,很多都是手提相机的外国游客。 用意大利大理石修建的清真寺由4个高107m的尖塔和82个穹顶构成,可以容纳4万人。建筑物内有96根柱子,建筑物外有1048根。清真寺建在一个小高丘上,总建筑面积达22000m2,从很远就可以眺望到。寺内有一个可供9000人祈祷的祈祷室。该清真寺有2个看点,一个是世界最大的穹顶(高75m、直径32.2m),还有一个就是悬挂在主厅内的巨大德国产花枝吊灯(高和直径都是10m,重9吨)。该清真寺的总工程费用约5亿4500万美元,预计最终竣工在2009年11月。 建筑图论文:建筑图解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图解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图解;建筑设计 “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勒•柯布西耶 20世纪的后半叶期间,建筑知识的基本技术和工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变,从Drawing(制图)向Diagram(图解)过渡。当然,如果图解只是像过去一样在建筑设计中被当成一种普通的工具来使用,那么这种转变就不会非常明显,当然也就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然而,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图解的概念却作为建筑学讨论中的一个主要术语成为西方建筑理论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图解的使用在许多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设计实践中频繁出现,这样,图解就作为一种设计手段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在最近近30年的时间,图解理论开始时是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而被逐渐运用,与形式、语言、表现,以及将要看到的与程序、动力、行为同等程度的纠葛而掷镯前进的同时,在千禧年的时刻,图解作为建筑生成与讨论的终极工具,以孤注一掷的姿态隐约浮现。(彼得•埃森曼著陈欣欣何捷译《图解日志》2005年8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7页第2段)。在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状态下,图解推动了一系列的建筑实践。 一、 图解的概念 在维基百科全书中“diagram”被解释为:图解是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和组织后的视觉表达,它被广泛地使用在人们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它能够使论题变得更加形象和更加清晰。图解(diagram)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一般被认为是用图形进行解释的工具。 一般地说,图解是一种绘画式的速记。它是一种表意符号,但不一定是抽象的。它是事物的再现而不是事物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在它试图表达形式关系和它们的构成过程的时候,它也需要被具体体现,也是具有外延或内涵的。同时,图解也不是结构或结构的抽象表达,虽然它解释某个建筑客体中的关系,但它却不能等同于客体。彼得•埃森曼著陈欣欣何捷译《图解日志》2005年8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图解的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图解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同。“就像所有将要发生变革的时代,总会有新的图像标志突在前面,好像照明的灯塔。这就是图解的概念。”这就是彼得•埃森曼对图解的最直白的解释。从历史上看,建筑的图解概念就像建筑本身一样古老,可以从两种方式进行理解:一种解释性或分析性的工具以及另一种生成性的工具。 图解(diagram)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一般被认为是用图形进行解释的工具。图解创作法做为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几体来讲是以建筑相关域知识为基础,运用图解思考,借助建筑图示语言这一工具,获取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图解思考”的本意为用速写或草图等图形方式帮助思考,是一个设计思考模式的术语。速写或者图画应该并且能够帮助设计师思考,这一见解即是图解思考概念产生的基础。只要去翻阅一下己经出版的达•芬奇L(oenardodaVinc)i的速写本,我们就可以深刻领会到“图解思考”的真正魅力所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图形,把当时达.芬奇的设计思考过程一一再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思维的跳跃,演进,一切都是轻松而随意的。当然,还有很多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如路易斯.康、勒.柯布西耶(LeCobruseir),他们所保留下来的设计草图也让我们对“图解思考”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那些建筑大师的图解经常使用简单的笔触来表达清晰的概念。密斯的图解是紧绷的、优雅的和宁静的,图解是他完美建筑的前奏。勒•柯布西耶的图解是明确的、强劲而有力的,讲述了其作品的普遍性。阿尔瓦•阿尔托的图解是抒情的、有机的和流畅的,可以把其空间感情表达出来。 二、图解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虽然世界上许多知名建筑师在各自的设计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图解设计方法。如彼得•艾森曼,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妹岛和世等,他们的作品是当代设计的典型代表,这几位都在尝试用图解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或是阐述自己的理念,但是他们的图解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图解具有解释的功能,可以把形式、结构或程序清晰地解释给设计这本身和其他人。例如在2002年建成的横滨国际游客中心(Yokohama International Port Terminal)项目让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在国际建筑设计界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多是因为他们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FOA的两位合伙人在他们关于横滨码头的专著中写道:横滨的项目是一个码头,在这里你永远都不会折回你的脚步。这个设计产生于一个功能图解,它努力避免码头特有的线性组织特征。无论在哪个方向穿过码头,你一直都不会有走回头路的经历。这个设计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形式的特征或是文化的陈述,而是在于它空间的性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图解的发展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是如此重要。在这个项目中,通过物质‘地面’的展开,把‘无返回流线图解’转变成三位图解。这样人体工程学和功能上的信息就结合在图解之中,由此决定了表面变形的尺寸和几何形态,还有那些承重结构尺寸的技术信息也结合在其中。而只有在图解吸收了所有这些信息之后,它才成为一张图纸,才能获得量度上和几何上的决定。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羊皮纸绘图,到柯布西耶的九宫格,再到埃森曼的新图解设计手法,可以发现图解一直在影响着设计。通过对图解这一设计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西方知名建筑师在其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建筑理念,从而为我们自身的建筑设计时间带来反思和启发。 建筑图论文:探析木建筑图形设计教学的革新 一、建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遵循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原则 以往教学模式注重课程的各知识点教学,缺少课程知识点之间、课程与其他基础及专业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因此,课程改革应该遵循“教学系统性原则”,将教学系统性原则贯通于建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全过程。应注重建筑图形设计课程各章节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交叉性和系统性,使教学系统性原则在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发挥其指导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1.2遵循设计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原则 针对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与完善专业课程内容,优化与调整课程的结构体系,将建筑文化及不同类型建筑形式如住宅建筑、园林建筑及商业建筑等融入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设计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 1.3合理分配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课时数 建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总课时为48学时。以往教学模式的课时分配是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改革后的课时分配是以实践教学为主(36学时),以理论教学为辅(12学时),并将理论讲解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另外课时少可通过加强课后训练来弥补课堂实践的不足。实践表明,这样分配课时符合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木建筑作品优秀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1.4合理设置案例构建教学内容 合理设置案例,将案例贯穿于课程教学各个单元,以加强其与课程理论知识的联系,明确各单元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往教学中设置案例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综合性较强,教学效果一般。改革后将案例设置于各教学单元,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由简单到复杂,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案例的设计。根据各单元内容,案例可以设置为建筑的局部(如基础、墙体、屋面等)或建筑木制品(如建筑梁、柱、桁架、门、窗、楼梯灯),此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课上训练的内容在课后完成,设计方法不拘一格,鼓励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完成训练情况。这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建筑图形设计课程内容多、教学过程复杂、需完成的实践任务重等,宜在传统的注入式、启发式,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式方法中,引入现代的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具有互补性的教学方法,使其在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利于教学进步的,具有积极启示作用的,都应该继承。因此,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应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2.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图形构思设计时启发学生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建筑和现有模型的思想限制,大胆尝试,不惧失败,先整体后局部,由粗略到精细,使其在理论上可行,经反复实践、调试,使其成为一件先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并总结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在出图软件教学中,将各命令的学习与可实现的建筑或建筑构件造型相联系,突破命令本身功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命令。 2.3传授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相结合 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达成的教学目标上比较单一,大多数只关注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从而出现了教多少会多少的现象。采用传授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知识、实践知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有效实施,会影响到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另外,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教师现有的知识、技术会逐渐淘汰。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二、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能力 采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以设置案例构建教学内容的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当在熟练掌握设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要具有在木结构建筑领域良好的业务素质。同时,教师还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教学组织中,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分析学生所讨论出来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加以引导。为了使木建筑图形设计过程更好地衔接,教师应掌握多门涉及二维、三维图形设计软件,这样方便利用设计软件短时高效绘制图形表达设计意图,进而设计出优秀木建筑图形作品。 2.案例引入 在案例引入方面,要求教师到木结构建筑企业或建筑工地去搜集,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应清晰明了,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复杂,以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案例的引入要以大家熟悉的建筑为主并作一定讲解,案例安排上由浅入深。 3.成绩考评 改变以往的卷面和上机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将成绩考评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日常评价,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把过程评价和学生的上机考试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过程考核中按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项目的完成质量给予相应的分值。考试只注重实践操作,成绩比重由80%降低至60%,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三、总结 从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以构建案例为教学内容为导向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改革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图形设计的方法和规律,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锻炼,木建筑作品优秀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学们在由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荣事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荣事’杯木结构设计大奖赛”中取得了前三甲,其作品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了木结构建筑企业的用人要求。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老师授课的效率大大提升。当然,在今后的授课中还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 作者:杨小军 阙泽利 孙友富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图论文:景观设计教学与徽派建筑图式的融合 摘要:本文从徽派建筑图式的概念及景观设计的地域特性出发,以黄山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理由,最终探讨了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前提、原则与途径。 关键词: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黄山学院地处古徽州地区,徽州大地上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建筑文化是一朵奇葩。将徽文化引入到景观设计教学中,让徽派建筑图式介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应是一种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工作。 1徽派建筑图式的概念 据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图式是“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对一个整体的抽象,侧重于许多事例的相似之处。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帮助人们把外在刺激的若干细节与一个总体概念相联系,而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过滤掉[1]”。在艺术创作中图式既是指作品的外部形态,也指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给艺术家规定的心理定式[2]。因此,本文将徽派建筑图式描述为:在古徽州地区的民居、祠庙、牌坊、园林等建筑物的特征给人们带来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与可传承发展的传统建筑艺术总体形象和样式,其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图式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沉淀的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价值东西。 2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教学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要求对景观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都应该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获取养分。景观设计的地域特性给培养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教学带来启发。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也是该专业两大人才培养方向之一(一为室内设计方向,二为景观设计方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景观设计的地域特性,让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我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景观设计人才,这既是我校办学定位所需,也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需,介入方式合理,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3具体措施 3.1两个前提 首先,参加课程教与学的主体(师生)要理解徽州建筑图式特征,就如我们要欣赏一场篮球比赛,首先我们要懂篮球比赛规则一样。作为学习者和传承者要了解和掌握徽州建筑图式特征,诸如粉墙黛瓦、马头墙等。其次,参加课程教与学的主体(师生)要理解徽派建筑及其图式蕴含的文化内涵。要让景观设计学习者真正理解和汲取徽派建筑图式精华,为我所用,这需要学习者对徽派建筑及其图式的文化内涵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徽派建筑蕴含了古徽州的积极社会发展和变迁,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最终能设计出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为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原则 时空转移,对象变化,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汲营养?这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在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强调,学习和传承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不能简单的复制挪用与拼接,更不能毫无章法的变化。教学活动前提是学习汲取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中的精华,过程是彰显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的主要特征,目标是促进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历史传承,价值诉求是达成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的创新发展。 3.3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 (1)要将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不仅是一场景观设计教学活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徽文化尤其是徽派建筑文化教学活动。文化指导教学部分应包括:①徽派建筑特征: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精美的细部装饰等;②这些特征映射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徽派建筑蕴含了古徽州的积极社会发展和变迁,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它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生动展现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妙画卷[3]。(2)寻找传统徽派建筑图式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要求体现出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反映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审美取向。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要契合当地的人文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需满足景观的三十几使用功能,此外,还应让景观富有更多的文化象征等人文色彩。地域文化是景观的内在精神,景观则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徽派建筑的其特色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徽州的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园林等反映和体现徽派建筑风格特征的建筑载体。其中少数民居村落最为典型,建筑图式特征为:从外型上是粉墙黛瓦、马头墙;小门窗;结构上是曲折迂回、门楼重檐;风格是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蕴含着古徽州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那么,我们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要把古徽州民居图式典型特征粉墙黛瓦、马头墙,门窗、家具、盆景,以及它们所抽象出来的图形转化成现代景观设计的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或是让学生完成与此相关的景观设计作品,或是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当地景观设计项目和过程,接受实践的锻炼和检验……这都需要我们将徽派建筑图式的特征与内涵内化于心,自觉地将徽派建筑的典型造型样式、图形等外化于景观设计的设计实践中,成为创作者由内而外的一种本能的文化表达与流露,达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终培养出能传承和创新徽派建筑文化的景观设计师。 4结束语 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依托地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具有本土文化色彩并具有重要审美意义的图式,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作者:耿佃梅 谢家荣 单位:黄山学院 建筑图论文:建筑图像走偏管理论文 多个灭点 同一图像中出现多个灭点的现象在当代中国建筑图像中比比皆是,早已不足为奇。然而早在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画家兼建筑家阿尔伯蒂(Alberti)在《画论》一书中曾整理出的透视法只具有单一的灭点,表现的空间均为室内,似乎暗示透视的意义在于确定人在空间中的位置。而后来发明的双灭点透视则通常示人以建筑外部,无形中将观察者推出建筑也是空间之外。反观当今中国的建筑图像时,我们不难在建筑表现图上看到迅速风靡的片段的拷贝和大量地拼贴的痕迹,同时许多看似正常的表现图中存在多个灭点。 那么同一幅图像中为何会存在多个灭点?建筑表现介质——电脑,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建筑表现的生产者——人,使得这一现象得以产生。 在建筑图像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建模、渲染、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使用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软件。这些软件本身具有充分的精确性,然而,却又都处于人的操控下,因而最终的结果就自然有了人为的痕迹。并且在制作建筑图像时,一般都是将渲好的图像在Photoshop软件中进行处理,加入配景(天空,树木,人物等等)。由于Photoshop软件的局限性,在操作过程中只能依靠操作者的眼力使得加入的配景与渲好的图像基本保持同源,这样就很难表现出和建筑设计要求相同的严密的逻辑。如此这样也就炮制出了看似合理其实不符合科学透视法的图像。 两种空间系统 在当代中国建筑图像中,中国山水画的背景加上科学透视法的建筑,这种做法早已成为时尚,似乎这样生产出的图像更加具有意境,更具有文化底蕴。然而,这种意境的背后却隐藏着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念: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透视学。 中国山水画:由于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因此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自然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于是“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中国画所要求的画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这样,我们就不能把中国画中的空间理解成科学的透视空间。为了表达这种感觉,中国画家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空间,即所谓的“心视”。 西方透视学:西方艺术则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他们所认为的三维与二维的相互关系是:“二维平面中的像是三维空间中的物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射。”正如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因而西方透视图像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而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这样一种具有科学品格的技术——焦点透视(也被称之为几何透视或中心透视)理论,更是从方法上为这种美学追求提供了技术保证。 然而存在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科学透视法两种空间系统的这种做法,被大量应用于当代中国建筑图像中,可谓古为今用,中西合璧。这种做法既违背了西方科学透视法也与中国山水画的“心视”相去甚远,但这种手法在当代中国的建筑图像界却极有市场,甚至于成为图像工作者的追求。“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建筑图像的作用是在建筑建成之前让人体会它的直指人心的境界,其实真正好的建筑在图像中并不需要过多的手法来表现,太多的手法只会画蛇添足。 渲染器里产生的光 光照亮并呈现出一切,而它自身却不可见。光既照亮了世界,又给人许多幻影。正是光的这种神秘特质,使它长久以来作为一个原始的隐喻符号象征着人的灵魂和精神。在柏拉图的洞喻中,囚徒从黑暗到光明的跋涉过程被看作是对自身灵魂的认识过程,只有在阳光下,人们才能认识到自身最真实的存在。然而当今的世界正逐渐进入图像与信息的时代,时间和距离正逐渐被消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事,真实的场所体验可以被栩栩如生的画面所代替,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叙述与体验变为图像与信息的获取。并且对于建筑而言,光不再是精神的传达者,而成为一种客观的媒介,在建筑表面呈现出各种不同表现。 光作为一种反映建筑的手段而存在着,但是当代的建筑图像中,建筑的光影主要来自于在3dsMAX软件中的渲染。在这个软件中设置模拟太阳光的平行光,从而使图像中的建筑产生光影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配合3dsMAX软件的渲染器不断地开发问世,现今的建筑图像已经能够逼真的模拟现实中光产生的效果。这种渲染器运用全局照明技术(GlobalIllumination),建立在MonteCarlo算法上,用于模拟光线的传播。MonteCarlo算法在光照分布计算中,通过光的能量传播介质——光子,直接模拟场景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光子由光源发出,贯穿于整个场景,每当需要重新定义参数的时候,就会依据MonteCarlo算法在可能的范围内随机进行定义,模拟光子的发射。光子生成之后,光线会一直追踪它,直到与场景中其他物体接触转化为第二次传播。当光子发生接触时,MonteCarlo算法会随机决定光子的反应,是高光、漫反射、反射还是折射。当某个带有漫反射属性的光子接触表面后,光子的能量就会附加到这个表面的光能分布上,存为光能贴图(illuminationmap)或者转化为这个表面的材质贴图。整个照明模拟计算可以大致分为三步:产生光子;光子在场景中运动;光子被表面接收存为光能贴图或是改变表面材质。运用这类渲染器得出的光影效果几可乱真,完全能够再现或表现真实场景,但却与古代西方所追求的光的精神寓意相去甚远。 注重科学减少“中国特色” 西方透视法传入中国已有五百多年,在不断流传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加入了一些中国的文化特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透视法。 但不论怎样,建筑图像最重要的应当是其“科学属性”,是对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真实描述。衣服是不是好看要和人相配,建筑好不好要和环境协调。建筑图像可以追求意境和理念,但同时应当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完成。重环境、重城市是设计的关键,那么为之服务的建筑图像也应如此。 建筑图论文:论建筑图像传播中的身体意象 建筑作为城市典型符号,成为承载当代人关注、评判城市及情绪表达的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城市关切的逐步加深,大众传媒也开始介入原本属于专业传媒范畴的建筑与城市评论。北京《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创办十年,坚持定位大众阅读和大众视角,以身体和建筑组合式图像为传播主要元素;在建筑图像传播中建构信息和身体同在现场,强调身体对建筑和城市环境的感受力,充分调动阅读者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把一个个单独的建筑物同一群城市人的生命意义建立了内在的关联,进一步实现了图像与观者之间的能量交互。同时,在超越技术为核心的工具化思维,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建筑传播向人文关怀、社会审美甚至是大众情趣方向转移,形成建筑传播的多元化等方面,都做出了有价值的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涉及千家万户的城市大规模改造和重建,造成大众对城市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并不断形成焦点。建筑因其图像化视觉表现,势必成为人们对城市直接、典型而具体的评判对象。建筑本身图像化的媒体特征,在建构大众观看、扩大其大众影响力的同时,建筑也就超越了居住的实际物理功能,构成了文化和社会意义。同时,建筑对大众形成的单向和强制观看,一定程度上也侵害了大众观看和审美趣味的选择权。 建筑以其公共性和文化性特征出现在大众的观看和评判视野,大众媒体的强势介入,使得原本圈子化和专业化的建筑传播封闭格局被打破。近十年来,建筑传播形态开始分化、重组,原本以专业、技术为核心和进入门槛的工具化思维及其传播方式,开始实现向人文关怀、社会审美甚至是大众情趣方向转移,边界逐渐模糊和重叠,形成了建筑传播的多元化态势。 北京《新京报》创办十年的《北京地理》副刊,以建筑图像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突出人的身体对建筑、城市空间的体验和感受,不但创新了大众媒体的建筑传播方式,也构成了很强的文化批评性隐喻。媒体的文化立场和专业禀赋,基本消解了建筑图像传播的明星化、娱乐化倾向,坚持了思想和艺术层面的品质和高度,构成了一次有价值的建筑图像传播实践。 一、 从“言语行为”到“形体行为” “影像在膨胀。回溯北京城市记忆,最好从影像开始。现在、过去、未来;黑白、彩色、数码,漂浮不定,一步之遥。”①建筑无疑以图像为第一表现形式,建筑图像除了纯粹信息传播,还具有事件性特征。当《北京地理》连续性图像在大众眼前出现,图像就成了(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历史、生命过往的证人。图像证史,它不但在同我们讲述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间曾发生过的事,而是进一步把事转换成一个“事件”,并通过图像真实记录下的所有细节,还原成事件本身(包括时空)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图像传播的就是一个现场,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当下。每一次呈现,就是一次事件的还原过程,也就是一次“当下”的消逝和回归。 当然,《北京地理》的建筑图像的现场性呈现,具有描述性和评价性。并通过身体的同在现场才能实现这种描述和评价。建筑图像对城市的当下性意义建构,会使媒体观看者的经验认知中的当下和现场发生位移,这种视觉逻辑和观看节奏产生的转移,同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自我丢失。也就是说,当媒体建构的图像方式,与自我真实的感知之间和观看心理产生了一定距离,建筑图像构建的当下性,对观看者而言,它就隐藏着一种作用强大的感知转换甚至反转能力。因此,这就是媒体化图像的虚幻性和虚构性所在。尽管媒体没有虚构的主观故意,但这种因时差和空间变化,以及媒体二度创造的事实上的复制,就同彼时一次性真实发生的事实之间,总会产生间隔和距离。“从瞳孔到镜头到玻璃、橱窗和后视镜,街景是扭曲还是还原?直射或是通透的胶片提供了不同于日常的‘正视’经验,当左和右颠倒,前和后叠加,常规的观看效果被改写。虚幻、眩晕、辨认――是直射造就了蒙太奇以及叠影之间奇异的关联。但一定有什么东西消失了,桑塔格在《注目他人受刑》中抑郁的写道:‘然而图片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可以轻而易举地蒸发’。”《新京报》之《北京地理》编者按:《影像的建筑和城市构成的历史想象和现实场景》,2009年4月30日。由此,也就是人们常常感觉再现事实中的虚构和真实难于分辨的困惑。 其实,任何事件的当下性都是依赖身体性建构的。因为,当下只有直接作用于身体的直接感受才能产生现场和空间存在感。因此,《北京地理》绝大部分建筑图像,都充分使用了人的身体符号,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表现和情绪,同时,故意在图像使用上显得随意,让图像避免规整、呆板、空洞感,让图像内容不断活化产生动感,进而,传递出建筑图像内容的存在和拍摄者的身体感受,与观者共同创造媒体呈现图像的当下性和现场感。 当这些建筑D像在人的身体感受中成型,并产生符号化的图像传播时,图像中浸润着丰富的人的情节开始感染观看者,对观者产生身体到意识的诱惑和影响,观者在此时的当下,就会自然产生在现场的弱化想象,而对图像提供的感受产生更深的认同。显然,这种图像现场,是经过媒体处理并提供给观看者的加工过的现场。而媒体需要的正是催生弱化的想象,让观看者产生在现场的感知,才真正到达由媒体创造并控制的现场效果。 用建筑图像建构现场、占有现场、进而控制现场,这就是《北京地理》传播的事实路径和产业逻辑。当媒体控制了现场,就产生了视觉暴力,并顺势制造出观看者的注意力。显然, 《新京报》巧妙地使用了媒体技术,由此一直能产生正面催化力,让这种现场一个接一个产生并发生作用。当观看者一而再地产生在现场的幻觉时,观看者也就产生一种与媒体同向的判断能力,这就是对现场的强化效应。“这一现场的时光再现,被本雅明理解为‘是一种令人着迷的东西’”③[德]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著:《行为表演美学》,余匡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1、150页。。当“一个观者试图抓住这个瞬间出现的光芒,本雅明认为:‘这是有呼吸的光芒’”。③也就是说,媒体用图像再现了身体性感知下的现场,就让观者重新经历一次这个瞬间的现场。而这个过程,无异于人的呼吸一样随意而经常。虽然这是虚构的当下,但仍然产生现场的感知。 媒体用图像建构的现场,成功地兑现了对当下的承诺:建筑、身体、风景,这些城市关键性元素,非常巧妙地组合在图像呈现中,就产生了逼真的现场效果。但问题是,媒体的这个建构过程,走的却是反现场反当下的路径。这种悖论在于,真实的现场往往有一个最重要的生成元素,即身体首先是以物质形态出现,形成身体与环境的直接对应,并进而产生能量气场,它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这种有机构成也是一次性的,制约了有机构成过程和环境的被复制。因此,这种感受也是不可重复的。而我们在看《新京报・北京地理》所呈现的建筑与人的图像时,就能明显地感到,媒体建筑图像还是虚构的现场,图像中的身体已经是非物质化非肉体化了,因此,作为观念上、学术上和美学上的现场,还是造成了一个非在场的在场性。 显然,建筑图像传播,是需要通过身体和关系的植入,建构一种社会性政治语境和文化语境。当一个镜框式结构图像,通过媒体广为传播,人为设计的关系图式依然会传递信息和建立叙事语境,顺利突破图像的限制,图像自然就在展示和观看模式中,顺势扩大了图像的信息和意义边界。而观看也是观看者再完成的一次自我判断。虽然,传播效果的不可控,是来自于观看者的身份的不可控,以及观看者的状态和情绪的动态化特征,因此,观看者并不能很一致地靠近传播者所主观设计的意图和现实场景中,这种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上的俗性和神性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反而构成媒体传播的丰富性和复合性效果。由此,人们可以面对的每一次传播和观看,就会产生这种一次性效果,而这种一次性效果就构成了媒体传播和观看的魅力。 二、 信息和身体的共同现场 身体作为一种历史观念,并成为体现特定文化和历史实践的过程,构成身体从生理行为到心理行为的印记。因此,媒体在图像传播中,植入身体和建筑、环境的关系,来制造、回访历史过往。而生动的传播和真实场景再现,需要身体和建筑共同生产出媒体的表演性和选择性。 而媒体设定的表演和大众的观看,通过图像会共同建构一种目光游戏。《新京报・北京地理》中有一组图像,在同一个场景中,植入不同的身体感受,而这种丰富而多元的感受信息中,目光会产生多元化分层,记忆的目光、同情的目光、渴望的目光、监视的目光、惋惜的目光、木讷的目光,虽然这些现场是媒体主观设计,但所有的目光都能不断突破媒体的主观控制,透射出观看者自身的态度和他们的判断。 《北京地理》建筑图像不断建构信息和身体的共同在场,在信息源流传播中,形成了从传播到大众娱乐层面媒体特有的表演性特征,并进而生产出观看的兴趣多次方叠加和评判的多元化形成。但媒体最终并没有让观看者终止在娱乐层面,而是把身体的状态和情绪深深地扎入图像的内在结构中,使图像观看穿透娱乐化表层,深入到媒体期待的社会价值判断的思考和评价过程之中。 显然,媒体传播的信息是被身体感受的信息,犹如建筑是承载身体的容器一样,信息始终通过身体符号发出和回收。这样基于生命感的信息来回流通,就带上了生命的温度,此时的媒体再造的现场,就能通过图像的完美创作得到当下的再现。 媒体在努力呈现并试图不断再现这些现场感受过程,其实,媒体调动的是观看者们产生观看的自我反应,让图像观看者生成视觉自动认知链条。当身体始终成为信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机地镶嵌在建筑图像信息之中,信息和身体同在现场就成为信息源和信息体的基本组合方式,信息传播才能防止观看被无意中断,并产生排除信息观看接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形成视觉观看自身保护气场。当观看者在身体和建筑环境构成的封闭式观看行为中,就会进一步调动并激活观看者的经验和过往记忆,内心产生情感和价值共鸣,由此,观看行为就转换为观看者自身的内心冲动和情绪付出,才真正实现观看新价值的再生。 虽然,这些媒体行为中有明显的图像制作和传播技巧痕迹,可一旦调动起观看者自身情绪,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瞬间沉浸在图像的现场氛围中,这些人为的痕迹就会被观看者忽略,甚至被遗忘。公众需要关注并十分警惕的是,媒体制作和的图像,是否严守图像元素和细节的真实性原则,高度体现媒体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因为,当媒体的图像使得观看者进入状态时,实际上媒体的立场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到观看者的态度,观看者的内心自我反应受到了媒体期待的一种特殊的意识控制,观看者自我审视能力和独立判断力会降低甚至某种程度的丧失,他们会置于被媒体建构的情绪调动并安排的低位。媒体虚构并不等于虚假,虚构是出于艺术表达的需要,而虚假就是误导观看者,这是要严格禁止的。这种由媒体发动,到观看者的自我情绪、情感甚至意识生成,反映了媒体通过图像制作技巧和传播,达到了制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一个观看反应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净化。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媒体图像制作和传播的操作系统,最终会归并到一个从兴趣共同体到价值共同体的整个价值系统产生的轨道上。当传播与美学趣味、社会性、政治性话语连接,也就会在身体同在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物质性存在,形成观看和价值判断的共同体。因为身体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身体的在场与缺席表现为具体与抽象的重叠,当身体超越个体和具体,抽空了具体内容的身体符号,就成为一种历史存在和抽象存在,身体就产生象征性。而媒体在图像中不断重现身体的存在感,是要唤回已经抽象进历史的身体,进一步强调的是观看主体和客观的图像客体之间,重新建立连接个体、具体的身体经历和体验,回归到感官再来一次经历的当下。虽然,我们知道图像所描述的现场与我们曾经看到并感受到、经历过的现场,已经被媒体提供的身体经历所替换了,但价值共同体欣赏和认知的一致性,会撇过这种差异,而追求认知的相对一致。这种经历重现形成的共同体,会随着媒体的导演和安排,进一步把身体经历和象征形成混合,产生一种新的历史判断。 虽然这种图像生产是媒体设计安排,并“预先规定”的。但事实上,在制作和传播中,人们仍然会遭遇三个问题:(1)媒体、图像与观看者的角度互换所产生新的解读意义;(2)媒体试图与观者形成价值判断共同体的未知性;(3)观看者不同姿态、不同方式的观看,会产生多元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看关系。这三个问题不约而同涉及的是,当图像从生产的私密性质转化为公开的大众观看,目光与对象会产生冲突和矛盾。由此,在媒体期待建构认知和价值共同体的愿望同时,由于角色转换、共同体建立的动态性调整、彼此观看的接近性与距离设定,在不同的观看者观看的亲身经历中,会分化、重构甚至会解体。这种传播观看过程,就犹如一种表演,其中的图像呈现和传播不可控地进入到了一个社会化的处理过程。当图像传播从相对专业、封闭的观看进入大众、开放的观看视域,任何社会化偶然因素都会导致传播结果的改变,不可控带来未知性。当传播构成社会化大众事件时,建筑图像就跃出了专业精英的范畴,沟通交流的标准势必上下跌宕。毫无疑问,社会的、心理的、政治的、美学的因素都会纠缠在一起,这种大众化观看的“联接”,其基础依然是身体的共同存在。观者身份的混搭导致图像解读权力多元,甚至会产生互换。但这恰恰是大众媒体在建构图像传播需要预设的风险。但无论结果是同流或者分流,未知性也正是媒体传播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图像观看以及价值共同体,是通过接通图像再现的身体与观看者身体的感觉联系,而这种连接过程,构成时间性。时间性身体聚合,产生社会化场景的时空挪移,历史事件的内容就来到时间意义上的现在和当下。 进入这种状态,观看者与制作者的角色都是重合的,甚至产生一定的转换。此时,以身体共同存在为基础,建筑和身体会进一步苟合,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和文化语境上的二元对立也会趋向缓和。至此,通过共同行为形成的价值共同体,不能完全被理解为是一种媒体虚构。作为一种被媒体导演而产生的观看判断的共同行为,到成为一种共同的经历形成,会产生一时的身份模糊,每个人的身份也就被暂时重构了。当观看者在不断调整他们的目光定位时,观看者身份也一定在断裂和重建中,被不断地定义和再定义。 三、 生命同在的能量交换 《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的命名就是空间性概念。人群在空间聚散,看的感受和流动的节奏,产生身体动作和观看的视觉频率。其所选择的图像基本都有身体性动作,或者是一种动作想象,都构成动态特征,这类图像往往能使相同或者近似的人看得满足,甚至心醉神迷。这就形成气场,实现了能量交换。观看者即使到不了心醉神迷的状态,仅仅是构成观看与对象关系,其过程也会循环并释放传递某种信息。整个过程中,能量交互会形成兴趣和关注点为特征的视觉中心。观看反应,比如心跳、呼吸加快,身体的生物性反应,会导致产生阅读心理节奏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图像的结构、视觉语汇、图像内涵和元素的对位性刺激等,都是导致并形成能量产生交换的起点。 尽管图像制作和是人为设计的,但这些能量交换的后果却是图像制造者和者无法预料的。因为在观看时,表面是图像的文本解读和学术、艺术判断行为,这些知识性判断及其逻辑是通过概念和理性思考获得的,仅是外在的表现,但人的内在动能却是受到生命力感应的支配,是身体对图像提供的信息产生直接反应。人们在看一些图像时,会产生共同的愉悦和满足,进而循环产生正面能量交换,并推高各自的愉悦感。同样,人们在面对另一类图像时,也会产生观看的抵触,因为理解的不一致,观看者会有身体不舒服的反应,甚至有厌恶感,产生能量冲突。 这种观看能量的循环和交互,不需要特别的安排,就是依赖图像本身,自然形成过程。只要图像出现,并形成有效的观看,相互之间就会产生能量循环。当观看者进入观看过程,其身体就开始输出和吸收能量,包括正能量和负能量。当退出观看过程,就意味着能量输出和交互的中止,一切都源自身体对图像的直接感受。 因为,看是一种目光的碰触,也就是一种媒介的方式。当《北京地理》用足身体和建筑之间形成关系的图像,按时推送到观看者眼前,图像提供目光碰触时,观看者目光就成为能量收放的支点。当媒体通过图像把原本属于“隐私”的东西,转换成一个公共观看的对象时,首先也是吸引目光的聚焦。当来自四处的目光在此触碰,原本恒定的二元对立的元素,如公开/私人、距离/接近、虚构/现实,就会形成对立或者妥协。而对观看者来说,也一定面临接受或拒绝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当各类观看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面对图像,形成目光碰触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感觉和幻觉,如果身体随着目光入图很深,人的精神性反应就会提升,并会造成某种虚茫或者一些意念上的各种假定。由此,观看的目光,会循着视觉图像的典型符号的导引,阅读的过程就是打开了通往心灵的路径的过程。所以,不仅是《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包括许多大众媒体都在传播中重用视觉图像,不断加强视觉化的内在原因。 《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充分建构图像的空间性,使得图像不仅具有作品特性,更具有了事件特性。用建筑和人的组合图像,图像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构成,然后,不断地活用建筑和人的身体元素,变换场景的动态,就形成了一个个气氛空间。建筑、城市环境元素,一再通过人的身体把气氛烘托出来,再通过图像元素组合,让观看者回到这种气氛中去感受这种气氛,这种流动就是气的流动,空间就成为气场。它既可以让观者强烈感觉到这种现实气氛,也可去感受曾经发生的事件空间。因为人的身体敏感性,会对物及周边环境产生联想和想象,会让视觉中的颜色图像化和味觉化,气味也会幻化成画面和细节,当所有元素都形态化时,时间概念就被导入,并与空间结构形成对应。 图像有形的空间感,还原到物的状态时,需要时间的推力,形成人的身体认知和感受的张力,产生能量的聚集,通过时间的逐渐加压,形成聚焦的力量,向相同的方向挤压,就会造成空间变形,改变原有的空间感,形成人的身体能感受到的空间气氛。 图像的气氛就是通过地点和空间构成。当几何学意义上的空间变成有物填充的空间时,它的质就让人能感应到。而这一切,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和媒体建构当下现场的时间点,两个点构成时间流动的抛物线,这根无形的线就产生时间流动的推力。当时间在观看中形成,图像构成的气氛就创造出空间,气氛中所有的物和身体,都是在场的。因此,人们在看这些图像时,“身体、建筑、城市,全部是基于线型的想象。……视觉语言表达了一个不安、优越而局促的人需要找到安全的地方”[美]理查德・桑内特著:《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成熟》,黄煜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58页。。 时间性规定了人们的观看节奏和秩序原则。图像用各种层次表现着自然的光和影,而自然的光影总是摇曳变化的,图像本身的静态形式会降低光影的生动性,因此,《北京地理》所用的图像,基本都用身体和建筑构成的动态关系,来弥补这种缺陷。所以,图像同样也都能制造气氛和能量,只是摄影造就的图像,是对自然界光影的再次有机排序和能量重组。图像的光影表现力,不但造就图像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更作用于人的眼睛,让人们注视的目光形成能量的入口。同样,这种由时空交织而成的能量,也会作用于人的皮肤甚至身体。因为人的身体是有机体,皮肤和肌体对光线特别敏感,而且十分有效。作为光影艺术的图像,S着能量的进入,显然还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道是光:光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要体验光就需要一个东西,一幢建筑物,一个特殊的空间。”②[美]理查德・桑内特著:《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成熟》,黄煜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19、120页。当图像完成这种时空建构,图像也就成为生命能量交互和聚散的气氛场。 四、 Y论 《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的建筑图像传播实践,证实了媒体化图像普遍流行的现实和价值。大众传媒通过建筑图像的传播,不但主张了自身的城市文化立场,也成为大众意见和情绪的出口。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大众媒体强势介入建筑传播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但媒体是通过传播效果来体现其传播价值,显性标志是媒体的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新京报・北京地理》作为一个成功实践的典型样本,其通过媒体有效的图像生产和传播,巧妙地把观者的身体感受和图像再造的城市空间合二为一,不但创造了信息与身体同在的现场,同时在接通媒体生产和大众接受的感觉通道基础上,使得图像制作、和观看、接受,组成一个逻辑链条,进而形成趣味和价值共同体。 虽然,人们时常清醒并试图拒绝被过度媒体化,但大家又很无奈,因为,一个个远年发生的事件,其过程的一次性,决定了只有媒体才能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彼时的一次性当下所带来的现场感和深切的体验。尽管大众知道媒体会适度地放大和夸张,产生媒体的表演性,而且这种表演还被不断复制,不断循环,其表演背后甚至有可能还隐藏着某种商业动机,但这种建筑传播依然不可或缺。基于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操守的规范和制约,大众能接受媒体出于传播效果考虑的适当变形和适度放大。因为,大众传播依然还是大众正视城市和建筑、发出声音的有效通道,观看者在观看中还能寻找到其中真实的余光。 当然,《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建筑图像的传播实践,把事件现场的感知性体验变成绝大部分的媒体化体验时,也提升了媒体自身的文化批评意识和媒体传播的艺术水准。尤其是在图像制作中,始终坚持建构身体的现场性和建筑的在场,把一次性事件现场和媒体化现场合为一体,使得媒体化图像生产和传播成为一种可靠现实。虽然这个现场已经被二度甚至多次创造,但同反复扩展传播所造就的影响力相比,这种一次性是可以被忽略的。 在《北京地理》建筑图像传播实践中,图像的公共性观看意味着私密性被打破,观看者的目光就会表现出紧张的关系。但由于媒体的智慧化处理,就把矛盾、紧张、观看和碰触都融于一种关系互补之中。同理,《北京地理》的建筑图像中,尽管对此关系有较为充分的暗示,但图像本身应该为大众解读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密码方面显然不够,包括图像内容的表面化和制作过于粗糙等,都暴露了媒体制作团队的艺术感觉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 《新京报》之《北京地理》副刊通过十年努力,造就了一个观看的狂欢,这种狂欢依然需要图像与身体共同在场才能实现。就像“在索尔兹伯里约翰与亨利・德・孟德维尔之间,存在着身体政治想象的鸿沟。一个是把城市想象成为有等级的身体生活空间;另一个则把城市想象成一个身体彼此连接的空间”②。 建筑图论文:建筑图纸防雷设计审查在防雷技术评价中的探讨 【摘 要】在防雷技术评价中,建筑图纸防雷技术审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建筑图纸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才能正确指导建筑施工。本文更具在防雷技术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采用一些与传统方法及标准不同的技术评价观点,对建筑图纸防雷技术审查进行了科学性的探讨。笔者认为,只有灵活运用建筑图纸防雷设计审查,才能做到防雷设计施工图的科学合理,对实际的建筑施工做出参考。 【关键词】建筑图纸;防雷设计;防雷技术片评价;探讨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以其优良的特点广泛存在于国民生活中,对国民经济乃至国民生活甚至国防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建筑物领域,电子设备也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物内,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新选择。而这时,防雷设备成为了一种避免自然灾害,诸如雷电物理作用的新型手段。雷电会产生电磁效应,不仅有可能击毁建筑物,而且对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很大干扰,这也是当今社会雷电事故经常发生,雷电损失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筑物的防雷首先要从建筑图纸进行设计,但是,由于设计人员水平不专业等原因,造成建筑图纸的防雷设计中往往出现错误甚至遗漏,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为了确保工程安全,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建筑图纸防雷审查在防雷技术评价中的比重,以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步骤对建筑图纸的质量进行敲定。 1.建筑图纸防雷设计审查的具体内容 1.1审查的图纸 对建筑图纸防雷设计的审查一定要做到全面,总的来说,应该进行的主要图纸包括电气施工设计说明图、配电系统图、各层配电平面图、屋顶防雷平面图、总平面图、配电干线图、接闪器、等电位连接等施工大样图。另外,有些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及结构可能比较复杂,这时就需要提供建筑物的立体图进行参考,以获得对建筑物的直观感觉,保证防雷设计审查的准确性。 1.2建筑图纸防雷设计审查的要点 在建筑图纸防雷设计审查中,一些细节及关键部位需要特别重视,相比其余部位,这些点是着重需要进行复查乃至第三遍审查的。 1.2.1引下线 引下线一般是沿着建筑物的周围以均匀分布的形式安装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外围的角上特别容易受到雷击,因此,这几个点是防雷设计的重点,在审查时,也要进行重点审查。引下线是雷电泄流的唯一途径,因此,它若出了问题,直接或造成火灾或者其他不详情况的发生。引下线有两条,这两条线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里的安全距离并非指的是引下线两条立柱之间的距离,而是两条引下线连接的接闪器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二类间间距是18米,三类间间距是25米。目前情况是,很多建筑物都采用立柱之内的对角钢筋醉卧引下线。 1.2.2侧击雷的防范 建筑物高度超过他们的防雷类别的滚球半径时(一类为30米,二类为45米,三类为60米),应该注意防范侧击雷的袭击,均压环的设计应该合理,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由外圈梁内链条水平钢筋构成的闭合回路作为均压环,而可能遇到一些建筑物没有结构外圈梁,这时候应该用两条热镀锌圆钢或者一条热镀锌扁钢构成均压环,两条圆钢周长不应该小于12米,一条扁钢的直径不应该小于40米。对侧击雷的防范在建筑图纸的审查中主要体现在对均压环的审查上。首先要注意建筑物均压环的起始位置,然后是均压环的规格要符合国家建筑部门有关要求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最后要注意均压环与大型金属物之间是否有预埋件。 1.2.3接闪器 所谓接闪器,即直接与雷电相接的一种避雷针,或者避雷网、线、带等各种形状,另外有着接闪作用的金属构件也是接闪器的一部分。一般采用滚球法进行天面接闪器的布置。一类防雷建筑应该独立装设避雷针或者独立架设避雷线,接闪器必须与地面及空中物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然而,有的时候由于建筑施工的需要或者地形条件的限制,可能需要将接闪器安装在被保护的物体上,这时,其安装方法应该按照GB50057-94(2000)第3.2.4 条的规定进行安装,不能随意更改,且应该由富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接闪器的设计工作。接闪器必须能对设计的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其保护范围应该覆盖到所有建筑物。除了中高层的建筑物,比较低的建筑物的避雷带应该暗敷在屋面的受到雷击可能性较大的部位,中高层建筑物如果进行暗敷,极有可能引起墙壁保温层被击穿,其碎块从高空坠落,会对地面物体或者行人造成伤害。 2.内部防雷装置 2.1屏蔽与综合布线 建筑物经常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这时应该加强对建筑物相互之间的外部屏蔽部件。应该架设一定的线路进行屏蔽,尤其是一些建筑物的顶部和设有金属部件的表面等具有大尺寸金属的地方应该将防雷装置与等电位进行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对建筑物内部的线路进行安装时,应该注意大回路的形成,因为回路有可能在雷电穿过时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时可能造成短路等重大事故。 2.2等电位的连接 等电位即是等电势。在一个带电线路中如果选定两个测试点,测得它们之间没有电压即没有电势差,则我们就认定这两个测试点是等电势的,它们之间也是没有阻值的。 建筑中的等电位联结,是将建筑物中各电气装置和其它装置外露的金属及可导电部分与人工或自然接地体用导体连接起来,以减少电位差。等电位联结有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MEB):总等电位联结作用于全建筑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 住宅楼做总等电位联结后,可防止TN系统电源线路中的PE和PEN线传导引入故障电压导致电击事故,同时可减少电位差、电弧、电火花发生的机率,避免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和人身电击事故;同时也是防雷安全所必需。因此,在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处,一般设有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由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结构构件进行连接。辅助等电位联结(SEB):在导电部分间,用导线直接连通,使其电位相等或相近,称作辅助等电位联结。 2.3浪涌保护器SPD 浪涌要安装在电源的前侧,比如要接在变电箱空气开关的前面,与空开并联SPD的工作原理:浪涌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他并联入供电电路中,一段接电源,另一段接地,在他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导体,一种金属氧化物,平常的时候也就是低电压的时候电阻很大,接近正无穷,当电压很大的时候,电阻很小,相当于短路,于是雷击时候,大电压加载电源上,那么SPD导通,将电流泄入大地,对后端设备进行保护举例来说:浪涌要装在电源前面的是因为如果接在后面的话,那么断路器要先承受大电压,大电流,那么断路器就会跳闸或者直接烧掉。通常对于浪涌不能只安装一个,理论上要分3级,就是配电室,变电箱,家里小变电箱分别用1.2.3级浪涌,因为单独一级浪涌不能将雷电完全泄流,需要多级才能对末端设备进行良好保护。 3.结论 防雷技术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驾驭,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有防雷设计的经验,且有良好的图纸感觉,能够对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进行客观的感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防雷安全。 建筑图论文:基于融合与创新思维的建筑图学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分析设计基础教学的三大主题与制图的关系,借鉴知名院校针对设计基础教学中,“图”之作用的梳理,提出建筑图学启发、协助设计,开拓主动思考的能力,引入人-物关系的新图学思路,希望拓展课程的启发性、思考性。 关键词:图;思维训练;设计媒介 缘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设计基础课步步引入名作分析、空间系列练习、材料与建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训练,直到新的教学体系确立,其间教学目标、作业设计、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以此为背景,发挥支撑作用的建筑图学,教学内容仍为投影法和制图规范。两门课程衔接不当,表现为学生在设计图纸中暴露出表达困难和错误较多。另有课时一再缩减的困窘,致使与图相关系列问题的思索与改变迫在眉睫。 传统图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基本形体的二维图示、图解力,三维想象力和建筑工程制图识读与绘制技能的掌握。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大多指向投影理论、三维造型与二维表达的关系、优化教学方法[1],对建筑专业的设计特点针对性不强,欠缺与设计基础课的相互配合。单就建筑设计基础课而言,只掌握识图与基于投影法和制图规范的图纸表达还远不够。文章以设计基础教学作为图学改革的导向,利用递推法,由终极目标逆推使能目标,为图学与设计基础统一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思维在两门课中彼此渗透,构建以设计基础为主干的教学体系。以下展开对设计基础教学与图相关的三大主题分析。 一、不再单纯的图 1.图与思考――思维训练的启发。在新生入学伊始,导入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跨专业设计基础公共平台训练,以转变固有思维定式,构建对设计本质的初步认知。思维训练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开展的基础练习,结合我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共生的办学特色,采取了跨越专业、课程界限的平台通识性教学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提炼设计共识。课程强调艺术意识、设计思维、创新意识的基础性训练,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启发和开阔思维,使学生在以二维草图记录理性思考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图的作用,探寻适宜的图示表达方法,体会图在构思过程中,再现、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协调脑、眼、手的复杂机制。借此构建图与主动思考的关联,学生体会到图示本身的生动性、创意性、丰富性的特点。反映到图学的教学,固然有其定量性、逻辑性、科学性的一面,却不应拘泥于投影几何和制图规范的理性框架里。结合思维训练,因势利导,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对图示、图解的积极思考,“对投影之外建筑图中渗透的空间和造型观念、观察方式、审美标准等诸多因素予以关注[2]。”同时鼓励创新精神,对既有图示方法的质疑与批判,促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并掌握当时的制图程式,并形成一种图示,以匹配实践需要,并调整和矫正不合时宜之处”[2]。 2.图与设计――建构体系中的图。继思维训练之后,是空间认知与建构的系列作业。折纸练习旨在颠覆经验中对“建筑”的固有认知,关注空间本身和系统的空间组织方式;单人空间与多人空间,引入功能、私密与公共、内部与外部,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模型的操作,取代草图推敲,成为本阶段提倡的主要设计媒介。 在顾大庆的建构教学体系中,提出以“重要的三大工作媒介――模型、透视图、建筑图为基础展开的制作、观察、记录的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设计过程[3]”。传统的以草图推敲方案不再作为推进设计深化发展的主要工作方法,图在建构体系中分化为两个角色:其一,观察。出于空间知觉的研究,借助透视图的手段建立对模型的直接观察、对比、空间和组织序列的认知。透视图的制作,关键在与“如何选择视点、调控光线、描述材质和表现场景”。其二,记录。在建构设计的不同阶段研究各有侧重,比如空间限定基本要素的表达、材质的表达、构件的组织,图强调适宜的比例。 图在设计中功能的改变,导致其形式与再现方式的转变。“建构教学中的图应体现建构特征,而不应沿用鲍扎体系的制图规范和评价标准[4]”。在东南大学的建构教学体系中,基于空间和建造这两个教学要点:对空间的表达,注重平面图、剖面图、室内空间透视图,弱化立面;对建造的研究,则注重材料、构的关系表达,以大比例1∶10的剖轴测图作为再现方式。 3.图与人。与学习工程制图的其他专业不同,建筑包含人的行为、体验、文化甚至情感寄托,建筑因人而生,与人密不可分。这一点体现在空间教学中,强调了人对单一空间品质的体验和多个空间运动中多视角的连续感受。因为建筑与人的关联,表现建筑的图纸就不能是仅仅反映“物―物”关系的投影法则和制图规范,例如体现室内空间透视,需要加入等比例人,才能相对真实地体会空间尺度;画透视图时适当视角与视高的选定,决定了最终透视效果与人眼视觉特点是否一致。 另一方面图示再现的过程中,夹杂着复杂的人的心理,蕴含视觉、思维、审美等主观心理活动。“针对那些企图用算法来穷尽世界的做法,即使算法已经足够复杂,痛苦和欢乐,对美和幽默的鉴赏、意识和自由意志也不会自然涌现出来”。在建筑方案阶段尤是,图纸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人类思考、情感、文化积淀自由发挥的缤纷呈现,那么图在客观性、清晰性、科学性的表达层面上,另含了主观性、创新性的又一层面。甚至一些源于视知觉心理特征的图示方法,已然固守为建筑制图方法中的约定俗成。像是立面图中门窗洞口和轮廓线加粗,正是源于依格式塔心理学中与人的深度知觉有关的“图-底关系”规律;建筑表现图中由对比度、清晰度的梯度变化,引发视觉上的深度感,也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知觉梯度理论解释。 这些基于心理学概念的制图经验,往往类似制图规范一样灌输给学生,后者并不知其所以然。既然图与人的认知心理、视知觉有密切关系,那么在图学教学中,以知识渗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其能以视觉思考的模式思考制图,而不被拘禁在建筑图表现的图式概念中,以致限制了图示创新的自由发挥。 二、教学应变 明确以上联系,转译于图学教学设计中。布里格斯(Briggs,1977)把教学设计的目标、教学、评价称为计划的三个关键点,必须确保这三方面相互一致……并把发展评估工具至于课时计划之前[5]。以下结合教学目标与评价,在确保图学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思考与设计基础课加强融合渗透,体现创新思维的图学改革方向。 1.构建图与设计的关联。引导学生构建图与设计的关联,发挥图学协助设计构思与表达的效用,充分认识图之于设计的再创造、对设计问题的逻辑思考与推理演化、于纷繁复杂的设计要素中逐渐理清脉络所发挥的作用。 评价机制体现在相应教学时序中,以设计基础课的作业为题目,练习相关图示的画法,鼓励透视图基于设计理念的创意表达,同时体现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作业中复杂剖面图与剖透视的绘制练习。如此一来,把设计基础训练题目与图学课的平时作业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图学课习得的制图技能发挥辅助设计的作用,弥补了设计课重模型、轻制图的弊端;这种方式也能及时反馈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进度。 2.主动思考和批判精神。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结合制图的创造性特点,引导学生对既有图示表达主动思考的能力。掌握以设计意图的表达为目标,经由个体主观思索,恰当选择制图内容、图示方法、比例,就是解决画什么、怎么画、画多少的问题。相应评价设定在教学过程中。特定问题导入后,学生对问题先行思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例如分析建筑平面图的组成要素,提前以思考题布置,在课上以学生说的模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弱化制图教学自身系统性的深度追求,搭建与设计课在教学内容、时序和进程的关联,协助促成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以保证最终整体的教学效果。 建筑图论文:北周至隋时期的建筑图景 【摘要】魏晋发端的自然主义审美的山水画,事实上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找到与这种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山水景观与楼阁界画相结合的宫观山水,带动了青绿山水样式的独立与成熟,而界画也最终成为中国画中一个独立的门类天水石棺床屏风画,是早期山水界画的雏形,通过对这些建筑图景形式及绘画风格的分析,不仅使我们看到北朝晚期至隋唐建筑山水画的造型特点,同时也为考察山水画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例证 【关键词】天山石棺床:屏风画;界画;宫观山水;青绿山水 1982年6月,天水市上水工程指挥部在市区石马坪施工时发现一座北周至隋之间的古墓葬。该石棺床屏风石榻中正面有5扇屏风,左右各分列3扇屏风。这套图像明显的特点是其一,11幅图像的视觉结构之多变是前所未见的,即以仰视、俯瞰和平视的视角表现了三个角度不同的山水画面,这种全新的观看方法,预示着隋唐时代中国山水图式成熟的结构即将出现:其二,对比北周康业墓石棺屏风画及北魏的石棺线刻的山水母题,这套图像中亭台楼阁等建筑的比重明显增大,运用了简劲有力的界画线条,以及单纯肯定的结构处理,更倾向于早期界画的一些风貌:其三,母题是早北朝时代墓主生活图像的延续,众多人物穿插、活动于亭台楼阁、山水树石间。这些线刻采用平地减底的雕刻技法,雕工精湛,内容丰富,是了解北朝晚期至隋的线刻技艺渊源与传承情况的宝贵资料,并由此可以对中国汉唐之间界画与山水画发展的关系作一点探索。 一、石福屏风图景概况及“界画”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国美术辞典》关于界画有两个含义其一,即“界划”,“画”读入声,中国画技法,指用界笔,界尺划线的一种方法:其二,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界画指亭台楼阁、宫室、器物、车船等,而且界画并不是每一笔都用到界尺画线。在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中,第一次出现了“台榭”的说法,“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隋唐时又被称为“台阁”“屋木”“宫观”,到了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才有了“界画”一词。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将绘画分为十三科,其中就有“界画楼台”一项。界画和其他绘画科目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要求准确、细致和工整。因适于画建筑物,与工笔描绘的其他景物,合称工笔界画。 天水石棺床屏风画蕴含了独特的建筑图景,从对局部到整套建筑图景组合的认识,为了解南北朝晚期至隋朝萌芽期界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天水石棺床的屏风图案具有连贯性,以正中的屏风6为中心,其余图案围绕这幅图案为轴心,左右依次展开,部分图案还存在着对应关系,如屏风4与屏风7、屏风2与屏风10等。石棺床围屏的整幅画面以主人夫妇对坐宴饮为中心,分别刻画出宴饮、车马出行、亭台楼阁、狩猎等日常生活场景,这种摆放的顺序,使得各屏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所体现的墓主人家居生活、祆教祭祀等主题更加明显。(如图1、图2、图3) 二、天水石棺床屏风图景的艺术表现特征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用笔、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对其形式因素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把握天水石棺床屏风画的艺术特征,从绘画表现手法的渊源来看,主要来自北朝工整细密的线描绘画语言,特别是处于萌芽期的山水界画传统。 (一)线条 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和“用笔”相连,明确地指出了线是中国绘画造型的根基。天水石棺床屏风画的用笔,画线工整,结构清晰,疏密有致。宫殿建筑勾栏望柱整齐,脊兽瓦垄一丝不苟,建筑物富丽堂皇,即使是屋顶部分,也根据坡度的曲直快慢,线线相连,颇有一鼓作气之感。此外,画中的各种配景,因质地不同,画法也不尽相同,用笔疏密、刚柔、浓淡运用自如,充分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绘画所流行的“春蚕吐丝”的韵味。 (二)屏风画的空间表现 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已经通晓了空间进深的诀窍,姚最《续古画品录》中“咫尺千里,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已明确地涉及了透视问题。 天水石棺床屏风画像在空间表现上,主要采用深远与平视、散点与俯视巧妙结合的多种透视手法,使整组建筑的远近、向背、相互关系、凹凸穿插都表现得清楚明确。就建筑物的透视关系和画面的紧凑而言,明显地受到了南北朝时期“台榭”画法的影响。 例如屏风5的整个画面以一曲尺形长廊占据了主要的篇幅,其透视图景更难掌握,画师却画得准确适度,扭曲无不协调的感觉。长廊两侧景致尽收眼底。左侧分布着假山花木,右侧则是池塘荷花。另外,在长廊左侧的围墙旁,隐约可见一童子正向墙外探出。画师采用侧面俯瞰描写,并同时画出了建筑的正、侧、顶三个面,使形象完整、饱满、立体感强。画面分远中近三层,层次分明,具有咫尺千里的深广空间感。这种表现建筑空间的“深远法”,在汉代画像砖石中就有出现,即俯视的表现方法。面对如何将宏大的场面统一在一个窄长的画面中,画师采取了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使用俯瞰的角度把不同方位的人与景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同时单个物体运用平行透视的方法,布局分明,繁而不乱。 (三)构图 从画面构图来看,天水石棺床屏风画像在画面构成及处理手法上具有独特之处。天水石棺床屏风画像是以亭台楼阁等建筑群为主体,衬托树木、云气、流水,将墓室主人夫妇生前的种种活动和情节巧妙地安置在园林的各个角落,画中的多种情节,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展开,画中的各个人物在建筑的互相连接和交错中,合理穿梭、行走,所有的情节既富于变化又相对统一,在总体构图上呈现出“异时同图画”的特点。“异时同图画”指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中的若干个情节。 最为明显的是刻画粟特文化中常见的狩猎题材的屏风11,画面中山林沟壑,上首有一身披甲,头戴盔,手提戟的男子,骑马似乎在山林中寻觅猎物。中部则有一身着紧身短袖的男子,正拉弓射向迎面扑来的老虎。下部也有一男子,正在山谷口拉弓射箭追赶逃跑的鹿。三个情节融于一幅窄长的画幅中。这种巧妙的构图,追溯起源,应是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或山水情景画构图影响,如《洛神赋图》长卷,疏密得当的人物活动安排在不同的时空之中,自然地交替、重叠,通过山水景物的变幻、组合,展现出时间和空间的美。它强调主观化地表现构思意图,让所画的内容按构思的需要在时空关系上自由地切换。 三、天水石棺屏风图景的艺术渊源及其反映出的艺术发展轨迹 “艺术作品就好像一个窗户,通过它人们可以观察到窗外的世界。”通过对天水石棺床屏风建筑图景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看到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和对隋唐山水画发展演变的影响。 (一)南北朝“密体”画风的传承 天水石棺屏风以建筑园林作为主景,衬托树木、云气、流水,构成浑然一体的景致,运用的是魏晋南北朝盛行的“密体”线刻手法,尤其是建筑画风格与山水画的结合,体现了南北朝时期人物及山水绘画风格对其的影响,代表了北朝晚期山水视觉范式的特点。 汉代开始出现表现建筑艺术的绘画作品,以汉墓室壁画和汉画像砖为代表,河南密县打虎亭出土的“地主收租图”,画中仓楼造型比较准确,刻画工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但绘画艺术却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有画史记载的第一批画家,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他们的画风成为当时民间画工与石刻工匠依托的范本,广泛流传,也成为贵族墓室壁画及线刻艺术的参照。这一时期流行两种画风其一是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的“密体”画风:其二,是以张僧繇为基础的“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②的“疏体”画风。但高古游丝描为造型基础的“密体”绘画技法,已基本上引领了南北朝整个绘画领域的面貌。 该时期人物画的成熟以及山水画的萌芽都对界画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楼阁建筑和舟车工具等界画元素仍处于点缀与陪衬地位,但已由秦汉时期的简朴稚拙发展成为工整细致的风格,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文献著录陆探微擅长人物画兼工界画,被时人评为“屋木居第一”。他以笔迹周密的“密体”而闻名画坛,可以推断其界画皮属精工劲力一派。传顾恺之《洛神赋图》(辽宁本)中楼阁式龙舟以及《女史箴图》中床榻等家具,结构准确,笔迹平直工整,是目前含有界画元素的最早卷轴画。 (二)对隋唐宫观山水发展的影响 从南北朝晚期至隋唐,是一个建筑技艺大发展的时期,建筑的繁荣带动了建筑绘画的进步。源于建筑工程图的宫观楼阁界画并不是一味地发展它的实用性,它往往与人物故事画或山水画相结合,展现着它的艺术性。张彦远认为山水画摆脱附属于人物故事画的状况,乃得益于几位画家的实践,如北齐的杨子华、隋朝的展子虔,唐初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历代名画记》中展子虔“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的艺术涵养,也可以窥见早期宫观山水画的审美追求。 我们如果留意画史中记载的北朝至隋那些“精意宫观”的画家的生平,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一些身居高位的贵族官僚杨子华是北齐人,御用画家,号为“画圣”:展子虔则是由北齐入北周、隋的画家,他成名于隋朝,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为宫廷贵族服务的性质,以及画家们本身的显赫贵族身份,决定了宫观山水以表现王公贵族的生活为核心的方向。事实上,北朝和隋唐宫观山水的创作正是当时贵族上层富贵奢华的生活,以及他们“逃世”“游仙”思想和盛行的求仙访道的风气的反映。虽然这种创作形式运用于墓室石棺床围屏风上还很稚拙,但反映出的却是这一时期宫观山水发展的基本水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强辉煌的盛世时期,大兴土木建造了各种宫观园林、豪华殿宇,因此,宫观山水在隋唐也得以更加蓬勃发展。 (三)对隋唐山水画的影响 工整匀细的宫观界画作为山水画的一种风格形式的出现,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贡献,它使得吉绿山水具有了金碧辉煌、工细典雅、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 隋唐的山水画始于宫观山水。六朝至隋初这一阶段,是山水画发展的停滞阶段。但隋代的南北统一,给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而山水画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隋代和唐初的大兴土木即宫廷、台阁的大量建筑上,有很多画家本是建筑家,如阎毗父子三人。在设计建筑时,便要绘画大量的山水背景,直到唐初的阎立本、阎立德“渐变所附”,使山水脱离于宫观建筑图,为李思训的山水画成熟奠定了基础。如传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画中宫殿工整细腻,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石绿渲染,构成画面葱郁浓密的富有装饰意味的面貌。从中我们可看出当时的园林题材绘画还是偏重于工整细密,倾向于界画的一些风貌。由此总结,早期山水画的技法形式多渊源于人物画和宫室台阁。人物画和宫观台阁本身需要进行精谨细致的刻画,所以勾线填色显然是很合适的,但用光滑细挺的线条很难勾画山水树石的质感和变化,(“春蚕吐丝”线条格调高古,但勾勒所有山石、树木皆用之,便有缺憾)。真正把山水画脱离“宫观”的是吴道子变革的山水,他把人物画的线条移到山水画上,他的兰叶描兼蚯蚓描,粗细随意,气势磅礴,这种笔简意远的“疏体”,粗放的逸写,与那个时代李思训继承的工整巧密的宫观山水相比,开拓了一种创新之格。 四、结语 元代汤星在《画论》中曾说过“世俗论画,必日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从中不难看出对界画的贬低和轻视。界画在文人画盛行的时代为文人画家所不齿。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和偏颇,魏晋发端的自然主义审美的山水画,事实上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找到与这种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山水景观与楼阁界画相结合的宫观山水,带动了青绿山水样式的独立与成熟,而界画也最终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的门类。界画中通过建筑、山水、人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天人相合,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趣之美。存在必然有其可贵之处,也必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 天水石棺床屏风画,是早期山水界画的雏形,透过这些并不复杂的建筑图景,不仅使我们看到北朝晚期至隋唐建筑山水画的造型特点,同时也为考察山水画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轨迹提供了例证。 建筑图论文:土建工程施工建筑图预算误差原因与处理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土建工程施工建筑图预算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处理好土建工程预算时出现的误差,从而最小地避免对工程全局的影响的一些见解。 【关键字】土建工程;预算;误差;原因;处理 土建工程开工前的前期预算工作意义重大。其内容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材料、设备、人工以及后期的装修等,还包括以及图纸策划、模型建造等一系列成本的综合计算。这些成本预算将直接反映在土建工程施工建筑图预算上。建筑图预算数据是土建工程在开工前的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企业将依此来完成施工计划的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在预算的工作中,一个小环节的偏差就极易导致整体预算结果的错误,从而影响建筑施工的整体计划,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因此,土建工程预算中重视误差处理对于土建工程意义是十分重大。 其实土建工程在施工后发现实际情况与预算存在误差是很正常的现象,地解决这些误差问题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分析影响工程施工建筑图预算编制结果误差的原因 施工单位对其施工对象有一个预期目标,将完成和实现工程建筑项目的所有成本控制在这个预期目标值附近,是静态的建筑施工图预算(静态)投资。其具体指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预测项目的所有费用,是区别于动态工程结算(动态)的另一工程计算项目。这种预算编制具有超前性,其本身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性的无法避免的误差。影响预算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设计在建筑施工时经常发生修改与变更 设计技术是否规范、设计是否符合标准、设计手段的选择、地质勘察资料是否全面科学、建筑材料的选用等客观条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当一些客观条件发生改变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改的是建筑设计,而预算时恰恰缺乏这种预见性,导致的结果就是超出预算。 2准确预算建筑工程量,全面计算工程的各种消费 对建筑工程量的计算是建筑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施工建筑图纸的清晰度、是否全面、正确都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量的准确性。在市政道路、桥梁及一些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和工程量表,在图纸中通常会有明确的标著。对于工程量表的计算方法、数量统计以及材料用量表是否符合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等待,都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校核后才可使用。 3同一建筑设备,在材料价格上存在的误差 国内的建筑行业,对于同一建筑工程由于多家厂商竞争生产,价格混乱时常发生,缺少统一规范的市场,即使同一种型号的设备报价也不一,从而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有很大的差距。 4工程施工中一些因素影响预算的结果 设计、决策、实施是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都必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在实施阶段之前进行预算,预算是建筑施工图在设计阶段中的产物,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第一、建筑材料价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着建筑材料的价格,价格随行就市。依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调整预算建筑材料价格,价格将会有不断的变化。第二、国家政策性调价对预算的影响。第三、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产生的原因包括:地下障碍、土方坍塌、基坑排水、自然灾害、文物等,这些是建筑施工期才会出现的因素。 建筑施工图预算是根据材料预算价格、施工说明及施工图纸、费用、预算定额等编制的,它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的产物。结算的编制还包括建筑设计修改或变更、图纸会审纪要、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价差等方面,这些都是建筑施工图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控制施工建筑图预算图误差的策略 1、对参加竞选的招标单位以招投标方式选出 由于一项工程的竞争者较多,应以竞标的方式选出最适合的施工队,在招投标精选的整个过程中,要求从所有投标者中挑选出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质量口碑、较高水平的管理和有着精良的装备及合理的报价,这样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这样的队伍技术力量相对过硬,在建筑施工中能较好地解决技术难题,有利于控制建筑施工图误差的发生;即使发生误差,技术力量过硬的队伍也能以较小的代价更好地解决问题。 2、全面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决策过程,这是决定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施工队应该将工程决策作为重点工作目标,以制定最优化的工作方案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控制施工图误差的产生和解决。在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流程时,首先要对工艺流程严格把关,做到事前的全面控制,尽量全面考虑各个预算环节,做好设计预算好环节的各项事宜,同时使得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实施建筑工程时,选在购买材料及施工设备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比较一下市场上各种工艺、材料的性价比,尽可能地减少在所有施工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进而避免误差的产生。 3、加大力度进行监理工程质量 做好工程监理工作无疑对避免和处理好施工图误差作用极大。每项工程想要保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同时不影响工作进度,应再施工时找有力度公正性的监理进行监督检查以便工程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按时竣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工程的结构、不同型号的设备、新进引进的技术、技术创新方案的改进等都对控制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建筑施工图误差。而控制和解决施工图误差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决策,正确的掌握决策阶段是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尽管在施工时期,想要达到投资最小化,有效节约是很难得,但出现施工图误差的现象确实很容易发生,因此要特别注意决策控制,避免施工图误差产生浪费的现象。为实现一个良性的建筑工程工序,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理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签证以及预结算审核。 4、准确计量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预算,在预算审核时加强力度 在预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复算,以便能够有效避免算错包括少算、漏算等计算问题,以便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从而可又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图预算误差的产生。由于预算时过程便很复杂,在复查时,需要建筑预算各种收费是否符合比标准上的要求,工程质量得以保障。 结束语 工程预算不仅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和信念,它更需要专业工作者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职业道德良好和专业知识扎实等,并且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熟悉掌握工作程序、定额内涵、子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还要有丰富的建筑工程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需要收集工程相关基础资料,继而进行细致调查研究才能着手开展工作,从而最大可能地缩小建筑施工图预算误差。 建筑图论文:建筑图纸上扣着个八卦 30岁的建筑设计师汪琦是北京一家外资设计院的项目经理。他的工作是在设计院与开发商签订某块地的建筑设计协议之后,带着手下的建筑设计师一起做规划图纸:包括那块地的整体规划、楼里的布局、给排水系统等。他工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图纸。 2012年年初,河北唐山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对图纸的修改意见让他和他的同事大跌眼镜。这个项目是一个独幢别墅的设计,开发商那边负责与他联系图纸修改意见的总工程师,给他发来的一个CAD格式的文件,转达的是风水师的修改意见。“打开一看,他们的设计图纸上竟扣着一个八卦图。当时我们都惊了。”汪琦说,“我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七八年,做过的项目不下50个,也经常遇到客户根据风水提出修改要求的,但这么直接的还真是头一遭。” 风水师改建筑结构 “图纸上那个八卦图的中心正好在那块地的重心上,我还想呢,他是怎么把重心算出来的。”汪琦说,设计图纸被标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以及各自代表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性质和自然现象,还标明东南方应修一条河,西北那边的楼要建得更高。 当时项目已经进入尾期,如果根据反馈回来的图纸上的要求,整个设计都要进行很大改动。“这种意见都是可以商量的。”跟对方总工程师商量之后,风水师就把原来要修的一条河改成了一个小水池,西北最远的一幢楼加高0.5米。 汪琦说让他们纠结的另一点是这个项目居然换了两个风水师,“这两个风水师的意见还不一致。”第一个风水师的意见有三点:一,所有户型厨房必须放右边去;二,卫生间只能放在西南或东南角;三,车库必须在出门左手边。 这样的改动已经打乱了原有的设计,如果要改,连建筑结构都要变化。正要和对方沟通能不能不改,对方撤掉了这位风水师。“估计是他们老总觉得他算得不准。在图纸上扣上八卦图的是第二位风水师。” 汪琦说像这样找风水师来看图纸的占到他接手项目的一半以上。“刚做建筑头两三年,开发商只是零星提出一些风水上的要求,比如说门梁上不能横着放一根柱子。但2012年和2013年明显感觉很多人都有往风水上靠的趋势,提出的要求系统化了,比如这次,业主就找来了专门的风水师。”一般只有高档住宅比如一次能卖几亿元的两千平方米独幢别墅,才找风水师定制,他说,“像万科、金地这些开发商,连砖、路的宽度都是标准化的,而且都是修楼房,开发商也不太注重。” 汪琦观察,客户找风水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项目卖得更好。“找风水师看过的楼盘卖得更好吗?”汪琦觉得,还是跟年份有关,“2008年的时候房子卖得特别好,2009年一下子不行了,2009年到2011年又疯涨,到现在又不行了。” 但是汪琦也不敢断定风水真的没用。他观察过通州一个名叫“运河上”的楼盘,每一户都是修成中式风格的四合院。“2009年开盘的时候卖得很不好,自从把四合院的小门改造成旧时王府风格的豪华大门之后,销量一下子好了起来。”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开发商可能请风水师看过改造了。但“运河上”的销售小姐告诉记者,实际上他们一开始的设计就这样,只是2009年的时候还没建完,2012年才全部完工。 和汪琦一样,很多搞建筑的专业人士对风水的心态和他类似,对于风水多是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汪琦说业内有不少关于风水的传闻。“为什么北京地铁晚上11点以后不运行?传说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二号线破坏了很多坟地,有一段出了几次事故。后来一个风水师就说,必须在晚上11点停运,收班时还必须空车绕一圈,将被惊扰的亡灵带回原来的地方。据说现在还是按这个在做。” 另外一个传闻是:“朝阳门内大街81号院的两幢西洋小楼是北京著名的鬼宅之一。这幢大约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洋楼,是1900年光绪皇帝赐给英国人的教堂。后来教堂被国民党军官占用。这位军官仓皇逃往台湾时,扔下了家眷。他的一个姨太太就在里面的一间屋子上吊自杀了。后来60多年一直没人敢住进去。网上传言风雨交加的夜晚或圆月夜,房间里会传出哭、摔玻璃瓶的声音。”汪琦说,“与这幢洋楼隔一条街的森豪公寓也被说风水不好,位置挺好,卖不出也没人敢住,传说就是因为曾有工人失踪。据说200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3个喝多酒的工人跑到森豪公寓地下室去撒尿,他们下去20多分钟后,一位老工人看到洋楼的窗户里忽闪了几下,就陡然熄掉了。那3个工人再也没有回来。” 这些关于风水的传闻是真是假,汪琦也不知道。不过面对客户对风水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汪琦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始自学一些风水知识,他用业余时间看了一些涉及风水或盗墓的书,比如《鬼吹灯》等等。“万一开发商提这个事呢?就算不提,跟对方讲解设计方案的时候,提到风水,对方也会觉得考虑很周全。”汪琦说。 “窗户要大,朝南” “国外的设计师就不在乎风水。”汪琦说,像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SOHO中国设计的北京东二环内朝阳门银河SOHO项目,就没考虑风水。还有德国人奥雷・舍人(Ole Scheeren)和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有人说2009年2月9日晚21点中央电视台总部发生的大火是因为风水不好,但汪琦却认为:“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它绝对是佳作,国内设计师很难做出来。好的作品就是要富有想象力。” 但并不是所有国外设计师都不会遇到风水问题,在国内营业的外国设计师一样要面对客户风水需求的考验。2009年7月,金融危机过后,一份MAD的工作邀请将美国设计师Daniel Gillen从纽约带到中国。他2012年9月份刚离开MAD建筑事务所,现在国贸经营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在来中国之前,他觉得自己对风水是了解的。“我明白风水是什么,虽然我没有上过专门的课程。但我认为风和水代表的是自然,风水就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比如,窗户朝南,其他国家叫作‘好的设计’,中国就叫风水。” 但在中国三年多的工作经历,让这位纽约来的大个子感到不解,为什么他的中国客户要求的好风水和他理解的并不一致,一些出于风水的要求刻板到了极端的地步。 他曾经接到一个项目,是为天津的一座高塔楼做建筑设计。按他的设计,那座塔楼高88层,长方体形状。窗户沿着楼梯的走势在墙面旋转向上,螺旋状的窗户与蜿蜒的楼梯内外响应。窗户不会很大,但能保证塔楼内部的采光。他形容说:“很美,而且保证每个角度都能看到窗户。”但是应了客户“窗户要大,朝南”的要求,原本旋转的窗户被修改成笔直往上的落地大窗,“看起来跟街头任何一座摩天大楼没有两样。” 另一次他为一个民用小区做建筑设计,他将六幢小区楼房像纽约很多住宅小区一样,放在那片地的左端,“六幢楼的窗户按各自最佳的采光源,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右边一大片空地用作自然区,规划了游泳池、树林等休闲娱乐和绿化设施。”客户提出同样的要求“窗户要朝南”。“原来设计里的自然区没有了,为了保证每幢楼能采到南边的太阳光,只有将楼与楼之间的间距拉大。”Daniel Gillen觉得这不美,功能性也不好,但也没办法说法客户。 采访Daniel Gillen那天是2013年1月中旬连续几个雾霾天中的一天。媒体报道北京PM2.5值逼近1000,“爆表了”,一些人因为咳嗽和上呼吸道疾病进了医院。Daniel Gillen在英格兰的一个朋友特意给他发来一张对比图,上图是蓝天白云青草遍野的英格兰,下图是被雾霾笼罩的北京。还配了两句图文:你明明可以住在这里,为什么还要住在那里? 他看着朋友发来的图片摇摇头,一脸疑惑:“风水的核心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吗,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在讲风水,可他们在现实中追求的风水又是另外一回事。”
先进制造论文: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论文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3)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量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4)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制造智能还表现在: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 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2现代机械工程的前沿科学 不同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产生新的科学聚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从而形成前沿科学。前沿科学也就是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之间的界域。前沿科学具有明显的时域、领域和动态特性。工程前沿科学区别于一般基础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它涵盖了工程实际中出现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超声电机、超高速切削、绿色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创新的关键是机械科学问题还不明朗。大型复杂机械系统的性能优化设计和产品创新设计、智能结构和系统、智能机器人及其动力学、纳米摩擦学、制造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超精度和微细加工关键工艺基础、大型和超大型精密仪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基础、虚拟制造和虚拟仪器、纳米测量及仪器、并联轴机床、微型机电系统等领域国内外虽然已做了不少研究,但仍有许多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信息科学、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的面貌。因此,与以上领域相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会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科学。 2.1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信息科学 机电产品是信息在原材料上的物化。许多现代产品的价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信息上。因此制造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十分重要。信息化是制造科学技术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们一方面对制造技术开始探索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本质,另一方面对制造技术本身加以改造,以使得其适应新的信息化制造环境。随着对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认识的加深,研究者们正试图以全新的概念和方式对其加以描述和表达,以进一步达到实现控制和优化的目的。 与制造有关的信息主要有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这一领域有如下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1)制造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大量制造信息向知识和决策转化。 (2)非符号信息的表达、制造信息的保真传递、制造信息的管理、非完整制造信息状态下的生产决策、虚拟管理制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设计和制造、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的控制科学问题。 这些内容是制造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融合的产物,构成了制造科学中的新分支--制造信息学。 2.2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指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完整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具有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MEMS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各类产品的袖珍化、微型化,成数量级的提高器件与系统的功能密度、信息密度与互联密度,大幅度地节能、节材。它不仅可以降低机电系统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完成许多大尺寸机电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用尖端直径为5μm的微型镊子可以夹起一个红细胞;制造出3mm大小能够开动的小汽车;可以在磁场中飞行的像蝴蝶大小的飞机等。MEMS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技术全新的领域和产业,具有许多传统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在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通信、农业、生物医学、环境监控、军事、家庭以及几乎人们接触到的所有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机械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早在1959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微型机械的设想,1962年第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0μm的硅微型静电电动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作微小可动结构并与集成电路兼容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微机械技术有可能像20世纪的微电子技术那样,在21世纪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近10年来,微机械的发展令人瞩目。其特点如下:相当数量的微型元器件(微型结构、微型传感器和微型执行器等)和微系统研究成功,体现了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种微型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微细加工等技术已成为微系统的支撑技术;微型机电系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微型机电系统技术是在微电子工艺的基础上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种工程技术和科学。目前对微观条件下的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微小构件的物理特性和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等尚缺乏充分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微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因此只能凭经验和试探的方法进行研究。微型机械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有微系统的尺度效应、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等。微系统的研究正处于突破的前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2.3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 材料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是制造业和高技术发展的基础。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成功制备和应用,都会推进物质文明,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21世纪中,世界将由资源消耗型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要求材料和零件具有高的性能以及功能化、智能化的特性;要求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实现定量化、数字化;要求材料和零件的制备快速、高效并实现二者一体化、集成化。材料和零件的数字化设计与拟实仿真优化是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及二者一体化、集成化制造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完成拟实仿真优化后可以减少材料制备与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实验性环节,获得最佳的工艺方案,实现材料与零件的高效优质制备/制造;另一方面,根据不同材料性能的要求,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电磁性能等,研究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形式。进而结合传统的去除材料式制造技术、增加材料式覆层技术等,研究多种材料组分的复合成形工艺技术。形成材料与零件的数字化制造理论、技术和方法,如快速成形技术采用材料逐渐增长的原理,突破了传统的去材法和变形法机械加工的许多限制,加工过程不需要工具或模具,能迅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又具有一定功能的三维实体模型或零件。 2.4机械仿生制造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机械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全新概念的产品(如智能仿生结构),开发出新工艺(如生长成形工艺)和开辟一系列的新产业,并为解决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系统中一系列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极富创新和挑战的前沿领域。 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中所积累的优良品性为解决人类制造活动中的各种难题提供了范例和指南。从生命现象中学习组织与运行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技巧,是今后解决目前制造业所面临许多难题的一条有效出路。仿生制造指的是模仿生物器官的自组织、自愈合、自增长与自进化等功能结构和运行模式的一种制造系统与制造过程。如果说制造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延伸了人类的体力,智能化延伸了人类的智力,那么,"仿生制造"则可以说延伸了人类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进化过程。 仿生制造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是生物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所谓"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其内在机制的驱动下,在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上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对于环境适应能力的过程。仿生制造的"自组织"机制为自下而上的产品并行设计、制造工艺规程的自动生成、生产系统的动态重组以及产品和制造系统的自动趋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条件。 仿生制造属于制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远缘杂交",它将对21世纪的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仿生制造的研究内容目前有两个方面: 2.4.1面向生命的仿生制造 研究生命现象的一般规律和模型,例如人工生命、细胞自动机、生物的信息处理技巧、生物智能、生物型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以及生物的进化和趋优机制等; 2.4.2面向制造的仿生制造 研究仿生制造系统的自组织机制与方法,例如:基于充分信息共享的仿生设计原理,基于多自律单元协同的分布式控制和基于进化机制的寻优策略;研究仿生制造的概念体系及其基础,例如:仿生空间的形式化描述及其信息映射关系,仿生系统及其演化过程的复杂度计量方法。 机械仿生与仿生制造是机械科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高度融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生长成形工艺、仿生设计和制造系统、智能仿生机械和生物成形制造等。目前所做的研究工作大多属前沿探索性的工作,具有鲜明的基础研究的特点,如果抓住机遇研究下去,将可能产生革命性的突破。今后应关注的研究领域有生物加工技术、仿生制造系统、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组织工程学,以及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关键技术基础等。3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如美国的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P、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IMS)国际合作计划、韩国的高级现代技术国家计划(G--7)、德国的制造2000计划和欧共体的ESPRIT和BRITE-EURAM计划。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未来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九个方面: (1)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艺技术紧密结合,现代制造生产模式会获得不断发展。 (2)设计技术与手段更现代化。 (3)成型及制造技术精密化、制造过程实现低能耗。 (4)新型特种加工方法的形成。 (5)开发新一代超精密、超高速制造装备。 (6)加工工艺由技艺发展为工程科学。 (7)实施无污染绿色制造。 (8)制造业中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9)制造以人为本。 先进制造论文:先进制造技术对生产的应用 摘要: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由于在起步上较晚,因此导致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为了加快先进制造技术水平提升,推动工业化进程,我国已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列入十二五规划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模式种类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引言 制造技术是当前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技能,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关键,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源于美国,其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增长与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研发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演变而成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运用,使得制造技术实现了优质、敏捷、低耗等优秀特点,并使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像日韩这类发达国家,九十依靠着先进制造技术,维持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而我国虽然作为制造大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导致其进展缓慢,在学科间不断互相渗透的今天,如何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当下国人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先进制造特点介绍 1、先进制造技术内涵 制造技术自人来诞生以来就已经出现简单的雏形,期初由于对自然的认知不够,所以都是简单的手工生产模式,而在不断的演变中,随着学科间的不断相互渗透,使得制造技术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为主生产模式,逐渐形成了以机械为主的可以实现产品量化生产的现代化先进制造技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各行业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动流水生产线,从而开启了量化生产的大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脑、冰箱、汽车等很多东西,都是运用这种模式生产的。然而由于产品的单一性使其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人们又开始着手研发微机数控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生产线等,较传统的制造而言,先进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和管理的统一,重视制造过程中管理者组织和管理体制的合理性。 2、先进制造技术特征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具有先进性、系统性、集成性等特征,以以往的制造技术不同,先进性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它是优化先进工艺,并与新技术结合,实现局部或系统的集成。并且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的系统工程,当然,还有集成性特征,它是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等融合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二、先进制造技术中关键技术 1、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传统的设计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切削力过大、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现代设计方法运用了优化设计、人机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通过对刀具几何角度、切割方法进行分析,进行系统优化,灵活运用数控切削中螺纹加工循环指令等,发开新的加工方法,实现数控机床的二次发展。 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是通过对各类零件特征分析,编制适合于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将其储存在PC机中,在数控机床加工时,通过输入对应的零件特征,生成适合于加工的该零件的程序。它在粗加工过程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细加工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的精度,是实现优质、低耗生产的基础。 3、制造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技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门综合性技术,且是一个动态概念,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为了实现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在生产中主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它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对推动制造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1、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是由物料储运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是依靠计算机为基础,实行管理与控制的高度自动化加工系统,是可以运用于不同种类零件加工的机械自动化制造系统,主要包含柔性自动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三类系统,它的应用,提高了神杯利用率,使生产能力相对平稳、产品的质量提升等诸多优势。 2、虚拟制造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是在仿真技术、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从而在计算机上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模拟和仿真。它的应用大体分为四种,即虚拟企业、虚拟产品设计、虚拟产品制造和虚拟生产过程,它的应用,提高了生产过程开发效率,优化资源的利用,缩短生产周期,并可对产品按客户需求做出一定的更改。 结束语 终上所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于推行我国工业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必要途径。 先进制造论文:汽车零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交通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加,汽车市场不断火爆。与此同时围绕汽车制造发展起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也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革新,现如今汽车零部件生产已经走上了“集群化”发展道路。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来说,先进的制造技术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重要技术。目前来说,新时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呈现崭新的姿态,这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一、高效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方式 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逐步趋向高效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如广州丰田与天津丰田配备的GBL(全球车身生产线系统),就能确保车身在焊接工位输送时可以进行不同车型的焊装夹具的来回切换。该技术的应用使得不占节拍的产品品种更换成为现实。并且再搭配以自动控制与自动识别装置、焊接机器人等,从而形成不同类型汽车连续混流生产的模式。再者如普遍应用的用来加工汽车零部件的数控复合机床、快调与快换装置、技术等,无不体现这一点,即通过不同品种零部件的混流生产,促使生产线生产时间缩短,提高效率。 二、更高效的零部件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 高效化的制造与生产工艺在汽车零部件切削加工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强力、快速切削及快调、快装及快进。随着高速切削机的进一步发展及使用性能更加优良的新型刀具材料,使得高速切削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中应用得更为普遍。不仅如此,一些具有高速移动与转动速度、刚性及动力性能极佳的机床的开发和自控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自动输送、快装、快调、自动检测等技术或装置迅速发展。上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与制造。如GC4225刀片,采用新一代技术,赋予刀片抗破损性,避免刀片涂层的剥落,进而避免生产加工汽车零部件时可能带来的不可控风险。汽车制造过程中,必须对铝合金材质的发动机进行高速加工,因此应该根据铝合金不同的材质特性,选择正确的切削液,从而保证加工零部件的质量。不仅如此,正确切削液的选择还能有效减少切削刀具的损耗,适当延长其寿命。除了切削技术,在车身的制造与装配领域,也出现了各种新工艺与新方法。较为成熟的就是以电子控制为基础,将机器人与自动化装置相组合,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加工与生产的效率。 三、过程更加精益化 所谓精益化,指在利用先进技术加工生产汽车零部件时,确保人员、资金、时间、场地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且能够获得较大产出。简单而言就是低投入、高产出、高利润。当前形势下,汽车零部件加工中使用的各类先进技术都已趋向精益化。 四、绿色环保的零部件加工技术 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制造技术开始向节能减排、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使得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产生了巨大突破。这一方面的例子较多,如高强度钢板冲压技术、车身中频焊接、激光拼焊技术等,使得汽车轻量化成为可能。再如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中使用水溶性漆涂料,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在加工喷涂时利用2C1B或者2C2B技术工艺以便减少烘干喷涂的次数,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能还会利用热量回收装置或者更节能的加热烘干设备进行工作。为了提升毛坯的精度,毛坯精化工艺被广泛应用,并且对零部件的机械加工余量相对减少,一些零部件甚至不需要多次粗加工,可以直接精细加工。另外,废旧的零部件可以作为毛坯再次加工制造,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机械加工时采用干式切削的方式,利用水基冷却液或者中温常温清洗的方式替代原先使用的冷却油。 五、零部件加工智能化技术 这类技术多以强大的计算机运算能力作为支撑,从而实现对加工的零部件精度与质量进行控制。这类技术能够验证零部件加工的工艺方法,通过比较现实因素、加工时的流程、精度要求、工艺参数等数据,以便对其进行优化。智能化技术中以虚拟技术应用最为普遍,它可以迅速完成各类零部件加工工艺的模拟,如热加工的数字与物理模拟或者铸造充型凝固等。除此以外还有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的使用,从而实现对零部件加工生产过程的跟踪与监督,从产品源头保证质量,并能够做到故障检测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进行汽车故障的远程诊断,改善诊断环境,提高诊断效率。不仅如此,在加工零部件时还可以通过集中监测与分散控制系统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进行全程跟踪,自动识别多种汽车零部件,提高效率。 六、结语 先进制造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制造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赋予其极大的防错能力。除此以外,保证汽车零部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避免生产过程中因为时常更换模具而导致的型号不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总的来说,当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制造方式柔性化、工艺高效化、过程精益化及技术绿色化几个特点。我们要意识到目前先进制造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技术人员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生产工艺,才能极大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 作者:王海波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先进制造论文:先进制造技术班组管理的思考 一、企业车间的班组是企业经营层的决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 班组管理既体现在企业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又是企业持续改进,实现整体质量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的保证。班组管理既要贯彻企业经营各方面信息,围绕生产班组与生产均衡任务,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各项管理活动,并要通过管理,合理调动、充分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要以团结协作,最终做到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要涉及到更广泛的组织层面的变革。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生产组织单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一个班组中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班组长是企业中最基层生产管理组织的负责人,更是直接的生产者。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二、先进制造技术被设计用来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效率 一方面,严格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成品质量,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先进制造技术的使用会对包括质量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班组长要领导员工通过不断地创新并挖掘员工生产积极性、改进操作方法和管理流程,的同时,降低成本(原材料的节省、能源的节约、人力成本的降低),为按时按量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而努力。另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目标存在一致性,即都是为了提高生产产品的效率。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技术群: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和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而其中的制造技术基础设施就包括质量管理等内容。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实施,班组及其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决策能否顺利地实施,影响着企业达到既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必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班组管理基本内容是基础管理、基本要求是系统管理,基本形式是民主管理。班组全过程生产管理包括:生产与技术管理、劳动与设备管理、投入产出效费与产成品质量管理、经济核算、安全文明生产及思想政治工作。其管理的重点包括:抓好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涉及:岗位责任、均衡生产、技术质量考核、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安全文明生产等制度;交接班与考勤制度、经济核算与民主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与思想工作制度;执行企业全面质量体系管理,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搞好班组的现场管理,一般来讲,就是要从岗位任务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条件与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有组织地按照生产进度要求落实任务计划,实时对生产过程及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 三、从企业层面来看,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战胜 竞争对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企业自身创新(自身组织模式、人才结构、生产模式)的投入对班组管理提出新的全面的要求。依据先进制造技术及生产技术工作程序,班组管理应学习掌握运用先进设备、工装、原材料和技术工作及其管理方法,统一工艺操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都心中有数。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技术练兵,使班组员工掌握操作的基本功,从而可以熟练地排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杜绝产品质量缺陷的产生,取得生产的主动权。提高与产品质量直接联系的各项工作质量,提高与综合经济效益直接联系的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从各个方面有力地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实现持续的质量改善。只有通过不断的质量改善,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品质控制活动对于促进企业的管理的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意义及作用,在班组建立“品质控制小组”是班组管理质量改善的组织保证。对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降低消耗(物资资源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消耗)是降低成本主要途径,更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潜力所在。品质控制小组活动注重全员参与,灵活运用各种品质控制手法,提升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把员工个人发展愿望集合成企业的发展动力,鼓励优秀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品质控制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上不可否认会用到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许多数据,如何提取整理有效的数据,对于整个品质控制活动取得进展起到直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全员参与的整体文化素质及组织协调能力。 四、结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先进制造技术是企业的生命,而质量效益则是它的灵魂。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后产生的组织变革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与品质控制活动得到系统全面的体现。先进制造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互关系,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提高、质量的把关是靠班组管理及所有参与产品生产的员工共同做到的。 作者:胡登兴 王青山 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上汽依维柯红岩汽车制造公司 先进制造论文:机械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一、工艺技术人员良好全面技术工艺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全面技术素养提出全新要求,通过对制造技术研究人员开展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及时向他们传播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每次培训过后,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只有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可以上岗。这样能培养出一批。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的工艺技术知识,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素质、技术硬、通管理的制造技术人员来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工艺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学习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掌握最新的工艺加工理念以及完善工艺加工的方式方法。 二、加强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实现工艺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大对工艺设计应用的技术支持,也要更加严格的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产品的质量的生产全过程追溯制度及产品的加工工艺设计应用步骤要求的会商制度,严格防止有残次品、质量过差产品的出现。生产工艺标准化是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的目标,也是工艺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是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整体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工艺要达到标准要求,它包含整个企业的管理、纪律、以及加工的水平等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很多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根据以往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来制定的。 三、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制造技术创新的方向 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创新与工艺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技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新型制造单元技术创新的集成化。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以优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中心,在逐渐向基础制造工艺扩展。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已经被大范围的运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并对其他相关产业也有积极影响。第二,机械制造工艺不断革新,其重点内容又是先进制造技术。所以,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等。生产设施与装备、技术应用与优化、工具选用与工艺改进,甚至整个制造企业都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地设计。虚心汲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关注机械制造技术自身创新,合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强化先进制造技术过程,全面开发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体制、市场观念及人员调配等环节。通过积极的汲取过程不断丰富我们自身的制造技术,探索出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带动相关制造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绿色制造工艺、创新生产力的生产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对各种技术资源合理且有效地利用,保证产品能达到应有的性能和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等,这就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所体现的绿色制造具备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绿色制造,是指全面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生产的初加工、精细加工与装配,销售、使用和维修,直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现代制造模式。根据绿色制造的根本原则,综合考虑在机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机械制造工艺实现绿色制造,应着重考虑机械绿色设计建模;机械材料的选择;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机械产品的成本设计;机械产品使用的安全保护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建立等方面的技术工艺设计。 五、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制造的保证 1、净成形制造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净成形制造可以节约传统毛坯制造时的能耗、物耗,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制造周期和生产费用;2、干式加工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干式加工不仅简化了工艺、减少成本,同时还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一系列问题;3、工艺模拟技术应用与创新。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将形状构造的物理模拟,性能指标的数值模拟以及专家系统相结合,获取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并验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和防止措施,有效控制并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4、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在虚拟制造环境下生成软产品模型来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实验,对其性能、可制造性及质量控制进行预测和评估,减少实型制造成本;5、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方式从开式循环模式变为闭式循环模式转变。 六、结论 进一步培养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的使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力量;为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技术营造良好的高技术应用环境,围绕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全面提升机械制造质量效益。 作者:饶建伟 严伟民 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先进制造论文: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的思考 前不久颁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就天津城市功能定位做出了新的界定,首先做出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概括,为理论界提出了新形势下探讨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使命。 一、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背景 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谋划“十三五”规划之际,推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认清面临的新形势。 1.