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史学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66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古代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外国史学、历史文献学、方志学、史林偶拾、学术信息
作者:王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传统的商周地名研究由于文献记载不足,面临诸多困难。随着考古与古文字学科的快速发展,新发现的商周甲骨、金文地名材料已经相当可观。通过对这些新地名史料研究,可以发现商周地名的来源及其发展衍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商周地名的主要来源有部族名号、人名、旧地名孳生新地名、异地同名、同地异名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商周地名存在随时代变迁而转化...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创办于1961年6月的《史学史研究》,得到读者、作者的爱护和支持,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刊物被评为全国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热诚希望学术界、教育界朋友继续给我们支持,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本刊自办发行,订购者可将款汇至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邮编:100875。每期每份18.00元,全年72.00元。
作者:李峰 刊期:2019年第04期
高帝六年至高后二年所封功臣侯总数共156人,《史表》《汉表》所列高后二年所定功臣侯功位,皆至第137位而止,其中16个位次存在着明显问题,18个功臣侯无位次。经过辨析,16个存在问题的位次基本上都可理清,18个无位次的功臣侯中有3人当有位次,故高后二年所定功位数共141位。
作者:田志光; 王柚程 刊期:2019年第04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修史种类的多样化、修史制度的完善程度、修史机构的合理设置还是修史成就之高都超越前代。宋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政治管控较为开明,经济文化繁荣,民众言论相对自由,这些因素为官、私修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史学编修在继承前代的同时,又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情况,史家修史观有了新的发展,如受社会...
作者:姜萌 刊期:2019年第04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先是批评傅斯年在书写东北族群历史时“隐讳而不能尽言”,后又批评顾颉刚关于“民族”“汉族”等概念不宜使用的观点。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批评,反映出影响民国史家书写“民族问题”的三个因素:族群认识差异、概念含义混乱和现实需求。考察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历程可知,这三个因素对“民族问题”研究与书写的影响,一直...
作者:王东平 刊期:2019年第04期
白寿彝先生在自己长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等民族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独到的民族史研究的理论。白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撰述和回族史撰述,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理论特色和学术魅力。继承白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乔治忠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天津南开大学自西南联大时期以后,历史学科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向。1952年郑天挺到南大学主持历史学科建设,给南开史学的奋起带来跨越性的发展动力。次年杨翼骧的加入南开,不仅预示了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潜力,而且率先拟订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秦汉至南北朝历史教学提纲,促进了南开历史学全面发展格局的形成,《秦汉史纲要》一书,即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
作者:孙文栋 刊期:2019年第04期
普鲁塔克写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旨在探究和效仿历史人物的德性。他广泛搜求史料并加以辨析,冀图通过历史的真实情况反映人物的真实德性,表现出史实追求与德性追求互相一致进行“求真”的一面;当史实与普鲁塔克的德性认识相冲突的时候,他就坚持德性、放弃史实,甚至系统地改编史料来适应德性,表现出史实追求与德性追求互相冲突而“失真”的一面。...
刊期:2019年第04期
编辑部收到各地寄来的许多优秀稿件,对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为了做好编发工作,有些事项需要作出说明。一、我们特别欢迎原创性、有真知灼见的学术文章。二、请作者注意我们刊物的性质。有的来稿虽然很好,但由于与本刊性质不符,这些稿件也难以采用。三、本刊一律用脚注,即注文在每页之下。
作者:李娟 刊期:2019年第04期
情感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需要研究的对象之一。但是由于情感本身的个体性和模糊性,其需要借助其他学科才能进入历史学的研究视野,这一过程即情感的“史学化”。时至今日,情感的史学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历史学试图借助心理学将情感纳入研究视野,初步显现出普世主义(universalism)和建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二...
作者:曹刚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隋代法经《众经目录》体例严谨,颇有法度。撰者分类经律论、大小乘的同时,第一次在藏经目录中创建佛灭度后传记录,设置此方佛法传记,系统地著录具有代表性的中土佛教史籍,总结佛教经录发展史。它的佛教史籍分类思想和著述体例都为后世藏经著录佛教史籍提供借鉴,在中国佛教史学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者:王嘉川; 邹昕 刊期:2019年第04期
《史通》自唐代行世后,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文字讹误,并形成多种版本。清代著名校勘学家顾广圻曾五次校阅《史通》,所作校记题跋广为学人征引。梳理近年出版的新资料,可知顾广圻不仅再校重阅《史通》是在嘉庆九年(1804)六月,而且其最早的初次校订《史通》的工作,也是发生在当年当月,并非不能考察出具体年月;当时他正是39岁年富力强之期,...
作者:武玉梅; 安大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清康熙中期林本裕所著《辽载前集》,是清代盛京地区成书最早的私修志书,清修《四库全书》曾将其列入存目,但其价值如何,学界迄今未有明确认识。本文对《辽载前集》的作者、编纂时间、版本、内容、特点、价值进行系统考述,确定该书作者生年为顺治九年(1652);成书时间不是一般认为的康熙二十九年而是康熙三十年(1691);现存抄本至少五种,以台北傅斯...
作者:康健 刊期:2019年第04期
《橙阳散志》为清代歙县江村的村志,是乡绅江登云、江绍莲父子在潜心搜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前后用五十多年时间共同编纂完成的经典之作。该方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为集中探讨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变迁,及江氏宗族的商业经营、宗族活动、人口迁徙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者:董立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澳大利亚历史哲学家麦卡拉(C.Behan McCullagh)在《历史的逻辑:透视后现代主义》①一书中,针对常识性真理理论,提出了一种所谓的“真理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 of truth),以回应后现代主义者对朴素经验主义(naive empiricism)的质疑和挑战。考察麦卡拉的这一真理观,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真实性问题。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编: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