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
作者:瞿林东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40周年。40年来,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中国史学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硕果。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受到时代的鼓舞和历史潮流的推动,我也有所进步。1978年,我在《吉林大学学报》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学术性札记《封建史学与封建政治——唐代史学札...
作者:陈其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作创造性阐释的工作,尤其取得了丰硕的收获。必须强调,这里所谈的“唯物史观指导”,是经过总结此前的左倾路线和教条主义造成的深刻教训,清醒地回归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用它作为指导。在以前相...
作者:胡逢祥 刊期:2018年第02期
纵览新世纪整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近现代史学史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四十年来,该领域由最初的几近荒漠到如今的繁花满园,基本完成了自“点”及“面”和从“滞”到“通”的学科知识整体布局,无论在史家史著的个案,还是通论,以及思潮与流派、中外史学交流、敦煌学、简帛学、考证学等专题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应注...
作者:姜胜利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具有将近百年历史的学科,在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年纪不算古老,也算稍有阅历,它在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朱希祖等人倡导和初创,历经三四十年代的发展,初步具备了成为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如已有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理论、成体系的专著、在高校设有专科课程等。但在50年代,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学术,在各校的发展受到压制,...
作者:张广智 刊期:2018年第02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的诗句,用来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发展之璀璨绚丽的胜景,庶几可矣。这篇小文,意在摄取那些难以忘却的景观,从中摭拾一二,漫谈而已。
作者:周文玖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刘知幾的《史通》是一部以史学批评为鲜明特色的史学理论著作,表现出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刘知幾以王充为楷模,排除个人情感,理性地批评前代史家和史著,褒扬不讳其短,批评不抑其长,即使是对他敬仰的孔子,也是如此。他用“理”的尺度评论史实和史料采择,以理性的态度探讨历史盛衰。刘知幾史学批评中的理性主义,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没有触及名...
作者:王记录; 肖夏 刊期:2018年第02期
《绎史》是清初马骕编纂的一部上起太古、下至秦末的通史,既详尽叙述了帝王伟绩、治乱兴衰、诸侯争霸、贤人治国等政治内容,也记载了诸子学说、典制名物等文化典制内容。在史料运用上,《绎史》严于甄别文献,对各种文献的价值有独到的认识。《绎史》综合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学案、考证、史论、图表等各种体例于一体,创立了新的综合体裁,对后世...
作者:刘开军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于学术研究与撰述而言,学问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文风并非无关紧要,因为它承载着思想的流行与知识的传播,甚至会影响到情感的表达与意义的传递。史学界对史家文风的考察,一则表现为对史家叙事艺术和叙事理论的鉴赏与评论,二则见之于史家风格论。关于文风的研究还有待拓展。不同史学流派在文风上往往表现出明显差异。乾嘉考据派的文风可谓之老吏断...
作者:姚正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传统史学中,虽然一些学者强调地图对史书的重要性,但不少学者并不重视,大部分的史著中也很少插入地图。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清末民初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亦不插入地图,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普遍认可的规范地图;第二,日本史学的影响;第三,继承了传统的余绪。随着近代地理学对史学影响的日益增大,进入20世纪1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很...
作者:李乐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辅仁大学史学系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自1927年起,张星烺应校长陈垣的邀请担任该系主任,其个人的治学风格对史学系的教学导向有决定性作用。幼年秉承张相文家学,留学欧美接受自然科学的训练,使张星烺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他对中西交通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地理学、人类学等辅助性学科的重视,以及对史学科学性的追求都影...
作者:颜克成 刊期:2018年第02期
缪凤林在承袭柳诒徵学脉的基础上于通史研究多有创建,其《中国通史要略》曾作为教育部定大学用书刊行。缪氏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贯穿于他的通史研究中,在抗战时期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重点着墨于汉族与诸族相竞争、相融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来为抗战服务。在讨论文化时,缪氏、钱穆等民族主义史家正是在抗日卫国战争中,一同唤起民众发现和恢...
作者:苏晓涵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殷墟发掘中,董作宾作为历史语言研究所中河南籍学人,虽受制于时代政治与学术制度,却能官方接洽与私人交谊并用,利用其对省情民情之熟悉,在化解中央学术机构与地方、域外学人等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工作塑造良好外部环境。董氏参与发掘工作的实践,使得其考古学、史料等观念发生了转变,同时也保障该机构之发掘主导权,继而确保了其在20世纪...
作者:赵梅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张孟伦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史家。先生有关魏晋人名与饮食文化的考证研究,以及有关宋代兴亡的探索,对促进社会文化史、宋代历史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所著《中国史学史》旁征博引,立论独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先生治学,一是重视学问的功底,强调史料在史学工作中的重要...
作者:武晓兵 刊期:2018年第02期
1949年10月,伴随着政权鼎革及新时代的来临,马克思主义史学跃居主导地位并渐趋体制化。1950年夏,在思想改造运动的热潮下,以李光璧为首的七位“进步史家”,主动、自发地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史学专业期刊——《历史教学》。究其创刊主因,一是在于他们有共同的政治认同;二是无论从学术谱系上还是从教育背景、活动地域上,他们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
作者:余春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对史学功能的辨析是西方古代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狄奥多鲁斯既继承了前辈史学家对史学功能的基本认识,又进行了升华和创新。他将镜鉴作用置于史学功能的首位,更加强调史学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他基于历史记忆的长久性、广泛性,进一步强化了史学道德审判与劝诫教谕的功能。他还首次提出“历史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量”,丰富了史学功能的内涵。他...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