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Study on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华夏传播理论新对话、华夏人际传播形态与智慧、中华元典传播研究、《流浪地球2》研究、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研究、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研究、艺...

主管单位: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全年订价:¥ 236.00
创刊时间:201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江苏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杂志简介 收录信息 杂志荣誉 杂志特色 杂志问答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简介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自2017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是一份致力于探讨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发展与传播的专业学术期刊。杂志不仅关注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历史脉络,同时也着眼于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如何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旨在搭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促进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文化及其传播方式的深入理解与交流。

通过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本刊面向从事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政府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文化产业从业者以及所有对中国文化和对外文化传播感兴趣的人士。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观点,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角度。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全球影响力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理想场所。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收录信息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荣誉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特色

1、注释:页下注,采用Word脚注功能注加在页面底端。脚注编号:①、②、③……基本格式:[国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页码。(中国国籍不用加注);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题目”应明晰(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并附有200字左右以内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

3、期刊要求稿件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严禁学术腐败,严格学术不端检测。一旦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

4、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形式,必要时可加适当的辅助线,表格上方须写清表序和表名,且表序应在内文相应处标明;扫描、电脑绘制的图片要求清晰、色彩饱和。

5、请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所获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地址、电话。

6、编辑部对稿件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7、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献时,只编一个号,即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例如:张三[2]8-12;张三[2]66-80。

8、参考文献按出现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数字表示。详细参考文献格式,见往期杂志。

9、来稿应立论明确,论述严谨,语句精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汉字,遵从国家有关计量单位、科技名词、数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用法的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10、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如果得到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资助证书复印件。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 半年刊订价:¥236.00/年

七天无理由退款 支持单期购买 30天内买贵退差价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甲35号,邮编:100037。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