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知识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2-03-19 08:30:02

中国人口基数大,文化素养使得我国成为各类书籍刊物的出产大国,科技期刊也在其中。发行总量较多,但是科技期刊的质量印刷、内容信息仍稍逊于国际先进标准,与国家的科技地位不相匹配。科技改变生活,公众阅读方式受到影响有了大的改变,而科技刊物受多种体制政策制约逐渐跟不上人们的阅读脚步,转型发展已经是必然道路。媒体融合作为新的概念为学术刊物提供了新的途径,期刊发行促进了知识间的交流交换,刊物影响力随之提升,同时信息的传播也有了更多选择。在媒体融合呼声高涨的背景中,学者们通过研究找到了期刊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关于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只固定于编辑出版、受众经营等方面,没有具体措施与运营思路,文中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拓展探讨。

一、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走向

(一)媒体融合是新时期传媒的必然发展

网络通信普及,数字媒体蓬勃发展,原有的媒体通过单一信息形式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已经逐渐被社会需求抛弃。尤其纸质刊物在复合、开放、多元、交互的社会环境中很难适应人们要求。多数传统纸媒的传播作用不断降低,在充斥数字化、信息化的多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媒介必须要做出转型选择,以适应变化发展自身。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主要从数字网络与移动端两种途径进行,部分媒体开始从纸媒介向屏幕媒介转换,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样。所以媒体的目的在于信息呈现,坚守传统文字书面方式的同时,与数字媒体的关联也不失一种发展适应的新选择。

(二)媒体融合实质是期刊运营模式的转型

科技刊物与市面发行的其他文字期刊不同,就我国而言,科技类期刊的读者在社会层次方面要高于其他刊物,专业限制、理论需求使得期刊面向人群只是总体受众中的一部分,所以出售量较少。2016年报刊中的广告植入量仅半年时间即下降6个百分点,反观新媒体却呈现增长趋势。侧面显示了传统刊物的市场滑落。广告植入是期刊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广告投放减少,既有刊物销售量的影响,也离不开刊物自身原因。所以反思转型成为迫切任务。

(三)受众的接触途径决定媒体融合的速度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的传递也不再单一。虚拟网络的特性是信息体量大,资源共享便捷,伴随着信息的零散性、浅层次和快速性,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思考方式。智能设备与移动网络的出现再一次加深了这一变化,媒体信息的传播格局由此彻底改变。市场依托受众存在,受众改变获取信息的途径,青年人成为阅读主力军,媒体也要从自身角度增强其呈现信息的生动性,获取更多关注取得发展机会。

二、科技期刊进行媒体融合的方法探析

(一)转变思维观念

信息服务于用户。过去的媒体纸质印刷不方便,不能及时收到受众的信息反馈,因此内容主要服务于多数群体,考虑多数人的接受范围,保留了部分读者,也失去了另一部分读者。新媒体开放、多元,信息储量大,并且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变得简单。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或是数据计算,获得读者偏好,根据读者的兴趣推荐合适的信息满足读者阅读欲望。或者捕捉微博、微信等其他平台的实时热点,开设相关版块,吸引同类用户以扩展阅读点击量。

(二)编辑人员多方面促进培养

时代变化,工作岗位的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过去杂志社的编辑人员主要负责稿件的选择订正,与刊物作者协商沟通,保持平和公正的心态保证杂志的顺利发行出版。但是信息时代,纸质媒体逐渐转战网络平台,编辑们不仅要保留原有的稿件筛选、作者沟通职能,还要学习怎样运营好优秀的网络平台,策划平台的内容主题,和了解屏幕上的排版与纸质排版的差异。因此学习必要的数字媒体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是网络编辑的新职能。杂志社对人才挑选培养时,既要看重其传统媒体人的工作能力,也要考察其对网络信息的学习程度。

(三)提升技术水平

数字时代,信息的传播也不仅限于纸媒。但是发展不意味着全盘放弃原有的形式,纸媒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对于纸质媒体,要紧抓它的核心主题。作为科技刊物,原创性与内容的深度是网络媒体不能比拟的,所以期刊的发展也可以定型与两个方向,首先是刊物的内容选择,要保持高质量,坚守原创性,好的立意和主题十分重要。其次文章要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知识的厚度转化为报道的深度以此吸引读者。而媒体网络,作为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条途径应当利用好网络的信息特性,内容以拓展期刊文章为主,附加学术动态和热点科技信息等,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注意及时更新,保持信息的及时性。媒体与媒体之间也要保持联系,详细的分工与合作,利用好信息的整合和共享特性,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媒体的经营模式。新媒体浪潮涌现,传统的媒体形式必然迎来媒体融合的新途径。转变思维观念,以用户为信息提供主体;多方面培养人才,更好适应岗位需求;发展具体化,提升技术水平,而后推进经营方式的改变,在顺应时代主流变化的同时,使其达到新的市场高峰,拓展媒体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