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制科学杂志简介
《土地法制科学》自2020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它在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权利保护以及土地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者、研究人员、法律从业者、政府官员及对土地法制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它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土地法制的新理念、新方法,助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高效有序的土地使用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杂志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法律法规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国内外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总结与教训反思;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研究;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及其合法性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法律挑战;环境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法制保障等。这些内容覆盖了从宏观的土地政策框架到微观的具体案例分析,力求全面反映土地法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加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读者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话题。
土地法制科学收录信息
土地法制科学杂志荣誉
土地法制科学杂志特色
1、结论要明确写出论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规律、结果(成果)、新见解和科学结论,以便读者从文中获得论文的创新观点和创新研究成果;应鲜明、准确、科学、条理清晰。
2、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位(学历),工作单位(全称),职称,研究方向。另请随文附上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等。
3、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需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
4、摘要与关键词论著类稿件要写出100~200字的结构式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构成),其他类稿件要编写50~100字的指示性摘要。
5、如论文属于基金项目,需注明基金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及编号,多个项目间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6、引文超过150 字换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缩进4 格,以下各行缩进2 格。夹注置于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之后。引诗超过8 行换行另起,规则同上。
7、本刊稿件严格执行“三审”制,聘请同行专家进行客观的评审,并根据审稿意见公平、公正地处理稿件。编辑部收到稿件一般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结果。
8、按学术研究规范和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9、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所列参考文献在20条左右,以国内外近5年发表的杂志参考文献为主。
10、题名要求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必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最好不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