从世界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制造业的供给方加快向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变,需求方加快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新技术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融合的趋势将孕育一批具有颠覆性变革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并向传统产业提出了加速升级的新标准。国际产业转移显现新态势,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指向高端产业链条。美国政府于2012年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日本政府在2015年通过了2014年版《制造业白皮书》,提出要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快成为吸引和接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地。置于冲破后金融危机困境和迎接新产业革命前提下的新一轮国际分工竞争异常激烈,给各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接收产业转移形成了“双重挤压”,成为中国今后产业经济发展亟需面对和破解的难题,也构成以制造业见长的天津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 2.从国内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成就和即将迈入“十三五”时期之际,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速度呈现中高速状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展示新特点和新趋势,需要加快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制造大国正转向制造与服务并存并强的大国,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阶段正转向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过渡并存的时段。为了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在2015年了《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对产业优化升级普遍重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更具高层性和更显激烈化。但是产业发展的环境要求更高,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中低端的传统优势产业整体过剩,低端新兴产业潜力有限,高端人才和企业对区域发展环境需求更加高层多样。国家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天津发展的新地位和新任务,凸显了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使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自贸区和自创区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都给“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天津制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指明了努力方向,铺垫了新的条件,注入了动能和压力。 二、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位 面临新形势,应当思考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主要涉及该区域较长时期内产业发展在全局中的合理地位及其得以保持并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真正摈弃现行体制下存在的扭曲崇拜GDP的行为,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发挥先进地区的带动作用,需要审时度势,既立足现实又谋求长远、拓宽视野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从现阶段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标志性任务来看,应深入认识和突出把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性目标。 1.弄清基地的意义。长期以来,天津曾为自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发展中的地位而自豪、纠结和奋斗,经历了近代史和新中国初期的北方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后的区域辐射作用逐步下降、新世纪被国家认可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变化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不再就津冀地区使用中心的定位,对天津采用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提法,又引发了担心和不解。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大区域的发展规划,为了突破现存行政体制的局限,的确不宜在内部的多地继续命名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尤为重要的是,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城市经济作用的发挥越来越不取决于行政方式的指定,目标远大又难被认可的定位称号还不如贴近优势又自主奋斗的特色定位更为实际和可行,因此必须明确,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一个战略性任务,提升了天津制造的特色地位,由新区至全市,由北方至全国,使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局和整体上台阶的重要机遇与抓手,对天津的发展影响深远。 2.认清基地的内涵。明确意义和有效行动都必须正确看待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含义,从全面意义上看可依次把握三个角度,分别为先进制造、研发、全国基地,核心是如何理解先进制造。由于先进属于相对意义的概念,若不陷入概念之争和避免学术考证,从中国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看,我国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均具有双重相对的含义。一是相对于现阶段国际发展水平,指基于或适应高技术(现阶段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创新和发展而衍生出的新产业形态。如,至少属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进一步说应瞄着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或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在技术上体现先进性是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特征。二是相对于现阶段国内发展状态,指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后的传统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结果,传统制造业的高级化。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先进制造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突出智能化。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先进制造业需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突出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因此必然与传统制造业紧密相连,包括制造业的升级版,即保留了基本躯干却更换了技术心脏的产业形态。在技术上保持不断更新性是其最明显和最基本的特点。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先进制造的双重特征,会进一步帮助我们知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性和着力点,有利于确定天津的工作内容与任务。研发基地的特点表明,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和生产服务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凸显先进技术的研究发明特别是将其转化为产业的功能,这与衔接北京的科技中心作用和发挥天津的制造业优势紧密相连,显示了天津制造基地的特色与层次。全国基地则说明了天津建设的基地在发挥功能方面不局限在京津冀和北方地区,其性质和地位都得到提升,扩大至全国范围,这更说明对此方面基地建设的定位与前景不能低估。 3.理清基地的考量。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历程和成就看,事实上的基地已很多,既有特色专项的又有较为综合的,后者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都是被公认的。然而长期以来对制造业基地的评价标准却没有统一规范,往往从数量方面去判断,学界探索了一些指标体系,还形不成一致认识。这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标准及其意义。长期以来,天津制造业发展有着很好基础和重大成效,近些年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更是有了很大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已形成了全国尤其是北方的工业基地。然而从新形势新要求和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看,天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要从数量规模、结构水平、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设计一个评价系统与指标体系,这还是一个新的艰巨课题。 三、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举措 总的说来“,十三五”时期可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一目标努力做到:两个对接、三个前提、四个任务、五个保障。具体设想主要有: 1.两个对接。确定发展战略时,一是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这一规划赋予的使命,现阶段谋划基地建设必须与贯彻其指导思想、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紧密衔接,特别是落实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部署。二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遵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原则,明确了十个重点发展领域。只有瞄准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规划来设计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任务,才能保证建设水平与实效。 2.三个前提。一是以提升发展理念为前提。要进一步强化高端、质量、协同的观念。在制定规划、确定重点时敢于追求高端,以瞄准世界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为努力方向,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布局,以建设京津双核驱动的世界级城市群搭设平台,绝不错过天津实现超越的新机会;对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与升级,既具有规模要求,更重视质量标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高水平制造基地;勇于破除狭隘合作的观念,真正确立“一盘棋”的协同共赢理念,以长远目光、全局视野、开放胸怀、相融姿态与京冀地区共同突破产业同构窘况。二是以用好五个机遇叠加为前提。切实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契机,充分运用好自贸区、自创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机遇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三是以求实的态度和行动为前提。真正弄清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天津发展的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要求及其赋予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应有地位,深刻认识天津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和错位空间、严峻挑战和客观局限,实事求是地评价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处理好世界高端、国内高水平与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矛盾,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案。 3.四个任务。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做到强力发展新兴产业与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共同布局,双轮推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发动机”。加快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积极以“互联网+”推进钢铁、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将两大类产业共同设计,协调推进。调整结构必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为发展重点。发展新兴产业要基于国情区情。从世界看,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均与其现在发展基础和优长密切相关。天津的发展基础和目标是先进制造业,在北方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的综合优势和潜力。而且智能制造业正是建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可以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为此可按照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思路,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慧家庭、智慧健康等产品,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加大推进科技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天津制造”和“天津创造”的双层驱动。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既采取更有力度的举措加强自主创新,又善于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快速弥补天津创新力量的不足,发挥产业转化的功能,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打造规模大、数量多的天津品牌,形成高端产业的领军地位。三是优化集约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进园、进区、进链、进平台,聚集高端科技要素,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充分依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条件,努力打造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形成产业聚集、效益提升新优势。四是推行绿色制造。实施工业制造绿色化战略,加大力度攻克绿色制造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能效与资源利用率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发展和培育绿色化新兴产业的支撑技术与装备,着力降低单位消耗,让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适应,坚持环保集约节约发展,使基地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子。 4.五个保障。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必须做到规划先行。按照国家对天津新的定位,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展先进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对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规划。要注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全面对接,明确各个集聚区和园区的特色定位,统筹布局,着力改变无序招商,盲目竞争状态。二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根本动力,建设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常态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举措。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制度创新,加大开放力度,以深化改革开放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条件。注重加强新型产学研联盟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新兴产业的创新,努力使灵活多样的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主力军。三是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制定并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导向目录,推出创新激励政策。特别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向创新驱动的根本保障。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瞄准产业定位着力聚集产业创新的领军人才,围绕科技创新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创新,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政策扶持体系。同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拓展人才队伍,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五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市场在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法制建设,为人才大胆创新创业免除后顾之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大新兴产业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 作者:李家祥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先进制造论文: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摘 要】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得以进一步加速的重要核心。本文就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 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日渐普及,但是需要注意的时,现代人们对先进制造技术概念还缺少着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也就形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会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理论,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具体应用和实现,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业因为自身生存雪球,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也能够让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促使其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逐渐推广到其他制造领域中。 1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分析 先进制造技术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其是由美国学者结合当时美国制造业所遭遇的危机和机遇,通过全面、深刻的分析其在制造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国民经济中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得到认识之后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理念[1]。而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行促进了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创新改革,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而言逐渐发生着重大改变,先进制造技术思想也就是在当下的社会局势下逐渐衍生。先进制造技术概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诸多国家的普遍认可,如日本、欧洲各国等,并结合此技术将一系列发展技术制定出来,以此来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持。近几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了充分认识。 从当下理论界而言,尚海没有出现一个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公认的严格定义。而笔者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属于一种技术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对信息、草料以及能源和环保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然后将其运用到制造全过程,如产品设计、加工以及生产管理与销售等上的一种制造技术总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主要可划分为四种: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是某种具体技术,而是一种技术群,且这种技术群并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动态化。第二,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种只是指制造过程中的一种技术,而是在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以及营销的所有制造过程中予以落实贯彻。第三,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技术群且具有着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特征,其融入了诸多专业学科中的先进技术。第四,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在于计算机技术,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据的一种先进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 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现代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已经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如:绿色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技术、可靠性设计以及并行工程等,促使传统设计思想和方法逐渐开始发展改变。从设计内容的角度上讲,传统机械产品设计的设计过程主要可分成三个层次,及方案、技术以及工艺设计,其设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而现代设计的内容已经延伸到了产品制造的全过程的全面设计,如产品规划、制造、检验、销售以及维护和回收等。而从设计方法的角度上讲,传统设计的主要示结合所积累的经验、单一化的知识以及滞后的生产设计工具来实施,而现代设计则是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以多种学科及技术手段为核心,让并行化、最优化以及精确化的设计过程得以实现。 2.2 产品制造是所衍生出来了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主要是指将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成机械产品的一种方法和流程,在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制造过程中,随着日渐渗透进来的先进制造技术,再加上生产的实际需求,已然衍生出来一系列全新工艺和技术。例如:在毛坯制造上,近几年来涌现出来了诸多高新技术,包括钢液精炼和保护成套技术、高效金属型铸造工艺及设备、新型焊接电源及控制技术以及激光焊接与切割技术等。从机械加工角度上来看,有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技术以及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技术等。从热处理上看,有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等先进技术。从自动化生产角度上看,机床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以及集成制造技术等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这些应用技术,不仅能够让机械制造本身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而且也能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发展和建设带来一定的支持作用。 2.3 先进制造技术让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得到创新 在大批量生产模式下,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功能专业化为主,通过对刚性生产线进行运用,让各个部门都能够严格执行自身的职责。而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渗透,促使现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逐渐转变成中小批量生产模式,由此也就促使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不得不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改革[3]。首先,使其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逐渐转变成并行工作方式;其次,从组织形式上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形式逐渐转变成小组组织下的动态、自主管理形式;第三,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转变成扁平式网络机构;第四,从质量为主的竞争战略转变成迅速响应市场的竞争战略;最后,从以技术为核心转变成以人为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创新和改革,其为制造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传统机械制造业输入了全新的生命力,进一步促进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先进制造论文:浅谈现代先进制造技术 摘 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和深远。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中现代加工技术不断地创新,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工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所不同。 关键词: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它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一、先进制造技术产生背景 先进制造技术计划是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首先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此后,欧洲各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也相继作出响应。人们往往用AMT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 一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基础结构,构造有多个企业参加的“VM”环境,以竞争合作的原则,在虚拟制造环境下动态选择合作伙伴,组成面向任务的虚拟公司,进行快速和最佳生产。 三是并行工程。并行工程(CE)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串行开发过程中,设计中的问题或不足,要分别在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中才能被发现,然后再修改设计,改进加工、装配或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服务)。而并行工程就是将设计、工艺和制造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并行作业,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四是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并且可以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决速发展和三维CAD软件应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三维CAD设计开发,使得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快速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汽车、通讯、医疗、电子、家电、玩具、军事装备、工业造型(雕刻)、建筑模型、机械行业等领域。 五是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以计算机支持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时并行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出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从而更有效地、更经济地灵活组织生产,使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更合理、有效,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的最优化、生产效率的最高化。 六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IM)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强调通过“智能设备”和“自治控制”来构造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因此,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制造业市场应变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先进制造加工技术 一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它是指对工件表面材料进行去除,使工件的尺寸、表面性能达到产品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超精密加工的材料已有金属扩大到了非金属领域。根据加工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精度加工可大致分为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 二是精密成型制造技术。它是指工件成型后只需少量加工或无须加工就可用做零件的成型技术。它是由多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毛坯成型技术融合而成的综合技术,正在从近净成型工艺向净成型工艺的方向发展。 三是特种加工技术。它是指利用电、磁、声、光、化学等能量及其组合施加在工件的被加工部位上,从而达到材料去除、变形、改变性能等目的的非传统加工技术。 四是表面工程技术。它是指采用物理、化学、金属学、高分子化学、电学、光学和机械学等技术及其组合,提高产品表面耐磨、耐蚀、耐热、耐辐射、抗疲劳等性能的各项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表面改性、制模和涂层等技术。 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生产的产品无论是质量、效率,还是品种,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实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先进制造论文:以创新推动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位于制造业高端,具有技术先进、制造模式先进、组织架构市场网络化等特点。从实践中的成长路径看,先进制造业既包括用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如数控机床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等,也包括一些突破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形成的新兴制造业,如增量制造(3D打印技术)、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可以看出,创新在这两类先进制造业发展中都是核心和关键所在。先进制造业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起着先导作用、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让创新为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一、 推动河南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创新发展意识不足 中原传统文化带来的“小富即安”“求安稳、惧变革”心态均不利于河南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企业制度变革。在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河南多数企业对重大技术路线变革、产业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应对意识和策略,甚至一些企业主至今没有意识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认识到新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变革性的,仍然把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传统产业的筑底回升上,对新技术、新产业、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等的投资意愿不强。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创新发展的意识,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中仍然聚焦于传统产业项目、聚焦于大项目,把有限的政府资金补贴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低端制造环节,致使河南工业明显地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倾斜。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是研发投入长期欠账。长期以来,河南企业实行以技术模仿为主导的科技升级路线,自主研发意愿不强,研发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不足,导致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河南在智能化以及相关高端装备等领域尚没有形成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先进技术的储备更是不足。 二是科技与教育体制制约。河南虽然有不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但科研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科技研发与产业体系处于分离状态,致使高水平创新不多、创新效率不高、科研成果转化不足,产学研创新协同效应难以发挥,科技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外,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本地制造业也缺乏有效互动。 (三)人才支撑薄弱 河南在新兴产业领域严重缺少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多数行业存在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短缺、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基础、创新能力、装备水平与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先进制造业对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素质的较高需求,致使这些企业难以进入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 (四)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仅为14.42%(安徽省为35.29%、湖南省为17.7%),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河南虽然已经建立了72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3个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但是这些产业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整体上服务水平不高。而且,河南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高,企业研发机构服务内部化现象普遍,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存在“小、散、弱”问题,不利于那些没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及时、便捷、低成本地得到技术服务或者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 二、对以创新推动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充分发挥政府对创新的扶持引导作用,增强财税金融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形成稳定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尽快建设培育一批能够走在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的研发创新机构。 2.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制约河南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因素,以系统化改革思维构建有利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制度环境。着力打通科技与先进制造业间的通道,进一步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通过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引导科技创新与河南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对接。着力深化政府间合作创新机制,为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更多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积极支持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介科技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专家服务小企业”活动,尽快建立专家定点服务试点,逐步形成专家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帮助中小制造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集中创新资源办大事。聚焦区域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在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河南的优势产业、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构建联盟创新网络,通过各类创新参与主体的联合,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力争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创新,或者在原有的优势产业领域实现技术赶超。 (二)企业层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如创新的开放性,创新的集成化、协同化、网络化、软化、绿色化等,这些特点也促使企业的创新模式与路径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创新的主体,河南企业要准确把握创新发展的新内涵、新特点,实现创新模式转变。 1.由封闭式独立创新向开放式合作创新转变。开放式创新能够统筹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资金、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快速地把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创新思想转变为现实的产品与服务。与封闭式独立创新相比,开放式合作创新能够加快研发速度、实现研发的成本共担与风险共担等。河南的产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平台建设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源创新、产业链合作创新等实现技术进步。 2.从线性创新向非线性集成创新范式转变。先进制造业具有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的特点,随着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增大、不同学科技术的融合性增加以及创新的风险加剧,技术创新模式从线性创新逐渐向创新各环节并行化、技术集成化等方向演进。企业可以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开展集成创新形成新产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3.从硬创新向软创新转变。我国以往强调的多是技术创新(即硬创新),而不注重企业文化、管理、组织、制度、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软创新,其实对企业而言,软创新同样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突破点,如逸阳女裤连续多年打破中国女裤电商销售记录,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经营的互动,而电商销售的项目管理模式,也是河南服装业的首创。 4.由渐进式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对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在新科技革命来临之际,应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本行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适度开展原始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加强重大技术储备,以免因为只注重渐进式创新而被产业出现的重大技术创新所淘汰。 5.由标准化制造模式向个性化制造模式转变。适应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绿色化需求,推动企业制造模式向协同制造、虚拟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等先进的个性化的制造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转变,更好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 先进制造论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福建省信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联性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属于一种渗透性技术,可以与先进制造业的各个维度相结合,先进制造业成长性较高,能迅速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利用,这样的关联互动甚至是融合将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同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信息产业的进步。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来研究福建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联互动,并给出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信息产业 先进制造业 互动融合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海西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已经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信部出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新的五年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和规划。之后,工信部又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推进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应用、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福建省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对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很大。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B.V.CHOWDARY提出信息系统可以将制造流程的供应链各个环节整合,将IT技术运用到制造业可以节约时间和原材料成本。LIAO Kun和TU Qiang等指出在低不确定性环境下,制造业信息化对制造业的发展有大的正面作用,但对制造业产业间的关联作用不明显;在高不确定环境下,制造业信息化对制造业的发展作用小,但可以推动制造业产业间的互动。胥军运用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理论,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可行性、必然性等现实基础,对影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王晰巍等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信息产业建设情况,分析了信息产业与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郑大庆等结合互补性融合与替代性融合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信息化与先进制造业的6种融合类型。1 本文通过研究福建省信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关联和互动,研究信息产业对各个先进制造业带动的程度,将对福建省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提升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竞争优势给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并可作为全国其他省份促进两业关联互动发展的参考。 二、相关模型介绍 三、实证研究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1年福建省统计年鉴。为展现出最新的趋势,本文选取了2003-2010年福建省信息产业与8个先进制造业中代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见表1。信息产业中,本文选择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简称通信设备业)作为代表。我们在石化产业中选择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简称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简称化工业)两个行业为代表;在装备制造业中选择通用设备制造业(简称通用设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简称专用设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简称交通运输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简称电气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简称仪器仪表业)为代表;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择医药制造业(简称医药业)为代表。 图1 福建省2003-2010年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福建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福建省的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都强势增长,而信息产业的代表通信设备业工业总产值先于所有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可以初步推测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表2 建省信息产业对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的灰色关联度降序排列 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在研究信息化和先进制造业的相互关系时,关注的重点在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与各个先进制造业序列关联度的大小排序。因此,我们可以依据信息产业对各先进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关联的排序,分析二者的同步变化程度,关联度越大,则同步变化程度越高。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通信设备业对其它八个行业的灰色关联系数均超过了0.6,这说明了通信设备业对这八个先进制造业行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说明了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联不可忽视。 这其中,通信设备业对于仪器仪表业推动作用最大,灰色关联系数为0.9552。信息化是仪器仪表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降低仪器仪表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同时提高仪器仪表的产品质量和仪器仪表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技术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 四、 政策建议 (1)促进两业互动融合 当前,福建正处在全面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发展目标,关键靠实体经济,尤其是要使制造业得到充分发展。从当前我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总体水平上看,信息产业对促进先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和互动发展,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两业应从提高共用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交易成本、竞争性合作、创造新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入手,实现优势互补,达到融合的质变。 (2)提升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提升先进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是两业融合的核心。先进制造业通过信息化可降低成本,实现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并提升和带动传统制造业发展,从而加快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新兴的信息产业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知识等资源后,并依托于先进制造业的实体产品、销售网络,才能寻求进一步的扩散和发展。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布局资金投入 信息产业先于先进制造业发展,并能推动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所以加强信息产业的信息科技投入对于提高福建省的先进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产出都有很大的帮助。政府可以根据信息化对先进制造业重要程度,结合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对信息化需求最强烈的部门,如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信息产业和通用设备业的关联较小,影响力度不足,落后于其他行业,有可能成为福建经济良性发展的瓶颈,所以需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以缩小与其它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差距,提高福建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 先进制造论文:武汉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摘 要:在信息时代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内涵与发展关系,使用SPSS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之间的互相影响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1 研究背景 1.1 发展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增长。然而,我国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6%,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现代服务业主要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极具竞争力的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显露出来。先进制造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也包括采用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改造后的制造业。根据国标行业分类,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列为先进制造行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荣晓华(2006)提出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的研究在国外尤为盛行。 Daniels(1985)通过对英国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研究,认为投资成本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水平[2]。而有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最为丰富。 Miller(2001)的研究表明大伦敦区聚集了全英国最重要的服务业集群、伦敦市中心的商业性服务集群、伦敦市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伦敦区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制作集群[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技术高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S.E.Gouvea da Costa(2009)认为企业因为同竞争对手竞争的需要而谋求技术进步,但也应当根据自己本身的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先进制造技术[4]。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方面:龚唯平(2008)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市场网络组织体系、生产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具有先进性的制造业生产系统[5]。 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评价方面:郭巍,林汉川(2010)选取北京市2008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评价各个制造业行业的先进性程度[6]。 由上可知,虽然国内外对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相关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国内文献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来总结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采用数学模型、经济模型和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研究较少。 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定量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我们对数据的研究主要从相关性及因果性出发,主要有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保证相关细分行业的相关性分析,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2十年间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现代服务业(S)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S2)、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S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S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S8)、教育(S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1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12);先进制造业(M)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通用设备制造业(M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医药制造业(M6) 本文,我们选取各行业的增加值,并分别对其进行GDP平减。另由于本文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按1994不变价计算,用GDP价格缩减指数除以现价GDP,便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价格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2.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2.2.1 相关性分析 根据1994~2012年的相关数据,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走势趋势大体相似,因此初步判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运用SPSS相关性检验,我们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Pearson相关性达到0.992,因此可以认为两者高度相关。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从定量角度说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互相推动,共同促进武汉市GDP的增长。 2.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2.3.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1。 表中,现代服务业(S)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相关性系数为0.662,其他各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角度,我们可以认为,S与M各细分行业高度相关。 2.3.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以外的其他细分行业均互为因果。 2.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由于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建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上才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现代服务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细分行业,通过这些细分行业相关性与因果分析,探究具体情况。选取的细分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现代服务业这六个细分行业统计口径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数据具有连续性;②这六个细分行业总体GDP占现代服务业总体比重较大。 2.4.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 上表显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8、0.986、0.986、0.980、0.961、0.995,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存在显著相关。 2.4.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同样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在滞后为4时,导致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但是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整体GDP的增长,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没有关系。 先进制造业(M)与金融业(S3)互为因果,同期共同影响。先进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没有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明显、持续的单向影响。 先进制造业(M)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滞后期为4时,教育(S9)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交叉影响,滞后期为2时,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先进制造业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3时,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推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如此反复。 从相关性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存在显著相关。 2.5 细分行业间的关系 通过整体现代服务业GDP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GDP,整体先进制造业GDP与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GDP相关性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大部分变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和不同滞后期的因果关系。将先进制造业(M)与现代服务业(S)各细分行业相关性、因果关系分别分析,得到更明了的结果。 2.5.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 上表表明,S、M各细分行业间相关性系数大部分都在0.90及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各细分行业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5.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 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在滞后期为1时,都显著促进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增长; 在滞后期为3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促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金融业(S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滞后期为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影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GDP的提升。 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 在滞后期为3的时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是金融业(S3)GDP增长的推动因素,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GDP增长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进步。 在滞后期为1时,它促进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其他行业的GDP增长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发展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③通用设备制造业(M3): 滞后期为1-3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房地产业(S4)都促进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反之则不成立,即这种影响只是单方向的; 在滞后期为1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而在滞后期为3时,通用设备制造业(M3)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通用设备制造业(M3)与教育(S9)的GDP增长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滞后期为1时互为因果。 ④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 仅在滞后期为4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与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 滞后期为1-3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均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而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3时,推动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GDP的增长。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在滞后期为1时,导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进步。 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分别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GDP增长互为因果,在1-3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业(S3)的进步,而反过来,房地产业(S4),教育(S9)在滞后期为1-3时,影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增长。 ⑥医药制造业(M6): 在滞后期为1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医药制造业(M6)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4时,医药制造业(M6)反过来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M6)仅在滞后期为3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滞后期为1-3时,房地产业(S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均促进医药制造业的进步; 滞后期为1和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医药制造业(M6)的GDP增长; 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1时,促进医药制造业(M6)。 即医药制造业(M6)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没有必然的互为因果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不同的滞后期对现代服务业某些细分行业有一定的单向或者交叉影响。 3 结 论 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细分到各个具体行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行业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从整体层面,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整体GDP增长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并且这种互为因果表现为同期影响,融合发展。 通过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六个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GDP增长与现代服务业GDP没有必然的同期因果关系外,先进制造业的其他五个细分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均在同期与现代服务业存在着显著的同期互为因果。 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整体与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到各个细分行业,如果影响,整体层面的因果关系是由哪些细分行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单向因果或者交叉因果导致。通过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具体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整体行业间细分行业的因果关系。 先进制造论文: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断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为不断提高我国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 制造业是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重要行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中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加深对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 (一)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制造技术的内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手工制造上,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是集多家之成,融合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学科内容,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使得制造商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制造工艺、设计技术、自动化和管理,是传统制造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先进制造技术在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面向工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工业中进行应用,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制造工艺的应用上,而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还能够应用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包装、维修等等各个方面当中,其应用面更加广泛;二是竞争性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制造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内产品往往受到来自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冲击,这就对国内制造企业在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提出了较高要求;三是带来制造业的改革。先进制造技术标志着制造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既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精髓,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且将制造技术贯穿到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形成制造业中比较特色的产品技术群,掀起了制造业发展的一场革命。 (二)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则是机械制造业产品工艺水平的高低,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与传统大不相同,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程序在制造业中应用的推广,机械制造业也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是管理自动化,而且生产整个过程也要实现自动化。随着国内对机械制造需求量的增加,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成为制约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能够大大提升机械制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其加工模式也由以往的分散式加工向集成化方向改变,从机械制造工艺的第一步到最后加工成品完全集中在一起进行,这样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而且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二、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制造技术影响的是整个制造行业的发展,而机械制造作为制造行业中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到制造技术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先进制造技术能够推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不断得到应用,推动机械制造企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其产品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而且其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市场营销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机械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不断增强机械制造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为机械制造工艺和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次,机械制造工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部分,其工艺水平的提升和使用体现了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不断丰富了先进制造技术。由此可以看出,机械制造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之间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结束语 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机械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而应该加强对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研究的重视,上到国家下到制造企业应该将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升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制造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的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 先进制造论文: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最大法宝,进一步强化其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制造业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十三五”期间,全省经信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关键支撑,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动力转换,厚植制造业发展优势,推动江苏制造业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制造业创新之路,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奠定重要基础。 一、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构筑产业技术新高地 推进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制造业产业和技术层次,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发挥主力军和先行军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万众创新为基础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立由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建成一批省级以上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制造业创新型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扩量提质,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应用牵引、平台支撑、重点突破,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15个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和绿皮书,引导企业围绕我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前瞻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着眼于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大问题,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为导向,创新实施产业创新突破、技改智能升级、两化深度融合、制造服务转型、绿色制造推进、企业国际发展六大行动,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8大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产业新体系。 二、突出智能转型,加快企业装备升级换代,构建先进制造新优势 推进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把实施企业装备升级计划作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抓手,突出市场主导、示范引领、聚集重点、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数控一代”全覆盖,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工厂。实施数字化装备普及推广、智能化装备升级应用、低端落后装备更新淘汰计划。推动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性能提升,智能成套生产线、智能专用装备应用,更新和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性能的落后装备和生产线,推动数控化装备升级换代。实施万台技术装备智能改造计划,推动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制造装备与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融合,提升现有装备智能化水平。实施万台机器人应用计划,鼓励推广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强化项目推进、工程示范、行业推广,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轻纺、电子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组建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服务支撑机构。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进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成套生产线示范应用,加速智能装备国产化进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打造节能量交易平台,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制造业发展方式。落实和完善企业技改财税政策,有效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三、突出两化融合,加快企业互联网化转型,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 推进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做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强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深度应用,以“互联网+”促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产业和网络空间,激发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以企业互联网应用和业态模式创新为主线,促进信息技术向生产、管理、营销、设计、服务等环节渗透融合,推进企业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突出推进研发设计协同化,培育基于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体系。突出推进生产管控集成化,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评估,普及首席信息官制度,促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数据管理(PDM/PLM)、供应链管理(SCM)等重点管控系统的普及推广和集成应用,推动大中型企业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实现全覆盖。突出推进购销经营平台化,实施企业电商拓市提升计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特色应用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以智慧江苏建设为引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实施大数据战略,培育发展前景好、容量大、效益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江苏建设,推进企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实现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 四、突出质量品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创江苏制造新形象 推进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牢固确立质量品牌优先方针,大力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以及自主品牌建设水平,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引导企业加强改造升级,组织重大质量攻关行动,大力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程,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和工业质量品牌创新行动,以质量品牌提升增强有效供给能力,积极实施一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使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加快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实施服务型制造推进计划,围绕全产业链融合优化,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依托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品牌,大幅提升江苏制造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突出优化服务,加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推进江苏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引导帮助企业通过外部调整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短期生产经营和长期转型升级相结合,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全面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更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重点领域,研究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产业政策由倾斜型向功能型转变,强化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强化事中事后信用监管,以导向更突出的产业政策、更严格的标准和监管,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鼓励激发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人才环境。实施制造业国际化工程,为企业更大步伐“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建立跨国合作机制,推进境外产业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高水平推进以质取胜、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开展中小微企业服务年活动,做强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物联网等信息服务业博览会、大数据产业园、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发展载体,营造企业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先进制造论文:浅谈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课堂教学 摘 要: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制造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先进制造技术,新技术就会需要新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为此高校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新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教师在讲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时引进学科前沿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学科前沿;“先进制造技术”;课堂教学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信息量大而且知识比较新。而先进制造技术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新科技、新理念不断完善,不断有新成果、新技术产生。结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和先进制造技术本身特点,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本科课堂教学,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性 先进制造技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而来,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工厂生产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一系列新的职业及岗位[1]。我国高等院校的机械专业正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送人才,这些人才作为制造部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紧跟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全面了解制造业,为此高校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2]。先进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技术,不断吸收各种最新的技术成果,那么“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也应该是一门动态的课程,随着新科技、新理念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而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发明等都和学科前沿紧密相关,所以将学科前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的本科课堂教学就非常的必要。 二、教师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终身学习 近些年来,国家在科学研究上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设置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基金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及进行成果转化。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的海洋,不断有新发明、新产品以及高水平的论文走在科学的前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和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有机结合,对于学生而言能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对于教学而言教研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挖教材,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师而言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紧跟学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以研促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给自己的学生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非常兴奋和自豪的[3]。 三、学生激发兴趣、开阔视野、积极向上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航天科技、医学、房屋建筑、汽车、电子、服装等领域都有所应用,使得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变成可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将3D打印技术的最新成果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快速成型这个章节,对于学生而言能开阔视野,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掌握最新动态学科前沿,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同时也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投身科学研究中,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教师课题研究并可以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几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也是终身受益的。比如本科阶段参加科研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思考的习惯,大四完成毕业论文时就能得心应手。如果学生本科阶段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继续深造,走上科研的道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那么在科研的道路上也会硕果累累。所以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科研和本科教学有效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走向高度综合。“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更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和科研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先进制造论文: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遂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有助于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遂宁;先进制造业;现状;发展对策 1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先进制造业,是技术的载体和转化的媒体,是“手段性”基础产业。它的特点主要是: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工业的水平和先进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先进化程度,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先进制造业的强国。 2 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受宏观经济下行及结构调整矛盾突出等多重影响,以及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等诸多因素变化,当前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较大,但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比较优势弱。二是产业结构欠优,创新能力低。我市整体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端、价值链低端,初级加工和代工居多,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遂宁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改善制造业的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是遂宁市先进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未来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仅以扩大能力为目标,还要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将新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以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只有通过先进制造业的振兴,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3 新形势下遂宁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遂宁市要发展工业经济,关键是要善于用好发展机遇,把转型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力引进壮大增量,强化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3.1 抓好结构调整,坚持不懈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动力。加强对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引领遂宁制造走向高端。二是要突破发展成长型产业。抓好电子信息、机电与装备制造、新材料、天然气等四大工业成长型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的跟踪落实,力争成长型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发展、加大投入的态势。三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快建立以差别价格市场化手段为主的淘汰落后产能机制,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施重点用能企业分级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源利用监测活动,促进绿色循环发展。 3.2 抓好企业培育,合力推动企业协调发展 一是切实抓好大企业培育。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帮扶指导支持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加大投入,发挥好大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小微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平台网络互联互通和服务协同。三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搭建各类创业孵化园,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努力为创业基地争取更多的支持,充分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3.3 抓好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等技术改造项目。二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施一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4 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力度优化服务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展会、节会、博览会平台,加大遂宁造产品推广对接力度。深入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就近采购相关产品。推进工业品牌战略和企业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品牌,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区域性品牌和地标性品牌。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人才兴才企业旺。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不断为企业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为工业经济增添新动力,努力为企业家们拓展视野、转换观念、更新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 4 总结与展望 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和发达国家控制国际分工体系的战略制高点,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先进制造业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分析,深入分析了遂宁市先进制造业目前的现状和困境,对起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遂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任国强(1975-),男,四川南充人,本科,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 技术。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 摘要: 在建筑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材料。在近些年的项目建设和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混凝土的使用已经在建筑项目中得到普及。在实践中,混凝土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之一,也是决定建筑物、构筑物的整体质量因素之一。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耐久性的材料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文章结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运用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分析,简要探讨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建筑工程;应用 随着人们对住宅建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使用混凝土不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还会影响着建筑物的美观,因此,对于不同的混凝土工艺的使用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考察的,保证混凝土的规格与建筑的要求相符合。耐久性不同的混凝土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能,在长期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过度关注结构设计忽略耐久性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过长时间,结构的钢筋被腐蚀,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混凝土受到冻融破坏,导致建筑物不得不进行大修。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1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概述 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是现阶段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材料。在长期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密实性、材料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通常我们所说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只要能够保证其正常维护,就可以确保工程在不经大修的情况之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各项功能要求。因此,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种,为了分析出影响的因素,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可以结合混凝土的裂缝和混凝土所处的环境分析,找出影响其耐久性的因素。 2.1土壤的pH值 经过研究不难发现,在pH值大于12.5的碱性土壤中进行的工程建设,混凝土中的pH值小于9,经过一段时间不难发现土壤的pH值降低了,这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2.2空气二氧化碳含量 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向混凝土内部扩散的时候,就会与混凝土当中的碱性化合物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又称混凝土碳化,进而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经过分析不难得出,反应的化学式可以表现为:CO2+H2OH2CO3;Ca(OH)2+H2CO3CaCO3+2H2O。可见,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混凝土的碳化就越明显,进而严重的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 2.3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大小在前人长期的实践研究中中有一个确定的公式:D=η1•η2•η3•η4•η5•η6•槡t。其中η1,η2,η3,η4,η5,η6分别表示水泥用量、水灰比、粉煤灰、水泥品种、集料品种和氧化方法影响系数,t表示碳化时间。可见,以上几个因素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都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水灰比与水泥的用量上,我们要仔细研究不同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如图1)。一般认为水灰比小于0.4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其对碳化速度的影响,在图(a)中也可以看抗压强度的走向。从(b)图中也可以看出,在水泥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抗压强度在增强,也就是说其密实度得到增强,抗压能力也随之增强。在高抗压能力的影响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得到提升,耐久性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2.4空气的相对湿度 如果空气中的湿度比较高,就会直接侵入到混凝土的缝隙当中。如果有些钢筋被裸露在外面,就会直接导致钢筋的保护层受到破坏,并对钢筋进行腐蚀,进而严重影响钢筋的稳固性。因此,在空气湿度比较高的地方,要严格地控制空气的湿度和混凝土的缝隙深度,以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3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策略随着对混凝土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行业运用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使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却成为了建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高耐久性。 3.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配合比,它不仅仅要符合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还要符合建筑工程总强度的需求和工程整体质量的要求。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味遵循科学部门确定的配合比,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并不符合施工的具体需求,影响施工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保证高耐久性,在确定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的时候,要结合施工的基本条件(如空气的湿度、pH值、二氧化碳含量等)和施工所需的设备、温度等变化,结合具体内容来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施工的高效性。 3.2掺入矿物外加剂 在实践中,混凝土中会添加一些矿物外加剂,以改变胶凝物质的结构。在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是硅灰、磨细矿渣等。他们与水泥水化后的物质发生反应,改善混凝土的结构,增强水泥的硬度。当这些添加剂将混凝土中的孔隙堵上之后,混凝土的性能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改变,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也随之增强。因此,要合理的添加矿物外加剂,保证混凝土具备高耐久性。 3.3掺入高效减水剂 作为一种化学添加剂,高效减水剂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应水量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成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在现阶段这种外加剂主要以奈系作为主要的成分。在混凝土配置中加入它可以使浆体的浓度发生变化,降低其粘度和水胶比,并改善其工作性,从而保证更好的控制塌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4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的进度分析,保证施工的科学合理性,避免出现返工期而没有遵循施工的要求配置混凝土。为了保障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具备良好商誉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并确定好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得到充分地振捣,并尽量减少由于振捣不充分而引起的蜂窝等问题,针对建筑工程中站到混凝土的人员要做到严格的培训,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振捣工序。在实施建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避免踩到钢筋,并结合预埋管线的情况开展施工。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不得踩踏或堆放重物,确保混凝土能够遵循严密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具备高耐久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耐久性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混凝土,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的不达标。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分析,关注其耐久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混凝土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使用时间。 作者:万宁康 单位:江西昌大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在住宅建筑中可以有效运用钢结构施工,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施工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 关键词: 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1.1安装和测量技术控制 测量技术的精准管控可以确保控制钢结构建筑安装中的标高、中心轴、垂直等指标做到准确、不出偏差留下隐患。钢构件的安装,焊接,要注意在测量作业中的温度校正,避免热效应的影响,造成构件弯曲和伸展等危害。当具体安装时,尤其是两排柱安装之间的主梁,应加强实际施工中的检测力度,主要是为了检查梁侧向弯曲,直路,垂直钢柱偏移,是否水平,垂直度;摩擦表面的清洁程度和螺栓的拧紧程度,从而保证准确无误。安装的横梁和立柱,国家建设规范要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垂直监测的要求,底部的柱垂直度,以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验收,混凝土细骨料混凝土底部柱和基础混凝土承台空间填充都要在符合要求规范后进行。 1.2钢结构螺栓禁锢 钢结构螺栓有普通螺栓,高强螺栓之分。普通螺栓连接的钢构件应确保每个螺栓垫片不得超过两个,并有两线齿以上的螺栓紧再曝螺纹长度,严禁使用膨胀螺栓孔气割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应该重新检查高强螺栓单据和产品合格证书,接触面保证一定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同时螺栓和螺丝孔不应有超过0.8毫米的间距,禁止扩孔使用和破坏性安装高强螺栓的行为。高强螺栓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水平的要求在一定的时效内安装螺栓。高强螺栓安装的时候应该在48小时内全部拧紧,最终螺丝螺栓安装质量检查结束后,如果有一个超拧紧或未紧螺栓要及时更换或填充螺丝,确保高强螺栓的安装质量,以满足监管要求。 1.3焊接低合金钢及低碳钢部件 在焊接过程中,焊丝或焊条的选择应该是相同的基体金属强度水平,同时考虑到施工现场设备的条件下,应力集中度分布情况,不锈钢柱和梁的焊接连接,焊接结构,钢的焊接性能,都是重要的考评因素。电弧板的使用,要使用在电弧焊接过程中,性能测试一样板材。以确认或片材和基体金属(柱与梁)连接时候,要有不小于三倍厚度之间的焊缝厚度,焊缝厚度应该是弧板的厚度,弧板在焊接后除去,应保留不小于6毫米宽弧板。钢立柱和横梁的焊接,应进行下梁翼缘板焊接后,焊接梁的上翼缘板焊接,应该使第一焊接组件另一端的焊接温度下降至室温,两端不能同时焊接。在分段焊接构钢件的时候,在扩大向两侧焊接的部件从中间开始,焊接严格保证两侧对称,并注意焊缝焊接后进行钢构件覆盖的焊缝表面和中间焊缝的焊接。钢梁屋顶的焊接,以及底板和腹板都应选择渗透焊接角焊缝,最后留有闭口范围是约410毫米,此部分不用再进行焊接工作。总之,焊接工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钢材的质量,所以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焊接永远是一个极其重要重要、需要重点管控的施工工艺。 2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从工程本身的特点上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因为,工程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完善程度明显不够。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工程的质量无法保证。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的监控极其重要。管理制度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明确施工质量重要性的前提下,对自身的工作会更加重视。 2.2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 对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对一些原材料要严把质量关,具体包括一些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特别是工程中需要的物资质量,它们的质量水平对建筑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要按照规范进行选取。同时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考核,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2.3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为了提升技术培训的力度,施工单位应该邀请专业性相对较强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做好模拟施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技术薄弱人员进行指导。另外,技术讲解人员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处于混乱的状态。最后,为了提升培训的效果,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施工人员进行鼓励,相反,对那些没有按照规定培训,对质量控制不积极的人员进行惩罚。加强实地技术的培训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钢结构安装阶段必须要有监督人员在现场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设置严密的管理体系,对于各种操作都要设置专门人员对其规范性进行监管,同时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监督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安全有序地进行。 2.4完善施工 完成后的质量管理工程竣工之后,建筑负责方和建筑施工方都不应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掉以轻心,工程验收也属于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验收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不少工程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危险。所以,在施工后续阶段,建筑负责方和建筑承包方要对建材的规格、建筑的完整程度等进行细致地检查和核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程建筑施工中,常常使用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法,通过优化钢结构设计中的钢梁、钢柱、钢栓、钢架,确定钢结构中的钢焊接标准。分析高层建筑物钢结构优化方式,对钢结构材料的耐热性、保温性进行技术改良,提高钢结构与混凝土之间的楼板灌浇技术,稳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提高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提高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认识,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钢架构施工方案,提高钢结构技术手段,实现对钢结构高层施工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仕昌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房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钢结构课程开发 一、钢结构施工课程内容设计 钢结构施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遵循学习情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每个学习情境均独立且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同一课程的所有学习情境都应为同一个范畴的事物、各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平行和递进关系这四个原则,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安排课程。 1.以常见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目前,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轻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门式刚架、排架结构;(2)多高层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钢框架、钢混结构;(3)大跨度钢结构类型,它的主要结构形式为网架网壳、管桁、悬索、膜、组合、张弦和索膜结构。本课程从上述三类结构类型中选取较为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四种结构形式,即门式刚架、钢框架结构、网架结构和管桁架结构作为课程学习情境的载体,并选取这四种结构形式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组织教学。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学习任务钢结构施工课程根据课程的能力目标选取内容,安排课程内容时,对几种钢结构形式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钢结构施工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出六个适宜教学的学习任务,即认识钢结构识读钢结构施工图选用并检验钢结构进场材料加工制作钢结构安装钢结构验收钢结构。课程还根据四种结构形式的各自特点,在内容选取上各有侧重,遵循“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的理念。例如单层门式刚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螺栓连接和结构制作加工方案编制;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焊接连接和钢框架结构安装专项方案编制;大跨钢网架结构施工这个学习情境侧重的是吊装的验算和专项方案编制;管桁架结构施工则对上述三个学习情境进行综合,要求学生具有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该学习情境的综合训练,学生会编制各种钢结构形式的专项施工方案。 3.体现“标准融入”的课程建设特色建筑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活动都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建筑标准、规范和规程等,它们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经济和适用的重要文件,也是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标准、规范和规程都以条文的形式出现,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所以目前教材大多将标准规范中的条文扩展成为容易接受的知识和内容。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反而淡薄了标准规范意识。钢结构施工课程重视树立学生的规范和质量意识,安排内容时充分考虑“标准融入”,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充分融汇到课程教学实的施过程中。例如钢结构施工课程在任务实施时,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质量验收知识整合成材料进场检验制作加工质量验收钢结构安装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并贯穿于每个学习情境。 4.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钢结构施工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都按任务导入任务提出任务分配任务实施任务检查评估讨论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任务实施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借助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模型制作教学、实物参观教学和动画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当做到学习任务“选用并检验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工程进场材料”时,按导入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提出检验进场钢材和紧固材料两个任务分配每组学生一定数量的原材料、配套资料和相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学生检验材料并填相应表格检查每组学生填表内容评估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这六个步骤组织教学。 二、钢结构施工课程资源建设 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能否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进行课程学习任务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将来需要努力去完善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课程得到充分实施。本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和资料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场地建设,教学模型软件建设。课程除配有配套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和录像外,还配有一定数量的课程相关资料,例如钢结构施工图册、钢结构施工实验手册、钢结构验收资料和模型制作材料等。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本课程配备专兼职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实验指导教师1人。本课程要求专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要求企业兼职教师为钢结构施工一线的技术骨干或专家;要求实验指导教师熟悉电动扭矩扳手、超声波和磁粉探伤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并具有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焊工证。钢结构施工课程具有稳定、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多个,主要保证钢结构类型认识、钢结构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等学习任务现场教学的正常开展;校内有供学生进行课程任务训练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如钢结构焊接场地、钢结构螺栓连接场地、必要的钢结构制作加工机具、必要的钢结构检验设备等;有适应课程教学必须的电化教室、图纸识读和模型制作实训室及配套软件和设备,能满足1个教学班完成施工图识读、模型制作及各种方案编制的使用要求。 三、钢结构施工课程评价体系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的任务学习情况和课后作业两大块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时重视学生参与,有学生互评、自评和老师评价几种方式。课程考核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任务学习情况评价时,先确定学习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做并能做类似任务。考核侧重的是学生完成任务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不强调任务完成的完整性,即学生只要积极去做任务并知道任务的具体做法,也能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示范,那么即使他没有完成所有任务,同样可以得高分;课后作业评价时,侧重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布置的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具有知识迁徙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要写清楚自己做课后作业的想法和过程。在整个课程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譬如对前面课程学习不理想而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慢慢进步的同学给予适当分数奖励,反之则适当扣分。 四、小结 课程的主要组成是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理论知识的提高,以期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具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行的改革方法。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馈信息选择并修正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一个好的点子需要合理的推销方式,同样一门好的课程也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只有充分考虑教师、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方法的作用和内在联系,课程才能得到成功的开发和建设。 作者:郑君华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建学院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 一、制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 建筑工程主体检测的检测方案应当包括被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选取的检测样本空间、选点的分布位置、此次的检测的目的以及应当采取何种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检测包括对建筑物筑物位移及变形情况的检测;主体结构裂缝的开展及分布情况的检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及程度检测;工程选取的构件及材料强度的检测;现有的建筑及工程主体结构与设计图纸文件是否一致的检测;在检测建筑物的外围环境时,临近的是否有建筑工地及有无施工史的检测;当地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情况的检测;人为因素影响的检测;以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有无超载现象的检测。 二、建筑工程主体的样本空间的确定 质量监督的建筑结构主体检测工作是随机抽取的,是监督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制定某一检测方案时,应当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下制定,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在确定主体结构检测的样本空间时应该有针对性,最大数量以不超过相关规范要求为宜。 检测人员或者相关的委托检测机构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除了主体结构的外观、尺寸检测外,其余各方面的实体检测必须按照规范制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及时告知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在进行到可能会影响主体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必须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如果是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必须由监督机构的小组或是相关部门制定出检测方案;如果是委托给专业检测的单位进行检测时,则需要由专业的检测单位提供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案,并由监督机构进行认证。质量监督的实体检测与质量验收时的检测目的不同。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抽查,因此是要根据明确的检测目的制定出相符的检测方案。在选择检测方法的时候必须采用操作方便、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于常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检测取样的部位以达到科学合理为原则且不能随意扩大检测范围,特别是对工程质量有异议的构件或无法通过现场的质量控制资料有效反映其质量的构件进行检测时的情况下。在此过程中,当采用一般方法不能展开检测时或由一般方法检测的结果有异议时,才采用可靠度更高的需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检测。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3.1主体结构检测的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3.2进行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与委托方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同在现场。 3.3是先拟定好的主体结构检测方案在原则上不能轻易变动,如果因为现场条件限制不能按照原定检测方案执行时,则必须在不违反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经过当事各方的同意签字确认后才能更改。 3.4当有人问及引起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及安全问题的原因时,要告知对方一切以鉴定报告为准。 3.5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鉴定报告是某一检测鉴定机构的观点与结论,并不是检测人员的个人见解,在未准签发前有可能改变。 四、改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措施 4.1确定质量检测工作的内容质检人员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质量检测工作涉及到的范围为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数量及位置;钢筋的数量及位置;工程施工中的测砼强度、砂浆、砼回弹、砌体、钻芯等。 4.2完善国内现有的质检法规和标准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是检测工程质量的法律依据,这对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要根据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发展来制定相应的符合情况的法律法规和法规标准,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参考。 4.3严格的规范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手段在实际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必须严格的规范质量检测手段才能真正的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注重结构实体的检测。质检人员应当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外观、尺寸等方面进行检测,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案。 4.4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队伍的培训工作,从实际工作人员着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切实的提高整体队伍质量检测的专业理论性及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考核制度,培训机制,完善现有的岗位责任制度,努力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质量检测工作队伍。 作者:王之超单位: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1.1主要内容 对工程建筑质量中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钢筋数量及位置进行抽查,对工程中的砼回弹、砂浆、砌体、钻芯检测及测砼强度等。 1.2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 在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检测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体检测是其中的重点之一,而这一工作又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别是对样本空间的确定上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具备对实体的针对性; 2)委托的检测机构或者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时,除了需要对结构的外观、尺寸进行检测之外,还要对实体进行检测,并且一定要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流程,并告知施工方、监督站; 3)如果需要采取可能致使工程质量受到局部影响的检测方案,必须要征求设计方的意见,才可执行; 4)如果是由监督站进行具体的检测,必须要由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监督方案,而如果是外聘检测单位,则应该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方案,并且提供给监督站进行审核; 5)对工程实体的检测与质量验收不同,其中实体检测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工作,因此对目的的把握一定要清晰,利用操作简单、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大多数情况下可使用监督小组现场独立操作的方法; 6)进行常规检测时,如果发现有质量疑义的构件不能通过现场进行检测的构件,应该对该构件进行针对性的部位检测,以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1.3进行抽样检测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必须要符合科学合理的质量判断,其重点就是抽样的合理选取,按照检测的目的大致可分类确定的抽样空间如下; 1)按照材料类型及结构类型进行抽查规划,对一般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按照级别划分,第一级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按照构件的类型可划分为:梁、柱、墙;第三级可根据材料类型划分; 2)按照检测的类型及所使用检测批的容量来选取样本容量,对有异议的构件进行检测:不仅监督机构需要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施工责任单位也需要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有关的检测,来保证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其中监督机构做出的抽检应该大于总抽检次数的10%。 二、有关注意事项 1)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必须要注意人身安全; 2)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委托方及相关责任人均应该在现场; 3)对于拟定的方案不能做出随便改变,如果确实需要改变,必须要要由各方同意并签字才可进行更改; 4)因为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做出的结论,因此在未签发时,是可以进行更改的。 三、结论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际经验,另外还需要具备责任心、树立使命感,才可进行这项具备挑战性的任务。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必须要熟悉指定检测流程,强化监督意识,注意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另外还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挥监督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而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作者:姚俊宇陈华岩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结构检测 1、检测技术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人工目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声发射、x-射线等)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难以预测预报结构整体的性能退化,无法实现实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结构损伤的出现势必导致结构性能参数(如刚度、频率、阻尼或质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很好的被检测和分类的话,就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显然。