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趋势论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SKD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论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来自 5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运用WTO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品牌营销----中国汽车流通体制的发展趋势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51%,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谈汽车头灯的发展趋势 一款汽车畅销与否,车体设计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被视为汽车灵魂之窗的头灯,更是展现汽车整体美的关键。随着科技日益月新,一向被视为传统产业的车灯模具业渐渐开始结合光电产业,提供更多的光源选择,同时也加入更多的电子技术,朝向灵活转动的照射方向。陆续面市的智能型车灯产品,造型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而且在夜间创造出有如白昼般的亮度,建构一道坚固的保护层,只不过能见度增强后,需考虑避免造成其它道路使用者的困扰,才能有效提升整体行车安全。 光源的演进──3D崛起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统计资料显示,虽然夜间的车流量比日间减少了约80%,但导致死亡的所有交通事故中,超过40%是发生在夜晚。当大地笼罩在黑暗中,降低视觉器官的敏锐度,而视觉能力却是驾驶者获得交通状况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行车能见度便成为改善交通的有效方式之一。 翻开汽车头灯的发展历史,100年前是利用玻璃罩内的烛火,在夜间警示路人,照明并不是主要考虑。当1880年爱迪生和合作合作伙伴们不眠不休地尝试了1,600种耐热材料,做出第一个白炽灯泡,并于1920年代应用在汽车上,才开始有照明的功能,不过离现今的车灯照明仍有一段距离。60年代卤素灯的问世则是车灯光源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长的使用寿命及更高的亮度,成为40多年来的车灯主流应用。现代光电业的蓬勃发展,这几年间一场“照明革命”正在风起云涌地发生中,爱迪生伟大的发明逐渐要谢幕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性能更佳的3D车头灯光源。 第一D:突破发光原理的HID HID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高压气体放电式头灯,颠覆原本的发光原理,堪称是汽车照明的一次重大革命。卤素灯借助燃烧灯丝来达到发光的效果,而HID则突破钨丝传导技术,在充满氙气(Xenon)的石英内管,透过精密安定器将12 V电力瞬间提高至23,000 V以上,迫使氙气电子与稀有金属元素激化游离,形成一束超强光。 创新的技术明显提高HID灯的性能,亮度是传统卤素灯的3倍,照射度也增加10 m~20 m之远,大约是5辆车的总长度;散发出的光色是最接近正午太阳光的晶钻色白光,也是眼睛视线最能接受的光色;最重要的是,只需35 W的电力,是卤素灯所需55 W~65 W的一半,大幅降低车用电力的负担,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而且由于没有传统钨丝烧融的情形,寿命长达3000小时,几乎是卤素灯10倍。 HID头灯已被国内外车厂广泛采用,新车搭配率如图1,不过价格仍昂贵,原厂选配价每组约美金$800~$1,000。西欧地区是最早推行HID头灯,所以搭载率呈稳定成长的趋势;可彰显个人特色的HID头灯在日本地区颇受欢迎,激励市场快速上扬;北美地区比重偏低,也相对不积极。 图1:HID头灯新车搭载率 原厂配备的HID灯具,在研发阶段便依据HID光源特性,进行车灯整体光分布分析与设计,也考虑到车灯光学系统中光源、透镜及反射体,其设计比较可以顾及安全性与舒适性。在改装市场,仅更换HID灯泡,忽略掉其它光学元件,往往无法有效掌握整体光分布改变情况,容易造成光型散乱、炫光,影响来车驾驶,行车安全也较有疑虑。 第二D:未来照明光源的LED 汽车头灯照明不因表现优异的HID得到满足,下一个发光源是瞄准已出现在汽车尾灯的LED。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压激发电子而放射出光(电能光)的光电半导体元件,整个发光现象可分为3个过程:一开始是价电带的电子受外来的能量(顺向偏压),被激发至导电带,并同时于价电带遗留一个电洞,形成电子-电洞对。然后受激发的电子于导电带中,与其它质点碰撞(散射),损失部份能量,而接近导电带边缘。一旦导电带边缘的电子于价电带觅得电洞时,电子即从导电带边缘,经由陷阱中心(释放热能)或发光中心(释放光能),回到价电带与电洞复合,电子-电洞对消失。 图2:LED的结构图 因为LED主要是改变电子电洞结合时的能量带,过剩的能量就会以光的型态释出,产生发光的效果,所以是一种微细的固态光源,不但体积小、寿命长、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防震性特佳,而且能够配合轻、薄和小型化的应用设备的需求,已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产品。 相较于HID,LED在点亮时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耗电量更低,反应速度极快,且寿命长到几乎不需更换,是一具有环保概念的技术。其实,车厂愿意花心思采用LED的主要原因是LED轻薄短小,可以让汽车造型不用局限于传统限制,设计更加多采多姿,所以在车展的各式概念车上都可以看到奇特的车灯造型,完全扫除传统的刻板印象。虽然许多概念车都有推出LED头灯,但离实际运用上仍有段距离,技术问题仍待克服。要达到一般卤素车灯的亮度,以目前LED的发光效率,所需的数量是现在设计在概念车头灯上的好几倍,何况是亮度超过卤素灯3倍的亮度的HID,所需的数量更多。 除此之外,对LED车灯还要求电学、光学参数稳定性、一致性要高,如同一批零元件的电压不一致性应小于0.1V,单色性好,色差小于5nm;还有LED元件经1,000小时(于直流环境下工作)点亮,其发光强度衰减应小于20%。LED配线板元器件加工要注意到是配线板形状奇特,良好的导热、导电功能三维数组结构;耐高温,耐冲击振动和电流过载等;以及优良的恒流(或恒压)控制电路等。由于北欧国家规定驾驶者在白天需开大灯的交通政策而研发的昼行灯(Daytime Running Light,DRL)已开始采用LED,这套车灯系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预料欧盟将会跟进。 第三D:让光源表现更佳Distributive Lighting 光纤照明(Distributive Lighting)是另一个令人期待的先进头灯照明技术。由集光器、光纤组及末端投射装置所组成头灯,如图3,一个HID光源便可连接多处发光点,由光纤导引至所需照射的方向,不带热量也不带电,每个灯不再需要灯泡及反射镜,腾出更大的空间自由度,让设计师可尽情挥洒创意。第一次应用是灯光大厂飞利浦与日产汽车在1999年度巴黎车展中所使用于Nissan KYXX概念车上,正式应用在量产车估计需再等待10 年。 图3:光纤照明应用在车头灯的结构图 智能化头灯系统 不断精进的光源技术提升头灯在静态的表现,迈入电子化的时代,将头灯的发展推向动态表现,可依据环境变化而调整投射角度的智慧化头灯带给人们更安全的整体行车环境。 自动水平调整系统(Dynamic Leveling System) 随着车灯愈来愈亮,提升夜间能见度的同时,如何避免强光投射到对向车道,造成来车驾驶者产生视觉的光影残留,失去对路况应有的辨识能力而身处于险境,所以能有效的改善汽车照明的范围与角度,才是提高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课题。 图4:自动头灯水平调整功能 除了依据方向盘的转向角去作头灯的左右方向调整,减少夜间行车的视觉死角之外,还需注意到上下水平,因为车体容易受到载重不平均或者是道路起伏变化,造成车身产生倾斜角度,连带影响到头灯所投射的角度。当头灯投射角度过高,容易使来车驾驶人产生炫光问题,当投射角度过低,本身驾驶的视线则会不足,过或者不及都会将自已或他人暴露于危险,所以水平(俯仰角)控制是必需的,以维持照明角度的稳定。头灯水平控制从早期的被动式手动调整、半主动式到目前的自动式,半主动式是在汽车发动时调整一次,自动式则是做到刹车时也能做实时调整。 自动水平调整系统依据原厂设定的基础角度,透过轮轴高度差传感器侦测车身的荷重情形,计算出光线投射角度的偏移量,往上或往下调整HID灯组,维持适当的照射角度。进阶的自动水平调整系统,投射角度还会随着车速的快慢做调整。高速行驶时,将光束照得较远,以便实时看清较远距离的路况;慢速行驶时,灯光角度往下修正,避免照射对向车道,如图4所示。 适应性转向头灯系统 (Adaptive Frontlight System,AFS) 道路并非平直不变,在2002年德国Benz与国际灯具大厂Hella合作,以自动水平调整系统为基础,推出适应式转向头灯系统,将灯光能正确照射在前面即将通过的弯路上。参考方向盘与车速传感器传来的动态行车信息,电子控制单元(ECU)驱动控制头灯转向的电动马达,调整光线与方向盘转向相同的照射方向,达到灯随路转的境界,协助驾驶者看清行驶路径与状况,如图5所示。 图5:适应性头灯模块结构与照明表现 配备传统车灯的车辆在通过一个半径190 m的弯道时,能见度约前方30 m,若是拥有适应性转向头灯系统,照射角度可左右移动15度,范围可再延伸25 m左右,提高至55 m~60 m的照明距离,改善90%的曲线照明,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及对路况的掌握能力。另外,AFS也会参考车速的变化跟随调整:高速行驶时,头灯投射的角度也几乎与车轮转动的角度相同;稳定速度行驶时,减慢头灯转动的运作速度,使驾驶人可以适应其光线投射角度的变化。 主动式转向头灯系统 (Full Adaptive Frontlight System) 适应性头灯综合运算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车身侧倾程度……已发生的参数来做为调整灯源方向的依据,因此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被动地接受驾驶者需求来调整照明角度,与主动式转向头灯仍有些许差异。 图6:主动性转向头灯系统运作流程 预计于2008年推出的主动式转向头灯系统,接收更多信息之后再来判断适当的头灯投射亮度与角度,达到所谓的主动安全的境界。除了既有的轮轴高度差传感器、方向盘转向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外,另外再加上从GPS、影像传感器和雨刷传感器传送的信息,电子控制单元可提早下命令至传动机构,调整灯光角度与光型,如图6所示。电子控制单元根据GPS所提供的地形信息,预先判断将行驶的弯道,先行改变车灯照射角度;雨刷传感器可将气候状况列为参数,适时因应环境变化调整灯光亮度;而影像传感器分析前方路面状况和前车距离,进一步精准调校头灯角度与亮度,提升整体行车安全。 图7:头灯演进史 结语 近几年在光电与电子产业的加持下,汽车头灯从光源的演化,进一步达到系统间的整合。综观图7的头灯演进史,可预见照明功能将会更强,头灯系统也更智能化、更环保,而且突破光源体积的限制,汽车整体外型将更具设计感。 表1:车灯采用LED比例 表2:光源比较 体积更小、更具环保概念、流明输出更高的光源将是未来汽车照明的主流,不过市场领导者目前皆是国际大厂(见表1)。飞利浦制造的HID在现今新车搭载率最高的欧洲与日本地区便分别占有70%~90%以上的市场。随着车辆使用LED的数量增加,以目前的技术,一辆车约需300颗,待技术更为成熟后,更可增加其它应用,像是头灯或是不可见光方面等;加上现阶段利用LED做为车灯光源的比例仍然甚低,所以现在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切入,与产业共同起飞。尤其是车灯更是值得开发,因为单单一边车灯,LED使用数量至少50颗左右,两边就有可能超过100颗;所以如果厂商能积极朝LED车头灯迈进,研发出符合车厂需求的产品,抢攻车前照明的市场,长期发展可期。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从2888 CES看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 新颖的电子产品、惊喜的创意设计,2008 CES为今年度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大屏幕液晶电视、超移动设备(Ultra Mobile Devices)、功能丰富的智能型手机等的最新产品再次席卷CES,但与往届所不同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不断地与汽车结合,汽车电子产品的阵容在2008 CES扩张许多,甚至通用汽车也参加了展会并邀请为主题演讲者,从而大大提高汽车电子在展会上的份量。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年度消费电子展览,CES已发展成一场超级盛会,在185万平方英尺的展场上,陈列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产品。曾经,CES是该年度风云产品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例如1970年的录像机、1981年的CD播放机,1996年DVD播放机、2001年微软XBOX游戏机等等。但如今,CES变得喧闹、嘈杂,充斥着各种光怪离奇的产品,较以往更难突显具有特色的电子产品。造成此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过去几年来,电子技术已渗透于形形色色的产品中,从玩具到厨房电器,到处都可见到高科技的踪影。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新一代消费性电子的领导者,将不再只专注于某一功能的技术研发,其领先地位来自于提供最完整而相互连结的使用者经验,透过连结情感的美丽来构思新产品,随时随处提供最佳内容。在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整合影音多媒体功能的风潮下,这股以内容为核心的趋势已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归功于电子产业的努力,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信息载体,为内容提供者搭建一个又一个的表演舞台。无论是小型的可携式设备还是大屏幕的高清电视机,最终用户都可轻而易举获得大量的内容。“内容”拉近了过去泾渭分明的产业,解构了各产业原有的生态系统,却又激发更多无孔不入,前卫的电子产品。当导航系统、影音设备和卫星广播已是新车的标准配备时,汽车俨然成为另一个内容平台,汽车电子的重要性也不可言喻,通用汽车更是创下汽车制造商首次在CES发表主题演讲,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的结合显得愈加重要了。 汽车电子迅速发展 身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展会,每年所邀请的主题演讲者为当年的电子技术趋势定调,出现在本次主题演讲者名单中的,除了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松下AVC网络公司社长阪本俊弘、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让熟悉的电子业界领袖之外,还加入一位新成员。 通用汽车(GM)执行长瓦格纳(Rick Wagoner)是首位获邀担任开幕主题演讲人的汽车产业高层人士,凸显车用高技术设备日益受到消费性电子业界重视,逐渐从展示品跃为实用的标准配备。根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统计,2008年车用电子配备的销售额可望增长至123亿美元,约为2003年的两倍。2007年该领域营业额总计约为109亿美元,其中90%来自卫星收音机与影像播放器等娱乐设备,其余是信息安全科技相关产品,例如雷达检测器与导航系统。 在瓦格纳的演讲中,他铿锵有力的说“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的结合,将改变了汽车。”确实,因为科技的发达,汽车安全防护更佳提升。OnStar在12年内平台便更新8次,陆续增加了新功能。譬如,当安全气囊启动时会自动报警的“Automatic Crash Response”功能,现在还可传送撞击部位、撞击次数以及车辆是否翻滚等各种信息。另外,“Stolen Vehicle Slowdown”功能从过去仅能提供被盗车辆的位置信息,到允许客服人员从远程发出控制信号让引擎的燃油流动量减少,从而使被盗车辆减速,最终停止。OnStar的订户也可至AOL的MapQuest网站查询开车路线,查询结果存到OnStar服务器,随后再由客服人员以声音播报方式一步步引导驾驶者。目前,每天平均有8.5万人使用OnStar。其中,每月平均750件是发生撞击事故时的自动报警,每月平均1.1万件紧急呼叫,汽油耗尽及爆胎等情况时打给“Roadside Assistance”的电话次数每月约3,5万件,免提电话处理每月平均2900万分钟(约48万小时),每月800次使用失窃车辆追踪服务。驾驶者对OnStar的黏着力度增加海外推广的信心,因此通用汽车于2007年11月与中国达成了导入OnStar的协议。 持续追求替代能源 为舒缓环境和能源的压力,继2007年1月的采用串联方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Chevrolet Volt”之后,抢在底特律车展之前,通用汽车在CES首度发表CADILLAC Provoq概念车。Provoq概念车上系首度采用全燃料电池模式,可完全不依赖传统石化燃料,且仅排放出无污染的水,若仅使用燃料电池行驶,可行驶总合482公里路程,其中450公里为燃料电池驱动,32公里则为锂电池驱动。Provoq概念车绿色设计概念不仅止于动力系统,车顶上采用太阳能电池蓄能,供给车辆上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如车室内的辅助灯光、音响系统等。 相较于燃料电池车需要大规模改造引擎的结构设计,采用E85为动力的引擎只需小部分调整,并非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门坎。E85是从现行10%乙醇和90%汽油混合的乙醇汽油改变比例,85%为乙醇,15%为汽油。GM已在美国市场推出了250万辆以上的E85车“FFV(Flex-fuel vehicle,弹性燃料车)”。计划2008年在全球推出25款FFV车,预计年销量为100万辆以上;到2012年,通用汽车产量有一半皆是FFV。今后10年内。倘若美国三大汽车厂能持续生产E85 FFV,将可降低全美汽油消耗量将近10%,约22亿加仑或83亿升汽油。然而,源于农作物的乙醇燃料会影响粮食供给的问题,因此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需设法扩大乙醇的供应量:并且,美国17万家加油站中,只有1%销售E85,提高使用者消费的难度。因此,增加销售E85的加油站才能打破乙醇普及消费的瓶颈。 无人驾驶车10年面市 虽然通用汽车深陷财务困境,但依然斥资数亿美元追寻一个长期以来只存在科幻小说的目标:不需要驾驶人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一个远景,根据瓦格纳在CES主题演讲所说,将在10年内可以看到。在2007年11月份举办的城市挑战赛上,雪佛兰Tahoe Boss在无驾驶员的状态下,独自行驶设立众多十字路口、交通标志的仿真城市道路达100公里,表现堪称惊艳,一举获得最终优胜者。 雪佛兰Tahoe Boss是透过激光雷达、微波传感器、GPS等高科技手段,侦测周边情况的变化,行驶途中对道路条件、周围车辆、路上障碍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应用高性能计算和软件设备,实时规划出精确的行驶路线,避免碰撞的发生,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无人驾驶车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V2V(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s),可以让约400m内的车辆彼此互相通信,提前获知前方车辆的信息。如果数辆车前的车辆紧急刹车,可以让后方车辆自发性刹车,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追撞。 这辆无人驾驶车所应用的汽车电子技术并非完全都是新科技,巡航控制系统、盲点辅助技术、碰撞警告系统等已获得广泛应用,并以证明可降低汽车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架构更安全的行车防护网。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对减少汽车交通事故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也让人们在行车途中更悠游自在。 德尔福带奇瑞进军美国 仅次于德国博世(Robert Bosch)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德尔福(Delphi),很久之前就意识到消费性电子产品将在汽车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少数几间积极参与CES的汽车电子领导厂商。在第41届CES展会,德尔福带着它的新合作伙伴,中国奇瑞汽车共同参展。作为中国自主汽车领导品牌的奇瑞曾发下豪语,将在2010年在北美地区实现销售100万辆汽车的目标。翻开奇瑞汽车的销售史,从第1辆车到第20万辆,奇瑞用了53个月;从第20万辆到50万辆,奇瑞用了23个月;而从第50万辆到100万辆,奇瑞仅用了17个月。如此快速的增长,奠定奇瑞的基础,但也面临质量、服务、抄袭等种种压力与疑问。跨入第二阶段,服务与品牌的建立远胜于销量的增长速度。借助于德尔福在安全系统的实力与对北美市场的熟悉,因此奇瑞与德尔福签订了一份总价值高达2,31亿美元的协议,自2009年起德尔福将为奇瑞目前生产的所有车型提供包含驾驶座和乘客座的气囊、冲撞传感器在内的乘客安全系统,以及可为驾乘者提供路线向导和优质影音效果的多媒体导航系统。 奇瑞从2002年的5万辆生产规模扩大到39万辆,其中的10万已远销到东欧、西亚、北非、南美等地区,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出口车辆已是下一步。与德尔福的合作无疑将帮助奇瑞提高汽车整车性能的稳定程度,早日完成奇瑞的美国梦。 用手机控制汽车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信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近20年来,通话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迅速发展的移动通信,加快生活节奏,而移动通讯产品的技术提升更让市场争夺战越演越烈。 从计算机到多媒体播放器再到手机,苹果每一次的新产品总是会引起市场骚动。尝到iPod在汽车领域的甜美果实后,iPhone也试图与汽车结合。Delphi在CES推出一个新概念,所有的iPhone用户仅用自己的手机便能控制汽车。原理相当简单,有些智能型钥匙已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蓝牙让iPhone与钥匙相连,尔后实现电子系统的控制连接,这一操作过程即便在1英里外也能完成。以后,在iPhone或是其它支持的智能型手机的屏幕上,就可以监看汽车状态,还可以对车门、车窗、引擎、空调进行控制。 Delphi所提的iPhone概念,离商品化还有一段距离要走,反之,获颁CES创新设计与工艺奖的Autopage C3系统已面市。安装由专注于后装防盗系统的Autopage开发的C3组件,使用者可在手机上进行基本的防盗功能之外,还可得知车室内温度,在进入之前提前启动引擎和空调,调整温度。最棒的是,这套系统还内置GPS,可以获知爱车的行车轨迹:当爱车驶离特定距离,还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现爱车的位置。这一项创新证明了后装汽车电子产品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汽车进行控制,间接蚕食前装市场。 体验PND未来趋势 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开放给民间使用后,今日已渗透到各个消费性电子领域,放眼目前市场上的GPS产品,在使用上存在产品区隔,但PND仍是GPS应用的主流。 11月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的热卖和12月底的耶诞旺季,2007全年美国PND总销量高达1,000万台,较2006年增长近3倍。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BI Research的预估,PND于2007年全球出货量可望超过2,900万台,从2007年-2012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亦高达22.5%。也就是说,至2012年时,PND出货量将可达到8,000万台的水平。因此,紧接在销售旺季后的CES展览期间,PND所受关注程度自不在话下。 回顾2007年的PNDS市场,不论是从品牌还是数量,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价格不断探底,甚至有些3.5英寸屏幕的产品已经跌至100美元左右。激烈的价格竞争,各业者也在思索如何开创新产品规格,尽最大可能加入更实用的功能。归纳2008 CES PND的展出重点,各家产品持续在外观上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强调多元实时信息与使用者的互动,以提升附加价值。 即将面市的Garmin nuvi 800系列搭载全新智能语音辨识功能,不用在开车时操作繁琐的人机接口,让行车安全更上一层楼。使用者除了用声音输入地址街道名称来找路外,也可下达指令,比如“查找星巴克”,nuvi就会导航到最近的星巴克。如果迷路,对导航仪说“我在哪里?”导航仪就会显示目前的坐标信息、距离最近的交叉路口、医院、警察局以及加油站。 Garmin还与MSN Direct合作,经由FM广播将个人化的信息传送到nuvi机台上,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接收如交通路况、油料价格、天气信息、股价新闻、院线电影以及当地展览活动等,丰富的实时信息,随手可得,还可搭配nuvi机台来导航。由于透过FM广播,MSN Direct接受器可以让nuvi 850和汽车音响连接,并播送nuvi 850所提供的内容。无独有偶,麦哲伦(MAGELLAN)也与另一个网络引擎搜寻商Google携手,推出一款内置GPRS通信功能的Maestro 5340+GPRS。这款PND可以提供Google查询服务功能,并且可透过GPRS获得实时路况和信息,使用户得到更多的日常相关信息。雅虎也不甘示弱,DASH Navigation提供内建GPRS和Wi-Fi,无线连接性不仅意味着定位资料是最新的,而且用户能够根据位置与目前汽油价格找到相关加油站。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因特网,扩大这个一度自我限制的设备的边界,也让使用者在悠游中找到个人化服务信息。 从50余家PND厂商,数百款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是NAVIGON 7100。继获得德国红点奖后,Navigon 7100再夺得CES创新设计与工艺奖。光滑的镜面喷漆,流畅直线和优雅曲线的完美结合,极富时尚气息,让人爱不释手。迷人的外观,加入独创一格的功能,更显出此产品的魅力。为了让用户体验到更加真实的效果,这款产品还引入了一项“Reality View(真实视角)”功能,改进了其它导航产品导航模式不够直观、只能够显示抽象向量图的缺点,为使用者在屏幕上显示出较为接近真实画面的图像,提供给用户更加自然的导航体验。另一项创举则是免费提供TMC交通广播功能,除了以图像方式实时显示当前路况信息外,接近事故易发区处或易堵车区时会以语音提前通知驾车者。 结论 每年举办的CES向来以呈现手机与电动游戏的最新流行趋势闻名,这次2,700名参展厂商中,有数百个聚焦于车用新产品,比往年更凸显汽车电子主题。通用汽车执行长的到临,更说明汽车产业热情拥抱电子产业。将新颖的电子产品逐渐引进车内配备,以高科技推动个性化产品,吸引更多慧眼独具的消费者。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孤军奋战将导致资源局限和爆发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百变的需求。从此次CES来看,很多品牌或企业已扬弃单打独斗的企业经营视野,寻求异业合作的关系,交换彼此之间的资源,相互为对方创造另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更让消费者的利益得以最大化。PND与网络搜寻引擎合作便是一例,手机与汽车电子厂商则是另一个。 藉由策略联盟或逆向工程的方式,后装市场的厂家试着深入汽车控制领域,只不过功能也有限。若要在汽车电子领域耕耘的厂家,除了在后装市场持续找到发展空间之外,也要累积本身技术与质量的实力,创造进入前装市场的机会,深入汽车的核心控制,然后再一步提升技术。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悬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汽车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悬架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汽车悬架;汽车部件;主动悬梁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和车弹性地连接在一起。汽车悬架是车身和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一般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元件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减缓行驶中车辆受到由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力,保证乘坐舒适和货物完好,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传递垂直、纵向、侧向反力及其力矩,并起导向作用,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运动。悬架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 1悬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根据悬架的阻尼和刚度是否随着行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种悬架的模型图如图1所示),半主动悬架还可以按阻尼级分为有级式和无级式两类。传统的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是按经验设计或优化设计方法选择的,一经选定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就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其减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为了克服被动悬架的缺陷,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主动悬架的概念,主动悬架就是由在悬架系统中采用有源或无源可控制的元件组成。它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主动作出反应,以抑制车体的运动,使悬架始终处于最优减振状态。所以主动悬架的特点就是能根据外界输入或车辆本身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因此,系统必须是有源的。半主动悬架则由无源但可控制的阻尼元件组成。 在车辆悬架中,弹性元件除了吸收和存贮能量外,还得承受车身重量及载荷,因此,半主动悬架不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而只考虑改变悬架的阻尼。由于半主动悬架结构简单,在工作时,几乎不消耗车辆动力,又能获得与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故应用较广。 由于路面输入的随机性,车辆悬架阻尼的控制属于自适应控制,即所设计的系统在输入或干扰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时,能自适应环境,调节系统参数,使输出仍能被有效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它不同于一般的反馈控制系统,因为它处理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反馈信息。 自适应控制系统按其原理不同,可分为校正调节器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两大类。由于要建立一个精确的“车辆―地面”系统模型还很困难,故目前的主动悬架,多采用自校正调节器。 虽然现代汽车的悬架种类较多,结构差异较大,但一般由弹性元件、减振元件和导向构件组成。工作原理是:当汽车轮胎受到冲击时,弹性元件对冲击进行缓冲,防止对汽车构件和人员造成损伤。但弹性件受到冲击时会产生长时间持续的振动,容易使驾驶员疲劳。故减振元件应快速衰减振动。当车轮受到冲击而跳动时,应使其运动轨迹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会降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导向构件在传力的同时,必须对方向进行控制。 2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科技进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马车出现的时候,为了乘坐更舒适,人类就开始对马车的悬架―叶片弹簧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在1776年,马车用的叶片弹簧取得了专利,并且一直使用到20世纪30年代,叶片弹簧才逐渐被螺旋弹簧代替。汽车诞生后,随着对悬架研究的深入,相继出现了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钢板弹簧等弹性件。1934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由螺旋弹簧组成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参数根据经验或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它是一系列路况的折中,很难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减振的效果较差。为了克服这种缺陷,采用了非线性刚度弹簧和车身高度调节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无法根除被动悬架的弊端。被动悬架主要应用于中低档轿车上,现代轿车的前悬架一般采用带有横向稳定杆的麦弗逊式悬架,比如桑塔纳、夏利、赛欧等车,后悬架的选择较多,主要有复合式纵摆臂悬架和多连杆悬架等。 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73年,由D.A.Crosby和D.C.Karnopp首先提出。半主动悬架以改变悬架的阻尼为主,一般较少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工作原理是:根据簧上质量相对车轮的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弹簧的阻尼力或者刚度。半主动悬架产生力的方式与被动悬架相似,但其阻尼或刚度系数可根据运行状态调整,这和主动悬架极为相似。有级式半主动悬架是将阻尼分成几级,阻尼级由驾驶员根据“路感”选择或由传感器信号自动选择;无级式半主动悬架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条件和行驶状态,对悬架的阻尼在几毫秒内由最小到最大进行无级调节。由于半主动悬架结构较简单,工作时不需要消耗车辆的动力,而且可取得与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被动悬架的缺陷逐渐成为提高汽车性能的瓶颈,为此人们开发了能兼顾舒适和操纵稳定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概念是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悬架设计中率先提出的。它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的控制装置,使汽车的悬架在任何路面上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控制装置通常由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能源系统等组成。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著名的汽车公司和生产厂家竞相研制开发这种悬架。奔驰、沃尔沃、洛特斯、丰田等在汽车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试验。装备主动悬架的汽车,在不良路面高速行驶时,车身非常平稳,轮胎的噪音小,转向和制动时车身保持水平。其特点是乘坐非常舒服,但不同程度存在着结构复杂、能耗高、成本昂贵、可靠性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被动悬架。在半主动和主动悬架的研究方面起步晚,与国外的差距大。在西方发达国家,半主动悬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趋于成熟,福特公司和日产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动悬架虽然提出早,但由于控制复杂,并且牵涉到许多学科,一直很难有大的突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仍仅应用于排气量大的豪华汽车。未见国内汽车产品采用此技术的报道,只有北京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对主动悬架展开研究。 3悬架的发展趋势 由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具有安全、智能和清洁的绿色智能悬架将是今后汽车悬架发展的趋势。 (1)被动悬架是传统的机械结构,刚度和阻尼都是不可调的,依照随机振动理论,它只能保证在特定的路况下达到较好效果。但它的理论成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相对低廉且不需额外能量,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动悬架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通过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后,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或有限元法寻找悬架的最优参数;研究可变刚度弹簧和可变阻尼的减振器,使悬架在绝大部分路况上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研究导向机构,使汽车悬架在满足平顺性的前提下,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 (2)半主动悬架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执行策略的研究;执行器的研究。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改变节流孔的大小调节阻尼;一种是通过改变减振液的粘性调节阻尼。节流孔的大小一般通过电磁阀或步进电机进行有级或无级的调节,这种方法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通过改变减振液的粘性来改变阻尼系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噪音和冲击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3)主动悬架研究也集中在两个方面:可靠性;执行器。由于主动悬架采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单片机、输出输入电路和各种接口,由于元器件较多,降低了悬架的可靠性,所以,加大元件的集成程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执行器的研究主要是用电动器件代替液压器件。电气动力系统中的直线伺服电机和永磁直流直线伺服电机具有较多的优点,今后将会取代液压执行机构。运用电磁蓄能原理,结合参数估计自校正控制器,可望设计出高性能低功耗的电磁蓄能式自适应主动悬架,使主动悬架由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4结论 总体来说,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好,性能优越,解决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矛盾。但元件成本较高,工作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整车质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主动悬架会大大增加成本和能量消耗;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接近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优于被动悬架。性能可靠,调节方便的可调阻尼减振器和算法简单有效的控制策略将是半主动悬架发展的必经之路。被动悬架的性能相对最差,但它的成本最低,也不需消耗能量。被动悬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是应用最广泛的悬架系统,通过进一步优化悬架结构和参数可以继续提升悬架性能。 悬架技术的技术创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先进制造技术、运动仿真等为悬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悬架的发展也给这些相关学科提出更高的理论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空调产品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旋转轴是通过磁性离合器及皮带与发动机曲轴相连取得动力的。当出风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它则控制磁性离合器切离,这样压缩机不工作。如果这一控制失灵,那么压缩机将不断工作,使蒸发器结冰造成管道压力超标,最终破坏系统甚至造成损坏。文章就空调产品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汽车空调;节能减排;独立式空调 目前大部分小汽车(主要指民用小车)上用的制冷剂有R-12制冷剂和R-134a制冷剂两种。R-12制冷剂是一种普通制冷剂,含有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利昂,而且在明火下会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R-134a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具有无毒、无色、不燃不爆、热稳定性好等性质,更重要的是R 134a制冷剂不损害臭氧层。这两种制冷剂的化学结构互不相同,所以在汽车上是不通用的。而且它们配套使用的制冷剂油也不可互溶。如果加错制冷剂会令系统损坏,如对胶管的腐蚀等。R134a之所以用来替代R12,是因为其热力性质与R12相似,是一种不含氯的氟利昂,其臭氧破坏系统为零,所以,现在的新车基本都已使用R134a,即人们常说的环保制冷剂。 一、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 其实汽车空调和我们熟悉的家用空调制冷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R12或是R134a压缩释放的瞬间体积急剧膨胀就要吸收大量热能的原理制冷(由于R12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出于环保的要求发达国家从1996年开始改用R134a做制冷剂)。汽车空调的构造和家用的分体空调类似,它的压缩机往往是安装在发动机上,并用皮带驱动(也有直接驱动的),冷凝器安装在汽车散热器的前方,而蒸发器在车里面,工作时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流经压缩机变成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冷凝器散热管降温冷却变成高压低温的液体,再经过贮液干燥器除湿与缓冲,然后以较稳定的压力和流量流向膨胀阀,经节流和降压最后流向蒸发器。制冷剂一旦遇到低压环境即蒸发,吸收大量热能。车厢内的空气不断流经蒸发器,车厢内温度也就因此降低。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后再次变成低压气体,又重新被吸入压缩机进行下一次的循环工作。在整个系统中,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机关,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太多就不易蒸发而太少冷气又会不够,因此膨胀阀是调节中枢。而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系统循环的动力源泉。 二、汽车空调的组成 汽车空调一般主要由压缩机(compressor)、电控离合器、冷凝器(condenser)、蒸发器(evaporator)、膨胀阀(expansion valve)、贮液干燥器(receiver drier)、管道(hoses)、冷凝风扇、真空电磁阀(vacuum solenoid)、怠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汽车空调分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高压侧包括压缩机输出侧、高压管路、冷凝器、贮液干燥器和液体管路;低压侧包括蒸发器、积累器、回气管路、压缩机输入侧和压缩机机油池。相应地空调系统的设计面临新的挑战:因为无论发动机模式和电动模式时都需要空调(或采暖)。 三、汽车空调系统分类(按动力源分) (一)独立式空调 有专门的动力源(如第二台内燃机)驱动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一般用于长途货运、高地板大中巴等车上。独立式空调由于需要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高,同时造成较高的成本,并且其维修及维护十分困难,需要十分熟练的发动机维修人员,而且发动机配件不易获得,尤其是进口发动机;另外设计和安装更容易导致系统质量问题的发生,而额外的驱动发动机更增加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二)非独立式空调 直接利用汽车的行驶动力(发动机)来运转的空调系统。非独立式空调由主发动机带动压缩机运转,并由电磁离合器进行控制。接通电源时,离合器断开,压缩机停机,从而调节冷气的供给,达到控制车厢内温度的目的。目前,绝大部分轿车、面包车、小巴都使用这种空调。目前非独立式空调主要分为分体式、整体式。 1.分体式前端空调系统(HVAC)-(Heater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前蒸发器:是对通过膨胀阀后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后成为常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主要结构:管带式、层叠式、平行流式。 前暖风散热器:通过发动机冷却水提供的热量制热。主要分为:前暖风、后暖风(面包车、小巴)、侧暖风(面包车、小巴)。 2.整体式前端空调系统(HVAC)-(Heater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四、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 1.空调装置运行时振动较大,前面己提到汽车空调装置是移动式车载空调装置,由于道路不平,汽车在行驶中颠簸振动大,所以装置中连接管道应采用挠性制冷剂管道。 2.冷凝器紧靠着发动机的散热器,所以它的冷凝温度往往是低高的,所以其运行工况比其它空调装置恶劣。 3.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是直接由发动机驱动的,它是通过一个皮带驱动机构来实现的。当压缩机不工作时,压缩机可以与发动机脱开,它是通过一个电子离合器来实现的。空调系统停止工作时,应经常检查皮带的松紧,以确定离合器动作是否正确,有时离合器因轴承的损坏而影响压缩机的轴封,造成压缩机轴封处制冷剂泄漏,所以要检查离合器轴承损坏的早期迹象。 4.空调系统舒适性的评价。影响舒适性的因素很多,所以不能用一个精确的量值来确定,但我们还是可以规定一个舒适性范围的。 5.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汽车空调运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汽车排气管排放量的2%~10%,随着高性能发动机的使用,这一比例逐渐变大。目前使用汽车空调在总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例仍很小。在美国,EPA统计的汽车空调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0.1%。 温室气体排放发生在汽车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生产、使用、回收处理。LCCP表示从生产到回收的排放量,包括零部件材料使用的能量造成的排放。LCCP概念比原先使用的“TEWI”概念更为科学。“TEWI”只包括了制冷剂的直接排放和系统运行能耗造成的问接排放;LCCP还包括了制造零部件、制冷剂消耗的能量、替换及服务耗能。 6.未来新型动力车可能使用的空调系统。汽车动力系统的环保设计对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汽车空调系统效率对客户的影响,然而对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低排放汽车,它们是否能被用户接受却往往依赖于是否拥有效率更高的采暖和空调系统。例如,单用电力制冷和采暖可使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可行驶里程减少50%以上,以至连典型城市交通都难于适应。对于日益开拓的家用轿车市场,微型车用于空调的能量少于普通车辆,但这部分能量在小功率发动机的输出功中占的比例却不小。 7.未来新型空调系统的开发。空调系统开发必须与汽车开发同步,以适应新的变化:如发动机效率提高(余热量减少)、电气化、混合驱动动力及其它新型零部件使用后导致空调系统特性的变化。 汽车电气化日益加强。新型的电子元件如加热座椅、娱乐系统、电子导航等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广泛,为了适应这些技术,汽车生产商正在拟转向42V系统。采用高电压系统后有可能去除皮带驱动的系统,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水泵及动力转向泵等。这使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应用全封闭压缩机成为可能,并且只要发动机舱内靠近仪表盘的部分在足够的空问,就有可能用金属管代替软管,从而大大降低制冷剂泄漏。 电动车及一些混合动力车需要负荷调整。电动车和一些混合驱动车为了达到高效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以尽量少使用燃料来满足动力要求。 新的零部件技术可减少空调或采暖负荷增强车身隔热、改进门封结构、玻璃镀层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都可减少车室热负荷,从而减少用于空调或采暖的能耗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能源和环境的变化对交通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遵循能源发展形势及能源发展战略,研发和使用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和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趋势和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工业 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1.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能够批量产销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1997年12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目前,该公司推出的混合动力轿车已经是多次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其生产工艺更为成熟。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测试,PRIUS轿车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轿车节油44.4%,在市郊节油29.7%,综合节油40.5%。美国的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日本还有部分差距,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 2.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我国也正在持续地进行着。“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我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4年来,经过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0多名技术骨干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已累计运行 4000km,燃料电池客车已累计运行8000km;混合动力客车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14万km;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 二、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过渡阶段的不二之选――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较为明朗。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多年,其技术相对成熟,已具备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较好的动力性和环保性,因此,笔者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向真正意义上纯电动汽车过渡阶段的不二之选。然而目前为止,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在装备常规的动力装置以外,还必须安装蓄电池,加之长期以来的研发成本,造成了现阶段混合动力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阻碍混动车普及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技术问题的陆续攻克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笔者认为混合动力未来汽车近几十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2.上帝的宠儿――纯电动汽车 由于电池技术的原因,纯电动汽车微型化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趋势。以高性能的镍氢、镍镉电池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当前,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正处在“更上一层楼”的阶段。美国蓝鸟客车公司、本田、丰田、比亚迪、奇瑞等均相继推出了相应的纯电动客车和轿车。然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电池容量、驱动电机、快速充电、二次污染等。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并非某个公司或某几个公司就可以完成的。如对其进行政策性补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快速充电站、充电桩、换电站或者电池租赁点;以及对研发单位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3.未来的巨人――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但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 20%。中国长安汽车在 2007 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存储和运输非常困难。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结语: 从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以纯净能源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的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应该以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为重点,着力解决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实现“弯道超车”,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就是很明显的例子,汽车已经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步行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虽然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都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汽车维修技术的提高及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是确保汽车出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本文对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员提供相关的帮助。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起来的,在迄今为止的60多年中,汽车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加了汽车运行的隐患和风险,而汽车维修也是在这时兴起的。在现今社会中,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与之相互补的汽车维修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要对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进行更新,对技术人员的技修能力进行提高,更好的顺应当前的时代潮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远大的前景。 一、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汽车维修信息更新速度慢 汽车维修技术是伴随着汽车生产销售发展起来的附属行业,其在信息吸收和获取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滞后现象,甚至已经出现了与汽车制造业发展不相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在汽车技术的研发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很多的高新科技逐渐的应用到了汽车制造上,但是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却没有获得新技术的相关信息,自身拥有的维修信息又无法满足目前的汽修需要,所以对于很多的汽车故障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当前在汽车制造中,多数的汽车都已经使用了机电液一体化的电控系统,但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对这方面信息获取的的失效和不及时,就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准确的把握,甚至会在维修中引发其他问题,增加维修的难度,从而影响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水平低 目前,我国从事汽车维修的人员多数为初高中学历的技术人员,所接受 专业训练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在整体上就是欠缺的,所以维修质量问题难以保证也是意料之中的。另外, 目前我国从事汽修的人员多数为学徒工,在技校学习时知识获取的不到位或者学校、企业培训不到位等都导致其对现代化的汽修技术了解的少之甚少,跟不上时展的步伐[1]。此外,有些汽修企业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在人才引进上忽视了人员的专业性, 这就是造成了当前我国汽修行业人员水平整体下降的局面。 (三)汽车维修设备十分落后 由于我国汽车维修技术与汽车制造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汽车维修检测设备也存在落后的现象,无法准确的检测出汽车的故障问题,也保证不了检测的准确性,这就增加了汽修工作的开展难度。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汽车制造已经趋于智能化发展了,所以汽车检测设备也应该顺应汽车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以此来满足汽车维修的正常需求。 目前我国在汽车维修设备和技术上已经进行了适时的更新,但是就整个汽修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技术仍然在维修中占绝大部分,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不仅如此,国内产品性能不够稳定,只能靠低价格来销售,最终很难长久得到市场的认同。 例如,发动机燃烧机油是汽车的一种常见故障,造成这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配气机构、活塞连杆组、缸体等部件的密封配合不良,或者还存在机油加注过量等现象。在修理过程中,零件材料质量的优劣,维修加工工艺不规范,技术人员的精度不达标,也同样会引起发动机窜油的故障。因此,在汽车维修中,维修信息的获取、技术人员的工艺水平以及维修设备都直接影响了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二、汽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故障检测一体化、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科技逐渐被应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当中,而科技也使得汽车维修向着科技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汽车维修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提高了故障检测的精确度,减少了检测的失误率,也使得汽车维修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升[2]。 另外,汽车维修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不仅可以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然后更加精确的找到汽车故障的问题和成因,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使汽车维修保养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二)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化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受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的限制,汽车维修技术未来必须要向人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汽车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大众和市场对汽车产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等也都要求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三)汽车维修观念先进化 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维修技术,还要不断的提高维修的品质,进行维修观念的更新,从而更好的顺应当前汽车行业以及社会主流的发展趋势。目前,汽车维修也应该向着观念的先进化方向发展,也就是在汽车维修中贯彻和落实节能低耗、减少污染等重要理念,从而使未来的汽车维修保养更加的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汽车维修技术的先进观念的落实,使得汽修技术也向着节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在汽车维修中损害非修理部件的事情经常存在,所以在先进的维修观念下,汽车维修积极贯彻资源节能的理念,将维修的精确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损耗,在节约维修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汽车维修的环保理念和绿色理念,提高了维修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与快速更新换代的汽车生产技术逐渐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因此,针对于汽车维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改善汽车维修技术不理想的问题,从整体上提升汽车维修的技术水平。另外,从汽车行业以及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考虑,汽车维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向着人员专业化、理念先进化、故障维修一体化等方向发展 。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和近期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我国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生产研发技术的迈进,以现代计算机数控加工为主,加之NC机床和MC为基础的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从而建立具有自动化、集成化特点的体系,从而为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夯实基础。 关键词:机车壳体;汽车工业;金属切削;现状;趋势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化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以汽车为主要代步方式,吸取国外的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汲取研发经验,从而提升自身行业的水平。 1 国内汽车机械加工技术发展与现状 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随着国民素质的水平的提切而不断提高,汽车机械制造业及相关的关联性产业也得到飞速的进步。20世纪下半叶,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基础而发展的第二汽车制造产业朝着多种专用设备和多条自动线条的方向迈进。21世纪初期,小汽车研发成为汽车机械加工产业的重中之重,但国内机床的生产研发并没有满足日常生产的需求,造成汽车所需的多数装备和制造技术只能依赖国外的引进,从而耗费巨大财力。简而言之,虽然我国汽车机械加工技术得到升级和完善,但同国外先进的生产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硬件设备落后 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的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生产研发实力还无法实现当前汽车安全所需,缺乏基础的安全保障和性能保障,硬件设备的落后和传统早已无法满足汽车制造过程中对其可靠性、精准度以及使用寿命的要求。 1.2 自主研发能力亏欠 由于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使汽车产业处于瓶颈期,自主创新体系在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产业方面得到不提升,无法发挥自主研发的主动性,缺乏创新能力。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片面地强调如何解决制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升级改造,从而落后于世界。 1.3 软件应用范围狭隘 小汽车壳体加工主要以集成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为主,为实现生产的高效率,流水作业成为制造厂中的主要工作形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局限于一个版块,单一片面的生产一项软件,从而形成软件应用范围的狭隘性。 2 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的深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起,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技术也逐渐的得到改良优化。主要以集中工序,简化流程为主,为尽量缩短工艺流程,多采用复合工艺,如一刀多刃、一工位多工序,滚、插、铣削由拉削、搓、挤、滚压等代替,磨削由车、铰等代替。与此同时,为提高切削效率,高速刀具技术、高速机床也被运用到生产中。柔性制造技术、珩磨新技术和干式切削技术是新型加工技术中佼佼者。柔性制造技术能实现多个结构不同的产品的同时生产,其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柔性制造系统和制造工厂,以及CNC机床和自动化技术。珩磨新技术通过不断研发新型珩磨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作业,如自动更换珩磨头、柔性夹具、实现珩磨的模块化等。而干式切削技术主要依赖于切削液,切削液是传统切削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之一,但其对环境有着负面影响。为减少切削液对操作人员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两种干式切削技术应运而生。一种干式切削技术完全不用切削液。而另一种准干式切削,则是在微量润滑剂中混入气体,完成切削。图1为超声振动珩磨技术示意图,图2为干式切削示意图。 2.2 壳体机械加工技术对汽车变速器的重要性 以汽车变速器壳体为例,汽车变速器壳体是变速器的基础设施和配件,壳体能够保证整个变速器处于一个完整的状态。汽车变速器壳体将变速器中各类零件进行安装匹配,将输入轴总成、输出轴总成、换挡机构总成等多个零散部件依照一定的规则和布局结构使整个变速器完成汽车在工作时所需的能量,并且汽车变速壳体还能够保障支撑输出轴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输出转矩,使汽车变速器能够顺利通畅的运行工作。除此之外,汽车变速器壳体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变速器总体装备的精准度和运动性能、汽车换挡的灵活性以及阻挡噪声,保证变速器性能始终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功效。因此,变速器壳体的质量决定着变速器总成的性能。 2.3 汽车壳体高速加工技术 在汽车壳体机械加工中,对高速加工技术的研究需要将机床、刀具与零件结合起来系统分析。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步伐的逐步提升,高速加工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管理、经营信息技术管理等。就当前形式分析,我国众多汽车机壳数控生产多以自动化为主,其来源渠道主要以日本、欧美等国家。