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术期刊封面字体的分类与演变趋势
在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与本土文化逐渐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本课题所研究的这一时期的字体设计,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美术类期刊的封面字体设计上。经过阶段性的推陈出新,从美术期刊的封面字体上可以看出,设计者更加注重于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运用平面设计的表现元素,字体越来越强调形态造型的协调感、形式感、质感及艺术氛围的烘托。“从封面装帧看,首先在字体上起变化,由此发展到点、线、块面的装饰,直到图案、花草、人物等绘画手段的直接渗入”。从中可以粗略的看出近代字体设计发展的大致走向,由此引发我们对美术期刊封面字体设计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具体研究。根据笔者在上一章里表格的归纳汇总内容,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美术期刊封面的字体设计发展过渡的几大类别。中国近代以传统书法字体为封面标题的期刊占大多数,随着方便快捷的印刷技术的改进和大量使用,很快便出现标准化的印刷字体采用为封面标题字。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艺术思潮的传播下,以及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书法体和中规中矩的印刷字体已经不能满足于期刊封面装帧设计的需要了,需要找到新的设计突破点,因此,被“西洋化”的装饰图案汉字便逐渐在美术期刊的封面纷至沓来。在近代中后期的美术期刊封面上已经可以明显的看到层出不穷的充满创意的美术字体的出现,字体设计风格上也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在“国际风”浪潮的席卷下采用了几何化、图案化、抽象化等表现技法,开辟了一条在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的新道路,以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活跃在近代后期至建国后,对当今的字体设计发展依然有空前绝后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因此,近代美术期刊封面字体主要分为三大类:书法字体、印刷字体、美术字体。本文通过许志浩先生编著的《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1911年——194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市浦江印刷厂印刷,1992年6月第一版)中所提供的的附页部分作为本文的研究载体和依据。王观泉先生评价此书,“这是一册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中将要产生目前是很难预测它能够发挥多么大的作用的资料集”。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近代的时代背景,通过实例研究其字体设计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的艺术风格,归纳概括其设计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梳理字体设计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从而促进当今字体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2.美术期刊封面字体设计的运用
时至“五四”之后,新文化和白话文的传播被大众所接受,书刊封面的设计样式越来越五花八门,新颖独特,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从近代美术期刊的封面可以看出,字体设计经历了汉字艺术形式的几个新的变化过程。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书、刊物的封面刊名基本采用书法题签的形式,期刊也往往只注重汉字的文化内涵而忽略外在的创新,几乎没有图形和图案的装饰,直到近代中后期便出现很多以书法体为基础而进行设计创新的美术字体。在近代中后期经过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积极的吸收西方的美术风格,大量新型的多样化美术字体兴盛起来,而且大部分是在传统字体的基础之上配合封面的插图和版式进行的设计变化,利用“拿来主义”丰富了新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鲁迅先生曾说过,“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中华日报·动向》)在书法与创新美术字体之间还有一部分是以印刷字体为刊名的期刊,以标准的黑体字、宋体字为主。
3.传统化造型的书法体
在《现代汉语辞海》中对书法一词的解释为: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从书法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要追溯到最早的书法的萌芽阶段,即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符号,是书法艺术的最早作品,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可识别文字。接下来是刻绘在陶器上的文字符号、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前后的字体——大篆小篆,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体相继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直到民国早期的美术期刊封面应用的书法字体仍然极为广泛,并且大多数期刊杂志会请著名书法家、作家等名家在封面题写刊名,这些名家墨迹增添了刊物的人文内涵,起到为期刊增色的作用。选用优秀的书法字体作为刊名,一方面可以辅助刊物树立起意趣高雅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又能够形成不可复制的视觉标识,还有的刊物利用名家题签,提高刊物的身价,扩大社会影响,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4.标准化造型的印刷体
从书法体的大量应用过渡到印刷体的普遍使用,与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进是分不开的。在隋末唐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刷形式,但是在整块木板刻制不仅费时费工费料,而且不易更改错字等缺点,在宋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呆板单一的印刷形式为每一个独立印刷的单字进行排版,并可以再次利用,更加方便省力。雕版和活字印刷开创了汉字表现的新形式,使印刷体开始走入大众的生活。
5.装饰化造型的美术字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对“美术字”的解释为:美术字“①广义指一切具有装饰与美化作用的文字图形。②指那些比日常书写与印刷标准字体经过更多美化加工的字体。”近代称“美术字”也为“图案字”,主要强调的是其经过加工后的美化效果和装饰性,经艺术处理过的实用字体。因此,美术字是指对文字进行的装饰和美化,在民国时期更加鲜明的赋予它“现代”的含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早提出的“美术字”这个名称,从四十年代开始随着对美术字应用专门的研究,其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最后把美术字作为正式的名称。到了五十年代,图案字的名称消失在大众的视线。美术字的构形必是源于汉字结构的,尤其汉字造字多取法于自然,运用概括或抽象的方式在方块结构中组成笔划,但是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却是随着汉字书写方式而衍化发展,因此,美术字可说是传统汉字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这不仅是原有汉字笔划结构的单纯模仿,而是再次塑造结构形态和加工装饰的结果。若再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美术字,则必须基于当时商业环境的因素而考量,那就是近代美术字是着重于商业的宣传功能,进而演进发展形成的字体设计。随着越来越多具有新思想的艺术家加入到出版印刷的行业中,装帧设计向非常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着。此刻,摆在艺术家、设计家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让传统的汉字字体与西方艺术设计风格相融合。首先要摆脱传统书法和印刷字体的固定书写模式,必要要求创新,学习结合国外传入的植物、动物图案纹样,还有几何图形化的装饰方法,经过设计的过程创作出字体新形式。或在原有字体的基础上细节稍作变化,整体与原先并不产生太大出入;或改变原有形式而应用多种不同风格,极其夸张化处理,达到吸引更多读者注意的目的。其次,在进行美术字的西化变形处理中,还须保持中国传统汉字的文化底蕴,不能完全脱离本意而失去中国独特文化的真正价值,要做到的是与装饰元素的有效结合,重新构造汉字笔划的结构,领悟汉字文化的精华,以一种新面貌新状态呈现出来,最终探索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字体设计新方向。近代中后期凡是需要文字出现的地方,像书刊杂志、月份牌画、广告宣传、门店橱窗等等都会出现美术字体的身影。从文化内涵、专业化程度和设计的创新程度来看,美术类期刊的封面标题美术字体可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在近代美术期刊封面上设计风格多样的美术字体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大量案例和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把装饰美术字体再分成两类:受传统书法形态影响的创意美术体、受西方艺术风格影响的在原印刷体基础上进行的创意美术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