这是整体的检测方法。 1.1整体结构监测 整体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健康监测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监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结构监测的方法可分为四类:(1)空间域方法,(2)模态域方法,(3)时域方法,(4)频域方法。其中空间域方法是根据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的改变来检测和确定损伤位置I模态域方法根据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改变来检测损伤;在时域方法中。系统参数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采样的数据来直接确定,精度较高,但很费时,在频域方法中,模态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确定的,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函数被广泛应用。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频域方法和模态域方法使用转换的数据,数据转换存在误差和噪声。在空间域方法中,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建模与修正还存在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将两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具有很强的发展趋势,比如将静载测试和模态测试的数据结合起来诊断损伤,这样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点并相互检查。与损伤检测的复杂性相适应。 1.2结构性能的检测 结构性能的检测是可靠性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一般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构造措施检测、结构构件尺寸和钢筋位置及直径的检测、结构及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检测等。 1.2.1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分为非破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由于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可连续大面积测试、不破坏结构且能获得破坏试验不能获得的信息(如内部孔洞、疏松、不均匀性等)等特点,因此,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非破损检测技术(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较差)。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等,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有破损和非破损两类方法。破损方法是凿去检测部位的混凝土,直接量测钢筋的数量、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然后与设计图纸比较。这种方法对构件有损伤,应尽可能少用。非破损方法主要有电磁法、雷达法和超声法,雷达法测试速度较快,电磁法相对较慢;对保护层厚度的测定用超声法精度相对较高。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准确测定出钢筋直径,也不能测定节点区的钢筋和构件中刚进的连接情况。而这些检测项目的结果客观上又是结构鉴定与加固的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测试精度高的检测仪器。 1.2.2砌筑结构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目前,砌体结构材料强度的检测技术正日益成熟。 砌筑强度检测方法有现场检测法和间接测试法,现场测试法有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检测方法,需要从墙体上截取试件,比较困难,且试件稍经搬动,强度就会受到影响,故应用较少。间接测试法是通过检测砖和砂浆的强度,然后依据现行规范直接确定砌体强度。砖的强度检测通常可以从砌体上取样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有冲击法、点荷法、回弹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等。新晨 1.2.3钢姑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普。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2、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评级是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评定,它是结构维修,加固的重要依据。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房屋的综合评定按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应为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金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结构检测 1检测技术 传统的检测手段(如人工目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声发射、x-射线等)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难以预测预报结构整体的性能退化,无法实现实时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结构损伤的出现势必导致结构性能参数(如刚度、频率、阻尼或质量)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够很好的被检测和分类的话,就可以用来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显然。这是整体的检测方法。 1.1整体结构监测 整体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和振动观测等。每一种建筑物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综合确定测量项目。健康监测方法与测量仪器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在区域性变形观测和大型工程变形监测中应用,并具有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优点,甚至与远程数据传输相结合,实现监测与决策智能化。监测的准确性取决于监测方案的科学性、监测点布置的合理性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结构监测的方法可分为四类:(1)空间域方法,(2)模态域方法,(3)时域方法,(4)频域方法。其中空间域方法是根据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的改变来检测和确定损伤位置I模态域方法根据自振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改变来检测损伤;在时域方法中。系统参数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采样的数据来直接确定,精度较高,但很费时,在频域方法中,模态参数如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确定的,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函数被广泛应用。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频域方法和模态域方法使用转换的数据,数据转换存在误差和噪声。在空间域方法中,质量和刚度矩阵的建模与修正还存在问题,并且难以精确。将两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具有很强的发展趋势,比如将静载测试和模态测试的数据结合起来诊断损伤,这样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点并相互检查。与损伤检测的复杂性相适应。 1.2结构性能的检测 结构性能的检测是可靠性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内容一般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构造措施检测、结构构件尺寸和钢筋位置及直径的检测、结构及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检测等。 1.2.1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分为非破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由于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可连续大面积测试、不破坏结构且能获得破坏试验不能获得的信息(如内部孔洞、疏松、不均匀性等)等特点,因此,一般情况下,均采用非破损检测技术(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较差)。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回弹法、超声法等,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较为成熟的混凝土强度和缺陷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有破损和非破损两类方法。破损方法是凿去检测部位的混凝土,直接量测钢筋的数量、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然后与设计图纸比较。这种方法对构件有损伤,应尽可能少用。非破损方法主要有电磁法、雷达法和超声法,雷达法测试速度较快,电磁法相对较慢;对保护层厚度的测定用超声法精度相对较高。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准确测定出钢筋直径,也不能测定节点区的钢筋和构件中刚进的连接情况。而这些检测项目的结果客观上又是结构鉴定与加固的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测试精度高的检测仪器。 1.2.2砌筑结构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目前,砌体结构材料强度的检测技术正日益成熟。 砌筑强度检测方法有现场检测法和间接测试法,现场测试法有推剪法、单剪法、轴压法、扁千斤顶和拔出法等五种检测方法,需要从墙体上截取试件,比较困难,且试件稍经搬动,强度就会受到影响,故应用较少。间接测试法是通过检测砖和砂浆的强度,然后依据现行规范直接确定砌体强度。砖的强度检测通常可以从砌体上取样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比较简单。砂浆强度检测方法有冲击法、点荷法、回弹法、筒压法、射钉法和剪切法等。 1.2.3钢姑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普。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2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结构的可靠性评级是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评定,它是结构维修,加固的重要依据。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房屋的综合评定按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应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应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应为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分为A、B、C、D四等级。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已超出了单纯的结构安全的范畴,包括了结构的安金性、耐久性、适用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鉴定与分析等综合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3结论 鉴定与评估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I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 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鉴定时。鉴定工作受到结构设计理论的制约,如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际工程质量问题与环境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评定这类问题。也有待设计理论和鉴定理论的提高。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 1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1)断面尺寸偏差、轴线偏差、表面平整度超限。 产生的原因是:图纸有误或看错图纸;施工测量放线有误;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模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振捣时,过多振动模板,产生模板位移;模板接缝处不平整,或模板表面不平等。 (2)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内部不实。 产生原因是: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未用串筒或溜槽,产生离析;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移动;结构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 产生原因是:施工缝的位置留设不当,不易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槎处未清理干净;对施工缝处先浇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等。 (4)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冬期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和温度应力产生裂缝;构件厚薄不均匀,使得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扰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5)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是: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粘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过早或拆模用力过猛,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未做好成品保护,结构被碰撞损坏等。 (6)结构或构件断裂。 产生原因是:钢筋位置不对;钢筋数量不足;严重超载或施工时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设计不符;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脆断;混凝土强度过低等。 (7)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波动较大。 产生原因是:原材料质量波动;配合比掌握不好,水灰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短,搅拌不均匀,或投料顺序不对;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养护不好等。 (8)混凝土冻害。 产生原因是:混凝土凝结后,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过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9)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骨料中的某些活性矿物质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性溶液发生化学作用,使混凝土局部发生膨胀,引起开裂和强度降低,称为碱骨料反应。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原因是:骨料中含有与碱起化学作用的活性矿物质成分,如含微晶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碳酸盐的骨料;水泥的含碱量过高;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外加剂中含碱量大等。解决办法是选用没有碱反应影响的骨料,控制水泥与外加剂的含碱量。(10)混凝土碳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入混凝土中,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相互作用,降低混凝土的碱度,称为混凝土碳化。碳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模,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作用而锈蚀,胀裂混凝土。混凝土碳化还会加剧收缩而使结构产生裂缝。加速碳化的原因是:混凝土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施工中振捣与养护好坏的影响;水泥用量、水灰比、水泥品种的影响;骨料品种、外加剂、粉煤灰参量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等。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在正常条件下,混凝土碳化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对密实性较好的高强混凝土,保护层为20mm时,碳化发展到钢筋的位置需要数十年时间。 (11)钢筋锈蚀。 产生钢筋锈蚀的原因是:混凝土液相的PH值的影响,PH值小于4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加快,混凝土的碳化将降低PH值;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氯离子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使钢筋锈蚀;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水泥品种的影响;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大气、水与土层中盐的渗透作用;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等。 上述质量通病,最终都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变形能力降低,变形增加,裂缝展开过大,结构耐久性降低。所以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必须十分重视,避免形成结构隐患。 从上述质量通病的原因可以看出,只要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设计能按设计规范进行,绝大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2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1)表面抹浆修补。 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蚀,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吵浆前,需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 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如果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一层水泥砂浆,然后用1∶(2—2.5)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并压实抹光。 (2)细石混凝土填补。 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的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对孔洞的补强,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志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0.01%的铝粉,分层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3)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 对于影响结构承载力,或者防水、防渗性能的裂缝,为恢复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应根据裂缝的宽度、性质和施工条件等,采用水泥灌浆的方法予以修补。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另外,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试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近年来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日益剧增,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多,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施工方面都更加的现代化、机械化。但是建筑结构的质量却仍良莠不齐构的质量却仍良莠不齐,这样一来,就更迫切需要一套具体详细的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并运用其检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来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要研究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分析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监督现状,并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出了一些见解,以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监督管理 1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结构的中在建筑工程的结构的中,主体结构的质量能否保证是建筑结构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筑结构质量能否保证的基础,一旦主体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结构后期的实用安全就会受到巨大的考验建筑结构后期的实用安全就会受到巨大的考验。这样一来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就务必要进行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就务必要进行,这就要求检查工作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入手工作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入手,每一个环节检查的具体到位位,整个主体结构的检查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意义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其发展与应用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保障和重要的技术手段量监督的技术保障和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量、提高建筑工程建筑水平、节省国家与企业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建筑结构的载体是整个建筑结构的载体,与建筑体寿命周期的安全使用紧密相关相关。因此,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命的有效措施,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更是建筑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建筑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 3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现状 近年来近年来,我国问题建筑工程层出不穷,让人们无法安心。而导致了工程质量一系列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没有按照相关法定程序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没有按照相关法定程序、根据科学规律以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律以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监督,从而造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后果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后果。 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采用的主要方法。 4.1外观外观、尺寸检测法 外观检测法是检测人员利用观察建筑结构外观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测工作行初步的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对建筑结构的外观进行大致的观察的观察,观察是否有裂缝、破坏等情况的出现。其次,是观察结构的尺寸结构的尺寸、外观等是否符合技术质量的要求。再次,是对于建筑结构所用材料建筑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等资料进行调查、看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这一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的是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素质是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素质,所以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特点特点,因此外观检测法难以成为检测结果的主要依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的外观与尺寸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构件中是否出现了夹渣混凝土构件中是否出现了夹渣、裂缝、麻面以及蜂窝等问题,在检测时可以采取尺量与目测的方式对这些主体结构项目进行检测行检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构件严重到影响环境的情况时重到影响环境的情况时,应当在质量检测报告中进行详细的说明说明。 4.2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是利用相应检测仪器等相关的辅助检测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工作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工作,利用检查显示出的数值与标准的检测数值进行对比检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工作,进而实现对结构的检测工作工作。它又分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检测方法。①有损检测有损检测。有损检测是将对所检测构件的结构、外形或受力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损坏或受力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损坏。根据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进行检测工作进行检测工作,看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以此推断结构能承受的荷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承受的荷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②无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法。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声等相关的技术手段关的技术手段,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对结构内部情况进行检测况下对结构内部情况进行检测。 4.3现场结构检测法 (1)钢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时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对设计要求全焊缝的一级焊缝抽取百分之五十分之五十,二级焊缝抽取百分之十进行抽样检测。((2)砌体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在检测砌体结构的时候,检测指标和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必须要对几个重要结构进行选点检测行选点检测,选择部位要考虑到威胁砌体结构安全,根据这一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所有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必须被已选部件涵盖部件涵盖。并将整个检测过程的检测数据和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记录详细记录,以备质量监督部门的随时检查。((3)混凝土检测混凝土检测。在检测混凝土结构时,一般将检测项目定位为定位为: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抗压强度。采用选点取样,在进行选点时选点时,必须囊括所有的强度等级,并且要遵循在混凝土结构潜在有隐患的部位对安全存在隐患处进行选点潜在有隐患的部位对安全存在隐患处进行选点。监督机构在对构件进行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构件进行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尽可能的避免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4建筑工程主体的质量检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中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中,钢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的。在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不仅要检查钢筋的配筋数量和强度和强度,还要严格检查钢筋在截面中的位置是否按照规范进行行。根据对钢筋保护层进行质量检测分为破损法和非破损法损法。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的量时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的量时,由于其监督实体具有随机性随机性,尤其是在样本空间的确定上,因此要求检测时,监督实体必须做到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实体必须做到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同时还应当对其监督实体有一定针对性督实体有一定针对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相关人员应确定有关实体检测的方案定有关实体检测的方案,并将具体方案告知施工方和监督单位位。在采取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检测时,还应当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再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者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者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方案,并经质量监测机构认可。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目的一定要明确要明确,运用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检测。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可以在现场独立操作的监督小组的质量检测方法况下选择可以在现场独立操作的监督小组的质量检测方法。如若不能展开检测或者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如若不能展开检测或者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还可以采用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可靠度更高的检测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可靠度更高的检测。在常规检测中测中,对于存在质量疑义的构件和无法通过现场质量检测的构件构件,应当对有问题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部位检测,达到科学反应实际情况的目的反应实际情况的目的,不可以任意扩大范围。 4.5根据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还分为静态检测方法 和动态检测方法静态检测方法的数据较准确静态检测方法的数据较准确,但对于大型结构,因构件多多,体量大,有的部位无法检测等,从而致使有一定的局限性性。静态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回弹法、钻芯法、雷达法、超声脉冲法冲法、垂直反射法、冲击回波法、光测法、红外热像法和磁检测法等方法法等方法,此外还有综合法。目前在我国已采用的综合法有超声回弹综合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声速衰减综合法和超声钻芯综合法等。静态检测方法中钻芯法的精确度较为高静态检测方法中钻芯法的精确度较为高,但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的过程中,由于此检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损伤,所以不能大面积应用能大面积应用;回弹法虽说表面快捷简便,但其主要体现的是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强度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强度,从而来推定出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强度度;超声法能比较准确的判定出混凝土内部孔洞位置、面损伤层厚度层厚度、裂缝深度、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结合面的质量。但是,由于声速受水泥品种、水泥含量、粗骨料品种料品种、含砂率和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当所用材料的含水率和龄期不同时和龄期不同时,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与混凝土的强度关系将有很大不同度关系将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用单一的超声法无法很准确地检测混凝土强度无法很准确地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则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和构件混凝土的内部强度面地反映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和构件混凝土的内部强度。动态检测方法是振动反演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动态检测方法是振动反演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是在起振器共振振器共振、脉动等方式的作用下,层间刚度通过测量结构的频率和振型等参数率和振型等参数,并根据其理论原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检测方法方法。不管是静态检测方法还是动态检测法都独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劣势。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检测工程状况和设备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检测。 5强化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措施 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来降低工程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措施:((1)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时何地,安全是最重要的。检测机构应大力宣传安全知识传安全知识,做到深入人心,并要求检测人员时刻注意个人人身安全身安全。((2)应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应明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法规和标准,来提高质量检测的工作效率测的工作效率,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要的法律支撑。((3)建立优秀检测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优秀检测质量管理机制,明晰检测重点。这包括要做好质量控制的整体安排工作要做好质量控制的整体安排工作、明晰质量检测控制的重点、做好进场材料的检测质量控制等做好进场材料的检测质量控制等,就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4)减少由于是检测设备减少由于是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等出现问题造成检测误差超出质量要求的情况出现误差超出质量要求的情况出现,导致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检测的质量常进行和检测的质量。((5)注重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注重质量监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质量监管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从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强化考核和培训机制和培训机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手段等方面着手,争取培训出一流的检测队伍一流的检测队伍。有强烈的责任心,本着对自己、对人民及国家负责的想法家负责的想法,认真完成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 6结语 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财产安全、关乎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关乎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定。所以,在执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工作时,必须做到严谨细致做到严谨细致,不得有半点差池,因为它决定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固安全稳固安全。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各项技术要求,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施工技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混凝土结构的组成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包括水、水泥以及沙石等,另外也会加入一些辅助性材料进行配比的控制,从而得到了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时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材料的配比,同时也需要合理的掌控温度,从而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2.1、保证建筑的强度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强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在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发挥材料的强度优势,当凝固过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强度。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我们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工程的情况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强度的合理性。 2.2、提高建筑的防水性能 除了强度以外,防水性能也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水工作的控制,从而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使用功能。在建筑工程中加入混凝土结构,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同时操作非常简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采用优质的原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混凝土结构施 (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主体,工中首先需要控制混泥土材料选择,其对于整体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对于材料的质地、大小等方面需要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所有的指标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才能够进行工程的使用,从而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3.2、严格配置材料比例 除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以外,还需要做好材料的配比控制,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比例配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配置之前需要进行取样检测,确保相关材料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从而才能够信息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达到相关标准,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然后再次进行实验,达到标准即可。 3.3、保持混凝土均质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泥土的均质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材料的搅拌工作,整个过程要保证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从而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还需要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进一步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初步凝固之前能够送达到施工场地,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 3.4、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浇筑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浇筑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等。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浇注技术的位置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针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技术质量。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质量。 3.5、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为了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做好混泥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当完成浇筑工作后的12小时,需要使用塑料薄膜等进行混混凝土覆盖,同时要加强浇水处理,当完成拆模工作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浇水养护,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在进行浇学养护的时候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干湿情况进行浇水次数的调整,从而能够确保混凝土表面能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使用比较多的方法是浇水法、浸水法以及塑料薄膜覆盖法等。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还需要添加防冻剂以及结合蓄热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发生冻害现象,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整体性的,为工程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4、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4.1、做好施工资源的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施工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包括水泥的型号,粗骨细料的参数规格、质地以及级别等方面,防止有杂质参与到其中,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拌合质量。同时还要加强水质量的检测工作,通过检测标准才能够进行使用。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外加剂的质量控制,对于劣质的外加剂不能够进行使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维护工作,从而能够方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确保工程的质量。 4.2、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操作 一在建筑工程建设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方案进行操作规范的明确,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能够达到约束的作用。二结合以往混凝土施工经验进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的归纳,从而有效地确保工程的质量。三不断加强混凝土施工操作监督工作,目前可以选择使用全过程监控法,从而能够有效地监督施工操作,确保混泥土施工质量。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近几年来混凝土结构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其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断的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加强施工技术的优化,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作者:赵德彬 单位: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学生的转型需求为出发点,对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探讨,解决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体系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学校片面地从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多的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几乎完全抛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删除。学生专业学习如同职业岗前培训,照着教师的操作完成专业学习,学生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各学校的软件、硬件各种条件的局限,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又不能自我学习适应技术的发展,致使就业单位不愿选择中职毕业生而选择学历更高的高职毕业生。从周边环境可以看到近两年建筑市场在萎缩,中职学生入职后面对的是激烈的职业能力竞争,中职学校不仅需要提高就业率,而且还要为学生以后的长足发展考虑。即使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目标是各类技术工种,中职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岗前培训,需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活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施工专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结构施工图有正确的识读能力,能够对结构的安全有系统性的认识,对他们以后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安全操作具有重大作用。 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开设现状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几乎一半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职业无规划,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于网络。部分教师认为是学生基础差、智商不高导致的,稍微高深复杂一点的知识他们就学不会,但实际是这样吗?不尽然。据调查研究,中职学校学生的总体心理特点主要是独立性较强,兴趣定向较早,情感成熟较快,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考察以及辨析,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比较评价。学生判断力和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但当他们对专业感兴趣时,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是有的。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偏向,但有些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优秀的。 (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现在中职学校的建筑结构课程仍是注重理论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理论课程,学生不愿学也学不会,教师不愿上。教师教学时大多注重结构计算,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上结构计算课时,经常会出现八九成学生不听讲,听讲的一二成学生中还有一半是听不懂的状况,当没有师生互动时,教师上课也是索然无味。较多的教师在选课时会避开力学、结构一类课程,因为上这类理论性的课程没有成就感,学生不能从课堂中学到知识。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因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岗位技能训练而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时压缩甚至删除。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在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对各种结构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介绍学习兴趣较大,但对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兴趣较小甚至抵触学习。他们对建筑行业各种专业概念的兴趣较大,愿意了解他们的意思和现象,也对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结构知识感兴趣,例如承重墙知识、抗震知识等,但他们比较抵抗逻辑及计算严密的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如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一般中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材会附上两三套结构施工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是无法看懂结施图的,但当他们在本门课程学习后期能看懂时,又表现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以职业岗位的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虽注重理论,但它与职业能力没有关系吗?不尽然。建筑工程类岗位有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按图施工。中职学生其他课程里可能涉及图纸的识读绘制,但肯定不能像建筑结构课程那样紧密联系结构施工图。未上过建筑结构课程的中职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建筑施工图的含义。同时,安全施工也是建筑工程类岗位的要求,建筑结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也可以构建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二)以学生的转型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排斥,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形成供求不相适应的局面。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人才,是因为普遍来说,高学历的学生相较于低学历的学生,有更广的知识面,同时还比较容易转岗。较多中职学校偏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为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完善自我。人的一生的学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就职前的学习、职业中的在职学习、转岗与再就业学习、退休后的学习。当技术在发展时,学生原本的技能不能适应时,这就需要他们自学。 三、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探讨建筑结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能具备建筑施工各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建筑结构课程主要是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抗震,这些知识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但它对建筑工程施工、概预算、工种操作实训等课程有非常大的作用。建筑结构课程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认知的塑造,即使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建筑行业,也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有帮助。 (二)课程内容涵盖及涵盖程度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这五方面。建筑结构是建筑的承重部位,它关系到安全。中职的人才目标不能要求中职学生像本科生学完此课程后做结构设计,但建筑结构这些知识能让中职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尽量避免结构不安全所造成的伤害。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灌输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强调结构的安全以及为保证结构安全所做的结构措施。安全计算方面可不做要求,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计算概念即可。因此,可以对授课内容做一个大致安排:混凝土结构重在讲述结构知识、破坏特征的基础,可增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项,也就是着重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集》的讲解,忽略较复杂的结构计算;砌体结构注重讲解砌体的构造措施、砌体的破坏特征等;钢结构注重讲解钢结构的连接形式、破坏特征等;地基基础部分主要讲解基础地基的重要性及其破坏危害;结构抗震注重讲解易遭受地震破坏的结构部位,生活中的抗震等,教给学生一定的结构抗震理念,不涉及计算。 (三)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课程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并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或某一施工过程,并不适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特点,如建筑结构这一类理论知识偏重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重在理解。根据理解的需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一个与工程实际环境相同或类似的情境,或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主题或相互冲突、有争议的观点,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给教师的教学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综合来说,就是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参观法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理解性的课程知识讲解更为容易。相对教师在黑板上的画图讲解,多媒体可以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建筑结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完全表述清楚是不可能的,用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特点,制作各种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结构特点。在建筑结构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展示各种结构图片,以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一些著名建筑的结构特征,让课堂讲解更为生动。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克服他们不愿思考的惰性。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对一些结构问题提问,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实物或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知识。例如校园里的建筑的结构形式各是什么?某栋建筑各部分的裂缝是否是结构裂缝?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砖墙中设置的构造柱、圈梁有什么作用?结合周边建筑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进行引导。 3.参观教学法 中职学生生活经验少,专业知识了解少,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对其灌输结构理论是非常难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带学生离开教室,参观学校的建筑物,解析建筑的结构及结构的破坏;或者带学生参观在建建筑,解析结构的作用及重要性。 4.其他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加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模型制作。建筑结构是空间专业,为使学生对结构有正确的空间认知,可充分利用各种建模软件,将平面二维建筑施工图转化为空间三维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的目的是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结构的知识,构建学生较为完善的结构知识。 四、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在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可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要过早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现有某一岗位的具体能力,这会限制学生在就业时的职位选择,也会降低学生对岗位更新的适应能力,还会限制学生的专业继续学习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行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不片面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许珊娜 张红欣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结构类型,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并且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水平也在全面发展。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作为建筑事业发展的主流所在,然而怎样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和降低资金投入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热点关注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从而取而代之的是框架结构为主要的施工新方法。 1框架剪力墙概念分析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主要是在框架结构基础上,从而对结构承重体系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并且框架结构主要经过梁以及柱等连接后所形成的框架,能够更好的分担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与此同时也能够具有围护以及分隔等方面的作用,对于这种结构,在布置的过程中存在十分灵活以及高效等方面优点,然而在框架结构中,其节点应力情况相对较为集中,这也直接导致侧向刚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同时在高层建筑过程中并不适合使用。高层建筑具有着更加良好的使用性,同时也是以后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来说,必须要对传统框架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然而剪力墙结构主要经过剪力墙等进行组合而成的,能够承受到横向荷载以及竖向荷载,并且这种结构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空间更加宽敞,从而使建筑室内的空间开阔性得到充分保障。但是对于剪力墙存在一定的缺点,灵活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并不容易进行拆除,同时在也不能在空间进行自由的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结构类型,并且也结合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优点,从而做到优势互补,不仅自身可以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此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也是十分的简单和方便,现如今在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所使用的效果也是较为理想。因此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进行框架剪力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促进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水平增长,最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2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特征分析 2.1受力特征分析 如果只是从框架自身外观构成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可以发现,框架剪力墙结构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个完全垂直在地面上的结构体,并且自身空腹悬臂梁在对外界作用力进行承受时,框架由于没有受到更好的抗压力,将会导致结构出现弯曲等情况,并且结构弯曲后会出现曲线状态,因此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受到压力后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变形情况,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促进施工企业自身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 2.2刚度特征分析 通常情况下,框架剪力墙结构自身具有着一定的受力反应,并且和纯框架结构较为相似,也就是在基底弯曲达到百分之二十后,框架自身刚度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需要对其抗震等级进行相应的设置。如果框架结构弯曲程度已经达到弯曲的百分之八十后,那么框架所具有的刚度也会不断缩小,这样便需要采取一定程度的措施对其结构进行不断的强化,最终能够达到抗震以及减震等方面的目的,促进工程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带动企业的经济水平得到飞速的发展。 2.3框架结构抗震特征分析 在对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其中还要对剪力墙刚度和框架刚度只存存在的比例关系进行重点的设计好,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的重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促进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增加。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 在对框架剪力墙进行施工时,钢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并且在实际进行操作时,钢筋工程建设需要应用到相对来说比较多的钢筋,然而钢筋材料和规格也存在不同,例如直径为六毫米或者是八毫米的一级钢,然而直径为十二毫米以及十八毫米的三级钢筋等。在钢筋工程项目进行施工以及浇筑的过程中,其节点容易出现位移,通常情况下解决措施主要为:第一是对箍筋框固定。在对钢筋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要求做好放样工作,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定制一些专门的模具加工,比如在对柱筋框和柱筋进行放样定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水平以及竖向墙体梯格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钢筋位置进行控制,这样也能够降低钢筋出现位移等问题。第二是需要对钢筋梁柱节点进行明确。因为在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钢筋使用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因此会出现一些较为密集的梁柱节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每一个节点的准确性以及有序性进行保障,通常情况下都会在事先采取计算机对现场钢筋做好绘图放样工作,之后根据一比一的比例对模板进行制作,并且将其放置在施工现场中,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控制钢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梁柱节点的准确。第三需要实行样板的引路制度。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会存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钢筋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必须要求施工现场人员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实体样板,从而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速度进行有效的保证,带动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飞速的增长,最终也能够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 3.2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分析 第一是内外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时,要注意外墙模板中的内部测模板比外墙模板短二百毫米到三百毫米,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模板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进行支模时,必须根据浇筑完成的墙体作为参照物,从而让外侧模板能够紧贴能够津贴墙体,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可以得到提高。第二是固定内侧模板,在对模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经常会场出现内侧模板以及外侧模板墙根向外侧移动的现象,这样将会对模板的准确性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对模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内部模板放置一个短钢筋头对位置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其稳定性。第三是保证墙模板以及楼模板之间的紧密型,通常情况下在对模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渗漏浆液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较为容易的,只需要将水泥或者砂浆填入到有缝隙位置便可以。 4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目前在建筑行业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不仅因为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性,同时也能提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建筑工程自身的稳定性。然而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结构不断提高的同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已经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需要,并且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和质量要求,才能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建筑工程。进一步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万鹏 单位:江西春晖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研究 建筑工程的整个项目中,基坑土方工程与地下支护及永久性结构是关键的分部工程,也是事故与质量问题多发的关键节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国内建筑工程基坑挖掘与地下结构施工已经形成多种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与土层条件多有不同,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划片而治逐渐走向全面的市场竞争,而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基坑与地下结构施工方法,也成为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精通的竞争条件。 一、基坑开挖方法及其适用 1.明挖法 明挖法即明挖基坑,基坑顶部敞开露天,工程机械与土方运输设备受空间限制小。明挖基坑可以基坑四周与中部挖掘顺序的不同分为墩式挖土、盆式挖土以及混合式挖土。墩式挖土也称中心岛式挖土,挖掘顺序是先进行四周的挖掘,在基坑中心逐渐形成岛状土墩,在土墩上搭设栈桥式输土设备。基坑四周的侧壁直接挖至标高深度,侧壁放坡坡度或竖直支护一次性施工到预定状态,挖掘后期,土方都通过中心岛的栈桥输送到坑外。为了防止中心土墩崩塌,其高度有限制,使栈桥存在一定角度,因此墩式挖土一般适用于大型且深度小于10m的基坑。盆式挖土则相反,先将基坑中部挖至标高深度,在四周形成盆状的斜坡以供运土车辆出入。待场地中部都达到标高,再将四周的斜坡挖除,这时就要利用基坑外面的吊运设备将四周侧壁挖掘的土方运出。盆式挖土的适用性很广,不过一般中心已挖至基底部分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由于盆式场地易于积水,必须做好排水措施。混合式挖土则是墩式与盆式挖土混合的挖土方式。一般是基坑大部分区域采用墩式挖土,将侧壁斜坡挖除并搭设支护,而在某一小角度范围内,留着中心岛土墩与基坑外场地的通道。土方集中到中心岛并通过通道运出,最后将中心岛挖除,而通道方向的侧壁斜坡最后挖去,无需搭设中心岛栈桥,而吊运设备也仅需在通道方向的外侧安装,因此应用也较为广泛。 2.盖挖法 所谓盖挖法是在地面封闭的顶盖下方进行基坑的挖掘作业。盖挖法是在地下结构逆作法的施工方案下进行的,其顶盖上留下小型工程机械与挖掘土方的出入口,地下结构与地面主体结构可以同时施工。不过从地下挡土结构的修筑方式来分,盖挖法也还可以分为盖挖逆作与盖挖顺作。盖挖逆作,指的是在盖挖施工自上向下进行挖掘时,还未挖掘到标高,就逐层向下修建挡土结构;盖挖顺作,则是在未挖掘至标高时,四周只修建临时性挡土结构,待挖至标高进行基础的施工与底板封底之后,再自下而上进行外墙的浇筑。 二、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1.基础的种类与施工方法 (1)桩基桩基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基础,如今桩基一般分为混凝土桩与搅拌桩。混凝土桩即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桩基,其还细分为预制桩与现浇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者桩基坑外部的开 阔场地上用模具浇筑并养护而成。预制桩施工时,先对基底土层进行平整、夯实,然后挖掘埋桩坑。埋桩坑有人工挖掘与机器挖掘等方法,如今多采用机器挖掘,所挖的桩坑要保证垂直度小于0.5%,并将桩坑底部的石子、碎渣等清理干净,用起重设备将预制桩埋入。现浇桩同样挖掘桩坑,但是直接将钢筋网笼降入坑中,将混凝土浇入、振捣,待其凝固则成。显然,现浇桩省去整桩运输成本,要更为廉价,浇筑后也不易出现整桩沉降偏斜,但是也可能由于混凝土凝固收缩产生过大应力而撕裂基底场地。搅拌桩即粉喷桩,分为干喷桩与湿喷桩,其中湿喷桩应用最多。其采用打孔深度5m以上的桩机在基底上钻孔,孔内深层原质土不全部挖出,而将水泥砂浆加压灌入孔中,与孔内土进行搅拌混合,最终凝固而成搅拌桩。搅拌桩施工简单,但是其关键在于所灌入用于搅拌的水泥砂浆的配比。搅拌桩的成桩深度如今越来越大,很多都已经超过15m,因此对于地下水位要细致勘测。(2)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地下连续墙是广泛使用的挡土与基础综合地下结构。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挖掘时通常可以作为挡土结构使用,其挖掘采用专门的挖槽机械,在基底挖出连续的窄槽,将钢筋网箱沉降其中,然后进行浇筑。其适用范围很广,从6层以下的低层房屋浅基础到高层深基坑都广泛采用。在深基坑施工中,多采用抓斗式或回转式成槽机,开挖出来的窄深槽侧壁要用泥浆护壁,防止崩落。由于在后期要作为地下室外墙的主墙使用,一般采用防渗混凝土,其防渗关键节点在于各墙的结合点。地下连续墙根据其稳定类型,分为自立式、锚固式、支撑式和角撑式。自立式多为深厚比较小的地下连续墙,其沉降后依然能够依靠重力自稳定;锚固式为在外侧土层侧壁上钻孔拉锚,借其稳定地下连续墙;支撑式类似板墙支护,采用型钢在基坑内部对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撑;角撑式主要在场地较小的基坑使用,依靠垂直的地下连续墙交角处的浇筑混凝土构件支撑稳定。 2.基坑支护的种类及施工方法常见的基坑支护种类有很多,其中地下连续墙已经在上文的基础施工中详细描述了,下面主要介绍排桩式、板墙式支护。(1)排桩式支护。排桩式支护,顾名思义,是采用密集的竖直排列的混凝土桩进行侧壁挡土的支护结构。其源自古老的木排桩挡土墙,稳定方式主要依靠外拉锚排桩、与排桩之间的横向连接构件。排桩的外拉锚可以采用侧壁拉锚或者坑外拉锚,排桩之间一般在顶部要浇筑横向的一体式的框架状冠梁,而中部也要浇筑横向的腰梁,这样就能依靠整体抵抗侧壁土压。(2)板墙支护。板墙支护分为混凝土板墙与钢板墙,混凝土板墙为预制混凝土板,钢板墙由于抗剪力性能好,应用越来越多。板墙分块之间以错牙进行连接,并以砂浆或其他材料进行连接密封。板墙内侧要在基底修建型钢支撑,一般采用H型钢、矩形钢管或者圆钢管,横向的钢支撑下必有竖直支撑,竖直支撑与横向支撑之间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或者焊接连接。 三、新兴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1.逆作法 逆作法被发明应用也已经有很多年了,比较著名的是日本读卖新闻大楼的地下6层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工期缩短了6个月时间。逆作法之所以能够缩短将近1/3的施工时间,就是因为其地下结构施工与地面主体施工时同时进行的。先将标高0.00层底板封闭,留下几米直径的出入口,地下开挖以灯光照明,并辅以排风系统。过去,逆作法多数只能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机械挖掘,驾驶型的较大机械都难以进入。随着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如今,尺寸较小但是功能又较为强大的驾驶式小型挖掘机械已经能够通过封盖的几米的孔洞进入地下作业。逆作法如今也被灵活应用,发展出了全逆作、半逆作和局部逆作。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与地下结构设计,能够充分适应多种情况的施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永久性支护用作地下结构 过去,支护结构多为临时性结构,在地下结构施工后,尤其是外墙施工后,多数被土方回填掩埋,没有额外的作用。如今,从地下连续墙到密排桩都出现了按照永久性结构标准进行修建,然后直接用作于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支护设计。过去,排桩支护在防渗等要求上往往要求较低,不考虑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问题,因此多数要在这些支护内部额外修筑地下室外墙。若作为永久性结构使用,过去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基坑横向刚度不足的情况下的基坑施工过程中,这些支护结构就会产生较大的位移,而无法满足作为永久性结构使用的要求。但是,逆作法出现之后,事先封闭的00层楼板及向下逐层施工的楼板或支撑结构就给支护提供了足够的刚度,使其按照永久性结构的标准建造并使用成为了可能。 四、结语 如今,新材料、新方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用得越来越成熟,国内各大施工单位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中,引进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随着近十余年来,国内基础建设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建设行业积累了许多拥有老道经验与精深技术的工程人员。但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与市政建设逐渐成熟并饱和,三线以下城市依然散布着许多从小施工队发展起来的中小施工企业,这些工程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大工程的经验,在三线城市的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不仅国内小企业面临大企业的竞争压迫,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国外企业也想要走进来竞争,愈加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下,不断提高自身工程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应用新技术、降本增质,是唯一的道路。 作者:梁华春 单位:湖北金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管理措施 1钢结构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1.1加强审查施工图纸 在工程没有开工之前,就需要掌握好整个图纸的设计内容,并且仔细审核好图纸内容,保证设计图纸不存在漏洞。在整个工程的开工之前,查找漏洞相对来讲会简单一些,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能够用心做好各项工作。在整个工程审查过程中,一定要审查好每一环节,决不能存在任何漏洞,同时也要与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对图纸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和完善,保证在施工前期能够解决所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其他状况。 1.2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核 在工程的开工前期,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稳定、顺利进行,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对存在纰漏的地方及时完善,防止出现一些没有必要出现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些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程进行施工,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至少要策划出三套施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那么会出现无可估计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工程损失。 2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原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钢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材料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高,但材料承包费却始终处于较高的状况下,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材料的要求,防止那些劣质的材料混入到其中,一旦使用了劣质的材料,这样会给整个工程的施工造成很大的隐患。如果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大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但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且也会留下很多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无论在工程哪个环节之中,都需要对钢结构和原材料质量进行验收,在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做到货比三家,并且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购买材料中,一定要严格检查材料质量,不能由于贪图价钱便宜,而使用劣质的材料,这既是对工程质量的不负责,更是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不负责。解决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施工质量也就得以提高了。 3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工程结构以及施工工序明确掌握,严格按照施工项目的进度以及施工要求进行管理,对影响着施工进度的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实际施工合同中,与施工计划不符合的施工进度,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施工计划时,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展开施工。决不能由于施工计划的变化,而让工人人员加晚班,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导致施工人员身体疲劳,很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负责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控制好施工工程的质量,在材料方面上,保证不会出现偷工减料以及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这就直接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明确和了解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要求,检查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检测各项工作,保证安全施工和建筑质量。在研究钢结构中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计划,保证每一环节工作都能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展开实行,这样才能保证钢建筑工程的质量。 4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在竣工验收阶段的施工管理措施 在工程完工之后,对钢结构进行验收,质量检验标准需要与如下规定要求相符合:工程项目质量需要符合质量检测标准,在普通工程项目中,要保证大多数检测项目与质量标准规定要求相符合,可以存在偏差,但要把偏差控制在指定范围之内。每一个分项工程在检测质量时,其合格质量标准需符合如下规定:将每一个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合格质量标准内,保证施工质量控制信息和文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检测施工安全和施工功能时,都需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施工中,钢结构的工程质量并没有达到相关规定标准时,这就需要返工重新进行制作或者转换材料,在返工制作完之后,再进行验收工作。如果在返工或者转换材料之后,还没有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就不能进行验收工作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管理中,钢结构工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在施工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情况,这就在无形之中使钢结构工程施工难度增加。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有很多方面所导致的,有的可能是施工工艺不当或者违反工程操作所导致的,有的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责任意识不够的所导致的,有的也可能是施工材料质量所导致的。总之想要控制好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且严格按照管理措施进行施工。 作者:张旋 单位:文安县正大道桥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浅谈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 摘 要: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给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1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 钢筋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2.1 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 2.2.2 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 2.2.3 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1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3.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3.2.1 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可以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直。 3.2.2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 3.2.3 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4 混凝土工程技术 4.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4.2 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3 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重要的技术形式。本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剪结构;施工技术;探索 1框剪结构的特点及其优势 由于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获得大空间的房屋,房间布置灵活。而其主要弱点是侧刚度较小,侧移较大。而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可减小侧移。但是全剪力墙结构无法布置大空间房屋。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恰好是对两者取长补短,既能布置大空间房屋与小空间房屋,布置灵活,又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弥补纯框架结构之小足,所以广泛用于层数较多、房屋总高较高的建筑,而且可以灵活布置大小空间房间,适应较多的建筑功能要求。 2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框剪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质量,必须掌握好这三个分项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S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1)墙钢筋绑扎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钢筋绑扎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问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于混凝土浇筑。 2.2模板施工技g要点 1、模板制作 工程中常用的模板种类主要有钢模板和木模板,钢模板宜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各种螺栓连接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木模在施工现场制作,木模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木模的接缝可做成平缝、搭接缝或企口缝。当采用平缝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浆。重复使用的模板应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模板安装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在支模。模板不应与外脚手架连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或安全事故。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梁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4)跨度大于4m的梁、板应设置适当的预挠或预拱,起拱后截面高度不变。 3、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时间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期限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 ①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如设计上对拆除承重模板、支架另有规定,应按照设计规定执行。 (2)拆除顺序要求 模板拆除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卸落支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由于混凝土在整个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寿命。首先,要控制材料配比,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定期抽检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浇筑的混凝土符合施工标准。 其次,严格按浇筑顺序进行施工。通常在施工中首先采取退筑法,在施工中要按浇筑强度依次浇筑,先浇筑等级强度交稿的墙柱,再进行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梁板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此外,在浇筑大截面梁体时,应采取分层浇筑法来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密实性。 最后,对浇筑后的剪力墙要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护,确保墙体养护时间,防止混凝干燥产生裂纹。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 摘 要: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一员。而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建、工程的后期处理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施工环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施工关节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并且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中,才能使混凝土技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文章笔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种类之一,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土以及其他原料作为建筑材料,将这种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有纯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钢筋建筑结构等。但是这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之中还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最高效的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含义。混凝土结构主要由水、水泥、石子和砂等材料组成,其结构种类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作业,要以严格控制浇筑温度为前提,严格遵循浇筑工序和工艺,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2 混凝土结构特性。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具备高耐火性能、抗腐蚀性能、整体性能与可塑性能。其整体性能能够浇筑成为整体;可塑性能则可以结合现代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合理的几何结构型式。而且混凝土结构原材料的采集较简单,采购价格较低,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 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因素 2.1 原材料配合比。现阶段,建筑工程中长期存在采购人员购置质量低劣混凝土原材料的局面。此外,在混凝土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检测人员在缺乏严格检查力度的同时,没有根据相应规范检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为混凝土结构埋下了安全隐患,难以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需求。 2.2 水泥强度。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为正比,在选择高标号水泥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时,要保证与水灰比强度的一致性,并高于低标号。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现场与设计规范,明确水泥标号与类型、规格。而在配置过程中需首先考虑选择高标号水泥,保障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3 水灰比。通常情况下,水灰比强度与混凝土结构强度成正比。要严格遵循设计规范与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配比水灰比,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由于混凝土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灰比和水泥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作业中,要科学选用水泥材料,不断完善水灰比的配合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4 混凝土养护与浇筑。在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浇筑过程中,大部分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为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混凝土浇筑作业与振捣作业的重要性。在浇筑作业完成后,没有定期进行养护作业,施工工序严重缺乏有序性,对混凝土的终凝质量与强度造成负面影响。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治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的建成品经常会出现墙体与结构性裂缝,这种裂缝对墙体的安全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所以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相关调整,预防裂缝的出现。因此,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施工当地的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在结构裂缝的加固与浇筑时,确保安全,将每一个细小的裂缝都填补。而且还需要在混凝土施工时使用质量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减小裂缝出现的概率。裂缝如果已经出现,就需要对裂缝进行特殊材料的填充与加固,并且对建筑外墙以及主要建筑结构进行日常的湿化以及保养。 3.2 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浇筑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关节,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但是建筑过程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到很多的细节,才能实现浇筑过程完美的进行。因此,浇筑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浇筑最主要的就是要确保浇筑过程的不间断性,要一次性浇筑完成,确保浇筑结果不出现空白。(2)浇筑过程的进行一定要确保顺畅,避免出现混凝土材料的干化,避免混凝土质量不均匀情况的出现。(3)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建筑主体的需要以及浇筑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浇筑标准的实现。 3.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运输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建筑工地所用的混凝土数量都是巨额的,因此,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搅拌场所一般不会设立在建筑工地中,而是设立在距离建筑工地路途合适的地方。从混凝土生产地到建筑工地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是用水泥罐车在运输途中进行搅拌,但是还是会出现混凝土材料搅拌程度不达标以及混凝土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该合理的设置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水溶性,确保混凝土材料的实用性。 3.4 混凝土结构的测温监控。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内部热度很难得到散发,而外部表面热度的散发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夜晚和雨季。因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由其内外热胀冷缩而形成,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降原理,以混凝土表面和中心、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度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测温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温度监控规划,将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值保持在25℃左右。此外,测温监测点的配置,需要以混凝土底板厚度状况和浇筑、振捣路线为前提。 3.5 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避免混凝土形成裂缝隐患,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1)适当添加外加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过程中,外加剂的适当添加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自缩性能。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混凝土添加外加剂的技术规范,合理添入外加剂;(2)适当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中,可以将抗拉性能强的无机纤维、金属纤维、有机纤维添加其中,从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科学配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原材料的科学配置,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手段,采用可行性最高的配比方案,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建筑工程中,高|量的混凝土结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这便要求施工单位以混凝土结构含义、特性为前提,在工程实践中完善并改进施工技术,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进一步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机制,同时尽快制定健全的施工技术方案,迅速反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突发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建筑工程结构论文:试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摘 要:结合实践来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检y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对此,文本将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特征;措施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特征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建筑企业根据不同要求对建筑质量与承载能力等性能的检测过程,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合法性,即质量检测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因此是合法合规行为;②公正性,检测工作需要由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并严格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因此整个质量检测过程具有公正性;③真实性,检测报告是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实际检测与评估结果给出的,与建筑实际情况相符具有真实性;④准确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根据相关检测法规进行,检测的凭据与资料都将被完整保存,因此质量检测工作具有准确性;⑤独特性,质量检测出具的报告是针对所检测建筑的,只能代表自身的检测结果,因此具有独特性特征。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要想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企业应当采取下列有效的措施: 2.1 制定详尽的检测方案。(1)合理选取检测样本。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需要合理 选取样板,必须遵循相关规范标准随机进行,其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需要选取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的且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通常来说,普通抽样可以依据结构和材料的类型进行抽查。第一级按照结构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等;第二级,依据构件的类型,划分为墙、梁和柱三种类型;第三级可以依据材料进行划分,也可以依据当时测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如果对存在疑义的构件进行抽查的时候,需要依据现场合理选择检测量以及类别,并分别抽查存在疑义的构件,以便于确定问题构件是否合乎规范标准或者建筑要求。(2)制定检测方案。在制定检测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熟悉被检测的建筑物的情况,并依据检测的目的来合理确定检测样本空间,然后来对建筑物的主体情况进行宏观的检查。例如建筑物的位移情况、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墙体裂缝情况等。同时比对建筑物施工图纸、建筑结构、材料构件和设计图纸,以便于查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确定构件和材料的强度是否达标,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水文地理条件等综合判断,以便于制定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的内容。现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外观以及尺寸的检测、材料检测以及主体构件检测等。 2.2 建筑材料检测。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都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材料检测主要是对钢材、水泥、骨料以及钢材的焊接方面进行检测。对于钢材的检测来说,通常是对每一批次的钢材进行抽样进行,并重点对钢筋的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需确保每一批次的牌号、规格和状态等保持一致。针对水泥和骨料的检测,主要是对其合格证以及化学性能等进行检测,同时需要重点检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试块强度。假若建筑物的主体选用的是商品混凝土,需要重点检测拌合物的塌落度。针对主体结构中的钢筋焊接,通常采取的是超声波检测方法,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钢筋断裂、焊接质量不良等,还需要对钢筋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假若属于在建工程,还需要对钢筋的焊接以及机械连接质量进行现场检测。 2.3 建筑工程外观。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外观体现,因此对于建筑工程也就是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尺寸的检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对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进行检测时,要注意是否存在蜂窝、断裂以及孔洞等现象,而对于其尺寸的测量则包括标高、垂直度以及平整度等内容。在进行测量时包括精确测量以及估算测量两个部分,精确测量能够获得准确的建筑数据,其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而估算测量则是针对工程中精确度不明确的部件,通过估算测量能够控制部件出现变动的幅度,从而提高工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4 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回弹法,这一方法通过对结构表面进行锤击,并根据重锤的反弹高度进行测量与判断,在回弹法中对采用的重锤的动量有着较高要求,同时需要根据工程构建的类型选择测试位置,严格按照回弹法的使用原则展开抽样检测,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另一种方法是钻芯法,此方法为破损检测,一般采用钻芯法是在对回弹法检测数据产生怀疑或不确定时用钻芯法,也叫仲裁法。使用该方法检测时主要是在选择钻芯部位上要精准、要避开主要受力钢筋及主要承重构件。经该方法检测所得出的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值非常准确,一般对混凝土构件强度有分歧时均采用此方法。 2.5 选取适当检测样本容量。在确定了合理的抽样调查数量时,还需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为了确保监督小组检验工作的可信度,通常需要选取建筑工程结构总体容量的百分之十作为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低于此标准的则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低,而为了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监督小组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样本容量。 2.6 实施合理的抽样检查评估。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检测数量较为庞大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数量将直接影响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抽样检查评估方法。在确定抽样数量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类型进行分类抽样,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且同一结构中还需进行具体的类型划分,确保能够根据主体结构的不同进行细致归类,从而提高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与准确性。 2.7 成立质量检测监督小组。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精度不仅需要规范其检测方法,同时还需要在检测过程中实施严格的监督工作,目前可以通过设立质量检测监督小组来展开对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督工作。由监督部门组派专门的监督小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质量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并对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会给建筑工程主体造成损害的检测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监督过程中,监督小组可以借助精密的检测仪器对样本进行简单有效的检测,从而掌握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的整体实施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越来越多,且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质量检测人员在检测之前,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并严格依据相应的质量检测程序展开,进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应用: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心理咨询的应用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的使命和重要责任,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又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与此相呼应的心理咨询在高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现状 心理咨询 应用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聪明、睿智、富有激情,更具有朝气、活力、创造性和挑战性。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现状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上来自学习、就业、交际、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以至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演变成心理疾病,产生心理障碍。 一、新时期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心理适应能力差。 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吃过什么苦,当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和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从心理上还不能适应,独立生活能力差、依靠性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弱,一旦遇到问题和挫折就无所适从,总想着逃避。大学里高手如云,对自我的期望过高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部分学生由此会精神失常或自杀。在生活和学习中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将来的职业规划,在学习中盲目适从,人云亦云,随大流现象严重。 (二)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控能力弱 大学生活时间自由,老师管理也不太严格,课余时间较多,更多的依靠的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没有时间观念,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游戏网络、交友、游玩上,而花在学习和求知上的时间却很少。网络的痴迷使学生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和毒害,极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无法正视真正的社会生活,易形成烦躁、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对于这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已经发现问题,但是却无法控制,自控能力太弱。 (三)情感方面产生的心理困惑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逐渐成熟,情感丰富,与异性交往的渴望越来越强,然而由于自身思想的不成熟,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来解决。感情受挫会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做出伤害他人也伤害自我的事情来。 (四)激烈的就业竞争引起的心理问题 大学年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就业竞争成白热化形势,很多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产生恐慌心理,害怕毕业,害怕走向社会,已经成为他们沉重的精神负担,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求职中的四处碰壁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产生封闭情绪。 (五)人际交往不和谐引起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大学生社会经验简单,没有人际交往经验,一些大学生在与人的相处中感到尴尬,没有话题,不知怎么与人交流。校园内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是随波逐流,能不交往就不交往,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迷茫、无助、愤怒的情绪,甚至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困扰着大学生,影响了大学生的认识自我、自我完善、潜能开发和健康全面发展。各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的不同性格、不同情况、不同心理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就咨询者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身心健康。 (一)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咨询是区别于团体咨询的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段,个别咨询的特点是咨询者和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没有他人在场。它的目标是:责任、接纳、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咨询师要足够了解学生,学生也要足够了解自己,双方的互动,才能实现咨询的最好效果。 (二)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的情景下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咨询方 式。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感悟,达到自我实现和改变心理问题的目的。团体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自信心训练、学习心理、情绪应对、情感与恋爱、压力调整、生命教育、生涯规划与择业等专题,通过角色扮演、行为训练、游戏辅导、纸笔练习、媒体运用、家庭作业等形式,来达到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影响互相之间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和自身优缺点,发掘自身潜能,更加完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升华。 (三)非专业心理咨询 非专业心理咨询师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在专业人员督导下的人员,运用心理咨询技巧结合个人成长中的经验和心理健康知识,对需要的人员进行帮助和咨询的服务。可以由品学兼优的同龄学生来兼任,他们经常与咨询者接触,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可以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起到标榜的作用。双方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就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效率高,说服力大。但是这类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咨询师选择难度较大,既要自愿又要具有很高的品行,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保证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 在大学生中加强心理教育是由现代社会的客观条件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高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应用:浅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心理咨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方法,从而阐明了科学的合乎时代的心理咨询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运用先进的心理咨询方法,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优秀人格,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良好品格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日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却处于“人生第二期断乳”阶段,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扰和精神障碍时有发生。从而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新旧价值的撞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择业社交,学习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抑郁、偏执、孤独、敏感心理症状持续增多。性、犯罪等失范出轨现象,更成为社会负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支流。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大学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这些令人震惊事件的发生固然有社会、教育、法制的等诸多原因,但不可以否认的是,他们都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失衡不无关系。我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透露的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效果。许多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注意倾听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来调节个体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尽早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技巧运用方面就应该做到:对咨询者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注意地倾听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有效的咨询者应先成为一名优秀地倾听者。他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表达了对大学生来询者的积极关心与尊重,从而有助于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二,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可使大学生来询者能有对象的倾诉其内心的苦恼,有助于情绪宣泄或治疗的作用。第三,只有通过耐心倾诉,咨询者才能了解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根源,才能与来询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常用的技巧 根据倾听的内容,倾听一般分选择性倾听与非选择性倾听。而非选择性倾听在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学生来询者诉说以便最终搞清他(她)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应把握好对如下技巧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实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要做到:(1)仔细观察大学生来访者的面部表现。要知道,面部表情是仅次于语言外的主要信息员。(2)注意目光与目光接触。这样不仅使咨询者从来访者的严重看出焦虑、恐惧、失望、无助和疑惑,也可看出期望、满意、喜悦、自信和信任,而且也是来访者从咨询者眼中“读出了”温暖、信心、理解、通感和希望。(3)还要正确运用好手势和体语等其它非言语行为。因此,咨询者在运用非言语行为上,应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 2.副语言与简短接话 副语言是介于语言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沟通手段。因而,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善于利用副语言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来询者的情绪支持、安慰、鼓励信任和希望,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接话是指咨询者尽可能地接着大学生来询者刚才的话题说尽可能短的词句。其目的是要达到:一是给大学生来询者一个机会,以便探索与理清自己的思想;二是表示咨询者认真倾听了大学生来询者的诉说并鼓励他(她)继续说下去。但也要注意:一是不要引入新话题;二是咨询者不要马上发表看法和意见。 3.沉默 咨询会谈中发生沉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咨询者引起的沉默;另一方面是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前者又可分有意设置的沉默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由咨询者有意设置的沉默可激发大学生来询者深入他的话题。而过长的失控的沉默则会使大学生来询者感到不安,无所适从和对话停止。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咨询者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大学生来询者思路所致,应当尽可能避免。由大学生来询者引起的沉默,可能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1)大学生来询者正在思考某种东西;(2)大学生来询者觉得难以继续说下去;(3)大学生来询者只是不知道除了谈过的话之外他还说或做些什么。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咨询者从刚才对话内容中便可判断出来询者沉默的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技巧使大学生来询者继续说下去,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正确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咨询方法,咨询技巧,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应用:浅谈心理咨询师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心理咨询师职能的拓宽,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出发,立足于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探索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师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角色定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手段上与专业化人员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治疗方法,对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和排查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广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和思想动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要的今天,心理咨询师可以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通过深入宿舍和班级等学生活动场所,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互动,观察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查。 (二)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发现问题学生以后,心理咨询师要及时找到对策和解决方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同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运用心理咨询的共情、倾听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使问题学生活动不离开心理咨询师的视野,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最后,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多且杂,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要做到“学生之事无小事”,避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警,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师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团体辅导的指导者,必须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带领班级团体辅导的方法,掌握团体辅导的相关技术,这样班级团体辅导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团体健康发展,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促进团体成员个人成长与改变。心理咨询师是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应利用管理班级的方便条件,针对班级具体问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有利于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又有利于班级团结氛围的形成。 (四)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大学心理咨询师应学会使用心理沟通和咨询的基本方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辨别和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建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发挥自己工作的特点,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新问题,并o予指导。人生忧乐,存乎一心。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生心灵美的建设者,身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使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近三十年来,国内心理学界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强烈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并且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倡议和做法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或途径。”[1]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师要适应“本土化”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程化。首先,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除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外,高校心理教育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对大一学生应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对大二大三学生应侧重学习、恋爱与情感教育,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就业思想和心理的教育等。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学校还要通过校报、广播等宣传形式,定期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性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应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与及时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建立从心理联络员到心理咨询师到心理咨询室再到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的绿色通道,使患病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专题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常年保持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讲座、报告、主题教育、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内容专业化。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在实践中能正确判断,是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加强工作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一般心理咨询,阅读心理学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指导接下来的实践。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其次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要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另外,研究表明,在强迫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高压、强迫命令的教育方式,不顾及孩子的愿望,可能造成孩子顺从、固执、攻击、暴躁等心理问题;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一味地顺从孩子,百依日顺,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困难、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等心理问题。当然,父母本身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耳濡目染也影响着孩子。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活动。青年学生是人生精力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求知、求新、求变、求动的心理非常强烈,而心理咨询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心理咨询师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也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困难。专制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两面性,攻击性;放任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纪律性差。因此,积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咨询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应用:浅谈心理咨询技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摘要:高职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打击,这就对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要有精湛的心理咨询技能和良好的优秀心理品质的。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心灵会永远一尘不染,高职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打击,尽管他们的心灵还很脆弱,尽管他们还未长出足够坚硬可以抵挡暴风雨的翅膀,各种挫折就已经接踵而至了(成绩差、怕见人、情绪无处宣泄、青春期的烦恼……) @就对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要有精湛的心理咨询技能和良好的优秀心理品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时时以饱满的情感催化学生、用精当的技能点拨启发学生、用凝练的语言熏陶学生;只有这样,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才能富有激情和亲和力,学生才能喜爱,教学才能取得前瞻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沉睡到潜意识里的心理能量才会慢慢被激活,让他们慢慢的变得有力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勤奋、执着和热情,师生才能共同编织一个互爱、相长、个性、和谐的教学之梦。 一、舞动在心理健康课堂上的运用 每次上课前,我都精选一首好听的歌曲,在课前播放,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科学证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效率是极高的,因为在轻松、愉快、乐观的积极情绪状态下,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力,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例如:在上自我意识这一章时,我就播放了《海洋摇篮曲》这首曲子,各小组的同学围成一个圈尽情地舞动,释放自己,还原最本真的、最初始的自我状态,可以闭着眼睛、也可以睁着眼睛,完全放空自己,跟着感觉自由舞动。随着同学们的舞动,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时我就让让同学们静静地回到原来的位置,陪伴自己的情绪,并写出自己的情绪产生的情境、躯体感受、行为变化等。这样让学生们学会了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二、OH Cards塔罗牌(OH卡牌)的运用 在心理学培训的时候,一名心理学老师在个案分享过程中解开了OH卡牌的神秘面纱,我被深深地吸引,于是潜心研究并用于课堂。OH卡牌在心理学上也叫潜意识直觉卡,是一种奇妙的心理投射测试工具。OH Cards也可以说是心灵的镜子,让玩它的人可以借助这面镜子来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整理自己潜意识这个心理仓库进而达到认识自己的目的。在开学第一课时,我就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一张字卡和一张图卡,组成不同的团画,我播放一些轻音乐,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同学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样同学们之间降低了防御和自我保护,很快破冰,同学之间很容易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沙盘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在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来访者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呈现出来的画面是潜意识本我的内容,以便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修复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在课堂之外,我们通过海报宣传:“你还记得小时候玩沙的感觉吗?你还记得童年在海边筑梦的愉悦吗?你想轻松通过游戏释放你的压力、提升你的沟通、激活你的力量、开发你的潜能,走向幸福、快乐、辉煌、成功的人生吗”,很快成立了一个沙盘游戏社团,把课堂延伸到心理咨询中心的沙盘室里。