高速加工技术主要以机床、刀具与其他多个零件结合系统分析为主,由于小汽车壳体加工零件孔多为复合式结构,所以主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够在一次性走刀过程中完成精加工。例如,刀具多采用Ti基陶瓷、CBN、SiN陶瓷等超硬材料。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壳体机床结构突破早期的传统形式,为实现生产线各加工工位、加工工序生产节拍对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专用成型刀具、高速多刀和加工工艺主导了机床的结构设计。除此之外,在汽车壳体机床技术升级层面,主要朝着复合加工中心模块化、加工速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加工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网络化、加工模式系y化,实现高速加工技术的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全局的观念出发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缺陷、不足及未来发展建设所需的必备条件。从软件创新、科研能力创新、机械加工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精益求精,积极主动的吸取国外优异先进的加工技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状况,不断提升小汽车壳体机械加工水平,在未来建设道路上以高速加工技术和发动机制造技术为主,从而实现经验、实践层面“质”的提升,逐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概况,从专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专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专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1 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发展现状 1.1 专用汽车产品特点分析 我国的专用汽车按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运输类和作业类。随着高等级公路网络化建设的加快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输类专用汽车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自卸汽车、厢式运输车、罐式运输车、半挂车等的迅猛发展即是佐证。由于这类车型具有市场需求量大、可批量生产、底盘选择余地大、技术门槛低等特点,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专用汽车企业组织生产。一方面,整车企业对批量小的底盘缺乏开发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专用汽车企业又不具备专用底盘生产资质和技术能力。随着《专用汽车底盘生产准人管理规定》的完善和实施,专用底盘制约专用汽车发展这一瓶颈问题有望缓解。作业类专用汽车要求专用底盘性能可靠、技术先进,专用装置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因此大量的先进技术被移植到作业类专用汽车上,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高,甚至专用装置比专用底盘价格高出数倍,容易培养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内领先产品,如广东粤海的清障车、杭州爱知的高空作业车和北电科林的广播电视车等。 1.2 专用汽车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已有6%左右的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具备独立的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采用开发软件进行模块化仿真设计,如Aut。-CAD、Por/E、CATIA等,大大提高了研发质量和缩短了开发周期。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品研发还处于较低水平,模仿设计痕迹比较明显,技术雷同现象突出,并没有实现质的转变。 1.3 专用汽车企业工艺装备分析 工艺装备对提高专用汽车产品的生产质量至关重要,受到了专用汽车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纷纷不惜重金采购先进的工艺设备,我国的专用汽车产品生产制造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都装备了智能化焊接机、焊缝检测机、数控切割机、水下等离子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剪板机、整车喷砂喷丸机等先进的机电工艺设备,工艺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需要引导和规范 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管理完全归属于整个汽车行业的管理体制当中,由于专用车的特殊性,产品标准的适用性不够完善,标准法规的制订、修订工作跟不上产品开发的速度,相关的管理政策没有细致的规定,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强,使部分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受到影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同时分属多个行业和多级政府部门,部门职能交叉,加大了政府的协调成本,给实施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公告》、“3C”认证、《环保目录》等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专用汽车产品的特殊性,加大了产品注册申请成本,使企业失去了经营的灵活性和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用汽车的发展。 2.2 产品结构不合理 国外发达国家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已达到65%左右,专用载货车年产量占当年载货车总产量的50%以上,载货类专用车中,轻、中、重型比例为3∶ 4∶ 3。而据2004年统计,我国专用汽车总产量约为60. 55万辆,占当年载货车总量的39. 7%,在吨位构成比方面,中型专用车多,重型专用车少。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3 底P专用化程度不高 专用汽车种类多、规格杂,为满足不同专用装置的良好匹配,对底盘有着独特结构和特殊性能的要求。我国专用汽车底盘的技术含量不高,长期困扰着专用汽车的发展,除有少量专用汽车如部分起重汽车采用专用底盘,其余大多数专用汽车采用二类载货汽车底盘改装,这些车型结构布置不够合理,车辆适应性、经济性、平顺性较差,极大地影响着专用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国内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2.4 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欠缺 我国专用汽车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等,一些高科技产品及高技术关键部件仍需进口。由于专用汽车生产批量小,新产品开发所需投入较大且投入回收期长,许多企业虽然在部门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有所安排,但普遍存在资金和人力投入的不足,特别是缺乏高素质技术开发人才,因此,实际的研发工作无法开展,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成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瓶颈。总体来讲,我国专用汽车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内企业大多是仿造国外车型,个别车型为引进国外产品关键技术、关键部件。 3 我国专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3.1 品种多样化 专用汽车产品是专门为特殊用途服务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由于专用汽车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形成了专用汽车多品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专用汽车品种发展速度极快,功能要求越来越细,专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我国专用汽车及其底盘发展趋势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 3.2 产品重型化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重型卡车的市场销量为487 481辆,同比增长58.64%。从中长期来看,推动重型卡车行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公路货运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同时,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4 结束语 我国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与管理。这两大领域包括了专用汽车的大多数品种,这些品种会根据各自行业的发展情况,随时间、地点的不同成为市场的热点。因此,富有远见的专用汽车企业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完成技术、资本、营销体系建设的积累,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具有优势产品而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汽车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而汽车在使人们的出行更方便的同时,也得到了人们更加合理使用的思考与探讨。而对汽车状况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关故障维修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使汽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是现阶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对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汽车检测维修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检测与维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蓬勃,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这种形式下,不但使汽车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对汽车进行检测维修的技术也逐渐被重视。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与汽车是否能够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关系,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重要性极为突出。然而在现阶段中,我国汽车检测维修中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夸大维修故障等,使车主在支付更多费用的同时还无法确保汽车的维修质量。通过一定解决方案的实施,不但能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还可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作和人们的生命安危。 1汽车检测与维修现状 目前,通常都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测和维修,不但能够确保一定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检测维修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排气分析仪、车轮定位仪和非接触时车速仪等机电一体化检测设备。国外现已将相应汽车检测制度和维修体系建立,使汽车检测维修更具专业化。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已经普遍具备标准化,其发展趋势也在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前进。 在我国,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有关汽车的交通事故或是安全环保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为了使社会公害减少,如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进行改善和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内容。现阶段中,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通常都是事后进行,当问题出现后才检查问题环节,未能构成预防意识,使交通事故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因此,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急需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将现代化科技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与维修中,能够将事故诊断结果更加精准,从而将人为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降低。 2汽车检测与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检测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 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目前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各类伪劣假冒产品在市场中十分泛滥,导致消费者在对汽车维修时,不但汽车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还经常出现高价购买到劣质产品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但会发生在维修市场中,部分汽车维修厂也时常会有该类情况发生。维修厂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利益[1],通常会在维修中采用质量较差的零部件,却在对消费者报价时说维修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为高质量。在汽车维修中使用这些劣质产品无法使汽车性能得到保障,使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消费者构成生命威胁。 2.2技术人员谎报故障 由于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维修知识不了解,汽车一旦出现故障,消费者通常会将汽车送往维修厂进行修理,给了部分维修人员牟取暴利的机会。部分汽车维修工作人员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汽车存在的故障问题夸大,导致消费者付出的维修费更多。例如由于汽车内部某个零件损坏,导致声音无法发出,而部分汽车维修人员会告知消费者由于汽车内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全面修理;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仅需要对汽车进行清洁便能将故障解决或是故障其实十分的小,但是维修人员却将故障说大,告知车主必须更换部分零件,或是拆卸并不需要拆卸的零部件,以此进行更多工时费的收取。这些情况时常发生,而由于车主对维修知识并不了解只能选择接受。 3汽车检测与维修发展趋势 3.1信息化汽车故障检测 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将信息技术融入汽车检测维护中,利用网络将维修诊断信息传递,并整理、总结各类车型的维修资料。信息化汽车诊断技术能够将原本效率慢、不够准确的限制打破[2],在各个维修企业间还能将资源共享实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将维修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和各类维修设备结合成一体,能够与其他维修企业共享维修软件和硬件。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提供给用户热线咨询的方法,便于用户询问汽车故障诊断的指В获得最佳的维修方法。同时,通过汽车故障远程诊断服务,维修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中心将现场诊断信息数据传回并处理,然后反馈到现场,便于对现场故障诊断的指导。 3.2规范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进步,部分检测维修企业逐渐加大了对检测维修技术规范的重视。由于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对汽车最基础的部分维修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大部分汽车在检测维修时都有一定不足存在,从而使汽车检测维修质量降低。因此,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必须对使用的检测维修技术基础严格进行规范,确保检测维修技术的科学、合理和规范。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根据汽车修理规范和汽车检测维修原则,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的汽车检测维修方案,为汽车检修提供更好地保障。 3.3智能化检测与维修技术 目前,国内部分汽车检测维修企业都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科学设备和技术,从而将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都提高了一定幅度,促进了汽车检测维修中的光管工作进一步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根据现阶段中国内现有科技发展成果能够看出,将集光电机一体化运用到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能够使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检修设备朝着智能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3],由于目前信息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普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将各类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检测维修工作中,能够使汽车检修企业借助互联网监控系统的全面性和共享性对汽车进行监控,并且还能通过智能化发展的网络推动技术和设备朝着智能化发展方向前进,使汽车检测维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4综合性检测站建设 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可以将对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进行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便于检测汽车存在的故障并明确汽车故障的类型,并对汽车使用的各类型参数和汽车使用性能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性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不但能够使每个汽车检测站能够实现独立检测的任务,同时又可以形成系统、快捷、高效、精准的数据提取体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共享,使得到的数据能够共享于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和各个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加强了对汽车检测维修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汽车检测维修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因此在检测维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足,而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加强对汽车检测维修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对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汽车检修质量,促进我国汽车检测维修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快速发展,但相关售后市场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以及认证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分析认为,随着国家汽车售后相关政策改革,以及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未来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将呈现团体标准快速发展、急需标准优先完善、第三方认证制度逐步建立的发展趋势。 截至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汽车售后市场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汽车售后领域各类专业标准、管理规范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体系作为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引导和规范市场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作用。分析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厘清现有标准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指明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引导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售后标准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作为技术和服务的集合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汽车售后市场的特殊性,可将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的作用与意义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 第一方面:可以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 售后市场标准是市场需求向生产端的直接反映。可以在界定产品的技术和功能,指导产品设计和生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产品通用型、互换性,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督促企业提高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提高配件产品在独立售后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第二方面:可以引导和规范市场。 建立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完善汽车售后市场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售后市隽闩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形成市场进入门槛,淘汰落后、鼓励先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现状和问题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服务项目和数量上有了高速增长,但是我国汽车售后标准体系在技术标准、管理规范、认证认可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相关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等正在积极推动建立相关标准,但是尚未形成行业权威的技术标准品牌。主要面临3方面的瓶颈。 第一方面:配件产品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汽车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QC)和企业标准组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组织制定,其标准主要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急需和行业关注热点,企业标准由于涉及企业知识产权和产品技术机密,很难得到直接应用。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汽车售后市场零配件产品检测领域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第二方面:管理规范不健全。 汽车后市场涉及汽车美容、装饰、维修、保养、租赁、金融、保险、改装、道路救援、报废回收以及赛事活动、文化传播等诸多领域,汽车后市场服务细分行业和新的服务方式、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原有的汽车维修与配件流通相关管理规范难以涵盖上述领域,也很难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第三方面:认证体系缺失。 目前我国售后市场没有完善的产品认证和市场监督制度,配件质量参差不齐,广大车主也很难辨别优劣,继而导致车主对独立售后服务体系的不信任。以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授权维修体系的汽车售后服务与销售功能相分离,同时独立售后体系也将快速发展,如连锁快修、综合维修等。市场对售后配件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也急需像国外独立认证机构一样建立自己的认证制度,培育有影响力的售后市场认证品牌,为售后市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发展趋势 为规范汽车售后市场行为,建立产品技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水平,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4〕186号)提出发展同质配件的大方向,汽车售后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变革机遇。因此,我国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发展趋势会有以下3个特点。 1、 汽车售后市场团体标准将快速发展。 目前国家标准管理机制正在变革,标准编制的组织与均由政府主管部门承担,标准化工作广泛存在立项难、更新周期长、标准化活动社会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并由此压缩了标准的社会供给,然而发展团体标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以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汽车行业各行业组织需抓住机会,发挥特长,编制一批行业需要、科学规范的汽车售后市场团体标准。 2、 汽车售后市场急需标准将优先建立及完善。 现行的汽车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售后市场标准的需要,对于售后市场急需的技术标准,如制动盘、碰撞类金属件、易损塑料件、橡胶密封件、燃料系统清洗剂、系列车用油品等将优先发展;同时与售后市场相关的管理规范,如汽车维修、汽车救援、汽车物流、汽车用品、汽车电子商务、平行进口售后服务规范等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3、具有汽车售后市场特色的第三方配件认证制度将逐步建立。 我国对于部分汽车零部件要求获得CCC强制认证,要求满足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性能。然而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特殊需求,还应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CAPA采用的第三方认证制度,再结合我国车主和维修体系的实际国情加以推广。在政策支持和广大机构推动下,随着汽车售后市场标准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消费者对于认证认识度的提高,我国将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成熟,汽车售后市场正逐步扩大,如不加以科学的引导和规范,必将加剧行业无序竞争,最终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相关标准体系,引导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向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发展趋势 [摘 要]天然气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等诸多优点,本文根据天然气的这些优点以及近几年天然气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加气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急剧增加,汽车拥有量也急剧增长,导致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量激增。在这种形势下,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天然气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加气站应运而生,发展汽车加气站逐渐成为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1 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缺点 作为汽车燃料的天然气通常分为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其成分90%以上是甲烷,并经脱水、脱硫净化处理。与传统汽柴油燃料相比,天然气作为新兴的汽车燃料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下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1.1 优点 1.1.1 环保 因为天然气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其分子较小且结构简单,燃烧完全,燃烧后释放的碳氢化合物,几乎不会合成臭氧。而传统的汽柴油燃料,其分子较大,具有多重碳-碳键,燃烧时会伴随着更为复杂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增加了不完全燃烧的可能性并且易于放出未燃烧的、易发生光化合反应的碳氢化合物,从而加剧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以天然气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可以有效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1.1.2 经济 ①节省燃料费:以压缩天然气(CNG)汽车为例,通常情况下,压缩天然气的平均价格约为4.3元/Nm3,92#汽油的平均价格约为7.6元/L,而1Nm3CNG的热值相当于0.95L93#汽油,每辆燃气汽车年平均用气量约为11000Nm3,那么在提供相同热值的情况下,燃气费每年仅需要约47300元,而燃油费每年则需要约79420元,即每辆燃气汽车每年可节省约40%的燃料费。②降低维修费:传统汽、柴油中的蜡和胶质等杂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能有效减少积碳,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大修时间20%以上,润滑油更换周期延长到15000km。与使用常规燃料相比,可节约50%左右维修费用。 1.1.3 安全 就天然气本身而言,无毒,且不含有一氧化碳,比重p于空气,一旦泄漏会立即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而车用天然气(CNG、LNG)的燃点也都比汽、柴油高,不宜点燃;密度低,很难形成遇火燃烧浓度,稍有泄漏即挥发扩散。且抗爆性能好,爆炸极限仅为5%~15%,由此可见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比传统的汽、柴油安全性更高。 1.2 缺点 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虽然拥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实际上我国不仅是“相对贫油国”,还是“相对贫气国”,人均天然气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长,供需缺口也将逐年增大。因此,如果找不到能部分替代天然气的新能源,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来缓解当前的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只能是暂时可行的战略路径,不会持久。除此之外,在燃气汽车应用的过程中,用户普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动力不足;车身太重;加气不方便,只能跑短途等。但相信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加气站的开发建设,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2 汽车加气站的发展趋势 由于天然气具有低碳环保、经济实惠等诸多优点,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车用燃料,国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预测近几年,天然气汽车在我国仍将呈“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加气站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跟上这个增长速度,以满足供应需求。此外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地方可以使用到廉价的天然气,也确保了加气站可以得到充足的气源。因此在未来的几年稳步推进数量适度、分布均衡的加气站十分有必要。 加气站类型主要分为油气合建站、单纯加气站和加气母站三种。现如今,全国范围内加油站的布局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加气站在选址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加油站的布局,建设适当数量的油气合建站,油气合建站主要建于干道和社区,占加气站总数的90%左右。针对单纯加气站即CNG加气站、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和LNG/L-CNG加气站的建设,需根据站区现场或附近是否有管线天然气。CNG加气站一般又可分为母站、常规站和子站:加气母站在城市门站储配站或天然气高压主管道上取气,气源稳定且压力波动小,不受工业民用天然气用气的影响,一般建于靠近城市门站的远郊;常规加气站一般建于靠近城镇燃气管道的城市中心区、城郊;加气子站基本没有土建工程,采用撬装设备,搬迁容易,受土地资源约束少,占地少,主要建于附近无城镇燃气管道的城市中心区、城郊;LNG加气站主要建于高速公路、城郊及公交停车场、物流站场等有LNG加气需求的场所;L-CNG加气站和LNG/L-CNG加气站主要建于附近无城镇燃气管道或母站的城市中心区、城郊。 今后在加气站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加气站建设极为关键。需综合考虑各类加气站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加气站类型。发展加气站的前提是要尽快做好前期调研和发展规划研究,对市场环境和供需群体进行透彻分析,然后通过对天然气汽车用户的用气需求预测进一步确定加气站的规模和数量,避免在加气站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选址、布局混乱、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等情况。 3 结语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的能源,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CO2和H2O,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一半,石油的2/3,天然气是一种优良的汽车发动机绿色代用燃料。大力发展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载客汽车、环卫车和载货汽车等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车辆,符合政府提出的以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环卫车为重点,推广使用天然气燃料汽车,倡导私家车采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加快建设车用天然气加气站,满足市场发展和实际运行的战略要求。 汽车发展趋势论文:国产汽车品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阐述和比较数据等形式,整体的介绍了国内本土品牌汽车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我国经济放缓的情形下,本文详解了本土汽车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我国本土汽车现状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市鼍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消费力的提高以及消费者行为思想的转变,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引来了自己的一片春天。近几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国。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奢华汽车品牌陆陆续续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包括新型汽车的开发(混合动力,纯电力汽车),人们对私家车的购买力和需求都在不断上涨。在2016年,我国乘用汽车汽车生产量为2811.9万辆,同比增长14.5%;销量为2802.8万辆,同比增长13.7%,均为世界第一。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本土汽车销售量呈现可观的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数据统计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中,合资品牌有着独有的竞争优势。一汽大众以其独占鳌头的销量位居第一,依次往后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为前三甲。自主品牌中仅有长安汽车排名第八名。在畅销车的销售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来源于德产和日产车,本土汽车品牌偏向于低端车市场。因此,本土汽车品牌需要做好后期的战略规划,提高各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市场。 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阶段,许多国产品牌选择与国外的汽车品牌合资建厂,以达到快速引入技术和资本的目的,而同时,国外的知名汽车品牌也通过与国内的汽车厂商合资,对国内的汽车市场实现了领先占有。近些年来,国产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加上政府的扶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由于拥有巨大品牌优势和对市场占有捷足先登的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国产品牌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6年全国销量最好的十个汽车品牌中,有八个是中外合资品牌,只有两个是国产自主品牌,分别为哈弗和吉利,并且这三个品牌推出的车型也多为低端市场产品。 国产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 品牌价值。国产汽车品牌普遍存在发展时间不长,在购买人群中的认知度不够高,品牌形象不够清晰,获得的用户信任也不够高的问题。品牌不只是一个商标,一个良好的品牌,是企业多年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从而累积起来的价值。国外的发展成熟的汽车品牌普遍都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比如奔驰的尊贵,宝马的张扬和奥迪的中庸,都是鲜明的品牌标签。而且也因为这些标签,为它们吸引到了特定的购买人群,例如偏向奔驰的有钱的公司老总,偏向宝马的年轻人,和偏向奥迪的政府。这三个品牌旗下针对各类不同人群又开发了多个不同系列,例如宝马三五七系逐级上升和主打新能源的i系,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热爱高性能跑车用户开发的M系,购买人群从年轻人到企业老总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型,在保留自己品牌特性的同时,最大化覆盖市场。国产车的品牌大多时间尚短,而且长久以来普遍被市场定义为低端车、廉价车。人们在购买中高端豪华车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国产汽车,而国产品牌开发出的车,也多是用来满足代步和家庭日常所需,并没有像国外完善的汽车品牌一样从低到高有完整的市场覆盖。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产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弯路,比如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自主创新能力差,抄袭国外车,甚至还因为对于国外品牌的过度模仿有过法律纠纷。不过,设计上的模仿和抄袭,在很多国外知名品牌中也有过先例,比如斯巴鲁在起步阶段推出的斯巴鲁360和丰田的Toyopet SA之前都有官司缠身。然而,它们在度过了起步阶段后,都发展出了自己品牌特有的技术和特色,斯巴鲁发展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水平对置发动机,而丰田也因经济耐用畅销全球。 展望 中国人目前对于汽车的需求,还大多处于满足家庭需求方面,汽车在家庭中也属于比较大的投资。短期内来看,国产汽车应依然会以低端市场为主,主打经济耐用的家庭代步车,满足最基层市场的需求。然而,当国产汽车品牌积累到了足够的资金技术和品牌形象,在未来发展中势必要面对与合资品牌在中高端汽车市场的争夺。在这方面,国产品牌很有可能会借鉴日本的汽车行业崛起方式,在自身的廉价车品牌足够壮大时,推出旗下的高端子品牌,例如日产的英菲尼迪,丰田的雷克萨斯和本田的讴歌,这些子品牌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与老牌欧美豪华车抢占市场,甚至还可以推出高性能超跑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它们的发展经验和经营之道,在未来很有可能同样适用于国产汽车品牌。一部分国产品牌甚至已经开始打入高端市场,但目前销量很平庸,依然有待发展。 总体来讲,国产汽车品牌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销量在快速增长,有些品牌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但是目前对于市场的整体覆盖还不够全面,出口地也多为第三世界国家。但在未来当国产车有了足够的品牌价值和号召力时,才是国产汽车品牌真正抬头的时候。
浅谈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透析 摘要: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无论足来自于社会的雷求,还是竟争对手的压力,无不要术其必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才能迎合的客户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谋求利润,使得企业能长期特续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开启市场大门—市场曹峭,一直深受企业家和学者的关注。本丈以营梢理论为塞砍,分析传鱿营材的问趁,对市场营梢发展的街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营销目标市场细分品牌战略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为了稳定的发展,赢得最大的利润不停的探讨着市场营销这个课题。如何通过市场营销这个利器,以发掘出企业的谋生之路,是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巨大的成本造价,使企业的目光转向品牌战略型市场营销;同时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主动性增强,个性化消费及客户服务管理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此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网络营销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的企业市场营销方式正在打破地区分割,走向电子商务网络型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营销理论的概述 1.1营销的定义 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也就是说,营销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总称。 1.24P营销 20世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代表的是企业立场,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1.34C营销 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了客户(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的4C营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4P营销理论和方法。主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1.44R营销 Schultz提出了4R营销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4R营销是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的营销模式。 5.54S营销 目前,一些学者提出了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的4S营销模式。 2传统市场营销的问题分析 受到经济条件及营销技术方面的影响,传统的市场营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企业不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的革新势必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销组织构建不合理 职能式,部门间的关系缺乏沟通、协调难,协调方式是靠规章制度和权利等级结构形式特征是金字塔式,组织活动特征是稳定、重复、单一,主要结构单元是职能部门,分工是高度分工和专业化,权利的集中程度是高度集中,注重权威,管理层次多,中间管理层比较庞大臃肿,管理范围比较窄,信息流向是以纵向为主。 2.2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企业的宜传、广告和营销策略是针对目标顾客的,成本高,而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商业流通循环是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三部分组成的,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对产品的需求,因此,造成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2.3营销方式滞后 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造成了企业营销的局域性、信息不对称、边界明确、经济活动简单,垄断现象严重,反应缓慢。尤其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由于认识不足,或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企业在管理客户资源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2.4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 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更新、企业规模的扩大及成长……无论那个企业它所置身的市场和社会环境都是在变化的,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赢得客户对产品的信赖等必须在市场营销模式上进行探讨和革新。环境的变化包含竞争对手实力加强、相似产品的威胁、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性等。而传统的营销组织过于正规化、集权化、机械化,使得企业营销及方法在新的环境下不能做及时的调整,营销了产品的销售额;传统的营销技术已经落伍;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现代化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3.1目标市场细分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顾客的购买心里和购买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多地通过分析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这就由于产品的种类、型号、包装、质量等层次多样,使得顾客在选择产品时的购买心里细腻化,更注重通过分析比较决定哪种是商品是适合自己的。另外,不同年龄的顾客、不同地区、客户价值等因素也决定了,顾客对商品的选择的差异性。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向目标市场细分的趋势转变。 目标市场细分是企业走进顾客心的金钥匙。目标市场细分策略即是围绕营销目标而制定了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和营销组合的不同需求,把市场细分为有不同需要、性格或行为的购买群体,勾勒出市场细分的框架,使企业找到营销目标的细化途径,确定满足顾客需要的获得最大利益的营销细分策略。目标市场细分的营销从细分前的调查谁备、确认细分指标、细分描述、选定细分市场及细分后的产品定位等为市场营销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以客户为核心的,产品定位规划过程。在产品同质化、相似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目标市场细分给企业的产品定了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来体现产品的个性差异,是企业获取竟争优势的必要行动。 3.2品牌战略营销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对任何企业来说,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其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首先,品牌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其价值创造为企业提供利润增长的源泉,为企业扩张寻求途径。一方面表现在品牌为顾客提供感知价值,即品牌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顾客通过品牌名称、品牌标识的认知作用,加工,整理有关品牌信息,从而增强购买信心,提高自身对品牌的忠诚度,缩短顾客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品牌的忠诚度能够直接转变成未来销售增长。选择知名的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省事、可靠又减少风险的方法。尤其是在大众消费者领域,同类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一般都有几十个。面对如此众多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是无法通过比较产品服务本身来做出准确判断的。因此,品牌战略的市场营销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产品的标志,也树立了企业的形象。 品牌战略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招牌。品牌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其在消费者的心里逐渐形成了企业的象征性符号,同时品牌化的市场营销缩短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加速了企业产品的销售流程,缩短了经营周期,加快了盈利过程,提高了资产价值。 3.3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 几年前B2C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存在三大瓶颈:上网人数,网上支付和配送问题,现在都有了极大的改观,网络营销已开始被很多企业采用,网络营销活动正异常活跃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网络通讯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电子商务是企业能够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不仅对于传统企业的管理,如计划、组织和控制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于企业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加工、制造、存储、销售以及客户服务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网络营销。集网上商务管理和网络交易活动为一体的集成化网络营销方式。包括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交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为一体的全新市场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模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开拓了企业的市场空间,提高了企业效益。 3.4其他营销 随着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竟争力的又一筹码。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更加关注客户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即服务是产品功能的延长。优质的客户服务管理可以稳住老客户,留住回头客,发展新客户。在今天的服务经济中,企业要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赢得顾客忠诚,走客户服务管理趋势也是新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此外,与节约相匹配的绿色营销、知识营销等也是目前市场营销充满了活力,为企业长久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探求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发展的三大新趋势论文 摘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营销现状,重点介绍了今后可能成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发展的三种新趋势:涡轮营销、绿色营销和定制营销,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涡轮营销绿色营销定制营销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成为公司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者的重视,营销大战也愈演愈烈。各种营销方式,像绿色营销、品牌营销、定点营销、文化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等,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认真探索和研究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涡轮营销战略 涡轮营销策略是指整个公司像涡轮那样不停地运转,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更快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争取以快制胜的一种营销方式。涡轮营销又称速度营销。实施涡轮营销策略的公司主要在四个环节上压缩时间,即:创新、生产、后勤和零售。 1.1创新在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新产品的创新速度一旦减缓,就可能导致产品开发失败。在美国,麦金西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新产品在预算经费内开发完成,但比计划时间晚了6个月出售,那么在开始的5年内,利润将大约减少33%;而如果产品在计划时间内及时推向市场,即使超出预算经费50%,利润也几乎不受影响。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公司各部门之间是一种顺序传递的关系,一部门完成了它所有的工作,再交由下一个部门继续开发,其中任何一个部门受到阻碍,都会导致整个产品开发速度减慢。为了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美国许多公司采取了一种叫作“产品同步开发”的方法。具体作法是:公司从营销、财务、设计、制造和法律等部门(甚至供应商和客户)中抽取一定的人员组成“产品同步开发”小组,这些小组成员将参与新产品从开始开发到开发完毕的全过程。公司的管理者向“产品同步开发”小组描述对所要开发产品的大体构想,如产品的类型和需要作者简介:黄卫民.男,1970年生,1994年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讲师具有的一些特点等,但一般不会规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和特定的一种产品,然后就放手让“产品同步开发”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开发所描述的产品。小组所需要的任何资源和所提的任何要求,公司都会尽量加以满足。“产品同步开发”小组的方式较之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优点在于: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环节的开发人员可向其原所在部门求援,而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同步”地继续进行各自的开发。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公司都采用了“产品同步开发”小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新产品的开发创新时间。 1.2生产生产环节速度的提高主要依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如丰田公司过去生产一辆定制汽车需要5个星期,现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只需要3天就可以完成。 1.3后勤公司可以通过有效的物流管理,如实施零库存管理、开发快速供货系统等,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减少运作成本。像佐丹奴等著名的服装制造商都采用了“快速反应系统”,将其原料供应商、生产工厂、销售中心和零售店的信息系统联成网络。通过有效地管理后勤,他们可以使来自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 1.4零售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如在天气恶劣的日子里或边远的地区),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是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的使者。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变幻莫测的商场中,抢先一秒就能获得竞争优第6期(总第81期)机械管理开发2004年12月势,宁早勿晚是盈利的前提。我国的企业也不妨在创新、生产、后勤和零售四个环节试着减少时间消耗,提高运作效率,看看涡轮营销的威力。 2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策略,是指使产品成为绿色产品,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销售等四个方面全面实现绿色化。从广义上讲,产品绿色化包含了三层含义,即:生产环境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本身绿色化。实现产品的绿色化,一般主要有以下途径:(1)节约能源和资源。目前,由于过度开采,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甚至枯竭,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有远见的企业家的共识。在国外,一种“非木材纸”正在大力推行,成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典范。(2)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目前,国外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不用化学药水冲洗而通过普通日光就能显示出照片的胶卷,这种产品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3)开发替代品或新产品。对那些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应尽早研制和寻找替代品,或者开发新型的产品。以电池为例,传统的碱性电池中含有有害物质铅和汞,这种电池在生产和使用中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当消费者使用完毕丢弃于垃圾中时又会严重破坏环境。长此以往,我们的地下无异于埋伏着成千上万的“定时炸弹”。因此,环境保护需要企业开发一种新型的无污染的电池。目前,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无污染的绿色电池已经研制成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除此以外,产品绿色化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有待于企业和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制和开发利用。实行绿色营销策略,企业除了要掌握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以外,还应从内部管理人手,这就是绿色管理问题。所谓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观念融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从上层决策到基层实施,从机构设置到人员培训,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从决策者到全体职工处处树立环保观念,使企业及其产品适应环保时代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定制营销策略 早期市场上,许多卖主根据每位顾客的要求设计产品。例如,裁缝为每位特定的顾客量体裁衣,鞋匠根据每个人的脚的具体尺寸做鞋,这可视作定制营销的雏形。在今天,尤其在我国的农村,仍有顾客定制衣服、鞋帽等用品,但总的说来,为了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制造商一般都大批量生产尺寸一致的产品,统一出售。但现代的定制营销正以大规模定制的方式卷土重来,它主要指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单独设计某种产品,来满足每位顾客特定的需求。定制营销可看作公司划分细分市场的极端化,即将每个顾客个体看作一个细分市场,因此定制营销在西方被称作“顾客化营销”。美国有一家叫做SoftWareSportsWear的服装店,店内安装了一套由摄影机和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对于每位顾客,摄影机先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结果交由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可以诸计算顾客的身高、胸围、腰围等数据,接着在屏幕上显示出顾客身着各种新衣服在正面、侧面、后面等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顾客可以从150多种样衣中选出自己中意的一种。通过网络,有关顾客选中的衣服式样的数据被传送到生产车间,几天后,顾客就可拿到成衣。定制营销策略实际上是让顾客参与完会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的制造过程,自助餐厅在我国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顾客对这种方式的偏好。当今社会倡导个性化,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定制营销具有无限生机与希望。因此,即使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全面开展大规模定制营销的实力,也应早早做好准备,如先在销售条件方面进行定制营销,让顾客在一系列营销组合中进行选择,如不同的产品特征、付款方式、技术服务、培训计划等。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不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迷失了发展方向。而明确该时期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则有助于企业打开目前的市场营销局面。因此,本文在分析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应对策略 一直以来,企业的市场营销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认识,从而根据新时期的经济特征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因此,有必要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展开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众多企业的发展。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开始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以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市场营销目标,并且开始关注长期性客户群体的培养问题。所以,更多的企业开始重新看待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且开始进行广泛的合作,从而实现对各种营销资源的有效整合。而通过与竞争者建立营销伙伴关系,则能够以共赢为市场营销目标,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各种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联合运用。 (二)逆向化发展 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营销理念得以建立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开始寻求自我突破,其市场营销也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成以消费者为中心。而这种营销理念反映出了市场营销的逆向化发展趋势,企业开始以当前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进行产生的生产,并且根据消费者的价值观进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1]。为满足目标消费者群体消费习惯的差异性问题,企业也开始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进行产品使用价值的深层次开发,从而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三)柔性化发展 不同于过去的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不再以铁腕为主。