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知识 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

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2-09-06 10:31:49

一、恪守职业道德,净化学报生态圈

(一)对学报工作要存热爱之心

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出版事业,严守编辑的职业道德、用稿标准及编排规范,以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将学报的各项差错率降至最低为己任,不断提升自身的编辑素养,以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创办《生活》周刊时说过:“与其敷衍,不如不办;与其要办,绝不敷衍;我在职一日,必努力一日”。编辑工作,费时费力而且又是幕后的性质,没有热爱之心要想做好编辑工作不容易。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辛劳,要心甘情愿,乐在其中。面对纷繁外界,学报编辑要保持平和心态,甘愿为他人做嫁衣,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二)对学报工作要存敬畏之心

从思想上,学报编辑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报编辑出版事业心存敬畏之心,“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时代在进步,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多了浮躁之气,喜欢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喜欢手机浏览,可是积淀的文化内涵又岂是匆匆浏览所能悟到的。而且文字作为代代相传的思想载体,一经刊印除非再版或在书刊中附带勘误表,便无法纠正已犯的错误,我们对待每一篇稿件都应该精益求精,力争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不留遗憾。

(三)对学报工作要存公正之心

学报编辑对待所有投稿,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平等对待每一篇投稿,无论是青年作者还是资深教授,均用同一刊发标准严格把关,既不轻视青年作者也不迷信资深教授,所有稿件均以学术质量为唯一评判标准。选稿时一定要放下个人偏爱,跳出自己的专业圈,疏通习惯思维,权衡稿件的主题与期刊宗旨是否相符,择优录用。同时,正确面对“人情稿”“关系稿”,所有稿件的录用与否均以符合本刊的刊发标准为唯一标准。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编辑人。慎重对待“摘桃子”稿件,有些课题研究是集体完成的,但却被个人或部分人抢先投稿,一经发现,应及时和相关人员核实,确定无误方可录用,否则直接退稿。注意作者身份和稿件内容的匹配度,有些作者为了评职称,用他人的科研数据写作,更有甚者,找他人,一经发现坚决退稿,一定要净化学报生态圈,绝不纵容“摘桃子”和弄虚作假的作者。其实,做编辑人,首先要做的是人,各个行当要做好,也都是要先做好人,会做人才是王道。

(四)对学报工作要存精细之心

编辑,一个有独立思想的编辑,要想慧眼识珠,绝不埋没优秀的稿件,应杜绝浮躁,认认真真对待学报的每一篇投稿,精心打磨稿件,尽职尽责做好学报编辑工作。编辑工作的性质是需要静下来、慢下来,把握工作节奏,进行有益思考,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精品。控制编辑流程的节奏,无论是编辑部主任还是责任编辑,都要以稿件质量为准绳,确定最后的录用日期和安排好刊期,督促因各种原因延迟评审工作的专家,同时对急于刊发的作者给予认真说明,不能因他们的或慢或急乱了工作的节奏。大部分学报都是双月刊、甚至季刊,对每个选题、每篇即将刊登的稿件都应精雕细琢、严格把关,不致使其流为学术垃圾。编辑工作应慎恒,即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稿件要反复雕琢,始终如一,方能真正做好学报工作。作为编辑,无论是面对稿件还是作者、评审专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就不能错过任何细节,无论是学术上、语言文字上,还是排版上。任何工作都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对每一篇稿件的修订不要怕麻烦,要和作者反复商榷,小到英文单位的大小写、图表的颜色,大到整篇的结构,所引公式是否正确,文中的数字尽可能一一验证。在编辑稿件过程中,如有疑义一定要先和作者查证,像笔者所负责的栏目,有园艺类稿件,文中植物的拉丁名是否斜体,化学分子式上下标的写法,图和文字说明是否匹配等等,细节一定不能马虎。在和作者求证过程中,编辑工作也会得到作者的理解和认可。文中的插图要由彩图变黑白图,能用word文档的就不用照片格式,以利于编辑人员和排版人员排版。由于学报一般实行栏目负责制和责任编辑制,所以整本学报的排版统一很重要。编辑部的成员要和谐相处,互通有无,尽量做到全刊排版统一。

二、提高学术鉴赏力,严把学报质量关

学报编辑要做到业务上内行、熟稔,且善于加工,缩一句,换一字,便有点石成金的奇效,使作者佩服、主编满意,自己也引以为豪。现在学报的编辑大多学历高、职称高,他们大多具有很强的某学科的专业知识,但要做一名优秀编辑,想轻松应对学报的众多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稿件,其知识储备还需不断增强,知识亦需不断更新。做称职编辑一定要多读书,范围要广,不仅限于专业类、出版类的,人文、地理、历史、哲学、艺术等,无论哪一类都涉猎一点,没有宽泛的眼界,很难保证对稿件的客观、公正评价。最好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进行深度阅读,积少成多,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要有深入研究的专业,力争成为学者型编辑。