通过专业沙盘咨询师的引领,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沙盘游戏,把参加沙盘游戏的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分为几个团体,每个团体都有沙盘陪伴师,每个团体一般经过十二次的团体活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论人格、情绪、人际交往、对自我的认知等,因为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可以在沙盘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在沙盘游戏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每个人都可以在沙盘的世界里放下意识的防御进入潜意识创造自己的故事,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增进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不断地向内看自己,可以在沙盘游戏中遇见未知的自己、也会遇见最好的自己、重遇最好的自己。通过几次活动,很快就吸引来了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了沙盘游戏社团中来,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走向幸福、收获快乐。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利用沙盘对班干部作团体心理咨询,对增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调节人际关系以及提升团体的亲密度及凝聚力等都有显著效果。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与成长,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交友之中也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沙盘制作可以在更安全和受保护的情况对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行释放。 四、意象对话在教学中的运用 意象是指人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地反映。也可以表示其他感觉的心理“形象”,如听觉意象、体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等。这些心理“形象”都是有意义的。 意象对话就是引导者引导着另一个人想象,引导者也同时做想象,并以双方各自想象的意象进行对话,以解读或疏导被引导者的心理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到了意象对话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自我意识时,我带着同学们做“看动物”意象,并以我自己看到过的动物(纯白的白极熊、纯枣红色的骏马、纯白的京巴等)剖析如何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引领同学们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在学习挫折应对时,我带着同学们做“看坑”这个意象,通过同学们呈现的坑的大小、坑的深浅、坑的坚硬程度可以看出他们当下困难的大小,看这个坑有没有出路可以了解到他们当下有没有应对挫折的方法,以确定教学重点;在学习爱情与性时,我带着同学们看“花与昆虫”这个意象,从同学们呈现出的花与昆虫的关系,可以了解他们的两性交往模式,从而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调适恋爱中的心理困惑。不断调整意象中花与昆虫的位置,可以不断修复两性交往的模式,为大学生谈一场积极的恋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意象绘画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意象绘画是一种表达式投射技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一图一像胜似千言万语,现场作画,是全程体验,不是理论分析,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要用心陪伴,当学生呈现出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及时沟通分享,让学生在没有防御的心理状态中安全地打开心扉,愉快地成长。在上“人际交往”这一教学内容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组,每个小组在一张大卡纸上做“我画我心”绘画活动,做完之后小组之间分享交流画中故事,分享过程大家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有的欢呼雀跃、有的绘声绘色娓娓道来、有的眼中闪着泪花……最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结束课程,每个小组全体成员登台描述出画中带“心”的词、成语或画面,说的最多且用时最少的小M获优秀团队奖。比赛过程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每个小组成员都精力高度精中,成员之间左顾右盼,唯恐浪费了每一秒钟,进行时间上的无罅隙的对接,过程很精彩,结果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论哪个队在活动结束的那一时刻都已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了。 意象绘画还巧妙地运用在大学生恋爱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全班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一幅 “爱情”树的画作,树冠为“爱情”,树叶是每个同学对爱情的认识(每个同学画出一个树叶,写上自己的认识),画出之后,引领全班同学对爱情的内涵进行全面的认识,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不仅仅是激情澎湃、不仅仅是浪漫和激情,爱情还有她阴霾的一面,心酸、悲苦、涩涩的酸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爱情需要用心去经营,在恋爱和婚姻中都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述情、学会共情,明白在恋爱中允许恋人与自己有差异,在差异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对方彼此共同成长,只有这样,爱情之树才能够枝繁叶茂,迎着阳光遒劲地长成参天大树。 意象绘画还可以运用在自我意识(我的自画像)中,从每个同学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引领他如何正确的重新认识自己,修复自我,从而健康阳光的学习和生活。 意象绘画,能够降低人的心理防御和阻抗,更真实地自我呈现,能够更轻松的进行教学,能够根据画作呈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拨云见雾的感觉,学生也很受用,这就是意象绘画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妙用。 教无定法,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程更是如此,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一些问题的呈现为核心去灵活地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满意为宗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不是学生背会了多少心理学的知识点,而是看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情感变化,带着疑惑来,轻松愉悦去,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创设的课堂氛围,我灵活地运用了舞动、OH Cards塔罗牌、沙盘游戏、意象对话、意象绘画等心理咨询技能,为课堂平添了些许情趣,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心灵能量得到了很好地对碰交融,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传授,师生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走在校园里,看见频频招手打招呼的学生,我感觉到心理健康知识已融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愿阳光心态永驻他们心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的应用:基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必备条件,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中建设中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可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到位的心理服务,已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此,文章就基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字:大学生 心理咨询室建设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当代学生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鉴于此,极强心理咨询室建设,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指导自己、发展自己,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是学生得以健康发展的内在条件,同时也是开展各项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缺失,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再加上受到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弱化的现象不断滋生。显而易见,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把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由于高校的心理咨询室所面向的个体是当代大学生,其最需要的就是营造出一种人性化的环境氛围,即―种以人为本,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对人性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的环境氛围。 (一)名称的确定 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其不同于医疗结构中的心理咨询室。因此,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心理咨询室名称的确定工作,而且名称应该贴近大学生的心理、生动、亲切,以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如:心理聊天室、知心小屋等。除外,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员或者是其他教务人员,还可以动员学生的力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实际意义,使咨询室成为“学生之家”。 (二)地点的选择 一直以来,人们包括大学生都对心理咨询室产生误解,他们都觉得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心理有病”。这是由于学校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方面的力度不到位,再有就是学校把心理咨询室设置在一些偏僻、不起眼的地位,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存在感”下降,利用率低下。为此,高校在建设心理咨询室时,应秉着安静、方便的原则,尽量设在图书馆、阅览室附近。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文化氛围,又不至于过分嘈杂,有助于学生调适自己的心态。 (三)环境的布置 所谓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良好的室内环境氛围能促进气场,体现立意。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建设应该设里外两间,里间作为咨询室,外问作为接待室和一般性来访用;倘若地方限制,则可以用屏风隔开。采光,通风条件要好,冬要保暖,夏要凉爽,咨询室要给人以明朗、愉快的感觉。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转变思想,深化对心理咨询室建设意义的再认识 心理咨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整体工作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新形势下,高校应脱离传统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化思想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现代化理念进行创新,并将其进行宣传、传播,用新的理念去帮助学生增强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心理咨询室建设意义的再认识,在此过程中,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立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探索一套新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模式,促进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现代化,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辅导服务,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素质型人才。 (二)以生为本,全面推进心理咨询室功能的再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生成和发展势必会受到社会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更,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对心理咨询室环境、功能进行改善,才能紧握时代脉搏,让心理咨询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更加人性化。一方面,辅助学生心理咨询的辅导员或教务人员,应把学生发在首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真正用心和学生去进行交流,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心理咨询教育的渗透下,健全自身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心理咨询室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的需要为宗旨,从心理咨询扩大到心理教育、扩大到校内所有的教育活动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质量。 (三)建设和巩固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的处心理咨询人员队伍 随着高校发展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内部组织架构日益复杂,而大学生的心理建设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倘若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学生心理咨询模式,那么势必会引发心理咨询教育不到位、学生心理不健康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必须要从人员建设入手,以确保心理咨询室充分l挥其特有的功效,凸显其优势。一方向,学校应要加大在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视力度,坚持以学生需要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大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力度,注重培养优秀的心理咨询人才,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室的综合实力,使相关职能人员能快速明确工作要点,适应所处岗位的发展需要。此外,心理咨询师自身也要不断创新,时刻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主动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知识、成果用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心理指导,让每一位高校学生的身心理健康水平都能够有所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还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发重要。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要加大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力度,根据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对心理咨询室建设进行深度的改进,以发挥其在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护航。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风景油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表达 摘 要:风景油画是近现展而来的油画创作中的分支,从不被重视到自成体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本文论述了现实主义风景油画的产生与发展,对风景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表达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风景油画;艺术创作;现实主义;表达 基于现实主义的风景油画创作,是将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具象化的过程。这种对象是自然真实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对描绘对象进行观察后,通过意识内的选择,将细节进行概括取舍,以艺术加工的方式将片段组合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通过自然风景的呈现,将内心的情感体验外放。 一、现实主义风景油画中的发展 风景油画的描述主体是自然界的景观与物体,表现形式采用了油画的材料与技法进行创作。早期的油画题材中,描绘对象主要是人物,风景知识作为背景的辅助形式存在画作中。这种状态从中世纪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时期,以风景为主要题材的油画作品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直到20世纪才蓬勃发展起来。风景油画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风景油画在现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现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反应十分丰富,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下图为我国著名油画家徐唯辛创作的风景油画,扎实的油画写实功底,独立的思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并造就了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学术价值。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的作品为首,与号称“农民画家”的米勒,以及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二、现实主义在风景油画中的内涵 风景油画中的现实主义是包括在基本的品质与内涵中的,风景油画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真实风景(空间、形象、色彩、光线)进行描绘,同时,风景油画还能够揭示自然风景与创作者之间的联系,通过风景内在的意境韵律表达出感染的姿态、蓬勃的生命、美好的情怀。在现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自身对自然界风景的观察,以独特的创作语言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将现实主义精神充分融入到当前的油画创作中。 (一)风景油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风景油画使用具体的形象将现实生活描绘到画布上,是通过细节完成的真实描绘。真实性是由两方面表现的,分别是生活和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是油画将真实客观的生活以画面的形式表现,艺术的真实则是油画创作过程中在现实存在描绘的同时融入主观的情感。 (二)风景油画现实主义的社会性 风景油画在对客观存在的自然风景描绘的同时,经常能够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与气质带入其中,比如对社会的民主责任感、古典的英雄主义精神、现实的人文精神等。而中国的风景油画中现实主义的表现通常多为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人文精神与文人写意融合在一起,通过风景油画描绘现代社会的进步。 三、结束语 风景油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次要背景到主要题材,再到整体绘画风格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沉淀。在自然界景物中获得灵感、寻求单纯、真诚、新鲜的生命力,是现实主义风景油画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内涵。而现代中国风景油画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满足创作过程中的精神需要。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经过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发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理论体系,热爱随处可见的现实是现实主义的特点,它把对形式的探索和现实文化相结合起来,把个性化的语言和当代视觉经历相融合,积极去面对困难疑惑、不逃避;适应每一个时期的时代要求,将创作心德融入在意识、文化、理念中,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关键词:形成;演变;思考;探索 一、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形成与演变 (一)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坎坷之路 著名画家徐悲鸿等受到西方学院派写实传统的影响较强烈,他们成为中国美术教学的奠基人;虽然三十年代初中国一些前卫的画家组成了“中国独立美术协会”主张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学习,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中国独立美术协会”在三十年末就宣告结束。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家被迫迁徙,长途跋涉中,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浪漫变得现实深沉,无形中丰富了创作资源,启发了艺术家对现实描绘的冲动。“”这十年期间,画家成为为政治斗争而工作的工匠,解说政治斗争口号是创作的唯一本职工作,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绘画史的空白,毫无创作者的个人感情、感受可言。七十年代末,十年浩劫中幸存的老一辈艺术家、中国油画家和开始创作的青年油画家,他们在中国油画事业一片废墟后寻求崛起,从文化灾难中站起来,虽说作品为数不多,但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理想和人生态度,代表油画工作者的远大志向。 (二)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反思之路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来到中国后,随即成为油画创作的主流派别,但是意识形态的支配使得其与现实主义有所偏离。经历了八十年的探索,逐渐在概念与内涵上更深层次的诠释现实主义,中国艺术家渐渐关注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环境,重点表现当下现实环境下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现实,使得现实主义绘画获得新的发展能源。改革开放之初,随着艺术为政治服务极端化的终结画家开始回归现实、反思历史,油画艺术进入了一个“伤痕美术”时期,出现大批以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油画作品,其中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作品为代表,乡土写实主义作品出现与流行。后来跟上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更是把以前人们从来没有深刻注意到的藏族民众形象和精神状态呈现给观众,但整个时期绘画还是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并与当时的政治气氛关联太过紧密。 (三)中国油画现实主义的拓进之路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从顾影自怜的思维中走出来关注并介入以及评价生活,勇于面对社会现实、紧握社会问题成为当下现实主义心声的主要题材。新世纪现实主义画家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更直接和广泛的描绘现实社会,尤其关注当代社会的弱势群体,人物形象塑造从人民英雄化走向平民化。有表现历史文化积淀的、有表现重要时政事件的、有表现画家个人情感的、有表现百姓市井生活的、有表现大建设场景的、还有表现农民工等等,这个时代的全面开放正好给予创作者们的就是源源不断的现实主义源泉,社会元素的多元化对创作者的启迪,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更是时代感愈加强烈。 二、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思考 中国目前社会现实多元是谁也不能回避的现实,如果从西方人的观点、眼光看中国的当代,西方最需要中国的艺术显而易见是和他们同步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欧洲、西方,特别是美国后工业时期的产物,中国整体文化形态目前还不具备,那么现实主义是反映社会最基础的文化。中国处于变革时期的文化,比较适应现实主义表现的意识。由于我们都是接受学院派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写实的手法,我们之所以今天提出现实主义,是从意识、文化、观念上贴近人民、贴近中国最基础的文化,就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转型期这一阶段。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并不是反映现象,也不是绘制照片,经历不同,对美得标准观点不同,重点是他能够代表这个时代,时过境迁后当人们看见某件作品能回忆起当时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少创作者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他们拥有一颗炽热的心,但是深入的思考是对客观环境的尊重,在思想上对现实主义的诠释还是应该精益求精。 三、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探索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现实是艺术被金钱的抨击愈加强烈,艺术职责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渐渐削弱,创作者容易把对艺术的责任感抛到脑后,哗众取宠、夺取关注成为创作者心中的恶魔,总是幻想,总是飘渺。现实主义艺术反对矫饰的幻想和浪漫,反对闭门造车和模仿抄袭,要求艺术家面对真实的社会现实。库尔贝在《现实主义宣言》中写道:“如我所见到的那样去如实表现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不仅要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库尔贝说出了艺术家的本职要务,而且我觉得他也说出了当今艺术特别是当今中国现实艺术应该有的一种态度。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浪漫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法国动画创作 [摘 要] 法国动画一直坚持本土浪漫与想象的文化特点,以传统动画为基础,加强技术研发,融合动画与电影语言,结合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创作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片。本文以介绍和分析笔者亲自参与创作的动画片《冷漠》的制片流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这部动画从创意、编剧、确定画面风格、创造角色、完成动画整个制作流程,结合与法国其他动画片的比较,以跨文化、多角度的方式探讨法国动画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 浪漫;超现实;主观感受;绘画;抽象 或许是对欧洲大陆文化价值观的坚守,或许是对来自美国的全球化商业运作的抗拒,法国的动画创作总是力图摆脱明显的技术感,努力将动画作品的剧情、画面以及角色的创造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创作出风格有别于北美和日本风格的动画片。浪漫主义①与超现实主义②契合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特点,是法国动画人偏爱的创作风格,他们以动画的方式将法国特有的浪漫与想象呈现给观众,创造出富有法兰西特色的动画影像现实。 本文以介绍笔者在巴黎电影学院留学期间与法国动画专业同事共同创作的动画片《冷漠》③的制作流程为主线,结合与其他几部法国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动画和电影的比较,探讨充满浪漫与丰富想象的法国动画创作特点。 一、剧本创作:比现实本身更为真实的表达 故事的创作来源于对巴黎繁忙的都市生活的体会,讲述一个在地铁里发生的邂逅爱情的超现实故事。巴黎虽然以其艺术与文化闻名于世,但作为首都,繁忙的城市生活与其他大城市没有太大差异。地铁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巴黎地铁,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巴黎人乘坐地铁穿行于城市,虽然拥挤,但忙于工作的人们匆匆路过,身边的他人只是过客而已。 故事的男主角麦克(MEC)在迷宫般的巴黎地铁中迷失,无意间邂逅在地铁里画写生的女主角菲烨(Fille),菲烨对麦克一见倾心,悄然尾随,但彼此在拥挤的地铁里相互寻找却没能相聚,终于当麦克即将被地铁里的过客湮没之际,菲烨找到他并用自己的拥抱挽救了即将变成“过客”的麦克。当麦克从菲烨的拥抱中苏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站在地铁出口,一个与菲烨一模一样的女孩正给自己画像,当麦克惊诧之余,对她欲言又止时,那女孩已收起画板,淡然消失在夕阳里。 女主角菲烨实际上是男主角麦克心中的女孩,她的出现和消失如此神秘,带有很强的“超现实”色彩,而地铁里拥挤的“过客”实际上是象征着巴黎繁忙沉闷的日常生活和冷漠的都市人际环境,麦克的迷失与湮没意味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幻想的消逝,女孩的爱情和她的画笔是挽救麦克心灵的关键。 在确定故事情节的时候,近10人的创作小组中来自东方的2个组员对故事结尾处超现实的情节转换表示忧虑,担心观众会难以接受,而多数法国同事表示坚持这个情节创作,在他们看来,巴黎是个充满神秘与浪漫的地方,给地铁加入跨越时空的跳跃式情节更符合这部动画的地方特点。 所谓“现实”,其存在需要两个要素:主体(观察现实的人)与客体(现实里的存在),而对现实的超越实际上是在主体上发生,带有主观性。贡布里希认为超现实主义“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一种新的现实”④,这种现实更加接近于创造者的内心,将他心灵深处对现实的感受,以更加真实甚至超越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冷漠》的剧情设计实际上体现了编剧对巴黎繁忙都市生活的主观感受,以浪漫主义手法将故事情节在错动的时空里穿梭,类似于电影《天使爱美丽》⑤里的男女邂逅,如此不寻常却又自然而然,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二、画面风格:绘画语言的回归 法国人对画面的美感非常强调,尤其推崇绘画感,哪怕是使用最新的三维虚拟技术,他们也要模拟出类似于绘画语言的动画影像画面。《冷漠》的美术指导在确定画面风格的时候,其出发点是动画片的画面基本效果而先不考虑技术的因素,当画面风格确定后才开始研究实现这些效果的影视技术。 首先,影片的整体视觉风格是水彩的效果,其色彩纯度略高真实环境颜色;虽然影片是采用三维技术完成,但在渲染时尽量去除计算机图像细腻柔和的渐变以及高光和反光效果,缺少闪光的画面使影片视觉效果类似于亚光水彩纸上的水彩画,手绘材质方式更突出画面的绘画笔触感,使观众感觉更像是一部手绘水彩动画片。为了达到这种画面质感,经过反复研究,创作小组决定选取玛雅(Maya)软件的亚光 (Lambert)材质为主,考虑到地铁内环境光线复杂,所有布景的光线、阴影和反光是通过手绘接景(Matte Painting)方式完成的,减少对虚拟灯光照射的依赖,使影片的整体视觉特点介于主观绘画与客观真实之间,暗示亦真亦幻的超现实环境。 另外,为了加强影片的视觉特点,美术指导想为水彩画面添加铅笔线条的效果,使线的元素穿插进入影片。为了确定这些线条的风格,创作小组收集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贾科梅蒂的雕塑与素描手稿,蒙德里安的油画作品等,经过讨论决定将奔放自由的线形置于主要造型的边缘处,重点强调图像的轮廓线,加强影片的手绘风格。 法国动画师对画面美的理解往往与绘画性紧密相关,(动)“画”的美感始终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传统,例如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⑥也是以钢笔淡彩作为影片的主要视觉特征。绘画语言在动画里的运用是手工动画对机器的反抗,是将人性始终置于机械之上的体现,是浪漫主义面对计算机图像全球化的回应。 三、角色创造: 平面与线形塑造立体,抽象取代具象造型 角色创造是动画的关键。《冷漠》的主要角色只有两个:麦克(Mec)和菲烨(Fille),但是地铁中穿梭不停的人流也是人物角色,面对如此众多的“配角”,该怎样处理这些“过客”与主角的关系,既突出剧情发展,又能让观者感受到巴黎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是创作小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两位主角的塑造,配合影片整体画面风格,其造型强调“平面感”,通过手绘水彩笔触作为角色表面材质肌理特点。与动画电影《复兴》⑦的黑白平面以及《与魔共舞》⑧的套色连环画风格不同,动画片《冷漠》的主要角色是通过水彩画面配上线条勾勒来塑造立体感;虽然视觉效果趋于平面化,但是基本光效和阴影还是通过手绘贴图表现出来,因此造型的体积感依然存在,主角形象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还是铅笔和水彩一起绘制出的立体角色。角色周边的线形没有像日本动画那样封闭绘制,而是采用带有手绘感的随意勾勒,并且按照角色的运动可以绘画。 对于“过客”的角色塑造是个难题,地铁里人多繁杂,若一一表现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会削弱主角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抽象造型来代替具象造型,将所有“过客”都采用手绘乱线的方式表现。采用类似于涂鸦的线条,模糊地概括出角色的造型,随意画出的线条并没有将背景完全覆盖,而是通过线条的笔触缝隙创造出一种半透明感,观众隐隐约约看到地铁里“过客”的存在却又不太具体,感觉虽然人头攒动但又模模糊糊,这样的角色处理体现了动画创作者对地铁人群的主观感受,是“过客”造型的“超现实”化呈现。 四、动画:生命与生活 “动”赋予“画”生命,在“画”中创造生活。动画片《冷漠》的主角动画部分依然采用关键帧技术完成,但影片的动画难点是在于线造型的“过客”角色们该怎样动画? 为了让这堆线动画起来,创作小组实验了很多方法,比如在玛雅软件里使用TOON材质动画,在AFTEREFFECT中试验二维合成动画等,但经过好几个月的测试效果都不理想。为了确保影片的最终完成,创作小组最终决定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这部分动画:手绘。首先根据分镜头画和动画版,总结出所有出现“过客”角色的镜头,然后创作小组成员分别按照镜头需要来表演并且拍摄下来;经过简单合成测试通过以后,确定出一组组“过客”的角色动画的序列帧;接下来,全组成员一起工作,将一帧帧画面用手绘板在PHOTOSHOP里画出来。虽然是涂鸦线条,但每秒25帧画面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繁重的。每画好一组“过客”动画,负责合成的组员在合成软件里将其与主角动画以及背景合成测试,直到动态与镜头完美结合为止。 有趣的是在这样一部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的动画片里,同时使用最新的电脑动画以及最原始的手绘动画方法;不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体现了动画创作与技术之间的关键问题:在创作中,如何看待技术的地位?动画最终是通过画面对观众讲故事,技术是实现画面、完成故事讲述的基础,因此,在动画创作中纯粹迷信技术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最新还是最古老的技术,其作用还是为影片制作本身服务。尤其是法国动画人,虽然他们非常热衷于对技术的研究,但他们对唯技术论并不认可,创造美的画面与精彩的动画才是工作的核心。 五、结 语 作为全球影视工业的一环,法国动画片将法兰西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借鉴法国动画的创作特点,中国动画创作能够根植于自身的东方文化基础,坚持中国文化特色并不断创新,通过动画影片的传播,让我们的古老文明可以与当代文化积极地互动。 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创作性浅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构建与实践科学的表演教学体系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戏剧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学术追求。延安鲁艺办学精神、南京国立剧专办学经验和华大三部办学实践,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创建。 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掌握扎实专业创作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精英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 6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传统,构建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的、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 一、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核心问题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怎样解答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等,都必将涉及创作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是描写“真实”,即文学艺术应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式和形态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意义。它强调文学艺术要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典型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求解决文学艺术描写中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创造出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在表现细节真实的同时,既要真实描写和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做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之,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典型化是唯一能够完整地揭示出人物性格、世界观和命运的正确方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始终是用来指导和规整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表演教学全过程 我们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创作观念贯穿表演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课题。教学上,着力使学生在创作观念上加深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真实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富有艺术情趣的舞台生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从一年级最初的教学训练起就有意识地反复讲解和强调表演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的创作意识。通过教学训练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表演上的真实与虚假。要求学生按照人的有机天性的规律在假定的情境中真实自如地行动。采用小品表演练习、观察生活创作练习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就懂得和学会关注、了解生活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这样教学的目的,既是培养学生建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意识,认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真实有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气息。 三、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中 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该依循适合于其创作与教学活动要求的方法或者说美学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穿于表演教学活动,用来指导专业建设。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完善的教学系统。 大家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是科学的演剧艺术创作方法,影响了全世界。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与思想,是科学培养演员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表演教学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继承与接受我们民族戏剧的美学传统和滋养,再加上不断地研究与吸收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的表演教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员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有机天性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素质获得全面的培养,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必备的专业基础。二是以舞台行动作为表演创作基础和以表演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应具备的专业技巧。三是依据人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能够真实准确地揭示角色的心理生活、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表演创作应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舞台行动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 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适度地加大教学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调动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要求学生多阅读剧本和多创造角色形象,在实践中锻炼与提高表演技能;利用学期、学年的教学检查、考试和汇报演出,使学生在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加深对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长才干。 多年以来,表演系几代教师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实践和借鉴欧美戏剧教育经验,在表演专业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国内外戏剧院校的关注。 表演基础教学的“观察生活”和“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系和本院的表导演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系统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并且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表演系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训练。 台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手段,成为表演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台词教研室编写出的教材《舞台语言基础与技巧》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在全国被多家艺术院校用于教学的训练。 形体课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丰富、实用。我们根据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上分别进行形体基础、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形体技能、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形体表现力的技能。 声乐课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根据戏剧影视表演创作对演员的要求,我们在结合普通艺术学院声乐教学内容与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强调采用我们民族说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技巧,以及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能。 我们还开创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表演系音乐剧专业建设在向日本四季剧团和欧美音乐剧学习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本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演系的课程建设和形成的教学系统,是表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行之有效的。 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或者说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是必须坚持的。因为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要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60多年来,表演系始终重视基础教学和研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素质;强调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研究和吸纳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戏剧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教学中坚持“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重传统、讲流派、兼容并蓄;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基本功扎实、掌握熟练的创作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开阔的艺术视野、具有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很强的创作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能够胜任话剧艺术、影视艺术等艺术创作要求的表演专业人才。 五、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融入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 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解释艺术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都必然涉及创作原则、方法。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还是专业技巧训练的教学阶段和高年级毕业创作实习的教学阶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根据这样的理念,表演系在教学上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把基础教学看作是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把培养演员的素质与创作素质的训练摆在教学的首位。即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演员所应具有的很高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很好的思想修养和娴熟的专业技巧;一方面进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即以表演元素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能够真实有机地行动和生活的同时,表演创作素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创作天性得到开发,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础。 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把帮助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与创作方法作为教学训练的重心,视为表演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表演创造心理技巧、舞台语言表现技巧和形体表现技巧,依据人的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与逻辑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舞台行动视为重要的创作技巧和科学的创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于角色的创造。 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兴表演创作的能力与开拓学生表演创作个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分析与提炼生活,善于展开想象和生活联想进行角色形象的构思,善于将知识性记忆和情感记忆运用于角色的体验与体现,善于运用表演技巧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处理剧本和完成角色形象的创造;创作天性得到开拓与发展。 重传统、讲流派、兼收并蓄。教学中,强调要重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运用舞台行动技巧和方法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要求学生以真挚的体验,真实地反映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以真挚的体现,艺术地表现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外部性格特征与形象特点。强调要继承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传统,学习和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演创作。强调研究和吸收其他国家当代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教学的先进经验,活跃表演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毕业创作与实践,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院规定每个毕业班必须完成一个大剧场和两个小剧场规模的毕业实习与公演剧目的创作,并投入相当的经费和提供最好的条件以确保毕业班的教学如期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排练与导演排练结合,教学方法与导演方法结合,教学计划与导演计划结合,教学效果与演出效果达成统一。学生表演创造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推进与发展表演艺术教育 构建和实践科学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根本保障。 学生在学校4年学习的内容与接受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打基础,所有的教学阶段与训练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演员培养的专业基础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通过有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每一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领会所学内容,完成专业训练,掌握表演创作方法与表演技巧,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表演创作手法,处理剧本与创造角色。并通过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与表演基础理论,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加学生的戏剧文化底蕴,使他们对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与创作特点、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同的戏剧风格与体裁、不同的戏剧流派创作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当前,如何理解现实主义,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如何发展现实主义,特别是能否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原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60多年的办学历程,总结表演教学,毫无疑问,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它是我们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我们的表演教学实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农业推广论文:当代农业推广硕士发展分析 一、农业推广硕士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教育要走出“象牙塔”,教育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对应于特定职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学位起源于美国,美国不仅专业学位类型多而且专业学位培养的人才比例高,为美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专业学位起步晚,工商管理硕士是我国的第一种专业学位类型,于1991年批准设立,农科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兽医博士)于1999年批准设立,比我国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晚了21年。农业推广是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业推广包括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的推广,如推广良种、苗木、农药、农具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推广,如推广新的栽培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农业推广人才,推进农业发展。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晚、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与发展,这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整体起步晚是一致的,也与我国农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 当农业生产主要是为解决粮食问题,生产初级农产品时,农业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物质资源的利用及劳动力的投入,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反映不强烈。农业推广的职能主要是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的推广。当农业生产不仅要解决粮食问题,还要解决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时,当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受到严重制约时,农业增长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农业推广的职能主要是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并重的推广。当农业产业界限模糊,农业生产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特色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替代农业、新型农民等成为农业的重要元素,科技、知识、人口质量将成为主导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少数传统职业将消失,并诞生一些新职业。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规模的扩大上,也表现在类型的增加上。农业推广的职能主要是非物质形态的技术和知识的推广。 二、农业推广硕士发展 1.农业推广硕士的萌芽阶段(1978-1993) 十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桎梏。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1986年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都是关注农业发展,党中央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土地生产力。依靠新品种的使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大量消耗水资源,农业产出数倍、数十倍地增加,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的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农业发展走了“高投入、高产出+农户经营”的模式。1978-1984年,中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年产量从3047.7亿公斤增长到4073.1亿公斤,增加了1025.4亿公斤。此阶段的农业主要是吃饭农业,解决“吃饱”问题,主要生产初级农产品,中国实现了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此阶段的农业推广主要是物化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以“技术示范+行政干预”为主导的方式,即在技术示范和培训的基础上,依靠各级(主要是基层)政府的组织、发动和支持,引导、推动广大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对农业推广人才有了一定的需求。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郝克明、蔡克勇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研究项目《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其中,包含了农科高级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与实践问题。1990年农业部《中国农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要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临床兽医类应用型研究生,1993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华中、南京、北京等农业大学开展应用型硕士生培养试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入萌芽阶段。 2.农业推广硕士的起步阶段(1994-2002) 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耕地数量减少及质量下降,淡水资源紧缺与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导致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而带来20世纪农业繁荣的化肥、农药、良种、拖拉机等增产要素已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趋减。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5%,对农业(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中国人民吃饱的问题,还要解决吃好的问题,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增长方式转变。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为国策,以“可持续”为农业发展的方针;1996年中央二号文件发出“贸工农一体经营”的指示。1997年,提出和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迅速发展,同年召开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座谈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界限逐步模糊。知识与技术在农业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从物化技术推广人才延伸到非物化技术推广人才。1996年,农业部“九五”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提出农科专业学位的初步构想。1997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科专业学位背景情况调研工作。调研显示,我国有农技、兽牧兽医、农机、水产、经营管理等五大推广系统,形成中央、省、地、县、乡五级推广体系,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有专业技术人员885021人,但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仅占3%、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8%;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省级推广系统有研究生学历的占4.4%。同期美国县级推广机构中有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3-4]。调研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农业推广系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998年1月8-9日,国务院学位办和农业部教育司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了农科专业学位调研工作汇总研讨会,印发了《农科专业学位调研工作汇总研讨会纪要》,正式提出了设置农科专业学位。1998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农业部、 林业部联合发文,成立了“农科专业学位设置研究秘书组”,负责组织农科专业学位的研究论证工作;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批准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了种植、养殖、渔业、林业4大领域,2002年增设了农业机械化领域。首批招生单位有24个,2002年招生单位增加到41个。所有部属农林水高校、省属农林水高校同时具备了农业推广硕士招生权。 3.农业推广硕士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现代农业的内涵不断丰富,现代农业不仅要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还要解决吃得健康的问题。现代农业不仅要发挥其经济作用,还要发挥其社会稳定作用。2004年-2008年,连续的五个“中央一号文”都是关于“三农”的。2004年的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三农”问题的核心;2005年的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关键;2006年的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三农”问题的根本;2007年的一号文首次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现代农民发展农业,……。2008年中央一号文要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现代农业完全突破了产业界限、学科界限。知识、科技和人口质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在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2003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会议指出,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内涵,进入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1)招生单位快速增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于2000年首次招生,首次招生单位有24个,通过6次新增单位的审核工作,到2008年招生单位增加到70个(图1),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培养单位扩大到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师范类大学,突破了学科界限。同期,学术型学位授权分别在2000年、2003年、2005年开展了三次。 (2)招生规模快速发展 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图2)。一是报名人数的增长,报考人数从2003年起呈直线增长,2007年达10983人,比2006年的9120人增长20.4%,是2000年首次报考人数3208人的3.4倍。二是录取人数稳步增长,2007年录取了5672人,比2000年录取的1611人增长了3.52倍。 (3)招生领域快速拓展 首批设置了种植、养殖、林业、渔业4个领域,2002年增设了农业机械化领域。从学科角度来讲对应于我国1997年版学科专业目录的农学门类学科中的作物学、园艺学、林学、水产四个一级学科,属于传统的农学学科。从对应的产业来讲,对应于传统的第一产业,属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领域。从对应的农业推广系统来看,对应于农技、水产、畜牧及农机推广系统。2003年增设了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2005年,种植领域被分解为作物与园艺两个领域,同时新增了植物保护领域、农业资源利用领域,草业领域。从设置之初强调复合型向专业型转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2006年进一步设置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食品生产与安全三个领域,从农业的产前延伸到产中及产后,“农、工、商”相结合。 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一步发展思考 美国州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53.7%具有博士学位、37.3%具有硕士学位、9%具有学士学位。县一级农业推广人员中,1.3%具有博士学位、43.3%具有硕士学位、55.4%具有学士学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已培养了近2万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人才,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概念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农业推广内涵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主动服务于农业发展及农业推广的需要,深化内涵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职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类型,应该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既要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有所区别,又不能背离教育的本质。因此,在大力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更要抓住其教育本质与规律,规范发展、健康发展。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新农村建设作用对策 1.进一步强化科技队伍打造技术基础 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推厂工作组建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厂组织作为当前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厂队伍还应该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展开农业知识的自我更新与完善并多向一些大型农技科研范围学习充买人才队伍提升人员技能使得农业技术推厂组织能够真正成为一支技术性强、买力雄厚的科技队伍做到工作上的及时、准确、无误 2.强化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意识 新农村还应该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新时期农民这也是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推厂步伐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基础在农业技术推厂中技术培训工作是首要任务所以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时间段来对农民展开全万位的技术培训也可以通过在农业生产季节召开现场会、组建示范园并系临现场指导等以此来达到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目的达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目的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作为新型农民他们需要什么就应该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在买际生产劳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想出解决的策略促进农民增收 3.大力推厂高、新技术为农业产业调整 铺设道路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需要依照高产、优质、高校、生态等原则让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有效推厂还需要农业技术推厂部门提供更多的、更加买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厂部门还应该多学习、多考察、了解国内外农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开阔人们的眼界将农业高、新技术与成果完全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与各种农业生产技术推厂给农民群众买现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的 4.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减少农民负担 针对当前国家对农业万面给予的惠农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农业科技工作者与农民群众的热情作为农业技术推厂部门还应该更加积极的展现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促进技术推厂更好的争取国家补贴项目减少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生活增加农民的产量农业技术推厂工作还应该将‘三农服务”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快速发展来作为其日常工作重点 5.完善推厂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厂牵线搭桥 要将农业技术推厂工作落买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厂制度体系那么就需要在各个区、县、乡内部建立起四位一体网络体系将各个新品种、新技术等进行重点推厂另外还应该尽可能的发挥人才优势使得农业技术推厂工作更加到位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一户户科技示范户脱颖而出让他们充当农业推厂工作的引导者总之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各万面都应该围绕着‘新”字出发做好农业新技术推厂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民的负担未来在这万面还需要加大买践与探究的力度与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业推广论文:论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 1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技术信息,并对技术加以使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1广告的宣传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广告宣传是农业技术推广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包括多种的宣传媒介,比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这种广告宣传的方法,在新品种、新农药等方面的推广上,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在广告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周密地规划与设计。 1.2技术讲座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开展技术讲座是最常见的推广方法。讲座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来开展,也可以直接到田间去开展。同时,它不仅可以组织成百上千人的讲座活动,而且还可以组织几个人的技术讲座活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加强技术信息的传播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要想农民能够接受,还必须辅助以其他工作。 1.3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的使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想农民欣然接受,就应该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但是受自然生产特点的影响,这种风险不可能完全控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做好试验、示范工作才是对农业技术使用安全的有效阐释,同时,它们也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 2结语 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的推广形式与方法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的推广更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出适应实际需要的推广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农业推广论文: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强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率的转化较低,在新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收程度较低,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关系,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局限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多的阻力。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财政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由于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造成了推广的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实际的成效。 二、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对策措施 1.创新推广理念,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思路 我国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从单纯的“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转变,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依托农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支撑,提供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生产技术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2.创新推广体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以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应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农村合作经济为辅,农业科技、涉农企业、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改革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同时,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转化成果率 在当前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低下的状况下,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和聘用制度,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切实的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 4.创新推广方法,让农业技术广泛深入户 要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需求的建设模式,确保基层农业科技和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确保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积极创新培育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推广服务,满足农民需要,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深入农户。一直以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并不大,因此,党和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实在收益,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化和现代化发展。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可实施性分析 1推广制度的分类 1.1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使农业技术推广获得保障,必须先提升农技员的农业推广技术。通过人员管理制度,不仅能更有效地招聘并录用对农业发展有用的社会人才,还可以保障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能顺利进行。 1.2对外合作发展制度 充足的投资能使农业生产得以增长,并对农技员技术推广活动的工作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外合作发展制度是通过国际合作增加投资渠道,提高农技员技术的推广行为,使他们更主动地投身于农业发展中去。 2推广技术对农技员技术 推广行为的影响通过利用彝良县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和数量模型的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制度对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首先,彝良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必须要以农技员的个人权益、技能学习和技术提升的过程为重点进行加强,使彝良县的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更有效率。其次,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不同有可能会使各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差异较大。第一是经费保障制度,彝良县的推广业务经费投入有多有少,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会因经费的多少受到不一样的影响;第二是工作设计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求彝良县的农技员做好工作日志和工作交流,提升农技员的技术水平;第三是人员管理制度,组织的平均培训次数和下乡补贴金额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着。最后为了能令农技员的技能、工作经验得到提升,应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推广管理制度,加大推广费用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彝良县当前必须要做好的一点。 2.1经济保障制度的影响性 经济是发展的前提,通过原始数据的分析表明,推广农业技术的整体费用比重占了24%,而彝良县的农技员人均推广费用仅为1.73万元,为此必须优化改革经济保障的制度,使农技员的人均技术推广费用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结构具有科学性,有效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水平。 2.2工作设计制度的影响性 为了能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必须要让农技员养成按时写好工作日志、积极做好农业生产过程的检测和及农业技术工作交流等习惯。 2.3人员管理制度的影响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彝良县的农技员们就算是在聘用录取考试中获得了高分,但是在他们参与的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技术推广行为也不是十分到位。为此彝良县的人员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控制使农技员的个人利益和个人绩效考核审查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令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质量有所提升。 2.4对外合作发展制度的影响性 对外合作发展,是农业技术推广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这样才能使彝良县的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培训获得物质支持。通过以往的数据分析,单单只是通过水稻科技推广彝良县的农业技术就已经需要消耗人均0.86万元的试验费用,而且彝良县的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并没有获得显着提升的效果。为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这才是有利于彝良县技术推广及发展的。 3总结 对于农业高速高质发展的现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改善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制度上的改变,农技员们的技术推广行为也会有质的飞跃。通过对彝良县的各种数据分析我们能明白,热情、努力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最有效率的途径,为此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做好基础工作,以人为本,使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作者:潘忠芬 李超 代萍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种子管理站 农业推广论文:对农业推广区域站创建问题分析 1区域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省从2006年起尝试改革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部分乡镇合并,依据地区特点统筹规划,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并在部分县市开展试点工作。几年的实践表明,区域站有一定的优越性,诸如可以集中人力提高效率;依据地区特点,分区设站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与传统的农业推广机构相比,区域站的弊端也突显出来。 1.1耗资巨大,事倍功半 区域站的建立首先是办公地点与设施、人员的交通通讯等各方面的费用;其次是人员不足,势必从财政编外招收人员,这就扩大了财政的压力;最后区域站的运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 1.2所辖地域太大,鞭长莫及 大多数区域站都是各管一方,一般3—5个乡镇,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各村交通不便,远的地方往返还要一天多,。农业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周期长、收效慢的过程,再加上一般性的农业技术咨询工作,区域站人员就会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1.3离家太远,军心不稳 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区域站本地人,家不在本地,早上坐车上班,晚上回家,而且车次不多,交通不便,时间一长,不愿上班,工作情绪不高,有调走的念头。如果再加上差旅费不能及时报销,情况会更加严重。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区分“双重”职能,建立服务站与经营站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特别是乡镇农业站同时具有公益性推广和经营创收两种职能,由于财政经费不足,他们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忽视了公益性推广和服务,有的甚至做起了别的生意,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把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按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人员配备要求,把有知识、懂业务的人员收回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益性农技服务工作,其工资经费由财政统一发放,人事管理应当由农业行政部门自己负责,不受同级政府制约,这样保证了上级农业部门公益性推广项目的顺利完成;其余人员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业务考核,合格人员发给合格证,允许在本行政区域内经营农用物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把准入关,不是对口学校毕业的人员不能考取合格证,不能经营农用物资,以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对于从事经营的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除与经营有关的业务外,不受上级和政府部门支配,拥有绝对自主权,这样有利于他们经营创收。 2.2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与服务职能剥离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多数都有执法和服务两种职能,这就必然造成既是执法者又是技术服务者的双重身份,使业务人员业务博而不精,造成知识混乱,错误频出;更有甚者,本身是经营业户,又是执法者,难免有护短的嫌疑,在广大农民心中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基于上面所述,应当建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执法,这些人员不再兼有其它业务,这样才能职责分工到位,业务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法律,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由于农业系统长期以来都是双重领导,特别是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受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部门的双重领导,人、财、物管理混乱,特别是在人的管理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大批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农业系统,而一些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却进不来,使得农业系统看似队伍庞大,实则可用之人很少,业务人员相对贫乏,效率很低,系统形象很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让非专业人员分流,把社会闲散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岗位上来,重新整合队伍,建立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2.4实现农业系统垂直化管理 所谓系统垂直化管理就是把本系统的人、财、物全部收到本系统内部管理,这样就相应扩大了本系统的自主权,削弱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本部门自身发展的措施,相应提高本系统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解决农业系统由于待遇差而造成的人才凋零问题,使自身队伍壮大。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农业推广部门把握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扩大自身影响,农业系统垂直化管理是有可能实现的。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推广研究生教育现状思考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自1999年批准设立、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招生领域从开始设置的4个到目前的13个;招生单位从开始的24个,发展到2008年的63个;2000年全国录取1611人,2007年录取5789人,7年中招生录取规模增长了近3倍;已有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近2万人。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经过了起步与发展阶段,培养单位不断增加,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为我国“三农”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解现阶段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具体状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状况开展了调查工作。本研究根据需要又对相关问题做了补充调查,以下是对调查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一、调查工作介绍 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农推教指委秘[2007]12号文件提供了五种问卷:招生、培养单位(问卷1,本文没采用);导师和管理人员(问卷2),有25个问题;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问卷3),有37个问题;专业学位已毕业研究生(问卷4),有42个问题;用人单位(问卷5),有14个问题。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18份,有效率90.9%,其中问卷2共发放74份,收回65份;问卷3共发放106份,收回105份;问卷4发放110份,收回103份;问卷5发放60份,收回45份。问卷发放覆盖作物、园艺、植保、养殖、林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在读和毕业生、管理人员和导师、有关用人单位。本文将几种问卷的相关项目进行归类,相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等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加以汇总、归纳和整理,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建议,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对在读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 已毕业的农业推广硕士中有28%的人认为合理,62%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24%的人认为合理,66%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对所开课程教学效果的总体看法”,已毕业人员中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32%和58%,在读人员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是25%和69%。这说明目前农业推广课程设置基本适合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关于“喜欢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已毕业还是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喜欢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的人占大多数(50%~60%)。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多种方式结合,如研讨和案例结合,启发和自学结合,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关于考核方式,60%~80%的人认为以课程论文、开卷笔试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为好。 3.对教学内容安排的看法 在本项调查中,调查对象大多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侧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应多讲授一些案例分析(70%);其次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切身感受(54%),多安排一些前沿理论性课程(40%)和多学科性学术讲座(30%)。这说明,对于来自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以案例或实践内容为主,同时也要讲一些前沿理论性或多学科交叉性课程,以便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他们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创新。 4.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攻读专业学位的收获 已毕业和在读(已修完课程,进入论文阶段)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拓宽知识为主(70%~80%),其次是能够结合实际工作(50%~60%),认为深化基础的为30%~40%。对教学内容是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是否新颖,已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认识差别较大,这可能因为2006年以前用的旧培养方案没有更多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农推教指委对培养方案统一修订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新颖性,结合生产实际反映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在攻读专业学位收获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收获在综合素质提高(70%),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各60%),其次是创新能力的提高(40%),也有部分人认为拓宽了社会人际网络。 5.关于学位论文和指导教师 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以结合工作自选最多(分别占50%和46%),导师指定研究课题的也占40%以上。课题类型多是设计或应用型,其次是研究型的;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工作在科技推广与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研究内容多是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正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在攻读专业学位过程中,最需要导师指导和帮助的环节是论文选题(60%)、研究设计与方法(56%)、论文研究与写作(40%);与导师半月到一个月联系一次的较多。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研究,对论文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导师在论文选题针对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起关键作用,已毕业和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这一点的看法基本一致。 6.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可知,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依次是:缺少参考书,不利于自学;课时偏少,内容少;针对性不强,兴趣不高;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专业跨度大,难听懂;注意力难集中;内容陈旧,不丰富;教师讲课效果不好。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位类型,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体系,只能通过案例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在授课时间方面,多数人认为一年授课4次,每次15天左右 比较合适。由于有的人跨专业报考,就出现了听课吃力的情况;由于没有专职任课教师或教师缺少培训,也影响讲课效果。攻读专业学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学习时间难以保证(80%)、论文工作条件难以保证(50%)、学费和论文经费难以保证(15%)。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人员是在职人员,在单位是业务骨干,这就很难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因此出现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情况。 三、讨论与思考 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从产生到发展仅有十余年的时间,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以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如何使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影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从学校层面讲,影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发展和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教学场地和设备等资源紧张;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组织生源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本科生教育连年扩招,高校的教学资源一般先满足本科生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调查对象对这一点的认识基本一致。从教师层面讲,教师工作负担太重,对学生指导不力;导师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是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研究生导师所指导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较多,各校对研究生等一般都有明确的硬性要求;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来完成学位论文,因此导师倾注的精力相对较多。而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校对他们一般没有硬性学术方面的规定,师生均认为这类学位对学生要求不高,导师因此投入精力不足,指导不力。从学生层面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因而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外,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入学前他们的知识基础对本阶段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也是不利的因素。 2.统一认识,提高质量意识 由于国家不拨付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经费,因此,学院在生源发动和培养方面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很容易出现培训化和营利性倾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要狠抓质量和培养环节,要做好宣传,让各级管理人员、导师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都清楚专业学位的特点和要求,在质量意识上协调统一。为促进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培养单位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学员实施补贴;在相关政策上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任职资格、就业资格紧密结合;或者将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纳入招生计划,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3.优化生源质量,注重职业背景 目前招生学校和领域扩展较快,生源职业背景弱化,加之招生时对考生前置专业没有严格要求,且部分考生学习动机不纯,因此就出现学生“专业跨度大,难以听懂”的现象。鉴于此,应对招生领域和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对报考人员的职业背景和前置专业提出严格要求。招生学校要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录取学有专长、有学习愿望和潜力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管理一线人员,培养与行业、职业相对应的应用人才。 4.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课程教学既要重视巩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反映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要有新颖性和系统性。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毕业离校时间较长,从事的职业不一,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对课程内容和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求比较高,但现在却是教学过程中缺乏专用教材和专职教师。因此要重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也可以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高管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5.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不同领域的同学灵活掌握学习时间来自学。但是,跨专业和同等学力人员的补修课程、不同领域交叉课程和前沿课程的开设仍不足,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同领域之间的实践教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取得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应通过完善的针对性强的课程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6.导师在培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虽然有很好的工作积累和基础,但是不知如何开展论文写作工作,如选题没有针对性、题目过大、内容空洞,或研究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论文写作不规范等。调查和访谈均反映出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每个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较多,加上科研教学的压力,导师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因此,应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遴选和审核,组建了解生产、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导师定期考评制定,对于责任心不强等不称职导师进行淘汰或限制招生。另外应实施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加强横向课题合作,缓解推广应用型师资短缺的矛盾,以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 “九五”以来,酒泉市农技推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35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7.38亿元,与“八五”末相比增长了72.4。目前,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不断创新仍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建设不完善,一线推广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共有在岗人员413人,其中市级34人,占8.2,县级137人,占33.2;乡镇242人,占58.6,乡(镇)站核定编制303人,在岗人员只占编制的79.9。各级农技推广单位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二)推广经费不充足,公益服务难以开展。市、县两级农技推广中心实行财政全额供给,但工作经费十分有限。乡镇农技推广站实行全额拨款的只占22.3,差额拨款的占40.9,自收自支的占36.8。有的乡镇不但自收自支,而且还要上缴创收任务。绝大多数乡镇农技站长期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三)工作理念不适应,服务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目标大多还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技术储备的多,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缺乏科学的制约和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有的人无作用可发挥,有的人有作用难发挥。 二、改革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之后,深化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推向市场,又不能简单地以强调稳定而维持现状,应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按照“推广目标现代化、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推广目标现代化。就是农技推广要适应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加速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技推广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推广队伍多元化。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1、市、县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以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公益性职能。 2、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制,建立跨乡镇的区域站。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和自然区域的特点,在县以下创办跨乡镇的区域农技推广站,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承担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区域站的人员从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聘用,或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下派部分工作人员。 3、将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现已承担的产前、产中技物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等经营性服务职能分离出来,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型或中介服务型企业。 4、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允许和鼓励由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及科技人员牵头,由广大农户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合作社、产业服务中心等民办科技服务组织,为会员及农户提供服务,使科技与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推广行为社会化。就是各级政府要保证推广工作的经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实行低价和免费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去推广。 1、切实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特别要保障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的工资供给和工作经费。 2、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优化配置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资源,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创新管理机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放宽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去领办、联办各类专业协会、服务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场),激励他们承担技术承包项目、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致富信息服务等。 (四)推广形式多样化。就是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 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1、坚持农业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坚持采用集中培训骨干与巡回宣讲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与农民群众现身说法相结合,现场指导培训与广播电影电视教育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组织农民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拓宽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渠道,积极扶持广大农民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2、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县乡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组装配套和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 3、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 4、实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强化对各类农技服务组织的管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组织,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人员,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经考试考核获得了农技推广员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各类农技服务组织既要积极引导支持,又要强化宏观管理,定期评估、审验和培训,保障服务质量。 农业推广论文: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做好农民们使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为了能够切实让农民们了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应该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具体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农业技术的种类、使用效果、可行性等等,让农民们能够全面理解农业技术的内涵。当然,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联合农、教、科部门的优势,除了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之外,还要培养农民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并以此作为重点。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宣传小组,到各村各户去宣传农业科学技术。 2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宣传工作 在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各农村的产业发展来说,相互之间的支柱产业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做好适应各自发展的支柱产业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工作。由于受到人才紧缺和技术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当前,农村这方面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宣传来说,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针对不同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来推广不同的专业技术,突出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其次,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鼓励人们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成为专业性人才。最后,做好先进配套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这种配套技术不仅体现在生产中,而且还在于品种的选择、植物的保护等等方面。 3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从现阶段农业技术的推广来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推广工作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并逐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改善各乡镇部门推广农业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的条件,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先进人才,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功能,并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发挥他们的骨千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把它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把握市场运行规律与特点,培养农民们的农业科技素质,为他们的增收增产,发财致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带动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 农业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经验交流(一) 创建区域农技站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陇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7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9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88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7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2-3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78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57台套,价值16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3-4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22人,配备区域农技站。22人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7人,技术员5人,技术工人8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网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陇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 7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22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36.4。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工作思路上,紧紧围绕农业"两法"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为此,要抓住时机,主动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实行产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一是鼓励支持区域农技站和个人开展技物结合,综合服务,在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同时,经营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收入。二是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办点,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收益,探索农技服务新路。三是利用推广单位自身优势,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打破"铁饭碗",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农业推广论文: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应用 1推广环境和推广项目 1.1推广环境 疏勒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91%,农业主要依托以粮棉为主的种植业。2011年农民人均农业经营性纯收入409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从表1可以看出,种植业经营性纯收入占有较大比重,而在种植面积中,粮食和棉花的播种面积又占绝对优势。因此,在亩产常年稳定的情况下,农业经营性纯收入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收购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 1.2推广项目 2012年疏勒县提出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稳粮控棉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特色种植业、特色花卉蔬菜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快发展特色花卉、蔬菜产业,每个乡镇建立“三高多熟”立体栽培示范点,抓好一批具有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建设。二是引导各乡镇巧打时间差、品种差和市场差,合理调整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做到品种充足、均衡上市。三是继续大力发展枣、杏、葡萄等特色林果业,由目前注重扩面积、上规模向今后的品种统一、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转移;由生产初级果品为主的传统林果业向生产高档果品的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现代林果业推进。 2行为决策分析 2012年春,农业部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调查发现,疏勒县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和农民根据往年的实践经验,对于政府的推广项目并不认同,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甚至希望能够少安排类似项目。面对推广项目与农民决策的冲突,结合调查内容,从3个方面解释农民的行为决策。 2.1经济条件 疏勒县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处于近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均耕地面积2亩。1亩耕地生产粮食,一部分用于自家粮食供给,一部分用于获取少量现金收入,麦草用于发展小规模的畜牧业;1亩耕地生产棉花,用于获取现金收入。由于疏勒县地处我国棉花宜植区,已有悠久的种植传统,农民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产量也稳定在一定水平,加之价格有国家收储政策的保证,棉花则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粮食、畜产品与棉花构成农民生存的食品和收入的基本保障,农民很难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除非推广项目能够确保食品和收入,否则农民不会进行投资,也不会改变现有种植结构。 2.2资源基础 一是自然资源。疏勒县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仅为0.39,近些年来地下水开采过度,生活用水时常会发生短缺。推广的林果业用水量要远大于粮棉用水量,若没有稳定的水资源保障,林果业产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进而影响粮棉的产量。二是人力资源。疏勒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人口中维吾尔族占95%以上,由于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亚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形成了内聚且封闭的文化。长期以来,农村维吾尔族汉语交际能力薄弱,不具备汉语交际能力,农民获取的包括知识、技术、理念等信息匮乏,主动获取或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维吾尔语与汉语属不同的语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推广项目不易被理解和接受。 2.3市场需求 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必然有高价格,市场需求才是高收益的保证,疏勒县推广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同样具有高价格。根据2012年1月30日价格监测统计,疏勒县产于设施农业的辣椒、番茄、芹菜、韭菜、蒜薹每千克价格分别为18、6、3.5、8、10元,属特色水果的梨、甜瓜、葡萄每千克价格为8、12、18元。由于蔬菜、瓜果等产品不易储存,考虑运输成本,有效市场范围仅为喀什地区,但喀什地区的收入水平很难有较大的消费能力,市场需求低,使得很多高附加值产品无法转换为高收益。有农民直言,全家人均就1.5亩地,让种辣椒,又卖不出去,不愿意种。保存时间较长的枣、核桃、杏这类农产品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培植到挂果需要3~5年,需求又主要依靠自治区以外市场,面临全国同类农产品的竞争,需求与价格波动较大,难以预测。比如,当地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鼓励种植杏树,但几年后,龙头企业的收购量萎缩,农民收益逐年降低,只能将杏树砍掉。2011年,当地鼓励种植的枣,每千克收购价只有5元。综上所述,农业是农民的职业,对于仍处于小农经济的疏勒县农村,农业更是维持生计的保障。理性的农民会从风险、资源、市场等各方面因素考虑生产和生活,进而投入现有资源。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决策要素,若一味挖掘可以创造高附加值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很难转化为农民的应用,也无法实现提效增收。 3小结与建议 疏勒县的情况可以延伸到全国许多农村,农业的提效增收是实现由推广到应用的核心,农业科技能否转化为稳定收益决定了农民的应用,内在过程可分为由政策向生产的转化、由生产向产品的转化和由产品向收益的转化3个阶段。因此,在推广前,要从改变农民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入手,统筹考虑转化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3.1经济条件、资源基础和市场需求是影响农民决策的关键 3.1.1政策向生产的转化。农民经济条件各不相同,行为决策也不尽相同。根据农户不同的收入来源,可分为纯农户、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以农业为辅的兼业户、外出务工经商已不再兼业的农户;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纯农户可分为种粮大户和小农经营户。疏勒县农户属于纯农户中的小农经营户,这类农户由于绝大部分食品和收入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经济条件差,可承担的生产经营风险小,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和以农业为辅的兼业户的生产经营风险会相对较高。因此,在推广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农民面临的经济条件,了解不同类型农民生产经营诉求,尊重农民的意愿。 3.1.2生产向产品的转化。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依托于各类资源,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现有的自然资源,科学地考虑长期自然资源条件,保证推广项目的长期应用,只有推广项目的可持续性才可实现提效增收。另一方面要注意农业科技对农民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存在一定差异,加之接受的生产知识、管理理念不同,农民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与速度也不同,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3.1.3产品向收益的转化。市场需求是产品向收益转化的关键要素。一是在推广前,要对市场进行深度调查,包括需求能力、同 类产品市场和可替代产品价格等,确保目标市场有能力长期接受推广产品的数量与价格。二是相对于外地市场,本地区的市场需求更易于预测,且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推广的农业科技应首先考虑本地市场需求。例如,羊肉是疏勒县居民食用的主要肉类,符合当地的饮食习惯,需求量和价格均可以得到保障,当地农民更希望政府扶持这类产品的发展。 3.2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是推广与应用的保障 3.2.1构建双向互动的推广体系。由于不同区域的农民面对的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很难有一套知识体系能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而农民所遵循的往往是通过千百年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形成的乡土知识,这套知识对于当地的农业经营、农村生活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然而,当前农技推广更多地采取自上而下的传递服务模式,农业科技的选择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偏好,也由此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尽管农业科技有其先进性,但可能不符合一些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另一方面,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农民所需要的技术、产品又无从获取,导致农技推广适应性不强、效果不佳。因此,提升农技推广能力,要进一步改善推广模式,本着“以农民为中心”的推广理念,建立双向互动的推广体系,发挥农民与推广主体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共同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推广资源的适应性。 3.2.2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民要承担各类生产经营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政策风险等,如果风险发生,农民1年的损失可能相当于3~5年的纯收益。在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在相对发达地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成本也在加大。农民往往是风险规避的,但推广项目本身具有应用的不确定性,实现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要努力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多针对粮食作物和大宗农作物,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及有关部门应针对推广项目,构建相应的保险服务,逐步由生产环节向经营环节扩展,既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科技应用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又能使政府与农民在推广与应用中形成风险共担,有助于政府更加关注推广项目在本区域的适应性与可盈利性。 农业推广论文:对于特色农业推广思索 近年来,农民“增产增收”的问题成为农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而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发展“特色农业”致富之路,并取得成功。作为礼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虽然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农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是礼县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礼县特色农业布局 礼县是甘肃南部的农业大县,受资源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粮食、药材、果品和畜产品上。礼县近年来围绕“东果、南椒、西核桃、高山药材、整县畜牧、川坝蔬菜”的产业布局,在农业生产上坚持把特色产业基地做到最大化,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抓手,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初步形成了以西汉水流域为主要分布区的苹果产业基地,目前,面积为286200亩,产量达43509吨。以县城以南为主的核桃、花椒产业基地,2010年末实有核桃树746.97万株,产量达2030吨。花椒362.4万株,产量达182吨。礼县西部为主要分布区域的中药材产业基地。播种面积38000亩,总产7048.9吨。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礼县特色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深加工企业也已落户礼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尽管礼县特色农业近年发展迅速,但和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好的县相比,礼县特色农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正确分析礼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对及时弥补特色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二、礼县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一)礼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礼县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l0.6℃,年最高气温33.9℃,年最低气温-15.8℃,年降雨总量425.6毫米,年无霜期181天,日照总时数1929.6小时。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农作物品种繁多。县城以东属高原丘陵地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礼县重要的产粮基地,县城西北部山高林密,气候阴凉,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发展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四区光照充足,气候相对温暖,川坝地区水资源较为充裕。 2.人力资源优势。礼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据统计,2010年礼县农村人口总规模为48.64万人,礼县乡村劳动力达24.6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3万人,按礼县农村9.9万户计算,平均每户拥有劳动力2.5人。以上数据表明,礼县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3.政策法规优势。县委、政府每年设立80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出台果蔬保鲜库建设、规模养殖、土地流转等以奖代补激励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发展长城果汁、鼎鑫食晶公司等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启动礼县石桥汉阳与礼县永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完成了礼县大黄、礼县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国家绿色食品与无公害产地认定,礼县争创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4年以来陆续通过并颁布了《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甘肃省农药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植物检疫、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这些政策法规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4.价格优势。礼县拥有丰富的苹果资源,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0元/公斤,礼县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1.0元/公斤,礼县除残次果销售均价1.6元/公斤,比世界平均价格低50%,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二)礼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劣势 1.生态环境劣势。礼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只有425.6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雨热不同步。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干旱出现频率最高,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礼县每年均有发生。近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解决礼县粮食自给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农田污染。 2.劳动力素质劣势。礼县农村劳动力总体上文化素质偏低。文盲或半文盲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5.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8.8%。 3.农业科技劣势。科技含量低,机械化运作水平不足,发展现代农业步伐缓慢,将直接制约礼县农业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羁绊。农业科技在礼县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例明显偏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还不够大,真正成效显着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技术微乎其微。在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比重占据主要地位,但农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偏低,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高。科技的缺乏,不但大大加重了礼县农 民的劳动量,还在不同程度上使其蒙受了直接和潜在损失,严重制约到了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4.信息劣势。信息化各要素指数在礼县处于弱势,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信息服务的渠道不畅通。在面向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方面,提供农业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农产品供求、生产资料价格等信息服务的能力欠缺。农业生产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化人力资源发展较慢,信息化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礼县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规模劣势。礼县除苹果产业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小,产业协会和组织协会层次低。目前,礼县特色农业体系中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一家。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加工转化率只有1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不大,覆盖不广,参与农户比例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大影响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6.体制劣势。