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知识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2 09:54:23

科技期刊承载着学术传播与文化积累的责任.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科技期刊总体影响力偏低,知名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科技期刊长期挣扎于国际同类期刊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和报导本国科技发展最前沿动向.本文从我国学术评价体制、科技期刊的形式、内容和运营,以及对外开放与合作等方面探讨科技期刊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1主要制约因素

1.1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导致优秀稿件严重外流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过分看重SCI和影响因子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科研导向.国内期刊由于影响力和公信力不足,不被国内科研管理机构及各单位认可,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学者对国外影响力较高的科技期刊倾向较高,优秀稿件外流现象成为常态.由于优秀稿源变窄,国内不少学术期刊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迫于出版压力,有时不得不降低审稿的要求和标准.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还进一步加重优秀稿件的流失.

1.2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规模较小

英文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远远超过英文科技期刊.截止2015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共244种,只占科技期刊总数的5.14%,远低于其他主要的非英语国家出版英文期刊的比例:德国(53.09%)、日本(38.36%)、法国(32.93%).英文科技期刊数量过少,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也影响了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本国自己的英文期刊进行的国际学术交流与传播.

1.3出版周期过长

我国科技期刊以采用月刊为主,而看起实力强国美国多采用周刊和半月刊,我国各学会主办的平均发表周期在7~12个月.出版周期过长,会影响新知识的时效性、传播范围,也会影响论文的价值.国内很多学者为了获得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必然会选择发表出版周期更短的国际期刊.

1.4出版语言和格式问题

英语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期刊内容的英语表述能力的缺失和编校质量问题都会极大制约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不得不承认,使用非母语出版是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国内期刊走向世界的进程.我国绝对多数的科技期刊都是中文版,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者英文摘要的撰写格式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编撰格式的国际化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和国内外数据库检索.现今中国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多数中国作者已具有基本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但在使用英文撰写论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欠缺用英语阐述学术观点的能力.我国相当一部分编校人员尚未拥有对稿件内容的英语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判断能力,英语改错润色能力较弱.我国不少英文科技期刊存在英语语言错误和规范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1.5学术论文诚信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工作中的学术不端事件频发,这不但严重损害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树立的良好形象,危害学术界的公信力,还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最近107篇中国作者学术论文被撤稿为例.这107篇论文分别于2012年至2015年发表在《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期刊,因同行评议造假集体被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撤稿.此次集体撤稿是涉及中国科研人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不端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的学术诚信度,还有可能导致将来中国的稿件在投稿时受到国际期刊更为严厉的审查而推迟发表时间.

1.6编委会国际化水平较低

编委会国际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其国外编委的数量、参与程度是反映一本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对国际化编委的重要作用认识仍不到位,编委会成员大多局限于国内或者某个地区,而且当中还存在不少“装饰性”编委,即因工作太忙没有太多时间为杂志工作的著名专家.这些编委虽位列其中,实则挂名,对期刊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此外,我国多数科技期刊的学术把关完全由国内专家负责,容易造成在审稿时有失偏驳.

1.7期刊运营模式国际化水平较低

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比较单一,主办单位多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组织,主要靠财政拨款和版面费支撑,经营规模有限,灵活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整体实力不强.此外,出版单位对期刊的宣传力度不够,发行渠道不通畅,尤其是海外发行不太乐观,缺乏有效的运营策略.

2对策和措施

2.1改革以SCI和影响因子为主导的学术评价体系

为促进我国学术良性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正确认识影响因子,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须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和科研论文的真正作用.对一篇学术论文的评价,第一,要看它是否发表在该专业领域的主流杂志(国内外均可);第二,要看此后被引用的情况.学术论文最主要的目的是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学术的传播与交流.最根本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评聘考核制度而发表文章.是否真正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才是对学术论文最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

2.2扩大英文科技期刊规模

近年来,我国一直尝试通过政策和国家资助等办法推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拓展英文科技期刊的规模.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自2013年起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该项目一方面鼓励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或学科特色的期刊给予扶持.期刊出版单位应对我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创办一批能够填补国内学科专业空白或跨多学科的英文科技期刊.

2.3缩短周期

期刊出版单位可尝试引进多种出版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合出版,实现纸介期刊、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并存的多元化发展.建立期刊在线系统和全文数据库,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引入科技期刊的稿件在线处理系统,实现编辑工作流程数字化,从而短审稿周期和编辑加工时间.以开放获取(OA)的在线预出版为特色,实现科研成果的广泛、快速传播.另外,可通过适当增加每期页码,扩大版面或缩短刊期、调整版式(改为双栏或多栏)等措施来加快论文的发表周期,这些方式可以增强科技期刊的时效性,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传播.

2.4加强期刊语言和格式的国际标准化

国家应加强对科技期刊的语言规范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行针对英文编辑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制度.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对科技期刊的英语语言规范和编校质量的年度检查制度,或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期刊出版单位应实行严格的英文编辑聘用标准和考核制度,对编辑进行培训,培养具备一定英语语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英语编辑队伍.不少国内期刊出版单位对投稿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撰写格式要求,包括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图表格式、参考文献的撰写等.只有把稿件的编辑出版格式规范化、国际化,才能使中国的科技期刊与世界接轨,为世界著名数据库所接受.

2.5加大学术不端的审查力度

期刊出版单位应在投稿须知/稿约中明确作者应遵循的学术道德规范,并说明对违反学术诚信行为的处罚规则.在作者介绍信和版权协议中应要求所有作者声明对所投稿件内容、署名等无异议,不存在抄袭、伪造、篡改、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并加盖作者单位公章.编辑在审稿时可凭借专业学科知识和业务经验,并结合互联网、各种数据库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稿件进行有效审查.编辑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应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刊登声明、更正,甚至撤稿.另外,国家应加强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教育,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与惩戒机制.

2.6组建国际化编委会

我国的科技期刊应积极推进编委会国际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参与主办的科技期刊应抓紧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运筹帷幄、有胆识、有远见的期刊人才,同时想方设法在国际上物色、吸引一些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同行进入编委会,充实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队伍.组建高层次的国际化编委团队,对实施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国际编委不仅可以扩大期刊的国际知名度,拓展国外优秀稿源,同时还可以对我国期刊的办刊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出建议,帮助出版单位探索新的办刊思路,提高办刊质量.

2.7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鉴于国外出版机构拥有国际知名品牌、雄厚的编辑出版力量、成熟的宣传和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期刊与这些国外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在全球的学术影响力和运营平台,提升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开拓和更新办刊思路,以适应期刊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同时,应积极与国外知名检索机构合作,增大期刊的宣传和认知范围.

3结语

目前,在我国期刊“走出去”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期刊国际化”热潮涌动,但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国际化”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坎坷的,期刊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努力克服各种制约因素,探索适合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