就目前来看,企业的市场营销开始注重营销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企业也加强了对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工作人员的引进,并且开始以弹性方式进行员工的管理。同时,为了发挥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企业开始采取柔性化的方式督促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并且注重每一名员工的营销观念[2]。而通过集思广益和不断反思,企业也能够通过协调不同的营销观念实现力量的集中,从而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保持通畅的合作。 (四)混合化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不少企业开始以世界为平台进行自我发展。为吸纳更多的长期客户,企业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企业通过加强与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乃至政府的合作进行自身形象的塑造,从而使企业的知名度得到一再提升。而伴随着营销领域对非营销领域的渗透,企业的市场营销也开始向着混合化发展。 二、应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策略 (一)实现企业的联合营销 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企业应该从整体角度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需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从而通过加强资源的利用实现共赢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通过联合营销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并且进一步进行自身规模的扩大。为此,企业可以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在有效拓宽企业产品配送渠道的同时,加快企业的市场营销速度,继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二)注重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营销策略的制定,从而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营销目标的制定。具体来讲,就是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并且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3]。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且逐步拥有长期客户,继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采取柔性营销管理方式 对于企业来讲,人才将是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取得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企业需要采取柔性的营销管理方式进行营销人员的管理,从而在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为企业和客户建立一个良好沟通的桥梁。在营销人员管理上,企业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营销团队的交互学习,从而使其共同进行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而通过制定弹性考核指标和加强员工组织培训,则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四)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在混合营销时代,企业想要进行市场占有量和市场营销领域的扩展,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才能给予企业足够的资本与其他领域的先进企业合作,从而通过借鉴该领域的先进市场营销模式进行市场的不断开辟。为达成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加强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从而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而加强该类营销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品牌知名度,继而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营销战略目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还要认清目前的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相信本文对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新趋势展开的研究,可以为现代企业制定新时期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一定的指导。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对策 摘 要: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企业现状,适当的进行转变竞争策略势在必行。而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在现代企业中都尤为重视,把握住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营销环境变化趋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中心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管理策略;趋势 一、市场营销新的变化趋势 1.从短期的营销策略转型到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短期的营销策略是需要产品在短期内收获大量的利润,而可持续发展策略需要企业在长期收获利润,这需要这企业的各个部门协调分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能。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可以使企业更好的面对以后的发展动向,企业可以稳步的前进。它注重于产品的维护方面,努力创造有特色的产品,使消费者对本产品的信赖度提升,形成可以使顾客更有满足感的经营理念。 2.由原来的单个产品的营销转到系统的营销 现在不论是走在哪里都有无所不在的商品,进入商场的时候,给我们的是系统性的消费。往往都是一站式消费,只要走到商场,它就可以提供给我们穿戴的商品,逛累时可以提供休息和用餐商品,最后还可以提供娱乐处。以前的营销也就是单一化,如果消费者想有别方面的需求就需要去另一个地方。现在的营销理念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使企业的利益有很大的提升。 3.市场营销对象趋向于大众化 企业面临这着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营销策略,产品的需要也趋向于大众化,因为大众化的产品可以使企业有着更长久的发展。科技产品的大众化,例如傻瓜相机的发明,现代科技的简单化,这些东西的发展可以使能多的大众接受科技,产品才会普遍营销出去,这也就是现代市场的大众化营销趋势。 4.目标市场的细分化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目标市场有了细分化。首先由产品的种类分有质量,价格,品牌,型号等,供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选择。其次企业还会对消费者进行分类,把他们的喜好的类型,年龄,性别等分类。运用这些来分析产品会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及它的畅销程度,以便下一次的产品研究。 5.品牌营销趋势 品牌逐渐在消费者的眼中重视起来,企业发现到消费者的这一变化把消费者的需求认识清楚,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现如今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目标都在做大品牌,有更高的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认识。企业想运用品牌战略进一步的提高收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顺应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应对策略 1.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八大营销策略 营销的内涵十分丰富,掌握正确的营销手段不仅能够提高营销的效率还会使企业得到事半功倍的发展,根据我国实际,在营销过程中,有八大策略需要尤其重视,一个是功效优先策略,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要动机就是产品的功效,因此企业在营销中要注意对产品功效的认识和重视;二是价格适应策略,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价位,使其要得到大众消费群体的认同,还要与不同类型的众多产品的价位相当并且所得利润也需要相当;三是品牌提升策略,要注重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刺激源头策略,通过营销活动,不断地刺激消费者购买需求欲望,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消费者;五是现身说法策略,用真实的事实进行产品宣传;六是媒体组合策略,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七是单一诉求策略,根据产品的功效特征,选准消费群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最后是终端包装策略,要根据产品的性能、功效,在进行商品交易场所直接对消费者进行各式各样宣传。 2.注重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提升 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形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在产品生产中首要的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品牌效应的影响力,树立本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良好口碑。大力宣传企业品牌故事文化,加强与学校、政府等非营利性组织的合作,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得到社会的关注与信赖。 3.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将其与市场营销新趋势相结合 应该把市场营销新趋势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在企业研发开始到营销的各个流程的管理中,积极建立与新趋势相匹配的组织管理制度,把握对新趋势下的经济性、可控性、实施进度等的管理和评估。其次要建立消费者偏好管理制度,消费者是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所选定的消费群,在新经济时代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先对消费群体的产品功能性利益需求和情感需求双方面出发,充分及时、准确的了解消费者偏好,建立起相关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创新决策和营销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4.创新营销组织形式,加强企业营销与网络信息的融合 企业营销的良好运转离不开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协调配合,企业的营销工作者应该全面考虑市场营销组织形式,提高营销应有的灵敏的反应能力,积极开发网络营销,将网络信息与企业营销有机的结合,促进商品流通渠道的多样化,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发生的变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是简单的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对美好环境越来越重视,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观念,因此要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创建更具科学性、高效性的企业绿色组织形式,加强对绿色营销理念的发展,在营销时要整体表现出和谐发展的概念,重视考虑产品在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废料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保证消费过程中确立有利于和谐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简介:方冰,女,辽宁铁岭人,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浅谈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如何采取措施,应对发展挑战,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旧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将侧重点放在了广告上,以此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新产品。然而新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不再是广告,而是通过无形的手段来宣传产品,让用户了解产品的优势,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是否要购买这一产品。 一、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一)营销理念:由传统观念转向可持续发展 在以前的营销过程中,很多人将目光放在短期利益上,为此,在以前的市场营销工作中,往往是将短期的销售业绩作为主线,重视在短期内,商品的实际销售情况。此种营销观念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也无法打造属于该企业的品牌。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市场环境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要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销售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此背景下,可持续营销观念被挖掘出来,这一营销观念开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确定营销路线。 (二)营销策略:由企业、产品输出为主转向消费者为主 传统的营销策略中是以企业、产品输出为主,消费者被动的接受企业所销售的产品,这一营销策略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由于在旧经济时代下,很多企业都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是因为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目光,这就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局面。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营销观念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此时营销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客户群体,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三)营销战略:由刚性营销转向柔性营销 刚性营销与柔性营销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以前的营销过程中,领导是营销计划的制作者,由于其缺乏与其他成员的沟通,这就导致其所制定的营销计划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领导要重视与员工沟通,还要与目标消费群体沟通,挖掘有价值的客户,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柔性营销的出现,让企业更多关注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尽最大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营销领域:由单一营销领域转向混合营销领域 当可持续发展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大部分企业将提升品牌价值、培养长期客户群体规划到营销目标中。甚至有少部分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这一营销目标,其开始与学校、社会团体等非营利机构合作,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新经济时代下,营销领域开始由单一营销领域转向混合营销领域。 二、新背景下应对营销发展新趋势的具体途径 (一)从长远效益出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 在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下,企业缺乏对整个市场的分析、认识,过于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效益,从而导致企业所制定的营销战略不合理,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摒弃传统的营销战略,从自身的整体性、长远性出发,制定新的营销战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我们以“小米公司”为例子,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然而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则是培养忠实的粉丝、饥饿营销与产品体验,这与众不同的营销策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选择这一产品,从而让小米成为家喻户晓的国产手机。小米公司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从长远效益出发,并将互联网作为平台,及时与小米用户沟通,听取用户的相关建议,生产出用户心目中的产品,这大大小米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以前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从自身的预期出发,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有目的的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本文以“iPhone6”为例子,苹果公司在iPhone6之前推出的都是小屏手机,殊不知在这段时间内,国产手机的屏幕日益扩大,这满足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为此,苹果手机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生产出4.7寸的iPhone6与5.5寸的iPhone6 Plus,这就引发iPhone6与iPhone6 Plus的购买热潮。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了解到,iPhone6和iPhone6 Plus在全球销售热头强劲,这不仅提高了苹果手机的占有份额,还增强了苹果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从企业员工出发,构建柔性化的管理模式 在以前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领导缺乏与员工的沟通,用硬性的指标、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每位员工,这既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热情,还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与员工、客户多多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并制定弹性考核指标,人性化管理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其要将员工所搜集的市场信息作为参考依据,保证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从企业形象出发,确定长远的营销目标 当前,很多企业通过与学校、社会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合作,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关系着企业能否长远地发展下去。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也让消费者愿意去购买该企业的产品。相反,一个不良的企业形象会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产生怀疑,导致其不愿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导致该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立足。鉴于此,企业要关注自身的形象,树立独特的品牌,利用品牌来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此时经济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更加关注目标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将此需求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在此背景下,企业要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新的市场,确保自身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向 明(1966C),女,汉,籍贯:四川省达州,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988年本科毕业,教育学学士;2002年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MBA研究生毕业,专业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方向。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应用辅助各行各业的开展,通过普及应用计算机,人力资本投入得到减少,企业工作难度得到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1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我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诞生,该时期的计算机应用大多数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且主要是针对国防技术方面,并没有涉及更多领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计算机逐渐向非数值方面发展。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优良性能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家庭生活和娱乐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算机应用主要体现在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高级语言等方面。近年来,专家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其应用领域已经涉及各个方面,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言识别、专家系统及家庭娱乐等众多领域中大显身手。 2计算机应用现状 2.1计算机应用领域 目前,计算机应用正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笔者概括了计算机应用涉及的领域。①数值计算。数值计算又称科学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在专家研究科学技术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约物力,在很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天气预报的预测、人造卫星轨道的计算等。②数据处理与管理。数据处理又称为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据统计,在计算机的所有应用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约占全部应用的3/4以上。例如,银行可用计算机来管理账目,工矿企业可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情况统计、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生产调度等。③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也称为实时控制,是指用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对单台设备或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将计算机应用于国家国防中,对导弹、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进行控制,可实时获取数据,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④辅助工程。计算机的辅助工程各种各样,如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等。⑤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过技术制造了很多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代替体力劳动,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⑥计算机网络通信。目前,不同地区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都要依靠计算机网络,企业和国家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如国际间的各种信息传输和数据接收等。⑦电子商务。电商的崛起在全球赢得了较大的成功,淘宝,京东等企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购物需求。 2.2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 计算机应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过去,人们依靠报纸、收音机来获取实时信息,后来,在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下,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在家庭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娱乐的结合给人们带来电视剧、音乐、电子书、电影和微信等多种产品。在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给员工带来便利,促进产业的发展。总的来看,计算机不断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3目前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智能化发展,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但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缺乏对创新型人才和计算机的认识。我国计算机用户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并且计算机普及量和发展水平不均衡。②虽然计算机应用技术较为方便,但是,能充分利用的人较少。人们受知识的限制,加之对烦琐的技术不甚了解,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 3计算机应用的未来趋势 3.1嵌入式和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应用依靠嵌入式套入硬件的芯片提高信息准确性,通过智能化控制日常生活的电气设备和智能家具,这两者的并用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这也是将来计算机应用强力的发展趋势。 3.2向微型化发展 目前,微型化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如现在使用较多的平板电脑、智能本和上网本,甚至一些智能手机等,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这种微型化的电子终端设备比一般的工具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互联网提供了大众化的平台,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范围变广,也进一步促进了更多电子产品的出现。 3.3向集成化发展 最早的计算机是由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的,其重量达30t,占地170m2,具有运算速度慢、体积大的特点。而目前的计算机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在应用方面演化成储存、编辑和传输的工具,并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会越来越齐全,而且也会成为综合应用的产品,为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4结语 在大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仍较为缓慢。因此,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煤矿综采机械的维修及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通过全面分析当前煤矿综采设备机械维修状况,有针对性的采用一定的维修手段,显著的提升综采机械设备的维修水平,保证煤矿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为今后煤矿综采机械设备维修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关键词 综采机械;维修;应对策略;发展前景 基于井下作业运用的煤矿机械设备情况,其生产环境相对而言较恶劣。因此,当综采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工作面空间狭窄,部分机械设备零件的更换与维修很难在井下操作,增加了机械维修的难易程度,从而使煤矿企业的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此,周全考虑最短维修时间的同时,维修资源怎样使用最少、便捷,且快速的、顺利的发挥和恢复煤矿综采设备的原有机械功效,直接关系到煤矿效益的好坏。 1 综采机械设备维修的分类 目前,国内煤矿综采机械设备维修的过程主要有3种方式:一种是事后故障维修;主要是指煤矿综采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被动的造成强制性停机维修,其停机带来的损失相对较为严重,维修过程的时间较长,而准备时间占整个维修过程的2/3,包括井上各种工具、损坏零件的准备、井下事故地点环境清理、检修条件的准备等等。这种由于随意性事故发生的应急维修即保证不了检修质量,同时也给综采机械设备安全运转埋下事故隐患。第二种是预防性维修;它是根据设备的运转状况制定的有计划的预防性检修保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班检修”和大、中、小修,这种检修方式主要是井下检修班进行日常维护性检修,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三种是预知性维修;它是检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维修技术。即设备运转中的零部件通过连续试验检测来决定维修的时间和任务,避免造成事故。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不至于超前更换,又能延长安全运转时间。 2 综采机械维修的现状 长期以来,煤矿综采维修基本采用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事后维修:由于事先无计划,从维修的准备、故障的找寻到检修完毕,需要较长时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大。预防性维修是在事后维修的基础上进行弥补完善,虽然避免了因零件寿命超期而带来的失效问题,但也会因维修次数多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维修成本增加。 现以煤矿刮板式运输机730/320减速器为例,谈谈预防性维修: 1)井下日常维护内容(由井下工作面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完成):(1)调整和更换填料:检查轴承,增加和更换润滑油,检查轴串量,检查螺栓松紧,密封件的密封状况,清理周围浮煤及杂物等;(2)凭直觉、经验或设备状态监测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做好原始记录。例如:振动、噪声、温度、电机电流等进行监测。 2)井上地面维修(井下检修条件有限,所以小修、大修需运到地面进行):(1)小修内容:更换密封件,易损坏轴承及齿轮,其它表面配件;(2)大修内容:解体减速器,更换大部分零件,装配后达到维修质量标准。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剖析煤矿现行的设备维修现状,存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设备的检修分为大、中、小三类,检修次数多,密度大,根据煤矿生产特点、检修条件等因素,实际工作中,难于区分和安排,许多设备的检修流于形式,执行情况不好。二是设备的检修周期与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不协调,往往引起设备的过度修理或修理不足,造成了劳动力和资金的浪费,以及事后维修的波动局面。 3 煤矿综采机械维修的应对策略 3.1故障维修的一般应对策略 偶发型故障维修一般是不能预测的,通常采用事后修理方式。对待个别重要的、连续地不间断运转的、不允许突发故障停机的设备,可采用在线连续状态监测.配以备用系统和保护系统,以预防操作失误、检查疏忽和意外事件造成的故障停机。而寿命型故障维修一般是可预测的,主要根据维修和故障停机的损失,及安全性的要求选择维修以下方式:1)复杂更换件和不宣拆卸检查的精密件,可采用预测维修。对维修费很高的复杂更换件,有时也可采用故障维修,使零件得到充分利;2)简单可更换的一般耐用件,可采用定期维修;3)简单可换的易损件,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更换;4)故障率高的复杂更换件,可采用改善维修,或采用组件更换;5)永久性部件如机壳等,可在检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维修;6)不影响生产和安全的简单换件,可采用事后修理。 3.2提高煤矿综采机械设计的现代化水平 设计是所有综采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煤矿综采机械也不排外。考虑到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及恶劣条件,说以国内煤矿综采机械的设计总方向应朝着高强度、大功率、组合式结构发展。同时,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真正融入到煤矿机械设备中。对此,全方位认识煤矿综采机械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普及与应用现代化设计方式,灌输最新科研成果。 3.3培养专业性技能维修人员,逐步推行煤矿综采设备的状态监测维修 目前煤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多数对设备诊断技术了解极少,应采取进校、函授、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现场会等各种形式,首先对这些员工进行技术更新或培训,再通过培训班设置设备诊断课程,培养设备诊断专业技术人员,利用职工培训、操作表演、技术比武等各种形式,培训现场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是推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群众基础。其次是煤矿机械企业需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性技能培训、考核,适当的予以一定的奖惩,同时,结合每位维修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发挥自身的技能,并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任务的监督力度,将维修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再次是针对井下维修作业情况,需周全考虑井下环境因素,尽可能缩短维修操作时间,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4 煤矿综采机械维修的发展前景 4.1监测、诊断故障的技术发展 随着国内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综采机械设备维修已广泛应用了光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提高了监测、诊断机械故障技术。早在60年代末发达国家开始设备诊断技术的研究,各个国家的模式不同,但基本点都是提高设备状态的预知性。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减少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此外,基于最新的维修原则,转变了传统机械维修理念,事后故障维修及预测性维修的适用范围,均有了一定成效。最近几年,紧跟机械监测、诊断故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潮流,在线机电一体化及全自动化监测、诊断等相应设备将配备于煤矿机械企业中,进而运用最新的维修原则、思想引领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增强维修水平。 4.2构建智能性网络维修服务体系 智能性网络维修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未来煤矿机械维修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合理结合网络科技的运用前提下,突破国家、地区及时空上的约束性屏障,有效的协调煤矿机械企业相关的科研、生产、维修以及使用部门,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功能,进而更好的落实快捷性、优质化以及全方位的维修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单位,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设计单位为制造单位提供研究成果和信息,制造单位为使用单位进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提供方便,使用单位向科研、设计、制造单位反馈生产实践信息,不断改进完善。 4.3提高维修工艺的创新性 煤矿机械中原有故障,主要应用传统的恢复性修理,通过故障维修后,其再次使用性与原有性能相对较为接近,但并未融入全新的创新技术或进步性元素。相应的,创新性的维修工艺尤其自身的不同优势,通过应用最新的设备配置、最新的机械材料及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机械维修,对比原有旧设备,处理后的设备性能更高,更强。 5结论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了当前煤矿机械维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了一定的维修手段,显著的提升了机械设备的维修水平,保证煤矿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经济损失,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伴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设备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本次论文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对怎样提高煤矿机械的发展做出了理论指导,最后对煤矿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煤矿机械;高新技术;研制应用;发展趋势 1.前言 煤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煤炭的开采历史较为悠久,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现在,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更新。煤炭开采行业逐渐变成工业操作的发展模式,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也更加关注开采工作中的机械化水平,但是在煤炭开采机械化进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处理。 2.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开始走向国家化。我国煤炭行业的机械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简单模仿到现在的自主研究不断创新,彻底改变了我国煤矿机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走向了煤矿机械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煤矿机械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在增加,上世纪末我国主要的煤炭开采在晋陕蒙宁地区,这些地区所开采出来的煤炭量占我国煤炭总量的一半,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比较适合大规模的煤矿设备,因为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所以要不段的加大开发规模,因此对煤矿设备的需求也有所提升,这影响和带动了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设备已经在性能和使用上满足了生产要求,这也代表煤矿机械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争取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一体化的设备,不断的缩短我国煤矿设备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以此来满足煤炭资源开发的需求。 2.2.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2.2.1.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 我国是煤炭生产的大国之一,我国的煤炭使用量也是巨大的。所以煤矿机械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跟上发展的脚步,给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我国的煤矿机械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还有很多核心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不是很多,我国在国外引进的一些核心技术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并没有对引进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使用到开发应用上,因此就无法形成好的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的氛围。我国的制造产业在世界发展水平上来讲相对落后,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如果可以提高制造工艺就会大大带动煤矿机械的发展。 2.2.2.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 通过和发达国家进行煤矿机械制造业的理论研究进行比较,我国煤矿机械业也只能是不断的模仿,对外观进行仿制,对理论基础并不重视,因此导致我国煤矿机械的基础不牢固,所以我国的煤矿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指数都较低,因此难以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3.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 3.1.我国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 现在,我国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煤炭的开采工作,机电一体化的煤炭设备在煤炭开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煤矿机械一体化的到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让煤炭的开采运输逐渐走向一体化,保障煤炭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保障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尽快实现煤矿机械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煤矿机械的创新,让其不断的走向现代化、智能化是现在市场的需求。所以,煤炭设备的发展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机械设备的灵活性指的是机械设备有较强的适应性,一台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和工作环境。提高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可以开采环境较差的煤炭资源,因此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力。 3.2.我国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 煤矿机械的发展正在逐渐的从传统的制造技术向先进技术进行发展,争取不断的走向智能化的操作系统,让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可以在整个行业中不断的发展。因此使用到更广的领域中,把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使用在煤矿机械的生产中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把煤矿机械的操作系统变得更精确更智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煤炭开采的产量,还要保证一定的安全和可靠性。综合化指的是机械设备功能的一体性,也就是让一台设备具有多种功能。让机械设备变得综合化,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提高设备的使用率。现在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个行业都在逐渐的走向智能和现代化。煤炭机械行业也要紧跟时展。 3.3.我国煤矿机械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 煤矿机械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煤矿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国进行煤炭机械方面的维护工作大多是在出现一定问题之后进行检修工作,也正是这种检修方式的存在出现了很大的弊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现在的检修工作已经在超前进行,这种超前预防的检修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可以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 3.4.我国煤矿机械功能综合化及设备现代化发展趋势 机械操作逐渐向着自动智能的趋势转变,煤炭行业如果想在市场和资源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要逐渐的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煤炭行业的发展要在现在的基础之上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操作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变更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人员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推广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摆脱国外技术的制约。 4.总结 近年来,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扩大,很多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的煤矿机械设备都被外国垄断,我国煤炭机械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煤炭机械设备水平比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只有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才能提高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力。 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谈煤矿机械发展趋势及非煤制造企业的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种机械也在不断发展。对于煤矿机械而言,其发展必须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从发展趋势中探究发展方向,不断增强机械产品科技含量,调动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性,才能推动非煤制造企业快速突破瓶颈实现创新发展。本文是笔者依据多年经验,阐述了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和非煤制造企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非煤制造企业;煤矿机械;发展趋势 1、前言 煤矿机械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相关系,比如涉及到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及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但是煤矿机械所应用环境比较差,而且产品技术较高。从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国内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还不能够满足大型高效高产企业需求,因此几乎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因此,探究煤矿机械的发展以及非煤制造企业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2、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提升煤炭产量都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需,因此快速实现现代化煤炭是社会发展需求,而也只有具备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机械,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煤炭。所以煤矿机械怎样发展成为了试管煤炭企业兴盛的重点,总体来看,煤矿机械要朝在如下几个方面发展。 1)应用灵活化;煤矿机械发展必须要朝着灵活化发展,也就是机械设备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一台设备能够适应各种比较复杂地质条件与矿井条件,一旦煤矿机械实现了灵活化,就能够将条件较差的煤炭中挖掘出极大潜力,进而有效提升整个煤矿企业生产能力。 2)功能综合化;煤矿机械要朝着功能综合化发展,也就是一台设备就能够具备多种功能。比如煤矿所用电钻不但能够钻洞,还能够具备凿岩机械的功能,单体液体支柱和顶梁功能综合化等。只有实现了煤矿机械功能综合化,才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升设备利用效率,极大发挥着煤矿机械的生产能力。 3)设备国产化;经过十几年发展煤矿机械,我国煤矿机械确实有了较大进展,各种常用设备也基本上走向现代化。但是对于一些大能力、高精度及高技术机械设备依然不能够国产化,严重制约着煤矿机械发展。所以实现设备国产化,是煤矿机械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且煤矿机械在发展中还应该和煤矿生产实况有机结合,设计煤矿机械上要注重人性化及环保节能型,以及可持续使用等各个方面需求,依据实况及时调整煤矿机械发展方向,进而才能够实现各种不同需求。 4)具备现代化与智能化;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在朝着智能化与现代化发展,因此煤炭机械自然也是一样,也会随着时代潮流朝着智能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有效解决煤炭行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3、非煤制造企业的之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非煤制造企业发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从其现状中来看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是技术性比较缺乏,研发的能力不高;在许多非煤制造企业之中,开发高素质产品人才极难引进,而现有技术人才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根本不能够发挥潜在才能。 2)是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企业的战略决策、新产品的研发与营销以及人才资源的管理,产品认证管理以及质量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系统,也不够完善。 3)就是没有真确人士到品牌,自然也就不能够全面发挥品牌的真正作用。 4)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入,根本没有有针对性制定出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 因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非煤制造企业就必须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是要避免出现急于求成心理,这种心理大都出现在认识到危机及面临突围时罪依犯下的错。具体表现为一些人制定目标时脱离实际,有病就乱投医,而做出的决策也缺少支撑。其二要寻找有效的合资,从各种实践发现这种做法极难成功;其三固化思维,一些非煤制造人员常常把已经成型的煤炭生产思维模式引入进去,带入到非煤制造中去,这种行为和非煤制造企业进入市场要求不相符;其四在制定战略决策上也脱离实际,缺乏了科学性。 3.2 应对策略 非煤制造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从存在问题基础上探析应对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与完善。 1)增强产品技术含量;首先要增强认识产品技术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产品而言竞争核心就是技术,一旦脱离了技术产品是绝对的难以生存;其二就是要大力发展技术人员积极性;只有重视了技术人员作用才能够创造出技术创新氛围,进而形成新产品知识产权。其三对考核指标内容进行调整,要把科技人员、研发指标等列入到考核之中。其四要吸收与引进新技术,模仿别人技术时还要吸收与创新,这应该算是非煤制造企业的一条发展捷径。其五要和大企业通力合作,尽可能承包零部件的开发项目,比如和输送机厂家合作,开发出快速自移机尾等;其六要购买一些实用专利技术,因缺少研发能力最还是购买一些专利技术,这样就能够极短时间内增强产品技术含量。 2)分工合作发展;要和其他企业形成战略技术联盟,形成产业集群,将企业的分工更细,共同分享信息、人才、技术以及政策等各种资源,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 3)科学定位;对于非制造企业而言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找准增自己位置,拓展市场空间。要依据市场区域或者层次差异,找出品牌市场中非重点层次或者非重点区域,用来确定非煤制造企业发展机会,同时还要给产品、价格以及服务定位,这样才能够以绝对优势抢占市场,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结束语 总之,要通过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清楚意识到今后路子,这样才不至于出现迷乱现象。而非制造企业目前还存在各种困境之中,必须要采用多种方式与渠道,制定出合理的应对对策,才能够实现突破创新发展。 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矿机械对于煤炭资源的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煤矿机械使用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发展面临众多挑战。面对现状和挑战,我国煤炭机械发展呈现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 煤矿机械 现状 机电一体化 智能化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约占60%,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资源将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5.23亿吨,尽管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出现煤炭产量相对紧张的趋势,呈供小于需的现象,从而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以我国煤炭矿山机械设备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研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与展望。 1 我国煤矿机械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煤矿机械的制造、使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煤矿机械逐渐暴露出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1 设备体积过大、笨重 体积大、重量大是煤矿机械设备最大的特点。以单体液压支柱为例,每根重量在60~80Kg,体质稍差的工人单独根本无法处理;而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大型设备更是在数吨以上。设备过于笨重,不但导致运转不灵活,而且使设备的搬迁受到限制,从而限制生产能力的发挥。此外,煤矿机械还存在着能耗大、使用寿命短、国产化低等诸多问题。 1.2 适应性差 在我国矿山中,部分矿井实现了机械化采煤,但部分矿井仍采用放炮落煤,这不仅不利于煤炭块度的保持且容易导致瓦斯、顶板事故的发生,对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危害。纠其原因是因为煤矿机械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很差,地质条件稍有变化,现有机械化设备就无法展开使用,从而造成煤矿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制约煤矿生产能力的提高。 1.3 智能化低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各个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都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煤矿机械更是可怜,大部分机械设备仍是机械动力或机械控制,仅有少数小型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这必定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 1.4 生产能力受束缚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25.23亿吨,但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煤炭资源还有很大差距,而其中部分煤炭资源是矿井超产增加的产量;如按正常煤矿机械生产能力定产生产,则年煤炭产量将远远小于这一值。同时,在我国煤矿生产现场,单工作面产量500万吨/年的矿井仍为数不多,这也多受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束缚所致。 2 煤矿机械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资源的大国之一,但是我国也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因此煤矿机械的研发制造也应该随之发展,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制造规模虽然得以有效的扩大,但是竞争能力却比较薄弱,仍旧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依靠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仍旧很少,并且对引进的核心技术仍旧停留在基础的模仿层面。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研发应用,这就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并且我国的制造工艺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落后,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制造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得以提高就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能力。 2.2 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 相较于发达国家对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对基础元件的理论研究,我国则只是追逐实际的应用技术对基础的理论研究反而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在引进的核心技术应用上,我国煤矿机械也只是简单的仿制外观对其相应的理论基础都视而不见,这就造成我国煤矿机械某些基础原件可靠性不高,使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都存在极大的隐患并且难以满足大型煤矿的生产效率的要求。 2.3 对煤炭机械企业的挑战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据悉我国煤炭行业将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改造现有煤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现代化大型煤矿的建设,这为我国矿山机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煤炭开采主要工序:井下综采重点设备-井下综掘设备-全自动刨媒设备-矿井提升设备-露天矿井开采成套设备-煤炭洗选加工设备,显示出对矿山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煤炭工业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煤的焦化、液化、气化等二次转化设备也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开发研制大型炼焦设备、大型煤液化容器,大型煤气化炉势在必行。为此,矿山机械企业要抓住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化改革之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快矿山机械企业改组、联合、兼并、破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组建以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有煤炭生产企业入股、科研院所参与的大型矿山工程装备集团,形成具有制造和开发能力、工程成套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实体。把企业建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矿山工程企业集团,努力向煤矿提供成套设备,减少用户的风险,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 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 3.1 使用灵活化 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2 功能综合化 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 3.3 设备的国产化 煤矿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常用设备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一个高精度、大能力、高技术的设备仍不能实现国产化,从而制约煤矿机械的发展。因此实现矿山设备的全部国产化也将是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4 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我国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也要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改善。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煤矿机械已经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煤矿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资源的采掘、运输都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能够更加具有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安全保证。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5 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的由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也是一门新兴技术,其自身的优越性使其使用和发展领域在不断的扩大,把智能化应用于煤矿机械也具有无穷的生产力,因此应该注重把这些新型科技有机的组合起来,保证煤矿机械的操作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和智能化,使煤矿机械设备能够运行的更加协调,使其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煤炭资源产量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其安全可靠性。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现阶段,社会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煤炭机械也不例外,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尽快实现。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煤矿机械将向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是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是煤矿机械的生命。