农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都围绕市场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但从整体来看,目前礼县农业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制度瓶颈,这在礼县农业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以小农为本位的农业经营制度已严重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制约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三、礼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的投入,扶持龙头企业 1.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盘活现有资产存量,注重对现有企业的改造、扩建、兼并以及集团化经营,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在此基础上强化企业管理。龙头企业要认识到处理好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其扩大资金来源的根本途径。 2.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充分发挥社会闲散资金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3.财政和信贷支持。支持的重点是解决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用于对龙头企业、基地、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科技进步、市场体系、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支持。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或城市大中型企业甚至城镇居民资金加入当地特色农业建设,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兴办“三资”企业。 5.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扶持基金。目前,我国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设有各种各样的扶持资金,如对贫困地区、粮棉大县、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菜篮子工程等都有扶持。在利用国家的这些资金时,要按特色农业的发展原则来进行组织,这样,既可提高国家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可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特色农业内部结构,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三个方面。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继续加快苹果、花椒、核桃、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品种结构调整主要是调整生产用地面积和投资比重,实现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品质结构调整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跟上市场需求步伐。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有选择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外资项目进入农业集群。健全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中介机构,提高集群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政府服务,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物流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 (三)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扶持,大力引进和挖掘农业技术人才。邀请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与特色农业基地进行联合,在农产品革新和劳动力培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和示范功能,借此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激发民间创业动力。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传递,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因此,礼县特色农业要特别重视品牌功能,在大力扩大“先秦贡果”知名度的基础上继续打造知名品牌,以打造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为突破口,提高区域竞争力。建立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大品牌质量认证。企业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收获、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绿色品牌质量,这是保护区位品牌的基本手段。 (四)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制度创新,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 政府要加快对农村土地有偿流动制度化建设,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要加大农业减灾投入,建立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专项生产基金和市场风险基金,推行农业互助保险模式。风险机制是农业产业抵御自然、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风险的功能。降低或消除风险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风险机制的作用:一是通过有效的措施使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以便在遇到风险时做到化险为夷。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要依法行政,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果,使特色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轨道。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制定全面地为农户服务的方针政策。 农业推广论文:谈农业技术推广的适用性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一齐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齐抓。具体包括:以基本农田建设和骨干工程为主体,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河道整治为主线,在山上可封山育林,种草种灌,发展径流农业;在缓坡地兴修梯田,改“三跑田”为“三保田”;在沟道、河道修堤坝,拦洪蓄水,拦沙淤地,形成从坡顶到坡底,从沟掌到沟口,从上游到下游,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配套的立体拦蓄防护体系。政府引导加强管理旱作农业的改进、推广与大面积应用,离不开政府的引导、金融部门的支持、科技人员的试验示范、社团组织的牵头、园区的带动与辐射以及加工运销环节的联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加大信贷力度,实行干部及科技人员包村包点制度,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新型产业模式等,为确保旱作节水农业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一建”是指建设标准化旱作农田。长治市多数地方属于黄土丘陵山区,地面不平,耕层不厚,水土流失严重。以农田防护为基础、蓄水保土为中心,采取“四荒”种草种树的生物措施和坡改梯、平田整地等工程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地表经流,使20多万hm2基本农田达到了固土、蓄水、保肥的“三保田”标准。“二盖”“二盖”是指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显着的蓄水、保墒和增产作用。 经过几年的连续组织实施,在全市基本形成高寒山区地膜全覆盖,丘陵旱地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平川地区秸秆覆盖的新格局,从而实现传统农业耕作措施与现代旱作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三普”“三普”是指普遍实施抗旱耕作技术、普遍增施有机肥料、普及应用抗旱良种。推广“两庄”抗旱耕作经验,实施两种旱地耕作体系,即旱地休闲麦田实施早深耕灭茬、耕后耙、雨后耙、细整地、机播耧播、播后压等技术;春播旱地实施“秋耕壮垡”(早深耕、秋施肥)、“三墒整地”(深耕蓄墒、耙耢保墒、镇压提墒)、“三深耕作”(深耕、深施肥、深中耕)、适时早播等技术。 抗旱耕作技术应用推广,使全市95%以上的旱地有效地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大大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普遍增施绿色有机肥料,根据绿色(有机)农业经济区建设要求,针对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实际情况,发展养殖、城肥下乡、秸秆还田、积沤土杂肥,大量挖掘有机肥源,使3.33万hm2蔬菜平均使用农家肥6000kg/0.067hm2左右,3.33万hm2谷子平均使用有机肥3500kg/0.067hm2以上,其他农作物平均使用有机肥2500kg/0.067hm2以上。 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地起到以肥调水的作用。普及应用抗旱良种,利用生物节水途径提高旱作农业效益,在实施旱作节水农业过程中,本着良种、良法一起上的原则,狠抓“四项配套技术”(一是选用抗旱良种,二是实施早播,三是合理密植,四是喷施抗旱生物制剂)。根据不同作物及生产条件,抓名、特、优、新等抗旱品种,抗旱品种覆盖率达99%。 作者:何建敏 农业推广论文:对日本特色农业推广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对日本特色农业推广体系的考察与思考 1 背景与目的 由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共同组团,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GA)资助的“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进修”。来自北京、青海、内蒙、山西、安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农业科技及科技管理工作者12人,于20__年11月1日-20__年12月11日赴日本进行了为期40天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进修(课程编号:J-04-20604)。 进修期间,对日本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制度作了初步的了解。着重了解了日本农业推广事业的概况及背景、推广活动的实际情况、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推广活动的策划及评估情况、日本农协的组织与活动等。通过考察和交流,对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加强了我国与日本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沟通和联系,结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对促进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 日本农业推广的概要: 2.1 日本的农业教育 日本的农业推广也称为“教育推广事业”,农业推广是指没有教室,不问年龄,没有结束的教育事业。“推广事业是指带来变化的工作”,所谓的“带来变化”,不是通过采用行政命令等权利手段,也不是利用补助金等,而是通过提供建议和援助使务农者自己思考,明白理由,自己决定实施。从而带来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变化并振兴地区农业。农业教育主要对象有:对务农者和新务农者的培养教育,对务农后继人才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对市民进行农业体验教育,对农业推广人员的培养教育等。培训教育的设施主要有:农林水产省和都道府县以国家补助金为对象的农业大学(校)、农业夜校、农业高中、农民大学以及试验场、科研所等。培训教育的形式有全住宿制、定时制、课题式和现场面对面等。培训教育内容有: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生活改善、村庄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健康保健等。通过不断普及教育,日本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50%以上毕业于农业大学和农业大学农学部,高素质的农民创造了日本高度发达的“小规模”农业。 2.2 日本的农业法律保障 日本用于保护农业生产的法律是“农业协同组合法”和“农业改良助长法”。前一部法律让农户全部加入了农协组织。农协把千家万户共同联系起来,在生活、生产方面对农户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如帮助农户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和农户相关的生产及生活的一切业务,保证了农户的共同发展。“农业改良助长法”规定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对农业推广的改良普及员和专业技术员的地位、收入和作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日本的农业是在这两部法律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尽管期间对法律做过几次修改,但始终围绕保护农业,保护农户和促进农村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 2.3 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改良助长法》法律规范下建立了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整个组织由主体组织与协同支援组织构成。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组织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普及部、普及教育课及生活改善课)——都道府县——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业改良普及所)——农户。支援组织是国家与都道府县农业教育和研究机构,农业试验研究机构和农业大学校,普及协力委员会和市町村农业土地组合、农业委员会、保健所、教育委员会等。行政机构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决定了日本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的行政渗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技术源泉是:国立及县立农业试验。技术普及的路径为:试验研究者——专门技术员——改良普及员——农户。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机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业改良普及所),行使普及推广的联络调整、综合普及指导事务等功能。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农业改良普及所)设置与农民直接联系的改良普及员,统称的农业普及员由“专门技术员”与“改良普及员”构成,其中专门技术员承担对改良普及员的进修、指导和日常与行政、试验研究机构的协调、建议、调查研究、策划推广计划,帮助推广员工作、评价等。改良普及员直接为农民服务,由承担农业技术的农业改良普及员,与承担生活改善的生活改良普及员组成。协力委员会由农业指导上和生活指导士以及一些退休普及员组成,他们协助普及员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和生活的指导。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组织体系有:重视专业技术职能的专家型体系、重视地区协调职能的多面手型体系、与专业技术和地区负责人之间职能复合的引导型体系和重视策划和协调职能的协调型体系(项目组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实施过程主要是将推广员与务农者之间的信赖关系作用于务农核心领头人,然后推广到其他的务农者和地区。推广活动的目的是向整个地区推广,但推广的目标是以启发到引进期(推广应用达到务农者的30%左右)为根本,全体性的推广阶段需要依赖务农者的自助努力。 推广活动的方法是利用看、听、体验、合作等主要手段和教育、普及与诊断等主要手法,两者结合进行具体内容的推广。主要手段。看:试验园、示范园、现场(巡回)研讨会、视察、信息报等;听:会面洽谈,讲习会、座谈会,实况(问卷)调查、信息机关等;体验:实习、演示和实施;合作:与机关机构和团体合作、协调、中介等。主要手法是:教育方法:意识教育、自我启发和项目学习;普及方法。通过对领头人做工作,使务农者相互影响的自助努力,通过对样板的验证和示范进行具体的改进和成果的展示;诊断方法:对培育、病虫害、土壤、经营诊断、改进计划的提出和改进援助方法。 2.4 日本 的农协组织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是根据《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来的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农协的组织体制是以基层农协(单位农协)为基础,在都道府县和全国建立三级统一协同的组织。基层农协一般是以市町村等行政区域为单位组织起来的,是农民自愿的组织。下设不同组合员彼此联合起来的基层小组,主要有农户组合、生产部会、青年部和妇女部等。农户组合是一种地域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一般属地农户均参加,是基层农协与农户之间的中介,主要从事与种植有关的病虫害共同防治,生产协调,农业保险,肥料、农药等共同购入的活动。生产部会是由同一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彼此联合的专门组织,它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和扩大产品销售为目的,在聚合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共同利用设施,以及沟通农协和农户之间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部和妇女部是农村生产、生活上的青年和妇女组织,目的在于发挥组织的力量,针对青年和妇女的特点,开展农业技术与经营管理学习,交流经验和文体活动以及有关家计生活的各种活动。都道府县和国家两级农协组织按其从事的事业分为主要从事经济事业的“农协联合会”和主要从事指导业务的“农协中央会”。“农协联合会”在集合基层农协力量,兴办大型事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农协中央会”是农协的综合性指导机关,主要是对下一级农协的组织,业务及经营管理进行指导、监察为农协提供教育设施和信息,协调各种农协和各级农协之间的关系和调解纠纷、进行调查研究,就农协和农业政策等问题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农协从经营范围分为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综合农协,是以本地区的农家为对象,业务包括所有农业部类,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在日本,一般所说的农协主要指综合农协。专门农协以辖区从事某一特定的农业部类业者为对象,如园艺、畜产等,其事业范围为特定的农业部类的生产指导、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的采购。日本的农协职能范围较广,具有:桥梁职能、购销服务职能、信用、保险服务职能、技术推广和生产服务职能、以及社会服务职能等。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与策略是依靠或通过农协最终实现的,具有协助政府推行农村基本经济政策的桥梁作用。日本的农村供销基本上是由农协控制的,农协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各地的中央批发市场销售;二是通过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协同组合”销售;三是超级市场销售。销售形式主要有:无条件委托、有条件委托、特约委托和委托代购等四种形式。目前,农协主要实行的是无条件委托和委托代购两种销售形式。 3 日本农业推广的运行特点 概括地说,日本农业推广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国家与地方(都道府县)合作;二是推广与试验研究合作;三是与直接务农者接触,进行推广与经营;四是整体支援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 3.1 以县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协同普及事业 日本对农民的指导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国家和地方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农业协同组织营农指导事业、中央畜产会咨询事业和一般企业服务。其中,国家和地方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即由中央和地方(都道府)共同出资建立推广体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负担预算的50%。国家在听取地方(县)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每年制定“协同农业普及事业运营指针(协同农业普及事业基本纲要)”;地方(都道府县)根据基本纲要制定实施指针,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所),根据实施指针制定基本计划和年度计划并具体实施。日本推进农政的主要手段是:一是依靠法制等行政权利;二是依靠维持价格、补贴等经济手段;三是推广教育手段。日本的农业推广不是简单的技术推广,而是政府管理、开发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行政手段,除了“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这种物质方面的推广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人的育成和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2 以普及员为主的推广体制。 日本的农业推广强调以普及员区域性服务,在组织机构上只设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所),4-5个町村设置1个改良普及中心(所),中央和市町村都不设专门机构,既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区域功能,又明确地把农村农民工作落到了实处。 在日本,农业推广事业是农业推广公务员担当的行政行为。专门技术人员和改良普及员,均为国家或地方公国员。全日本共设置466所地区改良普及中心,平均每个中心有普及员20人左右。全国有9995名改良普及员,平均每个推广人员负责359户农户,其中农业改良普及员8169人,生活改良普及员1193人。此外,全国还有633名专门技术员,其中农业专门技术员545人,生活专门技术员88人。专门技术员办公室设在县的农政局或农业研究中心。 农业推广人员实行严格的两次考试录用制。一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二是普及员资格考试,要求报考人员为相关专业4年制大学毕业或由农林水产省指定的3所3年制学院毕业(要有2年工作经验)。考试由各都、道、府、县政府人事部门组织,内容涵盖农业、农村政策及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等,合格者发给推广员资格证书。专门技术员的聘用条件更高,要求报考者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改良普及员、研究场研究员或县立农校老师,由农林水产省组织录用资格考试,其考试合格率仅20%。 推广员作为国家公务员中的特殊种类,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国家规定除基本工资外,还设有岗位和职务补贴。并将其法律化。专门技术员补贴是工资的8%,改良普及员补贴是工资的12%,分别在半年和年终考核后发给,加上奖金,其总和相当于增加了5个月的工资。 3.3 贯彻“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 日本的农业推广事业,自制度建立以来,就一直通过教育手段促使务农者有自发性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等,以“培养会思考的务农者”为根本,开展推广活动。农业推广事业根据各个务农者及其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的,有组织的技术和经营等的指导和建议,从观念、素质上改造、提升农民本身,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尽管日本农业十分发达,但其经营形式仍以家庭为主。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生活者,健康的生活非常重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把农民生活包括食、衣、往、行指导内容纳入农业推广,生产、生活同时指导,谋求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的共同改善。推广服务领域已延伸到了农业经营管理、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市场信息、农业后继者培养、妇女参与、农业区域开发 设计、环境保护、农业观光、农村开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日本农业推广员中,生活推广员占了15%左右。 3.4 以农民为核心的科研与服务体系。 日本农林水产省有29个直属农业科研实验场,这些实验场负责基础性和重大课题的研究。此外,各县、都、道、府也有自己的农业研究机构,负责区域农业应用研究。联系科研单位和改良普及中心的人员是各县级农政厅的专门技术员。这些人既对改良普及员进行指导、培养,又及时和各试验场(科研所)进行联系。多数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兼大学的老师,有些人就驻在对口专业的试验场,参与其科研活动。他们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反馈给试验场和农业大学,又及时从农业试验场获得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和信息直接指导农业生产者。因此,日本的科研、教育、推广以民为核心,与农业结合地非常紧密。如日本的神奈川县农业综合研究所是日本一流的农业研究所,但它研究课题不好高骛远,而是针对农民需要搞科研开发。如何在温室大棚外罩网来防治鸟虫、如何通过加热的方法来防治黄瓜的病害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等等,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研究课题,却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受益。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即农协)是农民自发组织的自我服务体系,是指“根据协同协会的理念,以成员的必要性作为协同事业,为继续实现目标采用的程序及形式”和“以继续追求协同效果的最大化为目的的事业的程序及形式”。农协所“从事的各项事业应最大限度的为组会员做贡献,不可营利为目的。”日本政府对农协有补贴和融资,并进行部分行政指导。农协在技术指导、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和健康保障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多项服务,是农业推广方面不可忽视的辅助力量。 3.5 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日本的农民倍受国家和社会相关方面的关爱,享受着无微不至的无偿或有偿的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政府和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给予了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做得非常深入细致。因此,日本实施了许多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针对农民减少而培养农业接班人、鼓励妇女参加农业活动的指导、农业金融信贷、农业基金、农业担保等等。 4 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启示 日本在农业推广普及事业方面具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世界农业推广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和日本在国情和体制等方面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虽然不能照搬日本的农业推广体系,但结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日本在农业推广普及事业方面的许多成功作法,对促进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仍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4.1 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4.1.1 依法进行农技推广工作。 《农业改良助长法》在日本农业法规中占重要地位,而且随着农业的发展进行过9次修改,从而保证了该法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使农业普及工作始终有法可依。 4.1.2 加强国家资助的农业推广公益事业。 日本政府把农业推广普及的专门技术员和普及员均纳入国家公务人员管理,经费由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共同负担。日本中央财政每年根据各县、都、道、府的农户数、耕地面积和农业情况安排一定的“交付金”,用于农业推广普及事业,各县、都、道、府也配套一定的经费用于推广普及事业。这就确保了农业推广普及机构的设施、设备及推广普及活动的运作经费。 4.1.3 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确保农业推广事业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尊重农民个体的意愿和技术选择。在日本的推广普及活动中同,行政命令的东西很少,主要靠规范市场来引导方向。注重培养和发挥农民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创能力,推广事业特别强调要以“人”为对象来实施。推广普及活动是改变农民自觉行为的过程,主要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求进行,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手段,培养能自主经营、“独立思考”的农民,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广普及活动的领域比较宽,不仅涵盖各项农业技术,也包括农业经营、农村生活改善、青年农业者教育、妇女能力开发等。 4.1.4 注重提高推广员素质,为普及活动的高效提供能力保证。 日本农业推广普及机构有严格的录用制度。新推广普及人员的录用需经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普及员资格考试两道关卡,这些考试确保了推广普及员的基本素质。与此同时,日本推广普及机构还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制度。专门技术员和改良普及员一旦录用都是终身,因此对推广人员的培训也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和终身的。 日本的推广培训种类很多,按培训实施主体分为:国家、县(都、道、府)、普及推广中心、自我培训四种。按培训内容分为养成培训(新任者)、基本课题培训、特定课题培训、地域课题培训、1人1个课题培训等5种。按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目标的不同,其培训重点内容也各异。对新任者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业政策、推广制度、农村的区域特点、推广指导活动方法、推广指导计划和管理、各专业技术(生活推广职员则主要侧重在农村社会发展、发挥女性和老龄农业者作用等方面)。对不同工龄推广职员的培训,主要根据培训目标设定课题,围绕课题确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并安排培训内容。此外,对专门技术员的培训侧重在其对推广员的指导能力提高上,其主要内容包括:最新技术活动面临的共同课题,有关专业项目信息等。 4.1.5 加强农业推广信息体系建设和运营管理。 日本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程度很高,农业信息网络非常发达,各都、道、府、县都建有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站。1994年全国改良普及协会利用国家投资,建立了全国推广信息网络(EI-NET),将各级农业信息网站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内容全面、高效权威的全国性农业信息系统,为推广人员和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日本对农技推广信息体系建设都是国家投资,不论是科研信息网、还是农技推广信息网、甚至农协这样的社团组织的信息网,均为国家投资建设。如日本普及协会的信息网EI-NET,主要建设和运作经费来自农林水产省,部分由各都道府县农业普及中心以会员费形式提供,充足的经费,高度的重视,有效的推动了日本农业信息工作的发展。 4.1.6 鼓励农户的集体组织,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本,农协组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越到基层,就越体会到农协对农民的服务无处不在。虽然日本农协提供的农产品销售、信贷、技术指导等服务是有偿的,但农协是农民自发组织,并交纳会费(基至能吸引大量非农人口参加),因此对农民来说也是理所当然、非常必要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2 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几点启示 4.2.1 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随着近年体制的改革,出现了技术推广基层工作薄弱,甚至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改革是目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否可以考虑打破传统的县界,建立一些试验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农业综合中心或具有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良性的推广员录用、考评、培训制度。同时,国家财政列出预算比例,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公益事业建设。 4.2.2 强化非政府推广和服务体系。一些具有直接经济效益成果的推广,可由企业自己去做。采用多种形式,如企业亲自抓,协会或一些中介组织做。提高农业企业和协会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国家和政府在政策导向和落实方面加强对承担技术推广企业或组织的支援、监督和评估。 4.2.3 在推广方式上,树立以农民为主体,服务农民,确保农业推广事业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市场需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农民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创能力,推广主要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求进行,通过示范启发、培训、技术指导等手段,培养能自主经营、“独立思考”的核心领头人,进而通过带动普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4.2.4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推广”的理念。农业推广目的是“使务农者获得有关农业经营和农村生活的有益而实用的知识,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带来高效的,与环境协调的耕种技术的进步,富有成效的,稳定的农业经营的发展以及适应本地区特性的农业振兴,同时改善农村生活”。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求,通过持续的,有组织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指导,从观念和素质上根本改造农民自身。推广活动的内容由专业技术延伸到农业经营管理,农业后继人才的培养,农村生活改善,环境保护,农业观光等领域。 农业推广论文:县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全县农业服务体系,搞好农技推广服务,全面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县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的。长期以来,广大农技推广人员为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的加快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曝露出了一些问题,推广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致富增收的需要。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1、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逼迫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县的农业推广体系基本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状态,无法有效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从县级看,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没有化验室、培训室、标本室和实验场地,无法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服务手段落后。农技推广人员服务手段基本还是60年代的“一张嘴、两条腿,裤兜揣着一支笔”,凭经验、用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缺乏现代的高科技服务手段。三是人员素质偏低。全县共有农技推广人员54人,其中,第一学历本科生3人,大专学历5人,全部都是1995年以前毕业的。从1995年至今全县农技推广系统没进过一个本科毕业生,现有人员近几年基本没有经过系统或短期专业培训,知识结构老化,更新速度慢,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乡级看,乡镇成立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后,原有的工作格局被打乱,农业技术推广职能被削弱,变成“一有三无”,即有工作人员,无站房、无设备、无办公经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少,全县10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仅1人抓农业技术推广的就有8个乡镇,个别乡镇没有一个专业干部,有的还身兼多职,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并且全县乡镇级基本没有农业技术推广设施设备,严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从村屯看,由于原来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屯示范户待遇取消,村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断层,农技推广队伍空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2、农民渴求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强烈愿望需要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随着“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和粮食市场价格逐步趋于稳定,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运用科学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全县秋季田间博览期间,每天到县科技园区参观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群众超过千人次。特别是今年我县种植业遭受了严重的“两病”灾害,“两病”的发生固然有自然因素、品种因素,但也有农业技术推广滞后、发现晚、指导不到位等原因。“两病”发生期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接待群众咨询2万多人次。对于群众渴求掌握科学先进技术的愿望,当前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论是人员素质、服务手段还是工作机制都无法满足农民需要,急需进行改进和加强。 3、上级精神和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要求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国家将农技推广体系列为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中共中央两次下发文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农业部、中央编办、科技部、财政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明确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须的财政供给。辽宁辽阳、甘肃定西等农业发达地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提高队伍素质,大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任务 总的思路就是“强化县级,改革乡级,完善村屯”,初步建立起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为核心,以村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以屯农技推广示范户为基础,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点面互动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1、强化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建设。一是建立化验室。建设一处面积400平方米,拥有液相色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高科技设备,集土壤肥料测试、各种急难新病诊治、农产品安全检测、化肥农药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省内一流水平的化验室。二是成立专家大院。加强与省农科院的协调,在县农科所建设一处面积300平方米的专家大院,配备电脑多媒体系统、图书、挂图、农业技术光盘和标本,开通农技“110”热线,辟建专家值班和寝室,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与县里农技人员共同组成常驻不走的服务“三农”专家队伍,通过“坐台”咨询和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直接服务农民,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三是合并农科所。将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农科所进行合并,挖掘资源优势,整合技术力量,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2、改革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一是在机构设置上,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即××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上集镇,所服务乡镇为××镇、××乡、××乡。××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和××镇。××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和××乡。二是在职能定位上,区域中心站负责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制定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区域内乡镇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并协助乡镇政府实施统防统治;负责本区域 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负责本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是在人员编制配备上,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24个编制,用于区域中心站。区域中心站人员暂时确定15名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的学农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竞聘上岗。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落聘的原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由乡镇政府重新安排工作,并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四是在人员管理上,区域中心站从站长到一般工作人员全部进行竞争上岗,并实行动态管理,聘用期为3年。聘用期满后,根据考评结果,决定续聘或解聘,建立起竞争流动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知识更新,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在资金拨付上,区域中心站的人员工资由县统一打卡,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的实际聘用在职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 3、完善村屯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每个屯设1户科技示范中心户和2-3户科技示范户,由村民举荐,区域中心站考核确定。科技示范中心户和科技示范户可以优先承包7.5亩机动地,用于试验示范项目的落实。村委会从村级转移支付节余和村级收入中每年给予科技示范中心户200元科技示范补助资金。每个村设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由各屯科技示范中心户和科技示范户推荐,经区域中心站考核后,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审批确定,并发放聘任证书。各村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可以优先承包15亩机动地,并由各村负责,从村级转移支付节余和村级收入中每年给予4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资金。 三、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措施 组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事关“三农”发展的大局,事关广大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运作。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绥棱县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农委副主任×××、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担任。 2、搞好协调配合。各乡镇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站在全县大局高度,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合力攻坚,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乡村两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关键举措来抓,全力给予支持配合。村级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农技推广示范户和农技推广协会会长的相关待遇落实到位。 3、提供政策支持。一是给予资金支持。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30万元,共需资金90万元,其中,对上争取资金45万元,县财政投入45万元。同时,每个区域中心站,每年财政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此外,对各区域中心站建设涉及到的各项税费全部给予减免。二是给予用地支持。为了适应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引进试验,每个区域站给予15亩试验用地。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由区域中心站按现行市场价格承包。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1 1引言 图书管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最基本、最传统的工作,包括图书管理、借阅等,工作量很大,传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利用信息系统、手机、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官方账号等手段,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2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含义 人类社会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进入21世纪。这不仅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信息化的世纪[1]。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管理创新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活动,它能够为组织的既定目标而有效地整合组织资源,而管理创新则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2]。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对资源进行新的、有效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目标和整个过程管理的责任,而且也是进行资源整合和其他详细管理的新的具体方式。管理要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3]。创新是管理的生命。管理创新是建立在创造和掌握新的科学管理技能的基础上,这些技能能够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组织各要素的质量。 3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而言,高职院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进步机构。现在很多大学都用电脑管理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我国以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带动文献信息化,开展并逐步实施了大量图书管理信息化工程,建立了众多相关资源共享网站,如:中国教育科研网、万方数据网、中国知网等。各大高职院校建立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参考经验等,对中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大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丰富、方便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有些私立大学甚至不能建立自己的网上图书馆。或者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一些大学建立了图书馆管理制度,但使用该制度的人员很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结构不够重视,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缺乏兴趣。在他们看来,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就是安装更多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电脑。认识方面的错误,导致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技能不到位,甚至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服务态度。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的步伐严重受阻。 4.2相关人员学历与知识结构分布不合理 调动机制不完善,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管理者既没有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也没有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制度落后、工资低、待遇差等问题,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难以看到自我价值。 4.3著作权问题出现矛盾 信息化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有限的信息资源结构必须解决版权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设计,需要将部分文献、音像资料转化为信息化文献,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要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强化自身的信息道德,了解和学习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5信息技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 5.1管理理念的创新 近代社会是由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管理理念演变的。近代与传统管理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理是关于效率和价值的。图书管理要遵循现代行政理念,必须遵循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图书管理理念的基础和核心。21世纪,大学图书馆能否适应发展需要,关键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当前,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标准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仍在遵循Ⅱfl方法,因此必须从概念转向管理结构。图书馆管理应将资源共享与建设作为重要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需要摆脱小农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思想的束缚,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资源的分配,支持以合作和集体建设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从整体上分工,加强自身独特的信息资源库。这既能解决高职院校经费不足影响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又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5.2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创新 经营机制的创新,就是在自动化目标控制下,对图书馆的经营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恢复。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集中精力进行自动化。在自动化环境下,突破传统的“分理论、分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新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快速适应变化的信息环境。图书管理机制分为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管理机制。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一种内外结合的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内部机制的创新包括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反应迅速的管理机制以及重组以自动化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应该把读者需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放在图书馆工作的前台和中心[4]。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一个集中自动化的灵活组织,将不同的部门结合起来,以便对读者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允许读者进入图书馆,允许图书管理员离开图书馆去联系用户,向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要提高获取文档的效率,必须广泛地组织和处理自动化技术和库间协作,使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一线读者提供支持,并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第二,建立管理机制,它能够满足大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并执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任务。基于用户的需求,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处理,以便完成特定的业务工作。新兴的商业模式应该以主动、多元、开放、动态的行为特征提供全方位、优质的信息服务。 5.3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创新 大学图书馆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满足用户、教师、学生的信息需求,提高馆藏知识和信息的利用率。为实现这一目标,用户需要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基本情况,图书馆还需要了解和预测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最终取决于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5]。所以资源建设的核心是要满足用户的一般需求。现代化的资讯储存与传送设备,为使用者了解与使用图书馆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建立并完善公共文献数据库。馆藏信息网络是高职院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领域为读者服务的前提。构建馆藏信息网络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相对完整、规范的馆藏文献目录数据库,为馆藏信息资源的全面网上存取提供基础。文献数据库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手段,是信息资源交流的物质基础。二是积极开发网上信息资源。网站通过数千个数据库向用户提供科技、商务、商务、管理、新闻、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有超过200个万维在线化学数据库只提供免费服务。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由大学图书馆组织专门力量,根据读者的需要,对虚拟馆藏进行定制。积极为客户提供专题、知识型信息服务。 6结语 文章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需要出发,从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思路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建设的理念、系统、信息资源等。思想决定创新的程度,制度是创新的保障,信息资源是创新的基础,三者的创新都很重要信息化就是安装更多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和电脑。认识方面的错误,导致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技能不到位,甚至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服务态度。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的步伐严重受阻。 作者:雷松丽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2 1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特征 (1)计算机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化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量储存知识资源,快速传播知识,扩大知识信息平台利用,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2)图书资料信息化。图书资料信息化借助存储介质新的全文存储与全文检索技术,能够存储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全文检索性能和速度。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信息化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特征之一。 (3)光盘检索系统化。光盘检索系统化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光盘存储资料,从而变革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能够查阅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这些信息的各种账表;设计操作方便,数据安全,易于维护和升级,是现代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4)信息建设细分化。各个高职院校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在信息建设方面应该找对适合本校发展的信息建设模式。也应该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科文献信息整理,从而建设适合本校需求的专业学科文献信息图书馆。 (5)借阅模式多样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化借阅模式的创新,提高图书馆借阅管理水平。加强学科专业资料的梳理和归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借阅制度。 2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1)关于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具体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交流,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在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而形成档案信息远程传输和社会共享的完整服务体系。在大型企业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2)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对于高职学校尤其重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属于专科层次范畴。它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注重岗位技能,面向社会培养能熟练地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的技术及服务规范,符合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要求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相比,更具有其专业特色和特点,是为教学、科研、生产提供服务的,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不同于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社会读者的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和育人上,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和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背景、教学、科研需求等决定其藏书的。类目和范围,一般以技术应用型图书为主。因为技术更新是不断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应该具有同步更新的特点,以便学生和老师能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这就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做到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和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是相吻合,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3)要提高认识,扫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误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严密的管理工作。现在的高职院校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学生和图书种类越来越多,图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巨细杂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在通盘考虑高职院校教育实际情况基础上,在图书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措施,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内容、特点等方面深入研究,要从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扫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误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培训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高等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应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其中,信息化管理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因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传统地位正在受到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影响。之所以强调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和学生培养理念。 作者:刘淑伟 单位: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篇3 当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等领域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频繁地运用于各个行业。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传统的管理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发展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图书馆。 1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人才,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场所之一,是学生借阅资料进行参考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首先,要从建设信息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入手。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在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弊端,例如,在管理模式上缺乏人文关注,只是注重于对书籍的管理采购,图书管理员也是以此为中心进行工作,而对读者的体验感和关注度明显不足。其次,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运用,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还有许多因为陈旧管理而带来的问题,会使图书馆无法为校内师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在图书馆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不便。采用信息化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这一系列问题。例如,通过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使每一本图书印上相当于身份证的条码,系统规范化地统计整理书籍;再如建设线上的虚拟图书馆,打破学生借阅图书馆资料的时空限制,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下,将会加快推动信息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成。 2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 2.1革新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多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依靠条文式的图书馆守则来对读者行为进行规范,并由图书管理员对其进行监督。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图书馆规范运作,但对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革新管理方法,将新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同时与时代相适应,设置专门的信息化设备将图书管理员从繁重的收纳书籍等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管理员成为校内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者以及图书馆文化的宣传者,培养出更多高综合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将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在保证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发展更多拓展性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借鉴好的管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实际管理中,使图书馆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更加吸引读者。 2.2创建多级立体化的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 通过创建多级立体化的组织结构,发展信息化管理下的高职图书馆。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为读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了对图书馆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应当创建多极化立体的组织结构来取代传统的组织结构。其具体操作是将图书馆各部门进行立体式分割,再通过信息资源架构将各部门有机连接,使图书馆各部门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使处理日常工作更加有效率,能够更好地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组织结构管理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过各级资源的共享管理,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同时,这种将不同职能部门立体式划分组织的方法,也能够使各部门的工作更加明确具体,使时间空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突破传统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2.3配备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施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完备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由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校内师生的操作更加便捷。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通过人工管理员对馆内图书进行维护,这样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大量图书的编排规整工作,也会为管理员带来极大的负担,对此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在图书馆内配备相应的硬件资源,能够使原本费时费力的工作形成模式化体系,让图书馆的运行更加高效、有序。例如,配备图书录入系统,对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统计整理,并按照不同类别对其进行划分,这能够极大地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这个系统,管理员也能更加清晰地掌握图书馆内的书籍情况;配备自助借书机,学生可以凭借扫描校园卡和所借阅图书上的条码快速完成书籍的自助借阅,自助借书机可根据借阅期限向学生手机发送提醒归还的信息,这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忘记还书并减少图书馆书籍遗失的情况。这样的硬件设施一方面能够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读者的体验感。 2.4开展信息化图书馆特色活动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整合中心,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在当下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特色搭配本校教学理念,开展多样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线上图书交流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线下交流活动搬到线上,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的相关活动页面发布自己关于图书见解的视频,也能够在这个页面看到其他人发布的视频,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书籍,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许多学生课余时间较少,难以参加线下活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遇到想法一致的书友,相互交流看法,扩大社交圈,认识新的朋友。这些活动会在图书馆入口处进行展示,同时也会在校园网更新,想要参与活动的同学既可以填写图书馆入口处的纸质表格,也可以在校园网的页面填写相关的电子表格,对于参加相关竞赛类活动取得名次的同学,将会授予活动证书,还会提供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奖品。这样的信息化特色活动,一方面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学生因为较少课余时间而难以进行线下活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体现图书馆除借阅文献资料以外的其他特色功能,展现出新时代图书馆的新风采。 2.5根据师生需求打造信息化图书馆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主要功能是为校内师生提供资源,相较于一般图书馆,校内的图书馆需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图书馆可以设立信息化的评估体系,根据学生所借阅的书籍进行调查统计,对于借阅量占比较大的书籍种类,往后可以加大采购量,从而满足学生集中性借阅需求。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知识性较强的期刊读物,打造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图书馆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院校内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大数据的调查,精准定位每一位读者的需求,读者也可以操作图书馆内相关的搜索引擎,输入自己的需求,搜索引擎将会以图书馆内资源为基础,对搜索内容进行多重筛选处理,最终反馈出读者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图书管理员反馈,图书管理员在收到相关问题的反馈后,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并据此做相应调整。 2.6创建独立的信息化图书馆虚拟平台 图书馆的座位无法满足校内学生的需求,是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为了使图书馆内的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校内师生,可以创建虚拟图书馆,在平台内上传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资料等电子文件,并录入全校师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只需要输入学号及密码就能登陆平台,获取所需要的资料。虚拟图书馆是全天候开放,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时间段内的资源搜索下载需求,在假期内也能够借阅图书馆内的电子书籍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学生还能够对所阅读的书籍资料进行批注,这能够及时记录下读者的思考,从而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学生可以在书籍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寻找志同道合的书友。虚拟图书馆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发这样的平台,一方面将纸质化的资源电子化,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结合了当下信息化的科学技术,与当前时代更加适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当前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革新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多极化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能够打破传统组织结构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程度上使各部门都能够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在图书馆内配备完善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可以使图书馆的运行更加现代化,减轻图书管理员的负担,提升读者的体验感。这一系列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加快建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易爱东.“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2):241. [2]周春辉,杨丽坤,张淑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2):24-26. [3]乔华.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架构描述及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3):121-124. 作者:李真彦 张书怡 方艳花 田宇 单位: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探究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发展的新认识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的形式多样化,数据结构具有复杂性特征。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的数据具有处理速度快、数据量大、样本复杂但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应对其产生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统计学专业的建设策略,使统计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企业采用了新的策略,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对于统计专业来说,改变发展策略,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大数据背景的需求是其主要任务。目前,高校统计学专业逐渐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专业建设进行了相关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现代统计专业的发展造成了新的冲击,要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大数据时代对统计专业所造成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使数据结构和数据性质发生变化 网络技术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等新的数据记录模式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不再依赖于抽样调查的记录模式,网站浏览、视频监控都将形成大量数据。传统的数据结构甚至是数据性质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需求者来说,如何甄别其可用价值成为关键。传统的数据可以二维表格显示和整理。但大数据时代所产生的数据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往往包含了大量的音频、视频、HTML等。这要求大数据的收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才能实现其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要求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思维更新 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为数据多且复杂,数据分析要求分析者对总体进行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参数统计不再具有意义,假设检验法也随着总体分析而失去价值。数据的复杂化对传统大数据统计思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统计者具有活跃的思维。只有对传统数据的改变进行分析,并且树立新的统计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发展新策略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势必要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其发展带来的冲击。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以及能够帮助统计学取得更好发展。 (一)加强统计应用性教学 根据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总体分析特征,数据分析人员应掌握全面的分析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实践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和资料收集能力,并且培养其强烈的数据价值观,使其能够从众多数据中找到所需的。另外,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大数据统计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的结构特点,实施资料透视化教学,提高分析者对复杂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培养大数据统计思维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新的统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即强调数据分析实践能力的提高。统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数据分析者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区分,从而整理有效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以传统的平均思维、动态思维和变异思维为基础,还要注重基于整体分析的大数据思维。另外,还要培养数据分者的复杂性思维,以应对复杂的数据库。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分析者具有全面的、创新性的思维。 (三)强化基础性统计知识 统计学自身具有复杂性,其改变多且抽象。基础的统计知识是进一步掌握大数据分析思维的基础,可见学习基础性统计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该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使复杂的数据统计清晰化、简单化。结合具体的案例使数据分析者正确认识统计概念、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此外大数据分析不再是一种专业,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技术,这要求我们将大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以外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注重真实相关与伪相关的讲解,强调商务智能的开发和分析。只有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数据分析者大数据分析思维的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其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还要相应的具备管理以及其从事专业的技术。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等,使其真正了解大数据,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对其所处的行业起到积极作用才是关键。总之,大数据时代对综合性人才具有更高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不仅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思维,是对全新模式下的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大数据时代所需教学模式的认识是高校的主要任务。 三、总结 统计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统计人才培养具有定向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产生的形式多样,且具有复杂性。大数据分析不仅是作为一种专业存在,而是应以一项必备的技术而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发生了改变,统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挑战和紧迫感。本文描述大数据的环境,利用大数据的目的和大数据带来的变革;介绍国内外有关大数据的研究动向;探讨大数据包含的信息,大数据的预处理、抽样和分析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 抽样 数据分析方法论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在主动地获取数据。各个科学领域都在大量地获取数据,自然科学领域收集着从宏观的天文数据到微观的基因数据,经济、金融和人文社会科学收集着大量的观察和调查数据。另一方面人们在被动地囤积数据。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多种传感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各种形式的数据如江河流水般地涌来。当今数据的获取和规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统计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一、大数据及其目的 狭义地讲,大数据是一个大样本和高维变量的数据集合。针对样本大的问题,统计学可以采用抽样减少样本量,达到需要的精度。目前大数据的环境包括了:数据流环境:数据快速不断涌来,现有存储设备和计算能力难以应付这种洪水般的数据流;磁盘存储环境:数据已不能完全存储在内存中,需要硬盘存储;分布存储环境:数据分布存储在多个计算机中;多线条环境:数据存储在一个计算机中,多个处理器共享内存。 大数据的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探索数据的产生机制,进行预测和制定政策。把信息转变为有用的知识还需漫长的时间。“预测”不同于“制定政策”。一个儿童的鞋子越大,可以预测他掌握的词汇量越多;但是,制定政策强制他穿大鞋子并不能提高他的词汇量。 二、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大数据给我们的时代带来了变革。目前,人们习惯于根据“研究问题”来驱动“收集数据”。今后,大数据到处可得,人们将会用“数据”驱动“研究问题”。就像我们出远门前常常查询目的地的天气、交通和宾馆那样,未来人们在研究和决策前将会通过查询数据做决定。目前已经有科学家开始使用软件搜索和汇总已中的成果。大数据中包含有各种不同目的的数据集,综合利用它们可以做出原来目的之外的意外成果。例如,将医院病历数据与信用卡消费数据结合,我们能发现食品与健康的相关关系,指导人们进行健康饮食。假若再加上手机和GPS等数据,还能随时对人们进行体检,指导健身,减少猝死,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等,应用大数据可以设想的用途不计其数。 三、大数据的处理、抽样与分析 (一)数据的预处理 大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不完全数据填补、数据纠偏与矫正。利用随机抽样数据矫正杂乱的、非标准的数据源。统计机构的数据是经过严格抽样设计获取的,具有总体的代表性和系统误差小的优势,但是数据获取和更新的周期长,尽管调查项目有代表性,但难以无所不包。而互联网数据的获取速度快、量大、项目繁细,但是难以避免数据获取的偏倚性。将统计机构的数据作为金标准和框架对互联网数据进行矫正,将互联网数据作为补充资源对统计机构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二)大数据环境的抽样 大数据的抽样方法有待研究。“样本”不必使用所有“数据”,不管锅有多大,只要充分搅匀,品尝一小勺就知道其滋味。针对大数据流环境,需要探索从源源不断的数据流中抽取足以满足统计目的和精度的样本。需要研究新的适应性、序贯性和动态的抽样方法。根据已获得的样本逐步调整感兴趣的调查项目和抽样对象,使得最近频繁出现的热门数据,也是感兴趣的数据进入样本。建立数据流的缓冲区,记录新发生数据的频数,动态调整不在样本中的数据进入样本的概率。 (三)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 针对大数据的高维问题,需要研究降维和分解的方法。探讨压缩大数据的方法,直接对压缩的数据核进行传输、运算和操作。除了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高维矩阵、降维方法、变量选择之外,需要研究大数据的实时分析、数据流算法。不用保存数据,仅扫描一遍数据的数据流算法,考虑计算机内存和外存的数据传送问题、分布数据和并行计算的方法。如何无信息损失或无统计信息损失地分解大数据集,独立并行地在分布计算机环境进行推断,各个计算机的中间计算结果能相互联系沟通,构造全局统计结果。研究多个数据资源的融合算法。研究利用数据流寻找模型变化时间点的动态变化模型。 在大数据环境,很多数据集不再有标识个体的关键字,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连接方法不再适用,需要探讨利用数据库之间的重叠项目来结合不同的数据库,利用变量间的条件独立性整合多个不同变量集的数据为一个完整变量集的大数据库的方法。探索不必经过整合多数据库,直接利用局部数据进行推断和各推断结果传播的方法。另一方面,利用统计性质无信息损失地分解和压缩大数据。 四、结束语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将必定导致传统观念和技术的革命。数码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传统相片胶卷和影像业的已近消亡。如果大数据包含了所有父亲和儿子的身高数据,只要计算给定的父亲身高下所有儿子的平均身高就可以预测其儿子身高了。模型不再重要,当年统计学最得意的回归预测方法将被淘汰。大数据的到来将对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考验。统计学会不会象科学哲学那样,只佩戴着历史的光环,而不再主导和引领人们分析和利用大数据资源。现在其他学科和行业涌入大数据的热潮,如果统计学不抓紧参与的话,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现今统计学的目标是通过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发现真理(总体的参数和性质),统计方法和理论对数据有过高的要求。而大数据充满了各种随机的、非随机的误差和偏倚,不能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按照波普的科学划界准则,只要我们能从大数据中提炼出具有可证伪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还是科学的,可以用于知识积累。这些可证伪的大数据结论可作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假说,以数据驱动研究。我们在看到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在的统计方法普遍只适用于全部数据放在单个计算机内存的环境,分布式大数据和数据流的环境给统计学带来了挑战。统计学家不应该固守传统数据的环境,必须积极学习新生事物,适应新的大数据环境,扩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创造出迎合大数据的新统计方法,“机遇”与“挑战”并存。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统计学在股票价格统计数据中的应用 [摘 要]以股票当中基本的股票价格计算数据着手,重点研究统计学在股票价格计算数据整理运算进程中有关的运用。全面地说明了如何计算股票价格的三种平均数和计算的公式;股票价格统计数据整理运算进程当中的取样研究以及股票价格统计数据的四个计算方法;依次列出在各个国家之间具有比较高影响力的几个股票价格统计数据在运算进程中统计学的有关运用。 [关键词]统计学;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进步,股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只有正确地对待股票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这样能更全面利用统计学知识掌握股票交易市场的变动规律,从而促进个人与团体的利益一致性。 在平时常见的文章中我们能经常碰到的是统计学的取样数据分析、回归分析、标准差等在股票技术分析、投资收益、风险预测中的常见实际运用,在其实际运用中股票价格统计数据也是统计学里的一个,统计学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篇文章是从股票中最基本的股票价格统计数据开始,侧重以统计学在股票价格统计数据整理运算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谈论。 1 统计学在股票中的定义 统计学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剖析资料和数据得到的结果的一组概论,准则与办法。统计分析数据有描写和推测统计两种方法。 (1)看大盘:汇集股票的相关材料,即调查统计。从头到尾,即全方位的去调查;有重点的看,即重点的调查;随机的查看,即采样调查;查找各种各样的有象征性的个人股票,也是典型的调查。 (2)股票板块:以某一标志将股票进行分类,也就是分组统计。例如钢铁板块等。 (3)阴阳烛:交易成功量与交易成功价格的高低决定其趋势,即是频数分布。 (4)牛市:股价呈飙升趋势,即是正J型分布。 (5)熊市:股票呈下跌趋势,即反J型分布。 (6)摸高,回落:股票飙升,至某一点时受到阻力后呈下跌趋势,即是偏态分布。 (7)探底,反弹:股票价格下跌,到某一地方撑持后上升,也就U型的分布。 (8)股票指数:加权平均数的运算,是质量指标指数。股票的价格是质量指标,成交的数量或发行量是数量指标。 (9)黑股:存在感过低,易失诸交臂。 (10)均线:股价算术的平均数。一般为加权平均。 (11)震荡空间:股票价格的波动曲线的均值偏差,也就是标准偏差。 2 股票的价格统计数据 2.1 股票的价格均值 股票价格的均数是反馈不同股票价格上下浮动的基准。股票价格均数是由证券交易场所、金融类服务公司、银行或新闻媒体整理而成的。为了能时刻了解各种股票而联合形成的行情市场整体的价格水平和完整市场总和的变化方向。 2.2 简易的算术股票价钱均值 1981年6月,查尔斯・亨利・道在《客户午后通讯》首次了一组之后被称作“道・琼斯工业股的股票价格平均数值”,也是全球上最早股票价格平均数值。 2.3 加权指数 加权指数是依据各种样本股票的销售数量或者是交易成交的数量依照权术来进行加权指数运算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因此销售的数量是权数的加权均值的股票交易价格,即是抽样股票的市场价值总和除以抽样股票的销售数量;以成交数量作为权数的加权均值股票价格,就相当于是抽样股票的全部金额除以抽样股票的成交数量。 2.4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的均值 修正股票交易价格均值是通过简便的数字运算的基本上,如果有分割股票、增加投资、发行新股的时候,经过改动除数,让股票的交易价格的均值没有任何影响。做法是以新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全部金额除以旧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因此得出新的除数,然后再以运算期的股票交易价格总金额去除以新的除数,就可以得出修正的股票交易价格的平均数值。 2.5 股票价格的波动情形 股票的价格指标是本期股票的交易价格和某个前期之间相对比的相对数变化,是因为证券交易的场所或者是金融中介机构经过对股票交易场所里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企业所发出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平均运算和发展变化情况相比后整理出一个可以提供了解股票出价、发价或者是价格的指示数字。整理过程包括五个方面:①挑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股票,当作整理过程中指示数字的样品股票。②按照规定的时间去股票交易场所上去收集样品股票的交易价格,俗称采样。③选择一个基础期,基础期的股价交易价格水准是100或者是1000。④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及高科技的手段运算出股票的指数数值。⑤要对外公布。 3 股票交易价格的运算 3.1 算术平均数 简易的算术平均数是在运算出抽样股票单个价格指数的基本上,加上总和算出平均值的一种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方法计算的有算术平均股价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精算股价指数等。 3.2 综合平均法 综合平均法是各自把前期和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实行求和,之后把本期的股票交易价格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的总金额相对比,从而得出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一个运算方式。现在运用这个办法的有美国的纽约证券所整理的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等等。 3.3 几何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是各自把本期和前期的股票交易价格互相乘后开方,之后再用本期和前期的相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一个运算方法。 4 综合加权法 (1)以样品股票前期的成交量或者是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有上海综合股票交易价格指数等。 (2)以样品股票本期的成交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我国沪深300指数等。 (3)以样品本期销售量为权数。现在应用这个方法运算的有标准普尔股票交易价格指数、深圳综合指数等。 (4)加权几何平均法。在股票交易价格指标的运算当中,大家为了能够知道交易在本期与前期中区别,提议出了加权几何平均法。现在使用这个方法运算的仅有英国伦敦《金融日报》工业普通的股票指数和美国价值线工业指数。 5 结 论 成功创立一种模型可以取得金融领域的顶尖荣誉,表现出了金融与数学的统计是有着不可分割联系。统计学和其他有关的学术在证券交易场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以前运用简易的计算和算术方式已然无法去满足逐渐困难的金融领域的进展。近这几年,许多学院也都创立了金融系和管理系;北方工业学院的统计学学科创立了许多证券期货的模拟工作间;设立有关学科的就特别多了。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与之密切相关的统计学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统计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分析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调整与设置,教学手段创新和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具有以下的鲜明特点: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 统计学专业是与数据分析处理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统计学专业已不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发式增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统计学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相关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统计学专业改革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如果说以往的统计学专业是以培养简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那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不仅仅需要会应用基础统计知识处理相关领域的问题的单一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专业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基础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之外,还应该了解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而且应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总类繁多,时效性高等发展特点。因此,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作出调整,应该以培养全新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为新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应该对不再适应时展要求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首先,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与以往的经典分析方法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在抽样基础之上,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迅速,信息获得途径广泛,而且信息价值密度低,这就要求数据处理时,可以以全体作为样本,而不是进行抽样;分析时必须考虑所有数据而不是剔除所谓的异常数据。因此,以往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已不再适应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必须适当的调整经典分析方法的课程设置,增加新的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 其次,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所有的统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安排时,应注意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适当增加。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考虑增加如下课程:机器学习,模拟算法,数据挖掘,R语言软件分析等课程,同时适当降低传统分析方法课程的学时比重。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可适当增设与应用领域相关的通识课程。 (三)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创新 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课堂教学,掌握书本经典理论为主。虽然,传统教学手段有着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等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才学生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缺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统计学专业自身具有鲜明的应用专业特点。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显然不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手段日益丰富多彩,为传统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在传统教学外,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以后使用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随着时代的发着,单纯的笔试评价不足以衡量学生的全面能力,最后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的出现。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相关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增加平时的考核力度,增加实践项目的考核,通过布置适当的项目论文,采用答辩的形式,以锻炼学生适应以后工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传统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单方面的,只有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采取双向教学评价体系,如:增加学生对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以及教师间同行间的评价体系等。 三、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为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处理的要求,对统计学专业必然要进行必要的全面的改革,如:需要重新对专业惊醒合理的定位,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等等。但是,统计学专业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制定长期改革方案,以及有效的检验机制,避免在改革项目太多而适得其反。可以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或者先局部进行改革试验,再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例如可以先重新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只进行适当的课程调整。稳定后,在进行考核方式,评价体系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统计学专业发展的新特点出发,剖析了现有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主干课程内容;转变固有思维方式,推进统计学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展等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教学体系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发展的新特点 (一)数据化的信息收集 传统的统计研究主要是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各种技术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截面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侧重点在于技术分析手段的使用上。然而大数据时代,关注的是信息本身。现代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大数据成为可能,文字、地理方位、沟通等,任何事物都可以量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数据或表格来诠释。因此,大数据背景下世界是由各种信息和数据所构成的。 (二)全数据模式的研究对象 在信息处理能力受限制的过去,人们缺少用来分析所收集数据的工具,因此产生了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法的目的是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多的关于总体的信息,从而使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的方式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库以及各种通讯工具获得海量数据,这时随机抽样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简单廉价的数据收集方法,足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使得全数据模式成为可能。因此,大数据背景下样本即为总体。放弃随机抽样分析的捷径,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海量数据下的细节。 (三)混杂性的数据处理思维 传统的统计学处理数据的步骤是首先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剔除不完整的或者异常值,然后再利用样本信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分析,即通过调整精确度的大小来对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来自各个时间和空间的数据来源纷杂,格式广泛,在萃取或处理数据的时候,很难做到把所有的数据都进行仔细地清洗。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数据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因为数据多比少好,因此更多的数据信息比更加智能、更加精确的算法系统还重要。当拥有大量数据的时候,可以忽略一部分精确性,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精确性,而是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时,确切的数量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来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四)相关关系的基础分析方法 传统的统计中,大部分相关关系分析仅限于寻求线性关系,或是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揭示数据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Granger检验就是依据时间序列数据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的判断,但往往会产生一些虚假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统计关系并没有蕴含多少真实的因果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点以数量级方式增长,用数据驱动的相关关系分析不再需要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所以相关关系分析不容易受偏见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通过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因此,相关关系统计分析是大数据预测的基础。 二、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 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统计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介绍,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然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从以往局限于少数的学术精英圈子扩大到了普通的社会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的需要使得统计学专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数据背景下,要求统计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能够与其他专业相互衔接,相互服务,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如何协调统计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第二,如何从“应用型”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 (二)忽视数据的收集和创新 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重视数据的分析技术,更多的课程设置是围绕着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展开的,例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分析等。基础的数据收集部分只在统计学原理中有一章的内容介绍,而且是作为非重点一带而过的。大数据以海量的数据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将一切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量化,重视的是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的创新,包括数据的再利用,数据的重组,数据的扩展,数据的折旧以及数据的开放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是没有体现的。 (三)与大数据时代脱节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仍然固守着原有的教学内容,在近二十年内变化不大。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核算、计量经济学、抽样技术与方法等。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内容以全数据模式为研究对象,强调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是开展随机抽样;允许不精确的存在,而不是在给定的精确程度下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分析;关注海量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强调数据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些内容都无法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体现,因此,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与大数据时代是脱节的。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随着“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增强,与过去相比,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已经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实践教学仍然是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模型驱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不是从数据出发,而是通过寻求一些适合模型的数据来“证明”这个模型的确有意义。这种思维方式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是不适应的,因为创造模型的目的是适应现实数据,而不是由模型驱动。(2)以SPSS、Eviews为主的软件教学已无法处理大数据。现有的实践教学中,主要讲授的是传统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views,因为这两种软件发展成熟,操作简单,可以处理一般的计量模型和时间序列。但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海量的、复杂的,用简单的软件已无法处理和实施。 三、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时代的发展对统计学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为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 (一)准确定位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要求培养“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因此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要从简单的“应用型”向“复合型”转变。“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对统计学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按这个培养目标,需要对现有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重新进行调整和设计。专业主干课程分为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方法类的课程除了原有的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外,又增加了机器学习、模拟算法、数据挖掘、R软件分析(或SAS软件分析)等处理复杂大数据的方法的课程。应用类课程在保留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金融统计,证券投资,会计学基础外,增加一些统计学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课程,例如商业统计、生物统计、保险与精算统计等。此外,适当调整各专业主干课程的课时,一些课程可以增加课时,如软件分析、数据挖掘等,一些课程可以缩减课时,仅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如抽样技术等。 (二)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大数据时代,数据更多、更杂,传统统计学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以大数据为背景,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从以统计技术方法为中心转换到以信息数据为中心,推进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弱化传统的推理论证的教学模式,强化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强调数据本身的价值,让数据说话,用简单的方法了解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和规律;使用项目式训练,让学生从项目中真正体验数据化处理的整个过程,达到理论和方法的结合;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一和贯通,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将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结合SPSS软件介绍,而时间序列分析又采用Eviews进行介绍,造成学生疲于学习各种软件,实际上SAS、R等统计软件可以实现所有的功能,用一种软件与课堂教学融合贯通能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地掌握软件的使用。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 从以模型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构造课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课后项目式训练、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大数据成为现实,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根据数据的特征创造出新的计算方法来满足实际需要,这就是数据驱动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统计数据、计算机编程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的结合。目前,R软件和SAS软件显示出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把这两种中的一种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将计算机软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此外,课后的项目式训练和校外实习可以带动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数据分析实践的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多开展。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 摘 要:大数据对于统计学的影响日趋加深,促使负担着培育数据采集的统计学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和新的外部趋势相适应,统计教育应该主动进行改革。然而,对于大数据会给统计学带来什么挑战,统计学在新形势下怎样变革,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文章从大数据和统计学的联系和差异、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新形势下统计学的改革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新形势 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产物,这一理念是在一九八零年由美国的未来学家埃尔夫托夫勒提出的。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全世界的数据量大概每2年翻一倍,这说明人类在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等同于以往产生数据量的总和。大数据虽然在我国发展较晚,但是从起步之后就一直蓬勃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新的大数据采集、发掘、储存、探析类企业和组织逐渐建成,大数据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使用日趋广泛,遍及信息、金融、商品销售等行业。 一、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统计教育是以统计学理论和统计学在相应领域的使用为主的教育内容,所以想要分析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和改革,首先应该搞清大数据和统计学二者的概念,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首先,大数据虽然是通过巨型数据采集构成,构成主要涵盖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和通常结构化数据不一样,但是它的根本依然没有离开数据的属性,统计学依然可以把大数据看做探究的主要方面。第二,大数据对于数据的通常处理过程是:搜集―统计解析―发掘―找到需要的信息,而统计活动的主要顺序则是: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解析―发现数量联系和规律,二者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在某些方面虽然有部分差异,但是基本过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三,一方面统计学为大数据的研究提供基本方式,比如大量的观察、数据分组、相关解析等也是分析大数据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在大数据探究和处理过程中应该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在很大范围里提升了统计学探究设施和方式,使现代信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在统计学的使用更加广泛。 大数据和统计学的主要差别体现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对象和解析技艺上。大数据通过发现数据机遇和数据价值,寻求数据回报为最终目标,数据所触及的范围比较宽泛,运用遍布互联网、经济分析、财产管理、商业投资和医疗器械等方面,处理的数据主要是海量、全面性的非架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然而统计学以发现数据后映射物体的自身关联和规律为目的,处理的数据主要为数量不大的结构化数据,使用概率论、非全面调查、抽样推断和相应回归解析等数理统计理论为探究方式。所以,相对于统计学,大数据不但在技术和工具的运用里更为全面和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联结的也变的十分紧密,而且在所处理的数据种类和探究目标上都和统计学有所区别。 二、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和统计学虽然密切相关,但是两者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和解析设备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之后,随着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大数据的比例急速上涨,互联网技术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运用日渐宽泛,大家对数据价值和数据回报的追求更加猛烈。怎样汲取大数据探究里的价值理论,使受教育者把握良好、先进、适用的数据搜集、解析和处理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教育将会面对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当下统计学专业教育内容主要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抽样抽查、统计形式和有关的统计运用学科,基本以结构化数据为主要的处理对象,而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解析和设备的运用则触及很少。然而,依据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高端人士素养和技术的需求,目前统计学的内容已经不可以满足非结构和半结构的海量数据探究和商业运用对人才培育的需求。所以,统计学的教育应该看清形势,以对统计专业人士的现实需要为核心,不停地提升原来的科目内容,开设新的课程,才可以确保教育内容跟上大数据时代前行的步伐。 (二)对教育方法的挑战 目前统计学教育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中心,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注重理论,忽略应用,注重方式讲解,忽略技能培育,并且教育方式单调,教育方法陈旧,教育组织的合作观念较弱。所以现在的统计学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大数据时代对全面性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才的素养需求,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展开调适和改革。 (三)对人才培育方式的挑战 目前统计学教育方式以给予学生知识,培育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需求的统计任务人才和学校、科研组织需求的统计教育和研究人员为主要内容和目的,另外大多高校老师综合素养不够,本专业之外的知之甚少,实验室的建成和设施的更新速度落后,形成培育出的学生偏重于公式推导、运算和数学模型解析,知识构架以数理认知为主,在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的认知较少,知识探究和观察的目光短浅,解决现实困难的能力不足。大数据时代虽然需要统计人才拥有数据处理和解析所需求的基础素养和技术,但是更加侧重它从海量的数据里掌控市场机遇,发现和发掘商业价值,为所处行业制造利益的内在潜力、奋发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新形势下统计学的改革 信息时代对于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统计学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进行部分改革。 首先,统计人员应该提升对于新技术的敏感性。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具备职业敏感性,及时学习和理解新技能,能在大数据的环境下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其次,统计人员应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作为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及时了解团队内部各成员的工作进展状况,相互学习、互相共享信息资源。最后,统计人员应该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信息化社会的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统计人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结语 大数据和统计学两者在本质、探究目标、数据处理对象和技能工具等部分,有联系也有差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统计学的固定探究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并且致使统计学教育面对在教师知识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人才培育方式等方面的众多挑战。所以,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培育更加有效、素养更高、适应能力更强的统计专业人才,统计学教师和统计教育都需要跟上时代,积极做出对应的调整和改革。(作者单位:太原市统计局调查监测中心)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统计学方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得到了显著发展,数据统计学方法也变得日趋多样,数据挖掘是建立在数据库与人工智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其功能是从众多的数据当中挖掘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对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聚类分析能够被当成一种数据分析工具,能真实反映出数据分布情况,本文主要对统计学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表现统计学在数据挖掘应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数据挖掘就是指从众多实际应用数据中获取批量大、有噪声、且随机性强的数据,将潜在的信息与数据提取出来,就是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而大多数原始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化特征,比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等半结构化发掘有用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形式的;数据挖掘能以归纳形式存在,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信息查询、信息管理、信息决策控制中,方便数据的维护与管理。由此可见,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下面将对统计方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数据挖掘与统计学的关系 (一)数据挖掘的内涵 通常来说,数据挖掘的定义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界定,大部分对其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其背景与观点的内容上。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统一整理,人们最终将其描述为:从大量多样化的信息中发现隐晦性、规律性等潜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创造、加工的过程。数据挖掘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能够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众多的科学融入到一起,从而实现技术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其中,数据库、人工智能与统计学是数据挖掘当中的三大支柱理论。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数据库当中发掘各种隐含的知识与信息,此过程的方法非常多,有统计学知识、遗传算法、粗集方法、决策法、模糊逻辑法等,还可以应用向邻近的可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在以上所有技术的支持上能够使数据挖掘更为科学、有序。 (二)数据挖掘与统计学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统计学的主要功能是对统计原理与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指对数字资料进行的收集、整理、排序、分析、利用的过程,数字资料是各种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可以将其作为特性原理的认知、推理方法[2]。而统计学则表示的是使用专业的统计学、概率理论原理等对各种属性关系的统计与分析过程,通过分析成功找到属性间的关联与发展的规律。在此过程中,统计分析方法是数据挖掘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数据挖掘这一课题被提出来之前,统计分析技术对于人们来说更熟悉,也是人们日常开展工作、寻找数据间规律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不能简单的将数据挖掘作为统计学的延伸与替代工具,而是要将两者的区别认识到位,再结合两者间的不同特点分析其应用特点[3]。大部分的统计学分析技术都是建立在数学理论与技巧上的,预测通常较为准确,效果能够让大部分人满意。数据挖掘能够充分借鉴并吸收统计学技术,在融入到自身特点以后成为一种数据挖掘技术。 统计学与数据挖掘存在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不断对数据结构进行发掘。鉴于统计学与数据挖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致使很多研究学者与专家将数据挖掘作为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机构[4]。但是这种认知非常不正确,因为数据挖掘不仅体现在与统计学的关系上还体现在思想、工具与方法上,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对数据挖掘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比如,通过借助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够关注到更多统计学与数据挖掘上的共通点,但是两者存在的差异依然非常大。数据挖掘就是指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断挖掘的过程,DM能够对数据模式内的数据关系进行充分挖掘,并对观测到的数据库处理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二、数据挖掘的主要过程 从数据本身出发探讨数据挖掘过程,数据挖掘的过程分为信息的收集、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实施等过程。 首先,要将业务对象确定下来,明确不同业务定义,并认清数据挖掘的目的,这是做好数据挖掘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挖掘的结果不能被准确预测到,但却需要对问题的可预见性进行探索[5]。其次,还要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包含数据清理、数据变换等工作,数据清理的实际意义是将噪声与空缺值补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平滑技术,而空缺值的处理则是属性中最常见的,可以将统计中最可能出现的值作为一个空缺值[6]。 信息收集指的是按照特定的数据分析对象,可以将分析中需要的特征信息抽象出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较为科学、适合的信息收集方法,将全部的信息全部录入到特定的数据库中。如果数据量较大,则可以选择一个专门的管理数据的仓库,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数据集成就是指将来源不同、格式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不同的数据集成到一起,进而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变换就是通过聚集、概化、规范化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挖掘,对于一些实用数据,则可以通过分层与分离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转换;数据挖掘就是结合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信息点,并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实现对有价值数据的挖掘,事例推理、规则推理、遗传算法等都是应用较多的方法[7]。 三、统计学方法中的聚类分析 在统计学聚类方法基础上能够构建出潜在的概率分布假设,可以使用试图优化的方法构建数据与统计模型的拟合效果。基于统计学聚类方法当中,Cobweb方法是在1987年由Fisher提出的,能够以分类树作为层次聚类创建的方法,在分类树上,每一个节点都能代表着一个概念,该方法就是对节点概率描述的过程。Cobweb方法还使用了启发式估算方式,使用分类效用对分类树的构建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对最高分类的划分目的,能够将不同分类对象全部归类到一个类别中,并依据这些内容创建出一个新的类别。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局限性在于假设的属性概率分布都是独立的,并不能始终处于成立状态中。 只有在掌握了Cobweb算法以后才能对概念聚类算法的特点进行探究。Cobweb算法能够以分类树方式创建层次聚类,可以将概率表现为p(Ai=Vii/Ck)条件概率,其中,Ai=Vij是一个类别下的,同属于一个值对,Ck是概念类中的一种。在给出一个特定的对象以后,Cobweb能够将全部对象整合到一个节点上,从而计算出分类效应,分数最高的效用就是对象所在的节点位置[8]。如果对象构建失去节点,则Cobweb能够给出一个新的节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用,这种节点计算方法起步较晚,能够对现有的节点与计算相互对比,从而划分出最高的分类指标,将全部对象统一到已有的分类中,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类别。 Classitci是Cobw eb方法的一种延伸与发展,能够使用其完成聚类数据的处理,在该方法下,节点中的每一个存储属性都是处于连续分布状态中,能够将其作为分类效果修正的方法,并以度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度量基础上能够实现连续性的积分,从而降低分散发生率,该方法是积分过程而不是对属性的求和过程。 Auto Class方法也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聚类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对结果类的数目进行估算,还可以通过模型搜索方式分析空间中各种分类的可能性,还能够自动对模型数量与模型形态进行描述。在一定类别空间中,不同的类别内属性存在关联性,不同的类别间具有相互继承性,在层次结构当中,共享模型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模型是混合模型,混合模型在统计学聚类方法上使用也非常普遍。该方法最为基本的思想就是概率分布决定着每一种聚类状态,并且模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多个概率在分布状态下产生的。混合模型还能够作为一种半参数密度评估方法,其能够将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的优点全部集中到一起,并将参数估计法与非参数估价法的诸多优点融合到一起,因为模型具有一定复杂性,为此,不能将其限制在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形式上,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模型与求解存在关联,与样本集合的联系非常少。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数据发掘中应用聚类方法非常有效,并且较为常见。比如,构建出Cobweb模型与混合模型,采用Clara与Clarans方法中的抽样技术,将Denclue方法用在概率密度函数中。 结束语 统计学方法自产生开始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将严谨的数学逻辑作为基础,将分类算法假定作为独立条件,属性值之前能够相互保持独立,对假定进行计算,当假定成立时,可以再与其他分类算法进行对比,这种分类算法准确性非常高。为此,其不仅能够对连续值进行预测,还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对系数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结果。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浅析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发展 摘 要:大数据已经承成为助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创客实现梦想星天地的必要途径,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数据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其蓬勃发展态势也标志大数据时代的袭来。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 大数据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数据革命浪潮。