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简介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自1985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创刊以来,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海内外关于中国典籍与文化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学界普遍关心的相关问题。杂志以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典籍的价值为核心,旨在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促进对中国传统文献的理解和传承,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它鼓励学者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来分享这些研究成果。
它每个栏目都有其特定的关注点。例如,“古典论坛”会就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实文化热点进行理论阐述;“文史新探”则侧重于考据性短文的发表;而“文献天地”关注的是珍稀文献的探索及其流传中的逸闻佳话。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源,而且也是了解当前中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动态的关键窗口。此外,该刊还积极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如研讨会、讲座等,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一个获取知识和灵感的好地方。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收录信息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荣誉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特色
1、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第一级标题用“1”、第二级标题用“1.1”、第三级标题用“1.1.1”等。
2、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一般标示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示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
3、正文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固定值18磅。正文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固定值18磅。正文三级标题按正文内容排版,仅加粗,不单独成行。
4、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资助,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证书复印件。
5、图表应少而精,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表,能用表说明的不用图。图表的标题及文字说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横线表,表内同一项目(指标)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位数一致。
6、严格参照学术期刊论文编排格式来稿,来稿前认真校正错字别字、专业术语、数字量词、引文图表、人名地名、标点符号、年月时间涉嫌保密等。
7、文章摘要篇幅以200~300 字为宜。摘要的作用是补充题名的不足,介绍文章主要内容以引导读者阅读全文。摘要一般要求: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要素,采用第三人称表述。
8、优秀稿件将提交参加我部论文评优活动,并颁发获奖证书。需要获奖证书的作者请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动与我们联系。
9、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学习单位全称、最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领域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
10、注释: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叫,序号用带网目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放在当页页脚,建议不超过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