面对煤矿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的需要,煤矿机械将实现电子化、自动化成为有头脑(计算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骼(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家对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能力的投入的增大,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必将走上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也愈加强烈,煤炭资源又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煤炭开采的力度加大,煤矿机械行业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如何提高煤矿机械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 煤矿机械;高新技术;研制应用;发展趋势 0 引言 煤矿机械就是专门作用于煤矿开采的机械行业,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的大国,每年生产的煤炭数量都在增加,因此煤矿机械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煤炭业来说具有极大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机械发展水平有很多的不足,大多核心技术还依赖于国外进口,这也造成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竞争压力比较大。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进行高新技术的应用革新,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更加大型化并且智能化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1 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 我国是个能源大国,尤其是煤矿能源的储量比较大,但是我国的煤矿机械技术仍旧不是最先进的。因此在当前对煤矿能源需求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煤矿机械的发展,提高煤矿开采的能力,使我国煤炭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机械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入工业时代的时期也比较晚,煤矿机械发展的缓慢也导致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落后。目前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 1.1 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深,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和国际逐渐接轨。我国的煤矿机械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最初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逐渐对核心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和分析,终于走到了如今合作生产以及自主研发设计的地步,这种由简单的模仿到如今的自主创新研发的改变造就了我国煤炭经济市场竞争力的上升以及煤矿机械不断的发展创新之路。煤矿机械的发展和新型的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上世纪末国家决定重点开发晋陕蒙宁地区的煤炭,这些地区的煤炭产量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0%左右,并且特别适合大规模的煤矿机械设备开采,随着煤炭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已经出现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生产要求,这就需要煤矿机械应该不断的进行创新性研发以保证煤矿机械朝着一体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发展,在缩短我国煤矿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矿机械的需求。 1.2 煤矿机械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首先,煤矿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够强。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煤炭资源的大国之一,但是我国也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因此煤矿机械的研发制造也应该随之发展,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但是我国煤矿机械制造规模虽然得以有效的扩大,但是竞争能力却比较薄弱,仍旧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依靠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仍旧很少,并且对引进的核心技术仍旧停留在基础的模仿层面。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和研发应用,这就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良好氛围。并且我国的制造工艺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落后,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制造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得以提高就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能力。 其次,我国煤矿机械设施的主要性能指标仍旧比较落后。相较于发达国家对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对基础元件的理论研究,我国则只是追逐实际的应用技术对基础的理论研究反而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在引进的核心技术应用上,我国煤矿机械也只是简单的仿制外观对其相应的理论基础都视而不见,这就造成我国煤矿机械某些基础原件可靠性不高,使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上都存在极大的隐患并且难以满足大型煤矿的生产效率的要求。 2 针对如何提高煤矿机械的发展水平的分析 如图1掘进机所示,增强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的降低煤炭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大幅度提升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影响。有效的提升煤矿机械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加大国家对煤矿机械发展的重视程度 煤矿机械作为大型的重工业设备,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应该为煤矿机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从各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政策,把煤矿机械中涉及到的核心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不断的吸收各个学科之间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加煤矿机械的高新技术含量,使煤矿机械能够得以有效的发展,尽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2 加强对煤矿机械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煤矿机械发展的具体实施战略中应该加强社会企业和设计研究院以及学校之间的整体联系,以便于多领域多学科之间有效的为其创新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应该重视煤矿机械的各项理论基础,对于引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仅要进行基础的模仿还要对其工作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相应的深入研究,并根据对煤矿机械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创新,采用最先进的加工制造技术提高煤矿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并且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那种设计、制造并行化的模式,以便于缩短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周期,改变我国目前先进技术主要依赖于进口的被动局面。 2.3 走煤矿机械创新化的路线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和管理上也不断的应用新型一体化设施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把煤矿机械设备列为制造业振兴中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国的煤矿机械也必须在设计中不断的解放思想进行创新,把创新理念应用于对煤矿机械的设计中。尤其是应该把关于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中新型的材料应用于煤矿机械的关键部件,这不仅能够加强煤矿机械的可靠性还能够坚强各个部件的重量。因此,尽快的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自主研发机制的研究,以达到煤矿机械自动化一体化的全面国产化,在降低我国煤炭企业机械设施成本的同时使煤矿机械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煤炭企业服务。 3 针对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的阐述 我国煤矿机械行业总体来说仍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对煤矿机械某些核心技术以及专利技术进行有效研究将会大幅度提升煤矿机械的发展势头。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矿机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3.1 煤矿机械朝着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资源重要性的显现,我国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也要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改善。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煤矿机械已经难以满足煤炭开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煤矿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资源的采掘、运输都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能够更加具有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安全保证。提高煤炭产量,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尽快实现煤矿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是煤矿工人的热切需要。因此,煤矿机械设备如何发展,成为事关煤炭行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是指机械设备的适应性强,一台机械设备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矿井生产条件。如能够实现矿山机械设备的灵活化,则赋存条件较差的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将被极大挖掘,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 3.2 煤矿机械呈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的由传统制造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也是一门新兴技术,其自身的优越性使其使用和发展领域在不断的扩大,把智能化应用于煤矿机械也具有无穷的生产力,因此应该注重把这些新型科技有机的组合起来,保证煤矿机械的操作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和智能化,使煤矿机械设备能够运行的更加协调,使其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提高煤炭资源产量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强其安全可靠性。这里的综合化是指机械设备功能的综合化,即实现一台设备多项功能的综合。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现阶段,社会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煤炭机械也不例外,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尽快实现。 3.3 煤矿机械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煤矿机械的安全运行是维护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的基本前提,对这些大型煤矿机械的基础检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对煤矿机械的检修方式大多是事后维修和定期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弊端,针对这种问题,目前对新型煤矿机械的研究已经使用了实时状态监测维修这一机制,这种主动预防性维护技术能够有效的根据煤矿机械设备的系统根源性参数来判断煤矿机械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状况用过相应手段对根源性异常参数进行纠正就能够使煤矿机械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得以延长,还能够有效的维护煤矿机械设备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开采规模不断加大,很多大型的煤矿企业主要大型煤矿机械设备往往都是由发达国家垄断,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发展仍旧相对滞后,煤矿机械设备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要求。这种局面应该尽快的改善才能够提升我国煤矿机械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的煤矿机械应该把各项新型技术应用于煤碳企业中来提高原有的机械操作水平,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并且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能。
0引言 代建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工程建设领域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政府部门项目建设一直采取单位自建模式,“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容易造成责权不分、监管失控等问题[1]。而代建制作为一种将政府建设职能与管理职能分离的公私合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公共投资项目运作效率[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3]。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明确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为代建制在国内推广提供了政策指导。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理建设制度”。此后,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例。2020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鲁政字〔2020〕232号),2022年济南市出台了《济南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济政发〔2022〕5号)。目前,针对代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鲜有学者对代建制的发展历程进行整体梳理,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我国代建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代建制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1.1数据来源 基于CNKI数据库,以“代建制”为关键词,选择“SCI”“EI”“北大核心”“CSSCI”“CSS-CD”核心期刊论文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到404篇文献。第一篇文献发表于2002年,最新文献发表于2021年,故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02—2021年。 1.2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结果,首先,分析2002—2021年文献发表数量,研究代建制发文趋势;其次,分析关键发文作者和机构以及作者间、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总结代建制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最后,绘制时间线图预测代建制未来研究趋势。 2代建制研究可视化分析 2.1发文数量分析 通过梳理代建制研究文献可知,代建制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回落阶段,(1)2002—2003年为起步阶段。2002年,代建制概念首次被提出,但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文献年发表量少于10篇,发展较为缓慢。(2)2004—2012年为发展阶段。由于2004年《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代建制有了政策性的指导,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众多专家学者开始接触并深入研究代建制,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快速上升,2007年发文量达到59篇。(3)2012年至今为回落阶段。这是由于经过近10年的研究,代建制基本理论体系已趋于完善,该阶段侧重于对代建制项目的实践研究、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融合研究。 2.2发文作者和高被引文献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图谱中,作者节点的字号越大,说明其发文数量越多。选取节点类型作者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代建制领域的核心作者有严玲、尹贻林、周国栋、乌云娜等。代建制领域核心作者(前10名)见表1。其中,发文最多的是严玲,共21篇;其次是尹贻林,共13篇。核心作者与其他学者之间有较多连线,说明学术合作较为紧密。2.3研究机构分析对代建制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究各机构的参与情况以及机构间的合作关系。选取节点类型为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研究机构之间没有产生跨机构合作,也没有形成合作网络。代建制领域核心发文机构(前10名)见表2。其中,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河海大学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文较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企业、研究院等机构较少,未能很好地实现“产学研”联合研究。因此,应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研究院的合作,促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代建制项目。 3研究热点分析 3.1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所选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研究当前研究热点。图谱中关键词字号越大,出现频率越高,说明该词是近期研究热点。选取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如图4所示。代建制领域核心关键词(前10名)见表3。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代建制,达246次;其次为代建单位。说明随着代建制的推广和应用,学者们关心的不仅是制度本身,作为核心参与者的代建单位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包括代建单位的选择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履约能力评价、管理费定价机制等,代建人的适合度也成为代建制项目成功的标准之一[4]。表3所列关键词中,项目管理、代建项目、项目治理均与代建制项目有关,说明代建制在项目实践方面同样受到关注。 3.2聚类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热点,聚类结果如图5所示。经计算可知,聚类模块指数Q=0.8266>0.3,聚类轮廓指数S=0.9647>0.7,说明聚类结果具有可信度[5]。聚类是由分析视角相同的关键词聚合而成,聚类数字大小代表该聚类的关键词数量[6]。频次最高的10个聚类见表4。具体分析如下。3.2.1代建制实践应用(#2代建项目、#3项目管理、#7高速公路)随着代建制理论不断应用于实践,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社会环境不配套、项目管理不规范等。王洪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7]。周国栋在总结北京、上海等地代建制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代建制改革措施[8]。代建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是我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体现[9]。赵仙茹等通过分析传统管理模式下公路建设项目的不足,阐述公路建设项目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10]。曾晓文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11]。3.2.2代建制核心利益相关方(#4政府投资、#8代建人、#9业主单位)满足项目利益相关方需求,重视项目利益相关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2];恰当地处理各主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激励、监督与风险分配等问题,是代建制改革的关键[13];利益相关方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对市场化代建模式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14]。3.2.3代建制管理模式创新(#5委托代理、#6管理模式、#11沟通管理)为解决委托方和代理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邓曦等在代建制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引入监理方,以降低道德风险[15];谢颖等将严格监管、有效激励与合谋防范纳入政府代建项目管理框架[16];为了代建制项目多目标的实现,加强各项目主体之间的沟通,王玉芳等提出必须重视沟通管理和合同管理机制,从而充分发挥代建制的优势[17]。 4研究趋势 通过使用CiteSpace中的TimelineView功能,绘制代建制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如图6所示。具体分析如下:(1)国内对于代建制的研究始于对代建制模式的研究,2002—2009年是代建制理论的完善期。在此期间,代建制相关研究发文数量较多,研究主题繁杂,主要集中于代建制度、管理模式等。(2)对代建制基本理论有了整体了解后,研究方向开始细化。2010—2016年,主要探讨代建制实际操作与应用,发文主题集中于代建制在农田水利、高校基建、高速公路等项目中的应用,代建制项目的评价标准、法律制度,代建制项目成本、绩效、风险的影响因素等。(3)2016年至今为拓展研究期。学者们开始重视代建制的完善和创新,隐性风险、冲突机制、矛盾解决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张蕾通过对参与中小学校代建制项目建设的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出代建制隐性风险包括信息缺失风险、代建单位不尽责风险以及监督权的行使度[18];吴梦强等在代建制的冲突管理题提供了新思路[19]。 5结语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2—2021年404篇代建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时间分布上,近几年代建制相关文章发表数量较少,发展动力不足。依据国家最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相关政策,对代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2)在空间分布上,代建制研究机构以高校居多,各机构之间的沟通较少,未形成密切的合作网络。今后,应加强高校、研究院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使代建制理论更好地投入实践应用。(3)在研究内容上,代建制的实践应用、核心利益相关方、管理模式创新是目前代建制的研究热点。今后,隐性风险、冲突机制、矛盾解决将成为代建制研究趋势。 作者:桑培东 张宇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以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基本特性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据此展望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正确发展趋势,以期提高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好地满足社会整体对于通信传输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光纤通信 传输技术 全光网络 发展趋势 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华人物理学家高锟先生提出“光传输理论”,实用化的光纤传输产品则始于1976年,经历了PDHSDHDWDMASONMSTP的发展历程。本世纪初期,ASON/OADM 技术已在通信技术当中广泛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以骨干网络传输为介质的ROADM技术。 一、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基本特性 1.1物理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与其他的传输介质相比较,其所产生的损耗更低,整体低于20Db/km。由此可见,在长途传输线路当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因为中继站减少,所以中继距离得以延长,降低成本。 1.2抗干扰性能较强 光纤通信材料属于绝缘体材的范畴,基本上不会出现损坏的现象,具备良好的绝缘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其受外界电流影响非常小,同时也不会受到电离层电流的制约,对电磁的“免疫力”比较理想。仅此而言,可实现和高压线路平行架设的目的,在电信,电力,甚至是军事方面均可广泛应用。 1.3不存在串音干扰 光纤四周环绕的均是不透明塑料皮,可吸收所泄露的电磁波射线。因此,即便是在同一条电缆之中存在不同的光纤电缆,亦不会出现串音干扰的问题,针对电缆外部而言,也难以窃听到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可保证通信信息安全。 二、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不足 在三网融合的的发展趋势之下,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着部分的不足,需要向光纤到户接入技术以及单纤双向传输技术两个方面转变,具体如下: 2.1光纤到户接入技术 针对现代宽带业务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基于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通信要求,所采用的通信技术一要具备宽带主干传输网络,还要具备光纤到户接入技术,后者是保证信息传送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的重要保障之一,鉴于此,大部分业内人士均认为,信息接入网是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临门一脚”,在肯定了光纤到户接入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信息通信领域的瓶颈所在。 2.2单纤双向传输技术 在应用双纤传输技术之时,信号处于分散传输的状态,即是信号在两根光纤当中进行传输。而应用单纤传输技术,全部的信号均在一根光纤当中完成传输。根据现代光纤传输理论可得知,光纤传输的容量是不存在上限的,但是在传输设备的制约之下,导致光纤传输的容量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目前,我国的通信领域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双纤传输技术,导致宝贵的光纤资源被严重浪费。现阶段,单纤双向传输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是光纤末端接入设备方面,包括PON无源光网络、单纤光收发器等,应用程度有待深化。 三、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集成光器件、全光网络、光网络智能化、多波长通道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3.1集成光器件 为了全面提高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水平,必须要实现光器件的集成化目标,这也是其余的发展趋势得以实现的关键前提之一。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现有的ADSL接入宽带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信息传输需求了,实现光器件的集成化,可显著改善光器件的工作性能,进而提高其传输信息的速度,推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进步。实现光器件的集成化,主要的方向是采用相对成熟的新工艺,在硅衬底之上进行光学器件的制作,包括波导与光纤耦合器等重要的无源器件,在一块硅芯片之上实现全部光学器件模块的集成处理。 3.2全光网络 广义上的 “全光网络”指的是无论在网络传输还是网络交换的过程当中,网络信号均是以光的形式存在的,其进行电光或者是光电转换的步骤仅限于进/出网络之时。目前,我国部分的光网络系统,虽然在各个节点之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光化的目的,但是在网络结点的位置,其所采用的依旧是电器件,而非光器件,对光纤通信干线的总容量造成了较大的限制。鉴于此,未来的光纤通信技术必须要实现全光网络,关键在于创建完善的光网络层,光网络层的核心技术为光转换技术与WDM技术两项,同时将电光瓶颈尽数消除。在4G网络发展建设的推动之下,我国的光器件产业逐渐趋向完善,目前市面上无论是有源光器件,还是无源光器件均实现了批量生产与商业应用,如华为、中兴、光迅等知名电子科技企业均代表着我国光器件生产的最高水平。 3.3光网络智能化 我国的光纤通信素以传输为主线,伴随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其在网络通信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以及明显,因此必须要实现光纤网络通信技术的智能化,提高网络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高度。针对现代光网络技术而言,实现光网络智能化,其关键在于将自动连接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发现技术应用到其中,辅以通信网络系统的自我保护与恢复功能,以期全面实现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高度智能化。实现光网络智能化,核心思路在于提高 固定栅格频谱的利用率,在传统的WDM网络的固定栅格之下,各种速率的光通道支撑为50GHz的频谱间隔,针对100Gb/s的通道而言,这样的频谱间隔是合理的,但是对于80Gb/s以下的通道而言,则会造成固定栅格频谱的浪费。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波长通道,实现光信道的动态调整,开放接口,实现资源云化,打造灵活的弹性光路。 3.4多波长通道 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当中,存在一种衍生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其核心作用在于对光波通信的信息容量实现有效的拓展,进而实现时分与空分多址复用的目的。其中,空分复用需要依靠多根光纤进行信号的传输,与单根光纤复用相比较,空分复用还需要借助频分或者是码分复用来实现。在现代商业当中,频分复用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针对传统的G.653光纤而言,采用色散调节技术确实可以提高其传输速度以及拓展其信息容量,但是在正常的使用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出现FWM(四波混合)的问题,这是光纤放大器不合理使用而直接导致的结果。FWM的原理可细分为三点:一是后向参量放大和振荡、二是三个泵浦场的不规则作用情况、三是入射光中的某一个波长上的光改变了光纤的折射率。FWM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衍生出新的波长,进而导致串音干扰,削弱传输信号,不利于波分复合技术的实际应用。鉴于此,需要研发可抗御FWM影响,并且集超大容量与超快速度等优点于一身的新型光纤,以提高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传输的应用水平。研究表明,采用G.652光纤可抗御FWM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鉴于其存在色散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色散补偿,这是现阶段业内抗御FWM影响的主要技术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光纤通信传输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着部分的不足。相关的下从业人员需要在明确其不足的基础上,立足于集成光器件、全光网络、光网络智能化、多波长通道等方面,切实提高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水平。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光纤通信的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当今信息时代,通信业务和信息量快速增长,通信道路越显拥挤,光纤通信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证。相比于传统的电通信,光纤通信拥有传输容量更大、更精确、保密性更好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 光纤通信 优势 传输 发展趋势 1当前光纤通信的优越性 1.1频带非常宽,传输容量非常大 目前,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的传输带宽比电缆大很多,单模光纤就具有几十GHz・km的带宽距离积。采用多种复用技术能提升线路传输容量;最简单的是采用空分复用,光纤外径只有几十 m,一根光缆就可以容纳几百根光纤,传输容量成百倍增长;对于单根光纤,可以采用光复用技术,正在研究开发的光复用技术有波分复用(WDM)、光码分复用(OCDM)和光时分复用(OTDM),而主要采用的是波分复用(WDM),目前人们采用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能增加可使用波长数量,同时利用光纤损耗谱平坦,扩大可利用的波长转换技术和窗口技术,实现波长再利用等使单根光纤由单波长传输的传输速率几Gbps,达到多波长传输几十Tbit/s;另一方面,减小光源谱线宽度和采用外调制方式,同样能极大提升传输容量。 1.2抗电磁干扰性能强,泄露小,保密性好,无串话 由于光纤是非金属的光导纤维(目前主要采用石英(SiO2)),光纤通信线路不会受普通的高、低频电磁场的干扰和闪电雷击等的损坏,抗电磁干扰性能好。光纤的设计独特无比,在光纤中传输的光被严格局限于光纤的纤芯与包层邻近进行传输,泄露极其微弱;即使在弯曲半径十分小的地方,光泄漏的可能性也非常微弱。所以泄漏到光缆之外的光信号基本上没有,如果没有专用的特殊工具,光纤无法分接;以及长途光缆等通常埋在地下。由此可知:光纤通信保密性能极好,也不会产生电缆通信中常见的串话现象。这对现代政治、军事和经济均有重要意义。 1.3光纤重量轻、纤芯细,铺设简单,资源丰富 光纤一般直径只有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相同容量话路光缆,要比电缆轻90%~95%(光缆的质量仅为电缆的1/10~1/20),直径小于电缆的1/5;光纤柔软性十足,铺设简单;这顺利解决通信传输系统占用较大的空间致地下管道拥挤等难题,同时极大的节省了通信地下管道的投资成本;光纤通信应用于航天领域,能够有效减轻卫星、飞船与飞机等的重量,提升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制造光纤的原料石英(SiO2),更是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因此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全面普及具有巨大前景。 2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2.1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系统发展 光纤通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商用系统传输速率已能达到10Gbps以上;随着传输需求不断提升,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发展成为必然。单一的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或波分复用(WDM)对信道传输速率的提升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采用将多个光时分复用(OTDM)信号集中进行波分复用(WDM)的办法来实现信道传输能力最大化。 2.2新型光纤不断发展 在传统的G.652光纤已无法满足超高速长距离传输网络发展需求的状况下,新型光纤的开发成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的重要部分。光纤通信传输速率的提高主要通过:(1)提高传输速率;(2)增加传输的光波数量。因此,开发尽可能宽的可用波段的全波光纤成为关键。目前全国光纤通信运用在C(1530~1565nm)与L(1565~1625nm)波段,而全波光纤能将波长扩展至1260~1675nm;若按波长间隔为50HZ(0.4nm)开通DWDM系统,以目前单信道传输速率80 Gbps计算,单纤通信容量高达1000X80 Gbps以上。其它诸如非零色散光纤,空心光纤等新型光纤也陆续出现。 2.3光纤孤子通信发展 光纤孤子通信是一种全光非线性通信方案,主要利用光纤折射率的非线性效应对光脉冲压缩,使其与群速色散激发的光脉冲展宽平衡,光孤子能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与脉冲光功率密度足够大前提下进行长距离不变形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在大幅度提升传输距离的同时保证了传输质量。理论上,光孤子通信容量没有限制,可高达1000Gbps;近些年随着色散补偿和色散管理的实施及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光孤子运行速率已能从10~20 Gbps提高至100 Gbps;并采用再生、重新定时等降低自发发射,使传输距离高达100000km以上。 3结语 自从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提出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概念,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根据高锟论文的设想,使用改进型化学汽相沉淀法,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超低损耗光纤,其在1 m附件波长区将光纤损耗降低到20dB/km。由于光波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现在世界通信传输业务的90%需经过光纤传输,并且目前业务量还在不断快速增长;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主要强调了对生活的舒适性以及尽可能的便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活。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网络当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它也是信息载体,所以在原有的通信方式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把光纤作为一种基础的传输通信,而它的特点却很突出,具有耗损小、大容量以及带宽等一些优势,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通信更高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趋势;应用; 光纤通信实质上是传输方式的一种,就是通过光纤当作信息的载体,将光当成信息。因为光纤采用的是玻璃材质进行传导的,同时其不具有导电的特性,如此就不必顾及光纤的传导会接地回路,光纤和光纤之中的干扰较小,光波是光纤通信的主要载体,和导波管及同轴电缆比较,相对而言光纤的耗能不高,这就导致其它电波与光纤通信的频率比较,要低了不少。 一、光纤通信的特点 1.光纤通信系统通信效果好。由于光纤在频谱、带宽、容量上有着极大的资源优势,这使得光纤为基础的通信系统在功能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根据测算光纤通信系统损耗非常低,可以通过中继机实现长距离传输,并可以在一条光纤上实现多路信息交换。 2.光纤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材料是绝缘物质二氧化硅、光纤经过特殊工艺被制作成全反射的透明晶体,这使得光纤通信系统对各类干扰有着独特的抵抗能力。 二、光纤技术的未来趋势 1.向超大容量WDM 系统的演进。采取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技术,已经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但是在光纤的200nm 可用带宽资源中,当前的利用比率地域 1%,其有待开发的带宽资源高达99%以上。加入把多个发送的波长适度的错开,光纤传播的信息量就会得到极大的扩充,这即是波分复用 (WDM) 的基本思路。基于 WDM 应用的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同时由于这些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市场经济的推动,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极为迅速。 2.实现光联网。前文中,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技术虽然有着很大的传输空间,但传播系统的方式一般是由点到点进行传播的,信息的传播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可靠性。依照这一根本思路,光联网不但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和网络重构性、扩展性、透明性,还可以让网络的业务量与节点数的不断增长、任何系统互连与不同制式的信号。 3.开发新代的光纤。全波光纤为广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光纤未来发展的需求来看,BPON 技术毋庸置疑地肯定是将来宽带接入技术延伸的方向。虽然从当前成本、应用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它距离广泛的应用在光纤通信的技术领域中,还存在着不少距离。然而就光纤通信的特性来说,极速的传输、巨额的容积、远距离的无损传输一直都是用户追求的目标,光纤到户和全光网络也是未来的主要目标。 三、光纤技术的应用 1.特种光缆。特种光缆根据其结构和应用特点按表1 进行分类:特种光缆由于其自身结构以及安装形式比较特殊,所以遭到外力破坏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OPGW 和ADSS 这两种光缆。OPGW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光缆同时与地线相复合,从而节省了重复建设的巨大费用;传输信号损耗小,且有着较高的通信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容易被偷盗。其缺点是在应用中有雷击损伤的问题。ADSS光缆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电腐蚀。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通常在新建线路时,会采用OPGW光缆;在老线路加挂光缆时,会使用ADSS光缆。与ADSS和OPGW等常用光缆比较,OPPC具有一系列优点,包括与相导线复合,基本不存在OPGW雷击断缆问题;不存在ADSS电腐蚀断缆问题;处于高电压状态,具有防盗功能。当无法找到合适的ADSS和OPGW的敷设空间时,OPPC是适当的选择。 2.通信网传输容量不断的增加,对此,在光纤通信发展方面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所谓全光网指的就是在各个用户之间进行传输的信号,也就是交换了一定的光波技术,在网络当传输当中从源节点一直传送到目的节点的全部过程,如果是在网络节点当中进行交换时,就必须要应用更大容易以及可靠性能更高,具有较高灵活度的设备进行连接。一般使用全光网时,是不具备电处理的,因此,就会存在不太一样的编码形式,更加透明化。由于全光网一般通信当中是具有光交换与光复用等一些处理技术,所以也就实现了传输等特点。 3.所谓弧子就是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种超短脉冲,也可以作为在传播当中的一种幅度与形状以及速度的壮行波。这种脉冲可以保持在光纤当中进行不变的传输,但在进行传输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一种作用叫光纤色散,他会促使光脉冲发生展宽的现象,并且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把脉冲进行叠加,也就出现了误码。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光纤非线性,他主要会此发光脉冲的展宽现象,并且进行压缩,从而也就影响了通信效率。由于光弧子具有一定的双曲正割形状,所以在进行传输的过程当中也主要是利用了速度色散以及非线性等特点,最终实现一个平衡的效果,也可以保持不变初始传输形状。一般应用这种特性,主要是为了可以实现大容量以及长距离的光通信,这是它最大的优点。在此期间,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损耗的问题,而弧子脉冲源会随着具有变窄的可能性,所以色散作用也就会越影响他的传输,对此,色散技术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对这个缺陷有两种技术可以作为补救,一种就是局部色散技术以及弱色散技术,而另外一种就是强色散的技术应用。由于光弧子的通信性能不会好过常规的系统,所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更易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就会限制传输速率,应用在多信道过程中时,也会影响到他的传输容量。但在应用光弧子系统时,它会把各种波长的多信道进行复用并快速传输,由此可见,应用多信道光弧子会具有很大的发展。 4.高速光纤计算机网应用。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环网(FDDI),是高速光纤计算机网络的重要领域。FDDI 是光纤传输媒介及通用的令牌环网标准,所以,在局域网内,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环网,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于校园网建设而言,更具有实用性。相比较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校园网的应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校园网规模大,就其网络节点而言,就具有数千个之多;二是网络应用的环境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用户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终端服务;三是物理位置分散,尤其是在校园的各教学楼上分布着各子网;四是设备相对比较复杂,在组网方面比较困难;五是存在子网分割繁多,致使网络应用呈现分散的状态;六是系统开发性强,相关处于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状态。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由此也带动了光纤通信在各个领域的技术突破,从而也强调了通讯技术需要不断的进行提升,才能更好的确保通信质量。而光纤通信技术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内的网络建设当中是不可或缺的系统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并且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浅谈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试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核心网;接入网;光孤子通信;全光网络 1 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⑴普通光纤。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⑵核心网光缆。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⑶接入网光缆。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⑷室内光缆。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⑴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⑵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⑶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3 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篇1 成本会计工作包含成本的核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等工作。随着经济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成本会计已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逐步形成单独的成本会计体系,是企业管理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经营效益,为经营决策提供更为真实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依据。企业应认识到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发展。为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1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1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节点前移 随着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财务工作环节也开始前移,不再仅关注会计核算工作,预测分析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促进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从事中的成本核算控制和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测、规划和决策,成本预测决策成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环节。由于成本预测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后续的成本管理提供预算目标,也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等工作方式确定企业的成本目标,为后续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工作提供依据,已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业之间产品服务同质化发展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成本预测是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2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方向 在如今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工作实现了高度的系统自动化,信息化也是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为如果成本核算管理等工作仍然是手工进行,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工作,不仅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还有可能因人为因素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失误,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系统来开展成本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而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精进,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成本会计信息化进程必将加快,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1.3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动成本会计的变化 成本会计在发展过程中,账务处理和管理方法不断增加和优化创新,在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标准接轨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逐渐与国际趋于一致。例如逐步推广的作业成本法,基于作业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企业成本,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然而,作业成本法是企业成本会计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和方向,并在不断完善。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一些管理方式,带动成本会计工作不断创新,日益精确。 1.4成本会计的范围愈加广泛 成本会计最初是为了控制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相关成本而产生的,其使用面较窄。而在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对于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成本会计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不同工作方面均得到了扩展。例如,成本不再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包括企业的销售环节、研发环节、管理环节等各个方面均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行业重视成本管理,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业等,而且每个行业所关注的成本点不一样,销售服务也关注的是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控制。 2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相关对策 2.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工作效率 虽然财务工作信息化已经很成熟,财务系统也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但是对于成本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尚处在浅显的阶段,还未实现全过程的全面融合。因为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成本核算的系统自动化,还应该是成本预测、控制、决策等工作全面信息化。目前许多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但是每个系统是分开的,信息并没有完全整合到一起,使得企业的各类信息并没有充分发挥协同效用。而且,大部分企业对成本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对核算的系统化建设上,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环节。因此,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需要加强对于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将企业的会计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融合,提升企业对各类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企业成本预测、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2注重成本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率 开展成本会计的最终目标不是将企业的各项成本降到最低,而是要在相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效益,即提高投入产出率。因此,企业在开展成本会计工作时,不能一味地进行成本控制来降低成本支出,而是要关注付出成本所带来的效益。如果不关注企业发展需要,一味地压低成本支出,不仅会造成企业错失扩张的机会,还有可能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下滑。因此,企业要分不同情况采用差异化的战略,对于标准性的成本支出,可以通过合理地控制和核算降低标准成本,提高毛利率;而对于非标准类的成本,企业要重视成本投入与未来获利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分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3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学习,提高成本会计水平 企业要保证成本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完善自身成本核算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选择和培养专业会计人员,提升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水准,并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首先,企业应该专注于成本会计人员的选择和发展。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岗位来满足成本会计工作,而且要选择具备专业会计知识,同时又熟悉企业各项成本细节的人员,在保证会计核算准确性时还能够根据企业特点来做好成本管控工作,以科学的方式提高投入产出率,最大限度发挥成本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其次,成本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补充专业知识。由于会计知识不断在更新,而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对成本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为了跟上发展的步伐,企业成本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此外,企业还应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避免出现违规违法行为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2.4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并创新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个企业的生产性质、经营模式也各式各样。并非所有的单位都适用相同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性质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而并不是最先进的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就一定是最合适的。另外,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也慢慢地积累了很多成本会计经验,企业可以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并结合自身经验,创新开发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方法,以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要求,促进成本会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服务。 作者:王莉 单位:聊城市水利工程总公司汽车销售服务中心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篇2 一、引言 成本会计在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关注程度,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这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一)企业成本会计标准的统一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原有的国有经济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很多私人企业以及个体企业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规模、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中企业成本会计这项管理内容得以快速应用和发展,就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对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成本会计普遍朝着标准统一化的方向进步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内部对于成本会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每个企业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保证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才能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以及连锁企业的规划和建立,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标准越来越趋向于统一,这对于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重要影响。例如,在很多大型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成本会计的标准都是参照连锁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标准进行规划的,这样就可以形成市场范围内的成本会计管理标准一致化的目标,这对于企业成本会计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会计的国际化 在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发展过程中,国际化也是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也直接造成了企业成本会计与不同国家的企业成本会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是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国很多大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在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参考发达国家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方向,并且对各自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进行规范,这也是我国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内私人企业以及个体企业在国际上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对我国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企业成本会计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成本会计的电子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数字化以及互联网产品对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化产品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说,计算机以及数字化电子化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也必将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这里所说的电子化是指,在企业成本会计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将对电子化的设备以及电子化的产品进行应用,这对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以及成本会计的工作速度都会有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也不断增加。例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传统的企业成本会计只需要对单一的企业项目成本进行规划和分析。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企业成本会计不仅要对大规模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也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以及预估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这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在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电子化是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也是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对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成本会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指,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效率甚至是工作标准都与企业的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一方面原因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会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在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标准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产生。