相对于政府单位的统计数据来说,大数据主要利用的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式,整合了多种数据的开发优势,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高速处理以及信息架构数据等资源,兼具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判断决策能力。一方面,统计调查数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和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为统计数据的使用方式和生产方式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不断地挑战者政府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和统计数据的概念。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网络发展以及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统计生产力的升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空间。数据量急剧增长的电子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数据,都成为了统计数据发展的重要来源。种类不断增多的“大数据”资源,正在成为政府统计部门利用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区别 统计知识在大数据的利用研究中有多样化的应用形式,主要是对“大数据”进行肢解,对爆炸增长的数据信息进行搜索、分类以及整合主要依赖于统计学。因此,大数据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统计学的知识。但是,大数据的使用尚未被统计学这门学科充分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的运用方式,使用模式和统计学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异。统计学主要利用的是样本统计资源,样本主要在根据既定的概率标准从总体中抽样调查,但是随机抽样调查是带有成本属性的,例如消耗时间、资本投入的成本等。在样本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样本估计的误差范围是伴随着总体样本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这是样本统计学不能忽视的缺点。大数据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量的信息数据化以及即时电子商务信息,大数据在整体上呈现出“总体样本数据化”的趋势,这样的特征恰好可以补充样本统计的弊端。大数据环境下的整体样本统计即使可以囊括全部的样本容量,但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数据具有非结构性和半数据化的特征,而且大量的数据资源呈现的是重视尾部分布的状态,方差、标准差等标准化的方法变得毫无意义,整体依靠性和不稳定性经常会超越经典时间内的时间序列的整体假设性,所以概率论的应用范围呈现狭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统计学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样本统计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体上的数据资源进行融合和选择,这和样本统计中的数据化处理技术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育的发展 1.全面培养人才素质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与人交往能力。统计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理科出身的学生,不善于交际。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数据经验的科学家应该经常和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协同工作。怎么样才能让颇具专业性的数据分析结果让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读懂,让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无障碍地理解,这是不容易做到的。要训练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主动地参加演讲活动是不错的渠道,演讲活动锻炼了演讲者的自信,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给人以信服力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培养数据常识,广其见闻。数据科学家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海量数据,并需要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数据科学家具有强烈的数据敏感性。对数据的敏感程度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数据分析工作的磨练,同时也可以根据阅读数据分析材料积累阅历,提升对数据资源的敏感程度。 2.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培养的数据科学家需要两方面的基本素质,第一是概念性,也就前面所说的数据科学家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第二是实践性,也就是本文中我们提及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实际操作中处理数据的能力。在高校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生学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可用的数据,这就需要高效与大数据企业合作,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里面涉及到我们的应用统计学专业硕士的双导师培养制度,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校外导师,校内导师注重学生的概念性,校外导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在校外导师单位的实习,从而熟悉并且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 3.促进统计与数学、计算机学科合作 “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海量数据分析资源仅仅凭借统计学科单一学科的发展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大数据的数据结构性特征已经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模式的非智能化框架,而且数据分析需要利用新型的数据运算方式以及计算机技能分析,这也是进行数据分析工作的拦路虎。所以,数据科学家的成长仅仅依靠单一的统计学科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的是数学、计算机和统计学三门学科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三门学科之间交叉发展,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科的优势资源,同时也能弥补其他学科的弊端。 三、结语 数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我们在使用统计数据处理信息时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源,更有甚者,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利用全面化的数据,数据资源不再是制约统计分析的唯一因素,大数据前提下的统计学效用和粘合度预测的准确程度不断提升,而且可以发现诸多在样本统计基础上未能显现的细节。统计学关键优势就是“见微知著”,也是统计学在数据环境下的约束性妥协。在海量数据汹涌袭来的年代,充分发挥统计学的优势,和大数据资源整合发展,实现“以小见大”和“由繁入简”的有效结合。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浅谈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大数据及其目的,分析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对比,对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大数据及其目的、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对比的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挑战;机遇;营销 引言 国际数据公司的相关研究指出,2011年全球数据生产量达1.8ZB,且全球信息总量每隔两年增长一倍[1]。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于统计学发展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指的是现阶段传统统计学相关方法难以适用大数据,机遇指的是基于统计学,大数据展开数据处理、分析,促使大数据具备可视化特性。由此可见,研究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及其目的 现阶段,关于大数据仍旧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界定,大数据起初是源自于技术领域。在信息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使得常规电脑原有存储空间已不能对新处理数据进行承载,新兴数据处理技术得以产生,好比雅虎的Hadoop平台、谷歌的MapReduce等。此类技术能够对僵化层次结构、一致性予以消除,促进数据无需通过常规数据库表格进行排列,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人们可处理的数据量[1]。 2.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对比 2.1样本统计与全样本统计的区别 样本统计属于统计学不可或缺的依赖,样本指的是结合相应的概率自总体中随机筛选并视作总体代表的集合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随机抽样是需要成本的,包括社会关系、资金成本或者时间成本等。基于样本数量提升有限前提下,样本估计误差会随着总体数量增多而增大,这亦是样本统计无法避免的不足。大数据时代下,庞大的数据信息应运而生,数据信息发展表现出总体即是样本的态势,该属性很好的消除了样本统计这一不足。大数据时代下的全样本统计,通常情况下可对完全总体进行覆盖,然而受大部分数据属于半结构、半结构数据影响,使得概率论应用遭受一定的制约[2]。鉴于此,将全样本统计应用到统计学中,应当就总体数据展开相应的归纳、筛选,即好比在样本统计中展开数据预处理。 2.2预测分析与非预测分析的区别 统计学的创立,是为了对变量相互相关关系展开分析,因此获取数据是发生于变量确定之后的,数据分析价值是能够被预测的。相较于统计学的预测分析,庞大数据将互联网、传感器作为载体,存在于分析需求之前,因此构建于大数据上的分析多为非预测性分析。在统计学中,出现大数据无法有效应用局面,这是由于不具备非预测分析所需的庞大数据,庞大数据产生与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并非短期产生。也就是说,统计学中大数据的应用发展,说明了非预测分析正逐步取代传统统计学预测分析,数据多次利用正逐步取代传统数据一次性利用的。 3.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与机遇 3.1数据生产、处理与应用的转变 相关统计部门经开展严格的统计设计工作,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数据的预处理分别有数据清洗、非全面数据填补以及数据矫正等。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手段尚不十分明确,自大数据流环境而言,要不断探索新型抽样方法,并确保抽样方法的实时、连贯及可行性。除去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还应当开发大数据动态分析、数据流算法等[3]。 3.2大数据时代对市场营销的机遇 3.2.1大数据营销的特点与价值 大数据营销的特点:I.数据采集多平台化特点,即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的数据大多来源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渠道。II.时效性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互联网用户消费、购物行为方式往往会瞬间出现转变。国际先进大数据营销企业AdTime基于此大数据营销特点,采取了时间营销措施,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方式全面获悉用户所需,于第一时间对用户当下的需求进行回应,以使用户在下决心购买的最佳时间及时看到对应的产品广告。III.个性化特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广告商传统媒体导向的营销理念逐步由受众导向取代,现如今,广告商可应用大数据了解用户的地理方位,需求内容等信息,达到对用户个性化营销的目的。 大数据营销的价值:I.升级营销与用户的匹配度,大数据营销不仅可提供给企业了解用户有效的途径,还能够于网络环境下,选取相关技术方法达到对用户精确定位的目的,从而开展好营销工作,升级营销与用户的匹配度。II.改善用户体验,大数据营销促使企业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用户及其所使用企业产品情况,以给予用户最人性化的提醒。 3.2.2大数据营销的应用 (1)与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 现如今,我国一些企业营销行为仍旧处于个性化定位信息、创意设计阶段,而无法对不同消费者展开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大数据时代下,经采用相关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基于对消费群体喜好、传媒接触习惯等展开有效的分析,达到特定营销活动明确开展的目的,实现企业精心开展的营销活动精准的辐射至目标消费群体处,与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极大的改善营销效率、质量[4]。 (2)掌握竞争对手数据 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数据的有效掌握,获悉竞争对手发展状况,基于此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价格,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务必要全面实施以事实为前提的决策手段,广泛地应用数据分析方式对企业每一个发展运营步骤进行优化,经对企业一系列数据的充分优化、对接,促使业务环节中潜在的价值得以被有效挖掘,降低生产成本,知己知彼,促使企业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挖掘企业内部数据 “市场未动,数据先行”俨然转变为国际上企业有效运营发展的一致认识,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要求企业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数据,并展开有效的整合、分析,以为企业相关人员做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提升决策准确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2.4 企业的应用案例――以亚马逊为例 在应用大数据开展市场营销方面,美国亚马逊公司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亚马逊研发出“用户未下单,先发货”功能,即结合用户的购物需求数据信息,分析用户想要购买的产品,达到用户未下单,提前发货的目的。此外,亚马逊通过对用户检索信息的分析,评估流感的传播,但这仅仅为海量检索数据中的一项用途,相同的数据能够应用于预测大选结果、预测某类产品市场行情等等,极大地降低了统计成本[5]。 3.3大数据时代对市场营销的挑战 3.3.1信息收集 大数据并非就是对数据信息展开盲目的收集,即便收集了再多的数据,倘若这些数据并非是市场营销所需要的,如此便会导致前期收集来的数据信息,变成一堆“数据垃圾”。鉴于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务必要充分分析业务需求,再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数据展开收集、归纳,如此方可实现大数据的有效收集应用。 3.3.2经验与数据 数据采集完毕后,面对参差不齐的数据,还应当做好数据评估工作,评估对何种目标受众开展市场营销工作。鉴于此,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将这些参差不齐的数据整合成可被市场营销实践应用的,经结合过去的经验,与采集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目标受众的有效分析确定。 3.3.3分析与优化 数据分析,一方面是实现数据优化,一方面是进行决策层面上的调整、转变。此环节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严苛的挑战。数据分析、数据优化对于专业人才的知识框架要求大不相同,这要求相关企业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还要打造数据优化人才队伍。 3.4大数据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单一媒体导向的“消费者碎片化”俨然无法达到企业对于数据多样性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下,媒体的跨界融合实现对“碎片化”受众的充分聚合。在科学技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跨媒介、跨平台、跨终端的多途径将不断被开拓,将使庞大的数据信息获取多维度的整合,并且在多样化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主观信息与客观数据有机融合,构筑全面用户数据库环节,将成为未来大数据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6]。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为传统统计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为传统统计学有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大数据时展潮流中,我们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大数据对于传统统计学而言,是补充而不是更替,构建于样本统计、预测分析内容上的传统统计学,仍旧于社会统计、经济分析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大数据时代下,为了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开展,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对比,充分认识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与消费者建立紧密关系”、“掌握竞争对手数据”、“挖掘企业内部数据”等,积极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的科学合理化。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 摘要: 基于理念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对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关联性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方法的基本思想、量化形式、数据来源、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分析视角等角度揭示了两种社会科学分析方法存在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 大数据;统计学;研究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信息以及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于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快速做出科学决策也已成为众多企业甚至是国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统计学》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证统计方法是当前的主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数据持有者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其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然而,传统的实证统计方法在最新出现的大数据情境下,却呈现出了诸多缺陷,例如传统数据收集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甚至是总体)数据的收集,传统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无法处理大规模数据,等等。于是,在将传统统计学方法应用于最新的大数据情境和问题之前,需要首先明确大数据所要求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存在哪些关联和区别,然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可以应用既有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某些大数据问题。 1大数据的界定 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大数据可以被定义为:it means data that’s too big, too fast, or too hard for existing tools to process。也就是说,该学者认为:在关于大数据的所有定义中,他倾向于将之定义为那类“太大”、“太快”,或现存工具“太难”处理的数据。一般而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V:一是量大(Volume);二是流动性大(Velocity),典型的如微博;三是种类多(Variety),多样性,有结构化数据,也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四是价值大(Value),这些大规模数据可以为持有企业或者组织创造出巨大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Victor在其最新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发生3个变革:第一,要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数据样本;要总体,不要样本。第二,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第三,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应该更加注重相关关系。这些变革反映出了大数据处理方式与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很多关联以及主要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分别针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讨论。 2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联系 从18世纪中叶至今,统计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社会应用都极其坚实而丰富。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规律认知和挖掘思维,也将会对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引发重大改变。作为两种认知世界和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它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紧密关联。 (1)挖掘事物规律的基本思想一致。统计学(statistics)探索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大数据,维克托指出,大数据思维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通过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还是新兴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来揭示事物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 (2)均采用量化分析方式。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数据化,也就是一种把各种各样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不论是传统统计学中所应用的数据(定性和定量数据),还是大数据时代即将被转化和采用其他形式数据(如文字、图像等),最终都是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来揭示数据中所蕴含的事物特征与发展趋势。 3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区别 (1)基础数据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获得和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这意味着,与传统统计学数据相比,大数据不仅规模大,变化速度快,而且数据来源、类型、收集方法都有根本性变化。 ①在数据来源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需要的纷繁多样的数据可以分布于全球多个服务器上,因此我们可以获得体量巨大的数据,甚至是关于总体的所有数据。而统计学中的数据多是经由抽样调查而获得的局部数据,因此我们能够掌握的事“小数据量”。这种情况下,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必须尽可能精确的量化我们的数据。综上,大数据情况下,分析人员可以拥有大量数据,因而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需要掌握事物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然而传统的小数据情况下则需要十分注意所获得数据的精确度。 ②在数据类型与收集方面,在既往模式下,数据的收集是耗时且耗力的,大数据时代所提出的“数据化”方式,将使得对所需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除了传统的数字化数据,就连图像、方位、文本的字、词、句、段落等等,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大数据范畴下的数据。届时,一切自然或者社会现象的事件都可以被转化为数据,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整个世界都是由信息构成的。 (2)分析范式不同。在小数据时代,我们往往是假想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想。也就是说,传统统计实证分析的基本范式为:(基于文献)提出理论假设-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的真伪。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世界,不再受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有偏见,我们对事物的研究始于数据,并可以发现以前不曾发现的联系。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事物规律的范式可以概括为:数据观察与收集――数据分析――描述事物特征/关系。 (3)数据分析方法不同。传统统计学主要是基于样本的“推断分析”,而大数据情境下则是基于总体数据的“实际分析”,即直接得出总体特征,并可以分析出这些特征出现的概率。 (4)分析视角不同。传统的实证统计意在弄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但大数据思维模式认为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验证的,因此需要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并没有改变因果关系,但使因果关系变得意义不大,因而大数据的思维是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换言之,大数据思维认为相关关系尽管不能准确地告知我们某事件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因此相关关系的发现就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了。 4结语 综上,相对于传统而言,大数据思维主要包括三个重大转变。首先,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捎来能够的数据样本;其次,研究人员应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最后,认知世界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以上三个转变构成了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在统计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完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上转变所产生的挑战,思考有效的统计学发展对策。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统计学与大数据 摘 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数据正在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成为新世纪的矿产和资源,为企业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21世纪的学科不是经济学,也不是医学,是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崛起。 关键词:统计学;大数据;利用;发展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统计学发展的同时,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绝大部分的数据都隐藏在表面下等着人类去探索。 1 利用所有的数据 在传统的统计学中,由于记录,存储,分析数据的工具不够好,所以总是倾向于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分析,因为统计学的一个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可能重大的发现。统计学家证明:采样分析的准确性随着采样随机性的增大而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样本数量的增大关系不大。当样本数量达到了某个值的时候,从新个体身上得到的信息会越来越少,就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一样。 在大数据时代,不使用随机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所有的数据。即“样本=总体”。统计抽样其实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慢慢的,就会抛弃样本分析。 2 接受不精确 对小数据而已,统计学已经可以把数据处理的很好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太多的数据使原始统计方法捉襟见肘,因为数据量的大增会使得结果不太精确。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才能进入我们从未涉足的邻域。接受不精确是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重要转变之一。因为拥有更大的数据量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增加一点精确性,所以也就能够接受不精确的存在了。要想得到大规模数据带来的好处,混乱应该是一种标准途径,而不应该是尽量避免。 3 追求相关关系而不是确定因果 在小数据时代,相关关系也是有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如何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及其关联的程度,并探索其内在的数量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与回归是处理变量之间的一种统计方法。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可以用散点图和相关系数来描述和测度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的核心是量化两个数据之间的数理关系,它没有绝对,只有可能性。大数据的相关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是什么。通过探求“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相关关系帮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如果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 4 数据的来源并非那么简单 在一般看来,要想得到一些你所需要的数据是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测量或是记录才能得到,而有时候,数据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也许你精心地设计了你的实验或是探究,但是到了真正操作才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所以才要考虑数据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数据或是资料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去得到,或是可以参考别人已经有过的结果,这样可以节省精力和时间。如果是参考别人的数据要考虑时效性和使用范围。也许不是专门为你的设想而准备的数据。大的数据库有着小数据库所没有的价值,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挖掘出大的数据库所拥有的独特的价值。 5 数据的利用方式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利用不仅包括对数据求平均值,方差,分位点,可以的话还要得到数据中的某种关系或是联系,如父母的身高会不会对下一代产生影响,不仅要分析父母的身高,还要分析孩子的身高,从中发现有没有相关关系,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没这么简单的让你下手,所以对数据的利用方法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数据的用途已经从基本的用途移动到了二级用途,使得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有价值。明白了隐藏在冰山下面的绝大部分数据的价值后,创新型企业就能够提取其潜在价值并获得潜在的巨大收益。尽管如此,数据再利用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要解锁这些数据,就必须通过新一代统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并借助新一代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总和比部分更有价值。将数据的总体组合在一起,重组组合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更大。如果决定使用有生产价值的数据,就需要不断的更新数据库并淘汰无用的信息。即使数据基于基本用途的价值会减少,但潜在价值却仍然强大。潜在的数据价值需要通过创新的分析来释放。不出意外,给数据的潜在价值贴上价格标签会带来无限商机。 6 小结 个人认为统计学和数据挖掘一起可以更好的利用数据。一个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一个可以用多种多样的算法来更好地处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是数据自身和大数据的思维观念。如果能做到数据,技能和思维三者具备,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时代,就能在大数据时代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统计学运用SPSS软件研究 摘 要:广泛使用电算化处理统计数据的今天,学习统计学而不会使用统计学软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寸步难行,本文从教材的选用;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统计学运用SPSS软件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统计学;spss软件 在2014年11月下《科技风》杂志上发表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统计学的学习现状研究”, 对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运用SPSS软件的应用已成为必然。 1 教材的选用 总所周知,《统计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工作后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门学科,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到工作都离不开统计数字,靠传统的手工计算办法早就行不通了,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和软件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统计学――基于SPSS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银民大学出版社等都出版过本科、研究生使用的教材,专门为高职院校财经类的学生使用而出版的统计学教材很少,目前,通过多方面调查,笔者认为比较适合高职院校选用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SPSS统计分析实用教程》,由谢蕾蕾、宋志刚、何旭洪主编,2013年出版。这本教材以SPSS16.0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多种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实践技能。全书分为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SPSS简介;变量、数据文件、系统参数;统计描述;统计图制作;均值比较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结合实际问题详细介绍使用SPSS解决这些问题的步骤和结果。 这本教材克服了在选用传统统计学教材时,只注重理论知识讲授,死记硬背公式。学生们对统计计算不在望而生畏,对复杂的统计公式及数字计算,由于软件的使用变得简单了。因此,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学习使用spss软件,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选好教材尤为重要。 2 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践技能 2.1 转变教学观念,理论引导下,重点强调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熟练运用各种计算工具,才能具备高超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样,必须对传统的高职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我们学校在讲授这门课时,介绍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侧重对统计软件使用的讲解,很好的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至用。 2.2 以企业为依托,实现校企共育 全面建立和完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顺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岗位需求变化,推行“基于工作岗位”系统化课程改革,突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为本”的财经人才培养要求,以统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统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spss软件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 深入企业工作岗位,由让他学变成我要学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依托山东铝业公司办学,山东铝业公司隶属于中国铝业公司,是全国成立的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我院的学生,具有其他院校学生无可比拟的学习优势,我们学院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到企业有关岗位,如到销售处,现场看我们的销售人员如果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整理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将spss软件的应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导师认真讲解、操作示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老师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统计方法的核心思想进行系统讲解,辅助以“操作示意图”的方式对SPSS软件的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带领学生以看图做题的方式非常简单方便地学会用SPSS软件完成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工作,面对众多数据,同学们个个都想试试,看看杂乱无章的初始数据,在spss软件的操作下,很快得出自己想要的数据,真的由让他学变成我要学。 3.2 改革考核办法,注重职业能力 随着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我们改革了考核办法,引导教师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建立了《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模式改革相关通知和制度,使课程考核方式真实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能力的最佳方式进行考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每门课程都进行了考核评价方案设计。目前我院财经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得到社会承认,培养的学生已获得企业认可。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高职财经学生spss软件的应用学习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就业。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摘要】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大数据与统计学之间的基本关系,并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统计学 挑战 机遇 教学 1.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统计学的发展。能否利用传统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海量的数据做出快速、准确的处理并获取相关信息?如何对传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改进或探索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来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与处理以获取信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统计分析师或数据分析师?如何将“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以促进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统计学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大数据与统计学 “大数据”随着社交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兴起而产生。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及价值性四个基本特征,包含分析、带宽和内容三个要素。“大数据”在数据来源、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方面对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产生了冲击。第一,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来源不再是原来的简单抽样,而是“样本即总体”,直接将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在大数据时代,研究对象也不是原来单一的结构化数据,由于数据的多样化与规模化,我们更多的是研究非结构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来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获取。第三,数据处理方法也不是简单的采用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于统计学中的异常点,不再采取以往的丢弃或者平滑处理方式。 “大数据”处理技术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交融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其本质上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其发展对统计学学科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一面,同时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首先,海量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各类统计分析的精度,如减小抽样误差等。其次,较之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现有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耗时较长。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关心的不是数据量的多少,而是数据量所蕴含的信息。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以较少的数据进行精确度相对较高的统计分析,这是“大数据”分析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统计学在数据收集方法、模型选择、模型假设以及模型诊断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海量的数据,并不是每一个“大数据”问题都适合用现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 3.对策与建议 3.1 夯实基础教学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许多传统领域,如生物、医药以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们面对的多是“小数据”而不是大数据,因此基于样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进行此类问题研究的最有效的科学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已有的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大数据处理的技术研究中。如在大数据环境下怎样进行数据的收集、筛选与甄别、存储与分析等,如何分析并厘清可能的数据来源与范围,如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如何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如何对依靠非传统数据源加工生产的统计数据进行规范的统计推断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对具有统计背景知识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特别是“大数据”的特点,切实加强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与拓展教学。 3.2 加强统计学专业软件教学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海量的数据与多样化的数据,一名合格的统计人才或数据分析人才不单需要良好的统计素养与扎实的统计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数据的存储与整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的教学。 针对传统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或“重理论轻专业统计软件”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可将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融入课堂教学并安排一定的课时上机学习统计软件,以此提高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加深对统计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在加强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如SPSS、R、SAS以及Matlab的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会软件的操作即会统计技术”的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操作与相关算法,深入思考算法的实现与相关理论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搜集、发掘、存储以及计算分析过程中的算法与设备要求等,引导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软件升级与开发。 3.3 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 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源于规模经济问题或超规模经济问题的研究。每一个大数据问题的研究都是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紧密相联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由易到难,通过案例教学逐步引入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分析全局观以及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人才,而合格的专业统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与统计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融合各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堂外的统计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统计实践。如,指导学生针对他们感兴趣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统计实际问题展开统计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 4.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既要积极面对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需求,既加强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统计理论的教学,又积极开展 “大数据“环境下的拓展教学,推动统计学的发展,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统计学如何揭露数据造假 阿根廷一直被怀疑有低估其通货膨胀数据的嫌疑,以避免为那些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政府债券支付高利率。希腊和意大利也被指称在加入欧元区前对预算赤字数据进行过粉饰,这种做法使希腊政府从投资者处获得了较低的借款利率。其他一些国家也常被怀疑对增长数据进行润色。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盘点下去,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有因战略原因而篡改经济数据的嫌疑,意在吸引投资者或获取较低成本的债务融资。 笔者搜集了100多个国家近20年的国际收支平衡数据,运用统计学对这些数据进行检验。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数据的首位数字不应呈均匀分布,而应出现本福特定律所揭示的特殊分布规律。根据本福特统计定律,较小的数值(比如1、2和3)在首位数字中出现的频率应当比较高数值的数字出现的频率高。 由于任何数据只要数量足够大即应符合本福特定律,因此该定律可用于检验自1990年代以来,各国的审计和财务数据是否出现过篡改。我们利用这一方法来检验国际收支平衡标准化数据,发现一系列的国家都谎报了宏观经济数据。尽管这种方法无法使他们查证某一政府具体在哪一时点了虚假信息,但仍可通过某些特征,例如汇率类型或海外资产头寸,来对国家进行分类,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谁是做假账的家伙? 第一类不符合本福特定律的国家是采用了“固定汇率”机制的国家,在这类国家中,还有一个子类,即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那些国家,其公布的经济数据的统计分布偏离了本福特定律,与标准的分布差距的幅度尤其大。这些国家都有强大的篡改不良数据的诱因,因为其货币一旦受到攻击,就会面临爆发经济危机的高风险。国际收支平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格外重要,因为投资者可以从国际收支平衡推断出该国经济的对外失衡程度――例如国家整体借贷需求以及融资构成、是否出现热钱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该国中央银行在危机状态下保卫其货币的能力。相反,使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其数据分布与本福特定律的吻合程度较高。 另一类首位数字分布异常的国家是那些有“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这类国家同样有着对经济数据进行篡改的强大诱因,使其需要对外伪装出稳健的形象。当你向世界其他地区借款时,你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很惨。类似地,那些在净海外资产项目上负债最多的国家,也有着可疑的数据,可以从中发现同样的问题。从地域上来看,一些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数据的首位数字分布也比较引人怀疑,有的拉美国家也是如此。但数据篡改实际上是经济诱因问题,而非文化问题。的确,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经济数据更易遭到篡改。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乌克兰和斯洛伐克等国家甚至拒绝公开数据,预防爆发货币危机,避免使已发生的货币危机进一步恶化。 最后,如果数据造假是个普遍现象,那么数字是否还有意义?在任何情况下,投资者对经济数据都会留有戒心,持保留态度。即使是在环境比较透明的西方国家,甚至是经济强健的德国,也会对失业率的定义进行调整,使政府能够好看一点的经济数据。 (作者为巴黎HEC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统计学数据分析论文:论文中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搜集资料应严密遵守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从同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除了对比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齐同或基本接近,以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因此,应对样本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证明组间的齐同可比性。 2 选择正确的统计检验方法 研究目的不同、设计方法不同、资料类型不同,选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则不同。例如:2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t检验;而多组(≥3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应采用方差分析(即F检验),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想了解差异存在于哪两组之间,再进一步做q检验或LSD-t检验。许多作者对多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两两组间t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又如:等级资料的比较应采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或行平均得分差检验。许多作者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采用检验的方法是错误的。 3 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 假设检验的结论是一种概率性的推断,无论是拒绝H0还是不拒绝H0,都有可能发生错误(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因此,假设检验的推断结论不能绝对化。 4 P值的大小并不表示实际差别的大小 研究结论包括统计结论和专业结论两部分。统计结论只说明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明专业上的差异大小。P值的大小不能说明实际效果的“显著”或“不显著”。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说对比组之间有(或无)显著的差异。P≤0.01比P≤0.05更有理由拒绝H0,并不表示P≤0.01时比P≤0.05时实际差异更大。只有将统计结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研究结论。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一致,则最终结论也一致;若统计结论与专业结论不一致,则最终结论需根据专业知识而定。判断被试因素的有效性时,要求在统计学上和专业上都有意义。 5 假设检验结果表达 P值传统采用0.05和0.01这2个界值,现在提倡给出P的具体数值和检验统计量的具体数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有效数字),主要理由是:①以前未推广统计软件之前,需要通过查表估计P值,现在使用统计软件会自动给出具体的P值和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t值、F值、χ2值等)。②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问题。例如P = 0.051与P = 0.049都是小概率,不能简单地断定P = 0.051无统计学意义而P = 0.049有统计学意义。③便于对同类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6 统计学符号的使用 统计学符号的使用应按照GB3358-82《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具体可参阅本刊稿约中的有关要求。
谈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一、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 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中国人见面通常问:“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间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与寒暄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二、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Guantanamo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以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警失误。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锁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饭顶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既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什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交际运用,也没法获得跨交际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要切实人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加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修养,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事却能表达出比语言等强烈的含义。例如:中国人信仰“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是,听者一般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认真和对说话人的尊重,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对方长时间盯着自己看。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冲突,为我们顺利交往带来一定的不便,而我们只有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并努力避免这种冲突,才能能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谈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 摘要: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际。东方和西方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二个代表,由于受两种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流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本文从中西文化冲突的实例入手,着重讨论造成文化差异的因素是什么,进一步分析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原因所在。文章结尾指出如何避免文化的冲突,并且提供了一些对于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中西文化 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及其定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增强,国际合作的持续加强、跨国公司地位不断巩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友好往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如何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恰当的交流逐渐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此外,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专业也随之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大学英语和各门外语课的重要性也正逐步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学生学习了一门语言,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与目的语国家人士进行有效的交流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了大学英语及其他外语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跨文化交际,以此来减少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在各文化间进行有效的交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通常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与其交叉的主要学科有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语用学、民俗交际学、哲学和符号学等。(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1997)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实例 众所周知,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进行交流时,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外,还存在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下面列举一些文化冲突的实例: 对于同样一个物体或概念,在一个国家可能象征着吉祥、幸福;而到了另一个国家它可能变成灾难、厄运的代表。比如中国人偏爱“龙”,视其为吉祥的动物,因此在喜庆时节,街头巷尾举行舞龙表演,龙灯展出等。婚庆的场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也会将新房贴上龙凤的图画,象征婚姻的喜庆。甚至中国古代的君主帝王等也将自己视为是“龙”的化身。然而,如果我们对西方文化稍有了解就不难发现,“龙”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原型是“恐龙”(dinosaur),因而“龙”(dragon)这一动物,在西方总是被描述成身强体壮、爪牙坚硬、眼中充满邪恶、腾云驾雾、嘴里喷出熊熊的烈火。这样一个动物,在西方人的眼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象征含义,往往代表着邪恶、灾难。 此外,对于一些相同的数字来说中西方同样存在不同的偏好。中国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偏爱数字8,因为它和“发”谐音,被视为发财的意思;而数字4,由于发音和“死”相似,所以遭到人们的厌恶。这两个数字在西方文化却没有什么额外的含义,也不会给人其他的联想。数字13,对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在西方国家,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耶稣殉难时的最后一次晚餐是13人,因此西方人对于这个数字是十分厌恶的。在酒店宾馆里,楼层的设计会避开这一数字,在西方高层的建筑物里,12层以上就是14层或者用12-B,14-A来表示;此外,房间号也是尽量避免使用以13为房号的数字。 中西方文化间的冲突除了体现在图像、数字上,还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感到己方的语言同交际对方的语言存在语音、书写等表层方面的差距外,还会感到对方使用的语言在表达、语气等深层结方面,也同自己的语言存在着天壤之别。 比如在和外国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碰到没有听清楚对方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个词的情况。这个时候,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差异,我们也许会问对方“你能重复下刚才的话吗?”在汉语里,我们会说“什么?”但是如果把“什么”的对应词“what”放在这样的语境来询问对方时,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外国朋友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命令或是训斥他,而不是用客气的语言来询问刚才的话。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在色彩方面,中西文化也有不同的偏好。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喜庆。所以新婚夫妇会身着大红色的衣服,新娘子的头上会罩着红色的盖头,新娘的化妆也是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然而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它暗示流血、厄运等。在西方,新娘结婚时,绝对不会用红色作为自己的婚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原因在于白色在西方人的眼里象征纯洁、清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娘新婚前的身份。白色在东方,尤其古代的中国,传统上来讲,白色象征着死亡、丧事。将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是无论如何让祖先也想不到的事情。只有在吊丧或人死之后,人们才会身着白色。(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也开始流行西方白色的婚纱,这一点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 中西文化方面的冲突还体现在会话交流方面。中国人见面时,会礼貌地寻问对方“你吃饭了吗?”这样的话如果用来询问外国朋友,他会觉得你是在询问他的隐私,或者会被理解成是在邀请他一同吃饭。同样,在国外尤其是在英国,对话常常以询问天气开始“Lovely day, isn’t it?”不了解这一现象的人,初到国外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明明是下着大雨,对方为什么还说“Lovely day”呢?这是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便会回答“No, it isn’t.”从而造成了双方误解的尴尬局面。西方人在对方打喷嚏之后,往往说“Bless you.”实际上是 “May God bless you a healthy body.”的省略形式。因为在他们看来,打喷嚏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因此他们会为你祈福上帝保佑。不了解这一习俗的人,在面对对方所说的话,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 三、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数可谓举不胜数。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我们按照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做个分析和归类。 1.价值观念系统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它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什么行为是社会所唾弃的,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之为价值体系或价值观念。东方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分离”。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东西方人在人与人交际中,文学作品里及哲学主张等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行为准则。 2.世界观的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人们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总结来说,东西方人在世界观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东方强调统一、和谐;西方强调分离、独立。 3.民族性格的不同 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也塑造了他和其他民族在进行交流时的不同特征。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以人和人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做人,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顺应自然成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西方人主张去客观地看待世界,乃至改造世界。 4.思维方式的不同 东方人,又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习惯“归纳式”的思维方式。所谓“归纳式”思维方式指的就是讲话人总是先陈述原因、背景,以便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引起对方的同情和理解,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要求。(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1997)而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是先陈述具体事实,再交代其原因、条件等。 四、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东方和西方在文化的根源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交际时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和外国文化进行有效、友好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去学习、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交际时尽量去避免这些差异,求同存异――这些也正是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在交际过程中,尊重对方文化的特点,尊重对方。交际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感兴趣,从而建立一个好的交际前提和基础。其次,在涉及到己方观点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采取描述性、非批评性和非判断性的态度;这一点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以自己民族的标准来衡量交际对方,避免交际的误解或伤及对方感情。除此之外,我们在交际时,应尽可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样的问题,如何处理才能给对方带来愉悦。 这些方法归结到实处,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区分目的语国家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别。在学习语言知识之外,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国外风土人情、民族特点等。除此之外,广泛地阅读外国原著、欣赏外国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最后,中西文化间的冲突也留给外语教学很多启示。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词汇、短语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去讲解。碰到英汉翻译练习也要注意讲解东西方思维的不同,启发学生在翻译时加以注意。 谈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研究 【摘 要】语言是根植于社会和文化中的,得体恰当的语言交流必然建立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上。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喜欢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往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是以交流失败而告终。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 you./Thanks.”来回答。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又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例如,一个中国人买了件新衣服,一个外国人见了,就说:“Very beautiful.”中国人答到:“No. It’s not beautiful.”这使外国人感到很困惑:难道我不懂好坏?难道我说错了?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5.打招呼方面的冲突 同样是接待顾客,不同国家的商店,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 中国:你买什么?(或“您要点什么?”)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 美国: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 韩国:어서 오세요. 무얼 도와 드릴까요? [Eseo oseyo. Mueol dowa deurilkkayo?] 欢迎光临。能帮您什么忙吗? 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美国和韩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二、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有所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损失。有一个词是propaganda为了一种政治利益而鼓吹和煽动,是一个贬义词,而褒义词则是publicity,宣传部大多翻译成propaganda department,而实际应该译为:Publicity department. Dragon(龙),我们可以看到在媒体上讨论这个英文单词要改变,因为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贬义词,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而dragon 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是个褒义词,是吉祥、高贵和力量的象征。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the descendants of dragon /the offspring of dragon),显然是一个褒义。所以很多人就把dragon这个词改掉。改为什么词好又有争论。有两个词成为后选词:一个是long另一个是 loong,但多数赞成用loong因为这个词读音上是龙,另外从形状上看还是个象形文字,中间的两个oo像龙的两个眼睛;用long 则不好,因为从读音上读(狼),这和英文的读音差不多,从外形上看只有一个o像个独眼龙。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西方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工业建筑设计美学节能要素 【摘要】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之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建筑在提供给人们居住和生产的空间的同时,还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增添一些美学与能源节约型元素,以便更为符合人们的需求。可是在工业建筑固有的严肃性的影响下,相应的时代要求在其身上体现的就不是那么明显。而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建筑设计层面的美学和节能要素,希望藉此带给工业建筑设计师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进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稳步发展与革新。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美学与节能 建筑领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其内部相应的工程环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建筑选择,但建筑业中的工业建筑领域因其固有的严肃性以及工艺性过于突出,其美学和节能要素的功能与作用就因此而被淡化,但这显然是不符合时展趋势的,时代所需的是更为人性化的集美学与可持续发展型节能为一体的建筑,因此工业建筑就应该在保持固有的工艺性的前提下,向美学化与节能化转型,这样其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师与业主的交流 设计师与业主的交流往往在民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民用建筑设计师通常会主动与相应住户和业主进行一定的沟通,以便于使其作品更加迎合业主和住户的要求。而这也与建筑的实际使用目的有关,民用建筑顾名思义就是供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建筑空间,此空间的服务主体是人民群众,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居住在其中的人民群众,因此其只有迎合了人们的需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否则便会出现建筑滞销等不利于建筑业获取经济效益的现象。而工业建筑设计与其不同,其建筑是被用作工业生产,因此建筑设计上就只需要注意空间的容纳性,以及建筑的质量安全性,所以建筑师很少会和业主以及住户进行一定的交流,其会根据这一种建筑类型的总体要求以及自身在设计这类建筑的经验而设计相应的工业建筑作品,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简化设计流程,节省设计时间的作用,但是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雷同性,在个性上的表现形式并不是那么突出和富有张力。而实际上每一个工业型企业都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个性以及独特性,其独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相应企业在企业形象上与众不同,进而以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吸引一定的受众,从而创造自己的品牌,为自身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其负责人就也会希望让自己的公司建筑也带有一定的能够彰显自身企业文化色彩的美学元素,与此同时,企业的目的是盈利,所以其会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以为自身的企业节省一定的经济成本,积少成多,渐渐从侧面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其相应建筑应该具备一定的节约性,即设计师在对用料和建筑方案的设计上要尽量为企业节约一定的成本,所以工业建筑也应该到有一定的节能要素,以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当前,设计出理想的生产环境和休息环境正是建筑师的职责,而首先需要建筑师与业主沟通获得一系列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才有可能在工艺专业的条件基础上创造出更合理的功能和更舒适的空间。 二、工业建筑领域美学与节能要素的应用 1.在建筑色彩选择上的应用 色彩与形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形态是色彩的承载根基,色彩是形态的彰显形式,并且色彩能够传递形态所表达不出的感情色彩,而这些特性放在建筑领域也极为适用。即色彩能够增加建筑的实际感观,进而对建筑在造型上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加以弥补,而工业建筑的工业属性以及公用属性会对建筑的实际美学设计思路以及节能设计思路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色彩成分来冲淡这种厚重的而工业感,为工业建筑增添一系列的美学观感,从而增添建筑的视觉魅力、彰显企业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颜色的设计成本与实现成本要远远小于建筑的整体设计成本与构造成本,即颜色的处理要比建筑的体型更改更为经济同时也更为容易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建筑的节能要求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其应该为广大建筑界呼吁使用。与此同时,色彩还能够开拓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因为设计师们对色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其能够通过色彩的利用将抽象文化在视觉上的展示效果加注于具体的建筑之中,通过色彩分明的工业建筑表达出一定的工业化企业内涵以及自身对此建筑最为真实的颜色体会,从而更为增添建筑的美学魅力。 2.绿化方面的应用 不同的工矿企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粉尘、有害气体、余热、振动和噪声等向外扩散,通过绿化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这样将会显著地减弱这些公害的影响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绿化把工作、休息的空间变成“绿色的空间”,不但对社会环境的美化和生态平衡有益,而且对生产、工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 3.在节能设计环节的应用 业主及设计者应提高节能意识。高度的节能意识是使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并能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能源危机”席卷世界的今天,能源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节约能源已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建筑节能一直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从规划设计到使用管理的许多方面,节能建筑投人少、产出多,因此,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艺建筑在设计环节更加需要美学的彰显以及节能的设计,因为其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工业企业文化,而文化的彰显必须通过一定的美学元素作为承载物,同时工业企业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的经营理念,而建筑的修建成本的节约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从其总成本的减少上得到反映,所以工业建筑的设计环节会更加需要美学与节能的设计元素,其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有利于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顺利发展与革新,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工业建筑设计的美学与节能要素在具体设计环节的诠释。 作者:李晶 单位: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设计文学叙事诸要素应用 摘要 建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每个文明进程中的烙印通过其自身表现出来。建筑由此成为转译故事因素的媒介,也就是叙事的载体。建筑的叙事性是除却功能、形式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属性之一。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建筑叙事是否可以借鉴文学叙事作品的表达手法,其转译的工具有哪些?关于文学叙事中读者介入叙事过程的探讨,为寻找建筑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联以及建筑设计中文学叙事手法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建筑叙事;文学叙事;语境;序列 1.叙事的要素及其结构 叙事,可被视为一连串真实或虚拟的事件的呈现,呈现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是静止或动态的图像。讲故事是西方历史上最初的叙事形式,随着西方文明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绘画、雕塑、戏剧、音乐、摄影、直至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新闻、电影、电视、广播、游戏等都可视为叙事的各个门类。戏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早出现的叙事类别之一,在罗曼•雅各布森看来,其文学性重要于其文体本身。同样地,茨维坦•托多罗夫在研究“叙事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时,以《麦克白》为例,他认为其问题不在于是什么使得《麦克白》伟大,而在于是什么使得它成为悲剧。①这两则观点从侧面证明了在研究叙事作品的本质问题时不妨追问叙事是否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其必要构成成分有哪些,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在文学叙事范畴内,文本是叙事的媒介,承担着表达故事的任务。在研究文本时,必然会牵涉到关于语言的讨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创立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并认为特定的言语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在这些持续变化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不变的深层次语言结构,并由此开启了符号学的研究,包括了构成符号的成分以及统治符号的规则的探讨。就这样,秉承结构主义的逻辑,语言学、符号学和句法学在文本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罗莱•巴特甚至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在他看来,每件事物都是一个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他认为每件事物都同样值得成为这种一丝不苟的文本分析的对象。文学叙事作品中,词语构成了句子。句子构成了小句组(微序列),小句组构成大的事件,大的事件构成一个强大的并且受约束的代码。然而作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重复性地陈述一系列事件,而是为了构筑一幅非常有吸引力的图景。叙事作品的功能不是传达所谓的真实性,而是呈现具有内部逻辑性的文本。而此种逻辑性需要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完成。因为读者本身具有将所有独立事件连到一起处理的意识倾向,即使是偶然情况也不能阻止这一倾向。以“库勒肖夫实验”为例,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将前后彼此独立的事件并置,直接影响了观众对这些事件序列的理解。读者的理性敦促我们寻找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叙事作品的作者正是利用了读者的这一基础本能,将叙事中的事件按照已排好的序列表现出来。所以将事件序列连接起来的不是所谓的真实性,而是作者赋予的逻辑性。叙事的终极目的是叙事作品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因此,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对事件序列的铺设安排,需要结合读者细心解读的过程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叙事。解读文本的人在叙事过程中扮演着二次创作的关键性角色。 2.建筑的叙事性 1960年代,西方的建筑学界面临着对意义问题的重新探讨,在现代主义建筑风靡全球的半个世纪中,对功能的过分强调,形式的极度简化使得建筑师开始陷入内心的彷徨,逐渐开始关心建筑中的使用者是如何理解和阐释建筑的,以及在这一阐释建筑的过程中历史所扮演的角色。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以及柯林•罗和科尔特的《拼贴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缺陷,并试图寻找当代建筑和城市缺失的历史深度,实现一种深层次的传承性转换。这种对于现代主义原则的重新评估为建筑师们敞开了语言学的大门。关于语言学和文学叙事手法的探讨提供了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诠释建筑形式和意义之间关系的可能性。建筑叙事的构想与空间媒介相结合,使叙事作为一种基于人们日常经验的赋予建筑意义的构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实现。文丘里和凡•艾克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从文丘里为母亲设计的住宅中可以看到文丘里精心策划的暧昧的冲突,建筑中一系列的传统符号就像是附加在主体结构上的独立元素,与同时存在的彰显着现代性的组织形式共同创造出了一幅暧昧的图景。凡•艾尔则针对建筑空间的品质,借助句法学,提出了他“双胎现象”的概念②,即利用一系列成对的、具有对比性的术语来定义空间。某种程度上,自现代主义后期开始,语言学延伸出的符号学和句法学理论为建筑阐发其自身的意义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成为了联系建筑和历史、环境的纽带。 3.文学叙事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互文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然而,就像文学叙事中文本自身无法完成叙事任务一样,建筑叙事的过程也需要人的参与得以完整。当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于文字意义的理解必须参照其他文字,因为没有任何作品是孤立存在的,而都是与它的存在之前的文化传统和它身处的文化背景相关联的。克里斯蒂娃将任何文本都比喻成由“形形色色的引用的镶嵌图”而形成的,她认为文本无非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变形。任何一种文本都不是单子式的存在,都是在与过去写成的文本、当代正在创作的文本、甚至未来将要写就的文本相互联系着的。“语境”一词是在1960年代被引入建筑学的,“context”,“contextual”,“contextualism”都是对现代建筑实践的批判中的一部分。建筑师或多或少将语境纳入设计过程中进行考量,甚至以戏剧性地方式将其用作设计概念。曾与屈米一同在伦敦ArchitectureAssociation执教的奈杰尔•科茨在《NarrativeArchitecture》中归纳出一种叙事性建筑类别——“群落生态”建筑。“Biotope”一词暗示着一种能够容纳多样性功能和故事情节的城市场域,共生于其中的事物互相支持且相对独立。这种建筑类别类似于一种城市语境的缩影,定义了一种包涵多种情境的有组织网络,能够呈现清晰的功能性并且同时激发出异元性和新颖、虚幻的形式。这类建筑也可被视为具有“互文性”的文本群。在OMA规划的乌特勒支大学校园中有一处由NLArchitects设计的篮球吧,混合了吧台、露天广场和运动场三种功能,是代表性的“群论生态”建筑。顶层是一片完整的篮球场,与被压在半地下的酒吧形成尺度上的对比。楼下的酒吧和室外的下沉广场休息空间连为一体。上半部分的篮球场在高度和宽度上都超过下半部分承载酒吧功能的玻璃盒子。当人们进入酒吧时会看到顶部的一个圆形天窗,这块圆形玻璃同样存在于楼上的篮球场地中。打篮球的人和喝啤酒的人可以通过圆形天窗互相窥视。篮球场一边的楼梯通向了海湾形状的露天下沉广场。三种活动有机共生,拥有各自客观的清晰性且彼此侵蚀。 3.2“错时序列”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是按照已排好的序列表现出来的,其前提是故事序列需保持可识别性。这种编排手法在电影中屡见不鲜,其创作技巧一般是蒙太奇或剪接。罗兰•巴特在《叙事文本结构分析导论》对序列做出过定义:“由孤立联系结合而成的符合逻辑顺序的核心体系。”故事的序列发生在建筑中则成为空间的序列,是一种特定的建筑空间结构。空间序列的线性特征将事件、运动、空间组织为一个单一的进程,该进程组合或并置那些离散的关系。热奈特在文学叙事中将序列划分为正常序列与“错时序列”。其实,错时序列在电影中也存在,主要以蒙太奇手法实现“闪回”或“闪进”从而表现电影中人物内心不可言说的或无法描述的内心活动,是一种针对观者的强制性的场景转移。如果将错时序列的概念引入建筑,则需要参考人在建筑中的运动方式。因为人在建筑和城市中行走是一种主观的运动,其中的场景转移是通过对人的视线操纵实现的。在中国园林中路径和视线的关系显得多变而富有趣味,它更多是由视线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首先,在一个空间里同时存在多个景面,视线的选择也较复杂。视觉具有暂留现象和先在现象。也就是说,当路径已发生转向时,视线仍可以延续;或者,路径还没有转向时,视线可以先期到达。路径先而视线后是豁然开朗,视线先而路径后则是先睹为快。这种通过控制视线实现的序列错时也可以在密斯的巴塞罗那馆中找到③。“错时序列”是园林和现代建筑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手法,使一个空间得以突破它自身的界限与另一个空间发生联系,促使人们产生空间的联想,实现空间之间的流动。 4.总结 建筑是叙事的载体,也是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对话的媒介。建筑师可以被视为一个配方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个人的记忆、情感组织,创造事物间的种种联系。就好比文学作品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传递故事情节,其中的话语总能渗透出不同的个性。建筑的个性具体体现在建筑语汇的运用和空间结构的组织,以及建筑师对人在建筑中运动方式的策划。任何学科取得的最高成果通常体现了它的存在状态,因此质疑其界限也成为一种判断学科本质的方法。当建筑需要与文本、语境、活动、事件产生联系时,必然需要突破建筑学自身的界限,在其他学科中寻求线索。不论是符号学、句法学的应用,还是从使用者、观察者的认知和动态参与的角度展开的建筑语境和时间性的讨论都是建筑师们对现代建筑所面临挑战的积极回应。因为建筑是基于多重性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建筑师回应问题的手法从来都是复合而多义的。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人们希望从建筑中得到更多功能以外的满足。叙事帮助建筑脱离了无趣的模仿和历史风格的再现,在真实的功能和虚构的想象之间寻找平衡,将丰富美妙的人性投射到建筑中去。 作者:戴天晨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①茨维坦•托多罗夫认为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本质的研究,而不是针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本身的评价或描述。他所指出的文学理论并不是文学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前提条件,文学对象和其组成部分的本质。 ②“双生现象”指的是一组对应物,在彼此的相互性关系中共存,凡•艾克认为应该重新使割裂的抽象现象互相建立连接,实现二者的协调。 ③在密斯绘制的巴塞罗那馆概念草图中,位于后方的隔墙是可以通过前方的隔墙看见的,缟玛瑙墙面作为空间中的物理分割,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起到视觉分割作用,反而强化了空间感知的统一性。外围界面和玻璃面上得到的反射映像打开了空间的物理界限,暗示着空间的延展。靠近庭院的玻璃面上得到的天空和水池的反射印象,将这些室外元素移置室内,使水池和地毯重合,天空重现于屋面,观者在一个空间点可以同时观察到室内和室外的重合图像。这些反射映像宣示了自然元素对空间体验构成的介入,实现了观者运动过程中出乎意料的场景闪现和错时体验。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一体化园林建筑设计探索 摘要: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与深化,也是室内空间与环境的再创新,不能仅仅理解为三维空间六个面的简单装饰,而是一个完形空间的具体表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理论中强调的是:功能,结构与材料,美观,环保,节能,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室内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关键词: 中式园林建筑;现代室内设计;设计一体化 室内设计的发展其实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及各个时期的具体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功能、目标的追求有了不同的意义。有了许多新的不同的术语,比如说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建筑要室内设计一体化,等等。具体的室内设计思维方法也由原先的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由最早期的设计所考虑的美观实用,过渡到今天的对色彩的、对光学的,对环保的、节能的,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良好运用。由生理需求提升到心理需求,并且需要二者兼容考虑。今天的室内设计已经完全可以从建筑设计的领域内相对独立的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当然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学范畴内的学科,所以说室内设计学科也是一个有着非常广泛定义的设计,有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有商业建筑的室内设计,有住宅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许多室内设计的原理和手法等等具体的运用,具体的设计内容可以分为室内的平面图设计与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线路、需要环境整体性思考、六个界面的设计、室内灯光照明的专业设计、各种配套设备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以及室内与之相协调的陈列家具或艺术品装饰,今天我所想讨论的仅仅是中式园林建筑内的室内设计。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它们是以文人墨客士大夫们修心养心或者说是策划与工作社交的场所。而园林建筑的室内设计总构成就是由:室外室内的环境构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从室外到市内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原始人只是从自然界的室外进入到洞穴,这一个自然界向洞穴口之间的有意识的过渡就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步,建筑的慢慢发展都是离不开室外和室内是一个转折点,这不仅仅是一个转折点,其实这是人们一个工作和休息、公开和私密的一个临界点。而中式园林恰恰良好的表现了它。室内设计首先要表现的就是平面设计,它不仅仅要表达联系内外的出入口,还要表达墙与窗的组合,还有与庭院的联系以及墙内的家具及艺术品布置等等,室内设计师首先应该有完形空间的思维才可以把平面布置表达清楚。所以说平面布局是基础,是评判室内设计优劣的重中之重,平面布置是以二维的图纸表现去完成三维的完型空间,它不是简单地墙的界定而是一个空间的再创造。要考虑使用功能,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在既定建筑中的空间再创造必须深入考虑平面内部的交通组织功能分区以及主要区域次要区域以及内外联系区域。功能与美学必须两方面同时考虑在平面布置中。同样的北方的中式园林也是在一个既定园林区域中按照自然的依山傍水布置楼台亭阁而交通路线就是他的连廊与小径,以园林为主、以建筑为辅。而岭南园林的规划布置中,就是一个满足用户使用功能的建筑群包围着中间的湖景石山与庭院,建筑物围绕着园的周边及围墙布置,建筑物连廊将形成一个环形间,景观功能服务于住宅与居住功能。从以上叙述可看出室内设计与中式园林的平面设计有着非常相似相同的共同点。 一、中式园林建筑内的各种设计表现都完全符合现代室内设计的本质要求 局部房间内的设计。虽然平面布置是室内设计的灵魂,但是真正让使用者长时间体会的,却是一个个小的房间所组成的一系列空间组合。房间空间的大小或者说拥挤的大小,对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使用功能的房间,有着不同大小的要求,比如展览馆的大小,与办公室、学校教室、大会议室和用户洽谈室,而居住空间内的起居室、睡房更有着不同的具体符合人体要求的尺度,那是更有不同的尺度要求。正因为这样所以大部分的房间都是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或圆形、置身与这样的空间中人会感到比较舒服自在和有方向性,如果不是由九十度直角围合成的空间会让使用者迷失方向感。所以才有了人机工程学的专门学科。它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以及用户的实际用途做了各个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具体的数据可以通过专门的手册去查询与使用。中式园林建筑中的连廊的尺度就是非常符合现代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尺寸所以说,我们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已经很好的表现了符合我们亚洲人的尺寸或美学鉴赏力。房间也是由地面天花墙面所界定的。墙面的表达方法和处理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用户需求有着不同的要求,墙面的界定可以是透明的不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由此可见建筑与室内设计是那么的密不可分,而天花又是一个我已和空间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建筑物界定了自然与人文空间的界限,它也是室内设计师在处理天花所必须要处理的、如符合使用功能所必须的一切设备管道。良好的无缝衔接班的焕然天成般的处理好天花是优秀室内设计师说的必修的功课。地面的处理也是连接边界及分界地与墙的必要部分,地面表达的普遍规律应该遵循水平、稳重、稳固的原则。而中式园林建筑内的地面墙面顶面完全符合现代室内设计的如上所述之本质要求。垂直交通的楼梯楼道与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门及与联系屋内户外联系的门与窗,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楼梯的设计是既有实际使用功能又有美观功能的一个部分,楼梯楼道的既又有导向性、也是室内设计的区域再分区,我们设计师会花重笔墨在这个部分。对比我们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内的连廊建筑就是精美的表现了这个楼道的功能,它是联系着甲建筑乙建筑却不留痕迹的处理好园林建筑累的高低起伏,是地面高低变化的精美处理手法。再讲门,门在建筑中不仅仅是一个出入口,同时它也是一个隔离内外的关键口。门在建筑的作用从远古到现代有一个意义是不变的,那就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在简单建筑中设置门只不过是为了御寒与防止野兽,现代也是为了保持舒适温度与控制出入口。在建筑群中有许许多多形式的门,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的门,房间的大小用途决定着门的大小及材质设置。窗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在许多情况下窗和门是很接近,但是窗还是不同于门,窗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要由内向外的观赏和由外向内关上,其中还包括着空气流通、采光,景观。随着文明的进步,原始社会的洞穴建筑的无窗房间在现代是不可想象的。窗的存在对于建筑物来说,不仅仅有的生理需求,还有人们的心理需求,当然随着科学技术与材料、设备的不断进步,创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窗的设计和关注是我们室内设计师必须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点。中式建筑的门与窗,有着与现代建筑非常相似相同点的地方。比如中国建筑的结构有通俗的讲墙塌房不倒之称谓,因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式梁柱机构,门与窗不是在承重墙面的安装的,中式建筑的门与窗是完全独立于建筑承重结构的。 二、结语 专注室内及建筑一体化的,把握完型空间在设计前期到装修完成时的一致性,推广模块化的中式建筑元素。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设计教学实验反思 摘要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建筑学院建筑学二年级建筑设计㈠课程实行以空间设计为发展线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调整学生的设计方法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创造能动性、想象的物化能力、强调建筑的整体性和空间设计的概念;并通过对最终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成果反馈进行整理分析,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提出体会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探索设计启蒙教学与专业设计课教学衔接的新途径。 关键词 建筑设计㈠;空间设计;空间尺度;创造的能动性;模型教学法 引言: 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建筑设计创造思维方法的研究,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空间创造思维是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了五年的建筑学教学环节。 1.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是学习如何从初步构建空间创造思维训练转向建筑空间设计训练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主要出现以下的问题:(1)从一年级的基本功训练进入到二年级真正的建筑空间设计,学生起初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如何引导学生们进行设计知识结构、思维方法与操作能力的过渡十分重要。(2)大多数二年级学生设计方案停留在口头表达的层面上,创造性思维物化能力差。(3)三年级教研组反映,许多学生在三年级阶段仍然将建筑平面布局与建筑形体塑造分离成两个独立的过程,空间设计的概念薄弱。(4)同时,三年级教研组也反映学生普遍人体尺度与活动空间尺度感较差。分析以往的二年级建筑设计㈠的课程教学,在完成了一年级下学期传统的三大构成内容之后,由二年级组教师选择适当的建筑类型,学生按照一草、二草、三草对建筑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很容易先从平面入手,然后再升起平面形成立面,这是一种单向、线性将平面立面造型分离的训练方式,这样的设计失去了设计的能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虽然教师们也努力改变学生的这种设计方式,但是收效甚微。因此在建筑设计㈠课程作业的设置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的能动性,强调学生的整体与空间设计的概念,并能引导学生们想象的物化能力,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2.加入空间设计内容的课程体系 为了将空间设计理念与方法和建筑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们的能动性和想象物化能力,我们在2013年学习了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的课程教学。一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在教学环节的一开始先从空间设计入手,并引导学生认识建筑室内外空间尺度,将空间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渐进地带入到设计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们回归到建筑设计的原点来重新审视设计的最基本问题—空间。建筑设计㈠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块进行重组,以空间设计概念为先导,使教学内容构成更加有机。强化空间设计意识,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运用模型教学法提高对空间、环境的设计与表达能力,锻炼了想象物化能力。 (3)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让同学们体验到空间尺度、空间设计的真实感。 (4)将空间、尺度、人居三大教学模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内容设置体现了较强的整体性。 (5)将基础能力的培养拓宽到建筑室内外整体环境的范围,探索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新途径。 (6)开放的任务书制订,在游戏中进入设计状态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以空间设计为发展线的建筑设计㈠为主干课教学系统的改革,特别是在运用了建筑模型教学法为辅助引导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完成与高年级专业教学的衔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建筑学二年级专业课教学的特色,为之后修专业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筑设计㈠的课题选择的优化 我们将教学分为三大模块,A模块为空间模块,B模块为尺度模块,C模块为人居模块。虽然是分成三个独立的模块,但这三个模块环环相扣,摒弃了传统教学一上来二年级就一草、二草、三草进行小建筑设计,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了空间设计概念,从一开始就以空间设计和认知入手。但是光有空间设计概念和方法还不够,必须认知空间室内外尺度,才能真正做好设计,在B模块中通过测绘的形式,提高室内外空间尺度的认知。A模块和B模块为C模块的小型设计做好了准备。课程的每一个课题选择设置都贯穿了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性和针对性。 3.1强调空间设计概念 A组模块主要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们在进入设计学习初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和空间设计意识。此模块分成“空间生成”和“空间组织”两个单元,“空间生成”是在给定画作中选择部分线条和色块,利用板块、杆件和体块三大模型材料生成空间。此单元的训练目的在于掌握研究空间生成的基本方法,学习建筑空间的画法系统。“空间组织”提取经典案例的空间组织模式,分析提炼其空间组织方法并将其抽象为图解和模型。课题通过解读案例图纸、制作建筑模型、绘制分析图纸三个步骤完成。此单元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空间分析的方法,深入学习理解优秀建筑的空间设计,并通过直接对大师们作品的描红,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师们作品意义与价值,学习其创新精神。这两个单元除了让学生们学习空间设计的方法,认识空间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们感知空间,还要求同学们将模型放置于灯光下,观察不同灯光射入角度下模型内部空间的不同光影效果;并在空间中分两次添加大小不同的“尺度人”,选取角度,绘制铅笔速写记录下来,体验随之产生的空间尺度变化,并绘制成图。 3.2提高室内外空间尺度的认知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设计的功能空间经常过大或过小,如设计住宅的客厅比酒店客厅还大,设计的办公室空间狭长,椅子紧贴着桌子,人无法坐下办公等。这些不理解空间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归根结底在于没有认识人体尺度和家具尺寸的关系,以及特定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造成空间尺度感差。为了提高室内外空间尺度的认知,我们紧接在A模块之后设置了B模块——尺度认知模块。B模块分为室内测绘模块和室外测绘模块。室内测绘要求学生测绘建筑学办公室以及家具尺寸,并分析其人特定活动所需空间。室外测绘要求学生测绘微爱小木屋餐厅的室外场地布置,绘制成图并制作模型。此模块的目的在于研究场地设计的要素和人居环境的室外空间尺度。此模块试图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设计中不会仅仅通过查询建筑设计资料集而进行设计,而是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本着人本主义精神,将自己想象成使用者,主动为使用者思考、为使用者设计,理解设计的本源。 3.3提高创造能动性 A模块与B模块为C模块(即人居模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前两个模块,设计变得更容易入手,学生也更理解设计的意义。在接下来的C模块进入了设计主题,如何提高创造的能动性显得尤为关键。C模块也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作业是“建筑师工作室”,一个是“院宅设计”,由小到大,由浅到深进行课程作业设置。“建筑师工作室”更多的是针对体量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学习如何运用活动空间尺度知识和空间设计手法进行小型建筑空间设计。而在“院宅设计”要求掌握整合使用、环境、技术和形式等问题的过程,将这些问题彼此协调、互动发展。 (1)在游戏中进入设计状态。“建筑师工作室”设计作业要求一个单层的建筑师工作室,供3-4位建筑师共同使用。在各个小组内为每位同学指定一个基地及其相应的原始建筑体量,限定其轮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至两个限定尺寸的体量,且满足以下要求:建筑物轮廓不超出建筑红线,建筑总高度不高于4800mm,新添加的体量须符合格网,并对内部空间和家具进行了简单规定,使得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对建筑师工作室的家具及其摆放进行设计,这些设置决定了内部空间的形态,以及建筑的体量变化。我们为学生们联系了厦门地区知名的建筑师工作室,学生纷纷深入到各个建筑师工作室中,了解建筑师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从而提出自己对建筑师工作室这个设计课题的理解,积极性高涨。此外,在教学上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二十四块孔明锁、索玛魔方、伤脑筋十二块等类似立方体构成的成人智力木质玩具,让学生们从游戏中感受到一个立方体有无限设计的可能性。然后在接下来的设计中让同学们用泡沫、纸盒、竹子等模仿木质玩具的特征,采用旋转、贯穿、拼装等方法去构建推敲建筑的形体。这种在游戏中把同学们带入设计状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设计的自信心。 (2)开放的任务书制订。此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拟任务书,设计一宅邸及其院落。我们没有详细规定各个房间的内容和面积,而是提出总面积和几个重要的功能分区,至于设定什么活动内容,面积如何确定,则由学生通过调研自行完善任务书。课程安排学生到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科井社调研,学生们分组自行选地测绘制成基地图。并组织学生们与村民们进行座谈,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对自建宅院的要求,由学生自行拟出内容丰富的任务书。比起在教室里的封闭式学习,学生们更容易真实地体会到设计的整体运作流程和设计具体细节,这种方式不仅推进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是使学生创造的能动性在任务书制订过程的提高,而且让学生们认识到设计不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创造,而是要本着人本主义精神进行创造设计。 4.教学方式的优化 教学环节和课程设置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我们对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让二年级建筑设计㈠课程教改得到最优化。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也采取了以下改变: 4.1模型教学法 传统教学认为模型是最直观、有效的表达方式,但是模型却也是最有效的设计推敲手法。在二年级的整个教学设置中,我们增加了大量的模型制作环节,尤其是构思模型和分析模型环节,这在提高空间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A模块中我们就以模型作为设计辅助手段。学生们一个想法出现,就迅速制作简单的模型将其展示出来,模型形象通过眼睛反馈到大脑中,新的想法被激发,又重新制作模型或修改模型,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利用构思模型进行设计。在B模块的测绘作业中,通过要求学生制作分析模型,可以直观地感知真实空间的直观性。对比真实的空间,使设计者更了解客观对象的真实比例和空间组合以及与缩放模型的差别。习惯了构思模型的方式,带着这些能力进入到C模块中,学生们做设计更得心应手、“有从下手”。模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拓展与深入。 4.2阶段考核法 以往的评定是以最终图纸和模型为考核的内容,这样往往形成学生更注重最后的表达方式,设计过程松懈,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但此次教改中强调重视设计过程,采取阶段评分法与成果评分相结合。要求学生每个作业都制作阶段性工作手册,将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和设计构思记录在工作手册上,教师给每个阶段的工作手册打分。阶段性成果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60%以上,以此促进学生对于设计过程的重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4.3小组互动教学法 在建筑教学综合模块中,我们重点采用了带有建筑师工作室特点的设计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组内以分工协作的方式集体开展设计研究、模型制作、图示分析与表现的工作。大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带动,取得了在等时效的前提下,方案设计与表达练习在量与质两方面都较传统教学方式更为突出的成效。 4.4展示教学法 展示与观摩是教学的延展环节。学生在各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在校内举行作品展,及时将自己的课题练习作业公开展出,形成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氛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增进了了解,教学过程也得到了拓展与延伸。特别是在“院宅设计”作业,我们将作品在当地村委会中设置展览,由“甲方”(当地村民)来点评作品,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形成一项建筑方案的全过程。 5.结语 当前二年级建筑设计㈠课程教改已经进行了3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改提高了二年级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空间设计,提高了设计的能动性。三年级教研组反映二年级与三年级达到了比以往更好的衔接。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图示分析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在继续探讨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的改革。 作者:何苗 王培辉 刘静 林榕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传统建筑样式建筑设计的体现 摘要: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所展现出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令人神往。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有着较大差异,但建筑布局、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独特风格,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现代建筑文化属性,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本文将针对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建筑中设计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建筑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建筑建设中建筑设计能起到外观美化,功能优化作用,能增强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使用价值。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入,使得建筑既拥有传统文化深刻底蕴,也富有现代感的时尚元素,能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建筑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大大提升,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精神需求,研究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设计是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建筑性能和功能,只有经过合理设计建筑才会富有美感和实用性,基本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不同建筑,使用要求不同,设计方面也会存在在较大差异,设计风格区分也比较明显[1]。如:办公室、酒店、咖啡店、图书馆、商城、住宅等建筑,设计风格和思路上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建筑设计中应考到建筑用途、功能、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特性进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优雅的外观著称,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入,能有效增强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属性,使建筑空间形态美得到更好的展现。传统建筑样式具体可分为软元素与硬元素,在设计中对不同元素的运用,获得艺术效果不同。例如,对传统建筑木架结构、须弥座、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的运用。传统建筑样式是文化的象征,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能直接反映出中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增强建筑时代感和历史感,让人们能从建筑外观上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敦煌石窟文化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设计中就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元素,塑造了一种“大漠孤城”的建筑感觉[2]。此外,流水别墅、清华坊别墅,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样式。如,基台设计理念就是典型的古建筑设计思路。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样式的运用,使现代建筑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了升华,非常值得推广。 2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样式的意义,这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1样式 建筑样式影响着建筑整体美观,是反映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构成方式的关键要素。不同理念下,建筑样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上最大特征是多形式的大屋顶,通过屋顶能非常容易的辨识建筑风格和样式。而这些屋顶样式就十分适合于现代建筑,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美观性,如:庆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及攒尖,不仅能使屋面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状,更起到了保护架构作用[3]。并且,这种具有文化感的屋顶样式,易被唤起人们内心文化情节,使其联想到历史文化,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较为成功的案例如:九间堂、第五园、苏州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等等。 2.2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视,不同的特色运用能给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些现代建筑色彩运用不当,就会使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色彩运用方面,既要照顾到自身建筑,还要考虑到周边建筑,从而保持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例如,对牙白的运用,能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更加舒畅,栏杆及地面都可沿用这种设计思路。而一些冷色的运用,能营造出内敛、沉稳的氛围,能整个建筑更富有文化内涵,避免色彩冲突。在整体上来看,应具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富有层次感。这既能满足建筑的物质属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心理与审美需求。 2.3纹理 纹理运用非常重要,影响着建筑物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传统建筑纹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常通过给建筑增添复古元素的方式实现。如:柱子、屋檐、门、窗都会有特定纹理。这些建筑元素都可呈现传统纹理,能有效增强建筑物视觉效果,烘托出文化气氛。在设计中,特定纹理材料选择要保持材料原有肌理。例如,木质纹理材料运用,能营造一种自然、简约、通透的空间感,彰显古典韵味的同时,更使空间形态美得到了展现。 3结束语 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提升了建筑艺术美感,正确了建筑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使建筑价值得到了提升,既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物质需求和视觉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更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运用传统建筑样式,利用传统样式,增强现代建筑文化形态,以促进现代建筑的持续发展。 作者:乔宽宽 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联系探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实践渐趋频繁,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其中的两个重要要素,把握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一方面有助于全面合理调度城市建设资源,促进城市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本文从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性,总结梳理协调两者联系的措施途径。 关键词: 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协调;途径 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是保障建筑物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要使建筑能够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就要寻求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均衡,在与建筑用户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建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打造出实用、审美兼备的建筑物。 1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两者间的关联 1.1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涵 建筑规划,主要是围绕建筑功能的发挥,针对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外形,在综合分析后,使建筑物各项基本功能能够得以保障,从而确保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建筑规划侧重以布局及优化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在建筑规划的原则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强调建筑的各项功能[1]。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规划基础上,借助于建筑技术,调集各类建筑资源,通过在建筑布局及建筑空间营造上进行个性化创造及设计,使建筑物的功能得以扩展丰富,从而凸显出建筑物的美感,取得美观和实用的均衡。衡量建筑设计好坏的指标主要是建筑物用户及建筑行业的认知感受。 1.2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可以一分为二看待,首先,建筑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本身是建筑设计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贯通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桥梁和纽带。建筑设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色彩,而建筑规划的介入,可以起到限制及矫正建筑设计的作用,从而使建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用户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求。离开了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准确性、规范性上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导致的设计变更会对建筑设计成本造成极大损害。其次,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的有效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建筑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规划是从整体上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定,涉及到更加具体细致的建筑需求时,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例如,建筑规划侧重对建筑成本及建筑技术加以强调,此时在建筑设计中就应做好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的协调及管控;而如建筑规划中对建筑物的外观提出了要求,具有明确的规划主题,在跟进建筑设计时,就要在保障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调动及运用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谋求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协调。 2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上出现的相关问题及缺陷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取得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完善丰富,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资源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协调上面临以下问题及不足:首先,建筑规划更多地交由建筑设计人员完成,建筑设计人员具备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优势,但在建筑规划的全局性考量较为欠缺,极易导致建筑规划科学性不强,反过来损害建筑设计的开展实施。其次,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建筑设计在创新性上不强,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手段方法较为单一固定,无法充分彰显建筑物的外观美,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我国城市规划趋同化严重,城市特色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在建筑设计实施中,没有全面参考建筑用户的要求。建筑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筑设计师发挥其设计特长,在建筑规划的统领下,展开相应的建筑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本着建筑物功能及使用需求得以充分施展的原则,做好建筑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沟通交流。从这一环节上看,建筑设计与建筑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的途径方法 3.1巩固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为建筑设计的实施提供参考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化,要对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加以强调及突出,在进行建筑规划时,既要立足眼前,又要长远考量,在做好建筑物功能需求的规划布局时,留存足够的设计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建筑设计实施及优化[2]。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拓展提升加以分析及预测,一方面给建筑设计的介入提供设计空间及设计方向上的便利,使建筑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节约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中问题易发点进行分析预防,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策略,提高建筑物的规划及设计质量。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的保障及巩固,还要做好建筑规划理念及建筑规划水平的改善及提升,通过对建筑规划知识的掌握及补充,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规划能够与建筑设计达成匹配,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取得质量、功能及特色上的统一。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在建筑风格及样式较为统一,从中可以窥见建筑规划基础指导作用的身影,而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对下属五城区及安徽省巢湖市对市区所采取的统一规划建筑色彩的办法,也是建筑规划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思路,凸显出城市独居魅力的建筑风韵。 3.2建筑设计应在遵循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增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互动 建筑的实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依赖于建筑物的区位选择,布局设计,而建筑物的功能扩展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及引导,从中体现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一种互通性和互动性。建筑设计在实施中,要在紧密依附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布局设计进行统筹优化,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调度建筑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建筑物建筑美感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互动或交叉渗透中,不断丰富及拓展建筑物的功能表现。例如,现阶段被社会广泛推崇的环保绿色建筑,其可以视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效互动的典型,建筑规划中对环保绿色建筑的方位朝向布局进行了明确,而建筑设计则侧重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采光、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从而使建筑物在外观及功能上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3.3围绕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 在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协调上,另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的参与,为两者的协调创造条件。在建筑规划中,基于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发挥考虑,应注重保护及利用自然环境,在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建筑物功能实用性和建筑物社会审美性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就要力求以新颖独特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凸显出建筑物所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特色,给予居住者一种惬意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汇的范例上,浙江省乌镇、江苏省昆山新区在规划设计建筑时,形成的水特色及生态绿地特色,体现出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彰显出了独居风韵的地域魅力。 4结语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相辅相成的一种内在关系,在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及协调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应通过建筑规划基础指导地位的明确、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交叉渗透、建筑设计,建筑规划与建筑物自然环境的结合等措施来加以改善及化解,使建筑物可以兼具建筑功能及外观审美。 作者:游肖珍 单位:东莞市寮步镇规划管理所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热力站集中供热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 阐述了集中供热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热力站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地位,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探讨了集中供热热力站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需求。 关键词: 热力站,建筑设计,集中供热,环境质量 0引言 随着太原市城市建设近年大踏步的向前发展,太原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为保障生产、环境治理和居民正常工作、生活,集中供热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位越发显得重要。热力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一环,是城市一次管网与小区二次管网中的连接点。它是热量交换、热量分配以及系统监控、调节的枢纽。其中机房安装换热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将热网输送的热媒通过设备的调节,转换,控制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使供热、用热达到平衡,安全运行。目前太原市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是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的形式,一级管网与用户的间接连接使得热力站的设计在整个热网系统中至关重要。本文就热力站建筑设计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1新建热力站的规模及选址 1)热力站的规模。