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术质量审读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筛选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学术质量排名前10的期刊,对期刊的主办单位、办刊方针、栏目特色、学术共同体在办刊中发挥的作用和微信公众号运营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他们的办刊经验,以供其他医学期刊学习和借鉴。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正加速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中文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主体,肩负着承载科技成果,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办刊人忽视了中文期刊的价值,加之在期刊国际化热潮的追捧下,办刊人看不到中文期刊的未来,种种困难使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然而,期刊国际化不仅仅是刊发英文文章,更重要的是报道中国的原创发现,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理念。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无疑给科技工作者打了一针兴奋剂。党的工作报告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我国的医学期刊要立足本土,报道最原创的医学发现,向世界传播我国先进的医学技术和理念。当下,我国医学期刊水平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未能体现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我们应学习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刊之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是目前集群化发展规模最大的期刊群,本文将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学术质量排名中位居前列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期刊在提升学术影响力方面采取的措施,供其他医学期刊学习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首先参考2015—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板)》)筛选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连续3年在各自学科分类中综合学术质量排名第一的期刊。综合学术质量的评分是根据各影响力指标(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并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综合得出的评分,共筛选出19本期刊。为了研究最优秀的期刊群体,再根据2015—2017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术质量审读报告》(简称《审读报告》),筛选出学术质量连续3年均排在前10%的期刊。《审读报告》中学术质量的评分除了依据《引证报告(核心板)》,还包括各刊重点号刊出率、组稿率、稿件录用率、时滞、数据库收率等指标。最终10种期刊入选。这10种期刊的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和综合学术质量连续3年均为第一。
2研究内容
通过浏览网站,检索数据库和翻阅期刊,对入选期刊的主办单位、办刊方针、栏目特色、学术共同体,以及微信公众号运营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统计期刊近3年的栏目设置,见表1,并对栏目下的文章和在刊期全年发文中的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3结果和分析
3.1依托主办单位用好优势资源
学会在期刊的发展中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国际医学期刊出版领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3大顶级医学期刊都是由学会主办的。在我国,作为医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品牌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旗下的182种期刊,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群。大部分期刊都是中华医学会下属各个专科分会的会内期刊,是伴随着学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由于学会专家均为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可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他们是编委会的主要力量,使得这些依托学会办刊的期刊在相应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笔者发现,10本期刊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举办各类研讨会,为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利用专家的人脉资源组织策划重点号,将其学术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通过获取高质量文章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以此塑造期刊品牌。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医学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他们一般都有强势学科,一流学科为学术期刊提供了可持续的高质量内容和作者网络。高校类期刊应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平台资源、经费资源和人才资源,重新调整期刊定位,突出刊物特色,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期刊。
3.2深化办刊理念促进学科发展
期刊应以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内容策划上应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调查发现,10本期刊在选题上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配合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出版专栏。新医改以来,我国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政策,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基层医务人员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针对社区儿科保健医师,撰写了《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对接了国家“强基层”这一战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预防疾病和对慢性病防治高度重视的号召,每期根据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的难点、热点问题刊出重点号。在当下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学术风气浮躁,不少期刊成为职称评定、获取学位的工具,期刊功能被异化。由于很多地区职称晋升目录里并不囊括病例报告类文章,因此期刊限制了这类文章刊出的篇数和版面。然而,一篇好的病例报告不仅能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锻炼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我国医学科学的探索中拥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临床思维训练营”项目在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诊疗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不少办刊人受到启发,增加了《临床病例讨论》栏目。调查发现,7本期刊设有该栏目,这类文章不仅记录了疾病的诊疗经过,而且邀请多位专家对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难点加以注释和点评,更能加深医务人员对少见病、疑难病的认识。正是这些广受临床医师青睐的病例讨论,在增加读者关注度的同时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3.3突出栏目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部分医学期刊栏目种类单一且固定,一般为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容易给读者“千刊一面”的感觉,而栏目是根据办刊宗旨、学科特点设置的,直接关系刊物的整体形象和学术质量,因此打造精品栏目是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举措。本次入选的期刊栏目丰富,除了固定栏目外,还设有评论类、指南/共识等“高端”栏目,以及学术争鸣和医学人文等“特色”栏目。调查显示,10本期刊均设有学术争鸣或读者来信栏目。学术争鸣是学术研究中的意见纷争,是另外,编辑部设置了专项科研基金,对中标者进行培训,培养基层医师成为期刊的潜在作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从1996年初开始每月举办1次“青年呼吸学者沙龙”,围绕1个主题展开讨论,如今,沙龙的骨干或通讯员都成长为各大医院呼吸科的主任医师。《中华放射学杂志》举办“中国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等具有学科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对活跃青年医师的学术氛围、培养和发现优秀青年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编辑部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期论文写作学习班,极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论文撰写水平。
3.4借助新媒体提高学术影响力
酒香还需会吆喝,期刊要想提高影响力,除了确保学术质量外,还需扩大传播力。除了网站和微博,如今微信作为增加期刊与读者、作者黏性,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在学术期刊中已被普遍使用。10本期刊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除了有期刊频道栏目外,还增加了学术会议报道及直播、视频讲座等一些特色栏目。《中华儿科杂志》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会议资料;《中华妇产科杂志》有基层医师培训栏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设有精彩课件、学术热点、病例精选和专家访谈;《中华内科杂志》设有心身同治名家讲堂;《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指南集锦和推送重点文章,目前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已超过3万人,且活跃度高,无论是阅读量还是微信订阅量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中均位居前列。由于微信在沟通方面比其他媒体更方便,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建立编委群,在组稿、约稿时更省时省力;可以采访编委,将精彩观点推送给微信用户群,通过展示编委风采达到吸引读者关注期刊的目的;可以建立核心作者群,定期推送优质文章和会议信息,维护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对学术会议进行会前预热、会中直播、会后报道,达到提高学术传播力的目的;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碎片化报道,抢占首发权;可以与医药企业合作,举办一些微活动,增加微信用户群之间的互动。总之,在公众号运营方面,不应复制网站的内容,要独具匠心,以提供增值服务和增加活跃度为出发点,达到提升传播力的目的。
4结束语
在党的报告中,总书记再次以战略的眼光,强调了新时期“健康中国”的部署。我国医学期刊在促进学科发展、传承医学文化、培育医学人才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适逢“健康中国”的机遇期,医学期刊如何立足本土,更好地服务我国的学科和学者,不仅是期刊人,更是我国的科研管理者、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重拾办好中文期刊的文化自信,学习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为医学繁荣和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