从本质上讲,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速度过快,但是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速度无法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匹配的问题产生,这也是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不高 在对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成本会计还普遍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工作效率不高主要是指,企业成本会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其工作速度较慢,而且工作内容也难以满足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这也直接导致了在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成本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而且,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也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会造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两方面共同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在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过快,但是却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现状与成本会计进行有效沟通,这也直接导致了成本会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无法对企业的工作方向进行有效评估。另一方面是指,企业成本会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方法落后,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产生。例如,在很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这会严重影响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所以,想要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关注。 (三)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水平不足 在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企业成本会计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信息化水平不足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本身对于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技术的理解程度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成本会计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无法对一些新型的信息化产品以及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另外一方面是指在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为企业成本会计配备相应的信息化产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最后一方面是指,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设备,这也会导致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例如,在很多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扩大,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内容也过于烦琐,传统的信息化产品以及信息化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需求,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无法对这些信息化设备进行应用,这也是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企业成本会计的提高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企业成本会计能力,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就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体系。这里所说的理论体系是指,在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趋势,以先进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不同企业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1]。并且,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下,对相关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具体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能力,这也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例如,在企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的成本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在建立企业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对国际先进的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健全的基础之上,也要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对企业成本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理论体系进行快速的践行,这是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带动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应用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力,还要应用新型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应用新型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讲。第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之下,企业的进步发展速度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这也就要求,在开展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融合,要求企业每一个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进行相应的更新,确保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理念与企业成本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企业成本管理能力不断进步提高的重要表现形式[2]。第二方面是指,在开展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提高。在很多企业内部开展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却在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也会对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想要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一定要对这些工作人员开展新型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培训,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对新型的管理理念以及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这些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进行应用,这也是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加强信息化、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在新时代的影响之下,信息化技术以及信息化产品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前已经讨论过,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信息化产品及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3]。所以,企业成本会计想要进步和发展,一定要加强信息化、数字化设备的应用。这里所说的加强信息化、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是指,在开展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上一些新型的电子化产品以及数字化产品进行应用。以此为基础,也要引进一些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人才,这样就可以根据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情况,研发一些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对于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带动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企业成本会计进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信息化产品、数字化设备以及专业的管理人才以及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信息化以及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之外,也要对信息化、数字化的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产品进行有效应用,这也是提高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成本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必须得到快速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策略支持,这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企业进步发展过程中成本会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成本会计也将朝着标准统一化、国际化、电子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制度、工作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所以,想要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在这几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尤其是要加强成本会计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作者:王琼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篇3 在财务管理日常工作实施过程中,成本会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在日常工作时的效率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与此同时,由于成本会计是财务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成本会计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成本会计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在保证将成本会计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成本会计相关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对腐败等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还能够为各方提供具有真实和有效的信息作为依据。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成本会计相关工作在具体实施时,与其相关的流程如果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等问题时,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与成本会计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结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的可持续发展。 1成本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1.1缺乏完善的成本会计制度 由于现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很多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中,都会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上,以及如何让自己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就会逐渐忽视了成本会计在其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是财务管理当中非常重要一部分。而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就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对成本会计制度的重视度不够,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成本的预测方面,或者是成本的核算、控制等。但是却没有意识到成本会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很多企业都会单独让财务部进行成本会计的工作,这样很难保证成本会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个部门在正常运作过程中,无法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操作,这样很难保证提出的实施方案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在针对会计成本相关制度进行制定和落实的时候,不仅缺乏灵活性,而且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会计成本的管理。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势必会导致整个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执行力、成本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经营策略,而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成本责任制度和成本考核制度,同时也并没有将这两个制度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最终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 1.2成本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现代企业在开展成本会计相关工作的时候,会计人员可以说是其中的主体,也是主要执行人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企业在日常管理时,无法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是通过简单的招聘方式聘请兼职财务管理人员。然而,由于缺乏必要考核与培训,以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对很多业务流程的操作并不是很清楚。同时,这些工作人员可能同时在很多家企业兼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同时兼职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另外,这些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所以很难实现对兼职财务管理人员的有效把控。如此一来,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无法及时找到责任人,很多损失只能由企业自身去承担。 2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研究 2.1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和成本考核制度 通过对现阶段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成本会计相关工作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那么势必会导致成本会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会影响到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严重的情况下,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要结合实际,保证相关制度的构建,特别是成本责任制度和成本考核制度。这两个制度在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成本责任制度的构建和落实,不仅能够将员工各自的责任落实到自己的身上,而且还能够保证员工能够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成本考核制度的构建和具体应用,能够针对一些表现并不良好的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样可以促使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因人员责任心问题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在针对成本会计中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时候,要想真正在实践中促使成本会计相关工作的制度得到完善和优化,必须要从成本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这两个角度出发,只有对这两个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够保证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出制度的作用和价值。成本责任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公司开展成本责任的各种不同类型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落实。在指标分配之后,需要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身上,这样可以促使每一个员工都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得到强化,而且还能够推动公司整体凝聚力的提升。另外,成本考核制度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司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职能作用能够被清楚的划分,同时还可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些表现比较良好的工作人员,可以适当给予相对应的奖励,而一些表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惩罚。这种不仅能够对员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而且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激励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成本会计的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利益与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2提升人才综合素养 当前企业在开展成本会计相关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很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有很多造成成本会计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人才的匮乏。所以在针对这一现象时,企业要与员工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定期对员工进行培养和锻炼,促使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成本会计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3结束语 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会计问题,比如制度缺失、专业人才匮乏等,还有个别企业对成本会计的认识度不够,缺乏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度等。这些都是现阶段存在于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企业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成本会计工作中的不足,才能够在实践中针对性的应用一系列解决措施,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饶培培.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4). [2]熊之潔,庞敏.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5(04). [3]周春芳.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 作者:王平松 贺天明 单位:三峡大学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奉节发电厂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集中力量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松桃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松桃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只有立足现实,实事求是,深入分析,找准突破口,才能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克志在8月31日的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上强调,要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在壮大工业实力,加快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和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松桃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铜仁地区率先实现“武陵山区经济强县”的必由之路。当前,松桃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只有立足现实,实事求是,深入分析存在的差距,找准突破口,才能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对优势和制约因素 加快工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一是认识上的优势。县委、县政府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之后,工业立县、兴县、富县、强县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人关心工业发展,人人谋划工业发展,人人促进工业发展,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信念,全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各种力量,为打造锰工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外部环境和坚强后盾。 二是区位优势。松桃地处黔、湘、渝结合部,又是贵州省东大门,北邻重庆,东靠湖南,这为松桃融入重庆、湖南经济圈,力争发展成武陵山区的经济强县占据了“地”利;境内大兴机场,过境的渝怀铁路、长渝、杭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长渝、杭瑞高速公路的迓大二级公路,为松桃以交通引领、带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资源优势。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形成了以生态畜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为主的农业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松桃的矿产资源尤其丰富,目前全县已探明的矿种有20多种,其中已探明的锰矿远景储量近9000万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0%,被誉为“华夏锰都”,硅、矾矿储量均超过亿吨,石煤、石灰岩储量在1~2万亿吨以上。这为全县加快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四是电力优势。目前全县已成为铜仁地区最大的电力资源县,供电网络发达,电力供应充足。全县有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1座。随着电力改造力度的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松桃将成为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重要支撑站点,这为松桃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加快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在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的条件下,发展新型工业化有一定难度。2009年,松桃的GDP总量33.09亿元,财政总收入3.35亿元,经济总量偏小,总体实力较弱,难以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工业经济的大投入、大发展。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强势增长效力。就2009年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25.3%,完成产值34.14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69.22%。新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经济增长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仅靠少数重点骨干企业来支撑有一定难度。 三是工业结构单一。冶金、化工等重工业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轻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还相当低。 四是城镇化水平滞后。2009年仅达到28.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和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五是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经济弱、财力薄,导致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由此直接导致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术工人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工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松桃要紧紧围绕铜仁地委、行署提出的“两带两圈”战略部署,抢抓“大兴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等,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转变。 创新工业发展理念,积极营造发展氛围。树立发展工业为“第一要务”的理念,优化整合发展资源,调整发展格局,集中力量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形成齐心合力抓工业的良好氛围。要在更加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的同时加强领导,成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展思路,确定工作重点。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要利用锰资源优势,做好锰矿开采、加工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生产和加工企业资源共享,将松桃发展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锰产业生产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对现有企业增加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挖掘开发锰系列下游产品,延长锰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附加值。三是要充分利用松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农产品项目开发力度,大力开发野生特色植物资源,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叶深加工、中成药产品项目和油茶项目,加快铅锌、钒、钼、硅矿产品以及石材等开发进程,使之成为松桃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要抓住地委、行署将松桃列入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和“大兴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优势,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要以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坚持与企业规模效益、城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统筹园区规划、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二是要切实清理整顿和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置换出更多的闲散土地,留足可操作的工业园区用地空间。三是要建立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研究制定工业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建立工业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四是要围绕优势资源做文章,积极发展大项目。力争用1~2年的努力,争取一批投资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园区。同时,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大对上衔接力度,争取国家把松桃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全省重点开发县。 全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松桃要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切实借力发展。一是要在资金、土地、税费、基础设施、能源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形成比较优势,增大投资吸引力。二是要建立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任务分解,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招商项目协调机制,搞好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做到责任落实、目标落实、措施落实,推进如期履约、如期建设、如期投产。三是要主动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对接,策应产业梯度转移,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性强、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项目落户松桃。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松桃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要坚持“生态立县”、“环境立县”,巩固“锰三角”环境整治成果,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要以锰企业为突破口,在锰矿开采、锰粉加工、电解锰生产企业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以国家和省分别把金瑞公司、三和锰业公司作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为契机,逐步在全县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保护,禁止资源掠夺式开发,大力开展以锰矿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 提升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就吸引不了外资和人才。近几年,松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规范收费、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举措,很大程度上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松桃的经济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要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工作作风,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的同时,强化运行保障,加强电力、运输、原材料供应等生产要素的监测、分析和调节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处理好供需矛盾,努力保障工业的健康运行。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搭建银企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推动银企双赢。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政务、法制、社会环境,加大对经济综合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没的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要着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企业,特别是外来企业有一个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环境。(作者系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市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态与工业经济良性循环 枝江是一个“无矿藏资源、无水能资源、无人文旅游资源”的三无市,又因位于鄂西南地区,与大中城市郊区相比,在区位上也存在相对劣势,对市域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程度制约。近年来,我市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工作,利用有限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成功建立了多级良性循环、工农互促互荣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工业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发展,完成了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转型。2003年以来,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湖北省“全省市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前十位,连续四年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解决好农民提篮小卖问题,把工厂建成农产品保险柜 我市按照生态经济学关于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市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找准产业定位,不断壮大“农”字号工业产业集群,使工厂成为农产品销售的终端市场,一举扭转了农民“提篮小卖”和农产品贱卖的被动局面。 按照农业区划,集聚工业板块。我市西南、西北部为丘陵岗地,东部和中部为平原湖区,按照这个地势,我们将全市化为西南、西北水果生产区和东中部粮棉油生产区。相应建立了果蔬食品工业和粮棉油加工产业区,通过政策激励,引导项目向产业区集中。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已容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家,形成了酿造、食品、纺织等大规模产业集群,年产值达100多亿元。随着农产品加工业板块的形成,农产品的价值迅速提升。“农”字号工业不仅使本市农产品不愁销,还“吃掉”全国各地运来的大量油料、棉花和水果等。 依托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带。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就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关系。通过宏观引导,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开发更高层次的产品。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枝江酒业的技术、市场、品牌和资金优势,拓展围绕白酒生产的下游企业,形成了拥有2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和多元化产业格局。2007年,枝江酒业集团收入25亿元,其中由延伸产业链创造的收入就达到10亿元,占40%。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加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农民坐在家里,就有企业上门收购农产品,甚至出现未种先销和未产先销的“抢购”局面。 对接国际市场,放大规模效应。我们瞄准国际市场,批量、重点兴办外向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农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近年来,共兴办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30余家,年出口额达3000多万美元。棉花是我市传统农业主打产品之一,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引进香港等地一批大型棉花深加工企业,生产高档面料、医用卫生材料等120多个品种,出口到北美和西欧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阔的市场吸引棉纺企业顺势扩规,形成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和规模效应。目前,仅纺织行业规模企业就有26家,配套企业60多家,棉花加工规模达到50万锭,2007年实现产值15亿元。 按照企业需要调整农业结构,使耕地成为工业原料大车间 我们跳出农业抓农业,依托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把农产品基地建设视为工业生产流程的第一个循环点,有目的地调整种植业结构,使耕地成为工业企业的巨型原料车间。 围绕支柱企业,实施区域化种植。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形成食品酿造、纺织等四大支柱工业。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料趋紧问题日渐突出。我们按照“市场引导企业,政府服务企业,农民跟紧企业”的思路,规划和布局农产品生产,以支柱企业为圆心,就近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根据测算的支柱企业加工原料需要量,确定种植面积,组织专业化生产,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目前,我市已建成基本满足企业需要的农副产品基地70多万亩,不仅缓解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吃不饱”问题,还为广州、长沙和重庆等大中城市输送了大量的鲜活农产品。 服务品牌打造,组织标准化生产。在创工业产品名牌中,我们首先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对农产品基地推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制度规范等管理制度;健全基地管理档案,与种植户签订质量合同书,强化基地农产品质量管理。目前,全市无公害粮食、油料、水果和优质棉花基地面积达到160多万亩,确保了供应给企业的农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我们还积极引导基地搞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共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13个,培育20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新增无公害品种16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 依靠龙头驱动,粘牢利益化接点。经过几年摸索,我市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多种农企利益粘合模式,用“龙头”企业来内联种植基地,外联消费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预付定金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进行适度规模生产,达到了企业发展、基地壮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以鸿新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果蔬食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市30多万亩柑橘和蔬菜基地发展,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农民收入连年以两位数速度增加,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43元,位居湖北省县(市)区前列。 着眼于城乡一体化经济格局,让城镇成为区域经济领头雁 近年来,我们突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空间优势转化为经济生态优势,吸引大批客商投资和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进城”,使城镇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雁。2003年以来,我市9个乡镇共引进客商项目投资70多亿元,吸纳农村人口6万多人,大大提高了城市化率。 一是傍道兴镇,发展道口经济圈。汉宜高速公路纵贯我市东西,在我市留有两个道口。我们主动接受沿线大中城市经济辐射,加大道口附近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完善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和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努力构建具有竞争活力的优势平台,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以“放水养鱼”的方针放手吸引埠外资金进场开发,使汉宜高速公路俩道口所在地仙女镇和安福寺镇成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两大看点,这两个镇出现了大量上班在工厂当工人、下班在田间理农活的“双栖农民”。 二是沿江兴镇,激活港口经济圈。我市沿长江港口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沿江日新月异的城镇逐渐形成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长 江北岸的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和白洋等镇,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城镇建设与乡村联动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吸引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辖区落户,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亿元。纺织卫材和食品饮料等工业柱产业已初具规模。据我市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沿江城镇吸纳39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和兴办二三产业。 三是临站兴镇,壮大站口经济圈。全国第二条南北大动脉焦枝铁路横贯我市,境内设有2个客货车站和1个铁路二级编组站,货物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我市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车站带来的物流、商机流和信息流,大力发展站口经济,形成了以三个车站为轴心,短轴5公里,长轴15公里的椭圆形站口经济圈。近年来,铁路站附近的三个镇充分利用铁路优势,大刀阔斧发展镇域经济,吸引韩国等地30多家企业落户兴业,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果蔬食品加工特色,在湖北省乃至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不断拓展现代农业新视野,将乡村建成都市的后花园 在发展市域经济中,我市确保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持续发展的连续性,弥补人文景观资源先天不足的缺陷,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发展观光、体育休闲和循环等现代农业,使乡村田园不仅是工业的原料车间,更是整个市域经济生态系统的“氧吧”和都市“后花园”。 一是启动观光型农业。我市以农村丰富的果林、田园等自然风景资源为依托,启动以农村周边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观赏农村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型农业。三峡桃花艺术节已成为我市一年一度开春旅游的传统盛会,已连续举办了7届,除万亩桃花笑迎八方宾客外,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入园观光,增加门票和农家接待收入,还提升了当地白桃的知名度。我们还鼓励农村开发荒山荒坡种植景观林木,既可为城镇建设提供苗木花卉,也为游客提供旅游去处。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沿江汉大道和318国道宽1公里长20多公里的园林观赏带。 二是开发体育型农业。我们鼓励农民开发能够让游客既能感受农事辛苦与乐趣又能锻炼身体和调节工作紧张状态的体育型农业。目前,我市田园乐和休闲垂钓中心比比皆是,沿枝当路、汉宜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形成了三条体育型农业休闲带。 三是发展循环型农业。目前我市已探索出以下几种循环农业模式。即,立体复合型。全市建沼气池5万多口,池上建畜舍搞养殖,利用牲畜粪便产沼气,沼气用于生活燃气,沼渣、沼液作农用肥,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节约农民生活支出;田园式生态模式,利用沼气能量,给猪舍、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猪粪、沼渣(液)为农作物提供优质肥料,农作物脚料、秸秆等副产品搞养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复合式生态模式。以粮棉油和水果加工的副产品和秸秆饲养牲畜,形成多层次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全市现有复合式生态园区430多处,建小果园10万多亩,亩平增收300多元。 (作者系湖北省枝江市委书记)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民族地区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探讨 摘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乡镇根据区情,发展工业经济是赶上先进地区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龙胜镇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旨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镇工业经济;发展;龙胜镇 一、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龙胜镇总面积330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8年末,工业总产值28967万元,增加值10013万元,上交税金1474万元;全镇工业企业11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7230万元。战略上,龙胜镇实施“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布局上,全镇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建立铅锌矿至拐江沿线工业带和勒黄至鱼滩沿线工业带,初步形成了都坪工业和茅寨竹木加工业两个集中区和一些集中点的态势。 (二)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008年底,全镇工业企业达到114家,主要工业企业分布在勒黄、都坪,是龙胜县乡镇企业比较多的乡镇。但是规模企业仅有6家,占5.3%,主要分布在都坪村一带。 2、工业用地十分有限而分散。龙胜镇的地形特点造成了全镇平地少、山地多的格局,适合的工业用地的有7块,总面积也不大,分散在桑江沿河一带。 3、工业基础差,底子薄。龙胜镇缺乏起主导地位的工业企业,工业化程度低;同时地处落后的山区,多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4、资金不足,人才缺乏。龙胜镇社会经济欠发达,发展资金匮乏;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很难于吸引外来人才,龙胜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5、产业链短,产业关联性小。在现有的工业企业中,企业规模小,种类单一,主要是原材料初加工,没有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也没有形成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与带动地方经济腾飞的主导产业。 6、服务体系不完善。龙胜镇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外来投资和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能力有限;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税收、技改、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不够健全,招商引资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优势 龙胜镇发展工业具有资源优势。第一,滑石蕴藏量6600万吨,品质居全国第一,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已形年产15万吨的开采规模,是广西建材行业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第二,拥有储量丰富、品质好的花岗岩、辉绿岩等建材石种,远销港、澳、东南亚和北美建材市场,同时大量出产观赏性很高的各类奇石,如红碧玉、红彩玉;第三,森林覆盖率高,森林面积17.49万公顷,用材林11.5万公顷,经济林1.4万公顷;竹木资源丰富,竹林0.5万公顷,竹子年砍伐量约为400万株;第四,2007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为1万亩,总产量8.45万吨(其中龙胜镇种植罗汉果0.19万亩,总产量为1.49万吨),产销形成初级的经营模式;以厚朴为主的“三木”药材种植总面积6.4万亩。资源优势使得龙胜镇适合发展与滑石、石材、木材、药材相关的产业。 (二)能源优势 龙胜镇坐拥龙胜县大腹地,可以利用全县的资源。2008底已经有61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4.585万千瓦,发电量4.8833亿千瓦时。龙胜镇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低廉,具有发展工业的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 (三)特色养殖 龙胜土鸡和土鸭是龙胜县传统的家禽养殖品种,品质出众、特色鲜明。2008年3月由县水产畜牧局牵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认定为地方品种,并分别命名为“龙胜凤鸡”与“龙胜翠鸭”。该品种是继全州县“山东猪”之后第二个获得自治区认定的家禽品种。目前县政府大力扶持该两项家禽的产业化发展,努力创建地方名牌。 (四)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龙胜镇政府重视本镇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相关事宜由镇长和书记直接领导负责,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努力向县政府申请工业企业优惠政策,为投资企业争取优惠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交通优势 改造后的321国道由广东经广西连接贵州,与南北走向209国道相连,穿越龙胜镇;龙胜――资源省道也经过龙胜镇,基本上能满足发展工业的交通运输需求。国家“十一五”重点交通干线厦蓉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在龙胜县交汇,并在龙胜镇双洞村规划有高速路出口,这将龙胜镇纳入桂林2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发展时空大大地扩展。 (六)旅游市场优势 在桂林下辖的12个县中,龙胜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名列第二。2008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93.85万人次,旅游收入55000万元,庞大的游客市场为龙胜镇发展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等加工业提供市场;同时,旅游为龙胜镇带来大量人流,众多口碑为龙胜镇提供免费宣传,使得龙胜镇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容易开展。 三、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探讨 在国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东部产业西移的背景下,其发展工业经济要求具备特色,扬长避短,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型、外向型的经济,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协调,走工业、农业和旅游互动共融之路。 (一)总体布局 在现有工业发展和布局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增长极的发展理论,形成一个工业带上7个片区的总体布局,即321国道工业经济走廊,包括双洞-铜盆工业片区、金车工业片区、拉麻-勒黄工业片区、更坪-交坪工业片区、茅寨工业片区、同井沟工业片区、鱼滩工业片区,通过一个工业带将分散的7个的片区连接起来。更坪-交坪和拉麻-勒黄为经济开发基础较好的地带,作为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这两极的带动下,整条工业带以拉长滑石、竹木、石材、药材和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为目标,优化龙胜镇的产业结构,带动龙胜镇经济发展。 (二)工业、旅游和农业互动共融 1、合理调整,拉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在一个工业带上7个片区的总体布局下,根据资源分布、环境要求和现有工业布局的特点进行统一调整(见表1)。 表1的调整首先考虑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和龙胜县是个旅游大县,对环境要求十分高,故将对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高耗能的工业调整到桑江下游,在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它们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严把环保关。其次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工艺品业、仓储物流业、药材加工产业三大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再次加大对传统产业――滑石矿、石板材、竹木、农副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的开发力度,拓展下游产品,延长其产业链,提高龙胜镇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实力。 2、以旅游为契机,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龙胜县旅游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客源稳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工业企业与旅游结合,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第一,开发一系列具备苗、瑶、侗、壮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民族服饰、首饰和竹木、石头工艺制品等,游客可以参观工业品生产企业,既可以让游客体验到民族工艺品文化,也可以增强旅游购买的信心。第二,庞大的客流量无疑是龙胜流动的广告,为龙胜镇的招商引资带来了可能。 3、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经济。龙胜县农业资源丰富,为龙胜镇乡镇工业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以农产品为基础,乡镇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引进新技术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既可以为乡镇工业经济提供后劲,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可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龙胜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政府做好土地调整工作,为“筑巢引凤”打下基础,同时要以人为本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第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和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为资本的进入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三,提供优惠政策,引进或和企业联合培养一批龙胜镇发展工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第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 (二)建设友好型环境,科学发展工业经济 龙胜镇发展工业要以友好型环境为中心,加强环境的保护,做到人和社会和谐,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工业片区的给水、排水、用电、交通等问题,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安排,通过布局规划控制最理想的环境,形成互不干扰的环境布局。 (三)发展特色经济,争创名优产品品牌 龙胜镇特色资源比较优势明显,而打造名优品牌是实现比较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的关键一环。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特色经济发展,挑选实力雄厚的企业联合打造一批民族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此为龙头,开拓内外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龙胜镇发展工业经济的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根本目标是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一,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满足合理要求,保障群众的利益,如征地等问题。第二,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并对其进行培训,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以让企业得到群众的支持,利于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关于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兴工强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但也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资金短缺;创新能力 按照县委党校2010年下半年科研教学要求,笔者利用此次一个月的时间,对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走访了安乡县代表性较强的工业企业11家,基本上涵盖了安乡县现有工业企业各种类别、规模、地域。从调查情况来看,安乡县工业经济结构基本成型,产业集群雏形显现,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 一、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安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不明显,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发展与省市要求和外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过去,工业一直是安乡的“短腿”。改革开放以来,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兴工强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县已基本形成了支持工业、关心工业、大力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 第一,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是安乡县工业的一大特点,从2010年下半年走出低谷以来,一直处于上扬趋势,并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产值40.6亿元,比2009年产值还高出3亿元。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都呈现大幅度增长。工业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园区建设形成了“一区二片”总体框架,园区规划达22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详制性详规4.6平方公里,已建成2平方公里,园区企业达38家,一些大的优势企业如毅力能源、丰康生物、伟厦水泥、药圣堂等向园区集中。 第二,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省里实施环洞庭湖污染整治,安乡县对10家规模造纸企业(其中4家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实行关停整治,造纸污染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目前全县73家规模企业实现了新型工业化三高一低的目标。其次是工业税收增加,2010年1-9月实现税收0.19亿元,占2009年全年税收的82%。 第三,工业的高新技术含量增加。目前安乡县的毅力能源、丰康生物、药圣堂、凯斯机械均已步入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32%,高新产品增加值8785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36%。 第四,技改转型力度加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来抓,不断加大技改升级力度。2011年上半年,共完成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2.74亿元,实行技改项目14个,同比增长1.07倍,完成研发经费6500万元。 二、现阶段安乡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工业企业规模不大,项目不多。目前,全县73家规模企业规模都不大,资产总额亿元以上的仅6家,除凯斯机械、金牛化工、锦豪纺织、丰康生物科技公司、天洁纸业、药圣堂、毅力能源几家外,其他企业大都处于小打小闹中。从企业从业人数看,500人以上仅2家,大多是百人以下。大多数企业科技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不高,尚处于作坊式生产,如食品加工行业。工业的项目不多,储备量不大。前几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了几个大项目。目前,已签约的项目仅3个,分别为晋煤金牛公司年产20万吨合成氨异地搬迁节能减排项目和安乡天翔蔬菜生产项目和香港晨光集团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仅1个。两个资产盘活项目经过几年的招商,进展不大。 第二,工业贡献不大,支撑作用不强。工业税收是县级财政的台柱子。衡量一个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一是看税收。2009年安乡县工业税收仅2386万元,2008年3209万元,投入和回报还很不相称。73家企业中,纳税过百万的仅5家,分别为凯斯机构、药圣堂、金牛化工、锦豪纺织和通元铸造。二是看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拉动、就业等。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不长,行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直接影响企业做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不明显,2009年安乡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仅为6500人,增幅不大。 第三,工业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省市、中央出台了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别无其他选择。向私人融资,不仅利息高、风险大、数额上难以满足需要,而且没有相当的人脉资源和抵押物,很难获得贷款。其次评估手续繁锁。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实行抵押、担保贷款,授信贷款很少。企业在不同的银行贷款,需要对抵押资产重复评估,评估机构通常对评估的物估值偏低,使得企业融资额度削减。企业固定资产即使已经登记,登记部门也只认定其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评估、登记的有效期与贷款期相同,企业短期贷款到期再贷,又必须重新评估、登记,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第四,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新增加值不高。2010年安乡县高新技术企业仅有凯斯公司一家,全年产值7404万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仅3000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额的3.2%,远未达到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30%的要求。 三、对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一,强化规模发展,扩大工业总量。安乡县工业历来是短腿,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发展水平和省市要求及兄弟县市的发展速度比较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产值、工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企业的发展质量等方面,从现在开始,安乡县要进一步理清规上企业强质量,规下企业强扶持的思路,全力帮助规模企业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支持,对规下企业建立成长型企业扶持发展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所在乡镇扶持为主实行包保,工信局加强业务指导,做到发现一家,扶持一家,成熟一家,入规一家,使安乡县的规模工业总数两年内达到100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安乡县选取了丰康生物、凯斯机械、药圣堂作为上市后备企业,并将丰康生物科技作为首批上市重点扶持企业,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达4亿元,力争2012年在深圳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 第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提升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安乡县具有丰富的粮棉猪鱼油资源。实现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是安乡工业的出路,目前安乡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25家,在每项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企业,如棉籽蛋白脱酚的丰康生物、草食猪肉深加工的有鲸港草食猪,其产品打入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场,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油脂加工企业有正园油脂,粮食加工有东升米业等,后段我们将建立一个综合食品加工基地,如年加工6万吨淡水鱼深加工项目,洞庭草鹅系列产品加工项目,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全力打造安乡农产品品牌。 第三,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县委确定的每年确保3个5000万元项目投产,3个5000万元项目开工建设,3个5000万元项目签约引进的要求,一是全力抓好天洁纸业和毅力能源的两个亿元项目全面投产。二是认真抓好丰康生物公司二期扩建和凯斯公司汽车无极变速器关键零部件加工项目建设。三是抓好锦豪纺织公司精梳赛络纺技改项目、茂林纸业现有4条纸机升级改造、强农工贸技改和药圣堂中药养护技术4个技改项目。四是抓好晋煤金牛公司年产20万吨合成氨异地搬迁节能减排等七个项目的签约和开工建设。确保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税收达到4000万元以上。 第四,强化企业服务,提供发展保障。一是创新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月调度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同企业的联系,真正把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摸清楚、搞透彻,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整理,建立问题台账,为书记县长每季初的调度会提供材料。二是当好参谋,认真做好县级领导联系企业的重点项目的联络工作,解决好企业在用工、融资、环境、政策上的需求。 第五,强化科技带动,提高发展质量。一是认真做好产业培育,帮助企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争取国家优化产业调整的政策支持。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认真做好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安乡县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2011年我们将全力做好丰康生物、药圣堂、金牛化工、湘北饲料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力争安乡县的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三是帮助企业做好创名优产品工作,走品牌发展之路,力争2011年有两个品牌进入省级名牌行列。 (作者单位:中共安乡县委党校)