一般是指新建热力站建筑面积规模和供热面积规模,它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其中合理供热面积及合理供热半径,建设费用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即投资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其次还要从供热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进行多目标的评价。热力站作为连接一级网和二级网的中间环节,是热量交换、热量分配及系统调节、监控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规模直接影响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例如,有这样的两个住宅小区,它们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热负荷密度相同。尽管有相同的供热量,但热力站建设规模不同,其投资和运行费用也不同。热力站规模越大,热力站和一级网的总投资越小,但二级网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则大大增加;热力站规模小时,情况正好刚刚相反。因此,合理的热力站建设规模是集中供热规划和实施设计中应重视的问题。太原市集中供热在发展初期,热力站建筑规模较小,一般200m2~300m2,供热面积5万m2以上就可以建新站。目前许多新建住宅小区建筑规模很大,热力站的规模也随之增大,供暖面积一般在10万m2以上,最大的达到40万m2~50万m2,相应热力站的建筑面积也达到1000m2左右。这就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配合优化热力站规模。 2)热力站的选址。新建热力站无论是在年代较长的旧小区,还是新建的小区都存在合理选择站址的问题。合理选择站址目前主要有两个指标控制:第一是必须满足太原市规划局制定的《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涉及到的条款,如建筑物退红线,退地界,日照距离等规定[1]。第二是必须满足国标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款,例如,建筑防火距离,不能占用小区现有的消防道路和消防车回转场地。在当前土地价值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热力站能够合理安全的选址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需要有关单位的努力配合才能解决。热力站的功能平面布置较简单,它属于丁、戊类厂房。一般按1层设计,长度、宽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柱距6m左右,进深10m左右,层高5m左右,应尽可能减少中间柱,平面按各专业要求尺寸设计,平面布置有配电室、控制室、机房、盐库等房间,热力站的立面设计在新建小区需要与民用设计院配合设计,做到建筑设计风格和色彩协调统一。同时热力站的设计如能充分体现和反映现代城市发展的文明形态,形成与环境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2热力站建筑防火、防爆的设计 1)热力站防火设计按照现行国标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热力站按照第3.1.3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条文规定属于丁、戊类厂房,丁类厂房是因为站内设有天然气补燃型机组,戊类厂房没有设天然气补燃型机组。热力站耐火等级一般设计为二级。热力站的层数和建筑面积执行第3.3.1条: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条文规定了单层丁、戊类厂房建筑面积不限执行。热力站疏散距离执行第3.7.4条: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条文规定了单层丁、戊类厂房疏散距离不限。丁类热力站与工业建筑厂房(仓库)的防火间距按第3.4.1条执行。丁类热力站与民用建筑的防火距离按第3.4.1条执行,其中与裙房和单栋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0m,与一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5m,与二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戊类热力站与民用建筑的防火距离按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2条执行,其中与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为6m,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 2)热力站防爆设计是指站内设有天然气补燃型机组。应执行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8.10.4条直燃吸收式机组机房的设计,应该符合下列规定:a.宜单独设置机房,如若不能单独设置机房时要靠建筑物的外墙,并采用耐火极限大于2h防爆墙和耐火极限大于1.5h现浇楼板与相邻部位隔开,当与相邻部位必须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3]。b.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疏散口贴邻设置。c.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面积不应小于机房占地面积的10%。泄压口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安全出口。d.不应设置吊顶。 3)热力站一般作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配套设施,自身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自身安全了才能保证热力站周围的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需要严格的按照上述规范条款执行。 3噪声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热力站一般建在住宅小区内,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将会极大的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噪声控制首先应搞清噪声来源,才能提出治理措施。 3.1噪声来源 通过分析现有机房噪声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得到的结论是:水泵正常启动,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在管道内流动的水流产生振动噪声。通过热力站建筑的墙体、楼板、结构预留洞、管道支吊架和套管来进行传递。 1)水泵在运转过程中,首先是驱动水泵的电机和泵壳都在向周围辐射噪声。泵壳辐射的声音是由水泵的叶轮和叶片产生,通常离心泵叶片的后边缘运转时经过导向器导向叶片的前边缘,压力发生变化,并传到排出管中和水泵的壁上面,辐射出了空气噪声而且空气噪声的衰减比较快。其次,水泵是运动旋转机器,因为叶轮等旋转部件质量的不均匀分布,它的质心与转动中心也有偏心距,产生的扰力就会振动水泵形成弹性波,通过水泵基础、连接管道、支架等传递到建筑结构并传递出去。结构噪声频率较低,是一种固体声,在钢性建筑结构中随着传播距离的衰减是很小的。水泵机组在安装的时侯通常只进行了初级的降噪和减振,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于安装质量、布置方式没有能进行有效核算造成的。 2)流体管道系统噪声主要由调节阀噪声和管道噪声组成。调节阀噪声包括了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空穴作用引起的噪声和气体动力性噪声。由于管道管径小,水流流速过高,在管道中产生噪声;管道内有空气时,在通过阀门部件时,高速水气混合物产生噪声。 3.2噪声控制原理 根据噪声的来源,一般可以采用隔声、隔振、吸声及消声等措施以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建筑设计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隔声措施。热力站通常设计成密闭式建筑,采取隔声措施,避免噪声直接传播到热力站外污染环境。其一,结构形式选用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房屋,机房墙体选用360mm砖墙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其平均隔声量大于40dB(A)。其二,机房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防火隔声门,隔声门内填塞优质超细玻璃棉或其他特性隔声材料。门扇四周安装特制弹性密封垫,彻底消除“孔洞”和“缝隙”产生的漏声。隔声结构还应承受温度变化和气动负荷强度的要求,门在关闭时能完全封闭,强度满足操作需求。其三,窗户可以采用塑钢双层消声窗。 2)吸声措施。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碰到不同种类的材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声能被吸收。如果采取措施通过对大部分声能的吸收,避免反射现象,降低机房空间内的混响声,就能达到机房整体降低噪声的效果。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在内装修上采用吸声工程做法。机房内墙面做吸声墙面,龙骨内填超细玻璃棉板,外饰面选用微穿孔板作为吸声体。顶棚做吸声吊顶,选用不同种类吸声材料制作的吊顶板材。这样就能吸收大部分声能,减少声波反射产生的混响声。 3)经过上述建筑设计措施,再加上工艺技术专业采取必要措施,热力站对外产生的噪声影响基本能够消除,能够符合环境噪声限值,人体听力感受不到热力站是否运行。减振降噪效果比较理想,保证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结语 热力站是集中供热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以及建设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间接的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对于每一个热力站的设计都应该是慎重的和精心的。按照本文论述的建筑设计主要的三个方面,解决好新建热力站的规模以及选址问题,解决好热力站建筑防火,防爆的问题,解决好噪声控制,改善环境质量问题。同时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紧跟时代步伐,就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采暖问题,就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高质量要求。 作者:梁云凯 单位:太原市热力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法分析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从理论剖析、规划设计、单体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手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低技节能手法在被动式节能建筑上的运用,旨在为低技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围护结构,气候条件 0引言 绿色和节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内容,而由于主动节能等措施对于设备和技术的高要求,部分绿色建筑也被贴上了“高科技,设备材料昂贵”等一系列的标签,甚至由于造价昂贵出现“节能不节钱”的局面。而充分利用场地自然环境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法,由于其低技和节省并且高效利用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存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动式节能设计是主要依托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周围自然环境来形成自循环系统,通过建筑本身来收集和储蓄能量,以达到全年以最小的能量输入来维持舒适的室内条件的节能设计[1]。这一设计理念从源头上规避了机械电子设备的干预,以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法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来降低建筑的能耗。 1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湖北宜昌兴山县,西临香溪河,东依小山体,地势东高西低,规划用地面积20690m2,总建筑面积设计要求3300m2,主要功能包括办公实验、接待区域和职工住宅。本案设计方采用低技被动式设计手法和复杂的场地环境相结合来进行项目的创作和研究。 2场地规划阶段的被动式节能体现 建筑设计遵循场地的地理地势,特别是较为复杂的地势,是规划设计的先决条件。场地地势东高西低,西面临河,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在规划大方向决定了建筑主体南朝向或西朝向的山地建筑的规划布局。 2.1气候条件分析 宜昌作为典型的冬冷夏热地区,夏季炎热,太阳高度角大,夏至日角为59°宜做遮阳隔热处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角低,大寒日角度为36°,又需要保温集热,同时结合宜昌当地季风气候的风环境特征,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对气候条件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决定了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南偏东20°左右的布局。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夏季得热过高而室内条件炎热,或者冬季热量流失而室内温度过低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充分分析宜昌风环境的过程中,结合场地东面的山体,可以有效的屏蔽冬季寒冷季风对于建筑的侵蚀,同时有效利用夏季南向季风带给建筑的优越的通风条件,辅助建筑通风散热。 2.2场地小环境营造 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遵循自然气候和场地环境条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场地小环境的营造。成功的小环境的营造可以局部改善场地的微气候环境,从而有利于建筑设计的被动式节能策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流—场地—山体这一系统的形成。在进行风环境分析的过程中,场地在夏季西南风频率较高而且风速能达到最大强度,而项目西面临河拥有大片的水域,在建筑主要房间南向布置的情况下,建筑主体向西南方向开口成U形布局,形成围廊是布局,一方面形成开阔良好的视野布局,另一方面能在炎热的夏季利用西南有利的风向和河面的蒸发效果,为建筑主体带来清凉的舒适的环境。2)场地有效辐射量的分析。通过对于场地光合有效情况分析得出,场地太阳辐射能平均值在3.23MJ/(m2•d)及辐射能量分布情况,根据辐射的大小及分布情况不同来合理配备植被,以满足场地植被对于微气候的影响,诸如合理的布置乔灌木遮阴挡风等。 3基于计算机精确仿真的单体被动式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被动式设计重点始终离不开建筑的体形系数以及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和集热处理。体型系数越小,建筑节能效果越好。设计方正规整,在构建较小体型系数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单体建筑的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和集热性能。 3.1立面围护结构窗墙处理 依据计算机的精确模拟仿真数据与设计手法的相结合,在窗墙处理方面权衡利弊关系,进行了协调的被动式设计处理。基于场地规划设计,建筑的主体朝向为西南向,故西南向立面设计西晒处理成为了重要问题。主要体现三个方面:1)在通过对于建筑西面两片主要的侧墙太阳辐射量模拟后,数据分析显示辐射量较高,故在西侧做防晒墙设计。2)西侧向采光房间均在满足日照条件下,采用大面积墙体和若干小窗并排处理,并配以浅色墙体表皮处理以保证其采光和隔热性能。3)建筑采用U形外廊的形式,较好的缓解了西晒影响。呼吸式幕墙的引用在本案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上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单体U形外廊全部设置呼吸式幕墙体系,并在内外玻璃之间的空间通道内局部增设百叶遮阳装置和配以低反射玻璃,在享受呼吸式幕墙带来的被动式节能优越条件的同时,可实现全年采光与遮阳隔热需求的全天候可控状态。遮阳装置和配以低反射玻璃,在享受呼吸式幕墙带来的被动式节能优越条件的同时,可实现全年采光与遮阳隔热需求的全天候可控状态。建筑南立面遮阳窗的设计颇具匠心,同时也是建筑被动式设计和自然环境结合的优秀的表现手法之一。在结合场地布局和自然气候的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之下,南面主要房间遮阳窗上檐向下形成一个37°的倾角,出挑0.6m,并在上檐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在太阳高度角较大的炎热夏季有效利用太阳能被动式集热的同时能确保太阳高度角较小的冬季室内有足够的直射阳光以保证冬天的室内温度。 3.2屋面被动式集热与隔热处理 屋顶被动式集热与隔热是被动式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对于在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普及推广和运用过程中有过很多卓越的应用表现。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采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局部绿化措施,经过计算机精确的模拟仿真,来设计屋顶的集热隔热系统以达到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项目地处湖北宜昌,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时间长,太阳年平均辐射总量可达4×109J/m2,太阳能资源丰富。通过对于U形主体建筑的屋面太阳能热辐射量的模拟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筑主体南北屋面每小时太阳辐射能在230W/m2~550W/m2之间,并且分布均匀。在进行屋面设计之初,在遵循建筑设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最终确定30.7°的屋面倾角以保证获取最大的辐射效果[2]。架空的坡屋顶下层空间在安置相关设备的同时由于通风效果良好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屋顶隔热效果。会议室屋顶由于层高较小,受到一定的遮挡,辐射相对较小,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美观和炫光等因素,采用集中式屋面绿化来处理隔热效果。 4结语 建筑的本质实质上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改造工程。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环境,趋利避害以达到人们舒适性的需求。在使用各种高技术设备来武装建筑以达到节能和舒适的目的同时,应该理性回归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呼吁被动式的建筑节能策略发展,发挥出其低技、低价、低碳的设计优势。被动式建筑设计应在整个方案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手段合理分析场地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回归建筑结合自然的设计本质,真正的营造出契合当地环境条件、地域气候的节能建筑。 作者:严凯强 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设计材料透明性研究 摘要: 西方古典建筑以希腊、罗马建筑为代表,它们以石材、火山灰水泥为材料建造了如帕提农神庙和万神庙这样的不朽作品,“适用、坚固、美观”是它们的建造原则,从视觉上它们是密实、沉重的,从心理上是孤傲、离群索居的;西方现代建筑以现代建筑运动后涌现的“国际式”建筑为代表,它们以钢、玻璃为材料建造了如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这样以“形式追随功能”“装饰即罪恶”为指导原则的作品,从视觉上它们是通透、轻盈的,从心理上是平和、亲近自然的。 关键词: 建筑设计;材料;透明性研究 不同时代的建筑为何会在建筑造型、空间塑造上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原因之一便是建筑材料的改变。现代建筑发展的时期,也是玻璃作为一种重要建筑材料加入并发扬光彩的时期,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玻璃就开始作为建筑材料使用,随着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创造性的设计,玻璃+钢+混凝土的组合在建筑界被广泛采用。密斯曾经问道:“假如没有玻璃,混凝土将会是什么样?钢铁又将是什么样?”他的回答简单而明确:“二者创造新空间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完全丧失,它们的承诺将永远止于虚境,不会成真。”长久以来,玻璃是透明和轻盈的代名词。玻璃的透明性对建筑而言代表着内外关系的彻底重塑,结构关系的清晰呈现,空间意向的本质阐述。例如在前文所述的范斯沃斯住宅中,在室内外的交融之处,透明玻璃形成的全透界面不仅消除了内外差异还提供了体察时间变化的绝妙机会,透明的玻璃去除了它与自然间视觉上的一切障碍,使之在建筑整体形式上像是完全悬浮于在自然之间而非立于大地之上。这不仅使它达到了“国际式”建筑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更是获得了这一时代某种建筑原型的地位。在密斯的观念中,材料的透明性不仅仅具有形成室内外空间变化的功效,它还把作为现代建筑标志符号的———框架结构,加以凸显,“密斯选择钢与玻璃的目的是以玻璃的透明性来强调作为结构体系的钢”。因而,经由材料透明性的辅助,呈现出了结构在建筑学中的两层含义:物质性的抵抗重力的实体构件和非物质性的构件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方式。透明深刻阐释了实体构件和形式建构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建筑与大地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建筑与天空之间的关系;前者与重力相关、体现的是“重”,后者与挣脱的意向相连、体现的是“轻”。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流动和暧昧带来空间的丰富,馆中除了有竖向平面的片墙设计还加入了对材料透明性的研究。不透明的大理石贴面墙体、半透明的各色玻璃,营造了奇幻的空间氛围、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关系。这一建筑成功向后世推广了“流动空间”的概念。而事实上,流动空间的本质是空间与空间关系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仅体现在多向、不连续墙体的不彻底限定上,更体现在由竖向介质透明性变化加剧的墙体空间位置模糊性上。透明性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理论的追求,与之相反则暗合了现代主义之后的丰富、复杂、暧昧和多变,后现代建筑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实践。在这种大趋势下,半透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半透明性与透明性不同,前者暧昧、朦胧;后者纯净、透明;前者层次丰富、富于想象的空间,后者层次单一、暴露了全部的限度;前者保证和谐而不失空间个性,后者追求统一而失去空间的具体性。半透明性因可以赋予透明以某种质感,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常用的半透明材料有: 1玻璃类 常常带给我们透明纯净感的玻璃,通常是普通平板玻璃,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喷砂玻璃、手绘玻璃、雕刻玻璃、镶嵌玻璃、视飘玻璃、玻璃砖、玻璃马赛克、压花玻璃等玻璃种类不断出现,它们都或多或少存在透光不透明的特点。例如玻璃砖,外部光线经由其进入室内再次弥散开,创造与透明玻不同的独特效果,形成特别的空间氛围。建筑大师斯蒂文•霍尔的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Nelson-Atkins美术馆则采用了德国本德海姆公司为客户特制的LINIT复合型U玻幕墙系统。应用在这一定制化产品中的主要玻璃技术有太阳能玻璃、超透明低铁玻璃、喷砂玻璃、钢化玻璃。外表面是太阳能散射玻璃,内侧采用喷砂玻璃,有效柔化光线,而超白/超透明玻璃通过降低玻璃材料中的铁氧化物减弱玻璃中的淡绿色,从而有效防止从内部弥漫出的灯光变色。内外两层U型玻璃中间置热绝缘空腔,保证了较好的热工性能。这一客制化玻璃的采用创造了其独一无二梦幻效果。 2高分子材料类 亚克力或称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可塑性高分子材料,按透光度可分为透明板和半透明板。 3混凝土类 一提到“混凝土”首先想到的是沉重的质感、单调的色彩、暗沉的采光。半透明混凝土让光线可以直接从中间穿过,就像会发光一样。通常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导光材料,例如光纤,这样光线就可以通过导光材料的折射穿透砖块。这种技术由匈牙利建筑师阿隆?罗索尼奇发明,并通过展览迅速在业界传播。从某些角度或在远处观看,几乎看不出它们与普通混凝土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用透明水泥建成的房子中时,就会发现与众不同的效果———光线可以透过墙壁而穿进来,在你面前形成一面灯光墙。 4纱网类 这一种类包含的半透明材料内容很广,没有明确的称谓,称之为网纱类主要是取其“波佩的面纱”这一意向。波佩是古罗马美女,她戴上面纱,半掩住自己的美丽,来撩拨尼禄大帝的爱欲。“面纱”成为观者与被关注者之间的一道屏障,并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有距离的关系。这里便是取这一意向。以玻璃使用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是一种完全客观的视觉穿透,与这种距离关系不同。这一类材料通常有:纤维材料如帷幔、纱窗等;丝网类如铁丝网;穿孔板材类如穿孔铝板等。菲利普•约翰逊的“鬼屋”就采用铁丝网做成围墙,形成鬼魅的气氛;库哈斯领导的大都会事务所(OMA)在旧金山普拉达建筑表皮中使用的圆形穿孔不锈钢板。远似烟霁近又空,非明非夜两朦胧。在现代建筑理论面临以后现代建筑为代表的其他建筑理论挑战的今天,复杂、多变、朦胧等多种空间品质的需求取代了国际式的一贯风格,完全透明丧失了视觉上的可感知性,丧失了质感的体现,而半透明材料带来的有质感的透明特性则兼具了完全透明与不透明两者的特质,改变了建筑的空间和形式,更改变了建筑与人的交流方式,在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魏丽丽 孔祥源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节能建筑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建筑设计所能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好节能建筑设计技术,将节能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建筑事业,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希望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筑设计;节能;问题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各项事业建设力度的加强使任何自然环境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在建筑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建筑能源的消耗过大,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不堪设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的实施对我国的发展意义巨大。另外,将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以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来代替现有的高耗能材料和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文章将就节能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1节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众所周知,建筑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工程。建筑建设中的能耗可分为产生能耗和使用能耗两种。产生能耗主要有材料、设备、生产运输和施工能耗。使用能耗则为采暖、通风、空调、照明、日常工作和生活能耗等方面。建筑能耗中又是比较复杂的,组成的部分和要素众多,产生的能耗也是多种多样。所以节能建筑设计要将以上这两种能耗囊括在内,在保证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将建筑的利用率加以提升,加大节能技术的投入力度,广泛地应用在建筑、房屋和暖通设备、运输设备的设计中,使能源的利用率大幅度得以提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必要性 2.1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的经济要想得到持续快速的增长,能源是关键要素,能源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并且是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的,很多战争因争夺石油、煤炭等能源就是最好的佐证。我国能源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发展国民经济的动力来自于能源,但当代能源量不足的问题也同时在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故此,建筑设计中加入节能设计势在必行,从而免除高能耗的建筑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使我国经济得以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用于建筑建设中的钢筋、水泥等材料,不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能源,伴随而生还会有很多的废气、废液、废渣,进而污染到水、空气等,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利,频繁发生的雾霾就是一个典型。 2.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随着经济建设对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能源的匮乏,人们对于环境和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为节约能源,促进能源的长效利用。对于建设设计来说,将节能设计真正落实到建筑设计中是工作的关键所在。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就需要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地结合,减少建筑能源的浪费,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真正将节能设计落实,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3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 3.1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 建筑工程与人的关系密切,这样就应该以人们的喜好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将社会和环境效益抛诸脑后。一般情况下,应先对建筑地址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一个综合考察,在经过评估后,还要做到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破坏或是微破坏自然环境,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土地开发。 3.2设计合理的朝向 在日照及朝向选择上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冬季要有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但在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上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都会影响着建筑的建设,整个建筑物的朝向完全符合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就要将所有的因素做一个统筹,权衡利弊,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3.3建筑项目主体结构的设计 (1)建筑屋顶的节能设计。作为住宅第五立面,屋顶对于建筑造型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住宅做斜坡顶屋面,可以利用屋面坡度与日照斜率相接近的特点,可再降低住宅顶层的层高。在保持了平屋面住宅日照间距的前提下,一方面获得了改变建筑轮廓、有效地解决屋面防水和扩大屋顶部位使用空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住宅间的日照间距,节约了建设用地。 (2)建筑墙体和外立面的节能设计。墙体是建筑的主要外围设计,它的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效果,所以它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和关键。通常情况下,建筑墙体和外立面能够起到防潮、防水、隔热、保温的作用,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它的基本作用。建筑墙体和外立面最为基本的作用就是保温,也会直接涉及到整个建筑节能减排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单一的墙体要想达到彻底的保温效果是很难的,所以就要在设计中多使用空心砖或复合墙体,这样能够对建筑物实行多重防护。 3.4建筑材料的节能设计 整个建筑中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节能、环保、经济型材料是首选,尽量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材料。另外,建筑中还要多注意节省材料,合理利用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5积极利用新型能源 新型能源具有环保、低能耗的优势,风能、地热、太阳能是较为常见的。在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下,现阶段人们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水平越来越高。太阳能具有清洁、量大、对环境破坏力小的特点,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科学技术虽然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人们利用得太阳能却也是很小的一部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建筑中所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是用来采暖和制冷。太阳能取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利用热水的循环作用来为建筑物供暖。而太阳能制冷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制冷压缩机进行吸收或吸附制冷。太阳能经压缩机的转换变成电能,再用电能进行驱动,压缩制冷。风能也是利用率很高的新能源。自然风在建筑物内的流通进行制冷。自然风出现季节过度或黑白过度才会利用风能供冷,利用自然风进入压缩机实现驱动通风蓄冷,不但节约了电能,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能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地下水在环保上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地热水的热能或冷源达到对建筑物供暖或供冷的效果,这在现阶段的建筑供暖中应用得十分广泛。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必将得到更大的体现。环保节能也是一种历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建筑中,发展潜力巨大。 作者:徐盼 单位:梅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 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整套教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模型构建,这对于学习建筑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建筑学的基本特点,对建筑设计进行针对性探究,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建筑学方案设计,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以及质量。基于此,探究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对于学习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建筑构造设计》,这门课程基本都是以建筑结构为基本研究点。在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掌握建筑的基本组成以及构造特点和设计原则,来帮助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操作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观点,能设计出有自己思想观念的设计图。因此,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结合建筑学教学体系理论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设计 1.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绘图 因为建筑学的学生在刚入学或者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一部分的公共见着基础知识,对于设计建筑方案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方案设计,对每一种新颖的想法进行创新设计,这样对于学生来讲也有效的防止了设计重复的现象,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很好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根据教师的教学理论体系进行建筑方案设计 在学习楼房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知道要求,在基础的设计图上进行进一步加工完善,这套设计理论是严格按照教学体系进行的。例如在设计基础、墙面部分的时候,是在完成第一节教学体系来时,进行大框架你构图设计,学生跟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基础方案设计,并对墙面的立体结构进行设计,在设计楼梯的时候就按照第二节学习的制图计算来准确计算,不但满足楼梯的基本设计要求,还需要对整个设计相符合,在楼梯框架与墙面立体框架设计完成以后,再进一步对楼梯的扶手以及护栏等部分进行局部的设计。这样的一节建筑学设计课自始至终都与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相一致,学生在这样的设计课上不但完成了设计,还有效的学习到建筑学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与设计重点。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2收集不同类型房屋设计图,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 对于建筑系列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是迈入建筑领域的第一步。作为一名新手,切不可盲目设计,要善于借鉴前人的设计成果。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老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然后统一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作者觉得先自己搜集资料,然后与老师同学共同交流会更有感触。对于一名新手来说,对建筑很陌生,有些人空间利用不合理,白白浪费了地方,还有些人考虑不到房屋的朝向和各种管气的接入,导致房屋住了人之后出现许多不便,如果老师带学生实地考察、对成品进行详解就会解决许多问题。 3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名胜古迹设计思想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建筑领域也与高科技接轨,近几年,一栋栋参天大楼出现在人们眼中。时代进步,科技进步,楼房建筑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独特。经过一项访问研究,学生们很喜欢新奇的建筑设计,例如“比萨斜塔”、“悉尼歌剧院”,只不过学生毕竟知识有限、经历有限,只能看到“名筑”的外观漂亮,却不知道斜塔为什么不会倾倒?歌剧院的外观为什么那么高雅?而这些疑惑老师就应该来讲解,让学生们知道设计细节、设计理念等等,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效率就会很高。 4参加实践,感受真实建筑设计 现在学生的书本很多都是彩印的,也有很多老师会采用幻灯片来讲课,提前从网上下载与课程有关的媒体软件、视频演示、设计图稿等,这些媒介都能帮助学生更明了的学习知识,但是,相片图片只能展现建筑物的一面,不能让学生们看到所有的边边角角,也不能让学生知道是怎么用砖砖瓦瓦垒出了一座大楼的,为了解决这些缺陷,就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走进施工现场,参观建筑物,学习如何打造边边角角。为了达到有效的实践效果,老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去做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做到及时性,讲了新知识就带学生去实践,有着对新知识的好奇和疑惑,学习效果会比较好;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解和见解,并结合实地,进行分析和回答。实践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做一份实践报告,一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二来,也能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将建筑设计抽象问题具体化 要想在建筑方面有所造诣,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打开思维,大胆想象。因为学生都是刚步入建筑领域的,上课的时候,如果只靠手脚来比划来形容,学生是学不会什么知识的。所以老师应该结合一些道具、模拟房屋样品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观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明白。 5.1鼓励学生边动脑边动手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用简单的材料做一些道具,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细节设计、衔接设计;当拿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后,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些小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5.2在学校设立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陈列出建筑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构型,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观摩构型的操作方法。还要有模拟的建筑工地,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展示,不放过任何细节,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室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模拟演示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建议指导,这样就能对自己设计的不足进行补充。 6完善建筑设计方案 现在人们买房子优先考虑的就是房子的质量和户型设计,在现念中,大多数家庭的选房标准就是房屋牢靠坚固,设计实用美观。之前灌输给学生们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在设计中将安全排到第一位。只不多房屋设计理念会随时段发生变化,所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任何建筑的设计都有预算,在节省支出的同时还要设计出性能良好的房屋。在设计建筑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材料预算,不能照着书本的比例来做实际生活中的预算,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相应设计,不能照抄照搬书本上的理论,学透书本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完美的设计。 7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评估总结 对于学生来讲任何一个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学生之间思维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完成设计之后,学生对设计结果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评级阿和知道,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更正,在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让学生在电脑荧屏上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老师和自己的同学,这时候也能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虽然学生的设计不完美,但都是每一位学生智慧的结晶,在学生讲述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指正,对于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不足之处尽心指正,一次来提升学生建筑设计的能力,也能给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增加更多新颖的观点。通过对学生建筑设计的有效评价,能使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新世纪的人才,要求的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建筑学设计这么课程中显示的尤为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建筑学设计课堂进行改善,能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有效的完成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 作者:孙力杰 单位:延边大学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高层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摘要: 绿色建筑设计充分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其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还只是初步阶段,但是却是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重点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绿色建筑设计的更好应用献计献策。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1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概述 1.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内涵 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运用生态学,进而达到建筑物与环境、人类活动和谐发展的目标就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内涵。绿色建筑设计所建设出的建筑物更加符合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乃至精神需要,是应时展而生,还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的是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倡导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充分地将施工条件和整体设计有机统一起来,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其还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材料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融汇生态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科学合理地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做到无污染、低消耗,使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因地制宜十分常见,主要是说建筑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所以设计过程中就要以当地的地貌特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地可持续发展。 2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2.1社会环境 高层建筑工程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就世界目前的发展来看,建设高层建筑对人类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施工困难,难点在于社会问题。高层建筑存在热辐射、光污染、地面风流、空间压迫感、火灾危险性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是无法避免的。但人类之所以还会青睐于这种建筑,主要是其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上所显现出的优势。同时,它们还美化了城市环境,使城市更为立体而具有层次感,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标志。而且住在高层的人们视野更加开阔、通风和采光也更好。以上种种就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而在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日益显现下,绿色建筑设计成为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要视社会发展的情况而定,因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即使在高层建筑设计应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也会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实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只有把生态理论彻底应用在建筑的各个学科中,才算是为绿色建筑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2.2自然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在节能减排,所应用的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无污染的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是高层建筑的设计初衷,所以要科学合理地规划选址、节能、结构、能耗等问题。绿色建筑所要实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要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要想将绿色建筑设计与高层建筑设计的完美契合就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选材、材料的加工处理、废弃物再生处理的流程中始终都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贯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就要求必须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建筑主要从产生和使用两个基本方面来评估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量资源的消耗、全球变暖、酸雨、有毒物质、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 2.3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所打造的是人、建筑、自然和谐发展的健康环境,这就不得不在设计中考虑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应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充分地融入到建筑中,使当地的文化能够从建筑中得以体现,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一大特色。 2.4技术环境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绿色建筑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这也为绿色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使墙体的保温性能更加优良,降低建筑能耗。(2)采用节能材料或节能措施的门窗,降低室内能耗。(3)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和废水回收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4)加大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5)利用风压降低建筑能耗。(6)利用屋顶、地下室、建筑立面等空间来增加绿化面积。(7)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8)进行垃圾分类,防止污染。(9)利用优质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优势能源的利用率。总而言之,更多的低碳环保型材料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促进了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的更好发展。 3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降低高层建筑能耗 如何降低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应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来确定高层建筑物的布局、形状、走向以及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室内设计等。高层建筑物的门窗、屋顶、墙体、室内外墙面的铺设都非常的消耗材料,这就需要在设计中进行选址、平面设计、材料选择等。绿色建筑所应用的理念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环保材料来实现建筑的低能耗。 3.2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往往使用一种模式就可以,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这种单一的固定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与自然环境进行良好地融合,所以很多时候要选择多种模式同时进行,运用科学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来达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3.3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的力度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这就需要在房地产行业中大力提倡和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从而节约资源,实现良性发展。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在促进企业开拓绿色节能市场。纵观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和人们的生活要求,都需要绿色建筑设计以自身强大的优势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使得房地产市场焕发勃勃生机。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节能环保型建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当地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为依托,因地制宜、尽量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地域化、生态化发展。这一点上其实在我国传统高层建筑物中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人们以当地的农作物废料作为房屋建设的原材料,这种房屋冬暖夏凉,而且还具有生态化。还有的地方科学地利用太阳能,使建筑物能够充分拥有日照。 4结束语 现如今绿色环保设计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中得以大力提倡,发展速度很快。大量实践证明,绿色环保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能耗,还实现了环保,使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绿色建筑设计已然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人类社会会更好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作者:侯珊珊 单位:梅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符,本文就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建筑设计要点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发展各种活动的大型场所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活动种类,聚集的人流量比较高。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合理的应用商业空间特征,引入高效的空间功能有利于发挥出最大的空间价值,以下就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1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商业综合体的发生背景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的主要建设构成之一,所谓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样化、开放、公共的商业建筑,促进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商业活动增多,要求综合性、功能性、高效性的商业设施与商业建筑。因此,在此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所谓商业综合体就是集娱乐、休闲、公寓、会所、办公、酒店、饮食、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建筑。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包含着各项商业功能,每一个单独组成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从而丰富了城市的环境色彩,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需求。 1.2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形式与特点分析 (1)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但从外观上来看,是一种封闭类型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出入口与城市街道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识别效果。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性质的内部购物空间,内部的空间结构大多都是节点型的建筑中庭空间,或者是线性的建筑空间。在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内,主要的交通方式大多都是扶梯,较少存在有电梯或者行走坡道。 (2)多种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由多个建筑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大多都位于老城区内,在特定空间内聚集着各种建筑的空间形态。一般这样的老城区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的活动中心,因此在改造设计时,通常根据其中一个街道为主要轴线,根据原有的空间分布状况与空间大小进行改造与整合,将餐饮、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合理分配。 (3)复合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商业综合体就是将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宅、商业、文化等功能综合在一起,通过不同体量组合的建筑体来表现建筑的形态,每一个单独的功能区域要与其他功能区域建立互动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统一而复杂、高效率、多功能的建筑复合群体。通常情况下,复合型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下半部分承担着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等,上半部分为酒店、企业办公以及住宅等。这种建筑类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多位于城市商业比较密集的街区。 2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各种商业活动聚集的场所,商业活动的综合性比较强,会吸引较多的人群,所以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会相当的大。各种不同种类的商业活动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主要性质。商业综合体对空间利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具备的空间商业价值。商业综合体存在基本的公共行走空间,也就是专门供人们行走的公共空间,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参与性、开放性、公共性、步行性。从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来看,是一个开放性质的空间,里面存在各种消费的公共行为,总体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内部空间包括了休息区域、走到空间、交通空间、出入口、边庭、内庭与中庭。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心购买时,内部的公共步行空间与其他不同功能的业务活动相连接,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活动交往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的质量会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质量。但是现在仍然有较多城市商业综合体对空间的利用与整合能力较低,没有发挥出空间的最大使用价值。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不仅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步行空间,还要更具休闲性、可达性,从而提高商业综合体的综合空间利用效率。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综合分析 3.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1)重视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外部的交通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还要做好交通设计。为了缓解商业综合体建筑外部交通的状况,要在建筑设计时,与周围的街道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供车辆、人流等正常交通,避免发生交通拥堵现象。商业建筑出入口的设置要靠近城市街道,这样可以有效的协调出入口较大客流量与交通的矛盾,避免影响到商业综合体的正常稳定运营,以及城市正常的交通出行。商业建筑对出入口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流线与交通的协调性,出入口有人流行走道以及车辆行走道,流线设计时要合理布置。 (2)建筑设计要符合商业综合体的风格与功能。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包含有饮食、住房、娱乐与办公等多项功能,人流量比较密集,因此所需要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另外不同城市区域的商业综合体还要满足当地的文化需求与气候特点,在满足现时期的商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商业建筑空间,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商业活动变化的需求。因此,从以上介绍来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复杂程度以及困难度要比其他单一功能商业建筑大。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活动不断更新细化,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将商业综合体的业务活动功能准确定位在建设空间中,保证建筑与外部环境、街道、社区协调一致,与内部各种业务活动互补共生。对建筑外部与内部流线的设计与整合,可以表达出建筑的风格与个性,既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功能的需求,又可以使其成为城市建筑的标志代表物。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重视功能空间的设计。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设计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销售者工作空间能够密切渗透消费者的流动行走空间,比如商业综合体的中庭建筑结构,每一个楼层的作业区域都会围绕着中庭结构展开,提高了建筑空间内部的层次感,通过中庭结构,可以将工作区域、楼梯、电梯、扶梯、绿化、色彩、影子、光亮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艺术风格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的平面结构设计中,要灵活的应用底层与顶层的色彩差、材料差以及形式差等,这样可以起到引导消费者的作用。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一些专门为消费者提供休闲与办公的区域要提高设计的艺术感,合理的应用建筑材料,从而反映出建筑的空间主体风格。 3.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城市比较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位于比较繁华的中心地带,承担着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等重要任务。另外,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类型比较复杂,且规模比较大,因此想要表现出所有类型的综合功能价值,就要在进行商业综合体建设设计时,协调好设计的各项原则,从而使建筑能够发挥出较大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能力。 3.3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布局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建筑设计的原则要与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原则一致,一般在建筑的底部,首先要安排一些超市、百货、药店等商店,这样就可以吸引基础的人流量,其中要将饮食商店集中在建筑的单独楼层中,并且在设计楼层环境时,要提高环境的设计质量,比如布置一些景观要素等,提高消费者对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满意度。此外,在规划设计时,还要根据不同功能活动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建筑空间,比如商业活动区域一般要与娱乐、休闲区域隔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综合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应用合理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商业综合体中的一些消防与噪音问题。一般企业办公楼层、公寓、酒店等建筑设计比较简单,这些都是比较安静的区域场所,在设计时首先布置好功能区域,并采取隔离地方法布置办公、公寓与酒店,酒店占用建筑的面积较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可以只在底层设置一个比较小的接待室,通过酒店专用电梯进入到顶部的酒店功能区域,这样设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发展迅速,我们要重视商业空间的组合,在掌握商业综合体的基本空间特征后,要控制好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作者:李艳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办公建筑设计问题研讨 摘要: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城市办公建筑等逐渐增多,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办公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现代办公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象征。若再结合城市现代化的设施与技术,就能够给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带来优化,营造高效办公环境。本文就主要对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现代办公;建筑;建筑设计 1现代办公建筑的综合概述 (1)现代办公建筑的基本特点分析。 所谓现代办公建筑实际上就是指与企业单位、机关单位、团体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从事各种行政办理以及活动业务的建筑场所,现代办公建筑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现代办公建筑要具备办公文化,这样有利于培养与展现企业的精神与理念,现代办公建筑追求的是舒适高效的办公场所,并且重视在精神上鼓励与引导着员工,从而凝聚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布置,可以有效的体现出企业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第二,现代办公建筑已经从原来的单一化走向现在的综合化,通常办公建筑常与娱乐、购物以及餐饮等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现代办公的功能多样化。 (2)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办公建筑更加具备多元化以及综合化的功能特点有以下几点:现代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方向逐渐向着开敞间的模式;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是单元化模式,每一个单独的办公单元之间通过特殊的廊道连接;现代化办公建筑中的空间布局中,除了以往的办公室需求外,还增加了娱乐与休闲场地,突出了现代办公建筑的多样化与功能齐全化。 2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要素分析 (1)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统一原则。 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的办公用途角度出发,在构思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要将办公大楼的维护方法与建筑用途统一考虑,在办公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达到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2)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变化性原则。 现代办公的管理方经常面临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技术创新、人员调动等情况,因此办公室设计要满足办公功能复杂特点。此外现代办公的内部要具备完善的办公家具与设施,并且还要根据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将计算机、照明、电讯等新技术应用到办公建筑中,从而适应科技的发展。 (3)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满足舒适、健康与安全原则。 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基本的舒适、健康与安全原则,因此高质量与高效率的现代办公室要根据员工自身的需求控制整体的办公环境,比如办公室空气流动率、温度以及风速等。想要打造高效率的办公环境,那就要以员工的舒适、安全以及健康为主要设计原则,提高办公空间的空气流通,并且办公材料选择无污染的材料制成,结合与时俱进的高科技办公系统,才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满意度,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3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 现代办公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因此在进行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时要根据功能使用的主体进行。不同的办公使用主体要求不同的办公外部形象。比如一些行政办公楼的外部建筑给人一种宏伟严肃的视觉感受。而一般性质的企业单位在设计办公建筑外形时,要根据行业的性质与特点进行,因此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是多变的,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办公建筑都要与整个城市的建筑艺术风格相匹配。所以在进行办公建筑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时,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现代办公建筑的外部风格与形象设计时常用的方法主要从以下进行分析。 (1)外部建筑构图采用主与从的方法。 在现代办公建筑的外形设计时,采用的主从构图方式。首先可以应用建筑轴线来进行外部的形象设计,例如办公建筑通过轴线可以合理的组织设计平面结构以及空间形态。此外,还可以应用体量组合的主从构图方法,不仅适用于建筑对称的外形布局设计,还可以适用建筑不对称的外形布局上,包括体量的各种质感、色彩、虚实、高低、大小以及粗细的材料处理,从而表达出建筑的综合主题。 (2)在设计时综合利用对比法。 在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建筑的特点,在设计时通常利用综合对比的方法,从而使办公建筑的外形表现出强烈鲜明的特殊形象感,突出办公建筑的外貌个性。一般设计的对比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的冷暖色系对比、色彩浓淡对比、虚实对比、质量对比、体量对比、建筑线条形状对比等。 (3)设计要把握好建筑的韵律与节奏。 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较高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而设计中的韵律与节奏主要是通过建筑组织的变化以及重复的规律来体现,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观感。在设计现代办公建筑的风格与外部形象时,为了表现出整体办公建筑的外部形体的节奏感与韵律,在处理建筑体型时一般要用到规律的重复使用,在变换外部线条时还要遵循一定的节奏与规律。办公建筑的外部形象应该是富有张力以及简洁大方的几何形状,从而表现出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感以及标志特点,办公建筑外形的设计还要应用一些新材料与新技术以体现现代化建筑的表现力。 4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与设计 (1)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的门厅空间设计分析。 一般城市的现代办公建筑大多都是高层建筑,而高层的办公建筑的门厅设计会给每一个到访的人员带来最强烈也是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公建筑的门厅设计要根据建筑使用的基本特点以及业务的类型,从而为内部门厅的整体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于设计。企业办公建筑类型若是开放性,那么在设计内部空间的门厅时则较为灵活,在设计时要满足建筑的便捷使用特点,还要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而若是一些执法部门、政府行政机构办公建筑在设计内部空间的门厅时,就要设计成简洁、大方、庄重与严肃的形象,比如采用比较对称的布局结构,表现出整体的简洁与空间感。材料使用最好以石材为主,表现出这些机构质朴、稳定与严肃的特征。对那些综合商业类型的办公建筑来说,门厅的设计要尽可能的简洁并且紧凑,考虑到门厅设计的功能多样性,从而引导着人们的浏览方向。 (2)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办公区的空间划分与设计。 传统的办公区空间大多都是方方正正的办公室,而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采取了多样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办公区的灵活设计,可以增加办公空间的开放性、标志性与舒适性,这样的办公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积极性,激发工作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在设计办公区域时,要考虑到整体的办公尺寸,灵活设置一些廊道,便于单独办公单元的交流。办公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还有照明环境。室内的照明设备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光亮的基本需求,更多时候还可以起到美化空间的效果。通过照明光线的色彩强弱变化可以改善办公的整体氛围。在设计时,利用自然光线改善空间内部的湿度、温度与明度,通过办公旁边的窗户以及办公顶部的天窗可以获得自然光线。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打造一个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办公场所。此外现代办公建筑还提倡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带来自然的活力,还可以提高办公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 (3)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辅助空间的设计分析。 现代办公建筑的内部辅助设,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办公建筑的空间,比如办公内部的廊道设计,要重视便捷性以及通畅性,廊道尽量明亮简洁,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弯曲与转折,在廊道的局部还要做好采光的设计,必要时选择一些设计手法降低廊道的单调感。此外,办公建筑内部的卫生间在设计时要注意舒适度与合理性,卫生间空间的位置设计要尽量靠近廊道一侧,便于员工的使用,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也要与员工的数量相适应,避免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影响员工的正常使用。 5结束语 总之,现代办公建筑设计要综合现代化思想与技术,打造一个建筑外部形象个性,内部办公环境舒适的现代办公建筑,在设计时要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促进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 作者:郝丽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商业建筑设计商圈策略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在城市的结构构成中,商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发展水平很大比例上是通过商圈水平来体现出的。当前的城市建筑设计工作逐渐开始融入商业化元素,进而使得在城市中出现了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建筑集合体,这些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可以提供很大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商圈相关内容的阐述,分析了在商圈理论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 商圈;城市发展;建筑设计 在城市的建筑结构和类型分布中,商业化建筑占有重要比例,对于它的设计就需要以城市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以及消费水平等相结合,保证不会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出现冲突。商圈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商圈理论的指导下,商业建筑设计工作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具体的设计策略还必须坚持依靠实际,把握建筑内外部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要求。 1商圈的概念 什么是商圈?所谓的商圈就是在城市中的某一特定范围内,企业的实际销售所涵盖的范围和达到的水平与消费者购买向心力之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商业场所,简单来讲,就是商家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的区域和场所,这一区域是企业的业务活动空间所在,同时也是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选择的一个空间[1]。我们从其结构构成来看,商圈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即环境、主体、可以以及载体,也就是常说的点、线、面、流相互间的不同组合体现。 2商圈的饱和度 商圈的饱和度是商圈的重要一项指标,它所影响到的是商业网点的实际建设状况,通过对饱和度的分析,可以准确判定出城市中某一区域内的商业网点是否处于饱和状态,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和商家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作用,使之最后做出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一般来说,基于商圈理论的角度,对于其饱和度的判断可以由以下式子得出:IRS=C×RE/RF;IRS指的是城市特定区域内的饱和度;C指的是潜在的消费者数量;RE指的是消费者的平均购买额大小;而RF指的是商店的经营面积大小。 3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分析 3.1外部设计 商圈理论下的建筑外部设计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入口广场、步行街、庭院以及屋顶花园等,不同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1)设计理念。第一,实现和整体商圈的和谐,既然商圈结构中包含有商业建筑,那么就需要依据整个商圈的特色和建筑格局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最后设计的方案具有整体性;第二,具有很好的可达性,要保证建筑的外部条件良好,有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对人车进行合理的分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确保步行、客行和货行不会交叉冲突,从而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第三,要彰显出商业的活力。从现代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功能齐全、空间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商业建筑可以大大提高商业的活力。 (2)外观的设计。商业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商业提供便利,那么对于它的外观设计就需要有商业化的元素,要具备视觉冲击力,绝对不能脱离外部空间而存在。可以这么说,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商圈最为有力的文化广告,也是商圈最好的名片。商家在进入品牌策略的经营管理阶段后,商业建筑的外观也需要逐渐进入到品牌化设计包装的阶段。此外,外部设计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品牌形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2内部设计 在对商业建筑进行内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动线设计,这里讲的动线就是人和车在室内室外进行移动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动线,它在整个商业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商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有直接影响的。那么在内部设计中,它的主动线就要清晰明确,并且要回流,动线也要有一定的弧度,实现平面动线和垂直动线的有机结合[2]。 (1)内部功能的空间设计。首先,购物的空间设计。它是整个商圈中货流量最大、公共性最明显的部分,属于商业建筑空间的核心所在,那么对于其的设计就要,第一,尽可能满足商业市场的“双三角”规律,也就是建筑面积越大利润就越小,反之则利润越高。如果购物空间的营业面积十分有限,那么零售店的面积就要控制在12m2以下,形状以正方形或者是依走道方向的扁长型;第二,交通条件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要以消费者的出行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交通方向,减少货流的交叉阻塞;第三,购物环境的舒适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建筑内部环境决定的,在进行设计时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所需设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购物环境。其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一部分最佳的设计是将其设计在购物空间的上层,这样可以使两者起到互补作用。第三,办公空间设计。由于办公空间的功能主要是为商业经营起到协调作用的,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常见的是设计在和客服中心相近的位置,不能设计在商业价值较高的部位。第四,停车场设计,停车场一般是设计在商圈地下的,这与商圈的规模大小有一定关系,如果商圈属于大型的则可以设计在地下,反之则可以考虑设计在地上。 (2)公共区域的设计。一般来说,商业建筑的内部公共区域是和城市外部空间相衔接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骨架坐在。通过对大多数商业内部公共区域的设计调查可知,它的主要部分包括有门厅、过厅、中庭、水平通道、垂直通道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消费者便利为中心[3]。 3.3空间的组合设计 商业空间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它的空间组合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依据商圈的自身性质和规模对其空间进行组合设计。首先,线性式。顾名思义,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一条路径把商业的各个功能区间进行串接在一起,它给消费者所提供的路线很简单,主要是适用在规模较小的商业建筑中[4]。其次,环绕式。这种形式的消费者路线是一个圆环形状,商圈的各个功能空间集中分布在圆环的内部。第三,聚合式。它是以一个功能空间为中心,其他的功能空间分布在其四周,起到辅助的作用。第四,网络式。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并列很多的空间和功能,主要适用在规模较大的商业空间中,它在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中十分常见,这与现代商业建筑的特点有重要联系。第五,综合式。这种设计方式是把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融合在一起,消费者在购物时行走路径较多,变化很多,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一般来说,它主要集中应用在面积较大或者是要求较为特殊的商业空间中,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就是确保消费者购物路线的合理有序,不能过于复杂和交叉。 4总结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支持,商业在整个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当前商业建筑的设计现状来看,按照商圈理论的要求,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始终要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为中心,不能脱离消费者而设计,在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中,也要有所侧重点,注意把握不同部位设计的合理化,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人文性,进而使商圈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更为合理有序,从而提高商业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杨成武 单位: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探索建立书院制与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社团在文化内涵、发展动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在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传播高等教育、老师讲学、师生参与政治的教育系统,历史悠久,并在发展中历经兴衰[1]。书院的雏形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元朝的书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至明清时期,书院已成为普遍的教育组织,最终于清朝末年衰败、消亡[2]。中国古代的书院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择师而从,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政治观点,会在较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不仅要求学生研读各类经典,还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书院的蓬勃发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社团是建立在学生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由学生自发组织,为丰富其课余学习生活,经过学校注册认可从而成立的学生团体[3]。社团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和课程,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力,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同时,社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补充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书院制与社团相融合,采用“社团+书院”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推进社团的文化传承,同时解决社团存在的问题。基于书院制的社团建设,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路径和新的方向。 一、现代高职院校书院制 (一)书院制管理模式 现代部分高职院校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在国内实行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系[4]。中国最早借鉴国外著名大学推行书院制的大学,是香港中文大学,现拥有九所书院。学校根据书院不同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学生宿区,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自己发展的书院和宿舍。书院制本着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共同发展[5]。 (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的核心重点,是实施寓教于生活的全人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师生“学术—生活—成长”的共同体。学生是书院的主体,是书院育人的对象,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关系到书院建设的成效。教师作为书院制建设的指导者和教育的实施者,应不断探索专业教育和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术、生活、成长有机结合,充分实现书院的育人功能。1.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学术能力,包括学生学术知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两部分。学生学术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可利用书院的环境优势,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将人文、专业知识穿插,实现专业互补,跨学科拓展学生的学术范围。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书院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如艺术沙龙、读书分享会、名人讲堂、公益行等,营造良好的书院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不同学院之间的文化交流,完善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大学生已呈现“00后”趋势,展现出蓬勃的青春活力,但也存在过度追求自我、不遵循规则、缺乏责任感等问题。书院指导老师深入学生宿区,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勇于奉献的品质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书院文化建设 书院设立于学生宿区,拥有独立的工作区间,为学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吸引学生在课余时间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书院重视以人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安排学生负责书院的日常工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参与到书院建设和社团活动中来[6]。同时,每个书院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重心,开展相关的书院文化活动,推进书院的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社团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缺乏文化内涵传承性 学生入学时就会选择加入某个社团,但盲目加入社团,不了解所加入社团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容易导致学生对社团活动参与率低、社团认同感低、缺乏主人翁意识等问题。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参与的学生流动性大,容易丢失其创建之初的文化内涵,影响其文化内涵的传承。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积累较为薄弱,文化素养不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社团文化内涵的把握、传承和创新。另外,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缺少有效的指导,在活动时间上呈现碎片化状态,不利于社团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有序传承。 (二)缺少发展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立后,学校对其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多数社团存在硬件设施不齐全、无固定活动场所、缺乏活动经费等问题。学生社团采取成员自筹资金或寻求校外赞助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往往杯水车薪。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社团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文化活动,长期以往,会挫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社团缺少实际的发展动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社团影响力低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活动宣传方面,大多各自为政,没有整体的宣传规划和宣传手段,且不具备专业的宣传技能;在活动规模方面,只利用本社团的资源设计活动,没有整合社团资源,导致活动规模小、局限性大等问题。同时,很多学生社团没有形成精品意识,没有能够传承和创新的精品项目,不利于扩大社团影响力。 (四)社团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学生社团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条例和章程,同时,存在招募学生过多、社团活动缺乏统筹等问题,导致社团管理长期处于不规范的状态,进而导致社团成员凝聚力低、成员随心所欲而无法管理、社团逐渐失去吸引力、社团成员退社等问题。 三、基于书院制的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对策 (一)书院为社团发展提供工作场地 社团主要工作是开展丰富的学生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各项活动需要硬件齐全的活动场地和良好的活动环境。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由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联合成立的日新书院,建成了包括小型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体验中心、党员活动室、团建活动室在内的多个活动空间。将社团活动引入书院,利用书院的良好环境,提升社团活动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解决一部分社团现存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书院文化与社团文化融合 将书院文化与社团文化相融合,定期举办文化类、专业类讲座,将书院活动、社团活动课程化,打造社团精品活动,实现社团文化内涵的良好传承。各学生社团利用书院平台,与书院共同开展书院品牌文化活动。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日新书院学生评比包括“幸福宿舍”宿舍评比、“班级如家”班级体展示评比等;“开讲啦”小讲堂的开讲内容既有天文地理、历史文学,也有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在“零距离”分享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主题,如书籍、音乐、影视、动漫等,通过心与心的零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释放你的幸福认识”企业文化循迹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知名企业如腾讯、华为、赛格的优秀企业文化和运作方式,提升社团干部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书院文化氛围,促进了社团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社团的文化内涵,对于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书院影响力带动社团影响力 书院采取多学院共建模式,影响力可扩大到全校学生。同时,书院拥有成熟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如日新书院公众号,学生社团可利用书院公众号,开展统一的新媒体课程,整合各个社团的资源,培养专业的社团宣传队伍,将新媒体宣传方式广泛应用于社团建设中,在统一的宣传平台上社团宣传信息,提升社团整体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大学,2011. [2]黄飙,李小元.书院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效管理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7(9):24. [3]庄乾成,聂开俊,戴茂良,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社团创客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18(14):48. [4]孟迪云,赵芳.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13. [5]王钰亮.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职院校书院制建设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9. [6]张朝登,许碧琴.基于校企融合视域下的高职书院制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6(5):282. [7]刘婷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8(C):155. 作者:刘婉君 谢桂红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 要: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 关键词:设计;优化;影响;方案;业主;项目;投资;费用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 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 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 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 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 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 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 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 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 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 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 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 ,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 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 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 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 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 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 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 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 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谈工程建设前期方案优化与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摘要】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工程的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在工程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显然,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设计方案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因此,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方案优化 1 注重前期方案优化工作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方案优化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和代建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75%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注重前期方案优化工作。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让经济人员积极地参与进来,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方案比较时,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满足工程结构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又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尽量合理地降低工程造价。 2 实现工程方案优化的措施 方案优化不仅是提高工程作业效率的基础,也是不断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策略,其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作用在不断加速。考虑到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性,满足节约资金投资的要求,工程单位应当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就采取必要的工程方案优化措施,为后面的施工作业指明正确的方向。 2.1 合理规划,有序进行。建筑理论中对于设计工作的定义为:“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总指导,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大大小小的范围,设计方案决定了现实的施工策略。”因为设计阶段所包括的内容形式多样,在设计阶段加强方案的质量控制对于造价控制管理意义重大。加强造价控制管理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之前的设计阶段中去,对于工程方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处理,保证方案更加科学可靠。这样在达到建筑使用标准的前提下,还能降低工程资源的消耗,维持良好的工程精度,从多个方面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优化设计时需将力学概念和优化技术完整结合起来,参照业主明确的要求与使用性能,利用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手段获得最佳的工程设计方案。 2.2 造价控制,资金为本。从具体施工过程看,导致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不达标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比如设计变更、费用索赔等。这就要求投资方对每一分部分项工程资金结算进行严格控制,使最终工程决算金额控制在初步设计概算内,确保投资成本最低化。有效控制成本造价必须坚持“资金为本”的理念,积极创建全面的财务监督体系,这就需要工程单位财务、人力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另外投资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应经常保持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及时回答设计方提出的有关问题,与设计人员一起对项目的使用功能、关键设备、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材料选择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比选,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来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使每一个单项工程都不超过其设计概算。 2.3 施工组织,合理设计。优化组织设计、控制工程造价等内容都属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范畴,这是现代建筑行业经济与施工技术的有效整合过程。需要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1)收集各方面的工程资料,对需要设计的内容熟练掌握,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2)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以施工技术资料为依据开展施工组织,同时关注相关方的要求,确保选择方案的科学性。(3)关系。建筑工程关系通常都是指工期、质量、安全、工艺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工程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全面优化调整,真正做到少投入、高效益。 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3. 创造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的。业主要有较高的控制造价的意识,设计单位要有高水平的设计师和精通造价业务的造价师,三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造价。 3.2 完善、健全设计招标体系与评标方法。完善设计招标体系,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并对项目经济适用性给予一定的评分比重。设计招投标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施工招投标,应在招投标细节管理方面予以区别对待与完善,对设计招标机构提出相应资格要求,以便在评标过程中对相关指标进行专业性的审核,减轻评委的工作量,提高评审质量。建立健全的设计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在评标过程中应有专门的人员(与设计单位没有直接接触)对设计文件进行核实,体现公平原则。 3.3 精心拟定设计合同。设计合同条款的拟定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响到设计成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最终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设计合同的拟定十分重要。 3.4 要根据决策阶段的工程估算确定合理的工程设计造价控制目标,并通过设计过程的不断深入对工程估算不断修正,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3.5 要利用先进的方案优化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优选,比如价值工程等,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控制工程造价。 4 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贯穿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而在每一个阶段中贯穿于各个专业的每一道工序。明确限额目标,实行工序管理,各个专业限额设计的实现是限额设计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将限额设计的要求写入工程项目设计合同,提出按照概算进行限额设计的内容,对超概的设计则扣除一定比例设计费。在合同的约束下,设计单位基本上能够自觉做至限额设计,限额设计也因而达到了一定的成效。 4.1 重视初步设计的方案选择。在初步设计限额设计中,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强化控制建设投资意识,在拟定设计原则、技术方案和选择设备材料过程中,应先掌握工程的参考造价和工程量,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进行设计,并以单位工程为考核单元,事先做好专业内部平衡调整,提出节约投资的措施,力求将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范围内。 4.2 严格控制施工图预算。施工图设计是指导工程建设的主要文件,是设计单位的最终产品,施工图阶段限额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初步设计工程量控制方面,控制工程量一经审定,即作为施工图设计工程量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 4.3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除非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否则任何人员无权擅自更改设计。如若预料到将要发生变更,则设计变更发生越早越好。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则不仅要修改图纸,还需重新采购设备和材料;若在施工期间发生变更,除发生上述费用外,已建工程还可能将被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因此要尽可能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建立健全相应的设计管理制度,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需进行由多方人员参加的技术经济论证,使建设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 要: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关键词:投资控制;优化设计;工程建设 1 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1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1.2 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1.3 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2 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2.1 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2.2 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2.3 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2.4 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3 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3.2 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3 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3.4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3.5 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试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要:施工阶段通过招、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也应得到广泛重视。 关键词:优化设计 工程建设 投资 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其中一个环节。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如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1%左右,但正是这1%左右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15%。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四层)框架结构厂房,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正所谓: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啊。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30%以上,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4.设计方案要考虑环境评价和节能减排 在当今全球陷入经济危机、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建设工程的优化设计更应考虑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优化设计可以在工程的源头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建设资金,还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一项造福人类的总要工作。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想法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首先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其中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其次,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转变为算着画,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若能真正做到优化设计,那么在工程建设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优化设计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中的优越性和效果。这里面包含着经济效益、环保节能效益。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有意义的工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要: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优化设计。本文分析了优化设计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提出了搞好优化设计实现对工程建设投资有效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 优化设计; 投资控制 1前言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2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2.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万千扰。 2.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2.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3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3.1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3.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非常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并不是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还比较薄弱。 4搞好优化设计实现对工程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的几点建议 4.1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可以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可以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4.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可以在搞好政府监督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提供条件。 4.3完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还有待完善、评标方法也还有待健全,因此可以进一步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可以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可以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和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转变为算着画,并通过室主任、造价工程师与总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全国各地方省、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上半年颁布的《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4.5注意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有效控制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综上所述,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优化设计。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优化设计对工程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一定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工程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 要: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既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又要正确处理施工技术与经济投入的对立统一,则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而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关键词: 工程建设; 优化设计; 投资控制 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像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一)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二)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三)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四)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二)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三)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浅谈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论文摘要: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从设计优化方面提高工程建设投资的角度出发,对建筑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双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建筑类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设计工程建设投资 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 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论工程建设投资控制与优化设计 【摘要】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和工程全寿命的费用关系,对优化设计与工程投资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优化,设计,工程建设,投资 前言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 ,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 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 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 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 ,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 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 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与溢洪沟设计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中的水利工程的要求也日渐随着提高。因此对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应该随之提高,正确地采用各种水利建筑工程管理和技术室一项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更为我们敲响了净重。本文就是通过对当前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及时有效的种种改进策略对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渠道设计 一、前言 随着水利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水利建筑工程为了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在开展建筑的过程当中为了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并且缩短工期就一定要对整个水利建筑工程全项目的质量监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设计。一项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是由决策设计和现场施工几个阶段形成的,各个阶段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涉及范围面广而且劳动投入量较大。所以做好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渠道设计 1.1概述 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年楚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灌区范围总控制面积53万亩,涉及灌溉面积达43万亩,总共包括了11个渠道水系,涉及了干渠的10.3KM和四个支渠以及渠系上的所有建筑物。 1.2 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 渠道内的范围有日喀则和江公水文气象站,据数据统计,日喀则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1mm,而且年纪的降水变化量较大,极差高达450mm,主要是因为年内的分布和地区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汛期的降水量达到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多年平均温度是6.3度,极差温度18.3度,平均湿度为百分之四十二。 年楚河的流域范围水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融水、地下水和降水三部分构成,从日喀则的多年径流资料来分析,径流年度的变化不大,但是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和枯水期流量查遍显著,旱期的主要补给是依靠地下水作为补给。灌区的地震基本强度为7级,引水枢纽基础为砂石,两岸的河提结构多为两米深度的长期淤积的砂砾型结构,比较松散,只能在挖出之后才能建基。建设的渠道类型主要是平原型、穿山型、山麓型和山岭型;通过岩石的性质主要分为基岩、粘土、沙土、砂砾和沙壤土;基础岩石以页岩为主,备坡整体比较稳定,基本不需要采取防渗措施,但是需要进行护坡,各层之间允许有较小的坡降,需要有护坡的相关措施。渠道的周边多有泥石流发生,应采取可靠的排档措施及时处理,保证边坡的稳定和解决淤积问题,渠道同时要做好防沙措施,以免风沙的侵蚀。 1.3 对外交通条件 水利的枢纽处于年楚河的上游干流上,路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改公路周边均有可供现场施工使用的乡道,交通条件便利。 1.4布置特点 水利工程的施工主要分为二标段的二期施工,施工要一次性满足二期施工的要求,施工的主要工厂也应当临近施工现场,施工的道路和原有的施工场外大陆的布置和疏通应当符合干道和其他支线作业点的施工要求,要求节约用地且紧凑合理和规模适中。 1.5砂石料需用量 二标段的主题工程混凝土的主要用量约为5300立方米,计入施工损耗520立方米,砂石精料6500立方米。 1.6砂石采料场及料场开采 根据相关规定,整个工程的砂石材料均采用天然材料,招标人提供其中的三项,各项指标要符合设计的要求,材料储量要求满足工程的需要。根据工程的安排,整个工程安排在枯水期,材料采取陆地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使用PC200的型号进行挖掘和装载。 1.7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工艺流程 砂石骨料由汽车自行运输和料坑卸料,大于40mm的石料送入破碎车间,经破碎后送入筛选车间形成封闭回路循环,小于40mm的进行自动筛选,根据筛选的结果和各类石料的用途进入各个相应的材料堆存。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溢洪沟设计 2.1概况 整个水利工程的引水主要工程量主要包括溢流坝铅丝的护堤和砂垫层和干流渠的符合土巩膜以及渠系建筑物的浆块。沿线建立了公用的水库和泄洪渠,溢洪沟的涉及标准是20年一遇,保证洪水五十年不进入城区,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保证50年内加大流量而漫破堤坝。 2.2工程作用及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的具体建设工程要组织经验丰富的检测施工对合和工程师,认真进行测量和施工建设,组织和学习建筑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测量和复核的基础上,根据已经设计好的施工设计图经由工程师报批施工,整个溢洪沟要的开挖要注意各个工作段之间的施工配合,开挖和支护要做好衔接紧凑,保证开挖过程中的岩石稳定,同时做好施工中的临时性排水,做好完善的排水工作,要在沟内的两侧开挖集水井或排水沟,使得地面形成排水网络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混凝土的拌制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拌制,少量采用强制式搅拌,大量采用拌合站进行搅拌。在温度过高时,要保证避免混凝土的水化过高,采取一些必要的降温措施。 2.3质量自检体系 内部质量的自检程序要参照监理程序进行检测,这有利于和监理的工程师进行配合协调,更加有效地控制质量,质量自检是整个施工现场质检员按照进度和频率进行制度化抽样和中心试验人员的随机抽样,最后再通过中心试验室的检测统计,试验工程师将检测结果进行报告,质检工程师作出的判断是一个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认证过程。 在水里工程项目施工前,项目部需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地熟悉图纸和技术规范以及作业环境,编制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做好各种技术准备工作;在组织上将目标、职责、任务、权利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工程实行全过程计算机化管理。采取全封闭式项目法施工。施工单位需要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各项工作均严格按照体系运行,责任明确。操作规范形成了系统的自检体系,同时在组织管理上做到:施工时除加强质检员的责任和权力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施工单位需要将坚持质量奖惩,质检工程师对各工点各项目的质量有一票否决权,被否决的项目不能计量支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最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管理职能和方法,促进建筑全行业的质量提高是这项工作的最主要核心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将科学技术管理和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有机地融合到一体,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既是对水利建筑工程本身的管理,更是对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现场工作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才能提高建筑全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使整个水利建筑工程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分析研究 摘要:文章从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及如何搞好优化设计等几方面对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建设投资控制 设计方案设计质量竞争机制 运行机制 0引言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像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 ,尚未得到广泛重视。1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 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1.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 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1.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2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2.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 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 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2.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 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2.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 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2.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3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3.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 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3.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 ,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 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 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3.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 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结论 通过设计优化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摘 要: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 关键词:设计;优化;影响;方案;业主;项目;投资;费用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设计阶段通过限额设计,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了基本控制。施工阶段通过招标投标和施工监理的全面推行,使工程预算投资得到了合理的确定和有效控制,通过造价咨询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和决算的审核,剔除了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使该阶段的投资也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 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 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 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成因 1.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 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 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 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 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3.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 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 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从而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4.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 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 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 ,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 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 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 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 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 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概算见分 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扰变为算着画扰,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 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5.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 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通过开展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体系。以山东英才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机制方面的设计和实践为例,主要从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尊重激励、负激励五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激励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激励机制 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工程通过开展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投入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丰富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体系。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教师匮乏,教学工作量大,要想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激励体系,实现对教师队伍的有效激励,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采取的激励措施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薪酬激励 薪酬理论认为,薪酬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员工过去工作成就的认可,二是对员工未来工作行为和绩效的牵引。民办高校要打破薪酬制度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实施岗位聘任制,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薪酬,岗变薪变。要制订规范化的考核制度,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教师校内薪酬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薪酬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等五部分构成。学院在设计激励政策时,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三方面着手,对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根据学院《教师岗位聘任管理规定》,对在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作出贡献的教师,依据贡献大小,确定相应岗位。