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术期刊要想保证学术信息和学术资源快速且广泛的传播,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关键在于通过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构筑先发优势,抢占学术制高点。医学期刊通过媒体融合,不仅能增强期刊的传播性和互动性,还能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力及品牌竞争力。但医学期刊媒体融合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总结媒体融合时代医学期刊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医学期刊媒体融合建设提供参考。
一、医学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困境
(一)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
医学期刊是以传统期刊发展模式为导向,大多专注于提高文章质量、改进编校质量等方式,而对于期刊的新媒体建设关注不多,投入较少。有作者对202种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的核心医学期刊进行了研究,其中173种有门户网站,在线投稿系统普及率达94.2%,75.7%实现了论文全文上网,在这173种期刊中,44.5%建立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4.6%建立了期刊论坛,而内容资源的增值开发(如专题/热点文章、E-mail推送)、多媒体技术应用(音频、视频、动画)等方面仍较薄弱。由于缺乏数字化出版理念及技术支持,一些医学期刊编辑部借助大数据平台完成了网站、采编系统的建设,但缺乏对系统、信息的开发和维护,网站的功能较单一,用户能从中获取的信息更是有限,这限制了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进程。
(二)新媒体运营有待加强
1.网站或微博/微信等推送内容较单一。虽然医学期刊有自身的优势资源,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有大量的医生作者及读者,其推送的内容具有权威性,但目前较多的推送内容为期刊最新发表的文章、本刊目录、投稿须知、会议内容等,内容薄弱,展现形式单调,多为图文编排方式,较少使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如果医学期刊无法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优势资源,长此以往会流失较多的用户,在发展中也会遇到更多阻碍。
2.推送频次较少。有作者对76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分析发现,3个微信公众平台可达到日均推送1次,有《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推送信息的阅读量较高,用户的关注度也较高;26个微信公众号周均推送1次以上;20个微信公众号月均推送小于1次,这些公众号的阅读量要明显下降。由于医学期刊的读者多为医生,医生的工作繁忙,只能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文章,如果推送的频次及内容较少,无法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流失的用户会更多。
3.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有强大的用户服务功能,如在线投稿、稿件查询、留言功能、投票、微店、微社区、论坛等,而有些医学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服务较少,更多的是当作一个投稿、稿件查询的方式,和用户的互动度较低,作者和读者在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较少,没有达到服务和宣传的目的。
(三)新媒体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及资金有限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向用户传播信息,这需要专职的技术人员来开发,维护系统、信息及用户。而现今医学期刊编辑仅具备医学及出版专业知识,对新媒体技术知之甚少,难以建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同时,大多数国内医学期刊是依托医院、医学院校等单位,自主管理的权利较小,缺乏盈利模式,在资金的利用上受到限制,因此在新媒体技术专业人员招聘及新媒体建设方面的资金运用上更是少之又少。
二、医学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对策
(一)树立期刊数字化出版理念,加强平台建设
在2010年,《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制定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这表明期刊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及加强媒体融合已势在必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结合自身情况,确立了系列杂志数据管理规范和存储流程,创建医学期刊数据标准,建立杂志官网群,并开发了APP,在医学期刊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卓有成效。医学期刊编辑部要树立数字化出版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技术研发及借助手段开发自有的网站,建设和完善功能,及时更新信息,注意要排版合理、版式美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要灵活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APP,的内容要多样化,适当插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吸引读者阅读和交流,加快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二)培养新媒体人才,建设全方位、创新型编辑队伍
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在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进程中,医学期刊编辑部要积极取得主办单位的支持,能更灵活地把资金用于新媒体人才的招聘及培养上,建立新媒体运营部门,有专职人员管理、更新、维护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同时,医学期刊对编辑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专业技术,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编辑人员要努力提升编校基本功,提高组稿、审稿及选题策划能力,和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保障期刊质量稳步上升;编辑人员要具有数字化出版的理念及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审稿、编辑加工、发稿等阶段熟练运用采编系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及质量。新媒体人才和编辑人员分工明确、共同合作,医学期刊媒体融合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三)凸显期刊特色,打造精品学术型期刊
在期刊内容上,医学期刊应坚持“内容为王”,结合医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栏目策划、组稿、审稿,借助平台网络首发,保证优质文章的时效性,占领学术制高点。在新媒体运营上,因医学期刊的文章内容较专业,不适合直接照搬到数字平台上,要对内容进行重新解构、重组、再造,即二次加工和扩展。例如,《中华护理杂志》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将文章的内容要点归结为“如何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血糖异常的筛查?”“如何制订血糖监测方案?”等问题,用问答形式及插图的方式对文章要点进行总结,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模式吸引及促使读者阅读。这篇文章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转载,阅读量达5635次。同时向用户提供特色服务,如推送医学行业资讯、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医学知识科普等,邀请专家进行病例分析及语音推送,开通微课、特色栏目、论坛等,甚至可以将有关联的信息进行链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借此提升期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