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杂志简介
《中国文化馆》自2021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是一份专注于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馆(站)领域的学术类、专业类公开出版物,旨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主要关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升,特别是文化馆(站)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刊物内容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部署,致力于探讨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馆(站)领域重大现实性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为了保持刊物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中国文化馆面向全国文化馆(站)从业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学者、相关部门管理者以及其他对公共文化服务有研究兴趣的人士征稿。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研究,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对实际工作中成功经验的总结,中国文化馆助力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文化馆收录信息
中国文化馆杂志荣誉
中国文化馆杂志特色
1、凡不同意编辑修改稿件者,请在来稿中注明。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编辑部一般在收到来稿后1个月内将审稿结果通过邮件告知作者。
2、关键词应选择那些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通过这些术语反映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或领域,以便于读者检索到该论文。
3、基金课题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是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角横线下注明“基金项目。
4、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应标明,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置于篇首页页脚。
5、稿件正文内各级标题按“一”“(一)”“1.”“(1)”的层次设置,其中“1.”以下(不包括“1.”)层次标题不单占行,与正文连排。
6、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
7、每篇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作者简介。研究生论文须注明导师为通讯作者,并提供通讯作者简介。
8、引用国际组织机构报告时,应标明机构名,报告名,编号,第几页或第几段,但联大决议和安理会决议等可略去机构名和报告名,直接在UNDoc.后标出文件编号。
9、表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表应冠有表题并在正文中标示“见表”,以确保每个表均在正文中被引用。
10、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回行时空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