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史学集刊杂志简介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自2018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已经成为国内外公共史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它通过定期出版高质量的文章,促进了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专业历史研究成果的机会。这对于推动中国公共史学的健康发展,增强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该刊物的创立旨在推进中国的公共史学发展,提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鼓励历史学者关注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致力于使历史学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创刊以来,中国公共史学集刊不断尝试创新,以回应现代史学发生的转向。重新起航后的集刊强调全球本土化的视角,扎根中国,放眼世界,不仅探讨公共史学本身的理念与方法,还将其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来应对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具体而言,杂志涵盖了诸如情感史、口述史、微观史、历史记忆、文化遗产保护、非虚构写作、影像与声音以及历史知识数字化应用等多个议题。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收录信息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杂志荣誉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杂志特色
1、注释采取脚注的方式。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
2、本刊拒绝一稿多投,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本刊在其他公开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网站及自媒体等)上发表。
3、来稿若有基金项目或其他资金资助项目,请详细列出基金或其他资金项目类型、名称及编号,每篇来稿的基金项目或其他资金资助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
4、引言一般不超过300个字,阐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观察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参考文献,不应进行详细讨论。
5、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用全称。关键词为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的术语,多个关键词之间以“;”隔开。
6、本刊有权在尊重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对来稿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删节。作者不同意编辑部自行删改的,请在来稿时声明。
7、参考文献为标注具体出处(页码、时间等)的实引,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顺序置于文末。
8、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稿件受理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表明对署名改动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9、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
10、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