(一)学报编辑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

对国家的出版政策、出版法规要牢记,勤学习、勤翻阅相关资料。定期参加出版培训学习,对禁用、慎用词语要熟悉。稿件的政治立场不能有错误,这是根本。其次,学报编辑要有良好的学术鉴赏力。在选稿时,学报编辑要对稿件的思想性、学术性以及行文的流畅性和规范性及时做出判断,进而进行遴选,这就需要学报编辑具有良好的学术鉴赏力。学报编辑的知识储备和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决定了他选稿能力的强弱。只有优秀的学报编辑才可以在众多的投稿中从容不迫地选出最优秀的稿件。如有的教师投稿,在文中提及现在的大学生上课不认真、玩手机,该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就行。但这毕竟是个例,而且这种现象涉及学风,必须严肃处理,所以该教师的态度是不宜提倡的,此类稿件不宜刊发。

(二)博览群书,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1.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信息密集型职业”,学报编辑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一份好奇心和耐心,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学报编辑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如此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保持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即便学报编辑的学历高,比较精通某些学科,但是学科毕竟在不断发展,而且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如果不坚持学习,很难应对学报稿件的遴选。学报编辑要通过不断学习,对各个学科都要涉猎一些,对各种学术观点都要了解一些,有了相当的知识储备,在选稿时就不会有偏见,能在众多来稿中发现其优势,才能优化选题,进而更好地组织和遴选稿件。

2.优秀编辑的主要表征就是看其知识面的多寡,而广博的知识主要靠阅读来获得。阅读不是要立马兑现功利,有些知识未必是实时需要的,有些需要不同的知识作参照和综合,而且读多了之后自然会融会贯通,会有一些先前没有的对事物的认知,看问题会有不同角度,可以从不同事物中间归纳出相同的规律,即便面对不熟悉学科的稿件,学报编辑也会拥有比先前更细致、灵敏、深刻的感受力。只有多读书,学报编辑才能有好眼力遴选稿件。乔姆斯基说,博览群书是好事,但每本书都要认真地去读,如不向深处钻研,浅尝辄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一本书只有彻底吃透内涵,才算真正读完它。只有用心地专注一件事或一个方面,才能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可能做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学报编辑不仅要多读书,更要会读书,勤于思考。《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卡平克说,美国的研究表明,如今仍然阅读报纸的人收入更高,受教育水平也更高。当人们使用手机阅读时,只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看纸质报纸时,会看到一些之前不知道自己会感兴趣的内容。其实无论是哪种媒介,要想有所收获非得反复阅读、深入研究不可。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的零碎时间也就任其溜走,提高学术鉴赏力便是一句空话。只有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执行,才能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一般学报为便于管理和充分利用每个编辑的特长,实行栏目负责制和责任编辑制,其负责的栏目和选题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学报编辑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然后进行细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认真完成每天的计划任务,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编辑部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也可以举办学术讲座,请有关学者专家作报告,答疑解惑。学报编辑据此对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成为相关专业的专家,以便更好地选题和遴选稿件,促进学报学术水平的提升。至于工作计划,更要制定妥当,不能被打乱。学报编辑工作是平淡琐碎的,但学报出版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很强,安排工作计划不合理,很容易赶期,捉襟见肘,狼狈不堪。稿件评审、编辑、校对均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但一般高校学报编辑均需坐班,每天要处理读者来电,要接待来编辑部的作者,还要处理办公室的一些行政任务。要想不使编辑工作受到影响,就要合理调整工作程序,尽量按计划完成正常的学报工作,并确保学报工作质量。学报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一定源于精心的策划、准备、实施,如果像没头苍蝇一样,没有近期计划,也没有长远规划,拆东墙补西墙,按期出版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提高学术质量,谈什么长远发展呢?

(三)严谨治学,保持编辑工作的自主性

学报编辑应多参加行业学术交流,听取同行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成果,开阔眼界。申请或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加强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自己动手写论文,更能体味作者写作的艰辛,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编辑家叶至善说:“当编辑应该自己能写,否则,就不能体味作者甘苦。”作为学报编辑,既要尊重评审专家的意见,也要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不唯专家意见是从。评审专家有时也难免出现失误或纰漏,一定要保持编辑工作的自主性。如遇评审专家和作者论点相悖,作者又不认可评审专家的意见时,学报编辑可再请专家进行评审,进行综合判断,既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不打击其投稿积极性,同时也要严把稿件的学术质量关。或者将作者对修改意见不明之处直接和评审专家对话,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再次解读给作者。一般学报实行双向匿名评审,但对有些研究课题,不同身份的作者撰写的论文层次和水平也是不同的,有时专家会要求知晓作者身份,根据作者身份对其稿件质量进行进一步判定。像笔者所在的学报,有一些作者提交有关最新教学改革方法的论文,可是有的作者本身是做行政工作的,有的也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单纯将他人的研究数据拿过来整理成文投稿,评审专家在评审时感觉其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建议不刊发。因有评审专家的严格把关,编辑部避免陷入因论文真实性造成的工作被动局面。