浅谈服装市场网络化销售趋势:网络服装销售探究 【摘要】网络服装销售模式作为一种建立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营销模式,与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相比较,不但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型态,降低企业成本,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观念、方式和行为。本文通过对网上服装销售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分析了网络服装销售模式的优势,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网上试衣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完善物流系统等对策。 【关键词】网络服装销售;优势;问题;对策 一、网络服装销售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 通过网络销售或购买服装属于服装营销的范畴,从营销学角度看,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销售服务的流程和服务要素上。传统和网络营销服装之间的差异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相对传统的服装购买方式,网上购买服装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差异: 1.习惯与经验不同。在传统服装销售模式中,通过长期实践,经销商和消费者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习惯;对网上购买服装模式而言,经销商与消费者都缺少实践经验。 2.感知方式不同。传统销售方式中,消费者感知的是实体服装,通过真实试衣感知服装尺寸是否合身,视觉风格是否适合自己;在网上,只能通过服装的图文资料了解服装,服装大小与试衣的视觉效果只能依靠经验或通过辅助软件工具实现。 3.交流互动方式不同。在传统情况下,经销商与消费者能当面、及时交流互动;网络情况下,只能通过电讯方式交流。 4.时空不同。传统情况下,经销商、消费者、商品在同一时空,付款提货在同一时空,服装的修改、退换比较容易实现;网络环境下正好相反。 二、网络服装销售模式的优势 (一)节约消费者成本 实体交易环境下,面对琳琅满目的服装,消费者往往要逛很多的服装店,通过一件一件地试穿来寻找满意的服装。这种购衣方式需要花费消费者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在网络购衣环境下,消费者只要在服装销售目录中输入所要购买服装的相关信息,很快就能搜索到网站上所有符合要求的服装,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 (二)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包括业务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两部分: 1.降低管理成本。利用互联网络降低管理中的交通、通讯、人工、财务、办公室租金与成本费用,可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益;而利用互联网可以降低营销过程中促销这一环节的成本。许多服装实体企业和实体店也纷纷开始转向互联网进行服装网络营销活动,以节省管理成本。 2.降低销售成本。销售成本主要有销售人员费用、运输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互联网的出现给服装企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和管理模式,如网上服装直销(网上订货)和网上服装促销等新的销售模式和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理性购买 服装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使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它能满足消费者对购买服装方便性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能满足重视价格的消费者的需求。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促销手段 在实体商店中,受时间、空间以及认为因素限制,在同一个服装商店同时举办多个促销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虚拟商店可以看到多个促销活动同时进行,比如打折、赠送、会员、积分等多种促销方式可以同时进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需要的购买方案。 三、网上服装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上购物与实体购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识,即获得商品信息的中介物不同。就网上服装销售而言,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只是通过感觉器官中的研究对服装图像进行间接地感知。而实体购衣环境下人们除了通过视觉感知服装的颜色、款式等属性外,还可以通过触觉、嗅觉等多种方式获得消费者认为必要的属性。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当场试穿服装,并判断是否合身以及着装效果如何。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安全问题、售后服务问题、支付方式问题等。可以说,这种认识过程中中介条件的局限性必然使消费者对服装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尽量减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网上试衣系统 服装的网上试衣系统是能够提供服装网络消费的最直接的技术要求,它是一种为方便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以现实商场条件为参考而虚拟设计的一种网络试衣方式,即通过借助一定的工具,把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 消费者通过登陆网站并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关键部位身体尺寸,系统很快就可以生成一个具有消费者自己体形特征的三围虚拟。该网络模特可以代替消费者本人在网上试穿衣服装,模特还可以向不同方向旋转,以便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服装穿着效果。此外,系统还可以配置基本色卡和脸型发式库,随时供顾客调用。虚拟试衣技术的盛行将拓宽消费者对服装合身性的认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网上购衣的效率。 (二)提供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 服装网络营销还需要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来作后盾。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以及商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服装销售网络与银行系统的成功链接,是网络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一环。以银行为中介来确保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类似的支付方式还有:云网企业级在线支付系统、邮政支付网关、以及“百富通”在线支付系统等。 (三)完善物流系统 服装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要求健全的物流系统。传统的物流系统提供的是单项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服装网络营销活动的进行需要传统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展电子物流服务,同IT技术提供商建立良好业务战略伙伴关系,提高物流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由抗皱性能,耐压程度和保型性来决定是否吊挂运输、特殊的包装方法等。 (四)服装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 发展服装网络营销,初期需要与传统营销模式相结合。如果不与传统产业发生有机联系,互联网企业存在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特别是传统的服装产业。与传统服装营销相结合,可以将网上与网下的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使顾客对售后服务不必担心。传统企业的网络营销有背后强大的传统产业为支撑,它的运营相对实在得多。中国具有极其广阔的潜在市场,如果传统服装企业能够顺应潮流,真正从消费者出发,充分发挥己有的优势,再加上网络营销这一先进工具,将是如虎添翼。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完善,服装网络供应链的建立和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服装企业能够逐渐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使虚拟购物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我国服装企业应积极提高电子商务能力和虚拟技术的水平,增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进程。 作者简介:罗森,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 浅谈服装市场网络化销售趋势:网络经济下服装销售模式及主要问题分析 [摘要] 本文从服装营销学角度分析了传统与网上两种服装销售模式的区别;对网络环境下服装认识误差的影响因素和规律,从认识论角度进行了讨论;指出第二信号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是影响网上服装认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减少网上服装认识误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服装电子商务虚拟认识虚拟实践影响因素 网上购物是随网络技术出现的一种新型购物模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网上购买服装一直是网上购物的热点之一,这在近年来迅速兴起的C2C网上购物模式中再次得到印证。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有关C2C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C2C网上购物在城市网民中渐成气候,参与网上购物的人数和频次十分活跃,发展前景看好;在C2C网上交易商品中,服装的交易量排名第一。面对这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服装销售模式,理论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应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这对传统服装销售行业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显示,在网络购买服装面临的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网上服装的认识误差。许多消费者对在线购买服装的经历感到不甚满意,并已影响到网上服装销售的持续发展,分析表明,其根本原因是认识服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网络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电脑显示屏认识事物的方式,即所谓的虚拟认识。它不仅变化大,打破了传统习惯,而且影响广,逐步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虚拟认识已成为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但是,这些研究中很少有涉及网络购买服装问题的。面对这一不足,本文从服装营销学和认识论角度对网上服装销售的特点和产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从服装营销学角度分析 通过网络销售或购买服装属于服装营销的范畴,它对多数经销商和消费者而言是全新的。从营销学角度看,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销售服务的流程和服务要素上。传统和网络营销服装之间的差异对比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相对传统的服装购买方式,网上购买服装主要有四方面的差异。 1.习惯与经验不同,在传统服装销售模式中,通过长期实践,经销商和消费者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了习惯;对网上购买服装模式而言,经销商与消费者都缺少实践经验。 2.感知方式不同,传统销售方式中,消费者感知的是实体服装,通过真实试衣感知服装尺寸是否合身,视觉风格是否适合自己;在网上,只能通过服装的图文资料了解服装,服装大小与试衣的视觉效果只能依靠经验或通过辅助软件工具实现。 3.交流互动方式不同,在传统情况下,经销商与消费者能当面、及时交流互动;网络情况下,只能通过电讯方式交流。 4.时空不同,传统情况下,经销商、消费者、商品在同一时空,付款提货在同一时空,服装的修改、退换比较容易实现;网络环境下正好相反。 二、从认识论角度分析 从营销学的分析可以看出,服装销售服务从本质上看主要包括两个认识过程,即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和消费者对服装的认识,尤其重要的是后一种认识。而传统与网络环境下服装销售的最大区别在于认识方式的改变,所以有必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这两种销售方式做进一步分析。 依据认识论,传统与网络环境下认识服装的活动可概括为如图1所示的模式。 首先对刺激信号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能引起人生理感觉系统条件反射的有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实体事物,第二信号系统是代表事物的图像、文字、符号等。由图1可知,传统情况下对服装的认识是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即实体服装,而网络情况下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代表服装的图、文、符号等。就两种信号系统而言,第二信号系统来自于第一信号系统,表示服装的图、文、符号等都属于实际服装的信息载体。从认识形式上看,第一信号系统产生的是直接认识,是感性认识,第二信号系统产生的认识属于间接认识,这种认识是以直接认识为基础的。 就第二信号系统中的不同信息载体而言,根据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两类,如图2所示。 对图2进行分析,依据认识论,文字、符号是人们对服装内在认识的抽象表现形式,其作用与消费者的经验、知识有关,属于理性认识。图像、视频是实际服装具体、形象的表现形式,主要产生的是感性认识,与第一信号系统对生理视觉系统的作用相似。 再来看认识中介系统,如图1所示,从刺激信号系统到服装认识之间有两个中介系统,即生理感觉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根据相关分析,生理感觉系统对两种信号系统的作用机理变化不大,但心理认知系统对两种信号系统的处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处理模式与不同消费者对服装的认知经验和相关知识有很大关系。 最后从认识程度看,就购买服装而言,对服装的认识实际上是对着装的认识,这种认识从程度上讲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着装虽然很平常,但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自然属性看,涉及纺织、服装的专业知识;从精神属性看,涉及视觉美学的相关知识;另外,还有社会内涵。所以,不同消费者对着装的认识程度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三、现状与对策 从网上服装销售的现实情况看,服装信息的获取主要包括图像和文字资料,一般对图像资料比较重视,文字介绍比较简单。但是,受网络传输速度和电脑显示器分辨率等因素的限制,图像的清晰度、逼真性较低,限制了服装信息的传递。科技界对网上购买服装中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试衣上,包括人体尺寸测量、人体模型建立和着装效果演示三个方面,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Fit-me, MVM等,但由于服装的种类繁多、视觉特征复杂,目前达到的技术程度与现实要求还相差较远。网上服装销售的迅速发展和出现的问题,需要对这一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和以此为基础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对网上服装的认识能施加影响的系统有两个,即第二信号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所以,应深入研究这两个系统的特点,并加以充分利用,目前情况下,可考虑做以下改进。 在第二信号系统中,应重视文字、符号对服装认识的作用,因为这种认识是理性的、本质的;应重视语言交流的作用,服装经销商对服装的了解比一般消费者更全面;对图像的效果应更注重真实感,而不是美学效果;虚拟试衣在积极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同时,可考虑借助摄影技术,因为摄影图像有很强的真实性,这正是试衣所追求的;另外也可考虑利用时下流行的Web 2.0技术,用视频录像展示服装和试衣效果。 从心理认识系统的角度看,应在网页上增加服装选购方面的知识,如服装号型规定,服装与职业、体形、年龄的关系、服装搭配的规律等。总结网上购买服装的经验教训,以供消费者借鉴,如同现实服装销售中的咨询、导购,只是这里应与网络的特点相结合。 四、结论 1.从服装营销学的角度看,传统与网上服装销售的主要区别在于销售服务的流程和要素不同。 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传统与网上服装销售的主要区别在信号系统及心理认知系统的不同。 3.提高网络环境下对服装的认识,应从第二信号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入手。 4.在第二信号系统中,应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和符号的信息传递作用,应突出图像信息的真实性。 5.在心理认知系统中,应提供着装知识、网络购买服装的经验;完善消费者网上购买服装的心理认知系统。 浅谈服装市场网络化销售趋势:浅析服装网络销售的优势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服装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以其特有的便利性、低廉的价格,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对服装网络销售的现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给服装销售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服装;网络;销售 一、我国服装网络销售市场现状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生意买卖的过程”。我国的服装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电子商务进行尝试和摸索,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给服装企业网络营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这段时间从事服装电子商务的企业相对较少。 到了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再加上电子商务铺天盖地的广告策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电子商务,并培养了大量的客户。服装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了网络销售的热门产品之一,大量的服装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这个时期是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期。 到了2007年,服装网络销售进入了成熟期,服装类产品成了电子商务的第一大商品,无论从种类、数量上还是交易额上都达到了最大,各种各样的服装企业相继都推出了网络营销。 现在我国服装企业网络销售处于高速发展期,发展空间非常大。而且我国电子商务的外部运营环境日益成熟。因此服装企业参与网络营销的比例在迅猛增加,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环境的压力下,网络营销更是成为服装企业突出重围,化解经济危机的一种好办法。 二、服装网络销售的优势 1.价格低廉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原材料等价格的不断上涨使服装生产、销售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传统销售方式下的服装零售价格不断攀升,而网上服装销售不需要实体卖场就可以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易,所以网上销售服装省去了服装卖场昂贵的费用,那么服装企业就可以把省去的费用让利给消费者。所以网上销售服装的价格与实体卖场有巨大的差距,因此网上购买服装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毕竟低廉的价格对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2.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首先,在服装传统销售模式下,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需要不停的试穿来寻找满意的服装。这种购衣方法需要花费消费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网上购买服装时消费者只需要在搜索栏上输入自己想买服装种类的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许多符合自己要求的服装,消费者可以对这些服装的款式、颜色、价格等进行比较,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货比三家之后选出质优价廉的服装然后再决定购买。其次,网上购买衣服能在极短的时间逛很多的店铺满足消费者购买服装方便性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缩短购物的时间。再次,由于在网上购买服装不受外界干扰,更没有导购员的推销性劝说,这样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过程则更为理智。最后,网上购买服装不易受空间和地域的影响,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在网上轻松地购买到其他地方的服装甚至是国外的品牌服装,大大增加了服装购买的选择范围。 3.提高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服装是流行性很强的商品,具有周期性短、变化快等特点,而且现在的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再加上现在的服装企业之间竞争激励,服装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流行快速的服装业里站稳脚跟是个很难的问题。因此服装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迅速的做出反应显得尤其重要。而现在通过网络销售服装,服装企业不仅可以对网上服装销售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还可通过留言及客户反应等方式及时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服装企业可以依靠这些第一手的可靠依据快速调整产品种类、款式、颜色、价格等提高服装企业的反应能力。 4.降低企业成本 首先,服装网络销售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可以降低服装企业管理中的人工、财务、厂房租金等成本费用,可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益并压缩管理成本。 其次,服装网络销售可以降低销售成本。销售成本主要有销售人工、运输费用、广告费用、卖场高昂的租金、水电费等。服装网络销售的出现给服装企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节约了大笔卖场高昂的租金和运输费用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 最后,库存积压一直是服装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很多优秀的服装企业都被库存积压难倒。服装企业的库存越多,其运营费用就越高,经济效益就越低。最重要的是库存积压会使服装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不出所要求的快速反应,这样就会给企业产生恶性循环,企业的反应越慢库存积压就越多,最终会压死一个服装企业。而网上销售服装都是客户先下单,厂家在随后的1-2天再发货,这样企业就会提前知道大概需要生产多少件服装,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库存。对服装企业来讲,恰当的库存才是对客户最好的服务。 5.给服装企业提供新的销售机会 服装网络营销就是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服装买卖活动的总称,是服装行业销售模式的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在服装传统销售模式下,企业的竞争因为地理、文化等外部条件给服装企业的发展设置了很多障碍。而服装网络营销的价值在于它营造了一种新的商品交易方式,为服装行业提高经济利润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因此现在我们进入了服装电子商务时期。 总之,服装网络销售顺应了时展需求,服装企业的销售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跨越了地域、种族、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逐步进入网上购物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了网购大军中,网上购物成为了人们消费的途径之一。但是现在服装网络销售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保障服装企业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的利益。 浅谈服装市场网络化销售趋势:我国服装网络销售存在问题和营销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服装网络销售市场巨大,发展前景良好,随着网购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规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会选择在线购买服装。本文针对目前中国互联网服装销售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关键词:服装网络销售 存在问题 营销 对策 艾瑞咨询近期的《2011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较2010年增长67.8%,“服装、鞋帽、箱包类”占比居首,市场份额为26.5%。2011年中国服装零售市场规模为14370亿元,其中服装网购规模为2049.0亿元,渗透率为14.3%。预计到2014年,中国服装网购在服装零售整体市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3.6%。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中C2C网购占比79.9%,B2C服装网购占比20.1%;平台式网购占比93.8%,自主式网购占比6.2%。女性网购用户相比于男性网购用户更热衷于网购,在网购累计金额5000元以上、网购频次30次以上的高区间分布中,女性用户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在女性网购用户最常购买的商品品类中,“服装、鞋帽、箱包类”排名第一,占比高达52.2%。目前凡客网用户群中女性所占比例已经超过男性,为60%左右,每年略有递增。因此网络服装的重复购买率高,需求产生的频率快,服装网购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 目前我国服装网络销售存在问题 对于网购顾客来说,由于网购不能看到实物,不能触摸和感觉,在购买前无法尝试,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服装。因此,网络顾客在网购服装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服装产品展示的客观条件限制。在网络上,服装产品受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一些重要的商品特性无法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由于用户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器所致的衣服与图片存在偏差,因此许多消费者对于网购存在顾虑,如颜色是否有色差,所见是否所得;如尺码是否标准码数,网络销售者手工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如布料的厚薄度、透明度、软硬度、弹性等手感质感;如穿上的效果如何,款式是否适合自己等。 (2)网络存在大量“三无”产品。网络上还存在着大量无产品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名、无厂址的服装产品,还充斥着许多外贸服装、原单剪标服装、高仿精仿服装,甚至质量低劣的假冒伪劣服装、旧衣物,用料差、做工粗糙,散发出刺鼻气味,质量完全没有保证。 (3)网络服装产品售后无保障。网络上的许多网络销售者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只要商品出门,概不退换。因此网购顾客存在顾虑,害怕购物没有保证,一旦买到粗制滥造服装产品、假冒伪劣产品,销售者不肯退换货,淘宝等购物平台站在网络销售者立场息事宁人,导致顾客投诉无门,白白损失时间精力金钱。 (4)网络充斥各类销售者。网络服装销售者鱼龙混杂,许多不诚信不守法经营的销售者混杂其中,无人监管。他们利用服装网购无法亲身触摸鉴别、试穿等客观条件限制,利用photoshop等各种图片处理软件以及模凌两可的文字说明故意弄虚作假、欺骗网购顾客,谋取暴利。 (5)网页设计不合理。许多网络服装销售者的页面设计怪异繁杂,链接层级繁多,文字啰嗦,语言表达不清楚,对于服装面料的成分、厚薄程度、透明程度、弹力大小、服装的肩宽、袖长、衣长、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裤长、脚口等各关键数据缺失,实物拍摄角度和灯光处理不当、不能很好展示服装产品细节,图片过大过多导致页面加载缓慢,整个网店页面杂乱不堪,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望而却步,无心购物,网店无浏览量,门可罗雀。 (6)网络服装销售者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量款式、面料大致相同的服装充斥网络,许多销售者为了换取高的网页浏览量和产品销售量,为了招徕顾客,冲冠冲钻,不惜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牺牲利润,深深陷于价格战之中。 因此,对于整个服装行业而言,网络在线销售渠道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传统服装生产企业、传统服装渠道企业、互联网渠道企业纷纷涉足其中,但是受整体网络技术水平、网络文化、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网络经济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服装销售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传统的线下渠道。 2 我国网络服装销售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网络服装销售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的角度出发,从服装产品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4P营销组合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和建议。 第一是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选择以及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对于网络服装的经营和销售,和服装实体店在这点上是一致的,就是最忌各种不同风格、各种不同穿着场合、适合不同年龄段、适合不同个性顾客的服装充斥其中,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必须进行有效地市场细分,确定所经营服装的目标顾客、市场定位。不同的目标顾客偏好不同款式、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服装,从风格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韩式风格、日系风格、欧美风格、中式民族风格、中式休闲类、正装类等类别。一个人穿衣服的习惯是很难发生大的改变的,所以经营网络服装必须坚持同一风格的市场定位,吸引具有相同服饰偏好的顾客,并不断地推出风格相近、细节款式颜色不同的当季时尚流行服装,使其重复购买,培养顾客忠诚。 第二是产品方面。在网络营销中,服装产品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品牌同样重要。即使竞争的服装产品很相似,服装网购者也会根据服装的销售企业和所销售的服装产品的品牌观察出差异来,且许多消费者也并不会主动去一些不知名、无一定信用度和好评率的网络销售者那里去购物。所以应该致力于服装销售者以及所销售的服装产品的品牌形象的塑造,以使自己区别于竞争者。自服装产品诞生之日起,就必须致力于建立积极的、独特的、偏好的、强有力的品牌联想,树立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包括确定网店以及所销售的服装产品的品牌名称、品牌标识,设计服装产品的吊牌、外包装,统一网店和服装的整体风格,并随服装产品的销售附赠具有网店和服装产品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等品牌特征的小礼物,让它们成为无声的推销员在现实中帮助网店和服装产品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宣传。通过品牌的有形要素给顾客承诺,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获得顾客共鸣,增加产品溢价。因此创建强势网店和服装品牌,塑造积极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第三是服务方面。服务是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不能亲身触摸尝试的网络服装购买来说,尤其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络销售者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对于现实购物,顾客一次不成功的购物之后或许还有机会再次前来购物,但是对于网购来说,一次失败的网购经历不会引发再次的购物,而且还可能会在销售者的网页页面上或是各类网络群上、网络论坛上说出自己惨痛的购物经历以警告后来者切勿购买,从而造成极坏的网络口碑影响。 提供售后产品保障服务是实实在在给予网购顾客定心丸。对于首次在该销售者处购买服装的顾客来说尤其重要,同时也是销售者促进销售、推动购买、发展发掘新顾客的必要辅助手段。网络销售者应该坚持7天,甚至15天无条件退换货政策,并为顾客退换货费用,或购买淘宝退货险都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好感,解除顾客网购时的后顾之忧。许多网络销售者害怕顾客频繁找茬无理取闹或是怕麻烦怕承担责任,不愿意承诺退换货,结果使得售后服务大打折扣,顾客不会重复购买,不会成为网店的忠实顾客,不可能具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 网络购物重在方便、迅速、省心,发货速度和收件过程也是网购顾客综合考虑的因素。商品成交之后尽可能24小时之内发货,如果不能在24小时内发货或者按事先的承诺发货,应该及时主动联系顾客,真诚说明情况,争取顾客的谅解,并允许顾客退款。即使买卖双方售前交流很愉快,随之而来的快递人员的恶劣服务也很可能严重影响顾客对该次网购的体验,从而对该服装品牌和销售者均产生不好的品牌联想。对于网络销售者来说,在起步阶段自建物流配送队伍难度很大,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可以与包括顺丰快递和邮政EMS在内的至少三家快递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争取运费折扣,以方便顾客做出选择。顺丰快递以速度快著称,邮政特快专递EMS以覆盖面广著称,各种快递公司快递送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尽可能与多家快递公司建立合作,明确所提供的快递服务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尽可能加强对快递公司人员的约束和管理。 网络买卖双方只能通过打字的文字来交流,所以网络销售者应该对网络在线客户服务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明确服务理念,明确客户服务纠纷的解决原则,礼貌待客,在与顾客交流的时候充分运用各种笑脸表情以及“请、谢谢、非常感谢、欢迎光临、多谢惠顾”等礼貌用语,弥补网络上看不到表情听不到声音的交流缺陷,传递友好热情的服务感觉。售前耐心解答顾客的提问,发货后给予手机短信通知,售中帮助顾客查件催件,报告包裹快递运送情况,售后站在顾客的角度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着眼顾客的终身价值,一次购物无法达成或者无利润没关系,关键是以优质的服务换取顾客的再次购买,赢得顾客的下次购物,获得顾客终身购买价值。因此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非常重要。 第四是关于产品的价格方面。网络服装销售者在寻求自身的定价策略时,应重视消费者的感觉和偏好,综合考虑制造、销售服装产品的成本因素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使用价值定价法来设定价格,并采用定期低价促销的折扣定价政策。价值定价的目的是揭示产品质量、成本和价格三者恰当的结合,使其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及企业的利润目标。出于怕便宜没好货的心理,对于网购的顾客来说,一般不会选择买最便宜的服装,综合考虑塑造积极独特鲜明的品牌,提供高于顾客预期的服务和美好的顾客体验,应该确定中高档价格。另外还应该建立会员制,对于不同的顾客给予不同的折扣,包括单次数额折扣和累积数额折扣。因此在服装产品价格的制定上,应立足制定中高档价格,配合定期低价促销,并给予不同的会员以折扣优惠。 第五是关于产品的销售渠道方面。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是C2C网购和平台式网购占据绝大份额[2],淘宝商城、拍拍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和当当网等平台式购物网站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其中的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目前是亚洲第一大网络零售商圈,对于网络服装的分销渠道,应该立足淘宝网,从“淘品牌”起步,逐步发展当当网、亚马逊中国、麦网、一号店等网购平台的合作,使其服装产品可以在其上销售,最好能签订排他性协议,保证该平台上不销售其他同样风格的服装,从而有步骤有计划地进驻各大网购平台,实现立足淘宝,开拓发展各种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策略。 第六是关于产品的促销方面。展开市场调查,识别服装网购中的目标顾客,针对经常性服装网购的目标顾客,通过电子邮件、淘宝站内信件等进行广告宣传和促销折扣活动,建立顾客关系数据库,发展客户关系。发展初期阶段促销主要是采用每周定期上淘宝首页进行图文广告宣传、购买淘宝关键词广告,长期参与包括会员积分换购、淘金币换购促销、包邮活动、折扣销售、换季清仓等活动吸引淘宝网购活跃人群尝试,充分展开产品推广促销,积攒人气,增加月销售量,并参与评论有奖等活动,鼓励已购产品已使用产品的买家评价产品,进行网络口碑营销,来自顾客的真心好评远比卖家自我宣传的效果要好得多。除了先期在淘宝上做广告,逐步考虑在当当网、亚马逊中国、一号店等综合性购物平台做广告,并有步骤地在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投放广告。在起步阶段,只考虑网络广告和网络促销活动,到发展中期,才考虑产品品牌形象代言人的网络平面广告和网络流媒体广告的投放以及报纸杂志品牌形象代言人的平面广告。 第七是关于网页的设计方面。应进行网站整体模式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计,文字说明和图片拍摄。网页风格、文笔应与服装风格保持一致。网站必须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以简单清爽的风格代替所谓的玲琅满目、应有尽有、杂乱无章的视觉感受,吸引打动访问者,给访问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此次访问不购物,也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下次访问。网页设计应该尽可能简洁,特别是主页,应把最重要信息、关键性内容放在页面的首部区域,如本品牌服装特色特点,售后服务保障,最新优惠活动介绍等。有多层页面链接的也应尽可能减少网页的层级,页面内容的颜色应与背景颜色协调一致,尽量避免选择使页面难以阅读或使人感觉不舒服、眼睛疲劳的过小文字和背景颜色。尽量保持页面静态性,不要使用那些不断运动的页面元素(如滚动字幕、变换的选择框以及持续的动画),因为运动的图像容易对人的视觉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影响页面加载的速度。页面加载时间过长容易使访问者失去耐心和兴趣。 网页上对于服装产品的文字说明应简洁清楚,尺寸的测量和说明应准确,图文都应该重点突出服装的细节和风格。有必要时,应尝试用一台以上的不同品牌的相机拍摄,有些品牌的相机可能拍出来色彩偏红,有些可能偏绿,有些可能会整体颜色效果偏亮色,总之应尽可能真实呈现实物的颜色,尽可能减少色差,降低顾客因此可能发生的退换货机会。 综上所述,网络服装销售者应明确目标顾客群体和自己的市场定位,着眼于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给顾客提供高于其预期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体验,促进产品的在线销售和发展。 浅谈服装市场网络化销售趋势:B2C网络服装销售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网络服装销售发展前景看好,各类企业纷纷涉足网络服装销售领域,但其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有的只在网上销售服装商品,有的开设有实体店,有的必须主要依靠购物平台进行销售,有的有自己独立电子商务网站进行销售。各B2C服装销售企业和销售平台总体发展趋势向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加大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手机购物也发展迅速。 关键词:B2C 网络服装销售 现状 发展趋势 艾瑞咨询近期的《2011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服装、鞋帽、箱包类”占比居首,市场份额为26.5%。[1]2011年中国服装零售市场规模为14370亿元,其中服装网购规模为2049.0亿元,渗透率为14.3%。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中C2C网购占比79.9%,B2C服装网购占比20.1%;平台式网购占比93.8%,自主式网购占比6.2%。[2]对于整个服装行业而言,网络在线销售渠道目前有了迅速的发展,传统服装生产企业、传统服装渠道企业、互联网渠道企业等纷纷涉足其中。 1 各类主要B2C网络服装销售企业研究 1.1 凡客诚品VANCL。互联网快时尚品牌凡客诚品VANCL创办于2007年,以销售服装为主的,产品涵盖男装、女装、童装、鞋、家居、配饰、化妆品等七大类,支持全国1100城市货到付款。凡客诚品由模仿PPG起步,刚开始时经营产品大类只有男装衬衫、POLO衫两大类几十款,随后迅速发展。2009年相继进入女装、童装,帆布鞋(鞋类)市场。[3]凡客诚品由其品牌代言人韩寒、王珞丹、黄晓明等说出的“凡客体”红遍网络,使其创办人陈年以及凡客诚品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凡客诚品还斥资自建如风达快递配送队伍,提供当面试穿、30天无条件退换货等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1.2 麦考林。麦考林(Mecox Lane)又称麦网、M18。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三资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麦网,也是国内直复营销的市场领导者,产品大类包括服装、配饰、家居用品、健康美容用品、宠物用品等。麦考林初期主要是开展邮购业务,目标顾客是农村女性。2001年麦考林的目标市场有了重大改变,把目标顾客从原来的农村女性调整为收入较高、追求时尚的20-35岁的都市白领女性。2006年麦考林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实体店。仅仅不到两年时间,麦考林的实体店已遍布长三角地区。2012年麦考林旗舰店入驻淘宝。麦考林目前主要通过专门的产品目录、杂志广告、internet 等媒体向顾客介绍产品,并以邮寄、快递送货上门等方式进行交货,向多渠道零售商转型,即“电话邮购+网络+实体店铺”的多渠道分销模式。[4] 1.3 当当网。当当网是北京当当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营运的一家中文购物网站,1999年开通,主营图书,2001年和2004年开始进入音像制品和百货市场。2009年手机当当网推出革命性的手机购买功能,在国内B2C电子商务领域尚属首例。当当网成立之初以销售图书、音像制品为主,后来兼具发展小家电、玩具、网络游戏点卡等其他多种商品的销售,现在线销售的商品包括了家居百货、化妆品、数码、家电、图书、音像、服装及母婴等几十个大类,逾百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达到60万种,目前是全球有名的中文网上图书音像商城,面向全世界中文读者提供近30多万种中文图书和音像商品。[5] 1.4 京东商城。2004年成立的京东商城是中国大型综合网络零售商,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的商品。2004年成立之初京东商城经营电脑产品。2008年京东商城将产品大类扩充到平板电视,空调、冰洗、电视等大家电,2009年京东商城在线销售商品包括家用电器、手机数码、电脑产品及日用百货四大类超过10万余种商品。2010年京东商城进入母婴商品、食品饮料和图书市场,实现从3C网络零售商向百货、综合型网络零售商转型。2011年京东商城开始进入音像、在线读书,机票业务、在线医药市场以及奢侈品市场。[6] 1.5 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其目标顾客是16-25岁的时尚年轻人群。“美特斯·邦威”的“美”,即美丽,时尚;“特”,即独特,个性;“斯”,即专心、专注;“邦”,即国邦、故邦;“威”,即威风。1995年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开设于浙江省温州市。美特斯·邦威公司旗下现有:Meters/bonwe、ME CITY(包括ME CITY Kids)、AMPM三大主力品牌,并运营着邦购B2C电子商务网站,在淘宝上也设有Meters/bonwe官方网店。[7] 1.6 我的百分之一网络服装店。我的百分之一是武汉我的百家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服装。我的百分之一定位于为18-35岁女性提供高性价比、整体搭配的潮流服饰,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摄影造型中心及产品开发中心,并在广州、深圳、宁波等地设有产品设计中心及采购中心,在全国各地有100多家产品供应商,办公及仓储面积达2.5万余平米,每年设计并上架销售的新款服装数量超过两千款。我的百分之一网络服装店创建于2004年,2010年3月我的百分之一淘宝店升为淘宝第一个双金冠女装店,12月成为淘宝首个三金冠女装店。我的百分之一官方网站由三大块构成:白菜园社区、碎碎念、商城。2011年7月我的百分之一购物商城上线公测。但目前还是主要依靠淘宝网平台进行销售。[8]目前我的百分之一淘宝店产品大类涵盖男装、女装、鞋包、皮带项链等配饰。 2 目前B2C网络服装销售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服装从总体上来说属于易耗品,更新换代快,尤其是女性,而且都市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渐渐青睐于网络足不出户式的购买服装方式,所以网络服装销售发展前景良好,竞争更加激烈。总的来说,目前进行网络服装B2C销售的企业,以是否有实体店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有实体店经营的服装企业和无实体店经营的“纯粹”电子商务企业。在有实体店经营的服装企业中,按照建立实体店和网店的先后,可以分为先有网店,再有实体店,如麦考林,以及先有实体店,后有网店的,如美特斯·邦威、歌莉娅等。无实体店经营的纯粹电子商务服装企业,按照是否需要依托交易平台,可以分为主要依托交易平台进行服装产品销售的,如依托淘宝交易平台的粉红大布娃娃、茵曼等网络服装销售品牌、依托当当网、亚马逊中国、京东商城等平台的各网络品牌,和不需要依托其他交易平台,有自身独立电子商务销售运作的,如凡客诚品、梦芭莎等。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有关报纸和新媒体的数据,全国报纸总印刷量逐年下降,201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为394亿份,较2015年减少了8.39%(见图1),而这一下降趋势仍在加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2011至2016年全国报纸的广告收入逐年下滑,从2012年开始,广告收入增幅逐年下降,均为负增长(见图2)。在传统报业逐渐下滑同时,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72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网民数量的激增说明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媒体已经在媒体行业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报业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走向没落,而新媒体行业正逐步替代传统报业,新媒体是传统报业的延伸,但传统报业的财务管理已难以适应新媒体业务,鉴于此,我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针对媒体融合时代下报业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探讨以及分析。 一、媒体融和时代报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缺乏互联网的财务管理思维 目前我国大部分报业企业已经顺利完成转制改革,加入到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滞后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很多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滞后、财务政策保守、会计核算层面较低、财务管理基础差等问题,如在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方面,更多的是注重节约开支、避免浪费。 (二)媒体融合时代报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媒体融合时代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报业外部因素和行业自身发展共同作用引起的,在新媒体时代,报业企业面临的局面瞬息万变,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更快,导致报业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变化,包括经营策略、筹资策略和投资方向等,报业企业加速调整的情况也会相应增多,相比之前只做纸质报纸的排版和印刷,现在需要进行的业务也比之前更多了,在面对资金管理、筹投资等新领域的事项中,传统报业企业并不擅长,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三)传统的会计核算难以适应新媒体业务 新媒体行业是报业的延伸,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报业的核算体系已难以准确反映新媒体业务。新媒体业务盈利模式已发生实质的变化,过去报业以“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而相应的主营业务成本也主要是“印刷”和“纸张”成本,而随着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变化,收入的来源多样化,发行收入已不断缩减,而视频收入、游戏收入、流量收入、活动收入等逐渐取而代之,相应的支出也不再是报纸的印刷和纸张成本,传统报业的核算体系已不能准确反映新媒体经济业务内容。 (四)投资融资管理比较薄弱 我国大部分报业企业是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来,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资金拨款,因此,过去报业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仅限于“收支平衡”,相应投融资管理比较薄弱。然而,现在报业企业大部分已完成转企改制,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尤其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和媒体行业的不断融合,新媒体对技术手段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因而报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纸媒时代越来越大。 二、提升媒体融合下报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业财融合,转变传统财务观念 在新旧媒体融合大环境下,应当认真思考、积极应对,迅速梳理自身的发展方向,传统媒体转型跨界融合新媒体,财务人员首先要有“业财融合”的思想,应了解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新媒体业务,及时关注并参与到业务的收支项目中,与业务部门做好沟通与服务,执行好核算和监督职能。针对转型中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思维,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将管理会计的理念运用到成本管理中。 (二)准确核算,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报业向新媒体融合转变过程中,行业形态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在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时,首先应当注重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是优化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传统报业应当结合新媒体业务的实际情况,梳理、优化会计核算科目。在科目的具体设置时应该更加具象和深入,如报业企业最常见的收入之一——广告收入的核算,过去在科目设置上依据版面上呈现广告形式“硬广”和“软文”进行分类核算,而现在随着广告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在科目设置上,我们首先要在过去“硬广”和“软文”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广告形式如“焦点图”、“浮层”、“通栏”等,同时在辅助核算时,也要考虑呈现广告的媒介载体如“网站”、“APP”、“微博”、“微信”,只有这样具体、深入的核算才能准确、清晰地呈现经营业务。 (三)填补空白,增强融资管理能力 负债经营能够解决报业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同时还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然而,负债经营也是一把双刃剑,显然它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负债结构不合理、举债方式不当、未来现金流不足导致偿债能力不足等都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不仅不能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还可能导致资不抵债,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为此,加强对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管理,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合理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以及偿债能力,适当配置资产结构,科学筹措资金,使负债经营能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 (四)防微杜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要避免媒体融合时代下报业的财务风险,不仅要加强控制,更要重视预防。媒体融合时代下报业企业应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控制体系,通过选定风险预警指标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力求防患于未然,将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财务风险意识,从而确保财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预见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行驶有效的财务决策来控制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借助报业的宣传优势和策划能力进入文化休闲旅游教育等行业,为扩大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力奠定基础。