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实现不同程度的低职高聘,从而获得较高的岗位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是对教师完成聘期内研究类工作目标任务(包括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任务,聘期内目标任务分解为年度目标任务,聘期第一、二、三年目标任务依次为聘期目标任务的30%、30%、40%)给予的工资体现,根据完成情况考核计发。学院还制定了《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对校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者,学院每年都会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建设的积极性。 二、晋升激励 民办高校要根据教师教学实际水平,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富有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用低职高聘、教师岗位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鼓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职称晋升激励 完善教师聘用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用制,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用分离,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岗位聘用。根据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合理设定教师岗位聘用条件,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合理设定相应职务的教师岗位,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发展空间,鼓励中青年教师低职高聘,勇挑重担,努力形成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学院将教师岗位划分十一个级别(特聘教授一级、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二级、副教授一级、副教授二级、讲师一级、讲师二级、讲师三级、助教一级、助教二级),分别制订不同岗位的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和聘期目标任务。通过竞聘,共聘任副高职称教师93人,其中有35名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低职高聘到副教授岗位,起到了极大地鼓励作用。 学院将岗位任职条件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挂钩,如教授一级的任职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年度考核良好以上,有较突出的学术业绩和较高教学水平,在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中起到核心及带头作用。 (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专业建设中能起领军作用,并满足下列学术荣誉或业绩条件之一的可破格聘用教授一级:省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书,或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四名)或二等奖(前三名)等。 2.职务晋升激励 推行岗位竞争机制,打破固定用人制度,激活在岗人员工作倦怠,拓宽教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实行干部聘任制,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推行中层干部领导确认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上岗,实行任期制;普通管理岗位也按规定程序实行公开竞聘、双向选择。建立符合民办高校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选拔聘任优秀年轻干部,对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可破格提拔。2011年,学院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全院公开竞聘,确认的54名副职中有3人为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此外,学院还开辟了多方面的晋升渠道。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关系的探讨 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项目投资。就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目前的投资控制来看,通过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实行,投资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象以前那种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已基本杜绝。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控制投资 ,尚未得到广泛重视。 1 优化设计能对对建设投资直接产生影响 1.1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 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 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 1.2 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 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1.3 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2 形成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原因 2.1 政府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 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 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2 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 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 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扰,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 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2.3 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 失去压力。 2.4 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 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 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3 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3.2 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 ,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 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 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 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3 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的现象,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 3.4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 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31日颁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便是该省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范工程勘察设计行为的法规。 3.5 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 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工程建设与设计论文:试论工程建设中设计与施工的相互关系 【摘 要】在建筑工程之中,工程设计是建筑产品的虚拟创建者,工程施工则是建筑产品的实现者,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产品从概念提出到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阐述工程建设之中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的相互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设计工作应当与施工过程紧密结合,同时施工工作必须严格实现设计理念,二者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满完成。另外,就如何在整个建筑活动中实现设计与施工的良好互动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影响 1.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建筑行业是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支柱产业,建筑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一个建筑产品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到产品的完工验收合格进而投入使用一般要经过以下的四个步骤:建筑的策划阶段、建筑的设计阶段、建筑的建设施工阶段、建筑的投入使用即使用评估阶段。 1.1建筑的策划阶段 通常意义来讲,一个建筑产品的概念提出首先是由项目委托方向建筑设计人员提出项目任务书,或者由设计人员为委托方提供策划性设计,此为通常认为的建筑策划阶段。建筑的策划是在考虑政府相关政策和要求以及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全面考察拟建建筑产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通过对产品所需求的环境、文化、技术、人文、美学、经济、安全、时间等八个价值指标进行分析,考量整个建筑产品的价值目标,从而得到其最大价值目标,此即为该建筑产品的主要目标。 1.2建筑的设计阶段 在建筑策划完成后,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策划的要求,在尽可能的符合建筑策划目标、检验策划的合理性、规避建筑策划的问题、完善策划不足的前提下,进行对建筑产品的设计。 建筑的设计是设计人员通过想象将策划中的抽象概念设计成一套可执行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建筑产品的整体构成、结构以及各个组件通过理想方式设计出来,使得包括诸如梁、板、柱、墙、窗等等建筑元素达到创造性的结合,通过将虚拟建筑绘制在建筑图纸上,实现建筑策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1.3建筑的建设施工阶段 当建筑产品的设计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在熟悉建筑图纸,明晰设计人员意图,弄清相关技术资料对建筑产品工程质量的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的组织施工工序,按照建筑图纸进行建筑产品的实体建造,完成建筑产品的实现。 1.4建筑的使用及使用后评价阶段 当建筑完工并通过验收之后,建筑产品将交付项目委托方进行使用,并由用户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2.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相互关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产品的抽象设计,建筑施工者按设计方案将建筑产品实现,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 2.1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施工的完成 建筑设计师通过绘制建筑图纸,对建筑产品进行虚拟建设。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产品的初步设计;②产品的方案设计;③扩初设计;④建筑施工图设计。 建筑设计师首先要进行建筑产品概念、建筑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的设计,此阶段称之为初步设计。当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建筑产品的大体形态已经构建完成,接下来,建筑师拿出建筑方案和包括水电气暖等方面的扩初设计方案,然后设计建筑施工图,交付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图进行建设。 2.2建筑设计可以预见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通过不断地与政府部门、项目委托方、施工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建筑产品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在其设计中能够预见性的指出建设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规避,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建筑施工可以检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有一些难于实现甚至无法实现的构思和提案,由于设计师在虚拟空间构造建筑结构,因而很多时候无法全面考虑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能够发现在设计过程中的误差和疏漏,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 2.4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共同引领建筑的创新 建筑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艺术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代表着文化的流行发展趋势,因此,时代性是建筑产品的重要特点。不论建筑的设计还是施工,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将创造性的产品完成,其中同时都体现了创新性。 3.当前工程建设中设计与施工的不足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施工工作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行业现状,将其大体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脱节。当前,许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闭门造车,根本不考虑施工中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甚至对施工规范都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在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结构在施工工作之中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甚至无法完成;一些建筑设计者的施工知识不足,导致其设计缺乏实现性,图纸表达的建筑意图往往不够明确,让施工人员模棱两可。 (2)建筑设计者的责任感不强,在设计中往往照搬其他设计结构,对自身设计的图纸所表达内容含糊不清,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无法明确设计者意图,一些设计甚至存在严重的设计问题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在建筑策划阶段中缺少施工人员的参与。在当前建筑策划阶段,人们往往只认为建筑策划只是由委托方项目委托方向建筑师提出的项目任务书,或者是由建筑师为委托方提供的策划性设计。事实上,建筑的策划不应该只由建筑的设计者和项目委托方参与,更应该有建筑施工人员的的参与。建筑的策划工作是制定建筑产品的价值目标,在此过程中必须有了解施工工艺、施工规范的人员参与,才能很好的完成建筑产品的最初设定和价值目标的确立。 (4)一些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不够细致,业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熟悉施工图纸,职业技能不够强,对于施工设计中的细节、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 (5)一些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无法在其管理中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合理按照施工设计组织施工工序、安排施工技术措施、把握好施工进度,不能协调好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关系,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及时完工。 4.对提高工程建设中设计与管理水平的建议 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行业现状,笔者就当前工程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给出一系列的建议,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中设计与管理水平,对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设计人员需要提高施工知识水平,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员。有些设计人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因此设计出来的东西在施工中根本无法实现,设计师不因只注重设计室中的工作,更应该经常参与现场施工工作,不能认为学好几本规范、拿到证件就可以进行设计。一个设计师设计任何一个建筑的首要前提,都是能够保证它在施工中的顺利实现,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将建筑产品的可实现性放在首位。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必须熟知施工技术,了解施工流程的具体完成程度,对于建筑产品的施工手段了然于胸,才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设计人员在其设计工作中要有责任感,设计制图时工作态度必须严谨,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或者照搬其他设计结构。工程建设中的好多参数无法完全表现在施工图上,而是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缜密思索,同时进行严格的工程计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要清晰明确,画的图要避免设计缺陷的存在,不能让施工人员感觉模棱两可,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设计人员必须和施工人员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设计人员不能在设计工作中关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而同时施工人员也不要总是经验主义,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些施工人员往往用经验代替其对设计的理解,这是十分错误的;同时设计中的漏、缺、错、碰是常发生的,设计需要在施工中发现和弥补其不足。 总之,设计能够指导施工的进行,同时设计需要由施工来实现。因此设计、施工双方必须要相互理解,设计、施工都是创造性的工作,二者完美配合,才能使得工程建设顺利完满的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类院校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的核心任务。教学管理可以决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和培养效果。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知识强,且创新能力突出的教学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要根据岗位需求,创建一支专业素质高、人员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教学管理岗位培训,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提升管理素质的综合水平。 1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素质分析 1.1政治及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教学管理人才的政治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培养教学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教学管理人才要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 1.2职业道德素质 第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勇于创新。关心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态度谦虚、扎实工作。第二,教学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待人待事公正公平,合理处理上下、公私的关系。现阶段,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影响下,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信息渠道整理收集的信息,并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设计出准确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1.3身体心理素质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这一生活方式顺利进行的核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生活以及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能够抵御来自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能够让人以充沛的精力来迎接工作中的各项挑战。由于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对象具备复杂性特征,因此,在决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教学管理人才在对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能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绝不能因为一点阻碍和委屈就激动,要经得起推敲,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 1.4业务能力素质 业务能力素质是指自身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除此之外,教学管理人才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能够系统的分析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秉承公平办事、公正办事的原则,树立大局意识,更好的适应新世纪管理人才的相关要求。 2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 如今,大多数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的非管理专业调过来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依靠之前的经验来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由于这些管理人员存在兼职任务,虽然人在岗位上,但是主要精力并不在教学管理上,仍旧在原来的专业上,导致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管理理论,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始终提升不上来。再加上很多职业院校的管理层只看到人才的直接效益,并没有看出管理人员的潜在能力,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对教师的培养上,忽略了对教学管理人才的系统培养。 2.1保证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一定要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科学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知识,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将各学科的知识点都运用到教学管理中。 2.2健全教学管理考核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要想生存和发展,就一定会有竞争,竞争是压力和动力并存的,竞争能使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如今,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被不断引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在开展教学管理的时候,可以对教学管理人才进行聘任制,每一学期或者每年都要对教学管理人才的学习状况、学术水平以及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可以继续聘任,对于不合格者可以解聘。 2.3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人才是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学管理人才的作用。专业性要从制度上来保证管理人才自我提升的机会,需要组织管理人才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不断拓宽管理人才的视野,提升管理人才的思想觉悟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2.4建设职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职业化管理队伍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在教育系统中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并以此作为终身职业的工作人员。因此,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层面要从管理硕士、博士入手,先培养出教学管理带头人,然后再全面强化教学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进而培养出适应教学管理层次需要的管理型人才,还可通过成人教育对在职人员进行分层次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达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要对业务部门层次较低的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和培训工作,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不仅要保证教学管理效率,还要保证教学管理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及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才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广告文案论文:浅谈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 论文关键词:广告文案;叙事视角 论文摘要:广告传播同文学、新闻等学科领域一样都存在“叙事”问题,广告文案中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等类型。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广告内容真实感强,对消费者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和感染力。第三人称视角不受视域限制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广告信息。因此,情感诉求广告适合选择第一人称视角,理性诉求广告可考虑第三人称视角。 叙事学为文学的分析和评论提供了有力的批判的武器,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叙事性的文学话语的活动方式和意义。不过这一理论很快被运用到其他的学科领域。因为人们已意识到“叙事”并非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的专利。这个“事”也决非客观事实本身,正如居延安所说,人们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只是被选择和被解释的世界。这也意味着任何事实或现象都已经是经过描述的,而不同的观察点、参考框架和描述语言就决定着一个事实或现象将以何种方式和面目得到呈现。理论家们发现,许多学科领域都存在“叙事”问题,广告传播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在这种学术背景之下,对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的思考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人们关注的视野。广告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传递一定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广告的信息内容由谁加以叙述,广告文本的叙述结构,叙述语言以及传播效果都是不同的。这个由谁叙述广告事件的问题便涉及到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作者对事件进行叙述时采取的角度,口吻或立足点。即叙述者如何介绍广告信息,如何让受众了解广告故事与产品。同一事件,如果从不同的视角叙述,会让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广告作品的叙事视角不同,也往往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可根据广告作品中所用的人称这个叙事视角的外部标志加以划分,即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还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事实上,已有研究者将广告文案的叙事视角划分到十分精细的程度,不过本文还是倾向于在几种大的分类基础之上再进行细化,这有助于从宏观的背景下具体地把握“细分”的叙事视角。广告文案中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视角的相对较少,下面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叙事者是广告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他用第一人称和其自己的语言叙事,讲的内容限于他理应知道或感兴趣的范围。他可以讲自己的故事(作为主人公之“我”),也可以讲别人的故事(作为目击者之“我”)。广告事件中的这个“我”,可以是广告主、消费者、形象代言人、旁观者,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产品形象。第一人称视角从“我”的耳闻目睹和心理感受出发表现广告的信息内容,给予受众的感觉是如实写照某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虚构故事,真实感强。先来看一段以儿童为叙述主体的娃哈哈果奶广告,“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这则广告的叙述者为儿童,透过“我”的眼睛和心灵向受众表现出特定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广告的诉求重点在娃哈哈的“味道”,这符合儿童的消费兴趣,也是儿童叙述者的聚焦点,又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加以表现,这样的广告文本,给诉求对象极强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除此之外,叙述者也可以从旁观的角度叙述故事,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汇进去。有则美的空调的服务广告,以消费者的视角,叙述其维修人员清洗空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广告故事,表现了美的空调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服务人员热情礼貌、专心致志的品格和作风。广告接受者就是从“我”这个视点观察美的服务的,这种观察事实上已经体验化了。由此广告文案的真实感得到加强,能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和感染力。另外,这种体验式的诉求,容易使消费者忽略广告文案的营销动机,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人称叙述者讲述的内容有其规定的范围,在广告文案中则表现为特别的规定,叙述者必须受广告目的制约,即广告的叙述必须关涉特定的商品信息,这是由广告的性质决定的。叙述者聚焦的对象,可以是人、物、环境,但他一定要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聚焦广告的诉求重点。 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广告叙述者在广告作品中不是一个人物,往往并不出现在广告作品中,所以其面目不能被明确辨认。叙述者并不“参与”广告故事,因而可以不受故事本身的时空限制,较适合于时空跨度大的叙述。特别是全知全能型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具有极为自由的叙事空间,“他”能比较随意地讲述故事,交待商品、企业的信息,也能描述广告人物的言行和心态。在这种视角中,广告叙述者所掌握的的情况多于广告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包括企业、消费者、拟人化商品等),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言行心理和品质特点,而且活动区间异常之大。因此,这种叙事视角的优点比较明显,它自由灵活,可以不受视域的限制能比较充分、全面地介绍商品及有关情况。例如:中华多宝珍珠乌鸡美容口服液的广告,广告叙述者为受众讲述了中华多宝口服液的配方来源和古老的传说,这位“隐身”的叙述者知道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病症以及配方的主要成分和疗效等,他可超越时空,全知全能。但这种视角在广告文案中运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虚拟性。广告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商品信息,因此广告文案的叙述应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指称关系,即广告文案是对一个客观事实的陈述。是对某个叙述对象的真陈述。但广告中虚拟的广告情节、形象、效果以及叙事方式,都使受众误以为是一种拟陈述或假陈述,是广告制作者不负责任的虚拟和杜撰。也许正是广告的“艺术性”使其在广告受众的心中大打折扣。受众更青睐那些自然生动的广告内容,不见斧斫痕迹妙手偶得的广告表现。二是主观性。广告文案没有“纯客观”的叙述,任何广告文案都具有主观性,倾向性。广告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产品都是给予充分地肯定评价的,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不管广告如何淡化其营销动机,掩饰其商业目的,广告主总是竭力寻找商品的卖点加以宣传,随之他的主观性就会浮上水面。三是被动性。广告的呈现内容和呈现方式都是既定的,一切都掌握在叙述者(这时可能完全等同于作者)的手里,接受者与广告叙述者的关系就表现为一种非对话关系,彼此之间缺少交流,距离感十分明显。那么,为克服这一局限,应力求以内容的亲切平易,情景交融减少形式的虚拟感,消除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引导受众阅读广告文本,关注广告信息,激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买行为。 此外,第三人称视角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值得一说,即广告文案的元视角。这种视角同样没有“现身”的叙述者,不同的是叙述者的“话语”有着清晰的表现。那么,何为元视角呢?杨先顺在其著作《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中作了简要的说明,“它在叙述事件时,不直接叙述产品的情况,而是指说广告作品本身,说广告作品与广告产品相比如何”。有人认为,元视角将广告与产品相比常说广告不如产品是其一个显著特征,但在现有的广告案例中可以找出既肯定产品又肯定广告的例证,这样,认为元视角总是说广告如何不如产品就略显绝对了。广告作品的元视角对广告进行肯定的例证可以找到一些。如“不看广告,”“看什么?”“看疗效。”此例说广告自身如何比不上产品。对广告进行肯定描述的例子,也能找到,证明元视角既可以“比”,也可以肯定广告自身,如“保龄参”广告:“保龄参好,广告同样精彩”,这句广告语,在反顾自身的时候,并没有简简单单地否定自己,调侃自身,而是肯定其“同样精彩”。选择元视角进行叙述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有可比性。我们说广告作品的元视角是将广告作品自身与广告作品指涉的产品相比较,然后强调产品如何的特殊视角,那么广告与产品之间应具有可比性。如:“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将“新飞广告”与“新飞冰箱”,即某一品牌的广告与该品牌的产品进行比较是有可比性的。二是要有指向性。将广告与产品加以比较,不论强调广告不如产品,还是一如产品,其诉求的重点必须落在产品上。比如“泻痢停”广告,其广告语说“不看广告”“看疗效”,这告诉人们,广告“好”或“坏”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疗效。广告毕竟是符号,是附加的意义,是虚性的,实性的产品比虚性的广告更优秀,也更重要。这里也隐指了部分消费者一味地认牌消费不看疗效的消费倾向。 广告文案论文:影视广告文案中的情感诉求 摘要:影视广告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好的广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品的销售或者电影的推广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影视广告大多运用情感诉求的方式让人们心中产生对事物或者其他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触动心灵和赞成认可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将情感诉求运用到影视广告中,我们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到最适合产品的情感诉求,让消费者对其产生好感从而以打动人心的方式将商品销售出去,好的影视广告不仅是经营的有效工具,更是作为一件艺术品存在。广告会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最初印象,具有情感的广告更是用真情打动消费者。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情感诉求在影视广告中的重要性,为了完善和推进影视广告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情感诉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影视广告;情感诉求;种类;应用范围 为了更彻底地研究影视广告文案中的情感诉求,我们将情感大致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三大类,针对每一类情感中涉及到影视广告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将情感诉求更好的融入到影视广告中,发挥更有利的效用。不同的情感针对的消费者范围也是不同的,我们还要对商品的属性进行研究,发现最适合销售的消费者人群,再设计影视广告文案,应用相应的情感诉求。为了更有效创建优秀的文案,以下我们会对情感的分类和应用进行分析,并且找到相应的实施范围,让情感诉求在影视广告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情感诉求的分类 (一)亲情类情感诉求 亲情类的影视广告比较注重家庭的情感氛围,在一个浓郁的家庭背景下衬托出商品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广告中充斥着温馨和睦的感觉,给人以一种温暖的视觉效果,暖入人心,让广告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比如说脑白金产品,就利用以家人回家过年或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的实例转变到影视广告当中,强调“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的宣传广告语,渲染了一个热闹、和谐的家庭亲情氛围,并且突出小辈人的孝心之道,以关爱中老年人健康为主,来宣传商品的保健作用。起到同样效果的还有金纺的广告,金纺的大致目标人群在于拥有孩子的家庭中,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整个影视广告中展现出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突出了儿童的奇幻想象能力从而吸引妈妈的眼球,金纺注重在家庭中布料出现的静电、脱色、僵硬等各种问题,从而达到解决的效果。并且衣服渲染的香气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弱软的面料给家人带来舒适的体验,增进家庭之间亲情的发展。 (二)友情类情感诉求 友情类的情感诉求在影视广告中大多体现朋友之间分享的重要性。比如说旺仔推出的棒棒冰系列,以小孩子之间天真无邪的交流方式为背景,创造出“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极具分享色彩的广告词,给人以童真的感觉,并且教育孩子们在结交友谊时要注重分享,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还带给孩子良好的美德,也满足家长对教育孩子交友方面的情感诉求。锐欧鸡尾酒也是友情类影视广告的代表,它颜色亮丽的外观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们的追捧,成为年轻人聚会吃饭的必备商品。锐欧鸡尾酒拥有的不同口味可以满足朋友间的不同的爱好需求,并且会渲染聚会的氛围,加强朋友之间的沟通联系,对促进友谊的发展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锐欧鸡尾酒抓住了年轻人之间友情的交往方式,满足了友情类的情感诉求。 (三)爱情类情感诉求 提及爱情,大家一定会想到德芙巧克力,这同时也说明了的德芙在爱情类情感诉求方面的有效应用。“德芙,纵享丝滑”的广告词不仅简洁明了的突出商品的味觉特性,而且以爱情主题为背景,描绘男女主人公在交往时总是以巧克力为辅助品来发展感情,创造如巧克力般甜美浪漫的爱情,强大的广告效应刚好满足年轻人对于爱情方面的情感诉求,导致现如今巧克力成为情侣之间的必送礼品。关于爱情的当然还有钻戒,“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戴比尔斯的广告词,结婚是爱情新的起点,而钻戒就是结婚的信物,对于恋人之间来说,忠贞永恒是他们对于爱情的情感诉求,戴比尔斯正利用了钻戒的这一特性,将钻石的坚硬比作爱情的永恒,赋予了产品新的意义,更好地利影视广告的效果满足消费者对于爱情的情感诉求。 二、情感诉求的领域 (一)工作领域 人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工作上,所以工作方面是影视广告情感诉求的首要领域。现代生活节奏较快,所以工作中的应用品普遍有快捷高效的特点。所以很多影视广告以工作环境为背景,突出产品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快客感冒药就是以多种职业的就业人员为广告人物,宣传感冒药高效、治疗过程短、副作用小的特点,在生病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工作的进程。关于工作类的影视广告更加贴近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在传达商品特征时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购买欲,促进商品的销售。 (二)生活领域 生活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影视广告文案中情感诉求的又一重要领域,生活领域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文案设计中都以现实生活的场景为影视广告的主要背景,更加使商品贴近生活体现出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领域,商品针对生活性的销售方式会满足消费者对于日常的情感诉求,并且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也相对庞大,是影视广告中很好的宣传方向,同时广告产生的效果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满足生活领域方面的需求。情感是影视广告中最能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与广告中的情感诉求产生共鸣时,就意味着广告发挥了自身的宣传效应,是商品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定地位。我们要根据商品针对消费群体的不同,分析目标人群的情感诉求,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所以说情感诉求在影视广告中以一种画龙点睛的力量存在,在广告竞争日益恶劣的环境下,只有正确运用情感的力量,才能让商品在成千上万的广告中脱颖而出。 作者:张鹭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广告文案论文:网络广告文案写作教学论文 1.明确网络广告文案写作的特点,区分与其他文体写作的不同 (1)针对性网络广告应该是定向传播,讲究针对性。广告应该到达目标受众,取得常规广告难以取得的效果。网络广告文案的内容应该与目标受众相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网络广告文案写作必须做到网络广告目标受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互动性互动性是网络广告超越传统广告媒体最独特的优势,这一优势使网络广告拥有双向交流的可能。网络广告的目标受众不会纯粹被动地接受信息,也会主动信息,主动反馈对广告作品或对广告产品的感想。网络广告文案应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广告和目标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积极互动。可采用设问式广告标题、设置悬念增加点击率,使用诱导性、号召性语言,吸引目标受众参与互动。 2.熟谙广告文案写作原则 (1)简洁有力要想让浏览者一瞥间明了广告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文案一定要简短有力,出奇制胜。如,百事清柠(PepsiTwist)可乐网络广告是个很好的范例,一开始广告画面中只有提示语“Tryit”,当用户不断拧可乐瓶盖后,出现结束广告词“Lotsoflimeflavor,tillthelastdrop”。简单来说,好的广告词要能够立刻吸引浏览者的眼光,唤起点选的欲望。 (2)主旨明确网络广告应该让浏览者迅速意识到广告内容。确立主题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泛和散乱。主题明确后,选用材料和安排结构就有了依据,或突出商品品质,或突出价格优势,或突出特殊功能,或突出优良服务——广告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如宝马汽车网络广告,为了表现MINICOOPER个性化定制这一概念,当用户拖动滑块后,可以发现MINICOOPER被组装成多种车型样式。 (3)生动形象美国销售学家韦勒说:“不要卖牛排,要卖烤牛排时的嗞嗞声。”“嗞嗞声”正是牛排的卖点,它表明:人们买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伴随其中的诱人乐趣。“嗞嗞声”是牛排之所以能引起食客趋之若鹜的玄妙之处。当火辣辣的牛排一上桌,那嘶嘶作响的油爆声,着实让人恨不得立即大吃一顿,至于那牛排是否真的美不可言,反倒成了其次了。肯德基家乡鸡的广告语是:“连手指头舔起来都香。”广告文案应当利用巧妙的表达方法,以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了解网络广告文案的构成要素网络广告文案主要由标题、正文、口号和随文组成。 (1)标题标题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重要的信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引起目标受众进一步关注,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标题的创作要求:一是要放置于引人注目的位置;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字数一般控制在12个字以内为宜;三是标题字一般用较大号的字体,作面的处理或线的编排。 (2)正文正文是广告文案的中心部分,负责传递广告信息,介绍商品、树立形象、促进购买。正文的内容十分丰富,商品的性能、价格、造型、规格;企业的形象、历史、设备、服务、特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正文的题材。正文写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结构,尽量把最独特的内容安排在显著的位置上。网络广告正文应该使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应该头重脚轻,需要强调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其他信息按事实重要性依次排列,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第二,措辞适当讲究形容词和修辞手段,以增加吸引力。第三,句子越短越好,要考虑到用户的耐心。网络广告的正文中,句子最好在10个字左右,最长不要超过25个字。 (3)广告口号广告口号应该是顺口而易于记忆的“语言商标”,目的是经过反复出现,加强品牌或企业的服务印象,以便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它是企业广告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广告口号的创作要求:适合反复诉求、简短易记、富有韵味、通俗而有时代感。 (4)随文随文又称附文、尾文,是广告中传达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方法等基本信息,促进或方便诉求对象采取行动的语言或文字。它虽然一般出现在广告的结尾或边角部分,但并不是可有可无,它是文案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广告诉求的最后推动。随文既可以直接列明,也可以委婉的附言形式出现。文字要准确简明、易读易识。随文的具体内容包括品牌名称、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或品牌标志、企业网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联系人、购买产品或获得服务的方法、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可能还包括特别说明及意见反馈表格等。 作者:梁燕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广告文案论文:房地产销售技巧电视广告文案的特殊性 (一)特殊的形式电视广告文案是广告文案在电视广告中的特殊形式。由于电视广告文案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语言文字符号外,还必须掌握影视语言,运用蒙太奇思维,按镜头顺序进行构思,这颇似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因而又被称为电视广告脚本。 电视广告的各种构成要素:素材、主题、艺术形式、表现手段以及解说词等,都是广告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必须首先通过电视广告脚本的写作体现出来,从而使电视广告文案显示出有别于其他广告文案的特殊性。 (二)特殊的性质电视广告脚本是电视广告创意的文字表达,是体现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传播广告信息内容的语言文字说明,是广告创意的具体体现,因而,它是现代广告文案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它又与报刊等平面广告文案的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它并不直接与受众见面,因为它不是广告作品的最后形式。只不过是为导演进行再创作提供的详细计划、文字说明或蓝图,是电视广告作品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未来广告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视广告脚本包括既相连接,又各自独立的两种类型:一是文学脚本,二是分镜头脚本。文学脚本是分镜头脚本的基础;分镜头脚本是对文学脚本的分切与再创作。前者由文案撰写者(编剧)撰写,后者由导演完成。 (三)特殊的语言--影视语言影视语言不仅是电视广告的信息传达手段,也是电视广告形象得以形成、体现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而它是电视广告的基础和生命。 1.影视语言的特点(1)具象性、直观性。它总是以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传递信息。 (2)运动性、现实性。摄影机具有客观地记录现实的作用和"物质现实的复原"功能,因而影视画面的基本特征是"活动照相性",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 (3)民族性、世界性。影视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而且是一门世界性语言,可以成为各国人民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工具。 2.影视语言的构成 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构成: 一是视觉部分,包括屏幕画面和字幕; 二是听觉部分,包括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 三是文法句法--蒙太奇(镜头剪辑技巧)。 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注意 电视广告所独具的蒙太奇思维和影视语言,决定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既要遵循广告文案写作的一般规律,又必须掌握电视广告脚本创作的特殊规律。具体要求是: (一)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必须首先分析研究相关资料,明确广告定位,确定广告主题。在主题的统帅下,构思广告形象,确定表现形式和技巧。(二)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必须运用蒙太奇思维,用镜头进行叙事。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化为视觉形象。 (三)按镜头段落为序,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个个广告画面,必须时时考虑时间的限制。因为电视广告是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每个画面的叙述都要有时间概念。镜头不能太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出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电视广告是以视觉形象为主,通过视听结合来传播信息内容的,因此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必须做到声音与画面的和谐,即广告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声画对位"。 (五)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的写作,应充分运用感性诉求方式,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引导受众产生正面的"连带效应"。为达此目的,脚本必须写得生动、形象,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是电视广告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六)写好电视广告解说词,也称广告词或广告语。它的构思与设计,将决定电视广告的成败。 1.广告词的种类:包括画外音解说、人物独白、人物之间的对话、歌曲和字幕等等。每一则电视广告,可根据创意和主题的需要,只取其中一、二类,不一定包罗万象,贪多求全。 2.广告词的作用:弥补画面的不足,即用听觉来补充视觉不易表达的内容;揭示和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品牌或信息内容。 ⒊广告词的写作要求有以下几点: ⑴写好人物独白和对话,它的重要特征是偏重于"说",要求生活化、朴素、自然、流畅,体现口头语言特征。 ⑵对于旁白或画外音解说,可以是娓娓道来的叙说,或者抒情味较浓重的朗诵形式,也可以是逻辑严密、夹叙夹议的理论说道。 ⑶以字幕形式出现的广告词要体现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特征,并符合电视画面构图的美学原则,具备简洁、均衡、对仗、工整的特征。 ⑷重点写好广告词中的标语口号,要求尽量简短,具备容易记忆、流传、口语化及语言对仗,合辙押韵等特点。 目前,电视广告片的各种常规时段有5秒、10秒、15秒、30秒、60秒等。我们在选择电视广告文案的表现形式时,不仅要依据广告策略、广告信息内容、广告目标受众等情况,而且还要与时段的选择产生对应。 ⒈一般情况下,5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其目的通常是为了加深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印象,强化受众对广告主体特定形象的记忆。因此,一般采用瞬间印象体的表现形式。以一闪而过,却具有某种冲击力的画面,与简洁凝练的广告语相结合,来表现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如"乘红河雄风,破世纪风浪"、"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金利来,男人的世界"、"一品梅,芳香满人间"、"好空调,格力造"等。 ⒉10秒和15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其广告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广告信息作单一的、富于特色的传播,突出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或独具的"卖点"。因此,适合采用名人推荐体、动画体、新闻体,以及悬念体、简单的生活情景体等表现形式。如李媛媛作的"朴欣口服液"广告,赵本山作的"泻痢停"广告等,都曾由30秒的长广告片中剪辑过15秒的广告片。 ⒊30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可以从多角度表现产品的功能、利益点。适于采用名人推荐体、消费者证言体、示范比较体、生活情景体、以及简短的广告歌曲形式等。如"盖中盖"广告、"朴雪口服液"广告、"齐力洁"广告、"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广告、"沱牌曲酒"广告等。 ⒋60秒时段的电视广告片,可以表现更丰富的广告内容。可以采用广告歌曲体、生活情景体、消费者证言体、示范比较体等较为完整的表现形式。 广告文案论文:广告文案创作中儒家文化的运用 一、儒家文化在广告文案创作中的作用 广告文案是完整广告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广告运作目的的制约和支配下,进行广告作品主题的提炼、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广告主题,以达到传达广告信息和广告意图,并最终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在实际的文案创作中,由于受到诸如产品属性、特性、受众人群属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广告文案作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道德情感等都会有所差异。现代广告的传播内容主要是以传播商品信息为主。随着商品市场全球化、同质化进程的深入,行业、品牌之间的广告战日趋激烈,以在中国人心中占有相当分量的儒家文化及其所倡导的符合社会价值普遍认同及消费者好感的内容为切入点,是广告文案策划中成功的好方法。中国儒家文化的“仁、爱、忠、孝、礼、仪、廉、耻”的思想、文化、符号和元素容易让国人感受到熟悉和亲切,在广告文案创作中恰当运用这些文化要素,容易使受众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层面就产生好感,进而深入地了解,使广告的说服效果事半而功倍。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中恰当运用儒家文化,可以减弱广告诉求中商品所蕴含的经济属性,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和思想的内涵。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间接改变商业广告单纯的经济承载物的角色。不仅可以维护潜在消费人群对产品形象的好感度,而且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比如在很多广告中会运用忠、信的理念,它们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同时,它们也是商业经营、持续发展的根基,将忠、信的理念融入广告中,可以提升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受众对相关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可以说,儒家文化的精髓深藏在国人的灵魂里,它对我们提高大众文化素养,淳化社会风气,传递社会正能量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广告文案的创作和儒家文化传播是互通的,因为广告的目的从广义上说就是大范围的传播,广告文案就是为此目的而创作的;儒家文化是国人文化信仰的初始点,我们会在言行中自觉地体味,而这个体味的过程也就是传播和传承的过程。所以说,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广告文案的传播在一个侧面促进和推广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渗透也能够提升广告信息传播的效果。引入儒家文化的优秀广告文案,无形中会带给受众一种积极向上、崇尚仁爱、提倡孝礼的引导力。 二、儒家文化在广告文案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儒家文化思想内涵感染受众 中国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理性、哲学指导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捉摸不定的,而是可以直接起到现实作用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等,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多个侧面都可以找到儒家文化给予我们的方向。广告文案的创作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现实作用”。仁:爱人,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由亲子、兄弟、夫妻、朋友的关系体现,组合交织,培育人性,人性的情感教育,构建人的情感社会性。与其相应的儒家文化中的诚、义、礼、信、忠等概念也都具有程度不一的情感培育的功能或价值。以“仁”动人是现代广告文案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大众生活所需的商品中,除一些生活必需品外,更多的商品购买行为,体现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商品所暗含的商品购买者的各种社会角色。如前所引,这些社会角色的扮演和社会关系的体现更多的是在大众共同文化心理结构———儒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中运用这些情感,使受众在感情的浸润中理解、接受广告会取得较好的诉求效果。如家庭、亲子关系的体现,清风纸巾广告文案:“除了当主持人,妈妈才是我真正的角色,我坚持给家人百分百好品质……百分百爱家人,我选清风。”让我们看到母亲对家人、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以此来打动同样扮演“妈妈”角色的消费者,赢取受众对该产品的好感和对其品质的信任。家长不但疼爱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做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会反哺,CCTV公益广告family,里面文案设计用“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爸爸妈妈我爱你,有爱就有责任”,使受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尽孝、爱家的传统情感。再如,朋友关系的体现,泸州老窖四五老酒《朋友篇》广告文案:“多少年,才算久;几杯酒,才算够……朋友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一杯酒,干杯,为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唤起了受众心里对老友的思念及“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叹。这些广告文案对儒家文化中的亲仁、慈孝、敬人等思想进行传播,受众在引起心理共鸣的同时,受到了文化熏陶。 (二)运用儒家文化元素吸引受众 文化元素的概念极为广泛,包括传统故事、歌谣、历史人物形象、君臣礼制、文化意象等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是人们非常熟悉和有着深厚感情的,在文案创作中通常借用它们来阐述或演绎现代商品的特点,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或产生心理的共鸣。例如,酒鬼酒《人生馥郁香篇》里“前浓有所求,中清有所思,后酱有所悟……”,既像是为受众介绍品酒的过程享受,又像在把握、传递人生不同阶段的内涵感悟,这也与儒家文化中对人生不同阶段“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追求不谋而合,酒如人生,人生如酒,将产品与生活的意味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运用儒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广告文案创作 诗、词、音乐等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例如,代表了先秦时期最高文学成就的《诗经》,是儒家文化元典之一,是那个时期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写照,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它们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在经历时间岁月洗涤后的各种儒家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大多已被人们接受和熟悉,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中,表面看来虽和音乐毫无关系,却可以在文案拟定创作的过程中穿插诸如配乐而歌的诗词,灵活运用文学艺术作品来诠释完整的广告创意。将艺术与广告结合,使得受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广告内容。如MCI电讯服务的广告文案:“那晚不经意,/看到茶中明月的倒影,/蓦然发觉,/是中秋的明月。/千里之外,昔日的时光,/吸饮着茶中的明月,/那一晚,我回到了家。”文案中就借用游子中秋思家的感悟,来表达电讯服务维系情感纽带的优越性,“以诗动人,以情感人”。又如红旗轿车的广告文案:“道不尽强国梦,述不尽红旗情”;中华牙膏的广告文案:“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华永远在我心中”。这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就是在文案创作中运用了儒家文化的传统爱国思想,同时利用了诗词的表现形式,使受众将广告中所传递的产品形象与爱国情结相联系,更容易打动消费者;还有很多商品借用我们熟悉的诗词内容,加上产品卖点,赋予诗词新的意义来做广告文案,加深受众对广告的印象。如强力荔枝饮料广告文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人自然想到了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中的名句,不同的是,该诗句本意是大诗人杜牧以饱含忧国忧民的笔调点出了唐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在这个文案中则变成了凸显产品特色的借力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商品特性与古典诗词的意境完美融合。 (四)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人文相结合 现代人文给我们的感受是张扬个性,追求立异,是否在广告文案的原创方面就可以摒弃儒家的传统文化呢?“将原创力纯粹地理解为形式表现范畴,不考虑广告信息内容与原创性之间的本质同构”是广告人在发展原创时容易犯的错误,而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出巧妙的创意来。如陶渊明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生活意境就经常会成为房地产广告文案创作的灵感,广告文案中将现代都市人希望远离闹市繁杂,追求返璞归真、质朴纯净的居住环境的渴望与古人所追求的心境相结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房地产广告文案,如绿野别墅的文案“我曾经沐浴在耀眼的阳光中,我曾徘徊在婆娑的树影下,那美丽无边的原野,那青翠碧绿的小河畔,曾是我流连忘返的地方,青色的山峦拥抱我,温柔的微风抚慰我,划空而过的飞鸟,曼舞翩翩的蝴蝶,曾是我漫游的伴侣……”,这种情景交融的描述,相信要比单纯描述楼盘种种优点更能打动人吧。再如中山大学EMBA招生的广告文案:“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是对《论语·子张》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改用,该文案在突出招生的方向“商”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角色———学府重“学”的观点。所以,在广告文案创作中如果能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就能在提升广告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使广告文案的创作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同时也在展示着原创。综上所述,广告文案创作的背后是大众文化这片丰厚的土壤,其中的儒家文化更是“有关中国文化的心魂所在”。广告人业在传播,肩负着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责任,这个责任的体现,贯穿于广告创作的始终,广告所蕴含、展示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虽然科技的发达、经济的进步,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共享,但并不代表可以忽略儒家文化对国人生活传统和广告创作的影响,相反,儒家文化正在从目前的历史环境中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定位,我们广告人也只有汲取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将其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广告创作的立根所在。 作者:马志远 单位: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告文案论文:谈广告文案写作课的人才训练模式 关于什么是创新型人才的讨论,世界各国都有研究,研究偏重点不一,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研究者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Tardif和Sternberg(1988)将创新性的人格特点概括为19个方面的表征:甘愿理智冒险和面对反对意见;坚持不懈;好奇心;对新的经验保持开放;严格要求自己,热衷于所从事的工作;内部动机强;精力集中;精神自由,拒绝外部强加的限制;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强,从众心理低;愿意面对挑战;善于影响周围的人;忍耐模糊;兴趣广泛;善于产生奇特的想法;不因循守旧;情感体验深刻;寻找有趣的情形;乐观;在自我批评和自信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冲突。”⑤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人格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这一整套的特点反映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型人格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从中也对照出我国和我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模式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理念和目标 要依靠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因此,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最后,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纲要》的这段表述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是,具体到培养模式则因为学科专业、学校条件、师资状况、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以广告高等教育为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广告行业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广告产业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对广告教育的依赖程度较高,可以说,广告教育水平决定着广告产业的发展水平。吉林省的广告行业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除了广告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因素影响之外,广告人才培养跟不上也是原因之一。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内广告业从业人员16167人,与发达省份相比,广告业人才尤其是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⑥在国家和省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下,吉林省的广告高等教育必须寻求培养创新型广告人才的有效模式,才能实现广告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为此,我们以《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为实验实践平台,进行了创新型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合我校培养广告创新人才的模式和方法,这个模式可以称为项目法,它的实质是以项目组织教学,以项目驱动教学。具体而言,我们将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分配下去,学生根据自愿原则自行组成项目组(人数根据项目需要由教师确定),团队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各类广告策划营销赛事选题,目前广告赛事主要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中国策、学院奖等;二是市场选题,市场选题一般选择省内企业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选择在市场上推广不力的产品或服务;三是模拟选题,模拟选题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教师整理提炼确定。在组织教学过程方面,也完全根据项目运作流程进行。过程涵盖了市场调研与分析、制定广告策略、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制作与等全部流程,模拟广告公司的工作流程推进教学步骤。对于项目完成的质量鉴定,考核环节结合行业做法和教学科学性要求,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优劣的做法,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作综合性的能力考核。主要有五种考核方式:一是教师点评;二是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三是广告企业或广告主点评;四是赛事点评,结合广告赛事,以比赛成绩检验学生的成绩;五是受众点评,学生将他们作品,尤其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合适、方便的媒介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回收反馈意见,根据反馈做出评价。在以项目组织教学的同时,因为教学内容已经贯彻在项目的选择和制定之中,也实现了以项目驱动教学内容的深化的目的。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是组织者角色(必要时还是讲解者),学生则是项目的实施者角色,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是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转变的直观体现。 项目法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通过我们的实践,项目教学法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从学生反馈、企业和市场反应到同行交流等都获得了正面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遵循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教育规律,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解决了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1、以培养创新性人格为宗旨创新性人格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做”和“练”出来的。项目法就是通过做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攻克难题的习惯;通过项目法的团队合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项目法的考核方式还激发了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为了拿出最好的作品,学生们尽其所能,拿出有创意的、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刺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习惯的养成,乃至形成创新性人格。2、项目法有助于形成系统的教学思路根据《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将之前单一的作品文案扩展为整个广告活动过程中所撰写的所有的文本,也就是说,与广告活动相关的所有文字作品均归为广告文案写作的内容。这个大文案观念符合当前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告文案写作的内涵要求,也符合广告文案写作人才的能力规定的要求,有利于广告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在大文案观的指导之下,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间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等都围绕其展开。经过摸索,我们在教学思路上形成了四个层面的结合:(1)教学内容上的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2)能力培养上的策划、创意、表现相结合;(3)教学时间上的课前、课上、课后相结合;(4)考核方式上的课堂、市场、比赛相结合。四个结合互动的系统教学思路共同推动了教学目的的实现。3、项目法人才培养模式既规范又灵活以项目组织《广告文案写作》教学,既符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既有利于化解理论教学的枯燥,又便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操作。在遵循广告活动创作规范流程的同时,项目法也体现出了灵活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采取个别辅导、集中讲解、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灵活处理,安排、穿插相关内容,及时解决问题。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大趋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和我省的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广告行业作为创新型人才集中的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尤显迫切。我们从一门课程改革和建设出发,希望能够对广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能够提供经验,为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佟文娟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广告文案论文:广告文案情感渗透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正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剖析在经济危机中广告文案情感渗透的趋势以及广告所承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案情感 2009年,和经济危机相关联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经济的滑坡和各大企业的纷纷裁员,给原本在危机中恐慌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紧张和不安。广告应该在这个时候更加着力地表现情感,给人们以慰藉和温暖。在困境重重的经济危机中,如何使情感广告文案更加打动人们的心灵,如何使情感广告文案在人性人情之外,更加深入人心,将是文案人员更需费心思考的问题。功夫有高低,水平有高下。情感广告文案创作其实也是如此,有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感性故事,也有只言片语的灵魂文字,更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空灵境界。笔者在这里希望就情感广告文案展开一些探讨。 一、爱情——危机中的情感皈依 据《全球资讯榜》报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不少行业都很萧条,但是婚庆行业的生意却是意外的一枝独秀。心理学家分析说。正是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威胁,人们才纷纷通过结婚来寻求慰藉和安全感。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爱情作为情感皈依以冲淡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此时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感广告文案创作就屡见不鲜了。这类广告文案经常以干净唯美的文字来表达爱情的纯粹和美好,比较常见在贵重的耐用性消费品的广告宣传中,比如珠宝首饰、汽车、房产等广告。 天长地久的爱情,是大多数爱情类广告表达的核心内容。 早期周润发和吴倩莲合作的铁达时手表广告堪称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广告以叙述手法拍摄,从一张老照片展开回忆,描述了国难当头时人们的艰难爱情,镜头经常出现天长地久的字眼,暗示爱情的承诺。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广告语更可谓是家喻户晓。 同样是表达天长地久的爱情。戴比尔斯钻戒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要比它的品牌知名的多。这句广告语,迎合了当时中国人对婚姻忠贞的心理状态,并且促进形成了中国人购买结婚钻戒的消费习惯,从这一点来说,这句广告文案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经济危机的艰难时刻,相爱的两个人应该携手走过,payeasy的广告宣传将这一点表现得明确而又具体。这则广告由大量的旁白文案构成,男孩子感激又欣慰的声音道出女朋友的体贴懂事:“她说,情人节提早过,玫瑰可以多买一点,大餐可以多吃一些;她说,电影院的豪华情人座,没有我的肩膀舒服;她说。我亲手做的礼物,才是全球唯一限定版;她说,喜欢我骑车胜过开车,因为,她可以一路紧紧抱着我;她说,有时候和我待在家里,比出门更浪漫。”最后引出主题:用爱打败不景气,payeasy。这篇文案模仿了芝华士著名的父亲节长文案的形式,也采用了排比的形式,一系列生活细节的选取。突显出两个人之间的关心,体谅,和坚定的爱。可以说,这则广告完全是一个经济危机时期的应时佳作。 瞬间心动的感觉,这也是爱情类广告经常表现的内容。 2009年本田讴歌全新第四代豪华轿车2009TL表现的正是这一主题。广告片突破以往汽车广告的形式,以电影的手法把故事情节与车型完美融合,以系列广告的形式展开相遇、寻觅、重逢的旅程。越成熟越有魅力的刘德华和清纯女生桂纶镁的完美演绎,给广告中的爱情披上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导演刘伟强以其一贯的敏锐感,保持了整个广告传播的简约和完整性。广告中文案以字幕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独白,“茫茫人海中,我们还会遇上吗?”既表达了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也更加凸显了男女主角内心深处对于爱情隐藏的渴望。如果文案换成话外音,相信这种力量会削弱很多,因为很多时候,沉默的文字更能让人静心体会。 二、亲情——危机中的心灵归宿 生活是一块涂满了各种颜色的画布,亲情是这块画布上永恒的主色调。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对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的,将永远是我们的至亲之人。“经济危机特别是次贷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重回大家庭。大家庭生活不仅让不少美国人能团结家人的力量渡过经济危机,而且还让不少美国人重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法国从事社会潮流趋势研究的约朗塔·巴克女士也表示:“危机不仅仅是迫使人们缩紧银根,更重要是让大家意识到理性消费,让物质欲望回归到简约与实用。同时,也让每天开足了马力不停奔波的人们放幔工作节奏,享受更多家庭温情、关心子女教育。”事实上,经济危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亲情的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家,亲情显得尤为宝贵。经济的不景气。市场的低迷,使许多商家打出了最保守的亲情牌。越是困境,越要团结,越要给予支持,越要坚强的在一起,成为当前亲情广告的主旋律。 “翔飞人”2008年因伤退出奥运会比赛,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此后,刘翔退赛所产生的巨大商业影响,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也绝不陌生。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使用刘翔做代言人的各大广告商纷纷使出对策。其中,可口可乐面对和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关能力可圈可点。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在刘翔受伤后第一时间发去了慰问信,并表示可口可乐与刘翔的合作计划和宣传方案将一如既往,不会改变。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看到了2009年新年可口可乐推出的疗伤版广告。短短的几十秒钟画面,几乎容纳了他退赛后这几个月间的心理波动,而父亲刘学根的友情演出,更是为广告增添了不少亲情成分。广告文案以对话式和人物内心独自式相结合展开,父亲与儿子的倾心交谈中,将曾经有过的伤痛轻描淡写地一抹而去,一句“这不过是又一个栏而已”,既体现了父亲豁达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对儿子坚定不移地支持。“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与观众展开默契互动。 三、友情——危机中的共同承担 2008年年末,一贯表现友情诉求的品牌“好丽友”继韩国明星张东健代言之后,启用三个小男孩演绎其最新的友情广告。广告表现三个小男孩团结一致为了拿到放在高处的好丽友派。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瓶子。当妈妈询问缘由时,三个孩子没有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承担责任,以此来表现他们深厚的友情。广告本身似乎没有太多突破性可言。“好丽友”力图进一步升华其“好丽友,好朋友”的理念,因此提出“有仁有朋友”之说。虽然。这里。“仁”的含义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太晦涩,但并不违背好丽友一贯的推广。 四、情感渗透——经济危机中的广告之“机” 经济危机来了,人们都变得脆弱而又敏感,如何用最温情的方式安抚危机中的人们,是广告在经济危机中获得的一次良好表现机会。 1、自信的女人最美丽。欧莱雅作为著名的国际女性化妆品品牌,在2009年3月8日妇女节到来之际,推出了三八节专题广告,广告依然选择欧莱雅的代盲人巩俐来演绎,传达了女人要自信,自立,自爱的观点。巩俐面对消费者娓娓道来:“……今天的女性不断地进步,我们不追求完美,我们追求完整、充实、平安和快乐。我们要充分展现我们自己的美丽。我们要做自己,让每一天过得丰富精彩,充满意义。无论任何年纪。当我们让心灵涌现光芒的时候,我们就是最美的……”文案口语化很强,充满了亲切感。 李宁在其的09年春夏女子运动系列产品的广告中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InnerShine”,倾听内在的声音。广告通过三个并不十分夺目美丽的女子,传达了李宁对女子运动所提出的独特理念,即女性应该通过运动来唤醒真实的自我,发掘女性自身内在的光芒和魅力。“享受年轻,无关年龄”,“气质是练出来的”,“动,让自己静下来”。文案鼓励女性透过外在的动修炼出自己独特的美丽气质。表现享受跃动的年轻,无关年龄,而关乎“InnerShine”。李宁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InnerShine”为热爱生活与运动的女性人群量身打造,表达运动中女性内在魅力的不容忽视性。希望可以籍此帮助更多的女性通过运动尽情展现自己,表达内心深处的声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InnerShine”。 2、源自内心的热爱。同样是国产运动品牌,361度09年新版广告一改往日产品主打的宣传风格,选择了感觉营销的路线。新版广告通过一系列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之口,将他们源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运动的热爱表达出来。“我将视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挚爱。我会珍惜我们之间的情感,全身心的爱着你……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健康生病,我都会无视其他。无条件的去爱和付出。……视你如我的信仰,不离不弃,和你永不分离。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永远,我愿意。”这是一段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誓言。表达了人们对于运动深沉自内心的热爱。广告语“361度,多一度热爱”瞬间把整个广告的主题升华,给品牌增加了一种凝练的厚重感。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广告人也正同时经历着冷静思考以求发展突破的过程。我们看到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商家们纷纷打出情感牌,文案都力求以温情为突破口,抚平人们的心灵刨伤。在这个时候,广告人不仅仅要推销产品,做出优秀的广告。在广告人的身上。同样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消费情感,用广告中的多彩情感唤起人们走出物质和精神的低谷。新晨: 广告文案论文:经济危机中广告文案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正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剖析在经济危机中广告文案情感渗透的趋势以及广告所承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经济危机文案情感 2009年,和经济危机相关联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经济的滑坡和各大企业的纷纷裁员,给原本在危机中恐慌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紧张和不安。广告应该在这个时候更加着力地表现情感,给人们以慰藉和温暖。在困境重重的经济危机中,如何使情感广告文案更加打动人们的心灵,如何使情感广告文案在人性人情之外,更加深入人心,将是文案人员更需费心思考的问题。功夫有高低,水平有高下。情感广告文案创作其实也是如此,有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感性故事,也有只言片语的灵魂文字,更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空灵境界。笔者在这里希望就情感广告文案展开一些探讨。 一、爱情——危机中的情感皈依 据《全球资讯榜》报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不少行业都很萧条,但是婚庆行业的生意却是意外的一枝独秀。心理学家分析说。正是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威胁,人们才纷纷通过结婚来寻求慰藉和安全感。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爱情作为情感皈依以冲淡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此时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感广告文案创作就屡见不鲜了。这类广告文案经常以干净唯美的文字来表达爱情的纯粹和美好,比较常见在贵重的耐用性消费品的广告宣传中,比如珠宝首饰、汽车、房产等广告。 天长地久的爱情,是大多数爱情类广告表达的核心内容。 早期周润发和吴倩莲合作的铁达时手表广告堪称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广告以叙述手法拍摄,从一张老照片展开回忆,描述了国难当头时人们的艰难爱情,镜头经常出现天长地久的字眼,暗示爱情的承诺。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广告语更可谓是家喻户晓。 同样是表达天长地久的爱情。戴比尔斯钻戒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要比它的品牌知名的多。这句广告语,迎合了当时中国人对婚姻忠贞的心理状态,并且促进形成了中国人购买结婚钻戒的消费习惯,从这一点来说,这句广告文案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经济危机的艰难时刻,相爱的两个人应该携手走过,payeasy的广告宣传将这一点表现得明确而又具体。这则广告由大量的旁白文案构成,男孩子感激又欣慰的声音道出女朋友的体贴懂事:“她说,情人节提早过,玫瑰可以多买一点,大餐可以多吃一些;她说,电影院的豪华情人座,没有我的肩膀舒服;她说。我亲手做的礼物,才是全球唯一限定版;她说,喜欢我骑车胜过开车,因为,她可以一路紧紧抱着我;她说,有时候和我待在家里,比出门更浪漫。”最后引出主题:用爱打败不景气,payeasy。这篇文案模仿了芝华士著名的父亲节长文案的形式,也采用了排比的形式,一系列生活细节的选取。突显出两个人之间的关心,体谅,和坚定的爱。可以说,这则广告完全是一个经济危机时期的应时佳作。 瞬间心动的感觉,这也是爱情类广告经常表现的内容。 2009年本田讴歌全新第四代豪华轿车2009TL表现的正是这一主题。广告片突破以往汽车广告的形式,以电影的手法把故事情节与车型完美融合,以系列广告的形式展开相遇、寻觅、重逢的旅程。越成熟越有魅力的刘德华和清纯女生桂纶镁的完美演绎,给广告中的爱情披上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导演刘伟强以其一贯的敏锐感,保持了整个广告传播的简约和完整性。广告中文案以字幕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独白,“茫茫人海中,我们还会遇上吗?”既表达了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也更加凸显了男女主角内心深处对于爱情隐藏的渴望。如果文案换成话外音,相信这种力量会削弱很多,因为很多时候,沉默的文字更能让人静心体会 二、亲情——危机中的心灵归宿 生活是一块涂满了各种颜色的画布,亲情是这块画布上永恒的主色调。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对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的,将永远是我们的至亲之人。“经济危机特别是次贷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重回大家庭。大家庭生活不仅让不少美国人能团结家人的力量渡过经济危机,而且还让不少美国人重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法国从事社会潮流趋势研究的约朗塔·巴克女士也表示:“危机不仅仅是迫使人们缩紧银根,更重要是让大家意识到理性消费,让物质欲望回归到简约与实用。同时,也让每天开足了马力不停奔波的人们放幔工作节奏,享受更多家庭温情、关心子女教育。”事实上,经济危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亲情的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家,亲情显得尤为宝贵。经济的不景气。市场的低迷,使许多商家打出了最保守的亲情牌。越是困境,越要团结,越要给予支持,越要坚强的在一起,成为当前亲情广告的主旋律。 “翔飞人”2008年因伤退出奥运会比赛,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此后,刘翔退赛所产生的巨大商业影响,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也绝不陌生。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使用刘翔做代言人的各大广告商纷纷使出对策。其中,可口可乐面对和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关能力可圈可点。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在刘翔受伤后第一时间发去了慰问信,并表示可口可乐与刘翔的合作计划和宣传方案将一如既往,不会改变。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看到了2009年新年可口可乐推出的疗伤版广告。短短的几十秒钟画面,几乎容纳了他退赛后这几个月间的心理波动,而父亲刘学根的友情演出,更是为广告增添了不少亲情成分。广告文案以对话式和人物内心独自式相结合展开,父亲与儿子的倾心交谈中,将曾经有过的伤痛轻描淡写地一抹而去,一句“这不过是又一个栏而已”,既体现了父亲豁达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对儿子坚定不移地支持。“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与观众展开默契互动。 三、友情——危机中的共同承担 2008年年末,一贯表现友情诉求的品牌“好丽友”继韩国明星张东健代言之后,启用三个小男孩演绎其最新的友情广告。广告表现三个小男孩团结一致为了拿到放在高处的好丽友派。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瓶子。当妈妈询问缘由时,三个孩子没有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承担责任,以此来表现他们深厚的友情。广告本身似乎没有太多突破性可言。“好丽友”力图进一步升华其“好丽友,好朋友”的理念,因此提出“有仁有朋友”之说。虽然。这里。“仁”的含义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太晦涩,但并不违背好丽友一贯的推广。 四、情感渗透——经济危机中的广告之“机” 经济危机来了,人们都变得脆弱而又敏感,如何用最温情的方式安抚危机中的人们,是广告在经济危机中获得的一次良好表现机会。 1、自信的女人最美丽。欧莱雅作为著名的国际女性化妆品品牌,在2009年3月8日妇女节到来之际,推出了三八节专题广告,广告依然选择欧莱雅的代盲人巩俐来演绎,传达了女人要自信,自立,自爱的观点。巩俐面对消费者娓娓道来:“……今天的女性不断地进步,我们不追求完美,我们追求完整、充实、平安和快乐。我们要充分展现我们自己的美丽。我们要做自己,让每一天过得丰富精彩,充满意义。无论任何年纪。当我们让心灵涌现光芒的时候,我们就是最美的……”文案口语化很强,充满了亲切感。 李宁在其的09年春夏女子运动系列产品的广告中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InnerShine”,倾听内在的声音。广告通过三个并不十分夺目美丽的女子,传达了李宁对女子运动所提出的独特理念,即女性应该通过运动来唤醒真实的自我,发掘女性自身内在的光芒和魅力。“享受年轻,无关年龄”,“气质是练出来的”,“动,让自己静下来”。文案鼓励女性透过外在的动修炼出自己独特的美丽气质。表现享受跃动的年轻,无关年龄,而关乎“InnerShine”。李宁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InnerShine”为热爱生活与运动的女性人群量身打造,表达运动中女性内在魅力的不容忽视性。希望可以籍此帮助更多的女性通过运动尽情展现自己,表达内心深处的声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InnerShine”。 2、源自内心的热爱。同样是国产运动品牌,361度09年新版广告一改往日产品主打的宣传风格,选择了感觉营销的路线。新版广告通过一系列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之口,将他们源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运动的热爱表达出来。“我将视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挚爱。我会珍惜我们之间的情感,全身心的爱着你……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健康生病,我都会无视其他。无条件的去爱和付出。……视你如我的信仰,不离不弃,和你永不分离。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永远,我愿意。”这是一段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誓言。表达了人们对于运动深沉自内心的热爱。广告语“361度,多一度热爱”瞬间把整个广告的主题升华,给品牌增加了一种凝练的厚重感。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广告人也正同时经历着冷静思考以求发展突破的过程。我们看到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商家们纷纷打出情感牌,文案都力求以温情为突破口,抚平人们的心灵刨伤。在这个时候,广告人不仅仅要推销产品,做出优秀的广告。在广告人的身上。同样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消费情感,用广告中的多彩情感唤起人们走出物质和精神的低谷。新晨: 广告文案论文:经济危机广告文案 一、爱情——危机中的情感皈依 据《全球资讯榜》报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不少行业都很萧条,但是婚庆行业的生意却是意外的一枝独秀。心理学家分析说。正是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威胁,人们才纷纷通过结婚来寻求慰藉和安全感。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爱情作为情感皈依以冲淡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此时以爱情为主题的情感广告文案创作就屡见不鲜了。这类广告文案经常以干净唯美的文字来表达爱情的纯粹和美好,比较常见在贵重的耐用性消费品的广告宣传中,比如珠宝首饰、汽车、房产等广告。 天长地久的爱情,是大多数爱情类广告表达的核心内容。 早期周润发和吴倩莲合作的铁达时手表广告堪称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广告以叙述手法拍摄,从一张老照片展开回忆,描述了国难当头时人们的艰难爱情,镜头经常出现天长地久的字眼,暗示爱情的承诺。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广告语更可谓是家喻户晓。 同样是表达天长地久的爱情。戴比尔斯钻戒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要比它的品牌知名的多。这句广告语,迎合了当时中国人对婚姻忠贞的心理状态,并且促进形成了中国人购买结婚钻戒的消费习惯,从这一点来说,这句广告文案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 经济危机的艰难时刻,相爱的两个人应该携手走过,payeasy的广告宣传将这一点表现得明确而又具体。这则广告由大量的旁白文案构成,男孩子感激又欣慰的声音道出女朋友的体贴懂事:“她说,情人节提早过,玫瑰可以多买一点,大餐可以多吃一些;她说,电影院的豪华情人座,没有我的肩膀舒服;她说。我亲手做的礼物,才是全球唯一限定版;她说,喜欢我骑车胜过开车,因为,她可以一路紧紧抱着我;她说,有时候和我待在家里,比出门更浪漫。”最后引出主题:用爱打败不景气,payeasy。这篇文案模仿了芝华士著名的父亲节长文案的形式,也采用了排比的形式,一系列生活细节的选取。突显出两个人之间的关心,体谅,和坚定的爱。可以说,这则广告完全是一个经济危机时期的应时佳作。 瞬间心动的感觉,这也是爱情类广告经常表现的内容。 2009年本田讴歌全新第四代豪华轿车2009TL表现的正是这一主题。广告片突破以往汽车广告的形式,以电影的手法把故事情节与车型完美融合,以系列广告的形式展开相遇、寻觅、重逢的旅程。越成熟越有魅力的刘德华和清纯女生桂纶镁的完美演绎,给广告中的爱情披上了浓浓的浪漫色彩。导演刘伟强以其一贯的敏锐感,保持了整个广告传播的简约和完整性。广告中文案以字幕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独白,“茫茫人海中,我们还会遇上吗?”既表达了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也更加凸显了男女主角内心深处对于爱情隐藏的渴望。如果文案换成话外音,相信这种力量会削弱很多,因为很多时候,沉默的文字更能让人静心体会。 二、亲情——危机中的心灵归宿 生活是一块涂满了各种颜色的画布,亲情是这块画布上永恒的主色调。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对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的,将永远是我们的至亲之人。“经济危机特别是次贷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重回大家庭。大家庭生活不仅让不少美国人能团结家人的力量渡过经济危机,而且还让不少美国人重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法国从事社会潮流趋势研究的约朗塔·巴克女士也表示:“危机不仅仅是迫使人们缩紧银根,更重要是让大家意识到理性消费,让物质欲望回归到简约与实用。同时,也让每天开足了马力不停奔波的人们放幔工作节奏,享受更多家庭温情、关心子女教育。”事实上,经济危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亲情的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家,亲情显得尤为宝贵。经济的不景气。市场的低迷,使许多商家打出了最保守的亲情牌。越是困境,越要团结,越要给予支持,越要坚强的在一起,成为当前亲情广告的主旋律。 “翔飞人”2008年因伤退出奥运会比赛,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此后,刘翔退赛所产生的巨大商业影响,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也绝不陌生。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使用刘翔做代言人的各大广告商纷纷使出对策。其中,可口可乐面对和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关能力可圈可点。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在刘翔受伤后第一时间发去了慰问信,并表示可口可乐与刘翔的合作计划和宣传方案将一如既往,不会改变。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看到了2009年新年可口可乐推出的疗伤版广告。短短的几十秒钟画面,几乎容纳了他退赛后这几个月间的心理波动,而父亲刘学根的友情演出,更是为广告增添了不少亲情成分。广告文案以对话式和人物内心独自式相结合展开,父亲与儿子的倾心交谈中,将曾经有过的伤痛轻描淡写地一抹而去,一句“这不过是又一个栏而已”,既体现了父亲豁达的人生态度,又表达了对儿子坚定不移地支持。“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你想与谁分享?”与观众展开默契互动。 三、友情——危机中的共同承担 2008年年末,一贯表现友情诉求的品牌“好丽友”继韩国明星张东健代言之后,启用三个小男孩演绎其最新的友情广告。广告表现三个小男孩团结一致为了拿到放在高处的好丽友派。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瓶子。当妈妈询问缘由时,三个孩子没有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承担责任,以此来表现他们深厚的友情。广告本身似乎没有太多突破性可言。“好丽友”力图进一步升华其“好丽友,好朋友”的理念,因此提出“有仁有朋友”之说。虽然。这里。“仁”的含义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太晦涩,但并不违背好丽友一贯的推广。 四、情感渗透——经济危机中的广告之“机” 经济危机来了,人们都变得脆弱而又敏感,如何用最温情的方式安抚危机中的人们,是广告在经济危机中获得的一次良好表现机会。 1、自信的女人最美丽。欧莱雅作为著名的国际女性化妆品品牌,在2009年3月8日妇女节到来之际,推出了三八节专题广告,广告依然选择欧莱雅的代盲人巩俐来演绎,传达了女人要自信,自立,自爱的观点。巩俐面对消费者娓娓道来:“……今天的女性不断地进步,我们不追求完美,我们追求完整、充实、平安和快乐。我们要充分展现我们自己的美丽。我们要做自己,让每一天过得丰富精彩,充满意义。无论任何年纪。当我们让心灵涌现光芒的时候,我们就是最美的……”文案口语化很强,充满了亲切感。 李宁在其的09年春夏女子运动系列产品的广告中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InnerShine”,倾听内在的声音。广告通过三个并不十分夺目美丽的女子,传达了李宁对女子运动所提出的独特理念,即女性应该通过运动来唤醒真实的自我,发掘女性自身内在的光芒和魅力。“享受年轻,无关年龄”,“气质是练出来的”,“动,让自己静下来”。文案鼓励女性透过外在的动修炼出自己独特的美丽气质。表现享受跃动的年轻,无关年龄,而关乎“InnerShine”。李宁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InnerShine”为热爱生活与运动的女性人群量身打造,表达运动中女性内在魅力的不容忽视性。希望可以籍此帮助更多的女性通过运动尽情展现自己,表达内心深处的声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InnerShine”。 2、源自内心的热爱。同样是国产运动品牌,361度09年新版广告一改往日产品主打的宣传风格,选择了感觉营销的路线。新版广告通过一系列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之口,将他们源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运动的热爱表达出来。“我将视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挚爱。我会珍惜我们之间的情感,全身心的爱着你……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健康生病,我都会无视其他。无条件的去爱和付出。……视你如我的信仰,不离不弃,和你永不分离。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永远,我愿意。”这是一段看似平凡实则不凡的誓言。表达了人们对于运动深沉自内心的热爱。广告语“361度,多一度热爱”瞬间把整个广告的主题升华,给品牌增加了一种凝练的厚重感。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广告人也正同时经历着冷静思考以求发展突破的过程。我们看到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商家们纷纷打出情感牌,文案都力求以温情为突破口,抚平人们的心灵刨伤。在这个时候,广告人不仅仅要推销产品,做出优秀的广告。在广告人的身上。同样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消费情感,用广告中的多彩情感唤起人们走出物质和精神的低谷。 广告文案论文: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去文案现象探讨 1平面广告中的去文案现象 本质上讲,广告是通过信息传播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就平面广告而言,文案和图形是其传达信息的基本手段和必要内容。追溯广告史,被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就是由文案和图形的结合设计。该作品图形为白兔捣药,文案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谓记白。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显然该作品的广告文案部分清晰地传达出功夫针的信息,是说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关键所在。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平面广告大师,如大卫•奥格威、乔治•葛里宾、威廉•伯恩巴克以及李奥•贝纳等,这些大师们也无一例外地都青睐长文案的广告,如大卫•奥格威为劳斯莱斯汽车设计的平面广告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广告,其文案长达1500多个字,见图2。作为现代广告之父的大卫•奥格威更进一步说道“广告是词语的生涯”,画面更多的是为文字服务。 2平面广告中去文案与读图时代的必然性分析 广告目的的实现必须基于当时的市场特点,选择恰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来说服目标消费群体。然而文案和图形作为平面广告中信息传达的基本载体,它们在作品中如何运用与怎么运用,其实质是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市场角度而言,19世纪中后期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出现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新事物不断涌现,物质产品开始走向过剩的现代社会,于是人们之前奉行的勤俭、节约和自我约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遭到抛弃,一个消费商品、追求享乐的新时代悄然而至,于是农耕经济时代所遵行的生产政治经济学开始转向了工业经济时代的消费政治经济学。农耕经济时代的人们对几乎所有的消费产品都存在着巨大的、被抑制的需求,因此作为媒介的广告,其功能在于传达告知性信息,基于此,广告中的文案是信息传达的关键,甚至就算是纯文案也可以实现广告目的。消费经济其核心在于商品间的自由竞争,由于19世纪其他新兴媒介尚未出现,平面广告仍然是工业经济时代最为核心的信息传达媒介,但是面对消费竞争的加剧,传统平面广告作为文本信息告知的功能,显然已经变得苍白无力,此时不得不寻求视觉表达的新方向。广告作为信息传达的媒介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19世纪工业经济的逐渐形成,商品之间的消费竞争加剧,品牌开始诞生,平面广告不仅仅体现的是产品的竞争,自身存在的形式也必然基于有许多平面广告存在这一事实,而出现在其他平面广告的情境中,它们自身之间还要相互竞争。基于此,平面广告要实现其自身的目的必须首先要引起人的注意,而视觉中的图像元素提供了最初的吸引,同时它必须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才能够引起过往之人的眼球,并且能够胜过其他平面广告的吸引,至此平面广告由文本为主的视觉信息传达开始向以图像为主的视觉信息传达的改变已成必然趋势。无独有偶,事实上人类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视觉文化便迎来自身的一次重要历史性的转变。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就注意到“具有无穷艺术和革命潜力的电影,取代古老的说故事形式的历史必然性”。随着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一文中明确写到现代社会“从本质上看来……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事实上,工业社会催生了照相术、摄影术的发展,人类生产图像的技术日益成熟起来,且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图像,同时人们也消费越来越多的图像。至此形象不再用来阐述词语,词语成为结构上依附于图像的信息……过去是从文本到图像的含义递减,今天存在的却是从文本到图像的含义递增,这就是自工业社会以来,视觉文化由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变的必然趋势。历来平面广告设计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领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必然走向轻文案重图像。事实上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招贴艺术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月份牌,再到近年来广告界倡导的“去文案、零文案”,宣称“没有文案才是最好的文案”的“纯视觉”平面广告设计,都是读图时代来临后的必然产物。 3平面广告中去文案现象与视觉表达的悖论 随着视觉文化由读文时代转向读图时代,加之商业经济的竞争压力,由于图像确实比文字在视觉上能被人更快地理解的事实,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觉表达开始走向去文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上,由于重图像而带来的思维上的危机接踵而至,因为图像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其关键在于它优于文字的唤起能力,而不是意义清晰的表达能力。贡布里希在《图像与眼睛》一书中就明确写到:图像的唤起能力是优于语言的,但是它用在表现目的的时候就有一些问题了。在传播和交流方面单纯的图像是不能跟语言和文字相匹敌的。与文字相比,“图像传播”胜在易读性和对眼球的夺取上,却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深度意义时却无能为力。由于图像自身具备信息唤起的优势,因此图像作为信息传达的载体,往往引导人产生的是外在的形象信息,普遍意义上形象思维所产生的信息具有多元性、不清晰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会导致沟通双方对传播中信息理解的相互猜度,乃至于最终完全背离广告的目的。 4结语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面对激烈的商品竞争以及图形在信息唤起方面的优势,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是重要的,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近年来广告界把广告中去文案现象视为是广告的创意手段,但是广告作为信息传达的媒介,其关键在于任何东西被表达出来以前要首先确定它是否在沟通上毫无障碍,因此平面广告中文案是必要的,对广告文案的轻视,会大大制约平面广告表达与沟通的效果,也限制了平面广告设计的空间与未来,因此清醒的思考才是通向广告设计的道路与灵魂。 作者:龚毅 单位:盐城工业学院 广告文案论文:广告文案创意培养重要性 一、目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广告,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广告主建立与完善品牌个性、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同时,广告作为一种以艺术的形式传播营销信息的工具,要能够打动消费者,其自身的设计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够以文字与图形元素从众多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和打动消费者。文案的创意与图形的组合是广告制胜的法宝,这也就需要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综合创意设计能力。但在目前高职艺术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文案创意课程课时量不足,学校与学生的不重视,阻碍了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过分重视设计技术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高职艺术院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要,纷纷削减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加大实践课程力度,以期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设计人才。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基本保持在lt1左右。但是,在注重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高职院校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在C蕞见 中同样指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也就是说,离职高专的技术型人才需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实践素质以及理论素质。因此,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不可或缺。以某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平面广告是该专业的三大组成部分。软件课程可分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二,主要进行Photoshop、A1等设计软件的学习,每门课课时均为96课时。而且课时量远远高于其他广告文案创意以及广告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 (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且忽视文案写作 作为“印在纸上的推销术”(约翰•E•肯尼迪),广告以其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画面及文字对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作为一名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对广告、消费者、市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要洞悉消费者的内心,时刻把自己置于一个消费者的地位去考量广告的实用性与吸引力。同时,具体到广告作品的设计,创作者必须要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以及自身对艺术的思考,否则永远无法成为出色的广告综合设计人才。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文案写作、文案创意能力的驾驭上。须知,广告同样是一个“内容为王”的行业。文案与画面同样重要。在江苏省高考招生中,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统考分数与普通艺术类院校相比低了许多,而且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的限制也低了许多,因此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多数学生的文字功底与广告本科的l学生相比同样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许多学生的艺术生涯也属半路出家,临时抱佛脚,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对广告的一知半解,因此不明白广告设计中文案与视觉创意的关系,认识不到文案对于广告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性。在学习了广告设计的专业知识后。凭着广告的一丝热情,迫不及待地进行广告设计,但是囿于文字功底的薄弱,无力用文字来表达自己作品的内涵,也无法传达必要的商品信息,这样往往很难做出水平较高的广告作品。 二、文案创意能力的重要性 (一)文案对于广告设计的重要性——文字的力量 一般说来,广告是由=史案与画面等多个元素组合而成,文案是整个广告作品的灵魂,主导着消费者对广告所传达的商品或服务信息的理解与接受。而且从整个广告史来看,从现代广告诞生的第一天起,早期的广告从业人员都是由报纸编辑担纲的,后来被誉为“现代广告教皇”的大卫-奥格威同样出身文案撰稿人。因而,文案的力量在广告发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仅举一例,即可说明文案所具;的直指人心的力量。1955年,大卫•奥格威为劳斯菜斯做了一则广告,这成为整个奥美发展的决定性时刻。在广告中,奥格威用详尽的文字诠释了劳斯莱斯的l9项优点。“在时速6o英里的时候,唯一的声音来自这辆新劳斯莱斯的电:于钟。”短短的几个字,即把产品与众不同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的差异之处点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贵族品牌的独特魅力。这个:通篇文字的广告,在现在这个广告的“读图时代”中稍显另类,但在消费者低涉入度的产品宣传中,文案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消费者涉入较高的衬衫广告,大卫•奥格威同样用文字为哈撒韦衬衫塑造了一个广告史上经典的形象之———戴眼罩的男人,而且这个广告连续使用了21年(大卫•奥格威语)!广告创意大师李奥贝纳的经典名作《月光下的收成》(Hav~diltheMooraigh0用简短、纯净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自然、温情的商品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商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 (二)广告创意的引爆点——受众对文字的可接受性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一般分为五个环节,广告学上将其归纳为“AIMDA”法则。即“吸引(A~endon)、兴趣(Inter~ting)、记忆(Memory)、需要(D~ire)、行动(Acdon)”五个环节。也就是说,广告在利用悬念、色彩等创意元素将消费者吸引住之后,必须明确告诉消费者广告主想传达给消费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从而形成品牌印象,进而在需要的时候采取购买行为。也就是说,广告创意不能浅尝辄止,必须以传递商品信息为目的,以促成销售、建立品牌地位为终极目标,所有的画面设计与文案都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终究广告是推销术,而不是艺术。艺术仅仅是推销的外衣。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一则广告的注意时间仅有三秒,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一秒中以内用视觉创意吸引住他,然后用剩余的两秒把商品的信息传递给他。由于广告设计人员的个体差异性及其对广告表现艺术的理解不同,同时由于不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的差异,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理解画面所要传达的意义。如果消费者不能理解或理解错误,都无法达到广告主预期的效果。传播学者施拉姆曾在其著作《传播学概仑I}中提出了媒介选择的或然率公式。他认为受众接受信息的“费力的程度”“主要同可得性以及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有关”媒介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同理,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接受程度,或者其对广告的选择性阅读也取决于消费者阅读的广告本身可得性和可理解性。不论广告作品的创意点多么优秀,这也仅仅完成了广告宣传的第一步,画面表达必须借助文字对其进行必要的说明。因此,文案是整幅广告作品的点睛之笔,能够简洁明了mx-~画面加以诠释,同时也用简短的文字传递出商品的信息。因此,决不能小觑文案创意在广告创作中的地位。 (三)广告设计思路及商品信息的表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广告公司竞争日益激烈,仅江苏省就有4000余家中小型的广告公司,却无一家4A公司,在广告市场缺乏话语权。广告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各个企业成为高高在上的甲方,作为乙方的广告公司为了订单,甚至连奥美、李奥贝纳、智威汤逊等一流的广告公司都不得不参加企业客户残酷的比稿,甚至为客户提供免费服务以维系二者的业务关系。在比稿中,广告创意是至高无上的标杆,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生产力。文案创意及视觉创意同样重要,因为对于广告主来说,画面的吸引力与文字对商品信息的传达同样重要。因此,在比稿中,明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广告主的商品信息,突出商品差异性,强调品牌个性,是取得比稿胜出,夺取订单的重要武器。那么,对于广告设计人员来说,一方面必须提高演讲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能够熟练地利用文案来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三、如何培养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文案创意能力 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践培养动手设计能力为主导,以文案创意能力为先锋,全面提升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文案创意能力对广告设计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艺术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有必要从三个层面加强学生的文案创意训练,在训练实际设计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文案创意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广告设计能力。 (一)学校层面 1.加强广告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其对广告文案的理解。广告专业教师是广告设计教学的主导力量,是学生涉足广告设计的引路人。为此,高职艺术院校有必要加强广告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首先认识到文案创意对于广告作品的重要性,然后才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广告文案写作的要点及规律灌输给学生,使其认识到广告文案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的广告作品设计中自觉运用文案去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进入工作岗位时的竞争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广告设计人。 2.加强与一线广告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尤其是与文案策划人员的交流与学习,请其开讲座等。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贝中指出:高职高专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就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而言,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二是要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及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但是有数据显示,66.6%的高职院校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一大学门一高职院校门口直接任教的,缺乏业界实践经验与人脉关系,因此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提供给学生,更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另外,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大多需要普通高校甚至是211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此举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但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因此学历越高,学科教育的痕迹就越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不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初衷。为此,必须加强与一线广告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尤其是与文案策划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将广告专业教师送入广告一线,让其参与到某些项目中,连续实践一段时间,以便了解业界的最新情况,从而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论特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 (二)教师自身层面 1.以实际项目进行学生文案创意训练。广告专业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人脉及各种业界资源,将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指导学生在实际的广告项目设计中提高自己的文案创意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2.模拟比稿。比稿是目前广告界获取广告主订单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比稿可以为广告主选择最佳的广告创意作品;另一方面,比稿也是广告人之间的直接竞争,因而综合设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订单的得失。因此,教师有必要就某一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然后举行比稿会。组成评议小组,邀请广告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评议小组,直接指出学生设计作品中的文案或视觉创意表达存在的优劣,最大程度地还原比稿会的现场,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广告界的工作流程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3.加大经典广告作品的文案分析。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广告史,以广告经典案例作为线索,以广告文案创意写作与视觉表达为主导,着重分析广告文案创意写作在经典广告中的作用以及广告发展史上文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可选择适当的经典广告,进行广告文案的改写或者就某一新课题展开创意写作的训练。 (三)学生层面 有道是教学相长,在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应对,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案素养与实践能力。 1.大量阅读,寻找灵感,培养文字组织能力。曾有人问过奥格威,广告创意从哪里来的,奥格威只是淡淡地说,创意来自生活。广告人都知道,广告创意是一瞬间的灵感进发。而灵感的爆发完全取决于对生活的敏感与热爱,同时离不开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因此,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平时应该加大阅读量,加强文化素质的提升,而广告也正是贵杂不贵精,同时辅以广告文案的写作练习,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文字创意能力和组织能力。 2.参加竞赛,在竞争中争取进步。积极参加各种广告设计大赛,在竞赛中取得进步。目前中国大学生方面的广告奖主要有学院奖和大学生广告艺术奖,这两次比赛基本每年都会举办。这些比赛汇集了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广告设计人才,通过竞赛的刺激与激励,学生能迅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与他人的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阐述了为什么要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以及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简单介绍了开展的实训教学的情况。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例如,实训教学的目标和内,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实施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及最后实训教学带来的影响等等。 引言 随着教育体质的不断深化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都有所变化。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训教学的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正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性,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须强化实训教学,这样才能在巨大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训教学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整个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加强实训教学的力度,就必须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在加以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辅助,如此才能强化实训教学,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绣花枕头。 1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 新时期新阶段,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又提高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们要了解并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知道本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等一些基本问题,不能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这种职业技能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获得面包的饭碗。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要确保学校管理者对该专业的课程考核是合理科学的。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实践教学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校的区别。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社会实用型人才,是高素质技术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培养目标的存在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注重实训教学。因而,实训教学也就成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大特色。实训教学有很多现实意义,例如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心、担当感。除此之外,实训教学是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实际应用,为学生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2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目标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有许多综合实训课程。这些综合实训课程包括:电机控制、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这些综合实训课程都于机电一体化密切相关,是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技术和知道思想的。综合实训课程是按照检测、控制与执行这三大技术环节展开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实训课程的主体地位,一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实训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综合实训教学,我们要让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概念,还要让学生们能够拥有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们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这就是实训教学的目标所在。 3实训教学的考核方式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加深改革,以我校为例,现如今,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建一个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增强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成绩的科学优质评价,有利于我们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实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形成性考核的优势和特点,深刻剖析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考核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以此为依据,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一个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弊端太多,因此,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应运而生。形成性考核评价,是对学生课程进行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待考核结果出来后,教师们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查找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及时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来改正这些欠缺和不足。在当前教育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课程考核中引入或加大了形成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的比重。建立一套适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而言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的。最终的考核是通过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的不同,形成性评价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在形成性考核中,要加强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比如说,在某个课程中,对学生的出勤率要有所要求,不来上课的同学不给或者是少给过程考核成绩。老师上课提问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过程考核成绩加分的机会,回答错误的学生不扣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是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知识。 4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太多的弊端,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的要求和任务。科技在进步,我们必须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刻进行改革,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拍倒,才能让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们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一席地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和工作这两个角色中进行无缝隙衔接,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