(四)加强对学报出版的整体把关

除了对单篇稿件的导向性、知识性和规范性把关外,还要关注学报的排版、装帧等形式设计。多参照同行学报或专业期刊的排版、装帧,从学报的封面设计,开本、纸张的选择,内文的编排,包括字号的选择、字距、行距、图表的排版等,是否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都要考虑周全,从内文到外部装订设计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学报内文大多是黑白印刷,编辑图时要考虑黑白对比,数据图尽量少用颜色区分,多利用线形等区分。学报的四封一般为彩色印刷,要充分用好四封,为学报提供亮点。尤其是除了封面的其他三封,一般展示的都是各校的科研学术成果,排版要活泼又不失稳重,四封从颜色到排版形式要统一协调,互相呼应,给人以美感。

三、加强沟通协调能力,扩大稿源

学报编辑要想真正做好学报工作,化解目前优质稿源匮乏的难题,还要加强同作者、评审专家、业务同行、编辑部其他成员等的交往沟通,学报编辑只有具备了出色的社交协调能力,才会促使学报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和实施,才会使学报工作可持续发展,不断取得进步。

(一)培育相对固定的作者群

学报编辑每天直接面对的是作者的科研成果,这就使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以及对稿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学报编辑要尊重作者辛辛苦苦创作出的科研成果,要平等对待每一位作者,认真和作者进行感情沟通,共同打磨稿件,最终呈现给读者精品。稿件是学报的生命之源,没有众多作者投稿,学报也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是学报的主角,作者群的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学报的质量。现今,除了各院校的学报,还有大量的专业学术刊物,其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群的竞争。如何吸引作者投稿是关键问题,谁拥有高质量稳定的作者群,谁就赢得了期刊的未来。学报编辑不仅要编辑优秀的稿件,还有善于发现合适的、有潜力的作者;不仅要为稿件负责,更要担负起“引导之任”,为本学报培育固定的作者群。学报编辑可利用自己独到的视角,校正作者撰写论文的着力点,或给作者提示研究方向,从而共生一篇优质的稿件。学报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即使退稿,也要写清退稿理由,让作者有切实可行的修改方向,绝不敷衍了事,这样即便退稿也不会失去作者,反而会进一步提升该学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使其为我所用。本校的教职工是最大的潜在作者群,但很多年轻教师因工作资历尚浅、科研水平不是很高,他们不敢向学报投稿。编辑部可开展专题讲座,鼓励青年教师做科研、勤思考,将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转化为论文进行投稿。对于一些有科研实力、写作水平较高的教师,如果本校学报的学术等级不高,他们更倾向于更高级别的期刊,以期在将来职称评聘、科研考核时更具有优势。对于这样的教师,学报编辑要和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多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科研进程适时约稿。本校的人事、科研考核部门也应制定相应政策进行引导,鼓励其在本校刊发高质量的论文。

(二)积累评审专家资源

通过对专家评审质量的评判以及其学术研究的关注,对评审专家进行全方位了解,建立评审专家动态资源库,提高稿件送审的准确性,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保障学报的学术质量。平时要和专家多进行感情沟通,对作者有疑义或不理解专家评审意见的,应主动和专家沟通,聆听建议,对专家本人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团队或整个系部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解,适时约稿。充分利用评审专家在行业内的影响进行组稿,丰富稿源。

(三)扩大宣传,多方约稿

学报编辑不仅要和作者、评审专家打交道,更要走出去,广泛宣传学报,不断扩大稿源。像笔者所在的学报,属于高职类学报,学报虽然进入RCCSE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和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系列,但距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今,无论是评职称还是科研结题,科研部门都要求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如此导向,使得本校大量优质稿源外流。为此我们学报会定期为学院的各个系部开展投稿培训活动,和广大教职工进行感情沟通,希望他们每年能有一定数量的优质稿源投向本校学报,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鼓励和指导。同时,学报编辑要多参加行业交流,广泛宣传学报,争取更多的稿源。

四、打造学报编辑的发展空间,增强编辑队伍的吸引力

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除了依赖自身的努力和自觉自省,更需要学校为编辑们创造一个宽松、自信的氛围,增强学报编辑的职业自主性和自豪感,使编辑的潜能得以释放,使编辑的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使编辑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做好学报工作,促进学报学术水平的提升。高校学报是展示学校科研教学的窗口,是学术交流的阵地,对学院的宣传和社会影响力都至关重要,但是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校内的地位并不高,编辑队伍建设也是影响学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要做好学报工作,学报编辑的自身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必不可少,但是学校领导对学报工作的认可和尊重也同样重要。在工资报酬、职称晋升以及专业提升等各方面应与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为编辑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创造良好的继续上升空间,为编辑进修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职工加入到学报编辑队伍中来,保障编辑人员合理的年龄、职称梯队结构,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学报编辑的素养对学报的发展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和编辑的主体地位,不忘编辑的把关职能,如此方能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