一、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泛指企业资产不超过三千万元、员工人数不超过一千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三十万元的工业企业。在我国,存在大量作坊式的小微企业,它们对活跃市场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应用基础,而小微企业的互联网客户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奠定了电子商务在小微企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的网络交易额超过一千多亿元,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IT人才寥寥无几,电子商务乏善可陈,面临着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竞争压力。 二、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 (一)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优势 1.小微企业的决策优势 小微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员工较少,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比较敏捷到位,协调能力较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因此,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活动,能够以机动灵活的决策,因地制宜地调整经营策略、产品结构,打开市场。 2.小微企业的营销优势 小微企业规模小,且以产品种类较多的消费品为主,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互动交流,详细了解市场需求,并能够依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定制,生产出独特的产品,实现点对点的营销方式。 3.小微企业的政策优势 当前,随着全国人民互联网+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给予小微企业积极的支持,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及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二)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劣势 1.小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亟待提高 大多数小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小微企业的管理层文化层次较低,把电子商务看得过于“高大上”,对在线支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部分小微企业只注重电子商务的信息功能,对信息处理、业务流程等其它功能重视不够,使得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活动的效果乏善可陈。 2.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没有总体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也从单一的信息逐步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功能应用。然而,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基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总体计划。 3.小微企业的诚信问题有待完善 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涉及到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物流安全、交易安全等,而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受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诚信问题的困扰,如不妥善地加以解决,许多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不愿购买小微企业价格低廉的产品。 4.小微企业缺乏技术人才与资金支持 小微企业往往不愿意花大价钱聘请技术人才,这是困扰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不起来的核心问题。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难以吸引优秀的IT技术人才,就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这个威力巨大的平台。此外,小微企业非常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各种筹措资金的渠道,这是影响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5.小微企业缺乏政策保障 当前,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已颁布,但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仍需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尤其是保障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更为迫切,需要政策的指引与保障。 6.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西部贫困落后的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此外,小微企业管理层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意识比较滞后,导致企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与综合利用,过于强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创造信息化发展的内在条件,落后的管理意识以及薄弱的网络基础设施使得小微企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进程,不能跟上数字社会的发展步伐。 7.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不够安全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交易,而网络交易的过程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小微企业,由于大部分的管理者都缺乏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对网络安全的建设不够重视,缺乏IT技术人才,一旦企业的网络受到攻击,企业的数据库遭到破坏,电子商务平台就不能正常工作,这将给小微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三、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应对策略 1.加强政策指导、加快立法建设 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业务流程效率较低,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高效利用,因此,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政策的指导。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实地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定位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紧随市场巨变的步伐,适时制定保护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安全稳健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始阶段,出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应及时制定出新的法律法规,对小微企业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都需要妥善地加以明确和解决。 2.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信息基础建设,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显得比较落后,因此,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应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子商务的系统建设并形成一定规模。首先,要规划好企业网站,建立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其次,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商务平台,保障客户认证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最后,要重视对电子商务的网上监测工作,随时随地地实施网上监管。 3.建立诚信体系,倡导以德经商 要建立诚信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这是现代信息社会能够顺利运转的重要保证。国家要建立企业和客户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建立企业和客户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第三方信用服务、认证机构,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此外,国家要通过舆论导向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措施,增强小微企业的网络经营意识和网络交易信心。以完善信用体系和增强信用监管为手段,以健全法规和制度为支撑,促进诚信经营,防范网络交易风险。通过小微企业的诚信自律机制,强化小微企业的守信意识,制定出符合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认证制度,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誉记录,发放数字等级证书,以保障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道德标准,也是小微企业在市场中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只有以德服人、以德经商,小微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逐渐发展壮大。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大力提升技术水平 虽然小微企业的人力不足、财力有限,但也不能忽略网络安全问题。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来自小微企业内外的非法入侵会更加频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破坏电子商务平台。商业机密的被窃和产品数据的丢失,将使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保障商业机密不被泄露,是小微企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5.重视电子商务、优化运营模式 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层信息技术知识比较薄弱,对信息社会环境下信息可以创造价值的认识不足,这使得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小微企业需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加大对电子商务的运营管理,并针对消费市场情况,对自身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重新优化,在传统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时运营策略的转变,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去调查市场与客户的真实需求,要用电子商务的运营策略对自身产品重新设计与定位,只有将这些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才能够将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四、结语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电子商务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应树立积极发展的理念,制定可行的运营方案,有效地发挥小微企业的优势,为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其趋势: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 摘要: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电子系统)为例,将接口分为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可分为机械和微电子系统两大部分,各部分连接须具备一定条件,这个联系条件通常称为接口。各分系统又由各要素(子系统)组成。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微电子系统)为例,将接口分为人机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一、机电接口 由于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两者间的联系须通过机电接口进行调整、匹配、缓冲,因此机电接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一般微机的I/O芯片都是TTL电平,而控制设备则不一定,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另外,在大负载时还需要进行功率放大; (2)抗干扰隔离。为防止干扰信号的串入,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脉冲变压器或继电器等把微机系统和控制设备在电器上加以隔离; (3)进行A/D或D/A转换。当被控对象的检测和控制信号为模拟量时,必须在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以保证微机所处理的数字量与被控的模拟量之间的匹配。 1、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反映被控对象运行状态信号是传感器或变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这些输出信号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位置检测用的差动变压器、温度检测用的热偶电阻、温敏电阻、转速检测用的测速发电机等)计算机要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必须获得反映系统运行的状态信号,而计算机只能接受数字信号,要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就应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2、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生产过程执行器的信号通常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直流电动机调速器、滑差电动机调速器等。而计算机只能输出数字信号,并通过运算产生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生产过程的目的,应有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任务是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以便驱动相应的执行器,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一般由控制接口、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多路模拟开关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构成。 3、开关信号通道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中,需要经常处理一类最基本的输入/输出信号,即数字量(开关量)信号包括: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指示灯的亮与灭;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这些信号的共同特征是以二进制的逻辑“1”和“0”出现的。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对应二进制数码的每一位都可以代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状态,此状态作为控制依据。 (1)输入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入通道接口的任务是将来自控制过程的开关信号、逻辑电平信号以及一些系统设置开关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这些信号实质是一种电平各异的数字信号,所以开关信号输入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入通道(DI)。由于开关信号只有两种逻辑状态“ON”和“OFF”或数字信号“1”和“0”,但是其电平一般与计算机的数字电平不相同,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只需考虑逻辑电平的变换以及过程噪声隔离等设计问题,它主要由输入缓冲器、电平隔离与转换电路和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2)输出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出通道的作用是将计算机通过逻辑运算处理后的开关信号传递给开关执行器(如继电器或报警指示器)。它实质是逻辑数字的输出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出通道(DO)。DO通道接口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内部与外部公共地隔离和驱动开关执行器的功率。开关量输出通道接口主要由输出锁存器、驱动器和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二、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机电系统通过输出接口向操作者显示系统的各种状态、运行参数及结果等信息;另一方面,操作者通过输入接口向机电系统输入各种控制命令,干预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1、输入接口。 (1)拨盘输入接口。拨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输入设备,若系统需要输入少量的参数,如修正系数、控制目标等,采用拨盘较为方便,这种方式具有保持性。拨盘的种类很多,作为人机接口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拨盘。BCD码拨盘可直接与控制微机的并行口或扩展口相连,以BCD码形式输入信息。 (2)键盘输入接口。键盘是一组按键集合,向计算机提供被按键的代码。常用的键盘有: 1)编码键盘,自动提供被按键的编码(如ASCII码或二进制码); 2)非编码键盘,仅仅简单地提供按键的通或断(“0”或“1”电位),而按键的扫描和识别,则由设计的键盘程序来实现。前者使用方便,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后者电路简单,便于设计。 2、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是典型的输出设备,由于LED显示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价格便宜,因此使用广泛。常用的LED显示器有7段发光二极管和点阵式LED显示器。7段LED显示器原理很简单,是同名管脚上所加电平高低来控制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而显示不同字形的。点阵式LED显示器一般用来显示复杂符号、字母及表格等,在大屏幕显示及智能化仪器中有广泛应用。 结语: 接口技术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问题,使系统中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更加顺畅,使系统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接口技术的研究也必然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了各部分后所进行的接口设计。接口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性能,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接口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环节。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其趋势: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 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5.系统化: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一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结束语: 当然,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将更加广阔。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其趋势:基于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一体化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 ①数控机床的问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开始; ②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③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④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初期,人们的目的是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那时研制和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而且由于当时电子技术水平不高,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广泛和深入。其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个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是消费需求的一个特征,而柔性化为产品个性化创造了技术条件。所以,在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呈现个性化趋势。与此相适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及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因此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等得以相继出现。 2、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而诞生的。它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进行高速数据传递;采用精简指令集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行处理;设置多重缓冲器,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等技术保证该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 3、智能化。人工智能可使机器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虽然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依赖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可使其具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从而达到更精确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在其产品的智能上,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区别之一。它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心理学、生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对诊断过程、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以取代或延伸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4、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其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目前已可运用蚀刻技术在实验室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产品时,其机械部分和电子元件即可完全集成在一起,组成一种体积很小的自律元件。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近年和将来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5、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6、系统化。系统化要求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其中,仿生物系统化就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引导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7、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形成优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待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其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8、柔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和执行系统具有足够的“冗余度”,即有较强的“柔性”。 结语: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和武装传统机械老设备的一条新路,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非常广,而我国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因此,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既要抓住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使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初步结合;又要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统一考虑机械与电子的融合,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从而使设计、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真正做到机电一体化。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合理调配资源要素,对开办、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方便,增大支持力度。同时,严格限制资源消耗较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适时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落后产品强制淘汰,大力提倡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凡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项目应优先立项、大力支持。此外,还可以设立机电一体化科研技术专项基金,从经济上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其趋势: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更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其趋势:对于机械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发展探究 1.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1.1人机互动的功能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对图形的精密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产品的设计与操作,通过计算机的窗口与菜单完成产品生产的操作过程,利用快速编程、蓝图编程、三维彩色动态图形展示、图形动态跟踪、图形模拟、多方向视图、比例缩放等技术为机械制造提供技术支持,以大量的可视图形和技术数据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完成设计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同时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人机互动。 1.2高效化、智能化的性能发展方向 在目前机械制造的操作系统中,高分辨率检测元件和多CPU控制能够提高机械制造过程的效率、精度和速度,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数字伺服系统,使机床的运转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自动化调整机械生产的信息流和物料流,以机械制造群控系统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与水平。 1.3集成化、可控化的体系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的不断应用与推广,基于网络数据资源的机械制造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原理,实现了编程、设定、运行、操作的集成化与可控化,提高了机械设计和制作的效率。机械制造的集成化、可控化的体系发展方向以软硬件运行速度和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为依据,利用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可编程集成线路,提高了集成电路的密度,减少互联长度和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能和系统可靠性。这是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2.机械制造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 机械制造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制造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说来,机械制造与智能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化 网络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物料选择、产品设计、零件制造、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异地与跨国生产已经非常普遍,技术交流、产品开发合作和经营管理学习也在广泛开展。机械制造企业在网络化的发展环境下既竞争又合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因此,网络化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2智能化 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运筹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模糊数学、生理学、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和新方法,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模拟人类智能,使机械生产过程更具人性化。 2.3自动化 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以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技术、单元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技术为支撑,为机械制造营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生产环境,使机械制造朝着敏捷化、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4系统化 机械制造的系统化表现为开发式和模式化的系统体系结构,实现了灵活组态、任意裁剪、任意组合,达到了综合管理和系统控制的目标。此外,机械制造领域内的通信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的关系,通过模仿生物机理来研制机电一体化产品。 3.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机械制造业也将不断吸收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机械制造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0引言 面对目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将自动化融入到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中,既符合新形势的需求,也是制造业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机械设备自身的稳定性、节能性以及实用性得到提升来讲,呈现出十分出色的状态,推动了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持续发展。 1自动化的使用 1.1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 该系统属于一类集成形式的制造生产系统,它借助于单向辅助技术将自身融合成一个整体,以实现创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规范的数据模型的目的,以此提升制造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此系统涵盖了电子信息方面领先的生产技术、现代化开展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以及领先的材料,此系统是以全新类型的自动化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计算机以及传感器为基础,对机械设备的制造工作进行控制,以此方式让其制造效率得到提高。还有,机械设备是整个设计生产环节的集成部分,大范围的呈现在并行的项目当中,这一项目当中的强调中,从制作的需求出发,对产品的使用年限进行考虑,以此为前提,让减小研发和生产这两项工作的周期、减小设计以及维护工作出现的重复率问题等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1.2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 这一技术是按照产品的制造信息,对数字加工这项技术以及设备,还有其生产物料的储存、运输系统进行协调。以此为前提,提升对存在差异的加工以及制造产品的适应能力。这项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控制,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其实质是使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制造期间的数据展开监督管理工作,以达成动态对制作规划实施调节;另外,第二层当中计算机承担的工作,是把最底层计算机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传输到之前一层的信息中心;最底层区域计算机承担的对生产工艺设备接口位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收集以及监督检测,还有,根据之前一层下达的工作命令,在第一时间对制作环节的施工进行调节。还有这一制作技术当中储存和运输系统承担的工作,是根据下述的流程来实现对制作物料进行储存及运输工作:借助于前端生产环节的工业机器人,实现操控信息系统。 1.3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能够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仪器以及传感器。普遍而言,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期间,自动检测这一技术的使用,不用将大量的人工投入到制造环节当中,能够让产品最终达到的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还有,在这一系统内,使用的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系统,是微型计算机,以此方式确保了检测工作的可依赖性。 2发展趋势 2.1绿色环保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制造期间,要最大限度的减小废品出现的概率、拆卸性、运输环节造成的污染等问题。在工业生产当中,同样要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机械项目生产和它的自动化工作,要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大多数国家的创新领域已经证实了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国内的所有高校当中,关于环保的比赛项目逐渐增多,同样也证明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在后期的发展当中,国内必然会在环保领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将趋于完善。 2.2人机一体智能化 在之后的发展阶段,除了上述提到的绿色发展以外,智能化同样属于机械项目生产和其自动化进行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必须要构筑出操作性极强的人机一体智能化系统,这样才可以让人机智能生产这项技术真正达成。该系统不止可以实施人工体力劳动,另外还可以实施脑力方面的劳动,也就是能够替代人脑。这一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可以让公司对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进行优化配置,让机械生产行业可以更为优质的发展。 2.3网络化 网络化的实现,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网络的普及率十分高,这一技术的诞生,让经济全球化得到更快的发展,对所有行业都产生了影响,人民的生活同样由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变。若是机械设备自动化在对产品开展设计制造工作时出现了故障问题,有关的技术以及设计员工未处于第一现场,之前的处理方式是让设备停止工作,随后联系相关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此方式不止对生产进度造成影响,同样会导致工作效率减小。可是,若是使用网络化对制作流程进行控制,就算发生了上述提到的问题,技术人员也能够借助于网络化,及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处理,能够让机械设备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投入生产,让制作加工的效率得到显著的加大。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自动化融入到对机械进行设计制造当中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能够做的,就是借助于现有的技术以及理论知识,为其最终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其快速实现与发展。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1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一种生态经济,以减少碳排放,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公路运输经济是交通运输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以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公路低碳运输体系,实现公路运输低碳经济,是实现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减少公路运输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1]。因此,更需要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深入探讨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一、低碳经济与公路运输经济的相关性 低碳经济可以从多个角度中分析,从能源角度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促使能源使用增多,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从生态角度上,人类不合理的生活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也加剧了自然生态的破坏[2]。所以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更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从而能够使得生态经济的价值得到提升。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向自然、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不断转变的过程,这其中也涉及到多个方面。公路运输经济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经济价值,在公路运输中,车辆通行、碳排放、清洁能源使用、公路运输结构,都是影响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要素。大规模的车辆通行增加车辆碳排放,而清洁能力未得到有效使用,造成排放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公路运输中对运输结构的管理不到位,也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公路碳排放的危害。因此,更需要注意到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需要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公路碳排放,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与不足 公路运输业在近些年来得到繁荣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形象建设等工作的推动,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运输经济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更高的车辆通行量、更大的公路碳排放污染与更高的能源损耗[3]。可以说,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经济的损耗。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做好自然生态与国家建设的平衡,实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公路运输经济,是公路运输业发展的必由之举。但当前,公路运输经济中,对于低碳经济的融合与关注还不高,由此引发了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低碳经济观念缺乏 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经济也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经济支柱,在公路建设受到更多重视,公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当下,公路运输业在经济需求上也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中,逐渐遗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公路运输经济与生态经济逐渐处于失衡状态,公路运输业中碳排放污染逐渐增大,能源损耗逐渐增多,对于发展与推广低碳经济极为不利[4]。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低碳经济视角下,公路运输经济的低碳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多种措施与手段的应用上还缺少普遍性,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也体现出当前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低碳经济的观念还未受到重视,低碳经济的落实也缺少规范性、针对性,因此影响了公路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公路运输碳排放技术滞后 碳排放技术是控制、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与低碳运输实现的有效手段。公路运输中伴随大量的碳排放,还需要以碳排放技术的支持控制与减轻碳排放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在碳排放技术水平上还较为落后,面对庞大的公路运输业,现有的碳排放技术还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难以满足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另外,我国在碳排放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上也较为匮乏,这也造成碳排放技术迟迟难以升级,为此,还需要从公路运输经济、低碳经济角度上,优化与完善碳排放技术,为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三)公路运输管理模式不健全 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需重视公路运输与低碳环保的平衡性发展,这就需要公路运输管理模式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在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公路运输结构、公路运输排放标准等角度展开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减少公路运输的碳排放[5]。但当前在公路运输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较多不足,一方面,公路运输结构还较不完善。以公路运输经济为主的管理理念下对于公路运输结构的规范意识较低,如货物运输在公路运输结构中占比较大,缺少客运运输体系的支持,难以形成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宽泛、公路运输排放标准宽松也影响公路运输的低碳化模式。公路运输许可中相关规定未严格落实,排放标准未落实到公路运输管理中,这都是制约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碳排放超标的运输设施中,未能够实现相应规定的惩处,更造成公路运输管理浮于表面,难以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也影响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三、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探讨 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应能够遵循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路运输结构,优化低碳节能技术,为减少公路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公路运输经济,其未来发展可以参考以下措施,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 (一)加大低碳运输理念宣传 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也是运输量较大、低碳经济影响较大的部分,所以在公路运输中,通过加大低碳运输理念的宣传,能够起到更广泛的宣传效应,使得公路运输主体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低碳运输的价值与重要性,更规范的选择公路运输方式,自觉推广低碳运输,减少运输资源损耗,强化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策略。低碳运输理念的宣传应从多个角度展开,如交通部门展开低碳运输、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网络媒体展开低碳运输、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公路两侧广告栏、电子屏的宣传等,以多种方式向大众宣传低碳环保、低碳运输的重要性,给予大众正确的引导,树立大众节能减排、低碳运输的理念,从而提高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水平。 (二)加大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的利用 公路运输业在环境污染问题中,车辆尾气排放是主要的问题。低碳经济下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应能够有效改善车辆尾气排放问题,减少碳排放与污染,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完善碳排放技术,加大低碳技术的利用,二是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从碳排放技术角度上分析,公路运输业在以低碳视角规划发展策略时,应能够考虑到公路运输经济与碳排放控制的关系,因此需充分利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这就需要在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中,能够以资源保护为目的,创新技术手段,如在测量发动机的机型上,以新机型的研制改变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原有的利用柴油、汽油等能源的理念,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或者在发动机上增设自动关机装备,避免发动机空转造成的燃料浪费与尾气排放等,充分利用低碳技术,提高低碳运输水平[6]。另外,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公路运输业,还需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低碳运输目的,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中,应宣传与推广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增加清洁能源为主的公路运输设备在公路运输体系中的比例,从而优化公路运输结构,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低碳化。也可加大电能在公路运输业中的利用,以智能化运输体系构建低碳运输角度下的交通网络系统。 (三)优化公路运输管理模式 公路运输管理是实现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手段,低碳经济下的公路运输经济更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公路运输管理,建立完善的公路运输体系。例如在公路货运运输体系中,能够协调多个交通运输体系,配合水运、空运或地铁运输等方式,分散货运运输资源,减少货运运输排放。另外,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应能够发挥公路运输系统的优势,根据公路运输需求,协调设计不同的运输方案,降低公路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损耗。同时,还需要做好公路运输中运输许可、排放标准等的有序管理,将公路运输许可、排放标准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惩处制度,对碳排放超标的车辆进行扣留或处罚,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整体水平,也为提升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经济提供良好基础与保障。 四、结语 低碳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经济,用于公路运输经济中,是提高公路运输低碳化,提升公路运输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理念。当前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对于生态保护、低碳环保的意识还不强烈,造成公路运输经济与低碳、生态的失调,这更需要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中,不断宣传与推广低碳运输,提高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加大利用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为促进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形成有效的推动力。 作者:宫翊峰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2 相较铁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是具备更大的密度、更广泛的分布以及更强的机动性。因此,公路运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公路运输经济也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如今经济的转型发展也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要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就要在低碳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低碳环保的运输体系,进行运输工具和运输形式的改变,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主要的出发点,控制并改善公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充分考虑运输方式和运输行业的基础建设,在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低碳经济理论概述 1.1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主要指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温室气体排出量降到最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控制,还可以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意义重大。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缓解气候的较大波动,还可以防止恶劣气候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1.2低碳经济的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层面对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加以约束。这其中包含两方面,即人与道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作为新型经济形式之一的低碳经济,必须要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在发展过程中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依据。与此同时,还必须转换思维方式,从控制自然向尊重自然进行转变。简而言之,就是应当尊重自然,并认识到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1]。 2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基于当前全球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使得常规能源的过渡使用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加之人类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常规能源的浪费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常见的危害如废弃污染、水污染、全球变暖等。低碳经济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通过制度的创新,技术产业的转型等不同方式,并结合生态学的规律,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引,倡导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同时实现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本质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属于一种生态型经济,要求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基础循环之下,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发展,能在最大程度上充分促使资源利用率的发挥,进而降低于自然环境方面所产生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首要原则为,能于输入端应用减量化的举措,也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充分重视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以最少的原材料实现既定的理想生态目标和消费的目的。由此可以表明,公路运输企业要想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就需要基于生产的源头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等方面的工作,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等方面的工作开展。 2.1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一点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言意义重大,这既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形式之一,又是对大气环境的一种保护。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应加强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进一步控制,避免矿产资源出现流失,并大大缩减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防止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这对于实现公路运输的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低碳经济产业的优势非常多,如能耗比较低、污染比较低等。低碳经济产业作为新型集约型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非常大。不仅如此,发展低碳经济还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大大降低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3有效保护自然生态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将有害气体及物质的排放量降到最低,还可以将能源消耗量降到最低,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进一步助力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公路运输业也逐渐向低碳经济行业转变,并将目标锁定为节能环保、节约能耗等多方面。这对于整合能源及经济结构而言意义重大,使其更快地靠拢集约型产业,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利。 2.4发展低碳经济对公路运输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 其一,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这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其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有效控制有着巨大的作用。低碳经济可以进一步约束公路运输过程中矿产资源的流失,有效制约公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对促使公路实现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其二,节能减排可以缓解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在公路运输开展过程中,之所以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归根结底是由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对能源加以制约,还可以最大化地运用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2]。综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如下:第一,对生存的环境加以保护。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对大气环境的保护。第二,对经济结构加以调整。低碳经济产业大多为新型集约型产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维护具有关键意义。 3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发展存在的不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局面,也促进了公路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一系列新能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应用,各行业也开始着手进行转型。但目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耗能结构依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公路运输行业在持续运行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控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做好减排低碳工作。为提高节能环保的力度,国家各部门应从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扶持、构建低碳化公路运输体系。可以说,目前对于公路运输行业而言,在面临一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3.1公路运输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减排观念 2019年在马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对各国必须加强节能减排系统的深化改造进行了明确,并提出要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实施全面保护。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高碳经济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这也导致能源矿产存在非常大的消耗,其中消耗最大的就是煤炭。我国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量的前列,因此,我国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减排方面。在减排过程中,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对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加上不具备较强的节能减排观念,对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制约。其次,不具备较高的节能减排意识。基于这一点,相关部门必须就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并配合此项工作的实施[3]。 3.2公路运输碳排放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公路运输过程中本就有着非常大的碳排放量,但由于公路运输中碳排放的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无法有效满足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在科技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助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我国目前碳排放行业的优秀人才较少,技术型人才更是缺乏,现有人员对碳排放量的认知也不够全面,教育行业与市场的需求无法适应,导致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基于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探索公路运输碳排放的相关技术,助力公路运输的发展。 3.3公路运输存在十分庞大的能源消耗量 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车辆消耗的石油及天然气较多,这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首先,这些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其次,这一类矿产资源的消耗也是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危害比较大。3.4公路运输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在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尤其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温室气体的含量比较高,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4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4.1树立节能减排观念 需要明确的是,发展节能减排并不是将经济发展停滞,公路运输的节能减排要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这样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及增长点。 4.2构建节能减排框架 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协同一致进行节能减排框架的制定和完善。 4.3与发达地区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上文提到,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碳排放技术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于技术上没有突破,因此,必须要注重和发达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如此,在借鉴和参考优秀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同时,对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4进行降低公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政策的建设 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约束,并采取强制举措对公路运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和限制。在制造运输车辆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限制碳排放量方面,针对不同燃料的车辆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助力。 4.5进行车辆能源限额系统的积极开发 目前,我国并不存在限额系统,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该系统的运用对控制能源消耗是非常有效的,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因此,我国也可以进行车辆能源限额系统的开发,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4.6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主要在于协调公路运输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交通运输业实现更好的转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从而对多种运输方式进行统筹和协调。为进一步满足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必须将综合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选择运输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距离及货物的类型。 4.7有效统筹且进行科学规划 想要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安全性及有效管理是必须要做到的。从公路运输的安全性来说,关键在于构建安全评价的统一标准。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安全评价机制,并结合公路运输的真实状况确定统筹计划,确保所有问题在处理时都有据可依。同时,还需要构建管理体系,为安全评价工作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4.8合理制定规章制度 实现行业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便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和约束。对此,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及时对工作理念和方式进行革新,促使行业经济与政策的高度融合。完善规章制度后,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机制,并符合国家政策,顺应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步提升公路运输行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4.9确保运输调控结果 对于公路运输而言,运输调控是最关键的内容,对此,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整体分析、统一管理,实行有效的措施,为运输调控的效果保驾护航。此外,还要健全并持续完善交通运输的探讨机制。 4.10保证资金支持力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公路运输行业。相关部门除了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外,还要结合资金管理体系,科学地运用资金,全面记录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加大监督力度,促使资金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佳。 5结语 经过阐述可知,公路运输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应加大力度研发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促使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如此才能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作者:申培谦 单位:泗水县交通运输局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探究,意义深远。 一、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路径探索的意义 低碳经济实质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打造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打造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传递一种自然生态和环保、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公路运输经济之间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扩大发展规模,同时,还应当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注重生态能源的科学利用,减少对大气造成了污染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此,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一方面,紧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公路运输系统整体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设计,对相关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化利用进行全面统筹安排,进而有助于不断降低废气污染等排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学的利用模式,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低碳运营和低能耗发展,降低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也有助于创新发展理念,结合目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制约因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统筹生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等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当前低碳经济视域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 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部门也在围绕如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项目不断推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效益。