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paleontology

Micropaleontology SCIE

微古生物学杂志

中科院分区:4区 JCR分区:Q3 预计审稿周期: 12周,或约稿

《Micropaleontology》是一本由Micropaleontology Press出版商出版的地球科学国际刊物,国际简称为MICROPALEONTOLOGY,中文名称微古生物学。该刊创刊于1955年,出版周期为Bimonthly。 《Micropaleontology》2023年影响因子为1.3,被收录于国际知名权威数据库SCIE。

ISSN:0026-2803
研究方向:地学-古生物学
是否预警:否
E-ISSN:1937-2795
出版地区:UNITED STATES
Gold OA文章占比:0.00%
语言:English
是否OA:未开放
OA被引用占比:0
出版商:Micropaleontology Press
出版周期:Bimonthly
影响因子:1.3
创刊时间:1955
年发文量:16
杂志简介 中科院分区 JCR分区 CiteScore 发文统计 通讯方式 相关杂志 期刊导航

Micropaleontology 杂志简介

《Micropaleontology》重点专注发布地学-古生物学领域的新研究,旨在促进和传播该领域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知识。鼓励该领域研究者详细地发表他们的高质量实验研究和理论结果。该杂志创刊至今,在地学-古生物学领域,有较高影响力,对来稿文章质量要求较高,稿件投稿过审难度较大。欢迎广大同领域研究者投稿该杂志。

Micropaleontology 杂志中科院分区

中科院SCI分区数据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3年12月升级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2年12月升级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1年12月旧的升级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1年12月基础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1年12月升级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2020年12月旧的升级版)
大类学科 分区 小类学科 分区 Top期刊 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 4区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 4区
中科院分区趋势图
影响因子趋势图

中科院JCR分区: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

影响因子: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Micropaleontology 杂志JCR分区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2023-2024年最新版)
按JIF指标学科分区 收录子集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学科:PALEONTOLOGY SCIE Q3 34 / 56

40.2%

按JCI指标学科分区 收录子集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学科:PALEONTOLOGY SCIE Q2 23 / 56

59.82%

Micropaleontology CiteScore 评价数据(2024年最新版)

  • CiteScore:3.2
  • SJR:0.468
  • SNIP:0.646

CiteScore 排名

学科类别 分区 排名 百分位
大类: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小类:Paleontology Q2 41 / 113

64%

CiteScore趋势图
年发文量趋势图

CiteScore:是由Elsevier2016年发布的一个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指标,该指标是指期刊发表的单篇文章平均被引用次数。CiteScore和影响因子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可以体现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给选刊的作者了解期刊水平提供帮助。

Micropaleontology 杂志发文统计

文章名称引用次数

  • Atla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coral reefs of the Raja Ampat Archipelago (Irian Jaya, Indonesia)7
  • Upper Paleocene to lower Eocene microfacies, biostratigraph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northern Farafra Oasis, Western Desert (Egypt)7
  • A new thin-section based micropaleontological biozonation for the Saudi Arabian Jurassic carbonates4
  • Methods relieving comparison of living and death assemblages3
  • Microforaminiferal linings as proxies for paleosalinity and pollution: Danube Delta example3
  • Jurassic Biostratigraphy in the Persian Gulf, South of Iran3
  • Agglutinated vs. calcareous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s bathymetric proxies: Direct multivariate tests from modern environments3
  • Agglutinated foraminifera from Recent mangrove environments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UAE)3
  • The microscopic mineral collector of the sea: Agglutinella kaminskii n. sp., a new benthic foraminifer from the Arabian Gulf2
  • Quantifying and comparing rates of dissolution and assemblage turnover among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 case study from the Upper Quaternary in ODP Hole 926A, Ceara Rise, western tropical Atlantic Ocean2

Micropaleontology 杂志社通讯方式

《Micropaleontology》杂志通讯方式为:MICROPALEONTOLOGY PRESS, 256 FIFTH AVE, NEW YORK, USA, NY, 10001。详细征稿细则请查阅杂志社征稿要求。本站可提供SCI投稿辅导服务,SCI检索,确保稿件信息安全保密,合乎学术规范,详情请咨询客服。

SCI期刊分类导航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MICROPALEONTOLOGY PRESS, 256 FIFTH AVE, NEW YORK, USA, NY, 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