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生态资源损耗也比较大。如果单纯地注重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那么将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协同发展。因此说,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既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创新发展通道,同时也是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在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运输系统对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不够重视 作为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公路运输经济效益的实现,是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路运输网络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公路运输部门对低碳经济发展不够关注,没有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视角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和生态管理之间的综合平衡研究,没有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淡薄。在公路运输经济低碳化发展探索方面,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的时期,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举措,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依然没有落到实处,从而不利于推动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健全 在低碳经济下想要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就需要结合实际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实现有效运营。但是目前在公路运输管理方面相关的机制不够完善,公路运输结构体系不够健全,在围绕低碳经济下如何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统筹管控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不利于打造多项协同的发展格局。另外,针对公路运输许可范围规定以及公路运输排放标准等方面,也没有充分结合低碳经济下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机制,相关的规定不够严格,没有充分适应新形势下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相关的控制标准,导致出现很多的违法行为,不利于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精细化水平,也难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加强 低碳经济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想要更好地融入相关的低碳排放技术等,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技术的创新探索,才能更好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在碳排放技术应用等方面没有结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技术的引进和深度开发。另外,在我国低碳排放技术发展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也没有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没有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环境注重碳排放技术的深度探索与开发应用,从而不利于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四、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探究的对策为了进一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高质量有效发展,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建议未来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领域从以下层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宣传机制 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结合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际对目前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探究低碳经济整体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理念,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到公路运输行业宣传阵地建设过程中,转变思想观念,让更多的部门和人员了解低碳运输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积极探求公路运输方式合理化模式,引导全员围绕低碳运输以及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打造提出更多的合理化意见,寻求更多特色化创新性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在开展低碳运输理念宣传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环保部门和交通部门之间应当不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等多方式,多维度开展低碳环保以及低碳运输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从而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低碳化发展实现有序推进。 (二)健全管理机制 要围绕公路运输经济低碳化管理,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管理体系,要充分结合公路运输整体的发展情况,对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对照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建立健全公路运输规范化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管理各个方面的标准,尤其是针对能源损耗等方面提高节能控制力度。在公路运输许可以及排放标准等方面结合实际制定多元化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并建立相关的惩处机制,有效处罚违规行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落地。此外,公路运输部门围绕低碳经济相关的发展以及运输管理模式方面,还应当加强创新,主动对标国际相关的发展要求进行探索。国家政府还应当结合实际强化宏观调控,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更完善的公路运输行业监管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格局。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 在公路运输行业低碳运营发展模式打造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其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围绕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体系的打造,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深度探索,在利用碳排放技术的攻关以及清洁能源引入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探究,加强国外相关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引进,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及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资源保护的视角,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变革。比如加强发动机新机型的测试,充分利用新能源开发发动机相关的系统,从而降低燃气浪费和尾气排放的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围绕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在公路运输部门整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将清洁能源利用等指标融入到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引导公路运输部门加强清洁能源的深度开发应用。另外,还可以加强智能化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围绕低碳化节能模式的打造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加强数据共享,利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公路运输低碳化经济模式的运营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全面进行深度攻关和创新探索。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建设。围绕公路运输体系经济发展模式的打造和发展路径,培养更多的专业化技能人才,引导他们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以及技术,结合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实际,探究更加科学先进的低碳应用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另外,在对公路运输行业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引导公路运输部门注重成本管控,对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投入产出比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围绕低碳经济模式的运用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精细化管控成效。 结束语 低碳经济下想要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能,就需要结合实际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强化过程管控,优化技术发展模式,提升专业队伍素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胡真真.关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3):216-217. [2]王惠.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J].商讯,2020(22):137+139. [3]梁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65-66+69. [4]宫翊峰.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经济的未来发展探寻[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6):156-157. 作者:房艳 单位:廊坊市运输管理处
高校体育产业身为我国新兴产业,至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运行机制不够成熟,资本运作不足等问题都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除此之外,在国家层面有关政策制度也不够完善。在我国对当前经济市场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体育产业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的内在要求。高校体育向产业化发展对于高校体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研究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体育产业的概述 体育产业指代的是通过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将与体育有关的相关产品进行流程化的生产,进而使消费者进行消费,为消费者进行体育服务的一种产业类型。而高校体育产业,指代的是江赐忠产业类型发展到高校之中,与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发展。在我国对市场经济不断进行改革发展的今天,高校体育产业的产生顺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社会产物,它的形成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能够使人们改变对以往高校体育的观念,为高校进行教育改革活动带来一定的动力,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 集合当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包含有两种特性,首先为非完全盈利性,所谓的非完全盈利性指代的是在高校体育产业中,应该按照同等价值的规则进行等价交换活动,应该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规律,但是与市场规律有所不同的是,市场规律中最基本的目的便是盈利,但是高校体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不完全盈利类型。在我国当前国情以及社会制度的影响下,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不能丧失掉自身特点又要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经济市场中的体育产业有做不同,首先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以盈利为主[1]。其次,高校体院产业具有非主流经营性。在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以及制度的影响下,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完成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任务,并且不能占用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时间,不能占用学生的专业课程等等,应该对学校内容的体育设施进行有效利用,在师生的业余时间,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基于此,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的便是自身具有非主流经营性的特点。 3.高校体育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3.1运作环境不够成熟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正在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相关市场制度以及运作环境都不够成熟,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运行情况来看,不少高校仅仅只是对自身体育产业进行尝试性的运作,在这个过程中,所针对的主要消费者仍然是以学生以教师为主,设计到校外人员群体的现象很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产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便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对高校体育产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持,再加上自身面对的消费群体过于单一,最终造成高校体育产业难以发展[2]。 3.2市场经济观念较为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高校体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当前我国当多数高校虽然对高校体育产业有所尝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了体育教学理念中,这就使得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无法对高校体育产业起到作用,除此之外,高校也无法对自身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存在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没有将培养学生素质与体育产业发展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结合,这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以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自身产业进行运行管理,这样一来一举两得,但是结合档期那我国体育产业运行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高校无法对自身体育产业进行充分认识。 3.3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造成人力资源困境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人力资源问题也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各大高校在培养体育人才的过程中,都是按照人才市场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包含内容有竞技人才、教育人才等等,但是有关经营管理人才却严重稀缺。在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众多高知识、高能力的人才,但是却缺乏体育产业管理方向的高素质人才,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3]。目前我国对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根本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人力资源的限制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路 4.1大力开发体育产业市场,构建完善的高校主客体结构 众所周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推动经济市场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也不例外,法反之,则会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高校在发展自身体育产业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体育市场的主客体结构,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应该针对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主体部分进行完善,所谓的主体部分则指代的是体育商品的需求方、中介方以及供给方,还有稳定方等,要促使这些主体无论是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能够趋于稳定,不同管理层之间要保持稳定的联系,其次构建高校体育产业的客体,所谓的客体指代的是产业管理人员等,只有主客体结构相互稳定,才能促进不同高校体育产业向前稳定发展。 4.2树立现代化的体育产业理念 无论是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人员,还是学校内部的师生等,都应该最自身传统观念进行更新,从思想上转变对高校体育的看法,树立现代化的高校体育理念,增强高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市场的意识与观念。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共享、付费等方式,使高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途径得以增加,除此之外,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行政性的干预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除此之外,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不同的产业职责明确到个人,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明确自身职能,避免出现重复管理等现象[4]。高校还应该针对高校体育产业建立自身管理部门,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运行,在此过程中,以体育教育活动为核心,以经营为辅的运作理念,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4.3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对于国家层面而言,高校应该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加大培养力度,鼓励各高校开展相关专业,以便能够为高校体育产业输送优秀人才。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具有专业基础的人才实行人才引起战略,与此同时,高校要针对自身体育产业管理现状对引进人才职业培训工作,以解决当前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匮乏的现状。想要引进人才,高校应该从资金到发展前景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增强校企合作,以便为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化是其一个重大的突破口,高校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经济市场的规律,针对自身情况,完善自身的运行体制,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运行提供基础,除此之外,对自身人力资源要进行充分利用,以便能够推动子自身体育产业不断发展[5]。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身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点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收到管理困境、人力资源困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针对此情况,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遵循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理念不断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不断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阳,张军.浅议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84-85. [2]刘世磊.困境与出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发展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2):121-126. [3]陈晓峰.我国现今体育产业政策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5):7-15. [4]赵津磊.郴州市嘉禾县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04):46-47. [5]刘佳,冉孟华,丁斌.关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思考———基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的解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3):165-166. 作者:龚建亭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摘要: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汽车工业必须面对的两大挑战,电动汽车因其绿色环保的独特优势迎合了时代的发展;电池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关乎车辆安全性和续航里程性能。通过分析电动汽车不同种类电池的发展使用情况,对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电池;使用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关注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出台,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电动汽车这一新型汽车应运而生。由于电动汽车绿色环保的独特优势迎合了时代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众所周知,当前电池性能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和普及推广的“瓶颈”,由于技术、材料、工艺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动汽车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过长等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延缓了电动汽车发展和普及的步伐。因此,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应当重视电池应用的现存问题,切实提高电动汽车电池性能,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1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 电动汽车最早诞生于19世纪初叶,由于当时技术不够成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利用铅酸电池技术研发电动汽车,1999年着手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但也因很多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行业的认可[1]。21世纪初,电动汽车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汽车主要动力电池升级为镍氢电池,该电池显著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同一时期,日本丰田公司也利用镍氢电池技术开发了新一代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是把电动机与内燃机相结合,称为混合动力汽车[2],HEV电动车能根据汽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利用转换动力能源而达到减少燃油消耗的目的。2006年锂离子电池出现,使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得到了丰富和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最大优势是提高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了镍氢电池的有力竞争对手,镍氢电池失去了部分优势[1]。锂离子电池因其良好的安全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纯电动或者混合动力车中。 2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现状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高性能电池是电动汽车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电动汽车电池存在续航历程较短、单次充电所需时间较长、易发生自燃甚至爆炸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难以满足长途出行的需要。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作为动力源的机械,电能仅通过汽车的蓄电池供给,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0%左右,电池和芯片是电动汽车两项最关键技术,而电池性能将直接影响车辆续航里程。面对2020年北方地区40年难遇的极寒天气考验,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表现着实让车主们大跌眼镜,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目前,电动汽车可用的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化学电池。化学电池可分为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两类[3]。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车企曾经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蓄电池,但出于对成本,技术和可靠性的考虑,目前绝大多数蓄电池已经被市场淘汰,如铅酸蓄电池、锰酸锂电池等。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蓄电池主要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少数车企采用镍氢电池,如丰田公司。 2.1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并不算长,但40多年前诞生之初,就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的优势,成为了目前电动汽车上最常用的电池。现在,电动汽车领域普遍配备的锂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镍氢电池等,不同车用电池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2.1.1磷酸铁锂电池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已在国内电动汽车中普遍使用,其优势是安全可靠、循环充电次数多,标准充电条件下循环寿命达到1800次以上,并且使用成本低。良好的安全性可使其在390℃的高温下保持稳定;现已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不易因过充、温度过高、短路或在恶劣的交通事故中产生爆炸或燃烧。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比亚迪和戴姆勒集团共同生产的腾势500电动车,用等供电性能下,磷酸铁锂的数量相对于锂电池更少。例如腾势汽车采用了144节磷酸铁锂电池,比起锂电池来说,电池的数量上少了很多,对于BMS电池管理系统负担要小一些。 2.1.2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又称为超级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它的排布方式就像刀片一样插入电池包内,所以称为刀片电池。该电池将动力电池的电芯加长,使单个电芯形状扁平、窄小,可通过多个“刀片”捆扎形成模组,通过技术改进,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刀片电池的难点在于生产环节,要求在制造过程中保持极高的精度和速度,对极片的涂布和辊压工艺提出了很高要求。刀片电池利用电芯直接组成电池包,减少了模组结构和单体连接线束,提升了封装效率,进一步实现集成化。此外,由于刀片电池形状的特殊性和材料的稳定性,密集排布的刀片电池可以充当简单的结构件,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通过该技术,刀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由原来传统电池的40%提升到60%,其续航达到600km,而且同时具备高安全、长寿命的优势。 2.1.3三元锂电池 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很多电动汽车普遍使用了三元锂电池,主要是因为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较高、体重轻、低温充电性能好和续航里程更长的优势;其能量密度为200Wh·kg-1,即在相同条件下,三元锂电池的续航里程要比磷酸铁锂电池更长。同时三元锂电池还具有低温性能好、放电倍率高的特点。但三元锂电池的不足之处是稳定性较差。 2.1.4镍氢电池 采用镍氢电池的车型往往为混合动力汽车,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丰田凯美瑞混动。镍氢电池的一大优势是稳定性比三元锂电池更高,其能量密度大约为70~100Wh·kg-1,电池单体电压通常为1.2V,仅为锂电池的1/3左右。因此在系统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其电池组的体积要比锂电池大很多。而且镍氢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容量会出现衰减,所以镍氢电池在控制系统设定上应主动避免过度充放电。 2.2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该类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其原理是将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而且,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进行反应的过程,尾气排放中的有害气体极少。但在实际应用中,燃料电池汽车很多技术亟待解决,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该电池存在的缺点是燃料电池在与化学电池同样能量下,体积要大出几倍,即使像丰田公司,作为燃料电池技术走在行业尖端的车企,其量产出的乘用车Mirai的功率也仅为115kW,国内的燃料电池堆如果做到115kW,体积将会非常大,普通乘用车的空间难以容纳下。所以局限于我国目前的燃料电池技术,还是主要应用于商用车。 3电动汽车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汽车工业更是在不断创新和超越中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就已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趋势。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1年的不到1万辆增长到了2021年的603万辆。目前,大多数汽车企业也纷纷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尽力为消费者打造优于燃油车的新能源产品。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也在急速扩张。而目前,充电时间长、电池能量密度小、续航里程短、低温续航衰减快,仍然是用户使用电动车担心和焦虑的问题。如何突破制约电动汽车电池发展的“瓶颈”,已成为业界不断开发和研究的重点。电池制造商也在着力让电池在不减少电能储备的情况下变得更轻小。 3.1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存储装置,也称为双电层电容器。该电容器可以实现电场能与电能的相互自由转换[3]。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炭材料制作成的多孔电极,两个电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当在电极两端施加电压,可以使电解质溶液形成集电层,相当于串联的两个电容器。另外,活性炭表面积比较大,电解质之间的距离小,致使超级电容器产生很大的电容量。该装置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限宽、免维护、绿色环保等优势,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3.2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电池被业界普遍认为最有可能取代三元锂电池的未来主力电池,是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的活动特征,研发出的新一代电池。石墨烯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导电性能好、重量轻、强度和韧性好,是非常好的特种新材料。在充电效率方面,石墨烯电池比传统电池提高了几十倍以上;使用寿命是锂电池的两倍,氢化电池的四倍;重量仅有传统电池的50%左右。华为在这个领域宣布过一项电池快充的技术,仅仅5min就能将3000mAh的石墨烯电池充满。由于其使用成本过高,目前难以推广使用。 3.3叠片工艺提升性能 汽车动力电池将朝着长电芯、大模组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卷绕方式电芯已经不能满足车规级动力电芯的形态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叠片工艺特征的电芯,由于叠片电芯尺寸灵活,不受卷绕卷针结构的限制,层叠使极片的界面平整度更高。叠片电池相比同类型卷绕工艺电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循环寿命提升10%,成本降低15%,适合在动力电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科技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了不断开发应用,未来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必能突破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性能不稳定等短板,迎来电动汽车产业的绚丽春天。 参考文献: [1]张美迪.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230-231. [2]李雅菲.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176-178. [3]郭艳.新规正式公布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能否开启“蓝海”时代?(上)[J].资源再生,2018(7):16-23. 作者:李镢贵 韩民义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子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很多行业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了“互联网+”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将传统的发展模式融入到互联网平台上,以为传统的发展模式增添活力和竞争力。电子银行就是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之上,依靠互联网优势进行业务升级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电子银行能够把业务通过移动终端展现在客户面前,有助于客户更加方便地获取银行服务内容,增加了银行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是解决银行业务在服务客户时“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举措。电子银行由原来的交易功能逐渐拓宽功能广度,比如银行内部的工作处理、对外的业务开展等,电子银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银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电子银行是促进银行发展创新的重要形式。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一)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状况下,电子银行的发展也依靠技术支持而逐渐加快,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银行业务的拓展。由于互联网操作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使得电子银行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当初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这种转变是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完成的。电子银行的操作简易,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服务,这增加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同时也能够节省客户排队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银行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电子银行的发展并不是脱离传统的服务模式,而是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之上,增加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增加其业务种类,提升客户体验,是符合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和特点的便捷服务模式。电子银行的用户数量逐年增加,说明电子银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现代化社会,电子银行的业务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这极大地增加了金融业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且随着安全性能和客户体验的逐渐优化,电子银行的发展必将更加迅速。 (二)创新银行发展模式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存在,这就使得银行在创新其发展模式的时候,也依托互联网优势推出了电子银行,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电子银行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大,比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都是为了创新银行的发展模式而出现的电子化服务模式。电子银行已经承担了银行很大一部分的产品服务,正在成为银行业务开展的主要渠道,而且电子银行在我国各个银行发展速度非常快,数量逐年递增,这是所有银行都已经意识到,要想创新银行的发展模式,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电子银行的优势完成转型。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 (一)网络技术架构劣势 电子银行的业务开展,需要以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前提,但是很多电子银行在互联网架构方面的工作进展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电子银行系统会因为大量的服务内容而出现崩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子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流量宽带和响应速度上,电子银行的互联网架构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多个系统并行时往往出现系统的瘫痪,这也给电子银行的业务处理带来了麻烦。 (二)受到其它电子金融软件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子金融软件已经逐渐出现,甚至对于人们的金融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出现,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这对于电子银行的网上银行支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如此普遍的情况下,支付方式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银行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行业冲击。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银行未来发展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在很多行业已经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帮助分析客户心理和市场动向,对于一个行业的不断纠错与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银行发展模式创新的基础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获取大量丰富的用户业务数据,在进行数据信息筛选、整合、分析、反馈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客户的业务需求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金融市场动向,为电子银行在业务功能的制定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大数据技术最重要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电子银行平台能够进行金融业务的共享服务,不断增强客户的服务体验,同时,资源的共享服务又能够反过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大数据支持,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体系,能够保障电子银行具有充足的活力,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大数据技术能够充分收集线上线下的数据信息,并完成无效信息的过滤,管理者在制定电子银行发展规划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 (二)完善互联网创新思维 电子银行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模式,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在业务拓展和产品增设上也逐渐加快了脚步,其中互联网创新思维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创造力的启动之下,电子银行的发展才能更加具有活力与生命力。互联网一直是一个风险与挑战并存的事物,那么电子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靠互联网成长起来,自然也就存在风险与挑战。所以,电子银行应该完善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在服务模式、组织架构、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变化速度极快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电子银行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便捷性等优势,以促进银行的创新与发展。 (三)分布式系统架构 电子银行的分布式系统架构是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银行业电子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安全性的提升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电子银行才能在保障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其自身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规划等,这将有助于电子银行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高效处理繁杂的业务,解决系统并行和数据更新可能带来的我能提。为了及时应对业务中出现的不可预测性问题,电子银行应该对于其资源进行动态规划,以避免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应对,以此提升电子银行的可靠性。 (四)信用体系建设 在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问题上,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进行信用的评估和记录,这就需要对于个人与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在电子银行进行信用资料查询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相关信用信息,降低银行风险。此外,对于信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也是促进电子银行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现在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信用信息进行筛选与披露,使得信用体系的建设能够更加完善与透明,也是促进电子银行在互联网趋势下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电子银行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银行业务中必不可少的模式,是银行开展内部工作和对外业务的主要渠道,对于拉近与客户距离和创新银行发展模式方面至关重要。但是电子银行也面临着互联网架构方式落后的问题,同时受到其它电子金融系统的不断冲击,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所以电子银行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架构合理性和可靠性,创新发展思维,促进银行的发展创新。
一、房地产投资基金概述 当下,资本投资房地产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土地或项目资源的获取(含公开市场招拍挂拿地、合资合作开发、土地转让或项目收购)、项目投融资(注资参股、房地产信托、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以及经营性物业收购。目前,国内私募基金(PE)行业发展较快,但多投资于证券市场和风险创投(VC),房地产投资基金则相对较少,如中城投资、稳盛投资、荣盛泰发、凯思达资产管理、鼎晖房地产基金等,多为房地产业资本的延伸。房地产投资基金为房地产与金融的复合,从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房地产投资基金将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两类:股权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基金(RESTs)。股权投资基金多采用私募形式,信托投资基金则多为公募上市。收购和持有经营性物业(资产)的RESTs目前有法律、资金进入、税务、政策等障碍,时机与条件仍不成熟,其可操作的主要业务包括股权投资类、信托融资类、资产并购类、不良资产类以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房地产投资基金主要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式、契约式、信托式、合伙式、组合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灵活选择。为房地产项目设立的配对信托为债权融资和股权投资,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债权融资相对期限较短,本息收益固定有保障,风险较低,在当前房地产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已达15%-20%。股权投资则时间相对较长,风险较高,获利退出的途径有利润分红、股权转让等。信托融资和股权投资已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下房企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下文将重点论述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二、发展房地产私募基金的意义 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持续偏紧,而需求却十分旺盛。有扩张战略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十分紧张,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却十分充分。如果能将大部分闲散资金从购买领域引导至开发领域,则房地产市场有望化解供需严重失衡的痼疾。楼市调控实施以来,银行信贷收紧、信托融资受限、销售回款放缓令房企资金链普遍吃紧,各种房地产金融创新渠道的出现主要是为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此外,大量社会资本需要投资出口,房地产私募基金将是社会资本分享房地产业成长成果的重要途径。如果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商品房市场,则会形成庞大需求,无疑将推高房价,而将这些资金投入前期开发阶段,则将大幅增加供应,缓解楼市供需紧张。今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思路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房地产的供给端,从仅仅压制需求逐步向增加有效供给转变。从楼市长远发展看,调控应更加重视扩大有效供给。因此,地方政府不仅要增加土地供给,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投资商品房领域的资本,介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三、当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可大致分为两类:以鼎晖房地产基金、普凯投资、高和投资等为代表的独立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由房地产企业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房地产基金,如金地集团旗下的稳盛投资以及荣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荣盛泰发基金等。前者熟悉资本运作,基金运作经验较为丰富;后者对房地产行业较为熟悉,具备丰富的业内资源,但在基金管理方面较为薄弱,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资金投向上也有一定的分歧,商业地产、商品住宅、保障房建设、旅游地产、养老地产、长租公寓等细分行业,均吸引了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关注。无论是开发商直接组建的基金公司、PE(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扩展而来的人民币基金,还是地产或金融高管的创业型基金,其融资渠道都主要有三类:私募、私人银行平台、公司理财渠道。如负责金地集团金融业务的稳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2009年在香港成立,由金地全资持有。稳盛投资目前的业务包括与瑞银集团共同募集的瑞银金地中国房地产开发美元基金、与平安信托合作的100亿元投资计划;此外,稳盛投资还筹划成立人民币基金。与数年前外资地产基金的大量涌入不同,目前境内的房地产基金一般都采用人民币募资。与境内基金相比,外资基金基本没有竞争优势,因为外汇结算非常复杂,资金审批程序较为繁琐。外资房地产基金的优势在于对项目的尽职调查与投资后管理都更为严格,例如投资后管理会安排专人在项目上全程跟踪,对外打款超过一定额度时,要求必须商议决定。当前,房地产股权信托需在银监会前置报备,满足“四三二”的要求,即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二级开发资质。从组织形式看,房地产私募基金较多采用有限合伙制架构,开发商(普通合伙人)收取募资额的2%-3%作为基本管理费,利润则与LP(有限合伙人,基金投资者)二八分成。因涉及融资杠杆,银行对由基金参股或控股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较为谨慎。基金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项目赢利指标包括总投资回报率、销售净利润率、财务内部收益率(IRR)、股本投资获利倍数等。 四、房地产私募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开发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容易使人质疑其将利润高的项目留给自己,而将风险高的项目留给客户。此外,如何控制关联交易的风险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是房地产基金投资开发商自有的房地产项目,则项目资质、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条款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于这些情况,房地产基金的LP未必能充分知晓,构成了潜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能够吸引足够的LP加盟,是房地产基金募集成功的前提;能够吸引成熟的投资人,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房地产基金募资的对象范围非常狭窄,国内房地产基金的LP主要是民营企业主与民营企业,专业投资机构进入市场的情况较少。当下,房地产基金多采取“4+1”或“3+2”(即投资4年或3年,分红1年或2年)的退出模式,投资人往往倾向于快进快出,这也是募资的一大障碍。在拓展客户渠道方面,房地产基金寻找LP时,主要依赖信托、银行高端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等。这些中介销售渠道往往也更倾向于期限短、回报高的项目,从而尽快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但这对房地产基金自身的发展而言却并无裨益。美国房地产基金的募集与运作模式值得参考和借鉴。与一般的美式PE类似,美国私募房地产基金多采取合伙制形式,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GP,联合房地产商进行项目投资,但LP来源一般都是大学基金、养老基金等传统投资机构,项目存续期很长。一般而言,基金存续期长约10年,投资期一般为3年,持有期约为7至8年。 五、房地产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管理 房地产私募基金项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金的发起与设立:提出有吸引力的基金方案与运作计划,与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家庭投资人联系,募集资金。二是基金的运作与管理:项目筛选与论证、交易结构设计与谈判、签约、投资落地后的管理,获利退出安排等。尤其是当基金管理公司筹资渠道广、募集能力强时,多采取以项目找资金的方式。房地产私募基金注重投资方向、投资策略与投资标准。在总体策略上,其以财务性投资、专业化系列化投资、稳健投资、参股投资为主。项目特点包括项目区位、规模、开发周期、土地成本、赢利空间、政府扶持度等。股东背景包括开发经验、资金实力、项目资源、与当地政府关系等。管理团队因素包括开发管理能力、专业化水平、公司治理水平等。投资组合包括行业组合、行业内的产品组合与区域布局等。在具体操作上,除直接操盘外,可适度介入企业的开发管理,对产品、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房地产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退出阶段。在前期阶段,要作尽职调查,全面详细地设计投资策划;在实施阶段,要认真跟踪投资企业或项目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关键节点,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或项目运作中的重大事项或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及时沟通情况、处理和解决问题,必要时行驶投资人的权力;在获利退出阶段,进行利润分红、股权转让出售(含股权回购)、上市等,同时对企业或项目投资进行总结与评价。
随着林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林业技术存在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为了适应新时期林业建设发展的需求,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是实现林业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对于林业技术而言,林业技术装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林业技术装备水平,对推进我国林业建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升林业技术装备水平关乎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步伐,更是增进我国林业产业活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 1.2是衡量现代林业建设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林业的现代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林业的现代化发展,应当实现林业功能的多项扩展与利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需求。而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装备是其中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对林业的现代化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林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改进林业技术装备就成为关键,这是影响林业建设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2]。 2进一步推进林业技术发展的对策 2.1增强科技兴林的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水平而言,相较于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林业技术水平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很多先进的林业技术并没有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林业工作者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对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注重林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在林业建设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林业技术模式,这对林业现代化发展非常不利。综上所述,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对林业技术宣传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林业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兴林意识。一是针对林区工作人员进行实用林业技术培训,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林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或者举办林业科技讲座,不断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加重视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曰二是加强林业技术示范户以及示范点的建设,对林业工作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林业技术更好地推动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3]。 2.2不断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深化与改革 对林业科技体制逐步进行完善与提升,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为林业科技提供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并加强激励措施建设,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全面研发工作,促进林业科技的快速转化,使林业科技运行机制更加开放、自由,促进彼此协作,增强竞争实力。 2.3提高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一是针对林业科技教育以及研发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推进林业科研机构建设。同时,国家财政应当积极鼓励林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院校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二是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当对目前运用的林业技术加强推广应用,促进林业技术的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林业技术的作用,提升林业经营服务水平,让林业经营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林业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先进的林业技术才能促进林业经营和收入的不断提升[4]。三是针对林业技术,加强相关补偿机制建设,全面发挥工作人员应用林业技术的积极性,这对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林业企业或者林业经营个人,加强林业技术补偿,或者提供适当的补助,能够有效调动林业经营者对林业技术的投资,推动林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4加大对林业技术发展研究的投入力度 林业技术相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林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大投入,尤其对于林业技术的研发工作,更应当给予充分重视,投入更多资金,推动林业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当针对林业技术人员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林业技术能力与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创新与发展,为林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实践场地,促进先进林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贾莉华.提高林业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8(8):34-36. [2]吴丽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现代林业[J].中国林业,2009(16):55. [3]朱波,徐彦辉,李念祥.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130-131. [4]王涛.推进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34. 作者:段小燕 单位:陕西省府谷县林木种苗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